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脚》中班教案 (菁华3篇)

首页 / 教案 / | 教案,中班

《数脚》中班教案1

  活动目标:

  1、愿意用语言、动作表现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2、知道不同的动物脚的数量也不一样,产生了解动物的兴趣。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课件,操作材料(画脚、按脚画点子、动物头饰等)

  活动过程:

  1、游戏“猜猜它是谁”,引起幼儿的活动兴趣。

  (1)出示课件画面1:“天气多好啊,小动物们来到草地上了。咦,它是谁呀?”“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点击画面)“公鸡是怎样走路的?谁来学学?”(抬头梃胸)

  (2)“又有一个动物朋友来了,它呀有四只脚,猜猜它是谁呢?”(点击画面)“小兔是怎样走路的?”(蹦蹦跳跳)

  (3)“这是谁?它有几只脚?我们一起来数数”“六只脚的螳螂是怎样走路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大摇大摆)

  (4)螳螂有六只脚,可是有一只动物它的脚比螳螂还要多,会是谁呢?”(出示螃蟹)“螃蟹有几只脚?它是怎样走路的?”“谁来学学?”(横冲直撞)

  2、欣赏、理解故事。

  (1)“小动物们来到草地上干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故事《数脚》”幼儿欣赏故事前半部分。

  (2)提问:“小动物在草地上干什么呀?小鸡是怎样说的?小兔呢?螳螂呢?螃蟹呢?”

  (3)“小动物们正说着,谁来了?(放蜈蚣录音)蜈蚣说了什么?”蜈蚣有多少只脚呢?(幼儿猜测)

  (4)教师讲述故事后半部分后,幼儿一起给蜈蚣数脚“原来小蜈蚣有42只脚。哇,有那么多的脚,所以它还有一个名字叫‘百脚’。”

  3、引导幼儿共同讲述故事,学做夸张动作。

  “小动物们数脚的故事有趣吗?我们一起来讲讲故事、做做动作好吗?”

  4、迁移经验。

  “看这儿还有许多小动物呢!这里的动物呀没有脚,请你先看看它是谁?有几只脚?帮它把脚画出来;这里的动物有几只脚呢,请你来数一数,然后用点子来表示;这里有动物胸饰,你可以和朋友说说它是谁?有几只脚,是怎样走路的,并戴上头饰玩一玩。”幼儿自由选择活动内容,操作游戏,然后简单交流。

  附:

  故事:数脚

  天气真好,小动物们来到草地上,比谁的脚多,谁的脚少,谁的脚用处大。

  公鸡说:“我有两只脚,走路抬头挺胸。”

  小兔说:“我有四只脚,走路蹦蹦跳跳。”

  螳螂说:“我有六只脚,走路大摇大摆。”

  螃蟹说:“我有八只脚,走路横冲直撞。”

  小蜈蚣皱着眉头说:“我有几只脚?我不知道,我不知道。”

  公鸡说:“我来帮你数,1,2,3,4,……哎呀!再往下我就不会数了。”

  小兔说:“我来帮你数,1,2,3,4,5,6,……哎呀,我也数不清。”

  螳螂说:“我来帮你数,1,2,3,4,5,6,7,8,……哎呀,我越数越糊涂。”

  螃蟹说:“我来帮你数,1,2,3,4,5,6,7,8,9,10,11,12,……”哎呀,不好了,螃蟹数不清楚,累得口吐白沫。

  小蜈蚣到底有多少只脚?原来,蜈蚣有42只脚。

  活动反思:

  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都要涉及到“教什么”、“为什么要教”、“如何教”这三个问题。在选择教学活动的材料(或者说是内容)时,不同的教师会带着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价值观去选择,同样的教学材料,不同教师对它的价值的认识是不一样的。“数脚”这个故事,不仅语言生动、内容有趣,而且故事中渗透了科学、数学等方面的知识,具有较强的整合性。我们都知道,年龄越小教育内容越需要整合性、趣味性、活动性,所以,“数脚”是一个十分适合中班幼儿的教学内容。如果用好了这一内容,幼儿至少可以获得以下几方面的发展:1、可以丰富幼儿的语言;2、积累有关动物的脚的知识经验;3、提高数数的能力;4、激发了解各种动物的兴趣;5、体验自主表现的快乐,保持一种积极的学*状态。

  那么,该以什么形态来呈现内容,以什么方式进行教与学,才能让活动的价值在幼儿身上得到充分体现呢?我在设计活动时,将活动定位为侧重于语言领域的综合活动,以整合的理念为指导,不论是活动目标,还是教学的方法、手段、幼儿的`表现方式,都体现了整理的理念,充分考虑幼儿的思维方式和学*特点,尊重他们的学*主体地位,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活动之中。在第一个环节“猜猜它是谁”中,每种动物都以不同的方式出现,我以有关脚的不同问题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大胆想象,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动作表现自己对动物走路方式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帮助幼儿提炼,使幼儿对“抬头挺胸”、“蹦蹦跳跳”、“大摇大摆”、“横冲直撞”等词语的学*显得非常自然,体现了《纲要》所提出的“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要求。在第二个环节“欣赏理解故事”中,首先引导幼儿在欣赏故事前半部分的基础上,学说小动物的话,给幼儿提供了一个语言交流、学*的机会;接着设置了“蜈蚣有几只脚?”的悬念,并很自然地引出了故事的后半部分“小动物帮助蜈蚣数脚”;随后,幼儿帮助蜈蚣数脚,解开悬念——原来这只蜈蚣有42只脚,我同时告诉了幼儿一个秘密:不同种类的蜈蚣,脚的数量是不一样的,蜈蚣还有一个名字叫“百脚”。这样的安排,不仅锻炼了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的能力,丰富了幼儿有关蜈蚣的知识,让他们产生了了解蜈蚣有多少只脚的兴趣,而且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学*积极性,使每个幼儿都热情高涨。第三个环节“讲述、表演故事”,我给了幼儿充分自主的机会,让幼儿自己选择朝哪个方向表演,结果幼儿都选择了向客人老师表演,这样的安排,可以培养幼儿自然大方不怯场的能力。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分组操作活动,安排了三个内容,一是给动物数脚,并用点子表示数量;二是给动物画脚;三是说说动物的脚,并模仿动物走路。这三个操作内容,不仅是对幼儿已有经验的迁移、拓展和提升,而且引发了幼儿继续探索动物的兴趣。操作活动讲评结束后,我有意识地利用了现场客人老师这一资源,请幼儿把自己的操作结果讲给客人老师听,既培养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又起到了检查纠错的作用。

  活动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层次目标清晰,各环节过渡自然,活动气氛非常宽松。我能注意倾听幼儿、观察幼儿、理解幼儿,师幼互动比较充分有效,对幼儿的反应,能及时以适当的方式给予应答,给予幼儿充分的思考、表现空间,充分发挥他们学*的主体性。从幼儿表现来看,幼儿始终处于一种主动的学*状态,参与活动积极性高,在愉快的氛围中建构了新的知识和经验,在原有水*上获得了发展。

  但活动中也有缺憾的地方:1、活动没有很好地把握好拓展幼儿经验的机会,如:在第一环节中,当两只脚、四只脚、六只脚、八只脚的动物出现时,可以引导幼儿想想、说说,还有哪些动物是两(四、六、八)只脚的?以此丰富幼儿有关动物的知识经验。对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东西,如:蚂蚁有几只脚,可以在活动中可以利用幼儿的同伴资源直接解决,而不一定什么都放在活动之后。2、在分组操作中,对每个幼儿的发展水*不够了解,如何照顾个体差异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还值得研究。3、在模仿动物的时候,自己显得有点放不开,动作不是特别形象逼真。

《数脚》中班教案2

  目标:

  1、能感受故事的有趣,知道自然界动物的多样性。

  2、学*词汇:又轻又快、蹦蹦跳跳。

  准备:

  1、磁性教具:数字卡及相关动物的脚的图。

  2、配套幼儿画册。

  过程:

  1、游戏“猜猜它是谁”,引起幼儿兴趣。

  (1)教师出示图片(画有小鸡脚)。

  提问:猜猜它是谁?有几只脚?它是怎样走路的?(学*词汇:又轻又巧)大家来学一学。

  (2)分别出示小兔、螳螂、螃蟹的图片,步骤同(1)。

  2、教师讲故事,引起幼儿数蜈蚣脚的兴趣。

  提问:小蜈蚣知道自己有多少脚吗?为什么小鸡、小兔、螳螂、螃蟹都数不清蜈蚣的脚?

  3、再次欣赏故事。

  出示如下图示,鼓励幼儿与教师共同讲述,并学做夸张动作。

  (动物图片)

  (数字)

  小鸡2

  小兔4

  螳螂6

  螃蟹8

  蜈蚣42

  4、讨论:蛇、老鼠、乌龟、蝴蝶、大象各有几只脚。

《数脚》中班教案3

  活动目标:

  1.懂的有趣的故事情节,知道自然界有各种各样的动物。

  2.学*又轻又巧、蹦蹦跳跳、大摇大摆、横行霸道等词语。

  活动准备:

  1.教具PPT。

  2.数字卡片以及相关的小动物图片。

  3.操作表。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班不仅来了许多的客人老师,还来了一群可爱的小客人,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都是谁?看这些小客人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猜猜它是谁”。

  二、做游戏“猜猜它是谁”,引起幼儿兴趣。

  (1)教师出示画有小鸡脚的图。

  提问:猜猜它是谁?它有几只脚?它是怎样走路的?(学*新词语又轻又巧)?大家来学一学。

  (2)教师出示画有小兔脚的图。

  提问:猜猜它是谁?它有几只脚?它是怎样走路的?(学*新词语蹦蹦跳跳)?大家来学一学。

  (3)教师出示画有螳螂脚的图。

  提问:猜猜它是谁?它有几只脚?它是怎样走路的?(学*新词语大摇大摆)?大家来学一学。

  (4)教师出示画有螃蟹脚的图。

  提问:猜猜它是谁?它有几只脚?它是怎样走路的(学*新词语横行霸道)?大家来学一学。

  三、播放PPT,教师讲述故事。引起幼儿数蜈蚣脚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不仅带来了可爱的小动物,还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你们想不想听一听?

  (教师讲述故事)

  师:小蜈蚣知道自己有多少脚吗?

  师:为什么小鸡、小兔、螳螂、螃蟹都数不清蜈蚣的脚?

  四、再次欣赏故事。

  出示表格,鼓励幼儿与教师共同讲述,并学做夸张动作。

  师:那我们小朋友真的记住这些小动物们都有几只脚了吗?老师要考考你们了。

  (让幼儿到黑板操作,边讲故事边操作。先认识数点,然后把数点贴到对应的小动物的旁边)。

  五、完成操作表。

  师:原来呀,不同的小动物的脚的数量是不一样的,小鸡有两只脚,小兔有四只脚,蜈蚣却有42只脚。那老师这边还有几只小动物的图片,我们一来看一看。

  (出示没有脚的动物的操作表)

  师:我们开看一看,这些都是哪些小动物呀?它们跟其它的小动物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哦,原来呀,它们都没有脚,那我们小朋友来帮它们找一找脚吧。

  (发操作表,让幼儿完成)

  六、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生动有趣的语言课,幼儿很喜欢这个故事,也乐意参与集体活动,幼儿一边帮小动物们数脚,一边掌握小动物的脚的数量的不同,并且也能了解小动物走了的样子。但是,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数脚》中班教案 (菁华3篇)扩展阅读


《数脚》中班教案 (菁华3篇)(扩展1)

——《数脚》中班教案 (菁华3篇)

《数脚》中班教案1

  设计思路:

  中班上学期的幼儿,在各种有趣的体育活动场景吸引下,在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刺激下,对体育活动已有了一定的参与兴趣。但在活动中,如何与同伴商量、合作,学会一起玩,玩得高兴,这是一个新的问题。根据《刚要》的精神,我选择了幼儿所熟悉和喜爱的动物形象,设计了此活动“数脚”。

  《数脚》是中班幼儿很喜欢的故事,故事里的小鸡、小兔、螳螂、螃蟹有不同数量的脚,走路方式也不一样,活动通过合作模仿它们走路、比赛来增强幼儿与同伴合作的能力,体验合作成功带来的快乐。

  教学目标:

  1、幼儿能积极愉快的参与活动,学*与同伴合作,体验合作成功带来的快乐。

  2、幼儿能协调地模仿小动物走路,活动中反应敏捷,动作迅速,并能遵守游戏的规则。

  教学重点:

  学*与同伴合作游戏

  教学难点:

  能迅速找朋友合作,并模仿小动物走路

  教学准备:

  1、大动物标牌(小鸡、小兔、螳螂、螃蟹)

  2、动物头饰若干、蜈蚣胸牌一个

  3、红旗若干,椅子四张

  4、故事《数脚》、入场音乐

  5、幼儿已学会动物模仿操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幼儿分四路纵队,举着标牌入场

  教师:大家好!马上我们动物幼儿园要举行一场盛大的动物运动会,参加的动物有小鸡、小兔、螳螂、螃蟹,为了取得好成绩,我们赶紧操练起来吧!

  2、动物模仿操

  幼儿跟随老师一起边念儿歌边做动物模仿操(儿歌和操自编)并走成大圆圈。

  “早上空气真正好一二一,向前走,走成一个大皮球!”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合作模仿小动物走路

  教师:“儿歌里面说小鸡有几只脚?(两只)那我们小朋友有几只脚呢?(两只)小兔呢?(四只)我们的脚怎样就能变得和小兔一样多了?(幼儿自由讨论并尝试,教师用语言和动作引导幼儿去合作)螳螂有六只脚怎么办呢?需要几个小朋友合作?螃蟹呢?

  2、数脚游戏

  教师介绍游戏规则:幼儿听好老师发出的口令——小动物的名称,迅速的找朋友合作变成相应数目的脚,并听口令模仿相应的动物走路。

  (教师及时表扬合作快,模仿好的幼儿)

  3、动物运动会

  1)动物运动会马上就要开始了,全体集合(幼儿站成圆圈)

  2)今天有那些小动物来参赛呢?

  出示小鸡,谁来代表小鸡参赛?(请名能力较弱的幼儿到小鸡休息区准备)

  请8名能力较强的幼儿代表螃蟹,其他幼儿代表小兔到各自的休息区准备。

  3)教师分别请小鸡、小兔、螃蟹出场比赛,分别介绍比赛规则:

  小鸡:幼儿模仿小鸡绕过椅子回到起点,速度快为胜,期间小鸡嘴巴不能分开

  小兔:两个幼儿合作模仿小兔跳到终点,速度快为胜,期间兔头兔尾不能分开,要双脚跳。

  螃蟹:四个幼儿合作模仿螃蟹横着走,先回到起点胜,期间八只脚不能分开,不能跌倒。

  三、结束部分

  1、教师小结:现在我正式宣布“本届动物运动会胜利闭幕”,这次比赛大家都很努力,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特别是我们xxx小朋友,让我们一起为他们欢呼吧!,为了表扬大家,我特别为大家准备了奖品——红旗,大家喜欢吗?(发奖品小红旗,分享成功的喜悦。)

  2、听故事《数脚》休息、放松。

  教师:教师贴上蜈蚣胸贴说:哎呀!小朋友们我还不知道我有多少只脚呢?大,考吧。幼,师,网你们知道吗?那我们一边休息、放松,一边听故事,听完故事你再告诉我好吗?

  3、全体幼儿变成一只大蜈蚣离开场地。

  蜈蚣有多少只脚啊?(21对,42只脚),我们快来变吧!

  活动反思:

  游戏是幼儿熟悉而且很感兴趣的事,为了让幼儿在一节课中不觉得枯燥无味,所以我从幼儿感兴趣的游戏出发组织本次活动内容,充分调动幼儿学*积极性,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下获得知识,即在玩中学,学中玩。

  在第一个环节“看看、猜猜、说说”中,我以有关脚的不同问题,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大胆想象,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动作表现自己对动物走路方式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帮助幼儿提炼词语“又轻又巧”、“蹦蹦跳跳”……“横行霸道”,丰富他们的词汇量。

  不足之处

  1、没有重点强调“几只脚?为什么是它的脚?”

  2、没给孩子说的空间,教师带着说,不敢放手。

  3、提问的准确性。

  4、孩子说的很好时没有及时表扬。

  5、数脚的顺序不一定要按着教案里走,可以灵活性的让幼儿自主选动物来数脚。

  在第二个环节“出示图片,理解后半段故事”中,首先引导幼儿在欣赏故事前半部分的基础上,学说小动物的话,给幼儿提供了一个语言交流、学*的机会;在这个环节中,我顾及了整体幼儿,没有考虑到个别幼儿的发展,应让个别幼儿完整地说。接着设置了“蜈蚣有几只脚?”的悬念,很自然地引出了故事的后半部分“小动物帮助蜈蚣数脚”;随后,幼儿帮助蜈蚣数脚,解开悬念——原来这只蜈蚣有42只脚,这样的安排,不仅锻炼了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的能力,丰富了幼儿有关蜈蚣的知识,让他们产生了了解蜈蚣有多少只脚的兴趣,而且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学*积极性,使每个幼儿都热情高涨。

  这节课的课堂气氛还是很浓的,孩子们回答问题也都非常地积极,表演得也很出色。

《数脚》中班教案2

  目标:

  1、能感受故事的有趣,知道自然界动物的多样性。

  2、学*词汇:又轻又快、蹦蹦跳跳。

  准备:

  1、磁性教具:数字卡及相关动物的脚的图。

  2、配套幼儿画册。

  过程:

  1、游戏“猜猜它是谁”,引起幼儿兴趣。

  (1)教师出示图片(画有小鸡脚)。

  提问:猜猜它是谁?有几只脚?它是怎样走路的?(学*词汇:又轻又巧)大家来学一学。

  (2)分别出示小兔、螳螂、螃蟹的图片,步骤同(1)。

  2、教师讲故事,引起幼儿数蜈蚣脚的兴趣。

  提问:小蜈蚣知道自己有多少脚吗?为什么小鸡、小兔、螳螂、螃蟹都数不清蜈蚣的脚?

  3、再次欣赏故事。

  出示如下图示,鼓励幼儿与教师共同讲述,并学做夸张动作。

  (动物图片)

  (数字)

  小鸡2

  小兔4

  螳螂6

  螃蟹8

  蜈蚣42

  4、讨论:蛇、老鼠、乌龟、蝴蝶、大象各有几只脚。

《数脚》中班教案3

  设计意图:

  游戏是幼儿熟悉而且很感兴趣的事,为了让幼儿在一节课中不觉得枯燥无味,所以我从幼儿感兴趣的游戏出发选择了本次活动内容,充分调动幼儿学*积极性,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下获得知识,即在玩中学,学中玩,真正体现《纲要》倡导的精神。

  活动目标:

  1.愿意用语言、动作表现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2.知道不同的动物脚的数量也不一样,产生了解动物的兴趣。

  3.学*词语:又轻又巧、蹦蹦跳跳、大摇大摆、横行霸道。

  4.通过多种阅读手段理解图画书内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情节。

  5.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活动准备:

  草地背景图、数字卡片

  动物头饰:小鸡、小兔、螳螂、螃蟹、蜈蚣

  动物图片:小鸡、小兔、螳螂、螃蟹、蜈蚣

  活动过程:

  一.游戏"猜猜它是谁"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今天的天气可真好啊,草地上边来了很多的小动物,它们是谁呢?我们一起来猜猜看。

  1.师:它是谁呀?(出示只露小鸡脚的图片)你是从哪看出来的啊? 小鸡有几只脚呢?(2只脚)

  它是怎么走路的吗?谁来学一学?(学*词语:又轻又巧)

  2.师:又一只小动物走过来了,它呀有四只脚,猜猜它是谁?

  刚才小朋友说的都有四只脚,那它到底是谁呢?我们一起看。(出示小兔子图片)

  小兔子是怎样走的呀路?大家一起来学一学。(学*词语:蹦蹦跳跳)

  3.咦!这是谁,你们知道吗?(出示螳螂图片)它有几只脚啊?(6只脚)

  六只脚的螳螂是怎样走路的呀?谁来学一学?(学*词语:大摇大摆)

  4.师(出示螃蟹图片):螳螂有六只脚,有一个动物它的脚比螳螂还要多呢,我们来看看会是谁呢?(螃蟹 )

  小朋友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出来了。螃蟹有几只脚啊?(8只脚)

  师:螃蟹是怎样走路的?谁来学学?(学*词语:"横行霸道")

  二.欣赏、理解故事。

  师:你们知道这些小动物到草地上去干什么吗?我们一起来听个故事,听完故事就知道了,故事的名字叫《数脚》。

  1.幼儿听故事的前半部分。

  师:小动物来到草地上干什么呢?小鸡怎么说的?小兔、螳螂、螃蟹是怎么说的呢?

  (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动物和数字卡片)

  师:小动物们正说着,这时候谁来了?小蜈蚣知道自己有多少只脚吗?我们继续来听故事。

  2.幼儿听故事的中间部分。

  师:小蜈蚣知道自己有多少只脚吗?为什么小动物们数不清楚呢?小蜈蚣到底有多少只脚?小朋友,你们来帮助蜈蚣数一数它有几只脚好吗?(出示蜈蚣卡片,教师引导幼儿一起数脚)

  小蜈蚣到底有几只脚呢?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最后,听听故事是怎么告诉大家的`。

  3.幼儿听故事的结尾部分。

  师:小蜈蚣到底有多少只脚?(根据回答出示动物和数字卡片)

  三. 再次完整欣赏故事。

  师:(数脚)这个故事有趣吗?我们一起再来完整的听一遍故事,听时,老师有个要求,当故事中出现哪个小动物时,你们就大声地说出它有几只脚,再一起学学它走路的样子。小动物帮小蜈蚣数脚时,小朋友也来帮着一起数。

  四.扩散思维,进行迁移。

  师:听了这个故事我们小朋友知道了小鸡有两只脚,小兔有四只脚,螳螂有六只脚,螃蟹有八只脚,蜈蚣有四十二只脚,那除了故事中出现的这些动物你还知道什么动物?它有几只脚?

  (幼儿自由讨论、交流)

  师:有些动物有的小朋友不知道它有几只脚,那就请你们回家查一查资料,找一找它们到底有多少只脚,找到后到幼儿园来告诉给大家听。

  五.听音乐,表演"走路",结束活动。


《数脚》中班教案 (菁华3篇)(扩展2)

——中班音乐《数高楼》优秀教案 (菁华3篇)

中班音乐《数高楼》优秀教案1

  活动目标:

  1、初步学*用快板的节奏、韵律朗诵诗歌。

  2、发展手口协调能力。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人手两块小积木。

  活动过程:

  1、老师出示图片让幼儿欣赏。

  2、欣赏老师有节奏、有韵律地朗诵诗歌一遍,读后引导幼儿说说诗歌的内容,提问:诗歌里说的是什么?朗诵这首诗歌与过去朗读的诗歌有什么不同。

  3、老师边敲快板边朗诵诗歌,引导幼儿认识快板及其用途。

  4、幼儿学*朗诵诗歌。

  5、幼儿与老师一起边敲积木,边有节奏有韵律地朗诵诗歌。

  附教材:

  儿歌《数高楼》

  路边有幢大高楼,

  白云在它身边游,

  弟弟和妹妹,

  掰掰手指头。

  指头数一数。

  共有几层楼?

  一二三四五六,

  七八九…

  手指都掰酸,

  也没数清楚。

  最高几层楼,

  全在云里头。

  活动反思:

  在培养幼儿的语言时,要把握每个幼儿的实际,掌握幼儿学*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多练,培养良好的语言*惯,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那么,幼儿的语言一定会健康的发展。

中班音乐《数高楼》优秀教案2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数高楼》。

  2、复*1—8的点数,并学*1—8的序数。

  3、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学唱歌曲《数高楼》

  活动难点:复*1—8的点数,并学*1—8的序数

  活动准备:

  课件《数高楼》

  活动过程:

  一、引入

  教师:播放课件引入,请幼儿观察并提出城市里有很多很多的'高楼,你知道它们有多少层吗?让我们一起来数数吧。

  二、歌曲《数高楼》

  1、教师点击课件歌曲欣赏,幼儿欣赏歌曲。

  2、教师点击课件歌词欣赏,请幼儿熟悉歌词,跟唱歌曲。

  3、教师点击课件歌曲欣赏,幼儿边看课件边跟唱完整歌曲。

  三、复*1—8的点数

  1、教师呈现课件数高楼中的高楼画面。

  教师:歌曲中的高楼有几层?谁能一层一层帮老师数数看?

  2、教师引导幼儿结合画面中的高楼,对8以内的数字进行逐一点数,并以"共有……层"的形式说出总数。

  3、教师点击一起数高楼,呈现楼层数为8以内数字的不同高楼画面,请幼儿点数后说出总数,并单独说出每层楼有什么不同。教师引导幼儿使用语言:"第X层楼有XX"或"第X层楼是XX样子的"。

  活动反思:

  《数高楼》是一首叙事性歌曲,歌词富有情境性,描述了我教小弟弟数高楼的有趣情景。歌曲本身特点鲜明,表现为歌词简单,多重复,富有动作性。歌曲有唱和念白两部分,歌曲中蕴含的象声词“哩哩哩、恰恰恰”节奏鲜明、跳跃,变化丰富,增添了歌曲演唱的幽默感和趣味性的念白节奏朗朗上口、富有韵律,整首歌曲说唱结合极富感染力,激发了幼儿的演唱兴趣,并为幼儿创编适宜的动作表现“哩哩哩、恰恰恰”、两人合作用手势表现“搭高楼”以及开展快速反应游戏提供了创造和表现的空间。

中班音乐《数高楼》优秀教案3

  设计意图:

  《数高楼》是一首活泼而富有童趣的歌曲,形象的描绘出层层叠叠的高楼,本次活动让幼儿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用身体动作的变化表现高楼,并用各种动作来表现歌曲中的念白部分,从而使幼儿体验到与同伴合作演唱的乐趣。

  活动目标

  1、能根据乐曲旋律尝试用身体动作的变化表现高楼。

  2、能唱准歌曲中休止符和念白部分,变现出歌曲欢快的情绪。

  3、体验与同伴合作边演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钢琴、音乐光盘

  重点:

  学会用多种方式变现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内容。

  难点:

  附点音符和控牌的节奏掌握。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带领幼儿伴随着歌曲的音乐边跳恰恰舞边进入活动室,让幼儿通过律动初步感知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

  2、请幼儿说一说:“你见过什么样的高楼?最高的有几层?”请幼儿回答。

  (二)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的变化表现高楼

  1、教师用下蹲、半蹲、直立、高举双手来表现高楼,请幼儿猜一猜是几层楼,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请幼儿想象还可以用什么样的动作表现高楼,并请幼儿表演,其他幼儿模仿。

  (三)学唱歌曲并进行表演

  1、播放音乐光盘,请幼儿欣赏歌曲《数高楼》并回答问题:从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幼儿回答。

  2、教师弹奏歌曲,边弹边唱,请幼儿欣赏并提问:歌曲中是怎样变现高楼的?幼儿回答。

  3、引导幼儿变化手的动作来变现歌曲中的念白部分。

  4、加动作与幼儿一起完整演唱歌曲《数高楼》

  (四)请幼儿进行表演唱,体验与同伴合作边演唱的快乐

  1、请两名教师合作表演歌曲《数高楼》

  2、请幼儿两人一组表演歌曲《数高楼》

  3、幼儿跟随音乐完整演唱歌曲并做动作。

  4、引导幼儿围成圆圈跟随音乐演唱歌曲并做动作。

  (五)结束活动及拓展延伸

  请幼儿创新更逗表演方法(打枪、甩手……)

  幼儿跟随《恰恰恰》的音乐一起舞蹈,通过舞蹈让幼儿巩固歌曲中的恰恰恰的节奏,并结束本次活动。


《数脚》中班教案 (菁华3篇)(扩展3)

——《数与量》中班教案 (菁华3篇)

《数与量》中班教案1

  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方式和特点,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游戏伴随着幼儿成长,幼儿通过游戏探索环境,从接触物体中获得知识并解决问题。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游戏犹如火花,点燃了探索求知的火焰。"因此,在中班数学活动《去郊游》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和认知特点,让幼儿在游戏化的情景中巩固8以内的数量,认识数字8,初步理解8的实际意义。活动中,运用情境导入"去郊游"激发幼儿兴趣,找座位的游戏复*了7以内物品的数量,也符合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然后欣赏场地景物认识数学8,理解8的实际意义。再到最后的游戏环节采蘑菇按物取数,按蘑菇的数量分类,层层递进的方式来感知数量。这种愉快轻松的学*过程自然而然地带领幼儿学*数学,喜欢数学。

  活动目标:

  1、复*7以内数与量的对应。

  2、认识数字8,初步理解8的实际意义。

  3、在情景化的活动中感受游戏的快乐,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让幼儿学*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重点:

  感知8以内的数。

  活动难点:

  数字和图片、圆点的对应。

  活动准备:

  1、《去郊游》音乐,《8的形成》PPT课件。

  2、每个座位上贴上1-7的数字。每人一张圆形卡片(上有不等数量星星、小红花的原型卡片)。

  3、圆点为5-8的蘑菇若干,上粘有数字5-8的小筐4个,小篮子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郊游吧!(幼儿随郊游音乐入场)二、复*7以内的数量1、游戏:找座位游戏规则: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挂了一个卡片,看,我的卡片上有什么?有几个?那我要去找数字几呢?(七个小星星就去找7号座位)请你数数你的卡片上有几个小星星或小红花就去找几号座位,好吗?)2、指导幼儿数数量找座位3、找到座位后,分别请幼儿数一数,说一说,并互相检查。

  (此环节以郊游的形式引起幼儿兴趣,活动中的对号入座也贴*幼儿的生活经验,同时复*7以内数物的对应)三、学*活动:出示PPT,认识数字8.

  1、复*7以内的数量。

  请幼儿观看课件:请幼儿点数情景图中出现的事物,说一说用数字几来表示。

  2、认识数字8,理解8的实际意义。

  a) 操作课件:师:嗡嗡嗡!飞来了一群小蜜蜂,我们数一数有几只?(7只)瞧!又飞来1只蜜蜂,现在一共是几只蜜蜂?(8只)原来有7只蜜蜂,后来又飞来1只蜜蜂,一共是8只蜜蜂。8只蜜蜂是怎么来的(7添上1是8)老师肯定并请全体幼儿说一遍。

  b) 师: 现在一共师8只蜜蜂,用数字8来表示。8像什么?

  操作课件:依次出现8多花,8只皮球、8个苹果等等,请幼儿点数。

  小结啊:8能表示任何数量是8的物品。

  (此环节为新授知识,在复*7以内数的基础上认识数字8,了解8的实际意义。)四、游戏:采蘑菇1、请幼儿采8只蘑菇。(巩固数量8)(师:老师发现这里有很多的蘑菇,我们去采蘑菇吧。但是老师有一个要求,因为这里的小动物也很喜欢吃蘑菇,所以我们不能都捡走,要给它们留一些。那我们采几只呢?采8只,每个小朋友采8只蘑菇。)2、蘑菇分类。(根据小蘑菇上的圆点数量分类,同等数量的放在一起。)(此环节为练*对8的数与物的对应,复*5-8数字与圆点的匹配。)3、请个别幼儿检查,复*巩固8以内数量。

  五、活动结束:今天我们采了这么多的蘑菇,我们回家做蘑菇汤吧!幼儿排队随教师出活动室。

  教学反思:反思整个活动最大的亮点是从幼儿实际出发,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游戏化、情境化的教学环境,使孩子们学得快乐,我们教得也轻松。同时,在活动中适当的表扬、及让每个孩子都有表现的机会我觉得是每个活动必不可少的。每个活动过后,总有不足之处,而此次活动的最大不足就是细节考虑不够到位,如导入的律动不熟练,没有充分让幼儿体会到郊游的快乐气氛;量词的运用反复变换,易使幼儿混乱;在游戏分蘑菇时语言的组织不够准确,致使幼儿不清楚是不是要把小篮子里的蘑菇都分掉等。细节决定成败,以后我会多关注细节,让教学更有效。

  教师评价:

  1、从目标达成来看,通过去郊游的一系列游戏活动,使教学目标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活动紧密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环环相扣,基本完成目标。

  2、活动过程中运用了很好的教学方法:老师语言的有效引导,启发提问,倾听,观察,游戏等形式,帮助幼儿很好地理解知识点。课堂教学气氛热烈,幼儿思维活跃,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整个课堂教学体现了"幼儿主体"的理念,老师做到了参与者、支持者的角色,如:让孩子看,让孩子找,让孩子说,让孩子数数,做到一一对应。

  3、整个活动教师的'思路非常清楚,环环相扣,老师的语言比较到位,师幼互动起来。充分考虑到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游戏贯穿始终,以幼儿的前期经验为基础,在一个个有趣的情境中,引导幼儿轻松学*。

  活动反思:

  幼儿其实有自己的很多经验,只是这些经验是零碎的,缺乏系统性的,教师最大的任务是帮幼儿把这些零散的经验总结概括出来并进行提升。而我在上课一开始就犯了这方面的错误,没有把幼儿对“8”的认识经验进行总结提升,仍旧使幼儿的这一经验处于零散状态。另外,这个提问本身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却因为我语言上缺乏引导性,使它丢失了应有的价值,这就说明我没有做好幼儿的引导者,违背了《新纲要》宗旨和要求。但是不管怎样,我相信通过自己不断的反思和改进,这些问题都会一个个被解决,并且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数与量》中班教案2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在这个年龄段对数和量的认识是很敏感的,在一次区域角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在数学区域中玩的孩子很多,很投入。于是为孩子们设计了这节课。

  活动目标

  1、 通过数方块比较面积大小。

  2、 能数数并写出数字。

  3、 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歌曲。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难点

  按物计量

  活动准备

  幼儿挂图、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 出示幼儿挂图观察并提问:

  1、从图中你看到了哪些动物?

  2、你能告诉看到了哪些动物?

  3、它们又在做些什么呢?

  二、 引导幼儿看幼儿书让幼儿进行观察并按物写出数字,请幼儿按面积大小进行涂色,并请幼儿进行说一说为什么?

  三、 提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快思.教案网!你的方法是什么?

  四、 教师出示实物让幼儿进行判断

  五、 分组议论

  六、 个别发言

  教学反思

  1、 根据幼儿园《纲要》提出对于幼儿数学方面学*,应注重幼儿逻辑思维及幼儿的推理能力。

  2、 这节课我主要引导幼儿进行讨论的方式让幼儿做到了思维想象力、尊重了孩子的发言及表现力。

  3、 在以后的数学课堂中我们应做到多让幼儿分组讨论,个别发言以及大胆表现自己的想法。

《数与量》中班教案3

  活动目标:

  1、复*7以内数与量的对应。

  2、认识数字8,初步理解8的实际意义。

  3、在情景化的活动中感受游戏的快乐,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5、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重难点:

  感知8以内的数。

  数字和图片、圆点的对应。

  活动准备:

  1、《去郊游》音乐,《8的形成》PPT课件。

  2、每个座位上贴上1—7的数字。每人一张圆形卡片(上有不等数量星星、小红花的原型卡片)。

  3、圆点为5—8的蘑菇若干,上粘有数字5—8的小筐4个,小篮子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郊游吧!(幼儿随郊游音乐入场)

  二、复*7以内的数量

  1、游戏:找座位游戏规则: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挂了一个卡片,看,我的卡片上有什么?有几个?那我要去找数字几呢?(七个小星星就去找7号座位)请你数数你的卡片上有几个小星星或小红花就去找几号座位,好吗?)

  2、指导幼儿数数量找座位

  3、找到座位后,分别请幼儿数一数,说一说,并互相检查。

  (此环节以郊游的形式引起幼儿兴趣,活动中的对号入座也贴*幼儿的生活经验,同时复*7以内数物的对应)

  三、学*活动:出示PPT,认识数字8。

  1、复*7以内的数量。

  请幼儿观看课件:请幼儿点数情景图中出现的事物,说一说用数字几来表示。

  2、认识数字8,理解8的实际意义。

  a) 操作课件:师:嗡嗡嗡!飞来了一群小蜜蜂,我们数一数有几只?(7只)瞧!又飞来1只蜜蜂,现在一共是几只蜜蜂?(8只)原来有7只蜜蜂,后来又飞来1只蜜蜂,一共是8只蜜蜂。8只蜜蜂是怎么来的(7添上1是8)老师肯定并请全体幼儿说一遍。

  b) 师: 现在一共师8只蜜蜂,用数字8来表示。8像什么?

  操作课件:依次出现8多花,8只皮球、8个苹果等等,请幼儿点数。

  小结啊:8能表示任何数量是8的物品。

  (此环节为新授知识,在复*7以内数的基础上认识数字8,了解8的实际意义。)

  四、游戏:采蘑菇

  1、请幼儿采8只蘑菇。(巩固数量8)(师:老师发现这里有很多的蘑菇,我们去采蘑菇吧。但是老师有一个要求,因为这里的小动物也很喜欢吃蘑菇,所以我们不能都捡走,要给它们留一些。那我们采几只呢?采8只,每个小朋友采8只蘑菇。)

  2、蘑菇分类。(根据小蘑菇上的圆点数量分类,同等数量的放在一起。)(此环节为练*对8的数与物的对应,复*5—8数字与圆点的匹配。)

  3、请个别幼儿检查,复*巩固8以内数量。

  五、活动结束:今天我们采了这么多的蘑菇,我们回家做蘑菇汤吧!幼儿排队随教师出活动室。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活动最大的亮点是从幼儿实际出发,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游戏化、情境化的教学环境,使孩子们学得快乐,我们教得也轻松。同时,在活动中适当的表扬、及让每个孩子都有表现的机会我觉得是每个活动必不可少的。每个活动过后,总有不足之处,而此次活动的最大不足就是细节考虑不够到位,如导入的律动不熟练,没有充分让幼儿体会到郊游的快乐气氛;量词的运用反复变换,易使幼儿混乱;在游戏分蘑菇时语言的组织不够准确,致使幼儿不清楚是不是要把小篮子里的蘑菇都分掉等。细节决定成败,以后我会多关注细节,让教学更有效。

  教师评价:

  1、从目标达成来看,通过去郊游的一系列游戏活动,使教学目标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活动紧密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环环相扣,基本完成目标。

  2、活动过程中运用了很好的教学方法:老师语言的有效引导,启发提问,倾听,观察,游戏等形式,帮助幼儿很好地理解知识点。课堂教学气氛热烈,幼儿思维活跃,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整个课堂教学体现了"幼儿主体"的理念,老师做到了参与者、支持者的角色,如:让孩子看,让孩子找,让孩子说,让孩子数数,做到一一对应。

  3、整个活动教师的思路非常清楚,环环相扣,老师的语言比较到位,师幼互动起来。充分考虑到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游戏贯穿始终,以幼儿的前期经验为基础,在一个个有趣的情境中,引导幼儿轻松学*。

  建议:教师语言的组织要进一步精炼,捡蘑菇的环节可以配上轻松的音乐,在分蘑菇先示范再请幼儿自己操作等。


《数脚》中班教案 (菁华3篇)(扩展4)

——《相邻的数》中班教案 (菁华3篇)

《相邻的数》中班教案1

  活动目标

  1、学*相邻的数,了解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2、通过相邻数的学*,懂得邻居之间要相互帮助,养成团结他人,助人为乐的良好的行为品质。

  3、引发幼儿学*的兴趣。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相邻的数,知道相邻的数之间相差1。

  活动准备

  1、数字卡片

  2、小动物的家卡片

  活动过程

  一、教师导入

  1、小朋友们,我们每一个小朋友家都会有邻居,那么你们来说一说,你们家的邻居都有谁?

  2、通过教师的提问进入相邻数的学*。

  二、学*相邻数

  1、教师出示1~10的数字卡片,由幼儿读数。

  2、请小朋友们看一看,这几个数字和我们的邻居一样,是相互挨着的,那么他们都主谁和谁是邻居呢?引导幼儿说出每个数字的相邻数。

  3、让幼儿仔细观察1~10的数字,通过教师的引导知道相邻的数之间的关系是相差数字1。

  4、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教材中的内容。

  三、游戏活动

  1、幼儿手拿数字卡片找邻居。

  2、小动物找邻居。

  四、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小朋友都找到了邻居,真的很棒!那么我们成为邻居要怎么样做呢?我要成为相互帮助,助人为乐,团结他人的好孩子!

  教学反思:

  1、本次活动幼儿掌握了相邻的数以及相邻数之间的关系,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在愉悦的活动氛围中学*了知识。效果比预期的要好。

  2、在教学活动中有个别的幼儿不能太理解相邻数之间的关系,所以,在教学中注重个别幼儿的接受能力,

  3、通过活动了解到关于相邻数的学*,如果能在活动中添加一些加减法的练*(加1和减1)来辅助相邻数的学*。

  4、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特别游戏活动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让他们更透彻地理解你所表达的内容以及他们应该怎样去完成你的要求,从而更好的完成活动内容。

《相邻的数》中班教案2

  活动目标:

  1、学*5以内的相邻数,初步理解相邻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能较清楚的表述5以内的相邻数

  2、引导幼儿在玩中学,体验学数学的乐趣。

  3、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迁移能力。

  活动准备:数字与点卡,动物图片,房屋图片。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5以内的相邻数。

  1、教师:“今天森林里可热闹了,因为小动物们搬进了新房子,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五座房子,师幼一起点数。)

  2、师幼共同打开房子,认识动物,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学*5以内的相邻数。

  1、理解相邻数的含义。

  (1)教师指着二号房的小乌龟说:“住在小乌龟旁边的是谁?”

  教师小结:住在小乌龟旁边的就是它的邻居,一个是住在一号房的小猪,还有一个是住在三号房的小鹿。

  (2)依次找出三号、四号小动物的邻居。

  2、利用点卡了解相邻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

  (1)教师:“小动物们都找到了自己的邻居,数字宝宝也想找找自己的邻居,我们来看看,每座房子上都有一个数字宝宝,我们先来帮数字宝宝2找找它的邻居。(幼儿回答)

  (2)出示点卡。教师:“数字2我们可以用几个点来表示呢?”分别给数字1、2、3送点子,幼儿观察比较。

  (3)教师:“小朋友你们发现这些点子之间有什么秘密?

  (4)按此方法,请幼儿分别找出3和4的相邻数。

  三、巩固游戏:《开火车》

  1、教师:“小动物们和数字宝宝们都找到了自己的相邻数,它们可开心了。住在2号房子的小乌龟邀请它的相邻数去它家做客,2的相邻数快快来

  2、游戏重复,分别邀请3号、4号的邻居。

  四、拓展延伸游戏:《跳格子》

《相邻的数》中班教案3

  活动目标:

  1、感知相邻两数之间的数量关系,能根据前一个数或后一个数猜相邻数。

  2、发展幼儿的比较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引发幼儿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小火车、人手一份大数字卡片、一套小数字操作卡、人手一份天使星星图片。

  活动过程:

  一、给数字朋友送点卡。

  呜——喀嚓喀嚓,春天来了,数字朋友坐着小火车出去旅游喽!,(出示火车图片)

  1、小火车一共有几节车厢?

  (9)

  2、每一节车厢里住着一个数字朋友,这是几啊?(2.5.7.9)请帮它找找它的点子朋友,并摆在它的下面。数字朋友真开心,你看他们今天都换上了五颜六色的衣服。

  二、初步学*相邻数的概念

  1、每个数字都有两个邻居,前面一个,后面一个。

  2的邻居是1和3,3的邻居是2和4,那4的邻居是几和几呢?

  5的邻居是……

  2、小朋友真聪明,接下来,数字要藏起来,和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了。

  2的邻居是几和几?打开车厢看看。一起学说2的邻居是1和3。

  三、游戏:找邻居

  火车到站了,数字朋友们下车了,可刚一会儿数字都不见了,它们到哪里去了呢?原来他们都躲到小朋友的椅子底下了。

  先请小朋友从椅子下取出卡片,看看是数字几,然后轻轻放在桌子上。

  下面我们来玩个找邻居的游戏。老师说3的邻居在哪里,就请你把2或者4举起来,然后大声说,“在这里”。

  3的朋友在哪里……

  数字朋友要集合了,请你把它轻轻送回椅子底下。

  四、操作:

  1、天黑了,星星们眨着眼睛出来了,小天使给小星星们都贴上了数字,有的小星星有点害羞,都转过身去了,你知道转过身的小星星上面是几吗?

  2、下面请小朋友们从小碗里找出正确的数字,撕去后面的双面胶,贴在转过身的小星星身上。

  3、评价。

  五、结束活动:

  组织幼儿玩“找邻居”的游戏,激发幼儿下次学*的兴趣

  “请小朋友把椅子下面的数字朋友找出来,撕掉后面的双面胶,贴在胸前,我们来玩个大灰狼吃小动物的游戏。老师扮演大灰狼,小朋友扮演小动物。大灰狼肚子饿了,它出来找吃的,小动物们不要害怕,只要你找到和你衣服上的数字是邻居的小动物,和它手拉手站到圈圈里面,大灰狼就不敢抓你了。谁找错了,或者一个邻居都没找到,大灰狼就抓走你。开始游戏。(游戏几遍后),到外面去做这个游戏,自然结束。


《数脚》中班教案 (菁华3篇)(扩展5)

——《相邻数》中班教案 (菁华5篇)

《相邻数》中班教案1

  活动目的:

  1、认识5以内的相邻数,能找出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2、初步感知相邻两数之间多1少1的数量关系。

  3、乐于参于游戏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PPT; 1-6的数字卡片和圆点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初步理解邻居的关系。

  小朋友,你们知道你的邻居是谁吗?好,我们来玩个"你的邻居在哪里"的游戏,我问到谁?请你们告诉我,你的邻居在哪里好吗?

  二、基本部分:

  1、 学*2的相邻数。

  (1)给数字宝宝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

  (出示数字宝宝)小朋友看看谁来了?(数字宝宝)它们刚刚讲了什么?你们听懂了吗?好的,让我来告诉你,原来数字宝宝2在找它的邻居,它们的邻居是谁啊?你们知道吗?别着急,我们先来看看,这3个数字宝宝它们排的队排队了吗?是不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不是)应该怎么排队呢?(1、2、3)的顺序。

  (2)小结:好的,数字宝宝1、2、3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好队了。

  (3)通过观察相邻的点子初步理解相邻数之间多一或少一的关系。

  要想知道数字宝宝2的邻居在哪里,我们要请点点出来帮忙,你们知道数字宝宝1可以用几个点点表示啊?(1个)那数字宝宝2呢?(2个)我来问问一个小朋友,数字3可以用几个点点表示?(3个)你们看一看,这些点点越来越少了还是越来越多了?(越来越多)说得真好,这就说明排在后面的数会越来越打,而且,后面的数总是比前面的数大几个啊?比如:3个点点比2个点点多几个?(1个)说明3比2多几?(多1)我们找到2的一个大邻居了,它还有邻居吗?(有)是数字几啊?(数字宝宝1),为什么呢?因为1比2少1,所以,数字宝宝2的邻居除了是大邻居3,还有它的小邻居数字宝宝1。

  (4)教师小结:我们把它的大邻居和小邻居都叫做它的相邻数,1、2、3是按从小到打的顺序排列的,排在后面的数总是比前面的1个数大1,1和3分别是2的前一个数和后一个数,那你们知道数字宝宝2的相邻数是几和几啊?(2的相邻数是3和1)

  2、请幼儿玩操作板,找找3、4、5的相邻数。

  (1)请小朋友先给点点找到和它相对应的好朋友数字宝宝,比如:一个点点用数字几表示?(1)好,请你们来做做。

  (2)你们帮点点找到朋友了吗?我们来看看。

  (3)提问:3的相邻数是几和几?(3的相邻数是2和4),为什么?(因为2比3少1;4比3多1,所以3的相邻数是2和4)依次问4和5的相邻数。

  三、结束部分:巩固对相邻数的认识小朋友真棒!帮数字宝宝们找到了它的相邻数。下面请你们根据提示帮小动物找找它的房子?请听。

  (1)小鸟的家在2号房子,小兔的家在4号房子,小熊住在小鸟和小兔家的中间,请问小熊住在几号房子里?(3号)

  (2)小松鼠说:"我的邻居是小鸟,请问我的家在几号房?(1号房子)

  (3)小马说:"我的邻居是小兔,请问我的家在几号房?(5号房子)

  (4)教师小结:谢谢小朋友帮小动物找到了它的房子,小动物们谢谢们!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有关相邻数的儿歌,好我们,回到班上再把这首儿歌学一学。

  活动反思:

  在设计活动时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不管是从活动形式还是教具,教态都很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首先用幼儿最喜欢的小白兔引进主题。即而从小动物的邻居过渡到点子的邻居,再到数字的邻居,从形象到具体,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直到最后游戏的升华。整节活动幼儿都思维积极,一直跟随老师的思路,活动中我也及时的,毫不吝啬的给予表扬,鼓励,使幼儿轻松愉快的在游戏氛围中获得知识,不仅了解了相邻数间多一或少一的关系,还能正确说出5以内的相邻数。是一节很成功的活动。

  在这次活动中的遗憾是有极个别幼儿,也就是3,4个幼儿吧,由于性格较内向,胆怯,不爱在众人面前表现,所以在活动中提问到时不能及时回答,对于这种情况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给予更多的关注,多表扬,鼓励,赏识,肯定使他们自信心提高,获得更多的知识,更大的进步。

《相邻数》中班教案2

  活动目标

  一、引导幼儿运用已经知道的规律,学*5以内数的相邻数。

  二、提高幼儿探索数量关系的能力。

  三、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四、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幼儿理解相邻数的关系。

  活动准备

  一、3种颜色不同的圆片各5个。

  二、1—6数字头套

  活动过程

  (一)5的相邻好朋友。

  1、 教师分别取3种颜色不同的圆片各5个,一一对应排成3排,中间的1排不动,请幼儿讨论如何能让3排圆片一排比一排多1个。

  2、 引导幼儿数一数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摆在扣子右边。请幼儿说一说比5少1的数是几,应排在哪里;比5多1的数是几,应排在哪里。

  (教师让幼儿指出来)

  3、 引导幼儿理解,5有两个相邻的好朋友,一个是比5少1的是4,排在5的前面,一个是比5多1的是6,排在5的后面。

  (二)游戏:“找朋友”。

  1、请幼儿头上戴上数字分组,每组6人。

  2、请每组幼儿从1—6的数字宝宝中选一位数字宝贝站出来找出它的邻居。

  教师:请数字5的邻居拍手,是数字几就拍几下。请数字4的邻居拍手。是数字几就拍几下。请数字3的邻居拍手,是数字几就拍几下。请数字2的邻居拍手,是数字几就拍几下。

  幼儿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和拍手的声音配合。

  (这样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3、幼儿交换头套,继续游戏。

  教学反思

  活动中环节一就是通过点子卡了解相邻关系,幼儿也通过点子卡认识了、理解了。而我想引导幼儿运用完整地话语表述而导致幼儿绕在了这一环节。由于幼儿怎么说都不完整,幼儿也越来越没有信心,这时我采用师示范的方法来引导。然而因为自己的示范的语言不够简练,太复杂,促使幼儿不能及时消化运用,如“5的相邻数是 4,4比5少1,6比5多1 ;5的相邻数是4和6,这样比前1个多1,比后一个少1的顺数称为相邻数。由此得出,师自己首先要有思考,要运用最简单的方式,适合幼儿理解表述的方式进行示范,这样才能给予幼儿清晰地要求,有效地学*。

  在活动中我太急于说出相邻数的关系了。没有给予幼儿探索的空间。我以后上课时应该给予幼儿探索的空间,让幼儿进一步的思考,让幼儿自己发现,达到熟练巩固的效果。

《相邻数》中班教案3

  活动目标:

  1、体验5以内相邻数之间多1或少1的关系。

  2、培养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活动准备:

  1、1—5数卡片,圆点卡片各1张。

  2、1—5数字卡人手一份。

  3、课程幼儿用书,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数一数有几个图形。

  1、教师画蘑菇()让幼儿猜猜画的是什么。

  2、请幼儿数一数每一步里有几个图形。如:里有一个图形。

  3、用数字卡来代表相应的图形数,如:等。

  二、找一找数字邻居。

  1、谁和谁是好邻居?

  找出相邻的两个数,如:1和2是好邻居,2和3是好邻居等。

  以此类推让幼儿说说3、4、5的邻居是谁。

  让幼儿发现2有两个好邻居,是1和3。告诉幼儿1和3都是2的好邻居,2也是1和3的好邻居。

  让幼儿发现从2—4的数它们都有两个好邻居,分别是谁?

  2、体验相邻数之间多1或少1的关系。

  出示数量从1—5的点子卡片,请幼儿从最少的排到最多的。然后以2为中心提问:“比2少1是几?比2多1是几?”让幼儿理解好邻居之间是少1和多1的关系。

  再提问3、4的好邻居是谁,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三、玩“找朋友”的游戏。

  1、教师逐一出示2—4的数字卡片,请幼儿举起是它们朋友的数卡。如出示2,幼儿就举起1和3两张卡,并说2的朋友是1和3。

  2、教师1次出示2张数卡如2和4,请幼儿举起这两张数卡的朋友,并说说2和4的朋友是3。

《相邻数》中班教案4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5以内相邻数的意义,感知其多1和少1的关系。

  2、能够表达出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

  3、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惯。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彩色串珠、数字拼板、数字胸饰1—5、小房子的卡片每人5个

  活动过程:

  1、走线,教师弹琴,让幼儿跟着音乐走线。

  2、线上游戏:《好朋友抱抱抱》

  第一轮教师请出6个小朋友,边拍手边念儿歌:一二三,两人抱抱。(找到旁边的好朋友抱在一起)重复两次。第二轮教师可请9或12人一起来玩,边拍手边念儿歌:一二三,三人抱抱。(找到旁边的三个人抱在一起)重复进行两次。

  3、回座位。

  (1)教师按顺序出示小花形状的数字胸饰1—5,让幼儿认识。

  (2)游戏:《小花开门》。

  游戏过程:教师先请3个小朋友上来玩一次游戏,给幼儿按顺序带上数字胸饰1—3这三个,站成一排。教师说1号小花开门,带有数字胸饰1的那个小朋友做开门的动作,向前走出一步。教师再提问幼儿:“你们看看1号小花旁边的小花是几号啊?”幼儿回答:“是2号,他们两个是离得最*的”。教师告诉幼儿1和2是两个相邻数。再以同样的方式请出3号小花,3号小花开门向前走出一步。引导幼儿说出2和3是相邻数。(即离得最*的两个数就是相邻数,引导幼儿说出2的相邻数有两个,1和3)。

  (3)教师出示彩色串珠让幼儿观察,然后回答相应的问题:“2比1多几?(2比1多1)2比3少几?(2比3少1)2有几个好朋友?(2有两个好朋友)是几和几?(1和3)。

  (4)教师总结:像这样,1以上的每一个数都有两个好朋友,一个是比它少1,一个是比它多1。(即这两个数就是离它最*的两个数,也就是它的相邻数。)

  (5)教师讲述故事,让幼儿给猫奶奶家的房子贴上门牌号。教师先给幼儿发放数字拼板和小房子的卡片,让幼儿先从小袋子里面取出小房子的卡片和数字拼板,再把袋子放在小椅子的后面,按顺序把数字卡片摆好在小房子上面,给每座房子贴上一个门牌号。操作完成之后,让幼儿观察,教师提问,引导幼儿分别说出1、2、3、4、5的相邻数是几和几?

  4、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5、游戏《找朋友》。

  教师可把全班幼儿分为5个一组上来玩游戏,并带数字胸饰,让幼儿记住自己的数字是几。游戏开始,教师可以任意说出一个数字,如教师说“4”,则请带有数字胸饰4的那个小朋友拉着比4多1和少1的两个幼儿一起站出来,(也就是4的两个相邻数请出列)看看谁最快最准,并给予表扬或奖励,并分别报出自己的两个相邻数(5或者3),并说出5比4多1,3比4少1。最后大家一起说出4的相邻数是3和5。(游戏可反复进行)。

  效果分析及反思:

  本次活动开展得还算很成功的,大部分幼儿在课堂常规方面表现得都是挺好的,能够初步理解相邻数的意义,并能感知其多1和少1的关系,能够快速回答出5以内的相邻数。但经过家长们的反馈,有部分幼儿课堂常规不是很理想,没有完全达到本次活动的目标,掌握得不够理想,这也是本次活动中本人所忽略的细节部分,所以在下次活动中我一定会特别注意这些细节,让活动目标更明确。在以后的每次教学活动中,我一定会顾及到所有的孩子,让家长们满意。

《相邻数》中班教案5

  活动目标:

  1、学*6~9的相邻数,感知自然数列中每一个数都比它前面的数多1,比它后面的数少1。

  2、喜欢动手操作,大胆表达6~9的相邻数。

  3、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幼儿学*数学的兴趣。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交往合作能力。

  活动重点:

  掌握6~9的相邻数。

  活动难点:

  理解并表达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图片(1头大象、2匹小马、3只小猴、4只长颈鹿、5只小鸭、6只小狗、7头小猪、8只小鸡、9只小鸟、10只小兔和"森林小区")。

  2、 数字卡片1~10若干,点子图若干,标有数字1~10的各色珠子若干,细绳若干。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游戏--拍手回答,复*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2、学*6~9的相邻数。

  ⑴出示房子的图片,引出相邻数的概念。

  ---出示小狗的图片,教师:"小狗一家刚刚搬到了森林小区,他们想认识一下自己的邻居,我们一起来帮帮它。"----出示6只小狗,提问:"小狗家里有几只小狗?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他们应该住在哪里,为什么?"---小狗家前面的邻居是小鸭家,他们家一共有5只小鸭,小狗比小鸭多一只。 (教师翻开动物卡片后面的数字卡)6比5多1。

  ---提问:"小狗后面的邻居会是谁呢?他们家应有几只小动物呢?"----幼儿猜想并说明理由。

  ----翻看7只动物的家,点数验证,----提问:6只小狗的邻居是谁和谁?他们两家各多少只?数字6的相邻数是数字5和数字7。

  ⑵游戏"找邻居"。

  ----教师分别出示7头小猪,请小朋友帮小猪找家和找邻居。

  ----用同样的方法帮8只小鸡和9只小鸟找家和找邻居。

  二、游戏"朋友在哪里。"1、游戏规则:幼儿每人一张数字卡片,听音乐传球。音乐停,球传到谁,他就说出自己卡片上的数字。如:"我是7,我是7,我的朋友在哪里?"手上拿有数字卡片6和数字卡片8的幼儿分别举起卡片回答:"我是6,我是6,我是7的小朋友。""我是8,我是8,我是7的大朋友。"2、开始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三、分组活动。

  1、画点子或添数。

  2、举数字卡片找朋友。

  3、数字排队。

  四、活动延伸:

  1、完成幼儿用书P9~12。

  2、穿珠子:各色珠子若干,按1`~10的数量穿彩色珠子。


《数脚》中班教案 (菁华3篇)(扩展6)

——数脚中班教案范文5份

  数脚中班教案 1

  活动目标:

  1、能感受故事的趣味,知道自然界动物的多样性。

  2、学*词汇:又快又轻、蹦蹦跳跳、大摇大摆、横行霸道。

  3、尝试扮演角色进行简单的故事表演。

  活动准备:

  小兔、小鸡、螳螂、螃蟹、蜈蚣图片。汉字卡:又快又轻、蹦蹦跳跳、大摇大摆、横行霸道。

  活动过程:

  1、游戏“猜猜它是谁?”,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1)出示图片(小鸡脚)

  提问:猜猜它是谁?有几只脚?它是怎样走路的?大家来学一学。

  出示词卡:又快又轻。请幼儿齐读。

  (2)出示小兔图片

  用猜谜的形式引出:有种小动物,红眼睛短尾巴,爱吃萝卜和青菜。请你猜一猜,它是谁?它有几只脚?

  提问:小兔是怎样走路的?请你来学一学。谁能用一个好听的词语来说说小兔走路。

  出示词卡:蹦蹦跳跳。请幼儿认读。

  (3)出示螳螂

  提问:它是谁呀?有几只脚?你们猜猜看它是怎样走路的?

  出示词卡:大摇大摆。请幼儿认读并学做大摇大摆的动作。

  (4)出示螃蟹

  提问:你们见过比螳螂脚更多的小动物吗?它有几只脚呢?那么它又是怎样走路的呢?

  出示词卡:横行霸道。请幼儿做动作并认读。

  2、欣赏故事《数脚》,感受故事的有趣。

  (1)师讲述故事,引起幼儿数蜈蚣脚的兴趣。

  (2)提问:小蜈蚣知道自己有几只脚吗?为什么小鸡它们数不清蜈蚣的脚?

  3、再次欣赏故事。

  提问:最后小动物有没有弄清楚小蜈蚣到底有几只脚?

  师幼共同讲述故事,边讲述边做小动物的动作。

  4、分角色进行故事表演。

  请几名幼儿戴上动物胸卡进行表演。

  活动延伸:在表演区投放动物卡,让孩子继续进行表演活动。

  数脚中班教案 2

  设计思路:

  中班上学期的幼儿,在各种有趣的体育活动场景吸引下,在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刺激下,对体育活动已有了一定的参与兴趣。但在活动中,如何与同伴商量、合作,学会一起玩,玩得高兴,这是一个新的问题。根据《刚要》的精神,我选择了幼儿所熟悉和喜爱的动物形象,设计了此活动“数脚”。

  《数脚》是中班幼儿很喜欢的故事,故事里的小鸡、小兔、螳螂、螃蟹有不同数量的脚,走路方式也不一样,活动通过合作模仿它们走路、比赛来增强幼儿与同伴合作的能力,体验合作成功带来的快乐。

  教学目标:

  1、幼儿能积极愉快的参与活动,学*与同伴合作,体验合作成功带来的快乐。

  2、幼儿能协调地模仿小动物走路,活动中反应敏捷,动作迅速,并能遵守游戏的规则。

  教学重点:

  学*与同伴合作游戏

  教学难点:

  能迅速找朋友合作,并模仿小动物走路

  教学准备:

  1、大动物标牌(小鸡、小兔、螳螂、螃蟹)

  2、动物头饰若干、蜈蚣胸牌一个

  3、红旗若干,椅子四张

  4、故事《数脚》、入场音乐

  5、幼儿已学会动物模仿操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幼儿分四路纵队,举着标牌入场

  教师:大家好!马上我们动物幼儿园要举行一场盛大的动物运动会,参加的动物有小鸡、小兔、螳螂、螃蟹,为了取得好成绩,我们赶紧操练起来吧!

  2、动物模仿操

  幼儿跟随老师一起边念儿歌边做动物模仿操(儿歌和操自编)并走成大圆圈。

  “早上空气真正好一二一,向前走,走成一个大皮球!”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合作模仿小动物走路

  教师:“儿歌里面说小鸡有几只脚?(两只)那我们小朋友有几只脚呢?(两只)小兔呢?(四只)我们的脚怎样就能变得和小兔一样多了?(幼儿自由讨论并尝试,教师用语言和动作引导幼儿去合作)螳螂有六只脚怎么办呢?需要几个小朋友合作?螃蟹呢?

  2、数脚游戏

  教师介绍游戏规则:幼儿听好老师发出的口令——小动物的名称,迅速的找朋友合作变成相应数目的脚,并听口令模仿相应的动物走路。

  (教师及时表扬合作快,模仿好的幼儿)

  3、动物运动会

  1)动物运动会马上就要开始了,全体集合(幼儿站成圆圈)

  2)今天有那些小动物来参赛呢?

  出示小鸡,谁来代表小鸡参赛?(请名能力较弱的幼儿到小鸡休息区准备)

  请8名能力较强的幼儿代表螃蟹,其他幼儿代表小兔到各自的休息区准备。

  3)教师分别请小鸡、小兔、螃蟹出场比赛,分别介绍比赛规则:

  小鸡:幼儿模仿小鸡绕过椅子回到起点,速度快为胜,期间小鸡嘴巴不能分开

  小兔:两个幼儿合作模仿小兔跳到终点,速度快为胜,期间兔头兔尾不能分开,要双脚跳。

  螃蟹:四个幼儿合作模仿螃蟹横着走,先回到起点胜,期间八只脚不能分开,不能跌倒。

  三、结束部分

  1、教师小结:现在我正式宣布“本届动物运动会胜利闭幕”,这次比赛大家都很努力,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特别是我们xxx小朋友,让我们一起为他们欢呼吧!,为了表扬大家,我特别为大家准备了奖品——红旗,大家喜欢吗?(发奖品小红旗,分享成功的喜悦。)

  2、听故事《数脚》休息、放松。

  教师:教师贴上蜈蚣胸贴说:哎呀!小朋友们我还不知道我有多少只脚呢?大,考吧。幼,师,网你们知道吗?那我们一边休息、放松,一边听故事,听完故事你再告诉我好吗?

  3、全体幼儿变成一只大蜈蚣离开场地。

  蜈蚣有多少只脚啊?(21对,42只脚),我们快来变吧!

  活动反思:

  游戏是幼儿熟悉而且很感兴趣的事,为了让幼儿在一节课中不觉得枯燥无味,所以我从幼儿感兴趣的游戏出发组织本次活动内容,充分调动幼儿学*积极性,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下获得知识,即在玩中学,学中玩。

  在第一个环节“看看、猜猜、说说”中,我以有关脚的不同问题,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大胆想象,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动作表现自己对动物走路方式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帮助幼儿提炼词语“又轻又巧”、“蹦蹦跳跳”……“横行霸道”,丰富他们的词汇量。

  不足之处

  1、没有重点强调“几只脚?为什么是它的脚?”

  2、没给孩子说的空间,教师带着说,不敢放手。

  3、提问的准确性。

  4、孩子说的很好时没有及时表扬。

  5、数脚的顺序不一定要按着教案里走,可以灵活性的让幼儿自主选动物来数脚。

  在第二个环节“出示图片,理解后半段故事”中,首先引导幼儿在欣赏故事前半部分的基础上,学说小动物的话,给幼儿提供了一个语言交流、学*的机会;在这个环节中,我顾及了整体幼儿,没有考虑到个别幼儿的发展,应让个别幼儿完整地说。接着设置了“蜈蚣有几只脚?”的悬念,很自然地引出了故事的后半部分“小动物帮助蜈蚣数脚”;随后,幼儿帮助蜈蚣数脚,解开悬念——原来这只蜈蚣有42只脚,这样的安排,不仅锻炼了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的能力,丰富了幼儿有关蜈蚣的知识,让他们产生了了解蜈蚣有多少只脚的兴趣,而且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学*积极性,使每个幼儿都热情高涨。

  这节课的课堂气氛还是很浓的,孩子们回答问题也都非常地积极,表演得也很出色。

  数脚中班教案 3

  设计思路:

  中班上学期的幼儿,在各种有趣的体育活动场景吸引下,在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刺激下,对体育活动已有了一定的参与兴趣。但在活动中,如何与同伴商量、合作,学会一起玩,玩得高兴,这是一个新的问题。根据《刚要》的精神,我选择了幼儿所熟悉和喜爱的动物形象,设计了此活动“数脚”。

  《数脚》是中班幼儿很喜欢的故事,故事里的小鸡、小兔、螳螂、螃蟹有不同数量的脚,走路方式也不一样,活动通过合作模仿它们走路、比赛来增强幼儿与同伴合作的能力,体验合作成功带来的快乐。

  教学目标:

  1、幼儿能积极愉快的参与活动,学*与同伴合作,体验合作成功带来的快乐。

  2、幼儿能协调地模仿小动物走路,活动中反应敏捷,动作迅速,并能遵守游戏的规则。

  教学重点:

  学*与同伴合作游戏

  教学难点:

  能迅速找朋友合作,并模仿小动物走路

  教学准备:

  1、大动物标牌(小鸡、小兔、螳螂、螃蟹)

  2、动物头饰若干、蜈蚣胸牌一个

  3、红旗若干,椅子四张

  4、故事《数脚》、入场音乐

  5、幼儿已学会动物模仿操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幼儿分四路纵队,举着标牌入场

  教师:大家好!马上我们动物幼儿园要举行一场盛大的动物运动会,参加的动物有小鸡、小兔、螳螂、螃蟹,为了取得好成绩,我们赶紧操练起来吧!

  2、动物模仿操

  幼儿跟随老师一起边念儿歌边做动物模仿操(儿歌和操自编)并走成大圆圈。

  “早上空气真正好一二一,向前走,走成一个大皮球!”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合作模仿小动物走路

  教师:“儿歌里面说小鸡有几只脚?(两只)那我们小朋友有几只脚呢?(两只)小兔呢?(四只)我们的脚怎样就能变得和小兔一样多了?(幼儿自由讨论并尝试,教师用语言和动作引导幼儿去合作)螳螂有六只脚怎么办呢?需要几个小朋友合作?螃蟹呢?

  2、数脚游戏

  教师介绍游戏规则:幼儿听好老师发出的口令——小动物的名称,迅速的找朋友合作变成相应数目的脚,并听口令模仿相应的动物走路。

  (教师及时表扬合作快,模仿好的幼儿)

  3、动物运动会

  1)动物运动会马上就要开始了,全体集合(幼儿站成圆圈)

  2)今天有那些小动物来参赛呢?

  出示小鸡,谁来代表小鸡参赛?(请名能力较弱的幼儿到小鸡休息区准备)

  请8名能力较强的幼儿代表螃蟹,其他幼儿代表小兔到各自的休息区准备。

  3)教师分别请小鸡、小兔、螃蟹出场比赛,分别介绍比赛规则:

  小鸡:幼儿模仿小鸡绕过椅子回到起点,速度快为胜,期间小鸡嘴巴不能分开

  小兔:两个幼儿合作模仿小兔跳到终点,速度快为胜,期间兔头兔尾不能分开,要双脚跳。

  螃蟹:四个幼儿合作模仿螃蟹横着走,先回到起点胜,期间八只脚不能分开,不能跌倒。

  三、结束部分

  1、教师小结:现在我正式宣布“本届动物运动会胜利闭幕”,这次比赛大家都很努力,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特别是我们xxx小朋友,让我们一起为他们欢呼吧!,为了表扬大家,我特别为大家准备了奖品——红旗,大家喜欢吗?(发奖品小红旗,分享成功的喜悦。)

  2、听故事《数脚》休息、放松。

  教师:教师贴上蜈蚣胸贴说:哎呀!小朋友们我还不知道我有多少只脚呢?大,考吧。幼,师,网你们知道吗?那我们一边休息、放松,一边听故事,听完故事你再告诉我好吗?

  3、全体幼儿变成一只大蜈蚣离开场地。

  蜈蚣有多少只脚啊?(21对,42只脚),我们快来变吧!

  活动反思:

  游戏是幼儿熟悉而且很感兴趣的事,为了让幼儿在一节课中不觉得枯燥无味,所以我从幼儿感兴趣的游戏出发组织本次活动内容,充分调动幼儿学*积极性,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下获得知识,即在玩中学,学中玩。

  在第一个环节“看看、猜猜、说说”中,我以有关脚的不同问题,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大胆想象,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动作表现自己对动物走路方式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帮助幼儿提炼词语“又轻又巧”、“蹦蹦跳跳”……“横行霸道”,丰富他们的词汇量。

  不足之处

  1、没有重点强调“几只脚?为什么是它的脚?”

  2、没给孩子说的空间,教师带着说,不敢放手。

  3、提问的准确性。

  4、孩子说的很好时没有及时表扬。

  5、数脚的顺序不一定要按着教案里走,可以灵活性的让幼儿自主选动物来数脚。

  在第二个环节“出示图片,理解后半段故事”中,首先引导幼儿在欣赏故事前半部分的基础上,学说小动物的话,给幼儿提供了一个语言交流、学*的机会;在这个环节中,我顾及了整体幼儿,没有考虑到个别幼儿的发展,应让个别幼儿完整地说。接着设置了“蜈蚣有几只脚?”的悬念,很自然地引出了故事的后半部分“小动物帮助蜈蚣数脚”;随后,幼儿帮助蜈蚣数脚,解开悬念——原来这只蜈蚣有42只脚,这样的安排,不仅锻炼了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的能力,丰富了幼儿有关蜈蚣的知识,让他们产生了了解蜈蚣有多少只脚的兴趣,而且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学*积极性,使每个幼儿都热情高涨。

  这节课的课堂气氛还是很浓的,孩子们回答问题也都非常地积极,表演得也很出色。

  数脚中班教案 4

  活动目标:

  1、愿意用语言、动作表现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2、知道不同的动物脚的数量也不一样,产生了解动物的兴趣。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课件,操作材料(画脚、按脚画点子、动物头饰等)

  活动过程:

  1、游戏“猜猜它是谁”,引起幼儿的活动兴趣。

  (1)出示课件画面1:“天气多好啊,小动物们来到草地上了。咦,它是谁呀?”“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点击画面)“公鸡是怎样走路的?谁来学学?”(抬头梃胸)

  (2)“又有一个动物朋友来了,它呀有四只脚,猜猜它是谁呢?”(点击画面)“小兔是怎样走路的?”(蹦蹦跳跳)

  (3)“这是谁?它有几只脚?我们一起来数数”“六只脚的螳螂是怎样走路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大摇大摆)

  (4)螳螂有六只脚,可是有一只动物它的脚比螳螂还要多,会是谁呢?”(出示螃蟹)“螃蟹有几只脚?它是怎样走路的?”“谁来学学?”(横冲直撞)

  2、欣赏、理解故事。

  (1)“小动物们来到草地上干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故事《数脚》”幼儿欣赏故事前半部分。

  (2)提问:“小动物在草地上干什么呀?小鸡是怎样说的?小兔呢?螳螂呢?螃蟹呢?”

  (3)“小动物们正说着,谁来了?(放蜈蚣录音)蜈蚣说了什么?”蜈蚣有多少只脚呢?(幼儿猜测)

  (4)教师讲述故事后半部分后,幼儿一起给蜈蚣数脚“原来小蜈蚣有42只脚。哇,有那么多的脚,所以它还有一个名字叫‘百脚’。”

  3、引导幼儿共同讲述故事,学做夸张动作。

  “小动物们数脚的故事有趣吗?我们一起来讲讲故事、做做动作好吗?”

  4、迁移经验。

  “看这儿还有许多小动物呢!这里的动物呀没有脚,请你先看看它是谁?有几只脚?帮它把脚画出来;这里的动物有几只脚呢,请你来数一数,然后用点子来表示;这里有动物胸饰,你可以和朋友说说它是谁?有几只脚,是怎样走路的,并戴上头饰玩一玩。”幼儿自由选择活动内容,操作游戏,然后简单交流。

  附:

  故事:数脚

  天气真好,小动物们来到草地上,比谁的脚多,谁的脚少,谁的脚用处大。

  公鸡说:“我有两只脚,走路抬头挺胸。”

  小兔说:“我有四只脚,走路蹦蹦跳跳。”

  螳螂说:“我有六只脚,走路大摇大摆。”

  螃蟹说:“我有八只脚,走路横冲直撞。”

  小蜈蚣皱着眉头说:“我有几只脚?我不知道,我不知道。”

  公鸡说:“我来帮你数,1,2,3,4,……哎呀!再往下我就不会数了。”

  小兔说:“我来帮你数,1,2,3,4,5,6,……哎呀,我也数不清。”

  螳螂说:“我来帮你数,1,2,3,4,5,6,7,8,……哎呀,我越数越糊涂。”

  螃蟹说:“我来帮你数,1,2,3,4,5,6,7,8,9,10,11,12,……”哎呀,不好了,螃蟹数不清楚,累得口吐白沫。

  小蜈蚣到底有多少只脚?原来,蜈蚣有42只脚。

  活动反思:

  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都要涉及到“教什么”、“为什么要教”、“如何教”这三个问题。在选择教学活动的材料(或者说是内容)时,不同的教师会带着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价值观去选择,同样的教学材料,不同教师对它的价值的认识是不一样的。“数脚”这个故事,不仅语言生动、内容有趣,而且故事中渗透了科学、数学等方面的知识,具有较强的整合性。我们都知道,年龄越小教育内容越需要整合性、趣味性、活动性,所以,“数脚”是一个十分适合中班幼儿的教学内容。如果用好了这一内容,幼儿至少可以获得以下几方面的发展:1、可以丰富幼儿的语言;2、积累有关动物的脚的知识经验;3、提高数数的能力;4、激发了解各种动物的兴趣;5、体验自主表现的快乐,保持一种积极的学*状态。

  那么,该以什么形态来呈现内容,以什么方式进行教与学,才能让活动的价值在幼儿身上得到充分体现呢?我在设计活动时,将活动定位为侧重于语言领域的综合活动,以整合的理念为指导,不论是活动目标,还是教学的方法、手段、幼儿的表现方式,都体现了整理的理念,充分考虑幼儿的思维方式和学*特点,尊重他们的学*主体地位,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活动之中。在第一个环节“猜猜它是谁”中,每种动物都以不同的方式出现,我以有关脚的不同问题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大胆想象,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动作表现自己对动物走路方式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帮助幼儿提炼,使幼儿对“抬头挺胸”、“蹦蹦跳跳”、“大摇大摆”、“横冲直撞”等词语的学*显得非常自然,体现了《纲要》所提出的“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要求。在第二个环节“欣赏理解故事”中,首先引导幼儿在欣赏故事前半部分的基础上,学说小动物的话,给幼儿提供了一个语言交流、学*的机会;接着设置了“蜈蚣有几只脚?”的悬念,并很自然地引出了故事的后半部分“小动物帮助蜈蚣数脚”;随后,幼儿帮助蜈蚣数脚,解开悬念——原来这只蜈蚣有42只脚,我同时告诉了幼儿一个秘密:不同种类的蜈蚣,脚的数量是不一样的,蜈蚣还有一个名字叫“百脚”。这样的安排,不仅锻炼了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的能力,丰富了幼儿有关蜈蚣的知识,让他们产生了了解蜈蚣有多少只脚的兴趣,而且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学*积极性,使每个幼儿都热情高涨。第三个环节“讲述、表演故事”,我给了幼儿充分自主的机会,让幼儿自己选择朝哪个方向表演,结果幼儿都选择了向客人老师表演,这样的安排,可以培养幼儿自然大方不怯场的能力。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分组操作活动,安排了三个内容,一是给动物数脚,并用点子表示数量;二是给动物画脚;三是说说动物的脚,并模仿动物走路。这三个操作内容,不仅是对幼儿已有经验的迁移、拓展和提升,而且引发了幼儿继续探索动物的兴趣。操作活动讲评结束后,我有意识地利用了现场客人老师这一资源,请幼儿把自己的操作结果讲给客人老师听,既培养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又起到了检查纠错的作用。

  活动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层次目标清晰,各环节过渡自然,活动气氛非常宽松。我能注意倾听幼儿、观察幼儿、理解幼儿,师幼互动比较充分有效,对幼儿的反应,能及时以适当的方式给予应答,给予幼儿充分的思考、表现空间,充分发挥他们学*的主体性。从幼儿表现来看,幼儿始终处于一种主动的学*状态,参与活动积极性高,在愉快的氛围中建构了新的知识和经验,在原有水*上获得了发展。

  但活动中也有缺憾的地方:1、活动没有很好地把握好拓展幼儿经验的机会,如:在第一环节中,当两只脚、四只脚、六只脚、八只脚的动物出现时,可以引导幼儿想想、说说,还有哪些动物是两(四、六、八)只脚的?以此丰富幼儿有关动物的知识经验。对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东西,如:蚂蚁有几只脚,可以在活动中可以利用幼儿的同伴资源直接解决,而不一定什么都放在活动之后。2、在分组操作中,对每个幼儿的发展水*不够了解,如何照顾个体差异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还值得研究。3、在模仿动物的时候,自己显得有点放不开,动作不是特别形象逼真。

  数脚中班教案 5

  活动目标:

  1.懂的有趣的故事情节,知道自然界有各种各样的动物。

  2.学*又轻又巧、蹦蹦跳跳、大摇大摆、横行霸道等词语。

  活动准备:

  1.教具PPT。

  2.数字卡片以及相关的小动物图片。

  3.操作表。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班不仅来了许多的客人老师,还来了一群可爱的小客人,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都是谁?看这些小客人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猜猜它是谁”。

  二、做游戏“猜猜它是谁”,引起幼儿兴趣。

  (1)教师出示画有小鸡脚的图。

  提问:猜猜它是谁?它有几只脚?它是怎样走路的?(学*新词语又轻又巧)?大家来学一学。

  (2)教师出示画有小兔脚的图。

  提问:猜猜它是谁?它有几只脚?它是怎样走路的?(学*新词语蹦蹦跳跳)?大家来学一学。

  (3)教师出示画有螳螂脚的图。

  提问:猜猜它是谁?它有几只脚?它是怎样走路的?(学*新词语大摇大摆)?大家来学一学。

  (4)教师出示画有螃蟹脚的图。

  提问:猜猜它是谁?它有几只脚?它是怎样走路的(学*新词语横行霸道)?大家来学一学。

  三、播放PPT,教师讲述故事。引起幼儿数蜈蚣脚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不仅带来了可爱的小动物,还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你们想不想听一听?

  (教师讲述故事)

  师:小蜈蚣知道自己有多少脚吗?

  师:为什么小鸡、小兔、螳螂、螃蟹都数不清蜈蚣的脚?

  四、再次欣赏故事。

  出示表格,鼓励幼儿与教师共同讲述,并学做夸张动作。

  师:那我们小朋友真的记住这些小动物们都有几只脚了吗?老师要考考你们了。

  (让幼儿到黑板操作,边讲故事边操作。先认识数点,然后把数点贴到对应的小动物的旁边)。

  五、完成操作表。

  师:原来呀,不同的小动物的脚的数量是不一样的,小鸡有两只脚,小兔有四只脚,蜈蚣却有42只脚。那老师这边还有几只小动物的图片,我们一来看一看。

  (出示没有脚的动物的操作表)

  师:我们开看一看,这些都是哪些小动物呀?它们跟其它的小动物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哦,原来呀,它们都没有脚,那我们小朋友来帮它们找一找脚吧。

  (发操作表,让幼儿完成)

  六、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生动有趣的语言课,幼儿很喜欢这个故事,也乐意参与集体活动,幼儿一边帮小动物们数脚,一边掌握小动物的脚的数量的不同,并且也能了解小动物走了的样子。但是,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数脚》中班教案 (菁华3篇)(扩展7)

——《数脚》中班教案合集五篇

  《数脚》中班教案 1

  设计思路:

  中班上学期的幼儿,在各种有趣的体育活动场景吸引下,在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刺激下,对体育活动已有了一定的参与兴趣。但在活动中,如何与同伴商量、合作,学会一起玩,玩得高兴,这是一个新的问题。根据《刚要》的精神,我选择了幼儿所熟悉和喜爱的动物形象,设计了此活动“数脚”。

  《数脚》是中班幼儿很喜欢的故事,故事里的小鸡、小兔、螳螂、螃蟹有不同数量的脚,走路方式也不一样,活动通过合作模仿它们走路、比赛来增强幼儿与同伴合作的能力,体验合作成功带来的快乐。

  教学目标:

  1、幼儿能积极愉快的参与活动,学*与同伴合作,体验合作成功带来的快乐。

  2、幼儿能协调地模仿小动物走路,活动中反应敏捷,动作迅速,并能遵守游戏的规则。

  教学重点:

  学*与同伴合作游戏

  教学难点:

  能迅速找朋友合作,并模仿小动物走路

  教学准备:

  1、大动物标牌(小鸡、小兔、螳螂、螃蟹)

  2、动物头饰若干、蜈蚣胸牌一个

  3、红旗若干,椅子四张

  4、故事《数脚》、入场音乐

  5、幼儿已学会动物模仿操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幼儿分四路纵队,举着标牌入场

  教师:大家好!马上我们动物幼儿园要举行一场盛大的动物运动会,参加的动物有小鸡、小兔、螳螂、螃蟹,为了取得好成绩,我们赶紧操练起来吧!

  2、动物模仿操

  幼儿跟随老师一起边念儿歌边做动物模仿操(儿歌和操自编)并走成大圆圈。

  “早上空气真正好一二一,向前走,走成一个大皮球!”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合作模仿小动物走路

  教师:“儿歌里面说小鸡有几只脚?(两只)那我们小朋友有几只脚呢?(两只)小兔呢?(四只)我们的脚怎样就能变得和小兔一样多了?(幼儿自由讨论并尝试,教师用语言和动作引导幼儿去合作)螳螂有六只脚怎么办呢?需要几个小朋友合作?螃蟹呢?

  2、数脚游戏

  教师介绍游戏规则:幼儿听好老师发出的口令——小动物的名称,迅速的找朋友合作变成相应数目的脚,并听口令模仿相应的动物走路。

  (教师及时表扬合作快,模仿好的幼儿)

  3、动物运动会

  1)动物运动会马上就要开始了,全体集合(幼儿站成圆圈)

  2)今天有那些小动物来参赛呢?

  出示小鸡,谁来代表小鸡参赛?(请名能力较弱的幼儿到小鸡休息区准备)

  请8名能力较强的幼儿代表螃蟹,其他幼儿代表小兔到各自的休息区准备。

  3)教师分别请小鸡、小兔、螃蟹出场比赛,分别介绍比赛规则:

  小鸡:幼儿模仿小鸡绕过椅子回到起点,速度快为胜,期间小鸡嘴巴不能分开

  小兔:两个幼儿合作模仿小兔跳到终点,速度快为胜,期间兔头兔尾不能分开,要双脚跳。

  螃蟹:四个幼儿合作模仿螃蟹横着走,先回到起点胜,期间八只脚不能分开,不能跌倒。

  三、结束部分

  1、教师小结:现在我正式宣布“本届动物运动会胜利闭幕”,这次比赛大家都很努力,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特别是我们xxx小朋友,让我们一起为他们欢呼吧!,为了表扬大家,我特别为大家准备了奖品——红旗,大家喜欢吗?(发奖品小红旗,分享成功的喜悦。)

  2、听故事《数脚》休息、放松。

  教师:教师贴上蜈蚣胸贴说:哎呀!小朋友们我还不知道我有多少只脚呢?大,考吧。幼,师,网你们知道吗?那我们一边休息、放松,一边听故事,听完故事你再告诉我好吗?

  3、全体幼儿变成一只大蜈蚣离开场地。

  蜈蚣有多少只脚啊?(21对,42只脚),我们快来变吧!

  活动反思:

  游戏是幼儿熟悉而且很感兴趣的事,为了让幼儿在一节课中不觉得枯燥无味,所以我从幼儿感兴趣的游戏出发组织本次活动内容,充分调动幼儿学*积极性,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下获得知识,即在玩中学,学中玩。

  在第一个环节“看看、猜猜、说说”中,我以有关脚的不同问题,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大胆想象,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动作表现自己对动物走路方式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帮助幼儿提炼词语“又轻又巧”、“蹦蹦跳跳”……“横行霸道”,丰富他们的词汇量。

  不足之处

  1、没有重点强调“几只脚?为什么是它的脚?”

  2、没给孩子说的空间,教师带着说,不敢放手。

  3、提问的准确性。

  4、孩子说的很好时没有及时表扬。

  5、数脚的顺序不一定要按着教案里走,可以灵活性的让幼儿自主选动物来数脚。

  在第二个环节“出示图片,理解后半段故事”中,首先引导幼儿在欣赏故事前半部分的基础上,学说小动物的话,给幼儿提供了一个语言交流、学*的机会;在这个环节中,我顾及了整体幼儿,没有考虑到个别幼儿的发展,应让个别幼儿完整地说。接着设置了“蜈蚣有几只脚?”的悬念,很自然地引出了故事的后半部分“小动物帮助蜈蚣数脚”;随后,幼儿帮助蜈蚣数脚,解开悬念——原来这只蜈蚣有42只脚,这样的安排,不仅锻炼了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的能力,丰富了幼儿有关蜈蚣的知识,让他们产生了了解蜈蚣有多少只脚的兴趣,而且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学*积极性,使每个幼儿都热情高涨。

  这节课的课堂气氛还是很浓的,孩子们回答问题也都非常地积极,表演得也很出色。

  《数脚》中班教案 2

  活动目标:

  1、愿意用语言、动作表现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2、知道不同的动物脚的数量也不一样,产生了解动物的兴趣。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课件,操作材料(画脚、按脚画点子、动物头饰等)

  活动过程:

  1、游戏“猜猜它是谁”,引起幼儿的活动兴趣。

  (1)出示课件画面1:“天气多好啊,小动物们来到草地上了。咦,它是谁呀?”“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点击画面)“公鸡是怎样走路的?谁来学学?”(抬头梃胸)

  (2)“又有一个动物朋友来了,它呀有四只脚,猜猜它是谁呢?”(点击画面)“小兔是怎样走路的?”(蹦蹦跳跳)

  (3)“这是谁?它有几只脚?我们一起来数数”“六只脚的螳螂是怎样走路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大摇大摆)

  (4)螳螂有六只脚,可是有一只动物它的脚比螳螂还要多,会是谁呢?”(出示螃蟹)“螃蟹有几只脚?它是怎样走路的.?”“谁来学学?”(横冲直撞)

  2、欣赏、理解故事。

  (1)“小动物们来到草地上干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故事《数脚》”幼儿欣赏故事前半部分。

  (2)提问:“小动物在草地上干什么呀?小鸡是怎样说的?小兔呢?螳螂呢?螃蟹呢?”

  (3)“小动物们正说着,谁来了?(放蜈蚣录音)蜈蚣说了什么?”蜈蚣有多少只脚呢?(幼儿猜测)

  (4)教师讲述故事后半部分后,幼儿一起给蜈蚣数脚“原来小蜈蚣有42只脚。哇,有那么多的脚,所以它还有一个名字叫‘百脚’。”

  3、引导幼儿共同讲述故事,学做夸张动作。

  “小动物们数脚的故事有趣吗?我们一起来讲讲故事、做做动作好吗?”

  4、迁移经验。

  “看这儿还有许多小动物呢!这里的动物呀没有脚,请你先看看它是谁?有几只脚?帮它把脚画出来;这里的动物有几只脚呢,请你来数一数,然后用点子来表示;这里有动物胸饰,你可以和朋友说说它是谁?有几只脚,是怎样走路的,并戴上头饰玩一玩。”幼儿自由选择活动内容,操作游戏,然后简单交流。

  附:

  故事:数脚

  天气真好,小动物们来到草地上,比谁的脚多,谁的脚少,谁的脚用处大。

  公鸡说:“我有两只脚,走路抬头挺胸。”

  小兔说:“我有四只脚,走路蹦蹦跳跳。”

  螳螂说:“我有六只脚,走路大摇大摆。”

  螃蟹说:“我有八只脚,走路横冲直撞。”

  小蜈蚣皱着眉头说:“我有几只脚?我不知道,我不知道。”

  公鸡说:“我来帮你数,1,2,3,4,……哎呀!再往下我就不会数了。”

  小兔说:“我来帮你数,1,2,3,4,5,6,……哎呀,我也数不清。”

  螳螂说:“我来帮你数,1,2,3,4,5,6,7,8,……哎呀,我越数越糊涂。”

  螃蟹说:“我来帮你数,1,2,3,4,5,6,7,8,9,10,11,12,……”哎呀,不好了,螃蟹数不清楚,累得口吐白沫。

  小蜈蚣到底有多少只脚?原来,蜈蚣有42只脚。

  活动反思:

  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都要涉及到“教什么”、“为什么要教”、“如何教”这三个问题。在选择教学活动的材料(或者说是内容)时,不同的教师会带着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价值观去选择,同样的教学材料,不同教师对它的价值的认识是不一样的。“数脚”这个故事,不仅语言生动、内容有趣,而且故事中渗透了科学、数学等方面的知识,具有较强的整合性。我们都知道,年龄越小教育内容越需要整合性、趣味性、活动性,所以,“数脚”是一个十分适合中班幼儿的教学内容。如果用好了这一内容,幼儿至少可以获得以下几方面的发展:1、可以丰富幼儿的语言;2、积累有关动物的脚的知识经验;3、提高数数的能力;4、激发了解各种动物的兴趣;5、体验自主表现的快乐,保持一种积极的学*状态。

  那么,该以什么形态来呈现内容,以什么方式进行教与学,才能让活动的价值在幼儿身上得到充分体现呢?我在设计活动时,将活动定位为侧重于语言领域的综合活动,以整合的理念为指导,不论是活动目标,还是教学的方法、手段、幼儿的表现方式,都体现了整理的理念,充分考虑幼儿的思维方式和学*特点,尊重他们的学*主体地位,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活动之中。在第一个环节“猜猜它是谁”中,每种动物都以不同的方式出现,我以有关脚的不同问题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大胆想象,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动作表现自己对动物走路方式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帮助幼儿提炼,使幼儿对“抬头挺胸”、“蹦蹦跳跳”、“大摇大摆”、“横冲直撞”等词语的学*显得非常自然,体现了《纲要》所提出的“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要求。在第二个环节“欣赏理解故事”中,首先引导幼儿在欣赏故事前半部分的基础上,学说小动物的话,给幼儿提供了一个语言交流、学*的机会;接着设置了“蜈蚣有几只脚?”的悬念,并很自然地引出了故事的后半部分“小动物帮助蜈蚣数脚”;随后,幼儿帮助蜈蚣数脚,解开悬念——原来这只蜈蚣有42只脚,我同时告诉了幼儿一个秘密:不同种类的蜈蚣,脚的数量是不一样的,蜈蚣还有一个名字叫“百脚”。这样的安排,不仅锻炼了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的能力,丰富了幼儿有关蜈蚣的知识,让他们产生了了解蜈蚣有多少只脚的兴趣,而且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学*积极性,使每个幼儿都热情高涨。第三个环节“讲述、表演故事”,我给了幼儿充分自主的机会,让幼儿自己选择朝哪个方向表演,结果幼儿都选择了向客人老师表演,这样的安排,可以培养幼儿自然大方不怯场的能力。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分组操作活动,安排了三个内容,一是给动物数脚,并用点子表示数量;二是给动物画脚;三是说说动物的脚,并模仿动物走路。这三个操作内容,不仅是对幼儿已有经验的迁移、拓展和提升,而且引发了幼儿继续探索动物的兴趣。操作活动讲评结束后,我有意识地利用了现场客人老师这一资源,请幼儿把自己的操作结果讲给客人老师听,既培养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又起到了检查纠错的作用。

  活动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层次目标清晰,各环节过渡自然,活动气氛非常宽松。我能注意倾听幼儿、观察幼儿、理解幼儿,师幼互动比较充分有效,对幼儿的反应,能及时以适当的方式给予应答,给予幼儿充分的思考、表现空间,充分发挥他们学*的主体性。从幼儿表现来看,幼儿始终处于一种主动的学*状态,参与活动积极性高,在愉快的氛围中建构了新的知识和经验,在原有水*上获得了发展。

  但活动中也有缺憾的地方:1、活动没有很好地把握好拓展幼儿经验的机会,如:在第一环节中,当两只脚、四只脚、六只脚、八只脚的动物出现时,可以引导幼儿想想、说说,还有哪些动物是两(四、六、八)只脚的?以此丰富幼儿有关动物的知识经验。对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东西,如:蚂蚁有几只脚,可以在活动中可以利用幼儿的同伴资源直接解决,而不一定什么都放在活动之后。2、在分组操作中,对每个幼儿的发展水*不够了解,如何照顾个体差异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还值得研究。3、在模仿动物的时候,自己显得有点放不开,动作不是特别形象逼真。

  《数脚》中班教案 3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愿意用语言、动作表现故事情节。

  2、感受故事的趣味性,丰富词汇:又轻又巧、蹦蹦跳跳、大摇大摆、横行霸道。

  活动准备:故事ppt、故事录音

  活动过程:

  (一)游戏“猜猜它是谁”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1、导入:天气真好!草地上来了一群小动物,我们一起来猜猜它们是谁呢?你从哪里看出来它是小鸡的?(请幼儿观察,然后说一说)

  2、小兔、螳螂、螃蟹(同上)

  (二)欣赏理解故事。

  1、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小动物到草地上来干什么吗?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就知道了。(播放故事录音第一段)

  :哦,原来它们是来比一比,谁的脚多,谁的脚少,谁的脚用处大。

  2、提问:那怎么样来比谁的脚多,谁的脚少呢?:可以看一看,数一数。

  3、那我们一一看、数一数吧。小鸡有几只脚?你们知道小鸡是怎么走路的吗?谁来学一学?(丰富词汇:又轻又巧)

  教师:小鸡有两只脚,两只脚走路又轻又巧。(一起学学小鸡,说一说)

  4、小兔、小螳螂、螃蟹他们有几只脚,他们分别是怎么走路的?分别请幼儿学一学。(丰富词汇:蹦蹦跳跳、大摇大摆、横行霸道)

  5、小动物们正说着,这时候谁来了?小蜈蚣有几只脚呢?我们听听小蜈蚣自己怎么说的?

  提问:小蜈蚣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办呢?猜猜看,怎么办?(小动物们可能会它)

  提问:小动物们能帮它数清楚吗?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提问:小鸡数清楚了吗?小鸡怎么说的?小兔数清楚了吗?小兔怎么说的?螳螂数清楚了吗?螳螂怎么说的?螃蟹数清楚了吗?螃蟹怎么说的?

  哎呀,小动物们都没能数清楚,怎么办呢?小朋友愿意帮帮忙吗?

  老师,我把这条蜈蚣放到放大镜下面来,我们一起帮它数一数吧!

  6、:原来,蜈蚣一共有42只脚,还可以用另外一种方法来表达,就是21对脚,两只脚称为一对。

  7、完整欣赏故事。这个故事真有趣!让我们一起完整的来听一听这个故事,一边听,请小朋友一起跟着讲一讲。

  (三)故事表演。

  1、《数脚》不仅是一个有趣的故事,我们还可以把它变成一个好玩的游戏呢?你们想不想玩?

  在小朋友的椅子下面藏了好多小动物胸饰,我们请小朋友拿出来看一看,然后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这个小动物有几只脚,它是怎么走路的?

  2、一会一起来说故事,轮到哪个小动物,那个小动物就站起来说一说,表演一下。

  3、你们还想扮演其他小动物吗?我们回到教室再一起玩一玩吧!

  《数脚》中班教案 4

  设计意图:

  游戏是幼儿熟悉而且很感兴趣的事,为了让幼儿在一节课中不觉得枯燥无味,所以我从幼儿感兴趣的游戏出发选择了本次活动内容,充分调动幼儿学*积极性,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下获得知识,即在玩中学,学中玩,真正体现《纲要》倡导的精神。

  活动目标:

  1.愿意用语言、动作表现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2.知道不同的动物脚的数量也不一样,产生了解动物的兴趣。

  3.学*词语:又轻又巧、蹦蹦跳跳、大摇大摆、横行霸道。

  4.通过多种阅读手段理解图画书内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情节。

  5.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活动准备:

  草地背景图、数字卡片

  动物头饰:小鸡、小兔、螳螂、螃蟹、蜈蚣

  动物图片:小鸡、小兔、螳螂、螃蟹、蜈蚣

  活动过程:

  一.游戏"猜猜它是谁"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今天的天气可真好啊,草地上边来了很多的小动物,它们是谁呢?我们一起来猜猜看。

  1.师:它是谁呀?(出示只露小鸡脚的图片)你是从哪看出来的啊? 小鸡有几只脚呢?(2只脚)

  它是怎么走路的吗?谁来学一学?(学*词语:又轻又巧)

  2.师:又一只小动物走过来了,它呀有四只脚,猜猜它是谁?

  刚才小朋友说的都有四只脚,那它到底是谁呢?我们一起看。(出示小兔子图片)

  小兔子是怎样走的呀路?大家一起来学一学。(学*词语:蹦蹦跳跳)

  3.咦!这是谁,你们知道吗?(出示螳螂图片)它有几只脚啊?(6只脚)

  六只脚的螳螂是怎样走路的呀?谁来学一学?(学*词语:大摇大摆)

  4.师(出示螃蟹图片):螳螂有六只脚,有一个动物它的脚比螳螂还要多呢,我们来看看会是谁呢?(螃蟹 )

  小朋友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出来了。螃蟹有几只脚啊?(8只脚)

  师:螃蟹是怎样走路的?谁来学学?(学*词语:"横行霸道")

  二.欣赏、理解故事。

  师:你们知道这些小动物到草地上去干什么吗?我们一起来听个故事,听完故事就知道了,故事的名字叫《数脚》。

  1.幼儿听故事的前半部分。

  师:小动物来到草地上干什么呢?小鸡怎么说的?小兔、螳螂、螃蟹是怎么说的呢?

  (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动物和数字卡片)

  师:小动物们正说着,这时候谁来了?小蜈蚣知道自己有多少只脚吗?我们继续来听故事。

  2.幼儿听故事的中间部分。

  师:小蜈蚣知道自己有多少只脚吗?为什么小动物们数不清楚呢?小蜈蚣到底有多少只脚?小朋友,你们来帮助蜈蚣数一数它有几只脚好吗?(出示蜈蚣卡片,教师引导幼儿一起数脚)

  小蜈蚣到底有几只脚呢?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最后,听听故事是怎么告诉大家的`。

  3.幼儿听故事的结尾部分。

  师:小蜈蚣到底有多少只脚?(根据回答出示动物和数字卡片)

  三. 再次完整欣赏故事。

  师:(数脚)这个故事有趣吗?我们一起再来完整的听一遍故事,听时,老师有个要求,当故事中出现哪个小动物时,你们就大声地说出它有几只脚,再一起学学它走路的样子。小动物帮小蜈蚣数脚时,小朋友也来帮着一起数。

  四.扩散思维,进行迁移。

  师:听了这个故事我们小朋友知道了小鸡有两只脚,小兔有四只脚,螳螂有六只脚,螃蟹有八只脚,蜈蚣有四十二只脚,那除了故事中出现的这些动物你还知道什么动物?它有几只脚?

  (幼儿自由讨论、交流)

  师:有些动物有的小朋友不知道它有几只脚,那就请你们回家查一查资料,找一找它们到底有多少只脚,找到后到幼儿园来告诉给大家听。

  五.听音乐,表演"走路",结束活动。

  《数脚》中班教案 5

  活动目标:

  1、愿意用语言、动作表现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2、知道不同的动物脚的数量也不一样,产生了解动物的兴趣。

  3、学*词语:又轻又巧、蹦蹦跳跳、大摇大摆、横冲直撞。

  活动过程:

  一、观看多媒体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今天的天气真好,草地上来了很多的小动物,它们是谁呢?

  1.师: (出示小鸡图):它是谁呀?

  师:小鸡有几只脚呢? 那你知道它是怎么走路的吗?谁来学一学?(学*词语:又轻又巧)

  2.师:(出示小兔图)谁又来了?

  师:小兔子有几只脚?它是怎样走路的?(学*词语:蹦蹦跳跳)

  3.师: 咦!这是谁,你们知道吗?(出示螳螂图片)它有几只脚啊?

  师:六只脚的螳螂是怎样走路的呀?(学*词语:大摇大摆)

  4.师:(出示螃蟹图片): 螳螂有六只脚,有一个动物它的脚比螳螂还要多呢,我们来看看会是谁呢?(螃蟹 )

  师:螃蟹是怎样走路的?(学*词语:“横冲直撞”)

  二、欣赏、理解故事。

  1、 幼儿听故事的前半部分。

  师:小动物来到草地上干什么呢?

  师:小鸡怎么说的?小兔、螳螂、螃蟹是怎么说的呢?

  师:小动物们正说着,这时候谁来了?

  2、 幼儿听故事的后半部分。

  师:小蜈蚣到底有多少只脚?

  三、 再次完整欣赏故事。

  师:数脚这个故事有趣吗?我们一起再来听一遍。

  四、 扩散思维,进行迁移。

  师:听了这个故事我们小朋友知道了小鸡有两只脚,小兔有四只脚,螳螂有六只脚,螃蟹有八只脚,蜈蚣有四十二只脚,那除了故事中出现的这些动物你还知道什么动物?它有几只脚?

  活动反思:

  游戏是幼儿熟悉而且很感兴趣的事,为了让幼儿在一节课中不觉得枯燥无味,所以我从幼儿感兴趣的游戏出发组织本次活动内容,充分调动幼儿学*积极性,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下获得知识,即在玩中学,学中玩。在第一个环节“猜猜它是谁”中,每种动物都以不同的方式出现,我以有关脚的不同问题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大胆想象,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动作表现自己对动物走路方式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帮助幼儿提炼,使幼儿对“又轻又巧”、“蹦蹦跳跳”、“大摇大摆”、“横冲直撞”等词语的学*显得非常自然,体现了《纲要》所提出的“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要求。在第二个环节“欣赏理解故事”中,首先引导幼儿在欣赏故事前半部分的基础上,学说小动物的`话,给幼儿了一个语言交流、学*的机会;在这个环节中,我顾及了整体幼儿,没有考虑到个别幼儿的发展,应让个别幼儿完整地说。接着设置了“蜈蚣有几只脚?”的悬念,并很自然地引出了故事的后半部分“小动物帮助蜈蚣数脚”;随后,幼儿帮助蜈蚣数脚,解开悬念——原来这只蜈蚣有42只脚,这样的安排,不仅锻炼了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的能力,丰富了幼儿有关蜈蚣的知识,让他们产生了了解蜈蚣有多少只脚的兴趣,而且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学*积极性,使每个幼儿都热情高涨。最后一个环节中,我对本次活动内容进行了拓展,请幼儿讨论并说说其它的动物有几只脚,并学一学动物走路的样子,幼儿情绪高涨,但对于幼儿说的“章鱼有10只脚,在水里游”,我在课上没有及时做出纠正,课后我纠正“章鱼有8只脚,又叫八爪鱼。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