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精选10篇)

首页 / 教学反思 / |

  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 1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自主读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3、能在故事中得到保护环境的启示,结合生活事件理解环保主题,并树立环境保护“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的意识;

  4、结合课文中的词句写读后感。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指名学生用简单的语句形容插图上的那条路

  (随机板书:弯曲马蹄形路旁等词语)

  2、完整课题

  3、想象体验,对比伏笔

  (如果你是一位经常经过某条路的行人或者司机,你最希望这是一条怎样的路?板书:笔直;让学生简单讲讲理由)

  过渡:我们都在讲关于路的故事,今天我们要学*的这 篇课文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路旁的橡树》,这文章给我们讲了一个关于路的故事,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读“树”

  (一)初读

  1、轻声读课文,读通读准,标上小节号,读完一遍后,同桌之间交流交流已经读懂的内容;

  2、结合课文,说说“工程师”和“工人”分别是干什么的。

  (二)初读检查

  1、轮读课文,检查朗读

  2、指名说“工程师”和“工人”的主要工作内容,师作补充。

  过渡:从课文的那句话可以大致知道工程师和工人分别是干什么的?

  (三)教学2、3自然段

  1、出示句子:工程师批示未来的路要铺在哪里,工人们就往土里埋进排水管。(理解“批示”的意思)

  过渡:读了课文,我们知道工人们在埋排水管的时候突然停了下来,为什么不按照工程师的批示去做?(讨论交流,只要学生说 出自己的理解就可以)

  2、重点品读: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指导朗读,读出赞叹的语气,声音响亮)

  3、角色代入:这是对橡树的赞美,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名工人,当你看到这棵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哨兵一样的橡树,你又会发出怎样的赞叹?从工人们的举动中我们能看出他们对橡树有着怎样的感情?(喜爱)(反复引读句子:因为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过渡:那么,工程师呢?他对橡树又有着怎样的感情?(喜爱)默读课文4-7自然段,找出能看出工程师和工人喜爱橡树、努力保护橡树的句子或词语,并能说说理由。

  自由交流,随机点拨

  三、研读课文——读“人”

  1、第4自然段:抓住“什么话也没长久看着转向叹气”等词体会工程师内心的无奈和矛盾。抓住“沉默不语、沉重地叹着气”体会工人内心的担心、忧虑、沉重。

  2、“橡树也不可以砍。”工人们说。

  3、第7自然段:理解工程师说的话,如果我们为了修一条宽阔、*坦、漂亮又笔直的路,而把橡树给砍了或把它移开,哪些人会怎样责备我们呢?(自由交流)

  四、品读课文——读“理”

  过渡:几年后,修成了一条怎样的公路?(宽阔、沥青,像箭一样笔直只在一个地方弯曲马蹄形)

  1、第8自然段:品读句子: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这一个地方是特指哪个地方?当路人经过这个弯道时,就会注意到路旁的这棵橡树,你觉得,让这棵橡树依然挺立在路旁有什么好处?

  2、第9自然段:(是啊,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理解“不约而同”和“高尚”的意思。“高尚”是对人们心灵的一种赞美。

  3、之所以说这是一棵高尚的心,是因为这颗高尚的心灵懂得什么?(懂得保护树,懂得和树和睦相处)如果学生反馈不出关于环保的答案,则作必要的提示:在我们身边,需要我们用心去保护的仅仅是这一棵橡树吗?

  4、在你的身边,哪些行为也包含了一颗高尚的心灵呢?(当你看到学校操场上有垃圾,你弯腰将它捡起扔进垃圾筒,这时,你就拥有了一颗高尚的心。)

  五、课堂练笔

  1、出示词语,抄写积累

  形容道路的词语:宽阔*坦笔直崎岖泥泞蜿蜒狭窄

  形容人心灵的词语:高尚纯洁真诚无私卑劣肮脏自私

  2、结合课文词句,简单写写读后感

  六、拓展 总结

  补充一则新闻故事《100万买两棵树,甭想!——北仑城东村保护古树,就像爱护自己的眼睛》

  千言万语浓缩为八个字:修改规划让道于树

  祝愿同学们都像工程师和工人们一样,拥有一颗高尚的心!当我们都拥有一颗高尚的心灵时,我们就会把这条公路的弯道当作优美的弧线和雨后的彩虹来欣赏。

  七、板书设计

  8、路旁的橡树

  笔直……弯曲

  橡树:粗壮、结实、挺拔

  一颗高尚的心

  课后反思:

   本文是一 篇略读课文,指导学生在自主读文中感悟环保主题。在 教学设计上,我利用文本特点,在课题引入和主题体会时都采用矛盾对比的教学,也就是让学生在情感反差中逐步体会主题。从教学效果看,基本的教学目标是达成了,主要是我有意识地在教学中深挖教材,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词句中体会工人和工程师的心理活动。但我在试教时忽略了“筑路计划到底有没有被修改”这一内容,其实按照课文的原义,筑路计划并没有修改,只是为了保留橡树,工程师和工人们做出了一个两全的举动,尽管留下了缺憾——公路有了弯道。由于自己对这没有把握好,课后,还是有部分学生认为,工程师和工人们宁可修改筑路计划也要把橡树留下,由此看出他们有一颗高尚的心。细想,其实学生这样理解也未尝不可,从另一个角度说,这反而更能突现工程师和工人们的环保意识,但这样就没有有些偏离文章原意了。

  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 2

  《路旁的橡树》是一篇略读课文,是著名教育家苏霍�昧炙够�写的。《路旁的橡树》讲述的是一棵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的故事。在修筑公路的过程中,工人们遇到一棵高高挺立的橡树,为了保护这棵橡树,筑路工人与工程师经过精心设计,在不改变筑路计划的前提下,使公路在橡树边拐了一个马蹄形的弯儿,既保住了这棵橡树,又圆满的完成了筑路计划。课文语言质朴,情节简单,通过寻常小事,不寻常的处理方法,感染学生,增强环保意识。

  课上,我让学生自读课文,完成两个学*目标。1、同桌互读课文,小组合作解决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和疑惑的问题。小组无法解决的'提出来全班解决。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让学生根据事情发展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梳理文章的线索,最后让学生说课文讲了什么事,总结出全文的主要内容。并告之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可以根据描写顺序,特别是写事的文章,可以抓住事情“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学生掌握情况不理想应该给学生讨论的时间效果会好一些。

  对于略读课文,如何做才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探索实践。

  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 3

  《路旁的橡树》这篇课文一开始,让学生质疑,许多学生对“高尚”一词是不太理解的,然后通过研读课文,体会工程师内心复杂的思想斗争,特别是理解他如果选择砍去橡树,也一样可以得到赞美或者得到更多的赞美,但最后却作出了这样的选择,让学生懂得,高尚并不是非要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在这样的*凡小事中,在矛盾挣扎中,能让好的思想占上风就是一种高尚。另外,在读建筑工人和工程师说的话时,让学生补充词语,想象他们是怎样说的,学生读法不一,把课文中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自己的解读中明朗化了。还有我还让学生补充工程师()地说,工人们()地说,有的孩子第一个填左右为难,矛盾,*静,第二个填焦急,激动,愤怒,各自说了不同的理由,可见学生对课文有自己独道的理解,教师在这其中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相信学生的能力!初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时,一个学生说主要讲工程师和工人们为了不砍橡树,就把公路修成了马蹄形。这时另一个学生表示反对,他认为工程师想砍树,是在工人们的影响下才改变主意的。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学*契机,于是我向学生了解他们的看法。有七八个孩子同意后者。于是我让孩子们仔细读课文,找到自己的.根据。孩子们找的很认真,不一会,一双双小手就迫不及待地举起来了。认为前者的孩子首先找到的根据是工程师说: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说明他认为计划是最重要的, 意思是要砍掉橡树。马上就有孩子反驳:“请读这一句:他长久地看着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如果他想砍掉橡树,还会长久地看橡树吗?说得多好。我马上对孩子们说:读读这一句,想想他在想什么?一个孩子说:他在想计划是不能修改的。另一个孩子说:他在犹豫。一个孩子说:他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时一个孩子站起来说:他不想砍掉橡树,也不想修改计划,正在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工人们的话让他做了决定。于是我们又一起读了这两段。孩子们肯定了这种想法。于是我们看他们这样做得到了怎样的结果,一个孩子提出什么是高尚的心。很多孩子自动举手回答了他的问题。然后我们再回到课文中,让孩子们找出哪些句子能表现他们的高尚,孩子们很快找到了,并且谈到了自己的体会。在理解的基础上感情朗读了句子。孩子们热烈地讨论着,我微笑地听着他们的见解。一个个重要的句子就在他们的辩论下轻松地解决了,最后孩子们达成了共识:工程师也有一颗善良的心。

  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 4

  【教学片断】

  人教版小语第六册第8课《路旁的橡树》。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一棵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的故事。在南北两座大城市之间

  ,准备修建一条公路。在公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工人们遇到一棵高高挺立的橡树。它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为了保

  护这棵橡树,大家犹豫之后决定为橡树让道,于是本来像箭一样笔直的公路在这儿弯曲成了马蹄形。这个故事,表现了人们对一草一木的珍惜,赞扬了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环保意识。

  教学本课时,我设计了一个写话练*。读完整个故事后,我让孩子们写写心里的话。可以对自己说,也可以对工人们说,也可以对橡树说。写完后小朋友们开始交流。有的说“工人叔叔,你们有一颗高尚的心,我代表橡树谢谢你!”有的说“我们应该和大自然和谐共处。”

  有的说“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应该爱护地球上所有的动物和植物。”我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一次小练笔既训练了学生的写话能力,又使环保意识得到潜移默化地渗透,人文性和工具性完美的结合,这不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吗?“老师,我说的跟他们都不一样!”正在暗暗得意之时,一个小朋友自高奋勇地站起来说,“我想对大橡树说:大橡树呀,你长得可真不是地方呀!你长在哪儿不行啊,为什么偏偏长在这儿呢?害得本来笔直的公路变得弯弯曲曲的。”此言一出,举座哗然。教室里闹嚷嚷一片。

  为了尽快让他们安静下来,我反问孩子们:“你们觉得大橡树有没有长错地方?”有一部分孩子异口同声地说:“没有!”我说:“大橡树长在本来就属于它的地方,无所谓对与错。你之所以会觉得它长错了地方,那是因为你*惯用人类的眼光去衡量一切。这是不对的。”这时,另一位学生“刷”地站起来,反驳道:“老师,我认为他的说法也是对的!你上次给我们讲《敢于为“坏蛋”说话的人》这篇文章时不是说过,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答案就不一样。我认为只是角度不同而已。从人类的角度看,它确实长错了地方。”

  我没想到这孩子会拿我说的话作为武器向我挑战,我激动地反驳道:“我不能同意你的观点。正是因为我们人类永远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待问题,自以为是大自然的主宰,随心所欲地乱砍乱伐,造成洪水泛滥,土地沙化;随心所欲地排放废气,倾倒垃圾,致使环境恶化,瘟疫横行。难道我们得到的`教训还不够吗?”这时,好多孩子都来附和:“对呀,我们如果乱砍乱伐,大自然就会报复的。”“我们不是

  学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吗?因为人们乱砍树木,最后洪水把村庄都冲走了。”那个向我挑战的学生脸红了,不好意思地坐下了。

  【教学反思】

  一、要体现人文内涵的熏陶感染作用

  当听到学生说“大橡树呀,你长得可真不是地方呀!你长在哪儿不行啊,为什么偏偏长在这儿呢?害得本来笔直的公路变得弯弯曲曲的

  。”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孩子怎么能写出这样的话,把课堂的气氛都给搅乱了。于是,我直截了当地否定了他:“这是不对的。”当我的观

  点受到学生质疑后,我又义愤填膺,振振有词,把学生作为辩论对手。粗暴地、武断地否定孩子的观点,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他们。这种暴

  风骤雨式地灌溉,学生真的能接受吗?新课标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语文课毕竟不是政治课,它应该是和风细雨式地滋润,

  让人文关怀犹如春风拂面,春雨入土。所以我们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想问题,结合语言的学*让人文关怀得到有效地渗透。假如

  我这样做,也许“意外”就会转为“意料之中”了。我们不妨让镜头回放,然后重新设想“剧情”。

  一个孩子站起来说:“我想对大橡树说:大橡树呀,你长得可真不是地方呀!你长在哪儿不行啊,为什么偏偏长在这儿呢?害得本来笔

  直的公路变得弯弯曲曲的。”

  教室里一下子闹嚷嚷的。

  我示意孩子们静下来。我问那个孩子:“你为什么这么想呢?你是不是特别希望这条公路是笔直、宽阔、漂亮,像箭一样横贯南北?”

  那个孩子点点头。

  我再问其他孩子:“你们希望有这样一条公路吗?”

  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是的!”

  然后,我又问:“那么当时的筑路工人,他们希望有这样一条公路吗?”

  孩子们说:“是的。”

  我又问:“你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来?”

  然后,孩子们开始读书、讨论。从工人们开始的希望,到后来的犹豫,字里行间,处处可以体会到工人们比我们更希望有一条笔直、宽

  阔、漂亮的公路。

  然后,我又问:“工人叔叔是多么希望修建一条笔直、宽阔、漂亮的公路啊,可他们最后做出了怎样的决定?”

  孩子们回答:“工人们决定为橡树让道,把公路修建成马蹄形的。”

  于是我再问刚才那个孩子:“假如你就是一名筑路工人,你同意这个决定吗?”

  二、要给学生真正的人文关怀

  当一个男孩理直气壮地站起来反驳老师时,我直觉的反应就是一连串连珠炮似的反问,直到孩子哑口无言,红着脸不好意思地坐下。你

  认为下次遇到同样的情况,他还会这样做吗?其他的孩子还敢这样做吗?

  假如,当时我能说一句:“你真是一位勇敢的男孩,敢于向老师挑战。而且还懂得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战术,果然是智勇双全

  啊。你说得没错,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答案就会不同。不过,不是所有的角度看问题都是正确的……”你想,那男孩会是怎样的心情?

  在课堂上,当教师的权威受到挑战时,你是用宽容、赏识眼光去对待,还是感到恼怒与不屑呢?这些情绪与反应都跟你本身的人文素养

  密切相关。教师要有善解人意的心灵,要有宽广无边的胸怀,要让学生时时处处体会到老师对他的关怀。简单地说,课堂上体现人文关怀,

  不仅要重“言传”,更要重“身教”。

  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 5

  《路旁的橡树》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一棵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的故事。在南北的两座大城市之间,准备修建一条公路。在公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工人们遇到一棵高高挺立着的橡树。为了保护这棵橡树,筑路工人与工程师经过精心的设计,在不改变筑路计划的前提下,使公路在橡树边拐了一个马蹄形的弯儿,既保住了这棵橡树,又圆满地完成了筑路计划。这个故事,表现了人们对一草一木的珍惜,赞扬了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环境保护意识。

  文章语言质朴,情节简单,所反映的人们的行为非常高尚。从筑路工人与工程师的言行可以看出,他们保护橡树的行为完全是自发自觉的,换句话说,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已经成为了人们内心深处的一种意识。这篇课文的另外一个突出特点是,通过对一件寻常小事,处理却不寻常的作法的描写,读者在读后内心受到震动和感染,自然而然地增强自己的环保意识。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环保意识、爱护自然界里的一草一木;二是通过具体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心情。本文教学的难点是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

  经过了一个多星期的准备,教案一改再改,还制作了相应的课件,教学的设计在头脑里过电影似的放了多遍,想努力营造出理想中的课堂,但理想与现实总是有一定的差距。以下是几点反思:

  一、多种方式落实词语教学

  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只有教活了,学活了,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在《育人三部曲》中曾经说过:儿童大脑的自然属性要求,对他的智力培养须直观形象中,首先是在大自然中进行,使得思维由具体形象向着这个形象的信息“加工”转换。如果脱离大自然,从一开始学*起就只感知词语,脑细胞很快就会疲惫,以致无法完成教师布置给他的工作。因此,他常常把学生带到大自然这本百科全书里引导学生学*,这样的课堂是令人神往的,但我们无法把每一堂课都把学生拉到大自然中去,所以得借助媒体等有效手段,给学生创设情境,加深理解与记忆。新课伊始,我先给学生欣赏了笔直*坦的公路和高大的橡树的图片,然后让学生到课文中寻找相关的词语,这样的学*,让学生增加了感性的认识,当读到*坦、挺拔等词语时,头脑中会显现出相关的画面,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是很有帮助的,相信这种联想,也会延伸到他们今后的学*中,看到类似的画面,会很自然地把这里学到的词语运用到自己的语言中去。另外,课文中有一个很生僻的词:锲子。我查了相关的词典,发现里面的解释是越解释越模糊,其实这是我们在建筑工地上常见的木钉子。于是,我到学校的建筑工地找了一个锲子,当学到这个词时,给学生展示了实物,让学生一看就非常明了,也懂得了语言反映的就是我们整个生活。

  二、留足空间实现多元解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作为三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但对文本内涵的深层理解,离不开老师的引领。这篇课文的主旨是培养学生环保的意识。对于这一点,相信每一个学生读完文章,都会被文中建筑工人这种自发的保护环境的行为所打动,但我们要的不是语言上的巨人,最困难的是怎样把理解落实到自己的行为中去。我觉得课文中最后一句中对于高尚的'理解,可以起到助推器的作用。所以,在学*过程中,我反复地出现这一段话,让“高尚”一词在学生的心灵上打上深深地烙印。一开始,让学生质疑,他们对高尚一词是不太理解的,然后通过研读课文,体会工程师内心复杂的思想斗争,特别是理解他如果选择砍去橡树,也一样可以得到赞美或者得到更多的赞美,但最后却作出了这样的选择,让学生懂得,高尚并不是非要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在这样的*凡小事中,在矛盾挣扎中,能让好的思想占上风就是一种高尚。

  另外,在读建筑工人和工程师说的话时,让学生补充词语,想象他们是怎样说的,学生读法不一,把课文中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自己的解读中明朗化了。

  三、人文性与工具性并举

  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但纵观这一册实验教材,审视我们新课程下的课堂,凸现了人文性,淡化了工具性。记得前几天参加小学语文的培训时,虞哲中老师曾经讲过:现在的课堂要呼唤工具性的回归。当然我们并不是要回归到以前只注重语文的工具性,着重字、词、句的训练,将文章分析得支离破碎,毫无美感,而是要努力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因此,在引导学生抓住文中重点的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美好的行为时,除了让学生感受他们品格的高尚,还不失时机地安排一些语言训练。看着这个弯曲的马蹄形进行说话练*,让学生想象风中的橡树在跟人们说些什么,这样的练*既让学生体会到这像箭一样笔直的公路上,这唯一的马蹄形的弯,昭示了筑路工人高尚的心灵,又让学生在说话练*中,锤炼了文字的准确性,提高了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四、联系生活拓展语文外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我们在课堂里大谈特谈环保,可是学生走出课堂却依然我行我素,那么这就是教育的最大失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把学生的视线引向广阔的生活课堂,让学生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发现多姿多彩的美。因此,在学完课文之后,我布置了这样两个作业,一是了解建水月亭大桥时花大量的资金移香樟树的事例,二是了解身边保护环境或破坏环境的事例。把学生的视线从语文之河引向广阔的生活之海,而不再只是在课堂里纸上谈兵的苍白。

  只要是真实的课堂,就会有遗憾。虽然自己也努力过,想离完美更*一些,但回头审视自己的课堂,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现列举几点:

  1、可能是理解课文时每一个一个环节都紧密联系,所以在分析课文时,过于注重了对文本的解读,却忽略了朗读的训练,如工程师与筑路工人沉默不语时的场面,如果能让学生通过朗读加深体会,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2、一开始我出示了作者苏霍姆林斯基的介绍,目的是想让学生明白,写这篇文章的年代是在距今三四十年以前,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因为那时,我们都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里的人们一样,只知道一味地向大自然索取,还没有环保意识的觉醒,以体会作品中人物的高尚,但后面的阅读理解中却忘了这一环节。

  3、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但自感放手不够,老师扶得还较多。对于略读课文,如何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特点,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还很困惑。

  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 6

  《路旁的橡树》这篇课文一开始,让学生质疑,许多学生对“高尚”一词是不太理解的,然后通过研读课文,体会工程师内心复杂的思想斗争,特别是理解他如果选择砍去橡树,也一样可以得到赞美或者得到更多的赞美,但最后却作出了这样的选择,让学生懂得,高尚并不是非要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在这样的*凡小事中,在矛盾挣扎中,能让好的思想占上风就是一种高尚。另外,在读建筑工人和工程师说的话时,让学生补充词语,想象他们是怎样说的,学生读法不一,把课文中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自己的解读中明朗化了。还有我还让学生补充工程师()地说,工人们()地说,有的孩子第一个填左右为难,矛盾,*静,第二个填焦急,激动,愤怒,各自说了不同的理由,可见学生对课文有自己独道的理解,教师在这其中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相信学生的能力!初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时,一个学生说主要讲工程师和工人们为了不砍橡树,就把公路修成了马蹄形。这时另一个学生表示反对,他认为工程师想砍树,是在工人们的`影响下才改变主意的。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学*契机,于是我向学生了解他们的看法。有七八个孩子同意后者。于是我让孩子们仔细读课文,找到自己的根据。孩子们找的很认真,不一会,一双双小手就迫不及待地举起来了。认为前者的孩子首先找到的根据是工程师说: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说明他认为计划是最重要的, 意思是要砍掉橡树。马上就有孩子反驳:“请读这一句:他长久地看着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如果他想砍掉橡树,还会长久地看橡树吗?说得多好。我马上对孩子们说:读读这一句,想想他在想什么?一个孩子说:他在想计划是不能修改的。另一个孩子说:他在犹豫。一个孩子说:他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时一个孩子站起来说:他不想砍掉橡树,也不想修改计划,正在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工人们的话让他做了决定。于是我们又一起读了这两段。孩子们肯定了这种想法。于是我们看他们这样做得到了怎样的结果,一个孩子提出什么是高尚的心。很多孩子自动举手回答了他的问题。然后我们再回到课文中,让孩子们找出哪些句子能表现他们的高尚,孩子们很快找到了,并且谈到了自己的体会。在理解的基础上感情朗读了句子。孩子们热烈地讨论着,我微笑地听着他们的见解。一个个重要的句子就在他们的辩论下轻松地解决了,最后孩子们达成了共识:工程师也有一颗善良的心。

  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 7

  上了《路旁的橡树》一课,这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八篇课文,该文为略读课文,是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课文生字词不多,一个课时可以解决,可以抓课文后面句子“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入手,重点引导学生从课文找线索去理解这个句子。现将教学总结反思如下:

  一、导入要富有激情,通过补充橡树的资料,顺势提出橡树面临的被砍的问题,激起生共鸣。补充橡树的资料不宜过多,重点突出便可。

  二、自学与检查的环节应放手给学生去自主学*。学生读词语与句子时要注意纠正读音,特别是长句子的朗读要注意读出分号与逗号的停顿区别。指导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要渗透概括的方法,一步步指导生学会概括。

  三、交流会环节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放手给学生去思考、去谈感受。其中,在讨论问题“工程师和工人们为什么会沉默、叹气?”,要多给生思考的空间,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你自己什么时候会沉默叹气?”学生自然而然会想到“遇上难题不能找到答案的时候”。教师要灵活处理,把问题与学生的实际拉*。

  在这个环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工程师和工人的沉默叹气能够体现他们有一颗高尚的心,教师加入了生动的分角**景模拟朗读,教师应起好引读的作用——

  师:“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

  生:“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师:“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哎!”

  生:“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哎!”

  在交流的环节,学生是主体,但教师的过渡语也很重要,可以预设灵活的过渡语,引导学生去找齐能够体现“筑路人有高尚的心”的'句子,如筑路人是怎么解决问题的呢?我设计了这样的过渡语“有两全其美的办法吗?”这样的语言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又集中在课文工程师打进楔子的环节,抛出了问题,又紧紧地回到了课文。针对这个部分,教师可以简单讲解楔子插入地下的作用(目的是规划出筑路路线,按他打进楔子后的路线将会不再笔直,会拐了个弯,像下文说的“马蹄形”一样。要离橡树100米,因为他考虑了橡树的根部的安全,保证筑路过程不会影响到树的生长),从中也可顺势提一下“从这可以看出工程师是个怎样的人?”加深学生对工程师人格魅力的感受。

  课文最后自然段结合前面部分一起解决,考虑了这是筑路前后的对比,能更好地让生理解筑路人为了保护橡树而没完全按筑路计划去修筑公路,升华体现了“筑路人高尚的心”。

  四、拓展部分是情感的升华,灌输了环保意识教育,准备了两个小环节,第一环节是对课文情感的升华,第二环节是把环保融入生活各方面的环保意识教育,时间充足的话可以完成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可以让学生尝试写下来。

  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 8

  本篇课文是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讲筑路工人们在修建一条公路,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橡树。几年过去了,这条笔直的公路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人们都赞叹筑路的人有一颗高尚的心。从筑路工人与工程师的言行可以看出,他们保护橡树的行为完全是自发自觉的,换句话说,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已经成为了人们内心深处的一种意识。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是让学生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独立阅读,培养阅读能力。根据这一目标,我从以下两方面着手进行学法指导:

  一、采用提问填空法,培养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阅读一篇文章,首先要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对于三年级学生,就要逐步培养学生概括主要内容能力。本文是一篇写事文章,而且对话比较多,没有明显的中心句,所以要把主内容说清楚又简洁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采用了“提问法”和“填空法”,引导学生把课文内容说清楚。在实际教学中,我觉得这一学法指导比较有效,既减低了学*难度,又进行了学法指导。

  二、抓住重点词,培养学生阅读感悟的能力

  阅读本文,重点要体会人们在保护橡树的过程中体现出的一颗高尚的心,从他们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围绕这一重点,我从抓中心词“高尚”入手,通过对“高尚”词义的理解,提出质疑:人们为什么仅仅通过路旁的一棵橡树这样一件小树,要不约而同地赞叹筑路工人有一颗高尚的心呢?然后抓住“橡树”、“工人们”和“路”三方面进行体会。

  首先,通过抓住描写橡树的句子,体会到这是一棵美丽的橡树。在此基础上,我补充了橡树的生长资料及舒婷的《致橡树》选句,让学生体会到这更是一棵富有生命力的橡树。这一环节的教学比较成功,尤其是资料的补充,更加深化了文本,使学生深切体会到人们保护的不仅仅是一棵树,更是一个生命!为提炼文章的主旨起了铺垫作用。

  然后,通过抓住工人们的言行,体会高尚的心。这一环节主要引导学生抓住两个“叹气”体会人们的内心想法,通过想象人们的内心世界,感受人们对橡树的爱。

  最后,抓住马蹄形路进行体会。这一环节主要抓“笔直”和“弯曲”的对比,体会人们为了保护橡树而不惜代价的高尚品质。

  这篇课文曾也有老师上过研究课,但都觉得比较难上,感觉内容浅显,没有什么可挖掘之处,上出来的课比较贫淡。所以,我就继续挑战这一课,通过尝试,总体感觉还可以,学生学*兴趣也比较高,理解也比较到位。但我觉得教学设计还可简化,学生自主学*还不够多,老师引得还是偏多,语言文字的训练还可挖掘。

  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 9

  本篇课文的作者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课文主要讲筑路工人们在修建一条公路,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橡树。几年过去了,这条笔直的公路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人们都赞叹筑路的人有一颗高尚的心。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要求学生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独立阅读,交流合作,读懂课文。本课重点在于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并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所以学*课文时,选用了练读——选读——质疑——议读等方式,促使学生生生互动起来,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使学生受到了环保教育,培养了学生爱护树木、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思想情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收获:

  一、让高尚的爱陶冶孩子的心

  一开始我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像树,通过“小博士”的介绍了解橡树的外形特征、生长环境和价值作用。“小博士”的介绍详细又齐全,使孩子们对橡树有了比较充分的认识。再通过寻找课文中描写橡树的句子:“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启发学生自己想象这棵橡树的形状,说说这棵橡树的特点,请一位同学上台画出他心目中的这棵挺拔、高大的橡树,全班同学再加以改进和补充。至此一棵散发着勃勃生机的橡树耸立在同学们的眼前,大家对橡树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其次通过过往人们的评价:“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让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什么是“高尚”的基础上,思考:过路人为什么说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从课文的什么地方能感受到筑路人那颗高尚的心?让学生在筑路人如此珍爱一棵树这种不*常的行为中,在对生命的尊重中,在对环境的保护中,深深感受和体会筑路人那颗高尚的心!

  二、强调个性化阅读,尊重学生个体体验

  整堂课我引导着学生自己将课文读懂、读活,尽量避免分析教材,课堂上把质疑——寻疑——解疑的主动权都交给了学生。围绕课文的重点和中心句“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本节课我采用的是变序的阅读设计(首——尾——中),让学生先了解故事的开头和结局,并让学生自己从故事的结局提出问题,然后循着故事的结局再去探讨故事的起因和发展,这样将理解课文结尾这个含义深刻句子的难点化解了,并以此为主线贯穿了整节课。

  学生通过寻找高尚的行为和高尚的心灵,深入学*课文的语言,从语言中体会、感悟,获得和作者一样的情感。同时通过对文本的个性解读,实现与文本的交流、对话。而适时加进对修路工程的了解,从新的视角感受,加深对筑路人为保护橡树而做出的各种努力和牺牲的了解。最后通过与《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进行对比,更加突出工程师和筑路工人强烈的环保意识。

  由《路旁的橡树》引发学生对随意毁坏森林的思考,由毁坏森林造成水土流失的问题引发对环保问题的关注;由一个小村庄联想到许多小村庄,由乡村联想到城市,由中国联想到世界,联想到地球——我们的家园,学生的思维随着感情的指挥棒自然流淌。

  让学生质疑,他们对“高尚”一词不太理解,通过研读课文,体会工程师内心复杂的思想斗争,特别是理解他如果选择砍去橡树,也一样可以得到赞美或者得到更多的赞美,但最后却作出了这样的选择,让学生懂得,在*凡小事中,在矛盾挣扎中,能让好的思想占上风就是一种高尚。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地让学生朗读课文的最后一段,让“高尚”一词在学生的心灵上打上深深地烙印,把这种环保意识落实到自己的行为中去。

  在引导学生抓住文中重点的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美好的行为时,除了让学生感受他们品格的高尚,还不失时机地安排一些语言训练。看着这个弯曲的马蹄形进行说话练*,让学生想象风中的橡树在跟人们说些什么,这样的练*既让学生体会到这像箭一样笔直的公路上,这唯一的马蹄形的弯,昭示了筑路工人高尚的心灵,又让学生在说话练*中,锤炼了文字的准确性,提高了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把学生的视线引向广阔的生活课堂,让学生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因此,在学完课文之后,我让学生了解身边保护环境或破坏环境的事例,把学生的视线从语文之河引向广阔的生活之海。

  虽然自己很努力,想离完美更*一些,但回头审视自己的课堂,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1、在理解课文时,过于注重了对文本的解读,却忽略了朗读的训练,如工程师与筑路工人沉默不语时的场面,如果能让学生通过朗读加深体会,效果可能会更好。

  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但自感放手不够,老师扶得还较多。对于略读课文,应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

  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 10

  本课重点在于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并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所以学*课文时,选用了自由读――默读等方式,使学生互动起来,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使学生受到了环保教育,培养了学生爱护树木、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思想教育。

  在教学中,一开始我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像树,介绍了解橡树的外形特征、生长环境和价值作用。让学生在课文里找出有关描写橡树的外形特征、生长环境和价值作用。再寻找课文中描写橡树的句子:“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启发学生自己想象这棵橡树的形状,说说这棵橡树的特点,接着在黑板上画这棵挺拔、高大的橡树,至此一棵散发着勃勃生机的橡树耸立在同学们的眼前,大家对橡树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其次通过过往人们的评价:“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让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什么是“高尚”的基础上,思考:过路人为什么说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从课文的什么地方能感受到筑路人那颗高尚的心?让学生在筑路人如此珍爱一棵树这种不*常的行为中,在对生命的尊重中,在对环境的保护中,深深感受和体会筑路人那颗高尚的心。


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精选10篇)扩展阅读


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精选10篇)(扩展1)

——《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

《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1

  上周,在教研组上了一堂研讨课,教学内容是略读课文《路旁的橡树》。教学中我紧紧围绕略读课文教学的原则“略其所略,重其所重”来展开教学。围绕阅读提示来确定教学目标,让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发表对这件事的看法,感受到筑路人对橡树的爱护和对环境的保护。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从简介橡树入手;接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以课文最后一句为突破口,让学生研读课文中描写工程师和工人们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语句来感受到筑路人对橡树的爱护、对环境的保护这颗高尚的心;最后,让学生通过小练笔倾诉来结束本堂课。

  在备课时感觉还是很不错,没想到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发现自己备课那只是一种理想化的设计。有些设计在落实时发现我高估了学生的学情,如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时,我愿以为有了我给予的填空题的帮助,同学们应该不成问题。可实际三年级学生对主要内容的把握刚刚接触,只有充分地读课文,才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在备课时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学段特点。当然这一目标的达成与否与预*是否充分有关,本课学生的课前预*是安排在家庭作业中让学生自己去读读课文,结果不少学生把家里的口头读书作业忽略不计,当然也不去做了。没有对课文内容有大致的了解,直接影响了对这件事的看法的交流。因此,教学初读这一关一定要做扎实了,否则影响深入研读的质量。

  教学中,我觉得对于中段年级的学生的自学要*时加强学法指导。在今天的课堂上,我让学生选择其中一句用抓住关键词的方法来学*。没料到,不少学生傻眼了,竟然不知如何下手,于是自主学*又变成了流于形式。显然这与*时的教学有关,在*时的课堂教学中我要更关注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尤其是略读课文更应该放手让学生根据学*提示和精读课文中学到的学*方法来自主学*。

《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2

  今天讲《路旁的橡树》。

  先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说得都很详细,像是在复述课文,我对学生说:“最聪明的孩子是把文章能读成一句话。”很多学生再次思考,一次次的简练,终于我们一起把课文的主要内容总结了出来。

  接下来,我们抓住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修筑这条路的路一定都有一颗高尚的心。”来理解课文内容。我提示同学们从文中找到理由来说明这句话,同学们理解得比较好。很多同学找到了文中工程师和工人的对话。

  “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工程师说。

  “橡树叶也不可以砍。”工人们说。

  讲到这里时,我想起了王松周老师处理的一课,运用对话对内容进行深思考。我问同学们:我当工程师,谁来当工人们?咱们来表演一下这句话。同学们跃跃欲试,小宏站起来了。下面是我们的对话。

  “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橡树也不可以砍。”

  “路一定要继续修下去。”

  小宏不知如何回答了,吃惊的看着我,我懂她的意思,老师,书中没有这样的话呀。

  我笑了起来。问谁能继续和我对话。小雨站了起来。我们又进行了下面的对话。

  “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橡树也不可以砍。”

  “路一定要继续修下去。”“橡树也一定要保护。”

  “路一定要修通。”“橡树决不能砍。”

  “怎么办呢?”“可以转弯呀”

  说到这里时,我明白同学们是根据后面的内容来说的,但工人们一般不会拿出方案,因为起决定作用的是工程师,我这样引导,你这样说“相信你会有办法的。”这样说更合理。

  在我们两人对话时,同学们的兴趣非常高涨,有人帮着小雨说,有人为小雨加油。我观察了一下,所有的同学都参与了进来。

  课堂的预设非常关键,课堂上的生成更令人兴奋。

《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3

  今天,我教学了《路旁的橡树》这篇课文。这是人教版第六册教材第二组的一篇课文,是著名教育家苏霍娒林斯基写的。考虑到在一节课里要完成教学内容,我为孩子们选择了这篇比较短小浅显的课文。尽管各位领导和前辈们给了我很多鼓励的话语,但我想起莎士比亚的一句话:保留自己的判断!老师们为了鼓励我才尽量说优点,我自己知道,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有一些遗憾。这只能说明,我的临场应变能力还不够强,现场调控能力还有待加强,而思考和实践是走向成熟的捷径。

  我想如果能把自己授课的过程全部摄下来,以旁观者的角度去审视的话,一定会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在教学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真正做到顺学而导。

  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有很多地方都和我原先预料的不一样的。每个人对文本的理解是多元的,因人而异的。这就决定教师必须敏锐地察觉他们的思维过程,从错综复杂的信息中提炼最值得探究的教学问题,带领学生在文本中走个来回,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揣摩、感悟、体验、想象去解决心中的问题,把学和教、预设和生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不管“风筝”飞得多远,“线”永远在老师的手中。在教学中,我原想以中心突破法来指导学生理解全文,但是,由于疏漏了让学生说感受的环节,自然引不到中心句去。而且从学生阅读的心理规律上来看,学生更迷茫的不是最后一句,而是写工程师和工人们沉默的话。在对学生学情的估计和及时调整策略上,我显然缺乏教学机智。我想

  在探究“工人们和工程师为什么叹气”这个问题前,还是应该先让学生解决“马蹄形”是什么形状,从而对课文意思有一个初步的概括和了解。在引出“有必要让树,还是把树砍了吧?”这个问题,就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争辩思维,更有兴趣地去读书。

  因此,教学是要充分预设的,同样的教学内容,到不同的班级去教,过程也是不一样的,教师最要紧的是现场灵活的调控能力。在细节上,还有很多毛病,比如一开始自己也有些紧张,说明缺少实践锻炼的经验;对多媒体课件的操作不够灵活,导致不小心把后面一张幻灯片提前放了出来;对时间的控制不够完美,导致教学出现了拖堂的弊端,又让学生提问,使教学又终点回到了起点;书的设计虽然比较有新意,但是当时考虑到时间,漏了几个小部分,还有,课堂中的讨论过于形式化,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我想如果继续改进,也许效果会更好一些。

  总之,在辛苦的过程里,我们会得到自我的提升,搞课题、上课都是一样。我想起一个朋友的话:“做一棵会思考的芦苇”吧!在过程里,我们感受着快乐!同时我也要感谢我们这个团结协作的大集体,感谢你们的指导。

《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4

  《路旁的橡树》是一篇略读课文,是著名教育家苏霍娒林斯基写的。《路旁的橡树》讲述的是一棵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的故事。在修筑公路的过程中,工人们遇到一棵高高挺立的橡树,为了保护这棵橡树,筑路工人与工程师经过精心设计,在不改变筑路计划的前提下,使公路在橡树边拐了一个马蹄形的弯儿,既保住了这棵橡树,又圆满的完成了筑路计划。课文语言质朴,情节简单,通过寻常小事,不寻常的处理方法,感染学生,增强环保意识。

  课上,我让学生自读课文,完成两个学*目标。1、同桌互读课文,小组合作解决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和疑惑的问题。小组无法解决的提出来全班解决。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让学生根据事情发展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梳理文章的线索,最后让学生说课文讲了什么事,总结出全文的主要内容。并告之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可以根据描写顺序,特别是写事的文章,可以抓住事情“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学生掌握情况不理想应该给学生讨论的时间效果会好一些。

  对于略读课文,如何做才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探索实践。

《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5

  一、留足空间实现多元解读

  二、人文性与工具性并举

  在引导学生抓住文中重点的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美好的行为时,除了让学生感受他们品格的高尚,还不失时机地安排一些语言训练。看着这个弯曲的马蹄形进行说话练*,让学生想象风中的橡树在跟人们说些什么,这样的练*既让学生体会到这像箭一样笔直的公路上,这唯一的马蹄形的弯,昭示了筑路工人高尚的心灵,又让学生在说话练*中,锤炼了文字的准确性,提高了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三、联系生活拓展语文外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把学生的视线引向广阔的生活课堂,让学生感受生活,在生此文转自中学*语文,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因此,在学完课文之后,我让学生了解身边保护环境或破坏环境的事例,把学生的视线从语文之河引向广阔的生活之海。

  虽然自己很努力,想离完美更*一些,但回头审视自己的课堂,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1、在理解课文时,过于注重了对文本的解读,却忽略了朗读的训练,如工程师与筑路工人沉默不语时的场面,如果能让学生通过朗读加深体会,效果可能会更好。

  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但自感放手不够,老师扶得还较多。对于略读课文,如何做才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探索实践

《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6

  本篇课文的作者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课文主要讲筑路工人们在修建一条公路,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橡树。几年过去了,这条笔直的公路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人们都赞叹筑路的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本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从北方到南方的两座城市之间,人们打算修建一条公路。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讲在筑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橡树。工程师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

  第三部分(第8、9自然段)讲几年过去了,这条笔直的公路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坐车的人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1.读课文,想想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2.体会筑路工人保护橡树、保护植物的高尚的心。

  3.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1.筑路工人们正在修建一条公路。突然,他们停了下来,这是怎么回事呢?

  2.板书课题:路旁的橡树。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3.提出自己的疑问。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纠正易渎错的字音。

  宽阔()

  挺拔()

  楔()子

  2.理解词语。

  延伸:延长,伸展。

  挺拔:直立而高耸。

  沉重:分量大;程度深。

  责备:批评指摘。

  高尚:道德水*高。

  沉默不语:不说话。

  3.提出自己的疑问。

  (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工程师和工人们都不说话,他们心里想什么?文中出现两次叹气,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人们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四、再读课文,思考同学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导人新课。

  这节课,我们按照顺序来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二、指导阅读第二至七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二至七自然段,思考: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2.画出描写橡树的句子,读一读。

  (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3.看到这样一棵高高的橡树,筑路人有什么反应呢?

  (①工人们停了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②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4.对上面的第二句话进行提问:工程师心里在想什么?工人们心里又在想什么?学生分组讨论。

  (这么一棵粗壮、挺拔的橡树,伐了它,真是可惜。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

  5.出示句子。

  工程师为——叹了口气。

  工人们为——叹着气。

  6.体会工程师的话: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的意思。

  (我们不会因为完成不了筑路任务而受到上级领导的责备,也不会因为砍伐了橡树受到路人的责备。)

  三、指导阅读第八、九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八、九自然段。

  2.思考:人们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说明了什么?(赞叹筑路人保护橡树、保护植物的爱心。)

  四、再读课文,说说你读后的想法。

《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7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为了保护一棵橡树,筑路工人与工程师经过精心的设计,在不改变筑路计划的前提下,使公路在橡树边拐了一个马蹄形的弯儿,既保住了这棵橡树,又圆满地完成了筑路计划的故事。在本课的学*中,主要指导学生在自主读文中感悟环保主题,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我让同学们与《一个小村庄》这篇课文中的人们作对比,让同学们自己感受筑路工人和工程师的高尚品质,在他们朴实的语言和动作中,感受他们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怀。从教学效果看,基本的教学目标是达成了,主要是我有意识地在教学中深挖教材,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词句中体会工人和工程师的心理活动。同时,在本课,我着重在于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训练上,我让孩子们找出主要人物,事件与结果,在交流讨论中让孩子们尽情发挥,在引导孩子们用简单的语句组合归纳,尽管花费的时间比较长,但学生的进一步了解了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但我在教学时没有充分利用文本特点,让学生在本文的矛盾对比中感悟工程师和工人们的环保意识,也就是让学生在情感反差中逐步体会主题,此外,在教学本课时我还是未能让学生真正地做到自读理解,对于这一点我还学要更进一步思考,该如何做会更好。

《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8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自主读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3、能在故事中得到保护环境的启示,结合生活事件理解环保主题,并树立环境保护“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的意识;

  4、结合课文中的词句写读后感。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指名学生用简单的语句形容插图上的那条路

  (随机板书:弯曲马蹄形路旁等词语)

  2、完整课题

  3、想象体验,对比伏笔

  (如果你是一位经常经过某条路的行人或者司机,你最希望这是一条怎样的路?板书:笔直;让学生简单讲讲理由)

  过渡:我们都在讲关于路的故事,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路旁的橡树》,这文章给我们讲了一个关于路的故事,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读“树”

  (一)初读

  1、轻声读课文,读通读准,标上小节号,读完一遍后,同桌之间交流交流已经读懂的内容;

  2、结合课文,说说“工程师”和“工人”分别是干什么的。

  (二)初读检查

  1、轮读课文,检查朗读

  2、指名说“工程师”和“工人”的主要工作内容,师作补充。

  过渡:从课文的那句话可以大致知道工程师和工人分别是干什么的?

  (三)教学2、3自然段

  1、出示句子:工程师批示未来的路要铺在哪里,工人们就往土里埋进排水管。(理解“批示”的意思)

  过渡:读了课文,我们知道工人们在埋排水管的时候突然停了下来,为什么不按照工程师的批示去做?(讨论交流,只要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就可以)

  2、重点品读: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指导朗读,读出赞叹的语气,声音响亮)

  3、角色代入:这是对橡树的赞美,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名工人,当你看到这棵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哨兵一样的橡树,你又会发出怎样的赞叹?从工人们的举动中我们能看出他们对橡树有着怎样的感情?(喜爱)(反复引读句子:因为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过渡:那么,工程师呢?他对橡树又有着怎样的感情?(喜爱)默读课文4-7自然段,找出能看出工程师和工人喜爱橡树、努力保护橡树的句子或词语,并能说说理由。

  自由交流,随机点拨

  三、研读课文——读“人”

  1、第4自然段:抓住“什么话也没长久看着转向叹气”等词体会工程师内心的无奈和矛盾。抓住“沉默不语、沉重地叹着气”体会工人内心的担心、忧虑、沉重。

  2、“橡树也不可以砍。”工人们说。

  3、第7自然段:理解工程师说的话,如果我们为了修一条宽阔、*坦、漂亮又笔直的路,而把橡树给砍了或把它移开,哪些人会怎样责备我们呢?(自由交流)

  四、品读课文——读“理”

  过渡:几年后,修成了一条怎样的公路?(宽阔、沥青,像箭一样笔直只在一个地方弯曲马蹄形)

  1、第8自然段:品读句子: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这一个地方是特指哪个地方?当路人经过这个弯道时,就会注意到路旁的这棵橡树,你觉得,让这棵橡树依然挺立在路旁有什么好处?

  2、第9自然段:(是啊,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理解“不约而同”和“高尚”的意思。“高尚”是对人们心灵的一种赞美。

  3、之所以说这是一棵高尚的心,是因为这颗高尚的心灵懂得什么?(懂得保护树,懂得和树和睦相处)如果学生反馈不出关于环保的答案,则作必要的提示:在我们身边,需要我们用心去保护的仅仅是这一棵橡树吗?

  4、在你的身边,哪些行为也包含了一颗高尚的心灵呢?(当你看到学校操场上有垃圾,你弯腰将它捡起扔进垃圾筒,这时,你就拥有了一颗高尚的心。)

  五、课堂练笔

  1、出示词语,抄写积累

  形容道路的词语:宽阔*坦笔直崎岖泥泞蜿蜒狭窄

  形容人心灵的词语:高尚纯洁真诚无私卑劣肮脏自私

  2、结合课文词句,简单写写读后感

  六、拓展总结

  补充一则新闻故事《100万买两棵树,甭想!——北仑城东村保护古树,就像爱护自己的眼睛》

  千言万语浓缩为八个字:修改规划让道于树

  祝愿同学们都像工程师和工人们一样,拥有一颗高尚的心!当我们都拥有一颗高尚的心灵时,我们就会把这条公路的弯道当作优美的弧线和雨后的彩虹来欣赏。

  七、板书设计

  8、路旁的橡树

  笔直……弯曲

  橡树:粗壮、结实、挺拔

  一颗高尚的心

  课后反思: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指导学生在自主读文中感悟环保主题。在教学设计上,我利用文本特点,在课题引入和主题体会时都采用矛盾对比的教学,也就是让学生在情感反差中逐步体会主题。从教学效果看,基本的教学目标是达成了,主要是我有意识地在教学中深挖教材,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词句中体会工人和工程师的心理活动。但我在试教时忽略了“筑路计划到底有没有被修改”这一内容,其实按照课文的原义,筑路计划并没有修改,只是为了保留橡树,工程师和工人们做出了一个两全的举动,尽管留下了缺憾——公路有了弯道。由于自己对这没有把握好,课后,还是有部分学生认为,工程师和工人们宁可修改筑路计划也要把橡树留下,由此看出他们有一颗高尚的心。细想,其实学生这样理解也未尝不可,从另一个角度说,这反而更能突现工程师和工人们的环保意识,但这样就没有有些偏离文章原意了。

《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9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资料。

  2、本课生字不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认读,可在检查学生朗读时纠正读音。

  3、教学这篇略读课文,可以通过学生自主阅读领会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就自己读后的感受与同学进行交流。

  对于主要内容的把握,学生不会遇到太大的困难,但要注意体会人们在处理这棵橡树与路时的心情和开始时不同的态度。

  ⑴ “突然,工人们停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工人为什么停下来,他们看到了什么,又是在想什么呢?原来,“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这棵橡树“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同时与环境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它又是一个“美”的象征。面对这个结合着生命与美感的高大的橡树,他们或者是为橡树的生命力与美感所震撼,或者是不愿砍伐橡树埋上排水管,总之工人们停了下来。学生阅读时要注意读好“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这句话,声音要响亮、有气势。

  ⑵ “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为什么工程师和工人们都沉默不语呢?工程师“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表明他在此时也注意到了那棵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美感的橡树,内心深处同样也受到了震撼,因此没有命令工人将其砍倒,但该怎样做呢?他也还不是很清楚,于是工程师沉默不语;工人们不想砍掉这棵橡树,但又必须得到工程师的同意,他们沉默不语是在等待工程师考虑清楚以后作出安排。学生们读这两句话,语速要舒缓、语调要略显低沉,以便表达出人们当时肃穆、不知如何是好的情境。

  ⑶ “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一个“长久地”说明了工程师在内心深处经历了比较复杂的心理斗争,他“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那么,工程师是为什么叹气呢?联系上下文可以知道,一方面橡树应该得到保护,另一方面“(要修筑公路的 )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使公路绕过橡树,但这样一来,公路就不会像箭一样笔直了,因此,这声叹息含蓄地传达出工程师为了保护橡树,在没有改变筑路计划的前提下而不得不作出的无奈的选择。“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表明工人们在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之前,看到工程师在叹气,内心非常担心、沉重。这两句话语速也要舒缓、语调同样要略显低沉。

  ⑷ “‘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工程师说。‘橡树也不可以砍。’工人们说。”工程师的话是陈述了一个客观的事实,因此,他的语气应该比较*静。工人们的'话则是出于对橡树的爱护,因此他们的话应该含有一定的激动的情绪,读出来应该略显激动。

  ⑸ “工程师拿出一根楔子,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他轻声地说。”工程师的行动给了工人们一个最好的答复,也使整个事件得到了较为圆满的解决;“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表明了工程师在解决问题之后的一种轻松心态。因此,这段话读起来要轻快,但一连串的动作名词“拿出、走到、打进”,语速稍缓、语气略重。

  ⑹ “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笔直”与“弯曲”在这句话里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作为公路来讲,自然是“宽阔、*坦、漂亮、笔直”为好,但人们为保护橡树却将其筑成“弯曲”的,显示了人们爱护树木、注意环保的高尚品质;“只在一个地方”则突出地强调了人们的良苦用心,只有一个弯儿,这个弯儿还是为橡树特别设置的。因此,这句话中的“笔直、只有一个地方、弯曲”需要注意重读。

  ⑺ “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不约而同地赞叹”,表明人们都很认同、赞赏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决定、行为 (正应了上文工程师的那句话“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因此,他们也赢得了人们的尊重;“高尚的心”则是对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非常准确的、也是最好的评价。学生阅读时要注意这两处的词语。在准确把握主要内容和领会人物心情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以小组或全班为单位,围绕课文前面导语中提到的“交流一下对这件事的看法”进行讨论交流。

  4、引导学生积累词句。如果学生有兴趣,可以把自己认为优美的词句摘抄下来。

《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10

  本课重点在于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并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所以学*课文时,选用了自由读――默读等方式,使学生互动起来,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使学生受到了环保教育,培养了学生爱护树木、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思想教育。

  在教学中,一开始我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像树,介绍了解橡树的外形特征、生长环境和价值作用。让学生在课文里找出有关描写橡树的外形特征、生长环境和价值作用。再寻找课文中描写橡树的句子:“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启发学生自己想象这棵橡树的形状,说说这棵橡树的特点,接着在黑板上画这棵挺拔、高大的橡树,至此一棵散发着勃勃生机的橡树耸立在同学们的眼前,大家对橡树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其次通过过往人们的评价:“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让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什么是“高尚”的基础上,思考:过路人为什么说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从课文的什么地方能感受到筑路人那颗高尚的心?让学生在筑路人如此珍爱一棵树这种不*常的行为中,在对生命的尊重中,在对环境的保护中,深深感受和体会筑路人那颗高尚的心。

《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11

  《路旁的橡树》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一棵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的故事。在南北的两座大城市之间,准备修建一条公路。在公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工人们遇到一棵高高挺立着的橡树。为了保护这棵橡树,筑路工人与工程师经过精心的设计,在不改变筑路计划的前提下,使公路在橡树边拐了一个马蹄形的弯儿,既保住了这棵橡树,又圆满地完成了筑路计划。这个故事,表现了人们对一草一木的珍惜,赞扬了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环境保护意识。

  文章语言质朴,情节简单,所反映的人们的行为非常高尚。从筑路工人与工程师的言行可以看出,他们保护橡树的行为完全是自发自觉的,换句话说,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已经成为了人们内心深处的一种意识。这篇课文的另外一个突出特点是,通过对一件寻常小事,处理却不寻常的作法的描写,读者在读后内心受到震动和感染,自然而然地增强自己的环保意识。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环保意识、爱护自然界里的一草一木;二是通过具体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心情。本文教学的难点是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

  经过了一个多星期的准备,教案一改再改,还制作了相应的课件,教学的设计在头脑里过电影似的放了多遍,想努力营造出理想中的课堂,但理想与现实总是有一定的差距。以下是几点反思:

  一、多种方式落实词语教学

  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只有教活了,学活了,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在《育人三部曲》中曾经说过:儿童大脑的自然属性要求,对他的智力培养须直观形象中,首先是在大自然中进行,使得思维由具体形象向着这个形象的信息“加工”转换。如果脱离大自然,从一开始学*起就只感知词语,脑细胞很快就会疲惫,以致无法完成教师布置给他的工作。因此,他常常把学生带到大自然这本百科全书里引导学生学*,这样的课堂是令人神往的,但我们无法把每一堂课都把学生拉到大自然中去,所以得借助媒体等有效手段,给学生创设情境,加深理解与记忆。新课伊始,我先给学生欣赏了笔直*坦的公路和高大的橡树的图片,然后让学生到课文中寻找相关的词语,这样的学*,让学生增加了感性的认识,当读到*坦、挺拔等词语时,头脑中会显现出相关的画面,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是很有帮助的,相信这种联想,也会延伸到他们今后的学*中,看到类似的画面,会很自然地把这里学到的词语运用到自己的语言中去。另外,课文中有一个很生僻的词:锲子。我查了相关的词典,发现里面的解释是越解释越模糊,其实这是我们在建筑工地上常见的木钉子。于是,我到学校的建筑工地找了一个锲子,当学到这个词时,给学生展示了实物,让学生一看就非常明了,也懂得了语言反映的就是我们整个生活。

  二、留足空间实现多元解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作为三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但对文本内涵的深层理解,离不开老师的引领。这篇课文的主旨是培养学生环保的意识。对于这一点,相信每一个学生读完文章,都会被文中建筑工人这种自发的保护环境的行为所打动,但我们要的不是语言上的巨人,最困难的是怎样把理解落实到自己的行为中去。我觉得课文中最后一句中对于高尚的理解,可以起到助推器的作用。所以,在学*过程中,我反复地出现这一段话,让“高尚”一词在学生的心灵上打上深深地烙印。一开始,让学生质疑,他们对高尚一词是不太理解的,然后通过研读课文,体会工程师内心复杂的思想斗争,特别是理解他如果选择砍去橡树,也一样可以得到赞美或者得到更多的赞美,但最后却作出了这样的选择,让学生懂得,高尚并不是非要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在这样的*凡小事中,在矛盾挣扎中,能让好的思想占上风就是一种高尚。

  另外,在读建筑工人和工程师说的话时,让学生补充词语,想象他们是怎样说的,学生读法不一,把课文中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自己的解读中明朗化了。

  三、人文性与工具性并举

  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但纵观这一册实验教材,审视我们新课程下的课堂,凸现了人文性,淡化了工具性。记得前几天参加小学语文的培训时,虞哲中老师曾经讲过:现在的课堂要呼唤工具性的回归。当然我们并不是要回归到以前只注重语文的工具性,着重字、词、句的训练,将文章分析得支离破碎,毫无美感,而是要努力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因此,在引导学生抓住文中重点的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美好的行为时,除了让学生感受他们品格的高尚,还不失时机地安排一些语言训练。看着这个弯曲的马蹄形进行说话练*,让学生想象风中的橡树在跟人们说些什么,这样的练*既让学生体会到这像箭一样笔直的公路上,这唯一的马蹄形的弯,昭示了筑路工人高尚的心灵,又让学生在说话练*中,锤炼了文字的准确性,提高了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四、联系生活拓展语文外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我们在课堂里大谈特谈环保,可是学生走出课堂却依然我行我素,那么这就是教育的最大失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把学生的视线引向广阔的生活课堂,让学生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发现多姿多彩的美。因此,在学完课文之后,我布置了这样两个作业,一是了解建水月亭大桥时花大量的资金移香樟树的事例,二是了解身边保护环境或破坏环境的事例。把学生的视线从语文之河引向广阔的生活之海,而不再只是在课堂里纸上谈兵的苍白。

  只要是真实的课堂,就会有遗憾。虽然自己也努力过,想离完美更*一些,但回头审视自己的课堂,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现列举几点:

  1、可能是理解课文时每一个一个环节都紧密联系,所以在分析课文时,过于注重了对文本的解读,却忽略了朗读的训练,如工程师与筑路工人沉默不语时的场面,如果能让学生通过朗读加深体会,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2、一开始我出示了作者苏霍姆林斯基的介绍,目的是想让学生明白,写这篇文章的年代是在距今三四十年以前,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因为那时,我们都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里的人们一样,只知道一味地向大自然索取,还没有环保意识的觉醒,以体会作品中人物的高尚,但后面的阅读理解中却忘了这一环节。

  3、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但自感放手不够,老师扶得还较多。对于略读课文,如何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特点,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还很困惑。

《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12

  核心提示:在教学这篇课文时首先讲述于课文有关的故事。之后出事南北两座城市图,教师描述情景。学生立即竖起两耳倾听,然后各抒己见,但是由于学生阅历浅,没有说出解决的办法,教师立即引入课文。自主学*解决问题,学生自由...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首先讲述于课文有关的故事。之后出事南北两座城市图,教师描述情景。学生立即竖起两耳倾听,然后各抒己见,但是由于学生阅历浅,没有说出解决的办法,教师立即引入课文。自主学*解决问题,学生自由读读课文然后汇报。教师引导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又通过讨论,找出描写工人们不想砍掉橡树心情的句子并加以理解,学生知道橡树是有很强的的生命力和美结合在一起的,不能破坏。常言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今天的橡树和公路都要,并且很完美,这是工程师和工人们的心愿。工人们既要把道路修好又要保留橡树。孩子们知道人和自然能和谐相处,保护一草一木,赞美工人们有一颗高尚的心等。不足之处,部分学生课文读得很差,句子理解有难度。

《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13

  在进行《路旁的橡树》一课的教学时,我设计了一个问题让孩子们讨论:筑路工人们改变筑路计划,让一条本应是“箭一样笔直”的公路绕成了“马蹄形”究竟值不值得?我的本意原是让通过孩子们讨论进一步感悟文章内容。可是在讨论的过程中却出现了插曲。刚开始孩子们的态度还比较统一、明显。可是一些“题外话”出现了:这条公路原本应该是“箭一样笔直”,现在却弯成了马蹄形,这样没有以前设计的那样漂亮了;这样又花了不少人力、物力增加了筑路成本;人们在通过这里的时候不小心的话还会发生安全事故;既然要保留这棵橡树为什么在设计、规划的时候不稍稍调整一下?……他们反应越来越强烈,设计这个问题的初衷没有实现。我不得不强行引导转变孩子们思路,并要求他们联系上文“……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来思考,可弯一下子绕大了,很多学生并没有真正改变自己的想法,时间又不够了。其实仔细想想,孩子们提出的这些问题也不无道理。

  本来是想让他们通过讨论进一步了解课文重点,体会筑路工人热爱橡树、热爱大自然的“一颗高尚的心”,以培养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结果却偏离了正常轨道。怎样在培养、引导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基础上注重与现实生活的接轨,是一个让我比较困惑的问题。在品德与社会课上尤其体现的十分明显。一些道理,该怎么做,学生都明白,而且很会说,但在具体做的时候却又不是那么回事了。

《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14

  本篇课文的作者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课文主要讲筑路工人们在修建一条公路,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橡树。几年过去了,这条笔直的公路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人们都赞叹筑路的人有一颗高尚的心。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要求学生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独立阅读,交流合作,读懂课文。本课重点在于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并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所以学*课文时,选用了练读——选读——质疑——议读等方式,促使学生生生互动起来,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使学生受到了环保教育,培养了学生爱护树木、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思想情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收获:

  一、让高尚的爱陶冶孩子的心

  一开始我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像树,通过“小博士”的介绍了解橡树的外形特征、生长环境和价值作用。“小博士”的介绍详细又齐全,使孩子们对橡树有了比较充分的认识。再通过寻找课文中描写橡树的句子:“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启发学生自己想象这棵橡树的形状,说说这棵橡树的特点,请一位同学上台画出他心目中的这棵挺拔、高大的橡树,全班同学再加以改进和补充。至此一棵散发着勃勃生机的橡树耸立在同学们的眼前,大家对橡树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其次通过过往人们的评价:“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让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什么是“高尚”的基础上,思考:过路人为什么说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从课文的什么地方能感受到筑路人那颗高尚的心?让学生在筑路人如此珍爱一棵树这种不*常的行为中,在对生命的尊重中,在对环境的保护中,深深感受和体会筑路人那颗高尚的心!

  二、强调个性化阅读,尊重学生个体体验

  整堂课我引导着学生自己将课文读懂、读活,尽量避免分析教材,课堂上把质疑——寻疑——解疑的主动权都交给了学生。围绕课文的重点和中心句“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本节课我采用的是变序的阅读设计(首——尾——中),让学生先了解故事的开头和结局,并让学生自己从故事的结局提出问题,然后循着故事的结局再去探讨故事的起因和发展,这样将理解课文结尾这个含义深刻句子的难点化解了,并以此为主线贯穿了整节课。

  学生通过寻找高尚的行为和高尚的心灵,深入学*课文的语言,从语言中体会、感悟,获得和作者一样的情感。同时通过对文本的个性解读,实现与文本的交流、对话。而适时加进对修路工程的了解,从新的视角感受,加深对筑路人为保护橡树而做出的各种努力和牺牲的了解。最后通过与《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进行对比,更加突出工程师和筑路工人强烈的环保意识。

  由《路旁的橡树》引发学生对随意毁坏森林的思考,由毁坏森林造成水土流失的问题引发对环保问题的关注;由一个小村庄联想到许多小村庄,由乡村联想到城市,由中国联想到世界,联想到地球——我们的家园,学生的思维随着感情的指挥棒自然流淌。

  让学生质疑,他们对“高尚”一词不太理解,通过研读课文,体会工程师内心复杂的思想斗争,特别是理解他如果选择砍去橡树,也一样可以得到赞美或者得到更多的赞美,但最后却作出了这样的选择,让学生懂得,在*凡小事中,在矛盾挣扎中,能让好的思想占上风就是一种高尚。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地让学生朗读课文的最后一段,让“高尚”一词在学生的心灵上打上深深地烙印,把这种环保意识落实到自己的行为中去。

  在引导学生抓住文中重点的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美好的行为时,除了让学生感受他们品格的高尚,还不失时机地安排一些语言训练。看着这个弯曲的马蹄形进行说话练*,让学生想象风中的橡树在跟人们说些什么,这样的练*既让学生体会到这像箭一样笔直的公路上,这唯一的马蹄形的弯,昭示了筑路工人高尚的心灵,又让学生在说话练*中,锤炼了文字的准确性,提高了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把学生的视线引向广阔的生活课堂,让学生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因此,在学完课文之后,我让学生了解身边保护环境或破坏环境的事例,把学生的视线从语文之河引向广阔的生活之海。

  虽然自己很努力,想离完美更*一些,但回头审视自己的课堂,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1、在理解课文时,过于注重了对文本的解读,却忽略了朗读的训练,如工程师与筑路工人沉默不语时的场面,如果能让学生通过朗读加深体会,效果可能会更好。

  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但自感放手不够,老师扶得还较多。对于略读课文,应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

《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15

  《路旁的橡树》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8课内容。此文是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工人们在修建公路时,发现一颗粗壮、结实、挺拔的大橡树挺立在路基的中央。为了保护橡树,工人们与工程师经过精心设计,在不改变筑路计划的前提下,是公路在橡树边拐了一个马蹄形的弯,既保护了橡树,又圆满的完成了筑路计划”的故事。表现了人们对草木的珍惜,赞扬了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环境保护意识强。

  本文语言质朴,情节简单,所反映的人们的行为非常高尚。选编的意图是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要求学生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独立阅读,交流合作,读懂课文。本课重点在于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并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所以学*课文时,选用了练读——选读——质疑——议读等方式,促使学生生生互动起来,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使学生受到了环保教育,培养了学生爱护树木、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思想情感。

  整堂课我引导着学生自己将课文读懂、读活,尽量避免分析教材,课堂上把质疑——寻疑——解疑的主动权都交给了学生。围绕课文的重点和中心句”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让他们反复去读,去体会。学生通过寻找高尚的行为和高尚的心灵,深入学*课文的语言,从语言中体会、感悟,获得和作者一样的情感。同时通过对文本的个性解读,实现与文本的交流、对话。


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精选10篇)(扩展2)

——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

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1

  《路旁的橡树》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一棵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的故事。在修筑公路的过程中,工人们遇到一棵高高挺立的橡树,为了保护这棵橡树,筑路工人与工程师经过精心设计,在不改变筑路计划的前提下,使公路在橡树边拐了一个马蹄形的弯儿,既保住了这棵橡树,又圆满的完成了筑路计划。课文语言质朴,情节简单,通过寻常小事,不寻常的处理方法,感染学生,增强环保意识。

  初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时,我有意引导学生对工人与工程师语言进行感悟,但学生们诞生了另一个精彩。一个学生说课文主要讲工程师和工人们为了不砍橡树,就把公路修成了马蹄形。这时另一个学生表示反对,他认为工程师想砍树,是在工人们的影响下才改变主意的。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学*契机,于是我向学生了解他们的看法。有七八个孩子同意后者。于是我让孩子们仔细读课文,找到自己的根据。孩子们找的很认真,不一会,他们就迫不及待地举起来了。认为前者的孩子首先找到的根据是"工程师说:"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说明他认为计划是最重要的,意思是要砍掉橡树。马上就有孩子反驳:“请读这一句:他长久地看着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如果他想砍掉橡树,还会长久地看橡树吗?说得多好。我马上对孩子们说:“读读这一句,想想他在想什么?”一个孩子说:"他在想计划是不能修改的."另一个孩子说:"他在犹豫."一个孩子说:"他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时一个孩子站起来说:"他不想砍掉橡树,也不想修改计划,正在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工人们的话让他做了决定."于是我们又一起读了这两段.孩子们肯定了这种想法.于是我们看他们这样做得到了怎样的结果,一个孩子提出什么是高尚的心.很多孩子自动举手回答了他的问题.然后我们再回到课文中,让孩子们找出哪些句子能表现他们的高尚,孩子们很快找到了,并且谈到了自己的体会.在理解的基础上感情朗读了句子.孩子们热烈地讨论着,我微笑地听着他们的见解。一个个重要的句子就在他们的辩论下轻松地解决了,最后孩子们达成了共识:工程师也有一颗善良的心。 这篇课文就在孩子们的朗读感悟中学完了,大家都感觉很轻松。字词也没有象原来那样查资料的方式来理解,而是溶入了每个人的心中。

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2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自主读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3、能在故事中得到保护环境的启示,结合生活事件理解环保主题,并树立环境保护“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的意识;

  4、结合课文中的词句写读后感。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指名学生用简单的语句形容插图上的那条路

  (随机板书:弯曲马蹄形路旁等词语)

  2、完整课题

  3、想象体验,对比伏笔

  (如果你是一位经常经过某条路的行人或者司机,你最希望这是一条怎样的路?板书:笔直;让学生简单讲讲理由)

  过渡:我们都在讲关于路的故事,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路旁的橡树》,这文章给我们讲了一个关于路的故事,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读“树”

  (一)初读

  1、轻声读课文,读通读准,标上小节号,读完一遍后,同桌之间交流交流已经读懂的内容;

  2、结合课文,说说“工程师”和“工人”分别是干什么的。

  (二)初读检查

  1、轮读课文,检查朗读

  2、指名说“工程师”和“工人”的主要工作内容,师作补充。

  过渡:从课文的那句话可以大致知道工程师和工人分别是干什么的?

  (三)教学2、3自然段

  1、出示句子:工程师批示未来的路要铺在哪里,工人们就往土里埋进排水管。(理解“批示”的意思)

  过渡:读了课文,我们知道工人们在埋排水管的时候突然停了下来,为什么不按照工程师的批示去做?(讨论交流,只要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就可以)

  2、重点品读: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指导朗读,读出赞叹的语气,声音响亮)

  3、角色代入:这是对橡树的赞美,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名工人,当你看到这棵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哨兵一样的橡树,你又会发出怎样的赞叹?从工人们的举动中我们能看出他们对橡树有着怎样的感情?(喜爱)(反复引读句子:因为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过渡:那么,工程师呢?他对橡树又有着怎样的感情?(喜爱)默读课文4-7自然段,找出能看出工程师和工人喜爱橡树、努力保护橡树的句子或词语,并能说说理由。

  自由交流,随机点拨

  三、研读课文——读“人”

  1、第4自然段:抓住“什么话也没长久看着转向叹气”等词体会工程师内心的无奈和矛盾。抓住“沉默不语、沉重地叹着气”体会工人内心的担心、忧虑、沉重。

  2、“橡树也不可以砍。”工人们说。

  3、第7自然段:理解工程师说的话,如果我们为了修一条宽阔、*坦、漂亮又笔直的路,而把橡树给砍了或把它移开,哪些人会怎样责备我们呢?(自由交流)

  四、品读课文——读“理”

  过渡:几年后,修成了一条怎样的公路?(宽阔、沥青,像箭一样笔直只在一个地方弯曲马蹄形)

  1、第8自然段:品读句子: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这一个地方是特指哪个地方?当路人经过这个弯道时,就会注意到路旁的这棵橡树,你觉得,让这棵橡树依然挺立在路旁有什么好处?

  2、第9自然段:(是啊,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理解“不约而同”和“高尚”的意思。“高尚”是对人们心灵的一种赞美。

  3、之所以说这是一棵高尚的心,是因为这颗高尚的心灵懂得什么?(懂得保护树,懂得和树和睦相处)如果学生反馈不出关于环保的答案,则作必要的提示:在我们身边,需要我们用心去保护的仅仅是这一棵橡树吗?

  4、在你的身边,哪些行为也包含了一颗高尚的心灵呢?(当你看到学校操场上有垃圾,你弯腰将它捡起扔进垃圾筒,这时,你就拥有了一颗高尚的心。)

  五、课堂练笔

  1、出示词语,抄写积累

  形容道路的词语:宽阔*坦笔直崎岖泥泞蜿蜒狭窄

  形容人心灵的词语:高尚纯洁真诚无私卑劣肮脏自私

  2、结合课文词句,简单写写读后感

  六、拓展总结

  补充一则新闻故事《100万买两棵树,甭想!——北仑城东村保护古树,就像爱护自己的眼睛》

  千言万语浓缩为八个字:修改规划让道于树

  祝愿同学们都像工程师和工人们一样,拥有一颗高尚的心!当我们都拥有一颗高尚的心灵时,我们就会把这条公路的弯道当作优美的弧线和雨后的彩虹来欣赏。

  七、板书设计

  8、路旁的橡树

  笔直……弯曲

  橡树:粗壮、结实、挺拔

  一颗高尚的心

  课后反思: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指导学生在自主读文中感悟环保主题。在教学设计上,我利用文本特点,在课题引入和主题体会时都采用矛盾对比的教学,也就是让学生在情感反差中逐步体会主题。从教学效果看,基本的教学目标是达成了,主要是我有意识地在教学中深挖教材,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词句中体会工人和工程师的心理活动。但我在试教时忽略了“筑路计划到底有没有被修改”这一内容,其实按照课文的原义,筑路计划并没有修改,只是为了保留橡树,工程师和工人们做出了一个两全的举动,尽管留下了缺憾——公路有了弯道。由于自己对这没有把握好,课后,还是有部分学生认为,工程师和工人们宁可修改筑路计划也要把橡树留下,由此看出他们有一颗高尚的心。细想,其实学生这样理解也未尝不可,从另一个角度说,这反而更能突现工程师和工人们的环保意识,但这样就没有有些偏离文章原意了。

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3

  上周,在教研组上了一堂研讨课,教学内容是略读课文《路旁的橡树》。教学中我紧紧围绕略读课文教学的原则“略其所略,重其所重”来展开教学。围绕阅读提示来确定教学目标,让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发表对这件事的看法,感受到筑路人对橡树的爱护和对环境的保护。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从简介橡树入手;接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以课文最后一句为突破口,让学生研读课文中描写工程师和工人们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语句来感受到筑路人对橡树的爱护、对环境的保护这颗高尚的心;最后,让学生通过小练笔倾诉来结束本堂课。

  在备课时感觉还是很不错,没想到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发现自己备课那只是一种理想化的设计。有些设计在落实时发现我高估了学生的学情,如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时,我愿以为有了我给予的填空题的帮助,同学们应该不成问题。可实际三年级学生对主要内容的把握刚刚接触,只有充分地读课文,才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在备课时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学段特点。当然这一目标的达成与否与预*是否充分有关,本课学生的课前预*是安排在家庭作业中让学生自己去读读课文,结果不少学生把家里的口头读书作业忽略不计,当然也不去做了。没有对课文内容有大致的了解,直接影响了对这件事的看法的交流。因此,教学初读这一关一定要做扎实了,否则影响深入研读的质量。

  教学中,我觉得对于中段年级的学生的自学要*时加强学法指导。在今天的课堂上,我让学生选择其中一句用抓住关键词的方法来学*。没料到,不少学生傻眼了,竟然不知如何下手,于是自主学*又变成了流于形式。显然这与*时的教学有关,在*时的课堂教学中我要更关注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尤其是略读课文更应该放手让学生根据学*提示和精读课文中学到的学*方法来自主学*。

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4

  我们都知道《课标》中对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是粗知文章大意,《教参》中也明确强调,略读课文,在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即使有些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也可以留着今后解决。

  在教学中我也清楚这些,但对其精髓可能还是没领会明白,当学生困惑的时候总想帮忙,上着上着也就把略读课上成了精读课。就在前几天第一次试教中也出现了这种情况,于是我们校长和主任就给我支了一招,说你可以根据导读中的问题设计一张测试卷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情况下让学生独立完成,这样既做到放手,又真正培养了学生自主学*能力,确实有道理,但能行吗?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我又进行了第二次试教,没想到真的可以,给我最明显的、有别于精读课的感觉是我可以放手了。

  在今天的课堂上大家也能看到,完全是学生在交流自己的内心感受,在认真地对待这张卷。而且经过几次试教后,让我体验到了这张卷有他独特的优势,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在评价的介入下,我们能够摸清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还有那些个同学不行;学生对前几课精读课文中学*方法的掌握运用情况也能有个准确的了解,同时能检测出我们在前几课精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当然在教学中一定还有许多不足,希望在座的各位老师能够多提宝贵意见。

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5

  《路旁的橡树》是一篇略读课文,是著名教育家苏霍娒林斯基写的。《路旁的橡树》讲述的是一棵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的故事。在修筑公路的过程中,工人们遇到一棵高高挺立的橡树,为了保护这棵橡树,筑路工人与工程师经过精心设计,在不改变筑路计划的前提下,使公路在橡树边拐了一个马蹄形的弯儿,既保住了这棵橡树,又圆满的完成了筑路计划。课文语言质朴,情节简单,通过寻常小事,不寻常的处理方法,感染学生,增强环保意识。

  课上,我让学生自读课文,完成两个学*目标。1、同桌互读课文,小组合作解决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和疑惑的问题。小组无法解决的提出来全班解决。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让学生根据事情发展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梳理文章的线索,最后让学生说课文讲了什么事,总结出全文的主要内容。并告之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可以根据描写顺序,特别是写事的文章,可以抓住事情“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学生掌握情况不理想应该给学生讨论的时间效果会好一些。

  对于略读课文,如何做才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探索实践。

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6

  《路旁的橡树》是人教版第六册略读课文,作者是著名教育家苏霍娒林斯基。课文写人们在两座大城市间要修一条路。一棵橡树挡住了计划中的路,为了保住大树,修路的人把路弯曲成马蹄形。过往的行人不约而同地赞叹筑路的人有一颗高尚的心。本文内容简洁,行文时有不少空白,比如工程师和工人们心里想的话。因此本课的教学以自学为主,利用教材,激发想象,填补空白,激发学生热爱绿色热爱生命的感情。在教学中我自认为比较满意的有以下几点:

  1、以旧导新,激发兴趣

  复*《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既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又激发了孩子的学*兴趣。

  2、自学质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本堂课我采用多种方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抛弃一切无效的活动,让他们读、思,让他们交流,使课堂展现生命的灵动。

  3、拓展延伸,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学生完全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提了一个问题:假如你参加了这次修路,你还能想出什么好办法吗?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的是,同学们想出了不少的办法。其中一个男孩的方法还不错:以橡树为中心修圆形路,既美观又醒目。

  4、以读促悟,升华情感

  教学中我始终将一个“读”字贯穿课堂始终:读通——读懂——读活,步步落实,层层提升。

  但由于我在备课时比较注重备教材,因此在学生质疑时很多问题超出我的预设,幸好这篇课文浅显易懂,才没在课堂上出现被学生难倒的尴尬局面。

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7

  本篇课文的作者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课文主要讲筑路工人们在修建一条公路,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橡树。几年过去了,这条笔直的公路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人们都赞叹筑路的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本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从北方到南方的两座城市之间,人们打算修建一条公路。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讲在筑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橡树。工程师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

  第三部分(第8、9自然段)讲几年过去了,这条笔直的公路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坐车的人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1.读课文,想想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2.体会筑路工人保护橡树、保护植物的高尚的心。

  3.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1.筑路工人们正在修建一条公路。突然,他们停了下来,这是怎么回事呢?

  2.板书课题:路旁的橡树。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3.提出自己的疑问。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纠正易渎错的字音。

  宽阔()

  挺拔()

  楔()子

  2.理解词语。

  延伸:延长,伸展。

  挺拔:直立而高耸。

  沉重:分量大;程度深。

  责备:批评指摘。

  高尚:道德水*高。

  沉默不语:不说话。

  3.提出自己的疑问。

  (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工程师和工人们都不说话,他们心里想什么?文中出现两次叹气,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人们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四、再读课文,思考同学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导人新课。

  这节课,我们按照顺序来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二、指导阅读第二至七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二至七自然段,思考: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2.画出描写橡树的句子,读一读。

  (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3.看到这样一棵高高的橡树,筑路人有什么反应呢?

  (①工人们停了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②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4.对上面的第二句话进行提问:工程师心里在想什么?工人们心里又在想什么?学生分组讨论。

  (这么一棵粗壮、挺拔的橡树,伐了它,真是可惜。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

  5.出示句子。

  工程师为——叹了口气。

  工人们为——叹着气。

  6.体会工程师的话: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的意思。

  (我们不会因为完成不了筑路任务而受到上级领导的责备,也不会因为砍伐了橡树受到路人的责备。)

  三、指导阅读第八、九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八、九自然段。

  2.思考:人们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说明了什么?(赞叹筑路人保护橡树、保护植物的爱心。)

  四、再读课文,说说你读后的想法。

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8

  《路旁的橡树》这篇课文一开始,让学生质疑,许多学生对“高尚”一词是不太理解的,然后通过研读课文,体会工程师内心复杂的思想斗争,特别是理解他如果选择砍去橡树,也一样可以得到赞美或者得到更多的赞美,但最后却作出了这样的选择,让学生懂得,高尚并不是非要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在这样的*凡小事中,在矛盾挣扎中,能让好的思想占上风就是一种高尚。另外,在读建筑工人和工程师说的话时,让学生补充词语,想象他们是怎样说的,学生读法不一,把课文中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自己的解读中明朗化了。还有我还让学生补充工程师()地说,工人们()地说,有的孩子第一个填左右为难,矛盾,*静,第二个填焦急,激动,愤怒,各自说了不同的理由,可见学生对课文有自己独道的理解,教师在这其中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相信学生的能力!初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时,一个学生说主要讲工程师和工人们为了不砍橡树,就把公路修成了马蹄形。这时另一个学生表示反对,他认为工程师想砍树,是在工人们的影响下才改变主意的。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学*契机,于是我向学生了解他们的看法。有七八个孩子同意后者。于是我让孩子们仔细读课文,找到自己的根据。孩子们找的很认真,不一会,一双双小手就迫不及待地举起来了。认为前者的孩子首先找到的根据是工程师说: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说明他认为计划是最重要的,意思是要砍掉橡树。马上就有孩子反驳:“请读这一句:他长久地看着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如果他想砍掉橡树,还会长久地看橡树吗?说得多好。我马上对孩子们说:读读这一句,想想他在想什么?一个孩子说:他在想计划是不能修改的。另一个孩子说:他在犹豫。一个孩子说:他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时一个孩子站起来说:他不想砍掉橡树,也不想修改计划,正在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工人们的话让他做了决定。于是我们又一起读了这两段。孩子们肯定了这种想法。于是我们看他们这样做得到了怎样的结果,一个孩子提出什么是高尚的心。很多孩子自动举手回答了他的问题。然后我们再回到课文中,让孩子们找出哪些句子能表现他们的高尚,孩子们很快找到了,并且谈到了自己的体会。在理解的基础上感情朗读了句子。孩子们热烈地讨论着,我微笑地听着他们的见解。一个个重要的句子就在他们的辩论下轻松地解决了,最后孩子们达成了共识:工程师也有一颗善良的心。

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9

  《路旁的橡树》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情节简单,通过寻常小事,不寻常的处理方法,感染学生,增强环保意识。以下是我教授此课后的几点感受:

  一、留足空间实现多元解读。

  一开始,让学生质疑,他们对“高尚”一词不太理解,通过研读课文,体会工程师内心复杂的思想斗争,特别是理解他如果选择砍去橡树,也一样可以得到赞美或者得到更多的赞美,但最后却作出了这样的选择,让学生懂得,在*凡小事中,在矛盾挣扎中,能让好的思想占上风就是一种高尚。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地让学生朗读课文的最后一段,让“高尚”一词在学生的心灵上打上深深地烙印,把这种环保意识落实到自己的行为中去。

  二、人文性与工具性并举

  在引导学生抓住文中重点的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美好的行为时,除了让学生感受他们品格的高尚,还不失时机地安排一些语言训练。看着这个弯曲的马蹄形进行说话练*,让学生想象风中的橡树在跟人们说些什么,这样的练*既让学生体会到这像箭一样笔直的公路上,这唯一的马蹄形的弯,昭示了筑路工人高尚的心灵,又让学生在说话练*中,锤炼了文字的准确性,提高了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三、联系生活拓展语文外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把学生的视线引向广阔的生活课堂,让学生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因此,在学完课文之后,我让学生了解身边保护环境或破坏环境的事例,把学生的视线从语文之河引向广阔的生活之海。

  虽然自己很努力,想离完美更*一些,但回头审视自己的课堂,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1、在理解课文时,过于注重了对文本的解读,却忽略了朗读的训练,如工程师与筑路工人沉默不语时的场面,如果能让学生通过朗读加深体会,效果可能会更好。

  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但自感放手不够,老师扶得还较多。对于略读课文,应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

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10

  《路旁的橡树》是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述的是人们在的过程中设法保护粗塣,结实、的橡树的故事。故事所透露的是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高,内容简单,学生完全可以自主阅读领会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在教学本课时,我学生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尽量放手学生自主学*,另外,对于文中文中描写橡树的样子以及公路弯曲成马蹄形则引导学生细细品读,感受作者的细腻的描写。

  首先,让学生通过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也是课前导读引导学生阅读的明确要求,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能够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读完课文,大多能够说出课文主要写筑路工人为了保住橡树而绕开树铺路的故事。但是他们不能这么简练地概括,当然,这还要学生进一步练*才能达到,但是我又引导学生还应该再说出受到人们称赞这层意思,应为这也是文中的内容所反映出来的重要的意思。也就是说,我们在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时,既要抓住主要的还要注意课文意思的完整性。

  在引导学生学*作者描写橡树的样子时,我注意引导学生要图文结合,橡树的粗塣、结实、挺拔,并且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橡树和的相似性,进一步感受这棵橡树给草原带来的视觉美,也为下文感受筑路工人和设计师为保留这份美而做出改变的心灵美加深体验。

  不足之处,本课教学对于知识点的训练不够,比如,对于扩写句子没有结合后面的语文园地中的我的发现进行训练,下次,海英注意知识的连贯性。

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11

  在进行《路旁的橡树》一课的教学时,我设计了一个问题让孩子们讨论:筑路工人们改变筑路计划,让一条本应是“箭一样笔直”的公路绕成了“马蹄形”究竟值不值得?我的本意原是让通过孩子们讨论进一步感悟文章内容。可是在讨论的过程中却出现了插曲。刚开始孩子们的态度还比较统一、明显。可是一些“题外话”出现了:这条公路原本应该是“箭一样笔直”,现在却弯成了马蹄形,这样没有以前设计的那样漂亮了;这样又花了不少人力、物力增加了筑路成本;人们在通过这里的时候不小心的话还会发生安全事故;既然要保留这棵橡树为什么在设计、规划的时候不稍稍调整一下?……他们反应越来越强烈,设计这个问题的初衷没有实现。我不得不强行引导转变孩子们思路,并要求他们联系上文“……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来思考,可弯一下子绕大了,很多学生并没有真正改变自己的想法,时间又不够了。其实仔细想想,孩子们提出的这些问题也不无道理。

  本来是想让他们通过讨论进一步了解课文重点,体会筑路工人热爱橡树、热爱大自然的“一颗高尚的心”,以培养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结果却偏离了正常轨道。怎样在培养、引导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基础上注重与现实生活的接轨,是一个让我比较困惑的问题。在品德与社会课上尤其体现的十分明显。一些道理,该怎么做,学生都明白,而且很会说,但在具体做的时候却又不是那么回事了。

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12

  《路旁的橡树》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一棵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的故事。在南北的两座大城市之间,准备修建一条公路。在公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工人们遇到一棵高高挺立着的橡树。为了保护这棵橡树,筑路工人与工程师经过精心的设计,在不改变筑路计划的前提下,使公路在橡树边拐了一个马蹄形的弯儿,既保住了这棵橡树,又圆满地完成了筑路计划。这个故事,表现了人们对一草一木的珍惜,赞扬了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环境保护意识。

  文章语言质朴,情节简单,所反映的人们的行为非常高尚。从筑路工人与工程师的言行可以看出,他们保护橡树的行为完全是自发自觉的,换句话说,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已经成为了人们内心深处的一种意识。这篇课文的另外一个突出特点是,通过对一件寻常小事,处理却不寻常的作法的描写,读者在读后内心受到震动和感染,自然而然地增强自己的环保意识。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环保意识、爱护自然界里的一草一木;二是通过具体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心情。本文教学的难点是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

  经过了一个多星期的准备,教案一改再改,还制作了相应的课件,教学的设计在头脑里过电影似的放了多遍,想努力营造出理想中的课堂,但理想与现实总是有一定的差距。以下是几点反思:

  一、多种方式落实词语教学

  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只有教活了,学活了,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在《育人三部曲》中曾经说过:儿童大脑的自然属性要求,对他的智力培养须直观形象中,首先是在大自然中进行,使得思维由具体形象向着这个形象的信息“加工”转换。如果脱离大自然,从一开始学*起就只感知词语,脑细胞很快就会疲惫,以致无法完成教师布置给他的工作。因此,他常常把学生带到大自然这本百科全书里引导学生学*,这样的课堂是令人神往的,但我们无法把每一堂课都把学生拉到大自然中去,所以得借助媒体等有效手段,给学生创设情境,加深理解与记忆。新课伊始,我先给学生欣赏了笔直*坦的公路和高大的橡树的图片,然后让学生到课文中寻找相关的词语,这样的学*,让学生增加了感性的认识,当读到*坦、挺拔等词语时,头脑中会显现出相关的画面,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是很有帮助的,相信这种联想,也会延伸到他们今后的学*中,看到类似的画面,会很自然地把这里学到的词语运用到自己的语言中去。另外,课文中有一个很生僻的词:锲子。我查了相关的词典,发现里面的解释是越解释越模糊,其实这是我们在建筑工地上常见的木钉子。于是,我到学校的建筑工地找了一个锲子,当学到这个词时,给学生展示了实物,让学生一看就非常明了,也懂得了语言反映的就是我们整个生活。

  二、留足空间实现多元解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作为三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但对文本内涵的深层理解,离不开老师的引领。这篇课文的主旨是培养学生环保的意识。对于这一点,相信每一个学生读完文章,都会被文中建筑工人这种自发的保护环境的行为所打动,但我们要的不是语言上的巨人,最困难的是怎样把理解落实到自己的行为中去。我觉得课文中最后一句中对于高尚的理解,可以起到助推器的作用。所以,在学*过程中,我反复地出现这一段话,让“高尚”一词在学生的心灵上打上深深地烙印。一开始,让学生质疑,他们对高尚一词是不太理解的,然后通过研读课文,体会工程师内心复杂的思想斗争,特别是理解他如果选择砍去橡树,也一样可以得到赞美或者得到更多的赞美,但最后却作出了这样的选择,让学生懂得,高尚并不是非要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在这样的*凡小事中,在矛盾挣扎中,能让好的思想占上风就是一种高尚。

  另外,在读建筑工人和工程师说的话时,让学生补充词语,想象他们是怎样说的,学生读法不一,把课文中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自己的解读中明朗化了。

  三、人文性与工具性并举

  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但纵观这一册实验教材,审视我们新课程下的课堂,凸现了人文性,淡化了工具性。记得前几天参加小学语文的培训时,虞哲中老师曾经讲过:现在的课堂要呼唤工具性的回归。当然我们并不是要回归到以前只注重语文的工具性,着重字、词、句的训练,将文章分析得支离破碎,毫无美感,而是要努力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因此,在引导学生抓住文中重点的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美好的行为时,除了让学生感受他们品格的高尚,还不失时机地安排一些语言训练。看着这个弯曲的马蹄形进行说话练*,让学生想象风中的橡树在跟人们说些什么,这样的练*既让学生体会到这像箭一样笔直的公路上,这唯一的马蹄形的弯,昭示了筑路工人高尚的心灵,又让学生在说话练*中,锤炼了文字的准确性,提高了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四、联系生活拓展语文外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我们在课堂里大谈特谈环保,可是学生走出课堂却依然我行我素,那么这就是教育的最大失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把学生的视线引向广阔的生活课堂,让学生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发现多姿多彩的美。因此,在学完课文之后,我布置了这样两个作业,一是了解建水月亭大桥时花大量的资金移香樟树的事例,二是了解身边保护环境或破坏环境的事例。把学生的视线从语文之河引向广阔的生活之海,而不再只是在课堂里纸上谈兵的苍白。

  只要是真实的课堂,就会有遗憾。虽然自己也努力过,想离完美更*一些,但回头审视自己的课堂,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现列举几点:

  1、可能是理解课文时每一个一个环节都紧密联系,所以在分析课文时,过于注重了对文本的解读,却忽略了朗读的训练,如工程师与筑路工人沉默不语时的场面,如果能让学生通过朗读加深体会,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2、一开始我出示了作者苏霍姆林斯基的介绍,目的是想让学生明白,写这篇文章的年代是在距今三四十年以前,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因为那时,我们都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里的人们一样,只知道一味地向大自然索取,还没有环保意识的觉醒,以体会作品中人物的高尚,但后面的阅读理解中却忘了这一环节。

  3、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但自感放手不够,老师扶得还较多。对于略读课文,如何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特点,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还很困惑。

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13

  本篇课文的作者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课文主要讲筑路工人们在修建一条公路,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橡树。几年过去了,这条笔直的公路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人们都赞叹筑路的人有一颗高尚的心。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要求学生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独立阅读,交流合作,读懂课文。本课重点在于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并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所以学*课文时,选用了练读——选读——质疑——议读等方式,促使学生生生互动起来,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使学生受到了环保教育,培养了学生爱护树木、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思想情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收获:

  一、让高尚的爱陶冶孩子的心

  一开始我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像树,通过“小博士”的介绍了解橡树的外形特征、生长环境和价值作用。“小博士”的介绍详细又齐全,使孩子们对橡树有了比较充分的认识。再通过寻找课文中描写橡树的句子:“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启发学生自己想象这棵橡树的形状,说说这棵橡树的特点,请一位同学上台画出他心目中的这棵挺拔、高大的橡树,全班同学再加以改进和补充。至此一棵散发着勃勃生机的橡树耸立在同学们的眼前,大家对橡树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其次通过过往人们的评价:“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让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什么是“高尚”的基础上,思考:过路人为什么说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从课文的什么地方能感受到筑路人那颗高尚的心?让学生在筑路人如此珍爱一棵树这种不*常的行为中,在对生命的尊重中,在对环境的保护中,深深感受和体会筑路人那颗高尚的心!

  二、强调个性化阅读,尊重学生个体体验

  整堂课我引导着学生自己将课文读懂、读活,尽量避免分析教材,课堂上把质疑——寻疑——解疑的主动权都交给了学生。围绕课文的重点和中心句“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本节课我采用的是变序的阅读设计(首——尾——中),让学生先了解故事的开头和结局,并让学生自己从故事的结局提出问题,然后循着故事的结局再去探讨故事的起因和发展,这样将理解课文结尾这个含义深刻句子的难点化解了,并以此为主线贯穿了整节课。

  学生通过寻找高尚的行为和高尚的心灵,深入学*课文的语言,从语言中体会、感悟,获得和作者一样的情感。同时通过对文本的个性解读,实现与文本的交流、对话。而适时加进对修路工程的了解,从新的视角感受,加深对筑路人为保护橡树而做出的各种努力和牺牲的了解。最后通过与《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进行对比,更加突出工程师和筑路工人强烈的环保意识。

  由《路旁的橡树》引发学生对随意毁坏森林的思考,由毁坏森林造成水土流失的问题引发对环保问题的关注;由一个小村庄联想到许多小村庄,由乡村联想到城市,由中国联想到世界,联想到地球——我们的家园,学生的思维随着感情的指挥棒自然流淌。

  让学生质疑,他们对“高尚”一词不太理解,通过研读课文,体会工程师内心复杂的思想斗争,特别是理解他如果选择砍去橡树,也一样可以得到赞美或者得到更多的赞美,但最后却作出了这样的选择,让学生懂得,在*凡小事中,在矛盾挣扎中,能让好的思想占上风就是一种高尚。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地让学生朗读课文的最后一段,让“高尚”一词在学生的心灵上打上深深地烙印,把这种环保意识落实到自己的行为中去。

  在引导学生抓住文中重点的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美好的行为时,除了让学生感受他们品格的高尚,还不失时机地安排一些语言训练。看着这个弯曲的马蹄形进行说话练*,让学生想象风中的橡树在跟人们说些什么,这样的练*既让学生体会到这像箭一样笔直的公路上,这唯一的马蹄形的弯,昭示了筑路工人高尚的心灵,又让学生在说话练*中,锤炼了文字的准确性,提高了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把学生的视线引向广阔的生活课堂,让学生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因此,在学完课文之后,我让学生了解身边保护环境或破坏环境的事例,把学生的视线从语文之河引向广阔的生活之海。

  虽然自己很努力,想离完美更*一些,但回头审视自己的课堂,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1、在理解课文时,过于注重了对文本的解读,却忽略了朗读的训练,如工程师与筑路工人沉默不语时的场面,如果能让学生通过朗读加深体会,效果可能会更好。

  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但自感放手不够,老师扶得还较多。对于略读课文,应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

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14

  上了《路旁的橡树》一课,这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八篇课文,该文为略读课文,是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课文生字词不多,一个课时可以解决,可以抓课文后面句子“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入手,重点引导学生从课文找线索去理解这个句子。现将教学总结反思如下:

  一、导入要富有激情,通过补充橡树的资料,顺势提出橡树面临的被砍的问题,激起生共鸣。补充橡树的资料不宜过多,重点突出便可。

  二、自学与检查的环节应放手给学生去自主学*。学生读词语与句子时要注意纠正读音,特别是长句子的朗读要注意读出分号与逗号的停顿区别。指导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要渗透概括的方法,一步步指导生学会概括。

  三、交流会环节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放手给学生去思考、去谈感受。其中,在讨论问题“工程师和工人们为什么会沉默、叹气?”,要多给生思考的空间,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你自己什么时候会沉默叹气?”学生自然而然会想到“遇上难题不能找到答案的时候”。教师要灵活处理,把问题与学生的实际拉*。

  在这个环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工程师和工人的沉默叹气能够体现他们有一颗高尚的心,教师加入了生动的分角**景模拟朗读,教师应起好引读的作用——

  师:“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

  生:“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师:“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哎!”

  生:“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哎!”

  在交流的环节,学生是主体,但教师的过渡语也很重要,可以预设灵活的过渡语,引导学生去找齐能够体现“筑路人有高尚的心”的句子,如筑路人是怎么解决问题的呢?我设计了这样的过渡语“有两全其美的办法吗?”这样的语言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又集中在课文工程师打进楔子的环节,抛出了问题,又紧紧地回到了课文。针对这个部分,教师可以简单讲解楔子插入地下的作用(目的是规划出筑路路线,按他打进楔子后的路线将会不再笔直,会拐了个弯,像下文说的“马蹄形”一样。要离橡树100米,因为他考虑了橡树的根部的安全,保证筑路过程不会影响到树的生长),从中也可顺势提一下“从这可以看出工程师是个怎样的人?”加深学生对工程师人格魅力的感受。

  课文最后自然段结合前面部分一起解决,考虑了这是筑路前后的对比,能更好地让生理解筑路人为了保护橡树而没完全按筑路计划去修筑公路,升华体现了“筑路人高尚的心”。

  四、拓展部分是情感的升华,灌输了环保意识教育,准备了两个小环节,第一环节是对课文情感的升华,第二环节是把环保融入生活各方面的环保意识教育,时间充足的话可以完成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可以让学生尝试写下来。

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15

  【教学片断】

  人教版小语第六册第8课《路旁的橡树》。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一棵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的故事。在南北两座大城市之间

  ,准备修建一条公路。在公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工人们遇到一棵高高挺立的橡树。它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为了保

  护这棵橡树,大家犹豫之后决定为橡树让道,于是本来像箭一样笔直的公路在这儿弯曲成了马蹄形。这个故事,表现了人们对一草一木的珍惜,赞扬了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环保意识。

  教学本课时,我设计了一个写话练*。读完整个故事后,我让孩子们写写心里的话。可以对自己说,也可以对工人们说,也可以对橡树说。写完后小朋友们开始交流。有的说“工人叔叔,你们有一颗高尚的心,我代表橡树谢谢你!”有的说“我们应该和大自然和谐共处。”

  有的说“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应该爱护地球上所有的动物和植物。”我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一次小练笔既训练了学生的写话能力,又使环保意识得到潜移默化地渗透,人文性和工具性完美的结合,这不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吗?“老师,我说的跟他们都不一样!”正在暗暗得意之时,一个小朋友自高奋勇地站起来说,“我想对大橡树说:大橡树呀,你长得可真不是地方呀!你长在哪儿不行啊,为什么偏偏长在这儿呢?害得本来笔直的公路变得弯弯曲曲的。”此言一出,举座哗然。教室里闹嚷嚷一片。

  为了尽快让他们安静下来,我反问孩子们:“你们觉得大橡树有没有长错地方?”有一部分孩子异口同声地说:“没有!”我说:“大橡树长在本来就属于它的地方,无所谓对与错。你之所以会觉得它长错了地方,那是因为你*惯用人类的眼光去衡量一切。这是不对的。”这时,另一位学生“刷”地站起来,反驳道:“老师,我认为他的说法也是对的!你上次给我们讲《敢于为“坏蛋”说话的人》这篇文章时不是说过,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答案就不一样。我认为只是角度不同而已。从人类的角度看,它确实长错了地方。”

  我没想到这孩子会拿我说的话作为武器向我挑战,我激动地反驳道:“我不能同意你的观点。正是因为我们人类永远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待问题,自以为是大自然的主宰,随心所欲地乱砍乱伐,造成洪水泛滥,土地沙化;随心所欲地排放废气,倾倒垃圾,致使环境恶化,瘟疫横行。难道我们得到的教训还不够吗?”这时,好多孩子都来附和:“对呀,我们如果乱砍乱伐,大自然就会报复的。”“我们不是

  学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吗?因为人们乱砍树木,最后洪水把村庄都冲走了。”那个向我挑战的学生脸红了,不好意思地坐下了。

  【教学反思】

  一、要体现人文内涵的熏陶感染作用

  当听到学生说“大橡树呀,你长得可真不是地方呀!你长在哪儿不行啊,为什么偏偏长在这儿呢?害得本来笔直的公路变得弯弯曲曲的

  。”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孩子怎么能写出这样的话,把课堂的气氛都给搅乱了。于是,我直截了当地否定了他:“这是不对的。”当我的观

  点受到学生质疑后,我又义愤填膺,振振有词,把学生作为辩论对手。粗暴地、武断地否定孩子的观点,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他们。这种暴

  风骤雨式地灌溉,学生真的能接受吗?新课标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语文课毕竟不是政治课,它应该是和风细雨式地滋润,

  让人文关怀犹如春风拂面,春雨入土。所以我们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想问题,结合语言的学*让人文关怀得到有效地渗透。假如

  我这样做,也许“意外”就会转为“意料之中”了。我们不妨让镜头回放,然后重新设想“剧情”。

  一个孩子站起来说:“我想对大橡树说:大橡树呀,你长得可真不是地方呀!你长在哪儿不行啊,为什么偏偏长在这儿呢?害得本来笔

  直的公路变得弯弯曲曲的。”

  教室里一下子闹嚷嚷的。

  我示意孩子们静下来。我问那个孩子:“你为什么这么想呢?你是不是特别希望这条公路是笔直、宽阔、漂亮,像箭一样横贯南北?”

  那个孩子点点头。

  我再问其他孩子:“你们希望有这样一条公路吗?”

  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是的!”

  然后,我又问:“那么当时的筑路工人,他们希望有这样一条公路吗?”

  孩子们说:“是的。”

  我又问:“你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来?”

  然后,孩子们开始读书、讨论。从工人们开始的希望,到后来的犹豫,字里行间,处处可以体会到工人们比我们更希望有一条笔直、宽

  阔、漂亮的公路。

  然后,我又问:“工人叔叔是多么希望修建一条笔直、宽阔、漂亮的公路啊,可他们最后做出了怎样的决定?”

  孩子们回答:“工人们决定为橡树让道,把公路修建成马蹄形的。”

  于是我再问刚才那个孩子:“假如你就是一名筑路工人,你同意这个决定吗?”

  二、要给学生真正的人文关怀

  当一个男孩理直气壮地站起来反驳老师时,我直觉的反应就是一连串连珠炮似的反问,直到孩子哑口无言,红着脸不好意思地坐下。你

  认为下次遇到同样的情况,他还会这样做吗?其他的孩子还敢这样做吗?

  假如,当时我能说一句:“你真是一位勇敢的男孩,敢于向老师挑战。而且还懂得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战术,果然是智勇双全

  啊。你说得没错,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答案就会不同。不过,不是所有的角度看问题都是正确的……”你想,那男孩会是怎样的心情?

  在课堂上,当教师的权威受到挑战时,你是用宽容、赏识眼光去对待,还是感到恼怒与不屑呢?这些情绪与反应都跟你本身的人文素养

  密切相关。教师要有善解人意的心灵,要有宽广无边的胸怀,要让学生时时处处体会到老师对他的关怀。简单地说,课堂上体现人文关怀,

  不仅要重“言传”,更要重“身教”。


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精选10篇)(扩展3)

——《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菁选

《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1

  《路旁的橡树》是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从《翠鸟》《燕子专列》《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到本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建立学生的环保意识,几天的教学效果是十分明显的。今天讲了《路》的第二课时,虽是自读课文,但我还是着重了注意引导学生对文中人物心理活动的体会,重点放在体会主人公高尚的人格和强烈的环保意识上。

  今天上《路旁的橡树》,感觉有点散,碎片多了点。说实话,我不太喜欢这篇课文,我觉得好象有点过,那么一条路为了一棵橡树,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这隐藏了不少交通隐患呀。也许有了这种想法,没有和课文的意图合拍,情未动,上起课来,没味道。

  这是一棵怎样的橡树?默读课文,找到相关的句子,请学生读,你读得可真有气势。仿佛看见了一棵高大的橡树,比六层楼还高呢!朗读评价语的确能起一定作用,学生在我的评价下,读得挺不错,再请学生动笔圈圈,句中的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了橡树的高大?学生说到了挺立、粗壮、结实,像哨兵一样。最后齐读: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接着,就引导学生去看路了。圈词体会,反复诵读,学生对这句话有了一定的理解,但只停留在:橡树的外在美,美在它的高大,挺拔。难道这棵橡树的作用仅仅是美化环境吗?如果只是这样,为这棵橡树而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似乎不太值。可以在像草原的哨兵处,挖掘更深的内涵。为什么把橡树当作草原的哨兵?狂风怒吼着,橡树除了狂风,还可以说说噪音,黄沙。

  接下来,我请学生思考:工程师和工人们面对这棵橡树,心里在想些什么?朗读4、5、6三段后,学生说这棵树很美,砍掉了多可惜。工程师和工人们的心情学生就是一个舍不得。如果通过上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认识到橡树的作用,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工程师和工人们面对这棵橡树,心里在想些什么?学生还可能想象到没有了树,空气不再那么清新,风沙迎面扑来,人们睁不开眼来,鸟儿无家可归。想到这,他们的心情将会多么难过,多么沉重。

  最后,我请学生讨论工程师的'决定,工人们的做法,你怎么看?学生说到的都是:这棵橡树太美了,他们真善良,虽然学生说到了要保护树木,保护环境,但是感觉有点牵强。如果学生认识到橡树的作用,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问问学生:工人们和工程师保护的只是这一棵橡树吗?学生联系到生态环境的保护,理解高尚的心就有水到渠成的感觉。

《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2

  《路旁的橡树》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讲筑路工人们在修建一条公路,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橡树。几年过去了,这条笔直的公路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人们都赞叹筑路的人有一颗高尚的心。我班学生已基本学会了自己阅读的方式,因为有了前一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的铺垫,我觉得我班学生对这课的学*应该是很轻松,所以我要求学生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独立阅读,交流合作,读懂课文。本课重点在于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并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所以学*课文时,选用了自读——选读——质疑——解疑等方式,促使学生生生互动起来,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使学生受到了环保教育,培养了学生爱护树木、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思想情感。

  我通过提问前一课的'知识导入了新课,再通过播放课件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像树,通过寻找课文中描写橡树的句子:“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启发学生自己想象这棵橡树的形状,说说这棵橡树的特点,请一位同学上台画出他心目中的这棵挺拔、高大的橡树,全班同学再加以改进和补充。至此一棵散发着勃勃生机的橡树耸立在同学们的眼前,大家对橡树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其次通过过往人们的评价:“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让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什么是“高尚”的基础上,思考:过路人为什么说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从课文的什么地方能感受到筑路人那颗高尚的心?让学生在筑路人如此珍爱一棵树这种不*常的行为中,在对生命的尊重中,在对环境的保护中,深深感受和体会筑路人那颗高尚的心!整堂我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读,提出问题,大家解疑课堂非常的活跃,课堂上把质疑——寻疑——解疑的主动权都交给了学生。使学生很快的理解了“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学生通过寻找高尚的行为和高尚的心灵,深入学*课文的语言,从语言中体会、感悟,获得和作者一样的情感。同时通过对文本的个性解读,实现与文本的交流、对话。而适时加进对修路工程的了解,从新的视角感受,加深对筑路人为保护橡树而做出的各种努力和牺牲的了解。最后通过与《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进行对比,更加突出工程师和筑路工人强烈的环保意识。

  最后由《路旁的橡树》引发学生对随意毁坏森林的思考,由毁坏森林造成水土流失的问题引发对环保问题的关注;再结合我市开展的三创一办的活动让学生进行了课外延伸很好的对学生进行了环保教育。

《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3

  本课是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人们在筑路的过程中设法保护一棵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的故事。故事所透露的是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高,内容简单,学生完全可以自主阅读领会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因此,本人在教学的设想上全放手学生自主学*,只是在阅读感悟中提示一种写法 “以小见大”。

  比如,文中通过“绕树筑路”这样一件小事,赞扬人们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品质,这种写法属于以小见大的写法。本人在引导学生随文*作中贯穿了这一写法的运用。如何做到以小见大呢?这里我扔掉课本,把学生引出室外,在我们校园里有一棵插柏杨,1938年是一位姓卢的老师栽的,至今几十年了,听说几次校园建设都保留了这棵老树,第一这棵老树在校园里是另一道风景线,另外也是对逝去的卢老的怀念。每当老师们来到树下,总会谈起当年的好多事。学生下课了,树下就是孩子们的乐园,这棵柏杨要两个八九岁的孩子合手那么粗,伸出四层教学楼顶好几米,抬头望不见顶端,像伸进了云层。树的表皮已有几公分的裂缝,裂缝里填满了青苔,杂草,当然也因为树,常让孩子们追几片落叶,怕扣班级的考核分,尤其是秋天……

  在指导的过程中,首先通过*常所见人物动作,去表现人物品质。其次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对话,表现人物品质。通过一件小事,一个小的细节,一个小的片断,来反映一个大的中心。这就是以小见大,在这种写法上要注意两点,这也是本人在本课中与写作衔接的重点。第一,要抓住人物的语言,通过对话表现人物的`思想。如,写同学爱护班级,“这粉笔是老师给我们讲课写字用的,你拿一根他拿一根,老师用什么给我们讲课呢?”第二,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人物品质。如学生写本人的一段外貌描写“老师一手拿着粉笔,一手推了推那幅深度*视眼镜,然后把教室从四周到中间直到每位同学都扫了一遍,轻轻地放放下教本……”在这个环节。学生实践练*,并要落实。从学生的*作看上去,还是很成功的,题材也较丰富“插柏杨”“老师笑了”“老师给我们认错了”“爱笑的同桌”等。学生都能以一件小事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表达自已*作中心。

  学完本课,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思想。首先本人注重训练学生的质疑,解疑的能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让学生在质疑中自主学*与合作学*,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其次鼓励学生自读自悟,从中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一种高尚,最后通过*作落实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

《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4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为了保护一棵橡树,筑路工人与工程师经过精心的设计,在不改变筑路计划的前提下,使公路在橡树边拐了一个马蹄形的弯儿,既保住了这棵橡树,又圆满地完成了筑路计划的故事。在本课的学*中,主要指导学生在自主读文中感悟环保主题,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我让同学们与《一个小村庄》这篇课文中的人们作对比,让同学们自己感受筑路工人和工程师的高尚品质,在他们朴实的`语言和动作中,感受他们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怀。从教学效果看,基本的教学目标是达成了,主要是我有意识地在教学中深挖教材,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词句中体会工人和工程师的心理活动。同时,在本课,我着重在于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训练上,我让孩子们找出主要人物,事件与结果,在交流讨论中让孩子们尽情发挥,在引导孩子们用简单的语句组合归纳,尽管花费的时间比较长,但学生的进一步了解了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但我在教学时没有充分利用文本特点,让学生在本文的矛盾对比中感悟工程师和工人们的环保意识,也就是让学生在情感反差中逐步体会主题,此外,在教学本课时我还是未能让学生真正地做到自读理解,对于这一点我还学要更进一步思考,该如何做会更好。

《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5

  《路旁的橡树》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情节简单,通过寻常小事,不寻常的处理方法,感染学生,增强环保意识。以下是我教授此课后的几点感受:

  一、留足空间实现多元解读。

  一开始,让学生质疑,他们对“高尚”一词不太理解,通过研读课文,体会工程师内心复杂的思想斗争,特别是理解他如果选择砍去橡树,也一样可以得到赞美或者得到更多的赞美,但最后却作出了这样的选择,让学生懂得,在*凡小事中,在矛盾挣扎中,能让好的思想占上风就是一种高尚。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地让学生朗读课文的最后一段,让“高尚”一词在学生的心灵上打上深深地烙印,把这种环保意识落实到自己的行为中去。

  二、人文性与工具性并举

  在引导学生抓住文中重点的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美好的行为时,除了让学生感受他们品格的高尚,还不失时机地安排一些语言训练。看着这个弯曲的马蹄形进行说话练*,让学生想象风中的橡树在跟人们说些什么,这样的`练*既让学生体会到这像箭一样笔直的公路上,这唯一的马蹄形的弯,昭示了筑路工人高尚的心灵,又让学生在说话练*中,锤炼了文字的准确性,提高了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三、联系生活拓展语文外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把学生的视线引向广阔的生活课堂,让学生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因此,在学完课文之后,我让学生了解身边保护环境或破坏环境的事例,把学生的视线从语文之河引向广阔的生活之海。

  虽然自己很努力,想离完美更*一些,但回头审视自己的课堂,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1、在理解课文时,过于注重了对文本的解读,却忽略了朗读的训练,如工程师与筑路工人沉默不语时的场面,如果能让学生通过朗读加深体会,效果可能会更好。

  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但自感放手不够,老师扶得还较多。对于略读课文,应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

《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6

  本篇课文的作者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课文主要讲筑路工人们在修建一条公路,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橡树。几年过去了,这条笔直的公路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人们都赞叹筑路的人有一颗高尚的心。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要求学生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独立阅读,交流合作,读懂课文。本课重点在于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并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所以学*课文时,选用了练读——选读——质疑——议读等方式,促使学生生生互动起来,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使学生受到了环保教育,培养了学生爱护树木、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思想情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收获:

  一、让高尚的爱陶冶孩子的心

  一开始我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像树,通过“小博士”的介绍了解橡树的外形特征、生长环境和价值作用。“小博士”的介绍详细又齐全,使孩子们对橡树有了比较充分的认识。再通过寻找课文中描写橡树的句子:“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启发学生自己想象这棵橡树的形状,说说这棵橡树的特点,请一位同学上台画出他心目中的`这棵挺拔、高大的橡树,全班同学再加以改进和补充。至此一棵散发着勃勃生机的橡树耸立在同学们的眼前,大家对橡树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其次通过过往人们的评价:“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让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什么是“高尚”的基础上,思考:过路人为什么说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从课文的什么地方能感受到筑路人那颗高尚的心?让学生在筑路人如此珍爱一棵树这种不*常的行为中,在对生命的尊重中,在对环境的保护中,深深感受和体会筑路人那颗高尚的心!

  二、强调个性化阅读,尊重学生个体体验

  整堂课我引导着学生自己将课文读懂、读活,尽量避免分析教材,课堂上把质疑——寻疑——解疑的主动权都交给了学生。围绕课文的重点和中心句“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本节课我采用的是变序的阅读设计(首——尾——中),让学生先了解故事的开头和结局,并让学生自己从故事的结局提出问题,然后循着故事的结局再去探讨故事的起因和发展,这样将理解课文结尾这个含义深刻句子的难点化解了,并以此为主线贯穿了整节课。

  学生通过寻找高尚的行为和高尚的心灵,深入学*课文的语言,从语言中体会、感悟,获得和作者一样的情感。同时通过对文本的个性解读,实现与文本的交流、对话。而适时加进对修路工程的了解,从新的视角感受,加深对筑路人为保护橡树而做出的各种努力和牺牲的了解。最后通过与《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进行对比,更加突出工程师和筑路工人强烈的环保意识。

  由《路旁的橡树》引发学生对随意毁坏森林的思考,由毁坏森林造成水土流失的问题引发对环保问题的关注;由一个小村庄联想到许多小村庄,由乡村联想到城市,由中国联想到世界,联想到地球——我们的家园,学生的思维随着感情的指挥棒自然流淌。

  让学生质疑,他们对“高尚”一词不太理解,通过研读课文,体会工程师内心复杂的思想斗争,特别是理解他如果选择砍去橡树,也一样可以得到赞美或者得到更多的赞美,但最后却作出了这样的选择,让学生懂得,在*凡小事中,在矛盾挣扎中,能让好的思想占上风就是一种高尚。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地让学生朗读课文的最后一段,让“高尚”一词在学生的心灵上打上深深地烙印,把这种环保意识落实到自己的行为中去。

  在引导学生抓住文中重点的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美好的行为时,除了让学生感受他们品格的高尚,还不失时机地安排一些语言训练。看着这个弯曲的马蹄形进行说话练*,让学生想象风中的橡树在跟人们说些什么,这样的练*既让学生体会到这像箭一样笔直的公路上,这唯一的马蹄形的弯,昭示了筑路工人高尚的心灵,又让学生在说话练*中,锤炼了文字的准确性,提高了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把学生的视线引向广阔的生活课堂,让学生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因此,在学完课文之后,我让学生了解身边保护环境或破坏环境的事例,把学生的视线从语文之河引向广阔的生活之海。

  虽然自己很努力,想离完美更*一些,但回头审视自己的课堂,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1、在理解课文时,过于注重了对文本的解读,却忽略了朗读的训练,如工程师与筑路工人沉默不语时的场面,如果能让学生通过朗读加深体会,效果可能会更好。

  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但自感放手不够,老师扶得还较多。对于略读课文,应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

《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7

  《路旁的橡树》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一棵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的故事。在修筑公路的过程中,工人们遇到一棵高高挺立的橡树,为了保护这棵橡树,筑路工人与工程师经过精心设计,在不改变筑路计划的前提下,使公路在橡树边拐了一个马蹄形的弯儿,既保住了这棵橡树,又圆满的完成了筑路计划。课文语言质朴,情节简单,通过寻常小事,不寻常的处理方法,感染学生,增强环保意识。

  初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时,我有意引导学生对工人与工程师语言进行感悟,但学生们诞生了另一个精彩。一个学生说课文主要讲工程师和工人们为了不砍橡树,就把公路修成了马蹄形。这时另一个学生表示反对,他认为工程师想砍树,是在工人们的影响下才改变主意的。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学*契机,于是我向学生了解他们的看法。有七八个孩子同意后者。于是我让孩子们仔细读课文,找到自己的根据。孩子们找的很认真,不一会,他们就迫不及待地举起来了。认为前者的孩子首先找到的根据是"工程师说:"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说明他认为计划是最重要的,意思是要砍掉橡树。马上就有孩子反驳:“请读这一句:他长久地看着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如果他想砍掉橡树,还会长久地看橡树吗?说得多好。我马上对孩子们说:“读读这一句,想想他在想什么?”一个孩子说:"他在想计划是不能修改的"另一个孩子说:"他在犹豫."一个孩子说:"他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时一个孩子站起来说:"他不想砍掉橡树,也不想修改计划,正在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工人们的话让他做了决定."于是我们又一起读了这两段.孩子们肯定了这种想法.于是我们看他们这样做得到了怎样的`结果,一个孩子提出什么是高尚的心.很多孩子自动举手回答了他的问题.然后我们再回到课文中,让孩子们找出哪些句子能表现他们的高尚,孩子们很快找到了,并且谈到了自己的体会.在理解的基础上感情朗读了句子.孩子们热烈地讨论着,我地听着他们的见解。一个个重要的句子就在他们的辩论下轻松地解决了,最后孩子们达成了共识:工程师也有一颗善良的心。这篇课文就在孩子们的朗读感悟中学完了,大家都感觉很轻松。字词也没有象原来那样查资料的方式来理解,而是溶入了每个人的心中。

《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8

  《路旁的橡树》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一棵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的故事。在南北的两座大城市之间,准备修建一条公路。在公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工人们遇到一棵高高挺立着的橡树。为了保护这棵橡树,筑路工人与工程师经过精心的设计,在不改变筑路计划的前提下,使公路在橡树边拐了一个马蹄形的弯儿,既保住了这棵橡树,又圆满地完成了筑路计划。这个故事,表现了人们对一草一木的珍惜,赞扬了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环境保护意识。

  文章语言质朴,情节简单,所反映的人们的行为非常高尚。从筑路工人与工程师的言行可以看出,他们保护橡树的行为完全是自发自觉的,换句话说,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已经成为了人们内心深处的一种意识。这篇课文的另外一个突出特点是,通过对一件寻常小事,处理却不寻常的作法的描写,读者在读后内心受到震动和感染,自然而然地增强自己的环保意识。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环保意识、爱护自然界里的一草一木;二是通过具体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心情。本文教学的难点是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

  经过了一个多星期的准备,教案一改再改,还制作了相应的课件,教学的设计在头脑里过电影似的放了多遍,想努力营造出理想中的课堂,但理想与现实总是有一定的差距。以下是几点反思:

  一、多种方式落实词语教学

  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只有教活了,学活了,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在《育人三部曲》中曾经说过:儿童大脑的自然属性要求,对他的智力培养须直观形象中,首先是在大自然中进行,使得思维由具体形象向着这个形象的信息“加工”转换。如果脱离大自然,从一开始学*起就只感知词语,脑细胞很快就会疲惫,以致无法完成教师布置给他的工作。因此,他常常把学生带到大自然这本百科全书里引导学生学*,这样的课堂是令人神往的,但我们无法把每一堂课都把学生拉到大自然中去,所以得借助媒体等有效手段,给学生创设情境,加深理解与记忆。新课伊始,我先给学生欣赏了笔直*坦的公路和高大的橡树的图片,然后让学生到课文中寻找相关的词语,这样的学*,让学生增加了感性的认识,当读到*坦、挺拔等词语时,头脑中会显现出相关的画面,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是很有帮助的,相信这种联想,也会延伸到他们今后的学*中,看到类似的画面,会很自然地把这里学到的词语运用到自己的语言中去。另外,课文中有一个很生僻的词:锲子。我查了相关的词典,发现里面的解释是越解释越模糊,其实这是我们在建筑工地上常见的木钉子。于是,我到学校的建筑工地找了一个锲子,当学到这个词时,给学生展示了实物,让学生一看就非常明了,也懂得了语言反映的就是我们整个生活。

  二、留足空间实现多元解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作为三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但对文本内涵的深层理解,离不开老师的引领。这篇课文的主旨是培养学生环保的意识。对于这一点,相信每一个学生读完文章,都会被文中建筑工人这种自发的保护环境的行为所打动,但我们要的不是语言上的巨人,最困难的`是怎样把理解落实到自己的行为中去。我觉得课文中最后一句中对于高尚的理解,可以起到助推器的作用。所以,在学*过程中,我反复地出现这一段话,让“高尚”一词在学生的心灵上打上深深地烙印。一开始,让学生质疑,他们对高尚一词是不太理解的,然后通过研读课文,体会工程师内心复杂的思想斗争,特别是理解他如果选择砍去橡树,也一样可以得到赞美或者得到更多的赞美,但最后却作出了这样的选择,让学生懂得,高尚并不是非要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在这样的*凡小事中,在矛盾挣扎中,能让好的思想占上风就是一种高尚。

  另外,在读建筑工人和工程师说的话时,让学生补充词语,想象他们是怎样说的,学生读法不一,把课文中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自己的解读中明朗化了。

  三、人文性与工具性并举

  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但纵观这一册实验教材,审视我们新课程下的课堂,凸现了人文性,淡化了工具性。记得前几天参加小学语文的培训时,虞哲中老师曾经讲过:现在的课堂要呼唤工具性的回归。当然我们并不是要回归到以前只注重语文的工具性,着重字、词、句的训练,将文章分析得支离破碎,毫无美感,而是要努力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因此,在引导学生抓住文中重点的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美好的行为时,除了让学生感受他们品格的高尚,还不失时机地安排一些语言训练。看着这个弯曲的马蹄形进行说话练*,让学生想象风中的橡树在跟人们说些什么,这样的练*既让学生体会到这像箭一样笔直的公路上,这唯一的马蹄形的弯,昭示了筑路工人高尚的心灵,又让学生在说话练*中,锤炼了文字的准确性,提高了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四、联系生活拓展语文外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我们在课堂里大谈特谈环保,可是学生走出课堂却依然我行我素,那么这就是教育的最大失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把学生的视线引向广阔的生活课堂,让学生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发现多姿多彩的美。因此,在学完课文之后,我布置了这样两个作业,一是了解建水月亭大桥时花大量的资金移香樟树的事例,二是了解身边保护环境或破坏环境的事例。把学生的视线从语文之河引向广阔的生活之海,而不再只是在课堂里纸上谈兵的苍白。

  只要是真实的课堂,就会有遗憾。虽然自己也努力过,想离完美更*一些,但回头审视自己的课堂,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现列举几点:

  1、可能是理解课文时每一个一个环节都紧密联系,所以在分析课文时,过于注重了对文本的解读,却忽略了朗读的训练,如工程师与筑路工人沉默不语时的场面,如果能让学生通过朗读加深体会,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2、一开始我出示了作者苏霍姆林斯基的介绍,目的是想让学生明白,写这篇文章的年代是在距今三四十年以前,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因为那时,我们都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里的人们一样,只知道一味地向大自然索取,还没有环保意识的觉醒,以体会作品中人物的高尚,但后面的阅读理解中却忘了这一环节。

  3、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但自感放手不够,老师扶得还较多。对于略读课文,如何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特点,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还很困惑。

《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9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能抓住重点句子来体会路人高尚的心。

  3、能从筑路工人和工程师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一颗高尚的心,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准备:

  1、学生预*课文,翻阅词语手册。搜集五个描写树木的成语和词语。

  2、教师课件制作。

  教学课时:略读课文1课时

  教学预设:

  前置练*

  (投影)这是一棵橡树,你看到了怎样一棵橡树?你能用昨天搜集的词语来说一句吗?

  学生搜集少时可以出示老师搜集的描写树木的词语。

  一、词语介入,感受生机

  1、你知道文中是怎样描写这棵橡树的吗?(投影出示)

  2、情境导入:这么美的橡树啊,可惜它长的不是地方——长在了马路旁边。现在要在这儿修公路,这棵树挡住了去路,这棵橡树的命运如何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篇令人感动的文章《路旁的橡树》。(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2遍,读准字音。(出示重点词语自读)

  2、指名读,师生一起正音。

  3、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找找文章的中心句。

  三、抓住重点,讨论交流

  齐读最后一段,提问:这里高尚的心指的是什么呢?课文哪些语句体现人们有一颗高尚的心呢?边读书边找依据,从人物的语言、行为、神态等入手。全班讨论交流。

  1、情节1:遇到橡树,停止埋排水管。

  A交流:在想什么呢?(树美有生机)体会心情——震撼。B指导句子朗读响亮。

  2、情节2:他们沉默,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都叹气。

  A交流:他们沉默各是什么原因呢?体会心情——犹豫、纠结。B、指导语速要舒缓、语调要略显低沉。

  3、情节3:一组对话。计划不能修改——橡树也不可以砍。

  A交流。猜猜他们说话时的语气,为什么?体会心情——*静对激动。B指导朗读。

  4、情节4:工程师想办法,绕开橡树修路,最终路呈马蹄形。

  A从语言、动作和事情结果来体会,抓住轻声体会心情——放松。B指导朗读。

  总结:对一棵树,如此珍爱,这不是*常的行为,这是对环境的保护,对生命的尊重,怎能不说筑路人的心是高尚的`心呢!他们保护橡树的行为完全是自觉的,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成为人们内心深处的一种意识。

  四、围绕主题,提升意识

  1、学了课文,大家对于环境保护,珍爱树木肯定有很多话要说。老师选择了主题,你试着把你的想法融入到小练笔中去。

  投影出示:

  A橡树就这样被保住了,如果你是橡树,会对筑路人说些什么?从橡树的角度来讲这个故事,注意心理的描写。参考题目《橡树的自述》。150字

  B联系《小村庄的故事》,假想有三人逃生到此,看到这棵路旁的橡树,他们会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参考题目《重建新村庄》、《山又绿了》。120字

  C几年后,工程师或工人们路过会为此感到欣慰而自豪吗?参考题目《不悔的抉择》。80字

  2、交流。

  3、课外积累本课好句段,并背诵。

  板书设计:路旁的橡树

  表现:停工——沉默叹气——反对——行动

  心情:震撼——纠结——坚定——轻松

  真爱树木、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课后反思

  今天上课,经过李老师的讲评,觉得在课堂教学中尚有很多不足。针对这堂课,理清思路,做以下反思——

  1、朗读水*需要在老师的注重下提高。学生朗读课文不流利,问题不仅出在学生本身朗读*惯差,主要还是老师针对学生在课堂的朗读没有很好的纠正,好的应该表扬,指出好在哪里,让全班跟读学*;读的不好的,指出问题所在,让这个学生再读,是共性的可以全班纠正朗读。

  2、概括主要内容需要在老师的点拨下形成。在教给学生基本的概括方法后,(比如一件事就用起因、经过和结果)请几位学生说,老师在说完后要加以评价,哪一点说的好,哪一点还没有说好,哪一点还嫌啰嗦。然后再请下一位来修正,一直到初具规模,大致正确,老师不必一定要按照自己规定的说法。在要求上适当降低,可以缩短课堂时间。

  3、突出重点需要老师引导学生抓住细节。在交流高尚的心时,等学生说完句子后,老师加一个问题,问个为什么,抓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来体会他们的想法,从而体会心情。直接问心情显得比较突兀。

  4、练*的设置需要老师整合和取舍。把课外练笔和课堂练笔结合起来,尽量在课内完成保证质量。题目可有难易之分,让学生可以有所选择。

  5、环节的过渡需要老师锤炼语言。各个环节的引入不能很突兀,不能直接把任务呈现。老师需要用精炼而指向明确的语言来陈述下一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很自然、合理、舒服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

《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10

  《路旁的橡树》是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述的是人们在的过程中设法保护粗塣,结实、的橡树的故事。故事所透露的是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高,内容简单,学生完全可以自主阅读领会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在教学本课时,我学生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尽量放手学生自主学*,另外,对于文中文中描写橡树的样子以及公路弯曲成马蹄形则引导学生细细品读,感受作者的细腻的描写。

  首先,让学生通过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也是课前导读引导学生阅读的明确要求,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能够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读完课文,大多能够说出课文主要写筑路工人为了保住橡树而绕开树铺路的故事。但是他们不能这么简练地概括,当然,这还要学生进一步练*才能达到,但是我又引导学生还应该再说出受到人们称赞这层意思,应为这也是文中的内容所反映出来的重要的意思。也就是说,我们在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时,既要抓住主要的还要注意课文意思的完整性。

  在引导学生学*作者描写橡树的'样子时,我注意引导学生要图文结合,橡树的粗塣、结实、挺拔,并且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橡树和的相似性,进一步感受这棵橡树给草原带来的视觉美,也为下文感受筑路工人和设计师为保留这份美而做出改变的心灵美加深体验。

  不足之处,本课教学对于知识点的训练不够,比如,对于扩写句子没有结合后面的语文园地中的我的发现进行训练,下次,海英注意知识的连贯性。

《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11

  我们都知道《课标》中对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是粗知文章大意,《教参》中也明确强调,略读课文,在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即使有些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也可以留着今后解决。

  在教学中我也清楚这些,但对其精髓可能还是没领会明白,当学生困惑的时候总想帮忙,上着上着也就把略读课上成了精读课。就在前几天第一次试教中也出现了这种情况,于是我们校长和主任就给我支了一招,说你可以根据导读中的问题设计一张测试卷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情况下让学生独立完成,这样既做到放手,又真正培养了学生自主学*能力,确实有道理,但能行吗?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我又进行了第二次试教,没想到真的可以,给我最明显的、有别于精读课的感觉是我可以放手了。

  在今天的课堂上大家也能看到,完全是学生在交流自己的内心感受,在认真地对待这张卷。而且经过几次试教后,让我体验到了这张卷有他独特的优势,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在评价的介入下,我们能够摸清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还有那些个同学不行;学生对前几课精读课文中学*方法的掌握运用情况也能有个准确的了解,同时能检测出我们在前几课精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当然在教学中一定还有许多不足,希望在座的各位老师能够多提宝贵意见。

《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12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作者是苏霍姆林斯基。卢老师在这节课中充分的展示了自己的课堂特色。

  一、全篇贯穿“爱”的情感,奠定整堂课的感情基调

  一开始就把注意力引向老像树,它有很多年了,是我们的朋友……很从这里可以看出教师是为学生提供一个“爱”的感受,让学生从这个角度去学*这篇课文。

  二、学生“主体”角色体现突出且自然

  1、课堂上质疑──寻疑──解疑的主动权都交还了学生,本堂课让我们看到了学生的智慧和悟性。

  2、强调个性化阅读,尊重学生个体体验。如:整堂课都是老师在引导着学生自己将课文读懂、读活,而没有任何分析教材的痕迹。当学生提出“为什么工程师提出未来的路铺在哪里呢”?“工人们为什么停下来?”学生的回答只是不能砍树,爱护树木之类的。在交流的过程中,没有很深的见解。当学生回答不了,或者思想不能深入的时候,教师适当的引导学生读课文,从课文中体会,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其实,不管问题由谁提出,问题本身只是一个凭借。我们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深入学*文章的`语言,从语言中体会、感悟,获得和作者一样的情感。达到读者与作者的沟通,同时通过对文本的个性解读,实现与文本的交流、对话,从新的视角感受,加进自己的人生体验。

  所以,卢老师很好的捕捉到问题这个线索,引导学生学*全篇课文,理解语言,交流情感。

《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13

  今天,我教学了《路旁的橡树》这篇课文。这是人教版第六册教材第二组的一篇课文,是著名教育家苏霍娒林斯基写的。考虑到在一节课里要完成教学内容,我为孩子们选择了这篇比较短小浅显的课文。尽管各位领导和前辈们给了我很多鼓励的话语,但我想起莎士比亚的一句话:保留自己的判断!老师们为了鼓励我才尽量说优点,我自己知道,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有一些遗憾。这只能说明,我的临场应变能力还不够强,现场调控能力还有待加强,而思考和实践是走向成熟的捷径。

  我想如果能把自己授课的过程全部摄下来,以旁观者的角度去审视的话,一定会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在教学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真正做到顺学而导。

  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有很多地方都和我原先预料的不一样的。每个人对文本的理解是多元的,因人而异的。这就决定教师必须敏锐地察觉他们的思维过程,从错综复杂的信息中提炼最值得探究的教学问题,带领学生在文本中走个来回,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揣摩、感悟、体验、想象去解决心中的问题,把学和教、预设和生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不管“风筝”飞得多远,“线”永远在老师的手中。在教学中,我原想以中心突破法来指导学生理解全文,但是,由于疏漏了让学生说感受的环节,自然引不到中心句去。而且从学生阅读的心理规律上来看,学生更迷茫的不是最后一句,而是写工程师和工人们沉默的话。在对学生学情的估计和及时调整策略上,我显然缺乏教学机智。我想

  在探究“工人们和工程师为什么叹气”这个问题前,还是应该先让学生解决“马蹄形”是什么形状,从而对课文意思有一个初步的概括和了解。在引出“有必要让树,还是把树砍了吧?”这个问题,就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争辩思维,更有兴趣地去读书。

  因此,教学是要充分预设的`,同样的教学内容,到不同的班级去教,过程也是不一样的,教师最要紧的是现场灵活的调控能力。在细节上,还有很多毛病,比如一开始自己也有些紧张,说明缺少实践锻炼的经验;对多媒体课件的操作不够灵活,导致不小心把后面一张幻灯片提前放了出来;对时间的控制不够完美,导致教学出现了拖堂的弊端,又让学生提问,使教学又终点回到了起点;书的设计虽然比较有新意,但是当时考虑到时间,漏了几个小部分,还有,课堂中的讨论过于形式化,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我想如果继续改进,也许效果会更好一些。

  总之,在辛苦的过程里,我们会得到自我的提升,搞课题、上课都是一样。我想起一个朋友的话:“做一棵会思考的芦苇”吧!在过程里,我们感受着快乐!同时我也要感谢我们这个团结协作的大集体,感谢你们的指导。

《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14

  本次教研,我所选的是一篇略读课文《路旁的橡树》。教学中我紧紧围绕略读课文教学的原则“略其所略,重其所重”来展开教学。围绕课文的阅读提示来确定本节课学*目标,让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发表对这件事的看法,感受到筑路人对橡树的爱护和对环境的保护。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学生通过读课文导语找出本节课我们的学*目标,从感受橡树的美丽入手,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以“橡树应该把奖章颁给谁”为突破口,让学生研读课文中描写工程师和工人们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语句来感受到筑路人对橡树的爱护、对环境的保护这颗高尚的心;最后,让学生通过小练笔倾诉来结束本堂课。

  在备课时感觉自己的这个设计还是很不错的,没想到在实际的教学中落实的却不是很好,教学内容没有完成。反思原因如下:

  一、这节课的重点就是通过朗读关键句子来解决本课的重难点,可是学生连最基本的正确、流利都做不到,谈何感情朗读?学生课前的预*不到位,学生没有把这项口头作业放在心上,当然就不去做了。因此,教学初读这一关一定要做扎实了,否则影响深入研读的质量。

  二、“奖章应该颁给谁?”这个问题设计的.不恰当。在保护这棵橡树中,工程师和工人都是功不可没的,他们的功劳也是不可分割的。学生在为自己的看法找理由时,由于对文本理解还不透彻,对此还有很有困难的,在这浪费了很多时间。

  三、指导朗读不到位,在教设教学时,我是抓住“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这句话去指导学生的朗读的,但做的还不到位,学生在朗读方面仍很欠缺,我想此时老师的范读是很有必要的,如果我能范读一下,学生的朗读效果会比较好的。

  反思这节课上的真的很失败,再接再励吧!

《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15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自主读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3、能在故事中得到保护环境的启示,结合生活事件理解环保主题,并树立环境保护“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的意识;

  4、结合课文中的词句写读后感。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指名学生用简单的语句形容插图上的那条路

  (随机板书:弯曲马蹄形路旁等词语)

  2、完整课题

  3、想象体验,对比伏笔

  (如果你是一位经常经过某条路的行人或者司机,你最希望这是一条怎样的路?板书:笔直;让学生简单讲讲理由)

  过渡:我们都在讲关于路的故事,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路旁的橡树》,这文章给我们讲了一个关于路的故事,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读“树”

  (一)初读

  1、轻声读课文,读通读准,标上小节号,读完一遍后,同桌之间交流交流已经读懂的内容;

  2、结合课文,说说“工程师”和“工人”分别是干什么的。

  (二)初读检查

  1、轮读课文,检查朗读

  2、指名说“工程师”和“工人”的主要工作内容,师作补充。

  过渡:从课文的那句话可以大致知道工程师和工人分别是干什么的?

  (三)教学2、3自然段

  1、出示句子:工程师批示未来的路要铺在哪里,工人们就往土里埋进排水管。(理解“批示”的意思)

  过渡:读了课文,我们知道工人们在埋排水管的时候突然停了下来,为什么不按照工程师的批示去做?(讨论交流,只要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就可以)

  2、重点品读: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指导朗读,读出赞叹的语气,声音响亮)

  3、角色代入:这是对橡树的赞美,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名工人,当你看到这棵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哨兵一样的橡树,你又会发出怎样的赞叹?从工人们的举动中我们能看出他们对橡树有着怎样的感情?(喜爱)(反复引读句子:因为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过渡:那么,工程师呢?他对橡树又有着怎样的感情?(喜爱)默读课文4-7自然段,找出能看出工程师和工人喜爱橡树、努力保护橡树的句子或词语,并能说说理由。

  自由交流,随机点拨

  三、研读课文——读“人”

  1、第4自然段:抓住“什么话也没长久看着转向叹气”等词体会工程师内心的无奈和矛盾。抓住“沉默不语、沉重地叹着气”体会工人内心的担心、忧虑、沉重。

  2、“橡树也不可以砍。”工人们说。

  3、第7自然段:理解工程师说的话,如果我们为了修一条宽阔、*坦、漂亮又笔直的路,而把橡树给砍了或把它移开,哪些人会怎样责备我们呢?(自由交流)

  四、品读课文——读“理”

  过渡:几年后,修成了一条怎样的公路?(宽阔、沥青,像箭一样笔直只在一个地方弯曲马蹄形)

  1、第8自然段:品读句子: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这一个地方是特指哪个地方?当路人经过这个弯道时,就会注意到路旁的这棵橡树,你觉得,让这棵橡树依然挺立在路旁有什么好处?

  2、第9自然段:(是啊,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理解“不约而同”和“高尚”的意思。“高尚”是对人们心灵的一种赞美。

  3、之所以说这是一棵高尚的心,是因为这颗高尚的心灵懂得什么?(懂得保护树,懂得和树和睦相处)如果学生反馈不出关于环保的答案,则作必要的提示:在我们身边,需要我们用心去保护的仅仅是这一棵橡树吗?

  4、在你的身边,哪些行为也包含了一颗高尚的心灵呢?(当你看到学校操场上有垃圾,你弯腰将它捡起扔进垃圾筒,这时,你就拥有了一颗高尚的心。)

  五、课堂练笔

  1、出示词语,抄写积累

  形容道路的`词语:宽阔*坦笔直崎岖泥泞蜿蜒狭窄

  形容人心灵的词语:高尚纯洁真诚无私卑劣肮脏自私

  2、结合课文词句,简单写写读后感

  六、拓展总结

  补充一则新闻故事《100万买两棵树,甭想!——北仑城东村保护古树,就像爱护自己的眼睛》

  千言万语浓缩为八个字:修改规划让道于树

  祝愿同学们都像工程师和工人们一样,拥有一颗高尚的心!当我们都拥有一颗高尚的心灵时,我们就会把这条公路的弯道当作优美的弧线和雨后的彩虹来欣赏。

  七、板书设计

  8、路旁的橡树

  笔直……弯曲

  橡树:粗壮、结实、挺拔

  一颗高尚的心

  课后反思: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指导学生在自主读文中感悟环保主题。在教学设计上,我利用文本特点,在课题引入和主题体会时都采用矛盾对比的教学,也就是让学生在情感反差中逐步体会主题。从教学效果看,基本的教学目标是达成了,主要是我有意识地在教学中深挖教材,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词句中体会工人和工程师的心理活动。但我在试教时忽略了“筑路计划到底有没有被修改”这一内容,其实按照课文的原义,筑路计划并没有修改,只是为了保留橡树,工程师和工人们做出了一个两全的举动,尽管留下了缺憾——公路有了弯道。由于自己对这没有把握好,课后,还是有部分学生认为,工程师和工人们宁可修改筑路计划也要把橡树留下,由此看出他们有一颗高尚的心。细想,其实学生这样理解也未尝不可,从另一个角度说,这反而更能突现工程师和工人们的环保意识,但这样就没有有些偏离文章原意了。


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精选10篇)(扩展4)

——《路旁的橡树》说课稿 (菁华3篇)

《路旁的橡树》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本文讲述的是一棵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的故事。在南北的两座大城市之间,准备修一条公路,在公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工人们遇到一棵高高挺立的橡树。为了保护这棵树,筑路工人与工程师经过精心的设计,在不改变筑路计划的前提下,公路在橡树边拐了一个马蹄形的弯儿,既保护了这棵橡树,又圆满完成了筑路计划。这个故事,表现了人们对一草一木的珍惜,赞扬了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特别强调三个维度的有机整合,基于以上设计理念,以及中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认知水*的特点,在教学中我拟定了以下几点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读流利课文。

  2、自主学*,潜心会文,培养独立的阅读能力。

  3、静心涵咏,读中感悟,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学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以上目标着力反映知识与能力,强调过程与方法,同时,注意本文的价值取向,我想能较好的反映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

  三、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本文是略读文章,我拟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独立自主地阅读文章,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的一种高尚的心,联系实际为保护环境作出自己的努力。

  四、说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教必有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言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的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中知识和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这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主要采用“导读法”,“质疑法”等教学方法,引领学生参与,感悟文本,使语文课堂充满自主的气息,探究的味道。比如以“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你有没有发现这句话中的矛盾之处?”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阅读反思,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堂的开放性和语言课与生活与社会相结合的特点。

  五、说教学流程:

  本课我预设1课时完成。下面我将详细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一)、揭题存疑

  1、直接板书课题:路旁的橡树。

  2、引导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问题想提吗?

  (预设学生提出的问题有:这是一颗怎样的橡树?它和我们有什么关系?人们是怎样对待它的?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棵橡树呢……)

  (“疑”是“研”之源。围绕学生质疑的问题来开展阅读研究,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阅读研究更有意义,也更有情趣。)

  (二)、初读初读释疑

  1、自由读课文,画出难读的,难理解的词语。

  2、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先自己试着划划找找答案。

  3、交流:

  1)、提出难懂的词语,互相交流理解。(如:*坦,延伸、沉重、楔子、责备、不约而同等)

  2)、交流读文后对刚才所提问题的思考,

  板书: 工程师 修路

  路旁的橡树

  工人们 保树

  马蹄形

  (这环节的设计是第一层次的质疑和解疑,其实已经实现了对文本的初步感知,从整体上解读了课文的脉络和主要元素。对略读课文的教学来说,粗知是自主深入阅读的基础。)

  (三)、引发质疑

  1、简介本文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2、引发读文中的矛盾。

  1)、导入:这么一位享有盛誉作家,却在文章中落下了一个“败笔”。

  课件出示句子:它像箭一们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2)、师:你有没有发现这句话中的矛盾之处?

  学生通过朗读,发现同一句中,出现了“笔直——弯曲”这一矛盾之处,这“只在一个地方”是指什么?

  3)师再切入:苏霍姆林斯基为什么这样写呢?

  (这一环节,抓课文解读的“矛盾点“切入,用问题推进学生的阅读思辨,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以便更多角度开拓学生的认知空间)

  (四)、自主研读,提示文旨,分六步设计:

  1、确定研读目标。

  它像箭一样笔直,但中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1)、“只在一个地方”是什么地方?

  2)、为什么“弯曲成马蹄形?”

  3)、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2、交流研读体会

  3、片断品读4-7自然段。

  1)、抓住重点词句,通过朗读,品味语感。

  A、(1)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活也没对工人们说。

  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

  (2)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工人们也学生地叹着气。

  师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研读,感受工程师和工人们的无奈和犹豫不决,板书:犹豫不决。

  B、工程师拿出一根楔子,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他轻声说。

  引导从这些表情动作的词语中,体会工程师保护橡树的坚决和义无反顾。板书:义无反顾。

  4、创设情境,换位体验

  导入:工程师明明知道计划是不可修改的,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促使他那么做?他想到了些什么呢?你能来真实这个“空白”吗?

  出示: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工程师拿出一根楔子,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

  1)、讨论铺垫(想到了橡树的作用,橡树的生命力,想到了……)

  2)、试写。

  3)、交流。

  5、有感情地朗读4-7自然段。

  6、小结:作者这样写:“它像……”突出强调了人们的良苦用心,赞扬了人们为树让路的决心。

  (这一环节着力于激活表态的文本,促进师生的创造和拓展,从切入点引出“空白点”,发展点,在比较品味、想象,朗读中实现,从解读文本到超越文本,实现语言文字情怀的共同构建。)

  (五)、情境渲染,提升主题

  1、课件播放一组人与自然和诣相处,保护环境的图片。

  2、最后定格在课文中的插图:想象说话训练。

  一条宽阔的沥青公路从( ),它像箭一样( ),因为这里挺立着( )。

  ( )(什么人)过往到这里看到( ),( )地赞叹:( )

  3、进入情境,主泛交流。

  (赞叹筑路人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品质,赞叹他们美丽的心灵,赞叹他们善于思考,巧妙设计,为树让路……

  4、师:这么多人事先没商量却见解高度一致,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不约而同)

  5、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最后一段。

  6、以歌曲《美丽的`心灵》结束本课。

《路旁的橡树》说课稿2

  一、 说教材解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小学汉语文试用教材四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讲读课。课文通过写筑路工人和工程师为了保护路旁的橡树,想办法把一条本应笔直的公路在橡树生长的地方变成了马蹄形的事,赞扬了工程师和筑路工人自觉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美好的心灵。

  本课要求2节课完成学*任务,我要讲的是这篇课文的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本课要求认读和会写的汉字,理解带有生字的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并正确读课文。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和随即应变的能力。

  情感目标: 从筑路工人的行为中受到启发,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思。

  三、 说教法

  (1)、联系生活法。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出 “树的作用”,还有乱砍滥伐现象,并说出自己的建议。

  (2)、直观演示法。教师利用形象,生动,直观的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围中学*。充分激发学*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主动性,积极性,使他们能更好,更快,更深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四、 说学法

  合作,讨论学*法。围绕预*卡(一)组内展开讨论,交流,并在小组内完成总结,归纳表。这不断促进学生的自主学*,自主探究及学*积极性。还将学生的智力互补,实现共同提高的目的。

  五、 说教学流程

  (一)、提问导入,揭题引标

  板书 “树”后,提出 “树有什么作用”, 从此引入正题。

  (二)、读读议议,完成目标

  1、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明读全文,并提出思考题 “你觉得课文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个地方? 为什么?” 然后要求读自己印象深的句子或自然段,并说出理由。此环节主要是使学生通过回答问题,不仅练读了课文,还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

  (2)、通过展示 “橡树”引出第三自然段。此环节是要让学生多读课文的重点段,并知道这棵树到底如何,从中体会保留这棵树的意义,还可以从中引出带生字的词语。

  (3)、学*汉字

  A、 分组交流预*卡(一),从中总结共同完成归纳表,最后组长汇报组内的交流学*内容。这样可以检查预*情况,也从互相交流中达到合作学*的目的。B、 在组长汇报中,抓住几个重点进行扩展。这样可以突出重点,使学生加速记忆,巩固学*。C、 巩固汉字:枪读汉字,并多组词。(有时间限制)

  (三)课外延伸

  (1) 自由读课文,并准备以 “你同不同意筑路工人的决定? 为什么?”为这题组织一个简单的辩论,这样不仅可以更深地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给学生创造机会发表自己的主张,并从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随即应变能力。真是一举多得啊!

  (2) 观看人们乱砍滥伐的录像之后,说说自己的想法,也可以让学生把自己想说的写在黑板上。通过此环节不仅锻炼学生的口语,还增强学生爱护树林,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布置作业

  1、复*汉字

  2、背诵自己喜欢的一个自然段。

  最后说一下板书,板书以学生板书为主,这样既体现学生的学*主动性,还可以突出课文的主题。

《路旁的橡树》说课稿3

  一、说教材分析

  《路旁的橡树》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人与橡树和谐共处的感人故事。为了保护这棵高大、粗壮、挺拔的橡树,筑路工人和工程师在经历了一番思 想斗争后,最后圆满地完成了施工计划,又完好地保留了者棵粗壮的橡树,体现了人们对环保的高度重视。文章语言质朴无华,反映了人们高尚的行为。基于本文的 环保教育意义,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并以一课时来进行教学。

  1、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

  2、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从筑路工人和工程师的行动中受到环保启发。

  3、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培养环保意识,体会环保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

  根据教学目标,我把本文的教学重点定为引导学生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体现出的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作出的自己的努力。教学难点是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通过对一件*常小事处理却不寻常的做法的描写。

  二、说教法学法

  本文的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了情境创设法、情感体验法、想象朗读法等教学方法,力图让学生走进文本,探索文字背后的精神世界。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朗读感悟、放飞想象、移情体验等方法与文本物我同一,在自然的状态下,在想象的推助下感悟文本,获得情感体验。

  三、说教学过程

  略读课文有别于精读课文的教学,精读是理解,略读是运用。因此,我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比较重视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现将我的设计流程做如下讲解:

  (一)图片激情,谈话导入

  1、 课的伊始,我以这样的谈话方式开场:小朋友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森林旅游!创设这样的语言情境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使他们的注意力 在最短的时间内集中。再课件出示一张张精美的森林图片,其中就包含了几张橡树图片,并让学生说说对这些图片的看法。这样为学*课**好一个情感铺垫,初步 渗透了环保的'意识。

  2、接着很自然地引出课题,导入新课: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有关橡树的故事。(板书)最后引导学生简短地读题,读准“橡树”的字音。

  (二)初步感知,了解大意

  1、 先让学生自由默读课文,读正确流利,难读的多读几次。默读课文的设计主要为了培养三年级学生的语文能力,默读有助于学生潜心会文,注意力更加集中。默读完 后,我让学生互相交流碰到的难读、难懂的字词,然后再请学生说出还不懂的字词,教师板书出来引导学生认读、理解。这里的生字认读环节设计有别于精读课文的 集中出示字词,因为略读课文的生字词教学应该体现出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

  2、再次默读课文,要求学生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每一次朗读都要有目的性,这次的要求比第一次更高,无形中在考验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默读就是要培养学生从文本中搜索有用的信息,把文本语言整理变成自己的语言。

  3、快速浏览课文,小组内谈谈对这件事的看法。这里又设计了一个浏览课文谈看法的环节,主要想让学生及时交流思想、锻炼口才,这样教师从中也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形态,好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预设。

  (三)聚焦重点,突破难点

  1、 谈话过渡:当游客们坐车经过这个地方看到这棵橡树的时候,(简笔画橡树)总会不约而同地发出怎样的赞叹?接着出示课文最后一段话:“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 颗高尚的心。”先让学生以游客的身份来读这句话,再让学生理解人们为什么这样说。这里我主要抓住“高尚”一词来解决课文的重点,(板书:高尚)以“你从哪 儿可以看出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为主线让学生再次去朗读文本,走进文本。这样的设计比较开放,随学生对文字的敏感性而定。教师要随着学生的视 角去触摸文本,展开引导。在引导学生感悟文本重点句的时候,主要通过抓重点词和文本空白处来感悟人们高尚的心。

  我预设以下几个重点句:

  1、第三段:突然,工人们停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先出示橡树图片并让学生去朗读句子,读出它的粗壮、结实、挺拔。 (板书在树干)同时让学生进行想象和语言训练:这样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除了像草原的哨兵一样,还像什么?当学生回答后紧接着就引导学生展开二度想象: 假如你就是一名筑路工人,你看到这样的橡树会想些什么呢?这样通过对文本空白处的想象让学生走进文本的背后,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2、第四段: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

  这 段教学主要抓住“沉默不语”、“长久”、“沉重叹气”等几个词来让学生体会人们高尚的心,并及时在文本空白处让学生放飞想象:工程师此时在想什么?他为什 么叹气?让学生再一次走进文字的背后去进一步探索人物灵魂深处的灵动。这里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家附*的环境。如果有这样的一棵橡树会给 人们带来什么?让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沉淀和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产生智慧的碰撞,从而获得新的感悟。结合移情体验后,让学生再次回到文本世界中体会 工人们和工程师的内心挣扎,使人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烙下深深的影子并与之产生共鸣。这个环节,我主要抓这两处来引导学生感悟人们高尚的心。学生可能还会提 出不同的句子,老师就简单地引导感悟一下。最后归纳出本文的主题: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板书:和谐相处)

  (四)体悟写法,升华情感

  这课的难点,我是定为让学生理解文章的特殊写法:通过对一件小事,处理却不寻常的做法的描写。以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中学以致用,培养语文素养。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讨论思考:人们这颗高尚的心,作者是怎么让我们体会到的?可能这样的问题有点难度,三年级的学生对写法的感悟能力比较粗浅,因此教师可以在学生讨论时给予适当的引导。

  2、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环保资料,并简单写一写自己的感受。这里重在让学生能够内化情感,把对课文的情感体验迁移到自己所查资料中,进一步增强自己的环保意识。

  (五)课外拓展,布置作业

  课的最后,我布置了以下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2、抄写自己觉得优美的好词好句;

  3、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保护环境的事情。

  作业的布置不仅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更是让学生在短暂的童年中有一段难忘、丰富多彩的语文生活。我们要多一点空间让学生去挖掘,多一点机会让学生去体验,多一点困难让学生去解决。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文本的微型缩影,要力求精美、简约,体现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本课板书,我这样设计,以简笔画的形式简化文本,突出主题,体现精神。

  我们的语文教学不仅仅要有诗意的流淌,更要让课堂生长“冥思力”,引导学生站到文字后面去。只有学会站到文字后面才会真正体悟“母语”的“根”之情怀,才会真正得到心灵的荡涤。另外更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去挖掘他们内心深处真正的感悟,并使这种感悟升华、超越文本。


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精选10篇)(扩展5)

——《路旁的橡树》教案菁选

《路旁的橡树》教案1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路旁的橡树》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路旁的橡树》教案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课文语言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路人高尚的心。

  4、抓住文中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感受人物的内在品质,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的高尚的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体会筑路工人和工程师的内心,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都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了解“橡树”和文中生词的含义。

  2、教师: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理解课题。

  二、出示学*目标。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四、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五、总结延伸:

《路旁的橡树》教案2

  【教学思路】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主要进行必要的引导。首先解决生字生词问题,之后,就课文中的重点语句进行分析,分析这些句子时,首先由学生讨论,交流,最后由教师总结,并启发学生对环保问题进行思考。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问导入新课

  1、筑路工人们正在修建一条公路。突然,他们停了下来,这是怎么回事呢?

  2、板书课题:路旁的橡树。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3、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语句,想一想,这篇课文说明了什么问题。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2、理解词语:

  延伸:延长,伸展。

  挺拔:直立而高耸。

  沉重:分量大;程度深。

  责备:批评指摘。

  高尚:道德水*高。

  沉默不语:不说话。

  3、学生自由发言,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讨论。

  四、再读课文,思考同学提出的问题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上节课的问题。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按照顺序来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二、指导阅读第二至七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二至七自然段,思考: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2、画出描写橡树的句子,读一读:

  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3、看到这样一棵高高的橡树,筑路人有什么反应呢?

  ⑴ 工人们停了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

  ⑵ 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4、对上面的第二句话进行提问:工程师心里在想什么?工人们心里又在想什么?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

  这么一棵粗壮、挺拔的橡树,伐了它,真是可惜。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

  5、出示句子。提问:工程师和工人为什么都叹气?

  筑路计划不能改变,可是砍倒这么粗壮、挺拔的橡树,真是可惜。

  工程师为________叹了口气。

  工人们为________叹着气。

  6、体会工程师的话:“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的意思:

  我们不会因为完成不了筑路任务而受到上级领导的责备,也不会因为砍伐了橡树受到路人的责备。

  三、指导阅读第八、九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八、九自然段。

  2、思考:

  人们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说明了什么?

  赞叹筑路人保护橡树、保护植物的爱心。

  四、课堂延伸

  我们周围有没有这种情况?我们可以为美化学校、美化自己的周围的环境做些什么呢?

  【板书设计】

  路旁的橡树

  笔直的路 弯曲

  一颗高尚的心

《路旁的橡树》教案3

  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筑路人高尚的心。

  3、 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课前准备:

  1、 课件。

  2、 搜集有关人类破坏或保护环境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 比较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小村庄的人们为了眼前的利益,为了眼前的“不错”的生活,几乎砍光了整座山的树林,结果毁灭了家园。这节课我们学*《路旁的橡树》,

  看看又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1、 板书课题:路旁的橡树。

  2、 你们见过橡树吗?(出示橡树图,橡树就是栎树,结有果实。)

  二、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 初读全文,读准字音。

  2、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主要写筑路工人为了保住橡树而绕开树铺路的故事。)

  三、思考讨论、深入理解。

  1、 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什么是“*坦”(不倾斜,无凹凸,像静止的水面)

  2、 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1) 筑路工人为什么突然停下来?

  (因为筑路工人发现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结实挺拔,就像哨兵一样,所以筑路工人突然停下来。)

  (2) 挺拔的橡树是什么样?(直立而高耸)

  (3) 为什么工程师不说话,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因为他们都看到长得这么粗壮的橡树,舍不得砍掉。但如果按工程计划筑路,保证公路直,就必须砍掉橡树,所以他们都沉默不语。)

  3、 学*五——七自然段。

  (1) 你能把“责备”换一个意思相*的词吗?

  (2) “计划不可以修改,橡树也不可以砍”这句话你怎么理解?他们说话的语气是怎样的?

  (工程师的.话陈述了一个客观的事实,因此他的语气比较*静。工人们的话则是出于对橡树的爱护,因此他们的语气比较激动。)

  4、 学*八——九自然段。

  (1)“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找一找这句中的一对反义词,这句话为什么这样写?

  (这一对词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作为公路来讲,自然是“宽阔、*坦、漂亮、笔直”为好,但人们为保护橡树却将其筑成“弯曲”的,显示人们爱护树木,注意环保的高尚品质。)

  (2)“在一个地方”指的哪里?(指橡树生长的地方)

  (3)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不约而同地赞叹”,这句话表明了什么?(人们都很认同、赞赏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决定、行动,因此,他们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4)“高尚的心”指什么?(是对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非常准确,也是最好的评价。)

  三、 总结:

  筑路工人绕树修路,保护环境,给人们一个美好的家园,所以说他们有一颗高尚的心。

  四、扩展练*

  1、 同学们请看这几幅图,从图中发现了什么?

  (红色污染、粉尘污染给大自然带来灾害,破坏了环境,我们谁都希望自己生活在一个清洁、美丽、舒适的环境里,所以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保护环境、爱护环境,做一名像工程师一样的人,有一颗高尚的心,只要大家都努力,在大家的保护下,我们的环境风景如画、景色宜人,请看这美好的风景。

  五、 小练笔

  你想对工程师说些什么?写下来读给同学们听!

《路旁的橡树》教案4

  课文原文:

  从北方到南方的两座大城市之间,人们打算修建一条公路。这条公路将会宽阔、*坦又漂亮。

  开始筑路了。一天,工人们来到田野上,那里长着一片不大的灌木林。工程师批示未来的路要铺在哪里,工人们就往土里埋进排水管。

  突然,工人们停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

  “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工程师说。

  “橡树也不可以砍。”工人们说。

  工程师拿出一根楔子,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他轻声地说。

  几年过去了,一条宽阔的沥青公路从北方延伸到南方。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好词:

  宽阔、*坦又漂亮;挺立、粗壮、结实、挺拔,高尚的心。

  好句:

  这条公路将会宽阔、*坦又漂亮。

  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一条宽阔的沥青公路从北方延伸到南方。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主要内容:

  《路旁的橡树》这篇文章讲述了在公路延伸的地方,有一棵高大的橡树,为了保护这棵橡树,工程师使公路拐了一个弯,表现了人们对一草一木的珍惜,赞扬了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环保意识。

  作者简介: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B·A·Cyxomjnhcknn,В·А·Сухомлнский,1918—1970),前苏联着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从17岁即开始投身教育工作,直到逝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出生于乌克兰共和国一个农民家庭。1936至1939年就读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后取得中学教师证书。1948年起至1970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巴甫雷什中学的校长。自1957年起,一直是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8年起任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9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并获两枚列宁勋章、1枚红星勋章、多枚乌申斯基和马卡连柯奖章等。

  苏霍姆林斯基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写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巴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失去的一天》和《给女儿的信》等教育专着。

  《路旁的橡树》课后练*题

  一、拼写小能手。

  1、连一连。

  xiàng xiē yán tí guàn

  延橡楔灌蹄

  2、拼一拼,写一写。

  tǐng bá jiē shi gāo shàng bù yuē 'ér tóng

  ()()()()

  二、字词集中营。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宽阔——()沉重——()长久——()

  2、量词聚会厅。

  一()城市一()公路一()树林

  两()工程师一()楔子一()心

  3、选词填空。

  辽阔宽阔

  (1)几年过去了,一条()的沥青公路从北方延伸到了南方。

  (2)在()的大草原上,许多牛羊和马儿在欢快的奔跑。

  三、句子训练馆。

  1、橡树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用加点的词语仿写句子)

  2、_____________的草地上开着_____________小花。(把句子补充完整)

《路旁的橡树》教案5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1)能正确朗读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景创设、角色扮演、提问、引导和交流的学*,感悟高尚品格,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筑路工人和工程师的行动中受到启示,自觉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爱护花草树木。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和阅读能力,具有独立识字和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来理解上下文的能力。本年龄段的学生虽然已经开始发展抽象逻辑思维,但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路旁的橡树》一文故事情节非常简单,学生通过阅读能够自行理解,但要让学生从这件寻常小事上抽象体会出环保意识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创设具体情景,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理解文本。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体会人们在保护橡树的过程中体现出的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 力。

  教学难点:体会工程师和工人们在处理橡树与路时的心情。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一、游戏导入

  一、游戏导入

  1、利用“请你跟我这样做”的游戏引领学生观察图片(出示课件)

  2、观察课件图片,思考:“如何才能让美丽的风景继续延续,让世世代代都能欣赏到它?”引出课题— —《路旁的橡树》(出示课件),教师板书课题。

  3、学生齐读课题。

  4、解读课题。

  活动2【活动】

  二、初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勾画出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课文中的拼音拼读。

  拼读本课生字词(出示课件),重点指导理解“楔子”的意思,指名读生字,齐读生字。

  2、再齐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思考:这是一棵怎样的橡树?

  活动3【讲授】

  三、学*课文

  三、学*课文

  (一)全班交流

  1、思考:这是一棵怎样的橡树?(出示课件)

  (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师范读,男女同学比赛读。

  这棵橡树粗壮、结实、挺拔,同时还有着一段不*凡的经历,是什么样不*凡的经历呢?让我们先来观看动画视频。(出示动画视频)

  2、看到同学们看得如此的认真,老师为你们感到高兴,可是这棵橡树着急得快要哭了,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这里要修路了)

  3、原来打算修的是一条怎样的路?(出示课件)

  (这条路将会宽阔、*坦又漂亮)

  师:(欲情故纵)多美的橡树啊,可惜它长的不是地方——长在了马路旁边。现在要在这儿修公路,而且是一条宽阔、*坦又漂亮的路。这棵树挡住了去路,怎么办呢?

  (二)朗读交流

  1、请四个同学分段来朗读4、5、6、7自然段。

  2、齐读第四自然段,体会工程师和工人们处理橡树与路时的内心感受。

  (工人们和工程师一样,内心很矛盾、很无奈、更是着急。橡树阻碍了修路的进程,但如果砍掉这么好的一棵橡树,又令人不舍。)

  3、分角色朗读5、6自然段,体会工程师和工人们的内心态度。

  出示句子。

  工程师为——叹了口气。

  工人们为——叹着气。(师示范叹气,学生叹气)

  4、他们为什么都叹气呀?最后路修成了什么样?

  (想办法,绕开橡树修路,最终路呈马蹄形。)

  5、一条笔直的公路就这样变了个弯儿,和笔直的路比起来,谁更好?

  “笔直”与“弯曲”在这句话里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作为公路,自然是“宽阔、*坦、漂亮、笔直”为好,但人们为了保护橡树却将其筑成“弯曲”的,显示了人们爱护树木、注意环保的高尚品质。所以,坐车过往这里的人是如何称赞筑路人的?

  6、齐读最后一段话:“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出示课件)

  (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7、说说,筑路人的'高尚表现在哪些地方?

  (工程师和工人们保护橡树,珍爱橡树。这是出于对环境的保护,出于对生命的尊重。这是一种善待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崇高品质,所以称他们是“高尚”的人)

  活动4【活动】

  交流讨论

  四、课外延伸

  1、观看滥砍滥伐、开山毁林的图片(课件出示),思考:作为一个学生,我们该如何去做?”(学生交流讨论,说说自己的感受)

  2、(学生交流讨论后发言,说说自己的感受,教师结合《小村庄的故事》小结,引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教育学生,增强学生法律知识)(出示课件)

  活动5【讲授】

  课堂总结

  五、课堂总结

  1、“为了美好的家园,我们一定要做一个高尚的人”(课件出示)

  2、同学们,“高尚”不能只是挂在嘴边,要付诸于行动,要从你做起,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今天,学了《路旁的橡树》,老师希望你们把这颗“高尚”的心带回家去,去影响你身边的每一个人。为了美好的家园,我们一定要做一个高尚的人。

  活动6【作业】作业安排

  六、作业安排(任选一题)

  1、回去把这个感人的故事说给爸爸妈妈听。

  2、学完课文,你想对自己说些什么?写下来。

《路旁的橡树》教案6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2、理解课文内容。

  3、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板书课题

  1、有位苏联的教育家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人们都为此感动,你想听吗?

  2、学生老师齐读课文。

  3、读准要求认识的字。

  二、认读课文,领悟道理

  1、以小组为单位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你能读懂哪一个自然段?

  3、有什么不懂吗?

  4、辩论:建筑计划可以修改吗?

  5、说说课文那些地方最使你感动?

  6、你统一“筑路工人有一课高尚的心”这种说法吗?

  7、学生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8、师:你现在是一位乘客,坐车经过了这课橡树,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三、总结升华

  1、你从建筑工人的'做法中懂得了什么?

  2、爱护树木,正当环境小卫士,你有什么建议能给大家提出来吗?

  第二课时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摘抄好词好句到阅读笔记本上。

  3、完成《一课一练》。

《路旁的橡树》教案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通过多种方式读、体会重点语句,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了解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的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作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难点

  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学生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一棵高大的橡树)请同学们看着这棵橡树,用一两个词语说说这是一棵怎样的树——(高高的,粗壮的,结实的??)。

  2、教师导入:这课橡树坐落在南北方两座大城市间,可是人们打算在此修建一条宽阔、*坦又漂亮的公路(课件出示:公路),这课橡树挡住了去路,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第八课,去看看路旁的橡树(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理解课文

  1、教师边板书边说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在本节中应该学会什么呢?请看略读提示,谁来读一读。(指名读略读提示)

  2、出示学*目标:

  ①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②我能从筑路工人的行为中受到一些启发。

  3、学生自主学*,小组交流探讨。

  三、汇报交流,深入探讨

  (一)图文结合了解橡树的特点,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

  1、(出示图片)课前我们对这棵橡树有了初步的认识,它高大、粗壮、结实那么课文中又有哪些专门描写橡树的语句呢?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橡树的语句,用横线画出来读一读。

  ⑴生自读文,完成任务。

  ⑵检查汇报,品悟重点语句

  指名回答后出示重点语句: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①指名谈谈读后的感受。(教师随即板书)

  ②对比句子:出示“一棵高大的橡树挺立在路旁。”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③这里将橡树比作“哨兵”,能说明什么?(路旁的这棵橡树就像军人一样威武、挺拔,富有生命的活力!)

  ④指名有感情的朗读。

  ⑤仿写练*:我校校门口有一棵松柏,大家能仿照着作者描写橡树的方法来写写这课松柏吗?

  2、这么美的橡树,你喜欢吗?那么文中写道人和这棵橡树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他们也喜欢这棵树吗?(指名说)

  (二)集体讨论句子,感悟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的一颗高尚的心。

  1、指名回答(工程师工人)。

  2、看来大家的回答并不统一,那么我们分别来在文中找找工人和工程师发现橡树后都有什么表现的句子,他们的做法和想法和小村庄的人们一样吗?

  1)找学生汇报文中对工人做法的描写(课件出示:“突然,工人们停了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工人们也沉默无语。”、“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橡树也不可以砍。”工人们说。)

  2)找一生汇报文中对工程师做法的'描写(课件相机出示:“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工程师说。”、“工程师拿出一根楔子,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他轻声说。”)

  过渡:你们找得可真准啊!我们发现这里的人们对待橡树确实和小村庄的人们不同。那么你们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呢?

  ①学生自由读后同桌互相说说你的发现和体会。

  ②汇报:学生叙说理由

  ③师小结:通过刚才大家的讨论汇报,让我们体会到了筑路工人们都有一种自觉的保护树木的意识,他们的这种做法也是一种保护环境的行为。如果你也在现场也会这样做吗?这样想吗?那么请你们带着和他们同样的感受再次读读课文第2——7自然段。

  3、面对这样一群筑路工人你想说些什么?

  4、思考:

  1)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2)“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路旁的橡树》教案8

  从北方到南方的两座大城市之间,人们打算修建一条公路。这条公路将会宽阔、*坦又漂亮。

  开始筑路了。一天,工人们来到田野上,那里长着一片不大的灌木林。工程师批示未来的路要铺在哪里,工人们就往土里埋进排水管。

  突然,工人们停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

  “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工程师说。

  “橡树也不可以砍。”工人们说。

  工程师拿出一根楔子,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他轻声地说。

  几年过去了,一条宽阔的沥青公路从北方延伸到南方。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一、导人新课。

  1、筑路工人们正在修建一条公路。突然,他们停了下来,这是怎么回事呢?

  2、板书课题:路旁的橡树。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3、提出自己的疑问。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纠正易渎错的字音。

  2、理解词语。

  延伸:延长,伸展。

  挺拔:直立而高耸。

  沉重:分量大;程度深。

  责备:批评指摘。

  高尚:道德水*高。

  沉默不语:不说话。

  3、提出自己的疑问。

  (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工程师和工人们都不说话,他们心里想什么?文中出现两次叹气,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人们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四、再读课文,思考同学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导人新课。

  这节课,我们按照顺序来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二、指导阅读第二至七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二至七自然段,思考: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2、画出描写橡树的句子,读一读。

  (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3、看到这样一棵高高的橡树,筑路人有什么反应呢?

  (①工人们停了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②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4、对上面的第二句话进行提问:工程师心里在想什么?工人们心里又在想什么?学生分组讨论。

  (这么一棵粗壮、挺拔的.橡树,伐了它,真是可惜。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

  5、出示句子。

  工程师为——叹了口气。

  工人们为——叹着气。

  6、体会工程师的话: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的意思。

  (我们不会因为完成不了筑路任务而受到上级领导的责备,也不会因为砍伐了橡树受到路人的责备。)

  三、指导阅读第八、九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八、九自然段。

  2、思考:人们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说明了什么?(赞叹筑路人保护橡树、保护植物的爱心。)

《路旁的橡树》教案9

  一、导入

  1、出示橡树图片: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一棵怎样的树?

  (枝叶茂密、郁郁葱葱、粗壮……)

  2、是的,这就是一棵高大粗壮、枝繁叶茂的橡树。板书:橡树(橡注音,三拼指导)

  3、简单介绍橡树:橡树是一种高大的乔木,叶子比手掌还大,它是世上最大的开花植物,通常能开出黄色的花朵。果实坚硬,是小松鼠的最爱。

  4、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和橡树有关的课文。补充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

  过渡:课文主要介绍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小朋友打开书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书要求

  1、自由读课文,要求:(1)读准文中带拼音的生字(2)读通句子,读顺课文(3)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介绍了一件什么事。

  2、生字词:自由读、指名读、男女分读

  字音:“延”整体认读音节,“尚”后鼻音,“楔”字特别难认,多拼读。

  字形:“延”和“挺”字后半部分区分。

  字义:楔子结合图片理解,保持固定位置,上粗下尖的物体马蹄形结合简笔画理解。

  3、交流大意:(若概括有难度,预设:人们在南北两座城市之间准备修建——的公路,但因为——改变了计划,最后公路——。)

  在南北两座大城市之间,原计划要修建一条怎样的路?板书计划宽阔*坦漂亮这条路计划中和实际建成的存在着不同。实际建成的是什么样?板书实际找出这句话中的一对反义词板书笔直弯曲但它却只是一个地方弯曲板书只在一个地方

  三、细读文本

  1、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用横线划出描写橡树的句子。

  这是一棵怎样的橡树?它具备了怎样的特点?

  齐读本句,这是一个什么句?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作者会把橡树比做哨兵?

  (草原上的哨兵给你怎样的感觉?不怕风吹日晒,笔直挺立有精神,守卫草原有意志)

  橡树和哨兵有共同之处充满生命力,挺拔,粗壮结实经得起考验,经历了风风雨雨依然挺立着)

  哨兵守卫草原为草原放哨,那橡树呢?它守卫着什么?

  朗读指导,读出橡树的生命力

  4、如此一棵高大、结实、挺拔的`大树出现在修路工程中,人们又有怎样的反应呢?配合读(4-6自然段)

  工程师:什么话也没说(没有命令,不知道怎么办,计划不能随意修改)长久地(内心复杂,可能在想什么)叹气(应该保护、计划不能修改,如何是好,为难)

  工人:沉默不语意思理解,为什么会沉默不语(不想砍,又必须得到工程师的同意,等待安排)沉重叹气(工程师没有答复,担心,心情沉重)

  3、要保护橡树,只有公路绕行,但这样一来,公路就不是笔直的了。工程师无奈。最后问题解决了吗,采用了怎样的办法?引读第7段。

  工程师为什么要在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打进楔子呢?(不影响橡树的成长,让橡树的根部不受到伤害)

  看到这个办法你心情怎么样?为什么?(保护了树木,为了保护树木而弯曲,甚至影响了美观)

  朗读指导:我们和工程师工人一样,关心着橡树的命运。它被保留下来,大家都松了口气,轻松多了,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绪,读读这个决定。

  4、几年过去了,当坐车过往这条笔直而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的公路时,人们总不约而同地赞叹。

  理解“不约而同”的意思,“不约而同”说明了什么?(他们的做法大家很赞同,认为很好)

  高尚的心是一颗怎样高尚的心呢?(爱护橡树、保护大自然……)

  四、深化总结

  1、如果是你,还会怎样赞叹呢?

  2、现在,这棵挺立在路旁的高高的橡树,成了这条宽阔的公路旁一道特别的风景线,风吹过树梢,树叶哗啦啦响,它似乎在说些什么。

  3、对一棵树,如此珍爱,这不是*常的行为,这是对环境的保护,对生命的尊重,怎能不说筑路人的心是高尚的心呢!你们在赞叹工程师和工人的同时,自己也被深深地触动,相信你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也会想他们一样保护一草一木,保护好我们的大自然。

  五、板书

  8、路旁的橡树

  粗壮、结实、挺拔

  计划实际

  宽阔、*坦、漂亮--------笔直只在一个地方弯曲

  改变高尚的心

《路旁的橡树》教案10

  【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第八课《路旁的橡树》,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写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一遍。

  这节课的学*目标是: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生读)

  二、先学环节

  (一)自学指导

  1。 朗读课文,把不认识和不理解的生字词用笔圈出来,并借助工具书自行解决。

  2。 学生自读课文。

  (二)自学检测

  师:请同学们接读课文,要求读的同学读准字音,声音洪亮,听的'同学认真听,发现问题及时举手纠正。

  1。抽生接读课文。

  2。板书易错字,生齐读易错字。

  3。检测:

  生做自主检测1、2题

  4。师生对改、生订正。

  三、后教环节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下面我们继续学*。

  (一)请同学们自由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工程师和工人们为什么都沉默不语?

  2。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为什么叹气?工人们又为什么叹气?

  (二)生生合作,展示交流

  展示同学交流的是本小组成果,要运用普通话,声音洪亮,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进行补充和评价。

  精讲点拨提示:

  1。工程师沉默不语是因为他注意到了那颗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美感的橡树,内心深处也受到了震撼,因此没有命令将其砍倒,但该怎样做呢?他也不是很清楚,于是沉默不语;工人不想砍掉这棵树,但又必须得到工程师的同意,他们沉默不语是在等待工程师考虑清楚以后作出安排。

  2。工程师叹气是因为为了保护橡树,再没有改变筑路计划的前提下,不得不作出的无奈的选择,工人们叹气表明在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之前,看到工程师在叹气,内心非常担心、沉重。

  通过学*这篇课文,我们看到了人们为了保护橡树作出了很大努力,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为保护环境而尽自己的努力。

  四、训练环节

  按要求认真规范完成训练题目

  1。拼一拼,连一连。

  xiàng xiē yántí guàn

  延 橡 楔 灌蹄

  2。我会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一( )城市 一()公路一( )树林

  两( )工程师 一()楔子一()心

  3。 区别形*字并组词

  像() 拔() 延( ) 罐() 橡() 拨() 廷( ) 灌() 结束语

  一节课的学*中,谈谈你收获了什么?

  五、板书设计

  8 路旁的橡树

  工程师 筑路工人

  高尚的心

《路旁的橡树》教案1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路人高尚的心。

  教学重点:

  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准备:

  1、,理解“高尚”一词的意思。联系生活及读书经历,想想哪些行为是高尚的。

  2、投影:课文插图及最后一句话。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根握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思考:课文将了一件什么事?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二、检查自学效果,组织交流

  1、指名读课文,指导读正确。并读读下列词语:

  公路

  宽阔

  *坦

  漂亮

  马蹄

  橡树

  粗壮

  结实

  挺拨

  高尚

  2、交流思考题。

  (1)交流第一个问题: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看法。

  A、小组内交流。

  B、全班交流。要尊重学生的想法。

  ★引导重点交流:

  出示投影片:插图及课文景后一句话。

  C、读、齐读这句话。

  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D、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高尚”的,举例说。

  E、为什么说筑这条路的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读书,找依据,讨论交流。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讲:

  第一:遇到橡树,停止埋排水管。

  工人为什么停下来,他们看到了什么,又是在想什么呢,(“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这棵橡树“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同时与环境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它又是一个“美”的象征。面对这个结合着生命与美感的高大的橡树,他们或者是为橡树的'生命力与美感所震撼,或者是不愿砍伐橡树埋上排水管,总之工人们停了下来。)

  指导读时注意读好“那么粗状、结实、挺拨,就像摹的哨兵一样”这句话,声音要响亮、有气势。)

  第二:工程师沉默,工人也不语,都叹气,他们深恐伤害了橡树,可又想不出办法保护它。

  读这两句话,语速要舒缓、语调要略显低沉,以便表达出人们当时肃穆、不知如何是好的情境。

  第三:“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

  第四:想办法,绕开橡树修路,最终路呈马蹄形。

  “笔直”与“弯曲”在这句话里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作为公路来证明,自然是“宽阔、*坦、漂亮、笔直”为好,但人们为了保护橡树却将其筑成“弯曲”的,显示了人们爱护树木、注意环保的高尚品质;“只在一个地方”则突出地强调了人们的良苦用心,只有一个弯儿,这个弯儿还是为橡树特别没置的。因此,这句话中的“笔直、只有一个地方、弯曲”需要注意重读。

  3、总结:对一棵树,如此珍爱:这不是*常的行为,这是对环境的保护,对生命的尊重,怎能不说筑路人的心是高尚的心呢!

  二、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抄写练*(任选一题)

  1、抄写你喜欢的一段话。

  2、抄写下面词词。

  宽阔

  *坦

  漂亮

  笔直

  粗壮

  结实

  沉重

  赞叹

  高尚

《路旁的橡树》教案1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路人高尚的心。

  【教学重点】

  体会人们为维护橡树而体现出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维护环境做出自身的努力。

  【教学准备】

  1、查字典,理解“高尚”一词的意思。联系生活及读书经历,想想哪些行为是高尚的。

  2、投影:课文插图及最后一句话。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根握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考虑:课文将了一件什么事?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二、检查自学效果,组织交流

  1、指名读课文,指导读正确。并读读下列词语:

  公路 宽阔 *坦 漂亮 马蹄彤

  橡树 粗壮 结实 挺拨 高尚

  2、交流考虑题:

  ⑴ 交流第一个问题: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⑵ 交流看法:

  ① 小组内交流。

  ② 全班交流:要尊重同学的想法。

  引导重点交流:

  出示投影片:插图及课文景后一句话。

  ③ 读、齐读这句话:

  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谋而合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④ 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高尚”的,举例说。

  ⑤ 为什么说筑这条路的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读书,找依据,讨论交流。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讲:

  第一:遇到橡树,停止埋排水管。

  工人为什么停下来,他们看到了什么,又是在想什么呢,(“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这棵橡树“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充溢了生命的活力,同时与环境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它又是一个“美”的象征。面对这个结合着生命与美感的高大的橡树,他们或者是为橡树的生命力与美感所震撼,或者是不愿砍伐橡树埋上排水管,总之工人们停了下来。)

  指导读时注意读好“那么粗状、结实、挺拨,就像摹的哨兵一样”这句话,声音要响亮、有气势。)

  第二:工程师缄默,工人也不语,都叹气,他们深恐伤害了橡树,可又想不出方法维护它。

  读这两句话,语速要舒缓、语调要略显低沉,以便表达出人们当时肃穆、不知如何是好的情境。

  第三:“工程师持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工人们也繁重地叹着气。“工程师持久地看着筑路计划”

  第四:想方法,绕开橡树修路,最终路呈马蹄形。

  “笔直”与“弯曲”在这句话里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作为公路来证明,自然是“宽阔、*坦、漂亮、笔直”为好,但人们为了维护橡树却将其筑成“弯曲”的,显示了人们保护树木、注意环保的高尚品质;“只在一个地方”则突出地强调了人们的良苦用心,只有一个弯儿,这个弯儿还是为橡树特别没置的。因此,这句话中的“笔直、只有一个地方、弯曲”需要注意重读。

  3、总结:

  对一棵树,如此珍爱:这不是*常的行为,这是对环境的维护,对生命的尊重,怎能不说筑路人的心是高尚的心呢!

  三、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誊写练*(任选一题)

  1、誊写你喜欢的一段话。

  2、誊写下面词词:

  宽阔 *坦 漂亮 笔直 粗壮 结实 繁重 赞叹 高尚

《路旁的橡树》教案1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路人高尚的心。

  【教学重点】

  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准备】

  1、,理解“高尚”一词的意思。联系生活及读书经历,想想哪些行为是高尚的。

  2、投影:课文插图及最后一句话。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根握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思考:课文将了一件什么事?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二、检查自学效果,组织交流

  1、指名读课文,指导读正确。并读读下列词语:

  公路 宽阔 *坦 漂亮 马蹄彤

  橡树 粗壮 结实 挺拨 高尚

  2、交流思考题:

  ⑴ 交流第一个问题: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⑵ 交流看法:

  ① 小组内交流。

  ② 全班交流:要尊重学生的想法。

  引导重点交流:

  出示投影片:插图及课文景后一句话。

  ③ 读、齐读这句话:

  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④ 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高尚”的,举例说。

  ⑤ 为什么说筑这条路的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读书,找依据,讨论交流。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讲:

  第一:遇到橡树,停止埋排水管。

  工人为什么停下来,他们看到了什么,又是在想什么呢,(“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这棵橡树“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同时与环境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它又是一个“美”的.象征。面对这个结合着生命与美感的高大的橡树,他们或者是为橡树的生命力与美感所震撼,或者是不愿砍伐橡树埋上排水管,总之工人们停了下来。)

  指导读时注意读好“那么粗状、结实、挺拨,就像摹的哨兵一样”这句话,声音要响亮、有气势。)

  第二:工程师沉默,工人也不语,都叹气,他们深恐伤害了橡树,可又想不出办法保护它。

  读这两句话,语速要舒缓、语调要略显低沉,以便表达出人们当时肃穆、不知如何是好的情境。

  第三:“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

  第四:想办法,绕开橡树修路,最终路呈马蹄形。

  “笔直”与“弯曲”在这句话里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作为公路来证明,自然是“宽阔、*坦、漂亮、笔直”为好,但人们为了保护橡树却将其筑成“弯曲”的,显示了人们爱护树木、注意环保的高尚品质;“只在一个地方”则突出地强调了人们的良苦用心,只有一个弯儿,这个弯儿还是为橡树特别没置的。因此,这句话中的“笔直、只有一个地方、弯曲”需要注意重读。

  3、总结:

  对一棵树,如此珍爱:这不是*常的行为,这是对环境的保护,对生命的尊重,怎能不说筑路人的心是高尚的心呢!

  三、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抄写练*(任选一题)

  1、抄写你喜欢的一段话。

  2、抄写下面词词:

  宽阔 *坦 漂亮 笔直 粗壮 结实 沉重 赞叹 高尚

《路旁的橡树》教案1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今天学*的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发人深思的故事。读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二、自由读课文,思考

  课文里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语句读通顺。

  2、检查自读效果。

  3、交流。你们读懂了什么?谁能把这个故事说一说?(整体感知)

  三、练读、议读、质疑

  1、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欣赏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提要求:把语句读流利,读你自选的'这部分,你想到了什么?

  2、议读与质疑。其他同学对于别人的朗读和发言,给与评价,提出不同的见解。如有疑问也可提出。一点要通过读书、思考、议论去认识。

  (1)如选读“筑路工人突然停下来”这段课文时,要把你对高大、

  挺拔的橡树的兴趣、爱惜之情读出来,要拿高大的橡树引起筑路工人的关注和爱惜的心理读出来。

  议读时要对筑路工人自觉保护橡树的心理有所感悟,意识到“砍树容易栽树难”的道理。

  (2)“如选读工程师与工人沉默”的部分——第4—6自然段时,要

  从工程师和工人的神态、动作、言语中体会他们的心理。工程师要执行自己设计的工程计划,工人在工作中遇到了问题。他们在保护橡树上获得了一致。

  (3)如选读最后几段课文时,要对公路上弯曲城马蹄形有所认识、

  有所感悟。重点是读好人们的赞叹,体会保留橡树在人们心中的广泛影响。同时放开让学生畅谈自己的认识——由课文引向学生生活,由他律诱发自律。

  四、练*地方实例,说说你读后的感想。

  可启发学生对周围环境的关注,寻找有关的实例或资料来说说感想。

  教后小结: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类课文要求学生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独立阅读,交流合作,读懂课文。学*本课,按照练读——选读——质疑——议读等方式,促使学生生生互动起来,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使学生受到了环保教育,培养了学生的关注自然、关注人类生存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路旁的橡树》教案1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筑路人高尚的心。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难点

  理解“高尚”的意思,知道为什么这种保护橡树的行为是“高尚”的。

  教具准备:词语、橡树图片、重点语段

  预*提纲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查词典,解决词语疑难。搜集橡树和描写树木的词语。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仔细观赏。

  2.你看到了怎样一棵橡树?请用一句话说说它的特点。(要求学生说话时用上课前搜集的词语,使语句更生动。)

  3.多美的橡树啊,可惜它长的不是地方——长在了马路旁边。现在要在这儿修公路,这棵树挡住了去路,路是一定要修的,这棵橡树的命运又应如何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篇令人感动的《路旁的橡树》。(板书课题)指导读好课题。

  二、检查预*,扫清字词障碍。

  1.指名读课文,指导读正确。并读读下列词语:(出示)

  公路 宽阔 *坦 漂亮 马蹄

  橡树 粗壮 结实 挺拨 高尚

  2交流。讲一个什么故事?读后你有什么想说的话?(整体感知)

  三、再读课文,交流质疑

  1.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最欣赏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提要求:(1)把语句读流利(2)读你自选的这部分,你想到了什么?(3)其他同学有什么疑问和想法?

  2.议读与质疑

  (1)如选读“筑路工人突然停下来”这段课文时,要把你对高大、 挺拔的橡树的兴趣、爱惜之情读出来,要拿高大的橡树引起筑路工人的关注和爱惜的心理读出来。议读时要对筑路工人自觉保护橡树的.心理有所感悟,意识到“砍树容易栽树难”的道理。

  (2)“如选读工程师与工人沉默”的部分——第4-6自然段时,要从工程师和工人的神态、动作、言语中体会他们的心理。工程师要执行自己设计的工程计划,工人在工作中遇到了问题。他们在保护橡树上获得了一致。

  (3)如选读最后几段课文时,要对公路上弯曲城马蹄形有所认识、 有所感悟。重点是读好人们的赞叹,体会保留橡树在人们心中的广泛影响。同时放开让学生畅谈自己的认识——由课文引向学生生活,由别人的故事诱发自己保护环境的行为。

  3.现在你来说一说:为什么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高尚”的,举例说明生活中还有哪些行为是“高尚”的。

  4.总结:对一棵树,如此珍爱:这不是*常的行为,这是对环境的保护,对生命的尊重,怎能不说筑路人的心是高尚的心呢!

  四、结合实例,说说你读后的感想

  可启发学生对周围环境的关注,寻找有关的实例或资料来说说感想。

  五、布置作业

  联系第七课《小村庄的故事》,假想有三人逃生到此,看到这棵路旁的橡树,他们会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写在练笔本上。


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精选10篇)(扩展6)

——《路旁的橡树》优秀教案菁选

《路旁的橡树》优秀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路旁的橡树》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路旁的橡树》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路人高尚的心。

  【教学重点】

  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准备】

  1、,理解“高尚”一词的意思。联系生活及读书经历,想想哪些行为是高尚的。

  2、投影:课文插图及最后一句话。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根握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思考:课文将了一件什么事?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二、检查自学效果,组织交流

  1、指名读课文,指导读正确。并读读下列词语:

  公路 宽阔 *坦 漂亮 马蹄彤

  橡树 粗壮 结实 挺拨 高尚

  2、交流思考题:

  ⑴ 交流第一个问题: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⑵ 交流看法:

  ① 小组内交流。

  ② 全班交流:要尊重学生的想法。

  引导重点交流:

  出示投影片:插图及课文景后一句话。

  ③ 读、齐读这句话:

  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④ 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高尚”的,举例说。

  ⑤ 为什么说筑这条路的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读书,找依据,讨论交流。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讲:

  第一:遇到橡树,停止埋排水管。

  工人为什么停下来,他们看到了什么,又是在想什么呢,(“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这棵橡树“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同时与环境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它又是一个“美”的象征。面对这个结合着生命与美感的高大的橡树,他们或者是为橡树的生命力与美感所震撼,或者是不愿砍伐橡树埋上排水管,总之工人们停了下来。)

  指导读时注意读好“那么粗状、结实、挺拨,就像摹的哨兵一样”这句话,声音要响亮、有气势。)

  第二:工程师沉默,工人也不语,都叹气,他们深恐伤害了橡树,可又想不出办法保护它。

  读这两句话,语速要舒缓、语调要略显低沉,以便表达出人们当时肃穆、不知如何是好的情境。

  第三:“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

  第四:想办法,绕开橡树修路,最终路呈马蹄形。

  “笔直”与“弯曲”在这句话里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作为公路来证明,自然是“宽阔、*坦、漂亮、笔直”为好,但人们为了保护橡树却将其筑成“弯曲”的,显示了人们爱护树木、注意环保的高尚品质;“只在一个地方”则突出地强调了人们的良苦用心,只有一个弯儿,这个弯儿还是为橡树特别没置的。因此,这句话中的“笔直、只有一个地方、弯曲”需要注意重读。

  3、总结:

  对一棵树,如此珍爱:这不是*常的行为,这是对环境的保护,对生命的尊重,怎能不说筑路人的心是高尚的心呢!

  三、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抄写练*(任选一题)

  1、抄写你喜欢的一段话。

  2、抄写下面词词:

  宽阔 *坦 漂亮 笔直 粗壮 结实 沉重 赞叹 高尚

《路旁的橡树》优秀教案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2.认识本课3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3.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板书课题

  1、有位苏联的.教育家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人们都为此感动,你想听吗?

  2、学生老师齐读课文

  3、读准要求认识的字

  二、认读课文,领悟道理

  1、以小组为单位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你能读懂哪一个自然段?

  3、有什么不懂吗?

  4、辩论:建筑.计划可以修改吗?

  5、说说课文那些地方最使你感动?

  6、你统一“筑路工人有一课高尚的心”这种说法吗?

  7、学生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8、师:你现在是一位乘客,坐车经过了这课橡树,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三、总结升华

  1、你从建筑工人的做法中懂得了什么?

  2、爱护树木,正当环境小卫士,你有什么建议能给大家提出来吗?

  第二课时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

  二、摘抄好词好句到阅读笔记本上

  三、完成《一课一练》

《路旁的橡树》优秀教案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筑路人高尚的心。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难点

  理解“高尚”的意思,知道为什么这种保护橡树的行为是“高尚”的。

  教具准备:词语、橡树图片、重点语段

  预*提纲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查词典,解决词语疑难。搜集橡树和描写树木的词语。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仔细观赏。

  2.你看到了怎样一棵橡树?请用一句话说说它的特点。(要求学生说话时用上课前搜集的词语,使语句更生动。)

  3.多美的橡树啊,可惜它长的不是地方——长在了马路旁边。现在要在这儿修公路,这棵树挡住了去路,路是一定要修的,这棵橡树的命运又应如何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篇令人感动的《路旁的橡树》。(板书课题)指导读好课题。

  二、检查预*,扫清字词障碍。

  1.指名读课文,指导读正确。并读读下列词语:(出示)

  公路 宽阔 *坦 漂亮 马蹄

  橡树 粗壮 结实 挺拨 高尚

  2交流。讲一个什么故事?读后你有什么想说的话?(整体感知)

  三、再读课文,交流质疑

  1.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最欣赏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提要求:(1)把语句读流利(2)读你自选的这部分,你想到了什么?(3)其他同学有什么疑问和想法?

  2.议读与质疑

  (1)如选读“筑路工人突然停下来”这段课文时,要把你对高大、 挺拔的橡树的兴趣、爱惜之情读出来,要拿高大的橡树引起筑路工人的关注和爱惜的心理读出来。议读时要对筑路工人自觉保护橡树的心理有所感悟,意识到“砍树容易栽树难”的道理。

  (2)“如选读工程师与工人沉默”的部分——第4-6自然段时,要从工程师和工人的神态、动作、言语中体会他们的'心理。工程师要执行自己设计的工程计划,工人在工作中遇到了问题。他们在保护橡树上获得了一致。

  (3)如选读最后几段课文时,要对公路上弯曲城马蹄形有所认识、 有所感悟。重点是读好人们的赞叹,体会保留橡树在人们心中的广泛影响。同时放开让学生畅谈自己的认识——由课文引向学生生活,由别人的故事诱发自己保护环境的行为。

  3.现在你来说一说:为什么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高尚”的,举例说明生活中还有哪些行为是“高尚”的。

  4.总结:对一棵树,如此珍爱:这不是*常的行为,这是对环境的保护,对生命的尊重,怎能不说筑路人的心是高尚的心呢!

  四、结合实例,说说你读后的感想

  可启发学生对周围环境的关注,寻找有关的实例或资料来说说感想。

  五、布置作业

  联系第七课《小村庄的故事》,假想有三人逃生到此,看到这棵路旁的橡树,他们会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写在练笔本上。

《路旁的橡树》优秀教案4

  【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宽阔、*坦、沉重、不约而同、赞叹”等词语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德育目标:

  让学生学*文中工人和工程师爱护树木的好品质。

  4、创新目标:

  理解筑路工人的心灵美,知道爱是人间最美好的情感。

  【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内容*凡情节简单的小故事,但却耐人寻味,蕴含着很深的道理。本文赞美了珍爱绿色,保护大自然的筑路人,教育学生爱护树木。

  2、学生分析:

  学生通过对前一课的学*,对于本课会比较容易理解,但文中别样的深意同样能给三年级孩子以心灵的震动,让他们感受文中人物的灵魂美。

  3、确定五点:

  ⑴ 重点:

  理解人们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的原因。

  ⑵ 难点:

  理解人们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的原因。

  ⑶ 创新点:

  ① 还有比这个办法更好的吗?

  ② 小树如果会说话,它会说一些什么?

  ⑷ 德育点:

  大家为什么说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⑸ 空白点:

  ① 还有比这个办法更好的吗?

  ② 小树如果会说话,它会说一些什么?

  【学具的选择与使用】

  教学挂图和教学课件,这样的教具有利于学生观察图画。

  【主要技术】

  留空白、加深体验、激励创新等技术。

  【教学过程】

  一、导引目标

  请同学们阅读自学提示,并且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课文,激发兴趣。

  同学们从提示当中的几个问题入手后,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先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创设条件

  1、请同学们自由汇报,当小教师,给大家讲课。

  2、现在请同学们进行朗读,读出最高水*。

  3、说说橡树是一棵怎么样的树,理解公路“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这句话的深意。 自主参与:

  ⑴ 学生在当教师的体验中,学会了知识。

  ⑵ 通过各种读法对学生进行朗读的`训练。

  ⑶ 携引学生读懂课文,深入体会课文内容,领会人物动作语言所包涵的深意,理解工人们“沉默不语”“沉重地叹着气”。

  三、组织研究

  讨论:

  提示中的两个问题你会吗?请小组合作讨论一下,拿出小组的意见。体验发现:

  1、在交流合作中,学*创新。

  2、理解人们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的原因。

  四、引导创新

  1、还有比这个办法更好的吗?

  2、小树如果会说话,它会说一些什么?应用实践。

  留充份空间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

  五、反思小结

  1、谈谈课文给你的启发。

  2、说说你今后的打算,巩固提高。

  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做到爱护树木。

《路旁的橡树》优秀教案5

  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筑路人高尚的心。

  3、 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课前准备:

  1、 课件。

  2、 搜集有关人类破坏或保护环境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 比较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小村庄的人们为了眼前的利益,为了眼前的“不错”的生活,几乎砍光了整座山的树林,结果毁灭了家园。这节课我们学*《路旁的橡树》,

  看看又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1、 板书课题:路旁的橡树。

  2、 你们见过橡树吗?(出示橡树图,橡树就是栎树,结有果实。)

  二、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 初读全文,读准字音。

  2、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主要写筑路工人为了保住橡树而绕开树铺路的故事。)

  三、思考讨论、深入理解。

  1、 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什么是“*坦”(不倾斜,无凹凸,像静止的水面)

  2、 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1) 筑路工人为什么突然停下来?

  (因为筑路工人发现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结实挺拔,就像哨兵一样,所以筑路工人突然停下来。)

  (2) 挺拔的橡树是什么样?(直立而高耸)

  (3) 为什么工程师不说话,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因为他们都看到长得这么粗壮的橡树,舍不得砍掉。但如果按工程计划筑路,保证公路直,就必须砍掉橡树,所以他们都沉默不语。)

  3、 学*五——七自然段。

  (1) 你能把“责备”换一个意思相*的词吗?

  (2) “计划不可以修改,橡树也不可以砍”这句话你怎么理解?他们说话的语气是怎样的?

  (工程师的话陈述了一个客观的事实,因此他的语气比较*静。工人们的话则是出于对橡树的爱护,因此他们的语气比较激动。)

  4、 学*八——九自然段。

  (1)“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找一找这句中的一对反义词,这句话为什么这样写?

  (这一对词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作为公路来讲,自然是“宽阔、*坦、漂亮、笔直”为好,但人们为保护橡树却将其筑成“弯曲”的,显示人们爱护树木,注意环保的`高尚品质。)

  (2)“在一个地方”指的哪里?(指橡树生长的地方)

  (3)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不约而同地赞叹”,这句话表明了什么?(人们都很认同、赞赏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决定、行动,因此,他们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4)“高尚的心”指什么?(是对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非常准确,也是最好的评价。)

  三、 总结:

  筑路工人绕树修路,保护环境,给人们一个美好的家园,所以说他们有一颗高尚的心。

  四、扩展练*

  1、 同学们请看这几幅图,从图中发现了什么?

  (红色污染、粉尘污染给大自然带来灾害,破坏了环境,我们谁都希望自己生活在一个清洁、美丽、舒适的环境里,所以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保护环境、爱护环境,做一名像工程师一样的人,有一颗高尚的心,只要大家都努力,在大家的保护下,我们的环境风景如画、景色宜人,请看这美好的风景。

  五、 小练笔

  你想对工程师说些什么?写下来读给同学们听!

《路旁的橡树》优秀教案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路人高尚的心。

  【教学重点】

  体会人们为维护橡树而体现出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维护环境做出自身的努力。

  【教学准备】

  1、查字典,理解“高尚”一词的意思。联系生活及读书经历,想想哪些行为是高尚的。

  2、投影:课文插图及最后一句话。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根握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考虑:课文将了一件什么事?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二、检查自学效果,组织交流

  1、指名读课文,指导读正确。并读读下列词语:

  公路 宽阔 *坦 漂亮 马蹄彤

  橡树 粗壮 结实 挺拨 高尚

  2、交流考虑题:

  ⑴ 交流第一个问题: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⑵ 交流看法:

  ① 小组内交流。

  ② 全班交流:要尊重同学的想法。

  引导重点交流:

  出示投影片:插图及课文景后一句话。

  ③ 读、齐读这句话:

  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谋而合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④ 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高尚”的,举例说。

  ⑤ 为什么说筑这条路的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读书,找依据,讨论交流。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讲:

  第一:遇到橡树,停止埋排水管。

  工人为什么停下来,他们看到了什么,又是在想什么呢,(“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这棵橡树“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充溢了生命的活力,同时与环境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它又是一个“美”的象征。面对这个结合着生命与美感的高大的橡树,他们或者是为橡树的生命力与美感所震撼,或者是不愿砍伐橡树埋上排水管,总之工人们停了下来。)

  指导读时注意读好“那么粗状、结实、挺拨,就像摹的哨兵一样”这句话,声音要响亮、有气势。)

  第二:工程师缄默,工人也不语,都叹气,他们深恐伤害了橡树,可又想不出方法维护它。

  读这两句话,语速要舒缓、语调要略显低沉,以便表达出人们当时肃穆、不知如何是好的情境。

  第三:“工程师持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工人们也繁重地叹着气。“工程师持久地看着筑路计划”

  第四:想方法,绕开橡树修路,最终路呈马蹄形。

  “笔直”与“弯曲”在这句话里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作为公路来证明,自然是“宽阔、*坦、漂亮、笔直”为好,但人们为了维护橡树却将其筑成“弯曲”的,显示了人们保护树木、注意环保的高尚品质;“只在一个地方”则突出地强调了人们的良苦用心,只有一个弯儿,这个弯儿还是为橡树特别没置的。因此,这句话中的“笔直、只有一个地方、弯曲”需要注意重读。

  3、总结:

  对一棵树,如此珍爱:这不是*常的行为,这是对环境的维护,对生命的尊重,怎能不说筑路人的心是高尚的心呢!

  三、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誊写练*(任选一题)

  1、誊写你喜欢的一段话。

  2、誊写下面词词:

  宽阔 *坦 漂亮 笔直 粗壮 结实 繁重 赞叹 高尚

《路旁的橡树》优秀教案7

  【教学内容及分析】

  《路旁的橡树》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8课内容。此文是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工人们在修建公路时,发现一颗粗壮、结实、挺拔的大橡树挺立在路基的中央。为了保护橡树,工人们与工程师经过精心设计,在不改变筑路计划的前提下,是公路在橡树边拐了一个马蹄形的弯,既保护了橡树,又圆满的完成了筑路计划”的故事。表现了人们对草木的珍惜,赞扬了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环境保护意识强。

  本文语言质朴,情节简单,所反映的人们的行为非常高尚。选编的意图是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筑路人高尚的心。

  3、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准备】

  1、查字典,理解“高尚”一词的意思。联系生活及读书经历,想想哪些行为是高尚的。

  2、搜集有关人类保护或破坏自然环境的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比较导入 揭示课题

  第7课的内容是什么?人们是怎样对待橡树的?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根握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思考:课文将了一件什么事?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三、检查自学 组织交流

  1、指名读课文,指导读正确。并读读下列词语:

  公路 宽阔 *坦 漂亮 马蹄

  橡树 粗壮 结实 挺拨 高尚

  2、交流思考题。

  (1)交流第一个问题: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看法。

  A、小组内交流。

  B、全班交流。要尊重学生的想法。

  ①引导重点交流:

  (出示投影片)插图及课文景后一句话。

  ②齐读这句话。

  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③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高尚”的,举例说。

  ④为什么说筑这条路的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C、读书,找依据,讨论交流。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讲:

  第一:遇到橡树,停止埋排水管。

  工人为什么停下来,他们看到了什么,又是在想什么呢? (指导读时注意读好“那么粗状、结实、挺拨,就像摹的哨兵一样”这句话,声音要响亮、有气势。)

  第二:工程师沉默,工人也不语,都叹气,他们深恐伤害了橡树,可又想不出办法保护它。

  读这两句话,语速要舒缓、语调要略显低沉,以便表达出人们当时肃穆、不知如何是好的情境。

  第三:想办法,绕开橡树修路,最终路呈马蹄形。

  3、总结评价:对一棵树,如此珍爱:这不是*常的行为,这是对环境的保护,对生命的尊重,怎能不说筑路人的心是高尚的心呢!

  四、联系实际 拓展延伸

  1、出题提问:结合实际,你还能想出什么好办法吗?

  2、思考讨论

  3、交流汇报

  五、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布置练*

  1、抄写你喜欢的一段话。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一听。

  【板书设计】

  8、路旁的橡树

  橡树

  ↓ ↗高尚的心

  修路——-——————工人 ↑↓

  ↓ ↘保护环境

  马蹄形

《路旁的橡树》优秀教案8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3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教育,培养爱护花草树木、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步骤:

  (一)揭示课题

  1.如果在修一条路时,前面遇到一棵树,你打算怎样办?

  2.这节课我们来学*第11课《路旁的橡树》。

  (二)自学

  出示自学提示

  ①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②一边读、一边想:每段讲的是什么?

  ③把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反复读。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说一说:每段讲的是什么?

  理解宽阔、*坦、沉重、不约而同、赞叹等词语。

  2.置疑

  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交流。

  (四)再读课文

  1.一边读、一边想:为什么人们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说明了什么?

  2.大家讨论、交流。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总结

  学了这篇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想法?

  在选择是保树,还是砍树修路时,筑路人毅然选择了保树,宁可多费力气,多花钱,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教案点评: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示例二点评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语言简练,含义深刻。放手让学生自己学*,多给学生读书的机会,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读中理解,读中悟情,把对筑路工人高尚行为的赞美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探究活动

  卫生纸纸芯应当省去

  我们*时使用的筒装卫生纸,里面都衬有一个硬纸板芯,用完外面的卫生纸,纸内的那个纸芯子也就变成了垃圾。

  去掉那个纸芯,一点也不影响卫生纸的质量,也不影响使用。别笑看了这小小的一个圆纸芯,它可是拿木材等资源换来的!以城市每户家庭月消耗15筒算,那么,全国1亿户家庭月消耗卫生纸就达15亿筒之巨,而一年的数量更是达到了180亿筒这一天文数字。再加上宾馆、单位所用,这卫生纸的消耗量是多么是多么惊人。那么,用于这二三百亿筒卫生纸的硬纸板芯又需多少木材?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可遗憾的是,为此而倒下的几百万、上千万立方米的树木,仅仅只是做一点内衬而已,根本起不到丝毫的作用。这岂只是可惜,而是对有限的森林资源的糟蹋!

  今天,环境恶化已到了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危险关头,环境保护已是刻不容缓的头等大事。有鉴于此,我们有必要千方百计,想尽一切办法,包括从大处着眼和从小处入手来节约资源,来维护生态*衡,来坚决杜绝各方面的浪费。联想到卫生纸,自然应该省去这个纸芯。当然,在生产、消费领域,由于过度包装,由于画蛇添足,可以省去的地方还有许多。我想,节省资源,简洁包装,减少浪费,应该成为新世纪的主旋律。对此,除了企业增强环保意识,自觉把自己的生产(包括包装)纳入环保的轨道之外,还期待政策法规的完善,从法律上来遏制过度的包装和浪费。

  看了《卫生纸芯应当省去》一文后,你受到哪些启发?

  找一找我们学*、生活中还存在着哪些浪费资源的现象;写出你所了解的情况(可用数字法、举例说明等方法),想一想有没有解决现状的办法。

  也可以采用写建议书的.形式给相关的部门,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解决的几条建议。

  下面向同学们推荐一篇刘寅同学写的建议书,供大家参考。

  建议书

  康居小区管理处的叔叔阿姨们:

  咱们小区刚建立了不到两年,环境建设等方面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我想给您们提几条建议:

  一、春天到了,别的小区里草绿了,花开了,可咱们小区却光秃秃的,一片荒芜的景象。所以,我认为咱们应该腾出一片空地,种上草籽,撒上花种,移植树木,既让我们小区的空气清鲜,又使环境优美。另外,应该派专职人员定期修剪,浇水。

  二、*时,我们这些学生想下楼玩球、做游戏,都没有一个固定的场所。打篮球,没有篮筐;打乒乓球,没有台子;打网球、羽毛球,又没有网子。看到其它小区的学生尽情地玩耍,我们既羡慕又妒忌。所以,我想请小区为我们开辟一块游戏的场所,设置一些体育器材和设备。

  希望各位叔叔阿姨能够采纳我的建议。

  路旁的橡树

  本篇课文的作者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课文主要讲筑路工人们在修建一条公路,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橡树。几年过去了,这条笔直的公路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人们都赞叹筑路的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本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从北方到南方的两座城市之间,人们打算修建一条公路。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讲在筑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橡树。工程师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

  第三部分(第8、9自然段)讲几年过去了,这条笔直的公路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坐车的人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1.读课文,想想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2.体会筑路工人保护橡树、保护植物的高尚的心。

  3.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1.筑路工人们正在修建一条公路。突然,他们停了下来,这是怎么回事呢?

  2.板书课题:路旁的橡树。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3.提出自己的疑问。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纠正易渎错的字音。

  宽阔()

  挺拔()

  楔()子

  2.理解词语。

  延伸:延长,伸展。

  挺拔:直立而高耸。

  沉重:分量大;程度深。

  责备:批评指摘。

  高尚:道德水*高。

  沉默不语:不说话。

  3.提出自己的疑问。

  (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工程师和工人们都不说话,他们心里想什么?文中出现两次叹气,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人们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四、再读课文,思考同学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导人新课。

  这节课,我们按照顺序来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二、指导阅读第二至七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二至七自然段,思考: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2.画出描写橡树的句子,读一读。

  (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3.看到这样一棵高高的橡树,筑路人有什么反应呢?

  (①工人们停了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②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4.对上面的第二句话进行提问:工程师心里在想什么?工人们心里又在想什么?学生分组讨论。

  (这么一棵粗壮、挺拔的橡树,伐了它,真是可惜。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

  5.出示句子。

  工程师为叹了口气。

  工人们为叹着气。

  6.体会工程师的话: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的意思。

  (我们不会因为完成不了筑路任务而受到上级领导的责备,也不会因为砍伐了橡树受到路人的责备。)

  三、指导阅读第八、九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八、九自然段。

  2.思考:人们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说明了什么?(赞叹筑路人保护橡树、保护植物的爱心。)

  四、再读课文,说说你读后的想法。


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精选10篇)(扩展7)

——《路旁的橡树》教案优选【二十】份

  《路旁的橡树》教案 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路人高尚的心。

  教学重点:

  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准备:

  1、,理解“高尚”一词的意思。联系生活及读书经历,想想哪些行为是高尚的。

  2、投影:课文插图及最后一句话。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根握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思考:课文将了一件什么事?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二、检查自学效果,组织交流

  1、指名读课文,指导读正确。并读读下列词语:

  公路

  宽阔

  *坦

  漂亮

  马蹄

  橡树

  粗壮

  结实

  挺拨

  高尚

  2、交流思考题。

  (1)交流第一个问题: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看法。

  A、小组内交流。

  B、全班交流。要尊重学生的想法。

  ★引导重点交流:

  出示投影片:插图及课文景后一句话。

  C、读、齐读这句话。

  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D、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高尚”的,举例说。

  E、为什么说筑这条路的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读书,找依据,讨论交流。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讲:

  第一:遇到橡树,停止埋排水管。

  工人为什么停下来,他们看到了什么,又是在想什么呢,(“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这棵橡树“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同时与环境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它又是一个“美”的象征。面对这个结合着生命与美感的高大的橡树,他们或者是为橡树的生命力与美感所震撼,或者是不愿砍伐橡树埋上排水管,总之工人们停了下来。)

  指导读时注意读好“那么粗状、结实、挺拨,就像摹的哨兵一样”这句话,声音要响亮、有气势。)

  第二:工程师沉默,工人也不语,都叹气,他们深恐伤害了橡树,可又想不出办法保护它。

  读这两句话,语速要舒缓、语调要略显低沉,以便表达出人们当时肃穆、不知如何是好的情境。

  第三:“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

  第四:想办法,绕开橡树修路,最终路呈马蹄形。

  “笔直”与“弯曲”在这句话里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作为公路来证明,自然是“宽阔、*坦、漂亮、笔直”为好,但人们为了保护橡树却将其筑成“弯曲”的,显示了人们爱护树木、注意环保的高尚品质;“只在一个地方”则突出地强调了人们的良苦用心,只有一个弯儿,这个弯儿还是为橡树特别没置的。因此,这句话中的“笔直、只有一个地方、弯曲”需要注意重读。

  3、总结:对一棵树,如此珍爱:这不是*常的行为,这是对环境的保护,对生命的尊重,怎能不说筑路人的心是高尚的心呢!

  二、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抄写练*(任选一题)

  1、抄写你喜欢的一段话。

  2、抄写下面词词。

  宽阔

  *坦

  漂亮

  笔直

  粗壮

  结实

  沉重

  赞叹

  高尚

  《路旁的橡树》教案 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筑路人高尚的心。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难点

  理解“高尚”的意思,知道为什么这种保护橡树的行为是“高尚”的。

  教具准备:词语、橡树图片、重点语段

  预*提纲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查词典,解决词语疑难。搜集橡树和描写树木的词语。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仔细观赏。

  2.你看到了怎样一棵橡树?请用一句话说说它的特点。(要求学生说话时用上课前搜集的词语,使语句更生动。)

  3.多美的橡树啊,可惜它长的不是地方——长在了马路旁边。现在要在这儿修公路,这棵树挡住了去路,路是一定要修的,这棵橡树的命运又应如何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篇令人感动的《路旁的橡树》。(板书课题)指导读好课题。

  二、检查预*,扫清字词障碍。

  1.指名读课文,指导读正确。并读读下列词语:(出示)

  公路 宽阔 *坦 漂亮 马蹄

  橡树 粗壮 结实 挺拨 高尚

  2交流。讲一个什么故事?读后你有什么想说的话?(整体感知)

  三、再读课文,交流质疑

  1.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最欣赏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提要求:(1)把语句读流利(2)读你自选的这部分,你想到了什么?(3)其他同学有什么疑问和想法?

  2.议读与质疑

  (1)如选读“筑路工人突然停下来”这段课文时,要把你对高大、 挺拔的橡树的兴趣、爱惜之情读出来,要拿高大的橡树引起筑路工人的关注和爱惜的心理读出来。议读时要对筑路工人自觉保护橡树的心理有所感悟,意识到“砍树容易栽树难”的道理。

  (2)“如选读工程师与工人沉默”的部分——第4-6自然段时,要从工程师和工人的神态、动作、言语中体会他们的心理。工程师要执行自己设计的工程计划,工人在工作中遇到了问题。他们在保护橡树上获得了一致。

  (3)如选读最后几段课文时,要对公路上弯曲城马蹄形有所认识、 有所感悟。重点是读好人们的赞叹,体会保留橡树在人们心中的广泛影响。同时放开让学生畅谈自己的认识——由课文引向学生生活,由别人的故事诱发自己保护环境的行为。

  3.现在你来说一说:为什么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高尚”的.,举例说明生活中还有哪些行为是“高尚”的。

  4.总结:对一棵树,如此珍爱:这不是*常的行为,这是对环境的保护,对生命的尊重,怎能不说筑路人的心是高尚的心呢!

  四、结合实例,说说你读后的感想

  可启发学生对周围环境的关注,寻找有关的实例或资料来说说感想。

  五、布置作业

  联系第七课《小村庄的故事》,假想有三人逃生到此,看到这棵路旁的橡树,他们会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写在练笔本上。

  《路旁的橡树》教案 3

  教学目标

  1.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教育,培养爱护花草树木、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认识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坦、灌木、延伸、楔子”等词语。

  3.读懂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所要赞扬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板书:路旁的橡树。

  1.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些什么?(这棵橡树什么样?它与我们有什么关系?人们是怎样对待它的?作者写这棵橡树的目的是什么?作者是谁?他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等等。)

  2.听老师简单介绍作者的情况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四十多年来在国内外享有盛名而且影响极大的一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十七岁初中毕业后就当农村小学教师,二十五岁起担任一个农村中学的校长,直到五十二岁逝世,始终没有脱离学校的实际工作。在并不算长的一生中,这位有心人立志改革教育,潜心科学研究,写出了四十多本书和六百多篇论文,理论上自成体系。

  过渡:这样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写了《路旁的橡树》,内容是什么呢?

  二、打开书,自由读文,读准字音,不理解的字、词义查字典。

  理解词语仅供参考。

  *坦:没有高低凹凸(多指地势)。

  灌木:矮小而丛生的木本植物。

  未来:现在以后的时间;将来的光景。

  延伸:延长;伸展。

  哨兵:执行警戒任务的士兵的'统称。

  沉重:分量大;程度深。

  楔子:插在木器缝里的木片,这里指可以打进地里的木片。

  责备:批评指责。

  沥青: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黑色成胶状,有天然产物,也有分馏石油或煤焦油得到的。用来铺路面,也用做防水材料、防腐材料等。通称柏油。

  不约而同:事先没有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

  三、默读课文,思考。

  1.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2.人们赞叹筑路工人有一颗高尚的心说明了什么?把不明白的句子用“--”画下来。

  四、小组学*,交流上述两个问题,同学间互相解决不明白的问题。

  五、班上交流,归纳如下。

  1、因为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看到了路旁那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都产生了怜爱之心,他们认为这棵橡树非同一般,应该受到保护。于是他们修改了筑路计划,既要修路,又要保住这棵可爱的橡树,因此本应该是一条笔直阔阔的大路,中间却出现了一个马蹄形。从这点可以看出工程师和筑路工人具有强烈的环保意识。

  2、坐车过往这里的人根据弯曲的路及路边的树,都能判断出筑路人为了保护这棵树而使道路弯曲,他们体会到了筑路人为树让路的一颗高尚的心。

  六、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说说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路旁的橡树》教案 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路人高尚的心。

  【教学重点】

  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准备】

  1、,理解“高尚”一词的意思。联系生活及读书经历,想想哪些行为是高尚的。

  2、投影:课文插图及最后一句话。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根握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思考:课文将了一件什么事?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二、检查自学效果,组织交流

  1、指名读课文,指导读正确。并读读下列词语:

  公路 宽阔 *坦 漂亮 马蹄彤

  橡树 粗壮 结实 挺拨 高尚

  2、交流思考题:

  ⑴ 交流第一个问题: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⑵ 交流看法:

  ① 小组内交流。

  ② 全班交流:要尊重学生的想法。

  引导重点交流:

  出示投影片:插图及课文景后一句话。

  ③ 读、齐读这句话:

  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④ 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高尚”的,举例说。

  ⑤ 为什么说筑这条路的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读书,找依据,讨论交流。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讲:

  第一:遇到橡树,停止埋排水管。

  工人为什么停下来,他们看到了什么,又是在想什么呢,(“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这棵橡树“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同时与环境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它又是一个“美”的象征。面对这个结合着生命与美感的高大的橡树,他们或者是为橡树的生命力与美感所震撼,或者是不愿砍伐橡树埋上排水管,总之工人们停了下来。)

  指导读时注意读好“那么粗状、结实、挺拨,就像摹的哨兵一样”这句话,声音要响亮、有气势。)

  第二:工程师沉默,工人也不语,都叹气,他们深恐伤害了橡树,可又想不出办法保护它。

  读这两句话,语速要舒缓、语调要略显低沉,以便表达出人们当时肃穆、不知如何是好的情境。

  第三:“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

  第四:想办法,绕开橡树修路,最终路呈马蹄形。

  “笔直”与“弯曲”在这句话里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作为公路来证明,自然是“宽阔、*坦、漂亮、笔直”为好,但人们为了保护橡树却将其筑成“弯曲”的,显示了人们爱护树木、注意环保的高尚品质;“只在一个地方”则突出地强调了人们的良苦用心,只有一个弯儿,这个弯儿还是为橡树特别没置的。因此,这句话中的“笔直、只有一个地方、弯曲”需要注意重读。

  3、总结:

  对一棵树,如此珍爱:这不是*常的行为,这是对环境的保护,对生命的尊重,怎能不说筑路人的心是高尚的心呢!

  三、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抄写练*(任选一题)

  1、抄写你喜欢的一段话。

  2、抄写下面词词:

  宽阔 *坦 漂亮 笔直 粗壮 结实 沉重 赞叹 高尚

  《路旁的橡树》教案 5

  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筑路工人和工程师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第八课《路旁的橡树》,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写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一遍。

  这节课的学*目标是: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生读)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读课文,要求准确)

  师:首先,我们来比谁课文中的字音读的`准确。请同学们自由课文,遇到不会的生字,借助工具书或同桌帮助,2分钟后教师检测。

  1、自由读。

  师:现在我们的比赛开始。(要求:读的同学声音响亮,字音准确。听的同学认真听,发现问题及时举手纠正。)

  2、指名读,请其他同学更正,师板书。

  xiē

  楔子

  3、集体认读所板书内容。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流利地朗读,理解课文)

  师:“会认字”读得这么准确。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二场比赛:看谁课文读得最流利。

  1、自由读(2分钟)

  2、指名读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

  (一)先学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下面请看老师出示的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自由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工程师和工人们为什么都沉默不语?

  2、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为什么叹气?工人们又为什么叹气?(7分钟后,比谁回答得好。)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

  (二)后教

  师:好,时间到,谁来回答第一个问题。指名回答。(这个问题可以多叫几个同学回答,只要意思对即可。)

  1、工程师沉默不语是因为他注意到了那颗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美感的橡树,内心深处也受到了震撼,因此没有命令将其砍倒,但该怎样做呢?他也不是很清楚,于是沉默不语。工人不想砍掉这棵树,但又必须得到工程师的同意,他们沉默不语是在等待工程师考虑清楚以后作出安排。

  2、工程师叹气是因为为了保护橡树,再没有改变筑路计划的前提下,不得不作出的无奈的选择,工人们叹气表明在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之前,看到工程师在叹气,内心非常担心、沉重。课文学完啦,那谁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说。(意思对即可。)

  师总结:

  通过学*这篇课文,我们看到了人们为了保护橡树作出了很大努力,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为保护环境而尽自己的努力。

  《路旁的橡树》教案 6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1)能正确朗读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景创设、角色扮演、提问、引导和交流的学*,感悟高尚品格,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筑路工人和工程师的行动中受到启示,自觉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爱护花草树木。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和阅读能力,具有独立识字和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来理解上下文的能力。本年龄段的学生虽然已经开始发展抽象逻辑思维,但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路旁的橡树》一文故事情节非常简单,学生通过阅读能够自行理解,但要让学生从这件寻常小事上抽象体会出环保意识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创设具体情景,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理解文本。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体会人们在保护橡树的过程中体现出的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 力。

  教学难点:体会工程师和工人们在处理橡树与路时的心情。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一、游戏导入

  一、游戏导入

  1、利用“请你跟我这样做”的游戏引领学生观察图片(出示课件)

  2、观察课件图片,思考:“如何才能让美丽的风景继续延续,让世世代代都能欣赏到它?”引出课题— —《路旁的橡树》(出示课件),教师板书课题。

  3、学生齐读课题。

  4、解读课题。

  活动2【活动】

  二、初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勾画出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课文中的拼音拼读。

  拼读本课生字词(出示课件),重点指导理解“楔子”的'意思,指名读生字,齐读生字。

  2、再齐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思考:这是一棵怎样的橡树?

  活动3【讲授】

  三、学*课文

  三、学*课文

  (一)全班交流

  1、思考:这是一棵怎样的橡树?(出示课件)

  (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师范读,男女同学比赛读。

  这棵橡树粗壮、结实、挺拔,同时还有着一段不*凡的经历,是什么样不*凡的经历呢?让我们先来观看动画视频。(出示动画视频)

  2、看到同学们看得如此的认真,老师为你们感到高兴,可是这棵橡树着急得快要哭了,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这里要修路了)

  3、原来打算修的是一条怎样的路?(出示课件)

  (这条路将会宽阔、*坦又漂亮)

  师:(欲情故纵)多美的橡树啊,可惜它长的不是地方——长在了马路旁边。现在要在这儿修公路,而且是一条宽阔、*坦又漂亮的路。这棵树挡住了去路,怎么办呢?

  (二)朗读交流

  1、请四个同学分段来朗读4、5、6、7自然段。

  2、齐读第四自然段,体会工程师和工人们处理橡树与路时的内心感受。

  (工人们和工程师一样,内心很矛盾、很无奈、更是着急。橡树阻碍了修路的进程,但如果砍掉这么好的一棵橡树,又令人不舍。)

  3、分角色朗读5、6自然段,体会工程师和工人们的内心态度。

  出示句子。

  工程师为——叹了口气。

  工人们为——叹着气。(师示范叹气,学生叹气)

  4、他们为什么都叹气呀?最后路修成了什么样?

  (想办法,绕开橡树修路,最终路呈马蹄形。)

  5、一条笔直的公路就这样变了个弯儿,和笔直的路比起来,谁更好?

  “笔直”与“弯曲”在这句话里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作为公路,自然是“宽阔、*坦、漂亮、笔直”为好,但人们为了保护橡树却将其筑成“弯曲”的,显示了人们爱护树木、注意环保的高尚品质。所以,坐车过往这里的人是如何称赞筑路人的?

  6、齐读最后一段话:“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出示课件)

  (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7、说说,筑路人的高尚表现在哪些地方?

  (工程师和工人们保护橡树,珍爱橡树。这是出于对环境的保护,出于对生命的尊重。这是一种善待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崇高品质,所以称他们是“高尚”的人)

  活动4【活动】

  交流讨论

  四、课外延伸

  1、观看滥砍滥伐、开山毁林的图片(课件出示),思考:作为一个学生,我们该如何去做?”(学生交流讨论,说说自己的感受)

  2、(学生交流讨论后发言,说说自己的感受,教师结合《小村庄的故事》小结,引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教育学生,增强学生法律知识)(出示课件)

  活动5【讲授】

  课堂总结

  五、课堂总结

  1、“为了美好的家园,我们一定要做一个高尚的人”(课件出示)

  2、同学们,“高尚”不能只是挂在嘴边,要付诸于行动,要从你做起,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今天,学了《路旁的橡树》,老师希望你们把这颗“高尚”的心带回家去,去影响你身边的每一个人。为了美好的家园,我们一定要做一个高尚的人。

  活动6【作业】作业安排

  六、作业安排(任选一题)

  1、回去把这个感人的故事说给爸爸妈妈听。

  2、学完课文,你想对自己说些什么?写下来。

  《路旁的橡树》教案 7

  【教学内容及分析】

  《路旁的橡树》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8课内容。此文是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工人们在修建公路时,发现一颗粗壮、结实、挺拔的大橡树挺立在路基的中央。为了保护橡树,工人们与工程师经过精心设计,在不改变筑路计划的前提下,是公路在橡树边拐了一个马蹄形的弯,既保护了橡树,又圆满的完成了筑路计划”的故事。表现了人们对草木的珍惜,赞扬了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环境保护意识强。

  本文语言质朴,情节简单,所反映的人们的行为非常高尚。选编的意图是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筑路人高尚的心。

  3、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准备】

  1、查字典,理解“高尚”一词的意思。联系生活及读书经历,想想哪些行为是高尚的。

  2、搜集有关人类保护或破坏自然环境的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比较导入 揭示课题

  第7课的内容是什么?人们是怎样对待橡树的?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根握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思考:课文将了一件什么事?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三、检查自学 组织交流

  1、指名读课文,指导读正确。并读读下列词语:

  公路 宽阔 *坦 漂亮 马蹄

  橡树 粗壮 结实 挺拨 高尚

  2、交流思考题。

  (1)交流第一个问题: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看法。

  A、小组内交流。

  B、全班交流。要尊重学生的想法。

  ①引导重点交流:

  (出示投影片)插图及课文景后一句话。

  ②齐读这句话。

  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③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高尚”的,举例说。

  ④为什么说筑这条路的.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C、读书,找依据,讨论交流。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讲:

  第一:遇到橡树,停止埋排水管。

  工人为什么停下来,他们看到了什么,又是在想什么呢? (指导读时注意读好“那么粗状、结实、挺拨,就像摹的哨兵一样”这句话,声音要响亮、有气势。)

  第二:工程师沉默,工人也不语,都叹气,他们深恐伤害了橡树,可又想不出办法保护它。

  读这两句话,语速要舒缓、语调要略显低沉,以便表达出人们当时肃穆、不知如何是好的情境。

  第三:想办法,绕开橡树修路,最终路呈马蹄形。

  3、总结评价:对一棵树,如此珍爱:这不是*常的行为,这是对环境的保护,对生命的尊重,怎能不说筑路人的心是高尚的心呢!

  四、联系实际 拓展延伸

  1、出题提问:结合实际,你还能想出什么好办法吗?

  2、思考讨论

  3、交流汇报

  五、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布置练*

  1、抄写你喜欢的一段话。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一听。

  【板书设计】

  8、路旁的橡树

  橡树

  ↓ ↗高尚的心

  修路——-——————工人 ↑↓

  ↓ ↘保护环境

  马蹄形

  《路旁的橡树》教案 8

  教材简说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与一棵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有关的故事。在南北两座大城市之间,准备修建一条公路。在公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工人们遇到一棵高高挺立着的橡树。为了保护这棵橡树,筑路工人与工程师经过精心的设计,在不改变筑路计划的前提下,使公路在橡树边拐了一个马蹄形的弯儿,既保住了这棵橡树,又圆满地完成了筑路计划。这个故事,表现了人们对一草一木的珍惜,赞扬了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环境保护意识。

  学*目标

  ⒈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⒉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⒊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学*重难点

  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的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作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⒈今天学*的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发人深思的故事。(板书课题:路旁的橡树)

  ⒉读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

  ⒈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⒉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⒊提出自己的疑问。

  三、检查自学

  ⒈指名读课文,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⒉理解词语。

  延伸 挺拔 沉重 责备 高尚 沉默不语

  ⒊提出自己的疑问。

  (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工程师和工人们都不说话,他们心里想什么?文中出现两次叹气,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人们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四、自读思考

  ⒈思考同学提出的问题。

  ⒉课文里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简述: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本篇课文的作者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述的是一棵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的故事。在南北的两座大城市之间,准备修建一条公路。在公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工人们遇到一棵高高挺立着的橡树。为了保护这棵橡树,筑路工人与工程师经过精心的设计,在不改变筑路计划的前提下,使公路在橡树边拐了一个马蹄形的弯儿,既保住了这棵橡树,又圆满地完成了筑路计划。

  概括:课文主要讲筑路工人们在修建公路时遇到一棵挺立的橡树,他们和工程师经过精心设计使公路在橡树边拐了一个马蹄形的弯儿,圆满地完成了筑路计划。

  ⒊理清层次

  第一段(1):讲从北方到南方的两座城市之间,人们打算修建一条公路。

  第二段 (2~7):讲在筑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橡树。工程师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

  第三段(8、9):讲几年过去了,这条笔直的公路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坐车的人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五、作业布置

  摘录好词好句。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二、指导阅读

  ⒈自读课文,思考: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⑴画出描写橡树的句子,读一读。

  (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⑵通过理解重点语句交流感悟

  ①“突然,工人们停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

  工人为什么停下来,他们看到了什么,又是在想什么呢?(原来,“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这棵橡树“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同时与环境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它又是一个“美”的象征。面对这个结合着生命与美感的高大的橡树,他们或者是为橡树的生命力与美感所震撼,或者是不愿砍伐橡树埋上排水管,总之工人们停了下来。)

  ②“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为什么工程师和工人们都沉默不语呢?(工程师“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表明他在此时也注意到了那棵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美感的橡树,内心深处同样也受到了震撼,因此没有命令工人将其砍倒,但该怎样做呢?他也还不是很清楚,于是工程师沉默不语;工人们不想砍掉这棵橡树,但又必须得到工程师的同意,他们沉默不语是在等待工程师考虑清楚以后作出安排。)

  ③“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

  “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一个“长久地”说明了工程师在内心深处经历了比较复杂的心理斗争,他“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那么,工程师是为什么叹气呢?(联系上下文可以知道,一方面橡树应该得到保护,另一方面“(要修筑公路的)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使公路绕过橡树,但这样一来,公路就不会像箭一样笔直了,因此,这声叹息含蓄地传达出工程师为了保护橡树,在没有改变筑路计划的前提下而不得不作出的无奈的选择。“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表明工人们在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之前,看到工程师在叹气,内心非常担心、沉重。)

  ④“‘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工程师说。‘橡树也不可以砍。’工人们说。”(工程师的话是陈述了一个客观的事实;工人们的话则是出于对橡树的爱护。)

  ⑤“工程师拿出一根楔子,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他轻声地说。”

  (工程师的行动给了工人们一个最好的答复,也使整个事件得到了较为圆满的解决;“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表明了工程师在解决问题之后的一种轻松心态。)

  ⑥“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笔直”与“弯曲”在这句话里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作为公路来讲,自然是“宽阔、*坦、漂亮、笔直”为好,但人们为保护橡树却将其筑成“弯曲”的,显示了人们爱护树木、注意环保的高尚品质;“只在一个地方”则突出地强调了人们的良苦用心,只有一个弯儿,这个弯儿还是为橡树特别设置的。)

  ⑦“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不约而同地赞叹”,表明人们都很认同、赞赏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决定、行为,因此,他们也赢得了人们的尊重;“高尚的心”则是对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非常准确的、也是最好的评价。)

  人们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说明了什么?(赞叹筑路人保护橡树、保护植物的'爱心。)

  三、练读质疑

  ⒈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欣赏的部分读给大家听?(朗读指导见教师用书)

  ⒉质疑。其他同学对于别人的朗读和发言,给与评价,提出不同的见解。如有疑问也可提出。一点要通过读书、思考、议论去认识。

  四、总结全文

  ⒈师:本文语言质朴,情节简单,所反映的人们的行为非常高尚。从筑路工人与工程师的言行可以看出,他们保护橡树的行为完全是自发自觉的,换句话说,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已经成为了人们内心深处的一种意识

  ⒉中心:《路旁的橡树》这篇课文通过讲述一棵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的故事,表现了人们对一草一木的珍惜,赞扬了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环境保护意识,同时教育我们要自觉保护生态环境。

  五、板书设计

  粗壮 工 人

  橡树 结实 工程师

  挺拔 爱 护

  六、布置作业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及搜集到的资料,交流人们是怎样保护环境的?

  附:参考资料

  ⒈橡树 落叶乔木。果实叫橡子,富含淀粉。树皮和壳斗可提单宁酸。有些种类的叶子可饲养柞蚕。

  ⒉灌木 无明显主干的木本植物。植株一般较矮小,*地面处枝干丛生。例如紫荆、木槿、迎春、海桐等。

  ⒊工程师 技术干部的职务名称之一。能够独立完成某一专门技术任务的设计、施工工作的专门人员。

  ⒋排水管 排除雨水和各种废水的管道。

  沥青 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黑色或棕黑色,呈胶状,有天然产的,也有分馏石油或煤焦油得到的。用来铺路面,也用作防水材料、防腐材料等。通称柏油。

  ⒌词语

  延 伸―延长,伸展。

  挺 拔―直立而高耸。

  挺 立―直立。

  沉 重―分量大;程度深。

  责 备―批评指责。

  高 尚―道德水*高。

  沉默不语―不说话。

  宽 阔―①宽;阔。②(心胸、见识等)开阔,不狭隘。

  * 坦―没有高低凹凸(多指地势)。

  批 示―①(上级对下级的公文)用书面表示意见。②批示的文字。

  《路旁的橡树》教案 9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重点难点:体会人们在处理这棵橡树与路时的心情和开始时不同的态度。

  教学建议: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资料。

  第一课时

  1、从导读入手,让学生自由读课文。

  a、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认读,可在检查学生朗读时纠正读音。

  b、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2、检查自学情况。

  a、指名读课文,纠正易渎错的字音。

  宽阔()挺拔()楔()子

  b、理解词语。

  延伸:延长,伸展。

  挺拔:直立而高耸。

  沉重:分量大。程度深。

  责备:批评指摘。

  高尚:道德水*高。

  沉默不语:不说话。

  扫清阅读障碍。

  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看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先小组交流,再指名说说。

  本文讲述的是一棵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的故事。在南北的两座大城市之间,准备修建一条公路。在公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工人们遇到一棵高高挺立着的橡树。为了保护这棵橡树,筑路工人与工程师经过精心的设计,在不改变筑路计划的前提下,使公路在橡树边拐了一个马蹄形的弯儿,既保住了这棵橡树,又圆-满地完成了筑路计划。

  附:本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从北方到南方的两座城市之间,人们打算修建一条公路。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讲在筑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橡树。工程师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

  第三部分(第8、9自然段)讲几年过去了,这条笔直的公路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坐车的人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可以通过找出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做段落大意。进而引导学生将大意连在一起说说,让学生学会概括文章的主要意思。细读课文品味深华

  1、细读课文,划出最能体现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令你深受感动的语句,谈一谈感想,读一读句子。

  2、全班交流。

  (1)“突然,工人们停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

  工人为什么停下来,他们看到了什么,又是在想什么呢?

  (2)“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为什么工程师和工人们都沉默不语呢?

  学生们读这两句话,语速要舒缓、语调要略显低沉,以便表达出人们当时肃穆、不知如何是好的情境。

  (3)“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

  长久地,说明了工程师在内心深处经历了比较复杂的心理斗争。

  联系上下文理解工程师为什么叹气。可以知道,一方面橡树应该得到保护,另一方面“(要修筑公路的)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使公路绕过橡树,但这样一来,公路就不会像箭一样笔直了,因此,这声叹息含蓄地传达出工程师为了保护橡树,在没有改变筑路计划的前提下而不得不作出的无奈的选择。

  “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表明工人们在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之前,看到工程师在叹气,内心非常担心、沉重。

  这两句话语速也要舒缓、语调同样要略显低沉。

  (4)“工程师拿出一根楔子,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他轻声地说。”

  “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谁知哪些人?

  (5)“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笔直”与“弯曲”在这句话里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6)“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不约而同地赞叹”,表明人们都很认同、赞赏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决定、行为。

  3、结合地方实例及查找的资料,说说你读后的感想。自读自悟。从重点词句中领会课文的中心。这些句子,不用全部讲到,学生谈到的,就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即可。结合生活实际拓展。

  巩固学*:引导学生积累词句。如果学生有兴趣,可以把自己认为优美的词句摘抄下来。积累好词好句。

  《路旁的橡树》教案 10

  从北方到南方的两座大城市之间,人们打算修建一条公路。这条公路将会宽阔、*坦又漂亮。

  开始筑路了。一天,工人们来到田野上,那里长着一片不大的灌木林。工程师批示未来的路要铺在哪里,工人们就往土里埋进排水管。

  突然,工人们停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

  “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工程师说。

  “橡树也不可以砍。”工人们说。

  工程师拿出一根楔子,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他轻声地说。

  几年过去了,一条宽阔的沥青公路从北方延伸到南方。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一、导人新课。

  1、筑路工人们正在修建一条公路。突然,他们停了下来,这是怎么回事呢?

  2、板书课题:路旁的橡树。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3、提出自己的疑问。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纠正易渎错的字音。

  2、理解词语。

  延伸:延长,伸展。

  挺拔:直立而高耸。

  沉重:分量大;程度深。

  责备:批评指摘。

  高尚:道德水*高。

  沉默不语:不说话。

  3、提出自己的疑问。

  (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工程师和工人们都不说话,他们心里想什么?文中出现两次叹气,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人们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四、再读课文,思考同学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导人新课。

  这节课,我们按照顺序来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二、指导阅读第二至七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二至七自然段,思考: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2、画出描写橡树的句子,读一读。

  (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3、看到这样一棵高高的橡树,筑路人有什么反应呢?

  (①工人们停了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②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4、对上面的第二句话进行提问:工程师心里在想什么?工人们心里又在想什么?学生分组讨论。

  (这么一棵粗壮、挺拔的.橡树,伐了它,真是可惜。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

  5、出示句子。

  工程师为——叹了口气。

  工人们为——叹着气。

  6、体会工程师的话: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的意思。

  (我们不会因为完成不了筑路任务而受到上级领导的责备,也不会因为砍伐了橡树受到路人的责备。)

  三、指导阅读第八、九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八、九自然段。

  2、思考:人们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说明了什么?(赞叹筑路人保护橡树、保护植物的爱心。)

  《路旁的橡树》教案 11

  《路旁的橡树》一文语言质朴,情节简单,所反映的人们的行为非常高尚。从筑路工人与工程师的言行可以看出,他们保护橡树的行为完全是自发自觉的,换句话说,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已经成为了人们内心深处的一种意识。这篇课文的另外一个突出特点是,通过对一件寻常小事,处理却不寻常的作法的描写,读者在读后内心受到震动和感染,自然而然地增强自己的环保意识。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2.认识本课3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3.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板书课题

  1、有位苏联的教育家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人们都为此感动,你想听吗?

  2、学生老师齐读课文

  3、读准要求认识的字

  二、认读课文,领悟道理

  1、以小组为单位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你能读懂哪一个自然段?

  3、有什么不懂吗?

  4、辩论:建筑计划可以修改吗?

  5、说说课文那些地方最使你感动?

  6、你统一“筑路工人有一课高尚的心”这种说法吗?

  7、学生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8、师:你现在是一位乘客,坐车经过了这课橡树,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三、总结升华

  1、你从建筑工人的做法中懂得了什么?

  2、爱护树木,正当环境小卫士,你有什么建议能给大家提出来吗?

  第二课时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

  二、摘抄好词好句到阅读笔记本上

  三、完成《一课一练》

  《路旁的橡树》教案 12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合作的方式基本解决字词。

  2、通过反复朗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绿色,热爱生命,保护环境,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感情。

  教学重点: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一颗高尚的心。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准备

  1、查字典,理解“高尚”一词的意思。联系生活及读书经历,想想哪些行为是高尚的。

  2、投影:课文插图及最后一句话。

  教学过程:

  一、读写树词语,出示课题,介绍橡树

  1、先读班级“好词花园”中有关树的好词语:参天大树郁郁葱葱枝繁叶茂鸟语花香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天然氧吧绿色卫兵

  2、我们要学*一个有关树的故事《路旁的橡树》。

  读了这个题目,跳入你脑中的问题是什么?

  出示橡树图。这就是橡树,你有什么话想说?

  老师从网上查了有关橡树的`资料,相信你会对它有更多的了解。

  橡树知识:橡树是一种主干明显而高大的落叶乔木。花是黄褐色的。果实长圆形,有厚厚的壁,叫橡栗,富含淀粉,是松鼠爱吃的食物。从树中提炼的甜味剂是制口香糖的重要原料。

  二、初读课文,质疑问难,合作交流,提炼主要问题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在你不太理解的词语和句子上划上──?读后可以同桌交流问题和你读后的感受。

  2、学生学情预测

  ⑴词语问题

  批示:用角色扮演法朗读法来理解。找到词语所在的句子,所谓词不离句。批准表示。

  楔子:直观教学法,出示楔子。

  沥青:柏油马路

  ⑵句子问题

  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

  工人们为什么沉重地叹着气?

  人们为了保树,用了什么方法?

  这是一棵怎样的橡树?

  为什么说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这条路为什么在这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3、说说你读后的感受,引导学生切入到主要问题。

  三、抓重点句,研读课文,补充空白,培养想象能力

  主问题

  1、为什么说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请你再仔细地读一读课文,可以有选择地读课文,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的答案。

  2、分支问题

  ⑴这条路后来修成了一条怎样的路?如果你读懂了,请你用图画出来。

  过渡:为了一棵树,多修了路,多花了钱,多花了劳力,何必呢?把树砍了吧?

  ⑵为什么不可以?这是一棵怎样的树?

  句子: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上的哨兵一样。

  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自己练*,然后再指名朗读。

  同学们让我们用心去体味这是一棵怎样的橡树好吗?

  诗歌:一棵橡树

  一棵树,一个绿色的生命。叶儿是可爱的精灵,在阳光中摇着闪亮的光环。

  一棵树,一个会唱歌的童话。枝条是神奇的琴键,鸟儿一边弹奏一边歌唱。

  朵朵黄花,是可爱的铃铛,摇响四季的欢乐。

  3、语言训练

  你还能用诗一样的语言来形容这棵树吗?

  4、补充空白

  看到这样一棵树,谁都会为修路还是保树而左右为难。请你细细体味写工程师和工人们沉默的话。想一想,他们心中在想些什么。

  过渡:是啊,每一个热爱绿色热爱生命的人,都会抛弃砍伐她的念头。工程师不肯,工人们也不肯。最后他们想出了两全其美的办法。

  读句子,所以,这条路最后修成什么样子?

  它像箭一样笔直,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所以工程师可以如释重负地说: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上级领导不会责怪我们了。热爱大自然的人们也不会责怪我们了。这里的谁包括哪些人?

  过渡句:我们为路高兴,我们为树高兴。人修了路,路让了树,树又把清新的空气带给我们,把绿色奉献给我们,把甜蜜的果实和黄色的花朵奉献给我们,它又养育了人。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的画卷啊。如果你行驶在这条宽阔的公路上,看到这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都会不约而同地赞叹?你还可以怎样赞叹?

  四、自主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同学们,随着地球环境的恶化,人们的环保意识也越来越强了。我们渴望着绿色,呼唤着绿意。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大地增添绿,做一个护绿的小使者吧。如果让你给自己布置作业,你会布置什么作业呢?

  《路旁的橡树》教案 1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路人高尚的心。

  教学重点:

  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准备:

  1、,理解“高尚”一词的意思。联系生活及读书经历,想想哪些行为是高尚的。

  2、投影:课文插图及最后一句话。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根握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思考:课文将了一件什么事?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二、检查自学效果,组织交流

  1、指名读课文,指导读正确。并读读下列词语:

  公路

  宽阔

  *坦

  漂亮

  马蹄

  橡树

  粗壮

  结实

  挺拨

  高尚

  2、交流思考题。

  (1)交流第一个问题: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看法。

  A、小组内交流。

  B、全班交流。要尊重学生的想法。

  ★引导重点交流:

  出示投影片:插图及课文景后一句话。

  C、读、齐读这句话。

  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D、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高尚”的,举例说。

  E、为什么说筑这条路的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读书,找依据,讨论交流。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讲:

  第一:遇到橡树,停止埋排水管。

  工人为什么停下来,他们看到了什么,又是在想什么呢,(“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这棵橡树“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同时与环境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它又是一个“美”的象征。面对这个结合着生命与美感的高大的橡树,他们或者是为橡树的生命力与美感所震撼,或者是不愿砍伐橡树埋上排水管,总之工人们停了下来。)

  指导读时注意读好“那么粗状、结实、挺拨,就像摹的.哨兵一样”这句话,声音要响亮、有气势。)

  第二:工程师沉默,工人也不语,都叹气,他们深恐伤害了橡树,可又想不出办法保护它。

  读这两句话,语速要舒缓、语调要略显低沉,以便表达出人们当时肃穆、不知如何是好的情境。

  第三:“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

  第四:想办法,绕开橡树修路,最终路呈马蹄形。

  “笔直”与“弯曲”在这句话里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作为公路来证明,自然是“宽阔、*坦、漂亮、笔直”为好,但人们为了保护橡树却将其筑成“弯曲”的,显示了人们爱护树木、注意环保的高尚品质;“只在一个地方”则突出地强调了人们的良苦用心,只有一个弯儿,这个弯儿还是为橡树特别没置的。因此,这句话中的“笔直、只有一个地方、弯曲”需要注意重读。

  3、总结:对一棵树,如此珍爱:这不是*常的行为,这是对环境的保护,对生命的尊重,怎能不说筑路人的心是高尚的心呢!

  二、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抄写练*(任选一题)

  1、抄写你喜欢的一段话。

  2、抄写下面词词。

  宽阔

  *坦

  漂亮

  笔直

  粗壮

  结实

  沉重

  赞叹

  高尚

  《路旁的橡树》教案 14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2.认识本课3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3.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板书课题

  1、有位苏联的教育家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人们都为此感动,你想听吗?

  2、学生老师齐读课文

  3、读准要求认识的字

  二、认读课文,领悟道理

  1、以小组为单位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你能读懂哪一个自然段?

  3、有什么不懂吗?

  4、辩论:建筑计划可以修改吗?

  5、说说课文那些地方最使你感动?

  6、你统一“筑路工人有一课高尚的心”这种说法吗?

  7、学生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8、师:你现在是一位乘客,坐车经过了这课橡树,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三、总结升华

  1、你从建筑工人的做法中懂得了什么?

  2、爱护树木,正当环境小卫士,你有什么建议能给大家提出来吗?

  《路旁的橡树》教案 15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2.认识本课3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3.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板书课题

  1、有位苏联的教育家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人们都为此感动,你想听吗?

  2、学生老师齐读课文

  3、读准要求认识的'字

  二、认读课文,领悟道理

  1、以小组为单位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你能读懂哪一个自然段?

  3、有什么不懂吗?

  4、辩论:建筑.计划可以修改吗?

  5、说说课文那些地方最使你感动?

  6、你统一“筑路工人有一课高尚的心”这种说法吗?

  7、学生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8、师:你现在是一位乘客,坐车经过了这课橡树,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三、总结升华

  1、你从建筑工人的做法中懂得了什么?

  2、爱护树木,正当环境小卫士,你有什么建议能给大家提出来吗?

  第二课时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

  二、摘抄好词好句到阅读笔记本上

  三、完成《一课一练》

  《路旁的橡树》教案 16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08路旁的橡树精品教案一_案例_教学反思_课件,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三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法指导:自读自悟,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师:在我的家乡,我看到人们为了烧火或拿到集市上去卖,就不顾有关规定盲目地上山砍树,我小时候看到的一片林子不见了,山上只留下光秃秃的裸露的泥土,我的心里很难过。有一位苏联的教育家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的故事……

  2.揭示课题:路旁的橡树

  3.学生和教师一起初读课文,读准要求认识的生字

  4.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二、探究课文,领悟道理

  1.以小组为单位,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你能读懂哪一个自然段?先说说,然后把你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有什么不懂吗?

  4.讨论:建筑计划可以修改吗?

  5.说说课文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动?

  6.你同意“筑路工人有一颗高深的心”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7.你认为还有哪些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8.学生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9.师:现在你们就是坐车路过这里的人,看到了路旁挺拔的橡树和这里的路,你有什么话要说?

  三、总结课堂,迁移升华

  1.你从筑路工人的做法中懂得了什么?

  2.如果你到了教师的'家乡或者到了第十课中的那个小村庄,面对着不加节制的砍伐者,你怎么对他们说?

  3.你能给人们提出一些好的建议吗?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08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一,路旁的橡树,希望对你有帮助!

  《路旁的橡树》教案 17

  一、导入

  1、出示橡树图片: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一棵怎样的树?

  (枝叶茂密、郁郁葱葱、粗壮……)

  2、是的,这就是一棵高大粗壮、枝繁叶茂的橡树。板书:橡树(橡注音,三拼指导)

  3、简单介绍橡树:橡树是一种高大的乔木,叶子比手掌还大,它是世上最大的开花植物,通常能开出黄色的花朵。果实坚硬,是小松鼠的最爱。

  4、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和橡树有关的课文。补充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

  过渡:课文主要介绍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小朋友打开书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书要求

  1、自由读课文,要求:(1)读准文中带拼音的生字(2)读通句子,读顺课文(3)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介绍了一件什么事。

  2、生字词:自由读、指名读、男女分读

  字音:“延”整体认读音节,“尚”后鼻音,“楔”字特别难认,多拼读。

  字形:“延”和“挺”字后半部分区分。

  字义:楔子结合图片理解,保持固定位置,上粗下尖的物体马蹄形结合简笔画理解。

  3、交流大意:(若概括有难度,预设:人们在南北两座城市之间准备修建——的公路,但因为——改变了计划,最后公路——。)

  在南北两座大城市之间,原计划要修建一条怎样的路?板书计划宽阔*坦漂亮这条路计划中和实际建成的存在着不同。实际建成的是什么样?板书实际找出这句话中的一对反义词板书笔直弯曲但它却只是一个地方弯曲板书只在一个地方

  三、细读文本

  1、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用横线划出描写橡树的句子。

  这是一棵怎样的橡树?它具备了怎样的特点?

  齐读本句,这是一个什么句?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作者会把橡树比做哨兵?

  (草原上的哨兵给你怎样的感觉?不怕风吹日晒,笔直挺立有精神,守卫草原有意志)

  橡树和哨兵有共同之处充满生命力,挺拔,粗壮结实经得起考验,经历了风风雨雨依然挺立着)

  哨兵守卫草原为草原放哨,那橡树呢?它守卫着什么?

  朗读指导,读出橡树的生命力

  4、如此一棵高大、结实、挺拔的大树出现在修路工程中,人们又有怎样的反应呢?配合读(4-6自然段)

  工程师:什么话也没说(没有命令,不知道怎么办,计划不能随意修改)长久地(内心复杂,可能在想什么)叹气(应该保护、计划不能修改,如何是好,为难)

  工人:沉默不语意思理解,为什么会沉默不语(不想砍,又必须得到工程师的同意,等待安排)沉重叹气(工程师没有答复,担心,心情沉重)

  3、要保护橡树,只有公路绕行,但这样一来,公路就不是笔直的了。工程师无奈。最后问题解决了吗,采用了怎样的办法?引读第7段。

  工程师为什么要在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打进楔子呢?(不影响橡树的成长,让橡树的根部不受到伤害)

  看到这个办法你心情怎么样?为什么?(保护了树木,为了保护树木而弯曲,甚至影响了美观)

  朗读指导:我们和工程师工人一样,关心着橡树的命运。它被保留下来,大家都松了口气,轻松多了,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绪,读读这个决定。

  4、几年过去了,当坐车过往这条笔直而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的公路时,人们总不约而同地赞叹。

  理解“不约而同”的意思,“不约而同”说明了什么?(他们的做法大家很赞同,认为很好)

  高尚的心是一颗怎样高尚的心呢?(爱护橡树、保护大自然……)

  四、深化总结

  1、如果是你,还会怎样赞叹呢?

  2、现在,这棵挺立在路旁的高高的橡树,成了这条宽阔的公路旁一道特别的风景线,风吹过树梢,树叶哗啦啦响,它似乎在说些什么。

  3、对一棵树,如此珍爱,这不是*常的行为,这是对环境的保护,对生命的尊重,怎能不说筑路人的心是高尚的心呢!你们在赞叹工程师和工人的同时,自己也被深深地触动,相信你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也会想他们一样保护一草一木,保护好我们的大自然。

  五、板书

  8、路旁的橡树

  粗壮、结实、挺拔

  计划实际

  宽阔、*坦、漂亮--------笔直只在一个地方弯曲

  改变高尚的心

  《路旁的橡树》教案 18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1)能正确朗读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景创设、角色扮演、提问、引导和交流的学*,感悟高尚品格,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筑路工人和工程师的行动中受到启示,自觉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爱护花草树木。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和阅读能力,具有独立识字和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来理解上下文的能力。本年龄段的学生虽然已经开始发展抽象逻辑思维,但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路旁的橡树》一文故事情节非常简单,学生通过阅读能够自行理解,但要让学生从这件寻常小事上抽象体会出环保意识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创设具体情景,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理解文本。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体会人们在保护橡树的.过程中体现出的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 力。

  教学难点:体会工程师和工人们在处理橡树与路时的心情。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一、游戏导入

  一、游戏导入

  1、利用“请你跟我这样做”的游戏引领学生观察图片(出示课件)

  2、观察课件图片,思考:“如何才能让美丽的风景继续延续,让世世代代都能欣赏到它?”引出课题— —《路旁的橡树》(出示课件),教师板书课题。

  3、学生齐读课题。

  4、解读课题。

  活动2【活动】

  二、初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勾画出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课文中的拼音拼读。

  拼读本课生字词(出示课件),重点指导理解“楔子”的意思,指名读生字,齐读生字。

  2、再齐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思考:这是一棵怎样的橡树?

  活动3【讲授】

  三、学*课文

  三、学*课文

  (一)全班交流

  1、思考:这是一棵怎样的橡树?(出示课件)

  (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师范读,男女同学比赛读。

  这棵橡树粗壮、结实、挺拔,同时还有着一段不*凡的经历,是什么样不*凡的经历呢?让我们先来观看动画视频。(出示动画视频)

  2、看到同学们看得如此的认真,老师为你们感到高兴,可是这棵橡树着急得快要哭了,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这里要修路了)

  3、原来打算修的是一条怎样的路?(出示课件)

  (这条路将会宽阔、*坦又漂亮)

  师:(欲情故纵)多美的橡树啊,可惜它长的不是地方——长在了马路旁边。现在要在这儿修公路,而且是一条宽阔、*坦又漂亮的路。这棵树挡住了去路,怎么办呢?

  (二)朗读交流

  1、请四个同学分段来朗读4、5、6、7自然段。

  2、齐读第四自然段,体会工程师和工人们处理橡树与路时的内心感受。

  (工人们和工程师一样,内心很矛盾、很无奈、更是着急。橡树阻碍了修路的进程,但如果砍掉这么好的一棵橡树,又令人不舍。)

  3、分角色朗读5、6自然段,体会工程师和工人们的内心态度。

  出示句子。

  工程师为——叹了口气。

  工人们为——叹着气。(师示范叹气,学生叹气)

  4、他们为什么都叹气呀?最后路修成了什么样?

  (想办法,绕开橡树修路,最终路呈马蹄形。)

  5、一条笔直的公路就这样变了个弯儿,和笔直的路比起来,谁更好?

  “笔直”与“弯曲”在这句话里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作为公路,自然是“宽阔、*坦、漂亮、笔直”为好,但人们为了保护橡树却将其筑成“弯曲”的,显示了人们爱护树木、注意环保的高尚品质。所以,坐车过往这里的人是如何称赞筑路人的?

  6、齐读最后一段话:“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出示课件)

  (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7、说说,筑路人的高尚表现在哪些地方?

  (工程师和工人们保护橡树,珍爱橡树。这是出于对环境的保护,出于对生命的尊重。这是一种善待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崇高品质,所以称他们是“高尚”的人)

  活动4【活动】

  交流讨论

  四、课外延伸

  1、观看滥砍滥伐、开山毁林的图片(课件出示),思考:作为一个学生,我们该如何去做?”(学生交流讨论,说说自己的感受)

  2、(学生交流讨论后发言,说说自己的感受,教师结合《小村庄的故事》小结,引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教育学生,增强学生法律知识)(出示课件)

  活动5【讲授】

  课堂总结

  五、课堂总结

  1、“为了美好的家园,我们一定要做一个高尚的人”(课件出示)

  2、同学们,“高尚”不能只是挂在嘴边,要付诸于行动,要从你做起,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今天,学了《路旁的橡树》,老师希望你们把这颗“高尚”的心带回家去,去影响你身边的每一个人。为了美好的家园,我们一定要做一个高尚的人。

  活动6【作业】作业安排

  六、作业安排(任选一题)

  1、回去把这个感人的故事说给爸爸妈妈听。

  2、学完课文,你想对自己说些什么?写下来。

  《路旁的橡树》教案 19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筑路人高尚的心。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难点

  理解“高尚”的意思,知道为什么这种保护橡树的行为是“高尚”的。

  教具准备:词语、橡树图片、重点语段

  预*提纲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查词典,解决词语疑难。搜集橡树和描写树木的词语。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仔细观赏。

  2.你看到了怎样一棵橡树?请用一句话说说它的特点。(要求学生说话时用上课前搜集的词语,使语句更生动。)

  3.多美的橡树啊,可惜它长的不是地方——长在了马路旁边。现在要在这儿修公路,这棵树挡住了去路,路是一定要修的,这棵橡树的命运又应如何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篇令人感动的《路旁的橡树》。(板书课题)指导读好课题。

  二、检查预*,扫清字词障碍。

  1.指名读课文,指导读正确。并读读下列词语:(出示)

  公路 宽阔 *坦 漂亮 马蹄

  橡树 粗壮 结实 挺拨 高尚

  2交流。讲一个什么故事?读后你有什么想说的话?(整体感知)

  三、再读课文,交流质疑

  1.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最欣赏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提要求:(1)把语句读流利(2)读你自选的这部分,你想到了什么?(3)其他同学有什么疑问和想法?

  2.议读与质疑

  (1)如选读“筑路工人突然停下来”这段课文时,要把你对高大、 挺拔的橡树的兴趣、爱惜之情读出来,要拿高大的橡树引起筑路工人的关注和爱惜的心理读出来。议读时要对筑路工人自觉保护橡树的心理有所感悟,意识到“砍树容易栽树难”的道理。

  (2)“如选读工程师与工人沉默”的部分——第4-6自然段时,要从工程师和工人的神态、动作、言语中体会他们的心理。工程师要执行自己设计的工程计划,工人在工作中遇到了问题。他们在保护橡树上获得了一致。

  (3)如选读最后几段课文时,要对公路上弯曲城马蹄形有所认识、 有所感悟。重点是读好人们的赞叹,体会保留橡树在人们心中的广泛影响。同时放开让学生畅谈自己的认识——由课文引向学生生活,由别人的故事诱发自己保护环境的行为。

  3.现在你来说一说:为什么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高尚”的,举例说明生活中还有哪些行为是“高尚”的。

  4.总结:对一棵树,如此珍爱:这不是*常的行为,这是对环境的保护,对生命的尊重,怎能不说筑路人的心是高尚的心呢!

  四、结合实例,说说你读后的感想

  可启发学生对周围环境的关注,寻找有关的实例或资料来说说感想。

  五、布置作业

  联系第七课《小村庄的故事》,假想有三人逃生到此,看到这棵路旁的橡树,他们会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写在练笔本上。

  《路旁的橡树》教案 20

  课文原文:

  从北方到南方的两座大城市之间,人们打算修建一条公路。这条公路将会宽阔、*坦又漂亮。

  开始筑路了。一天,工人们来到田野上,那里长着一片不大的灌木林。工程师批示未来的路要铺在哪里,工人们就往土里埋进排水管。

  突然,工人们停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

  “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工程师说。

  “橡树也不可以砍。”工人们说。

  工程师拿出一根楔子,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他轻声地说。

  几年过去了,一条宽阔的沥青公路从北方延伸到南方。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好词:

  宽阔、*坦又漂亮;挺立、粗壮、结实、挺拔,高尚的心。

  好句:

  这条公路将会宽阔、*坦又漂亮。

  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一条宽阔的沥青公路从北方延伸到南方。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主要内容:

  《路旁的橡树》这篇文章讲述了在公路延伸的地方,有一棵高大的橡树,为了保护这棵橡树,工程师使公路拐了一个弯,表现了人们对一草一木的`珍惜,赞扬了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环保意识。

  作者简介: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B·A·Cyxomjnhcknn,В·А·Сухомлнский,1918—1970),前苏联着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从17岁即开始投身教育工作,直到逝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出生于乌克兰共和国一个农民家庭。1936至1939年就读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后取得中学教师证书。1948年起至1970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巴甫雷什中学的校长。自1957年起,一直是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8年起任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9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并获两枚列宁勋章、1枚红星勋章、多枚乌申斯基和马卡连柯奖章等。

  苏霍姆林斯基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写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巴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失去的一天》和《给女儿的信》等教育专着。

  《路旁的橡树》课后练*题

  一、拼写小能手。

  1、连一连。

  xiàng xiē yán tí guàn

  延橡楔灌蹄

  2、拼一拼,写一写。

  tǐng bá jiē shi gāo shàng bù yuē 'ér tóng

  ()()()()

  二、字词集中营。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宽阔——()沉重——()长久——()

  2、量词聚会厅。

  一()城市一()公路一()树林

  两()工程师一()楔子一()心

  3、选词填空。

  辽阔宽阔

  (1)几年过去了,一条()的沥青公路从北方延伸到了南方。

  (2)在()的大草原上,许多牛羊和马儿在欢快的奔跑。

  三、句子训练馆。

  1、橡树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用加点的词语仿写句子)

  2、_____________的草地上开着_____________小花。(把句子补充完整)


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精选10篇)(扩展8)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汇总10篇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1)能正确朗读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景创设、角色扮演、提问、引导和交流的学*,感悟高尚品格,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筑路工人和工程师的行动中受到启示,自觉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爱护花草树木。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和阅读能力,具有独立识字和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来理解上下文的能力。本年龄段的学生虽然已经开始发展抽象逻辑思维,但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路旁的橡树》一文故事情节非常简单,学生通过阅读能够自行理解,但要让学生从这件寻常小事上抽象体会出环保意识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创设具体情景,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理解文本。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体会人们在保护橡树的过程中体现出的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   力。

  教学难点:体会工程师和工人们在处理橡树与路时的心情。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

  一、游戏导入

  一、游戏导入

  1、利用“请你跟我这样做”的游戏引领学生观察图片(出示课件)

  2、观察课件图片,思考:“如何才能让美丽的风景继续延续,让世世代代都能欣赏到它?”引出课题— —《路旁的橡树》(出示课件),教师板书课题。

  3、学生齐读课题。

  4、解读课题。

  活动2【活动】

  二、初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勾画出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课文中的拼音拼读。

  拼读本课生字词(出示课件),重点指导理解“楔子”的意思,指名读生字,齐读生字。

  2、再齐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思考:这是一棵怎样的橡树?

  活动3【讲授】

  三、学*课文

  三、学*课文

  (一)全班交流

  1、思考:这是一棵怎样的橡树?(出示课件)

  (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师范读,男女同学比赛读。

  这棵橡树粗壮、结实、挺拔,同时还有着一段不*凡的经历,是什么样不*凡的经历呢?让我们先来观看动画视频。(出示动画视频)

  2、看到同学们看得如此的认真,老师为你们感到高兴,可是这棵橡树着急得快要哭了,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这里要修路了)

  3、原来打算修的是一条怎样的路?(出示课件)

  (这条路将会宽阔、*坦又漂亮)

  师:(欲情故纵)多美的橡树啊,可惜它长的不是地方——长在了马路旁边。现在要在这儿修公路,而且是一条宽阔、*坦又漂亮的路。这棵树挡住了去路,怎么办呢?

  (二)朗读交流

  1、请四个同学分段来朗读4、5、6、7自然段。

  2、齐读第四自然段,体会工程师和工人们处理橡树与路时的内心感受。

  (工人们和工程师一样,内心很矛盾、很无奈、更是着急。橡树阻碍了修路的'进程,但如果砍掉这么好的一棵橡树,又令人不舍。)

  3、分角色朗读5、6自然段,体会工程师和工人们的内心态度。

  出示句子。

  工程师为——叹了口气。

  工人们为——叹着气。(师示范叹气,学生叹气)

  4、他们为什么都叹气呀?最后路修成了什么样?

  (想办法,绕开橡树修路,最终路呈马蹄形。)

  5、一条笔直的公路就这样变了个弯儿,和笔直的路比起来,谁更好?

  “笔直”与“弯曲”在这句话里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作为公路,自然是“宽阔、*坦、漂亮、笔直”为好,但人们为了保护橡树却将其筑成“弯曲”的,显示了人们爱护树木、注意环保的高尚品质。所以,坐车过往这里的人是如何称赞筑路人的?

  6、齐读最后一段话:“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出示课件)

  (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7、说说,筑路人的高尚表现在哪些地方?

  (工程师和工人们保护橡树,珍爱橡树。这是出于对环境的保护,出于对生命的尊重。这是一种善待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崇高品质,所以称他们是“高尚”的人)

  活动4【活动】

  交流讨论

  四、课外延伸

  1、观看滥砍滥伐、开山毁林的图片(课件出示),思考:作为一个学生,我们该如何去做?”(学生交流讨论,说说自己的感受)

  2、(学生交流讨论后发言,说说自己的感受,教师结合《小村庄的故事》小结,引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教育学生,增强学生法律知识)(出示课件)

  活动5【讲授】

  课堂总结

  五、课堂总结

  1、“为了美好的家园,我们一定要做一个高尚的人”(课件出示)

  2、同学们,“高尚”不能只是挂在嘴边,要付诸于行动,要从你做起,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今天,学了《路旁的橡树》,老师希望你们把这颗“高尚”的心带回家去,去影响你身边的每一个人。为了美好的家园,我们一定要做一个高尚的人。

  活动6【作业】作业安排

  六、作业安排(任选一题)

  1、回去把这个感人的故事说给爸爸妈妈听。

  2、学完课文,你想对自己说些什么?写下来。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2

  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读懂课文内容,树立环保意识,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教法学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小组合作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出示学*目标

  二、自学指导(明确自学内容、方法、时间和要求,可渗透在以下的几次先学后教过程中)

  三、比读书

  1、先学: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想办法理解生词。(3分钟)

  2、后教(6分钟)

  1)同桌认读生字,出示生词开火车认读。

  2)指名学生轮流朗读课文,先后进生,后优生,每人一段,有错即停,有错就纠。

  3)全班交流,理解词语。指名提出不理解的词语,由学生回答。教师可提问检测:楔子等,指名回答,学生评议纠正。

  四、比概括主要内容(二读课文)

  (先学)自学指导,要求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主要内容,3分钟后比谁的正确。

  (后教)讨论。理清文章顺序,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主要写了什么。(3分钟)

  五、比说话

  1、自学指导:读了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2、议读与质疑。其他同学对于别人的朗读和发言,给与评价,提出不同的见解。如有疑问也可提出。一点要通过读书、思考、议论去认识。

  如选读“筑路工人突然停下来”这段课文时,要把你对高大、挺拔的橡树的兴趣、爱惜之情读出来,要拿高大的橡树引起筑路工人的关注和爱惜的心理读出来。议读时要对筑路工人自觉保护橡树的心理有所感悟,意识到“砍树容易栽树难”的道理。

  “如选读工程师与工人沉默”的'部分——第4-6自然段时,要从工程师和工人的神态、动作、言语中体会他们的心理。工程师要执行自己设计的工程计划,工人在工作中遇到了问题。他们在保护橡树上获得了一致。如选读最后几段课文时,要对公路上弯曲城马蹄形有所认识、有所感悟。重点是读好人们的赞叹,体会保留橡树在人们心中的广泛影响。同时放开让学生畅谈自己的认识——由课文引向学生生活,由他律诱发自律。

  3、齐读第九自然段,小组讨论。

  4、联系地方实例,说说你读后的感想。

  六、拓展阅读:乐园90页《马克吐温保护树木》

  七、当堂训练:

  1、抄写课文中的比喻句。

  2、做乐园89页的我会做。

  作业:你还看到或听到哪些保护树木和环境的事例?

  板书设计:

  28路旁的橡树——粗壮、结实、挺拔

  公路——笔直、马蹄形

  工程师——有一棵高尚的心。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今天学*的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发人深思的故事。读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二、自由读课文,思考

  课文里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语句读通顺。

  2、检查自读效果。

  3、交流。你们读懂了什么?谁能把这个故事说一说?(整体感知)

  三、练读、议读、质疑

  1、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欣赏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提要求:(1)把语句读流利;(2)读你自选的这部分,你想到了什么?

  2、议读与质疑。其他同学对于别人的朗读和发言,给与评价,提出不同的见解。如有疑问也可提出。一点要通过读书、思考、议论去认识。

  (1)如选读“筑路工人突然停下来”这段课文时,要把你对高大、挺拔的橡树的兴趣、爱惜之情读出来,要拿高大的橡树引起筑路工人的关注和爱惜的心理读出来。

  议读时要对筑路工人自觉保护橡树的心理有所感悟,意识到“砍树容易栽树难”的道理。

  (2)“如选读工程师与工人沉默”的部分——第4-6自然段时,要从工程师和工人的神态、动作、言语中体会他们的心理。工程师要执行自己设计的工程计划,工人在工作中遇到了问题。他们在保护橡树上获得了一致。

  (3)如选读最后几段课文时,要对公路上弯曲城马蹄形有所认识、有所感悟。重点是读好人们的赞叹,体会保留橡树在人们心中的广泛影响。同时放开让学生畅谈自己的认识——由课文引向学生生活,由他律诱发自律。

  四、练*地方实例,说说你读后的'感想。

  可启发学生对周围环境的关注,寻找有关的实例或资料来说说感想。

  教后小结: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类课文要求学生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独立阅读,交流合作,读懂课文。学*本课,按照练读——选读——质疑——议读等方式,促使学生生生互动起来,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使学生受到了环保教育,培养了学生的关注自然、关注人类生存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

  感情朗读,培养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上节课,我们学*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生:不要乱砍树木,爱护树木。

  2、今天,我们又要学*一片与树木有关的故事。(板题读题)

  3、你见过橡树吗?它全身上写都是宝,木材可以做家具,树皮可以作染料,叶子可以喂蚕,蚕宝宝长大突出的丝可以做衣服。听了老师的讲解,你觉得橡树是一种怎样的树?

  生:珍贵的树。

  二、初读课文

  1、带着对橡树的喜爱,自由的读课文,把句子读顺,生字连词画下,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说。

  2、请小老师领大家读读生字宝宝。(正音)

  3、把生字宝宝读给同桌听听。开火车读生字。(检查读音)

  4、这些词语中,你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解释“楔子”与“沥青”。

  “楔子”:建筑用作标示的工具,类似木桩的小木棍,一头削尖。

  “沥青”:又称柏油,是铺路的材料,具有柔软性。

  三、悟读课文

  1、带着生字宝宝读课文。指名读。(检查朗读)

  2、看图,你觉得公路是怎样的?橡树是怎样的?谁能读出它们的特点?

  3、从二句中,你发现了什么?生:二句都是比喻句。

  4、把什么比做什么?如果没有比喻部分好不好?为什么?

  5、小组交流:为什么说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他们的高尚?用笔画一画,又脑想一想,有嘴读一读,评一评哪个小组找得既准确读得又有感情?

  6、指导朗读。指名读、小组读、男女生读、分角色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读出筑路工人的矛盾、担心、发愁,及决定后的轻松。

  7、你从筑路人的行动中感受到了什么?生:爱护树木、保护环境。

  8、是啊!如此珍爱树木,怎能不说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说一说,我们该怎样做一个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环保小卫士呢?

  四、赏读课文

  带着你的感情,朗读全文。

  五、作业

  根据学校情况,为学校的绿化、美化提一提建议。

  【板书设计】

  橡树:珍贵、像哨兵

  高尚的心(爱护树木、保护环境)

  公路:笔直、马蹄形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5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与一棵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有关的故事。变现了人们对一草一木的珍惜,赞扬了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环境保护意识。语言纯朴,情节简单,所反应的人们的行为非常高尚。

  知识梳理

  体会人们在保护橡树的过程中体现出的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设计理念

  这篇课文语言朴实,真实感人。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一些重点的词句,多读多想,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所要赞扬的精神。教学中还要多给学生读书的机会,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中理解,读中悟情,把对筑路工人高尚行为的赞美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筑路人高尚的心。

  3.从筑路工人和工程师的话中受到启示,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学*重点

  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表现出的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学*难点

  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教育,培养学生爱护花草树木,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引导法

  细读课文,展开联想。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1.出示宽阔笔直的公路和高大的橡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形容一下。

  2.齐读课题。

  3.小组交流、讨论。

  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用时:8分钟)

  1.从导读入手,让学生自由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认读,可在检查学生朗读时纠正读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2)理解词语。

  3.指名读课文,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宽阔()挺拔()楔()子

  4.理解词语。

  延伸:延长,伸展。

  挺拔:直立而高耸。

  沉重:分量大;程度深。

  责备:批评指摘。

  高尚:道德水*高。

  沉默不语:不说话。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5分钟)

  引导学生用段意叠加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看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先小组交流,再指名说说。

  四、细读课文,品味升华(用时:17分钟)

  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2.引导学生画出描写橡树的句子,读一读。

  3.引导学生想象:看到这样一棵高高的橡树,筑路人有什么反应呢?

  4.引导学生针对上面的第二句话进行提问:工程师心里在想什么?工人们心里又在想什么?学生分组讨论。

  5.体会工程师的话“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的意思。

  6.引导学生默读课文,画出能体现工程师和工人们“高尚的心”的句子,抓住其中的重点词语,说一说你的体会。

  7.说一说自己读文后的体会。

  8.学生讨论、交流。(为了保护橡树,工程师让公路在橡树边拐了一个马蹄形的弯儿,既保住了这棵橡树,又圆满地完成了筑路计划。)

  9.学生读文,画出句子。

  10.小组内交流、讨论。

  11同桌交流、探究。(这么一棵粗壮、挺拔的橡树,伐了它,真是可惜。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

  12.通过读文,小组内研究工程师的话的意思。(上级领导不会责备我们了,热爱大自然的人们也不会责备我们了。)

  13.学生画出相应的句子。

  14.自由读文,说一说体会。

  五、巩固学*(用时:5分钟)

  引导学生积累词句。如果学生有兴趣,可以把自己认为优美的词句摘抄下来。

  1.学生积累词句。

  2.小组交流。

  3.全班展示。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板书课题

  1、有位苏联的教育家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人们都为此感动,你想听吗?

  2、学生老师齐读课文。

  3、读准要求认识的字。

  二、认读课文,领悟道理

  1、以小组为单位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你能读懂哪一个自然段?

  3、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4、辩论:建筑计划可以修改吗?

  5、说说课文那些地方最使你感动?

  6、你同意“筑路工人有一颗高尚的心”这种说法吗?

  7、学生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8、师:你现在是一位乘客,坐车经过了这课橡树,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三、总结升华

  1、你从建筑工人的做法中懂得了什么?

  2、爱护树木,正当环境小卫士,你有什么建议能给大家提出来吗?

  第二课时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

  二、积累词句,把自己认为优美的词句摘抄下来

  【教学反思】

  自*、预读课文以后,议论到工程师在树旁100米的地方,打了一个桩时,我让学生到黑板上在橡树和公路旁,画一画“桩”的位置。竟然有许多种,讨论出正确的位置以后,再让学生画好公路在树旁边的走向及完整的样子,很好的解决了对课文意思的理解,感受到了人们爱护树木、保护环境、保护文物的良苦用心。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7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资料。

  2、本课生字不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认读,可在检查学生朗读时纠正读音。

  3、教学这篇略读课文,可以通过学生自主阅读领会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就自己读后的感受与同学进行交流。

  对于主要内容的把握,学生不会遇到太大的困难,但要注意体会人们在处理这棵橡树与路时的心情和开始时不同的态度。

  ⑴ “突然,工人们停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工人为什么停下来,他们看到了什么,又是在想什么呢?原来,“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这棵橡树“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同时与环境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它又是一个“美”的象征。面对这个结合着生命与美感的高大的橡树,他们或者是为橡树的生命力与美感所震撼,或者是不愿砍伐橡树埋上排水管,总之工人们停了下来。学生阅读时要注意读好“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这句话,声音要响亮、有气势。

  ⑵ “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为什么工程师和工人们都沉默不语呢?工程师“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表明他在此时也注意到了那棵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美感的橡树,内心深处同样也受到了震撼,因此没有命令工人将其砍倒,但该怎样做呢?他也还不是很清楚,于是工程师沉默不语;工人们不想砍掉这棵橡树,但又必须得到工程师的同意,他们沉默不语是在等待工程师考虑清楚以后作出安排。学生们读这两句话,语速要舒缓、语调要略显低沉,以便表达出人们当时肃穆、不知如何是好的情境。

  ⑶ “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一个“长久地”说明了工程师在内心深处经历了比较复杂的心理斗争,他“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那么,工程师是为什么叹气呢?联系上下文可以知道,一方面橡树应该得到保护,另一方面“(要修筑公路的)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使公路绕过橡树,但这样一来,公路就不会像箭一样笔直了,因此,这声叹息含蓄地传达出工程师为了保护橡树,在没有改变筑路计划的前提下而不得不作出的无奈的选择。“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表明工人们在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之前,看到工程师在叹气,内心非常担心、沉重。这两句话语速也要舒缓、语调同样要略显低沉。

  ⑷ “‘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工程师说。‘橡树也不可以砍。’工人们说。”工程师的话是陈述了一个客观的事实,因此,他的语气应该比较*静。工人们的话则是出于对橡树的爱护,因此他们的话应该含有一定的激动的情绪,读出来应该略显激动。

  ⑸ “工程师拿出一根楔子,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他轻声地说。”工程师的行动给了工人们一个最好的答复,也使整个事件得到了较为圆满的解决;“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表明了工程师在解决问题之后的一种轻松心态。因此,这段话读起来要轻快,但一连串的动作名词“拿出、走到、打进”,语速稍缓、语气略重。

  ⑹ “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笔直”与“弯曲”在这句话里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作为公路来讲,自然是“宽阔、*坦、漂亮、笔直”为好,但人们为保护橡树却将其筑成“弯曲”的,显示了人们爱护树木、注意环保的高尚品质;“只在一个地方”则突出地强调了人们的良苦用心,只有一个弯儿,这个弯儿还是为橡树特别设置的。因此,这句话中的“笔直、只有一个地方、弯曲”需要注意重读。

  ⑺ “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不约而同地赞叹”,表明人们都很认同、赞赏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决定、行为(正应了上文工程师的那句话“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因此,他们也赢得了人们的尊重;“高尚的心”则是对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非常准确的、也是最好的评价。学生阅读时要注意这两处的词语。在准确把握主要内容和领会人物心情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以小组或全班为单位,围绕课文前面导语中提到的“交流一下对这件事的看法”进行讨论交流。

  4、引导学生积累词句。如果学生有兴趣,可以把自己认为优美的词句摘抄下来。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8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今天学*的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发人深思的故事。读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二、自由读课文,思考

  课文里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语句读通顺。

  2、检查自读效果。

  3、交流。你们读懂了什么?谁能把这个故事说一说?(整体感知)

  三、练读、议读、质疑

  1、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欣赏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提要求:(1、)把语句读流利,(2、)读你自选的这部分,你想到了什么?

  2、议读与质疑。其他同学对于别人的朗读和发言,给与评价,提出不同的见解。如有疑问也可提出。一点要通过读书、思考、议论去认识。

  (1)如选读“筑路工人突然停下来”这段课文时,要把你对高大、

  挺拔的橡树的兴趣、爱惜之情读出来,要拿高大的橡树引起筑路工人的关注和爱惜的心理读出来。

  议读时要对筑路工人自觉保护橡树的心理有所感悟,意识到“砍树容易栽树难”的道理。

  (2)“如选读工程师与工人沉默”的部分——第4-6自然段时,要

  从工程师和工人的神态、动作、言语中体会他们的.心理。工程师要执行自己设计的工程计划,工人在工作中遇到了问题。他们在保护橡树上获得了一致。

  (3)如选读最后几段课文时,要对公路上弯曲城马蹄形有所认识、

  有所感悟。重点是读好人们的赞叹,体会保留橡树在人们心中的广泛影响。同时放开让学生畅谈自己的认识——由课文引向学生生活,由他律诱发自律。

  四、练*地方实例,说说你读后的感想。

  可启发学生对周围环境的关注,寻找有关的实例或资料来说说感想。

  教后小结: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类课文要求学生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独立阅读,交流合作,读懂课文。学*本课,按照练读——选读——质疑——议读等方式,促使学生生生互动起来,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使学生受到了环保教育,培养了学生的关注自然、关注人类生存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9

  【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第八课《路旁的橡树》,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写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一遍。

  这节课的学*目标是: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生读)

  二、先学环节

  (一)自学指导

  1. 朗读课文,把不认识和不理解的生字词用笔圈出来,并借助工具书自行解决。

  2. 学生自读课文。

  (二)自学检测

  师:请同学们接读课文,要求读的同学读准字音,声音洪亮,听的同学认真听,发现问题及时举手纠正。

  1.抽生接读课文。

  2.板书易错字,生齐读易错字。

  3.检测:

  生做自主检测1、2题

  4.师生对改、生订正。

  三、后教环节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下面我们继续学*。

  (一)请同学们自由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工程师和工人们为什么都沉默不语?

  2.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为什么叹气?工人们又为什么叹气?

  (二)生生合作,展示交流

  展示同学交流的是本小组成果,要运用普通话,声音洪亮,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进行补充和评价。

  精讲点拨提示:

  1.工程师沉默不语是因为他注意到了那颗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美感的橡树,内心深处也受到了震撼,因此没有命令将其砍倒,但该怎样做呢?他也不是很清楚,于是沉默不语;工人不想砍掉这棵树,但又必须得到工程师的同意,他们沉默不语是在等待工程师考虑清楚以后作出安排。

  2.工程师叹气是因为为了保护橡树,再没有改变筑路计划的前提下,不得不作出的无奈的选择,工人们叹气表明在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之前,看到工程师在叹气,内心非常担心、沉重。

  通过学*这篇课文,我们看到了人们为了保护橡树作出了很大努力,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为保护环境而尽自己的努力。

  四、训练环节

  按要求认真规范完成训练题目

  1.拼一拼,连一连。

  xiàng xiē yántí guàn

  延 橡 楔 灌蹄

  2.我会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一( )城市 一()公路一( )树林

  两( )工程师 一()楔子一()心

  3. 区别形*字并组词

  像() 拔() 延( ) 罐() 橡() 拨() 廷( ) 灌() 结束语

  一节课的学*中,谈谈你收获了什么?

  五、板书设计

  8 路旁的橡树

  工程师 筑路工人

  高尚的心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

  感情朗读,培养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上节课,我们学*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生:不要乱砍树木,爱护树木。

  2、今天,我们又要学*一片与树木有关的故事。(板题读题)

  3、你见过橡树吗?它全身上写都是宝,木材可以做家具,树皮可以作染料,叶子可以喂蚕,蚕宝宝长大突出的丝可以做衣服。听了老师的讲解,你觉得橡树是一种怎样的树?

  生:珍贵的树。

  二、初读课文

  1、带着对橡树的喜爱,自由的读课文,把句子读顺,生字连词画下,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说。

  2、请小老师领大家读读生字宝宝。(正音)

  3、把生字宝宝读给同桌听听。开火车读生字。(检查读音)

  4、这些词语中,你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解释“楔子”与“沥青”。

  “楔子”:建筑用作标示的工具,类似木桩的小木棍,一头削尖。

  “沥青”:又称柏油,是铺路的材料,具有柔软性。

  三、悟读课文

  1、带着生字宝宝读课文。指名读。(检查朗读)

  2、看图,你觉得公路是怎样的?橡树是怎样的?谁能读出它们的特点?

  3、从二句中,你发现了什么?生:二句都是比喻句。

  4、把什么比做什么?如果没有比喻部分好不好?为什么?

  5、小组交流:为什么说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他们的.高尚?用笔画一画,又脑想一想,有嘴读一读,评一评哪个小组找得既准确读得又有感情?

  6、指导朗读。指名读、小组读、男女生读、分角色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读出筑路工人的矛盾、担心、发愁,及决定后的轻松。

  7、你从筑路人的行动中感受到了什么?生:爱护树木、保护环境。

  8、是啊!如此珍爱树木,怎能不说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说一说,我们该怎样做一个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环保小卫士呢?

  四、赏读课文

  带着你的感情,朗读全文。

  五、作业

  根据学校情况,为学校的绿化、美化提一提建议。

  【板书设计】

  橡树:珍贵、像哨兵

  高尚的心(爱护树木、保护环境)

  公路:笔直、马蹄形


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精选10篇)(扩展9)

——《路旁的橡树》优秀教案(五)份

  《路旁的橡树》优秀教案 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筑路人高尚的心。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难点

  理解“高尚”的意思,知道为什么这种保护橡树的行为是“高尚”的。

  教具准备:词语、橡树图片、重点语段

  预*提纲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查词典,解决词语疑难。搜集橡树和描写树木的词语。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仔细观赏。

  2.你看到了怎样一棵橡树?请用一句话说说它的特点。(要求学生说话时用上课前搜集的词语,使语句更生动。)

  3.多美的橡树啊,可惜它长的不是地方——长在了马路旁边。现在要在这儿修公路,这棵树挡住了去路,路是一定要修的,这棵橡树的命运又应如何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篇令人感动的《路旁的橡树》。(板书课题)指导读好课题。

  二、检查预*,扫清字词障碍。

  1.指名读课文,指导读正确。并读读下列词语:(出示)

  公路 宽阔 *坦 漂亮 马蹄

  橡树 粗壮 结实 挺拨 高尚

  2交流。讲一个什么故事?读后你有什么想说的话?(整体感知)

  三、再读课文,交流质疑

  1.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最欣赏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提要求:(1)把语句读流利(2)读你自选的这部分,你想到了什么?(3)其他同学有什么疑问和想法?

  2.议读与质疑

  (1)如选读“筑路工人突然停下来”这段课文时,要把你对高大、 挺拔的橡树的兴趣、爱惜之情读出来,要拿高大的橡树引起筑路工人的关注和爱惜的心理读出来。议读时要对筑路工人自觉保护橡树的心理有所感悟,意识到“砍树容易栽树难”的道理。

  (2)“如选读工程师与工人沉默”的部分——第4-6自然段时,要从工程师和工人的神态、动作、言语中体会他们的心理。工程师要执行自己设计的工程计划,工人在工作中遇到了问题。他们在保护橡树上获得了一致。

  (3)如选读最后几段课文时,要对公路上弯曲城马蹄形有所认识、 有所感悟。重点是读好人们的赞叹,体会保留橡树在人们心中的广泛影响。同时放开让学生畅谈自己的认识——由课文引向学生生活,由别人的故事诱发自己保护环境的行为。

  3.现在你来说一说:为什么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高尚”的,举例说明生活中还有哪些行为是“高尚”的。

  4.总结:对一棵树,如此珍爱:这不是*常的行为,这是对环境的保护,对生命的尊重,怎能不说筑路人的心是高尚的心呢!

  四、结合实例,说说你读后的感想

  可启发学生对周围环境的关注,寻找有关的实例或资料来说说感想。

  五、布置作业

  联系第七课《小村庄的故事》,假想有三人逃生到此,看到这棵路旁的橡树,他们会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写在练笔本上。

  《路旁的橡树》优秀教案 2

  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筑路人高尚的心。

  3、 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课前准备:

  1、 课件。

  2、 搜集有关人类破坏或保护环境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 比较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小村庄的人们为了眼前的利益,为了眼前的“不错”的生活,几乎砍光了整座山的树林,结果毁灭了家园。这节课我们学*《路旁的橡树》,

  看看又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1、 板书课题:路旁的橡树。

  2、 你们见过橡树吗?(出示橡树图,橡树就是栎树,结有果实。)

  二、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 初读全文,读准字音。

  2、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主要写筑路工人为了保住橡树而绕开树铺路的故事。)

  三、思考讨论、深入理解。

  1、 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什么是“*坦”(不倾斜,无凹凸,像静止的水面)

  2、 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1) 筑路工人为什么突然停下来?

  (因为筑路工人发现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结实挺拔,就像哨兵一样,所以筑路工人突然停下来。)

  (2) 挺拔的橡树是什么样?(直立而高耸)

  (3) 为什么工程师不说话,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因为他们都看到长得这么粗壮的橡树,舍不得砍掉。但如果按工程计划筑路,保证公路直,就必须砍掉橡树,所以他们都沉默不语。)

  3、 学*五——七自然段。

  (1) 你能把“责备”换一个意思相*的词吗?

  (2) “计划不可以修改,橡树也不可以砍”这句话你怎么理解?他们说话的语气是怎样的?

  (工程师的话陈述了一个客观的事实,因此他的语气比较*静。工人们的话则是出于对橡树的爱护,因此他们的语气比较激动。)

  4、 学*八——九自然段。

  (1)“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找一找这句中的一对反义词,这句话为什么这样写?

  (这一对词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作为公路来讲,自然是“宽阔、*坦、漂亮、笔直”为好,但人们为保护橡树却将其筑成“弯曲”的,显示人们爱护树木,注意环保的高尚品质。)

  (2)“在一个地方”指的哪里?(指橡树生长的地方)

  (3)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不约而同地赞叹”,这句话表明了什么?(人们都很认同、赞赏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决定、行动,因此,他们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4)“高尚的心”指什么?(是对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非常准确,也是最好的评价。)

  三、 总结:

  筑路工人绕树修路,保护环境,给人们一个美好的家园,所以说他们有一颗高尚的心。

  四、扩展练*

  1、 同学们请看这几幅图,从图中发现了什么?

  (红色污染、粉尘污染给大自然带来灾害,破坏了环境,我们谁都希望自己生活在一个清洁、美丽、舒适的环境里,所以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保护环境、爱护环境,做一名像工程师一样的人,有一颗高尚的心,只要大家都努力,在大家的保护下,我们的环境风景如画、景色宜人,请看这美好的风景。

  五、 小练笔

  你想对工程师说些什么?写下来读给同学们听!

  《路旁的橡树》优秀教案 3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路人高尚的心。

  【教学重点】

  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准备】

  1、,理解“高尚”一词的意思。联系生活及读书经历,想想哪些行为是高尚的。

  2、投影:课文插图及最后一句话。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根握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思考:课文将了一件什么事?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二、检查自学效果,组织交流

  1、指名读课文,指导读正确。并读读下列词语:

  公路 宽阔 *坦 漂亮 马蹄彤

  橡树 粗壮 结实 挺拨 高尚

  2、交流思考题:

  ⑴ 交流第一个问题: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⑵ 交流看法:

  ① 小组内交流。

  ② 全班交流:要尊重学生的想法。

  引导重点交流:

  出示投影片:插图及课文景后一句话。

  ③ 读、齐读这句话:

  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④ 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高尚”的,举例说。

  ⑤ 为什么说筑这条路的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读书,找依据,讨论交流。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讲:

  第一:遇到橡树,停止埋排水管。

  工人为什么停下来,他们看到了什么,又是在想什么呢,(“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这棵橡树“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同时与环境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它又是一个“美”的象征。面对这个结合着生命与美感的高大的橡树,他们或者是为橡树的生命力与美感所震撼,或者是不愿砍伐橡树埋上排水管,总之工人们停了下来。)

  指导读时注意读好“那么粗状、结实、挺拨,就像摹的哨兵一样”这句话,声音要响亮、有气势。)

  第二:工程师沉默,工人也不语,都叹气,他们深恐伤害了橡树,可又想不出办法保护它。

  读这两句话,语速要舒缓、语调要略显低沉,以便表达出人们当时肃穆、不知如何是好的情境。

  第三:“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

  第四:想办法,绕开橡树修路,最终路呈马蹄形。

  “笔直”与“弯曲”在这句话里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作为公路来证明,自然是“宽阔、*坦、漂亮、笔直”为好,但人们为了保护橡树却将其筑成“弯曲”的,显示了人们爱护树木、注意环保的高尚品质;“只在一个地方”则突出地强调了人们的良苦用心,只有一个弯儿,这个弯儿还是为橡树特别没置的。因此,这句话中的“笔直、只有一个地方、弯曲”需要注意重读。

  3、总结:

  对一棵树,如此珍爱:这不是*常的行为,这是对环境的保护,对生命的尊重,怎能不说筑路人的心是高尚的心呢!

  三、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抄写练*(任选一题)

  1、抄写你喜欢的一段话。

  2、抄写下面词词:

  宽阔 *坦 漂亮 笔直 粗壮 结实 沉重 赞叹 高尚

  《路旁的橡树》优秀教案 4

  【教学内容及分析】

  《路旁的橡树》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8课内容。此文是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工人们在修建公路时,发现一颗粗壮、结实、挺拔的大橡树挺立在路基的中央。为了保护橡树,工人们与工程师经过精心设计,在不改变筑路计划的前提下,是公路在橡树边拐了一个马蹄形的弯,既保护了橡树,又圆满的完成了筑路计划”的故事。表现了人们对草木的珍惜,赞扬了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环境保护意识强。

  本文语言质朴,情节简单,所反映的人们的行为非常高尚。选编的意图是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筑路人高尚的心。

  3、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准备】

  1、查字典,理解“高尚”一词的意思。联系生活及读书经历,想想哪些行为是高尚的。

  2、搜集有关人类保护或破坏自然环境的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比较导入 揭示课题

  第7课的内容是什么?人们是怎样对待橡树的?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根握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思考:课文将了一件什么事?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三、检查自学 组织交流

  1、指名读课文,指导读正确。并读读下列词语:

  公路 宽阔 *坦 漂亮 马蹄

  橡树 粗壮 结实 挺拨 高尚

  2、交流思考题。

  (1)交流第一个问题: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看法。

  A、小组内交流。

  B、全班交流。要尊重学生的想法。

  ①引导重点交流:

  (出示投影片)插图及课文景后一句话。

  ②齐读这句话。

  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③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高尚”的,举例说。

  ④为什么说筑这条路的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C、读书,找依据,讨论交流。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讲:

  第一:遇到橡树,停止埋排水管。

  工人为什么停下来,他们看到了什么,又是在想什么呢? (指导读时注意读好“那么粗状、结实、挺拨,就像摹的哨兵一样”这句话,声音要响亮、有气势。)

  第二:工程师沉默,工人也不语,都叹气,他们深恐伤害了橡树,可又想不出办法保护它。

  读这两句话,语速要舒缓、语调要略显低沉,以便表达出人们当时肃穆、不知如何是好的情境。

  第三:想办法,绕开橡树修路,最终路呈马蹄形。

  3、总结评价:对一棵树,如此珍爱:这不是*常的行为,这是对环境的保护,对生命的尊重,怎能不说筑路人的心是高尚的心呢!

  四、联系实际 拓展延伸

  1、出题提问:结合实际,你还能想出什么好办法吗?

  2、思考讨论

  3、交流汇报

  五、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布置练*

  1、抄写你喜欢的一段话。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一听。

  【板书设计】

  8、路旁的橡树

  橡树

  ↓ ↗高尚的心

  修路——-——————工人 ↑↓

  ↓ ↘保护环境

  马蹄形

  《路旁的橡树》优秀教案 5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3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教育,培养爱护花草树木、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步骤:

  (一)揭示课题

  1.如果在修一条路时,前面遇到一棵树,你打算怎样办?

  2.这节课我们来学*第11课《路旁的橡树》。

  (二)自学

  出示自学提示

  ①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②一边读、一边想:每段讲的是什么?

  ③把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反复读。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说一说:每段讲的是什么?

  理解宽阔、*坦、沉重、不约而同、赞叹等词语。

  2.置疑

  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交流。

  (四)再读课文

  1.一边读、一边想:为什么人们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说明了什么?

  2.大家讨论、交流。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总结

  学了这篇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想法?

  在选择是保树,还是砍树修路时,筑路人毅然选择了保树,宁可多费力气,多花钱,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精选10篇)(扩展10)

——《路旁橡树》说课稿(5)份

  《路旁橡树》说课稿 1

  一、朗读课文

  师:(板书路旁的橡树)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第28页,今天我们学*第8课《路旁的橡(xiàng)树》。请同学们用铅笔,把课文中的生词圈(quān)起来。然后,每个生词齐读三遍。

  说课:教师要教会学生学*的方法。拿铅笔看书,在课本上做记号,是一种很科学的学*方法。这种*惯的养成,会使学生终身受益。关于《拿铅笔看书的思维科学》,有一位学生写过一篇作文。还有一位学生,写过一篇《语文笔记应该做在语文课本上》。学生写的这些作文,也是对我教学经验的总结。

  生:齐读,教师领读:

  橡(xiàng)树延(yán)伸挺拔(bá)楔(xiē)子

  沥(lì)青马蹄(tí)形高尚(shàng)

  说课:课文中的生字,是本课的难点。要首先突破。

  师:在同学们齐读课文之前,我们来听一遍课文的朗读录音。

  说课:教师事先通过互联网搜寻有关课文朗读的录音,下载到MP3播放器里面,通过小型有源音箱播放,对学生了解课文朗读的语气语调、感情色彩,很有好处。也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增添课堂学*的乐趣。只是教师就要费神了,在备课上要多花一些精力。

  师:(录音播放完毕)好。请同学们齐读课文《路旁的橡树》。

  说课:读书的方法,有点某个学生读,有轮读、分组读、教师范读等。我认为,注重齐读,有很多好处。

  生:(齐读)

  路旁的橡树

  从北方到南方的两座大城市之间,人们打算修建一条公路。这条公路将会宽阔、*坦又漂亮。

  开始筑路了。一天,工人们来到田野上,那里长着一片不大的灌木林。工程师批示未来的路要铺在哪里,工人们就往土里埋进排水管。

  突然,工人们停了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

  “计划(huà)是不可以修改的。”工程师说。

  “橡树也不可以砍。”工人们说。

  工程师拿出一根楔子,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他轻声地说。

  几年过去了,一条宽阔的沥青公路从北方延伸到南方。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师:刚才,同学们把课文齐读了一遍,有几个字发音不大准,现在,校正一下。

  说课:这种现象,在教学中是常见的。我们的备课,不可能备得完美无缺。学生是一群有思维、有个性的个体,课堂教学中,要注意灵活机动。

  师:(教师备有翻阅迅速的四角号码字典,立即在课本上作出记号,板书在黑板上。这时,教师要在课本上做记号、作笔记,这些事情站着做,显然是不方便的。这里,也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问他们:刚才朗读时,有哪几个字的音发得不准。请上讲台来写出发音不准的字和拼音。)

  说课:要学生上讲台翻字典,写生字、拼音,这应该形成一种*惯。把这当作是一种竞赛,看谁翻得又快又准,看谁是冠军!由此激发学生学*的热情,养成翻字典的*惯。

  二、讲解课文

  说课:本部分讲解课文,是本课的重点。目的是使学生理解课文,增长知识,丰富智慧,培养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讲解课文的方式,是由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采取启发式的方法。

  师:

  1、第3自然段:工程师为什么叹气?工人们为什么叹气?

  2、第4自然段:工程师为什么说“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

  3、第5自然段:工人为什么说“橡树也不可以砍”?

  4、第6自然段:工程师拿出一根楔(xiē)子,做了什么事?他为什么这样做?

  5、第7自然段:公路有一个弯,好不好?

  6、第8自然段:人们为什么赞叹“筑路的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以上问答,教师提问,学生自由竞答。教师因势利导,学生气氛热烈。课堂教学达到高潮。

  三、学生提问

  任何课堂教学设计,都不可能完美。学生也不可能是机器,任你摆布。这里,设计一个“学生提问”环节,一是可以弥补教师备课之疏忽和不足,二是可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质疑问难的能力。

  四、课后作业

  1、在语文练*本上,把课文的生字和拼音,每个字和拼音写半行或一行。

  2、学*了这篇课文,请每位同学写一篇感想,题目自己定。

  《路旁橡树》说课稿 2

  一、说教材

  本文讲述的是一棵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的故事。在南北的两座大城市之间,准备修一条公路,在公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工人们遇到一棵高高挺立的橡树。为了保护这棵树,筑路工人与工程师经过精心的设计,在不改变筑路计划的前提下,公路在橡树边拐了一个马蹄形的弯儿,既保护了这棵橡树,又圆满完成了筑路计划。这个故事,表现了人们对一草一木的珍惜,赞扬了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特别强调三个维度的有机整合,基于以上设计理念,以及中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认知水*的特点,在教学中我拟定了以下几点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读流利课文。

  2、自主学*,潜心会文,培养独立的阅读能力。

  3、静心涵咏,读中感悟,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学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以上目标着力反映知识与能力,强调过程与方法,同时,注意本文的价值取向,我想能较好的反映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

  三、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本文是略读文章,我拟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独立自主地阅读文章,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的一种高尚的心,联系实际为保护环境作出自己的努力。

  四、说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教必有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言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的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中知识和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这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主要采用“导读法”,“质疑法”等教学方法,引领学生参与,感悟文本,使语文课堂充满自主的气息,探究的味道。比如以“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你有没有发现这句话中的矛盾之处?”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阅读反思,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堂的开放性和语言课与生活与社会相结合的特点。

  五、说教学流程:

  本课我预设1课时完成。下面我将详细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一)、揭题存疑

  1、直接板书课题:路旁的橡树。

  2、引导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问题想提吗?

  (预设学生提出的问题有:这是一颗怎样的橡树?它和我们有什么关系?人们是怎样对待它的?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棵橡树呢……)

  (“疑”是“研”之源。围绕学生质疑的问题来开展阅读研究,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阅读研究更有意义,也更有情趣。)

  (二)、初读初读释疑

  1、自由读课文,画出难读的,难理解的词语。

  2、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先自己试着划划找找答案。

  3、交流:

  1)、提出难懂的词语,互相交流理解。(如:*坦,延伸、沉重、楔子、责备、不约而同等)

  2)、交流读文后对刚才所提问题的思考,

  板书: 工程师 修路

  路旁的橡树

  工人们 保树

  马蹄形

  (这环节的设计是第一层次的质疑和解疑,其实已经实现了对文本的初步感知,从整体上解读了课文的脉络和主要元素。对略读课文的教学来说,粗知是自主深入阅读的基础。)

  (三)、引发质疑

  1、简介本文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2、引发读文中的矛盾。

  1)、导入:这么一位享有盛誉作家,却在文章中落下了一个“败笔”。

  课件出示句子:它像箭一们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2)、师:你有没有发现这句话中的矛盾之处?

  学生通过朗读,发现同一句中,出现了“笔直――弯曲”这一矛盾之处,这“只在一个地方”是指什么?

  3)师再切入:苏霍姆林斯基为什么这样写呢?

  (这一环节,抓课文解读的“矛盾点“切入,用问题推进学生的阅读思辨,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以便更多角度开拓学生的认知空间)

  (四)、自主研读,提示文旨,分六步设计:

  1、确定研读目标。

  它像箭一样笔直,但中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1)、“只在一个地方”是什么地方?

  2)、为什么“弯曲成马蹄形?”

  3)、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2、交流研读体会

  3、片断品读4-7自然段。

  1)、抓住重点词句,通过朗读,品味语感。

  A、(1)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活也没对工人们说。

  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

  (2)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工人们也学生地叹着气。

  师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研读,感受工程师和工人们的无奈和犹豫不决,板书:犹豫不决。

  B、工程师拿出一根楔子,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他轻声说。

  引导从这些表情动作的词语中,体会工程师保护橡树的坚决和义无反顾。板书:义无反顾。

  4、创设情境,换位体验

  导入:工程师明明知道计划是不可修改的,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促使他那么做?他想到了些什么呢?你能来真实这个“空白”吗?

  出示: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工程师拿出一根楔子,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

  1)、讨论铺垫(想到了橡树的作用,橡树的生命力,想到了……)

  2)、试写。

  3)、交流。

  5、有感情地朗读4-7自然段。

  6、小结:作者这样写:“它像……”突出强调了人们的良苦用心,赞扬了人们为树让路的决心。

  (这一环节着力于激活表态的文本,促进师生的创造和拓展,从切入点引出“空白点”,发展点,在比较品味、想象,朗读中实现,从解读文本到超越文本,实现语言文字情怀的共同构建。)

  (五)、情境渲染,提升主题

  1、课件播放一组人与自然和诣相处,保护环境的图片。

  2、最后定格在课文中的插图:想象说话训练。

  一条宽阔的沥青公路从( ),它像箭一样( ),因为这里挺立着( )。

  ( )(什么人)过往到这里看到( ),( )地赞叹:( )

  3、进入情境,主泛交流。

  (赞叹筑路人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品质,赞叹他们美丽的心灵,赞叹他们善于思考,巧妙设计,为树让路……

  4、师:这么多人事先没商量却见解高度一致,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不约而同)

  5、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最后一段。

  6、以歌曲《美丽的心灵》结束本课。

  《路旁橡树》说课稿 3

  【课标要求】

  培养环境保护意识,热爱绿色家园;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阅读能力。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能正确朗读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悟出课文蕴含的道理。

  2、情感态度:培养环境保护意识,爱护花草树木。

  3、德育:培养环境保护意识,爱护花草树木。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通过写筑路工人和工程师为了保护路旁的一棵橡树,想办法把一条本应笔直的公路在橡树生长的地方弯成了马蹄形的事,赞扬了工程师和筑路工人自觉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美好心灵。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从筑路工人和工程师的行动中受到教育,培养环境保护意识,热爱绿色家园。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法】

  电教辅助法、图文对照法、诵读体会法。

  【学法】

  诵读体会法、讨论理解法。

  【教后感】

  这篇课文语言朴实,真实感人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一些重点的词句,多读多想,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矿物所要赞扬的精神。教学中还要多给学生读书的机会,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中理解,读中悟情,把对筑路工人高尚行为的赞美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师:我们刚学过的《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中,那些乱砍滥伐的村民,最终被大自然惩罚的事,是否同学们还记得?可是在有的地方,人们又是怎样做的呢?有一位苏联的教育学家给我们讲述了这样的事――

  2、揭示课题:路旁的橡树。学生齐读课题。

  3、学生和老师一起初读课文。读准要求认识的生字。

  4、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二、探究课文,领悟道理

  1、以小组为单位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您读懂那一部分?先说说,然后把你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有什么不懂的吗?(共同解决疑难)

  4、辩论:建筑计划可以修改吗?(教师组织正反辩论)

  5、说说课文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动?

  6、你同意“筑路工人有一颗高尚的心”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7、你认为还有哪些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8、填空:筑路工人有一颗高尚的心,因为。

  9、学生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10、师:现在,你们就是左车路过这里的人,看到了路旁的橡树和这马蹄形的路,你有什么话要说?(先让学生练说,再指名说。)

  三、总结课堂,迁移升华

  1、你从筑路工人的做法中懂得了什么?

  2、你想对小村庄的村民说些什么?(进行口语交际)

  3、爱树护树,争当环保小卫士,应该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你能给人们提出一些好的建议吗?

  《路旁橡树》说课稿 4

  【课标要求】

  培养环境保护意识,热爱绿色家园;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阅读能力。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能正确朗读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悟出课文蕴含的道理。

  2、情感态度:培养环境保护意识,爱护花草树木。

  3、德育:培养环境保护意识,爱护花草树木。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通过写筑路工人和工程师为了保护路旁的一棵橡树,想办法把一条本应笔直的公路在橡树生长的地方弯成了马蹄形的事,赞扬了工程师和筑路工人自觉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美好心灵。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从筑路工人和工程师的行动中受到教育,培养环境保护意识,热爱绿色家园。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法】

  电教辅助法、图文对照法、诵读体会法。

  【学法】

  诵读体会法、讨论理解法。

  【教后感】

  这篇课文语言朴实,真实感人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一些重点的词句,多读多想,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矿物所要赞扬的精神。教学中还要多给学生读书的机会,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中理解,读中悟情,把对筑路工人高尚行为的赞美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师:我们刚学过的《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中,那些乱砍滥伐的村民,最终被大自然惩罚的事,是否同学们还记得?可是在有的地方,人们又是怎样做的呢?有一位苏联的教育学家给我们讲述了这样的事——

  2、揭示课题:路旁的橡树。学生齐读课题。

  3、学生和老师一起初读课文。读准要求认识的生字。

  4、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二、探究课文,领悟道理

  1、以小组为单位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您读懂那一部分?先说说,然后把你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有什么不懂的吗?(共同解决疑难)

  4、辩论:建筑计划可以修改吗?(教师组织正反辩论)

  5、说说课文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动?

  6、你同意“筑路工人有一颗高尚的心”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7、你认为还有哪些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8、填空:筑路工人有一颗高尚的心,因为。

  9、学生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10、师:现在,你们就是左车路过这里的人,看到了路旁的橡树和这马蹄形的路,你有什么话要说?(先让学生练说,再指名说。)

  三、总结课堂,迁移升华

  1、你从筑路工人的做法中懂得了什么?

  2、你想对小村庄的村民说些什么?(进行口语交际)

  3、爱树护树,争当环保小卫士,应该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你能给人们提出一些好的建议吗?

  《路旁橡树》说课稿 5

  一、说教材分析

  《路旁的橡树》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人与橡树和谐共处的感人故事。为了保护这棵高大、粗壮、挺拔的橡树,筑路工人和工程师在经历了一番思 想斗争后,最后圆满地完成了施工计划,又完好地保留了者棵粗壮的橡树,体现了人们对环保的高度重视。文章语言质朴无华,反映了人们高尚的行为。基于本文的 环保教育意义,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并以一课时来进行教学。

  1、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

  2、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从筑路工人和工程师的行动中受到环保启发。

  3、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培养环保意识,体会环保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

  根据教学目标,我把本文的教学重点定为引导学生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体现出的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作出的自己的努力。教学难点是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通过对一件*常小事处理却不寻常的做法的描写。

  二、说教法学法

  本文的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了情境创设法、情感体验法、想象朗读法等教学方法,力图让学生走进文本,探索文字背后的精神世界。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朗读感悟、放飞想象、移情体验等方法与文本物我同一,在自然的状态下,在想象的推助下感悟文本,获得情感体验。

  三、说教学过程

  略读课文有别于精读课文的教学,精读是理解,略读是运用。因此,我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比较重视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现将我的设计流程做如下讲解:

  (一)图片激情,谈话导入

  1、 课的伊始,我以这样的谈话方式开场:小朋友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森林旅游!创设这样的语言情境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使他们的注意力 在最短的时间内集中。再课件出示一张张精美的森林图片,其中就包含了几张橡树图片,并让学生说说对这些图片的看法。这样为学*课**好一个情感铺垫,初步 渗透了环保的意识。

  2、接着很自然地引出课题,导入新课: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有关橡树的故事。(板书)最后引导学生简短地读题,读准“橡树”的字音。

  (二)初步感知,了解大意

  1、 先让学生自由默读课文,读正确流利,难读的多读几次。默读课文的设计主要为了培养三年级学生的语文能力,默读有助于学生潜心会文,注意力更加集中。默读完 后,我让学生互相交流碰到的难读、难懂的字词,然后再请学生说出还不懂的字词,教师板书出来引导学生认读、理解。这里的生字认读环节设计有别于精读课文的 集中出示字词,因为略读课文的生字词教学应该体现出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

  2、再次默读课文,要求学生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每一次朗读都要有目的性,这次的要求比第一次更高,无形中在考验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默读就是要培养学生从文本中搜索有用的信息,把文本语言整理变成自己的语言。

  3、快速浏览课文,小组内谈谈对这件事的看法。这里又设计了一个浏览课文谈看法的环节,主要想让学生及时交流思想、锻炼口才,这样教师从中也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形态,好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预设。

  (三)聚焦重点,突破难点

  1、 谈话过渡:当游客们坐车经过这个地方看到这棵橡树的时候,(简笔画橡树)总会不约而同地发出怎样的赞叹?接着出示课文最后一段话:“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 颗高尚的心。”先让学生以游客的身份来读这句话,再让学生理解人们为什么这样说。这里我主要抓住“高尚”一词来解决课文的重点,(板书:高尚)以“你从哪 儿可以看出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为主线让学生再次去朗读文本,走进文本。这样的设计比较开放,随学生对文字的敏感性而定。教师要随着学生的视 角去触摸文本,展开引导。在引导学生感悟文本重点句的时候,主要通过抓重点词和文本空白处来感悟人们高尚的'心。

  我预设以下几个重点句:

  1、第三段:突然,工人们停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先出示橡树图片并让学生去朗读句子,读出它的粗壮、结实、挺拔。 (板书在树干)同时让学生进行想象和语言训练:这样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除了像草原的哨兵一样,还像什么?当学生回答后紧接着就引导学生展开二度想象: 假如你就是一名筑路工人,你看到这样的橡树会想些什么呢?这样通过对文本空白处的想象让学生走进文本的背后,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2、第四段: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

  这 段教学主要抓住“沉默不语”、“长久”、“沉重叹气”等几个词来让学生体会人们高尚的心,并及时在文本空白处让学生放飞想象:工程师此时在想什么?他为什 么叹气?让学生再一次走进文字的背后去进一步探索人物灵魂深处的灵动。这里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家附*的环境。如果有这样的一棵橡树会给 人们带来什么?让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沉淀和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产生智慧的碰撞,从而获得新的感悟。结合移情体验后,让学生再次回到文本世界中体会 工人们和工程师的内心挣扎,使人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烙下深深的影子并与之产生共鸣。这个环节,我主要抓这两处来引导学生感悟人们高尚的心。学生可能还会提 出不同的句子,老师就简单地引导感悟一下。最后归纳出本文的主题: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板书:和谐相处)

  (四)体悟写法,升华情感

  这课的难点,我是定为让学生理解文章的特殊写法:通过对一件小事,处理却不寻常的做法的描写。以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中学以致用,培养语文素养。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讨论思考:人们这颗高尚的心,作者是怎么让我们体会到的?可能这样的问题有点难度,三年级的学生对写法的感悟能力比较粗浅,因此教师可以在学生讨论时给予适当的引导。

  2、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环保资料,并简单写一写自己的感受。这里重在让学生能够内化情感,把对课文的情感体验迁移到自己所查资料中,进一步增强自己的环保意识。

  (五)课外拓展,布置作业

  课的最后,我布置了以下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2、抄写自己觉得优美的好词好句;

  3、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保护环境的事情。

  作业的布置不仅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更是让学生在短暂的童年中有一段难忘、丰富多彩的语文生活。我们要多一点空间让学生去挖掘,多一点机会让学生去体验,多一点困难让学生去解决。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文本的微型缩影,要力求精美、简约,体现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本课板书,我这样设计,以简笔画的形式简化文本,突出主题,体现精神。

  我们的语文教学不仅仅要有诗意的流淌,更要让课堂生长“冥思力”,引导学生站到文字后面去。只有学会站到文字后面才会真正体悟“母语”的“根”之情怀,才会真正得到心灵的荡涤。另外更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去挖掘他们内心深处真正的感悟,并使这种感悟升华、超越文本。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