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除一位数教学反思实用5份

首页 / 教学反思 / |

  两位数除一位数教学反思 1

  本节课教学中,我通过仔细分析教材里不同计算方法的呈现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提高计算教学的效率。

  教材通常在学生已初步具备解决某个计算问题的知识和经验,但独立探索新的计算方法难度较大时,可以先让学生探索,再老师示范、解释算法。在教学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时,考虑到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竖式计算的方法、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以及一位数除整十数商是整十数的口算,教材在提出计算2386之后,先让学生估算,再让学生尝试计算,试算完毕,开展争当小老师的活动。在争当小老师的活动中,四人小组的成员自找同伴,互教互听。通过观察、讨论、发现每一题的笔算过程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探索出笔算除法的运算程序。教学时,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现实情境,努力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同时,启发学生通过同桌的合作与交流,互相启发,打开思路,并通过计算方法的展示和介绍,让学生感受不同计算方法的内在联系,体会到计算2386的基本策略。

  两位数除一位数教学反思 2

  教学背景:

  “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顺序与商的定位方法及笔算竖式书写格式。很多教师在第一次教学这一内容时,都认为非常简单,实际上学生很难理解:为什么要从高位除起?除后十位上余下的数为什么要和个位上的数合在一起?因为教师觉得这一内容简单,导致第一次执教这一课时很少有教师成功解决这些难点。我第一次执教失败后,第二次执教这一课时,采取操作、探究、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取得了较好效果。

  教学实录:

  创设情境,尝试体验。

  教师出示10支一捆的笔,共9捆,另有6支散装笔。

  师:老师现在有96支笔,要*均分给3人,每人可得几支?可以怎样分?

  小组操作讨论后,学生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

  生1:一支一支分,每人可得32支。

  生2:两支两支分比一支一支分方便,每人得32支。

  生3:先一捆一捆分,每人分得3捆,然后再把剩下的6支笔*均分成3份,每人得2支,所以每人一共得32支笔。

  ……

  学生纷纷议论着,认为这种分法最简单,很快就能将笔分完。

  师:那么,你能否用这种最简单的方法列竖式计算呢?会的同学可以自己列式,不会的可以离开座位请教别人。(有十几个学生离开位置,请教别人)

  学生尝试,教师巡视指导,然后集体交流。

  师:哪一种才是最简便、正确的计算方法?为什么?

  学生一致得出是第二种方法。

  生4:我先把9捆笔*均分成3份,即9÷3=3(捆),然后再分另外的6支,实际上是分两次,因此书写上有两层。

  师:真聪明!

  师(指着竖式):十位上的“9”先除以3,商3,3为什么写在十位上?个位上的“6”除以3,商2为什么写在个位上?

  师:古代的人真聪明,发明了列竖式计算除法,你们能理解吗?

  生5:我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列竖式,因为竖式中的除号是工厂的“厂”字。具体意思表示......

  师:你真会动脑筋!

  师:那么,如果现在老师想把96支笔*均分给2个人,应该怎样分呢?每人自己动手,找出最简单分成两份的方法,然后自己列竖式计算。不会的同学可以离开位置和别人讨论。

  师:哪个是正确的?哪个是错误的.?为什么?

  (生答略)

  师:竖式中9-8=1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剩下的1捆要和零散的6支合在一起?竖式计算的书写格式是否正确?……

  反思:

  数学因操作而生动,因现实而丰富。

  操作本质上是学生的再创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自主学到了相关的知识,掌握了一些方法,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获得了一种深刻的体验。

  为了给学生提供一次实际操作的机会,教师设计了“将96支笔*均分成3份”这一教学情境,使学生懂得除法竖式的运算顺序与生活是有联系的,它从高位起有序地进行是为了计算的方便。学生会因为数学的现实、有趣而喜欢上数学,从而产生学*的兴趣。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就要尽可能从学生的生活挖掘和寻求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让他们感到数学是现实的、有用的,从而使数学教学更加丰富、鲜活。

  两位数除一位数教学反思 3

  笔算除法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它是在学生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学会了除法算式的写法,并且学*了口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学*除数是两位数、除数是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这一课时的内容是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或者三位数的笔算。力求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过程,了解除的顺序、求商的方法和商的书写位置,初步掌握笔算除法的方法。

  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精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开展尝试、操作、交流、实践……,在多种数学活动中学*除法笔算方法,具有以下特点:

  1.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和算理的理解。

  先以解决“三年级*均每班种多少棵?”为例,请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探索42÷2怎样算。在学生独立探索后,交流自己的方法。有的学生通过分小棒,知道结果;交流活动展示了学生探索的成果,也显示出学生对笔算方法的不了解。因此,我提出:“今天我们重点研究笔算除法”明确学*内容。通过课件再现分小棒的过程,并以师生对话教师板书的方式,共同经历笔算的过程,帮助学生了解笔算除法的顺序、求商的方法和商的书写位置。

  接着,请学生解决“四年级*均每班种多少棵?”的问题,进一步探索笔算除法。在这里,先让学生用竖式计算52÷2,并告诉学生:“可以先用小棒分一分,再写竖式”。我们看到,有的学生动手分小棒,有的学生直接写竖式,每个学生都在认真探索。1分钟过去了,我请写完的同学和同桌说一说,是怎样算的;2分钟过去了,请学生向全班展示,师生分享着成功的喜悦。展示后,课件动态显示分小棒和笔算52÷2的过程,并在黑板上再现除法竖式,理顺思路,提升了学生对除法笔算过程和算理的理解。然后,老师特意请学生回忆比较42÷2与52÷2的笔算过程“有什么不同?”通过比较,突出52÷2的第二个计算过程,即被除数十位上余下的数与个位上的数合并,再继续除,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除法的笔算方法。

  2.精心安排实践应用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学*。

  探索除法笔算方法后,组织帮小动物检查对错的活动。全班学生仔细地检查小猴、小鸭、小花猫和小山羊所写的竖式,争先表达自己的检查结果。在学生检查纠错的基础上,我提出:“你想提醒大家在笔算除法时应注意些什么呢?”此时,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很认真的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我们听到了不同的意见:‘不要忘记写余数”“数位要对齐,特别是商和被除数的数位要对齐”“要看清楚被除数,在第一次商后,十位上还有没有余数。如果没看清,忘记了把题算错”“横式不要忘了写上得数”……。这些来自学生的提醒,真实、亲切。帮小动物检查对错的活动,既帮助学生加深对除法笔算过程的理解,又使学生获得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通过这些活动,原本枯燥的计算充满了活力,学生学的主动而有兴趣。

  两位数除一位数教学反思 4

  自我感觉总体不错,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都落实到位了。

  1、在这节课中我通过两次的竖式比较,第一次,商是一位数的表内除法笔算和今天新授课中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的比较,在比较中学生更清楚的知道今天的笔算要除两次,学生戏称竖式是“两层楼”了。第二次,被乘数的十位能被除尽的笔算和被乘数的十位不能被除尽有余数的笔算的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突破了难点,从而使学生对笔算除法的方法掌握较好。

  2、分小棒的操作,使学生主动地去理解算理,从而了理解竖式的意义。两个例题,用了两次的小棒,第一次,使学生明白了笔算除法从高位除起。第二次,学生很有趣的问多了一捆,这多的一捆可不可以拆开来?使学生明白当十位有余数时,和个位合起来再除。这样就很自然的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3、在课中的巡视和反馈看,学生对第一个例题掌握很好,同样的练*很少有学生错误的',但对于第二个例题,错误的同学相对比较多,分析其原因,由于例一的负迁移,很多学生以为第一次除好后,十位是归“0”的,因而在格式发生错误。从而说明在课堂中,对于例二,我还是没讲到位,老师点到了,但学生还没完全的掌握。老师的点拨与学生的理解有一定的差距,这点该引起我以后课堂教学的重视。

  两位数除一位数教学反思 5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是本册教材重点也是难点教学内容之一,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除数是两位数、除数是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本节课是笔算这一内容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学会了除法算式的写法及学*了口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索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掌握竖式的书写方法和格式;难点是理解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算理。

  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精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开展尝试、操作、交流、实践. 基于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这一教学观念,我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组织探究笔算方法的活动。

  先以解决三年级*均每班种多少棵?为例,请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探索422怎样算。在学生独立探索后,交流自己的方法。有的学生通过分小棒,知道结果;有的学生口算出422=21;还有的学生在运用口算方法的同时,写出竖式表示计算结果。交流活动展示了学生探索的成果,也显示出学生对笔算方法的不了解。因此,我提出:今天我们重点研究笔算除法明确学*内容。通过课件再现分小棒的过程,并以师生对话教师板书的方式,共同经历笔算的过程,帮助学生了解笔算除法的顺序、求商的'方法和商的书写位置。

  接着,请学生解决四年级*均每班种多少棵?的问题,进一步探索笔算除法。在这里,先让学生用竖式计算522,并告诉学生:可以先用小棒分一分,再写竖式。我们看到,有的学生动手分小棒,有的学生直接写竖式,每个学生都在认真探索。1分钟过去了,我请写完的同学和同桌说一说,是怎样算的;2分钟过去了,请学生向全班展示,师生分享着成功的喜悦。展示后,课件动态显示分小棒和笔算522的过程,并在黑板上再现除法竖式,理顺思路,提升了学生对除法笔算过程和算理的理解。然后,老师特意请学生回忆比较422与522的笔算过程有什么不同?通过比较,突出522的第二个计算过程,即被除数十位上余下的数与个位上 整节课,从植树节、植树活动开始,到布置学校的设计活动,围绕着学生的学*展开了一系列活动。学生经历了探索,运用除法笔算方法的全过程,主动构建知识。学生学的快乐、主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的数合并,再继续除,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除法的笔算方法。


两位数除一位数教学反思实用5份扩展阅读


两位数除一位数教学反思实用5份(扩展1)

——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反思 (菁华5篇)

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反思1

  本节课教学中,我通过仔细分析教材里不同计算方法的呈现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提高计算教学的效率。

  教材通常在学生已初步具备解决某个计算问题的知识和经验,但独立探索新的计算方法难度较大时,可以先让学生探索,再老师示范、解释算法。在教学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时,考虑到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竖式计算的方法、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以及一位数除整十数商是整十数的口算,教材在提出计算2386之后,先让学生估算,再让学生尝试计算,试算完毕,开展争当小老师的活动。在争当小老师的活动中,四人小组的成员自找同伴,互教互听。通过观察、讨论、发现每一题的笔算过程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探索出笔算除法的运算程序。教学时,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现实情境,努力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同时,启发学生通过同桌的合作与交流,互相启发,打开思路,并通过计算方法的展示和介绍,让学生感受不同计算方法的内在联系,体会到计算2386的基本策略。

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反思2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内容是用一位数除商两位数的延伸,是以一位数除两位数为基础的,主要是解决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时,要用除数去除被除数的前两位数的问题。

  先复*一位数除商两位数笔算除法,为学*新知识起到孕伏作用。接着引导学生以小组探讨的方式进行学*,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迁移能力。在总结法则时,先让学生讨论汇报小结法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知识的构建能力。练*的设计突出有针对性的对容错的问题进行训练。

  教学调整:

  在这之前,学生已学*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来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但教材编写进度太快,直接让学生学*被除数百位不够除,怎样处理的笔算情况,学生有困难。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划分为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让学生来探究被除数百位够除的笔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来探究被除数百位不够除的笔算方法。

  从学生的起点出发重组教材

  教材中的安排是直接出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白位不够除)的笔算,教学讲究循序渐进,还不会爬,如何会跑?所以这里我对教材进行了重组,在此课之前先出示684除以2让学生尝试笔算,以这一题为切入口让学生理解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顺序,然后让学生尝试百位有余数的笔算,最后让学生尝试百位十位个位都有余数的笔算,这样的处理将难点进行逐一分解,分小步子进行教学,学生容易接受,而且掌握得比较

  扎实。教材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但并非“教条”,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合理地,分析教材,改造教材使其成为真正有用的课程资源。

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反思3

  上学期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结合着可操作的实物情境(羽毛球),算理讲得很充分很透彻,学生也的确做到了“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唯一可惜的是并未脱离情境从计数单位的角度来引导学生理解算理。

  本学期第一课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的教学却让我犯了难:竖式计算的算理教还是不教?怎么教?从教材和教学用书看,似乎以迁移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法为主,并不需要算理的支撑(仅解决商的最高位问题),但如此一来,又如何跟学生解释“除完百位只把十位移下来除而不要连个位一起移”之类的问题?学生在尝试计算和巩固练*中可都出现了这样的问题。

  看来还是要讲一讲道理的,可道理又该如何讲?再借助实物情境是不可能了,没有这样的情景可用。那就只能从计数单位的角度来讲了,可这样高度抽象的算理在具体教学时是一带而过,还是花大力气细讲?又有多少学生能接受,又有多少学生能记住?这里是个大大的问号。

  思之再三,课上还是没敢“讲道理”。通过估算,学生确定了商的最高位。然后就放手让他们自己利用旧有经验试着写完竖式,巡视中我果然发现了不少学生出现了十位个位一起移下来除的情况。交流时先让正确的学生详细介绍了计算过程,随后我举出了发现的这一问题,问:一起移下来后方便继续除下去吗?在正、反例的对比下,学生知道了:要一位一位往下除。但他们的所谓知道也仅是知道表面上的原因而已,个中的真正原因是不清楚的。接着就与复*中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竖式进行求同比较,粗略的概括了这么几条:从最高位除起;一位一位除;有余数要和后一位合起来再除;除到个位才能结束。

  总体来看,浮于表面的迁移、简单的模仿、机械的演练————这就是孩子们今天所经历的。虽然由于知识本身的难度不大,加之旧知较扎实,他们还是较快且较熟练的掌握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但,他们的收获也仅限于技能层面了。缺乏了理解,学生们还能将今天的笔算方法内化到他们的认知结构中去吗?新旧知识之间缺失了内在的有机联系,学生们还能建构起关于笔算除法的雏形系统吗?

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反思4

  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是在口算除法和除法算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让学生初步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算理、基本的运算思路和竖式写法。

  在教学例1时,通过课件42根小棒*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到几根?让学生想着分一分并用口算说一说怎么算,然后通过课件演示:先分整捆的每人2捆,再每人1根,让学生用口算说出分的过程;40÷2=202÷2=120+1=21。接着让学生尝试用摆竖式解决42÷2,因为例1被除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主要解决除的顺序和竖式写法的问题,可先让学生尝试,再讨论解决。在课上,我把学生尝试的竖式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讨论有没有问题,在分析讨论中解决例1。例2也是一位数除两位数,但除到被除数十位上有余数。同样设计了42根小棒*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到几根?课件主要解决*均分完3捆还剩1捆,怎么分?通过把1捆打开成10根和2根合起来再分,每人分到4根;然后让学生摆竖式。将小棒演示的每一步与的竖式的每一步结合起来,既能够帮助思维弱的学生理解算理,对已经理解算理的学生也是一种认知的强化。

  在练*中主要针对两种类型的除法展开,通过练*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巩固竖式写法。练*中对第一种类型能较快解决,而第二种对学困生则需要花时间。需多加练*,逐步达到熟练的程度

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反思5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内容是用一位数除商两位数的延伸,是以一位数除两位数为基础的,主要是解决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时,要用除数去除被除数的前两位数的问题。

  先复*一位数除商两位数笔算除法,为学*新知识起到孕伏作用。接着引导学生以小组探讨的方式进行学*,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迁移能力。在总结法则时,先让学生讨论汇报小结法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知识的构建能力。练*的设计突出有针对性的对容错的.问题进行训练。

  教学调整:

  在这之前,学生已学*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来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但教材编写进度太快,直接让学生学*被除数百位不够除,怎样处理的笔算情况,学生有困难。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划分为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让学生来探究被除数百位够除的笔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来探究被除数百位不够除的笔算方法。

  从学生的起点出发重组教材

  教材中的安排是直接出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白位不够除)的笔算,教学讲究循序渐进,还不会爬,如何会跑?所以这里我对教材进行了重组,在此课之前先出示684除以2让学生尝试笔算,以这一题为切入口让学生理解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顺序,然后让学生尝试百位有余数的笔算,最后让学生尝试百位十位个位都有余数的笔算,这样的处理将难点进行逐一分解,分小步子进行教学,学生容易接受,而且掌握得比较

  扎实。教材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但并非“教条”,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合理地,分析教材,改造教材使其成为真正有用的课程资源。


两位数除一位数教学反思实用5份(扩展2)

——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反思合集十篇

  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反思 1

  笔算除法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它是在学生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学会了除法算式的写法,并且学*了口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学*除数是两位数、除数是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这一课时的内容是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或者三位数的笔算。力求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过程,了解除的顺序、求商的方法和商的书写位置,初步掌握笔算除法的方法。

  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精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开展尝试、操作、交流、实践……,在多种数学活动中学*除法笔算方法,具有以下特点:

  1.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和算理的理解。

  先以解决“三年级*均每班种多少棵?”为例,请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探索42÷2怎样算。在学生独立探索后,交流自己的方法。有的学生通过分小棒,知道结果;交流活动展示了学生探索的成果,也显示出学生对笔算方法的不了解。因此,我提出:“今天我们重点研究笔算除法”明确学*内容。通过课件再现分小棒的过程,并以师生对话教师板书的方式,共同经历笔算的过程,帮助学生了解笔算除法的顺序、求商的方法和商的书写位置。

  接着,请学生解决“四年级*均每班种多少棵?”的问题,进一步探索笔算除法。在这里,先让学生用竖式计算52÷2,并告诉学生:“可以先用小棒分一分,再写竖式”。我们看到,有的学生动手分小棒,有的学生直接写竖式,每个学生都在认真探索。1分钟过去了,我请写完的同学和同桌说一说,是怎样算的;2分钟过去了,请学生向全班展示,师生分享着成功的喜悦。展示后,课件动态显示分小棒和笔算52÷2的过程,并在黑板上再现除法竖式,理顺思路,提升了学生对除法笔算过程和算理的理解。然后,老师特意请学生回忆比较42÷2与52÷2的笔算过程“有什么不同?”通过比较,突出52÷2的第二个计算过程,即被除数十位上余下的数与个位上的数合并,再继续除,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除法的笔算方法。

  2.精心安排实践应用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学*。

  探索除法笔算方法后,组织帮小动物检查对错的活动。全班学生仔细地检查小猴、小鸭、小花猫和小山羊所写的竖式,争先表达自己的检查结果。在学生检查纠错的基础上,我提出:“你想提醒大家在笔算除法时应注意些什么呢?”此时,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很认真的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我们听到了不同的意见:‘不要忘记写余数”“数位要对齐,特别是商和被除数的数位要对齐”“要看清楚被除数,在第一次商后,十位上还有没有余数。如果没看清,忘记了把题算错”“横式不要忘了写上得数”……。这些来自学生的提醒,真实、亲切。帮小动物检查对错的活动,既帮助学生加深对除法笔算过程的理解,又使学生获得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通过这些活动,原本枯燥的计算充满了活力,学生学的主动而有兴趣。

  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反思 2

  笔算除法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它是在学生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学会了除法算式的写法,并且学*了口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学*除数是两位数、除数是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这一课时的内容是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或者三位数的笔算。力求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过程,了解除的顺序、求商的方法和商的书写位置,初步掌握笔算除法的方法。

  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精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开展尝试、操作、交流、实践……,在多种数学活动中学*除法笔算方法,具有以下特点:

  1.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和算理的理解。

  先以解决“三年级*均每班种多少棵?”为例,请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探索42÷2怎样算。在学生独立探索后,交流自己的方法。有的学生通过分小棒,知道结果;交流活动展示了学生探索的成果,也显示出学生对笔算方法的不了解。因此,我提出:“今天我们重点研究笔算除法”明确学*内容。通过课件再现分小棒的过程,并以师生对话教师板书的方式,共同经历笔算的过程,帮助学生了解笔算除法的顺序、求商的方法和商的书写位置。

  接着,请学生解决“四年级*均每班种多少棵?”的问题,进一步探索笔算除法。在这里,先让学生用竖式计算52÷2,并告诉学生:“可以先用小棒分一分,再写竖式”。我们看到,有的学生动手分小棒,有的学生直接写竖式,每个学生都在认真探索。1分钟过去了,我请写完的同学和同桌说一说,是怎样算的;2分钟过去了,请学生向全班展示,师生分享着成功的喜悦。展示后,课件动态显示分小棒和笔算52÷2的过程,并在黑板上再现除法竖式,理顺思路,提升了学生对除法笔算过程和算理的理解。然后,老师特意请学生回忆比较42÷2与52÷2的笔算过程“有什么不同?”通过比较,突出52÷2的第二个计算过程,即被除数十位上余下的数与个位上的.数合并,再继续除,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除法的笔算方法。

  2.精心安排实践应用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学*。

  探索除法笔算方法后,组织帮小动物检查对错的活动。全班学生仔细地检查小猴、小鸭、小花猫和小山羊所写的竖式,争先表达自己的检查结果。在学生检查纠错的基础上,我提出:“你想提醒大家在笔算除法时应注意些什么呢?”此时,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很认真的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我们听到了不同的意见:‘不要忘记写余数”“数位要对齐,特别是商和被除数的数位要对齐”“要看清楚被除数,在第一次商后,十位上还有没有余数。如果没看清,忘记了把题算错”“横式不要忘了写上得数”……。这些来自学生的提醒,真实、亲切。帮小动物检查对错的活动,既帮助学生加深对除法笔算过程的理解,又使学生获得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通过这些活动,原本枯燥的计算充满了活力,学生学的主动而有兴趣。

  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反思 3

  上学期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结合着可操作的实物情境(羽毛球),算理讲得很充分很透彻,学生也的确做到了“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唯一可惜的是并未脱离情境从计数单位的角度来引导学生理解算理。

  本学期第一课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的教学却让我犯了难:竖式计算的算理教还是不教?怎么教?从教材和教学用书看,似乎以迁移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法为主,并不需要算理的支撑(仅解决商的最高位问题),但如此一来,又如何跟学生解释“除完百位只把十位移下来除而不要连个位一起移”之类的问题?学生在尝试计算和巩固练*中可都出现了这样的问题。

  看来还是要讲一讲道理的,可道理又该如何讲?再借助实物情境是不可能了,没有这样的情景可用。那就只能从计数单位的角度来讲了,可这样高度抽象的算理在具体教学时是一带而过,还是花大力气细讲?又有多少学生能接受,又有多少学生能记住?这里是个大大的问号。

  思之再三,课上还是没敢“讲道理”。通过估算,学生确定了商的`最高位。然后就放手让他们自己利用旧有经验试着写完竖式,巡视中我果然发现了不少学生出现了十位个位一起移下来除的情况。交流时先让正确的学生详细介绍了计算过程,随后我举出了发现的这一问题,问:一起移下来后方便继续除下去吗?在正、反例的对比下,学生知道了:要一位一位往下除。但他们的所谓知道也仅是知道表面上的原因而已,个中的真正原因是不清楚的。接着就与复*中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竖式进行求同比较,粗略的概括了这么几条:从最高位除起;一位一位除;有余数要和后一位合起来再除;除到个位才能结束。

  总体来看,浮于表面的迁移、简单的模仿、机械的演练————这就是孩子们今天所经历的。虽然由于知识本身的难度不大,加之旧知较扎实,他们还是较快且较熟练的掌握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但,他们的收获也仅限于技能层面了。缺乏了理解,学生们还能将今天的笔算方法内化到他们的认知结构中去吗?新旧知识之间缺失了内在的有机联系,学生们还能建构起关于笔算除法的雏形系统吗?

  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反思 4

  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是在口算除法和除法算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让学生初步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算理、基本的运算思路和竖式写法。但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不是很容易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想通过分小棒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在教学例1时,通过让学生动手把42根小棒*均分给2个人,看看每人分到几根?让学生想着分一分并用口算说一说怎么算,然后通过课件演示:先分整捆的每人2捆,再每人1根,让学生用口算说出分的过程;40÷2=20 2÷2=1 20+1=21。接着让学生尝试用竖式解决42÷2,我把学生尝试的竖式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讨论有没有问题。但是,这正是孩子们所困扰的地方,不知如何下手,竖式的书写方式是他们的困惑,不能把竖式各部分与小棒对应起来,导致孩子们对算例明白,但不知怎样写。发现问题后,我赶紧用课件边演示边讲解竖式每部分表示的.意义,但效果并不是很好。我想这部分既然是学生的难点,教师要是引领孩子一起学写竖式,一开始就让孩子明确竖式写法,比发现问题再纠正要好。

  另外在例1发现问题后,我没能应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只想着让学生跟例2对比一下,可能会更容易理解,但结果却是相反的,孩子更加糊涂了,如果当时能针对例1进行练*,使孩子能够及时巩固算法更好一些。

  正因为前面出现了问题,所以后面的练*没能解决。另外,在导入环节用时也稍长了些,复*的内容稍多了些。

  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反思 5

  上完这节课,让学生判断出发算式商是几位数,在例题中,学生根据观察被除数312的第一位数比除数4小,应该用被除数的前两位数除以4,很容易判断出312÷4的商是几位数,通过提问“7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上”,学生在交流中体会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当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时,就要用它的前两位去除,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的上面”进一步巩固算理。本节课中,通过例题于复*题进行比较,这样在比较中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商是三位数还是两位数的除法,关键是商的定位,此外,课堂中要重视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学生在巩固练*,家庭作业的'完成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左右为情况完成比较好,竖式格式较为规范,个别学生在写横式时漏写余数,或者是漏写横式答案。让学生进行估算得数是几位数,或者是让学生估算得数是几十多,几百多,可以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和正确率,练*中还出现了一些乘法的*题,培养学生的注意品质,让学生在计算时养成良好的学**惯,如计算时把数字看清楚,竖式的数位对齐,养成计算完要验算的好*惯,培养计算时要细心,耐心,用心的好*惯。

  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反思 6

  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是在口算除法和除法算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让学生初步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算理、基本的运算思路和竖式写法。但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不是很容易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想通过分小棒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在教学例1时,通过让学生动手把42根小棒*均分给2个人,看看每人分到几根?让学生想着分一分并用口算说一说怎么算,然后通过课件演示:先分整捆的每人2捆,再每人1根,让学生用口算说出分的过程;40÷2=20 2÷2=1 20+1=21。接着让学生尝试用竖式解决42÷2,我把学生尝试的竖式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讨论有没有问题。但是,这正是孩子们所困扰的地方,不知如何下手,竖式的书写方式是他们的困惑,不能把竖式各部分与小棒对应起来,导致孩子们对算例明白,但不知怎样写。发现问题后,我赶紧用课件边演示边讲解竖式每部分表示的意义,但效果并不是很好。我想这部分既然是学生的难点,教师要是引领孩子一起学写竖式,一开始就让孩子明确竖式写法,比发现问题再纠正要好。

  另外在例1发现问题后,我没能应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只想着让学生跟例2对比一下,可能会更容易理解,但结果却是相反的,孩子更加糊涂了,如果当时能针对例1进行练*,使孩子能够及时巩固算法更好一些。

  正因为前面出现了问题,所以后面的练*没能解决。另外,在导入环节用时也稍长了些,复*的内容稍多了些。

  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反思 7

  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是在口算除法和除法算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让学生初步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算理、基本的运算思路和竖式写法。

  在教学例1时,通过课件42根小棒*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到几根?让学生想着分一分并用口算说一说怎么算,然后通过课件演示:先分整捆的每人2捆,再每人1根,让学生用口算说出分的'过程;40÷2=202÷2=120+1=21。接着让学生尝试用摆竖式解决42÷2,因为例1被除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主要解决除的顺序和竖式写法的问题,可先让学生尝试,再讨论解决。在课上,我把学生尝试的竖式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讨论有没有问题,在分析讨论中解决例1。例2也是一位数除两位数,但除到被除数十位上有余数。同样设计了42根小棒*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到几根?课件主要解决*均分完3捆还剩1捆,怎么分?通过把1捆打开成10根和2根合起来再分,每人分到4根;然后让学生摆竖式。将小棒演示的每一步与的竖式的每一步结合起来,既能够帮助思维弱的学生理解算理,对已经理解算理的学生也是一种认知的强化。

  在练*中主要针对两种类型的除法展开,通过练*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巩固竖式写法。练*中对第一种类型能较快解决,而第二种对学困生则需要花时间。需多加练*,逐步达到熟练的程度

  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反思 8

  上学期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结合着可操作的实物情境(羽毛球),算理讲得很充分很透彻,学生也的确做到了“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唯一可惜的是并未脱离情境从计数单位的角度来引导学生理解算理。

  本学期第一课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的教学却让我犯了难:竖式计算的算理教还是不教?怎么教?从教材和教学用书看,似乎以迁移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法为主,并不需要算理的支撑(仅解决商的最高位问题),但如此一来,又如何跟学生解释“除完百位只把十位移下来除而不要连个位一起移”之类的问题?学生在尝试计算和巩固练*中可都出现了这样的问题。

  看来还是要讲一讲道理的,可道理又该如何讲?再借助实物情境是不可能了,没有这样的情景可用。那就只能从计数单位的角度来讲了,可这样高度抽象的算理在具体教学时是一带而过,还是花大力气细讲?又有多少学生能接受,又有多少学生能记住?这里是个大大的问号。

  思之再三,课上还是没敢“讲道理”。通过估算,学生确定了商的最高位。然后就放手让他们自己利用旧有经验试着写完竖式,巡视中我果然发现了不少学生出现了十位个位一起移下来除的情况。交流时先让正确的学生详细介绍了计算过程,随后我举出了发现的这一问题,问:一起移下来后方便继续除下去吗?在正、反例的对比下,学生知道了:要一位一位往下除。但他们的所谓知道也仅是知道表面上的原因而已,个中的真正原因是不清楚的。接着就与复*中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竖式进行求同比较,粗略的概括了这么几条:从最高位除起;一位一位除;有余数要和后一位合起来再除;除到个位才能结束。

  总体来看,浮于表面的迁移、简单的`模仿、机械的演练,这就是孩子们今天所经历的。虽然由于知识本身的难度不大,加之旧知较扎实,他们还是较快且较熟练的掌握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但,他们的收获也仅限于技能层面了。缺乏了理解,学生们还能将今天的笔算方法内化到他们的认知结构中去吗?新旧知识之间缺失了内在的有机联系,学生们还能建构起关于笔算除法的雏形系统吗?

  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反思 9

  在本次教学中,主要是突出学生的自主活动。我始终认为计算中的任何法则都必须让学生通过实践的证明,来得出结论,才能使他们刻骨铭心,使他们终身难忘。

  学生已有的经验有: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这些方法是帮助学生学*笔算除法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将它灵活运用在解决问题这样一个新的情境中。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以前的老教材中总会出现一些计算法则之类的话语。而现在新教材却没有出现。那么是不是现在新教材学生就不需要在其计算过程中注意计算法则了呢?带着这些疑问,我请教了一些老教师,他们告诉我计算法则不出现在课本上是防止学生死用法则,套用法则,而没有去真正理解算理。

  有了以上的指引,在教学“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过程中,我努力做到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理解算理。在教学42÷2=?时,我设计了让学生分小棒的实践活动。同时为了防止学生上课玩小棒,分散注意力,我安排注意力集中的同学相互监督。学生在以前的加法、减法、乘法中,*惯了从个位算起。而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打破了学生原来的计算顺序和*惯,学生会很不*惯,也很难理解。在这堂课上,我抱着从实践出发的原则,让学生复*口算的方法,再按口算的方法来分小棒,循序渐进地发现算理,理解从高位除起的算理,为今后学生学*一位数除三位数、一位数除多位数打下坚实的基础。相信凭着这样的教学理念,一定会让数学课更生动有趣、更容易让学生掌握和理解的。

  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以及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我发现如下需要改进的地方:

  1.语言亲和力不够,表扬的语言不够丰富。

  2.自我展示环节,对学生表现力的激发还不够。

  3.进一步加强指导学生4+3课程模式中讨论环节的讨论方法,各个环节时间分配略显不足。

  通过本课的学*,大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比较牢固,但个别同学对笔算除法的算理掌握的还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对每一个环节的把握,我也要力争做到更精准。

  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反思 10

  新教材中,教材例题的编写非常精简,有些知识点的跨越很大,教学“一位数除三位数”时,教材只呈现一个例题(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三位数”只在做一做中出现。而这部分知识难点较多: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试商,正确判断并计算“商是两位数或三位数”这两种类型的题目。这些都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因此,在例题教学前,我加入了商是三位数的题目,除了可以加深对笔算除法算理的理解外,还可以与商是两位数的除法形成有力的对比。

  虽然,通过复*铺垫、自主探究、交流反馈、对比发现,学生对一位数除三位数笔算除法的算理已经清晰明了,但仅此,学生要想正确计算,还需要在大量的练*中熟练把握,而那些学*处于中、下等水*的.学生,学起来仍很吃力。尤其是商是三位数的情况,学生往往会同时移动两位来计算,造成了计算上的错误。但全班整体掌握较好。

  从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深刻感受到:在教学时,一定要先熟悉教材,吃透教材,挖掘所有知识点,把握编者意图,并根据班级实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造就一节高效的课堂。


两位数除一位数教学反思实用5份(扩展3)

——一位数除两位数教案 (菁华3篇)

一位数除两位数教案1

  教学内容:

  19页例1

  教学目标:

  1. 经历分小棒地过程理解合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地计算顺序和商地定位方法。

  2. 学会一位数除法(被除数每一位商地数都能被除数整除)地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 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以表内除法的笔算、一位数除两、三位数的口算基础上,进行一位数两位数(被除数每一位上的数都能被除数整除)的笔算除法。

  教学难点:

  着重帮助学生理解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再哪一位上面。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口算

  1204=答案

  2807=答案

  3006=答案

  5409=答案

  242=答案

  844=答案

  问:242时是怎样想的?

  2、 竖式计算

  84=答案

  255=答案

  648=答案

  659=答案

  二、新授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画面内容,并用自己的话口述,编一除法应用题。

  2、 出示板书例1,求三年级*均每班种多少棵树?你会列式计算吗?

  3、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4、果用竖式计算你会吗?(教师巡视指导)

  5、让板书的学生说说理由。根据他的回答,同学们用小棒代替书,分一分。看看他这样计算与思考对吗?

  6、师讲解竖式除法的步骤和关键。

  7、试一试(抽学生黑板上做)

  363=答案

  682=答案

  844=答案

  783=答案

  三、巩固练*

  第21页第2题。前两题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教学反思:

  在教学例1中,侧重于让学生了解除法笔算顺序和商的书写位置。可太注重书写格式,把对算理的理解教学放的弱了点,有些孩子对这样的书写理解比较模糊。

一位数除两位数教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学会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除法算式的演算格式。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投影仪、小棒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一、沟通旧知,建立联系

  1.口算

  600÷6 27÷3 240÷8 160÷4

  2.笔算

  ____ _____

  3)9 9)37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P19植树情境图,让学生说图意。

  2.引导观察: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演)

  42÷2 52÷2

  3.师:42÷2等于多少(生:42÷2=21)

  你是怎么想的?

  (生:40÷2=20 2÷2=1 20+1=21)

  同学们会口算出答案,那么怎样用竖式计算呢?(揭示课题)板书:一位数除两位数。

  三、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教学例1 42÷2=21

  (1)用竖式计算,你们会吗?试试看。

  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

  第一种 第二种

  21 21

  2)42 2)42

  42 4

  0 2

  2

  (2)比较一下,你喜欢哪一种算法?说说理由。

  学生发表意见:(学生多数会喜欢地一种算法,简单、竖式短,很少有学生喜欢第二种也就是课本例题的形式)

  师:其实第二种方法有自己的优势,它能让大家很清楚地看出计算过程。

  (3)师边用电脑演示边讲解:笔算除法的计算顺序和口算一样,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请哪位用第二种方法做的同学上来讲解一下。 类型: 信息搜索FLASH搜索帖子标题帖子作者

  (4)让学生质疑

  (还会有一部分学生会提出第一种竖式也很清楚地看出计算过程。)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列竖式算52÷2

  2.教学例2 :

  52÷2

  (1)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

  第一种 26 第二种 26

  2)52 2)52

  52 4

  0 12

  12

  (2)你们同意哪一种算法?

  学生讨论后得出:第一种是先口算出26的,应该用第二种方法才正确。

  (3)师:让我们借助小棒来验证(师生共同摆小棒,师边演示边讲解)

  52÷2也就是把52根小棒(5捆和2根)*均分成2份。先把5捆*均分成2份,每份是2捆(20),还余1捆;再把多余的1捆拆开与2根合并是12根也*均分成2份,每份是6根,加起来共分得26根,所以 52÷2=26

  师指第二个竖式,被除数十位上余下的“1”,这个1是怎么来的?表示多少?

  指商个位上的 “6”,这个6是怎样得来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4)我们再看一看电脑是怎样算的?(电脑演示)谁愿意当小老师把电脑演算的过程再说给大家听听?(指名学生叙述计算过程)

  (5)比较例1和例2笔算竖式的区别,强调:笔算除法时,如果十位上除后有余数怎么办?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

  (6)指导看书质疑

  3. 练*反馈 P20 做一做 1

  4. 引导概括总结:从哪一位除起?商怎样写?被除数十位上除后有余数怎么办?每次除得的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

  四、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完成下面的除法算式。

  1 □ □□

  4)4 8 6)8 4

  4 □

  0 0

  2.比赛,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P20 做一做 2

  3.请你当小医生,先诊断,再“治病”。

  34 11 1

  2)68 6)96 5)60

  68 6 5

  0 6 1

  6

  五、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

  例1 42÷2=21 例2 52÷2=26

  21 26

  2)42 2)52

  4 4

  2 12

  2 12

  0 0

一位数除两位数教案3

  教学目标:

  进一步巩固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被除数的个位上不够商1的时候要用0占位。

  通过探究,得到每次除得的余数都要比除数小,会根据商和除数相乘再加上余数等于被除数的关系来验算有余数的除法。能灵活的运用验算的方法计算出被除数、除数。

  重点难点:

  理解被除数的个位上不够商1的时候要用0占位。

  掌握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当余数比除数小时,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练*一

  师:“分析题意,*均分我们用什么法?算式是什么?回忆一下,除法竖式计算的四个步骤是什么?”

  生:“用除法,算式:86÷4,步骤是①商 ②乘 ③减 ④落。”

  练*二、练一练

  师:“做竖式计算的时候我们还要注意些什么?”

  生①:“从被除数的最高位开始除,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到那一位上面。”

  生②:“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

  师:“完成下列竖式。”

  二、新课探索

  探究一

  师:“列式并尝试计算。”

  师:“个位上的0是怎么来的?能不能省略?”

  生①:“个位上不够商1,用0占位。”

  生②:“不能省略,如果没有0的话商就成了2,太小了。”

  师:“生③在商0之后没有和3相乘,他这样做对不对?”

  生①:“不对,做除法的步骤是①商 ②乘 ③减 ④落,这样做少了三步。”

  生②:“可以这样做,因为这样做的结果和刚才的一样。”

  生③:“0与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任何数减去0等于它本身。”所以第三种方法更为简便。

  …………

  小结:被除数的个位上不够商1的时候要用0占位。

  探究二

  师:“下列三种做法中,你认为哪一个才是正确的?”

  生①:“第一个一看就错了,余数比除数大了。”

  生②:“我列竖式计算得到:94÷4=23……2”

  …………

  小结:检查除法计算时,首先看余数,余数要比除数小。

  师:“当余数比除数小时,除了通过竖式重新计算以外,你还有什么好方法吗?”

  生①:“因为23×4+2=94,所以94÷4=23……2是对的。”

  生②:“因为24×4+2=98,所以94÷4=24……2是错的。”

  小结:当余数比除数小时,可以看商×除数+余数是否等于被除数来验算。

  三、课内练*

  练一练

  师:完成下列竖式,

  师:说说(3)(4)两题商末尾的0是怎么来的。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计算并验算

  师:“说说验算的方法。”

  生:“先看余数。如果余数大于或等于除数,答案错;如果余数小于除数,再看商×除数+余数是否等于被除数。”

  师:“任选两题,计算并验算。”

  想一想,填一填

  师:“如何求被除数?”

  生:“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想一想,下列各数该怎样求?

  师:“第一题你们是怎么想的?”

  生①:“想谁乘9的结果离83最*。”

  生②:“想谁乘9等于81。”

  …………

  师:“81是怎么来的?”

  生:“用被除数83减去余数2。”

  师:“因此,求除数的时候,我们可以先用被除数减去余数,再用所得的结果除以商来得到。”

  师:“第二题除了列竖式外,还可以怎么做?”

  生:“先用被除数减去余数,再用所得的结果除以除数。”

  师:“小巧、小丁丁和小亚经过自己的努力,分别获得了一、二、三等奖的奖学金,让我们来看一下,他们拿着这些奖学金准备买些什么学*用品吧!”

  师:“完成下列三题,并说说你是怎么验算的。”

  四、课后小结

  本课小结

  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先看余数。如果余数大于或等于除数,答案错;如果余数小于除数,再看商×除数+余数是否等于被除数。

  五、课后*题

  课后作业

  补充题

  ⑴ 被除数+除数×商=96,被除数=( )

  ⑵ 把8、79、7、9四个数填入括号里,使算式成立。

  ( )÷( )=( )……( )

  练*册第28、29、30页。


两位数除一位数教学反思实用5份(扩展4)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反思 (菁华3篇)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反思1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教材是这样安排的:学生先列出算式,再利用学具进行实际操作,而此时的操作,学生更多的是注重算式的结果,很难为计算建立形象支撑。为此,教学时先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笔算,出现多种结果,再引导学生操作,验证获得结果,满足学生急需知道算式结果的心理需求,然后引导学生产生为什么十位上的数要和个位的数合起来接着除的疑问。带着疑问让学生动手操作,为竖式计算的思维过程提供形象支撑。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而学生思维以形象性为主。在教学中,单靠老师的言语讲解有时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充分利用操作。通过操作让学生逐步形成一定的操作表象,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算理。“操作”具有看得见、摸得到的优点;“操作”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操作”有时能帮助理解问题,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从学*中得到无穷的乐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操作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感知材料,让他们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器官都参加到学*活动中来,在操作中,在学*回答中,让学生获得结果,获得成功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逐步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

  总之,由于学生已有认知基础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了解学生不同的操作方法,并在课堂上有效地引导,逐步让学生在比较明晰较合理的操作方法上理解算理,从而提高计算技能。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反思2

  这个单元教学了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有以下优缺点。

  优点:

  1、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算理

  在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时由于部分学生已经能应用已有知识计算出结果,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进一步理解算理,我主要通过让学生摆小棒来理解,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探讨出新知。因为动手操作是一种主动学*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所以,通过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学*新知识,正是适应这一认知特点,学生只有在一些实际操作中才能逐步体会、理解形和数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愉快氛围中获取知识。

  2、让学生在操作观察中理解算理

  在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时,我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观察竖式并结合操作思考以下问题:

  (1)从哪一位开始算起

  (2)2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

  (3)竖式中的4、12分别表示什么等问题

  通过观察、思考,运用已有知识(有余数除法的笔算方法)的迁移摆小棒的过程,很容易理解第二个4、12分别是怎么得来的,表示什么?

  缺点:

  缺乏新旧知识点的对比

  本单元有两次比较。

  其一:以有余数除法笔算方法为基础,但两个知识点之间又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以前学的.有余数的除法是直接应用表内除法计算的,商都是一位数,而现在所学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除法则商是两位数,不能直接应用表内除法进行计算,而要从十位开始算起。

  其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与不能整除在算理、算法上也不尽相同,找出他们的共同点总结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找出他们的不同点,讲清竖式的写法,这样才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由于没有让学生进行及时知识的对比,导致很多学生在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时,和以前的知识产生混淆,没有突破竖式计算这个难点。在以后教学中要发挥板演的作用,加强竖式写法的指导。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反思3

  重难点:

  这一节是小学三年级数学第六页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估算以及笔算得基础上进行的。主要研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的中间末尾有0的这种特殊情况,这一内容也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终结内容。只有学*了这部分内容,学生的知识结构才能进一步完善,才能更好地为今后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打好基础,以及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在教学上紧紧围绕教学重难点开展教学工作。

  教学策略:

  本信息窗呈现的是两位小记者到果品加工厂采访的情景,通过与工人叔叔的对话了解果汁、果脯、葡萄酒的生产情况,呈现出数学信息,提出四个相应的数学问题。第一个问题:*均每分钟生产果汁多少瓶?学*商的中间有0的除法,说明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要在这一位上商0;第二个问题:*均每小时生产多少千克果脯?是被除数中间有0,商中间也有0的除法,说明在除的过程中,遇到被除数哪一位上的数是0且前面没有余数时,这位上的商就是0,要在这一位上写0,这个0起这占位的作用,不能不写;第三个问题:*均每分钟生产多少瓶干红葡萄酒?学*商末尾有的除法;第四个问题:*均每分钟生产多少瓶干白葡萄酒?学*商末尾有0并且有余数的除法。

  在解决第一个问题时,先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知道商是107后,再列竖式计算。笔算时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根据学生笔算的情况,把正确的和错误的、竖式简便的和不简便的进行对比,使学生在对比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在计算时,学生出现了不会算或商错位等情况,我先引导学生思考:十位上的2除以4不够商,怎么办?让学生明白用0补位的道理。让学生比较竖式的两种写法的'异同,从中选择较为简便的写法。第二个问题和第一个问题类似,204÷2十位上的0除以2怎么算?在这里我让学生们展开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0除以2,为什么要在商的十位上写0的道理?在解决第三个问题与第四个问题时,我先让学生估一估商是多少,因为学生已有计算商中间是0的除法的经验,通过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说一说商的末尾为什么要添0。

  在做练*时我发现有些同学在计算416÷4时,最高位上的4除以4,商1,十位上的1除以4不够商1,有的学生就在个位上直接商4,于是商变成了两位数14。416÷4当被除数十位上的1除以4不够商1时,应该商0,有的学生也会忘记写!

  针对这一现象,我采取加强学生估算的方法,在做一道题之前,先让学生进行估算,然后再对计算的结果进行验证。在竖式计算前,先让学生估一估商是几位数,再计算,可以降低错误率;在解决问题时,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应用意识。

  检测评价:

  在之后的课堂练*中,我要求学生采用先估算再计算的方法完成*题。从学生的作业批改情况来看,存在着以下问题:

  ①竖式没有写完整;

  ②数位没有对齐;

  ③还有少部分出现移两位下来的;

  ④余数大于除数的。对于学生的这些错误,我想:一方面要进行错因剖析和改错练*,另一方面要在说算理中让学生真正明确笔算除法的步骤。

  问题建议:

  今天,教学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先估算后尝试计算,然后交流算法。课堂上学生能够跟着老师的引导进行做题,课堂气氛也较好。但是当到了练*环节时,问题就出现了。有的学生出现商的位置写错,有的学生对于算理还没有理解透,也有的学生对于这一方面的内容不懂的变通,练*反馈出来的结果很差。


两位数除一位数教学反思实用5份(扩展5)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反思 (菁华3篇)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反思1

  重难点:

  这一节是小学三年级数学第六页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估算以及笔算得基础上进行的。主要研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的中间末尾有0的这种特殊情况,这一内容也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终结内容。只有学*了这部分内容,学生的知识结构才能进一步完善,才能更好地为今后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打好基础,以及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在教学上紧紧围绕教学重难点开展教学工作。

  教学策略:

  本信息窗呈现的是两位小记者到果品加工厂采访的情景,通过与工人叔叔的对话了解果汁、果脯、葡萄酒的生产情况,呈现出数学信息,提出四个相应的数学问题。第一个问题:*均每分钟生产果汁多少瓶?学*商的中间有0的除法,说明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要在这一位上商0;第二个问题:*均每小时生产多少千克果脯?是被除数中间有0,商中间也有0的除法,说明在除的过程中,遇到被除数哪一位上的数是0且前面没有余数时,这位上的商就是0,要在这一位上写0,这个0起这占位的作用,不能不写;第三个问题:*均每分钟生产多少瓶干红葡萄酒?学*商末尾有的除法;第四个问题:*均每分钟生产多少瓶干白葡萄酒?学*商末尾有0并且有余数的除法。

  在解决第一个问题时,先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知道商是107后,再列竖式计算。笔算时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根据学生笔算的情况,把正确的和错误的、竖式简便的和不简便的进行对比,使学生在对比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在计算时,学生出现了不会算或商错位等情况,我先引导学生思考:十位上的2除以4不够商,怎么办?让学生明白用0补位的道理。让学生比较竖式的两种写法的异同,从中选择较为简便的写法。第二个问题和第一个问题类似,204÷2十位上的0除以2怎么算?在这里我让学生们展开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0除以2,为什么要在商的十位上写0的道理?在解决第三个问题与第四个问题时,我先让学生估一估商是多少,因为学生已有计算商中间是0的除法的经验,通过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说一说商的末尾为什么要添0。

  在做练*时我发现有些同学在计算416÷4时,最高位上的4除以4,商1,十位上的1除以4不够商1,有的学生就在个位上直接商4,于是商变成了两位数14。416÷4当被除数十位上的1除以4不够商1时,应该商0,有的学生也会忘记写!

  针对这一现象,我采取加强学生估算的方法,在做一道题之前,先让学生进行估算,然后再对计算的结果进行验证。在竖式计算前,先让学生估一估商是几位数,再计算,可以降低错误率;在解决问题时,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应用意识。

  检测评价:

  在之后的课堂练*中,我要求学生采用先估算再计算的方法完成*题。从学生的作业批改情况来看,存在着以下问题:

  ①竖式没有写完整;

  ②数位没有对齐;

  ③还有少部分出现移两位下来的;

  ④余数大于除数的。对于学生的这些错误,我想:一方面要进行错因剖析和改错练*,另一方面要在说算理中让学生真正明确笔算除法的步骤。

  问题建议:

  今天,教学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先估算后尝试计算,然后交流算法。课堂上学生能够跟着老师的引导进行做题,课堂气氛也较好。但是当到了练*环节时,问题就出现了。有的学生出现商的位置写错,有的学生对于算理还没有理解透,也有的学生对于这一方面的内容不懂的变通,练*反馈出来的结果很差。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反思2

  在人教版教材中,本课是学生第二次学*除法知识。学生已经学过表内除法,理解了除法的意义,依据教材意图,本课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从“表内除法”到被除数是两位数,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突破,以便学生加深对除法意义的认识,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一、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算理。 在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时由于部分学生已经能应用已有知识计算出结果,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理解算理,我主要通过摆小棒来理解,使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探讨出新知。因为动手操作是一种主动学*活动,更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所以通过组织学生动手操作新知识,正是适应这一认知特点,学生在动手实际动手操作中体会,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

  二、让学生在操作观察中理解算理。 在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时,我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观察竖式结合操作思考:1从哪一位开始算起。2、2为什么写在十位上?3、竖式中的4、12分别表示什么等问题,通过观察思考运用已有知识摆小棒的过程,很容易理解4、12是怎么得来的表示什么。 由于没有让学生进行及时知识的对比导致很多学生在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时,和以前知识产生混淆,没有突破竖式计算这个难点,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发挥板演的作用,加强竖式写法的指导。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反思3

  在人教版教材中,本课是学生第二次学*除法知识。学生已经学过表内除法,理解了除法的意义,依据教材意图,本课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从“表内除法”到被除数是两位数,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突破,以便学生加深对除法意义的认识,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一、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算理。

  在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时由于部分学生已经能应用已有知识计算出结果,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理解算理,我主要通过摆小棒来理解,使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探讨出新知。因为动手操作是一种主动学*活动,更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所以通过组织学生动手操作新知识,正是适应这一认知特点,学生在动手实际动手操作中体会,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

  二、让学生在操作观察中理解算理。

  在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时,我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观察竖式结合操作思考:1从哪一位开始算起。2、2为什么写在十位上?3、竖式中的4、12分别表示什么等问题,通过观察思考运用已有知识摆小棒的'过程,很容易理解4、12是怎么得来的表示什么。 由于没有让学生进行及时知识的对比导致很多学生在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时,和以前知识产生混淆,没有突破竖式计算这个难点,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发挥板演的作用,加强竖式写法的指导。


两位数除一位数教学反思实用5份(扩展6)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反思 (菁华3篇)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反思1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教材是这样安排的:学生先列出算式,再利用学具进行实际操作,而此时的操作,学生更多的是注重算式的结果,很难为计算建立形象支撑。为此,教学时先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笔算,出现多种结果,再引导学生操作,验证获得结果,满足学生急需知道算式结果的心理需求,然后引导学生产生为什么十位上的数要和个位的数合起来接着除的疑问。带着疑问让学生动手操作,为竖式计算的思维过程提供形象支撑。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而学生思维以形象性为主。在教学中,单靠老师的言语讲解有时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充分利用操作。通过操作让学生逐步形成一定的操作表象,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算理。“操作”具有看得见、摸得到的优点;“操作”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操作”有时能帮助理解问题,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从学*中得到无穷的乐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操作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感知材料,让他们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器官都参加到学*活动中来,在操作中,在学*回答中,让学生获得结果,获得成功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逐步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

  总之,由于学生已有认知基础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了解学生不同的操作方法,并在课堂上有效地引导,逐步让学生在比较明晰较合理的操作方法上理解算理,从而提高计算技能。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反思2

  开始备课时,我觉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对学生应不是太难。但从学生的学*情况来看,学生学得确实很吃力,做题时耗时费力,为此教学进度不得不放慢,但学生掌握得仍不能让我满意,面对学生的练*、作业,我忧心忡忡:是新课标教材太难了,还是没有更好地把握教材的编排意图,或是我没能正确了解学生,没有找准新知的切入点,使教学陷入被动?

  通过实践与反思,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是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时,利用教材提供的“生活情境”图,引出“三年级*均每班种多少棵树?”这一问题后,先让学生试着用图示的方式给树分捆(每捆10棵),然后*均分开,这样学就知道了答案是21棵。接着让学生列出算式42÷2,并进行估算42÷2≈20,再利用竖式进行准确地计算,而这部分知识难点较多: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试商、正确判断商是几位数并正确计算,这些都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学生对于笔算除法的算理理解起来不太容易,要想正确计算,还需要在大量的练*中理解算理熟练掌握,而那些学*处于中、下等水*的学生,学起来尤其吃力。

  二是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估计不够。由于学生只学过简单的笔算除法,相隔时间较长,有一部分学生对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及试商方法已经淡忘,而我在教学时只想着赶时间,赶进度,对这部分内容只在复*时用两道练*题一带而过,没有花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复*巩固,导致学生在竖式计算时屡屡出错。

  三是课后练*中有些题目解决起来难度较大,费时费力。而那些学*处于中、下等水*的学生则往往知难而退,不等做完就失去了兴趣和信心。此时我应该抓住学生的好胜心,采用小组竞赛、个别表扬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新课标教材以其选材内容贴*生活,形式新颖活泼给我们带来了学*数学的乐趣,但正是其灵活多样让学生难以把握。有待于让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去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反思3

  重难点:

  这一节是小学三年级数学第六页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估算以及笔算得基础上进行的。主要研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的中间末尾有0的这种特殊情况,这一内容也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终结内容。只有学*了这部分内容,学生的知识结构才能进一步完善,才能更好地为今后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打好基础,以及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在教学上紧紧围绕教学重难点开展教学工作。

  教学策略:

  本信息窗呈现的是两位小记者到果品加工厂采访的情景,通过与工人叔叔的对话了解果汁、果脯、葡萄酒的生产情况,呈现出数学信息,提出四个相应的数学问题。第一个问题:*均每分钟生产果汁多少瓶?学*商的中间有0的除法,说明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要在这一位上商0;第二个问题:*均每小时生产多少千克果脯?是被除数中间有0,商中间也有0的除法,说明在除的过程中,遇到被除数哪一位上的数是0且前面没有余数时,这位上的商就是0,要在这一位上写0,这个0起这占位的作用,不能不写;第三个问题:*均每分钟生产多少瓶干红葡萄酒?学*商末尾有的除法;第四个问题:*均每分钟生产多少瓶干白葡萄酒?学*商末尾有0并且有余数的除法。

  在解决第一个问题时,先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知道商是107后,再列竖式计算。笔算时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根据学生笔算的情况,把正确的和错误的、竖式简便的和不简便的进行对比,使学生在对比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在计算时,学生出现了不会算或商错位等情况,我先引导学生思考:十位上的2除以4不够商,怎么办?让学生明白用0补位的道理。让学生比较竖式的两种写法的'异同,从中选择较为简便的写法。第二个问题和第一个问题类似,204÷2十位上的0除以2怎么算?在这里我让学生们展开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0除以2,为什么要在商的十位上写0的道理?在解决第三个问题与第四个问题时,我先让学生估一估商是多少,因为学生已有计算商中间是0的除法的经验,通过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说一说商的末尾为什么要添0。

  在做练*时我发现有些同学在计算416÷4时,最高位上的4除以4,商1,十位上的1除以4不够商1,有的学生就在个位上直接商4,于是商变成了两位数14。416÷4当被除数十位上的1除以4不够商1时,应该商0,有的学生也会忘记写!

  针对这一现象,我采取加强学生估算的方法,在做一道题之前,先让学生进行估算,然后再对计算的结果进行验证。在竖式计算前,先让学生估一估商是几位数,再计算,可以降低错误率;在解决问题时,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应用意识。

  检测评价:

  在之后的课堂练*中,我要求学生采用先估算再计算的方法完成*题。从学生的作业批改情况来看,存在着以下问题:

  ①竖式没有写完整;

  ②数位没有对齐;

  ③还有少部分出现移两位下来的;

  ④余数大于除数的。对于学生的这些错误,我想:一方面要进行错因剖析和改错练*,另一方面要在说算理中让学生真正明确笔算除法的步骤。

  问题建议:

  今天,教学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先估算后尝试计算,然后交流算法。课堂上学生能够跟着老师的引导进行做题,课堂气氛也较好。但是当到了练*环节时,问题就出现了。有的学生出现商的位置写错,有的学生对于算理还没有理解透,也有的学生对于这一方面的内容不懂的变通,练*反馈出来的结果很差。


两位数除一位数教学反思实用5份(扩展7)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教学反思优选【10】份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教学反思 1

  在这节课中,我始终围绕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理念。从一开始的主体图入手,创设新学期发新书,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让学生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意在让学生充分观察,发现这里面的数学信息。

  为接下来的顺利解决问题埋下伏笔。接着我又问:“要解决数学书有多少本?需要知道哪两个数学信息?”学生说:“需要知道没打开的和小朋友发下去的。” 这节教材着重解决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问题,为了让学生在这一点上真正有所体验,我觉得动手操作这一环节不能省。在学生用小棒帮助计算“35+30=”,学生摆出35根小棒时我问:“再加上的30根小棒,应该放在哪合适呢?”生说:“应该和十位的3捆小棒放在一起。”我又追问:“为什么要和十位的3捆小棒放在一起?”我先让同桌讨论这一问题,接着找同学回答。生说:“拿来的3捆小棒是表示的3个十,所以要和35里面的3个十放在一起”。这个问题的设计,我觉得在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处是十分必要的。

  在学生通过摆小棒理解“35+3=”和“35+30=”的算理后,我问:“看着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生1说:“这两个算式里面都有35”,生2说:“第一个算式加的是3,第二个算式加的是30”。我问:“35是几位数?,3是几位数?”,生说:“35是两位数,3是一位数”我说:“那也就是说我们学的是两位数加一位数和……”学生马上说:“两位数”。我一听不是自己心里想要的答案,可是又一想学生说的也没错呀,30就是两位数”。

  灵机一动我说:“30是两位数,也是我们认识的两位数里面很特殊的什么数呢?”学生马上想到是整十数。这样在我的引导下,我们共同完成了本节课的课题。我想这样做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一个简单的梳理概括,也是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一个培养”。 针对教材上提出的问题:“上面两道题的算法有什么不同?”我把它换成:“如果让你做这种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题,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学生有的说:“做题一定要认真、细心。”有的说:“一定要注意把一位数加在个位,整十数加在十位”。我想这样问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也是新课改下学生主体性的一种体现。

  课堂上,同学们精彩的表现,是我所想到的,也是我所没有想到的。 我想孩子们有好的发言和*惯,应该是离不开在*时的教学中,老师们一点点对他们的一些在*惯上、思维上和知识上的点滴渗透,也为今天的精彩做好了铺垫。没想到的是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强,思维那么活跃。看来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继续大胆地放手相信学生的能力,给孩子们施展他们才能的机会。同时,我们老师才会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学生真实的课堂表现。从而提高我们为学生服务的质量。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教学反思 2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是人教版第二册中第61页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了整十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学*的。以下是我对于自己教学这一课后觉得满意的几点:

  教学一开始,针对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我设计了两组口算题,创设比赛场境,让学生在比赛中复*旧知,使复*这个环节面貌全新,不单调;比赛结束,让学生比较它们在计算上的不同之处,从而帮助学生重温相同数位上的数可以相加、减得认识,为新知识的学*做好准备。

  在课堂教学中,我针对知识重难点处故意出错,让学生发现问题,主动纠错,从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如:在教学35+3时,通过帮学生拨计数器时故意把3个珠子拨到十位上,下面的学生表示反对老师的拨法,这时我要学生说出反对的理由,学生经过自己的解说战胜老师,教学取得很好的效果。

  练*部分我注意专向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同时变换练*形式,引导学生把一位数加两位数、整十数加两位数归结为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进行计算,促进学*的迁移。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教学反思 3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比较满意的是:

  1、变“数学”为“生活”,实现计算问题生活化。

  针对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创设比赛场境,让学生在比赛中既复*了旧知,使复*这个环节面貌全新,不单调,又为新知探索确定了主题——“谁获胜”,激起探究欲望,致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新知: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并主动探索,实现了改变数学问题为生活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轻松、愉快的感悟出口算新方法。

  2、变“教学”为“互学”,促进师生互动自主化。

  “故错”——“故错”是置疑、激疑、制造矛盾达到引思的一种方式,以此活跃学生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我针对知识重难点处故意出错,让学生发现问题,主动纠错,从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如:在教学35+3时,通过帮学生拨计数器时故意把3个珠子拨到十位上,下面的学生表示反对老师的拨法,这时我要学生说出反对的理由。学生经过跟老师的一番“搏斗”,最后战胜老师,“夺取”知识,获取算理。又如:老母鸡不小心把最后一小题给忘带了,让学生猜测,学生就会纵观前五小题,类比推理出忘带的题目,这样既让学生重现新课内容,回顾学*所得,又从中提高了观察能力。

  3、变“多样”为“优化”,保证创新活动有效性。

  在独立思考和同桌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全班交流,学生各抒己见,交流各自不同的计算方法,再通过多方比较,互相验证,真切地感受到新算法比较好,愿意主动地去应用这些方法,达到多中优化的目的。

  本人才疏学浅,课堂驾驭能力有待提高,比如这节课时间调控不够到位,导致最后“为算式穿新衣”师生比赛活动草草收兵,下课时看到学生为不能和老师赛一场的原因,个个垂头丧气的样子,我很自责。又由于“下课真好”的缘故,忘记了总结就随意下课。当然本节课的教学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请各位前辈不吝赐教,让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有努力的方向。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教学反思 4

  这部分内容教学两位数加整十数与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这部分教材着重解决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问题,它也是后面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的基础。

  一、直观操作与抽象思维。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感悟了、体验了,也能够看着操作的过程或图片用语言来表述思考的过程了,是不是就已经实现了数学教学的目标了呢?数学是一门“抽象化”的学科,我们的教学需要借助直观形象的情境或操作,但是不能停留于“直观会”,要注重对学生从直观体验向抽象思维的提升与过渡。面对学生的“直观会”、“操作会”,我们要注重对学生思维的点拨,重视数学知识成果的提炼,注重直观体验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片段1】用小棒操作、计数器操作算出45+30=75后,

  师:边摆小棒边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或者边拨计数器边说说怎么算的)(大多数孩子都能根据操作说出计算过程)

  师:这两种方法中都是先把哪两部分合起来的?也就是都是先算的什么?再算什么?

  说明:我们在口算45+30时,可以把45分成40和5两部分,先算40+30=70,再算70+5=75。

  【片段2】

  45+3,想一想45+3等于多少?是48吗?用小棒或者计数器来验证一下。

  学生操作后提问:你是怎么算的?

  师:口算45+3怎么算?学生经过独立思考自己抽象出口算方法。

  以上两个片段虽没有将教学过程进行多大的调整与变动,只是教学层次稍有不同。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些教学环节的细微处理,却充分体现了注重引导学生思维由直观到抽象的教学理念。

  【片段1】中通过学生操作,点拨引导发现两种操作之间的共同之处,都是先把40和30合起来,再把70和5合起来是75,从而抽象,45+30的口算方法。

  【片段2】更是通过操作,让学生自己抽象出45+3的口算方法。这样的教学处理,把学生的“直观会”转化成抽象思维,注重了对学生从直观体验向抽象思维的提升与过渡。

  二、“看似会”与“真懂了”。

  学生的生活经验各不相同,家庭教育也各不相同,孩子们的数感也各有差异。因此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有的孩子没教之前就已经会了,而有的'孩子即使在教学之后仍有困难。面对这样的差异,我们该怎么办呢?是无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都吃“同样的饭”?还是因为内容简单,学生会了,就直接简单教教或者放手不教多练*就可以了?

  【片段3】

  出示45+3后,立刻就有学生说出得数是48,还有学生说等于75。

  师:究竟等于多少,咱们自己来找出答案。(用小棒摆一计数器验证。)

  指名汇报: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45+3怎么口算?

  本节课还没有正式教学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位数的时候,部分学生就已经能够口算出45+30和5十3的结果了,这些学生是否真正明白计算45+30的候为什么要将40与30先加,而计算45+3的时候却先算5+3呢?他们有没有从数位的内在原理来理解几个十与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呢?对数位原理的感悟是他们后继学*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乃至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竖式计算的基础。所以,尽管部分学生“似乎会”算了,我们也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回头悟”,在动手操作中更深人地理解知识形成的内在原理,变成“真正会”。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教学反思 5

  教学内容:

  人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二册第64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摆小棒,使学生理解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操作能力,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经历探究两位数加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算法的过程,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9捆带9根)

  教学方法:

  看情景图的方法、探究法、练*法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小朋友们喜欢做游戏吗?下面请大家跟老师一起做对口令的游戏,看谁反应快,说得对。

  1、填空:

  3个一是();3个十是();3个十和5个一是( )。

  2、口算练*:

  30+30=5+3=30+4=50+20=

  4+20=8+30=3+3=60+5=

  小朋友的反应可真快,口算小能手真多呀!

  小朋友们当老师让你们在练*本上写字的时候,我相信你们肯定非常的高兴,因为你们又学会了写其它的字,你们的心情是不是很高兴呢?(出示主题图)

  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跟同桌说一说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集体交流:小林已经写了25个字,他还要再写2个字;小红写了20个字。

  (设计意图:创设发书的情境,让学生在兴趣中参与到学*中。)

  你们观察得真仔细,那么你们能根据找到的数学信息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吗?(同桌讨论)

  (1)小林一共要写多少个字?

  (2)小林和小红已经写了多少个字?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发现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培养学生勇于思考的*惯,让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

  小朋友们真聪明,提出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现在我们先来看一看这两个问题(小林一共要写多少个字?)。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小林一共要写多少个字?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数学信息呢?(小林已经写了25个字,他还要写2个字)

  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呢?

  25+2结果是多少呢?该怎样算?请小朋友们试着算一算,也可以拿出手中的学具摆一摆,算完再与同伴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小组活动交流

  学生到讲台前演示(数数的方法得到结果,利用数的组成得到结果)

  师作点评,重点讲解利用数的组成做计算题

  师适时板书25+2=27

  (设计意图: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小组内或者与同桌之间的交流得到补充,通过聆听他人的意见而丰富了自己的思想。学生在小组的交流中体会合作的快乐。)

  小结:25+2=2725是两位数,2是一位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出示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

  那么在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时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与十位上的数相加。

  刚才我们已经顺利解决了第一个问题,那第

  二个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需要哪些数学信息?小林已经写了25个字,小红写了20个字。

  该怎样列式呢?

  这个算式和第一个算式有什么不同?又该如何计算呢?请同学们想想办法,同桌交流一下该怎么摆,结果是几,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不摆小棒再说说25+20的计算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结:25+20=45中25是两位数,20也是两位数而且是整十数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两位数加整十数,(出示课题的后半部分)那么在计算两位数加整十数时我们该注意什么呢?

  要先把十位上的数相加,再与个位上的数相加。

  3:观察比较,小结算法

  现在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跟同桌说说。

  35+3是先把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加再跟十位上的数加;第二个算式是先

  把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加再跟个位上的数加,也就是要把相同单位的数相加。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比较两个算式的算法过程中,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与两位数加整十数运算区别,从而更好地进行运算。)

  师小结:小朋友们说得真好!这两个算式在算法上虽有不同但都有一个相同点就是把相同单位的数相加。(板书)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在数学王国里到处都有挑战,你们想利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来迎接挑战吗?

  1、学生在书上完成做一做的题目

  讲评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2、看谁算得快。给孩子们限定时间完成做一做。

  3、解决问题。

  我们班有20个女生,23名男生,我们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你们学会了什么新本领?。

  (设计意图:上完一堂课,学生到底学得怎么样,通过学生的小结,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理解情况,也让学生对自己的学*有个认识。)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

  教后反思:

  优点

  让学生在比较两个算式的算法过程中,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与两位数加整十数运算区别

  通过聆听他人的意见而丰富了自己的思想。学生在小组的交流中体会合作的快乐

  学生根据发现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缺点

  多培养学生勇于思考的*惯,让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

  我的反思

  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小组内或者与同桌之间的交流得到补充

  通过学生的小结,可以了解学生的理解情况,也让学生对自己的学*有个认识。

  25+2=2725+20=45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教学反思 6

  在这节课中,我始终围绕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理念。从一开始的主体图入手,创设新学期发新书,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让学生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意在让学生充分观察,发现这里面的数学信息。

  为接下来的顺利解决问题埋下伏笔。接着我又问:“要解决数学书有多少本?需要知道哪两个数学信息?”学生说:“需要知道没打开的和小朋友发下去的。” 这节教材着重解决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问题,为了让学生在这一点上真正有所体验,我觉得动手操作这一环节不能省。在学生用小棒帮助计算“35+30=”,学生摆出35根小棒时我问:“再加上的30根小棒,应该放在哪合适呢?”生说:“应该和十位的3捆小棒放在一起。”我又追问:“为什么要和十位的3捆小棒放在一起?”我先让同桌讨论这一问题,接着找同学回答。生说:“拿来的3捆小棒是表示的3个十,所以要和35里面的3个十放在一起”。这个问题的设计,我觉得在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处是十分必要的。

  在学生通过摆小棒理解“35+3=”和“35+30=”的算理后,我问:“看着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生1说:“这两个算式里面都有35”,生2说:“第一个算式加的是3,第二个算式加的是30”。我问:“35是几位数?,3是几位数?”,生说:“35是两位数,3是一位数”我说:“那也就是说我们学的是两位数加一位数和……”学生马上说:“两位数”。我一听不是自己心里想要的答案,可是又一想学生说的也没错呀,30就是两位数”。

  灵机一动我说:“30是两位数,也是我们认识的两位数里面很特殊的什么数呢?”学生马上想到是整十数。这样在我的引导下,我们共同完成了本节课的课题。我想这样做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一个简单的梳理概括,也是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一个培养”。 针对教材上提出的问题:“上面两道题的算法有什么不同?”我把它换成:“如果让你做这种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题,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学生有的说:“做题一定要认真、细心。”有的说:“一定要注意把一位数加在个位,整十数加在十位”。我想这样问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也是新课改下学生主体性的一种体现。

  课堂上,同学们精彩的表现,是我所想到的,也是我所没有想到的。 我想孩子们有好的发言和*惯,应该是离不开在*时的教学中,老师们一点点对他们的一些在*惯上、思维上和知识上的点滴渗透,也为今天的精彩做好了铺垫。没想到的是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强,思维那么活跃。看来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继续大胆地放手相信学生的能力,给孩子们施展他们才能的机会。同时,我们老师才会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学生真实的课堂表现。从而提高我们为学生服务的质量。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教学反思 7

  首先,复*铺垫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这一内容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的,于是我通过复*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口算,为新课的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注重从情境中提出问题

  我们的新课标指出:“应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作为教学题材,进而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于是我就通过简单的情境:春天到了,如果我们班要组织一次春游,我们班有45(46)个小朋友还有两个老师,应该怎样坐车去呢?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而且让学生充分地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第三,自主探究、交流合作

  新课程指出:“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应该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在本课中,由于个别学生已经能正确地计算出得数了,但是,要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很多小朋友就无法回答了,对于这种情况,我事先要求学生在自备本上画好计数器,当问到你是怎样算的时候,就让学生同桌合作用不同的水彩笔画出两次相加的珠子,大多数学生在掌握了数位后都能把整十数画在十位上,把一位数画到个位上。接着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画的珠子说一说为什么要和十位或个位上的数相加,让学生初步感受整十数和整十数相加,一位数和一位数相加。

  第四,通过对比,强化算理

  在学完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后,首先让学生对45+30和45+3这两道算式进行比较,发现一个加数相同,另一个不同。接着让学生对从计算的方法上进行比较,发现他们虽然都要再拨3粒珠子,可是拨的位置却是不同的,一个要拨在十位上,一个却要拨的个位上,从而进一步明确个位和个位相加,十位和十位相加。同时也很好的培养了学生分析、比较这一数学学*饿方法。

  我校数学教研组承担区计算教学,由我执教一年级的《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很是担心理一是总认为计算课比较枯燥,不容易上出“厚度”,二是现在的课堂“长程两段式”、“三放三收”、“教结构,用结构”、“重心下移”等这些词语在教师的对话中现已经常能听到,但如何在自己课堂教学中实践这些理念,我感到还很难落实或心存疑惑。同时家长们也给我出了道“难题”,有些家长已经提前把这部分内容的计算方法教给了孩子,但孩子们并不完全理解算理。怎样上好这节计算课呢?带着上面的那些疑问我开始研究教材内容,用心做好教学设计。

  首先我对教材进行了分析,《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是苏教版的第二册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两段式教学长程设计”中的第一阶段,即教学“结构”的阶段。它与后面的《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它们之间的知识点是相似的。抓住知识间的共同点,有利于学生迁移。本课要为学生提供方法和步骤,为学生主动学*提供时间的保证,为后面的学*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我分几大环节:

  第一环节常规训练,导入简单。利用几个数让孩子写算式,将算式进行分类,将所学算式前后贯通,由整体进入,也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类的意识.

  第二环节,自主探索,领悟算法:这一环节分为三个层次来组织教学:

  第一层,教学45+30(两位数加整十数):

  在教学45+30时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的学*氛围,通过自主探索——同桌交流——全班展示,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积累了合作交流的经验。自主探索这一环节,第一是通过物化活动,用小棒圈一圈、在计数器上画一画获得结果;然后学具操作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由形象到抽象,把新口算转化成已经掌握的口算。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得出计算方法。

  第二层,教学45+3(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根据刚才的口算,引导学生迁移上面的口算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组织学生互相讨论交流算法,老师协助学生整理并演示思考

  过程,帮助学生进行计算方法与策略的迁移,进一步理解了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提高了学生的计算类推能力,把握知识呈现的层次性。在细微之处仍然体现出层次性。

  第三层,比较45+30和45+3

  通过两道题计算方法的对比,使学生能够发现、比较出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计算方法的区别,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原理,突破了难点,虽然学生语言概括不到位,我认为他说到也够了。

  第三环节,巩固深化,应用算法:这里我设计了两个层次的练*,其实在新授中也融入了练*。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激励评价:通过学生谈注意点,不仅使学生对本课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梳理的过程,而且培养了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尤其是“用这样的方法我们还可以学*怎样的算式”,让学生回顾学*的过程,进一步提炼过程结构。在“教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学*的过程结构,启发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能主动研究相关内容。

  上完课感觉这节课还有很多需要商榷的地方,如:

  蒋主任说本节课还是重心不够下移,学生的学*是钓鱼式的.的确,在教到两位数加整十数要先算什么?学生说来说回答答不到点子上,我很着急,又不知如何引导,就一个劲的一问一答理想想这和我*时在教学中一贯的做法有关,有时害怕学生不会,设计的问题过于细化,学生在老师设计的一个个细小的问题中学会了知识,长期下去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的问题时一定要有让孩子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的感觉。

  由于本节课的两个例题很重要,课堂容量比较大。在教学完例1之后,看看时间来不及了,就快速进入例2的学*,因此在学*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时,没能及时地把*得的算法形成初步技能,也没有沟通与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相同点,就觉得有些眼花了乱了,真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此外,到结束也没能让学生说说用这样的方法能解决怎样的问题,开始黑板上遗留的45+9就不了了之.要是引导学生说一说,不就是把知识贯通起来了吗.

  通过这次教研活动:由第一次执教,再在一起研讨,最后到再一次执教,这一系列活动让我感觉:没有研究之前感觉这内容很简单,没什么好研究的;研究了才发现即使是最简单的内容,也有许多需要研究的地方,只有深入研究了,才有收获!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知识生长点是整十数加整十整十数加一位数,所以,这一节我以复*旧知的形式导入,通过复*唤醒孩子头脑中关于100以内数的组成的知识。

  对于例题的处理,我直接呈现3辆车的信息,让孩子们根据这些条件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应该说,这样的提问完全难不倒孩子们。对于45+30的计算过程,和我预设的一样,刘远首先站起来回答:“个位和个位相加,十位和十位相加”。的确,这是大部分孩子对45+30计算方法的初始认识,家长们的确是这样教孩子们的。孩子就是孩子,尽管我已经用心良苦地唤醒他们头脑中关于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十和几个一相加的旧知,但是他们依然毫不领情地搬出了自己的固有认知。于是,我引导:“这样的计算方法我们还没有学到呢。你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呢?运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是我们数学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方法。”很好,孩子想到了先把45分成4个十和5个一再进行计算。而有了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经历,再计算45+3时,孩子们就很自觉从用数的组成的角度去思考计算方法了。

  这节课的难点是比较例题里两道算式在计算方法上的异同,也就是比较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异同。对于这个难点,我一直犹豫的是最后总结学生的发言时我用什么样的语言把它们的异同表述清楚。一开始是这样表述的:都是把两位数分成了整十数和一位数;不同的是,如果加的是整十数,那么整十数就和两位数的.整十数先相加,如果加的是一位数,一位数就和两位数的一位数相加,因为在加法计算中,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后来有琢磨了一番,改成了这样的表述:都是把两位数分成了几个十和几个一;不同的是,如果加的是几个十,就和两位数的几个十相加;如果加的是几个一,就要两位数的几个一相加,因为在加法计算中,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改变呢?个人觉得,后一种“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更贴切一些,因为“十”和“一”是计数单位,只有相同的计数单位才能相加。就在异分母分数的加法,其通分后化成相同分母的分数再相加的缘由就是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相加。

  看来,数学语言需要三思而后说。

  首先,复*铺垫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这一内容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的,于是我通过复*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口算,为新课的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注重从情境中提出问题

  我们的新课标指出:“应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作为教学题材,进而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于是我就通过简单的情境:春天到了,如果我们班要组织一次春游,我们班有45(46)个小朋友还有两个老师,应该怎样坐车去呢?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而且让学生充分地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第三,自主探究、交流合作

  新课程指出:“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应该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在本课中,由于个别学生已经能正确地计算出得数了,但是,要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很多小朋友就无法回答了,对于这种情况,我事先要求学生在自备本上画好计数器,当问到你是怎样算的时候,就让学生同桌合作用不同的水彩笔画出两次相加的珠子,大多数学生在掌握了数位后都能把整十数画在十位上,把一位数画到个位上。接着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画的珠子说一说为什么要和十位或个位上的数相加,让学生初步感受整十数和整十数相加,一位数和一位数相加。

  第四,通过对比,强化算理

  在学完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后,首先让学生对45+30和45+3这两道算式进行比较,发现一个加数相同,另一个不同。接着让学生对从计算的方法上进行比较,发现他们虽然都要再拨3粒珠子,可是拨的位置却是不同的,一个要拨在十位上,一个却要拨的个位上,从而进一步明确个位和个位相加,十位和十位相加。同时也很好的培养了学生分析、比较这一数学学*饿方法。

  我校数学教研组承担区计算教学,由我执教一年级的《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很是担心理一是总认为计算课比较枯燥,不容易上出“厚度”,二是现在的课堂“长程两段式”、“三放三收”、“教结构,用结构”、“重心下移”等这些词语在教师的对话中现已经常能听到,但如何在自己课堂教学中实践这些理念,我感到还很难落实或心存疑惑。同时家长们也给我出了道“难题”,有些家长已经提前把这部分内容的计算方法教给了孩子,但孩子们并不完全理解算理。怎样上好这节计算课呢?带着上面的那些疑问我开始研究教材内容,用心做好教学设计。

  首先我对教材进行了分析,《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是苏教版的第二册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两段式教学长程设计”中的第一阶段,即教学“结构”的阶段。它与后面的《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它们之间的知识点是相似的。抓住知识间的共同点,有利于学生迁移。本课要为学生提供方法和步骤,为学生主动学*提供时间的保证,为后面的学*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我分几大环节:

  第一环节常规训练,导入简单。利用几个数让孩子写算式,将算式进行分类,将所学算式前后贯通,由整体进入,也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类的意识.

  第二环节,自主探索,领悟算法:这一环节分为三个层次来组织教学:

  第一层,教学45+30(两位数加整十数):

  在教学45+30时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的学*氛围,通过自主探索——同桌交流——全班展示,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积累了合作交流的经验。自主探索这一环节,第一是通过物化活动,用小棒圈一圈、在计数器上画一画获得结果;然后学具操作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由形象到抽象,把新口算转化成已经掌握的口算。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得出计算方法。

  第二层,教学45+3(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根据刚才的口算,引导学生迁移上面的口算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组织学生互相讨论交流算法,老师协助学生整理并演示思考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教学反思 8

  在这节课中,我始终围绕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理念。从一开始的主体图入手,创设新学期发新书,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让学生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意在让学生充分观察,发现这里面的数学信息。

  为接下来的顺利解决问题埋下伏笔。接着我又问:“要解决数学书有多少本?需要知道哪两个数学信息?”学生说:“需要知道没打开的和小朋友发下去的。”这节教材着重解决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问题,为了让学生在这一点上真正有所体验,我觉得动手操作这一环节不能省。在学生用小棒帮助计算“35+30=”,学生摆出35根小棒时我问:“再加上的30根小棒,应该放在哪合适呢?”生说:“应该和十位的3捆小棒放在一起。”我又追问:“为什么要和十位的3捆小棒放在一起?”我先让同桌讨论这一问题,接着找同学回答。生说:“拿来的3捆小棒是表示的3个十,所以要和35里面的3个十放在一起”。这个问题的设计,我觉得在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处是十分必要的。

  在学生通过摆小棒理解“35+3=”和“35+30=”的算理后,我问:“看着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生1说:“这两个算式里面都有35”,生2说:“第一个算式加的是3,第二个算式加的是30”。我问:“35是几位数?,3是几位数?”,生说:“35是两位数,3是一位数”我说:“那也就是说我们学的是两位数加一位数和……”学生马上说:“两位数”。我一听不是自己心里想要的答案,可是又一想学生说的也没错呀,30就是两位数”。

  灵机一动我说:“30是两位数,也是我们认识的两位数里面很特殊的什么数呢?”学生马上想到是整十数。这样在我的引导下,我们共同完成了本节课的课题。我想这样做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一个简单的梳理概括,也是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一个培养”。针对教材上提出的问题:“上面两道题的算法有什么不同?”我把它换成:“如果让你做这种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题,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学生有的说:“做题一定要认真、细心。”有的说:“一定要注意把一位数加在个位,整十数加在十位”。我想这样问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也是新课改下学生主体性的一种体现。

  课堂上,同学们精彩的表现,是我所想到的,也是我所没有想到的。我想孩子们有好的发言和*惯,应该是离不开在*时的教学中,老师们一点点对他们的一些在*惯上、思维上和知识上的点滴渗透,也为今天的精彩做好了铺垫。没想到的是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强,思维那么活跃。看来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继续大胆地放手相信学生的能力,给孩子们施展他们才能的机会。同时,我们老师才会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学生真实的课堂表现。从而提高我们为学生服务的质量。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教学反思 9

  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基础是整十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因此,教学一开始我就先设计了两组口算题,通过让学生比较它们在计算上的不同之处,从而帮助学生重温相同数位上的数可以相加、减的认识,为新知识的学*做好准备。

  传统的计算教学比较枯燥,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充分利用课本“发新书”这一情景图,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计算。首先,放手让学生提出有关加法的问题。学生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提出的加法问题有些为已学知识,需要教师酌情引导,以免偏离主题。在探讨算法时,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并给学生交流、展示的空间。算法的多样化增加了学生思维的活动量,给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机会。课堂上,学生确实也提出了很多算法。然后我要求学生通过比较,说说哪一种算法比较好。当然无论怎样算,最后都要让学生明确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练*部分我注意专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同时变换练*形式,引导学生把一位数加两位数、整十数加两位数归结为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进行计算,促进学*的迁移。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教学反思 10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教学反思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两位数减两位数最直接的基础,它在整个100以内加减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学生刚学完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再学*这部分知识对多数学生来说应该不算困难。因此在教学预设时,我特别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同时,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摆一摆、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引导探索和总结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本课时,我充分利用了教材提供的资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活动,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能够从数量上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兴趣与*惯,促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计算意识。

  二、动手操作,引导合作探究新课标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这一环节,我让学生通过“摆一摆、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理解算理。教学这部分内容,我留给孩子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操作与交流,让他们在操作中学会思考、学会比较、学会总结。整节课的设计,我认为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由具体到抽象。

  三、投其所好,精心设计练*计算是枯燥的,如果课后的练*只是一味的计算,一年级的小学很容易疲劳,小学生是非常喜欢新鲜、有趣的活动的,为了再次激起学生的学*兴趣,课后练*时,我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投其所好,精心设计了“夺智慧星”和“摘苹果”这两个游戏,对本课所学知识进行综合练*。这样不仅体现了练*的层次性,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不知道不觉中完成了大量的口算练*,还使学生乐学,愿学。但是,也存在一些的问题,比如课堂驾驭能力不高,课堂上不能很好地利用学生动态生成的资源,总是想把学生拉到自己预设的情境中来。


两位数除一位数教学反思实用5份(扩展8)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反思优选【十】篇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反思 1

  今天,教学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这节课是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难点。

  这节课,由于有上一节课的铺垫,我首先通过复*两位数除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和口算除法,为本节课的学*做好了铺垫。然后再教学的过程中,注重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先估算后尝试计算,然后交流算法。课堂上学生能够跟着老师的引导进行做题,课堂气氛也较好。但是当到了练*环节时,问题就出现了。有的学生出现商的位置写错,有的学生对于算理还没有理解透,也有的学生对于这一方面的内容不懂的变通,练*反馈出来的结果很差。于是,下了课,我不停的反思,这节课,我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呢?经过反思后,我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1)对于首次接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学生一下子很难适应,我应该在给学生复*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后,继续创设一个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的题目,让学生在一步步的引导和尝试中,进入今天学*的内容:一个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然后让学生比较两题,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从最高位除起,当最高位不够除时,应看下一位,然后商也要写在相应的位置上。

  (2)在探究算理时,我也引导不是很到位。如果学生说23表示230时,我及时引导表示23个什么,就不用费那么多时间学生却说不出了,这样就有了练*的时间,不至于教学效果没有得到很好的反馈,造成这节课的不完整了。

  (3)在学生上黑板板演出错时,我不应该那么的心急的去指导那位学生,而应该把这当做我的教学资源,让在下面做题的同学尝试发现上来做题的同学的.错误,然后以此为鉴,这样学生下次做题也能够避免犯同样的错误了。

  在这一节课里,有很多不如意的方面,也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在备每一节课的时候,不应该为了教学进度而把学生的实际落在一遍,在今后的备课里,我应该要找准每堂课要求掌握的基本点,围绕基本点备足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应对措施,这样就不至于出现某一环节出问题而影响整体计划,完不成课堂教学任务的情况。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反思 2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是在学生学*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一位数)以及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初学容易出现商的书写位置的错误,它是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难点。

  本节课我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1)通过复*,为学生学*新知识做好了准备。课一开始,我进行了口算和笔算练*,为本节课的学*做好了铺垫。

  (2)注意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先估算后尝试计算,然后交流,层层推进。

  (3)竖式计算教学在加强算理教学的基础上,体现了学生学*的主体性。

  不过,虽然本节课显得朴实、扎实,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在复*笔算和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后,没有让学生总结一下应注意的问题,这样不利于学生避免不应犯的'错误。

  (2)在探究算理时,由于我引导不到位,如果学生说18表示180时,我及时引导表示18个什么,就不用费那么多时间学生却说不出了,这样就有了练*的时间,不至于教学效果没有得到很好的反馈,造成这节课的不完整了。

  (3)在学生回答问题不准确时,我由于心急,没给学生留够足够的思考空间,而是打断了学生找下一位学生回答。这样可能会打击有些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今后,在备课时要找准每堂课要求掌握的基本点,围绕基本点备足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应对措施,这样就不至于出现某一环节出问题而影响整体计划,完不成课堂教学任务的情况。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反思 3

  教材简析:

  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安排的,先教学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再教学非整十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这节课是本单元的起点,学好这部分知识将为下面学*首位不能整除及商末尾有o的除法打下基础。 教材首先出示买铅笔的场景图,接着提出了两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均每个男孩买多少枝?*均每个女孩买多少枝?先让学生借助实物操作,解决第一个问题,理解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联系生活情境解决第二个问题,共同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接着介绍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和书写格式,并重点讨论2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上,以进一步明确算理。教材通过由易到难的练*,使学生逐步掌握除的顺序和商的书写方法,并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片段:

  两人一共买了46枝铅笔,*均每人买多少枝?

  1、教学口算方法:

  指名列式:462

  师:结果是多少呢?借助小棒分一分

  生独立操作,指名交流分的过程及结果:

  (1)每人先分2捆是20枝,再分得3枝,合起来是23枝。

  (2)402=20(枝)

  62=3(枝)

  20+3=26(枝)

  2、教学用竖式计算:

  生独立自学书本上竖式的书写方法:

  小组讨论:2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

  教学反思:

  1、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算理

  在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口算方法时由于部分学生应能应用已有知识计算出结果,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进一步理解算理,我主要通过让学生摆小棒来理解。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探讨出新知。因为动手操作是一种主动学*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所以,通过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学*新知识,正是适应这一认知特点,学生只有在一些实际操作中才能逐步体会、理解形和数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愉快氛围中获取知识。

  2、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中理解算理

  在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时,我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观察竖式并结合操作思考以下问题:(1)从哪一位开始算起(2)2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3)竖式中的第二个4、6分别表示什么等问题,通过观察、思考,应用已有知识(有余数除法的笔算方法)的迁移摆小棒的.过程,很容易理解第二个4、6分别是怎么得来的,表示什么。

  3.缺乏新旧知识点的对比

  本次教学是以有余数除法笔算方法为基础的,但两个知识点之间又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以前学的有余数的除法是直接应用表内除法计算的,商都是一位数,而现在所学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除法则商是两位数,不能直接应用表内除法进行计算,而要从十位开始算起。由于没有让学生进行新旧知识的对比,导致很多学生在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除法时,和以前的知识产生混淆。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反思 4

  这部分知识学生掌握得很好,想出了很多口算方法。比如96÷8,大部分学生用的是心里想竖式的方法,这与前面的学*有关。也有的学生是利用数的组成:想9个十除以8得1个十,余1个十,1个十加6得16,16除以8得2,10加2得12;有的学生用的是80÷8=10,96-80=16,16÷8=2,10+2=12,我把它称为“拆数法”(自己编的)。通过探索和交流,学生们不断完善了自己的想法,掌握了一般的口算方法。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熟悉“拆数法”,在应用环节,我重点引导学生交流如何用“拆数法”进行口算。有的同学对如何拆数存在困惑,比如96÷8,为什么要拆成80和16,而不拆成90和6,大家最后发现除数是几就拆成几十,这种方法比较简便。

  练*中学生们对自主练*第5题存在争议。家政公司为王阿姨推荐了两份工作:A工作5小时70元;B工作7小时91元;有的.学生用每小时的收入进行选择A,有的学生根据总收入进行选择B,两种方法我都给予了肯定。通过教学我感到今后应引导学生更多地参加实际活动,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反思 5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教材是这样安排的:学生先列出算式,再利用学具进行实际操作,而此时的操作,学生更多的是注重算式的结果,很难为计算建立形象支撑。为此,教学时先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笔算,出现多种结果,再引导学生操作,验证获得结果,满足学生急需知道算式结果的心理需求,然后引导学生产生为什么十位上的数要和个位的数合起来接着除的疑问。带着疑问让学生动手操作,为竖式计算的思维过程提供形象支撑。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而学生思维以形象性为主。在教学中,单靠老师的言语讲解有时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充分利用操作。通过操作让学生逐步形成一定的操作表象,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算理。“操作”具有看得见、摸得到的优点;“操作”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操作”有时能帮助理解问题,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从学*中得到无穷的乐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操作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感知材料,让他们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器官都参加到学*活动中来,在操作中,在学*回答中,让学生获得结果,获得成功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逐步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

  总之,由于学生已有认知基础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了解学生不同的操作方法,并在课堂上有效地引导,逐步让学生在比较明晰较合理的操作方法上理解算理,从而提高计算技能。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反思 6

  一、教学中的困惑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教材是这样安排的:学生先列出算式,再利用学具进行实际操作,思维活跃的孩子一下子就能得出答案,不屑于“动手”,而动手操作的学生更多的是注重算式的结果,很难为理解算理建立清晰的表象,操作过程有些流于形式。

  二、改进方法

  1、选择合理的操作时机

  教学时应先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笔算,出现多种结果,再引导学生操作,验证获得结果,满足学生急需知道算式结果的心理需求,然后引导学生产生为什么十位上的数要和个位的数合起来接着除的疑问。带着疑问让学生动手操作,为竖式计算的思维过程提供形象支撑。

  2、重视操作过程,提高操作效率

  本课的算理是抽象的,而学生思维以形象性为主。在教学中,单靠老师的言语讲解有时是远远不够的,应充分利用操作。通过操作让学生逐步形成一定的操作表象,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算理。“操作”具有看得见、摸得到的优点;能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从学*中得到无穷的乐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操作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感知材料,让他们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器官都参加到学*活动中来,在操作中,在学*回答中,让学生获得结果,获得成功感,体会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逐步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

  总之,由于学生已有认知基础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了解学生不同的操作方法,并在课堂上有效地引导,逐步让学生在比较明晰较合理的操作方法上理解算理,从而提高计算技能。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反思 7

  教材简析:

  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安排的,先教学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再教学非整十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这节课是本单元的起点,学好这部分知识将为下面学*首位不能整除及商末尾有o的除法打下基础。 教材首先出示买铅笔的场景图,接着提出了两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均每个男孩买多少枝?*均每个女孩买多少枝?先让学生借助实物操作,解决第一个问题,理解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联系生活情境解决第二个问题,共同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接着介绍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和书写格式,并重点讨论2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上,以进一步明确算理。教材通过由易到难的练*,使学生逐步掌握除的顺序和商的书写方法,并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片段:

  两人一共买了46枝铅笔,*均每人买多少枝?

  1、教学口算方法:

  指名列式:462

  师:结果是多少呢?借助小棒分一分

  生独立操作,指名交流分的过程及结果:

  (1)每人先分2捆是20枝,再分得3枝,合起来是23枝。

  (2)402=20(枝)

  62=3(枝)

  20+3=26(枝)

  2、教学用竖式计算:

  生独立自学书本上竖式的书写方法:

  小组讨论:2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

  教学反思:

  1、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算理

  在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口算方法时由于部分学生应能应用已有知识计算出结果,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进一步理解算理,我主要通过让学生摆小棒来理解。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探讨出新知。因为动手操作是一种主动学*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所以,通过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学*新知识,正是适应这一认知特点,学生只有在一些实际操作中才能逐步体会、理解形和数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愉快氛围中获取知识。

  2、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中理解算理

  在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时,我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观察竖式并结合操作思考以下问题:(1)从哪一位开始算起(2)2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3)竖式中的第二个4、6分别表示什么等问题,通过观察、思考,应用已有知识(有余数除法的笔算方法)的迁移摆小棒的过程,很容易理解第二个4、6分别是怎么得来的,表示什么。

  3.缺乏新旧知识点的对比

  本次教学是以有余数除法笔算方法为基础的,但两个知识点之间又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以前学的有余数的除法是直接应用表内除法计算的,商都是一位数,而现在所学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除法则商是两位数,不能直接应用表内除法进行计算,而要从十位开始算起。由于没有让学生进行新旧知识的对比,导致很多学生在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除法时,和以前的知识产生混淆。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反思 8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教材是这样安排的:学生先列出算式,再利用学具进行实际操作,而此时的操作,学生更多的是注重算式的结果,很难为计算建立形象支撑。为此,教学时先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笔算,出现多种结果,再引导学生操作,验证获得结果,满足学生急需知道算式结果的心理需求,然后引导学生产生为什么十位上的数要和个位的数合起来接着除的疑问。带着疑问让学生动手操作,为竖式计算的思维过程提供形象支撑。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而学生思维以形象性为主。在教学中,单靠老师的言语讲解有时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充分利用操作。通过操作让学生逐步形成一定的操作表象,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算理。“操作”具有看得见、摸得到的优点;“操作”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操作”有时能帮助理解问题,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从学*中得到无穷的乐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操作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感知材料,让他们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器官都参加到学*活动中来,在操作中,在学*回答中,让学生获得结果,获得成功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逐步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

  总之,由于学生已有认知基础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了解学生不同的操作方法,并在课堂上有效地引导,逐步让学生在比较明晰较合理的操作方法上理解算理,从而提高计算技能。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反思 9

  重难点:

  这一节是小学三年级数学第六页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估算以及笔算得基础上进行的。主要研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的中间末尾有0的这种特殊情况,这一内容也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终结内容。只有学*了这部分内容,学生的知识结构才能进一步完善,才能更好地为今后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打好基础,以及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在教学上紧紧围绕教学重难点开展教学工作。

  教学策略:

  本信息窗呈现的是两位小记者到果品加工厂采访的情景,通过与工人叔叔的对话了解果汁、果脯、葡萄酒的生产情况,呈现出数学信息,提出四个相应的数学问题。第一个问题:*均每分钟生产果汁多少瓶?学*商的中间有0的除法,说明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要在这一位上商0;第二个问题:*均每小时生产多少千克果脯?是被除数中间有0,商中间也有0的除法,说明在除的过程中,遇到被除数哪一位上的数是0且前面没有余数时,这位上的商就是0,要在这一位上写0,这个0起这占位的作用,不能不写;第三个问题:*均每分钟生产多少瓶干红葡萄酒?学*商末尾有的除法;第四个问题:*均每分钟生产多少瓶干白葡萄酒?学*商末尾有0并且有余数的除法。

  在解决第一个问题时,先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知道商是107后,再列竖式计算。笔算时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根据学生笔算的情况,把正确的和错误的、竖式简便的和不简便的进行对比,使学生在对比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在计算时,学生出现了不会算或商错位等情况,我先引导学生思考:十位上的`2除以4不够商,怎么办?让学生明白用0补位的道理。让学生比较竖式的两种写法的异同,从中选择较为简便的写法。第二个问题和第一个问题类似,204÷2十位上的0除以2怎么算?在这里我让学生们展开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0除以2,为什么要在商的十位上写0的道理?在解决第三个问题与第四个问题时,我先让学生估一估商是多少,因为学生已有计算商中间是0的除法的经验,通过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说一说商的末尾为什么要添0。

  在做练*时我发现有些同学在计算416÷4时,最高位上的4除以4,商1,十位上的1除以4不够商1,有的学生就在个位上直接商4,于是商变成了两位数14。416÷4当被除数十位上的1除以4不够商1时,应该商0,有的学生也会忘记写!

  针对这一现象,我采取加强学生估算的方法,在做一道题之前,先让学生进行估算,然后再对计算的结果进行验证。在竖式计算前,先让学生估一估商是几位数,再计算,可以降低错误率;在解决问题时,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应用意识。

  检测评价:

  在之后的课堂练*中,我要求学生采用先估算再计算的方法完成*题。从学生的作业批改情况来看,存在着以下问题:

  ①竖式没有写完整;

  ②数位没有对齐;

  ③还有少部分出现移两位下来的;

  ④余数大于除数的。对于学生的这些错误,我想:一方面要进行错因剖析和改错练*,另一方面要在说算理中让学生真正明确笔算除法的步骤。

  问题建议:

  今天,教学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先估算后尝试计算,然后交流算法。课堂上学生能够跟着老师的引导进行做题,课堂气氛也较好。但是当到了练*环节时,问题就出现了。有的学生出现商的位置写错,有的学生对于算理还没有理解透,也有的学生对于这一方面的内容不懂的变通,练*反馈出来的结果很差。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反思 10

  开始备课时,我觉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对学生应不是太难。但从学生的学*情况来看,学生学得确实很吃力,做题时耗时费力,为此教学进度不得不放慢,但学生掌握得仍不能让我满意,面对学生的练*、作业,我忧心忡忡:是新课标教材太难了,还是没有更好地把握教材的编排意图,或是我没能正确了解学生,没有找准新知的切入点,使教学陷入被动?

  通过实践与反思,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是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时,利用教材提供的“生活情境”图,引出“三年级*均每班种多少棵树?”这一问题后,先让学生试着用图示的方式给树分捆(每捆10棵),然后*均分开,这样学就知道了答案是21棵。接着让学生列出算式42÷2,并进行估算42÷2≈20,再利用竖式进行准确地计算,而这部分知识难点较多: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试商、正确判断商是几位数并正确计算,这些都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学生对于笔算除法的算理理解起来不太容易,要想正确计算,还需要在大量的'练*中理解算理熟练掌握,而那些学*处于中、下等水*的学生,学起来尤其吃力。

  二是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估计不够。由于学生只学过简单的笔算除法,相隔时间较长,有一部分学生对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及试商方法已经淡忘,而我在教学时只想着赶时间,赶进度,对这部分内容只在复*时用两道练*题一带而过,没有花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复*巩固,导致学生在竖式计算时屡屡出错。

  三是课后练*中有些题目解决起来难度较大,费时费力。而那些学*处于中、下等水*的学生则往往知难而退,不等做完就失去了兴趣和信心。此时我应该抓住学生的好胜心,采用小组竞赛、个别表扬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新课标教材以其选材内容贴*生活,形式新颖活泼给我们带来了学*数学的乐趣,但正是其灵活多样让学生难以把握。有待于让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去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