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10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菁选

首页 / 教学反思 / | 2023-02-16 00:00:00

认识10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认识10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认识10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1

  我在上100以内数的认识时,就是要为学*万理大的数的认识基础。在学生的认识还很有限的基础上,如何让学生能尽快地建立起大数的概念和意识,在这里我用的方法如下。

  1、在整节课中,我充分利用了小方块来帮助学生建立数的表象。

  通过让学生来估计小方块的数量,到具体地数出,10个一列(10个一是10),100个一片(10个十是100),充分感知个、十、百之间的关系,为学生建立了形象的感性认识。指导学生动手拨计数器,读数,进行多样性的练*,突破了拐弯数的难点。

  2、让学生在兴趣中学*。

  抓住学生喜欢玩游戏这点,来以游戏的方式贯穿始终,从开始的“猜一猜,数一数,看谁猜得对”到最后的“填数游戏”,从新课的导入到最后的.结课。

  总的来说,我觉得培养学生的数感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学中需要从课内扩展到课外,校内延伸到实际生活。从而能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体验数感。

认识10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2

  一、在活动中建立数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通过各种数的认识帮助学生建立数感,课标上每一个学段都有这样的要求。认识比较小的数,容易帮助学生建立数感,比方说:100以内的数,毕竟这些数学生在生活中可以充分地感知到。而一些比较大的数,如1000以内数的认识,数感的建立就比较困难,基于这一点认识,我将培养学生的数感作为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围绕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大数的存在,并能相应的感受到一些大数的相对数量。

  初数1000以内的数,教师为每组学生准备了不同数量的种子,都在200粒左右,但每一组的具体数量又不是固定的,使猜一猜活动碰到了不少障碍,引起学生的数数欲望,怎么数呢?有一个一个数地,也有十个十个数地,最多的就是十个十个数地,因为数量比较多,如何处理这些数出来的种子,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是一大难题,处理好了,也就突破了难点。可真理毕竟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上,但比较后,学生还是比较愿意接受这一真理,即100粒放一杯。

  再数1000以内的数,这一环节是想突破重、难点,但由于有了基础,学生认识10个一百是一千也就易好反掌,同时,这里还渗透着一种数学思想。

  三数1000以内的数,数数的教学不能仅停留在让学生知道十个一百是一千,还要让学生数出一些具体的数来,特别是一些转折点,尤其重要,处理不好,数数这一关可能学生就过不了,如何引出这一内容,如果随意让学生从多少数到多少,学生的数数兴趣可能不太高,巧妙的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进行数数接力,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的.意义和作用,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数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

  整节课,学生的活动时间最起码是在25分钟以上,且参与面非常广,就拿数数活动来说吧,要完成200粒左右种子的数数任务,没有小组成员的鼎力合作,在很短的时间是完不成的,同样,在各种猜一猜活动中,学生也投入了极大的热情,真可谓:小手直举,小口常开,是问:学生不想参与,会这样吗?课堂气氛的热烈,一方面说明教师所设计的活动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另一方面也为这节课增添了活力。

  三、充分挖掘教学资源。

  地处农村的小学,教学条件简陋,学校无法为教师提供教具,更不要说学生了,从哪儿寻找资源呢?我们自己身边,同时结合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种子是学生们非常熟悉的,特别是与现在的时令特别吻合:正值清明时节,农村里有句俗语:清明前后,种瓜种豆。于是在课中我将种子搬到了课堂,另外,这里也蕴含着一些哲理:有耕耘才有收获。

  课中,不少教师为我的创意所感动,课后,纷纷寻问:哪来那么多种,农村的家庭怎么会没有种子,一个人几十粒,很容易就凑齐了我所要的数目。教师惊讶于我的创意,更何况孩子们呢?

  四、思考的一些问题

  1、数感的建立需要过程,需要不断培养

  教学中安排了三次猜一猜活动:第一次是在数数之前,第二次是想一个一个地数出1000,第三次是在巩固阶段。但多数学生都没猜中,为什么呢?一方面,可能是大数,学生难以把握,另一方面,可能孩子们脑海中缺少这方面的意识,即数感。如何培养,关靠一节课是不行的,需要立足于*时。

  2、以百作单位的突破

  教学中,这一内容花了不少时间,但始终有学生想不到一百可以作为一个计数单位计数,他们总认为10个一堆已经够简单的,如何突破,课后我一直在思索这一问题,如果把“初数一千以内的数”这一环节拆分成两部分,先放手让学生数出具体的数量,然后讨论怎么摆最容易看出来,最后重新处理数出来的具体数量,效果可能会好一些,不过,这只是我的设

认识10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3

  在教学设计时,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学*新知识。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学*数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情境,让学生充分体会学*数学的意义与价值,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本课教学中创设了小朋友到南极做客这一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情景,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态度中学*新课。

  2、关注学生亲历探究、思维展现的学*过程,尽显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学*。本课教学中教师让学生亲自数一数企鹅、海豹、海鸥的只数,让学生亲历数100以内数的过程,又让学生动手摆小棒,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在操作中感知,概念的形成由具体到抽象,发展了学生数感。

  3、小组合作学*,体验成功的喜悦。整个课堂教学我以小组活动的形式为主,发挥小组合作学*的功能,给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学*氛围,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使他们的情感信心在交流中得到发展,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体现个性的良好时机,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但教完后,我有了更深的感悟: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在摆小棒的'过程中一下摆出100根是有难度的,假如先让学生摆出10根小棒,然后问学生你是怎样摆出来的?当学生说出一根一根摆出来的进行板书:10个一是十,然后逐个摆出30、50、60.......一直到100。

  在学生用一根一根数到十根捆成一捆,捆成10捆的时候,我应该从三个层次进行引导学生去读数,首先数1捆、2捆…….10捆,然后再数一个十,两个十、三个十、四个十……十个十,最后再数10、20、30、40……100。这样再顺理成章的引导学生去总结10个十是一百的教学,学生就会很容易接受。

认识10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4

  本节课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学会数100以内的数,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我在设计这节数学课时,着力体现以下一些新课标理念:

  一.注重情境导入,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我有意识地选择了一些生活化素材,为儿童提供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如数智慧星、为农民伯伯数花生种子、例举生活中100以内数的应用等,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数学问题,对数学知识产生亲*感。

  二.师生角色转变,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成了学生研究成果发布会。德国教育家福禄倍尔说:“儿童有着强大的驱动力和创造力,教师的任务就是管理和引导他们。把他们的驱动力和创造力用于值得从事的活动中。”本课通过争夺智慧星、估测羊群数量、小组合作数种子、挑自己喜爱的学具数数、小组内自由地接力数数、互相之间的猜数游戏、找生活中100以内的数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探索研究的精神。尤其在汇报小组合作数百以内数的方法时,就是一个小型的学生研究成果发布会。

  三.及时给予评价,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在本课学*的各环节中,当学生完成某种探索知识的任务(数的方法),或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某一问题(小组合作数种子、举生活实例)后,教师满腔热情地给予肯定、鼓励,并奖给智慧星,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快乐。

认识10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5

  曾经听过一节吴正宪老师的讲座,名称是“让孩子们在‘好吃’中享受‘有营养’的数学”。在里面谈到:为什么那么多有“有营养”的数学,学生却不喜欢,不爱学,我们能否让“好吃的数学”与“有营养的数学”在课堂中得到和谐统一,让孩子们在“好吃”中享受“有营养”的数学。所以本节课我力求突破传统复*课的教学模式,将“有营养”的复*课变成”好吃的”,孩子能接受的课堂,引导学生主动而又全面地梳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有关知识,沟通各部分内容的联系,深入理解,发展数感,培养学生初步的整理归纳能力。

  首先选取生活中常见物体作为数学学*材料,开展了“估一估”的游戏。简单的材料让学生感到了数学的亲切,简单的游戏让课堂变得其乐融融,让学生增强了数感、提高了估计意识、复*了数数的'方法,从而获得了丰富的数学“营养”。

  其次选择计数器这一学具开展一系列“数字娃娃”的游戏,又让课堂成了孩子们乐于参与、敢于创造的舞台;也在其中复*了数的读写,数的组成,数的顺序与大小,数位等知识;并使学生在关注问题的同时,增强思考的目的性,提高思维的有序性和严密性。

  最后通过帮数字娃娃“50”找朋友,让学生发现数字中存在的规律,这是一道发散性练*,不仅起到综合应用知识的作用,而且开拓了学生的思路,发展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求异性。并通过“50”这一个数延伸到生活中,让孩子感受到生活中到处都有数。让课堂学*成为课外学*的起点,让他们在教室外去寻找一片更加广阔的学*空间,让他们的数学思想得到了尽可能大的提升,延伸了数学课堂学*的生命意义。

认识10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6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包括数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通过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数出100以内数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知道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同时在理解数位的意义的基础上,能够正确读写100以内的数,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在教学中,我发现数数、理解数的组成、比较数的大小以及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学生掌握比较好,尤其是数数,大部分学生不仅会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还会三个三个地数,顺着数倒着数基本没问题。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数到几十九,接下去就不知道该数几十,三个三个的倒着数基本不会。在比较大小方面,学生不仅会比较,更重要的的他们能说出比较的方法,而且这些方法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归纳总结出来的。关于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百分之九十的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达到了要求,而且不仅能会算,还能与老师、同学和家长交流算法。

  不足之处:学生的估测意识和估测能力与标准还有一段距离,另外,在具体的情景中用“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也让一部分学生感到很困难。

  本次单元测验:100分的有12人,90到99分有35人,80到89分有13人,80分以下16人。考试时间40分钟。从卷面情况看,存在问问题是:一是学生做题态度差,一些学生不检查就吵着要我改,还有些题没做都没发现;二是做题*惯不好,没读清楚题的要求就做;三是还有一些学生速度没达到要求,试卷没在规定的时间完成。

认识10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7

  “万以内数的认识”一课的教学目标是:①让学生在数一数活动中,经历数数的过程,认识计数单位“千”,体会数的意义,体验计数的作用;②认识1000以内的数,能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知道10个一百是一千,感知1000以内数的组成,会读写1000以内各数;③在合作交流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这节课教学中,我为学生准备了许多的小棒。通过让他们来数一数这些小棒的数量,使学生感受1000以内数,培养他们的数感。

  第一次数的活动,学生很盲目,只是根据兴趣来选择数的方法,结果有的小组以失败而告终,但这一次失败,却能使他们获得难得的体验,即数1000这样大的.数,用一百一百地数的方法要合适一些,这样,就能很好地突出数较大的数要以群计数的数学思想方法。

  第二次数的活动,学生目的明确,毫无疑问地都会选择一百一百地数的方法,结果每个小组都能取得成功。这一次成功,使学生的感悟变得更深刻,他们会归纳出:关于数数,我们的新发现是:1000这个数比100这个数要大得多,数1000这样大的数,用一百一百地数的方法要合适一些;数10以内的数,要一个一个地数;数100以内的数,要一十一十地数;数1000以内的数,要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不失时宜地认识了计数单位“千”,进而发现“十”“百”“千”等相邻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在几乎所有的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讨论式的合作学*。但是多数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四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轻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刻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怎么怎么看”。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小组合作学*流于形式,并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而本节课的活动真正体现了学生的合作需要,通过四人合作得到10个一百是一千,十个小组合作得到10个一千是一万,在课堂上真正发挥了作用。

认识10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8

  我在教万以内数的认识这节课时,一开始通过千以内数认识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虽然有了一定的数数、读写数以及知道怎么样分析一个千以内数组成的知识和经验,但一万、包括比一千大比一万小的数的概念其实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还是陌生的,所以在掌握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我反复钻研解读教材,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会读写万以内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这些数的组成。2、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大数,发展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3、使学生学会用数描述身边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用数的观念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初步体验量化的思想,促进数感的发展。其中确立一万的数的概念,和数数中即将满整百整千整万的情况应该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我借助直观,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例如,教学“万以内的数和万以内的数的顺序”,我结合计数器的演示,让学生边拨珠边数数,先拨上一千,当数到九千时,要问学生:“九千后再添一个千是多少?该怎么拨?学生已知道百位有10个珠,10个百是一千,去掉百位上的10个珠,要向千位进1,依次类推数到九千时,学生就自然知道怎样拨珠。这样通过计数器的演示,有利于使学生了解“相邻计数单位之间十进关系”,比较形象直观地建立数位的概念。这样在教学中渗透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能力。

  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之前,学生已经学会了一个一个、十个十个地数数,已经认识了“个、十、百”的数位名称、顺序、位值,也知道其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因此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采用“以类比促迁移”的教学策略,把新知识纳入旧知识,实现新知识的同化,以促进学生认知建构。结合计数器从一百数到一千告诉学生可用一、十、百、千这些计数单位来数数,并提问:“十个一是多少?”、“十个十是多少?”、“十个百是多少?”让学生弄清“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又如,教学“四位数的读法”例题时,由于学生已经学会了三位数的读法,可以让学生结合计数器,拨上一个数后,先说出它的组成,然后试着读数,对于中间有一个或两个0的数,末尾有一个或几个0的数,应该怎样读,可让学生讨论后,教师再引导,最后启发学生总结读万以内数的法则。这样让学生通过类比推理,由此及彼地获得新知,既使学生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又培养了学生的类比迁移能力。

  教学“万以内数的读写法”,我注意捕捉与本课知识有关的生活现象,搜集学生生活中的实例,拉*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参与

  认数活动。如在学生初步学会“一千一千地数”之后,让学生从亲身经历的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有利于丰富学生对百、千、万为单位的数的感知和体验,有利于发展学生。

  不足之处:本节课较大地脱离教材,最好与教材联系紧密一些。

认识10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9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二年级数学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的起始部分,前承“20以内数的认识”“百以内数的认识”。不仅是大数读写、计算的基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课例2的教学是在数数的基础上,教学1000以内数的组成,进而教学读数和写数。

  丁老师对本例题的处理,共分4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呈现了问题和点子图,既引出让学生用计数单位数数的过程,又使学生感受到图中的点子密而多,所以这个数应该比较大。第二个层次呈现了学生用计数单位“百”去圈的过程,圈了两个百,剩下三个十,五个一,合在一起得到235.第三层次要求学生用小棒表示出这个数字,清楚的看出数的组成。第四个层次是对照小棒图在计数器上拨珠子表示数,再对照计数器上的数位写出和读出数。从问题出发,从直观到抽象,既体现了读写数的必要性,又理顺了知识间的关系,最后抽象出读写数的方法。

  一、找准知识起点,铺垫思维迁移。

  练*中导入,注重了由旧知到新知的迁移。

  二、充分利用直观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中丁老师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呈现了密集的点子图,使学生直观而又深入的认识数,教学中除了用计数器这一可以展示数的教具外,还充分利用小棒,使学生从数概念的各个方面认识数,体验到认识数的多种方式,进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三、在数数活动中突出计数的本质——用计数单位数数

  教学中,丁老师注意引导学生经历计数单位一、十、百的数数过程,体验引入较大的计数单位的必要性,感受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用加法相结合表示一个三位数的方式。

  四、重视知识点的落实与难点的突破,努力实现课标四基要求

  丁老师的这节课学生兴趣高涨,整节课丁老师都没有忘记知识点的落实都能紧紧抓住本课的重点难点,她让学生在自己列举数字中,趣味盎然地学*1000以内数的读写与组成,运用计数器让学生明确数的组成,明确同一个数字写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同时也解决了读数中出现的几个特殊情况,当中间和末尾出现0时,不能省略,因为这一个0是表示占位,突出读写数字方法的指导、总结。

  五、落实学生数学经验,关注学生数感培养。

  练*中,教师不是仅提出数学中的数,而是用带有数的语言描述,使学生在读数中感受数在生活中的运用,使学生在数的运用中获得数感,发展了数感。

  总之,这节课有丁老师努力为大家呈现的优点,也有很多不足,在这里我们以一颗虚心学*的心与大家交流,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认识10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10

  昨天,江苏省小学珠心算教育实验20xx年春季教材培训会在开发区实小进行。我们学校全体一年级数学老师都参加了这次活动。

  丰富的活动中,最打动我的,是黄为良老师所做的关于一下教材修订的讲座.黄老师逐个逐个单元为老师讲解修订的目的,原因,内容,依托的数学思想等。

  其中,讲到第三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黄老师讲到一点:“要根据事物数量特点,引导学生选择不同数数方法。”

  我联想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教材有意识地安排让学生数课桌、椅子、数5个一把的香蕉。:

  看得出教材有意引导学生选择不同的数数方法去数。尤其是第2题直接标上了指向性明确的要求:5根5根地数,一共有多少根香蕉”

  在学生学完新知,进行实践性学*的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看到要求按部就班地数,缺少了自己思考选择何种数数方法的过程,反而不利于对不同类数数方法的体悟。

  于是,我这样处理了教材:

  师:我们认识了100以内的数,现在来数数教室里有多少张桌子。谁来作代表带着大家数?

  一生上台,边走边数,其余学生跟着一起数,教室里好有动感。

  师:请你来完整地说说,教室里一共有多少张桌子?

  生:教室里一共有28张桌子!

  师:刚才***带着大家是怎么数的?

  生:1个1个数的!

  师:桌子可以一个一个的数,现在我们再来数数椅子——

  有学生忍不住嚷嚷:2、4、6、8……

  老师作嘘的动作——

  一生作代表来数,他选择一个一个地数椅子。

  当他数完时,师:刚才我听到有人有不同的数法。

  又一生作代表,两个两个地数。

  师请学生评价,你喜欢那种数法?为什么?

  学生认为2个2个地数比较好。因为简单。

  师帮助学生总结,因为刚才桌子是一张一张单独排下去的`,我们可以1个1个数,现在椅子是两张两张一起放的,我们可以2个2个地数,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数法去数。

  接着,出示书本上香蕉题,我没有用光盘,而是用实物投影把题目放到屏幕上,把题目要求“5根5根地数,一共有多少根香蕉”给遮住了。学生代表上台,他想了想,数的时候,按照一共有几把来数,数成了一共有5根。其余孩子忙纠正,问的是一共有多少根!我也乘机打趣:明明有好多,你却说只有5根,是不是想偷偷藏起来一个人吃掉呀!接着又有孩子代表上台,5、10、15、20、25、30、35。他流利地数出了一共有35根香蕉。其余孩子也立刻发现,他是5根5根数的。

  接着我引导学生反思,为什么他会选择5根5根的数?

  学生说出自己朦胧中感受的事物排列特点:因为这里的香蕉正好是5个5个放的。我们数的时候就可以正好5个5个地数。

认识10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11

  学生在接受学前教育时,在未学*这一课前,已能数出100以内的数,而在他们的生活体验中,常常会接触到100以内的数。但还未有100以内数的概念,本节的课教学要帮助孩子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为以后学*数学其他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本课的学*是建立在20以内数的认识和已有基础上的',学生对100以内的数看似了解,却概念模糊,教学设计上重点培养学生的数感,通过观察、估计、比较,逐步建立数感。

  数100这一环节以学生操作学具为主。要求学具选择正好要数出100,还得让人一眼看出有100。提出这些要求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选择自己认为方便、快捷的方法把任务完成得又快又好,并在操作中发现10个十是100,100里面有10个十这一知识点。通过数出数量是100的实物,让学生经历数1到100的过程,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逐步突破本课的难点──数接*整十数到整十数的过渡。

认识10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12

  一、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数感。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特点,我通过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在充分动手操作的认知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感。先让学生猜猜方盘里的糖果有多少个再确认,有利于提高学生对100的感知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二、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通过提出问题,谁能数100个糖果,还能数100个什么物品?学生说很多,有的说100个人、100条鱼、100头牛、100间房子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在生活中的中的积累,把这种积累经验释放一下,交流一下,很有价值,也体现了100这个数的广泛应用。当然,学生说的这些都是生活中的事物,我们拿来所用,其实我们人身上就能找到100,手指头人人都有,把它们结合起来,我觉得会很亲切、自然,也很有趣味。再通过问学生怎么让大家看到100个手指头?这样用手指头当学具,使学生非常亲切地感受到数就在我们身边,甚至就在我们身上,自然地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三、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体会数是数出来的。

  在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多次经历数数的过程,看老师数糖果,数100个手

  指头等,数数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体验,是别人不能代替的,学生必须要亲自去数,所以这一过程很重要。我为学生每桌准备一袋红豆,让他们共同合作,亲自经历这一过程。这样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数出物体的'个数,体现数是数出来的。

  整堂课气氛活跃,我与学生融为一体,较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迫使我今后应继续学*新课程、新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

认识10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13

  本节课让学生先观察网球馆的图,估计能坐多少人,建立数感。让学生回顾学*100以内数数时是怎样数数的,温故知新。从而引进新的更大的计数单位“千”。巩固一千就是10个百,10个百就是一千。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试着数一数,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从100起数到114,,解决数数中的第一个难点接*整十的数的怎么数。接下来以小猴子的形式,让大家帮忙数一数197到201怎么数,克服数数中第二个难点,接*整百的数怎么数。然后是让学生试着从985数到1000,解决数数中的第三个难点。

  接下来就一十一十地数,一百一百地数,解决了1000以内数数的.问题。接下来是本节课的第二个内容数的组成。出示散乱的小棒,提问,你能一眼看出这是多少根小棒吗?你能想想办法怎么样能一眼看出有多少根小棒吗?学生自由发言。然后教师出示图片10根10根的,学生还是不能。然后出示图片,100根一起的学生就能看出多少根了。说一说有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然后再计数器上拨一拨,引出1000以内数的读写,接下来再出示小棒,写一写读一读。接下来就是练*,中间带零和末尾带零的数的读写。最后是冲关练*,适当的给孩子一些奖励。

  本节课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很好的突破了难点,教师语言需要简化提高。

认识10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14

  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的确,好的开头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所以教师在导入时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学*兴趣,是通过让学生用数学介绍自己的班级或个人来复*了100以内的数,这部分教学亲切自然,教师叫学生用数字来说说自己身边的事情,不仅引起学生兴趣还使学生自然而然的'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情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让同学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受,进而乐此不彼的去学*。

认识10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15

  孩子们在学*本节课之前,已经认识了20以内的数,知道了10个一是1个十,2个十是20,20以内的数的组成,这对于本节课学*认识100以内数的组成,知道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几十几,几个十是几十,10个十是一百等等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节课我通过复*导入,一来是想要复*旧知;二来是想要通过旧知,让学生把旧知迁移到新知上来;三来是想要把新旧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对知识具有一个系统性的认识。

  虽然有这种想法,但是在具体操作的时候,却没有完全达到我想要的效果。当我在复*20以内的数的组成时,一步一步的扶着学生走,按照自己的思维,精细的设计教学环节,想要做到一环扣一环,结果课堂上没有了学生的思维,而完全变成为自己而服务。

  在让学生根据二十、三十、四十、七十,找一找有什么规律时,有的学生很茫然,有的学生找出的规律是按照顺序排列什么的,不是我所想要的规律,这说明,他们对于我想让他们体验的规律,他们没有体验够,或者我问问题的.方式不对,应该先指出,像二十,三十,四十,这些数,是整十数,请你说说,还有没有别的整十数了,比如八十,你知道八十是怎么来的吗?

  另外,本节课还需要让学生学会数数,但是课堂上对于孩子们这方面的锻炼比较少,学生说的机会比较少,对于数的感受,数的顺序的感受不够,这从之后的练*中,可以看出来。


认识10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菁选扩展阅读


认识10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菁选(扩展1)

——认识10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菁选

认识10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认识10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二年级数学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的起始部分,前承“20以内数的认识”“百以内数的认识”。不仅是大数读写、计算的基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课例2的教学是在数数的基础上,教学1000以内数的组成,进而教学读数和写数。

  丁老师对本例题的处理,共分4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呈现了问题和点子图,既引出让学生用计数单位数数的过程,又使学生感受到图中的点子密而多,所以这个数应该比较大。第二个层次呈现了学生用计数单位“百”去圈的过程,圈了两个百,剩下三个十,五个一,合在一起得到235.第三层次要求学生用小棒表示出这个数字,清楚的看出数的组成。第四个层次是对照小棒图在计数器上拨珠子表示数,再对照计数器上的数位写出和读出数。从问题出发,从直观到抽象,既体现了读写数的必要性,又理顺了知识间的关系,最后抽象出读写数的方法。

  一、找准知识起点,铺垫思维迁移。

  练*中导入,注重了由旧知到新知的迁移。

  二、充分利用直观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中丁老师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呈现了密集的点子图,使学生直观而又深入的认识数,教学中除了用计数器这一可以展示数的教具外,还充分利用小棒,使学生从数概念的各个方面认识数,体验到认识数的多种方式,进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三、在数数活动中突出计数的本质——用计数单位数数

  教学中,丁老师注意引导学生经历计数单位一、十、百的数数过程,体验引入较大的计数单位的必要性,感受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用加法相结合表示一个三位数的方式。

  四、重视知识点的落实与难点的突破,努力实现课标四基要求

  丁老师的这节课学生兴趣高涨,整节课丁老师都没有忘记知识点的落实都能紧紧抓住本课的重点难点,她让学生在自己列举数字中,趣味盎然地学*1000以内数的读写与组成,运用计数器让学生明确数的组成,明确同一个数字写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同时也解决了读数中出现的几个特殊情况,当中间和末尾出现0时,不能省略,因为这一个0是表示占位,突出读写数字方法的指导、总结。

  五、落实学生数学经验,关注学生数感培养。

  练*中,教师不是仅提出数学中的数,而是用带有数的语言描述,使学生在读数中感受数在生活中的运用,使学生在数的运用中获得数感,发展了数感。

  总之,这节课有丁老师努力为大家呈现的优点,也有很多不足,在这里我们以一颗虚心学*的心与大家交流,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认识10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菁选(扩展2)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菁选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汇编15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在认识了千以内的数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虽然有了一定的数数、读写数以及知道怎么样分析一个千以内数组成的知识和经验,但一万、包括比一千大比一万小的数的概念其实对于学生来说还是陌生的,所以在掌握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我反复钻研解读教材,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会读写万以内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这些数的组成。2、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大数,发展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3、使学生学会用数描述身边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用数的'观念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初步体验量化的思想,促进数感的发展。其中确立一万的数的概念,和数数中即将满整百整千整万的情况应该是教学的难点,因为*时学生在生活中对于接触一万这样大的数,机会不是很多,也没有需要去了解认识的必要,所以在本节课中为了突破这个重点和难点,我设计了一些教学情景,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欲望和发展学生的数感,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现反思如下:

  一、亲历探索过程,感受数学乐趣。

  在引出万的概念时,我自己动手制作了一些挂图,从一个一个的小方块到一条小方块,从十条小方块到一面小方块,从十面到一个大立体的方块,让学生逐渐理解感知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1000,10个一千是一万,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展现学生的思维方法。

  二、从具体到抽象,逐步发展数感。

  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抽象思维离不开形象的支撑,在数的概念的掌握中更需要实物做引导,所以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数小方块,让学生体会到十进制关系的变化,这是体验的最形象阶段,然后利用计数器的半抽象性,让学生在计数器上一个一个、十个十个、一百一百、一千一千地数,体会数的转换,直至感知一万的大小,这样也就很顺利地建立起了数位概念,让他们自己来排列数位顺序表就水到渠成。抽象的概念建立之后还需有表象的强化和巩固,所以在计数器上得出一万后,我又设计了一个猜一猜、想一想的教学情景,比如,我拿出一页我自己写的论文,让学生猜一猜,“老师在这页上一共打了多少个字?”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有的猜500,老师告诉他“你少得太多了”,有的猜1200,就说“你猜得多了一点”,最后告诉他们这里有1000个字,然后再请他们想像一万字有这样的几页,为什么?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认识到这样打印的纸需要10张,接着我又给他们提供一些实物,让他们想像比划一万张纸有多厚,一万粒米有多少,一万米有多长等,不但突破了难点,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建构的学*态度。在接下去的数读写的教学中,不仅出示方块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数出一共有几个方块,然后计数器把数拨出来,再尝试读写这个数,充分体现了图、形、数的紧密结合,为学生形成数的概念、了解数的组成打下扎实的基础。数万以内的数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数字大了,特别进1之后满十的情况一直以来是学生学*中的一个难点,所以也有必要借助具体形象的支撑,在教学中我利用计数器,每当在关键的地方就让学生思考再加一颗珠,会有什么变化,接下去应该是一个什么数,为什么?难点也就迎刃而解。

  三、从生活中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在本节课中,我以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展示一幅学校课间操活动的画面,让学生了解想像学校学生的人数,课中让学生读一读老师收集的几个现实生活中的信息,如电影院里的座位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等,激起学生对现实世界的关注和热爱,体会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可以用万以内的大数表达事物和交流信息,不但培养了数感,也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增强学*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品尝求知的愉悦。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2

  “万以内数的认识”既是学*多位数读、写的基础,也是学*万以内数计算的基础,如果学生对万以内数的概念不清,读写数不熟练,将直接影响对万以内数的计算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时,教师借助直观感受,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如:数方块、拨计数器、圈圈画画。关注知识的前后联系,对于与旧知识联系紧密的新知识,采用“以类比促迁移”的教学策略,把新知识纳入旧知识,实现新知识的同化,以促进学生的.认知建构。既使学生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又培养了学生的类比迁移能力。如:从十个一是十,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类推到十个一千是一万。

  教师还联系生活实例,拓展认数活动,增强学生学*的兴趣。教学“万以内数的读写法”,教师注意捕捉与本节课知识有关的生活现象,搜集学生生活中的实例,拉*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参与认数活动。如,在学生初步学会“一千一千地数”之后,让学生从亲身经历的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这有利于丰富学生对百、千、万为单位的数的感知和体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感。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3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法、写法、组成、比大小、建立计数单位“千、万”的概念,*似数概念,会计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

  在教学教程中我注意让学生掌握方法,达到温故知新、举一反三的效果。学生都能牢固建立万以内数的概念,从千以内数过渡到万以内的数,掌握一般规则。通过精讲精练,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读、写、比大小掌握非常好。*似数比准确数易记,学生能写出离准确数很*的数,但找到的数不一定是最合适的整百整十数或整百数或整千数,学生头脑中没有四舍五入的.概念。因此仅管无带着学生反复比较可能写出的几个数,但仍有部分学生写出的*似数不够合适,对于整千、整百数的加、减法,学生初学时总是多一个0或少写一个0,因些我下大力气让学生学会把它们化成几、几十几个千或百,学生最终基本能够利用几、几十几个千或百准确计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口算。

  整个单元教学我通过作业反馈、测验反馈,教学目标已经达到,基本突破各个教学重难点,只是学生的计算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计算能力是一个长期要加强提升的方面,要让学生重视计算的准确率,认识到细心、认真这些优良品质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养成这些品质。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4

  “万以内数的认识”一课的教学目标是:

  ①让学生在数一数活动中,经历数数的过程,认识计数单位“千”,体会数的意义,体验计数的作用;

  ②认识1000以内的数,能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知道10个一百是一千,感知1000以内数的组成,会读写1000以内各数;

  ③在合作交流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这节课教学中,我为学生准备了许多的小棒。通过让他们来数一数这些小棒的数量,使学生感受1000以内数,培养他们的数感。第一次数的活动,学生很盲目,只是根据兴趣来选择数的方法,结果有的小组以失败而告终,但这一次失败,却能使他们获得难得的体验,即数1000这样大的数,用一百一百地数的方法要合适一些,这样,就能很好地突出数较大的数要以群计数的数学思想方法。

  第二次数的活动,学生目的明确,毫无疑问地都会选择一百一百地数的方法,结果每个小组都能取得成功。这一次成功,使学生的感悟变得更深刻,他们会归纳出:关于数数,我们的新发现是:1000这个数比100这个数要大得多,数1000这样大的数,用一百一百地数的方法要合适一些;数10以内的数,要一个一个地数;数100以内的数,要一十一十地数;数1000以内的数,要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不失时宜地认识了计数单位“千”,进而发现“十”“百”“千”等相邻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在几乎所有的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讨论式的合作学*。但是多数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四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轻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刻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怎么怎么看”。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小组合作学*流于形式,并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而本节课的活动真正体现了学生的合作需要,通过四人合作得到10个一百是一千,十个小组合作得到10个一千是一万,在课堂上真正发挥了作用。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5

  【教材分析】:

  教材先通过学生熟悉的背景材料向学生介绍南京长江大桥,从而引出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材根据儿童已有的经验、心理发展规律按从易到难螺旋上升的编排原则,创设了一幅幅现实的、有数学意义的画面,它不仅是进行大数计算的基础,而且对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法,是学*万以上数的读写法的基础,从例题看,例4提供和创设更多的现实情境,让学生感受一万的大小和万以内数的特征。例5先出示小木块的直观图片,请学生观察,说一说图上有多少个小木块,是怎么发现的。然后试着在计数器上画一画(拨一拨),再读一读、写一写、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是怎么读的,怎么写的,最后填一填数的组成。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多种多样的学*活动:估一估、数一数、想一想、认一认、说一说、拿一拿、比一比等,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认识形成数的表象,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同时,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活动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建立自信心,养成正确的学*态度,良好的学**惯。

  【设计意图】:

  本节课从教材编排上看,让学生认识千、万,知道万位,而且懂得对于较大的数,可以用一百一百或一千一千地数,它不仅是进行大数计算的基础,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从而有利于今后,用更大的计数单位数更大的数打下基础。为了学生更好地学*,在教学设计上我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联系生活中学数学,与“数”交朋友

  数学来源于生活,就要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经常遇到很多有关大数的知识,虽然这些概念往往是非正规的、不系统的、模糊的、但都为他们的学*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因而从会场的人数到感知一千、一万粒黄豆,一千一万粒小正方体,最后延伸到楼房的高度、鹭江的宽度、大桥的长度以及山峰的高度。整节课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注重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大数的必要性,与“数”交朋友。

  二、在联系对比活动中想象感知,培养学生的数感

  新理念下数概念的形成除了数值、位值、计数单位外,更着重学生在联系生活的同时,感受数的大小,重在数感的培养。学生对于数的认识仅仅是建立数感的第一步,还必须让学生在具体的数量对比中进一步建立数感。因此通过对比的思维活动让学生正确建立相应的数感是极其重要的教学手段。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既有利于学生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数感在比较中得到发展。如一百人与会场的人数、一千粒与一万粒、一千页与一万页、百米与千米等等让学生不断地在数概念的形成中认识、体验、感受数的大小,通过比对、想象、感知、体会到数的大小,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三、重视在实践的感知体验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智慧来自动作发端。”儿童的认知规律正是“从直观的动作思维到具体的形象思维,最后达到抽象的逻辑思维”的。可以说,动手操作是儿童认识客观事物的基础和起点,低年级学生主要通过对实物和具体学具的感知和操作来获得数感。皮亚杰说,活动是儿童发展的杠杆。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体会到“数”就在身边,感受到“数”的趣味和作用,对数产生亲切感。整节课采取“动”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时,眼、耳、口、手相结合,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学*,帮助学生正确、全面、深刻地感知数、认识数。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初步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认识”万位”及其位值,能说出万以内各数位的名称及相邻数位之间的进率。

  2. 经历估一估、数一数、想一想、认一认、说一说、拿一拿、比一比等数学实践活动,体验感受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数感。

  3、进一步学*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经历与他人交流活动,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万”的认识与数感的培养及接*整千、整万的数的数数。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豆子、计数器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问

  〈引导学生从身边情景,谈感受、估人数、提问题,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我今天来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

  师:那你们来估一估今天会场上的有多少位老师?

  师:刚才大家估的数都比一千怎么样呢?

  师: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比一千大的数。

  [评析:数学是生活的数学,学生学*的数学素材就在身边,教师巧妙的利用会场上听课教师的人数这一资源引导学生展开“猜”数的活动而引入新课的学*,自然有效。]

  二、合作探究,认识新知

  (一) 估豆子活动,认识一万

  1、先估测后参与感知一千粒豆子所占的空间。

  师:孩子们,在每个组的桌面上有这样的一袋的豆子,看这是一粒,(师拿出一小袋豆子)那么这有几粒?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师又拿出一袋稍大些的豆子)在每个小组的桌面上都有这样的一袋豆子,你估一估这里有多少粒?

  [师引导学生先观察后估]

  师:你们想知道这里有多少粒吗?告诉大家有一百粒。刚才谁猜对了?估得真准。(拿出一大袋豆子)现在谁来估一估这一大袋又会有多少粒豆子呢?(很多学生举手)

  师:有没不同意见?(没人举手)看来大家都是这么认为的?我们估得到底对不对呢?下面就来验证一下,请九个小组的小组长带上一百粒的豆子上台倒入杯中。看,我这里有一百粒的豆子,将它倒入杯中,现在杯中有多少?(小组长继续倒)大家一起数,二百、三百……一千。

  师:杯子里现在有一千粒的豆子,我将它倒入袋子里,看来大家都估对了。孩子们,回忆一下,我们刚才是怎么数出一千粒豆子的,是一十一十地数还是怎么数?

  生:一百一百地数

  (板书: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

  [评析:千以内数的数值以及相邻数位间的进率是学生的旧知,也是学生拓展认识万以内数的认知基础,对于学生的认知背景教师不是采用简单的'抽象提问导出,而是引导学生在经历参与估不同的豆子数以及数豆子的实践活动中自然引出旧知,既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又有效的为下一个数学活动提供感知的基础。]

  2、感知一万粒豆子

  (1)结合包装的豆子,经历数数活动认识“一千一千”数的方法,感受用“一千一千”数大数的必要性。

  师:我将这一千粒一袋的豆子放入这大罐子中,如果每组都放进来会有多少呢?我们一起数一数。(师穿梭于各组之中,小组长陆续将袋子放入罐子里。)

  师:孩子们,刚才老师走了一圈,现在罐子里有多少粒豆子?

  师:你们是怎么数的?

  师:一千一千地数,大家都会数了吗?

  师:看,这是什么?

  师:我们一起来一千一千地数数到一万。

  (电脑逐个出示数射线:

  1000

  0 一千 二千三千四千 五千 六千 七千 八千 九千 一万

  师:刚才我们一千一千地数,数出了几个一千? 10个一千是多少?

  (板书: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评析:让学生在实际的数豆子活动中感受到对于比一千大的数还可以用一千、一千的数的方法进行数数,并通过数豆子使学生初步感知到一万的大小,从而有利于学生已有对千以内数的拓展认识。]

  (2)、进行一千到一万以及一万到一千的数数,感知“万”的数数活动。

  a、“一千一千”的顺数与倒数

  师:看来大家一千一千地顺数到一万一点困难都没有,那谁会从一万一千一千地倒数回一千吗?(生数)你们都想数一数吗?好,请同桌的两位同学互相数,从一千开始一千一千地数到一万,再从一万开始一千一千地倒数回一千。

  (活动后生互评)

  b、穿插“一百一百”的数,重点解决几千九百满十进一到整千的难点问题。

  师:看来一千一千地数是难不倒大家了,如果老师这有更大的数,但它不是整千数你还会一千一千地数吗?

  师:一百一百地数你们会吗?我们试试,从一千起,一百一百地数到二千,谁会?

  师:他数对了吗?谁会从一千五百开始,一百一百地数到二千五百?

  师:他数得怎么样?

  师:我发现刚才大家都不约而同地一起数起来,可见,这样的数数都难不倒大家,想不想来点挑战的?看,我带来了什么?

  师:在计数器上有哪些我们以前认识的新朋友呢?

  师:我要在计数器上拨珠了,仔细看,这是什么数?

  师:你能从九千五百起一百一百地数到一万吗?(师边演示生边数)

  师:九千九百后会是多少呢?看,九千九百再加一个百就怎样?

  师:这个一该向哪一位进?千位进一后又会有什么变化?

  师:那这时该向哪一位进?

  师:这个万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朋友。

  (板书:万以内数)

  【评析:从几千九百满十进一到整千乃至于整万的数数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师采用多种形式的数数活动予以重点解决,是有效的而又必须的;利用计数器的辅助手段既有利于学生对于“万”这一新的数位的认识,而又在形象的从几千九百满十进一到整千乃至于整万的数数认知过程掌握了万以内相邻数位的进率。】

  (3)结合具体事物让学生参与拿指定数量豆子的活动,引导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组成与分解。

  师:孩子们,看来一百一百地数从九千数到一万这里还有一个连续进位的过程,你们都会吗?

  师:孩子们,在生活中还有一些大数它既不是整千数也不是几千几百的数你会认识它吗?我

  们试试,在讲台上,我准备了10袋一千的豆子,10袋一百的豆子,10袋十粒的豆子和一些零散的豆子,我说一个数请一位同学来上台拿豆子,拿出多少呢?谁会?(板书:四千三百二十一)

  师:下面的的同学当小裁判,对的用掌声给他鼓励,有问题的请举手,明白了吗?好,我们开始,(生拿出4个大袋,3个中袋,2个小袋和1粒豆子)你说说你是怎么拿的?

  师:他拿对了吗?(对了) 我这还有一个数,它可特别了,它会是谁呢?

  (板书:九千九百九十九)

  师:你会拿吗?你打算怎么拿?

  师:她拿对了吗?

  师:哦,你有什么好方法?

  【评析:学生能否对于数进行正确的组成与分解,是数概念是否建立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教学中教师不是简单的采用问答式的抽象提问,而是设计让学生在具体的拿豆子活动中进行检验,既有利于让学生理解掌握万以内数的组成与分解,无疑将有效培养学生的数感。】

  (4)引导进行感知抽象活动,结合数轴让学生在初步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自主表达整千数的大小关系

  师:现在我请大家观察屏幕上的数射线,你发现了什么?

  师:我在这条数射线上看到一个数六千,你看到哪一个数?

  师:它在六千的哪一边?

  师:真好,你都能想到它们的大小关系了,你们还能看到什么数?

  师:太好了,你能用不同的角度来看它们的关系。孩子们,接着我请你们闭上小眼睛,将这条数射线记在脑海中,睁开眼睛。你还能看见它吗?(电脑上的数射线消失)

  师:现在你能想到什么数?

  (生各抒己见)

  【评析:数概念建立的另一个指标是能否理解掌握相应的数大小的关系与比较,教师设计让学生在数射线上认识万以内整千数,并让学生对整千数之间的方向、位置、大小及简单的关系进行表述认知,有助于学生从对万以内数的形象感知向抽象认识进行过渡。】

  (二)、体验感知“一万”

  (1)感知“一万”字

  师:在我手上是一张的报纸,估估看,这样一面有多少个字

  师:想知道吗?怎么办?

  师:你想怎么分呢?

  师:好,看我先把它对折,对折,再对折,现在,有谁知道有几个字?

  师:想知道吗?看,这样的一面,我数了数大约是一千字,这样(二千)(师慢慢张开报纸)多少?

  师:这样的一面报纸大约有八千个字。

  (2)感知“一万”粒

  师:这有一个大正方体,它由多少个小正方体拼成?

  师:有两个大正方体,会有几个小正方体拼成?

  师:5个呢?(五千)一万个小正方体可以拼成几个大正方体?

  【评析:结合实际事物采用估测与比对的方法,既有利于丰富学生对万以内数的感知,而又适时渗透合理估算的数学活动经验。】

  三、联系实际,发展数感

  (1)展示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图片,感知大数,培养数感。

  师:孩子们,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电脑出示东方明珠)这是哪儿?去过吗?

  师:它有多高?

  师:是吗?(电脑出示)四百六十八米,他的知识面挺丰富的。四百六十八米有多高呢?我们的教学楼有多高?(大约20米)也就是大约23幢教学楼那么高。(生“哇”声一片)

  师:这没什么,还没有一千米呢,我带你们去看一座桥(电脑出示南浦大桥)这是哪里?

  师:太著名了,它有多长?你总算举手,你说说

  师:你去过吗?有什么感受?

  师:他用了两个很字来形容,如果我把南浦大桥立起来有多高?

  师:有这么高的地方吗?

  师:(电脑出示)你知道它有多长吗?

  师:刚才那个同学说有多长?看(电脑出示)八千八百四十四米有多高?

  师:你说得太好了,就这样大家想象一下有多高。

  [评析:结合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进行比对想象活动,有利于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数感]

  (2)回归课堂升华认识

  师:今天同学们上完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最后,请大家回过头来看一下,我们今天的会场大约有多少人?

  师:今天这个会场坐满了,大约可以坐六千人,现在你们有所了解了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万以内的数。

  (板书:认识)

  四、深化拓展

  数字游戏(作业)

  以一万元人民币的不同拿法,让学生感知万以内数的大小,深化理解万以内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培养学生学*数学的情感。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6

  “万以内数的认识”既是多位数读、写的基础,也是学*万以内数计算的基础,如果学生对万以内数的不清,数不熟练,将直接影响对万以内数的.计算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时,教师借助直观感受,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如:数方块、拨、圈圈画画。关注的前后联系,对于与旧知识联系紧密的新知识,采用“以类比促迁移”的教学策略,把新知识纳入旧知识,实现新知识的同化,以促进学生的认知建构。既使学生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又培养了学生的类比迁移能力。如:从一是十,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类推到十个一千是。教师还联系生活实例,拓展认数活动,增强学生学*的兴趣。教学“万以内数的读写法”,教师注意捕捉与本节课知识有关的生活现象,搜集学生生活中的实例,拉*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参与认数活动。如,在学生初步学会“一千一千地数”之后,让学生从亲身经历的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这有利于丰富学生对百、千、万为单位的数的感知和体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感。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7

  万以内数的认识既是学*多位数读、写法的基础,也是学*万以内数算的基础,如果学生对万以内数的概念不清,读写数不熟练,将直接影响对万以内数的计算的理解和掌握。为了使学生切实理解和掌握万以内数的概念,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注意下面三个问题。

  一、借助直观,加强指导,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

  小学生数学概念、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形成都是借助操作活动,通过对感性材料的观察、比较、分析而获取的。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我借助直观,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例如,教学“万以内的数和万以内的数的顺序”,我结合计数器的演示,让学生边拨珠边数数,先拨上一千,当数到九千时,要问学生:“九千后再添一个千是多少?该怎么拨?学生已知道百位有10个珠,10个百是一千,去掉百位上的10个珠,要向千位进1,依次类推数到九千时,学生就自然知道怎样拨珠。这样通过计数器的演示,有利于使学生了解“相邻计数单位之间十进关系”,比较形象直观地建立数位的概念。

  又如,教学读写法时,先在计数器上拨上一个三位数,并说出这个数的组成,然后指导学生对着计数器的数位写出这个数。再在千位上拨上3,该怎样读与写?对照计数器上的数和下面的***数字写成的数读出这个数。在教学完读写法后,引导学生小结并比较与三位数的读写的联系与区别。这样在教学中渗透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能力。

  二、利用已有经验,进行迁移学*,促进学生认知建构

  小学数学中,有许多知识前后联系紧密,对于与旧知识联系紧密的新知识,可以启发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推导出来。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之前,学生已经学会了一个一个、十个十个地数数,已经认识了“个、十、百”的数位名称、顺序、位值,也知道其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因此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采用“以类比促迁移”的教学策略,把新知识纳入旧知识,实现新知识的同化,以促进学生认知建构。结合计数器从一百数到一千告诉学生可用一、十、百、千这些计数单位来数数,并提问:“十个一是多少?”、“十个十是多少?”、“十个百是多少?”让学生弄清“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又如,教学“四位数的读法”例题时,由于学生已经学会了三位数的读法,可以让学生结合计数器,拨上一个数后,先说出它的组成,然后试着读数,对于中间有一个或两个0的数,末尾有一个或几个0的数,应该怎样读,可让学生讨论后,教师再引导,最后启发学生总结读万以内数的法则。这样让学生通过类比推理,由此及彼地获得新知,既使学生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又培养了学生的类比迁移能力。

  三、联系生活实例,拓展认数活动,增强学生学*的兴趣

  数学教学要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这是数学教学的新理念之一。教学“万以内数的读写法”,我注意捕捉与本课知识有关的生活现象,搜集学生生活中的实例,拉*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参与认数活动。如在学生初步学会“一千一千地数”之后,让学生从亲身经历的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有利于丰富学生对百、千、万为单位的数的感知和体验,有利于发展学生。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8

  我在教万以内数的认识这节课时,一开始通过千以内数认识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虽然有了一定的数数、读写数以及知道怎么样分析一个千以内数组成的知识和经验,但一万、包括比一千大比一万小的数的概念其实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还是陌生的,所以在掌握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我反复钻研解读教材,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会读写万以内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这些数的组成。2、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大数,发展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3、使学生学会用数描述身边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用数的观念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初步体验量化的思想,促进数感的发展。其中确立一万的数的概念,和数数中即将满整百整千整万的情况应该是教学的难点。

  一、借助直观,加强指导,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

  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我借助直观,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例如,教学“万以内的.数和万以内的数的顺序”,我结合计数器的演示,让学生边拨珠边数数,先拨上一千,当数到九千时,要问学生:“九千后再添一个千是多少?该怎么拨?学生已知道百位有10个珠,10个百是一千,去掉百位上的10个珠,要向千位进1,依次类推数到九千时,学生就自然知道怎样拨珠。这样通过计数器的演示,有利于使学生了解“相邻计数单位之间十进关系”,比较形象直观地建立数位的概念。这样在教学中渗透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能力。

  二、利用已有经验,进行迁移学*,促进学生认知建构

  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之前,学生已经学会了一个一个、十个十个地数数,已经认识了“个、十、百”的数位名称、顺序、位值,也知道其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因此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采用“以类比促迁移”的教学策略,把新知识纳入旧知识,实现新知识的同化,以促进学生认知建构。结合计数器从一百数到一千告诉学生可用一、十、百、千这些计数单位来数数,并提问:“十个一是多少?”、“十个十是多少?”、“十个百是多少?”让学生弄清“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又如,教学“四位数的读法”例题时,由于学生已经学会了三位数的读法,可以让学生结合计数器,拨上一个数后,先说出它的组成,然后试着读数,对于中间有一个或两个0的数,末尾有一个或几个0的数,应该怎样读,可让学生讨论后,教师再引导,最后启发学生总结读万以内数的'法则。这样让学生通过类比推理,由此及彼地获得新知,既使学生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又培养了学生的类比迁移能力。

  三、联系生活实例,拓展认数活动,增强学生学*的兴趣

  教学“万以内数的读写法”,我注意捕捉与本课知识有关的生活现象,搜集学生生活中的实例,拉*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参与

  认数活动。如在学生初步学会“一千一千地数”之后,让学生从亲身经历的`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有利于丰富学生对百、千、万为单位的数的感知和体验,有利于发展学生。

  不足之处:本节课较大地脱离教材,最好与教材联系紧密一些。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9

  本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分两步进行。首先,让学生观察图上有多少个小木块。让学生一千一千地数,理解10个一千是一万,从而认识计数单位“万”。另外,请学生利用计算器一千一千地数,从一千数到一万,由学生单独操后再组织交流。

  要让学生对万以内数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教师就要提供和创建更多的现实情境,让学生感受到一万的大小,和万以内数的特征。如一万个小正方体、一万粒大米等。并让学生交流生活中遇到的万以内数的情境。让学生切实体验到万以内数的特征,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

  教学万一内数的读、写,首先复*数位的顺序,万以内数的组成及四位数、三位数的读写,组织学生讨论“万以内数我们是怎么读的?怎么写的?”让学生在读数、写数的过程中悟出方法:“从高位读起,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然后,在计数器上拨出中间、末尾有零的'四位数提问:“这些四位数和前面的有什么不同?”请学生读以读、写以写,小组内互相交流、评议。最后,组织学生讨论“有零的万以内数怎么读?怎么写?”引导学生总结。然后对照小精灵聪聪的话体验成功。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0

  这一节课,以复*万以内数的知识,即复*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比较大小、排序等多块内容为主体。因为这块内容较多,因此整节课上下来有点杂!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万以内较大的数的认识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很多学生在学*的时候都存在困难。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关键在于让学生多数数,还有认识并且牢记数位顺序表。学生在数数的时候要攻克很多难关,例如相邻数位间的满十进一、中间或末尾有0时的读法和写法、比较大小和排序等。除此之外,学生的数感也能够有很大的提高。因此,我将本节课的重点放在数位顺序表的教学、中间或末尾有0时的读法和写法、还有数数这三块内容上。通过不同形式的变式练*、操作计数器和巧设问题等方式突破重点和难点。

  这节课在教学上还存在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

  1.对于数位、位数和计数单位三个知识的区别,在课堂上没有讲清楚。数位式没一个数字在数位表中所占的位置。位数是指一个自然数中含有数位的个数。而计数单位是每一个数位所对应的单位。我想在教学中,我可以用4177这个自然数引出三个问题(1)请问这个数的最高位是什么位?(2)两个7的意思一样吗?(3)请问这是一个几位数?让学生能对这三个知识点有个明确的`认识。

  2.根据老师提供的信息记录其它彩电的价格。这一题我选择让学生听着信息写出四位数,从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有一个问题,什么时候引出数位顺序表,让学生先尝试,在用数位顺序表写数,还是直接由我教他们这个方法。虽然我上课的时候学生没法呈现利用数位表来写数这个方法,但我仍然觉得还是让学生先尝试比较好。如果学生错误较多我在出示这种方法,让学生自己选择好的方法。

  3、语言不够精炼、内容多且杂。可能我想来个满堂灌,因此思路不是很清晰,我想,这是我需要改进的地方。该删掉的地方还是要删掉,正如一位老师所说:“或许有失也有得吧!”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1

  本节课是在认识了千以内的数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虽然有了一定的数数、读写数以及知道怎么样分析一个千以内数组成的知识和经验,但一万,包括比一千大比一万小的数的概念其实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还是陌生的,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会读写万以内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这些数的组成。

  2、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大数,发展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学会用数描述身边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用数的观念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初步体验量化的思想,促进数感的发展。其中确立一万的数的概念,和数数中即将满整百整千整万的情况应该是教学的难点。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在引出“万”的概念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用课件动态展示:从一个小正方体到十个小正方体,再到一百个小正方体,最后到一个大立方体,让学生逐渐理解感知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然后有学生小组合作借助学具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在一千一千地数数的过程中建立“万”的概念,在个位到千位的顺序表再添加万位,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认识计数单位“万”,体会十进制计数的原理,在展现学生数学学*的过程中培养数感。然后利用计数器的半抽象性体会数的转换,直至感知一万的大小,我又设计了一个感受一万有多大,让他们想像比划一万张纸有多厚, 一万米 有多长等。不但突破了难点,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态度。在接下去的.数的读写教学中,不仅出示方块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数出一共有几个方块,然后在计数器上试着画出来,再尝试读写这个数,充分体现了图形、数的紧密结合,为学生形成数的概念,了解数的组成打下扎实的基础。在教学中,组织了丰富多样的学*活动,加强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通过大量的感性认识,如:看一看,数一数,拨一拨,画一画,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等形成数的表象。

  从生活中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我以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展示一幅南京长江大桥的画面,让学生了解想像大桥的长度,激起对祖国的勤劳人民的热爱,让学生收集自己身边的大数,体会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作用,从而体验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因此,本节课多处创设了让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惯,品尝了求知的愉悦,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2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万以内数的认识”并非一无所知,他们在以前学*的基础上或生活中已经积累了大量万以内的数的知识,有的甚至能够读出万以内的数,只是尚未形成系统的认知,通过本节课的学*,进行归纳总结,逐渐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整理归纳新知,为了有效地突出重点,我把教程从三个方面进行分解:

  一、联系生活,感知大数。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数学强化生活性,让学生学*有价值数学,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因此,在本节课,我首先将生活数学化,通过让学生课前调查发现生活中的大数,课堂交流生活中的大数,从而感受到生活中原来有这么多大数,进而产生研究生活中的大数、学*数学的必要性。再让学生探索,将生活化的大数抽象成数学知识。

  二、动脑思考,体会十进制关系。

  学*万以内数的认识之前,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先认识计数单位“千”,通过数大正方体的方法到数出大正方体的个数这样的过程,重新将数学知识回归到生活,将数学生活化,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学*数学的实际意义,进一步感受学*数学的必要性。其中在数大正方体时,引导学生数的方法尤其重要,并在其中让学生感知10个一是1个十,10个十是100,10个一百是1000,由此得出大数:一千。并使用课件演示一个个、一条条、一片片数的过程,加深对“千”的认识,体会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为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做好铺垫。

  三、以活动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数感。

  学生在数一数活动中,经历数数的过程,继而认识计数单位“万”和10000以内的数,能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简单地交给学生“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过于生硬和说教,学生很难掌握个、十、百、千、万之间的关系。为此,在本节课安排以活动,促进学生数感地发展,丰富学生对数的认识。首先,课前让学生调查发现生活中的大数,课堂交流中生活中的大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大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与感受。接着,安排“猜一猜?”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一个小正方体是大正方体的一份子”,给学生估计地标准,进而估计“大正方体有多少个小正方体?”让学生在估计中思维得以碰撞。学生对“万”的认识是困难的,如何突破这一难点,让学生建立“万”的理解呢?在学生认识“十个一百是一千”“一个大正方体里有1000个小正方体.” 紧接着我通过活动:观察1本100页的书,再把10本100页的书放在一起,让学生体会感知1000页到底有多少。那么10个大正方体合起来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让学生建立“十个一千是一万”的初步认识,而“一万”究竟是多少呢?学生还是模糊的。我再通过体会“猜学校的人数”,帮助学生理解大数的含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我们二年级每班大约有50名学生,有10个班,全年级大约一共有500人。全校有6个年级,每个年级有500人,全校大约一共有3000名学生,3000还差7000才到一万。学生会觉得全校学生看起来已经很多人了,但是全校人数3000人距10000人还差那么多,说明一万这个数很大。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3

  教学完《认识万以内的数》这一单元的内容,至此对这一单元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以便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改进教学。

  《认识万以内的数》这一单元包括了如下几节教学内容:《千以内的数的认识》、《千以内的数的读写》、《用算盘表示千以内的数》、《万以内数的认识和读写》、《中间有0的四位数的组成和读写》、《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简单的*似数》。

  这一单元主要是培养学生对较大的数的数感,知道一个数的组成,能正确进行数数。同时引导学生在计数器和算盘上表示数,培养学生在学*活动中动手操作以及勤于动脑思考的能力。

  本单元的学*,我认为同学们学得较好的.是数的组成,同学们学得差一些的是数的读作方法以及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这两个知识点有困难的同学要多一些。在算盘上表示数同学们都明白一个上珠子表示5,一个下珠子表示1,但在实际表示数的时候,很多同学就容易粗心把一颗上珠也当作“1”。这个易错的知识点要多向同学们强调。

  《简单的*似值》这节内容还不要求同学们掌握“四舍五入”法教学这节内容时可以适当的提及,帮助学生对一些较大的数、自己不太确定的数进行判断,以确保学生所求*似值的准确性。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真仔细观察能力以及教育学生改正动手操作学*时的粗心的毛病。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4

  “万以内数的认识”一课的教学目标是:①让学生在数一数活动中,经历数数的过程,认识计数单位“千”,体会数的意义,体验计数的作用;②认识1000以内的数,能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知道10个一百是一千,感知1000以内数的组成,会读写1000以内各数;③在合作交流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这节课教学中,我为学生准备了许多的小方块。通过让他们来数一数这些方块的数量,使学生感受1000以内数,培养他们的数感。第一次数的活动,学生盲目,只是根据兴趣来选择数的方法,结果有的小组以失败而告终,但这一次失败,却能使他们获得难得的体验,即数1000这样大的数,用一百一百地数的方法要合适一些,这样,就能很好地突出数较大的数要以群计数的数学思想方法。第二次数的活动,学生目的明确,毫无疑问地都会选择一百一百地数的方法,结果每个小组都能取得成功。这一次成功,使学生的感悟变得更深刻,他们会归纳出:关于数数,我们的`新发现是:1000这个数比100这个数要大得多,数1000这样大的数,用一百一百地数的方法要合适一些;数10以内的数,要一个一个地数;数100以内的数,要一十一十地数;数1000以内的数,要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不失时宜地认识了计数单位“千”,进而发现“十”“百”“千”等相邻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5

  本节课是在认识了千以内的数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数数、读写数的方法,以及知道怎么样分析一个千以内数组成的知识和经验,但一万、包括比一千大比一万小的数的概念其实对于学生来说还是陌生的,所以在掌握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我反复钻研解读教材,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 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感受10个一千是一万,经历数数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 ,使学生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 会读写万以内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这些数的组成。

  3、了解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表,进一步理解十进制的计数方法。教学重点是万以内数的读写和组成。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数数过程中,接*整百、整千数时拐弯处的数如何数的教学以及体会相邻数位之间数为的十进制关系的教学。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实践操作来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

  现反思如下:

  1、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并以此作为认数的基础。由于比一千大的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上课之前,我先布置学生去找一些生活中见到的大数,上课时让学生汇报,并由此引出万以内数的认识。这样做,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同时也可激活学生生活中认数的感性经验,为学好本节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2、新知学*由具体到抽象,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使体会数位的意义,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抽象思维离不开形象的支撑,在数的概念的掌握中更需要实物做引导,所以在教学一万的认识时,我先让学生数小方块,一个一个、十个十个、一百一百、地数让学生复*千以内数各计数单位再次体会到十进制关系的变化。课件演示的同时教师在黑板上用图示的方法板书千以内各计数单位的十进制关系,使学生形成清晰的表象。紧接着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类推猜测,一千一千的数,10个一千是多少?然后用数黄豆,数方块来验证10个一千是一万,一万里有10个一千。这是体验的.最形象阶段,最后后利用计数器的半抽象性,让学生在计数器上一千一千地数,体会数的转换,这样也就很顺利地建立起了计数单位和数位概念。在接下去的数读写的教学中,不仅出示方块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数出一共有几个方块,然后学生动手在计数器把数拨出来,再尝试读写这个数,充分体现了图、形、数的紧密结合,为学生形成数的概念、了解数的组成打下扎实的基础。数万以内的数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数字大了,特别进1之后满十的情况一直以来是学生学*中的一个难点,所以也有必要借助具体形象的支撑,在教学中我利用计数器,每当在关键的地方就让学生思考再加一颗珠,会有什么变化,接下去应该是一个什么数,为什么?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最后数为顺序表的教学也就水到渠成了。

  3、组织不同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掌握知识。如数数大PK、同桌互相拨数读数写数、记录数据等,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学生理解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后,我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认读商场中电器的价钱,记录大自然中有趣的数据。这样学生即再次体会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又增强了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感悟到了数学学*的价值。

  总之,本节课注重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的构建的过程,通过组织多种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紧张愉快中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


认识10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菁选(扩展3)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菁选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在认识了千以内的数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虽然有了一定的数数、读写数以及知道怎么样分析一个千以内数组成的知识和经验,但一万、包括比一千大比一万小的数的概念其实对于学生来说还是陌生的,所以在掌握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为了突破这个重点和难点,我设计了一些教学情景,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欲望和发展学生的数感,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现反思如下:

  一、亲历探索过程,感受乐趣。

  在引出万的概念时,我自己动手制作了一些挂图,从一个一个的到一条小方块,从十条小方块到一面小方块,从十面到一个大立体的`方块,让学生逐渐理解感知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1000,10个一千是一万,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展现学生的思维方法。

  二、从具体到抽象,逐步发展数感。

  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抽象思维离不开形象的支撑,在数的概念的掌握中更需要实物做引导,所以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数小方块,让学生体会到十进制关系的变化,这是体验的最形象阶段,然后利用计数器的半抽象性,让学生在计数器上一个一个、十个十个、一百一百、一千一千地数,体会数的转换,直至感知一万的大小,这样也就很顺利地建立起了数位概念,让他们自己来排列数位顺序表就水到渠成。抽象的概念建立之后还需有表象的强化和巩固,所以在计数器上得出一万后,我又设计了一个猜一猜、想一想的教学情景,比如,我拿出一页我自己写的论文,让学生猜一猜,“老师在这页上一共打了多少个字?”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有的猜500,老师告诉他“你少得太多了”,有的猜1200,就说“你猜得多了一点”,最后告诉他们这里有1000个字,然后再请他们想像一万字有这样的几页,为什么?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认识到这样打印的纸需要10张,接着我又给他们提供一些实物,让他们想像比划一万张纸有多厚,一万粒米有多少,一万米有多长等,不但突破了难点,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建构的学*态度。在接下去的数读写的教学中,不仅出示方块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数出一共有几个方块,然后计数器把数拨出来,再尝试读写这个数,充分体现了图、形、数的紧密结合,为学生形成数的概念、了解数的组成打下扎实的基础。数万以内的数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数字大了,特别进1之后满十的情况一直以来是学生学*中的一个难点,所以也有必要借助具体形象的支撑,在教学中我利用计数器,每当在关键的地方就让学生思考再加一颗珠,会有什么变化,接下去应该是一个什么数,为什么?难点也就迎刃而解。

  三、从生活中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在本节课中,我以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展示一幅学校课间操活动的画面,让学生了解想像学校学生的人数,课中让学生读一读老师收集的几个现实生活中的信息,如电影院里的座位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等,激起学生对现实世界的关注和热爱,体会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可以用万以内的大数表达事物和交流信息,不但培养了数感,也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增强学*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品尝求知的愉悦。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2

  万以内数的认识的重点是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初步理解万以内数的实际含义,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

  我认为难点有三:

  一、在数数的过程中,接*整十、整百、整千的拐弯处的数如何数。

  二、学生在体会多位数中的数位意义以及相邻数位之间的10进关系。

  三、如何读写中间、末尾有“0”的数。

  针对以上教学难点,我们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深入研究了教材,进行了预设,估计了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但是在数数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仍然还出现了错误,尤其是个位是9的,接*整百、整千的拐弯处,学生还很容易数错。例如,从一百七十八一个一个地数,数到一百九十六。有的学生数完一百八十九,没数一百九十就直接数二百了。根据学生出现的这些问题,我们利用计数器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动手在计数器上拨珠,先在计数器上拨上一百七十八,然后一边数,一边拨珠,一百七十九,再拨一个珠,一百八十,一百八十一,就这样一边数,一边拨,一边数数。在练*课上又设计了多个拐弯处的数数题进行练*,如二百九十四数到三百零七、数出一千七百九十五后面的六个数,从九百九十起,第六个数是几等等,不同的练*,帮助学生克服了思维障碍,能够正确的.数数。在利用计数器数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拨珠,不仅巩固了数数,还对多位数中的数位意义以及相邻数位之间的10进关系,有了较深刻的理解。

  在读写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时候,学生容易出现不用“0”占位的错误。例如三千零三写作:303、三千五百写作:350、三千三百写作:330等问题,学生之所以出现这类问题分析原因还是由于对数位的理解不够透彻,重点指导在读数写数时先分析这是一个几位数,然后在读数写数,读写后数一数数位,这样就不会出现缺少数位了,就知道没有数的数位要用0来占位。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3

  这一节课,以复*万以内数的知识,即复*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比较大小、排序等多块内容为主体。因为这块内容较多,因此整节课上下来有点杂!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万以内较大的数的认识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很多学生在学*的时候都存在困难。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关键在于让学生多数数,还有认识并且牢记数位顺序表。学生在数数的时候要攻克很多难关,例如相邻数位间的满十进一、中间或末尾有0时的读法和写法、比较大小和排序等。除此之外,学生的数感也能够有很大的提高。因此,我将本节课的重点放在数位顺序表的教学、中间或末尾有0时的读法和写法、还有数数这三块内容上。通过不同形式的变式练*、操作计数器和巧设问题等方式突破重点和难点。

  这节课在教学上还存在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

  1.对于数位、位数和计数单位三个知识的区别,在课堂上没有讲清楚。数位式没一个数字在数位表中所占的位置。位数是指一个自然数中含有数位的个数。而计数单位是每一个数位所对应的'单位。我想在教学中,我可以用4177这个自然数引出三个问题(1)请问这个数的最高位是什么位?(2)两个7的意思一样吗?(3)请问这是一个几位数?让学生能对这三个知识点有个明确的认识。

  2.根据老师提供的信息记录其它彩电的价格。这一题我选择让学生听着信息写出四位数,从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有一个问题,什么时候引出数位顺序表,让学生先尝试,在用数位顺序表写数,还是直接由我教他们这个方法。虽然我上课的时候学生没法呈现利用数位表来写数这个方法,但我仍然觉得还是让学生先尝试比较好。如果学生错误较多我在出示这种方法,让学生自己选择好的方法。

  3、语言不够精炼、内容多且杂。可能我想来个满堂灌,因此思路不是很清晰,我想,这是我需要改进的地方。该删掉的地方还是要删掉,正如一位老师所说:“或许有失也有得吧!”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4

  “万以内数的认识”既是学*多位数读、写的基础,也是学*万以内数计算的基础,如果学生对万以内数的概念不清,读写数不熟练,将直接影响对万以内数的计算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时,教师借助直观感受,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如:数方块、拨计数器、圈圈画画。关注知识的前后联系,对于与旧知识联系紧密的新知识,采用“以类比促迁移”的教学策略,把新知识纳入旧知识,实现新知识的同化,以促进学生的认知建构。既使学生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又培养了学生的'类比迁移能力。如:从十个一是十,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类推到十个一千是一万。

  教师还联系生活实例,拓展认数活动,增强学生学*的兴趣。教学“万以内数的读写法”,教师注意捕捉与本节课知识有关的生活现象,搜集学生生活中的实例,拉*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参与认数活动。如,在学生初步学会“一千一千地数”之后,让学生从亲身经历的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这有利于丰富学生对百、千、万为单位的数的感知和体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感。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5

  本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分两步进行。首先,让学生观察图上有多少个小木块。让学生一千一千地数,理解10个一千是一万,从而认识计数单位“万”。另外,请学生利用计算器一千一千地数,从一千数到一万,由学生单独操后再组织交流。

  要让学生对万以内数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教师就要提供和创建更多的现实情境,让学生感受到一万的大小,和万以内数的特征。如一万个小正方体、一万粒大米等。并让学生交流生活中遇到的万以内数的情境。让学生切实体验到万以内数的特征,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

  教学万一内数的读、写,首先复*数位的顺序,万以内数的组成及四位数、三位数的读写,组织学生讨论“万以内数我们是怎么读的?怎么写的?”让学生在读数、写数的'过程中悟出方法:“从高位读起,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然后,在计数器上拨出中间、末尾有零的四位数提问:“这些四位数和前面的有什么不同?”请学生读以读、写以写,小组内互相交流、评议。最后,组织学生讨论“有零的万以内数怎么读?怎么写?”引导学生总结。然后对照小精灵聪聪的话体验成功。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6

  反思一:亲历探索过程,感受数学乐趣。

  教学片断一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简单地交给学生“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过于生硬和说教,学生很难掌握个、十、百、千、万之间的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有一种强烈的需求——总想自己是发现者、探索者。他们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学*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授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新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学生是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在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实践的活动过程,注重问题的探索性,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索知识。教学片断二,学生在数五角星的过程中,逐渐理解10个10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展现学生的思维方法。

  反思二:小组合作有效性。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在几乎所有的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讨论式的合作学*。但是多数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四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轻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刻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怎么怎么看”。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小组合作学*留于形式,并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而教学片断二真正体现了学生的合作需要,通过四人合作得到10个一百是一千,十个小组合作得到10个一千是一万,在课堂上真正发挥了作用。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7

  教学完《认识万以内的数》这一单元的内容,至此对这一单元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以便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改进教学。

  《认识万以内的数》这一单元包括了如下几节教学内容:《千以内的数的认识》、《千以内的数的读写》、《用算盘表示千以内的数》、《万以内数的`认识和读写》、《中间有0的四位数的组成和读写》、《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简单的*似数》。

  这一单元主要是培养学生对较大的数的数感,知道一个数的组成,能正确进行数数。同时引导学生在计数器和算盘上表示数,培养学生在学*活动中动手操作以及勤于动脑思考的能力。

  本单元的学*,我认为同学们学得较好的是数的组成,同学们学得差一些的是数的读作方法以及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这两个知识点有困难的同学要多一些。在算盘上表示数同学们都明白一个上珠子表示5,一个下珠子表示1,但在实际表示数的时候,很多同学就容易粗心把一颗上珠也当作“1”。这个易错的知识点要多向同学们强调。

  《简单的*似值》这节内容还不要求同学们掌握“四舍五入”法教学这节内容时可以适当的提及,帮助学生对一些较大的数、自己不太确定的数进行判断,以确保学生所求*似值的准确性。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真仔细观察能力以及教育学生改正动手操作学*时的粗心的毛病。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8

  【教材分析】:

  教材先通过学生熟悉的背景材料向学生介绍南京长江大桥,从而引出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材根据儿童已有的经验、心理发展规律按从易到难螺旋上升的编排原则,创设了一幅幅现实的、有数学意义的画面,它不仅是进行大数计算的基础,而且对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法,是学*万以上数的读写法的基础,从例题看,例4提供和创设更多的现实情境,让学生感受一万的大小和万以内数的特征。例5先出示小木块的直观图片,请学生观察,说一说图上有多少个小木块,是怎么发现的。然后试着在计数器上画一画(拨一拨),再读一读、写一写、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是怎么读的,怎么写的,最后填一填数的组成。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多种多样的学*活动:估一估、数一数、想一想、认一认、说一说、拿一拿、比一比等,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认识形成数的表象,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同时,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活动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建立自信心,养成正确的学*态度,良好的学**惯。

  【设计意图】:

  本节课从教材编排上看,让学生认识千、万,知道万位,而且懂得对于较大的数,可以用一百一百或一千一千地数,它不仅是进行大数计算的基础,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从而有利于今后,用更大的计数单位数更大的数打下基础。为了学生更好地学*,在教学设计上我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联系生活中学数学,与“数”交朋友

  数学来源于生活,就要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经常遇到很多有关大数的知识,虽然这些概念往往是非正规的、不系统的、模糊的、但都为他们的学*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因而从会场的人数到感知一千、一万粒黄豆,一千一万粒小正方体,最后延伸到楼房的高度、鹭江的宽度、大桥的长度以及山峰的高度。整节课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注重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大数的必要性,与“数”交朋友。

  二、在联系对比活动中想象感知,培养学生的数感

  新理念下数概念的形成除了数值、位值、计数单位外,更着重学生在联系生活的同时,感受数的'大小,重在数感的培养。学生对于数的认识仅仅是建立数感的第一步,还必须让学生在具体的数量对比中进一步建立数感。因此通过对比的思维活动让学生正确建立相应的数感是极其重要的教学手段。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既有利于学生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数感在比较中得到发展。如一百人与会场的人数、一千粒与一万粒、一千页与一万页、百米与千米等等让学生不断地在数概念的形成中认识、体验、感受数的大小,通过比对、想象、感知、体会到数的大小,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三、重视在实践的感知体验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智慧来自动作发端。”儿童的认知规律正是“从直观的动作思维到具体的形象思维,最后达到抽象的逻辑思维”的。可以说,动手操作是儿童认识客观事物的基础和起点,低年级学生主要通过对实物和具体学具的感知和操作来获得数感。皮亚杰说,活动是儿童发展的杠杆。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体会到“数”就在身边,感受到“数”的趣味和作用,对数产生亲切感。整节课采取“动”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时,眼、耳、口、手相结合,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学*,帮助学生正确、全面、深刻地感知数、认识数。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初步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认识”万位”及其位值,能说出万以内各数位的名称及相邻数位之间的进率。

  2. 经历估一估、数一数、想一想、认一认、说一说、拿一拿、比一比等数学实践活动,体验感受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数感。

  3、进一步学*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经历与他人交流活动,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万”的认识与数感的培养及接*整千、整万的数的数数。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豆子、计数器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问

  〈引导学生从身边情景,谈感受、估人数、提问题,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我今天来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

  师:那你们来估一估今天会场上的有多少位老师?

  师:刚才大家估的数都比一千怎么样呢?

  师: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比一千大的数。

  [评析:数学是生活的数学,学生学*的数学素材就在身边,教师巧妙的利用会场上听课教师的人数这一资源引导学生展开“猜”数的活动而引入新课的学*,自然有效。]

  二、合作探究,认识新知

  (一) 估豆子活动,认识一万

  1、先估测后参与感知一千粒豆子所占的空间。

  师:孩子们,在每个组的桌面上有这样的一袋的豆子,看这是一粒,(师拿出一小袋豆子)那么这有几粒?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师又拿出一袋稍大些的豆子)在每个小组的桌面上都有这样的一袋豆子,你估一估这里有多少粒?

  [师引导学生先观察后估]

  师:你们想知道这里有多少粒吗?告诉大家有一百粒。刚才谁猜对了?估得真准。(拿出一大袋豆子)现在谁来估一估这一大袋又会有多少粒豆子呢?(很多学生举手)

  师:有没不同意见?(没人举手)看来大家都是这么认为的?我们估得到底对不对呢?下面就来验证一下,请九个小组的小组长带上一百粒的豆子上台倒入杯中。看,我这里有一百粒的豆子,将它倒入杯中,现在杯中有多少?(小组长继续倒)大家一起数,二百、三百……一千。

  师:杯子里现在有一千粒的豆子,我将它倒入袋子里,看来大家都估对了。孩子们,回忆一下,我们刚才是怎么数出一千粒豆子的,是一十一十地数还是怎么数?

  生:一百一百地数

  (板书: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

  [评析:千以内数的数值以及相邻数位间的进率是学生的旧知,也是学生拓展认识万以内数的认知基础,对于学生的认知背景教师不是采用简单的抽象提问导出,而是引导学生在经历参与估不同的豆子数以及数豆子的实践活动中自然引出旧知,既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又有效的为下一个数学活动提供感知的基础。]

  2、感知一万粒豆子

  (1)结合包装的豆子,经历数数活动认识“一千一千”数的方法,感受用“一千一千”数大数的必要性。

  师:我将这一千粒一袋的豆子放入这大罐子中,如果每组都放进来会有多少呢?我们一起数一数。(师穿梭于各组之中,小组长陆续将袋子放入罐子里。)

  师:孩子们,刚才老师走了一圈,现在罐子里有多少粒豆子?

  师:你们是怎么数的?

  师:一千一千地数,大家都会数了吗?

  师:看,这是什么?

  师:我们一起来一千一千地数数到一万。

  (电脑逐个出示数射线:

  1000

  0 一千 二千三千四千 五千 六千 七千 八千 九千 一万

  师:刚才我们一千一千地数,数出了几个一千? 10个一千是多少?

  (板书: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评析:让学生在实际的数豆子活动中感受到对于比一千大的数还可以用一千、一千的数的方法进行数数,并通过数豆子使学生初步感知到一万的大小,从而有利于学生已有对千以内数的拓展认识。]

  (2)、进行一千到一万以及一万到一千的数数,感知“万”的数数活动。

  a、“一千一千”的顺数与倒数

  师:看来大家一千一千地顺数到一万一点困难都没有,那谁会从一万一千一千地倒数回一千吗?(生数)你们都想数一数吗?好,请同桌的两位同学互相数,从一千开始一千一千地数到一万,再从一万开始一千一千地倒数回一千。

  (活动后生互评)

  b、穿插“一百一百”的数,重点解决几千九百满十进一到整千的难点问题。

  师:看来一千一千地数是难不倒大家了,如果老师这有更大的数,但它不是整千数你还会一千一千地数吗?

  师:一百一百地数你们会吗?我们试试,从一千起,一百一百地数到二千,谁会?

  师:他数对了吗?谁会从一千五百开始,一百一百地数到二千五百?

  师:他数得怎么样?

  师:我发现刚才大家都不约而同地一起数起来,可见,这样的数数都难不倒大家,想不想来点挑战的?看,我带来了什么?

  师:在计数器上有哪些我们以前认识的新朋友呢?

  师:我要在计数器上拨珠了,仔细看,这是什么数?

  师:你能从九千五百起一百一百地数到一万吗?(师边演示生边数)

  师:九千九百后会是多少呢?看,九千九百再加一个百就怎样?

  师:这个一该向哪一位进?千位进一后又会有什么变化?

  师:那这时该向哪一位进?

  师:这个万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朋友。

  (板书:万以内数)

  【评析:从几千九百满十进一到整千乃至于整万的数数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师采用多种形式的数数活动予以重点解决,是有效的而又必须的;利用计数器的辅助手段既有利于学生对于“万”这一新的数位的认识,而又在形象的从几千九百满十进一到整千乃至于整万的数数认知过程掌握了万以内相邻数位的进率。】

  (3)结合具体事物让学生参与拿指定数量豆子的活动,引导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组成与分解。

  师:孩子们,看来一百一百地数从九千数到一万这里还有一个连续进位的过程,你们都会吗?

  师:孩子们,在生活中还有一些大数它既不是整千数也不是几千几百的数你会认识它吗?我

  们试试,在讲台上,我准备了10袋一千的豆子,10袋一百的豆子,10袋十粒的豆子和一些零散的豆子,我说一个数请一位同学来上台拿豆子,拿出多少呢?谁会?(板书:四千三百二十一)

  师:下面的的同学当小裁判,对的用掌声给他鼓励,有问题的请举手,明白了吗?好,我们开始,(生拿出4个大袋,3个中袋,2个小袋和1粒豆子)你说说你是怎么拿的?

  师:他拿对了吗?(对了) 我这还有一个数,它可特别了,它会是谁呢?

  (板书:九千九百九十九)

  师:你会拿吗?你打算怎么拿?

  师:她拿对了吗?

  师:哦,你有什么好方法?

  【评析:学生能否对于数进行正确的组成与分解,是数概念是否建立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教学中教师不是简单的采用问答式的抽象提问,而是设计让学生在具体的拿豆子活动中进行检验,既有利于让学生理解掌握万以内数的组成与分解,无疑将有效培养学生的数感。】

  (4)引导进行感知抽象活动,结合数轴让学生在初步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自主表达整千数的大小关系

  师:现在我请大家观察屏幕上的数射线,你发现了什么?

  师:我在这条数射线上看到一个数六千,你看到哪一个数?

  师:它在六千的哪一边?

  师:真好,你都能想到它们的大小关系了,你们还能看到什么数?

  师:太好了,你能用不同的角度来看它们的关系。孩子们,接着我请你们闭上小眼睛,将这条数射线记在脑海中,睁开眼睛。你还能看见它吗?(电脑上的数射线消失)

  师:现在你能想到什么数?

  (生各抒己见)

  【评析:数概念建立的另一个指标是能否理解掌握相应的数大小的关系与比较,教师设计让学生在数射线上认识万以内整千数,并让学生对整千数之间的方向、位置、大小及简单的关系进行表述认知,有助于学生从对万以内数的形象感知向抽象认识进行过渡。】

  (二)、体验感知“一万”

  (1)感知“一万”字

  师:在我手上是一张的报纸,估估看,这样一面有多少个字

  师:想知道吗?怎么办?

  师:你想怎么分呢?

  师:好,看我先把它对折,对折,再对折,现在,有谁知道有几个字?

  师:想知道吗?看,这样的一面,我数了数大约是一千字,这样(二千)(师慢慢张开报纸)多少?

  师:这样的一面报纸大约有八千个字。

  (2)感知“一万”粒

  师:这有一个大正方体,它由多少个小正方体拼成?

  师:有两个大正方体,会有几个小正方体拼成?

  师:5个呢?(五千)一万个小正方体可以拼成几个大正方体?

  【评析:结合实际事物采用估测与比对的方法,既有利于丰富学生对万以内数的感知,而又适时渗透合理估算的数学活动经验。】

  三、联系实际,发展数感

  (1)展示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图片,感知大数,培养数感。

  师:孩子们,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电脑出示东方明珠)这是哪儿?去过吗?

  师:它有多高?

  师:是吗?(电脑出示)四百六十八米,他的知识面挺丰富的。四百六十八米有多高呢?我们的教学楼有多高?(大约20米)也就是大约23幢教学楼那么高。(生“哇”声一片)

  师:这没什么,还没有一千米呢,我带你们去看一座桥(电脑出示南浦大桥)这是哪里?

  师:太著名了,它有多长?你总算举手,你说说

  师:你去过吗?有什么感受?

  师:他用了两个很字来形容,如果我把南浦大桥立起来有多高?

  师:有这么高的地方吗?

  师:(电脑出示)你知道它有多长吗?

  师:刚才那个同学说有多长?看(电脑出示)八千八百四十四米有多高?

  师:你说得太好了,就这样大家想象一下有多高。

  [评析:结合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进行比对想象活动,有利于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数感]

  (2)回归课堂升华认识

  师:今天同学们上完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最后,请大家回过头来看一下,我们今天的会场大约有多少人?

  师:今天这个会场坐满了,大约可以坐六千人,现在你们有所了解了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万以内的数。

  (板书:认识)

  四、深化拓展

  数字游戏(作业)

  以一万元人民币的不同拿法,让学生感知万以内数的大小,深化理解万以内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培养学生学*数学的情感。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9

  教学内容:

  课本第73—74页,“做一做”1、2。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

  2、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单位进一步理解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3、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数的组成,掌握数位顺序表。

  教学重、难点:

  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会数万以内的数,掌握数位顺序表。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计数器,一个数位顺序表格(空的)。

  教学过程:

  一、 准备练*。

  1、 观察下列两组数,先回答是怎么数的,再接着数出后面的5个数来。

  27、37、47、57、( ) ( ) ( ) ( ) ( )

  110 、210、310、410、( ) ( ) ( ) ( ) ( )

  2、读出下面的数。

  375 309 420 200

  谁能说说读数时要从哪位读起?怎样读?

  3、想一想,999是几位数?再添1是多少?它是几位数?

  [设计意图]通过准备练*复*旧知,为学生迁移性的学*新知做好准备。

  二、 讲授新课

  师:同学们,昨天老师让你们调查了芜湖长江大桥的公路桥和铁路桥的长度,下面请你们来汇报一下调查的结果。

  学生汇报调查的数据,教师板书,并让全班同学认读。接着老师问同学们,有谁知 道南京长江大桥的公路桥和铁路桥的长度呢?

  1、出示南京长江大桥的图。

  (1)请学生说一说对南京长江大桥的'认识。

  教师补充说明,南京长江大桥是我国在长江上最早建立的公路、铁路两用桥。

  (2)请学生认读公路桥、铁路桥的长度。

  2、板书:万以内数的认识。齐读

  3、教学例4。

  (1)观察例4中的立方体。

  数一数:一个大立方体中有多少个小立方体?

  (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数的。)

  (2)一个大立方体中有1000个小立方体,这儿有10个大立方体,共有多少个立方体呢?

  根据学生所说,师生共同数一数。(一千一千地数。)

  (3)小结并板书。

  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万”也是一个计数单位,它和千是相邻的计数单位,千位在左起第四位,万位在左起第五位。

  ① 请学生指出计数器上的千位、万位。

  ② 教师拨一千,学生数一千,直到拨10个一千,学生数一万。

  4、教学列5。

  (1)教师拨出2356,请学生认出读。

  根据学生认读板书:读作:三千三百五十六。

  如何写出这个数?请一名学生板书。(写作:2356。)

  (2)师:这个数是由( )个千,( )个百,(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3)有关这个数你还知道什么?

  (多请几名学生说,学生可能说出它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数位……。)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探究,掌握数位的顺序,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5、课堂练*。

  (1)课本第75页的“做一做”第1题。

  先写出各数,再读一读,最后说出这些数的组成。

  (2)用计数器数数,一个一个地数。

  ①从994—1000;②从9995—10000。(男、女生分组数数,每组数一题。)

  6、数位顺序表。

  (1)说一说到目前为止,你已学过哪些计数单位?哪些数位?

  (2)你通从左往左分别说出它们的顺序吗?

  (3)教师拿出数位顺序表格问:有谁会填出这张表?

  (教师请一名学生填写,其他学生在本子上自己制作。)

  (4)记这个表格。(同桌互说。)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学*,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和组成,同时培养学生的推理、分析能力和知识的迁移的能力。

  三、巩固练*

  同桌互相拨数、认读,并将认读的数写在本子上。

  四、课堂小结说一说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学会归纳整理自己的知识体系。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10000这样的较大数在生活中普遍存在,学会认、读、写较大数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但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通过实际教学和反思,我认为本课的教学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读写结合,正向迁移

  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之前,学生已经学会一个一个、一十一十、一百一百地数数,认识了个、十、百、千的数位名称、顺序,也知道其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因此,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用旧知识同化新知识,在正确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前提下,读写结合,实现知识的正向迁移。

  教材中的情境图给出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长4589米,铁路桥长6772米,让学生读一读,说说是怎么读的。这时老师因势利导提出:请你在计数器上拨出4589,说说是怎么拨的。

  学生回答后,师生一起总结出:读数的时候要从高位读起,千位上是4就读四千,百位上是5就读五百,十位上是8就读八十,个位上是9就读九。接着,老师提问:这个数是怎样组成的?学生对照计数器理解了4589是由4个千、5个百、8个十和9个一组成的。这时,抓住时机让学生试着写一写这个数,指名学生板演,并说明:从高位写起,千位上写4,百位上写5,十位上写8,个位上写9。

  之后,及时安排巩固练*,如老师在计数器上拨一个数,学生把这个数的读法、写法写在纸上,写完后说说它的组成,同桌互相交流、订正。

  二、逐步抽象,突破难点

  让学生经历从具体事物(小立方体)半具体半抽象的事物(计数器)抽象出数这个逐步提升的过程,有效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

  例4给出一些小立方体,先让学生初步估计一下大概有多少,教师再利用课件带着学生数小立方体验证估计数。先是一个一个地数,一十一十地数,一百一百地数,然后问学生,像4589这样大的数,想一想还可以怎样来数?(学生意识到可以一千一千地数。)

  教师用计数器演示,让学生边拨珠边数数。先拨出一千,顺序数到九千时,问学生:九千后再添一个千是多少?怎么拨?学生有了满十进一的经验,就会类推出数到九千时,再加一千的拨珠方法。计数器的演示,有利于学生理解10个一千是一万,一万是由10个一千组成,加深对新计数单位万的认识,比较形象直观地建立起万位概念。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数位及其顺序,教师可以这样提问:最大的四位数是几?(9999)数中每个9所表示的意义相同吗?然后追问:如果这个数再加上1是几?学生回答后,让他们在计数器上拨珠,通过连续进位的操作,充分感受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在复*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旧知的基础上,巩固10个一千是一万,一万是由10个一千组成的新知。

  例5可以根据提示语作为读、写、计数器拨珠的综合练*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订正。

  用问题说说我们学过的数位有哪些?你能按顺序给它们排一排吗?指导学生补充完成数位顺序表后,让学生在数位表上用自制数字卡片摆出老师或同学说的数,进行巩固练*。

  三、适当拓展,培养数感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万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数概念的又一次扩充。但由于10000这个数较大,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补充一些学*素材,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中找大数,通过具体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如,用1万有多少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还可以通过课件演示、观察实物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素材。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0

  万以内数的认识既是学*多位数读、写法的基础,也是学*万以内数算的基础,如果学生对万以内数的概念不清,读写数不熟练,将直接影响对万以内数的计算的理解和掌握。为了使学生切实理解和掌握万以内数的概念,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注意下面三个问题。

  一、借助直观,加强指导,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

  小学生数学概念、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形成都是借助操作活动,通过对感性材料的观察、比较、分析而获取的。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我借助直观,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例如,教学“万以内的数和万以内的数的顺序”,我结合计数器的演示,让学生边拨珠边数数,先拨上一千,当数到九千时,要问学生:“九千后再添一个千是多少?该怎么拨?学生已知道百位有10个珠,10个百是一千,去掉百位上的10个珠,要向千位进1,依次类推数到九千时,学生就自然知道怎样拨珠。这样通过计数器的演示,有利于使学生了解“相邻计数单位之间十进关系”,比较形象直观地建立数位的概念。

  又如,教学读写法时,先在计数器上拨上一个三位数,并说出这个数的组成,然后指导学生对着计数器的数位写出这个数。再在千位上拨上3,该怎样读与写?对照计数器上的数和下面的***数字写成的数读出这个数。在教学完读写法后,引导学生小结并比较与三位数的读写的联系与区别。这样在教学中渗透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能力。

  二、利用已有经验,进行迁移学*,促进学生认知建构

  小学数学中,有许多知识前后联系紧密,对于与旧知识联系紧密的新知识,可以启发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推导出来。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之前,学生已经学会了一个一个、十个十个地数数,已经认识了“个、十、百”的数位名称、顺序、位值,也知道其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因此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采用“以类比促迁移”的教学策略,把新知识纳入旧知识,实现新知识的同化,以促进学生认知建构。结合计数器从一百数到一千告诉学生可用一、十、百、千这些计数单位来数数,并提问:“十个一是多少?”、“十个十是多少?”、“十个百是多少?”让学生弄清“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又如,教学“四位数的读法”例题时,由于学生已经学会了三位数的读法,可以让学生结合计数器,拨上一个数后,先说出它的组成,然后试着读数,对于中间有一个或两个0的数,末尾有一个或几个0的数,应该怎样读,可让学生讨论后,教师再引导,最后启发学生总结读万以内数的法则。这样让学生通过类比推理,由此及彼地获得新知,既使学生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又培养了学生的类比迁移能力。

  三、联系生活实例,拓展认数活动,增强学生学*的兴趣

  数学教学要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这是数学教学的新理念之一。教学“万以内数的读写法”,我注意捕捉与本课知识有关的生活现象,搜集学生生活中的实例,拉*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参与认数活动。如在学生初步学会“一千一千地数”之后,让学生从亲身经历的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有利于丰富学生对百、千、万为单位的数的感知和体验,有利于发展学生。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1

  “万以内数的认识”一课的教学目标是:

  ①让学生在数一数活动中,经历数数的过程,认识计数单位“千”,体会数的意义,体验计数的作用;

  ②认识1000以内的数,能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知道10个一百是一千,感知1000以内数的组成,会读写1000以内各数;

  ③在合作交流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这节课教学中,我为学生准备了许多的小棒。通过让他们来数一数这些小棒的数量,使学生感受1000以内数,培养他们的数感。第一次数的活动,学生很盲目,只是根据兴趣来选择数的方法,结果有的小组以失败而告终,但这一次失败,却能使他们获得难得的体验,即数1000这样大的数,用一百一百地数的方法要合适一些,这样,就能很好地突出数较大的数要以群计数的数学思想方法。

  第二次数的.活动,学生目的明确,毫无疑问地都会选择一百一百地数的方法,结果每个小组都能取得成功。这一次成功,使学生的感悟变得更深刻,他们会归纳出:关于数数,我们的新发现是:1000这个数比100这个数要大得多,数1000这样大的数,用一百一百地数的方法要合适一些;数10以内的数,要一个一个地数;数100以内的数,要一十一十地数;数1000以内的数,要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不失时宜地认识了计数单位“千”,进而发现“十”“百”“千”等相邻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在几乎所有的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讨论式的合作学*。但是多数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四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轻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刻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怎么怎么看”。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小组合作学*流于形式,并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而本节课的活动真正体现了学生的合作需要,通过四人合作得到10个一百是一千,十个小组合作得到10个一千是一万,在课堂上真正发挥了作用。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2

  亲历探索过程,感受数学乐趣。教学片断一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简单地交给学生“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过于生硬和说教,学生很难掌握个、十、百、千、万之间的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有一种强烈的需求——总想自己是发现者、探索者。他们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学*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授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新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学生是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在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实践的活动过程,注重问题的探索性,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索知识。让学生逐渐理解10个10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展现学生的思维方法。

  这节课总体上的效果还可以,层次清晰,从复*百数、千数,逐步过渡到学*的新知识——万的认识以及万以内数的组成和读数方法。通过学生已有的千以内数的知识迁移到万以内数的认识上,学生学*的较为轻松,学*效果也很好。在这节课上,通过直观的数数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百、千,万并掌握数数方法,掌握10个一千是一万使学生对于万有了一个较为形象和深刻的印象,构建万的概念十分的`到位。在上课的过程中,两次运用了表象操作,使学生对于万数和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表掌握的更为巩固,有效训练学生的表象操作能力。

  整节课的课堂气氛较为活跃,学生发言积极热烈,思维活跃。小组合作有序有效,学生很感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不仅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在小结读数方法时,教师语言规范,但是学生说数的最后一个0不读,教师应及时更正,小结时也应说清不管末尾有几个0,我们都不读。如果总结语言不规范,会造成学生知识体系上的缺失。

  教师在上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注意好各种细节,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机智,善于处理教学时的突法情况,才能使教学效果更为理想,学生学*的更愉快。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3

  本节课是在认识了千以内的数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数数、读写数的方法,以及知道怎么样分析一个千以内数组成的知识和经验,但一万、包括比一千大比一万小的数的概念其实对于学生来说还是陌生的,所以在掌握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我反复钻研解读教材,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 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感受10个一千是一万,经历数数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 ,使学生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 会读写万以内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这些数的组成。

  3、了解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表,进一步理解十进制的计数方法。教学重点是万以内数的读写和组成。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数数过程中,接*整百、整千数时拐弯处的数如何数的教学以及体会相邻数位之间数为的十进制关系的教学。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实践操作来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

  现反思如下:

  1、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并以此作为认数的基础。由于比一千大的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上课之前,我先布置学生去找一些生活中见到的大数,上课时让学生汇报,并由此引出万以内数的认识。这样做,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同时也可激活学生生活中认数的感性经验,为学好本节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2、新知学*由具体到抽象,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使体会数位的意义,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抽象思维离不开形象的支撑,在数的概念的掌握中更需要实物做引导,所以在教学一万的认识时,我先让学生数小方块,一个一个、十个十个、一百一百、地数让学生复*千以内数各计数单位再次体会到十进制关系的`变化。课件演示的同时教师在黑板上用图示的方法板书千以内各计数单位的十进制关系,使学生形成清晰的表象。紧接着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类推猜测,一千一千的数,10个一千是多少?然后用数黄豆,数方块来验证10个一千是一万,一万里有10个一千。这是体验的最形象阶段,最后后利用计数器的半抽象性,让学生在计数器上一千一千地数,体会数的转换,这样也就很顺利地建立起了计数单位和数位概念。在接下去的数读写的教学中,不仅出示方块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数出一共有几个方块,然后学生动手在计数器把数拨出来,再尝试读写这个数,充分体现了图、形、数的紧密结合,为学生形成数的概念、了解数的组成打下扎实的基础。数万以内的数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数字大了,特别进1之后满十的情况一直以来是学生学*中的一个难点,所以也有必要借助具体形象的支撑,在教学中我利用计数器,每当在关键的地方就让学生思考再加一颗珠,会有什么变化,接下去应该是一个什么数,为什么?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最后数为顺序表的教学也就水到渠成了。

  3、组织不同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掌握知识。如数数大PK、同桌互相拨数读数写数、记录数据等,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学生理解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后,我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认读商场中电器的价钱,记录大自然中有趣的数据。这样学生即再次体会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又增强了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感悟到了数学学*的价值。

  总之,本节课注重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的构建的过程,通过组织多种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紧张愉快中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4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法、写法、组成、比大小、建立计数单位“千、万”的概念,*似数概念,会计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

  在教学教程中我注意让学生掌握方法,达到温故知新、举一反三的效果。学生都能牢固建立万以内数的概念,从千以内数过渡到万以内的数,掌握一般规则。通过精讲精练,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读、写、比大小掌握非常好。*似数比准确数易记,学生能写出离准确数很*的数,但找到的数不一定是最合适的整百整十数或整百数或整千数,学生头脑中没有四舍五入的概念。因此仅管无带着学生反复比较可能写出的'几个数,但仍有部分学生写出的*似数不够合适,对于整千、整百数的加、减法,学生初学时总是多一个0或少写一个0,因些我下大力气让学生学会把它们化成几、几十几个千或百,学生最终基本能够利用几、几十几个千或百准确计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口算。

  整个单元教学我通过作业反馈、测验反馈,教学目标已经达到,基本突破各个教学重难点,只是学生的计算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计算能力是一个长期要加强提升的方面,要让学生重视计算的准确率,认识到细心、认真这些优良品质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养成这些品质。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5

  本节课是在认识了千以内的数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虽然有了一定的数数、读写数以及知道怎么样分析一个千以内数组成的知识和经验,但一万、包括比一千大比一万小的数的概念其实对于学生来说还是陌生的,所以在掌握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我反复钻研解读教材,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会读写万以内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这些数的组成。2、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大数,发展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3、使学生学会用数描述身边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用数的观念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初步体验量化的思想,促进数感的发展。其中确立一万的数的概念,和数数中即将满整百整千整万的情况应该是教学的难点,因为*时学生在生活中对于接触一万这样大的数,机会不是很多,也没有需要去了解认识的必要,所以在本节课中为了突破这个重点和难点,我设计了一些教学情景,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欲望和发展学生的数感,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现反思如下:

  一、亲历探索过程,感受数学乐趣。

  在引出万的概念时,我自己动手制作了一些挂图,从一个一个的小方块到一条小方块,从十条小方块到一面小方块,从十面到一个大立体的方块,让学生逐渐理解感知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1000,10个一千是一万,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展现学生的思维方法。

  二、从具体到抽象,逐步发展数感。

  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抽象思维离不开形象的支撑,在数的概念的掌握中更需要实物做引导,所以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数小方块,让学生体会到十进制关系的变化,这是体验的最形象阶段,然后利用计数器的半抽象性,让学生在计数器上一个一个、十个十个、一百一百、一千一千地数,体会数的转换,直至感知一万的大小,这样也就很顺利地建立起了数位概念,让他们自己来排列数位顺序表就水到渠成。抽象的概念建立之后还需有表象的强化和巩固,所以在计数器上得出一万后,我又设计了一个猜一猜、想一想的教学情景,比如,我拿出一页我自己写的论文,让学生猜一猜,“老师在这页上一共打了多少个字?”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有的猜500,老师告诉他“你少得太多了”,有的猜1200,就说“你猜得多了一点”,最后告诉他们这里有1000个字,然后再请他们想像一万字有这样的几页,为什么?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认识到这样打印的纸需要10张,接着我又给他们提供一些实物,让他们想像比划一万张纸有多厚,一万粒米有多少,一万米有多长等,不但突破了难点,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建构的学*态度。在接下去的数读写的教学中,不仅出示方块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数出一共有几个方块,然后计数器把数拨出来,再尝试读写这个数,充分体现了图、形、数的紧密结合,为学生形成数的概念、了解数的组成打下扎实的基础。数万以内的数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数字大了,特别进1之后满十的情况一直以来是学生学*中的一个难点,所以也有必要借助具体形象的支撑,在教学中我利用计数器,每当在关键的地方就让学生思考再加一颗珠,会有什么变化,接下去应该是一个什么数,为什么?难点也就迎刃而解。

  三、从生活中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在本节课中,我以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展示一幅学校课间操活动的画面,让学生了解想像学校学生的人数,课中让学生读一读老师收集的几个现实生活中的信息,如电影院里的座位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等,激起学生对现实世界的关注和热爱,体会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可以用万以内的大数表达事物和交流信息,不但培养了数感,也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增强学*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品尝求知的愉悦。


认识10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菁选(扩展4)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菁华6篇)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

  万以内数的认识既是学*多位数读、写法的基础,也是学*万以内数算的基础,如果学生对万以内数的概念不清,读写数不熟练,将直接影响对万以内数的计算的理解和掌握。为了使学生切实理解和掌握万以内数的概念,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注意下面三个问题。

  一、借助直观,加强指导,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

  小学生数学概念、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形成都是借助操作活动,通过对感性材料的观察、比较、分析而获取的。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我借助直观,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例如,教学“万以内的数和万以内的数的顺序”,我结合计数器的演示,让学生边拨珠边数数,先拨上一千,当数到九千时,要问学生:“九千后再添一个千是多少?该怎么拨?学生已知道百位有10个珠,10个百是一千,去掉百位上的10个珠,要向千位进1,依次类推数到九千时,学生就自然知道怎样拨珠。这样通过计数器的演示,有利于使学生了解“相邻计数单位之间十进关系”,比较形象直观地建立数位的概念。

  又如,教学读写法时,先在计数器上拨上一个三位数,并说出这个数的组成,然后指导学生对着计数器的数位写出这个数。再在千位上拨上3,该怎样读与写?对照计数器上的数和下面的***数字写成的数读出这个数。在教学完读写法后,引导学生小结并比较与三位数的读写的联系与区别。这样在教学中渗透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能力。

  二、利用已有经验,进行迁移学*,促进学生认知建构

  小学数学中,有许多知识前后联系紧密,对于与旧知识联系紧密的新知识,可以启发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推导出来。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之前,学生已经学会了一个一个、十个十个地数数,已经认识了“个、十、百”的数位名称、顺序、位值,也知道其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因此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采用“以类比促迁移”的教学策略,把新知识纳入旧知识,实现新知识的同化,以促进学生认知建构。结合计数器从一百数到一千告诉学生可用一、十、百、千这些计数单位来数数,并提问:“十个一是多少?”、“十个十是多少?”、“十个百是多少?”让学生弄清“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又如,教学“四位数的读法”例题时,由于学生已经学会了三位数的读法,可以让学生结合计数器,拨上一个数后,先说出它的组成,然后试着读数,对于中间有一个或两个0的数,末尾有一个或几个0的数,应该怎样读,可让学生讨论后,教师再引导,最后启发学生总结读万以内数的法则。这样让学生通过类比推理,由此及彼地获得新知,既使学生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又培养了学生的类比迁移能力。

  三、联系生活实例,拓展认数活动,增强学生学*的兴趣

  数学教学要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这是数学教学的新理念之一。教学“万以内数的读写法”,我注意捕捉与本课知识有关的生活现象,搜集学生生活中的实例,拉*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参与认数活动。如在学生初步学会“一千一千地数”之后,让学生从亲身经历的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有利于丰富学生对百、千、万为单位的数的感知和体验,有利于发展学生。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2

  1、亲历探索过程,感受数学乐趣。

  教学片断一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简单地交给学生“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过于生硬和说教,学生很难掌握个、十、百、千、万之间的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有一种强烈的需求——总想自己是发现者、探索者。他们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体验到创造的快乐。

  学*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授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新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学生是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在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实践的活动过程,注重问题的探索性,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索知识。让学生逐渐理解10个10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展现学生的思维方法。

  2、小组合作有效性。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真正体现了学生的合作需要,通过四人合作得到10个一百是一千,十个小组合作得到10个一千是一万,在课堂上真正发挥了作用。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3

  万以内数的认识的重点是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初步理解万以内数的实际含义,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

  我认为难点有三:

  一、在数数的过程中,接*整十、整百、整千的拐弯处的数如何数。

  二、学生在体会多位数中的数位意义以及相邻数位之间的10进关系。

  三、如何读写中间、末尾有“0”的数。

  针对以上教学难点,我们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深入研究了教材,进行了预设,估计了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但是在数数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仍然还出现了错误,尤其是个位是9的,接*整百、整千的拐弯处,学生还很容易数错。例如,从一百七十八一个一个地数,数到一百九十六。有的学生数完一百八十九,没数一百九十就直接数二百了。根据学生出现的这些问题,我们利用计数器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动手在计数器上拨珠,先在计数器上拨上一百七十八,然后一边数,一边拨珠,一百七十九,再拨一个珠,一百八十,一百八十一,就这样一边数,一边拨,一边数数。在练*课上又设计了多个拐弯处的数数题进行练*,如二百九十四数到三百零七、数出一千七百九十五后面的六个数,从九百九十起,第六个数是几等等,不同的练*,帮助学生克服了思维障碍,能够正确的数数。在利用计数器数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拨珠,不仅巩固了数数,还对多位数中的数位意义以及相邻数位之间的10进关系,有了较深刻的理解。

  在读写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时候,学生容易出现不用“0”占位的错误。例如三千零三写作:303、三千五百写作:350、三千三百写作:330等问题,学生之所以出现这类问题分析原因还是由于对数位的理解不够透彻,重点指导在读数写数时先分析这是一个几位数,然后在读数写数,读写后数一数数位,这样就不会出现缺少数位了,就知道没有数的数位要用0来占位。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4

  “万以内数的认识”既是学*多位数读、写的基础,也是学*万以内数计算的基础,如果学生对万以内数的概念不清,读写数不熟练,将直接影响对万以内数的计算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时,教师借助直观感受,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如:数方块、拨计数器、圈圈画画。关注知识的前后联系,对于与旧知识联系紧密的新知识,采用“以类比促迁移”的教学策略,把新知识纳入旧知识,实现新知识的同化,以促进学生的认知建构。既使学生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又培养了学生的类比迁移能力。如:从十个一是十,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类推到十个一千是一万。

  教师还联系生活实例,拓展认数活动,增强学生学*的兴趣。教学“万以内数的读写法”,教师注意捕捉与本节课知识有关的生活现象,搜集学生生活中的实例,拉*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参与认数活动。如,在学生初步学会“一千一千地数”之后,让学生从亲身经历的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这有利于丰富学生对百、千、万为单位的数的感知和体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感。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5

  本节课是在认识了千以内的数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数数、读写数的方法,以及知道怎么样分析一个千以内数组成的知识和经验,但一万、包括比一千大比一万小的数的概念其实对于学生来说还是陌生的,所以在掌握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我反复钻研解读教材,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 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感受10个一千是一万,经历数数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 ,使学生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 会读写万以内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这些数的组成。

  3、了解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表,进一步理解十进制的计数方法。教学重点是万以内数的读写和组成。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数数过程中,接*整百、整千数时拐弯处的数如何数的教学以及体会相邻数位之间数为的十进制关系的教学。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实践操作来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

  现反思如下:

  1、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并以此作为认数的基础。由于比一千大的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上课之前,我先布置学生去找一些生活中见到的大数,上课时让学生汇报,并由此引出万以内数的认识。这样做,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同时也可激活学生生活中认数的感性经验,为学好本节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2、新知学*由具体到抽象,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使体会数位的意义,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抽象思维离不开形象的支撑,在数的概念的掌握中更需要实物做引导,所以在教学一万的认识时,我先让学生数小方块,一个一个、十个十个、一百一百、地数让学生复*千以内数各计数单位再次体会到十进制关系的变化。课件演示的同时教师在黑板上用图示的方法板书千以内各计数单位的十进制关系,使学生形成清晰的表象。紧接着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类推猜测,一千一千的数,10个一千是多少?然后用数黄豆,数方块来验证10个一千是一万,一万里有10个一千。这是体验的最形象阶段,最后后利用计数器的半抽象性,让学生在计数器上一千一千地数,体会数的转换,这样也就很顺利地建立起了计数单位和数位概念。在接下去的数读写的教学中,不仅出示方块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数出一共有几个方块,然后学生动手在计数器把数拨出来,再尝试读写这个数,充分体现了图、形、数的紧密结合,为学生形成数的概念、了解数的组成打下扎实的基础。数万以内的数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数字大了,特别进1之后满十的情况一直以来是学生学*中的一个难点,所以也有必要借助具体形象的支撑,在教学中我利用计数器,每当在关键的地方就让学生思考再加一颗珠,会有什么变化,接下去应该是一个什么数,为什么?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最后数为顺序表的教学也就水到渠成了。

  3、组织不同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掌握知识。如数数大PK、同桌互相拨数读数写数、记录数据等,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学生理解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后,我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认读商场中电器的价钱,记录大自然中有趣的数据。这样学生即再次体会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又增强了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感悟到了数学学*的价值。

  总之,本节课注重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的构建的过程,通过组织多种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紧张愉快中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6

  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之前,学生已经学会了一个一个、十个十个地数数,已经认识了“个、十、百”的数位名称、顺序、位值,也知道其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因此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采用“以类比促迁移”的教学策略,把新知识纳入旧知识,实现新知识的同化,以促进学生认知建构。结合计数器从一百数到一千告诉学生可用一、十、百、千这些计数单位来数数,并提问:“十个一是多少?”、“十个十是多少?”、“十个百是多少?”让学生弄清“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又如,教学“四位数的读法”例题时,由于学生已经学会了三位数的读法,可以让学生结合计数器,拨上一个数后,先说出它的组成,然后试着读数,对于中间有一个或两个0的数,末尾有一个或几个0的数,应该怎样读,可让学生讨论后,教师再引导,最后启发学生总结读万以内数的法则。这样让学生通过类比推理,由此及彼地获得新知,既使学生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又培养了学生的类比迁移能力。


认识10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菁选(扩展5)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菁华5篇)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数感。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会用不同的方法数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会根据生活实际选择最合适的数数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玩过串珠游戏吗?出示例7。这里有些珠子,你会穿吗?板书课题

  二、互动新授

  1.教学例7

  出示题目的`要求:有58个珠子,10个穿一串,能穿几串?

  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要想知道能穿几串,该怎样解答?

  (1)画图,圈一圈

  (2)数的组成。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

  验证:1串是10个,5串就是50个,剩下的8个,正好是58个。

  2.想一想:如果是5个珠子穿一串,能穿几串?

  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1.完成第46页的做一做。

  有82块饼干,10块装一袋,可以装满几袋?

  2.完成第47页第1--4题。

  第1题:5个苹果装一袋,装了8袋。如果10个装一袋,可以装几袋?

  第2题:有26个杯子,3个装一盒,8个盒子能装下这个杯子吗?

  第3题:一筒能装12个羽毛球,40个羽毛球能装满几筒?

  第4题: 9 9= 18-6= 10 9= 11-2=

  14-4= 13 5= 15-10= 12-7=

  四、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今天的课堂上,我将例题留给学生小组合作学*,与以往不同是,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再在小组内交流想法,我申入各组,只是指导学生们如何在组内真正发表自己的真实想法。在集体汇报时,我提出请各组认真听小组汇报,如果有问题的不同的意见可以在小组发言结束后提出。就是这个环节,一个小组回答我们把十颗珠子圈一起,圈了五个,还剩八颗放一边,就是穿五串。另一组质疑那八个怎么办,也不能不要了,也穿上,所以是六串。我并不急于指出错误,让同学们充分探讨,正是这样答案不断浮出水面的过程,才让错误理解的同学慢慢明白自己错在何处。我想这才是真正的课堂生成。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2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包括数数、数的组成、数的读写、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

  和比较大小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本单元知识是重点也是难点。通过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数出

  100以内数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知道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

  100以内数的大小,同时在理解数位的意义的基础上,能够正确读写100以内的数,会计算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在教学中,我发现数数、理解数的组成、比较数的大小以及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

  法学生掌握比较好,尤其是数数,大部分学生不仅会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

  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还会三个三个地数,顺着数倒着数基本没问题。根据以往的经验,

  学生数到几十九,接下去就不知道该数几十,三个三个的倒着数基本不会。大多数学生喜欢用圈十法做题。在比较大小方面,

  学生不仅会比较,更重要的的他们能说出比较的方法,而且这些方法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由

  学生归纳总结出来的。关于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百分之九十的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和速度达到了要求,而且不仅能会算,还能与老师、同学和家长交流算法。

  不足之处:在数的读写上,个别学生分不清读数和写数的书写。学生的估测意识和估测能力与标准还有一段距离,另外,在具体的情景中用“多

  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也让一部分学生感到很困难。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3

  学生上学期已经认识了20以内的数,知道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表示一个十,2个十是20,也知道把1捆和几根合起来表示十几,在此基础上,学生进行100以内数的认识,重点是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难点是理解几十九添上1是几十。

  导入部分,我采用“图图的困惑”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摆23枝铅笔,怎样摆可以让爸爸一眼就看出是23枝?很显然,学生之前已经拥有了100以内数的数数经 验,问题刚一提出来,不少孩子已经举起小手跃跃欲试了。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二十三的组成,我还是组织学生进行了摆小棒的操作活动,在实践操作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总结出 “2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二十三”。

  反思这一环节,我给学生准备的是2捆带10根小棒,联系20以内的认识经验,学生很容易就想到先摆2 捆、再摆3根的摆法,也许我可以考虑进一步加大这一环节的开放性,直接给学生一把小棒,让学生自主地数出10根捆成一捆,这样就可以对20以内数进行一个 简单的复*,也可以为下面的满10根即捆成一捆的操作活动做好铺垫。

  认识二十三以后,我又让学生摆出了二十四和二十九,并让学生结合操作 说一说这两个数的组成。我感觉这一环节的处理不够流畅,可以让学生结合二十三添上一是二十四来进一步推想二十四添上一是——二十五,二十五添上一是——二 十六等等,这样学生对二十几的认识就不是仅停留在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九这三个独立的数上,还可以感受到这些数的顺序。另外,单靠这几个数我们还不足以得 出“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几十几”的总结,不妨再加入五十六、八十五、七十三等更多的数,让学生在较多实例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的概括和总结。

  在学生摆出二十九根小棒后,我进一步提问:二十九再添上一是多少呢?在学生动手操作之前,我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推想,然后再动手将10根捆成一捆,由此得出 “3个十就是三十”。在学生认识三十以后,我引导学生推想:三十九添上一是多少?四十九添上一是多少?五十九添上一是多少?学生回答后,我再辅以课件的动 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二十九和几十的关系,“满十进一”的计数原理也得以逐步明确。“九十九添上一是一百”涉及到一百的认识,我借助课件让学生直观感 受这两个数的关系,并把10捆小棒捆成一大捆,告诉学生这一大捆就是1个百,至此,新的计数单位“百”以大捆小棒的直观印象为学生所直观认知。而在把一大 捆小棒拆成一捆一捆的时候,学生也能直观地理解“十”和“百”的关系。

  课堂练*中,我选择“从八十数到一百,可以怎样数”这样的开放题来 展开数数练*,引导学生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怎么方便就怎么数,并在数樱桃和数香蕉的具体情境中进行具体数数方法的 巩固。在数小球的练*中,我先让学生估一估,然后圈出10个,让学生再次进行估计。显然,有了“十个是多少”的表象支撑,学生第二次估计时更准确了。两次 估计后,学生进行数满十个圈一圈的的活动,以此验证估计的准确性。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4

  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很重要的认数教学的内容,不仅是学*100以内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认识更大的自然数的基础。

  学生在*日的生活中对100以内的数有很多的接触。通过课前调查发现通常的孩子都能数到100,但是在数法上不是很标准,很多孩子*惯了简单的口语式数数,把几十几数成几几(如三十四数成三四等)。另外,拐弯处的数数也是一个难点,尤其在几十九后面接着是几十,还是有些孩子不太熟练。

  因此,我精心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整堂课下来,感觉在以下几个方面做的比较好。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我在教材提供素材的基础上,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扩大了取材的范围,准备了书本以外而又是学生熟悉的一些材料:玉米、小棒、花生、回形针、三角形片、瓜子、大米等。为学生提供了更广泛的思考空间,同时让学生估计这些物品的数量,使学生自觉产生更想知道其有多少的问题,从而引出课题。

  2、以自主、探究、合作的学*方式,最大限度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的程度。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即使一年级的学生也有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和知识的积累,特别是一百以内数的认识这一内容,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的接触过。因此,我在进行教学时,不是让学生被动地吸取、模仿、记忆和反复练*,而是创设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情境。通过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学*,让学生共同数出100粒瓜子,让学生认识并感受100有多少。然后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数一百以内的数,并进行猜数游戏。最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有一百以内的数,充分巩固了学生对一百以内数的认识。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中,没有教师生硬的讲解,而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知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3、力图体现一百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意义,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养成有条有理的*惯。我们教师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善于在教学中挖掘各种素材对学生进行教育。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我在学生学*完后,让学生从自己身边寻找数。例:我们教室有多少张凳子,多少张桌子等。

  总之,这节课我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参与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并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5

  《100以内数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一年级下册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了20以内数的认识,且基本上已能数百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旨在让学生在掌握数序的同时,了解数数方法的多样化及如何按规律选择合适的方法数数,这也是以后进一步学*百以内写数、比大小的基础。

  在教学设计时,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学*新知。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本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中介物,它对数学起着指导作用。教材是外在的,教师只有把教材加工成学生可以感受到的,学生的学*过程才变的生动有味。因此,我在教材提供素材的基础上,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扩大了取材的范围,增加了学生熟悉的糖、种子等,为学生提供了更广泛的思考空间,同时让学生估计糖的数量,使学生自觉产生更想知道糖有多少的问题,从而引出课题。

  2、以自主、探究、合作的学*方式,最大限度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的程度。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即使一年级的学生也有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和知识的积累,特别是一百以内数的认识这一内容,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的接触过。因此,我在进行教学时,不是让学生被动地吸取、模仿、记忆和反复练*,而是创设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情境。通过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学*,让学生共同数出100粒种子,让学生认识并感受100有多少。然后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数一百以内的数,并进行猜数游戏。最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有一百以内的数,充分巩固了学生对一百以内数的认识。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中,没有教师生硬的讲解,而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学生真正成了学*的主人,而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同时,学生智慧的火花也在多样化的设计中迸发出夺目的光彩。

  3、力图体现一百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意义,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养成有条有理的*惯。我们教师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善于在教学中挖掘各种素材对学生进行教育。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我在学生学*完后,让学生从自己身边寻找数。例:我们教室有多少张凳子,多少张桌子等。并以奖励的形式正面向学生树立形象,达到教育目的。

  总而言之,本节课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精心设计,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中,学生不光学到了知识,其动手能力、交流合作技巧也得到了发展。


认识10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菁选(扩展6)

——《100以内数的认识》数学教学反思 (菁华5篇)

《100以内数的认识》数学教学反思1

  数的认识是小学阶段最基础的知识之一,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的,是进一步学*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会数1000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千,理解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之间的进率关系,我所执教的这节课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数的概念有着很丰富的内涵,是学*计算其它知识及发展数感的重要基础,没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不可能的。因此,要重视数的概念的培养,在本节课中我花了10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数小棒,从1根数到1000根,其中有的学生是按20根捆成1小捆,100根捆成一大捆来数的。有的学生是按50根捆成1小捆,100根捆成一大捆来数的。有的学生是按80根捆成一大捆来数的,有的学生是按200根捆成一大捆来数的……学生们数的方式很多,学生经历了数1000以内数的全部过程,初步体会了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认识了计数单位“千”,学生对1000以内数的有关概念掌握得比较好。

  二、注重学*方式的转变。

  贯彻课程标准,关于转变学*方式的理念,运用了小组合作交流的学*方式数1000根小棒,在合作之前我提出了很明确的要求,在合作时进行巡视指导,数完后进行全班交流,每个小组交流自己小组的方法,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然后我和学生一起分析启发引导学生理解有关概念。

  三、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注意利用各种素材发展学生的数感,在数小棒之前,我先让学生估计有多少根小棒,学生估计了很多不同的数,初步培养了学生的估数能力,然后每个小组用小棒数1000以内的数,这样学生操作起来方便,容易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此外,在练*中还设计了一道1000以内数的练*的开放题,学生在700前面和后面各添上2个数,组成有规律的排列,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学生填出了许多不同的有规律的排列。

  在这节课中,学生和我交流得比较密切、理想。但在这节课中还存一些不足和值得吸取经验教训之处:

  首先教师在备课时,没有充分“备”学生。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面对教学会出现哪些情况,而教师面对这些可能出现的情况,应如何去应对,如何去启发引导学生,都是以后应多加学*的。

  譬如:在本节课中,我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数,要求如何数得更快捷、方便,因此学生们数的方式很多,有的是20一捆数的、有的是50一捆数的、有的是80一捆数的,更有200一捆数的……,面对学生这么多五花八门的数法,是我没有想到的,学生们很聪明,数的方式很快捷,没有一组是按照10根一小捆、100根1大捆那样数的,而教师事先以为至少会有一组是按10根一小捆,100根一大捆那样数的,因此,教师在讲解十、百、千三者之间的关系时,显得较抽象、空洞、不直接,面对这种情况,应注意引导启发,或者教师应准备10根一小捆,100根一大捆的1000根小棒,这样会很自然、形象地引导学生自己说出十、百、千之间的进率关系。

  其次课堂组织教学中存在“放”得太开,“收”不紧的现象。我在让学生放手数小棒之后,很多学生的兴趣很高,因为是第一次这样大规模地数那么多的小棒,部分学生完全沉迷在自己数的乐趣之中,对于老师所说的充耳不闻,而这节课本身又不完全是活动课,主旨是让学生在数小棒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理解十进关系,对于那部分一直沉醉于自己数的过程中去了的.学生,教师没有及时把这部分学生的兴趣及注意力转移到引导理解十进关系上来。

  以上是我对自己所执教的这节课的一些认识。

《100以内数的认识》数学教学反思2

  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已学20以内数的基础之上所学的,并且对于100以内的数,学生也已在生活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感性认知。因此我非常关注学生的原有经验,在学生充分展示已有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引导,如在课一开始我就请学生先说说20以内数的组成,让他们回忆以前所学的知识,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新知,一步一步深入探究。接着又从学生感兴趣的数小棒入手,先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学着数100根小棒,通过观察发现部分学生有自己数数的好方法时,其他学生认真观察。在展示数数的过程中,我不时的相机指导,肯定了他们10根10根数的方法后,要求他们每10根扎成一捆,最后10捆再扎成一大捆,形象地再现了10个一是一十,10个百是一百。于是全班同学学着数小棒,再一次展现10捆小棒时,引导观察数好的小棒,说说看懂了什么?比较顺畅地理解了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

  整堂课虽然气氛活跃,但课堂中还是存在许多的问题。在学生第一次数100根小棒时,由于事先没有提示过学生如何才能有效快速地数,导致数数时费时较多,造成后面的`学*过程较紧张。学*数的组成时,虽然学生理解的很好,但是如果能有时间让学生自己来摆摆小棒,而不是简单地看课件,也许更能照顾到后进学生。

《100以内数的认识》数学教学反思3

  数的认识是小学阶段最基础的知识之一,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的,是进一步学*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会数1000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千,理解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之间的进率关系,我所执教的这节课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数的概念有着很丰富的内涵,是学*计算其它知识及发展数感的重要基础,没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不可能的。因此,要重视数的概念的培养,在本节课中我花了10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数小棒,从1根数到1000根,其中有的学生是按20根捆成1小捆,100根捆成一大捆来数的。有的学生是按50根捆成1小捆,100根捆成一大捆来数的。有的学生是按80根捆成一大捆来数的,有的学生是按200根捆成一大捆来数的……学生们数的方式很多,学生经历了数1000以内数的全部过程,初步体会了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认识了计数单位“千”,学生对1000以内数的有关概念掌握得比较好。

  二、注重学*方式的转变。

  贯彻课程标准,关于转变学*方式的理念,运用了小组合作交流的学*方式数1000根小棒,在合作之前我提出了很明确的要求,在合作时进行巡视指导,数完后进行全班交流,每个小组交流自己小组的方法,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然后我和学生一起分析启发引导学生理解有关概念。

  三、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注意利用各种素材发展学生的数感,在数小棒之前,我先让学生估计有多少根小棒,学生估计了很多不同的数,初步培养了学生的估数能力,然后每个小组用小棒数1000以内的数,这样学生操作起来方便,容易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此外,在练*中还设计了一道1000以内数的练*的开放题,学生在700前面和后面各添上2个数,组成有规律的排列,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学生填出了许多不同的有规律的排列。

  在这节课中,学生和我交流得比较密切、理想。但在这节课中还存一些不足和值得吸取经验教训之处:

  首先教师在备课时,没有充分“备”学生。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面对教学会出现哪些情况,而教师面对这些可能出现的情况,应如何去应对,如何去启发引导学生,都是以后应多加学*的。

  譬如:在本节课中,我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数,要求如何数得更快捷、方便,因此学生们数的方式很多,有的是20一捆数的、有的是50一捆数的、有的是80一捆数的,更有200一捆数的……,面对学生这么多五花八门的数法,是我没有想到的,学生们很聪明,数的方式很快捷,没有一组是按照10根一小捆、100根1大捆那样数的,而教师事先以为至少会有一组是按10根一小捆,100根一大捆那样数的,因此,教师在讲解十、百、千三者之间的关系时,显得较抽象、空洞、不直接,面对这种情况,应注意引导启发,或者教师应准备10根一小捆,100根一大捆的1000根小棒,这样会很自然、形象地引导学生自己说出十、百、千之间的进率关系。

  其次课堂组织教学中存在“放”得太开,“收”不紧的现象。我在让学生放手数小棒之后,很多学生的兴趣很高,因为是第一次这样大规模地数那么多的小棒,部分学生完全沉迷在自己数的乐趣之中,对于老师所说的充耳不闻,而这节课本身又不完全是活动课,主旨是让学生在数小棒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理解十进关系,对于那部分一直沉醉于自己数的过程中去了的学生,教师没有及时把这部分学生的兴趣及注意力转移到引导理解十进关系上来。

  以上是我对自己所执教的这节课的一些认识。

《100以内数的认识》数学教学反思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数感。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会用不同的方法数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会根据生活实际选择最合适的数数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玩过串珠游戏吗?出示例7。这里有些珠子,你会穿吗?板书课题

  二、互动新授

  1.教学例7

  出示题目的要求:有58个珠子,10个穿一串,能穿几串?

  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要想知道能穿几串,该怎样解答?

  (1)画图,圈一圈

  (2)数的组成。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

  验证:1串是10个,5串就是50个,剩下的8个,正好是58个。

  2.想一想:如果是5个珠子穿一串,能穿几串?

  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1.完成第46页的做一做。

  有82块饼干,10块装一袋,可以装满几袋?

  2.完成第47页第1--4题。

  第1题:5个苹果装一袋,装了8袋。如果10个装一袋,可以装几袋?

  第2题:有26个杯子,3个装一盒,8个盒子能装下这个杯子吗?

  第3题:一筒能装12个羽毛球,40个羽毛球能装满几筒?

  第4题: 9 9= 18-6= 10 9= 11-2=

  14-4= 13 5= 15-10= 12-7=

  四、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今天的课堂上,我将例题留给学生小组合作学*,与以往不同是,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再在小组内交流想法,我申入各组,只是指导学生们如何在组内真正发表自己的真实想法。在集体汇报时,我提出请各组认真听小组汇报,如果有问题的不同的意见可以在小组发言结束后提出。就是这个环节,一个小组回答我们把十颗珠子圈一起,圈了五个,还剩八颗放一边,就是穿五串。另一组质疑那八个怎么办,也不能不要了,也穿上,所以是六串。我并不急于指出错误,让同学们充分探讨,正是这样答案不断浮出水面的过程,才让错误理解的同学慢慢明白自己错在何处。我想这才是真正的课堂生成。

《100以内数的认识》数学教学反思5

  我在上100以内数的认识时,就是要为学*万理大的数的认识基础。在学生的认识还很有限的基础上,如何让学生能尽快地建立起大数的概念和意识,在这里我用的方法如下。

  1、在整节课中,我充分利用了小方块来帮助学生建立数的表象。

  通过让学生来估计小方块的数量,到具体地数出,10个一列(10个一是10),100个一片(10个十是100),充分感知个、十、百之间的关系,为学生建立了形象的感性认识。指导学生动手拨计数器,读数,进行多样性的练*,突破了拐弯数的难点。

  2、让学生在兴趣中学*。

  抓住学生喜欢玩游戏这点,来以游戏的'方式贯穿始终,从开始的“猜一猜,数一数,看谁猜得对”到最后的“填数游戏”,从新课的导入到最后的结课。

  总的来说,我觉得培养学生的数感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学中需要从课内扩展到课外,校内延伸到实际生活。从而能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体验数感。


认识10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菁选(扩展7)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

  “万以内数的认识”既是多位数读、写的基础,也是学*万以内数计算的基础,如果学生对万以内数的不清,数不熟练,将直接影响对万以内数的计算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时,教师借助直观感受,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如:数方块、拨、圈圈画画。关注的前后联系,对于与旧知识联系紧密的新知识,采用“以类比促迁移”的教学策略,把新知识纳入旧知识,实现新知识的同化,以促进学生的认知建构。既使学生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又培养了学生的类比迁移能力。如:从一是十,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类推到十个一千是。教师还联系生活实例,拓展认数活动,增强学生学*的兴趣。教学“万以内数的读写法”,教师注意捕捉与本节课知识有关的生活现象,搜集学生生活中的实例,拉*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参与认数活动。如,在学生初步学会“一千一千地数”之后,让学生从亲身经历的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这有利于丰富学生对百、千、万为单位的数的感知和体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感。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2

  “万以内数的认识”既是学*多位数读、写的基础,也是学*万以内数计算的基础,如果学生对万以内数的概念不清,读写数不熟练,将直接影响对万以内数的计算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时,教师借助直观感受,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如:数方块、拨计数器、圈圈画画。关注知识的前后联系,对于与旧知识联系紧密的新知识,采用“以类比促迁移”的教学策略,把新知识纳入旧知识,实现新知识的同化,以促进学生的认知建构。既使学生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又培养了学生的类比迁移能力。如:从十个一是十,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类推到十个一千是一万。

  教师还联系生活实例,拓展认数活动,增强学生学*的兴趣。教学“万以内数的读写法”,教师注意捕捉与本节课知识有关的生活现象,搜集学生生活中的实例,拉*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参与认数活动。如,在学生初步学会“一千一千地数”之后,让学生从亲身经历的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这有利于丰富学生对百、千、万为单位的数的感知和体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感。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3

  “万以内数的认识”一课的教学目标是:

  ①让学生在数一数活动中,经历数数的过程,认识计数单位“千”,体会数的意义,体验计数的作用;

  ②认识1000以内的数,能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知道10个一百是一千,感知1000以内数的组成,会读写1000以内各数;

  ③在合作交流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这节课教学中,我为学生准备了许多的小棒。通过让他们来数一数这些小棒的数量,使学生感受1000以内数,培养他们的数感。第一次数的活动,学生很盲目,只是根据兴趣来选择数的方法,结果有的小组以失败而告终,但这一次失败,却能使他们获得难得的体验,即数1000这样大的数,用一百一百地数的方法要合适一些,这样,就能很好地突出数较大的数要以群计数的数学思想方法。

  第二次数的活动,学生目的明确,毫无疑问地都会选择一百一百地数的方法,结果每个小组都能取得成功。这一次成功,使学生的感悟变得更深刻,他们会归纳出:关于数数,我们的新发现是:1000这个数比100这个数要大得多,数1000这样大的数,用一百一百地数的方法要合适一些;数10以内的数,要一个一个地数;数100以内的数,要一十一十地数;数1000以内的数,要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不失时宜地认识了计数单位“千”,进而发现“十”“百”“千”等相邻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在几乎所有的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讨论式的合作学*。但是多数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四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轻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刻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怎么怎么看”。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小组合作学*流于形式,并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而本节课的活动真正体现了学生的合作需要,通过四人合作得到10个一百是一千,十个小组合作得到10个一千是一万,在课堂上真正发挥了作用。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4

  本节课是在认识了千以内的数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数数、读写数的方法,以及知道怎么样分析一个千以内数组成的知识和经验,但一万、包括比一千大比一万小的数的概念其实对于学生来说还是陌生的,所以在掌握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我反复钻研解读教材,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 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感受10个一千是一万,经历数数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 ,使学生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 会读写万以内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这些数的组成。

  3、了解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表,进一步理解十进制的计数方法。教学重点是万以内数的读写和组成。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数数过程中,接*整百、整千数时拐弯处的数如何数的教学以及体会相邻数位之间数为的十进制关系的教学。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实践操作来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

  现反思如下:

  1、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并以此作为认数的基础。由于比一千大的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上课之前,我先布置学生去找一些生活中见到的大数,上课时让学生汇报,并由此引出万以内数的认识。这样做,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同时也可激活学生生活中认数的感性经验,为学好本节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2、新知学*由具体到抽象,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使体会数位的意义,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抽象思维离不开形象的支撑,在数的概念的掌握中更需要实物做引导,所以在教学一万的认识时,我先让学生数小方块,一个一个、十个十个、一百一百、地数让学生复*千以内数各计数单位再次体会到十进制关系的变化。课件演示的同时教师在黑板上用图示的方法板书千以内各计数单位的十进制关系,使学生形成清晰的表象。紧接着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类推猜测,一千一千的数,10个一千是多少?然后用数黄豆,数方块来验证10个一千是一万,一万里有10个一千。这是体验的最形象阶段,最后后利用计数器的半抽象性,让学生在计数器上一千一千地数,体会数的转换,这样也就很顺利地建立起了计数单位和数位概念。在接下去的数读写的教学中,不仅出示方块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数出一共有几个方块,然后学生动手在计数器把数拨出来,再尝试读写这个数,充分体现了图、形、数的紧密结合,为学生形成数的概念、了解数的组成打下扎实的基础。数万以内的数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数字大了,特别进1之后满十的情况一直以来是学生学*中的一个难点,所以也有必要借助具体形象的支撑,在教学中我利用计数器,每当在关键的地方就让学生思考再加一颗珠,会有什么变化,接下去应该是一个什么数,为什么?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最后数为顺序表的教学也就水到渠成了。

  3、组织不同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掌握知识。如数数大PK、同桌互相拨数读数写数、记录数据等,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学生理解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后,我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认读商场中电器的价钱,记录大自然中有趣的数据。这样学生即再次体会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又增强了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感悟到了数学学*的价值。

  总之,本节课注重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的构建的过程,通过组织多种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紧张愉快中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5

  基于昨天的说课比较认真细致,今天的新课进行得特别顺,铃声几乎与我的课节奏几乎同步,效果很好。如果课前几分钟不进行作业评价,本节课就满意了。

  课堂的第一环节复*。先一个一个地数,从205---221,学生独立数完之后,指名再大声数给大家听。每次到接*整十的时候,说说下一个该怎么拨珠,不仅没有出错,还轻松小结出“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第2个小题是十个十个地数,从750数到1000。学生数得也比较熟练,还小结出“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第3个小题是成百成百地数,学生理解了“百位满十向百位进一”的道理。整个环节进行得非常顺利。

  教学的第2环节是新授,难点是接*整十、整百或整千的数。我认为我的新授环节进行得很扎实,尤其是在数1000--1100时,学生学得有兴致。这一环节从1000开始先一个个地拨,拨到1009 时,我这样引导:

  “再添一个珠是多少?该怎么拨?

  “再添个位就满十了!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非常好!在数学上,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这是规则。这个数是多少呢?该怎么读?”

  “千位上有一个珠子,读一千,个位上没有就读零,十位上是一个珠子,读一十,末尾的零不读。”

  学生在我的一小步一小步的引导下,顺利地数到了1019,又到接*整十数的关键了,孩子们数得很兴奋,加上了之前的经验,又轻松地度过了1020。

  “这个数又该怎么读呢?这两个零的读可别读错,自己试试吧!”

  关于数中间有零和末尾有零是数学中的一个难点,如何走好第一步很关键。百位上的零和个位上的零说起来很饶口,为了以后亿以内数的学*,我觉得该让孩子学会如何区分这两个零。于是,我让学生把这两个0都起了名字,“中间的零”和“末尾的零”,这样就和以后的教学一致起来了。

  新课的第2部分是从1030开始向后数到1100。但是,我没有让学生挨着数,而是我说,学生拨。

  “请自由数到1039,再添一个是多少?这个数怎么读?”

  “请拨出1049,再拨一个是多少?怎么读?1059再添一个是多少?.....1099再添一呢?”

  这一环节比我想象地更顺。孩子不假思索地就开始在十位上拨起了珠子,居然很熟练。教学时顺利地小结出了“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

  新课的第3部分是1100数到20xx。由于是成百成百的数数,对于孩子来说非常轻松,关键理解”百位满十向千位进一”,和末尾有0的读法,重在强调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

  本节课的学*过程比较扎实,边拨边说,边读,边写。由于是边学边练,整个结构很紧凑,学生也比较活泼。

  孩子们的学*效果十分明显。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6

  教学内容:

  课本第73—74页,“做一做”1、2。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

  2、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单位进一步理解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3、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数的组成,掌握数位顺序表。

  教学重、难点:

  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会数万以内的数,掌握数位顺序表。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计数器,一个数位顺序表格(空的)。

  教学过程:

  一、 准备练*。

  1、 观察下列两组数,先回答是怎么数的,再接着数出后面的5个数来。

  27、37、47、57、( ) ( ) ( ) ( ) ( )

  110 、210、310、410、( ) ( ) ( ) ( ) ( )

  2、读出下面的数。

  375 309 420 200

  谁能说说读数时要从哪位读起?怎样读?

  3、想一想,999是几位数?再添1是多少?它是几位数?

  [设计意图]通过准备练*复*旧知,为学生迁移性的学*新知做好准备。

  二、 讲授新课

  师:同学们,昨天老师让你们调查了芜湖长江大桥的公路桥和铁路桥的长度,下面请你们来汇报一下调查的结果。

  学生汇报调查的数据,教师板书,并让全班同学认读。接着老师问同学们,有谁知 道南京长江大桥的公路桥和铁路桥的长度呢?

  1、出示南京长江大桥的图。

  (1)请学生说一说对南京长江大桥的认识。

  教师补充说明,南京长江大桥是我国在长江上最早建立的公路、铁路两用桥。

  (2)请学生认读公路桥、铁路桥的长度。

  2、板书:万以内数的认识。齐读

  3、教学例4。

  (1)观察例4中的立方体。

  数一数:一个大立方体中有多少个小立方体?

  (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数的。)

  (2)一个大立方体中有1000个小立方体,这儿有10个大立方体,共有多少个立方体呢?

  根据学生所说,师生共同数一数。(一千一千地数。)

  (3)小结并板书。

  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万”也是一个计数单位,它和千是相邻的计数单位,千位在左起第四位,万位在左起第五位。

  ① 请学生指出计数器上的千位、万位。

  ② 教师拨一千,学生数一千,直到拨10个一千,学生数一万。

  4、教学列5。

  (1)教师拨出2356,请学生认出读。

  根据学生认读板书:读作:三千三百五十六。

  如何写出这个数?请一名学生板书。(写作:2356。)

  (2)师:这个数是由( )个千,( )个百,(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3)有关这个数你还知道什么?

  (多请几名学生说,学生可能说出它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数位……。)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探究,掌握数位的顺序,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5、课堂练*。

  (1)课本第75页的“做一做”第1题。

  先写出各数,再读一读,最后说出这些数的组成。

  (2)用计数器数数,一个一个地数。

  ①从994—1000;②从9995—10000。(男、女生分组数数,每组数一题。)

  6、数位顺序表。

  (1)说一说到目前为止,你已学过哪些计数单位?哪些数位?

  (2)你通从左往左分别说出它们的顺序吗?

  (3)教师拿出数位顺序表格问:有谁会填出这张表?

  (教师请一名学生填写,其他学生在本子上自己制作。)

  (4)记这个表格。(同桌互说。)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学*,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和组成,同时培养学生的推理、分析能力和知识的迁移的能力。

  三、巩固练*

  同桌互相拨数、认读,并将认读的数写在本子上。

  四、课堂小结说一说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学会归纳整理自己的知识体系。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10000这样的较大数在生活中普遍存在,学会认、读、写较大数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但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通过实际教学和反思,我认为本课的教学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读写结合,正向迁移

  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之前,学生已经学会一个一个、一十一十、一百一百地数数,认识了个、十、百、千的数位名称、顺序,也知道其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因此,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用旧知识同化新知识,在正确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前提下,读写结合,实现知识的正向迁移。

  教材中的情境图给出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长4589米,铁路桥长6772米,让学生读一读,说说是怎么读的。这时老师因势利导提出:请你在计数器上拨出4589,说说是怎么拨的。

  学生回答后,师生一起总结出:读数的时候要从高位读起,千位上是4就读四千,百位上是5就读五百,十位上是8就读八十,个位上是9就读九。接着,老师提问:这个数是怎样组成的?学生对照计数器理解了4589是由4个千、5个百、8个十和9个一组成的。这时,抓住时机让学生试着写一写这个数,指名学生板演,并说明:从高位写起,千位上写4,百位上写5,十位上写8,个位上写9。

  之后,及时安排巩固练*,如老师在计数器上拨一个数,学生把这个数的读法、写法写在纸上,写完后说说它的组成,同桌互相交流、订正。

  二、逐步抽象,突破难点

  让学生经历从具体事物(小立方体)半具体半抽象的事物(计数器)抽象出数这个逐步提升的过程,有效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

  例4给出一些小立方体,先让学生初步估计一下大概有多少,教师再利用课件带着学生数小立方体验证估计数。先是一个一个地数,一十一十地数,一百一百地数,然后问学生,像4589这样大的数,想一想还可以怎样来数?(学生意识到可以一千一千地数。)

  教师用计数器演示,让学生边拨珠边数数。先拨出一千,顺序数到九千时,问学生:九千后再添一个千是多少?怎么拨?学生有了满十进一的经验,就会类推出数到九千时,再加一千的拨珠方法。计数器的演示,有利于学生理解10个一千是一万,一万是由10个一千组成,加深对新计数单位万的认识,比较形象直观地建立起万位概念。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数位及其顺序,教师可以这样提问:最大的四位数是几?(9999)数中每个9所表示的意义相同吗?然后追问:如果这个数再加上1是几?学生回答后,让他们在计数器上拨珠,通过连续进位的操作,充分感受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在复*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旧知的基础上,巩固10个一千是一万,一万是由10个一千组成的新知。

  例5可以根据提示语作为读、写、计数器拨珠的综合练*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订正。

  用问题说说我们学过的数位有哪些?你能按顺序给它们排一排吗?指导学生补充完成数位顺序表后,让学生在数位表上用自制数字卡片摆出老师或同学说的数,进行巩固练*。

  三、适当拓展,培养数感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万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数概念的又一次扩充。但由于10000这个数较大,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补充一些学*素材,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中找大数,通过具体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如,用1万有多少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还可以通过课件演示、观察实物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素材。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7

  本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分两步进行。首先,让学生观察图上有多少个小木块。让学生一千一千地数,理解10个一千是一万,从而认识计数单位“万”。另外,请学生利用计算器一千一千地数,从一千数到一万,由学生单独操后再组织交流。

  要让学生对万以内数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教师就要提供和创建更多的现实情境,让学生感受到一万的大小,和万以内数的特征。如一万个小正方体、一万粒大米等。并让学生交流生活中遇到的万以内数的情境。让学生切实体验到万以内数的特征,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

  教学万一内数的读、写,首先复*数位的顺序,万以内数的组成及四位数、三位数的读写,组织学生讨论“万以内数我们是怎么读的?怎么写的?”让学生在读数、写数的过程中悟出方法:“从高位读起,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然后,在计数器上拨出中间、末尾有零的四位数提问:“这些四位数和前面的有什么不同?”请学生读以读、写以写,小组内互相交流、评议。最后,组织学生讨论“有零的万以内数怎么读?怎么写?”引导学生总结。然后对照小精灵聪聪的话体验成功。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8

  这一节课,以复*万以内数的知识,即复*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比较大小、排序等多块内容为主体。因为这块内容较多,因此整节课上下来有点杂!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万以内较大的数的认识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很多学生在学*的时候都存在困难。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关键在于让学生多数数,还有认识并且牢记数位顺序表。学生在数数的时候要攻克很多难关,例如相邻数位间的满十进一、中间或末尾有0时的读法和写法、比较大小和排序等。除此之外,学生的数感也能够有很大的提高。因此,我将本节课的重点放在数位顺序表的教学、中间或末尾有0时的读法和写法、还有数数这三块内容上。通过不同形式的变式练*、操作计数器和巧设问题等方式突破重点和难点。

  这节课在教学上还存在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

  1.对于数位、位数和计数单位三个知识的区别,在课堂上没有讲清楚。数位式没一个数字在数位表中所占的位置。位数是指一个自然数中含有数位的个数。而计数单位是每一个数位所对应的单位。我想在教学中,我可以用4177这个自然数引出三个问题(1)请问这个数的最高位是什么位?(2)两个7的意思一样吗?(3)请问这是一个几位数?让学生能对这三个知识点有个明确的认识。

  2.根据老师提供的信息记录其它彩电的价格。这一题我选择让学生听着信息写出四位数,从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有一个问题,什么时候引出数位顺序表,让学生先尝试,在用数位顺序表写数,还是直接由我教他们这个方法。虽然我上课的时候学生没法呈现利用数位表来写数这个方法,但我仍然觉得还是让学生先尝试比较好。如果学生错误较多我在出示这种方法,让学生自己选择好的方法。

  3、语言不够精炼、内容多且杂。可能我想来个满堂灌,因此思路不是很清晰,我想,这是我需要改进的地方。该删掉的地方还是要删掉,正如一位老师所说:“或许有失也有得吧!”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9

  上完这堂课后,总体感觉学生对大数的认识,掌握较好,由于大数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对大数的认识和学*。本课让学生认识的数是一些较大的数,学生在生活中接触比较少,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观察上海各个区的人口,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和认识规律,并结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学理念再进行教学,可能效果比较好,在教学后,我觉得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知识迁移,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

  学生在前面所学的100以内数的认识、1000以内数的认识、10000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等知识和经验,都可以在这节的学*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激活学生的相关知识基础促进知识的迁移,认识所有的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了解相邻两个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并在教学中加深对十进制关系的理解。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学*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2、注意建立数感,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现实情境。

  数学来源与生活,大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让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与大数的这种联系,我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了解我国第五次进行人口普查的数据,并且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见到过的大数,使学生感受大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建立数感。对于数位顺序,数位,数级,计数单位及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位数等知识,不把它当成现成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体会、去独立思考、去和同学合作交流,从而理解这些知识。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计数器),让学生自己制作数位顺序表。

  3、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的主人。

  本课的难点是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在教学时,我不直接给出结论,而是注意留给学生充分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让学生通过探索、发现、讨论、实践、交流获得。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出读法,学得扎实,印象也深刻,这一教学效果比教师直接给出要好得多。同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设计生动有趣的教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注重对学生的多种评价:在上课过程中,我时不时给学生积极发言、积极参与的同学奖章,给予他们鼓励,就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在不断总结和表述思维的过程,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同时也是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另外指名学生模仿老师出题让其他同学回答,由出题的同学给回答问题的同学加分,这是生生间的评价。

  需要改进之处:

  在备课时,应做到备学生,在课前的教学设计中,我更多得关注老师采用何种手段去教,忽视了学生应该采用什么方式在学的问题,导致课堂气氛,学生放得不够。告戒自己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多学*、多探讨、多请教。真正做到用新的课改理念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和能力。做到自如驾驭教材,做好学生求知的引导者、点拨者。放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0

  1、亲历探索过程,感受数学乐趣。

  教学片断一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简单地交给学生“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过于生硬和说教,学生很难掌握个、十、百、千、万之间的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有一种强烈的需求——总想自己是发现者、探索者。他们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学*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授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新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学生是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在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实践的活动过程,注重问题的探索性,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索知识。让学生逐渐理解10个10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展现学生的思维方法。

  2、小组合作有效性。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真正体现了学生的合作需要,通过四人合作得到10个一百是一千,十个小组合作得到10个一千是一万,在课堂上真正发挥了作用。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1

  教学完《认识万以内的数》这一单元的内容,至此对这一单元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以便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改进教学。

  《认识万以内的数》这一单元包括了如下几节教学内容:《千以内的数的认识》、《千以内的数的读写》、《用算盘表示千以内的数》、《万以内数的认识和读写》、《中间有0的四位数的组成和读写》、《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简单的*似数》。

  这一单元主要是培养学生对较大的数的数感,知道一个数的组成,能正确进行数数。同时引导学生在计数器和算盘上表示数,培养学生在学*活动中动手操作以及勤于动脑思考的能力。

  本单元的学*,我认为同学们学得较好的是数的组成,同学们学得差一些的是数的读作方法以及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这两个知识点有困难的同学要多一些。在算盘上表示数同学们都明白一个上珠子表示5,一个下珠子表示1,但在实际表示数的时候,很多同学就容易粗心把一颗上珠也当作“1”。这个易错的知识点要多向同学们强调。

  《简单的*似值》这节内容还不要求同学们掌握“四舍五入”法教学这节内容时可以适当的提及,帮助学生对一些较大的数、自己不太确定的数进行判断,以确保学生所求*似值的准确性。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真仔细观察能力以及教育学生改正动手操作学*时的粗心的毛病。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2

  我在教万以内数的认识这节课时,一开始通过千以内数认识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虽然有了一定的数数、读写数以及知道怎么样分析一个千以内数组成的知识和经验,但一万、包括比一千大比一万小的数的概念其实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还是陌生的,所以在掌握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我反复钻研解读教材,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会读写万以内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这些数的组成。2、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大数,发展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3、使学生学会用数描述身边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用数的观念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初步体验量化的思想,促进数感的发展。其中确立一万的数的概念,和数数中即将满整百整千整万的情况应该是教学的难点。

  一、借助直观,加强指导,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

  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我借助直观,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例如,教学“万以内的数和万以内的数的顺序”,我结合计数器的演示,让学生边拨珠边数数,先拨上一千,当数到九千时,要问学生:“九千后再添一个千是多少?该怎么拨?学生已知道百位有10个珠,10个百是一千,去掉百位上的10个珠,要向千位进1,依次类推数到九千时,学生就自然知道怎样拨珠。这样通过计数器的演示,有利于使学生了解“相邻计数单位之间十进关系”,比较形象直观地建立数位的概念。这样在教学中渗透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能力。

  二、利用已有经验,进行迁移学*,促进学生认知建构

  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之前,学生已经学会了一个一个、十个十个地数数,已经认识了“个、十、百”的数位名称、顺序、位值,也知道其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因此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采用“以类比促迁移”的教学策略,把新知识纳入旧知识,实现新知识的同化,以促进学生认知建构。结合计数器从一百数到一千告诉学生可用一、十、百、千这些计数单位来数数,并提问:“十个一是多少?”、“十个十是多少?”、“十个百是多少?”让学生弄清“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又如,教学“四位数的读法”例题时,由于学生已经学会了三位数的读法,可以让学生结合计数器,拨上一个数后,先说出它的组成,然后试着读数,对于中间有一个或两个0的数,末尾有一个或几个0的数,应该怎样读,可让学生讨论后,教师再引导,最后启发学生总结读万以内数的法则。这样让学生通过类比推理,由此及彼地获得新知,既使学生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又培养了学生的类比迁移能力。

  三、联系生活实例,拓展认数活动,增强学生学*的兴趣

  教学“万以内数的读写法”,我注意捕捉与本课知识有关的生活现象,搜集学生生活中的实例,拉*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参与

  认数活动。如在学生初步学会“一千一千地数”之后,让学生从亲身经历的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有利于丰富学生对百、千、万为单位的数的感知和体验,有利于发展学生。

  不足之处:本节课较大地脱离教材,最好与教材联系紧密一些。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3

  反思一:亲历探索过程,感受数学乐趣。

  教学片断一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简单地交给学生“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过于生硬和说教,学生很难掌握个、十、百、千、万之间的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有一种强烈的需求——总想自己是发现者、探索者。他们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学*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授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新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学生是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在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实践的活动过程,注重问题的探索性,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索知识。教学片断二,学生在数五角星的过程中,逐渐理解10个10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展现学生的思维方法。

  反思二:小组合作有效性。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在几乎所有的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讨论式的合作学*。但是多数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四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轻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刻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怎么怎么看”。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小组合作学*留于形式,并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而教学片断二真正体现了学生的合作需要,通过四人合作得到10个一百是一千,十个小组合作得到10个一千是一万,在课堂上真正发挥了作用。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4

  本节课是在认识了千以内的数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虽然有了一定的数数、读写数以及知道怎么样分析一个千以内数组成的知识和经验,但一万,包括比一千大比一万小的数的概念其实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还是陌生的,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会读写万以内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这些数的组成。

  2、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大数,发展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学会用数描述身边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用数的观念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初步体验量化的思想,促进数感的发展。其中确立一万的数的概念,和数数中即将满整百整千整万的情况应该是教学的难点。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在引出“万”的概念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用课件动态展示:从一个小正方体到十个小正方体,再到一百个小正方体,最后到一个大立方体,让学生逐渐理解感知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然后有学生小组合作借助学具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在一千一千地数数的过程中建立“万”的概念,在个位到千位的顺序表再添加万位,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认识计数单位“万”,体会十进制计数的原理,在展现学生数学学*的过程中培养数感。然后利用计数器的半抽象性体会数的转换,直至感知一万的大小,我又设计了一个感受一万有多大,让他们想像比划一万张纸有多厚, 一万米 有多长等。不但突破了难点,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态度。在接下去的数的读写教学中,不仅出示方块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数出一共有几个方块,然后在计数器上试着画出来,再尝试读写这个数,充分体现了图形、数的紧密结合,为学生形成数的概念,了解数的组成打下扎实的基础。在教学中,组织了丰富多样的学*活动,加强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通过大量的感性认识,如:看一看,数一数,拨一拨,画一画,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等形成数的表象。

  从生活中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我以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展示一幅南京长江大桥的画面,让学生了解想像大桥的长度,激起对祖国的勤劳人民的热爱,让学生收集自己身边的大数,体会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作用,从而体验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因此,本节课多处创设了让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惯,品尝了求知的愉悦,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5

  本节课是在认识了千以内的数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虽然有了一定的数数、读写数以及知道怎么样分析一个千以内数组成的知识和经验,但一万、包括比一千大比一万小的数的概念其实对于学生来说还是陌生的,所以在掌握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为了突破这个重点和难点,我设计了一些教学情景,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欲望和发展学生的数感,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现反思如下:

  一、亲历探索过程,感受乐趣。

  在引出万的概念时,我自己动手制作了一些挂图,从一个一个的到一条小方块,从十条小方块到一面小方块,从十面到一个大立体的方块,让学生逐渐理解感知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1000,10个一千是一万,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展现学生的思维方法。

  二、从具体到抽象,逐步发展数感。

  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抽象思维离不开形象的支撑,在数的概念的掌握中更需要实物做引导,所以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数小方块,让学生体会到十进制关系的变化,这是体验的最形象阶段,然后利用计数器的半抽象性,让学生在计数器上一个一个、十个十个、一百一百、一千一千地数,体会数的转换,直至感知一万的大小,这样也就很顺利地建立起了数位概念,让他们自己来排列数位顺序表就水到渠成。抽象的概念建立之后还需有表象的强化和巩固,所以在计数器上得出一万后,我又设计了一个猜一猜、想一想的教学情景,比如,我拿出一页我自己写的论文,让学生猜一猜,“老师在这页上一共打了多少个字?”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有的猜500,老师告诉他“你少得太多了”,有的猜1200,就说“你猜得多了一点”,最后告诉他们这里有1000个字,然后再请他们想像一万字有这样的几页,为什么?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认识到这样打印的纸需要10张,接着我又给他们提供一些实物,让他们想像比划一万张纸有多厚,一万粒米有多少,一万米有多长等,不但突破了难点,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建构的学*态度。在接下去的数读写的教学中,不仅出示方块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数出一共有几个方块,然后计数器把数拨出来,再尝试读写这个数,充分体现了图、形、数的紧密结合,为学生形成数的概念、了解数的组成打下扎实的基础。数万以内的数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数字大了,特别进1之后满十的情况一直以来是学生学*中的一个难点,所以也有必要借助具体形象的支撑,在教学中我利用计数器,每当在关键的地方就让学生思考再加一颗珠,会有什么变化,接下去应该是一个什么数,为什么?难点也就迎刃而解。

  三、从生活中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在本节课中,我以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展示一幅学校课间操活动的画面,让学生了解想像学校学生的人数,课中让学生读一读老师收集的几个现实生活中的信息,如电影院里的座位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等,激起学生对现实世界的关注和热爱,体会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可以用万以内的大数表达事物和交流信息,不但培养了数感,也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增强学*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品尝求知的愉悦。


认识10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菁选(扩展8)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实用10篇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1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对数的认识的进一步学*。怎样把学生原有的认识基础、认识规律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结合起来设计教学,是本课着重研究的内容。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干老师力求突出以下几点:

  一、数形结合,让学生获得清晰透彻的数概念。

  在整节课中,干老师充分利用了小方块来帮助学生建立数的表象。通过让学生来估计小方块的数量,到具体地数出,10个一列(10个一是10),100个一片(10个十是100),1000个一个大正方体(10个一百是1000)。充分感知了个、十、百、千之间的关系,并有梯度性,为学生建立了形象的感性认识。之后,当干老师出示1片6列、3片5列2个的小正方体时,学生基本上都能马上看出这些数;接着出示一些具体的数,学生也能想象出这是怎样的一幅方块图。以上种种都归功于干老师之前为学生建立的方块图的表象。计数器的半抽象,直至最后数的概念的抽象概括,让学生经历从“数小方块”到“用计数器数”这个知识的抽象概括过程,体会十进制计数的原理,理解十个一百是一千,认识计数单位“千”,在展现学生数学学*的过程中培养数感。指导学生动手拨计数器上的珠子演示数,读数,进行多样性的练*,突破了拐弯数的难点。

  二、让学生感受更大的计数单位和数位产生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当干老师揭示了全校人数有980人后,向学生提问:往后数多少就到1000人了?一个学生上台在计数器上拨,拨到999后,学生碰到了困难,使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和理解了更大的计数单位“千”以及“千位”的产生,同时又使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到了计数单位的十进关系。

  总的来说,在这节课中,干老师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千方百计帮助学生强化这节课的重点,突破这节课的难点。整节课贴*生活,比如让学生搜集1000以内的数,使学生感受1000以内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但个人感觉,在本节课中,干老师在教学拐弯数时,让学生说得不多,而且请学生上台拨计数器时,没有彻底放手让学生去拨,而是发现学生稍有不对,就把学生打断了,然后自己亲自去拨。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2

  数学学*是一个学生自己主动建构数学意义的过程。学生需要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主动与教学材料、教师等产生交互作用,形成了新的数学知识、技能与能力。所以,关注学生的学*过程,使学生更好地经历学*过程,是我执教的《千以内数的认识》教学的首要任务。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对数的认识的。活动中我创设了“数方块”这一情景,具体做法是:出示画有100块方块的学*计数卡,让学生去数有多少个?然后追问是怎样数的?要求每位学生能通过动口、动手等操作活动来勾起对10个一是10、10个10是100的旧知的回忆,这样既复*了旧知,又唤起对新知学*的欲望。

  学*动机的正确把握是理解1000这个数的含义的关键。我乘胜追击,同桌合作,将两人手中所有的方块计数卡合起来,再次数一数有多少块方块。学生的活动是:1个百、2个百、3个百。。。10个百地活动开了。有的说我手中的是5个百加上你手中的5个百就是10个百,这儿共有1000块。简单的计数卡,通过合作,感受到1000就是通过一百一百地数,数出10个而得到的。与一年级建立的10的概念,100的概念的方法一样,只是今天学的数要比以前的多得多。而后,我邀请学生一百一百地数,学生数,老师将一张张*面的有100个小方块的计数卡贴在黑板上,慢慢地,*面发生了变化,成了一个大的正方体,从而再次感受到1000块方块就有这么多。课件出示:从1个小方格变成10个小方块,再10个10个地变成100个,再100个100个地成为了1000个。此时的多媒体的直观演示,让学生对1千这个数是怎么得到的进行了一次清晰地梳理,重点的落实到位,渗透了十进制数之间的进率。

  对1000这个概念的构建是合理的,有效的。“数”方块贯穿于整个概念学*的学*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学生掌握了学*数的数学思考方法,初步建立数感,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让学生经历了1000数概念建立的过程,并切实感受到数学的严谨性。

  将1000数的概念的建立、数数及数的组成、读写法有机整合又是本课的一大特色。教材安排千以内数的认识一课时,读法与写法为一节课,而我将两课时进行整合。改造、重组后的学*材料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认识计数单位“千”的同时,借用计数器,随机介绍了数位、数位顺序,便于学生从总体上感知计数单位、数位、数位顺序表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学生的认知不再是孤立的无序的,认识数位顺序的提前为下面的认读做好了铺垫,其作用得以充分体现。

  本课中,从概念的发生到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知识构建的过程,也是尊重学生认知规律的体现,但课中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例如在教学中间有零的数时没有更深的挖掘教材。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3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二年级数学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的起始部分,前承“20以内数的认识”“百以内数的认识”。不仅是大数读写、计算的基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课例2的教学是在数数的基础上,教学1000以内数的组成,进而教学读数和写数。

  丁老师对本例题的处理,共分4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呈现了问题和点子图,既引出让学生用计数单位数数的过程,又使学生感受到图中的点子密而多,所以这个数应该比较大。第二个层次呈现了学生用计数单位“百”去圈的过程,圈了两个百,剩下三个十,五个一,合在一起得到235.第三层次要求学生用小棒表示出这个数字,清楚的看出数的组成。第四个层次是对照小棒图在计数器上拨珠子表示数,再对照计数器上的数位写出和读出数。从问题出发,从直观到抽象,既体现了读写数的必要性,又理顺了知识间的关系,最后抽象出读写数的方法。

  一、找准知识起点,铺垫思维迁移。

  练*中导入,注重了由旧知到新知的迁移。

  二、充分利用直观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中丁老师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呈现了密集的点子图,使学生直观而又深入的认识数,教学中除了用计数器这一可以展示数的教具外,还充分利用小棒,使学生从数概念的各个方面认识数,体验到认识数的多种方式,进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三、在数数活动中突出计数的本质——用计数单位数数

  教学中,丁老师注意引导学生经历计数单位一、十、百的数数过程,体验引入较大的计数单位的必要性,感受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用加法相结合表示一个三位数的方式。

  四、重视知识点的落实与难点的突破,努力实现课标四基要求

  丁老师的这节课学生兴趣高涨,整节课丁老师都没有忘记知识点的落实都能紧紧抓住本课的重点难点,她让学生在自己列举数字中,趣味盎然地学*1000以内数的读写与组成,运用计数器让学生明确数的组成,明确同一个数字写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同时也解决了读数中出现的几个特殊情况,当中间和末尾出现0时,不能省略,因为这一个0是表示占位,突出读写数字方法的指导、总结。

  五、落实学生数学经验,关注学生数感培养。

  练*中,教师不是仅提出数学中的数,而是用带有数的语言描述,使学生在读数中感受数在生活中的运用,使学生在数的运用中获得数感,发展了数感。

  总之,这节课有丁老师努力为大家呈现的优点,也有很多不足,在这里我们以一颗虚心学*的心与大家交流,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4

  一、在活动中建立数感

  数学课程规范指出,要通过各种数的认识协助同学建立数感,课标上每一个学段都有这样的要求。认识比较小的数,容易协助同学建立数感,比如说:100以内的数,终究这些数同学在生活中可以充沛地感知到。而一些比较大的数,如1000以内数的认识,数感的建立就比较困难,基于这一点认识,我将培养同学的数感作为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围绕一系列的活动,让同学感受到大数的存在,并能相应的感受到一些大数的相对数量。

  二、初数1000以内的数

  教师为每组同学准备了不同数量的种子,都在200粒左右,但每一组的具体数量又不是固定的,使猜一猜活动碰到了不少障碍,引起同学的数数欲望,怎么数呢?有一个一个数地,也有十个十个数地,最多的就是十个十个数地,因为数量比较多,如何处置这些数出来的种子,让他人一眼就能看出,是一大难题,处置好了,也就突破了难点。可真理终究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上,但比较后,同学还是比较愿意接受这一真理,即100粒放一杯。

  再数1000以内的数,这一环节是想突破重、难点,但由于有了基础,同学认识10个一百是一千也就易好反掌,同时,这里还渗透着一种数学思想。

  三、数1000以内的数

  数数的教学不能仅停留在让同学知道十个一百是一千,还要让同学数出一些具体的数来,特别是一些转折点,尤其重要,处置不好,数数这一关可能同学就过不了,如何引出这一内容,假如随意让同学从多少数到多少,同学的数数兴趣可能不太高,巧妙的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进行数数接力,可以让同学体会到数的意义和作用,同时也加深了同学对数的认识,培养了同学的数感。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5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二年级数学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的起始部分,前承“20以内数的认识”“百以内数的认识”。不仅是大数读写、计算的基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课例2的教学是在数数的基础上,教学1000以内数的组成,进而教学读数和写数。

  丁老师对本例题的处理,共分4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呈现了问题和点子图,既引出让学生用计数单位数数的过程,又使学生感受到图中的点子密而多,所以这个数应该比较大。第二个层次呈现了学生用计数单位“百”去圈的过程,圈了两个百,剩下三个十,五个一,合在一起得到235.第三层次要求学生用小棒表示出这个数字,清楚的看出数的组成。第四个层次是对照小棒图在计数器上拨珠子表示数,再对照计数器上的数位写出和读出数。从问题出发,从直观到抽象,既体现了读写数的必要性,又理顺了知识间的关系,最后抽象出读写数的方法。

  一、找准知识起点,铺垫思维迁移。

  练*中导入,注重了由旧知到新知的迁移。

  二、充分利用直观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中丁老师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呈现了密集的点子图,使学生直观而又深入的认识数,教学中除了用计数器这一可以展示数的教具外,还充分利用小棒,使学生从数概念的各个方面认识数,体验到认识数的多种方式,进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三、在数数活动中突出计数的本质——用计数单位数数

  教学中,丁老师注意引导学生经历计数单位一、十、百的数数过程,体验引入较大的计数单位的必要性,感受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用加法相结合表示一个三位数的方式。

  四、重视知识点的落实与难点的突破,努力实现课标四基要求

  丁老师的这节课学生兴趣高涨,整节课丁老师都没有忘记知识点的落实都能紧紧抓住本课的重点难点,她让学生在自己列举数字中,趣味盎然地学*1000以内数的读写与组成,运用计数器让学生明确数的组成,明确同一个数字写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同时也解决了读数中出现的几个特殊情况,当中间和末尾出现0时,不能省略,因为这一个0是表示占位,突出读写数字方法的指导、总结。

  五、落实学生数学经验,关注学生数感培养。

  练*中,教师不是仅提出数学中的数,而是用带有数的语言描述,使学生在读数中感受数在生活中的运用,使学生在数的运用中获得数感,发展了数感。

  总之,这节课有丁老师努力为大家呈现的优点,也有很多不足,在这里我们以一颗虚心学*的心与大家交流,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6

  一、在活动中建立数感

  数学课程规范指出,要通过各种数的认识协助同学建立数感,课标上每一个学段都有这样的要求。认识比较小的数,容易协助同学建立数感,比如说:100以内的数,终究这些数同学在生活中可以充沛地感知到。而一些比较大的数,如1000以内数的认识,数感的建立就比较困难,基于这一点认识,我将培养同学的数感作为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围绕一系列的活动,让同学感受到大数的存在,并能相应的感受到一些大数的相对数量。

  二:初数1000以内的数

  教师为每组同学准备了不同数量的种子,都在200粒左右,但每一组的具体数量又不是固定的,使猜一猜活动碰到了不少障碍,引起同学的数数欲望,怎么数呢?有一个一个数地,也有十个十个数地,最多的就是十个十个数地,因为数量比较多,如何处置这些数出来的种子,让他人一眼就能看出,是一大难题,处置好了,也就突破了难点。可真理终究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上,但比较后,同学还是比较愿意接受这一真理,即100粒放一杯。

  再数1000以内的数,这一环节是想突破重、难点,但由于有了基础,同学认识10个一百是一千也就易好反掌,同时,这里还渗透着一种数学思想。

  三数1000以内的数

  数数的教学不能仅停留在让同学知道十个一百是一千,还要让同学数出一些具体的数来,特别是一些转折点,尤其重要,处置不好,数数这一关可能同学就过不了,如何引出这一内容,假如随意让同学从多少数到多少,同学的数数兴趣可能不太高,巧妙的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进行数数接力,可以让同学体会到数的意义和作用,同时也加深了同学对数的认识,培养了同学的数感。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7

  数学学*是一个学生自己主动建构数学意义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主动与教学材料、教师等产生交互作用,形成了新的数学知识、技能与能力,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了积极的情感与态度。

  课中我创设了“数方块”这一情景,让学生去数有多少个?然后追问是怎样数的?要求每位学生能通过动口、动手等操作活动来勾起对10个一是10、10个十是100的旧知的回忆,这样既复*了旧知,又唤起对新知学*的欲望,“数100个方块到底有什么作用?”学*动机的正确把握是理解1000这个数的含义的关键。我乘胜追击,同桌合作,将两人手中所有的方块计数卡合起来,再次数一数有多少块方块。学生的活动是:1个百、2个百、3个百。10个百地活动开了。有的说我手中的是5个百加上你手中的5个百就是10个百,这儿共有1000块通过合作,感受到1000就是通过一百一百地数,数出10个一百而得到的。而后,让学生一百一百地数,学生数,老师将一张张*面的有100个小方块的计数卡贴在黑板上,慢慢地,*面发生了变化,成了一个大的正方体,从而再次感受到1000块方块就有这么多。课件出示:从1个小方格变成10个小方块,再10个10个地变成100个,再100个100个地成为了1000个。此时的多媒体的直观演示,让学生对1千这个数是怎么得到的进行了一次清晰地梳理,重点的落实到位,渗透了十进制数之间的进率。

  “数”方块贯穿于整个概念学*的学*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学生掌握了学*数的数学思考方法,初步建立数感,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让学生经历了1000数概念建立的过程,并切实感受到数学的严谨性。

  将1000数的概念的建立、数数及数的组成、读写法有机整合又是本课的一大特色。在认识计数单位“千”的同时,借用计数器,随机介绍了数位、数位顺序,便于学生从总体上感知计数单位、数位、数位顺序表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学生的认知不再是孤立的无序的,认识数位顺序的提前为下面的认读做好了铺垫,其作用得以充分体现。

  本课中,从概念的发生到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知识构建的过程,也是尊重学生认知规律的体现,但课中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例如在教学中间有零的数时没有更深的挖掘教材,课堂上的练*容量不大。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8

  《1000以内数的认识》属于“数与代数”范畴,是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伸和扩展。它又有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要为学*万以内数的认识做好铺垫。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规律,我认为在教学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借助具体情境理解数的意义,加强数与生活的联系。

  从数量抽象到数,离不开直观的现实情境。课堂伊始,运动会的情境,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还有比100大的数,激发学生认识1000以内数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数的产生与发展都是生活实践的需要,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悟数学的`价值。

  2、注重借助多种直观模型,又直观到抽象理解数的意义。

  学生的认数离不开直观的模型,数形结合帮助学生认数、理解数的意义。让学生充分地数小正方体、数小棒、拨计数器,使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逐渐建立抽象的数与现实数量的联系,理解十进关系。

  3、丰富的数数活动,使学生充分经历数数的过程。

  数来源于数。借助计数单位“一”“十”“百”地数数,突破数拐弯数的难点。既认识计数单位“千”,又体会十进制。

  4、真实场景、真实问题的学*,真正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数出1000个小正方体,1000根小棒,使学生真实看到1000,再在推理中感知比1000更大的数,比较比1000小的数。

  总之,借助精心设计的每个环节,较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悟到数学的价值,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用好数学的愿望,体现和落实了新课标对于发展小学生数学能力的要求。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9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之上,对数的认识的进一步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怎么样把学生原有的认识基础、认识规律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结合起来设计教学。我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时,主要突出以下几个特点:

  1、在数学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学生数感的建立不是一时半伙就培养得起来的,而是在学*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本节课通过让学生收集数据,先估算,再动手数1000个小正方体等一系列数学学*活动,在现实背景下充分感受与体验,把数感的培养体现在教学过程中。

  2、提供空间,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本课如果再简单地教给学生"10个一百是一千",已不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了,教学反思《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因此,这节课上,我把重点放在让学生建立1000的数感上,让学生自己得出10个一百是一千。整个过程是:估数-验证-交流-再验证,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只有老师放手,让学生操作和探索,才能有学生的自主建构的可能,才能有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才能形成学生主动学*的心态,才会有主动的体验。 不足:数学与现实生活是紧密联系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蕴涵着许多数学教学资源。这节课中我应该本着数学学*内容"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设计一些如"看看身边的数";还可以模仿幸运52猜一猜吸尘器、羽绒服、消毒柜等,这样,既让学生进行了练*,又渗透了交通安全知识,将数学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他们就会自觉参与学*的过程,品尝到学*带来的愉悦!这比单纯的课堂练*更有效。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10

  数的认识是小学阶段最基础的知识之一,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同学在学*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的,是进一步学*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本节课主要是让同学经历数数的过程,会数1000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千,理解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之间的进率关系,我所执教的这节课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数的概念有着很丰富的内涵,是学*计算其它知识和发展数感的重要基础,没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培养同学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不可能的。因此,要重视数的概念的培养,在本节课中我花了10几分钟的时间让同学数小棒,从1根数到1000根,其中有的同学是按20根捆成1小捆,100根捆成一大捆来数的。有的同学是按50根捆成1小捆,100根捆成一大捆来数的。有的同学是按80根捆成一大捆来数的,有的同学是按200根捆成一大捆来数的……同学们数的方式很多,同学经历了数1000以内数的全部过程,初步体会了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认识了计数单位“千”,同学对1000以内数的有关概念掌握得比较好。

  二、注重学*方式的转变。

  贯彻课程规范,关于转变学*方式的理念,运用了小组合作交流的学*方式数1000根小棒,在合作之前我提出了很明确的要求,在合作时进行巡视指导,数完后进行全班交流,每个小组交流自身小组的方法,同学之间相互评价,然后我和同学一起分析启发引导同学理解有关概念。

  三、发展了同学的数感。

  注意利用各种素材发展同学的数感,在数小棒之前,我先让同学估计有多少根小棒,同学估计了很多不同的数,初步培养了同学的估数能力,然后每个小组用小棒数1000以内的数,这样同学操作起来方便,容易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此外,在练*中还设计了一道1000以内数的练*的开放题,同学在700前面和后面各添上2个数,组成有规律的排列,同学的思维非常活跃,同学填出了许多不同的有规律的排列。

  在这节课中,同学和我交流得比较密切、理想。但在这节课中还存一些缺乏和值得吸取经验教训之处:

  首先教师在备课时,没有充沛“备”同学。教师应充沛考虑到同学面对教学会出现哪些情况,而教师面对这些可能出现的情况,应如何去应对,如何去启发引导同学,都是以后应多加学*的。

  譬如:在本节课中,我要求同学依照自身的意愿去数,要求如何数得更快捷、方便,因此同学们数的方式很多,有的是20一捆数的、有的是50一捆数的、有的是80一捆数的,更有200一捆数的……,面对同学这么多五花八门的数法,是我没有想到的,同学们很聪明,数的方式很快捷,没有一组是依照10根一小捆、100根1大捆那样数的,而教师事先以为至少会有一组是按10根一小捆,100根一大捆那样数的,因此,教师在讲解十、百、千三者之间的关系时,显得较笼统、空洞、不直接,面对这种情况,应注意引导启发,或者教师应准备10根一小捆,100根一大捆的1000根小棒,这样会很自然、形象地引导同学自身说出十、百、千之间的进率关系。

  其次课堂组织教学中存在“放”得太开,“收”不紧的现象。我在让同学放手数小棒之后,很多同学的兴趣很高,因为是第一次这样大规模地数那么多的小棒,局部同学完全沉浸在自身数的乐趣之中,对于老师所说的不闻不问,而这节课自身又不完全是活动课,主旨是让同学在数小棒的过程中启发同学理解十进关系,对于那局部一直陶醉于自身数的过程中去了的同学,教师没有和时把这局部同学的兴趣和注意力转移到引导理解十进关系上来。


认识10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菁选(扩展9)

——《万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反思(五)份

  《万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反思 1

  万以内数的认识既是学*多位数读、写法的基础,也是学*万以内数算的基础,如果学生对万以内数的概念不清,读写数不熟练,将直接影响对万以内数的计算的理解和掌握。为了使学生切实理解和掌握万以内数的概念,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注意下面三个问题。

  一、借助直观,加强指导,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

  小学生数学概念、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形成都是借助操作活动,通过对感性材料的观察、比较、分析而获取的。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我借助直观,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例如,教学“万以内的数和万以内的数的顺序”,我结合计数器的演示,让学生边拨珠边数数,先拨上一千,当数到九千时,要问学生:“九千后再添一个千是多少?该怎么拨?学生已知道百位有10个珠,10个百是一千,去掉百位上的10个珠,要向千位进1,依次类推数到九千时,学生就自然知道怎样拨珠。这样通过计数器的演示,有利于使学生了解“相邻计数单位之间十进关系”,比较形象直观地建立数位的概念。

  又如,教学读写法时,先在计数器上拨上一个三位数,并说出这个数的组成,然后指导学生对着计数器的数位写出这个数。再在千位上拨上3,该怎样读与写?对照计数器上的数和下面的***数字写成的数读出这个数。在教学完读写法后,引导学生小结并比较与三位数的'读写的联系与区别。这样在教学中渗透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能力。

  二、利用已有经验,进行迁移学*,促进学生认知建构

  小学数学中,有许多知识前后联系紧密,对于与旧知识联系紧密的新知识,可以启发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推导出来。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之前,学生已经学会了一个一个、十个十个地数数,已经认识了“个、十、百”的数位名称、顺序、位值,也知道其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因此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采用“以类比促迁移”的教学策略,把新知识纳入旧知识,实现新知识的同化,以促进学生认知建构。结合计数器从一百数到一千告诉学生可用一、十、百、千这些计数单位来数数,并提问:“十个一是多少?”、“十个十是多少?”、“十个百是多少?”让学生弄清“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又如,教学“四位数的读法”例题时,由于学生已经学会了三位数的读法,可以让学生结合计数器,拨上一个数后,先说出它的组成,然后试着读数,对于中间有一个或两个0的数,末尾有一个或几个0的数,应该怎样读,可让学生讨论后,教师再引导,最后启发学生总结读万以内数的法则。这样让学生通过类比推理,由此及彼地获得新知,既使学生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又培养了学生的类比迁移能力。

  三、联系生活实例,拓展认数活动,增强学生学*的兴趣

  数学教学要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这是数学教学的新理念之一。教学“万以内数的读写法”,我注意捕捉与本课知识有关的生活现象,搜集学生生活中的实例,拉*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参与认数活动。如在学生初步学会“一千一千地数”之后,让学生从亲身经历的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有利于丰富学生对百、千、万为单位的数的感知和体验,有利于发展学生。

  《万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反思 2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万以内数的认识”并非一无所知,他们在以前学*的基础上或生活中已经积累了大量万以内的数的知识,有的甚至能够读出万以内的数,只是尚未形成系统的认知,通过本节课的学*,进行归纳总结,逐渐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整理归纳新知,为了有效地突出重点,我把教程从三个方面进行分解:

  一、联系生活,感知大数。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数学强化生活性,让学生学*有价值数学,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因此,在本节课,我首先将生活数学化,通过让学生课前调查发现生活中的大数,课堂交流生活中的大数,从而感受到生活中原来有这么多大数,进而产生研究生活中的大数、学*数学的必要性。再让学生探索,将生活化的大数抽象成数学知识。

  二、动脑思考,体会十进制关系。

  学*万以内数的认识之前,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先认识计数单位“千”,通过数大正方体的方法到数出大正方体的个数这样的过程,重新将数学知识回归到生活,将数学生活化,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学*数学的实际意义,进一步感受学*数学的必要性。其中在数大正方体时,引导学生数的方法尤其重要,并在其中让学生感知10个一是1个十,10个十是100,10个一百是1000,由此得出大数:一千。并使用课件演示一个个、一条条、一片片数的过程,加深对“千”的认识,体会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为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做好铺垫。

  三、以活动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数感。

  学生在数一数活动中,经历数数的过程,继而认识计数单位“万”和10000以内的数,能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简单地交给学生“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过于生硬和说教,学生很难掌握个、十、百、千、万之间的关系。为此,在本节课安排以活动,促进学生数感地发展,丰富学生对数的认识。首先,课前让学生调查发现生活中的大数,课堂交流中生活中的大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大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与感受。接着,安排“猜一猜?”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一个小正方体是大正方体的一份子”,给学生估计地标准,进而估计“大正方体有多少个小正方体?”让学生在估计中思维得以碰撞。学生对“万”的认识是困难的',如何突破这一难点,让学生建立“万”的理解呢?在学生认识“十个一百是一千”“一个大正方体里有1000个小正方体.” 紧接着我通过活动:观察1本100页的书,再把10本100页的书放在一起,让学生体会感知1000页到底有多少。那么10个大正方体合起来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让学生建立“十个一千是一万”的初步认识,而“一万”究竟是多少呢?学生还是模糊的。我再通过体会“猜学校的人数”,帮助学生理解大数的含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我们二年级每班大约有50名学生,有10个班,全年级大约一共有500人。全校有6个年级,每个年级有500人,全校大约一共有3000名学生,3000还差7000才到一万。学生会觉得全校学生看起来已经很多人了,但是全校人数3000人距10000人还差那么多,说明一万这个数很大。

  《万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反思 3

  本节课是在认识了千以内的数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虽然有了一定的数数、读写数以及知道怎么样分析一个千以内数组成的知识和经验,但一万、包括比一千大比一万小的数的概念其实对于学生来说还是陌生的,所以在掌握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为了突破这个重点和难点,我设计了一些教学情景,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欲望和发展学生的数感,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现反思如下:

  一、亲历探索过程,感受乐趣。

  在引出万的概念时,我自己动手制作了一些挂图,从一个一个的到一条小方块,从十条小方块到一面小方块,从十面到一个大立体的方块,让学生逐渐理解感知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1000,10个一千是一万,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展现学生的思维方法。

  二、从具体到抽象,逐步发展数感。

  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抽象思维离不开形象的支撑,在数的概念的掌握中更需要实物做引导,所以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数小方块,让学生体会到十进制关系的变化,这是体验的'最形象阶段,然后利用计数器的半抽象性,让学生在计数器上一个一个、十个十个、一百一百、一千一千地数,体会数的转换,直至感知一万的大小,这样也就很顺利地建立起了数位概念,让他们自己来排列数位顺序表就水到渠成。抽象的概念建立之后还需有表象的强化和巩固,所以在计数器上得出一万后,我又设计了一个猜一猜、想一想的教学情景,比如,我拿出一页我自己写的论文,让学生猜一猜,“老师在这页上一共打了多少个字?”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有的猜500,老师告诉他“你少得太多了”,有的猜1200,就说“你猜得多了一点”,最后告诉他们这里有1000个字,然后再请他们想像一万字有这样的几页,为什么?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认识到这样打印的纸需要10张,接着我又给他们提供一些实物,让他们想像比划一万张纸有多厚,一万粒米有多少,一万米有多长等,不但突破了难点,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建构的学*态度。在接下去的数读写的教学中,不仅出示方块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数出一共有几个方块,然后计数器把数拨出来,再尝试读写这个数,充分体现了图、形、数的紧密结合,为学生形成数的概念、了解数的组成打下扎实的基础。数万以内的数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数字大了,特别进1之后满十的情况一直以来是学生学*中的一个难点,所以也有必要借助具体形象的支撑,在教学中我利用计数器,每当在关键的地方就让学生思考再加一颗珠,会有什么变化,接下去应该是一个什么数,为什么?难点也就迎刃而解。

  三、从生活中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在本节课中,我以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展示一幅学校课间操活动的画面,让学生了解想像学校学生的人数,课中让学生读一读老师收集的几个现实生活中的信息,如电影院里的座位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等,激起学生对现实世界的关注和热爱,体会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可以用万以内的大数表达事物和交流信息,不但培养了数感,也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增强学*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品尝求知的愉悦。

  《万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反思 4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

  在几乎所有的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讨论式的合作学*。但是多数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四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轻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刻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怎么怎么看”。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小组合作学*留于形式,并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而教学片断二真正体现了学生的合作需要,通过四人合作得到10个一百是一千,十个小组合作得到10个一千是一万,在课堂上真正发挥了作用。

  《万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反思 5

  本节课是在认识了千以内的数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数数、读写数的方法,以及知道怎么样分析一个千以内数组成的知识和经验,但一万、包括比一千大比一万小的数的概念其实对于学生来说还是陌生的,所以在掌握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我反复钻研解读教材,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 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感受10个一千是一万,经历数数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 ,使学生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 会读写万以内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这些数的组成。

  3、了解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表,进一步理解十进制的计数方法。教学重点是万以内数的读写和组成。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数数过程中,接*整百、整千数时拐弯处的数如何数的教学以及体会相邻数位之间数为的十进制关系的教学。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实践操作来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

  现反思如下:

  1、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并以此作为认数的基础。由于比一千大的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上课之前,我先布置学生去找一些生活中见到的大数,上课时让学生汇报,并由此引出万以内数的认识。这样做,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同时也可激活学生生活中认数的感性经验,为学好本节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2、新知学*由具体到抽象,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使体会数位的意义,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抽象思维离不开形象的支撑,在数的.概念的掌握中更需要实物做引导,所以在教学一万的认识时,我先让学生数小方块,一个一个、十个十个、一百一百、地数让学生复*千以内数各计数单位再次体会到十进制关系的变化。课件演示的同时教师在黑板上用图示的方法板书千以内各计数单位的十进制关系,使学生形成清晰的表象。紧接着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类推猜测,一千一千的数,10个一千是多少?然后用数黄豆,数方块来验证10个一千是一万,一万里有10个一千。这是体验的最形象阶段,最后后利用计数器的半抽象性,让学生在计数器上一千一千地数,体会数的转换,这样也就很顺利地建立起了计数单位和数位概念。在接下去的数读写的教学中,不仅出示方块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数出一共有几个方块,然后学生动手在计数器把数拨出来,再尝试读写这个数,充分体现了图、形、数的紧密结合,为学生形成数的概念、了解数的组成打下扎实的基础。数万以内的数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数字大了,特别进1之后满十的情况一直以来是学生学*中的一个难点,所以也有必要借助具体形象的支撑,在教学中我利用计数器,每当在关键的地方就让学生思考再加一颗珠,会有什么变化,接下去应该是一个什么数,为什么?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最后数为顺序表的教学也就水到渠成了。

  3、组织不同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掌握知识。如数数大PK、同桌互相拨数读数写数、记录数据等,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学生理解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后,我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认读商场中电器的价钱,记录大自然中有趣的数据。这样学生即再次体会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又增强了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感悟到了数学学*的价值。

  总之,本节课注重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的构建的过程,通过组织多种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紧张愉快中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