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的认识》教学反思 (菁华3篇)

首页 / 教学反思 / | 教学反思

《1-5的认识》教学反思1

  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这单元时,主要是把认数与生活相联系。本节课根据小朋友喜爱小动物的特点,让学生一起到动物园游一游。学生们一开始便情绪高涨。他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争着抢着回答问题,充分体现了“我要学”的愿望。在游览动物园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说说喜欢的小动物,然后数一数喜欢的小动物的个数,最后用相同个数的小圆片表示出来。通过创设的情景和摆圆片的操作过程,巩固了学生认识数1——5这一知识点。

  在1—5加减法的口算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算理,就能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口算方法的灵活运用,有能加强对算理的深刻理解。比如5—2=?从数的分成上思考,学生在反复说和记忆中,可脱离图示和手指等形式,学生在头脑中总直接建立算法模式后,再出示一些类似的题进行口述训练,强化算理,使学生通过练*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

  另外,在练*的设计上还要突出生活性。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从学生*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出发,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使学生真正认识数学知识。可以让学生进行找“生活中的数”和“用喜欢的数说一句话”的练*,这样既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又能让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学*,通过表述,把知识形象化,一年级的孩子比较好动,所以设计符合学生兴趣的练*形式,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摆圆片活动使学生在操作中轻轻松松巩固了1———5的数数,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1-5的认识》教学反思2

  1-5的认识是小学生学*数学的开始,这节课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

  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在教学中,我把认数与生活相联系,进行了“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的尝试。通过培养学生建立数的概念,使学生感到数字就在自己身边,运用数可以简单明了地表示许多现象。

  本节课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根据小朋友喜爱小动物的特点,让学生一起到动物园游一游。我注重引导学生去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主要通过下面三个环节来进行:

  1、数一数。数一数图片中的人和物,数一数手里的小木棒。2、写一写。写数字是学生初次接触,先由学生观察课件展示,再让学生自己试一试,把这些数字写在自己的本子上,从1写到5。写完后小组内的小朋友相互评价,师生互评。教学时也引用儿歌帮助学生记忆数字的字形。注重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惯。3、说一说。让学生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你见到过1-5这几个数字?学生找找周围生活中1-5各数的应用,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经验,举出各种以一个数字为代表的实例。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他们深深地体会到了数字就在我们的身边,数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再现了数字的意义。

  在学生进行回答问题或练*时,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运用激励性语言,对学生的学*做出积极反馈。让学生体会到只要在某个方面付出了努力,就能获得公正的、客观评价。

  总之,本节课重视了多媒体的直观形象性和学生通过学具操作主动参与学*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受了数的意义,初步建立了数感,同时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但是从课堂学生掌握情况反馈来看,学生在“写一写”一部分存在一定的困难。反思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感觉此部分教学中我有些高估了孩子对数字的书写,有一部分孩子不能用正确的格式书写1-5这几个数字。因此,今后课堂教学中还应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根据学生情况进行教学。

《1-5的认识》教学反思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第一册第14—1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通过直观观察物体的基础上认识1—5各个数字。

  2、培养学生数字的形成概念,理解1—5的实际数量。

  3、培养学生初步了解1—5的数序。并能正确读写1—5各数学。

  4、利用“野生动物”图,初步培养学生感知“用数学”的乐趣。同时受到保护自然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点:

  结合实际认识每个数的实际数量及正确规范地书写1—5各数。

  教学难点:

  认识数字的实际数量表示意义。

  教具与学具:

  电脑,各种动物图片、及小棒、计算器、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教学

  教学构思:

  通过课前谈话导入新课能够生动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小组合作交流能够培养学生之间互相合作精神,同时激发学生学*积极性,进一步开拓学生学*思路。

  1、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游动物园?喜不喜欢?(喜欢)

  (接着电脑出示挂图)

  师:同学们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地方?谁能把整幅图意说一说?

  生:这幅图画的是老师带学生去游动物园。

  师:那么动物园里有些什么动物?除了动物以外还有什么?

  请同学们从上到下,从左往右,从*到远逐一观察

  2、分小组讨论:每4个人分一小组进行讨论。(5分钟后汇报)让他们大胆发现、探讨。

  3、结束讨论,引导学生作全面回答。

  师:图上有些什么动物?各几只?

  生:图上有1头大象,有2头牛,有3只长颈鹿,有3匹马,有4只小鸟。

  师:图上1头大象,2头牛,3匹马,3只长颈鹿,4只小鸟各用表示?谁能用手指指给老师看?

  生:1头大象指1个手指,2头牛指2个手指。3匹马指3个手指,4只小鸟指4个手指。

  师:图上除了动物园里面动物外,还有什么东西?

  生:天空上飘着4朵白云,挂着一个太阳。

  地面上有2棵树、5朵红花、4个小朋友和1位老师一共5个人。

  4、结合学生不同回答,教师逐步提问题

  师:刚才图上所出现动物的只数,天空上白云,地上花朵及人,各用什么数字表示?

  生:各用“1 2 3 4 5这些数学表示的。

  5、引导学生结合图幅选出与图片及数字卡片贴在黑板上。

  引导学生发现贴在黑板上的图片及数字卡片是否有杂乱,需用什么方法整理,根据整理的结果,启发学生思考:你们发现这些数字有什么规律吗?

  6、分小组讨论后,引导学生自由回答。

  生:从小到大排:1、2、3、4、5 5前面有1、2、3、4 4个数。从大到小排:5、4、3、2、1 和3相邻两个数是2和4等等。1后面有2、3、4、5 4个数

  师:你回答真棒,很有想象力,是个聪明的孩子。

  7、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概括数字卡片多少让学生动手摆小棒,(例如:卡片是 , 让学生摆出4根小棒)进一步了解各数字表示的意义。

  (教师巡视,摆得好的同学给予表扬)

  8、指导书写

  设置好田字格,指导学生写数字。

  (教师及时表扬会写的同学,对于格式错的进行指导。)

  9、总结过程

  指导学生自己总结,教师给予指导。

  师: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内容?

  生:①今天我们学*1、2、3、4、5 5个数字。②也学*它们的顺序和5个数字的表示意义。③学*5个数字书写。

  师:你们回答的真棒!棒极了!

  二、巩固训练:

  (1、设置数字迷宫 2、设置游戏情景 3、选择题)

  教学构思:通过设置数字迷宫,游戏情景,选择题的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意识和主人翁精神,激发学生学*兴趣,达到听、说、动的训练。

  1、设置数字迷宫,进行学*巩固。(出示打乱卡片)

  ①提问题:你们看到什么?请你们找出本课学*的数字。再按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②请同学们在排列好数字下面相应拨出计数器上珠子各几颗。

  ③同学们进行比较总结。

  2、设置游戏情景,切入学*兴兴趣。

  ①老师报数,学生摆出数字卡片,再让他们进行不同顺序排列。

  ②进行说、摆、看的训练。

  例如:一个同学说数字了,另一个同学摆出表示3的物体,同时拿出3的数字卡片。

  3、选择题

  看下面各图,选出与图相应的数字在前面圆圈涂上颜色。

  4只小鸟 01 02 05 04

  03 04 01 02

  04 01 05 03

  三、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教学《1-5的认识》这节课中,主要是把认数与生活相联系。本节课根据小朋友喜爱小动物的特点,让学生一起到动物园游一游。学生们一开始便情绪高涨。他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争着抢着回答问题,充分体现了“我要学”的愿望。在游览动物园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说说喜欢的小动物,然后数一数喜欢的小动物的个数,最后用相同个数的小圆片表示出来。通过创设的情景和摆圆片的操作过程,巩固了学生认识数1--5这一知识点。

  新授知识中,主要通过四个环节来进行:分别是摆一摆、拨一拨、写一写、说一说。摆一摆,采用同桌活动的形式,让学生根据所摆图片的个数从学具卡片里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或根据数字卡片摆出相应的圆片个数,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并且由组内同学相互评价摆的是否正确。拨一拨,引导学生认识计数器,知道在计数器上依次从1拨到5,每拨一次,珠子的个数就增加1个,可以使学生感知1—5各数的联系,体会这五个数的数序排列。写一写,先由学生观察老师范写,再让学生自己试一试,把这些数字写在自己的本子上,从1写到5。写完后小组内的小朋友相互评价,师生互评。说一说,让学生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你见到过1-5这几个数字?让大家深深体会到数字就在我们的身边,数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再现了数字的意义。

  最后设计了多种多样的练*和游戏,使学生加深了对1—5各数的认识,把数学与活动密切联系。例如:设置进行“说、摆、看”的训练这一题,充分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意识和合作精神。从而树立学生学*数学的信心。

  这些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这节课在教学过程上过于死板、不灵活。

  比如,讲1—5各数的认识时,采取的是让学生在图中找一找哪动物的数量可以用数字1—5各数表示。学生都很容易地能从图中找到,并能说出,然后再到现实生活中找一找这些数,这一过程1、2、3都教完了,到4、5时就没必要再重复了,可以直接写出了。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不会使孩子产生厌烦的感觉。

  2、在教学形式上,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没有体现学生探究合作意识,没有达到让学生在做中学的气氛。

  比如,让学生拿小棒表示1—5各数的数量,由于把时间都浪费在从现实生活中找可以用1—5各数表示物体数的活动上,所以学生动手摆小棒时所用的时间就显得很紧,学生摆得不成功,教师也没有时间去指导,这样就导致学生探究合作的过程很失败。

  3、我个人在授课时,教态过于严肃,语速过快。

  低年级的孩子,由于他们刚刚从幼儿园步入校门,他们的年龄特征决定老师的教态要和蔼可亲,面带微笑,要尽量用接*他们的生活的语言、行动来传授知识,这样他们就会乐于接受你,接受你的同时,也就接受了你教授的内容,这样他们就会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他们就会学的快,学得通,学得懂。如果教师过于严肃,孩子就会感到紧张、害怕,那他们对所学的内容大多数记不住、记不清、学不会,这样就会导致这节课上的不足。

  由于孩子年龄太小,组织教学方面应下大力度,多增加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幼儿会更加喜爱,在认识的前提下,应加深对1-5五个数字的组成,在教学中发现孩子们对数字的组成很成问题,很多孩子很难将形象的实物抽象成数字,在头脑中建立数感,对于有的孩子不成问题,但少数反映慢的孩子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训练。


《1-5的认识》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阅读


《1-5的认识》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1)

——《1-5的认识》教学反思 (菁华3篇)

《1-5的认识》教学反思1

  今天上认识1-5,总体感觉比上一节课要好很多,不管是5班还是4班,也不管是从课堂气氛还是纪律方面,小朋友们都很积极,举手发言,坐姿都有很大进步。有些小朋友从头到尾都很积极,有些小朋友注意力只能集中一小会儿。像龚文轩、朱可萱、薛睿崟、施博文、赵展唯、侯雨辰、秦诺萱、薛哲涵、靳宇臻等,注意力只能集中一小会儿。5班的许睿聪,4班的郭林轩都能在课堂上安安静静地坐一会儿。看来表扬的效果还是很赞的,只是不知道能持续多久。

  认识1-5也是从看图数物品开始的,两个班的`小朋友在老师地提醒下,能够按顺序数,虽然还数不全,但是能够做到有序就很好了。慢慢培养。

  5班忘记揭示课题了,两个班都只教到写数字1,很失败。主要时间都花在用数字表示物体,5班的小朋友思路很开阔,从想象中的物体到现实生活中的物体都有涉及;而4班的小朋友思路狭隘,只想到“看不见的物体”,看不到教室里身边的物体,只有一个小朋友说**上的5颗星星(此处我应该大力表扬!!!)。在用手指表示数的时候花的时间也很长,小朋友会的就不需要表示了,像5就应该着力讲解。此处花费的时间要少。做练*的时候也是,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但是学生会的少讲甚至是不讲。

  练*方面是完全没有涉及,下次应该挑一些有价值的题目让学生练一练。题目是一定要做的。

《1-5的认识》教学反思2

  一、教学设计反思: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会1-5各数的含义,知道其大小和顺序2、学生能认、读、写1-5各数

  3、感受理解数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因此,我设置了让学生自主观察、亲自动手操作摆小棒的教学环节,能使学生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体会本课内容。

  二、教学过程反思:

  教学过程中的第一个环节是学生自己观察主题图片,然后来说一说自己的发现。这个环节对学生来说简单,他们可以随便说自己发现的,但是如果能有序的说出物体的个数却很难。这一环节学生整体反应不错,能准确的说出每件物体的个数。第二个环节是1-5各数的顺序问题,我借助贴花朵的方式来使学生明白各数的顺序问题。第三个环节是认读写1-5各数,这一环节中时间并不够用,导致4和5的读写没有教。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反思:

  1、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就是时间分配的不合理,不仅没有教完数字的写法,而且课后*题没有做,这就导致了学生对课堂上的知识不能及时明白理解。

  2、在教学过程中第一环节里出现了口误,在物体的量词方面,比如,一朵向日葵,我说成一个向日葵。

  四、改进措施:

  1、要设计整个教学过程的时间分配,比如,引入部分用多少时间,新授部分多少时间等等,要留出做练*的时间。

  2、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在备课时要反复斟酌词语的使用。

  3、向有经验的老师多请教,仔细研究书中内容,揣摩编写意图,做到不遗漏每一个教学知识点。

《1-5的认识》教学反思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第一册第14—1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通过直观观察物体的基础上认识1—5各个数字。

  2、培养学生数字的形成概念,理解1—5的实际数量。

  3、培养学生初步了解1—5的数序。并能正确读写1—5各数学。

  4、利用“野生动物”图,初步培养学生感知“用数学”的乐趣。同时受到保护自然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点:

  结合实际认识每个数的实际数量及正确规范地书写1—5各数。

  教学难点:

  认识数字的实际数量表示意义。

  教具与学具:

  电脑,各种动物图片、及小棒、计算器、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教学

  教学构思:

  通过课前谈话导入新课能够生动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小组合作交流能够培养学生之间互相合作精神,同时激发学生学*积极性,进一步开拓学生学*思路。

  1、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游动物园?喜不喜欢?(喜欢)

  (接着电脑出示挂图)

  师:同学们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地方?谁能把整幅图意说一说?

  生:这幅图画的是老师带学生去游动物园。

  师:那么动物园里有些什么动物?除了动物以外还有什么?

  请同学们从上到下,从左往右,从*到远逐一观察

  2、分小组讨论:每4个人分一小组进行讨论。(5分钟后汇报)让他们大胆发现、探讨。

  3、结束讨论,引导学生作全面回答。

  师:图上有些什么动物?各几只?

  生:图上有1头大象,有2头牛,有3只长颈鹿,有3匹马,有4只小鸟。

  师:图上1头大象,2头牛,3匹马,3只长颈鹿,4只小鸟各用表示?谁能用手指指给老师看?

  生:1头大象指1个手指,2头牛指2个手指。3匹马指3个手指,4只小鸟指4个手指。

  师:图上除了动物园里面动物外,还有什么东西?

  生:天空上飘着4朵白云,挂着一个太阳。

  地面上有2棵树、5朵红花、4个小朋友和1位老师一共5个人。

  4、结合学生不同回答,教师逐步提问题

  师:刚才图上所出现动物的只数,天空上白云,地上花朵及人,各用什么数字表示?

  生:各用“1 2 3 4 5这些数学表示的。

  5、引导学生结合图幅选出与图片及数字卡片贴在黑板上。

  引导学生发现贴在黑板上的图片及数字卡片是否有杂乱,需用什么方法整理,根据整理的结果,启发学生思考:你们发现这些数字有什么规律吗?

  6、分小组讨论后,引导学生自由回答。

  生:从小到大排:1、2、3、4、5 5前面有1、2、3、4 4个数。从大到小排:5、4、3、2、1 和3相邻两个数是2和4等等。1后面有2、3、4、5 4个数

  师:你回答真棒,很有想象力,是个聪明的孩子。

  7、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概括数字卡片多少让学生动手摆小棒,(例如:卡片是 , 让学生摆出4根小棒)进一步了解各数字表示的意义。

  (教师巡视,摆得好的同学给予表扬)

  8、指导书写

  设置好田字格,指导学生写数字。

  (教师及时表扬会写的同学,对于格式错的进行指导。)

  9、总结过程

  指导学生自己总结,教师给予指导。

  师: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内容?

  生:①今天我们学*1、2、3、4、5 5个数字。②也学*它们的顺序和5个数字的表示意义。③学*5个数字书写。

  师:你们回答的真棒!棒极了!

  二、巩固训练:

  (1、设置数字迷宫 2、设置游戏情景 3、选择题)

  教学构思:通过设置数字迷宫,游戏情景,选择题的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意识和主人翁精神,激发学生学*兴趣,达到听、说、动的训练。

  1、设置数字迷宫,进行学*巩固。(出示打乱卡片)

  ①提问题:你们看到什么?请你们找出本课学*的数字。再按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②请同学们在排列好数字下面相应拨出计数器上珠子各几颗。

  ③同学们进行比较总结。

  2、设置游戏情景,切入学*兴兴趣。

  ①老师报数,学生摆出数字卡片,再让他们进行不同顺序排列。

  ②进行说、摆、看的训练。

  例如:一个同学说数字了,另一个同学摆出表示3的物体,同时拿出3的数字卡片。

  3、选择题

  看下面各图,选出与图相应的数字在前面圆圈涂上颜色。

  4只小鸟 01 02 05 04

  03 04 01 02

  04 01 05 03

  三、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教学《1-5的认识》这节课中,主要是把认数与生活相联系。本节课根据小朋友喜爱小动物的特点,让学生一起到动物园游一游。学生们一开始便情绪高涨。他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争着抢着回答问题,充分体现了“我要学”的愿望。在游览动物园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说说喜欢的小动物,然后数一数喜欢的小动物的个数,最后用相同个数的小圆片表示出来。通过创设的情景和摆圆片的操作过程,巩固了学生认识数1--5这一知识点。

  新授知识中,主要通过四个环节来进行:分别是摆一摆、拨一拨、写一写、说一说。摆一摆,采用同桌活动的形式,让学生根据所摆图片的个数从学具卡片里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或根据数字卡片摆出相应的圆片个数,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并且由组内同学相互评价摆的是否正确。拨一拨,引导学生认识计数器,知道在计数器上依次从1拨到5,每拨一次,珠子的个数就增加1个,可以使学生感知1—5各数的联系,体会这五个数的数序排列。写一写,先由学生观察老师范写,再让学生自己试一试,把这些数字写在自己的本子上,从1写到5。写完后小组内的小朋友相互评价,师生互评。说一说,让学生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你见到过1-5这几个数字?让大家深深体会到数字就在我们的身边,数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再现了数字的意义。

  最后设计了多种多样的练*和游戏,使学生加深了对1—5各数的认识,把数学与活动密切联系。例如:设置进行“说、摆、看”的训练这一题,充分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意识和合作精神。从而树立学生学*数学的信心。

  这些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这节课在教学过程上过于死板、不灵活。

  比如,讲1—5各数的认识时,采取的是让学生在图中找一找哪动物的数量可以用数字1—5各数表示。学生都很容易地能从图中找到,并能说出,然后再到现实生活中找一找这些数,这一过程1、2、3都教完了,到4、5时就没必要再重复了,可以直接写出了。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不会使孩子产生厌烦的感觉。

  2、在教学形式上,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没有体现学生探究合作意识,没有达到让学生在做中学的气氛。

  比如,让学生拿小棒表示1—5各数的数量,由于把时间都浪费在从现实生活中找可以用1—5各数表示物体数的活动上,所以学生动手摆小棒时所用的时间就显得很紧,学生摆得不成功,教师也没有时间去指导,这样就导致学生探究合作的过程很失败。

  3、我个人在授课时,教态过于严肃,语速过快。

  低年级的孩子,由于他们刚刚从幼儿园步入校门,他们的年龄特征决定老师的教态要和蔼可亲,面带微笑,要尽量用接*他们的生活的语言、行动来传授知识,这样他们就会乐于接受你,接受你的同时,也就接受了你教授的内容,这样他们就会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他们就会学的快,学得通,学得懂。如果教师过于严肃,孩子就会感到紧张、害怕,那他们对所学的内容大多数记不住、记不清、学不会,这样就会导致这节课上的不足。

  由于孩子年龄太小,组织教学方面应下大力度,多增加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幼儿会更加喜爱,在认识的前提下,应加深对1-5五个数字的组成,在教学中发现孩子们对数字的组成很成问题,很多孩子很难将形象的实物抽象成数字,在头脑中建立数感,对于有的孩子不成问题,但少数反映慢的孩子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训练。


《1-5的认识》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2)

——《1—5的减法》教学反思 (菁华3篇)

《1—5的减法》教学反思1

  1、借助“说”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在1-5加减法的口算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算理,就能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口算方法的灵活运用,有能加强对算理的深刻理解。

  比如5-2=?从数的`分成上思考,学生在反复说和记忆中,可脱离图示和手指等形式,学生在头脑中总直接建立算法模式后,再出示一些类似的题进行口述训练,强化算理,使学生通过练*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

  2、借助“比较”帮助学生运用简便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计算能力,应该要求学生算得正确迅速,同时还注意计算方法合理灵活。既然计算能力要有这样的要求,那么口算作为计算的基础,无疑也必须有这样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是借助“比较”来帮助学生运用简便算。

《1—5的减法》教学反思2

  今天学*了1--5的减法,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减法,课堂上以刚结束的体育节为素材,出示:照片上有5个小朋友,让学生先说图里有什么?生:有5个小朋友。接着播放一个小朋友跳着跳绳走了。学生说发生了什么,用两句话描述。生:原来有5个小朋友,走了1个小朋友。接着我问:还剩几个小朋友呢?孩子们都知道还有4个。图的意思明白了,接着让学生去用完整的语言描述,以点名说,一起说方式进行。

  紧接着引导学生理解:走了的1个小朋友是从几个人里面走的,在通过动手摆小圆片,摆5个小圆片,拿走1个,还剩下4个,感受是从5个里面拿走的1个,理解拿走1个就是去掉1个。

  最后指导学生写算式,有5个小朋友用数字5表示,走了1个,就是去掉1个,去掉我们用“减”,教学生认识减号,理解减号的意思,知道5-1=4,表示的意思。引出今天学*的内容:减法。理解减法的意义:从总数里面去掉、拿走一部分用减法。

  最后借助教材的练*题让学生用3句话说题意,列算式,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上完这几课后,第二节去听宗老师的课,宗老师的让我发现我在课堂上有很多欠缺的地方:

  1、课前复*。宗老师课前一多种形式复*2--5的分成与组成、加法。用形象生动的手势描述加、减,为新课做准备,这部分是我缺少的,课前没有进行复*。

  2、课堂组织需要进步学*,我在课堂上组织学生的语言较少,有的孩子上课不认真,没有具体到哪个同学,让他们存在侥幸心理:老师没发现我不认真。宗老师的课堂该表扬表扬,该批评批评,手里面摸东西的,眼睛不看老师的进行点名,保证课堂上每个孩子都认真听讲,这也需要我学*的地方。

  3、课堂是学生的课堂。虽然在课堂上我一直在心理告诉自己让学生多说,以不同形式说,但有时往往控制不住自己,把可以让学生说的我说了,宗老师在课堂上点名让学生说,同桌两人说,不会的一起说,全班一起说,让学生不停的说。老师只起引导作用,这点我需要改正,把话语权教还给学生。

  在教学方面、课堂组织、语言表达等方面还需要继续学*,守着一个好榜样、好的老师,在今后要有更大的提高和进步。

《1—5的减法》教学反思3

  一年级的小学生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就是要调动起学生对数学学*活动的兴趣,整节课充分利用多种手段创设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中受到感染,产生兴趣,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进而体验到参与学*、获得成功的快乐。在学*1-5的减法这一部分时我是这样做的:

  1、生活化的情境导入,引发学生积极参与。我在课堂导入时,演示了这样一个情境:老师当司机,从汽车站出发,在第一站上来2名乘客,及时地问:现在车上有几名乘客?到了核电新村站,又上来3名乘客,这时候车上有几名乘客?通过情景模拟复*了加法。接着到了下一站,下去了2个人,又问:这时候车上有几名乘客?还可以用加法计算吗?那用什么方法计算呢?从而引出“减法”。通过创设学生喜闻乐见而又熟悉的生活情境,而且部分学生亲自参与情景创设,唤起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激发了学生学*的热情,学生学起来必然亲切、实在、易懂、有趣,并且为学好新知识铺好路。

  2、尊重学生在计算方法上的差异性,提倡算法的多样化。“5以内减法”是第一册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了5以内的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让学生初步理解减法的意义,并能正确进行5以内减法计算。从整体上说,课文没有给出具体详细的算法,教师可以引入自己喜爱的方法,学生也可以发展他们自己的方法,教材这样编排的意图是为了提倡算法的多样化,留给学生选择的自由。所以我是这样进行例题教学的:当学生列出算式5-2后,我问5-2等于几?学生齐说:5-2等于3我又问:你是怎样算的?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学生准备后,再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学生小组讨论 (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出现了以下算法),再派代表回答:

  生1:看上面的人数数的1,2,3 生2:倒数法:4,3

  生3:因为2+3=5,所以5-2=3 生4:因为5可以分成2和3,所以5-2=3

  (看,学生的算法是如此多样。)

  然后,老师不点明哪种算法好,或要求学生用那种算法。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或者自己今天学会的新方法,应该严格来说是学生自己认为计算方便又快捷的办法计算减法,不强求一定要用哪一种办法。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数学交流的机会,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当然,整节课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何更好地利用课堂所生成的资源,以提升课堂?还是值得自己好好思考。


《1-5的认识》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3)

——1-5的认识教案 (菁华3篇)

1-5的认识教案1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19~20页,练*的第1、2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5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5。

  2.使学生知道5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掌握5的组成。

  4.结合主题画对学生进行热爱*的教育。

  教具、学具准备:

  主题画,贴绒板用的小棒图5张,绒板,计数器,9个小正方体,画有1、2、3、4、5个点子的点子图,5个同学赛跑图。学生准备5根小棒,5个圆形,5个三角形,数字卡片1~5和“>”、“<”。

  教学教程:

  一、复*

  口答:(1)从1数到4。

  (2)2、3、4的组成。

  二、新课

  1.数数量是5的物体。

  (1)出示主题画,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

  提问:“这幅图画的是什么?”

  指图数一数,有几位*叔叔?

  指图数一数,一共有几匹马?

  指图数,*叔叔一共背了几枝枪?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我们认真观察了这幅图,数出有5位*叔叔,有5匹马,有5枝枪,这些人和物体的个数都是5,可以用数字‘5’来表示。今天,我们就来学*‘5’”。

  板书:“5”。

  领读数字5。教师说明:“5”字像秤钩,两笔写成,第一笔写竖和右半圆,第二笔写小横。

  (2)学生操作。

  教师提问:“谁能拿出5根小棒?”

  学生拿出以后,教师挂出贴有五边形的绒板,指五边形提 问:“谁能用小棒摆这样的一个图形?”

  学生摆五边形。(如果学生摆有困难,教师可以演示如何摆。)

  (3)说出生活中有哪些数量是5的物体?(启发学生说出:一只手有5个手指、五角星有5个角……)

  2.教学5以内数的顺序。

  (1)教师在计数器上先拨4个珠子,再拨一个,问:“一共是几个珠子?”然后让大家一起数一遍。

  (2)学生操作。

  ①让学生先摆4个○,再添上一个○,提问:

  “一共有几个○?”

  指名一学生回答:“4个○添上一个○是5个○。”

  然后把○推到桌子的左上角。

  ②让学生先摆4根小棒,再添上一根小棒,提问:

  “一共是几根小棒?”

  (3)教师贴出点子图。在1个点子下面写1,分别提问学生在2、3、4个点子下面应写几。

  提问:“最后一部分有几个点子?”让学生数一数。

  “应在下面写几?”

  “按照数顺序,4的后面是几?5的前面是几?”

  3.比较4和5的大小。

  (1)出示方木块(左边摆4个,右边摆5个)。

  提问:“左边有几个方木块?右边有几个方木块?”板书:4 5。

  “4和5比较,4比5大,还是4比5小?”

  “中间用什么符号连接?”学生用手示意“<”(伸出左手的食指和中指)。

  教师说明:4比5小,中间填小于号。板书:“<”,读作4小于5。

  (2)出示方木块(左边摆5个,右边摆4个)。

  提问:“左边有几个方木块?右边有几个方木块?”板书:5 4。

  “5和4比较,5比4大,还是5比4小?”

  “中间用什么符号连接?”学生用手示意“>”(伸出右手的食指和中指)。

  教师说明:5比4大,中间填大于号。板书:“>”,读作5大于4。

  4.教学5的组成。

  (1)学生拿出5根小棒,把它摆成两堆。教师巡视。

  (2)让学生说不同的摆法,或者分别用投影仪打出来。

  (3)引导学生归纳整理,着重说明4和1组成5,1和4也组成5,实际是把两堆小棒换了位置。

  所以看到4和1组成5,就能想到1和4组成5。

  同样说明,看到3和2组成5,就能想到2和3组成5。

  课间活动。

  (4)练*5的组成。

  ①齐说5的组成。(4和1组成5,3和2组成5。)

  ②教师提问:“4和1组成5,你还能想到什么?”“3和2组成5,你还能想到什么?”

  ③对口令。教师说:“4”,学生说:“1”……

  举卡片。教师说:“3”,学生举卡片“2”……

  5.区分基数和序数的含义。

  看教科书上的学生赛跑图。

  提问:“这幅图上有几个小朋友赛跑?谁跑第一?谁跑第二?谁跑第三?”

  提问:“穿花裙的小女孩跑第几?”“在方框里该填几?”让学生填数字。“穿红裙的小女孩跑第几?”让学生填数字。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从数5位*叔叔、5匹马、5枝枪学会了数数量是5的物体。从在计数器上拨珠、看点子图,知道了5是由4个再*上1个得业的,5在4的后面,4在5的前面。从摆方木块,我们学会了比较4和5这两个数的大小。通过摆小棒,我们学*了5的组成。通过看赛跑图,知道了几个和第几。

  6.指导写数字5。

  (1)教师讲解:5是两笔写成的。第一笔:起笔,在上线中间靠左一点写斜竖,到中线时开始写右半圆;注意要写圆,拐到右边要接触右线,拐到下边要接触下线。第二笔:在斜竖靠上的地方起笔写横;注意要*,写到右线停止。

  (2)领着学生书空2~3遍。

  (3)练*:在教科书第20页上描数字“5”。

  7.指导学生做练*四的第1、2题。

  第1题,可以让学生先操作再填空,每摆一次让他们说说看到这一种摆法还能想到什么。

  第2题,第1行先让学生填,填完以后说说为什么□里要填5。第2行可以先让学生看看它的排列顺序是怎样的,然后确定□应填几。

1-5的认识教案2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19~20页,练*的第1、2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5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5。

  2.使学生知道5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掌握5的组成。

  4.结合主题画对学生进行热爱*的教育。

  教具、学具准备:

  主题画,贴绒板用的小棒图5张,绒板,计数器,9个小正方体,画有1、2、3、4、5个点子的点子图,5个同学赛跑图。学生准备5根小棒,5个圆形,5个三角形,数字卡片1~5和“>”、“<”。

  教学教程:

  一、复*

  口答:(1)从1数到4。

  (2)2、3、4的组成。

  二、新课

  1.数数量是5的物体。

  (1)出示主题画,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

  提问:“这幅图画的是什么?”

  指图数一数,有几位*叔叔?

  指图数一数,一共有几匹马?

  指图数,*叔叔一共背了几枝枪?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我们认真观察了这幅图,数出有5位*叔叔,有5匹马,有5枝枪,这些人和物体的个数都是5,可以用数字‘5’来表示。今天,我们就来学*‘5’”。

  板书:“5”。

  领读数字5。教师说明:“5”字像秤钩,两笔写成,第一笔写竖和右半圆,第二笔写小横。

  (2)学生操作。

  教师提问:“谁能拿出5根小棒?”

  学生拿出以后,教师挂出贴有五边形的绒板,指五边形提 问:“谁能用小棒摆这样的一个图形?”

  学生摆五边形。(如果学生摆有困难,教师可以演示如何摆。)

  (3)说出生活中有哪些数量是5的物体?(启发学生说出:一只手有5个手指、五角星有5个角……)

  2.教学5以内数的顺序。

  (1)教师在计数器上先拨4个珠子,再拨一个,问:“一共是几个珠子?”然后让大家一起数一遍。

  (2)学生操作。

  ①让学生先摆4个○,再添上一个○,提问:

  “一共有几个○?”

  指名一学生回答:“4个○添上一个○是5个○。”

  然后把○推到桌子的左上角。

  ②让学生先摆4根小棒,再添上一根小棒,提问:

  “一共是几根小棒?”

  (3)教师贴出点子图。在1个点子下面写1,分别提问学生在2、3、4个点子下面应写几。

  提问:“最后一部分有几个点子?”让学生数一数。

  “应在下面写几?”

  “按照数顺序,4的后面是几?5的前面是几?”

  3.比较4和5的大小。

  (1)出示方木块(左边摆4个,右边摆5个)。

  提问:“左边有几个方木块?右边有几个方木块?”板书:4 5。

  “4和5比较,4比5大,还是4比5小?”

  “中间用什么符号连接?”学生用手示意“<”(伸出左手的食指和中指)。

  教师说明:4比5小,中间填小于号。板书:“<”,读作4小于5。

  (2)出示方木块(左边摆5个,右边摆4个)。

  提问:“左边有几个方木块?右边有几个方木块?”板书:5 4。

  “5和4比较,5比4大,还是5比4小?”

  “中间用什么符号连接?”学生用手示意“>”(伸出右手的食指和中指)。

  教师说明:5比4大,中间填大于号。板书:“>”,读作5大于4。

  4.教学5的组成。

  (1)学生拿出5根小棒,把它摆成两堆。教师巡视。

  (2)让学生说不同的摆法,或者分别用投影仪打出来。

  (3)引导学生归纳整理,着重说明4和1组成5,1和4也组成5,实际是把两堆小棒换了位置。

  所以看到4和1组成5,就能想到1和4组成5。

  同样说明,看到3和2组成5,就能想到2和3组成5。

  课间活动。

  (4)练*5的组成。

  ①齐说5的组成。(4和1组成5,3和2组成5。)

  ②教师提问:“4和1组成5,你还能想到什么?”“3和2组成5,你还能想到什么?”

  ③对口令。教师说:“4”,学生说:“1”……

  举卡片。教师说:“3”,学生举卡片“2”……

  5.区分基数和序数的含义。

  看教科书上的学生赛跑图。

  提问:“这幅图上有几个小朋友赛跑?谁跑第一?谁跑第二?谁跑第三?”

  提问:“穿花裙的小女孩跑第几?”“在方框里该填几?”让学生填数字。“穿红裙的小女孩跑第几?”让学生填数字。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从数5位*叔叔、5匹马、5枝枪学会了数数量是5的物体。从在计数器上拨珠、看点子图,知道了5是由4个再*上1个得业的,5在4的后面,4在5的前面。从摆方木块,我们学会了比较4和5这两个数的大小。通过摆小棒,我们学*了5的组成。通过看赛跑图,知道了几个和第几。

  6.指导写数字5。

  (1)教师讲解:5是两笔写成的。第一笔:起笔,在上线中间靠左一点写斜竖,到中线时开始写右半圆;注意要写圆,拐到右边要接触右线,拐到下边要接触下线。第二笔:在斜竖靠上的地方起笔写横;注意要*,写到右线停止。

  (2)领着学生书空2~3遍。

  (3)练*:在教科书第20页上描数字“5”。

  7.指导学生做练*四的第1、2题。

  第1题,可以让学生先操作再填空,每摆一次让他们说说看到这一种摆法还能想到什么。

  第2题,第1行先让学生填,填完以后说说为什么□里要填5。第2行可以先让学生看看它的排列顺序是怎样的,然后确定□应填几。

1-5的认识教案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第一册第14—1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通过直观观察物体的基础上认识1—5各个数字。

  2、培养学生数字的形成概念,理解1—5的实际数量。

  3、培养学生初步了解1—5的数序。并能正确读写1—5各数学。

  4、利用“野生动物”图,初步培养学生感知“用数学”的乐趣。同时受到保护自然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点:

  结合实际认识每个数的实际数量及正确规范地书写1—5各数。

  教学难点:

  认识数字的实际数量表示意义。

  教具与学具:

  电脑,各种动物图片、及小棒、计算器、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教学

  教学构思:

  通过课前谈话导入新课能够生动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小组合作交流能够培养学生之间互相合作精神,同时激发学生学*积极性,进一步开拓学生学*思路。

  1、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游动物园?喜不喜欢?(喜欢)

  (接着电脑出示挂图)

  师:同学们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地方?谁能把整幅图意说一说?

  生:这幅图画的是老师带学生去游动物园。

  师:那么动物园里有些什么动物?除了动物以外还有什么?

  请同学们从上到下,从左往右,从*到远逐一观察

  2、分小组讨论:每4个人分一小组进行讨论。(5分钟后汇报)让他们大胆发现、探讨。

  3、结束讨论,引导学生作全面回答。

  师:图上有些什么动物?各几只?

  生:图上有1头大象,有2头牛,有3只长颈鹿,有3匹马,有4只小鸟。

  师:图上1头大象,2头牛,3匹马,3只长颈鹿,4只小鸟各用表示?谁能用手指指给老师看?

  生:1头大象指1个手指,2头牛指2个手指。3匹马指3个手指,4只小鸟指4个手指。

  师:图上除了动物园里面动物外,还有什么东西?

  生:天空上飘着4朵白云,挂着一个太阳。

  地面上有2棵树、5朵红花、4个小朋友和1位老师一共5个人。

  4、结合学生不同回答,教师逐步提问题

  师:刚才图上所出现动物的只数,天空上白云,地上花朵及人,各用什么数字表示?

  生:各用“1 2 3 4 5这些数学表示的。

  5、引导学生结合图幅选出与图片及数字卡片贴在黑板上。

  引导学生发现贴在黑板上的图片及数字卡片是否有杂乱,需用什么方法整理,根据整理的结果,启发学生思考:你们发现这些数字有什么规律吗?

  6、分小组讨论后,引导学生自由回答。

  生:从小到大排:1、2、3、4、5 5前面有1、2、3、4 4个数。从大到小排:5、4、3、2、1 和3相邻两个数是2和4等等。1后面有2、3、4、5 4个数

  师:你回答真棒,很有想象力,是个聪明的孩子。

  7、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概括数字卡片多少让学生动手摆小棒,(例如:卡片是 , 让学生摆出4根小棒)进一步了解各数字表示的意义。

  (教师巡视,摆得好的同学给予表扬)

  8、指导书写

  设置好田字格,指导学生写数字。

  (教师及时表扬会写的同学,对于格式错的进行指导。)

  9、总结过程

  指导学生自己总结,教师给予指导。

  师: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内容?

  生:①今天我们学*1、2、3、4、5 5个数字。②也学*它们的顺序和5个数字的表示意义。③学*5个数字书写。

  师:你们回答的真棒!棒极了!

  二、巩固训练:

  (1、设置数字迷宫 2、设置游戏情景 3、选择题)

  教学构思:通过设置数字迷宫,游戏情景,选择题的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意识和主人翁精神,激发学生学*兴趣,达到听、说、动的训练。

  1、设置数字迷宫,进行学*巩固。(出示打乱卡片)

  ①提问题:你们看到什么?请你们找出本课学*的数字。再按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②请同学们在排列好数字下面相应拨出计数器上珠子各几颗。

  ③同学们进行比较总结。

  2、设置游戏情景,切入学*兴兴趣。

  ①老师报数,学生摆出数字卡片,再让他们进行不同顺序排列。

  ②进行说、摆、看的训练。

  例如:一个同学说数字了,另一个同学摆出表示3的物体,同时拿出3的数字卡片。

  3、选择题

  看下面各图,选出与图相应的数字在前面圆圈涂上颜色。

  4只小鸟 01 02 05 04

  03 04 01 02

  04 01 05 03

  三、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教学《1-5的认识》这节课中,主要是把认数与生活相联系。本节课根据小朋友喜爱小动物的特点,让学生一起到动物园游一游。学生们一开始便情绪高涨。他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争着抢着回答问题,充分体现了“我要学”的愿望。在游览动物园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说说喜欢的小动物,然后数一数喜欢的小动物的个数,最后用相同个数的小圆片表示出来。通过创设的情景和摆圆片的操作过程,巩固了学生认识数1--5这一知识点。

  新授知识中,主要通过四个环节来进行:分别是摆一摆、拨一拨、写一写、说一说。摆一摆,采用同桌活动的形式,让学生根据所摆图片的个数从学具卡片里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或根据数字卡片摆出相应的圆片个数,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并且由组内同学相互评价摆的是否正确。拨一拨,引导学生认识计数器,知道在计数器上依次从1拨到5,每拨一次,珠子的个数就增加1个,可以使学生感知1—5各数的联系,体会这五个数的数序排列。写一写,先由学生观察老师范写,再让学生自己试一试,把这些数字写在自己的本子上,从1写到5。写完后小组内的小朋友相互评价,师生互评。说一说,让学生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你见到过1-5这几个数字?让大家深深体会到数字就在我们的身边,数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再现了数字的意义。

  最后设计了多种多样的练*和游戏,使学生加深了对1—5各数的认识,把数学与活动密切联系。例如:设置进行“说、摆、看”的.训练这一题,充分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意识和合作精神。从而树立学生学*数学的信心。

  这些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这节课在教学过程上过于死板、不灵活。

  比如,讲1—5各数的认识时,采取的是让学生在图中找一找哪动物的数量可以用数字1—5各数表示。学生都很容易地能从图中找到,并能说出,然后再到现实生活中找一找这些数,这一过程1、2、3都教完了,到4、5时就没必要再重复了,可以直接写出了。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不会使孩子产生厌烦的感觉。

  2、在教学形式上,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没有体现学生探究合作意识,没有达到让学生在做中学的气氛。

  比如,让学生拿小棒表示1—5各数的数量,由于把时间都浪费在从现实生活中找可以用1—5各数表示物体数的活动上,所以学生动手摆小棒时所用的时间就显得很紧,学生摆得不成功,教师也没有时间去指导,这样就导致学生探究合作的过程很失败。

  3、我个人在授课时,教态过于严肃,语速过快。

  低年级的孩子,由于他们刚刚从幼儿园步入校门,他们的年龄特征决定老师的教态要和蔼可亲,面带微笑,要尽量用接*他们的生活的语言、行动来传授知识,这样他们就会乐于接受你,接受你的同时,也就接受了你教授的内容,这样他们就会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他们就会学的快,学得通,学得懂。如果教师过于严肃,孩子就会感到紧张、害怕,那他们对所学的内容大多数记不住、记不清、学不会,这样就会导致这节课上的不足。

  由于孩子年龄太小,组织教学方面应下大力度,多增加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幼儿会更加喜爱,在认识的前提下,应加深对1-5五个数字的组成,在教学中发现孩子们对数字的组成很成问题,很多孩子很难将形象的实物抽象成数字,在头脑中建立数感,对于有的孩子不成问题,但少数反映慢的孩子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训练。


《1-5的认识》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4)

——《线段的认识》教学反思 (菁华3篇)

《线段的认识》教学反思1

  量物体的长度,实际上就是用刻度尺量线段的长短。因此,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初步认识线段。线段对学生来讲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我先通过学生的体验活动来初步认识线段并用图表示,再通过学生画线段活动,让学生直观认识线段的特征。最后学生通过量线段、数线段来加强对线段的认识。

  线段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既抽象有实际。我在设计本节课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抓住线段的两个特征,恰当把握教学要求。

  尽管教材只写出“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但用直观描述的方式表明了线段的属性,直的、两个端点即可以度量。教学时,我紧紧抓住线段的两个特征,反复用多种方法强化学生对线段的认识。画线段是在认识线段的基础上进行的。由于学生已有了对线段的感性认识,知道某些物体的边可以看成线段。因此,我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画一条线段,并请了不同画法的小朋友展示自己画的线段,并介绍自己是怎么画的,从而使学生明白画线段时既可以先画一条直的线,再画上两个端点,也可以先画一个端点,再由这个端点引出一条线,最后画上另一个端点,还可以先画两个端点,再把两个端点连起来。除此之外,我还请学生说说为什么尺、铅笔、数学书这些东西都可以用来画线段,还有哪些东西也可以帮助我们画线段,使学生明确只要有直边的东西都可以用来画线段,又一次巩固了线段“直”的特点,最后我请学生再画一条定长线段,这样,学生经历了画线段的过程,自己得出并牢固掌握了画线段的方法,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存在问题:这一环节我过多关注线段的'测量,而没有关注定长线段的画法。虽然学生没有多大问题,但作为新授课教师必须明确指导:从零刻度开始到规定厘米刻度画一条直直的线,并画好端点。如果在这一环节上教师能够示范画线段,学生思路上会更明确。

  2、注意创设情境,感受理解线段。

  教材只有半页的内容,如果为了背出线段是什么,画一画线段,那不是难事,但线段的教学,更重要的是结合情境感受线段,理解它的意义,使学生看得着,摸得到,用得上,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观察想象力和探索问题的能力。这一环节学生进行了多样、灵活、有趣的练*,不仅巩固了对线段的特征的认识,而且对线段的认识更丰富、更深刻了。他们在练*中获得了提高,树立了学*的信心,也充分感悟了数学学*的价值。

  存在问题:设计问题时我能够考虑题目的开放性、递进性、灵活性、知识的连接性等方方面面,但对练*的反馈形式或者说反馈时教师的问题设计不够全面。如反馈断尺量长度时,我只考虑有三种方法,没有考虑这三种方法的思考过程。比如我考虑到可以用12—8地方法来解决,在练*中通过引导,学生也想到了这种方法,这时我没有再深入研究为什么可以用12—8,当然学生的思维也只停留在可以用减法,至于为什么就不得而知。

《线段的认识》教学反思2

  《认识线段》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较抽象,学生不太好理解。对此我将教学过程大体分四个层次来进行。第一个层次,想办法将一根毛线拉直,两手之间的这段就是一条线段。引入线段,使学生感知“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这两个特征;进而呈现线段的图形,使学生初步建立线段的直观表象。第二个层次,结合学生熟悉的物体,让学生明白直尺、黑板、课本的边以及纸的折痕等都可以看成线段,在此基础上,通过让学生折出不同长短的折痕,引导学生体会“线段是有长短的”,从而既使学生丰富了对线段的感知,又使学生进一步完善了对线段的认识。第三个层次,教学用直尺或其它合适的工具画线段。第四个层次,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来完成课后“想想做做”,进一步巩固对线段的认识。

  这节课讲完,我感觉比较成功,学生掌握的'较好,并且每个在课堂上表现非常踊跃,思维不止一次达到升华。

  我认为本节课有三个亮点,(1)想办法拉直毛线,体现线段的“直”和“有两个端点”的特征,(2)画线段,用合适的工具画线段,比比谁画得对、画得多。体现线段的特征,还告诉学生线段可以横着画、竖着画、斜着画;(3)数线段,这个环节是由课堂中的一个“小错误”引出的,在比赛完画线段以后,进行反馈。我发现×××在一条线段中间点了一个点,我就和同学一起数他画的线段,并且了解该同学是不是真的这样想的,当他说出是自己出错了,我在表扬他诚实的基础上,也感谢他给了我们一次探讨数线段的机会。即在一条线段上点两个点、三个点……一共有几条线段?接着继续探讨*面上的三点、四点、五点,每两个点连起来,一共有几条线段?这时学生兴趣积极性高涨,很轻易地得出数线段的规律——一个奥数中问题。

  课堂教学就是这样一个灵动的、让师生共同进步的过程。

《线段的认识》教学反思3

  《认识线段》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较抽象,学生不太好理解。对此我将教学过程大体分四个层次来进行。第一个层次,想办法将一根毛线拉直,两手之间的这段就是一条线段。引入线段,使学生感知“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这两个特征;进而呈现线段的图形,使学生初步建立线段的直观表象。第二个层次,结合学生熟悉的物体,让学生明白直尺、黑板、课本的边以及纸的折痕等都可以看成线段,在此基础上,通过让学生折出不同长短的折痕,引导学生体会“线段是有长短的”,从而既使学生丰富了对线段的感知,又使学生进一步完善了对线段的认识。第三个层次,教学用直尺或其它合适的工具画线段。第四个层次,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来完成课后“想想做做”,进一步巩固对线段的认识。

  这节课讲完,我感觉比较成功,学生掌握的较好,并且每个在课堂上表现非常踊跃,思维不止一次达到升华。

  我认为本节课有三个亮点,(1)想办法拉直毛线,体现线段的“直”和“有两个端点”的特征,(2)画线段,用合适的工具画线段,比比谁画得对、画得多。体现线段的特征,还告诉学生线段可以横着画、竖着画、斜着画;(3)数线段,这个环节是由课堂中的一个“小错误”引出的,在比赛完画线段以后,进行反馈。我发现×××在一条线段中间点了一个点,我就和同学一起数他画的线段,并且了解该同学是不是真的这样想的,当他说出是自己出错了,我在表扬他诚实的基础上,也感谢他给了我们一次探讨数线段的机会。即在一条线段上点两个点、三个点……一共有几条线段?接着继续探讨*面上的三点、四点、五点,每两个点连起来,一共有几条线段?这时学生兴趣积极性高涨,很轻易地得出数线段的规律——一个奥数中问题。

  课堂教学就是这样一个灵动的、让师生共同进步的过程。


《1-5的认识》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5)

——《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反思菁选

《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反思1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是人教课标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因为孩子们在幼儿园学过数数,相对来说知识比较简单。但是刚入学的孩子上课*惯尚未形成,自控能力差,需要有趣味性的学*方式。

  1、让一年级的新生投入到数学活动中的关键是调动起他们的兴趣,创造一个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情境。我利用坐火车旅游形式,将练*题串在一起,变枯燥的练*为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

  2、学生直观地看出了每种事物的数量后,我没有就此罢休,而是对图中隐藏的“5种动物”这个数量进行了再次挖掘。个人认为,像文中这个孩子的想法在课中就是一种创新,因为她想到了其他同学都没能找到的答案。也许在大人眼里,这是个再简单不过的内容,可是对于刚上小学的6岁孩子来说,能从不同的角度找出数量是5的,已经很了不起了,所以也得到了我毫不吝啬的'夸奖。

  一节课就只有短短的四十分钟,如何把握好每一分钟,让自己的教学语言更精练,优化问题的设计是我现在所要学*的。课前备好每一节课,将每一句问题设计好,反复地进行推敲,才能够在课堂当中很好的运用,学生的学*也会更轻松,课堂的教学效率会慢慢提高。

《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反思2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数学教学反思

  众所周知,每一个孩子都爱问为什么,每一个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秘密,根据孩子的这种心理,我多次采用“估一估,猜一猜”的形式,让学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如在教学时,我先告诉学生我一共有几颗珠子,左手有几个,让学生猜猜右手有几个,这样反复进行几次,学生就在“猜”中掌握了数的分解和组成以及加、减法,加深了对数的认识,为今后学*用数学做好了铺垫。

  在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进行“用数学”过程的指导,让他们明确大括号和问题所表示的意义、重视学生亲身经历观察画面、理解画面内容、选择有用条件和恰当的方法计算的过程,以此让学生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1、对于大括号的作用的很好体现。

  在引入大括号时我用课件演示出大括号,让大家体会大括号表示把两个或几个物体合起来,让学生用手势来演示,再让学生来说说你觉得大括号有什么作用,突出大括号的作用,体会大括号的意义。

  2、在对进行加法和减法的对比中,我逐个出示,练*,再让学生观察对比这两组题目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让他们自己发现其中的不同,再通过他们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情况下用加,什么情况下用减,教师这时做一个总结,这样教学效果较好。

  3、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应用于生活。

  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一组生活中表示数量是8和9的数据,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活动,亲身感受到了8、9的基数和序数含义,同时培养他们对数学学*的兴趣。学生对8和9已经有了一些的认识,已经掌握了数数的一般方法。

  因此,在教学主题图时我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找出数量是8、9的物体,并说明数量是8的物体用数字8来表示,数量是9的物体用数字9来表示,学生不仅初步了解了数字8、9的形成过程,而切培养了学生有序观察的能力。在前面学生已经学*了比较大小,已经掌握了比较的方法,在比较7、8、9的大小时,我没有讲怎样进行比较,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直接用“>、

《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反思3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是人教课标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因为孩子们在幼儿园学过数数,相对来说知识比较简单。但是刚入学的孩子上课*惯尚未形成,自控能力差,需要有趣味性的学*方式。

  1、让一年级的新生投入到数学活动中的关键是调动起他们的兴趣,创造一个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情境。我利用坐火车旅游形式,将练*题串在一起,变枯燥的练*为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

  2、学生直观地看出了每种事物的数量后,我没有就此罢休,而是对图中隐藏的“5种动物”这个数量进行了再次挖掘。个人认为,像文中这个孩子的想法在课中就是一种创新,因为她想到了其他同学都没能找到的答案。也许在大人眼里,这是个再简单不过的内容,可是对于刚上小学的6岁孩子来说,能从不同的'角度找出数量是5的,已经很了不起了,所以也得到了我毫不吝啬的夸奖。

  一节课就只有短短的四十分钟,如何把握好每一分钟,让自己的教学语言更精练,优化问题的设计是我现在所要学*的。课前备好每一节课,将每一句问题设计好,反复地进行推敲,才能够在课堂当中很好的运用,学生的学*也会更轻松,课堂的教学效率会慢慢提高。

《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反思4

  一年级的小学生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就是要调动起学生对数学学*活动的兴趣。整节课我利用多种手段创设的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中受到感染,产生兴趣,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进而体验到参与学*、获得成功的快乐。

  在本次课中,我首先设计了三个小游戏,学生很有兴趣,积极参与,复*了5以内数的组成,为本次课运用数的组成计算5以内减法做好准备。然后我用种树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接着用课件演示第二个问题情境例题:“5只蘑菇,小白兔采走了2只”,引导学生尝试提出问题:“草地上还有几只蘑菇?”列出算式后,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怎样算,多让不同算法的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再通过比较,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计算,并让学生自己尝试写一些这样的减法算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巩固练*第1、2题用课件演示,分步进行,让学生先说题意,再列式计算,小组交流订正;还有一个练*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5只纸鹤能摆出几种不同的减法算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练*的最的是乘车游戏,这个游戏时在学生学*兴奋低点进行的,起到提高学生的学*兴趣的作用,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这几天我一直在反思着:为什么我的课堂教学效益不高?为什么学生学*热情不浓?为什么课时计划没有完成?(第8题完全可以不用出现,可是这是本单元最后一节课,教师还应体现教学内容的完整性。最起码将教材*题完成,我个人认为的。)之所以托堂,我觉得主要归咎对学生有时估计过高,有时又估计太低,知识结构前后的联系也了解不够,用一种想当然的想法要求学生。看来,有效教学真的需要我不断地去深钻教材,尤其是了解学生,同时还得运用教学智慧和教学技能。

《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反思5

  据我课前了解,我班20多名学生都已经学会了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也会根据具体情境正确地选择加减法(熟练程度有差异),但是对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得数5是怎么来的之类的问题讲不出所以然。

  1~5的加减法的初步认识教材安排了5课时,包括加法的初步认识和1~5的加法,减法的初步认识和1~5的减法,练*三。刚入学的孩子上课*惯尚未形成,自控能力差,需要有趣味性的学*方式。让一年级的'新生投入到数学活动中的关键是调动起他们的兴趣,创造一个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情境。我利用坐火车旅游形式,将练*题串在一起,变枯燥的练*为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在练*中,通过用手指表示得数,将式子列在自己的纸板上,小组交流,抢答等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都得到需要的数学知识。*题的内容上选择有生活味的、学生熟悉的情景,可大大提高他们的兴趣。比如点点人数,看看动物园,数数小蜜蜂,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注意,去思考,从而让学生亲*数学,喜欢数学,提高数学学*的能力。

《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反思6

  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这单元时,主要是把认数与生活相联系。本节课根据小朋友喜爱小动物的特点,让学生一起到动物园游一游。学生们一开始便情绪高涨。他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争着抢着回答问题,充分体现了“我要学”的愿望。在游览动物园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说说喜欢的小动物,然后数一数喜欢的小动物的.个数,最后用相同个数的小圆片表示出来。通过创设的情景和摆圆片的操作过程,巩固了学生认识数1——5这一知识点。

  在1—5加减法的口算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算理,就能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口算方法的灵活运用,有能加强对算理的深刻理解。比如5—2=?从数的分成上思考,学生在反复说和记忆中,可脱离图示和手指等形式,学生在头脑中总直接建立算法模式后,再出示一些类似的题进行口述训练,强化算理,使学生通过练*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

  另外,在练*的设计上还要突出生活性。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从学生*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出发,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使学生真正认识数学知识。可以让学生进行找“生活中的数”和“用喜欢的数说一句话”的练*,这样既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又能让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学*,通过表述,把知识形象化,一年级的孩子比较好动,所以设计符合学生兴趣的练*形式,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摆圆片活动使学生在操作中轻轻松松巩固了1———5的数数,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1-5的认识》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6)

——《1-5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5份

  《1-5的认识》教学设计 1

  活动目的:

  1、提高数概念。

  2、1——5数量对应学*。

  活动重点:

  了解1——5数量对应关系。

  活动难点:

  让幼儿掌握1——5数量的对应。

  活动准备:

  插板、教师演示板、背景音乐、魔术袋(小玩具五个)

  活动过程:

  一、 感官游戏:手指谣:《猴子荡秋千》

  5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go go go

  4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go go go

  3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go go go

  2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go go go

  1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go go go

  二、 数学心智:

  1、 轻音乐,取插板。

  2、 森林里有一棵大树。(取出一棵树插在演示板上,幼儿插在插板上。)问小朋友几棵树啊?(1棵)取出数字1

  3、 大树结了两个苹果,熟透了,落下了,请小朋友取出两个苹果放在树下。问:落下来几个苹果?(2个)取出数字2

  4、 大树下长出三个又大又红的萝卜,请小朋友插在插板上。问:长了几个红萝卜?(3个)取出数字3

  5、 熟透的苹果和红萝卜可香了,引来了四只白蝴蝶,问:小朋友引来了几只白蝴蝶?(4只)取出数字4

  6、 闻着苹果和红萝卜的香味又来了5只蹦蹦跳跳的小白兔,请小朋友插在插板上。问:来了几只蹦蹦跳跳的小白兔?(5只)取出数字5

  7、 老师总结数量对应关系:

  (1)1棵树用数字1表示。问:1棵树用几表示?

  (2)两个苹果用数字2表示。问:两个苹果用数字几表示?

  (3)3个萝卜用3表示。问:3个萝卜用几表示?

  (4)4只蝴蝶用4表示。问:4只蝴蝶用几表示?

  (5)5只蹦蹦跳跳的小白兔用5表示。问:5只蹦蹦跳跳的小白兔用几表示?

  8、 依次收取插板上的小棋子。

  三、 手眼协调:

  1、 请小朋友取出数字棋子1、2、3、4、5和老师一起做游戏,老师每次从魔术袋里变出几个小玩具,幼儿则相应举几,游戏反复进行。

  送插板回家,结束课堂。

  《1-5的认识》教学设计 2

  设计意图:

  数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序数这个内容灵活丰富,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因为序数教学中既有方向性,又有顺序性,是对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一些零散的.无意识的序数感知的整合。但这些知识光靠教师枯燥无味的讲解,幼儿是没有兴趣的,那怎样引导幼儿轻松学*呢?我尝试用幼儿感兴趣的小动物和住楼房这个幼儿已有的经验为内容,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自主探索、学*,并能为以后学*10以内的序数打下坚实的基础。

  活动目标:

  1、认识序数1——5,初步了解序数的意义。

  2、初步感知序数的顺序性,形成良好的秩序感。

  活动准备:

  教具:动物与房子

  数字卡片、扑克方格

  学具:动物与房子

  图色卡、油画棒、扑克牌(四个花色1——5)、《操作册》

  知识准备:幼儿知道1——5层楼层的上下关系

  了解每层楼标记的数字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听音乐进行情景静心

  教师轻声创设情景(我们向森林里出发,走过草地,来到小河边,要过独木桥,请小朋友把双手伸*,走过独木桥,把手放下来,我们来到了一片森林里。)

  二、集体活动

  1、感知序数1——5、“森林里有座楼房,我们来看看它有多少层吧”

  出示楼房,引导幼儿为楼房标记层数并贴上数字卡。

  2、了解序数的意义

  老师说出动物住在几层,请幼儿帮动物找家(要求幼儿说出标记几的是第几层)"屈;老师.教,案网出处"

  3、感知序数的顺序性

  提出疑问:要去小狗家,该怎么走呢?(提出去别的动物家的走法)

  三、操作活动

  1、传学具(采用自己留一份传给小朋友的方法)

  2、请幼儿将自己的小动物住进楼房(幼儿自己操作)

  按要求定对“你的小兔住几层”一样的举手,不一样的说说自己的在几层

  3、收拾学具

  依次听老师的指令讲学具放进学具袋、按要求收学具(如第一组请第2个小朋友收学具等)

  四、分组活动

  第一组:扑克找家

  (按花色和顺序给扑克找到对应的方格)

  第二组:涂色练*

  (要求幼儿按老师提供的图示进行涂色)

  第三组:完成《操作册》练*

  完成后,各组派代表介绍自己练*的结果

  五、活动结束

  请幼儿听老师的要求,依次序走出教室

  活动反思:

  这是一个蒙氏数学活动,开始的静心活动,让幼儿在想象的宁静环境中进入活动,利于幼儿注意力的集中;集体活动给幼儿一个初步感知的过程,教师结合幼儿的已有经验进行了合理的提问和引导,让幼儿对序数1——5有了基本的方向性和顺序性的理解;操作活动中,让幼儿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进一步感知序数,在“住楼房”的环节中,教师没有局限幼儿,而是让幼儿自己操作,跟了幼儿更多自主探索的空间,也让活动更有灵活性;分组活动是蒙氏数学活动的又一个亮点,根据幼儿不同的发展水*给予不同的操作材料,让不同水*的幼儿都能有成功的体验,利于幼儿健康心理的发展,在这一活动中也让幼儿更加深入地理解序数的意义;在活动的每个环节中,教师都随机的结合了对序数的认识,比如让几组的第几个幼儿回答,调动了每个幼儿的兴趣,活动遵循了由浅入深的原则,采用了让幼儿自主操作获得直接经验的方式,适合幼儿发展的规律。

  《1-5的认识》教学设计 3

  活动目标:

  1、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让幼儿认识序数第一至第五。

  2、发展幼儿思维的逻辑判断能力。

  活动准备:

  1、创设超市小货架的环境。

  2、动物及其食品小图片、房子图、笔等。

  活动过程:

  (一) 通过游戏“为小动物买礼物”理解序数。(序数可以从不同的方向数,从不同的方向数得出的结论会不同)

  1、自由探索:

  (1)引导幼儿以“到动物食品超市为小动物买礼物”的游戏形式到“超市”购物。 (要求记住在什么颜色的货架上买到货物的)

  (2)请个别幼儿告诉大家在什么颜色的格子里买到货物,并请其他幼儿猜一猜他是在第几个格格子里买到的东西。

  2、交流讨论:

  (1)师:为什么买同样的东西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2)师引导幼儿发现序数可以从不同的方向数,从不同的方向数得出的结论会不同。

  (3)幼儿分组交流:讲讲自己是从哪个方向数第几格中买的东西。

  (二)游戏“给小动物送礼物”,巩固认识序数。

  1、 以“将超市买到的东西送给小动物”引题。

  2、 引导幼儿观察小动物的房子有几层,每层有几个房间。

  3、 师请一幼儿说说你买的东西(动物食品)是给谁吃的?它住在房子的哪一层,哪一个房间?并认识房间号如第一层第五间用“1-5”表示。

  4、 幼儿分组操作:将食品礼物送给小动物

  (1) 要求将小动物的房间号写在礼物卡上,然后送到房间。

  (2) 引导幼儿互相检查纠正操作结果,教师巡视指导

  《1-5的认识》教学设计 4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章P14~16《1~5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与操作,学生学会用数字1~5来表示数量为1~5的物体,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写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发言,进一步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点

  1~5的认识。

  四、教学难点

  1~5的书写。

  五、教学流程:

  (一)情境激趣,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今天我们一起去老奶奶家看看她家后院都有哪些小动物吧。(出示课本主题图)

  师:通过图片你看到了什么?(让学生整体感知图片内容。)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1~5的了解。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画,说说都有些什么?它们的数量各有多少?师:把你观察的物体及其数量与同桌交流一下,比一比谁观察得更仔细。(数量多的物体引导学生一起数。)

  2、1~5的认识。

  师:全班一起告诉我,物体的个数是1的有什么?生:一条狗;一个盆;一个老奶奶······

  师:像这样一条狗,我们就用数字“1”来表示。(多媒体展示)师:我们找出了个数可用数字1来表示的物体,那么物体的个数是2的我们可用数字几来表示呀?生:2。

  师:真聪明。那在这幅图中有哪些物体的个数可用数字2来表示呢?生:·······

  (3~5的认识过程仿照1、2的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动动你聪明的大脑想一想,1、2、3、4、5分别像我们生活中的什么呀?(通过学生的回答,生成知识,交流后整理概括出1~5各数的形状特征。)

  参考儿歌:1像小棒单个摆,2像小鸭水中游,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迎风飘,5像秤钩挂东西。

  3、1~5各数的基数含义。师:(指着1问)这个数是几?表示什么?(1个)

  师:请你拿出你的小棒表示这个数的多少,并将小棒摆在“1”的下面,可以摆出你喜欢的形状。

  (学生摆,教师巡视查看。)

  师:再分别用2、3、4、5跟小棒摆在2、3、4、5的下面。并与同桌交流你各用了多少根小棒。

  师:想一想,生活中还有那些物体的个数可以用1~5各数来表示?4、1~5的数序。

  师利用多媒体在计数器上拨1颗珠子,问:老师拨了几颗珠子?用几来表示?生:1,。(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

  师:那再拨动一颗,也就是再添上一颗珠子,那是几颗呢?生:2。

  (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1颗珠子添上1颗珠子是2颗珠子,即1添上1是2的过程”)3~5的教学过程同1、2的教学过程,辅助多媒体演示,加深学生的整体感知。5、1~5的书写。

  教师先在黑板上板演,边写边说清1~5各数的写法,再在书中的写字格中描写1~5各数。要求学生书写要工整、干净、美观。

  (三)课堂练*,巩固新知。

  要求学生完成P16做一做中的连一连和写一写。

  六、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1~5扑克牌。学生准备:15根等长小棒。

  七、作业设计:

  认真书写1~5各数。

  《1-5的认识》教学设计 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第一册第14—1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通过直观观察物体的基础上认识1—5各个数字。

  2、培养学生数字的形成概念,理解1—5的实际数量。

  3、培养学生初步了解1—5的数序。并能正确读写1—5各数学。

  4、利用“野生动物”图,初步培养学生感知“用数学”的乐趣。同时受到保护自然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点:

  结合实际认识每个数的实际数量及正确规范地书写1—5各数。

  教学难点:

  认识数字的实际数量表示意义。

  教具与学具:

  电脑,各种动物图片、及小棒、计算器、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教学

  教学构思:

  通过课前谈话导入新课能够生动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小组合作交流能够培养学生之间互相合作精神,同时激发学生学*积极性,进一步开拓学生学*思路。

  1、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游动物园?喜不喜欢?(喜欢)

  (接着电脑出示挂图)

  师:同学们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地方?谁能把整幅图意说一说?

  生:这幅图画的是老师带学生去游动物园。

  师:那么动物园里有些什么动物?除了动物以外还有什么?

  请同学们从上到下,从左往右,从*到远逐一观察

  2、分小组讨论:每4个人分一小组进行讨论。(5分钟后汇报)让他们大胆发现、探讨。

  3、结束讨论,引导学生作全面回答。

  师:图上有些什么动物?各几只?

  生:图上有1头大象,有2头牛,有3只长颈鹿,有3匹马,有4只小鸟。

  师:图上1头大象,2头牛,3匹马,3只长颈鹿,4只小鸟各用表示?谁能用手指指给老师看?

  生:1头大象指1个手指,2头牛指2个手指。3匹马指3个手指,4只小鸟指4个手指。

  师:图上除了动物园里面动物外,还有什么东西?

  生:天空上飘着4朵白云,挂着一个太阳。

  地面上有2棵树、5朵红花、4个小朋友和1位老师一共5个人。

  4、结合学生不同回答,教师逐步提问题

  师:刚才图上所出现动物的只数,天空上白云,地上花朵及人,各用什么数字表示?

  生:各用“1 2 3 4 5这些数学表示的。

  5、引导学生结合图幅选出与图片及数字卡片贴在黑板上。

  引导学生发现贴在黑板上的图片及数字卡片是否有杂乱,需用什么方法整理,根据整理的结果,启发学生思考:你们发现这些数字有什么规律吗?

  6、分小组讨论后,引导学生自由回答。

  生:从小到大排:1、2、3、4、5 5前面有1、2、3、4 4个数。从大到小排:5、4、3、2、1 和3相邻两个数是2和4等等。1后面有2、3、4、5 4个数

  师:你回答真棒,很有想象力,是个聪明的孩子。

  7、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概括数字卡片多少让学生动手摆小棒,(例如:卡片是 , 让学生摆出4根小棒)进一步了解各数字表示的意义。

  (教师巡视,摆得好的同学给予表扬)

  8、指导书写

  设置好田字格,指导学生写数字。

  (教师及时表扬会写的同学,对于格式错的进行指导。)

  9、总结过程

  指导学生自己总结,教师给予指导。

  师: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内容?

  生:①今天我们学*1、2、3、4、5 5个数字。②也学*它们的顺序和5个数字的表示意义。③学*5个数字书写。

  师:你们回答的真棒!棒极了!

  二、巩固训练:

  (1、设置数字迷宫 2、设置游戏情景 3、选择题)

  教学构思:通过设置数字迷宫,游戏情景,选择题的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意识和主人翁精神,激发学生学*兴趣,达到听、说、动的训练。

  1、设置数字迷宫,进行学*巩固。(出示打乱卡片)

  ①提问题:你们看到什么?请你们找出本课学*的数字。再按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②请同学们在排列好数字下面相应拨出计数器上珠子各几颗。

  ③同学们进行比较总结。

  2、设置游戏情景,切入学*兴兴趣。

  ①老师报数,学生摆出数字卡片,再让他们进行不同顺序排列。

  ②进行说、摆、看的训练。

  例如:一个同学说数字了,另一个同学摆出表示3的物体,同时拿出3的数字卡片。

  3、选择题

  看下面各图,选出与图相应的数字在前面圆圈涂上颜色。

  4只小鸟 01 02 05 04

  03 04 01 02

  04 01 05 03


《1-5的认识》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7)

——《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数学教学反思范文5份

  《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数学教学反思 1

  这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让同学们认识一到五,会读,认,写。这部分的内容学生在幼儿园的时候就有所接触。而且日常生活中也经常出现数字,所以学生们并不陌生。认和读都不成问题,关于写,大多数同学都会写,主要是要让他们写的规范。关于写的规范这个问题,我在教学的`时候让学生们多加练*,先让他们自己来说说这些数字长的像什么,然后让他们自己说说,在写这些数字的时候应该要注意些什么,在集体练*的时候,让各小组成员互相找找毛病,这样他们才会记得牢。

  《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数学教学反思 2

  今天学*了1--5的减法,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减法,课堂上以刚结束的体育节为素材,出示:照片上有5个小朋友,让学生先说图里有什么?生:有5个小朋友。接着播放一个小朋友跳着跳绳走了。学生说发生了什么,用两句话描述。生:原来有5个小朋友,走了1个小朋友。接着我问:还剩几个小朋友呢?孩子们都知道还有4个。图的意思明白了,接着让学生去用完整的语言描述,以点名说,一起说方式进行。

  紧接着引导学生理解:走了的1个小朋友是从几个人里面走的,在通过动手摆小圆片,摆5个小圆片,拿走1个,还剩下4个,感受是从5个里面拿走的1个,理解拿走1个就是去掉1个。

  最后指导学生写算式,有5个小朋友用数字5表示,走了1个,就是去掉1个,去掉我们用“减”,教学生认识减号,理解减号的`意思,知道5-1=4,表示的意思。引出今天学*的内容:减法。理解减法的意义:从总数里面去掉、拿走一部分用减法。

  最后借助教材的练*题让学生用3句话说题意,列算式,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上完这几课后,第二节去听宗老师的课,宗老师的让我发现我在课堂上有很多欠缺的地方:

  1、课前复*。宗老师课前一多种形式复*2--5的分成与组成、加法。用形象生动的手势描述加、减,为新课做准备,这部分是我缺少的,课前没有进行复*。

  2、课堂组织需要进步学*,我在课堂上组织学生的语言较少,有的孩子上课不认真,没有具体到哪个同学,让他们存在侥幸心理:老师没发现我不认真。宗老师的课堂该表扬表扬,该批评批评,手里面摸东西的,眼睛不看老师的进行点名,保证课堂上每个孩子都认真听讲,这也需要我学*的地方。

  3、课堂是学生的课堂。虽然在课堂上我一直在心理告诉自己让学生多说,以不同形式说,但有时往往控制不住自己,把可以让学生说的我说了,宗老师在课堂上点名让学生说,同桌两人说,不会的一起说,全班一起说,让学生不停的说。老师只起引导作用,这点我需要改正,把话语权教还给学生。

  在教学方面、课堂组织、语言表达等方面还需要继续学*,守着一个好榜样、好的老师,在今后要有更大的提高和进步。

  《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数学教学反思 3

  1、借助“说”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在1-5加减法的口算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算理,就能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口算方法的灵活运用,有能加强对算理的深刻理解。

  比如5-2=?从数的分成上思考,学生在反复说和记忆中,可脱离图示和手指等形式,学生在头脑中总直接建立算法模式后,再出示一些类似的题进行口述训练,强化算理,使学生通过练*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

  2、借助“比较”帮助学生运用简便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计算能力,应该要求学生算得正确迅速,同时还注意计算方法合理灵活。既然计算能力要有这样的'要求,那么口算作为计算的基础,无疑也必须有这样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是借助“比较”来帮助学生运用简便算。

  《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数学教学反思 4

  在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进行“用数学”过程的指导,让他们明确大括号和问题所表示的意义、重视学生亲身经历观察画面、理解画面内容、选择有用条件和恰当的方法计算的过程,以此让学生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1.对于大括号的作用的很好体现。在引入大括号时我用课件演示出大括号,让大家体会大括号表示把两个或几个物体合起来,让学生用手势来演示,再让学生来说说你觉得大括号有什么作用,突出大括号的作用,体会大括号的意义。

  2.在对进行加法和减法的对比中,我逐个出示,练*,再让学生观察对比这两组题目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让他们自己发现其中的不同,再通过他们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情况下用加,什么情况下用减,教师这时做一个总结,这样教学效果较好。

  3.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应用于生活。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一组生活中表示数量是8和9的数据,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活动,亲身感受到了8、9的基数和序数含义,同时培养他们对数学学*的兴趣。学生对8和9已经有了一些的认识,已经掌握了数数的一般方法。因此,在教学主题图时我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找出数量是8、9的物体,并说明数量是8的物体用数字8来表示,数量是9的物体用数字9来表示,学生不仅初步了解了数字8、9的形成过程,而切培养了学生有序观察的能力。在前面学生已经学*了比较大小,已经掌握了比较的方法,在比较7、8、9的大小时,我没有讲怎样进行比较,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直接用“>、<”表示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数学教学反思 5

  本册教材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材编写体现以下特点:

  1、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背景下进一步学*小数。

  2、借助直观模型和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加减法。根据这一特点同时结合三年级下册借助购物情境学*了一位小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

  因此,本单元的教学我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

  第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新课的预*,有意识的培养并训练学生的自*能力。从作业反馈的情况看来,对于一些如两位小数大小的比较,两位小数的.加减等这样有章可循的知识,学生通过自学的掌握情况还比较可喜的。

  第二,教学充分联系了实际,通过引导学生不停的“举一反三”,使教师能在第一时间里了解到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有效教学。

  第三,教学环节设计紧凑。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知识水*的提高,学*能力的增强,我有意识地调快了教学的速度,使课堂更加紧凑,提高了学*效率。

  从作业反馈出的情况来看,粗心大意的情况普遍存在,今后还应着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惯。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