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教案 (菁华5篇)

首页 / 教案 / | 教案

《鸟的天堂》教案1

  目标:

  1、让学生理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

  2、能让学生通过朗读和想象,充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过程:

  一、扩展想象,导入课文。

  1、板书“天堂”天堂指的是什么?你认为天堂里应该是怎么样的?

  2、板书“鸟的天堂”在你心目中鸟的天堂又应该是什么样的呢?学生板书。

  3、1933年,著名作家巴金应朋友之邀,来到广东新会旅游,几天后,他来到广州,就在广州写下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让一个曾经偏僻的地方成为了一个海内外闻名的风景区。这篇文章就是《鸟的天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看看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内容。

  二、自读课文,标段。老师板书:泊数干暇瑕巢梢

  三、检查生字及多音字、形*字,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1、巴金几次经过“鸟的天堂”,一次是在什么时候?另一次呢?看到了什么?板书。

  2、巴金在两次经过“鸟的天堂”后,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出示: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怎么理解这句话?

  3、对照学生板书,“鸟的天堂”真的是鸟的天堂吗?再读课文,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以上12分钟左右)

  四、品读词句,深入理解。(25分钟左右)

  学生自由交流,相机重点理解:

  1、“真是一棵大树”分三种重音读,分辨不同。

  2、“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榕树大

  “仿佛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

  “照耀”

  “仿佛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是什么在颤动?--“鸟的天堂”充满生机。

  3、“到处都是鸟声......有的在扑翅膀”鸟儿的快乐,鸟儿的自由自在也感染了在这儿的我们,所以作者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结合课件,反复朗读)

  五、小结引申:鸟的天堂因为巴金先生这篇文章而四海闻名,很多人在看到这篇文章之后,都为这充满生命活力的大榕树而惊叹,为这些自由自在的鸟儿而庆幸。有人说,鸟的天堂实际上是巴金先生梦境的折射,如果真是这样,那巴金心中的天堂会是什么样呢?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梦,我们能像鸟的天堂里面的鸟儿一样,寻找到自己心目中的天堂吗?

  板书:鸟的天堂

  左边(学生板书鸟的天堂所应有的条件)

  中间第一次树大绿生命力旺盛(惊奇遗憾)

  第二次鸟自由、快乐地飞翔(留恋感叹)

  人不许去捕捉鸟

  右边泊数干暇瑕巢梢(和学生一起补充注音)

《鸟的天堂》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地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做巢、树梢、留恋、目不暇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教学手段

  自制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设计意图:从巴金的角度来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过程:

  一、谈话。

  1、什么是天堂?(指名回答)

  2、板书“鸟的天堂”鸟的天堂会是什么样子呢?

  二、按照要求读书。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想想自己读了课文后感觉是什么?在旁边写上批注。

  3、把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在有生字、词语的地方注意纠正读法。

  2、谈自己读的感受。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互相交流。

  四、简介本文作者及课文有关知识:

  巴金

  本文是1933年作者到广东新会访友时,路过“鸟的天堂”后写下来的。

  “鸟的天堂”实际是写什么呢?

  “鸟的天堂”实际是指大约有500年树龄的一株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

  五、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作者是怎么去“鸟的天堂”的?去了几次?每次去的时间有什么不同?第几次才真正见到“鸟的天堂”?

  2、那些句子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用笔画下来。并说说表达了什么感情。

  六、学*生字

  1、指名读词读字。

  2、指导书写难写的字。

  3、抄写生字词语。

《鸟的天堂》教案3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众鸟纷飞的景象。

  教学重点

  朗读重点片段,感悟大榕树的奇特、尼奥的欢快。

  一、导入

  1在广东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四、五百年前广东新会的天马村有一条小河,河中有块泥潭小洲。一天,一只仙鹤看中这环境优美,便衔来一棵榕树枝,说来奇怪,这棵榕树很快的生长起来,枝繁叶茂,远看像浮动的绿洲。又一个美丽的清晨,这只仙鹤带来了成千上万只仙鹤。从此,每于清晨薄雾,万千灵鸟,鸣声呼唤,翩翩起舞,形成了南国的一个奇观“鸟的天堂”。

  2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样的地方才能称作“鸟的天堂”呢?

  (生自由说,带着你们美好的幻想再来读题目。)

  二、检查预*

  巴金爷爷几次经过鸟的天堂?各在什么时间?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两次一次在傍晚,一次在早晨第一次看到了一颗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了许多鸟)

  三、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后,他有怎样的感慨?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指名读,读出感慨。齐读。

  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说:为什么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第二个不加引号呢?

  (第一个“鸟的天堂”是大榕树,第二个“鸟的天堂”是真正的鸟的天堂。)

  四、大榕树变天堂了,这是怎样的一株大树呢?让我们伴着夕阳的余辉走进这棵神奇的大榕树,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7、8自然段,

  1、你仿佛看到了一棵怎样的树?

  (大、茂盛、生机勃勃)

  2、看到这棵大榕树,作者发出了怎样的赞叹?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3、齐读(读出赞叹)

  五、自由朗读7、8自然段,体会作者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方法:圈点批注,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1、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从不可计数体会出枝干数目很多,说明树很大。)

  指导朗读:读出“一株、大”

  2、枝干的数目为什么不可计数呢?

  (枝上又生根,根上又生枝)

  出示图片,形成了独木成林的景观,所以作者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3、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卧在水面上。

  (体会“卧”字,带着你的感受读)所以作者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4、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

  (不留一点缝隙,说明树叶多。)

  5、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读了这句话有疑问吗?(为什么说有“生命在颤动?)

  6、借助*时的生活感受,小组交流。

  (预设:可能是风吹的树叶在动,可能是小鸟在动。)

  (是树叶在动,是生命在动,也是作者的心在动,所以他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六、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已有500年的历史了,它之所以这样美丽,不仅是因为它自身旺盛的生命力,还有天马村的人对它的爱护,天马村的人视这棵树为神树,视这些鸟为神鸟,多少年来人们用这种最淳朴的环保意识保护着这棵树,所以,人们一直拥有这“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七、1假如你就是第一只飞来的仙鹤,发现了这株美丽的南国的树,你将怎样召唤你的同伴来此安居乐业?

  2、就在你们的呼唤声中来了许多的鸟,看!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12、13自然段,看看巴金怎样把这动态的美展示在文字上的?

  八、1让我们用同样地方法看看作者写出了鸟的什么特点,怎样写出这些特点的?

  学生汇报。

  1、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两个“到处”说明鸟很多。)

  2、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应接不暇的意思就是说人或事情很多,接待,应付不起来。在课文里是说鸟太多了,眼睛看不过来了。)

  3、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有的……有的……有的,说明鸟的姿态很多,种类也很多。)

  4、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体会到鸟儿很欢快,快乐地叫着。)

  5、教师借机指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那么,请大家想象一下,树上还有什么姿态的鸟呢?(学生发散想象。)

  九、总结全文

  大榕树被大自然赋予了旺盛的生命力,成为了鸟的天堂。作为我们人类也要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才会有这“鸟的天堂”。

《鸟的天堂》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能正确理解“做巢、树梢、应接不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加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题、创设情境。

  1、(播放群鸟齐鸣的声音)听一听,你想到了什么?

  2、说一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多么令人向往的鸟的乐园啊!如果大家读了巴金先生的《鸟的天堂》(板书)一定会有更多的体会的!

  2、自读课文,要求:

  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

  ②标出自然段序号。

  ③想一想,课文描写了什么景象?

  3、检查。

  ①标出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读一读。

  ②组成小组、轮读课文,互相检查读音。

  ③课文写了什么景象?(相机板书:榕树鸟)

  三、再读课文,细细体会,把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1、“榕树”、“鸟”这两部分,喜欢哪部分就认真读读直接描写它的段落。

  2、你特别喜欢的语句用“——”画出,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它?

  3、自读相关段落、语句,圈圈画画。

  四、按照学生意见,选择学*内容,随机学下任一方面:

  重点学*第七、八自然段,体会榕树静态美。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找出作者描写榕树的句子勾画体会,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交流自学情况,发表自己的见解。

  ①在学生谈体会的过程中,利用简笔画板书让学生了解“绿叶的多”、“枝上生根”等特点。

  ②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地方,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和*时的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重点体会:“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教师对学生各自的见解均给予肯定。

  ③通过教师参与的反复朗读,表达自己对课文重点部分的理解、感受。

  ④通过自己对这段描写的体会和感悟,由衷地赞叹“这美丽的南园的树。”

  重点学*第12、13自然段,体会“群鸟纷飞”的动态美。

  1、播放“群鸟纷飞”的课件,让学生形象感受这部分动态美的描写。

  2、教师引导:让我们走进课文,欣赏热闹的场面,尽情地感受这部分语言文字描绘的美。

  (学生可站、可坐、可请老师、可找小伙伴)

  3、利用学生美术课上画的小鸟,并把它们“放飞”到大榕树上(配上欢快的音乐)

  4、引导学生想象小鸟在榕树上生活的情景,交流感受:你想到了什么?

  5、再读课文,共同感悟:这“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五、拓展思维,深化主题。

  1、播放“小画眉”。

  2、提示:假如你是小画眉,你想用怎样的方式来表达心中的感受?(可写一段文字,读一读;可写一首小歌,唱一唱;可用五彩的笔,画一画……)让学生自主选择其中一种,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学*的感受。

  3、交流感受,教师相机评价,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大榕树的美、南国的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教育。

  2.提高按顺序观察事物的能力,学*描写景物的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理解课文的中心语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节段;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二、讲读第二段。

  学生浏览第二段,理清观察顺序,分清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远看大榕树,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看大榕树(第5、第6自然段写远看,第7、第8自然段写*看)。

  学生自由读第5、第6自然段,思考:远看大榕树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大、茂盛)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师:远看大榕树这么大,这么茂盛,那么*看又是什么样的呢?谁愿意读第7自然段?请你抓住重点词语来说一说。

  指名读第2句,区别两个“真”的意思。(真面目:真正、本来;真是:的确,确实)学生读句、体会作者情感。(自由读、指名读)

  师:枝干的数目为什么不可计数呢7请大家齐读第3句。

  师:(出示投影片、一边指示一边与学生共同叙述)大家请看,只见它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又长成新的枝干,因此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师:你们还能从最后一句中的哪个词语看出榕树很大?(卧)

  师:这个“卧”字展示了榕树姿态的庞大。老师告诉大家,这是一株已经生长了500年的古树,它村冠的遮盖面积相当于200多个教室多么大,真是一株罕见的、庞大而又奇特的榕树啊!这段课文,作者主要抓住榕树枝干的奇丽多姿来介绍它的真面目。(板书:枝干)作者接着观赏的是榕树的叶子。(板书:叶子)

  学生齐读第8自然段第1句,思考:这句写什么?

  学生自学第2、第3句,边默读边划出表现榕树茂盛的词语,并想想该怎么理解。然后交流汇报学*体会。(教师教给汇报方法:先读句子,再找词语,最后谈理解。)

  (从“那么多”。“一簇”“堆”“不留一点缝隙”等词语中体会树叶多和密;从“翠绿”“照耀”“新的生命”“颤动”等词语体会大榕树充满活力的样子。)

  师:(出示投影片)这株榕树枝繁叶茂,简直是一种奇观。它那鲜嫩翠绿的叶子在阳光照耀下明亮耀眼,生机勃勃,多么可爱的榕树呀!因此.作者在结尾处由衷地赞叹道:“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板书:喜爱)

  指导朗读。(体会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师:作者这次去鸟的天堂是在黄昏,鸟儿都归巢休息了,因此,他一只鸟也没有看到,只看到了这棵茂盛的榕树。他从枝、干、叶的颜色、形状、位置等方面进行描写,突出了树大、干多、枝美、叶茂的特点。这种描写方法就叫作静态描写,这种静态描写展示了鸟的天堂的静态美。那么,作者第二次到鸟的天堂又看到什么场面呢?请大家一边看录像,一边听朗读。

  三、讲读第三段

  看录像,听朗读。思考:作者看到什么场面?(群鸟齐飞的热闹场面)哪儿写出热闹场面?教师引读(鸟的叫声和影子作者是怎么写的——,形状呢——,颜色呢——)。

  师:为了突出鸟多,作者不仅写了鸟的叫声、影子,还写了形状、颜色和它们的活动情况,写得很具体。这些鸟在树上有哪几种活动呢?请用书上的词概括。(板书:叫、飞、扑)

  师:这里的鸟的确很多,据有关材料介绍,在这棵榕树上大约生活着10多万只鸟,光鹤类就多达七八万只。而在课文中。作者既没有用一个“多”字,也没有列举一个具体的数字,就使我们感到这里的鸟确实很多、可见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夫是很深的。这是值得我们学*的。

  指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应接不暇”。

  指导学生体会作者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师出示投影片:这里的鸟真多,它们生活得很快活.有的(),有的(),有的()。

  要求学生:

  (1)按书上的内容齐说;

  (2)想象—下,这些鸟是怎样叫的、飞的、扑的,指名学生具体说一说它们当时的姿态或叫声。

  师:作者这次看到了这个热闹场面,于是他先写了群鸟的活动,又具体地写了一只画眉鸟欢叫、雀跃的情景,写出了鸟叫、飞、扑的活动变化。上段是静态描写,这段就是:(师生齐说)动态描写。(板书:动态)

  师:作者看到了茂盛的榕树,欢快的鸟,感受到了鸟的生活是很快乐的,而此时作者的感情是什么样的呢?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讲读第四段。

  齐读,思考:作者的心情怎么样?(留恋)

  指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留恋”。

  作者此时对大榕树不仅仅是“留恋”,还有什么感情?(板书:赞美)

  指名读最后一句。出示投影片: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师:在这句话中,为什么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而第二个“鸟的天堂”却没加引号?(第一个“鸟的天堂”是对大榕树的特殊称呼,所以加引号;第二个鸟的天堂指能让鸟幸福生活的地方,因此没有引号)

  讨论:这茂盛的大榕树为什么能成为鸟的天堂呢?(榕树枝繁叶茂,鸟能在上面筑巢;周围环境幽静,适合鸟生活和繁衍;树旁就是河,榕树因而长得茂盛。鸟也能戏水;农民保护鸟,鸟生活得无忧无虑)

  教师小结。

  重点语段练*设计: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有的在扑翅膀。我注意地看着。……那歌声真好听。”(《鸟的天堂》第十二、十三节)

  教学设计:

  1、自由朗读这两段,“拎出”鸟儿活动顺序的词语。

  2、鸟的天堂怎样由静寂变得热闹起来?

  3、找出具体描写“热闹”的词语,并讲一讲。

  4、什么叫“应接不暇”?齐读写“应接不暇”内容。

  5、在百鸟争鸣中为何单独写画眉鸟的叫声?“兴奋”一词在这里起什么作用呢?

  6、想象百鸟争鸣的热闹景象,并绘声绘色地口述出来。

  训练目的:

  掌握景物变化中的状态,插上联想的翅膀,在如见其形、如闻其声的气氛中富有感情地描述,感受作者喜爱、赞美和依恋之情。同时懂得景物描写动人的诀窍在于亲自观察,具有强烈的感受,如果凭空臆造,就根本谈不上形象生动了

  教学小结:

  本课是一篇较难的课文,在讲解榕树时,抓住远看和*看,远看象许多株,*看只有一株。“好像把它的生命力全部展示给我们看……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让学生感受到大榕树的枝叶茂盛。让学生明白两种写作方法。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鸟的天堂》教案5

  设计理念:

  本组课文训练重点是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时,努力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思想。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读中感悟和发。激**感体验,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力求体现“充分研读,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

  设计特色:

  教学1—9自然段,多以读中感悟榕树的大、美为突破口,本课时对教材进行深度开发,力求突破。

  1、围绕作者是“怎样表现榕树的大的特点”,引导学生读中感悟,悟中发现。

  2、在领悟表达方法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探究的兴趣。

  设计流程及设计意图

  课前谈话: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的课文跟树有关,课前让大家搜集一些有关树的资料,能向大家介绍一些世界上奇特的树吗?生介绍

  〔请学生自由介绍课前搜集的资料,把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与课文所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拓宽学生知识面,体现语文教学的开放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同学们,我国著名作家巴金爷爷写的一篇文章《鸟的天堂》中,也介绍到一棵奇特的树,让我们一起来见识见识把。(出示课件)齐读课题。

  2、天堂是非常美丽的地方,在你们心目中,鸟的天堂是个怎样的地方?生交流

  〔(1)出示巴金肖像和色彩明丽的鸟的天堂的画面,给学生视觉上的冲击。

  (2)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初步开启学生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激发阅读兴趣。〕

  二、整体感知

  课前大家已预*了课文,谁来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贴:第一次榕树大

  第二次鸟多

  〔通过预*,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检验学生的概括能力,为学*1—9自然段作铺垫,板书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一目了然。〕

  三、学*怎样表现榕树之大

  (1)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看见了一棵榕树很大很大,作者是怎样表现榕树大的特点的?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读,好吗?

  (板贴)怎样表现榕树的大的特点

  (2)打开课文,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1—9自然段,找一找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榕树大,看谁找得又快又准。生读、找。

  (3)从学生的回答中生疑:这两节究竟是不是写榕树大呢?

  〔结实本课学*目标,从读找中生发疑问。没有根据的教案的预设一成不变的实施,而是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现场生成教学,从质疑处鼓励学生探究。〕

  A、学*5、6,读中探究

  (1)指名生读§5、§6,想想这节主要写了什么?生交流

  (2)我们把这个争论的情景演示一下,我来当作者,我想邀请两个同学当我的朋友,谁愿意?(出示大榕树)

  其他同学仔细听,从我们的争论中表现出什么。

  师生表演争论,?生交流

  (3)这是一株大榕树,那么作者为什么会认为有许多株?

  请同学们看图,再好好读读5、6两小节,说说理由。

  生读、说。相机板书:远

  师:巴金爷爷用笔多么精妙,值得我们好好研读,现在你们能不能说说5、6两节是怎样表现榕树的大的吗?生概括小结

  〔5、6两节,通常在教学中被“略处理”。这一环节,巧妙地设置了两个铺垫:(1)演示争论的情景。(2)从争论中生发关键的问题:为什么误认为有许多株榕树?引导学生从直观的演示中感受到作者表现榕树大的用笔精妙。从问题的细究处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好好研读,得到作者表达方法上的启示。〕

  B、学*§7,读中发现

  (1)我们再来读读第7自然段,请大家自由读读第7自然段。(多种形式促读)

  (2)读了这么多遍,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发现吗?和大家交流一下。

  a、根据学生交流,相机板书:枝干繁多

  b、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1)榕树奇特之处仅仅是因为枝上又生根吗?

  (2)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又长成什么?

  c、相机点拨第1句,第4句,联系上下文悟发现相机板书:*

  齐读§7

  (3)读到这里,你能来说说这一节表现榕树大和5、6两节有什么不同?生交流

  〔先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品味。读中有所发现。接着让学生充分地说,教师有意识地引导。捕捉住探究点:榕树的枝干有什么奇特之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利用文字空白处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想象、描述。不仅让学生读中发现,还要悟表达方法的不同,探究第7小节表现榕树大与5、6两节有什么不同是在学生充分读、悟后可得的。〕

  C、学*§8,美读升华

  (1)5、6两节从整体表现榕树大,第7自然段从枝叶繁多的现象来表现榕树的大,第8自然段呢?我们一齐来看一看、听一听把!(放录象范读)

  (2)你们觉得画面中的这段话美吗?想不想也来读一读?(打开课文同桌互相读给对方听)

  (3)引导学生读好读美,以评促读

  (4)同学们一定对大榕树产生许多感受,有什么话想倾吐,和大家交流交流。

  引导学生从叶子茂盛、充满生机勃勃的生命力来谈。相机板书:叶子茂盛

  (5)能通过读把你的感受带给大家吗?引导学生诵读。

  [(1)创造情境,录象及范读。创设读的氛围,激发读的渴望。创造了教学的情感,提升了情感的价值。

  (2)充分地读第8节,学生与课文的情感产生共鸣。让学生倾吐交流,尽情表达。学生发言在美读的感染下亮点不断。教师引领学生读、说再有机会地融合,升华对大榕树的赞美之情。]

  四、总结全文

  师:学到这里,我们再回过来看看课文,作者是怎样表现大榕树大的特点。能不能归纳说一说。

  生交流

  〔既是学完课文后的总结,又检验了学生学*的成果,体现了教学设计的完整性。〕

  五、作业

  “鸟的天堂”已成为一处旅游胜地,大榕树也声名远扬。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收集有关材料,为导游写一篇解说词。

  〔这个环节是课内学*的延伸,拓宽了学*语文的渠道,培养学生多方面适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板书:

  怎样表现榕树的大的特点

  第一次榕树大远*

  许多株?一株两株枝干繁多叶子茂盛

  鸟的天堂

  第二次鸟多

  〔板书设计直观、清晰,体现了教学的流程、教学的整个思路,使学生借助板书激发思维〕。


《鸟的天堂》教案 (菁华5篇)扩展阅读


《鸟的天堂》教案 (菁华5篇)(扩展1)

——鸟的天堂教案 (菁华12篇)

鸟的天堂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能正确理解“做巢、树梢、应接不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加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题、创设情境。

  1、(播放群鸟齐鸣的声音)听一听,你想到了什么?

  2、说一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多么令人向往的鸟的乐园啊!如果大家读了巴金先生的《鸟的天堂》(板书)一定会有更多的体会的!

  2、自读课文,要求:

  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

  ②标出自然段序号。

  ③想一想,课文描写了什么景象?

  3、检查。

  ①标出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读一读。

  ②组成小组、轮读课文,互相检查读音。

  ③课文写了什么景象?(相机板书:榕树鸟)

  三、再读课文,细细体会,把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1、“榕树”、“鸟”这两部分,喜欢哪部分就认真读读直接描写它的段落。

  2、你特别喜欢的语句用“——”画出,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它?

  3、自读相关段落、语句,圈圈画画。

  四、按照学生意见,选择学*内容,随机学下任一方面:

  重点学*第七、八自然段,体会榕树静态美。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找出作者描写榕树的句子勾画体会,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交流自学情况,发表自己的见解。

  ①在学生谈体会的过程中,利用简笔画板书让学生了解“绿叶的多”、“枝上生根”等特点。

  ②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地方,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和*时的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重点体会:“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教师对学生各自的见解均给予肯定。

  ③通过教师参与的反复朗读,表达自己对课文重点部分的理解、感受。

  ④通过自己对这段描写的体会和感悟,由衷地赞叹“这美丽的南园的树。”

  重点学*第12、13自然段,体会“群鸟纷飞”的动态美。

  1、播放“群鸟纷飞”的课件,让学生形象感受这部分动态美的描写。

  2、教师引导:让我们走进课文,欣赏热闹的场面,尽情地感受这部分语言文字描绘的美。

  (学生可站、可坐、可请老师、可找小伙伴)

  3、利用学生美术课上画的小鸟,并把它们“放飞”到大榕树上(配上欢快的音乐)

  4、引导学生想象小鸟在榕树上生活的情景,交流感受:你想到了什么?

  5、再读课文,共同感悟:这“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五、拓展思维,深化主题。

  1、播放“小画眉”。

  2、提示:假如你是小画眉,你想用怎样的方式来表达心中的感受?(可写一段文字,读一读;可写一首小歌,唱一唱;可用五彩的笔,画一画……)让学生自主选择其中一种,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学*的感受。

  3、交流感受,教师相机评价,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大榕树的美、南国的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教育。

  2.提高按顺序观察事物的能力,学*描写景物的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理解课文的中心语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节段;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二、讲读第二段。

  学生浏览第二段,理清观察顺序,分清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远看大榕树,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看大榕树(第5、第6自然段写远看,第7、第8自然段写*看)。

  学生自由读第5、第6自然段,思考:远看大榕树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大、茂盛)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师:远看大榕树这么大,这么茂盛,那么*看又是什么样的呢?谁愿意读第7自然段?请你抓住重点词语来说一说。

  指名读第2句,区别两个“真”的意思。(真面目:真正、本来;真是:的确,确实)学生读句、体会作者情感。(自由读、指名读)

  师:枝干的数目为什么不可计数呢7请大家齐读第3句。

  师:(出示投影片、一边指示一边与学生共同叙述)大家请看,只见它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又长成新的枝干,因此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师:你们还能从最后一句中的哪个词语看出榕树很大?(卧)

  师:这个“卧”字展示了榕树姿态的庞大。老师告诉大家,这是一株已经生长了500年的古树,它村冠的.遮盖面积相当于200多个教室多么大,真是一株罕见的、庞大而又奇特的榕树啊!这段课文,作者主要抓住榕树枝干的奇丽多姿来介绍它的真面目。(板书:枝干)作者接着观赏的是榕树的叶子。(板书:叶子)

  学生齐读第8自然段第1句,思考:这句写什么?

  学生自学第2、第3句,边默读边划出表现榕树茂盛的词语,并想想该怎么理解。然后交流汇报学*体会。(教师教给汇报方法:先读句子,再找词语,最后谈理解。)

  (从“那么多”。“一簇”“堆”“不留一点缝隙”等词语中体会树叶多和密;从“翠绿”“照耀”“新的生命”“颤动”等词语体会大榕树充满活力的样子。)

  师:(出示投影片)这株榕树枝繁叶茂,简直是一种奇观。它那鲜嫩翠绿的叶子在阳光照耀下明亮耀眼,生机勃勃,多么可爱的榕树呀!因此.作者在结尾处由衷地赞叹道:“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板书:喜爱)

  指导朗读。(体会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师:作者这次去鸟的天堂是在黄昏,鸟儿都归巢休息了,因此,他一只鸟也没有看到,只看到了这棵茂盛的榕树。他从枝、干、叶的颜色、形状、位置等方面进行描写,突出了树大、干多、枝美、叶茂的特点。这种描写方法就叫作静态描写,这种静态描写展示了鸟的天堂的静态美。那么,作者第二次到鸟的天堂又看到什么场面呢?请大家一边看录像,一边听朗读。

  三、讲读第三段

  看录像,听朗读。思考:作者看到什么场面?(群鸟齐飞的热闹场面)哪儿写出热闹场面?教师引读(鸟的叫声和影子作者是怎么写的——,形状呢——,颜色呢——)。

  师:为了突出鸟多,作者不仅写了鸟的叫声、影子,还写了形状、颜色和它们的活动情况,写得很具体。这些鸟在树上有哪几种活动呢?请用书上的词概括。(板书:叫、飞、扑)

  师:这里的鸟的确很多,据有关材料介绍,在这棵榕树上大约生活着10多万只鸟,光鹤类就多达七八万只。而在课文中。作者既没有用一个“多”字,也没有列举一个具体的数字,就使我们感到这里的鸟确实很多、可见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夫是很深的。这是值得我们学*的。

  指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应接不暇”。

  指导学生体会作者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师出示投影片:这里的鸟真多,它们生活得很快活.有的( ),有的( ),有的( )。

  要求学生:

  (1)按书上的内容齐说;

  (2)想象—下,这些鸟是怎样叫的、飞的、扑的,指名学生具体说一说它们当时的姿态或叫声。

  师:作者这次看到了这个热闹场面,于是他先写了群鸟的活动,又具体地写了一只画眉鸟欢叫、雀跃的情景,写出了鸟叫、飞、扑的活动变化。上段是静态描写,这段就是:(师生齐说)动态描写。(板书:动态)

  师:作者看到了茂盛的榕树,欢快的鸟,感受到了鸟的生活是很快乐的,而此时作者的感情是什么样的呢?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讲读第四段。

  齐读,思考:作者的心情怎么样?(留恋)

  指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留恋”。

  作者此时对大榕树不仅仅是“留恋”,还有什么感情?(板书:赞美)

  指名读最后一句。出示投影片: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师:在这句话中,为什么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而第二个“鸟的天堂”却没加引号?(第一个“鸟的天堂”是对大榕树的特殊称呼,所以加引号;第二个鸟的天堂指能让鸟幸福生活的地方,因此没有引号)

  讨论:这茂盛的大榕树为什么能成为鸟的天堂呢?(榕树枝繁叶茂,鸟能在上面筑巢;周围环境幽静,适合鸟生活和繁衍;树旁就是河,榕树因而长得茂盛。鸟也能戏水;农民保护鸟,鸟生活得无忧无虑)

  教师小结。

  重点语段练*设计: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有的在扑翅膀。我注意地看着。……那歌声真好听。”(《鸟的天堂》第十二、十三节)

  教学设计:

  1.自由朗读这两段,“拎出”鸟儿活动顺序的词语。

  2.鸟的天堂怎样由静寂变得热闹起来?

  3.找出具体描写“热闹”的词语,并讲一讲。

  4.什么叫“应接不暇”?齐读写“应接不暇”内容。

  5.在百鸟争鸣中为何单独写画眉鸟的叫声?“兴奋”一词在这里起什么作用呢?

  6.想象百鸟争鸣的热闹景象,并绘声绘色地口述出来。

  训练目的:

  掌握景物变化中的状态,插上联想的翅膀,在如见其形、如闻其声的气氛中富有感情地描述,感受作者喜爱、赞美和依恋之情。同时懂得景物描写动人的诀窍在于亲自观察,具有强烈的感受,如果凭空臆造,就根本谈不上形象生动了

  教学小结:

  本课是一篇较难的课文,在讲解榕树时,抓住远看和*看,远看象许多株,*看只有一株。“好像把它的生命力全部展示给我们看……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让学生感受到大榕树的枝叶茂盛。让学生明白两种写作方法。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鸟的天堂教案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2.学*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学*本课生字、新词。练*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我们的船渐渐逼*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

  3.学*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理解课题的含义及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学*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课后练*中词语的意思。

  (三)按照游览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的主要意思。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理解课题含义及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给课文分段并归纳各段段意。

  三、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题含义及课文主要内容。

  1.解题。

  板书课题后,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

  (1)天堂常用来比喻什么?

  (2)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天堂常用来比喻美好的生活环境。鸟的天堂是指能让鸟生活得美好、快乐的地方。)今天我们将和著名的作家巴金爷爷一起到“鸟的天堂”去欣赏美丽的南国风光。

  2.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课后词语的意思。

  (提醒学生注意读准以下字的字音:“颤”读ch4n,“应接不暇”中“应”读y@ng。“一簇”中“簇”读c),“隙”读“x@”。理解读读写写中的词语。灿烂:光彩鲜明耀眼。陆续:表示先先后后,时断时续。逼*:靠*、接*。茂盛:植物生长得多而茁壮。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应接不暇: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

  3.检查学生自学字、词情况。

  (二)研究课文的写作顺序。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

  (1)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几次?分别在什么时候?

  (2)每次去都看到了什么景物?每次去时的感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3)用“”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的段意。

  2.听完教师范读课文后,学生回答思考题。

  ((1)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两次。第一次是在黄昏,第二次是在早晨。(2)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树,没有见到一只鸟,认为“鸟的天堂”里没有鸟,有些失望。第二次看到了许多鸟,感到“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因为作者两次去时看到的景物不同,所以思想认识会有这样的变化。(3)课文按作者游览顺序记叙,可以分为四段来理解。第1段<第1至4自然段>:讲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第2段<第5至9自然段>:写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景色。第3段<第10至13自然段>:讲作者和朋友们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情景。第4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讲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书写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第1、2段课文内容。

  (二)认识事物的静态,感受“鸟的天堂”的静态美。

  (三)理解课文,能说出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背诵课文(从“我们的船渐渐逼*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认识事物的静态,感受“鸟的天堂”的静态美。

  (二)理解课文,能说出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学*课文第1段。

  1.指名学生读第1段。

  (1)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吗?

  2.课文是怎样描写“我们”出游的时间和心情的?

  (“吃过晚饭”、“热气已退”、“太阳落山”表示夏日的傍晚,也就是“我们”出游的时间。“自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波浪。”这是讲水面很安静,没有风和过往的船只。“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说明四周幽静,没有一点声响,只有木桨拍打水面的声音。反映了“我们”出游时心清十分愉快。)

  小结:晚饭后我们划船去玩。

  (二)学*课文第2段。

  1.学生默读第2段。思考,讨论。

  (1)我们第一次出游,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什么?

  大榕树。)

  (2)这段课文中主要描写了大榕树什么特点?

  (一个是大,另一个是美。)

  (3)课文里哪些地方说明榕树大?

  (在第4自然段开头交代“河里很宽”,这里为什么会变窄呢?让学生找出有的句子读出来。“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原来河面给树叶占去了,所以变窄。另外,由于当时离得远,所以当“我”说许多株时,“我的朋友”有的说是一株,有的说是两株,到底是几株呢?找出课文中的语句“我们的船……真是一株大树”。为什么作者开始把它看成许多株?“不可计数”是什么意思?)

  (4)课文里哪些地方又写了榕树的美呢?

  (请学生画出课文中的语句,读出来,说说对这些语句的体会。“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句话是写大榕树静态的美,前半句是写实实在在的事物,后半句中“新的生命在颤动”这是作者的感觉,也就是大榕树静态的美,给作者带来的美的感觉,“颤动”并非真的在动,那每一片树叶都是那么绿,作者仿佛看到它们在霞光中一闪一闪的。)

  (5)作者对这棵大榕对流露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从哪些句子里体会出来的?(“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句话,赞美了生长茂盛的大榕树,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7、8自然段。(可以先出示投影,放配乐朗诵,让学生体会朗读时的语气和感情。然后让学生用赞美和喜爱的语气试着朗读。)

  (7)指名读第9自然段。思考:作者说“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

  (因为是黄昏时分,所以鸟儿栖息了,而且大榕树树大枝叶稠密。作者没有见到鸟。当时心情很失望。作者虽然没有见到鸟,他却被这株美丽的大榕树深深地迷住了。)

  (三)指导背诵第7、8自然段。

  小结:我们随着作者第一次经过了“鸟的天堂”,看到了一株美丽的大榕树。它枝繁叶茂,长有许多枝,静静地卧在水面上,充满着无限的生命力。作者从榕树的大,以及枝干、叶的形状、颜色、榕树的位置等方面来描写。这样的描写叫什么?(静态描写)我们通过这部分课文的学*已经欣赏到了一幅美丽的静态图。作者感到遗憾的是: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却没有看到一只鸟。

  (四)作业。

  背诵课文(从“我们的船渐渐逼*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课文第3、4段。

  (二)认识事物的动态,感受“鸟的天堂”的动态美。

  (三)理解课文,能说出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认识事物的动态,感受“鸟的天堂”的动态美。

  (二)理解课文,能说出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教程

  (一)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作者是怎样对大榕树进行静态描写的?

  (作者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没有看到一只鸟,却看到了一株又大又美丽的大榕树。作者由远及*地记叙了大榕树的长势,记叙了榕树树枝、叶、干、根的样子。这是作者在静态情况下的观察、描写。文中写到:“一簇簇枝叶伸到水面上”,“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写出了大榕树既大又枝叶茂繁。还写到大榕树生长茂盛,“正是茂盛的时期”,叶子多而密。“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叶子不仅多、密而且颜色鲜艳、明亮、富有生命力。“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作者通过认真观察,对大榕树进行了这些静态的描写。)

  (二)学*第3段课文。

  1.分组朗读课文第10、11、12、13自然段,想一想,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与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有什么不同?

  2.指名四人各读10、11、12、13自然段。

  3.思考、交流:

  (1)作者和朋友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第二只、第三只。”从这些语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和朋友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听到了鸟叫,看到了鸟飞。)

  2.把作者描写树上变得热闹了、鸟的大小、颜色、动作的句子画在书上,读出来。

  (描写树上变得热闹的句子:“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描写鸟的大小、颜色的句子:“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描写鸟的动作的句子:“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3.作者看到这么多大小不一、颜色各异、动作千姿百态的鸟后,有什么感受?

  (“我”由于景色精彩看不过来而感到“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反映“鸟的天堂”的热闹场面,写出了作者迷恋这种景色,看也看不够的心情。)

  4.“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有感情地朗读这一细节描写,说说这段描写表现了什么?

  (既写出了这只小鸟的可爱、机灵、富有生气,又反映了作者的美好情趣和愉快的心情,也说明了这里确实是鸟的天堂,鸟儿可以在这自由自在的生活。)

  小结:这一段课文,作者不仅描写了鸟的大小、颜色,而且着重描写了鸟的活动,描写了事物的动态,展示了一幅鸟的天堂的动态美的图画。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3段课文,体会鸟的天堂的动态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学*课文第4段。

  1.指名学生读第4段。

  2.“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一句中的“回头看”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中的“回头看”,是没有看够、舍不得离开的意思,因为大榕树的茂盛和众鸟栖息的场面是作者*生第一次看见的,他被这美丽、奇妙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一点儿也不愿离去。)

  3.读句子“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昨天不是没有鸟而是我的眼睛没有看到,因为去的时间是黄昏,鸟都栖息了,再加上大榕树的枝叶繁茂,所以没有看到。而第二次是早晨去的,鸟都欢快地飞出来。作者见到的确实是鸟的天堂。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指的是茂盛的大榕树。第二个不加引号,是用天堂来比喻这里对鸟儿的栖息繁衍再合适不过的地方,是名副其实的鸟的天堂。)

  4.用留恋、赞美的语气齐读最后一段。

  5.作者在文章第一部分里写“‘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在文章的结尾时又说:“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样写有什么巧妙的用心?

  (这样写文章前后照应,更加突出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发自内心的赞美。)

  (四)学生闭上眼睛,老师放配乐朗诵全课文录音,让学生边欣赏边回忆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听后,讨论:

  (1)为什么这株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

  (可以归纳:①从第2段课文的描述中可以看到大榕树枝繁叶茂,很适合鸟儿生活。②从“当地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看出鸟儿在这里很受保护。③从“三只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可以看出这儿环境幽静。)

  (2)为了更好地保护鸟类,不破坏美好的自然环境,我们该怎么做?学完这篇课文后,在这个问题上说说你有什么体会?

  (不乱捕捉鸟,不乱砍伐树木。)

  2.下面请同学们做练*。(出示小黑板。)

  小结:巴金爷爷的这篇文章很值得我们细细品读,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喜爱、留恋、赞美之情。文中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有静有动,相映成趣,给我们留下了极为美好的印象。文中有许多片段写得极为精彩,希望同学们把这篇文章背诵下来。

  (五)作业。

  1.建议把这篇课文背诵下来。

  2.用“陆续”、“应接不暇”两个词语造句,写在作业本上。

  教学反思

  巴金的《鸟的天堂》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课文描写了两次到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榕树枝繁叶茂,众鸟欢乐歌唱.文中描写动静结合,韵味十足,遣词造句精妙,表达感情细腻.这篇文章文质兼美,作者深情地向人们展示了自然界的美好:以朴实优美的语言赞颂了这自然景观.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发挥学生的学*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几个关键性的`问题带起整篇课文的学*。首先,在课文的整体感知阶段,要求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作者和他朋友几次去了鸟的天堂?每次看到什么不同的景象?为什么?学生通过默读,通过思考,通过讨论和交流,在老师的引导下,解决以上的问题。当以上的问题解决后,文章的结构和脉络基本上就已经清晰了。另外,在整体感知过程中,我还穿插对意义段的教学,由于学生是通过自主思考和讨论得出以上问题的答案,所以,在尝试提问学生关于分意义段的问题的时候,学生都能够正确地回答。第二,在突破课文重点和难点的过程中,我也采取了提出主要问题,层层深入的方法。根据课后练*,提出问题:我有一些问题想提出来和大家讨论。如,课文里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了引号,有的没有加呢?先让同学们讨论“鸟的天堂”和鸟的天堂的区别,再引出“鸟的天堂”(大榕树)之所以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从课文里面找出能体现大榕树的特征的相关语句,并通过感情朗读、讲解等方式,发现和感悟大榕树的特点;另外,在“鸟的天堂”里生活的小鸟有什么特点呢?我也通过让学生自主发现,自由发表意见,自由说出理由来想象鸟儿在“鸟的天堂”里生活的快乐和自由。最后,

  让学生说感想,说说他们对“鸟的天堂”的感想,提出问题:如果你有机会去“鸟的天堂”旅行,你会怎么做?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回答,再次感受“鸟的天堂”的美。

  总的说来,这篇课文的教学上,我能够尝试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因为自己发现的东西才是自己的,内化的,而从课后提问和课后*题的反馈情况来看,这种方法是十分有用的,学生真正学到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不是被硬塞进去的

鸟的天堂教案3

  设计理念:

  本组课文训练重点是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时,努力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思想。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读中感悟和发。激**感体验,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力求体现“充分研读,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

  设计特色:

  教学1-9自然段,多以读中感悟榕树的大、美为突破口,本课时对教材进行深度开发,力求突破。

  1、围绕作者是“怎样表现榕树的大的特点”,引导学生读中感悟,悟中发现。

  2、在领悟表达方法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探究的兴趣。

  设计流程及设计意图

  课前谈话: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的课文跟树有关,课前让大家搜集一些有关树的资料,能向大家介绍一些世界上奇特的树吗?生介绍

  〔请学生自由介绍课前搜集的资料,把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与课文所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拓宽学生知识面,体现语文教学的开放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同学们,我国著名作家巴金爷爷写的一篇文章《鸟的天堂》中,也介绍到一棵奇特的树,让我们一起来见识见识把。(出示课件)齐读课题。

  2、天堂是非常美丽的地方,在你们心目中,鸟的天堂是个怎样的地方?生交流

  〔(1)出示巴金肖像和色彩明丽的鸟的天堂的画面,给学生视觉上的冲击。

  (2)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初步开启学生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激发阅读兴趣。〕

  二、整体感知

  课前大家已预*了课文,谁来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贴:第一次榕树大

  第二次鸟多

  〔通过预*,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检验学生的概括能力,为学*1-9自然段作铺垫,板书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一目了然。〕

  三、学*怎样表现榕树之大

  (1)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看见了一棵榕树很大很大,作者是怎样表现榕树大的特点的?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读,好吗?

  (板贴)怎样表现榕树的大的特点

  (2)打开课文,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1-9自然段,找一找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榕树大,看谁找得又快又准。生读、找。

  (3)从学生的回答中生疑:这两节究竟是不是写榕树大呢?

  〔结实本课学*目标,从读找中生发疑问。没有根据的教案的预设一成不变的实施,而是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现场生成教学,从质疑处鼓励学生探究。〕

  A、学*5、6,读中探究

  (1)指名生读§5、§6,想想这节主要写了什么?生交流

  (2)我们把这个争论的情景演示一下,我来当作者,我想邀请两个同学当我的朋友,谁愿意?(出示大榕树)

  其他同学仔细听,从我们的争论中表现出什么。

  师生表演争论,?生交流

  (3)这是一株大榕树,那么作者为什么会认为有许多株?

  请同学们看图,再好好读读5、6两小节,说说理由。

  生读、说。相机板书:远

  师:巴金爷爷用笔多么精妙,值得我们好好研读,现在你们能不能说说5、6两节是怎样表现榕树的大的吗?生概括小结

  〔5、6两节,通常在教学中被“略处理”。这一环节,巧妙地设置了两个铺垫:(1)演示争论的情景。(2)从争论中生发关键的问题:为什么误认为有许多株榕树?引导学生从直观的演示中感受到作者表现榕树大的用笔精妙。从问题的细究处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好好研读,得到作者表达方法上的启示。〕

  B、学*§7,读中发现

  (1)我们再来读读第7自然段,请大家自由读读第7自然段。(多种形式促读)

  (2) 读了这么多遍,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发现吗?和大家交流一下。

  a、根据学生交流,相机板书:枝干繁多

  b、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1)榕树奇特之处仅仅是因为枝上又生根吗?

  (2)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又长成什么?

  c、相机点拨第1句,第4句,联系上下文悟发现相机板书:*

  齐读§7

  (3)读到这里,你能来说说这一节表现榕树大和5、6两节有什么不同?生交流

  〔先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品味。读中有所发现。接着让学生充分地说,教师有意识地引导。捕捉住探究点:榕树的枝干有什么奇特之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利用文字空白处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想象、描述。不仅让学生读中发现,还要悟表达方法的不同,探究第7小节表现榕树大与5、6两节有什么不同是在学生充分读、悟后可得的。〕

  C、学*§8,美读升华

  (1)5、6两节从整体表现榕树大,第7自然段从枝叶繁多的现象来表现榕树的大,第8自然段呢?我们一齐来看一看、听一听把!(放录象范读)

  (2)你们觉得画面中的这段话美吗?想不想也来读一读?(打开课文同桌互相读给对方听)

  (3)引导学生读好读美,以评促读

  (4)同学们一定对大榕树产生许多感受,有什么话想倾吐,和大家交流交流。

  引导学生从叶子茂盛、充满生机勃勃的生命力来谈。相机板书:叶子茂盛

  (5)能通过读把你的感受带给大家吗?引导学生诵读。

  [(1)创造情境,录象及范读。创设读的氛围,激发读的渴望。创造了教学的情感,提升了情感的价值。

  (2)充分地读第8节,学生与课文的情感产生共鸣。让学生倾吐交流,尽情表达。学生发言在美读的感染下亮点不断。教师引领学生读、说再有机会地融合,升华对大榕树的赞美之情。]

  四、总结全文

  师:学到这里,我们再回过来看看课文,作者是怎样表现大榕树大的特点。能不能归纳说一说。

  生交流

  〔既是学完课文后的总结,又检验了学生学*的成果,体现了教学设计的完整性。〕

  五、作业

  “鸟的天堂”已成为一处旅游胜地,大榕树也声名远扬。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收集有关材料,为导游写一篇解说词。

  〔这个环节是课内学*的延伸,拓宽了学*语文的渠道,培养学生多方面适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板书:

  怎样表现榕树的大的特点

  第一次 榕树大 远 *

  许多株? 一株两株 枝干繁多 叶子茂盛

  鸟的天堂

  第二次 鸟多

  〔板书设计直观、清晰,体现了教学的流程、教学的'整个思路,使学生借助板书激发思维〕。

鸟的天堂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生字十四个生字和新词“留恋、不禁、展示、颤动、南国、应接不暇”。

  2、训练学生按作者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3、引导学生体会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静态,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动态,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作文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学*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学生活动设计】

  1、回答文中设计的问题,勾划重点词句。

  2、同位讨论、小组交流、理解重点句。

  3、观察投影片上的图,发挥想象,进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

  4、质疑问难。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明确目标

  1、检查预*情况,质疑问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3、理清层次,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质疑问难

  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

  ⑴ 读准字音:

  “颤”读 chàn;“应接不暇”中“应”读 yìng;“一簇”中“簇”读 cù;“隙”读 xì。

  ⑵ 理解词语:

  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

  不禁:不由自主地。

  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

  南国:指我国的南部。

  颤动:本课指微风吹动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应接不暇:本课指由于鸟儿太多,作者的眼睛看不过来。

  2、用“ ”划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美的词句来读一读、细体会。

  3、自由读课文:

  质疑问难。

  二、揭题,学生自悟

  1、板书课题:

  “天堂”指什么?在文中怎样理解?

  文中“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2、默读全文思考:

  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每次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黄昏鸟都栖息了。因此作者着重描写了“天堂”本身──大榕树的奇特景象;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正是鸟儿最活跃的时刻,所以着重写了“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热闹活动的情景。)

  三、小组讨论

  我们把作者两次游览“鸟的天堂”各为一段,那全文可分成几段?各段的大意是什么?

  第一段(1~4自然段):傍晚,我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

  第二段(5~9自然段):写我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大榕树。

  第三段(10~13自然):写第二天早晨,“我”和朋友们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 鸟的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的活动情景。

  第四段(14自然段):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留恋。

  第二课时

  【明确目标】

  1、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初步了解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学*第一段

  1、读一读、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

  1、作者吃过晚饭,黄昏时,在河边与朋友乘船出游。从“吃过晚饭”、“我们陆续跳上一只船”、“向河中心移去”可以体会到,当时环境十分幽静。从“没有波浪”、“*静地移动”、“听见了水声”体会到的。

  2、练*朗读:

  体会作者游玩时愉悦的心情。

  二、学*第二段

  1、出示投影片(文中插图):

  看图用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概括说说这是一棵怎样的大树。

  (独木成林,枝繁叶茂,充满生机与活力,郁郁葱葱……)

  2、默读思考: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榕树的?主要写了榕树的什么特点?用 线划出来。

  3、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这一段描写了榕树“大”“美”的特点。

  ⑴ 描写“大”的语句:

  ① “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

  ② “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

  ③ “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

  ④ “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见。”

  ⑤ “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⑵ 描写“美”的语句:

  ① “一簇簇树叶……真绿得可爱”。

  ② “有许多根垂到地上……卧在水面上。”

  ③ “那么多的绿叶……新的生命在颤动。”

  4、图文对照,学生交流、教师点拨、理解重点句:

  出示投影片:

  这两句话写出了这株大榕树的真面目。树木的特点是“枝上又生根”。枝上生的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之后就成了树干,这就是这株大榕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的原因。

  5、指导朗读:

  培养学生体验“美”、欣赏“美”的能力。

  6、小结:

  这一段作者由“远”及“*”地对榕树的大小,它的根、叶、干、枝的形状、颜色、大小等进行了描写,这是静态描写。

  三、学*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思考:

  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这一段主要写了作者和朋友们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

  2、再读讨论,教师适时点拨,再读思考:

  作者是怎样描写众鸟纷飞的活动情景的?标出有关语句,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⑴ 作者用排比句“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写出了鸟形、鸟色及鸟的姿态。用这样相同或相似的句式来写,读起来节奏感强,非常上口。

  ⑵ 作者用了拟人句“树上就变得热闹了。”“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写出了鸟儿们在“天堂”里活泼、自由的生活,反映了作者的美好情趣和愉快的心情。

  3、感情朗读:

  体会这一段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4、小结:

  这一段作者主要写了鸟的活动──不同大小,不同羽色,不同动态的鸟,构成了一幅“百鸟图”。是对事物变化活动的描述,这是动态描写。

  四、学*第四段

  1、自由读第四段:

  说说你从哪些语句中读懂了什么。

  (由“回头看”、“我感到一点儿留恋”、“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体会到作者的心情是愉快的,感到留恋。)

  2、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要读出留恋、赞美之情。

  五、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从“我们的船渐渐逼*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第三课时

  〖明确目标

  围绕重点,学*表达。

  〖教学过程

  一、过渡

  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了解了这篇课文按游览路线写了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所见到的.不同景象。两天的记游,重点不同,方法也有别。那么作者是怎样来写所见所闻的,这是我们这节课学*的重点。

  二、投影出示自学提纲

  默读思考集中交流、整理:

  1、时间不同:第一次去是在傍晚,第二次去是在早晨。第一次去没有看到鸟,因为天晚了,鸟儿们已经在树上栖息了;第二次去看到了很多很多的鸟儿,因为早晨,鸟儿开始活动了。

  2、因为这棵榕树很大,而且枝繁叶茂、土地湿润、环境安宁,正适合鸟儿做巢生活、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鸟儿得到了保护,便于鸟类的繁殖,因此它成了鸟儿生活的“天堂”。

  三、再读课文,讨论交流

  文中哪些地方是静态描写?哪些地方是动态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1、大榕树是静止不动的,文中作者从根、干、枝、叶等部位逐项来写,这就是对榕树的静态描写,如:

  “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2、作者第二次到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主要写了鸟的活动,是动态描写。如:

  “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3、写文章时,注意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就能把内容写得更具体、更准确,动静结合,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4、朗读课文,深化理解。

  四、总结扩展

  1、总结全文,归纳中心:

  本文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说明大榕树的美丽奇特及被称作“鸟的天堂”是名不虚传的。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答案不是唯一的,可让学生畅所欲言。可以理解文章内容,学*本文的写作方法或热爱鸟类,保护环境等某一方面来谈。如:学了这篇课文,我懂了观察事物不但要注意事物的大小,形状,颜色,位置等,而且还要注意事物在不同的时间里静态、动态的变化。)

  五、布置作业

  1、摘抄佳句。

  2、用“ ”线画出短文中静态描写的句子,用“___”线画出短文中动态描写的句子这只青蛙,两只大眼睛鼓得高高的,像两颗晶莹的玻璃球,可机灵了。我把它刚放在水盆里,那长蹼的后腿向后一划,“唰”地一下,就蹿出好远,还溅起点点水花。

鸟的天堂教案5

  教学目标:

  1. 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背诵课文第12、13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2. 学*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陆续”、“应接不暇”等词语的意思。

  3. 分辨课文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重点:

  1. 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 分辨课文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

  教学难点:

  1. 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

  2.想象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初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部分的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美丽奇特。

  2. 学*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有关词语。

  3. 认识“鸟的天堂”,分辨课文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

  教学过程:

  一、 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 作者简介。

  2. 揭示课题。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读课文。

  要求:(1)读正确;(2)读通顺。

  思考:谈谈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2. 检查反馈。

  (1) 课堂交流: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2) 个别读课文,随机学*生字和部分新词。

  三、 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1. 速读课文。

  思考:课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怎样分?为什么?

  (1) 自己读读、划划、想想。

  (2) 小组讨论,重点讨论“为什么?”

  2. 检查反馈。

  四、 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 轻声读课文第5、7、8自然段,想象所描写的情景,说说想到的情景?

  2.质疑:在这些句段中,有哪些你不太理解的问题?

  (尊重学生的质疑,鼓励学生相互作答,教师重点指导“翠绿的颜色……”一句。)

  3.在这些句段中,选择你最喜欢的有感情朗读。

  (1) 尝试有感情朗读。

  (2) 朗读指导。

  (3) 有感情朗读有关句段。

  设计说明:

  对作者巴金作简单介绍,既是一种文学修养的熏陶,也是从语文的内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自由读是一种面向全体、照顾差异的读书方法,目的在于让每个学生能对课文有一个完整初步的了解。

  这个问题的设计旨在促进学生认真阅读,学生的回答不可能完美,但有助于了解学情;教师的宽容评价,有利于学生树立阅读的信心。

  读的是个别学生,检查出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字词的学法似乎有些凌乱,但有实效。

  简化分段,强调理清分段的思路,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和动态描写。

  质疑是一种重要能力,既有利于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知识和能力,又激发学生边读边思。

  给学生选择的权利,也就是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培养学生自主的阅读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二部分的12、13自然段,感受“鸟的天堂”里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 学*课文第二部分,理解“应接不暇”等词语的意思。

  3. 精读课文,体会课文描写景物动态和静态的方法,了解作者观察描写的精细、巧妙。

  教学过程:

   一、 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 自由读课文第12、13自然段。

  思考:用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并想想你的感受来自于课文的什么地方?

  2.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拨:

  ①理解“我们继续拍掌……有的在扑翅膀”一句。

  ②理解“我注意地看着……第三只又飞走了。”

  A.想象句子所描写的情景。

  B.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应接不暇”。

  有感情朗读句子。

  3.背诵课文12、13自然段。

  二、 熟读课文,体会写法

  1. 自由读课文第一段、第二段,完成书面作业。

  作业:

  第一段和第二段描写的是同一个地方的景象,两段的不同之处在于①观察的时间;②主要的景物;③景物的特点;④描写的方法。

  上述要素之间的联系在于:

  2. 小组交流、讨论。

  3. 课堂交流。

  三、 延伸课文,鼓励探索

  1. 置疑。

  2. 介绍“鸟的天堂”,鼓励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美。 设计说明:

  宽泛的问题,有利于扩大学生的阅读心理空间,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素质。

  作业采用书面形式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的深入思考;练*的目的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深入理解课文,体会写作方法与事物特点之间的关系,渗透内容决定形式的思想。

  在置疑中帮助学生解决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弥补一些教学中遗漏的问题,可以称为教学民主,也可以理解为因学而教。

  作业:(先独立尝试,后小组讨论)

  第一段和第二段描写的是同一个地方的景象,两段的不同之处在于:

  ①观察的时间:第一段 傍 晚 第二段

  ②主要的景物:第一段 第二段

  ③景物的特点:第一段 第二段

  ④描写的方法:第一段 静态描写 第二段

  以上要素之间的联系在于:

  ① 例:傍晚,鸟休息了,所以描写榕树的静态。

  ②

  ③

  ④

  ⑤

  ⑥

鸟的天堂教案6

  教学目标

  1、自主认识生字,读准“应、兴、禁、涨、泊”等多音字的字音;能主动积累文中描写榕树大和鸟多的词语。

  2、理解课文词句,尝试学*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写话。

  3、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4、感悟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美,从而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通过一静一动的对比描写来突出主题“鸟的天堂”。

  理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天堂

  你们知道天堂是指什么?(指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

  2、齐读课题。

  3、指名读课题上的注释,了解作者巴金。教师可补充介绍写作背景。

  4、通过预*,大家一定对课文有所了解,谁能介绍一下“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5、过渡:鸟的天堂离我们不远,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巴金爷爷一起到广东新会去看一看它。

  二、整体感知

  (一)学*字词,梳理文章条理。

  1、自己轻声读课文,根据要求预*课文。

  2、开火车读课文,找找哪几小节分别写了“我们”第一、二次去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的?

  3、读读下面的词语,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理解:应接不暇

  4、进行朗读评议,纠正读音。

  5、巴金爷爷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给他留下最深印象的分别是什么?

  归纳出:

  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一棵大榕树给巴金爷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看见了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景象。

  (二)学*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认识榕树的茂盛和美丽

  1、过渡: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一棵大榕树给巴金爷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默读第5-7小节,思考:课文写了大榕树的哪两个特点?

  板书: 茂盛 美丽

  3、小组讨论:划出你认为榕树“茂盛”和“美丽”的句子,并读一读。

  (1)理解:“不可计数”——形容多,你还能给它换一个词吗?

  (2)从“堆、一簇、不留一点缝隙”可以看出大榕树处于生长最旺盛的时期。

  (3)把句子补充完整。

  4、这一刻,我们仿佛看到了那棵静悄悄的大榕树,它盘根错节,枝多叶茂。宁静中蕴含了无限的生机。让我们有感情地读一读这几小节。

  5、小结:巴金爷爷按由远到*的顺序给我们介绍了大榕树的“枝、干、叶、根”,让我们也感受到了大榕树的茂盛和美丽。

  板书:枝 干 叶 根(远——*)

  6、过渡:大榕树有一种静态的美,可巴金爷爷来到榕树下,目的是什么?他看见小鸟了吗?他什么时候才真正看见了小鸟?我们下节课继续学*。

  三、复*巩固

  1、再开火车读上述的词语。

  2、齐读课文,要求读通、读正确。

  3、说说作者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

鸟的天堂教案7

  【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组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经典课文,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一篇写景名作。它主要记叙了作者(巴金)和他的朋友们两次游历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美丽的大榕树和群鸟欢闹的奇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全文按游览顺序可以分为四个大段:第一段写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第二段写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第三段写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第四段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全文节奏鲜明,声音铿锵,自然流畅,琅琅上口。课文开头多用短句,简洁明快,令人渐入佳境。写静态的榕树,多用长句,具体生动,情深意厚,耐人寻味。写群鸟嬉戏,以词为句,长短错落,生动热闹,给人以急促的动感。作者又用连环顶真等写法,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读时就给人以应接不暇的.感觉。作者又较多运用排比、复迭的句子,体现热闹欢腾的景象。然而,在保护生存环境日趋重要的今天,又赋予了这篇精品佳作以新的内涵。

  【设计理念】

  1、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中写到: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美的结构把它联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遗忘的知识,一串不连贯的论据在记忆中仅有短暂的可怜的寿命。因此在教学中,要着眼于整体,联系上下文,紧扣自主──探究──实践进行设计,努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2、以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一句贯穿全文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更深地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

  3、在情境中进行角色的换位体验,从鸟的角度来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如:让学生当作一只小鸟,作我们的生活多么快乐的演讲。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场景。

  2、理解重点词句,体会静态和动态的描写方法。

  3、体会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由衷赞美,感受人与大自然、动物的和谐之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中描写的大榕树的奇特景象及众鸟纷飞的幸福场景。

  2、体会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留恋之情。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⑴ 大榕树、众鸟纷飞的图片和录像片。

  ⑵ 大榕树的相关资料。

  ⑶ 背景音乐。

  2、学生准备:

  预*课文,搜集本文所讲的鸟的天堂的文字资料和图片。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群鸟齐鸣的声音。

  听一听,你想到了什么?

  说一说。

  2、多么令人向往的鸟的乐园呀!如果大家读了巴金先生的文章《鸟的天堂》,一定会有更多的体会的。

  (对于小学生的学*来说,兴趣具有强大的内驱力。只有学生有兴趣时,才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主动地参与学*,因此用音乐来激起学生的学*欲望。)

  二、问题探究,自读自悟

  1、揭示课题,理解天堂。

  2、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后感受最深的句子。

  (结尾句)

  3、理解: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质疑:

  ⑴ 为什么说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

  ⑵ 那又为什么说的确是鸟的天堂呢?

  (创设问题情境,打开学生的思路,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他们产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浓厚兴趣。)

  三、抓重点句,品读感悟

  1、引入学*描写大榕树的相关段落,体会榕树的美。

  (解决:为什么说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

  ⑴ 理解重点句:

  ① 句子一: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A、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这是一株怎样的榕树?

  B、重点理解不可计数和卧。

  C、介绍榕树的气根,感受榕树独木成林的特点。

  D、朗读句子。

  ② 句子二: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A、指名读:

  说说这段话描写了榕树的什么?

  B、自由读:

  你还感受到了榕树叶子的什么特点?照耀说明了什么?

  C、想象一个个新的生命颤动,它们会说些什么?感情朗读。

  ⑵ 师参与朗读7、8两段,进一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感悟榕树奇特的美。

  ⑶ 小组内交流:

  昨天我看到的是什么?

  (把阅读与质疑有机结合,把阅读与思考有机结合,把阅读与感悟有机结合,让学生经历读──思──悟──通的学*过程,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行为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2、引入学*描写群鸟的相关段落,体会百鸟齐飞的动态美。

  (解决:为什么说的确是鸟的天堂?)

  理解重点句:

  句子: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⑴ 演示课件(群鸟齐飞图,配乐朗诵课文),交流感受:

  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⑵ 出示句子,句子中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鸟很多?

  (从大小、颜色、动作体会)

  ⑶ 想象说话:

  有的站在树枝上叫什么?飞起来会说些什么?扑着翅膀的鸟又会说些什么?

  ⑷ 感情朗读,体会这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四、创设情境,进行实践

  1、推荐小鸟参加鸟类演讲比赛:

  课件出示主题:

  我们的生活多么快乐。

  要求:

  根据课文12、13自然段的内容,发挥想象,自由表达。

  ⑴ 以小组为单位,自由练说,评出一位高手参赛。

  ⑵ 生准备后交流,生生互相评价。

  2、小结:

  精彩的演讲,使我们更加喜爱大榕树,也更加珍惜我们快乐自由的幸福生活。当然也忘不了人类对我们的友善与保护。此时,我们也更能体会出巴金老爷爷的赞叹。

  齐读: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把演讲这一学生熟悉的活动方式引进课堂,把教材还原成生活场景,让学生在现实的、生活化的生命态中展开对话,活化了教材。)

  五、自选练*

  教师出示以下三组不同形式的练*,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任选其中一项,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1、摘抄:

  把本课中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或精彩片段摘抄下来;

  2、画鸟的天堂:

  根据文中描写的情景来画鸟的天堂,可插入简短的文字说明;

  3、结合课文,参考课前搜集到的资料卡片,设计导游词,可以小组合作实地当一回导游演*一下。

  (差异性的练*设计,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体现了教学的弹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板书设计】

  树: 大 茂盛 奇特美丽

  鸟的天堂 赞美

  鸟: 多 欢快 壮观

  【资料库】

  鸟的天堂位于我国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会城镇天马村河中,是全国最大的天然赏鸟乐园。1933年,巴金先生看望朋友经过这个地方,写了《鸟的天堂》后,使这里名扬四海。鸟的天堂那棵覆盖整个岛屿的古榕树,据传是这样形成的:

  500多年前,天马村年年闹干旱,农田干涸,庄稼歉收。乡亲们为了抗旱,开了一条人工河──天马河,引进珠江的水灌溉农田。可是年景不见好转,当地有权有势的人硬说是天马河开坏了,把风水给破了,强迫村民把这条河堵上。村民们含着泪水,把挑来的泥土用船载着倒在河心,不久堆起了一个土墩,成了河心小岛。当时有个村民在土堆上插了一根榕树枝,用来系住船只,想不到第二年这根榕树枝长出根儿,发出新芽。由于水分充足,榕树越长越高,每年从枝上长出了许多气根倒垂下来,钻进泥土里。过些日子,入土的根儿长成了新的枝干,枝干长粗了又垂下许多气根来这样年复一年的不断生长,树干多得不可计数。经历数百年生长,一棵树长成了一片林子,覆盖全岛,占地达18亩,*看像原始森林,远望像浮在水面上的绿洲,真是南国奇观。

  鸟的天堂又令人称奇的是,这棵神奇的古榕树上栖息着数以万计的各种野生鹭鸟,其中以白鹭和灰鹭最多。白鹭朝出晚归,灰鹭暮出晨归,一早一晚,相互交替,盘旋飞翔,嘎嘎而鸣,非常壮观。巴金先生为我们描述了鸟的天堂早晨时候百鸟嬉闹的景象。如今,傍晚时分百鸟出巢的情景也十分壮观。每天傍晚7时15分至7时45分(冬季提前1小时),一批批灰鹭从鸟的天堂准时朝东南方向编队出发,飞到周边一带的浅滩上去觅食。起飞前,先由一只负责召集的灰鹭从古榕树的西头飞到东头,有时还飞到隔江的小岛,呼朋引伴,催促同类赶紧趁着暮色外出觅食。不到5分钟,在领头鸟的带领下,一群大大小小的灰鹭陆续从林子里飞出,群鸟争鸣,翩翩起舞,这种情景每次大约持续半个小时。第二天清晨5时15分至6时多,飞出去的灰鹭经过一夜辛勤劳动,满载而归,从四面八方飞回古榕树,与伏在枝头正准备飞出去觅食的白鹭交头接耳、盘旋飞舞,有时还会做出俯冲和倒飞的动作。据说这一自然景象延续至今已有380年的历史。天马村人一直用爱树护鸟、爱护自己、爱护子孙的祖训教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用各种各样方式保护生态环境,使这个自然奇观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

  1984年,巴金先生亲笔题写小鸟天堂四字,为风景区增色生辉。2002年,鸟的天堂风景区经过重新规划扩建后,占地面积达40万*方米,形成了一个集古榕、鹭鸟、天马人一体的自然文化景观,是目前侨乡广东新会著名的国际级生态旅游景点,每年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慕名而来,流连忘返。

鸟的天堂教案8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解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感受并欣赏文中描写大榕树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3、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句子领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

  三、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自学为主)

  一、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课文

  1、通过昨天的预*你对作者以及课文知识了解了什么?说一说(简介作者)

  2、激疑审题:天堂指什么?它是怎样的?(美的、充满欢乐的)

  3、课文里的鸟的天堂是写的什么呢?

  (二)初步感知课文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想想自己读了课文后感觉是什么?在旁边写上批注。

  3、把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在有生字、词语的地方注意纠正读法。

  2、谈自己读的感受。

  (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作者是怎么去鸟的天堂的?去了几次?每次去的时间有什么不同?第几次才真正见到鸟的天堂

  2、那些句子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用笔画下来。并说说表达了什么感情。

  (五)、再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旧知

  (二)自主学*,谈感悟体会鸟的天堂静态美和动态美

  1.抓段落,谈感悟。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2.抓句子,谈感悟。在学生?谈喜欢段落的基础上,先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阅读,细细品味,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寻找美。

  3.抓品读,促感悟。这是一篇训练学生朗读的好课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读。

  4.主动探究,悟环保。

  (三)综合实践,练能力。

  鸟的天堂含有一种脭人的力量,在这里,一切都显出一种梦境般的美丽。如今鸟的天堂美名传扬四海。在大力发展旅游的今天,如何吸引中外游客到此一游呢?如果你就是一位导游词设计者,你能否根据来自不同地区的游客,设计出不同人群的导游解说词呢?

  写作背景:

  情景一:一群来自广东南方旅行社的游客,来到了鸟的天堂,面对着这些榕树比较熟悉的游客,你开始讲解

  情景二:一天,旅行社安排你接待一个由东北人组成的旅游团。他们中的人大多数是第一次见到榕树,你该如何向他们介绍鸟的天堂?

  情景三:国际旅行团带来了一个由加拿大、俄罗斯等国的外宾组成的旅游团,他们多数人是第一次到*,你准别怎样讲解?

  2.请学生自己选一个感兴趣的情景设计导游词。

  注:

  (1)解说词能针对不同的游设计,繁简适度;

  (2)导游讲解态度和蔼、亲切、落落大方

鸟的天堂教案9

  一、设计理念:

  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式,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教学重点是想想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体会“鸟的天堂”之美,鼓励学生学*作者的表达方法,把握好的词句,善于积累,运用,并能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学会用各种方法表达感受。以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展开与文本、教师和同伴的对话,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空间,鼓励每一个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中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是小学语文人教版版四年级上册第一组中的第三篇精读课文,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我这次讲的是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这篇文章以优美的语言,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傍晚,群鸟已经归巢,没有看到鸟。重点写了大榕树的硕大无比和充满生机的美丽,并由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是清晨,正是群鸟出巢的时刻。重点写了众鸟活动的热闹场面。充分感受到了它们生活的自由、快乐。结尾时又由衷地写出了“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文本鉴赏力,还有一定量的词汇积累,他们能够自主学*字词,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并能在交流和讨论中,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除此之外,他们的形象思维正不断地丰富与提高,抽象思维能力也在逐步发展,但好奇心与求知欲依然很强。这些都使本课教学放手让学生去自读自悟,自主学*成为了可能。

  四、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词。

  2、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 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式。

  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五、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册教材的编排,本组训练重点是“事物的静态和动态”,在设计本篇课文的教学时,围绕重点训练项目制定如下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鼓励学生在学*课文后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教学难点是理解“鸟的天堂”为什么的确是鸟的天堂,体会两个“鸟的天堂”的不同含义。

  六、教法分析

  1、本篇课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奇丽的“天堂”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语言表现形式简洁,有节奏,有乐感,谱写的是一曲动人的生命力的赞歌。因此,我将借助多媒体机器采用“情境教学法”,用画面再现情境,用导语创设情境,用朗读感受情境,渲染情境,让学生入境界,进角色,动真心,吐真情,以此优化全文的教学情境。

  2、采取各种形式的朗读,坚持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读中悟情。教师的范读,以声、情感染学生,创设富有感染力的语感氛围。学生的多层次读,旨在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发展语言,陶冶情感。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巴金先生去了几次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怎么分的?课文的哪一部分讲的是大榕树?哪一部分描写了鸟的场景?

  出示学路建议一

  二、 精度课文,感受情趣

  (一)学*“大榕树”部分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描写榕树样子的词句。思考:作者看到的大榕树是什么样子?课文从那几个方面描写大榕树的?

  2检查反馈:

  大榕树: 1.大

  学生交流

  (1)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体会后放出声音有感情地朗读出来。用朗读的形式加以汇报。

  (2)重点体会“真”字。

  生读: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树木不可计数。

  两个“真”有什么不同呢?听老师读,体会一下。

  学生体会出:第一个“真”意思是本来的,实际的。第二个“真”指的是确确实实。应读出惊叹的语气。)

  生读: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3)体会“卧”字。(树占地面积大。)

  2.茂盛。指名读句,谈体会。

  生读: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缝隙。(不留一点缝隙,说明树叶多。)

  (1)重点体会“堆”。(说明树叶的多而密)

  生读: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2)重点体会“颤动”。

  (3)同学演示,体现微微地动态。

  (从中我们体会到榕树的生命力非常茂盛。)

  (4)从对大榕树特点的描述中,你体会出了什麽?

  3.看图片:榕树的大与茂盛。

  4.请学生反复朗读这部分内容,突出重点词句,体会榕树的特点,在读中表达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受。

  出示学路建议二

  (二)学*“鸟”的部分

  过渡: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是什么时候?见到了什么?作者写出了鸟的什么特点?找出重点词句。

  1.出示图片:“群鸟纷飞”的场面。使学生形象地感受这部分的动态美的描写。

  2.导语,让我们走进课文,欣赏热闹的场面。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尽情地感受这部分所描绘的美。

  3.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从哪些重点语句中能够体会出这里的鸟儿多?

  4.检查反馈:

  指名朗读描写鸟的特点的词句,提问:哪些句子写出了鸟多的特点?

  指导朗读,配合课件,创设情境感染学生,想象句子所描写的情景,感受鸟之多。

  5自由读课文第12 13自然段,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并想想这种感受来自于课文的什么地方?

  (1)生读: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

  理解两个“到处”(说明鸟很多。)

  生读: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

  理解“应接不暇”。(应接不暇的意思就是说人或事情很多,接待,应付不起来。)在课文里用“应接不暇”(是说鸟太多了,眼睛看不过来了。)

  生读: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理解有的??有的??有的,(说明鸟的姿态很多,种类也很多。)

  生读: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从中体会到了什麽?(鸟儿很欢快,快乐地叫着)

  5.教师借机指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那么,请大家想象一下,树上还有什么姿态的鸟呢?(学生发散想象。)

  6.看到这么一棵奇特的榕树,领略到树上鸟儿欢腾的场面,作者又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 学生齐读

  投影出示: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7.教师追问:

  (1)从这句话中,你发现了什么?

  第一个鸟的天堂有引号,而第二个则没有。)

  (2)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有什么不同的含义吗?

  (第一个鸟的天堂指的是这棵大榕树,第二个鸟的天堂指的是真正的鸟的天堂。鸟儿在这里栖息繁衍,过着幸福的生活。)

  三、 熟读课文,体会写法

  1自由读课文第1.2 自然段有关内容,比较两个部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 2自然段有关句段,尝试用静态 动态描写的方法描写一处景物。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理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句话的意思。讨论大榕树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大榕树被大自然赋予了旺盛的生命力,成为了鸟的天堂。作为人类也要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八、板书设计

  大榕树 大 茂盛

  鸟的天堂(静态)

  鸟 多 欢快

  (动态 )

鸟的天堂教案10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地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做巢、树梢、留恋、目不暇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设计理念:

  让学生“会学”是教学这节课的真正目的。根据教材和学生认知水*,主要向学生渗透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通过学生的读读、想想、议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智慧。

  教学重点:

  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

  1、什么是天堂?(指名回答)

  2、板书“鸟的天堂”鸟的天堂会是什么样子呢?

  二、按照要求读书。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想想自己读了课文后感觉是什么?在旁边写上批注。

  3、把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在有生字、词语的地方注意纠正读法。

  2、谈自己读的感受。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互相交流。

  四、简介本文作者及课文有关知识:

  “鸟的天堂”实际是写什么呢?

  “鸟的天堂”实际是指大约有500年树龄的一株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

  五、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作者是怎么去“鸟的天堂”的?去了几次?每次去的时间有什么不同?第几次才真正见到“鸟的天堂”?

  2、哪些句子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用笔画下来。并说说表达了什么感情。

  六、学*生字

  1、指名读词读字。

  2、指导书写难写的字。

  3、抄写生字词语。

  板书: 18、鸟的天堂

  第一次: 大榕树

  第二次: 鸟的天堂

  第二课时

  一、 引入:

  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个个都变成快乐的鸟,一起来学*《鸟的天堂》。

  这节课我们就从鸟的角度来感受“鸟的天堂”。

  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巴金先生去了几次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了什么?第二次看到了什么?

  (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了真正的“鸟的天堂”)

  二、首先我们进入到真正的鸟的天堂,也就是你们的天堂去看一下:

  1、自由读12-13自然段,看看这一部分写出了“鸟的天堂”什么特点?(活泼可爱、鸟多)

  你是从哪些地方感悟到的?(自由发言)

  2、当学生读到“应接不暇”一词时,问: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时在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情境?

  3、这一段主要应读出它的什么特点来呢?(热闹)对,这就是它的动态美,这一段主要写出了鸟的天堂的动态,让我们一起来读出它的动态美。

  (引导读“有的…有的…有的…”和“一只画眉鸟…那歌声真好听…”读出鸟的可爱;引导读“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和“眼睛应接不暇…”读出鸟的多。)

  4、学生读完后问:这一只小鸟在兴奋地叫着,它可能在说什么呢?假如你就是这只小鸟,你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呢?让我们将自己的视角往小鸟生活的环境——大榕树身上聚集。

  三、学*第一部分:(课文7-8自然段的内容)

  1、自由读这部分,找出小鸟会喜欢这个地方的理由。(在7-8自然段有关句子旁边写上批注)。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讨论交流,小鸟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班级交流。(树大、美)

  A、当学生讲到树大、美的特点时,出示挂图帮助学生理解。

  B、引导理解“不可计数”和“卧”字。

  C、你还有哪些不能理解的地方吗?说出来讨论讨论。

  D、假如你没有,那老师想提出一个问题,出示:“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我不明白“新的生命在颤动”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呢?

  1)、学生讨论;(联系上下文理解。原因可能是:①树叶多,小鸟扑翅膀时动;②“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③有风吹过。)

  2)、交流并说明理由。

  E、这么美,这么大的树!我们怎么才能用读来表现出树的这些特点呢?

  指名读7-8自然段。评价:读得怎么样?想不想听老师读。

  教师读,读得怎样?读第12-13自然段时我们要求读出鸟的天堂的动态美,这两个自然段应该怎样读呢?(读出它的静态美)

  齐读。

  四、简介本文作者及课文有关知识:

  五、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六、学*生字

鸟的天堂教案11

  一、导入新课

  复*检查,巩固生字:

  1、复*检查

  上一节课,我们学*了《鸟的天堂》,再来看一下这些字词认识了吗认读并造句。

  陆续 白茫茫 榕树 纠正

  不可计数 树梢 应接不暇 画眉

  2、回顾一下课文,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几次分别在什么时候

  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两次。第一次是在黄昏,第二次是在早晨。

  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我”去了两次鸟的天堂,看到了两种不同的景象。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鸟的天堂,感受鸟的天堂带给“我”的不同体验。

  今天我们继续学*《鸟的天堂》。

  出示课题。

  二、精读感悟

  (一)学*1—4自然段

  1、同桌合作学*:

  (1)同桌互相朗读课文第1—4自然段,边读边做标注。

  (2)交流探讨:作者用哪些词,写出了我们出游的时间哪些词写出了水面很静第3自然段中,哪一个动词,写出了我们的心情

  2、探讨、交流,然后回答。

  (1)作者用哪些词,写出了我们出游的时间

  “吃过晚饭”、“热气已退”、“太阳落下山坡”表示夏日的傍晚,也就是“我们”出游的时间 。

  (2)哪些词写出了水面很静

  “自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波浪。”这是讲水面很安静,没有风和过往的船只。“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说明四周幽静,没有一点声响,只有木桨拍打水面的声音。

  (3)第3自然段中,哪一个动词,写出了我们的心情

  “跳” 既表明船与岸有距离,又显出我们的兴奋之情。

  (二)学*5—9自然段

  1、同桌合作学*:

  (1)同桌互相朗读课文第5—9自然段,边读边做标注。

  (2)交流探讨:我们第一次出游,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什么文中主要描写了大榕树什么特点作者对这棵大榕树流露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从哪些句子里体会出来的“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

  2、探讨、交流,然后回答。

  (1)我们第一次出游,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什么

  大榕树

  (2)文中主要描写了大榕树什么特点

  一个是大,另一个是美。

  (3)课文怎样写榕树之大

  第4自然段,开头交代“河面很宽”,可为什么会变窄呢“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原来河面给树叶占去了,所以变窄。另外,由于当时离得远,所以当“我”说许多株时,“我的朋友”有的说是一株,有的说是两株,到底是几株呢 “我们的船渐渐逼*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不可计数 的意思:不能计算,形容很多。说明树之大。

  (4)课文又怎样写了榕树的美

  “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句话是写大榕树静态的美,前半句是写实实在在的事物,后半句中“新的生命在颤动”这是作者的感觉,也就是大榕树静态的美,给作者带来的美的感觉,“颤动”并非真的在动,那每一片树叶都是那么绿,作者仿佛看到它们在霞光中一闪一闪的。

  (5)作者对这棵大榕树流露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从哪些句子里体会出来的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句话,赞美了生长茂盛的大榕树,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6)“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

  因为是黄昏时分,所以鸟儿栖息了,而且大榕树树大枝叶稠密。作者没有见到鸟。当时心情很失望。作者虽然没有见到鸟,他却被这株美丽的大榕树深深地迷住了。

  (三)学*10—12自然段

  1、同桌合作学*:

  (1)同桌互相朗读课文第10—12自然段,边读边做标注。

  (2)交流探讨:作者和朋友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把作者描写树上变得热闹了、鸟的大小、颜色、动作的句子画一画。

  第12自然段,用了“起初”“后来”“便”“起来”表示时间顺序的词,用这几个词写一段话。

  2、探讨、交流,然后回答。

  (1)作者和朋友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从这些语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和朋友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听到了鸟叫,看到了鸟飞。

  (2)把作者描写树上变得热闹了、鸟的大小、颜色、动作的句子画一画。

  描写树上变得热闹的句子: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描写鸟的大小、颜色的句子:“大的,小的,花的,黑的”。

  描写鸟的动作的句子:“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3)第12自然段,用了“起初”“后来”“便”“起来”表示时间顺序的词,用这几个词写一段话。

  他起初想去公园逛逛,后来天下起了大雨,他便放弃出门,拿了一本书读起来。

  3、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这几句中,作者采用怎样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什么

  作者采用“到处……到处……”“有的……有的……有的……”排比修辞手法,写出鸟的数量多。

  (四)学*13自然段

  1、探索交流:

  (1)同桌互相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边读边做标注。

  (2)交流探讨:作者看到这么多大小不一、颜色各异、动作千姿百态的鸟后,有什么感受“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说说这段描写表现了什么

  2、探讨、交流,然后回答。

  (1)作者看到这么多大小不一、颜色各异、动作千姿百态的鸟后,有什么感受

  “我”由于景色精彩看不过来而感到“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反映“鸟的天堂”的热闹场面,写出了作者迷恋这种景色,看也看不够的心情。

  (2)“一只画眉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说说这段描写表现了什么

  既写出了这只小鸟的可爱、机灵、富有生气,又反映了作者的美好情趣和愉快的心情,也说明了这里确实是鸟的天堂,鸟儿可以在这自由自在的生活。

  (五)学*14自然段

  1、同桌合作学*:

  (1)同桌互相朗读课文第14自然段,边读边做标注。

  (2)交流探讨:“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一句中的“回头看”是什么意思“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文中哪些地方是静态描写哪些地方是动态描写

  2、探讨、交流,然后回答。

  (1)“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一句中的“回头看”是什么意思

  “回头看”,是没有看够、舍不得离开的意思,因为大榕树的茂盛和众鸟栖息的场面是作者*生第一次看见的,他被这美丽、奇妙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一点儿也不愿离去。

  (2)“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

  昨天不是没有鸟而是我的眼睛没有看到,因为去的时间是黄昏,鸟都栖息了,再加上大榕树的枝叶繁茂,所以没有看到。而第二次是早晨去的,鸟都欢快地飞出来。作者见到的确实是鸟的天堂。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指的是茂盛的大榕树。第二个不加引号,是用天堂来比喻这里对鸟儿的栖息繁衍是再合适不过的地方,是名副其实的鸟的天堂。

  (3)“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样写有什么巧妙的用心

  这样写文章前后照应,更加突出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发自内心的赞美。

  (4)思考:为什么这株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

  ①从课文的描述中可以看到大榕树枝繁叶茂,很适合鸟儿生活。

  ②从“当地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看出鸟儿在这里很受保护。

  ③从“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可以看出这儿环境幽静。

  (5)文中哪些地方是静态描写哪些地方是动态描写

  文中写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即描写大榕树的部分)是静态描写;写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即描写群鸟活动的部分)是动态描写。

  (6)归纳主旨

  这篇课文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 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7)拓展延伸

  为了更好地保护鸟类,不破坏美好的自然环境,我们该怎么做

  不乱捕捉鸟,不乱砍伐树木。

  三、课堂练*

  四、课堂小结

  巴金爷爷的这篇文章很值得我们细细品读,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喜爱、留恋、赞美之情。

  五、布置作业

  “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请你熟读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材料,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

  六、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教案1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地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做巢、树梢、留恋、目不暇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设计理念:

  让学生“会学”是教学这节课的真正目的。根据教材和学生认知水*,主要向学生渗透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通过学生的'读读、想想、议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智慧。

  教学重点:

  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

  1、什么是天堂?(指名回答)

  2、板书“鸟的天堂”鸟的天堂会是什么样子呢?

  二、按照要求读书。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想想自己读了课文后感觉是什么?在旁边写上批注。

  3、把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在有生字、词语的地方注意纠正读法。

  2、谈自己读的感受。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互相交流。

  四、简介本文作者及课文有关知识:

  “鸟的天堂”实际是写什么呢?

  “鸟的天堂”实际是指大约有500年树龄的一株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

  五、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作者是怎么去“鸟的天堂”的?去了几次?每次去的时间有什么不同?第几次才真正见到“鸟的天堂”?

  2、哪些句子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用笔画下来。并说说表达了什么感情。

  六、学*生字

  1、指名读词读字。

  2、指导书写难写的字。

  3、抄写生字词语。

  板书: 18、鸟的天堂

  第一次: 大榕树

  第二次: 鸟的天堂

  第二课时

  一、 引入:

  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个个都变成快乐的鸟,一起来学*《鸟的天堂》。

  这节课我们就从鸟的角度来感受“鸟的天堂”。

  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巴金先生去了几次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了什么?第二次看到了什么?

  (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了真正的“鸟的天堂”)

  二、首先我们进入到真正的鸟的天堂,也就是你们的天堂去看一下:

  1、自由读12-13自然段,看看这一部分写出了“鸟的天堂”什么特点?(活泼可爱、鸟多)

  你是从哪些地方感悟到的?(自由发言)

  2、当学生读到“应接不暇”一词时,问: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时在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情境?

  3、这一段主要应读出它的什么特点来呢?(热闹)对,这就是它的动态美,这一段主要写出了鸟的天堂的动态,让我们一起来读出它的动态美。

  (引导读“有的…有的…有的…”和“一只画眉鸟…那歌声真好听…”读出鸟的可爱;引导读“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和“眼睛应接不暇…”读出鸟的多。)

  4、学生读完后问:这一只小鸟在兴奋地叫着,它可能在说什么呢?假如你就是这只小鸟,你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呢?让我们将自己的视角往小鸟生活的环境——大榕树身上聚集。

  三、学*第一部分:(课文7-8自然段的内容)

  1、自由读这部分,找出小鸟会喜欢这个地方的理由。(在7-8自然段有关句子旁边写上批注)。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讨论交流,小鸟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班级交流。(树大、美)

  A、当学生讲到树大、美的特点时,出示挂图帮助学生理解。

  B、引导理解“不可计数”和“卧”字。

  C、你还有哪些不能理解的地方吗?说出来讨论讨论。

  D、假如你没有,那老师想提出一个问题,出示:“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我不明白“新的生命在颤动”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呢?

  1)、学生讨论;(联系上下文理解。原因可能是:①树叶多,小鸟扑翅膀时动;②“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③有风吹过。)

  2)、交流并说明理由。

  E、这么美,这么大的树!我们怎么才能用读来表现出树的这些特点呢?

  指名读7-8自然段。评价:读得怎么样?想不想听老师读。

  教师读,读得怎样?读第12-13自然段时我们要求读出鸟的天堂的动态美,这两个自然段应该怎样读呢?(读出它的静态美)

  齐读。

  四、简介本文作者及课文有关知识:

  五、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六、学*生字


《鸟的天堂》教案 (菁华5篇)(扩展2)

——《鸟的天堂》小学教案(5)份

  《鸟的天堂》小学教案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 学*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树梢、静寂、应接不暇。

  ⑵ 了解榕树大和鸟多的特点。

  ⑶ 能有感清地朗读课文。

  ⑷ 能背诵喜欢的段落。

  2、过程与方法:

  ⑴ 通过朗读和品次品句感悟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众鸟纷飞的景象。

  ⑵ 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3、情感与态度价值观:

  默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1、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

  2、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的含义。

  2、文中四处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地方加引号,有的地方没有加引号。

  【教学准备】

  1、师生找鸟的天堂资料;

  2、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能读准课文,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纠正、逼*、树梢、静寂、应接不暇。

  2、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了解作者多少次去看鸟的天堂和看到什么。

  3、学*1~6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感情朗读句子并体会树的大和众鸟纷飞的景象。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的表达方法。

  3、了解引号的用法。

  4、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有感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昨天,我们通过学*知道了巴金爷爷和朋友一起坐船去看榕树,刚开始时,大家都认为那里是许多株榕树,但其实那里只有一株榕树。那么当他们靠*这棵大榕树 ?时看到了什么呢那就让我们一起随着巴金爷爷去里面探个究竟吧。

  二、了解树的大和茂盛

  1、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下7~9自然段,想想这部分写出了榕树的什么?把有关的语句多读几次。

  学生汇报:

  写出了榕树的大、茂盛。

  板书:

  大、茂盛

  2、师:从哪里看出的,用 画出有关的语句。

  ⑴ 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不可计数什么意思?

  (数也数不清,形容数量多。)

  这么多的枝**想作者看到会感觉怎样?

  (吃惊)

  你能带着吃惊的语气来读吗?指生读。

  ⑵ 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放课件解释根怎么生长,相机引导:

  这是榕树的生长特性,榕树本身长有许多气根,气根慢慢长久了就伸进泥土里长成粗壮的枝干。有的粗的象一棵树,俗语有说独木不成林,但这里气根多而且粗壮,所以看上去就变成了一片树林。

  师:我们一起读读体会这株榕树怎样独木成林的吧。

  自由读,齐读。

  ⑶ 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从哪里看出榕树把它的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师:树叶非常的多,一蔟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你能用一个词形容吗?

  (密不透风、密密麻麻)

  师:大家说的非常好,这里的叶子不仅多而且有生命力,作者怎么写的?为什么会有这样景象呢?

  讨论,指生说。

  引导学生从三方面理解:

  光照、叶绿、风吹。

  (相机出示图片)

  师:好一棵大而茂盛的榕树!它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每片树叶都似乎有一个生命,连我们的巴金爷爷也情不自禁发出这样的感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我们怎样才能读好这段呢?

  (带着赞美的语气)

  同桌读,互相评议。

  指生读,生评,师生合作读。

  ⑷ 讲第9自然段:

  师: 这次作者他们看到鸟吗?课文哪里告诉我们?还告诉我们什么?

  ⑸ 总结:

  师:在这部分里,展示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棵奇特美丽的大榕树。

  板书:

  奇特美丽

  在那我们领略到榕树的宁静,第一次他们看不到一只鸟,下面我们随着巴金爷爷再一次去那里看看吧,这次你会发现是完全不同的一番景象。

  3、学*小鸟部分:

  ⑴ 师:我们刚才是怎样学*的?

  出示学法:

  ① 划──抓住景物特点,划句标词。

  ② 读──放声朗读词句,品悟感情。

  ③ 议──讨论写法,理解运用。

  ⑵ 自己学*。

  ⑶ 学生汇报:

  相机板书:

  多、欢快

  ① 我们继续拍掌有的在扑翅膀。

  (关键词:热闹、到处、站、叫、飞、扑翅膀)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从小鸟品种姿态说明鸟多。)

  (放课件)

  师:这么热闹欢快的场面你想把它读出来吗?

  指生读──师生合作读。

  师:想象一下还有什么鸟的姿态?

  ② 我注意的看着那歌声真好听。

  师:这里有一个词形容鸟太多,眼睛看不过来的是哪个词?

  (应接不暇)

  课文怎样写作者应接不暇?

  指导朗读。

  ③ 师:作者还具体写了一只画眉鸟,它呀,唧唧喳喳的唱着想加入鸟儿们的大合唱呢,你猜那话眉鸟在唱什么呢?发挥你的想象。

  (放课件)

  ④ 师:是谁给小鸟创造这美好、和谐的环境呢?

  相机板书:

  壮观

  三、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1、师:看到这么热闹的场面,作者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

  (生齐读)

  生质疑此句,讨论:

  二处鸟的天堂为什么一个加引号一个不加。课文还有其他类似的例子吗?

  (引导学生了解第一个鸟的天堂指引用别人的说法,实质指这棵大榕树,第二个鸟的天堂指鸟儿愉快生活的地方。)

  (引导学生联系上文理解:这里的环境好,树大,地湿,农民保护鸟儿,鸟儿生活在这里很愉快。)

  2、师:你们羡慕这里的鸟儿吗?你能举出人类保护动物或自然环境的例子吗?

  3、师小结。

  4、师:今天我们学了《鸟的天堂》,这篇课文在表达上很有特色,作者写了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情形,第一次没有见到鸟,着重描写了大榕树静态的美,第二次见到了大榕树群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写出了鸟的天堂的动态的美。而且文章的语言准确生动,我们要好好学*并运用这些方法。

  四、课堂上背诵

  五、布置作业

  继续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

  树:大 茂盛 奇特美丽(静) 赞美

  鸟:多 欢快 壮观 (动)

  《鸟的天堂》小学教案 2

  【教学目标】

  1、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的写法。

  2、领悟作者借景物描写表达情感与直接表达情感相结合的方法。

  【设计特色】

  以读代讲,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借助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设计】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回顾文章的内容,说出大榕树及鸟的特点。

  二、领悟静态描写的方法

  1、感情朗读,领悟方法:

  ⑴ 读描写榕树的部分,思考:

  作者是怎样写出大榕树的特点的,哪些句子写得好?

  ⑵ 交流体会,要求:

  学生可以从总体上谈文章是怎样写出大榕树的大和茂盛,也可以从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谈自己的体会。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并用感情朗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悟。

  读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的字、词,边读边想像画面,读出味道,读出理解。其他学生点评同学的朗读,说说在具体的语句中怎样才能抓住关键字词读出榕树的硕大无朋。如那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抓住翠绿明亮新的生命在颤动读出大榕树的旺盛的生命力。

  2、学*方法,实际运用:

  学*作者描写大榕树的方法,口头描绘一下自己喜欢的一种花草或树木。

  三、领悟动态描写的方法

  1、感情朗读领悟方法:

  读课文中写群鸟纷飞的部分,划出自己喜欢的字词句或标点,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师生交流:

  学生读出自己喜欢的地方,说说喜欢的原因,并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读出那样的味道。如读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这个句子时,抓住叫飞扑字,读出小鸟的自由快乐,读出鸟的天堂里的热闹场面。读后师生评价,根据评价意见,再次感情朗读。

  2、学*写法,实际运用:

  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句话,用上适当的动词,说一个句子,描绘一下课间时的情景。

  四、领悟直接抒情和寄情于景的写法

  结合第三单元读写例话中要求的方法:把心放到文章中去,设身处地的去读去想,朗读全文,体会作者是怎样抒发自己对鸟的天堂的热爱和赞美之情的。

  交流:

  1、找出作者直接赞美鸟的天堂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要读出这样的语气。

  2、读读描写大榕树和小鸟的段落,体会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借助交流时的所得,再次感情朗读,体会直接抒情和寄情于景的写法。

  五、积累语言

  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句段,熟读成诵。

  六、拓展练*

  播放《我是噢一只小小鸟》的歌曲视频,让学生倾听小鸟伤心的诉说,观看小鸟的悲惨遭遇,然后以大榕树或小鸟以及这里的农民的口吻,给那只可怜的无助的小鸟写一封邀请信。

  提示:

  可用上本节课积累的语言以及写作方法,介绍鸟的天堂情况,以便让小鸟敢来这里,愿来这里。

  【教学反思】

  《鸟的天堂》这篇课文,记述了作者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在通过第一课时的学*,在学生明确了大榕树和众鸟的特点把握了作者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第二课时,我重点引导学生带着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的特点的,哪些句子写得好,为什么好的问题,细细品读课文,体会写法的。

  在具体的学*过程中,以读为主,让学生把心放进具体的语境中,边想像画面边体会情感,抓住关键的字词,读出感受,读出滋味,然后是师生评价,评价后结合体会再读再悟,使读的层次逐步提高,在读中体验和感悟作者的言语、情感的能力也随之提高。

  另外,在本课的学*中,还注意了读与写的结合,在领悟作者抓住榕树特点进行静态描写的方法后,进行了迁移训练,学*作者的写法,口头描述自己喜欢的一种花草树木。在领悟作者动态描写群鸟欢腾的热闹场景后,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描述可见同学们的活动──这些训练队直到孩子的写作能起到较明显的作用。

  本课的拓展练*,虽然之设计了一项,但这次抛砖引玉,却体现了多元化的原则:学生可以从环保的角度谈认识,也可用上本节积累的语言,也可学*本课的表达方式,因此呈现的果应是开放的,多元化的。

  但是,理想和现实永远是有差距的,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1、再以读促悟的过程中,由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程度参差不齐,所以,感情朗读的水*也参差不齐。

  2、由于这节课的目标是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所以在体会方法的实际操作中,工具性的分量有点重了。

  3、拓展练*的开放性较大,所以学生写出来的东西面面俱到,层面很浅,倒不如专门落实积累或学*表达一个方面更扎实。

  《鸟的天堂》小学教案 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2.有关榕树的资料、图片、作者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激发兴趣

  1.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鸟栖息的地方,鸟的乐园、有很多鸟……发挥学生想象。)

  2.这个鸟的天堂在哪儿?你知道吗?(一棵大榕树)

  3.介绍资料:这棵大榕树在哪儿?结合你课前查找的资料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这棵大榕树在广东省新会县的天马河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每年都长出许多气根,从树枝上倒挂下来,钻进土里,过些日子又长出新的枝干来。这样不断生长,它已长成了榕树林,占地达16亩。被当地人称为“神树”。“天堂中的乐园”。又因为上面栖息着许多鸟,被人们称为“鸟的天堂”。)

  4.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巴金爷爷去看一看那棵独特的大榕树。

  二、自由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1.指名读文,读准字音。

  2.投影出示练*: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3.自学生字,掌握字形。

  重点指导

  梢:形声字,与“稍、捎”区分。

  暇:左边是“日”,注意与“瑕”区分。

  4.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解决。

  灿烂:光彩鲜明耀眼。

  陆续:前前后后,时断时续。

  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

  留恋:舍不得离开。

  不可计数:没有办法来计算,形容数量很多。

  应接不暇:形容人或事情很多,接待、应付不过来。暇:空间。文中指鸟太多,看不过来。

  三、理清文章的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巴金爷爷几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2.汇报交流。

  学生甲: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的是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了许多鸟。

  学生乙:课文5—9自然段写的是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的情景,10—13自然段写的是第二次经过时所见到的情景。

  3.理清课文的脉络。

  (1)作者是按游览的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2)学生汇报:

  课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1—4)作者和朋友划船出去游玩。

  (5—9)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景象。

  (10—13)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景象。

  (14)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四、分小组合作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众鸟纷飞的景象。

  2.学*作者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

  3.有感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导入:请同学们先听一段乐曲,听后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播放《百鸟朝凤》录音带。鸟很多,鸟的天堂──板书。)

  2.这节课,我们就和巴金爷爷一起去广东新会县天马河上一个被人们称作“鸟的天堂”的地方去看一看,巴金爷爷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截然不同,第一次看到的是(学生接:大榕树),第二次看到的是(学生接:鸟)

  3.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快速阅读课文,体会一下榕树给你什么感受?鸟儿又给你什么感受? (榕树──大、茂盛;鸟──多、欢快)

  二、重点感悟、体会榕树的奇特美和群鸟纷飞时的壮观景象

  (一)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部分,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体会后放出声音有感情地朗读出来。用朗读的形式加以汇报。

  (二)汇报交流。

  大榕树:

  1.大

  学生甲: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1)汇报读,其他同学听读:哪儿读得好?为什么?你听出了什么?从哪儿听出来的?(从不可计数体会出枝干数目很多,说明树很大。)

  (2)重点体会“真”字。

  两个“真”有什么不同呢?听老师读,体会一下。

  出示投影:

  学生体会出:第一个“真”意思是本来的,实际的。第二个“真”指的是确确实实。应读出惊叹的语气。

  学生乙: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3)重点体会“又”字。指树根很多。

  出示图片:谁来指一指哪些是气根?(体会根上生枝,枝上又生根,独木成林的景观。)

  学生丙: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卧在水面上。

  (4)体会“卧”字。(树占地面积大。)

  (5)这株大榕树占地面积有多大呢?谁查找到了这方面的资料?(学生答:一万多*方米。)

  (6)课下大家丈量了操场和教室的面积,大家计算一下:合几个操场?几个教室?(结合具体情况请学生作答。)

  (7)经过换算,你有什么感受?(简直太大了。)

  2.茂盛。指名读句,谈体会。

  学生甲: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缝隙。(不留一点缝隙,说明树叶多。)

  (1)重点体会“推”。请同学们演示,说明叶多而密。

  学生乙:地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2)重点体会“颤动”。

  同学演示,体现微微地动态。

  (从中我们体会到榕树的生命力非常茂盛。)

  学生丙:从对大榕树特点的描述中,我们看出作者不禁在内心深处发出感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3.看录像:榕树的大与茂盛。

  4.请学生反复朗读这部分内容,突出重点词句,体会榕树的特点,在读中表达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受。

  5.请学生画板画,体现榕树大而茂盛的特点。

  鸟

  1.播放课件录相:“群鸟纷飞”的场面。使学生形象地感受这部分的动态美的描写。

  2.导语,让我们走进课文,欣赏热闹的场面。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尽情地感受这部分所描绘的美。

  3.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从哪些重点语句中能够体会出这里的鸟儿多?

  《鸟的天堂》小学教案 4

  课时目标:

  1、认识大榕树的奇特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2、了解作者怎样描写景物、表达感情的。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榕树的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了解作者怎样描写景物、表达感情的。

  教学方法:

  读中感知,读中感悟,交流讨论,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挂图,录音机,绿叶,鸟。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明确目标

  昨天,我们初读了《鸟的天堂》这篇课文(板书课题),请同学们回忆:课文作者是谁?几次去鸟的天堂?分别看见了什么?这节课让我们继续随着巴金爷爷的生花妙笔走进鸟的天堂,进一步深入学*。

  二、学*课文,品读悟情

  1、速读课文,划出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后感受最深的句子,幻灯出示:昨天是我的眼睛欺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齐读,学生质疑:为什么说昨天是我的眼睛欺骗了我?为什么鸟的天堂一个加引号,一个不加引号?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过渡:让我们一起来再读书,再思考,解开心中的疑团吧。

  2、学*作者写榕树部分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7、8自然节,说说哪些地方读懂了,谈谈你的体会;哪些地方未懂,做上记号,汇报交流,师相机引导。

  (2)资料介绍榕树,简笔画展示。

  (3)出示挂图,学生看图指出榕树枝、干、根、叶的位置,体会榕树特点。

  (4)抓重点词句,畅谈体会。

  (5)指名生读,教师范读,总结朗读方法。

  (6)感情朗读,品读悟情。

  (7)认识静态的描写方法。

  过渡: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有什么感受?第二次又有什么感受?为什么两次感受不同?

  3、学*作者写鸟的部分(运用以上学法自学)

  (1)自由读课文中描写鸟的部分,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在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展示各自手工制作的鸟,以趣激情。

  (3)师生合作,模拟演示,创设情境,激活参与。

  (4)认识动态的描写方法。在今后的读书写作中要积极运用动静结合法,这样对文章理解更深刻,写作也就更生动。

  (5)看幻灯,听录音,谈感受。

  (6)感情朗读,领悟中心。

  (7)体会两个鸟的天堂的含义,解题释疑。

  三、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看到了大榕树,抓住了榕树大、茂盛的特点,写出了榕树的的静态美。作者第二次去鸟的天堂,看到了许多鸟,抓住鸟多、快乐的特点,写出了鸟的动态美,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对美的热爱之情。

  四、设问促思,升华情感

  如果你来到这美丽的榕树下,看到了这活泼可爱的鸟儿,你会怎么做?

  五、砥砺思维,拓展延伸

  看,这精致的笼中有一只美丽的鸟儿,学了这一课,你一定明白该怎么做了(学生放飞)。望着这只久居笼中,而后展翅飞向蓝天的鸟儿,你有什么感受呢?请你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可说,可写,可画,可唱)

  《鸟的天堂》小学教案 5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八、九自然段。

  3.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场景,体会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由衷赞美,感受人与自然、动物的和谐之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4.学*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文中描写的大榕树的奇特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幸福欢乐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八、九自然段。

  教学难点

  1.理解句意: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2.文中五处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地方加引号,有的地方没有加引号。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作者及鸟的天堂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展示大榕树的远景、*景图,鸟的天堂中众鸟纷飞的录像;出示有关练*题等。

  教学时数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读题质疑。

  1.同学们,在我国南方生长着一种美丽的榕树,有些榕树上住着许多鸟儿。鸟儿们成天在树上飞呀,叫呀,生活得那么自由,那么欢乐,所以人们把这儿叫做鸟的天堂。(板书:鸟的天堂)

  2.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选择有价值的问题简要板书)

  二、资料交流,解决问题。

  1.针对以上问题,学生自由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

  2.检查交流情况。

  (1)能利用资料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解决,如:鸟的天堂在哪儿?鸟的天堂里有些什么鸟?鸟的天堂是怎样形成的?……老师随机利用课件或展示台展示有关资料。

  (2)不能解决的问题存疑,留待理解课文时解决。

  三、检查预*情况。

  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了课文,请谈谈你进行了怎样的预*?

  1.学生谈到生字新词的问题时,出示课件(或小黑板)检查字词认读情况。

  不可计数逼*静寂留恋停泊一株缆绳颤动

  应接不暇一簇纠正缝隙昨天灿烂桨错过

  2.学生谈到读书时,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检查朗读课文的情况并请同学进行评议。

  四、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自由读课文,思考:鸟的天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美丽、榕树大、鸟儿多等)

  五、再读课文,理清内容。

  巴金先生用他清新流畅的语言向我们描述了鸟的天堂那美丽神奇的景象。你们愿意再读读课文吗?

  1.默读课文,看看你从课文中又了解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分别在书上做好标记。(给时间让学生自读自悟)

  2.小组内交流:

  (1)填空练*:

  课文写了作者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在,只看到了,没有看到,所以他认为;但当他第二天再经过时却看到了,他觉得。

  (2)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小组内交流解决简单的问题,把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整理。)

  3.全班交流:

  解决小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还不能解决的继续存疑,老师将与课文重点部分密切相关的、比较有价值的问题,简要板书在黑板上。学生可能会出现如下问题:

  1.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为什么我却没有看见一只鸟?

  2.昨天是我的眼睛欺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为什么说我的眼睛欺骗了我?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而第二个不加?

  3.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4.为什么我对鸟的天堂有一点留恋?

  5.“鸟的天堂”(或大榕树)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

  …………

  六、作业:写字。

  提示:“株、桩”分别由“朱、庄”加木字旁组成,“纠、错、昨”与“叫、借、作”比较记忆,知道它们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左窄右宽。“浆”是上下结构,注意与“将”区别。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鸟的天堂》,了解了课文内容并给本节课留下了许多要解决的问题,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追随巴金先生去鸟的天堂感受那里美丽和谐的景象。

  二、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

  1.作者第一次来鸟的天堂,他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板书:大榕树)

  2.指名读第一次去鸟的天堂的内容,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两个问题:

  ①作者按什么顺序来描写大榕树?请找出有关语句。

  ②课文描写了大榕树的哪两个特点?

  3.交流。

  ①读一读你找的句子,说说作者按什么顺序来描写大榕树。

  (板书:远、*)

  ②句子中的“逼*”可换作什么词?表示什么意思,哪一个词用得最好?

  4.(课件展示)就是这样的一株大榕树,作者从远到*,又描写了大榕树的两个什么特点?(板书:大、美)

  5.四人小组讨论,画下你找到的描写榕树“大”和“美”的句子,并读一读。

  6.出示句子,感受榕树的“大”和“美”。

  我们的船渐渐逼*榕树。我看清了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1)自由读句子,从这句话里你读出了什么?(树大、根多、枝多)

  (2)你能用另一个词代替句子中的“不可计数”吗?(“不计其数”)

  (3)“卧”字说明了什么?想象:这个句子描写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能用你学过的词语赞美一下大榕树吗?

  (4)读句子,体会榕树的大!

  (师范读,生评价,指名读)

  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1)齐读句子。

  (2)“堆”说明了什么?(茂盛)

  (3)榕树什么时候的叶子是翠绿的?明亮的原因是什么?什么令它们发光?

  “颤动”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颤动?请给它换个词,比较哪一个更合适?“新的生命在颤动”是什么意思?

  (4)面对一株生命力如此旺盛的大榕树,作者不由得发出了什么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5)指导读句子。

  (男生读,评价,女生读,范读,齐读)

  7.在这两段里,作者抓住了大榕树的哪几个方面来写?(板书:枝、干、叶、根)

  8.齐读这两个自然段,作者笔下的大榕树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宁静、悠远、美丽、幽雅)这种对事物静止状态的描写,我们称为静态描写。(板书:静态)

  三、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景象。

  1.第一次来鸟的天堂,作者淋漓尽致地向我们展示了大榕树的静态美,第二次,他又看见了什么?

  课件展示。小鸟出来了,鸟的天堂里出现什么壮观景象?

  2.学生观看录像,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3.文中哪句话最能概括这种热闹情景?(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4.为什么出现这种热闹的场景?是什么把小鸟给引出来了?找出句子,朗读体会。

  5.从这段描写中,你又知道了什么?(鸟的种类多,大小、颜色不一,形态各异)

  6.指导朗读第13自然段。(找出一对反义词:静寂——热闹)

  7.这么多的鸟声,这么多的鸟影,作者有什么感觉?(理解“应接不暇”的意思。从哪儿看出作者“应接不暇”。你能用“应接不暇”说一句话吗?)

  8.哪一只小鸟引起了巴金爷爷的注意?找出句子,读一读。小画眉为什么兴奋?它会唱些什么呢?

  9.如果你就在鸟的天堂,看到这些,你当时的心情会怎样?带着这种心情读句子。(个别读,评价,齐读)

  10.你觉得小鸟出现后的热闹场面,和大榕树的宁静幽雅有什么不同?这种对处于活动状态的事物的描写,我们称之为动态描写。(板书:动态)

  11.作者终于看见这数不清的小鸟了,原来对于小鸟们来说,这一株美丽的大榕树,就是它们的——(天堂)啊!果然名不虚传。

  四、再读课文,练写解说词。

  1.从描写大榕树和众鸟纷飞的情景中选择一部分,有感情地朗读。

  2.师:作者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通过对大榕树的静态描写和对众鸟纷飞的动态描写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无处不在的美。现在,“鸟的天堂”已经成了一处旅游观光胜地,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物写一篇解说词,介绍那里的美丽景象。

  3.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物写解说词。

  4.现场解说。

  五、作业。

  朗读课文,背诵第8、9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引入。

  上一节课,我们跟着巴金爷爷先后两次欣赏了鸟的天堂里一动一静的美丽景致,当他要离开这个美丽的地方时,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我们继续学*课文。

  二、感受作者的留恋与赞美之情。

  1.指名读最后一段,找出写巴金爷爷离开时心情的有关词句。

  2.为什么作者对鸟的天堂有一点儿留恋?

  3.出示:昨天是我的眼睛欺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为什么说我的眼睛欺骗了我?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而第二个不加?

  4.除了留恋,从这句话你还能读出什么?(赞美)

  5.指导用留恋、赞美之情朗读这一段。

  三、总结全文。

  1.课文写了作者先后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见所闻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

  2.“鸟的天堂”其实就是指什么?(大榕树)为什么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联系上下文找出原因。(①大榕树周围环境安宁,景色幽静。②大榕树枝繁叶茂,便于鸟儿栖息。③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鸟儿得到保护。)

  3.如果你生活在鸟的天堂,为使鸟的天堂更美丽,你会怎样做?

  4.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

  5.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6.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7.师总结:

  树与鸟,鸟与水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多么生动活泼的画卷哪!这里不仅有树的奇美,有鸟的欢乐之美,更有人与自然、与动物的和谐之美,所以这里才是真正的天堂。让我们共同努力,去创造更多的人间天堂。

  四、作业。

  1.选词填空。

  陆续继续连续

  (1)我们()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

  (2)我们学校()三年被评为“文明卫生单位”。

  (3)同学们()走进了会场。

  2.读读下面的词语,用“逼*、应接不暇”各写一句话。

  不可计数逼*静寂留恋停泊一株

  应接不暇一簇纠正缝隙昨天灿烂

  3.课外找一找,读一读巴金先生的原文。

  备课参考 巴金简介

  巴金,(1904-20xx),原名李尧棠,字芾甘,中国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代表作有小说《家》《春》《秋》、散文集《随想录》等。

  关于榕树

  常绿乔木,树干分枝多,树冠大。叶子椭圆形或卵形,花黄色或淡红色。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多年生的榕树,树枝可长出黑色的根须直垂地下,当它扎入土中时,又成为树干。榕树的叶、根、树皮均可入药。

  关于“鸟的天堂”

  “鸟的天堂”指的是一株约500年树龄的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榕树的树冠大得出奇,浓荫覆盖着天马河河心岛上约20多亩土地,独木成林。乘小艇从*处看,枯藤交错,犹如原始森林;从远处看,就成了浮在水面的绿洲,景色奇特迷人。

  大树上栖息着成千上万只各种各样的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白鹤和灰麻鹤。白鹤在早晨飞出觅食,至傍晚归巢;而灰麻鹤正好相反,是晚上飞出觅食,天亮时归巢休息。它们每天早晚一进一出,盘旋飞舞,交互更替,很有规律,场面颇为壮观。

  1933年,巴金到新会访友时,路过此处,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鸟的天堂》(一说是《小鸟的天堂》),更使鸟的天堂美名传扬四海。现在大榕树已成了一处旅游胜地,它的南面50米处建有观鸟楼,可以观赏“鸟的天堂”、热带植物、农舍风光等。天马河中有游艇,可供游客观鸟和游玩。

  巴金简介

  巴金,(1904-20xx),原名李尧棠,字芾甘,中国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代表作有小说《家》《春》《秋》、散文集《随想录》等。

  关于榕树

  常绿乔木,树干分枝多,树冠大。叶子椭圆形或卵形,花黄色或淡红色。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多年生的榕树,树枝可长出黑色的根须直垂地下,当它扎入土中时,又成为树干。榕树的叶、根、树皮均可入药。

  关于“鸟的天堂”

  “鸟的天堂”指的是一株约500年树龄的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榕树的树冠大得出奇,浓荫覆盖着天马河河心岛上约20多亩土地,独木成林。乘小艇从*处看,枯藤交错,犹如原始森林;从远处看,就成了浮在水面的绿洲,景色奇特迷人。

  大树上栖息着成千上万只各种各样的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白鹤和灰麻鹤。白鹤在早晨飞出觅食,至傍晚归巢;而灰麻鹤正好相反,是晚上飞出觅食,天亮时归巢休息。它们每天早晚一进一出,盘旋飞舞,交互更替,很有规律,场面颇为壮观。

  1933年,巴金到新会访友时,路过此处,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鸟的天堂》(一说是《小鸟的天堂》),更使鸟的天堂美名传扬四海。现在大榕树已成了一处旅游胜地,它的南面50米处建有观鸟楼,可以观赏“鸟的天堂”、热带植物、农舍风光等。天马河中有游艇,可供游客观鸟和游玩。


《鸟的天堂》教案 (菁华5篇)(扩展3)

——鸟的天堂教案 (菁华10篇)

鸟的天堂教案1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鸟的天堂》:

  “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的材料,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情感与态度 方法与*惯

  1.利用网络展开多层面的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鸟的天堂”的相关资料。

  2.能较好地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尝试写简短的“解说词”。

  3.在自主探究的网络读写活动中培养兴趣,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感受祖国河山之美。

  4.通过小组分工协作和信息成果集体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5.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了解利用网络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6.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媒体获取资料解决与学*、生活相关问题的主动性和*惯,拓展语文学*的渠道。

  教学重点

  利用网络自主探究,培养初步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

  对网上各种信息源的比较筛选,及学生易受无关因素的干扰而导致的效率问题。

  教学准备

  1.学*课文《鸟的天堂》,激发学生对“鸟的天堂”的兴趣,使其能自主提出问题,产生较强烈的阅读需要。

  2.网络资源的配置:网络课件、网络教室、作为网络课件运行主要*台的局域网主机服务器、可供访问Internet的互联网接入设备。

  3.网络课件的制作:网页文件格式、上传至局域网服务器或Internet网站、包含BBS论坛(供学*共同体间交流或师生间指导答疑)、作必要的信息代理(本地资源索引和初步的Internet泛在资源代理)。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评注

  激情

  设疑

  1.学生回忆课文内容,描述“鸟的天堂”那美丽而生机勃勃的大榕树和众鸟活动的奇妙景象。

  2.组织全班交流,拟订主要问题

  (1)解说词的一般格式是怎样的

  (2)鸟的天堂的具体地址在哪儿

  (4)鸟的天堂的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5)鸟的天堂最初是怎样形成的

  (6)鸟的天堂里有哪些种类的鸟

  (7)人们是怎样保护鸟儿的……

  1.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随巴金爷爷浏览了“鸟的天堂”,那“鸟的天堂”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2.提出活动内容

  “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本次的语文综合性学*活动,要求我们根据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的材料,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

  3.设疑

  面对这个任务,大家有哪些困难呢?对鸟的天堂同学们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大家主要想通过网络搜集哪些方面信息呢?

  (1).因以前曾作过一些网络阅读的简单尝试,学生们对利用网络搜集资料的便捷特点已有初步体验。在学文后提出教材安排的综合性学*活动要求时,学生们纷纷建议通过互联网查找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

  (2).学*者具备良好的问题意识,是自主探究学*的前提。帮助学生归纳出主要问题,使学生能顺利展开网络学*,也有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组织

  指导

  1. 学生按共同的阅读兴趣自愿组合,以二至四人为一小组,组成学*共同体。

  2.小组讨论,确定小组活动具体目标。

  3.小组组内分工、组织协作

  (1).明确活动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活动目标搜集资料,将感兴趣的材料进行初步地整理加工。结合课文和搜集的资料,写一篇介绍“鸟的天堂”的解说词。

  (2).指导使用网络课件

  熟悉课件界面,提示本地资源的索引位置和搜索引擎的使用,指导利用BBS论坛共享信息资源及组际、师生间交流 。

  (3).明确网络阅读的具体目标,是排除无关干扰、提高网络阅读效率的关键。

  (4).网络中的信息是海量的,不管是信息的搜集、整理,还是信息的评判、加工,都要求有良好组织结构的协作。本课中,主要是从以下两方面来组织的:(一)组建合作学*小组,引导组内分工协作。(二)组织组际合作,利用BBS讨论区和作品展示区,在小组间创设一个研讨交流的和谐环境。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充分利用网络的共享,这也是提高网络阅读效率的重要因素。

  自主

  探究

  1.各小组根据本组目标,展开自主探究性网络阅读

  根据本地资源索引,阅读校园网资源库中的资料

  利用网络课件中提供的搜索引擎,访问国际互联网,查找所需资料

  进入BBS论坛,将搜集的资料粘贴于BBS与他人共享,或阅读他人提供的资料

  在BBS中进行组际交流或师生交流,质疑、交流想法、组织协作

  2.各小组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加工,在充分分析评判的基础上筛选出有效信息。

  3.各小组根据资料尝试撰写解说词。

  (1).利用局域网监控系统及时了解各小组学*情况,适时调控。

  (2).进入BBS,释疑,并为学*有困难的小组提供指导和帮助。

  (3).在BBS中组织和指导各学*共同体内部及组际间的分工协作。对团队协作能力强的小组进行表扬,激励各小组展开卓有成效的合作

  1.处于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学生的探究欲特别强烈,主体潜能得到较充分地发挥。

  2.面对丰富的网络资源和网络阅读的交互性,各学*个体可自主选择不同的探究途径,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这也是网络阅读过程中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兴趣的动力之一。

  3.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充分利用网络 的共享,这也是提高网络阅读效率的重要因素。

  4.从网络阅读的流程看,网络阅读能力可分为迅速检索信息、准确筛选信息、批判性评价信息、有效加工及创造性运用信息等诸能力要素,其中准确筛选及批判性评价信息的能力是小学生们所最缺乏的,教师应着重指导。

  总结

  评价

  1.完成解说词的写作,将其修改后发表于作业展示区。

  2.阅读和评价作业展示区中的作品。各小组对本次活动进行自我总结评价,并进行小组间的经验交流。

  3.在老师的组织帮助下整理好本次活动材料,制作网页并上传。

  1.对作业展示区的作品发表评论,对表现突出的小组给予表扬鼓励。

  2.对本次活动总结评价,组织学生将本次活动成果及有关材料、记录制作成网页上传至学校网站,进行网络展示。

  3.帮助学生归纳利用网络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鼓励学生多尝试利用网络等现代媒体获取信息,进行自主探究性学*。

  1.给学生们的学*成果提供展示的机会,使其得到自主探究活动的价值体验,是激发其探究性学*的兴趣、培养其利用网络媒体获取资料解决与学*、生活相关问题的主动性和*惯的重要环节。

  2.让学生们对网络阅读中积累的经验相互交流,对存在问题的自我反思,能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网络阅读的的基本方法,有利于网络阅读能力的培养。

  ※(该教学设计获江苏省“基于网络环境的教与学说课评比活动”三等奖、扬州市二等奖)

  教学设计说明

  为了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教育部对21世纪第一个十年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作了全面的规划。规划的核心之一就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以及信息技术教育与各科课程的整合”,而“网络的普及和应用,使学生学会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则是规划的另一个重要层面。网络已悄然走*我们的课堂。在我们对基于网络环境的教与学作出一些尝试的时候,我们也一直不断地在思考:网络究竟能给目前的教学带来什么?在教学中该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而尽可能地避其弊?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建构更有效的教与学的模型?网络教学环境中的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分别该怎样定位……在进行《鸟的天堂》这一课的综合性学*活动的教学设计构思和实践中,我们也同样反复地作着这样的思考。

  一、关于教学目标的分析

  1、本课的教学内容

  在今年新版的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鸟的天堂》一课中,安排了这样的语文综合性学*活动要求:

  “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的材料,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

  在布置本次活动时,学生们对模仿导游写解说词很感兴趣,也急于想搞清一些问题,例如:鸟的天堂在什么地方?具体有多大?有多少年历史了?上面都有些什么鸟?解说词该怎么写,有什么格式?可对于活动中要求的“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的材料”,学生们感到很困难:翻遍学校的图书室也不一定能找全这些资料,其实就是教师也不一定能全了解这些信息。因为有不少学生以前曾尝试过利用因特网查找资料,当时就有学生建议:能否组织我们上网收集资料?于是,我们就设计了这样一节网络环境下的综合性学*课。

  2、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

  “语文综合性学*”是刚颁布的九年制语文课程标准中新提出的要求。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的要求,并且把它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并列,其目的是加强语文与生活实践的联系,培养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们把本课定位为一节“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自主探究型语文综合性学*活动的辅导课”。

  如果作为一次简单的学生上网查找资料的学*活动,其目标应是很简单的:尽可能地多了解一些有关“鸟的天堂”的信息,拓展知识面,并尝试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但是,作为一节有组织的网络环境下的拓展阅读与应用文写作辅导课,其教学目标的定位则必须是多层面考虑的:在拓展知识的同时如何提高学生利用网络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能力和方法?在网络阅读的过程中怎样激发学生去主动探究的兴趣?如何组织学*共同体及他们之间的合作,让学生明白在网络环境下合作精神更具有重要的意义?怎样合理调控学生网络学*中的行为以更利于他们养成良好而积极的网络学**惯?归结下来,就是如何落实“信息教育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和”使学生学会充分利用网上资源”这样的最终目标。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确定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定位本课的教学目标:

  A、知识与能力

  1.利用网络展开多层面的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鸟的天堂”的相关资料。

  2.能较好地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尝试写简短的“解说词”。

  B、情感与态度

  1.在自主探究的网络读写活动中培养兴趣,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感受祖国河山之美。

  2.通过小组分工协作和信息成果集体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C、方法与*惯

  1.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了解利用网络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媒体获取资料解决与学*、生活相关问题的主动性和*惯,拓展语文学*的渠道。

  3、本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按照上面教学目标的要求,我们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位为:

  如何利用网络自主探究,培养初步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定位为:

  对网上各种信息源的比较筛选,及学生易受无关因素的干扰而导致的效率问题。

鸟的天堂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利用网络展开多层面的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鸟的天堂”的相关资料,并能较好地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尝试写简短的“解说词”。

  【教学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课文,积累、运用词语。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群鸟齐鸣的声音。

  听一听,你想到了什么?说一说。

  2、多么令人向往的鸟的乐园呀!如果大家读了巴金先生的文章《鸟的天堂》,一定会有更多的体会的。板题、读题。

  3、释题:理解“天堂”(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鸟的天堂”(小鸟的乐园)。

  二、泛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1、自读课文,学*字词,想一想:课文描写了什么景象?

  2、交流,根据内容分段。

  三、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想想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2、比较:

  太阳落下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在山头,在树梢。

  太阳落下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山头和树梢。

  (短句读来有韵味)

  3、作者就快要到“鸟的天堂”了,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4、怀着喜悦的心情,轻声读第一段,感受、欣赏河面环境的幽静和景物的优美。

  第二课时

  一、问题探究,自读自悟

  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后感受最深的句子。(结尾句)

  2、理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朗读

  3、为什么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

  (大榕树周围环境安宁,景色幽静;大榕树枝繁叶茂,便于鸟儿栖息;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鸟儿得到保护。)

  二、学*第二段

  1、作者描写的大榕树有何特点?

  2、理解句子: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榕树子是明亮的原因是什么?“颤动”?为什么会有这种“新生命在颤动”)

  3、面对这样一株大榕树,作者不由得发出了什么赞叹?(啊!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4、指导朗读,体会联想的作用。

  5、大榕树枝繁叶茂,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可我却没有看见一只鸟。这是鸟的天堂吗?第二天早晨,作者又经过鸟的天堂,看见了什么?

  三、学*第三段

  1、第二天清晨,当阳光照耀在水面上,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的时候,我们再一次来到了这里。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应接不暇。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再次欣赏那热闹的场面吧!

  自由地读读课文,可以坐着读,可以站起来读,可以找伙伴一起读,也可以请老师和你一起读!

  2、指导朗读2、3、4句,注意“第二只、第三只”要紧凑。

  3、导读:作者继续拍掌,无数的鸟从榕树丛中飞了出来,这么多的鸟声,这么多的鸟影,作者有什么感觉?理解“应接不暇”。

  4、作者终于看见这数不清的小鸟了,原来对于小鸟们来说,这一株美丽的大榕树,就是它们的。

  练*题

  一、读拼音,写词语。

  1.这棵róng shù( )非常茂盛,下垂的枝条jiū chán( )在一起,非常壮观。

  2.他pāo kāi( )杂事,加入到这个lǜ shī( )团队。

  二、写出加粗词语的近义词。

  1.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

  2.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树木不计可数。( )

  3.当我说许多榕树的时候,朋友们马上纠正我的错误。( )

  三、读下面的句子,是比喻句的打√,不是的打×。

  1.我见过不少的榕树,但是像这样大的榕树却还是第一次看到。( )

  2.一部分树枝吹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

  3.三只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

  四、课文整体梳理。

  这篇文章突出了榕树_______、_______的特点,突出了鸟_______、______的特点,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_______________的赞美之情。

  五、重点段落品析。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假 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xīng xìng)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1.划去错误的字或读音。

  2.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运用( )描写,突出了鸟的天堂的特点。

  A动态

  B静态

  六、想一想,我们怎样使鸟的天堂更加热闹、更加繁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榕树 纠缠 2.抛开 律师

  二、1.展现 2.不计其数 3.改正

  三、1.× 2.× 3.√

  四、大 美 多 欢 生命力

  五、

  1.划去 假 xìng

  2.鸟儿们很多。

  3.A

  六、示例:我们要保护鸟的天堂,不准人们捕鸟,不准人们破坏当地的植物,给鸟儿们创造一个和谐的广阔的生活空间。

  知识点

  生字组词:

  桨:船桨 划桨 摇桨 螺旋桨

  榕:榕树 榕城

  纠:纠正 纠缠 纠纷 纠结 有错必纠

  桩:树桩 木桩 打桩 桩子 一桩事

  涨:涨潮 涨水 涨钱 涨价 水涨船高

  塔:宝塔 铁塔 水塔 塔楼 灯塔

  梢:末梢 树梢 辫梢 喜上眉梢

  暇:无暇 目不暇接 应接不暇

  眉:眉毛 喜上眉梢 眉飞色舞 眉开眼笑

  抛:抛弃 抛到 抛锚 抛头露面 抛砖引玉

  多音字:

  数:shǔ数落 shù数字 shuò数见不鲜

  禁:jìn情不自禁 jīn禁止

  形*字:

  桨(船桨) 奖(奖励)

  榕(榕树) 溶(溶解)

  纠(纠纷) 叫(喊叫)

  桩(树桩) 脏(肮脏)

  涨(涨价) 张(张开)

  塔(铁塔) 搭(搭档)

  梢(树梢) 悄(悄悄)

  暇(无暇) 瑕(瑕疵)

  眉(眉毛) 肩(肩膀)

  词语解释:

  簇:量词,用于聚集成团或成堆的东西。

  灿烂:光彩鲜明耀眼。

  陆续:表示前后相继,时断时续。

  规律:原指事物之间的内在的本质联系,本文指有一定的节奏、节拍。

  纠正:改正(缺点、错误)。

  逼*:靠*;接*。

  白茫茫:形容一望无边的白(用于云、雾、雪、大水等)。

  应接不暇:原指美景繁多,看不过来。后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

  不可计数:没有办法统计(数目)计算,形容数量非常多。

  反义词:

  天堂——地狱 缓缓——急促

  静寂——喧闹 热闹——冷清

  清楚——模糊 不可计数——寥寥无几

  近义词:

  纠正——更正 逼*——靠*

  展示——展现 照耀——照射

  光明——光亮 热闹——喧闹

  兴奋——高兴 留恋——依恋

  陆续——连续 继续——持续

  词语搭配:

  (灿烂)的红霞 (茂盛)的榕树

  (缓缓)地移动 (兴奋)地叫着

  几(只)小船 一(株)榕树

  词语扩展:

  形容数量多的词语:

  不可计数 数不胜数 不计其数 不胜枚举 成千上万

  课内问题:

  1、“天堂”是什么意思?“鸟的天堂”是什么意思?

  答:“天堂”是指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鸟的天堂”是说那株大榕树是鸟儿们生活的乐园。

  2、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分别是什么时间去的?

  答: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傍晚,第二次是在早晨。

  3、为什么这株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

  答:(1)这株大榕树很大,为鸟儿提供了广阔的生活空间。

  (2)这株大榕树很茂盛,给鸟儿创造了良好的、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

  (3)农民不许人去捉树上的鸟。

  课后*题答案:

  1、朗读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参考答案:因为这里既有适合鸟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又有人类对鸟的保护,作者看到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所以作者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2、课文分别描写了傍晚和早晨两次看到“鸟的天堂”的情景,说说它们有哪些不同的特点。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读一读相关段落。

  参考答案: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黄昏,鸟都栖息了,因此作者着重描写了“鸟的天堂”本身——大榕树的奇特景象,这是静态描写;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作者着重写了“天堂”里的居民——鸟热闹活动的景象,这是动态描写。

鸟的天堂教案3

  教学目标:

  1. 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背诵课文第12、13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2. 学*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陆续”、“应接不暇”等词语的意思。

  3. 分辨课文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重点:

  1. 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 分辨课文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

  教学难点:

  1. 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

  2.想象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初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部分的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美丽奇特。

  2. 学*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有关词语。

  3. 认识“鸟的天堂”,分辨课文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

  教学过程:

  一、 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 作者简介。

  2. 揭示课题。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读课文。

  要求:(1)读正确;(2)读通顺。

  思考:谈谈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2. 检查反馈。

  (1) 课堂交流: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2) 个别读课文,随机学*生字和部分新词。

  三、 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1. 速读课文。

  思考:课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怎样分?为什么?

  (1) 自己读读、划划、想想。

  (2) 小组讨论,重点讨论“为什么?”

  2. 检查反馈。

  四、 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 轻声读课文第5、7、8自然段,想象所描写的情景,说说想到的情景?

  2.质疑:在这些句段中,有哪些你不太理解的问题?

  (尊重学生的质疑,鼓励学生相互作答,教师重点指导“翠绿的颜色……”一句。)

  3.在这些句段中,选择你最喜欢的有感情朗读。

  (1) 尝试有感情朗读。

  (2) 朗读指导。

  (3) 有感情朗读有关句段。

  设计说明:

  对作者巴金作简单介绍,既是一种文学修养的熏陶,也是从语文的内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自由读是一种面向全体、照顾差异的读书方法,目的在于让每个学生能对课文有一个完整初步的了解。

  这个问题的设计旨在促进学生认真阅读,学生的回答不可能完美,但有助于了解学情;教师的宽容评价,有利于学生树立阅读的信心。

  读的是个别学生,检查出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字词的学法似乎有些凌乱,但有实效。

  简化分段,强调理清分段的思路,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和动态描写。

  质疑是一种重要能力,既有利于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知识和能力,又激发学生边读边思。

  给学生选择的权利,也就是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培养学生自主的阅读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二部分的12、13自然段,感受“鸟的天堂”里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 学*课文第二部分,理解“应接不暇”等词语的意思。

  3. 精读课文,体会课文描写景物动态和静态的方法,了解作者观察描写的精细、巧妙。

  教学过程:

   一、 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 自由读课文第12、13自然段。

  思考:用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并想想你的感受来自于课文的什么地方?

  2.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拨:

  ①理解“我们继续拍掌……有的在扑翅膀”一句。

  ②理解“我注意地看着……第三只又飞走了。”

  A.想象句子所描写的情景。

  B.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应接不暇”。

  有感情朗读句子。

  3.背诵课文12、13自然段。

  二、 熟读课文,体会写法

  1. 自由读课文第一段、第二段,完成书面作业。

  作业:

  第一段和第二段描写的是同一个地方的景象,两段的不同之处在于①观察的时间;②主要的景物;③景物的特点;④描写的方法。

  上述要素之间的联系在于:

  2. 小组交流、讨论。

  3. 课堂交流。

  三、 延伸课文,鼓励探索

  1. 置疑。

  2. 介绍“鸟的天堂”,鼓励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美。 设计说明:

  宽泛的问题,有利于扩大学生的阅读心理空间,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素质。

  作业采用书面形式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的深入思考;练*的目的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深入理解课文,体会写作方法与事物特点之间的关系,渗透内容决定形式的思想。

  在置疑中帮助学生解决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弥补一些教学中遗漏的问题,可以称为教学民主,也可以理解为因学而教。

  作业:(先独立尝试,后小组讨论)

  第一段和第二段描写的是同一个地方的景象,两段的不同之处在于:

  ①观察的时间:第一段 傍 晚 第二段

  ②主要的景物:第一段 第二段

  ③景物的特点:第一段 第二段

  ④描写的方法:第一段 静态描写 第二段

  以上要素之间的联系在于:

  ① 例:傍晚,鸟休息了,所以描写榕树的静态。

  ②

  ③

  ④

  ⑤

  ⑥

鸟的天堂教案4

  “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的材料,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情感与态度 方法与*惯

  1.利用网络展开多层面的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鸟的天堂”的相关资料。

  2.能较好地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尝试写简短的“解说词”。

  3.在自主探究的网络读写活动中培养兴趣,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感受祖国河山之美。

  4.通过小组分工协作和信息成果集体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5.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了解利用网络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6.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媒体获取资料解决与学*、生活相关问题的主动性和*惯,拓展语文学*的渠道。

  教学重点

  利用网络自主探究,培养初步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

  对网上各种信息源的比较筛选,及学生易受无关因素的干扰而导致的效率问题。

  教学准备

  1.学*课文《鸟的天堂》,激发学生对“鸟的天堂”的兴趣,使其能自主提出问题,产生较强烈的阅读需要。

  2.网络资源的配置:网络课件、网络教室、作为网络课件运行主要*台的局域网主机服务器、可供访问Internet的互联网接入设备。

  3.网络课件的制作:网页文件格式、上传至局域网服务器或Internet网站、包含BBS论坛(供学*共同体间交流或师生间指导答疑)、作必要的信息代理(本地资源索引和初步的Internet泛在资源代理)。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评注

  激情

  设疑

  1.学生回忆课文内容,描述“鸟的天堂”那美丽而生机勃勃的大榕树和众鸟活动的奇妙景象。

  2.组织全班交流,拟订主要问题

  (1)解说词的一般格式是怎样的

  (2)鸟的天堂的具体地址在哪儿

  (4)鸟的天堂的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5)鸟的天堂最初是怎样形成的

  (6)鸟的天堂里有哪些种类的鸟

  (7)人们是怎样保护鸟儿的……

  1.导入 ,激发兴趣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随巴金爷爷浏览了“鸟的天堂”,那“鸟的天堂”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2.提出活动内容

  “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本次的语文综合性学*活动,要求我们根据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的材料,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

  3.设疑

  面对这个任务,大家有哪些困难呢?对鸟的天堂同学们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大家主要想通过网络搜集哪些方面信息呢?

  (1).因以前曾作过一些网络阅读的简单尝试,学生们对利用网络搜集资料的便捷特点已有初步体验。在学文后提出教材安排的综合性学*活动要求时,学生们纷纷建议通过互联网查找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

  (2).学*者具备良好的问题意识,是自主探究学*的前提。帮助学生归纳出主要问题,使学生能顺利展开网络学*,也有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组织

  指导

  1. 学生按共同的阅读兴趣自愿组合,以二至四人为一小组,组成学*共同体。

  2.小组讨论,确定小组活动具体目标。

  3.小组组内分工、组织协作

  (1).明确活动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活动目标搜集资料,将感兴趣的材料进行初步地整理加工。结合课文和搜集的资料,写一篇介绍“鸟的天堂”的解说词。

  (2).指导使用网络课件

  熟悉课件界面,提示本地资源的索引位置和搜索引擎的使用,指导利用BBS论坛共享信息资源及组际、师生间交流 。

  (3).明确网络阅读的具体目标,是排除无关干扰、提高网络阅读效率的关键。

  (4).网络中的信息是海量的,不管是信息的搜集、整理,还是信息的评判、加工,都要求有良好组织结构的协作。本课中,主要是从以下两方面来组织的:(一)组建合作学*小组,引导组内分工协作。(二)组织组际合作,利用BBS讨论区和作品展示区,在小组间创设一个研讨交流的和谐环境。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充分利用网络的共享,这也是提高网络阅读效率的重要因素。

  自主

  探究

  1.各小组根据本组目标,展开自主探究性网络阅读

  根据本地资源索引,阅读校园网资源库中的资料

  利用网络课件中提供的搜索引擎,访问国际互联网,查找所需资料

  进入BBS论坛,将搜集的资料粘贴于BBS与他人共享,或阅读他人提供的资料

  在BBS中进行组际交流或师生交流,质疑、交流想法、组织协作

  2.各小组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加工,在充分分析评判的基础上筛选出有效信息。

  3.各小组根据资料尝试撰写解说词。

  (1).利用局域网监控系统及时了解各小组学*情况,适时调控。

  (2).进入BBS,释疑,并为学*有困难的小组提供指导和帮助。

  (3).在BBS中组织和指导各学*共同体内部及组际间的分工协作。对团队协作能力强的小组进行表扬,激励各小组展开卓有成效的合作

  1.处于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学生的探究欲特别强烈,主体潜能得到较充分地发挥。

  2.面对丰富的网络资源和网络阅读的交互性,各学*个体可自主选择不同的探究途径,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这也是网络阅读过程中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兴趣的动力之一。

  3.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充分利用网络 的共享,这也是提高网络阅读效率的重要因素。

  4.从网络阅读的流程看,网络阅读能力可分为迅速检索信息、准确筛选信息、批判性评价信息、有效加工及创造性运用信息等诸能力要素,其中准确筛选及批判性评价信息的能力是小学生们所最缺乏的,教师应着重指导。

  总结

  评价

  1.完成解说词的写作,将其修改后发表于作业 展示区。

  2.阅读和评价作业 展示区中的作品。各小组对本次活动进行自我总结评价,并进行小组间的经验交流。

  3.在老师的组织帮助下整理好本次活动材料,制作网页并上传。

  1.对作业 展示区的作品发表评论,对表现突出的小组给予表扬鼓励。

  2.对本次活动总结评价,组织学生将本次活动成果及有关材料、记录制作成网页上传至学校网站,进行网络展示。

  3.帮助学生归纳利用网络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鼓励学生多尝试利用网络等现代媒体获取信息,进行自主探究性学*。

  1.给学生们的学*成果提供展示的'机会,使其得到自主探究活动的价值体验,是激发其探究性学*的兴趣、培养其利用网络媒体获取资料解决与学*、生活相关问题的主动性和*惯的重要环节。

  2.让学生们对网络阅读中积累的经验相互交流,对存在问题的自我反思,能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网络阅读的的基本方法,有利于网络阅读能力的培养。

鸟的天堂教案5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2.学*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学*本课生字、新词。练*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我们的船渐渐逼*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

  3.学*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理解课题的含义及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学*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课后练*中词语的意思。

  (三)按照游览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的主要意思。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理解课题含义及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给课文分段并归纳各段段意。

  三、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题含义及课文主要内容。

  1.解题。

  板书课题后,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

  (1)天堂常用来比喻什么?

  (2)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天堂常用来比喻美好的生活环境。鸟的天堂是指能让鸟生活得美好、快乐的地方。)今天我们将和著名的作家巴金爷爷一起到“鸟的天堂”去欣赏美丽的南国风光。

  2.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课后词语的意思。

  (提醒学生注意读准以下字的字音:“颤”读ch4n,“应接不暇”中“应”读y@ng。“一簇”中“簇”读c),“隙”读“x@”。理解读读写写中的词语。灿烂:光彩鲜明耀眼。陆续:表示先先后后,时断时续。逼*:靠*、接*。茂盛:植物生长得多而茁壮。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应接不暇: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

  3.检查学生自学字、词情况。

  (二)研究课文的写作顺序。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

  (1)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几次?分别在什么时候?

  (2)每次去都看到了什么景物?每次去时的感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3)用“”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的段意。

  2.听完教师范读课文后,学生回答思考题。

  ((1)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两次。第一次是在黄昏,第二次是在早晨。(2)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树,没有见到一只鸟,认为“鸟的天堂”里没有鸟,有些失望。第二次看到了许多鸟,感到“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因为作者两次去时看到的景物不同,所以思想认识会有这样的变化。(3)课文按作者游览顺序记叙,可以分为四段来理解。第1段<第1至4自然段>:讲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第2段<第5至9自然段>:写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景色。第3段<第10至13自然段>:讲作者和朋友们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情景。第4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讲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书写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第1、2段课文内容。

  (二)认识事物的静态,感受“鸟的天堂”的静态美。

  (三)理解课文,能说出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背诵课文(从“我们的船渐渐逼*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认识事物的静态,感受“鸟的天堂”的静态美。

  (二)理解课文,能说出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学*课文第1段。

  1.指名学生读第1段。

  (1)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吗?

  2.课文是怎样描写“我们”出游的时间和心情的?

  (“吃过晚饭”、“热气已退”、“太阳落山”表示夏日的傍晚,也就是“我们”出游的时间。“自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波浪。”这是讲水面很安静,没有风和过往的船只。“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说明四周幽静,没有一点声响,只有木桨拍打水面的声音。反映了“我们”出游时心清十分愉快。)

  小结:晚饭后我们划船去玩。

  (二)学*课文第2段。

  1.学生默读第2段。思考,讨论。

  (1)我们第一次出游,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什么?

  大榕树。)

  (2)这段课文中主要描写了大榕树什么特点?

  (一个是大,另一个是美。)

  (3)课文里哪些地方说明榕树大?

  (在第4自然段开头交代“河里很宽”,这里为什么会变窄呢?让学生找出有的句子读出来。“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原来河面给树叶占去了,所以变窄。另外,由于当时离得远,所以当“我”说许多株时,“我的朋友”有的说是一株,有的说是两株,到底是几株呢?找出课文中的语句“我们的船……真是一株大树”。为什么作者开始把它看成许多株?“不可计数”是什么意思?)

  (4)课文里哪些地方又写了榕树的美呢?

  (请学生画出课文中的语句,读出来,说说对这些语句的体会。“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句话是写大榕树静态的美,前半句是写实实在在的事物,后半句中“新的生命在颤动”这是作者的感觉,也就是大榕树静态的美,给作者带来的美的感觉,“颤动”并非真的在动,那每一片树叶都是那么绿,作者仿佛看到它们在霞光中一闪一闪的。)

  (5)作者对这棵大榕对流露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从哪些句子里体会出来的?(“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句话,赞美了生长茂盛的大榕树,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7、8自然段。(可以先出示投影,放配乐朗诵,让学生体会朗读时的语气和感情。然后让学生用赞美和喜爱的语气试着朗读。)

  (7)指名读第9自然段。思考:作者说“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

  (因为是黄昏时分,所以鸟儿栖息了,而且大榕树树大枝叶稠密。作者没有见到鸟。当时心情很失望。作者虽然没有见到鸟,他却被这株美丽的大榕树深深地迷住了。)

  (三)指导背诵第7、8自然段。

  小结:我们随着作者第一次经过了“鸟的天堂”,看到了一株美丽的大榕树。它枝繁叶茂,长有许多枝,静静地卧在水面上,充满着无限的生命力。作者从榕树的大,以及枝干、叶的形状、颜色、榕树的位置等方面来描写。这样的描写叫什么?(静态描写)我们通过这部分课文的学*已经欣赏到了一幅美丽的静态图。作者感到遗憾的是: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却没有看到一只鸟。

  (四)作业。

  背诵课文(从“我们的船渐渐逼*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课文第3、4段。

  (二)认识事物的动态,感受“鸟的天堂”的动态美。

  (三)理解课文,能说出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认识事物的动态,感受“鸟的天堂”的动态美。

  (二)理解课文,能说出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教程

  (一)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作者是怎样对大榕树进行静态描写的?

  (作者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没有看到一只鸟,却看到了一株又大又美丽的大榕树。作者由远及*地记叙了大榕树的长势,记叙了榕树树枝、叶、干、根的样子。这是作者在静态情况下的观察、描写。文中写到:“一簇簇枝叶伸到水面上”,“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写出了大榕树既大又枝叶茂繁。还写到大榕树生长茂盛,“正是茂盛的时期”,叶子多而密。“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叶子不仅多、密而且颜色鲜艳、明亮、富有生命力。“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作者通过认真观察,对大榕树进行了这些静态的描写。)

  (二)学*第3段课文。

  1.分组朗读课文第10、11、12、13自然段,想一想,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与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有什么不同?

  2.指名四人各读10、11、12、13自然段。

  3.思考、交流:

  (1)作者和朋友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第二只、第三只。”从这些语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和朋友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听到了鸟叫,看到了鸟飞。)

  2.把作者描写树上变得热闹了、鸟的大小、颜色、动作的句子画在书上,读出来。

  (描写树上变得热闹的句子:“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描写鸟的大小、颜色的句子:“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描写鸟的动作的句子:“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3.作者看到这么多大小不一、颜色各异、动作千姿百态的鸟后,有什么感受?

  (“我”由于景色精彩看不过来而感到“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反映“鸟的天堂”的热闹场面,写出了作者迷恋这种景色,看也看不够的心情。)

  4.“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有感情地朗读这一细节描写,说说这段描写表现了什么?

  (既写出了这只小鸟的可爱、机灵、富有生气,又反映了作者的美好情趣和愉快的心情,也说明了这里确实是鸟的天堂,鸟儿可以在这自由自在的生活。)

  小结:这一段课文,作者不仅描写了鸟的大小、颜色,而且着重描写了鸟的活动,描写了事物的动态,展示了一幅鸟的天堂的动态美的图画。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3段课文,体会鸟的天堂的动态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学*课文第4段。

  1.指名学生读第4段。

  2.“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一句中的“回头看”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中的“回头看”,是没有看够、舍不得离开的意思,因为大榕树的茂盛和众鸟栖息的场面是作者*生第一次看见的,他被这美丽、奇妙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一点儿也不愿离去。)

  3.读句子“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昨天不是没有鸟而是我的眼睛没有看到,因为去的时间是黄昏,鸟都栖息了,再加上大榕树的枝叶繁茂,所以没有看到。而第二次是早晨去的,鸟都欢快地飞出来。作者见到的确实是鸟的天堂。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指的是茂盛的大榕树。第二个不加引号,是用天堂来比喻这里对鸟儿的栖息繁衍再合适不过的地方,是名副其实的鸟的天堂。)

  4.用留恋、赞美的语气齐读最后一段。

  5.作者在文章第一部分里写“‘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在文章的结尾时又说:“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样写有什么巧妙的用心?

  (这样写文章前后照应,更加突出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发自内心的赞美。)

  (四)学生闭上眼睛,老师放配乐朗诵全课文录音,让学生边欣赏边回忆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听后,讨论:

  (1)为什么这株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

  (可以归纳:①从第2段课文的描述中可以看到大榕树枝繁叶茂,很适合鸟儿生活。②从“当地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看出鸟儿在这里很受保护。③从“三只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可以看出这儿环境幽静。)

  (2)为了更好地保护鸟类,不破坏美好的自然环境,我们该怎么做?学完这篇课文后,在这个问题上说说你有什么体会?

  (不乱捕捉鸟,不乱砍伐树木。)

  2.下面请同学们做练*。(出示小黑板。)

  小结:巴金爷爷的这篇文章很值得我们细细品读,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喜爱、留恋、赞美之情。文中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有静有动,相映成趣,给我们留下了极为美好的印象。文中有许多片段写得极为精彩,希望同学们把这篇文章背诵下来。

  (五)作业。

  1.建议把这篇课文背诵下来。

  2.用“陆续”、“应接不暇”两个词语造句,写在作业本上。

  教学反思

  巴金的《鸟的天堂》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课文描写了两次到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榕树枝繁叶茂,众鸟欢乐歌唱.文中描写动静结合,韵味十足,遣词造句精妙,表达感情细腻.这篇文章文质兼美,作者深情地向人们展示了自然界的美好:以朴实优美的语言赞颂了这自然景观.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发挥学生的学*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几个关键性的问题带起整篇课文的学*。首先,在课文的整体感知阶段,要求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作者和他朋友几次去了鸟的天堂?每次看到什么不同的景象?为什么?学生通过默读,通过思考,通过讨论和交流,在老师的引导下,解决以上的问题。当以上的问题解决后,文章的结构和脉络基本上就已经清晰了。另外,在整体感知过程中,我还穿插对意义段的教学,由于学生是通过自主思考和讨论得出以上问题的答案,所以,在尝试提问学生关于分意义段的问题的时候,学生都能够正确地回答。第二,在突破课文重点和难点的过程中,我也采取了提出主要问题,层层深入的方法。根据课后练*,提出问题:我有一些问题想提出来和大家讨论。如,课文里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了引号,有的没有加呢?先让同学们讨论“鸟的天堂”和鸟的天堂的区别,再引出“鸟的天堂”(大榕树)之所以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从课文里面找出能体现大榕树的特征的相关语句,并通过感情朗读、讲解等方式,发现和感悟大榕树的特点;另外,在“鸟的天堂”里生活的小鸟有什么特点呢?我也通过让学生自主发现,自由发表意见,自由说出理由来想象鸟儿在“鸟的天堂”里生活的快乐和自由。最后,

  让学生说感想,说说他们对“鸟的天堂”的感想,提出问题:如果你有机会去“鸟的天堂”旅行,你会怎么做?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回答,再次感受“鸟的天堂”的美。

  总的说来,这篇课文的教学上,我能够尝试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因为自己发现的东西才是自己的,内化的,而从课后提问和课后*题的反馈情况来看,这种方法是十分有用的,学生真正学到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不是被硬塞进去的

鸟的天堂教案6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众鸟纷飞的景象。

  (2)引导学生体会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静态,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动态,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作文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在阅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发表自己的见解,体会文章的表现手法。

  3、情感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描写“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加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学*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导入:前节课我们学*了鸟的天堂,这节课,我们跟随巴金爷爷去广东新会县天马河上一个被人们称作“鸟的天堂”的地方去看一看,巴金爷爷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2.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快速阅读课文,体会一下榕树给你什么感受?鸟儿又给你什么感受?

  (榕树——大、茂盛;鸟——多、欢快)

  二、重点感悟

  体会榕树的奇特美和群鸟纷飞时的壮观景象。

  师:从课文中那些词、句中可以体会出大榕树大?

  汇报交流。

  大榕树:

  1.大

  生: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1)汇报读,其他同学听读(从不可计数体会出枝干数目很多,说明树很大。)

  (2)重点体会“真”字。

  两个“真”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体会出:第一个“真”意思是本来的,实际的。第二个“真”指的是确确实实。应读出惊叹的语气。

  师:对枝干的数目多的不可计数,课文是怎样描写的?

  生: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3)重点体会“又”字。指树根很多。

  生: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卧在水面上。

  (4)体会“卧”字。(树占地面积大。)

  (5)这株大榕树占地面积有多大呢?谁查找到了这方面的资料?(学生答:一万多*方米。)师:哪些词句又显现出了榕树的茂盛?

  2.茂盛。指名读句,谈体会。

  生: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缝隙。(不留一点缝隙,说明树叶多。)生: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

  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重点体会“颤动”,学生演示,体现微微地动态。

  (从中我们体会到榕树的生命力非常茂盛。)

  师:从对大榕树的描述中,我们想这时作者会发出怎样的感叹呢?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3.请学生反复朗读这部分内容,突出重点词句,体会榕树的特点,在读中表达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受。

  鸟:

  1.导语,让我们走进课文,欣赏热闹的场面。

  2.默读课文,思考:从哪些语句中能够体会出这里的鸟儿多?

  3.学生汇报。

  生: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两个“到处”说明鸟很多。生: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

  师:我们还可以从文中的那个词体会到鸟多?

  我们体会了“应接不暇”。应接不暇的意思就是说人或事情很多,接待,应付不起来。在课文里是说鸟太多了,眼睛看不过来了。

  生: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有的?有的?有的,说明鸟的姿态很多,种类也很多。

  师:哪些地方又表现出鸟的欢快?

  生: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我们从中体会到鸟儿很欢快,快乐地叫着。

  (重点词语,可进行说话练*)

  4.看到这么一棵奇特的榕树,领略到树上鸟儿欢腾的场面,作者又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5.教师追问:

  (1)从这句话中,你发现了什么?

  (第一个鸟的天堂有引号,而第二个则没有。)

  (2)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有什么不同的含义吗?

  (第一个鸟的天堂指的是这棵大榕树,第二个鸟的天堂指的是真正鸟的天堂。鸟儿们的生活十分自由、幸福,真像在天堂中一样,所以在作者心里,大榕树是确确实实的鸟的天堂。)

  6.同学们,请闭起眼睛回忆一下,作者在写榕树的大、茂盛和写鸟的欢快时,有什么不同,各采用了怎样的写法?(体现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三、了解榕树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

  什么原因使这棵大榕树成了“鸟的天堂”呢?学生讨论,师小结。

  四、思维拓展,深化主题。

  请你以导游或小鸟儿的身份,向游人介绍这里的景象。(明确任务,小组合作,进行口语交际)

  五、课堂小结。

  大榕树被大自然赋予了旺盛的生命力,成了鸟的天堂。作为人类也要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大自然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六、作业。

  将拓展讨论课后写出来。

鸟的天堂教案7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解决字词

  1、指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2、教师正音:一拨兴奋

  3、生字教学

  1:榕树,白茫茫

  (1)什么是白茫茫?

  (2)一般来形容什么?

  (3)你能来说一句话吗?

  (4)课文中又是形容什么的呢?课件出示:河面很宽,白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波浪。

  4、生字教学2:船桨、空暇

  (1)辨析字形:暇与瑕

  (2)辨析字义:暇与瑕

  (3)语境理解:应接不暇——

  5、生字教学3:耀眼

  (1)认识偏旁:耀

  (2)理解字义:什么样的光?

  (3)右半部:羽

  (4)练*书写:耀

  6、完成学*报告单

  [辨课: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以块的形式出现,针对性强,教师指导也很扎实。]

  二、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梳理写作思路: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

  2、分清段落:树——鸟

  3、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修改报告单第一栏。

  4、梳理学生的质疑问题。

  [辨课:化极少的时间理清文本写作脉络,提翎而毛顺,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提供清晰的思路。]

  三、第一次走进“鸟的天堂”

  1、老师读课文第1——6自然段,学生想像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2、自读想像加深体会。

  3、交流:作者哪些词句为我们展示了这是一株怎样的榕树?

  (1)……真是一株大树!

  (2)教师范读,强调“一株”,为什么?(板书:一株大树)

  (3)这株大树到底有多大呢?教师出示图片,生惊叹。

  (4)感情朗读

  (5)“株”能否改成“棵”?

  4、学*第8自然段,交流报告单:你读出了什么?

  (1)绿、生命力强

  (2)理解:一簇——(板书:枝繁叶茂生命力强)

  (3)感情朗读,读出逻辑重音。

  (4)这时你想说什么?(生机勃勃)

  (5)玩味“颤动”一词的妙用。

  (6)感情朗读

  (7)理清句子之间的关系:画出第一句,思考与下面的句子有什么关系?

  (8)出示视频,教师范读。

  (9)学生用一句话来赞美大榕树。

  (10)反复朗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11)这美丽的背后蕴含着什么?(生命力、顽强、茂盛、独特的美)

  (12)这鸟的天堂里为什么没有一只鸟?

  [辨课:品词析句,披文入情,这是传统语文的精髓。教者运用得当,效果较好。]

  四、再次走进“鸟的天堂”

  1、这里的鸟的天堂为什么要加引号呢?

  2、结合学*报告单,再读重点段落,想想作者哪些词句为我们展示了鸟的特点?

  3、板书:群鸟飞舞。从大的,小的,黑的,白的,你又看出了什么呢?(教师小结作家语言的简练。)

  4、玩味几个“有的”,体会到什么呢?(板书:自由快乐)

  5、指名读第13自然段,思考又写了什么?(板书:叫声好听)

  6、作者为什么要单独写画眉鸟呢?(作者揭示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

  7、自由解答学*报告单中的疑惑。重点解决:为什么说这里是鸟的天堂?(快乐自由安全的地方)

  8、布置作业:

  (1)修改学*报告单中的二三四项内容,下节课交流。

  (2)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辨课:比较欣赏的是作者从内容到形式,都能兼顾,另外学*报告单的运用在实际教学中究竟起到怎样的作用,我也很好奇,可惜没有参与真实的课堂之中。]

  比较研究:

  这是一堂比较理想的小学语文课。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生字教学很扎实,二是品词析句很到位,三是言语形式得到应有的关注。既能体现语文教学的传统思想,又能体现现代语文新的思想。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小学语文教师与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区别还是比较明显,这个差异表现在言语实践活动的训练力度上,小学教学偏重于感性认知,中学教学则向前推进了一步,强化了言语技能的迁移。另外在创造性阅读方面,中学语文走在了小学前面。对此,应该引起高度重视,转变教学思想,改变教案的方式,**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更大力度地推进小学语文教学的转型发展。]

鸟的天堂教案8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解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感受并欣赏文中描写大榕树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3、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句子领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

  三、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自学为主)

  一、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课文

  1、通过昨天的预*你对作者以及课文知识了解了什么?说一说(简介作者)

  2、激疑审题:天堂指什么?它是怎样的?(美的、充满欢乐的)

  3、课文里的鸟的天堂是写的什么呢?

  (二)初步感知课文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想想自己读了课文后感觉是什么?在旁边写上批注。

  3、把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在有生字、词语的地方注意纠正读法。

  2、谈自己读的感受。

  (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作者是怎么去鸟的天堂的?去了几次?每次去的时间有什么不同?第几次才真正见到鸟的天堂

  2、那些句子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用笔画下来。并说说表达了什么感情。

  (五)、再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旧知

  (二)自主学*,谈感悟体会鸟的天堂静态美和动态美

  1.抓段落,谈感悟。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2.抓句子,谈感悟。在学生?谈喜欢段落的基础上,先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阅读,细细品味,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寻找美。

  3.抓品读,促感悟。这是一篇训练学生朗读的好课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读。

  4.主动探究,悟环保。

  (三)综合实践,练能力。

  鸟的天堂含有一种脭人的力量,在这里,一切都显出一种梦境般的美丽。如今鸟的天堂美名传扬四海。在大力发展旅游的今天,如何吸引中外游客到此一游呢?如果你就是一位导游词设计者,你能否根据来自不同地区的游客,设计出不同人群的导游解说词呢?

  写作背景:

  情景一:一群来自广东南方旅行社的游客,来到了鸟的天堂,面对着这些榕树比较熟悉的游客,你开始讲解

  情景二:一天,旅行社安排你接待一个由东北人组成的旅游团。他们中的人大多数是第一次见到榕树,你该如何向他们介绍鸟的天堂?

  情景三:国际旅行团带来了一个由加拿大、俄罗斯等国的外宾组成的旅游团,他们多数人是第一次到*,你准别怎样讲解?

  2.请学生自己选一个感兴趣的情景设计导游词。

  注:

  (1)解说词能针对不同的游设计,繁简适度;

  (2)导游讲解态度和蔼、亲切、落落大方

鸟的天堂教案9

  教学要求:

  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学*课文写景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我们的船渐渐逼*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教学重点:

  1. 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 学*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学生字、泛读课文、分段、讲读第一段。

  一、 释题,导入 新课。 1. 谈话引入。 学期初,我们在第一单元学过了《长城》和《桂林山水》两篇课文,长城和桂林美吗?其实,在广东也有一个很美的地方,著名的作家巴金爷爷去过以后,还写出了一篇十分有名的游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课。 2. 板题(鸟的天堂),读题。 3. 释题: ① 你能告诉我题目里哪个是中心词吗?(天堂) ② 天堂是什么意思?(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

  ③ 鸟的天堂是什么意思?(小鸟的乐园)

  过渡:课文写到的这个鸟的天堂其实离我们很*,就在广东新会。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巴爷爷眼里的鸟的天堂是怎样的。

  先来学*字词。

  二、字词教学。

  ① 出示生字、课后词。

  ② 开火车读――正音――齐读。

  ③ 指出容易写错的几个字。

  茂不要写成 (加多一点)

  隙不要写成 (第三笔是丨不是亅)

  暇不要写成 (日字旁不是目字旁)

  ④ 理解部分词语意思。

  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

  不禁:不由自主地。

  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

  南国:指我国的南部。(我们从小生活的这个地方就是南方。)

  颤动:本课指微风吹动,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应接不暇:本课指由于鸟儿太多,作者的眼睛看不过来。

  三、泛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1. 听课文朗读录音,思考: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两次)

  2. 自读课文,找出最能体现鸟多的句子,画下来。

  3. 四人小组讨论: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我们第一次和第二次去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的?

  4. 课文开头讲什么?结尾呢?

  5. 请按上路――第一次――第二次――离开的顺序将课文分四段,并说出每段段意。

  6. 分组分段读课文。

  四、讲读第一段。

  1. 指名读。

  思考:巴金爷爷在何时去何地?怎么去?天色和景色如何?心情怎样?

  2. 回答思考问题。

  3. 默读课文,作者在乘船途中,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请找出相应词句划下来。

  4. 作者的所见、所闻(听)给你什么感觉?

  5. 练读句子。(男、女分练)

  6. 作者就快要到鸟的天堂了,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7. 怀着喜悦的心情,轻声读第一段,感受、欣赏河面环境的幽静和景物的优美。

  五、布置作业 。

  1. 抄生字、词,组词。

  2. 预*3、4段。

  ① 朗读3、4段。

  ② 第一、二次去鸟的天堂,作者的所见所闻有何不同?(可在书上圈点。)

  ③ 思考课后题2. ⑴ ⑵。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

  讲读课文第二第三段。

  教学目的:

  1. 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学*课文描写静态和动态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教具准备:

  课文朗读录音带、录音机、幻灯机、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

  一、引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课文二、三段,随巴金爷爷泛舟出游,一起到(齐读课题)。

  二、 讲读第二段,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

  作者以前来过吗?这第一次来鸟的天堂,留给他最深印象的是什么?(板书大榕树)

  2. 请同学们边听(第二段的)课文录音,边思考两个问题:

  ①作者按什么顺序来描写大榕树?请找出有关语句。

  ②课文描写了大榕树的哪两个特点?

  3.学生回答问题。

  ①(示幻灯片)就是这样的一株大榕树,作者按什么顺序来描写? (板:远、*) ②你找到了哪些句子?句子中的逼*可换作什么词?表示什么意思,哪一个词用得最好?

  4. 作者从远到*,又描写了大榕树的两个什么特点?(板大、美)

  5. 请四人小组讨论,划下你找到的描写榕树大和美的句子。并读一读。

  6. 告诉大家你的结果。

  7. 自由读自己所划的句子。

  8. 大榕树真美,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文章里写得特别好的句子。

  A:(幻灯)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a. 请1、2组齐读句子,很明显这个句子是写榕树哪个特点的?

  b. 你能用另一个词代替句子中的不可计数吗?用哪一个最好?(数是多音词。)

  c. 这句子描写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能用一个四字词概括出大榕树的生长情况吗?

  d. 读句子,体会这是一株多么大的榕树!(配合想象)

  范读――男读――(纠正)女读。

  e. 你能看图复述句子吗?(示幻灯片)

  (自述――个别――齐)

  B:(幻灯)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a. 请3、4组同学齐读句子。

  b. 榕树什么时候的叶子是翠绿的?明亮的原因是什么?什么令它们发光?

  c. 颤动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颤动?请给它换个词,并比较哪一个最合适?

  d. 为什么会有这种新生命在颤动的情况出现?

  e. 指导读句子。

  假设你眼前就有这么一株大榕树,阳光灿烂,刚好微风吹来,叶子上像有精灵在向我们招手。你想我们也和作者一样心里对榕树充满了之情?请带着这种感情读句子。

  (齐读――范读――个别――齐读)

  9. 面对这样一株大榕树,作者不由得发出了什么赞叹?请在前面加上啊字,读出来。(啊!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10. 你能告诉大家,在这一段里,作者抓住了大榕树的哪几个具体方面来写的吗?(示幻灯片提示,板枝、干、叶、根)

  11. 齐读7、8自然段,作者笔下的大榕树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

  (宁静、悠远、美丽、幽雅)

  12. 这种对静止不动的事物的描写,我们称为静态描写。(板静态)

  13. (过渡)大榕树有一种静态的美,可作者来到榕树下,目的是什么?他看见小鸟了吗?作者什么时候才真正看见了小鸟?

  三、讲读课文第三段,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景象。

  1. 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概括鸟的天堂起初场面的词。找出马上举手。

  2. 示图,小鸟出来了,鸟的天堂马上变得怎样了?

  3. 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这种热闹情景的?

  4. 鸟声是作者――(听到的),鸟影是作者――(看到的)。

  5. 为什么出现这种热闹的场景?是什么把小鸟给引出来了?找出句子。

  6. 指导朗读2、3、4句,注意第二只、第三只要紧凑。(齐读,轮读)

  7. 导读:作者继续拍掌,无数的鸟从榕树丛中飞了出来,品种真多啊。

  8. 这么多的鸟声,这么多的鸟影,作者有什么感觉?

  9. 理解应接不暇的意思。

  10. 哪一只小鸟引起了巴金爷爷的注意?请找出句子。

  11. 你觉得巴金爷爷当时的心情怎样?带着这种心情读句子。

  (个别――齐――范――齐)

  12. 作者终于看见这数不清的小鸟了,原来对于小鸟们来说,这一株美丽的大榕树,就是它们的――(天堂)啊!果真名不虚传。

  13. 你觉得小鸟出现后的热闹场面,在感觉上和上面大榕树的宁静幽雅一样吗?

  14. 这种对活动状态的事物描写,我们称之为动态描写。(板动态)

  四、通过自选朗读总结全文。

  1. 这节课上,你了解认识了什么?

  课文从大榕树的静态及对小鸟的动态描写,介绍了作者和朋友两次在鸟的天堂所见所闻,十分真实合理,形象生动。请自选一节你认为写得最美的课文自由朗读并将写得好的地方介绍给大家。

  第 三 课 时

  教学内容:

  讲课文第四段,归纳中心,解决课后题,巩固写作手法(动、静态描写)。

  一、 引入。 上一节课,我们跟着巴金爷爷先后两次欣赏了鸟的天堂这一动一静 的美丽景致,当他要离开这个美丽的地方时,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二、 讲读第四段。

  1.指名读,找出巴金爷爷离开时心情如何的有关词句。

  2.为什么作者对鸟的天堂这么留恋?

  3.这段的最后一句最能把作者去完鸟的天堂之后的想法表达出来的。(示幻灯课后2题(3),请读句子思考括号内问题。

  4.这时,巴金爷爷的心情如何?(留恋、赞美)

  5.朗读第四段。

  三、总结全文。

  1.课文写了作者先后两次赴新会鸟的天堂,所见所闻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去的时间不同)

  2.鸟的天堂其实就是指什么?(大榕树)为什么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联系上下文找出原因。

  (① 大榕树周围环境安宁,景色幽静。)

  (② 大榕树枝繁叶茂,便于鸟儿栖息。)

  (③ 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鸟儿得到保护。)

  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

  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观察事物时,不仅要注意形状、大小、颜色、位置,而且更要注意事物在不同时间里的静、动态的不同变化。)

  四、质疑、

  学完后有什么不明白、弄不懂的地方?

  五、解决课后题。

  六、布置作业 。

  1.朗读全文,背诵要背的部分。

  2.用陆续和应接不暇造句。

  3.预*《草原》。

鸟的天堂教案10

  情景说明: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记述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说明大榕树的美丽奇特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副其实,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身临其境 探索创新 实现对话 ——《鸟的天堂》教案设计及反思。

  教学要求:

  认识大榕树的奇特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难点:分辨事物的动态和静态描写。

  教学准备:“鸟的天堂”投影片一套。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引领学生走进“鸟的天堂”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一段(1—4自然段),把你知道的内容告诉给大家,教育论文《身临其境 探索创新 实现对话 ——《鸟的天堂》教案设计及反思》。

  生:(自由回答)

  生:我知道了时间、地点、人物。

  师:(过渡)船快到了河中心,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许多株茂盛的大榕树。

  板书:大榕树

  二、与榕树对话

  师:同学们,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吗?(出示投影片)

  生:是

  生:不是

  师;从投影片上可以看出,榕树具有什么特点?

  生:榕树很大,是一株

  板书:远看——枝大叶茂

  师:请同学们有感情朗读7—8自然段,把你知道的和不知道的告诉给同学们,大家一起学*。(出示投影片,学生观察,想象情景)

  师:你会怎样赞美大榕树?

  生:(给学生自由充分发言回答问题的机会)

  生:*看是一株大树。

  生: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生根,绿叶多,翠绿的颜色,明亮。很奇观。


《鸟的天堂》教案 (菁华5篇)(扩展4)

——巴金《鸟的天堂》课文教案 (菁华3篇)

巴金《鸟的天堂》课文教案1

  教材简析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设计理念

  《鸟的天堂》这篇文章语言朴实而优美,层次清晰,感情强烈。我抓住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而有感而发的不同感慨反常规组织教学。朗读、思考、想象、感悟形成教学主线,充分发挥了学生学*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学*中轻松的穿插介绍了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直接抒发感情与借景物描写表达感情相结合等表达方法。迁移教育,由“鸟的天堂”自然地引出人间天堂,进行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真正地做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效统一。

  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做巢、树梢、静寂、应接不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默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重难点、关键

  1、了解大榕树的特点。

  2、了解作者怎样描写景物、表达感情的。

  3、理解含意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激**感

  1、同学们,昨天我们同巴金老先生一同去了鸟的天堂,谁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作者去了鸟的天堂,发出了怎样的感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有感而发的呢?谁能与作者心通,有感的读出作者的心声。

  3、“鸟的天堂”到底指的是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这棵神奇的树。(设计意图:通过抓住作者去了“鸟的天堂”发出的感慨导入新课,并通过有感情地品读作者的心声,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热情,拉*了学生、作者、文本之间的距离,为下文的学*奠定了感情基础。)

  二、品词读句,感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1、指名读5-9自然段,思考这棵有什么特点?

  2、默读思考:作者是怎样写出这棵大榕树的特点的?把你感触最深的句段多读两遍,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

  3、交流:

  (1)预设学生可能会首先读第7自然段,并会强调“大”字。

  师:你强调了“大”字,想用朗读突出榕树的特点大,有没有不同的看法。老师认为应该强调“一”,谁能帮老师说说理由。

  是啊,这句话是承接前面的争论而来的,让我们先去看看他们是怎么争论的,谁能读一读5、6自然段。

  从他们的争论能看出榕树的特点吗?这两段该用什么语气读呢?指导朗读。

  (2)到底是怎样的一株大榕树,让我们如此的争论,让我们再来看一看第7自然段,指名

  说一说。

  “不可计数”什么意思?

  指导看第一幅插图。谁能用一个词语表示大榕树的大(独木成林)。

  一个“卧”字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了什么?再引导看第二幅插图。谁能用朗读来展示大榕树的“大”。

  师:人常说“独木不成林”,但这棵却覆盖整个小岛,形成独木成林的奇观,她是那样安详、优雅、自然、宛若一个隔离尘世的人间天堂,难怪作者这样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齐读)

  (3)学生引出第8自然段,闭目听老师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颤动”什么意思?换成“抖动”行吗?想像“颤动”和“抖动”的样子,引导学生联系整个句子,理解颤动表现了新的生命虽是弱小的,但生命力是旺盛的。

  师:多么旺盛,充满生机的大榕树啊!难怪作者如此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回读)

  让我们一起齐读这一段。

  (4)如果你是一只小鸟,你愿意来这棵南国的树上安居乐业吗?可是作者却没有看见一只鸟的影儿。“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对吗?

  让我们再次走进鸟的天堂。(设计意图:语文是基础工具性学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段进行朗读、思考、想象、感悟,进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做到了扎扎实实学语文。)

  三、品读想像,渗透写法

  1、闭目听老师读11-13自然段,想像。

  2、说说你看见了什么?

  3、从中我们发现鸟的天堂有什么特点?

  4、谁能用朗读表现鸟儿的多和自由快乐?

  5、“应接不暇”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师: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你可以查字典、工具书,也可以联系上下文。

  6、“鸟的天堂”里有许多鸟,可作者为什么只具体写一只画眉鸟呢?这就是我们曾经说过的点面结合的表达方法。这只画眉鸟就是这里的点,许许多多的鸟就形成了面。以一只画眉鸟展示鸟儿们的自由快乐,让我们感受到了群鸟欢腾的壮观景象,这又叫动态描写。那么前面的大榕树就属于(静态描写)。动静结合是本文的又一表达方法,在今后的写作中,同学们要善于运用这两种表达方法。(设计意图:语言文字的感悟中轻松自然地渗透表达方法的学*,学生既学文又学作文,发挥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作用。)

  四、引导质疑,感悟“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默读第14自然段,谁能火眼精睛发现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前面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引号,而后一个没有?(设计意图: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本环节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质疑能力。)

  五、深化中心,迁移教育

  1、学完了课文,谁能告诉我这里为什么成了“鸟的天堂”呢?

  2、除了大榕树的大和茂盛外还有什么原因呢?(人类的保护,大自然的恩赐。)

  3、是啊,大自然多么的神奇、美丽,我们应该学*这里的人们,保护鸟类、保护环境,让我们的地球母亲成为人间的天堂。(设计意图:“这里为什么成了“鸟的天堂”呢?”精心一问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巧妙地引人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立足文本,超越文本,深化了中心。真正做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

  六、拓展延伸、激情写作

  作业:如果你是鸟的天堂里的一只小鸟,你会怎样向别人介绍你的家园呢?以榕树上一只小鸟的身份写一篇导游词。(设计意图:以自己是榕树上一只小鸟的身份写导游词,激起了学生的自豪感,这样的作业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作热情。)

  七、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

  树:大、茂盛、勃勃生机——美丽的南国的树(傍晚)[静]

  鸟:多、自由、快乐——的确是(早晨)[动]画眉鸟(点面结合)

巴金《鸟的天堂》课文教案2

  一、设计理念:

  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式,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教学重点是想想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体会“鸟的天堂”之美,鼓励学生学*作者的表达方法,把握好的词句,善于积累,运用,并能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学会用各种方法表达感受。以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展开与文本、教师和同伴的对话,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空间,鼓励每一个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中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是小学语文人教版版四年级上册第一组中的第三篇精读课文,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我这次讲的是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这篇文章以优美的语言,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傍晚,群鸟已经归巢,没有看到鸟。重点写了大榕树的硕大无比和充满生机的美丽,并由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是清晨,正是群鸟出巢的时刻。重点写了众鸟活动的热闹场面。充分感受到了它们生活的自由、快乐。结尾时又由衷地写出了“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文本鉴赏力,还有一定量的词汇积累,他们能够自主学*字词,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并能在交流和讨论中,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除此之外,他们的形象思维正不断地丰富与提高,抽象思维能力也在逐步发展,但好奇心与求知欲依然很强。这些都使本课教学放手让学生去自读自悟,自主学*成为了可能。

  四、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式。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五、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册教材的编排,本组训练重点是“事物的静态和动态”,在设计本篇课文的教学时,围绕重点训练项目制定如下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鼓励学生在学*课文后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教学难点是理解“鸟的天堂”为什么的确是鸟的天堂,体会两个“鸟的天堂”的不同含义。

  六、教法分析

  1、本篇课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奇丽的“天堂”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语言表现形式简洁,有节奏,有乐感,谱写的是一曲动人的生命力的赞歌。因此,我将借助多媒体机器采用“情境教学法”,用画面再现情境,用导语创设情境,用朗读感受情境,渲染情境,让学生入境界,进角色,动真心,吐真情,以此优化全文的教学情境。

  2、采取各种形式的朗读,坚持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读中悟情。教师的范读,以声、情感染学生,创设富有感染力的语感氛围。学生的多层次读,旨在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发展语言,陶冶情感。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巴金先生去了几次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怎么分的?课文的哪一部分讲的是大榕树?哪一部分描写了鸟的场景?

  出示学路建议一

  二、精度课文,感受情趣

  (一)学*“大榕树”部分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描写榕树样子的词句。思考:作者看到的大榕树是什么样子?课文从那几个方面描写大榕树的?

  2检查反馈:

  大榕树:1.大

  学生交流

  (1)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体会后放出声音有感情地朗读出来。用朗读的形式加以汇报。

  (2)重点体会“真”字。

  生读: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树木不可计数。

  两个“真”有什么不同呢?听老师读,体会一下。

  学生体会出:第一个“真”意思是本来的,实际的。第二个“真”指的是确确实实。应读出惊叹的语气。)

  生读: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3)体会“卧”字。(树占地面积大。)

  2.茂盛。指名读句,谈体会。

  生读: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缝隙。(不留一点缝隙,说明树叶多。)

  (1)重点体会“堆”。(说明树叶的多而密)

  生读: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2)重点体会“颤动”。

  (3)同学演示,体现微微地动态。

  (从中我们体会到榕树的生命力非常茂盛。)

  (4)从对大榕树特点的描述中,你体会出了什麽?

  3.看图片:榕树的大与茂盛。

  4.请学生反复朗读这部分内容,突出重点词句,体会榕树的特点,在读中表达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受。

  出示学路建议二

  (二)学*“鸟”的部分

  过渡: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是什么时候?见到了什么?作者写出了鸟的什么特点?找出重点词句。

  1.出示图片:“群鸟纷飞”的场面。使学生形象地感受这部分的动态美的描写。

  2.导语,让我们走进课文,欣赏热闹的场面。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尽情地感受这部分所描绘的美。

  3.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从哪些重点语句中能够体会出这里的鸟儿多?

  4.检查反馈:

  指名朗读描写鸟的特点的词句,提问:哪些句子写出了鸟多的特点?

  指导朗读,配合课件,创设情境感染学生,想象句子所描写的情景,感受鸟之多。

  5自由读课文第1213自然段,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并想想这种感受来自于课文的什么地方?

  (1)生读: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

  理解两个“到处”(说明鸟很多。)

  生读: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

  理解“应接不暇”。(应接不暇的意思就是说人或事情很多,接待,应付不起来。)在课文里用“应接不暇”(是说鸟太多了,眼睛看不过来了。)

  生读: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理解有的?有的?有的,(说明鸟的姿态很多,种类也很多。)

  生读: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从中体会到了什麽?(鸟儿很欢快,快乐地叫着)

  5.教师借机指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那么,请大家想象一下,树上还有什么姿态的鸟呢?(学生发散想象。)

  6.看到这么一棵奇特的榕树,领略到树上鸟儿欢腾的场面,作者又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学生齐读

  投影出示: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7.教师追问:

  (1)从这句话中,你发现了什么?

  第一个鸟的天堂有引号,而第二个则没有。)

  (2)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有什么不同的含义吗?

  (第一个鸟的天堂指的是这棵大榕树,第二个鸟的天堂指的是真正的鸟的天堂。鸟儿在这里栖息繁衍,过着幸福的生活。)

  三、熟读课文,体会写法

  1自由读课文第1.2自然段有关内容,比较两个部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有关句段,尝试用静态动态描写的方法描写一处景物。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理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句话的意思。讨论大榕树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大榕树被大自然赋予了旺盛的生命力,成为了鸟的天堂。作为人类也要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八、板书设计

  大榕树大茂盛

  鸟的天堂(静态)

  鸟多欢快

  (动态)

巴金《鸟的天堂》课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生字十四个生字和新词“留恋、不禁、展示、颤动、南国、应接不暇”。

  2、训练学生按作者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3、引导学生体会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静态,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动态,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作文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学*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学生活动设计】

  1、回答文中设计的问题,勾划重点词句。

  2、同位讨论、小组交流、理解重点句。

  3、观察投影片上的图,发挥想象,进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

  4、质疑问难。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明确目标

  1、检查预*情况,质疑问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3、理清层次,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质疑问难

  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

  ⑴读准字音:

  “颤”读chàn;“应接不暇”中“应”读yìng;“一簇”中“簇”读cù;“隙”读xì。

  ⑵理解词语:

  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

  不禁:不由自主地。

  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

  南国:指我国的南部。

  颤动:本课指微风吹动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应接不暇:本课指由于鸟儿太多,作者的眼睛看不过来。

  2、用“”划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美的词句来读一读、细体会。

  3、自由读课文:

  质疑问难。

  二、揭题,学生自悟

  1、板书课题:

  “天堂”指什么?在文中怎样理解?

  文中“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2、默读全文思考:

  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每次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黄昏鸟都栖息了。因此作者着重描写了“天堂”本身──大榕树的奇特景象;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正是鸟儿最活跃的时刻,所以着重写了“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热闹活动的情景。)

  三、小组讨论

  我们把作者两次游览“鸟的天堂”各为一段,那全文可分成几段?各段的大意是什么?

  第一段(1~4自然段):傍晚,我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

  第二段(5~9自然段):写我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大榕树。

  第三段(10~13自然):写第二天早晨,“我”和朋友们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的活动情景。

  第四段(14自然段):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留恋。

  第二课时

  【明确目标】

  1、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初步了解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学*第一段

  1、读一读、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

  1、作者吃过晚饭,黄昏时,在河边与朋友乘船出游。从“吃过晚饭”、“我们陆续跳上一只船”、“向河中心移去”可以体会到,当时环境十分幽静。从“没有波浪”、“*静地移动”、“听见了水声”体会到的。

  2、练*朗读:

  体会作者游玩时愉悦的心情。

  二、学*第二段

  1、出示投影片(文中插图):

  看图用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概括说说这是一棵怎样的大树。

  (独木成林,枝繁叶茂,充满生机与活力,郁郁葱葱……)

  2、默读思考: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榕树的?主要写了榕树的什么特点?用线划出来。

  3、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这一段描写了榕树“大”“美”的特点。

  ⑴描写“大”的语句:

  ①“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

  ②“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

  ③“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

  ④“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见。”

  ⑤“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⑵描写“美”的语句:

  ①“一簇簇树叶……真绿得可爱”。

  ②“有许多根垂到地上……卧在水面上。”

  ③“那么多的绿叶……新的生命在颤动。”

  4、图文对照,学生交流、教师点拨、理解重点句:

  出示投影片:

  这两句话写出了这株大榕树的真面目。树木的特点是“枝上又生根”。枝上生的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之后就成了树干,这就是这株大榕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的原因。

  5、指导朗读:

  培养学生体验“美”、欣赏“美”的能力。

  6、小结:

  这一段作者由“远”及“*”地对榕树的大小,它的根、叶、干、枝的形状、颜色、大小等进行了描写,这是静态描写。

  三、学*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思考:

  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这一段主要写了作者和朋友们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

  2、再读讨论,教师适时点拨,再读思考:

  作者是怎样描写众鸟纷飞的活动情景的?标出有关语句,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⑴作者用排比句“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写出了鸟形、鸟色及鸟的姿态。用这样相同或相似的句式来写,读起来节奏感强,非常上口。

  ⑵作者用了拟人句“树上就变得热闹了。”“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写出了鸟儿们在“天堂”里活泼、自由的生活,反映了作者的美好情趣和愉快的心情。

  3、感情朗读:

  体会这一段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4、小结:

  这一段作者主要写了鸟的活动──不同大小,不同羽色,不同动态的鸟,构成了一幅“百鸟图”。是对事物变化活动的描述,这是动态描写。

  四、学*第四段

  1、自由读第四段:

  说说你从哪些语句中读懂了什么。

  (由“回头看”、“我感到一点儿留恋”、“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体会到作者的心情是愉快的,感到留恋。)

  2、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要读出留恋、赞美之情。

  五、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从“我们的船渐渐逼*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第三课时

  〖明确目标

  围绕重点,学*表达。

  〖教学过程

  一、过渡

  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了解了这篇课文按游览路线写了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所见到的不同景象。两天的记游,重点不同,方法也有别。那么作者是怎样来写所见所闻的,这是我们这节课学*的重点。

  二、投影出示自学提纲

  默读思考集中交流、整理:

  1、时间不同:第一次去是在傍晚,第二次去是在早晨。第一次去没有看到鸟,因为天晚了,鸟儿们已经在树上栖息了;第二次去看到了很多很多的鸟儿,因为早晨,鸟儿开始活动了。

  2、因为这棵榕树很大,而且枝繁叶茂、土地湿润、环境安宁,正适合鸟儿做巢生活、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鸟儿得到了保护,便于鸟类的繁殖,因此它成了鸟儿生活的“天堂”。

  三、再读课文,讨论交流

  文中哪些地方是静态描写?哪些地方是动态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1、大榕树是静止不动的,文中作者从根、干、枝、叶等部位逐项来写,这就是对榕树的静态描写,如:

  “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2、作者第二次到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主要写了鸟的活动,是动态描写。如:

  “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3、写文章时,注意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就能把内容写得更具体、更准确,动静结合,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4、朗读课文,深化理解。

  四、总结扩展

  1、总结全文,归纳中心:

  本文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说明大榕树的美丽奇特及被称作“鸟的天堂”是名不虚传的。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答案不是唯一的,可让学生畅所欲言。可以理解文章内容,学*本文的写作方法或热爱鸟类,保护环境等某一方面来谈。如:学了这篇课文,我懂了观察事物不但要注意事物的大小,形状,颜色,位置等,而且还要注意事物在不同的时间里静态、动态的变化。)

  五、布置作业

  1、摘抄佳句。

  2、用“”线画出短文中静态描写的句子,用“___”线画出短文中动态描写的句子这只青蛙,两只大眼睛鼓得高高的,像两颗晶莹的玻璃球,可机灵了。我把它刚放在水盆里,那长蹼的后腿向后一划,“唰”地一下,就蹿出好远,还溅*点水花。


《鸟的天堂》教案 (菁华5篇)(扩展5)

——《鸟的天堂》的语文教案汇总5篇

  《鸟的天堂》的语文教案 1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解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感受并欣赏文中描写大榕树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3、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句子领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

  三、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自学为主)

  一、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文

  1、通过昨天的预*你对作者以及课文知识了解了什么?说一说(简介作者)

  2、激疑审题:天堂指什么?它是怎样的?(美的、充满欢乐的)

  3、课文里的鸟的天堂是写的什么呢?

  (二)初步感知课文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想想自己读了课文后感觉是什么?在旁边写上批注。

  3、把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在有生字、词语的地方注意纠正读法。

  2、谈自己读的感受。

  (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作者是怎么去鸟的天堂的?去了几次?每次去的时间有什么不同?第几次才真正见到鸟的天堂

  2、那些句子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用笔画下来。并说说表达了什么感情。

  (五)、再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旧知

  (二)自主学*,谈感悟体会鸟的天堂静态美和动态美

  1.抓段落,谈感悟。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2.抓句子,谈感悟。在学生?谈喜欢段落的基础上,先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阅读,细细品味,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寻找美。

  3.抓品读,促感悟。这是一篇训练学生朗读的好课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读。

  4.主动探究,悟环保。

  (三)综合实践,练能力。

  鸟的天堂含有一种脭人的力量,在这里,一切都显出一种梦境般的美丽。如今鸟的天堂美名传扬四海。在大力发展旅游的今天,如何吸引中外游客到此一游呢?如果你就是一位导游词设计者,你能否根据来自不同地区的游客,设计出不同人群的导游解说词呢?

  写作背景:

  情景一:一群来自广东南方旅行社的游客,来到了鸟的天堂,面对着这些榕树比较熟悉的游客,你开始讲解

  情景二:一天,旅行社安排你接待一个由东北人组成的旅游团。他们中的人大多数是第一次见到榕树,你该如何向他们介绍鸟的天堂?

  情景三:国际旅行团带来了一个由加拿大、俄罗斯等国的外宾组成的旅游团,他们多数人是第一次到中国,你准别怎样讲解?

  2.请学生自己选一个感兴趣的情景设计导游词。

  注:

  (1)解说词能针对不同的游设计,繁简适度;

  (2)导游讲解态度和蔼、亲切、落落大方

  《鸟的天堂》的语文教案 2

  设计理念:

  本组课文训练重点是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时,努力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思想。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读中感悟和发。激**感体验,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力求体现“充分研读,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

  设计特色:

  教学1-9自然段,多以读中感悟榕树的大、美为突破口,本课时对教材进行深度开发,力求突破。

  1、围绕作者是“怎样表现榕树的大的特点”,引导学生读中感悟,悟中发现。

  2、在领悟表达方法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探究的兴趣。

  设计流程及设计意图

  课前谈话: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的课文跟树有关,课前让大家搜集一些有关树的资料,能向大家介绍一些世界上奇特的树吗?生介绍

  〔请学生自由介绍课前搜集的资料,把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与课文所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拓宽学生知识面,体现语文教学的开放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同学们,我国著名作家巴金爷爷写的一篇文章《鸟的天堂》中,也介绍到一棵奇特的树,让我们一起来见识见识把。(出示课件)齐读课题。

  2、天堂是非常美丽的地方,在你们心目中,鸟的天堂是个怎样的地方?生交流

  〔(1)出示巴金肖像和色彩明丽的鸟的天堂的画面,给学生视觉上的冲击。

  (2)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初步开启学生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激发阅读兴趣。〕

  二、整体感知

  课前大家已预*了课文,谁来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贴:第一次榕树大

  第二次鸟多

  〔通过预*,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检验学生的概括能力,为学*1-9自然段作铺垫,板书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一目了然。〕

  三、学*怎样表现榕树之大

  (1)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看见了一棵榕树很大很大,作者是怎样表现榕树大的特点的?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读,好吗?

  (板贴)怎样表现榕树的大的特点

  (2)打开课文,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1-9自然段,找一找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榕树大,看谁找得又快又准。生读、找。

  (3)从学生的回答中生疑:这两节究竟是不是写榕树大呢?

  〔结实本课学*目标,从读找中生发疑问。没有根据的教案的预设一成不变的实施,而是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现场生成教学,从质疑处鼓励学生探究。〕

  A、学*5、6,读中探究

  (1)指名生读§5、§6,想想这节主要写了什么?生交流

  (2)我们把这个争论的情景演示一下,我来当作者,我想邀请两个同学当我的朋友,谁愿意?(出示大榕树)

  其他同学仔细听,从我们的争论中表现出什么。

  师生表演争论,?生交流

  (3)这是一株大榕树,那么作者为什么会认为有许多株?

  请同学们看图,再好好读读5、6两小节,说说理由。

  生读、说。相机板书:远

  师:巴金爷爷用笔多么精妙,值得我们好好研读,现在你们能不能说说5、6两节是怎样表现榕树的大的吗?生概括小结

  〔5、6两节,通常在教学中被“略处理”。这一环节,巧妙地设置了两个铺垫:(1)演示争论的情景。(2)从争论中生发关键的问题:为什么误认为有许多株榕树?引导学生从直观的演示中感受到作者表现榕树大的用笔精妙。从问题的细究处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好好研读,得到作者表达方法上的启示。〕

  B、学*§7,读中发现

  (1)我们再来读读第7自然段,请大家自由读读第7自然段。(多种形式促读)

  (2) 读了这么多遍,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发现吗?和大家交流一下。

  a、根据学生交流,相机板书:枝干繁多

  b、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1)榕树奇特之处仅仅是因为枝上又生根吗?

  (2)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又长成什么?

  c、相机点拨第1句,第4句,联系上下文悟发现相机板书:*

  齐读§7

  (3)读到这里,你能来说说这一节表现榕树大和5、6两节有什么不同?生交流

  〔先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品味。读中有所发现。接着让学生充分地说,教师有意识地引导。捕捉住探究点:榕树的枝干有什么奇特之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利用文字空白处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想象、描述。不仅让学生读中发现,还要悟表达方法的不同,探究第7小节表现榕树大与5、6两节有什么不同是在学生充分读、悟后可得的。〕

  C、学*§8,美读升华

  (1)5、6两节从整体表现榕树大,第7自然段从枝叶繁多的现象来表现榕树的大,第8自然段呢?我们一齐来看一看、听一听把!(放录象范读)

  (2)你们觉得画面中的这段话美吗?想不想也来读一读?(打开课文同桌互相读给对方听)

  (3)引导学生读好读美,以评促读

  (4)同学们一定对大榕树产生许多感受,有什么话想倾吐,和大家交流交流。

  引导学生从叶子茂盛、充满生机勃勃的生命力来谈。相机板书:叶子茂盛

  (5)能通过读把你的感受带给大家吗?引导学生诵读。

  四、总结全文

  师:学到这里,我们再回过来看看课文,作者是怎样表现大榕树大的特点。能不能归纳说一说。

  生交流

  〔既是学完课文后的总结,又检验了学生学*的成果,体现了教学设计的完整性。〕

  五、作业

  “鸟的天堂”已成为一处旅游胜地,大榕树也声名远扬。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收集有关材料,为导游写一篇解说词。

  〔这个环节是课内学*的延伸,拓宽了学*语文的渠道,培养学生多方面适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板书:

  怎样表现榕树的大的特点

  第一次 榕树大 远 *

  许多株? 一株两株 枝干繁多 叶子茂盛

  鸟的天堂

  第二次 鸟多

  〔板书设计直观、清晰,体现了教学的流程、教学的整个思路,使学生借助板书激发思维〕。

  第二课时

  一、设计特点

  倡导“在读书中用心去发现去感悟”的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学*课文第十至十四自然段

  三、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阅读10~14自然段,体会鸟的天堂热闹和作者对鸟的天堂赞美之情。

  2、文初步感知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生读书用心去发现去感受的能力与*惯。

  四、教学重点

  着重理解12、13、14三个自然段,认真体会鸟的天堂里鸟的多、欢以及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之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揭示目标: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了《鸟的天堂》,你有哪些收获:根据生答板书:榕树:大、茂盛。

  2、师:这些都是由同学们在认真读书的过程中发现感悟、体会的这节课,我们继续运用读书要用心发现感悟,这一方法来学*余下的课文希望大家能用心读书、感悟发现到更多。

  出示卡片:读书要用心去发现感悟。

  在复*的基础上,自然地出示读书方法,引入本节课的学*。

  二、朗读10~14感悟发现鸟的多、欢以及作者的赞美之情。

  (一)学*§10~14

  1、读§10~14,想想这部分内容主要写了什么?

  2、交流板书:鸟多

  3、哪几节写了作者看到的鸟很多?§12.13

  (1)指名读§12 你从中发现、感悟、体会了什么?可结合具体的语言谈谈。

  A“起初…三只”。感悟到静→闹。鸟被惊飞了,而且越来越多。

  B“我们继续拍掌……到处都是鸟影。”感悟到鸟多、鸟的欢,一片热闹的景象。

  板书:

  师:想象一下都有哪些鸟说一说?(生讲)

  师:能把鸟的多、欢一片热闹的景象通过读来表达吗?要是读得好,请给他点掌声。

  指名读,评议,练读,齐读。

  师:你还从中发现感悟到了什么?

  c “大的、小的,花的……有的扑翅膀”悟到鸟的种类多,颜色多,姿态多,一片热闹、欢乐。

  师:读出鸟的种类多,颜色多,姿势多及热闹的景象。

  指名读、评议,练*、指名读,齐读。

  归纳。刚才我们是怎样来感悟体会到鸟的多、欢以及一片热闹景象的?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抓住感受最深的词句去发现感悟

  展开想象去发现感悟。

  通过在学生反复读、发现感悟鸟的多、鸟的欢,一片热闹的景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细细体会。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交流、互补,感知越来越清晰。并且通过想象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与他人分享,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学*的价值,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2)自由读§13,同桌交流一下,你发现感悟了什么?

  大组交流

  A、从“注意地看,应接不暇”感受到作者看到鸟多,鸟欢快自由的欣喜之情。

  师:作者和他的朋友看到这一画面会说些什么?想象一下,说一说。

  师:能读出这种情感吗?指读,评议,同桌互读,指读。

  师:你还发现感悟了什么?

  B、从“一只画眉鸟……真好听。”感悟到画眉鸟的愉快、自由。

  师:你体会得真好!能否想象一下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用文中的句子说一说,加上自己的话更好。(生讲)

  师:把这种感受通过读来表达。

  指读,评议,练读,指读,齐读。

  通过同桌间的合作学*,学生便被动的接受学*为主动的探究学*。通过读文交流、汇报等形式来发现感悟语言文字、表达方法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互相启发、共同探究,让全体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得,培养了合作精神,强调了多读,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体现了语文学科中以读代讲的特点。

  (3)通过这么多遍的读,我们感受到作者这一次到鸟的天堂是一幅怎样的景象。(热闹)

  那么第一次到鸟的天堂又是怎样的景象呢?看§7,8(安静)

  你从中发现感悟到作者的写法了吗?前静,后闹。板书:静态描写动态描写

  师:那么这些你又是怎么感悟,发现的呢?

  出示法三:前后对比去发现感悟。

  联系本组训练的重点项目“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师尊重学生阅读的多方面的感受,调动了学生的学*的互动性与积极性。

  师: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看到了这么多的鸟,这么热闹的场面有什么感受呢?

  (二)学*§14

  1、自由读文,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发现感悟体会到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吗?

  2、大堂汇报

  学生提问。重点解决:

  (1)文中最后一句“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为什么前一个鸟的天堂有引号,而后面一个却没有?

  (2)这里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

  出示句子,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讨论(1):前一个加引号听别人说的,后一个是自己亲眼所见确实是鸟的天堂,是对它的认同和赞叹,直接抒发了自己的感情。

  讨论(2):人们护树,使树长得这么大。人们护

  《鸟的天堂》的语文教案 3

  目标:

  1、让学生理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

  2、能让学生通过朗读和想象,充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过程:

  一、扩展想象,导入课文。

  1、板书“天堂”天堂指的是什么?你认为天堂里应该是怎么样的?

  2、板书“鸟的天堂”在你心目中鸟的天堂又应该是什么样的呢?学生板书。

  3、1933年,著名作家巴金应朋友之邀,来到广东新会旅游,几天后,他来到广州,就在广州写下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让一个曾经偏僻的地方成为了一个海内外闻名的风景区。这篇文章就是《鸟的天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看看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内容。

  二、自读课文,标段。老师板书:泊数干暇瑕巢梢

  三、检查生字及多音字、形*字,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1、巴金几次经过“鸟的天堂”,一次是在什么时候?另一次呢?看到了什么?板书。

  2、巴金在两次经过“鸟的天堂”后,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出示: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怎么理解这句话?

  3、对照学生板书,“鸟的天堂”真的是鸟的天堂吗?再读课文,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以上12分钟左右)

  四、品读词句,深入理解。(25分钟左右)

  学生自由交流,相机重点理解:

  1、“真是一棵大树”分三种重音读,分辨不同。

  2、“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榕树大

  “仿佛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

  “照耀”

  “仿佛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是什么在颤动?--“鸟的天堂”充满生机。

  3、“到处都是鸟声......有的在扑翅膀”鸟儿的快乐,鸟儿的自由自在也感染了在这儿的我们,所以作者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结合课件,反复朗读)

  五、小结引申:鸟的天堂因为巴金先生这篇文章而四海闻名,很多人在看到这篇文章之后,都为这充满生命活力的大榕树而惊叹,为这些自由自在的鸟儿而庆幸。有人说,鸟的天堂实际上是巴金先生梦境的折射,如果真是这样,那巴金心中的天堂会是什么样呢?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梦,我们能像鸟的天堂里面的鸟儿一样,寻找到自己心目中的天堂吗?

  板书:鸟的天堂

  左边(学生板书鸟的天堂所应有的条件)

  中间第一次树大绿生命力旺盛(惊奇遗憾)

  第二次鸟自由、快乐地飞翔(留恋感叹)

  人不许去捕捉鸟

  右边泊数干暇瑕巢梢(和学生一起补充注音)

  《鸟的天堂》的语文教案 4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赏读课文,质疑问难。

  2、有感情朗读课文,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3、通过本课的学*,使学生感受南方的优美风光,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教学重点】

  能分辨课文中写的是具体事物还是作者的联想,初步认识这些联想的作用。

  【教学难点】

  课文最后一句话中作者标点的用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质疑

  出示“天堂”,教师问:

  “天堂”是什么意思?

  在我国南方生长着一种美丽的榕树,树上住着许多鸟儿。它们自由自在,快乐地生活,就像乐园一样,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鸟的天堂。

  (板书:鸟的天堂)

  我国著名作家巴金曾和他的朋友一起欣赏了这鸟的天堂,那么,今天,我们就跟随巴老一起去欣赏这鸟的天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读通,流利。

  2、拼读生字,理解词语。

  3、思考:

  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为什么说大榕树是鸟的天堂?

  三、检查反不馈

  1、指名读词语,提出有否不理解的词语,齐读。

  2、作者和朋友几次去鸟的天堂?哪些章节写了第一次,哪些章节写了第二次?

  3、分段。

  四、再读课文,品析有关段落及句子

  1、快速阅读课文,并谈谈你第二次游览了鸟的天堂后的感受。

  作者去了鸟的天堂后,有怎样的感受呢?找出作者游览鸟的天堂后的感受的句子。

  出示: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这是个什么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想一想,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

  2、教师过渡:

  为什么大榕树是“你的天堂”呢?这到底是棵怎样的树呢?请同学们找出描写大榕树的句子。

  ⑴ 出示: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棵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卧在水面上。

  朗读,从这段话里你读出了什么?描写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还有哪些句子也是写大榕树的?

  ⑵ 出示: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谁来说说 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什么?哪些词写出了大榕树有旺盛的生命力?怎样朗读这句话?

  教师过渡:

  这是一棵长有许多枝丫,枝上有生根,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大榕树,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呢?或者说成为鸟的天堂还具备哪些条件?

  (农民不许捉,自然环境好,有山有水,树木枝叶繁茂等。)

  3、这里的鸟真幸福,我们也为它们高兴,一起用喜悦的心情朗读这一段。

  4、教师过渡:

  那鸟儿们在这里生活得这样呢?找出鸟儿们活动的句子。

  交流。

  出示:

  起初四周围非常清静。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很快地,这棵榕树就变得很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通邮的在扑翅膀。

  5、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什么?从哪些词里可以看出这里是鸟儿们生活的乐园?还有哪些句子也写出这一点?

  五、教师过渡,总结(略)

  《鸟的天堂》的语文教案 5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⑴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 认识大榕树的大和美体会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⑶ 领悟作者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2、情意目标:

  ⑴ 通过本课的学*,使学生感受南方的优美风光,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感受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⑵ 培养学生主动读书思考的良好*惯。

  ⑶ 激发学*语文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⑴ 认识大榕树的大和美,体会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⑵ 领悟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2、教学难点:

  认识大榕树的大和美,领悟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导入新课:

  音乐导入。

  (点评: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板书课题。

  二、抓重难点,自主感悟

  1、检查预*:

  作者几经过鸟的天堂?每次都看到了什么?哪些段落写榕树?哪些段落写鸟儿?

  2、明确学*目标: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榕树与鸟儿这两个部分。

  (点评:自然引入对重点段的学*,明确目标。)

  3、自主学*:

  自学,画出你喜欢的语句,并写上你的感受。

  (点评:培养学生主动读书思考的良好*惯。)

  三、汇报交流,研读课文

  1、说说你喜欢哪些语句,谈谈你的感受。

  (点评:尊重学生对阅读的多样感受。)

  2、师点拨理解以下句子: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扑翅膀。”

  3、指导朗读。

  (点评:有感情地朗读,以读促理解。)

  四、拓展体验,运用语言

  创设情境:

  小画眉了兴奋地唱着,它会唱些什么呢?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表达。

  (点评:1、开发学生上潜力,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鼓励学生创新。2、因材施教,创设展示*台,让每个学生充分张扬个性。)

  五、珍爱生命,保护环境

  1、创设情境:

  说说树与鸟的关系。

  2、激发环保热情。

  (点评:充分挖掘语文的人文因素,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布置作业

  1、口头:

  朗读课文。

  2、书面:

  抄写喜欢的句子。

  3、实践:

  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收集一些有关资料,为导游写一份导游词。

  【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

  榕 树

  大美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