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文具店教案 (菁华3篇)

首页 / 教案 / | 2022-11-11 00:00:00 教案,大班

大班文具店教案1

  一、设计意图

  在《啊哈!小学》的主题实施过程中,我们适时适宜地为幼儿创设环境,让孩子模拟小学生活。如课桌的排放、座位的调整,并且每天早上背着小书包上学,晚上背着小书包回家,随时随地地整理小书包等。同时,孩子们带来了小书包后,通过观察、分享、交流,他们认识了各种文具用品,了解了文具用品的功能。本活动的意图是在此基础上,让幼儿开阔思路,通过分类、统计、交易等手段培养幼儿的数学综合能力以及一种实践运用能力,并养成良好的行为*惯,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以及自我服务能力等,为将来走进小学奠定基础!

  二、活动目标

  1、根据自己确定的分类标准,布置“文具店”并作统计记录。

  2、在游戏中练*简单运算。

  3、能相互协商、听取同伴意见,并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议。

  三、活动准备

  1、每人一个装有各种文具的小书包。

  2、笔、记录板

  3、标签纸、各种自制纸币若干

  4、售货员标志

  四、活动过程

  1、介绍我的文具

  ——幼儿分小组结伴,互相介绍自己带来的文具。

  ——代表介绍。

  2、布置文具店

  ——每组布置一个“文具店”,讨论:怎样分类摆放。

  ——幼儿分组布置,并贴上自制的价格标签。

  ——给文具店取名,交流布置情况。

  3、统计文具

  ——幼儿作文具店统计员,统计并记录本店的文具数量。

  ——同伴相互交流、检查。

  4、游戏;小小文具店

  ——选出一个售货员,顾客自由地到各个文具店用“十元钱”“购买”文具用品。

  5、把文具店的文具用品归放到自己的小书包中。

大班文具店教案2

  活动目标:

  1、认识和笔有关的文具。

  2、学*用语言描述笔的特征。

  教案准备:

  1、参观记录表

  2、每人一支笔

  教案过程:

  一、幼儿谈谈仕么地方会有笔

  1、你们知道什么地方会有笔。

  2、教师让幼儿自由讲述。

  3、教师小结:对,很多地方都有笔我们今天要去参观一个有各种各样笔,卖各种各样笔的地方。

  二、交代参观文具店的要求

  1、介绍记录表,让幼儿知道记录表怎样填,如可以把答案画在相应的表格中。

  表示文具店可能有哪些文具,表示我看到的文具,表示我对文具店的问题,即参观过程中,如果你有什么发现什么不懂和解决不了的问题都可以记录在调查表中。

  2、幼儿先完成表格中的“我知道的文具”这部分。

  3、安全要求。如:去文具店的途中要怎样……

  三、组织幼儿参观文具店,幼儿自由观察

  四、回 完成记录表格的其他剩余部分

  五、引导幼儿讨论新问题的解决途径

  有不少的小朋友对文具店还有一些问题,那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么解决呢?如:可以到家问爸爸妈妈,可以问老师,也可以到网上查资料。

大班文具店教案3

  活动意图:

  对于大班幼儿来说,他们即将进入小学。让幼儿开阔思路,通过分类、统计等手段培养幼儿的数学综合能力以及一种实践运用能力,并养成良好的行为*惯,从而激发幼儿思考、分析、记录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以及自我服务能力等,为将来走进小学奠定坚实基础。

  活动目标:

  1、布置“文具店”并作统计记录。

  2、学*分类、统计,在游戏中练*简单运算。

  活动准备:

  学*用品的图片,文具实物,幼儿活动手册一第31页。

  活动重点:

  根据自己确定的分类标准,布置文具店并作记录。

  活动难点:

  能相互协商、听取同伴意见,并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议。

  活动过程:

  一、收集我的文具。

  你们都知道哪些学*用品?

  介绍自己知道的学*用品。

  师幼集体观察、认识文具。

  二、小小文具店

  1、布置“文具店” 。

  2、出示学*用品图片,讨论文具应该怎样分?

  3、根据文具类别,个别幼儿扮演文具店统计员,将学*用品找出来,分类

  并圈出来 统计并记录学*用品的情况。

  4、教师示范在相应的空格里统计出一种学*用品的数量。

  应区分汽车、牛奶、皮球、毛巾不属于学*用品之中。

  三、幼儿操作

  1、交代要求,幼儿操作。

  2、互相交流、检查,教师巡回指导。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教师为幼儿搭建了自由探索的舞台,让幼儿自己探索,尝试,思考,教师只是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我们首先要有清晰的思路,对整个活动做合理的安排,做到每次操作要求明确,并能为后一次的操作奠定基础。活动层次要清晰,做到层层深入。


大班文具店教案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大班文具店教案 (菁华3篇)(扩展1)

——《文具店》数学教学反思 (菁华3篇)

《文具店》数学教学反思1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学*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运算顺序是关于运算的一般规律,如果孩子们不能够牢固掌握运算顺序,做题的时候不遵守运算顺序的一般规则,将会导致错误的结果。在计算中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就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去计算,如果既有加减又有乘除,就要按照先乘除后加减的方法计算。如果有小括号的就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当孩子们记不住的时候,我就想起了当我上师范的时候,我们的一位几何老师就喜欢用非常通俗易懂的比喻来形容一些图形的关系。比如他说:“*行四边形是爷爷,长方形是儿子,而正方形是孙子。所以正方形属于长方形,长方形属于*行四边形。”

  当我给孩子们讲四则运算顺序的时候,我对孩子们说:“加减法是爷爷奶奶辈的,乘除法是爸爸妈妈辈的,小括号是孙子辈的,计算的时候要先让孙子先走,而中括号是小括号的大哥哥,所以计算的时候要让小弟弟先走,大哥哥再走,然后再让爸爸妈妈行,爷爷奶奶年龄大,走得慢,所以爷爷奶奶最后走。”这样形象的比喻,让孩子们感到很有趣,一会就理解了,也掌握住了。

  我对孩子们说:“当你计算想不起来运算顺序的时候,就想一想这个比喻。”然后我让孩子们进行了计算,很多孩子都能够按照运算顺序去进行认真计算,但是也有个别孩子遇到比较简单的小数就直接口算,三步的计算*题两步就做出来了,这样就导致了孩子急于求成的心理。

  这时候我对孩子们说:“这样的计算*题,运算顺序和步骤很重要,不能够图省事一步到位,要体现运算的过程,考试的时候这样的*题都是按步给分的,三步占三分,少了一个步骤就少了一个得分机会。

  然后我创设情境让孩子们初次认识中括号:你能添上括号使9÷3×5-2=1成立吗?这个问题很有趣,也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根据掌握的混合运算顺序,在探索使等式成立的推理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是不够用的,引起认知冲突,从而感受到引入中括号的必要性。

  引发孩子思考:按照左边算式现在的顺序进行计算,结果是13,等式不成立,怎么办?

  在学生自主学*的基础上,可以提出探索任务:

  (1)、试着添上小括号,使结果等于1;

  (2)、讲一讲你的思考过程;

  (3)、你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么解决的?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与反复试一试的时间。如果你遇到困难要和同桌商量,也可以和小组讨论进行解决。

  组织学生交流,帮助学生理清推理的思路。可以这样想:9÷3×5-2,如果画横线部分等于9,等式就成立了;而3×5-2等于13,要想等于9,需要把5-2添上小括号先算,变成9÷3×(5-2);而使横线部分等于9,要先算3×3,还需要括号来改变原有的运算顺序。因为小括号使用了一次,不能小括号外面再套一个小括号,产生了引进中括号的需要。顺理成章因此中括号,让孩子们对中括号有一个直觉的初步认知。

  然后全班总结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只有加、减运算或者只有乘、除运算时,一般按照从左往右依次进行计算;既有加、减运算,又有乘、除运算,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文具店》数学教学反思2

  本节课的教学我结合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特进行教学反思。

  1、拓展教学内容,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本课教材的内容比较单一,只出现了一位小数乘整数。在教学中,我增加了两位小数乘整数、带小数乘整数的内容,并在教学新课之前复*了小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这样,在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的前提下,拓展知识面,完善认知结构。

  2、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进行算法的优化。

  从教材的编排来看,只要求学生自主探究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我认为,这样达不到计算的基本要求。因此,在这节课中,补充了较多的教学内容,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运用整数乘法与小数乘法的联系,在充分理解小数乘法意义的前提下, 引导学生进行算法的优化。避免了学生盲目的选择算法,影响计算速度和正确率的现象。这样,既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也帮助学生形成了必要的计算技能。

  3、运用生活经验构建数学模型。

  本节课主要学*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和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但要真正地让学生构建完整而真实的`数学模型,还是有很大的难度的。于是,在新课开始前,我让学生在文具店买文具的情境,让学生体会整数乘法的现实问题。紧接着,我又出示了教材上的主题图,让学生发现在生活中还存在着小数乘整数的问题。这样,让学生对知识学*的必要性有了更加深刻认识,也能形成比较准确的小数乘法的数学模型。同时使学生感觉到数学知识不是孤立的、枯燥的,也培养他们将学到的知识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力。

  4、适当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计算教学,重在理解意义和掌握算法,形成基本的计算技能。本课教学中,学生在交流解决问题的办法时,大多都能说出教材上提供的三种方法,即连加、单位换算、画图。但事实上,这三种方法对于基本计算技能的形成并不适用。所以在教学中,我参与到学生的算法探究过程中,对学生的计算方法给予引导,让其找出先用乘法计算,再判断积的小数位数的计算方法,并鼓励他们把这个方法介绍给大家。这样,不仅体现学生学*的主体作用,同时使得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技能上升到更高的层次。

《文具店》数学教学反思3

  《文具店》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是在学生二年级认识了元,角,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小数。日常生活中元角分是一种常见的直观的,广泛的现实模型,初步认识小数主要就是借助元角分来认识小数,结合购物环境来应用小数。我在设计本课时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充分借助购物环境,帮助学生建立元角分与小数的联系,同时在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发现,探究,归纳总结,形成知识体验,突破重难点,达到学*目标。如在引导学生探究小数读法的学*活动中,我先让学生自己读一读小数,使每一位学生都经历读的过程,这样学生在小组内读一读,通过学生间的相互纠正,互相促进,从而互相分享知识经验,初步建立小数读法的数学模型。然后通过找自己喜欢的小数读一读来巩固小数读法的数学模型,最后用小老师的考一考进一步熟悉小数读法,形成正确的知识经验。这样就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活动之中,既让学生感受到学*的快乐,又在潜移默化间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再好的课前预设也不如课堂生成的精彩。

  的确,此次师生的学*活动远远超出了我的预设。如在练一练环节中学生提出来51.50元和51.5元的不同写法。哪一种写法是正确的呢?如果此时就用小数的基本性质来解释,显然为时尚早,我灵机一动,想到了借助*货币单位的组成来解释两个数字相等,但是在正式场合通常用51.50元,至于51.50末尾的零为什么可以去掉?有待学生在今后的学*中研究发现,这样激发了学生兴趣,为学生深入研究小数埋下了伏笔。

  不足之处:练*题的设计不够多样化,也没有体现出层次。再者是对孩子的评价语言单薄,没有针对性,新的教学评价观认为对学生数学学*的评价不仅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和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关注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一点也是需要改进的地方。


大班文具店教案 (菁华3篇)(扩展2)

——《文具店》数学教学反思 (菁华3篇)

《文具店》数学教学反思1

  课改后的数学课堂很注重学*情境的创设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我想如果说问题是学*的先导,那么情境就是问题的外衣。而计算教学相对其他学*的内容而言,通常会显得枯燥乏味一些,那么如何使计算教学更贴*学生的生活,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呢?我认为,情境的创设就很重要,而这一课教材所提供的素材,就是一个很贴*学生生活实际的,并且富有现实意义的情境。所以一开课,我就通过购物这样一个环节,一方面让学生感知数学就在生活中,使学生体会到小数与我们的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另一方面让学生发现缺少单价这一条件,也为下面列出乘法算式做一个铺垫。在这样的情境中,自然的引出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那就是购物要付多少元?

  其次,《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的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因此,在探究建模的这个环节中,我留给学生比较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去和其他同学交流和探讨不同的算法,体现算法多样化。同时通过鼓励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尽可能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另外,新的教学评价观还认为:对学生数学学*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和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关注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因此,教学中,我尽可能用积极的语言去评价学生的学*过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如在闯关活动中,我让学生用微笑和给自己鼓掌的方式,来对自己进行评价,既能达到一个反馈的目的,又能让孩子在学*中不断的进行自我肯定,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学*的信心和保持一种学*数学的热情。

  教学中,我没能及时把握课堂资源的生成,如果能及时抓住个别学生的回答和学生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解决办法,进行有效的引导,会让全体学生对小数乘法的意义有更深刻的认识。另外在时间的安排和分配上也不够合理,在计算上花的时间比较多,在紧扣乘法意义解释算理的方面花的时间不足,如果在学生解释自己想法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的把孩子们的关注点牵引到小数乘法的意义上,学生对这一知识重点的理解会更到位。

《文具店》数学教学反思2

  本节课的教学我结合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特进行教学反思。

  1、拓展教学内容,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本课教材的内容比较单一,只出现了一位小数乘整数。在教学中,我增加了两位小数乘整数、带小数乘整数的内容,并在教学新课之前复*了小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这样,在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的前提下,拓展知识面,完善认知结构。

  2、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进行算法的优化。

  从教材的编排来看,只要求学生自主探究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我认为,这样达不到计算的基本要求。因此,在这节课中,补充了较多的教学内容,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运用整数乘法与小数乘法的联系,在充分理解小数乘法意义的前提下, 引导学生进行算法的优化。避免了学生盲目的选择算法,影响计算速度和正确率的现象。这样,既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也帮助学生形成了必要的计算技能。

  3、运用生活经验构建数学模型。

  本节课主要学*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和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但要真正地让学生构建完整而真实的`数学模型,还是有很大的难度的。于是,在新课开始前,我让学生在文具店买文具的情境,让学生体会整数乘法的现实问题。紧接着,我又出示了教材上的主题图,让学生发现在生活中还存在着小数乘整数的问题。这样,让学生对知识学*的必要性有了更加深刻认识,也能形成比较准确的小数乘法的数学模型。同时使学生感觉到数学知识不是孤立的、枯燥的,也培养他们将学到的知识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力。

  4、适当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计算教学,重在理解意义和掌握算法,形成基本的计算技能。本课教学中,学生在交流解决问题的办法时,大多都能说出教材上提供的三种方法,即连加、单位换算、画图。但事实上,这三种方法对于基本计算技能的形成并不适用。所以在教学中,我参与到学生的算法探究过程中,对学生的计算方法给予引导,让其找出先用乘法计算,再判断积的小数位数的计算方法,并鼓励他们把这个方法介绍给大家。这样,不仅体现学生学*的主体作用,同时使得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技能上升到更高的层次。

《文具店》数学教学反思3

  《文具店》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是在学生二年级认识了元,角,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小数。日常生活中元角分是一种常见的直观的,广泛的现实模型,初步认识小数主要就是借助元角分来认识小数,结合购物环境来应用小数。我在设计本课时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充分借助购物环境,帮助学生建立元角分与小数的联系,同时在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发现,探究,归纳总结,形成知识体验,突破重难点,达到学*目标。如在引导学生探究小数读法的学*活动中,我先让学生自己读一读小数,使每一位学生都经历读的过程,这样学生在小组内读一读,通过学生间的相互纠正,互相促进,从而互相分享知识经验,初步建立小数读法的数学模型。然后通过找自己喜欢的小数读一读来巩固小数读法的数学模型,最后用小老师的考一考进一步熟悉小数读法,形成正确的知识经验。这样就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活动之中,既让学生感受到学*的快乐,又在潜移默化间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再好的课前预设也不如课堂生成的精彩。

  的确,此次师生的学*活动远远超出了我的预设。如在练一练环节中学生提出来51.50元和51.5元的不同写法。哪一种写法是正确的呢?如果此时就用小数的基本性质来解释,显然为时尚早,我灵机一动,想到了借助*货币单位的组成来解释两个数字相等,但是在正式场合通常用51.50元,至于51.50末尾的零为什么可以去掉?有待学生在今后的学*中研究发现,这样激发了学生兴趣,为学生深入研究小数埋下了伏笔。

  不足之处:练*题的设计不够多样化,也没有体现出层次。再者是对孩子的评价语言单薄,没有针对性,新的教学评价观认为对学生数学学*的评价不仅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和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关注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一点也是需要改进的地方。


大班文具店教案 (菁华3篇)(扩展3)

——《文具店》教案汇总十篇

  《文具店》教案 1

  课题

  小数乘法的意义

  内容

  P38--39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3.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重点

  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难点

  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关键

  结合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帮助理解

  教学准备

  教师

  小黑板

  学生

  练*本

  环节时间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复案

  1分

  15分

  17分

  2分

  5分

  一、融入情境

  二、探究概念

  三、巩固概念

  1.买3支铅笔需要多少钱?

  2.买2把尺子需要多少钱?

  3.计算4×0.3

  4.涂一涂,填一填

  0.01×10=

  0.01×50=

  0.01×100=

  5.一支铅笔0.2元,效力买了6支送给妹妹,她一共花了多少远?

  四、概括总结

  五、检测

  0.5×3

  6×0.02

  0.03×1000

  同学们,你们有过到商店买东西的经历吗?今天老师带大家来到商店的一角,看看那里卖些什么?

  1.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

  2.学生观察并汇报

  3.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4.你能试着列出算式吗?

  5.探究0.2×4=?

  (1)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研究一下。

  (2)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全班交流。

  ①0.2×4

  ②0.2+0.2+0.2+0.2

  ③0.2元=2角

  2×4=8(角)=0.8(元)

  ④画图的方法

  6.引导提问

  问:这几种解决问题的算式,是不是都表示球4个0.2是多少?

  7.那么,0.2×4的积是多少?

  8.你能利用方格纸表示出刚才的计算过程吗?

  1.学生试做。

  2.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

  4.提醒算得数时,可把乘法转化成连加法或画图。

  1.学生独立完成。

  2.与同学交流你的想法。

  1.让学生说一说每个乘法算式即每幅图表示的意思。

  2.学生独立涂一涂,得出结果。

  3.同学之间交流。

  结合练*中的第5题说说小数乘法的意义。

  “买4块橡皮需要多少钱?”如果学生没有提出,教师可以直接提出。

  通过四种方法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学生在自己的方格纸上涂色。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小数乘法的意义。

  想一想:0.01×1000=?

  板书设计

  小数乘法的意义

  ①0.2×4

  ②0.2+0.2+0.2+0.2

  ③0.2元=2角

  2×4=8(角)=0.8(元)

  ④画图的方法

  《文具店》教案 2

  一、课前谈话

  1、你们开学为自己买了哪些文具?

  2、老师也想买一些文具,我邀请你们陪我一起到文具店去逛一逛!(展示主题图,板书:文具店。)

  3、你从文具店的这个柜台获取了哪些信息?每支0.3元,也就是多少钱一支?0.4元、0.6元呢?

  4、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即时评价)

  5、我遇到了一个问题,想请你们来帮我解决:我想买4块橡皮需要多少元?(板书:买4块橡皮需要多少元?)

  6、请在练*本上列式,写完想一想为什么这样列式?

  二、探究新知

  1、你怎样列式?为什么?

  2、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0.24

  0.24表示什么?

  4个0.2得多少?(板书:=)把你的想法表达出来。

  3、表达好了,再思考一下,4个0.2得多少还可以怎么想?

  4、0.24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5、还有谁想说?

  6、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同学们想了这么多的方法计算小数乘法,书上38页也展示了3位小朋友的想法,看一看,有没有跟你的想法一样的?有就请在旁边画,没有的.话就在空白处加上你的想法。

  三、巩固练*

  1、请看到39页试一试,这一题是什么意思?(先列式,再涂色,最后根据涂的结果把得数写上。)

  2、请独立完成。巡视指导。

  3、跟同桌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4、要求买3支铅笔需要多少元?你是怎么做的?

  5、第1题:你能计算40.3吗?跟同桌说说你的想法。

  6、第2题:涂一涂,填一填。

  7、这道题是什么意思?

  8、请动手涂一涂,然后再填空。

  9、你发现什么规律?跟同桌说一说。

  10、谁来说?你发现什么规律?

  11、还有谁想说?(即时评价。)

  12、这题做得全对的,给自己加一颗☆,发现了规律的给自己画一个J。

  四、全课小结

  1、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你的同伴分享一下吧!

  2、今天同学们都很棒!想出了很多方法来计算小数与整数的乘法,在这些方法中,你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

  《文具店》教案 3

  设计说明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特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如下:

  1.注重动手操作,为学*新知作铺垫。

  本节课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填一填,说一说每种文具的单价分别是多少元,是几元几角几分,使学生初步建立元、角、分与小数之间的联系。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重视合作学*。

  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动手操作、观察猜想、自主探究小数的意义。

  3.找准起点,促进知识的迁移。

  小数的意义借助元、角、分来掌握,必须经历感悟十进分数与小数之间联系的过程。教学中让学生结合文具的单价初步感受同一个数在不同数位上表示的实际意义的不同,引导学生运用迁移的方法理解两位、三位小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感悟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迁移在数学学*中的`价值。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情检测卡

  学生准备

  人民币学具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今天上课都带了哪些文具?说一说你买文具花了多少钱。

  学生自由汇报。

  2.今天我们就去看一看文具店里有哪些数学知识。

  (板书课题:文具店)

  设计意图:创设贴*学生生活实际的生活情境,引出学*对象,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同时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知识经验,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

  ⊙探究新知

  1.填一填,说一说。

  出示教材80页文具店的主题图。

  师:从这幅图中可以获取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自由汇报。

  师: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图中文具的单价分别是多少元,是几元几角几分。

  学生和同桌交流后汇报。

  组织学生填一填铅笔、直尺等文具的单价。

  预设

  生1:每本笔记本3.15元,是3元1角5分。

  生2:每支铅笔0.50元,是5角。

  生3:每把尺子1.06元,是1元6分。

  生4:每支钢笔6.66元,是6元6角6分。

  2.认一认,读一读。

  (1)正式认识小数。

  课件出示智慧老人的话:像3.15,0.50,1.06,6.66,…这样的数,都是小数。

  师:仔细观察这些小数,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

  预设

  生:多了一个小圆点。

  师:这个小圆点就叫作“小数点”。通常把小数分成两个部分,小数点前面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后面是小数部分。小数前后两个部分的读法不同,整数部分的读法不变,小数部分和整数部分的读法不同,看见什么数就读什么数,不用读出每个数所在数位的计数单位。

  (2)组织学生试读3.15,0.50,6.66。

  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读一读,互相纠正。

  组织学生交流明确小数的读法和表示的实际意义。

  师:6.66元,这里面的三个“6”表示的意义相同吗?

  学生同桌交流后汇报。

  预设

  生:这里面的三个“6”表示的意义不一样。整数部分的“6”表示6元,小数部分的“6”分别表示6角和6分。

  《文具店》教案 4

  教学内容:

  小数乘法的意义(第38-3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3.培养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主题图、投影仪、方形图、学生学具等。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你们开学为自己买了哪些文具?

  文具店

  老师也想买一些文具,我邀请你们陪我一起到文具店去逛一逛!(展示主题图,板书:文具店。)

  你从文具店的这个柜台获取了哪些信息? 每支0.3元,也就是多少钱一支? 0.4元、0.6元呢?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即时评价) 我遇到了一个问题,想请你们来帮我解决:我想买4块橡皮需要多少元?(板书:买4块橡皮需要多少元?)

  请在练*本上列式,写完想一想为什么这样列式? 你怎样列式?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0.2×4 0.2×4表示什么?

  4个0.2得多少?(板书:=)把你的想法表达出来。 表达好了,再思考一下,4个0.2得多少还可以怎么想? OK了就跟4人小组交流一下想法。

  0.2×4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还有谁想说?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同学们想了这么多的方法计算小数乘法,书上38页也展示了3位小朋友的想法,看一看,有没有跟你的想法一样的?有就请在旁边画“√”,没有的话就在空白处加上你的想法。

  以后我们可以从这些方法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不管用什么方法,计算结果都应该一样。请把这题的计算结果填在书上38页空白处。

  试一试

  请看到39页试一试,这一题是什么意思?(先列式,再涂色,最后根据涂的结果把得数写上。)

  请独立完成。 巡视指导。 跟同桌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要求“买3支铅笔需要多少元?”你是怎么做的? 对的给自己画一个“”。 第2题,谁来说? 对的给自己画一个“”。

  练一练

  第1题:你能计算4×0.3吗?跟同桌说说你的想法。 第2题:涂一涂,填一填。 这道题是什么意思?

  每个正方形代表“1”,这里把正方形*均分成几份?每小格就代表(0.01),0.01×10表示什么?就是要我们涂出什么?(让我们涂出10个0.01) 0.01×50呢?0.01×100呢?(涂出50个0.01和100个0.01。)

  请动手涂一涂,然后再填空。 0.01×10你是怎么涂的?

  0.01×50表示什么?10个0.01涂1个竖条,那么50个0.01就应该涂 (展示)是这样吗?这个图用小数表示就是(0.5)。 0.01×100你怎么涂?

  根据刚才涂色的结果,你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不涂色,看你能不能快速抢答?0.01×1000=?0.01×10000呢? 你发现什么规律?跟同桌说一说。 谁来说?你发现什么规律? 还有谁想说?(即时评价。)

  这题做得全对的,给自己加一颗“☆”,发现了规律的给自己画一个“”。 得“☆”的举手;得“”的举手;。

  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你的同伴分享一下吧!

  今天同学们都很棒!想出了很多方法来计算小数与整数的乘法,在这些方法中,你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不管用什么方法,都要细心!

  《文具店》教案 5

  师:你还能说出几个这样的算式吗?

  师根据回答板书 :

  5+3=3+5

  7+13=13+7

  156+65=65+156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道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1:等号两边加数相同。

  生2: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师:你会用更简单的方法来表述你的发现吗?试一试。

  生1:可以用甲数+乙数=乙数+甲数

  生2:可以用○+□=□+○

  师:“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师:如何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生:a+b=b+a

  师:其实加法交换律我们早就会用了,想想看,什么时候我们用过?

  生:验算加法时用的就是加法交换律。

  评析与反思:上面的教学过程经历了三步。第一步从身边生活入手;第二步抽象概括;第三步推广应用。通过这种生活中感知——小组讨论分析——集体综合归纳的过程,使学生切实理解加法交换律的具体含义。同时学生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发展能力,从而主动寻求和发展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真切地感到“旧知不旧”,还有新问题、新规律可以发现,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兴趣。

  《文具店》教案 6

  《文 具 店》教案郎家小学张阳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教学重点: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38页—第39页的“文具店”。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教学重点: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教学难点: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创设商店一角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对“买4块橡皮需要多少钱?”展开讨论。

  2、学生自主、合作探究。(1)学生列出算式,并说明意义。(2)小组讨论算法。

  3,汇报,教案《《文 具 店》教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理由并进行交流。方法一:0.2+0.2+0.2+0.2=0.8(元)

  方法二:

  0.2元=2角2×4=8(角) 8角=0.8元方法三:几何图示法。

  4、引导全班同学讨论这些方法,从中选优,进一步体会小数乘法的意义。

  三、试一试:

  1、买3支铅笔需要多少元?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汇报并说明理由。2、解决学生们提出的其他问题。

  四、练一练:

  第1题:学生先独立解答,交流是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第2题:通过涂一涂,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指导学生练*时,先帮助学生说说每个乘法算式及每个图表示的意思,再让学生独立涂一涂,并得出得数。想一想:由0.01×10=0.1;0.01×100=1 推想出0.01×1000=10

  五、全课小结。

  《文具店》教案 7

  【活动目标】

  1、认识1元、5元、10元的人民币,初步掌握其换算关系。

  2、能正确使用人民币进行购买文具的游戏,掌握简单的付钱方式。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布置一个“文具店”,分别摆放各种文具及价格牌,价格均为1元、5元钱、10元。

  2、教师教学资源(认识人民币)。

  3、幼儿每人自备小钱包,内装有1元、5元、10元的硬币和纸币。

  4、每人一存折(见幼儿活动资源包)。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自己钱包里的人民币,初步了解人民币的外形特征及名称。

  1、引导幼儿自由观察,与同伴交流,发现各种面值人民币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小结:这是我们买东西用的钱,我们穿衣服、用的家电,吃的菜等都是要用钱买的。外国的钱叫人民币,上面都有**、“中国人民银行”的汉字以及表示钱数的数字、汉子等。他们也有许多不同点,如有硬币和纸币之分;上面的图案、数字和文字也不同等。

  2、游戏:看谁找得快。

  玩法:教师说出人民币的面值,请小朋友快速地举起相应的人民币,看谁举得又快又准确。如教师说:“请找出1元的硬币。”幼儿取相应的人民币。

  二、出示教师教学资源,了解1元、5元、10元之间的换算关系。

  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教学资源,初步理解5元=5个1元的换算关系,鼓励幼儿自主探索10元与1元和5元的换算关系。

  三、第一次“文具店”购物,初步了解购物付钱的几种方法,巩固1元、5元、10元之间的换算关系。

  1、玩法:幼儿带着钱包,到“文具店”选购文具,没人一件,并到收银员处付钱。收银员由教师担任,幼儿只有付钱正确才能拿走商品。

  2、建议提问:5元(10元)的商品有几种付钱方式?如5元的两种付钱方式:用1个5元或5个1元来付钱。10元有三种付钱方式。

  四、第二次购物,发现很多种付钱方法,初步探究最简便的付款方式。

  1、玩法:幼儿到“文具店”选购文具,每人两件,收银员可由能力较强的幼儿或老师担任,教师重点观察提升幼儿付钱方法。

  2、集中讨论,梳理多种付钱方法。

  可以涉及以下问题:“你买的是什么?一共多少钱?你是怎么样付钱的?”如6元的商品的两种付钱方式;用6个1元的来付钱,或用1个5元和1个1元合起来付钱。第二中付钱方法简便多了。

  3、出示“存折”,介绍使用方法。

  使用方法:每位幼儿一个“存折”,教师根据幼儿日常的各种表现,奖励小印章,每个小印章在角色游戏时可以到“银行”兑换“1元钱”,并在游戏中使用。

  【活动延伸】

  1、活动后,教师及时督促幼儿洗手,并提醒幼儿人民币上有许多细菌,要认真洗手。

  2、引导幼儿阅读幼儿学*资源⑥第6~7页,巩固人民币的换算关系及使用方法。

  3、在角色游戏中,鼓励幼儿进一步掌握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各种付钱方法。

  【活动反思】

  本节课以元,角,分为背景,结合购物情景,初步认识小数。我在设计本课时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充分借助购物情景,帮助学生建立元角分与小数的联系,同时在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发现,探究,归纳总结,形成知识体验,突破重难点,达到学*目标。如在引导学生探究小数读法的学*活动中,我先让学生自己读一读小数,使每一位学生都经历读的过程,这样学生在小组内读一读,通过学生间的相互纠正,互相促进,从而互相分享知识经验,初步建立小数读法的数学模型。然后通过找自己喜欢的`小数读一读来巩固小数读法的数学模型,最后用小老师的考一考进一步熟悉小数读法,形成正确的知识经验。这样就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活动之中,既让学生感受到学*的快乐,又在潜移默化间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不足之处:练*题的设计不够多样化,也没有体现出层次。再者是对孩子的评价语言单薄,没有针对性,新的教学评价观认为对学生数学学*的评价不仅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和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关注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一点也是需要改进的地方。

  《文具店》教案 8

  【活动目标】

  1、认识1元、5元、10元的人民币,初步掌握其换算关系。

  2、能正确使用人民币进行购买文具的游戏,掌握简单的付钱方式。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布置一个“文具店”,分别摆放各种文具及价格牌,价格均为1元、5元钱、10元。

  2、教师教学资源(认识人民币)。

  3、幼儿每人自备小钱包,内装有1元、5元、10元的硬币和纸币。

  4、每人一存折(见幼儿活动资源包)。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自己钱包里的人民币,初步了解人民币的外形特征及名称。

  1、引导幼儿自由观察,与同伴交流,发现各种面值人民币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小结:这是我们买东西用的钱,我们穿衣服、用的家电,吃的菜等都是要用钱买的。外国的钱叫人民币,上面都有**、“中国人民银行”的汉字以及表示钱数的数字、汉子等。他们也有许多不同点,如有硬币和纸币之分;上面的图案、数字和文字也不同等。

  2、游戏:看谁找得快。

  玩法:教师说出人民币的面值,请小朋友快速地举起相应的人民币,看谁举得又快又准确。如教师说:“请找出1元的硬币。”幼儿取相应的人民币。

  二、出示教师教学资源,了解1元、5元、10元之间的换算关系。

  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教学资源,初步理解5元=5个1元的换算关系,鼓励幼儿自主探索10元与1元和5元的换算关系。

  三、第一次“文具店”购物,初步了解购物付钱的几种方法,巩固1元、5元、10元之间的换算关系。

  1、玩法:幼儿带着钱包,到“文具店”选购文具,没人一件,并到收银员处付钱。收银员由教师担任,幼儿只有付钱正确才能拿走商品。

  2、建议提问:5元(10元)的商品有几种付钱方式?如5元的两种付钱方式:用1个5元或5个1元来付钱。10元有三种付钱方式。

  四、第二次购物,发现很多种付钱方法,初步探究最简便的付款方式。

  1、玩法:幼儿到“文具店”选购文具,每人两件,收银员可由能力较强的幼儿或老师担任,教师重点观察提升幼儿付钱方法。

  2、集中讨论,梳理多种付钱方法。

  可以涉及以下问题:“你买的是什么?一共多少钱?你是怎么样付钱的?”如6元的商品的两种付钱方式;用6个1元的来付钱,或用1个5元和1个1元合起来付钱。第二中付钱方法简便多了。

  3、出示“存折”,介绍使用方法。

  使用方法:每位幼儿一个“存折”,教师根据幼儿日常的各种表现,奖励小印章,每个小印章在角色游戏时可以到“银行”兑换“1元钱”,并在游戏中使用。

  【活动延伸】

  1、活动后,教师及时督促幼儿洗手,并提醒幼儿人民币上有许多细菌,要认真洗手。

  2、引导幼儿阅读幼儿学*资源⑥第6~7页,巩固人民币的换算关系及使用方法。

  3、在角色游戏中,鼓励幼儿进一步掌握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各种付钱方法。

  【活动反思】

  本节课以元,角,分为背景,结合购物情景,初步认识小数。我在设计本课时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充分借助购物情景,帮助学生建立元角分与小数的联系,同时在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发现,探究,归纳总结,形成知识体验,突破重难点,达到学*目标。如在引导学生探究小数读法的学*活动中,我先让学生自己读一读小数,使每一位学生都经历读的过程,这样学生在小组内读一读,通过学生间的相互纠正,互相促进,从而互相分享知识经验,初步建立小数读法的数学模型。然后通过找自己喜欢的小数读一读来巩固小数读法的数学模型,最后用小老师的考一考进一步熟悉小数读法,形成正确的知识经验。这样就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活动之中,既让学生感受到学*的快乐,又在潜移默化间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不足之处:练*题的设计不够多样化,也没有体现出层次。再者是对孩子的评价语言单薄,没有针对性,新的教学评价观认为对学生数学学*的评价不仅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和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关注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一点也是需要改进的地方。

  《文具店》教案 9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文具店”这一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倍”的含义。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和体验“倍”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和体验“倍”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教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cai课件演示小兔、狐狸、小牛去买文具的故事,同时出示价钱:1支铅笔2元钱。

  问:学生观察到了什么?想一想、说一说。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尽量让学生说完整。

  2、让学生根据图中的意思提出不同的问题。

  这时学生会根据以前所学的知识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小兔买了1支笔用了多少钱?小牛买了3只笔需要多少钱?狐狸买了4只笔需要多少钱?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板书在黑板上。

  二、问题探究

  1、学生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自己解决。

  教师根据同学们解决的情况板书:

  (1)小牛买了3只笔需要多少钱?

  2×3=6(元)

  (2)狐狸买了4只笔需要多少钱?

  2×4=8(元)

  2、有谁能把小兔、小牛、狐狸用的钱换成倍数说一说。

  有同学回答:小牛用的钱是小兔的3倍

  狐狸用的钱是小兔的4倍

  老师引导:这就是我们所学的乘除法知识与“倍数”的联系,现在我们就来试试将乘除法问题换成倍数问题试试,好吗?

  3、如果把刚才说的有关于倍数的句子换成条件,又应该怎样提出这个问题呢?比如:小明用的钱是小兔的2倍,小明用了多少钱?说法变了,但实质没变。

  同学们根据要求提出了两道有关于倍数的应用题。

  (1)小牛用的钱是小兔的3倍,小牛用了多少钱?

  (2)狐狸用的钱是小兔的`4倍,狐狸用了多少钱?

  4、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找同学举例说说“几倍”是什么意思。

  有同学回答,4的3倍就是3个4。

  小兔的3倍就是3个小兔用的钱那么多,小兔用了2元钱,也就是2×3=6(元)

  小兔的4倍就是4个小兔用的钱那么多,也就是2×4=8(元)

  5、解答完以后要注意什么?写答语。

  三、体验感悟

  摆珠子

  游戏规则: 按要求摆两行不同颜色的珠子,看谁摆得又对又快。

  (1)上面摆3个白珠子,下面摆蓝色珠子的个数是白珠子个数的2倍。摆完了以后与老师比比看看摆对了没有。

  (2)上面摆2个蓝珠子,下面摆白珠子的个数是蓝珠子的4倍。摆完了以后同座之间互相检查看看摆对了没有。

  (3)上面摆10个蓝色珠子,下面摆白色珠子,使得蓝色珠子的个数是白色珠子的5倍。这一小题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可以先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再摆。

  四、实践应用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3册第四单元文具店教案 1、3片叶子配1朵花,15片叶子配()朵花。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3册第四单元文具店教案 2、的个数是的2倍, 有()个。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3册第四单元文具店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3册第四单元文具店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3册第四单元文具店教案

  做完后小组同学商量讨论,交流想法。

  五、小结

  这节课学*了什么内容?你学*得怎样?

  六、布置作业

  一课一练第35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同学们刚刚学完乘法的基础上就学*“倍”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本身就是一个难点,而同学们还没有完全弄明白“一个数是另一个的几倍”是怎么回事的时候又开始了“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问题的解决,使得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只能囫囵吞枣,一知半解。

  要解决这些问题,我想一方面要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一定要注意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同时把握课程标准中相对应的知识目标,注重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在“做”中 “学”。另一方面要创设“以人为本”的学*环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不断提高自身驾驭课堂的能力,加强对开放性课堂教学组织和管理学生的实践与探讨。

  《文具店》教案 10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与交流,懂得爱护人民币,感受人民币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正确使用人民币进行购物游戏,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3.认识1元、5元、10元的人民币,初步掌握其换算关系及简单的付钱方式。

  【活动准备】

  小钱包(内装有1元、5元、10元的硬币和纸币)、表格、幻灯片、文具实物等。

  【活动重点】

  认识1元、5元、10元的人民币,初步掌握其换算关系。

  【活动难点】

  了解不同的付钱方式,掌握简便的付钱方法。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人民币,初步了解人民币的外形特征及名称。

  1.出示钱包,提问:“这是什么?老师给每位小朋友准备了一个小钱包,请你看看钱包里有什么?

  2.引导幼儿自由观察,与同伴交流,发现各种面值人民币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3.钱可以买什么?

  小结:钱可以买衣服、用的家电,吃的菜等,我国的钱叫“人民币”,上面都有**、有“中国人民银行”的汉字以及表示钱数的数字、汉字等。他们也有许多的不同点,如有硬币和纸币之分;上面的图案、文字、数字也不同。(图案渗透:1元背面有三潭印月,5元背面有泰山观日峰;10元背面有三峡。)

  二、创设坐公交车的情境,了解1元、5元、10元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师带领幼儿坐公交车,并在公交站牌兑换人民币。

  小结:5元等于5个1元,10元等于10个1元或是2个5元,1个5元和5个一元合起来也是10元。

  三、创设“文具店购物”情境,引导幼儿初步了解购物付钱的几种方法,巩固1元、5元、10元之间的换算关系。

  1.出示海报,设计购物计划表。

  2.购买自己喜欢的文具

  3.提问:谁买的5元的文具?你是怎样付钱的,谁的付钱方式和别人不一样?

  小结:5元有两种付款方式,用1个5元或5个1元来付钱。

  提问:谁买的是10元的文具?你是怎样付钱的,谁的付钱方式和别人不一样?

  小结:10元有四种付款方式,可以用1个10元、可以用2个5元,可以用10个1元、还可以用1个5元和5个1元来付钱。

  四、再次利用“文具店购物”情境,引导幼儿发现多种付钱方法,初步探究最简便的付钱方式。

  1.第二次限时抢购活动马上开始了,请看第二期海报(出示PPT)

  海报上有几元的文具,如果买6元的文具你怎么付钱,请你拿出你的钱试一试。

  小结:买6元的商品有两种付钱方式:用6个一元的来付钱,或是用1个5元和1个1元合起来付钱,第二种付钱方法比较简便。(出示PPT)

  2.请在海报上选择一种你喜欢的商品用最简便的方式记录下来。(讲解记录纸使用)

  小朋友让我们拿着自己的计划表去购买自己喜欢的文具吧!

  活动延伸:

  在生活中,鼓励幼儿进一步掌握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多种付钱方式。


大班文具店教案 (菁华3篇)(扩展4)

——《文具小超市》大班教案 (菁华3篇)

《文具小超市》大班教案1

  活动目标:

  1、复*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会用算式列题。

  2、通过讨论知道有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备的,而有些文具是今后才会用到的。

  3、能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用幼儿和老师共同收集的文具布置“小小文具超市”

  幼儿每人一份钱(钱的数目从5~10)

  每组一个塑料框

  计算用的纸和笔

  有关“文具”的文字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超市买文具

  1、教师:“再过不久,我们小朋友即将读小学一年级,上学时需要文具,今天,请小朋友到”文具小超市“买你们需要的文具。”

  2、每位小朋友从塑料框那那一份钱,请你用手中的钱去买文具,要求买的文具的总价格就是你手中的钱的数字。

  3、幼儿根据各自不同的数字购买文具,并用算式列出所购买的文具式题。

  4、请个别幼儿说说:我买了……文具,算题是……。

  二、讨论:哪些文具是一年级所必须准备的?

  1、每组小朋友把买来的文具都集中在一起,大家看一看,这些文具是不是一位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2、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并能做出适当调整。

  鼓励幼儿把重复或者不需要的文具放回超市,并重新拿回一些大家认为是必须的的文具。

  3、集体讨论

  请个别小组展示所购买的文具。

  (1)请大家看看,哪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说说你们的理由?

  (2)幼儿边说老师边出示相应的文字卡片。

  (3)除了这些还有什么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4)师生共同总结。

  4、被排除的这些文具,在我们今后的学*中还是会用到,除了这些,你们还知道有哪些文具吗?

  附:课后反思

  1、重视对数学学*兴趣和情感的培养。

  幼儿园的数学不象小学一定要掌握多少知识,最重要的`是培养学*数学活动的兴趣,所以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老师为某一个数学活动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材料,甚至会结合故事、情景进行数学活动。

  2、将数学活动生活化。

  生活中的数学比较零散,大班进行10以内加减运算总会结合角色游戏。例如在数学活动“小兔文具小超市”的情境展开:小猪有一张一次性消费的9元券,它想去小兔超市买牙膏,店里有2元、3元、4元、5元等不同价格的牙膏,小猪想了想,买了2支4元的牙膏。

  这时老师提问:“小猪券上的钱用完了吗?你觉得怎样买才更加合理?”

  出现了3种不同的答案:

  1.券上还剩1元钱,小猪这样买就浪费了。

  2.小猪应该买2支4元的和1支1元的牙膏,这样正好是9元。

  3.买1支4元和1支5元。

  3、让幼儿与材料互动。

  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是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有关数学经验的。例如,在进行10以内的数的组成时,都是通过动手操作获得数的组成,经过老师的点拨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

《文具小超市》大班教案2

  活动目标

  1、巩固认识10元以内的人民币,了解并能清楚地说出不同币值之间的简单换算关系。

  2、练*使用人民币买卖文具。

  3、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惯。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10元以内的人民币。

  难点:能清楚地说出不同币值之间的简单换算关系。会使用人民币买卖文具。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文具超市》。

  2、和幼儿一起在教室内布置文具超市,并制作格牌若干。

  活动过程

  一、复*:10元以内的人民币。

  教师出示面值10元以内的'人民币(包括硬币)若干,引导幼儿复*人民币的不同面值以及简单的换算关系。

  二、连一连。

  请幼儿翻开幼儿用书《文具超市》,观察各种文具的价格,找到手持相应数额人民币的孩子,并连线。

  三、玩一玩,文具小超市。

  1、幼儿扮演顾客,教师扮演超市的收银员,幼儿用手中的人民币买文具,熟悉不同人民币面值的组合及其用法。

  2、教师:10元最多可以买几种文具,引导幼儿动脑筋想一想,算一算,并用人民币去买一买,之后请幼儿交流自己所购买的文具。

  3、请幼儿分角色扮演顾客和超市收银员,继续游戏。

  延伸活动

  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提供文具和其他物品,培养幼儿灵活换算的能力。

  教学反思

  1、幼儿对人民币感兴趣。

  2、引导幼儿动脑筋。

  3、体现数学教育生活化。

  4、数学问题情境化。

  5、教育方法游戏性。

  6、活动环节训练要复*序数。

  7、要反复做游戏巩固,把文具换其他物品培养幼儿灵活换算能力。

《文具小超市》大班教案3

  活动目标:

  1、复*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会用算式列题。

  2、通过活动知道10以内数的灵活运算。

  活动准备:

  1、用幼儿和老师共同收集的文具布置:小小文具超市。

  2、幼儿每人一份钱(钱的数目从5~10),每组一个塑料框。

  3、计算用的纸和笔。

  4、有关“文具”的文字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超市买文具

  1,教师:“再过不久,我们小朋友即将读小学一年级,上学时需要文具今天,请小朋友到文具小超市买你们需要的文具。“

  2,每位小朋友从塑料框那那一份钱,请你用手中的钱去买文具,要求文 具的总价格就是你手中的钱的数字。

  3,幼儿根据各自不同的数字购买文具,并用算式列出所购买的文具式题。

  4,请个别幼儿说说:我买了……文具,算题……

  二、讨论:哪些文具是一年级所必须准备的?

  1,每组小朋友把买来的文具都集中在一起,大家看一看,这些文具是不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2,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并能做出适当调整 鼓励幼儿把重复或者不需要的文具放回超市,并重新拿回一些大家认为必须的的文具。

  3,集体讨论

  三、请个别小组展示所购买的文具。

  1、请大家看看,哪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说说你们的理由?

  2、 除了这些还有什么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3、师生共同总结。

  师:除了这些,你们还知道有哪些文具是一年级必备的吗?请幼儿说说。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形式比较新颖,同时又比较贴*幼儿的生活,幼儿比较喜欢,所以幼儿学*的兴趣较浓。老师先复*10以内数的加减,既巩固所学*的知识又为下面的问题做铺垫,这样过渡很自然。学*就是为生活服务的,让幼儿从小知道学*数学的重要性,拿钱到超市买文具就是很好的体现了学*数学的重要性。本次活动的不足之处是:没有考虑到能力弱的幼儿,在去买文具的环节,直接把简单的数字给他们,这样他们会更加自信些。这点以后要多加注意。


大班文具店教案 (菁华3篇)(扩展5)

——《文具店》数学教学反思 (菁华3篇)

《文具店》数学教学反思1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学*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运算顺序是关于运算的一般规律,如果孩子们不能够牢固掌握运算顺序,做题的时候不遵守运算顺序的一般规则,将会导致错误的结果。在计算中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就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去计算,如果既有加减又有乘除,就要按照先乘除后加减的方法计算。如果有小括号的就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当孩子们记不住的时候,我就想起了当我上师范的时候,我们的一位几何老师就喜欢用非常通俗易懂的比喻来形容一些图形的关系。比如他说:“*行四边形是爷爷,长方形是儿子,而正方形是孙子。所以正方形属于长方形,长方形属于*行四边形。”

  当我给孩子们讲四则运算顺序的时候,我对孩子们说:“加减法是爷爷奶奶辈的,乘除法是爸爸妈妈辈的,小括号是孙子辈的,计算的时候要先让孙子先走,而中括号是小括号的大哥哥,所以计算的时候要让小弟弟先走,大哥哥再走,然后再让爸爸妈妈行,爷爷奶奶年龄大,走得慢,所以爷爷奶奶最后走。”这样形象的比喻,让孩子们感到很有趣,一会就理解了,也掌握住了。

  我对孩子们说:“当你计算想不起来运算顺序的时候,就想一想这个比喻。”然后我让孩子们进行了计算,很多孩子都能够按照运算顺序去进行认真计算,但是也有个别孩子遇到比较简单的小数就直接口算,三步的计算*题两步就做出来了,这样就导致了孩子急于求成的心理。

  这时候我对孩子们说:“这样的计算*题,运算顺序和步骤很重要,不能够图省事一步到位,要体现运算的过程,考试的时候这样的*题都是按步给分的,三步占三分,少了一个步骤就少了一个得分机会。

  然后我创设情境让孩子们初次认识中括号:你能添上括号使9÷3×5-2=1成立吗?这个问题很有趣,也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根据掌握的混合运算顺序,在探索使等式成立的推理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是不够用的,引起认知冲突,从而感受到引入中括号的必要性。

  引发孩子思考:按照左边算式现在的顺序进行计算,结果是13,等式不成立,怎么办?

  在学生自主学*的基础上,可以提出探索任务:

  (1)、试着添上小括号,使结果等于1;

  (2)、讲一讲你的思考过程;

  (3)、你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么解决的?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与反复试一试的时间。如果你遇到困难要和同桌商量,也可以和小组讨论进行解决。

  组织学生交流,帮助学生理清推理的思路。可以这样想:9÷3×5-2,如果画横线部分等于9,等式就成立了;而3×5-2等于13,要想等于9,需要把5-2添上小括号先算,变成9÷3×(5-2);而使横线部分等于9,要先算3×3,还需要括号来改变原有的运算顺序。因为小括号使用了一次,不能小括号外面再套一个小括号,产生了引进中括号的需要。顺理成章因此中括号,让孩子们对中括号有一个直觉的初步认知。

  然后全班总结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只有加、减运算或者只有乘、除运算时,一般按照从左往右依次进行计算;既有加、减运算,又有乘、除运算,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文具店》数学教学反思2

  本节课的教学我结合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特进行教学反思。

  1、拓展教学内容,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本课教材的内容比较单一,只出现了一位小数乘整数。在教学中,我增加了两位小数乘整数、带小数乘整数的内容,并在教学新课之前复*了小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这样,在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的前提下,拓展知识面,完善认知结构。

  2、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进行算法的优化。

  从教材的编排来看,只要求学生自主探究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我认为,这样达不到计算的基本要求。因此,在这节课中,补充了较多的教学内容,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运用整数乘法与小数乘法的联系,在充分理解小数乘法意义的前提下, 引导学生进行算法的优化。避免了学生盲目的选择算法,影响计算速度和正确率的现象。这样,既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也帮助学生形成了必要的计算技能。

  3、运用生活经验构建数学模型。

  本节课主要学*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和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但要真正地让学生构建完整而真实的`数学模型,还是有很大的难度的。于是,在新课开始前,我让学生在文具店买文具的情境,让学生体会整数乘法的现实问题。紧接着,我又出示了教材上的主题图,让学生发现在生活中还存在着小数乘整数的问题。这样,让学生对知识学*的必要性有了更加深刻认识,也能形成比较准确的小数乘法的数学模型。同时使学生感觉到数学知识不是孤立的、枯燥的,也培养他们将学到的知识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力。

  4、适当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计算教学,重在理解意义和掌握算法,形成基本的计算技能。本课教学中,学生在交流解决问题的办法时,大多都能说出教材上提供的三种方法,即连加、单位换算、画图。但事实上,这三种方法对于基本计算技能的形成并不适用。所以在教学中,我参与到学生的算法探究过程中,对学生的计算方法给予引导,让其找出先用乘法计算,再判断积的小数位数的计算方法,并鼓励他们把这个方法介绍给大家。这样,不仅体现学生学*的主体作用,同时使得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技能上升到更高的层次。

《文具店》数学教学反思3

  《文具店》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是在学生二年级认识了元,角,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小数。日常生活中元角分是一种常见的直观的,广泛的现实模型,初步认识小数主要就是借助元角分来认识小数,结合购物环境来应用小数。我在设计本课时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充分借助购物环境,帮助学生建立元角分与小数的联系,同时在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发现,探究,归纳总结,形成知识体验,突破重难点,达到学*目标。如在引导学生探究小数读法的学*活动中,我先让学生自己读一读小数,使每一位学生都经历读的过程,这样学生在小组内读一读,通过学生间的相互纠正,互相促进,从而互相分享知识经验,初步建立小数读法的数学模型。然后通过找自己喜欢的小数读一读来巩固小数读法的数学模型,最后用小老师的考一考进一步熟悉小数读法,形成正确的知识经验。这样就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活动之中,既让学生感受到学*的快乐,又在潜移默化间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再好的课前预设也不如课堂生成的精彩。

  的确,此次师生的学*活动远远超出了我的预设。如在练一练环节中学生提出来51.50元和51.5元的不同写法。哪一种写法是正确的呢?如果此时就用小数的基本性质来解释,显然为时尚早,我灵机一动,想到了借助*货币单位的组成来解释两个数字相等,但是在正式场合通常用51.50元,至于51.50末尾的零为什么可以去掉?有待学生在今后的学*中研究发现,这样激发了学生兴趣,为学生深入研究小数埋下了伏笔。

  不足之处:练*题的设计不够多样化,也没有体现出层次。再者是对孩子的评价语言单薄,没有针对性,新的教学评价观认为对学生数学学*的评价不仅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和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关注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一点也是需要改进的地方。


大班文具店教案 (菁华3篇)(扩展6)

——《山茶文具店》读后感 (菁华6篇)

《山茶文具店》读后感1

  高中的大门开启,我们即将进入新的阶段,面对新的挑战,在这紧张的时间里,我选择了一本慢节奏的书,它是我繁忙的时间里少有的空隙。

  这是一本再简单不过的书,它没有跌宕起伏的内容和复杂的人物关系,看似松散的一本书细读之下又会发现每个故事的章节里仿佛连成了一条条清晰的主线,本书讲述了雨宫鸠子从外祖母手中接过了家族传承代笔人的故事,在镰仓经营着一家小小的文具店,鸠子就是鸽子的意思,确实,在我看来,她如白鸽一样温和,大家都叫她“波波”。

  尽管如此,这样一个女孩也有着一段叛逆的时期,外祖母“上代”是一位严格的人,上代在波波很小的时候就从她父母手中要下了抚养权,导致在波波的印象里,从来不知道父母长什么样。上代对波波要求很高,每日每夜的练书法让波波无法与同龄人一起玩耍,在这样的压迫下,俩人关系爆发,波波在长大之后心中怀恨远赴别国,上代也在孤单寂寞中死去。

  多年之后,波波回到了镰仓开始经营代笔人的工作。在这里,波波接到了园田先生要寄给已经结婚的青梅竹马的“*静的信”;帮助胖蒂拿回了草率写下的“求婚信”;男爵拒绝借钱给朋友的“谢绝信”等等。

  一封封信件,一件件生意,一个个故事。波波在这期间结识了男爵、胖蒂以及可爱的邻居芭芭拉夫人。一天,一个意大利留学生前来拜访,那是上代生前的笔友,他为波波代理一摞上代的信件,波波一封封看着,这才发现:无论多么轻松无趣的事,上代从来没让自己缺*:鸠子、波波、孙女、自大的小女孩……虽然是以不同的方式称呼,但到处都有自己的身影和字里行间溢出来的疼爱,原来,上代一直以自己的方式去爱她。最终,波波也以一封寄给上代的真诚的信作为信的结尾。

  本书虽然故事性不强,但却有着独特的慢速调调,读着读着身边的时间仿佛慢了下来,这份工作也着实令人羡慕,接触到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听到的是各种各样的故事,感受的是多姿多彩的人生。写信的过程也是对自己的修炼的过程,在修炼的过程中,她也与过去的自己完成了和解。

  写过的信,尤其是与重要的人的信,即使那张纸消失了,变皱了,或者变得泛黄,但只要它存于心中,越发模糊,就越发珍贵。

《山茶文具店》读后感2

  主人公是雨宫鸠子。名字的来历,当然就是鹤冈八幡宫的鸽子。八幡宫本宫楼门上的“八”字,是由两只鸽子靠在一起组成的。又因为《鸽子波波》这首童谣的关系,所以从主人公懂事的时候开始,大家就叫她“波波”。

  雨宫家是源自江户时代、有悠久历史的代笔人。这个职业在古代被称为“右笔”,专门为达官显贵和富商大贾代笔;靓字——写一手好字当然成为首要条件。到了江户时代,大奥中也有专为将军正室和侧室服务的女性右笔。雨宫家的第一代代笔人,就是在大奥服务的女性右笔之一。自此之后,雨宫家传女不传男,代代皆由女性继承代笔人这份家业。上代是第十代,主人公继承了她的衣钵变成了第十一代代笔人。

  这本书一开始娓娓道来自己作为代笔人的生活,经营着一家生意不是很红火的.山茶文具店,替几个客户写一些代笔信,有几个忘年交,和几个因为代笔而认识的朋友。

  鸠子一直用淡淡的笔触在描述被代笔人的生活,直到本书最后,她开始讲述自己的人生以及和上代之间的感情。最后那封给上代的信,真的让我感触很多。

  作为上代,或者像我一样有母亲身份的人,总是会不自觉地想让孩子照着自己的想法来,因为这样少走弯路。但是可能沟通方法不合适,导致上代在鸠子眼中就是非常严厉,就是本能地想反抗。当鸠子终于理解上代是爱她的时,上代已经不在人世了。这是幸,还是不幸呢?

  养儿才知父母不易,我不想自己的下一代是在我已经离开人世才知道我为了她好,我是爱她才对她严厉。当父母真的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山茶文具店》读后感3

  《山茶文具店》读起来有一种小清新的感觉,通讯变得快捷之后,人与人之间通过信件联系的频率越来越少,代笔的需求也相应的降低。第一次得知代笔人的职业,还是通过这本书。代笔人通过了解来访者的经历,意图,揣摩来访者的心境,精心选择纸张、笔、信封、字体、语言,力求准确表达委托人的意思,帮助委托人解决生活中的难题。现代生活中的及时通讯有时候也需要一个“代笔人”,来帮助我们回复不知道如何应对的情况。

  故事的主人公波波独立经营着山茶文具店,同时从事代笔生意。波波从小被外祖母上代逼着练字,长大后变得十分叛逆,波波逃到离上代很远的国外。上代去世后,波波重新回到镰仓,继续经营山茶文具店。波波通过与外祖母的朋友的通信,慢慢解开了自己和外祖母上代之前的心结,波波写了一封信给去世的上代。作为一个代笔者,波波尽心尽力的帮助每一位顾客,帮助他们传达心意,解决难题。

  波波的生活中有热情的邻居芭芭拉夫人、胖蒂、男爵、可爱的QP妹妹、守景先生;波波的生活可以用有事做、有人爱、有所期待来总结。从书中信件所传达的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不禁惋惜信件在现代社会愈来愈微小的地位。信件的沟通方式正在慢慢被现代人遗忘,人们更热衷于及时通讯工具,偶尔才会坐下来好好写一封信。信件的沟通方式拉长了信息传输的时间,相较于及时沟通,信件可以在不被打断情况下更多的表达出写信人所想表达的内容。写作是一个让人慢慢静下来的过程,写作可以在没有人倾听的时候尽情表达自己的感情,偶尔用写信的方式进行沟通不失为一件趣事。

  信件沟通的延迟性不失为现在及时性沟通之外另一个有效的沟通方式,及时的沟通可能带有强烈的情绪,偏向简短的信息获取;信件更多的是一个人单方面信息输出,各种沟通的方式都有存在的合理性。无事可干的时候不妨写封信,寄给远方的朋友。

《山茶文具店》读后感4

  一周的午休和睡前时光,读完了《山茶文具店》,有点淡淡的、模糊的感受,与君分享。

  这是一本很好读的小说,故事发生在日本镰仓,主人公叫雨宫鸠子,经营着一家文具店,给他人代笔。顾客或因不会写信、或因写字不好看,却也希望通过写信传递消息、告知现状、表达情感,鸠子总是侧耳倾听,选择合适的纸笔、写法、包装完成有使命的信件。就这样她从夏天写到秋冬,度过新年后,在春天与过世的外祖母、更与自己和解,终于不再替他人代笔,寄出一封属于自己的信。

  现在很难静下心来写一封信,更别提寄出去。上一次写信寄出还是高中的时候,QQ上认识的网友变成笔友,他是浙江金华人,第一次听说这个城市所以印象深刻,聊过什么乃至何时停止写信都不记得。后来迷上寄明信片,在印有城市风景的明信片上写下几句话寄给朋友,希望朋友有机会也来这里写一段话寄给我。

  与写相比,收明信片才是最有趣的。那时还在读书,得知朋友寄了明信片给我,每天路过传达室都会找上一找,生怕错过。有次将学院地址留错,朋友到学校的传达室翻了一大箱明信片才找到。离开学校后,地址变成公司或家,寄过几次都没得到反馈,就没再寄出了,此后也没收到过明信片。那些消失的明信片一定与其他明信片一起被堆在邮局的某个角落,无人问津。

  也许邮局已经把他们当作无主物扔掉了,或者交给鸠子处理也不错。一到新年,鸠子会收到别人寄来的大堆信件,都是些不能留在身边,又不忍心丢弃的信件,以情书为主,他们希望鸠子代为供养书信上的言灵。我过去收发的信、传过的纸条、写过的情书,分散在不同地方,大扫除时看到,如获至宝,大半天时间都用来重读,回忆往昔,原来那时候自己如此幼稚、天真、可爱。

  赶上朋友生日或周年纪念,也想过写信,但一想到需要贴邮票邮寄就很麻烦,邮筒都不知道在哪。只给每日相见的人写信,但他看过后也就抱抱我,没再回信。记得有次给朋友寄明信片,来不及买邮票,附*也没有邮筒,灵机一动,在明信片右上角画上邮戳,与买的礼物一同寄走,直达朋友手中,虽然路径不同,最终也算到达目的地,况且不存在丢的可能。

  再想写信,可以继续尝试这种方法,可写些什么呢?请鸠子代笔的`,或是拒绝借钱给朋友,告知曾经的恋人自己依然活着,与朋友绝交,将自己离婚的状态与亲友分享。这些事情,一通电话或一条群发消息就能够解决,既便捷又经济,还有谁会选择通过写信来解决事情呢。如果要手写信件,就是单纯想以这种古老的方式表达爱意吧。

  像鸠子一样,经营一家属于自己的小店,不计较得失,只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事。这样的念想肯定在每个年轻人的头脑中都闪现过,身边的朋友有想开花店、书店、木工体验店、小餐馆、咖啡馆、民宿的,每每谈起,他们既像梦想般遥远,又像植根心底的目标一样坚定。

  我想开一家书店,先生想经营家庭式餐馆,两者结合,就是一家供应简餐的书店,自制特色菜单,共读喜好书籍,如果能一起练*瑜伽就更好了。当然这必定需要一笔不小的金钱与同等精力的投入,目前两者皆不具备。但一点也不遗憾,我不过是想想而已。

  *惯了求而不得,相比远方,人们更关注身边的一草一木,写一封信、读一本书、吃一顿饭,过好当下的生活才是最紧要的。过去已然过去,未来还未到来,何必纠结焦虑。做好每一件小事,于我是练*瑜伽、记录生活,或许走着走着,一切都不再遥远了呢!

《山茶文具店》读后感5

  最*看了小川糸的《山茶文具店》,一部号称是治愈系的书籍。小说的主人公是雨宫鸠子,小说中出现更多的称呼是波波,经营了一家文具店,“店如其名,门口的确种了一棵高大的山茶树”。波波是雨宫家第十一代代笔人,从“上代”那里继承而来,书中记录最多的是她作为代笔人的夏秋冬春四季中的16个代笔小故事。

  对于写信,波波有着代笔人独特的*惯,会有一杯饮品(柚子茶,葛汤,香槟等)相陪,客人讲述自己与收信人,信之间的故事,从这些或温情,或感伤,或有趣,或*淡的故事中,波波读出了客人的内心世界,仿佛那一刻她就是写信的主体。

  我从来没有想过写信是有各种讲究的——纸张的选用,邮票的选择,笔墨的对应,内容和字迹的掂量,使得收到信的人,一收到信,就能从各种层次中读出信中的深刻情感,或是霸道男爵的拒绝借钱说明,郑重而遗憾的离婚公示,或是给往日恋人的一封“我活着”,已在天堂的人给老伴儿的情书,气质的“明星小姐”给婆婆的生日卡片,亦或是匿名小姐的绝交信,都被展现的不能再合适。

  感觉波波像个多变的魔法师,通过客人的只言片语,将自己设身处地的代入,所有的情感和信的主体内容都被诠释的很好。

  《山茶文具店》中看起来温柔多感的波波,也在叛逆的青春疯狂过,受不了“上代”的严苛管教,想要改变自己在别人心里的固有形象。但最终影响自己最深的人还是“上代”,有很多潜移默化的*惯和记忆都来自于“上代”,所有的不理解也许在收到静子小姐的信之后有很多的愧疚在泛滥。

  四季变迁中,波波有一群朋友相伴左右,忘年交的芭芭拉夫人,终成眷属的男爵和胖蒂,可爱的QP妹妹,最终走到一起的守景先生……

  读完这本书,印象最深的是镰仓和樱花,感受到了日本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希望有机会去看一下书中描绘的镰仓。这本书让我萌生了练字的念头,想要感受慢生活。

  处在信息化的时代,你有多久没有握笔写过文字,又有多久没有写一封信给某个人,那些留在很多人记忆中的写信收信时光估计都淡化了,现在的年轻一代又是否有书信的记忆?

  快餐化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纽带通过各种社交软件联系的更加紧密的同时也越来越疏远了,渐行渐远的各种关系,缺乏实质的交流,更不用说面对面的交谈,每天都很忙碌,每日又很空虚。

《山茶文具店》读后感6

  山茶寄寓了世间的美好,见证着四季的变换。

  文中说:“与其苦苦追寻失去的东西,还不如好好珍惜眼前拥有的东西。希望有朝一日,能笑着谈论今天。”

  情深缘浅,缘起缘灭,人生就是不断找寻的过程。如果你还没有明确奋斗的方向,如果你还在迷茫踌躇彷徨,不妨慢下来好好感受生活。

  那些推动世界进步的事情就交给那些胸怀壮志的年轻人吧,世界上总不能所有的人都干一样的事,总有人停下来欣赏风花雪月,否则它们该多寂寞呢

  作者说:除了花以外,枝叶和根,以及被虫咬的痕迹,所有的一切都很美丽。所以我们要相信,厉害的不止是他们,也是知足常乐的我们。

  我很喜欢芭芭拉夫人,喜欢她对生活的态度,自由而又洒脱。在自己的圈子里有自己热爱的事情,以积极地态度面对每天的生活。

  她会在朝阳洒进屋内的早晨大声的说:

  “波波,祝你今天也是美好的一天!”

  “也祝你有美好的一天!”

  治愈的让人羡慕,如果我们也有这样的朋友,生活就不会有emo时刻了吧!

  “只要在心里说‘闪闪发亮’。只要闭上眼睛说‘闪闪发亮,闪闪发亮’就好,这么一来,就会有许多星星出现在内心的黑暗中,变成一片美丽的星空。”

  “只要说‘闪闪发亮’就可以了吗?


大班文具店教案 (菁华3篇)(扩展7)

——大班社会教案《认识文具和学具》 (菁华3篇)

大班社会教案《认识文具和学具》1

  活动目标:

  1.认识学*用品,知道他们的用途。

  2.尝试学*整理、摆放文具用品的方法,能有序地摆放物品。

  3.逐步学*自己整理文具,增强做一名小学生的愿望。

  4.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

  5.幼儿活动时遵守秩序的观念。

  活动准备:

  1.每人准备一只书包、铅笔盒、书本等。

  2.情境表演:《两个小朋友》(小学生自己收拾文具盒的情景,一个会自己收拾,一个不会收拾。)

  活动过程:

  1.谈话,书包里有什么。

  师(出示书包):小朋友,这是什么啊?(书包)那你们知道书包里有些什么物品?(书、本子、铅笔盒等等)

  2.认识学*用品,并知道它们的用途。

  (1)逐一出示书包内的物品:书、铅笔盒、本子、笔、尺、橡皮等用品,让幼儿讨论各种物品的用处。

  (2)引导幼儿将这些物品进行归类。

  师小结:铅笔、文具盒、书包、三角套尺、卷笔刀、橡皮、彩色铅笔、水笔、签字笔、没有用过的本子等都是文具。

  (3)形成学*用品的概念,知道这些都是小学生学*时需要用到的用品。

  3.观看情境表演《两个小朋友》,比较两个小学生(小明和小方)的文具有什么不同。

  幼儿表演,一个幼儿书包里的文具整理的又快又好,另一个幼儿整理的很乱。

  (1)师:两个小朋友的表演你发现了什么?(一个整理的很快,另一个还没整理好)

  (2)为什么会这样的,你觉得应该怎么做?

  师小结:大的东西放最下面,有点大的东西放上一层,最小的物品放最上面,整理好后放进书包。)你喜欢小明还是小方?(为什么?)

  (2)师小结:学会自己收拾文具学具很重要。

  3.讨论:小朋友我们应该怎样爱护自己的学*用品?

  4.幼儿讨论收拾文具的方法,学*将自己书包里的学*用品收拾摆放整齐。

  (1)请两至三名幼儿示范收拾文具的方法。如何收拾的好,为什么?收拾的不好,请幼儿指出怎样改正。

  (2)幼儿共同操作收拾整理自己的文具和学具。

  5.创设“上课,下课”情况,幼儿练*摆放整理学*用具,感知体验收放文具的快乐。

  比一比:看谁收得又快又整齐。

大班社会教案《认识文具和学具》2

  活动目标:

  1.认识学*用品,知道他们的用途。

  2.尝试学*整理、摆放文具用品的方法,能有序地摆放物品。

  3.逐步学*自己整理文具,增强做一名小学生的愿望。

  4.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

  5.幼儿活动时遵守秩序的观念。

  活动准备:

  1.每人准备一只书包、铅笔盒、书本等。

  2.情境表演:《两个小朋友》(小学生自己收拾文具盒的情景,一个会自己收拾,一个不会收拾。)

  活动过程:

  1.谈话,书包里有什么。

  师(出示书包):小朋友,这是什么啊?(书包)那你们知道书包里有些什么物品?(书、本子、铅笔盒等等)

  2.认识学*用品,并知道它们的用途。

  (1)逐一出示书包内的物品:书、铅笔盒、本子、笔、尺、橡皮等用品,让幼儿讨论各种物品的用处。

  (2)引导幼儿将这些物品进行归类。

  师小结:铅笔、文具盒、书包、三角套尺、卷笔刀、橡皮、彩色铅笔、水笔、签字笔、没有用过的本子等都是文具。

  (3)形成学*用品的概念,知道这些都是小学生学*时需要用到的用品。

  3.观看情境表演《两个小朋友》,比较两个小学生(小明和小方)的文具有什么不同。

  幼儿表演,一个幼儿书包里的文具整理的又快又好,另一个幼儿整理的很乱。

  (1)师:两个小朋友的表演你发现了什么?(一个整理的很快,另一个还没整理好)

  (2)为什么会这样的,你觉得应该怎么做?

  师小结:大的东西放最下面,有点大的东西放上一层,最小的物品放最上面,整理好后放进书包。)你喜欢小明还是小方?(为什么?)

  (2)师小结:学会自己收拾文具学具很重要。

  3.讨论:小朋友我们应该怎样爱护自己的学*用品?

  4.幼儿讨论收拾文具的方法,学*将自己书包里的学*用品收拾摆放整齐。

  (1)请两至三名幼儿示范收拾文具的方法。如何收拾的好,为什么?收拾的不好,请幼儿指出怎样改正。

  (2)幼儿共同操作收拾整理自己的文具和学具。

  5.创设“上课,下课”情况,幼儿练*摆放整理学*用具,感知体验收放文具的快乐。

  比一比:看谁收得又快又整齐。

大班社会教案《认识文具和学具》3

  活动目标:

  1.认识学*用品,知道他们的用途。

  2.尝试学*整理、摆放文具用品的方法,能有序地摆放物品。

  3.逐步学*自己整理文具,增强做一名小学生的愿望。

  活动准备:

  1.每人准备一只书包、铅笔盒、书本等。

  2.情境表演:《两个小朋友》(小学生自己收拾文具盒的情景,一个会自己收拾,一个不会收拾。)

  活动过程:

  1.谈话,书包里有什么。

  师(出示书包):小朋友,这是什么啊?(书包)那你们知道书包里有些什么物品?(书、本子、铅笔盒等等)

  2.认识学*用品,并知道它们的用途。

  (1)逐一出示书包内的物品:书、铅笔盒、本子、笔、尺、橡皮等用品,让幼儿讨论各种物品的用处。

  (2)引导幼儿将这些物品进行归类。

  师小结:铅笔、文具盒、书包、三角套尺、卷笔刀、橡皮、彩色铅笔、水笔、签字笔、没有用过的本子等都是文具。

  (3) 形成学*用品的概念,知道这些都是小学生学*时需要用到的用品。

  3.观看情境表演《两个小朋友》。

  比较两个小学生(小明和小方)的文具有什么不同。

  幼儿表演,一个幼儿书包里的文具整理的又快又好,另一个幼儿整理的很乱。

  (1)师:两个小朋友的表演你发现了什么?(一个整理的很快,另一个还没整理好)

  (2)为什么会这样的,你觉得应该怎么做?

  师小结:大的东西放最下面,有点大的东西放上一层,最小的物品放最上面,整理好后放进书包。)你喜欢小明还是小方?(为什么?)

  (3)师小结:学会自己收拾文具学具很重要。

  4.讨论:

  小朋友我们应该怎样爱护自己的学*用品?

  5.幼儿讨论收拾文具的方法。

  学*将自己书包里的学*用品收拾摆放整齐。

  (1)请两至三名幼儿示范收拾文具的方法。如何收拾的好,为什么?收拾的不好,请幼儿指出怎样改正。

  (2)幼儿共同操作收拾整理自己的文具和学具。

  6.创设“上课,下课”情况。

  幼儿练*摆放整理学*用具,感知体验收放文具的快乐。

  比一比:看谁收得又快又整齐。


大班文具店教案 (菁华3篇)(扩展8)

——文具小超市大班教案范文十份

  文具小超市大班教案 1

  活动目标:

  1、参与超市购买游戏,通过解决购买中“一共用去多少钱?”或“还剩下多少钱”的问题,掌握10以内的加减运算。

  2、喜欢数学活动,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

  3、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态度。

  活动准备:

  1、课件《文具小超市》。

  2、布置场景“文具小超市”,在架子上摆放各种文具,贴上1-10元的价格标签。(标签在课件“打印材料”中)

  3、自制钱币若干:1元、5元、10元。(课件“打印材料”中)

  活动过程:

  一、欣赏图片。

  1、教师播放课件【图片欣赏】,请幼儿欣赏。

  提问:画面中有什么?这些文具都是用来做什么的?

  2、我们马上就要成为小学生了,在上小学之前,我们要为自己准备一些文具。今天老师要请你们去文具小超市购买两件自己喜欢的文具!

  二、游戏:挑选文具,运用加法理解“一共用去多少钱”。

  1、教师播放课件【挑选文具】,请幼儿参与课件游戏。

  2、玩法:随意挑选两样文具(加起来价格不超过10元),点击“完成”按钮并通过加法计算出“一共用去多少钱?”

  3.教师小结:要知道“一共用了多少钱“,可以用加法,将两件文具所需的金额数相加,所得的总数就是“一共用去的钱”。

  1、教师播放课件【挑选文具】,请幼儿参与课件游戏。

  2、玩法:随意挑选两样文具(加起来价格不超过10元),点击“完成”按钮并通过加法计算出“一共用去多少钱?”

  3.教师小结:要知道“一共用了多少钱“,可以用加法,将两件文具所需的金额数相加,所得的总数就是“一共用去的钱”。

  三、第一次实物购买游戏,帮助幼儿掌握10以内的加法。

  1、介绍课前布置好的“文具小超市”,出示若干商品,引导幼儿学会看价格牌(1-10元)。

  (价格标签在课前粘贴好,在课件“打印材料”中)

  2、介绍玩法:请每个幼儿进入超市,自由选购两件文具。

  3、幼儿自主购买。

  4、计算所需钱币。

  ①每位小朋友都购买了自己喜欢的两件文具,你们知道自己“一共用去了多少钱吗”?,请幼儿说说自己用了多少钱。收银处结账。可设立两个收银处,由两位老师当“营业员”,给幼儿找钱。

  2、幼儿自主购买。

  3、计算剩下的钱

  ①你们都非常顺利地买回来文具,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还剩多少钱”。

  请幼儿自由讲述购买和找钱的过程,看看手里还省下多少钱。

  ②请每个幼儿说说是怎样运用减法计算自己“还剩多少钱”。

  活动延伸:

  1、将“文具超市”设置在班级区域,请幼儿在自发游戏中继续游戏。

  2、提供课件【加加减减】,请幼儿用手中的数字卡进行9和10的加减法。

  3、请幼儿与父母同去超市购买商品,可请家长规定购买金额,请幼儿自行挑选商品。

  时间 : 20xx-06-05 来源:扶娃网 浏览量:397

  大班数学教案《文具小超市》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通过讨论知道有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备的,而有些文具是今后才会用到的,复*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会用算式列题,能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活动目标:

  1,复*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会用算式列题。

  2,通过讨论知道有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备的,而有些文具是今后才会用到的。

  3,能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用幼儿和老师共同收集的文具布置“小小文具超市”。

  幼儿每人一份钱。(钱的数目从5~10)、每组一个塑料框

  计算用的纸和笔。

  有关“文具”的文字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超市买文具

  1,教师:“再过不久,我们小朋友即将读小学一年级,上学时需要文具,今天,请小朋友到”文具小超市“买你们需要的文具。”

  2,每位小朋友从塑料框那那一份钱,请你用手中的钱去买文具,要求买的文具的总价格就是你手中的钱的数字。

  3,幼儿根据各自不同的数字购买文具,并用算式列出所购买的文具式题。

  4,请个别幼儿说说:我买了……文具,算题是……。

  二,讨论:哪些文具是一年级所必须准备的?

  1,每组小朋友把买来的文具都集中在一起,大家看一看,这些文具是不是一位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2,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并能做出适当调整。

  鼓励幼儿把重复或者不需要的文具放回超市,并重新拿回一些大家认为是必须的的文具。

  3,集体讨论

  请个别小组展示所购买的文具。

  (1),请大家看看,哪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说说你们的理由?

  (2),幼儿边说老师边出示相应的文字卡片。

  (3),除了这些还有什么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4),师生共同总结。

  4,被排除的这些文具,在我们今后的学*中还是会用到,除了这些,你们还知道有哪些文具吗?

  课后反思:

  1、重视对数学学*兴趣和情感的培养。

  幼儿园的数学不象小学一定要掌握多少知识,最重要的是培养学*数学活动的兴趣,所以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老师为某一个数学活动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材料,甚至会结合故事、情景进行数学活动。

  2、将数学活动生活化。

  生活中的数学比较零散,大班进行10以内加减运算总会结合角色游戏。例如在数学活动“小兔文具小超市”的情境展开:小猪有一张一次性消费的9元券,它想去小兔超市买牙膏,店里有2元、3元、4元、5元等不同价格的牙膏,小猪想了想,买了2支4元的牙膏。

  这时老师提问:“小猪券上的钱用完了吗?你觉得怎样买才更加合理?”

  出现了3种不同的答案:

  1.券上还剩1元钱,小猪这样买就浪费了。

  2.小猪应该买2支4元的和1支1元的牙膏,这样正好是9元。

  3.买1支4元和1支5元。

  3、让幼儿与材料互动。

  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是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有关数学经验的。例如,在进行10以内的数的组成时,都是通过动手操作获得数的组成,经过老师的点拨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

  文具小超市大班教案 2

  活动目标

  1.巩固认识10以内的人民币,了解并能清楚地说出不同币值之间的简单换算关系

  2.练*使用人民币买卖文具。

  3.要养成爱护文具的好*惯。

  活动准备

  10以内的人民币、黑板画《文具超市》

  活动过程

  1.复*10以内的人民币。教师出示面值10以内的人民币若干,引导幼儿复*人民币的不同面值及简单的换算关系。

  2.连一连。

  (1)把幼儿用书《文具超市》画在黑板上,观察各种文具上的价格,找到手持相应数额人民币的孩子,并连线。

  (2)引导幼儿想一想10元最多可以买几种文具?

  延伸:结合庆“六一”玩具义卖活动,幼儿扮顾客,教师扮售货员,幼儿拿钱买玩具,并告诉其他幼儿自己用多少钱买了什么?它有什么用?

  文具小超市大班教案 3

  活动名称:文具小超市

  活动目标:

  1、复*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会用算式列题。

  2、通过讨论知道有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备的,而有些文具是今后才会用到的。

  3、能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活动准备:

  用幼儿和老师共同收集的文具布置“小小文具超市”。

  幼儿每人一份钱。(钱的数目从5~10)、每组一个塑料框、计算用的纸和笔。

  有关“文具”的文字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超市买文具

  1,教师:“再过不久,我们小朋友即将读小学一年级,上学时需要文具,今天,请小朋友到”文具小超市“买你们需要的文具。”

  2,每位小朋友从塑料框那那一份钱,请你用手中的钱去买文具,要求买的文具的总价格就是你手中的钱的数字。

  3,幼儿根据各自不同的数字购买文具,并用算式列出所购买的文具式题。

  4,请个别幼儿说说:我买了……文具,算题是……。

  二、讨论:哪些文具是一年级所必须准备的?

  1,每组小朋友把买来的文具都集中在一起,大家看一看,这些文具是不是一位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2,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并能做出适当调整。

  鼓励幼儿把重复或者不需要的文具放回超市,并重新拿回一些大家认为是必须的的文具。

  3,集体讨论

  请个别小组展示所购买的文具。

  (1)请大家看看,哪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说说你们的理由?

  (2)幼儿边说老师边出示相应的文字卡片。

  (3)除了这些还有什么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4)师生共同总结。

  4,被排除的这些文具,在我们今后的学*中还是会用到,除了这些,你们还知道有哪些文具吗?

  活动反思:

  1、幼儿对人民币感兴趣。

  2、引导幼儿动脑筋。

  3、体现数学教育生活化。

  4、数学问题情境化。

  5、教育方法游戏性。

  6、活动环节训练要复*序数。

  7、要反复做游戏巩固,把文具换其他物品培养幼儿灵活换算能力。

  文具小超市大班教案 4

  活动目标:

  1.复*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会用算式列题。

  2.通过讨论知道有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备的,而有些文具是今后才会用到的。

  3.能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1.用幼儿和老师共同收集的文具布置“小小文具超市”。

  2.幼儿每人一份钱。(钱的数目从5~10)、每组一个塑料筐,计算用的纸和笔。有关“文具”的文字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超市买文具

  1.教师:“再过不久,我们小朋友即将读小学一年级,上学时需要文具,今天,请小朋友到”文具小超市“买你们需要的文具。”

  2.每位小朋友从塑料框那那一份钱,请你用手中的钱去买文具,要求买的文具的总价格就是你手中的钱的数字。

  3.幼儿根据各自不同的数字购买文具,并用算式列出所购买的文具式题。

  4.请个别幼儿说说:我买了……文具,算题是……。

  二、讨论:哪些文具是一年级所必须准备的?

  1.每组小朋友把买来的文具都集中在一起,大家看一看,这些文具是不是一位一昙缎⊙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文具小超市

  活动目标:

  1、参与超市购买游戏,通过解决购买中“一共用去多少钱?”或“还剩下多少钱”的问题,掌握10以内的加减运算。

  2、喜欢数学活动,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

  活动准备:

  1、课件《文具小超市》。

  2、布置场景“文具小超市”,在架子上摆放各种文具,贴上1-10元的价格标签。(标签在课件“打印材料”中)

  3、自制钱币若干:1元、5元、10元.(课件“打印材料”中)

  活动过程:

  一、欣赏图片。

  1、教师播放课件【图片欣赏】,请幼儿欣赏。

  提问:画面中有什么?这些文具都是用来做什么的?

  2、我们马上就要成为小学生了,在上小学之前,我们要为自己准备一些文具。今天老师要请你们去文具小超市购买两件自己喜欢的文具!

  二、游戏:挑选文具,运用加法理解“一共用去多少钱”.

  1、教师播放课件【挑选文具】,请幼儿参与课件游戏。

  2、玩法:随意挑选两样文具(加起来价格不超过10元),点击“完成”按钮并通过加法计算出“一共用去多少钱?”

  3.教师小结:要知道“一共用了多少钱“,可以用加法,将两件文具所需的金额数相加,所得的总数就是“一共用去的钱”。

  4、教师播放课件【挑选文具】,请幼儿参与课件游戏。

  5、玩法:随意挑选两样文具(加起来价格不超过10元),点击“完成”按钮并通过加法计算出“一共用去多少钱?”

  6.教师小结:要知道“一共用了多少钱“,可以用加法,将两件文具所需的金额数相加,所得的总数就是“一共用去的钱”。

  三、第一次实物购买游戏,帮助幼儿掌握10以内的加法。

  1、介绍课前布置好的“文具小超市”,出示若干商品,引导幼儿学会看价格牌(1-10元)。

  (价格标签在课前粘贴好,在课件“打印材料”中)

  2、介绍玩法:请每个幼儿进入超市,自由选购两件文具。

  3、幼儿自主购买。

  4、计算所需钱币。

  ①每位小朋友都购买了自己喜欢的两件文具,你们知道自己“一共用去了多少钱吗”?请幼儿说说自己用了多少钱。收银处结账。可设立两个收银处,由两位老师当“营业员”,给幼儿找钱。

  2、幼儿自主购买。

  3、计算剩下的钱

  ①你们都非常顺利地买回来文具,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还剩多少钱”。

  请幼儿自由讲述购买和找钱的过程,看看手里还省下多少钱。

  ②请每个幼儿说说是怎样运用减法计算自己“还剩多少钱”。

  活动延伸:

  1、将“文具超市”设置在班级区域,请幼儿在自发游戏中继续游戏。

  2、提供课件【加加减减】,请幼儿用手中的数字卡进行9和10 的加减法。

  3、请幼儿与父母同去超市购买商品,可请家长规定购买金额,请幼儿自行挑选商品。

  文具小超市大班教案 5

  活动目标

  1.巩固认识10以内的人民币,了解并能清楚地说出不同币值之间的简单换算关系

  2.练*使用人民币买卖文具。

  3.要养成爱护文具的好*惯。

  活动准备

  10以内的人民币、黑板画《文具超市》

  活动过程

  1.复*10以内的人民币。教师出示面值10以内的人民币若干,引导幼儿复*人民币的不同面值及简单的.换算关系。

  2.连一连。

  (1)把幼儿用书《文具超市》画在黑板上,观察各种文具上的价格,找到手持相应数额人民币的孩子,并连线。

  (2)引导幼儿想一想10元最多可以买几种文具?

  延伸:结合庆“六一”玩具义卖活动,幼儿扮顾客,教师扮售货员,幼儿拿钱买玩具,并告诉其他幼儿自己用多少钱买了什么?它有什么用?

  文具小超市大班教案 6

  活动目标

  1.巩固认识10以内的人民币,了解并能清楚地说出不同币值之间的简单换算关系

  2.练*使用人民币买卖文具。

  3.要养成爱护文具的好*惯。

  活动准备

  10以内的人民币、黑板画《文具超市》

  活动过程

  1.复*10以内的人民币。教师出示面值10以内的人民币若干,引导幼儿复*人民币的不同面值及简单的换算关系。

  2.连一连。

  (1)把幼儿用书《文具超市》画在黑板上,观察各种文具上的价格,找到手持相应数额人民币的孩子,并连线。

  (2)引导幼儿想一想10元最多可以买几种文具?

  延伸:结合庆“六一”玩具义卖活动,幼儿扮顾客,教师扮售货员,幼儿拿钱买玩具,并告诉其他幼儿自己用多少钱买了什么?它有什么用?

  文具小超市大班教案 7

  活动目标:

  1、复*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会用算式列题。

  2、通过活动知道10以内数的灵活运算。

  活动准备:

  1、用幼儿和老师共同收集的文具布置:小小文具超市。

  2、幼儿每人一份钱(钱的数目从5~10),每组一个塑料框。

  3、计算用的纸和笔。

  4、有关“文具”的文字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超市买文具

  1,教师:“再过不久,我们小朋友即将读小学一年级,上学时需要文具今天,请小朋友到文具小超市买你们需要的文具。“

  2,每位小朋友从塑料框那那一份钱,请你用手中的钱去买文具,要求文 具的总价格就是你手中的钱的数字。

  3,幼儿根据各自不同的数字购买文具,并用算式列出所购买的文具式题。

  4,请个别幼儿说说:我买了……文具,算题……

  二、讨论:哪些文具是一年级所必须准备的?

  1,每组小朋友把买来的文具都集中在一起,大家看一看,这些文具是不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2,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并能做出适当调整 鼓励幼儿把重复或者不需要的文具放回超市,并重新拿回一些大家认为必须的的文具。

  3,集体讨论

  三、请个别小组展示所购买的文具。

  1、请大家看看,哪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说说你们的理由?

  2、 除了这些还有什么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3、师生共同总结。

  师:除了这些,你们还知道有哪些文具是一年级必备的吗?请幼儿说说。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形式比较新颖,同时又比较贴*幼儿的生活,幼儿比较喜欢,所以幼儿学*的兴趣较浓。老师先复*10以内数的加减,既巩固所学*的知识又为下面的'问题做铺垫,这样过渡很自然。学*就是为生活服务的,让幼儿从小知道学*数学的重要性,拿钱到超市买文具就是很好的体现了学*数学的重要性。本次活动的不足之处是:没有考虑到能力弱的幼儿,在去买文具的环节,直接把简单的数字给他们,这样他们会更加自信些。这点以后要多加注意。

  文具小超市大班教案 8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复*7的组成及加减。

  2、运用已有的数学经验解决购买文具中"一共用去多少钱?"或者"还剩多少钱?"的问题。

  3、在操作过程中巩固看标记记录的技能。

  活动准备:

  1、7的加减算式若干。

  2、ppt3、师用操作材料一张,幼儿用操作材料人手一份活动过程:

  一、要开店师:

  我们小朋友即将读小学一年级,上学时需要各种文具,小猴要开一家文具小超市,你知道哪些文具?开超市首先得去进文具,每种文具进多少呢,小猴请我们小朋友帮他算一算。

  老师分别出示各种文具的图片,和幼儿玩我问你答的游戏。

  师:小猴子,进文具,三角尺,进几箱?

  幼:3+4=7,嘿嘿嘿,三角尺,进7箱。

  二、进文具(复*分成和加减)

  师:看,这就是文具市场,要答对门上的分和式,文具市场的大门才会打开。(复*7的组成)我们小朋友一起来帮助小猴吧。

  师:文具市场里有一个一个的仓库,每个仓库里是一种文具,只有答对门上的题才能进到这种文具。(复*7的加减)三、买文具(教师示范按标记记录算式并运算)1、师:小猴在小朋友的帮助下进到哪些文具?来看看每种文具的价格是多少?

  2、师:有客人来了,看看这个小朋友要买什么?这两种文具的价格各是多少,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钱?谁来把这个事说一说。

  (买了4元钱的剪刀和3元钱的长尺,一共需要7元钱。)师:用一道算式把购买文具的事情"买了4元钱的剪刀和3元钱的长尺,一共需要7元钱。"记录下来。(4+3=7)教师记录幼儿讲述的算式,学*讲述算式中数字与符号表示的意思。

  3、师:又有客人来了,看看这个小朋友她手里拿的什么?要买什么?价格是多少,算一算买了这种文具后还剩多少钱?谁来把这个事说一说。

  (用7元钱买了4元钱的剪刀,还剩下3元钱。)师:用一道算式记录购买文具的事情"用7元钱买了4元钱的剪刀,还剩下3元钱。"记录下来。(7-4=3)教师记录幼儿讲述的算式,学*讲述算式中数字与符号表示的意思。

  4、师:这里还来了好多的客人,小朋友请你们也来说一说、记一记。出示操作材料,提出要求,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讲评

  文具小超市大班教案 9

  活动目标:

  1、复*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会用算式列题。

  2、通过讨论知道有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备的,而有些文具是今后才会用到的。

  3、能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用幼儿和老师共同收集的文具布置“小小文具超市”。

  幼儿每人一份钱。(钱的数目从5~10)、每组一个塑料框计算用的纸和笔。

  有关“文具”的文字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超市买文具

  1、教师:“再过不久,我们小朋友即将读小学一年级,上学时需要文具,今天,请小朋友到”文具小超市“买你们需要的文具。”

  2、每位小朋友从塑料框那那一份钱,请你用手中的钱去买文具,要求买的文具的总价格就是你手中的钱的数字。

  3、幼儿根据各自不同的数字购买文具,并用算式列出所购买的文具式题。

  4、请个别幼儿说说:我买了……文具,算题是……。

  二、讨论:哪些文具是一年级所必须准备的?

  1、每组小朋友把买来的文具都集中在一起,大家看一看,这些文具是不是一位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2、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并能做出适当调整。

  鼓励幼儿把重复或者不需要的文具放回超市,并重新拿回一些大家认为是必须的的文具。

  3、集体讨论

  请个别小组展示所购买的文具。

  (1)、请大家看看,哪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说说你们的理由?

  (2)、幼儿边说老师边出示相应的文字卡片。

  (3)、除了这些还有什么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4)、师生共同总结。

  4、被排除的这些文具,在我们今后的学*中还是会用到,除了这些,你们还知道有哪些文具吗?

  文具小超市大班教案 10

  设计意图:

  在数学活动《按群测数》中,小朋友学*先看多的一部分,然后再接着往下数少的一部分的方法来数实物卡片上的小动物,有一个小朋友用了和别人不一样的方法来数这张卡片上的小动物,她是用两个两个数的方法来数的,也很快地数出来了。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来数比较多的物品时也都会采用按两个两个、三个三个或五个五个的方法来数。让幼儿运用这种数数的方法不仅能提高幼儿按群数数的.能力,也能为幼儿在生活中需要数比较多的物品时带来方便。活动中主要是通过幼儿自己的探索、发现、讨论来比较哪种数数的办法比较快,在进行多次按数群数数的实践中获得数数经验。

  活动目标:

  1. 尝试按数群整2、整3、整5数数,并说出总数。

  2.能大胆交流自己的操作过程。

  3. 乐意参加数学活动,体验用不同方法数数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会按群测数,会单个数数。

  2.物质材料准备:教具:ppt、记录纸。学具:记录纸、铅笔、橡皮、剪刀、修正液、回形针。

  活动过程:

  一.点数统计物品

  1.认识文具用品小熊新开了一个文具超市,超市里经营着许多文具用品,有剪刀、橡皮……

  2.点数文具用品并统计由于超市刚刚开张,摆在货架上的商品还没有来得及统计,请小朋友统计一下每种文具用品分别有多少,然后把数字记录在统计表上。

  3.交流统计结果谁来说说你统计的结果是多少?你是用什么方法来数的?

  小结:刚才小朋友都用自己的方法数出了每种文具用品的数量。

  二.按数群数数,统计物品

  1.共同探讨“快数”的方法有许多小朋友是用一个一个数的方法来数文具用品的,有谁能用比较快的方法来数它们呢?大家去试试看。

  谁愿意来说说你是用什么比较快的方法来数的?(幼儿介绍)

  2.学*按数群数数你们看老师这里有一堆摆得很不整齐的橡皮,我们按两个两个来数这些橡皮。教师带领幼儿用整2的方法数。(整3、整5的方法类同)重点:如不能用整3或整5来数完的话,最后一组就用接着往下数的方法来数。

  3.幼儿用整2、整3、整5的方法来数文具用品。

  4.再次统计文具用品数量。

  5.相互交流数数的方法。

  小结:原来我们来数摆得不整齐的物品可以用整2、整3、整5的方法来数。

  三.线上游戏,巩固按数群数数的方法线上游戏:幼儿停在线上走,音乐停时幼儿按教师所说的数字找伙伴,幼儿集体按数群数数。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