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织女》教学反思_语文教学反思通用5篇

首页 / 教学反思 / |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_语文教学反思 1

  《牛郎织女》是一个民间故事,故事语言*淡朴实,但却寄托了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对我国传统道德文化进行了一个折射。牛郎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男性吃苦耐劳的品德,织女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妇女贤惠淑德的精神。王母娘娘则代表了封建保守势力,折射了专制统治者狡猾的丑恶嘴脸。

  教学中,在理清了故事情节后,我设计了人物评论这个环节,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故事中的人物的看法。在讨论到王母娘娘这个人物角色时,学生中出现了争议。有学生认为王母心狠手辣,破坏了牛郎织女的美好生活,可恨。但也有少部分同学认为,织女违反天规,应该受到惩罚,王母娘娘是大义灭亲、铁面无私。孩子们互相争辩表明自己的观点,谁也不能说服谁,在孩子们争论无果的时候,我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大义灭亲一般是指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循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王母娘娘维持的天规是不合理的规则,所以不能说她是大义灭亲。牛郎和织女追求幸福的愿望是美好的。这篇课文是一**间故事,它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在那个封建统治的年代,老百姓倍受压迫,更多的是渴望自由的生活,而这个故事就是人们这种美好愿望的表达。”这个环节提升了学生的认识水*,引发了对价值观的正确判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_语文教学反思 2

  记得一位美国学者有过这样一个观点: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也就是说教师要想有所成长只靠以往的经验是不可能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才能不断提高。经过这两年的教学,我也的确有所感悟。

  俗话说:“无心插柳柳成荫”,本是无意之举却有了意外的收获。《牛郎织女》教学设计如同往常一样,定目标,根据目标设计教学思路,按部就班的上课,似乎一切都在我的预料之中。考虑面面俱到,唯独没有想到学生的表现。读课文交流的过程中,一男孩把“王母娘娘拽着织女,一齐飞向天宫。”的“一齐”读成了“一起”,当时没有考虑太多,只是想把两个词写到黑板上让孩子们在读音上能加以区分,可孩子们却给了我意想不到的答案,一个女孩是这样说的,“如果织女是心甘情愿的跟王母娘娘走的话应该用‘一起’,而在文中织女是被迫飞向天宫的,在这样一个语境下,‘一齐’与‘一起’的感情色彩是不一样的” 。没想到这一字之差,让孩子们感触颇深,同时也给我以深深的启发。我想这源于孩子们对“牛郎织女”这个民间故事的熟悉,对故事情节,对人物形象早已先入为主了,所以才会出现孩子们对上述两个词语感情色彩的定论。

  由此让我联想到一句话,“不要教师范读“,其观点是教师的示范已经让孩子们先入为主,抑制学生多角度的理解能力和个性化的朗读能力。但是我觉得,范读,既是体现教师对教材的感悟,体现现代语文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又是在多媒体技术盛行的今天让我们的课堂安静下来的有效教学手段。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_语文教学反思 3

  《牛郎织女》是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讲述了牛郎织女相爱但却被王母娘娘拆散,只能一年一度鹊桥相会的奇幻爱情悲剧故事。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语言通俗易懂,情节生动有趣。

  因为学生对这个故事很熟悉,而课文语言又通俗易懂,所以我引导学生自主学*。课文主要讲了四个小故事,我先给出第一个故事:相依为命。然后让学生自读课文,按照老师给出的模式学着概括每个故事:相依为命——结为夫妻——临终嘱咐——隔河相望——鹊桥相会。学生通过小标题式的概括,了解了故事的主要内容。接着我让学生围绕课题,先来品悟课文主人公牛郎和织女的人物品质,学生边读边感悟,交流得很轻松。再让学生当堂完成了《补充*题》的第四题,品悟了王母娘娘的人物形象。最后,我以问题导入了文章的中心。①织女为什么会嫁给牛郎?②王母娘娘为什么要拆散牛郎织女?③牛郎织女的故事为什么会感动众人,流传至今?学生讨论之后,我加以点拨总结,学生对文章的中心就明白了。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自主参与地巧妙结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人物的细致分析,问题的合作探讨,更深入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这篇课文的课后*题,要求复述课文。复述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帮助学生吸收和积累课文中的语言材料。因此,复述应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复述的准备工作可以做得充分一些。如可以说一说课文各段的主要内容,理一理课文内容的顺序,画一画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等。复述应在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复述时可让学生按课文的段落层次进行;也可以指导学生编列小标题式的复述提纲,供复述时参照。也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内容连起来,完整地复述这个故事。这样降低难度,由简到难,调动了学生复述的兴趣。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_语文教学反思 4

  课堂实录

  4月28日的早晨,在胜浦中心小学六(2)班的教室里,一堂苏教版教材《牛郎织女》的语文课正在进行着。教师与学生关系在课堂上表示十分融洽,课堂教学氛围也热情高涨。突然……

  生:老师,我有一个问题?

  师:你有什么问题?请说。

  生:我看了插图上的牛郎和织女,他们怎么都有青丝呢?

  [一时间,我被愣住了!学生们也都仔细地观察起了这幅课文插图:织女跟牛郎一起来到牛棚,老牛在一旁见了,眉开眼笑的。的确,图上牛郎与织女额上发根处似乎都是青丝!怎么办?在备课时,我并没有发现这个问题。于是……]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是啊,牛郎织女怎么都有青丝呢?是不是画家又画错了?

  [因为我跟学生讲过,在人教版教材上有一篇课文《飞夺泸定桥》,那上面的插图就是画错了。画家把红军战士画成了个个都是走钢丝的杂技演员,双脚踩在铁索桥上,一手拿着枪,一手还在指挥,似乎在说:“同志们,冲啊!]

  生(1):老师,牛郎织女的青丝是天生的,没方法!

  生(2):因为他们太相爱了。俗话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所以,他们相思之时,青丝也就出来了。

  (班内学生议论纷纷。)

  师:那时,他们才刚刚相识与相知,也刚刚开始了相爱。他们还没有开始分别时的相思,哪来“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呢?

  生(3):老师,我知道了,是因为他们追求时尚。

  师:真的吗?他们特意将黑头发染成了白头发,为了赶时髦?就像现在的女年轻都将自身的黑头发染成了黄头发,赶时髦!

  (下面有一位女生说:“现在将黑头发染成黄头发的,男的也很多。”)

  生(4):或许是因为他们吃的饭菜都不好,营养不良,还睡不好,而导致他们有了青丝。

  师:有一定有道理!

  生(5):织女是天上的仙女,在天上待了很长时间,到人间来就变成白头发了,或许是水土不符吧。据说牛郎也是天上的神仙,到了人间头发就变成白的了。

  师:“天上人间,水土不符”而造成的,有意思。

  生(6):老师,通过学*,我们应该知道,牛郎的青丝是因为他每天天不亮就被哥哥嫂嫂赶上山放牛,辛苦而来的;织女是因为她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都在不停地织布,为王母娘娘装饰天空,所以她才白了头发。

  师:是啊,牛郎织女的青丝不是天生的,也不是相思而致,更不是为了赶时髦,最大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他们不停地工作、劳动而引起了青丝的出现。大家想象丰富,联想出色,学*得真不错。

  [正当我结束这一问题讨论之时,又有一位学生要发言。]

  生(7):牛郎织女为什么会有青丝?我认为有以下两种原因。第一种,所谓天上一天,地上一年,织女在天上生活了那么久,到地上来当然会长出青丝啦!而牛郎呢,是被织女污染的。

  师:俗话说,有夫妻像,所以他们都是白头发。不过,就这么一会儿就污染了青丝,简直比“SARS”污染还快,真是不可思议。

  (全班学生大笑。)

  师:那么,你认为的第二种原因是什么?

  生(7):牛郎的青丝是因为他哥嫂对他不好,而且还要起早放牛,过度疲劳再加上营养不良,才有了青丝。至于织女的呢,每天都要不时地织彩锦,非常疲劳,所以有了青丝。

  师:是啊,如此勤劳而又善良的人,真是天生绝配。正如老牛最后所说“好心有好报呀”。

  教学反思:

  1、开拓学生思维。

  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过:“要使人成为真正有教养的人,必需具备三个品质:渊博的知识、思维的*惯和高尚的情操。知识不多就是愚昧;不*惯于思维,就是粗鲁或笨拙;没有高尚的情操,就是卑俗。”——

  牛郎与织女为什么会有“青丝”?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通过课堂上学生的考虑与交流,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现在学生的思维十分开阔,敢想,有创意。想自身敢想的,说自身敢说的,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思维活跃的空间。在课堂上,学生发生了思维的碰撞,激发了思维的火花,同时更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意识。

  2、构建师生*等。

  课堂,是教师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上,教师有意识地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建立民主、*等的师生关系,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自我学*与教育能力。由上所述,在课堂上,师生关系十分融洽,课堂教学氛围也热情高涨,因此有了学生的自主学*与探究学*,学生学*积极、乐观。整个教学过程民主、*等,又充溢了幽默与风趣,学生在课堂上有说有笑,有课堂知识的学*积累,有课外生活的补充与丰富,一切都源于和谐、*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3、开放课堂生成。

  教学活动被“精心设计”之后,怎么能保证课堂的“开放性”和“生成性”呢?这似乎有矛盾。但实际上,不论是问题的“开放”,还是课堂上教与学的“生成”,都不是目的,我们最应该关注的应该是教室里实实在在所发生的学生的学*活动,我们最终所追求的也正是学生学*活动的质量。因此,我们不只要关心课堂“开放得如何”与“生成得如何”,还要计较课堂是“如何开放”与“如何生成”的,更不能不论课堂“开放了什么”与“生成了什么”。因为新课程所提倡的科学探究性学*承载着科学知识的掌握、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惯的培养等多重任务。正是这样的任务决定了我们课堂教学中的“开放”与“生成”。开放课堂生成,让全体学生来考虑,教师也参与进来,这不就是我们所说的“教学相长”吗?“学生提难题,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挑战’。老师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得不‘应战’。一个难题从提出到解决,学生提高了,老师也跟着一起提高,这就是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这是中国教育家茅以升在《学生考老师》一书中所说的话,用在我这个教学片段上,真是再合适也不过。

  4、归源思想教育。

  陶行知曾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人生之道。”师生通过对“牛郎与织女为什么会有青丝”这一问题的讨论,其实也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教育学生要勤劳,做一个善良的人,让学生相信“好心有好报”的中国谚语。同时,针对牛郎织女的青丝讨论,师生对文章的主题更加明确与鲜明,并使主题得到了更高的深化与升华。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_语文教学反思 5

  《牛郎织女》是一个民间故事,语言*等朴实,但却寄托了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对我国传统道德文化进行了一个折射。牛郎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男性吃苦耐劳的品德,织女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妇女贤惠淑德的精神。王母娘娘则代表了封建保守势力,折射了专制狡猾的丑恶嘴脸。我们让学生读民间故事的目的是透过故事情节,引发对价值观的正确判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透过*淡的语言,感受人物的精神内涵。课文语言写的很白,很质朴,但如何让学生领悟文字所表达的含义呢?如“牛郎照看那头老牛很周到。”是一个中心句,学生也很容易明白牛郎是如何周到照看老牛的。似乎没有什么要讲细悟透。但换一个角度,让学生根据相关点,进行复述,特别是有创意地复述,把*淡的语言说活,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在复述中,领悟牛郎是个怎样的人。(心底善良,吃苦耐劳)然后再读课文2、3小结,学生会有更深的体会。

  透过*淡的语言,引发深层的思考。,“听说织女要留在人间,姐妹们都很佩服她的勇气。她们对牛郎织女说了许多祝福的话,便洒泪告别,飞回天宫去了。”思考1:为什么仙女佩服织女呢?聚焦:织女爱慕的是牛郎的勤劳善良。同时织女放弃了荣华富贵,甘愿与穷困的牛郎生活在一起。思考2:姐妹们会说些什么祝福的话?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_语文教学反思通用5篇扩展阅读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_语文教学反思通用5篇(扩展1)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 (菁华9篇)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1

  《牛郎织女》是一个民间故事,故事语言通俗易懂,但却寄托了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备课的时候我在想,学生们都早已知道这个故事了,在教学中,我应该教会孩子们些什么?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简单的了解故事、指导朗读似乎不能满足孩子们对知识的要求。所以我想应该引导他们透过故事情节,引发对价值观的正确判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让孩子们通读全文,让后理清课文脉络,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牛郎与老牛、牛郎与织女、织女与王母娘娘的关系,能说出故事的大致情节。在此基础上,我设计了人物评论的环节,让孩子自己阅读课文,结合课文的相关内容说说这几个人物都有什么样的特点。他们认为牛郎是个勤劳善良的人;老牛是个位善解人的人;织女是个心地善良的人。

  学生在评论王母娘娘时有的`认为王母娘娘心狠手辣;有的认为他破坏了牛郎和织女美满的生活很恶毒;有的认为她没有人情味。当看到牛郎和织女隔河相望时,同学们对他们充满了同情,当看到他们在七夕相会时孩子们又为他们欣喜。学生在一句句的评说中,学生读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由浅入深、照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孩子们的每一句评说都是通过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得出的体会,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2

  《牛郎织女》是一个民间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了,故事语言*等朴实,但却寄托了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对我国传统道德文化进行了一个折射。牛郎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男性吃苦耐劳的品德,织女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妇女贤惠淑德的精神。王母娘娘则代表了封建保守势力,折射了专制统治者狡猾的丑恶嘴脸。备课的时候我就在想,孩子们都早已知道这个故事了,在教学中,我又应该教些什么才能带给孩子更多的收获呢?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显然不能停留在简单的了解故事、复述故事上了。我想应该是引导学生透过故事情节,引发对价值观的正确判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课堂教学中,在理清了故事情节后,我设计了人物评论这个环节,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故事中的人物的看法。在讨论到王母娘娘这个人物角色时,学生中出现了争议。有学生认为王母心狠手辣,破坏了牛郎织女的美好生活,可恨。但也有少部分同学认为,织女违反天规,应该受到惩罚,王母娘娘是大义灭亲、铁面无私。孩子们互相争辩表明自己的观点,谁也不能说服谁,整个课堂大有辩论赛的意味,作为老师的我根本没有插嘴的份。我边听边思考,我必须得表明我的观点。可是我到底站在哪方才是对的?我觉得对于这个人物的认识关系到孩子的价值观的判断。

  “那么王母娘娘是好是坏呢?”在孩子们争论无果的时候,我发表了自己的观点,“牛郎和织女追求幸福的愿望是美好的,任何阻止和破坏剥夺别人幸福和自由的人,我都不喜欢。大义灭亲的意思是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循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王母娘娘维持的所谓的天规是不合理的规则,所以不能说她是大义灭亲。本文是一*间故事,民间故事是群众创作,在群众中流传的,故事直接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在那个封建统治的年代,老百姓倍受压迫,更多的是渴望自由的生活,而这个故事就是人们这种美好愿望的表达。”听了我的观点,孩子们信服地点了头。

  教学最后一个环节,我让学生谈谈自己学完本文的感受,孩子们都说,原来读《牛郎织女》,只是觉得故事吸引人,神奇、有趣,没想到故事中还包含着这样多的思想。我觉得本节课的教学是有效果的,提升了学生的认识水*,引发了对价值观的正确判断。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3

  【教学理念】

  1、对故事主题的探寻。扣住“追求幸福”这一主题,以爱情为切入点,从相爱的原因、受到的阻挠、对爱的坚守等方面梳理出问题,层层深入,带领学生从整体上观照课文。话题比较有冲击力,有挑战性,能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

  2、对表达方法的探究。从文学理论的角度来阅读民间故事,结合具体的文本向学生介绍关于叙事和伏笔的文学知识,学生的感性经验借助专门的名词术语,形成了理性知识。给学生新的知识点,高于学生目前知识水*的知识点,对学生来说是个提升。

  3、穿插人物形象的品评。感受牛郎织女身上的*;理清老牛是促成者,王母是破坏者;分析民间故事中老牛和喜鹊意象。

  【教学目标】

  1、读懂文中牛郎织女爱情的坚贞,对幸福的不懈追求。

  2、读懂文中表现的情感,古代人民借民间故事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从叙事的角度感知文章的叙事结构,主要是高潮和伏笔的处理。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课前交流:

  《月光启蒙》中,母亲在如水的月色里给我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猜谜语,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

  还记得那些歌谣童谣吗?谁来背一背?(指名背,齐背)

  小结:我国的民间文学真像座大宝库,数不尽的作品如珍珠一样闪烁光泽。走进去,我们的童年便罩上了一层玫瑰般的神秘色彩。

  一、导入

  1、齐读课题。

  2、初读了课文,你们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牛郎织女之间的`什么故事?

  3、故事的主人公是牛郎和织女,你能说说我为什么这样板书吗?

  4、你觉得天上人间的爱情会是怎样的爱情?

  5、小结:一个在天上,一个在人间,一个是仙女,一个是凡人,身份的不同,地位的悬殊,似乎向我们暗示这样的爱情故事定会充满波折。

  设计意图:课文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爱情观,爱情是永恒的主题。因此这节课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探寻爱情这一主题。从课题入手,确定主题,整体把握文本的基调。

  二、相爱原因

  1、尽管爱的路上会有坎坷和崎岖,但是牛郎和织女还是相爱了。他们为什么能走到一起呢?快速浏览默读1-7自然段,思考这个问题。

  2、交流

  (1)互相欣赏、倾心、爱慕(相机分析牛郎和织女的人物形象)

  板书:牛郎:勤劳善良(联系课文的1、2自然段)

  织女:心灵手巧(联系课文的第4自然段)

  勤劳善良和心灵手巧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彼此欣赏让他们走到一起。

  (2)他们之所以能走到一起,除了互相欣赏和喜欢,还有一个原因。你发现了吗?牛郎和织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共同的追求,追求幸福,向往爱情)

  板书:追求幸福

  (3)除了他们自身的原因,还有什么原因促使他们走到了一起?

  他们走到一起,最要感谢的是——老牛。

  读第三自然段,在这个故事里,为什么是老牛做媒呢?

  (知恩图报;金牛大仙;牛忠厚、任劳任怨;跟我们的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有关,*古代是一个农耕社会,男耕女织。耕地用牛,拉车也用牛。牛的作用太大了。牛对于农民来说,是劳动中的伙伴,是必不可少的家庭成员,选牛那是有特殊意味的。)

  小结:老牛知恩图报,促成了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是他们爱情的促成者。

  3、他们的追求换来了恩爱和美满的生活。黄梅戏《天仙配》就是以仙凡相恋为题材创作的。想不想听一听?(播放并出示歌词和插图)

  (设计意图:分析牛郎织女相爱的原因,感受牛郎织女追求幸福的愿望,以及恩爱美满的生活,分析老牛的意象。)

  三、爱的坚贞

  1、过渡:多么美满的生活,多么纯真的爱情。男耕女织,一家四口,其乐融融,就像歌曲中唱的“夫妻恩爱苦也甜”。可是,这样的幸福生活是那么短暂。正如我们前面所说的,由于身份的悬殊,牛郎和织女的相爱不会一帆风顺,故事有了波折。

  2、默读课文8-10自然段,边读边想:王母娘娘是个怎样的人。

  指名读相关的句子,从中看出王母娘娘是个怎样的人?(不*人情,铁石心肠,残暴专制,蛮不讲理,象征着封建专制制度)

  王母娘娘在牛郎和织女的爱情中,充当了一个什么角色?(反对、破坏者)

  3、面对王母的反对与破坏,牛郎和织女有没有放弃对幸福的追求和对爱情的坚守?

  (1)织女一边挣扎……

  (2)牛郎得知织女被王母娘娘抓走,心急如焚,披上牛皮追赶。(体会牛郎的内心的想法)

  4、小结:为了追求幸福,哪怕面对再大的困难,牛郎和织女也义无反顾。

  5、感情朗读8-10自然段。

  (设计意图:分析王母形象,感悟牛郎和织女在阻挠面前的坚贞不屈。)

  四、表达方法

  1、曾经那么幸福的生活、那么美满的日子却遭遇到王母无情的阻挠,故事在这里发生了转折。如果不出现王母的阻挠,故事会怎样?(*淡无奇,太*常了)写王母的阻挠有什么作用?(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使得故事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反衬突显出牛郎织女爱情的坚贞不屈)

  2、王母的阻挠反映了故事中的一对矛盾。矛盾的双方是——王母和牛郎织女,他们分别代表两个对立面,一方面是天庭的规矩,仙女不能私自下凡,许配凡人,一方面是织女和牛郎一定要追求美满幸福的生活。矛盾在这个时刻产生了强烈的撞击,由于矛盾冲突的激化,故事达到了高潮。(出示:高潮)

  3、我们的故事就是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样的顺序来写的。民间故事是叙事性的文章,这就是叙事性文章的叙事结构。(板书:叙事)

  4、所以说,王母的出现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在前文中你们有没有发现哪些地方暗示了王母会来抓走织女?(机会难得,决心,老牛的皮)这些情节的提前出现都是为下面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板书:伏笔)伏笔就是文章中,在前段里为后段做的提示和暗示。如果没有这些伏笔,情节的发展会显得——太突然了。所以说,伏笔一种巧妙而高明的写作方法,同学们在今后阅读的时候要注意到前后的联系。

  5、齐读8-10自然段

  (设计意图:从文学理论的角度来阅读民间故事,针对六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结合具体的课例向他们介绍了关于叙事和伏笔的文体知识。)

  五、故事结局

  1、过渡:王母的玉簪冷酷无情的拆散了一对相爱的人。(出示第11自然段和插图)谁来读一读?

  2、在汉代的《古诗十九首》中,有一首诗就写了牛郎和织女的故事。补充阅读《迢迢牵牛星》(出示)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教师范读,自由读,齐读。

  小结:天河很宽,波涛汹涌,从此牛郎织女只能隔河相望,真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3、鹊桥相会

  (1)过渡:他们的爱感动了天地,感动了万物,看,喜鹊来了。

  (2)出示插图,为什么是喜鹊?(喜鹊在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象征喜庆团圆,被称为相思鸟、恩爱鸟,他们搭起的横跨天河的天桥多么美丽而壮观呀)

  (3)其实故事讲到隔河相望就可以结束了,为什么又增加一个鹊桥相会的情节?(表达了同情牛郎织女,永世不见面的残酷,“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样写满足了人们的愿望,表达了人们美好的憧憬和期望,寄托对团圆的向往。

  (设计意图:品析故事结局,拓展阅读,了解喜鹊的意象,感受人们创作民间故事的善良美好愿望。)

  六、故事的流传

  1、小结:今天我们学*的课文时一个民间故事。我们来看看这个故事的起源。

  牵牛和织女本是两个星宿的名称。牵牛星即”河鼓二”,在银河东。织女星又称”天孙”,在银河西,与牵牛相对。在*关于牵牛和织女的民间故事起源很早。诗经中《诗·小雅·大东》已经写到了牵牛和织女,但还只是作为两颗星来写的。曹植《九咏》写道:”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这是当时最明确的记载。《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写牵牛织女夫妇的离隔,它的时代在东汉后期,略早于曹丕和曹植。可以看出,在东汉末年到魏这段时间里,牵牛和织女的故事大概已经定型了。

  2、这个故事在汉代之前(公元220年)就形成了,穿过漫漫的历史长河,一直流传到今天,流传了一千八百年。这是为什么?

  感人,哪里感人?

  曲折,跌宕起伏。

  仅仅是写天上人间的爱情吗?人们借这个故事表达自己的愿望?古代劳动人民也和牛郎织女一样——,民间故事的创作和流传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从故事的起源发展来探究民间故事的魅力。)

  七、指导复述

  今天我们阅读了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像《月光启蒙》中的那家人一样,在灿烂的星空下,讲故事,听故事。

  要讲好这个故事,要注意什么呢?(出示叙事结构)(开端和发展可以简单的讲,叙事中的高潮部分一定要讲精彩,讲详细。伏笔的地方要交代清楚。)

  自由练练。

  (设计意图:落实课后的练*,指导复述的技巧,照应前面学到的叙事方式)

  八、推荐阅读

  我国民间文化源远流长,古代人民创作了许多生动曲折的民间故事,其中有四篇最具有代表性,最为脍炙人口,被称为四大民间故事。它们是——《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民间故事表达了人们对*的追求。

  (设计意图:课内延伸到课外,引领学生走进民间故事的天地。)

  九、作业:

  1、复述课文。

  2、阅读民间故事。

  板书

  13.牛郎织女(爱情故事)叙事

  织女:心灵手巧伏笔

  追求幸福

  牛郎:勤劳善良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4

  今天上到了《牛郎织女》一课,这是大家十分熟悉的一个民间故事,也许是没有什么新鲜感的缘故,学生有点懒洋洋的样子,读书也没精打采的,虽然已经备好这一课,但照目前看来,学*效果可能不怎么好,我突法奇想,决定换一种教学方式。于是我对学生说:“今天让同学们来教老师上这一课,你们来设计问题,看谁的问题设计得好,我们就按他的设计去上,好吗?”同学们听我一说,瞪大了眼睛,一下来了精神。

  第一部分,学生提出了“牛郎童年生活是怎样的?”“牛郎和老牛怎样相依为命?”等问题,我再加以点拨,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去理解课文内容,效果竟出奇地好。我又发现,能提问的大都是思维活跃,成绩优秀的同学,怎样扩大参与面呢?我又采用了小组竞赛的形式,对大胆提问,大胆思考、作答的同学给予奖励,还采取了四人小组讨论的方式,同学们的思维越来越活跃,问题都能围绕主要内容,也有了独到的见解……把课推上了高潮。

  我惊喜于这种教学方式带来的变化,这种“被学生牵着鼻子走的”感觉很享受,我在这节课中成了真正的引导者,而学生真正成为了学*的`主人。是啊,我们的教学需要不断的创新,才能碰撞出激情的火花。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5

  《牛郎织女》是我国的四大民间故事之一。故事中奇幻的想象,神奇的内容,不仅让孩子们乐此不疲,也让我们这些大人们百听不厌。这篇文字内容很多,篇幅很长,一共有2200多字。对于这样一篇故事性强,文字多的长篇,再根据单元目标“创造性复述故事”的要求,我思来想去,决定采用扶放结合,讲演并用的方式教学。

  第一课时除了完成当前的字词句教学之外,我还精讲了牛郎“童年”这一部分。在讲授的过程中,我抓住牛郎童年的不幸和老牛做对比。老牛在牛郎的照顾下,吃的好,喝的好,睡得好,可是牛郎呢?吃不好,穿不好,睡不好。两相比较,让孩子们懂得牛郎的身世悲惨,居然不如一头老牛。

  第二课时,重点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表演“成亲”这一部分。其中,这一部分可以分为五个层次。

  1、道破天机;

  2、纱衣留人;

  3、互诉衷肠;

  4、同意成亲;

  5、回到草屋。然后我把班级分为四个大组,分别表演这五个部分。孩子们一下就投入其中,好不快乐。大家有的演,有的说,有的讲,整个教室里顿时话语绵绵,气氛热烈。最后我请各个大组的同学上台为大家见故事。每个人都尽情地展示自己表演的才能,或说,或演,精彩纷呈。

  看着孩子们如此地对原作进行了更新的演绎,我的心里说不出的高兴。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6

  《牛郎织女》是一个民间故事,故事语言*淡朴实,但却寄托了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对我国传统道德文化进行了一个折射。牛郎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男性吃苦耐劳的品德,织女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妇女贤惠淑德的精神。王母娘娘则代表了封建保守势力,折射了专制统治者狡猾的丑恶嘴脸。

  教学中,在理清了故事情节后,我设计了人物评论这个环节,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故事中的人物的看法。在讨论到王母娘娘这个人物角色时,学生中出现了争议。有学生认为王母心狠手辣,破坏了牛郎织女的美好生活,可恨。但也有少部分同学认为,织女违反天规,应该受到惩罚,王母娘娘是大义灭亲、铁面无私。孩子们互相争辩表明自己的观点,谁也不能说服谁,在孩子们争论无果的时候,我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大义灭亲一般是指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循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王母娘娘维持的天规是不合理的规则,所以不能说她是大义灭亲。牛郎和织女追求幸福的愿望是美好的。这篇课文是一*间故事,它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在那个封建统治的年代,老百姓倍受压迫,更多的是渴望自由的生活,而这个故事就是人们这种美好愿望的表达。”这个环节提升了学生的认识水*,引发了对价值观的正确判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7

  《牛郎织女》是四大民间故事之一,讲的是美丽善良的仙女和勤劳忠厚的小伙,历经苦难,终于拥有了幸福美满的生活。多么令人神往!故事叙述了牛郎从童年到**的痛苦生活和织女在天宫没有自由和欢乐的生活,以及他们在老牛的帮助下结成夫妻的故事,表现了牛郎和织女善良、诚实、勤劳的品格,反映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

  本文是牛郎织女故事的前半部分,这部分以牛郎的成长过程为主线展开叙述。开始,叙述了牛郎小时候的贫苦生活,他细心照料老牛,与老牛结下深厚的感情。接着,写牛郎长大**后,被赶出家门,和老牛相依为命。最后,讲他在老牛的帮助下与天宫的织女相见,互诉衷肠,结成夫妻。在牛郎与织女互相倾诉时,插叙了织女和众仙女在天宫没有自由的生活及下凡的经过,为故事的后续发展埋下伏笔。

  通过这篇故事,学生可以对善良、纯朴的人们所受的压迫,以及对自由、安乐、幸福的渴望有所了解;而且能激发学生了解我国民间传说的兴趣;同时培养课外阅读兴趣和独立阅读能力。

  一、教学成效

  本节课围绕训练重点和难点设计教学流程,切实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现总结如下:

  1、课前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读过*那些民间故事?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民间故事之一:《牛郎织女》,它会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运用上个单元的阅读速度和方法,快速捕捉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起因经过结果如何?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巩固上个单元的学*成果,也为引导孩子们抓关键点来总结主要内容作好铺垫。学生们快速朗读,很快便理清了文章的脉络。

  3、品词析句,领悟人物个性特点。

  在引导学生将长文读短之后,出示阅读提示:自读自悟,本文出现了几个人物?标画相关的语句,体会他们的性格特点?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呢?这样一来孩子们既要用心读书,寻找准确的语言文字,还要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语言资料的描述中去感受人物之间的关系,为复述文章或表演或创作故事都夯实了基础。接下来让孩子们复述故事,水到渠成,简洁明了,还清楚明白。

  二、可取之处

  整个课堂氛围很活跃,因为学生喜欢读故事,讲故事,听故事。每个孩子都能较快地融入学*,而且能自读自悟,思维火花被激发,课堂不断涌现孩子们精彩的理解和表达。

  三、需要改进之处

  文章内容浅显易懂,没有涉及更有助于思维深度的问题,所以素养的提升微乎其微。

  四、改进措施

  如果再重新上这篇课文,我会创设辩论赛,让孩子们评一评牛郎的哥嫂的行为?织女这样的选择对不对?让我的教学更圆满!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8

  《牛郎织女》是一个民间故事,故事语言通俗易懂,但却寄托了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备课的时候我在想,学生们都早已知道这个故事了,在教学中,我应该怎么教才能更有效果?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显然不能停留在简单的了解故事、指导朗读的环节上了。所以我想应该引导他们透过故事情节,引发对价值观的正确判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在了解课文脉络后,我想让学生自己质疑,进行自主学*。在品读相关语句的过程中理解人物形象,理清牛郎与老牛、牛郎与织女、织女与王母娘娘的关系。在理清了故事情节,了解了人物关系后,我设计了人物评论这个环节,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故事中的人物的看法。这个问题的提出对课文的理解更有效果,我放手让学生来讲,从文本中理解,把品味、感悟还给学生。学生的发言能够结合课文里的内容谈自己的理解,他们认为牛郎是个勤劳善良的人;老牛是个位善解人的人 ;织女是个心地善良的人。学生在评论王母娘娘这个人物角色时,有的学生认为王母娘娘心狠手辣,破坏了牛郎织女的美好生活,可恨;有的认为王母娘娘残暴,不顾织女两个年幼的小孩,狠狠地推倒他们,可恶;也有的认为王母娘娘法力无边,划出天河把牛郎织女活生生的隔开。从他们身上寄托了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对我国传统道德文化进行了一个折射。牛郎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男性吃苦耐劳的品德,织女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妇女贤惠淑德的精神。王母娘娘则代表了封建保守势力,折射了专制狡猾的丑恶嘴脸。

  教学由浅入深、照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每一次当学生发言之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之中学*和提高,充分发挥学生潜在的感悟能力与学*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牢牢抓住语言文字的训练,设计的问题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有效,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是我在这节课中的'教学所得。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9

  《牛郎织女》是一篇篇神话>故事,说的是古时候一位孤儿牛郎在湖边的树林里结识了织女,织女同情牛郎的遭遇,留在人间做了牛郎的妻子。王母娘娘得知织女下嫁人间后非常愤怒,派天兵天将到人间捉织女回天庭,牛郎披上牛皮、挑起孩子就去 追 ,最后被天河隔开,后来变成了牵牛星和织女星的故事,赞扬了牛郎织女勤劳、善良的品质和他们真挚的感情。

  课文语言*等朴实,但却寄托了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对我国传统道德文化进行了一个折射。牛郎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男性吃苦耐劳的品德,织女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妇女贤惠淑德的精神。王母娘娘则代表了封建保守势力,折射了专制狡猾的丑恶嘴脸。我们让学生读民间故事的目的是透过故事情节,引发对价值观的正确判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透过*淡的语言,感受人物的精神内涵。课文语言写的很白,很质朴,但如何让学生领悟文字所表达的含义呢?我让学生读文后,根据相关点,进行复述,特别是有创意地复述,把*淡的语言说活,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在复述中,领悟牛郎、织女各是个怎样的人。然后再读课文 2 、 3 自然段,学生有了更深的体会。

  透过*淡的语言,引发深层的思考。“听说织女要留在人间,姐妹们都很佩服她的>勇气。她们对牛郎织女说了许多祝福的话,便洒泪告别,飞回天宫去了。”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为什么仙女们佩服织女呢?学生们明白了织女爱慕的是牛郎的勤劳善良。同时织女放弃了荣华富贵,甘愿与穷困的牛郎生活在一起。然后再让学生们想象思考:姐妹们会说些什么祝福的话?这样学生们深入理解了课文,领悟了意思。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_语文教学反思通用5篇(扩展2)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 (菁华5篇)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1

  《牛郎织女》是一个民间故事,故事语言通俗易懂,但却寄托了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备课的时候我在想,学生们都早已知道这个故事了,在教学中,我应该教会孩子们些什么?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简单的了解故事、指导朗读似乎不能满足孩子们对知识的要求。所以我想应该引导他们透过故事情节,引发对价值观的正确判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让孩子们通读全文,让后理清课文脉络,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牛郎与老牛、牛郎与织女、织女与王母娘娘的关系,能说出故事的大致情节。在此基础上,我设计了人物评论的环节,让孩子自己阅读课文,结合课文的相关内容说说这几个人物都有什么样的特点。他们认为牛郎是个勤劳善良的人;老牛是个位善解人的人;织女是个心地善良的人。

  学生在评论王母娘娘时有的`认为王母娘娘心狠手辣;有的认为他破坏了牛郎和织女美满的生活很恶毒;有的认为她没有人情味。当看到牛郎和织女隔河相望时,同学们对他们充满了同情,当看到他们在七夕相会时孩子们又为他们欣喜。学生在一句句的评说中,学生读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由浅入深、照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孩子们的每一句评说都是通过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得出的体会,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2

  由于以前,我在讲课时,谈到过四大民间传说,所以,一上课,我就让学生分别来讲一下,其它三部民间传说的内容。学生听得也很认真。在回到今天所学的民间故事-《牛郎织女》。

  由于这个故事,孩子们大多已经从书报电视上了解,再加上课文浅显易懂,于是课上,在轻声的朗读中,在和学生们的交流讨论中,我们轻松地结束了对整个故事的学*。孩子们通过课文,不但重新认识了善良、诚实、勤劳和敢于通过斗争来追求幸福生活的牛郎、织女夫妇,也知晓了古代劳动人民就是通过这么一个个浅显移动、便于流传的民间故事来表达当时他们对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以及对男耕女织普通生活的追求,这一最朴素的思想。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3

  【教学理念】

  1、对故事主题的探寻。扣住“追求幸福”这一主题,以爱情为切入点,从相爱的原因、受到的阻挠、对爱的坚守等方面梳理出问题,层层深入,带领学生从整体上观照课文。话题比较有冲击力,有挑战性,能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

  2、对表达方法的探究。从文学理论的角度来阅读民间故事,结合具体的文本向学生介绍关于叙事和伏笔的文学知识,学生的感性经验借助专门的名词术语,形成了理性知识。给学生新的知识点,高于学生目前知识水*的知识点,对学生来说是个提升。

  3、穿插人物形象的品评。感受牛郎织女身上的*;理清老牛是促成者,王母是破坏者;分析民间故事中老牛和喜鹊意象。

  【教学目标】

  1、读懂文中牛郎织女爱情的坚贞,对幸福的不懈追求。

  2、读懂文中表现的情感,古代人民借民间故事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从叙事的角度感知文章的叙事结构,主要是高潮和伏笔的处理。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课前交流:

  《月光启蒙》中,母亲在如水的月色里给我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猜谜语,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

  还记得那些歌谣童谣吗?谁来背一背?(指名背,齐背)

  小结:我国的民间文学真像座大宝库,数不尽的作品如珍珠一样闪烁光泽。走进去,我们的童年便罩上了一层玫瑰般的神秘色彩。

  一、导入

  1、齐读课题。

  2、初读了课文,你们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牛郎织女之间的什么故事?

  3、故事的主人公是牛郎和织女,你能说说我为什么这样板书吗?

  4、你觉得天上人间的爱情会是怎样的爱情?

  5、小结:一个在天上,一个在人间,一个是仙女,一个是凡人,身份的不同,地位的悬殊,似乎向我们暗示这样的爱情故事定会充满波折。

  设计意图:课文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爱情观,爱情是永恒的主题。因此这节课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探寻爱情这一主题。从课题入手,确定主题,整体把握文本的基调。

  二、相爱原因

  1、尽管爱的路上会有坎坷和崎岖,但是牛郎和织女还是相爱了。他们为什么能走到一起呢?快速浏览默读1-7自然段,思考这个问题。

  2、交流

  (1)互相欣赏、倾心、爱慕(相机分析牛郎和织女的人物形象)

  板书:牛郎:勤劳善良(联系课文的1、2自然段)

  织女:心灵手巧(联系课文的第4自然段)

  勤劳善良和心灵手巧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彼此欣赏让他们走到一起。

  (2)他们之所以能走到一起,除了互相欣赏和喜欢,还有一个原因。你发现了吗?牛郎和织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共同的追求,追求幸福,向往爱情)

  板书:追求幸福

  (3)除了他们自身的原因,还有什么原因促使他们走到了一起?

  他们走到一起,最要感谢的是——老牛。

  读第三自然段,在这个故事里,为什么是老牛做媒呢?

  (知恩图报;金牛大仙;牛忠厚、任劳任怨;跟我们的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有关,*古代是一个农耕社会,男耕女织。耕地用牛,拉车也用牛。牛的作用太大了。牛对于农民来说,是劳动中的伙伴,是必不可少的家庭成员,选牛那是有特殊意味的。)

  小结:老牛知恩图报,促成了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是他们爱情的促成者。

  3、他们的追求换来了恩爱和美满的生活。黄梅戏《天仙配》就是以仙凡相恋为题材创作的。想不想听一听?(播放并出示歌词和插图)

  (设计意图:分析牛郎织女相爱的原因,感受牛郎织女追求幸福的愿望,以及恩爱美满的生活,分析老牛的意象。)

  三、爱的坚贞

  1、过渡:多么美满的生活,多么纯真的爱情。男耕女织,一家四口,其乐融融,就像歌曲中唱的“夫妻恩爱苦也甜”。可是,这样的幸福生活是那么短暂。正如我们前面所说的,由于身份的悬殊,牛郎和织女的相爱不会一帆风顺,故事有了波折。

  2、默读课文8-10自然段,边读边想:王母娘娘是个怎样的人。

  指名读相关的句子,从中看出王母娘娘是个怎样的人?(不*人情,铁石心肠,残暴专制,蛮不讲理,象征着封建专制制度)

  王母娘娘在牛郎和织女的爱情中,充当了一个什么角色?(反对、破坏者)

  3、面对王母的反对与破坏,牛郎和织女有没有放弃对幸福的追求和对爱情的坚守?

  (1)织女一边挣扎……

  (2)牛郎得知织女被王母娘娘抓走,心急如焚,披上牛皮追赶。(体会牛郎的内心的想法)

  4、小结:为了追求幸福,哪怕面对再大的困难,牛郎和织女也义无反顾。

  5、感情朗读8-10自然段。

  (设计意图:分析王母形象,感悟牛郎和织女在阻挠面前的坚贞不屈。)

  四、表达方法

  1、曾经那么幸福的生活、那么美满的日子却遭遇到王母无情的阻挠,故事在这里发生了转折。如果不出现王母的阻挠,故事会怎样?(*淡无奇,太*常了)写王母的阻挠有什么作用?(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使得故事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反衬突显出牛郎织女爱情的坚贞不屈)

  2、王母的阻挠反映了故事中的一对矛盾。矛盾的双方是——王母和牛郎织女,他们分别代表两个对立面,一方面是天庭的规矩,仙女不能私自下凡,许配凡人,一方面是织女和牛郎一定要追求美满幸福的生活。矛盾在这个时刻产生了强烈的撞击,由于矛盾冲突的激化,故事达到了高潮。(出示:高潮)

  3、我们的故事就是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样的顺序来写的。民间故事是叙事性的文章,这就是叙事性文章的叙事结构。(板书:叙事)

  4、所以说,王母的出现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在前文中你们有没有发现哪些地方暗示了王母会来抓走织女?(机会难得,决心,老牛的皮)这些情节的提前出现都是为下面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板书:伏笔)伏笔就是文章中,在前段里为后段做的提示和暗示。如果没有这些伏笔,情节的发展会显得——太突然了。所以说,伏笔一种巧妙而高明的写作方法,同学们在今后阅读的时候要注意到前后的联系。

  5、齐读8-10自然段

  (设计意图:从文学理论的角度来阅读民间故事,针对六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结合具体的课例向他们介绍了关于叙事和伏笔的文体知识。)

  五、故事结局

  1、过渡:王母的玉簪冷酷无情的拆散了一对相爱的人。(出示第11自然段和插图)谁来读一读?

  2、在汉代的《古诗十九首》中,有一首诗就写了牛郎和织女的故事。补充阅读《迢迢牵牛星》(出示)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教师范读,自由读,齐读。

  小结:天河很宽,波涛汹涌,从此牛郎织女只能隔河相望,真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3、鹊桥相会

  (1)过渡:他们的爱感动了天地,感动了万物,看,喜鹊来了。

  (2)出示插图,为什么是喜鹊?(喜鹊在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象征喜庆团圆,被称为相思鸟、恩爱鸟,他们搭起的横跨天河的天桥多么美丽而壮观呀)

  (3)其实故事讲到隔河相望就可以结束了,为什么又增加一个鹊桥相会的情节?(表达了同情牛郎织女,永世不见面的残酷,“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样写满足了人们的愿望,表达了人们美好的憧憬和期望,寄托对团圆的向往。

  (设计意图:品析故事结局,拓展阅读,了解喜鹊的意象,感受人们创作民间故事的善良美好愿望。)

  六、故事的流传

  1、小结:今天我们学*的课文时一个民间故事。我们来看看这个故事的起源。

  牵牛和织女本是两个星宿的名称。牵牛星即”河鼓二”,在银河东。织女星又称”天孙”,在银河西,与牵牛相对。在*关于牵牛和织女的民间故事起源很早。诗经中《诗·小雅·大东》已经写到了牵牛和织女,但还只是作为两颗星来写的。曹植《九咏》写道:”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这是当时最明确的记载。《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写牵牛织女夫妇的离隔,它的时代在东汉后期,略早于曹丕和曹植。可以看出,在东汉末年到魏这段时间里,牵牛和织女的故事大概已经定型了。

  2、这个故事在汉代之前(公元220年)就形成了,穿过漫漫的历史长河,一直流传到今天,流传了一千八百年。这是为什么?

  感人,哪里感人?

  曲折,跌宕起伏。

  仅仅是写天上人间的爱情吗?人们借这个故事表达自己的愿望?古代劳动人民也和牛郎织女一样——,民间故事的创作和流传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从故事的起源发展来探究民间故事的魅力。)

  七、指导复述

  今天我们阅读了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像《月光启蒙》中的那家人一样,在灿烂的星空下,讲故事,听故事。

  要讲好这个故事,要注意什么呢?(出示叙事结构)(开端和发展可以简单的讲,叙事中的高潮部分一定要讲精彩,讲详细。伏笔的地方要交代清楚。)

  自由练练。

  (设计意图:落实课后的练*,指导复述的技巧,照应前面学到的叙事方式)

  八、推荐阅读

  我国民间文化源远流长,古代人民创作了许多生动曲折的民间故事,其中有四篇最具有代表性,最为脍炙人口,被称为四大民间故事。它们是——《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民间故事表达了人们对*的追求。

  (设计意图:课内延伸到课外,引领学生走进民间故事的天地。)

  九、作业:

  1、复述课文。

  2、阅读民间故事。

  板书

  13.牛郎织女(爱情故事)叙事

  织女:心灵手巧伏笔

  追求幸福

  牛郎:勤劳善良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4

  【教学理念】

  1、对故事主题的探寻。扣住“追求幸福”这一主题,以爱情为切入点,从相爱的原因、受到的阻挠、对爱的坚守等方面梳理出问题,层层深入,带领学生从整体上观照课文。话题比较有冲击力,有挑战性,能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

  2、对表达方法的探究。从文学理论的角度来阅读民间故事,结合具体的文本向学生介绍关于叙事和伏笔的文学知识,学生的感性经验借助专门的名词术语,形成了理性知识。给学生新的知识点,高于学生目前知识水*的知识点,对学生来说是个提升。

  3、穿插人物形象的品评。感受牛郎织女身上的*;理清老牛是促成者,王母是破坏者;分析民间故事中老牛和喜鹊意象。

  【教学目标】

  1、读懂文中牛郎织女爱情的坚贞,对幸福的不懈追求。

  2、读懂文中表现的情感,古代人民借民间故事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从叙事的角度感知文章的叙事结构,主要是高潮和伏笔的处理。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课前交流:

  《月光启蒙》中,母亲在如水的月色里给我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猜谜语,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

  还记得那些歌谣童谣吗?谁来背一背?(指名背,齐背)

  小结:我国的民间文学真像座大宝库,数不尽的作品如珍珠一样闪烁光泽。走进去,我们的童年便罩上了一层玫瑰般的神秘色彩。

  一、导入

  1、齐读课题。

  2、初读了课文,你们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牛郎织女之间的什么故事?

  3、故事的主人公是牛郎和织女,你能说说我为什么这样板书吗?

  4、你觉得天上人间的爱情会是怎样的爱情?

  5、小结:一个在天上,一个在人间,一个是仙女,一个是凡人,身份的不同,地位的悬殊,似乎向我们暗示这样的爱情故事定会充满波折。

  设计意图:课文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爱情观,爱情是永恒的主题。因此这节课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探寻爱情这一主题。从课题入手,确定主题,整体把握文本的基调。

  二、相爱原因

  1、尽管爱的路上会有坎坷和崎岖,但是牛郎和织女还是相爱了。他们为什么能走到一起呢?快速浏览默读1-7自然段,思考这个问题。

  2、交流

  (1)互相欣赏、倾心、爱慕(相机分析牛郎和织女的人物形象)

  板书:牛郎:勤劳善良(联系课文的1、2自然段)

  织女:心灵手巧(联系课文的第4自然段)

  勤劳善良和心灵手巧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彼此欣赏让他们走到一起。

  (2)他们之所以能走到一起,除了互相欣赏和喜欢,还有一个原因。你发现了吗?牛郎和织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共同的追求,追求幸福,向往爱情)

  板书:追求幸福

  (3)除了他们自身的原因,还有什么原因促使他们走到了一起?

  他们走到一起,最要感谢的是——老牛。

  读第三自然段,在这个故事里,为什么是老牛做媒呢?

  (知恩图报;金牛大仙;牛忠厚、任劳任怨;跟我们的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有关,*古代是一个农耕社会,男耕女织。耕地用牛,拉车也用牛。牛的作用太大了。牛对于农民来说,是劳动中的伙伴,是必不可少的家庭成员,选牛那是有特殊意味的。)

  小结:老牛知恩图报,促成了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是他们爱情的促成者。

  3、他们的追求换来了恩爱和美满的生活。黄梅戏《天仙配》就是以仙凡相恋为题材创作的。想不想听一听?(播放并出示歌词和插图)

  (设计意图:分析牛郎织女相爱的原因,感受牛郎织女追求幸福的愿望,以及恩爱美满的生活,分析老牛的意象。)

  三、爱的坚贞

  1、过渡:多么美满的生活,多么纯真的爱情。男耕女织,一家四口,其乐融融,就像歌曲中唱的“夫妻恩爱苦也甜”。可是,这样的幸福生活是那么短暂。正如我们前面所说的,由于身份的悬殊,牛郎和织女的相爱不会一帆风顺,故事有了波折。

  2、默读课文8-10自然段,边读边想:王母娘娘是个怎样的人。

  指名读相关的句子,从中看出王母娘娘是个怎样的人?(不*人情,铁石心肠,残暴专制,蛮不讲理,象征着封建专制制度)

  王母娘娘在牛郎和织女的爱情中,充当了一个什么角色?(反对、破坏者)

  3、面对王母的反对与破坏,牛郎和织女有没有放弃对幸福的追求和对爱情的坚守?

  (1)织女一边挣扎……

  (2)牛郎得知织女被王母娘娘抓走,心急如焚,披上牛皮追赶。(体会牛郎的内心的想法)

  4、小结:为了追求幸福,哪怕面对再大的困难,牛郎和织女也义无反顾。

  5、感情朗读8-10自然段。

  (设计意图:分析王母形象,感悟牛郎和织女在阻挠面前的坚贞不屈。)

  四、表达方法

  1、曾经那么幸福的生活、那么美满的日子却遭遇到王母无情的阻挠,故事在这里发生了转折。如果不出现王母的阻挠,故事会怎样?(*淡无奇,太*常了)写王母的阻挠有什么作用?(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使得故事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反衬突显出牛郎织女爱情的坚贞不屈)

  2、王母的阻挠反映了故事中的一对矛盾。矛盾的双方是——王母和牛郎织女,他们分别代表两个对立面,一方面是天庭的规矩,仙女不能私自下凡,许配凡人,一方面是织女和牛郎一定要追求美满幸福的生活。矛盾在这个时刻产生了强烈的撞击,由于矛盾冲突的激化,故事达到了高潮。(出示:高潮)

  3、我们的故事就是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样的顺序来写的。民间故事是叙事性的文章,这就是叙事性文章的叙事结构。(板书:叙事)

  4、所以说,王母的出现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在前文中你们有没有发现哪些地方暗示了王母会来抓走织女?(机会难得,决心,老牛的皮)这些情节的提前出现都是为下面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板书:伏笔)伏笔就是文章中,在前段里为后段做的提示和暗示。如果没有这些伏笔,情节的发展会显得——太突然了。所以说,伏笔一种巧妙而高明的写作方法,同学们在今后阅读的时候要注意到前后的联系。

  5、齐读8-10自然段

  (设计意图:从文学理论的角度来阅读民间故事,针对六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结合具体的课例向他们介绍了关于叙事和伏笔的文体知识。)

  五、故事结局

  1、过渡:王母的玉簪冷酷无情的拆散了一对相爱的人。(出示第11自然段和插图)谁来读一读?

  2、在汉代的《古诗十九首》中,有一首诗就写了牛郎和织女的故事。补充阅读《迢迢牵牛星》(出示)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教师范读,自由读,齐读。

  小结:天河很宽,波涛汹涌,从此牛郎织女只能隔河相望,真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3、鹊桥相会

  (1)过渡:他们的爱感动了天地,感动了万物,看,喜鹊来了。

  (2)出示插图,为什么是喜鹊?(喜鹊在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象征喜庆团圆,被称为相思鸟、恩爱鸟,他们搭起的横跨天河的天桥多么美丽而壮观呀)

  (3)其实故事讲到隔河相望就可以结束了,为什么又增加一个鹊桥相会的情节?(表达了同情牛郎织女,永世不见面的残酷,“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样写满足了人们的愿望,表达了人们美好的憧憬和期望,寄托对团圆的向往。

  (设计意图:品析故事结局,拓展阅读,了解喜鹊的意象,感受人们创作民间故事的善良美好愿望。)

  六、故事的流传

  1、小结:今天我们学*的课文时一个民间故事。我们来看看这个故事的起源。

  牵牛和织女本是两个星宿的名称。牵牛星即”河鼓二”,在银河东。织女星又称”天孙”,在银河西,与牵牛相对。在*关于牵牛和织女的民间故事起源很早。诗经中《诗·小雅·大东》已经写到了牵牛和织女,但还只是作为两颗星来写的。曹植《九咏》写道:”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这是当时最明确的记载。《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写牵牛织女夫妇的离隔,它的时代在东汉后期,略早于曹丕和曹植。可以看出,在东汉末年到魏这段时间里,牵牛和织女的故事大概已经定型了。

  2、这个故事在汉代之前(公元220年)就形成了,穿过漫漫的历史长河,一直流传到今天,流传了一千八百年。这是为什么?

  感人,哪里感人?

  曲折,跌宕起伏。

  仅仅是写天上人间的爱情吗?人们借这个故事表达自己的愿望?古代劳动人民也和牛郎织女一样——,民间故事的创作和流传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从故事的起源发展来探究民间故事的魅力。)

  七、指导复述

  今天我们阅读了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像《月光启蒙》中的那家人一样,在灿烂的星空下,讲故事,听故事。

  要讲好这个故事,要注意什么呢?(出示叙事结构)(开端和发展可以简单的讲,叙事中的高潮部分一定要讲精彩,讲详细。伏笔的地方要交代清楚。)

  自由练练。

  (设计意图:落实课后的练*,指导复述的技巧,照应前面学到的叙事方式)

  八、推荐阅读

  我国民间文化源远流长,古代人民创作了许多生动曲折的民间故事,其中有四篇最具有代表性,最为脍炙人口,被称为四大民间故事。它们是——《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民间故事表达了人们对*的追求。

  (设计意图:课内延伸到课外,引领学生走进民间故事的天地。)

  九、作业:

  1、复述课文。

  2、阅读民间故事。

  板书

  13.牛郎织女(爱情故事)叙事

  织女:心灵手巧伏笔

  追求幸福

  牛郎:勤劳善良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5

  《牛郎织女》(二)是一篇略读课文,根据单元目标的要求,第一、要让学生了解牛郎和织女的故事结局;第二、要给牛郎织女绘制连环画并配上相关的文字,而且只需要一节课就结束这一篇课文。看看长长的一篇文字,该如何在一节课就完成所有目标呢?开始的时候,有一点烫手山芋,无法下手的感觉,但是随着对课文的梳理,慢慢就有了思路。

  第一步:快速默读全文,思考故事结局。这个问题非常简单,孩子们读完课文之后,就能够用一句话说出故事的结局:牛郎和织女被天河分隔*经过奋斗,每年七夕相见。根据孩子们的回答,我要去他们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呢?聪明的孩子稍微一思索就纷纷说出“幸福生活”、“织女被抓”、“鹊桥相会”这三个部分。

  第二部:教师引领,学做连环画。在这个环节,我首先说自己想给其中的一个部分——幸福生活,制作成连环画。我准备配上织女一手牵着一个孩子,在夜色中看着天空,牛郎静静地坐在织女的身边,老牛躺在他们不远处。我给这幅画配上这样的文字:牛郎织女幸福生活,牛郎耕田,织女织布,夜晚一家人静静地在暮色中享受幸福的时光。

  第三步:孩子有选择地为故事制作连环画。小组交流,大家开始为自己喜欢的部分配上图画并写上文字。先组内分享,再全班交流。孩子们上了讲台之后,纷纷说出自己选择的部分并给这一部分配上图画并添加文字,讲得精彩纷呈,不时博得其他同学的阵阵掌声。

  如今,面对新的教材新的版本,需要教师不断学*,积极思考才能够应对新的要求。如今的每一篇课文,对我来说都是一种挑战,也能成为一种战胜自己我的乐趣。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_语文教学反思通用5篇(扩展3)

——《牛郎织女》语文教学反思(精选5篇)

  《牛郎织女》语文教学反思 1

  《牛郎织女》(二)是一篇略读课文,根据单元目标的要求,第一、要让学生了解牛郎和织女的故事结局;第二、要给牛郎织女绘制连环画并配上相关的文字,而且只需要一节课就结束这一篇课文。看看长长的一篇文字,该如何在一节课就完成所有目标呢?开始的时候,有一点烫手山芋,无法下手的感觉,但是随着对课文的梳理,慢慢就有了思路。

  第一步:快速默读全文,思考故事结局。这个问题非常简单,孩子们读完课文之后,就能够用一句话说出故事的结局:牛郎和织女被天河分隔**经过奋斗,每年七夕相见。根据孩子们的回答,我要去他们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呢?聪明的孩子稍微一思索就纷纷说出“幸福生活”、“织女被抓”、“鹊桥相会”这三个部分。

  第二部:教师引领,学做连环画。在这个环节,我首先说自己想给其中的一个部分——幸福生活,制作成连环画。我准备配上织女一手牵着一个孩子,在夜色中看着天空,牛郎静静地坐在织女的身边,老牛躺在他们不远处。我给这幅画配上这样的文字:牛郎织女幸福生活,牛郎耕田,织女织布,夜晚一家人静静地在暮色中享受幸福的时光。

  第三步:孩子有选择地为故事制作连环画。小组交流,大家开始为自己喜欢的部分配上图画并写上文字。先组内分享,再全班交流。孩子们上了讲台之后,纷纷说出自己选择的部分并给这一部分配上图画并添加文字,讲得精彩纷呈,不时博得其他同学的阵阵掌声。

  如今,面对新的教材新的版本,需要教师不断学*,积极思考才能够应对新的要求。如今的每一篇课文,对我来说都是一种挑战,也能成为一种战胜自己我的乐趣。

  《牛郎织女》语文教学反思 2

  《牛郎织女》是一个民间故事,课文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孤儿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美丽的姑娘织女。他们男耕女织,过着美满的生活。王母娘娘知道后,拆散了他们,并带着天兵天将抓走了织女。牛郎急忙披上老牛的皮,用竹筐挑着两个孩子去追赶织女,被王母娘娘用玉簪划出的天河隔开。从此,牛郎织女只能隔河相望了,天长日久,他们就成了天河边上的牵牛星和织女星。文章的语言*等朴实,但却寄托了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对我国传统道德文化进行了一个折射。

  在课堂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自读课文,通过课文中的一些字词句,说说故事中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一切都按我预设中的进行着,同学们各自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人物进行了评价,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很多同学都说牛郎非常的善良,勤劳;织女也是美丽贤惠;而老牛是知恩图报。所以他们三个人的生活过得很愉快。我一一肯定了学生的回答。但在举手的学生都回答过后,我发现他们说的要么是牛郎,要么就是织女或者老牛,却没人说另外一个人——王母娘娘。于是我就问学生,那王母娘娘给你的印象是什么?几乎没有没人举手。等了半分钟左右,有同学举手了。

  一生说:我认为王母娘娘脾气十分暴躁,因为课文第八自然段中说了,“王母娘娘得知织女下嫁人间,气得暴跳如雷,发誓要把织女抓回天庭,严厉惩罚。”如果王母娘娘心不狠,她就不会暴跳如雷,对织女进行严厉的惩罚。于是我乘机引导学生想象王母娘娘暴跳如雷的场面,更加深了王母娘娘的形象。

  另一生说:老师,我从课文第九自然段看到:“两个孩子跑过来,死死地抓住妈妈的衣裳,王母娘娘狠狠一推,两个孩子跌倒在地。”所以我认为,王母娘娘是个六亲不认的人,她连跟自己有血缘关系的小孩也不认,她太坏了。抓住这个句子我组织学生说了另外一些描写王母娘娘的词语,如“铁石心肠、心狠手辣”等。通过这些环节学生对王母娘娘的形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这堂课我发现,学生在潜意识中对一些正面的人物比较欣赏,而不愿面对一些反面的人物,思想确实很单纯。

  《牛郎织女》语文教学反思 3

  《牛郎织女》是一个民间故事,故事语言*淡朴实,但却寄托了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对我国传统道德文化进行了一个折射。牛郎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男性吃苦耐劳的品德,织女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妇女贤惠淑德的精神。王母娘娘则代表了封建保守势力,折射了专制统治者狡猾的丑恶嘴脸。

  教学中,在理清了故事情节后,我设计了人物评论这个环节,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故事中的人物的看法。在讨论到王母娘娘这个人物角色时,学生中出现了争议。有学生认为王母心狠手辣,破坏了牛郎织女的美好生活,可恨。但也有少部分同学认为,织女违反天规,应该受到惩罚,王母娘娘是大义灭亲、铁面无私。孩子们互相争辩表明自己的观点,谁也不能说服谁,在孩子们争论无果的时候,我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大义灭亲一般是指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循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王母娘娘维持的天规是不合理的规则,所以不能说她是大义灭亲。牛郎和织女追求幸福的愿望是美好的。这篇课文是一**间故事,它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在那个封建统治的年代,老百姓倍受压迫,更多的是渴望自由的生活,而这个故事就是人们这种美好愿望的表达。”这个环节提升了学生的认识水*,引发了对价值观的正确判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牛郎织女》语文教学反思 4

  今天上到了《牛郎织女》一课,这是大家十分熟悉的一个民间故事,也许是没有什么新鲜感的缘故,学生有点懒洋洋的样子,读书也没精打采的,虽然已经备好这一课,但照目前看来,学*效果可能不怎么好,我突法奇想,决定换一种教学方式。于是我对学生说:“今天让同学们来教老师上这一课,你们来设计问题,看谁的问题设计得好,我们就按他的设计去上,好吗?”同学们听我一说,瞪大了眼睛,一下来了精神。

  第一部分,学生提出了“牛郎童年生活是怎样的?”“牛郎和老牛怎样相依为命?”等问题,我再加以点拨,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去理解课文内容,效果竟出奇地好。我又发现,能提问的大都是思维活跃,成绩优秀的同学,怎样扩大参与面呢?我又采用了小组竞赛的形式,对大胆提问,大胆思考、作答的同学给予奖励,还采取了四人小组讨论的方式,同学们的思维越来越活跃,问题都能围绕主要内容,也有了独到的见解……把课推上了高潮。

  我惊喜于这种教学方式带来的变化,这种“被学生牵着鼻子走的”感觉很享受,我在这节课中成了真正的引导者,而学生真正成为了学*的主人。是啊,我们的教学需要不断的创新,才能碰撞出激情的火花。

  《牛郎织女》语文教学反思 5

  上星期五,我们班学*了《牛郎织女》一文,这是一个民间故事。它有一个特点,通过*淡的语言,反映了人物丰富的精神内涵。从古至今,它已经流传了一千八百多年,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善良人们的心灵。

  学生们对这个故事可以说是耳熟能详。怎样让一个“老的掉牙”的故事,上出新意,使学生不仅爱学,而且更能学好呢?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小学语文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强调培养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的能力。在教学《牛郎织女》这一课时,我问“学生你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你觉得牛郎是个什么样的人?”“织女是个什么样的人?”学生自然而然就参与了课文的研读,谈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有的孩子读的特别细致,甚至从“你们”的“们”这个字中读出织女和牛郎一样善良。有的孩子从牛郎不计较哥嫂对他的态度,读出了他的胸怀大度……

  对于王母娘娘,在他们眼里是心狠手辣的、是冷酷无情的、是不懂亲情的、是死要面子的……在交流中,学生对这一人物进行了批判,同时在心中确立了王母娘娘应有的形象——慈爱的、有人情味的、讲亲情的。这就是美与丑的辨析。有了对与错、美与丑的认识,学生也就能感悟故事的寓意。教学中不必义愤填膺地激起学生对王母娘娘这一人物的痛恨与咒骂,应该心*气和地聆听学生对王母娘娘这一人物的自主评价,或颂扬或斥责。要知道多一双眼睛,就多一个角度,多一个角度,就多一些客观。

  二、着力突破课文重点和难点。

  为了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问题,由同座配合完成:

  1、你是下凡的织女,请问你为什么决心嫁给牛郎?

  2、和你一起下凡的姐妹们会说些什么话?

  3、你是怎么反驳她们的?当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时,他们会说些什么?

  通过几个问题的设计,课文的重点就突破了。

  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从对课文的阅读理解,拓展到《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和古诗《乞巧》,通过师生*等的对话,学生基本明白了课文实际上寄托了劳动人民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愿望,对我国传统道德文化进行了一个折射。让学生读民间故事的目的是通过故事情节,引发对价值观的正确判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做人要勤劳善良,要勇敢、执着地追求自己的幸福。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_语文教学反思通用5篇(扩展4)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 (菁华9篇)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1

  《牛郎织女》是一个民间故事,故事语言通俗易懂,但却寄托了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备课的时候我在想,学生们都早已知道这个故事了,在教学中,我应该教会孩子们些什么?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简单的了解故事、指导朗读似乎不能满足孩子们对知识的要求。所以我想应该引导他们透过故事情节,引发对价值观的正确判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让孩子们通读全文,让后理清课文脉络,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牛郎与老牛、牛郎与织女、织女与王母娘娘的关系,能说出故事的大致情节。在此基础上,我设计了人物评论的环节,让孩子自己阅读课文,结合课文的相关内容说说这几个人物都有什么样的特点。他们认为牛郎是个勤劳善良的人;老牛是个位善解人的人;织女是个心地善良的人。

  学生在评论王母娘娘时有的`认为王母娘娘心狠手辣;有的认为他破坏了牛郎和织女美满的生活很恶毒;有的认为她没有人情味。当看到牛郎和织女隔河相望时,同学们对他们充满了同情,当看到他们在七夕相会时孩子们又为他们欣喜。学生在一句句的评说中,学生读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由浅入深、照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孩子们的每一句评说都是通过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得出的体会,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2

  《牛郎织女》是一个民间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了,故事语言*等朴实,但却寄托了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对我国传统道德文化进行了一个折射。牛郎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男性吃苦耐劳的品德,织女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妇女贤惠淑德的精神。王母娘娘则代表了封建保守势力,折射了专制统治者狡猾的丑恶嘴脸。备课的时候我就在想,孩子们都早已知道这个故事了,在教学中,我又应该教些什么才能带给孩子更多的收获呢?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显然不能停留在简单的了解故事、复述故事上了。我想应该是引导学生透过故事情节,引发对价值观的正确判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课堂教学中,在理清了故事情节后,我设计了人物评论这个环节,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故事中的人物的看法。在讨论到王母娘娘这个人物角色时,学生中出现了争议。有学生认为王母心狠手辣,破坏了牛郎织女的美好生活,可恨。但也有少部分同学认为,织女违反天规,应该受到惩罚,王母娘娘是大义灭亲、铁面无私。孩子们互相争辩表明自己的观点,谁也不能说服谁,整个课堂大有辩论赛的意味,作为老师的我根本没有插嘴的份。我边听边思考,我必须得表明我的观点。可是我到底站在哪方才是对的?我觉得对于这个人物的认识关系到孩子的价值观的判断。

  “那么王母娘娘是好是坏呢?”在孩子们争论无果的时候,我发表了自己的观点,“牛郎和织女追求幸福的愿望是美好的,任何阻止和破坏剥夺别人幸福和自由的人,我都不喜欢。大义灭亲的意思是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循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王母娘娘维持的所谓的天规是不合理的规则,所以不能说她是大义灭亲。本文是一*间故事,民间故事是群众创作,在群众中流传的,故事直接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在那个封建统治的年代,老百姓倍受压迫,更多的是渴望自由的生活,而这个故事就是人们这种美好愿望的表达。”听了我的观点,孩子们信服地点了头。

  教学最后一个环节,我让学生谈谈自己学完本文的感受,孩子们都说,原来读《牛郎织女》,只是觉得故事吸引人,神奇、有趣,没想到故事中还包含着这样多的思想。我觉得本节课的教学是有效果的,提升了学生的认识水*,引发了对价值观的正确判断。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3

  【教学理念】

  1、对故事主题的探寻。扣住“追求幸福”这一主题,以爱情为切入点,从相爱的原因、受到的阻挠、对爱的坚守等方面梳理出问题,层层深入,带领学生从整体上观照课文。话题比较有冲击力,有挑战性,能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

  2、对表达方法的探究。从文学理论的角度来阅读民间故事,结合具体的文本向学生介绍关于叙事和伏笔的文学知识,学生的感性经验借助专门的名词术语,形成了理性知识。给学生新的知识点,高于学生目前知识水*的知识点,对学生来说是个提升。

  3、穿插人物形象的品评。感受牛郎织女身上的*;理清老牛是促成者,王母是破坏者;分析民间故事中老牛和喜鹊意象。

  【教学目标】

  1、读懂文中牛郎织女爱情的坚贞,对幸福的不懈追求。

  2、读懂文中表现的情感,古代人民借民间故事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从叙事的角度感知文章的叙事结构,主要是高潮和伏笔的处理。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课前交流:

  《月光启蒙》中,母亲在如水的月色里给我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猜谜语,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

  还记得那些歌谣童谣吗?谁来背一背?(指名背,齐背)

  小结:我国的民间文学真像座大宝库,数不尽的作品如珍珠一样闪烁光泽。走进去,我们的童年便罩上了一层玫瑰般的神秘色彩。

  一、导入

  1、齐读课题。

  2、初读了课文,你们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牛郎织女之间的`什么故事?

  3、故事的主人公是牛郎和织女,你能说说我为什么这样板书吗?

  4、你觉得天上人间的爱情会是怎样的爱情?

  5、小结:一个在天上,一个在人间,一个是仙女,一个是凡人,身份的不同,地位的悬殊,似乎向我们暗示这样的爱情故事定会充满波折。

  设计意图:课文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爱情观,爱情是永恒的主题。因此这节课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探寻爱情这一主题。从课题入手,确定主题,整体把握文本的基调。

  二、相爱原因

  1、尽管爱的路上会有坎坷和崎岖,但是牛郎和织女还是相爱了。他们为什么能走到一起呢?快速浏览默读1-7自然段,思考这个问题。

  2、交流

  (1)互相欣赏、倾心、爱慕(相机分析牛郎和织女的人物形象)

  板书:牛郎:勤劳善良(联系课文的1、2自然段)

  织女:心灵手巧(联系课文的第4自然段)

  勤劳善良和心灵手巧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彼此欣赏让他们走到一起。

  (2)他们之所以能走到一起,除了互相欣赏和喜欢,还有一个原因。你发现了吗?牛郎和织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共同的追求,追求幸福,向往爱情)

  板书:追求幸福

  (3)除了他们自身的原因,还有什么原因促使他们走到了一起?

  他们走到一起,最要感谢的是——老牛。

  读第三自然段,在这个故事里,为什么是老牛做媒呢?

  (知恩图报;金牛大仙;牛忠厚、任劳任怨;跟我们的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有关,*古代是一个农耕社会,男耕女织。耕地用牛,拉车也用牛。牛的作用太大了。牛对于农民来说,是劳动中的伙伴,是必不可少的家庭成员,选牛那是有特殊意味的。)

  小结:老牛知恩图报,促成了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是他们爱情的促成者。

  3、他们的追求换来了恩爱和美满的生活。黄梅戏《天仙配》就是以仙凡相恋为题材创作的。想不想听一听?(播放并出示歌词和插图)

  (设计意图:分析牛郎织女相爱的原因,感受牛郎织女追求幸福的愿望,以及恩爱美满的生活,分析老牛的意象。)

  三、爱的坚贞

  1、过渡:多么美满的生活,多么纯真的爱情。男耕女织,一家四口,其乐融融,就像歌曲中唱的“夫妻恩爱苦也甜”。可是,这样的幸福生活是那么短暂。正如我们前面所说的,由于身份的悬殊,牛郎和织女的相爱不会一帆风顺,故事有了波折。

  2、默读课文8-10自然段,边读边想:王母娘娘是个怎样的人。

  指名读相关的句子,从中看出王母娘娘是个怎样的人?(不*人情,铁石心肠,残暴专制,蛮不讲理,象征着封建专制制度)

  王母娘娘在牛郎和织女的爱情中,充当了一个什么角色?(反对、破坏者)

  3、面对王母的反对与破坏,牛郎和织女有没有放弃对幸福的追求和对爱情的坚守?

  (1)织女一边挣扎……

  (2)牛郎得知织女被王母娘娘抓走,心急如焚,披上牛皮追赶。(体会牛郎的内心的想法)

  4、小结:为了追求幸福,哪怕面对再大的困难,牛郎和织女也义无反顾。

  5、感情朗读8-10自然段。

  (设计意图:分析王母形象,感悟牛郎和织女在阻挠面前的坚贞不屈。)

  四、表达方法

  1、曾经那么幸福的生活、那么美满的日子却遭遇到王母无情的阻挠,故事在这里发生了转折。如果不出现王母的阻挠,故事会怎样?(*淡无奇,太*常了)写王母的阻挠有什么作用?(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使得故事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反衬突显出牛郎织女爱情的坚贞不屈)

  2、王母的阻挠反映了故事中的一对矛盾。矛盾的双方是——王母和牛郎织女,他们分别代表两个对立面,一方面是天庭的规矩,仙女不能私自下凡,许配凡人,一方面是织女和牛郎一定要追求美满幸福的生活。矛盾在这个时刻产生了强烈的撞击,由于矛盾冲突的激化,故事达到了高潮。(出示:高潮)

  3、我们的故事就是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样的顺序来写的。民间故事是叙事性的文章,这就是叙事性文章的叙事结构。(板书:叙事)

  4、所以说,王母的出现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在前文中你们有没有发现哪些地方暗示了王母会来抓走织女?(机会难得,决心,老牛的皮)这些情节的提前出现都是为下面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板书:伏笔)伏笔就是文章中,在前段里为后段做的提示和暗示。如果没有这些伏笔,情节的发展会显得——太突然了。所以说,伏笔一种巧妙而高明的写作方法,同学们在今后阅读的时候要注意到前后的联系。

  5、齐读8-10自然段

  (设计意图:从文学理论的角度来阅读民间故事,针对六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结合具体的课例向他们介绍了关于叙事和伏笔的文体知识。)

  五、故事结局

  1、过渡:王母的玉簪冷酷无情的拆散了一对相爱的人。(出示第11自然段和插图)谁来读一读?

  2、在汉代的《古诗十九首》中,有一首诗就写了牛郎和织女的故事。补充阅读《迢迢牵牛星》(出示)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教师范读,自由读,齐读。

  小结:天河很宽,波涛汹涌,从此牛郎织女只能隔河相望,真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3、鹊桥相会

  (1)过渡:他们的爱感动了天地,感动了万物,看,喜鹊来了。

  (2)出示插图,为什么是喜鹊?(喜鹊在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象征喜庆团圆,被称为相思鸟、恩爱鸟,他们搭起的横跨天河的天桥多么美丽而壮观呀)

  (3)其实故事讲到隔河相望就可以结束了,为什么又增加一个鹊桥相会的情节?(表达了同情牛郎织女,永世不见面的残酷,“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样写满足了人们的愿望,表达了人们美好的憧憬和期望,寄托对团圆的向往。

  (设计意图:品析故事结局,拓展阅读,了解喜鹊的意象,感受人们创作民间故事的善良美好愿望。)

  六、故事的流传

  1、小结:今天我们学*的课文时一个民间故事。我们来看看这个故事的起源。

  牵牛和织女本是两个星宿的名称。牵牛星即”河鼓二”,在银河东。织女星又称”天孙”,在银河西,与牵牛相对。在*关于牵牛和织女的民间故事起源很早。诗经中《诗·小雅·大东》已经写到了牵牛和织女,但还只是作为两颗星来写的。曹植《九咏》写道:”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这是当时最明确的记载。《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写牵牛织女夫妇的离隔,它的时代在东汉后期,略早于曹丕和曹植。可以看出,在东汉末年到魏这段时间里,牵牛和织女的故事大概已经定型了。

  2、这个故事在汉代之前(公元220年)就形成了,穿过漫漫的历史长河,一直流传到今天,流传了一千八百年。这是为什么?

  感人,哪里感人?

  曲折,跌宕起伏。

  仅仅是写天上人间的爱情吗?人们借这个故事表达自己的愿望?古代劳动人民也和牛郎织女一样——,民间故事的创作和流传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从故事的起源发展来探究民间故事的魅力。)

  七、指导复述

  今天我们阅读了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像《月光启蒙》中的那家人一样,在灿烂的星空下,讲故事,听故事。

  要讲好这个故事,要注意什么呢?(出示叙事结构)(开端和发展可以简单的讲,叙事中的高潮部分一定要讲精彩,讲详细。伏笔的地方要交代清楚。)

  自由练练。

  (设计意图:落实课后的练*,指导复述的技巧,照应前面学到的叙事方式)

  八、推荐阅读

  我国民间文化源远流长,古代人民创作了许多生动曲折的民间故事,其中有四篇最具有代表性,最为脍炙人口,被称为四大民间故事。它们是——《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民间故事表达了人们对*的追求。

  (设计意图:课内延伸到课外,引领学生走进民间故事的天地。)

  九、作业:

  1、复述课文。

  2、阅读民间故事。

  板书

  13.牛郎织女(爱情故事)叙事

  织女:心灵手巧伏笔

  追求幸福

  牛郎:勤劳善良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4

  今天上到了《牛郎织女》一课,这是大家十分熟悉的一个民间故事,也许是没有什么新鲜感的缘故,学生有点懒洋洋的样子,读书也没精打采的,虽然已经备好这一课,但照目前看来,学*效果可能不怎么好,我突法奇想,决定换一种教学方式。于是我对学生说:“今天让同学们来教老师上这一课,你们来设计问题,看谁的问题设计得好,我们就按他的设计去上,好吗?”同学们听我一说,瞪大了眼睛,一下来了精神。

  第一部分,学生提出了“牛郎童年生活是怎样的?”“牛郎和老牛怎样相依为命?”等问题,我再加以点拨,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去理解课文内容,效果竟出奇地好。我又发现,能提问的大都是思维活跃,成绩优秀的同学,怎样扩大参与面呢?我又采用了小组竞赛的形式,对大胆提问,大胆思考、作答的同学给予奖励,还采取了四人小组讨论的方式,同学们的思维越来越活跃,问题都能围绕主要内容,也有了独到的见解……把课推上了高潮。

  我惊喜于这种教学方式带来的变化,这种“被学生牵着鼻子走的”感觉很享受,我在这节课中成了真正的引导者,而学生真正成为了学*的`主人。是啊,我们的教学需要不断的创新,才能碰撞出激情的火花。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5

  《牛郎织女》是我国的四大民间故事之一。故事中奇幻的想象,神奇的内容,不仅让孩子们乐此不疲,也让我们这些大人们百听不厌。这篇文字内容很多,篇幅很长,一共有2200多字。对于这样一篇故事性强,文字多的长篇,再根据单元目标“创造性复述故事”的要求,我思来想去,决定采用扶放结合,讲演并用的方式教学。

  第一课时除了完成当前的字词句教学之外,我还精讲了牛郎“童年”这一部分。在讲授的过程中,我抓住牛郎童年的不幸和老牛做对比。老牛在牛郎的照顾下,吃的好,喝的好,睡得好,可是牛郎呢?吃不好,穿不好,睡不好。两相比较,让孩子们懂得牛郎的身世悲惨,居然不如一头老牛。

  第二课时,重点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表演“成亲”这一部分。其中,这一部分可以分为五个层次。

  1、道破天机;

  2、纱衣留人;

  3、互诉衷肠;

  4、同意成亲;

  5、回到草屋。然后我把班级分为四个大组,分别表演这五个部分。孩子们一下就投入其中,好不快乐。大家有的演,有的说,有的讲,整个教室里顿时话语绵绵,气氛热烈。最后我请各个大组的同学上台为大家见故事。每个人都尽情地展示自己表演的才能,或说,或演,精彩纷呈。

  看着孩子们如此地对原作进行了更新的演绎,我的心里说不出的高兴。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6

  《牛郎织女》是一个民间故事,故事语言*淡朴实,但却寄托了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对我国传统道德文化进行了一个折射。牛郎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男性吃苦耐劳的品德,织女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妇女贤惠淑德的精神。王母娘娘则代表了封建保守势力,折射了专制统治者狡猾的丑恶嘴脸。

  教学中,在理清了故事情节后,我设计了人物评论这个环节,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故事中的人物的看法。在讨论到王母娘娘这个人物角色时,学生中出现了争议。有学生认为王母心狠手辣,破坏了牛郎织女的美好生活,可恨。但也有少部分同学认为,织女违反天规,应该受到惩罚,王母娘娘是大义灭亲、铁面无私。孩子们互相争辩表明自己的观点,谁也不能说服谁,在孩子们争论无果的时候,我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大义灭亲一般是指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循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王母娘娘维持的天规是不合理的规则,所以不能说她是大义灭亲。牛郎和织女追求幸福的愿望是美好的。这篇课文是一*间故事,它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在那个封建统治的年代,老百姓倍受压迫,更多的是渴望自由的生活,而这个故事就是人们这种美好愿望的表达。”这个环节提升了学生的认识水*,引发了对价值观的正确判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7

  《牛郎织女》是四大民间故事之一,讲的是美丽善良的仙女和勤劳忠厚的小伙,历经苦难,终于拥有了幸福美满的生活。多么令人神往!故事叙述了牛郎从童年到**的痛苦生活和织女在天宫没有自由和欢乐的生活,以及他们在老牛的帮助下结成夫妻的故事,表现了牛郎和织女善良、诚实、勤劳的品格,反映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

  本文是牛郎织女故事的前半部分,这部分以牛郎的成长过程为主线展开叙述。开始,叙述了牛郎小时候的贫苦生活,他细心照料老牛,与老牛结下深厚的感情。接着,写牛郎长大**后,被赶出家门,和老牛相依为命。最后,讲他在老牛的帮助下与天宫的织女相见,互诉衷肠,结成夫妻。在牛郎与织女互相倾诉时,插叙了织女和众仙女在天宫没有自由的生活及下凡的经过,为故事的后续发展埋下伏笔。

  通过这篇故事,学生可以对善良、纯朴的人们所受的压迫,以及对自由、安乐、幸福的渴望有所了解;而且能激发学生了解我国民间传说的兴趣;同时培养课外阅读兴趣和独立阅读能力。

  一、教学成效

  本节课围绕训练重点和难点设计教学流程,切实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现总结如下:

  1、课前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读过*那些民间故事?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民间故事之一:《牛郎织女》,它会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运用上个单元的阅读速度和方法,快速捕捉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起因经过结果如何?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巩固上个单元的学*成果,也为引导孩子们抓关键点来总结主要内容作好铺垫。学生们快速朗读,很快便理清了文章的脉络。

  3、品词析句,领悟人物个性特点。

  在引导学生将长文读短之后,出示阅读提示:自读自悟,本文出现了几个人物?标画相关的语句,体会他们的性格特点?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呢?这样一来孩子们既要用心读书,寻找准确的语言文字,还要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语言资料的描述中去感受人物之间的关系,为复述文章或表演或创作故事都夯实了基础。接下来让孩子们复述故事,水到渠成,简洁明了,还清楚明白。

  二、可取之处

  整个课堂氛围很活跃,因为学生喜欢读故事,讲故事,听故事。每个孩子都能较快地融入学*,而且能自读自悟,思维火花被激发,课堂不断涌现孩子们精彩的理解和表达。

  三、需要改进之处

  文章内容浅显易懂,没有涉及更有助于思维深度的问题,所以素养的提升微乎其微。

  四、改进措施

  如果再重新上这篇课文,我会创设辩论赛,让孩子们评一评牛郎的哥嫂的行为?织女这样的选择对不对?让我的教学更圆满!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8

  《牛郎织女》是一个民间故事,故事语言通俗易懂,但却寄托了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备课的时候我在想,学生们都早已知道这个故事了,在教学中,我应该怎么教才能更有效果?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显然不能停留在简单的了解故事、指导朗读的环节上了。所以我想应该引导他们透过故事情节,引发对价值观的正确判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在了解课文脉络后,我想让学生自己质疑,进行自主学*。在品读相关语句的过程中理解人物形象,理清牛郎与老牛、牛郎与织女、织女与王母娘娘的关系。在理清了故事情节,了解了人物关系后,我设计了人物评论这个环节,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故事中的人物的看法。这个问题的提出对课文的理解更有效果,我放手让学生来讲,从文本中理解,把品味、感悟还给学生。学生的发言能够结合课文里的内容谈自己的理解,他们认为牛郎是个勤劳善良的人;老牛是个位善解人的人 ;织女是个心地善良的人。学生在评论王母娘娘这个人物角色时,有的学生认为王母娘娘心狠手辣,破坏了牛郎织女的美好生活,可恨;有的认为王母娘娘残暴,不顾织女两个年幼的小孩,狠狠地推倒他们,可恶;也有的认为王母娘娘法力无边,划出天河把牛郎织女活生生的隔开。从他们身上寄托了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对我国传统道德文化进行了一个折射。牛郎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男性吃苦耐劳的品德,织女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妇女贤惠淑德的精神。王母娘娘则代表了封建保守势力,折射了专制狡猾的丑恶嘴脸。

  教学由浅入深、照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每一次当学生发言之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之中学*和提高,充分发挥学生潜在的感悟能力与学*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牢牢抓住语言文字的训练,设计的问题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有效,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是我在这节课中的'教学所得。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9

  《牛郎织女》是一篇篇神话>故事,说的是古时候一位孤儿牛郎在湖边的树林里结识了织女,织女同情牛郎的遭遇,留在人间做了牛郎的妻子。王母娘娘得知织女下嫁人间后非常愤怒,派天兵天将到人间捉织女回天庭,牛郎披上牛皮、挑起孩子就去 追 ,最后被天河隔开,后来变成了牵牛星和织女星的故事,赞扬了牛郎织女勤劳、善良的品质和他们真挚的感情。

  课文语言*等朴实,但却寄托了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对我国传统道德文化进行了一个折射。牛郎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男性吃苦耐劳的品德,织女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妇女贤惠淑德的精神。王母娘娘则代表了封建保守势力,折射了专制狡猾的丑恶嘴脸。我们让学生读民间故事的目的是透过故事情节,引发对价值观的正确判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透过*淡的语言,感受人物的精神内涵。课文语言写的很白,很质朴,但如何让学生领悟文字所表达的含义呢?我让学生读文后,根据相关点,进行复述,特别是有创意地复述,把*淡的语言说活,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在复述中,领悟牛郎、织女各是个怎样的人。然后再读课文 2 、 3 自然段,学生有了更深的体会。

  透过*淡的语言,引发深层的思考。“听说织女要留在人间,姐妹们都很佩服她的>勇气。她们对牛郎织女说了许多祝福的话,便洒泪告别,飞回天宫去了。”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为什么仙女们佩服织女呢?学生们明白了织女爱慕的是牛郎的勤劳善良。同时织女放弃了荣华富贵,甘愿与穷困的牛郎生活在一起。然后再让学生们想象思考:姐妹们会说些什么祝福的话?这样学生们深入理解了课文,领悟了意思。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_语文教学反思通用5篇(扩展5)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 (菁华9篇)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1

  《牛郎织女》是一个民间故事,故事语言通俗易懂,但却寄托了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备课的时候我在想,学生们都早已知道这个故事了,在教学中,我应该教会孩子们些什么?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简单的了解故事、指导朗读似乎不能满足孩子们对知识的要求。所以我想应该引导他们透过故事情节,引发对价值观的正确判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让孩子们通读全文,让后理清课文脉络,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牛郎与老牛、牛郎与织女、织女与王母娘娘的关系,能说出故事的大致情节。在此基础上,我设计了人物评论的环节,让孩子自己阅读课文,结合课文的相关内容说说这几个人物都有什么样的特点。他们认为牛郎是个勤劳善良的人;老牛是个位善解人的人;织女是个心地善良的人。

  学生在评论王母娘娘时有的`认为王母娘娘心狠手辣;有的认为他破坏了牛郎和织女美满的生活很恶毒;有的认为她没有人情味。当看到牛郎和织女隔河相望时,同学们对他们充满了同情,当看到他们在七夕相会时孩子们又为他们欣喜。学生在一句句的评说中,学生读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由浅入深、照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孩子们的每一句评说都是通过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得出的体会,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2

  《牛郎织女》(二)是一篇略读课文,根据单元目标的要求,第一、要让学生了解牛郎和织女的故事结局;第二、要给牛郎织女绘制连环画并配上相关的文字,而且只需要一节课就结束这一篇课文。看看长长的一篇文字,该如何在一节课就完成所有目标呢?开始的时候,有一点烫手山芋,无法下手的感觉,但是随着对课文的梳理,慢慢就有了思路。

  第一步:快速默读全文,思考故事结局。这个问题非常简单,孩子们读完课文之后,就能够用一句话说出故事的结局:牛郎和织女被天河分隔*经过奋斗,每年七夕相见。根据孩子们的回答,我要去他们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呢?聪明的孩子稍微一思索就纷纷说出“幸福生活”、“织女被抓”、“鹊桥相会”这三个部分。

  第二部:教师引领,学做连环画。在这个环节,我首先说自己想给其中的一个部分——幸福生活,制作成连环画。我准备配上织女一手牵着一个孩子,在夜色中看着天空,牛郎静静地坐在织女的身边,老牛躺在他们不远处。我给这幅画配上这样的文字:牛郎织女幸福生活,牛郎耕田,织女织布,夜晚一家人静静地在暮色中享受幸福的时光。

  第三步:孩子有选择地为故事制作连环画。小组交流,大家开始为自己喜欢的部分配上图画并写上文字。先组内分享,再全班交流。孩子们上了讲台之后,纷纷说出自己选择的部分并给这一部分配上图画并添加文字,讲得精彩纷呈,不时博得其他同学的阵阵掌声。

  如今,面对新的教材新的版本,需要教师不断学*,积极思考才能够应对新的要求。如今的每一篇课文,对我来说都是一种挑战,也能成为一种战胜自己我的乐趣。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3

  《牛郎织女》是一个民间故事,故事语言*淡朴实,但却寄托了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对我国传统道德文化进行了一个折射。牛郎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男性吃苦耐劳的品德,织女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妇女贤惠淑德的精神。王母娘娘则代表了封建保守势力,折射了专制统治者狡猾的丑恶嘴脸。

  教学中,在理清了故事情节后,我设计了人物评论这个环节,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故事中的人物的看法。在讨论到王母娘娘这个人物角色时,学生中出现了争议。有学生认为王母心狠手辣,破坏了牛郎织女的美好生活,可恨。但也有少部分同学认为,织女违反天规,应该受到惩罚,王母娘娘是大义灭亲、铁面无私。孩子们互相争辩表明自己的观点,谁也不能说服谁,在孩子们争论无果的时候,我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大义灭亲一般是指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循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王母娘娘维持的天规是不合理的规则,所以不能说她是大义灭亲。牛郎和织女追求幸福的愿望是美好的。这篇课文是一*间故事,它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在那个封建统治的年代,老百姓倍受压迫,更多的是渴望自由的生活,而这个故事就是人们这种美好愿望的表达。”这个环节提升了学生的认识水*,引发了对价值观的正确判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4

  《牛郎织女》是一篇民间故事,语言浅显易懂,对于文中所涉及到的几个人物,学生也能作出比较准确的判断。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围绕几个人物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在文中哪些地方能体现出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再次去体会感受。在熟读的基础上,由小组合作完成对课文的脉络的把握,列出小标题,展示汇报后,全班一致通过“名字由来——相依为命、老牛牵线——树林相识——幸福生活——隔河相望——鹊桥相会”这样的提纲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以方便复述课文。为了降低学生复述课文时的难度,对于“隔河相望”一部分,我又引导学生按照“知道下落——发誓抓回——闯入家里,抓走织女——心急如焚——,携子追赶”的顺序说说这段课文的内容,以分散复述课文的难点。

  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对于课文的结构层次,文中的人物等内容,学生都能比较好地去掌握,但是我总有一种感觉,学生好像对于任何一篇课文都不怎么感兴趣,好像都是在应付老师,没有多少的主动。在《上好课的智慧与策略》中的“课堂教学中的师德修养”一文里,我看到这样的话“要能低下身子去倾听学生的声音,了解学生听课时最想知道什么,已经知道什么。……我们应该让学生带着学*问题走进课堂,走进教材,走*教师。”读后,我陷入了沉思。

  我在问自己:在上课之前,对学生我了解多少?在上课时,对学生我知道他们掌握了多少?在课后,对学生我知道他们在做什么吗?对于学生,我知道他们希望我怎样去教他们吗?……一连串的问题之后,我如坐针毡。原来我的教学是处在空中楼阁,对学生我一无所知,我怎么能上好课呢?怎么能把学生的学*兴趣给调动起来呢?“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教师思想与学生思想交流的过程,而不仅仅是教师思想单向灌输的过程。”这种思想与思想的交流是建立在互相了解的基础之上。

  我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在后来,我让学生把自己在学*新的知识已经知道的和不知道的或是想知道的写在小纸条上交给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我该怎样去备课,怎样去上课。

  但愿在今后的教学中,情况会有所转机。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5

  记得一位美国学者有过这样一个观点: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也就是说教师要想有所成长只靠以往的经验是不可能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才能不断提高。经过这两年的教学,我也的确有所感悟。

  俗话说:“无心插柳柳成荫”,本是无意之举却有了意外的收获。《牛郎织女》教学设计如同往常一样,定目标,根据目标设计教学思路,按部就班的上课,似乎一切都在我的预料之中。考虑面面俱到,唯独没有想到学生的表现。读课文交流的过程中,一男孩把“王母娘娘拽着织女,一齐飞向天宫。”的“一齐”读成了“一起”,当时没有考虑太多,只是想把两个词写到黑板上让孩子们在读音上能加以区分,可孩子们却给了我意想不到的答案,一个女孩是这样说的,“如果织女是心甘情愿的跟王母娘娘走的话应该用‘一起’,而在文中织女是被迫飞向天宫的,在这样一个语境下,‘一齐’与‘一起’的感情色彩是不一样的” 。没想到这一字之差,让孩子们感触颇深,同时也给我以深深的启发。我想这源于孩子们对“牛郎织女”这个民间故事的熟悉,对故事情节,对人物形象早已先入为主了,所以才会出现孩子们对上述两个词语感情色彩的定论。

  由此让我联想到一句话,“不要教师范读“,其观点是教师的示范已经让孩子们先入为主,抑制学生多角度的理解能力和个性化的朗读能力。但是我觉得,范读,既是体现教师对教材的感悟,体现现代语文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又是在多媒体技术盛行的今天让我们的课堂安静下来的有效教学手段。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6

  学生对于本课所讲述的这个民间故事都非常熟悉,课文的语言文字又通俗易懂,所以备课的时候我就在想,这课我应该教一些什么?怎么教才能更有效果?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显然不能停留在简单的了解故事、指导朗读的环节上了。所以我为今天的课确立了两大内容和目标:一是让学生通过自学、交流读懂人物;二是引导学生了解民间故事的语言特点和表现手法。

  第一板块,我让学生找出故事中出现了哪些主要人物,然后让学生自学批注,圈圈画画,结合课文语句谈谈对人物的认识。接着我尝试性地放手让学生来讲,请了三个同学到台前主持“人物评论”交流,把品味、感悟还给学生。没想到同学的积极性很高,他们对人物逐个进行了交流、补充,甚至争论。

  首先是牛郎,他们先说了牛郎的勤劳能干,又从后文读到了他的重情重义;其次是织女,除了心灵手巧,他们也读出了织女的敢于抗争;接着学生在评论王母娘娘这个人物角色时,有的学生认为王母娘娘心狠手辣,破坏了牛郎织女的美好生活,可恨;有的认为王母娘娘残暴,不顾织女两个年幼的小孩,狠狠地推倒他们,可恶;也有的认为王母娘娘法力无边,划出天河把牛郎织女活生生的隔开。应该说,孩子们的理解是相当到位的,我预设的,他们都谈到了,有些我没想到的,他们也谈到了。

  在充分讨论交流之后,我首先肯定了同学们的思考和发现。在此基础上,我话锋一转,请学生再次浏览课文,找找这样的一篇民间故事与我们*时学*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它要表达的是什么?作者又是怎样来表现这个故事的?

  首先,我让学生找一找,课文中除了刚刚讲到的牛郎、织女、王母,还讲到了哪些人物或动物。孩子们找出了兄嫂、老牛、喜鹊等,然后我们把这些人物分成了三类:天上的,织女、王母;人间的,牛郎、兄嫂;而老牛和喜鹊则是沟通了天上和人间的“桥”。然后告诉学生,民间故事往往用奇异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人与动物的种种关系,从生活实际出发,又超越现实,往往有异想天开的成分。老牛做媒,喜鹊搭桥就是表现手法。

  第二,我们找到了民间故事的一些语言特点:一座山、一个湖、一片树林……同时每小节开头都有表示时间线索的词语。

  第三,悬念的设置。人物出场的悬念,第三小节,第四小节,第六小节老牛的皮这个悬念。让学生明白悬念让故事的情节不断往下发展,也调动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第四,反衬的运用。兄嫂对牛郎冷酷、王母对织女的无情,反衬老牛对牛郎的好,牛郎与织女之间的真挚感情。

  最后,让学生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故事为什么把王母写得法力无边?再让学生说说牛郎织女一年一见,美满吗?这时,出示故事的背景,让学生明白把王母写的法力无边正是对当时统治阶级一手遮天,残酷统治的一种影射,但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为故事安排了一年一见的情节,表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对封建统治者的抗争。

  老师讲的是学生的空白点,也让这些空白点成为孩子的生长点。在学生了解了民间故事的这些特点之后,我又补充了另外三个民间故事《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让学生根据课上学*的方法去阅读,读故事,品人物,再想想作者是怎样表现的。很多同学找到了孟姜女哭倒长城,梁山伯祝英台的化蝶,雷峰塔的倒掉等到都表达了劳动人民对封建势力的反抗,而化蝶、塔倒也是人们对美好、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这样让学生透过民间故事的故事情节,引发对价值观的正确判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真正做到了会读。我想这就是本堂课孩子最大的收获吧。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7

  本文叙述牛郎织女婚后美满生活和织女被王母娘娘无情地抓回天宫等事,歌颂了劳动人民反对压迫、争取自由幸福的精神,反映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这段故事同上一段故事一样,在表达上采用十分通俗的语言,叙述如行云流水。在内容上,上一课和本课连起来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本课以织女的经历(婚后生活一一被王母抓走一—抗争)为主展开,王母娘娘酒醒后的情况作为插叙。但在人物性格的把握和思想感情的体会上,必须把前后两课连在一起整体把握。

  本节课围绕训练重点和难点设计教学流程,切实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现总结如下:

  1.整体回顾,复*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你认识了怎样的织女?那么和牛郎如此恩爱幸福的织女能够朝朝暮暮、卿卿我我在一起到白头吗?今天我们继续走进故事,去从故事中聆听人民的心声。如此能干善良的织女命运能把握在自己手中吗?这是一个颇具深意的人生观的折射点,不能讲,只能引导孩子们从字里行间去揣摩,去领会。

  2.品读细节,把握人物品质。

  继续自读自悟:边读边画出现的主要人物,在旁白处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学生通过自读文本,很快了解了故事的结局以及出现的各个人物的特点。主要聚焦王母娘娘,理解她的飞扬跋扈,横行霸道、专制蛮横,使学生对织女悲惨结局的理解水到渠成。

  3.辩一辩。

  创设口语交际氛围,引导孩子们辩论王母娘娘做得对吗?织女有更好的选择吗?孩子们自由组织语言,在激烈的辩论中人物特点更加凸显,处事方法逐渐明朗,为孩子的整个人生的走向敲了一下警钟,自由向上的人生观、爱情观也扎根在孩子们心中。

  4.拓展。

  你最喜欢什么样的民间故事,给大家讲一讲?在简单复述后,引导孩子们创造故事,列提纲,想一想会写哪些情节?会出现哪些人物?你会展示他们怎样的个性特点呢?让孩子们走进创作天地,展示自己的想象功底和表达技巧。交流中发现孩子们的思维很活跃,想象能力很强,整个故事叙述得条理清楚,明白。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8

  本次公开教学我执教的是《牛郎织女》,这篇课文是一篇民间故事,它通过*淡的语言,反映了人物的精神内涵。备课的时候我在想,学生们都早已知道这个故事了,在教学中,我应该怎么教才能更有效呢?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显然不能停留在简单的了解故事、指导朗读的环节上了。所以我想应该引导他们透过故事情节,引发对价值观的正确判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在“学情调查”环节,我设计了三个题目,第一个题目旨在让学生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以便课上阅读的时候,知道从何处入手去阅读民间故事。第二个题目是回忆故事情节,完成本课的一个教学目标——复述课文。第三个问题是为本节课做准备而设计的。

  在“设疑探究”环节,我也设计了三个题目。第一个题目的设计,是让学生走进文本,研读文本,了解人物关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第二个题目是想通过具体的段落阅读,认识王母娘娘的性格特点,体会细节描写,便于写作。第三个问题是体会本文的思想感情,从而理解民间故事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一、学生乐学,敢于表达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充分阅读文本,了解了人物关系。学生们根据问题,认真阅读课文,不仅找句子,还写批注。在回答的时候,能通过文中句子谈个人体会,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我觉得学生不仅能走进文本,还能走出文本,不单单是以往的“读句子”,而是能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分析,阐述个人看法,畅所欲言。尤其是一些*时比较胆小的学生都能读出自己的感受并敢于交流,我觉得这是我班学生一个最大的进步,这显示了学生阅读能力在逐渐提高。其实,我一直在追求这样的课堂,今天这一节课上,我至少看到了希望,所以感到很欣慰。

  二、教学节奏不够紧凑,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

  整节课下来最大的感受就是从从容容开头,匆匆忙忙收尾。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教学设计存在欠缺。“学情调查”中关于复述课文的一项耗时太多,这属于我课前估计不足造成的,事先我想用大约五分钟的时间足够了,但没想到居然用了十多分钟,这是一种不必要的浪费。再者,在理清人物关系问题的设计中,我以为学生会抓住课文内容简要分析,没想到学生太想表达了,重复性回答等致使耗时太长而我又没有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因此,到后两个重点问题时已经没有时间认真解决了,只好草草收场。

  三、学*方法及情感价值观体现不充分。

  由于时间匆忙,因此所设计的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取向的教育没有体现出来,使本节课失去了灵魂。另外,让学生感受民间故事的写法,也是应该让学生了解的,也没有点到,感觉整节课容量太小,这是一个失误。

  四、提高备课能力及驾驭课堂的能力刻不容缓

  通过此次公开教学,让我看到了自己存在的不足,如:教材处理、驾驭课堂的能力等方面都存在欠缺。我们进行高校课堂教学改革以来,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还需下一番功夫。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9

  听、说、读、写是语文的四项基本能力,在教学《牛郎织女》一文时,我重点落实了说和读能力的训练。

  一、朗读能力的训练。

  苏教版教材或新课程标准都十分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牛郎织女》是一个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或神话故事一般故事内容比较浅显,情节比较生动,高潮凸起,人物个性鲜明,课文第三至第五自然段更是故事的高潮部分,情节跌宕起伏,比较适合朗读能力的训练。当然有感情地朗读并不是一步到位,一蹴而就,而是要循序渐进,要有层次性,一般要经历读通——读懂——读出感情这么三个过程。首先是读通,读懂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为有感情的朗读打下基础,然后朗读和感悟相结合,通过朗读引导学生感悟到王母娘娘的心狠手辣和不讲骨肉情谊,一个专制形象。织女的非常痛苦的心情和牛郎知道织女被王母抓走后的那种心急火燎的心情。再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相关的重点词句,最后抓住这些重点词句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特点。

  我认为朗读的指导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要正确地面对学生的朗读差异性,尽可能不要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让学生慢慢地读,细细地品味,把体会到的读出来即可。

  二、要加强复述课文能力的训练。

  复述课文的能力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能力,往往教师会忽视了这项能力的培养,因为考试不考的。苏教版课文比较重视这项能力的培养,有很多故事情节生动、曲折的课文都要求复述课文。复述课文必须在读通,读熟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我在指导学生复述《牛郎织女》时,让学生按课文的段落层次一段一段地进行,这样降低难度,由简到难,调动学生复述的兴趣。复述前先指导学生编列小标题式的复述提纲,供复述时参考,如:男耕女织,日子美满——老牛诀别,忍痛剥皮——王母知情,发誓追回——闯入家中,抓走织女——心急火燎,携子追赶——隔河想望,化作星辰——喜鹊搭桥,一年一见。

  学生一段一段地进行复述,积极性比较高。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全文复述,在复述的时候设置了一个情境,让学生给他提个醒,其实就是复述的要求,然后问他你是讲给谁听的?他说是讲给奶奶听的,那奶奶耳朵有点背,听不清楚,你可要想点。有了这个情境,增加了学生复述的情趣。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_语文教学反思通用5篇(扩展6)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 (菁华6篇)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1

  本次公开教学我执教的是《牛郎织女》,这篇课文是一篇民间故事,它通过*淡的语言,反映了人物的精神内涵。备课的时候我在想,学生们都早已知道这个故事了,在教学中,我应该怎么教才能更有效呢?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显然不能停留在简单的了解故事、指导朗读的环节上了。所以我想应该引导他们透过故事情节,引发对价值观的正确判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在“学情调查”环节,我设计了三个题目,第一个题目旨在让学生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以便课上阅读的时候,知道从何处入手去阅读民间故事。第二个题目是回忆故事情节,完成本课的一个教学目标——复述课文。第三个问题是为本节课做准备而设计的。

  在“设疑探究”环节,我也设计了三个题目。第一个题目的设计,是让学生走进文本,研读文本,了解人物关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第二个题目是想通过具体的段落阅读,认识王母娘娘的性格特点,体会细节描写,便于写作。第三个问题是体会本文的'思想感情,从而理解民间故事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一、学生乐学,敢于表达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充分阅读文本,了解了人物关系。学生们根据问题,认真阅读课文,不仅找句子,还写批注。在回答的时候,能通过文中句子谈个人体会,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我觉得学生不仅能走进文本,还能走出文本,不单单是以往的“读句子”,而是能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分析,阐述个人看法,畅所欲言。尤其是一些*时比较胆小的学生都能读出自己的感受并敢于交流,我觉得这是我班学生一个最大的进步,这显示了学生阅读能力在逐渐提高。其实,我一直在追求这样的课堂,今天这一节课上,我至少看到了希望,所以感到很欣慰。

  二、教学节奏不够紧凑,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

  整节课下来最大的感受就是从从容容开头,匆匆忙忙收尾。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教学设计存在欠缺。“学情调查”中关于复述课文的一项耗时太多,这属于我课前估计不足造成的,事先我想用大约五分钟的时间足够了,但没想到居然用了十多分钟,这是一种不必要的浪费。再者,在理清人物关系问题的设计中,我以为学生会抓住课文内容简要分析,没想到学生太想表达了,重复性回答等致使耗时太长而我又没有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因此,到后两个重点问题时已经没有时间认真解决了,只好草草收场。

  三、学*方法及情感价值观体现不充分。

  由于时间匆忙,因此所设计的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取向的教育没有体现出来,使本节课失去了灵魂。另外,让学生感受民间故事的写法,也是应该让学生了解的,也没有点到,感觉整节课容量太小,这是一个失误。

  四、提高备课能力及驾驭课堂的能力刻不容缓

  通过此次公开教学,让我看到了自己存在的不足,如:教材处理、驾驭课堂的能力等方面都存在欠缺。我们进行高校课堂教学改革以来,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还需下一番功夫。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2

  今天上到了《牛郎织女》一课,这是大家十分熟悉的一个民间故事,也许是没有什么新鲜感的缘故,学生有点懒洋洋的样子,读书也没精打采的,虽然已经备好这一课,但照目前看来,学*效果可能不怎么好,我突法奇想,决定换一种教学方式。于是我对学生说:“今天让同学们来教老师上这一课,你们来设计问题,看谁的问题设计得好,我们就按他的设计去上,好吗?”同学们听我一说,瞪大了眼睛,一下来了精神。

  第一部分,学生提出了“牛郎童年生活是怎样的?”“牛郎和老牛怎样相依为命?”等问题,我再加以点拨,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去理解课文内容,效果竟出奇地好。我又发现,能提问的大都是思维活跃,成绩优秀的同学,怎样扩大参与面呢?我又采用了小组竞赛的形式,对大胆提问,大胆思考、作答的同学给予奖励,还采取了四人小组讨论的方式,同学们的思维越来越活跃,问题都能围绕主要内容,也有了独到的见解……把课推上了高潮。

  我惊喜于这种教学方式带来的变化,这种“被学生牵着鼻子走的”感觉很享受,我在这节课中成了真正的引导者,而学生真正成为了学*的`主人。是啊,我们的教学需要不断的创新,才能碰撞出激情的火花。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3

  《牛郎织女》是一个民间故事,故事语言*淡朴实,但却寄托了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对我国传统道德文化进行了一个折射。牛郎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男性吃苦耐劳的品德,织女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妇女贤惠淑德的精神。王母娘娘则代表了封建保守势力,折射了专制统治者狡猾的丑恶嘴脸。

  教学中,在理清了故事情节后,我设计了人物评论这个环节,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故事中的人物的看法。在讨论到王母娘娘这个人物角色时,学生中出现了争议。有学生认为王母心狠手辣,破坏了牛郎织女的美好生活,可恨。但也有少部分同学认为,织女违反天规,应该受到惩罚,王母娘娘是大义灭亲、铁面无私。孩子们互相争辩表明自己的观点,谁也不能说服谁,在孩子们争论无果的时候,我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大义灭亲一般是指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循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王母娘娘维持的天规是不合理的规则,所以不能说她是大义灭亲。牛郎和织女追求幸福的愿望是美好的。这篇课文是一*间故事,它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在那个封建统治的年代,老百姓倍受压迫,更多的是渴望自由的生活,而这个故事就是人们这种美好愿望的表达。”这个环节提升了学生的认识水*,引发了对价值观的正确判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4

  【教学理念】

  1、对故事主题的探寻。扣住“追求幸福”这一主题,以爱情为切入点,从相爱的原因、受到的阻挠、对爱的坚守等方面梳理出问题,层层深入,带领学生从整体上观照课文。话题比较有冲击力,有挑战性,能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

  2、对表达方法的探究。从文学理论的角度来阅读民间故事,结合具体的文本向学生介绍关于叙事和伏笔的文学知识,学生的感性经验借助专门的名词术语,形成了理性知识。给学生新的知识点,高于学生目前知识水*的知识点,对学生来说是个提升。

  3、穿插人物形象的品评。感受牛郎织女身上的*;理清老牛是促成者,王母是破坏者;分析民间故事中老牛和喜鹊意象。

  【教学目标】

  1、读懂文中牛郎织女爱情的坚贞,对幸福的不懈追求。

  2、读懂文中表现的情感,古代人民借民间故事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从叙事的角度感知文章的叙事结构,主要是高潮和伏笔的处理。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课前交流:

  《月光启蒙》中,母亲在如水的月色里给我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猜谜语,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

  还记得那些歌谣童谣吗?谁来背一背?(指名背,齐背)

  小结:我国的民间文学真像座大宝库,数不尽的作品如珍珠一样闪烁光泽。走进去,我们的童年便罩上了一层玫瑰般的神秘色彩。

  一、导入

  1、齐读课题。

  2、初读了课文,你们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牛郎织女之间的什么故事?

  3、故事的主人公是牛郎和织女,你能说说我为什么这样板书吗?

  4、你觉得天上人间的爱情会是怎样的爱情?

  5、小结:一个在天上,一个在人间,一个是仙女,一个是凡人,身份的不同,地位的悬殊,似乎向我们暗示这样的爱情故事定会充满波折。

  设计意图:课文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爱情观,爱情是永恒的主题。因此这节课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探寻爱情这一主题。从课题入手,确定主题,整体把握文本的基调。

  二、相爱原因

  1、尽管爱的路上会有坎坷和崎岖,但是牛郎和织女还是相爱了。他们为什么能走到一起呢?快速浏览默读1-7自然段,思考这个问题。

  2、交流

  (1)互相欣赏、倾心、爱慕(相机分析牛郎和织女的人物形象)

  板书:牛郎:勤劳善良(联系课文的1、2自然段)

  织女:心灵手巧(联系课文的第4自然段)

  勤劳善良和心灵手巧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彼此欣赏让他们走到一起。

  (2)他们之所以能走到一起,除了互相欣赏和喜欢,还有一个原因。你发现了吗?牛郎和织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共同的追求,追求幸福,向往爱情)

  板书:追求幸福

  (3)除了他们自身的原因,还有什么原因促使他们走到了一起?

  他们走到一起,最要感谢的是——老牛。

  读第三自然段,在这个故事里,为什么是老牛做媒呢?

  (知恩图报;金牛大仙;牛忠厚、任劳任怨;跟我们的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有关,*古代是一个农耕社会,男耕女织。耕地用牛,拉车也用牛。牛的作用太大了。牛对于农民来说,是劳动中的伙伴,是必不可少的家庭成员,选牛那是有特殊意味的。)

  小结:老牛知恩图报,促成了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是他们爱情的促成者。

  3、他们的追求换来了恩爱和美满的生活。黄梅戏《天仙配》就是以仙凡相恋为题材创作的。想不想听一听?(播放并出示歌词和插图)

  (设计意图:分析牛郎织女相爱的原因,感受牛郎织女追求幸福的愿望,以及恩爱美满的生活,分析老牛的意象。)

  三、爱的坚贞

  1、过渡:多么美满的生活,多么纯真的爱情。男耕女织,一家四口,其乐融融,就像歌曲中唱的“夫妻恩爱苦也甜”。可是,这样的幸福生活是那么短暂。正如我们前面所说的,由于身份的悬殊,牛郎和织女的相爱不会一帆风顺,故事有了波折。

  2、默读课文8-10自然段,边读边想:王母娘娘是个怎样的人。

  指名读相关的句子,从中看出王母娘娘是个怎样的人?(不*人情,铁石心肠,残暴专制,蛮不讲理,象征着封建专制制度)

  王母娘娘在牛郎和织女的爱情中,充当了一个什么角色?(反对、破坏者)

  3、面对王母的反对与破坏,牛郎和织女有没有放弃对幸福的追求和对爱情的坚守?

  (1)织女一边挣扎……

  (2)牛郎得知织女被王母娘娘抓走,心急如焚,披上牛皮追赶。(体会牛郎的内心的想法)

  4、小结:为了追求幸福,哪怕面对再大的困难,牛郎和织女也义无反顾。

  5、感情朗读8-10自然段。

  (设计意图:分析王母形象,感悟牛郎和织女在阻挠面前的坚贞不屈。)

  四、表达方法

  1、曾经那么幸福的生活、那么美满的日子却遭遇到王母无情的阻挠,故事在这里发生了转折。如果不出现王母的阻挠,故事会怎样?(*淡无奇,太*常了)写王母的阻挠有什么作用?(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使得故事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反衬突显出牛郎织女爱情的坚贞不屈)

  2、王母的阻挠反映了故事中的一对矛盾。矛盾的双方是——王母和牛郎织女,他们分别代表两个对立面,一方面是天庭的规矩,仙女不能私自下凡,许配凡人,一方面是织女和牛郎一定要追求美满幸福的生活。矛盾在这个时刻产生了强烈的撞击,由于矛盾冲突的激化,故事达到了高潮。(出示:高潮)

  3、我们的故事就是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样的顺序来写的。民间故事是叙事性的文章,这就是叙事性文章的叙事结构。(板书:叙事)

  4、所以说,王母的出现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在前文中你们有没有发现哪些地方暗示了王母会来抓走织女?(机会难得,决心,老牛的皮)这些情节的提前出现都是为下面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板书:伏笔)伏笔就是文章中,在前段里为后段做的提示和暗示。如果没有这些伏笔,情节的发展会显得——太突然了。所以说,伏笔一种巧妙而高明的写作方法,同学们在今后阅读的时候要注意到前后的联系。

  5、齐读8-10自然段

  (设计意图:从文学理论的角度来阅读民间故事,针对六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结合具体的课例向他们介绍了关于叙事和伏笔的文体知识。)

  五、故事结局

  1、过渡:王母的玉簪冷酷无情的拆散了一对相爱的人。(出示第11自然段和插图)谁来读一读?

  2、在汉代的《古诗十九首》中,有一首诗就写了牛郎和织女的故事。补充阅读《迢迢牵牛星》(出示)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教师范读,自由读,齐读。

  小结:天河很宽,波涛汹涌,从此牛郎织女只能隔河相望,真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3、鹊桥相会

  (1)过渡:他们的爱感动了天地,感动了万物,看,喜鹊来了。

  (2)出示插图,为什么是喜鹊?(喜鹊在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象征喜庆团圆,被称为相思鸟、恩爱鸟,他们搭起的横跨天河的天桥多么美丽而壮观呀)

  (3)其实故事讲到隔河相望就可以结束了,为什么又增加一个鹊桥相会的情节?(表达了同情牛郎织女,永世不见面的残酷,“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样写满足了人们的愿望,表达了人们美好的憧憬和期望,寄托对团圆的向往。

  (设计意图:品析故事结局,拓展阅读,了解喜鹊的意象,感受人们创作民间故事的善良美好愿望。)

  六、故事的流传

  1、小结:今天我们学*的课文时一个民间故事。我们来看看这个故事的起源。

  牵牛和织女本是两个星宿的名称。牵牛星即”河鼓二”,在银河东。织女星又称”天孙”,在银河西,与牵牛相对。在*关于牵牛和织女的民间故事起源很早。诗经中《诗·小雅·大东》已经写到了牵牛和织女,但还只是作为两颗星来写的。曹植《九咏》写道:”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这是当时最明确的记载。《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写牵牛织女夫妇的离隔,它的时代在东汉后期,略早于曹丕和曹植。可以看出,在东汉末年到魏这段时间里,牵牛和织女的故事大概已经定型了。

  2、这个故事在汉代之前(公元220年)就形成了,穿过漫漫的历史长河,一直流传到今天,流传了一千八百年。这是为什么?

  感人,哪里感人?

  曲折,跌宕起伏。

  仅仅是写天上人间的爱情吗?人们借这个故事表达自己的愿望?古代劳动人民也和牛郎织女一样——,民间故事的创作和流传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从故事的起源发展来探究民间故事的魅力。)

  七、指导复述

  今天我们阅读了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像《月光启蒙》中的那家人一样,在灿烂的星空下,讲故事,听故事。

  要讲好这个故事,要注意什么呢?(出示叙事结构)(开端和发展可以简单的讲,叙事中的高潮部分一定要讲精彩,讲详细。伏笔的地方要交代清楚。)

  自由练练。

  (设计意图:落实课后的练*,指导复述的技巧,照应前面学到的叙事方式)

  八、推荐阅读

  我国民间文化源远流长,古代人民创作了许多生动曲折的民间故事,其中有四篇最具有代表性,最为脍炙人口,被称为四大民间故事。它们是——《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民间故事表达了人们对*的追求。

  (设计意图:课内延伸到课外,引领学生走进民间故事的天地。)

  九、作业:

  1、复述课文。

  2、阅读民间故事。

  板书

  13.牛郎织女(爱情故事)叙事

  织女:心灵手巧伏笔

  追求幸福

  牛郎:勤劳善良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5

  听、说、读、写是语文的四项基本能力,在教学《牛郎织女》一文时,我重点落实了说和读能力的训练。

  一、朗读能力的训练。

  苏教版教材或新课程标准都十分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牛郎织女》是一个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或神话故事一般故事内容比较浅显,情节比较生动,高潮凸起,人物个性鲜明,课文第三至第五自然段更是故事的高潮部分,情节跌宕起伏,比较适合朗读能力的训练。当然有感情地朗读并不是一步到位,一蹴而就,而是要循序渐进,要有层次性,一般要经历读通——读懂——读出感情这么三个过程。首先是读通,读懂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为有感情的朗读打下基础,然后朗读和感悟相结合,通过朗读引导学生感悟到王母娘娘的心狠手辣和不讲骨肉情谊,一个专制形象。织女的非常痛苦的心情和牛郎知道织女被王母抓走后的那种心急火燎的心情。再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相关的重点词句,最后抓住这些重点词句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特点。

  我认为朗读的指导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要正确地面对学生的朗读差异性,尽可能不要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让学生慢慢地读,细细地品味,把体会到的读出来即可。

  二、要加强复述课文能力的训练。

  复述课文的能力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能力,往往教师会忽视了这项能力的培养,因为考试不考的。苏教版课文比较重视这项能力的培养,有很多故事情节生动、曲折的课文都要求复述课文。复述课文必须在读通,读熟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我在指导学生复述《牛郎织女》时,让学生按课文的段落层次一段一段地进行,这样降低难度,由简到难,调动学生复述的兴趣。复述前先指导学生编列小标题式的复述提纲,供复述时参考,如:男耕女织,日子美满——老牛诀别,忍痛剥皮——王母知情,发誓追回——闯入家中,抓走织女——心急火燎,携子追赶——隔河想望,化作星辰——喜鹊搭桥,一年一见。

  学生一段一段地进行复述,积极性比较高。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全文复述,在复述的时候设置了一个情境,让学生给他提个醒,其实就是复述的要求,然后问他你是讲给谁听的?他说是讲给奶奶听的,那奶奶耳朵有点背,听不清楚,你可要想点。有了这个情境,增加了学生复述的情趣。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6

  《牛郎织女》是一个民间故事。主要讲述的是孤儿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美丽的姑娘织女。他们男耕女织,过着美满的生活。王母娘娘知道后,拆散了他们,带着天兵天将抓走了织女。牛郎急忙披上老牛的皮,用竹筐挑着两个孩子去追赶织女,被王母娘娘用玉簪划的天河隔开。从此,牛郎织女只能隔河相望,天长日久,他们就成了天河边上的牵牛星和织女星。

  课前考虑到这则故事对很多学生来说非常熟悉,加上课文的内容浅显易懂,语言通俗*实,自学的难度不大。所以,由易到难,安排了三个层次的自主探索与交流活动:

  层次一、自主练*复述课文,在与原文的比较品评中学*语言。

  在这个环节,设计一个语文活动,由学生借助各段的小标题练*复述课文,并在小组内试讲。发挥小组成员中的合作作用,由组员们把他的语言与课文原文进行比较,讨论各自的优缺点。在集体交流中,我们不难发现,叶圣陶先生的原文语言朴素、流畅简洁;而孩子们自己复述的课文则表现出他们独有的言语特色,个性极强。

  层次二、通过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故事中的人物个性鲜明,他们所留给我们的印象总是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表现出来的。在课堂上,帮助学生观其言、察其行,在书上圈画重点词语、简单做批注,既把握了人物形象,又总结了感知人物形象的方法。在自主交流的环节,由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人物重点介绍,尊重学生选择的权利,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本节课上,令我没有预设到的是,很多孩子对这一个故事中老牛的形象给予了很多的关注。仔细倾听学生的发言,我发现,他们的理解真的很独特。老牛在牛郎织女的相识、结合以至后面的牛郎携子追赶织女的`过程中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当我们走进老牛的精神世界之后,会发现它的“感恩”、“报恩”行为也在感动着我们。如果说这个故事中美丽坚贞的爱情、跌宕奇特的故事情节让我们回味无穷,而老牛的举动则让我们收获了一份别样的感动。感谢老牛,更要感谢孩子们!因为他们给了我另外一种解读文本的角度,让我得到了一份“精神洗礼”。

  层次三、感知民间故事的写作方法。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仅完成分析人物性格特点、梳理故事情节、复述课文的任务似乎太浅了。所以,我又和学生一起去挖掘这篇课文在“写作方法”上的一些内容,由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这个故事的地方,从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中总结民间故事在人物、故事、情节以及想象方面的特点。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用自己的语言阐释着他们所感悟到的民间故事形态。有的孩子谈到这个故事中对牛郎命运起关键作用的老牛、喜鹊都是动物,这一点更加体现出民间故事所反映出的劳动人民质朴的想象和美好的愿望,这也是民间故事能够广为流传的原因所在。倾听孩子们的发言真是一种愉悦的享受。也许他们的语言还很稚嫩,也许他们的观点比较新鲜,但他们的所言所感都是经历自主思考后的结果。我们老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的氛围,鼓励孩子们畅所欲言。经历思维的碰撞之后,孩子们会自然地形成自己运用语言的能力。

  在拓展的环节,我们安排了动口、动手的两项练*。动口方面,积累了《迢迢牵牛星》和《天上的街市》,这两首作品,一古一今,既丰富了学生对课文的认识,又了解了相同的题材可以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孩子们学得有兴趣,而且真正有所得。动手的拓展练*,是引导学生以《鹊桥相会》为题完成一个小练笔。这项练*重点提示学生想象牛郎织女七夕相会时的情景,着重写好牛郎织女的神态、动作、语言。我感觉,孩子们的小练笔还是比较成功的,能够做到依托人物性格,进行合理想象。

  通过这节课,我愈发地感觉到文本的使用绝对是一门艺术。浅显的文章经过深入的挖掘,同样可以找到很多的生发点。而经历这样一个过程,老师和学生都会有所得,都会实现自己“生命的提升”。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_语文教学反思通用5篇(扩展7)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 (菁华6篇)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清故事中的人物及其关系。

  教学重难点

  理清故事中的人物及其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知道《梁祝》《夫妻双双把家还》吗?

  2、很好,他们反映的都是民间故事。(板书:民间故事)其实我们的学*和生活中我们早已接触了大量的民间故事。你知道吗?

  3、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再学一个民间故事(板书:牛郎织女)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这个民间故事的无穷魅力!

  二、初读课文,理清故事中的人物及其关系

  1、自由读课文,找出文中的人物,并在文中圈注。

  2、初读汇报:文中的人物有哪些?

  学生说出人物,师板书:(哥哥嫂子牛郎老牛王母娘娘织女)

  3、默读课文说说人物之间的关系,并找出文中相应的内容重点读:

  (1)哥哥嫂子牛郎

  课文第1自然段

  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哥哥嫂子对牛郎的态度。

  学生讨论交流。

  多指名读与自己表达的词或句子有关的课文内容。将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用一个词表达自己对哥嫂的情感。再读

  (2)牛郎老牛

  课文第2自然段,“牛郎照看老牛非常周到,他把一些好的东西都给老牛吃,你看,他让牛吃又肥又嫩的青草。老牛渴了,牛郎就牵着它到小溪的上游去喝最干净的溪水。”

  老牛知恩图报,“那头老牛跟他很亲密,常常用温和的目光看着他,有时候还伸出舌头舔舔他的手。(板书“舔”,教学“添”)

  老牛还给牛郎介绍织女,就是对牛郎的一个回报。

  老牛还让牛郎在它死后,剥下它的皮,紧急的时候披上它。

  (其实这里,作者还使用了一个写作方法——铺垫。铺垫是为下文的出现而打下的基础,如果没有了它,后文会显得很突然。)(板书:铺垫)

  (3)牛郎织女

  牛郎在老牛的指点下见到了那位美丽的姑娘了吗?见面后的结果又向哪发展了?

  大声读课文相应的自然段(4—————6自然段)

  初评牛郎织女。———————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对牛郎织女的印象汇报时说出自己的理由。

  启发想像:如果故事中不出现意外情况,牛郎织女一家的幸福生活将会是什么样的?

  小组讨论后写一段描绘牛郎织女幸福生活的话。

  代表汇报自己的描述,集体评议。

  齐读课文第4——6自然段。

  (4)牛郎与王母娘娘

  在牛郎和织女的婚姻关系上,王母娘娘算是一个破坏者。读读文中对王母娘娘的描写吧。

  “一天,王母娘娘趁牛郎到地里干活,便带领天兵天将闯进牛郎家里,来抓织女。两个孩子跑过来,死死的抓住妈妈的衣裳,王母娘娘狠狠一推,两个孩子跌倒在地,王母娘娘拽着织女,一齐飞向天空……”

  (5)牛郎与喜鹊。

  鹊对牛郎来说,是他婚姻的帮助者。喜鹊搭桥,让牛郎和织女见面,真感人。(找到喜鹊搭桥的段落,并和同学们一起读。板书:喜鹊)

  三、概括主要内容

  1、好,借助人物关系,让我们从内容上具体说说《牛郎织女》写了一个()的故事?

  2、出示:《牛郎织女》是一*间故事,课文主要讲述了孤儿牛郎在的帮助下认识了()。他们()的生活。王母娘娘知道后,()。牛郎(),用竹筐挑着两个孩子去追赶织女。被王母娘娘()。从此,(),天长日久,他们()。

  3、生交流

  你们真了不起,通过刚才这样的梳理,我们对“写了什么”既做了细致的分析,又学会了简要的概括。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在熟读课文,了解故事条理的基础上复述故事,做到内容完整,语句流畅。

  2、抓住表现人物特点的关键语句感受人物性格,有感情朗读。

  3、抓住文中的问句,初步感受设置悬念给故事带来的变化,了解这样表达能够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4、通过想象鹊桥相会的美好,感受故事中蕴含的情感,拓展两首描写牵牛织女的诗歌,知道人们对于自由、幸福的追求是永远不会改变的。进而了解民间故事流传的原因。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正确、流利的'复述课文,感受人物特点。

  2、想象鹊桥相会的美好,感受故事中蕴含的情感,进而了解民间故事流传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

  在晴朗的夏天夜晚里,我们仰望星空,可以看见一条银色的天河,它就是银河。在银河东岸有一颗明亮的星星——牛郎星。在银河的西岸与牛郎星隔河相望的这颗明亮的星星就是——织女星。自古以来,人们对这两颗星星都怀有特殊的情愫,连唐代大诗人杜牧也在《秋夕》中这样描写:“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出示,齐读)

  其实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就有许多关于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叶圣陶老先生改编的这篇民间故事《牛郎和织女》。(齐读课题《牛郎织女》)

  课前同学们已经预*并读了课文,下面检查一下生字词自学情况(出示生字词,指名读)

  这篇课文是一个民间故事,既然是故事,它一定围绕一连串的人物展开的。课前已经预*并读了这个故事,说说看,写了哪些人物?

  有牛郎、织女。

  有王母娘娘

  牛郎的哥哥和嫂嫂

  老牛喜鹊。不错,故事里,动物也是“人物”

  还有牛郎的儿子和女儿。

  (板书:牛郎、织女、儿女、兄嫂、老牛、王母、喜鹊)

  这么多人物中,中心人物是牛郎和织女,就让我们以牛郎为起点,聊聊牛郎与其他人的关系。

  一、牛郎和哥嫂

  1、牛郎与哥哥嫂子的关系怎样?

  没有名字的牛郎是个孤儿,跟着哥哥嫂子过日子。哥哥嫂子虐待牛郎,叫他吃剩饭、穿破衣、住牛棚……哥哥嫂子真是自私自利,不讲骨肉亲情的人呀!

  二、牛郎与老牛的关系

  哥哥嫂子虐待牛郎,可牛郎和老牛关系却非常密切,他们俩之间一个是人,一个是动物,但看起来更像朋友和兄弟。

  1、首先,牛郎对牛好,照顾牛的吃喝是那么细致周到,好得没法说。结合课文,具体聊聊牛郎照看老牛是如何的周到?他把一些好的东西都给老牛吃,你看,他让牛吃又肥又嫩的青草。老牛渴了,牛郎就牵着它到小溪的上游去喝最干净的溪水。

  2、牛郎照顾那头老牛细致周到老牛也知恩图报

  (1)用温和的眼神看着他,有时候还伸出舌头舔舔他的手。

  (2)老牛给牛郎介绍织女,就是对牛郎的一个回报。也就是说老牛是媒人,也叫红娘,帮助牛郎介绍对象,而且还不是一般的人,织女可是仙女呀!你羡慕吗?感谢你的发现,找出相关段落读读

  (3)老牛除了要成全牛郎的婚姻,还怎样报答牛郎的?

  还有老牛让牛郎在它死后,剥下它的皮,紧急的时候披上它,后面没说完,老牛就去世了,证明老牛对牛郎后面事一清二楚,而且临死都不放心。不但给婚姻,而且还给牛皮。希望牛郎关键的时候用上。(引导学生读相关段落。)

  关键时候用上了吗?(引导学生读相关段落)

  俗话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我们善待自己的身体,老牛也是如此呀!可这老牛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从头到脚把自己的皮扒下来,献给牛郎,真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三、牛郎和织女

  理清了牛郎和老牛的关系,下面该聊聊牛郎和织女了。

  1、他们在哪相识的?那是一个怎样的环境?看,古时候谈婚论嫁就晓得找一个环境优美的地方。

  牛郎和织女第一次就你看上了我,我看上了你,这叫一见钟情。

  不过这部分文中写得较简单,你猜他们第一次见面会有怎样的情景?

  我曾经看过一个版本,说仙女下凡,在湖中戏水,牛郎偷偷把仙女的衣裳

  藏了起来,这样牛郎和织女一见钟情,可见,牛郎也不傻,这叫“智取织女”

  牛郎织女相识,之后就相爱,最后又相相守!织女决心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是什么原因让织女决心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的?

  心眼儿好,又能吃苦。

  心眼儿好,又能吃苦——这是一种朴素的美德,如果你心眼儿好,又能吃苦,长大了,说不定也会有仙女下凡嫁给你呢。

  牛郎织女结婚以后,他们生活得美满吗?美满。找相关句段朗读。

  四、牛郎织女和王母娘娘

  牛郎织女婚后的生活多么幸福美满呀!可是好景不长。接下来的课文中安排王母娘娘出场了。王母娘娘心狠手辣,破坏美满婚姻、拆散一对恩爱夫妻,请一个同学朗读有关段落(指名朗读第8、9自然段)。哇!()同学读得真是撕心裂肺呀!是不是你家的织女被抓走了?

  请注意第9段中的一个叠词,

  “狠狠”写出了王母娘娘的什么?还有哪些词写出了王母娘娘的心狠手辣。

  织女一边挣扎,一边望着两个孩子大声喊:“快去找爸爸!”——这一句要读出织女痛苦、难舍。

  (齐读第9小节)

  牛郎得知织女被王母娘娘抓走,心急如焚。可是怎么上天搭救呢?

  生:忽然,他想起老牛临死前说的话,便赶紧找出牛皮,披在身上,然后将一儿一女放在两个竹筐里,挑起来就往外跑。一出屋门,他就飞了起来。他越飞越快,眼看就要追上织女了。

  师:这段话与前面哪一段话相互照应?

  生:一天,牛郎去喂牛,那头衰老的牛又讲话了,眼眶里满是泪花。它说:“我不能帮你们下地干活了,咱们快分手了。我死了以后,你把我的皮剥下来留着,碰到紧急的事,你就披上我的皮……”

  师:果然是神皮,老牛没有吹牛皮。(笑)牛郎为什么没有追回织女呢?

  生: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玉簪往背后一划,霎时间,牛郎面前出现了一条天河。天河很宽,波涛汹涌,牛郎飞不过去了。

  生:从此以后,牛郎在天河的这边,织女在天河的那边,两人只能隔河相望。日子久了,他们就成了天河两边的牵牛星和织女星。

  师:读到这,故事由喜转悲,令人感慨万千。东汉乐府是这样咏叹的。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齐读)

  师:牛郎织女天河永隔,但是隔不断恩爱夫妻的真情。请看黄梅戏《牛郎织女》中的织女唱段(出示课件18):“纵然把我化成泥,心与人间不分离;纵然把我化成灰,织女仍是牛郎妻。”

  不过在织女和牛郎不屈不挠的斗争下,王母娘娘被迫答应他们每年可以相会一次。

  齐读最后一小节

  师:人间的喜鹊也被天上的牛郎织女的爱情感动了,它们纷纷加入了天河搭桥的志愿者队伍。“鹊桥”象征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也是反抗专制势力的具体形式。

  师:在许多人看来,牛郎织女的故事是一场悲剧,不过我倒觉得这是一个悲里透着喜得爱情故事。你想,牛郎不过是个孤儿,按说可能打一辈子光棍,居然有天上的美丽仙女嫁给他,还共同生活了三年,并且有了一儿一女的爱情结晶。难道还不满足吗?即使后来遭到王母娘娘的破坏,他们每年仍然可以有一次鹊桥相会。一个人拥有这样浪漫而幸福的爱情,多羡慕啊,宋代词人秦观就在《鹊桥仙》里这样描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师:农历七月初七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现在演变成了什么节日?(情人节)2月14日是西方的情人节,农历七月初七是我们*的情人节。据说七夕之夜,人们躲在瓜果架下可以听到牛郎织女的窃窃私语呢。

  好,读到这儿借助人物关系,我们基本上了解《牛郎织女》故事的内容和人物特点。借助提示说说《牛郎织女》讲了一个()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哥嫂对牛郎不好,虐待牛郎。牛郎对老牛照顾周到,老牛想回报他,就给他介绍织女,死后还给了牛皮,告诉他有困难急需的时候用上它。于是牛郎就相识了织女,并结婚过上美满生活。王母娘娘暴跳如雷,于是抓回了织女。后来王母娘娘允许牛郎和织女一年见一次,喜鹊就来搭桥,让他们相会。

  (结合板书,师生一起,很轻松地聊了故事梗概。)

  真了不起,通过对人物及其关系的梳理,这就很好地运用了抓人物关系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我们既读了课文,又学会了简要的概括。下节课我们重点探究叶圣陶在写这篇《牛郎织女》中用了哪些方法,哪些写作特色值得我们学*。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清故事中的人物及其关系。

  教学重难点

  理清故事中的人物及其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知道《梁祝》《夫妻双双把家还》吗?

  2、很好,他们反映的都是民间故事。(板书:民间故事)其实我们的学*和生活中我们早已接触了大量的民间故事。你知道吗?

  3、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再学一个民间故事(板书:牛郎织女)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这个民间故事的无穷魅力!

  二、初读课文,理清故事中的人物及其关系

  1、自由读课文,找出文中的人物,并在文中圈注。

  2、初读汇报:文中的人物有哪些?

  学生说出人物,师板书:(哥哥嫂子牛郎老牛王母娘娘织女)

  3、默读课文说说人物之间的关系,并找出文中相应的内容重点读:

  (1)哥哥嫂子牛郎

  课文第1自然段

  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哥哥嫂子对牛郎的态度。

  学生讨论交流。

  多指名读与自己表达的词或句子有关的课文内容。将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用一个词表达自己对哥嫂的情感。再读

  (2)牛郎老牛

  课文第2自然段,“牛郎照看老牛非常周到,他把一些好的东西都给老牛吃,你看,他让牛吃又肥又嫩的青草。老牛渴了,牛郎就牵着它到小溪的上游去喝最干净的溪水。”

  老牛知恩图报,“那头老牛跟他很亲密,常常用温和的目光看着他,有时候还伸出舌头舔舔他的手。(板书“舔”,教学“添”)

  老牛还给牛郎介绍织女,就是对牛郎的一个回报。

  老牛还让牛郎在它死后,剥下它的皮,紧急的时候披上它。

  (其实这里,作者还使用了一个写作方法——铺垫。铺垫是为下文的出现而打下的基础,如果没有了它,后文会显得很突然。)(板书:铺垫)

  (3)牛郎织女

  牛郎在老牛的指点下见到了那位美丽的姑娘了吗?见面后的结果又向哪发展了?

  大声读课文相应的自然段(4—————6自然段)

  初评牛郎织女。———————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对牛郎织女的印象汇报时说出自己的理由。

  启发想像:如果故事中不出现意外情况,牛郎织女一家的幸福生活将会是什么样的?

  小组讨论后写一段描绘牛郎织女幸福生活的话。

  代表汇报自己的描述,集体评议。

  齐读课文第4——6自然段。

  (4)牛郎与王母娘娘

  在牛郎和织女的婚姻关系上,王母娘娘算是一个破坏者。读读文中对王母娘娘的描写吧。

  “一天,王母娘娘趁牛郎到地里干活,便带领天兵天将闯进牛郎家里,来抓织女。两个孩子跑过来,死死的抓住妈妈的衣裳,王母娘娘狠狠一推,两个孩子跌倒在地,王母娘娘拽着织女,一齐飞向天空……”

  (5)牛郎与喜鹊。

  鹊对牛郎来说,是他婚姻的帮助者。喜鹊搭桥,让牛郎和织女见面,真感人。(找到喜鹊搭桥的段落,并和同学们一起读。板书:喜鹊)

  三、概括主要内容

  1、好,借助人物关系,让我们从内容上具体说说《牛郎织女》写了一个()的故事?

  2、出示:《牛郎织女》是一*间故事,课文主要讲述了孤儿牛郎在的帮助下认识了()。他们()的生活。王母娘娘知道后,()。牛郎(),用竹筐挑着两个孩子去追赶织女。被王母娘娘()。从此,(),天长日久,他们()。

  3、生交流

  你们真了不起,通过刚才这样的梳理,我们对“写了什么”既做了细致的分析,又学会了简要的概括。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在熟读课文,了解故事条理的基础上复述故事,做到内容完整,语句流畅。

  2、抓住表现人物特点的关键语句感受人物性格,有感情朗读。

  3、抓住文中的问句,初步感受设置悬念给故事带来的变化,了解这样表达能够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4、通过想象鹊桥相会的美好,感受故事中蕴含的情感,拓展两首描写牵牛织女的诗歌,知道人们对于自由、幸福的追求是永远不会改变的。进而了解民间故事流传的原因。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正确、流利的复述课文,感受人物特点。

  2、想象鹊桥相会的美好,感受故事中蕴含的情感,进而了解民间故事流传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

  在晴朗的夏天夜晚里,我们仰望星空,可以看见一条银色的天河,它就是银河。在银河东岸有一颗明亮的星星——牛郎星。在银河的西岸与牛郎星隔河相望的这颗明亮的星星就是——织女星。自古以来,人们对这两颗星星都怀有特殊的情愫,连唐代大诗人杜牧也在《秋夕》中这样描写:“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出示,齐读)

  其实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就有许多关于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叶圣陶老先生改编的这篇民间故事《牛郎和织女》。(齐读课题《牛郎织女》)

  课前同学们已经预*并读了课文,下面检查一下生字词自学情况(出示生字词,指名读)

  这篇课文是一个民间故事,既然是故事,它一定围绕一连串的人物展开的。课前已经预*并读了这个故事,说说看,写了哪些人物?

  有牛郎、织女。

  有王母娘娘

  牛郎的哥哥和嫂嫂

  老牛喜鹊。不错,故事里,动物也是“人物”

  还有牛郎的'儿子和女儿。

  (板书:牛郎、织女、儿女、兄嫂、老牛、王母、喜鹊)

  这么多人物中,中心人物是牛郎和织女,就让我们以牛郎为起点,聊聊牛郎与其他人的关系。

  一、牛郎和哥嫂

  1、牛郎与哥哥嫂子的关系怎样?

  没有名字的牛郎是个孤儿,跟着哥哥嫂子过日子。哥哥嫂子虐待牛郎,叫他吃剩饭、穿破衣、住牛棚……哥哥嫂子真是自私自利,不讲骨肉亲情的人呀!

  二、牛郎与老牛的关系

  哥哥嫂子虐待牛郎,可牛郎和老牛关系却非常密切,他们俩之间一个是人,一个是动物,但看起来更像朋友和兄弟。

  1、首先,牛郎对牛好,照顾牛的吃喝是那么细致周到,好得没法说。结合课文,具体聊聊牛郎照看老牛是如何的周到?他把一些好的东西都给老牛吃,你看,他让牛吃又肥又嫩的青草。老牛渴了,牛郎就牵着它到小溪的上游去喝最干净的溪水。

  2、牛郎照顾那头老牛细致周到老牛也知恩图报

  (1)用温和的眼神看着他,有时候还伸出舌头舔舔他的手。

  (2)老牛给牛郎介绍织女,就是对牛郎的一个回报。也就是说老牛是媒人,也叫红娘,帮助牛郎介绍对象,而且还不是一般的人,织女可是仙女呀!你羡慕吗?感谢你的发现,找出相关段落读读

  (3)老牛除了要成全牛郎的婚姻,还怎样报答牛郎的?

  还有老牛让牛郎在它死后,剥下它的皮,紧急的时候披上它,后面没说完,老牛就去世了,证明老牛对牛郎后面事一清二楚,而且临死都不放心。不但给婚姻,而且还给牛皮。希望牛郎关键的时候用上。(引导学生读相关段落。)

  关键时候用上了吗?(引导学生读相关段落)

  俗话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我们善待自己的身体,老牛也是如此呀!可这老牛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从头到脚把自己的皮扒下来,献给牛郎,真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三、牛郎和织女

  理清了牛郎和老牛的关系,下面该聊聊牛郎和织女了。

  1、他们在哪相识的?那是一个怎样的环境?看,古时候谈婚论嫁就晓得找一个环境优美的地方。

  牛郎和织女第一次就你看上了我,我看上了你,这叫一见钟情。

  不过这部分文中写得较简单,你猜他们第一次见面会有怎样的情景?

  我曾经看过一个版本,说仙女下凡,在湖中戏水,牛郎偷偷把仙女的衣裳

  藏了起来,这样牛郎和织女一见钟情,可见,牛郎也不傻,这叫“智取织女”

  牛郎织女相识,之后就相爱,最后又相相守!织女决心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是什么原因让织女决心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的?

  心眼儿好,又能吃苦。

  心眼儿好,又能吃苦——这是一种朴素的美德,如果你心眼儿好,又能吃苦,长大了,说不定也会有仙女下凡嫁给你呢。

  牛郎织女结婚以后,他们生活得美满吗?美满。找相关句段朗读。

  四、牛郎织女和王母娘娘

  牛郎织女婚后的生活多么幸福美满呀!可是好景不长。接下来的课文中安排王母娘娘出场了。王母娘娘心狠手辣,破坏美满婚姻、拆散一对恩爱夫妻,请一个同学朗读有关段落(指名朗读第8、9自然段)。哇!()同学读得真是撕心裂肺呀!是不是你家的织女被抓走了?

  请注意第9段中的一个叠词,

  “狠狠”写出了王母娘娘的什么?还有哪些词写出了王母娘娘的心狠手辣。

  织女一边挣扎,一边望着两个孩子大声喊:“快去找爸爸!”——这一句要读出织女痛苦、难舍。

  (齐读第9小节)

  牛郎得知织女被王母娘娘抓走,心急如焚。可是怎么上天搭救呢?

  生:忽然,他想起老牛临死前说的话,便赶紧找出牛皮,披在身上,然后将一儿一女放在两个竹筐里,挑起来就往外跑。一出屋门,他就飞了起来。他越飞越快,眼看就要追上织女了。

  师:这段话与前面哪一段话相互照应?

  生:一天,牛郎去喂牛,那头衰老的牛又讲话了,眼眶里满是泪花。它说:“我不能帮你们下地干活了,咱们快分手了。我死了以后,你把我的皮剥下来留着,碰到紧急的事,你就披上我的皮……”

  师:果然是神皮,老牛没有吹牛皮。(笑)牛郎为什么没有追回织女呢?

  生: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玉簪往背后一划,霎时间,牛郎面前出现了一条天河。天河很宽,波涛汹涌,牛郎飞不过去了。

  生:从此以后,牛郎在天河的这边,织女在天河的那边,两人只能隔河相望。日子久了,他们就成了天河两边的牵牛星和织女星。

  师:读到这,故事由喜转悲,令人感慨万千。东汉乐府是这样咏叹的。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齐读)

  师:牛郎织女天河永隔,但是隔不断恩爱夫妻的真情。请看黄梅戏《牛郎织女》中的织女唱段(出示课件18):“纵然把我化成泥,心与人间不分离;纵然把我化成灰,织女仍是牛郎妻。”

  不过在织女和牛郎不屈不挠的斗争下,王母娘娘被迫答应他们每年可以相会一次。

  齐读最后一小节

  师:人间的喜鹊也被天上的牛郎织女的爱情感动了,它们纷纷加入了天河搭桥的志愿者队伍。“鹊桥”象征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也是反抗专制势力的具体形式。

  师:在许多人看来,牛郎织女的故事是一场悲剧,不过我倒觉得这是一个悲里透着喜得爱情故事。你想,牛郎不过是个孤儿,按说可能打一辈子光棍,居然有天上的美丽仙女嫁给他,还共同生活了三年,并且有了一儿一女的爱情结晶。难道还不满足吗?即使后来遭到王母娘娘的破坏,他们每年仍然可以有一次鹊桥相会。一个人拥有这样浪漫而幸福的爱情,多羡慕啊,宋代词人秦观就在《鹊桥仙》里这样描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师:农历七月初七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现在演变成了什么节日?(情人节)2月14日是西方的情人节,农历七月初七是我们*的情人节。据说七夕之夜,人们躲在瓜果架下可以听到牛郎织女的窃窃私语呢。

  好,读到这儿借助人物关系,我们基本上了解《牛郎织女》故事的内容和人物特点。借助提示说说《牛郎织女》讲了一个()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哥嫂对牛郎不好,虐待牛郎。牛郎对老牛照顾周到,老牛想回报他,就给他介绍织女,死后还给了牛皮,告诉他有困难急需的时候用上它。于是牛郎就相识了织女,并结婚过上美满生活。王母娘娘暴跳如雷,于是抓回了织女。后来王母娘娘允许牛郎和织女一年见一次,喜鹊就来搭桥,让他们相会。

  (结合板书,师生一起,很轻松地聊了故事梗概。)

  真了不起,通过对人物及其关系的梳理,这就很好地运用了抓人物关系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我们既读了课文,又学会了简要的概括。下节课我们重点探究叶圣陶在写这篇《牛郎织女》中用了哪些方法,哪些写作特色值得我们学*。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识“偎、衰”等9个生字,理解“珊瑚礁”“玉簪”等重点词语。

  2.快速默读课文,掌握主要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3.了解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感受它们的魅力。

  教学重点

  1.认识“偎、衰”等9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2.快速默读课文,掌握主要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了解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感受它们的魅力。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他们在老牛的指点下,终于走在了一起。那么,他们还会经历哪些事情呢?

  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

  二、初读感知,解决生字词。(课件出示3)

  1.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牛郎织女在人间的生活是怎样的?

  3.除了这两个人物外,还有哪些人对情节的发展影响很大?

  板书:老牛、王母

  4.找找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用简单的语言概括故事主要内容

  王母——织女的外祖母

  老牛——牛郎的亲密伙伴

  牛郎、织女----亲密爱人

  板书:牵手——分离——相会

  三、感受人物形象(课件出示5)

  1.牵手

  (1)自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牛郎织女过着怎样的幸福生活,品析织女的人物形象。

  交流:

  生总结:他们生活幸福,美满。

  板书:织女:善良勤劳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

  小结:牛郎的善良拉*了天上人间的距离,那么织女对自由和真情的渴望和她的勇敢就跨越了这条鸿沟,让一切变成可能。到这里,你是不是想对这两人说点什么?

  (课件出示6)

  (赞叹、钦佩、祝福)

  (2)阅读第2自然段,说说这段的作用。

  生交流、汇报:

  这段描写了老牛的去世,为后文牛郎披上牛皮上天追赶织女做铺垫。

  (课件出示7)

  2.分离

  自读课文3、4自然段,也可以联系上下文,感受王母形象。(课件出示8)

  生总结,交流:

  板书:王母:冷酷自私、凶恶霸道、法力无边恶人当道,大好姻缘就这么被硬生生地拆开了。

  反过来想想,牵手和王母有没有关系?面对恶势力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可以被击垮、屈服,也可以开出绚丽的花朵。但我们面对这么凶恶的王母,真的很气愤。

  读课文,说说此时想说点什么?

  (课件出示7)

  (对王母的气愤,对牛郎织女的同情、祝福)

  3.相会

  阅读5—8自然段,思考:牛郎织女被天河隔开,是什么原因让他们每年七夕见面?(课件出示9)

  生读课文,总结,并回答。

  虽然牛郎织女被天河隔开,虽然织女受到了严厉的惩罚,但是织女不死心,进行了抗争,就连喜鹊也被他们感动。综合这些原因,牛郎织女每年七夕会见面。

  还好,喜鹊知道了他们的渴望,前来帮忙。七夕佳节,是*情人节,你是不是觉得这比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更浪漫?

  四、质疑,深化

  1.质疑:为什么牛郎披着牛皮能上天,可是却过不去天河?(课件出示10)

  2.出示“神话定义”。(群众集体口头创作,情节曲折动人,歌颂了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美好的感情,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对照定义说说看法。(不合情理之处不必深究,因为那是群众集体口头创作的;情节曲折动人正是它吸引人之处;表达着对美好情感的追求,因为封建社会等级森严、人们身心都极不自由。)

  3.为什么要设计王母这个人物?

  (课件出示11)

  (黑暗势力,封建社会的现实;反衬织女的勇敢,这段爱情的可贵。)

  4.为什么牛郎织女最后不在一起?

  斗争不过,只能表达渴望。

  (板书:想象基于现实。)

  (课件出示11)

  五、小结:

  牛郎织女流传千古,表达着人们对爱情、自由的追求;无论社会怎样变迁,这是永恒不变的。

  六、拓展延伸

  这个故事古而有之,在许多文艺作品里都有表达,但总在不断地变化。读一读《迢迢牵牛星》《天上的街市》,感受其变化。

  【板书设计】

  牛郎织女(二)

  织女:善良、渴望自由和真情、勇敢

  王母:冷酷自私、凶恶霸道、法力无边

  想象基于现实。

  教学反思

  1.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在让学生自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收到较好的效果。

  2.我注重对人物的把握。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重点句子来把握人物形象。同时,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我引导学生把握神话故事的特点,让学生明白,即使是神话故事,也要基于现实这个特点。

  美中不足的是,对牛郎织女幸福生活的学*中,我一带而过,没有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导致一些学生对这部分印象不深刻,从而影响对人物、情节的理解。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4

  教学理念:

  民间故事是群众口头创作,直接反应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的一种文学形式。它内容通俗易懂,人物性格特征鲜明,情节曲折。《牛郎织女》我国四大民间故事之一,也是学生在小学阶段首次接触的民间故事,我备课时,我便思索:如何通过,篇课文的教学,让学生认识民间故事?

  教学流程:

  师:教学之前,咱们先来完成一道填空题:我国的四大民间故事是?

  学生相互补充教师板书《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

  师:这些故事你们喜欢吗?选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用一两句话讲给你同桌听?(学生相互讲故事)你是从哪看到这些故事的?

  生:从电视上看到的。

  生:从书上看到的。

  生::听奶奶讲的。

  师:这些民间故事为什么能流传久远,拥有无数的读者?这节课咱们来探究《牛郎织女》的奥秘。

  *的民间故事相当丰富,*的孩子在生活中从各种不同渠道必定接触了不少民间故事,教师要有资源开发意识,将本课的教学植根于学生已有民间故事土壤中,在学生讲故事时调动了学生遗存民间故事印象,过去的兴趣同时移植到本课的学*活动中。

  人物性格特征鲜明

  师:读完这个故事,故事中的人物肯定有你喜欢的或讨厌的,能结合课文,与同学说说你喜欢谁,喜欢他什么,?你讨厌谁,为什么讨厌她?

  学生交流反馈

  生:喜欢牛郎虽然被兄嫂虐待,还是心地善良的细致周到的照顾老牛。我是从文中的这些语句看出来的。(朗读相关语句)

  生:喜欢牛郎追求幸福的勇气。虽是孤儿,但他不自卑,碰到美丽的仙女,勇敢地走上去,最终收获自己的幸福生活。生:喜欢牛郎的执着和勇于同王母娘娘这样强大的人抗争,争取自己的幸福。

  生:我喜欢织女的心灵手巧,(读相关语句)

  生:我喜欢织女善良,她不计较牛郎是孤儿,没钱没势,正是在知道牛郎的不幸遭遇后决定冒险与牛郎结为夫妻,不像社会上的有些女孩子觉得自己长得好看,成天挑七挑八,什么要结婚要先有房先有车,要有钱,与织女相比这些人太俗了。

  生:我喜欢织女留在人间的勇气,她在天庭呆那么久,肯定知道迟早会被王母娘娘抓回,一旦抓回后果不敢想象,但她还是义无反顾地留了下来。

  我喜欢老牛的知恩图报。

  我讨厌王母娘娘的心狠手辣,读相关语句。

  探究表达劳动人民的哪些美好愿望和故事的一曲三折。

  民间故事能流传久远还有两大秘诀板书:美好愿望 一曲三折

  这个故事蕴含劳动人民哪些愿望

  生:人们希望苦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师围绕幸福,故事分几大块进行。

  师生合作完成板书:1~3 期盼幸福

  4~7收获幸福

  8~10失去幸福

  11~12争取幸福

  师:看着板书,想想可用什么表示文中的情节发展路线。

  复述故事。复述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吸收和积累课文中的语言材料。

  熟读课文列小标题。

  同桌交流小标题。

  借助小标题复述故事,注意用上质朴流畅,生动优美的语句。

  学生上台讲,其他学生点评。

  民间故事擂台赛。

  请学生有意识的收集当地的民间故事,并告知在某一时间班级将举行一次讲民间故事大赛。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5

  【教学理念】

  1、对故事主题的探寻。扣住“追求幸福”这一主题,以爱情为切入点,从相爱的原因、受到的阻挠、对爱的坚守等方面梳理出问题,层层深入,带领学生从整体上观照课文。话题比较有冲击力,有挑战性,能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

  2、对表达方法的探究。从文学理论的角度来阅读民间故事,结合具体的文本向学生介绍关于叙事和伏笔的文学知识,学生的感性经验借助专门的名词术语,形成了理性知识。给学生新的知识点,高于学生目前知识水*的知识点,对学生来说是个提升。

  3、穿插人物形象的品评。感受牛郎织女身上的*;理清老牛是促成者,王母是破坏者;分析民间故事中老牛和喜鹊意象。

  【教学目标】

  1、读懂文中牛郎织女爱情的坚贞,对幸福的不懈追求。

  2、读懂文中表现的情感,古代人民借民间故事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从叙事的角度感知文章的叙事结构,主要是高潮和伏笔的处理。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课前交流:

  《月光启蒙》中,母亲在如水的月色里给我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猜谜语,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

  还记得那些歌谣童谣吗?谁来背一背?(指名背,齐背)

  小结:我国的民间文学真像座大宝库,数不尽的作品如珍珠一样闪烁光泽。走进去,我们的童年便罩上了一层玫瑰般的神秘色彩。

  一、导入

  1、齐读课题。

  2、初读了课文,你们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牛郎织女之间的什么故事?

  3、故事的主人公是牛郎和织女,你能说说我为什么这样板书吗?

  4、你觉得天上人间的爱情会是怎样的爱情?

  5、小结:一个在天上,一个在人间,一个是仙女,一个是凡人,身份的不同,地位的悬殊,似乎向我们暗示这样的爱情故事定会充满波折。

  设计意图:课文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爱情观,爱情是永恒的主题。因此这节课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探寻爱情这一主题。从课题入手,确定主题,整体把握文本的基调。

  二、相爱原因

  1、尽管爱的路上会有坎坷和崎岖,但是牛郎和织女还是相爱了。他们为什么能走到一起呢?快速浏览默读1-7自然段,思考这个问题。

  2、交流

  (1)互相欣赏、倾心、爱慕(相机分析牛郎和织女的人物形象)

  板书:牛郎:勤劳善良(联系课文的1、2自然段)

  织女:心灵手巧(联系课文的第4自然段)

  勤劳善良和心灵手巧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彼此欣赏让他们走到一起。

  (2)他们之所以能走到一起,除了互相欣赏和喜欢,还有一个原因。你发现了吗?牛郎和织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共同的追求,追求幸福,向往爱情)

  板书:追求幸福

  (3)除了他们自身的原因,还有什么原因促使他们走到了一起?

  他们走到一起,最要感谢的是——老牛。

  读第三自然段,在这个故事里,为什么是老牛做媒呢?

  (知恩图报;金牛大仙;牛忠厚、任劳任怨;跟我们的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有关,*古代是一个农耕社会,男耕女织。耕地用牛,拉车也用牛。牛的作用太大了。牛对于农民来说,是劳动中的伙伴,是必不可少的家庭成员,选牛那是有特殊意味的。)

  小结:老牛知恩图报,促成了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是他们爱情的促成者。

  3、他们的追求换来了恩爱和美满的生活。黄梅戏《天仙配》就是以仙凡相恋为题材创作的。想不想听一听?(播放并出示歌词和插图)

  (设计意图:分析牛郎织女相爱的原因,感受牛郎织女追求幸福的愿望,以及恩爱美满的生活,分析老牛的意象。)

  三、爱的坚贞

  1、过渡:多么美满的生活,多么纯真的爱情。男耕女织,一家四口,其乐融融,就像歌曲中唱的“夫妻恩爱苦也甜”。可是,这样的幸福生活是那么短暂。正如我们前面所说的,由于身份的悬殊,牛郎和织女的相爱不会一帆风顺,故事有了波折。

  2、默读课文8-10自然段,边读边想:王母娘娘是个怎样的人。

  指名读相关的句子,从中看出王母娘娘是个怎样的人?(不*人情,铁石心肠,残暴专制,蛮不讲理,象征着封建专制制度)

  王母娘娘在牛郎和织女的爱情中,充当了一个什么角色?(反对、破坏者)

  3、面对王母的反对与破坏,牛郎和织女有没有放弃对幸福的追求和对爱情的坚守?

  (1)织女一边挣扎……

  (2)牛郎得知织女被王母娘娘抓走,心急如焚,披上牛皮追赶。(体会牛郎的内心的想法)

  4、小结:为了追求幸福,哪怕面对再大的困难,牛郎和织女也义无反顾。

  5、感情朗读8-10自然段。

  (设计意图:分析王母形象,感悟牛郎和织女在阻挠面前的坚贞不屈。)

  四、表达方法

  1、曾经那么幸福的生活、那么美满的日子却遭遇到王母无情的阻挠,故事在这里发生了转折。如果不出现王母的阻挠,故事会怎样?(*淡无奇,太*常了)写王母的阻挠有什么作用?(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使得故事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反衬突显出牛郎织女爱情的坚贞不屈)

  2、王母的阻挠反映了故事中的一对矛盾。矛盾的双方是——王母和牛郎织女,他们分别代表两个对立面,一方面是天庭的规矩,仙女不能私自下凡,许配凡人,一方面是织女和牛郎一定要追求美满幸福的生活。矛盾在这个时刻产生了强烈的撞击,由于矛盾冲突的激化,故事达到了高潮。(出示:高潮)

  3、我们的故事就是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样的顺序来写的。民间故事是叙事性的文章,这就是叙事性文章的叙事结构。(板书:叙事)

  4、所以说,王母的出现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在前文中你们有没有发现哪些地方暗示了王母会来抓走织女?(机会难得,决心,老牛的皮)这些情节的提前出现都是为下面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板书:伏笔)伏笔就是文章中,在前段里为后段做的提示和暗示。如果没有这些伏笔,情节的发展会显得——太突然了。所以说,伏笔一种巧妙而高明的写作方法,同学们在今后阅读的时候要注意到前后的联系。

  5、齐读8-10自然段

  (设计意图:从文学理论的角度来阅读民间故事,针对六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结合具体的课例向他们介绍了关于叙事和伏笔的文体知识。)

  五、故事结局

  1、过渡:王母的玉簪冷酷无情的拆散了一对相爱的人。(出示第11自然段和插图)谁来读一读?

  2、在汉代的《古诗十九首》中,有一首诗就写了牛郎和织女的故事。补充阅读《迢迢牵牛星》(出示)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教师范读,自由读,齐读。

  小结:天河很宽,波涛汹涌,从此牛郎织女只能隔河相望,真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3、鹊桥相会

  (1)过渡:他们的爱感动了天地,感动了万物,看,喜鹊来了。

  (2)出示插图,为什么是喜鹊?(喜鹊在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象征喜庆团圆,被称为相思鸟、恩爱鸟,他们搭起的横跨天河的天桥多么美丽而壮观呀)

  (3)其实故事讲到隔河相望就可以结束了,为什么又增加一个鹊桥相会的情节?(表达了同情牛郎织女,永世不见面的残酷,“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样写满足了人们的愿望,表达了人们美好的憧憬和期望,寄托对团圆的向往。

  (设计意图:品析故事结局,拓展阅读,了解喜鹊的意象,感受人们创作民间故事的善良美好愿望。)

  六、故事的流传

  1、小结:今天我们学*的课文时一个民间故事。我们来看看这个故事的起源。

  牵牛和织女本是两个星宿的名称。牵牛星即”河鼓二”,在银河东。织女星又称”天孙”,在银河西,与牵牛相对。在*关于牵牛和织女的民间故事起源很早。诗经中《诗·小雅·大东》已经写到了牵牛和织女,但还只是作为两颗星来写的。曹植《九咏》写道:”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这是当时最明确的记载。《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写牵牛织女夫妇的离隔,它的时代在东汉后期,略早于曹丕和曹植。可以看出,在东汉末年到魏这段时间里,牵牛和织女的故事大概已经定型了。

  2、这个故事在汉代之前(公元220年)就形成了,穿过漫漫的历史长河,一直流传到今天,流传了一千八百年。这是为什么?

  感人,哪里感人?

  曲折,跌宕起伏。

  仅仅是写天上人间的爱情吗?人们借这个故事表达自己的愿望?古代劳动人民也和牛郎织女一样——,民间故事的创作和流传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从故事的起源发展来探究民间故事的魅力。)

  七、指导复述

  今天我们阅读了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像《月光启蒙》中的那家人一样,在灿烂的星空下,讲故事,听故事。

  要讲好这个故事,要注意什么呢?(出示叙事结构)(开端和发展可以简单的讲,叙事中的高潮部分一定要讲精彩,讲详细。伏笔的地方要交代清楚。)

  自由练练。

  (设计意图:落实课后的练*,指导复述的技巧,照应前面学到的叙事方式)

  八、推荐阅读

  我国民间文化源远流长,古代人民创作了许多生动曲折的民间故事,其中有四篇最具有代表性,最为脍炙人口,被称为四大民间故事。它们是——《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民间故事表达了人们对*的追求。

  (设计意图:课内延伸到课外,引领学生走进民间故事的天地。)

  九、作业:

  1、复述课文。

  2、阅读民间故事。

  板书

  13.牛郎织女(爱情故事)叙事

  织女:心灵手巧伏笔

  追求幸福

  牛郎:勤劳善良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读懂课文,感受人物特点,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这个流传千古的民间故事——《牛郎织女》。通过上节课的学*,你对这个故事已经有了哪些初步的了解?

  相机板书:老牛牛郎织女王母

  2、这节课让我们走进故事的字里行间,去细细品味人物以及故事所要表达的感情。

  二、体会织女之决

  1、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自由读读5—6小节,划出最能打动你的一句话。

  2、出示:“织女见牛郎心眼好,又能吃苦,便决心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

  你读出了什么?(织女要留在人间的决心很大。“决心”变红)

  板书:(织女后)决

  3、“决心”在字典上的意思是:“拿定主意。”(出示:拿定主意。)

  织女为什么要拿定主意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板书:善勤)

  4、我们来看前文“交谈中,牛郎明白了织女的身份,织女也知道了牛郎的遭遇。”织女是什么身份?(王母娘娘的外孙女,高贵的公主)

  牛郎又有什么遭遇?(父母早逝,贫穷困苦)

  5、一个高贵的公主嫁给一个身份卑微、穷困潦倒的放牛郎意味着什么?会有什么后果?(贫穷、劳苦、卑微、惩罚、甚至付出生的代价)

  6、姐妹们,好好劝劝织女吧。(练*说话)

  (1)织女啊,我们私自下凡,已经违反了天规,你若私嫁凡人那可是死罪,王母娘娘可是心狠手辣呀,她决不会饶你,说不定还会丢了性命呢,还是跟我们回去吧。

  (2)你看牛郎那么穷那么苦,没爹没娘,哥哥嫂嫂待他又不好,你嫁给她会过上好日子吗?我们还是回天庭享受荣华富贵吧!

  (3)你也要替我们想想。你被发现了没关系,我们也会被你连累的呀。

  (4)织女啊,如果你被王母娘娘发现了,你会被打入大牢的。

  7、谢谢大家,其实啊,你们都说到织女的心里去了。她也担忧,她也害怕啊,但最终还是下定决心——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同学们,这是怎样的决心哪?(把荣华富贵甚至把生死都置之度外的决心)这样的决心又是怎样的让我们感动。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织女见牛郎心眼好,又能吃苦,便决心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

  三、体会爱情之美

  1、师生接读——“从此,牛郎在地里耕种,织女在家里纺织,两个人辛勤劳动,日子过得挺美满。”

  老师这儿有一段黄梅戏的唱段,请同学们边听边想象,他们的日子过得有多美满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曲《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如一个耕种一个织面,一起做家务,一起吃饭,一起看星星,郊游)

  2、三年过去,他们已是相濡以沫,三年后,他们又有了一儿一女。生活过得——挺美满。(“挺“字变红)我觉得这里该换成"好"美满才对,你是怎么理解这个“挺”字的。(毕竟他们家还是穷,但两人无拘无束,活的挺美满。)师:看,作者用词多么准确。

  3、追求爱情的他们,日子虽苦,心里也甜哪。让我们怀着对这份美满的憧憬,深情的祝福他们吧。一起读5、6两节。再接读第7小节。

  四、感受王母之狠,牛郎之急,织女之痛,感情之贞

  1、人说,天上一天,人间三年。西王母醒来的那一刻,灾难便降临了。听课文8—10节录音。

  2、从这一段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总结归纳,指导朗读。

  板书:王母之狠(你从哪里体会到王母的狠?)

  引导学生抓住动词体会王母之狠——跳、闯、推、拽、拔、划

  牛郎之急(你是从哪些文字中感受到的?)心急如焚、心如刀割

  织女之痛(挣扎)

  (1)“痛”可以组成哪些词?(板书:悲痛、伤痛、痛恨)

  (2)织女“悲痛”的是什么?(与亲人离别)

  真是“回头不见亲人面,云也落泪风也悲。”但是,不管忍受多么大的痛,织女却始终没有后悔过。谁来读:

  织女:纵然把我剁成泥,

  心与人间不分离。

  纵然把我化成灰,

  织女还是牛郎妻。

  人间天上拆不散,

  天上人间比冀飞。

  (3)织女“痛恨”的又是什么?(无情的外祖母)王母娘娘为什么这样绝情?(无情的天规、封建礼教)

  3、让我们把王母的狠,牛郎的急,织女的痛统统放到文章中去读。

  (齐读8—10节)

  4、接读,出示——从此以后,牛郎在天河这边,织女在天河那边,两人只能隔河相望。日子久了,他们就成了天河两边的牵牛星和织女星。

  (1)“日子久了”,到底有多久?(十年、一百年、一千年、一万年,甚至永远)你从这个词中又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忠贞不渝

  (2)就在岸边等,哪怕把我便成陨石,哪怕把我变成星星,我也要和她隔河(相望),这是牛郎对织女的(决心),也是织女对牛郎的(决心)

  (3)同学们,在字典中“决心”还有另外一层含义,那就是——坚定不移的意志。(出示意思)

  5、他们的坚定不移的意志,他们忠贞不渝的感情终于感动了上苍。

  学生接读出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一群群喜鹊飞来,在天河上搭起一座鹊桥,让牛郎织女在桥上相会。每逢这一天,喜鹊确实比*时少了许多,据说,它们都到天河那搭桥去了。

  6、示图:这是一座喜鹊搭起来的桥,快看,多美的桥啊!牛郎和织女踩着喜鹊的身子来相会。想想,两个人一年才能见一面,织女会对牛郎说什么?

  (1)牛郎啊,你最*过的好么?你又当爹又当妈带着两个孩子太辛苦了。

  (2)织女啊,我们一年才见一次,我真是太想你了。孩子们也都想着你,天天晚上都喊着妈妈妈妈呀……

  7、纵然每年只能相聚一次,纵然千言万语来不及倾诉,纵然漫漫长夜孤独而难熬,他们却始终相信,出示: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

  五、总结,布置作业

  1、《牛郎织女》是一*间传说故事,每一*间传说故事都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这个故事又反映了什么呢?

  2、今天,你想给自己布置什么作业?

  板书:

  15、牛郎织女

  牛郎——善、急忠贞不渝

  织女——决、痛(痛苦、痛恨)

  王母——狠(跳、闯、推、拽、划)

  老牛——诚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_语文教学反思通用5篇(扩展8)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范本10份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 1

  记得一位美国学者有过这样一个观点: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也就是说教师要想有所成长只靠以往的经验是不可能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才能不断提高。经过这两年的教学,我也的确有所感悟。

  俗话说:“无心插柳柳成荫”,本是无意之举却有了意外的收获。《牛郎织女》教学设计如同往常一样,定目标,根据目标设计教学思路,按部就班的上课,似乎一切都在我的'预料之中。考虑面面俱到,唯独没有想到学生的表现。读课文交流的过程中,一男孩把“王母娘娘拽着织女,一齐飞向天宫。”的“一齐”读成了“一起”,当时没有考虑太多,只是想把两个词写到黑板上让孩子们在读音上能加以区分,可孩子们却给了我意想不到的答案,一个女孩是这样说的,“如果织女是心甘情愿的跟王母娘娘走的话应该用‘一起’,而在文中织女是被迫飞向天宫的,在这样一个语境下,‘一齐’与‘一起’的感情色彩是不一样的” 。没想到这一字之差,让孩子们感触颇深,同时也给我以深深的启发。我想这源于孩子们对“牛郎织女”这个民间故事的熟悉,对故事情节,对人物形象早已先入为主了,所以才会出现孩子们对上述两个词语感情色彩的定论。

  由此让我联想到一句话,“不要教师范读“,其观点是教师的示范已经让孩子们先入为主,抑制学生多角度的理解能力和个性化的朗读能力。但是我觉得,范读,既是体现教师对教材的感悟,体现现代语文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又是在多媒体技术盛行的今天让我们的课堂安静下来的有效教学手段。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 2

  本次公开教学我执教的是《牛郎织女》,这篇课文是一篇民间故事,它通过*淡的语言,反映了人物的精神内涵。备课的时候我在想,学生们都早已知道这个故事了,在教学中,我应该怎么教才能更有效呢?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显然不能停留在简单的了解故事、指导朗读的环节上了。所以我想应该引导他们透过故事情节,引发对价值观的正确判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在“学情调查”环节,我设计了三个题目,第一个题目旨在让学生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以便课上阅读的时候,知道从何处入手去阅读民间故事。第二个题目是回忆故事情节,完成本课的一个教学目标——复述课文。第三个问题是为本节课做准备而设计的。

  在“设疑探究”环节,我也设计了三个题目。第一个题目的设计,是让学生走进文本,研读文本,了解人物关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第二个题目是想通过具体的'段落阅读,认识王母娘娘的性格特点,体会细节描写,便于写作。第三个问题是体会本文的思想感情,从而理解民间故事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一、学生乐学,敢于表达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充分阅读文本,了解了人物关系。学生们根据问题,认真阅读课文,不仅找句子,还写批注。在回答的时候,能通过文中句子谈个人体会,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我觉得学生不仅能走进文本,还能走出文本,不单单是以往的“读句子”,而是能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分析,阐述个人看法,畅所欲言。尤其是一些*时比较胆小的学生都能读出自己的感受并敢于交流,我觉得这是我班学生一个最大的进步,这显示了学生阅读能力在逐渐提高。其实,我一直在追求这样的课堂,今天这一节课上,我至少看到了希望,所以感到很欣慰。

  二、教学节奏不够紧凑,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

  整节课下来最大的感受就是从从容容开头,匆匆忙忙收尾。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教学设计存在欠缺。“学情调查”中关于复述课文的一项耗时太多,这属于我课前估计不足造成的,事先我想用大约五分钟的时间足够了,但没想到居然用了十多分钟,这是一种不必要的浪费。再者,在理清人物关系问题的设计中,我以为学生会抓住课文内容简要分析,没想到学生太想表达了,重复性回答等致使耗时太长而我又没有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因此,到后两个重点问题时已经没有时间认真解决了,只好草草收场。

  三、学*方法及情感价值观体现不充分。

  由于时间匆忙,因此所设计的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取向的教育没有体现出来,使本节课失去了灵魂。另外,让学生感受民间故事的写法,也是应该让学生了解的,也没有点到,感觉整节课容量太小,这是一个失误。

  四、提高备课能力及驾驭课堂的能力刻不容缓

  通过此次公开教学,让我看到了自己存在的不足,如:教材处理、驾驭课堂的能力等方面都存在欠缺。我们进行高校课堂教学改革以来,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还需下一番功夫。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 3

  《牛郎织女》是一个民间故事,故事语言*淡朴实,但却寄托了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对我国传统道德文化进行了一个折射。牛郎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男性吃苦耐劳的品德,织女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妇女贤惠淑德的精神。王母娘娘则代表了封建保守势力,折射了专制统治者狡猾的丑恶嘴脸。

  教学中,在理清了故事情节后,我设计了人物评论这个环节,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故事中的人物的看法。在讨论到王母娘娘这个人物角色时,学生中出现了争议。有学生认为王母心狠手辣,破坏了牛郎织女的美好生活,可恨。但也有少部分同学认为,织女违反天规,应该受到惩罚,王母娘娘是大义灭亲、铁面无私。孩子们互相争辩表明自己的观点,谁也不能说服谁,在孩子们争论无果的时候,我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大义灭亲一般是指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循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王母娘娘维持的天规是不合理的规则,所以不能说她是大义灭亲。牛郎和织女追求幸福的愿望是美好的。

  这篇课文是一**间故事,它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在那个封建统治的年代,老百姓倍受压迫,更多的是渴望自由的生活,而这个故事就是人们这种美好愿望的表达。”这个环节提升了学生的认识水*,引发了对价值观的正确判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 4

  《牛郎织女》是一个民间故事,课文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孤儿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美丽的姑娘织女。他们男耕女织,过着美满的生活。王母娘娘知道后,拆散了他们,并带着天兵天将抓走了织女。牛郎急忙披上老牛的皮,用竹筐挑着两个孩子去追赶织女,被王母娘娘用玉簪划出的天河隔开。从此,牛郎织女只能隔河相望了,天长日久,他们就成了天河边上的牵牛星和织女星。文章的语言*等朴实,但却寄托了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对我国传统道德文化进行了一个折射。

  在课堂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自读课文,通过课文中的一些字词句,说说故事中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一切都按我预设中的`进行着,同学们各自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人物进行了评价,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很多同学都说牛郎非常的善良,勤劳;织女也是美丽贤惠;而老牛是知恩图报。所以他们三个人的生活过得很愉快。我一一肯定了学生的回答。但在举手的学生都回答过后,我发现他们说的要么是牛郎,要么就是织女或者老牛,却没人说另外一个人——王母娘娘。于是我就问学生,那王母娘娘给你的印象是什么?几乎没有没人举手。等了半分钟左右,有同学举手了。

  一生说:我认为王母娘娘脾气十分暴躁,因为课文第八自然段中说了,“王母娘娘得知织女下嫁人间,气得暴跳如雷,发誓要把织女抓回天庭,严厉惩罚。”如果王母娘娘心不狠,她就不会暴跳如雷,对织女进行严厉的惩罚。于是我乘机引导学生想象王母娘娘暴跳如雷的场面,更加深了王母娘娘的形象。

  另一生说:老师,我从课文第九自然段看到:“两个孩子跑过来,死死地抓住妈妈的衣裳,王母娘娘狠狠一推,两个孩子跌倒在地。”所以我认为,王母娘娘是个六亲不认的人,她连跟自己有血缘关系的小孩也不认,她太坏了。抓住这个句子我组织学生说了另外一些描写王母娘娘的词语,如“铁石心肠、心狠手辣”等。通过这些环节学生对王母娘娘的形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这堂课我发现,学生在潜意识中对一些正面的人物比较欣赏,而不愿面对一些反面的人物,思想确实很单纯。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 5

  《牛郎织女》(二)是一篇略读课文,根据单元目标的要求,第一、要让学生了解牛郎和织女的故事结局;第二、要给牛郎织女绘制连环画并配上相关的文字,而且只需要一节课就结束这一篇课文。看看长长的一篇文字,该如何在一节课就完成所有目标呢?开始的时候,有一点烫手山芋,无法下手的.感觉,但是随着对课文的梳理,慢慢就有了思路。

  第一步:快速默读全文,思考故事结局。这个问题非常简单,孩子们读完课文之后,就能够用一句话说出故事的结局:牛郎和织女被天河分隔**经过奋斗,每年七夕相见。根据孩子们的回答,我要去他们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呢?聪明的孩子稍微一思索就纷纷说出“幸福生活”、“织女被抓”、“鹊桥相会”这三个部分。

  第二部:教师引领,学做连环画。在这个环节,我首先说自己想给其中的一个部分——幸福生活,制作成连环画。我准备配上织女一手牵着一个孩子,在夜色中看着天空,牛郎静静地坐在织女的身边,老牛躺在他们不远处。我给这幅画配上这样的文字:牛郎织女幸福生活,牛郎耕田,织女织布,夜晚一家人静静地在暮色中享受幸福的时光。

  第三步:孩子有选择地为故事制作连环画。小组交流,大家开始为自己喜欢的部分配上图画并写上文字。先组内分享,再全班交流。孩子们上了讲台之后,纷纷说出自己选择的部分并给这一部分配上图画并添加文字,讲得精彩纷呈,不时博得其他同学的阵阵掌声。

  如今,面对新的教材新的版本,需要教师不断学*,积极思考才能够应对新的要求。如今的每一篇课文,对我来说都是一种挑战,也能成为一种战胜自己我的乐趣。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 6

  《牛郎织女》是一个美丽的民间故事,分别由天上的牛郎星和织女星衍化而来,充满神秘,充满浪漫。而整个故事语言优美,情节曲折,表达了几千年来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是一个百读不厌的故事。也许这就是民间文学的魅力吧,历经千锤百炼,经久不衰,是真正的艺术常青树。如何将这样的民间文学瑰宝展现给学生,我作了如下尝试:

  课堂以“追求美好>幸福的生活”为主线,分为“体会织女之决”“ 体会爱情之美”,“感受王母之狠,牛郎之急,织女之痛,感情之贞”三大板块,使得整堂课脉络清晰,结构流畅。

  充分挖掘教材内涵,让学生想象说话众仙女劝告织女的情境,以此来体会织女下嫁人间的决心;在《夫妻双双把家还》的音乐中想象人间生活的温馨美满;想象写话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时互诉衷肠的感人情景。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又走入了文本,走进了语言文字,体验了主人公的情感。

  以较符合课文情境的`过渡语创设 情境,优美的音乐渲染情境,与课文相关的古诗词、唱词等丰富课文内涵,更好的展现了文本的内涵与人物的情感。因而学生学*投入,情动辞发,学*较有效。

  许久没有上过如此酣畅淋漓的课了,但是还是感觉有明显的欠缺与不足。课堂前半部分略显拖沓,例如《夫妻双双把家还》音乐放了两遍,另一遍纯属多余,使得后半堂课仓促,特别是体会民间故事特点这一环节匆匆忙忙,草草收场,不可谓是一个遗憾。

  追寻完美的课堂,这是一个遥遥的梦吧!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 7

  《牛郎织女》是四大民间故事之一,讲的是美丽善良的仙女和勤劳忠厚的小伙,历经苦难,终于拥有了幸福美满的生活。多么令人神往!故事叙述了牛郎从童年到**的痛苦生活和织女在天宫没有自由和欢乐的生活,以及他们在老牛的帮助下结成夫妻的故事,表现了牛郎和织女善良、诚实、勤劳的品格,反映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

  本文是牛郎织女故事的前半部分,这部分以牛郎的成长过程为主线展开叙述。开始,叙述了牛郎小时候的贫苦生活,他细心照料老牛,与老牛结下深厚的感情。接着,写牛郎长大**后,被赶出家门,和老牛相依为命。最后,讲他在老牛的帮助下与天宫的织女相见,互诉衷肠,结成夫妻。在牛郎与织女互相倾诉时,插叙了织女和众仙女在天宫没有自由的生活及下凡的经过,为故事的后续发展埋下伏笔。

  通过这篇故事,学生可以对善良、纯朴的人们所受的压迫,以及对自由、安乐、幸福的渴望有所了解;而且能激发学生了解我国民间传说的兴趣;同时培养课外阅读兴趣和独立阅读能力。

  一、教学成效

  本节课围绕训练重点和难点设计教学流程,切实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现总结如下:

  1、课前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读过中国那些民间故事?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民间故事之一:《牛郎织女》,它会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运用上个单元的阅读速度和方法,快速捕捉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起因经过结果如何?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巩固上个单元的学*成果,也为引导孩子们抓关键点来总结主要内容作好铺垫。学生们快速朗读,很快便理清了文章的脉络。

  3、品词析句,领悟人物个性特点。

  在引导学生将长文读短之后,出示阅读提示:自读自悟,本文出现了几个人物?标画相关的语句,体会他们的性格特点?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呢?这样一来孩子们既要用心读书,寻找准确的语言文字,还要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语言资料的描述中去感受人物之间的关系,为复述文章或表演或创作故事都夯实了基础。接下来让孩子们复述故事,水到渠成,简洁明了,还清楚明白。

  二、可取之处

  整个课堂氛围很活跃,因为学生喜欢读故事,讲故事,听故事。每个孩子都能较快地融入学*,而且能自读自悟,思维火花被激发,课堂不断涌现孩子们精彩的理解和表达。

  三、需要改进之处

  文章内容浅显易懂,没有涉及更有助于思维深度的问题,所以素养的提升微乎其微。

  四、改进措施

  如果再重新上这篇课文,我会创设辩论赛,让孩子们评一评牛郎的哥嫂的行为?织女这样的选择对不对?让我的教学更圆满!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 8

  本文叙述牛郎织女婚后美满生活和织女被王母娘娘无情地抓回天宫等事,歌颂了劳动人民反对压迫、争取自由幸福的精神,反映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这段故事同上一段故事一样,在表达上采用十分通俗的语言,叙述如行云流水。在内容上,上一课和本课连起来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本课以织女的经历(婚后生活一一被王母抓走一—抗争)为主展开,王母娘娘酒醒后的情况作为插叙。但在人物性格的把握和思想感情的体会上,必须把前后两课连在一起整体把握。

  本节课围绕训练重点和难点设计教学流程,切实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现总结如下:

  1.整体回顾,复*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你认识了怎样的织女?那么和牛郎如此恩爱幸福的织女能够朝朝暮暮、卿卿我我在一起到白头吗?今天我们继续走进故事,去从故事中聆听人民的心声。如此能干善良的织女命运能把握在自己手中吗?这是一个颇具深意的人生观的折射点,不能讲,只能引导孩子们从字里行间去揣摩,去领会。

  2.品读细节,把握人物品质。

  继续自读自悟:边读边画出现的主要人物,在旁白处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学生通过自读文本,很快了解了故事的结局以及出现的各个人物的特点。主要聚焦王母娘娘,理解她的飞扬跋扈,横行霸道、专制蛮横,使学生对织女悲惨结局的理解水到渠成。

  3.辩一辩。

  创设口语交际氛围,引导孩子们辩论王母娘娘做得对吗?织女有更好的选择吗?孩子们自由组织语言,在激烈的辩论中人物特点更加凸显,处事方法逐渐明朗,为孩子的整个人生的走向敲了一下警钟,自由向上的人生观、爱情观也扎根在孩子们心中。

  4.拓展。

  你最喜欢什么样的民间故事,给大家讲一讲?在简单复述后,引导孩子们创造故事,列提纲,想一想会写哪些情节?会出现哪些人物?你会展示他们怎样的个性特点呢?让孩子们走进创作天地,展示自己的想象功底和表达技巧。交流中发现孩子们的思维很活跃,想象能力很强,整个故事叙述得条理清楚,明白。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 9

  我在教学《牛郎与织女》一课时,设计了一个这样的问题:你觉得文章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问题一出,学生拥跃发言:有的说,他们没有恋爱就结婚;有的说,他们孩子是人还是仙没有交代;有的说,老牛怎样知道这么多的事?有的说,人与仙结合可以生小孩吗?等等。我明知这些问题自己回答不了,也知晓学生会为这些问题所不解,但问题终究是问题,是不能回避的。虽然上述学生所提问题中,不是该课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但我认为可通过这些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问题,且正是这些难以理解的问题,才充分体现了该课的神话色彩,反映了语文课的文学性和浪漫性特征,为今后学*语文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

  韩愈说:“人非生而知之,熟能无惑?”说明学生有疑问是很正常的;古人又说:“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由此可见质疑的重要性。爱因斯坦在成名后介绍经验时也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究底的追问罢了。”可是传统的教育却恰恰没有给学生的质疑解惑留下畅想的余地,往往是课堂上老师精心设计出种种问题,制订出标准答案,再一步步引导学生往事先设计好的圈圈里跳,于是乎出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传说:某老师在上课时画了个月牙状的东西,问学生说这是什么?学生纷纷发表看法:镰刀、豆角、发夹等不一而足。但最后教师说:“你们都错了,应该是小船。”。听课者无不哗然。所幸的是,课改的春风吹进了中小学校,新课改教育理念强有力地占据了语文课堂,对文章整体的感知质疑,及对疑惑的解答,由学生自主解答或小组内合作解答,学生把握课堂的权利大了,学*的积极性也提高了,语文教学日渐丰富多彩了。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 10

  听、说、读、写是语文的四项基本能力,在教学《牛郎织女》一文时,我重点落实了说和读能力的训练。

  一、朗读能力的训练。

  苏教版教材或新课程标准都十分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牛郎织女》是一个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或神话故事一般故事内容比较浅显,情节比较生动,高潮凸起,人物个性鲜明,课文第三至第五自然段更是故事的高潮部分,情节跌宕起伏,比较适合朗读能力的训练。当然有感情地朗读并不是一步到位,一蹴而就,而是要循序渐进,要有层次性,一般要经历读通——读懂——读出感情这么三个过程。首先是读通,读懂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为有感情的朗读打下基础,然后朗读和感悟相结合,通过朗读引导学生感悟到王母娘娘的心狠手辣和不讲骨肉情谊,一个专制形象。织女的非常痛苦的心情和牛郎知道织女被王母抓走后的那种心急火燎的心情。再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相关的重点词句,最后抓住这些重点词句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特点。

  我认为朗读的指导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要正确地面对学生的朗读差异性,尽可能不要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让学生慢慢地读,细细地品味,把体会到的读出来即可。

  二、要加强复述课文能力的训练。

  复述课文的能力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能力,往往教师会忽视了这项能力的培养,因为考试不考的。苏教版课文比较重视这项能力的培养,有很多故事情节生动、曲折的课文都要求复述课文。复述课文必须在读通,读熟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我在指导学生复述《牛郎织女》时,让学生按课文的段落层次一段一段地进行,这样降低难度,由简到难,调动学生复述的兴趣。复述前先指导学生编列小标题式的复述提纲,供复述时参考,如:男耕女织,日子美满——老牛诀别,忍痛剥皮——王母知情,发誓追回——闯入家中,抓走织女——心急火燎,携子追赶——隔河想望,化作星辰——喜鹊搭桥,一年一见。

  学生一段一段地进行复述,积极性比较高。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全文复述,在复述的时候设置了一个情境,让学生给他提个醒,其实就是复述的要求,然后问他你是讲给谁听的?他说是讲给奶奶听的,那奶奶耳朵有点背,听不清楚,你可要想点。有了这个情境,增加了学生复述的情趣。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