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0)份

首页 / 教学反思 / |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1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很重要的认数教学的内容,这个阶段的数概念不仅是学*100以内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认识更大的自然数(万以内的数、大数的认识)的基础,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学生在*时的生活中对100以内的数有着广泛的接触。

  通过课前调查发现孩子们对于数100以内的数并不陌生。通常的孩子都能数到100,但是在数法上可能并不是很标准,很多孩子*惯了简单的口语式数数把几十几数成几几(如二十一数成二一等)。另外,拐弯处的.数数也是一个难点,尤其在59 、69、79、89后面接着是几十,还是有不少孩子需要停顿一下想一想再数下去。

  二、教学中我用四种数数方式进行了数的巩固。

  在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时,我发现数数、理解数的组成、比较数的大小大部分学生掌握不错,不仅会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还会三个三个地数,顺着数倒着数基本没问题。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数到几十九,接下去就不知道该数几十,三个三个的倒着数基本不会。在比较大小方面,学生不仅会比较,更重要的是他们能说出比较的方法,而且这些方法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归纳总结出来的。

  1、是让学生集体从0数到100;

  2、是分组数数,一二组用五个五个数的方法数到100,三四组十个十个的方法数到100;

  3、是分男女同学,女同学数100以内的双数,男同学数100以内的单数。这样,不但巩固了数的顺序,还加深了学生对单双数的概念和记忆。

  4、关于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百分之九十的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达到了要求,而且不仅能会算,还能与老师、同学和家长交流算法。

  三、教学中我还注重提高小组合作学*的有效性。

  课中安排两次小组合作学*。第一次8人小组合作分类、数数,在活动中让学生试着与他人分工、合作。第二次小组合作学*设计综合练*,如果说第一次合作学*是教师安排的话,第二次合作可属于学生自发行为,当学生独自未数清画面数量时,自发产生小组分工、合作的需要,从而再次数数。

  但是本单元的教学仍有不足。

  1、学具小棒没有发挥好他的作用。对学生来说,100以内的数数没有什么困难,所以没有必要让他们借助小棒数,浪费了小棒操作的时间。学具小棒是在学生需要它帮助的时候再试着用。

  2、对100这个新的数概念建立得不深。可让孩子感受一下100在不同物体中所表现出来的整体概念,也可让孩子自己找找生活中的100。

  3、在做练*时,要激发孩子做的兴趣,让他们有动笔的欲。

  4、学生的估测意识和估测能力与标准还有一段距离,另外,在具体的情景中用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也让一部分学生感到很困难。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2

  100以内的数是学生在学*了0-20数的基础进一步教学的。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组成;继续培养学生数数的兴趣和估算意识,拓宽学生的思维,为以后学*数学奠定基础。

  一年级的学生经过了幼儿园的学*,已经能数出100以内的数,但孩子们的数感不强,只是单纯的数数,还没有在头脑中形成100以内数的概念。所以在教学中我注意培养学生们的估算意识和数数能力,利用猜猜教室里有多少位学生及百羊图,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猜数、点数(手口一致)感知100有多少,亲身体验出了100是比以前数过的数大得多。

  在教学数的组成时由于课前复*了20以内数的组成及小棒的摆法,学生很顺利地摆出38根小棒,对数的组成也非常得心应手,由此往后摆到40根小棒,学生捆了4捆,很好的突破了教学中几十九后面的数是几的难点。

  反思本课的不足有以下几点:1、由于数数大部分同学都会所以学生非常活跃,但课堂秩序有点混乱,不利于后进生的关注,今后还需在保护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规范学生的课堂纪律。2、本课没有很好的拓展学生的知识,在课后的5个5个数数及倒着数数的练*题中有一部分同学出错很多。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3

  认识一百以内的数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数的组成,20以内数的读写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课是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摆小棒的操作,初步感知一百以内数的组成方法,能够数数、理解数的基本含义。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复*的方式,导入本课的内容:要求学生一根一根的数小棒,数出10根小棒后捆成一捆。提问:它表示的是一个什么?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用小棒来学*一些更大的数。(回忆10个一就是1个10,并为后面探究几十几奠定基础)。第二个环节让学生依次用小棒摆出23、24并说一说是怎么摆的,24里面有几个十,几个1。接着要求他们从24一直数到29,边摆边说,数到29,提问:再添上1根变成多少?继续追问:39添上1是多少?49添上1是多少?接着要求学生摆出85,并指出一名同学上台演示,是怎么摆的,说一说85里面有几个十,有几个一。继续要求学生一边数一边摆,摆到99.提问:99添上1是多少?明确:99添上1是100.要求学生将小棒扎好,摆在桌面上,提问:几个10是100?100里面有几个十。第三环节:完成练*题。第四环节:全课总结并布置作业

  反思不足:1.操作比较单一,且有效性不足。2.讲授过多,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发挥。3.作业的层次没有体现出来。4.语言的训练没有完全体现出来。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4

  孩子们在学*本节课之前,已经认识了20以内的数,知道了10个一是1个十,2个十是20,20以内的数的组成,这对于本节课学*认识100以内数的组成,知道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几十几,几个十是几十,10个十是一百等等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节课我通过复*导入,一来是想要复*旧知;二来是想要通过旧知,让学生把旧知迁移到新知上来;三来是想要把新旧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对知识具有一个系统性的认识。

  虽然有这种想法,但是在具体操作的时候,却没有完全达到我想要的效果。当我在复*20以内的数的组成时,一步一步的扶着学生走,按照自己的思维,精细的设计教学环节,想要做到一环扣一环,结果课堂上没有了学生的思维,而完全变成为自己而服务。

  在让学生根据二十、三十、四十、七十,找一找有什么规律时,有的学生很茫然,有的学生找出的规律是按照顺序排列什么的,不是我所想要的规律,这说明,他们对于我想让他们体验的规律,他们没有体验够,或者我问问题的方式不对,应该先指出,像二十,三十,四十,这些数,是整十数,请你说说,还有没有别的整十数了,比如八十,你知道八十是怎么来的吗?

  另外,本节课还需要让学生学会数数,但是课堂上对于孩子们这方面的锻炼比较少,学生说的机会比较少,对于数的感受,数的顺序的感受不够,这从之后的练*中,可以看出来。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5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数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本单元教学重点是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本单元教学难点有三:(1)数数过程中,当数到接*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2)数位的意义。(3)探索例7的百数图中有哪些有趣的排列。

  教学中要抓住以下方面进行教学:

  一、把握好学生学*的起点。

  抓住本单元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这一教学重点,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引导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在反复点数的过程中,建立起百以内数的概念,通过充分动手操作,让学生体会数是数出来的。在这样的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主动构建的学*方式。

  二、注重培养学生数感和估数意识。

  让学生建立数感是义务教育阶段重要任务之一。一年级学生已经会数20以内各数,并有了数是数出来的初步感受。当物体的个数多于20时,有相应的数来表示这些物体的个数吗?怎样来数这些物体的个数呢?教学时,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和生活经验,让学生进行一个一个、十个十个地数小棒的过程中,感知比20大的数是在数物体的过程中数出来的。这看似简单的数数活动不仅让学生自主数出了100以内各数,而且明白数是在数物体的过程中产生的。在教学过程中,我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特点,力求让学生在猜数中建立数感,先让学生感知10根的小棒有多少,再让学生感知20根有多少,最后让学生估计这么一大堆的小棒有多少根。最后,让小朋友感受百羊图等…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对估算方法的体验,建立学生的数感。

  三、重视计数器在学*中的作用。

  为了突破数位的意义这一教学难点,通过让学生利用计数器来读数和写数,说说哪个数位是几?表示几?来理解数位的意义。通过利用计数器进行读数、写数练*,理解数的意义,必须以能用计数单位来表述数的组成为标志,如48里面有4个十和8个一,100里面有10个十。这个目标的实现,是以建立起数的意义表象为基础的,如听到或看到24这个数,马上就会想起它在计数器上的样子,因而,借助计数器反复操作,进行数与计数器算珠的不断转换,是建立数的表象进而抽象数的意义的有效途径。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6

  在教学设计时,我先复*20以内数的读数和写数,即:先摆出11根小棒数,然后在计数器上表示11。再说说它的组成,然后想一想,摆出20根小棒,应摆在计数器的哪个数位上?边拨珠边叙述:2在学*新课是,我让学生通过感受具体的事物(小棒)到半具体半抽象的事物(计数器)到抽象的数这个过程,来学*100以内数的读、写。通过学生观察、思考、对比,加深了他们对不同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的理解。教学读法和写法时,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经验,在体验中学*,在操作中学*,逐步学会自己掌握学*规律,并从中归纳知识。没有了死记硬背,而且学生的学*会更有兴趣.教学时我注意由易到难,逐步引导学生摆小棒、拨珠、读数,由直观到抽象,增强学生数感。在例3的教学中让学生自已先拨珠再写数,或直接看图写数。体会当个位上一个也没有时,应用“0”占位。加深了对数位意义的理解。

  在教学中,通过摆小棒边摆边数,1个十,2个十,3个十??10个十,“10个十是100,在计数器上还可以怎样表示?”请他们表示100,他们想出一个新的数位——百位。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虽尽量给学生“动”起来的机会,通过以“动”促思,以“说”促思,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他们进行自主学*的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但在这里需要进一步的让学生去说,拨出数并说一说它的组成。但是这一点我做得还不到位。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用自己的经验,自己的方法,动手、动脑去读数,写数,从直观到抽象,逐步感知十进制记数方法,加强对计数单位“个、十、百”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发展,自主构建知识的良好学*态度和*惯。

  在这节课上,教学环节之间需要进一步联系密切,过度要自然,并且每一个知识点要充分练*,使学生深刻理解数位的顺序。个十在十位上拨2颗珠,加深对不同数位的数所表示的意义的理解。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数感。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会用不同的方法数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会根据生活实际选择最合适的数数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玩过串珠游戏吗?出示例7。这里有些珠子,你会穿吗?板书课题

  二、互动新授

  1.教学例7

  出示题目的要求:有58个珠子,10个穿一串,能穿几串?

  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要想知道能穿几串,该怎样解答?

  (1)画图,圈一圈

  (2)数的组成。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

  验证:1串是10个,5串就是50个,剩下的8个,正好是58个。

  2.想一想:如果是5个珠子穿一串,能穿几串?

  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1.完成第46页的做一做。

  有82块饼干,10块装一袋,可以装满几袋?

  2.完成第47页第1--4题。

  第1题:5个苹果装一袋,装了8袋。如果10个装一袋,可以装几袋?

  第2题:有26个杯子,3个装一盒,8个盒子能装下这个杯子吗?

  第3题:一筒能装12个羽毛球,40个羽毛球能装满几筒?

  第4题: 9 9= 18-6= 10 9= 11-2=

  14-4= 13 5= 15-10= 12-7=

  四、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今天的课堂上,我将例题留给学生小组合作学*,与以往不同是,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再在小组内交流想法,我申入各组,只是指导学生们如何在组内真正发表自己的真实想法。在集体汇报时,我提出请各组认真听小组汇报,如果有问题的不同的意见可以在小组发言结束后提出。就是这个环节,一个小组回答我们把十颗珠子圈一起,圈了五个,还剩八颗放一边,就是穿五串。另一组质疑那八个怎么办,也不能不要了,也穿上,所以是六串。我并不急于指出错误,让同学们充分探讨,正是这样答案不断浮出水面的过程,才让错误理解的同学慢慢明白自己错在何处。我想这才是真正的课堂生成。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8

  100以内数的认识是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在整个数的学*体系中具有比较重要的位置。是对“2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伸,同时也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学*打下算理基础。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特点设计了一系列动手操作和练*的活动。让学生既在“玩中学”,又在“学中玩”。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到数学学*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摆小棒,在摆的过程中观察,掌握数的.组成。这样的操作情景,不仅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而且能帮助孩子们在操作中体验,在体验中感知。数学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方式。学*并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而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一个过程。

  总之,整节课中,我倡导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与动手实践的学*方式,在关注学*古城的同时,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增强上进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享受学*的乐趣,并在数学学*中获得更大的发展。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9

  我在上100以内数的认识时,就是要为学*万理大的数的认识基础。在学生的认识还很有限的基础上,如何让学生能尽快地建立起大数的概念和意识,在这里我用的方法如下。

  1、在整节课中,我充分利用了小方块来帮助学生建立数的表象。

  通过让学生来估计小方块的数量,到具体地数出,10个一列(10个一是10),100个一片(10个十是100),充分感知个、十、百之间的关系,为学生建立了形象的感性认识。指导学生动手拨计数器,读数,进行多样性的练*,突破了拐弯数的`难点。

  2、让学生在兴趣中学*。

  抓住学生喜欢玩游戏这点,来以游戏的方式贯穿始终,从开始的“猜一猜,数一数,看谁猜得对”到最后的“填数游戏”,从新课的导入到最后的结课。

  总的来说,我觉得培养学生的数感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学中需要从课内扩展到课外,校内延伸到实际生活。从而能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体验数感。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10

  在教学本节课中注意做到以下几点,一注重学生数的建立,通过让学生进行估计来建立数感,二是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例题一和例题二的教学都是在学生的动手实践中进行,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初步掌握数100以内数的方法,整节课教师应注意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一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成熟、不完整,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从而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例如35里面有3个十和5个一,这种数的组成反复让学生说。由于现在是非常时期,孩子们只能说给家长听,没办法进行小组合作。

  第四周的教学依然是学生看“名校课堂”,我们一数组八位老师根据“课堂”所讲内容讨论作业的布置,发至家长群里。我们班要求数学作业必须在下午6:00之前发至个人所在的小组。由小组长查看组员上交作业情况,并在小组群汇报。老师进各小组群查看。对于小组长的作业,老师先检查,统一答案后,小组长再检查组员的作业。小组长很细心,相比于前3周,我都是自己批改全班学生的作业,一天到晚地看手机,也做不到小组长那么细致,有的时侯,还不能完成作业的批改。这种分小组批改作业,真正发挥了小组长是老师“左膀右臂”的功能,既助力了老师,各小组组长的组织管理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非常时期,这也不失为教育教学的好方法。

  对于那些个别总是不按时交作业的学生,因为小组长的认真负责,很快这些学生的名单就传到了老师这里,个别通知,个别辅导,就是老师的因材施教了!

  在和学生的交流方面,之前通过微信发给家长孩子的情况,也不知道有没有接收到,但是现在我可以看到哪个家长接受了我的消息并且已经阅读,哪些没有接受到,我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和家长取得联系。这样,每个学生的情况我都可以反馈给每一位家长。孩子们也都能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过去我他们的学*情况。

  通过一周的上课,大家也都渐渐的进入了上课的状态,毕竟没有群体影响,可能自制力方面还是需要家长们的不断督促,所以,我们也会每天和家长进行交流,尽可能的让孩子如同在教室里一样的学*。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0)份扩展阅读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0)份(扩展1)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菁华9篇)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

  本部分设计初衷:一年级学生在入学前就能空口数到100甚至100以上,但在实际数实物时却很容易发生错误,因为在实际数实物时涉及到他们在具体数物品时能力的高低以及有无好的数数品质。为了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100的物品,并培养好的数数品质,我为每位学生准备了数量在100以上的各种物品(有花生、蚕豆、本子、瓜子、糖、正方形学具、三角形学具、扑克牌,识字卡片、小棒、圆片等多种物品)。选取这么多丰富的材料一是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是很贴*生活的,二是让学生在数完不同的物品后可以交换不同的数数策略,使数数能力得到提升。

  片断一:

  师:刚才同学们数数已经数到了100多,可真有本事!现在你们的桌上都有一些物品,请每个小组的同学互相商量,每人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物品。

  学生们经过一番商量,各自选择了一种学具。

  师:请你仔细地数出10个来,看看是多大一堆?

  师:再接着数出10个来,合在一起看一看20个是多大一堆?

  (学生们的感受各不相同,数瓜子的学生觉得20个只有很小一堆,数本子的学生觉得20本有很厚一摞)。

  师:请你轻轻地把学具都倒在桌上,先估计一下有多少个,再仔细地数出100个来,注意:数之前,想一想你准备怎样数?数完后,把你数的方法告诉大家。开始!

  学生们兴致很高,纷纷开始数数。

  师:数完的同学请举起手,告诉大家你数的是什么?是怎样数的?

  生:我数的是五角星,我是一颗一颗的数的,每数5颗就摆成一排,一排一排对齐。

  生:我数的是三角形,我是两个两个的数的,每数完10个就把它们合成一堆,数完10堆我就知道有100个了。

  生:我数的是本子,我是5本5本的数的,我当过学*委员,*时收本子我都是这样看每组是不是收齐了5本作业的,两个5本我是交*放的,这是老师教我的,这样容易数出是几个5本,我数了20个5本就是100本。

  生:我数的是扑克牌,我桌上一共有2副扑克牌。我知道1副扑克牌是54张,我是从55开始数的,数到60就把它们捆在一起,然后每数到10张就用1根橡皮筋捆起来,很快就数完了100张。

  师:你真聪明,怪不得你这么快就数好了!

  生:我数的是瓜子,瓜子很小,我是一颗一颗仔细数的,我拨一颗就数一颗。

  师:同学们都很会动脑筋,想出了许多好办法,真棒!现在请小组内交换数的物品,检查一下每人都数对了没有,看看你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学生们兴致更高了,开始检查别的`同学数的物品,而且数的更仔细)。

  生:我检查的是××同学数的扑克牌,2副牌一共有108张,我只用看一看她剩下的是不是8张就行了。

  师:你太了不起了!表扬你!

  生:我检查的是××同学数的葵瓜子,他原来是10颗10颗放成1堆的,但是他不仔细,有两堆放的是11颗,我觉得数的时候要1颗1颗很仔细地数才行。

  生:我检查的是××同学数的本子,我觉得他的方法很好,数的又快又好。

  师:同学们都变得更仔细了,老师很高兴。你能举例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人做什么事时是象你这样数数的?

  生:我奶奶买鸡蛋时是2个2个的数的

  生:我妈妈在银行上班,她数钱时是5张5张的数的。

  师:你们真会观察!希望同学们都能用好办法解决数数的问题。

  教学反思:我在第一个班教学这个内容时,由于是公开课,担心学生数错,所以我事先为他们准备的每样物品都是100个,可是他们大多数数出的结果却不是100,当时担心时间不够用,只是教育学生要仔细的数数就草草的结束了这部分的教学。在听课领导的指导下,我在这一次教学时做了修改,注重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为数不同的物品的方法是不同的,同一个人数不同的物品方法也不同,所以我为学生们准备了数量在100以上的各种物品或学具,这些丰富的学具本身就刺激了他们,激起了他们求知的欲望,我还增设了交换物品数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更具体的体验,有体验才能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交流才能落到实处。学生在多次的数数活动中能够想出这么多的数数策略是我意想不到的,这使我更坚信他们是无比聪明的。尤其是在检查别人数的过程中,学生们显得更为仔细,并且有自己的主见,会选择更好的方法来数数。数学终究是要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的,所以在活动后我设计了让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人做什么事时是象你这样数数的?”这一环节,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会运用自己找出的这些数数策略。新的课程标准在“学数学、用数学”上花了大量的篇幅进行教材的编写,在很多的插图中都渗透了要在生活中学*数学的理念,教材中的插图给我提供了很多灵感,通过这些实际的、多层次的操作和交流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数数能力和数数品质,也使学生体会到了交流的必要性,自主参与意识得到了锻炼。

  本部分设计初衷:这部分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利用学具摆出35,使学生在摆的基础上明确35的组成,知道它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由于学生对2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得很好,所以我觉得应放手让他们自己找出来,针对不同的学具我给他们提供了塑料杯和橡皮筋两种用具(旨在让他们每10个装成一杯或扎成一捆),并且准备的是4个杯子或4根橡皮筋,目的是让他们在选择这两种用具时有更宽松的思维空间,当然也有矛盾和问题出现,这也正是我所想要的效果,只有出现矛盾和问题,才会刺激学生们去争论和实验,在操作中能力和策略才会得到发展和提升。

  片断二:

  师:请你从学具中很快从数出35来,并想一想怎样摆可以让大家很容易看出是35个?(你可以用桌上的塑料杯、橡皮筋来帮忙)

  生开始操作,然后在投影仪上展示自己的想法。

  生A:我数的是圆片,我用了4个塑料杯来装,前3个杯子每个杯子装10个,最后一个杯子装了5个。

  生B:我数的是35张扑克牌,每10张我用1根橡皮筋捆起来,最后5张我把它们一张张摊开,这样就看清楚是35张了。

  师:你为什么要把最后5张一张张摊开呢?把它们摞在一起不行吗?

  生B:摞在一起就不知道是5张了。

  师:你考虑问题真周到!××同学(指生A),你也想出了好办法,但你发现了自己的方法还有什么缺点了吗?

  生A:最后5颗放在塑料杯里不容易看清楚,应把它们倒出来,一颗一颗的分开。

  生C:我有更好的方法,我数的是瓜子,我用35颗瓜子摆成了“35”的形状,这样别人一看就知道了。

  (学生们都觉得他的方法很稀奇,很好)。

  师:你的方法真独特!请大家一起来试一试,其他的物品是不是也能用这个方法来摆呢?

  生尝试用这种方法。

  生:我觉得这种方法可以用来摆圆片,我用35个圆片摆成了“35”的形状,

  生:我觉得用这种方法摆本子不方便,桌子上摆不下。

  生:我觉得这个方法有一点不好,我想用35个五角星来摆“35”的形状,我先数好了35颗,最后却多出了4颗没地方摆了!

  师:××同学(指生C)你确实很会动脑筋,你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那是35颗瓜子,听了同学们的意见,我觉得如果你在以后考虑问题时如果能多试几次,多跟同学们一起商量,一定能成为了不起的科学家!

  (学生们都觉得倍受鼓舞)。

  教学反思:为了体现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我很精心地设计了这一环节的教学,旨在在课堂上掀起一个高潮。事实证明:他们比我预想的更会思考问题,尤其是最后C同学用35颗瓜子摆成“35”的形状更有独见性。由于是第二次教学这个内容,我决定更加放手,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决不回避。当生A和生B的方法不同时,我在这个细节上大做文章,让生B把自己为什么要把最后的5张牌摊开的理由说得清楚明白,更重要的是使生A和更多的学生能从他的表述中找到值得自己汲取的地方。生C所想到的方法是我没有预料到的,使我非常欣喜,也正是学生给我的这种欣喜情绪反过来刺激我放手让他们讨论这种独特方法的优与劣,宽松的学*范围使我和学生们都有更大的收获,我也临场想出了很多不同角度的激励语言,这样的教学使我感觉很愉悦,这是我可爱的学生们赐予我的最大的财富,我感谢他们!我要努力营造更加宽松的教学范围,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积极踊跃地进行他的思考,使他们的独见性能长久地发展下去。

  本部分设计初衷: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是数学老师在教学中应不断思考的问题,所以在课将结束时,我设计了两个生活中的问题由学生去解决,使学生数数的方法和策略得以进一步提升。

  片断三:

  课件出示:

  大家一起想办法:

  1、现在如果让你去数一数我们学校共有多少位老师,你觉得怎样数比较简便?

  生:可以去数老师的座位。

  生:可以到每个办公室去问一问有几个老师,把每个办公室的人加起来就知道了。

  生:老师每天要签到,把那个表拿来数一数就知道了。

  师:你可真注意观察老师的举动,所以你能想出这么好的方法,奖你一颗智慧星。

  课件继续出示:

  2、一位老奶奶*擦皮鞋来生活,每擦一双鞋赚1元钱。有一天,到天黑下班的时候她想知道自己一共擦了多少双皮鞋,可是被她擦过皮鞋的人不可能把皮鞋送来给她数。你能帮老奶奶想一个好办法吗?

  生:数一数她赚了多少钱就知道是多少双了。

  师:你的反应真快,这么快就想到好办法了。同学们,数数里面的学问可大了,你们今天就发现了许多很好的方法,有些方法连老师都没有想到,你们可真了不起!老师希望你们做任何事都能象今天这样勤思考、多动手,使自己越来越聪明!

  教学反思:《100以内数的认识》以前上起来总是更多的让学生干巴巴地去数数,使学生能顺着数、倒着数、从一个指定数数到另一个指定数,学生的数数本领是练得不错,但离开了生活场景数学学*也就变得枯燥甚至失去教学意义。所以在教学新教材时,我很注意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事实证明:这样做是很有必要的。学生对最后的两个问题兴致很高,我还从学生的回答中知道了他们是很留意老师的举动的,老师精心设计一节课,学生也会有更多的灵感闪现,这种师生间互动的情感交流为更广阔的思维提供了可能,就本节课而言,教学中轻松地训练了数数,同时数数的方法得到了指导(这种指导有来自于老师的、更多的是来自于学生的群体智慧)。看似没多少内容可讲的数数教学却使学生的数数策略得到了这么大的提升,这是我最大的收获。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2

  学生上学期已经认识了20以内的数,知道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表示一个十,2个十是20,也知道把1捆和几根合起来表示十几,在此基础上,学生进行100以内数的认识,重点是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难点是理解几十九添上1是几十。

  导入部分,我采用“图图的困惑”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摆23枝铅笔,怎样摆可以让爸爸一眼就看出是23枝?很显然,学生之前已经拥有了100以内数的数数经 验,问题刚一提出来,不少孩子已经举起小手跃跃欲试了。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二十三的组成,我还是组织学生进行了摆小棒的操作活动,在实践操作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总结出 “2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二十三”。反思这一环节,我给学生准备的`是2捆带10根小棒,联系20以内的认识经验,学生很容易就想到先摆2 捆、再摆3根的摆法,也许我可以考虑进一步加大这一环节的开放性,直接给学生一把小棒,让学生自主地数出10根捆成一捆,这样就可以对20以内数进行一个 简单的复*,也可以为下面的满10根即捆成一捆的操作活动做好铺垫。

  认识二十三以后,我又让学生摆出了二十四和二十九,并让学生结合操作 说一说这两个数的组成。我感觉这一环节的处理不够流畅,可以让学生结合二十三添上一是二十四来进一步推想二十四添上一是——二十五,二十五添上一是——二 十六等等,这样学生对二十几的认识就不是仅停留在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九这三个独立的数上,还可以感受到这些数的顺序。另外,单靠这几个数我们还不足以得 出“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几十几”的总结,不妨再加入五十六、八十五、七十三等更多的数,让学生在较多实例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的概括和总结。

  在学生摆出二十九根小棒后,我进一步提问:二十九再添上一是多少呢?在学生动手操作之前,我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推想,然后再动手将10根捆成一捆,由此得出 “3个十就是三十”。在学生认识三十以后,我引导学生推想:三十九添上一是多少?四十九添上一是多少?五十九添上一是多少?学生回答后,我再辅以课件的动 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二十九和几十的关系,“满十进一”的计数原理也得以逐步明确。“九十九添上一是一百”涉及到一百的认识,我借助课件让学生直观感 受这两个数的关系,并把10捆小棒捆成一大捆,告诉学生这一大捆就是1个百,至此,新的计数单位“百”以大捆小棒的直观印象为学生所直观认知。而在把一大 捆小棒拆成一捆一捆的时候,学生也能直观地理解“十”和“百”的关系。

  课堂练*中,我选择“从八十数到一百,可以怎样数”这样的开放题来 展开数数练*,引导学生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怎么方便就怎么数,并在数樱桃和数香蕉的具体情境中进行具体数数方法的 巩固。在数小球的练*中,我先让学生估一估,然后圈出10个,让学生再次进行估计。显然,有了“十个是多少”的表象支撑,学生第二次估计时更准确了。两次 估计后,学生进行数满十个圈一圈的的活动,以此验证估计的准确性。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3

  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很重要的认数教学的内容,这个阶段的数概念不仅是学*100以内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认识更大的自然数(万以内的数、大数的认识)的基础,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学生在*时的生活中对100以内的数有着广泛的接触。

  通过课前调查发现孩子们对于数100以内的`数并不陌生。通常的孩子都能数到100,但是在数法上可能并不是很标准,很多孩子*惯了简单的口语式数数把几十几数成几几(如二十一数成二一等)。另外,拐弯处的数数也是一个难点,尤其在59 、69、79、89后面接着是几十,还是有不少孩子需要停顿一下想一想再数下去。

  二、教学中我用四种数数方式进行了数的巩固。

  在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时,我发现数数、理解数的组成、比较数的大小大部分学生掌握不错,不仅会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还会三个三个地数,顺着数倒着数基本没问题。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数到几十九,接下去就不知道该数几十,三个三个的倒着数基本不会。在比较大小方面,学生不仅会比较,更重要的是他们能说出比较的方法,而且这些方法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归纳总结出来的。

  1、是让学生集体从0数到100;

  2、是分组数数,一二组用五个五个数的方法数到100,三四组十个十个的方法数到100;

  3、是分男女同学,女同学数100以内的双数,男同学数100以内的单数。这样,不但巩固了数的顺序,还加深了学生对单双数的概念和记忆。

  4、关于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百分之九十的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达到了要求,而且不仅能会算,还能与老师、同学和家长交流算法。

  三、教学中我还注重提高小组合作学*的有效性。

  课中安排两次小组合作学*。第一次8人小组合作分类、数数,在活动中让学生试着与他人分工、合作。第二次小组合作学*设计综合练*,如果说第一次合作学*是教师安排的话,第二次合作可属于学生自发行为,当学生独自未数清画面数量时,自发产生小组分工、合作的需要,从而再次数数。

  但是本单元的教学仍有不足。

  1、学具小棒没有发挥好他的作用。对学生来说,100以内的数数没有什么困难,所以没有必要让他们借助小棒数,浪费了小棒操作的时间。学具小棒是在学生需要它帮助的时候再试着用。

  2、对100这个新的数概念建立得不深。可让孩子感受一下100在不同物体中所表现出来的整体概念,也可让孩子自己找找生活中的100。

  3、在做练*时,要激发孩子做的兴趣,让他们有动笔的欲。

  4、学生的估测意识和估测能力与标准还有一段距离,另外,在具体的情景中用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也让一部分学生感到很困难。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4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包括数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通过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数出100以内数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知道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同时在理解数位的意义的基础上,能够正确读写100以内的数,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在教学中,我发现数数、理解数的组成、比较数的大小以及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学生掌握比较好,尤其是数数,大部分学生不仅会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还会三个三个地数,顺着数倒着数基本没问题。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数到几十九,接下去就不知道该数几十,三个三个的倒着数基本不会。在比较大小方面,学生不仅会比较,更重要的的他们能说出比较的方法,而且这些方法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归纳总结出来的。关于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百分之九十的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达到了要求,而且不仅能会算,还能与老师、同学和家长交流算法。

  不足之处:学生的估测意识和估测能力与标准还有一段距离,另外,在具体的情景中用“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也让一部分学生感到很困难。

  本次单元测验:100分的有12人,90到99分有35人,80到89分有13人,80分以下16人。考试时间40分钟。从卷面情况看,存在问问题是:一是学生做题态度差,一些学生不检查就吵着要我改,还有些题没做都没发现;二是做题*惯不好,没读清楚题的要求就做;三是还有一些学生速度没达到要求,试卷没在规定的时间完成。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5

  本节课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学会数100以内的数,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我在设计这节数学课时,着力体现以下一些新课标理以及有个人反思:

  一.注重情境导入,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我有意识地选择了一些生活化素材,为儿童提供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如数智慧星、为农民伯伯数花生种子、例举生活中100以内数的应用等,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数学问题,对数学知识产生亲*感。

  二.师生角色转变,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成了学生研究成果发布会。德国教育家福禄倍尔说:“儿童有着强大的驱动力和创造力,教师的任务就是管理和引导他们。把他们的驱动力和创造力用于值得从事的活动中。”本课通过争夺智慧星、估测羊群数量、小组合作数种子、挑自己喜爱的学具数数、小组内自由地接力数数、互相之间的猜数游戏、找生活中100以内的数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探索研究的精神。尤其在汇报小组合作数百以内数的方法时,就是一个小型的学生研究成果发布会。

  三.及时给予评价,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在本课学*的各环节中,当学生完成某种探索知识的任务(数的方法),或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某一问题(小组合作数种子、举生活实例)后,教师满腔热情地给予肯定、鼓励,并奖给智慧星,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快乐。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6

  在教学本节课中注意做到以下几点,一注重学生数的建立,通过让学生进行估计来建立数感,二是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例题一和例题二的教学都是在学生的动手实践中进行,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初步掌握数100以内数的方法,整节课教师应注意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一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成熟、不完整,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从而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例如35里面有3个十和5个一,这种数的组成反复让学生说。由于现在是非常时期,孩子们只能说给家长听,没办法进行小组合作。

  第四周的教学依然是学生看“名校课堂”,我们一数组八位老师根据“课堂”所讲内容讨论作业的布置,发至家长群里。我们班要求数学作业必须在下午6:00之前发至个人所在的小组。由小组长查看组员上交作业情况,并在小组群汇报。老师进各小组群查看。对于小组长的作业,老师先检查,统一答案后,小组长再检查组员的作业。小组长很细心,相比于前3周,我都是自己批改全班学生的作业,一天到晚地看手机,也做不到小组长那么细致,有的时侯,还不能完成作业的批改。这种分小组批改作业,真正发挥了小组长是老师“左膀右臂”的功能,既助力了老师,各小组组长的组织管理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非常时期,这也不失为教育教学的好方法。

  对于那些个别总是不按时交作业的学生,因为小组长的认真负责,很快这些学生的名单就传到了老师这里,个别通知,个别辅导,就是老师的因材施教了!

  在和学生的交流方面,之前通过微信发给家长孩子的情况,也不知道有没有接收到,但是现在我可以看到哪个家长接受了我的消息并且已经阅读,哪些没有接受到,我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和家长取得联系。这样,每个学生的情况我都可以反馈给每一位家长。孩子们也都能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过去我他们的学*情况。

  通过一周的上课,大家也都渐渐的进入了上课的状态,毕竟没有群体影响,可能自制力方面还是需要家长们的不断督促,所以,我们也会每天和家长进行交流,尽可能的让孩子如同在教室里一样的学*。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7

  本节课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学会数100以内的数,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我在设计这节数学课时,着力体现以下一些新课标理念:

  一.注重情境导入,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我有意识地选择了一些生活化素材,为儿童提供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如数智慧星、为农民伯伯数花生种子、例举生活中100以内数的应用等,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数学问题,对数学知识产生亲*感。

  二.师生角色转变,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成了学生研究成果发布会。德国教育家福禄倍尔说:“儿童有着强大的驱动力和创造力,教师的任务就是管理和引导他们。把他们的驱动力和创造力用于值得从事的活动中。”本课通过争夺智慧星、估测羊群数量、小组合作数种子、挑自己喜爱的学具数数、小组内自由地接力数数、互相之间的猜数游戏、找生活中100以内的数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探索研究的精神。尤其在汇报小组合作数百以内数的方法时,就是一个小型的学生研究成果发布会。

  三.及时给予评价,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在本课学*的各环节中,当学生完成某种探索知识的任务(数的方法),或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某一问题(小组合作数种子、举生活实例)后,教师满腔热情地给予肯定、鼓励,并奖给智慧星,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快乐。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8

  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很重要的认数教学的内容,这个阶段的数概念不仅是学*100以内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认识更大的自然数(万以内的数、大数的认识)的基础,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学生在*时的`生活中对100以内的数有着广泛的接触。

  通过课前调查发现孩子们对于数100以内的数并不陌生。通常的孩子都能数到100,但是在数法上可能并不是很标准,很多孩子*惯了简单的口语式数数把几十几数成几几(如二十一数成二一等)。另外,拐弯处的数数也是一个难点,尤其在59 、69、79、89后面接着是几十,还是有不少孩子需要停顿一下想一想再数下去。

  二、教学中我用四种数数方式进行了数的巩固。

  在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时,我发现数数、理解数的组成、比较数的大小大部分学生掌握不错,不仅会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还会三个三个地数,顺着数倒着数基本没问题。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数到几十九,接下去就不知道该数几十,三个三个的倒着数基本不会。在比较大小方面,学生不仅会比较,更重要的是他们能说出比较的方法,而且这些方法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归纳总结出来的。

  1、是让学生集体从0数到100;

  2、是分组数数,一二组用五个五个数的方法数到100,三四组十个十个的方法数到100;

  3、是分男女同学,女同学数100以内的双数,男同学数100以内的单数。这样,不但巩固了数的顺序,还加深了学生对单双数的概念和记忆。

  4、关于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百分之九十的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达到了要求,而且不仅能会算,还能与老师、同学和家长交流算法。

  三、教学中我还注重提高小组合作学*的有效性。

  课中安排两次小组合作学*。第一次8人小组合作分类、数数,在活动中让学生试着与他人分工、合作。第二次小组合作学*设计综合练*,如果说第一次合作学*是教师安排的话,第二次合作可属于学生自发行为,当学生独自未数清画面数量时,自发产生小组分工、合作的需要,从而再次数数。

  但是本单元的教学仍有不足。

  1、学具小棒没有发挥好他的作用。对学生来说,100以内的数数没有什么困难,所以没有必要让他们借助小棒数,浪费了小棒操作的时间。学具小棒是在学生需要它帮助的时候再试着用。

  2、对100这个新的数概念建立得不深。可让孩子感受一下100在不同物体中所表现出来的整体概念,也可让孩子自己找找生活中的100。

  3、在做练*时,要激发孩子做的兴趣,让他们有动笔的欲。

  4、学生的估测意识和估测能力与标准还有一段距离,另外,在具体的情景中用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也让一部分学生感到很困难。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9

  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内容,主要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方法的教学。《标准》指出:学生数学学*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本节课采取了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小组交流的学*方式进行教学。具体表现在:

  一、以游戏的形式教学,非常适合低年级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征

  在开始学*新课时,我设计了一个分两大组进行比赛的游戏,激起学生的学*兴趣和竞争意识。两大组派代表上台抽数按游戏规则来放在个位、十位上,再引导学生归纳出比较大小的方法;这样一来既能让学生在玩中学*新知,又能让学生在玩中感悟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在教学新课时,我从学生喜爱的故事入手,小学一年级毕竟年龄小,喜欢听故事,将例题设计改成两个猫咪进行比赛的对话,引出要求解决的问题,调动了学*的兴趣,体现了数学的趣味性。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实际中感受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感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感受到学*数学的乐趣和作用。把数学经验生活化,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数学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三、在学*知识的同时注意思想方法的渗透

  比较大小首先从比较两只猫咪钓鱼开始,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使抽出的概念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从新课的教学过程和做一做中都反映出转化思想的渗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数学的熏陶。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

  一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成熟、不完整,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从而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

  本节课,我和同学们融为一体,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不足的地方:

  一、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中能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但没能激发学生积极地参与学*,并表现在行为上、思维上、情感上的积极参与。没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练*太枯燥,没有接*生活

  练*环节的设计较枯燥,要是在练*设计方面能使练*接*生活或设计成游戏,或者故事,这样就更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兴趣。 总之,今后,我要继续学*新课程、新理念提高教学水*。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0)份(扩展2)

——认识10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菁选

认识10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认识10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认识10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1

  我在上100以内数的认识时,就是要为学*万理大的数的认识基础。在学生的认识还很有限的基础上,如何让学生能尽快地建立起大数的概念和意识,在这里我用的方法如下。

  1、在整节课中,我充分利用了小方块来帮助学生建立数的表象。

  通过让学生来估计小方块的数量,到具体地数出,10个一列(10个一是10),100个一片(10个十是100),充分感知个、十、百之间的关系,为学生建立了形象的感性认识。指导学生动手拨计数器,读数,进行多样性的练*,突破了拐弯数的难点。

  2、让学生在兴趣中学*。

  抓住学生喜欢玩游戏这点,来以游戏的方式贯穿始终,从开始的“猜一猜,数一数,看谁猜得对”到最后的“填数游戏”,从新课的导入到最后的.结课。

  总的来说,我觉得培养学生的数感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学中需要从课内扩展到课外,校内延伸到实际生活。从而能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体验数感。

认识10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2

  一、在活动中建立数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通过各种数的认识帮助学生建立数感,课标上每一个学段都有这样的要求。认识比较小的数,容易帮助学生建立数感,比方说:100以内的数,毕竟这些数学生在生活中可以充分地感知到。而一些比较大的数,如1000以内数的认识,数感的建立就比较困难,基于这一点认识,我将培养学生的数感作为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围绕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大数的存在,并能相应的感受到一些大数的相对数量。

  初数1000以内的数,教师为每组学生准备了不同数量的种子,都在200粒左右,但每一组的具体数量又不是固定的,使猜一猜活动碰到了不少障碍,引起学生的数数欲望,怎么数呢?有一个一个数地,也有十个十个数地,最多的就是十个十个数地,因为数量比较多,如何处理这些数出来的种子,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是一大难题,处理好了,也就突破了难点。可真理毕竟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上,但比较后,学生还是比较愿意接受这一真理,即100粒放一杯。

  再数1000以内的数,这一环节是想突破重、难点,但由于有了基础,学生认识10个一百是一千也就易好反掌,同时,这里还渗透着一种数学思想。

  三数1000以内的数,数数的教学不能仅停留在让学生知道十个一百是一千,还要让学生数出一些具体的数来,特别是一些转折点,尤其重要,处理不好,数数这一关可能学生就过不了,如何引出这一内容,如果随意让学生从多少数到多少,学生的数数兴趣可能不太高,巧妙的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进行数数接力,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的.意义和作用,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数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

  整节课,学生的活动时间最起码是在25分钟以上,且参与面非常广,就拿数数活动来说吧,要完成200粒左右种子的数数任务,没有小组成员的鼎力合作,在很短的时间是完不成的,同样,在各种猜一猜活动中,学生也投入了极大的热情,真可谓:小手直举,小口常开,是问:学生不想参与,会这样吗?课堂气氛的热烈,一方面说明教师所设计的活动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另一方面也为这节课增添了活力。

  三、充分挖掘教学资源。

  地处农村的小学,教学条件简陋,学校无法为教师提供教具,更不要说学生了,从哪儿寻找资源呢?我们自己身边,同时结合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种子是学生们非常熟悉的,特别是与现在的时令特别吻合:正值清明时节,农村里有句俗语:清明前后,种瓜种豆。于是在课中我将种子搬到了课堂,另外,这里也蕴含着一些哲理:有耕耘才有收获。

  课中,不少教师为我的创意所感动,课后,纷纷寻问:哪来那么多种,农村的家庭怎么会没有种子,一个人几十粒,很容易就凑齐了我所要的数目。教师惊讶于我的创意,更何况孩子们呢?

  四、思考的一些问题

  1、数感的建立需要过程,需要不断培养

  教学中安排了三次猜一猜活动:第一次是在数数之前,第二次是想一个一个地数出1000,第三次是在巩固阶段。但多数学生都没猜中,为什么呢?一方面,可能是大数,学生难以把握,另一方面,可能孩子们脑海中缺少这方面的意识,即数感。如何培养,关靠一节课是不行的,需要立足于*时。

  2、以百作单位的突破

  教学中,这一内容花了不少时间,但始终有学生想不到一百可以作为一个计数单位计数,他们总认为10个一堆已经够简单的,如何突破,课后我一直在思索这一问题,如果把“初数一千以内的数”这一环节拆分成两部分,先放手让学生数出具体的数量,然后讨论怎么摆最容易看出来,最后重新处理数出来的具体数量,效果可能会好一些,不过,这只是我的设

认识10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3

  在教学设计时,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学*新知识。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学*数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情境,让学生充分体会学*数学的意义与价值,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本课教学中创设了小朋友到南极做客这一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情景,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态度中学*新课。

  2、关注学生亲历探究、思维展现的学*过程,尽显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学*。本课教学中教师让学生亲自数一数企鹅、海豹、海鸥的只数,让学生亲历数100以内数的过程,又让学生动手摆小棒,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在操作中感知,概念的形成由具体到抽象,发展了学生数感。

  3、小组合作学*,体验成功的喜悦。整个课堂教学我以小组活动的形式为主,发挥小组合作学*的功能,给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学*氛围,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使他们的情感信心在交流中得到发展,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体现个性的良好时机,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但教完后,我有了更深的感悟: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在摆小棒的'过程中一下摆出100根是有难度的,假如先让学生摆出10根小棒,然后问学生你是怎样摆出来的?当学生说出一根一根摆出来的进行板书:10个一是十,然后逐个摆出30、50、60.......一直到100。

  在学生用一根一根数到十根捆成一捆,捆成10捆的时候,我应该从三个层次进行引导学生去读数,首先数1捆、2捆…….10捆,然后再数一个十,两个十、三个十、四个十……十个十,最后再数10、20、30、40……100。这样再顺理成章的引导学生去总结10个十是一百的教学,学生就会很容易接受。

认识10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4

  本节课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学会数100以内的数,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我在设计这节数学课时,着力体现以下一些新课标理念:

  一.注重情境导入,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我有意识地选择了一些生活化素材,为儿童提供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如数智慧星、为农民伯伯数花生种子、例举生活中100以内数的应用等,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数学问题,对数学知识产生亲*感。

  二.师生角色转变,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成了学生研究成果发布会。德国教育家福禄倍尔说:“儿童有着强大的驱动力和创造力,教师的任务就是管理和引导他们。把他们的驱动力和创造力用于值得从事的活动中。”本课通过争夺智慧星、估测羊群数量、小组合作数种子、挑自己喜爱的学具数数、小组内自由地接力数数、互相之间的猜数游戏、找生活中100以内的数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探索研究的精神。尤其在汇报小组合作数百以内数的方法时,就是一个小型的学生研究成果发布会。

  三.及时给予评价,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在本课学*的各环节中,当学生完成某种探索知识的任务(数的方法),或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某一问题(小组合作数种子、举生活实例)后,教师满腔热情地给予肯定、鼓励,并奖给智慧星,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快乐。

认识10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5

  曾经听过一节吴正宪老师的讲座,名称是“让孩子们在‘好吃’中享受‘有营养’的数学”。在里面谈到:为什么那么多有“有营养”的数学,学生却不喜欢,不爱学,我们能否让“好吃的数学”与“有营养的数学”在课堂中得到和谐统一,让孩子们在“好吃”中享受“有营养”的数学。所以本节课我力求突破传统复*课的教学模式,将“有营养”的复*课变成”好吃的”,孩子能接受的课堂,引导学生主动而又全面地梳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有关知识,沟通各部分内容的联系,深入理解,发展数感,培养学生初步的整理归纳能力。

  首先选取生活中常见物体作为数学学*材料,开展了“估一估”的游戏。简单的材料让学生感到了数学的亲切,简单的游戏让课堂变得其乐融融,让学生增强了数感、提高了估计意识、复*了数数的'方法,从而获得了丰富的数学“营养”。

  其次选择计数器这一学具开展一系列“数字娃娃”的游戏,又让课堂成了孩子们乐于参与、敢于创造的舞台;也在其中复*了数的读写,数的组成,数的顺序与大小,数位等知识;并使学生在关注问题的同时,增强思考的目的性,提高思维的有序性和严密性。

  最后通过帮数字娃娃“50”找朋友,让学生发现数字中存在的规律,这是一道发散性练*,不仅起到综合应用知识的作用,而且开拓了学生的思路,发展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求异性。并通过“50”这一个数延伸到生活中,让孩子感受到生活中到处都有数。让课堂学*成为课外学*的起点,让他们在教室外去寻找一片更加广阔的学*空间,让他们的数学思想得到了尽可能大的提升,延伸了数学课堂学*的生命意义。

认识10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6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包括数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通过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数出100以内数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知道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同时在理解数位的意义的基础上,能够正确读写100以内的数,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在教学中,我发现数数、理解数的组成、比较数的大小以及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学生掌握比较好,尤其是数数,大部分学生不仅会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还会三个三个地数,顺着数倒着数基本没问题。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数到几十九,接下去就不知道该数几十,三个三个的倒着数基本不会。在比较大小方面,学生不仅会比较,更重要的的他们能说出比较的方法,而且这些方法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归纳总结出来的。关于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百分之九十的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达到了要求,而且不仅能会算,还能与老师、同学和家长交流算法。

  不足之处:学生的估测意识和估测能力与标准还有一段距离,另外,在具体的情景中用“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也让一部分学生感到很困难。

  本次单元测验:100分的有12人,90到99分有35人,80到89分有13人,80分以下16人。考试时间40分钟。从卷面情况看,存在问问题是:一是学生做题态度差,一些学生不检查就吵着要我改,还有些题没做都没发现;二是做题*惯不好,没读清楚题的要求就做;三是还有一些学生速度没达到要求,试卷没在规定的时间完成。

认识10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7

  “万以内数的认识”一课的教学目标是:①让学生在数一数活动中,经历数数的过程,认识计数单位“千”,体会数的意义,体验计数的作用;②认识1000以内的数,能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知道10个一百是一千,感知1000以内数的组成,会读写1000以内各数;③在合作交流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这节课教学中,我为学生准备了许多的小棒。通过让他们来数一数这些小棒的数量,使学生感受1000以内数,培养他们的数感。

  第一次数的活动,学生很盲目,只是根据兴趣来选择数的方法,结果有的小组以失败而告终,但这一次失败,却能使他们获得难得的体验,即数1000这样大的.数,用一百一百地数的方法要合适一些,这样,就能很好地突出数较大的数要以群计数的数学思想方法。

  第二次数的活动,学生目的明确,毫无疑问地都会选择一百一百地数的方法,结果每个小组都能取得成功。这一次成功,使学生的感悟变得更深刻,他们会归纳出:关于数数,我们的新发现是:1000这个数比100这个数要大得多,数1000这样大的数,用一百一百地数的方法要合适一些;数10以内的数,要一个一个地数;数100以内的数,要一十一十地数;数1000以内的数,要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不失时宜地认识了计数单位“千”,进而发现“十”“百”“千”等相邻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在几乎所有的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讨论式的合作学*。但是多数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四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轻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刻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怎么怎么看”。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小组合作学*流于形式,并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而本节课的活动真正体现了学生的合作需要,通过四人合作得到10个一百是一千,十个小组合作得到10个一千是一万,在课堂上真正发挥了作用。

认识10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8

  我在教万以内数的认识这节课时,一开始通过千以内数认识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虽然有了一定的数数、读写数以及知道怎么样分析一个千以内数组成的知识和经验,但一万、包括比一千大比一万小的数的概念其实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还是陌生的,所以在掌握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我反复钻研解读教材,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会读写万以内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这些数的组成。2、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大数,发展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3、使学生学会用数描述身边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用数的观念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初步体验量化的思想,促进数感的发展。其中确立一万的数的概念,和数数中即将满整百整千整万的情况应该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我借助直观,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例如,教学“万以内的数和万以内的数的顺序”,我结合计数器的演示,让学生边拨珠边数数,先拨上一千,当数到九千时,要问学生:“九千后再添一个千是多少?该怎么拨?学生已知道百位有10个珠,10个百是一千,去掉百位上的10个珠,要向千位进1,依次类推数到九千时,学生就自然知道怎样拨珠。这样通过计数器的演示,有利于使学生了解“相邻计数单位之间十进关系”,比较形象直观地建立数位的概念。这样在教学中渗透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能力。

  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之前,学生已经学会了一个一个、十个十个地数数,已经认识了“个、十、百”的数位名称、顺序、位值,也知道其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因此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采用“以类比促迁移”的教学策略,把新知识纳入旧知识,实现新知识的同化,以促进学生认知建构。结合计数器从一百数到一千告诉学生可用一、十、百、千这些计数单位来数数,并提问:“十个一是多少?”、“十个十是多少?”、“十个百是多少?”让学生弄清“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又如,教学“四位数的读法”例题时,由于学生已经学会了三位数的读法,可以让学生结合计数器,拨上一个数后,先说出它的组成,然后试着读数,对于中间有一个或两个0的数,末尾有一个或几个0的数,应该怎样读,可让学生讨论后,教师再引导,最后启发学生总结读万以内数的法则。这样让学生通过类比推理,由此及彼地获得新知,既使学生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又培养了学生的类比迁移能力。

  教学“万以内数的读写法”,我注意捕捉与本课知识有关的生活现象,搜集学生生活中的实例,拉*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参与

  认数活动。如在学生初步学会“一千一千地数”之后,让学生从亲身经历的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有利于丰富学生对百、千、万为单位的数的感知和体验,有利于发展学生。

  不足之处:本节课较大地脱离教材,最好与教材联系紧密一些。

认识10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9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二年级数学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的起始部分,前承“20以内数的认识”“百以内数的认识”。不仅是大数读写、计算的基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课例2的教学是在数数的基础上,教学1000以内数的组成,进而教学读数和写数。

  丁老师对本例题的处理,共分4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呈现了问题和点子图,既引出让学生用计数单位数数的过程,又使学生感受到图中的点子密而多,所以这个数应该比较大。第二个层次呈现了学生用计数单位“百”去圈的过程,圈了两个百,剩下三个十,五个一,合在一起得到235.第三层次要求学生用小棒表示出这个数字,清楚的看出数的组成。第四个层次是对照小棒图在计数器上拨珠子表示数,再对照计数器上的数位写出和读出数。从问题出发,从直观到抽象,既体现了读写数的必要性,又理顺了知识间的关系,最后抽象出读写数的方法。

  一、找准知识起点,铺垫思维迁移。

  练*中导入,注重了由旧知到新知的迁移。

  二、充分利用直观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中丁老师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呈现了密集的点子图,使学生直观而又深入的认识数,教学中除了用计数器这一可以展示数的教具外,还充分利用小棒,使学生从数概念的各个方面认识数,体验到认识数的多种方式,进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三、在数数活动中突出计数的本质——用计数单位数数

  教学中,丁老师注意引导学生经历计数单位一、十、百的数数过程,体验引入较大的计数单位的必要性,感受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用加法相结合表示一个三位数的方式。

  四、重视知识点的落实与难点的突破,努力实现课标四基要求

  丁老师的这节课学生兴趣高涨,整节课丁老师都没有忘记知识点的落实都能紧紧抓住本课的重点难点,她让学生在自己列举数字中,趣味盎然地学*1000以内数的读写与组成,运用计数器让学生明确数的组成,明确同一个数字写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同时也解决了读数中出现的几个特殊情况,当中间和末尾出现0时,不能省略,因为这一个0是表示占位,突出读写数字方法的指导、总结。

  五、落实学生数学经验,关注学生数感培养。

  练*中,教师不是仅提出数学中的数,而是用带有数的语言描述,使学生在读数中感受数在生活中的运用,使学生在数的运用中获得数感,发展了数感。

  总之,这节课有丁老师努力为大家呈现的优点,也有很多不足,在这里我们以一颗虚心学*的心与大家交流,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认识10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10

  昨天,江苏省小学珠心算教育实验20xx年春季教材培训会在开发区实小进行。我们学校全体一年级数学老师都参加了这次活动。

  丰富的活动中,最打动我的,是黄为良老师所做的关于一下教材修订的讲座.黄老师逐个逐个单元为老师讲解修订的目的,原因,内容,依托的数学思想等。

  其中,讲到第三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黄老师讲到一点:“要根据事物数量特点,引导学生选择不同数数方法。”

  我联想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教材有意识地安排让学生数课桌、椅子、数5个一把的香蕉。:

  看得出教材有意引导学生选择不同的数数方法去数。尤其是第2题直接标上了指向性明确的要求:5根5根地数,一共有多少根香蕉”

  在学生学完新知,进行实践性学*的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看到要求按部就班地数,缺少了自己思考选择何种数数方法的过程,反而不利于对不同类数数方法的体悟。

  于是,我这样处理了教材:

  师:我们认识了100以内的数,现在来数数教室里有多少张桌子。谁来作代表带着大家数?

  一生上台,边走边数,其余学生跟着一起数,教室里好有动感。

  师:请你来完整地说说,教室里一共有多少张桌子?

  生:教室里一共有28张桌子!

  师:刚才***带着大家是怎么数的?

  生:1个1个数的!

  师:桌子可以一个一个的数,现在我们再来数数椅子——

  有学生忍不住嚷嚷:2、4、6、8……

  老师作嘘的动作——

  一生作代表来数,他选择一个一个地数椅子。

  当他数完时,师:刚才我听到有人有不同的数法。

  又一生作代表,两个两个地数。

  师请学生评价,你喜欢那种数法?为什么?

  学生认为2个2个地数比较好。因为简单。

  师帮助学生总结,因为刚才桌子是一张一张单独排下去的`,我们可以1个1个数,现在椅子是两张两张一起放的,我们可以2个2个地数,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数法去数。

  接着,出示书本上香蕉题,我没有用光盘,而是用实物投影把题目放到屏幕上,把题目要求“5根5根地数,一共有多少根香蕉”给遮住了。学生代表上台,他想了想,数的时候,按照一共有几把来数,数成了一共有5根。其余孩子忙纠正,问的是一共有多少根!我也乘机打趣:明明有好多,你却说只有5根,是不是想偷偷藏起来一个人吃掉呀!接着又有孩子代表上台,5、10、15、20、25、30、35。他流利地数出了一共有35根香蕉。其余孩子也立刻发现,他是5根5根数的。

  接着我引导学生反思,为什么他会选择5根5根的数?

  学生说出自己朦胧中感受的事物排列特点:因为这里的香蕉正好是5个5个放的。我们数的时候就可以正好5个5个地数。

认识10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11

  学生在接受学前教育时,在未学*这一课前,已能数出100以内的数,而在他们的生活体验中,常常会接触到100以内的数。但还未有100以内数的概念,本节的课教学要帮助孩子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为以后学*数学其他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本课的学*是建立在20以内数的认识和已有基础上的',学生对100以内的数看似了解,却概念模糊,教学设计上重点培养学生的数感,通过观察、估计、比较,逐步建立数感。

  数100这一环节以学生操作学具为主。要求学具选择正好要数出100,还得让人一眼看出有100。提出这些要求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选择自己认为方便、快捷的方法把任务完成得又快又好,并在操作中发现10个十是100,100里面有10个十这一知识点。通过数出数量是100的实物,让学生经历数1到100的过程,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逐步突破本课的难点──数接*整十数到整十数的过渡。

认识10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12

  一、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数感。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特点,我通过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在充分动手操作的认知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感。先让学生猜猜方盘里的糖果有多少个再确认,有利于提高学生对100的感知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二、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通过提出问题,谁能数100个糖果,还能数100个什么物品?学生说很多,有的说100个人、100条鱼、100头牛、100间房子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在生活中的中的积累,把这种积累经验释放一下,交流一下,很有价值,也体现了100这个数的广泛应用。当然,学生说的这些都是生活中的事物,我们拿来所用,其实我们人身上就能找到100,手指头人人都有,把它们结合起来,我觉得会很亲切、自然,也很有趣味。再通过问学生怎么让大家看到100个手指头?这样用手指头当学具,使学生非常亲切地感受到数就在我们身边,甚至就在我们身上,自然地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三、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体会数是数出来的。

  在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多次经历数数的过程,看老师数糖果,数100个手

  指头等,数数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体验,是别人不能代替的,学生必须要亲自去数,所以这一过程很重要。我为学生每桌准备一袋红豆,让他们共同合作,亲自经历这一过程。这样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数出物体的'个数,体现数是数出来的。

  整堂课气氛活跃,我与学生融为一体,较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迫使我今后应继续学*新课程、新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

认识10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13

  本节课让学生先观察网球馆的图,估计能坐多少人,建立数感。让学生回顾学*100以内数数时是怎样数数的,温故知新。从而引进新的更大的计数单位“千”。巩固一千就是10个百,10个百就是一千。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试着数一数,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从100起数到114,,解决数数中的第一个难点接*整十的数的怎么数。接下来以小猴子的形式,让大家帮忙数一数197到201怎么数,克服数数中第二个难点,接*整百的数怎么数。然后是让学生试着从985数到1000,解决数数中的第三个难点。

  接下来就一十一十地数,一百一百地数,解决了1000以内数数的.问题。接下来是本节课的第二个内容数的组成。出示散乱的小棒,提问,你能一眼看出这是多少根小棒吗?你能想想办法怎么样能一眼看出有多少根小棒吗?学生自由发言。然后教师出示图片10根10根的,学生还是不能。然后出示图片,100根一起的学生就能看出多少根了。说一说有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然后再计数器上拨一拨,引出1000以内数的读写,接下来再出示小棒,写一写读一读。接下来就是练*,中间带零和末尾带零的数的读写。最后是冲关练*,适当的给孩子一些奖励。

  本节课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很好的突破了难点,教师语言需要简化提高。

认识10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14

  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的确,好的开头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所以教师在导入时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学*兴趣,是通过让学生用数学介绍自己的班级或个人来复*了100以内的数,这部分教学亲切自然,教师叫学生用数字来说说自己身边的事情,不仅引起学生兴趣还使学生自然而然的'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情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让同学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受,进而乐此不彼的去学*。

认识10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15

  孩子们在学*本节课之前,已经认识了20以内的数,知道了10个一是1个十,2个十是20,20以内的数的组成,这对于本节课学*认识100以内数的组成,知道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几十几,几个十是几十,10个十是一百等等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节课我通过复*导入,一来是想要复*旧知;二来是想要通过旧知,让学生把旧知迁移到新知上来;三来是想要把新旧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对知识具有一个系统性的认识。

  虽然有这种想法,但是在具体操作的时候,却没有完全达到我想要的效果。当我在复*20以内的数的组成时,一步一步的扶着学生走,按照自己的思维,精细的设计教学环节,想要做到一环扣一环,结果课堂上没有了学生的思维,而完全变成为自己而服务。

  在让学生根据二十、三十、四十、七十,找一找有什么规律时,有的学生很茫然,有的学生找出的规律是按照顺序排列什么的,不是我所想要的规律,这说明,他们对于我想让他们体验的规律,他们没有体验够,或者我问问题的.方式不对,应该先指出,像二十,三十,四十,这些数,是整十数,请你说说,还有没有别的整十数了,比如八十,你知道八十是怎么来的吗?

  另外,本节课还需要让学生学会数数,但是课堂上对于孩子们这方面的锻炼比较少,学生说的机会比较少,对于数的感受,数的顺序的感受不够,这从之后的练*中,可以看出来。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0)份(扩展3)

——认识10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10)份

  认识10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 1

  本节课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学会数100以内的数,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我在设计这节数学课时,着力体现以下一些新课标理念:

  一.注重情境导入,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我有意识地选择了一些生活化素材,为儿童提供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如数智慧星、为农民伯伯数花生种子、例举生活中100以内数的.应用等,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数学问题,对数学知识产生亲*感。

  二.师生角色转变,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成了学生研究成果发布会。德国教育家福禄倍尔说:“儿童有着强大的驱动力和创造力,教师的任务就是管理和引导他们。把他们的驱动力和创造力用于值得从事的活动中。”本课通过争夺智慧星、估测羊群数量、小组合作数种子、挑自己喜爱的学具数数、小组内自由地接力数数、互相之间的猜数游戏、找生活中100以内的数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探索研究的精神。尤其在汇报小组合作数百以内数的方法时,就是一个小型的学生研究成果发布会。

  三.及时给予评价,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在本课学*的各环节中,当学生完成某种探索知识的任务(数的方法),或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某一问题(小组合作数种子、举生活实例)后,教师满腔热情地给予肯定、鼓励,并奖给智慧星,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快乐。

  认识10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 2

  孩子们在学*本节课之前,已经认识了20以内的数,知道了10个一是1个十,2个十是20,20以内的数的组成,这对于本节课学*认识100以内数的组成,知道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几十几,几个十是几十,10个十是一百等等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节课我通过复*导入,一来是想要复*旧知;二来是想要通过旧知,让学生把旧知迁移到新知上来;三来是想要把新旧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对知识具有一个系统性的认识。

  虽然有这种想法,但是在具体操作的时候,却没有完全达到我想要的效果。当我在复*20以内的数的组成时,一步一步的扶着学生走,按照自己的思维,精细的设计教学环节,想要做到一环扣一环,结果课堂上没有了学生的思维,而完全变成为自己而服务。

  在让学生根据二十、三十、四十、七十,找一找有什么规律时,有的学生很茫然,有的学生找出的规律是按照顺序排列什么的,不是我所想要的规律,这说明,他们对于我想让他们体验的规律,他们没有体验够,或者我问问题的方式不对,应该先指出,像二十,三十,四十,这些数,是整十数,请你说说,还有没有别的整十数了,比如八十,你知道八十是怎么来的吗?

  另外,本节课还需要让学生学会数数,但是课堂上对于孩子们这方面的锻炼比较少,学生说的机会比较少,对于数的感受,数的顺序的感受不够,这从之后的练*中,可以看出来。

  认识10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 3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数学学*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本节课采取了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小组交流的学*方式进行教学。具体表现在:

  一、以形象的和摆小棒教学,非常适合低年级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征

  我设计了非常精美好玩的教学,引导学生先复*20以内数的.认识,然后说我们全班要坐大客车去参观美丽的大草原,接着出示了一辆大客车,上面写着限乘56人,我问学生这辆车够我们全班同学和两位老师坐吗?学生都回答能坐开,于是就出现了美丽的大草原,学生纷纷惊呼太美了,慢慢出现了两群羊,让学生猜有多少只,我和学生一起数,是20只,然后又出现了很多羊,让学生猜有多少只。学生知道这节课学*100以内数的认识,于是齐声回答100只,我就让他们数一数验证究竟是不是100只,师生一起数,没数完10只就圈起来,初步认识了10个十是100。接着又出示了很多10个十的图画,学生非常感兴趣。学得非常高兴。

  我提前一天给学生布置每人带10捆小棒,每捆10根。学生同位合作,互相摆小棒认识数的组成,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

  一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成熟、不完整,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从而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例如35里面有3个十和5个一,这种数的组成反复让学生说,分小组说,同位说等。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又巩固了数的组成。

  认识10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 4

  100以内数的认识有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就是要为学*万理大的数的认识基础。在学生的认识还很有限的基础上,如何让学生能尽快地建立起大数的概念和意识,在这里显得格外重要。

  1、在整节课中,我充分利用了小方块来帮助学生建立数的表象。通过让学生来估计小方块的数量,到具体地数出,10个一列(10个一是10),100个一片(10个十是100),充分感知个、十、百之间的关系,为学生建立了形象的感性认识。并借助计数器的进行抽象,直至最后数的概念的概括,让学生经历从“数小方块”到“用计数器数”这个知识的抽象概括过程,体会十进制计数的原理,理解十个十是一百是,认识计数单位“百”,在展现学生数学学*的过程中培养数感。指导学生动手拨计数器上的珠子演示数,读数,进行多样性的练*,突破了拐弯数的难点。

  2、让学生在兴趣中学*。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抓住学生喜欢玩游戏这点,来以游戏的方式贯穿始终,从开始的“猜一猜,数一数,看谁猜得对”到最后的“填数游戏”,从新课的导入到最后的结课,学生一直兴趣盎然,乐此不疲。

  3、能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本节课我没有用教材上的小木块来进行教学,而是利用学生熟悉的小棒来完成了例1的教学。这样做一是比较直观,形象,学生能在实际操作中接受新知;二是小棒是学生熟悉的学具,学生容易和前面的旧知建立起联系,数感更好建立一些。注重培养学生对数感的建立。每次出示小棒时,都要让学生来估一估,然后再数,通过数的结果来较正自己估数的能力。

  总的来说,我觉得培养学生的数感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学中需要从课内扩展到课外,校内延伸到实际生活。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去教学数学知识,让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从而能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体验数感。

  认识10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 5

  本部分设计初衷:一年级学生在入学前就能空口数到100甚至100以上,但在实际数实物时却很容易发生错误,因为在实际数实物时涉及到他们在具体数物品时能力的高低以及有无好的数数品质。为了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100的物品,并培养好的数数品质,我为每位学生准备了数量在100以上的各种物品(有花生、蚕豆、本子、瓜子、糖、正方形学具、三角形学具、扑克牌,识字卡片、小棒、圆片等多种物品)。选取这么多丰富的材料一是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是很贴*生活的,二是让学生在数完不同的物品后可以交换不同的数数策略,使数数能力得到提升。

  片断一:

  师:刚才同学们数数已经数到了100多,可真有本事!现在你们的桌上都有一些物品,请每个小组的同学互相商量,每人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物品。

  学生们经过一番商量,各自选择了一种学具。

  师:请你仔细地数出10个来,看看是多大一堆?

  师:再接着数出10个来,合在一起看一看20个是多大一堆?

  (学生们的感受各不相同,数瓜子的学生觉得20个只有很小一堆,数本子的学生觉得20本有很厚一摞)。

  师:请你轻轻地把学具都倒在桌上,先估计一下有多少个,再仔细地数出100个来,注意:数之前,想一想你准备怎样数?数完后,把你数的方法告诉大家。开始!

  学生们兴致很高,纷纷开始数数。

  师:数完的同学请举起手,告诉大家你数的是什么?是怎样数的?

  生:我数的是五角星,我是一颗一颗的数的,每数5颗就摆成一排,一排一排对齐。

  生:我数的是三角形,我是两个两个的数的,每数完10个就把它们合成一堆,数完10堆我就知道有100个了。

  生:我数的是本子,我是5本5本的数的,我当过学*委员,*时收本子我都是这样看每组是不是收齐了5本作业的,两个5本我是交*放的,这是老师教我的,这样容易数出是几个5本,我数了20个5本就是100本。

  生:我数的是扑克牌,我桌上一共有2副扑克牌。我知道1副扑克牌是54张,我是从55开始数的,数到60就把它们捆在一起,然后每数到10张就用1根橡皮筋捆起来,很快就数完了100张。

  师:你真聪明,怪不得你这么快就数好了!

  生:我数的是瓜子,瓜子很小,我是一颗一颗仔细数的,我拨一颗就数一颗。

  师:同学们都很会动脑筋,想出了许多好办法,真棒!现在请小组内交换数的物品,检查一下每人都数对了没有,看看你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学生们兴致更高了,开始检查别的同学数的物品,而且数的更仔细)。

  生:我检查的是××同学数的扑克牌,2副牌一共有108张,我只用看一看她剩下的是不是8张就行了。

  师:你太了不起了!表扬你!

  生:我检查的是××同学数的葵瓜子,他原来是10颗10颗放成1堆的,但是他不仔细,有两堆放的是11颗,我觉得数的时候要1颗1颗很仔细地数才行。

  生:我检查的是××同学数的本子,我觉得他的方法很好,数的又快又好。

  师:同学们都变得更仔细了,老师很高兴。你能举例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人做什么事时是象你这样数数的?

  生:我奶奶买鸡蛋时是2个2个的数的

  生:我妈妈在银行上班,她数钱时是5张5张的数的。

  师:你们真会观察!希望同学们都能用好办法解决数数的问题。

  教学反思:我在第一个班教学这个内容时,由于是公开课,担心学生数错,所以我事先为他们准备的每样物品都是100个,可是他们大多数数出的结果却不是100,当时担心时间不够用,只是教育学生要仔细的数数就草草的结束了这部分的教学。在听课领导的指导下,我在这一次教学时做了修改,注重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为数不同的物品的方法是不同的,同一个人数不同的物品方法也不同,所以我为学生们准备了数量在100以上的各种物品或学具,这些丰富的学具本身就刺激了他们,激起了他们求知的欲望,我还增设了交换物品数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更具体的体验,有体验才能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交流才能落到实处。学生在多次的数数活动中能够想出这么多的数数策略是我意想不到的,这使我更坚信他们是无比聪明的。尤其是在检查别人数的过程中,学生们显得更为仔细,并且有自己的主见,会选择更好的方法来数数。数学终究是要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的,所以在活动后我设计了让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人做什么事时是象你这样数数的?”这一环节,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会运用自己找出的这些数数策略。新的课程标准在“学数学、用数学”上花了大量的篇幅进行教材的编写,在很多的插图中都渗透了要在生活中学*数学的理念,教材中的插图给我提供了很多灵感,通过这些实际的、多层次的操作和交流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数数能力和数数品质,也使学生体会到了交流的必要性,自主参与意识得到了锻炼。

  本部分设计初衷:这部分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利用学具摆出35,使学生在摆的基础上明确35的组成,知道它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由于学生对2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得很好,所以我觉得应放手让他们自己找出来,针对不同的学具我给他们提供了塑料杯和橡皮筋两种用具(旨在让他们每10个装成一杯或扎成一捆),并且准备的是4个杯子或4根橡皮筋,目的是让他们在选择这两种用具时有更宽松的思维空间,当然也有矛盾和问题出现,这也正是我所想要的效果,只有出现矛盾和问题,才会刺激学生们去争论和实验,在操作中能力和策略才会得到发展和提升。

  片断二:

  师:请你从学具中很快从数出35来,并想一想怎样摆可以让大家很容易看出是35个?(你可以用桌上的塑料杯、橡皮筋来帮忙)

  生开始操作,然后在投影仪上展示自己的想法。

  生A:我数的是圆片,我用了4个塑料杯来装,前3个杯子每个杯子装10个,最后一个杯子装了5个。

  生B:我数的是35张扑克牌,每10张我用1根橡皮筋捆起来,最后5张我把它们一张张摊开,这样就看清楚是35张了。

  师:你为什么要把最后5张一张张摊开呢?把它们摞在一起不行吗?

  生B:摞在一起就不知道是5张了。

  师:你考虑问题真周到!××同学(指生A),你也想出了好办法,但你发现了自己的`方法还有什么缺点了吗?

  生A:最后5颗放在塑料杯里不容易看清楚,应把它们倒出来,一颗一颗的分开。

  生C:我有更好的方法,我数的是瓜子,我用35颗瓜子摆成了“35”的形状,这样别人一看就知道了。

  (学生们都觉得他的方法很稀奇,很好)。

  师:你的方法真独特!请大家一起来试一试,其他的物品是不是也能用这个方法来摆呢?

  生尝试用这种方法。

  生:我觉得这种方法可以用来摆圆片,我用35个圆片摆成了“35”的形状,

  生:我觉得用这种方法摆本子不方便,桌子上摆不下。

  生:我觉得这个方法有一点不好,我想用35个五角星来摆“35”的形状,我先数好了35颗,最后却多出了4颗没地方摆了!

  师:××同学(指生C)你确实很会动脑筋,你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那是35颗瓜子,听了同学们的意见,我觉得如果你在以后考虑问题时如果能多试几次,多跟同学们一起商量,一定能成为了不起的科学家!

  (学生们都觉得倍受鼓舞)。

  教学反思:为了体现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我很精心地设计了这一环节的教学,旨在在课堂上掀起一个高潮。事实证明:他们比我预想的更会思考问题,尤其是最后C同学用35颗瓜子摆成“35”的形状更有独见性。由于是第二次教学这个内容,我决定更加放手,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决不回避。当生A和生B的方法不同时,我在这个细节上大做文章,让生B把自己为什么要把最后的5张牌摊开的理由说得清楚明白,更重要的是使生A和更多的学生能从他的表述中找到值得自己汲取的地方。生C所想到的方法是我没有预料到的,使我非常欣喜,也正是学生给我的这种欣喜情绪反过来刺激我放手让他们讨论这种独特方法的优与劣,宽松的学*范围使我和学生们都有更大的收获,我也临场想出了很多不同角度的激励语言,这样的教学使我感觉很愉悦,这是我可爱的学生们赐予我的最大的财富,我感谢他们!我要努力营造更加宽松的教学范围,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积极踊跃地进行他的思考,使他们的独见性能长久地发展下去。

  本部分设计初衷: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是数学老师在教学中应不断思考的问题,所以在课将结束时,我设计了两个生活中的问题由学生去解决,使学生数数的方法和策略得以进一步提升。

  片断三:

  课件出示:

  大家一起想办法:

  1、现在如果让你去数一数我们学校共有多少位老师,你觉得怎样数比较简便?

  生:可以去数老师的座位。

  生:可以到每个办公室去问一问有几个老师,把每个办公室的人加起来就知道了。

  生:老师每天要签到,把那个表拿来数一数就知道了。

  师:你可真注意观察老师的举动,所以你能想出这么好的方法,奖你一颗智慧星。

  课件继续出示:

  2、一位老奶奶*擦皮鞋来生活,每擦一双鞋赚1元钱。有一天,到天黑下班的时候她想知道自己一共擦了多少双皮鞋,可是被她擦过皮鞋的人不可能把皮鞋送来给她数。你能帮老奶奶想一个好办法吗?

  生:数一数她赚了多少钱就知道是多少双了。

  师:你的反应真快,这么快就想到好办法了。同学们,数数里面的学问可大了,你们今天就发现了许多很好的方法,有些方法连老师都没有想到,你们可真了不起!老师希望你们做任何事都能象今天这样勤思考、多动手,使自己越来越聪明!

  教学反思:《100以内数的认识》以前上起来总是更多的让学生干巴巴地去数数,使学生能顺着数、倒着数、从一个指定数数到另一个指定数,学生的数数本领是练得不错,但离开了生活场景数学学*也就变得枯燥甚至失去教学意义。所以在教学新教材时,我很注意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事实证明:这样做是很有必要的。学生对最后的两个问题兴致很高,我还从学生的回答中知道了他们是很留意老师的举动的,老师精心设计一节课,学生也会有更多的灵感闪现,这种师生间互动的情感交流为更广阔的思维提供了可能,就本节课而言,教学中轻松地训练了数数,同时数数的方法得到了指导(这种指导有来自于老师的、更多的是来自于学生的群体智慧)。看似没多少内容可讲的数数教学却使学生的数数策略得到了这么大的提升,这是我最大的收获。

  认识10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 6

  在教学本节课中注意做到以下几点,一注重学生数的建立,通过让学生进行估计来建立数感,二是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例题一和例题二的教学都是在学生的动手实践中进行,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初步掌握数100以内数的方法,整节课教师应注意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一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成熟、不完整,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从而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例如35里面有3个十和5个一,这种数的组成反复让学生说。由于现在是非常时期,孩子们只能说给家长听,没办法进行小组合作。

  第四周的教学依然是学生看“名校课堂”,我们一数组八位老师根据“课堂”所讲内容讨论作业的布置,发至家长群里。我们班要求数学作业必须在下午6:00之前发至个人所在的小组。由小组长查看组员上交作业情况,并在小组群汇报。老师进各小组群查看。对于小组长的作业,老师先检查,统一答案后,小组长再检查组员的作业。小组长很细心,相比于前3周,我都是自己批改全班学生的作业,一天到晚地看手机,也做不到小组长那么细致,有的时侯,还不能完成作业的批改。这种分小组批改作业,真正发挥了小组长是老师“左膀右臂”的功能,既助力了老师,各小组组长的组织管理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非常时期,这也不失为教育教学的好方法。

  对于那些个别总是不按时交作业的学生,因为小组长的认真负责,很快这些学生的名单就传到了老师这里,个别通知,个别辅导,就是老师的因材施教了!

  在和学生的交流方面,之前通过微信发给家长孩子的情况,也不知道有没有接收到,但是现在我可以看到哪个家长接受了我的消息并且已经阅读,哪些没有接受到,我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和家长取得联系。这样,每个学生的情况我都可以反馈给每一位家长。孩子们也都能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过去我他们的学*情况。

  通过一周的上课,大家也都渐渐的进入了上课的状态,毕竟没有群体影响,可能自制力方面还是需要家长们的不断督促,所以,我们也会每天和家长进行交流,尽可能的让孩子如同在教室里一样的学*。

  认识10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 7

  本部分设计初衷:一年级学生在入学前就能空口数到100甚至100以上,但在实际数实物时却很容易发生错误,因为在实际数实物时涉及到他们在具体数物品时能力的高低以及有无好的数数品质。为了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100的物品,并培养好的数数品质,我为每位学生准备了数量在100以上的各种物品(有花生、蚕豆、本子、瓜子、糖、正方形学具、三角形学具、扑克牌,识字卡片、小棒、圆片等多种物品)。选取这么多丰富的材料一是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是很贴*生活的,二是让学生在数完不同的物品后可以交换不同的数数策略,使数数能力得到提升。

  片断一:

  师:刚才同学们数数已经数到了100多,可真有本事!现在你们的桌上都有一些物品,请每个小组的同学互相商量,每人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物品。

  学生们经过一番商量,各自选择了一种学具。

  师:请你仔细地数出10个来,看看是多大一堆?

  师:再接着数出10个来,合在一起看一看20个是多大一堆?

  (学生们的感受各不相同,数瓜子的学生觉得20个只有很小一堆,数本子的学生觉得20本有很厚一摞)。

  师:请你轻轻地把学具都倒在桌上,先估计一下有多少个,再仔细地数出100个来,注意:数之前,想一想你准备怎样数?数完后,把你数的方法告诉大家。开始!

  学生们兴致很高,纷纷开始数数。

  师:数完的同学请举起手,告诉大家你数的是什么?是怎样数的?

  生:我数的是五角星,我是一颗一颗的数的,每数5颗就摆成一排,一排一排对齐。

  生:我数的是三角形,我是两个两个的数的,每数完10个就把它们合成一堆,数完10堆我就知道有100个了。

  生:我数的是本子,我是5本5本的数的,我当过学*委员,*时收本子我都是这样看每组是不是收齐了5本作业的,两个5本我是交*放的,这是老师教我的,这样容易数出是几个5本,我数了20个5本就是100本。

  生:我数的是扑克牌,我桌上一共有2副扑克牌。我知道1副扑克牌是54张,我是从55开始数的,数到60就把它们捆在一起,然后每数到10张就用1根橡皮筋捆起来,很快就数完了100张。

  师:你真聪明,怪不得你这么快就数好了!

  生:我数的是瓜子,瓜子很小,我是一颗一颗仔细数的,我拨一颗就数一颗。

  师:同学们都很会动脑筋,想出了许多好办法,真棒!现在请小组内交换数的物品,检查一下每人都数对了没有,看看你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学生们兴致更高了,开始检查别的同学数的物品,而且数的更仔细)。

  生:我检查的是××同学数的扑克牌,2副牌一共有108张,我只用看一看她剩下的是不是8张就行了。

  师:你太了不起了!表扬你!

  生:我检查的是××同学数的葵瓜子,他原来是10颗10颗放成1堆的,但是他不仔细,有两堆放的是11颗,我觉得数的时候要1颗1颗很仔细地数才行。

  生:我检查的是××同学数的本子,我觉得他的方法很好,数的又快又好。

  师:同学们都变得更仔细了,老师很高兴。你能举例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人做什么事时是象你这样数数的?

  生:我奶奶买鸡蛋时是2个2个的数的

  生:我妈妈在银行上班,她数钱时是5张5张的数的。

  师:你们真会观察!希望同学们都能用好办法解决数数的问题。

  教学反思:我在第一个班教学这个内容时,由于是公开课,担心学生数错,所以我事先为他们准备的每样物品都是100个,可是他们大多数数出的结果却不是100,当时担心时间不够用,只是教育学生要仔细的数数就草草的结束了这部分的教学。在听课领导的指导下,我在这一次教学时做了修改,注重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为数不同的物品的方法是不同的,同一个人数不同的物品方法也不同,所以我为学生们准备了数量在100以上的各种物品或学具,这些丰富的学具本身就刺激了他们,激起了他们求知的欲望,我还增设了交换物品数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更具体的体验,有体验才能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交流才能落到实处。学生在多次的数数活动中能够想出这么多的数数策略是我意想不到的,这使我更坚信他们是无比聪明的。尤其是在检查别人数的过程中,学生们显得更为仔细,并且有自己的主见,会选择更好的方法来数数。数学终究是要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的,所以在活动后我设计了让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人做什么事时是象你这样数数的?”这一环节,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会运用自己找出的这些数数策略。新的课程标准在“学数学、用数学”上花了大量的篇幅进行教材的编写,在很多的插图中都渗透了要在生活中学*数学的理念,教材中的插图给我提供了很多灵感,通过这些实际的、多层次的操作和交流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数数能力和数数品质,也使学生体会到了交流的必要性,自主参与意识得到了锻炼。

  本部分设计初衷:这部分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利用学具摆出35,使学生在摆的基础上明确35的组成,知道它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由于学生对2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得很好,所以我觉得应放手让他们自己找出来,针对不同的学具我给他们提供了塑料杯和橡皮筋两种用具(旨在让他们每10个装成一杯或扎成一捆),并且准备的是4个杯子或4根橡皮筋,目的是让他们在选择这两种用具时有更宽松的思维空间,当然也有矛盾和问题出现,这也正是我所想要的效果,只有出现矛盾和问题,才会刺激学生们去争论和实验,在操作中能力和策略才会得到发展和提升。

  片断二:

  师:请你从学具中很快从数出35来,并想一想怎样摆可以让大家很容易看出是35个?(你可以用桌上的塑料杯、橡皮筋来帮忙)

  生开始操作,然后在投影仪上展示自己的想法。

  生A:我数的是圆片,我用了4个塑料杯来装,前3个杯子每个杯子装10个,最后一个杯子装了5个。

  生B:我数的是35张扑克牌,每10张我用1根橡皮筋捆起来,最后5张我把它们一张张摊开,这样就看清楚是35张了。

  师:你为什么要把最后5张一张张摊开呢?把它们摞在一起不行吗?

  生B:摞在一起就不知道是5张了。

  师:你考虑问题真周到!××同学(指生A),你也想出了好办法,但你发现了自己的方法还有什么缺点了吗?

  生A:最后5颗放在塑料杯里不容易看清楚,应把它们倒出来,一颗一颗的分开。

  生C:我有更好的方法,我数的是瓜子,我用35颗瓜子摆成了“35”的形状,这样别人一看就知道了。

  (学生们都觉得他的方法很稀奇,很好)。

  师:你的方法真独特!请大家一起来试一试,其他的物品是不是也能用这个方法来摆呢?

  生尝试用这种方法。

  生:我觉得这种方法可以用来摆圆片,我用35个圆片摆成了“35”的形状,

  生:我觉得用这种方法摆本子不方便,桌子上摆不下。

  生:我觉得这个方法有一点不好,我想用35个五角星来摆“35”的形状,我先数好了35颗,最后却多出了4颗没地方摆了!

  师:××同学(指生C)你确实很会动脑筋,你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那是35颗瓜子,听了同学们的意见,我觉得如果你在以后考虑问题时如果能多试几次,多跟同学们一起商量,一定能成为了不起的科学家!

  (学生们都觉得倍受鼓舞)。

  教学反思:为了体现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我很精心地设计了这一环节的教学,旨在在课堂上掀起一个高潮。事实证明:他们比我预想的更会思考问题,尤其是最后C同学用35颗瓜子摆成“35”的形状更有独见性。由于是第二次教学这个内容,我决定更加放手,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决不回避。当生A和生B的方法不同时,我在这个细节上大做文章,让生B把自己为什么要把最后的5张牌摊开的理由说得清楚明白,更重要的是使生A和更多的学生能从他的表述中找到值得自己汲取的地方。生C所想到的方法是我没有预料到的,使我非常欣喜,也正是学生给我的这种欣喜情绪反过来刺激我放手让他们讨论这种独特方法的优与劣,宽松的学*范围使我和学生们都有更大的收获,我也临场想出了很多不同角度的激励语言,这样的教学使我感觉很愉悦,这是我可爱的学生们赐予我的最大的财富,我感谢他们!我要努力营造更加宽松的教学范围,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积极踊跃地进行他的思考,使他们的独见性能长久地发展下去。

  本部分设计初衷: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是数学老师在教学中应不断思考的问题,所以在课将结束时,我设计了两个生活中的问题由学生去解决,使学生数数的方法和策略得以进一步提升。

  片断三:

  课件出示:

  大家一起想办法:

  1、现在如果让你去数一数我们学校共有多少位老师,你觉得怎样数比较简便?

  生:可以去数老师的座位。

  生:可以到每个办公室去问一问有几个老师,把每个办公室的人加起来就知道了。

  生:老师每天要签到,把那个表拿来数一数就知道了。

  师:你可真注意观察老师的举动,所以你能想出这么好的方法,奖你一颗智慧星。

  课件继续出示:

  2、一位老奶奶*擦皮鞋来生活,每擦一双鞋赚1元钱。有一天,到天黑下班的时候她想知道自己一共擦了多少双皮鞋,可是被她擦过皮鞋的人不可能把皮鞋送来给她数。你能帮老奶奶想一个好办法吗?

  生:数一数她赚了多少钱就知道是多少双了。

  师:你的反应真快,这么快就想到好办法了。同学们,数数里面的学问可大了,你们今天就发现了许多很好的方法,有些方法连老师都没有想到,你们可真了不起!老师希望你们做任何事都能象今天这样勤思考、多动手,使自己越来越聪明!

  教学反思:《100以内数的认识》以前上起来总是更多的让学生干巴巴地去数数,使学生能顺着数、倒着数、从一个指定数数到另一个指定数,学生的数数本领是练得不错,但离开了生活场景数学学*也就变得枯燥甚至失去教学意义。所以在教学新教材时,我很注意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事实证明:这样做是很有必要的。学生对最后的两个问题兴致很高,我还从学生的回答中知道了他们是很留意老师的举动的,老师精心设计一节课,学生也会有更多的灵感闪现,这种师生间互动的情感交流为更广阔的思维提供了可能,就本节课而言,教学中轻松地训练了数数,同时数数的方法得到了指导(这种指导有来自于老师的、更多的是来自于学生的群体智慧)。看似没多少内容可讲的数数教学却使学生的数数策略得到了这么大的提升,这是我最大的收获。

  认识10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 8

  在教学设计时,我先复*20以内数的读数和写数,即:先摆出11根小棒数,然后在计数器上表示11。再说说它的组成,然后想一想,摆出20根小棒,应摆在计数器的哪个数位上?边拨珠边叙述:2在学*新课是,我让学生通过感受具体的事物(小棒)到半具体半抽象的事物(计数器)到抽象的数这个过程,来学*100以内数的读、写。通过学生观察、思考、对比,加深了他们对不同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的理解。教学读法和写法时,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经验,在体验中学*,在操作中学*,逐步学会自己掌握学*规律,并从中归纳知识。没有了死记硬背,而且学生的学*会更有兴趣.教学时我注意由易到难,逐步引导学生摆小棒、拨珠、读数,由直观到抽象,增强学生数感。在例3的教学中让学生自已先拨珠再写数,或直接看图写数。体会当个位上一个也没有时,应用“0”占位。加深了对数位意义的理解。

  在教学中,通过摆小棒边摆边数,1个十,2个十,3个十??10个十,“10个十是100,在计数器上还可以怎样表示?”请他们表示100,他们想出一个新的数位――百位。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虽尽量给学生“动”起来的机会,通过以“动”促思,以“说”促思,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他们进行自主学*的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但在这里需要进一步的让学生去说,拨出数并说一说它的组成。但是这一点我做得还不到位。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用自己的经验,自己的方法,动手、动脑去读数,写数,从直观到抽象,逐步感知十进制记数方法,加强对计数单位“个、十、百”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发展,自主构建知识的良好学*态度和*惯。

  在这节课上,教学环节之间需要进一步联系密切,过度要自然,并且每一个知识点要充分练*,使学生深刻理解数位的顺序。个十在十位上拨2颗珠,加深对不同数位的数所表示的意义的理解。

  认识10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 9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包括数数、数的组成、数的读写、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

  和比较大小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本单元知识是重点也是难点。通过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数出

  100以内数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知道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

  100以内数的大小,同时在理解数位的意义的基础上,能够正确读写100以内的数,会计算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在教学中,我发现数数、理解数的组成、比较数的大小以及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

  法学生掌握比较好,尤其是数数,大部分学生不仅会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

  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还会三个三个地数,顺着数倒着数基本没问题。根据以往的经验,

  学生数到几十九,接下去就不知道该数几十,三个三个的倒着数基本不会。大多数学生喜欢用圈十法做题。在比较大小方面,

  学生不仅会比较,更重要的`的他们能说出比较的方法,而且这些方法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由

  学生归纳总结出来的。关于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百分之九十的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和速度达到了要求,而且不仅能会算,还能与老师、同学和家长交流算法。

  不足之处:在数的读写上,个别学生分不清读数和写数的书写。学生的估测意识和估测能力与标准还有一段距离,另外,在具体的情景中用“多

  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也让一部分学生感到很困难。

  认识10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 10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数感。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会用不同的方法数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会根据生活实际选择最合适的数数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玩过串珠游戏吗?出示例7。这里有些珠子,你会穿吗?板书课题

  二、互动新授

  1.教学例7

  出示题目的要求:有58个珠子,10个穿一串,能穿几串?

  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要想知道能穿几串,该怎样解答?

  (1)画图,圈一圈

  (2)数的组成。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

  验证:1串是10个,5串就是50个,剩下的8个,正好是58个。

  2.想一想:如果是5个珠子穿一串,能穿几串?

  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1.完成第46页的做一做。

  有82块饼干,10块装一袋,可以装满几袋?

  2.完成第47页第1--4题。

  第1题:5个苹果装一袋,装了8袋。如果10个装一袋,可以装几袋?

  第2题:有26个杯子,3个装一盒,8个盒子能装下这个杯子吗?

  第3题:一筒能装12个羽毛球,40个羽毛球能装满几筒?

  第4题: 9 9= 18-6= 10 9= 11-2=

  14-4= 13 5= 15-10= 12-7=

  四、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今天的课堂上,我将例题留给学生小组合作学*,与以往不同是,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再在小组内交流想法,我申入各组,只是指导学生们如何在组内真正发表自己的真实想法。在集体汇报时,我提出请各组认真听小组汇报,如果有问题的不同的意见可以在小组发言结束后提出。就是这个环节,一个小组回答我们把十颗珠子圈一起,圈了五个,还剩八颗放一边,就是穿五串。另一组质疑那八个怎么办,也不能不要了,也穿上,所以是六串。我并不急于指出错误,让同学们充分探讨,正是这样答案不断浮出水面的过程,才让错误理解的同学慢慢明白自己错在何处。我想这才是真正的课堂生成。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0)份(扩展4)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菁华9篇)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

  本部分设计初衷:一年级学生在入学前就能空口数到100甚至100以上,但在实际数实物时却很容易发生错误,因为在实际数实物时涉及到他们在具体数物品时能力的高低以及有无好的数数品质。为了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100的物品,并培养好的数数品质,我为每位学生准备了数量在100以上的各种物品(有花生、蚕豆、本子、瓜子、糖、正方形学具、三角形学具、扑克牌,识字卡片、小棒、圆片等多种物品)。选取这么多丰富的材料一是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是很贴*生活的,二是让学生在数完不同的物品后可以交换不同的数数策略,使数数能力得到提升。

  片断一:

  师:刚才同学们数数已经数到了100多,可真有本事!现在你们的桌上都有一些物品,请每个小组的同学互相商量,每人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物品。

  学生们经过一番商量,各自选择了一种学具。

  师:请你仔细地数出10个来,看看是多大一堆?

  师:再接着数出10个来,合在一起看一看20个是多大一堆?

  (学生们的感受各不相同,数瓜子的学生觉得20个只有很小一堆,数本子的学生觉得20本有很厚一摞)。

  师:请你轻轻地把学具都倒在桌上,先估计一下有多少个,再仔细地数出100个来,注意:数之前,想一想你准备怎样数?数完后,把你数的方法告诉大家。开始!

  学生们兴致很高,纷纷开始数数。

  师:数完的同学请举起手,告诉大家你数的是什么?是怎样数的?

  生:我数的是五角星,我是一颗一颗的数的,每数5颗就摆成一排,一排一排对齐。

  生:我数的是三角形,我是两个两个的数的,每数完10个就把它们合成一堆,数完10堆我就知道有100个了。

  生:我数的是本子,我是5本5本的数的,我当过学*委员,*时收本子我都是这样看每组是不是收齐了5本作业的,两个5本我是交*放的,这是老师教我的,这样容易数出是几个5本,我数了20个5本就是100本。

  生:我数的是扑克牌,我桌上一共有2副扑克牌。我知道1副扑克牌是54张,我是从55开始数的,数到60就把它们捆在一起,然后每数到10张就用1根橡皮筋捆起来,很快就数完了100张。

  师:你真聪明,怪不得你这么快就数好了!

  生:我数的是瓜子,瓜子很小,我是一颗一颗仔细数的,我拨一颗就数一颗。

  师:同学们都很会动脑筋,想出了许多好办法,真棒!现在请小组内交换数的物品,检查一下每人都数对了没有,看看你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学生们兴致更高了,开始检查别的`同学数的物品,而且数的更仔细)。

  生:我检查的是××同学数的扑克牌,2副牌一共有108张,我只用看一看她剩下的是不是8张就行了。

  师:你太了不起了!表扬你!

  生:我检查的是××同学数的葵瓜子,他原来是10颗10颗放成1堆的,但是他不仔细,有两堆放的是11颗,我觉得数的时候要1颗1颗很仔细地数才行。

  生:我检查的是××同学数的本子,我觉得他的方法很好,数的又快又好。

  师:同学们都变得更仔细了,老师很高兴。你能举例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人做什么事时是象你这样数数的?

  生:我奶奶买鸡蛋时是2个2个的数的

  生:我妈妈在银行上班,她数钱时是5张5张的数的。

  师:你们真会观察!希望同学们都能用好办法解决数数的问题。

  教学反思:我在第一个班教学这个内容时,由于是公开课,担心学生数错,所以我事先为他们准备的每样物品都是100个,可是他们大多数数出的结果却不是100,当时担心时间不够用,只是教育学生要仔细的数数就草草的结束了这部分的教学。在听课领导的指导下,我在这一次教学时做了修改,注重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为数不同的物品的方法是不同的,同一个人数不同的物品方法也不同,所以我为学生们准备了数量在100以上的各种物品或学具,这些丰富的学具本身就刺激了他们,激起了他们求知的欲望,我还增设了交换物品数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更具体的体验,有体验才能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交流才能落到实处。学生在多次的数数活动中能够想出这么多的数数策略是我意想不到的,这使我更坚信他们是无比聪明的。尤其是在检查别人数的过程中,学生们显得更为仔细,并且有自己的主见,会选择更好的方法来数数。数学终究是要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的,所以在活动后我设计了让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人做什么事时是象你这样数数的?”这一环节,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会运用自己找出的这些数数策略。新的课程标准在“学数学、用数学”上花了大量的篇幅进行教材的编写,在很多的插图中都渗透了要在生活中学*数学的理念,教材中的插图给我提供了很多灵感,通过这些实际的、多层次的操作和交流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数数能力和数数品质,也使学生体会到了交流的必要性,自主参与意识得到了锻炼。

  本部分设计初衷:这部分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利用学具摆出35,使学生在摆的基础上明确35的组成,知道它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由于学生对2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得很好,所以我觉得应放手让他们自己找出来,针对不同的学具我给他们提供了塑料杯和橡皮筋两种用具(旨在让他们每10个装成一杯或扎成一捆),并且准备的是4个杯子或4根橡皮筋,目的是让他们在选择这两种用具时有更宽松的思维空间,当然也有矛盾和问题出现,这也正是我所想要的效果,只有出现矛盾和问题,才会刺激学生们去争论和实验,在操作中能力和策略才会得到发展和提升。

  片断二:

  师:请你从学具中很快从数出35来,并想一想怎样摆可以让大家很容易看出是35个?(你可以用桌上的塑料杯、橡皮筋来帮忙)

  生开始操作,然后在投影仪上展示自己的想法。

  生A:我数的是圆片,我用了4个塑料杯来装,前3个杯子每个杯子装10个,最后一个杯子装了5个。

  生B:我数的是35张扑克牌,每10张我用1根橡皮筋捆起来,最后5张我把它们一张张摊开,这样就看清楚是35张了。

  师:你为什么要把最后5张一张张摊开呢?把它们摞在一起不行吗?

  生B:摞在一起就不知道是5张了。

  师:你考虑问题真周到!××同学(指生A),你也想出了好办法,但你发现了自己的方法还有什么缺点了吗?

  生A:最后5颗放在塑料杯里不容易看清楚,应把它们倒出来,一颗一颗的分开。

  生C:我有更好的方法,我数的是瓜子,我用35颗瓜子摆成了“35”的形状,这样别人一看就知道了。

  (学生们都觉得他的方法很稀奇,很好)。

  师:你的方法真独特!请大家一起来试一试,其他的物品是不是也能用这个方法来摆呢?

  生尝试用这种方法。

  生:我觉得这种方法可以用来摆圆片,我用35个圆片摆成了“35”的形状,

  生:我觉得用这种方法摆本子不方便,桌子上摆不下。

  生:我觉得这个方法有一点不好,我想用35个五角星来摆“35”的形状,我先数好了35颗,最后却多出了4颗没地方摆了!

  师:××同学(指生C)你确实很会动脑筋,你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那是35颗瓜子,听了同学们的意见,我觉得如果你在以后考虑问题时如果能多试几次,多跟同学们一起商量,一定能成为了不起的科学家!

  (学生们都觉得倍受鼓舞)。

  教学反思:为了体现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我很精心地设计了这一环节的教学,旨在在课堂上掀起一个高潮。事实证明:他们比我预想的更会思考问题,尤其是最后C同学用35颗瓜子摆成“35”的形状更有独见性。由于是第二次教学这个内容,我决定更加放手,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决不回避。当生A和生B的方法不同时,我在这个细节上大做文章,让生B把自己为什么要把最后的5张牌摊开的理由说得清楚明白,更重要的是使生A和更多的学生能从他的表述中找到值得自己汲取的地方。生C所想到的方法是我没有预料到的,使我非常欣喜,也正是学生给我的这种欣喜情绪反过来刺激我放手让他们讨论这种独特方法的优与劣,宽松的学*范围使我和学生们都有更大的收获,我也临场想出了很多不同角度的激励语言,这样的教学使我感觉很愉悦,这是我可爱的学生们赐予我的最大的财富,我感谢他们!我要努力营造更加宽松的教学范围,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积极踊跃地进行他的思考,使他们的独见性能长久地发展下去。

  本部分设计初衷: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是数学老师在教学中应不断思考的问题,所以在课将结束时,我设计了两个生活中的问题由学生去解决,使学生数数的方法和策略得以进一步提升。

  片断三:

  课件出示:

  大家一起想办法:

  1、现在如果让你去数一数我们学校共有多少位老师,你觉得怎样数比较简便?

  生:可以去数老师的座位。

  生:可以到每个办公室去问一问有几个老师,把每个办公室的人加起来就知道了。

  生:老师每天要签到,把那个表拿来数一数就知道了。

  师:你可真注意观察老师的举动,所以你能想出这么好的方法,奖你一颗智慧星。

  课件继续出示:

  2、一位老奶奶*擦皮鞋来生活,每擦一双鞋赚1元钱。有一天,到天黑下班的时候她想知道自己一共擦了多少双皮鞋,可是被她擦过皮鞋的人不可能把皮鞋送来给她数。你能帮老奶奶想一个好办法吗?

  生:数一数她赚了多少钱就知道是多少双了。

  师:你的反应真快,这么快就想到好办法了。同学们,数数里面的学问可大了,你们今天就发现了许多很好的方法,有些方法连老师都没有想到,你们可真了不起!老师希望你们做任何事都能象今天这样勤思考、多动手,使自己越来越聪明!

  教学反思:《100以内数的认识》以前上起来总是更多的让学生干巴巴地去数数,使学生能顺着数、倒着数、从一个指定数数到另一个指定数,学生的数数本领是练得不错,但离开了生活场景数学学*也就变得枯燥甚至失去教学意义。所以在教学新教材时,我很注意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事实证明:这样做是很有必要的。学生对最后的两个问题兴致很高,我还从学生的回答中知道了他们是很留意老师的举动的,老师精心设计一节课,学生也会有更多的灵感闪现,这种师生间互动的情感交流为更广阔的思维提供了可能,就本节课而言,教学中轻松地训练了数数,同时数数的方法得到了指导(这种指导有来自于老师的、更多的是来自于学生的群体智慧)。看似没多少内容可讲的数数教学却使学生的数数策略得到了这么大的提升,这是我最大的收获。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2

  《100以内数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一年级下册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了20以内数的认识,且基本上已能数百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旨在让学生在掌握数序的同时,了解数数方法的多样化及如何按规律选择合适的方法数数,这也是以后进一步学*百以内写数、比大小的基础。

  在教学设计时,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学*新知。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本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中介物,它对数学起着指导作用。教材是外在的,教师只有把教材加工成学生可以感受到的,学生的学*过程才变的生动有味。因此,我在教材提供素材的基础上,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扩大了取材的范围,增加了学生熟悉的糖、种子等,为学生提供了更广泛的思考空间,同时让学生估计糖的数量,使学生自觉产生更想知道糖有多少的问题,从而引出课题。

  2.以自主、探究、合作的学*方式,最大限度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的程度。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即使一年级的学生也有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和知识的积累,特别是一百以内数的认识这一内容,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的接触过。因此,我在进行教学时,不是让学生被动地吸取、模仿、记忆和反复练*,而是创设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情境。通过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学*,让学生共同数出100粒种子,让学生认识并感受100有多少。然后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数一百以内的数,并进行猜数游戏。最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有一百以内的数,充分巩固了学生对一百以内数的认识。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中,没有教师生硬的讲解,而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学生真正成了学*的主人,而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同时,学生智慧的火花也在多样化的设计中迸发出夺目的光彩。

  3.力图体现一百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意义,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养成有条有理的*惯。我们教师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善于在教学中挖掘各种素材对学生进行教育。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我在学生学*完后,让学生从自己身边寻找数。例:我们教室有多少张凳子,多少张桌子等。并以奖励的形式正面向学生树立形象,达到教育目的。

  总而言之,本节课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精心设计,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中,学生不光学到了知识,其动手能力、交流合作技巧也得到了发展。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3

  学生上学期已经认识了20以内的数,知道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表示一个十,2个十是20,也知道把1捆和几根合起来表示十几,在此基础上,学生进行100以内数的认识,重点是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难点是理解几十九添上1是几十。

  导入部分,我采用“图图的困惑”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摆23枝铅笔,怎样摆可以让爸爸一眼就看出是23枝?很显然,学生之前已经拥有了100以内数的数数经 验,问题刚一提出来,不少孩子已经举起小手跃跃欲试了。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二十三的组成,我还是组织学生进行了摆小棒的操作活动,在实践操作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总结出 “2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二十三”。反思这一环节,我给学生准备的`是2捆带10根小棒,联系20以内的认识经验,学生很容易就想到先摆2 捆、再摆3根的摆法,也许我可以考虑进一步加大这一环节的开放性,直接给学生一把小棒,让学生自主地数出10根捆成一捆,这样就可以对20以内数进行一个 简单的复*,也可以为下面的满10根即捆成一捆的操作活动做好铺垫。

  认识二十三以后,我又让学生摆出了二十四和二十九,并让学生结合操作 说一说这两个数的组成。我感觉这一环节的处理不够流畅,可以让学生结合二十三添上一是二十四来进一步推想二十四添上一是——二十五,二十五添上一是——二 十六等等,这样学生对二十几的认识就不是仅停留在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九这三个独立的数上,还可以感受到这些数的顺序。另外,单靠这几个数我们还不足以得 出“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几十几”的总结,不妨再加入五十六、八十五、七十三等更多的数,让学生在较多实例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的概括和总结。

  在学生摆出二十九根小棒后,我进一步提问:二十九再添上一是多少呢?在学生动手操作之前,我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推想,然后再动手将10根捆成一捆,由此得出 “3个十就是三十”。在学生认识三十以后,我引导学生推想:三十九添上一是多少?四十九添上一是多少?五十九添上一是多少?学生回答后,我再辅以课件的动 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二十九和几十的关系,“满十进一”的计数原理也得以逐步明确。“九十九添上一是一百”涉及到一百的认识,我借助课件让学生直观感 受这两个数的关系,并把10捆小棒捆成一大捆,告诉学生这一大捆就是1个百,至此,新的计数单位“百”以大捆小棒的直观印象为学生所直观认知。而在把一大 捆小棒拆成一捆一捆的时候,学生也能直观地理解“十”和“百”的关系。

  课堂练*中,我选择“从八十数到一百,可以怎样数”这样的开放题来 展开数数练*,引导学生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怎么方便就怎么数,并在数樱桃和数香蕉的具体情境中进行具体数数方法的 巩固。在数小球的练*中,我先让学生估一估,然后圈出10个,让学生再次进行估计。显然,有了“十个是多少”的表象支撑,学生第二次估计时更准确了。两次 估计后,学生进行数满十个圈一圈的的活动,以此验证估计的准确性。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4

  本节课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学会数100以内的`数,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我在设计这节数学课时,着力体现以下一些新课标理念:

  一.注重情境导入,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我有意识地选择了一些生活化素材,为儿童提供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如数智慧星、为农民伯伯数花生种子、例举生活中100以内数的应用等,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数学问题,对数学知识产生亲*感。

  二.师生角色转变,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成了学生研究成果发布会。德国教育家福禄倍尔说:“儿童有着强大的驱动力和创造力,教师的任务就是管理和引导他们。把他们的驱动力和创造力用于值得从事的活动中。”本课通过争夺智慧星、估测羊群数量、小组合作数种子、挑自己喜爱的学具数数、小组内自由地接力数数、互相之间的猜数游戏、找生活中100以内的数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探索研究的精神。尤其在汇报小组合作数百以内数的方法时,就是一个小型的学生研究成果发布会。

  三.及时给予评价,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在本课学*的各环节中,当学生完成某种探索知识的任务(数的方法),或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某一问题(小组合作数种子、举生活实例)后,教师满腔热情地给予肯定、鼓励,并奖给智慧星,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快乐。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5

  今天的课堂上,我将例题留给学生小组合作学*,与以往不同是,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再在小组内交流想法,我申入各组,只是指导学生们如何在组内真正发表自己的真实想法。在集体汇报时,我提出请各组认真听小组汇报,如果有问题的不同的意见可以在小组发言结束后提出。就是这个环节,一个小组回答我们把十颗珠子圈一起,圈了五个,还剩八颗放一边,就是穿五串。另一组质疑那八个怎么办,也不能不要了,也穿上,所以是六串。我并不急于指出错误,让同学们充分探讨,正是这样答案不断浮出水面的过程,才让错误理解的同学慢慢明白自己错在何处。我想这才是真正的课堂生成。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6

  100以内数的认识有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就是要为学*万理大的数的认识基础。在学生的认识还很有限的基础上,如何让学生能尽快地建立起大数的概念和意识,在这里显得格外重要。

  1、在整节课中,我充分利用了小方块来帮助学生建立数的表象。通过让学生来估计小方块的数量,到具体地数出,10个一列(10个一是10),100个一片(10个十是100),充分感知个、十、百之间的关系,为学生建立了形象的感性认识。并借助计数器的进行抽象,直至最后数的概念的概括,让学生经历从“数小方块”到“用计数器数”这个知识的抽象概括过程,体会十进制计数的原理,理解十个十是一百是,认识计数单位“百”,在展现学生数学学*的过程中培养数感。指导学生动手拨计数器上的珠子演示数,读数,进行多样性的练*,突破了拐弯数的难点。

  2、让学生在兴趣中学*。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抓住学生喜欢玩游戏这点,来以游戏的方式贯穿始终,从开始的“猜一猜,数一数,看谁猜得对”到最后的“填数游戏”,从新课的导入到最后的结课,学生一直兴趣盎然,乐此不疲。

  3、能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本节课我没有用教材上的小木块来进行教学,而是利用学生熟悉的小棒来完成了例1的教学。这样做一是比较直观,形象,学生能在实际操作中接受新知;二是小棒是学生熟悉的学具,学生容易和前面的旧知建立起联系,数感更好建立一些。注重培养学生对数感的建立。每次出示小棒时,都要让学生来估一估,然后再数,通过数的结果来较正自己估数的能力。

  总的来说,我觉得培养学生的数感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学中需要从课内扩展到课外,校内延伸到实际生活。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去教学数学知识,让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从而能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体验数感。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7

  学生上学期已经认识了20以内的数,知道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表示一个十,2个十是20,也知道把1捆和几根合起来表示十几,在此基础上,学生进行100以内数的认识,重点是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难点是理解几十九添上1是几十。

  导入部分,我采用“图图的困惑”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摆23枝铅笔,怎样摆可以让爸爸一眼就看出是23枝?很显然,学生之前已经拥有了100以内数的数数经 验,问题刚一提出来,不少孩子已经举起小手跃跃欲试了。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二十三的组成,我还是组织学生进行了摆小棒的操作活动,在实践操作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总结出 “2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二十三”。

  反思这一环节,我给学生准备的是2捆带10根小棒,联系20以内的认识经验,学生很容易就想到先摆2 捆、再摆3根的摆法,也许我可以考虑进一步加大这一环节的开放性,直接给学生一把小棒,让学生自主地数出10根捆成一捆,这样就可以对20以内数进行一个 简单的复*,也可以为下面的满10根即捆成一捆的操作活动做好铺垫。

  认识二十三以后,我又让学生摆出了二十四和二十九,并让学生结合操作 说一说这两个数的组成。我感觉这一环节的处理不够流畅,可以让学生结合二十三添上一是二十四来进一步推想二十四添上一是——二十五,二十五添上一是——二 十六等等,这样学生对二十几的认识就不是仅停留在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九这三个独立的数上,还可以感受到这些数的顺序。另外,单靠这几个数我们还不足以得 出“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几十几”的总结,不妨再加入五十六、八十五、七十三等更多的数,让学生在较多实例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的概括和总结。

  在学生摆出二十九根小棒后,我进一步提问:二十九再添上一是多少呢?在学生动手操作之前,我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推想,然后再动手将10根捆成一捆,由此得出 “3个十就是三十”。在学生认识三十以后,我引导学生推想:三十九添上一是多少?四十九添上一是多少?五十九添上一是多少?学生回答后,我再辅以课件的动 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二十九和几十的关系,“满十进一”的计数原理也得以逐步明确。“九十九添上一是一百”涉及到一百的认识,我借助课件让学生直观感 受这两个数的关系,并把10捆小棒捆成一大捆,告诉学生这一大捆就是1个百,至此,新的计数单位“百”以大捆小棒的直观印象为学生所直观认知。而在把一大 捆小棒拆成一捆一捆的时候,学生也能直观地理解“十”和“百”的关系。

  课堂练*中,我选择“从八十数到一百,可以怎样数”这样的开放题来 展开数数练*,引导学生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怎么方便就怎么数,并在数樱桃和数香蕉的具体情境中进行具体数数方法的 巩固。在数小球的练*中,我先让学生估一估,然后圈出10个,让学生再次进行估计。显然,有了“十个是多少”的表象支撑,学生第二次估计时更准确了。两次 估计后,学生进行数满十个圈一圈的的活动,以此验证估计的准确性。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8

  在教学本节课中注意做到以下几点,一注重学生数的建立,通过让学生进行估计来建立数感,二是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例题一和例题二的教学都是在学生的动手实践中进行,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初步掌握数100以内数的方法,整节课教师应注意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一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成熟、不完整,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从而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例如35里面有3个十和5个一,这种数的组成反复让学生说。由于现在是非常时期,孩子们只能说给家长听,没办法进行小组合作。

  第四周的教学依然是学生看“名校课堂”,我们一数组八位老师根据“课堂”所讲内容讨论作业的布置,发至家长群里。我们班要求数学作业必须在下午6:00之前发至个人所在的小组。由小组长查看组员上交作业情况,并在小组群汇报。老师进各小组群查看。对于小组长的作业,老师先检查,统一答案后,小组长再检查组员的作业。小组长很细心,相比于前3周,我都是自己批改全班学生的作业,一天到晚地看手机,也做不到小组长那么细致,有的时侯,还不能完成作业的批改。这种分小组批改作业,真正发挥了小组长是老师“左膀右臂”的功能,既助力了老师,各小组组长的组织管理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非常时期,这也不失为教育教学的好方法。

  对于那些个别总是不按时交作业的学生,因为小组长的认真负责,很快这些学生的名单就传到了老师这里,个别通知,个别辅导,就是老师的因材施教了!

  在和学生的交流方面,之前通过微信发给家长孩子的情况,也不知道有没有接收到,但是现在我可以看到哪个家长接受了我的消息并且已经阅读,哪些没有接受到,我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和家长取得联系。这样,每个学生的情况我都可以反馈给每一位家长。孩子们也都能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过去我他们的学*情况。

  通过一周的上课,大家也都渐渐的进入了上课的状态,毕竟没有群体影响,可能自制力方面还是需要家长们的不断督促,所以,我们也会每天和家长进行交流,尽可能的让孩子如同在教室里一样的学*。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9

  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内容,主要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方法的教学。《标准》指出:学生数学学*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本节课采取了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小组交流的学*方式进行教学。具体表现在:

  一、以游戏的形式教学,非常适合低年级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征

  在开始学*新课时,我设计了一个分两大组进行比赛的游戏,激起学生的学*兴趣和竞争意识。两大组派代表上台抽数按游戏规则来放在个位、十位上,再引导学生归纳出比较大小的方法;这样一来既能让学生在玩中学*新知,又能让学生在玩中感悟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在教学新课时,我从学生喜爱的故事入手,小学一年级毕竟年龄小,喜欢听故事,将例题设计改成两个猫咪进行比赛的对话,引出要求解决的问题,调动了学*的兴趣,体现了数学的趣味性。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实际中感受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感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感受到学*数学的乐趣和作用。把数学经验生活化,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数学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三、在学*知识的同时注意思想方法的渗透

  比较大小首先从比较两只猫咪钓鱼开始,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使抽出的概念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从新课的教学过程和做一做中都反映出转化思想的渗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数学的熏陶。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

  一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成熟、不完整,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从而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

  本节课,我和同学们融为一体,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不足的地方:

  一、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中能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但没能激发学生积极地参与学*,并表现在行为上、思维上、情感上的积极参与。没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练*太枯燥,没有接*生活

  练*环节的设计较枯燥,要是在练*设计方面能使练*接*生活或设计成游戏,或者故事,这样就更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兴趣。 总之,今后,我要继续学*新课程、新理念提高教学水*。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0)份(扩展5)

——《亿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菁华3篇)

《亿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

  亿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对大数的认识和学*,怎样根据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和认识规律,并结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设计教学,是这节课的着重研究内容,在设计教学时,我发现,并突出了以下几点:

  1、调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促进知识迁移

  学生在前面所学的100以内的数的认识,1000以内的'数的认识,10000以内的数的认识,以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等知识和经验,都可以在本课的学*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激活学生的相关知识基础促进知识的迁移。

  2、通过情境教学,进一步建立数感

  大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让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与大数的这种联系,我先利用教材,让学生了解我国第五次进行人口普查的数据,并且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见到过的大数,使学生感受大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3、自主探索,解决难点

  本课的难点是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觉得自己有几个方面还不是讲得很到位,特别是有一道题目:把四个0和四个1组成一个只读一个零的数,再组成一个只读二个零的数,再组成一个一个零也不读的数。再讲解这道*题的时候,我以为基本上同学都能掌握,然而在后面的作业情况来看,还是有很多同学完成的不是很好。

《亿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2

  今天领着孩子们学*了《亿以内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认识与读法。

  这节课主要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计数单位,知道亿以内个数的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关系;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会读亿以内的数;进一步建立孩子们的数感。教学重难点是:数的概念的建立以及数感的建立。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根据孩子们已有的基础与经验,我在本节课重点放在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上。

  一、调动已有的经验,促进知识的迁移

  首先我利用课本提供的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情况为素材导入新课,初步让孩子感受万以外的数有多大。孩子们领会的很快,立刻发现“万以内的数最多的是5位数,这些数字有的是7位数,有的是8位数。”这位进入新课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大胆的放手让孩子们自主探究,使他们在学会的同时,学*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二、通过情景教学进一步培养数感

  大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让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与大数的联系,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了解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通过想象感受1亿有多大,帮助他们建立数感。

  三、自主探究,解决难点

  本课的难点是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没有直接给予孩子们答案,而是通过探索、发现、讨论、实践、交流获得。学生们自己进行归纳,总结读法,学得很扎实,印象也很深刻。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也有遗憾。

  1、教具不够充分,学校没有定制大数的计数器。在认识大数和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得进率是多少,我们只能借用手指来数数,感受是10进率的。

  2、第4页的做一做,我不能带领孩子们一起拨珠子数数,还有个别孩子把注意力放在了计数器上,课堂上不时的出现拨珠子的声音。

  3、在读大数时,个别孩子分不清数级,不懂数级的用途,导致万级的数和个级的数分不清楚如何读。

  四、措施:

  在今后的练*中注重学生的读数指导。特别强调:

  1、含有两级数时,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2、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读上个“万”字。如:24967845读作:二千四百九十六万七千八百四十五。

  3、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中间或前面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0。

《亿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3

  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从以下几点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教学。

  我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本上的六张图片,分别是北京、*、四川、河南、新疆、黑龙江等城市的人口数量。先让学生自己读一读。许多学生在读书的时候都感到很困难。然后我说:“同学们想不想很快地读出这些数呢?下面我们就要学*这些大数的认识、大数的读和写。”学生都想知道怎么才能很快读出来,激发了大家的学*兴趣。

  二、预*课本,小组汇报知识点。

  让学生先自学课本第3页5分钟,然后小组交流学到的知识和不懂的问题。把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学和交流中去掌握本节课的知识,打破枯燥的课堂模式,充分发挥的主动性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通过练*,发现问题。

  在学生自学和交流完以后,让学生完成课本第4页中练*,通过练*,巩固和强化学*的知识,并在练*中发现学生掌握不足之处,教师再强调知识点,并强化。

  总之,这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完全可以借助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迁移,所以在教学中我创设了有利于学生自主学*、合作交流的学*情境,引导学生在学生探究活动中掌握新知。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0)份(扩展6)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菁华6篇)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

  《100以内数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一年级下册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了20以内数的认识,且基本上已能数百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旨在让学生在掌握数序的同时,了解数数方法的多样化及如何按规律选择合适的方法数数,这也是以后进一步学*百以内写数、比大小的基础。

  在教学设计时,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学*新知。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本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中介物,它对数学起着指导作用。教材是外在的,教师只有把教材加工成学生可以感受到的,学生的学*过程才变的生动有味。因此,我在教材提供素材的基础上,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扩大了取材的范围,增加了学生熟悉的糖、种子等,为学生提供了更广泛的思考空间,同时让学生估计糖的数量,使学生自觉产生更想知道糖有多少的问题,从而引出课题。

  2.以自主、探究、合作的学*方式,最大限度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的程度。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即使一年级的学生也有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和知识的积累,特别是一百以内数的认识这一内容,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的接触过。因此,我在进行教学时,不是让学生被动地吸取、模仿、记忆和反复练*,而是创设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情境。通过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学*,让学生共同数出100粒种子,让学生认识并感受100有多少。然后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数一百以内的数,并进行猜数游戏。最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有一百以内的数,充分巩固了学生对一百以内数的认识。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中,没有教师生硬的讲解,而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学生真正成了学*的主人,而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同时,学生智慧的火花也在多样化的设计中迸发出夺目的光彩。

  3.力图体现一百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意义,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养成有条有理的*惯。我们教师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善于在教学中挖掘各种素材对学生进行教育。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我在学生学*完后,让学生从自己身边寻找数。例:我们教室有多少张凳子,多少张桌子等。并以奖励的形式正面向学生树立形象,达到教育目的。

  总而言之,本节课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精心设计,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中,学生不光学到了知识,其动手能力、交流合作技巧也得到了发展。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2

  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很重要的认数教学的内容,这个阶段的数概念不仅是学*100以内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认识更大的自然数(万以内的数、大数的认识)的基础,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学生在*时的生活中对100以内的数有着广泛的接触。

  通过课前调查发现孩子们对于数100以内的`数并不陌生。通常的孩子都能数到100,但是在数法上可能并不是很标准,很多孩子*惯了简单的口语式数数把几十几数成几几(如二十一数成二一等)。另外,拐弯处的数数也是一个难点,尤其在59 、69、79、89后面接着是几十,还是有不少孩子需要停顿一下想一想再数下去。

  二、教学中我用四种数数方式进行了数的巩固。

  在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时,我发现数数、理解数的组成、比较数的大小大部分学生掌握不错,不仅会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还会三个三个地数,顺着数倒着数基本没问题。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数到几十九,接下去就不知道该数几十,三个三个的倒着数基本不会。在比较大小方面,学生不仅会比较,更重要的是他们能说出比较的方法,而且这些方法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归纳总结出来的。

  1、是让学生集体从0数到100;

  2、是分组数数,一二组用五个五个数的方法数到100,三四组十个十个的方法数到100;

  3、是分男女同学,女同学数100以内的双数,男同学数100以内的单数。这样,不但巩固了数的顺序,还加深了学生对单双数的概念和记忆。

  4、关于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百分之九十的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达到了要求,而且不仅能会算,还能与老师、同学和家长交流算法。

  三、教学中我还注重提高小组合作学*的有效性。

  课中安排两次小组合作学*。第一次8人小组合作分类、数数,在活动中让学生试着与他人分工、合作。第二次小组合作学*设计综合练*,如果说第一次合作学*是教师安排的话,第二次合作可属于学生自发行为,当学生独自未数清画面数量时,自发产生小组分工、合作的需要,从而再次数数。

  但是本单元的教学仍有不足。

  1、学具小棒没有发挥好他的作用。对学生来说,100以内的数数没有什么困难,所以没有必要让他们借助小棒数,浪费了小棒操作的时间。学具小棒是在学生需要它帮助的时候再试着用。

  2、对100这个新的数概念建立得不深。可让孩子感受一下100在不同物体中所表现出来的整体概念,也可让孩子自己找找生活中的100。

  3、在做练*时,要激发孩子做的兴趣,让他们有动笔的欲。

  4、学生的估测意识和估测能力与标准还有一段距离,另外,在具体的情景中用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也让一部分学生感到很困难。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3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包括数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通过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数出100以内数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知道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同时在理解数位的意义的基础上,能够正确读写100以内的数,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在教学中,我发现数数、理解数的组成、比较数的大小以及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学生掌握比较好,尤其是数数,大部分学生不仅会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还会三个三个地数,顺着数倒着数基本没问题。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数到几十九,接下去就不知道该数几十,三个三个的倒着数基本不会。在比较大小方面,学生不仅会比较,更重要的的他们能说出比较的方法,而且这些方法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归纳总结出来的。关于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百分之九十的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达到了要求,而且不仅能会算,还能与老师、同学和家长交流算法。

  不足之处:学生的估测意识和估测能力与标准还有一段距离,另外,在具体的情景中用“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也让一部分学生感到很困难。

  本次单元测验:100分的有12人,90到99分有35人,80到89分有13人,80分以下16人。考试时间40分钟。从卷面情况看,存在问问题是:一是学生做题态度差,一些学生不检查就吵着要我改,还有些题没做都没发现;二是做题*惯不好,没读清楚题的要求就做;三是还有一些学生速度没达到要求,试卷没在规定的时间完成。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4

  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内容,主要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方法的教学。《标准》指出:学生数学学*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本节课采取了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小组交流的学*方式进行教学。具体表现在:

  一、以游戏的形式教学,非常适合低年级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征

  在开始学*新课时,我设计了一个分两大组进行比赛的游戏,激起学生的学*兴趣和竞争意识。两大组派代表上台抽数按游戏规则来放在个位、十位上,再引导学生归纳出比较大小的方法;这样一来既能让学生在玩中学*新知,又能让学生在玩中感悟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在教学新课时,我从学生喜爱的故事入手,小学一年级毕竟年龄小,喜欢听故事,将例题设计改成两个猫咪进行比赛的对话,引出要求解决的问题,调动了学*的兴趣,体现了数学的趣味性。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实际中感受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感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感受到学*数学的乐趣和作用。把数学经验生活化,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数学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三、在学*知识的同时注意思想方法的渗透

  比较大小首先从比较两只猫咪钓鱼开始,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使抽出的概念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从新课的教学过程和做一做中都反映出转化思想的渗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数学的熏陶。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

  一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成熟、不完整,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从而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

  本节课,我和同学们融为一体,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不足的地方:

  一、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中能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但没能激发学生积极地参与学*,并表现在行为上、思维上、情感上的积极参与。没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练*太枯燥,没有接*生活

  练*环节的设计较枯燥,要是在练*设计方面能使练*接*生活或设计成游戏,或者故事,这样就更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兴趣。总之,今后,我要继续学*新课程、新理念提高教学水*。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5

  我在第一个班教学这个内容时,由于是公开课,担心学生数错,所以我事先为他们准备的每样物品都是100个,可是他们大多数数出的结果却不是100,当时担心时间不够用,只是教育学生要仔细的数数就草草的结束了这部分的教学。在听课领导的指导下,我在这一次教学时做了修改,注重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为数不同的物品的方法是不同的,同一个人数不同的物品方法也不同,所以我为学生们准备了数量在100以上的各种物品或学具,这些丰富的学具本身就刺激了他们,激起了他们求知的欲望,我还增设了交换物品数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更具体的体验,有体验才能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交流才能落到实处。学生在多次的数数活动中能够想出这么多的数数策略是我意想不到的,这使我更坚信他们是无比聪明的。尤其是在检查别人数的过程中,学生们显得更为仔细,并且有自己的主见,会选择更好的方法来数数。数学终究是要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的,所以在活动后我设计了让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人做什么事时是象你这样数数的?”

  这一环节,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会运用自己找出的这些数数策略。新的课程标准在“学数学、用数学”上花了大量的篇幅进行教材的编写,在很多的插图中都渗透了要在生活中学*数学的理念,教材中的插图给我提供了很多灵感,通过这些实际的、多层次的操作和交流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数数能力和数数品质,也使学生体会到了交流的必要性,自主参与意识得到了锻炼。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6

  本节课我采取了活动课形式进行教学,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感知100,感受到数量很多时如何数数。

  本节课全部是孩子自己动手操作,我引导孩子们:

  1、我说9,生:拿出9根小棒,说一说他表示什么?(举手回答)

  2、我说10,生:拿出10根小棒,你该怎么办?

  生1、捆起来,

  生2、看见这样一捆小棒,就知道是10.

  师:一捆小棒表示什么?

  一个十

  3、我说17,生:拿出17根小棒,他表示什么?(同桌互相说)

  1个十和7个一

  4、我说20,生:拿出20根小棒,现在你又该怎么办?他表示什么?(小组内互相说)

  两捆小棒,也就是2个十是20.

  5、我说28…

  …………

  我说89,生:拿出89根小棒(8捆小棒和9根小棒),他表示什么?(同桌互相说,然后汇报)

  8个十和9个一

  我说90,生:在刚才的基础上又拿了一根小棒,然后将这10根小棒捆起来和那8捆小棒合起来是9捆小棒。他表示。。。

  9个十是90.

  99,……

  我说100,生:在刚才的基础上又拿了一根小棒,然后将这10根小棒捆起来和那9捆小棒合起来是10捆小棒(一大捆)。他表示。。。

  10个十是100。

  从1开始让孩子感受100的含义,从而加深对百的理解。以及知道在数较多物体时,可以10个10个数。

  这节课我在让学生捆小棒时采用同桌比赛、男女生比赛,不仅比速度,而且比看谁反应快和理解能力。让孩子眼脑手口并有,边拿边说,促进孩子各方面的发展。

  这节课孩子们非常高兴,下课了,我们班王子涵跑到我跟前说:“老师这节课非常有趣,我非常喜欢。”在一旁的蔡叶萱听到了说:“这节课像手工课一样,特有意思。”我说:“那我们以后经常上这样的课行吗?她们俩个高兴地说行。

  反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孩子们喜欢,他们才能学好,看来数学课的形式不能单单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动手操作,学生看,不能再因害怕有学具而影响教学进程。应该把它还给课堂的主人——学生。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0)份(扩展7)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菁华5篇)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数感。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会用不同的方法数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会根据生活实际选择最合适的数数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玩过串珠游戏吗?出示例7。这里有些珠子,你会穿吗?板书课题

  二、互动新授

  1.教学例7

  出示题目的`要求:有58个珠子,10个穿一串,能穿几串?

  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要想知道能穿几串,该怎样解答?

  (1)画图,圈一圈

  (2)数的组成。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

  验证:1串是10个,5串就是50个,剩下的8个,正好是58个。

  2.想一想:如果是5个珠子穿一串,能穿几串?

  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1.完成第46页的做一做。

  有82块饼干,10块装一袋,可以装满几袋?

  2.完成第47页第1--4题。

  第1题:5个苹果装一袋,装了8袋。如果10个装一袋,可以装几袋?

  第2题:有26个杯子,3个装一盒,8个盒子能装下这个杯子吗?

  第3题:一筒能装12个羽毛球,40个羽毛球能装满几筒?

  第4题: 9 9= 18-6= 10 9= 11-2=

  14-4= 13 5= 15-10= 12-7=

  四、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今天的课堂上,我将例题留给学生小组合作学*,与以往不同是,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再在小组内交流想法,我申入各组,只是指导学生们如何在组内真正发表自己的真实想法。在集体汇报时,我提出请各组认真听小组汇报,如果有问题的不同的意见可以在小组发言结束后提出。就是这个环节,一个小组回答我们把十颗珠子圈一起,圈了五个,还剩八颗放一边,就是穿五串。另一组质疑那八个怎么办,也不能不要了,也穿上,所以是六串。我并不急于指出错误,让同学们充分探讨,正是这样答案不断浮出水面的过程,才让错误理解的同学慢慢明白自己错在何处。我想这才是真正的课堂生成。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2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包括数数、数的组成、数的读写、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

  和比较大小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本单元知识是重点也是难点。通过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数出

  100以内数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知道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

  100以内数的大小,同时在理解数位的意义的基础上,能够正确读写100以内的数,会计算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在教学中,我发现数数、理解数的组成、比较数的大小以及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

  法学生掌握比较好,尤其是数数,大部分学生不仅会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

  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还会三个三个地数,顺着数倒着数基本没问题。根据以往的经验,

  学生数到几十九,接下去就不知道该数几十,三个三个的倒着数基本不会。大多数学生喜欢用圈十法做题。在比较大小方面,

  学生不仅会比较,更重要的的他们能说出比较的方法,而且这些方法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由

  学生归纳总结出来的。关于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百分之九十的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和速度达到了要求,而且不仅能会算,还能与老师、同学和家长交流算法。

  不足之处:在数的读写上,个别学生分不清读数和写数的书写。学生的估测意识和估测能力与标准还有一段距离,另外,在具体的情景中用“多

  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也让一部分学生感到很困难。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3

  学生上学期已经认识了20以内的数,知道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表示一个十,2个十是20,也知道把1捆和几根合起来表示十几,在此基础上,学生进行100以内数的认识,重点是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难点是理解几十九添上1是几十。

  导入部分,我采用“图图的困惑”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摆23枝铅笔,怎样摆可以让爸爸一眼就看出是23枝?很显然,学生之前已经拥有了100以内数的数数经 验,问题刚一提出来,不少孩子已经举起小手跃跃欲试了。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二十三的组成,我还是组织学生进行了摆小棒的操作活动,在实践操作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总结出 “2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二十三”。

  反思这一环节,我给学生准备的是2捆带10根小棒,联系20以内的认识经验,学生很容易就想到先摆2 捆、再摆3根的摆法,也许我可以考虑进一步加大这一环节的开放性,直接给学生一把小棒,让学生自主地数出10根捆成一捆,这样就可以对20以内数进行一个 简单的复*,也可以为下面的满10根即捆成一捆的操作活动做好铺垫。

  认识二十三以后,我又让学生摆出了二十四和二十九,并让学生结合操作 说一说这两个数的组成。我感觉这一环节的处理不够流畅,可以让学生结合二十三添上一是二十四来进一步推想二十四添上一是——二十五,二十五添上一是——二 十六等等,这样学生对二十几的认识就不是仅停留在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九这三个独立的数上,还可以感受到这些数的顺序。另外,单靠这几个数我们还不足以得 出“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几十几”的总结,不妨再加入五十六、八十五、七十三等更多的数,让学生在较多实例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的概括和总结。

  在学生摆出二十九根小棒后,我进一步提问:二十九再添上一是多少呢?在学生动手操作之前,我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推想,然后再动手将10根捆成一捆,由此得出 “3个十就是三十”。在学生认识三十以后,我引导学生推想:三十九添上一是多少?四十九添上一是多少?五十九添上一是多少?学生回答后,我再辅以课件的动 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二十九和几十的关系,“满十进一”的计数原理也得以逐步明确。“九十九添上一是一百”涉及到一百的认识,我借助课件让学生直观感 受这两个数的关系,并把10捆小棒捆成一大捆,告诉学生这一大捆就是1个百,至此,新的计数单位“百”以大捆小棒的直观印象为学生所直观认知。而在把一大 捆小棒拆成一捆一捆的时候,学生也能直观地理解“十”和“百”的关系。

  课堂练*中,我选择“从八十数到一百,可以怎样数”这样的开放题来 展开数数练*,引导学生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怎么方便就怎么数,并在数樱桃和数香蕉的具体情境中进行具体数数方法的 巩固。在数小球的练*中,我先让学生估一估,然后圈出10个,让学生再次进行估计。显然,有了“十个是多少”的表象支撑,学生第二次估计时更准确了。两次 估计后,学生进行数满十个圈一圈的的活动,以此验证估计的准确性。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4

  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很重要的认数教学的内容,不仅是学*100以内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认识更大的自然数的基础。

  学生在*日的生活中对100以内的数有很多的接触。通过课前调查发现通常的孩子都能数到100,但是在数法上不是很标准,很多孩子*惯了简单的口语式数数,把几十几数成几几(如三十四数成三四等)。另外,拐弯处的数数也是一个难点,尤其在几十九后面接着是几十,还是有些孩子不太熟练。

  因此,我精心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整堂课下来,感觉在以下几个方面做的比较好。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我在教材提供素材的基础上,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扩大了取材的范围,准备了书本以外而又是学生熟悉的一些材料:玉米、小棒、花生、回形针、三角形片、瓜子、大米等。为学生提供了更广泛的思考空间,同时让学生估计这些物品的数量,使学生自觉产生更想知道其有多少的问题,从而引出课题。

  2、以自主、探究、合作的学*方式,最大限度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的程度。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即使一年级的学生也有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和知识的积累,特别是一百以内数的认识这一内容,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的接触过。因此,我在进行教学时,不是让学生被动地吸取、模仿、记忆和反复练*,而是创设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情境。通过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学*,让学生共同数出100粒瓜子,让学生认识并感受100有多少。然后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数一百以内的数,并进行猜数游戏。最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有一百以内的数,充分巩固了学生对一百以内数的认识。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中,没有教师生硬的讲解,而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知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3、力图体现一百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意义,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养成有条有理的*惯。我们教师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善于在教学中挖掘各种素材对学生进行教育。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我在学生学*完后,让学生从自己身边寻找数。例:我们教室有多少张凳子,多少张桌子等。

  总之,这节课我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参与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并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5

  《100以内数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一年级下册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了20以内数的认识,且基本上已能数百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旨在让学生在掌握数序的同时,了解数数方法的多样化及如何按规律选择合适的方法数数,这也是以后进一步学*百以内写数、比大小的基础。

  在教学设计时,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学*新知。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本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中介物,它对数学起着指导作用。教材是外在的,教师只有把教材加工成学生可以感受到的,学生的学*过程才变的生动有味。因此,我在教材提供素材的基础上,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扩大了取材的范围,增加了学生熟悉的糖、种子等,为学生提供了更广泛的思考空间,同时让学生估计糖的数量,使学生自觉产生更想知道糖有多少的问题,从而引出课题。

  2、以自主、探究、合作的学*方式,最大限度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的程度。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即使一年级的学生也有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和知识的积累,特别是一百以内数的认识这一内容,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的接触过。因此,我在进行教学时,不是让学生被动地吸取、模仿、记忆和反复练*,而是创设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情境。通过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学*,让学生共同数出100粒种子,让学生认识并感受100有多少。然后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数一百以内的数,并进行猜数游戏。最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有一百以内的数,充分巩固了学生对一百以内数的认识。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中,没有教师生硬的讲解,而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学生真正成了学*的主人,而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同时,学生智慧的火花也在多样化的设计中迸发出夺目的光彩。

  3、力图体现一百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意义,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养成有条有理的*惯。我们教师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善于在教学中挖掘各种素材对学生进行教育。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我在学生学*完后,让学生从自己身边寻找数。例:我们教室有多少张凳子,多少张桌子等。并以奖励的形式正面向学生树立形象,达到教育目的。

  总而言之,本节课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精心设计,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中,学生不光学到了知识,其动手能力、交流合作技巧也得到了发展。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0)份(扩展8)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菁选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在认识了千以内的数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虽然有了一定的数数、读写数以及知道怎么样分析一个千以内数组成的知识和经验,但一万、包括比一千大比一万小的数的概念其实对于学生来说还是陌生的,所以在掌握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为了突破这个重点和难点,我设计了一些教学情景,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欲望和发展学生的数感,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现反思如下:

  一、亲历探索过程,感受乐趣。

  在引出万的概念时,我自己动手制作了一些挂图,从一个一个的到一条小方块,从十条小方块到一面小方块,从十面到一个大立体的`方块,让学生逐渐理解感知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1000,10个一千是一万,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展现学生的思维方法。

  二、从具体到抽象,逐步发展数感。

  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抽象思维离不开形象的支撑,在数的概念的掌握中更需要实物做引导,所以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数小方块,让学生体会到十进制关系的变化,这是体验的最形象阶段,然后利用计数器的半抽象性,让学生在计数器上一个一个、十个十个、一百一百、一千一千地数,体会数的转换,直至感知一万的大小,这样也就很顺利地建立起了数位概念,让他们自己来排列数位顺序表就水到渠成。抽象的概念建立之后还需有表象的强化和巩固,所以在计数器上得出一万后,我又设计了一个猜一猜、想一想的教学情景,比如,我拿出一页我自己写的论文,让学生猜一猜,“老师在这页上一共打了多少个字?”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有的猜500,老师告诉他“你少得太多了”,有的猜1200,就说“你猜得多了一点”,最后告诉他们这里有1000个字,然后再请他们想像一万字有这样的几页,为什么?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认识到这样打印的纸需要10张,接着我又给他们提供一些实物,让他们想像比划一万张纸有多厚,一万粒米有多少,一万米有多长等,不但突破了难点,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建构的学*态度。在接下去的数读写的教学中,不仅出示方块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数出一共有几个方块,然后计数器把数拨出来,再尝试读写这个数,充分体现了图、形、数的紧密结合,为学生形成数的概念、了解数的组成打下扎实的基础。数万以内的数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数字大了,特别进1之后满十的情况一直以来是学生学*中的一个难点,所以也有必要借助具体形象的支撑,在教学中我利用计数器,每当在关键的地方就让学生思考再加一颗珠,会有什么变化,接下去应该是一个什么数,为什么?难点也就迎刃而解。

  三、从生活中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在本节课中,我以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展示一幅学校课间操活动的画面,让学生了解想像学校学生的人数,课中让学生读一读老师收集的几个现实生活中的信息,如电影院里的座位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等,激起学生对现实世界的关注和热爱,体会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可以用万以内的大数表达事物和交流信息,不但培养了数感,也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增强学*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品尝求知的愉悦。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2

  万以内数的认识的重点是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初步理解万以内数的实际含义,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

  我认为难点有三:

  一、在数数的过程中,接*整十、整百、整千的拐弯处的数如何数。

  二、学生在体会多位数中的数位意义以及相邻数位之间的10进关系。

  三、如何读写中间、末尾有“0”的数。

  针对以上教学难点,我们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深入研究了教材,进行了预设,估计了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但是在数数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仍然还出现了错误,尤其是个位是9的,接*整百、整千的拐弯处,学生还很容易数错。例如,从一百七十八一个一个地数,数到一百九十六。有的学生数完一百八十九,没数一百九十就直接数二百了。根据学生出现的这些问题,我们利用计数器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动手在计数器上拨珠,先在计数器上拨上一百七十八,然后一边数,一边拨珠,一百七十九,再拨一个珠,一百八十,一百八十一,就这样一边数,一边拨,一边数数。在练*课上又设计了多个拐弯处的数数题进行练*,如二百九十四数到三百零七、数出一千七百九十五后面的六个数,从九百九十起,第六个数是几等等,不同的练*,帮助学生克服了思维障碍,能够正确的.数数。在利用计数器数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拨珠,不仅巩固了数数,还对多位数中的数位意义以及相邻数位之间的10进关系,有了较深刻的理解。

  在读写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时候,学生容易出现不用“0”占位的错误。例如三千零三写作:303、三千五百写作:350、三千三百写作:330等问题,学生之所以出现这类问题分析原因还是由于对数位的理解不够透彻,重点指导在读数写数时先分析这是一个几位数,然后在读数写数,读写后数一数数位,这样就不会出现缺少数位了,就知道没有数的数位要用0来占位。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3

  这一节课,以复*万以内数的知识,即复*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比较大小、排序等多块内容为主体。因为这块内容较多,因此整节课上下来有点杂!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万以内较大的数的认识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很多学生在学*的时候都存在困难。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关键在于让学生多数数,还有认识并且牢记数位顺序表。学生在数数的时候要攻克很多难关,例如相邻数位间的满十进一、中间或末尾有0时的读法和写法、比较大小和排序等。除此之外,学生的数感也能够有很大的提高。因此,我将本节课的重点放在数位顺序表的教学、中间或末尾有0时的读法和写法、还有数数这三块内容上。通过不同形式的变式练*、操作计数器和巧设问题等方式突破重点和难点。

  这节课在教学上还存在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

  1.对于数位、位数和计数单位三个知识的区别,在课堂上没有讲清楚。数位式没一个数字在数位表中所占的位置。位数是指一个自然数中含有数位的个数。而计数单位是每一个数位所对应的'单位。我想在教学中,我可以用4177这个自然数引出三个问题(1)请问这个数的最高位是什么位?(2)两个7的意思一样吗?(3)请问这是一个几位数?让学生能对这三个知识点有个明确的认识。

  2.根据老师提供的信息记录其它彩电的价格。这一题我选择让学生听着信息写出四位数,从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有一个问题,什么时候引出数位顺序表,让学生先尝试,在用数位顺序表写数,还是直接由我教他们这个方法。虽然我上课的时候学生没法呈现利用数位表来写数这个方法,但我仍然觉得还是让学生先尝试比较好。如果学生错误较多我在出示这种方法,让学生自己选择好的方法。

  3、语言不够精炼、内容多且杂。可能我想来个满堂灌,因此思路不是很清晰,我想,这是我需要改进的地方。该删掉的地方还是要删掉,正如一位老师所说:“或许有失也有得吧!”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4

  “万以内数的认识”既是学*多位数读、写的基础,也是学*万以内数计算的基础,如果学生对万以内数的概念不清,读写数不熟练,将直接影响对万以内数的计算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时,教师借助直观感受,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如:数方块、拨计数器、圈圈画画。关注知识的前后联系,对于与旧知识联系紧密的新知识,采用“以类比促迁移”的教学策略,把新知识纳入旧知识,实现新知识的同化,以促进学生的认知建构。既使学生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又培养了学生的'类比迁移能力。如:从十个一是十,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类推到十个一千是一万。

  教师还联系生活实例,拓展认数活动,增强学生学*的兴趣。教学“万以内数的读写法”,教师注意捕捉与本节课知识有关的生活现象,搜集学生生活中的实例,拉*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参与认数活动。如,在学生初步学会“一千一千地数”之后,让学生从亲身经历的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这有利于丰富学生对百、千、万为单位的数的感知和体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感。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5

  本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分两步进行。首先,让学生观察图上有多少个小木块。让学生一千一千地数,理解10个一千是一万,从而认识计数单位“万”。另外,请学生利用计算器一千一千地数,从一千数到一万,由学生单独操后再组织交流。

  要让学生对万以内数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教师就要提供和创建更多的现实情境,让学生感受到一万的大小,和万以内数的特征。如一万个小正方体、一万粒大米等。并让学生交流生活中遇到的万以内数的情境。让学生切实体验到万以内数的特征,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

  教学万一内数的读、写,首先复*数位的顺序,万以内数的组成及四位数、三位数的读写,组织学生讨论“万以内数我们是怎么读的?怎么写的?”让学生在读数、写数的'过程中悟出方法:“从高位读起,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然后,在计数器上拨出中间、末尾有零的四位数提问:“这些四位数和前面的有什么不同?”请学生读以读、写以写,小组内互相交流、评议。最后,组织学生讨论“有零的万以内数怎么读?怎么写?”引导学生总结。然后对照小精灵聪聪的话体验成功。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6

  反思一:亲历探索过程,感受数学乐趣。

  教学片断一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简单地交给学生“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过于生硬和说教,学生很难掌握个、十、百、千、万之间的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有一种强烈的需求——总想自己是发现者、探索者。他们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学*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授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新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学生是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在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实践的活动过程,注重问题的探索性,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索知识。教学片断二,学生在数五角星的过程中,逐渐理解10个10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展现学生的思维方法。

  反思二:小组合作有效性。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在几乎所有的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讨论式的合作学*。但是多数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四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轻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刻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怎么怎么看”。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小组合作学*留于形式,并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而教学片断二真正体现了学生的合作需要,通过四人合作得到10个一百是一千,十个小组合作得到10个一千是一万,在课堂上真正发挥了作用。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7

  教学完《认识万以内的数》这一单元的内容,至此对这一单元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以便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改进教学。

  《认识万以内的数》这一单元包括了如下几节教学内容:《千以内的数的认识》、《千以内的数的读写》、《用算盘表示千以内的数》、《万以内数的`认识和读写》、《中间有0的四位数的组成和读写》、《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简单的*似数》。

  这一单元主要是培养学生对较大的数的数感,知道一个数的组成,能正确进行数数。同时引导学生在计数器和算盘上表示数,培养学生在学*活动中动手操作以及勤于动脑思考的能力。

  本单元的学*,我认为同学们学得较好的是数的组成,同学们学得差一些的是数的读作方法以及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这两个知识点有困难的同学要多一些。在算盘上表示数同学们都明白一个上珠子表示5,一个下珠子表示1,但在实际表示数的时候,很多同学就容易粗心把一颗上珠也当作“1”。这个易错的知识点要多向同学们强调。

  《简单的*似值》这节内容还不要求同学们掌握“四舍五入”法教学这节内容时可以适当的提及,帮助学生对一些较大的数、自己不太确定的数进行判断,以确保学生所求*似值的准确性。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真仔细观察能力以及教育学生改正动手操作学*时的粗心的毛病。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8

  【教材分析】:

  教材先通过学生熟悉的背景材料向学生介绍南京长江大桥,从而引出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材根据儿童已有的经验、心理发展规律按从易到难螺旋上升的编排原则,创设了一幅幅现实的、有数学意义的画面,它不仅是进行大数计算的基础,而且对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法,是学*万以上数的读写法的基础,从例题看,例4提供和创设更多的现实情境,让学生感受一万的大小和万以内数的特征。例5先出示小木块的直观图片,请学生观察,说一说图上有多少个小木块,是怎么发现的。然后试着在计数器上画一画(拨一拨),再读一读、写一写、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是怎么读的,怎么写的,最后填一填数的组成。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多种多样的学*活动:估一估、数一数、想一想、认一认、说一说、拿一拿、比一比等,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认识形成数的表象,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同时,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活动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建立自信心,养成正确的学*态度,良好的学**惯。

  【设计意图】:

  本节课从教材编排上看,让学生认识千、万,知道万位,而且懂得对于较大的数,可以用一百一百或一千一千地数,它不仅是进行大数计算的基础,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从而有利于今后,用更大的计数单位数更大的数打下基础。为了学生更好地学*,在教学设计上我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联系生活中学数学,与“数”交朋友

  数学来源于生活,就要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经常遇到很多有关大数的知识,虽然这些概念往往是非正规的、不系统的、模糊的、但都为他们的学*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因而从会场的人数到感知一千、一万粒黄豆,一千一万粒小正方体,最后延伸到楼房的高度、鹭江的宽度、大桥的长度以及山峰的高度。整节课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注重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大数的必要性,与“数”交朋友。

  二、在联系对比活动中想象感知,培养学生的数感

  新理念下数概念的形成除了数值、位值、计数单位外,更着重学生在联系生活的同时,感受数的'大小,重在数感的培养。学生对于数的认识仅仅是建立数感的第一步,还必须让学生在具体的数量对比中进一步建立数感。因此通过对比的思维活动让学生正确建立相应的数感是极其重要的教学手段。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既有利于学生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数感在比较中得到发展。如一百人与会场的人数、一千粒与一万粒、一千页与一万页、百米与千米等等让学生不断地在数概念的形成中认识、体验、感受数的大小,通过比对、想象、感知、体会到数的大小,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三、重视在实践的感知体验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智慧来自动作发端。”儿童的认知规律正是“从直观的动作思维到具体的形象思维,最后达到抽象的逻辑思维”的。可以说,动手操作是儿童认识客观事物的基础和起点,低年级学生主要通过对实物和具体学具的感知和操作来获得数感。皮亚杰说,活动是儿童发展的杠杆。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体会到“数”就在身边,感受到“数”的趣味和作用,对数产生亲切感。整节课采取“动”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时,眼、耳、口、手相结合,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学*,帮助学生正确、全面、深刻地感知数、认识数。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初步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认识”万位”及其位值,能说出万以内各数位的名称及相邻数位之间的进率。

  2. 经历估一估、数一数、想一想、认一认、说一说、拿一拿、比一比等数学实践活动,体验感受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数感。

  3、进一步学*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经历与他人交流活动,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万”的认识与数感的培养及接*整千、整万的数的数数。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豆子、计数器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问

  〈引导学生从身边情景,谈感受、估人数、提问题,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我今天来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

  师:那你们来估一估今天会场上的有多少位老师?

  师:刚才大家估的数都比一千怎么样呢?

  师: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比一千大的数。

  [评析:数学是生活的数学,学生学*的数学素材就在身边,教师巧妙的利用会场上听课教师的人数这一资源引导学生展开“猜”数的活动而引入新课的学*,自然有效。]

  二、合作探究,认识新知

  (一) 估豆子活动,认识一万

  1、先估测后参与感知一千粒豆子所占的空间。

  师:孩子们,在每个组的桌面上有这样的一袋的豆子,看这是一粒,(师拿出一小袋豆子)那么这有几粒?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师又拿出一袋稍大些的豆子)在每个小组的桌面上都有这样的一袋豆子,你估一估这里有多少粒?

  [师引导学生先观察后估]

  师:你们想知道这里有多少粒吗?告诉大家有一百粒。刚才谁猜对了?估得真准。(拿出一大袋豆子)现在谁来估一估这一大袋又会有多少粒豆子呢?(很多学生举手)

  师:有没不同意见?(没人举手)看来大家都是这么认为的?我们估得到底对不对呢?下面就来验证一下,请九个小组的小组长带上一百粒的豆子上台倒入杯中。看,我这里有一百粒的豆子,将它倒入杯中,现在杯中有多少?(小组长继续倒)大家一起数,二百、三百……一千。

  师:杯子里现在有一千粒的豆子,我将它倒入袋子里,看来大家都估对了。孩子们,回忆一下,我们刚才是怎么数出一千粒豆子的,是一十一十地数还是怎么数?

  生:一百一百地数

  (板书: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

  [评析:千以内数的数值以及相邻数位间的进率是学生的旧知,也是学生拓展认识万以内数的认知基础,对于学生的认知背景教师不是采用简单的抽象提问导出,而是引导学生在经历参与估不同的豆子数以及数豆子的实践活动中自然引出旧知,既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又有效的为下一个数学活动提供感知的基础。]

  2、感知一万粒豆子

  (1)结合包装的豆子,经历数数活动认识“一千一千”数的方法,感受用“一千一千”数大数的必要性。

  师:我将这一千粒一袋的豆子放入这大罐子中,如果每组都放进来会有多少呢?我们一起数一数。(师穿梭于各组之中,小组长陆续将袋子放入罐子里。)

  师:孩子们,刚才老师走了一圈,现在罐子里有多少粒豆子?

  师:你们是怎么数的?

  师:一千一千地数,大家都会数了吗?

  师:看,这是什么?

  师:我们一起来一千一千地数数到一万。

  (电脑逐个出示数射线:

  1000

  0 一千 二千三千四千 五千 六千 七千 八千 九千 一万

  师:刚才我们一千一千地数,数出了几个一千? 10个一千是多少?

  (板书: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评析:让学生在实际的数豆子活动中感受到对于比一千大的数还可以用一千、一千的数的方法进行数数,并通过数豆子使学生初步感知到一万的大小,从而有利于学生已有对千以内数的拓展认识。]

  (2)、进行一千到一万以及一万到一千的数数,感知“万”的数数活动。

  a、“一千一千”的顺数与倒数

  师:看来大家一千一千地顺数到一万一点困难都没有,那谁会从一万一千一千地倒数回一千吗?(生数)你们都想数一数吗?好,请同桌的两位同学互相数,从一千开始一千一千地数到一万,再从一万开始一千一千地倒数回一千。

  (活动后生互评)

  b、穿插“一百一百”的数,重点解决几千九百满十进一到整千的难点问题。

  师:看来一千一千地数是难不倒大家了,如果老师这有更大的数,但它不是整千数你还会一千一千地数吗?

  师:一百一百地数你们会吗?我们试试,从一千起,一百一百地数到二千,谁会?

  师:他数对了吗?谁会从一千五百开始,一百一百地数到二千五百?

  师:他数得怎么样?

  师:我发现刚才大家都不约而同地一起数起来,可见,这样的数数都难不倒大家,想不想来点挑战的?看,我带来了什么?

  师:在计数器上有哪些我们以前认识的新朋友呢?

  师:我要在计数器上拨珠了,仔细看,这是什么数?

  师:你能从九千五百起一百一百地数到一万吗?(师边演示生边数)

  师:九千九百后会是多少呢?看,九千九百再加一个百就怎样?

  师:这个一该向哪一位进?千位进一后又会有什么变化?

  师:那这时该向哪一位进?

  师:这个万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朋友。

  (板书:万以内数)

  【评析:从几千九百满十进一到整千乃至于整万的数数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师采用多种形式的数数活动予以重点解决,是有效的而又必须的;利用计数器的辅助手段既有利于学生对于“万”这一新的数位的认识,而又在形象的从几千九百满十进一到整千乃至于整万的数数认知过程掌握了万以内相邻数位的进率。】

  (3)结合具体事物让学生参与拿指定数量豆子的活动,引导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组成与分解。

  师:孩子们,看来一百一百地数从九千数到一万这里还有一个连续进位的过程,你们都会吗?

  师:孩子们,在生活中还有一些大数它既不是整千数也不是几千几百的数你会认识它吗?我

  们试试,在讲台上,我准备了10袋一千的豆子,10袋一百的豆子,10袋十粒的豆子和一些零散的豆子,我说一个数请一位同学来上台拿豆子,拿出多少呢?谁会?(板书:四千三百二十一)

  师:下面的的同学当小裁判,对的用掌声给他鼓励,有问题的请举手,明白了吗?好,我们开始,(生拿出4个大袋,3个中袋,2个小袋和1粒豆子)你说说你是怎么拿的?

  师:他拿对了吗?(对了) 我这还有一个数,它可特别了,它会是谁呢?

  (板书:九千九百九十九)

  师:你会拿吗?你打算怎么拿?

  师:她拿对了吗?

  师:哦,你有什么好方法?

  【评析:学生能否对于数进行正确的组成与分解,是数概念是否建立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教学中教师不是简单的采用问答式的抽象提问,而是设计让学生在具体的拿豆子活动中进行检验,既有利于让学生理解掌握万以内数的组成与分解,无疑将有效培养学生的数感。】

  (4)引导进行感知抽象活动,结合数轴让学生在初步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自主表达整千数的大小关系

  师:现在我请大家观察屏幕上的数射线,你发现了什么?

  师:我在这条数射线上看到一个数六千,你看到哪一个数?

  师:它在六千的哪一边?

  师:真好,你都能想到它们的大小关系了,你们还能看到什么数?

  师:太好了,你能用不同的角度来看它们的关系。孩子们,接着我请你们闭上小眼睛,将这条数射线记在脑海中,睁开眼睛。你还能看见它吗?(电脑上的数射线消失)

  师:现在你能想到什么数?

  (生各抒己见)

  【评析:数概念建立的另一个指标是能否理解掌握相应的数大小的关系与比较,教师设计让学生在数射线上认识万以内整千数,并让学生对整千数之间的方向、位置、大小及简单的关系进行表述认知,有助于学生从对万以内数的形象感知向抽象认识进行过渡。】

  (二)、体验感知“一万”

  (1)感知“一万”字

  师:在我手上是一张的报纸,估估看,这样一面有多少个字

  师:想知道吗?怎么办?

  师:你想怎么分呢?

  师:好,看我先把它对折,对折,再对折,现在,有谁知道有几个字?

  师:想知道吗?看,这样的一面,我数了数大约是一千字,这样(二千)(师慢慢张开报纸)多少?

  师:这样的一面报纸大约有八千个字。

  (2)感知“一万”粒

  师:这有一个大正方体,它由多少个小正方体拼成?

  师:有两个大正方体,会有几个小正方体拼成?

  师:5个呢?(五千)一万个小正方体可以拼成几个大正方体?

  【评析:结合实际事物采用估测与比对的方法,既有利于丰富学生对万以内数的感知,而又适时渗透合理估算的数学活动经验。】

  三、联系实际,发展数感

  (1)展示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图片,感知大数,培养数感。

  师:孩子们,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电脑出示东方明珠)这是哪儿?去过吗?

  师:它有多高?

  师:是吗?(电脑出示)四百六十八米,他的知识面挺丰富的。四百六十八米有多高呢?我们的教学楼有多高?(大约20米)也就是大约23幢教学楼那么高。(生“哇”声一片)

  师:这没什么,还没有一千米呢,我带你们去看一座桥(电脑出示南浦大桥)这是哪里?

  师:太著名了,它有多长?你总算举手,你说说

  师:你去过吗?有什么感受?

  师:他用了两个很字来形容,如果我把南浦大桥立起来有多高?

  师:有这么高的地方吗?

  师:(电脑出示)你知道它有多长吗?

  师:刚才那个同学说有多长?看(电脑出示)八千八百四十四米有多高?

  师:你说得太好了,就这样大家想象一下有多高。

  [评析:结合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进行比对想象活动,有利于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数感]

  (2)回归课堂升华认识

  师:今天同学们上完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最后,请大家回过头来看一下,我们今天的会场大约有多少人?

  师:今天这个会场坐满了,大约可以坐六千人,现在你们有所了解了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万以内的数。

  (板书:认识)

  四、深化拓展

  数字游戏(作业)

  以一万元人民币的不同拿法,让学生感知万以内数的大小,深化理解万以内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培养学生学*数学的情感。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9

  教学内容:

  课本第73—74页,“做一做”1、2。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

  2、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单位进一步理解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3、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数的组成,掌握数位顺序表。

  教学重、难点:

  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会数万以内的数,掌握数位顺序表。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计数器,一个数位顺序表格(空的)。

  教学过程:

  一、 准备练*。

  1、 观察下列两组数,先回答是怎么数的,再接着数出后面的5个数来。

  27、37、47、57、( ) ( ) ( ) ( ) ( )

  110 、210、310、410、( ) ( ) ( ) ( ) ( )

  2、读出下面的数。

  375 309 420 200

  谁能说说读数时要从哪位读起?怎样读?

  3、想一想,999是几位数?再添1是多少?它是几位数?

  [设计意图]通过准备练*复*旧知,为学生迁移性的学*新知做好准备。

  二、 讲授新课

  师:同学们,昨天老师让你们调查了芜湖长江大桥的公路桥和铁路桥的长度,下面请你们来汇报一下调查的结果。

  学生汇报调查的数据,教师板书,并让全班同学认读。接着老师问同学们,有谁知 道南京长江大桥的公路桥和铁路桥的长度呢?

  1、出示南京长江大桥的图。

  (1)请学生说一说对南京长江大桥的'认识。

  教师补充说明,南京长江大桥是我国在长江上最早建立的公路、铁路两用桥。

  (2)请学生认读公路桥、铁路桥的长度。

  2、板书:万以内数的认识。齐读

  3、教学例4。

  (1)观察例4中的立方体。

  数一数:一个大立方体中有多少个小立方体?

  (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数的。)

  (2)一个大立方体中有1000个小立方体,这儿有10个大立方体,共有多少个立方体呢?

  根据学生所说,师生共同数一数。(一千一千地数。)

  (3)小结并板书。

  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万”也是一个计数单位,它和千是相邻的计数单位,千位在左起第四位,万位在左起第五位。

  ① 请学生指出计数器上的千位、万位。

  ② 教师拨一千,学生数一千,直到拨10个一千,学生数一万。

  4、教学列5。

  (1)教师拨出2356,请学生认出读。

  根据学生认读板书:读作:三千三百五十六。

  如何写出这个数?请一名学生板书。(写作:2356。)

  (2)师:这个数是由( )个千,( )个百,(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3)有关这个数你还知道什么?

  (多请几名学生说,学生可能说出它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数位……。)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探究,掌握数位的顺序,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5、课堂练*。

  (1)课本第75页的“做一做”第1题。

  先写出各数,再读一读,最后说出这些数的组成。

  (2)用计数器数数,一个一个地数。

  ①从994—1000;②从9995—10000。(男、女生分组数数,每组数一题。)

  6、数位顺序表。

  (1)说一说到目前为止,你已学过哪些计数单位?哪些数位?

  (2)你通从左往左分别说出它们的顺序吗?

  (3)教师拿出数位顺序表格问:有谁会填出这张表?

  (教师请一名学生填写,其他学生在本子上自己制作。)

  (4)记这个表格。(同桌互说。)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学*,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和组成,同时培养学生的推理、分析能力和知识的迁移的能力。

  三、巩固练*

  同桌互相拨数、认读,并将认读的数写在本子上。

  四、课堂小结说一说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学会归纳整理自己的知识体系。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10000这样的较大数在生活中普遍存在,学会认、读、写较大数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但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通过实际教学和反思,我认为本课的教学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读写结合,正向迁移

  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之前,学生已经学会一个一个、一十一十、一百一百地数数,认识了个、十、百、千的数位名称、顺序,也知道其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因此,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用旧知识同化新知识,在正确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前提下,读写结合,实现知识的正向迁移。

  教材中的情境图给出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长4589米,铁路桥长6772米,让学生读一读,说说是怎么读的。这时老师因势利导提出:请你在计数器上拨出4589,说说是怎么拨的。

  学生回答后,师生一起总结出:读数的时候要从高位读起,千位上是4就读四千,百位上是5就读五百,十位上是8就读八十,个位上是9就读九。接着,老师提问:这个数是怎样组成的?学生对照计数器理解了4589是由4个千、5个百、8个十和9个一组成的。这时,抓住时机让学生试着写一写这个数,指名学生板演,并说明:从高位写起,千位上写4,百位上写5,十位上写8,个位上写9。

  之后,及时安排巩固练*,如老师在计数器上拨一个数,学生把这个数的读法、写法写在纸上,写完后说说它的组成,同桌互相交流、订正。

  二、逐步抽象,突破难点

  让学生经历从具体事物(小立方体)半具体半抽象的事物(计数器)抽象出数这个逐步提升的过程,有效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

  例4给出一些小立方体,先让学生初步估计一下大概有多少,教师再利用课件带着学生数小立方体验证估计数。先是一个一个地数,一十一十地数,一百一百地数,然后问学生,像4589这样大的数,想一想还可以怎样来数?(学生意识到可以一千一千地数。)

  教师用计数器演示,让学生边拨珠边数数。先拨出一千,顺序数到九千时,问学生:九千后再添一个千是多少?怎么拨?学生有了满十进一的经验,就会类推出数到九千时,再加一千的拨珠方法。计数器的演示,有利于学生理解10个一千是一万,一万是由10个一千组成,加深对新计数单位万的认识,比较形象直观地建立起万位概念。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数位及其顺序,教师可以这样提问:最大的四位数是几?(9999)数中每个9所表示的意义相同吗?然后追问:如果这个数再加上1是几?学生回答后,让他们在计数器上拨珠,通过连续进位的操作,充分感受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在复*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旧知的基础上,巩固10个一千是一万,一万是由10个一千组成的新知。

  例5可以根据提示语作为读、写、计数器拨珠的综合练*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订正。

  用问题说说我们学过的数位有哪些?你能按顺序给它们排一排吗?指导学生补充完成数位顺序表后,让学生在数位表上用自制数字卡片摆出老师或同学说的数,进行巩固练*。

  三、适当拓展,培养数感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万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数概念的又一次扩充。但由于10000这个数较大,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补充一些学*素材,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中找大数,通过具体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如,用1万有多少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还可以通过课件演示、观察实物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素材。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0

  万以内数的认识既是学*多位数读、写法的基础,也是学*万以内数算的基础,如果学生对万以内数的概念不清,读写数不熟练,将直接影响对万以内数的计算的理解和掌握。为了使学生切实理解和掌握万以内数的概念,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注意下面三个问题。

  一、借助直观,加强指导,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

  小学生数学概念、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形成都是借助操作活动,通过对感性材料的观察、比较、分析而获取的。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我借助直观,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例如,教学“万以内的数和万以内的数的顺序”,我结合计数器的演示,让学生边拨珠边数数,先拨上一千,当数到九千时,要问学生:“九千后再添一个千是多少?该怎么拨?学生已知道百位有10个珠,10个百是一千,去掉百位上的10个珠,要向千位进1,依次类推数到九千时,学生就自然知道怎样拨珠。这样通过计数器的演示,有利于使学生了解“相邻计数单位之间十进关系”,比较形象直观地建立数位的概念。

  又如,教学读写法时,先在计数器上拨上一个三位数,并说出这个数的组成,然后指导学生对着计数器的数位写出这个数。再在千位上拨上3,该怎样读与写?对照计数器上的数和下面的***数字写成的数读出这个数。在教学完读写法后,引导学生小结并比较与三位数的读写的联系与区别。这样在教学中渗透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能力。

  二、利用已有经验,进行迁移学*,促进学生认知建构

  小学数学中,有许多知识前后联系紧密,对于与旧知识联系紧密的新知识,可以启发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推导出来。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之前,学生已经学会了一个一个、十个十个地数数,已经认识了“个、十、百”的数位名称、顺序、位值,也知道其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因此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采用“以类比促迁移”的教学策略,把新知识纳入旧知识,实现新知识的同化,以促进学生认知建构。结合计数器从一百数到一千告诉学生可用一、十、百、千这些计数单位来数数,并提问:“十个一是多少?”、“十个十是多少?”、“十个百是多少?”让学生弄清“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又如,教学“四位数的读法”例题时,由于学生已经学会了三位数的读法,可以让学生结合计数器,拨上一个数后,先说出它的组成,然后试着读数,对于中间有一个或两个0的数,末尾有一个或几个0的数,应该怎样读,可让学生讨论后,教师再引导,最后启发学生总结读万以内数的法则。这样让学生通过类比推理,由此及彼地获得新知,既使学生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又培养了学生的类比迁移能力。

  三、联系生活实例,拓展认数活动,增强学生学*的兴趣

  数学教学要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这是数学教学的新理念之一。教学“万以内数的读写法”,我注意捕捉与本课知识有关的生活现象,搜集学生生活中的实例,拉*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参与认数活动。如在学生初步学会“一千一千地数”之后,让学生从亲身经历的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有利于丰富学生对百、千、万为单位的数的感知和体验,有利于发展学生。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1

  “万以内数的认识”一课的教学目标是:

  ①让学生在数一数活动中,经历数数的过程,认识计数单位“千”,体会数的意义,体验计数的作用;

  ②认识1000以内的数,能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知道10个一百是一千,感知1000以内数的组成,会读写1000以内各数;

  ③在合作交流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这节课教学中,我为学生准备了许多的小棒。通过让他们来数一数这些小棒的数量,使学生感受1000以内数,培养他们的数感。第一次数的活动,学生很盲目,只是根据兴趣来选择数的方法,结果有的小组以失败而告终,但这一次失败,却能使他们获得难得的体验,即数1000这样大的数,用一百一百地数的方法要合适一些,这样,就能很好地突出数较大的数要以群计数的数学思想方法。

  第二次数的.活动,学生目的明确,毫无疑问地都会选择一百一百地数的方法,结果每个小组都能取得成功。这一次成功,使学生的感悟变得更深刻,他们会归纳出:关于数数,我们的新发现是:1000这个数比100这个数要大得多,数1000这样大的数,用一百一百地数的方法要合适一些;数10以内的数,要一个一个地数;数100以内的数,要一十一十地数;数1000以内的数,要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不失时宜地认识了计数单位“千”,进而发现“十”“百”“千”等相邻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在几乎所有的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讨论式的合作学*。但是多数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四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轻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刻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怎么怎么看”。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小组合作学*流于形式,并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而本节课的活动真正体现了学生的合作需要,通过四人合作得到10个一百是一千,十个小组合作得到10个一千是一万,在课堂上真正发挥了作用。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2

  亲历探索过程,感受数学乐趣。教学片断一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简单地交给学生“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过于生硬和说教,学生很难掌握个、十、百、千、万之间的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有一种强烈的需求——总想自己是发现者、探索者。他们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学*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授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新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学生是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在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实践的活动过程,注重问题的探索性,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索知识。让学生逐渐理解10个10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展现学生的思维方法。

  这节课总体上的效果还可以,层次清晰,从复*百数、千数,逐步过渡到学*的新知识——万的认识以及万以内数的组成和读数方法。通过学生已有的千以内数的知识迁移到万以内数的认识上,学生学*的较为轻松,学*效果也很好。在这节课上,通过直观的数数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百、千,万并掌握数数方法,掌握10个一千是一万使学生对于万有了一个较为形象和深刻的印象,构建万的概念十分的`到位。在上课的过程中,两次运用了表象操作,使学生对于万数和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表掌握的更为巩固,有效训练学生的表象操作能力。

  整节课的课堂气氛较为活跃,学生发言积极热烈,思维活跃。小组合作有序有效,学生很感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不仅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在小结读数方法时,教师语言规范,但是学生说数的最后一个0不读,教师应及时更正,小结时也应说清不管末尾有几个0,我们都不读。如果总结语言不规范,会造成学生知识体系上的缺失。

  教师在上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注意好各种细节,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机智,善于处理教学时的突法情况,才能使教学效果更为理想,学生学*的更愉快。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3

  本节课是在认识了千以内的数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数数、读写数的方法,以及知道怎么样分析一个千以内数组成的知识和经验,但一万、包括比一千大比一万小的数的概念其实对于学生来说还是陌生的,所以在掌握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我反复钻研解读教材,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 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感受10个一千是一万,经历数数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 ,使学生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 会读写万以内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这些数的组成。

  3、了解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表,进一步理解十进制的计数方法。教学重点是万以内数的读写和组成。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数数过程中,接*整百、整千数时拐弯处的数如何数的教学以及体会相邻数位之间数为的十进制关系的教学。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实践操作来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

  现反思如下:

  1、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并以此作为认数的基础。由于比一千大的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上课之前,我先布置学生去找一些生活中见到的大数,上课时让学生汇报,并由此引出万以内数的认识。这样做,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同时也可激活学生生活中认数的感性经验,为学好本节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2、新知学*由具体到抽象,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使体会数位的意义,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抽象思维离不开形象的支撑,在数的概念的掌握中更需要实物做引导,所以在教学一万的认识时,我先让学生数小方块,一个一个、十个十个、一百一百、地数让学生复*千以内数各计数单位再次体会到十进制关系的`变化。课件演示的同时教师在黑板上用图示的方法板书千以内各计数单位的十进制关系,使学生形成清晰的表象。紧接着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类推猜测,一千一千的数,10个一千是多少?然后用数黄豆,数方块来验证10个一千是一万,一万里有10个一千。这是体验的最形象阶段,最后后利用计数器的半抽象性,让学生在计数器上一千一千地数,体会数的转换,这样也就很顺利地建立起了计数单位和数位概念。在接下去的数读写的教学中,不仅出示方块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数出一共有几个方块,然后学生动手在计数器把数拨出来,再尝试读写这个数,充分体现了图、形、数的紧密结合,为学生形成数的概念、了解数的组成打下扎实的基础。数万以内的数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数字大了,特别进1之后满十的情况一直以来是学生学*中的一个难点,所以也有必要借助具体形象的支撑,在教学中我利用计数器,每当在关键的地方就让学生思考再加一颗珠,会有什么变化,接下去应该是一个什么数,为什么?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最后数为顺序表的教学也就水到渠成了。

  3、组织不同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掌握知识。如数数大PK、同桌互相拨数读数写数、记录数据等,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学生理解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后,我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认读商场中电器的价钱,记录大自然中有趣的数据。这样学生即再次体会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又增强了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感悟到了数学学*的价值。

  总之,本节课注重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的构建的过程,通过组织多种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紧张愉快中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4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法、写法、组成、比大小、建立计数单位“千、万”的概念,*似数概念,会计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

  在教学教程中我注意让学生掌握方法,达到温故知新、举一反三的效果。学生都能牢固建立万以内数的概念,从千以内数过渡到万以内的数,掌握一般规则。通过精讲精练,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读、写、比大小掌握非常好。*似数比准确数易记,学生能写出离准确数很*的数,但找到的数不一定是最合适的整百整十数或整百数或整千数,学生头脑中没有四舍五入的概念。因此仅管无带着学生反复比较可能写出的'几个数,但仍有部分学生写出的*似数不够合适,对于整千、整百数的加、减法,学生初学时总是多一个0或少写一个0,因些我下大力气让学生学会把它们化成几、几十几个千或百,学生最终基本能够利用几、几十几个千或百准确计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口算。

  整个单元教学我通过作业反馈、测验反馈,教学目标已经达到,基本突破各个教学重难点,只是学生的计算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计算能力是一个长期要加强提升的方面,要让学生重视计算的准确率,认识到细心、认真这些优良品质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养成这些品质。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5

  本节课是在认识了千以内的数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虽然有了一定的数数、读写数以及知道怎么样分析一个千以内数组成的知识和经验,但一万、包括比一千大比一万小的数的概念其实对于学生来说还是陌生的,所以在掌握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我反复钻研解读教材,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会读写万以内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这些数的组成。2、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大数,发展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3、使学生学会用数描述身边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用数的观念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初步体验量化的思想,促进数感的发展。其中确立一万的数的概念,和数数中即将满整百整千整万的情况应该是教学的难点,因为*时学生在生活中对于接触一万这样大的数,机会不是很多,也没有需要去了解认识的必要,所以在本节课中为了突破这个重点和难点,我设计了一些教学情景,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欲望和发展学生的数感,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现反思如下:

  一、亲历探索过程,感受数学乐趣。

  在引出万的概念时,我自己动手制作了一些挂图,从一个一个的小方块到一条小方块,从十条小方块到一面小方块,从十面到一个大立体的方块,让学生逐渐理解感知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1000,10个一千是一万,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展现学生的思维方法。

  二、从具体到抽象,逐步发展数感。

  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抽象思维离不开形象的支撑,在数的概念的掌握中更需要实物做引导,所以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数小方块,让学生体会到十进制关系的变化,这是体验的最形象阶段,然后利用计数器的半抽象性,让学生在计数器上一个一个、十个十个、一百一百、一千一千地数,体会数的转换,直至感知一万的大小,这样也就很顺利地建立起了数位概念,让他们自己来排列数位顺序表就水到渠成。抽象的概念建立之后还需有表象的强化和巩固,所以在计数器上得出一万后,我又设计了一个猜一猜、想一想的教学情景,比如,我拿出一页我自己写的论文,让学生猜一猜,“老师在这页上一共打了多少个字?”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有的猜500,老师告诉他“你少得太多了”,有的猜1200,就说“你猜得多了一点”,最后告诉他们这里有1000个字,然后再请他们想像一万字有这样的几页,为什么?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认识到这样打印的纸需要10张,接着我又给他们提供一些实物,让他们想像比划一万张纸有多厚,一万粒米有多少,一万米有多长等,不但突破了难点,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建构的学*态度。在接下去的数读写的教学中,不仅出示方块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数出一共有几个方块,然后计数器把数拨出来,再尝试读写这个数,充分体现了图、形、数的紧密结合,为学生形成数的概念、了解数的组成打下扎实的基础。数万以内的数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数字大了,特别进1之后满十的情况一直以来是学生学*中的一个难点,所以也有必要借助具体形象的支撑,在教学中我利用计数器,每当在关键的地方就让学生思考再加一颗珠,会有什么变化,接下去应该是一个什么数,为什么?难点也就迎刃而解。

  三、从生活中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在本节课中,我以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展示一幅学校课间操活动的画面,让学生了解想像学校学生的人数,课中让学生读一读老师收集的几个现实生活中的信息,如电影院里的座位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等,激起学生对现实世界的关注和热爱,体会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可以用万以内的大数表达事物和交流信息,不但培养了数感,也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增强学*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品尝求知的愉悦。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0)份(扩展9)

——千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实用5份

  千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1

  本节课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1、以情境入手,贯穿始终,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本节课以手拉手活动为线索,为学生提供了较广泛的素材。在手拉手活动中,城市学生可以充分领略到农村的广阔和农民生活的变化,农村学生也可以感受到城市的繁荣与先进文化。教学时,在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介绍农村学生来到城市看到的情景。然后,在通过观察情景图,提出问题,借助学生已有的计数单位和数位等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推理、想象。

  2、有充分的时间数数,感知数,对学生数数进行方法指导。

  让学生数数并不是说让学生自己随便数,教师在指导学生数的时候应当采用多种的方法,而这些方法在运用的时候也不是说一根一根数完就两根两根数,十根十根数完就一百根一百根数,什么时候要一根根数,什么时候要十根十根数,什么时候需要一百根一百根数,每一种方法数的时机,要达到什么目的,教师都要充分考虑到了,通过这样的数数不仅让学生学会了数数而且突破了难点。通过教师这样细致的指导,学生不仅能数而且能有条理地数。

  3、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出现的实际问题。

  在本节课中,还重视了对解决问题的相关练*,利用多种形式的练*,让学生将数学与生活紧密的联系了起来,增强了学*数学的应用价值。

  千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2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中,会数1000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千,理解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之间的进率关系,我所执教的这节课有以下特点:

  1、注重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兴趣。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1000以内的数,要求学生对大数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导入阶段让学生先体会一个班级的人数,再逐一问一个年级段有多少人,再去问两个年级段、三个年级段,这些都使学生对1000以内的数有了强烈的探寻欲望。

  2、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究,学*新知在教学中,我强调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数。从10个小正方体、100个小正方体逐步扩大到1000个小正方体,数的范围由100以内扩大到1000以内,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的产生与发展都是生活实践的需要。通过反复数数,学生建立起千以内数的概念后,让学生自己来联系生活说一说,由此进一步掌握数的概念,感悟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3、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观数,读数,写数相结合的教学活动。通过在计数器上拔珠、读数、写数,使学生对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之间的进率关系,以及0在数位中的作用。

  最后我以猜价格的形式的巩固了新知。将枯燥,机械的数字变得活沷有趣。但在这节课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

  第一,备课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面对教学会出现的哪些情况。

  第二,课堂教学有效评价能力欠缺。

  这些问题我都必须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千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3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学*的,是进一步学*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千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数感的进一步培养,也是学生进行数的运算的重要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我从数十个、百个、千个方块引入课的内容《千以内数的认识》。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数数,并在数数的过程中,运用小棒捆绑形象的介绍数位顺序表,让学生体会了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制”的关系,理解“满十进一”的道理。这两方面我觉得自己预期的效果基本达到了。通过在计数器上拨珠子,读数、写数,理解数的含义。也让学生自己上台来拨,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数数的过程中,注重把“把空间和图形”与“数与代数”的内容结合起来。

  但本堂课对时间的控制有待改进,并且学生的练*仅限于口头上的数数,练*的量不够,应该适当增加一些动笔的练*,这样才不至于使学*流于表面。课堂上还应更注重小组交流,合作探究,加强孩子们的集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课堂还应设置一个合理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不足之处:培养学生的.数感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来,过于注重数的组成和表达。对学生起点定的太高,以致于数数时常有出错,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层次的不同。练*过于注重数的组成。

  改进之处:加强对新课标的解读,了解课时的重难点。调动孩子们的多种感官培养学生的数感。练*要分层次按照不同学生的掌握成度来分层练*。

  千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4

  今天给二四班上了《千以内数的认识》这节课,这节课是本册书第二单元千以内数的认识中的第一课时。学生已经学*过“100以内数的认识”,本学期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而《千以内的认识》是从“百”跨入“万”的一个重要的衔接点,也是学生接触大数的一个敲门砖,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为以后的学*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我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反思,总结了一下几点:

  1、学生基本掌握千以内数的认识和表示

  让学生从实物图转化成点图,在学生的大脑中已潜移默化地形成数的表象,从整百图慢慢增加到一千。从而对新学*的“千”更有立体感。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孩子们学会的知识也要能服务于日常生活。在生活中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因此我有意识地加入了猜价格的环节,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游戏的快乐。

  2、不足之处:

  1)培养学生的数感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来,过于注重数的组成和表达。

  2)对学生起点定的太高。

  3)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层次的不同。

  4)练*过于注重数的组成

  3、改进之处:

  以后要多研究课程标准,了解本课的重点难点。要调动孩子们的多种感官进行数的大小顺序的比较来培养学生的数感。并给予学生充

  分的展示自己才智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真正成为学*的`小主人。练*要分层次按照不同学生的掌握成度来分层联系。

  在算盘上表示千以内的数

  算盘是我国古代常用的计算工具,甚至在今天有些情况下仍在使用。算盘能较好地体现出数的位值体系,因此,让学生初步地了解算盘,向学生简单地介绍算盘的构造以及来源,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使其进一步了解我们古代数学发展的成就,同时也有利于他建立起数的位值概念,这里仅要求学生从数学文化的角度进行初步地了解,看一看数是如何用算盘来表示数的。

  在这里要引起注意的是,在表示各个数之前,必须在算盘上首先确定定位点,然后从定位点开始,从右到左分别是个位、十位、百位、……

  所以根据算盘写数和读数的时候一定要先找到定位点,定位点找到就找到了个位,然后往左找到最高位,从最高位开始依次读数和写数

  千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5

  一、在活动中建立数感

  数学课程规范指出,要通过各种数的认识协助同学建立数感,课标上每一个学段都有这样的要求。认识比较小的数,容易协助同学建立数感,比如说:100以内的数,终究这些数同学在生活中可以充沛地感知到。而一些比较大的数,如1000以内数的认识,数感的建立就比较困难,基于这一点认识,我将培养同学的数感作为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围绕一系列的活动,让同学感受到大数的存在,并能相应的感受到一些大数的相对数量。

  二:初数1000以内的数

  教师为每组同学准备了不同数量的种子,都在200粒左右,但每一组的具体数量又不是固定的,使猜一猜活动碰到了不少障碍,引起同学的数数欲望,怎么数呢?有一个一个数地,也有十个十个数地,最多的就是十个十个数地,因为数量比较多,如何处置这些数出来的种子,让他人一眼就能看出,是一大难题,处置好了,也就突破了难点。可真理终究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上,但比较后,同学还是比较愿意接受这一真理,即100粒放一杯。

  再数1000以内的数,这一环节是想突破重、难点,但由于有了基础,同学认识10个一百是一千也就易好反掌,同时,这里还渗透着一种数学思想。

  三数1000以内的数

  数数的.教学不能仅停留在让同学知道十个一百是一千,还要让同学数出一些具体的数来,特别是一些转折点,尤其重要,处置不好,数数这一关可能同学就过不了,如何引出这一内容,假如随意让同学从多少数到多少,同学的数数兴趣可能不太高,巧妙的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进行数数接力,可以让同学体会到数的意义和作用,同时也加深了同学对数的认识,培养了同学的数感。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0)份(扩展10)

——1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5)份

  1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1

  其实,这个反思,早就应该写出来了,不过,由于实在有点忙,所以到现在和第二单元同时出来。

  第1单元,是10以内数的认识,属于小学数学的起始内容,也是今后学*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知识基础,更是以后学*更复杂的数学计算的基础,所以总体说来,这部分内容是非常关键的。

  多数孩子,由于*常生活中接触到这部分内容较多,所以掌握得也很好。

  不足之处:

  1、在按顺序写数时,倒着写,写单、双数时容易出现问题。可以是在*常生活中,孩子们接触到单、双数的机会较少导致,今后应加强练*。

  2、比多、比少时,部分孩子存在不清楚谁前、谁后的`问题。

  3、圈出“几个”、“第几个”时,较容易出现问题,特别是要求从“后面”数时。

  4、个别学生对10以内数的组成,不太熟练。

  针对以上几个问题,首先应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地训练,并且应多次练*,在练*中再次发现出现错误的孩子,再进行个别辅导,对于单元测试中不达优秀的孩子,进行*行性测试,力争让全部孩子都能达到优秀。

  另外,还有几个孩子在写字时,书写得较潦草,字迹极不工整。这些孩子应与其家长联系,争取家长的支持,培养他们良好的学*和生活*惯。

  1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2

  今天的数学课上得比较顺利,我又把孩子们领进了多媒体电教室,通过观察主题图、画一画、伸手指等活动,学生的注意力都很集中,但持续的时间短,我利用切换电脑的间隙让学生闭眼休息,当他们睁开眼睛发现屏幕上又是一片新天地,又兴奋起来。对学生的发言我首先鼓励,然后提出建议,学生的表达能力也有进步。因为能够熟记学生的名字,对每个人的特点也有了一点了解。因此,本节课能够很好地组织驾驭课堂。看来,要想让低年级孩子安静地坐下听课,除了培养*惯外,兴趣的激发也很重要。

  虽然总体上感觉不错,但还是有些许遗憾。反思这节课中的一些细节,发现自己还是太粗心了。一直在研究教材的使用问题,这节课我却没有把教材用好。

  上课铃响后,学生按我的要求准备好数学书、田字格、文具盒,我把他们带到了电教室。孩子们看着可以自动升降的大屏幕都惊呆了,一双双小眼睛都向我这里看过来。我顿时来了激情,与学生互动起来。做练*时,我让学生打开书,可是,有10几个学生都说带错书了,原来他们把语文书带来了。昨天,我已经带领他们认识数学书了,怎么还会拿错呢?仔细观察,原来数学书和语文书的大小、颜色和厚度都很相似,加上今天孩子们把所有的书都包上了书皮,所以很难辨认。都怪我,没有帮他们检查一下。结果应该沙沙地在纸上写的练*又变成了热热闹闹的集体作业。

  本节课主要认识10以内的数,但找一找这个环节的主题图只提供数量是1、2、10的事物。其它数字的认识都是结合生活中的事物来进行。能不能从情境图中找到用其它数字来表示的数量呢,也许我们发现?下课后我拿起书仔细寻找,结果没有找到。但发现我制作的课件里的图片跟教材上的插图有很多差别: 找一找中,白云和小鸟的数量都是3,而教材上的插图中是2,说一说第二题中,戴蓝帽子的小朋友由 3号换成了2号,练一练第一题中的鱼和麦子的图由横向排列变成了纵向排列。这么多的差别,都是我在下课后才发现的。课件上的图片是我从新世纪小学数学网站上的电子教材中复制的,我所使用的教材是北师大版第三版教材。也就是说新世纪小学数学网站上的电子教材与我所使用的教材版本不同。从这些细微的变化中可以看出,数学教材越来越便于教师和学生使用了。比如,练一练第一题中的鱼和麦子的图由横向排列变成了纵向排列,这样的.改变便于学生连线。在为自己的粗心而自责的同时我也在庆幸。通过反思,我及时发现了这些问题,避免以后犯同样的错误。但我更希望网络资源能及时更新,给教师带来方便。

  通过对这节课的反思,我发现对教材的使用,不仅要把不同版本的教材进行对比,同一版本教材的变化情况也要及时关注,正所谓上下求索,左右勾连。教材的使用问题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呀!

  1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3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了100以内数的组成和读写的基础上教学的,因此学生对读、写数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会读、写1000以内的数,并能说出各数的组成。教学重点是数的读写,难点是怎样读写中间、末尾有0的三位数。

  在教学时我先复*旧知,让学生说说我们学过的计数单位和它们的顺序,再让学生数千以内的数,然后我问,会数了想读写他们吗,引到新课上来。借助ppt出示计数器引出三位数,练*写读三位数,并适当小结方法。紧接这出示试一试,让学生比较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两个数的读写方法,从而突破难点。然后学生脱离计数器读数、写数,最后再总结读数和写数的办法。

  整堂课中,我大胆放手地让学生自己尝试去读去写,并说出为什么这样读、这样写,再尝试总结读写法,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又突破难点。然后运用多种练*进行巩固新知,让学生在练*中得到巩固、提升。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作用。另外,在课堂上我还注意评价语言,增强学生的自信。例如“你说得真好”、“你们真善于总结”等激励性的语言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整节课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我在备课时,没有充分“备”学生。我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有过分引导的倾向,在练*时为了突出量而忽略了质,没有照顾到全体学生。并且在总结时太匆忙,没有放手让学生去总结。

  1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4

  数学学*是一个学生自己主动建构数学意义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主动与教学材料、教师等产生交互作用,形成了新的数学知识、技能与能力,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了积极的情感与态度。

  课中我创设了“数方块”这一情景,让学生去数有多少个?然后追问是怎样数的?要求每位学生能通过动口、动手等操作活动来勾起对10个一是10、10个十是100的旧知的回忆,这样既复*了旧知,又唤起对新知学*的欲望,“数100个方块到底有什么作用?”学*动机的正确把握是理解1000这个数的含义的关键。我乘胜追击,同桌合作,将两人手中所有的方块计数卡合起来,再次数一数有多少块方块。学生的活动是:1个百、2个百、3个百。10个百地活动开了。有的说我手中的是5个百加上你手中的5个百就是10个百,这儿共有1000块通过合作,感受到1000就是通过一百一百地数,数出10个一百而得到的。而后,让学生一百一百地数,学生数,老师将一张张*面的有100个小方块的计数卡贴在黑板上,慢慢地,*面发生了变化,成了一个大的正方体,从而再次感受到1000块方块就有这么多。课件出示:从1个小方格变成10个小方块,再10个10个地变成100个,再100个100个地成为了1000个。此时的多媒体的直观演示,让学生对1千这个数是怎么得到的进行了一次清晰地梳理,重点的落实到位,渗透了十进制数之间的进率。

  “数”方块贯穿于整个概念学*的学*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学生掌握了学*数的数学思考方法,初步建立数感,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让学生经历了1000数概念建立的过程,并切实感受到数学的严谨性。

  将1000数的概念的建立、数数及数的组成、读写法有机整合又是本课的一大特色。在认识计数单位“千”的同时,借用计数器,随机介绍了数位、数位顺序,便于学生从总体上感知计数单位、数位、数位顺序表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学生的认知不再是孤立的无序的,认识数位顺序的提前为下面的认读做好了铺垫,其作用得以充分体现。

  本课中,从概念的发生到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知识构建的过程,也是尊重学生认知规律的体现,但课中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例如在教学中间有零的数时没有更深的挖掘教材,课堂上的练*容量不大。

  1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5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万以内数的认识”并非一无所知,他们在以前学*的基础上或生活中已经积累了大量万以内的数的知识,有的甚至能够读出万以内的数,只是尚未形成系统的认知,通过本节课的学*,进行归纳总结,逐渐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整理归纳新知,为了有效地突出重点,我把教程从三个方面进行分解:

  一、联系生活,感知大数。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数学强化生活性,让学生学*有价值数学,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因此,在本节课,我首先将生活数学化,通过让学生课前调查发现生活中的大数,课堂交流生活中的大数,从而感受到生活中原来有这么多大数,进而产生研究生活中的大数、学*数学的必要性。再让学生探索,将生活化的大数抽象成数学知识。

  二、动脑思考,体会十进制关系。

  学*万以内数的认识之前,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先认识计数单位“千”,通过数大正方体的方法到数出大正方体的个数这样的过程,重新将数学知识回归到生活,将数学生活化,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学*数学的实际意义,进一步感受学*数学的必要性。其中在数大正方体时,引导学生数的方法尤其重要,并在其中让学生感知10个一是1个十,10个十是100,10个一百是1000,由此得出大数:一千。并使用课件演示一个个、一条条、一片片数的过程,加深对“千”的认识,体会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为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做好铺垫。

  三、以活动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数感。

  学生在数一数活动中,经历数数的过程,继而认识计数单位“万”和10000以内的数,能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简单地交给学生“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过于生硬和说教,学生很难掌握个、十、百、千、万之间的关系。为此,在本节课安排以活动,促进学生数感地发展,丰富学生对数的认识。首先,课前让学生调查发现生活中的大数,课堂交流中生活中的大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大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与感受。接着,安排“猜一猜?”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一个小正方体是大正方体的一份子”,给学生估计地标准,进而估计“大正方体有多少个小正方体?”让学生在估计中思维得以碰撞。学生对“万”的认识是困难的,如何突破这一难点,让学生建立“万”的理解呢?在学生认识“十个一百是一千”“一个大正方体里有1000个小正方体.”紧接着我通过活动:观察1本100页的书,再把10本100页的书放在一起,让学生体会感知1000页到底有多少。那么10个大正方体合起来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让学生建立“十个一千是一万”的初步认识,而“一万”究竟是多少呢?学生还是模糊的。我再通过体会“猜学校的人数”,帮助学生理解大数的含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我们二年级每班大约有50名学生,有10个班,全年级大约一共有500人。全校有6个年级,每个年级有500人,全校大约一共有3000名学生,3000还差7000才到一万。学生会觉得全校学生看起来已经很多人了,但是全校人数3000人距10000人还差那么多,说明一万这个数很大。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