十几减5、4、3、2教学反思(精选5篇)

首页 / 教学反思 / |

  十几减5、4、3、2教学反思 1

  《十几减5、4、3、2》是在学生经历了十几减9和十几减8、7、6的学*基础上学*的,学生的计算技能基本形成,计算方法基本熟练。与前面的十几减9、8、7、6相比,在今天的学*过程中学生学得相对轻松。课开始,我首先复*了有关十几减9、8、7、的计算,为学*本课新知做好铺垫。新课时,我出示例题:

  12-5= 11-4=

  12-4= 11-3=

  12-3= 11-2=

  先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片刻之后,好几个同学,都举起小手汇报说计算完了,我赶紧走到这几个做得特别快的同学身边巡视,结果让我惊讶,几个同学错误现象居然如出一辙:

  12-5=7 11-4=7

  12-4=6 11-3=6

  12-3=5 11-2=5

  显然,他们在计算每一组的第一题时,都是通过“想加算减”或“破十法”等方法进行认真计算的,而在计算第二、第三道时是利用规律在计算的,可惜的是,他们没找到这种被减数不变,减数变小,差应该反而变大的`规律,所以答案错得一模一样。看到他们的情况,我并没有急着告诉他们规律,而是让他们再用方法认真算一遍。与此同时,我巡视了一些算得比较慢的同学,他们的答案更是算对了。从这里可以看出,同学们对于“想加算减”、“破十法”还是掌握得不错,但速度不是很快。

  讲评时,我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算的,学生基本能表达自己的想法,我对他们给予了积极鼓励。同时,我针对刚才尝试练*中出现的错误现象,耐心引导学生共同探索“被减数不变,减数变小或变大,差变化的规律”。首先我肯定了那几个同学特别爱动脑,能够观察题目特点,找规律,算答案,这种学**惯和方法是值得大家学*的,但找规律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思考,减法计算与加法计算的变化规律是否会相同呢?我们一起来认真观察每一组算式的特点为,看看什么没变,什么变了,怎样变的?

  本来这一知识点是安排在下一节课的,既然这节课出现了这一问题,那我就只好随机调整教学内容和目标了。

  当学生汇报完正确答案时,我故意把刚才错误答案写在正确答案旁边,让学生看看算式再想想,他们为什么错了?

  在正确答案与错误答案对比的情况下,一些反应很快的同学似乎想到了这些算式存在变化规律,于是一位同学激动得叫起来了,答案应该是一个比一个多1,不是越来越小。我趁机问,为什么得数会越来越大呢?很多同学举起了小手。指名回答,学生说:因为减数越来越小,所以差就越来越大,虽然这样总结不完整,但在引导之后,大部分同学还是能慢慢说清楚,逐步体会了“被减数不变,减数变小,差反而变大”的关系。

  巩固练*中在做练*第3题时,很多同学一下子就发现了这一题每组题的特点:被减数不变,减数变大。所以,很多同学能正确利用规律计算:先算每一组的第一个算式的答案,后面两个计算就只看减数,减数多1,差就少1。学生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都有所提高。

  反思这节课,感觉我们有些同学还是很爱动脑筋的,但思维还不够完善,需要我们老师好好引导、启发,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其次,我们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错误,化错误为有效教学资源,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节课本堂不太成功的地方是:很少同学会联想前面的十几减9、8、7、6来计计算相应的十几减5、4、3、2,可能是学生对于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还不够熟练,希望在下一节练*课中,这种“想减算减的联想”计算方法能有所突破。

  十几减5、4、3、2教学反思 2

教学中我让学生说计算过程时,关注*日里不太会表达、思维较慢的几个学生,虽然他们在回答中还有些不自信,但也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对学生自己来说是一种肯定,对我来说更是高兴。但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出现问题了。比如:小白兔采了蓝蘑菇和花蘑菇共11个,其中蓝蘑菇有5个,花蘑菇有多少个?很多学生列出的.算式是:5+6=11,想法是蓝蘑菇花蘑菇一共有11个,蓝蘑菇有5个,那么花蘑菇就有6个。所以我在说想法“把总的蘑菇数减去蓝蘑菇的个数就是花蘑菇的个数”时,强调“减去”两字,但是讲来讲去仍有很多学生还是一知半解,作业题中类似的题目继续用加法做。在讲完例题后,我从实际生活中选了一个例子,请学生闭上眼睛,老师说“第一组一共有14个小朋友,其中女生有5人,男生有多少人?你是怎么想的?”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了,把总的人数减去女生的人数就是男生的人数,用减法做。可还是有学生不理解,于是我只能让他们记住题目中出现的两个数字一定出现在“=”的前面,以防再出现加法的情况。这种方法虽然有点应试的味道,但针对于理解能力差的孩子,我又只能采取非常手段了。

  十几减5、4、3、2教学反思 3

  今天的练*课,主要巩固十几减6、5、4、3、2的计算。

  学*目标是: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计算方法,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一节课下来,印象比较深的是这样几题。

  第1题,孩子们在拥有了丰富的学*经验后,再来完成这种题组练*,是轻而易举的,因为每一题组中三道算式之间的联系已在孩子们心里内化。完成后,我组织孩子们交流:每组中下面两道减法题,你是怎样很快算出得数的?孩子们自然会联系第一道加法去思考,便可直接推算出减法的得数来。这是孩子们对加、减法意义的又一次体验。

  第3题,也是一种规律的应用。我在孩子们独立计算后,再启发他们观察、比较每组上下三道题中的被减数、减数和差。第1、2题组的规律大致一样,第3题组发生了变化。在课堂中,我发现许多孩子其实已经找到了规律,并能去应用这种规律去计算,可是难以表达出来。确实,这是有难度的,尤其要将被减数、减数和差三者之间的变化以及联系说清楚,并不是三言两语就能概括的,所以很多孩子会选择退缩或者不敢说。可是,越是这样,我越要孩子们试着去表达,哪怕是支离破碎的语言,哪怕是不完整的句子,说出来,再加以纠正,必然会有收获。于是,这道题在教学中就显得有些疲惫。

  第7题,是本节课中孩子们最感兴趣的一道题。因为将数学知识与美术学科融合在了一起,这样的计算赋予孩子们的意义就完全不一样了呢!课堂中,孩子的计算欲望也一下子高涨了许多,快速计算后就等着涂色,等着成就自己的完美作品,挺有意思的。

  每一次练*课,总会收获惊喜,也会留下遗憾,也许,这就是练*的必要性!

  十几减5、4、3、2教学反思 4

  十几减6、5、4、3、2是在学生掌握十几减9、8、7的基础上学*的。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交流,探索十几减6、5、4、3、2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重点是帮助学生探索算法,难点是正确计算。分析教材,我觉得例题作为一种新类型的应用题,也应该作为重点探索。

  一、依据例题,学*求其中一部分的应用题。

  例题情境图出现的是求另一个加数的实际问题的情境,都是减法意义的具体应用。学生在*时的练*中这种题目经常会用加法计算。所以例题我作为重点来讲解,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减法意义。出示情境图后,让学生观察蘑菇可以分为两类,蓝蘑菇有5个,灰蘑菇有6个,一共有11个。在出示两个问题,让学生有列出相应的减法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用减法计算?引导学生理解从总数当中去掉一个加数,等于另一个加数,用减法计算。

  二、交流算法,观察发现,应用提高。

  学生对于“11-5”与“11-6”这两个算式,很自然地想到用“破十法”和“算减法想加法”来进行计算。这儿我只让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想想做做的`第1题与第2题,组织学生观察比较,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学生都会发现每组的两个算式数字相同。小结引导根据一道减法算式也可以想有关系的另一道减法算式。

  这节课总的说,学生计算的效果还不错,练*时多数学生都能主动找规律找联系去计算。

  十几减5、4、3、2教学反思 5

  《十几减5、4、3、2》是在学生经历了十几减9和十几减8、7、6的学*基础上学*的,学生的计算技能基本形成,计算方法基本熟练。与前面的十几减9、8、7、6相比,在今天的学*过程中学生学得相对轻松。课开始,我首先复*了有关十几减9、8、7、的计算,为学*本课新知做好铺垫。新课时,我出示例题:

  12-5= 11-4=

  12-4= 11-3=

  12-3= 11-2=

  先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片刻之后,好几个同学,都举起小手汇报说计算完了,我赶紧走到这几个做得特别快的同学身边巡视,结果让我惊讶,几个同学错误现象居然如出一辙:

  12-5=7 11-4=7

  12-4=6 11-3=6

  12-3=5 11-2=5

  显然,他们在计算每一组的第一题时,都是通过“想加算减”或“破十法”等方法进行认真计算的,而在计算第二、第三道时是利用规律在计算的,可惜的是,他们没找到这种被减数不变,减数变小,差应该反而变大的规律,所以答案错得一模一样。看到他们的情况,我并没有急着告诉他们规律,而是让他们再用方法认真算一遍。与此同时,我巡视了一些算得比较慢的同学,他们的答案更是算对了。从这里可以看出,同学们对于“想加算减”、“破十法”还是掌握得不错,但速度不是很快。

  讲评时,我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算的,学生基本能表达自己的想法,我对他们给予了积极鼓励。同时,我针对刚才尝试练*中出现的'错误现象,耐心引导学生共同探索“被减数不变,减数变小或变大,差变化的规律”。首先我肯定了那几个同学特别爱动脑,能够观察题目特点,找规律,算答案,这种学**惯和方法是值得大家学*的,但找规律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思考,减法计算与加法计算的变化规律是否会相同呢?我们一起来认真观察每一组算式的特点为,看看什么没变,什么变了,怎样变的?

  本来这一知识点是安排在下一节课的,既然这节课出现了这一问题,那我就只好随机调整教学内容和目标了。

  当学生汇报完正确答案时,我故意把刚才错误答案写在正确答案旁边,让学生看看算式再想想,他们为什么错了?

  在正确答案与错误答案对比的情况下,一些反应很快的同学似乎想到了这些算式存在变化规律,于是一位同学激动得叫起来了,答案应该是一个比一个多1,不是越来越小。我趁机问,为什么得数会越来越大呢?很多同学举起了小手。指名回答,学生说:因为减数越来越小,所以差就越来越大,虽然这样总结不完整,但在引导之后,大部分同学还是能慢慢说清楚,逐步体会了“被减数不变,减数变小,差反而变大”的关系。

  巩固练*中在做练*第3题时,很多同学一下子就发现了这一题每组题的特点:被减数不变,减数变大。所以,很多同学能正确利用规律计算:先算每一组的第一个算式的答案,后面两个计算就只看减数,减数多1,差就少1。学生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都有所提高。

  反思这节课,感觉我们有些同学还是很爱动脑筋的,但思维还不够完善,需要我们老师好好引导、启发,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其次,我们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错误,化错误为有效教学资源,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节课本堂不太成功的地方是:很少同学会联想前面的十几减9、8、7、6来计计算相应的十几减5、4、3、2,可能是学生对于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还不够熟练,希望在下一节练*课中,这种“想减算减的联想”计算方法能有所突破。


十几减5、4、3、2教学反思(精选5篇)扩展阅读


十几减5、4、3、2教学反思(精选5篇)(扩展1)

——《十几减5、4、3、2》教学反思 (菁华3篇)

《十几减5、4、3、2》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

  1、巩固20以内退位减法的知识,巩固计算方法。

  2、感受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在练*中渗透函数思想。

  3、培养学生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宣布课题:

  这节课我们来上一节练*课。

  二、课堂练*

  1、看图列式计算

  学生观察图,说说图意,自己列式计算,说说计算方法。

  2、计算

  学生计算,说说计算方法,渗透函数思想

  3、连线

  学生计算,列式

  4、计算:巩固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独立计算

  5、用6、7、13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6、思考题:

  -9〈5

  15-〉7

  三、课堂独立作业

  计算:124页9题

  四、课堂小结

  说说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学生对口算方法掌握得较好,能够正确计算。

《十几减5、4、3、2》教学反思2

  《十几减5、4、3、2》是在学生经历了十几减9和十几减8、7、6的学*基础上学*的,学生的计算技能基本形成,计算方法基本熟练。与前面的十几减9、8、7、6相比,在今天的学*过程中学生学得相对轻松。课开始,我首先复*了有关十几减9、8、7、的计算,为学*本课新知做好铺垫。新课时,我出示例题:

  12-5= 11-4=

  12-4= 11-3=

  12-3= 11-2=

  先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片刻之后,好几个同学,都举起小手汇报说计算完了,我赶紧走到这几个做得特别快的同学身边巡视,结果让我惊讶,几个同学错误现象居然如出一辙:

  12-5=7 11-4=7

  12-4=6 11-3=6

  12-3=5 11-2=5

  显然,他们在计算每一组的第一题时,都是通过“想加算减”或“破十法”等方法进行认真计算的,而在计算第二、第三道时是利用规律在计算的,可惜的.是,他们没找到这种被减数不变,减数变小,差应该反而变大的规律,所以答案错得一模一样。看到他们的情况,我并没有急着告诉他们规律,而是让他们再用方法认真算一遍。与此同时,我巡视了一些算得比较慢的同学,他们的答案更是算对了。从这里可以看出,同学们对于“想加算减”、“破十法”还是掌握得不错,但速度不是很快。

  讲评时,我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算的,学生基本能表达自己的想法,我对他们给予了积极鼓励。同时,我针对刚才尝试练*中出现的错误现象,耐心引导学生共同探索“被减数不变,减数变小或变大,差变化的规律”。首先我肯定了那几个同学特别爱动脑,能够观察题目特点,找规律,算答案,这种学**惯和方法是值得大家学*的,但找规律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思考,减法计算与加法计算的变化规律是否会相同呢?我们一起来认真观察每一组算式的特点为,看看什么没变,什么变了,怎样变的?

  本来这一知识点是安排在下一节课的,既然这节课出现了这一问题,那我就只好随机调整教学内容和目标了。

  当学生汇报完正确答案时,我故意把刚才错误答案写在正确答案旁边,让学生看看算式再想想,他们为什么错了?

  在正确答案与错误答案对比的情况下,一些反应很快的同学似乎想到了这些算式存在变化规律,于是一位同学激动得叫起来了,答案应该是一个比一个多1,不是越来越小。我趁机问,为什么得数会越来越大呢?很多同学举起了小手。指名回答,学生说:因为减数越来越小,所以差就越来越大,虽然这样总结不完整,但在引导之后,大部分同学还是能慢慢说清楚,逐步体会了“被减数不变,减数变小,差反而变大”的关系。

  巩固练*中在做练*第3题时,很多同学一下子就发现了这一题每组题的特点:被减数不变,减数变大。所以,很多同学能正确利用规律计算:先算每一组的第一个算式的答案,后面两个计算就只看减数,减数多1,差就少1。学生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都有所提高。

  反思这节课,感觉我们有些同学还是很爱动脑筋的,但思维还不够完善,需要我们老师好好引导、启发,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其次,我们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错误,化错误为有效教学资源,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节课本堂不太成功的地方是:很少同学会联想前面的十几减9、8、7、6来计计算相应的十几减5、4、3、2,可能是学生对于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还不够熟练,希望在下一节练*课中,这种“想减算减的联想”计算方法能有所突破。

《十几减5、4、3、2》教学反思3

  教学目标:

  1、通过练*,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快速正确的计算。

  2、通过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地思维方式和运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多种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快速的口算出十几减几

  教学反思:

  在教学时不仅提倡算法多样化,而且要引导学生在众多的算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使之善于学*乐于学*乐于探索,进而通过教师带有表扬鼓励性的评价,学生之间的赞赏,进一步激发学生学*的兴趣,本课的目的是使每个学生都能够熟练运用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甚至可以针对不同的题使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简单的应用。


十几减5、4、3、2教学反思(精选5篇)(扩展2)

——《十几减5、4、3、2》教学反思 (菁华3篇)

《十几减5、4、3、2》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

  1、巩固20以内退位减法的知识,巩固计算方法。

  2、感受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在练*中渗透函数思想。

  3、培养学生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宣布课题:

  这节课我们来上一节练*课。

  二、课堂练*

  1、看图列式计算

  学生观察图,说说图意,自己列式计算,说说计算方法。

  2、计算

  学生计算,说说计算方法,渗透函数思想

  3、连线

  学生计算,列式

  4、计算:巩固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独立计算

  5、用6、7、13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6、思考题:

  -9〈5

  15-〉7

  三、课堂独立作业

  计算:124页9题

  四、课堂小结

  说说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学生对口算方法掌握得较好,能够正确计算。

《十几减5、4、3、2》教学反思2

  《十几减5、4、3、2》是在学生经历了十几减9和十几减8、7、6的学*基础上学*的,学生的计算技能基本形成,计算方法基本熟练。与前面的十几减9、8、7、6相比,在今天的学*过程中学生学得相对轻松。课开始,我首先复*了有关十几减9、8、7、的计算,为学*本课新知做好铺垫。新课时,我出示例题:

  12-5= 11-4=

  12-4= 11-3=

  12-3= 11-2=

  先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片刻之后,好几个同学,都举起小手汇报说计算完了,我赶紧走到这几个做得特别快的同学身边巡视,结果让我惊讶,几个同学错误现象居然如出一辙:

  12-5=7 11-4=7

  12-4=6 11-3=6

  12-3=5 11-2=5

  显然,他们在计算每一组的第一题时,都是通过“想加算减”或“破十法”等方法进行认真计算的,而在计算第二、第三道时是利用规律在计算的,可惜的.是,他们没找到这种被减数不变,减数变小,差应该反而变大的规律,所以答案错得一模一样。看到他们的情况,我并没有急着告诉他们规律,而是让他们再用方法认真算一遍。与此同时,我巡视了一些算得比较慢的同学,他们的答案更是算对了。从这里可以看出,同学们对于“想加算减”、“破十法”还是掌握得不错,但速度不是很快。

  讲评时,我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算的,学生基本能表达自己的想法,我对他们给予了积极鼓励。同时,我针对刚才尝试练*中出现的错误现象,耐心引导学生共同探索“被减数不变,减数变小或变大,差变化的规律”。首先我肯定了那几个同学特别爱动脑,能够观察题目特点,找规律,算答案,这种学**惯和方法是值得大家学*的,但找规律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思考,减法计算与加法计算的变化规律是否会相同呢?我们一起来认真观察每一组算式的特点为,看看什么没变,什么变了,怎样变的?

  本来这一知识点是安排在下一节课的,既然这节课出现了这一问题,那我就只好随机调整教学内容和目标了。

  当学生汇报完正确答案时,我故意把刚才错误答案写在正确答案旁边,让学生看看算式再想想,他们为什么错了?

  在正确答案与错误答案对比的情况下,一些反应很快的同学似乎想到了这些算式存在变化规律,于是一位同学激动得叫起来了,答案应该是一个比一个多1,不是越来越小。我趁机问,为什么得数会越来越大呢?很多同学举起了小手。指名回答,学生说:因为减数越来越小,所以差就越来越大,虽然这样总结不完整,但在引导之后,大部分同学还是能慢慢说清楚,逐步体会了“被减数不变,减数变小,差反而变大”的关系。

  巩固练*中在做练*第3题时,很多同学一下子就发现了这一题每组题的特点:被减数不变,减数变大。所以,很多同学能正确利用规律计算:先算每一组的第一个算式的答案,后面两个计算就只看减数,减数多1,差就少1。学生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都有所提高。

  反思这节课,感觉我们有些同学还是很爱动脑筋的,但思维还不够完善,需要我们老师好好引导、启发,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其次,我们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错误,化错误为有效教学资源,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节课本堂不太成功的地方是:很少同学会联想前面的十几减9、8、7、6来计计算相应的十几减5、4、3、2,可能是学生对于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还不够熟练,希望在下一节练*课中,这种“想减算减的联想”计算方法能有所突破。

《十几减5、4、3、2》教学反思3

  本节课学*的内容是十几减6、5、4、3、2,这部分内容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最后一部分,是在学生经历了十几减9和十几减8、7的大量练*基础上进行的教学,这时学生的计算技能基本形成,计算方法基本熟练。如何灵活运用这些方法?是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难点.和十几减6一样,这部分内容不再出现图示,而是让学生自己想该怎样算,使学生由具体过渡到抽象,由“眼观”过渡到“心想”,逐渐提高自主学*的能力.十几减5、4、3、2包括很多式题,但教材并没有全部列出来,只是通过两个例题的5个式题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然后在练*中逐渐出现其它式题。与前面的十几减9、8、7相比,在今天的学*过程中学生学得相对轻松,绝大多数学生能将“想加算减”、“破十法”等方法自主迁移到本课的学*中。

  教学中我让学生说计算过程时,关注*日里不太会表达、思维较慢的几个学生,虽然他们在回答中还有些不自信,但也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对学生自己来说是一种肯定,对我来说更是高兴。但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出现问题了。比如:小白兔采了蓝蘑菇和花蘑菇共11个,其中蓝蘑菇有5个,花蘑菇有多少个?很多学生列出的算式是:5+6=11,想法是蓝蘑菇花蘑菇一共有11个,蓝蘑菇有5个,那么花蘑菇就有6个。所以我在说想法“把总的蘑菇数减去蓝蘑菇的个数就是花蘑菇的个数”时,强调“减去”两字,但是讲来讲去仍有很多学生还是一知半解,作业题中类似的题目继续用加法做。在讲完例题后,我从实际生活中选了一个例子,请学生闭上眼睛,老师说“第一组一共有14个小朋友,其中女生有5人,男生有多少人?你是怎么想的?”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了,把总的人数减去女生的人数就是男生的人数,用减法做。可还是有学生不理解,于是我只能让他们记住题目中出现的两个数字一定出现在“=”的前面,以防再出现加法的情况。这种方法虽然有点应试的味道,但针对于理解能力差的孩子,我又只能采取非常手段了。


十几减5、4、3、2教学反思(精选5篇)(扩展3)

——《十几减7》教学反思 (菁华3篇)

《十几减7》教学反思1

  在上这节课之前,我心里想着学生已经能把十几减9得计算方法说得较好了,那么只要学生能把方法迁移到新知的学*中,学*十几减8、7一定没什么问题的。可在上课过程中,学生的反应着实让我大吃一惊。绝大多数学生看了“15-8”后都知道等于7,可是在交流算法的时候却没有这么热闹。个别孩子提到了“破十法”,但有的学生还不知该怎么“破十”——减不知减几,加不知加几;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时,由于对8,7加几这方面的知识不是很熟练,想起来也是磕磕绊绊,速度慢正确率也不高。看来我高估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口算能力。特别是对于“破十法”,我们不能只教给学生 “破十”的方法即“怎么破”,还要帮助学生认识到这种方法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就比如“十几减9”,有一小部分的学生虽然想到了先用10-9=1,但是他们只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经验想到的。至于为什么要“破十”也就是“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他们却不明白,更别说还没想到的学生了。因为他们没有体验或者是有过这种经历却不曾思考过“为什么要这做”,也就是对“破十法”没有真正的理解。所以在今天的学*中出现了有部分学生不知道利用迁移或者想到了但不知道该怎么用。看来还得去生活中找一找“破十法”的运用,带着它走进课堂,帮助学生“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我想只有这样才能使知识真正地成为自己的东西,才能为自己灵活运用。

  综上所述,课堂上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学生对于加法还是不算熟练

  2、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十几减7》教学反思2

  满意之处:

  这节课的重点是能利用加减法关系计算十几减7、6,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想加算减”的思考方法。在教学例3前出示一副点子图,让学生根据这幅图写出一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为感受“想加算减法”的价值奠定基础。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感受“想加算减法”的简捷性。

  不足之处:

  1. 这节课的重点并非算法的多样性,但仍然通过视频播放了4种算法,没有对“想加算减法”进一步展开,交流计算方法。虽然有适时点播,但导致部分孩子难以分清重点。

  2. 对于“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的比较,由于很多孩子*惯用“破十法”来解决问题,这节虽有引导孩子对二者进行观察与比较,但是时间关系,没有连麦引导孩子说发现。

  3. 顾虑连麦有延时,孩子说不对,时间较短等,与孩子连麦次数较少,仅让家长将孩子的答案打到对话框里。

  4. 上午半个小时播放视频加适时点播,将练*题放到下午再巩固提高这一做法有待反思和改进。

  改进措施:

  1. 认真备课,对资源进行筛选、整理,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

  2. 切记“贪多嚼不烂”,精讲精练。

  3. 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多与孩子连麦,特别是总结发现提升之类的问题,多让孩子说说想法,让孩子自己去明确体验。

  4. 开展组内教研,及时调整下一步的教学方式。

《十几减7》教学反思3

  上这节课之前,我以为学生已经能把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说得较好了,那么只要学生能把方法迁移到新知的学*中,学*十几减8,7一定没什么问题的。可在上课过程中,学生的反应着实让我大吃一惊。绝大多数学生看了“15-8”后都知道等于7,可是在交流算法的时候却没有这么热闹。有的学生提到了“破十法”,但有的学生还不知该怎么“破十”——减不知减几,加不知加几;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时,由于对8,7加几这方面的知识不是很熟练,想起来也是磕磕绊绊,速度慢正确率也不高。看来我高估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口算能力。

  特别是对于“破十法”,我们不能只教给学生“破十”的方法即“怎么破”,还要帮助学生认识到这种方法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就比如“十几减9”,有一小部分的学生虽然想到了先用10-9=1,但是他们只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经验想到的。至于为什么要“破十”也就是“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他们却不明白,更别说还没想到的学生了。因为他们没有体验或者是有过这种经历却不曾思考过“为什么要这样做”,也就是对“破十法”没有真正的理解。所以在今天的学*中出现了有部分学生不知道利用迁移或者想到了但不知道该怎么用。看来还得去生活中找一找“破十法”的运用,带着它走进课堂,帮助学生“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我想只有这样才能使知识真正地成为自己的东西,才能为自己灵活运用。


十几减5、4、3、2教学反思(精选5篇)(扩展4)

——《十几减几》教学反思 (菁华5篇)

《十几减几》教学反思1

  《十几减9》是小学一年级退位减法的起始课,教学的重、难点在于探讨、发现和初步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种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基于这一理念,我采取了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使学生知道“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是多样的,并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由于本课与上学期的《9加几》在教学内容上形成了呼应,因此我也继续沿用了小猴卖桃的情境导入方式,学生对于小猴卖桃还是很感兴趣的,都积极举手要说图意,在这样的情景之下,对于十几减9如何计算的探讨,他们也是在激励的讨论中进行的。但在探讨13—9的计算方法时,我对学生的知识基础估计不足,以致于没有出现预期的算法多样化,只出现了两种算法——一个一个减和破十法。我没有进行很好的引导,一味地追问还有没有别的方法?以致于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只有个别学生愿意发表自己的方法。其实当学生的探究活动出现困惑时,我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探索,而是急着给学生提供帮助,以得到正确的答案为目的。但是如果无视学生遇到的困难,一味地让学生自主探究,浪费宝贵的时间不说,也不利于对学生的学*兴趣等积极情感地培养。所以这也是一个难以把握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有些学生的发言在重复别人已说过的内容,还自认为想到了新的算法,说出来却是已交流过的,是学生不注意倾听吗?另外多半学生只知道自己的方法,对其他同学的算法不怎么明白,有的学生由于受我的夸奖,选择了自己的算法进行计算,而未把别人的好方法接受。由于本课只是20以内退位减的第一课时,教师在提出算法多样化的同时,并不能过高的要求孩子对算法进行优化。因此“用你喜欢的方法算。”就成了本节课的贯穿语之一。但由于班上孩子对上学期的9加几计算方法掌握得比较牢固,在做题时,当有孩子提到了用加法算,也顿时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在后半段的学*中,大部分孩子已经开始尝试“想加算减”的方法了。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学时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活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在新课标指引下,我在课上充分尊重学生,不但让学生独立尝试、探索,交流,充分肯定学生的`合理算法,而且还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因此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畅所欲言,这堂课中学生的个性化得到了较实在的体现。

  “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起始课,教学的重、难点在于学*“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学生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对于后边“十几减几”退位减法的教学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能为“十几减几”退位减法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基于这一理念,我采取了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使学生知道“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是多样的,并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

  课堂上学生计算方法是多样的,如:在计算“13—9”时,学生的计算方法有(1)“想加算减”法,因为4+9=13,所以13—9=4。(2)“破十法”:13可以分成10和3,10—9=1,1+3=4。(3)“连减法”,因为上个学期学过十几减几等于10的算式,所以把9分成3和6,13—3=10,10—6=4。(4)也可以用13—10=3,由于减数多减了1,所以差要再加1,3+1=4,所以13—9=4。当然有部分学生是通过数数数出来的。在比较各自方法的优劣上,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法的简便,实现计算方法的最优化。

  在学生掌握了计算方法后,我让学生把所有“十几减9”的算式都整理排列出来,然后让他们发现探讨这些算式有什么规律,学生除了发现减数都是9,被减数一个比一个多1,差一个比一个多1,还发现了“差比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多1”这一规律,最后我让学生根据这一规律进行了计算练*,学生的计算速度得到了提高。当然部分学生容易把“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和“几加9”的进位加法规律混淆,因此应多加练*,加深巩固,让学生加深理解,以达到熟练、正确地进行计算。

《十几减几》教学反思2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十几减几》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十几减几》教学反思上学期,有幸聆听了局小周志华老师上的十几减9教结构与十几减8用结构的教学,很有收获。本学期进行教学时,在一定程度上对周老师的课进行了模仿,不过由于学生的差异,我依旧采取情景导入的方法引出算式,进而让学生进行方法的探索。在学生出现一种方法时,便针对一种方法进行教学,尽量让每个学生掌握这种方法,及时的进行讲解,教学,但第一课只来得及教了一种方法,而且是一种较难理解计算方法,而后只能再利用一节课进行补,把其他方法展开教学,让学生在三种方法中至少学会一种。很明显,局小的孩子,在出现一种方法时,便能很快的吸收掌握,在出现第二种方法时也能及时消化,但我却高估了我们的孩子,在一开始的教学中,没把最通用的方法作为重点教学。

  十几减9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讨论了三种方法:先减再加、减了又减、相加做减。而后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最适应的方法计算。在教学中,我尝试着让学生记录下计算过程,这对我班的孩子很有挑战性,因此第一节课主要在引导和模仿上。在教学十几减8、7时,学生已经能用减9的方法进行迁移,但还是用了两节课,一节专门教减8,一节教减7和练*,总没能按教材的安排一课时完成。在教学减8时,学生逐渐能学会记录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阐述,此时,我依旧把三种方法都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可班级的一部分后进生掌握方法起来很苦难,方法一多,就更加乱了,于是,我便逐渐强化了较好理解的先减后加的方法,把大数拆成10和几,先用10来减,再加个位上的数,在后面的联系中,虽然也是三种方法都教学,但是先减再加的方法作为了每个人必须掌握的方法,如果有能力,再在此基础上用其他方法。

  教材中逐渐把相加算减的方法成为优化,但是,学生对于加法都不能很熟练的应用,要能根据一道减法想加法,难度就更大了,因此我们对学生不做这种优化的要求,水*达不到。在后面的十几减6、5、4、3、2时,三种方法学生基本上都至少掌握了一种,能很顺利的进行迁移,于是再在计算中探求找好朋友的方法。再从教学十几减9开始,我都做了一件事,就是把所有的算式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然后寻找计算的规律,让学生能根据规律来提高计算速度。找规律时,学生往往会只看表面的现象,要引导学生观察内在规律,横着看,结果和什么有关系,为什么结果比十几的个位多1等,不光要找到规律,还要理解为什么有这规律。

  整个单元的教学,大部分学生对计算已经没困难了,就是速度要加快。渗透在里面的解决问题,也是一个重点内容,让学生在一题一题中理解:用总数去掉其中的一部分就是另一部分。根据题目要求,看清条件和问题,要求哪部分,就用总数去减另一部分,但学生似乎还是有些困难,还要多加练*和个别指导。

《十几减几》教学反思3

  以前在教学十几减几时,一般都是让学生摆小棒,摆出13 ——8 =?大部分学生纯粹依赖摆小棒算得数,为计算而计算,觉得计算题枯燥无味,久而久之,会导致一年级学生厌倦计算,丧失学*数学的兴趣。本节课我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重点放在情景图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上,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并针对低年级学生爱听故事这一心理特征,利用学生熟知的小猫钓鱼的故事,来引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创设了《小猫钓鱼新编》的故事情境,使数学问题在富有童趣的两只小猫的争论中自然提出,大大调动了学生参与探究20 以内退位减法算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用你所学的数学知识帮帮小猫吧?”“你能给弟弟讲一讲吗?”“你是怎么想的?”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都乐于表现自己,帮助别人解决问题,自然而然地去想怎样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学生熟知的故事出发,结合教材内容,创设学*情境,能有效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感到数学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计算。

  这节减法课,尽管有十几减9 的计算学*作为基础,但十几减几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还说要达到熟练计算的要求,难度很大。这次联系情境问题动手操作,尝试计算,使学生体会到计算源于问题的解决,而不是孤立存在的。这是《数学课程标准》中“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理念的体现。这次创设的操作情境,让学生经历了“13 ——5 =8 ”的算理,在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了“破十法”,“想加算减”,“连减”,“点数”的不同计算方法。“你认为哪能种方法可以让猫弟弟学得快?”“猫哥哥是用什么方法算得这么快?”学生在争当小老师的过程中,在操作实践中让学生有意识的对算法进行了对比和选择。在教学时,不仅提倡算法多样化,而且又引导学生在众多的算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使之善于学*,乐于学*,乐于探索,进而通过教师带有鼓励性的评价,学生之间的赞赏,进一步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减法教学反思加减法教学反思不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十几减几》教学反思4

  上学期,有幸聆听了局小周志华老师上的十几减9教结构与十几减8用结构的教学,很有收获。本学期进行教学时,在一定程度上对周老师的课进行了模仿,不过由于学生的差异,我依旧采取情景导入的方法引出算式,进而让学生进行方法的探索。在学生出现一种方法时,便针对一种方法进行教学,尽量让每个学生掌握这种方法,及时的进行讲解,教学,但第一课只来得及教了一种方法,而且是一种较难理解计算方法,而后只能再利用一节课进行补,把其他方法展开教学,让学生在三种方法中至少学会一种。很明显,局小的孩子,在出现一种方法时,便能很快的吸收掌握,在出现第二种方法时也能及时消化,但我却高估了我们的孩子,在一开始的教学中,没把最通用的方法作为重点教学。

  十几减9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讨论了三种方法:先减再加、减了又减、相加做减。而后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最适应的方法计算。在教学中,我尝试着让学生记录下计算过程,这对我班的孩子很有挑战性,因此第一节课主要在引导和模仿上。在教学十几减8、7时,学生已经能用减9的方法进行迁移,但还是用了两节课,一节专门教减8,一节教减7和练*,总没能按教材的安排一课时完成。在教学减8时,学生逐渐能学会记录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阐述,此时,我依旧把三种方法都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可班级的一部分后进生掌握方法起来很苦难,方法一多,就更加乱了,于是,我便逐渐强化了较好理解的先减后加的方法,把大数拆成10和几,先用10来减,再加个位上的数,在后面的联系中,虽然也是三种方法都教学,但是先减再加的方法作为了每个人必须掌握的方法,如果有能力,再在此基础上用其他方法。

  教材中逐渐把“相加算减”的方法成为优化,但是,学生对于加法都不能很熟练的应用,要能根据一道减法想加法,难度就更大了,因此我们对学生不做这种优化的要求,水*达不到。在后面的十几减6、5、4、3、2时,三种方法学生基本上都至少掌握了一种,能很顺利的进行迁移,于是再在计算中探求找“好朋友”的方法。再从教学十几减9开始,我都做了一件事,就是把所有的算式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然后寻找计算的规律,让学生能根据规律来提高计算速度。找规律时,学生往往会只看表面的现象,要引导学生观察内在规律,横着看,结果和什么有关系,为什么结果比十几的个位多1等,不光要找到规律,还要理解为什么有这规律。

  整个单元的教学,大部分学生对计算已经没困难了,就是速度要加快。渗透在里面的解决问题,也是一个重点内容,让学生在一题一题中理解:用总数去掉其中的一部分就是另一部分。根据题目要求,看清条件和问题,要求哪部分,就用总数去减另一部分,但学生似乎还是有些困难,还要多加练*和个别指导。

《十几减几》教学反思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掌握十几减9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十几减8、7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利

  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8、7,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做减法的思考方法。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观察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够比较熟练的计算十几减8、7,理解计算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教学时从复*8加几的口算入手,通过抢答激起学生的兴趣,提取学生头脑中的已有知识,再出示口算题卡让学生开火车口算十几减9,并选取两道题让学生说说计算方法,为教学新知识打下基础。然后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自学例题。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后我让每位学生动脑思考、有困难的可以动手操作,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发现15-8的计算方法,在探索过程中使每个学生有较明确的目的,主动参与到课堂学*活动中。给了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后再为学生提供充分交流的机会,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尽量给学生鼓励肯定合理的计算方法,充分调动了全班同学的学*积极性。由于在教学十几减9中,学生已经偏向用“破十法”和“想加算减”计算,所以在交流算法中也只出现了这两种算法,我也并没有提出用“*十法”即15-5=10,10-3=7来计算,我认为学生已经自己选择了算法的优化。


十几减5、4、3、2教学反思(精选5篇)(扩展5)

——十几减九教学反思 (菁华5篇)

十几减九教学反思1

  《十几减九》是小学一年级退位减法的起始课,教学的重、难点在于学*“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种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基于这一理念,我采取了让学生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使学生知道“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是多样的,并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而我作为教师则重在关注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

  通过这课教学实践和老教师的指导评课,让我感触颇深,首先最直接的是我知道了在学生的交流中教师应怎样适时介入引导,怎样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如引导的语言有:“谁听懂了他的想法?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吗?”“你的算法与他不同在哪里?”“和他的方法一样的有哪些同学?”“谁再来解释一下?”“有道理,有与他们不一样的方法吗?”“为什么要把小棒分成10和5呢?”“大家认为他的方法怎么样?”我想如果我适时加入以上适当的引导,学生不仅很容易了解算法的多样性,还能理解算法的合理性、培养优化意识。通过比较,学生的思维会不断深入,在热烈的交流中知已知彼,智慧的火花才能不断地闪现,碰撞。其次,我觉得这一做法不仅仅适用于计算部分的教学,它还适用于整个数学学科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当前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各个学科都要求让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因此,我认为这样的做法适用于所有学科的教学。要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品读各类教育教学理论,绝不能停留在对新课程理念的泛泛理解上,在教学新方法上不仅要掌握形式,更要注重实效和本质。

  《十几减九》这一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了20以内进位加法的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在学*之前教师应提前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复*到位,为学*新知做好准备尤其个别学生更能增强学*的自信。教学新知时结合主题图让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吸引学生“入场”从整题到部分,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去思考。以培养学生收集数学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集中在小丑手中的气球上,引出课题,十几减九。让学生开动脑筋、用多种方法计算,孩子们用了破十法,连减法、想加算减法。都是在教师的引领下一一呈现出来。通过教学反思如下:

  1.对于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情景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利用主题图让学生真正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是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同时学生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不但能培养其问题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2.在研究《十几减九》方法时多做文章。而且能够运用“破十法”、“算加想减”的方法清楚明白地讲清自己的思考过程。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方式对算法进行强化。

  3.加强练*,提高运算能力。针对一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的情况,我设计了形式多样的练*题:“你能做几题就做几题”、“同桌相互出题计算”、“游戏中计算”等,既加强了训练,又不失趣味性。要达到熟练计算的要求,难度很大。我们应通过鼓励性的评价,学生之间的赞赏,进一步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同时关注个别生加强辅导。

十几减九教学反思2

  在教学十几减9这一内容时,教材是这样安排的:先由小猴卖桃子引出问题13-9=?接着教材中出现了四种算法:一是用数数的方法,一个一个地减;二是用破十的方法,先从10里减去9,再与剩下的合并;三是用也是先把13分成10和3,先减去3,再接着减去6,;四是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等于13,13减9就等于几。

  教学十几减9时,学生根据情境列出13-9=4这一算式后,我问大家是怎么想的。学生们有的说是根据9+4=13来想的。有的学生说13-9,先用10-9=1,1+3=4。但是这样说的学生只是个别孩子,很多孩子不敢说。课堂气氛很沉闷。课后再三反思:首先,自己对教材挖掘的不够深。对于这四种方法中的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认识的不够。课堂上我只是一味地去追问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而忽视了对其中这两种方法的强化。

导致了只有少数孩子甚至连一种方法都说不清楚。因为是第一次接触这个教材,所以不知道要重点强调哪种方法。但是看了不少教师对这节课的教学反思,我发现“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还是要重点强化的。其次,课堂上给孩子探究的时间不够,教师没有给予一定的指导。在出示13-9后,我要求同桌互相摆一摆学具,看看如何计算13-9。在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很多孩子知道得数,但是不知道怎么摆小棒。而我也没有给孩子一些指导,只是要求孩子同桌互相说说。

看了部分孩子说不出来,也就急着请其他孩子说说自己的算法,这样就导致一些基础差得孩子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其实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孩子在自主探究,但是学生遇到困难时并没有给予帮助,这样的自主学*的效果甚微。最后,课堂上未能激起学生的学*兴趣。在请学生发言时,出现了学生和我一问一答的形式,只是这个孩子在和我交流,我倒是听懂了他的算法,而其他学生似乎对他的发言不感兴趣。甚至有的孩子,请了两三个孩子发言后,他仍然不知道别人说的是什么。导致这样的情况,还是没有激起部分孩子的学*情趣,导致了课堂效率低下。

  就这一节课,学生到底用什么方法我觉得还是应该尊重学生自己的想法,让他们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不过对于一些学困生来说,教给他们一种固定的方法还是有必要的。

十几减九教学反思3

  《十几减9》这一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1. 在具体情境中自主探索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各种方法,经历十几减9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2.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学生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能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3.选择自己所喜欢的方法,能正确列式计算。在学*本课前,学生已经学过10以内的减法,会正确地口算十以内的减法以及求加法中的未知数和9的分与合。学生经过20以内进位加法的学*,不但掌握了这些加法的计算方法,而且积累了通过实物操作探索算法的经验,这就为主动学*退位减法创造了条件。

  教材把十几减9的教学设计成四个层次。例题和练*第一题,主要是通过操作进行计算,重点让学生掌握3种方法;练*第2、3两题主要引导学生利用“想家算减”的方法去解答。;最后两题帮助学生巩固练*,发现一些规律。

  新学期第一节课,有学生没有能够很好地进入学*的状态,课堂上回答问题积极性不高,表述不完整,特别是有学生知道解题的方法,但自己不能用规范、完成整的语言表述出来。练*最后一题,从“11-9”一直到“19-9”,先请学生算出得数再引导他们观察被减数的个位上的数与得数的关系,许多孩子发现了得数比被减数个位数多1,这是个能很快说出答案的秘诀,只要把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加1就得到答案了,发现这个规律,孩子们的计算速度非常快。但是在做练*的时候学生混淆了个位数字加1还是减1,在接下来“十几减8、7”的新课中要加强讲解。

十几减九教学反思4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是极为重要的,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数学知识。设计这个有趣而熟悉的体育活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新知的学*,并贯穿全课,使乏味的运算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喜欢的活动联成一体。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不只写在纸上的算式,而是蕴藏在生活中的一个个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动机。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与合作交流

  在低年级教学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独立思考是小组合作的前提,只有经过了独立思考的合作才是有效的合作。本节课中在探讨“15-9”算理时,就先让学生自己通过独立思考,并借用小棒来帮助和验证,再和小组同学进行交流学*“15-9”的算法,最后全班反馈与交流,从这些算法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在动手、动口、动脑中参与学*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的主人,并且同时体验到了同伴合作学*成功的乐趣。

  三、鼓励算法多样,并注重算法最优化

  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新课标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新课标认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化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所以在汇报交流“15-9”的算理时,先充分尊重学生自己发现的方法和他们的选择,只要思维的方法和过程合理、合乎逻辑,就应加以肯定。然后在众多的方法中,比较和感受出哪种方法最好,算法最优化的过程成了学生自己体验的过程、感受的过程,使二者得以完美的统一。

十几减九教学反思5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课之初我就安排了对九加几口算以及求未知加数的复*。在探索算法这个环节,我们的学生算法并不多,一个就是“想加算减”,即想“因为9+()等于13,所以13减9等于4.”一个算法就是破十法,即想“10-9=1,3+1=4”。至于*十法,班上没人想到。既然没人想到,我自然也没必要强求,所以在2者的基础上,首先帮助学生理解了一下“破十法”的思路,因为是个别人的思路,所以根据举手表决有部分学生尚不能理解意思,所以我在这儿请学生分别说一说10从哪儿来的,为什么要加上3.来帮助大家理解算法。在理解算法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进行考虑,你觉得哪种方法是最快的。班上绝大多数人都选择了“想加算减”的方法。一开始我是挺高兴的,因为教材不就是要他们优化出这种算法吗?但是我联想到以往的学生,好像没有这么集中的,想法很开,学生指向如此集中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我想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

  1.学前教育:当我把13-9=?这个问题抛下去以后,几乎顷刻之间学生就举手了,而且举手率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可见他们是有心理准备的。

  2.忽视学具的操作可能限制了他们的思维。在上课之前,我看到教材边上这样写道:要引导学生思考:你想怎样算?对计算有困难的学生,可以让他们用小棒或其他学具进行操作,帮助思维。所以当我看到班上那么多学生都举手后,我想当然的认为他们肯定不能算是计算有困难的,所以就没有让他们操作学具,而是直接让他们发言了。如果让他们利用实物考虑先去掉什么,再去掉什么,想法就能比较开放了。从这点上看,我这节课处理不当之处就是没能让学生很好的借助实物进行思考,对计算的表象形成不够。

  计算教学如何能利用好学具,不为学具所累,能借力而教、学生能借力而学,我想是我要继续思考的地方。对于这节课的不足,我想利用练*一里面的题目再加工一下,帮助学生建立牢固、清晰的具象,为后面的教学打好基础。同时再次提醒我自己不要高估学生们的实际思维水*,这是我常常犯的错误。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