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教案优选【二十】篇

首页 / 教案 / |

  《鸟的天堂》教案 1

  教材分析:

  小学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一册第五组课文第18课《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全文按游览顺序可以分为四个大段:第一段写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第二段写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第三段写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第四段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文章表达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与动态的描写;第二,借景物描写表达感情与直接表达感情相结合。

  选教这篇文章的目的,一是使学生感受大自然在人类保护下充满生机活力的美,增强环保意识;二是使学生领悟作者描写景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

  教材重点:

  本文重点是写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没有看到鸟,重点写了大榕树的硕大无比和充满生机的美丽。作者按由远及*的观察顺序,先写它占地面积大,并通过争论榕树的多少,说明这株榕树是孤木成林,表现榕树之大;接着写*看榕树,通过对枝干和绿叶的描写,展示了大榕树的勃勃生机。在饱含情感的'描写之后,作者发出由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作者着重写了众鸟活动的热闹场面。从作者的描写中,我们不仅知道了这儿鸟的数量多、种类多,而且分明感受到了它们生活的自由、快乐。

  教材难点:

  一、“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二、文中四处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地方加引号,有的地方没有加引号。

  教学对象情况分析:

  “鸟的天堂”指的是一株约500年树龄的大榕树,位于新会市的一座小岛上。榕树的树冠大得出奇,浓阴覆盖着整个小岛,独木成林,乘小艇从远处,就成了浮在水面上的绿洲,景色奇特迷人;*看,枯藤交错,犹如原始森林。大树上栖息着成千上万只各种各样的鸟,它们每天早晚一进一出,盘旋飞舞,交互更替,很有规律,场面颇为壮观。生活在广州市的学生,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去观赏,看到这难得的奇景。巴金爷爷笔下的小鸟天堂的确是非常迷人,字里行间无处不流露出那种赞叹、惊讶、喜悦的感情。所以在学生学*课文,理解课文语句,体会作者感情,并通过朗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这些方面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教学程序设计:

  一、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18课《鸟的天堂》是六年级(十一册)课本第六组课文,该组课文的训练要求是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的,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鸟的天堂》这篇课文,在表达上就很有特色。作者写了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情形。第一次没有见到鸟,着重描写了大榕树静态的奇特的美;第二次见到了大榕树上群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写出了鸟的天堂的动态美。文章的语言生动、准确,如“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缝隙”。一个“簇”字,一个“堆”字,我们读了就很容易想象出榕树枝叶茂盛的景象。再如“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短短三四十个字,就写出了清晨鸟的天堂的热闹景象。本文的重点与难点也体现在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因此根据本班学生情况,我选了作者第一次看到的大榕树的情景来进行教学设计。

  ①课堂上借学生的质疑:“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新的生命在颤动”指的是什么?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积极地各抒己见。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和*时的感受,看看自己有什么见解。学生通过朗读,大胆想象是风吹、鸟动、新发的嫩芽、阳光的照耀、绿叶本身蕴育的无限生机……

  ②巴金爷爷用词用句优美、准确,笔下描绘的大榕树更是栩栩如生,充满勃勃生机,作者虽然看不到鸟,但通过描写榕树的“大”、“茂盛”早已悄悄地把无限生机,暗藏着成千上万的鸟都渗透在文字的描写中去。我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时候,体会榕树的美,边体会边画句子,把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在旁边作上记号。通过学生的这一朗读、勾画、体会,引导学生自读、感受、质疑,从而理解语句的含义、作者的感情。学生在汇报的过程中解决了几个知识点:什么是气根?榕树有哪些特点?体现在哪里?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句子,我利用CAI现代教学设备,向学生展示大榕树的远景和*景,树叶的样子、颜色等等。学生在观察、朗读、体会后很快地理解“簇”“堆”的用法,感受到大榕树的“茂盛”,“那是一株大树,树的枝干不可计数。”可以感受到树的“大”。

  二、学*写作方法。

  本课的写作方法运用了描写中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我在教学大榕树部分时,指导学生体会句子意思后,总结作者在描写大榕树时是①按怎样的顺序来观察榕树的?②作者抓住了哪几方面写榕树?其中哪一部分写得最详细?指出作者按从远到*、从整体到部分,抓住榕树的枝、根、叶三方面进行具体描写,突出榕树大而茂盛的特点,这种描写方法叫静态描写。使学生首先认识静态描写的定义,然后在学词学句的过程中感悟句子和写作方法,体会这种写作方法好在哪里。最后在教学过程的尾声,我设计让学生仿照巴金爷爷的写作方法,运用静态的描写手法去写自己喜欢的一种植物,要注意抓住植物的特点去写。

  三、朗读和背诵的指导。

  该篇文章用词优美,语句精辟、简练,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例如:关于“真是一株大树”一句,学生读时*惯强调句中的“大”字,实际上作者强调的是“一”株大树,所以要启发学生朗读时读出“一”株大树。读好这句话,读出榕树的大,鼓励学生相互交流朗读的感受,说说为什么这样或那样读。在学生置入文章的情境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最佳时机,我要求学生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四、实践活动,拓展文本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我们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去学会搜集,学会应用、学会交际。“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请学生搜集一些有关材料,写一篇解说词。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际。然后在班里进行优秀导游评选,学生一定会兴趣盎然。这一设计意在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并润物无声地内化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潜移默化的培育学生审美意识,并由此获得美感。

  《鸟的天堂》教案 2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深入阅读课文第三、四大段。

  2.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

  (二)教学过程

  1.明确学*任务。

  2.学*课文第三大段。

  (1)听录音,思考: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是什么时候?他见到鸟儿了吗?

  (2)指导学*第12自然段。灯片出示。

  ①找到一对反义词。(清静--热闹。)

  ②课文怎样写出“热闹”?读一读,完成作业本第5题。

  ③小结:写了鸟的声、影、种类、动作,用了排比的写法,短小而节奏鲜明,读起来声音短促,给人美不胜收的感觉。

  (3)作者写鸟多,用了哪个词来形容?圈出来。(应接不暇,用在这里说明什么?)

  小结:这一段运用了选概括、后举例的写法。

  (4)配乐齐读第12、13自然段。

  (5)为什么作者这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了那么多的鸟的呢?

  (6)归纳段意。

  3.学*课文第四大段。

  (1)指名读课文。

  (2)“留恋”表现在哪里?为什么“昨天我的眼睛骗了我”?

  (3)理解最后一句话。为什么前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而后一个不加引号?(前一个“鸟的'天堂”加上引号,表示特殊称谓,指的是那棵大榕树。后一个“鸟的天堂”是说大榕树适合鸟儿生活,鸟儿在这里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真像在天堂一样。作者用相同的词语,借助不同的标点符号,表达了对“鸟的天堂”的热情赞美。)

  4.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2、4、5题。

  (2)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3)仿照第12、13自然段“先概括后举例”的写法,写一个片断。

  《鸟的天堂》教案 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地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做巢、树梢、留恋、目不暇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

  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抓景物特点进行联想的表达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个人的阅读感受。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鸟的天堂”的美和文章语言的准确、生动。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个人阅读感受。

  教具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整体感知

  1、知道著名作家巴金吗?你对他有什么了解?

  巴金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南国的风物含有一种迷人的力量,在我的眼里,一切都显出一种梦境般的美丽。”这节课,我们就在巴金先生的引领下,一起走进我们南国的一个梦境般的地方——鸟的天堂。(板书课题)

  2、配乐讲述传说。

  在广东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四、五百年前,在广东新会的天马村,有一条小河,河中间有一块泥滩小岛。潮退外露,潮涨水淹。一天,一只仙鹤看中了这儿环境静而优雅,便衔来了一根榕树枝,说来奇怪。不久,榕树生长起来,枝繁叶茂,远看像一片浮动的绿洲。又一个美丽的清晨,这只仙鹤带来了数万只仙鹤,栖息在这棵榕树上。从此,每

  于清晨薄雾中,万千灵鸟鸣声呼唤,凌空翱翔,野趣盎然,形成南国一个奇观,这就是——齐读课题。

  3、揭题,读题

  同学们,在你们的心中,什么样的地方才能称作“鸟的天堂”呢?

  生自由交流(景色优美舒适……)

  我在网上下载了不少“鸟的天堂”的图片,它确实如你们所想象的,是个很美的地方。只看图片,就是一种享受,让人陶醉,它的静谧、优雅、和谐、安详,带着你的想象和感受再读课题——

  3、学*生字词。

  昨天大家预*了课文,谁来读读这几个词语?其他同学认真听,这儿有三个生字,三个多音字,看他是否全读准了?

  (课件出示:一簇簇不计其数树梢做巢应接不暇兴奋)

  (1)正音;

  (2)理解“应接不暇”;

  (3)指导书写“巢”和“暇”。“巢”上部分是三个“﹤”,要写的匀称,这是鸟的一家三口,下面是个扁“日”是鸟的窝,建在这树木上,所以“巢”就是鸟的——家。“暇”是日字旁。

  4、理清层次。

  借助预*提示谁能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生汇报交流。

  到底是六年级的学生,能再预*中学会生字词,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并且理清了文章的。你们的表现让我感到骄傲。下面清你快速浏览课文,看看作者两词去了鸟的天堂后,有怎样的感慨?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

  堂啊!

  指导朗读:能不能把这感慨的味道读得再浓一些?突出“的确”,齐读。

  5、质疑。

  大家读这句话,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鸟的天堂有的加了引号,有的没有加。)

  你是怎样理解的?

  一株榕树便天堂!这是怎样的一棵树啊。

  二、重点读“树”,品味写法

  1、初步感受榕树的美。

  (让我们随着巴金先生,伴着夕阳的余晖,走*这株神奇的树,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地听。)师配乐朗读课文1——9自然段。

  学生听后谈感受,总结榕树的特点。(你仿佛看到一棵怎样的树?)(大绿茂盛生机勃勃)让学生写到黑板上。

  当作者看到这株大榕树的时候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板书: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是作者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最直接最真切的感受。请同学们齐读这句话。)学生齐读。

  3、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出来的?

  默读课文的4——9自然段,可以动笔标注出来。

  交流榕树的“大”

  (1)随机出示:“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指名谈体会,突出“一株”,指名读,自由读。

  (2)为什么不可计数?这跟它的生长特点有关。找相关句子读一读。

  (出示图片)介绍:大家看到这许多的像胡须一样的东西,就是榕树的气根,气根的生命力很强,当它越长越长,垂到地面时,伸入泥土,就形成了枝,枝上再生根,根再形成枝,就这样横干直枝相连,盘根错节,

  所以——“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3)指导读,体会榕树的大。

  知道这株榕树究竟有多大吗?咱们的操场大不大?这一株榕树所覆盖的面积相当与咱两个操场,甚至比两个操场还要大。

  把你的赞叹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表达出来。

  人常说“独木不成林”,但这棵树却覆盖整个小岛,形

  成了“独木成林”的奇观。难怪作者这样赞叹——齐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还有那里具体写了榕树的“大?

  随机出示:“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上,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卧在水面上一样。”

  抓住“卧”字来体会:一个“卧“字仿佛又让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小结:多么生动、巧妙的一个“卧”字啊,她静卧在水的中央,独立成一个小岛,是那么的安详、优雅,自然、宛若一个隔离尘世的人间天堂啊。所以作者这样感慨——齐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让我们再次走*这榕树,引读——“我们的船渐渐逼*

  榕树了……

  体会榕树的“茂盛”、“绿”

  (1)随机出示:“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如果把“似乎”去掉,感觉有什么不一样?比较读。指名说。

  师小结:这“似乎”不是没有,更不是绝对,而是带有神秘的,那种捉摸不透的,让人浮想联翩的的生命的感觉!把这种似有似无的神秘感读出来。指名读。

  (2)感受“生命力”

  读这句话,大家有没有疑问?

  (“新的生命”是指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

  再自由地读一读这句话,然后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和*时的感受,看看自己有什么见解,还可以与伙伴交流交流。

  学生自由读,体会,交流。

  师小结:那是风吹,是鸟动,是阳光的照耀,是新发的嫩芽,是那绿叶本身就蕴育着无限的`生机,是榕树显示出来的茂盛的生命力,所以——齐读(“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3)感受树的美

  这是树叶在颤动,是生命在颤动,分明也是作者的心在颤动,所以他情不自禁地赞叹——(齐读):这美丽

  的南国的树。”

  这也是我们的心在赞叹——(齐读):这美丽

  的南国的树。”

  巴金先生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这株大榕树

  的勃勃生机,用我们的朗读去再现这文字的生命!

  齐读第八自然段。

  指导交流背诵。(好的语言应该积累。)

  三、迁移练笔,引向读“鸟”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为什么能如此的美丽,除了它自身旺盛的生命力以外,还有天马村的人们对它的爱护。几百年来,人们把这棵大榕树看作是一棵神树,把树上栖息的鸟看做神鸟,不许人们去触动它,如果谁打鸟,就会受到家法的惩治,多少年来天马河的人们就是以他们最纯朴的环保意识,保护着鸟,保护着树,所以,天马村的人们至今仍然拥有——

  生齐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正是由于有了这美丽善良的南国的人,才有了这神奇美丽的南国的树。假如你就是那第一只飞来的仙鹤,你发现了这株美丽的南国的树,你将怎样召唤你的亲人、朋友来此安

  居乐业?请你写下最能打动他的话。

  提示:可以用文中的话,也可以用自己的话。

  交流。

  生写,写完后交流。

  就在你的召唤中,一只鸟飞来了,两只鸟飞来了,千百只,千万只鸟飞来了。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成了真正的——

  生读:鸟的天堂。

  第二天清晨,当阳光照耀在水面上,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的时候,我们再一次来到了这里,这次,我们没有失望,不仅看到了群鸟出巢的热闹场面,而且听到了百鸟齐鸣的动听音乐。那是一片和鸣谐调的天籁之声,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文学巨匠巴金又是怎样通过文字来展示这种百鸟出巢的生命之美的,请同学们回去后运用今天的学*方法自学文章的第二部分,再一次去感受这天下奇观(齐读)——鸟的天堂。如果有机会,你们可以去广东,去鸟的天堂——那梦境般的地方。

  《鸟的天堂》教案 4

  教学目标

  1能分辨课文中的事物和联想,初步认识这些联想的作用。

  2学会3个和生字,理解16个词语。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热爱南国风光的感情。

  重点:分辨课文中的事物和联想,初步认识这些作用。

  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中前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要加引号。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1揭题,导入。

  出示课题。

  理解课题。

  “天堂”原来指的是什么?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2初读课文。

  听录音,思考:“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讨论、交流上面的思考题答案。

  默读课文,通过或联系上下文学生字新词。

  3检查自学情况。

  读词语。

  理解词语,先解释带点的字。

  4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说说分段的依据。

  5布置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1、6题。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深入阅读课文第一、二大段,着重分辨第二大段中哪些是作者的联想,起什么作用。

  教学过程

  1复*检查。

  听写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指名听写在灯片上,出示灯片全班校对订正。

  解释词语。

  2学*课文第一段。

  指名读课文。

  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比较句子读起来有什么不同。

  “我们陆续跳到一只船上。”其中的“陆续”能不能换成“继续”?

  读句子,说说句子中哪些是作者看到的景物,哪些是作者的联想。

  第4自然段的三个句子,次序能不能换?为什么?

  小结:这一段具体描写美丽的景色和幽静的环境。

  3学*课文第二段。

  听录音,思考:这一段写的作者第几次经过“鸟的天堂”所见到的情景?看到了什么?

  这是一棵榕树还是几棵榕树?从哪里看出来的?

  默读第8自然段,用-----划出作者的见闻,用——划出作者的联想。

  全班讨论、交流。

  重点句子灯片出示。

  小结:有了这些联想,把树当作动物或人来写,写出了树的勃勃生机。

  作者为什么要着重描写榕树的在和茂盛?使大榕树成为“鸟的.天堂”的,不有哪些原因?

  作者和他的朋友们这闪经过“鸟的天堂”,有没有看到鸟?为什么?

  概括第二段的段意。

  4布置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3题。

  读课文。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深入阅读课文第三、四大段。

  2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

  教学过程

  1明确学*任务。

  2学*课文第三大段。

  听录音,思考: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是什么时候?他见鸟儿了吗?

  指导学*第12自然段。灯片出示。

  找到一对反义词。

  课文怎样写出“热闹”?读一读,完成作业本第5题。

  小结:写了鸟的声、影、种类、动作,用了排比的写法,短小而节奏鲜明,读起来声音短促,给人美不胜收的感觉。

  作者写鸟多,用哪个词来形容?圈出来。

  小结:这一段运用了先概括、后举例的写法。

  配乐齐读第12、13自然段。

  为什么作者这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了那么多的鸟呢?

  归纳段意。

  3学*课文第四大段。

  指名读课文。

  “留恋”表现在哪里?为什么“昨天我的眼睛骗了我”?

  理解最后一句话。为什么前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而后一个不加引号?

  4布置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2、4、5题。

  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依照第12、13自然段“先概括后举例”的写法,写一个片断。

  《鸟的天堂》教案 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榕树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原因。

  2、情感目标: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思想感情。

  3、技能目标:能从网上查阅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并在老师的帮助下制成电子幻灯片。

  教学重点:

  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方式表达感受,并要求积累运用语言。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教学对象及学*分析:

  对于六年级学生,光从字面上很难体会到“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帮助他们从网上搜集资料,结合图片或录像,展开丰富的想象。

  教学媒体选择与应用设计:

  网络、录像、录音带、电子幻灯、图片。

  教学准备:

  1、有关鸟的天堂的录像。

  2、录音带、图片。

  教学流程:

  一、播放歌曲,创设情境

  导入:请同学们先听一段乐曲,听后说一说你有什么感觉?

  (1)欣赏《百鸟朝凤》乐曲。

  (2)说一说,听后你们有什么感受?(鸟很多,鸟的天堂——板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多么令人向往的鸟的乐园啊!如果大家读了巴金先生的文章《鸟的天堂》一定会有更多体会的。

  (1)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发挥学生想象)

  这个鸟的天堂是哪儿,你知道吗?(一棵大榕树)

  (2)介绍资料:这棵大榕树在哪儿?结合你课前查找的资料,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播放“大榕树”图片,教师加以文字简介)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和巴金爷爷一起去广东新会县大马河上一个被人们称做“鸟的天堂”的地方去看一看,巴金爷爷几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自读课文)

  3、生读后交流,再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快速阅读课文,体会一下榕树给你什么感受?鸟又给你什么感受?(榕树——大、茂盛;鸟——多、欢快)

  三、重点感悟,图文欣赏

  1、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部分,结合图片,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体会后放声有感情地诵读。

  2、汇报交流:

  △大榕树:

  (多媒体出示“大榕树”图片,配上有关句子,体会文章的用词优美)

  (一)大。(1)“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a.指名读句,其他同学听一听:他哪儿读得好?为什么?

  b.重点指导体会两个“真”字

  两个“真”有什么不同?听老师读体会一下。

  出示幻灯:本来的,实际的

  真清楚,明白

  确确实实

  (2)“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体会“卧”字(树占地面积很大),这棵榕树的确是太大了。

  (二)茂盛

  指名找句读句,说体会。

  (1)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缝隙。

  (不留一点缝隙:说明树叶多)

  重点体会“堆”,请同学们演示一下,说明叶多而密。

  (2)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多媒体出示“大榕树”,重点体会“颤动”)

  (三)体会作者情感

  看到这么大而茂盛的榕树,作者不禁发自内心的感叹道:这(学生接:美丽的南国的树)

  △鸟

  导入:巴金爷爷第二次经过这里,看到了这里的鸟很多而且很欢乐,谁愿意有感情地给大家读一读?(指名读)

  1、鸟多。(借助多媒体,学生边欣赏鸟的天堂的图片,边朗读有关句子,把群鸟纷飞的壮观景象读出来)

  (1)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两个“到处”说明鸟很多)

  (2)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体会“应接不暇”,说明鸟太多)

  2、鸟欢快。

  (1)“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扑翅膀。”(有的……有的……有的……)说明鸟的姿态很多。

  (2)“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想象一下树上还有哪些鸟,什么姿态的鸟?——学生发散思维)

  四、体会情感——自制电子作品,解说图片

  1、播放录像《鸟的天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学做小导游:试不看书,看图向大家介绍。

  3、学生媒体制作:在教师指导下,四人小组合作,根据查得的图片、文字资料,制作一张“鸟的天堂”的幻灯片,力求图文、动静并茂,以便向家人、朋友介绍。

  4、教师总结:大榕树被大自然赋予了旺盛的生命力,成为鸟的天堂,作为人类也要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

  五、教师辅导学生完成电子作业

  根据学生查找得到的图片、资料,在教师的辅导下完成电子幻灯制作,要求“动静”结合。

  评价:

  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突破重点、难点,化难为易,要领会语言文字的美,必须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语言的情境之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时,我凭借课后“思考·练*”第二、三题,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让学生从总体上谈怎样写出大榕树的大和茂盛,在交流中,特别注意了一些难理解的句子,如“那翠绿的颜色……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通过互相交流启发,使学生领悟到,这是因为一片片叶子绿得发亮,在眼前闪烁,就好像一个个颤动的生命。

  《鸟的天堂》教案 6

  鸟的天堂

  (第二课时)

  (浙江省松阳县谢村乡中心学校 叶关玉)

  教学目标:

  1、认识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体会大自然的美。

  2、分辨课文中写的事物与联想,体会这些联想的作用

  掌握生字,理解“颤动、应接不暇、留恋、逼*、展示”等词语。

  3、理解为什么“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体会静态与动态描写方法。

  4、练*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热爱难过风光的感情。

  教学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鼓励学生在学*课文后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联想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跟着作者到过“鸟的天堂”,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分别在什么时候,看到什么呢?

  板书:第一次:黄昏 榕树

  第二次:早晨 鸟

  二、明确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课文。

  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所见到的景象是不同的,你喜欢作者那一次的描述,请同学们四人一组说说你的意见。(讨论后提问,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

  过渡:好,我们先和作者一起欣赏榕树。

  你喜欢作者描写榕树的那些句子,谁愿意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下列(1)、(2)句子,并让学生说出喜欢的理由。

  (1)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是一棵大树,有着数不清的丫枝,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一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A、请同学们看看挂图、读读句子,你喜欢作者的描写吗?结合图说说你喜欢的原因。(指名让一位学生上台指着图说。)

  B、小结:这句话写出了榕树“枝上又生根”,有许多“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所以“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作者看了会觉得怎样呢?(惊奇)

  板书:枝干多

  c、谁能把作者的感受读出来(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来读)?

  (2)现在正是枝叶繁茂的时节。这棵榕树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问:你喜欢这句话是因为作者把榕树的什么写了出来?指名说说。(写出榕树茂盛、充满生命力)

  板书:茂盛

  A、少茂盛呢?谁来说?

  (榕树的茂盛表现在叶子多而密;颜色鲜艳、明亮、富有生命力。)

  B、“颤动”是指叶子怎样,谁可以做“颤动”这个动作(“颤动”是指微风吹动下一闪一闪的样子。)?

  问:读了“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句话作者看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而你仿佛看到怎样的景象?谁愿意把你想到的画面说出来?(方佛看到大榕树的树叶绿得耀眼,绿得发亮,一闪一闪的样子,使人感到大榕树充满活力的勃勃生机。)

  C、看到这充满生命力的大榕树,作者的感受怎样,指导学生读。

  D、再读最后一句话: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句话里包含着怎样的感情,你悟出了吗?读出这样的感情。(读出赞叹、惊喜之情。)

  练*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三、学法,迁移运用,继续学*课文第三段。

  小结学法:刚才我们学了“大榕树”这一部分,作者抓住榕树大、茂盛、充满生命力的特点来写,对大榕树进行静态的描绘,突出静态美。我们学*的方法是:(1)找自己喜欢的句子;(2)说喜欢的原因;(3)读出喜欢的感情。那么我们就用同样的方法来学*作者第二次到“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学*课文第三段。

  板书:静态

  过渡: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天堂”原比喻幸福美好的环境,这里比喻特别适合鸟儿生活的环境),为什么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呢?(榕树茂盛幽静。农民们不许人来捉他们)鸟的天堂没有一只鸟,作者心情会怎样呢?

  创设情景:第二天,我们划着船到一个朋友的家乡去,我们又经过那鸟的天堂,这一次在早晨,我们又把船在树下泊了片刻。起初四周围非常清静。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请一位同学学鸟叫)。

  我们把手一拍(老师拍手),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出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很多同学学鸟叫)。我们继续拍掌(掌声不断)。树上就变得很热闹了。

  作者怎样描述树上热闹的景象呢?(根据学法,小组讨论交流;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感情。)

  A、“我”注意地看着这么热闹的场面,有什么感受呢?文中哪句话告诉我们?(我注意地看着。我的眼睛真是应接不暇,看清楚这只,看漏了那只,第三只有飞走了。)

  “应接不暇”是什么意思?作者怎样写自己的眼睛“应接不暇”,写出了当时的什么心情?

  B、作者终于看清了一只画眉在兴奋地唱着好听的歌,表达作者的什么感受呢?你可以把作者的感受读出来吗?(读出对画眉鸟的喜爱之情)

  看幻灯体会众鸟纷飞的奇妙景象。并练*(联想):这儿的鸟真多,它们生活得很快活,有的( ),有的( ),还有的( )。

  小结: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是看见许许多多欢快活泼的鸟。着重写了鸟的大小、颜色、活动的变化,这是动态描写。 板书:动态

  当我们的船向高塔下面的乡村流去时,我感到怎样?谁愿意把原文中的话读出来?

  作者发出由衷地赞美:“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A、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因为这是引用朋友的说法。第二个“鸟的天堂”不加引号,因为这是自己亲眼看到的确确实实的景象,这句话既表明“鸟的天堂”的名称是名副其实。又表达了作者对“鸟的天堂”发自内心的赞美和留恋。

  B、齐读。(读出作者的感受。)

  四、课堂总结

  这篇课文讲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作者描述的方法也不同,有静、有动,同学们都喜欢。这是因为作者能留心观察周围的景物,所以能抓住事物的特点写,写出自己的感受。我们应该像作者那样才能够写出好文章。

  《鸟的天堂》教案 7

  教学目标:

  ⒈学*课文,品读词句,感受鸟的天堂的静态美和动态美,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情感。

  ⒉了解由面到点的写作手法,能据图说一段话。

  ⒊背诵重点段落,积累优美的词句。

  教学重点:学*课文,品读词句,感受鸟的天堂的静态美和动态美,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了解由面到点的写作手法,能据图说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⒈读题

  ⒉从课文哪些地方,你一眼就可以领略到它是鸟的天堂。

  二、 学*第2次经过鸟的天堂:

  ⒈自由读作者第2次经过鸟的天堂,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带给你什么感受?

  ⒉学生自由读,必要的地方做上简单批注。

  ⒊学生汇报:抓住具体词句“到处都是鸟声……有的在扑翅膀”、“应接不暇”等从声音、形状、颜色、大小、数量等方面充分体验。

  ⒋有机进行朗读指导。鸟的天堂第2课时教案设计

  ⒌再自由读12、13自然段,体会作者的写法{面到点}。

  ⒍按提示背诵12、13自然段,进一步体会写法。

  ⒎出示“群鸟回巢”影像,学生仔细观察,试着由面到点说一段话。

  自由准备——相互交流——集体交流

  ⒏再读课文,感受动态的美。

  ⒐这么美的景象,巴金发出了由衷的赞叹“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学生读

  巴金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时,鸟的天堂又是怎样的呢?

  三、 学*第1次经过鸟的天堂:

  ⒈第1次经过鸟的天堂,巴金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带给你什么感受?

  ⒉学生自由读,在有所感的地方写上批注。

  ⒊学生汇报:

  主要学*6、7自然段,体会“大榕树”的茂盛、勃勃生机,感受鸟的天堂的静态美,“鸟与树”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⒋这株大榕树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呢?仅仅它枝繁叶茂吗?体会“人、鸟、树”的和谐共处是它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

  ⒌一起诵读这美丽的鸟的天堂。

  ⒍怪不得巴金发出了这样的赞叹:“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学生一起读,此时,你有什么想说的?

  四、 出示田汉经过鸟的天堂写的诗“小鸟天堂”,进一步加深体会。

  五、 作业:

  ⒈按由面到点的写法,写一段话,内容可以是课堂上的图,也可以取自*时生活实际。

  ⒉背诵自己认为要背的段落2个。

  《鸟的天堂》教案 8

  一、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鸟、树的词语。

  2、读三遍课文,给生字注音。

  3、抄写本课4个字的词或词组12个和3句优美

  句。

  二、教学目标:

  1.学*生字“梢 暇 恋”新词“留恋 不禁 展示 颤动 南国 应接不暇”。

  2.训练学生按作者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

  意。

  3.引导学生体会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静态,哪

  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动态,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作文能力。

  三、教学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

  含义。2.学*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四、课时安排:

  三课时

  五、学生活动设计:

  1.回答文中设计的问题,勾划重点词句。

  2.同位讨论、小组交流、理解重点句。

  3.观察图,发挥想象,进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

  4.质疑问难。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检查预*情况,质疑问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3.理清层次,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二)整体感知。

  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什么景

  色?

  (三)过程。

  1.检查预*、质疑问难。

  (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

  ①读准字音:

  “颤”chàn“应接不暇”中“应”读yìng“一簇”中“簇”读cù“隙”读xì

  ②理解词语:

  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

  不禁:不由自主地。

  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

  南国:指我国的南部。

  颤动:本课指微风吹动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应接不暇:本课指由于鸟儿太多,作者的眼睛看

  不过来。

  (2)用“______”划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美的词句

  来读一读、细体会。

  (3)自由读课文,质疑问难。

  2.揭题,学生自悟:

  (1)板书课题。

  “天堂”指什么?在文中怎样理解?

  文中“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2)默读全文思考:

  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每次看到的有什么不

  同?

  (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黄昏鸟

  都栖息了。因此作者着重描写了“天堂”本身──大榕树的奇特景象;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正是鸟儿最活跃的时刻,所以着重写了“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热闹活动的情景。)

  3.小组讨论:我们把作者两次游览“鸟的天堂”各为一段,那全文可分成几段?各段的大意是什么?

  第一段(1~4自然段):傍晚,我和朋友们划船

  出去游玩。

  第二段(5~9自然段):写我和朋友们第一次经

  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 大榕树。

  第三段(10~13自然):写第二天早晨,“我”和朋友们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的活动情景。

  第四段(14自然段):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

  赞美和留恋。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初步了解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目标完成过程。

  1.学*第一段。

  读一读、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中

  体会出来的?

  (1)(作者吃过晚饭,黄昏时,在河边与朋友乘

  船出游。从“吃过晚饭”、“我们陆续跳上一只船”、“向河中心移去”可以体会到,当时环境十分幽静。

  从“没有波浪”、“*静地移动”、“听见了水声”体会到的。)

  (2)练*朗读,体会作者游玩时愉悦的心情。

  2.学*第二段:

  (1)出示文中插图。

  看图用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概括说说这是一棵怎样

  的大树。

  (独木成林,枝繁叶茂,充满生机与活力,郁郁

  葱葱??)

  (2)默读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榕树的?主要写了榕树的什么特点?用______线划出来。

  (3)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这一段描写了榕树“大”“美”的特点。描写“大”的语句:①“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②“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③“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④“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见”⑤“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描写“美”的语句:①“一簇簇树叶??真绿得可爱”。②“有许多根垂到地上??

  《鸟的天堂》教案 9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四年级

  2、学科:语文

  3、课时:1课时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准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理解词语的意思。

  (3)标画出自然段,给课**批注。

  (4)有条件的同学用百度在网上搜索小鸟天堂的图片和巴金的资料。教学课题:教养方面: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榕树的奇特美丽,众鸟纷飞的景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领悟作者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

  4、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

  教育方面:

  感受人与自然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发展方面: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是人教版四年级的一篇经典课文,是巴金先生的作品。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教学方法:根据课文的特点,本课的教学设计有以下几点:一是播放课件,让学生感受群鸟活动的情景,调动学生的兴趣。二是通过学生自主活动,让学生自己感情,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三是通过分析重点词句,感受鸟的天堂确是鸟的天堂。四是重视课堂中的环境教育。

  教学过程:

  一、引题、创设情境。

  1、(播放群鸟齐鸣的声音)听一听,你想到了什么?

  2、说一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多么令人向往的鸟的乐园啊!如果大家读了巴金先生的《鸟的天堂》(板书)一定会有更多的体会的!

  2、自读课文,要求:

  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

  ②标出自然段序号。

  ③想一想,课文描写了什么景象?

  3、检查。

  ①标出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读一读。

  ②组成小组、轮读课文,互相检查读音。

  ③课文写了什么景象?(相机板书:榕树鸟)

  三、再读课文,细细体会,把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1、“榕树”、“鸟”这两部分,喜欢哪部分就认真读读直接描写它的段落。

  2、你特别喜欢的语句用“——”画出,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它?

  3、自读相关段落、语句,圈圈画画。

  四、按照学生意见,选择学*内容,随机学下任一方面:重点学*第七、八自然段,体会榕树静态美。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找出作者描写榕树的句子勾画体会,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交流自学情况,发表自己的见解。

  ①在学生谈体会的过程中,利用简笔画板书让学生了解“绿叶的多”、“枝上生根”等特点。

  ②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地方,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和*时的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重点体会:“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教师对学生各自的'见解均给予肯定。

  ③通过教师参与的反复朗读,表达自己对课文重点部分的理解、感受。

  ④通过自己对这段描写的体会和感悟,由衷地赞叹“这美丽的南园的树。”重点学*第12、13自然段,体会“群鸟纷飞”的动态美。

  1、播放“群鸟纷飞”的课件,让学生形象感受这部分动态美的描写。

  2、教师引导:让我们走进课文,欣赏热闹的场面,尽情地感受这部分语言文字描绘的美。

  (学生可站、可坐、可请老师、可找小伙伴)

  3、利用学生美术课上画的小鸟,并把它们“放飞”到大榕树上(配上欢快的音乐)

  4、引导学生想象小鸟在榕树上生活的情景,交流感受:你想到了什么?

  5、再读课文,共同感悟:这“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五、拓展思维,深化主题。

  1、播放“小画眉”。

  2、提示:假如你是小画眉,你想用怎样的方式来表达心中的感受?(可写一段文字,读一读;可写一首小歌,唱一唱;可用五彩的笔,画一画……)让学生自主选择其中一种,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学*的感受。

  3、交流感受,教师相机评价,指导。

  教学反思:

  “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发挥学生的学*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几个关键性的问题带起整篇课文的学*。这篇课文较长,记叙了作者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活动的景象。在这么繁复冗长的文本内容中,我迎难而上,把学生的问题归纳为两个重点,鸟的天堂是怎样的?这里为什么被称为鸟的天堂?以此为中心来选取的线索,从部分到整体再回到部分,再结合多媒体课件的直观体验,既突破了这个教学难点又体现了教学的层次性和完整性。通过尝试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从课后提问和课后*题的反馈情况来看,这种方法是十分有用的。不过由于太注重这种模式,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感情朗读,对于文章作为游记的写作顺序也未能清晰的交待,有些顾此失彼了,也是我需要加强的地方。

  《鸟的天堂》教案 10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榕树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原因。

  2、情感目标: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思想感情。

  3、技能目标:能从网上查阅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并在老师的帮助下制成电子幻灯片。

  教学重点:

  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方式表达感受,并要求积累运用语言。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教学对象及学*分析:

  对于六年级学生,光从字面上很难体会到“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帮助他们从网上搜集资料,结合图片或录像,展开丰富的想象。

  教学媒体选择与应用设计:

  网络、录像、录音带、电子幻灯、图片。

  教学准备:

  1、有关鸟的天堂的录像。

  2、录音带、图片。

  教学流程:

  一、播放歌曲,创设情境

  导入:请同学们先听一段乐曲,听后说一说你有什么感觉?

  (1)欣赏《百鸟朝凤》乐曲。

  (2)说一说,听后你们有什么感受?(鸟很多,鸟的天堂——板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多么令人向往的鸟的乐园啊!如果大家读了巴金先生的文章《鸟的天堂》一定会有更多体会的。

  (1)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发挥学生想象)

  这个鸟的天堂是哪儿,你知道吗?(一棵大榕树)

  (2)介绍资料:这棵大榕树在哪儿?结合你课前查找的资料,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播放“大榕树”图片,教师加以文字简介)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和巴金爷爷一起去广东新会县大马河上一个被人们称做“鸟的天堂”的地方去看一看,巴金爷爷几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自读课文)

  3、生读后交流,再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快速阅读课文,体会一下榕树给你什么感受?鸟又给你什么感受?(榕树——大、茂盛;鸟——多、欢快)

  三、重点感悟,图文欣赏

  1、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部分,结合图片,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体会后放声有感情地诵读。

  2、汇报交流:

  △大榕树:

  (多媒体出示“大榕树”图片,配上有关句子,体会文章的用词优美)

  (一)大。(1)“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a.指名读句,其他同学听一听:他哪儿读得好?为什么?

  b.重点指导体会两个“真”字

  两个“真”有什么不同?听老师读体会一下。

  出示幻灯:本来的,实际的

  真清楚,明白

  确确实实

  (2)“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体会“卧”字(树占地面积很大),这棵榕树的确是太大了。

  (二)茂盛

  指名找句读句,说体会。

  (1)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缝隙。

  (不留一点缝隙:说明树叶多)

  重点体会“堆”,请同学们演示一下,说明叶多而密。

  (2)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多媒体出示“大榕树”,重点体会“颤动”)

  (三)体会作者情感

  看到这么大而茂盛的榕树,作者不禁发自内心的感叹道:这(学生接:美丽的南国的树)

  △鸟

  导入:巴金爷爷第二次经过这里,看到了这里的鸟很多而且很欢乐,谁愿意有感情地给大家读一读?(指名读)

  1、鸟多。(借助多媒体,学生边欣赏鸟的天堂的图片,边朗读有关句子,把群鸟纷飞的壮观景象读出来)

  (1)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两个“到处”说明鸟很多)

  (2)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体会“应接不暇”,说明鸟太多)

  2、鸟欢快。

  (1)“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扑翅膀。”(有的……有的……有的……)说明鸟的姿态很多。

  (2)“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想象一下树上还有哪些鸟,什么姿态的鸟?——学生发散思维)

  四、体会情感——自制电子作品,解说图片

  1、播放录像《鸟的天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学做小导游:试不看书,看图向大家介绍。

  3、学生媒体制作:在教师指导下,四人小组合作,根据查得的图片、文字资料,制作一张“鸟的天堂”的幻灯片,力求图文、动静并茂,以便向家人、朋友介绍。

  4、教师总结:大榕树被大自然赋予了旺盛的生命力,成为鸟的天堂,作为人类也要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

  五、教师辅导学生完成电子作业

  根据学生查找得到的图片、资料,在教师的辅导下完成电子幻灯制作,要求“动静”结合。

  评价:

  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突破重点、难点,化难为易,要领会语言文字的美,必须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语言的情境之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时,我凭借课后“思考·练*”第二、三题,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让学生从总体上谈怎样写出大榕树的大和茂盛,在交流中,特别注意了一些难理解的句子,如“那翠绿的颜色……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通过互相交流启发,使学生领悟到,这是因为一片片叶子绿得发亮,在眼前闪烁,就好像一个个颤动的生命。

  《鸟的天堂》教案 11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重视语文运用能力、语感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更要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及探究精神的培养……”这一系列目标,仅仅依靠传统教学中的一支粉笔、一本书是难以达到的,现代信息技术以其广博的内容,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的多样性以及独特的表现力与感染力,人与人、人与计算机的互动的灵活性,加之可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成为语文教学的一种新的趋势。本课以"问题体系"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以目标为导向,以问题解决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利用问题、情境、协作、网络等学*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读中议,读中写",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语感,发展学生思维。从而不断深刻领悟"鸟的天堂"丰富的内涵,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人文的启迪。

  【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文章在表达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表态与动态的描写;二是借景物描写表达感情与直接表达感情相结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场景。

  2、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体会静态和动态的描写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课题导入:就“天堂”二字展开,导出课题,学生质疑课题,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2、目标学*:以读为导,围绕疑问展开自主学*,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3、品味文本:让学生在朗读和交流中咀嚼语言文字,品位语言,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和思想感情。

  4、拓展训练: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为“鸟的天堂”做一个旅游广告的形式,让学生不但更深入理解文本,更超越文本回归生活。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由衷赞美,感受人与自然、动物的和谐之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中描写的大榕树的奇特景象及众鸟纷飞的幸福场景。

  2、体会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留念之情。

  【教学设想】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还要求教师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学中,一方面灵活地利用教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将纯净的目光投向美丽的大自然,投向美好的生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感知全文

  师:(配乐解说)在广东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

  四、五百年前,在广东新会的天马村,有一条小河,河中间有一块泥滩小岛。潮退外露,潮涨水淹。一天,一只仙鹤看中了这儿环境静而优雅,便衔来了一根榕树枝,说来奇怪。不久,榕树生长起来,枝繁叶茂,远看像一片浮动的绿洲。又一个美丽的清晨,这只仙鹤带来了数万只仙鹤,栖息在这棵榕树上。从此,每于清晨薄雾中,万千灵鸟鸣声呼唤,凌空翱翔,野趣盎然,形成南国一个奇观。生:(齐读)——鸟的天堂。

  师:同学们,在你们的心中,什么样的地方才能称作“鸟的天堂”啊?生1:有茂密的树林,清清的湖水。

  生2:没有人伤害,很安全,鸟生活得美好、快乐的地方。生3:景色优美,舒适、依山傍水,丰衣足食。

  师:是的,确实是个很美的地方,它静谧、优雅,和谐、安详,带着你的想象再读题。

  生:(美读)——鸟的天堂。

  二、课件出示:

  目标导航

  1.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众鸟纷飞的景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我知道

  1、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2、文中“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生反馈,随机板书)

  第一次大榕树

  第二次许多鸟

  师:一株榕树便天堂!这是怎样的一棵树啊。

  让我们随着巴金先生,伴着夕阳的余晖,走*这株神奇的树,请同学们边听边找:

  课文写出了榕树的什么特点?找出可以概括它特点的词,画出描写榕树特点的句子。师配乐朗读3自然段。

  师:一株怎样的树?有着什么特点?

  生:这是一株非常大的树生:这是一株非常“绿”的树生:生机勃勃

  (板书:大茂盛)哪些语句突出了榕树的“大”?师:为什么不可计数?

  生:“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师:见过“枝上又生根”的树吗?生:没有。

  师:(出示鸟的天堂照片)介绍:大家看到这许多的像胡须一样的东西,就是榕树的气根,气根的生命力很强,当它越长越长,垂到地面时,伸入泥土,就形成了枝,枝上再生根,根再形成枝,就这样横干直枝相连,盘根错节,所以——生:枝干的树木不可计数。师:还有哪里具体写出了“大”?

  生:“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上,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卧在水面上一样。”因为树很大,所以树枝垂到了水面。师:让我们再次走*这榕树师:继续交流,哪里写出了茂盛?

  生:“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用展示生命力,来表现茂盛。师:它是怎么展示的?

  生:“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叶子密集到“一簇的一簇的堆起来”

  生:从“不留一点缝隙”我感受到这树的茂盛,那么大的一棵树,居然不留一点缝隙。

  师:引读这段话。从哪里还能体会到这种生机勃勃?

  三、我交流,我收获

  课件出示生:“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生:感情朗读。“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小组交流

  “新的生命”是指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生自由地读、体会)交流生1:是躲在树叶中的鸟在动。

  师:哦,那是飞倦了小鸟们归巢了,躲在茂密的叶丛中,看不见躲在树上的小鸟,但是却感觉到了“生命的颤动”。所以作者感到——生读——“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生2:这是生命涌动之美,因为这树的生命力很顽强,好像每一刻都有新的叶子在生长出来。师:这是无法抗拒的生命力,从它的每一片绿叶上都涌动着新的生命。生读——“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生3:我觉得颤动还有一个意思,可能要刮风,一闪一闪的,让人感到颤动。

  师:把你感到这一闪一闪的感觉读出来。

  生读——“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生4:我觉得树叶太绿了,在阳光的映照下,闪耀着动人的光彩。师:那翠绿的颜色,绿得鲜亮,绿得发光,看久了,似乎感到绿叶上的点点光斑像是一些可爱的小精灵在舞蹈,所以——

  生读:“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师:把你们各自的感受融入这句话中,好好地读读这句话。

  展示读。一个接一个读下去。

  师:那是风吹,是鸟动,是阳光的照耀,是新发的嫩芽,是那绿叶本身就蕴育着无限的生机,所以——

  生:(齐读)“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师:这是树叶在颤动,是生命在颤动,分明也是作者的心在颤动,所以他情不自禁地赞叹——

  课件出示:(齐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啊!师:这是作者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最直接最真切的感受。师:这也是我们的心在赞叹——生:(齐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啊!

  师:巴金先生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这株大榕树的勃勃生机,用我们的朗读去再现这文字的生命!生:齐读第3自然段。

  三、迁移练笔,引向读“鸟”

  师:这美丽的南国的树为什么能如此的美丽,除了它自身旺盛的生命力以外,还有天马村的人们对它的爱护。几百年来,人们把这棵大榕树看作是一棵神树,把树上栖息的鸟看做神鸟,不许人们去触动它,如果谁打鸟,就会受到家法的惩治,多少年来天马河的人们就是以他们最纯朴的环保意识,保护着鸟,保护着树,所以,天马村的人们至今仍然拥有——生齐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课件出示

  师:正是由于有了这美丽善良的南国的人,才有了这神奇美丽的南国的树。假如你就是那第一只飞来的仙鹤,你发现了这株美丽的南国的树,你将怎样召唤你的亲人、朋友来此安居乐业?请你写下最能打动他的话可以用文中的话,也可以用自己的话。

  生1:在南国有一株美丽的大榕树,它遮盖住整个小岛,独木成林,那树叶绿得发光,绿得发亮,一簇堆在另一簇上,不留一点缝隙,哪儿冬暖夏凉,是我们生活的天堂啊!

  生2:我发现了一个天堂,那儿依山傍水,丰衣足食。一株树就是一片林子,周围很静,人们善良……

  师:就在你的召唤中,一只鸟飞来了,两只鸟飞来了,千百只,千万只鸟飞来了。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成了真正的——生读:鸟的天堂。

  师:今天我们没有看到一只鸟,第二天清晨,当阳光照耀在水面,树梢,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的时候,我们再一次来到了这里。

  文学巨匠巴金又是怎样通过文字来展示这种百鸟出巢的生命之美的,再一次去感受这天下奇观(齐读)——鸟的天堂。

  导语,让我们走进课文,欣赏热闹的场面。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尽情地感受这部分所描绘的美。

  课件出示,思考:这里的鸟的特点

  学生汇报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两个“到处”说明鸟很多。)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应接不暇的意思就是说人或事情很多,接待,应付不起来。在课文里是说鸟太多了,眼睛看不过来了。)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有的……有的……有的,说明鸟的姿态很多,种类也很多。)

  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体会到鸟儿很欢快,快乐地叫着。)树上还有什么姿态的鸟呢?(学生发散想象。)师:看到这么一棵奇特的榕树,领略到树上鸟儿欢腾的场面,作者又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

  课件出示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小结:榕树的枝繁叶茂为鸟类提供了生存空间、食物、水分,当地的居民爱鸟、护鸟,同时鸟的粪便成为榕树生长的有机养料。使这棵榕树长得愈加的繁茂。大榕树被大自然赋予了旺盛的生命力,成为鸟的天堂,作为人类也要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

  四、作业菜单:(第一题必做,二、三、四选作)

  1.摘抄:把本课中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或精彩片段摘抄下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请你以导游或小鸟儿的身份,向游人介绍这里的景象。介绍的形式可以自由选择。如写导游词、写诗,顺溜……。

  3.如果你生活在鸟的天堂,为使鸟的天堂更美丽,你会怎样做?试将你的做法写下来。

  教学反思

  《鸟的天堂》是一篇传统课文,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作品,文章有动有静,动静结合;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有声有色,声色兼美。以前也教过这篇课文,主要通过学生的读、老师的讲解以及引导学生想象美景。对于文字这么优美的文章,学生往往是学文,而不进入文章所描写的意境。这次教学这篇课文时,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感觉轻松多了。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从中心句入手,引导质疑问题,接着细读课文,体会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情景,认识大榕树奇特、美丽、大而茂盛的特点。教学中,利用现代多媒体缩短学生的认识和客观事物之间的距离,在学生心中唤起强烈的真实感。由于学生没有亲临过鸟的天堂,对大榕树的大和美缺乏感性认识,了解不多,难以激发学生的情感。那么,依据多媒体能够通过声,光,色,形,把远的事物拉*,把抽象的事物变实。对于这一点,我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大榕树的实景,从而拉*学生与鸟的天堂的空间距离。在教学第三大段鸟多、鸟欢时,我又充分发挥多媒体在语文教学的作用。开始我播放了群鸟在榕树上活动的录象,让学生用心去倾听,用心去感受。这群鸟雀跃,嬉戏玩闹的场面就促使学生情不自禁的产生想亲眼看到画面的情感。情感的投入,使课堂教学效率大增,也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它能再现语言文字所表现的纷繁世界,使语言内容变抽象为具体、生动,使文字教学信息传递由静态变为动态,激发学生学*兴趣和参与教学活动的欲望。

  《鸟的天堂》教案 12

  气生根是生箕空气中的一种变态根,如榕树的枝干上长出许多不定根,可以一直垂入到土壤。此种气生根没有根毛的根冠,不能吸收养分,但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也有呼吸的功能。由于气生根扎入土内,起了支持作用,使榕树冠得以发展,故有“独木成林”之感。热带森林中的许多植物也有发达的气生根,气生根因作用不同,又可分为呼吸根、支柱根、攀根和吸器根。

  五百年前,这里原有一个泥墩,一棵榕树,经长期繁衍,成为覆盖有二公顷的小岛。岛上的榕林栖息着数十多种小鸟,尤以白鹤和灰鹤最多。白鹤朝出晚归,灰鹤暮出晨归,一早一晚,相互交替,翩翩飞舞,嘎嘎而鸣,蔚为壮观。20世纪30年代,著名作家巴金游后写了《鸟的天堂》,1982年他亲笔题了“鸟的天堂”四字,更为这风景区增色不少。树长起来后便有气息,气根向下长入土后成树枝,枝大成树又有气根下垂入土,如此不断循环,加上小泥堆不断因河水冲积成为小岛,树越来越大,成为有十五亩阔的.榕岛了。如果您划艇靠*榕墩,环境一周,就会见到榕林里面树枝交错、鸟巢一个个散布其中、鸟群飞上飞下的奇景了,真有“人间毕竟有天堂”之感。

  江门新会的“小鸟天堂”,名气很大。记得孩童时代,便知道这里因我国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鸟的天堂》一文而名声大震,使此后的“小鸟天堂”成为远*闻名的旅游景点。只要一提起它,脑海里便会构筑起一幅美好的画图,想像着新会那一棵很出名的榕树,树上每天有数不清的小鸟。

  而人们最*前往“小鸟天堂”观鸟,却颇感失望,绕小岛两圈,没有见到小鸟群飞的盛景。据当地人介绍,由于小鸟生存的生态大环境发生了改变:即小鸟周边被开发,原有的农田、水塘被破坏,环绕小岛的天马河的水质遭到污染,小鸟不断地飞到其他地方觅食,不再回来,护鸟措施也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鸟的天堂》教案 13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鸟的天堂》:

  “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的材料,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情感与态度 方法与*惯

  1.利用网络展开多层面的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鸟的天堂”的相关资料。

  2.能较好地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尝试写简短的“解说词”。

  3.在自主探究的网络读写活动中培养兴趣,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感受祖国河山之美。

  4.通过小组分工协作和信息成果集体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5.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了解利用网络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6.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媒体获取资料解决与学*、生活相关问题的主动性和*惯,拓展语文学*的渠道。

  教学重点

  利用网络自主探究,培养初步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

  对网上各种信息源的比较筛选,及学生易受无关因素的干扰而导致的效率问题。

  教学准备

  1.学*课文《鸟的天堂》,激发学生对“鸟的天堂”的兴趣,使其能自主提出问题,产生较强烈的阅读需要。

  2.网络资源的配置:网络课件、网络教室、作为网络课件运行主要*台的局域网主机服务器、可供访问Internet的互联网接入设备。

  3.网络课件的制作:网页文件格式、上传至局域网服务器或Internet网站、包含BBS论坛(供学*共同体间交流或师生间指导答疑)、作必要的信息代理(本地资源索引和初步的Internet泛在资源代理)。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评注

  激情

  设疑

  1.学生回忆课文内容,描述“鸟的天堂”那美丽而生机勃勃的大榕树和众鸟活动的奇妙景象。

  2.组织全班交流,拟订主要问题

  (1)解说词的一般格式是怎样的

  (2)鸟的天堂的具体地址在哪儿

  (4)鸟的天堂的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5)鸟的天堂最初是怎样形成的

  (6)鸟的天堂里有哪些种类的鸟

  (7)人们是怎样保护鸟儿的……

  1.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随巴金爷爷浏览了“鸟的天堂”,那“鸟的天堂”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2.提出活动内容

  “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本次的语文综合性学*活动,要求我们根据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的材料,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

  3.设疑

  面对这个任务,大家有哪些困难呢?对鸟的天堂同学们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大家主要想通过网络搜集哪些方面信息呢?

  (1).因以前曾作过一些网络阅读的简单尝试,学生们对利用网络搜集资料的便捷特点已有初步体验。在学文后提出教材安排的综合性学*活动要求时,学生们纷纷建议通过互联网查找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

  (2).学*者具备良好的问题意识,是自主探究学*的前提。帮助学生归纳出主要问题,使学生能顺利展开网络学*,也有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组织

  指导

  1. 学生按共同的阅读兴趣自愿组合,以二至四人为一小组,组成学*共同体。

  2.小组讨论,确定小组活动具体目标。

  3.小组组内分工、组织协作

  (1).明确活动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活动目标搜集资料,将感兴趣的材料进行初步地整理加工。结合课文和搜集的资料,写一篇介绍“鸟的天堂”的解说词。

  (2).指导使用网络课件

  熟悉课件界面,提示本地资源的索引位置和搜索引擎的使用,指导利用BBS论坛共享信息资源及组际、师生间交流 。

  (3).明确网络阅读的具体目标,是排除无关干扰、提高网络阅读效率的关键。

  (4).网络中的信息是海量的,不管是信息的搜集、整理,还是信息的评判、加工,都要求有良好组织结构的协作。本课中,主要是从以下两方面来组织的:(一)组建合作学*小组,引导组内分工协作。(二)组织组际合作,利用BBS讨论区和作品展示区,在小组间创设一个研讨交流的和谐环境。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充分利用网络的共享,这也是提高网络阅读效率的重要因素。

  自主

  探究

  1.各小组根据本组目标,展开自主探究性网络阅读

  根据本地资源索引,阅读校园网资源库中的资料

  利用网络课件中提供的搜索引擎,访问国际互联网,查找所需资料

  进入BBS论坛,将搜集的资料粘贴于BBS与他人共享,或阅读他人提供的资料

  在BBS中进行组际交流或师生交流,质疑、交流想法、组织协作

  2.各小组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加工,在充分分析评判的基础上筛选出有效信息。

  3.各小组根据资料尝试撰写解说词。

  (1).利用局域网监控系统及时了解各小组学*情况,适时调控。

  (2).进入BBS,释疑,并为学*有困难的小组提供指导和帮助。

  (3).在BBS中组织和指导各学*共同体内部及组际间的分工协作。对团队协作能力强的小组进行表扬,激励各小组展开卓有成效的合作

  1.处于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学生的探究欲特别强烈,主体潜能得到较充分地发挥。

  2.面对丰富的网络资源和网络阅读的交互性,各学*个体可自主选择不同的探究途径,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这也是网络阅读过程中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兴趣的动力之一。

  3.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充分利用网络 的共享,这也是提高网络阅读效率的重要因素。

  4.从网络阅读的流程看,网络阅读能力可分为迅速检索信息、准确筛选信息、批判性评价信息、有效加工及创造性运用信息等诸能力要素,其中准确筛选及批判性评价信息的能力是小学生们所最缺乏的,教师应着重指导。

  总结

  评价

  1.完成解说词的写作,将其修改后发表于作业展示区。

  2.阅读和评价作业展示区中的作品。各小组对本次活动进行自我总结评价,并进行小组间的经验交流。

  3.在老师的组织帮助下整理好本次活动材料,制作网页并上传。

  1.对作业展示区的作品发表评论,对表现突出的小组给予表扬鼓励。

  2.对本次活动总结评价,组织学生将本次活动成果及有关材料、记录制作成网页上传至学校网站,进行网络展示。

  3.帮助学生归纳利用网络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鼓励学生多尝试利用网络等现代媒体获取信息,进行自主探究性学*。

  1.给学生们的学*成果提供展示的机会,使其得到自主探究活动的价值体验,是激发其探究性学*的兴趣、培养其利用网络媒体获取资料解决与学*、生活相关问题的主动性和*惯的重要环节。

  2.让学生们对网络阅读中积累的经验相互交流,对存在问题的自我反思,能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网络阅读的的基本方法,有利于网络阅读能力的培养。

  ※(该教学设计获江苏省“基于网络环境的教与学说课评比活动”三等奖、扬州市二等奖)

  教学设计说明

  为了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教育部对21世纪第一个十年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作了全面的规划。规划的核心之一就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以及信息技术教育与各科课程的整合”,而“网络的普及和应用,使学生学会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则是规划的另一个重要层面。网络已悄然走*我们的课堂。在我们对基于网络环境的教与学作出一些尝试的时候,我们也一直不断地在思考:网络究竟能给目前的教学带来什么?在教学中该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而尽可能地避其弊?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建构更有效的教与学的模型?网络教学环境中的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分别该怎样定位……在进行《鸟的天堂》这一课的综合性学*活动的教学设计构思和实践中,我们也同样反复地作着这样的思考。

  一、关于教学目标的分析

  1、本课的教学内容

  在今年新版的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鸟的天堂》一课中,安排了这样的语文综合性学*活动要求:

  “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的材料,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

  在布置本次活动时,学生们对模仿导游写解说词很感兴趣,也急于想搞清一些问题,例如:鸟的天堂在什么地方?具体有多大?有多少年历史了?上面都有些什么鸟?解说词该怎么写,有什么格式?可对于活动中要求的“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的材料”,学生们感到很困难:翻遍学校的图书室也不一定能找全这些资料,其实就是教师也不一定能全了解这些信息。因为有不少学生以前曾尝试过利用因特网查找资料,当时就有学生建议:能否组织我们上网收集资料?于是,我们就设计了这样一节网络环境下的综合性学*课。

  2、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

  “语文综合性学*”是刚颁布的九年制语文课程标准中新提出的要求。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的要求,并且把它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并列,其目的是加强语文与生活实践的联系,培养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们把本课定位为一节“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自主探究型语文综合性学*活动的辅导课”。

  如果作为一次简单的学生上网查找资料的学*活动,其目标应是很简单的:尽可能地多了解一些有关“鸟的天堂”的信息,拓展知识面,并尝试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但是,作为一节有组织的网络环境下的拓展阅读与应用文写作辅导课,其教学目标的定位则必须是多层面考虑的:在拓展知识的同时如何提高学生利用网络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能力和方法?在网络阅读的过程中怎样激发学生去主动探究的兴趣?如何组织学*共同体及他们之间的合作,让学生明白在网络环境下合作精神更具有重要的意义?怎样合理调控学生网络学*中的行为以更利于他们养成良好而积极的网络学**惯?归结下来,就是如何落实“信息教育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和”使学生学会充分利用网上资源”这样的最终目标。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确定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定位本课的教学目标:

  A、知识与能力

  1.利用网络展开多层面的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鸟的天堂”的相关资料。

  2.能较好地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尝试写简短的“解说词”。

  B、情感与态度

  1.在自主探究的网络读写活动中培养兴趣,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感受祖国河山之美。

  2.通过小组分工协作和信息成果集体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C、方法与*惯

  1.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了解利用网络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媒体获取资料解决与学*、生活相关问题的主动性和*惯,拓展语文学*的渠道。

  3、本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按照上面教学目标的要求,我们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位为:

  如何利用网络自主探究,培养初步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定位为:

  对网上各种信息源的比较筛选,及学生易受无关因素的干扰而导致的效率问题。

  《鸟的天堂》教案 14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能正确理解“做巢、树梢、应接不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加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题、创设情境。

  1、(播放群鸟齐鸣的声音)听一听,你想到了什么?

  2、说一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多么令人向往的鸟的乐园啊!如果大家读了巴金先生的《鸟的天堂》(板书)一定会有更多的体会的!

  2、自读课文,要求:

  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

  ②标出自然段序号。

  ③想一想,课文描写了什么景象?

  3、检查。

  ①标出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读一读。

  ②组成小组、轮读课文,互相检查读音。

  ③课文写了什么景象?(相机板书:榕树鸟)

  三、再读课文,细细体会,把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1、“榕树”、“鸟”这两部分,喜欢哪部分就认真读读直接描写它的段落。

  2、你特别喜欢的语句用“——”画出,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它?

  3、自读相关段落、语句,圈圈画画。

  四、按照学生意见,选择学*内容,随机学下任一方面:

  重点学*第七、八自然段,体会榕树静态美。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找出作者描写榕树的句子勾画体会,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交流自学情况,发表自己的见解。

  ①在学生谈体会的过程中,利用简笔画板书让学生了解“绿叶的多”、“枝上生根”等特点。

  ②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地方,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和*时的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重点体会:“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教师对学生各自的见解均给予肯定。

  ③通过教师参与的反复朗读,表达自己对课文重点部分的理解、感受。

  ④通过自己对这段描写的体会和感悟,由衷地赞叹“这美丽的南园的.树。”

  重点学*第12、13自然段,体会“群鸟纷飞”的动态美。

  1、播放“群鸟纷飞”的课件,让学生形象感受这部分动态美的描写。

  2、教师引导:让我们走进课文,欣赏热闹的场面,尽情地感受这部分语言文字描绘的美。

  (学生可站、可坐、可请老师、可找小伙伴)

  3、利用学生美术课上画的小鸟,并把它们“放飞”到大榕树上(配上欢快的音乐)

  4、引导学生想象小鸟在榕树上生活的情景,交流感受:你想到了什么?

  5、再读课文,共同感悟:这“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五、拓展思维,深化主题。

  1、播放“小画眉”。

  2、提示:假如你是小画眉,你想用怎样的方式来表达心中的感受?(可写一段文字,读一读;可写一首小歌,唱一唱;可用五彩的笔,画一画……)让学生自主选择其中一种,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学*的感受。

  3、交流感受,教师相机评价,指导。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什么?板书:树鸟

  师:那么,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到鸟的天堂去参观参观,看看生机勃勃的大榕树,认识认识伶俐可爱的小鸟。好!现在让我们划着小船,一起走进鸟的天堂。

  二、学*第2大段

  师:呀!前边的河面渐渐地变窄了,我们看到什么?

  生:榕树

  1、浏览课文第二段,看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大榕树?

  远-----*。远看(56)*看(79)分别在哪节?

  2、远看大榕树是怎么样?朋友们都争起来了,你听!

  注意:教师将先由学生录好的磁带播放一次!

  学生甲:哇,好多的榕树哦!

  学生乙:什么好多榕树呀,这是一棵!

  学生丙:不对不对,明明就是两棵嘛!

  3、到底是几棵呢?我们来看看榕树的真面目(出示图片)

  生:是一棵大树

  4、对呀,这棵榕树真是非同一般呀,这个朋友说是一棵,而那个朋友说是两棵,其实它的真面目:是_______一棵大树_______(生齐答)板书:大

  5、是,下面自由读7、8自然段,作者*看大榕树写了那些方面?各有什么特点?

  生:丫枝叶

  追问:枝有什么特点?(找出句子,读句子,有数不清的丫枝……)

  老师用一个字来概括枝的特点板书:奇

  6、*看大榕树从枝写到叶,看看树叶有什么特点?____出示第8自然段幻灯(读句子)

  这段课文哪些是作者的见闻,哪些是作者的联想?请你用“------”将联想的句子划出来。

  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呢?(有了这些联想,把静物写活了,写出了它的生机勃勃)

  谁能像老师一样用一个字概括这段话?(茂)

  7、生读:那你也可以用富有感情的语气读读这两句,你喜欢哪句就读哪句。

  师:如果你站在这样的大树下你想怎么说?

  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这句话包含作者怎么样的感情?(赞叹惊喜)板书:赞美

  8、有感情朗读第8自然段。

  9、船在树下泊了片刻(…………)生接读。

  10、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主要写了大通书静静的美,为什么没看到一只鸟?(栖息)

  11、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怎么样的场面呢?这次是在早晨,阳光明媚,我们又到了鸟的天堂。

  三、学*第三大段。

  1、听课文12自然段录音,找出课文中的一对反义词。(清静——热闹)

  2、为什么热闹呢?你从哪些句子看到热闹?幻灯出示:到处都是……

  A齐读——B分析:那些词说明鸟多?——C女同学和男同学分读)板书:叫飞扑

  3、在13自然段中哪个词也能写出鸟多?指名朗读(应接不暇)

  4、“应接不暇”是什么意思: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不过来。课文指鸟太多,作者眼睛都来不及看。

  请你找出课文的句子读一读(生读)用自己的话说说这词的意思(生说)

  作者写了众鸟纷飞的热闹场面后,又特写了一只?(画眉鸟)

  5、这也是一种写作方法:先总写后分写,从面到点,抓住事物的特点,就写得更具体了,也更加表现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板书:喜爱)

  6、齐读这一句。

  7、练*(联想):结合图片幻灯出示

  这儿的鸟真多,它们生活得很快活,有的的还有的。

  四、课堂小结

  今天,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去了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生机勃勃的大榕树,展示了它的静态美(板书:静)。第儿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时候,展示了小鸟的动态美。(板书:动)所以作者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齐答)

  大自然中,像这样的奇观还有很多,只要同学们认真观察,我们就会发现很多新的知识,现在让同学们自己去寻找大自然的奥秘,并仿照《鸟的天堂》用一段话把这处景物描述下来。

  《鸟的天堂》教案 15

  设计说明

  布鲁纳说:“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美的结构把它们连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被遗忘的知识。”因此,本方案着眼于整体,联系上下文,采用变序教学法,从结尾段中的中心句入手,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精心地设计“引疑—质疑—析疑—解疑”的教学思路,努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提高语文素养。带着问题去读,去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惯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整理《鸟的天堂》的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巴金的资料和与“鸟的天堂”有关的文字资料及图片。

  课时安排:2课时。

  五年级语文《鸟的天堂》一等奖教案,不愧是名师,学生都不想下课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题引趣

  1.(播放多媒体课件“百鸟朝凤”音乐。)提问: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谁来谈一谈?

  2.导入:同学们很有想象力,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和鸟有关的文章。(板书:鸟的天堂)

  设计意图:以乐曲引入新课,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参与到学*中来,从而让学生把听到的与想到的结合起来,加深印象,自然引出课文题目,为下个环节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在不明白的地方打上问号。

  2.检查反馈。

  (1)学*字词。出示会认字:桨、桩、暇。

  ①指名认读,读准三拼音节“桨”,翘舌音“桩”。

  ②理解词语:船桨、应接不暇。

  “船桨”可结合图片或实物来理解;“应接不暇”可结合生活实际来理解。

  (2)谈谈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3)个别读课文,通过读文检查预*情况,师生交流有关资料。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解决文中生字、新词,为下面深入学*课文打下基础。

  三、再读课文,理清结构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1)“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作者去了几次?看到的景象有何不同?(2)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

  ①自己读一读,画一画,想一想。

  ②同桌讨论,重点讨论“为什么”。

  2.检查反馈:

  (1)“榕树”和“鸟”这两部分,喜欢哪部分就读哪部分,把特别喜欢的语句画下来,在旁边写上批注。

  (2)读文理清层次:

  第一部分(第1~9自然段):写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大榕树的情景。

  第二部分(第10~14自然段):写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群鸟欢腾的景象。

  (板书:第一次大榕树;第二次群鸟)

  设计意图:再读课文,让学生深入思考,进一步熟知文章内容,在此基础上,理清文章结构,为下节课的学*做好铺垫。

  四、通读课文,感受情趣

  1.轻声读课文,朗读时要注意读出榕树的静态美和百鸟齐飞的动态美。

  2.谈一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体验,为下面疑难问题的解决埋下伏笔。

  五、教师示范,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本课会写字。

  2.教师选择难写字范写。

  暇:右部右边上面不是“口”。

  抛:“”要托住“力”。

  3.学生随教师书空。

  4.互相评价,找出写字的优缺点。

  5.学生练写其他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写好汉字,是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写字教学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小学教学的始终。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培养学生在写字时的注意力、观察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惯等,这些都非常重要。

  五年级语文《鸟的天堂》一等奖教案,不愧是名师,学生都不想下课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设疑启思

  1.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最深的感受是什么。请同学们快速读文,用书上的一句话说一说。(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2.导入:为什么第一个“鸟的天堂”要加引号,而第二个“鸟的天堂”却不加引号呢?为什么说“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让我们再次阅读,展开想象的翅膀,一起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从中心句入手,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突出重点,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质疑解疑成为理解内化的学*过程。

  二、精读理解,体会情感

  1.自由朗读课文,仔细品读描写大榕树的语句,边读边想象画面。

  全班交流:

  (1)作者在课文中是怎样描写榕树的呢?你读懂了写榕树的哪些词语或句子?(相机板书:干、枝、根、叶、不可计数)“不可计数”是什么意思?(生介绍大榕树的有关资料)(师随机板书:枝上生根)

  (2)(出示多媒体课件:榕树*景。指名上台指出图中榕树枝、根、叶的位置。)写榕树的“大”,除了这两处还有什么地方呢?(榕树正值茂盛的时期,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看着这株榕树,作者不禁发出了怎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作者赞美了这美丽的南国的树,美丽的大自然,我们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感情读这句话?(师随机板书:直垂地上充满生机)

  ①重点读课文第8自然段,思考:最能突出榕树茂盛的句子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描写绿叶的?

  ②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榕树的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技巧。抓住“似乎”“新的生命在颤动”进行启发想象,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③围绕描写榕树枝干多、叶子密的相关语句,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3)作者通过描写榕树的枝、干、根、叶,写出了榕树大和茂盛的特点,写出了榕树那静静的样子,作者主要用了什么描写方法?(静态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心中涌动的对榕树的热爱、引导学生了解

  赞美之情,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什么是静态描写。

  来读读这部分内容吧!

  2.看着这株美丽奇特的大榕树,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作者听了有什么感受?(“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我不禁这样想。)可是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时他又有什么感受?(我感到一点儿留恋。)作者的感受怎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为什么两次看到的景象如此不同?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到相关的语句画一画,并在旁边写上批注。(教师巡视并指导。)

  全班交流:

  (1)为什么说“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这个问题现在大家明白了吗?谁来谈一谈。(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在傍晚,那时鸟儿都休息了。而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在早晨,鸟儿都出来活动了。)作者又是怎样写鸟的,课文哪几处具体写了鸟?看看你最喜欢写鸟的哪句话。(师相机板书:“叫”“飞”“扑”)从这几个写鸟的动词来看,你们觉得鸟儿怎么样?

  (2)和榕树比较,作者对鸟儿采取了什么描写方法?(动态描写)作者抓住鸟

  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动态描写。

  儿活泼好动的特点,主要从声音、位置的变化和动作等方面进行动态描写。

  ①“应接不暇”是什么意思?练*用这个词语说话,体会群鸟纷飞的景象。请同学们欣赏这部分内容的课件。(播放多媒体课件:群鸟在大榕树上纷飞欢闹。)

  ②看了这段视频,你们有什么感受?(这个地方真是鸟儿幸福生活的乐园。)这就是第二个“鸟的天堂”的含义。那为什么作者在第一个“鸟的天堂”上加引号?(第一个“鸟的天堂”特指那株被人们称作“鸟的天堂”的茂盛的大榕树。)

  (3)看来同学们和作者一样深深地爱上了这里,让我们带着肯定和赞美的感情读读最后这句话。把这句话放在课文结尾有什么作用?同学们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你体会到作者在课文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作者是怎样表达的?

  3.小结:这一静一动,互相映衬,突出了“鸟的天堂”的美好,充分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妙,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问题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渗透“边读边想象”的学*方法;借助现代化的电教手段,真实地再现了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激发了学*兴趣。

  三、熟读课文,体会写法

  1.自由读课文第一、二部分有关内容,比较两个部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二部分有关语句,尝试用静态描写、动态描写的方法描写一处景物。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欣赏作者遣词造句的艺术技巧,学*作者的写作方法,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进行小练笔,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快速默读课文。

  (1)思考:“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句话的意思。

  (2)讨论:这茂盛的大榕树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

  2.反馈交流:

  (1)第一个“鸟的天堂”指的是这棵大榕树,是特指,所以加引号;第二个“鸟的天堂”指的是真真正正的鸟的天堂,所以不加引号。

  (2)榕树为鸟类提供了生存空间,当地的居民爱鸟、护鸟。同时鸟的粪便成为榕树生长的肥料,使这棵榕树长得愈加繁茂。鸟儿在这里栖息繁衍,过着幸福的生活,所以说这里是鸟的天堂。

  3.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

  4.观看《鸟的天堂》完整的多媒体课件,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查找的资料,请你以导游或小鸟的身份,向游人介绍这里的风景。

  5.推荐阅读:出示课后阅读链接的内容。

  (1)再次了解作者巴金,阅读《筑渝道上》的片段。

  (2)感受巴金对大地、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3)齐读课后的阅读链接的内容,读出情感。

  (4)布置阅读任务,搜集《筑渝道上》这篇文章,认真阅读,有能力的加上读书批注。

  设计意图:播放课件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再回到文章中去感悟语言,并结合自己搜集的一些资料编写导游词,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综合整理和写作能力。提出背诵的要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积累能力。

  《鸟的天堂》教案 16

  一、背景知识

  1.这是现代著名作家巴金的散文。课文描述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的情景,抒发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之情。课文可分为四段。第一段(第1—4自然段)写作者和朋友们晚饭后划船去游玩。第二段(第5—9自然段)写作者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第三段(第10—13自然段)写作者和朋友们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情景。第四段(第14自然段)写作者不由得发出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的感慨。

  2.这篇课文作者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特别是通过联想写出了大榕树的勃勃生机,应当继续训练学生分辨事物和联想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能分辨课文中的事物和联想,初步认识这些联想的`作用。

  2.学会榕、桩、恋3个生字,理解陆续、颤动等16个词语。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热爱南国风光的感情。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分辨课文中的事物和联想,初步认识这些联想的作用。

  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中前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要加引号。

  教案实例

  一、教学准备:

  录音,幻灯片。

  二、教学时间:

  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过程

  1.揭题,导入。

  (1)出示课题。

  (2)理解课题。

  ①天堂原来指的是什么?(原来指人死后灵魂住的极乐世界,这当然是一种迷信的说法。现在一般用来比喻美好幸福的生活环境。)

  ③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2.初读课文

  (1)听录音,思考:①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②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2)讨论、交流上面的思考题答案。

  (3)默读课文,通过或联系上下文学生字新词

  3.检查自学情况。

  (1)读词语:榕树、木桩、留恋。

  (2)理解词语,先解释带点的字。

  缝隙:裂缝。

  应接不暇:空闲,没有事的时候。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

  4.默读课文。

  给课文分段,并说说分段的依据。(按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见所闻来分,分成两部分,也可以把出发和离开单独列出,全文分成四段。)

  5.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1、6题。

  (2)朗读课文。

  《鸟的天堂》教案 17

  一、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鸟、树的词语。

  2、读三遍课文,给生字注音。

  3、抄写本课4个字的词或词组12个和3句优美句。

  二、教学目标:

  1、学*生字“梢暇恋”新词“留恋不禁展示颤动南国应接不暇”。

  2、训练学生按作者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3、引导学生体会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静态,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动态,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作文能力。

  三、教学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学*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四、课时安排:

  三课时

  五、学生活动设计:

  1、回答文中设计的问题,勾划重点词句。

  2、同位讨论、小组交流、理解重点句。

  3、观察图,发挥想象,进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

  4、质疑问难。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检查预*情况,质疑问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3、理清层次,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二)整体感知。

  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什么景色?

  (三)过程。

  1、检查预*、质疑问难。

  (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

  ①读准字音:

  “颤”chàn“应接不暇”中“应”读yìng“一簇”中“簇”读cù“隙”读xì

  ②理解词语:

  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

  不禁:不由自主地。

  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

  南国:指我国的南部。

  颤动:本课指微风吹动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应接不暇:本课指由于鸟儿太多,作者的眼睛看不过来。

  (2)用“______”划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美的词句

  来读一读、细体会。

  (3)自由读课文,质疑问难。

  2、揭题,学生自悟:

  (1)板书课题。

  “天堂”指什么?在文中怎样理解?

  文中“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2)默读全文思考:

  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每次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黄昏鸟

  都栖息了。因此作者着重描写了“天堂”本身──大榕树的奇特景象;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正是鸟儿最活跃的时刻,所以着重写了“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热闹活动的情景。)

  3、小组讨论:我们把作者两次游览“鸟的天堂”各为一段,那全文可分成几段?各段的大意是什么?

  第一段(1~4自然段):傍晚,我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

  第二段(5~9自然段):写我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大榕树。

  第三段(10~13自然):写第二天早晨,“我”和朋友们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的活动情景。

  第四段(14自然段):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留恋。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初步了解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目标完成过程。

  1、学*第一段。

  读一读、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

  (1)(作者吃过晚饭,黄昏时,在河边与朋友乘船出游。从“吃过晚饭”、“我们陆续跳上一只船”、“向河中心移去”可以体会到,当时环境十分幽静。

  从“没有波浪”、“*静地移动”、“听见了水声”体会到的。)

  (2)练*朗读,体会作者游玩时愉悦的心情。

  2、学*第二段:

  (1)出示文中插图。

  看图用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概括说说这是一棵怎样的大树。

  (独木成林,枝繁叶茂,充满生机与活力,郁郁葱葱??)

  (2)默读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榕树的?主要写了榕树的什么特点?用______线划出来。

  (3)小组讨论、互相交流:(这一段描写了榕树“大”“美”的特点。描写“大”的语句:

  ①“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

  ②“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

  ③“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

  ④“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见”

  ⑤“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描写“美”的语句:

  ①“一簇簇树叶??真绿得可爱”。

  ②“有许多根垂到地上??

  《鸟的天堂》教案 18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部分的有关句段,背诵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美丽奇特。

  2.学*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造句。

  3.认识“鸟的天堂”,初步体会景物动态和静态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学*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造句。

  教学难点

  认识“鸟的天堂”,初步体会景物动态和静态描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作者简介。

  1.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自由读课文。

  要求:

  读正确;

  读通顺。

  思考:谈谈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检查反馈。

  课堂交流: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个别读课文,随机学*生字和部分新词。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1.速读课文。

  思考:课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怎样分?为什么?

  自己读读、划划、想想。

  小组讨论,重点讨论“为什么?”

  2.检查反馈。

  四、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轻声读课文第5、7、8自然段,想象所描写的情景。

  2.质疑:在这些句段中,有那些你不太理解的问题?

  3.在这些句段中,选择你最喜欢的有感情朗读。

  (1)尝试有感情朗读。

  (2)朗读指导。

  (3)有感情朗读有关句段。

  4.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背诵7、8自然段。(机动)

  教学反思

  小学生形象思维潜力较弱,理解事物比较直观,要领悟文字所表达的内涵,应充分调动他们的形象思维,透过形象思维的引路,把语言文字描绘的情景“转换”成生动的“图像”材料,让学生在身临其境般的体验中陶冶情感,加深感悟。

  透过让学生反复诵读,获得课文资料,初步认识后,借助电教手段播放了“鸟的天堂”录像,把学生带进一种特定的评议环境中,学生神情专注而投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二部分的有关句段,感受“鸟的天堂”里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学*课文第二部分,理解“应接不暇”、“留恋”等词语的意思,会用“应接不暇”造句。

  3.精读课文,体会课文描写景物动态和静态的方法,了解作者观察描写的精细、巧妙。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第一部分的第5、7、8自然段。

  比较:这三段话之间有什么不同点?

  (引导学生在感性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分析,领悟作者观察、描写之巧妙。)

  尝试将这三段话按树根、树枝、树叶的顺序改写成一段话。

  自由读课文第12、13自然段。

  思考:用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并想想你的感受来自于课文的什么地方?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拨:

  ①理解“我们继续拍掌……有的在扑翅膀”一句。

  想象句子所描写的情景。

  有感情朗读句子。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应接不暇”。

  熟读课文,体会写法

  自由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课文。

  比较:两个部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句段。

  三、延伸课文,鼓励探索

  1.置疑。

  2.介绍“鸟的天堂”的地理位置、历史与现状,鼓励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美。

  四、作业

  1.背诵课文12、13自然段。

  2.尝试用静态、动态描写的方法描写一处景物。(选做题)

  五、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

  第一次——大榕树远:茂盛干、枝

  *:根、叶

  第二次——鸟多

  欢、叫、飞、扑

  教学反思

  文章的组词成句构段的方法研究是提高学生对语言感受潜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我抓住有关的句子进行比较、揣磨、欣赏,不断地提高其对语言感知的敏锐程度。如:教学第8自然段中“这棵榕树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方,不留一点缝隙,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对于“颤动”、“展示”这两个关键字,引导学生用其他词来替换。如用“显示”、“出现”或“抖动”、“晃动”等,用哪组词更好?在讨论、比较中,让学生体会到“展示”是清楚地摆出来,明显地表现出来,突出榕树的旺盛的生命力;“颤动”是短促而频繁地振动,课文把微风吹动,阳光照耀下树叶一闪一闪的样貌,不但美丽而且动静结合,显示了大榕树那旺盛的不可抗拒的生命力,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受。

  《鸟的天堂》教案 19

  【教学目标】

  1、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的写法。

  2、领悟作者借景物描写表达情感与直接表达情感相结合的方法。

  【设计特色】

  以读代讲,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借助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设计】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回顾文章的内容,说出大榕树及鸟的特点。

  二、领悟静态描写的方法

  1、感情朗读,领悟方法:

  ⑴ 读描写榕树的部分,思考:

  作者是怎样写出大榕树的特点的,哪些句子写得好?

  ⑵ 交流体会,要求:

  学生可以从总体上谈文章是怎样写出大榕树的大和茂盛,也可以从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谈自己的体会。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并用感情朗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悟。

  读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的字、词,边读边想像画面,读出味道,读出理解。其他学生点评同学的朗读,说说在具体的语句中怎样才能抓住关键字词读出榕树的硕大无朋。如那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抓住翠绿明亮新的生命在颤动读出大榕树的旺盛的生命力。

  2、学*方法,实际运用:

  学*作者描写大榕树的方法,口头描绘一下自己喜欢的一种花草或树木。

  三、领悟动态描写的方法

  1、感情朗读领悟方法:

  读课文中写群鸟纷飞的部分,划出自己喜欢的字词句或标点,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师生交流:

  学生读出自己喜欢的地方,说说喜欢的原因,并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读出那样的味道。如读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这个句子时,抓住叫飞扑字,读出小鸟的自由快乐,读出鸟的天堂里的热闹场面。读后师生评价,根据评价意见,再次感情朗读。

  2、学*写法,实际运用:

  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句话,用上适当的动词,说一个句子,描绘一下课间时的情景。

  四、领悟直接抒情和寄情于景的写法

  结合第三单元读写例话中要求的'方法:把心放到文章中去,设身处地的去读去想,朗读全文,体会作者是怎样抒发自己对鸟的天堂的热爱和赞美之情的。

  交流:

  1、找出作者直接赞美鸟的天堂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要读出这样的语气。

  2、读读描写大榕树和小鸟的段落,体会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借助交流时的所得,再次感情朗读,体会直接抒情和寄情于景的写法。

  五、积累语言

  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句段,熟读成诵。

  六、拓展练*

  播放《我是噢一只小小鸟》的歌曲视频,让学生倾听小鸟伤心的诉说,观看小鸟的悲惨遭遇,然后以大榕树或小鸟以及这里的农民的口吻,给那只可怜的无助的小鸟写一封邀请信。

  提示:

  可用上本节课积累的语言以及写作方法,介绍鸟的天堂情况,以便让小鸟敢来这里,愿来这里。

  【教学反思】

  《鸟的天堂》这篇课文,记述了作者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在通过第一课时的学*,在学生明确了大榕树和众鸟的特点把握了作者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第二课时,我重点引导学生带着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的特点的,哪些句子写得好,为什么好的问题,细细品读课文,体会写法的。

  在具体的学*过程中,以读为主,让学生把心放进具体的语境中,边想像画面边体会情感,抓住关键的字词,读出感受,读出滋味,然后是师生评价,评价后结合体会再读再悟,使读的层次逐步提高,在读中体验和感悟作者的言语、情感的能力也随之提高。

  另外,在本课的学*中,还注意了读与写的结合,在领悟作者抓住榕树特点进行静态描写的方法后,进行了迁移训练,学*作者的写法,口头描述自己喜欢的一种花草树木。在领悟作者动态描写群鸟欢腾的热闹场景后,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描述可见同学们的活动──这些训练队直到孩子的写作能起到较明显的作用。

  本课的拓展练*,虽然之设计了一项,但这次抛砖引玉,却体现了多元化的原则:学生可以从环保的角度谈认识,也可用上本节积累的语言,也可学*本课的表达方式,因此呈现的果应是开放的,多元化的。

  但是,理想和现实永远是有差距的,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1、再以读促悟的过程中,由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程度参差不齐,所以,感情朗读的水*也参差不齐。

  2、由于这节课的目标是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所以在体会方法的实际操作中,工具性的分量有点重了。

  3、拓展练*的开放性较大,所以学生写出来的东西面面俱到,层面很浅,倒不如专门落实积累或学*表达一个方面更扎实。

  《鸟的天堂》教案 20

  《鸟的天堂》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它主要记叙了作者(巴金)和他的朋友们两次游历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美丽的大榕树和群鸟欢闹的奇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这是一篇经典课文。然而,在保护生存环境日趋重要的今天,又赋予了这篇精品佳作以新的内涵。因此,在教学时,我紧扣自主探究实践进行设计,努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一、 初读语文,理线索。

  叶圣陶在读到阅读教学的任务时,明确指出,把握作者的思路,理清课文的线索,是阅读教学首要任务。我采用以下步骤完成教学:

  1、 引导质疑,质疑,提示题意:文中鸟的天堂指什么?在哪里?为什么称为鸟的天堂?通过质疑,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初读,理线索。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自读,整体感知课文,同时着重思考以下问题: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分别是在什么时候,每次看到了什么?这个问题并不难,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己去解决。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学,辅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通过自学,学生不仅读通顺课文,而且把握了作者的思路,理清了课文的线索,达到了整体感知课文的目的。

  二、 自主学*,谈感悟。

  《鸟的天堂》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感情真挚,很适合学生自己去体会,去领悟。这一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也不再是分辨事物的静态和动态了,而是阅读时要有自己的见解。这一改变,也进一步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尊重学生,发扬民主,张扬个性,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揣摩,去感悟。因此,我这样引导学生学*:

  1、 抓段落,谈感悟。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说说喜欢哪一次去鸟的天堂,并陈述自己喜欢的原因。

  2、 抓句子,谈感悟。在学生畅谈喜欢段落的基础上,先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阅读,细细品味,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寻找美。再组织学生讨论,来谈感受,谈见解,在交流中,去再现生机勃勃的大榕树,去再现鸟儿在枝头欢唱,去感受美的画面、美的韵律、美的语言、美的生命、美的情感

  3、 抓品读,促感悟。这是一篇训练学生朗读的好课文。在教学引导学生品读。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段落,自已朗读,自己感受是否读出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然后在小组中读,推荐读得好的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比赛读。

  三、 主动探究,悟环保。

  《鸟的天堂》确实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精品佳作,尤其是在大力提倡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今天。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探究,透过表面现象看到实质:为什么这里会成为鸟的天堂?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同时出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真是一举两得。

  1、 这儿生态环境好。

  ① 这儿环境幽美。文章一开头几个自然段就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夏日的傍晚,这儿不仅四周很静,只听见船桨激起的流水声,而且景色迷人,灿烂的红霞还在天边。

  ② 这儿气候温暧,土地湿润,河流纵横,有利于万物生长,所以大榕树是那样蓬勃有生机。

  ③ 这儿资源丰富,由于气候温暖湿润,各类虫子繁殖旺盛,因而鸟儿的食物就丰富。

  ④ 这儿的榕树大。大榕树生长旺盛,枝繁叶茂,非常适合鸟儿在这里栖息繁衍,是名符其实的鸟的天堂。

  2、人们保护意识强。

  这儿的人们不许人捕鸟,因此鸟儿们得到了保护,能够列忧无虑地生活、繁衍。

  四、 综合实践,练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我们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去学生会搜集,学会运用,学会交际。《鸟的天堂》一课有一个综合实践作业: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浏览胜地。请你热气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材料,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教学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1、 搜集材料,练查阅。搜集的方法可以多样,上网,去图书馆,看电视,调查访问等。

  2、 学会解说词,练*作。为鸟的天堂录像配上适当的解说词:根据自己搜集的材料,学写一段解说词,写清楚导游的身份,旅游的地方以及这地方的特点,力求写得清楚明白,形象生动。

  3、 学做导游,练交际。这是继写解说词的一个延伸,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际。要求学生自由组成旅游团,自我推荐尝试当导游,全程陪同作解说。当班级进行优秀导游评选时,学生兴趣盎然,气氛热烈。在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鸟的天堂》教案优选【二十】篇扩展阅读


《鸟的天堂》教案优选【二十】篇(扩展1)

——鸟的天堂教案 (菁华12篇)

鸟的天堂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能正确理解“做巢、树梢、应接不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加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题、创设情境。

  1、(播放群鸟齐鸣的声音)听一听,你想到了什么?

  2、说一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多么令人向往的鸟的乐园啊!如果大家读了巴金先生的《鸟的天堂》(板书)一定会有更多的体会的!

  2、自读课文,要求:

  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

  ②标出自然段序号。

  ③想一想,课文描写了什么景象?

  3、检查。

  ①标出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读一读。

  ②组成小组、轮读课文,互相检查读音。

  ③课文写了什么景象?(相机板书:榕树鸟)

  三、再读课文,细细体会,把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1、“榕树”、“鸟”这两部分,喜欢哪部分就认真读读直接描写它的段落。

  2、你特别喜欢的语句用“——”画出,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它?

  3、自读相关段落、语句,圈圈画画。

  四、按照学生意见,选择学*内容,随机学下任一方面:

  重点学*第七、八自然段,体会榕树静态美。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找出作者描写榕树的句子勾画体会,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交流自学情况,发表自己的见解。

  ①在学生谈体会的过程中,利用简笔画板书让学生了解“绿叶的多”、“枝上生根”等特点。

  ②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地方,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和*时的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重点体会:“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教师对学生各自的见解均给予肯定。

  ③通过教师参与的反复朗读,表达自己对课文重点部分的理解、感受。

  ④通过自己对这段描写的体会和感悟,由衷地赞叹“这美丽的南园的树。”

  重点学*第12、13自然段,体会“群鸟纷飞”的动态美。

  1、播放“群鸟纷飞”的课件,让学生形象感受这部分动态美的描写。

  2、教师引导:让我们走进课文,欣赏热闹的场面,尽情地感受这部分语言文字描绘的美。

  (学生可站、可坐、可请老师、可找小伙伴)

  3、利用学生美术课上画的小鸟,并把它们“放飞”到大榕树上(配上欢快的音乐)

  4、引导学生想象小鸟在榕树上生活的情景,交流感受:你想到了什么?

  5、再读课文,共同感悟:这“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五、拓展思维,深化主题。

  1、播放“小画眉”。

  2、提示:假如你是小画眉,你想用怎样的方式来表达心中的感受?(可写一段文字,读一读;可写一首小歌,唱一唱;可用五彩的笔,画一画……)让学生自主选择其中一种,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学*的感受。

  3、交流感受,教师相机评价,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大榕树的美、南国的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教育。

  2.提高按顺序观察事物的能力,学*描写景物的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理解课文的中心语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节段;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二、讲读第二段。

  学生浏览第二段,理清观察顺序,分清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远看大榕树,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看大榕树(第5、第6自然段写远看,第7、第8自然段写*看)。

  学生自由读第5、第6自然段,思考:远看大榕树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大、茂盛)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师:远看大榕树这么大,这么茂盛,那么*看又是什么样的呢?谁愿意读第7自然段?请你抓住重点词语来说一说。

  指名读第2句,区别两个“真”的意思。(真面目:真正、本来;真是:的确,确实)学生读句、体会作者情感。(自由读、指名读)

  师:枝干的数目为什么不可计数呢7请大家齐读第3句。

  师:(出示投影片、一边指示一边与学生共同叙述)大家请看,只见它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又长成新的枝干,因此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师:你们还能从最后一句中的哪个词语看出榕树很大?(卧)

  师:这个“卧”字展示了榕树姿态的庞大。老师告诉大家,这是一株已经生长了500年的古树,它村冠的.遮盖面积相当于200多个教室多么大,真是一株罕见的、庞大而又奇特的榕树啊!这段课文,作者主要抓住榕树枝干的奇丽多姿来介绍它的真面目。(板书:枝干)作者接着观赏的是榕树的叶子。(板书:叶子)

  学生齐读第8自然段第1句,思考:这句写什么?

  学生自学第2、第3句,边默读边划出表现榕树茂盛的词语,并想想该怎么理解。然后交流汇报学*体会。(教师教给汇报方法:先读句子,再找词语,最后谈理解。)

  (从“那么多”。“一簇”“堆”“不留一点缝隙”等词语中体会树叶多和密;从“翠绿”“照耀”“新的生命”“颤动”等词语体会大榕树充满活力的样子。)

  师:(出示投影片)这株榕树枝繁叶茂,简直是一种奇观。它那鲜嫩翠绿的叶子在阳光照耀下明亮耀眼,生机勃勃,多么可爱的榕树呀!因此.作者在结尾处由衷地赞叹道:“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板书:喜爱)

  指导朗读。(体会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师:作者这次去鸟的天堂是在黄昏,鸟儿都归巢休息了,因此,他一只鸟也没有看到,只看到了这棵茂盛的榕树。他从枝、干、叶的颜色、形状、位置等方面进行描写,突出了树大、干多、枝美、叶茂的特点。这种描写方法就叫作静态描写,这种静态描写展示了鸟的天堂的静态美。那么,作者第二次到鸟的天堂又看到什么场面呢?请大家一边看录像,一边听朗读。

  三、讲读第三段

  看录像,听朗读。思考:作者看到什么场面?(群鸟齐飞的热闹场面)哪儿写出热闹场面?教师引读(鸟的叫声和影子作者是怎么写的——,形状呢——,颜色呢——)。

  师:为了突出鸟多,作者不仅写了鸟的叫声、影子,还写了形状、颜色和它们的活动情况,写得很具体。这些鸟在树上有哪几种活动呢?请用书上的词概括。(板书:叫、飞、扑)

  师:这里的鸟的确很多,据有关材料介绍,在这棵榕树上大约生活着10多万只鸟,光鹤类就多达七八万只。而在课文中。作者既没有用一个“多”字,也没有列举一个具体的数字,就使我们感到这里的鸟确实很多、可见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夫是很深的。这是值得我们学*的。

  指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应接不暇”。

  指导学生体会作者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师出示投影片:这里的鸟真多,它们生活得很快活.有的( ),有的( ),有的( )。

  要求学生:

  (1)按书上的内容齐说;

  (2)想象—下,这些鸟是怎样叫的、飞的、扑的,指名学生具体说一说它们当时的姿态或叫声。

  师:作者这次看到了这个热闹场面,于是他先写了群鸟的活动,又具体地写了一只画眉鸟欢叫、雀跃的情景,写出了鸟叫、飞、扑的活动变化。上段是静态描写,这段就是:(师生齐说)动态描写。(板书:动态)

  师:作者看到了茂盛的榕树,欢快的鸟,感受到了鸟的生活是很快乐的,而此时作者的感情是什么样的呢?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讲读第四段。

  齐读,思考:作者的心情怎么样?(留恋)

  指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留恋”。

  作者此时对大榕树不仅仅是“留恋”,还有什么感情?(板书:赞美)

  指名读最后一句。出示投影片: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师:在这句话中,为什么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而第二个“鸟的天堂”却没加引号?(第一个“鸟的天堂”是对大榕树的特殊称呼,所以加引号;第二个鸟的天堂指能让鸟幸福生活的地方,因此没有引号)

  讨论:这茂盛的大榕树为什么能成为鸟的天堂呢?(榕树枝繁叶茂,鸟能在上面筑巢;周围环境幽静,适合鸟生活和繁衍;树旁就是河,榕树因而长得茂盛。鸟也能戏水;农民保护鸟,鸟生活得无忧无虑)

  教师小结。

  重点语段练*设计: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有的在扑翅膀。我注意地看着。……那歌声真好听。”(《鸟的天堂》第十二、十三节)

  教学设计:

  1.自由朗读这两段,“拎出”鸟儿活动顺序的词语。

  2.鸟的天堂怎样由静寂变得热闹起来?

  3.找出具体描写“热闹”的词语,并讲一讲。

  4.什么叫“应接不暇”?齐读写“应接不暇”内容。

  5.在百鸟争鸣中为何单独写画眉鸟的叫声?“兴奋”一词在这里起什么作用呢?

  6.想象百鸟争鸣的热闹景象,并绘声绘色地口述出来。

  训练目的:

  掌握景物变化中的状态,插上联想的翅膀,在如见其形、如闻其声的气氛中富有感情地描述,感受作者喜爱、赞美和依恋之情。同时懂得景物描写动人的诀窍在于亲自观察,具有强烈的感受,如果凭空臆造,就根本谈不上形象生动了

  教学小结:

  本课是一篇较难的课文,在讲解榕树时,抓住远看和*看,远看象许多株,*看只有一株。“好像把它的生命力全部展示给我们看……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让学生感受到大榕树的枝叶茂盛。让学生明白两种写作方法。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鸟的天堂教案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2.学*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学*本课生字、新词。练*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我们的船渐渐逼*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

  3.学*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理解课题的含义及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学*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课后练*中词语的意思。

  (三)按照游览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的主要意思。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理解课题含义及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给课文分段并归纳各段段意。

  三、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题含义及课文主要内容。

  1.解题。

  板书课题后,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

  (1)天堂常用来比喻什么?

  (2)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天堂常用来比喻美好的生活环境。鸟的天堂是指能让鸟生活得美好、快乐的地方。)今天我们将和著名的作家巴金爷爷一起到“鸟的天堂”去欣赏美丽的南国风光。

  2.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课后词语的意思。

  (提醒学生注意读准以下字的字音:“颤”读ch4n,“应接不暇”中“应”读y@ng。“一簇”中“簇”读c),“隙”读“x@”。理解读读写写中的词语。灿烂:光彩鲜明耀眼。陆续:表示先先后后,时断时续。逼*:靠*、接*。茂盛:植物生长得多而茁壮。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应接不暇: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

  3.检查学生自学字、词情况。

  (二)研究课文的写作顺序。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

  (1)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几次?分别在什么时候?

  (2)每次去都看到了什么景物?每次去时的感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3)用“”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的段意。

  2.听完教师范读课文后,学生回答思考题。

  ((1)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两次。第一次是在黄昏,第二次是在早晨。(2)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树,没有见到一只鸟,认为“鸟的天堂”里没有鸟,有些失望。第二次看到了许多鸟,感到“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因为作者两次去时看到的景物不同,所以思想认识会有这样的变化。(3)课文按作者游览顺序记叙,可以分为四段来理解。第1段<第1至4自然段>:讲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第2段<第5至9自然段>:写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景色。第3段<第10至13自然段>:讲作者和朋友们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情景。第4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讲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书写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第1、2段课文内容。

  (二)认识事物的静态,感受“鸟的天堂”的静态美。

  (三)理解课文,能说出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背诵课文(从“我们的船渐渐逼*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认识事物的静态,感受“鸟的天堂”的静态美。

  (二)理解课文,能说出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学*课文第1段。

  1.指名学生读第1段。

  (1)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吗?

  2.课文是怎样描写“我们”出游的时间和心情的?

  (“吃过晚饭”、“热气已退”、“太阳落山”表示夏日的傍晚,也就是“我们”出游的时间。“自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波浪。”这是讲水面很安静,没有风和过往的船只。“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说明四周幽静,没有一点声响,只有木桨拍打水面的声音。反映了“我们”出游时心清十分愉快。)

  小结:晚饭后我们划船去玩。

  (二)学*课文第2段。

  1.学生默读第2段。思考,讨论。

  (1)我们第一次出游,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什么?

  大榕树。)

  (2)这段课文中主要描写了大榕树什么特点?

  (一个是大,另一个是美。)

  (3)课文里哪些地方说明榕树大?

  (在第4自然段开头交代“河里很宽”,这里为什么会变窄呢?让学生找出有的句子读出来。“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原来河面给树叶占去了,所以变窄。另外,由于当时离得远,所以当“我”说许多株时,“我的朋友”有的说是一株,有的说是两株,到底是几株呢?找出课文中的语句“我们的船……真是一株大树”。为什么作者开始把它看成许多株?“不可计数”是什么意思?)

  (4)课文里哪些地方又写了榕树的美呢?

  (请学生画出课文中的语句,读出来,说说对这些语句的体会。“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句话是写大榕树静态的美,前半句是写实实在在的事物,后半句中“新的生命在颤动”这是作者的感觉,也就是大榕树静态的美,给作者带来的美的感觉,“颤动”并非真的在动,那每一片树叶都是那么绿,作者仿佛看到它们在霞光中一闪一闪的。)

  (5)作者对这棵大榕对流露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从哪些句子里体会出来的?(“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句话,赞美了生长茂盛的大榕树,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7、8自然段。(可以先出示投影,放配乐朗诵,让学生体会朗读时的语气和感情。然后让学生用赞美和喜爱的语气试着朗读。)

  (7)指名读第9自然段。思考:作者说“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

  (因为是黄昏时分,所以鸟儿栖息了,而且大榕树树大枝叶稠密。作者没有见到鸟。当时心情很失望。作者虽然没有见到鸟,他却被这株美丽的大榕树深深地迷住了。)

  (三)指导背诵第7、8自然段。

  小结:我们随着作者第一次经过了“鸟的天堂”,看到了一株美丽的大榕树。它枝繁叶茂,长有许多枝,静静地卧在水面上,充满着无限的生命力。作者从榕树的大,以及枝干、叶的形状、颜色、榕树的位置等方面来描写。这样的描写叫什么?(静态描写)我们通过这部分课文的学*已经欣赏到了一幅美丽的静态图。作者感到遗憾的是: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却没有看到一只鸟。

  (四)作业。

  背诵课文(从“我们的船渐渐逼*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课文第3、4段。

  (二)认识事物的动态,感受“鸟的天堂”的动态美。

  (三)理解课文,能说出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认识事物的动态,感受“鸟的天堂”的动态美。

  (二)理解课文,能说出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教程

  (一)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作者是怎样对大榕树进行静态描写的?

  (作者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没有看到一只鸟,却看到了一株又大又美丽的大榕树。作者由远及*地记叙了大榕树的长势,记叙了榕树树枝、叶、干、根的样子。这是作者在静态情况下的观察、描写。文中写到:“一簇簇枝叶伸到水面上”,“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写出了大榕树既大又枝叶茂繁。还写到大榕树生长茂盛,“正是茂盛的时期”,叶子多而密。“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叶子不仅多、密而且颜色鲜艳、明亮、富有生命力。“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作者通过认真观察,对大榕树进行了这些静态的描写。)

  (二)学*第3段课文。

  1.分组朗读课文第10、11、12、13自然段,想一想,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与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有什么不同?

  2.指名四人各读10、11、12、13自然段。

  3.思考、交流:

  (1)作者和朋友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第二只、第三只。”从这些语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和朋友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听到了鸟叫,看到了鸟飞。)

  2.把作者描写树上变得热闹了、鸟的大小、颜色、动作的句子画在书上,读出来。

  (描写树上变得热闹的句子:“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描写鸟的大小、颜色的句子:“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描写鸟的动作的句子:“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3.作者看到这么多大小不一、颜色各异、动作千姿百态的鸟后,有什么感受?

  (“我”由于景色精彩看不过来而感到“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反映“鸟的天堂”的热闹场面,写出了作者迷恋这种景色,看也看不够的心情。)

  4.“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有感情地朗读这一细节描写,说说这段描写表现了什么?

  (既写出了这只小鸟的可爱、机灵、富有生气,又反映了作者的美好情趣和愉快的心情,也说明了这里确实是鸟的天堂,鸟儿可以在这自由自在的生活。)

  小结:这一段课文,作者不仅描写了鸟的大小、颜色,而且着重描写了鸟的活动,描写了事物的动态,展示了一幅鸟的天堂的动态美的图画。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3段课文,体会鸟的天堂的动态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学*课文第4段。

  1.指名学生读第4段。

  2.“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一句中的“回头看”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中的“回头看”,是没有看够、舍不得离开的意思,因为大榕树的茂盛和众鸟栖息的场面是作者*生第一次看见的,他被这美丽、奇妙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一点儿也不愿离去。)

  3.读句子“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昨天不是没有鸟而是我的眼睛没有看到,因为去的时间是黄昏,鸟都栖息了,再加上大榕树的枝叶繁茂,所以没有看到。而第二次是早晨去的,鸟都欢快地飞出来。作者见到的确实是鸟的天堂。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指的是茂盛的大榕树。第二个不加引号,是用天堂来比喻这里对鸟儿的栖息繁衍再合适不过的地方,是名副其实的鸟的天堂。)

  4.用留恋、赞美的语气齐读最后一段。

  5.作者在文章第一部分里写“‘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在文章的结尾时又说:“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样写有什么巧妙的用心?

  (这样写文章前后照应,更加突出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发自内心的赞美。)

  (四)学生闭上眼睛,老师放配乐朗诵全课文录音,让学生边欣赏边回忆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听后,讨论:

  (1)为什么这株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

  (可以归纳:①从第2段课文的描述中可以看到大榕树枝繁叶茂,很适合鸟儿生活。②从“当地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看出鸟儿在这里很受保护。③从“三只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可以看出这儿环境幽静。)

  (2)为了更好地保护鸟类,不破坏美好的自然环境,我们该怎么做?学完这篇课文后,在这个问题上说说你有什么体会?

  (不乱捕捉鸟,不乱砍伐树木。)

  2.下面请同学们做练*。(出示小黑板。)

  小结:巴金爷爷的这篇文章很值得我们细细品读,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喜爱、留恋、赞美之情。文中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有静有动,相映成趣,给我们留下了极为美好的印象。文中有许多片段写得极为精彩,希望同学们把这篇文章背诵下来。

  (五)作业。

  1.建议把这篇课文背诵下来。

  2.用“陆续”、“应接不暇”两个词语造句,写在作业本上。

  教学反思

  巴金的《鸟的天堂》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课文描写了两次到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榕树枝繁叶茂,众鸟欢乐歌唱.文中描写动静结合,韵味十足,遣词造句精妙,表达感情细腻.这篇文章文质兼美,作者深情地向人们展示了自然界的美好:以朴实优美的语言赞颂了这自然景观.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发挥学生的学*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几个关键性的`问题带起整篇课文的学*。首先,在课文的整体感知阶段,要求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作者和他朋友几次去了鸟的天堂?每次看到什么不同的景象?为什么?学生通过默读,通过思考,通过讨论和交流,在老师的引导下,解决以上的问题。当以上的问题解决后,文章的结构和脉络基本上就已经清晰了。另外,在整体感知过程中,我还穿插对意义段的教学,由于学生是通过自主思考和讨论得出以上问题的答案,所以,在尝试提问学生关于分意义段的问题的时候,学生都能够正确地回答。第二,在突破课文重点和难点的过程中,我也采取了提出主要问题,层层深入的方法。根据课后练*,提出问题:我有一些问题想提出来和大家讨论。如,课文里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了引号,有的没有加呢?先让同学们讨论“鸟的天堂”和鸟的天堂的区别,再引出“鸟的天堂”(大榕树)之所以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从课文里面找出能体现大榕树的特征的相关语句,并通过感情朗读、讲解等方式,发现和感悟大榕树的特点;另外,在“鸟的天堂”里生活的小鸟有什么特点呢?我也通过让学生自主发现,自由发表意见,自由说出理由来想象鸟儿在“鸟的天堂”里生活的快乐和自由。最后,

  让学生说感想,说说他们对“鸟的天堂”的感想,提出问题:如果你有机会去“鸟的天堂”旅行,你会怎么做?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回答,再次感受“鸟的天堂”的美。

  总的说来,这篇课文的教学上,我能够尝试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因为自己发现的东西才是自己的,内化的,而从课后提问和课后*题的反馈情况来看,这种方法是十分有用的,学生真正学到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不是被硬塞进去的

鸟的天堂教案3

  设计理念:

  本组课文训练重点是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时,努力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思想。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读中感悟和发。激**感体验,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力求体现“充分研读,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

  设计特色:

  教学1-9自然段,多以读中感悟榕树的大、美为突破口,本课时对教材进行深度开发,力求突破。

  1、围绕作者是“怎样表现榕树的大的特点”,引导学生读中感悟,悟中发现。

  2、在领悟表达方法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探究的兴趣。

  设计流程及设计意图

  课前谈话: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的课文跟树有关,课前让大家搜集一些有关树的资料,能向大家介绍一些世界上奇特的树吗?生介绍

  〔请学生自由介绍课前搜集的资料,把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与课文所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拓宽学生知识面,体现语文教学的开放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同学们,我国著名作家巴金爷爷写的一篇文章《鸟的天堂》中,也介绍到一棵奇特的树,让我们一起来见识见识把。(出示课件)齐读课题。

  2、天堂是非常美丽的地方,在你们心目中,鸟的天堂是个怎样的地方?生交流

  〔(1)出示巴金肖像和色彩明丽的鸟的天堂的画面,给学生视觉上的冲击。

  (2)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初步开启学生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激发阅读兴趣。〕

  二、整体感知

  课前大家已预*了课文,谁来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贴:第一次榕树大

  第二次鸟多

  〔通过预*,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检验学生的概括能力,为学*1-9自然段作铺垫,板书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一目了然。〕

  三、学*怎样表现榕树之大

  (1)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看见了一棵榕树很大很大,作者是怎样表现榕树大的特点的?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读,好吗?

  (板贴)怎样表现榕树的大的特点

  (2)打开课文,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1-9自然段,找一找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榕树大,看谁找得又快又准。生读、找。

  (3)从学生的回答中生疑:这两节究竟是不是写榕树大呢?

  〔结实本课学*目标,从读找中生发疑问。没有根据的教案的预设一成不变的实施,而是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现场生成教学,从质疑处鼓励学生探究。〕

  A、学*5、6,读中探究

  (1)指名生读§5、§6,想想这节主要写了什么?生交流

  (2)我们把这个争论的情景演示一下,我来当作者,我想邀请两个同学当我的朋友,谁愿意?(出示大榕树)

  其他同学仔细听,从我们的争论中表现出什么。

  师生表演争论,?生交流

  (3)这是一株大榕树,那么作者为什么会认为有许多株?

  请同学们看图,再好好读读5、6两小节,说说理由。

  生读、说。相机板书:远

  师:巴金爷爷用笔多么精妙,值得我们好好研读,现在你们能不能说说5、6两节是怎样表现榕树的大的吗?生概括小结

  〔5、6两节,通常在教学中被“略处理”。这一环节,巧妙地设置了两个铺垫:(1)演示争论的情景。(2)从争论中生发关键的问题:为什么误认为有许多株榕树?引导学生从直观的演示中感受到作者表现榕树大的用笔精妙。从问题的细究处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好好研读,得到作者表达方法上的启示。〕

  B、学*§7,读中发现

  (1)我们再来读读第7自然段,请大家自由读读第7自然段。(多种形式促读)

  (2) 读了这么多遍,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发现吗?和大家交流一下。

  a、根据学生交流,相机板书:枝干繁多

  b、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1)榕树奇特之处仅仅是因为枝上又生根吗?

  (2)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又长成什么?

  c、相机点拨第1句,第4句,联系上下文悟发现相机板书:*

  齐读§7

  (3)读到这里,你能来说说这一节表现榕树大和5、6两节有什么不同?生交流

  〔先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品味。读中有所发现。接着让学生充分地说,教师有意识地引导。捕捉住探究点:榕树的枝干有什么奇特之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利用文字空白处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想象、描述。不仅让学生读中发现,还要悟表达方法的不同,探究第7小节表现榕树大与5、6两节有什么不同是在学生充分读、悟后可得的。〕

  C、学*§8,美读升华

  (1)5、6两节从整体表现榕树大,第7自然段从枝叶繁多的现象来表现榕树的大,第8自然段呢?我们一齐来看一看、听一听把!(放录象范读)

  (2)你们觉得画面中的这段话美吗?想不想也来读一读?(打开课文同桌互相读给对方听)

  (3)引导学生读好读美,以评促读

  (4)同学们一定对大榕树产生许多感受,有什么话想倾吐,和大家交流交流。

  引导学生从叶子茂盛、充满生机勃勃的生命力来谈。相机板书:叶子茂盛

  (5)能通过读把你的感受带给大家吗?引导学生诵读。

  [(1)创造情境,录象及范读。创设读的氛围,激发读的渴望。创造了教学的情感,提升了情感的价值。

  (2)充分地读第8节,学生与课文的情感产生共鸣。让学生倾吐交流,尽情表达。学生发言在美读的感染下亮点不断。教师引领学生读、说再有机会地融合,升华对大榕树的赞美之情。]

  四、总结全文

  师:学到这里,我们再回过来看看课文,作者是怎样表现大榕树大的特点。能不能归纳说一说。

  生交流

  〔既是学完课文后的总结,又检验了学生学*的成果,体现了教学设计的完整性。〕

  五、作业

  “鸟的天堂”已成为一处旅游胜地,大榕树也声名远扬。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收集有关材料,为导游写一篇解说词。

  〔这个环节是课内学*的延伸,拓宽了学*语文的渠道,培养学生多方面适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板书:

  怎样表现榕树的大的特点

  第一次 榕树大 远 *

  许多株? 一株两株 枝干繁多 叶子茂盛

  鸟的天堂

  第二次 鸟多

  〔板书设计直观、清晰,体现了教学的流程、教学的'整个思路,使学生借助板书激发思维〕。

鸟的天堂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生字十四个生字和新词“留恋、不禁、展示、颤动、南国、应接不暇”。

  2、训练学生按作者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3、引导学生体会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静态,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动态,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作文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学*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学生活动设计】

  1、回答文中设计的问题,勾划重点词句。

  2、同位讨论、小组交流、理解重点句。

  3、观察投影片上的图,发挥想象,进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

  4、质疑问难。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明确目标

  1、检查预*情况,质疑问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3、理清层次,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质疑问难

  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

  ⑴ 读准字音:

  “颤”读 chàn;“应接不暇”中“应”读 yìng;“一簇”中“簇”读 cù;“隙”读 xì。

  ⑵ 理解词语:

  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

  不禁:不由自主地。

  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

  南国:指我国的南部。

  颤动:本课指微风吹动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应接不暇:本课指由于鸟儿太多,作者的眼睛看不过来。

  2、用“ ”划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美的词句来读一读、细体会。

  3、自由读课文:

  质疑问难。

  二、揭题,学生自悟

  1、板书课题:

  “天堂”指什么?在文中怎样理解?

  文中“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2、默读全文思考:

  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每次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黄昏鸟都栖息了。因此作者着重描写了“天堂”本身──大榕树的奇特景象;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正是鸟儿最活跃的时刻,所以着重写了“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热闹活动的情景。)

  三、小组讨论

  我们把作者两次游览“鸟的天堂”各为一段,那全文可分成几段?各段的大意是什么?

  第一段(1~4自然段):傍晚,我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

  第二段(5~9自然段):写我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大榕树。

  第三段(10~13自然):写第二天早晨,“我”和朋友们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 鸟的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的活动情景。

  第四段(14自然段):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留恋。

  第二课时

  【明确目标】

  1、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初步了解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学*第一段

  1、读一读、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

  1、作者吃过晚饭,黄昏时,在河边与朋友乘船出游。从“吃过晚饭”、“我们陆续跳上一只船”、“向河中心移去”可以体会到,当时环境十分幽静。从“没有波浪”、“*静地移动”、“听见了水声”体会到的。

  2、练*朗读:

  体会作者游玩时愉悦的心情。

  二、学*第二段

  1、出示投影片(文中插图):

  看图用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概括说说这是一棵怎样的大树。

  (独木成林,枝繁叶茂,充满生机与活力,郁郁葱葱……)

  2、默读思考: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榕树的?主要写了榕树的什么特点?用 线划出来。

  3、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这一段描写了榕树“大”“美”的特点。

  ⑴ 描写“大”的语句:

  ① “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

  ② “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

  ③ “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

  ④ “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见。”

  ⑤ “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⑵ 描写“美”的语句:

  ① “一簇簇树叶……真绿得可爱”。

  ② “有许多根垂到地上……卧在水面上。”

  ③ “那么多的绿叶……新的生命在颤动。”

  4、图文对照,学生交流、教师点拨、理解重点句:

  出示投影片:

  这两句话写出了这株大榕树的真面目。树木的特点是“枝上又生根”。枝上生的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之后就成了树干,这就是这株大榕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的原因。

  5、指导朗读:

  培养学生体验“美”、欣赏“美”的能力。

  6、小结:

  这一段作者由“远”及“*”地对榕树的大小,它的根、叶、干、枝的形状、颜色、大小等进行了描写,这是静态描写。

  三、学*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思考:

  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这一段主要写了作者和朋友们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

  2、再读讨论,教师适时点拨,再读思考:

  作者是怎样描写众鸟纷飞的活动情景的?标出有关语句,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⑴ 作者用排比句“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写出了鸟形、鸟色及鸟的姿态。用这样相同或相似的句式来写,读起来节奏感强,非常上口。

  ⑵ 作者用了拟人句“树上就变得热闹了。”“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写出了鸟儿们在“天堂”里活泼、自由的生活,反映了作者的美好情趣和愉快的心情。

  3、感情朗读:

  体会这一段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4、小结:

  这一段作者主要写了鸟的活动──不同大小,不同羽色,不同动态的鸟,构成了一幅“百鸟图”。是对事物变化活动的描述,这是动态描写。

  四、学*第四段

  1、自由读第四段:

  说说你从哪些语句中读懂了什么。

  (由“回头看”、“我感到一点儿留恋”、“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体会到作者的心情是愉快的,感到留恋。)

  2、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要读出留恋、赞美之情。

  五、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从“我们的船渐渐逼*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第三课时

  〖明确目标

  围绕重点,学*表达。

  〖教学过程

  一、过渡

  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了解了这篇课文按游览路线写了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所见到的.不同景象。两天的记游,重点不同,方法也有别。那么作者是怎样来写所见所闻的,这是我们这节课学*的重点。

  二、投影出示自学提纲

  默读思考集中交流、整理:

  1、时间不同:第一次去是在傍晚,第二次去是在早晨。第一次去没有看到鸟,因为天晚了,鸟儿们已经在树上栖息了;第二次去看到了很多很多的鸟儿,因为早晨,鸟儿开始活动了。

  2、因为这棵榕树很大,而且枝繁叶茂、土地湿润、环境安宁,正适合鸟儿做巢生活、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鸟儿得到了保护,便于鸟类的繁殖,因此它成了鸟儿生活的“天堂”。

  三、再读课文,讨论交流

  文中哪些地方是静态描写?哪些地方是动态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1、大榕树是静止不动的,文中作者从根、干、枝、叶等部位逐项来写,这就是对榕树的静态描写,如:

  “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2、作者第二次到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主要写了鸟的活动,是动态描写。如:

  “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3、写文章时,注意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就能把内容写得更具体、更准确,动静结合,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4、朗读课文,深化理解。

  四、总结扩展

  1、总结全文,归纳中心:

  本文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说明大榕树的美丽奇特及被称作“鸟的天堂”是名不虚传的。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答案不是唯一的,可让学生畅所欲言。可以理解文章内容,学*本文的写作方法或热爱鸟类,保护环境等某一方面来谈。如:学了这篇课文,我懂了观察事物不但要注意事物的大小,形状,颜色,位置等,而且还要注意事物在不同的时间里静态、动态的变化。)

  五、布置作业

  1、摘抄佳句。

  2、用“ ”线画出短文中静态描写的句子,用“___”线画出短文中动态描写的句子这只青蛙,两只大眼睛鼓得高高的,像两颗晶莹的玻璃球,可机灵了。我把它刚放在水盆里,那长蹼的后腿向后一划,“唰”地一下,就蹿出好远,还溅起点点水花。

鸟的天堂教案5

  教学目标:

  1. 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背诵课文第12、13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2. 学*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陆续”、“应接不暇”等词语的意思。

  3. 分辨课文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重点:

  1. 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 分辨课文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

  教学难点:

  1. 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

  2.想象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初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部分的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美丽奇特。

  2. 学*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有关词语。

  3. 认识“鸟的天堂”,分辨课文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

  教学过程:

  一、 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 作者简介。

  2. 揭示课题。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读课文。

  要求:(1)读正确;(2)读通顺。

  思考:谈谈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2. 检查反馈。

  (1) 课堂交流: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2) 个别读课文,随机学*生字和部分新词。

  三、 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1. 速读课文。

  思考:课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怎样分?为什么?

  (1) 自己读读、划划、想想。

  (2) 小组讨论,重点讨论“为什么?”

  2. 检查反馈。

  四、 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 轻声读课文第5、7、8自然段,想象所描写的情景,说说想到的情景?

  2.质疑:在这些句段中,有哪些你不太理解的问题?

  (尊重学生的质疑,鼓励学生相互作答,教师重点指导“翠绿的颜色……”一句。)

  3.在这些句段中,选择你最喜欢的有感情朗读。

  (1) 尝试有感情朗读。

  (2) 朗读指导。

  (3) 有感情朗读有关句段。

  设计说明:

  对作者巴金作简单介绍,既是一种文学修养的熏陶,也是从语文的内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自由读是一种面向全体、照顾差异的读书方法,目的在于让每个学生能对课文有一个完整初步的了解。

  这个问题的设计旨在促进学生认真阅读,学生的回答不可能完美,但有助于了解学情;教师的宽容评价,有利于学生树立阅读的信心。

  读的是个别学生,检查出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字词的学法似乎有些凌乱,但有实效。

  简化分段,强调理清分段的思路,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和动态描写。

  质疑是一种重要能力,既有利于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知识和能力,又激发学生边读边思。

  给学生选择的权利,也就是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培养学生自主的阅读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二部分的12、13自然段,感受“鸟的天堂”里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 学*课文第二部分,理解“应接不暇”等词语的意思。

  3. 精读课文,体会课文描写景物动态和静态的方法,了解作者观察描写的精细、巧妙。

  教学过程:

   一、 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 自由读课文第12、13自然段。

  思考:用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并想想你的感受来自于课文的什么地方?

  2.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拨:

  ①理解“我们继续拍掌……有的在扑翅膀”一句。

  ②理解“我注意地看着……第三只又飞走了。”

  A.想象句子所描写的情景。

  B.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应接不暇”。

  有感情朗读句子。

  3.背诵课文12、13自然段。

  二、 熟读课文,体会写法

  1. 自由读课文第一段、第二段,完成书面作业。

  作业:

  第一段和第二段描写的是同一个地方的景象,两段的不同之处在于①观察的时间;②主要的景物;③景物的特点;④描写的方法。

  上述要素之间的联系在于:

  2. 小组交流、讨论。

  3. 课堂交流。

  三、 延伸课文,鼓励探索

  1. 置疑。

  2. 介绍“鸟的天堂”,鼓励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美。 设计说明:

  宽泛的问题,有利于扩大学生的阅读心理空间,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素质。

  作业采用书面形式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的深入思考;练*的目的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深入理解课文,体会写作方法与事物特点之间的关系,渗透内容决定形式的思想。

  在置疑中帮助学生解决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弥补一些教学中遗漏的问题,可以称为教学民主,也可以理解为因学而教。

  作业:(先独立尝试,后小组讨论)

  第一段和第二段描写的是同一个地方的景象,两段的不同之处在于:

  ①观察的时间:第一段 傍 晚 第二段

  ②主要的景物:第一段 第二段

  ③景物的特点:第一段 第二段

  ④描写的方法:第一段 静态描写 第二段

  以上要素之间的联系在于:

  ① 例:傍晚,鸟休息了,所以描写榕树的静态。

  ②

  ③

  ④

  ⑤

  ⑥

鸟的天堂教案6

  教学目标

  1、自主认识生字,读准“应、兴、禁、涨、泊”等多音字的字音;能主动积累文中描写榕树大和鸟多的词语。

  2、理解课文词句,尝试学*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写话。

  3、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4、感悟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美,从而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通过一静一动的对比描写来突出主题“鸟的天堂”。

  理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天堂

  你们知道天堂是指什么?(指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

  2、齐读课题。

  3、指名读课题上的注释,了解作者巴金。教师可补充介绍写作背景。

  4、通过预*,大家一定对课文有所了解,谁能介绍一下“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5、过渡:鸟的天堂离我们不远,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巴金爷爷一起到广东新会去看一看它。

  二、整体感知

  (一)学*字词,梳理文章条理。

  1、自己轻声读课文,根据要求预*课文。

  2、开火车读课文,找找哪几小节分别写了“我们”第一、二次去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的?

  3、读读下面的词语,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理解:应接不暇

  4、进行朗读评议,纠正读音。

  5、巴金爷爷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给他留下最深印象的分别是什么?

  归纳出:

  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一棵大榕树给巴金爷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看见了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景象。

  (二)学*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认识榕树的茂盛和美丽

  1、过渡: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一棵大榕树给巴金爷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默读第5-7小节,思考:课文写了大榕树的哪两个特点?

  板书: 茂盛 美丽

  3、小组讨论:划出你认为榕树“茂盛”和“美丽”的句子,并读一读。

  (1)理解:“不可计数”——形容多,你还能给它换一个词吗?

  (2)从“堆、一簇、不留一点缝隙”可以看出大榕树处于生长最旺盛的时期。

  (3)把句子补充完整。

  4、这一刻,我们仿佛看到了那棵静悄悄的大榕树,它盘根错节,枝多叶茂。宁静中蕴含了无限的生机。让我们有感情地读一读这几小节。

  5、小结:巴金爷爷按由远到*的顺序给我们介绍了大榕树的“枝、干、叶、根”,让我们也感受到了大榕树的茂盛和美丽。

  板书:枝 干 叶 根(远——*)

  6、过渡:大榕树有一种静态的美,可巴金爷爷来到榕树下,目的是什么?他看见小鸟了吗?他什么时候才真正看见了小鸟?我们下节课继续学*。

  三、复*巩固

  1、再开火车读上述的词语。

  2、齐读课文,要求读通、读正确。

  3、说说作者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

鸟的天堂教案7

  【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组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经典课文,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一篇写景名作。它主要记叙了作者(巴金)和他的朋友们两次游历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美丽的大榕树和群鸟欢闹的奇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全文按游览顺序可以分为四个大段:第一段写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第二段写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第三段写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第四段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全文节奏鲜明,声音铿锵,自然流畅,琅琅上口。课文开头多用短句,简洁明快,令人渐入佳境。写静态的榕树,多用长句,具体生动,情深意厚,耐人寻味。写群鸟嬉戏,以词为句,长短错落,生动热闹,给人以急促的动感。作者又用连环顶真等写法,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读时就给人以应接不暇的.感觉。作者又较多运用排比、复迭的句子,体现热闹欢腾的景象。然而,在保护生存环境日趋重要的今天,又赋予了这篇精品佳作以新的内涵。

  【设计理念】

  1、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中写到: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美的结构把它联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遗忘的知识,一串不连贯的论据在记忆中仅有短暂的可怜的寿命。因此在教学中,要着眼于整体,联系上下文,紧扣自主──探究──实践进行设计,努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2、以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一句贯穿全文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更深地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

  3、在情境中进行角色的换位体验,从鸟的角度来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如:让学生当作一只小鸟,作我们的生活多么快乐的演讲。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场景。

  2、理解重点词句,体会静态和动态的描写方法。

  3、体会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由衷赞美,感受人与大自然、动物的和谐之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中描写的大榕树的奇特景象及众鸟纷飞的幸福场景。

  2、体会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留恋之情。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⑴ 大榕树、众鸟纷飞的图片和录像片。

  ⑵ 大榕树的相关资料。

  ⑶ 背景音乐。

  2、学生准备:

  预*课文,搜集本文所讲的鸟的天堂的文字资料和图片。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群鸟齐鸣的声音。

  听一听,你想到了什么?

  说一说。

  2、多么令人向往的鸟的乐园呀!如果大家读了巴金先生的文章《鸟的天堂》,一定会有更多的体会的。

  (对于小学生的学*来说,兴趣具有强大的内驱力。只有学生有兴趣时,才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主动地参与学*,因此用音乐来激起学生的学*欲望。)

  二、问题探究,自读自悟

  1、揭示课题,理解天堂。

  2、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后感受最深的句子。

  (结尾句)

  3、理解: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质疑:

  ⑴ 为什么说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

  ⑵ 那又为什么说的确是鸟的天堂呢?

  (创设问题情境,打开学生的思路,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他们产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浓厚兴趣。)

  三、抓重点句,品读感悟

  1、引入学*描写大榕树的相关段落,体会榕树的美。

  (解决:为什么说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

  ⑴ 理解重点句:

  ① 句子一: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A、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这是一株怎样的榕树?

  B、重点理解不可计数和卧。

  C、介绍榕树的气根,感受榕树独木成林的特点。

  D、朗读句子。

  ② 句子二: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A、指名读:

  说说这段话描写了榕树的什么?

  B、自由读:

  你还感受到了榕树叶子的什么特点?照耀说明了什么?

  C、想象一个个新的生命颤动,它们会说些什么?感情朗读。

  ⑵ 师参与朗读7、8两段,进一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感悟榕树奇特的美。

  ⑶ 小组内交流:

  昨天我看到的是什么?

  (把阅读与质疑有机结合,把阅读与思考有机结合,把阅读与感悟有机结合,让学生经历读──思──悟──通的学*过程,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行为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2、引入学*描写群鸟的相关段落,体会百鸟齐飞的动态美。

  (解决:为什么说的确是鸟的天堂?)

  理解重点句:

  句子: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⑴ 演示课件(群鸟齐飞图,配乐朗诵课文),交流感受:

  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⑵ 出示句子,句子中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鸟很多?

  (从大小、颜色、动作体会)

  ⑶ 想象说话:

  有的站在树枝上叫什么?飞起来会说些什么?扑着翅膀的鸟又会说些什么?

  ⑷ 感情朗读,体会这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四、创设情境,进行实践

  1、推荐小鸟参加鸟类演讲比赛:

  课件出示主题:

  我们的生活多么快乐。

  要求:

  根据课文12、13自然段的内容,发挥想象,自由表达。

  ⑴ 以小组为单位,自由练说,评出一位高手参赛。

  ⑵ 生准备后交流,生生互相评价。

  2、小结:

  精彩的演讲,使我们更加喜爱大榕树,也更加珍惜我们快乐自由的幸福生活。当然也忘不了人类对我们的友善与保护。此时,我们也更能体会出巴金老爷爷的赞叹。

  齐读: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把演讲这一学生熟悉的活动方式引进课堂,把教材还原成生活场景,让学生在现实的、生活化的生命态中展开对话,活化了教材。)

  五、自选练*

  教师出示以下三组不同形式的练*,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任选其中一项,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1、摘抄:

  把本课中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或精彩片段摘抄下来;

  2、画鸟的天堂:

  根据文中描写的情景来画鸟的天堂,可插入简短的文字说明;

  3、结合课文,参考课前搜集到的资料卡片,设计导游词,可以小组合作实地当一回导游演*一下。

  (差异性的练*设计,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体现了教学的弹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板书设计】

  树: 大 茂盛 奇特美丽

  鸟的天堂 赞美

  鸟: 多 欢快 壮观

  【资料库】

  鸟的天堂位于我国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会城镇天马村河中,是全国最大的天然赏鸟乐园。1933年,巴金先生看望朋友经过这个地方,写了《鸟的天堂》后,使这里名扬四海。鸟的天堂那棵覆盖整个岛屿的古榕树,据传是这样形成的:

  500多年前,天马村年年闹干旱,农田干涸,庄稼歉收。乡亲们为了抗旱,开了一条人工河──天马河,引进珠江的水灌溉农田。可是年景不见好转,当地有权有势的人硬说是天马河开坏了,把风水给破了,强迫村民把这条河堵上。村民们含着泪水,把挑来的泥土用船载着倒在河心,不久堆起了一个土墩,成了河心小岛。当时有个村民在土堆上插了一根榕树枝,用来系住船只,想不到第二年这根榕树枝长出根儿,发出新芽。由于水分充足,榕树越长越高,每年从枝上长出了许多气根倒垂下来,钻进泥土里。过些日子,入土的根儿长成了新的枝干,枝干长粗了又垂下许多气根来这样年复一年的不断生长,树干多得不可计数。经历数百年生长,一棵树长成了一片林子,覆盖全岛,占地达18亩,*看像原始森林,远望像浮在水面上的绿洲,真是南国奇观。

  鸟的天堂又令人称奇的是,这棵神奇的古榕树上栖息着数以万计的各种野生鹭鸟,其中以白鹭和灰鹭最多。白鹭朝出晚归,灰鹭暮出晨归,一早一晚,相互交替,盘旋飞翔,嘎嘎而鸣,非常壮观。巴金先生为我们描述了鸟的天堂早晨时候百鸟嬉闹的景象。如今,傍晚时分百鸟出巢的情景也十分壮观。每天傍晚7时15分至7时45分(冬季提前1小时),一批批灰鹭从鸟的天堂准时朝东南方向编队出发,飞到周边一带的浅滩上去觅食。起飞前,先由一只负责召集的灰鹭从古榕树的西头飞到东头,有时还飞到隔江的小岛,呼朋引伴,催促同类赶紧趁着暮色外出觅食。不到5分钟,在领头鸟的带领下,一群大大小小的灰鹭陆续从林子里飞出,群鸟争鸣,翩翩起舞,这种情景每次大约持续半个小时。第二天清晨5时15分至6时多,飞出去的灰鹭经过一夜辛勤劳动,满载而归,从四面八方飞回古榕树,与伏在枝头正准备飞出去觅食的白鹭交头接耳、盘旋飞舞,有时还会做出俯冲和倒飞的动作。据说这一自然景象延续至今已有380年的历史。天马村人一直用爱树护鸟、爱护自己、爱护子孙的祖训教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用各种各样方式保护生态环境,使这个自然奇观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

  1984年,巴金先生亲笔题写小鸟天堂四字,为风景区增色生辉。2002年,鸟的天堂风景区经过重新规划扩建后,占地面积达40万*方米,形成了一个集古榕、鹭鸟、天马人一体的自然文化景观,是目前侨乡广东新会著名的国际级生态旅游景点,每年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慕名而来,流连忘返。

鸟的天堂教案8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解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感受并欣赏文中描写大榕树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3、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句子领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

  三、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自学为主)

  一、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课文

  1、通过昨天的预*你对作者以及课文知识了解了什么?说一说(简介作者)

  2、激疑审题:天堂指什么?它是怎样的?(美的、充满欢乐的)

  3、课文里的鸟的天堂是写的什么呢?

  (二)初步感知课文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想想自己读了课文后感觉是什么?在旁边写上批注。

  3、把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在有生字、词语的地方注意纠正读法。

  2、谈自己读的感受。

  (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作者是怎么去鸟的天堂的?去了几次?每次去的时间有什么不同?第几次才真正见到鸟的天堂

  2、那些句子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用笔画下来。并说说表达了什么感情。

  (五)、再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旧知

  (二)自主学*,谈感悟体会鸟的天堂静态美和动态美

  1.抓段落,谈感悟。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2.抓句子,谈感悟。在学生?谈喜欢段落的基础上,先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阅读,细细品味,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寻找美。

  3.抓品读,促感悟。这是一篇训练学生朗读的好课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读。

  4.主动探究,悟环保。

  (三)综合实践,练能力。

  鸟的天堂含有一种脭人的力量,在这里,一切都显出一种梦境般的美丽。如今鸟的天堂美名传扬四海。在大力发展旅游的今天,如何吸引中外游客到此一游呢?如果你就是一位导游词设计者,你能否根据来自不同地区的游客,设计出不同人群的导游解说词呢?

  写作背景:

  情景一:一群来自广东南方旅行社的游客,来到了鸟的天堂,面对着这些榕树比较熟悉的游客,你开始讲解

  情景二:一天,旅行社安排你接待一个由东北人组成的旅游团。他们中的人大多数是第一次见到榕树,你该如何向他们介绍鸟的天堂?

  情景三:国际旅行团带来了一个由加拿大、俄罗斯等国的外宾组成的旅游团,他们多数人是第一次到*,你准别怎样讲解?

  2.请学生自己选一个感兴趣的情景设计导游词。

  注:

  (1)解说词能针对不同的游设计,繁简适度;

  (2)导游讲解态度和蔼、亲切、落落大方

鸟的天堂教案9

  一、设计理念:

  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式,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教学重点是想想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体会“鸟的天堂”之美,鼓励学生学*作者的表达方法,把握好的词句,善于积累,运用,并能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学会用各种方法表达感受。以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展开与文本、教师和同伴的对话,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空间,鼓励每一个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中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是小学语文人教版版四年级上册第一组中的第三篇精读课文,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我这次讲的是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这篇文章以优美的语言,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傍晚,群鸟已经归巢,没有看到鸟。重点写了大榕树的硕大无比和充满生机的美丽,并由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是清晨,正是群鸟出巢的时刻。重点写了众鸟活动的热闹场面。充分感受到了它们生活的自由、快乐。结尾时又由衷地写出了“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文本鉴赏力,还有一定量的词汇积累,他们能够自主学*字词,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并能在交流和讨论中,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除此之外,他们的形象思维正不断地丰富与提高,抽象思维能力也在逐步发展,但好奇心与求知欲依然很强。这些都使本课教学放手让学生去自读自悟,自主学*成为了可能。

  四、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词。

  2、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 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式。

  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五、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册教材的编排,本组训练重点是“事物的静态和动态”,在设计本篇课文的教学时,围绕重点训练项目制定如下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鼓励学生在学*课文后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教学难点是理解“鸟的天堂”为什么的确是鸟的天堂,体会两个“鸟的天堂”的不同含义。

  六、教法分析

  1、本篇课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奇丽的“天堂”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语言表现形式简洁,有节奏,有乐感,谱写的是一曲动人的生命力的赞歌。因此,我将借助多媒体机器采用“情境教学法”,用画面再现情境,用导语创设情境,用朗读感受情境,渲染情境,让学生入境界,进角色,动真心,吐真情,以此优化全文的教学情境。

  2、采取各种形式的朗读,坚持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读中悟情。教师的范读,以声、情感染学生,创设富有感染力的语感氛围。学生的多层次读,旨在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发展语言,陶冶情感。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巴金先生去了几次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怎么分的?课文的哪一部分讲的是大榕树?哪一部分描写了鸟的场景?

  出示学路建议一

  二、 精度课文,感受情趣

  (一)学*“大榕树”部分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描写榕树样子的词句。思考:作者看到的大榕树是什么样子?课文从那几个方面描写大榕树的?

  2检查反馈:

  大榕树: 1.大

  学生交流

  (1)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体会后放出声音有感情地朗读出来。用朗读的形式加以汇报。

  (2)重点体会“真”字。

  生读: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树木不可计数。

  两个“真”有什么不同呢?听老师读,体会一下。

  学生体会出:第一个“真”意思是本来的,实际的。第二个“真”指的是确确实实。应读出惊叹的语气。)

  生读: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3)体会“卧”字。(树占地面积大。)

  2.茂盛。指名读句,谈体会。

  生读: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缝隙。(不留一点缝隙,说明树叶多。)

  (1)重点体会“堆”。(说明树叶的多而密)

  生读: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2)重点体会“颤动”。

  (3)同学演示,体现微微地动态。

  (从中我们体会到榕树的生命力非常茂盛。)

  (4)从对大榕树特点的描述中,你体会出了什麽?

  3.看图片:榕树的大与茂盛。

  4.请学生反复朗读这部分内容,突出重点词句,体会榕树的特点,在读中表达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受。

  出示学路建议二

  (二)学*“鸟”的部分

  过渡: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是什么时候?见到了什么?作者写出了鸟的什么特点?找出重点词句。

  1.出示图片:“群鸟纷飞”的场面。使学生形象地感受这部分的动态美的描写。

  2.导语,让我们走进课文,欣赏热闹的场面。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尽情地感受这部分所描绘的美。

  3.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从哪些重点语句中能够体会出这里的鸟儿多?

  4.检查反馈:

  指名朗读描写鸟的特点的词句,提问:哪些句子写出了鸟多的特点?

  指导朗读,配合课件,创设情境感染学生,想象句子所描写的情景,感受鸟之多。

  5自由读课文第12 13自然段,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并想想这种感受来自于课文的什么地方?

  (1)生读: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

  理解两个“到处”(说明鸟很多。)

  生读: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

  理解“应接不暇”。(应接不暇的意思就是说人或事情很多,接待,应付不起来。)在课文里用“应接不暇”(是说鸟太多了,眼睛看不过来了。)

  生读: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理解有的??有的??有的,(说明鸟的姿态很多,种类也很多。)

  生读: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从中体会到了什麽?(鸟儿很欢快,快乐地叫着)

  5.教师借机指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那么,请大家想象一下,树上还有什么姿态的鸟呢?(学生发散想象。)

  6.看到这么一棵奇特的榕树,领略到树上鸟儿欢腾的场面,作者又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 学生齐读

  投影出示: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7.教师追问:

  (1)从这句话中,你发现了什么?

  第一个鸟的天堂有引号,而第二个则没有。)

  (2)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有什么不同的含义吗?

  (第一个鸟的天堂指的是这棵大榕树,第二个鸟的天堂指的是真正的鸟的天堂。鸟儿在这里栖息繁衍,过着幸福的生活。)

  三、 熟读课文,体会写法

  1自由读课文第1.2 自然段有关内容,比较两个部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 2自然段有关句段,尝试用静态 动态描写的方法描写一处景物。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理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句话的意思。讨论大榕树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大榕树被大自然赋予了旺盛的生命力,成为了鸟的天堂。作为人类也要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八、板书设计

  大榕树 大 茂盛

  鸟的天堂(静态)

  鸟 多 欢快

  (动态 )

鸟的天堂教案10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地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做巢、树梢、留恋、目不暇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设计理念:

  让学生“会学”是教学这节课的真正目的。根据教材和学生认知水*,主要向学生渗透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通过学生的读读、想想、议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智慧。

  教学重点:

  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

  1、什么是天堂?(指名回答)

  2、板书“鸟的天堂”鸟的天堂会是什么样子呢?

  二、按照要求读书。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想想自己读了课文后感觉是什么?在旁边写上批注。

  3、把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在有生字、词语的地方注意纠正读法。

  2、谈自己读的感受。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互相交流。

  四、简介本文作者及课文有关知识:

  “鸟的天堂”实际是写什么呢?

  “鸟的天堂”实际是指大约有500年树龄的一株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

  五、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作者是怎么去“鸟的天堂”的?去了几次?每次去的时间有什么不同?第几次才真正见到“鸟的天堂”?

  2、哪些句子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用笔画下来。并说说表达了什么感情。

  六、学*生字

  1、指名读词读字。

  2、指导书写难写的字。

  3、抄写生字词语。

  板书: 18、鸟的天堂

  第一次: 大榕树

  第二次: 鸟的天堂

  第二课时

  一、 引入:

  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个个都变成快乐的鸟,一起来学*《鸟的天堂》。

  这节课我们就从鸟的角度来感受“鸟的天堂”。

  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巴金先生去了几次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了什么?第二次看到了什么?

  (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了真正的“鸟的天堂”)

  二、首先我们进入到真正的鸟的天堂,也就是你们的天堂去看一下:

  1、自由读12-13自然段,看看这一部分写出了“鸟的天堂”什么特点?(活泼可爱、鸟多)

  你是从哪些地方感悟到的?(自由发言)

  2、当学生读到“应接不暇”一词时,问: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时在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情境?

  3、这一段主要应读出它的什么特点来呢?(热闹)对,这就是它的动态美,这一段主要写出了鸟的天堂的动态,让我们一起来读出它的动态美。

  (引导读“有的…有的…有的…”和“一只画眉鸟…那歌声真好听…”读出鸟的可爱;引导读“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和“眼睛应接不暇…”读出鸟的多。)

  4、学生读完后问:这一只小鸟在兴奋地叫着,它可能在说什么呢?假如你就是这只小鸟,你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呢?让我们将自己的视角往小鸟生活的环境——大榕树身上聚集。

  三、学*第一部分:(课文7-8自然段的内容)

  1、自由读这部分,找出小鸟会喜欢这个地方的理由。(在7-8自然段有关句子旁边写上批注)。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讨论交流,小鸟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班级交流。(树大、美)

  A、当学生讲到树大、美的特点时,出示挂图帮助学生理解。

  B、引导理解“不可计数”和“卧”字。

  C、你还有哪些不能理解的地方吗?说出来讨论讨论。

  D、假如你没有,那老师想提出一个问题,出示:“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我不明白“新的生命在颤动”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呢?

  1)、学生讨论;(联系上下文理解。原因可能是:①树叶多,小鸟扑翅膀时动;②“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③有风吹过。)

  2)、交流并说明理由。

  E、这么美,这么大的树!我们怎么才能用读来表现出树的这些特点呢?

  指名读7-8自然段。评价:读得怎么样?想不想听老师读。

  教师读,读得怎样?读第12-13自然段时我们要求读出鸟的天堂的动态美,这两个自然段应该怎样读呢?(读出它的静态美)

  齐读。

  四、简介本文作者及课文有关知识:

  五、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六、学*生字

鸟的天堂教案11

  一、导入新课

  复*检查,巩固生字:

  1、复*检查

  上一节课,我们学*了《鸟的天堂》,再来看一下这些字词认识了吗认读并造句。

  陆续 白茫茫 榕树 纠正

  不可计数 树梢 应接不暇 画眉

  2、回顾一下课文,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几次分别在什么时候

  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两次。第一次是在黄昏,第二次是在早晨。

  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我”去了两次鸟的天堂,看到了两种不同的景象。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鸟的天堂,感受鸟的天堂带给“我”的不同体验。

  今天我们继续学*《鸟的天堂》。

  出示课题。

  二、精读感悟

  (一)学*1—4自然段

  1、同桌合作学*:

  (1)同桌互相朗读课文第1—4自然段,边读边做标注。

  (2)交流探讨:作者用哪些词,写出了我们出游的时间哪些词写出了水面很静第3自然段中,哪一个动词,写出了我们的心情

  2、探讨、交流,然后回答。

  (1)作者用哪些词,写出了我们出游的时间

  “吃过晚饭”、“热气已退”、“太阳落下山坡”表示夏日的傍晚,也就是“我们”出游的时间 。

  (2)哪些词写出了水面很静

  “自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波浪。”这是讲水面很安静,没有风和过往的船只。“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说明四周幽静,没有一点声响,只有木桨拍打水面的声音。

  (3)第3自然段中,哪一个动词,写出了我们的心情

  “跳” 既表明船与岸有距离,又显出我们的兴奋之情。

  (二)学*5—9自然段

  1、同桌合作学*:

  (1)同桌互相朗读课文第5—9自然段,边读边做标注。

  (2)交流探讨:我们第一次出游,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什么文中主要描写了大榕树什么特点作者对这棵大榕树流露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从哪些句子里体会出来的“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

  2、探讨、交流,然后回答。

  (1)我们第一次出游,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什么

  大榕树

  (2)文中主要描写了大榕树什么特点

  一个是大,另一个是美。

  (3)课文怎样写榕树之大

  第4自然段,开头交代“河面很宽”,可为什么会变窄呢“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原来河面给树叶占去了,所以变窄。另外,由于当时离得远,所以当“我”说许多株时,“我的朋友”有的说是一株,有的说是两株,到底是几株呢 “我们的船渐渐逼*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不可计数 的意思:不能计算,形容很多。说明树之大。

  (4)课文又怎样写了榕树的美

  “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句话是写大榕树静态的美,前半句是写实实在在的事物,后半句中“新的生命在颤动”这是作者的感觉,也就是大榕树静态的美,给作者带来的美的感觉,“颤动”并非真的在动,那每一片树叶都是那么绿,作者仿佛看到它们在霞光中一闪一闪的。

  (5)作者对这棵大榕树流露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从哪些句子里体会出来的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句话,赞美了生长茂盛的大榕树,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6)“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

  因为是黄昏时分,所以鸟儿栖息了,而且大榕树树大枝叶稠密。作者没有见到鸟。当时心情很失望。作者虽然没有见到鸟,他却被这株美丽的大榕树深深地迷住了。

  (三)学*10—12自然段

  1、同桌合作学*:

  (1)同桌互相朗读课文第10—12自然段,边读边做标注。

  (2)交流探讨:作者和朋友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把作者描写树上变得热闹了、鸟的大小、颜色、动作的句子画一画。

  第12自然段,用了“起初”“后来”“便”“起来”表示时间顺序的词,用这几个词写一段话。

  2、探讨、交流,然后回答。

  (1)作者和朋友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从这些语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和朋友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听到了鸟叫,看到了鸟飞。

  (2)把作者描写树上变得热闹了、鸟的大小、颜色、动作的句子画一画。

  描写树上变得热闹的句子: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描写鸟的大小、颜色的句子:“大的,小的,花的,黑的”。

  描写鸟的动作的句子:“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3)第12自然段,用了“起初”“后来”“便”“起来”表示时间顺序的词,用这几个词写一段话。

  他起初想去公园逛逛,后来天下起了大雨,他便放弃出门,拿了一本书读起来。

  3、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这几句中,作者采用怎样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什么

  作者采用“到处……到处……”“有的……有的……有的……”排比修辞手法,写出鸟的数量多。

  (四)学*13自然段

  1、探索交流:

  (1)同桌互相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边读边做标注。

  (2)交流探讨:作者看到这么多大小不一、颜色各异、动作千姿百态的鸟后,有什么感受“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说说这段描写表现了什么

  2、探讨、交流,然后回答。

  (1)作者看到这么多大小不一、颜色各异、动作千姿百态的鸟后,有什么感受

  “我”由于景色精彩看不过来而感到“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反映“鸟的天堂”的热闹场面,写出了作者迷恋这种景色,看也看不够的心情。

  (2)“一只画眉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说说这段描写表现了什么

  既写出了这只小鸟的可爱、机灵、富有生气,又反映了作者的美好情趣和愉快的心情,也说明了这里确实是鸟的天堂,鸟儿可以在这自由自在的生活。

  (五)学*14自然段

  1、同桌合作学*:

  (1)同桌互相朗读课文第14自然段,边读边做标注。

  (2)交流探讨:“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一句中的“回头看”是什么意思“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文中哪些地方是静态描写哪些地方是动态描写

  2、探讨、交流,然后回答。

  (1)“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一句中的“回头看”是什么意思

  “回头看”,是没有看够、舍不得离开的意思,因为大榕树的茂盛和众鸟栖息的场面是作者*生第一次看见的,他被这美丽、奇妙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一点儿也不愿离去。

  (2)“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

  昨天不是没有鸟而是我的眼睛没有看到,因为去的时间是黄昏,鸟都栖息了,再加上大榕树的枝叶繁茂,所以没有看到。而第二次是早晨去的,鸟都欢快地飞出来。作者见到的确实是鸟的天堂。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指的是茂盛的大榕树。第二个不加引号,是用天堂来比喻这里对鸟儿的栖息繁衍是再合适不过的地方,是名副其实的鸟的天堂。

  (3)“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样写有什么巧妙的用心

  这样写文章前后照应,更加突出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发自内心的赞美。

  (4)思考:为什么这株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

  ①从课文的描述中可以看到大榕树枝繁叶茂,很适合鸟儿生活。

  ②从“当地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看出鸟儿在这里很受保护。

  ③从“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可以看出这儿环境幽静。

  (5)文中哪些地方是静态描写哪些地方是动态描写

  文中写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即描写大榕树的部分)是静态描写;写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即描写群鸟活动的部分)是动态描写。

  (6)归纳主旨

  这篇课文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 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7)拓展延伸

  为了更好地保护鸟类,不破坏美好的自然环境,我们该怎么做

  不乱捕捉鸟,不乱砍伐树木。

  三、课堂练*

  四、课堂小结

  巴金爷爷的这篇文章很值得我们细细品读,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喜爱、留恋、赞美之情。

  五、布置作业

  “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请你熟读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材料,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

  六、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教案1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地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做巢、树梢、留恋、目不暇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设计理念:

  让学生“会学”是教学这节课的真正目的。根据教材和学生认知水*,主要向学生渗透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通过学生的'读读、想想、议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智慧。

  教学重点:

  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

  1、什么是天堂?(指名回答)

  2、板书“鸟的天堂”鸟的天堂会是什么样子呢?

  二、按照要求读书。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想想自己读了课文后感觉是什么?在旁边写上批注。

  3、把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在有生字、词语的地方注意纠正读法。

  2、谈自己读的感受。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互相交流。

  四、简介本文作者及课文有关知识:

  “鸟的天堂”实际是写什么呢?

  “鸟的天堂”实际是指大约有500年树龄的一株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

  五、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作者是怎么去“鸟的天堂”的?去了几次?每次去的时间有什么不同?第几次才真正见到“鸟的天堂”?

  2、哪些句子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用笔画下来。并说说表达了什么感情。

  六、学*生字

  1、指名读词读字。

  2、指导书写难写的字。

  3、抄写生字词语。

  板书: 18、鸟的天堂

  第一次: 大榕树

  第二次: 鸟的天堂

  第二课时

  一、 引入:

  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个个都变成快乐的鸟,一起来学*《鸟的天堂》。

  这节课我们就从鸟的角度来感受“鸟的天堂”。

  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巴金先生去了几次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了什么?第二次看到了什么?

  (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了真正的“鸟的天堂”)

  二、首先我们进入到真正的鸟的天堂,也就是你们的天堂去看一下:

  1、自由读12-13自然段,看看这一部分写出了“鸟的天堂”什么特点?(活泼可爱、鸟多)

  你是从哪些地方感悟到的?(自由发言)

  2、当学生读到“应接不暇”一词时,问: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时在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情境?

  3、这一段主要应读出它的什么特点来呢?(热闹)对,这就是它的动态美,这一段主要写出了鸟的天堂的动态,让我们一起来读出它的动态美。

  (引导读“有的…有的…有的…”和“一只画眉鸟…那歌声真好听…”读出鸟的可爱;引导读“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和“眼睛应接不暇…”读出鸟的多。)

  4、学生读完后问:这一只小鸟在兴奋地叫着,它可能在说什么呢?假如你就是这只小鸟,你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呢?让我们将自己的视角往小鸟生活的环境——大榕树身上聚集。

  三、学*第一部分:(课文7-8自然段的内容)

  1、自由读这部分,找出小鸟会喜欢这个地方的理由。(在7-8自然段有关句子旁边写上批注)。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讨论交流,小鸟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班级交流。(树大、美)

  A、当学生讲到树大、美的特点时,出示挂图帮助学生理解。

  B、引导理解“不可计数”和“卧”字。

  C、你还有哪些不能理解的地方吗?说出来讨论讨论。

  D、假如你没有,那老师想提出一个问题,出示:“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我不明白“新的生命在颤动”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呢?

  1)、学生讨论;(联系上下文理解。原因可能是:①树叶多,小鸟扑翅膀时动;②“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③有风吹过。)

  2)、交流并说明理由。

  E、这么美,这么大的树!我们怎么才能用读来表现出树的这些特点呢?

  指名读7-8自然段。评价:读得怎么样?想不想听老师读。

  教师读,读得怎样?读第12-13自然段时我们要求读出鸟的天堂的动态美,这两个自然段应该怎样读呢?(读出它的静态美)

  齐读。

  四、简介本文作者及课文有关知识:

  五、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六、学*生字


《鸟的天堂》教案优选【二十】篇(扩展2)

——鸟的天堂教案通用二十篇

  鸟的天堂教案 1

  【教学目标】

  1、学会三个生字:荡、桨、暇。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做巢、树梢、静寂、应接不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默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板书:

  天堂

  你知道怎样的地方是“天堂”?

  板书:

  鸟的天堂

  能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地方是怎样的?

  二、自*,交流,理清课文顺序

  1、要求:

  读准生字词语,读通读顺课文。认真读读课文,想想鸟的天堂指什么?作者去了几次,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2、准备好课前收集到的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

  2、学生轻声读,思考,交流。

  三、学*第一部分

  抓住有关段落词语,初步感受榕树的巨大,叶子的可爱,作者轻松愉快地心情。

  四、自学课文

  1、说说喜欢哪些描写,有什么感受。还有什么疑问,想想该怎样解决。

  2、学生自学,准备下节课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多媒体出示“榕树”图片,说说从上节课的学*中了解到了什么内容。

  二、学*“鸟的天堂”

  1、师: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洒满天际;桨声悠悠,如动听的乐曲,湖面*静无波。我们远远地望见了那茂盛的榕树,现在我们的船渐渐逼*榕树了。请同学们认真倾听,仔细地看,我们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了……

  (师投入而且跟屏幕相配,配乐朗读7、8节。)

  师:你看到了怎样的榕树?

  (定位:初步感受茂盛,说得简洁些,一两位学生就可以了。)

  师:那我们就来学*7、8小节,自由朗读描写榕树的段落,你觉得榕树很美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体会,写上批注。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学*情况。)

  2、师:你们体会到榕树美在哪里?谁来说说。

  ⑴ 体会榕树的奇特之美:

  出示:

  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师:(学生交流到“不可计数”。)你说说“不可计数”的意思──出示:枝藤缠绕的图片──用书上的一句话来说,就是:“枝上又生根,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描绘一下画面(这些像绳子一样垂下来的枝条叫气根,气根越长越长,渐渐伸向地面扎进泥土里,支撑着榕树硕大的树冠。)结合学生所说的气根的特点,这样枝干交错在一起,分不清哪是主干了,就叫“盘根错节”。

  师:你见过这样奇特的榕树吗?请学生读这一句“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学生突出“真是”。)评价:真的是第一次看见这样奇特的树,你很惊讶。还有别的读法吗?──(学生突出“大树”。)评价:听出榕树确实很大。还有别的读法吗?──(学生突出“一株”。)说说你要表达什么意思?(是一株榕树,而不是开始说到地许多株,或是两株。)──语文就是这样有意思,不同的读法我们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感受。

  ⑵ 体会榕树的奇特之美:

  师:榕树的奇特之美还表现在哪里?

  (学生交流到“卧”,“从远处看”。)

  评价1:

  这一卧多少面积?(十几亩)比操场还大呀!

  评价2:

  从远处看就有那么大,从*处看该有多大呀。

  评价3:

  你体会到了榕树壮观之美、奇特之美。

  齐读引导:

  俗话说:独木不成林。然而大自然却为我们展现了“独木成林”的景象,榕树多奇特呀。

  出示:

  独木成林

  读词,读出榕树的壮观奇特之美。

  (生一起读句。)

  3、出示:

  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榕树之美还美在哪里呢?

  ⑴ 生:榕树的枝叶很多,“一簇堆在另一簇”很美。

  师:你能把它读出来吗?──这就叫“茂盛”。

  结合交流(卡片出示词语:枝繁叶茂)──再读句,评价:“榕树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真是:“枝繁叶茂”──再读词语“枝繁叶茂”──谁再来读 。

  (看谁能在脑海里再现榕树的枝繁叶茂。)

  ⑵ 生:读“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感受到叶子绿得好美,充满生命活力。

  师:1、你来读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霞光掩映下榕树是怎样的?谁来说说你还感受到什么?

  再读。

  朗读过渡:(一两位学生读后。)夕阳的余晖里,微风的吹拂下,波光的反射中,每一片绿叶都在闪闪发光,多么奇妙!看来我们每个人对这句话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自由朗读这一段,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谁来读这段话?

  一生读后配乐再读,齐读。

  4、总结过渡:

  师:巴金先生不愧是语言大师,了了数笔,榕树那宁静、充满生命活力的美像一首优美的诗静静流入我们的心田。难怪作者会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

  师:生个别读后评价:陶醉了;赞叹啊;听出来了,你们把自己的感情融进去了。因为这也是我们发自内心的赞美──

  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这不仅是赞美榕树,赞美南国,更是赞美神奇的大自然──

  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板书:

  这棵榕树啊!

  三、学*“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1、师:朋友们告诉我这里是“鸟的天堂”,刚才我们和巴金先生一起欣赏了这株茂盛的奇特的榕树,遗憾的是没有看见鸟儿的踪影。第二天清晨,我们再一次来到这里,请自由朗读11~13节,说说你感受到什么?像刚才学*榕树那段一样抓住重点词句多读读,体会体会,呆会儿请你来说说,读读。

  2、交流喜欢的句子:

  ⑴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扑翅膀。

  师:谁先来交流?

  生:我从这一句感受到鸟儿真多,这里真热闹啊!

  师:你来读──谁来说说,听了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什么?

  (感受到鸟儿欢快,种类多。)

  请你来试试,读出作者的惊喜。

  师评价:

  昨天没见到鸟儿很遗憾,这次见到这么多欢快的鸟儿该多高兴,再读。

  生评价:

  从同学的朗读中感受到什么?鸟儿飞呀、叫呀、扑翅膀呀真欢快,这儿真是鸟的天堂。

  ⑵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生:我从这一句中感受到鸟的欢快,多,我们都来不及看。

  师:这就叫: “应接不暇”。

  再读。

  生: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下,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师:这一吓,怎么它倒越发叫得起劲了呢?

  (学生阅读第九节,说到爱护榕树爱护鸟类。)

  师:是呀,要想鸟的天堂永远是鸟的天堂,的确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

  3、师:听,鸟儿们在做什么?如果你是生活在榕树上的鸟儿,在这样美丽的安全的地方生活,你想对榕树、对伙伴或者对游客说些什么呢?

  ⑴ 生说话:

  对榕树说:赞美的话,抒发自己感情的话。……

  师生对话。

  师评价:说得多好,我们就好像真的看到了小鸟沐浴着清晨的阳光,在榕树上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⑵ 生说话:

  对游客说:欢迎,请爱护我们。……

  师评价: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这儿真是鸟的天堂。

  四、总结

  我们呆在榕树下,眼前是鸟影翩翩,耳边是画眉、白鹭、灰鹤等鸟儿美妙的歌唱。鸟与树,树与山水,与人类构成了一副多么和谐而又生动活泼的画面。

  出示文章末句:

  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五、总结

  师:学了课文,你还想做哪些事?

  生:背诵喜欢的段落。交流背哪些段落。

  生:运用学到的方法阅读自读课本中的几篇写景文章。请他说说篇目。

  生:研究作者的其他文章,师推荐《香港之夜》、《繁星》。

  生:对如今“鸟的天堂”的情况感兴趣,可以搜集收集有关资料。

  师总结:

  课文学完了,但我们可以做的还有很多,用心去体会,我们会感受到阅读的快乐。

  鸟的天堂教案 2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认读生字词,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2、理清课文脉络,初步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不同。

  3、通过朗读,想象,同作者一起感受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时的心情。

  教学重点

  读通课文,认读生字词,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质疑激趣

  1、板书:

  鸟的天堂

  学生齐读题,再个别读题。

  说一说:

  你是带着怎样的心情读这个课题的,为什么?

  (学生的回答可能是:带着愉悦的心情读课题。因为天堂里很美,小鸟生活在天堂里很幸福……)

  2、通过课前自学收获,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天堂的美或是小鸟的幸福生活。

  3、个别质疑,相机引出下环节。

  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二、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读通课文,读完后,针对疑惑同桌讨论,能解决的问题同学间解决。

  2、建议由几名同学读课文。

  (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意见可以多样。最后共同确定,因为作者两次去了“鸟的天堂”,所以由两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 )

  3、带问题,听朗读:

  ⑴ 同学读的.句子是否通顺,每个字的字音是否标准。

  ⑵ 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见所闻有何不同?

  4、生字词巩固,针对问题,重点指导。如:

  “枝干”“不可计数”“应接不暇”“拨”等。

  5、解决问题:

  第一次:

  我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大榕树。

  第二次:

  第二天早晨,“我”和朋友们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的活动情景。

  鸟的天堂教案 3

  一、设计理念:

  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以问题体系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以目标为导向,以问题解决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利用问题、情境、协作等学*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读中悟,悟中读;读中说,读中议;读中*得语感,发展语言。从而不断深刻领悟鸟的天堂丰富的内涵,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人文的启迪。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会榕、桩、恋3个生字,理解陆续、颤动、应接不暇等词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认识联想的作用。

  4、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认识大榕树的奇特与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景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整体语文素养。

  情感目标:

  感受南国风光的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三、教学重点:

  分辨课文中的事物和联想,初步认识这些联想的作用。

  四、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中前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

  五、教学设想:

  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利用一系列问题要素最终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基于此认识,我们设计了依托教材、借助问题、运用语言的学*思路,促使学生积极地研究课文,理解、收集、整理、运用有效信息。

  六、教学准备:

  课前指导预*、课件、收集资料。

  七、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提出问题。

  1、学生自主选择学*方式,按要求预*。

  预*提纲:

  ①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运用有关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②想象一下你脑海中的鸟的天堂。

  ③借助网络简要了解鸟的天堂。

  ④仔细读课文,想想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⑤把课文中最能体现鸟多的语句划下来。

  ⑥试着找出课文中感情洋溢含义较深的句子。

  2、记录预*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在问题卡上。

  (二)检测预*,初解问题。

  1、检测预*:

  ①指名朗读字、词,特别是多音字数、干。随机正音、评价。

  ②完成作业本第1、2二题。

  ③说说课文描述了怎样景象?

  2、小组讨论交流各自问题卡上的问题,初次解决问题。

  (三)集体反馈,分析问题。

  1、小组代表提出本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和认为最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教师板书问题,梳理归纳。同一问题不再重复。

  2、学生自由读课文,试着解决板书的问题。

  3、集体讨论交流,再次解决问题。教师擦掉已解决的问题。

  4、确定要重点研究的问题: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前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

  (四)再读课文,探究问题。

  1、学生再次读课文自主探究重点问题。

  2、教师设问、点拨、引导,启发学生探究重点问题。

  ①为什么昨天我的眼睛骗了我呢?

  昨天我看到了什么?(板书:大榕树)

  这是一棵怎样的榕树?

  看图,用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概括说说这是一棵怎样的榕树?

  课文中是怎么描写的?请找出描写榕树的词句。

  你读懂了写榕树的哪些词句?

  ②因为没有看到一只鸟,作者认为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对吗?

  第二天我看到了鸟,为什么两次看到的景象不同呢?(板书:黄昏,早晨)

  找到写鸟的段落,和同桌一起读几遍。

  想想自己喜欢哪些句子,用横线划下来。

  (五)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1、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2、学生汇报,集体讨论,以读为本,解决问题。

  榕树:

  第7自然段

  好大的榕树,好多的枝干,纵横交错,多么奇特呀!放录像,范读。

  一起美美地朗读。

  第8自然段

  ①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

  能不能根据自己的体会把那么多的绿叶读出来。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②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自由朗读。

  比较:(那叶子真绿啊,颜色真明亮啊,富有生命力。)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原句穿插了联想,把树当作人来描写,显示出了它的勃勃生机。)

  你更喜欢哪一句?自己思考后,在小组里讨论。

  全班交流小组讨论结果。

  放录像,引读:这么多的绿叶可是生命的象征啊,瞧,那么多的绿叶――

  小结:好大的一棵树,多么茂盛的一棵树,我们每个人面对这棵美丽奇特的树时,都会让我们的心和作者一起赞美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鸟儿:

  你喜欢哪些句子?说理由。

  我的眼睛真是应接不暇,看清楚这只,又看漏了那只,看见那只,第三只又飞走了。

  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板书:到处 到处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 有 有 有)

  有感情地朗读。

  看录像,引读:这里的鸟真多啊,到处――

  画眉鸟:

  作者说画眉鸟兴奋地叫,它的歌声真好听,你想画眉鸟会唱些什么?(穿插思想教育:我们要爱鸟,争做一名大自然的卫士。)

  我们邀请女生通过朗读展示画眉鸟的歌声。

  总结:引读12~13自然段,这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六)检测目标,开放问题。

  1、扩展延伸

  过渡:许多名家游览之后即兴而作,写了很多关于鸟的天堂的文章。

  ①网上浏览名人佳作。

  ②推荐作品:鸟的天堂含有一种迷人的力量,在这里,一切都显出一种梦境般的美丽。如果大家还想继续欣赏这南国的风物,就请读一读巴金的《旅途随笔》。

  2、检测目标

  ①背诵课文最后三自然段。

  ②按课文内容填空:

  我们继续拍掌,很快地这个树木就变得很热闹了。到处都是 ,到处都是 。 的, 的, 的, 的,有的 ,有的 ,有的。

  鸟的天堂教案 4

  【教材分析】

  语言大师巴金的文章,流畅自然,朴实生动,富有热情。《鸟的天堂》一文更是如此,语言上准确生动,朴素优美,简洁洒脱,富有节奏感。巴金善于运用确切的词语,描绘事物的性质、状貌,恰到好处地抒情表意。在表现榕树生命力之美时,这样写道“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似乎、颤动”传神地把当时作者的感受、联想融入于景,具有“物我两忘”的心态,意境深远,妙不可言。写榕树的叶子亮丽,又反客为主,写成“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叶子对人的吸引力太大了,让人不得不看,榕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

  第二次去看榕树,写群鸟嬉戏,“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极言场面之广大。从听觉写“声”,从视觉写“影”,写影比写鸟本身更能体现当时的热闹纷繁。用“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扑翅膀”。充分写出形态的多种多样,生动形象,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此篇文章语言生动准确,朴素优美,在教学时,老师应抓住语言文字让学生品中读,品中悟,品中感受。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当堂背诵第8自然段。

  2、通过朗读,品味词句,能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3、能充分感受文中描绘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感悟大自然中无处不在的整体和谐性。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2、体会“鸟的天堂”的美,感悟大自然中无处不在的整体和谐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天堂”美

  1、课件播放画面:

  师语言描述。

  2、课件出示:

  “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3、质疑:

  读着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二、研读体悟,感受“天堂”美

  1、引入学*描写大榕树的相关段落,重点学*七、八自然段,体会榕树的美:

  ⑴ 围绕描写榕树枝杆多、树大、茂盛的相关语句,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让学生了解大榕树的特点。

  句子1:

  关于榕树“大”: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是一棵大树,有着数不清的丫枝。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斜躺在水面上一样。

  学生自由读,注意突出数量词,抓住描红的词让学生读中感悟,读中体会,读中想像,读出榕树之大。

  句子2:

  关于榕树的茂盛和美丽:

  现在正是枝叶繁茂的时节。这棵榕树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学生自由读句子,注意读好“簇”、“一堆”、“翠绿的颜色”……“这美丽的南国的树!”等词句,同时课件播放录像引导学生看图感受。

  齐读、试背、指名背、齐背。

  ⑵ 看着这株美丽奇特的大榕树,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作者听了有什么感受?

  2、引入学*描写群鸟的相关段落,体会百鸟齐飞的.动态美:

  ⑴ 课件播放群鸟活动情景。

  ⑵ 自由练读12、13自然段,指名读:

  重点指导:

  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① 指导朗读:

  读出鸟的数量之多,不可胜数,鸟儿活动之美。

  ② 谁来说说,小鸟们都在大榕树上干什么呀?

  ⑶ 感悟齐读。

  ⑷ 师生共同感悟:

  这“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此环节的设计体现“以读为本”,激发学生赏阅美文的热情,让学生自由读,读出个人的体会,尊重个性差异。学生自己的感情体验,代替了整体划一的朗读指导,在朗读中感悟榕树的大、美和鸟多、欢的特点,以及作者用词之精当。从中培养语感,积累语言,张扬个性。)

  三、选择角色,感悟和谐美

  1、选择其中一个角色,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夸一夸一下自己,尽量用上书上的句子。

  2、学生准备,小组讨论交流。

  3、学生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描述鸟和树,展示交流。

  4、小结、读作者赞叹的句子。

  【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

  榕树 鸟

  枝叶繁茂 千姿百态

  生命力旺盛 活泼可爱

  鸟的天堂教案 5

  一、设计理念:

  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式,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教学重点是想想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体会“鸟的天堂”之美,鼓励学生学*作者的表达方法,把握好的词句,善于积累,运用,并能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学会用各种方法表达感受。以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展开与文本、教师和同伴的对话,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空间,鼓励每一个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中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是小学语文人教版版四年级上册第一组中的'第三篇精读课文,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我这次讲的是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这篇文章以优美的语言,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傍晚,群鸟已经归巢,没有看到鸟。重点写了大榕树的硕大无比和充满生机的美丽,并由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是清晨,正是群鸟出巢的时刻。重点写了众鸟活动的热闹场面。充分感受到了它们生活的自由、快乐。结尾时又由衷地写出了“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文本鉴赏力,还有一定量的词汇积累,他们能够自主学*字词,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并能在交流和讨论中,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除此之外,他们的形象思维正不断地丰富与提高,抽象思维能力也在逐步发展,但好奇心与求知欲依然很强。这些都使本课教学放手让学生去自读自悟,自主学*成为了可能。

  四、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词。

  2、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 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式。

  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五、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册教材的编排,本组训练重点是“事物的静态和动态”,在设计本篇课文的教学时,围绕重点训练项目制定如下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鼓励学生在学*课文后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教学难点是理解“鸟的天堂”为什么的确是鸟的天堂,体会两个“鸟的天堂”的不同含义。

  六、教法分析

  1、本篇课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奇丽的“天堂”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语言表现形式简洁,有节奏,有乐感,谱写的是一曲动人的生命力的赞歌。因此,我将借助多媒体机器采用“情境教学法”,用画面再现情境,用导语创设情境,用朗读感受情境,渲染情境,让学生入境界,进角色,动真心,吐真情,以此优化全文的教学情境。

  2、采取各种形式的朗读,坚持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读中悟情。教师的范读,以声、情感染学生,创设富有感染力的语感氛围。学生的多层次读,旨在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发展语言,陶冶情感。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巴金先生去了几次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怎么分的?课文的哪一部分讲的是大榕树?哪一部分描写了鸟的场景?

  出示学路建议一

  二、 精度课文,感受情趣

  (一)学*“大榕树”部分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描写榕树样子的词句。思考:作者看到的大榕树是什么样子?课文从那几个方面描写大榕树的?

  2检查反馈:

  大榕树: 1.大

  学生交流

  (1)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体会后放出声音有感情地朗读出来。用朗读的形式加以汇报。

  (2)重点体会“真”字。

  生读: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树木不可计数。

  两个“真”有什么不同呢?听老师读,体会一下。

  学生体会出:第一个“真”意思是本来的,实际的。第二个“真”指的是确确实实。应读出惊叹的语气。)

  生读: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3)体会“卧”字。(树占地面积大。)

  2.茂盛。指名读句,谈体会。

  生读: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缝隙。(不留一点缝隙,说明树叶多。)

  (1)重点体会“堆”。(说明树叶的多而密)

  生读: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2)重点体会“颤动”。

  (3)同学演示,体现微微地动态。

  (从中我们体会到榕树的生命力非常茂盛。)

  (4)从对大榕树特点的描述中,你体会出了什麽?

  3.看图片:榕树的大与茂盛。

  4.请学生反复朗读这部分内容,突出重点词句,体会榕树的特点,在读中表达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受。

  出示学路建议二

  (二)学*“鸟”的部分

  过渡: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是什么时候?见到了什么?作者写出了鸟的什么特点?找出重点词句。

  1.出示图片:“群鸟纷飞”的场面。使学生形象地感受这部分的动态美的描写。

  2.导语,让我们走进课文,欣赏热闹的场面。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尽情地感受这部分所描绘的美。

  3.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从哪些重点语句中能够体会出这里的鸟儿多?

  4.检查反馈:

  指名朗读描写鸟的特点的词句,提问:哪些句子写出了鸟多的特点?

  指导朗读,配合课件,创设情境感染学生,想象句子所描写的情景,感受鸟之多。

  5自由读课文第12 13自然段,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并想想这种感受来自于课文的什么地方?

  (1)生读: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

  理解两个“到处”(说明鸟很多。)

  生读: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

  理解“应接不暇”。(应接不暇的意思就是说人或事情很多,接待,应付不起来。)在课文里用“应接不暇”(是说鸟太多了,眼睛看不过来了。)

  生读: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理解有的??有的??有的,(说明鸟的姿态很多,种类也很多。)

  生读: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从中体会到了什麽?(鸟儿很欢快,快乐地叫着)

  5.教师借机指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那么,请大家想象一下,树上还有什么姿态的鸟呢?(学生发散想象。)

  6.看到这么一棵奇特的榕树,领略到树上鸟儿欢腾的场面,作者又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 学生齐读

  投影出示: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7.教师追问:

  (1)从这句话中,你发现了什么?

  第一个鸟的天堂有引号,而第二个则没有。)

  (2)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有什么不同的含义吗?

  (第一个鸟的天堂指的是这棵大榕树,第二个鸟的天堂指的是真正的鸟的天堂。鸟儿在这里栖息繁衍,过着幸福的生活。)

  三、 熟读课文,体会写法

  1自由读课文第1.2 自然段有关内容,比较两个部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 2自然段有关句段,尝试用静态 动态描写的方法描写一处景物。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理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句话的意思。讨论大榕树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大榕树被大自然赋予了旺盛的生命力,成为了鸟的天堂。作为人类也要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八、板书设计

  大榕树 大 茂盛

  鸟的天堂(静态)

  鸟 多 欢快

  (动态 )

  鸟的天堂教案 6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茫、桨等几个生字,理解留恋等词语的意思,能用陆续等词语说话。

  2、分辨课文中写作者联想和见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会最后三个自然段。

  4、体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

  分辨文中描写作者联想和见闻的句子。

  【教学难点】

  体会鸟与树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茫、桨等几个生字,理解留恋等词语的意思。

  2、在合作学*、读读议议等过程中体会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鸟的自由和快乐,并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重点句。

  3、能在情境中发挥想象写几句话。

  4、感受鸟与树之间、人与自然彼此和谐相处的道理。

  〖教学重点

  体会榕树的奇特与美丽,鸟的自由与快乐,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懂得树与鸟,人与自然之间相处的和谐美,产生生态保护的意识。

  〖教学流程

  一、说天堂

  1、天堂──同学们听说过这个词语吗?说说你对天堂的认识。

  2、鸟的天堂──是的,天堂是一个快乐的、幸福的、美好的地方,那么,你怎么理解鸟的天堂?

  (让鸟儿自由自在生活的,无忧无虑生活的,快乐幸福生活的地方。)

  3、过渡:

  是的,能让鸟儿自由生活、无忧无虑的会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今天,我们就随着现代著名作家巴金爷爷一起走进《鸟的天堂》,去看一看那会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二、看天堂

  1、放声读一读课文,要求:

  ⑴ 读通读顺课文,难读的生字词语可以多读几次,不懂的词语可以请教身旁的`同学。

  ⑵ 思考:

  你跟着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分别是什么时候,看到了什么?

  2、交流:

  第一次:

  黄昏──大榕树。

  第二次:

  清晨──鸟儿。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树、鸟

  鸟的天堂教案 7

  【教学设计的理念】

  根据儿童学*语文的兴趣,充分发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学本课,通过欣赏──美读──想象,把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色传递给学生,让孩子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鸟的天堂的神奇。在欣赏中读,在读中感,在感中创。运用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进行教学。

  【教学分析与处理】

  1、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是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3课。是一篇精读课文,在第一课时已完成字、词、教学任务,本节课是第二课时,课文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写鸟的天堂是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说明了大榕树的美丽奇特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生分析: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求知欲强的特点,灵活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新颖的辅助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注重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主动参与学*回归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采用不同形式的读思议画相结合等形式,自主学文,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创新点、德育点、空白点:

  ⑴ 创新点:

  ① 课题还可以换哪些项目?

  ② 自由结合找自己最喜欢的小伙伴一起学*。

  ③ 选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讨论学*。

  ④ 切入点不同,激发自主学*兴趣,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⑵ 德育点:

  ① 培养学生敢于自我表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

  ② 适当展开联想,感受课文所描绘事物的静态和动态,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⑶ 空白点:

  ① 导入部分留空白。

  ② 学*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展开合理想象留空白。

  ③ 结语部分留空白。

  【教学目标】

  1、知识掌握目标:

  通过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学*作者对静态事物、动态事物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

  2、基本技能和一般能力:

  能够用读写议画等形式学*作者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

  3、创新素质、创新人格培养目标:

  创造性联想、创新思维、创新想象。

  4、德育目标:

  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士观景象,受到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教学重点】

  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学*描写事物动态和静态的方法。

  【教学难点】

  在反复朗读中感受两次去鸟的天堂所见到的不同景象。

  【教具选择与使用方法】

  使用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画面生动形象,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主动探究,合作性强,为重点、难点的突破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制作课件,学生预*课文,查阅资料。

  二、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说说天堂的意思。

  2、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板书课题:

  鸟的天堂

  3、看了课题你想解决哪些问题?

  三、学生研究体验

  1、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带着刚才提出的问题自读课文,然后指生读文。

  2、引出问题,学生讨论:

  ⑴ 交流汇报自学提示中的问题。

  ⑵ 师引问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什么景象?

  (小组讨论,合作学*。)

  3、作者是怎样具体讲大榕树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多媒体课件展示大榕树的远景和*景。)

  ⑴ 作者见到大榕树产生了怎样的印象?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⑵ 选择最喜欢的伙伴探究学*。

  四、学*作者第二次去鸟的天堂的有关段落

  1、自由读,小组讨论、动笔画出重点词语,展开大胆的想象。

  (创新点、空白点。)

  2、汇报自主学*情况。

  (师适时板书。)

  3、质疑。

  五、巩固与创新型的应用

  多媒体演示画面,假如你是一支小鸟生活在鸟的天堂你会有什么感受呢?为画面配音(合作表演,此处是创新点)不仅使学生更加了解鸟的天堂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表演能力以及思维的迁移和创新能力。加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六、回归整体、归纳总结

  七、体验型作业

  展开想象向喜欢的小伙伴说说鸟的天堂的热闹景象。

  鸟的天堂教案 8

  设计理念:

  本组课文训练重点是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时,努力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思想。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读中感悟和发。激**感体验,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力求体现“充分研读,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

  设计特色:

  教学1-9自然段,多以读中感悟榕树的大、美为突破口,本课时对教材进行深度开发,力求突破。

  1、围绕作者是“怎样表现榕树的大的特点”,引导学生读中感悟,悟中发现。

  2、在领悟表达方法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探究的.兴趣。

  设计流程及设计意图

  课前谈话: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的课文跟树有关,课前让大家搜集一些有关树的资料,能向大家介绍一些世界上奇特的树吗?生介绍

  〔请学生自由介绍课前搜集的资料,把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与课文所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拓宽学生知识面,体现语文教学的开放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同学们,我国著名作家巴金爷爷写的一篇文章《鸟的天堂》中,也介绍到一棵奇特的树,让我们一起来见识见识把。(出示课件)齐读课题。

  2、天堂是非常美丽的地方,在你们心目中,鸟的天堂是个怎样的地方?生交流

  〔(1)出示巴金肖像和色彩明丽的鸟的天堂的画面,给学生视觉上的冲击。

  (2)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初步开启学生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激发阅读兴趣。〕

  二、整体感知

  课前大家已预*了课文,谁来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贴:第一次榕树大

  第二次鸟多

  〔通过预*,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检验学生的概括能力,为学*1-9自然段作铺垫,板书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一目了然。〕

  三、学*怎样表现榕树之大

  (1)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看见了一棵榕树很大很大,作者是怎样表现榕树大的特点的?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读,好吗?

  (板贴)怎样表现榕树的大的特点

  (2)打开课文,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1-9自然段,找一找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榕树大,看谁找得又快又准。生读、找。

  (3)从学生的回答中生疑:这两节究竟是不是写榕树大呢?

  〔结实本课学*目标,从读找中生发疑问。没有根据的教案的预设一成不变的实施,而是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现场生成教学,从质疑处鼓励学生探究。〕

  A、学*5、6,读中探究

  (1)指名生读§5、§6,想想这节主要写了什么?生交流

  (2)我们把这个争论的情景演示一下,我来当作者,我想邀请两个同学当我的朋友,谁愿意?(出示大榕树)

  其他同学仔细听,从我们的争论中表现出什么。

  师生表演争论,?生交流

  (3)这是一株大榕树,那么作者为什么会认为有许多株?

  请同学们看图,再好好读读5、6两小节,说说理由。

  生读、说。相机板书:远

  师:巴金爷爷用笔多么精妙,值得我们好好研读,现在你们能不能说说5、6两节是怎样表现榕树的大的吗?生概括小结

  〔5、6两节,通常在教学中被“略处理”。这一环节,巧妙地设置了两个铺垫:(1)演示争论的情景。(2)从争论中生发关键的问题:为什么误认为有许多株榕树?引导学生从直观的演示中感受到作者表现榕树大的用笔精妙。从问题的细究处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好好研读,得到作者表达方法上的启示。〕

  B、学*§7,读中发现

  (1)我们再来读读第7自然段,请大家自由读读第7自然段。(多种形式促读)

  (2) 读了这么多遍,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发现吗?和大家交流一下。

  a、根据学生交流,相机板书:枝干繁多

  b、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1)榕树奇特之处仅仅是因为枝上又生根吗?

  (2)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又长成什么?

  c、相机点拨第1句,第4句,联系上下文悟发现相机板书:*

  齐读§7

  (3)读到这里,你能来说说这一节表现榕树大和5、6两节有什么不同?生交流

  〔先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品味。读中有所发现。接着让学生充分地说,教师有意识地引导。捕捉住探究点:榕树的枝干有什么奇特之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利用文字空白处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想象、描述。不仅让学生读中发现,还要悟表达方法的不同,探究第7小节表现榕树大与5、6两节有什么不同是在学生充分读、悟后可得的。〕

  C、学*§8,美读升华

  (1)5、6两节从整体表现榕树大,第7自然段从枝叶繁多的现象来表现榕树的大,第8自然段呢?我们一齐来看一看、听一听把!(放录象范读)

  (2)你们觉得画面中的这段话美吗?想不想也来读一读?(打开课文同桌互相读给对方听)

  (3)引导学生读好读美,以评促读

  (4)同学们一定对大榕树产生许多感受,有什么话想倾吐,和大家交流交流。

  引导学生从叶子茂盛、充满生机勃勃的生命力来谈。相机板书:叶子茂盛

  (5)能通过读把你的感受带给大家吗?引导学生诵读。

  [(1)创造情境,录象及范读。创设读的氛围,激发读的渴望。创造了教学的情感,提升了情感的价值。

  (2)充分地读第8节,学生与课文的情感产生共鸣。让学生倾吐交流,尽情表达。学生发言在美读的感染下亮点不断。教师引领学生读、说再有机会地融合,升华对大榕树的赞美之情。]

  四、总结全文

  师:学到这里,我们再回过来看看课文,作者是怎样表现大榕树大的特点。能不能归纳说一说。

  生交流

  〔既是学完课文后的总结,又检验了学生学*的成果,体现了教学设计的完整性。〕

  五、作业

  “鸟的天堂”已成为一处旅游胜地,大榕树也声名远扬。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收集有关材料,为导游写一篇解说词。

  〔这个环节是课内学*的延伸,拓宽了学*语文的渠道,培养学生多方面适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板书:

  怎样表现榕树的大的特点

  第一次 榕树大 远 *

  许多株? 一株两株 枝干繁多 叶子茂盛

  鸟的天堂

  第二次 鸟多

  〔板书设计直观、清晰,体现了教学的流程、教学的整个思路,使学生借助板书激发思维〕。

  鸟的天堂教案 9

  教学目标:

  1、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场景,体会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由衷赞美,感受人与自然、动物的和谐之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能从“陆续”“展示”“继续”“应接不暇”中任选两个词语造句。

  3、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八、第十二自然段。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描写的大榕树的奇特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幸福欢乐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课文第8、12自然段,理解并体会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由衷赞美和留恋之情。

  教学准备:大榕树、众鸟纷飞的图片和录像片;

  有关巴金和大榕树的相关资料等。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试提出不懂的问题,自己解决。师生合作,明确下一步学*的内容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示课题:

  自古以来,人们对幸福都充满着无限的憧憬,都渴望拥有天堂般的生活。(板书:天堂)

  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天堂吗?

  今天,我们要去鸟的天堂观光游览,这也就是第七课(板书:7、鸟的),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情况:

  1、课下同学们已经预*了课文,下面我请同学谈谈你进行了怎样的预*。(生可能谈及关于生字新词的解决,读书等)

  2、对于“鸟的天堂”,你已经有了哪些了解?还希望了解一些什么呢?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检查朗读课文的情况并请同学评议他们读得怎么样?

  (针对班级的具体情况,机动安排自由选读没有把握的段落)

  三、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自由读课文,思考:鸟的天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美丽、榕树大,鸟儿多等;)

  四、再读课文,理清课文内容:

  谈话:巴金先生用他清新流畅的语言向我们描述了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你们愿意再读读课文吗?

  1、请默读课文,看看你从课文中又了解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分别在书上做上标记。(给时间学生自读自悟)

  2、小组内交流: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同学在小组内可以互相帮助交流解决简单的问题,也可以向别人介绍自己读书自学的方法)

  [此时应让学生理清:作者两次来到鸟的天堂,第一次只看到了一棵茂盛的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了许多的鸟。初步理解原因是去的时间不同(注意使学生知道经过深入学*后还会有新的理解)。课文重点部分是写两次所见到的景象。鸟的天堂就是那棵大榕树等。如果学生没有谈及这些重点的内容,教师可以用一定的问题引导:如课后的思考题1、2]

  3、以小组汇报形式,全班交流:小组内没解决的问题,也可以谈谈学生认为已经解决的但认为很有价值的问题。

  课文写了作者 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只看到了 ,没有看到 ,所以他认为 ;但当他再次经过时却看到了 ,他感到 。

  (1)(出示投影)填空:

  (2)交流学生的质疑情况:

  (在学生质疑时,教师肯定那些能围绕重点内容提问的同学,对简单的问题生生之间交流解决;或者根据学生实际予以提示:课文介绍的是“鸟的天堂”,我们提问应该围绕重点内容:可以读一读书中描写大榕树的语句和关于“鸟的天堂”的语句,结合上下文来提出或设计问题)

  (师生共同筛选较好的问题,教师将与课文重点部分密切相关的、比较有价值的问题,简要板书在黑板上。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可能会出现如下问题:

  1、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为什么我却没有看见一只鸟?

  2、为什么“我”对鸟的天堂有一点留恋?

  3、为什么作者说“昨天我的眼睛骗了我”?

  4、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我的感受是什么?

  5、为什么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6、为什么说是“鸟的天堂”而不是鸟的乐园(或世界)?

  7、“鸟的天堂”(或大榕树)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

  ……

  四、全班共议明确学*方向:

  师:同学们提出来的这些问题,就是我们进一步学*课文所要解决的,可以把它们作为进一步研读课文的.一个学*目标。

  1、谈话明确学*的途径:我们要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必须抓住写大榕树和写鸟的这两部分重点内容,并将这两部分合在一起考虑。

  2、鼓励学生试针对自己学*的需要自拟学*方案。

  3、交流展示学生的自拟学案情况。(教师在巡视时注意把握学生情况,选择一份或几份学案,师生共同进行修改和补充(如果生有困难,师给予提示:我们要读懂课文,不外有这些办法:可以读一读,动笔画一画,然后抓住重点词句反复读一读,反复体会, 还可以边读边思考,边想象,与同学共同讨论、利用资料等))

  4、(出示学案):

  师:老师这里设计了两份学*方案:(假设:如果学生的学*情况较好则出示将学案2与学案1调换顺序的学案,逐步引导学生自拟。)

  3、指名读学案,说明:你可以用自己拟定那份学*方案,继续研究你认为有价值的问题;也可以选择老师给的方案,还可以参照老师的方案进行修改和补充。但教师更欢迎同学自拟学案。如果你们需要老师提供帮助,随时可以向老师提出来。

  4、自主选择喜欢的方式自学或自拟学案自学(师统计学案的选择或拟定情况,指导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伴共同学*。)

  五、学生自主探究(机动):

  六、课后提示:

  多搜集一些资料,有助于我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练*把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读出来,也可以展示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问好)今天我们继续学*第7课。

  谈话: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内容并进行了初步的探究。今天这节课,我将和同学们一起继续深入学*这篇课文,追随巴金先生去鸟的天堂感受那里美丽和谐的景象。

  二、生自主学*。师巡视,提供帮助。(时间依生实际确定)

  三、统计学案情况,以大多数同学的选择组织交流。

  ㈠假设按学案(A)学*的同学占多数:(要求学生在汇报时先说明自己喜欢的景象,读找到的语句,并说明自己为什么喜欢,适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或介绍)

  A:介绍大榕树

  1 大:许多棵 窄

  叶:多、密、绿 (堆、簇、缝隙)

  枝干:枝上生根、数不清(投影,指出根、枝、干、叶联系生长特点)

  生命盎然:全部展示、颤动(看录象)

  2 有感情朗读相关的语句。

  ①叶多②枝干多③生命力强④作者由衷地赞叹(评价)怎样读好?(当学生谈到第8自然段时,可以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试背诵)

  3、师生合作叙述所喜欢的景象:

  (投影)夕阳西下,灿烂的红霞染红了河水。我们的小船在宽宽的河面上静静地流动,远远地 小船渐渐前行,逼*了大榕树,这次我 望着这株奇特的大榕树,我不由得

  B:导入介绍“鸟”

  朋友告诉我这里是“鸟的天堂”,而我却没有看到一只鸟,我感到 ;而当我在第二天再次经过时,却感到

  为什么这样说呢?请你仿照刚才我们叙述介绍大榕树的方法,试自己学*一下众鸟纷飞的情景。

  1 、鸟多:到处、到处

  大 小 花 黑 应接不暇

  快乐:叫、飞、扑

  (生谈到哪儿就练*读一读,可以背诵第12自然段)

  提问:你觉得在这里鸟儿生活得怎么样?

  (看录象)我们一起来看看众鸟纷飞的场面吧!

  提问:你认为这个地方怎么样?

  练*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两个自然段。

  2、师生合作叙述所喜欢的景象:

  朝霞落在了树梢,朝阳照亮了河面,我们的小船又来到了“鸟的天堂”。起初 后来 接着 。我虽然注意地看着,但是 。忽然我看见了 鸟儿生活在这里,真是

  若B A

  导入:鸟儿幸福地生活在这个美丽的地方,让我们感到了它们的幸福和快乐。而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却是感到 。谁学*的是这部分请先来汇报一下。

  处理(一)以后,询问按学案(二)学*的同学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你还有什么疑问?(处理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等问题)

  ※然后练*用因果关系的句式回答问题。

  C:最后结语下课。

  ㈡假设按学案(二)学*的同学占多数:(汇报提出的问题,并说明自己是如何读书解决的。相机进行朗读的训练)

  1、指名小组汇报

  榕树 (同前)

  鸟儿 (同前)

  2、用因果句式,结合上面问题练*说话。(质疑)

  ※3、结合学案(一)的要求试介绍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

  结语:(看板书)

  树与鸟,鸟与水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多么生动活泼的画卷呀!这里不仅有树的奇美,有鸟的欢乐之美,更有人与自然、与动物的和谐之美,所以这里才是真正的天堂。让我们共同努力,去创造更多的人间天堂。

  作业:1、搜集一些人与自然、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故事。

  2、有兴趣的同学读读巴金先生的原文。

  3、有感情地朗读文中描写大榕树和鸟的段落,有兴趣的同学练*说一篇解说词,介绍那里的美丽景象。

  鸟的天堂教案 10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四年级

  2、学科:语文

  3、课时:1课时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准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理解词语的意思。

  (3)标画出自然段,给课**批注。

  (4)有条件的同学用百度在网上搜索小鸟天堂的图片和巴金的资料。教学课题:教养方面: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榕树的奇特美丽,众鸟纷飞的景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领悟作者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

  4、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

  教育方面:

  感受人与自然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发展方面: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是人教版四年级的一篇经典课文,是巴金先生的作品。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教学方法:根据课文的特点,本课的教学设计有以下几点:一是播放课件,让学生感受群鸟活动的情景,调动学生的兴趣。二是通过学生自主活动,让学生自己感情,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三是通过分析重点词句,感受鸟的天堂确是鸟的天堂。四是重视课堂中的环境教育。

  教学过程:

  一、引题、创设情境。

  1、(播放群鸟齐鸣的声音)听一听,你想到了什么?

  2、说一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多么令人向往的鸟的乐园啊!如果大家读了巴金先生的《鸟的天堂》(板书)一定会有更多的体会的!

  2、自读课文,要求:

  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②标出自然段序号。

  ③想一想,课文描写了什么景象?

  3、检查。

  ①标出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读一读。②组成小组、轮读课文,互相检查读音。

  ③课文写了什么景象?(相机板书:榕树鸟)

  三、再读课文,细细体会,把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1、“榕树”、“鸟”这两部分,喜欢哪部分就认真读读直接描写它的段落。

  2、你特别喜欢的语句用“——”画出,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它?

  3、自读相关段落、语句,圈圈画画。

  四、按照学生意见,选择学*内容,随机学下任一方面:重点学*第七、八自然段,体会榕树静态美。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找出作者描写榕树的句子勾画体会,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交流自学情况,发表自己的见解。

  ①在学生谈体会的过程中,利用简笔画板书让学生了解“绿叶的多”、“枝上生根”等特点。

  ②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地方,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和*时的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重点体会:“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教师对学生各自的见解均给予肯定。

  ③通过教师参与的反复朗读,表达自己对课文重点部分的理解、感受。④通过自己对这段描写的体会和感悟,由衷地赞叹“这美丽的南园的树。”重点学*第

  12、13自然段,体会“群鸟纷飞”的动态美。

  1、播放“群鸟纷飞”的课件,让学生形象感受这部分动态美的描写。

  2、教师引导:让我们走进课文,欣赏热闹的场面,尽情地感受这部分语言文字描绘的美。

  (学生可站、可坐、可请老师、可找小伙伴)

  3、利用学生美术课上画的小鸟,并把它们“放飞”到大榕树上(配上欢快的音乐)

  4、引导学生想象小鸟在榕树上生活的情景,交流感受:你想到了什么?

  5、再读课文,共同感悟:这“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五、拓展思维,深化主题。

  1、播放“小画眉”。

  2、提示:假如你是小画眉,你想用怎样的方式来表达心中的感受?(可写一段文字,读一读;可写一首小歌,唱一唱;可用五彩的笔,画一画……)让学生自主选择其中一种,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学*的感受。

  3、交流感受,教师相机评价,指导。

  教学反思:

  “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发挥学生的学*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几个关键性的问题带起整篇课文的学*。这篇课文较长,记叙了作者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活动的景象。在这么繁复冗长的文本内容中,我迎难而上,把学生的问题归纳为两个重点,鸟的天堂是怎样的?这里为什么被称为鸟的天堂?以此为中心来选取的线索,从部分到整体再回到部分,再结合多媒体课件的直观体验,既突破了这个教学难点又体现了教学的层次性和完整性。通过尝试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从课后提问和课后*题的反馈情况来看,这种方法是十分有用的。不过由于太注重这种模式,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感情朗读,对于文章作为游记的写作顺序也未能清晰的交待,有些顾此失彼了,也是我需要加强的地方。

  鸟的天堂教案 11

  【认知目标】

  1、学会本课17个生字及新词,掌握一个多音字参(shēn)。

  2、能用富饶和宝贵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自然段。

  【能力目标】

  1、通过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把重点词句串连起来归纳段的主要内容的方法,培养学生具有概括段的主要内容的初步能力。

  2、小组学*,培养学生合作学*的能力,加强学生大胆质疑和语言表达能的训练。

  【情目感标】

  通过学*课文,让学生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 在读中品词品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2. 通过理解词句,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教学方法:启发式。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交流讨论。

  课前准备:

  1、(学生)查课前搜集与西沙群岛有关的图片与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风光片、图片及视频资料(视频资料包括:海水、海底、海滩、海鸟的视频),制作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利用网络展开多层面的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鸟的天堂的相关资料,并能较好地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尝试写简短的解说词。

  二、教学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课文,积累、运用词语。

  教学方法:谈话法。

  学*方法:自读自悟、交流讨论。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群鸟齐鸣的声音。

  (听一听,你想到了什么?说一说。)

  2、多么令人向往的鸟的乐园呀!如果大家读了巴金先生的文章《鸟的'天堂》,一定会有更多的体会的。(板书:鸟的天堂)

  3、读题、释题:理解天堂(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鸟的天堂(小鸟的乐园)

  二、泛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1、自读课文,学*字词,想一想:课文描写了什么景象?

  2、交流,根据内容分段。

  三、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想想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2、比较:(大屏幕出示句子)

  太阳落下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在山头,在树梢。

  太阳落下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山头和树梢。

  (短句读来有韵味)

  3、作者就快要到鸟的天堂了,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4、怀着喜悦的心情,轻声读第一段,感受、欣赏河面环境的幽静和景物的优美。

  第二课时

  一、问题探究,自读自悟

  1、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后感受最深的句子。(结尾句)

  2、(大屏幕出示句子)理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 为什么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

  (大榕树周围环境安宁,景色幽静;大榕树枝繁叶茂,便于鸟儿栖息;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鸟儿得到保护。)

  二、学*第二段

  1、 作者描写的大榕树有何特点?

  2、(大屏幕出示句子)理解句子: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榕树子是明亮的原因是什么?颤动?为什么会有这种新生命在颤动)

  3、面对这样一株大榕树,作者不由得发出了什么赞叹?(啊!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4、指导朗读,体会联想的作用。

  5、大榕树枝繁叶茂,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可我却没有看见一只鸟。这是鸟的天堂吗?第二天早晨,作者又经过鸟的天堂,看见了什

  三、学*第三段

  1、第二天清晨,当阳光照耀在水面上,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的时候,我们再一次来到了这里。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应接不暇。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再次欣赏那热闹的场面吧!

  自由地读读课文,可以坐着读,可以站起来读,可以找伙伴一起读,也可以请老师和你一起读!

  2. 指导朗读2、3、4句,注意第二只、第三只要紧凑。

  3. 导读:作者继续拍掌,无数的鸟从榕树丛中飞了出来,这么多的鸟声,这

  鸟的天堂教案 12

  【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组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经典课文,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一篇写景名作。它主要记叙了作者(巴金)和他的朋友们两次游历“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美丽的大榕树和群鸟欢闹的奇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全文按游览顺序可以分为四个大段:第一段写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第二段写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第三段写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第四段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全文节奏鲜明,声音铿锵,自然流畅,琅琅上口。课文开头多用短句,简洁明快,令人渐入佳境。写静态的榕树,多用长句,具体生动,情深意厚,耐人寻味。写群鸟嬉戏,以词为句,长短错落,生动热闹,给人以急促的动感。作者又用“连环”“顶真”等写法,“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读时就给人以“应接不暇”的感觉。作者又较多运用排比、复迭的句子,体现热闹欢腾的景象。然而,在保护生存环境日趋重要的今天,又赋予了这篇精品佳作以新的内涵。

  【设计理念】

  1、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中写到:“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美的结构把它联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遗忘的知识,一串不连贯的论据在记忆中仅有短暂的可怜的寿命。”因此在教学中,要着眼于整体,联系上下文,紧扣“自主──探究──实践”进行设计,努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2、以“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一句贯穿全文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更深地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

  3、在情境中进行角色的换位体验,从鸟的角度来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如:让学生当作一只小鸟,作“我们的生活多么快乐”的演讲。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场景。

  2、理解重点词句,体会静态和动态的描写方法。

  3、体会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由衷赞美,感受人与大自然、动物的和谐之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中描写的大榕树的奇特景象及众鸟纷飞的幸福场景。

  2、体会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留恋之情。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⑴ 大榕树、众鸟纷飞的图片和录像片。

  ⑵ 大榕树的相关资料。

  ⑶ 背景音乐。

  2、学生准备:

  预*课文,搜集本文所讲的鸟的天堂的文字资料和图片。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群鸟齐鸣的声音。

  听一听,你想到了什么?

  说一说。

  2、多么令人向往的鸟的乐园呀!如果大家读了巴金先生的文章《鸟的天堂》,一定会有更多的体会的。

  (对于小学生的学*来说,兴趣具有强大的内驱力。只有学生有兴趣时,才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主动地参与学*,因此用音乐来激起学生的学*欲望。)

  二、问题探究,自读自悟

  1、揭示课题,理解天堂。

  2、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后感受最深的句子。

  (结尾句)

  3、理解: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质疑:

  ⑴ 为什么说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

  ⑵ 那又为什么说的确是鸟的天堂呢?

  (创设问题情境,打开学生的思路,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他们产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浓厚兴趣。)

  三、抓重点句,品读感悟

  1、引入学*描写大榕树的相关段落,体会榕树的美。

  (解决:为什么说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

  ⑴ 理解重点句:

  ① 句子一: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A、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这是一株怎样的榕树?

  B、重点理解“不可计数”和“卧”。

  C、介绍榕树的气根,感受榕树独木成林的特点。

  D、朗读句子。

  ② 句子二: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A、指名读:

  说说这段话描写了榕树的什么?

  B、自由读:

  你还感受到了榕树叶子的什么特点?“照耀”说明了什么?

  C、想象“一个个新的生命颤动”,它们会说些什么?感情朗读。

  ⑵ 师参与朗读7、8两段,进一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感悟榕树奇特的美。

  ⑶ 小组内交流:

  昨天我看到的是什么?

  (把阅读与质疑有机结合,把阅读与思考有机结合,把阅读与感悟有机结合,让学生经历“读──思──悟──通”的学*过程,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行为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2、引入学*描写群鸟的相关段落,体会百鸟齐飞的动态美。

  (解决:为什么说的确是鸟的天堂?)

  理解重点句:

  句子: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⑴ 演示课件(群鸟齐飞图,配乐朗诵课文),交流感受:

  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⑵ 出示句子,句子中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鸟很多?

  (从大小、颜色、动作体会)

  鸟的天堂教案 13

  教学目标:

  1、认识大榕树的特点,体会众鸟纷飞的热闹场面,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增强环保意识。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3、能较有感情地朗读文段。

  教学重点: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挂图、课件、朗读磁带等。

  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明确学*目标。

  二、质疑激趣、变序导入。

  1、复*: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每次经过的时间和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2、质疑: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后发出了怎样的赞叹?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一个感叹句来说一说。

  3、出示文字投影(课文最后一句)、读、质疑,教师相机板书关键词:昨天眼睛骗了我 “鸟的天堂” 鸟的天堂

  4、存疑:这些问题通过学文去解决。

  三、认识榕树特点,感受静态美。

  1、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看到什么?(出示榕树*景图)

  2、问:课文的哪些段落描写了大榕树?(5―9)

  3、轻读、思考:(独立思考、小组讨论)

  1)、课文写出了榕树的哪两个特点?

  2)、你喜欢哪一个描写榕树的句段?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然后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全班交流:

  1)、认识榕树的特点:大、茂盛

  2)、交流体会:

  (1)、指名说。

  (2)、议:句子写出了榕树的什么特点?是什么描写?及理解部分重点词句的意思,如“不可计数”、“那翠绿的颜色……新的生命在颤动”等。

  (重点引导理解7、8自然段中描写榕树的语句)

  5、通过品读,相信很多同学都感受到了榕树的美,文中用了哪句话来赞美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喜爱、赞美)

  6、用赞美之情朗读具体描写榕树的7、8自然段。(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7、小结:这部分内容抓住榕树“大”而“茂盛”的特点,写出了榕树的静态美。

  四、释疑,感受众鸟纷飞的热闹场面,体会动态美。

  1、释“昨天眼睛骗了我”之疑:

  1)、作者第一次看着“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朋友说这是鸟的天堂,可是当时“我”有没有看见鸟呢?为什么?(鸟栖息了)

  2)、因为如此,所以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后不禁说――(引答:昨天眼睛骗了我。)

  2、引入:为什么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呢?

  3、课件演示众鸟纷飞的情景,激趣,为品句打下基础。过渡:课文的哪些段落写了这个情景?(12、13)

  4、听读、思考: 你喜欢哪一个描写鸟儿的句段?练*有感情地读一读,然后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相机引导学生理解句子写出了鸟“多”、“快乐”的.特点及解词“应接不暇”。)

  5、通过图、文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兴奋)

  6、感情读12、13自然段。

  7、小结:从品读句子中,我们可体会到,写鸟的这部分内容采取了什么方法描写?(动态)

  8、释疑:

  1)、联系图、文思考:这里对鸟儿来说是个怎样的地方?用一句话来说一说。

  2)、生答(鸟儿幸福生活的乐园等),释不带引号的鸟的天堂之疑。

  3)、问:“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带引号?

  4)、小结:学文后大家有没有产生这样的感受呢?出示文字投影:昨天是我的眼睛……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读,了解释疑情况,回应开头)

  五、谈话总结、结束教学。

  1、作者在课文中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热爱、赞美)是怎样表达的?(静、动态)

  语文教案-鸟的天堂(第二课时)

  标签: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鸟的天堂(第二课时),

  2、这一静一动,相互映衬,突出了“鸟的天堂”的美丽,那人间的天堂该是怎样的呢?

  3、结束谈话:我们必须保护好我们赖于生存的环境。

  六、作业:

  “鸟的天堂”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请根据课文内容并收集一些资料,为导游写一篇解说词。

  板书:

  鸟的天堂

  大

  傍晚 榕树 { (静态)

  茂盛

  多 } 热爱、赞美

  早晨 鸟 { (动态)

  快乐

  (有课件)

  鸟的天堂教案 14

  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选作课文时有改动。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美好;二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作者细腻、生动的描写方法。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教学难点是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

  学情分析

  本班为我校四年级二班,本班共有24名学生,男17人,女7人。纵观本班学生,经过几年的学*,大都养成了一定的学**惯和自学能力。他们已经初步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如朗读、默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等,在语文学*兴趣方面较好,动手、动口练*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是重点,在学*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不断加强情感教育,能从课文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价值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大榕树的特点、作者的情感和表达方法;进一步提高阅读感悟能力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认识大榕树的奇特与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景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整体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受到大榕树美的熏陶,感受南国风光的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2)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3)进一步增强自主、合作、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同学在阅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发表自身的见解,并能用各种方式表达感受,并要求积累运用语言。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鸟的天堂教案 15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记述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说明大榕树的美丽奇特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副其实,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身临其境 探索创新 实现对话 ——《鸟的天堂》教案设计及反思。

  教学要求:

  认识大榕树的奇特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难点:分辨事物的动态和静态描写。

  教学准备:

  “鸟的天堂”投影片一套。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引领学生走进“鸟的天堂”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一段(1—4自然段),把你知道的内容告诉给大家,教育论文《身临其境 探索创新 实现对话 ——《鸟的天堂》教案设计及反思》。

  生:(自由回答)

  生:我知道了时间、地点、人物。

  师:(过渡)船快到了河中心,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许多株茂盛的大榕树。

  板书:大榕树

  二、与榕树对话

  师:同学们,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吗?(出示投影片)

  生:是

  生:不是

  师;从投影片上可以看出,榕树具有什么特点?

  生:榕树很大,是一株

  板书:远看——枝大叶茂

  师:请同学们有感情朗读7—8自然段,把你知道的和不知道的告诉给同学们,大家一起学*。(出示投影片,学生观察,想象情景)

  师:你会怎样赞美大榕树?

  生:(给学生自由充分发言回答问题的机会)

  生:*看是一株大树。

  生: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生根,绿叶多,翠绿的颜色,明亮。很奇观。

  鸟的天堂教案 16

  课时目标:

  1、认识大榕树的奇特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2、了解作者怎样描写景物、表达感情的。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榕树的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了解作者怎样描写景物、表达感情的。

  教学方法:

  读中感知,读中感悟,交流讨论,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挂图,录音机,绿叶,鸟。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明确目标

  昨天,我们初读了《鸟的天堂》这篇课文(板书课题),请同学们回忆:课文作者是谁?几次去鸟的天堂?分别看见了什么?这节课让我们继续随着巴金爷爷的生花妙笔走进鸟的天堂,进一步深入学*。

  二、学*课文,品读悟情

  1、速读课文,划出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后感受最深的句子,幻灯出示:昨天是我的眼睛欺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齐读,学生质疑:为什么说昨天是我的眼睛欺骗了我?为什么鸟的天堂一个加引号,一个不加引号?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过渡:让我们一起来再读书,再思考,解开心中的疑团吧。

  2、学*作者写榕树部分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7、8自然节,说说哪些地方读懂了,谈谈你的体会;哪些地方未懂,做上记号,汇报交流,师相机引导。

  (2)资料介绍榕树,简笔画展示。

  (3)出示挂图,学生看图指出榕树枝、干、根、叶的位置,体会榕树特点。

  (4)抓重点词句,畅谈体会。

  (5)指名生读,教师范读,总结朗读方法。

  (6)感情朗读,品读悟情。

  (7)认识静态的描写方法。

  过渡: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有什么感受?第二次又有什么感受?为什么两次感受不同?

  3、学*作者写鸟的部分(运用以上学法自学)

  (1)自由读课文中描写鸟的部分,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在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展示各自手工制作的鸟,以趣激情。

  (3)师生合作,模拟演示,创设情境,激活参与。

  (4)认识动态的描写方法。在今后的读书写作中要积极运用动静结合法,这样对文章理解更深刻,写作也就更生动。

  (5)看幻灯,听录音,谈感受。

  (6)感情朗读,领悟中心。

  (7)体会两个鸟的天堂的含义,解题释疑。

  三、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看到了大榕树,抓住了榕树大、茂盛的特点,写出了榕树的的静态美。作者第二次去鸟的天堂,看到了许多鸟,抓住鸟多、快乐的特点,写出了鸟的动态美,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对美的热爱之情。

  四、设问促思,升华情感

  如果你来到这美丽的榕树下,看到了这活泼可爱的鸟儿,你会怎么做?

  五、砥砺思维,拓展延伸

  看,这精致的笼中有一只美丽的鸟儿,学了这一课,你一定明白该怎么做了(学生放飞)。望着这只久居笼中,而后展翅飞向蓝天的鸟儿,你有什么感受呢?请你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可说,可写,可画,可唱)

  鸟的天堂教案 17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鸟天堂景区征集导游词及广告词启事

  广东新会小鸟天堂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天然赏鸟乐园。为进一步提升景区形象,吸引更多的游人前来观赏,现向社会征集导游词及广告词,真诚希望您能踊跃参与,为小鸟天堂的发展出一份力。

  同学们,小鸟天堂景区的发展正等待着我们献计献策,你愿意为这些可爱的小鸟们出一份力吗?

  二、自主探究,尝试解决

   1、收集材料:

  语言创作应以大量的实践活动为基础,上网查阅资料,为语言实践提供丰富的素材。我告诉学生网址,进入“广东新会小鸟天堂”网站。内有“景区概况”、“百年古榕”、“百鸟归巢”、“鸟声欣赏”、“鸟博物馆”等栏目,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欣赏图片、音乐并收集文字资料。

  2、编写创作:

  写广告词和导游词,学生以前就尝试过,都明确了好的广告词应简洁明了;能概括特色;语言优美;具有诱感力等等。好的导游词应是用流畅的语言清楚地介绍该景点的大概情况,如成因、特点、历史及现状等,使游客能对景点有个大概的了解。

  三、合作交流,自由表现

   以小组为单位,先在组内交流评选最佳,评出来后,组员群策群力进行修改,然后在班内进行评比并当场发奖。小组合作,有利于培养组员团结协作的精神,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学*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最后,建议学生把优秀导游词和广告词用Email发往小鸟天堂旅游有限公司。

  效果:广告词:

  聆听百鸟和鸣,欣赏万鸟齐舞,让我们一起到“鸟的'天堂”观赏人间奇景。

  有机会,亲自到广东新会小鸟天堂走一走,看一看,千万不要错过哦!

  这里是全国最大的天然赏鸟乐园,这里是人们心驰神往的旅游胜地──新会小鸟天堂欢迎您!

  请到全国最大的天然赏鸟乐园来,请到人们心驰神往的绿色家园来──新会小鸟天堂欢迎您!

  人间毕竟有天堂,暂别浮华,拥抱自然,聆听百鸟和鸣,感受天籁之声;到人的乐园,远离尘嚣,觅一方静土,让疲倦的心灵得到片刻栖息……

  亲亲小鸟,给你一个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亲亲小鸟,给你一个自由呼吸休闲惬意的空间!来吧,新会小鸟天堂欢迎您!

  导游词:

  各位游客,今天我们来到的是著名的国际级生态旅游景点──广东新会小鸟天堂。小鸟天堂其实是一棵百年古榕,占地达18亩。每天,栖息在这棵大树上的数以万计的野生鹭鸟,暮出晨归,嘎嘎而鸣,翩翩起舞,蔚为壮观。这一自然现象从公元1608年(明万历戌午年)形成一直至今,已有385年历史,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典范,实属罕见。历年来,小鸟天堂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慕名而来。

  感悟:一则一则广告词是学生生命的灵动,更是锤炼语言,领悟语言规律的展示。学生出色的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告诉我,这一设计,诱发了学生的灵性,鼓励了学生的创造性,给了他们广阔的自由空间,给了他们一次创造潜能释放的机会。这一设计,拓展了学生的学*空间。网络资源的利用,突破了语文学*活动原有的封闭状态,把学*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环境中,改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渠道。在这里,学生的身心是完全放松的,他们可以自由自在地了解关于“小鸟天堂”的一切知识,如“小鸟天堂”的历史、名称的由来、现在的状况及以后的发展等。这种获取知识的方式是主动的,是出于学生自己的需求,它比灌输式的学*效果要好得多。同时,也突出了学科间的融合。通过网络,学生不但可以看到群鸟齐舞、百鸟归巢的动人景象(美术欣赏),还可以听到各种鸟的动人歌声(音乐欣赏)。在这一过程中,又要熟练地操作计算机,创作交流时,还要与老师、同学进行口语交际。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及互助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很好的培养。通过主动地学*,积极地思考,学生对于课文中蕴含的人文内涵的体会也更加深刻了。由此,我得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进一步建设、开发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尤其是网络资源,优化语文的学*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新体系,积极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性学*活动,使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

  鸟的天堂教案 18

  一、依据课标,说理念

  整个教学过程,以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为核心,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学生在学*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方式,在学生品析、感悟、体会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紧扣特点,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这篇课文表达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和动态的描写;第二,借景物描写表达感情与直接表达感情的方法相结合。

  (二)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的阅历、生活体验的差异,*时观察景物的模糊性,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

  (三)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见到的不同景象。

  2.通过入境、入情、入心的阅读方法,使学生初步领悟作者描写景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3.感受文中描写鸟的天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感悟体验大榕树的特点和鸟的特点。体会大榕树硕大无比和充满生机的美丽,以及群鸟快乐自由的生活。

  三、联系实际,说策略: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采用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①阅读感悟法: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行为,设计有目的、有层次的阅读实践。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谈感受,读中感悟,悟中美读。

  ②情境教学法:由于本文语言精美,文中有画。教学中,创设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或生动的语言描绘情境;或播放音乐渲染情境;或展示画面再现情境),把学生带入“情境”中体验,使学生对文中“鸟的天堂”产生亲*感,获得更丰富的认知感受。

  2、说学法:

  ①合作学*法:合作学*,是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一种学*方式,它能促进不同的思维碰撞,形成对鸟的天堂的美的多元解读,丰富文本的内涵,渗透做人要做一个善于合作的人的教育。

  ②读想结合法:让学生学会一边阅读一边想象画面,有助于他们深入理解榕树的大、茂盛,鸟儿的多、快乐,感受文字的精彩和画面的妙不可言,享受语言,从而为运用语言作准备。

  四、情景交融,说流程

  我的教学流程分以下几步: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为了调动学生学*的兴趣,我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自古以来,人们对幸福都充满着无限的憧憬,都渴望拥有天堂般的生活。今天,我们将一起到天堂去看一看,不过,这不是人的天堂,而是鸟的天堂(板书课题)。自己读一读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会产生哪些疑问?或者说你会想到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出示要求:

  ⑴读准字音。

  ⑵想想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三)汇报交流,感知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2、指名回答,师相机板书。

  (四)学*第一次去“鸟的天堂”

  1、我让学生自由读写描写大榕树的这一部分,边读边想边画,读完以后,想一想,说说你有哪些体会收获?

  (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

  指名汇报,让学生找出具体的语句感悟体验,此时我指导学生重点理解:“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结合回答板书:大而茂盛)

  (注意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榕树的`大,茂盛,特别是注意肯定,鼓励学生一些好的理解句子的方法。)

  2、默读课文这一部分,然后闭着眼睛,双手*放桌上,听教学录音,注意想象这时眼前呈现的景象。

  (此处重在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感悟榕树的特点和美丽的景象。)

  3、出示大榕树挂图,指导学生看图,教师简介“鸟的天堂”。

  (五)指导有感情朗读

  1、练*有感情朗读这一部分课文。

  (此处多找几位学生读,读中悟情,我注意评价,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

  2、我采用如下方法过渡:看到这么美丽的南国的树,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这时你最想怎样?

  (老师也想变成一只小鸟,到大榕树上安家落户,这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

  (六)自学第二次去“鸟的天堂”

  1、我让同桌之间运用当才的学*方法,合作学*第二次去“鸟的天堂”的部分。

  2、检查自学效果,结合回答板书(多而快乐)。

  (这时我多找几位同学发言,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感。当然,我应注意评价。)

  3、出示“群鸟纷飞”的挂图,我让生心无杂念地看图,请同学说出你看到的动景。

  (此处旨在引导学生感悟“群鸟纷飞”的“动景”。为下节课学*写作方法打下基础。)

  4、让学生看图,听这一部分的教学录音。

  (旨在创设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

  (七)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

  1、练*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评价。)

  2.最后我又设计了一个问题,说说你想对这儿的鸟儿说些什么?

  (此问题主要引导学生体会鸟儿的快乐,进一步感悟人与自然的和谐。)

  (八)总结全文

  (九)作业

  五、根据内容,说板书

  板书设计是课文的缩影,展现了重难点在动态中突破的过程,我以两次去“鸟的天堂”为线索,抓住榕树的大而茂盛和鸟儿的多而快乐进行板书,渗透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观察景物的方法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充分体现了精读课文的特点。

  一见:榕树大而茂盛

  鸟的天堂

  二见:鸟儿多而快乐

  鸟的天堂教案 19

  学*目标:

  1.学*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课后练*题3的9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3.默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领悟作者抓景物特点进行联想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生动。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2.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并能用各种方式表达个人阅读感受。

  教学准备:

  1.课前师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上网或查阅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文字、图片、音像等),开资料展示会。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自选目标,展示预*成果。

  课前,教师提供给学生能体现层次性并带有方法提示的“预*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水*,自选目标和方法来预*。课前5分钟,学生对照“预*要求”,汇报自己完成哪些任务。课始,教师抽机检查,巩固预*所得。

  (评:语文学*是个性化行为。自选目标的预*考虑了学生个体差异和潜能的独立学*。预*成果的展示,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二.整体感知课文。

  1.交流自学感受:鸟的天堂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要求学生分别用一个词、一个短语或一句话来说。

  2.速读课文:找出文中写出了作者经过鸟的天堂后发出赞叹的句子。

  课件出示:“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三.揭示研读专题,开展研读。

  ㈠

  让学生围绕以上这句话提出问题,从中提炼研读专题:

  ①

  前一个“鸟的天堂”指什么?后一个鸟的天堂指什么?

  ②为什么巴金爷爷会发出“‘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这样的赞叹?

  1.独立研读课文

  2.小组合作研读,得出初读成果。

  ㈡

  集体交流:

  1.

  引入学*描写大榕树的相关段落。重点学*七、八自然段,体会榕树的美。

  ⑴

  围绕描写榕树枝杆多、树大的相关语句,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让学生了解大榕树的特点,体会、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通过交流,相互启发,共享学*心得。教师顺势进行朗读指导)

  ⑵

  围绕描写榕树叶子的相关语句,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学生实际,以及自己的感受谈体会,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教师要珍视学生的个体感受。)

  通过以上环节,归纳:

  远:许多株

  一簇簇

  榕树

  大

  *:一株

  干:不可计数

  绿

  根:垂

  伸

  茂盛

  枝:卧

  富有生命力

  叶:翠绿

  堆

  ⑶

  教师参与朗读7、8两段,进一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感悟榕树奇特的美。

  (评:把阅读与质疑有机结合,把阅读与思考有机结合,把阅读与感悟有机结合,让学生经历“读—思—悟—通”的学*过程,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行为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2.引入学*描写群鸟的相关段落,体会百鸟齐飞的动态美。

  ⑴

  演示课件(群鸟齐飞图,配乐朗诵课文),让学生重点品味12、13自然段;

  ⑵自由练读12、13自然段,再小组个人赛读,每组评出最棒的一个人;

  ⑶小组推荐,选两位同学朗读12、13自然段;(课件配乐)

  ⑷交流感受:你想到了什么?

  ⑸师生共同感悟,这“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评:以不同形式的读来代替讲,在读中理解文章内容,感悟表达技巧,拓展升华和积累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创设情境,进行语文实践。

  推荐“小鸟”参加鸟类演讲比赛。课件出示主题:我们的生活多么快乐。

  要求:根据课文12、13自然段的内容,发挥想象,自由表达。

  1.以小组为单位,自由练说,评出一位高手参赛。

  2.生准备后交流,生生互相评价。

  小结:精彩的演讲,使我们更加喜爱大榕树,也更加珍惜我们快乐自由的幸福生活。当然也忘不了人类对我们的友善与保护。此时,我们也更能体会出巴金老爷爷的赞叹:

  齐读:“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评:把演讲这一学生熟悉的活动方式引进课堂,把教材“还原”成生活场景,让学生在现实的、生活化的“生命态”中展开“对话”,活化了教材。)

  五.自选练*

  教师出示以下三组不同形式的练*,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任选其中一项,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1.摘抄:把本课中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或精彩片段摘抄下来;

  2.画鸟的天堂:根据文中描写的情景来画鸟的天堂,可插入简短的文字说明;

  3.结合课文,参考课前搜集到的资料卡片,设计导游词,可以小组合作实地当一回导游演*一下。

  (评:差异性的练*设计,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体现了教学的弹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鸟的天堂教案 20

  课题:人教版新版第十一册第12课《鸟的天堂》教学要求:

  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学*课文写景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我们的船渐渐逼*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教学重点:

  1. 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 学*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学生字、泛读课文、分段、讲读第一段。

  一、 释题,导入新课。

  1. 谈话引入。 学期初,我们在第一单元学过了《长城》和《桂林山水》两篇课文,长城和桂林美吗?其实,在广东也有一个很美的地方,著名的作家巴金爷爷去过以后,还写出了一篇十分有名的游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课。

  2. 板题(“鸟的天堂”),读题。

  3. 释题:

  ① 你能告诉我题目里哪个是中心词吗?(天堂)

  ② 天堂是什么意思?(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

  ③ “鸟的天堂”是什么意思?(小鸟的乐园)

  过渡:课文写到的这个“鸟的天堂”其实离我们很*,就在广东新会。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巴爷爷眼里的“鸟的天堂”是怎样的。

  先来学*字词。

  二、字词教学。

  ① 出示生字、课后词。

  ② 开火车读――正音――齐读。

  ③ 指出容易写错的几个字。

  “茂”不要写成“ ”(加多一点)

  “隙”不要写成“ ”(第三笔是“丨”不是“亅”)

  “暇”不要写成“ ”(“日”字旁不是“目”字旁)

  ④ 理解部分词语意思。

  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

  不禁:不由自主地。

  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

  南国:指我国的南部。(我们从小生活的这个地方就是南方。)

  颤动:本课指微风吹动,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应接不暇:本课指由于鸟儿太多,作者的眼睛看不过来。

  三、泛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1. 听课文朗读录音,思考: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两次)

  2. 自读课文,找出最能体现鸟多的句子,画下来。

  3. 四人小组讨论: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我们”第一次和第二次去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的'?

  4. 课文开头讲什么?结尾呢?

  5. 请按“上路――第一次――第二次――离开”的顺序将课文分四段,并说出每段段意。

  6. 分组分段读课文。

  四、讲读第一段。

  1. 指名读。

  思考:巴金爷爷在何时去何地?怎么去?天色和景色如何?心情

  怎样?

  2. 回答思考问题。

  3. 默读课文,作者在乘船途中,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请找出相应词句划下来。

  4. 作者的所见、所闻(听)给你什么感觉?

  5. 练读句子。(男、女分练)

  6. 作者就快要到“鸟的天堂”了,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7. 怀着喜悦的心情,轻声读第一段,感受、欣赏河面环境的幽静和景物的优美。

  五、布置作业。

  1. 抄生字、词,组词。

  2. 预*3、4段。

  ① 朗读3、4段。

  ② 第一、二次去鸟的天堂,作者的所见所闻有何不同?(可在

  书上圈点。)

  ③ 思考课后题2. ⑴ ⑵。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讲读课文第二第三段。教学目的:

  1. 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学*课文描写静态和动态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教具准备:课文朗读录音带、录音机、幻灯机、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课文二、三段,随巴金爷爷泛舟出

  游,一起到……(齐读课题)。

  二、 讲读第二段,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

  作者以前来过吗?这第一次来鸟的天堂,留给他最深印象的是

  什么?(板书“大榕树”)

  2. 请同学们边听(第二段的)课文录音,边思考两个问题:

  ①作者按什么顺序来描写大榕树?请找出有关语句。

  ②课文描写了大榕树的哪两个特点?

  3.学生回答问题。

  ①(示幻灯片)就是这样的一株大榕树,作者按什么顺序来描

  写? (板:远、*) ②你找到了哪些句子?句子中的“逼*”可换作什么词?表示

  什么意思,哪一个词用得最好?

  4. 作者从远到*,又描写了大榕树的两个什么特点?(板“大、美”)

  5. 请四人小组讨论,划下你找到的描写榕树“大”和“美”的句子。并读一读。

  6. 告诉大家你的结果。

  7. 自由读自己所划的句子。

  8. 大榕树真美,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文章里写得特别好的句子。


《鸟的天堂》教案优选【二十】篇(扩展3)

——小学《鸟的天堂》语文教案优选【5】篇

  小学《鸟的天堂》语文教案 1

  原文

  我们吃过晚饭,热气已经退了。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

  我们走过一条石子路,很快就到了河边。在河边大树下,我们发现了几条小船。

  我们陆续跳上一只船。一个朋友解开了绳,拿起竹竿一拨,船缓缓地动了,向河中心移去。

  河面很宽,白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儿波浪。船*静地在水面移动。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树叶真绿得可爱。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

  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朋友们马上纠正我的错误。一个朋友说那里只有一株榕树,另一个朋友说是两株。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见。

  我们的船渐渐逼*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船在树下泊了片刻。岸上很湿,我们没有上去。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巢,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我仿佛听见几只鸟扑翅的声音,等我注意去看,却不见一只鸟的影儿。只有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许多根木桩。土地是湿的,大概涨潮的时候河水会冲上岸去。“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我不禁这样想。于是船开了,一个朋友拨着桨,船缓缓地移向河中心。

  第二天,我们划着船到一个朋友的家乡去。那是个有山有塔的地方。从学校出发,我们又经过那“鸟的天堂”。

  这一次是在早晨。阳光照耀在水面上、树梢上,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了。我们又把船在树下泊了片刻。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教案

  教学目的:

  1、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多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2、学*本课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我们的船美丽的南国的树。)

  教学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学*静态和动态描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

  录像、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层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有许多游览胜地,它们有的是以种类繁多的游乐设备吸引众多的游客,有的则以绮丽的景观闻名遐尔。我们同学去过哪些自以为较好的地方?它以什么吸引你?是否听说过一处以大榕树而闻名的旅游胜地?

  2、同学介绍有关资料。

  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一篇介绍这棵大榕树的课文。(板书:鸟的天堂,齐读课题。)

  天堂是什么意思?

  鸟的天堂指什么?

  大榕树和天堂有什么关系?

  二、各自读文,思考:

  ①、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

  ②、每次分别看到了什么景象?找出有关语句。

  ③、每次看后分别有什么感受?请用划出语句。

  1、相互交流。

  2、集体交流。

  三、学*(14)小节

  1、指名读14小节,思考:写了什么?

  投影显示句子:

  一个朋友解开了绳,拿起竹竿一拨,船缓缓地动了,向河中心移动。

  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品一品:哪些词用得好?

  拨、移让人感觉船行驶轻快,与下文的没有一点波浪相呼应。

  声音像乐曲写出了心情的愉快。

  四、质疑。

  五、布置作业:

  1、写出反义词

  热闹() 茂盛() 不可计数()

  2、选词填空

  似乎、几乎

  他高兴得()要跳起来了。

  ()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陆续、继续

  我们()跳上一只船。

  我们()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

  3、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灿烂的() 茂盛的() 翠绿的()

  *静的() 美丽的() 热闹的()

  教学反思

  巴金的《鸟的天堂》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文中描写动静结合,韵味十足,遣词造句精妙准确,表达感情充沛细腻,的确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的佳作。而这篇文章的重点是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鸟的天堂的热闹景象。所以在教学中我着重引导学生感悟作者这两次所看到的景象。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一、初步设想

  这篇文章层次清楚,学生理解起来也非常容易,所以我采用与

  学生交流以的方式开始。首先介绍一下作者巴金,然后让学生自由读文,谈一谈你对鸟的天堂的印象。教师介绍鸟的天堂的资料。第二步让学生再阅读课文说一说鸟的天堂的特点,总结出树很大、很茂盛,鸟多等特点。第三步让学生再读课文,画出表现这些特点的句子或词语。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感情去读,读出他的特点。第四步总结作者的写作方法,了解这样写的好处。

  二、课堂成功之处

  1、重视朗读训练这是本课一个较成功之处,主要采用自主朗读,谈感悟的方法。同时《鸟的天堂》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感情真挚,很适合学生自己去体会,去领悟。我抓住写树和鸟的几个重点段落的阅读,从“分”到“合”,让学生充分感受“树”和“鸟”互相依存的融洽关系,感悟大自然中无处不在的整体和谐性,使学生实现了一次人文精神的升华,进一步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尊重学生,发扬民主,张扬个性,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揣摩,去感悟。因此,我这样引导学生学*:

  (1)抓段落,谈感悟。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说说鸟的天堂给自己的感受。在领悟作者两次所看到的景观时,又让学生阅读其中的重点段谈感受。在交流中,去再现生机勃勃的大榕树,去再现鸟儿在枝头欢唱,去感受美的画面、美的韵律、美的语言、美的生命、美的情感。

  (2)抓品读,促感悟。这是一篇训练学生朗读的好课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读”。当学生领悟到了景观的美之后,再让他们感情朗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对照画面读等多种形式,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美的感悟。

  2、《鸟的天堂》一课写得极有画面感,因此,这一节课中所运用的多媒体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学生感悟到了榕树的美后,让他们观看榕树的画面;学生感悟到了鸟的热闹场面后,再播放画面,这些都对学生的情感感悟起到了很好的衬托作用,特别是最后的情景朗读让学生对整个鸟的天堂有了更全面和准确的感悟。

  3、同时,在教学中我又抓文本空白,引导学生去想象。“为什么这个地方会成为鸟的天堂”,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联系上下文去理解,想象,这一问题的探讨也让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得到了提高。

  三、不足之处

  《鸟的天堂》一文也是学*写作方法的好范文,抓特点,对叶子的细腻描写、动态描写、静态描写等等,我的课堂上缺乏了对领会表达方面的指导,同时有些方面领悟的不够全面,没有让学生深入领会榕树的远观的美,没有重视好学生对作者表达方法的领悟,最后一句话由于时间原因没有及时引导学生去领悟它的标点符号的不同用意。

  小学《鸟的天堂》语文教案 2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鸟的天堂》:

  “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的材料,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情感与态度 方法与*惯

  1.利用网络展开多层面的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鸟的天堂”的相关资料。

  2.能较好地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尝试写简短的“解说词”。

  3.在自主探究的网络读写活动中培养兴趣,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感受祖国河山之美。

  4.通过小组分工协作和信息成果集体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5.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了解利用网络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6.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媒体获取资料解决与学*、生活相关问题的主动性和*惯,拓展语文学*的渠道。

  教学重点

  利用网络自主探究,培养初步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

  对网上各种信息源的比较筛选,及学生易受无关因素的干扰而导致的效率问题。

  教学准备

  1.学*课文《鸟的天堂》,激发学生对“鸟的天堂”的兴趣,使其能自主提出问题,产生较强烈的阅读需要。

  2.网络资源的配置:网络课件、网络教室、作为网络课件运行主要*台的局域网主机服务器、可供访问Internet的互联网接入设备。

  3.网络课件的制作:网页文件格式、上传至局域网服务器或Internet网站、包含BBS论坛(供学*共同体间交流或师生间指导答疑)、作必要的信息代理(本地资源索引和初步的Internet泛在资源代理)。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评注

  激情

  设疑

  1.学生回忆课文内容,描述“鸟的天堂”那美丽而生机勃勃的大榕树和众鸟活动的`奇妙景象。

  2.组织全班交流,拟订主要问题

  (1)解说词的一般格式是怎样的

  (2)鸟的天堂的具体地址在哪儿

  (4)鸟的天堂的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5)鸟的天堂最初是怎样形成的

  (6)鸟的天堂里有哪些种类的鸟

  (7)人们是怎样保护鸟儿的……

  1.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随巴金爷爷浏览了“鸟的天堂”,那“鸟的天堂”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2.提出活动内容

  “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本次的语文综合性学*活动,要求我们根据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的材料,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

  3.设疑

  面对这个任务,大家有哪些困难呢?对鸟的天堂同学们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大家主要想通过网络搜集哪些方面信息呢?

  (1).因以前曾作过一些网络阅读的简单尝试,学生们对利用网络搜集资料的便捷特点已有初步体验。在学文后提出教材安排的综合性学*活动要求时,学生们纷纷建议通过互联网查找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

  (2).学*者具备良好的问题意识,是自主探究学*的前提。帮助学生归纳出主要问题,使学生能顺利展开网络学*,也有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组织

  指导

  1. 学生按共同的阅读兴趣自愿组合,以二至四人为一小组,组成学*共同体。

  2.小组讨论,确定小组活动具体目标。

  3.小组组内分工、组织协作

  (1).明确活动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活动目标搜集资料,将感兴趣的材料进行初步地整理加工。结合课文和搜集的资料,写一篇介绍“鸟的天堂”的解说词。

  (2).指导使用网络课件

  熟悉课件界面,提示本地资源的索引位置和搜索引擎的使用,指导利用BBS论坛共享信息资源及组际、师生间交流 。

  (3).明确网络阅读的具体目标,是排除无关干扰、提高网络阅读效率的关键。

  (4).网络中的信息是海量的,不管是信息的搜集、整理,还是信息的评判、加工,都要求有良好组织结构的协作。本课中,主要是从以下两方面来组织的:(一)组建合作学*小组,引导组内分工协作。(二)组织组际合作,利用BBS讨论区和作品展示区,在小组间创设一个研讨交流的和谐环境。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充分利用网络的共享,这也是提高网络阅读效率的重要因素。

  自主

  探究

  1.各小组根据本组目标,展开自主探究性网络阅读

  根据本地资源索引,阅读校园网资源库中的资料

  利用网络课件中提供的搜索引擎,访问国际互联网,查找所需资料

  进入BBS论坛,将搜集的资料粘贴于BBS与他人共享,或阅读他人提供的资料

  在BBS中进行组际交流或师生交流,质疑、交流想法、组织协作

  2.各小组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加工,在充分分析评判的基础上筛选出有效信息。

  3.各小组根据资料尝试撰写解说词。

  (1).利用局域网监控系统及时了解各小组学*情况,适时调控。

  (2).进入BBS,释疑,并为学*有困难的小组提供指导和帮助。

  (3).在BBS中组织和指导各学*共同体内部及组际间的分工协作。对团队协作能力强的小组进行表扬,激励各小组展开卓有成效的合作

  1.处于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学生的探究欲特别强烈,主体潜能得到较充分地发挥。

  2.面对丰富的网络资源和网络阅读的交互性,各学*个体可自主选择不同的探究途径,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这也是网络阅读过程中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兴趣的动力之一。

  3.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充分利用网络 的共享,这也是提高网络阅读效率的重要因素。

  4.从网络阅读的流程看,网络阅读能力可分为迅速检索信息、准确筛选信息、批判性评价信息、有效加工及创造性运用信息等诸能力要素,其中准确筛选及批判性评价信息的能力是小学生们所最缺乏的,教师应着重指导。

  总结

  评价

  1.完成解说词的写作,将其修改后发表于作业展示区。

  2.阅读和评价作业展示区中的作品。各小组对本次活动进行自我总结评价,并进行小组间的经验交流。

  3.在老师的组织帮助下整理好本次活动材料,制作网页并上传。

  1.对作业展示区的作品发表评论,对表现突出的小组给予表扬鼓励。

  2.对本次活动总结评价,组织学生将本次活动成果及有关材料、记录制作成网页上传至学校网站,进行网络展示。

  3.帮助学生归纳利用网络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鼓励学生多尝试利用网络等现代媒体获取信息,进行自主探究性学*。

  1.给学生们的学*成果提供展示的机会,使其得到自主探究活动的价值体验,是激发其探究性学*的兴趣、培养其利用网络媒体获取资料解决与学*、生活相关问题的主动性和*惯的重要环节。

  2.让学生们对网络阅读中积累的经验相互交流,对存在问题的自我反思,能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网络阅读的的基本方法,有利于网络阅读能力的培养。

  ※(该教学设计获江苏省“基于网络环境的教与学说课评比活动”三等奖、扬州市二等奖)

  教学设计说明

  为了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教育部对21世纪第一个十年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作了全面的规划。规划的核心之一就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以及信息技术教育与各科课程的整合”,而“网络的普及和应用,使学生学会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则是规划的另一个重要层面。网络已悄然走*我们的课堂。在我们对基于网络环境的教与学作出一些尝试的时候,我们也一直不断地在思考:网络究竟能给目前的教学带来什么?在教学中该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而尽可能地避其弊?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建构更有效的教与学的模型?网络教学环境中的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分别该怎样定位……在进行《鸟的天堂》这一课的综合性学*活动的教学设计构思和实践中,我们也同样反复地作着这样的思考。

  一、关于教学目标的分析

  1、本课的教学内容

  在今年新版的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鸟的天堂》一课中,安排了这样的语文综合性学*活动要求:

  “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的材料,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

  在布置本次活动时,学生们对模仿导游写解说词很感兴趣,也急于想搞清一些问题,例如:鸟的天堂在什么地方?具体有多大?有多少年历史了?上面都有些什么鸟?解说词该怎么写,有什么格式?可对于活动中要求的“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的材料”,学生们感到很困难:翻遍学校的图书室也不一定能找全这些资料,其实就是教师也不一定能全了解这些信息。因为有不少学生以前曾尝试过利用因特网查找资料,当时就有学生建议:能否组织我们上网收集资料?于是,我们就设计了这样一节网络环境下的综合性学*课。

  2、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

  “语文综合性学*”是刚颁布的九年制语文课程标准中新提出的要求。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的要求,并且把它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并列,其目的是加强语文与生活实践的联系,培养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们把本课定位为一节“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自主探究型语文综合性学*活动的辅导课”。

  如果作为一次简单的学生上网查找资料的学*活动,其目标应是很简单的:尽可能地多了解一些有关“鸟的天堂”的信息,拓展知识面,并尝试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但是,作为一节有组织的网络环境下的拓展阅读与应用文写作辅导课,其教学目标的定位则必须是多层面考虑的:在拓展知识的同时如何提高学生利用网络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能力和方法?在网络阅读的过程中怎样激发学生去主动探究的兴趣?如何组织学*共同体及他们之间的合作,让学生明白在网络环境下合作精神更具有重要的意义?怎样合理调控学生网络学*中的行为以更利于他们养成良好而积极的网络学**惯?归结下来,就是如何落实“信息教育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和”使学生学会充分利用网上资源”这样的最终目标。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确定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定位本课的教学目标:

  A、知识与能力

  1.利用网络展开多层面的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鸟的天堂”的相关资料。

  2.能较好地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尝试写简短的“解说词”。

  B、情感与态度

  1.在自主探究的网络读写活动中培养兴趣,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感受祖国河山之美。

  2.通过小组分工协作和信息成果集体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C、方法与*惯

  1.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了解利用网络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媒体获取资料解决与学*、生活相关问题的主动性和*惯,拓展语文学*的渠道。

  3、本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按照上面教学目标的要求,我们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位为:

  如何利用网络自主探究,培养初步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定位为:

  对网上各种信息源的比较筛选,及学生易受无关因素的干扰而导致的效率问题。

  小学《鸟的天堂》语文教案 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榕树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原因。

  2、情感目标: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思想感情。

  3、技能目标:能从网上查阅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并在老师的帮助下制成电子幻灯片。

  教学重点:

  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方式表达感受,并要求积累运用语言。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教学对象及学*分析:

  对于六年级学生,光从字面上很难体会到“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帮助他们从网上搜集资料,结合图片或录像,展开丰富的想象。

  教学媒体选择与应用设计:

  网络、录像、录音带、电子幻灯、图片。

  教学准备:

  1、有关鸟的天堂的录像。

  2、录音带、图片。

  教学流程:

  一、播放歌曲,创设情境

  导入:请同学们先听一段乐曲,听后说一说你有什么感觉?

  (1)欣赏《百鸟朝凤》乐曲。

  (2)说一说,听后你们有什么感受?(鸟很多,鸟的天堂——板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多么令人向往的鸟的乐园啊!如果大家读了巴金先生的文章《鸟的天堂》一定会有更多体会的。

  (1)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发挥学生想象)

  这个鸟的天堂是哪儿,你知道吗?(一棵大榕树)

  (2)介绍资料:这棵大榕树在哪儿?结合你课前查找的资料,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播放“大榕树”图片,教师加以文字简介)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和巴金爷爷一起去广东新会县大马河上一个被人们称做“鸟的天堂”的地方去看一看,巴金爷爷几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自读课文)

  3、生读后交流,再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快速阅读课文,体会一下榕树给你什么感受?鸟又给你什么感受?(榕树——大、茂盛;鸟——多、欢快)

  三、重点感悟,图文欣赏

  1、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部分,结合图片,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体会后放声有感情地诵读。

  2、汇报交流:

  △大榕树:

  (多媒体出示“大榕树”图片,配上有关句子,体会文章的用词优美)

  (一)大。(1)“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a.指名读句,其他同学听一听:他哪儿读得好?为什么?

  b.重点指导体会两个“真”字

  两个“真”有什么不同?听老师读体会一下。

  出示幻灯:本来的,实际的

  真清楚,明白

  确确实实

  (2)“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体会“卧”字(树占地面积很大),这棵榕树的确是太大了。

  (二)茂盛

  指名找句读句,说体会。

  (1)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缝隙。

  (不留一点缝隙:说明树叶多)

  重点体会“堆”,请同学们演示一下,说明叶多而密。

  (2)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多媒体出示“大榕树”,重点体会“颤动”)

  (三)体会作者情感

  看到这么大而茂盛的榕树,作者不禁发自内心的感叹道:这(学生接:美丽的南国的树)

  △鸟

  导入:巴金爷爷第二次经过这里,看到了这里的鸟很多而且很欢乐,谁愿意有感情地给大家读一读?(指名读)

  1、鸟多。(借助多媒体,学生边欣赏鸟的天堂的图片,边朗读有关句子,把群鸟纷飞的壮观景象读出来)

  (1)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两个“到处”说明鸟很多)

  (2)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体会“应接不暇”,说明鸟太多)

  2、鸟欢快。

  (1)“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扑翅膀。”(有的……有的……有的……)说明鸟的姿态很多。

  (2)“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想象一下树上还有哪些鸟,什么姿态的鸟?——学生发散思维)

  四、体会情感——自制电子作品,解说图片

  1、播放录像《鸟的天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学做小导游:试不看书,看图向大家介绍。

  3、学生媒体制作:在教师指导下,四人小组合作,根据查得的图片、文字资料,制作一张“鸟的天堂”的幻灯片,力求图文、动静并茂,以便向家人、朋友介绍。

  4、教师总结:大榕树被大自然赋予了旺盛的生命力,成为鸟的天堂,作为人类也要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

  五、教师辅导学生完成电子作业

  根据学生查找得到的图片、资料,在教师的辅导下完成电子幻灯制作,要求“动静”结合。

  评价:

  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突破重点、难点,化难为易,要领会语言文字的美,必须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语言的情境之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时,我凭借课后“思考·练*”第二、三题,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让学生从总体上谈怎样写出大榕树的大和茂盛,在交流中,特别注意了一些难理解的句子,如“那翠绿的颜色……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通过互相交流启发,使学生领悟到,这是因为一片片叶子绿得发亮,在眼前闪烁,就好像一个个颤动的生命。

  小学《鸟的天堂》语文教案 4

  一、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⑴通过本课的学*,感受南方的优美风光,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注重环境保护的教育。

  ⑵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2、能力目标

  养成主动读书思考的良好*惯,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3、认知目标

  (1)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学*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难点

  理解鸟的天堂为什么的确是鸟的天堂。体会两个鸟的天堂的不同含义。

  四、教学准备

  1、课件 (或投影片)

  2、 学生搜集关于鸟的天堂的资料

  五、教学步骤与教学活动设计(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质疑问难

  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在我国南方生长着一种美丽的榕树,树上住着许多鸟儿。(课件出示:鸟的天堂的图片)看,鸟儿们飞呀,叫呀,它们生活得多么自由,多么快乐啊!这里就是鸟的天堂。(板书:鸟的天堂)

  今天,我们就跟随我国著名作家巴金爷爷一起去欣赏这鸟的天堂。

  2、初读课文,检查预*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看一看,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每次是什么时候去的?两次分别看到了什么?有不懂的词、句子用直线画出来。(学生读文思考)

  生读后回答以上几个问题。(师板书:榕树茂盛 众鸟纷飞)

  3、质疑问难

  在刚才初读课文时,你们遇到了不懂的问题吗?把读不懂的也提出来,我们一起讨论讨论。

  (生提出不懂的问题,简单的问题学生相互解答,难的鼓励自己读书解决。)

  同学们读懂的多,提的问题更好。我想,只要我们认真读课文,一定能弄懂这些问题。

  (二)问题探究,自读自悟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后感受最深、赞美鸟的天堂的一个句子。(生回答: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课件出示: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这是个什么语气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让我们一起来赞叹鸟的天堂。

  作者看到了什么,才发出了这样的赞叹?(榕树、鸟儿)

  课文是怎样写榕树、鸟儿的?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课件出示:

  1、作者为什么说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2、想一想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

  3、为什么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用曲线画出课文中描写榕树、鸟儿的句子。

  (学生读读画画并进行小组讨论)

  (三)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1、作者是怎样写这株大榕树的?(生读有关段落)

  2、傍晚,我们划着小船向河中心移去,这时我们看见了大榕树。(课件出示:大榕树)(生欣赏。)

  现在你有什么感想?(生:榕树真美。榕树真大。)

  3、这到底是多少株大榕树呢?(学生回答,允许有争议)

  原来这真是一株大榕树啊!

  课件出示: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 )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上又生( ),有许多( )直垂到地上,()进泥土里。 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填空。

  从这段话里你读出了什么?

  (生读后讨论。)

  师启发学生回答以上问题(配合出示插图)。

  看到这大得罕见的榕树,我们能不惊喜吗?能不能把我们的惊喜之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呢?体会一下。

  (生朗读体会。)

  4、这棵大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它怎样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课件出示: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从这段话里你读出了什么?

  这段话描写了一种怎样的景象?

  为什么会有这种景象?

  (生自由读后回答以上问题。)

  这一株500年树龄的大榕树枝繁叶茂,充满勃勃生机。看到这美丽、可爱的大榕树,作者不由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让我们和作者一样从心底发出赞叹吧。

  (生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大声朗读,好好体会体会。(生再读体会。)

  大榕树枝繁叶茂,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可我却没有看见一只鸟。这里是鸟的天堂吗?

  第二天早晨,作者又经过鸟的天堂,看见了什么?(生:鸟儿。)

  你能读一下课本上写鸟的句子吗?(生读有关句子)

  鸟儿真多呀,我们的眼睛都看不过来了,课文中那个词说明这一点?(应接不暇。)

  你能联系上下文解释一下吗?

  (到处都是鸟,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眼睛都看不过来了。)让我们也到鸟的天堂去看看鸟儿,听听鸟鸣声,好吗?。

  课件出示图片:鸟儿在榕树上活动。(生欣赏)。

  欣赏了图片,你想说什么?(生自由发言。)

  这种热闹的气氛,作者写出来了吗?

  课件出示:

  我们继续拍掌有的( ),有的( ),有的( )。

  填空。

  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师启发学生回答以上问题,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这里的鸟确实多!这株榕树上大约生活着10多万只鸟,光鹤类就有七、八万只,这里真的是鸟儿生活的乐园、美好的家园。

  面对这奇妙的景色,作者不愿离去,不禁从心底发出赞叹:

  课件出示:

  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赞美一下这鸟的天堂吧!指导朗读。

  课件出示:

  1、作者为什么说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2、想一想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

  3、为什么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

  (板书:鸟的天堂)现在你们明白了这些问题的答案了吗?启发学生回答。

  (大榕树周围的景色美;大榕树枝繁叶茂,便于鸟儿筑巢休息;农民不让捉鸟,使鸟受到保护)

  这些活泼可爱的鸟儿在他们的乐园里生活得多么自由、多么欢乐啊!那哪里是我们的天堂呢?为什么?(生回答)

  作者写大榕树的美丽抓住了它的形状、数量、颜色,也就是事物的静态来写的,这种描写方法展示出了鸟的天堂的静态美。(板书:静态)而写鸟则抓了鸟的变化、声音、动作,也就是事物的动态来写的,(板书:动态)这一静一动,互相映衬,写得生动活泼,富有变化,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也像作者一样舍不得离开这鸟的天堂。

  (四)感情朗读

  请同学们选一段你最喜欢的课文读一读。

  请生读给大家听。大家可以一起朗读体会。

  大家读得好,学得更好。鸟的天堂美,巴金写得更美。大自然中到处有美景,大家想写出自己看到的这些美景吗?

  下一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作家写景的这种高超技艺。

  (五)课外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鸟的天堂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收集一些材料,为导游写一篇解说词。

  附板书设计 :

  小学《鸟的天堂》语文教案 5

  【背景知识】

  1、这是现代著名作家巴金的散文。课文描述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的情景,抒发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之情。课文可分为四段。第一段(第1~4自然段)写作者和朋友们晚饭后划船去游玩。第二段(第5~9自然段)写作者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第三段(第10~13自然段)写作者和朋友们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情景。第四段(第14自然段)写作者不由得发出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的感慨。

  2、这篇课文作者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特别是通过联想写出了大榕树的勃勃生机,应当继续训练学生分辨事物和联想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读1个生字。

  2、能说出我们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

  3、懂得这棵大榕树为什么是鸟的天堂,并能把理由简要地写出来。

  4、感受大榕树的奇特美丽,是鸟的天堂;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鸟的天堂的奇异景象,写出大榕树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出示课题。

  2、理解课题:

  ⑴ 天堂原来指的是什么?

  (原来指人死后灵魂住的极乐世界,这当然是一种迷信的说法。现在一般用来比喻美好幸福的生活环境。)

  ⑵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二、初读课文

  1、听录音,思考:

  ⑴ 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⑵ 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2、讨论、交流上面的思考题答案。

  3、默读课文:

  给课文分段,并说说分段的依据。

  (按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见所闻来分,分成两部分,也可以把出发和离开单独列出,全文分成四段。)

  4、深入阅读课文第一、二大段,着重分辨第二大段中哪些是作者的联想,起什么作用。

  三、学*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3、比较句子读起来有什么不同:

  ⑴ 太阳落下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在山头,在树梢。

  ⑵ 太阳落下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山头和树梢。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

  课文用了短句,读起来更有韵味。

  4、我们陆续跳到一只船上。其中的陆续能不能换成继续?

  (比较词语意思:陆续──继续。陆续表示一个接着一个。)

  5、读句子:

  说说句子中哪些是作者看到的景物,哪些是作者的联想。

  幻灯片出现:

  船*静地在水面流动,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果划动。

  (都是作者看到、听到的,是作者的见闻。)

  6、第4自然段的三个句子,次序能不能换?为什么?

  (不能,课文是按水面、船、桨由远到*地写的。)

  7、小结:

  这一段具体描写黄昏后美丽的景色和幽静的环境。

  四、学*课文第二段

  1、听录音,思考:

  这一段写的是作者第几次经过鸟的天堂所见到的情景?看到了什么?

  2、这是一棵榕树还是几棵榕树?从哪里看出来?

  3、默读第8自然段,用( )划出作者的见闻,用 划出作者的联想。

  全班讨论、交流。

  重点句灯片出示:

  ⑴ 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眼前闪耀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⑵ 只有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许多根木桩。地是湿的,大概涨潮时河水常常冲上岸去。

  小结:有了这些联想,把树当作动物或人来写,写出了树的勃勃生机。

  4、作者为什么要着重描写榕树的大和茂盛?

  (这环境适宜鸟儿生活,使得大榕树成为鸟的天堂。)

  使大榕树成为鸟的天堂的,还有哪些原因?

  5、作者和他的朋友们这次经过鸟的天堂,有没有看到鸟?为什么?

  6、概括第二段的段意。

  五、学*课文第三大段

  1、听录音,思考:

  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是什么时候?他见到鸟儿了吗?

  2、指导学*第12自然段:

  灯片出示:

  ⑴ 找到一对反义词。

  (清静──热闹。)

  ⑵ 课文怎样写出热闹?读一读,完成作业本第5题。

  ⑶ 小结:

  写了鸟的声、影、种类、动作,用了排比的写法,短小而节奏鲜明,读起来声音短促,给人美不胜收的感觉。

  3、作者写鸟多,用了哪个词来形容?圈出来。

  (应接不暇,用在这里说明什么?)

  小结:

  这一段运用了先概括、后举例的写法。

  4、配乐齐读第12、13自然段。

  5、为什么作者这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了那么多的鸟的呢?

  6、归纳段意。

  六、学*课文第四大段

  1、指名读课文。

  2、留恋表现在哪里?为什么昨天我的眼睛骗了我?

  3、理解最后一句话:

  为什么前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而后一个不加引号?

  (前一个鸟的天堂加上引号,表示特殊称谓,指的是那棵大榕树。后一个鸟的天堂是说大榕树适合鸟儿生活,鸟儿在这里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真像在天堂一样。作者用相同的词语,借助不同的标点符号,表达了对鸟的天堂的热情赞美。)

  七、布置作业


《鸟的天堂》教案优选【二十】篇(扩展4)

——鸟的天堂教案 (菁华12篇)

鸟的天堂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默读、有感情地朗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讨论、谈感受、谈见解等方式来品味“鸟的天堂”的确是“人间天堂”的美好境界。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世界万物都有自己独特的'声音,有的激昂慷慨,有的婉转动听,有的低沉,有的嘹亮??这就是令人向往的天籁之音。现在就请同学们闭上睛眼,静静的聆听一段旋律,并在脑海中想象画面,听后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

  (播放《百鸟朝凤》录音带。)

  板书:

  二、初读课文,理“线索”

  引导质疑:

  师:看到题目后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什么是天堂?文中“鸟的天堂”指什么?在哪里?为什么称“鸟的天堂”???)

  三、自主学*,谈感悟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

  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都看到了什么?说说你喜欢哪一次去鸟的天堂,并陈述自己喜欢的原因。 2、把你喜欢的句子自由朗读,细细品味,从文章字里行间去寻找美。

  3、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段落读一读,同桌互相交流体会,看一看是否读出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谈一谈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

  4、学生汇报自己喜欢的句子:

  自读、品读、齐读、讨论、谈感受、谈见解。

  ⑴ 大榕树:

  体会榕树大和茂盛的特点。

  师出示课件,体会“真是一株大树”。

  学生:再次读句子,感受榕树的大。

  师:这株大榕树占地面积有多大呢?谁查找到这方面的资料?课下大家丈量了操场和教室的面积,大家计算一下:合几个操场?几个教室?经过换算,你有什么感受?

  (简直太大了。)

  师出示课件,感受榕树的大与茂盛的特点。

  师:请同学们反复朗读这部分内容,突出重点词句,体会榕树的特点,在读中表达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受。

  师:指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榕树的大和茂盛的特点进行静态描写。

  学生:质疑,提出还不明白的问题。

  过渡:这里的大榕树是如此的神奇,可是更让人们惊叹的要算久居榕树之上的各种鸟类。

  ⑵ 鸟:

  体会鸟多的特点。

  学生:交流表现鸟多的句子。

  师:那么,请大家想象一下,树上还有什么姿态的鸟呢?请用“有的??有的??有的??”来说一说。

  (学生发挥想象。)

  师出示课件“群鸟纷飞”的场面。

  学生:齐读段落。

  师指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鸟多的特点进行动态描写。

  师:看到这么一棵奇特的榕树,领略到树上鸟儿欢腾的场面,作者又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

  学生齐读“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师:谁知道两个鸟的天堂有什么不同吗?

  师:读到这里,你也会象巴金先生那样对鸟的天堂发出由衷的赞叹吧,你最想说一句什么话?

  四、主动探究,悟“环保”

  师:为什么这里会成为鸟的天堂?

  五、总结全文

  在榕树被大自然赋予了旺盛的生命力,成为了鸟的天堂。作为人类也要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

  《鸟的天堂》一文是巴金的散文。本文语言准确生动,朴素优美,简洁洒脱,富有节奏感。我在教学本课时,以训练学生语感为主:

  1、直观感悟:

  小学生理解事物比较直观,要领悟文字所表达的内涵,应充分调动他们的形象思维,通过形象思维的引路,把语言文字描绘的情景“转换”成生动的“图像”材料,让学生在身临其境般的体验中陶冶情感,加深感悟。我通过让学生反复诵读,获得对课文内容初步认识后,播放了“鸟的天堂”录像,把学生带进一种特定的评议环境中,学生神情专注而投入,随后让学生看着没有鸟的这一棵大榕树,启发学生想想说说,“百鸟欢闹”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当再读到“百鸟欢闹”这一段时,学生已沉浸在其中,仿佛身临其境,而让学生说说写一只鸟的特写镜头时,也能说得有声有色,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2、品词析句:

  文章的组词成句构段的方法研究是提高学生对语言感受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我抓住有关的句子进行比较、揣磨、欣赏,不断地提高其对语言感知的敏锐程度。如:教学第8自然段中“这棵榕树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对于“颤动”、“展示”这两个关键字,引导学生用其他词来替换。如用“显示”、“出现”或“抖动”、“晃动”等,用哪组词更好?在讨论、比较中,让学生体会到“展示”是清楚地摆出来,明显地表现出来,突出榕树的旺盛的生命力;“颤动”是短促而频繁地振动,课文把微风吹动,阳光照耀下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不但美丽而且动静结合,显示了大榕树那旺盛的不可抗拒的生命力,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受。这样,关键文字抓住了,学生品出了精妙词语,咀嚼出了它的神韵,从而在心灵上与作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促使学生语感不断地增强。

鸟的天堂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地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做巢、树梢、留恋、目不暇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地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做巢、树梢、留恋、目不暇接。

  2、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板书:天堂)同学们,你们心目中的天堂是什么样子?(2—3人)

  那么,鸟的天堂会是什么样子呢?在广东省新会市有一个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地方。这里为什么被称作鸟的天堂呢?它又是什么样子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跟随我们熟悉的巴金爷爷来领略一下当地的风光吧!

  二、过程: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我们一起来看这课的生词。(出示)

  3、请同学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思考(出示课件)

  去了几次?什么时间去的?每次都见到了什么?

  4、学生回答,板书

  5、找出描写榕树的部分,读一读,想一想:这株榕树有什么特点?划出有关的语句。

  6、榕树有什么特点?你找到了那些语句?读给大家听听

  7、你找到了那些句子?(出示句子)从中能看出什么?(板书:榕树大)谁能再读给大家听听?(2人)全班一起来读读,读出榕树的.大来!

  8、还有什么?(出示课件)谁来读一读?(2人)怎样理解这句话呢?(板书:充满生机)(学生谈)你为我们描绘了一副多美的画面呀!同学们,看来我们每个人对这句话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也许风吹,也许是鸟动,也许是阳光照耀,也许是新发的嫩芽,也许是那绿叶本身就孕育着无限的生机,才让作者产生了如此奇妙的感受。让我们融入自己的感受再来读读这句话。(齐读)

  9、让我们一起走*大榕树,欣赏一下这迷人的风光吧!(播放录像)

  10、现在你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1—2人)

  11、多么奇妙的景色呀!难怪作者会情不自禁的发出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是赞美榕树,赞美南国,更是赞美这神奇的大自然。

  12、师生互动: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让我们再来欣赏欣赏这独木成林的美景吧!让我们怀着对榕树的赞美之情,一起再来读一下文章的七、八字然段!(齐读)

  三、小结这节课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读上节课所学的描写榕树的部分,并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二、新授:

  1、多么美丽的榕树呀!朋友说这里被称作“鸟的天堂”,可是呢?——在这里作者没有看见一只鸟!如果是你,这时会想什么呢?

  2、第二天清晨,作者又一此文转自淘。教。案网()。次经过了这个地方,这次他有什么新发现呢?

  (录像)第二天清晨,阳光照耀在水面上、树梢上,我们又一次来到了“鸟的天堂”。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让我们继续拍掌……

  3、这次作者见到了什么呢?(很多鸟)板书

  4、从那能看出来鸟很多?找出来读一读

  5、除了鸟很多外,从这部分你还能体会出什么来?(小鸟很快乐)

  6、从哪能看书来?如果你是这只画眉鸟,你会站在枝头上唱些什么呢?(1—2人)。

  7、多么热闹的景象!多么活泼可爱的小鸟呀!让我们一起融入自己的感受读一下12、13自然段。(齐读课文)

鸟的天堂教案3

  教材简析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设计理念

  《鸟的天堂》这篇文章语言朴实而优美,层次清晰,感情强烈。我抓住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而有感而发的不同感慨反常规组织教学。朗读、思考、想象、感悟形成教学主线,充分发挥了学生学*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学*中轻松的穿插介绍了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直接抒发感情与借景物描写表达感情相结合等表达方法。迁移教育,由“鸟的天堂”自然地引出人间天堂,进行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真正地做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效统一。

  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做巢、树梢、静寂、应接不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默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重难点、关键

  1、了解大榕树的特点。

  2、了解作者怎样描写景物、表达感情的。

  3、理解含意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激**感

  1、同学们,昨天我们同巴金老先生一同去了鸟的天堂,谁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作者去了鸟的天堂,发出了怎样的感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有感而发的呢?谁能与作者心通,有感的读出作者的心声。

  3、“鸟的天堂”到底指的是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这棵神奇的树。(设计意图:通过抓住作者去了“鸟的天堂”发出的感慨导入新课,并通过有感情地品读作者的心声,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热情,拉*了学生、作者、文本之间的距离,为下文的学*奠定了感情基础。)

  二、品词读句,感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1、指名读5-9自然段,思考这棵有什么特点?

  2、默读思考:作者是怎样写出这棵大榕树的特点的?把你感触最深的句段多读两遍,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

  3、交流:

  (1)预设学生可能会首先读第7自然段,并会强调“大”字。

  师:你强调了“大”字,想用朗读突出榕树的特点大,有没有不同的看法。老师认为应该强调“一”,谁能帮老师说说理由。

  是啊,这句话是承接前面的争论而来的,让我们先去看看他们是怎么争论的,谁能读一读5、6自然段。

  从他们的争论能看出榕树的特点吗?这两段该用什么语气读呢?指导朗读。

  (2)到底是怎样的一株大榕树,让我们如此的争论,让我们再来看一看第7自然段,指名

  说一说。

  “不可计数”什么意思?

  指导看第一幅插图。谁能用一个词语表示大榕树的大(独木成林)。

  一个“卧”字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了什么?再引导看第二幅插图。谁能用朗读来展示大榕树的“大”。

  师:人常说“独木不成林”,但这棵却覆盖整个小岛,形成独木成林的奇观,她是那样安详、优雅、自然、宛若一个隔离尘世的人间天堂,难怪作者这样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齐读)

  (3)学生引出第8自然段,闭目听老师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颤动”什么意思?换成“抖动”行吗?想像“颤动”和“抖动”的样子,引导学生联系整个句子,理解颤动表现了新的生命虽是弱小的,但生命力是旺盛的。

  师:多么旺盛,充满生机的大榕树啊!难怪作者如此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回读)

  让我们一起齐读这一段。

  (4)如果你是一只小鸟,你愿意来这棵南国的树上安居乐业吗?可是作者却没有看见一只鸟的影儿。“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对吗?

  让我们再次走进鸟的天堂。(设计意图:语文是基础工具性学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段进行朗读、思考、想象、感悟,进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做到了扎扎实实学语文。)

  三、品读想像,渗透写法

  1、闭目听老师读11-13自然段,想像。

  2、说说你看见了什么?

  3、从中我们发现鸟的天堂有什么特点?

  4、谁能用朗读表现鸟儿的多和自由快乐?

  5、“应接不暇”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师: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你可以查字典、工具书,也可以联系上下文。

  6、“鸟的天堂”里有许多鸟,可作者为什么只具体写一只画眉鸟呢?这就是我们曾经说过的点面结合的表达方法。这只画眉鸟就是这里的点,许许多多的鸟就形成了面。以一只画眉鸟展示鸟儿们的自由快乐,让我们感受到了群鸟欢腾的壮观景象,这又叫动态描写。那么前面的大榕树就属于(静态描写)。动静结合是本文的又一表达方法,在今后的写作中,同学们要善于运用这两种表达方法。(设计意图:语言文字的.感悟中轻松自然地渗透表达方法的学*,学生既学文又学作文,发挥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作用。)

  四、引导质疑,感悟“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默读第14自然段,谁能火眼精睛发现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前面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引号,而后一个没有?(设计意图: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本环节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质疑能力。)

  五、深化中心,迁移教育

  1、学完了课文,谁能告诉我这里为什么成了“鸟的天堂”呢?

  2、除了大榕树的大和茂盛外还有什么原因呢?(人类的保护,大自然的恩赐。)

  3、是啊,大自然多么的神奇、美丽,我们应该学*这里的人们,保护鸟类、保护环境,让我们的地球母亲成为人间的天堂。(设计意图:“这里为什么成了“鸟的天堂”呢?”精心一问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巧妙地引人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立足文本,超越文本,深化了中心。真正做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

  六、拓展延伸、激情写作

  作业:如果你是鸟的天堂里的一只小鸟,你会怎样向别人介绍你的家园呢?以榕树上一只小鸟的身份写一篇导游词。(设计意图:以自己是榕树上一只小鸟的身份写导游词,激起了学生的自豪感,这样的作业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作热情。)

  七、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

  树:大、茂盛、勃勃生机——美丽的南国的树(傍晚)[静]

  鸟:多、自由、快乐——的确是(早晨)[动]画眉鸟(点面结合)

鸟的天堂教案4

  设计理念:

  《鸟的天堂》是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课本(浙教版)第十册第五单元的阅读课文。本单元教学提示指出:文章里写的事物,有的是作者直接看到的、听到的、有的是作者由这些事物引起的联想。阅读中分辨作者的见闻和联想,可以提高我们理解和欣赏语言的能力。教学时,我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积极采用合作、自主的学*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真正领悟文章包含的美,培养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能分辨课文中的见闻和联想,初步认识联想的作用。能用“看到-------,想到----------”的句式说话。

  情感目标: 感受作者眼中“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当你驻足在温馨的家中,停留在爱的港湾时,你就会觉得自己生活在幸福美好的天堂。那么,鸟类栖息的`天堂又是一副怎样的景象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课文。(板:鸟的天堂)

  二、导学第一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好第一段。

  2、再读,并说说你从什么地方读懂了什么。“热气已经退了”说明了什么?

  3、找出描写景物的句子读,读出美的感觉。

  小结并过渡:在美丽的黄昏和好友荡舟游玩,的确是件非常惬意的事。船慢慢向前驶着。他们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呢?

  三、导学第二段

  1、自由读,说说他们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

  2、你觉得榕树怎样?用“我从____体会到____”的句式体会榕树的大、奇、美。并且美美地读一读。

鸟的天堂教案5

  【教学目标】

  1、学*生字十四个生字和新词“留恋、不禁、展示、颤动、南国、应接不暇”。

  2、训练学生按作者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3、引导学生体会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静态,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动态,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作文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学*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学生活动设计】

  1、回答文中设计的问题,勾划重点词句。

  2、同位讨论、小组交流、理解重点句。

  3、观察投影片上的图,发挥想象,进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

  4、质疑问难。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明确目标

  1、检查预*情况,质疑问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3、理清层次,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质疑问难

  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

  ⑴ 读准字音:

  “颤”读 chàn;“应接不暇”中“应”读 yìng;“一簇”中“簇”读 cù;“隙”读 xì。

  ⑵ 理解词语:

  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

  不禁:不由自主地。

  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

  南国:指我国的南部。

  颤动:本课指微风吹动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应接不暇:本课指由于鸟儿太多,作者的眼睛看不过来。

  2、用“ ”划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美的词句来读一读、细体会。

  3、自由读课文:

  质疑问难。

  二、揭题,学生自悟

  1、板书课题:

  “天堂”指什么?在文中怎样理解?

  文中“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2、默读全文思考:

  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每次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黄昏鸟都栖息了。因此作者着重描写了“天堂”本身──大榕树的奇特景象;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正是鸟儿最活跃的时刻,所以着重写了“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热闹活动的情景。)

  三、小组讨论

  我们把作者两次游览“鸟的天堂”各为一段,那全文可分成几段?各段的大意是什么?

  第一段(1~4自然段):傍晚,我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

  第二段(5~9自然段):写我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大榕树。

  第三段(10~13自然):写第二天早晨,“我”和朋友们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 鸟的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的活动情景。

  第四段(14自然段):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留恋。

  第二课时

  【明确目标】

  1、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初步了解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学*第一段

  1、读一读、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

  1、作者吃过晚饭,黄昏时,在河边与朋友乘船出游。从“吃过晚饭”、“我们陆续跳上一只船”、“向河中心移去”可以体会到,当时环境十分幽静。从“没有波浪”、“*静地移动”、“听见了水声”体会到的。

  2、练*朗读:

  体会作者游玩时愉悦的心情。

  二、学*第二段

  1、出示投影片(文中插图):

  看图用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概括说说这是一棵怎样的大树。

  (独木成林,枝繁叶茂,充满生机与活力,郁郁葱葱……)

  2、默读思考: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榕树的?主要写了榕树的什么特点?用 线划出来。

  3、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这一段描写了榕树“大”“美”的特点。

  ⑴ 描写“大”的语句:

  ① “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

  ② “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

  ③ “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

  ④ “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见。”

  ⑤ “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⑵ 描写“美”的语句:

  ① “一簇簇树叶……真绿得可爱”。

  ② “有许多根垂到地上……卧在水面上。”

  ③ “那么多的绿叶……新的生命在颤动。”

  4、图文对照,学生交流、教师点拨、理解重点句:

  出示投影片:

  这两句话写出了这株大榕树的真面目。树木的特点是“枝上又生根”。枝上生的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之后就成了树干,这就是这株大榕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的原因。

  5、指导朗读:

  培养学生体验“美”、欣赏“美”的能力。

  6、小结:

  这一段作者由“远”及“*”地对榕树的大小,它的根、叶、干、枝的形状、颜色、大小等进行了描写,这是静态描写。

  三、学*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思考:

  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这一段主要写了作者和朋友们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

  2、再读讨论,教师适时点拨,再读思考:

  作者是怎样描写众鸟纷飞的活动情景的?标出有关语句,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⑴ 作者用排比句“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写出了鸟形、鸟色及鸟的姿态。用这样相同或相似的句式来写,读起来节奏感强,非常上口。

  ⑵ 作者用了拟人句“树上就变得热闹了。”“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写出了鸟儿们在“天堂”里活泼、自由的生活,反映了作者的美好情趣和愉快的心情。

  3、感情朗读:

  体会这一段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4、小结:

  这一段作者主要写了鸟的活动──不同大小,不同羽色,不同动态的鸟,构成了一幅“百鸟图”。是对事物变化活动的描述,这是动态描写。

  四、学*第四段

  1、自由读第四段:

  说说你从哪些语句中读懂了什么。

  (由“回头看”、“我感到一点儿留恋”、“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体会到作者的心情是愉快的,感到留恋。)

  2、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要读出留恋、赞美之情。

  五、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从“我们的船渐渐逼*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第三课时

  〖明确目标

  围绕重点,学*表达。

  〖教学过程

  一、过渡

  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了解了这篇课文按游览路线写了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所见到的.不同景象。两天的记游,重点不同,方法也有别。那么作者是怎样来写所见所闻的,这是我们这节课学*的重点。

  二、投影出示自学提纲

  默读思考集中交流、整理:

  1、时间不同:第一次去是在傍晚,第二次去是在早晨。第一次去没有看到鸟,因为天晚了,鸟儿们已经在树上栖息了;第二次去看到了很多很多的鸟儿,因为早晨,鸟儿开始活动了。

  2、因为这棵榕树很大,而且枝繁叶茂、土地湿润、环境安宁,正适合鸟儿做巢生活、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鸟儿得到了保护,便于鸟类的繁殖,因此它成了鸟儿生活的“天堂”。

  三、再读课文,讨论交流

  文中哪些地方是静态描写?哪些地方是动态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1、大榕树是静止不动的,文中作者从根、干、枝、叶等部位逐项来写,这就是对榕树的静态描写,如:

  “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2、作者第二次到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主要写了鸟的活动,是动态描写。如:

  “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3、写文章时,注意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就能把内容写得更具体、更准确,动静结合,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4、朗读课文,深化理解。

  四、总结扩展

  1、总结全文,归纳中心:

  本文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说明大榕树的美丽奇特及被称作“鸟的天堂”是名不虚传的。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答案不是唯一的,可让学生畅所欲言。可以理解文章内容,学*本文的写作方法或热爱鸟类,保护环境等某一方面来谈。如:学了这篇课文,我懂了观察事物不但要注意事物的大小,形状,颜色,位置等,而且还要注意事物在不同的时间里静态、动态的变化。)

  五、布置作业

  1、摘抄佳句。

  2、用“ ”线画出短文中静态描写的句子,用“___”线画出短文中动态描写的句子这只青蛙,两只大眼睛鼓得高高的,像两颗晶莹的玻璃球,可机灵了。我把它刚放在水盆里,那长蹼的后腿向后一划,“唰”地一下,就蹿出好远,还溅起点点水花。

鸟的天堂教案6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2.有关榕树的资料、图片、作者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激发兴趣

  1.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鸟栖息的地方,鸟的乐园、有很多鸟发挥学生想象。)

  2.这个鸟的天堂在哪儿?你知道吗?(一棵大榕树)

  3.介绍资料:这棵大榕树在哪儿?结合你课前查找的资料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这棵大榕树在广东省新会县的天马河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每年都长出许多气根,从树枝上倒挂下来,钻进土里,过些日子又长出新的枝干来。这样不断生长,它已长成了榕树林,占地达16亩。被当地人称为神树。天堂中的乐园。又因为上面栖息着许多鸟,被人们称为鸟的天堂。)

  4.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巴金爷爷去看一看那棵独特的大榕树。

  二、自由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1.指名读文,读准字音。

  2.投影出示练*: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3.自学生字,掌握字形。

  重点指导

  梢:形声字,与稍、捎区分。

  暇:左边是日,注意与瑕区分。

  4.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解决。

  灿烂:光彩鲜明耀眼。

  陆续:前前后后,时断时续。

  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

  留恋:舍不得离开。

  不可计数:没有办法来计算,形容数量很多。

  应接不暇:形容人或事情很多,接待、应付不过来。暇:空间。文中指鸟太多,看不过来。

  三、理清文章的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巴金爷爷几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2.汇报交流。

  学生甲: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的是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了许多鸟。

  学生乙:课文59自然段写的是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的情景,1013自然段写的是第二次经过时所见到的情景。

  3.理清课文的脉络。

  (1)作者是按游览的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2)学生汇报:

  课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14)作者和朋友划船出去游玩。

  (59)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景象。

  (1013)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景象。

  (14)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四、分小组合作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众鸟纷飞的景象。

  2.学*作者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

  3.有感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导入:请同学们先听一段乐曲,听后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播放《百鸟朝凤》录音带。鸟很多,鸟的天堂──板书。)

  2.这节课,我们就和巴金爷爷一起去广东新会县天马河上一个被人们称作鸟的天堂的地方去看一看,巴金爷爷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截然不同,第一次看到的是(学生接:大榕树),第二次看到的是(学生接:鸟)

  3.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快速阅读课文,体会一下榕树给你什么感受?鸟儿又给你什么感受? (榕树──大、茂盛;鸟──多、欢快)

  二、重点感悟、体会榕树的奇特美和群鸟纷飞时的壮观景象

  (一)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部分,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体会后放出声音有感情地朗读出来。用朗读的形式加以汇报。

  (二)汇报交流。

  大榕树:

  1.大

  学生甲: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1)汇报读,其他同学听读:哪儿读得好?为什么?你听出了什么?从哪儿听出来的?(从不可计数体会出枝干数目很多,说明树很大。)

  (2)重点体会真字。

  两个真有什么不同呢?听老师读,体会一下。

  出示投影:

  学生体会出:第一个真意思是本来的,实际的。第二个真指的是确确实实。应读出惊叹的语气。

  学生乙: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3)重点体会又字。指树根很多。

  出示图片:谁来指一指哪些是气根?(体会根上生枝,枝上又生根,独木成林的景观。)

  学生丙: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卧在水面上。

  (4)体会卧字。(树占地面积大。)

  (5)这株大榕树占地面积有多大呢?谁查找到了这方面的资料?(学生答:一万多*方米。)

  (6)课下大家丈量了操场和教室的面积,大家计算一下:合几个操场?几个教室?(结合具体情况请学生作答。)

  (7)经过换算,你有什么感受?(简直太大了。)

  2.茂盛。指名读句,谈体会。

  学生甲: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缝隙。(不留一点缝隙,说明树叶多。)

  (1)重点体会推。请同学们演示,说明叶多而密。

  学生乙:地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2)重点体会颤动。

  同学演示,体现微微地动态。

  (从中我们体会到榕树的生命力非常茂盛。)

  学生丙:从对大榕树特点的描述中,我们看出作者不禁在内心深处发出感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3.看录像:榕树的大与茂盛。

  4.请学生反复朗读这部分内容,突出重点词句,体会榕树的特点,在读中表达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受。

  5.请学生画板画,体现榕树大而茂盛的特点。

  鸟

  1.播放课件录相:群鸟纷飞的场面。使学生形象地感受这部分的动态美的描写。

  2.导语,让我们走进课文,欣赏热闹的场面。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尽情地感受这部分所描绘的美。

  3.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从哪些重点语句中能够体会出这里的鸟儿多?

  4.学生汇报。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两个到处说明鸟很多。)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应接不暇的意思就是说人或事情很多,接待,应付不起来。在课文里是说鸟太多了,眼睛看不过来了。)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有的有的有的,说明鸟的姿态很多,种类也很多。)

  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体会到鸟儿很欢快,快乐地叫着。)

  5.教师借机指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那么,请大家想象一下,树上还有什么姿态的鸟呢?(学生发散想象。)

  6.看到这么一棵奇特的榕树,领略到树上鸟儿欢腾的场面,作者又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

  学生齐读(投影出示)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7.教师追问:

  (1)从这句话中,你发现了什么?(第一个鸟的天堂有引号,而第二个则没有。)

  (2)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有什么不同的含义吗?

  (第一个鸟的天堂指的是这棵大榕树,第二个鸟的天堂指的是真真正正鸟的天堂。鸟儿在这里栖息繁衍,过着幸福的生活。)

  8.配上欢快的音乐,把美术课上画的小鸟,放飞到大榕树上。

  9.再读课文这一部分,体会热闹欢快的场面。

  三、了解榕树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

  1.什么原因使这棵大榕树成为了鸟的天堂呢?

  2.学生根据查找的课外资料或其它知识加以介绍分析。

  3.小结:榕树的枝繁叶茂为鸟类提供了生存空间、食物、水分,当地的居民爱鸟、护鸟,同时鸟的粪便成为榕树生长的有机养料。使这棵榕树长得愈加的繁茂。

  四、思维拓展,深化主题

  1.播放鸟的天堂的完整课件。

  2.出示思考题:

  请你以导游或小鸟儿的身份,向游人介绍这里的景象。介绍的形式可以自由选择。如写导游词、写诗,顺溜。

  3.学生分头准备。

  4.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学*的感受。汇报交流。

  五、总结全文

  大榕树被大自然赋予了旺盛的生命力,成为了鸟的天堂。作为人类也要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

  附: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教案7

  学*目标:

  1.学*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课后练*题3的9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3.默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领悟作者抓景物特点进行联想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生动。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2.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并能用各种方式表达个人阅读感受。

  教学准备:

  1.课前师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上网或查阅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文字、图片、音像等),开资料展示会。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自选目标,展示预*成果。

  课前,教师提供给学生能体现层次性并带有方法提示的“预*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水*,自选目标和方法来预*。课前5分钟,学生对照“预*要求”,汇报自己完成哪些任务。课始,教师抽机检查,巩固预*所得。

  (评:语文学*是个性化行为。自选目标的预*考虑了学生个体差异和潜能的独立学*。预*成果的展示,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二.整体感知课文。

  1.交流自学感受:鸟的天堂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要求学生分别用一个词、一个短语或一句话来说。

  2.速读课文:找出文中写出了作者经过鸟的天堂后发出赞叹的句子。

  课件出示:“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三.揭示研读专题,开展研读。

  ㈠

  让学生围绕以上这句话提出问题,从中提炼研读专题:

  ①

  前一个“鸟的天堂”指什么?后一个鸟的天堂指什么?

  ②为什么巴金爷爷会发出“‘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这样的赞叹?

  1.独立研读课文

  2.小组合作研读,得出初读成果。

  ㈡

  集体交流:

  1.

  引入学*描写大榕树的相关段落。重点学*七、八自然段,体会榕树的美。

  ⑴

  围绕描写榕树枝杆多、树大的相关语句,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让学生了解大榕树的'特点,体会、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通过交流,相互启发,共享学*心得。教师顺势进行朗读指导)

  ⑵

  围绕描写榕树叶子的相关语句,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学生实际,以及自己的感受谈体会,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教师要珍视学生的个体感受。)

  通过以上环节,归纳:

  远:许多株

  一簇簇

  榕树

  大

  *:一株

  干:不可计数

  绿

  根:垂

  伸

  茂盛

  枝:卧

  富有生命力

  叶:翠绿

  堆

  ⑶

  教师参与朗读7、8两段,进一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感悟榕树奇特的美。

  (评:把阅读与质疑有机结合,把阅读与思考有机结合,把阅读与感悟有机结合,让学生经历“读—思—悟—通”的学*过程,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行为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2.引入学*描写群鸟的相关段落,体会百鸟齐飞的动态美。

  ⑴

  演示课件(群鸟齐飞图,配乐朗诵课文),让学生重点品味12、13自然段;

  ⑵自由练读12、13自然段,再小组个人赛读,每组评出最棒的一个人;

  ⑶小组推荐,选两位同学朗读12、13自然段;(课件配乐)

  ⑷交流感受:你想到了什么?

  ⑸师生共同感悟,这“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评:以不同形式的读来代替讲,在读中理解文章内容,感悟表达技巧,拓展升华和积累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创设情境,进行语文实践。

  推荐“小鸟”参加鸟类演讲比赛。课件出示主题:我们的生活多么快乐。

  要求:根据课文12、13自然段的内容,发挥想象,自由表达。

  1.以小组为单位,自由练说,评出一位高手参赛。

  2.生准备后交流,生生互相评价。

  小结:精彩的演讲,使我们更加喜爱大榕树,也更加珍惜我们快乐自由的幸福生活。当然也忘不了人类对我们的友善与保护。此时,我们也更能体会出巴金老爷爷的赞叹:

  齐读:“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评:把演讲这一学生熟悉的活动方式引进课堂,把教材“还原”成生活场景,让学生在现实的、生活化的“生命态”中展开“对话”,活化了教材。)

  五.自选练*

  教师出示以下三组不同形式的练*,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任选其中一项,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1.摘抄:把本课中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或精彩片段摘抄下来;

  2.画鸟的天堂:根据文中描写的情景来画鸟的天堂,可插入简短的文字说明;

  3.结合课文,参考课前搜集到的资料卡片,设计导游词,可以小组合作实地当一回导游演*一下。

  (评:差异性的练*设计,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体现了教学的弹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鸟的天堂教案8

  一、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是巴金先生的作品。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3、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教学难点是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准备教学挂图。

  学生准备:熟读课文

  五、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整体感知

  1、出示图片

  大家看,这是巴金作品《鸟的天堂》的巨型书雕。记得1933年,著名作家巴金来此游览,曾写下《鸟的天堂》一文。

  2、出示温故*题: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写道两次去了“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 (填时间),看到了 ,第二次是在 (填时间),看到了。

  3、假如我们站在巨型的书雕前,面对的是一群前来观光的游客。你能不能上温故*题补充完整,在其前面再加上一、两句导语,向前来参观的游客进行解说。

  4、同桌互相练*后,指名说,教师及时评价。

  (设计意图:教师板书课题后,从课题到课文内容,请学生一一回忆后,进行表达,其目的有三:一是检查上节课学*效果;二是再次帮助学生梳理课文脉络,加深对课文整体的感知;三是训练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二)精读课文,感受熏陶——走*“大榕树”

  1、默读课文第五~第八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榕树的?并为你的思考找找依据。

  (由远及*的顺序,依据:“渐渐逼*”。)

  2、作者在远处时,看到的是怎样一番情景呢?作者用生动的文字给我们展现在了眼前,从整体上让你感受到了榕树有哪些特点?(作者从整体上写出了榕树的大小、颜色和形状,还交代了榕树的位置。)

  3、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体会融入朗朗的读书中。

  4、当作者*看榕树时,他发出了怎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5、这“美丽”到底指什么呢?细细地阅读课文中第七、八自然段,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它的美?(它的美丽在于它是一株大树;它的美丽在于它的姿态——卧在水面上;它的美丽在于它的茂盛——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它的美丽在于它的色彩——翠绿。)

  6、作者来到鸟的天堂时正值夏季,叶子早已成为深绿色的,为什么作者还说是“翠绿”的颜色?你从中感到到了什么?(一个“翠绿”足以让我们感受到它在生长,在不停地生长,每天都有新的生命在诞生,每天在我们的眼前都能看到新的叶子。)

  7、把“那翠绿的颜色……”与“这美丽的……”联系在一起,再读一读,你对这“美丽”又会有怎样的思考呢?(榕树的美丽不仅指它的外表,还在赞美它的内在的顽强的生命力。所以说,作者感受到了榕树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大家,感受到了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8、细细地阅读,我们读懂了“美丽”这个词语,既是对榕树外在美的赞叹,又是对榕树内在美的赞颂。读书,不能放过课文中的每个词,每句话。读出词语、句子中包含着的另外的意思。

  (设计意图:在读书中指导学生学会读书——联系上下文去读书、反复咀嚼词句,读出词句的厚度。既引导学生把书读懂,又让学生学会读书方法。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三)精读课文,感受熏陶——走*“鸟”

  1、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是什么时候?见到了什么?作者写出了鸟的什么特点?

  2、还有的鸟儿在干什么呢?

  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有的,有的。

  3、“应接不暇”是什么意思?能不能文中的话说一说?作者细致地描写了一只鸟儿的动态,谁来读一读,把你的理解也读出来。

  4、还有什么鸟呢?它在干什么?也像作者那样,进行细致地描写。拿出本子,写一写它的举动。

  5、这里树美,鸟美,还有一种美隐藏在第九自然段中,你发现了吗?(保护环境,保护动物。)

  6、难怪作者说,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为什么第一个“鸟的天堂”加上了引号?(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是指天马河上的那棵大榕树,是对大榕树的一种夸张的形容;不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是因为作者亲眼见到被人们誉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后,感到鸟儿们的生活十分自由、幸福,真像在天堂中一样,所以在作者心里,大榕树是确确实实的鸟的天堂。)

  (设计意图:学*语言,其目的是为了运用语言。给学生创设情境,发挥美丽的想象,补充课文中的空白,以此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加强学生言语表达的训练。)

  (四)抒**感,感悟主旨

  1、我们游览了美丽的鸟的天堂,感受到了这里的树美、鸟美、人更美,你能为这里的美景创作一句广告词吗?让更多的人都能了解它,走*它,欣赏它,感受它。

  2、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以创作导游词为开始,以创作广告词为结束,在这一课的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激起学生思考的欲望,给予学生提供展示的*台,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语言,用语言。)

  (三)作业

  1、必做: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选做:阅读巴金老人曾写的《旅途随笔》。

鸟的天堂教案9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重视语文运用能力、语感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更要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及探究精神的培养……”这一系列目标,仅仅依靠传统教学中的一支粉笔、一本书是难以达到的,现代信息技术以其广博的内容,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的多样性以及独特的表现力与感染力,人与人、人与计算机的互动的灵活性,加之可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成为语文教学的一种新的趋势。本课以"问题体系"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以目标为导向,以问题解决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利用问题、情境、协作、网络等学*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读中议,读中写",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语感,发展学生思维。从而不断深刻领悟"鸟的天堂"丰富的内涵,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人文的启迪。

  【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文章在表达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表态与动态的描写;二是借景物描写表达感情与直接表达感情相结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场景。

  2、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体会静态和动态的描写方法。过程与方法

  1、课题导入:就“天堂”二字展开,导出课题,学生质疑课题,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2、目标学*:以读为导,围绕疑问展开自主学*,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3、品味文本:让学生在朗读和交流中咀嚼语言文字,品位语言,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和思想感情。

  4、拓展训练: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为“鸟的天堂”做一个旅游广告的形式,让学生不但更深入理解文本,更超越文本回归生活。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由衷赞美,感受人与自然、动物的和谐之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中描写的大榕树的奇特景象及众鸟纷飞的幸福场景。

  2、体会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留念之情。

  【教学设想】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还要求教师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学中,一方面灵活地利用教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将纯净的目光投向美丽的大自然,投向美好的生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感知全文

  师:(配乐解说)在广东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

  四、五百年前,在广东新会的天马村,有一条小河,河中间有一块泥滩小岛。潮退外露,潮涨水淹。一天,一只仙鹤看中了这儿环境静而优雅,便衔来了一根榕树枝,说来奇怪。不久,榕树生长起来,枝繁叶茂,远看像一片浮动的绿洲。又一个美丽的清晨,这只仙鹤带来了数万只仙鹤,栖息在这棵榕树上。从此,每于清晨薄雾中,万千灵鸟鸣声呼唤,凌空翱翔,野趣盎然,形成南国一个奇观。生:(齐读)——鸟的天堂。

  师:同学们,在你们的心中,什么样的地方才能称作“鸟的天堂”啊?生1:有茂密的树林,清清的湖水。

  生2:没有人伤害,很安全,鸟生活得美好、快乐的地方。生3:景色优美,舒适、依山傍水,丰衣足食。

  师:是的,确实是个很美的地方,它静谧、优雅,和谐、安详,带着你的想象再读题。

  生:(美读)——鸟的天堂。

  二、课件出示:

  目标导航

  1.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众鸟纷飞的景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我知道

  1、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2、文中“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生反馈,随机板书)

  第一次大榕树

  第二次许多鸟

  师:一株榕树便天堂!这是怎样的一棵树啊。

  让我们随着巴金先生,伴着夕阳的余晖,走*这株神奇的树,请同学们边听边找:

  课文写出了榕树的什么特点?找出可以概括它特点的词,画出描写榕树特点的句子。师配乐朗读3自然段。

  师:一株怎样的树?有着什么特点?

  生:这是一株非常大的树生:这是一株非常“绿”的树生:生机勃勃

  (板书:大茂盛)哪些语句突出了榕树的“大”?师:为什么不可计数?

  生:“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师:见过“枝上又生根”的树吗?生:没有。

  师:(出示鸟的天堂照片)介绍:大家看到这许多的像胡须一样的东西,就是榕树的气根,气根的生命力很强,当它越长越长,垂到地面时,伸入泥土,就形成了枝,枝上再生根,根再形成枝,就这样横干直枝相连,盘根错节,所以——生:枝干的树木不可计数。师:还有哪里具体写出了“大”?

  生:“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上,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卧在水面上一样。”因为树很大,所以树枝垂到了水面。师:让我们再次走*这榕树师:继续交流,哪里写出了茂盛?

  生:“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用展示生命力,来表现茂盛。师:它是怎么展示的?

  生:“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叶子密集到“一簇的一簇的堆起来”

  生:从“不留一点缝隙”我感受到这树的茂盛,那么大的一棵树,居然不留一点缝隙。

  师:引读这段话。从哪里还能体会到这种生机勃勃?

  三、我交流,我收获

  课件出示生:“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生:感情朗读。“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小组交流

  “新的生命”是指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生自由地读、体会)交流生1:是躲在树叶中的鸟在动。

  师:哦,那是飞倦了小鸟们归巢了,躲在茂密的叶丛中,看不见躲在树上的小鸟,但是却感觉到了“生命的颤动”。所以作者感到——生读——“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生2:这是生命涌动之美,因为这树的生命力很顽强,好像每一刻都有新的叶子在生长出来。师:这是无法抗拒的生命力,从它的每一片绿叶上都涌动着新的生命。生读——“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生3:我觉得颤动还有一个意思,可能要刮风,一闪一闪的,让人感到颤动。

  师:把你感到这一闪一闪的感觉读出来。

  生读——“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生4:我觉得树叶太绿了,在阳光的映照下,闪耀着动人的光彩。师:那翠绿的颜色,绿得鲜亮,绿得发光,看久了,似乎感到绿叶上的点点光斑像是一些可爱的小精灵在舞蹈,所以——

  生读:“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师:把你们各自的感受融入这句话中,好好地读读这句话。

  展示读。一个接一个读下去。

  师:那是风吹,是鸟动,是阳光的照耀,是新发的嫩芽,是那绿叶本身就蕴育着无限的生机,所以——

  生:(齐读)“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师:这是树叶在颤动,是生命在颤动,分明也是作者的心在颤动,所以他情不自禁地赞叹——

  课件出示:(齐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啊!师:这是作者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最直接最真切的感受。师:这也是我们的心在赞叹——生:(齐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啊!

  师:巴金先生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这株大榕树的勃勃生机,用我们的朗读去再现这文字的生命!生:齐读第3自然段。

  三、迁移练笔,引向读“鸟”

  师:这美丽的南国的树为什么能如此的美丽,除了它自身旺盛的生命力以外,还有天马村的人们对它的爱护。几百年来,人们把这棵大榕树看作是一棵神树,把树上栖息的鸟看做神鸟,不许人们去触动它,如果谁打鸟,就会受到家法的惩治,多少年来天马河的人们就是以他们最纯朴的环保意识,保护着鸟,保护着树,所以,天马村的人们至今仍然拥有——生齐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课件出示

  师:正是由于有了这美丽善良的南国的人,才有了这神奇美丽的南国的树。假如你就是那第一只飞来的仙鹤,你发现了这株美丽的南国的树,你将怎样召唤你的亲人、朋友来此安居乐业?请你写下最能打动他的话可以用文中的话,也可以用自己的话。

  生1:在南国有一株美丽的大榕树,它遮盖住整个小岛,独木成林,那树叶绿得发光,绿得发亮,一簇堆在另一簇上,不留一点缝隙,哪儿冬暖夏凉,是我们生活的天堂啊!

  生2:我发现了一个天堂,那儿依山傍水,丰衣足食。一株树就是一片林子,周围很静,人们善良……

  师:就在你的召唤中,一只鸟飞来了,两只鸟飞来了,千百只,千万只鸟飞来了。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成了真正的——生读:鸟的天堂。

  师:今天我们没有看到一只鸟,第二天清晨,当阳光照耀在水面,树梢,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的时候,我们再一次来到了这里。

  文学巨匠巴金又是怎样通过文字来展示这种百鸟出巢的生命之美的,再一次去感受这天下奇观(齐读)——鸟的天堂。

  导语,让我们走进课文,欣赏热闹的场面。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尽情地感受这部分所描绘的美。

  课件出示,思考:这里的鸟的特点

  学生汇报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两个“到处”说明鸟很多。)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应接不暇的意思就是说人或事情很多,接待,应付不起来。在课文里是说鸟太多了,眼睛看不过来了。)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有的……有的……有的,说明鸟的姿态很多,种类也很多。)

  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体会到鸟儿很欢快,快乐地叫着。)树上还有什么姿态的鸟呢?(学生发散想象。)师:看到这么一棵奇特的榕树,领略到树上鸟儿欢腾的场面,作者又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

  课件出示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小结:榕树的枝繁叶茂为鸟类提供了生存空间、食物、水分,当地的居民爱鸟、护鸟,同时鸟的粪便成为榕树生长的有机养料。使这棵榕树长得愈加的繁茂。大榕树被大自然赋予了旺盛的生命力,成为鸟的天堂,作为人类也要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

  四、作业菜单:(第一题必做,二、三、四选作)

  1.摘抄:把本课中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或精彩片段摘抄下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请你以导游或小鸟儿的身份,向游人介绍这里的景象。介绍的形式可以自由选择。如写导游词、写诗,顺溜……。

  3如果你生活在鸟的天堂,为使鸟的天堂更美丽,你会怎样做?试将你的做法写下来。

  教学反思

  《鸟的天堂》是一篇传统课文,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作品,文章有动有静,动静结合;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有声有色,声色兼美。以前也教过这篇课文,主要通过学生的读、老师的讲解以及引导学生想象美景。对于文字这么优美的文章,学生往往是学文,而不进入文章所描写的意境。这次教学这篇课文时,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感觉轻松多了。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从中心句入手,引导质疑问题,接着细读课文,体会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情景,认识大榕树奇特、美丽、大而茂盛的特点。教学中,利用现代多媒体缩短学生的认识和客观事物之间的距离,在学生心中唤起强烈的真实感。由于学生没有亲临过鸟的天堂,对大榕树的大和美缺乏感性认识,了解不多,难以激发学生的情感。那么,依据多媒体能够通过声,光,色,形,把远的事物拉*,把抽象的事物变实。对于这一点,我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大榕树的实景,从而拉*学生与鸟的天堂的空间距离。在教学第三大段鸟多、鸟欢时,我又充分发挥多媒体在语文教学的作用。开始我播放了群鸟在榕树上活动的录象,让学生用心去倾听,用心去感受。这群鸟雀跃,嬉戏玩闹的场面就促使学生情不自禁的产生想亲眼看到画面的情感。情感的投入,使课堂教学效率大增,也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它能再现语言文字所表现的纷繁世界,使语言内容变抽象为具体、生动,使文字教学信息传递由静态变为动态,激发学生学*兴趣和参与教学活动的欲望。

鸟的天堂教案10

  【教学目标】

  1、学*生字十四个生字和新词“留恋、不禁、展示、颤动、南国、应接不暇”。

  2、训练学生按作者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3、引导学生体会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静态,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动态,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作文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学*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学生活动设计】

  1、回答文中设计的问题,勾划重点词句。

  2、同位讨论、小组交流、理解重点句。

  3、观察投影片上的图,发挥想象,进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

  4、质疑问难。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明确目标

  1、检查预*情况,质疑问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3、理清层次,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质疑问难

  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

  ⑴读准字音:

  “颤”读chàn;“应接不暇”中“应”读yìng;“一簇”中“簇”读cù;“隙”读xì。

  ⑵理解词语:

  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

  不禁:不由自主地。

  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

  南国:指我国的南部。

  颤动:本课指微风吹动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应接不暇:本课指由于鸟儿太多,作者的眼睛看不过来。

  2、用“”划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美的词句来读一读、细体会。

  3、自由读课文:

  质疑问难。

  二、揭题,学生自悟

  1、板书课题:

  “天堂”指什么?在文中怎样理解?

  文中“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2、默读全文思考:

  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每次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黄昏鸟都栖息了。因此作者着重描写了“天堂”本身──大榕树的奇特景象;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正是鸟儿最活跃的时刻,所以着重写了“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热闹活动的情景。)

  三、小组讨论

  我们把作者两次游览“鸟的天堂”各为一段,那全文可分成几段?各段的大意是什么?

  第一段(1~4自然段):傍晚,我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

  第二段(5~9自然段):写我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大榕树。

  第三段(10~13自然):写第二天早晨,“我”和朋友们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的活动情景。

  第四段(14自然段):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留恋。

  第二课时

  【明确目标】

  1、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初步了解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学*第一段

  1、读一读、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

  1、作者吃过晚饭,黄昏时,在河边与朋友乘船出游。从“吃过晚饭”、“我们陆续跳上一只船”、“向河中心移去”可以体会到,当时环境十分幽静。从“没有波浪”、“*静地移动”、“听见了水声”体会到的。

  2、练*朗读:

  体会作者游玩时愉悦的心情。

  二、学*第二段

  1、出示投影片(文中插图):

  看图用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概括说说这是一棵怎样的大树。

  (独木成林,枝繁叶茂,充满生机与活力,郁郁葱葱……)

  2、默读思考: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榕树的?主要写了榕树的什么特点?用线划出来。

  3、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这一段描写了榕树“大”“美”的特点。

  ⑴描写“大”的语句:

  ①“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

  ②“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

  ③“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

  ④“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见。”

  ⑤“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⑵描写“美”的语句:

  ①“一簇簇树叶……真绿得可爱”。

  ②“有许多根垂到地上……卧在水面上。”

  ③“那么多的绿叶……新的生命在颤动。”

  4、图文对照,学生交流、教师点拨、理解重点句:

  出示投影片:

  这两句话写出了这株大榕树的真面目。树木的特点是“枝上又生根”。枝上生的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之后就成了树干,这就是这株大榕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的原因。

  5、指导朗读:

  培养学生体验“美”、欣赏“美”的能力。

  6、小结:

  这一段作者由“远”及“*”地对榕树的大小,它的根、叶、干、枝的形状、颜色、大小等进行了描写,这是静态描写。

  三、学*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思考:

  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这一段主要写了作者和朋友们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

  2、再读讨论,教师适时点拨,再读思考:

  作者是怎样描写众鸟纷飞的活动情景的?标出有关语句,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⑴作者用排比句“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写出了鸟形、鸟色及鸟的姿态。用这样相同或相似的句式来写,读起来节奏感强,非常上口。

  ⑵作者用了拟人句“树上就变得热闹了。”“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写出了鸟儿们在“天堂”里活泼、自由的生活,反映了作者的美好情趣和愉快的心情。

  3、感情朗读:

  体会这一段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4、小结:

  这一段作者主要写了鸟的活动──不同大小,不同羽色,不同动态的鸟,构成了一幅“百鸟图”。是对事物变化活动的描述,这是动态描写。

  四、学*第四段

  1、自由读第四段:

  说说你从哪些语句中读懂了什么。

  (由“回头看”、“我感到一点儿留恋”、“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体会到作者的心情是愉快的,感到留恋。)

  2、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要读出留恋、赞美之情。

  五、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从“我们的船渐渐逼*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第三课时

  〖明确目标

  围绕重点,学*表达。

  〖教学过程

  一、过渡

  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了解了这篇课文按游览路线写了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所见到的不同景象。两天的记游,重点不同,方法也有别。那么作者是怎样来写所见所闻的,这是我们这节课学*的重点。

  二、投影出示自学提纲

  默读思考集中交流、整理:

  1、时间不同:第一次去是在傍晚,第二次去是在早晨。第一次去没有看到鸟,因为天晚了,鸟儿们已经在树上栖息了;第二次去看到了很多很多的'鸟儿,因为早晨,鸟儿开始活动了。

  2、因为这棵榕树很大,而且枝繁叶茂、土地湿润、环境安宁,正适合鸟儿做巢生活、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鸟儿得到了保护,便于鸟类的繁殖,因此它成了鸟儿生活的“天堂”。

  三、再读课文,讨论交流

  文中哪些地方是静态描写?哪些地方是动态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1、大榕树是静止不动的,文中作者从根、干、枝、叶等部位逐项来写,这就是对榕树的静态描写,如:

  “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2、作者第二次到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主要写了鸟的活动,是动态描写。如:

  “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3、写文章时,注意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就能把内容写得更具体、更准确,动静结合,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4、朗读课文,深化理解。

  四、总结扩展

  1、总结全文,归纳中心:

  本文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说明大榕树的美丽奇特及被称作“鸟的天堂”是名不虚传的。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答案不是唯一的,可让学生畅所欲言。可以理解文章内容,学*本文的写作方法或热爱鸟类,保护环境等某一方面来谈。如:学了这篇课文,我懂了观察事物不但要注意事物的大小,形状,颜色,位置等,而且还要注意事物在不同的时间里静态、动态的变化。)

  五、布置作业

  1、摘抄佳句。

  2、用“”线画出短文中静态描写的句子,用“___”线画出短文中动态描写的句子这只青蛙,两只大眼睛鼓得高高的,像两颗晶莹的玻璃球,可机灵了。我把它刚放在水盆里,那长蹼的后腿向后一划,“唰”地一下,就蹿出好远,还溅*点水花。

鸟的天堂教案11

  【背景知识】

  1、这是现代著名作家巴金的散文。课文描述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的情景,抒发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之情。课文可分为四段。第一段(第1~4自然段)写作者和朋友们晚饭后划船去游玩。第二段(第5~9自然段)写作者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第三段(第10~13自然段)写作者和朋友们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情景。第四段(第14自然段)写作者不由得发出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的感慨。

  2、这篇课文作者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特别是通过联想写出了大榕树的勃勃生机,应当继续训练学生分辨事物和联想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读1个生字。

  2、能说出我们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

  3、懂得这棵大榕树为什么是鸟的天堂,并能把理由简要地写出来。

  4、感受大榕树的奇特美丽,是鸟的天堂;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鸟的天堂的奇异景象,写出大榕树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出示课题。

  2、理解课题:

  ⑴ 天堂原来指的是什么?

  (原来指人死后灵魂住的极乐世界,这当然是一种迷信的说法。现在一般用来比喻美好幸福的生活环境。)

  ⑵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二、初读课文

  1、听录音,思考:

  ⑴ 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⑵ 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2、讨论、交流上面的思考题答案。

  3、默读课文:

  给课文分段,并说说分段的依据。

  (按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见所闻来分,分成两部分,也可以把出发和离开单独列出,全文分成四段。)

  4、深入阅读课文第一、二大段,着重分辨第二大段中哪些是作者的联想,起什么作用。

  三、学*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3、比较句子读起来有什么不同:

  ⑴ 太阳落下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在山头,在树梢。

  ⑵ 太阳落下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山头和树梢。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

  课文用了短句,读起来更有韵味。

  4、我们陆续跳到一只船上。其中的陆续能不能换成继续?

  (比较词语意思:陆续──继续。陆续表示一个接着一个。)

  5、读句子:

  说说句子中哪些是作者看到的景物,哪些是作者的联想。

  幻灯片出现:

  船*静地在水面流动,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果划动。

  (都是作者看到、听到的,是作者的见闻。)

  6、第4自然段的三个句子,次序能不能换?为什么?

  (不能,课文是按水面、船、桨由远到*地写的。)

  7、小结:

  这一段具体描写黄昏后美丽的景色和幽静的环境。

  四、学*课文第二段

  1、听录音,思考:

  这一段写的是作者第几次经过鸟的天堂所见到的情景?看到了什么?

  2、这是一棵榕树还是几棵榕树?从哪里看出来?

  3、默读第8自然段,用( )划出作者的见闻,用 划出作者的联想。

  全班讨论、交流。

  重点句灯片出示:

  ⑴ 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眼前闪耀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⑵ 只有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许多根木桩。地是湿的,大概涨潮时河水常常冲上岸去。

  小结:有了这些联想,把树当作动物或人来写,写出了树的勃勃生机。

  4、作者为什么要着重描写榕树的大和茂盛?

  (这环境适宜鸟儿生活,使得大榕树成为鸟的天堂。)

  使大榕树成为鸟的天堂的,还有哪些原因?

  5、作者和他的朋友们这次经过鸟的天堂,有没有看到鸟?为什么?

  6、概括第二段的段意。

  五、学*课文第三大段

  1、听录音,思考:

  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是什么时候?他见到鸟儿了吗?

  2、指导学*第12自然段:

  灯片出示:

  ⑴ 找到一对反义词。

  (清静──热闹。)

  ⑵ 课文怎样写出热闹?读一读,完成作业本第5题。

  ⑶ 小结:

  写了鸟的声、影、种类、动作,用了排比的写法,短小而节奏鲜明,读起来声音短促,给人美不胜收的感觉。

  3、作者写鸟多,用了哪个词来形容?圈出来。

  (应接不暇,用在这里说明什么?)

  小结:

  这一段运用了先概括、后举例的写法。

  4、配乐齐读第12、13自然段。

  5、为什么作者这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了那么多的鸟的呢?

  6、归纳段意。

  六、学*课文第四大段

  1、指名读课文。

  2、留恋表现在哪里?为什么昨天我的眼睛骗了我?

  3、理解最后一句话:

  为什么前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而后一个不加引号?

  (前一个鸟的天堂加上引号,表示特殊称谓,指的是那棵大榕树。后一个鸟的天堂是说大榕树适合鸟儿生活,鸟儿在这里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真像在天堂一样。作者用相同的词语,借助不同的标点符号,表达了对鸟的天堂的热情赞美。)

  七、布置作业

鸟的天堂教案1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领悟任教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难点:

  1、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写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

  2、理解重点语句的意思,能说出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句子卡片

  投影段落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上节课,我们和作者一起,远远地望见了这株大榕树。现在,我们的船渐渐逼*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

  二、学*课文7、8自然段。

  1.多媒体播放“大榕树”片段,师配乐诵读课文第七、八自然段。

  2.欣赏着榕树,你想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默读课文有关段落,交流。(生默读课文)

  (1)榕树美(大、茂盛),你是怎样感受到的?我们自由朗读描写榕树的段落,体会体会。有喜欢的句子就勾出来多读几遍,写上批注。有不太理解的地方就在旁边作上记号。(生朗读、体会、勾画)

  (2)谁来交流?

  学生交流。(大、茂盛)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提出疑问:课文中说“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我不明白“新的生命在颤动”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谁来谈谈自己的理解?)

  3.看来我们每个人对这句话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也许是风吹,也许是鸟动,也许是阳光的照耀,也许是新发的嫩芽,或许是那绿叶本身就蕴育着无限的生机,才让作者产生了如此奇妙的感觉。让我们用自己的感受再读读这句话,开始!(生自读体会。).

  4.谁想来读?(生再次自由练*有感情地朗读)

  5.这“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的感受是多么奇妙呀!难怪作者会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这也是我们发自内心的赞美――

  6.伴随优美的音乐,让我们再来欣赏欣赏这独木成林的美景吧!我们一起读7、8自然段。

  7.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这两个自然段写得真美。让我们把榕树的美久久地留在记忆里,好吗?那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三、学*课文10-11自然段。

  过渡:刚才,我们和作者一起,在太阳落山的时候来欣赏了这“美丽的南国的树”但有一丝遗憾,鸟的天堂没有一只鸟。第二天清晨,当阳光照耀在水面上,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的时候,我们再一次来到了这里。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师拍手),一只大鸟飞了起来!(随着师的叙述多媒体播放一声鸟鸣,飞出一只大鸟)

  1.我们继续拍掌!(多媒体播放群鸟纷飞的情景,师配着画面解说:树上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令我们的眼睛应接不暇。)

  2.那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再次欣赏那热闹的场面吧!放声地,自由地读读课文。

  3.谁来说读后的感受。学生交流。师小结:听你们这么一说,看来,这里的确是鸟的乐园,鸟的天堂。你们看,小画眉来了!(出示句子)望着这热闹欢腾的场面,小画眉也唱起了赞歌,它在说些什么?(表达自己的感受)

  4.这么美的树,这么欢的鸟,作者在离去时感到留恋,发出了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和作者一起,欣赏了鸟的天堂。树与鸟,鸟与水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多么生动活泼的画卷呀!这里不仅有树的奇美,有鸟的欢乐之美,更有人与自然、与动物的和谐之美,所以这里才是真正的天堂。让我们共同努力,去创造更多的人间天堂。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自己喜欢的句段。

  *(2)请有兴趣的同学做一名小导游,向别人介绍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还可以练*写一篇解说词。(出示“三国城”的导游解说词简要讨论怎样写)

  *(3)如果你生活在鸟的天堂,为使鸟的天堂更美丽,你会怎样做?试将你的做法写下来。

  (带*为选做题。)


《鸟的天堂》教案优选【二十】篇(扩展5)

——鸟的天堂教案 (菁华10篇)

鸟的天堂教案1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鸟的天堂》:

  “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的材料,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情感与态度 方法与*惯

  1.利用网络展开多层面的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鸟的天堂”的相关资料。

  2.能较好地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尝试写简短的“解说词”。

  3.在自主探究的网络读写活动中培养兴趣,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感受祖国河山之美。

  4.通过小组分工协作和信息成果集体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5.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了解利用网络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6.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媒体获取资料解决与学*、生活相关问题的主动性和*惯,拓展语文学*的渠道。

  教学重点

  利用网络自主探究,培养初步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

  对网上各种信息源的比较筛选,及学生易受无关因素的干扰而导致的效率问题。

  教学准备

  1.学*课文《鸟的天堂》,激发学生对“鸟的天堂”的兴趣,使其能自主提出问题,产生较强烈的阅读需要。

  2.网络资源的配置:网络课件、网络教室、作为网络课件运行主要*台的局域网主机服务器、可供访问Internet的互联网接入设备。

  3.网络课件的制作:网页文件格式、上传至局域网服务器或Internet网站、包含BBS论坛(供学*共同体间交流或师生间指导答疑)、作必要的信息代理(本地资源索引和初步的Internet泛在资源代理)。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评注

  激情

  设疑

  1.学生回忆课文内容,描述“鸟的天堂”那美丽而生机勃勃的大榕树和众鸟活动的奇妙景象。

  2.组织全班交流,拟订主要问题

  (1)解说词的一般格式是怎样的

  (2)鸟的天堂的具体地址在哪儿

  (4)鸟的天堂的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5)鸟的天堂最初是怎样形成的

  (6)鸟的天堂里有哪些种类的鸟

  (7)人们是怎样保护鸟儿的……

  1.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随巴金爷爷浏览了“鸟的天堂”,那“鸟的天堂”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2.提出活动内容

  “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本次的语文综合性学*活动,要求我们根据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的材料,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

  3.设疑

  面对这个任务,大家有哪些困难呢?对鸟的天堂同学们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大家主要想通过网络搜集哪些方面信息呢?

  (1).因以前曾作过一些网络阅读的简单尝试,学生们对利用网络搜集资料的便捷特点已有初步体验。在学文后提出教材安排的综合性学*活动要求时,学生们纷纷建议通过互联网查找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

  (2).学*者具备良好的问题意识,是自主探究学*的前提。帮助学生归纳出主要问题,使学生能顺利展开网络学*,也有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组织

  指导

  1. 学生按共同的阅读兴趣自愿组合,以二至四人为一小组,组成学*共同体。

  2.小组讨论,确定小组活动具体目标。

  3.小组组内分工、组织协作

  (1).明确活动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活动目标搜集资料,将感兴趣的材料进行初步地整理加工。结合课文和搜集的资料,写一篇介绍“鸟的天堂”的解说词。

  (2).指导使用网络课件

  熟悉课件界面,提示本地资源的索引位置和搜索引擎的使用,指导利用BBS论坛共享信息资源及组际、师生间交流 。

  (3).明确网络阅读的具体目标,是排除无关干扰、提高网络阅读效率的关键。

  (4).网络中的信息是海量的,不管是信息的搜集、整理,还是信息的评判、加工,都要求有良好组织结构的协作。本课中,主要是从以下两方面来组织的:(一)组建合作学*小组,引导组内分工协作。(二)组织组际合作,利用BBS讨论区和作品展示区,在小组间创设一个研讨交流的和谐环境。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充分利用网络的共享,这也是提高网络阅读效率的重要因素。

  自主

  探究

  1.各小组根据本组目标,展开自主探究性网络阅读

  根据本地资源索引,阅读校园网资源库中的资料

  利用网络课件中提供的搜索引擎,访问国际互联网,查找所需资料

  进入BBS论坛,将搜集的资料粘贴于BBS与他人共享,或阅读他人提供的资料

  在BBS中进行组际交流或师生交流,质疑、交流想法、组织协作

  2.各小组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加工,在充分分析评判的基础上筛选出有效信息。

  3.各小组根据资料尝试撰写解说词。

  (1).利用局域网监控系统及时了解各小组学*情况,适时调控。

  (2).进入BBS,释疑,并为学*有困难的小组提供指导和帮助。

  (3).在BBS中组织和指导各学*共同体内部及组际间的分工协作。对团队协作能力强的小组进行表扬,激励各小组展开卓有成效的合作

  1.处于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学生的探究欲特别强烈,主体潜能得到较充分地发挥。

  2.面对丰富的网络资源和网络阅读的交互性,各学*个体可自主选择不同的探究途径,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这也是网络阅读过程中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兴趣的动力之一。

  3.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充分利用网络 的共享,这也是提高网络阅读效率的重要因素。

  4.从网络阅读的流程看,网络阅读能力可分为迅速检索信息、准确筛选信息、批判性评价信息、有效加工及创造性运用信息等诸能力要素,其中准确筛选及批判性评价信息的能力是小学生们所最缺乏的,教师应着重指导。

  总结

  评价

  1.完成解说词的写作,将其修改后发表于作业展示区。

  2.阅读和评价作业展示区中的作品。各小组对本次活动进行自我总结评价,并进行小组间的经验交流。

  3.在老师的组织帮助下整理好本次活动材料,制作网页并上传。

  1.对作业展示区的作品发表评论,对表现突出的小组给予表扬鼓励。

  2.对本次活动总结评价,组织学生将本次活动成果及有关材料、记录制作成网页上传至学校网站,进行网络展示。

  3.帮助学生归纳利用网络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鼓励学生多尝试利用网络等现代媒体获取信息,进行自主探究性学*。

  1.给学生们的学*成果提供展示的机会,使其得到自主探究活动的价值体验,是激发其探究性学*的兴趣、培养其利用网络媒体获取资料解决与学*、生活相关问题的主动性和*惯的重要环节。

  2.让学生们对网络阅读中积累的经验相互交流,对存在问题的自我反思,能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网络阅读的的基本方法,有利于网络阅读能力的培养。

  ※(该教学设计获江苏省“基于网络环境的教与学说课评比活动”三等奖、扬州市二等奖)

  教学设计说明

  为了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教育部对21世纪第一个十年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作了全面的规划。规划的核心之一就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以及信息技术教育与各科课程的整合”,而“网络的普及和应用,使学生学会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则是规划的另一个重要层面。网络已悄然走*我们的课堂。在我们对基于网络环境的教与学作出一些尝试的时候,我们也一直不断地在思考:网络究竟能给目前的教学带来什么?在教学中该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而尽可能地避其弊?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建构更有效的教与学的模型?网络教学环境中的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分别该怎样定位……在进行《鸟的天堂》这一课的综合性学*活动的教学设计构思和实践中,我们也同样反复地作着这样的思考。

  一、关于教学目标的分析

  1、本课的教学内容

  在今年新版的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鸟的天堂》一课中,安排了这样的语文综合性学*活动要求:

  “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的材料,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

  在布置本次活动时,学生们对模仿导游写解说词很感兴趣,也急于想搞清一些问题,例如:鸟的天堂在什么地方?具体有多大?有多少年历史了?上面都有些什么鸟?解说词该怎么写,有什么格式?可对于活动中要求的“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的材料”,学生们感到很困难:翻遍学校的图书室也不一定能找全这些资料,其实就是教师也不一定能全了解这些信息。因为有不少学生以前曾尝试过利用因特网查找资料,当时就有学生建议:能否组织我们上网收集资料?于是,我们就设计了这样一节网络环境下的综合性学*课。

  2、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

  “语文综合性学*”是刚颁布的九年制语文课程标准中新提出的要求。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的要求,并且把它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并列,其目的是加强语文与生活实践的联系,培养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们把本课定位为一节“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自主探究型语文综合性学*活动的辅导课”。

  如果作为一次简单的学生上网查找资料的学*活动,其目标应是很简单的:尽可能地多了解一些有关“鸟的天堂”的信息,拓展知识面,并尝试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但是,作为一节有组织的网络环境下的拓展阅读与应用文写作辅导课,其教学目标的定位则必须是多层面考虑的:在拓展知识的同时如何提高学生利用网络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能力和方法?在网络阅读的过程中怎样激发学生去主动探究的兴趣?如何组织学*共同体及他们之间的合作,让学生明白在网络环境下合作精神更具有重要的意义?怎样合理调控学生网络学*中的行为以更利于他们养成良好而积极的网络学**惯?归结下来,就是如何落实“信息教育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和”使学生学会充分利用网上资源”这样的最终目标。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确定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定位本课的教学目标:

  A、知识与能力

  1.利用网络展开多层面的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鸟的天堂”的相关资料。

  2.能较好地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尝试写简短的“解说词”。

  B、情感与态度

  1.在自主探究的网络读写活动中培养兴趣,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感受祖国河山之美。

  2.通过小组分工协作和信息成果集体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C、方法与*惯

  1.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了解利用网络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媒体获取资料解决与学*、生活相关问题的主动性和*惯,拓展语文学*的渠道。

  3、本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按照上面教学目标的要求,我们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位为:

  如何利用网络自主探究,培养初步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定位为:

  对网上各种信息源的比较筛选,及学生易受无关因素的干扰而导致的效率问题。

鸟的天堂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利用网络展开多层面的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鸟的天堂”的相关资料,并能较好地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尝试写简短的“解说词”。

  【教学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课文,积累、运用词语。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群鸟齐鸣的声音。

  听一听,你想到了什么?说一说。

  2、多么令人向往的鸟的乐园呀!如果大家读了巴金先生的文章《鸟的天堂》,一定会有更多的体会的。板题、读题。

  3、释题:理解“天堂”(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鸟的天堂”(小鸟的乐园)。

  二、泛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1、自读课文,学*字词,想一想:课文描写了什么景象?

  2、交流,根据内容分段。

  三、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想想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2、比较:

  太阳落下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在山头,在树梢。

  太阳落下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山头和树梢。

  (短句读来有韵味)

  3、作者就快要到“鸟的天堂”了,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4、怀着喜悦的心情,轻声读第一段,感受、欣赏河面环境的幽静和景物的优美。

  第二课时

  一、问题探究,自读自悟

  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后感受最深的句子。(结尾句)

  2、理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朗读

  3、为什么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

  (大榕树周围环境安宁,景色幽静;大榕树枝繁叶茂,便于鸟儿栖息;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鸟儿得到保护。)

  二、学*第二段

  1、作者描写的大榕树有何特点?

  2、理解句子: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榕树子是明亮的原因是什么?“颤动”?为什么会有这种“新生命在颤动”)

  3、面对这样一株大榕树,作者不由得发出了什么赞叹?(啊!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4、指导朗读,体会联想的作用。

  5、大榕树枝繁叶茂,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可我却没有看见一只鸟。这是鸟的天堂吗?第二天早晨,作者又经过鸟的天堂,看见了什么?

  三、学*第三段

  1、第二天清晨,当阳光照耀在水面上,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的时候,我们再一次来到了这里。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应接不暇。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再次欣赏那热闹的场面吧!

  自由地读读课文,可以坐着读,可以站起来读,可以找伙伴一起读,也可以请老师和你一起读!

  2、指导朗读2、3、4句,注意“第二只、第三只”要紧凑。

  3、导读:作者继续拍掌,无数的鸟从榕树丛中飞了出来,这么多的鸟声,这么多的鸟影,作者有什么感觉?理解“应接不暇”。

  4、作者终于看见这数不清的小鸟了,原来对于小鸟们来说,这一株美丽的大榕树,就是它们的。

  练*题

  一、读拼音,写词语。

  1.这棵róng shù( )非常茂盛,下垂的枝条jiū chán( )在一起,非常壮观。

  2.他pāo kāi( )杂事,加入到这个lǜ shī( )团队。

  二、写出加粗词语的近义词。

  1.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

  2.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树木不计可数。( )

  3.当我说许多榕树的时候,朋友们马上纠正我的错误。( )

  三、读下面的句子,是比喻句的打√,不是的打×。

  1.我见过不少的榕树,但是像这样大的榕树却还是第一次看到。( )

  2.一部分树枝吹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

  3.三只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

  四、课文整体梳理。

  这篇文章突出了榕树_______、_______的特点,突出了鸟_______、______的特点,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_______________的赞美之情。

  五、重点段落品析。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假 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xīng xìng)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1.划去错误的字或读音。

  2.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运用( )描写,突出了鸟的天堂的特点。

  A动态

  B静态

  六、想一想,我们怎样使鸟的天堂更加热闹、更加繁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榕树 纠缠 2.抛开 律师

  二、1.展现 2.不计其数 3.改正

  三、1.× 2.× 3.√

  四、大 美 多 欢 生命力

  五、

  1.划去 假 xìng

  2.鸟儿们很多。

  3.A

  六、示例:我们要保护鸟的天堂,不准人们捕鸟,不准人们破坏当地的植物,给鸟儿们创造一个和谐的广阔的生活空间。

  知识点

  生字组词:

  桨:船桨 划桨 摇桨 螺旋桨

  榕:榕树 榕城

  纠:纠正 纠缠 纠纷 纠结 有错必纠

  桩:树桩 木桩 打桩 桩子 一桩事

  涨:涨潮 涨水 涨钱 涨价 水涨船高

  塔:宝塔 铁塔 水塔 塔楼 灯塔

  梢:末梢 树梢 辫梢 喜上眉梢

  暇:无暇 目不暇接 应接不暇

  眉:眉毛 喜上眉梢 眉飞色舞 眉开眼笑

  抛:抛弃 抛到 抛锚 抛头露面 抛砖引玉

  多音字:

  数:shǔ数落 shù数字 shuò数见不鲜

  禁:jìn情不自禁 jīn禁止

  形*字:

  桨(船桨) 奖(奖励)

  榕(榕树) 溶(溶解)

  纠(纠纷) 叫(喊叫)

  桩(树桩) 脏(肮脏)

  涨(涨价) 张(张开)

  塔(铁塔) 搭(搭档)

  梢(树梢) 悄(悄悄)

  暇(无暇) 瑕(瑕疵)

  眉(眉毛) 肩(肩膀)

  词语解释:

  簇:量词,用于聚集成团或成堆的东西。

  灿烂:光彩鲜明耀眼。

  陆续:表示前后相继,时断时续。

  规律:原指事物之间的内在的本质联系,本文指有一定的节奏、节拍。

  纠正:改正(缺点、错误)。

  逼*:靠*;接*。

  白茫茫:形容一望无边的白(用于云、雾、雪、大水等)。

  应接不暇:原指美景繁多,看不过来。后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

  不可计数:没有办法统计(数目)计算,形容数量非常多。

  反义词:

  天堂——地狱 缓缓——急促

  静寂——喧闹 热闹——冷清

  清楚——模糊 不可计数——寥寥无几

  近义词:

  纠正——更正 逼*——靠*

  展示——展现 照耀——照射

  光明——光亮 热闹——喧闹

  兴奋——高兴 留恋——依恋

  陆续——连续 继续——持续

  词语搭配:

  (灿烂)的红霞 (茂盛)的榕树

  (缓缓)地移动 (兴奋)地叫着

  几(只)小船 一(株)榕树

  词语扩展:

  形容数量多的词语:

  不可计数 数不胜数 不计其数 不胜枚举 成千上万

  课内问题:

  1、“天堂”是什么意思?“鸟的天堂”是什么意思?

  答:“天堂”是指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鸟的天堂”是说那株大榕树是鸟儿们生活的乐园。

  2、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分别是什么时间去的?

  答: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傍晚,第二次是在早晨。

  3、为什么这株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

  答:(1)这株大榕树很大,为鸟儿提供了广阔的生活空间。

  (2)这株大榕树很茂盛,给鸟儿创造了良好的、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

  (3)农民不许人去捉树上的鸟。

  课后*题答案:

  1、朗读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参考答案:因为这里既有适合鸟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又有人类对鸟的保护,作者看到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所以作者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2、课文分别描写了傍晚和早晨两次看到“鸟的天堂”的情景,说说它们有哪些不同的特点。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读一读相关段落。

  参考答案: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黄昏,鸟都栖息了,因此作者着重描写了“鸟的天堂”本身——大榕树的奇特景象,这是静态描写;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作者着重写了“天堂”里的居民——鸟热闹活动的景象,这是动态描写。

鸟的天堂教案3

  教学目标:

  1. 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背诵课文第12、13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2. 学*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陆续”、“应接不暇”等词语的意思。

  3. 分辨课文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重点:

  1. 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 分辨课文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

  教学难点:

  1. 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

  2.想象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初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部分的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美丽奇特。

  2. 学*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有关词语。

  3. 认识“鸟的天堂”,分辨课文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

  教学过程:

  一、 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 作者简介。

  2. 揭示课题。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读课文。

  要求:(1)读正确;(2)读通顺。

  思考:谈谈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2. 检查反馈。

  (1) 课堂交流: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2) 个别读课文,随机学*生字和部分新词。

  三、 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1. 速读课文。

  思考:课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怎样分?为什么?

  (1) 自己读读、划划、想想。

  (2) 小组讨论,重点讨论“为什么?”

  2. 检查反馈。

  四、 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 轻声读课文第5、7、8自然段,想象所描写的情景,说说想到的情景?

  2.质疑:在这些句段中,有哪些你不太理解的问题?

  (尊重学生的质疑,鼓励学生相互作答,教师重点指导“翠绿的颜色……”一句。)

  3.在这些句段中,选择你最喜欢的有感情朗读。

  (1) 尝试有感情朗读。

  (2) 朗读指导。

  (3) 有感情朗读有关句段。

  设计说明:

  对作者巴金作简单介绍,既是一种文学修养的熏陶,也是从语文的内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自由读是一种面向全体、照顾差异的读书方法,目的在于让每个学生能对课文有一个完整初步的了解。

  这个问题的设计旨在促进学生认真阅读,学生的回答不可能完美,但有助于了解学情;教师的宽容评价,有利于学生树立阅读的信心。

  读的是个别学生,检查出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字词的学法似乎有些凌乱,但有实效。

  简化分段,强调理清分段的思路,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和动态描写。

  质疑是一种重要能力,既有利于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知识和能力,又激发学生边读边思。

  给学生选择的权利,也就是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培养学生自主的阅读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二部分的12、13自然段,感受“鸟的天堂”里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 学*课文第二部分,理解“应接不暇”等词语的意思。

  3. 精读课文,体会课文描写景物动态和静态的方法,了解作者观察描写的精细、巧妙。

  教学过程:

   一、 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 自由读课文第12、13自然段。

  思考:用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并想想你的感受来自于课文的什么地方?

  2.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拨:

  ①理解“我们继续拍掌……有的在扑翅膀”一句。

  ②理解“我注意地看着……第三只又飞走了。”

  A.想象句子所描写的情景。

  B.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应接不暇”。

  有感情朗读句子。

  3.背诵课文12、13自然段。

  二、 熟读课文,体会写法

  1. 自由读课文第一段、第二段,完成书面作业。

  作业:

  第一段和第二段描写的是同一个地方的景象,两段的不同之处在于①观察的时间;②主要的景物;③景物的特点;④描写的方法。

  上述要素之间的联系在于:

  2. 小组交流、讨论。

  3. 课堂交流。

  三、 延伸课文,鼓励探索

  1. 置疑。

  2. 介绍“鸟的天堂”,鼓励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美。 设计说明:

  宽泛的问题,有利于扩大学生的阅读心理空间,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素质。

  作业采用书面形式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的深入思考;练*的目的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深入理解课文,体会写作方法与事物特点之间的关系,渗透内容决定形式的思想。

  在置疑中帮助学生解决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弥补一些教学中遗漏的问题,可以称为教学民主,也可以理解为因学而教。

  作业:(先独立尝试,后小组讨论)

  第一段和第二段描写的是同一个地方的景象,两段的不同之处在于:

  ①观察的时间:第一段 傍 晚 第二段

  ②主要的景物:第一段 第二段

  ③景物的特点:第一段 第二段

  ④描写的方法:第一段 静态描写 第二段

  以上要素之间的联系在于:

  ① 例:傍晚,鸟休息了,所以描写榕树的静态。

  ②

  ③

  ④

  ⑤

  ⑥

鸟的天堂教案4

  “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的材料,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情感与态度 方法与*惯

  1.利用网络展开多层面的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鸟的天堂”的相关资料。

  2.能较好地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尝试写简短的“解说词”。

  3.在自主探究的网络读写活动中培养兴趣,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感受祖国河山之美。

  4.通过小组分工协作和信息成果集体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5.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了解利用网络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6.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媒体获取资料解决与学*、生活相关问题的主动性和*惯,拓展语文学*的渠道。

  教学重点

  利用网络自主探究,培养初步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

  对网上各种信息源的比较筛选,及学生易受无关因素的干扰而导致的效率问题。

  教学准备

  1.学*课文《鸟的天堂》,激发学生对“鸟的天堂”的兴趣,使其能自主提出问题,产生较强烈的阅读需要。

  2.网络资源的配置:网络课件、网络教室、作为网络课件运行主要*台的局域网主机服务器、可供访问Internet的互联网接入设备。

  3.网络课件的制作:网页文件格式、上传至局域网服务器或Internet网站、包含BBS论坛(供学*共同体间交流或师生间指导答疑)、作必要的信息代理(本地资源索引和初步的Internet泛在资源代理)。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评注

  激情

  设疑

  1.学生回忆课文内容,描述“鸟的天堂”那美丽而生机勃勃的大榕树和众鸟活动的奇妙景象。

  2.组织全班交流,拟订主要问题

  (1)解说词的一般格式是怎样的

  (2)鸟的天堂的具体地址在哪儿

  (4)鸟的天堂的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5)鸟的天堂最初是怎样形成的

  (6)鸟的天堂里有哪些种类的鸟

  (7)人们是怎样保护鸟儿的……

  1.导入 ,激发兴趣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随巴金爷爷浏览了“鸟的天堂”,那“鸟的天堂”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2.提出活动内容

  “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本次的语文综合性学*活动,要求我们根据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的材料,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

  3.设疑

  面对这个任务,大家有哪些困难呢?对鸟的天堂同学们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大家主要想通过网络搜集哪些方面信息呢?

  (1).因以前曾作过一些网络阅读的简单尝试,学生们对利用网络搜集资料的便捷特点已有初步体验。在学文后提出教材安排的综合性学*活动要求时,学生们纷纷建议通过互联网查找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

  (2).学*者具备良好的问题意识,是自主探究学*的前提。帮助学生归纳出主要问题,使学生能顺利展开网络学*,也有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组织

  指导

  1. 学生按共同的阅读兴趣自愿组合,以二至四人为一小组,组成学*共同体。

  2.小组讨论,确定小组活动具体目标。

  3.小组组内分工、组织协作

  (1).明确活动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活动目标搜集资料,将感兴趣的材料进行初步地整理加工。结合课文和搜集的资料,写一篇介绍“鸟的天堂”的解说词。

  (2).指导使用网络课件

  熟悉课件界面,提示本地资源的索引位置和搜索引擎的使用,指导利用BBS论坛共享信息资源及组际、师生间交流 。

  (3).明确网络阅读的具体目标,是排除无关干扰、提高网络阅读效率的关键。

  (4).网络中的信息是海量的,不管是信息的搜集、整理,还是信息的评判、加工,都要求有良好组织结构的协作。本课中,主要是从以下两方面来组织的:(一)组建合作学*小组,引导组内分工协作。(二)组织组际合作,利用BBS讨论区和作品展示区,在小组间创设一个研讨交流的和谐环境。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充分利用网络的共享,这也是提高网络阅读效率的重要因素。

  自主

  探究

  1.各小组根据本组目标,展开自主探究性网络阅读

  根据本地资源索引,阅读校园网资源库中的资料

  利用网络课件中提供的搜索引擎,访问国际互联网,查找所需资料

  进入BBS论坛,将搜集的资料粘贴于BBS与他人共享,或阅读他人提供的资料

  在BBS中进行组际交流或师生交流,质疑、交流想法、组织协作

  2.各小组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加工,在充分分析评判的基础上筛选出有效信息。

  3.各小组根据资料尝试撰写解说词。

  (1).利用局域网监控系统及时了解各小组学*情况,适时调控。

  (2).进入BBS,释疑,并为学*有困难的小组提供指导和帮助。

  (3).在BBS中组织和指导各学*共同体内部及组际间的分工协作。对团队协作能力强的小组进行表扬,激励各小组展开卓有成效的合作

  1.处于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学生的探究欲特别强烈,主体潜能得到较充分地发挥。

  2.面对丰富的网络资源和网络阅读的交互性,各学*个体可自主选择不同的探究途径,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这也是网络阅读过程中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兴趣的动力之一。

  3.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充分利用网络 的共享,这也是提高网络阅读效率的重要因素。

  4.从网络阅读的流程看,网络阅读能力可分为迅速检索信息、准确筛选信息、批判性评价信息、有效加工及创造性运用信息等诸能力要素,其中准确筛选及批判性评价信息的能力是小学生们所最缺乏的,教师应着重指导。

  总结

  评价

  1.完成解说词的写作,将其修改后发表于作业 展示区。

  2.阅读和评价作业 展示区中的作品。各小组对本次活动进行自我总结评价,并进行小组间的经验交流。

  3.在老师的组织帮助下整理好本次活动材料,制作网页并上传。

  1.对作业 展示区的作品发表评论,对表现突出的小组给予表扬鼓励。

  2.对本次活动总结评价,组织学生将本次活动成果及有关材料、记录制作成网页上传至学校网站,进行网络展示。

  3.帮助学生归纳利用网络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鼓励学生多尝试利用网络等现代媒体获取信息,进行自主探究性学*。

  1.给学生们的学*成果提供展示的'机会,使其得到自主探究活动的价值体验,是激发其探究性学*的兴趣、培养其利用网络媒体获取资料解决与学*、生活相关问题的主动性和*惯的重要环节。

  2.让学生们对网络阅读中积累的经验相互交流,对存在问题的自我反思,能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网络阅读的的基本方法,有利于网络阅读能力的培养。

鸟的天堂教案5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2.学*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学*本课生字、新词。练*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我们的船渐渐逼*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

  3.学*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理解课题的含义及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学*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课后练*中词语的意思。

  (三)按照游览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的主要意思。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理解课题含义及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给课文分段并归纳各段段意。

  三、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题含义及课文主要内容。

  1.解题。

  板书课题后,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

  (1)天堂常用来比喻什么?

  (2)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天堂常用来比喻美好的生活环境。鸟的天堂是指能让鸟生活得美好、快乐的地方。)今天我们将和著名的作家巴金爷爷一起到“鸟的天堂”去欣赏美丽的南国风光。

  2.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课后词语的意思。

  (提醒学生注意读准以下字的字音:“颤”读ch4n,“应接不暇”中“应”读y@ng。“一簇”中“簇”读c),“隙”读“x@”。理解读读写写中的词语。灿烂:光彩鲜明耀眼。陆续:表示先先后后,时断时续。逼*:靠*、接*。茂盛:植物生长得多而茁壮。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应接不暇: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

  3.检查学生自学字、词情况。

  (二)研究课文的写作顺序。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

  (1)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几次?分别在什么时候?

  (2)每次去都看到了什么景物?每次去时的感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3)用“”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的段意。

  2.听完教师范读课文后,学生回答思考题。

  ((1)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两次。第一次是在黄昏,第二次是在早晨。(2)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树,没有见到一只鸟,认为“鸟的天堂”里没有鸟,有些失望。第二次看到了许多鸟,感到“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因为作者两次去时看到的景物不同,所以思想认识会有这样的变化。(3)课文按作者游览顺序记叙,可以分为四段来理解。第1段<第1至4自然段>:讲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第2段<第5至9自然段>:写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景色。第3段<第10至13自然段>:讲作者和朋友们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情景。第4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讲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书写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第1、2段课文内容。

  (二)认识事物的静态,感受“鸟的天堂”的静态美。

  (三)理解课文,能说出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背诵课文(从“我们的船渐渐逼*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认识事物的静态,感受“鸟的天堂”的静态美。

  (二)理解课文,能说出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学*课文第1段。

  1.指名学生读第1段。

  (1)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吗?

  2.课文是怎样描写“我们”出游的时间和心情的?

  (“吃过晚饭”、“热气已退”、“太阳落山”表示夏日的傍晚,也就是“我们”出游的时间。“自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波浪。”这是讲水面很安静,没有风和过往的船只。“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说明四周幽静,没有一点声响,只有木桨拍打水面的声音。反映了“我们”出游时心清十分愉快。)

  小结:晚饭后我们划船去玩。

  (二)学*课文第2段。

  1.学生默读第2段。思考,讨论。

  (1)我们第一次出游,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什么?

  大榕树。)

  (2)这段课文中主要描写了大榕树什么特点?

  (一个是大,另一个是美。)

  (3)课文里哪些地方说明榕树大?

  (在第4自然段开头交代“河里很宽”,这里为什么会变窄呢?让学生找出有的句子读出来。“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原来河面给树叶占去了,所以变窄。另外,由于当时离得远,所以当“我”说许多株时,“我的朋友”有的说是一株,有的说是两株,到底是几株呢?找出课文中的语句“我们的船……真是一株大树”。为什么作者开始把它看成许多株?“不可计数”是什么意思?)

  (4)课文里哪些地方又写了榕树的美呢?

  (请学生画出课文中的语句,读出来,说说对这些语句的体会。“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句话是写大榕树静态的美,前半句是写实实在在的事物,后半句中“新的生命在颤动”这是作者的感觉,也就是大榕树静态的美,给作者带来的美的感觉,“颤动”并非真的在动,那每一片树叶都是那么绿,作者仿佛看到它们在霞光中一闪一闪的。)

  (5)作者对这棵大榕对流露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从哪些句子里体会出来的?(“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句话,赞美了生长茂盛的大榕树,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7、8自然段。(可以先出示投影,放配乐朗诵,让学生体会朗读时的语气和感情。然后让学生用赞美和喜爱的语气试着朗读。)

  (7)指名读第9自然段。思考:作者说“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

  (因为是黄昏时分,所以鸟儿栖息了,而且大榕树树大枝叶稠密。作者没有见到鸟。当时心情很失望。作者虽然没有见到鸟,他却被这株美丽的大榕树深深地迷住了。)

  (三)指导背诵第7、8自然段。

  小结:我们随着作者第一次经过了“鸟的天堂”,看到了一株美丽的大榕树。它枝繁叶茂,长有许多枝,静静地卧在水面上,充满着无限的生命力。作者从榕树的大,以及枝干、叶的形状、颜色、榕树的位置等方面来描写。这样的描写叫什么?(静态描写)我们通过这部分课文的学*已经欣赏到了一幅美丽的静态图。作者感到遗憾的是: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却没有看到一只鸟。

  (四)作业。

  背诵课文(从“我们的船渐渐逼*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课文第3、4段。

  (二)认识事物的动态,感受“鸟的天堂”的动态美。

  (三)理解课文,能说出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认识事物的动态,感受“鸟的天堂”的动态美。

  (二)理解课文,能说出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教程

  (一)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作者是怎样对大榕树进行静态描写的?

  (作者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没有看到一只鸟,却看到了一株又大又美丽的大榕树。作者由远及*地记叙了大榕树的长势,记叙了榕树树枝、叶、干、根的样子。这是作者在静态情况下的观察、描写。文中写到:“一簇簇枝叶伸到水面上”,“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写出了大榕树既大又枝叶茂繁。还写到大榕树生长茂盛,“正是茂盛的时期”,叶子多而密。“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叶子不仅多、密而且颜色鲜艳、明亮、富有生命力。“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作者通过认真观察,对大榕树进行了这些静态的描写。)

  (二)学*第3段课文。

  1.分组朗读课文第10、11、12、13自然段,想一想,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与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有什么不同?

  2.指名四人各读10、11、12、13自然段。

  3.思考、交流:

  (1)作者和朋友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第二只、第三只。”从这些语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和朋友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听到了鸟叫,看到了鸟飞。)

  2.把作者描写树上变得热闹了、鸟的大小、颜色、动作的句子画在书上,读出来。

  (描写树上变得热闹的句子:“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描写鸟的大小、颜色的句子:“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描写鸟的动作的句子:“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3.作者看到这么多大小不一、颜色各异、动作千姿百态的鸟后,有什么感受?

  (“我”由于景色精彩看不过来而感到“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反映“鸟的天堂”的热闹场面,写出了作者迷恋这种景色,看也看不够的心情。)

  4.“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有感情地朗读这一细节描写,说说这段描写表现了什么?

  (既写出了这只小鸟的可爱、机灵、富有生气,又反映了作者的美好情趣和愉快的心情,也说明了这里确实是鸟的天堂,鸟儿可以在这自由自在的生活。)

  小结:这一段课文,作者不仅描写了鸟的大小、颜色,而且着重描写了鸟的活动,描写了事物的动态,展示了一幅鸟的天堂的动态美的图画。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3段课文,体会鸟的天堂的动态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学*课文第4段。

  1.指名学生读第4段。

  2.“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一句中的“回头看”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中的“回头看”,是没有看够、舍不得离开的意思,因为大榕树的茂盛和众鸟栖息的场面是作者*生第一次看见的,他被这美丽、奇妙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一点儿也不愿离去。)

  3.读句子“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昨天不是没有鸟而是我的眼睛没有看到,因为去的时间是黄昏,鸟都栖息了,再加上大榕树的枝叶繁茂,所以没有看到。而第二次是早晨去的,鸟都欢快地飞出来。作者见到的确实是鸟的天堂。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指的是茂盛的大榕树。第二个不加引号,是用天堂来比喻这里对鸟儿的栖息繁衍再合适不过的地方,是名副其实的鸟的天堂。)

  4.用留恋、赞美的语气齐读最后一段。

  5.作者在文章第一部分里写“‘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在文章的结尾时又说:“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样写有什么巧妙的用心?

  (这样写文章前后照应,更加突出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发自内心的赞美。)

  (四)学生闭上眼睛,老师放配乐朗诵全课文录音,让学生边欣赏边回忆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听后,讨论:

  (1)为什么这株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

  (可以归纳:①从第2段课文的描述中可以看到大榕树枝繁叶茂,很适合鸟儿生活。②从“当地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看出鸟儿在这里很受保护。③从“三只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可以看出这儿环境幽静。)

  (2)为了更好地保护鸟类,不破坏美好的自然环境,我们该怎么做?学完这篇课文后,在这个问题上说说你有什么体会?

  (不乱捕捉鸟,不乱砍伐树木。)

  2.下面请同学们做练*。(出示小黑板。)

  小结:巴金爷爷的这篇文章很值得我们细细品读,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喜爱、留恋、赞美之情。文中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有静有动,相映成趣,给我们留下了极为美好的印象。文中有许多片段写得极为精彩,希望同学们把这篇文章背诵下来。

  (五)作业。

  1.建议把这篇课文背诵下来。

  2.用“陆续”、“应接不暇”两个词语造句,写在作业本上。

  教学反思

  巴金的《鸟的天堂》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课文描写了两次到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榕树枝繁叶茂,众鸟欢乐歌唱.文中描写动静结合,韵味十足,遣词造句精妙,表达感情细腻.这篇文章文质兼美,作者深情地向人们展示了自然界的美好:以朴实优美的语言赞颂了这自然景观.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发挥学生的学*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几个关键性的问题带起整篇课文的学*。首先,在课文的整体感知阶段,要求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作者和他朋友几次去了鸟的天堂?每次看到什么不同的景象?为什么?学生通过默读,通过思考,通过讨论和交流,在老师的引导下,解决以上的问题。当以上的问题解决后,文章的结构和脉络基本上就已经清晰了。另外,在整体感知过程中,我还穿插对意义段的教学,由于学生是通过自主思考和讨论得出以上问题的答案,所以,在尝试提问学生关于分意义段的问题的时候,学生都能够正确地回答。第二,在突破课文重点和难点的过程中,我也采取了提出主要问题,层层深入的方法。根据课后练*,提出问题:我有一些问题想提出来和大家讨论。如,课文里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了引号,有的没有加呢?先让同学们讨论“鸟的天堂”和鸟的天堂的区别,再引出“鸟的天堂”(大榕树)之所以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从课文里面找出能体现大榕树的特征的相关语句,并通过感情朗读、讲解等方式,发现和感悟大榕树的特点;另外,在“鸟的天堂”里生活的小鸟有什么特点呢?我也通过让学生自主发现,自由发表意见,自由说出理由来想象鸟儿在“鸟的天堂”里生活的快乐和自由。最后,

  让学生说感想,说说他们对“鸟的天堂”的感想,提出问题:如果你有机会去“鸟的天堂”旅行,你会怎么做?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回答,再次感受“鸟的天堂”的美。

  总的说来,这篇课文的教学上,我能够尝试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因为自己发现的东西才是自己的,内化的,而从课后提问和课后*题的反馈情况来看,这种方法是十分有用的,学生真正学到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不是被硬塞进去的

鸟的天堂教案6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众鸟纷飞的景象。

  (2)引导学生体会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静态,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动态,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作文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在阅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发表自己的见解,体会文章的表现手法。

  3、情感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描写“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加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学*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导入:前节课我们学*了鸟的天堂,这节课,我们跟随巴金爷爷去广东新会县天马河上一个被人们称作“鸟的天堂”的地方去看一看,巴金爷爷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2.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快速阅读课文,体会一下榕树给你什么感受?鸟儿又给你什么感受?

  (榕树——大、茂盛;鸟——多、欢快)

  二、重点感悟

  体会榕树的奇特美和群鸟纷飞时的壮观景象。

  师:从课文中那些词、句中可以体会出大榕树大?

  汇报交流。

  大榕树:

  1.大

  生: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1)汇报读,其他同学听读(从不可计数体会出枝干数目很多,说明树很大。)

  (2)重点体会“真”字。

  两个“真”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体会出:第一个“真”意思是本来的,实际的。第二个“真”指的是确确实实。应读出惊叹的语气。

  师:对枝干的数目多的不可计数,课文是怎样描写的?

  生: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3)重点体会“又”字。指树根很多。

  生: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卧在水面上。

  (4)体会“卧”字。(树占地面积大。)

  (5)这株大榕树占地面积有多大呢?谁查找到了这方面的资料?(学生答:一万多*方米。)师:哪些词句又显现出了榕树的茂盛?

  2.茂盛。指名读句,谈体会。

  生: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缝隙。(不留一点缝隙,说明树叶多。)生: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

  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重点体会“颤动”,学生演示,体现微微地动态。

  (从中我们体会到榕树的生命力非常茂盛。)

  师:从对大榕树的描述中,我们想这时作者会发出怎样的感叹呢?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3.请学生反复朗读这部分内容,突出重点词句,体会榕树的特点,在读中表达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受。

  鸟:

  1.导语,让我们走进课文,欣赏热闹的场面。

  2.默读课文,思考:从哪些语句中能够体会出这里的鸟儿多?

  3.学生汇报。

  生: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两个“到处”说明鸟很多。生: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

  师:我们还可以从文中的那个词体会到鸟多?

  我们体会了“应接不暇”。应接不暇的意思就是说人或事情很多,接待,应付不起来。在课文里是说鸟太多了,眼睛看不过来了。

  生: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有的?有的?有的,说明鸟的姿态很多,种类也很多。

  师:哪些地方又表现出鸟的欢快?

  生: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我们从中体会到鸟儿很欢快,快乐地叫着。

  (重点词语,可进行说话练*)

  4.看到这么一棵奇特的榕树,领略到树上鸟儿欢腾的场面,作者又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5.教师追问:

  (1)从这句话中,你发现了什么?

  (第一个鸟的天堂有引号,而第二个则没有。)

  (2)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有什么不同的含义吗?

  (第一个鸟的天堂指的是这棵大榕树,第二个鸟的天堂指的是真正鸟的天堂。鸟儿们的生活十分自由、幸福,真像在天堂中一样,所以在作者心里,大榕树是确确实实的鸟的天堂。)

  6.同学们,请闭起眼睛回忆一下,作者在写榕树的大、茂盛和写鸟的欢快时,有什么不同,各采用了怎样的写法?(体现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三、了解榕树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

  什么原因使这棵大榕树成了“鸟的天堂”呢?学生讨论,师小结。

  四、思维拓展,深化主题。

  请你以导游或小鸟儿的身份,向游人介绍这里的景象。(明确任务,小组合作,进行口语交际)

  五、课堂小结。

  大榕树被大自然赋予了旺盛的生命力,成了鸟的天堂。作为人类也要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大自然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六、作业。

  将拓展讨论课后写出来。

鸟的天堂教案7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解决字词

  1、指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2、教师正音:一拨兴奋

  3、生字教学

  1:榕树,白茫茫

  (1)什么是白茫茫?

  (2)一般来形容什么?

  (3)你能来说一句话吗?

  (4)课文中又是形容什么的呢?课件出示:河面很宽,白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波浪。

  4、生字教学2:船桨、空暇

  (1)辨析字形:暇与瑕

  (2)辨析字义:暇与瑕

  (3)语境理解:应接不暇——

  5、生字教学3:耀眼

  (1)认识偏旁:耀

  (2)理解字义:什么样的光?

  (3)右半部:羽

  (4)练*书写:耀

  6、完成学*报告单

  [辨课: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以块的形式出现,针对性强,教师指导也很扎实。]

  二、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梳理写作思路: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

  2、分清段落:树——鸟

  3、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修改报告单第一栏。

  4、梳理学生的质疑问题。

  [辨课:化极少的时间理清文本写作脉络,提翎而毛顺,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提供清晰的思路。]

  三、第一次走进“鸟的天堂”

  1、老师读课文第1——6自然段,学生想像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2、自读想像加深体会。

  3、交流:作者哪些词句为我们展示了这是一株怎样的榕树?

  (1)……真是一株大树!

  (2)教师范读,强调“一株”,为什么?(板书:一株大树)

  (3)这株大树到底有多大呢?教师出示图片,生惊叹。

  (4)感情朗读

  (5)“株”能否改成“棵”?

  4、学*第8自然段,交流报告单:你读出了什么?

  (1)绿、生命力强

  (2)理解:一簇——(板书:枝繁叶茂生命力强)

  (3)感情朗读,读出逻辑重音。

  (4)这时你想说什么?(生机勃勃)

  (5)玩味“颤动”一词的妙用。

  (6)感情朗读

  (7)理清句子之间的关系:画出第一句,思考与下面的句子有什么关系?

  (8)出示视频,教师范读。

  (9)学生用一句话来赞美大榕树。

  (10)反复朗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11)这美丽的背后蕴含着什么?(生命力、顽强、茂盛、独特的美)

  (12)这鸟的天堂里为什么没有一只鸟?

  [辨课:品词析句,披文入情,这是传统语文的精髓。教者运用得当,效果较好。]

  四、再次走进“鸟的天堂”

  1、这里的鸟的天堂为什么要加引号呢?

  2、结合学*报告单,再读重点段落,想想作者哪些词句为我们展示了鸟的特点?

  3、板书:群鸟飞舞。从大的,小的,黑的,白的,你又看出了什么呢?(教师小结作家语言的简练。)

  4、玩味几个“有的”,体会到什么呢?(板书:自由快乐)

  5、指名读第13自然段,思考又写了什么?(板书:叫声好听)

  6、作者为什么要单独写画眉鸟呢?(作者揭示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

  7、自由解答学*报告单中的疑惑。重点解决:为什么说这里是鸟的天堂?(快乐自由安全的地方)

  8、布置作业:

  (1)修改学*报告单中的二三四项内容,下节课交流。

  (2)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辨课:比较欣赏的是作者从内容到形式,都能兼顾,另外学*报告单的运用在实际教学中究竟起到怎样的作用,我也很好奇,可惜没有参与真实的课堂之中。]

  比较研究:

  这是一堂比较理想的小学语文课。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生字教学很扎实,二是品词析句很到位,三是言语形式得到应有的关注。既能体现语文教学的传统思想,又能体现现代语文新的思想。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小学语文教师与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区别还是比较明显,这个差异表现在言语实践活动的训练力度上,小学教学偏重于感性认知,中学教学则向前推进了一步,强化了言语技能的迁移。另外在创造性阅读方面,中学语文走在了小学前面。对此,应该引起高度重视,转变教学思想,改变教案的方式,**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更大力度地推进小学语文教学的转型发展。]

鸟的天堂教案8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解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感受并欣赏文中描写大榕树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3、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句子领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

  三、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自学为主)

  一、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课文

  1、通过昨天的预*你对作者以及课文知识了解了什么?说一说(简介作者)

  2、激疑审题:天堂指什么?它是怎样的?(美的、充满欢乐的)

  3、课文里的鸟的天堂是写的什么呢?

  (二)初步感知课文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想想自己读了课文后感觉是什么?在旁边写上批注。

  3、把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在有生字、词语的地方注意纠正读法。

  2、谈自己读的感受。

  (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作者是怎么去鸟的天堂的?去了几次?每次去的时间有什么不同?第几次才真正见到鸟的天堂

  2、那些句子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用笔画下来。并说说表达了什么感情。

  (五)、再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旧知

  (二)自主学*,谈感悟体会鸟的天堂静态美和动态美

  1.抓段落,谈感悟。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2.抓句子,谈感悟。在学生?谈喜欢段落的基础上,先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阅读,细细品味,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寻找美。

  3.抓品读,促感悟。这是一篇训练学生朗读的好课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读。

  4.主动探究,悟环保。

  (三)综合实践,练能力。

  鸟的天堂含有一种脭人的力量,在这里,一切都显出一种梦境般的美丽。如今鸟的天堂美名传扬四海。在大力发展旅游的今天,如何吸引中外游客到此一游呢?如果你就是一位导游词设计者,你能否根据来自不同地区的游客,设计出不同人群的导游解说词呢?

  写作背景:

  情景一:一群来自广东南方旅行社的游客,来到了鸟的天堂,面对着这些榕树比较熟悉的游客,你开始讲解

  情景二:一天,旅行社安排你接待一个由东北人组成的旅游团。他们中的人大多数是第一次见到榕树,你该如何向他们介绍鸟的天堂?

  情景三:国际旅行团带来了一个由加拿大、俄罗斯等国的外宾组成的旅游团,他们多数人是第一次到*,你准别怎样讲解?

  2.请学生自己选一个感兴趣的情景设计导游词。

  注:

  (1)解说词能针对不同的游设计,繁简适度;

  (2)导游讲解态度和蔼、亲切、落落大方

鸟的天堂教案9

  教学要求:

  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学*课文写景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我们的船渐渐逼*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教学重点:

  1. 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 学*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学生字、泛读课文、分段、讲读第一段。

  一、 释题,导入 新课。 1. 谈话引入。 学期初,我们在第一单元学过了《长城》和《桂林山水》两篇课文,长城和桂林美吗?其实,在广东也有一个很美的地方,著名的作家巴金爷爷去过以后,还写出了一篇十分有名的游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课。 2. 板题(鸟的天堂),读题。 3. 释题: ① 你能告诉我题目里哪个是中心词吗?(天堂) ② 天堂是什么意思?(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

  ③ 鸟的天堂是什么意思?(小鸟的乐园)

  过渡:课文写到的这个鸟的天堂其实离我们很*,就在广东新会。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巴爷爷眼里的鸟的天堂是怎样的。

  先来学*字词。

  二、字词教学。

  ① 出示生字、课后词。

  ② 开火车读――正音――齐读。

  ③ 指出容易写错的几个字。

  茂不要写成 (加多一点)

  隙不要写成 (第三笔是丨不是亅)

  暇不要写成 (日字旁不是目字旁)

  ④ 理解部分词语意思。

  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

  不禁:不由自主地。

  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

  南国:指我国的南部。(我们从小生活的这个地方就是南方。)

  颤动:本课指微风吹动,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应接不暇:本课指由于鸟儿太多,作者的眼睛看不过来。

  三、泛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1. 听课文朗读录音,思考: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两次)

  2. 自读课文,找出最能体现鸟多的句子,画下来。

  3. 四人小组讨论: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我们第一次和第二次去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的?

  4. 课文开头讲什么?结尾呢?

  5. 请按上路――第一次――第二次――离开的顺序将课文分四段,并说出每段段意。

  6. 分组分段读课文。

  四、讲读第一段。

  1. 指名读。

  思考:巴金爷爷在何时去何地?怎么去?天色和景色如何?心情怎样?

  2. 回答思考问题。

  3. 默读课文,作者在乘船途中,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请找出相应词句划下来。

  4. 作者的所见、所闻(听)给你什么感觉?

  5. 练读句子。(男、女分练)

  6. 作者就快要到鸟的天堂了,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7. 怀着喜悦的心情,轻声读第一段,感受、欣赏河面环境的幽静和景物的优美。

  五、布置作业 。

  1. 抄生字、词,组词。

  2. 预*3、4段。

  ① 朗读3、4段。

  ② 第一、二次去鸟的天堂,作者的所见所闻有何不同?(可在书上圈点。)

  ③ 思考课后题2. ⑴ ⑵。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

  讲读课文第二第三段。

  教学目的:

  1. 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学*课文描写静态和动态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教具准备:

  课文朗读录音带、录音机、幻灯机、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

  一、引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课文二、三段,随巴金爷爷泛舟出游,一起到(齐读课题)。

  二、 讲读第二段,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

  作者以前来过吗?这第一次来鸟的天堂,留给他最深印象的是什么?(板书大榕树)

  2. 请同学们边听(第二段的)课文录音,边思考两个问题:

  ①作者按什么顺序来描写大榕树?请找出有关语句。

  ②课文描写了大榕树的哪两个特点?

  3.学生回答问题。

  ①(示幻灯片)就是这样的一株大榕树,作者按什么顺序来描写? (板:远、*) ②你找到了哪些句子?句子中的逼*可换作什么词?表示什么意思,哪一个词用得最好?

  4. 作者从远到*,又描写了大榕树的两个什么特点?(板大、美)

  5. 请四人小组讨论,划下你找到的描写榕树大和美的句子。并读一读。

  6. 告诉大家你的结果。

  7. 自由读自己所划的句子。

  8. 大榕树真美,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文章里写得特别好的句子。

  A:(幻灯)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a. 请1、2组齐读句子,很明显这个句子是写榕树哪个特点的?

  b. 你能用另一个词代替句子中的不可计数吗?用哪一个最好?(数是多音词。)

  c. 这句子描写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能用一个四字词概括出大榕树的生长情况吗?

  d. 读句子,体会这是一株多么大的榕树!(配合想象)

  范读――男读――(纠正)女读。

  e. 你能看图复述句子吗?(示幻灯片)

  (自述――个别――齐)

  B:(幻灯)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a. 请3、4组同学齐读句子。

  b. 榕树什么时候的叶子是翠绿的?明亮的原因是什么?什么令它们发光?

  c. 颤动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颤动?请给它换个词,并比较哪一个最合适?

  d. 为什么会有这种新生命在颤动的情况出现?

  e. 指导读句子。

  假设你眼前就有这么一株大榕树,阳光灿烂,刚好微风吹来,叶子上像有精灵在向我们招手。你想我们也和作者一样心里对榕树充满了之情?请带着这种感情读句子。

  (齐读――范读――个别――齐读)

  9. 面对这样一株大榕树,作者不由得发出了什么赞叹?请在前面加上啊字,读出来。(啊!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10. 你能告诉大家,在这一段里,作者抓住了大榕树的哪几个具体方面来写的吗?(示幻灯片提示,板枝、干、叶、根)

  11. 齐读7、8自然段,作者笔下的大榕树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

  (宁静、悠远、美丽、幽雅)

  12. 这种对静止不动的事物的描写,我们称为静态描写。(板静态)

  13. (过渡)大榕树有一种静态的美,可作者来到榕树下,目的是什么?他看见小鸟了吗?作者什么时候才真正看见了小鸟?

  三、讲读课文第三段,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景象。

  1. 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概括鸟的天堂起初场面的词。找出马上举手。

  2. 示图,小鸟出来了,鸟的天堂马上变得怎样了?

  3. 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这种热闹情景的?

  4. 鸟声是作者――(听到的),鸟影是作者――(看到的)。

  5. 为什么出现这种热闹的场景?是什么把小鸟给引出来了?找出句子。

  6. 指导朗读2、3、4句,注意第二只、第三只要紧凑。(齐读,轮读)

  7. 导读:作者继续拍掌,无数的鸟从榕树丛中飞了出来,品种真多啊。

  8. 这么多的鸟声,这么多的鸟影,作者有什么感觉?

  9. 理解应接不暇的意思。

  10. 哪一只小鸟引起了巴金爷爷的注意?请找出句子。

  11. 你觉得巴金爷爷当时的心情怎样?带着这种心情读句子。

  (个别――齐――范――齐)

  12. 作者终于看见这数不清的小鸟了,原来对于小鸟们来说,这一株美丽的大榕树,就是它们的――(天堂)啊!果真名不虚传。

  13. 你觉得小鸟出现后的热闹场面,在感觉上和上面大榕树的宁静幽雅一样吗?

  14. 这种对活动状态的事物描写,我们称之为动态描写。(板动态)

  四、通过自选朗读总结全文。

  1. 这节课上,你了解认识了什么?

  课文从大榕树的静态及对小鸟的动态描写,介绍了作者和朋友两次在鸟的天堂所见所闻,十分真实合理,形象生动。请自选一节你认为写得最美的课文自由朗读并将写得好的地方介绍给大家。

  第 三 课 时

  教学内容:

  讲课文第四段,归纳中心,解决课后题,巩固写作手法(动、静态描写)。

  一、 引入。 上一节课,我们跟着巴金爷爷先后两次欣赏了鸟的天堂这一动一静 的美丽景致,当他要离开这个美丽的地方时,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二、 讲读第四段。

  1.指名读,找出巴金爷爷离开时心情如何的有关词句。

  2.为什么作者对鸟的天堂这么留恋?

  3.这段的最后一句最能把作者去完鸟的天堂之后的想法表达出来的。(示幻灯课后2题(3),请读句子思考括号内问题。

  4.这时,巴金爷爷的心情如何?(留恋、赞美)

  5.朗读第四段。

  三、总结全文。

  1.课文写了作者先后两次赴新会鸟的天堂,所见所闻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去的时间不同)

  2.鸟的天堂其实就是指什么?(大榕树)为什么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联系上下文找出原因。

  (① 大榕树周围环境安宁,景色幽静。)

  (② 大榕树枝繁叶茂,便于鸟儿栖息。)

  (③ 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鸟儿得到保护。)

  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

  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观察事物时,不仅要注意形状、大小、颜色、位置,而且更要注意事物在不同时间里的静、动态的不同变化。)

  四、质疑、

  学完后有什么不明白、弄不懂的地方?

  五、解决课后题。

  六、布置作业 。

  1.朗读全文,背诵要背的部分。

  2.用陆续和应接不暇造句。

  3.预*《草原》。

鸟的天堂教案10

  情景说明: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记述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说明大榕树的美丽奇特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副其实,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身临其境 探索创新 实现对话 ——《鸟的天堂》教案设计及反思。

  教学要求:

  认识大榕树的奇特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难点:分辨事物的动态和静态描写。

  教学准备:“鸟的天堂”投影片一套。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引领学生走进“鸟的天堂”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一段(1—4自然段),把你知道的内容告诉给大家,教育论文《身临其境 探索创新 实现对话 ——《鸟的天堂》教案设计及反思》。

  生:(自由回答)

  生:我知道了时间、地点、人物。

  师:(过渡)船快到了河中心,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许多株茂盛的大榕树。

  板书:大榕树

  二、与榕树对话

  师:同学们,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吗?(出示投影片)

  生:是

  生:不是

  师;从投影片上可以看出,榕树具有什么特点?

  生:榕树很大,是一株

  板书:远看——枝大叶茂

  师:请同学们有感情朗读7—8自然段,把你知道的和不知道的告诉给同学们,大家一起学*。(出示投影片,学生观察,想象情景)

  师:你会怎样赞美大榕树?

  生:(给学生自由充分发言回答问题的机会)

  生:*看是一株大树。

  生: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生根,绿叶多,翠绿的颜色,明亮。很奇观。


《鸟的天堂》教案优选【二十】篇(扩展6)

——《鸟的天堂》教案设计 (菁华6篇)

《鸟的天堂》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默读、有感情地朗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讨论、谈感受、谈见解等方式来品味“鸟的天堂”的确是“人间天堂”的美好境界。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世界万物都有自己独特的声音,有的激昂慷慨,有的婉转动听,有的低沉,有的嘹亮??这就是令人向往的天籁之音。现在就请同学们闭上睛眼,静静的聆听一段旋律,并在脑海中想象画面,听后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

  (播放《百鸟朝凤》录音带。)

  板书:

  二、初读课文,理“线索”

  引导质疑:

  师:看到题目后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什么是天堂?文中“鸟的天堂”指什么?在哪里?为什么称“鸟的天堂”?)

  三、自主学*,谈感悟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

  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都看到了什么?说说你喜欢哪一次去鸟的天堂,并陈述自己喜欢的原因。

  2、把你喜欢的句子自由朗读,细细品味,从文章字里行间去寻找美。

  3、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段落读一读,同桌互相交流体会,看一看是否读出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谈一谈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

  4、学生汇报自己喜欢的句子:

  自读、品读、齐读、讨论、谈感受、谈见解。

  ⑴ 大榕树:

  体会榕树大和茂盛的特点。

  师出示课件,体会“真是一株大树”。

  学生:再次读句子,感受榕树的大。

  师:这株大榕树占地面积有多大呢?谁查找到这方面的资料?课下大家丈量了操场和教室的面积,大家计算一下:合几个操场?几个教室?经过换算,你有什么感受?

  (简直太大了。)

  师出示课件,感受榕树的大与茂盛的特点。

  师:请同学们反复朗读这部分内容,突出重点词句,体会榕树的特点,在读中表达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受。

  师:指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榕树的大和茂盛的特点进行静态描写。

  学生:质疑,提出还不明白的问题。

  过渡:这里的大榕树是如此的神奇,可是更让人们惊叹的要算久居榕树之上的各种鸟类。

  ⑵ 鸟:

  体会鸟多的特点。

  学生:交流表现鸟多的句子。

  师:那么,请大家想象一下,树上还有什么姿态的鸟呢?请用“有的 有的 有的”来说一说。

  (学生发挥想象。)

  师出示课件“群鸟纷飞”的场面。

  学生:齐读段落。

  师指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鸟多的特点进行动态描写。

  师:看到这么一棵奇特的榕树,领略到树上鸟儿欢腾的场面,作者又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

  学生齐读“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师:谁知道两个鸟的天堂有什么不同吗?

  师:读到这里,你也会象巴金先生那样对鸟的天堂发出由衷的赞叹吧,你最想说一句什么话?

  四、主动探究,悟“环保”

  师:为什么这里会成为鸟的天堂?

  五、总结全文

  在榕树被大自然赋予了旺盛的生命力,成为了鸟的天堂。作为人类也要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

  《鸟的天堂》一文是巴金的散文。本文语言准确生动,朴素优美,简洁洒脱,富有节奏感。我在教学本课时,以训练学生语感为主:

  1、直观感悟:

  小学生理解事物比较直观,要领悟文字所表达的内涵,应充分调动他们的形象思维,通过形象思维的引路,把语言文字描绘的情景“转换”成生动的“图像”材料,让学生在身临其境般的体验中陶冶情感,加深感悟。我通过让学生反复诵读,获得对课文内容初步认识后,播放了“鸟的天堂”录像,把学生带进一种特定的评议环境中,学生神情专注而投入,随后让学生看着没有鸟的这一棵大榕树,启发学生想想说说,“百鸟欢闹”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当再读到“百鸟欢闹”这一段时,学生已沉浸在其中,仿佛身临其境,而让学生说说写一只鸟的特写镜头时,也能说得有声有色,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2、品词析句:

  文章的组词成句构段的方法研究是提高学生对语言感受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我抓住有关的句子进行比较、揣磨、欣赏,不断地提高其对语言感知的敏锐程度。如:教学第8自然段中“这棵榕树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对于“颤动”、“展示”这两个关键字,引导学生用其他词来替换。如用“显示”、“出现”或“抖动”、“晃动”等,用哪组词更好?在讨论、比较中,让学生体会到“展示”是清楚地摆出来,明显地表现出来,突出榕树的旺盛的生命力;“颤动”是短促而频繁地振动,课文把微风吹动,阳光照耀下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不但美丽而且动静结合,显示了大榕树那旺盛的不可抗拒的生命力,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受。这样,关键文字抓住了,学生品出了精妙词语,咀嚼出了它的神韵,从而在心灵上与作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促使学生语感不断地增强。

《鸟的天堂》教案设计2

  一、教学要求:

  1、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感受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2、学*课文写景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我们的船渐渐逼*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二、教学重点:

  1、 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学*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三、教学时间:

  3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

  学生字、泛读课文、分段、讲读第一段。

  一、 释题,导入新课。

  1、 谈话引入。 学期初,我们在第一单元学过了《长城》和《桂林山水》两篇课文,长城和桂林美吗?其实,在广东也有一个很美的地方,著名的作家巴金爷爷去过以后,还写出了一篇十分有名的游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课。

  2、 板题(“鸟的天堂”),读题。

  3、释题:

  ① 你能告诉我题目里哪个是中心词吗?(天堂)

  ② 天堂是什么意思?(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

  ③ “鸟的天堂”是什么意思?(小鸟的乐园)

  过渡:课文写到的这个“鸟的天堂”其实离我们很*,就在广东新会。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巴爷爷眼里的“鸟的天堂”是怎样的。

  先来学*字词。

  二、字词教学。

  ① 出示生字、课后词。

  ② 开火车读――正音――齐读。

  ③ 指出容易写错的几个字。

  “茂”不要写成“ ”(加多一点)

  “隙”不要写成“ ”(第三笔是“丨”不是“亅”)

  “暇”不要写成“ ”(“日”字旁不是“目”字旁)

  ④ 理解部分词语意思。

  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

  不禁:不由自主地。

  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

  南国:指我国的南部。(我们从小生活的这个地方就是南方。)

  颤动:本课指微风吹动,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应接不暇:本课指由于鸟儿太多,作者的眼睛看不过来。

  三、泛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1、听课文朗读录音,思考: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两次)

  2、自读课文,找出最能体现鸟多的句子,画下来。

  3、四人小组讨论: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我们”第一次和第二次去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的?

  4、课文开头讲什么?结尾呢?

  5、请按“上路――第一次――第二次――离开”的顺序将课文分四段,并说出每段段意。

  6、分组分段读课文。

  四、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

  思考:巴金爷爷在何时去何地?怎么去?天色和景色如何?心情怎样?

  2、回答思考问题。

  3、默读课文,作者在乘船途中,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请找出相应词句划下来。

  4、作者的所见、所闻(听)给你什么感觉?

  5、练读句子。(男、女分练)

  6、作者就快要到“鸟的天堂”了,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7、怀着喜悦的心情,轻声读第一段,感受、欣赏河面环境的幽静和景物的优美。

  五、布置作业。

  1、抄生字、词,组词。

  2、预*3、4段。

  ① 朗读3、4段。

  ② 第一、二次去鸟的天堂,作者的所见所闻有何不同?(可在书上圈点。)

  ③ 思考课后题2。 ⑴ ⑵。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讲读课文第二第三段。教学目的:

  1、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学*课文描写静态和动态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教具准备:

  课文朗读录音带、录音机、幻灯机、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课文二、三段,随巴金爷爷泛舟出游,一起到……(齐读课题)。

  二、 讲读第二段,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

  作者以前来过吗?这第一次来鸟的天堂,留给他最深印象的是什么?(板书“大榕树”)

  2、请同学们边听(第二段的)课文录音,边思考两个问题:

  ①作者按什么顺序来描写大榕树?请找出有关语句。

  ②课文描写了大榕树的哪两个特点?

  3、学生回答问题。

  ①(示幻灯片)就是这样的一株大榕树,作者按什么顺序来描写?(板:远、*)

  ②你找到了哪些句子?句子中的“逼*”可换作什么词?表示什么意思,哪一个词用得最好?

  4、作者从远到*,又描写了大榕树的两个什么特点?(板“大、美”)

  5、请四人小组讨论,划下你找到的描写榕树“大”和“美”的句子。并读一读。

  6、告诉大家你的结果。

  7、自由读自己所划的句子。

  8、大榕树真美,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文章里写得特别好的句子。

  A:(幻灯)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a、请1、2组齐读句子,很明显这个句子是写榕树哪个特点的?

  b、你能用另一个词代替句子中的“不可计数”吗?用哪一个最好?(“数”是多音词。)

  c、这句子描写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能用一个四字词概括出大榕树的生长情况吗?

  d、读句子,体会这是一株多么大的榕树!(配合想象)

  范读――男读――(纠正)女读。

  e、你能看图复述句子吗?(示幻灯片)

  (自述――个别――齐)

  B:(幻灯)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a、请3、4组同学齐读句子。

  b、榕树什么时候的叶子是翠绿的?明亮的原因是什么?什么令它们发光?

  c、“颤动”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颤动?请给它换个词,并比较哪一个最合适?

  d、为什么会有这种“新生命在颤动”的情况出现?

  e、指导读句子。

  假设你眼前就有这么一株大榕树,阳光灿烂,刚好微风吹来,叶子上像有精灵在向我们招手。你想我们也和作者一样心里对榕树充满了……之情?请带着这种感情读句子。

  (齐读――范读――个别――齐读)

  9、面对这样一株大榕树,作者不由得发出了什么赞叹?请在前面加上“啊”字,读出来。(啊!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10、你能告诉大家,在这一段里,作者抓住了大榕树的哪几个具体方面来写的吗?(示幻灯片提示,板“枝、干、叶、根”)

  11、齐读7、8自然段,作者笔下的大榕树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宁静、悠远、美丽、幽雅)

  12、这种对静止不动的事物的描写,我们称为静态描写。(板“静态”)

  13、(过渡)大榕树有一种静态的美,可作者来到榕树下,目的是什么?他看见小鸟了吗?作者什么时候才真正看见了小鸟?

  三、讲读课文第三段,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景象。

  1、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概括鸟的天堂起初场面的词。找出马上举手。

  2、示图,小鸟出来了,鸟的天堂马上变得怎样了?

  3、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这种热闹情景的?

  4、鸟声是作者――(听到的),鸟影是作者――(看到的)。

  5、为什么出现这种热闹的场景?是什么把小鸟给引出来了?找出句子。

  6、指导朗读2、3、4句,注意“第二只、第三只”要紧凑。(齐读,轮读)

  7、导读:作者继续拍掌,无数的鸟从榕树丛中飞了出来,品种真多啊。

  8、这么多的鸟声,这么多的鸟影,作者有什么感觉?

  9、理解“应接不暇”的意思。

  10、哪一只小鸟引起了巴金爷爷的注意?请找出句子。

  11、你觉得巴金爷爷当时的心情怎样?带着这种心情读句子。

  (个别――齐――范――齐)

  12、作者终于看见这数不清的小鸟了,原来对于小鸟们来说,这一株美丽的大榕树,就是它们的――(天堂)啊!果真名不虚传。

  13、你觉得小鸟出现后的热闹场面,在感觉上和上面大榕树的宁静幽雅一样吗?

  14、这种对活动状态的事物描写,我们称之为动态描写。(板“动态”)

  四、通过自选朗读总结全文。

  1、这节课上,你了解认识了什么?

  课文从大榕树的静态及对小鸟的动态描写,介绍了作者和朋友两次在“鸟的天堂”所见所闻,十分真实合理,形象生动。

  请自选一节你认为写得最美的课文自由朗读并将写得好的地方介绍给大家。

  第 三 课 时

  教学内容:讲课文第四段,归纳中心,解决课后题,巩固写作手法(动、静态描写)。

  一、 引入。 上一节课,我们跟着巴金爷爷先后两次欣赏了鸟的天堂这一动一静 的美丽景

  致,当他要离开这个美丽的地方时,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二、 讲读第四段。

  1、指名读,找出巴金爷爷离开时心情如何的有关词句。

  2、为什么作者对鸟的天堂这么留恋?

  3、这段的最后一句最能把作者去完“鸟的天堂”之后的想法表达出来的。(示幻灯课后2题(3),请读句子思考括号内问题。

  4、这时,巴金爷爷的心情如何?(留恋、赞美)

  5、朗读第四段。

  三、总结全文。

  课文写了作者先后两次赴新会“鸟的天堂”,所见所闻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去的时间不同)

  2、“鸟的天堂”其实就是指什么?(大榕树)为什么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联系上下文找出原因。

  (① 大榕树周围环境安宁,景色幽静。)

  (② 大榕树枝繁叶茂,便于鸟儿栖息。)

  (③ 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鸟儿得到保护。)

  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

  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观察事物时,不仅要注意形状、大小、颜色、位置,而且更要注意事物在不同时间里的静、动态的不同变化。)

  五、质疑、

  学完后有什么不明白、弄不懂的地方?

  六、解决课后题。

  七、布置作业。

  1、朗读全文,背诵要背的部分。

  2、用“陆续”和“应接不暇”造句。

  3、预*下一课。

《鸟的天堂》教案设计3

  教学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四年级

  2、学科:语文

  3、课时:1课时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准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理解词语的意思。

  (3)标画出自然段,给课**批注。

  (4)有条件的同学用百度在网上搜索小鸟天堂的图片和巴金的资料。教学课题:教养方面: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榕树的奇特美丽,众鸟纷飞的景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领悟作者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

  4、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

  教育方面:

  感受人与自然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发展方面: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是人教版四年级的一篇经典课文,是巴金先生的作品。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教学方法:根据课文的特点,本课的教学设计有以下几点:一是播放课件,让学生感受群鸟活动的情景,调动学生的兴趣。二是通过学生自主活动,让学生自己感情,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三是通过分析重点词句,感受鸟的天堂确是鸟的天堂。四是重视课堂中的环境教育。

  教学过程:

  一、引题、创设情境。

  1、(播放群鸟齐鸣的声音)听一听,你想到了什么?

  2、说一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多么令人向往的鸟的乐园啊!如果大家读了巴金先生的《鸟的天堂》(板书)一定会有更多的体会的!

  2、自读课文,要求:

  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

  ②标出自然段序号。

  ③想一想,课文描写了什么景象?

  3、检查。

  ①标出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读一读。

  ②组成小组、轮读课文,互相检查读音。

  ③课文写了什么景象?(相机板书:榕树鸟)

  三、再读课文,细细体会,把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1、“榕树”、“鸟”这两部分,喜欢哪部分就认真读读直接描写它的段落。

  2、你特别喜欢的语句用“——”画出,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它?

  3、自读相关段落、语句,圈圈画画。

  四、按照学生意见,选择学*内容,随机学下任一方面:重点学*第七、八自然段,体会榕树静态美。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找出作者描写榕树的句子勾画体会,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交流自学情况,发表自己的见解。

  ①在学生谈体会的过程中,利用简笔画板书让学生了解“绿叶的多”、“枝上生根”等特点。

  ②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地方,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和*时的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重点体会:“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教师对学生各自的见解均给予肯定。

  ③通过教师参与的反复朗读,表达自己对课文重点部分的理解、感受。

  ④通过自己对这段描写的体会和感悟,由衷地赞叹“这美丽的南园的树。”重点学*第

  12、13自然段,体会“群鸟纷飞”的动态美。

  1、播放“群鸟纷飞”的课件,让学生形象感受这部分动态美的描写。

  2、教师引导:让我们走进课文,欣赏热闹的场面,尽情地感受这部分语言文字描绘的美。

  (学生可站、可坐、可请老师、可找小伙伴)

  3、利用学生美术课上画的小鸟,并把它们“放飞”到大榕树上(配上欢快的音乐)

  4、引导学生想象小鸟在榕树上生活的情景,交流感受:你想到了什么?

  5、再读课文,共同感悟:这“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五、拓展思维,深化主题。

  1、播放“小画眉”。

  2、提示:假如你是小画眉,你想用怎样的方式来表达心中的感受?(可写一段文字,读一读;可写一首小歌,唱一唱;可用五彩的笔,画一画……)让学生自主选择其中一种,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学*的感受。

  3、交流感受,教师相机评价,指导。

  教学反思:

  “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发挥学生的学*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几个关键性的问题带起整篇课文的学*。这篇课文较长,记叙了作者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活动的景象。在这么繁复冗长的文本内容中,我迎难而上,把学生的问题归纳为两个重点,鸟的天堂是怎样的?这里为什么被称为鸟的天堂?以此为中心来选取的线索,从部分到整体再回到部分,再结合多媒体课件的直观体验,既突破了这个教学难点又体现了教学的层次性和完整性。通过尝试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从课后提问和课后*题的反馈情况来看,这种方法是十分有用的。不过由于太注重这种模式,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感情朗读,对于文章作为游记的写作顺序也未能清晰的交待,有些顾此失彼了,也是我需要加强的地方。

《鸟的天堂》教案设计4

  教学目标

  1.会认“桨、桩”等3个生字,会写“桨、律”等11个生字,会写“竹竿、白茫茫、规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桨、桩”等3个生字,会写“桨、律”等11个生字,会写“竹竿、白茫茫、规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1~4自然段,把握这部分内容,初步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天堂”用来比喻什么?

  2.(出示课件1)看,鸟儿们在这里自由飞翔,多么快乐。这里就是鸟儿们快乐的天堂。

  板书:鸟的天堂

  二、自主学*,合作探究(出示课件2)

  1.生初读课文,把自己认为有难度的生字词圈起来,可以用查字典、向同学请教等方式解决。

  2.大声朗读课文,试着用简单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3.指名分段读课文,边听边想:(出示课件3)

  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几次?分别在什么时候?看到了什么?

  4.汇报,交流。

  三、学*1~4自然段

  1.自由朗读1~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出示课件4)

  请用简洁的话概括这部分的主要内容。(出示课件5)

  板书: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玩。

  2.赏析好句:(出示课件6)

  找出这部分中的比喻句,并说说其作用

  生总结,汇报

  这是一个比喻句。把划水的声音比作乐曲,体现出声音的优美,同时也点明作者的心情是愉悦的。

  指导朗读。

  四、小结(出示课件7)

  这一次,“我们”去鸟的天堂,却没有看到一只鸟。为什么?这部分中,作者把精力放在景物描写上,又是为了什么?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揭晓。

  五、布置作业。(出示课件8)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继续朗读课文,看看“鸟的天堂”到底是怎样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把握课文内容,领会“鸟的天堂”的含义。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上节课的内容

  听写生字词。(出示课件9)

  白茫茫 规律榕树 纠正错误片刻

  天堂应接不暇 错过兴奋 留恋

  二、快速阅读,把握重点

  1.读5~14自然段,思考下面的问题。(出示课件10)

  A作者详细描写大榕树的目的是什么?

  B描写鸟儿们,作者用了怎样的顺序?

  C作者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生总结,汇报

  2.把握重点段落:

  ⑴指名读5~9自然段:(出示课件11)

  说一说,本文主要描写了大榕树的什么特点?

  板书:大、美

  ⑵课文里哪些地方说明榕树大?

  (生找出词语、句子,读一读。)(出示课件12)

  ⑶课文哪些地方是写榕树的美的?(出示课件13)

  板书:大榕树的静态美。

  找出体现大榕树动态美的句子。

  板书:动态美

  作者对这棵大榕树流露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是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出来的?(出示课件15)

  (4)有感情地朗读5~9自然段。

  (出示课件16)

  (5)读10~13自然段,思考:这次作者看到了什么?(出示课件17)

  (6)这里的鸟有什么特点?找出相关的语句。

  板书:多、欢 热闹景象

  (出示课件18)

  (7)对鸟儿们的描写主要采用了哪种描写?找出相关语句。

  板书:动态描写

  (8)有感情地朗读10~13自然段。

  3.朗读第14自然段。说说作者为什么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的确,确实,果真。因为这里既有适合鸟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又有人类对鸟的保护,所以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板书:离开 对生命的热爱和赞美

  4.小结:文章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给人鲜明的印象。

  三、总结课文,升华情感(出示课件20)

  通过学*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四、布置作业。

  1.抄写并积累课文第八自然段。

  2.说说你对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见或建议。

《鸟的天堂》教案设计5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鸟的天堂》:

  “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的材料,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情感与态度 方法与*惯

  1.利用网络展开多层面的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鸟的天堂”的相关资料。

  2.能较好地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尝试写简短的“解说词”。

  3.在自主探究的网络读写活动中培养兴趣,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感受祖国河山之美。

  4.通过小组分工协作和信息成果集体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5.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了解利用网络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6.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媒体获取资料解决与学*、生活相关问题的主动性和*惯,拓展语文学*的渠道。

  教学重点

  利用网络自主探究,培养初步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

  对网上各种信息源的比较筛选,及学生易受无关因素的干扰而导致的效率问题。

  教学准备

  1.学*课文《鸟的天堂》,激发学生对“鸟的天堂”的兴趣,使其能自主提出问题,产生较强烈的阅读需要。

  2.网络资源的配置:网络课件、网络教室、作为网络课件运行主要*台的局域网主机服务器、可供访问Internet的互联网接入设备。

  3.网络课件的制作:网页文件格式、上传至局域网服务器或Internet网站、包含BBS论坛(供学*共同体间交流或师生间指导答疑)、作必要的信息代理(本地资源索引和初步的Internet泛在资源代理)。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评注

  激情

  设疑

  1.学生回忆课文内容,描述“鸟的天堂”那美丽而生机勃勃的大榕树和众鸟活动的奇妙景象。

  2.组织全班交流,拟订主要问题

  (1)解说词的一般格式是怎样的

  (2)鸟的天堂的具体地址在哪儿

  (4)鸟的天堂的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5)鸟的天堂最初是怎样形成的

  (6)鸟的天堂里有哪些种类的鸟

  (7)人们是怎样保护鸟儿的……

  1.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随巴金爷爷浏览了“鸟的天堂”,那“鸟的天堂”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2.提出活动内容

  “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本次的语文综合性学*活动,要求我们根据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的材料,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

  3.设疑

  面对这个任务,大家有哪些困难呢?对鸟的天堂同学们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大家主要想通过网络搜集哪些方面信息呢?

  (1).因以前曾作过一些网络阅读的简单尝试,学生们对利用网络搜集资料的便捷特点已有初步体验。在学文后提出教材安排的综合性学*活动要求时,学生们纷纷建议通过互联网查找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

  (2).学*者具备良好的问题意识,是自主探究学*的前提。帮助学生归纳出主要问题,使学生能顺利展开网络学*,也有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组织

  指导

  1. 学生按共同的阅读兴趣自愿组合,以二至四人为一小组,组成学*共同体。

  2.小组讨论,确定小组活动具体目标。

  3.小组组内分工、组织协作

  (1).明确活动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活动目标搜集资料,将感兴趣的材料进行初步地整理加工。结合课文和搜集的资料,写一篇介绍“鸟的天堂”的解说词。

  (2).指导使用网络课件

  熟悉课件界面,提示本地资源的索引位置和搜索引擎的使用,指导利用BBS论坛共享信息资源及组际、师生间交流 。

  (3).明确网络阅读的具体目标,是排除无关干扰、提高网络阅读效率的关键。

  (4).网络中的信息是海量的,不管是信息的搜集、整理,还是信息的评判、加工,都要求有良好组织结构的协作。本课中,主要是从以下两方面来组织的:(一)组建合作学*小组,引导组内分工协作。(二)组织组际合作,利用BBS讨论区和作品展示区,在小组间创设一个研讨交流的和谐环境。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充分利用网络的共享,这也是提高网络阅读效率的重要因素。

  自主

  探究

  1.各小组根据本组目标,展开自主探究性网络阅读

  根据本地资源索引,阅读校园网资源库中的资料

  利用网络课件中提供的搜索引擎,访问国际互联网,查找所需资料

  进入BBS论坛,将搜集的资料粘贴于BBS与他人共享,或阅读他人提供的资料

  在BBS中进行组际交流或师生交流,质疑、交流想法、组织协作

  2.各小组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加工,在充分分析评判的基础上筛选出有效信息。

  3.各小组根据资料尝试撰写解说词。

  (1).利用局域网监控系统及时了解各小组学*情况,适时调控。

  (2).进入BBS,释疑,并为学*有困难的小组提供指导和帮助。

  (3).在BBS中组织和指导各学*共同体内部及组际间的分工协作。对团队协作能力强的小组进行表扬,激励各小组展开卓有成效的合作

  1.处于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学生的探究欲特别强烈,主体潜能得到较充分地发挥。

  2.面对丰富的网络资源和网络阅读的交互性,各学*个体可自主选择不同的探究途径,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这也是网络阅读过程中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兴趣的动力之一。

  3.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充分利用网络 的共享,这也是提高网络阅读效率的重要因素。

  4.从网络阅读的流程看,网络阅读能力可分为迅速检索信息、准确筛选信息、批判性评价信息、有效加工及创造性运用信息等诸能力要素,其中准确筛选及批判性评价信息的能力是小学生们所最缺乏的,教师应着重指导。

  总结

  评价

  1.完成解说词的写作,将其修改后发表于作业展示区。

  2.阅读和评价作业展示区中的作品。各小组对本次活动进行自我总结评价,并进行小组间的经验交流。

  3.在老师的组织帮助下整理好本次活动材料,制作网页并上传。

  1.对作业展示区的作品发表评论,对表现突出的小组给予表扬鼓励。

  2.对本次活动总结评价,组织学生将本次活动成果及有关材料、记录制作成网页上传至学校网站,进行网络展示。

  3.帮助学生归纳利用网络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鼓励学生多尝试利用网络等现代媒体获取信息,进行自主探究性学*。

  1.给学生们的学*成果提供展示的机会,使其得到自主探究活动的价值体验,是激发其探究性学*的兴趣、培养其利用网络媒体获取资料解决与学*、生活相关问题的主动性和*惯的重要环节。

  2.让学生们对网络阅读中积累的经验相互交流,对存在问题的自我反思,能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网络阅读的的基本方法,有利于网络阅读能力的培养。

  ※(该教学设计获江苏省“基于网络环境的教与学说课评比活动”三等奖、扬州市二等奖)

  教学设计说明

  为了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教育部对21世纪第一个十年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作了全面的规划。规划的核心之一就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以及信息技术教育与各科课程的整合”,而“网络的普及和应用,使学生学会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则是规划的另一个重要层面。网络已悄然走*我们的课堂。在我们对基于网络环境的教与学作出一些尝试的时候,我们也一直不断地在思考:网络究竟能给目前的教学带来什么?在教学中该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而尽可能地避其弊?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建构更有效的教与学的模型?网络教学环境中的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分别该怎样定位……在进行《鸟的天堂》这一课的综合性学*活动的教学设计构思和实践中,我们也同样反复地作着这样的思考。

  一、关于教学目标的分析

  1、本课的教学内容

  在今年新版的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鸟的天堂》一课中,安排了这样的语文综合性学*活动要求:

  “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的材料,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

  在布置本次活动时,学生们对模仿导游写解说词很感兴趣,也急于想搞清一些问题,例如:鸟的天堂在什么地方?具体有多大?有多少年历史了?上面都有些什么鸟?解说词该怎么写,有什么格式?可对于活动中要求的“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的材料”,学生们感到很困难:翻遍学校的'图书室也不一定能找全这些资料,其实就是教师也不一定能全了解这些信息。因为有不少学生以前曾尝试过利用因特网查找资料,当时就有学生建议:能否组织我们上网收集资料?于是,我们就设计了这样一节网络环境下的综合性学*课。

  2、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

  “语文综合性学*”是刚颁布的九年制语文课程标准中新提出的要求。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的要求,并且把它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并列,其目的是加强语文与生活实践的联系,培养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们把本课定位为一节“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自主探究型语文综合性学*活动的辅导课”。

  如果作为一次简单的学生上网查找资料的学*活动,其目标应是很简单的:尽可能地多了解一些有关“鸟的天堂”的信息,拓展知识面,并尝试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但是,作为一节有组织的网络环境下的拓展阅读与应用文写作辅导课,其教学目标的定位则必须是多层面考虑的:在拓展知识的同时如何提高学生利用网络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能力和方法?在网络阅读的过程中怎样激发学生去主动探究的兴趣?如何组织学*共同体及他们之间的合作,让学生明白在网络环境下合作精神更具有重要的意义?怎样合理调控学生网络学*中的行为以更利于他们养成良好而积极的网络学**惯?归结下来,就是如何落实“信息教育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和”使学生学会充分利用网上资源”这样的最终目标。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确定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定位本课的教学目标:

  A、知识与能力

  1.利用网络展开多层面的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鸟的天堂”的相关资料。

  2.能较好地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尝试写简短的“解说词”。

  B、情感与态度

  1.在自主探究的网络读写活动中培养兴趣,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感受祖国河山之美。

  2.通过小组分工协作和信息成果集体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C、方法与*惯

  1.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了解利用网络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媒体获取资料解决与学*、生活相关问题的主动性和*惯,拓展语文学*的渠道。

  3、本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按照上面教学目标的要求,我们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位为:

  如何利用网络自主探究,培养初步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定位为:

  对网上各种信息源的比较筛选,及学生易受无关因素的干扰而导致的效率问题。

《鸟的天堂》教案设计6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深入阅读课文第三、四大段。

  2.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

  (二)教学过程

  1.明确学*任务。

  2.学*课文第三大段。

  (1)听录音,思考: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是什么时候?他见到鸟儿了吗?

  (2)指导学*第12自然段。灯片出示。

  ①找到一对反义词。(清静--热闹。)

  ②课文怎样写出“热闹”?读一读,完成作业本第5题。

  ③小结:写了鸟的声、影、种类、动作,用了排比的写法,短小而节奏鲜明,读起来声音短促,给人美不胜收的感觉。

  (3)作者写鸟多,用了哪个词来形容?圈出来。(应接不暇,用在这里说明什么?)

  小结:这一段运用了选概括、后举例的写法。

  (4)配乐齐读第12、13自然段。

  (5)为什么作者这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了那么多的鸟的呢?

  (6)归纳段意。

  3.学*课文第四大段。

  (1)指名读课文。

  (2)“留恋”表现在哪里?为什么“昨天我的眼睛骗了我”?

  (3)理解最后一句话。为什么前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而后一个不加引号?(前一个“鸟的天堂”加上引号,表示特殊称谓,指的是那棵大榕树。后一个“鸟的天堂”是说大榕树适合鸟儿生活,鸟儿在这里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真像在天堂一样。作者用相同的词语,借助不同的标点符号,表达了对“鸟的天堂”的热情赞美。)

  4.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2、4、5题。

  (2)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3)仿照第12、13自然段“先概括后举例”的写法,写一个片断。


《鸟的天堂》教案优选【二十】篇(扩展7)

——《鸟的天堂》教案设计 (菁华5篇)

《鸟的天堂》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灿烂、竹竿、白茫茫、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等词语,积累文中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2、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认读生字词,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2、理清课文脉络,初步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不同。

  3、通过朗读,想象,同作者一起感受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时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质疑激趣

  1、板书:

  鸟的`天堂

  学生齐读题,再个别读题。

  说一说:

  你是带着怎样的心情读这个课题的,为什么?

  (学生的回答可能是:带着愉悦的心情读课题。因为天堂里很美,小鸟生活在天堂里很幸福……)

  2、通过课前自学收获,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天堂的美或是小鸟的幸福生活。

  3、个别质疑,相机引出下环节。

  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二、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读通课文,读完后,针对疑惑同桌讨论,能解决的问题同学间解决。

  2、建议由几名同学读课文。

  (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意见可以多样。最后共同确定,因为作者两次去了“鸟的天堂”,所以由两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 )

  3、带问题,听朗读:

  ⑴ 同学读的句子是否通顺,每个字的字音是否标准。

  ⑵ 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见所闻有何不同?

  4、生字词巩固,针对问题,重点指导。如:

  “枝干”“不可计数”“应接不暇”“拨”等。

  5、解决问题:

  第一次:

  我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大榕树。

  第二次:

  第二天早晨,“我”和朋友们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的活动情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动静态的细腻描写,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2、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进入氛围

  1、导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一个特别的地方──鸟的天堂。还知道了那里──有美丽的南国的树,自由快乐的鸟。

  (学生自由回答)

  现在,让我们一起去鸟的天堂看看,出发!

  2、学生齐读课文第一部分:

  当你出发了,坐上了船,你的感觉会是怎样呢?

  3、个别谈感受,有感情朗读第一部分:

  引导学生轻松愉快地朗读,创设一种*静的氛围。

  4、从文字中,明确出发的时间──傍晚,为下**好铺垫:

  我们吃过晚饭,热气已经退了。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

  二、深入阅读,对比感受

  1、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

  ⑴ 在美妙的乐曲中,我们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第二部分:

  学生反馈。

  教师相机板书:

  一株榕树

  ⑵ 这株榕树怎么样?划出描写榕树的句子读一读。

  感受美,体会心情。

  说说自己此刻的心情。再想象小鸟如果在这样的环境里,又会是怎样的?

  2、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

  ⑴ 快速朗读有关自然段:

  说说小鸟在这里是怎样生活的,从哪里可以感受到。

  ⑵ 研读第十二自然段:

  作者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鸟儿的活动)

  ⑶ 指名朗读第十三自然段:

  要求读出群鸟纷飞的欢快情形。

  联系文中句子,理解“应接不暇”,并用这个词说说话。

  ⑷ 感受写作手法:

  作者为什么特别写一只画眉鸟?你能理解画眉鸟的心情吗?

  (从一群写到一只,细致刻画。)

  三、提炼升华小结美

  1、师:巴金和朋友两次与鸟的天堂相约相会,第一次是在黄昏,看到的是一棵静悄悄的大榕树。第二次是在早晨,看到了群鸟纷飞的热闹景象。下面,我们通过朗读来展示他们看到的静态之美和动态之美。女生朗读7~8节,展示静态的美;男生朗读12~13节,展示动态的美。

  2、听大家朗读,真是一种美妙的享受!作者和朋友置身于鸟的天堂,感慨万千。文中什么地方直接表达了作者的这种情感?

  3、生齐读最后一句:

  “昨天……鸟的天堂啊!”

  ⑴ 指导读好“的确”。

  ⑵ 这句话集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⑶ 讨论引号的用法,理解大榕树为什么能成为鸟的天堂。

  四、巧设情景创作美

  1、学到这里,对于鸟的天堂,大家肯定有很多话想说吧?想说些什么呢?请用简单的几句话来抒发自己此时此刻的情感吧。

  2、师小结:

  请同学们把鸟的天堂那优美动人的情景介绍给身边的朋友。有机会,还可以亲自到广东新会市的鸟的天堂去走一走,看一看!

《鸟的天堂》教案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解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感受并欣赏文中描写大榕树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3、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句子领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

  三、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自学为主)

  一、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课文

  1、通过昨天的预*你对作者以及课文知识了解了什么?说一说(简介作者)

  2、激疑审题:天堂指什么?它是怎样的?(美的、充满欢乐的)

  3、课文里的鸟的天堂是写的什么呢?

  (二)初步感知课文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想想自己读了课文后感觉是什么?在旁边写上批注。

  3、把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在有生字、词语的地方注意纠正读法。

  2、谈自己读的感受。

  (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作者是怎么去鸟的天堂的?去了几次?每次去的时间有什么不同?第几次才真正见到鸟的天堂

  2、那些句子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用笔画下来。并说说表达了什么感情。

  (五)、再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旧知

  (二)自主学*,谈感悟体会鸟的天堂静态美和动态美

  1.抓段落,谈感悟。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2.抓句子,谈感悟。在学生?谈喜欢段落的基础上,先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阅读,细细品味,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寻找美。

  3.抓品读,促感悟。这是一篇训练学生朗读的好课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读。

  4.主动探究,悟环保。

  (三)综合实践,练能力。

  鸟的天堂含有一种脭人的力量,在这里,一切都显出一种梦境般的美丽。如今鸟的天堂美名传扬四海。在大力发展旅游的今天,如何吸引中外游客到此一游呢?如果你就是一位导游词设计者,你能否根据来自不同地区的游客,设计出不同人群的导游解说词呢?

  写作背景:

  情景一:一群来自广东南方旅行社的游客,来到了鸟的天堂,面对着这些榕树比较熟悉的游客,你开始讲解

  情景二:一天,旅行社安排你接待一个由东北人组成的旅游团。他们中的人大多数是第一次见到榕树,你该如何向他们介绍鸟的天堂?

  情景三:国际旅行团带来了一个由加拿大、俄罗斯等国的外宾组成的旅游团,他们多数人是第一次到*,你准别怎样讲解?

  2.请学生自己选一个感兴趣的情景设计导游词。

  注:

  (1)解说词能针对不同的游设计,繁简适度;

  (2)导游讲解态度和蔼、亲切、落落大方

《鸟的天堂》教案设计3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重视语文运用能力、语感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更要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及探究精神的培养……”这一系列目标,仅仅依靠传统教学中的一支粉笔、一本书是难以达到的,现代信息技术以其广博的内容,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的多样性以及独特的表现力与感染力,人与人、人与计算机的互动的灵活性,加之可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成为语文教学的一种新的趋势。本课以"问题体系"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以目标为导向,以问题解决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利用问题、情境、协作、网络等学*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读中议,读中写",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语感,发展学生思维。从而不断深刻领悟"鸟的天堂"丰富的内涵,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人文的启迪。

  【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文章在表达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表态与动态的描写;二是借景物描写表达感情与直接表达感情相结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场景。

  2、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体会静态和动态的描写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课题导入:就“天堂”二字展开,导出课题,学生质疑课题,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2、目标学*:以读为导,围绕疑问展开自主学*,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3、品味文本:让学生在朗读和交流中咀嚼语言文字,品位语言,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和思想感情。

  4、拓展训练: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为“鸟的天堂”做一个旅游广告的形式,让学生不但更深入理解文本,更超越文本回归生活。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由衷赞美,感受人与自然、动物的和谐之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中描写的大榕树的奇特景象及众鸟纷飞的幸福场景。

  2、体会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留念之情。

  【教学设想】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还要求教师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学中,一方面灵活地利用教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将纯净的目光投向美丽的大自然,投向美好的生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感知全文

  师:(配乐解说)在广东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四、五百年前,在广东新会的天马村,有一条小河,河中间有一块泥滩小岛。潮退外露,潮涨水淹。一天,一只仙鹤看中了这儿环境静而优雅,便衔来了一根榕树枝,说来奇怪。不久,榕树生长起来,枝繁叶茂,远看像一片浮动的绿洲。又一个美丽的清晨,这只仙鹤带来了数万只仙鹤,栖息在这棵榕树上。从此,每于清晨薄雾中,万千灵鸟鸣声呼唤,凌空翱翔,野趣盎然,形成南国一个奇观。生:(齐读)——鸟的天堂。

  师:同学们,在你们的心中,什么样的地方才能称作“鸟的天堂”啊?生1:有茂密的树林,清清的湖水。

  生2:没有人伤害,很安全,鸟生活得美好、快乐的地方。生3:景色优美,舒适、依山傍水,丰衣足食。

  师:是的,确实是个很美的地方,它静谧、优雅,和谐、安详,带着你的想象再读题。

  生:(美读)——鸟的天堂。

  二、课件出示:

  目标导航

  1.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众鸟纷飞的景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我知道

  1、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2、文中“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生反馈,随机板书)

  第一次大榕树

  第二次许多鸟

  师:一株榕树便天堂!这是怎样的一棵树啊。

  让我们随着巴金先生,伴着夕阳的余晖,走*这株神奇的树,请同学们边听边找:

  课文写出了榕树的什么特点?找出可以概括它特点的词,画出描写榕树特点的句子。师配乐朗读3自然段。

  师:一株怎样的树?有着什么特点?

  生:这是一株非常大的树生:这是一株非常“绿”的树生:生机勃勃

  (板书:大茂盛)哪些语句突出了榕树的“大”?师:为什么不可计数?

  生:“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师:见过“枝上又生根”的树吗?生:没有。

  师:(出示鸟的天堂照片)介绍:大家看到这许多的像胡须一样的东西,就是榕树的气根,气根的生命力很强,当它越长越长,垂到地面时,伸入泥土,就形成了枝,枝上再生根,根再形成枝,就这样横干直枝相连,盘根错节,所以——生:枝干的树木不可计数。师:还有哪里具体写出了“大”?

  生:“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上,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卧在水面上一样。”因为树很大,所以树枝垂到了水面。师:让我们再次走*这榕树师:继续交流,哪里写出了茂盛?

  生:“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用展示生命力,来表现茂盛。师:它是怎么展示的?

  生:“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叶子密集到“一簇的一簇的堆起来”

  生:从“不留一点缝隙”我感受到这树的茂盛,那么大的一棵树,居然不留一点缝隙。

  师:引读这段话。从哪里还能体会到这种生机勃勃?

  三、我交流,我收获

  课件出示生:“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生:感情朗读。“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小组交流

  “新的生命”是指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生自由地读、体会)交流生1:是躲在树叶中的鸟在动。

  师:哦,那是飞倦了小鸟们归巢了,躲在茂密的叶丛中,看不见躲在树上的小鸟,但是却感觉到了“生命的颤动”。所以作者感到——生读——“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生2:这是生命涌动之美,因为这树的生命力很顽强,好像每一刻都有新的叶子在生长出来。师:这是无法抗拒的生命力,从它的每一片绿叶上都涌动着新的生命。生读——“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生3:我觉得颤动还有一个意思,可能要刮风,一闪一闪的,让人感到颤动。

  师:把你感到这一闪一闪的感觉读出来。

  生读——“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生4:我觉得树叶太绿了,在阳光的映照下,闪耀着动人的光彩。师:那翠绿的颜色,绿得鲜亮,绿得发光,看久了,似乎感到绿叶上的点点光斑像是一些可爱的小精灵在舞蹈,所以——

  生读:“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师:把你们各自的感受融入这句话中,好好地读读这句话。

  展示读。一个接一个读下去。

  师:那是风吹,是鸟动,是阳光的照耀,是新发的嫩芽,是那绿叶本身就蕴育着无限的生机,所以——

  生:(齐读)“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师:这是树叶在颤动,是生命在颤动,分明也是作者的心在颤动,所以他情不自禁地赞叹——

  课件出示:(齐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啊!师:这是作者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最直接最真切的感受。师:这也是我们的心在赞叹——生:(齐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啊!

  师:巴金先生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这株大榕树的勃勃生机,用我们的朗读去再现这文字的生命!生:齐读第3自然段。

  三、迁移练笔,引向读“鸟”

  师:这美丽的南国的树为什么能如此的美丽,除了它自身旺盛的生命力以外,还有天马村的人们对它的爱护。几百年来,人们把这棵大榕树看作是一棵神树,把树上栖息的鸟看做神鸟,不许人们去触动它,如果谁打鸟,就会受到家法的惩治,多少年来天马河的人们就是以他们最纯朴的环保意识,保护着鸟,保护着树,所以,天马村的人们至今仍然拥有——生齐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课件出示

  师:正是由于有了这美丽善良的南国的人,才有了这神奇美丽的南国的树。假如你就是那第一只飞来的仙鹤,你发现了这株美丽的南国的树,你将怎样召唤你的亲人、朋友来此安居乐业?请你写下最能打动他的话可以用文中的话,也可以用自己的话。

  生1:在南国有一株美丽的大榕树,它遮盖住整个小岛,独木成林,那树叶绿得发光,绿得发亮,一簇堆在另一簇上,不留一点缝隙,哪儿冬暖夏凉,是我们生活的天堂啊!

  生2:我发现了一个天堂,那儿依山傍水,丰衣足食。一株树就是一片林子,周围很静,人们善良……

  师:就在你的召唤中,一只鸟飞来了,两只鸟飞来了,千百只,千万只鸟飞来了。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成了真正的——生读:鸟的天堂。

  师:今天我们没有看到一只鸟,第二天清晨,当阳光照耀在水面,树梢,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的时候,我们再一次来到了这里。

  文学巨匠巴金又是怎样通过文字来展示这种百鸟出巢的生命之美的,再一次去感受这天下奇观(齐读)——鸟的天堂。

  导语,让我们走进课文,欣赏热闹的场面。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尽情地感受这部分所描绘的美。

  课件出示,思考:这里的鸟的特点

  学生汇报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两个“到处”说明鸟很多。)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应接不暇的意思就是说人或事情很多,接待,应付不起来。在课文里是说鸟太多了,眼睛看不过来了。)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有的……有的……有的,说明鸟的姿态很多,种类也很多。)

  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体会到鸟儿很欢快,快乐地叫着。)树上还有什么姿态的鸟呢?(学生发散想象。)师:看到这么一棵奇特的榕树,领略到树上鸟儿欢腾的场面,作者又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

  课件出示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小结:榕树的枝繁叶茂为鸟类提供了生存空间、食物、水分,当地的居民爱鸟、护鸟,同时鸟的粪便成为榕树生长的有机养料。使这棵榕树长得愈加的繁茂。大榕树被大自然赋予了旺盛的生命力,成为鸟的天堂,作为人类也要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

  四、作业菜单:(第一题必做,二、三、四选作)

  1.摘抄:把本课中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或精彩片段摘抄下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请你以导游或小鸟儿的身份,向游人介绍这里的景象。介绍的形式可以自由选择。如写导游词、写诗,顺溜……。

  3如果你生活在鸟的天堂,为使鸟的天堂更美丽,你会怎样做?试将你的做法写下来。

  教学反思

  《鸟的天堂》是一篇传统课文,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作品,文章有动有静,动静结合;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有声有色,声色兼美。以前也教过这篇课文,主要通过学生的读、老师的讲解以及引导学生想象美景。对于文字这么优美的文章,学生往往是学文,而不进入文章所描写的意境。这次教学这篇课文时,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感觉轻松多了。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从中心句入手,引导质疑问题,接着细读课文,体会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情景,认识大榕树奇特、美丽、大而茂盛的特点。教学中,利用现代多媒体缩短学生的认识和客观事物之间的距离,在学生心中唤起强烈的真实感。由于学生没有亲临过鸟的天堂,对大榕树的大和美缺乏感性认识,了解不多,难以激发学生的情感。那么,依据多媒体能够通过声,光,色,形,把远的事物拉*,把抽象的事物变实。对于这一点,我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大榕树的实景,从而拉*学生与鸟的天堂的空间距离。在教学第三大段鸟多、鸟欢时,我又充分发挥多媒体在语文教学的作用。开始我播放了群鸟在榕树上活动的录象,让学生用心去倾听,用心去感受。这群鸟雀跃,嬉戏玩闹的场面就促使学生情不自禁的产生想亲眼看到画面的情感。情感的投入,使课堂教学效率大增,也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它能再现语言文字所表现的纷繁世界,使语言内容变抽象为具体、生动,使文字教学信息传递由静态变为动态,激发学生学*兴趣和参与教学活动的欲望。

《鸟的天堂》教案设计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地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做巢、树梢、留恋、目不暇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设计理念:

  让学生“会学”是教学这节课的真正目的。根据教材和学生认知水*,主要向学生渗透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通过学生的读读、想想、议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智慧。

  教学重点:

  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

  1、什么是天堂?(指名回答)

  2、板书“鸟的天堂”鸟的天堂会是什么样子呢?

  二、按照要求读书。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想想自己读了课文后感觉是什么?在旁边写上批注。

  3、把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在有生字、词语的地方注意纠正读法。

  2、谈自己读的感受。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互相交流。

  四、简介本文作者及课文有关知识:

  “鸟的天堂”实际是写什么呢?

  “鸟的天堂”实际是指大约有500年树龄的一株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

  五、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作者是怎么去“鸟的天堂”的?去了几次?每次去的时间有什么不同?第几次才真正见到“鸟的天堂”?

  2、哪些句子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用笔画下来。并说说表达了什么感情。

  六、学*生字

  1、指名读词读字。

  2、指导书写难写的字。

  3、抄写生字词语。

  板书: 18、鸟的天堂

  第一次: 大榕树

  第二次: 鸟的天堂

  第二课时

  一、 引入:

  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个个都变成快乐的鸟,一起来学*《鸟的天堂》。

  这节课我们就从鸟的角度来感受“鸟的天堂”。

  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巴金先生去了几次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了什么?第二次看到了什么?

  (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了真正的“鸟的天堂”)

  二、首先我们进入到真正的鸟的天堂,也就是你们的天堂去看一下:

  1、自由读12-13自然段,看看这一部分写出了“鸟的天堂”什么特点?(活泼可爱、鸟多)

  你是从哪些地方感悟到的?(自由发言)

  2、当学生读到“应接不暇”一词时,问: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时在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情境?

  3、这一段主要应读出它的什么特点来呢?(热闹)对,这就是它的动态美,这一段主要写出了鸟的天堂的动态,让我们一起来读出它的动态美。

  (引导读“有的…有的…有的…”和“一只画眉鸟…那歌声真好听…”读出鸟的可爱;引导读“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和“眼睛应接不暇…”读出鸟的多。)

  4、学生读完后问:这一只小鸟在兴奋地叫着,它可能在说什么呢?假如你就是这只小鸟,你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呢?让我们将自己的视角往小鸟生活的环境——大榕树身上聚集。

  三、学*第一部分:(课文7-8自然段的内容)

  1、自由读这部分,找出小鸟会喜欢这个地方的理由。(在7-8自然段有关句子旁边写上批注)。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讨论交流,小鸟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班级交流。(树大、美)

  A、当学生讲到树大、美的特点时,出示挂图帮助学生理解。

  B、引导理解“不可计数”和“卧”字。

  C、你还有哪些不能理解的地方吗?说出来讨论讨论。

  D、假如你没有,那老师想提出一个问题,出示:“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我不明白“新的生命在颤动”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呢?

  1)、学生讨论;(联系上下文理解。原因可能是:①树叶多,小鸟扑翅膀时动;②“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③有风吹过。)

  2)、交流并说明理由。

  E、这么美,这么大的树!我们怎么才能用读来表现出树的这些特点呢?

  指名读7-8自然段。评价:读得怎么样?想不想听老师读。

  教师读,读得怎样?读第12-13自然段时我们要求读出鸟的天堂的动态美,这两个自然段应该怎样读呢?(读出它的静态美)

  齐读。

  四、简介本文作者及课文有关知识:

  五、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六、学*生字

《鸟的天堂》教案设计5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利用网络展开多层面的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鸟的天堂”的相关资料,并能较好地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尝试写简短的“解说词”。

  二、教学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课文,积累、运用词语。

  教学方法:谈话法。

  学*方法:自读自悟、交流讨论。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群鸟齐鸣的声音。

  (听一听,你想到了什么?说一说。)

  2、多么令人向往的鸟的乐园呀!如果大家读了巴金先生的文章《鸟的天堂》,一定会有更多的体会的。(板书:鸟的天堂)

  3、读题、释题:理解“天堂”(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鸟的天堂”(小鸟的乐园)

  二、泛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1、自读课文,学*字词,想一想:课文描写了什么景象?

  2、交流,根据内容分段。

  三、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想想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2、比较:(大屏幕出示句子)

  太阳落下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在山头,在树梢。

  太阳落下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山头和树梢。

  (短句读来有韵味)

  3、作者就快要到“鸟的天堂”了,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4、怀着喜悦的心情,轻声读第一段,感受、欣赏河面环境的幽静和景物的优美。

  第二课时

  一、问题探究,自读自悟

  1、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后感受最深的句子。(结尾句)

  2、(大屏幕出示句子)理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 为什么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

  (大榕树周围环境安宁,景色幽静;大榕树枝繁叶茂,便于鸟儿栖息;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鸟儿得到保护。)

  二、学*第二段

  1、 作者描写的大榕树有何特点?

  2、(大屏幕出示句子)理解句子: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榕树子是明亮的原因是什么?“颤动”?为什么会有这种“新生命在颤动”)

  3、面对这样一株大榕树,作者不由得发出了什么赞叹?(啊!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4、指导朗读,体会联想的作用。

  5、大榕树枝繁叶茂,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可我却没有看见一只鸟。这是鸟的天堂吗?第二天早晨,作者又经过鸟的天堂,看见了什

  三、学*第三段

  1、第二天清晨,当阳光照耀在水面上,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的时候,我们再一次来到了这里。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应接不暇。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再次欣赏那热闹的场面吧!

  自由地读读课文,可以坐着读,可以站起来读,可以找伙伴一起读,也可以请老师和你一起读!

  2. 指导朗读2、3、4句,注意“第二只、第三只”要紧凑。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