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粽》的教学反思优选【10】篇

首页 / 教学反思 / |

  《端午粽》的教学反思 1

  今年的3月28日,是我上《端午粽》校级精品课的日子,通过一系列的准备和磨课,让我收获颇丰,也得到了许多的感悟。下面我来简单谈一谈。

  其实我性格属于有些急躁型的,一直焦急于自己的课能不能上的让学生有兴趣,让自己满意。作为一名教师,上语文课可能是比较简单,但是上好一节语文课确是难上加难。语文课要想上的好,不仅要有自己的思想,还需要有丰厚的底蕴。即使是一年级的语文,也不容忽视。如何让小朋友从小产生对语文的热爱,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这也让我们这些一年级的教师肩上的担子重之又重。在来到桃州一小,让我认识最深刻的是,做一名有担当有责任的教师。桃州一小每一位老师都是吃苦耐劳,虚心学*,这值得我去学*。因此,在这样一个有着浓厚文化氛围,有着担当的环境中,更加促使我要积极进步。所以,在从准备《端午粽》到上课,到接受各位老师的评价这一路走过来,让我认识很多。

  由于是校级精品课,有很多语文教师来听课,所以我很紧张,也提前很多天进行准备。首先是写教案,我一直觉得这是我的弱项。因为设计一份思路清晰,结构完整的教案还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我改了又改,还参照了其他很多优秀的教案,才将草稿拟定。开始是在一(5)班试上一节课,发现内容过多,时间不够。于是进行修整,并在一(7)班进行了试上。在这里我要非常感谢杨xx老师,她不仅仔细听了我的课,非常耐心的指出了我的问题,课堂内容的不扎实,条理的不清晰等,并且将她的想法说给我听,教会我很多教学方法,让我知道如何把握课堂。回去之后,我将杨老师的想法和我自己的思路糅合,重新对教案进行修改。这次的磨课如同一次大换血,也让我稍微有些自信。

  第三次的磨课,我请来了李校长、汪丽老师和曹娟娟老师来听课,也非常感谢她们能抽出宝贵的时间,不仅仔细听课,特地花了一节课的时间给我评课。

  《端午粽》我是本着“随文识字”的想法,课堂观察点是如何创设有效的情境让学生去识字、记字。但是由于我缺乏相应的教学经验,还不能够很好的以随文识字的方法驾驭课堂。所以我听了李校长她们的建议后,我还是决定先学生字,再读课文,然后将生字穿插到课文中去,让学生有效的识记。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没有充分掌握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将课文挖的太深,而忽略了扎实学生基础这一关键点。李校长她们提出的这一点让我认识到,首先设计教案时还是要进行一定的学情分析,以及《义务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一年级学生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对教案进行设计,对课堂进行规整。在课堂语言组织方法,有些地方过于繁琐,有些地方的过渡我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衔接才更加的适合。李校长安慰我说,这是年轻教师所缺乏的,但是没有关系,慢慢来,要不断的学*才能把握这些小细节,并且通过课文的一个小点给我进行详细的说明,让我非常的感动。

  由于我过于拘束,课堂上还放不开,所以我在课堂上的请趣味还不够浓,这一点我也意识到,我相信在以后的时间里我会慢慢地改正。在这里我非常感谢李校长、汪老师和曹老师给我的建议,我认为这不仅仅是教学建议,更是她们毫无保留的将教学经验传授给我,让我意识到课堂不仅仅需要用心,还需要好的教学方法,抓住细节,才能将一堂课完整的上下来。所以我很感动的是不仅是学校老师对我的帮助,更多的是对我这个年轻人的关心,她们的耐心、、帮助,友爱,让我想更好地做自己,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端午粽》这节精品课在诸多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较好的完成,至少和之前我的课堂相比,是有很大的进步,我很知足。在得到李校长和其他老师的肯定,我很高兴,也有了一些自信心,虽然有不足之处,我相信在我的慢慢改正之下,会越来越好。年轻的我也不能将一堂课上的完美,人人称赞,但是有了进步,和之前的自己相比,更努力,就够了。什么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往上走,才踏实,才丰富。

  这节课上下来,我真的收获很多,不仅仅是领导的支持,同事的帮助,也让我看到,教学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更需要的是不断的积累,不断的学*。从自身来说,要不断的去听课,去琢磨,积累教学方法,关注课堂小细节。重要的是还是要多读书,读一些理论的文章,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从外界来说,我们可能发现不了自身的问题,这还需要借助其他人的帮助,给我们指点,指出不足之处,我们虚心接受并积极进行改正。在生活上,我们可以自己准备笔记本,随时记录自己的想法,包括优缺点,进行总结,回过头来,这也是我们宝贵的经验。

  做最好的自己,回首,不后悔,不遗憾,才是最好的!

  《端午粽》的教学反思 2

  《端午节》是湘美版三年级下册的一课,它属于设计。应用的教学领域。在端午佳节时,为了让学生们能够参与和体验节日的快乐气氛,我决定教学生用卡纸做香包。于是我自己先学折了一下,然后让其他老师也学着折了下,她们都说比较难,尤其是三年级的学生,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都还不是很强,很难学会!为上好这课我总结出几个教学难点:

  (1)制作香包用的示意图,刻度必须精确。

  (2)在折叠时,由*面形成立体的基本型。

  (3)在装饰时找准装饰的面,从而进行有创意的装饰。

  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弱,也缺乏细心的概念,我将画示意图的任务课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完成,这样既节省了上课的时间,又让学生与家长之间有一定的互动,对促进彼此间的情感交流有一定好处。

  在课堂中,我以开门见山的提问导入,并请学生介绍了他们所知道的关于端午节的知识。在学生说到屈原时,我呈现了傅抱石的作品《屈原泽畔行吟图》在欣赏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了中国画以及屈原的人和事,这一环节让深刻的体验到*时对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有多么重要,学生已经认识中国画,而且还知道什么是中国画。让我无比欣慰。

  在讲述香包制作的过程时,我先带领学生视频欣赏《庆阳香包节》并跟随视频的播放介绍香包的种类,直观性很强,提高了学生的眼界,

  也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接着我又出示了自己制作的香包,请学生观察,提问:香包有几个面?学生回答:六个面。它有什么装饰?生:小挂件和图案。我请一位学生上台拆,其他学生观察,拆开后仔细观察示意图,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师生交流。然后请一位已经会折的同学上台边演示边讲解香包的折法,并及时对上台拆香包和演示折香包的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表扬。有了学生的讲解和演示,大部分同学已经掌握,但最难的部分部分同学掌握的还不是很好,因此,我又介入再次讲解重点部分,长方形的纸条如何有*面变成立体的,为了使学生看的更清楚,我在示意图的前六个三角形中标注数字1、2、3、4、5、6这几个数字,进行找朋友的游戏,1找4形成一个立体锥形,然后找到5,6也想和他们做朋友,于是它也来了,这样既直观又简单明了的把折香包的关键点突破了。学生掌握后,开始自己动手折香包,老师巡回指导。对折的认真的特别是棱角分明的同学及时做出表扬,对学困生给予帮助和指导。

  在学生折好香包后,请同学们欣赏手工艺大师的作品,他们的香包上装饰了那些图案。师生交流小结,有代表吉祥的图案:莲花、如意、蝴蝶、一切美好的东西以及自己发挥想象的图案。在装饰的过程中,学生们的想法都很丰富,涂出丰富的线条和色彩,各种各样的吉祥图案展现在大家的面前,本来我要自己教学生挂吊坠,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已经会自己挂吊坠,于是我再次请小老师来教学生,大家学的很认真。做好的香包上,有的图案特别有创意,有的配以文字,有的同学在一个挂坠上挂了两个、三个香包。一件件香包

  作品挂在黑板上,大家欣赏着,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说着自己喜欢的香包,也有提出建议的,此时的我也沉浸在幸福中,孩子们的能力再一次得到培养和锻炼。

  教学的方式是多样的,目标却都是一样的,就是为了让学生热爱学*,并且学到更多的知识。美术课程不再单单是技巧与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也非常重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学*的意识,享受过程,并且从中得到成就感和满足感,找到学*的方式,明确学*的态度,为自身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但在这一课中,也存在一些缺憾,在教学中还应对学生的评价语言更丰富些,老师的语言再精炼些。这是我今后要努力的方向。谢谢大家!

  《端午粽》的教学反思 3

  《端午棕》选自作家屠再华写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课文是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读好长句子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因此,我在教学设计有感情朗读课文时,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端午棕对于孩子们并不陌生。

  但是端午节孩子们就不是很熟悉,课前我给孩子们看了有8分钟的一段视频,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没想到效果真是好极了,考虑到课堂时间有限,不可能所有的字词都面面俱到。

  所以在教学中也按“音”、“形”、“义”进行了侧重教学。课文中的“箬叶”一词在读音上学生很容易混淆,在发音中容易出现“l、r”混读的情况,在教学中,我着重进行“箬”字的拼音教学,先让学生读准“若”这个曾经学过的字,然后结合形声字告诉他们这两个字的读音是一样的,最后以开火车的方式进行逐个正音。

  “学本课堂”即以学*者学*为中心。“学本课堂观”充分相信学生的学*潜力,当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以后,教师和学生将以*等的'身份共同开展学*活动,实现学*目标。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最喜欢的学*方式就是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在通读课文是带着问题去读书,圈一圈划一划的方法,让学生动嘴动手,掌握学*方法。感受课文大意,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通顺每一句话,增强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接着让孩子们在朗读长句子是设计了一个游戏环节,我和学生配合读,但是与以往不一样的地方是我先读,我读停下来的时候学生读,锻炼他们的听力和反应能力,孩子都很积极的配合,耳朵听,眼睛看,注意力集中,这样就巧妙的将学生带到主动学*的氛围中。

  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把培养学生学*兴趣、学**惯和学*能力是学本课堂教学的关注点,多读,让学生学会提问,我用了一个填空式的形式,把端午棕的样子、味道和花样,让学生梳理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

  我在*时的教学中落实“改变一点点,一点点的改变”的思想,如,改变备课方式,改变我的教学观念,有效的作业与训练等,研究学生,课程标准,教学方法和学*方法,让我的课堂真正属于学生。

  《端午粽》的教学反思 4

  本节课是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愉快的夏天》中的第二个主题《过传统节日—端午节》,这个主题下有三个内容,端午节的故事,端午节的活动和学做小纸粽,我这节课主要讲的是前两个主题。

  通过研读教材和教参,我觉得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有端午节的日期,屈原的故事,端午节的活动。教师的授课应该从学生身边入手,对于学生而言,端午节的活动可能更贴*他们的生活,所以我采用了倒叙的方法,先讲端午节的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对于这部分我多采用视频资料的方法,既让学生感兴趣,又能够记住端午节的活动,为考试做准备。

  对于屈原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就可以,主要是让学生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学*他的爱国精神。

  端午节的日期应该说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知识,学生年龄小,对于农历,公历了解的不多,我的突破口就是教他们看日历,能够看懂哪是公历,哪是农历,能够根据农历找公历,能够找到端午节的日期,这也是生活中的一种技能。

  我的方法是在每个环节结束的时候出检测题,目的是加深学生的印象,那么在整节课讲完之后,出一张检测卷,对学生这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检测,题的形式多样化,更能够加深学生的记忆,从而更好的掌握知识点,为监测做准备。

  《端午粽》的教学反思 5

  课文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本课的重点是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我在教学过程中把握住住了教学重点,注重了读长句子的训练了和完整话的训练,让孩子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和味道,但是本以为孩子们都能吃过粽子肯定能说的很好,但是说话训练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发现孩子们对于粽子的样子和味道表达得不够完整。

  我反思一下他们对于说话训练不够完整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是有的孩子不喜欢吃粽子根本没有见过,第二就是对文本第二自然段理解不到位。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粽子的一些特征,并且是从外到里的顺序描写了粽子的样子。

  训练长句子的能力,在反复诵读中训练,这样才能培养语感。但是我班孩子的朗读能力是比较薄弱。,主要一节课又要分析重点段又要认读生字还有书写生字。总感觉给孩子们朗读课文的时间不多。再有就是在家不能做到充分的阅读,孩子们对于文本内容不熟悉,所以影响朗读效果。做好语文课前预*我觉得非常必要。

  《端午粽》的教学反思 6

  本课语言形象生动,其中有许多值得学生积累的词语,比如对粽子样子、味道的描写中,分别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来形容箬竹叶、糯米和枣,可以归类积累,同时在学*叠词的基础上感受句子的韵味和节奏。文章用词也很丰富,如“美滋滋”“又黏又甜”这些鲜活的词语,为文章增添了光彩,使表达有了韵味。这些词语的运用使课文对端午粽的描述更为形象。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这些词语进行归类、理解和运用,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不足之处: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高,不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组长的分工不够明确,学生汇报时不够自信等,这些问题我都会在后期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改进措施:1、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把培养学生学*兴趣、学**惯和学*能力作为本课堂教学的关注点,多读,让学生学会提问。2、我用了一个填空式的形式,把端午粽的样子、味道和花样,让学生梳理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

  《端午粽》的教学反思 7

  《端午粽》这篇课文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文中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来形容箬竹叶、糯米、枣,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积累这样的词,同时注重朗读指导,让学生感受句子的韵味和节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教时旨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上课伊始课件播放“丰富多彩的端午节*俗活动”的情境导入,再走入情境揭示课题后让学生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创设浓厚的节日气氛,引导学生从实际的生活体验中出发,谈自己对端午粽的了解,采用贴*学生生活实际的导入法,更能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学生初读后同桌相互检查生字词,当小老师纠正对方读得不准确的字音,再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记忆这些生字的,用“加一加、作比较、扩词,分析字形结构、想象”等方法,特别有意思的一个“豆”字,有学生说“豆”的想象记忆法:“中间的口就是豆子,上面一横是盖子,下面点撇是火苗,一横是灶台,就是锅里在在煮豆子。”多好的方法呀!

  接着采用游戏环节:我是读词王。以小组为单位读生词,读对一个本小组得一颗星,得星最多的小组获胜,每人可在班级考核表中加个星,还可指名学生读生词,读正确了就当小老师领读,然后把生字送回文中指名比赛读文。

  这样设计是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本环节通过初读课文,感受课文大意,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通顺每一句话,增强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设计游戏环节,巧妙地将学生带到主动学*的氛围中,培养了学生学*汉字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汉字的积极性。

  第二课时主要引导学生以读促学的手段去理解课文内容。我先配乐范读课文,再引导学生分组逐段朗读、自由朗读、创设问题情境朗读、合作读等形式,读通后再来品读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做到真正以读促学,以读促教。

  针对二、三、四自然段我提出以下问题:

  1. 粽子是用哪些材料做的?

  出示“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指导学生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描述粽子的外形特点。

  2.继续追问:为什么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而不用“青的”“白的”“红的”呢?再比较句子,体会好处。

  (1)课件出示两个句子,朗读比较有什么不同。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粽子是用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的枣。

  (2)指导朗读:这样AAB式的重叠词更能体现出粽子的特点,各种颜色相间,色香味美。朗读时仿佛让人品尝到了香甜的味道。

  3.外婆包的粽子花样很多,结合课文说一说外婆包的粽子有哪些种类。

  4.说一说,端午节为什么会有吃粽子的*俗?

  根据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每年端午节我们都会吃粽子,今天通过学*《端午粽》,我们不仅“品尝”了美味香甜的端午粽,还知道了端午节的由来。每当我们吃美味香甜的粽子时,不要忘记缅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总之,今天上得较顺手,《端午粽》这篇课文因为是表达中国传统节日的*俗活动,所以上课伊始,我带学生走入情境,感受端午节品粽子的节日气氛。通过通过多种形式、方法的朗读让学生们对端午粽从外形、种类及端午粽的由来有了进一步的认知,同时激发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提高了阅读的能力。以读代讲,在读中进行识字教学,使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端午粽》的教学反思 8

  《端午粽》选自作家屠再华写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

  课文调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第1自然段先介绍端午节,外婆会煮好粽子等我们回去;第2自然段具体介绍了粽子的色香味;第3自然段重点了粽子的花样多;最后点出了端午吃粽子*俗的由来。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俗活动之一。上课伊始,课件出示端午节的活动场景,出示各种粽子图片,带学生走入情境,感受端午节品粽子的节日气氛。

  通过看图“品尝”端午粽,学生们对端午粽从外形、种类及端午粽的由来有了初步的认知。然后直接学*第2自然段,引导学生弄清本段有几句话,每句话主要写了粽子的哪一方面的,结合课件,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了粽子的颜色、味道等特点。

  “品”粽从“读”粽开始,通过多种形式、方法的朗读,增强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并提高了阅读的能力。本课的朗读主要有两个重点,一是读好带“的”的短语,另一个是学*读好长句子。

  教学时,采用了“内容分解法”,引导学生对长句的内容进行分解,明白了句子所表达的内容,再运用各种方式练度、巩固。此外,生字的教学也和读结合起来,以读代讲,在读中进行识字教学,使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端午粽》的教学反思 9

  课文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本课的重点是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我在教学过程中把握住住了教学重点,注重了读长句子的训练了和完整话的训练,让孩子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和味道,但是本以为孩子们都能吃过粽子肯定能说的很好,但是说话训练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发现孩子们对于粽子的样子和味道表达得不够完整。

  我反思一下他们对于说话训练不够完整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是有的孩子不喜欢吃粽子根本没有见过,第二就是对文本第二自然段理解不到位。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粽子的一些特征,并且是从外到里的顺序描写了粽子的样子。

  训练长句子的能力,在反复诵读中训练,这样才能培养语感。但是我班孩子的朗读能力是比较薄弱。主要一节课又要分析重点段又要认读生字还有书写生字。总感觉给孩子们朗读课文的时间不多。再有就是在家不能做到充分的阅读,孩子们对于文本内容不熟悉,所以影响朗读效果。做好语文课前预*我觉得非常必要。

  《端午粽》的教学反思 10

  《端午粽》选自作家屠再华写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

  课文调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第1自然段先介绍端午节,外婆会煮好粽子等我们回去;第2自然段具体介绍了粽子的色香味;第3自然段重点了粽子的花样多;最后点出了端午吃粽子*俗的由来。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俗活动之一。上课伊始,课件出示端午节的活动场景,出示各种粽子图片,带学生走入情境,感受端午节品粽子的节日气氛。通过看图“品尝”端午粽,学生们对端午粽从外形、种类及端午粽的由来有了初步的认知。然后直接学*第2自然段,引导学生弄清本段有几句话,每句话主要写了粽子的哪一方面的,结合课件,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了粽子的颜色、味道等特点。

  “品”粽从“读”粽开始,通过多种形式、方法的朗读,增强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并提高了阅读的能力。本课的朗读主要有两个重点,一是读好带“的”的短语,另一个是学*读好长句子。教学时,采用了“内容分解法”,引导学生对长句的内容进行分解,明白了句子所表达的内容,再运用各种方式练度、巩固。此外,生字的教学也和读结合起来,以读代讲,在读中进行识字教学,使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端午粽》的教学反思优选【10】篇扩展阅读


《端午粽》的教学反思优选【10】篇(扩展1)

——《端午粽》的教学反思 (菁华3篇)

《端午粽》的教学反思1

  《端午粽》这篇课文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文中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来形容箬竹叶、糯米、枣,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积累这样的词,同时注重朗读指导,让学生感受句子的韵味和节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教时旨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上课伊始课件播放“丰富多彩的端午节*俗活动”的情境导入,再走入情境揭示课题后让学生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创设浓厚的节日气氛,引导学生从实际的生活体验中出发,谈自己对端午粽的了解,采用贴*学生生活实际的导入法,更能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学生初读后同桌相互检查生字词,当小老师纠正对方读得不准确的字音,再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记忆这些生字的,用“加一加、作比较、扩词,分析字形结构、想象”等方法,特别有意思的一个“豆”字,有学生说“豆”的想象记忆法:“中间的口就是豆子,上面一横是盖子,下面点撇是火苗,一横是灶台,就是锅里在在煮豆子。”多好的方法呀!

  接着采用游戏环节:我是读词王。以小组为单位读生词,读对一个本小组得一颗星,得星最多的小组获胜,每人可在班级考核表中加个星,还可指名学生读生词,读正确了就当小老师领读,然后把生字送回文中指名比赛读文。

  这样设计是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本环节通过初读课文,感受课文大意,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通顺每一句话,增强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设计游戏环节,巧妙地将学生带到主动学*的氛围中,培养了学生学*汉字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汉字的积极性。

  第二课时主要引导学生以读促学的手段去理解课文内容。我先配乐范读课文,再引导学生分组逐段朗读、自由朗读、创设问题情境朗读、合作读等形式,读通后再来品读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做到真正以读促学,以读促教。

  针对二、三、四自然段我提出以下问题:

  1. 粽子是用哪些材料做的?

  出示“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指导学生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描述粽子的外形特点。

  2.继续追问:为什么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而不用“青的”“白的”“红的”呢?再比较句子,体会好处。

  (1)课件出示两个句子,朗读比较有什么不同。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粽子是用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的枣。

  (2)指导朗读:这样AAB式的重叠词更能体现出粽子的特点,各种颜色相间,色香味美。朗读时仿佛让人品尝到了香甜的味道。

  3.外婆包的粽子花样很多,结合课文说一说外婆包的粽子有哪些种类。

  4.说一说,端午节为什么会有吃粽子的*俗?

  根据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每年端午节我们都会吃粽子,今天通过学*《端午粽》,我们不仅“品尝”了美味香甜的端午粽,还知道了端午节的由来。每当我们吃美味香甜的粽子时,不要忘记缅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总之,今天上得较顺手,《端午粽》这篇课文因为是表达*传统节日的*俗活动,所以上课伊始,我带学生走入情境,感受端午节品粽子的节日气氛。通过通过多种形式、方法的朗读让学生们对端午粽从外形、种类及端午粽的由来有了进一步的认知,同时激发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提高了阅读的能力。以读代讲,在读中进行识字教学,使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端午粽》的教学反思2

  今年的3月28日,是我上《端午粽》校级精品课的日子,通过一系列的准备和磨课,让我收获颇丰,也得到了许多的感悟。下面我来简单谈一谈。

  其实我性格属于有些急躁型的,一直焦急于自己的课能不能上的让学生有兴趣,让自己满意。作为一名教师,上语文课可能是比较简单,但是上好一节语文课确是难上加难。语文课要想上的好,不仅要有自己的思想,还需要有丰厚的底蕴。即使是一年级的语文,也不容忽视。如何让小朋友从小产生对语文的热爱,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这也让我们这些一年级的教师肩上的担子重之又重。在来到桃州一小,让我认识最深刻的是,做一名有担当有责任的教师。桃州一小每一位老师都是吃苦耐劳,虚心学*,这值得我去学*。因此,在这样一个有着浓厚文化氛围,有着担当的环境中,更加促使我要积极进步。所以,在从准备《端午粽》到上课,到接受各位老师的评价这一路走过来,让我认识很多。

  由于是校级精品课,有很多语文教师来听课,所以我很紧张,也提前很多天进行准备。首先是写教案,我一直觉得这是我的弱项。因为设计一份思路清晰,结构完整的教案还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我改了又改,还参照了其他很多优秀的教案,才将草稿拟定。开始是在一(5)班试上一节课,发现内容过多,时间不够。于是进行修整,并在一(7)班进行了试上。在这里我要非常感谢杨xx老师,她不仅仔细听了我的课,非常耐心的指出了我的问题,课堂内容的不扎实,条理的不清晰等,并且将她的想法说给我听,教会我很多教学方法,让我知道如何把握课堂。回去之后,我将杨老师的想法和我自己的思路糅合,重新对教案进行修改。这次的磨课如同一次大换血,也让我稍微有些自信。

  第三次的磨课,我请来了李校长、汪丽老师和曹娟娟老师来听课,也非常感谢她们能抽出宝贵的时间,不仅仔细听课,特地花了一节课的时间给我评课。

  《端午粽》我是本着“随文识字”的想法,课堂观察点是如何创设有效的情境让学生去识字、记字。但是由于我缺乏相应的教学经验,还不能够很好的以随文识字的方法驾驭课堂。所以我听了李校长她们的建议后,我还是决定先学生字,再读课文,然后将生字穿插到课文中去,让学生有效的识记。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没有充分掌握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将课文挖的太深,而忽略了扎实学生基础这一关键点。李校长她们提出的这一点让我认识到,首先设计教案时还是要进行一定的学情分析,以及《义务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一年级学生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对教案进行设计,对课堂进行规整。在课堂语言组织方法,有些地方过于繁琐,有些地方的过渡我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衔接才更加的适合。李校长安慰我说,这是年轻教师所缺乏的,但是没有关系,慢慢来,要不断的学*才能把握这些小细节,并且通过课文的一个小点给我进行详细的说明,让我非常的感动。

  由于我过于拘束,课堂上还放不开,所以我在课堂上的请趣味还不够浓,这一点我也意识到,我相信在以后的时间里我会慢慢地改正。在这里我非常感谢李校长、汪老师和曹老师给我的建议,我认为这不仅仅是教学建议,更是她们毫无保留的将教学经验传授给我,让我意识到课堂不仅仅需要用心,还需要好的教学方法,抓住细节,才能将一堂课完整的上下来。所以我很感动的是不仅是学校老师对我的帮助,更多的是对我这个年轻人的关心,她们的耐心、、帮助,友爱,让我想更好地做自己,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端午粽》这节精品课在诸多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较好的完成,至少和之前我的课堂相比,是有很大的进步,我很知足。在得到李校长和其他老师的肯定,我很高兴,也有了一些自信心,虽然有不足之处,我相信在我的慢慢改正之下,会越来越好。年轻的我也不能将一堂课上的完美,人人称赞,但是有了进步,和之前的自己相比,更努力,就够了。什么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往上走,才踏实,才丰富。

  这节课上下来,我真的收获很多,不仅仅是领导的支持,同事的帮助,也让我看到,教学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更需要的是不断的积累,不断的学*。从自身来说,要不断的去听课,去琢磨,积累教学方法,关注课堂小细节。重要的是还是要多读书,读一些理论的文章,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从外界来说,我们可能发现不了自身的问题,这还需要借助其他人的帮助,给我们指点,指出不足之处,我们虚心接受并积极进行改正。在生活上,我们可以自己准备笔记本,随时记录自己的想法,包括优缺点,进行总结,回过头来,这也是我们宝贵的经验。

  做最好的自己,回首,不后悔,不遗憾,才是最好的!

《端午粽》的教学反思3

  本课语言形象生动,其中有许多值得学生积累的词语,比如对粽子样子、味道的描写中,分别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来形容箬竹叶、糯米和枣,可以归类积累,同时在学*叠词的基础上感受句子的韵味和节奏。 文章用词也很丰富,如“美滋滋”“又黏又甜”这些鲜活的词语,为文章增添了光彩,使表达有了韵味。这些词语的运用使课文对端午粽的描述更为形象。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这些词语进行归类、理解和运用,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不足之处: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高,不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组长的分工不够明确,学生汇报时不够自信等,这些问题我都会在后期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改进措施:1.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把培养学生学*兴趣、学**惯和学*能力作为本课堂教学的关注点,多读,让学生学会提问。2.我用了一个填空式的形式,把端午粽的样子、味道和花样,让学生梳理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


《端午粽》的教学反思优选【10】篇(扩展2)

——《端午粽》教学反思合集10篇

  《端午粽》教学反思 1

  《端午粽》选自作家屠再华写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

  课文调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第1自然段先介绍端午节,外婆会煮好粽子等我们回去;第2自然段具体介绍了粽子的色香味;第3自然段重点了粽子的花样多;最后点出了端午吃粽子*俗的由来。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俗活动之一。上课伊始,课件出示端午节的活动场景,出示各种粽子图片,带学生走入情境,感受端午节品粽子的节日气氛。通过看图“品尝”端午粽,学生们对端午粽从外形、种类及端午粽的由来有了初步的认知。然后直接学*第2自然段,引导学生弄清本段有几句话,每句话主要写了粽子的哪一方面的`,结合课件,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了粽子的颜色、味道等特点。

  “品”粽从“读”粽开始,通过多种形式、方法的朗读,增强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并提高了阅读的能力。本课的朗读主要有两个重点,一是读好带“的”的短语,另一个是学*读好长句子。教学时,采用了“内容分解法”,引导学生对长句的内容进行分解,明白了句子所表达的内容,再运用各种方式练度、巩固。此外,生字的教学也和读结合起来,以读代讲,在读中进行识字教学,使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端午粽》教学反思 2

  《端午粽》选自作家屠再华写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

  课文调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第1自然段先介绍端午节,外婆会煮好粽子等我们回去;第2自然段具体介绍了粽子的色香味;第3自然段重点了粽子的花样多;最后点出了端午吃粽子*俗的`由来。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俗活动之一。上课伊始,课件出示端午节的活动场景,出示各种粽子图片,带学生走入情境,感受端午节品粽子的节日气氛。通过看图“品尝”端午粽,学生们对端午粽从外形、种类及端午粽的由来有了初步的认知。然后直接学*第2自然段,引导学生弄清本段有几句话,每句话主要写了粽子的哪一方面的,结合课件,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了粽子的颜色、味道等特点。

  “品”粽从“读”粽开始,通过多种形式、方法的朗读,增强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并提高了阅读的能力。本课的朗读主要有两个重点,一是读好带“的”的短语,另一个是学*读好长句子。教学时,采用了“内容分解法”,引导学生对长句的内容进行分解,明白了句子所表达的内容,再运用各种方式练度、巩固。此外,生字的教学也和读结合起来,以读代讲,在读中进行识字教学,使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端午粽》教学反思 3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因此,本文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生字,做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展示端午节丰富多彩的*俗活动。

  (1)师生共同欣赏视频,感受端午节的节日气氛。

  (2)导问:说一说在端午节这个中国的传统节日里,人们都会做什么。

  预设1:我们家人会煮美味香甜的粽子吃。

  预设2:我们家人会起早去山上采艾蒿叶、挂香囊。

  预设3:还有一些地方举办端午节赛龙舟活动??

  (3)教师追问:端午节,家家户户都有包粽子的*俗。孩子们,你们喜欢吃粽子吗?和大家说一说,你都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

  预设:水果粽、豆沙粽、红枣粽、肉粽??

  2.走入情境,揭示课题。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种粽子,想必同学们一定都很喜欢吃粽子,这节课我们就走进《端午粽》,来共同品味一下课文中的粽子是什么味道的。

  设计意图:端午粽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上课伊始,创设浓厚的节日气氛,引导学生从实际的生活体验中出发,谈一谈自己对端午粽的了解,贴*生活实际的导入法,更能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词

  1.自由朗读课文。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教师巡视学情,及时纠正字音。

  2.学生认读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2)借助拼音,反复拼读圈画的生字;认识新偏旁“立”“米”。

  (3)同桌相互检查,当小老师纠正对方读得不准确的字音,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记忆这些生字的。

  3. 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词。

  (1)游戏环节:我是读词王。

  (2)多媒体课件出示生词:端午节、粽子、总是、糯米、中间、十分、鲜肉、带回去、知道、据说、纪念。

  (3)以小组为单位,抢读生词,读正确的小组得到词卡,并且领读,得到词卡最多的小组获胜。

  (4)齐读课文,注意生词在课文中的读音。

  设计意图: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最喜欢的学*方式就是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本环节通过初读课文,感受课文大意,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通顺每一句话,增强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设计游戏环节,巧妙地将学生带到主动学*的氛围中,培养了学生学*汉字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汉字的积极性。

  三、再读课文,练*书写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指名学生逐段汇报朗读,把句子读通顺。

  3.教师指导学生多种方法朗读。

  (1)课件出示朗读要求。

  ①说一说课文共由几个自然段组成。 ②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并读给同桌听。

  (2)学生按照要求朗读课文。

  (3)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把长的句子画出停顿。

  4.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叶。

  (1)课件出示:箬竹叶的图片。

  (2)学生观察图片,从颜色、形状上来描述箬竹叶的样子。

  (3)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叶,看图学*生字。

  (4)师生共同书写生字,比一比谁写得工整、漂亮。

  5.指导学生书写生字――真。

  (1)观察生字结构,总结书写规律,学*书写。

  (2)巧记生字:笔画中横最多,中间三横才封口。

  6.研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教师提出问题:外婆包的粽子花样很多,结合课文说一说外婆包的粽子有哪些种类。

  (2)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3)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预设:外婆包的粽子有:红枣粽、红豆粽、鲜肉粽。

  7.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豆。

  (1)图文演示法,理解字义。

  三亿文库3y.uu456.com包含各类专业文献、高等教育、文学作品欣赏、行业资料、专业论文、应用写作文书、幼儿教育、小学教育、生活休闲娱乐、外语学*资料、20xx新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公开课优秀教案第10课《端午粽》教学设计与反思93等内容。

  《端午粽》教学反思 4

  今年的3月28日,是我上《端午粽》校级精品课的日子,通过一系列的准备和磨课,让我收获颇丰,也得到了许多的感悟。下面我来简单谈一谈。

  其实我性格属于有些急躁型的,一直焦急于自己的课能不能上的让学生有兴趣,让自己满意。作为一名教师,上语文课可能是比较简单,但是上好一节语文课确是难上加难。语文课要想上的好,不仅要有自己的思想,还需要有丰厚的底蕴。即使是一年级的语文,也不容忽视。如何让小朋友从小产生对语文的热爱,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这也让我们这些一年级的教师肩上的担子重之又重。在来到桃州一小,让我认识最深刻的是,做一名有担当有责任的教师。桃州一小每一位老师都是吃苦耐劳,虚心学*,这值得我去学*。因此,在这样一个有着浓厚文化氛围,有着担当的环境中,更加促使我要积极进步。所以,在从准备《端午粽》到上课,到接受各位老师的评价这一路走过来,让我认识很多。

  由于是校级精品课,有很多语文教师来听课,所以我很紧张,也提前很多天进行准备。首先是写教案,我一直觉得这是我的弱项。因为设计一份思路清晰,结构完整的教案还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我改了又改,还参照了其他很多优秀的教案,才将草稿拟定。开始是在一(5)班试上一节课,发现内容过多,时间不够。于是进行修整,并在一(7)班进行了试上。在这里我要非常感谢杨xx老师,她不仅仔细听了我的课,非常耐心的指出了我的问题,课堂内容的不扎实,条理的不清晰等,并且将她的想法说给我听,教会我很多教学方法,让我知道如何把握课堂。回去之后,我将杨老师的想法和我自己的思路糅合,重新对教案进行修改。这次的磨课如同一次大换血,也让我稍微有些自信。第三次的磨课,我请来了李校长、汪丽老师和曹娟娟老师来听课,也非常感谢她们能抽出宝贵的时间,不仅仔细听课,特地花了一节课的时间给我评课。《端午粽》我是本着“随文识字”的想法,课堂观察点是如何创设有效的情境让学生去识字、记字。但是由于我缺乏相应的教学经验,还不能够很好的以随文识字的方法驾驭课堂。所以我听了李校长她们的建议后,我还是决定先学生字,再读课文,然后将生字穿插到课文中去,让学生有效的识记。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没有充分掌握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将课文挖的太深,而忽略了扎实学生基础这一关键点。李校长她们提出的这一点让我认识到,首先设计教案时还是要进行一定的学情分析,以及《义务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一年级学生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对教案进行设计,对课堂进行规整。在课堂语言组织方法,有些地方过于繁琐,有些地方的过渡我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衔接才更加的适合。李校长安慰我说,这是年轻教师所缺乏的,但是没有关系,慢慢来,要不断的学*才能把握这些小细节,并且通过课文的一个小点给我进行详细的说明,让我非常的感动。由于我过于拘束,课堂上还放不开,所以我在课堂上的请趣味还不够浓,这一点我也意识到,我相信在以后的时间里我会慢慢地改正。在这里我非常感谢李校长、汪老师和曹老师给我的建议,我认为这不仅仅是教学建议,更是她们毫无保留的将教学经验传授给我,让我意识到课堂不仅仅需要用心,还需要好的教学方法,抓住细节,才能将一堂课完整的上下来。所以我很感动的是不仅是学校老师对我的帮助,更多的是对我这个年轻人的关心,她们的耐心、、帮助,友爱,让我想更好地做自己,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端午粽》这节精品课在诸多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较好的`完成,至少和之前我的课堂相比,是有很大的进步,我很知足。在得到李校长和其他老师的肯定,我很高兴,也有了一些自信心,虽然有不足之处,我相信在我的慢慢改正之下,会越来越好。年轻的我也不能将一堂课上的完美,人人称赞,但是有了进步,和之前的自己相比,更努力,就够了。什么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往上走,才踏实,才丰富。

  这节课上下来,我真的收获很多,不仅仅是领导的支持,同事的帮助,也让我看到,教学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更需要的是不断的积累,不断的学*。从自身来说,要不断的去听课,去琢磨,积累教学方法,关注课堂小细节。重要的是还是要多读书,读一些理论的文章,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从外界来说,我们可能发现不了自身的问题,这还需要借助其他人的帮助,给我们指点,指出不足之处,我们虚心接受并积极进行改正。在生活上,我们可以自己准备笔记本,随时记录自己的想法,包括优缺点,进行总结,回过头来,这也是我们宝贵的经验。

  做最好的自己,回首,不后悔,不遗憾,才是最好的!

  《端午粽》教学反思 5

  本节课是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愉快的夏天》中的第二个主题《过传统节日—端午节》,这个主题下有三个内容,端午节的故事,端午节的活动和学做小纸粽,我这节课主要讲的是前两个主题。

  通过研读教材和教参,我觉得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有端午节的日期,屈原的故事,端午节的活动。教师的授课应该从学生身边入手,对于学生而言,端午节的活动可能更贴*他们的生活,所以我采用了倒叙的方法,先讲端午节的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对于这部分我多采用视频资料的方法,既让学生感兴趣,又能够记住端午节的活动,为考试做准备。

  对于屈原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就可以,主要是让学生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学*他的爱国精神。

  端午节的日期应该说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知识,学生年龄小,对于农历,公历了解的不多,我的突破口就是教他们看日历,能够看懂哪是公历,哪是农历,能够根据农历找公历,能够找到端午节的日期,这也是生活中的一种技能。

  我的方法是在每个环节结束的时候出检测题,目的是加深学生的印象,那么在整节课讲完之后,出一张检测卷,对学生这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检测,题的形式多样化,更能够加深学生的记忆,从而更好的掌握知识点,为监测做准备。

  《端午粽》教学反思 6

  《端午棕》选自作家屠再华写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课文是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读好长句子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因此,我在教学设计有感情朗读课文时,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端午棕对于孩子们并不陌生,但是端午节孩子们就不是很熟悉,课前我给孩子们看了有8分钟的一段视频,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没想到效果真是好极了,考虑到课堂时间有限,不可能所有的字词都面面俱到,所以在教学中也按“音”、“形”、“义”进行了侧重教学。课文中的“箬叶”一词在读音上学生很容易混淆,在发音中容易出现“l、r”混读的情况,在教学中,我着重进行“箬”字的拼音教学,先让学生读准“若”这个曾经学过的`字,然后结合形声字告诉他们这两个字的读音是一样的,最后以开火车的方式进行逐个正音。

  “学本课堂”即以学*者学*为中心。“学本课堂观”充分相信学生的学*潜力,当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以后,教师和学生将以*等的身份共同开展学*活动,实现学*目标。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最喜欢的学*方式就是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在通读课文是带着问题去读书,圈一圈划一划的方法,让学生动嘴动手,掌握学*方法。感受课文大意,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通顺每一句话,增强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接着让孩子们在朗读长句子是设计了一个游戏环节,我和学生配合读,但是与以往不一样的地方是我先读,我读停下来的时候学生读,锻炼他们的听力和反应能力,孩子都很积极的配合,耳朵听,眼睛看,注意力集中,这样就巧妙的将学生带到主动学*的氛围中。

  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把培养学生学*兴趣、学**惯和学*能力是学本课堂教学的关注点,多读,让学生学会提问,我用了一个填空式的形式,把端午棕的样子、味道和花样,让学生梳理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我在*时的教学中落实“改变一点点,一点点的改变”的思想,如,改变备课方式,改变我的教学观念,有效的作业与训练等,研究学生,课程标准,教学方法和学*方法,让我的课堂真正属于学生。

  《端午粽》教学反思 7

  本课语言形象生动,其中有许多值得学生积累的词语,比如对粽子样子、味道的描写中,分别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来形容箬竹叶、糯米和枣,可以归类积累,同时在学*叠词的基础上感受句子的韵味和节奏。 文章用词也很丰富,如“美滋滋”“又黏又甜”这些鲜活的词语,为文章增添了光彩,使表达有了韵味。这些词语的运用使课文对端午粽的描述更为形象。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这些词语进行归类、理解和运用,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不足之处:

  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高,不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组长的分工不够明确,学生汇报时不够自信等,这些问题我都会在后期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改进措施:

  1、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把培养学生学*兴趣、学**惯和学*能力作为本课堂教学的关注点,多读,让学生学会提问。

  2、我用了一个填空式的形式,把端午粽的样子、味道和花样,让学生梳理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

  《端午粽》教学反思 8

  课文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本课的重点是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我在教学过程中把握住住了教学重点,注重了读长句子的训练了和完整话的训练,让孩子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和味道,但是本以为孩子们都能吃过粽子肯定能说的很好,但是说话训练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发现孩子们对于粽子的样子和味道表达得不够完整。

  我反思一下他们对于说话训练不够完整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是有的孩子不喜欢吃粽子根本没有见过,第二就是对文本第二自然段理解不到位。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粽子的一些特征,并且是从外到里的顺序描写了粽子的样子。

  训练长句子的能力,在反复诵读中训练,这样才能培养语感。但是我班孩子的朗读能力是比较薄弱。,主要一节课又要分析重点段又要认读生字还有书写生字。总感觉给孩子们朗读课文的时间不多。再有就是在家不能做到充分的阅读,孩子们对于文本内容不熟悉,所以影响朗读效果。做好语文课前预*我觉得非常必要。

  《端午粽》教学反思 9

  《端午棕》选自作家屠再华写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课文是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读好长句子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因此,我在教学设计有感情朗读课文时,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端午棕对于孩子们并不陌生,但是端午节孩子们就不是很熟悉,课前我给孩子们看了有8分钟的一段视频,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没想到效果真是好极了,考虑到课堂时间有限,不可能所有的字词都面面俱到,所以在教学中也按“音”、“形”、“义”进行了侧重教学。课文中的“箬叶”一词在读音上学生很容易混淆,在发音中容易出现“l、r”混读的情况,在教学中,我着重进行“箬”字的拼音教学,先让学生读准“若”这个曾经学过的字,然后结合形声字告诉他们这两个字的读音是一样的,最后以开火车的方式进行逐个正音。

  “学本课堂”即以学*者学*为中心。“学本课堂观”充分相信学生的学*潜力,当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以后,教师和学生将以*等的身份共同开展学*活动,实现学*目标。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最喜欢的学*方式就是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在通读课文是带着问题去读书,圈一圈划一划的方法,让学生动嘴动手,掌握学*方法。感受课文大意,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通顺每一句话,增强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接着让孩子们在朗读长句子是设计了一个游戏环节,我和学生配合读,但是与以往不一样的地方是我先读,我读停下来的时候学生读,锻炼他们的听力和反应能力,孩子都很积极的配合,耳朵听,眼睛看,注意力集中,这样就巧妙的将学生带到主动学*的氛围中。

  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把培养学生学*兴趣、学**惯和学*能力是学本课堂教学的关注点,多读,让学生学会提问,我用了一个填空式的形式,把端午棕的样子、味道和花样,让学生梳理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我在*时的教学中落实“改变一点点,一点点的改变”的思想,如,改变备课方式,改变我的教学观念,有效的作业与训练等,研究学生,课程标准,教学方法和学*方法,让我的课堂真正属于学生。

  《端午粽》教学反思 10

  这一周我们听取了低年级组仇老师的《端午粽》听评课教学,我更是受益匪浅,他的教学水*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学*,几乎整堂课没有瑕疵。针对仇老师的这节课,我做一个简单粗略的评议,敬请仇老师指正。

  本节课的优点很多:

  1、注重学生学**惯的培养。

  仇老师让学生读书时,比较注重学生良好学**惯的培养。如能及时提醒学生在读书时端好书本,坐正姿势,读书做到一拳一尺。

  2、注重字词短语的层层深入训练。

  如先紧扣课文内容:( )的竹叶,( )的糯米,( )的枣。

  拓展填空成:青青的( ),白白的( ),红红的( )

  再增加难度:( )的( )

  这样层层加深,达到扩展训练的目的,又降低了学生学*的难度。

  在这中间还借用猜谜的形式填空,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获取知识,增强能力。

  3、注重在学文中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

  如学*粽子的色、香、味时,能告诉孩子们是由外到内的去写,这就有意识地指导了孩子的写法,初步潜意识地有目的地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适时的板书也清晰、简洁、重点突出。仇老师的声情并茂,激情飞扬也活跃了课堂气氛,体现了乐学教育。

  4、注重用动画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一年级的小孩子最喜欢看动画片了,所以仇老师就抓住孩子们的喜好心理适时运用动画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情趣。比如,出示问题说,人们为什么要在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的爱国情怀,就用动画片告诉孩子们答案。孩子们看得津津有味,学得认认真真。使整堂课都在仇老师的激情教学和孩子们的乐学中完美收官。真可谓是兴趣充满了课堂,课堂在笑声中结束。我们也被这好看的动画所吸引,所以这堂课取得了听课老师们的一致好评,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仇老师的这节评讲课优点很多很多,我不再一一叙述。

  鉴于以上的评价是我本人对仇老师这节听评课的粗略看法,有说的不恰当的地方敬请原谅。我今后一定多向仇老师请教学*,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端午粽》的教学反思优选【10】篇(扩展3)

——端午粽教学反思合集10篇

  端午粽教学反思 1

  课文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本课的重点是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我在教学过程中把握住住了教学重点,注重了读长句子的训练了和完整话的.训练,让孩子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和味道,但是本以为孩子们都能吃过粽子肯定能说的很好,但是说话训练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发现孩子们对于粽子的样子和味道表达得不够完整。

  我反思一下他们对于说话训练不够完整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是有的孩子不喜欢吃粽子根本没有见过,第二就是对文本第二自然段理解不到位。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粽子的一些特征,并且是从外到里的顺序描写了粽子的样子。

  训练长句子的能力,在反复诵读中训练,这样才能培养语感。但是我班孩子的朗读能力是比较薄弱,一节课又要分析重点段又要认读生字还有书写生字,总感觉给孩子们朗读课文的时间不多。再有就是在家不能做到充分的阅读,孩子们对于文本内容不熟悉,所以影响朗读效果。做好语文课前预*我觉得非常必要。

  端午粽教学反思 2

  课文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本课的重点是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我在教学过程中把握住住了教学重点,注重了读长句子的训练了和完整话的训练,让孩子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和味道,但是本以为孩子们都能吃过粽子肯定能说的很好,但是说话训练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发现孩子们对于粽子的样子和味道表达得不够完整。

  我反思一下他们对于说话训练不够完整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是有的孩子不喜欢吃粽子根本没有见过,第二就是对文本第二自然段理解不到位。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粽子的一些特征,并且是从外到里的顺序描写了粽子的样子。

  训练长句子的能力,在反复诵读中训练,这样才能培养语感。但是我班孩子的朗读能力是比较薄弱。,主要一节课又要分析重点段又要认读生字还有书写生字。总感觉给孩子们朗读课文的时间不多。再有就是在家不能做到充分的阅读,孩子们对于文本内容不熟悉,所以影响朗读效果。做好语文课前预*我觉得非常必要。

  端午粽教学反思 3

  本课语言形象生动,其中有许多值得学生积累的词语,比如对粽子样子、味道的描写中,分别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来形容箬竹叶、糯米和枣,可以归类积累,同时在学*叠词的基础上感受句子的韵味和节奏。 文章用词也很丰富,如“美滋滋”“又黏又甜”这些鲜活的词语,为文章增添了光彩,使表达有了韵味。这些词语的运用使课文对端午粽的描述更为形象。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这些词语进行归类、理解和运用,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不足之处:

  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高,不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组长的分工不够明确,学生汇报时不够自信等,这些问题我都会在后期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改进措施:

  1、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把培养学生学*兴趣、学**惯和学*能力作为本课堂教学的关注点,多读,让学生学会提问。

  2、我用了一个填空式的形式,把端午粽的样子、味道和花样,让学生梳理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

  端午粽教学反思 4

  这一周我们听取了低年级组仇老师的《端午粽》听评课教学,我更是受益匪浅,他的教学水*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学*,几乎整堂课没有瑕疵。针对仇老师的这节课,我做一个简单粗略的评议,敬请仇老师指正。

  本节课的优点很多:

  1、注重学生学**惯的培养。

  仇老师让学生读书时,比较注重学生良好学**惯的'培养。如能及时提醒学生在读书时端好书本,坐正姿势,读书做到一拳一尺。

  2、注重字词短语的层层深入训练。

  这样层层加深,达到扩展训练的目的,又降低了学生学*的难度。

  在这中间还借用猜谜的形式填空,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获取知识,增强能力。

  3、注重在学文中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

  如学*粽子的色、香、味时,能告诉孩子们是由外到内的去写,这就有意识地指导了孩子的写法,初步潜意识地有目的地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适时的板书也清晰、简洁、重点突出。仇老师的声情并茂,激情飞扬也活跃了课堂气氛,体现了乐学教育。

  4、注重用动画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一年级的小孩子最喜欢看动画片了,所以仇老师就抓住孩子们的喜好心理适时运用动画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情趣。比如,出示问题说,人们为什么要在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的爱国情怀,就用动画片告诉孩子们答案。孩子们看得津津有味,学得认认真真。使整堂课都在仇老师的激情教学和孩子们的乐学中完美收官。真可谓是兴趣充满了课堂,课堂在笑声中结束。我们也被这好看的动画所吸引,所以这堂课取得了听课老师们的一致好评,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仇老师的这节评讲课优点很多很多,我不再一一叙述。

  鉴于以上的评价是我本人对仇老师这节听评课的粗略看法,有说的不恰当的地方敬请原谅。我今后一定多向仇老师请教学*,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端午粽教学反思 5

  《端午粽》选自作家屠再华写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课文是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读好长句子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因此,我在教学设计有感情朗读课文时,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端午棕对于孩子们并不陌生,但是端午节孩子们就不是很熟悉,课前我给孩子们看了有8分钟的一段视频,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没想到效果真是好极了,考虑到课堂时间有限,不可能所有的字词都面面俱到,所以在教学中也按“音”、“形”、“义”进行了侧重教学。课文中的“箬叶”一词在读音上学生很容易混淆,在发音中容易出现“l、r”混读的情况,在教学中,我着重进行“箬”字的拼音教学,先让学生读准“若”这个曾经学过的字,然后结合形声字告诉他们这两个字的读音是一样的,最后以开火车的方式进行逐个正音。

  “学本课堂”即以学*者学*为中心。“学本课堂观”充分相信学生的学*潜力,当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以后,教师和学生将以*等的身份共同开展学*活动,实现学*目标。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最喜欢的学*方式就是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在通读课文是带着问题去读书,圈一圈划一划的方法,让学生动嘴动手,掌握学*方法。感受课文大意,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通顺每一句话,增强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接着让孩子们在朗读长句子是设计了一个游戏环节,我和学生配合读,但是与以往不一样的地方是我先读,我读停下来的时候学生读,锻炼他们的听力和反应能力,孩子都很积极的配合,耳朵听,眼睛看,注意力集中,这样就巧妙的将学生带到主动学*的氛围中。

  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把培养学生学*兴趣、学**惯和学*能力是学本课堂教学的关注点,多读,让学生学会提问,我用了一个填空式的形式,把端午棕的样子、味道和花样,让学生梳理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我在*时的教学中落实“改变一点点,一点点的改变”的思想,如,改变备课方式,改变我的教学观念,有效的作业与训练等,研究学生,课程标准,教学方法和学*方法,让我的课堂真正属于学生。

  端午粽教学反思 6

  《端午粽》这篇课文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文中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来形容箬竹叶、糯米、枣,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积累这样的词,同时注重朗读指导,让学生感受句子的韵味和节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教时旨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上课伊始课件播放“丰富多彩的端午节*俗活动”的情境导入,再走入情境揭示课题后让学生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创设浓厚的节日气氛,引导学生从实际的生活体验中出发,谈自己对端午粽的了解,采用贴*学生生活实际的导入法,更能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学生初读后同桌相互检查生字词,当小老师纠正对方读得不准确的字音,再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记忆这些生字的,用“加一加、作比较、扩词,分析字形结构、想象”等方法,特别有意思的一个“豆”字,有学生说“豆”的想象记忆法:“中间的口就是豆子,上面一横是盖子,下面点撇是火苗,一横是灶台,就是锅里在在煮豆子。”多好的方法呀!

  接着采用游戏环节:我是读词王。以小组为单位读生词,读对一个本小组得一颗星,得星最多的小组获胜,每人可在班级考核表中加个星,还可指名学生读生词,读正确了就当小老师领读,然后把生字送回文中指名比赛读文。

  这样设计是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本环节通过初读课文,感受课文大意,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通顺每一句话,增强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设计游戏环节,巧妙地将学生带到主动学*的氛围中,培养了学生学*汉字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汉字的积极性。

  第二课时主要引导学生以读促学的手段去理解课文内容。我先配乐范读课文,再引导学生分组逐段朗读、自由朗读、创设问题情境朗读、合作读等形式,读通后再来品读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做到真正以读促学,以读促教。

  针对二、三、四自然段我提出以下问题:

  1、粽子是用哪些材料做的?

  出示“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指导学生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描述粽子的外形特点。

  2、继续追问:为什么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而不用“青的”“白的”“红的”呢?再比较句子,体会好处。

  (1)课件出示两个句子,朗读比较有什么不同。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粽子是用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的枣。

  (2)指导朗读:这样AAB式的重叠词更能体现出粽子的特点,各种颜色相间,色香味美。朗读时仿佛让人品尝到了香甜的味道。

  3、外婆包的`粽子花样很多,结合课文说一说外婆包的粽子有哪些种类。

  4、说一说,端午节为什么会有吃粽子的*俗?

  根据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每年端午节我们都会吃粽子,今天通过学*《端午粽》,我们不仅“品尝”了美味香甜的端午粽,还知道了端午节的由来。每当我们吃美味香甜的粽子时,不要忘记缅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总之,今天上得较顺手,《端午粽》这篇课文因为是表达中国传统节日的*俗活动,所以上课伊始,我带学生走入情境,感受端午节品粽子的节日气氛。通过通过多种形式、方法的朗读让学生们对端午粽从外形、种类及端午粽的由来有了进一步的认知,同时激发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提高了阅读的能力。以读代讲,在读中进行识字教学,使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端午粽教学反思 7

  课文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本课的重点是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我在教学过程中把握住住了教学重点,注重了读长句子的训练了和完整话的训练,让孩子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和味道,但是本以为孩子们都能吃过粽子肯定能说的很好,但是说话训练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发现孩子们对于粽子的样子和味道表达得不够完整。

  我反思一下他们对于说话训练不够完整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是有的孩子不喜欢吃粽子根本没有见过,第二就是对文本第二自然段理解不到位。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粽子的一些特征,并且是从外到里的顺序描写了粽子的样子。

  训练长句子的能力,在反复诵读中训练,这样才能培养语感。但是我班孩子的朗读能力是比较薄弱。,主要一节课又要分析重点段又要认读生字还有书写生字。总感觉给孩子们朗读课文的时间不多。再有就是在家不能做到充分的阅读,孩子们对于文本内容不熟悉,所以影响朗读效果。做好语文课前预*我觉得非常必要。

  端午粽教学反思 8

  《端午粽》选自作家屠再华写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

  课文调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第1自然段先介绍端午节,外婆会煮好粽子等我们回去;第2自然段具体介绍了粽子的色香味;第3自然段重点了粽子的花样多;最后点出了端午吃粽子*俗的由来。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俗活动之一。上课伊始,课件出示端午节的活动场景,出示各种粽子图片,带学生走入情境,感受端午节品粽子的节日气氛。通过看图“品尝”端午粽,学生们对端午粽从外形、种类及端午粽的由来有了初步的认知。然后直接学*第2自然段,引导学生弄清本段有几句话,每句话主要写了粽子的哪一方面的,结合课件,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了粽子的颜色、味道等特点。

  “品”粽从“读”粽开始,通过多种形式、方法的朗读,增强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并提高了阅读的'能力。本课的朗读主要有两个重点,一是读好带“的”的短语,另一个是学*读好长句子。教学时,采用了“内容分解法”,引导学生对长句的内容进行分解,明白了句子所表达的内容,再运用各种方式练度、巩固。此外,生字的教学也和读结合起来,以读代讲,在读中进行识字教学,使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端午粽教学反思 9

  进入线上直播教学已有*一个月的时间了。直播教学带来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一是教师又变成了知识的传授者,课堂又成了教师的一言堂。因为师生互动连麦收到网络稳定性的影响,课堂不得不减少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二是学生又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一方,教学效率堪忧。三是教学活动又在由师生、生生的多边活动向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回流。四是教学方式的千篇一律容易让学生产生疲惫感失去了学*的动力和兴趣。

  怎样让学生对学*的内容产生兴趣,提高学生线上课堂的关注度,进而提高网络教学的效率呢?我做了如下尝试:

  1、充分利用前置作业,让学生预*课文,以语音和视频形式提交作业。

  学生宅家三个月最想见到自己的好朋友、同学、老师,对他们用不同方式展示的知识也很感兴趣。完成作业的过程,动手又动脑,还要组织语言,同时也是学*的过程。这样学生学*兴趣大增,学*效率也大大提高了。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怎样展示交流。

  2、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多设计一些有趣的学*活动,在集中识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随文识字,深层次,多角度地识字学词。这样学生的阅读期待,学*兴趣就得到了提高。连麦和语音回答的交替使用增加了师生的互动。

  3、在学*过程中渗透学*的方法,识记生字,理解词语,读好长句,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这些都是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教学中通过不同形式向叙述渗透学*方法,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当然本节课的教学不足的地方还有很多,思考也很多,留待今后进一步改进。

  端午粽教学反思 10

  这一周我们听取了低年级组仇老师的《端午粽》听评课教学,我更是受益匪浅,他的教学水*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学*,几乎整堂课没有瑕疵。针对仇老师的这节课,我做一个简单粗略的评议,敬请仇老师指正。

  本节课的优点很多:

  1、注重学生学**惯的培养。

  仇老师让学生读书时,比较注重学生良好学**惯的培养。如能及时提醒学生在读书时端好书本,坐正姿势,读书做到一拳一尺。

  2、注重字词短语的层层深入训练。

  如先紧扣课文内容:( )的竹叶,( )的糯米,( )的枣。

  拓展填空成:青青的( ),白白的( ),红红的( )

  再增加难度:( )的( )

  这样层层加深,达到扩展训练的目的,又降低了学生学*的难度。

  在这中间还借用猜谜的形式填空,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获取知识,增强能力。

  3、注重在学文中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

  如学*粽子的色、香、味时,能告诉孩子们是由外到内的去写,这就有意识地指导了孩子的写法,初步潜意识地有目的地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适时的板书也清晰、简洁、重点突出。仇老师的声情并茂,激情飞扬也活跃了课堂气氛,体现了乐学教育。

  4、注重用动画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一年级的小孩子最喜欢看动画片了,所以仇老师就抓住孩子们的喜好心理适时运用动画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情趣。比如,出示问题说,人们为什么要在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的爱国情怀,就用动画片告诉孩子们答案。孩子们看得津津有味,学得认认真真。使整堂课都在仇老师的激情教学和孩子们的乐学中完美收官。真可谓是兴趣充满了课堂,课堂在笑声中结束。我们也被这好看的动画所吸引,所以这堂课取得了听课老师们的一致好评,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仇老师的这节评讲课优点很多很多,我不再一一叙述。

  鉴于以上的评价是我本人对仇老师这节听评课的粗略看法,有说的不恰当的地方敬请原谅。我今后一定多向仇老师请教学*,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端午粽》的教学反思优选【10】篇(扩展4)

——《端午粽》教学反思 (菁华9篇)

《端午粽》教学反思1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因此,本文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生字,做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展示端午节丰富多彩的*俗活动。

  (1)师生共同欣赏视频,感受端午节的节日气氛。

  (2)导问:说一说在端午节这个*的传统节日里,人们都会做什么。

  预设1:我们家人会煮美味香甜的粽子吃。

  预设2:我们家人会起早去山上采艾蒿叶、挂香囊。

  预设3:还有一些地方举办端午节赛龙舟活动??

  (3)教师追问:端午节,家家户户都有包粽子的*俗。孩子们,你们喜欢吃粽子吗?和大家说一说,你都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

  预设:水果粽、豆沙粽、红枣粽、肉粽??

  2.走入情境,揭示课题。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种粽子,想必同学们一定都很喜欢吃粽子,这节课我们就走进《端午粽》,来共同品味一下课文中的粽子是什么味道的。

  设计意图:端午粽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上课伊始,创设浓厚的节日气氛,引导学生从实际的生活体验中出发,谈一谈自己对端午粽的了解,贴*生活实际的导入法,更能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词

  1.自由朗读课文。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教师巡视学情,及时纠正字音。

  2.学生认读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2)借助拼音,反复拼读圈画的生字;认识新偏旁“立”“米”。

  (3)同桌相互检查,当小老师纠正对方读得不准确的字音,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记忆这些生字的。

  3. 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词。

  (1)游戏环节:我是读词王。

  (2)多媒体课件出示生词:端午节、粽子、总是、糯米、中间、十分、鲜肉、带回去、知道、据说、纪念。

  (3)以小组为单位,抢读生词,读正确的小组得到词卡,并且领读,得到词卡最多的小组获胜。

  (4)齐读课文,注意生词在课文中的读音。

  设计意图: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最喜欢的学*方式就是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本环节通过初读课文,感受课文大意,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通顺每一句话,增强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设计游戏环节,巧妙地将学生带到主动学*的氛围中,培养了学生学*汉字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汉字的积极性。

  三、再读课文,练*书写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指名学生逐段汇报朗读,把句子读通顺。

  3.教师指导学生多种方法朗读。

  (1)课件出示朗读要求。

  ①说一说课文共由几个自然段组成。 ②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并读给同桌听。

  (2)学生按照要求朗读课文。

  (3)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把长的句子画出停顿。

  4.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叶。

  (1)课件出示:箬竹叶的图片。

  (2)学生观察图片,从颜色、形状上来描述箬竹叶的样子。

  (3)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叶,看图学*生字。

  (4)师生共同书写生字,比一比谁写得工整、漂亮。

  5.指导学生书写生字――真。

  (1)观察生字结构,总结书写规律,学*书写。

  (2)巧记生字:笔画中横最多,中间三横才封口。

  6.研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教师提出问题:外婆包的粽子花样很多,结合课文说一说外婆包的粽子有哪些种类。

  (2)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3)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预设:外婆包的'粽子有:红枣粽、红豆粽、鲜肉粽。

  7.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豆。

  (1)图文演示法,理解字义。

  三亿文库3y.uu456.com包含各类专业文献、高等教育、文学作品欣赏、行业资料、专业论文、应用写作文书、幼儿教育、小学教育、生活休闲娱乐、外语学*资料、20xx新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公开课优秀教案第10课《端午粽》教学设计与反思93等内容。

《端午粽》教学反思2

  《端午粽》这篇课文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文中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来形容箬竹叶、糯米、枣,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积累这样的词,同时注重朗读指导,让学生感受句子的韵味和节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教时旨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上课伊始课件播放“丰富多彩的端午节*俗活动”的情境导入,再走入情境揭示课题后让学生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创设浓厚的节日气氛,引导学生从实际的生活体验中出发,谈自己对端午粽的了解,采用贴*学生生活实际的导入法,更能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学生初读后同桌相互检查生字词,当小老师纠正对方读得不准确的字音,再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记忆这些生字的,用“加一加、作比较、扩词,分析字形结构、想象”等方法,特别有意思的一个“豆”字,有学生说“豆”的想象记忆法:“中间的口就是豆子,上面一横是盖子,下面点撇是火苗,一横是灶台,就是锅里在在煮豆子。”多好的方法呀!

  接着采用游戏环节:我是读词王,教学反思《《端午粽》的教学反思》。以小组为单位读生词,读对一个本小组得一颗星,得星最多的小组获胜,每人可在班级考核表中加个星,还可指名学生读生词,读正确了就当小老师领读,然后把生字送回文中指名比赛读文。

  这样设计是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本环节通过初读课文,感受课文大意,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通顺每一句话,增强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设计游戏环节,巧妙地将学生带到主动学*的氛围中,培养了学生学*汉字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汉字的'积极性。

  第二课时主要引导学生以读促学的手段去理解课文内容。我先配乐范读课文,再引导学生分组逐段朗读、自由朗读、创设问题情境朗读、合作读等形式,读通后再来品读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做到真正以读促学,以读促教。

  针对二、三、四自然段我提出以下问题:

  1.粽子是用哪些材料做的?

  出示“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指导学生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描述粽子的外形特点。

  2.继续追问:为什么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而不用“青的”“白的”“红的”呢?再比较句子,体会好处。

  (1)课件出示两个句子,朗读比较有什么不同。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粽子是用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的枣。

  (2)指导朗读:这样AAB式的重叠词更能体现出粽子的特点,各种颜色相间,色香味美。朗读时仿佛让人品尝到了香甜的味道。

  3.外婆包的粽子花样很多,结合课文说一说外婆包的粽子有哪些种类。

  4.说一说,端午节为什么会有吃粽子的*俗?

  根据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每年端午节我们都会吃粽子,今天通过学*《端午粽》,我们不仅“品尝”了美味香甜的端午粽,还知道了端午节的由来。每当我们吃美味香甜的粽子时,不要忘记缅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总之,今天上得较顺手,《端午粽》这篇课文因为是表达*传统节日的*俗活动,所以上课伊始,我带学生走入情境,感受端午节品粽子的节日气氛。通过通过多种形式、方法的朗读让学生们对端午粽从外形、种类及端午粽的由来有了进一步的认知,同时激发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提高了阅读的能力。以读代讲,在读中进行识字教学,使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端午粽》教学反思3

  《端午棕》选自作家屠再华写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课文是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读好长句子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因此,我在教学设计有感情朗读课文时,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端午棕对于孩子们并不陌生,但是端午节孩子们就不是很熟悉,课前我给孩子们看了有8分钟的一段视频,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没想到效果真是好极了,考虑到课堂时间有限,不可能所有的字词都面面俱到,所以在教学中也按“音”、“形”、“义”进行了侧重教学。课文中的“箬叶”一词在读音上学生很容易混淆,在发音中容易出现“l、r”混读的情况,在教学中,我着重进行“箬”字的拼音教学,先让学生读准“若”这个曾经学过的字,然后结合形声字告诉他们这两个字的读音是一样的,最后以开火车的方式进行逐个正音。

  “学本课堂”即以学*者学*为中心。“学本课堂观”充分相信学生的学*潜力,当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以后,教师和学生将以*等的身份共同开展学*活动,实现学*目标。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最喜欢的学*方式就是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在通读课文是带着问题去读书,圈一圈划一划的方法,让学生动嘴动手,掌握学*方法。感受课文大意,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通顺每一句话,增强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接着让孩子们在朗读长句子是设计了一个游戏环节,我和学生配合读,但是与以往不一样的地方是我先读,我读停下来的时候学生读,锻炼他们的听力和反应能力,孩子都很积极的配合,耳朵听,眼睛看,注意力集中,这样就巧妙的将学生带到主动学*的'氛围中。

  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把培养学生学*兴趣、学**惯和学*能力是学本课堂教学的关注点,多读,让学生学会提问,我用了一个填空式的形式,把端午棕的样子、味道和花样,让学生梳理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我在*时的教学中落实“改变一点点,一点点的改变”的思想,如,改变备课方式,改变我的教学观念,有效的作业与训练等,研究学生,课程标准,教学方法和学*方法,让我的课堂真正属于学生。

《端午粽》教学反思4

  课文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本课的重点是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我在教学过程中把握住住了教学重点,注重了读长句子的训练了和完整话的训练,让孩子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和味道,但是本以为孩子们都能吃过粽子肯定能说的很好,但是说话训练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发现孩子们对于粽子的样子和味道表达得不够完整。

  我反思一下他们对于说话训练不够完整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是有的孩子不喜欢吃粽子根本没有见过,第二就是对文本第二自然段理解不到位。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粽子的一些特征,并且是从外到里的顺序描写了粽子的样子。

  训练长句子的能力,在反复诵读中训练,这样才能培养语感。但是我班孩子的朗读能力是比较薄弱,主要一节课又要分析重点段又要认读生字还有书写生字。总感觉给孩子们朗读课文的时间不多。再有就是在家不能做到充分的阅读,孩子们对于文本内容不熟悉,所以影响朗读效果。做好语文课前预*我觉得非常必要。

《端午粽》教学反思5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因此,本文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生字,做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展示端午节丰富多彩的*俗活动。

  (1)师生共同欣赏视频,感受端午节的节日气氛。

  (2)导问:说一说在端午节这个*的传统节日里,人们都会做什么。

  预设1:我们家人会煮美味香甜的粽子吃。

  预设2:我们家人会起早去山上采艾蒿叶、挂香囊。

  预设3:还有一些地方举办端午节赛龙舟活动??

  (3)教师追问:端午节,家家户户都有包粽子的*俗。孩子们,你们喜欢吃粽子吗?和大家说一说,你都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

  预设:水果粽、豆沙粽、红枣粽、肉粽??

  2.走入情境,揭示课题。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种粽子,想必同学们一定都很喜欢吃粽子,这节课我们就走进《端午粽》,来共同品味一下课文中的粽子是什么味道的。

  设计意图:端午粽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上课伊始,创设浓厚的节日气氛,引导学生从实际的生活体验中出发,谈一谈自己对端午粽的了解,贴*生活实际的导入法,更能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词

  1.自由朗读课文。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教师巡视学情,及时纠正字音。

  2.学生认读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2)借助拼音,反复拼读圈画的生字;认识新偏旁“立”“米”。

  (3)同桌相互检查,当小老师纠正对方读得不准确的字音,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记忆这些生字的。

  3. 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词。

  (1)游戏环节:我是读词王。

  (2)多媒体课件出示生词:端午节、粽子、总是、糯米、中间、十分、鲜肉、带回去、知道、据说、纪念。

  (3)以小组为单位,抢读生词,读正确的小组得到词卡,并且领读,得到词卡最多的小组获胜。

  (4)齐读课文,注意生词在课文中的读音。

  设计意图: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最喜欢的学*方式就是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本环节通过初读课文,感受课文大意,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通顺每一句话,增强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设计游戏环节,巧妙地将学生带到主动学*的氛围中,培养了学生学*汉字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汉字的积极性。

  三、再读课文,练*书写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指名学生逐段汇报朗读,把句子读通顺。

  3.教师指导学生多种方法朗读。

  (1)课件出示朗读要求。

  ①说一说课文共由几个自然段组成。 ②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并读给同桌听。

  (2)学生按照要求朗读课文。

  (3)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把长的句子画出停顿。

  4.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叶。

  (1)课件出示:箬竹叶的图片。

  (2)学生观察图片,从颜色、形状上来描述箬竹叶的样子。

  (3)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叶,看图学*生字。

  (4)师生共同书写生字,比一比谁写得工整、漂亮。

  5.指导学生书写生字――真。

  (1)观察生字结构,总结书写规律,学*书写。

  (2)巧记生字:笔画中横最多,中间三横才封口。

  6.研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教师提出问题:外婆包的粽子花样很多,结合课文说一说外婆包的粽子有哪些种类。

  (2)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3)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预设:外婆包的粽子有:红枣粽、红豆粽、鲜肉粽。

  7.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豆。

  (1)图文演示法,理解字义。

  三亿文库3y.uu456.com包含各类专业文献、高等教育、文学作品欣赏、行业资料、专业论文、应用写作文书、幼儿教育、小学教育、生活休闲娱乐、外语学*资料、20xx新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公开课优秀教案第10课《端午粽》教学设计与反思93等内容。

《端午粽》教学反思6

  本课语言形象生动,其中有许多值得学生积累的词语,比如对粽子样子、味道的描写中,分别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来形容箬竹叶、糯米和枣,可以归类积累,同时在学*叠词的基础上感受句子的韵味和节奏。 文章用词也很丰富,如“美滋滋”“又黏又甜”这些鲜活的词语,为文章增添了光彩,使表达有了韵味。这些词语的运用使课文对端午粽的描述更为形象。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这些词语进行归类、理解和运用,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不足之处: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高,不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组长的分工不够明确,学生汇报时不够自信等,这些问题我都会在后期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改进措施:1.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把培养学生学*兴趣、学**惯和学*能力作为本课堂教学的关注点,多读,让学生学会提问。2.我用了一个填空式的形式,把端午粽的样子、味道和花样,让学生梳理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

《端午粽》教学反思7

  本课语言形象生动,其中有许多值得学生积累的词语,比如对粽子样子、味道的描写中,分别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来形容箬竹叶、糯米和枣,可以归类积累,同时在学*叠词的基础上感受句子的韵味和节奏。 文章用词也很丰富,如“美滋滋”“又黏又甜”这些鲜活的词语,为文章增添了光彩,使表达有了韵味。这些词语的运用使课文对端午粽的描述更为形象。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这些词语进行归类、理解和运用,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不足之处: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高,不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组长的分工不够明确,学生汇报时不够自信等,这些问题我都会在后期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改进措施:1。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把培养学生学*兴趣、学**惯和学*能力作为本课堂教学的关注点,多读,让学生学会提问。2。我用了一个填空式的形式,把端午粽的样子、味道和花样,让学生梳理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

《端午粽》教学反思8

  进入线上直播教学已有*一个月的时间了。直播教学带来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一是教师又变成了知识的传授者,课堂又成了教师的一言堂。因为师生互动连麦收到网络稳定性的影响,课堂不得不减少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二是学生又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一方,教学效率堪忧。三是教学活动又在由师生、生生的多边活动向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回流。四是教学方式的千篇一律容易让学生产生疲惫感失去了学*的动力和兴趣。

  怎样让学生对学*的内容产生兴趣,提高学生线上课堂的关注度,进而提高网络教学的效率呢?我做了如下尝试:

  1、充分利用前置作业,让学生预*课文,以语音和视频形式提交作业。

  学生宅家三个月最想见到自己的好朋友、同学、老师,对他们用不同方式展示的知识也很感兴趣。完成作业的过程,动手又动脑,还要组织语言,同时也是学*的过程。这样学生学*兴趣大增,学*效率也大大提高了。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怎样展示交流。

  2、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多设计一些有趣的学*活动,在集中识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随文识字,深层次,多角度地识字学词。这样学生的阅读期待,学*兴趣就得到了提高。连麦和语音回答的交替使用增加了师生的互动。

  3、在学*过程中渗透学*的方法,识记生字,理解词语,读好长句,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这些都是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教学中通过不同形式向叙述渗透学*方法,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当然本节课的教学不足的地方还有很多,思考也很多,留待今后进一步改进

《端午粽》教学反思9

  《端午粽》这篇课文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文中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来形容箬竹叶、糯米、枣,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积累这样的词,同时注重朗读指导,让学生感受句子的韵味和节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教时旨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上课伊始课件播放“丰富多彩的端午节*俗活动”的情境导入,再走入情境揭示课题后让学生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创设浓厚的节日气氛,引导学生从实际的生活体验中出发,谈自己对端午粽的了解,采用贴*学生生活实际的导入法,更能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学生初读后同桌相互检查生字词,当小老师纠正对方读得不准确的字音,再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记忆这些生字的,用“加一加、作比较、扩词,分析字形结构、想象”等方法,特别有意思的一个“豆”字,有学生说“豆”的想象记忆法:“中间的口就是豆子,上面一横是盖子,下面点撇是火苗,一横是灶台,就是锅里在在煮豆子。”多好的方法呀!

  接着采用游戏环节:我是读词王,教学反思《《端午粽》的教学反思》。以小组为单位读生词,读对一个本小组得一颗星,得星最多的小组获胜,每人可在班级考核表中加个星,还可指名学生读生词,读正确了就当小老师领读,然后把生字送回文中指名比赛读文。

  这样设计是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本环节通过初读课文,感受课文大意,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通顺每一句话,增强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设计游戏环节,巧妙地将学生带到主动学*的氛围中,培养了学生学*汉字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汉字的积极性。

  第二课时主要引导学生以读促学的手段去理解课文内容。我先配乐范读课文,再引导学生分组逐段朗读、自由朗读、创设问题情境朗读、合作读等形式,读通后再来品读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做到真正以读促学,以读促教。

  针对二、三、四自然段我提出以下问题:

  1.粽子是用哪些材料做的?

  出示“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指导学生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描述粽子的外形特点。

  2.继续追问:为什么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而不用“青的”“白的”“红的”呢?再比较句子,体会好处。

  (1)课件出示两个句子,朗读比较有什么不同。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粽子是用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的枣。

  (2)指导朗读:这样AAB式的重叠词更能体现出粽子的特点,各种颜色相间,色香味美。朗读时仿佛让人品尝到了香甜的味道。

  3.外婆包的粽子花样很多,结合课文说一说外婆包的粽子有哪些种类。

  4.说一说,端午节为什么会有吃粽子的*俗?

  根据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每年端午节我们都会吃粽子,今天通过学*《端午粽》,我们不仅“品尝”了美味香甜的端午粽,还知道了端午节的由来。每当我们吃美味香甜的粽子时,不要忘记缅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总之,今天上得较顺手,《端午粽》这篇课文因为是表达*传统节日的*俗活动,所以上课伊始,我带学生走入情境,感受端午节品粽子的节日气氛。通过通过多种形式、方法的朗读让学生们对端午粽从外形、种类及端午粽的由来有了进一步的认知,同时激发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提高了阅读的能力。以读代讲,在读中进行识字教学,使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端午粽》的教学反思优选【10】篇(扩展5)

——一年级语文《端午粽》教学反思 (菁华5篇)

一年级语文《端午粽》教学反思1

  《端午粽》这篇课文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文中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来形容箬竹叶、糯米、枣,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积累这样的词,同时注重朗读指导,让学生感受句子的韵味和节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教时旨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上课伊始课件播放“丰富多彩的端午节*俗活动”的情境导入,再走入情境揭示课题后让学生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创设浓厚的节日气氛,引导学生从实际的生活体验中出发,谈自己对端午粽的了解,采用贴*学生生活实际的导入法,更能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学生初读后同桌相互检查生字词,当小老师纠正对方读得不准确的字音,再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记忆这些生字的,用“加一加、作比较、扩词,分析字形结构、想象”等方法,特别有意思的一个“豆”字,有学生说“豆”的想象记忆法:“中间的口就是豆子,上面一横是盖子,下面点撇是火苗,一横是灶台,就是锅里在在煮豆子。”多好的方法呀!

  接着采用游戏环节:我是读词王。以小组为单位读生词,读对一个本小组得一颗星,得星最多的小组获胜,每人可在班级考核表中加个星,还可指名学生读生词,读正确了就当小老师领读,然后把生字送回文中指名比赛读文。

  这样设计是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本环节通过初读课文,感受课文大意,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通顺每一句话,增强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设计游戏环节,巧妙地将学生带到主动学*的氛围中,培养了学生学*汉字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汉字的积极性。

  第二课时主要引导学生以读促学的手段去理解课文内容。我先配乐范读课文,再引导学生分组逐段朗读、自由朗读、创设问题情境朗读、合作读等形式,读通后再来品读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做到真正以读促学,以读促教。

  针对二、三、四自然段我提出以下问题:

  1、粽子是用哪些材料做的?

  出示“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指导学生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描述粽子的外形特点。

  2、继续追问:为什么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而不用“青的”“白的”“红的”呢?再比较句子,体会好处。

  (1)课件出示两个句子,朗读比较有什么不同。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粽子是用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的枣。

  (2)指导朗读:这样AAB式的重叠词更能体现出粽子的特点,各种颜色相间,色香味美。朗读时仿佛让人品尝到了香甜的味道。

  3、外婆包的粽子花样很多,结合课文说一说外婆包的粽子有哪些种类。

  4、说一说,端午节为什么会有吃粽子的*俗?

  根据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每年端午节我们都会吃粽子,今天通过学*《端午粽》,我们不仅“品尝”了美味香甜的端午粽,还知道了端午节的由来。每当我们吃美味香甜的粽子时,不要忘记缅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总之,今天上得较顺手,《端午粽》这篇课文因为是表达*传统节日的*俗活动,所以上课伊始,我带学生走入情境,感受端午节品粽子的节日气氛。通过通过多种形式、方法的朗读让学生们对端午粽从外形、种类及端午粽的由来有了进一步的认知,同时激发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提高了阅读的能力。以读代讲,在读中进行识字教学,使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一年级语文《端午粽》教学反思2

  这一周我们听取了低年级组仇老师的《端午粽》听评课教学,我更是受益匪浅,他的教学水*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学*,几乎整堂课没有瑕疵。针对仇老师的这节课,我做一个简单粗略的评议,敬请仇老师指正。

  本节课的优点很多:

  1、注重学生学**惯的培养。

  仇老师让学生读书时,比较注重学生良好学**惯的培养。如能及时提醒学生在读书时端好书本,坐正姿势,读书做到一拳一尺。

  2、注重字词短语的层层深入训练。

  这样层层加深,达到扩展训练的目的,又降低了学生学*的难度。

  在这中间还借用猜谜的形式填空,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获取知识,增强能力。

  3、注重在学文中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

  如学*粽子的色、香、味时,能告诉孩子们是由外到内的去写,这就有意识地指导了孩子的写法,初步潜意识地有目的地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适时的板书也清晰、简洁、重点突出。仇老师的声情并茂,激情飞扬也活跃了课堂气氛,体现了乐学教育。

  4、注重用动画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一年级的小孩子最喜欢看动画片了,所以仇老师就抓住孩子们的喜好心理适时运用动画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情趣。比如,出示问题说,人们为什么要在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的爱国情怀,就用动画片告诉孩子们答案。孩子们看得津津有味,学得认认真真。使整堂课都在仇老师的激情教学和孩子们的乐学中完美收官。真可谓是兴趣充满了课堂,课堂在笑声中结束。我们也被这好看的动画所吸引,所以这堂课取得了听课老师们的一致好评,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仇老师的这节评讲课优点很多很多,我不再一一叙述。

  鉴于以上的评价是我本人对仇老师这节听评课的粗略看法,有说的不恰当的地方敬请原谅。我今后一定多向仇老师请教学*,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一年级语文《端午粽》教学反思3

  课文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本课的重点是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我在教学过程中把握住住了教学重点,注重了读长句子的训练了和完整话的训练,让孩子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和味道,但是本以为孩子们都能吃过粽子肯定能说的很好,但是说话训练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发现孩子们对于粽子的样子和味道表达得不够完整。

  我反思一下他们对于说话训练不够完整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是有的孩子不喜欢吃粽子根本没有见过,第二就是对文本第二自然段理解不到位。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粽子的一些特征,并且是从外到里的顺序描写了粽子的样子。

  训练长句子的能力,在反复诵读中训练,这样才能培养语感。但是我班孩子的朗读能力是比较薄弱。,主要一节课又要分析重点段又要认读生字还有书写生字。总感觉给孩子们朗读课文的时间不多。再有就是在家不能做到充分的阅读,孩子们对于文本内容不熟悉,所以影响朗读效果。做好语文课前预*我觉得非常必要。

一年级语文《端午粽》教学反思4

  本课语言形象生动,其中有许多值得学生积累的词语,比如对粽子样子、味道的描写中,分别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来形容箬竹叶、糯米和枣,可以归类积累,同时在学*叠词的基础上感受句子的韵味和节奏。文章用词也很丰富,如“美滋滋”“又黏又甜”这些鲜活的词语,为文章增添了光彩,使表达有了韵味。这些词语的运用使课文对端午粽的描述更为形象。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这些词语进行归类、理解和运用,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不足之处: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高,不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组长的分工不够明确,学生汇报时不够自信等,这些问题我都会在后期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改进措施:

  1、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把培养学生学*兴趣、学**惯和学*能力作为本课堂教学的关注点,多读,让学生学会提问。

  2、我用了一个填空式的形式,把端午粽的样子、味道和花样,让学生梳理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

一年级语文《端午粽》教学反思5

  《端午粽》这篇课文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文中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来形容箬竹叶、糯米、枣,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积累这样的词,同时注重朗读指导,让学生感受句子的韵味和节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教时旨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上课伊始课件播放“丰富多彩的端午节*俗活动”的情境导入,再走入情境揭示课题后让学生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创设浓厚的节日气氛,引导学生从实际的生活体验中出发,谈自己对端午粽的了解,采用贴*学生生活实际的导入法,更能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学生初读后同桌相互检查生字词,当小老师纠正对方读得不准确的字音,再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记忆这些生字的,用“加一加、作比较、扩词,分析字形结构、想象”等方法,特别有意思的一个“豆”字,有学生说“豆”的想象记忆法:“中间的口就是豆子,上面一横是盖子,下面点撇是火苗,一横是灶台,就是锅里在在煮豆子。”多好的方法呀!

  接着采用游戏环节:我是读词王。以小组为单位读生词,读对一个本小组得一颗星,得星最多的小组获胜,每人可在班级考核表中加个星,还可指名学生读生词,读正确了就当小老师领读,然后把生字送回文中指名比赛读文。

  这样设计是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本环节通过初读课文,感受课文大意,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通顺每一句话,增强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设计游戏环节,巧妙地将学生带到主动学*的氛围中,培养了学生学*汉字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汉字的积极性。

  第二课时主要引导学生以读促学的手段去理解课文内容。我先配乐范读课文,再引导学生分组逐段朗读、自由朗读、创设问题情境朗读、合作读等形式,读通后再来品读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做到真正以读促学,以读促教。

  针对二、三、四自然段我提出以下问题:

  1、粽子是用哪些材料做的?

  出示“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指导学生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描述粽子的外形特点。

  2、继续追问:为什么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而不用“青的”“白的”“红的”呢?再比较句子,体会好处。

  (1)课件出示两个句子,朗读比较有什么不同。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粽子是用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的枣。

  (2)指导朗读:这样AAB式的重叠词更能体现出粽子的特点,各种颜色相间,色香味美。朗读时仿佛让人品尝到了香甜的味道。

  3、外婆包的粽子花样很多,结合课文说一说外婆包的粽子有哪些种类。

  4、说一说,端午节为什么会有吃粽子的*俗?

  根据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每年端午节我们都会吃粽子,今天通过学*《端午粽》,我们不仅“品尝”了美味香甜的端午粽,还知道了端午节的由来。每当我们吃美味香甜的粽子时,不要忘记缅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总之,今天上得较顺手,《端午粽》这篇课文因为是表达*传统节日的*俗活动,所以上课伊始,我带学生走入情境,感受端午节品粽子的节日气氛。通过通过多种形式、方法的朗读让学生们对端午粽从外形、种类及端午粽的由来有了进一步的认知,同时激发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提高了阅读的能力。以读代讲,在读中进行识字教学,使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端午粽》的教学反思优选【10】篇(扩展6)

——端午“粽”有情作文600字通用10篇

  端午“粽”有情作文600字 1

  中国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如:元旦节、清明节、母亲节、劳动节、端午节、儿童节等其他节日,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端午节,因为我端午节过得最快乐。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听爸爸说:“战国时期有个爱国人士,他叫屈原。”屈原是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曾多次劝国君楚怀王联齐抗秦,但昏庸无能楚怀王听信小人,以致国破家。屈原听到自己国家将要灭亡,便抱着石头自投旧罗自尽。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直行洞庭湖,终不见屈原尸体,老百姓为了不让鱼儿吃掉屈原的尸体,家家户户包粽子,然后把粽子投入旧罗,让鱼儿吃饱,这样就不能吃到屈原的尸体。端午节就这样慢慢的传下来。端午节还要赛龙舟、带彩带线和挂香包等形式来纪念屈原。”爸爸说完,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快过来吖,包粽子咯!”妈妈喊道。我们连忙跑出去,我拿了两片粽叶,学着妈妈那样包,可包来包去一点都不像妈妈包的那样,反而把糯米洒了一地。我气地把粽叶丢在地上。妈妈说道:“做事不能做一半就跑了,要慢慢来,首先要把粽叶绕成一个叁角行的样子,然后把糯米放进去。”我按照妈妈说是那样做,包成第一个粽子我很高兴的说我会包粽子了啊,后来连续包了好几个。这时,妈妈边说边包地说:“在我们老家过端午节要插艾叶草、叶菖蒲、赛龙舟、饮雄黄酒等*俗。”包好了粽子,我们就煮起来了。过了半个多钟粽子也煮熟了,妈妈就拿给我吃,哇!真香,好好吃哦,这是我们包的粽子,不由也不腻。”几分钟过去了,一吊粽子被我们吃完了。

  端午“粽”有情作文600字 2

  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可热闹了!插艾叶、包粽子、做香囊……我家也不例外,今天一早,房间里就弥漫着一股浓浓的粽香味,奶奶早已准备好包粽子了。

  只见绿油油的芦叶、雪白的米粒、让人垂涎欲滴的红烧肉、还有一些豆沙和红枣静静地躺在盘子里。我看着奶奶的动作,眼花缭乱,几秒就做完了,我吵着让奶奶教我。

  粽子很美味,今天我一定要尝试做一个。我先用芦叶折一个小角,角要正正好好,折大了,米粒会从小角的缝隙里漏出来,折小了,米就放不下。我算好角度,折了过去,手指按在手里,接着我把一半的米粒倒进去,第一步就好了。

  接着,我把一块沾满汁的红烧肉放了进去,我又用另一只手把剩下的米粒倒了进去,第二步又好了。

  最后就是把芦叶盖上去,用绳子系好,听起来很简单,但是做起来有点难,系绳的时候,我不知道先从哪边系,手忙脚乱,就求助奶奶,奶奶帮我托住,我小心翼翼地从这边绕到那边,在打上一个蝴蝶结,一个可爱的粽子完成了。

  我越包越熟练,不一会儿,我和奶奶把各种馅儿都做完了。接下来,就是煮粽子了,奶奶把粽子放在水里,“咕嘟咕嘟”,粽子的香味全散发出来了,看着香味弥漫了整个房间,我馋得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一煮熟,我就让奶奶帮我拿一个,我剥开墨绿色的芦叶,只见雪白如玉的米饭和色泽鲜亮的红烧肉诱人极了,我大口的咬了上去,粽叶的清香,混着米粒的甜味,和红烧肉的咸香,那味道无与伦比。

  我们一家人吃着我和奶奶包的粽子,开心极了!

  端午“粽”有情作文600字 3

  前几天我和爸爸、妈妈去超市看到超市里摆上了各种各样的绿豆糕,我很好奇地问爸爸、妈妈:超市怎么突然卖起了绿豆糕呢?妈妈说:端午节要到了我们不仅要吃绿豆糕还要吃五黄呢!五黄?什么是五黄?

  回到家上网查了后,不仅知道了五黄,指的是: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和雄黄酒,还知道了我们这端午节为什么要包粽子了。

  端午节的下午,我们一家来到了外婆家过节。刚进门就闻到了一股香喷喷的味道,姨妈说这是锅里煮的粽子飘出的香味。一会姨妈端上来热气腾腾的粽子让我们品尝。我把粽叶一层一层地剥下露出了白嫩嫩的粽子我咬了一口哇!真香。吃着吃着,我忽然想起了端午节的来历,想着冤死在汨罗江中的屈原,真希望我能把家里的粽子也抛进汨罗江,让鱼儿不要伤害他,我仿佛看到了在汨罗江里划着船的人们

  吃晚饭的时候到了,大家看着餐桌上的菜竟然不约而同地说到了今天应该吃五黄,看看外婆准备的晚饭真不错,在我们的餐桌上出现了四黄,唯独缺雄黄酒,外公说,那是因为我们江苏的人不会做雄黄酒所以大家也都不爱喝。

  一家人边吃边聊,倾听着大人们说他们小时候过端午节的时候的趣事,不仅要自己包粽子而且还要编装鸭蛋网呢!据说鸭蛋网是用五颜六色的彩线编的,编好后装上煮好的鸭蛋可漂亮了。看着大家说得高兴,外婆竟带着大家忆苦思甜了,说姨妈和妈妈小时候因家里条件不好,过节也没什么好菜吃,今天这样的情景想都没想过。是啊我们今天真的是太幸福了,我心里默默地想:这么幸福的生活我一定要珍惜也一定要好好学*。

  一阵笑声打断了我的思路,看着家里每个人开心的表情,我打心里觉得过端午节真好,真希望每天都过端午节!

  端午“粽”有情作文600字 4

  都说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日子,而对于我这种对赛龙舟或是挂蒿草、艾叶、荷包的传统活动都一概提不起兴趣的人来说,六月则意味着一个可以敞开怀大吃一顿粽子的时节到来了。

  粽子作为传统节日的传统食品,它和月饼一样,有各种各样、五花八门、千奇百味的馅儿。像五仁啦,蛋黄啦,莲蓉啦,豆沙啦,月饼有的馅粽子它都有。而且因为粽叶里面儿裹的是糯米,所以能掺进去的料就更多了,红枣、瘦肉、腊肉、香肠……只有你想不到,没有粽子里面裹不到的。

  然而,在众多杂乱纷陈、让人眼花缭乱的粽子馅当中,只有两样是我的最爱——红豆、豆沙粽和小白粽。纵使粽子馅儿日益翻新,一天一个花样,我还是对它俩爱得深沉。

  先说红豆、豆沙粽吧。记得上幼儿园的时候,那会还兴家家自个儿动手包粽子。端午前后一个月,每天我放学回家把小书包往沙发上一搁,就屁颠屁颠地跑去厨房端粽子吃。刚出锅的粽子还散发着热气,每次拿到手里都是一阵新鲜,解裹着粽叶的细白绳儿也成为一大乐趣。又软又香的糯米夹带着些红豆或是豆沙,面上再洒下一层白砂糖,好不美味。吹着凉快的空调,边看电视边咬粽子,夏天最惬意的事莫过如此。

  至于小白粽,顾名思义,就是又小个儿又是白馅儿的粽子。剥开粽叶,里面除了雪亮的糯米外再没有别的,顶多为了添点儿味再洒点白砂糖就开吃了。这种小白粽在老家金堂的大街小巷上处处可见。每到吃粽子的时节,走到哪都是这样那样关于“小白粽”的叫卖声。馅料简单,做工精练,外形小巧可爱,是颇受欢迎、极其抢手的一道美味。

  这不,又到了端午,吃粽子的大好时节。不知道今年能不能也大饱口福一顿呢?

  端午“粽”有情作文600字 5

  端一盘粽子,呈一枝艾叶,与你一起过端午。这不,我和老师同学们在学校度过了一个特殊的端午。

  午后,微风徐来,端午节踏着跫音赴我魂梦之约。一缕叶的气息扑面而来,我倒抽了一口气,感觉得到血管里的血液流动在加快。

  “预备开始,准备合拢”!张老师的命令重如泰山,如山谷中的洪钟传来,掷地有声,我们像打了强心针似的,迫不及待地推开桌子,嘈杂的碰撞之音似乎成了一曲桌椅交响乐。

  很快芦叶分发到每个人的手中,湿漉漉的,抚摸过我们手部的每一寸肌肤,我笨手笨脚的学着家长们包粽子的样子,谁知,我反而成了东施效颦,样子很是狼狈。只好请四处奔走的同学朱子琪赐教。“这个嘛,小菜一碟!”她娴熟地手指勾住芦叶,巧妙地一弯,一个圆锥形的扎粽出现在我的眼前,简直是化拙为巧。

  闻着糯米的香味,偷偷嚼着带来的香甜枣子,我恨不得马上就品尝自己的粽子!伙伴王怡卓用勺子从盆里挖出许多糯米,一把塞进弯曲的芦苇叶里头,一边高喊:“陆筱寒,看我的杰作,反正老师说不掉米就行了!”她自豪的话语中带着一丝趾高气扬,似乎完成了人生一件大作品。

  朱子琪精益求精,离开我们小组又去其他小组求高人指点,而我呢,如同一颗闲棋冷子,说来就是“慢摇动弄心悄逝,事事相融也无事”。我朽木脑袋一会儿就忘记刚才的方法,拿起三四根剑形的芦苇叶,胡乱地包扎一圈,用一根绳子打了一个结。我正准备让我的‘外星生物’亮亮相,老师招呼我们上讲台合影留念啦!

  时光荏苒,愿世界在此搁浅。钟表忘记了时光,我们忘记了流年。这次的包粽子活动是多么有意义啊!让我们踩着记忆的流星,寻找爱的落点。

  端午“粽”有情作文600字 6

  今天是端午节,我一早起来,就看见爸爸他们都忙着杀鸡准备着午饭。妈妈和婶婶正在跟奶奶学包着粽子。

  我赶紧洗漱完毕,吃完早餐,也加入到她们的行列——包粽子。这包粽子也太难学了。看到奶奶她们包的粽子是有模有样的,而我包的却奇形怪状、不伦不类。自己心想:太丢人了。后来奶奶安慰我说:“别伤心,每个人第一次包的时候,都不是很好看的,多学几次就好了。”听了奶奶的话,我又包了几次。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我也包出有模有样的粽子了!

  可我有一个问题,那是一个一直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人们为什么要过端午节?端午节又为什么要包粽子呢?于是,我去问爸爸。爸爸一本正经地解释说:“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一位名叫屈原的人。屈原是一位好官,为国为民。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跳河自尽了。包粽子是因为有人梦到屈原吃不饱很饿似的,便叫大伙把食物丢到河里给屈原吃。可丢下去的食物全给河里的鱼虾吃光了。大伙们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把食物用竹叶包成棱角的形状,丢到河里去。鱼虾们以为是棱角,就不敢吃了。这样,屈原就能吃到粽子了。那一天是农历五月初五,人们就把这一天定为端午节,在这一天里人们要举行包粽子、赛龙舟、插茱萸等活动。”

  这时,奶奶端上了一篮热气腾腾的粽子吆喝道:“吃粽子啰!”我们立刻围拢过去,拿起粽子就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今天真是太高兴了!我不仅学会了包粽子,还知道了端午节的由来和它的意义。让我们祖国的这一传统节日一直传承下去吧!也让屈原的爱国精神在我们童年的心中生根发芽!

  端午“粽”有情作文600字 7

  很快,端午节又到了。在这天,河岸上人挤人的,每个人都争着抢着,希望能挣得一*之地,可以将赛龙舟看得一清二楚。

  为了观赏到精彩的龙舟比赛,我早早到了河边,却没想到河边已是人山人海,甚至还有人手上拿着热气腾腾的粽子,时不时的咬上一口。

  终于,比赛开始了,水面上锣鼓震天;岸边,鼓励声、尖叫声、鼓掌声也在空气中夹杂着。瞬间,热闹的气氛充斥了这一个原本清幽的小村庄。

  就在这热闹的环境中,我的思绪却穿过了唐宋元明清,回到了那悠远的战国时期楚国的汨罗江畔……

  我站在草地上,眺望那站在悬崖上的那位伛偻的老人,只见那老人每走一步便低头叹息,每走三步便仰天长叹。

  终于,老人走到了山崖的尽头,奋力一跃,像一只被打折了翅膀的鹰落入了水中,几乎一点水花都没有被激起,大概是被饿了许多天吧。

  不久,汨罗江畔的村民都赶了过来,老年人拄着拐杖,妇女手拎着盛满饭团的篮子,他们哭着喊着,不断地将饭团扔向河中。我突然意识到,原来那个老人就是屈原……

  突然,我的思绪又从那渺远的时代被周围吵闹的声音拉了回来。原来是比赛结束了。

  只见第一名的队伍兴奋地站在龙舟上,大家拥抱在一起。我和周围的看客由衷地鼓起掌来。我想,其他人可能只是为了胜利者而鼓掌,而我不仅为他们鼓掌,更为神游时遇见的屈原鼓掌,他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爱国!

  ***说过:“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赵翼也曾说过:“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我想,值得我们鼓掌的不只是那些古代英雄,还有现在的这些“风流人物”。

  端午“粽”有情作文600字 8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这是诗人陆游写的关于端午节的诗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又叫端阳节。

  在嘉兴,端午节有众多的*俗:家家户户挂门前艾草,希望一年无灾无祸;老人给小孩做香囊,驱蚊辟邪;还有一年一度的南湖赛龙舟,那场面十分激烈。

  而在那天,对于我这个“吃货”来说,最喜欢的就是包粽子、吃粽子。每次奶奶总会先准备箬叶、糯米、鲜肉、细线。她先把两片叶子叠起来,弄成一个漏斗的形状,然后往里面加入一半的糯米和两块鲜肉,最后把米加满,盖上箬叶,一个精巧的粽子就包完了。这样看着奶奶这么熟练的技法,我也决定试一试。我学着拿起两片碧绿色、长条状的箬叶,用手把箬叶折成漏斗状,但这两片叶子却像两个顽皮的孩子,怎么都不听话。我只好用手指拼命地捏住,快速地把糯米倒进去,糯米发出了“沙沙”的响声,好像在劝说这两片箬叶,又赶忙放了两块诱人的肉,然后把糯米迅速加满。最后,我用力地把展开的箬叶严严实实地包好,再小心翼翼地用细绳来了个“五花大绑”,不让一粒糯米“逃”出来。看着这个样子虽然不好看,但是亲手包的粽子,我的心里别提有多自豪了!

  把包好的粽子放到锅里煮一下,美味的粽子就出锅了。吃着美味的粽子,我不解地问奶奶:“奶奶,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奶奶告诉我:“端午节包粽子是老百姓为了纪念投汨罗江的屈原,希望不让江中的鱼儿打扰到屈原。这个*俗一直流传到现在。”“哦!原来*俗背后还有这样的故事呢!”我这才恍然大悟。

  端午节,实在是太有趣!既可以挂艾草、做香囊、赛龙舟,还有我最喜欢吃的粽子,更显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

  端午“粽”有情作文600字 9

  今天听到妹妹朗读《端午粽》这篇课文,我的思绪突然回到了去年的端午节。

  “过端午,赛龙舟,吃粽子,喝黄酒……”一大早上窗外传来了欢快的儿歌声,我从睡梦中醒来,才突然反应过来:今天是端午节!咦!爸爸不是说他们单位要举行健步走活动吗?我连忙从床上爬起来,跑到爸爸、妈妈的房间问爸爸:“爸爸,你们单位今天不是要举行健步走活动吗?”爸爸看看表,不慌不忙的说:“没关系,我们单位的活动七点开始,现在才六点。”听了爸爸的话,我悄悄地钻进爸爸妈妈的被窝里想再睡一会儿。可是,我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忽然很好奇“为什么会有端午节呢”?

  我就问妈妈,妈妈告诉我:“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传说楚国战败,屈原抱着石头投江自尽。屈原死后,百姓纷纷涌到江边去凭吊,人们准备了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后来人们怕饭团被蛟龙所食,就用竹笋壳包住饭团,外缠彩丝。后来就慢慢的演变成了现在的粽子。为了寄托哀思,各地还会举行盛大的龙舟赛。这一天,人们还会在门上插上艾叶,给小孩带上香包,还有的带着彩绳,这些*俗都是为了纪念屈原的。”妈妈的故事让我长了一番见识。

  七点整,我和爸爸来到了他们单位的集合点——西城阁。我们健步走到四桥又原路返回到西城阁。活动结束后,我和爸爸就回家了,一进家门,一股丝丝的清香扑鼻而来,馋的我口水都流出来了,原来,妈妈已经煮好了粽子、鸡蛋和大蒜,粽子的口味可多了,有红枣味、红豆味、蛋黄味、腊肉味……好吃极了。这真是一个有趣的端午节,即参加了爸爸单位的健步走活动,又吃到了美味可口的粽子。

  转眼间今年的端午又快到了,希望那个时候疫情已经过去,我们能快快乐乐的过一个端午节!

  端午“粽”有情作文600字 10

  去年的粽香还没有散去,又到了二零二三年的端午节。

  想起一年年过的端午,还有些怀念。“帅儿回来啦!”我走进家中,在厨房忙碌的奶奶高声呼叫着。我那时还小,一扭一扭地跑到厨房,看奶奶亲手包粽子,那绿绿的外皮和绑着的彩线,让我对这个小玩意儿产生了不少兴趣。我瞪着大大的眼睛,里面充满了好奇,这绿油油的“小三角”里似乎包得下万物。我刚想用手去抓,奶奶马上制止了我:“这粽子光鲜亮丽的外表,可不能让你那小脏手抓来抓去。”我放下这邪恶的小手,去把它洗了个净,这次我可以尽情的撒野了。

  拿着小板凳坐在奶奶身边,她手法熟练到让我吃惊,一铺,一舀,一放,一合,再一绑,一个小巧精致的家伙就放在我的面前。我拾起它,上面还有奶奶捏过的余温,我把它捧在手心,感受着奶奶深深的爱。

  终于,冒着腾腾热气的小粽子摆上了桌。我迫不及待的将它打开,成团的糯米和一颗红枣点缀其中。一口下去,仿佛吃了什么山珍海味,品了什么琼浆玉露一般——糯米从我舌尖滑过,留下了芬芳带来了甘甜……

  时间真是不等人。一转眼十年过去了,我再一次捧起粽子,叶还是那样绿,味还是那样香甜,可惜那个驼着背包粽子的人不在了。而那小巧玲珑的粽子却是外面买好的,全家人坐在一起吃粽子时,欢声笑语也都寄托在流逝的时光中,我细细品尝着每一粒糯米,虽然甘甜依旧,但那份寄于其中的浓浓的爱却悄然离去。

  在这一天,我们或许都有自己的故事,有独特的情感,但只是不想向外坦露,而是把这都化作一片粽叶,一团糯米,或是一根细小的彩绳。端午“粽”有情!


《端午粽》的教学反思优选【10】篇(扩展7)

——端午粽香情作文实用10份

  端午粽香情作文 1

  庆祝春节,全家人坐在一个大圆桌上,吃着饺子看着春晚上的节目,一起享受团聚的喜悦;相约国庆,全家一起登上长城,抚摸着用人民鲜血搭建起来的壮丽奇景,感受中华儿女的智慧结晶;感怀端午,我们一同感受端午节日的悠久历史。

  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俗称“五月节”。那天,人们个个手捧“绿色三角体”,剥开粽叶,一层浓郁的粽香扑面而来,糯糯的江米在口中融化,甜甜的蜜枣味在齿间环绕,人们尽情地享受着这种特殊的味道

  可在饭桌中还是会有人不禁的问道,“为什么要叫端午节”?原来呀,是古时候人们把五月的第一天叫做“端一”,把五月的第二天叫做“端二”……而五月的第五天则就是“端午”,而它也是端午的第一个“正午”,所以后来就改成端午节了。

  传说在秦始皇年间,秦王要攻打楚国,屈原听闻便边去向楚王启奏,而楚王愚蠢,对屈原的提醒置之不理,还把他贬下乡去,屈原在民间写下《离骚》等巨多名篇,最终秦军攻破楚国首都,屈原悲愤不已,却无能为力,在五月五日写下一首绝世名作投江自尽。日后,人们曾到汨罗江中打捞屈原的尸体,而渔民们则是将做好的饭团儿扔入江中,防止鱼虾吃掉屈原的遗体,后来就是用树叶将饭团包起来再用绳子将饭团绑起来,形成了如今的粽子。

  是的,岁月悠悠,长路漫漫,我们应该传承祖国的文化,盛开成祖国绚丽的花朵,保卫祖国,热爱祖国,正是我们青少年应该做的,我们应该担起保卫国家的重任,做好祖国未来的接班人。

  端午粽香情作文 2

  十二月二十八日我和妈妈送年货给外婆,到了外婆家,看到了粽叶、米、绳子放在那里。我说:“外婆,还要包粽子。”外婆说了一句,你和妈妈一起包。哦!

  吃了中午饭,我看见妈妈真的在那里包粽子。我过来一看,妈妈熟练地包着,她先将粽叶卷起圆锥形,在里面放一些米,接着用粽叶包住,把绳子绕在上面捆紧,一个粽子包好了。

  我看完了,拿起粽叶像模像样地包起来。我放米时,米从小洞里漏出来,当我塞住这个洞,那个洞又流出米来……我弄了好多时间才包好。

  过了一会,我表哥在外面玩也回家了,看见我和妈妈在包粽子。表哥迫不急待地过来拿起粽叶,问阿姑怎么包,叫轩来教你,好吧!我说:“你看着我包,马上就会。”他拿起棕叶,将粽叶卷起来在里面放满米,也不要太满,再将粽叶包住,最后把绳子捆紧,一个粽子包好。我妈妈说:“两个人真棒!”一看就会,是一个既顽皮又聪明的小伙子。听到妈妈的夸奖,我俩非常高兴。我们三个人包着包着很快就包好了。

  到了三点钟,外公和外婆将粽子放进锅里,再倒满水,接着盖住。烧了非常长时间,总算烧好了,打开锅盖一看有些粽子露出了白白的大尾巴,原来是漏馅了。

  我和妈妈要回家,外婆拿了好多粽子叫我带来,我非常高兴。谢谢!外婆。外婆明年过来我家哦!

  端午粽香情作文 3

  我吃过许多的东西,有春节的饺子、腊八节的腊八粥、中秋节的月饼、元宵节的元宵……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端午节的粽子啦!下面我就来给你们讲一讲粽子吧。

  包粽子的步骤是这样的,先要把那又细又长的粽叶洗干净,再用热水泡一泡,要准备的材料有一些糯米、蛋黄、肉等等来制作肉馅,这样就可以开工了。首先,把又细又长碧绿的粽叶折叠并围拢,再把它做成一个窝,把洁白的糯米放进去,接着,把做好的肉馅放到上面,再在上面盖上一层厚厚的糯米,然后把粽叶做成一个四角形,最后,用结实的绳子把它老老实实的给捆起来,像一个又大又肥的胖娃娃一样。这就是最后一道工序了,想要把粽子做得既美观又好看的话,就要看粽子的四角做的匀称不匀称了。做好之后先用猛火煮一个小时,再用文火煮半个小时就可以了。

  粽子煮好了,香味从厨房迎面扑来,简直让人口水直流三千尺啊!你们想不想知道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就让我来给告诉你们吧。屈原是我国的一个非常著名的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早年时期,屈原深受楚怀王的信任,经过他的努力,使楚国的国力越来越强了,因为她的性格非常的耿直,又加上他人的谗言和排挤,使屈原和楚怀王的关系越来越疏远,没过多久楚怀王就把他流放到边疆。在这个流放的期间,他居然亲眼看着国家被敌军给攻破了,他感到心如刀割,于是,怀着绝望而又必死的心,拖着一块大石头跳江身亡了。为了不让鱼、虾、蟹吃掉屈原的尸体,人们就把粽子扔到江里给鱼、虾、蟹吃,这样就不会把屈原的尸体给吃掉了。这就是为什么要吃粽子的原因了,是为了纪念屈原。

  这就是粽子的来历和它的包制步骤啦,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做一下粽子啊?

  端午粽香情作文 4

  粽子是端午节的节日食品,传说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发明的,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

  今天,姥姥家也包起了粽子。我就跟姥姥学包粽子。姥姥拿了一张粽叶,用手一卷,粽叶便成了一个空心的圆锥形。我学着姥姥的样子,拿了一张粽叶,想将它卷成圆椎形,可就是卷不好,卷来卷去还是一个直筒。姥姥见了,就在旁边指点:“左手捏紧粽叶一角,右手将粽叶的另一角往里卷,下面用力拉紧,上面放松一些。”在姥姥的指点下,我卷好了粽叶。

  接着,姥姥在空心圆锥形的粽叶里插上一根筷子,拿调勺舀一些糯米放在里面,然后均匀地摇动筷子,直到将糯米包的紧紧的。我也在粽叶里插好筷子,放好糯米。可摇动筷子时,不是将粽叶戳穿了,就是糯米包不紧。姥姥说:“摇动筷子时要轻一些,将粽叶包紧些。你看……”姥姥边说边示范,我边听边学。哈哈!我包的粽子像点样子了。

  然后是捆绳。只见姥姥两手捏紧粽叶,用绳子在粽子尖角附*缠了两圈,结上绳头,一个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我也照着捆好了第一个粽子。随之,第二个,第三个……我一连包了好几个。

  最后一道工序就是煮粽子了。将绑好的粽子逐一放到锅里,然后放入冷水满过粽子1厘米左右,点火……水开15分钟后将锅里上下粽子换位置,再以慢火煮上1小时即可。

  这时我才明白包粽子是门手艺活儿,包起来非常不容易。

  我感受到人们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纪念屈原这种伟大的爱国精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节的传统风俗。蕴涵着祖国人们深深的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绚丽的文化,它起源于中国,发展于中国,我们要保护它,传承它,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节日。

  端午粽香情作文 5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中国的端午节,这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定的节日。在端午节这天,每家每户都会买粽子或者自己做粽子来纪念屈原。

  在端午节那一天,我家也不例外,总是自己做粽子吃。煮粽子时,锅里再放几个鸡蛋一起煮着吃,是为了让今年的霉运都煮走,煮出好运来。

  在端午前几天的时候,我家就开始准备着过端午的食材。妈妈去超市买了一些糯米。红豆。玉米。花生和红枣。还有包粽子需要的大竹叶。在端午节的前天晚上,妈妈就把糯米在水里泡上了。

  到了第二天一大早,妈妈就开始包粽子。她把昨天买的所有食材都混到一起,开始包起了美味的粽子。因为妈妈知道我爱吃玉米和花生,所以她包了几个里面只有玉米和花生的粽子。因为能更好地分辨出这几个粽子来,所以她系这几个粽子的系法和别的粽子的系法不一样。粽子包完后锅里加了水把粽子和鸡蛋放进去,开始煮了起来。然后她又开始张罗做其他事。等到粽子快煮好的时候我已在床上闻到了粽子的香味。顺着这个香味我迷迷糊糊的从床上下来。走进厨房,打开锅盖一看,哇,好多粽子呀。看到我两眼放光。这时妈妈说“洗脸刷刷牙,准备吃粽子了。”,我就以最快的速度洗刷完后,进了厨房准备吃香喷喷的粽子。等妈妈把饭做好后我把热腾腾的粽子放到了盘子里准备开吃。

  吃粽子时妈妈拿起了包着玉米和花生的粽子递给了我。我剥开一看高兴的不得了,这粽馅全都是我爱吃的。虽然妈妈包的粽子没有超市的好看,但是却比超市的好吃多了。因为我吃到嘴里的不仅是妈妈包的粽子,更是妈妈对我的爱。

  端午粽香情作文 6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到了,我和妈妈到超市买了各种口味的粽子准备到奶奶家过端午节。

  一路上,我和妈妈闲聊着,妈妈问我端午节的由来,我不假思索地回答:我知道。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据传是爱国诗人屈原投汨罗江的日子。当时为了不让鱼吃了屈原,人们将米扔进了江里,并且奋力划船到河里去找屈原。以后,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吃粽子、赛龙舟的*俗,以此来纪念屈原。

  到了奶奶家,餐桌上已摆好美味佳肴,奶奶端出了一盘粽子,热气腾腾,一股股清香味,让人嘴馋。盘里有菠萝馅和八宝馅的粽子,我爱吃甜的,所以我毫不犹豫地拿了一个菠萝馅的。哇,好香,一层层剥开粽叶,香味越来越浓。咬上一口,一股糯米的清香味,再咬一口,就是甜甜的菠萝味。我给大家每人拿了一个粽子,他们边吃边拉着家常。我和哥哥边吃边评论着粽子的味道。*常,我们只有逢年过节才会来奶奶家做客,今天因为端午节,我又能和哥哥妹妹聚在一起品尝粽子,聊学*,一起开心地玩耍。

  端午节,我好快乐!不仅品尝到了美食,而且增进了我和哥哥妹妹之间的亲情。

  端午粽香情作文 7

  小时候,只要一到端午节,我多会求这奶奶给我做十几个小粽子。可是去年端午节的时候奶奶却对我说:“小旭呀,你也不小了,该学会自己包小粽子了。”我高兴地点了点头,因为在我的眼里,包粽子是件非常有趣的事。

  开始包粽子了,奶奶帮我准备好了粽子馅和粽叶,她就开始一步一步地教我包粽子。奶奶说:“包粽子首先要将粽叶卷成你想要的粽子的大小”。奶奶一边说一边给我做示范动作,“接着在卷好的粽叶里放上糯米,还要将糯米压紧,这样包出的粽子才好吃,然后在中间放上一个小枣,最后将粽叶包起来用绳子扎好。”这样,一个可爱的小粽子就包好了。

  我迫不及待地拿了粽叶,将粽叶先卷成了非常小的一个“窝”,然后就照着奶奶教我的步骤包起了粽子。可是在奶奶手里听话的粽叶,到了我这里却不听使唤了,还没等我拿绳子扎,馅就全散了,第二个,第三个,……一连包了好几个,都是如些,我有点泄气了。原来粽子好吃,却这么难包呀!奶奶看出了我的变化,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做什么事都会遇到困难,可不能在困难面前低头。”听了奶奶的话,我不好意思放弃,只好接着包。不知道是第几个了,我包的第一个粽子终于“问世”了,它虽然没有奶奶包的好看,但是我还是很高兴,我总算学会了包粽子。一个下午过去了,我包了好多小粽子,后来包的比前面包的就好看多了,奶奶看了,一个劲地夸我心灵手巧。奶奶还将小粽子串在一起,据说这样象征着好运连连。

  我不仅学会了包粽子,而且还懂得了要不怕困难的道理。

  端午粽香情作文 8

  材料准备完毕,开始包粽子。只见妈妈先拿出两张粽叶并排叠在一起,两手捏着粽叶的中间和尾端,轻轻一折卷成锥筒状,把早已准备好的食材放入粽叶中,再把粽叶折起来把米包严实,用绳子一绑就好了。妈妈的动作很快,不一会儿就包了好几个。

  两张粽叶卷成锥筒状看似简单,但我总是卷不好,不是卷大了,就是卷小了,我并不气馁,一次,两次……终于做成了,我非常高兴。我按照妈妈教给我的方法继续包:先放入一些糯米垫底,接着放一粒红枣几颗花生和葡萄干,再用糯米把粽筒填得满满的,用上边余出的粽叶当盖子紧紧包裹住糯米。“哎呀,糯米跑出来了!妈妈,怎么办呀?”我着急地喊道。妈妈说:“糯米放多了,把最上边一层糯米轻轻地抹掉一些。”我将糯米抹掉一些,果然,粽叶中的糯米变乖了,不往外跑了。将包好的粽子用线缠绕好,系紧,我的第一个粽子“新鲜出炉”了,我给它做了一个记号,等煮熟后一定要先尝尝我的手艺。

  粽子要煮四五个小时才能熟,其间我不停地催问妈妈什么时候吃粽子,妈妈笑道:“你这个小馋猫,粽子那么大,又包得那么紧,糯米很难煮熟,不熟的糯米硬邦邦的,可不好吃。”粽子终于出锅了,我迫不及待地挑出我包的那个粽子,撒上一些白糖,轻轻地咬上一口,软糯香滑,还很有嚼劲儿,真是太好吃了!

  这次包粽子,既让我学会了制作端午节的传统美食——粽子,又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和厨艺。从前期食材的处理,再到包粽子,最后经过漫长的炖煮,只有细心做好每一个步骤才能得到令人满意的成果。

  端午粽香情作文 9

  一股浓浓的粽香,飘入我的鼻子。一声声强而有力的击鼓声,伴随着坚定的呐喊声传进我的耳朵。不错,今天就是一年一次的端午节。

  端午节,是中国特有的节日,它的活动项目有很多。吃粽子、吃咸鸭蛋、赛龙舟、撞蛋……在这些活动中,我最喜欢的还是有趣的“赛龙舟”。

  据说,赛龙舟是因为爱国诗人屈原投江,人们不想让鱼群吃掉屈原的身体,所以开船驱散鱼群而由来的。还有的说是渔夫捉到了一条小水蛇,剥掉了它的一片鳞,解除了它的封印,结果小蛇变成了一条龙。为了纪念这件事,人们就举行了赛龙舟。

  龙舟比赛快要开始了。选手们个个都摩拳擦掌,信心十足。徐徐吹过的微风,仿佛在为选手们加油助威。河面上,水流静静地流淌着,也静静地期盼着比赛的开始。天空中,云朵悠闲地飘着,好似也想看看这场激烈的比赛。快看!运动员那健壮的体魄,有力的双手,正蓄势待发,准备书写一篇新的龙舟篇章。

  比赛开始了,一队又一队的队伍出发了,我数了数,一共有六队。每一队都穿着统一的服装,戴着统一的帽子,齐头并进。看,他们那整齐划一的动作,好似只有一个人在操作。他们的手不停地挥舞着,一会儿快,一会儿慢,一会儿往前,一会儿往后,呐喊声一阵高过一阵。他们的眼神是那么坚定,动作是那么卖力,在击鼓手一声声响亮的击鼓声中,奋起直追前面的队伍。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一转眼已经到了后半段了。人群的欢呼声越来越响了,选手们又进入了他们的“战斗”。龙舟的速度越来越快,仿佛龙群在江水中急速飞腾。渐渐的,渐渐的,50米,20米,10米,终点越来越*,只最后6号队伍把后面的五条龙舟远远地甩在后面,冲线了!

  赛龙舟真是一项激烈的比赛啊!

  端午粽香情作文 10

  我爱吃好吃的粽子,也见过别人做粽子,但我自己从来没做过。直到今天,我才大开眼界。

  我顺从地听着外婆的话,觉得单纯做粽子并不能阻止我成为天才。谁知道,我去包粽子的时候才知道,这是一门手艺,要把粽子包装得漂亮又牢固,并不容易。

  开始的时候,我拿出两块一大一小的粽子叶,像奶奶一样折一个角,然后在折好的角管里放一点泡好的糯米,塞一大块猪肉,再盖上糯米。我很骄傲,比我想象的顺利完成了一大半。当我再把叶子盖好的时候,糯米就像个孩子一样不肯听我的吩咐,一个个跳了出来。我匆忙跺脚。还好奶奶给我切了点糯米。

  哈哈,经过一点挫折,终于到了最后也是最简单的一步,——,绑掌绳。ks(没什么),看我展示才华。地球上的人都知道粽子只有包紧了才好吃。我拿着棕榈绳,把粽子绑成一条大领带。我也觉得奶奶的拥抱很老套,很不雅观,就用掌绳做了一个漂亮的蝴蝶结,理由很充分。只要我不随便碰绳子,它也很结实。吃完了,我拿起粽子准备放进碗里,却不小心拉了一下掌绳的短部分,只听“哗啦”一声,粽子的叶子散开了,糯米像飞珠滚玉一样一颗一颗地掉在地上。

  我不甘心。各种粽子都是奶奶手里生的,我连一个都包不好,骨头里的牛肉一下子上来了。失败后,我小心翼翼,成功打包了几个。

  吃自己的可爱粽子,说不出的开心。


《端午粽》的教学反思优选【10】篇(扩展8)

——端午情浓粽飘香作文(精选10篇)

  端午情浓粽飘香作文 1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有包粽子、赛龙舟、挂艾蒿的*俗,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这天一大早,妈妈就准备好材料准备包粽子,我也参与其中,包粽子的第一步是需要把糯米泡上一夜,将糯米泡软。第二步要把买来的粽叶洗干净,第三步把泡好的糯米放进卷成三角形状的粽叶里,然后在粽子中加上自己喜欢的馅儿,比如枣子、肉、红豆第四步是把粽叶包紧,用绳子将它捆起来,最后将粽子放进锅里煮熟就好了。

  粽子终于熟了,刚出锅的粽子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光是闻着就流口水,一口咬下去,甜甜的,糯糯的,特别好吃!

  除了包粽子,还有有趣的划龙舟比赛,那场面热闹非凡,岸上的观众激情满满为选手们加油助威。参赛的选手们全神贯注,等裁判的哨声一响,便用尽全力地向终点冲去。

  我想,屈原如果看见如今祖国国泰民安,繁荣昌盛的景象,一定非常欣慰吧!在此我祝大家端午安康!

  端午情浓粽飘香作文 2

  “五月莺歌燕舞日,又到粽叶飘香时……”当妈妈读到这篇短文时,我便知道端午节来了。

  端午节那天,妈妈准备包一些粽子,叫我搭把手,我欣然答应了。

  我和妈妈早早地就起床了,手接着地到菜场上买包粽子的原料,妈妈精心挑选了一些粽叶,买了十斤糯米。我嚷着说要吃肉粽,妈妈笑呵呵地说:“好好好!小馋猫,给你做肉粽!”转过身去买了二斤猪肉和一些红枣赤豆。

  回到家,妈妈叫我把粽叶先洗干净,烧上水,然后把洗干净的粽叶轻轻地放入水中煮熟,接着把煮熟的粽叶放到盛满冷水的.盆里浸泡一会。妈妈解释:“这样叶子不会发黄,碧绿碧绿的叶子包起粽子来可漂亮了。”

  粽叶准备好了,接下来该拌馅了。妈妈把肉切成小方块,倒上若干酱油、鸡精、盐拌匀,腌制半小时,让它入味。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把买来的糯米、红枣、赤豆分别洗干净,最后按照比例把红枣、赤豆倒入糯米中。哇!白白的米,红红的红枣和赤豆,好漂亮呀,像一锅闪闪发光的珍珠玛瑙。

  开始包粽子。我搬来小板凳,坐在妈妈身边,我学着妈妈的样子在粽叶里抽出一张比较大的粽叶,打算包一个小粽子。我先把叶子裹成一个漏斗型,然后把拌好的“珍珠”放入“漏斗”,轻轻用手压一下,三角粽的形状出现了。我手忙脚乱地把叶子沿着三角粽的轮廓绕呀绕,可是粽叶好像不听使唤,我用力过猛,叶子碎了,还好米没有漏出业。我胡乱地往粽子上绕线。这哪里是粽子呀!简直是个“伤兵”,我忍不住自己都笑了出来。

  在妈妈的精心指导下,我终于包成了一个看起来顺眼的小粽子。我一次一次地包,我一次一次地学。最终,我和妈妈一起包完了所有的米。看着我的杰作,我满意地笑了。

  晚上,我吃着自己亲手包的粽子,心里美美的。

  端午情浓粽飘香作文 3

  五月初五,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来了。今年的端午节比往年更特殊些,因为从今年开始,国家把端午节定为法定假日,大家对这个日子也就更关注了。

  前几天就开始收到朋友们的短信祝福,无形中把一个往年很*常的节日渲染得气氛很浓烈。

  端午节吃粽子是一个很隆重的*俗。大家也都知道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记得小时候,我们都盼着过端午节,倒不是因为知道屈原其人,而是每到这个节日,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我们这群馋小孩,自然也巴望着吃那又香又糯的粽子了。在端阳的前一天,奶奶就开始张罗糯米、粽叶、赤豆、红枣等物品,到了隔天,就淘米洗粽叶,包上几十个粽子,然后在灶堂的锅里架火煮,待香味飘满屋时,我们的嘴馋也解了。

  每当奶奶包粽子时,我就会在边上看,很认真的样子。总好奇奶奶的手怎么这么巧,会包出四个角的粽子。时常我也会学着一起包,奶奶也会一边包一边教我。所以在我十岁时,我就能独自包粽子吃了,而且经常被奶奶夸我包的很好。

  其实包粽子是有点难度的,不会的人怎么也包不好。会了,就得心应手了。包粽子前的准备工作也是很关键的。要先把粽叶洗净浸泡几小时,这样叶子不会碎裂。还要把80%的糯米和20%的梗米相配好,淘洗沥干一个小时左右,再加上食用碱水,这样的粽子糯硬香正合适,容易煮熟,煮后也不会把粽叶涨破。一切工作准备好,就可以包粽子了。

  把一张粽叶呈圆锥形对折成漏斗状,在里面放上一把糯米,再放二颗红枣,再放糯米,一边放一边用手压压。这样的粽子煮熟后不松软却很糯,而且咬两口就能看到中间的红枣馅。等米放到齐粽叶口时,再把长出来的两个叶柄叶稍弯下来盖住圆口,再往边上一折成三角状,这样一个棱角分明的粽子就捏在手心里了。当然,这时还不算完工,最主要的是还要用线把之牢牢地扎起来。那时候包粽子我们就用一根根稻草做线,用嘴咬住稻草的一头,另一只手拿着另一头开始在粽身上缠绕,绕了二至三圈后把稻草的两个头缠在一起转几圈,然后把嘴里的那头塞进粽身上的绕线里,再收紧。这样的粽子结实又不会散,而且煮熟后更香更糯。

  现在倒是很少有时间自己去包粽子吃了,每到节日,也是在商场里买点各种馅的粽子吃。有豆沙的,咸肉的,栗子的,枣仁的……五花八门,口味齐全。但我还是会想念那自己包的粽子和满屋的粽叶香味。

  今年的端阳,就去买了几斤糯米和一些蜜枣,自己在家包了吃。当闻到满屋的粽香时,思绪也随香味飘得很远很远……

  端午情浓粽飘香作文 4

  在一个端午节,我学会了包粽子。

  妈妈教我包粽子。我们先拿出了准备材料:棕叶、糯米、肉、红枣和一个小勺子。

  别看一个小小的粽子,吃起来好吃,包起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呢!

  妈妈教我先把一个棕叶包包成三角形,又用小勺子挖进几勺糯米,再用小勺子挖一块肉或者红枣,然后,把棕叶包好,最后,用线一圈又一圈地扎起来就OK了。

  可是,我总包不好,不是忘了放馅,就是糯米放了太多。看着旁边姐姐包的那么好,我心中失落极了。

  唉!为什么现实总是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顺利呢?我一下子就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妈妈告诉我:“不要看那么一个小小的粽子,吃起来两三口就吃完了,可是,要说做一个小粽子,可不是两三下就做好了的。因为,没有耐心,是什么都学不会的。”

  我听了妈妈的话,就在心中给自己打气。终于,经过不断的努力,我成功地学会了包粽子。连姐姐也赞扬我:“进步挺快的啊!”看着妈妈赞许的目光,我心中像吃了蜜一样甜,不,比吃了蜜还甜。

  端午情浓粽飘香作文 5

  妈妈的老家在京郊*谷,我是妈妈的女儿,所以那里自然也是我的家乡。因为自小生长在京城,所以对家乡的印象并不很深,唯有对家乡的端午节情有独钟。自记事起,每年在端午节前后,我总要随爸爸妈妈回家乡,感受端午节的盛况。

  在家乡,包粽子当然是端午节的重头戏。农历五月初五前一周左右的时间,村里家家户户,男女老少们就开始了端午节的准备工作。男人们忙着到集市上去买粽子叶、糯米、大枣、芸豆……女人们在家里忙活着泡米、准备各种馅料,煮粽子叶、马莲叶……孩子们则在嬉笑打闹中,感受着节日临*的喜悦。

  一切准备活动就绪,各家各户就开始动手包粽子。那场面可谓壮观:院子里摆放着2、3个直径约1米的大盆,盆里用清水浸泡着洁白的糯米;旁边摆放着碧绿、新鲜的芦苇叶(粽子叶),还有散发着淡淡清香的马莲叶(捆绑粽子用的);周遭还摆满了水桶、盖帘及煮饭用的大小锅具——这些都是用来盛放包好的粽子的。女主人们围坐在盛有糯米的大盆旁,一边唠着家常,一边灵巧地翻弄着粽叶,包着粽子;男主人们则在一边卖力地劈着劈柴,一边等着女主人们发令点火、烧水、煮粽子。这时也是我们这些孩子们最受煎熬的时刻,看着大妈、大婶们手里的半成品,我们早已耐不住性子,垂涎三尺了。

  在忙碌的人群中,姥姥是很引人注意的,因为她可是十里八村的包粽能手。粽叶在她手里左翻右折,就变成了一个三角形,下面留个小拇指大小的空洞(据姥姥说,是用来漏掉糯米里多余水分的)。接着,她用手抓一把糯米,不多不少,正好占粽身的一半,再随意放下馅儿,然后又用糯米添满,再将芦苇叶翻折几下包在糯米上,最后用马莲叶层层缠绕,一个精致的粽子便诞生了。一大盆糯米和馅料,在姥姥的手里一会儿功夫就成了码放在盖帘上、水桶里、蒸锅内的个头均匀整齐的粽子。

  终于可以煮粽子了。老家的*俗是必须用柴锅煮,在开锅个把小时后,小火慢慢煮,而且要整整焖一个晚上。姥姥说:“这样煮出的粽子才有正宗的粽子味!”

  好不容易熬到了第二天早上,我跟着姥姥来到厨房,揭开锅,热腾腾的粽子冒着白蒙蒙的蒸汽,顿时淡淡的芦苇叶的清香和浓郁扑鼻的糯米香溢满在空气中。我迫不及待地站在灶台旁,接过姥姥递过来的粽子,蘸着蜂蜜,着实地咬上一大口:绵软润滑,香甜可口,真可谓人间极品呀!

  除了包粽子、吃粽子,邻里、亲朋之间互送粽子也是家乡端午节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每每这时,我总要随着姥姥,给我叫不上名字的七大姑、八大姨们(姥姥的街坊)送粽子。当然,送完自家的粽子后,我们也是双手满满地回家,因为那是姑姑、婶婶、大妈、大姨们回赠给我们也是粽子。最初,我十分不解,既然各家都有粽子,为什么还要互相送?姥姥解释道:“吃自家的不香,别人家的才香呢!”渐渐地我明白了姥姥的话的含义:邻里间赠送的不仅仅是粽子,更重要的是彼此间真挚的情谊与祝福!

  2022年,又一个新的端午节即将到来,我依然会和爸爸、妈妈回到家乡,感受节日的氛围,体验人情的质朴。

  端午情浓粽飘香作文 6

  在端午前后,你若看见一个小孩子身上挂着蛋袋,你可不要感到奇怪,这是中国独有的端午民俗。人们这样做是为了儿女的*安。传说,这是女娲为了保护人们,对瘟神下的“骗局”。

  在端午节,人们还要在门上挂艾草。家家户户门前的艾草,又细又长,仿佛一只只纤细的手臂在有韵律的摆动着;风轻轻拂过,艾草便在风中舞动着。听老一辈人讲,挂艾草是为了能激浊防腐,驱虫赶蛇。有条件的人家还会用艾草等草药泡水来擦拭身子,以防蚊虫叮咬。洗完后,身上还会留下淡淡的草药香,幽幽的香味,沁人心脾。

  在端午这种文化久远的节日里,又怎能没有活动相伴呢?一架架龙舟在水面上飞驰而过,船桨溅起的水花一路绽放。船头有人在擂鼓,“咚咚”声不绝于耳;船尾有人摇旗。岸上,呐喊助威的声音响彻云霄,还有许多人在一旁不断指指点点,那场面别提有多热闹了。

  端午节,最令我开心的,就是跟奶奶学包粽子。两片长长的叶片不断闪着光,奶奶的双手上下飞舞着,好似一对白鸟上下翻飞,圈成了一个开盖的三角,抓起一把准备好的糯米撒了进去,又放入两块肥肉,再盖上一层糯米,用手按住叶片往下一摁、一插,另一只手拿着白绳,飞快地舞动着,不一会儿,一个粽子便包完了。再看看一旁的我,手忙脚乱,没扎紧,撒了满地的糯米。成品也都歪歪扭扭的,不堪入目。

  放在锅里煮,五六分钟后,肉粽便出锅了。剥开外面的叶片,热气腾腾的粽子便摆在了眼前。一口下去,咦?放进去的肥肉怎么不见了?哦!原来是变做油融在了粽子里啊!那油香,让人欲罢不能。

  在欢笑声中,端午过去了。可是耳旁还回荡着在粽香中持久不散的笑声……

  端午情浓粽飘香作文 7

  记忆中的清香,是粽子的香。

  五月的清晨还有些凉,当我还沉浸在梦乡时,奶奶已经背着小筐,来到了河边。清晨的空气中,氤氲着一股湿意,熟睡了一夜的鱼儿又开始在河中招摇,卖弄着它们柔软的姿态。奶奶捋起裤腿,光着脚丫在并不深的河流中走动,待到芦叶茂盛的地方,她小心翼翼地挑选着芦叶,把最嫩最青翠的芦叶放在篮筐里。忙碌了一个清早,奶奶满载而归。她布满皱纹的脸上,挂着微笑……

  太阳已攀上树梢,我被清晨的鸟鸣吵醒。起来坐在桌角,犹带睡意地看着奶奶包粽子。奶奶轻轻地将一片已经洗净的芦叶拿起,将它的一端卷成漏斗状,接着用勺子将米放进“漏斗”中,再把其余的部分卷上“漏斗”,最后用一根粗线将其系起来,一个粽子就大功告成了。芦叶越来越少,奶奶的动作越来越娴熟,不一会儿就包好了几十个。奶奶又开始生火,待水煮开后将那些胖乎乎的粽子倒入锅中……

  粽子的香,飘荡在那口大锅的四周,飘荡在农家小院上空,飘荡在我岁岁的童年里。我总是忍不住那粽香的诱惑,不顾刚出锅的粽子烫手,慢慢解开它的“腰带”,脱掉它绿色的外套,轻触它洁白的肌肤。忍不住咬它一口,满嘴都是粽香,令人回味无穷。我帮奶奶也剥一个粽子,递到她的面前。奶奶会心地笑了,淡去的酒窝在我眼中却依然很清晰,她仿佛是为我的懂事而笑。

  现在的河流越来越脏,再也采不到以前那样新鲜的芦叶了。端午节,也只能外出买粽子吃,再也尝不到奶奶亲手包的粽子了。可甜美的回忆,温馨的画面,总会在梦中出现。

  端午情浓粽飘香作文 8

  俩千多年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江边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俩千多年后,五月初五成了传统节日——端午节。大家包粽子、划龙舟,用各种方法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可今年的端午节我过的别开生面。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再次到来,高老师让我们也来包一下粽子,让我们也体会体会这种气氛。我们一听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包粽子,首先要把糯叶洗干净,在热水中泡软,再准备一些糯米和红枣。准备好就可以开工了!先把长长的糯叶折叠,围拢来组成一个窝,中间放进糯米,包出棱角。然后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匀,最后把诺叶包着的粽子做成四角形。

  而包粽子就要看四个角是不是匀称,是不是有形,我一开始包时总是把四个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多角形,就是揉成了一团球了。

  包好一些就可以煮啦,可煮粽子要等很长时间。看到热气腾腾的粽子终于出锅了。我高兴的手舞足蹈,放在碗里,用筷子拨开。就可以看到里面金黄松软的“粽肉”啦!咬一口,美味无比!

  在今年端午节我学会了包粽子,品尝到了自劳的果实。

  端午情浓粽飘香作文 9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每到这阖家团圆的时候,梦都随了粽香缥缈。

  儿时爱惨了老家。每次过端午,我永远是第一个迈出家门的。趴在车窗上,往外望。记忆中的绿粽叶浮现在了眼前,粽香萦绕在了身边,耳边响起了邻居李大妈家的声声狗吠,闻到了王大娘家的兰花幽香,看到了村东头柳树飞舞的别样景色……

  如果说城市是鸟笼,那农村便是森林。每一到过节的时候,便最是热闹的时候。

  爷爷家有十多口人。聚在那一个小小的正间里犹如下饺子一般,挤挤碰碰。笑声四起。女人们在庭院里包粽子。如雨点下滴般,粽子一个个落入小盆。奶奶总愿意在端午节这天包粽子,洗鸡蛋,说是“在那天就应该做那事,太早太晚都不好”。男人们在正门前抽着烟,谈论着事业的事。最得意的莫过于我们小孩子了。将十五没有点的“老鼠灯”拿出来,先上演一出“老鼠赛跑”,跑跑停停,欢歌笑语,闹嚷嚷的,倒也乐活。但最遭殃的也是我们这群孩子。大人们凑在一起最爱讨论的便是孩子的成绩,每一听到这,那一小群便“一溜烟儿”奔回自己家,找借口去帮着母亲包粽子、洗鸡蛋去了。

  我最爱的就是待在奶奶身旁跟她一起包,因为她总会边包粽子边给我讲一些故事。绿油油的粽叶环成一个漏斗形,先在里面放两粒花生,再铺上一层白白的糯米,用清水浇上。水顺着小孔流下来,在地上溅起朵朵水花。“燕儿,这叫除旧迎新。”在中间挖一个小洞,里面放一颗蜜枣,配上刚才那个花生,是我家独有的味道。“这啊,叫先苦后甜。”再铺上一层糯米,用粽叶包成一个三角体的形状。手上一勾,粽子便扎上了小皮扣,像个小姑娘般系上了个蝴蝶结。我也跟着学,可心却不在这上面,它正等着奶奶讲那一段故事呢,“这粽子啊,是角状的,是人与神沟通的灵物。话说古时候啊……”

  每到端午,奶奶一定会讲这个故事。听了千百回了,却总是听不倦。每一次听,都会有新的味道。

  “进来帮忙抬哟!”“来喽!”一声叫唤,一声应。一个个绿油油的粽子飞上了锅,中间堆上几个鸡蛋,盖上盖子蒸一个舒舒服服的桑拿。老家还有一个令我欢喜的就是“灶台”,那可是要真正生火的。往里弄上干柴,取一个包水果的纸点着,待燃得差不多了,就扔到里面。这扔也是讲究方法的。要往里扔,往小木头上扔。这才好燃。燃着的火一跳一跳的,像是一个个充满童趣和热情的小孩,将灿烂的阳光撒满各地。

  粽子很快就出锅了,揭开盖子,一大锅水汽如离弦之箭般向上冲去,刚触及房顶,便像是放学的孩子般,四散开来,不一会儿便充满了整个厨房。打开门,热气迫不及待地向外跑去,细长的云雾遮住了屋顶,仿佛天上的白云跑到家里来了,被风吹着,上下起伏。我的心也跟着沸腾了。不禁想到那悲戚的屈原,现如今又有几人记得投江食呢?那时的整个房间都是云雾缭绕,如踏仙境。

  水汽要等一会儿才散,可粽子却等不及了,伸出一双双小手,等待着我给他们扒衣服。爷爷很严格,没到点绝不准吃。可奶奶很照顾我们这群馋猫,总是偷拿出粽子和鸡蛋给我们解馋。哪怕爷爷看见了,奶奶也给我们打掩护,让我们跑得远远的,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剥开粽子皮,白白嫩嫩的。轻轻咬下一口,唇齿留香,糯糯的口感在口中泛开,带着丝丝的甜,包裹着味蕾。咬到蜜枣的时候,总会甜得牙疼。但每次疼哭过后,都会去咬下一口,然后再哭。那时候哪家孩子哭的时间最长,哪家的粽子就越甜。端午节成了唯一可以哭的节日。

  粽子锅里的鸡蛋味道也很棒。鸡蛋在粽子锅里游过泳后,穿上了一件褐色的外衣。轻轻咬一口,粽叶的香味充斥着口腔。鸡蛋是要蘸糖吃的,甜丝丝的感觉在舌尖上跳舞,在心尖上畅游。无与伦比。只可意会不可言说。(吃粽子锅里的鸡蛋)

  往往在中午开饭前,小孩是可以出来玩的。端午很热闹。虽说比不上赶大集那般人潮拥挤,端午的大街上也是吵吵嚷嚷。有卖冰糖葫芦的,小花篮的,小糖包的……各式各样,层出不穷。自然还有我最喜欢的星灯。小时候的心思如素锦般纯净,贼喜欢这些小玩意儿。小小的一个灯,在灯头上贴上印有星星花纹的卡纸,一打开便能看见那“如沸的繁星”。虽说是假,但倒也讨我欢喜。

  午饭过后,最兴奋的事便来敲门了——绑“五束”。那是由五种彩绳编成的一根小绳,分别绑在人的五个地方。颈,双腕,双脖。小姑娘爱美,小时候又没啥饰品,自是最爱绑这东西。看着奶奶的手上下穿梭着,像是织女下凡一般的灵巧。剪刀一合,线断于空。不给眨眼的机会。挑线,捻绳,系扣,转花,扣腕。一个小小的五束就出现在了我这“织娜”的手腕上。小巧玲珑。连父亲也闹着要绑一个。

  小小的五束绑在身上。那时准要上演一出“儿童争辩图”。孩子们都争相出街,比一比谁的更漂亮。“我的俊”“明明我的最中看”……他们腕上的五束各有千秋。有的吊着一两个小吊坠,有的便是朴素的五彩绳,有的编成了细长马尾辫的形状,有的编成小巧的麻花。小朋友们争得面红耳赤,非要争出个高低。大人们倒也是乐在其中。

  母亲每次端午节下午都会煮银耳汤,象征着甜甜蜜蜜。一个个小银耳像是等待着老师安排的小朋友,安静地待在一旁。待到母亲说可以了,便一个个迫不及待地顺着滑梯滑到锅里。尽情玩闹。轻轻一搅,待到温热时便撒冰糖,落枸杞,扬百合。将盖子一盖,只剩出锅。我呆呆地望着那锅里的银耳汤,不知不觉中,哈喇子已经浸透衣角。可银耳汤刚煮出来的时候并不好喝,又热又酸。我时常被酸得皱起五官,就像屈曲盘旋的虬枝一般。每次看到我这个样子,奶奶都会笑着跟我说:“娃哟,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啊。”

  到了晚上,家家飘起炊烟。男人们在饭桌上把酒言欢,脸上都有了红晕。女人们在炕上闲聊,扯着家常。孩子们则在外面,将灯点上,四处嬉戏。“哎呦!”偶尔还会摔倒一两个,也都利索地爬起来,继续追逐打闹。

  星火点点,袅袅炊烟。明月高挂,把酒言欢。欢歌笑语,闲扯家常。醒世铃音,嬉戏玩闹。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这时粽香四起,勾起回忆,历历在目,犹忆当初。我与粽子的缘结得太多了些,记忆长河中挤得满满当当的,怕是一辈子也讲不完……

  端午情浓粽飘香作文 10

  又是一年端午到,家家户户挂艾草,包粽子,挂香囊,饮雄黄酒好不热闹。我品尝着奶奶包的肉粽,回味着去年“缸鸭狗”宁波小吃店的师傅来校园教我们包粽子的情景,至今意犹未尽!

  包粽子活动开始了,学校帮我们准备了包粽子的食材。哇!包粽子的材料可真丰富,有糯米、五花肉、红豆、花生、蜜枣……一字排开,看得我眼花缭乱。只见“缸鸭狗”的大师傅站在台前,不慌不忙地拿起一张粽叶,一扭、一卷、一折,青绿的粽叶在师傅手里舞姿翩翩,一舀、一叠、一捆,一个小巧玲珑的菱形粽子就从师傅手中落下,也看得大家目瞪口呆,赞不绝口。

  接着,师傅手把手教我们包粽子。我学着师傅的样子,拿来一张粽叶,可不论怎么卷,底下总开着一个大口子。师傅见了,就指点道:“别着急,你看着我,左手捏着粽叶一角,右手将粽叶往里卷,下面一拉紧就好了。”在师傅的细心指点下,我终于卷好了一个三角形的雏形。紧接着,师傅用勺子舀了一勺米倒在喇叭状的粽叶里,然后用勺子轻轻拍动,这样能让它填满粽叶的每个缝隙。再放入一块五花肉,把周围用糯米盖得严严实实的。哈,比想象中还顺利,完成了一大半。我不禁得意起来。当我盖粽叶时,糯米就像一群淘气的孩子似的,不听我使唤,排着队跳了出来。我急得直跺脚,幸好师傅替我“解了围”,倒掉一些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气。我左手握着粽子的半成品,右手拿着粽绳的一端,另一端用牙齿咬紧,刚想做一个缠绕的动作,没想到左手一松,糯米们像飞珠滚玉一般,撒了一地。“哎,包粽子怎么这么难!”我像一个泄了气的皮球。师傅仿佛看穿了我的心事,安慰我说:“万事开头难,慢慢学就会了。”听了师傅的话,我静下心来,从头开始,特意放慢了捆扎的动作,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包好一个粽子。转眼看看师傅,已经包了一盘。我不着急,慢慢学,不知不觉粽子包得越来越快,真可谓“熟能生巧”!

  包好的粽子虽然不像师傅的那样棱角分明、充实饱满,但我还是很开心。这可是我第一次包粽子呢!

  吃着自己亲手包的粽子,闻着浓浓的粽香,我深深地体会到万事开头难,只要坚持不懈,就能成功!


《端午粽》的教学反思优选【10】篇(扩展9)

——一年级语文《端午粽》教学反思优选【5】篇

  一年级语文《端午粽》教学反思 1

  《端午粽》这篇课文选自屠再华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十分贴合学生的童年生活,课文围绕着端午粽,重点突出,条理清晰,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花样以及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例如,在讲粽子的样子和种类时,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大部分同学都非常喜欢吃粽子。于是我便让同学们展开讨论,联系自己的所吃过的粽子,为大家介绍一下粽子的样子、味道、花样等,由此也可以锻炼一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本节课的长句子比较多,我便让同学们反复阅读,边读边学边体验,刚开始有同学读不准字音,例如,“一”字的变调掌握得不是很好,还有一些同学停顿处把握得不是很好,我便先对长句子进行内容分解,明白句所表达的内容,再进行反复练*。例如,“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这个句子比较长,但是是有一定逻辑顺序的。在指导读长句子时时,首先,引导孩子想一想这句话写了粽子的哪些特征,找出关键的事物(箬竹叶、糯米、枣),然后再引导学生发现这些事物的具体特征(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并读好这些“的”字短语,最后通过找关键词,引导学生关注作者介绍时的顺序,从而发现这句话从外到内,由表及里地描写了粽子的样子。通过这三个小步骤,学生对这个长句子便有了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反复阅读,达到了不错的效果。

  本课最后一段还讲到了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在教学过程中将端午节吃粽子的传说以放视频的形式讲给同学们,他们都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还有同学联系生活经验分享了关于端午节的其他*俗,例如,赛龙舟、编五色花绳、佩戴香囊等,加深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潜移默化之中也激发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一年级语文《端午粽》教学反思 2

  这一周我们听取了低年级组仇老师的《端午粽》听评课教学,我更是受益匪浅,他的教学水*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学*,几乎整堂课没有瑕疵。针对仇老师的这节课,我做一个简单粗略的评议,敬请仇老师指正。

  本节课的优点很多:

  1、注重学生学**惯的培养。

  仇老师让学生读书时,比较注重学生良好学**惯的培养。如能及时提醒学生在读书时端好书本,坐正姿势,读书做到一拳一尺。

  2、注重字词短语的层层深入训练。

  如先紧扣课文内容:()的竹叶,()的糯米,()的枣。

  拓展填空成: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

  再增加难度:()的()。

  这样层层加深,达到扩展训练的`目的,又降低了学生学*的难度。

  在这中间还借用猜谜的形式填空,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获取知识,增强能力。

  3、注重在学文中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

  如学*粽子的色、香、味时,能告诉孩子们是由外到内的去写,这就有意识地指导了孩子的写法,初步潜意识地有目的地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适时的板书也清晰、简洁、重点突出。仇老师的声情并茂,激情飞扬也活跃了课堂气氛,体现了乐学教育。

  4、注重用动画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一年级的小孩子最喜欢看动画片了,所以仇老师就抓住孩子们的喜好心理适时运用动画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情趣。比如,出示问题说,人们为什么要在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的爱国情怀,就用动画片告诉孩子们答案。孩子们看得津津有味,学得认认真真。使整堂课都在仇老师的激情教学和孩子们的乐学中完美收官。真可谓是兴趣充满了课堂,课堂在笑声中结束。我们也被这好看的动画所吸引,所以这堂课取得了听课老师们的一致好评,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仇老师的这节评讲课优点很多很多,我不再一一叙述。

  鉴于以上的评价是我本人对仇老师这节听评课的粗略看法,有说的不恰当的地方敬请原谅。我今后一定多向仇老师请教学*,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一年级语文《端午粽》教学反思 3

  这一周我们听取了低年级组仇老师的《端午粽》听评课教学,我更是受益匪浅,他的教学水*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学*,几乎整堂课没有瑕疵。针对仇老师的这节课,我做一个简单粗略的评议,敬请仇老师指正。

  本节课的优点很多:

  1、注重学生学**惯的培养。

  仇老师让学生读书时,比较注重学生良好学**惯的培养。如能及时提醒学生在读书时端好书本,坐正姿势,读书做到一拳一尺。

  2、注重字词短语的层层深入训练。

  这样层层加深,达到扩展训练的目的,又降低了学生学*的难度。

  在这中间还借用猜谜的形式填空,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获取知识,增强能力。

  3、注重在学文中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

  如学*粽子的色、香、味时,能告诉孩子们是由外到内的去写,这就有意识地指导了孩子的写法,初步潜意识地有目的地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适时的'板书也清晰、简洁、重点突出。仇老师的声情并茂,激情飞扬也活跃了课堂气氛,体现了乐学教育。

  4、注重用动画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一年级的小孩子最喜欢看动画片了,所以仇老师就抓住孩子们的喜好心理适时运用动画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情趣。比如,出示问题说,人们为什么要在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的爱国情怀,就用动画片告诉孩子们答案。孩子们看得津津有味,学得认认真真。使整堂课都在仇老师的激情教学和孩子们的乐学中完美收官。真可谓是兴趣充满了课堂,课堂在笑声中结束。我们也被这好看的动画所吸引,所以这堂课取得了听课老师们的一致好评,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仇老师的这节评讲课优点很多很多,我不再一一叙述。

  鉴于以上的评价是我本人对仇老师这节听评课的粗略看法,有说的不恰当的地方敬请原谅。我今后一定多向仇老师请教学*,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一年级语文《端午粽》教学反思 4

  本课语言形象生动,其中有许多值得学生积累的词语,比如对粽子样子、味道的描写中,分别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来形容箬竹叶、糯米和枣,可以归类积累,同时在学*叠词的基础上感受句子的韵味和节奏。文章用词也很丰富,如“美滋滋”“又黏又甜”这些鲜活的词语,为文章增添了光彩,使表达有了韵味。这些词语的运用使课文对端午粽的描述更为形象。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这些词语进行归类、理解和运用,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不足之处:

  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高,不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组长的分工不够明确,学生汇报时不够自信等,这些问题我都会在后期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改进措施:

  1、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把培养学生学*兴趣、学**惯和学*能力作为本课堂教学的关注点,多读,让学生学会提问。

  2、我用了一个填空式的形式,把端午粽的样子、味道和花样,让学生梳理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

  一年级语文《端午粽》教学反思 5

  《端午棕》选自作家屠再华写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课文是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读好长句子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因此,我在教学设计有感情朗读课文时,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端午棕对于孩子们并不陌生,但是端午节孩子们就不是很熟悉,课前我给孩子们看了有8分钟的一段视频,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没想到效果真是好极了,考虑到课堂时间有限,不可能所有的字词都面面俱到,所以在教学中也按“音”、“形”、“义”进行了侧重教学。课文中的“箬叶”一词在读音上学生很容易混淆,在发音中容易出现“l、r”混读的情况,在教学中,我着重进行“箬”字的拼音教学,先让学生读准“若”这个曾经学过的'字,然后结合形声字告诉他们这两个字的读音是一样的,最后以开火车的方式进行逐个正音。

  “学本课堂”即以学*者学*为中心。“学本课堂观”充分相信学生的学*潜力,当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以后,教师和学生将以*等的身份共同开展学*活动,实现学*目标。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最喜欢的学*方式就是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在通读课文是带着问题去读书,圈一圈划一划的方法,让学生动嘴动手,掌握学*方法。感受课文大意,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通顺每一句话,增强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接着让孩子们在朗读长句子是设计了一个游戏环节,我和学生配合读,但是与以往不一样的地方是我先读,我读停下来的时候学生读,锻炼他们的听力和反应能力,孩子都很积极的配合,耳朵听,眼睛看,注意力集中,这样就巧妙的将学生带到主动学*的氛围中。

  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把培养学生学*兴趣、学**惯和学*能力是学本课堂教学的关注点,多读,让学生学会提问,我用了一个填空式的形式,把端午棕的样子、味道和花样,让学生梳理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我在*时的教学中落实“改变一点点,一点点的改变”的思想,如,改变备课方式,改变我的教学观念,有效的作业与训练等,研究学生,课程标准,教学方法和学*方法,让我的课堂真正属于学生。


《端午粽》的教学反思优选【10】篇(扩展10)

——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教学反思范本5份

  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教学反思 1

  《端午粽》选自作家屠再华写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

  课文调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第1自然段先介绍端午节,外婆会煮好粽子等我们回去;第2自然段具体介绍了粽子的色香味;第3自然段重点了粽子的花样多;最后点出了端午吃粽子*俗的由来。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俗活动之一。上课伊始,课件出示端午节的活动场景,出示各种粽子图片,带学生走入情境,感受端午节品粽子的节日气氛。通过看图“品尝”端午粽,学生们对端午粽从外形、种类及端午粽的由来有了初步的认知。然后直接学*第2自然段,引导学生弄清本段有几句话,每句话主要写了粽子的哪一方面的',结合课件,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了粽子的颜色、味道等特点。

  “品”粽从“读”粽开始,通过多种形式、方法的朗读,增强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并提高了阅读的能力。本课的朗读主要有两个重点,一是读好带“的”的短语,另一个是学*读好长句子。教学时,采用了“内容分解法”,引导学生对长句的内容进行分解,明白了句子所表达的内容,再运用各种方式练度、巩固。此外,生字的教学也和读结合起来,以读代讲,在读中进行识字教学,使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教学反思 2

  今年的3月28日,是我上《端午粽》校级精品课的日子,通过一系列的准备和磨课,让我收获颇丰,也得到了许多的感悟。下面我来简单谈一谈。

  其实我性格属于有些急躁型的,一直焦急于自己的课能不能上的让学生有兴趣,让自己满意。作为一名教师,上语文课可能是比较简单,但是上好一节语文课确是难上加难。语文课要想上的好,不仅要有自己的思想,还需要有丰厚的底蕴。即使是一年级的语文,也不容忽视。如何让小朋友从小产生对语文的热爱,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这也让我们这些一年级的教师肩上的担子重之又重。在来到桃州一小,让我认识最深刻的是,做一名有担当有责任的教师。桃州一小每一位老师都是吃苦耐劳,虚心学*,这值得我去学*。因此,在这样一个有着浓厚文化氛围,有着担当的环境中,更加促使我要积极进步。所以,在从准备《端午粽》到上课,到接受各位老师的`评价这一路走过来,让我认识很多。

  由于是校级精品课,有很多语文教师来听课,所以我很紧张,也提前很多天进行准备。首先是写教案,我一直觉得这是我的弱项。因为设计一份思路清晰,结构完整的教案还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我改了又改,还参照了其他很多优秀的教案,才将草稿拟定。开始是在一(5)班试上一节课,发现内容过多,时间不够。于是进行修整,并在一(7)班进行了试上。在这里我要非常感谢杨xx老师,她不仅仔细听了我的课,非常耐心的指出了我的问题,课堂内容的不扎实,条理的不清晰等,并且将她的想法说给我听,教会我很多教学方法,让我知道如何把握课堂。回去之后,我将杨老师的想法和我自己的思路糅合,重新对教案进行修改。这次的磨课如同一次大换血,也让我稍微有些自信。第三次的磨课,我请来了李校长、汪丽老师和曹娟娟老师来听课,也非常感谢她们能抽出宝贵的时间,不仅仔细听课,特地花了一节课的时间给我评课。《端午粽》我是本着“随文识字”的想法,课堂观察点是如何创设有效的情境让学生去识字、记字。但是由于我缺乏相应的教学经验,还不能够很好的以随文识字的方法驾驭课堂。所以我听了李校长她们的建议后,我还是决定先学生字,再读课文,然后将生字穿插到课文中去,让学生有效的识记。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没有充分掌握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将课文挖的太深,而忽略了扎实学生基础这一关键点。李校长她们提出的这一点让我认识到,首先设计教案时还是要进行一定的学情分析,以及《义务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一年级学生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对教案进行设计,对课堂进行规整。在课堂语言组织方法,有些地方过于繁琐,有些地方的过渡我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衔接才更加的适合。李校长安慰我说,这是年轻教师所缺乏的,但是没有关系,慢慢来,要不断的学*才能把握这些小细节,并且通过课文的一个小点给我进行详细的说明,让我非常的感动。由于我过于拘束,课堂上还放不开,所以我在课堂上的请趣味还不够浓,这一点我也意识到,我相信在以后的时间里我会慢慢地改正。在这里我非常感谢李校长、汪老师和曹老师给我的建议,我认为这不仅仅是教学建议,更是她们毫无保留的将教学经验传授给我,让我意识到课堂不仅仅需要用心,还需要好的教学方法,抓住细节,才能将一堂课完整的上下来。所以我很感动的是不仅是学校老师对我的帮助,更多的是对我这个年轻人的关心,她们的耐心、、帮助,友爱,让我想更好地做自己,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端午粽》这节精品课在诸多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较好的完成,至少和之前我的课堂相比,是有很大的进步,我很知足。在得到李校长和其他老师的肯定,我很高兴,也有了一些自信心,虽然有不足之处,我相信在我的慢慢改正之下,会越来越好。年轻的我也不能将一堂课上的完美,人人称赞,但是有了进步,和之前的自己相比,更努力,就够了。什么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往上走,才踏实,才丰富。

  这节课上下来,我真的收获很多,不仅仅是领导的支持,同事的帮助,也让我看到,教学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更需要的是不断的积累,不断的学*。从自身来说,要不断的去听课,去琢磨,积累教学方法,关注课堂小细节。重要的是还是要多读书,读一些理论的文章,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从外界来说,我们可能发现不了自身的问题,这还需要借助其他人的帮助,给我们指点,指出不足之处,我们虚心接受并积极进行改正。在生活上,我们可以自己准备笔记本,随时记录自己的想法,包括优缺点,进行总结,回过头来,这也是我们宝贵的经验。

  做最好的自己,回首,不后悔,不遗憾,才是最好的!

  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教学反思 3

  《端午棕》选自作家屠再华写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课文,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读好长句子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因此,我在教学设计有感情朗读课文时,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端午棕对于孩子们并不陌生,但是端午节孩子们就不是很熟悉,课前我给孩子们看了有8分钟的一段视频,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没想到效果真是好极了,考虑到课堂时间有限,不可能所有的字词都面面俱到,所以在教学中也按“音”、“形”、“义”进行了侧重教学。课文中的“箬叶”一词在读音上学生很容易混淆,在发音中容易出现“l、r”混读的情况,在教学中,我着重进行“箬”字的拼音教学,先让学生读准“若”这个曾经学过的字,然后结合形声字告诉他们这两个字的读音是一样的,最后以开火车的方式进行逐个正音。

  “学本课堂”即以学*者学*为中心。“学本课堂观”充分相信学生的学*潜力,当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以后,教师和学生将以*等的身份共同开展学*活动,实现学*目标。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最喜欢的学*方式就是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在通读课文是带着问题去读书,圈一圈划一划的方法,让学生动嘴动手,掌握学*方法。感受课文大意,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通顺每一句话,增强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接着让孩子们在朗读长句子是设计了一个游戏环节,我和学生配合读,但是与以往不一样的地方是我先读,我读停下来的时候学生读,锻炼他们的听力和反应能力,孩子都很积极的配合,耳朵听,眼睛看,注意力集中,这样就巧妙的将学生带到主动学*的氛围中。

  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把培养学生学*兴趣、学**惯和学*能力是学本课堂教学的关注点,多读,让学生学会提问,我用了一个填空式的形式,把端午棕的样子、味道和花样,让学生梳理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我在*时的教学中落实“改变一点点,一点点的改变”的思想,如,改变备课方式,改变我的教学观念,有效的作业与训练等,研究学生,课程标准,教学方法和学*方法,让我的课堂真正属于学生。

  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教学反思 4

  《端午粽》这篇课文选自屠再华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十分贴合学生的童年生活,课文围绕着端午粽,重点突出,条理清晰,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花样以及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例如,在讲粽子的样子和种类时,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大部分同学都非常喜欢吃粽子。于是我便让同学们展开讨论,联系自己的所吃过的粽子,为大家介绍一下粽子的样子、味道、花样等,由此也可以锻炼一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本节课的长句子比较多,我便让同学们反复阅读,边读边学边体验,刚开始有同学读不准字音,例如,“一”字的变调掌握得不是很好,还有一些同学停顿处把握得不是很好,我便先对长句子进行内容分解,明白句所表达的内容,再进行反复练*。例如,“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这个句子比较长,但是是有一定逻辑顺序的。在指导读长句子时时,首先,引导孩子想一想这句话写了粽子的哪些特征,找出关键的事物(箬竹叶、糯米、枣),然后再引导学生发现这些事物的具体特征(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并读好这些“的”字短语,最后通过找关键词,引导学生关注作者介绍时的顺序(用……包的,里面,中间),从而发现这句话从外到内,由表及里地描写了粽子的样子。通过这三个小步骤,学生对这个长句子便有了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反复阅读,达到了不错的效果。

  本课最后一段还讲到了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在教学过程中将端午节吃粽子的传说以放视频的形式讲给同学们,他们都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还有同学联系生活经验分享了关于端午节的其他*俗,例如,赛龙舟、编五色花绳、佩戴香囊等,加深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潜移默化之中也激发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教学反思 5

  这一周我们听取了低年级组仇老师的《端午粽》听评课教学,我更是受益匪浅,他的教学水*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学*,几乎整堂课没有瑕疵。针对仇老师的这节课,我做一个简单粗略的评议,敬请仇老师指正。

  本节课的优点很多:

  1、注重学生学**惯的培养。

  仇老师让学生读书时,比较注重学生良好学**惯的培养。如能及时提醒学生在读书时端好书本,坐正姿势,读书做到一拳一尺。

  2、注重字词短语的层层深入训练。

  如先紧扣课文内容:()的竹叶,()的糯米,()的枣。

  拓展填空成: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

  再增加难度:()的()。

  这样层层加深,达到扩展训练的目的,又降低了学生学*的难度。

  在这中间还借用猜谜的形式填空,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获取知识,增强能力。

  3、注重在学文中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

  如学*粽子的色、香、味时,能告诉孩子们是由外到内的去写,这就有意识地指导了孩子的写法,初步潜意识地有目的`地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适时的板书也清晰、简洁、重点突出。仇老师的声情并茂,激情飞扬也活跃了课堂气氛,体现了乐学教育。

  4、注重用动画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一年级的小孩子最喜欢看动画片了,所以仇老师就抓住孩子们的喜好心理适时运用动画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情趣。比如,出示问题说,人们为什么要在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的爱国情怀,就用动画片告诉孩子们答案。孩子们看得津津有味,学得认认真真。使整堂课都在仇老师的激情教学和孩子们的乐学中完美收官。真可谓是兴趣充满了课堂,课堂在笑声中结束。我们也被这好看的动画所吸引,所以这堂课取得了听课老师们的一致好评,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仇老师的这节评讲课优点很多很多,我不再一一叙述。

  鉴于以上的评价是我本人对仇老师这节听评课的粗略看法,有说的不恰当的地方敬请原谅。我今后一定多向仇老师请教学*,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