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教案 (菁华6篇)

首页 / 教案 / | 教案,祝福

《祝福》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学*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训练学生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

  4、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

  二、重、难点

  着重认识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必然联系

  三、教学设想

  1、此文长达万余字,要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读全文是不现实的,因此强调预*,以免课堂上出现空对空的情形。

  2、由于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对于今天的学生来说,较为陌生,所以在课堂开始时有必要让学生联系历史知识弄清。

  3、文章较长,知识点多,要学的东西也多,容易杂乱,拟从三个方面实施教学

  A、小说的环境描写

  B、人物性格形象

  C、小说的主题,人物形象的意义

  4、此文是现代文学作品,不少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不甚相同,正好可用来训练利用上下文推断词义的能力

  5、两课时

  教学过程

  布置预*

  1、查找相关资料,了解1924年前后*社会的状况

  2、读2-3遍课文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学*的是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板书)

  二、介绍背景:

  《祝福》写于1924。2。7,是鲁迅短篇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最初发表于1924。3。25出版的上海《东方杂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6号上,后收入《鲁迅全集》第二卷。

  鲁迅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就失望了。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鲁迅在《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农村的真实面貌。

  这一时期的鲁迅基本上还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还不可能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观察,有时就不免发生怀疑,感到失望。他把这一时期的小说集叫做《彷徨》,显然反映了其时自己忧愤的心情。但鲁迅毕竟是一个“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他决不会畏缩、退避,而是积极奋斗。

  《祝福》这篇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三、整体感知,梳理情节

  1、这篇小说所写的人物有几个,请大致给他们分类

  2、小说采用什么记叙顺序

  3、以什么为线索

  4、这篇小说的叙述的时间跨度有多大,具体地写了哪几个地点,作者是如何安排的,请找出相关语句

  5、给你感受最深之处是?说一点理由

  6、列出情节提纲

  明确:

  1祥林嫂

  鲁四老爷、四婶、祥林嫂的婆婆、

  柳妈

  我

  不需很精确,旨在训练学生理清人物关系的能力

  2、倒叙

  3、我的见闻感

  4、四十上下--二十六七--十四年左右

  鲁镇卫家山贺家墺

  浓缩在旧历的年底的鲁镇由此辐射

  短篇小说的时空安排

  5、见板书

  四、通过人物描写分析人物命运与性格

  小说通过塑造祥林嫂这个形象来表现主题,那么她有怎样的命运,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

  1、简述她的主要生活经历

  2、小说主要采用什么描写方法描写主人公的,文中有几处突出的肖象描写,写出她什么性格特点,请找出并分析

  "画眼睛"---要极俭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还是画她的眼睛----〈我怎样做起小说来的》

  跳读三次描写,比较其异同,体会用肖像变化表现人物命运的变化和性格特征

  第一次

  脸色表黄----生活艰辛

  红润----青春的活力

  顺着眼---善良、安分、温顺

  第二次

  两颊消失了血色

  顺着眼,眼角上逞带些泪痕

  眼光没有先前的那样精神

  没有神采的眼睛

  ---人生遭受惨重打击,内心痛苦而又难以表达

  第三次

  眼珠间或一轮---长期的严重的打击与折磨,陷入极度悲哀,内心痛苦无法表露,精神完全麻木

  总结:三次肖像描写表现了祥林嫂悲惨的命运

  3、是什么使她的命运如此悲惨直至死去?而她对自己的命运又采取了怎样的态度与行为?从其态度和行为可看出其怎样的性格特征。

  五、练*

  从文中再找出一此表现祥林嫂的悲惨命运的细节

  六、布置作业

  熟读文中关于祝福景象的描写,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七、板书设计

  情节内容顺序

  序幕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

  结局祥林嫂突然死去倒叙

  开端初到鲁镇

  发展被卖改嫁

  高潮再到鲁镇

  尾声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理解小说的环境描写

  2、分析小说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小说刻画了一个怎样的环境,作者是如何描绘的

  点拔:1)关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2)关于环境描写的类型及要求

  1、文中几处写祝福景象,三处祝福景象的描绘目的何在?

  研读开头一节

  A旧历的年底最像年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但地上而且天空中也有*新年的气息?

  B、将到新年是一种怎样的气氛?

  C、四叔与我见面的情景表现什么?大骂*,S在书房里表现什么,为什么不是"留在书房里"

  2、研读第一次祝福景象的描写

  A、此段描写最突出的是什么,找关键词

  都没多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一律忙,如此---如此---也如此

  女人,男人

  3、作者描写鲁四老爷的书房有什么特征,层如其人,表现了什么?

  明确总结

  1、沉闷压抑的气氛

  2、封建的风俗*惯迷信根深蒂固

  3、保守虚伪*

  二、研读"冬季日短"一节

  1、这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

  2、为什么说祥林嫂是玩物?

  3、如何理解"则无聊生者不生——————"

  明确:渲染社会环境的黑暗与可恶,营造悲凉气氛,表示我对祥林嫂的同情与愤激

  三、研读小说的结尾

  这一结尾的作用,与文章其它部分的关系

  点拔A、在结构上B、对于中心的表达上

  明确:

  A首尾呼应,使小说结构更臻完善

  B与祥林嫂的死的惨象和天地圣象的预备给鲁镇人们以无限幸福的气氛形成对比,深化了对旧社会**本质的揭露

  四、总结性讨论

  1、小说为什么题为祝福,而不是祥林嫂?

  A情节发展与之有关,提供了背景

  B封建势力通过祝福杀害祥林嫂,她死于祝福中,强烈的对比,增强悲剧性

  2、柳妈是一个怎样的人,她是不是凶手之一

  A、奚落祥林嫂的伤痕

  B、同情她却给她增加了痛苦

  3、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A:我与鲁四老爷

  B:我的说不清

  也许有---自以为慰藉,不忍心增其烦恼

  也未必---意识到增添苦恼,只好吞吐,支吾其辞

  说不清---怕负责任的含混之辞

  我说不清,始终不否定灵魂的有,表现我对帮助祥林嫂摆脱封建迷信毫无力量,甚至没有勇气正视祥林嫂提出的问题,我的软弱性

  具有进步的思想扔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形象,有反封建的思想但却"软弱""无能",没有改良的办法、

  五、作业

  自选角度,写一则读书笔记

  六、教后札记

《祝福》教案2

  (课前)【板书:祝福鲁迅】

  1.到今年,鲁迅先生已经去世80年了。

  但他的作品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被广泛地传播着、阅读着。

  这是我很喜欢的一句名言,鲁迅先生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一句朴实的话,道出了一个知识分子的责任与良知,表现出一个伟人的博爱与悲悯情怀。

  2.今天,我们读小说《祝福》,就能读出这种浓烈的情怀来。

  3.小说篇幅较长,将*一万字。课前组织同学们做了认真预*,要求同学们标记段落序号、通读整篇小说、做点个性批注,并完成自学案。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预*的效果。

  4.大家通读并初步研究了这篇小说,那么小说的基本情节是怎样的呢,哪位同学来讲一讲?(一位学生说完后,老师予以明确)

  同学们看看,从情节设置上可以看出:这篇小说的叙述方式有何特点?--倒叙!此外,这篇小说的情节结构还有个特点,即前有序幕,(和同学一起讲)后有尾声。

  小说讲述了祥林嫂一十三年的悲惨遭遇:她从一个二十六七岁的青年妇女,变成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街头乞丐,而且只四十来岁,就悲惨死去,在寒冬、在人们的祝福声中。

  其人生变化之大,之惨,让人震惊,令人悲伤。

  5.正如作者在文中写道的那样: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

  不过,大家注意到没有。小说中也有这样一些表述:他们也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似乎鲁镇一切照旧。

  小说中一方面强调祥林嫂的变化之大,一方面又强调鲁镇的未曾改变。那么,这“变”和“不变”之中究竟有何深刻的内涵和意蕴呢?

  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变”与“不变”来阅读和探究小说,进而了解人物形象、分析小说主旨。

  6.先来看小说是如何写“变化”的。

  小说围绕祥林嫂写了哪些变化?请在文中找出来,并分析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请同学们整理一下自己的预*成果,等下参与分享。【板书:变】

  师生讨论中……[如果需要封建礼教方面的“补充资料”,点击“超级链接”]

  【板书:人生的境遇外在表现精神状态】

  这一次次变化实际上就是祥林嫂一步步走向毁灭、一步步被这个社会吞噬的过程,作者以极其沉重的笔墨向我们描述了祥林嫂悲惨的一生。

  这不禁让我们思考:是什么造成了祥林嫂的死亡,在这一系列巨大“变化”的背后,有什么东西是从来“未曾改变”过的?

  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探究一下“鲁镇从未改变的东西”。(3分钟)

  【板书:不变】

  师生讨论中……[如果需要封建礼教方面的“补充资料”,点击“超级链接”]

  【板书:国民劣根性封建礼教封建思想】

  1924年,即*13年。然而,民主和科学的光芒却没有照进鲁镇,更没有改变鲁镇。这里一切照旧,以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为核心的封建文化,根深蒂固,力量强大。正是这些“不变”的东西,像一只看不见的巨手,死死扼住了祥林嫂命运的喉咙,把她推向了毁灭的深渊。

  8.解读到这里,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应该非常清楚了,同学们能不能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一下,祥林嫂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师生讨论中……

  【老师明确】祥林嫂是旧*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却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是一个被践踏、被迫害、被愚弄、被鄙视,最终被旧社会所吞噬的苦命人。

  9.作为革命民主主义启蒙思想家的鲁迅先生,以小说的形式为我们展示出了旧*农村妇女的悲苦命运,深刻地揭露出封建思想、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正如许寿堂先生说的:人世的惨事,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

  著名作家丁玲这样说: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里赶,是一样使她精神上痛苦。

  鲁迅先生创作这篇小说就是要“揭出病苦,以引起疗救的注意”。

  (点“超级链接”)

  鲁迅先生在满清生活长达30年,对封建专制统治深恶痛绝,于是向往革命,为革命鼓与呼,1911年终于迎来的辛亥革命的胜利;但现实却令他很失望,甚至绝望,有“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中”的大寂寞。但他没有放弃,面对浓黑的夜,他荷戟独彷徨,上下而求索。

  鲁迅通过小说,揭露出社会的弊病和人性的弊端,为的就是“引起疗救的注意”,启发人们去改造*、改良人性,以期国人能够“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10.事实上,鲁迅先生所揭示的一些病苦至今也没有完全疗救好。今天的社会,依然需要鲁迅先生的批判,需要“德先生”的民主,和“赛先生”的科学,以及美好的人性。如此,社会才能和谐,人生才能美好。真诚地祝福各位。下课,同学们再见!

《祝福》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会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理解倒叙手法的运用。

  2、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3、学*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4、理解环境的作用。

  重、难点:

  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2、把握环境描写的巨大作用,体会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必然联系

  3、要注意领悟鲁迅先生冷峻的叙述之中所蕴涵的强烈的爱憎之情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教时

  教学内容: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理解倒叙手法的运用;从肖像描写入手,初步分析祥林嫂的人物形象。

  一、导入

  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鲁迅先生的小说善于通过悲剧性人物去揭示深刻的社会主题,今天,我们所要学的《祝福》也正是如此。——《祝福》(板书)

  介绍背景

  《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黑暗的社会现实,通过祥林嫂的艺术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旧社会在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摧残下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及多种戏剧。

  二、1、提问:小说的情节结构一般分为几个部分?(有些同学可能会和小说的三要素等概念混淆,应加以分清。)

  明确: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要求快速浏览小说,划分出情节结构。(很多同学会将本道程序和一般的划分层次等同起来,应引导其分清不同。)

  明确:

  (1)序幕:祝福景象和鲁四老爷

  (2)结局:寂然死去

  (3)开端:初到鲁镇

  (4)发展:被卖改嫁

  (5)高潮:再到鲁镇

  (6)尾声: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三、提问:本文在叙述方法上有什么特点?

  讨论:这种叙述方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倒叙。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形成了一股浓厚的悲剧气氛,可是,这样的一个悲惨结局非但没有人同情,竟然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甚至被骂为“谬种”,这就造成了一系列的悬念:祥林嫂是什么样的人?她为什么会落到这样的境遇?她为什么会得罪鲁四老爷?……

  提问:运用倒叙的方法一定要注意衔接,文中哪一句是在结构上承上启下,显示由倒叙转为顺序的?

  明确:“然而先前所见所闻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了。”

  四、思考:找出文中关于祥林嫂的三处肖像描写,比较它们的异同,思考其用意。

  明确1:三处肖像描写:

  第一处:初到鲁镇。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

  顺着眼

  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

  第二处:再到鲁镇。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

  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第三处:死前与作者相遇。

  五年前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明确2:作者通过肖像描写首先显示出的祥林嫂的性格特点:勤劳,朴实,善良,温顺,要求极低,易于满足。但再到鲁镇时,两颊和眼睛发生了变化,说明精神上受到刺激,极度悲伤。而第三处则显示其遭遇悲惨,乞讨无路,陷于绝境,内心深处受到摧残,精神麻木,已是濒于死亡。

  作者正是用白描手法,在对比中显示人物的境遇,内心的痛苦和悲哀。

  初到鲁镇时,虽可看出祥林嫂一定在婆家生活境遇不佳,但我们仍可看到在她身上还有着青春的活力,但再到鲁镇时,这种青春活力已经不复存在,而第三处则更显示了不仅青春活力不再,甚至连生命力都已失去。

  明确3:肖像描写是本文刻画人物的一个特点。本文围绕人物的遭遇,三次刻画了祥林嫂的肖像,尤其是她的眼睛。从开始时的“顺着眼”,到第二次来鲁镇时的“眼角带着泪痕”,“没有先前那样精神”,捐了门槛以后“眼光分外有神”,可四婶一声喝,第二天“眼睛窈陷下去”,到临死前的“瞪”着眼,“眼珠间或一轮”,都有丰富的内涵。眼睛与其他肖像描写相配合,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反映了祥林嫂悲剧的几个过程。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要极节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

  五、布置作业:课后思考祥林嫂落得如此下场的原因。

  第二教时

  教学内容: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从动作、语言等描写入手,分析文中人物形象。

  一、讨论:祥林嫂死了,死因是什么?自然死亡?自杀?他杀?(可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陈述理由)

  二、讨论:哪些人与祥林嫂之死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鲁四老爷、四婶、婆婆、大伯、卫老婆子、柳妈

  三、讨论:这些人是如何将祥林嫂逼上死地的?

  1、鲁四老爷:

  思考: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鲁四老爷的特点?

  明确:①④鲁四老爷对雇用祥林嫂最初的态度是——皱眉,讨厌她是寡妇。

  ②祥林嫂被抢走时,鲁四老爷反应可以用两次“可恶”和“然而”来概括:鲁四老爷估计祥林嫂是逃出来的,“皱一皱眉”表示反感,却没有丝毫同情心。寻人时,也仍然是“踱”。发现祥林嫂被抢走,鲁四老爷说了两次“可恶”,“然而”。我们细细分析一下就可以发现,里面没有丝毫是对祥林嫂的同情。第一次“可恶”的是婆婆“抢”的举动,给自己带来了麻烦。“然而”是书面语重转连词,后面隐含的意思是:祥林嫂私自逃出,礼教不容;婆婆作主,理所当然,而且表示了鲁四老爷的假斯文。第二次说可恶是针对卫老婆子的,对卫老婆子先荐祥林嫂然后又合伙劫她,闹得沸反盈天,有损鲁家的体面。“然而”找到像祥林嫂这样比男人还勤快的劳动力是不容易的。③第一部分有一部分鲁四老爷的大骂*及其书房的描写。这一切都能可看出鲁四老爷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他迂腐、保守、顽固,反对一切改革和革命,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他自私伪善,冷酷无情,对祥林嫂的迫害大都是他授意或得到他默许的,是他通过“祝福”阻断了祥林嫂的生路,把她逼向死地。他是导致祥林嫂惨死的人物。

  2、婆婆和大伯:

  婆婆强迫祥林嫂改嫁,说明旧社会劳动妇女没有人身自由,丈夫死了还得受制于婆婆。绳子一捆,塞在花轿里,以八十千的价格“卖”掉了。祥林嫂的出格反抗也不可能改变她的命运。从中我们还可看到一个矛盾:婆婆卖媳妇是应该的,甚至人们还夸她精明,祥林嫂的反抗是不应该的。在这个角度上,封建思想是支持她婆婆的,婆婆可以支配媳妇的命运。但改嫁又偏偏是祥林嫂最大也是唯一的罪名。在这个方面,封建思想又不可能原谅祥林嫂的“罪”。在这个矛盾人,我们看不到祥林嫂的活路。

  大伯收房子也是应该的。原因很简单,祥林嫂没了儿子,也就是没了贺家的后代,也就成了贺家的外人,房子是不能给她的。但封建思想又教育女子们:生是夫家人,死是夫家鬼。在这个矛盾中,我们也看不见祥林嫂的生存空间。

  3、柳妈

  柳妈和祥林嫂同样是一个旧社会的受害者,虽然她脸上已经“打皱”,眼睛已经“干枯”,可是在年节时还要给地主去帮工,可见她是一个受压迫的劳动妇女。但是由于她受封建迷信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毒害很深,相信地狱、报应之类的封建迷信思想和“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理学信条。至于她讲阴司故事给祥林嫂听,本身没有什么恶意,也完全是出于善意,主观愿望还是想为祥林嫂寻求“赎罪”的办法,救她出苦海,并非要置祥林嫂于死地。但柳妈以剥削阶级统治人民的思想——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为指导,来寻求解救祥林嫂的“药方”,这不但不会产生疗救的效果,反而给自己的姐妹造成难以支持的精神重压,把祥林嫂推向更恐怖的深渊。祥林嫂花了12元鹰洋去捐门槛,是她的又一次反抗和挣扎,她要顽强地活下去,争取恢复一个普通女佣的地位。所以捐了门槛以后“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祥林嫂以为从此可以摆脱厄运了。可是四婶在祭祀时的一句话使祥林嫂陷于绝境。祥林嫂捐门槛后本已告诉四婶,可四婶仍不让她沾手。祥林嫂受到了致命的打击。“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不济”,胆怯,惴惴,是一个木偶人。祥林嫂精神上的巨大变化,显示了心灵上的巨大创伤。最终,祥林嫂竟被鲁四老爷一脚踢开。柳妈还算是同情祥林嫂的一个。同情祥林嫂的人,也把祥林嫂推向深渊,更显示出悲剧之可悲。

  4、鲁镇上的人们

  鲁镇上的人们对祥林嫂的遭遇没有任何的同情,他们一开始只是用祥林嫂的悲剧满足一下自己的猎奇心理,等到厌倦了,便对之嘲笑唾弃,表现出一种冷漠厌烦的态度,他们也是深受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思想毒害的人,正是由于这种思想统治了他们的灵魂,所以,他们鄙视祥林嫂,他们的态度,也增加了祥林嫂精神上的痛苦,他们和鲁四老爷一起,把祥林嫂逼上了死路。

  “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地里赶,是一样使她增加痛苦。” ——丁玲

  四、思考:祥林嫂悲剧的社会原因。

  明确:祥林嫂的悲剧形象地揭示了封建礼教、封建思想对劳动妇女的迫害和摧残。作品中,封建礼教(鲁四老爷为代表)、家庭(婆婆、大伯)、社会(鲁镇的人们),无不一步步把祥林嫂推向绝境。社会迫使她不能守节,又不能不守节,“要做奴隶而不得”,正是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造成了祥林嫂的悲剧。

  五、讨论:小说起名《祝福》的含义。

  明确: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密切联系。鲁四老爷正是通过祝福把祥林嫂逼上绝路的。同时,祥林嫂是在祝福中死去,题为“祝福”就用祝福的热闹繁忙来反衬祥林嫂的悲剧命运。另外,祝福是一种封建*俗。在旧社会,劳动人民无福可祝,无福可言,而祥林嫂正是因为这祝福而逼上绝境的。可见,小说取名为《祝福》具有深刻含义。

  六、思考:祥林嫂对她自己有没有责任呢?可以先讨论这个问题:有人说祥林嫂自始至终都没有反抗过,你认为呢?

  明确:“反抗”主要表现在:面对婆婆的逼嫁,祥林嫂以死抗争;面对加诸身上的罪名,努力清洗;对死后魂灵的有无的怀疑则说明了她最后对整个传统的封建观念发生了怀疑(祥林嫂的三个问题有一个核心,死掉的一家在地狱能否见面。她希望其有,这样就可以和阿毛及贺老六见面,又希望其无,因为害怕被锯成两半。这是长期困扰她的内心深处的矛盾和痛苦。祥林嫂提出这个问题,是在遭受一连串的摧残和折磨后对封建传统观念的怀疑。祥林嫂对生活本无多少希求,只想用自己辛勤的劳动换得起码的生存条件,可是尽管她不断努力地追求,拼命地抗争,却得不到这起码的满足,反而成了有罪的人。所以,她对整个传统的封建观念发生了怀疑。)

  “没有反抗”主要表现在:面对婆婆的逼嫁,祥林嫂以死抗争,只是为了所谓的贞节;面对加诸身上的罪名,努力清洗,却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捐门槛上。

  由此可见,祥林嫂本人也是个受封建礼教思想毒害很深的人,她把封建礼教思想和迷信思想当作救命稻草,结果反而使自己陷入更恐怖的深渊。因此,我们可以说,祥林嫂也是杀害自己的凶手之一,她的死,既是他杀,也是自杀。但不管是他杀还是自杀,归根到底,是封建礼教将可怜的祥林嫂逼上了绝路。小说反封建的深刻主题,也就不难理解了。正如鲁迅先生的挚友许寿裳先生有关《祝福》的一段精辟的论断所说:“(《祝福》)描写一个旧社会中的女牺牲者,极其深刻,使知人世惨事,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

  七、讨论:作品中“我”的形象。

  明确:作品中的“我“是一个具有正义感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我”反感鲁四老爷,厌恶封建礼俗,同情祥林嫂,但另一方面又是软弱无能,无力给祥林嫂以帮助。在小说结构上,“我”又起着线索作用,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反映,“我”是事件的`见证人。

《祝福》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会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理解倒叙手法的运用。

  2、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3、学*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4、理解环境的作用。

  重、难点:

  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2、把握环境描写的巨大作用,体会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必然联系

  3、要注意领悟鲁迅先生冷峻的叙述之中所蕴涵的强烈的爱憎之情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教时

  教学内容: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理解倒叙手法的运用;从肖像描写入手,初步分析祥林嫂的人物形象。

  一、导入

  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鲁迅先生的小说善于通过悲剧性人物去揭示深刻的社会主题,今天,我们所要学的《祝福》也正是如此。——《祝福》(板书)

  介绍背景

  《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黑暗的社会现实,通过祥林嫂的艺术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旧社会在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摧残下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及多种戏剧。

  二、1、提问:小说的情节结构一般分为几个部分?(有些同学可能会和小说的三要素等概念混淆,应加以分清。)

  明确: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要求快速浏览小说,划分出情节结构。(很多同学会将本道程序和一般的划分层次等同起来,应引导其分清不同。)

  明确:

  (1)序幕:祝福景象和鲁四老爷

  (2)结局:寂然死去

  (3)开端:初到鲁镇

  (4)发展:被卖改嫁

  (5)高潮:再到鲁镇

  (6)尾声: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三、提问:本文在叙述方法上有什么特点?

  讨论:这种叙述方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倒叙。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形成了一股浓厚的悲剧气氛,可是,这样的一个悲惨结局非但没有人同情,竟然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甚至被骂为“谬种”,这就造成了一系列的悬念:祥林嫂是什么样的人?她为什么会落到这样的境遇?她为什么会得罪鲁四老爷?……

  提问:运用倒叙的方法一定要注意衔接,文中哪一句是在结构上承上启下,显示由倒叙转为顺序的?

  明确:“然而先前所见所闻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了。”

  四、思考:找出文中关于祥林嫂的三处肖像描写,比较它们的异同,思考其用意。

  明确1:三处肖像描写:

  第一处:初到鲁镇。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

  顺着眼

  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

  第二处:再到鲁镇。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

  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第三处:死前与作者相遇。

  五年前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明确2:作者通过肖像描写首先显示出的祥林嫂的性格特点:勤劳,朴实,善良,温顺,要求极低,易于满足。但再到鲁镇时,两颊和眼睛发生了变化,说明精神上受到刺激,极度悲伤。而第三处则显示其遭遇悲惨,乞讨无路,陷于绝境,内心深处受到摧残,精神麻木,已是濒于死亡。

  作者正是用白描手法,在对比中显示人物的境遇,内心的痛苦和悲哀。

  初到鲁镇时,虽可看出祥林嫂一定在婆家生活境遇不佳,但我们仍可看到在她身上还有着青春的活力,但再到鲁镇时,这种青春活力已经不复存在,而第三处则更显示了不仅青春活力不再,甚至连生命力都已失去。

  明确3:肖像描写是本文刻画人物的一个特点。本文围绕人物的遭遇,三次刻画了祥林嫂的肖像,尤其是她的眼睛。从开始时的“顺着眼”,到第二次来鲁镇时的“眼角带着泪痕”,“没有先前那样精神”,捐了门槛以后“眼光分外有神”,可四婶一声喝,第二天“眼睛窈陷下去”,到临死前的“瞪”着眼,“眼珠间或一轮”,都有丰富的内涵。眼睛与其他肖像描写相配合,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反映了祥林嫂悲剧的几个过程。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要极节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

  五、布置作业:课后思考祥林嫂落得如此下场的原因。

  第二教时

  教学内容: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从动作、语言等描写入手,分析文中人物形象。

  一、讨论:祥林嫂死了,死因是什么?自然死亡?自杀?他杀?(可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陈述理由)

  二、讨论:哪些人与祥林嫂之死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鲁四老爷、四婶、婆婆、大伯、卫老婆子、柳妈

  三、讨论:这些人是如何将祥林嫂逼上死地的?

  1、鲁四老爷:

  思考: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鲁四老爷的特点?

  明确:①④鲁四老爷对雇用祥林嫂最初的态度是——皱眉,讨厌她是寡妇。

  ②祥林嫂被抢走时,鲁四老爷反应可以用两次“可恶”和“然而”来概括:鲁四老爷估计祥林嫂是逃出来的,“皱一皱眉”表示反感,却没有丝毫同情心。寻人时,也仍然是“踱”。发现祥林嫂被抢走,鲁四老爷说了两次“可恶”,“然而”。我们细细分析一下就可以发现,里面没有丝毫是对祥林嫂的同情。第一次“可恶”的是婆婆“抢”的举动,给自己带来了麻烦。“然而”是书面语重转连词,后面隐含的意思是:祥林嫂私自逃出,礼教不容;婆婆作主,理所当然,而且表示了鲁四老爷的假斯文。第二次说可恶是针对卫老婆子的,对卫老婆子先荐祥林嫂然后又合伙劫她,闹得沸反盈天,有损鲁家的体面。“然而”找到像祥林嫂这样比男人还勤快的劳动力是不容易的。③第一部分有一部分鲁四老爷的大骂*及其书房的描写。这一切都能可看出鲁四老爷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他迂腐、保守、顽固,反对一切改革和革命,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他自私伪善,冷酷无情,对祥林嫂的迫害大都是他授意或得到他默许的,是他通过“祝福”阻断了祥林嫂的生路,把她逼向死地。他是导致祥林嫂惨死的人物。

  2、婆婆和大伯:

  婆婆强迫祥林嫂改嫁,说明旧社会劳动妇女没有人身自由,丈夫死了还得受制于婆婆。绳子一捆,塞在花轿里,以八十千的价格“卖”掉了。祥林嫂的出格反抗也不可能改变她的命运。从中我们还可看到一个矛盾:婆婆卖媳妇是应该的,甚至人们还夸她精明,祥林嫂的反抗是不应该的。在这个角度上,封建思想是支持她婆婆的,婆婆可以支配媳妇的命运。但改嫁又偏偏是祥林嫂最大也是唯一的罪名。在这个方面,封建思想又不可能原谅祥林嫂的“罪”。在这个矛盾人,我们看不到祥林嫂的活路。

  大伯收房子也是应该的。原因很简单,祥林嫂没了儿子,也就是没了贺家的后代,也就成了贺家的外人,房子是不能给她的。但封建思想又教育女子们:生是夫家人,死是夫家鬼。在这个矛盾中,我们也看不见祥林嫂的生存空间。

  3、柳妈

  柳妈和祥林嫂同样是一个旧社会的受害者,虽然她脸上已经“打皱”,眼睛已经“干枯”,可是在年节时还要给地主去帮工,可见她是一个受压迫的劳动妇女。但是由于她受封建迷信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毒害很深,相信地狱、报应之类的封建迷信思想和“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理学信条。至于她讲阴司故事给祥林嫂听,本身没有什么恶意,也完全是出于善意,主观愿望还是想为祥林嫂寻求“赎罪”的办法,救她出苦海,并非要置祥林嫂于死地。但柳妈以剥削阶级统治人民的思想——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为指导,来寻求解救祥林嫂的“药方”,这不但不会产生疗救的效果,反而给自己的姐妹造成难以支持的精神重压,把祥林嫂推向更恐怖的深渊。祥林嫂花了12元鹰洋去捐门槛,是她的又一次反抗和挣扎,她要顽强地活下去,争取恢复一个普通女佣的地位。所以捐了门槛以后“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祥林嫂以为从此可以摆脱厄运了。可是四婶在祭祀时的一句话使祥林嫂陷于绝境。祥林嫂捐门槛后本已告诉四婶,可四婶仍不让她沾手。祥林嫂受到了致命的打击。“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不济”,胆怯,惴惴,是一个木偶人。祥林嫂精神上的巨大变化,显示了心灵上的巨大创伤。最终,祥林嫂竟被鲁四老爷一脚踢开。柳妈还算是同情祥林嫂的一个。同情祥林嫂的人,也把祥林嫂推向深渊,更显示出悲剧之可悲。

  4、鲁镇上的人们

  鲁镇上的人们对祥林嫂的遭遇没有任何的同情,他们一开始只是用祥林嫂的悲剧满足一下自己的猎奇心理,等到厌倦了,便对之嘲笑唾弃,表现出一种冷漠厌烦的态度,他们也是深受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思想毒害的人,正是由于这种思想统治了他们的灵魂,所以,他们鄙视祥林嫂,他们的态度,也增加了祥林嫂精神上的痛苦,他们和鲁四老爷一起,把祥林嫂逼上了死路。

  “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地里赶,是一样使她增加痛苦。” ——丁玲

  四、思考:祥林嫂悲剧的社会原因。

  明确:祥林嫂的悲剧形象地揭示了封建礼教、封建思想对劳动妇女的迫害和摧残。作品中,封建礼教(鲁四老爷为代表)、家庭(婆婆、大伯)、社会(鲁镇的人们),无不一步步把祥林嫂推向绝境。社会迫使她不能守节,又不能不守节,“要做奴隶而不得”,正是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造成了祥林嫂的悲剧。

  五、讨论:小说起名《祝福》的含义。

  明确: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密切联系。鲁四老爷正是通过祝福把祥林嫂逼上绝路的。同时,祥林嫂是在祝福中死去,题为“祝福”就用祝福的热闹繁忙来反衬祥林嫂的悲剧命运。另外,祝福是一种封建*俗。在旧社会,劳动人民无福可祝,无福可言,而祥林嫂正是因为这祝福而逼上绝境的。可见,小说取名为《祝福》具有深刻含义。

  六、思考:祥林嫂对她自己有没有责任呢?可以先讨论这个问题:有人说祥林嫂自始至终都没有反抗过,你认为呢?

  明确:“反抗”主要表现在:面对婆婆的逼嫁,祥林嫂以死抗争;面对加诸身上的罪名,努力清洗;对死后魂灵的有无的怀疑则说明了她最后对整个传统的封建观念发生了怀疑(祥林嫂的三个问题有一个核心,死掉的一家在地狱能否见面。她希望其有,这样就可以和阿毛及贺老六见面,又希望其无,因为害怕被锯成两半。这是长期困扰她的内心深处的矛盾和痛苦。祥林嫂提出这个问题,是在遭受一连串的摧残和折磨后对封建传统观念的怀疑。祥林嫂对生活本无多少希求,只想用自己辛勤的劳动换得起码的生存条件,可是尽管她不断努力地追求,拼命地抗争,却得不到这起码的满足,反而成了有罪的人。所以,她对整个传统的封建观念发生了怀疑。)

  “没有反抗”主要表现在:面对婆婆的逼嫁,祥林嫂以死抗争,只是为了所谓的贞节;面对加诸身上的罪名,努力清洗,却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捐门槛上。

  由此可见,祥林嫂本人也是个受封建礼教思想毒害很深的人,她把封建礼教思想和迷信思想当作救命稻草,结果反而使自己陷入更恐怖的深渊。因此,我们可以说,祥林嫂也是杀害自己的凶手之一,她的死,既是他杀,也是自杀。但不管是他杀还是自杀,归根到底,是封建礼教将可怜的祥林嫂逼上了绝路。小说反封建的深刻主题,也就不难理解了。正如鲁迅先生的挚友许寿裳先生有关《祝福》的一段精辟的论断所说:“(《祝福》)描写一个旧社会中的女牺牲者,极其深刻,使知人世惨事,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

  七、讨论:作品中“我”的形象。

  明确:作品中的“我“是一个具有正义感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我”反感鲁四老爷,厌恶封建礼俗,同情祥林嫂,但另一方面又是软弱无能,无力给祥林嫂以帮助。在小说结构上,“我”又起着线索作用,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反映,“我”是事件的见证人。

《祝福》教案5

  〖教学目标

  1.识记 A.关于《彷徨》 B.烟霭等词语

  2.理解.分析

  A.理解小说创作的社会背景

  B.根据人物描写和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C.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及对主题的作用

  D.倒叙手法(复*)

  〖教学设想

  1.此文长达万余字,要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读全文是不现实的,因此强调预*,以免课堂上出现空对空的情形。

  2.由于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对于今天的学生来说,较为陌生,所以在课堂开始时有必要让学生联系历史知识弄清。

  3.文章较长,知识点多,要学的东西也多,容易杂乱,拟从三个方面实施教学

  A.小说的环境描写

  B.人物性格形象

  C.小说的主题,人物形象的意义

  4.此文是现代文学作品,不少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不甚相同,正好可用来训练利用上下文推断词义的能力

  5.三课时

  〖教学过程

  布置预*

  1.查找相关资料,了解1924年前后*社会的状况

  2.读2-3遍课文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列表回顾中学课本中所涉及的鲁迅的作品.文集.体裁

  2.关于彷徨及祝福的创作背景

  A.鲁迅此时的思想状况:由呐喊而彷徨

  B.1924年前后的历史

  辛亥革命1911 五四运动 1919

  二.整体感知,梳理情节

  1.这篇小说所写的人物有几个,请大致给他们分类

  2.小说采用什么记叙顺序

  3.以什么为线索

  4.这篇小说的叙述的时间跨度有多大,具体地写了哪几个地点,作者是如何安排的,请找出相关语句

  5.给你感受最深之处是?说一点理由

  6.列出情节提纲

  明确:

  1祥林嫂

  鲁四老爷.四婶.祥林嫂的婆婆.

  柳妈

  我

  不需很精确,旨在训练学生理清人物关系的能力

  2.倒叙 3.我的见闻感

  4.四十上下--二十六七--十四年左右

  鲁镇 卫家山 贺家墺

  浓缩在旧历的年底的鲁镇 由此辐射

  短篇小说的时空安排

  6.见板书

  三.通过人物描写分析人物命运与性格

  小说通过塑造祥林嫂这个形象来表现主题,那么她有怎样的命运,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

  1.简述她的主要生活经历

  2.小说主要采用什么描写方法描写主人公的,文中有几处突出的肖象描写,写出她什么性格特点,请找出并分析

  画眼睛---要极俭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还是画她的眼睛----〈我怎样做起小说来的》

  跳读三次描写,比较其异同,体会用肖像变化表现人物命运的变化和性格特征

  第一次

  脸色表黄----生活艰辛

  红润----青春的活力

  顺着眼---善良.安分.温顺

  第二次

  两颊消失了血色

  顺着眼,眼角上逞带些泪痕

  眼光没有先前的那样精神

  没有神采的眼睛

  ---人生遭受惨重打击,内心痛苦而又难以表达

  第三次

  眼珠间或一轮---长期的严重的打击与折磨,陷入极度悲哀,内心痛苦无法表露,精神完全麻木

  总结:三次肖像描写表现了祥林嫂悲惨的命运

  3.是什么使她的命运如此悲惨直至死去?而她对自己的命运又采取了怎样的态度与行为?从其态度和行为可看出其怎样的性格特征。

  四.练*

  从文中再找出一此表现祥林嫂的悲惨命运的细节

  六.布置作业

  熟读文中关于祝福景象的描写,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七、板书设计

  情节 内容 顺序

  序幕 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

  结局 祥林嫂突然死去 倒叙

  开端 初到鲁镇

  发展 被卖改嫁

  高潮 再到鲁镇

  尾声 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理解小说的环境描写

  2.分析小说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讨论上节课的课后练*一

  参考角度:A、没有名字 B、小十岁的丈夫 C、工钱

  旨在引导学生把握文的一些容易忽视的信息

  二.小说刻画了一个怎样的环境,作者是如何描绘的

  点拔:1)关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2)关于环境描写的类型及要求

  1.文中几处写祝福景象,三处祝福景象的描绘目的何在?

  研读开头一节

  A旧历的年底最像年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但地上而且天空中也有*新年的气息?

  B.将到新年是一种怎样的气氛?

  C.四叔与我见面的情景表现什么?大骂*,S在书房里表现什么,为什么不是留在书房里

  2.研读第一次祝福景象的描写

  A、此段描写最突出的是什么,找关键词

  都没多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一律忙,如此---如此---也如此

  女人,男人

  3.作者描写鲁四老爷的书房有什么特征,层如其人,表现了什么?

  明确总结

  1.沉闷压抑的气氛

  2.封建的风俗*惯迷信根深蒂固(尽管封建制度已S终正Q)

  3.保守虚伪*

  三.研读冬季日短一节

  1.这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

  2.为什么说祥林嫂是玩物?

  3.如何理解则无聊生者不生------

  明确:渲染社会环境的黑暗与可恶,营造悲凉气氛,表示我对祥林嫂的同情与愤激

  四.研读小说的结尾

  这一结尾的作用,与文章其它部分的关系

  点拔A、在结构上 B、对于中心的表达上

  明确:

  A首尾呼应,使小说结构更臻完善

  B与祥林嫂的死的惨象和天地圣象的预备给鲁镇人们以无限幸福的气氛形成对比,深化了对旧社会**本质的揭露

  五.总结性讨论

  1.小说为什么题 为祝福,而不是祥林嫂?

  A情节发展与之有关,提供了背景

  B封建势力通过祝福杀害祥林嫂,她死于祝福中,强烈的对比,增强悲剧性

  2.柳妈是一个怎样的人,她是不是凶手之一

  A.奚落祥林嫂的伤痕

  B.同情她却给她增加了痛苦

  3.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A:我与鲁四老爷

  B:我的说不清

  也许有---自以为慰藉,不忍心增其烦恼

  也未必---意识到增添苦恼,只好吞吐,支吾其辞

  说不清---怕负责任的含混之辞

  我说不清,始终不否定灵魂的有,表现我对帮助祥林嫂摆脱封建迷信毫无力量,甚至没有勇气正视祥林嫂提出的问题,我 的软弱性

  具有进步的思想扔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形象,有反封建的思想但却软弱无能,没有改良的办法.

  六.作业

  1.完成课后练*六

  2.自选角度,写一则读书笔记

  七、作业反聩及校正

《祝福》教案6

  教学目的

  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学*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教学设想

  一、本文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内容丰富深刻,在教学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突出重点,留下一些空白让学生课后自己研读。

  二、方法上采取老师指导下的学生研读,读、思、议结合,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能力,不用空洞的分析取代学生钻研教材。

  三、本文分两课时,第一课时以分析祥林嫂这个人物形象为主,第二课时以分析社会环境为主,并通过课堂讨论小结全文。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小说结构特点和祥林嫂的人物形象

  一、导入课文:

  郁达夫曾说过:“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在我们*,曾经出现过无数的伟大人物,其中包括鲁迅。(投影——鲁迅)

  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已己》,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已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开始学*鲁迅的又一篇杰出小说《祝福》,这篇小说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小说后来被改编成电影或多种话剧。它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魅力呢,请看课文。

  二、人物分析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祥林嫂的人生悲剧。

  明确:最简洁可用四个动词来概括:“问—抓—撞—捐”。但是电影《祝福》却把“逃”放在开头,请大家比较小说把“问”放在开头有什么区别?(“问”:设置悬念,引人入胜,渲染气氛。“逃”:增加视觉效果,如果把“问”放在电影里,难免沉闷。)

  讨论祥林嫂的人物形象。

  模样周正、健壮耐劳

  模样周正——“年纪二十六七”,脸色虽然“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模样儿“周正”,“手脚壮大”,“顺着眼”,“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

  健壮耐劳——“抵得过一个男子”,“彻夜的煮福礼”,“竟没有添短工”,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劳动强度大,工作是十分艰辛的,“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这是为什么呢?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被迫改嫁、强烈反抗

  在第二大段第二自然段,文章对祥林嫂的身世作了初步的交代。她“大概也就姓卫”,旧社会一个女子姓什么,是无关紧要的事,祥林嫂姓什么,早被人忘记了,“祥林”是丈夫的名字,这“名字”,说明她社会地位极其低下。

  第二次婚姻——百分之百的包办、不折不扣的欺骗、地地道道的买卖、野蛮粗暴的强迫,是浸透了劳动妇女血和泪的封建婚姻。

  作品还描写了那个“异乎”寻常的“婚礼”,“婚礼”,应该是热闹的,喜气洋洋的,祥林嫂和贺老六的“婚礼”是一个什么场面呢?请看“嚎、擒、撞、大窟窿、用香灰止血、七手八脚、关”这些词。你能概括一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婚礼”吗?

  明确:是一血淋淋的惨剧、乱七八糟的闹剧、反抗失败的悲剧。

  家破人亡、走投无路

  祥林嫂第二次到鲁家做工,表现大不如前,手脚不灵,记性不好,“死尸似的脸上整日没有笑容”。鲁四老爷深深地嫌弃她是两次失去丈夫的寡妇。准备“福礼”,不让她沾手。四婶执行四叔的告诫,她讲的两句话:“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这是对祥林嫂精神的莫大的打击。到了此时,祥林嫂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境地呢?你能谈谈吗?

  失去了丈夫、孩子、劳动力、理智、红色、笑容、信任、镇上人的同情,她的精神一步步崩溃。

  失魂落魄、沦为乞丐

  “祥林嫂,你实在不合算。”柳妈诡秘的说。“


《祝福》教案 (菁华6篇)扩展阅读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