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教案 (菁华5篇)

首页 / 教案 / | 教案

《功率》教案1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首先通过做相同功所用时间不同引入功率的概念,再全面解析物理量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计算公式、单位等,通过估测学生上楼时的功率学以致用。功率是初中物理量力学功能中重要的一个物理量,也是后面将要学*的电功率的基础,并且是生活中机械的一个重要指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 理解功率,知道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公式和单位。

  2、会估测人做功的功率。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归纳认知功率,提高学生的自学归纳能力和交流能力。

  2、经历估测功率,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估测功率提高学生的学*兴趣,有将物理与生活联系的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认知功率,估测功率的大小。

  教学难点:

  功率物理意义的认知理解。

  教具:

  每组钩码一盒、弹簧测力计一个、米尺一根、机械停表一块。

  教学程序:

  一、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漫画:小华和小明同时从一楼到三楼。

  讨论:对他们的做功情况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 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自学:功率。

  自学提示: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计算公式、单位。

  2、 认知:一些功率值。

  3、 活动:估测人将物体从地面提升到桌面的功率。

  讨论:

  (1)实验原理。

  (2)猜测:怎么能使功率更大一些?

  (3)测量工具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三、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你还有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

  四、学以致用,布置作业

  1、设计方案:估测人做引体向上时的功率。

  2、收集家中用电器及其他机器的功率,并对它们进行排序。

《功率》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功率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提问

  ⑴力学里的功包括两个必要的因素是什么?计算功的公式和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什么?

  ⑵在建筑工地上要把1000块大理石板送到20米高处,已知每块大理石板重50牛,用起重机可以在2分钟内将大理石板一次全部送到20米高处。如果用一个工人来背,把这些大理石板送到20米高处所用的时间是20小时,试求用这两种方法,把大理石板全部运送到20米高处,起重机和工人各做了多少功?

  解答:起重机吊送大理石板所做的功

  W1=F1s=Gh=50×1000牛×20米=1.0×106焦,

  工人背运大理石板所做的功

  W2=F2s=Gh=50×1000牛×20米=1.0×106焦。

  二、进行新课

  ㈠引入

  把1000块大理石板送到20米高处,起重机和工人做的功是相等的。但是,在做相等的功时,起重机比工人做功快。做功不但有个多少的问题,还有一个快慢的问题。在物理学里用功率这个物理量来描述物体做功的快慢。

  板书:功率

  1.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㈡功率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提问:如果起重机和工人做的功不同,做功用的时间也不同,如何比较它们做功的快慢?比较它们的功率大小呢?

  启发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我们已经学过,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我们用单位时间里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表示运动的快慢,与此类似,做功的快慢是用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来表示的。

  板书:2.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叫做功率

  提问:如果起重机在2分钟里完成l.0×106焦的功,它的功率如何计算?要求学生答出:

  教师给出功率公式和单位,边讲边板书:

  4.单位:瓦特(国际单位制)

  1瓦特=1焦/秒,1千瓦=1000瓦特。

  参阅课本,对功率的单位形成具体观念。

  ㈢功率是机器的主要技术性能之一,简要说明选购机器考虑它的功率时要从实际出发。

  ㈣例题:课本例题。教师要把此题分解为几个问题逐个提出,由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自己演算,要求解题规范化。

  学生解答完以后教师讲评。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P14 1—4

  五、教后记:

《功率》教案3

  (一)教学目的

  1.掌握电功率的概念:知道电功率的意义(反映电流做功的快慢)、定义(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公式(P=UI)和单位(瓦);能综合运用已学知识计算用电器(只限于一个)的电功率问题。

  2.理解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教具

  1.标有不同额定电压和不同功率的灯泡各一个。

  2.45伏左右的电源一个。

  3.安培计、伏特计、变阻器各一个。

  4.灯座一个、导线若干。

  (三)教学过程

  1.复*提问

  (1)电功大小与什么有关?电功的公式和单位是什么?(2)电力机车上的电动机和电扇上的电动机。哪个做的功多?

  (引导学生如下回答:不能确定,因为未告诉各自做功的时间。在相同时间内,肯定电力机车做的功比电扇大得多,但如果电力机车做功时间很短,电扇工作时间很长,那就不一定了。)

  2.引入新课

  由复*提问自然引入:电力机车和电扇的电动机做功大小不好比较,那末它们做功究竟有什么不同呢?

  (答:做功快慢不同,电力机车在单位时间做的功多,电扇在单位时间做的功少)

  为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引人电功率的概念。

  3.讲授新课

  (1)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电功率。

  这个单位时间就是1秒钟,如果通电时间为t秒,电流所做的功为W焦,则电功率是

  P=W/t

  ∵W=UIt

  ∴P=UI

  即电功率等于电压与电流的乘积。

  (2)电功率的单位。第一册中学过功率的单位是瓦,即每秒钟做功1焦其功率为1瓦。电功的单位也是焦,所以电功率的单位也是瓦。由P=UI可知:U的单位为伏,I的单位为安,P的单位就是瓦。(以上均采用边讲边启发的方式得出)

  电功率的单位还有千瓦

  1千瓦=1000瓦。

  l焦=1瓦·l秒=1瓦·秒

  如P取千瓦,t取小时为单位,则得一电功的新单位:千瓦时(kw·h)

  1千瓦·时=1000瓦×3600秒=3.6×106瓦·秒

  =3.6×106焦

  联系上节课讲的电功单位"度",可知

  1千瓦·时=1度

  注意:"度"是生活中的说法,今后一律用千瓦·时。(以上采用讲授方式)

  (3)例题《以下例题应预先抄在小黑板上)。例①一只小灯泡所用的电压是:3伏,通过的电流是0.3安。通电时间是100秒。求电流所做的功和灯泡的电功率。

  解I:由W=UIt=3伏×0.5安×100秒=150焦。

  P=W/t=150焦/100秒=1.5瓦。

  解Ⅱ:由P=UI=3伏×0.5安=1.5瓦。

  W=P·t=l.5瓦×100秒=150焦。

  两种解法是一样的,但解Ⅱ在计算上简便些.

  例②一只电阻丝,接在40伏电路中,通过的电流是安,电阻丝的电功率是多少瓦?如把它接在20伏的电路中,电阻丝的电功率又是多少?

  解:接在40伏电路中的电功率

  P=UI=40伏×5安=200瓦

  接在20伏电路中的电功率

  ∵R=U/I=40伙/5安=8欧

  I′=U/R=20伏/8欧=2.5安

  ∴P′=U′I′=20伏×2.5安=50瓦

  可见:同一用电器(电阻不变)所加电压减小到原来的1/2,则电功率减小到原来的1/4,即电功率与所加电压的*方成正比。

  (例①解后应强调思路和方法,例②解后应强调用电器的功率随所加电压的变化而变化)

  (4)从例②中可以看出,同一个用电器在不同电压下,电功率是不同的。可是为什么日常使用的用电器都有一定的功率值呢?

  (演示课本讲述额定功率的实验。取一标有电压和功率的小灯泡,分别接在标定电压、高于标定电压、低于标定电压的电路中,观察发光情况。最后接入220伏的照明电路中。灯泡浇毁)

  所以我们说用电器的功率是多大时,必须指明电压是多少。由于照明电路电压都是200伏,所以我们说15瓦的电灯。1000瓦的路灯,40瓦的日光灯等等,都是指在220伏电压时的功率。但在这些用电器上必须同时标明电压和功率。

  (出示各种用电器,让学生认明标记)

  不同厂家生产的用电器上的标记大同小异,如40瓦电灯泡,标记为"220伏40瓦"、"220V40W"、"PZ220梍40"等等。用电器上标定的电压和功率叫做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用电器只有在额定电压下工作,其功率才是额定功率,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使用,用电器工作才是正常的。例如电灯在额定电压下正常发光,若电压低于额定电压,就发光暗淡,高于额定电压就发光强烈,时间长了就容易烧坏,若远高于额定电压,就立即烧毁;因此,使用用电器时,一定不要使电压高于额准电压。

  %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是一切用电器的重要性能指标,一般都标在用电器上或使用说明书中。

  (5)一些电器设备的功率。

  (根据学生日常用到的电器设备举例)

  指出:

  ①家用电器的额定电压均为220伏。

  ②小灯泡只标有额定电压如"1.5V"、"2.5V"、"3.8V"等。

  最后指出:功率大说明单位时间做功多,功率表示了电电器做功本领的大小。如电炉1500瓦比500瓦发热快,电灯100瓦瓦比40瓦发光强等。

  4.巩固练*

  (l)本节课文中的例题(让学生不看书,自己解出来,然后和课本解法对照)

  (2)有一标记为"12V3W"的灯泡,接在15伏电压的电路中:①如果灯丝电阻不变,灯泡的功率是多少?②实际上灯丝电阻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设这时灯丝电阻是正常使用时电阻的1.2倍,灯泡的实际功率是多少?

  解:①灯丝额定电流I=P/U=3瓦/2伏=0.25安

  灯丝电阻R=U/I=12伏/0.25安=48欧

  电压为15伏时的电流

  I1=15伏/48欧=5/16安

  ∴.功率P1=5/16安×5伏=4.7瓦

  ②灯丝实际电阻R′=l.2R=1.2×48欧=57.6欧

  实际通过的电流

  I2=15伏/57.6欧=0.26安

  实际功率是P2=15伏×0.26安=3.9瓦

  说朋:在功率的计算中一般不考虑电阻变化的影响。但在电灯的使用中,电压不同灯泡的亮度不同,灯丝温度差别较大,故电阻的变化亦较大。因此,使用电压高下额定电压时,实际功率低于计算值;反之,实际功率高于计算值。(本题第2问,也可改为定性说明题而不做计算,可视学生接受能力而定)

  5.课外作业:本自*题一第2、3题。

  6.板一书设计

  电功率

  定义: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公式:P=UI或P=W/t

  单位:1瓦=1伏·安=1焦/秒

  l千瓦=1000瓦

  电功单位:1焦=1瓦·秒

  1千瓦时=1000瓦×3600秒=3.6×106=1度。

  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

  (四)设想、体会

  电功率是初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内容较多,计算较复杂,要安排三节课才能完成:这一节讲电功率的意义、公式及额定功率的意义及其适用条件,后继两节课为实验和计算。三节课的知识内涵和深度是相同的、只是从不同方面来加强和巩固,使学生达到对电功率的理解和掌握。

  这节课从实际的大小不同的电动机,它们工作有什么不同引入新课,这样既突出了电功率的意义,也突出了电功率和电功的区别。

  在讲过电功率的公式和单位后,没有采用课本的例题,而另编了两道较浅的例题:例①意在使学生理解电功率和电功都有两个式子(P=W/t=IU,W=IUt=Pt)和两种算法;例②意在使学生理解电功率大小随所加电压而变,为顺利过渡到额定功率的讨论提供预备知识。课本的例题是联系实际照明电路的题,计算较复杂,题的内容也统包含了这节课的全部知识,因此用作授完新课后的巩固练*。这样就使整堂课中的例题和练*,都不是无的放矢,而是为教学目的服务,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成为推进教学的有力工具。

  最后巩固练*中,提出了灯泡的功率随电压变化。而电压变化又将引起灯丝温度变化,从而引起灯丝电阻变化。电阻变化又影响实际功率的大小,这是一道联系已学知识的扩展加深的题。在教学中可视学生情况而定:如学生都是优等生,可做定量计算。对一般学生可做定性说明。

  这节课的难点是学生对额定电压、额定功率与实际电压、实际功率混淆不清,解题中需把电功率公式和欧姆定律公式反复运用,更加造成了困难。解决这一困难,一是要把有标记的灯泡接入不同电压的演示实验做好,二是解题中要分步计算,把每一步的.已知什么求什么讲清楚。由于以后有一节课专门讲计算,因此本节课的练*应以直接用公式的简单计算为主。

  注:本教案依据的教材是人教社初中物理课本第二册第九章

《功率》教案4

  一、教学设计思路

  在前面已经学了电功和电功率的知识,对于本节课学生已经不会感觉到陌生。在教学中要充分的强调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这一点,让学生明白功的两个因素是力和距离发,教材上也用了很多的例子,大量的图片事例来说明这一点。可以作一下教材上的实验,使学生对影响功的两个因素有充分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解释做功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能背诵功的概念,阐明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情感价值观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三、重点难点

   功的计算

  影响功的两个因素通过实验来得出,设计表格得出公式w=fs

  四、教学媒体

  多媒体电脑,投影机

  、课时建议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 播放踢足球的动画引入在力的作用下足球有了动能和势能,放映图片"炮打飞人,掷铁饼的图片",放映功的视频文件,还有课本上的图片。提出问题,它们的共性是什么? 观看图片并思考他们的共性。准备回答问题

  功 通过上面的例子向学生提问它们的共性。总结结论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动能和势能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力对物体做了功(work) 学生回答问题,通过课本上刹车的例子,体会生命的可贵。

  影响功的两个因素 观看马拉车,举杠杆,人提水桶不做功的动画。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有的做了功,有的没有做功。得出一个设想。

  做实验验证自己的设想,学生分组做课本上动滑轮的实验,在设计一个定滑轮的实验

  总结学生的结论总结规律:

  功和力和在距离有关,这两个量的乘积是不会变的

  物理学上把力和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work)

  功=力×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用公式表示就是w=fs

  w--功--焦耳(j)

  f--力--牛顿(n)

  s--距离--米(m)

  讲解焦耳的生*和对科学的贡献 学生观看并思考。做分组实验。

  得出结论,总结共性,在实验中得到乐趣,体会经过验证得出的结论才是正确的结论。

  通过焦耳的例子体会科学探索的过程的科学家的贡献。体会物理来源于生活,作用于生活

  想想议议 结合人提水桶不做功的动画来想想为什么要强调"在力的方向上"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七、板书设计

  第三节 功和功率

  功

  力和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work)

  用公式表示就是w=fs

  w--功--焦耳(j)

  f--力--牛顿(n)

  s--距离--米(m)

《功率》教案5

  第三节 功和功率

  教学

  目标

  1 知道力学中的功的含义。

  2 理解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

  3 理解功的计算式和单位,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4 理解功率,知道什么是功率,知道功率的物理定义,知道计算功率的公式及功率的单位。

  5 会用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重点

  知道力学中的功的含义;理解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目标4

  难点

  理解功的计算式和单位,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目标5

  教具

  演示

  学生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知识准备

  1.力的三要素是什么?2、水*推箱子,推力方向怎样?向上提箱子,拉力方向如何?4、重力的方向如何?

  二.引入新课

  依日常生活中一些做:“工”和“功”的例子。引入新课并启发学生区分“工”与“功”,进一步得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三.新课教学

  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的因素:

  (1)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F)

  (2)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S)

  2.举例几个不做功的例子:

  (1)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但因为惯性通过一段路程,也就是没有力做功。如在光滑的水*冰面上,一物体由于惯性做匀速直线运动。没受力。

  (2)物体受到力,但没有移动距离,即通过的路程为零。如一人用很大的力推一辆汽车,汽车没移动,推力对物体没有做功。

  (3)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也移动了距离,但移动的距离不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如手提一桶水在水*地面上行走,提桶的力没有对桶做力。

  3.功的计算,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1)功的计算式:W=FS

  (2)功的单位:焦耳,1焦=1牛米。

  (3)功的大小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跟物体通过的距离成正比。

  4.1焦耳的物理含义:在1牛顿力的作用下,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是

  甲同学把一桶水提到3楼用了30秒,而乙同学把同样的一桶水提到3楼却用了40秒,问谁做功快?如果甲物体1分钟做了300J的功,而乙物体40秒钟做了240J的功,问谁做功快?从而提出物体做功的快慢用功率表示来引入新课。

  1.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叫做功率。

  3.功率的定义式:P=W/t

  4.功率的单位:瓦特(符号W)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

  5.物理意义:1瓦表示物体在一秒钟内完成的功是1焦。

  6.介绍功率另一个单位:1马力=0.735千瓦=735瓦。

  7.一些机械常见的功率。(学生阅读)

  8.例题(P215),用分析法分析,板书。

  P=W/t 而W=Gh、G=mg、m=ρv

  9.绍额定功率(铭牌上的功率)。

  四 小结及测试。

  五.布置作业。

  四. 例题(P167)

  五.小结及五分钟测试。


《功率》教案 (菁华5篇)扩展阅读


《功率》教案 (菁华5篇)(扩展1)

——《功率》教案(精选5篇)

  《功率》教案 1

  教学目的:

  1、理解和掌握电功率的概念、公式和单位;

  2、理解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实际功率及其关系。

  3、能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简单的电功率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电功率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2、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实际功率及其关系。

  教具准备:

  36V40w电灯1只,洗衣机、电动机铭牌若干,电流表、

  电压表各1只,变阻器、电源各1个。

  教学方法:复*引入、演示实验、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2、怎样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

  3、怎样比较电流做功的快慢?

  [例题1]

  电流通过电扇的电动机,通电半小时,电流做功7xxxxj;电流通过起重机的电动机,通电2s,做功40000j,电流通过哪一个电动机做功多?

  二、讲授新课:

  1、电功率

  (1)定义: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电功率。用P表示。

  注: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公式:

  根据定义:P=w/t,w=UIt

  所以,P=w/t=UIt/t=UI

  上式表明:电功率等于电压与电流的乘积。

  (3)单位:瓦、千瓦,1kw=1000w

  由公式得w=Pt得

  w=Pt=1kw×1h=1kw·h

  =1000w×3600s=3。6×106j

  即:1kw·h=3。6×106j

  [例题2]

  一盏电灯边在电压是220V的电路中,灯光中通过的电流是68mA,这个灯光的电功率是多少瓦?一个月总共通电100h,电流所做的功是多少焦,多少千瓦时?

  (4)演示实验:(运行课件)

  实验数据比较:

  三、作业:

  1、课本本节的练*3、4。

  2、预*下节实验:

  ⑴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⑵必须测出哪些物理量?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⑶需要哪些实验器材?

  ⑷实验中为何要用滑动变阻器?它和灯泡如何连接?

  ⑸怎样组成电路?请画出实验电路图。

  ⑹怎样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⑺在什么条件下测出的功率才是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功率》教案 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功率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提问

  ⑴力学里的功包括两个必要的因素是什么?计算功的公式和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什么?

  ⑵在建筑工地上要把1000块大理石板送到20米高处,已知每块大理石板重50牛,用起重机可以在2分钟内将大理石板一次全部送到20米高处。如果用一个工人来背,把这些大理石板送到20米高处所用的时间是20小时,试求用这两种方法,把大理石板全部运送到20米高处,起重机和工人各做了多少功?

  解答:起重机吊送大理石板所做的功

  W1=F1s=Gh=50×1000牛×20米=1.0×106焦,

  工人背运大理石板所做的功

  W2=F2s=Gh=50×1000牛×20米=1.0×106焦。

  二、进行新课

  ㈠引入

  把1000块大理石板送到20米高处,起重机和工人做的功是相等的。但是,在做相等的功时,起重机比工人做功快。做功不但有个多少的问题,还有一个快慢的问题。在物理学里用功率这个物理量来描述物体做功的快慢。

  板书:功率

  1.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㈡功率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提问:如果起重机和工人做的功不同,做功用的时间也不同,如何比较它们做功的快慢?比较它们的功率大小呢?

  启发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我们已经学过,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我们用单位时间里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表示运动的快慢,与此类似,做功的快慢是用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来表示的。

  板书:2.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叫做功率

  提问:如果起重机在2分钟里完成l.0×106焦的功,它的功率如何计算?要求学生答出:

  教师给出功率公式和单位,边讲边板书:

  4.单位:瓦特(国际单位制)

  1瓦特=1焦/秒,1千瓦=1000瓦特。

  参阅课本,对功率的单位形成具体观念。

  ㈢功率是机器的主要技术性能之一,简要说明选购机器考虑它的功率时要从实际出发。

  ㈣例题:课本例题。教师要把此题分解为几个问题逐个提出,由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自己演算,要求解题规范化。

  学生解答完以后教师讲评。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P14 1—4

  五、教后记:

  《功率》教案 3

  (一)教材: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

  (二)教学要求

  (1)理解功率。知道什么是功率?知道功率的物理意义。知道计算功率的公式及功率的单位。

  (2)会用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三)复*提问

  (1)力学里的功包括两个必要的因素是什么?计算功的公式和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什么?

  (2)在建筑工地上要把1000块大理石板送到20米高处,已知每块大理石板重50牛,用起重机可以在2分钟内将大理石板一次全部送到20米高处。如果用一个工人来背,把这些大理石板送到20米高处所用的时间是20小时,试求用这两种方法,把大理石板全部运送到20米高处,起重机和工人各做了多少功?

  解答:起重机吊送大理石板所做的功

  W1=F1·s=G·h=50×1000牛×20米=1.0×106焦,

  工人背运大理石板所做的功

  W2=F2·s=G·h=50×1000牛×20米=1.0×106焦。

  (四)进行新课

  (1)引入

  把1000块大理石板送到20米高处,起重机和工人做的功是相等的。但是,在做相等的功时,起重机比工人做功快。做功不但有个多少的问题,还有一个快慢的问题。在物理学里用功率这个物理量来描述物体做功的快慢。

  板书:“五、功率

  1.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率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提问:如果起重机和工人做的功不同,做功用的时间也不同,如何比较它们做功的快慢?比较它们的功率大小呢?

  启发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我们已经学过,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我们用单位时间里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表示运动的快慢,与此类似,做功的快慢是用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来表示的。

  板书:“2.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叫做功率”

  提问:如果起重机在2分钟里完成l.0×106焦的功,它的功率如何计算?要求学生答出:

  教师给出功率公式和单位,边讲边板书:

  4.单位:瓦特(国际单位制)

  1瓦特=1焦/秒,

  1千瓦=1000瓦特。”

  参阅课本图14—12,对功率的单位形成具体观念。

  (3)功率是机器的主要技术性能之一,阅读P168最后一段。简要说明选购机器考虑它的功率时要从实际出发。

  (4)例题:课本例题。教师要把此题分解为几个问题逐个提出,由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自己演算,要求解题规范化。

  问题:

  ① 50米3水的质量是多少千克?

  ② 50米3水重是多少牛?

  ③ 用一台水泵把50米3的水提升到距水面30米的一个水箱,这台离心式水泵完成了多少功?

  ④如果水泵把50米3的水抽到离水面30米高处用了1小时。求这台水泵的功率是多少瓦?合多少千瓦?

  学生解答完以后教师讲评。

  (五)复*巩固

  1.什么叫功率?功率是表示什么的物理量?公式是什么?说明公式中各字母的意义。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是什么?

  2.讨论:课本中的“想想议议”。

  (六)布置作业:课本节后练*1、2、3、4题。

  《功率》教案 4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功率。能说出功率的物理意义,并能写出功率的定义式及其单位。

  2.能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功率的含义。

  3.能应用功率的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利用功率的概念设计测量生活中功率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人体的输出功率的过程,进一步熟悉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2.通过资料认识常见运动物体的功率大小,了解功率在实际应用的重要价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测量活动的组织安排,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2.进一步形成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惯,增强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在学*机械功之后,从做功快慢的角度认识功这个物理量。功率在实际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后续学*电功率等知识的基础。

  教科书通过对生活、生产实例的分析,采用比值定义的方法引入功率的概念。要求学生明确功率的物理意义,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利用功率的概念测量生活中功率的大小。对功率概念的认识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功率与功的关系和物体运动速度与距离的关系相似,学生在学*速度概念的基础上容易进行知识的正迁移,所以,可以结合实例采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功率的概念。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认识与记忆,也可以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教学重点:功率的概念和利用公式的计算。

  教学难点:对功率意义的理解。

  三、教学策略

  与速度、密度和压强的定义方法相同,功率也是采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教学中通过人上楼的实例创设情景,让学生思考做相同的功,用时不同,引出做功快慢的问题,为功率概念的提出做铺垫。类比速度是表征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做功的快慢取决于相同时间内做功的多少,因此新概念的引入需要用功与做功所用时间的比来完成,它的大小为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磅秤、秒表、刻度尺等。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5分钟)

  问题:小明的教室在五楼,通常上楼需要1.5min,一次他跑步上楼只用了40s,请问:(1)小明在两种情况下,做的功是否相同?

  (2)你认为这两种上楼做功方法,从物理的角度思考有什么不同?

  人们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使用了大量的机械来做功,这与人力直接做功或畜力做功,在完成的快慢方面有何不同?请举例说明。

  为了描述做功的快慢,需要引进一个新的物理量──功率。

  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所举事例可能有:

  人上高楼(如16层楼)时,乘电梯比走路要快得多;拖拉机耕地比牛耕地要快得多;挖土机与人,要完成相同的挖土任务,人花的时间要长得多;从水井里提水,使用抽水机比人工要快得多。

  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新课,增强了生活与物理的联系。

  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新课教学(30分钟)

  一、功率概念的引入

  回忆以前我们是如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启发同学们思考如何比较做功的快慢。

  用速度可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来类比,讲述功率的定义:

  功与做功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功率,功率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做的功。

  公式:功率=功/时间

  如果用W表示功,t表示时间,P表示功率,则可以把上式写成P=W/t(板书)

  思考:类比速度的单位,功率的单位应该是什么?

  J/s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瓦特,简称瓦,用字母w表示,是为了纪念英国的物理学家瓦特而用他的名字命名的。

  1W=1J/s

  在工程技术中,功率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瓦(kW)、兆瓦(MW),它们与瓦之间的换算关系是什么?

  换算关系:1kW=103W 1MW=106W

  练*:结合速度的定义、计算和单位,完成下列表格

  物理意义

  表示物体运动快慢

  定义

  单位时间内运动的路程

  计算公式

  单位

  m/s km/h

  介绍一些常见物体的功率,记住人*时骑自行车的功率约为60~80W。

  例题:下列关于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做功越多,功率越大

  B.物体做功时间越短,功率越大

  C.物体做功越快,功率越大

  D.物体做功时间越长,功率越大

  速度单位是距离单位与时间单位复合而成的,是m/s。功率的单位应该是功的单位与时间单位复合而成的,应该是J/s。

  学生积极思考,完成表格。

  通过分析让学生明白,功和功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做的功,物体做的功多,但做功用的时间较长,功率不一定大,A错。物体做功时间短,但做的功太小,功率也不一定大,B错。物体做功越快,其含义是做相等的功用的时间短,或相等时间内做的功多,所以功率越大,C正确。物体做功时间长,而做的功如果太少,功率反而越小。

  运用类比,从科学方法角度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使学生对类比法和比值定义法有更深刻的认识,为今后研究类似问题提供方法上的帮助。

  让学生区别做功快慢与做功多少,明白功和功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二、功率的测量

  上课铃响了,你和你的同伴都从一楼爬到了四楼,你们俩的功率谁的大?如何测量你们爬楼的功率?

  思考:(1)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才能测出人的功率?(在学校里,人爬楼的高度通常可以利用一阶台阶的高度×台阶数进行测量)。

  (2)所需要的测量工具是什么?

  (3)计算功率的表达式是怎样的?

  (4)设计出记录表格

  实验次数

  重力G/N

  台阶数n

  一级台阶高度h/m

  时间t/s

  功率P/W

  与同学合作,测量在不同情况下人的功率。

  想一想:还有哪些简便的方法可以测出人的功率?(如跳绳、俯卧撑等)。

  指导学生推导计算功率的另一公式:

  由 和 可得

  指出 对解决车、船的速度、功率、牵引力的问题较为方便。

  计算时注意“F”的单位是N,“v”的单位是m/s,此时“P”的单位才是W。

  公式 说明,当发动机的功率一定时,牵引力与运动速度成反比。当需要较大的牵引力时,要减小其行进的速度。汽车爬坡时,司机采取的换挡减速的办法,以获得较大的牵引力。

  例题:一辆小轿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通过一隧道,若该小轿车发动机的牵引力为6000N,求:(1)小轿车发动机的功率为多少?

  (2)5秒内发动机所做的功为多少?

  练*:一辆功率为45kW的汽车,以72km/h的速度在*直公路上匀速行驶30km,求汽车受到的阻力

  学生思考、讨论,明确需要测量人的重力或质量G、一级台阶的高度h、跳过的台阶数n、所用的时间t。需要的测量工具是磅秤、秒表、刻度尺。计算功率的表达式是

  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实验,并将数据记录于表格中。

  学生听讲并练*。

  通过估测人体登楼的功率的活动,让学生在学*物理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在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会用公式 解决简单的问题。

  课堂小结(5分钟)

  通过今天的学*,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在实验探究中又存在哪些问题?还有什么想探究的问题?

  学生可以个别回答,或相互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小结。

  促进知识的巩固掌握。提升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功率》教案 5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知道电功率的单位是W或kW。

  2.会应用功率的计算公式

  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体验电能表表盘转动快慢跟用电器电功率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电功率和用电器的额定功率。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电功率和电功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准备:电灯(功率差别较大)两只、灯座(与灯泡配合使用)、按钮开关、导线若干、插头、绝缘胶布、电能表(尽量选用转数大的)等。因为要用220V电压做演示,所以必须注意安全,最好用已连接好导线和灯座的示教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在上节课学过电能表后,同学们一定观察了同学家或自己家的电能表。是不是可以把观察的结果和大家交流一下呢?

  在学生汇报交流之后,老师提取精华进行一个综述。电能表有时候转得快,有时候转得就比较慢。一般是晚上转得快一些,白天转得较慢。电能表转得快慢和用电器的多少及用电器的种类有关系。

  今天我们就通过实验来证明大家观察到的现象准不准。

  二、进行新课

  1.电功率

  演示:不同的灯泡接入电路中,电能表转动的情况。考虑到操作的安全性,不建议学生操作,教师可提醒学生,电能表连接时应串联在电源上。

  (1)先将15W的电灯接入电路,合上开关,灯发光,同学们观察电能表转动情况。

  (2)将15W的灯泡取下,换上100W的灯重复第一步实验。

  同学们观察并比较两次转动快慢情况。

  现象:电能表第二次比第一次转动得快,灯也是第二次比第一次亮。

  (3)将两只灯泡并联接入电路,合上开关,两灯均亮。再观察电能表的转动情况,并和前两次做比较。

  现象:第三次电能表转动得比第二次还快。

  断开电源,取下两只灯泡,同学们再观察这两只灯泡,有什么发现?用实物投影将灯泡展示给学生看。

  现象:两只灯泡不一样,一只上标着220V,15W,另一只灯泡上标着220V,100W。

  我们已经能准确地观察电能表转动的快慢了,还记得电能表有什么作用?接入电路的目的是什么吗?

  电能表是用来测量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多少的。电能表转得快说明了什么?转得慢又说明了什么呢?

  回忆一下刚才的实验中,同学们注意到第一盏灯亮时电能表比第二盏灯亮时转得慢。假如电能表在第一盏灯亮时,1min转10圈;在第二盏灯亮时,1min能转20圈。

  第一盏灯工作4min,电能表转几圈?1min转10圈,4min40圈。如果是第二盏灯工作2min,电能表转几圈?电能表也是转过40圈。都转40圈时,消耗的电能一样多。消耗一样多的电能,第一盏灯用4min第二盏灯用了2min,说明消耗电能的快慢不一样。

  不能说电能表转动越快;用电器消耗电能越多,而是电能表转动得越快,用电器消耗电能越快;电能表转盘转动得越慢,用电器消耗电能越慢。

  电能表铝盘转动的快慢不同,表示了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快慢不同。请同学们看课本,了解在物理学中用什么物理量来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

  物理学中用电功率(electric power)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符号是P,单位是瓦特,简称瓦,单位符号是W,还有一个更大的单位是千瓦(kW),1kW=103W。

  请同学们观察小数据,你能了解到一些什么信息呢?


《功率》教案 (菁华5篇)(扩展2)

——功率物理教案(5)份

  功率物理教案 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功率。能说出功率的物理意义,并能写出功率的定义式及其单位。

  2.能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功率的含义。

  3.能应用功率的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利用功率的概念设计测量生活中功率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人体的输出功率的过程,进一步熟悉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2.通过资料认识常见运动物体的功率大小,了解功率在实际应用的重要价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测量活动的组织安排,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2.进一步形成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惯,增强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在学*机械功之后,从做功快慢的角度认识功这个物理量。功率在实际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后续学*电功率等知识的基础。

  教科书通过对生活、生产实例的分析,采用比值定义的方法引入功率的概念。要求学生明确功率的物理意义,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利用功率的概念测量生活中功率的大小。对功率概念的认识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功率与功的关系和物体运动速度与距离的关系相似,学生在学*速度概念的基础上容易进行知识的正迁移,所以,可以结合实例采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功率的概念。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认识与记忆,也可以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教学重点:功率的概念和利用公式的计算。

  教学难点:对功率意义的理解。

  三、教学策略

  与速度、密度和压强的定义方法相同,功率也是采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教学中通过人上楼的实例创设情景,让学生思考做相同的功,用时不同,引出做功快慢的问题,为功率概念的提出做铺垫。类比速度是表征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做功的快慢取决于相同时间内做功的多少,因此新概念的引入需要用功与做功所用时间的比来完成,它的大小为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磅秤、秒表、刻度尺等。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5分钟)

  问题:小明的教室在五楼,通常上楼需要1.5min,一次他跑步上楼只用了40s,请问:(1)小明在两种情况下,做的功是否相同?

  (2)你认为这两种上楼做功方法,从物理的角度思考有什么不同?

  人们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使用了大量的机械来做功,这与人力直接做功或畜力做功,在完成的快慢方面有何不同?请举例说明。

  为了描述做功的快慢,需要引进一个新的物理量──功率。

  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所举事例可能有:

  人上高楼(如16层楼)时,乘电梯比走路要快得多;拖拉机耕地比牛耕地要快得多;挖土机与人,要完成相同的挖土任务,人花的时间要长得多;从水井里提水,使用抽水机比人工要快得多。

  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新课,增强了生活与物理的联系。

  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新课教学(30分钟)

  一、功率概念的引入

  回忆以前我们是如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启发同学们思考如何比较做功的快慢。

  用速度可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来类比,讲述功率的定义:

  功与做功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功率,功率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做的功。

  公式:功率=功/时间

  如果用W表示功,t表示时间,P表示功率,则可以把上式写成P=W/t(板书)

  思考:类比速度的单位,功率的单位应该是什么?

  J/s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瓦特,简称瓦,用字母w表示,是为了纪念英国的物理学家瓦特而用他的名字命名的。

  1W=1J/s

  在工程技术中,功率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瓦(kW)、兆瓦(MW),它们与瓦之间的换算关系是什么?

  换算关系:1kW=103W 1MW=106W

  练*:结合速度的定义、计算和单位,完成下列表格

  物理意义

  表示物体运动快慢

  定义

  单位时间内运动的路程

  计算公式

  单位

  m/s km/h

  介绍一些常见物体的功率,记住人*时骑自行车的功率约为60~80W。

  例题:下列关于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做功越多,功率越大

  B.物体做功时间越短,功率越大

  C.物体做功越快,功率越大

  D.物体做功时间越长,功率越大

  速度单位是距离单位与时间单位复合而成的,是m/s。功率的单位应该是功的单位与时间单位复合而成的,应该是J/s。

  学生积极思考,完成表格。

  通过分析让学生明白,功和功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做的功,物体做的功多,但做功用的时间较长,功率不一定大,A错。物体做功时间短,但做的功太小,功率也不一定大,B错。物体做功越快,其含义是做相等的功用的时间短,或相等时间内做的功多,所以功率越大,C正确。物体做功时间长,而做的功如果太少,功率反而越小。

  运用类比,从科学方法角度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使学生对类比法和比值定义法有更深刻的认识,为今后研究类似问题提供方法上的帮助。

  让学生区别做功快慢与做功多少,明白功和功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二、功率的测量

  上课铃响了,你和你的同伴都从一楼爬到了四楼,你们俩的功率谁的大?如何测量你们爬楼的功率?

  思考:(1)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才能测出人的功率?(在学校里,人爬楼的高度通常可以利用一阶台阶的高度×台阶数进行测量)。

  (2)所需要的测量工具是什么?

  (3)计算功率的表达式是怎样的?

  (4)设计出记录表格

  实验次数

  重力G/N

  台阶数n

  一级台阶高度h/m

  时间t/s

  功率P/W

  与同学合作,测量在不同情况下人的功率。

  想一想:还有哪些简便的方法可以测出人的功率?(如跳绳、俯卧撑等)。

  指导学生推导计算功率的另一公式:

  由 和 可得

  指出 对解决车、船的速度、功率、牵引力的问题较为方便。

  计算时注意“F”的单位是N,“v”的单位是m/s,此时“P”的单位才是W。

  公式 说明,当发动机的功率一定时,牵引力与运动速度成反比。当需要较大的牵引力时,要减小其行进的速度。汽车爬坡时,司机采取的换挡减速的办法,以获得较大的牵引力。

  例题:一辆小轿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通过一隧道,若该小轿车发动机的牵引力为6000N,求:(1)小轿车发动机的功率为多少?

  (2)5秒内发动机所做的功为多少?

  练*:一辆功率为45kW的汽车,以72km/h的速度在*直公路上匀速行驶30km,求汽车受到的阻力

  学生思考、讨论,明确需要测量人的重力或质量G、一级台阶的高度h、跳过的台阶数n、所用的时间t。需要的测量工具是磅秤、秒表、刻度尺。计算功率的表达式是

  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实验,并将数据记录于表格中。

  学生听讲并练*。

  通过估测人体登楼的功率的活动,让学生在学*物理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在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会用公式 解决简单的问题。

  课堂小结(5分钟)

  通过今天的学*,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在实验探究中又存在哪些问题?还有什么想探究的问题?

  学生可以个别回答,或相互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小结。

  促进知识的巩固掌握。提升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功率物理教案 2

  一、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电功率及其单位.

  2.理解额定功率.

  (二)能力目标

  了解从能量分析入手去认识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

  (三)情感目标

  使学生获得解决实际用电的初步知识.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从比较在相等时间内做功的`多少引入电功率的概念,再根据电功率的定义和电功公式导出电功率的计算公式,给出电功率的单位.然后从电功率的单位引出电功的单位千瓦时,说明1度就是1千瓦时.为帮助学生理解额定功率教材安排了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工作的演示,教材还介绍了不同用电器的两个重要指标,额定电压、额定电功率,以使学生对常见用电器设备的功率有所了解.

  1.重点:掌握电功率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

  2.难点:实际功率的概念、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

  3.疑点:灯泡的亮度决定于什么?

  三、教法建议

  本节教材包括电功率和用电器额定功率两块内容.教师可以利用前面学生学过的功率的知识和研究方法,突出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比较单位时间内用电器做功的多少.在讲解电功率的公式时,注意强调公式中的各量的对应关系,是同一段电路中的各量.不易同时给出电功率的导出公式,使学生感觉公式多不易掌握.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学生不易做到,教师要通过实验讲清对一个用电器额定功率和额定电压只有一个,而实际电压和实际功率有很多.

  教学设计方案

  重难点:重点是电功率的概念和单位,难点是额定功率.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方案一:复*功率概念引入电流做功有快慢的问题,然后可以举出一些实例如:电力机车每秒做功400多万焦,公共电车的电机每秒做功6万焦,洗衣机的电机每秒做功100多焦,而小收录机的电机每秒做功几焦.再举出时间不同做功不同的实例,问学生如何比较做功快慢,引出电功率的定义.

  方案二:分析类比建立电功率的概念:可用幻灯片设计一组问题:1)怎样比较运动快慢?2)这样比较力对物体做功快慢?3)这样比较电流做功快慢?引出电功率的概念.

  (二)电功率:

  电功率的概念要讲清:电流做功快,电功率就大;电流做功慢,电功率就小.电功率的定义公式为P=W/t,电功率的普遍适用公式是P=U·I,比较电功率大小时,要全面考虑到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关系,才能确定电功率的大小关系.例如:在相等的时间内,根据P=W/t,电流做的功越多,电功率就越大.

  电功率的单位容易和电功单位千瓦时混淆,可采用让学生计算1千瓦时的电功是多少焦,让学生体会千瓦时的意义.

  (三)额定功率:

  方案一:可以用并进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验体会用电器的工作有正常工作问题,然后引进额定功率的概念.学生实验可以设计三组,1)是在比额定电压低的情况下工作;2)是在额定电压下工作;3)是在比额定电压高出1/5的情况下工作.

  方案二:教师拿出“220V60W”和“220V100W”的灯泡,问将他们串联起来,哪盏灯亮?然后做实验,引出额定功率的概念.

  例题1、一只额定电压为220伏特的电热煮水器,在正常工作时通电12分钟,电度表的示数增加0.1度,问:

  这个电热煮水器的功率多大?

  【分析解答】正常工作的用电器,其实际电压应等于额定电压,所以该题中的电热煮水器的实际电压应为220伏特,工作12分后,电度表的示数增加0.1度,即用电0.l度.根据P=W/t=500瓦

  例题2、有两盏灯连接方式如图所示,已知电压U相同并保持不变,两灯均可发光,在甲、乙两图中比较灯1的亮度是[ ]

  A.甲图亮 B.乙图亮 C.同样亮 D.无法判断

  【分析解答】同一盏灯的亮度与它的实际功率情况有关,在甲乙两图中,灯1的实际电压不同,甲图中的实际电压小于乙图中,所以灯1在甲图中实际功率小于乙图中,所以灯1在乙图中较亮.B选项正确.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课题】灯泡的亮度决定于什么?【组织形式】学生分组【活动方式】

  教师提供实验器材:低压电源、电压表、电流表、标有“2.5V”的小灯泡、开关、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220V 40W”白炽灯泡一只.(1)提出问题(2)教师可先演示或提示,再由学生操作.(3)观察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化与灯泡相应的亮度变化.(4)讨论,分析.

  功率物理教案 3

  教学目的:

  1、理解和掌握电功率的概念、公式和单位;

  2、理解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实际功率及其关系。

  3、能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简单的电功率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电功率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2、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实际功率及其关系。

  教具准备:

  36V40w电灯1只,洗衣机、电动机铭牌若干,电流表、

  电压表各1只,变阻器、电源各1个。

  教学方法:复*引入、演示实验、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2、怎样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

  3、怎样比较电流做功的快慢?

  [例题1]

  电流通过电扇的电动机,通电半小时,电流做功7xxxxj;电流通过起重机的电动机,通电2s,做功40000j,电流通过哪一个电动机做功多?

  二、讲授新课:

  1、电功率

  (1)定义: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电功率。用P表示。

  注: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公式:

  根据定义:P=w/t,w=UIt

  所以,P=w/t=UIt/t=UI

  上式表明:电功率等于电压与电流的乘积。

  (3)单位:瓦、千瓦,1kw=1000w

  由公式得w=Pt得

  w=Pt=1kw×1h=1kw·h

  =1000w×3600s=3。6×106j

  即:1kw·h=3。6×106j

  [例题2]

  一盏电灯边在电压是220V的电路中,灯光中通过的电流是68mA,这个灯光的电功率是多少瓦?一个月总共通电100h,电流所做的功是多少焦,多少千瓦时?

  (4)演示实验:(运行课件)

  实验数据比较:

  三、作业:

  1、课本本节的练*3、4。

  2、预*下节实验:

  ⑴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⑵必须测出哪些物理量?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⑶需要哪些实验器材?

  ⑷实验中为何要用滑动变阻器?它和灯泡如何连接?

  ⑸怎样组成电路?请画出实验电路图。

  ⑹怎样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⑺在什么条件下测出的功率才是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功率物理教案 4

  教学目的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和生产中的实际,在讨论中使学生能理解功率的概念。

  学会使用功率的基本公式,一解答简单的物理*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

  引言:在日常生活中和在生产实际中,不仅要考虑机械效率,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对于生产设计和使用机械做功时必需要考虑的一个物理量。

  我们要通过几个典型问题的讨论,理解它,认识它的重要性。

  【例1】建筑工地上需要将1000块砖送到15米高的楼上。

  方法如下:

  1.人用筐将砖运送到楼上。

  2.人用滑轮将砖运送到楼上。

  3.使用起重机将砖运送到楼上。

  提问:以上三种方法,除了机械效率不同外还有什么不同。(待学生思考不必要求立即回答)。

  【例2】一个人用通常的步伐走上三楼,或以快速地跑到三楼上。

  提问:两种方法所做的功的情况有何不同。(要求同上题,先认真去思考,不必急于作答。)

  【例3】有一个重型的机器,需要推至距100米远的厂房内。

  方法有三:

  1.工人们用推力推到厂房内。

  2.工人们用车推到厂房内。

  3.用马车拉到厂房内。

  提问:三种方法完成此功有何不同。

  对比上述三例,当人们完成一定的功时,存在着一个具体的实际问题是什么?

  启发同学得出答案:

  物体做功有快、有慢。

  在例1中起重机做功快。

  例2中人跑到三楼做功快。

  例3中用马车做功快。

  物理学里用功率来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板书:因此,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叫做功率。

  根据定义可得出:

  板书:各物理量的国际单位,写在公式中。

  1瓦特=1焦耳/秒,1千瓦=1000瓦,1兆瓦=106瓦特。

  指出:功率是机器的主要技术性能之一。

  功率小,做功慢,耗能少。

  功率大,做功快,耗能多。

  【例题】高出水面30米处有一个容积是50米3的蓄水池,要用一台离心式水泵抽水给蓄水池,1小时能把水池充满即可,这台水泵的功率至少是多少千瓦?

  已知:h=30米,V=50米3,

  t=1小时=3600秒,

  求:P

  解:分析,根据已知条件

  m=ρV。

  m=1×103千克/米3×50米3=5×104千克

  所以G=5×105牛顿。

  w=Gh

  =5×105牛顿×30米=15×106焦耳。

  答:这台水泵的功率至少是4.2千瓦。

  指出:根据已知条件和所求的物理量的.基本公式,知道水泵是克服水重而做功,故在题内首先根据水的质量求出水重,这样再代入功率的基本公式中求功率。

  为什么题目最后所求的是“功率至少是”多少千瓦?为什么不求等于多少或者求最大是多少千瓦。

  这是因为在实际中水泵有轴功率和配套功率的区别,轴功率是指单独水泵本身所能完成的功率,如果按题内所求功率,只能满足轴功率,那么水泵是无法工作的,因为水泵必须同其它机器配合使用才能工作,所以配套功率是要大于轴功率的,这是否是功率越大越好呢?不是的,因为功率越大,必定耗电或耗油多,是不符合经济效益的。

  作业:P177*题10、11。

  功率物理教案 5

  课题:电功和电功率

  课型:新授课

  设计:何xx

  编写时间:20xx年12月5日

  执行时间:20xx年12月8日

  教学目的:

  1、理解和掌握电功率的概念、公式和单位;

  2、理解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实际功率及其关系。

  3、能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简单的电功率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电功率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2、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实际功率及其关系。

  教具准备:

  36V40W电灯1只,洗衣机、电动机铭牌若干,电流表、

  电压表各1只,变阻器、电源各1个。

  教学方法:复*引入、演示实验、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2、怎样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

  3、怎样比较电流做功的快慢?

  电流通过电扇的电动机,通电半小时,电流做功72 000J;电流通过起重机的电动机,通电2s,做功40 000J,电流通过哪一个电动机做功多?

  二、讲授新课:

  1、电功率

  (1)定义: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电功率。用P表示。

  注: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公式:

  根据定义:P=W/t,W=UIt

  所以,P=W/t=UIt/t=UI

  上式表明:电功率等于电压与电流的乘积。

  (3)单位:瓦、千瓦,1 kW=1 000 W

  由公式得W=Pt得

  W=Pt=1 kW×1 h=1 kW ・ h

  =1 000 W×3 600 s=3.6 ×106J

  即:1 kW ・ h = 3.6 ×106J

  一盏电灯边在电压是220V的电路中,灯光中通过的电流是68mA,这个灯光的电功率是多少瓦?一个月总共通电100 h,电流所做的功是多少焦,多少千瓦时?

  (4)演示实验:(运行课件)

  实验数据比较:

  2、额定电压与额定功率:

  (1)定义: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做额定电压,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叫做额定功率。

  (2)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的关系:

  当 U实=U额,则P实=P额,用电器正常工作

  U实>U额,则P实>P额,用电器容易损坏

  U实

  三、小结:电功和电功率的比较

  四、作业:

  1、课本本节的练*3、4。

  2、预*下节实验:

  ⑴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⑵必须测出哪些物理量?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⑶需要哪些实验器材?

  ⑷实验中为何要用滑动变阻器?它和灯泡如何连接?

  ⑸怎样组成电路?请画出实验电路图。

  ⑹怎样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⑺在什么条件下测出的功率才是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功率》教案 (菁华5篇)(扩展3)

——《功率》说课稿 (菁华3篇)

《功率》说课稿1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鲁科版书八年级第八章《功和机械能》第二节《功率》的内容。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对本节内容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第八章的内容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多样化等基本理念。部分学生在学*浮力、压强等知识后,会感到物理有些难学,而逐渐失去学*兴趣。而第八章涉及的内容是紧密联系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的知识,本节教材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采用与之前学*的速度定义进行类比,自然的引出功率的物理意义、概念及功率的计算公式和单位,并列举从生活和生产劳动的实际需要出发的实例,让学生感到物理知识的实用价值和意义,感受到物理并不难学,有利于巩固学生学*物理的兴趣,有利于学生掌握学*物理的过程和方法。也为今后学*电功率等知识作了必要准备。

  (二)教学目标

  1.从身边生产和生活实际中,认识做功不但有多少之分,而且有快慢之别,学生通过熟悉的生活实例感受到做功的快慢,学会运用类比速度定义的方法理解功率的概念、公式、单位。

  2.学生通过实例,提高读题能力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会计算简单的功率问题。

  3.学生通过阅读一些物体的功率,对功率有一定的感性了解,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通过举例,学生加深对功率的理解,注重将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功率的概念的建立及理解(物理意义、定义、计算公式、单位)是本节课的重点。其中功率的概念建立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本节课采用以讨论交流的情境导入方法为主,情景激学、比较、阅读、讲解等方法为辅;用计算机多媒体课辅助教学,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增加学生阅读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也可节省许多板书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中能有更多的时间自主讨论学*。

  三、说学法

  (一)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经过半年多的新课程理念的熏陶及半年多物理新教材的学*,已基本领悟了物理学*的思路和方法,也有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及归纳能力。初三学生对物理学*有较强的求知欲望,也比较喜欢自己动手做实验。

  (二)学法指导

  本着“学生是学*的主人”的宗旨,创设实际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情景解决问题让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知道比较做功快慢的实际意义;用讨论与交流的学*方法知道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建立功率的概念,用阅读的方法获得对功率单位的感性认识,用练*巩固对功率公式的理解,用估测方法学会测算人上楼时的功率,让全体学生全面投入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建构新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

  (一)承前启后,从生活到物理,引出课题

  我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画面,提出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是某同学家里要建造新房子正在挖地基的情景,这里挖地基的两种方式,你认为应选择哪种方法?为什么这样选择?在学生讨论后,水到渠成的提出本节要探究的物理问题― ―做功的快慢。

  (二)以交流讨论的教学方法为主,讲授新课

  1、讨论交流比较做功的快慢通过提供的两情景:

  一头牛一天(12小时)能耕地5亩;一台耕地机耕地5亩需要3小时。

  一个农民一天能收割一亩水稻;一部收割机一天能收割数十亩水稻。

  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两个情景中的不同条件。经过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讨论结果,要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必须考虑两个因素:一是物体做了多少功,二是物体做功所用去的时间。比较做功的快慢有两种方法:

  方法一:完成相同的功比较做功所用的时间,时间越短做功越快;

  方法二: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做功的多少,做功多的做功快。

  2、用类比的方法建立功率的概念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从而水到渠成的建立出功率的概念,进而说出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率的概念、功率的公式。

  (三)巩固练*与课内检测:巩固练*:回归生活,讨论在建筑工地,利用机械或人工将同一大堆砖从地上搬到五楼,你会选用什么方法?请说说你的看法及理由.巩固功率大小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讲解运用公式进行功率的计算,练*读题能力和计算题思路步骤;最后进行课内检测,主要以判断题的形式给出,充分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四)知识拓展与延伸:想想议议:物理学或者生活中,还有那些场合需要表示一个物理量变化快慢的?从而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

  (六)板书设计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五、说教材统整

  本节课的设计与原教材的最大不同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多媒体图片的展示,延续了上节课机械功的实验,而没有用学生走或跑楼梯的实验。主要是考虑到上课的实用性和普遍性,使得每一个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体验功率概念的形成过程。二是课堂应用方面,没有采用传统的*题来巩固知识,而是通过回放引题中的动画提出问题,采用抢答的方式回答,即做到了前后呼应,又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也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通过展示视频了解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功率,把理论和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以上就是我对《功率》这节课的说课。不当之处还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功率》说课稿2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功率》。本节课的内容是上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第四章《功和机械》中第2节。我的说课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和教材统整五个方面进行。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学好本节课的内容对理解功的概念很有用处。对后面学*电功率也有很大的好处。《功率》是一节典型的概念课,是从新的角度对功进行深入探讨,深化对功的概念的理解。由于功率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很广,所以这节课是架起理论与实际联系的桥梁,使抽象知识具体化。概念课的教学,应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通过学*物理方法,使学生学会思考。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特点、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着发展学生创新素质和培养能力的原则,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本节课教学目标。

  1、经历比较做功快慢的活动,认识功率概念的建立过程,体验与同学合作的快乐,理解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感受1瓦的大小。

  2、知道功率的单位,会用公式P = W / t进行简单计算。通过了解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悟物理与生活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

  3、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历年升学考试的题目及功率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可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为:

  重点:功率概念的形成过程。

  难点: 理解功率的大小反映了做功的快慢程度。

  4、教材的处理:

  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了功的概念之后来研究的,对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机械功率也有感性的认识。所以本节课从小组间搬矿泉水的比赛入手,复*做功的多少,再引出做功的快慢。进一步通过学生实验来解决“当功和时间都不相同时,如何比较做功的快慢?”的问题,引出功率的定义和物理意义。通过阅读教材了解瓦特的故事和另一个单位马力。展示两张铭牌,引出功率的物理意义。利用鸡蛋做功的演示实验让学生感受1瓦的大小。通过重放片头动画加强对本节课的理解。

  二、教学方法:

  本节课安排了较多的学生活动,让他们通过自身的经历,体验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

  本节课要突出的重点是:功率概念的形成过程。具体的做法是:首先用多媒体展示狐狸和老虎上楼的动画,引出本节的课题。通过学生完成搬矿泉水做功的实验,来说明做功除有大小外还有快慢的事实,总结比较做功快慢的两种方法。进行小组实验,测量功和时间的大小,通过对数据的分析、讨论,来解决“当功和时间都不相同时,如何比较做功的快慢?”的问题,引出功率的定义,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本节课要突破的难点是:理解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通过类比的方法,让学生认识功率是表示力对物体做功的快慢程度,就像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一样。而后运用快速提问并抢答的方式来巩固有关“功率”的知识,教师引导并归类成几个问题,用多媒体展示后并给出标准答案。展示电影文件:了解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功率。

  三、学法指导:

  学生已经学*了功的概念,知道如何比较功的大小。也具备了观察、总结和推理能力,有一定的自主探究学*能力。

  八年级学生对于学*的态度逐步由感性转为理性,对于知识有一定的渴求,为了让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吃的饱、吃的好,采用了比赛、讨论、课堂演示、自己动手操作、类比分析、总结归纳等方法,提供了学生大量参与教学活动的情景,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教学程序:

  (一) 教学流程

  1、教学流程图

  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

  活动Ⅱ

  学生实验

  情景Ⅰ

  动画

  活动Ⅰ

  搬矿泉水

  情景Ⅱ

  视频

  活动Ⅲ

  应用

  活动Ⅳ

  巩固训练

  功率

  2、教学流程图说明

  情景Ⅰ

  放映动画,根据动画请同学们回答,谁做功多?谁做功快?引出课题。

  活动Ⅰ

  通过学生搬矿泉水的比赛,判断他们做功多少和快慢是否相同。得出比较做功快慢的两种方法。

  活动Ⅱ

  通过各小组提起重物做功的实验,比较做功的快慢。得出功率的定义和物理意义。

  情景Ⅱ

  通过展示视频了解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功率。

  活动Ⅲ

  通过回放片头动画引出问题,并归纳得出结论。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活动Ⅳ

  通过课后训练,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3.教学的主要环节 本设计为两个主要的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 通过学生活动,来说明功除有大小外还有快慢的事实,总结比较做功快慢的两种方法。

  第二环节 通过实验,感受功率概念的建立过程,知道功率的物理意义。

  (二)导入设计:

  根据初二学生的心理特点,放映两个重力不同的小动物在不同时间内走上楼梯的动画(情景Ⅰ),提出问题“根据动画请同学们回答,谁做功多?谁做功快?”引出本节课题。

  (三)实验设计:

  通过老师的提问,学生完成搬矿泉水做功的实验。为进一步研究问题,进行学生实验。为感受1瓦的大小,教师演示实验。

  (四)课堂应用:

  1、通过回放片头动画进一步引出问题:

  做功多的物体功率一定大吗?

  功率小的物体,做功一定慢吗?

  做功快的物体,功率一定大吗?

  功率大的物体,做功一定快吗?

  归纳学生的回答得出结论:

  做功多的物体功率不一定大。

  功率大的物体,做功一定快。

  功率小的物体,做功一定慢。

  2、通过展示视频了解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功率。

  (五)板书设计:

  4.2b 功率

  一、比较做功快慢的两种方式:

  二、功率:

  1、定义:把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称为功率。

  2、公式:P = W / t

  3、单位:瓦特 1瓦 = 1焦/秒

  4、物理意义: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

  五、教材统整

  本节课的设计与原教材的最大不同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活动卡的设计,延续了上节课机械功的实验,而没有用学生走或跑楼梯的实验。主要是考虑到上课的实用性和普遍性,使得每一个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体验功率概念的形成过程。二是课堂应用方面,没有采用传统的*题来巩固知识,而是通过回放引题中的动画提出问题,采用抢答的方式回答,即做到了前后呼应,又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也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通过展示视频了解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功率,把理论和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以上就是我对《功率》这节课的说课。不当之处还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功率》说课稿3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鲁科版书八年级第八章《功和机械能》第二节《功率》的内容。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对本节内容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第八章的内容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多样化等基本理念。部分学生在学*浮力、压强等知识后,会感到物理有些难学,而逐渐失去学*兴趣。而第八章涉及的内容是紧密联系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的知识,本节教材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采用与之前学*的速度定义进行类比,自然的引出功率的物理意义、概念及功率的计算公式和单位,并列举从生活和生产劳动的实际需要出发的实例,让学生感到物理知识的实用价值和意义,感受到物理并不难学,有利于巩固学生学*物理的兴趣,有利于学生掌握学*物理的过程和方法。也为今后学*电功率等知识作了必要准备。

  (二)教学目标

  1.从身边生产和生活实际中,认识做功不但有多少之分,而且有快慢之别,学生通过熟悉的生活实例感受到做功的快慢,学会运用类比速度定义的方法理解功率的概念、公式、单位。

  2.学生通过实例,提高读题能力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会计算简单的功率问题。

  3.学生通过阅读一些物体的功率,对功率有一定的感性了解,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通过举例,学生加深对功率的理解,注重将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功率的概念的建立及理解(物理意义、定义、计算公式、单位)是本节课的重点。其中功率的概念建立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本节课采用以讨论交流的情境导入方法为主,情景激学、比较、阅读、讲解等方法为辅;用计算机多媒体课辅助教学,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增加学生阅读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也可节省许多板书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中能有更多的时间自主讨论学*。

  三、说学法

  (一)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经过半年多的新课程理念的熏陶及半年多物理新教材的学*,已基本领悟了物理学*的思路和方法,也有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及归纳能力。初三学生对物理学*有较强的求知欲望,也比较喜欢自己动手做实验。

  (二)学法指导

  本着“学生是学*的主人”的宗旨,创设实际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情景解决问题让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知道比较做功快慢的实际意义;用讨论与交流的学*方法知道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建立功率的概念,用阅读的方法获得对功率单位的感性认识,用练*巩固对功率公式的理解,用估测方法学会测算人上楼时的功率,让全体学生全面投入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建构新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

  (一)承前启后,从生活到物理,引出课题

  我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画面,提出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是某同学家里要建造新房子正在挖地基的情景,这里挖地基的两种方式,你认为应选择哪种方法?为什么这样选择?在学生讨论后,水到渠成的提出本节要探究的物理问题― ―做功的快慢。

  (二)以交流讨论的教学方法为主,讲授新课

  1、讨论交流比较做功的快慢通过提供的两情景:

  一头牛一天(12小时)能耕地5亩;一台耕地机耕地5亩需要3小时。

  一个农民一天能收割一亩水稻;一部收割机一天能收割数十亩水稻。

  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两个情景中的不同条件。经过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讨论结果,要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必须考虑两个因素:一是物体做了多少功,二是物体做功所用去的时间。比较做功的快慢有两种方法:

  方法一:完成相同的功比较做功所用的时间,时间越短做功越快;

  方法二: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做功的多少,做功多的做功快。

  2、用类比的方法建立功率的概念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从而水到渠成的建立出功率的概念,进而说出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率的概念、功率的公式。

  (三)巩固练*与课内检测:巩固练*:回归生活,讨论在建筑工地,利用机械或人工将同一大堆砖从地上搬到五楼,你会选用什么方法?请说说你的看法及理由.巩固功率大小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讲解运用公式进行功率的计算,练*读题能力和计算题思路步骤;最后进行课内检测,主要以判断题的形式给出,充分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四)知识拓展与延伸:想想议议:物理学或者生活中,还有那些场合需要表示一个物理量变化快慢的?从而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

  (六)板书设计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五、说教材统整

  本节课的设计与原教材的最大不同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多媒体图片的展示,延续了上节课机械功的实验,而没有用学生走或跑楼梯的实验。主要是考虑到上课的实用性和普遍性,使得每一个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体验功率概念的形成过程。二是课堂应用方面,没有采用传统的*题来巩固知识,而是通过回放引题中的动画提出问题,采用抢答的方式回答,即做到了前后呼应,又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也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通过展示视频了解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功率,把理论和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以上就是我对《功率》这节课的说课。不当之处还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功率》教案 (菁华5篇)(扩展4)

——《功率》教学反思汇总10篇

  《功率》教学反思 1

  “电功率”这一节课的引入非常重要。作为一门科学的物理,电功率概念的本身固然很重要,但作为教学中的物理,概念的形成则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教学中。对于学生们来说“电功率”是他们第一次接触的物理名词,它代表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它的表达式又是什么,这是老师在引入时特别注意的。

  关于“电功率”的教学,一直都是难点,因为这个地方公式多,物理知识抽象,学生不易理解。记不住易混淆,尤其是计算多,在教学时我注意两点:一是在学生做计算题时,要先按照例题的做法写出物理量用什么字母表示,相当于过去的已知,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分清每个物理量用什么字母表示,久而久之就会记清,事[内容来于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充分的媒体资料支持、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引导、学生动手实验以及生生探讨,基本完成了既定的教学任务。即学生掌握了电功率的概念,物理含义,公式及相应的适用范围,知道了实际电压和额定电压的区别,以及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不同,并能通过动手实验体会灯泡的亮暗取决于其实际功率,直接的'表征就是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灯泡的电流发生改变所致。围绕生活中的“更换合适规格的灯泡”、“如何节约用电”等实际问题进行了师生互动,学生学有所得,较好地实现将物理课堂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的课程目标。对课程内容过多的考虑有时并不一定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因为学生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体,对学生的关注不够主要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我认为还需要改进:

  1、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过程中,板书内容和媒体内容的交互上还需要进一步做取舍,避免因出现了比较多的重复而耗费过多的时间,致使课堂容量无形之中受压缩。

  2、教师作为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主导者,主要是“引导”,而不是“代替”,让学生“想到的说出来,说出的写下来,写出的做出来”将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意识和能力。

  3、物理学科的特色——实验,可以穿插于课程之中,用于检验理论知识的正确性;也可以作为整堂课的开始,作为学生探究新知识的线索贯穿始终,各有优势,教学中可以大胆重组,尝试变换,寻找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真正体现“因材施教”和“以人为本”。

  和正处于求学阶段的学生一样,在教学技艺方面我也是学无止境的,用那句实在话来说就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生群体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教学手段也要因人而异,以后在教学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我将不断摸索更为合理的教学方法,争取使自己的教学水*有更大的进步,令自己的学生在学*中有更大的收获

  《功率》教学反思 2

  一、教学内容及目标的反思:

  电功率是本章的一个核心内容,同样电功率也是电学的重要概念,跟初三能

  的学*也密切相关。在初中物理学*的知识体系中,能是处于一个核心地位的概念,而功率是深入理解能的基本概念。因此本节教学历来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重点,并且本节内容也是关于电路知识的综合应用,因此它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经过上节对电能的初步了解,本节重点是通过让学生观察电能表转速快慢来理解电功率的定义,通过公式的讲解引导学生会计算用电器的电功率,同时也能够解决生活中与电功率相关的物理问题。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世界,即符合时代要求的课程理念也为以后更高层次的物理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我安排上三节课。第一节讲电功率的意义、公式简单的计算,第二节学*额定功率的意义及其适用条件,最后用一节课讲综合计算,三节课的知识内涵和深度是相同的,只是从不同方面来加强和巩固,使学生达到对电功率的理解和掌握。

  我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电能表转盘的转动快慢,逐渐引导学生认识电能表转盘转动的快慢不同,实质上用电器消耗的电能快慢不同,引入电功率这个物理量,但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消耗电能快慢的理解容易同消耗电能多少混淆。对于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理解也是一个难点,利用课件让学生观察在不同电压下工作时小灯泡亮度可以很好的让学生理解小灯泡的亮度是由其实际功率决定的。同时也为下一节用电能表和秒表测家庭电路实际功率埋下伏笔。

  二、应该注意的问题:

  1、在引入电功率的概念时我觉得还是不要用电流做功来定义,学生对消耗电能的问题还是容易理解。等初三学完功以后再考虑电功的意义。

  2、对于电功率的两个公式综合应用前,应尽可能让学生掌握公式字母单位后再进行,否则欲速则不达,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3、对于电功率与欧姆定律公式结合的问题先不要总结,尝试让学生在实际运算中自己去发现领悟P=U2/R,对于P=I2R放在电和热的学*中再讲也不晚。

  4、学生对额定电压、额定功率与实际电压、实际功率混淆不清。从电阻的特性去分析,抓住电压电流的变化都不会引起电阻的变化(温度因素不考虑),此类问题实质就是计算出电阻,然后在此电阻两端电压变化引起电流变化,只要抓住电阻不变,学生理解就容易很多。

  《功率》教学反思 3

  一.教学理念:

  从上述表格对比可以看出,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是效率最高的一种学*方式,而我们老师教学选用的最多的却是教师讲授这种方式。老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的鲜明对比,让我们反思。另外,现在的教学理念也提出“老师起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基于上述理念,我的教学设计:由学生完成课堂教学。

  二.课前准备:

  根据教学内容,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三个板块,分别是“实验前”、“实验中”和“试验后”,根据教学内容的三个板块,把班级学生分为三大组,每组制定组长对各部分内容进行备课。

  1.备课指导:备课指导环节,首先从组长开始,要求组长明确职责,然后带领全组同学集体备课。备课指导包括:让组长介绍所备内容的主要框架,然后老师在组长介绍的框架的基础上适当提出完善意见;同时,教会学生合理使用教辅资料和网络资源。在进行相关指导后,然后由备课组长带领本组同学备课,并选出上课的学生代表,决定上课形式。学生备课结束后,老师再检查各个小组的备课情况。

  2.上课技巧的指导:在上课前,老师根据学生备课的情况反馈,给学生进行适当的上课技巧的指导,如提问的技巧、时间和语速控制的技巧、教学内容完善的技巧等等。对学生进行上课技巧指导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课堂掌控能力。

  3.班级调查:在课前,对班级的部分同学进行了随机抽查,被抽查的同学表现都比较积极,如展示手中的教辅资料、收集到的网络资源、课堂应急方案等等。

  可以说,还没有上课的时候,班级的30%同学已经基本掌握了相关的学*内容,这也是我们教学目的所在。接下来需要展示的就是“学生教学生”环节。

  三.学生展示环节:

  “学生展示”环节,也就是上述表格中的“学生实践和学生教别人”,这个环节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对上课的学生来说,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处理课堂生成的能力等。而在学生展示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会暴露上课学生在理解上的一些偏差,而这又可以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相信通过学生展示环节,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会更加透彻。同时,在学生展示环节,听课的学生也时时刻刻在关注着台上“老师”的表现,卯足了劲发现他们存在的问题,这本身就是一个积极参与的过程,是一个理解过程,是一个再加工过程。有了这个参与,有了这个再加工,听课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理解也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展示环节一:“实验前”——实验准备。

  这一环节有沈安琪同学主讲,她主要介绍了实验原理、实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实验器材的选取、实验电路的连接、实验注意事项等。在沈安琪展示过程中,该同学稍显紧张,所以语速较快。同时,正入预期的一样,在理解上也出现一些偏差,如电压表和电流表量程的选取上,沈安琪同学的理解就稍显肤浅。这样,就需要老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主控,并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完善。

  老师补充:由于我们实验中要测量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的功率,所以电压表需要选择0~3A量程。但是,有些同学的电池使用时间较长,以至于两节干电池电压打不到2.5V,那么,我们怎样解决呢?三节干电池串联!那么,使用三节干电池串联的时候,电压表选择的量程还是0~3V吗?

  学生回答:因为三节干电池串联电压为4.5V,所以需要选用0~15v量程。

  老师强调:电压表量程的选择是根据电压表的作用而定的,而不是根据电池电压确定的。我们需要测量的是额定电压为2.5V的灯泡的功率,所以电压表仍然选用0~3V即可。若测量3.8V的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则需要选择0~15V的量程。

  这样,老师在关键的地方加以总结和强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会格外深刻。

  展示环节二:“实验中”——实验操作和收集数据。

  本环节由两个同学合作进行。在简单介绍了连接电路的注意事项之后,学生开始进行实验。而本环节中“老师”的主要作用是进行巡视,收集学生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进行相关的实验指导。

  实验结束后,“老师”反馈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总结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经过巡视,“老师”再一次的理解了实验过程,并通过指导,使“老师”和“学生”的实验能力同时得以提高。同时,“老师”巡视过程中,还要了解学生的实验情况,找出实验效果相对较好的小组,以便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找出较为理想的数据作为分析的蓝本。

  展示环节三:“实验后”——实验后数据处理的方法和相关的误差分析。

  本环节同样由两个同学合作进行。“老师”的第一个任务是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通过这个环节的教学,同学们知道了测量功率的方法,同时注意到:在不同电压下,灯泡的实际功率是不同的,所以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时,不能够用“多次实验取*均值”的方法减小实验误差。与此同时,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了滑动变阻器在本实验中的作用:“改变灯泡两端的电压,测量灯泡在不同发光情况下的电阻值”。

  实验后的另一个主要任务是分析实验误差。内接法中,电压表测量的是灯泡两端的电压,但是电流表测量的是通过灯泡的电流和通过电压表的电流之和,所以电流的测量值大于通过灯泡的实际电流,故电功率的测量值比灯泡的实际功率偏大;外接法中,电流表和灯泡串联,测量的是通过灯泡的电流,但电压表测量的是灯泡两端的电压和电流表两端电压之和,所以电压的测量值大于灯泡两端的实际电压,故电功率的测量值仍然比灯泡的实际功率偏大。

  由于有了《第三节伏安法测电阻》的基础,学生对实验误差的分析可谓是驾轻就熟了。可以说,整节课学生的表现出乎我的预料,也同样打到了我的教学目的。但是,教学是遗憾的艺术,在这种教学模式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以下是我的自我评价:

  本节课教学从学*方法——学生教学生的效果和老师教学生效果对比入手,调动学生参加学*的积极性,同时提出自己的教学改革的大胆想法和做法。从教学理念来说,是一个创新。在整节课的过程中,把教学内容分为三大块,班级学生分为三大组,每组学生负责一个知识板块的教学。每个板块,要么学生单独讲解,要么学生之间配合讲解,从学生的教学过程看,学生们进行了精心的准备,相信精心准备的过程就是学*的过程。另外,在合作教学过程中,执教同学之间分工明确,配合默契,也可以培养学生们合作交流的能力。总体上,这节课教学中,学生表现非常成功。

  不足之处:

  1.这种课型中,教学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表现,所以还需要对学生进行精心的指导和打磨;这里的指导包括课前指导学生怎样备课、怎样上课、怎样组织语言、怎样处理课堂的突发事件等等,需要考虑的更加精细化;

  2.学生上课过程中,班级其他同学的参与度偏低,只是部分成绩良好的同学参与教学,而成绩中等偏下的同学参与度较低,希望任课老师关注这个问题并合理解决这个问题。

  《功率》教学反思 4

  一、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反思:

  通过上节教学,学生已经知道用伏案法测量用电器电功率的方法,并且已经对伏案法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方法非常熟悉,所以本节课对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并不存在问题。但是由于本节的实验设计以及实验操作教科书中并没有给出详细的实验目的、原理,实验步骤、结论,所以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还是有一定难度,不过使得教师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是个难得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让学生体会:目的--原理--设计电路图--实物连结--实验表格--数据分析--反思等完整的过程。这样才能达到学生能力培养和提高,这个过程是我们教学的重点。

  二、应该注意的问题:

  1、测量小灯泡和电功率和电阻的实验过程基本相同,但要注意实验原理区别,实验电路图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否相同。

  2、测量小灯泡电功率时,最后数据处理过程中,实际功率并不相同,能不能求*均值,在教学过程中是我们要特别注意的。

  3、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操作*惯:连接电路时开关连接问题、滑动变阻器在开关闭合前处于什么位置,为什么?

  《功率》教学反思 5

  《功和功率》这一知识点在中考中是个重点,而且与其它知识的混合考查较为灵活,所以复*的时候也尽量以贴*中考为主,为中考铺路。一节课下来,感觉自己的预期目标已达到,但还有不足。

  第一框题的讲解是第二框题的基础,所以耗时偏长了些,致使后面的课堂小测时间偏紧了些。

  在内容的'讲解上,本人认为知识点的讲解过细了,因为毕竟是复*课,这也是后面做题时间紧的原因之一。 另外就是在题目的讲解上虽然归了类,但还不够集中和典型,还需要再多精练,对题进行拓展、变形,归纳总结方法性的东西欠缺。

  今后,我一定更加认真地钻研教材,在*时的工作中多积累经验,以便更好地投入到下一站工作中去。

  《功率》教学反思 6

  电功率是初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内容较多,计算较复杂,为此我安排上三节课。第一节讲电功率的意义、公式简单的计算,第二节学*额定功率的意义及其适用条件,接着用一节课讲计算,三节课的知识内涵和深度是相同的,只是从不同方面来加强和巩固,使学生达到对电功率的理解和掌握。

  这部分知识的难点是学生对额定电压、额定功率与实际电压、实际功率混淆不清,解题中需把电功率公式和欧姆定律公式反复运用,更加造成了困难。为了解决这一困难,我是这样做的:首先把有标记的小灯泡接入不同电压的演示实验做好,其次是解题中分析好每一道题所给条件,挖掘隐含条件明确要求什么然后分步计算,把每一步的已知什么求什么弄清楚。由于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知识准备不足,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限,使一大部分同学掌握不好,为解决此问题,在今后教学中,对这部分知识还要进行强化练*。

  今后的改进意见:

  1、在讲解用电器所消耗的电能时要告诉学生,它就是电流所做的功。

  2、第一节课中提到电功率是表示用电器消耗电能快慢的物理量,同时说明假如一只灯泡电功率大说明它消耗电能快。

  3、在讲解练*题时,主要引导学生根据已知条件和挖掘隐含条件,再结合问题合理选择公式,并要进行强化练*。

  《功率》教学反思 7

  电功率是初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内容较多,计算较复杂,我们学校的教学时间又很紧,只好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使学生达到对电功率的理解和掌握。

  这节课的难点是学生对额定电压、额定功率与实际电压、实际功率混淆不清,解题中需把电功率公式和欧姆定律公式反复运用,更加造成了困难。解决这一困难,一是要把有标记的灯泡接入不同电压的演示实验做好,二是解题中要分步计算,把每一步的已知什么求什么讲清楚,练*应以直接用公式的简单计算为主。

  我感到我们洋浦的学生对于电学题,一直比较“束手无策”,这也是我一直思考的一个难题。学生对于P=U2/R 、 P=I2R公式理解起来有很大的困难,认真考虑了一下,我觉得主要是方法的问题。学生的逻辑思维基本能够满足目前的要求,主要是不懂得方法,确切地说是教师的方法不当。以前,往往是一下子给了学生一大堆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消化,教师落了个眼前的清闲。现在看来,这为以后带来了麻烦。方法虽多,并不是都重要,学生需要学会最基本的,这就是为什么专家未必就比一线教师的教学成绩好的原因所在。以前我讲到这里往往急于引入P=U2/R 、 P=I2R两个公式,本意虽好,却让学生感到有些混乱。这里我采取了最基本的方法,先要求学生画电路图,让其养成一个良好的*惯,然后让学生进行分析,在图上标出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结果呢,标着标着,学生把未知也变成了已知,这就是我们的目的!学生学会一种方法才是最重要的。现在看来,效果还不错。基本方法掌握了,回过头来把那些题目再做一遍,用P=U2/R 、 P=I2R解题,告诉学生还有更好的方法,这样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功率》教学反思 8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充分的媒体资料支持、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引导、学生动手实验以及生生探讨,基本完成了既定的教学任务。即学生掌握了电功率的概念,物理含义,公式及相应的适用范围,知道了实际电压和额定电压的区别,以及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不同,并能通过动手实验体会灯泡的亮暗取决于其实际功率,直接的表征就是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灯泡的电流发生改变所致。围绕生活中的“更换合适规格的灯泡”、“如何节约用电”等实际问题进行了师生互动,学生学有所得,较好地实现将物理课堂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的课程目标。对课程内容过多的考虑有时并不一定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因为学生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体,对学生的关注不够主要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我认为还需要改进:

  1、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过程中,板书内容和媒体内容的交互上还需要进一步做取舍,避免因出现了比较多的重复而耗费过多的时间,致使课堂容量无形之中受压缩。

  2、教师作为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主导者,主要是“引导”,而不是“代替”,让学生“想到的说出来,说出的写下来,写出的做出来”将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意识和能力。

  3、物理学科的特色——实验,可以穿插于课程之中,用于检验理论知识的正确性;也可以作为整堂课的开始,作为学生探究新知识的线索贯穿始终,各有优势,教学中可以大胆重组,尝试变换,寻找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真正体现“因材施教”和“以人为本”。

  和正处于求学阶段的学生一样,在教学技艺方面我也是学无止境的,用那句实在话来说就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生群体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教学手段也要因人而异,以后在教学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我将不断摸索更为合理的教学方法,争取使自己的教学水*有更大的进步,令自己的学生在学*中有更大的收获

  《功率》教学反思 9

  功率的概念来源于生产和生活,功率的知识是机械功概念的进一步延伸,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应用的例子很多很广,而且功率与力、功率与速度的关系又是联系实际生活和科学实践的纽带,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变得富有实际意义。发展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确切地理解功率的概念,会进行功率的计算;会利用功率与力、功率与速度的`关系P=F·v分析汽车发动机功率一定时,牵引力和速度的关系;尝试自己设计实验,测量人在某种运动中的功率。例题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会应用基本公式进行计算,而且可以增进学生对*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的理解;机动车起动问题的分析过程有利于学生养成分析物理过程的*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综合运用动力学知识和功率概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简单地套用公式;在建立“功率”概念中,让学生通过学*物理研究方法,体会用比值方法来建立新的物理概念,使学生学会思考问题;通过充分利用书中的插图以及联系生活中实例的教学,引导学生认识物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可以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物理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影响我们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物理的兴趣;通过学生设计测量人的做功功率的实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培养

  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功率》教学反思 10

  一、充分利用实验教学,演示实验和学生自主探究在本节课起着重要的作用。演示实验(一)将额定电压相同,额定功率不同的两盏灯,并联接在220V的电压下,学生根据灯的亮度不同,认识电流做功不同。时间相同,电功不同,知道电流做功有快慢之分,并能借助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认识比较电功快慢的方法。演示实验(二)将额定电压相同,额定功率不同的两灯串联在220V的电压下,学生根据亮度不同,分析得出电功不同,电功率不同。与灯上标明的功率比较发现不相符,引导学生提出质疑,从而发现电功率与电压有关。课堂上尽可能多地安排学生动手实验、自主探究。因此,将本节课的不同的电压对电功率的影响的观察实验改为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实验。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的实验器材,提出自主探究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了时间与空间,注重了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物理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升华了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探究能力都会得以提升。

  二、电功率的知识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难点。电功率的计算复杂,计算公式多,学生掌握有一定的困难。以前,往往是一下子给了学生一大堆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消化,教师落了个眼前的清闲。但是学生消化起来很困难,方法虽多,并不是都重要,学生需要学会最基本的。因此在第一课时,除了电功率的定义公式,只让学生掌握两个推导公式一求电功率的公式P=UI、二是求电阻的公式R=U2/P,并对其做了针对性的训练。其它的公式在第二课时、第三课时慢慢通过做题练*让学生掌握。现在看来效果还不错。

  三、自主学*与合作探究相结合。对于电功率的'公式、变形公式、符号、单位、以及意义采用自主学*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对于不同电压影响电功率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掌握。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合作学*,体验合作带来的成功的喜悦。

  四、基于目标的评价练*设计有效地检测目标的达成情况。练*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基础性、典型性,能有效地检测每一环节目标的达成情况。课末的当堂目标检测题分层设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到目标达成的喜悦。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教学所做的总结反思。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功率》教案 (菁华5篇)(扩展5)

——功与功率教学反思(5)份

  功与功率教学反思 1

  今天上了一节校内课题研究展示课,讲的是九年级总复*第八章电功率的单元复*。电功率是初中物理重难点章节之一,由于本章内容较多,共由六节内容组成,所以我今天的复*内容侧重电能和电功率的复*。教学中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突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注重学*方法的及时总结。

  课前给学生发了复*指导案,以知识结构的`形式呈现,包含一些填空,公式等,让学生自己看书复*基本知识。但从上课学生的表现来看,自主复*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一些概念、物理意义、公式等还是不能准确熟练的表达出来。所以上课时,在重难点解析时占用的时间较长,对学生的薄弱之处又进行了强调和梳理。由此,在后面的做题时间就相对的少了些,没有完成预设的*题。

  本节课的优点在于:

  一、整节课始终与学生处于*等地位来复*讨论问题,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的积极性。

  二、所有的知识点和练*都由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与点评,让学生明白自己解题的对错,问题出在哪里。

  三、练*题大都集中了这几年的中考题的题型,让学生明白中考的考试方向。

  四、本节课始终贯彻“先学”、“后教”、“做中学”的有效的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理念。

  功与功率教学反思 2

  电功和电功率教学反思本节的重点是从电功率的各种来源和应用学*电功率。它不像以往的物理课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实验,在获得成功的喜悦中进行新知识的学*,有实验的课堂学生的激情都很高涨。本节课由于没有试验操作,要想吸引学生注意力就必须在其他地方下功夫。针对这种情况刘老师把精力放到了课件上,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对生中一张电费缴费单据的讨论、交流的方式引出电功率的教学,并就电功率的来源及能量转化关系、电功率表铭牌上参数的含义、电功率表正确读数等重、难点借助图片做以重点讲解;针对单位换算这一难点进行课堂训练,从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掌握的情况来看效果是良好的。可以说本节课把握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首先,发现该教学设计安排得较紧凑,留有的机动时间较少,因此一节课内的`节奏就比较快,学生的知识准备、探究、思考、巩固就不太充分,要全部完成教学目标也会很紧张。学生在一节课内完成任务有些难度。其次,从电功率的单位到电功率表使用讲解环节过度不太自然,对教材的深度挖掘不够等这都说明自己的专业素养还有待加强,需要通过各种途径进一步学*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再次,为了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同时也为了使教学内容具有形象性、生动性、直观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有效的节省教师讲解、板书时间,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可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因而自制了PPT课件,虽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但它限制了教师的发挥,桎梏了课堂的活跃气氛,这节课我深有感触。因此,设计时可以充分了解学情,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大胆进行科学的详略处理,还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提高效率,这样教学效果应更好。

  功与功率教学反思 3

  电功率是初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内容较多,计算较复杂,我们学校的教学时间又很紧,只好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使学生达到对电功率的理解和掌握。

  这节课的难点是学生对额定电压、额定功率与实际电压、实际功率混淆不清,解题中需把电功率公式和欧姆定律公式反复运用,更加造成了困难。解决这一困难,一是要把有标记的灯泡接入不同电压的演示实验做好,二是解题中要分步计算,把每一步的已知什么求什么讲清楚,练*应以直接用公式的简单计算为主。

  我感到我们洋浦的学生对于电学题,一直比较“束手无策”,这也是我一直思考的一个难题。学生对于p=r 、 p=i2r公式理解起来有很大的困难,认真考虑了一下,我觉得主要是方法的`问题。学生的逻辑思维基本能够满足目前的要求,主要是不懂得方法,确切地说是教师的方法不当。以前,往往是一下子给了学生一大堆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消化,教师落了个眼前的清闲。现在看来,这为以后带来了麻烦。方法虽多,并不是都重要,学生需要学会最基本的,这就是为什么专家未必就比一线教师的教学成绩好的原因所在。以前我讲到这里往往急于引入p=r 、 p=i2r两个公式,本意虽好,却让学生感到有些混乱。这里我采取了最基本的方法,先要求学生画电路图,让其养成一个良好的*惯,然后让学生进行分析,在图上标出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结果呢,标着标着,学生把未知也变成了已知,这就是我们的目的!学生学会一种方法才是最重要的。现在看来,效果还不错。基本方法掌握了,回过头来把那些题目再做一遍,用p=r 、 p=i2r解题,告诉学生还有更好的方法,这样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功与功率教学反思 4

  电功和电功率教学反思本节的重点是从电功率的各种来源和应用学*电功率。它不像以往的物理课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实验,在获得成功的喜悦中进行新知识的学*,有实验的课堂学生的激情都很高涨。本节课由于没有试验操作,要想吸引学生注意力就必须在其他地方下功夫。针对这种情况刘老师把精力放到了课件上,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对生中一张电费缴费单据的讨论、交流的方式引出电功率的教学,并就电功率的来源及能量转化关系、电功率表铭牌上参数的含义、电功率表正确读数等重、难点借助图片做以重点讲解;针对单位换算这一难点进行课堂训练,从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掌握的情况来看效果是良好的。可以说本节课把握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首先,发现该教学设计安排得较紧凑,留有的机动时间较少,因此一节课内的节奏就比较快,学生的知识准备、探究、思考、巩固就不太充分,要全部完成教学目标也会很紧张。学生在一节课内完成任务有些难度。其次,从电功率的单位到电功率表使用讲解环节过度不太自然,对教材的深度挖掘不够等这都说明自己的专业素养还有待加强,需要通过各种途径进一步学*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再次,为了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同时也为了使教学内容具有形象性、生动性、直观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有效的'节省教师讲解、板书时间,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可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因而自制了PPT课件,虽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但它限制了教师的发挥,桎梏了课堂的活跃气氛,这节课我深有感触。因此,设计时可以充分了解学情,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大胆进行科学的详略处理,还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提高效率,这样教学效果应更好。

  功与功率教学反思 5

  功率的概念来源于生产和生活,功率的知识是机械功概念的进一步延伸,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应用的例子很多很广,而且功率与力、功率与速度的关系又是联系实际生活和科学实践的纽带,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变得富有实际意义。

  发展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设计如何引入课题方面,我从学生的思维结构入手,举了三个例子,层层递进,这样设计的优点在于符合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而自然而然过渡到这节课的主题;本节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确切地理解功率的'概念,会进行功率的计算;尝试自己设计实验,测量人在某种运动中的功率。接着在提到功率的物理意义以及它的公式及概念时,我通过与速度的类比法引入,来加深功率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

  例题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会应用基本公式进行计算,机动车起动问题的分析过程有利于学生养成分析物理过程的*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综合运用动力学知识和功率概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简单地套用公式;在建立“功率”概念中,让学生通过学*物理研究方法,体会用比值方法来建立新的物理概念,使学生学会思考问题;通过充分利用书中的插图以及联系生活中实例的教学,引导学生认识物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可以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物理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影响我们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物理的兴趣;通过学生设计测量人的做功功率的实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