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雾凇教案范本5份

首页 / 教案 / |

  四年级语文雾凇教案 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

  3、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对神奇的大自然、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在我们的印象中,冬天是一个万物萧条的季节,大地冰封,树木凋零,我们都穿上了厚厚的棉衣。这时候,我们都向往南方春天般的温暖,然而,很多人都在这严寒的冬季,赶往我国北方松花江畔的江城――吉林,这时的吉林气温已经降到了零下20-30摄氏度,是什么吸引着八方来客?

  生:在这样的冰天雪地中有一种奇观――雾凇。

  2、雾凇很美,它与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并称为我国四大自然奇观,让我们一起走进吉林,感受这美丽奇特的雾凇吧!(播放录像)

  它,像盎然怒放的银花,晶莹闪烁。

  它,像高山上的雪莲,韵味浓郁。

  它,似梨花攀枝,洁白高雅,壮丽多娇。

  它,像气势磅礴的落雪,把江城点缀得繁花似锦。

  三九严寒,北国大地万木萧条,当走进祖国东北的吉林市你却会看到一道神奇而美丽的风景,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二、探究成因

  1、吉林雾凇的景观很美,它们争奇斗艳,独具魅力的风姿,是神州大地北国风光的景中之绝,看到这美丽的雾凇,你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吗?

  生:雾凇是怎么形成的?

  生:雾凇有什么特点?

  生:雾凇是什么样子的?

  生:为什么说雾凇是闻名全国的奇观?

  生:我们这个地方是不是具备形成雾凇的条件?

  师:看来大家有很多问题,很多同学想知道这么美的雾凇是如何形成的,可能还想知道在我们这个地方能不能形成雾凇,是吗?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课文哪句话告诉我们雾凇形成需要的条件?(课件显示问题)

  2、你们找到答案了吗,谁来说说,雾淞是怎样形成的?

  课件显示: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的。

  从这句话中你能发现雾凇形成的条件吗?(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

  (1)、吉林有“过于饱和的水汽”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

  课件显示:“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

  松花江上的水汽是从哪里来的?

  生:(读文中相关句子)

  师: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照常理来说江面会怎么样?

  生:结冰。

  师:甚至有些地方冰很厚,能在上面开车。

  师:为什么这一段反而不会结冰呢?(解释:虽然一年四季地表温度变化很大,但是地下或水下的温度一直是恒定的。无论冬夏始终保持在4摄氏度左右。)从水电站排出的水温度在四摄氏度左右,会不会结冰?

  生:不会。

  师:水库的水在四摄氏度,所以水流经市区的时候――

  生: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

  (2)、我们说过,观赏雾凇,讲究的是“夜看雾,晨看挂,待到*午赏落花”,让我们来欣赏这夜晚的雾吧。

  课件出示:“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笼罩着十里长堤。树木被雾气淹没了。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

  师:水电站流出的水很多,那么水汽也应该很多了。哪些词能说明?

  生:笼罩。

  师:为什么?

  生:十里长堤都被笼罩着了,很多。

  师:真会读书,还有其他的吗?

  生:淹没。

  师:把树给“淹没”了,说明很多。

  生:随风飘荡、涌。

  师:从“涌”可以看出些什么?

  生:水汽很多,已经饱和。

  指导朗读:这些词语很形象地写出松花江畔水汽很多,雾气很浓。能否通过朗读把它们表达的意思表现出来呢?自己试试看。

  ①自由练读。

  ②指名读,反馈

  (3)、通过同学们的朗读,老师深深地感受到松花江畔雾气很浓,但是,有雾气就能形成雾凇吗?世界的水利枢纽――我国的三峡水库同样有饱和的水汽,但在它附*为什么不能形成雾凇呢?(没有一定的低温)

  吉林并不是我国最寒冷的地方,为什么其他更冷的地方没有雾凇呢?(没有饱和的水汽)

  由此看来,雾凇的形成需要饱和的水汽和-30℃的严寒,两个条件,缺一不可。那么,我们徐州具备形成雾凇的条件吗?

  生:不太具备,即使形成,也远不如吉林雾凇壮观

  过渡:吉林既有饱和的水汽,又有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严寒,这是很难得的,所以吉林雾凇特别壮观,厚度能达到40―60毫米,远远超过5―10厘米的普通树挂的厚度。如此壮观的雾凇,是不是一下就形成了呢?(当然不是)

  3、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蒸腾的雾气受冷后凝成的冰晶把松针、柳枝裹了一层又一层,才能形成雾凇。它不是一时一刻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慢慢形成的`过程,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1)你是从哪些词感受到它的慢的?

  课件展示: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重点字词注上红色符号)

  ①镀:说明每一层都很薄,要形成壮观的雾凇需要很长时间。

  ②慢慢地:说明雾凇形成的速度慢。雾凇大约要经过八到十个小时才能形

  ③轻轻地:说明雾凇形成时轻柔无声。雾凇形成时人们正在熟睡,是察觉不到的,等到早上推开门一看,才发现一夜之间世界已是一片银装素裹。

  ④一层又一层:第一层的时候,好像在黑黑的树枝上撒了一层盐,继而盐一层层的撒得更多,到最后树木完全变得洁白通透了。

  (2)假如把这三层意思用三句话来写:

  男生读: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_读:这蒸腾的雾气,轻轻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齐读:这蒸腾的雾气,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这样读。你感觉怎么样?(有一点罗嗦)

  作者只用一句话,把雾气凝结时的情形写得既具体生动,又十分精炼。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

  齐读: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这个过程就叫“凝结”)

  4、同学们,就是这样,雾气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在这过程中,雾凇先是什么样的,慢慢变成什么样,最后又是什么样的?

  出示填空:最初像,逐渐变成,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了。

  银线――银条――银松雪柳:一夜之间松针柳枝有了变化,棵棵杨柳宛如玉枝垂挂,簇簇松针恰似银菊怒放,晶莹多姿。这种渐变的过程也是一个美的过程。

  5、指导朗读:这么美丽的雾凇原来是这样形成的啊,你能把这种缓慢的过程读出来吗?(出示第二小节,先自己试一试。)

  指导:读这句话应该读出语气的变化,先是轻轻的,缓缓的,后来就变成欣喜的语气了。

  师:谁再来试试?(指名读)

  师:你觉得他哪些地方读美了,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指名回答然后再读)

  6、过渡:雾凇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十里,形成的过程又如此奇妙美丽,难怪作者说它是…(闻名全国的奇观)

  三、欣赏美景

  1、板书:奇观

  “奇观”是指什么样的景象?(少见的,稀罕的,壮美的)

  让我们共同来欣赏这美丽的奇观吧!(出示课件)

  2、观赏雾凇,讲究的是“夜看雾,晨看挂,待到*午赏落花”,我们刚才看到的是什么?(树挂,也就是雾凇)多美的雾淞啊!文中是怎样形容雾凇的呢?

  课件出示:“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你从这句话中哪儿感受到雾凇的美了?(课件变色: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雾凇有着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的容颜,(板书:洁白晶莹银光闪烁)那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十里,难怪作者要说它是奇观。

  3、指导朗读

  师:除了感受到雾凇很美,你还有什么收获?

  师生齐读: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

  师:十里长堤全都缀满了雾凇,我们来看看那是怎样的景象呢?(课件展示)

  师:看,这种景象绵延数十里,你觉得雾凇除了美,还怎么样?

  生:我觉得雾凇很多。

  生:很壮观。

  师:同学们再读一读,自己练练,怎样才能读出“壮观”?

  师:哪位来试一下?(指名读)

  师:你读得非常深情。谁能和他比一比。(指名读)

  师:你读得更好,因为你很投入。

  4、小结: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在那三九严寒,大地冰封的时候,松花江畔的雾凇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呀,让我们一起来读第一小节,再次感受它的美。(齐读)

  过渡:同学们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吉林雾凇的美丽、奇特、壮观,课文中还有哪个自然段也写了吉林雾凇的美丽、奇特、壮观呢?(第三节)

  5、再来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相信你们也感受到了他的美。你能用一个成语赞美一下美丽的雾凇吗?

  生:银装素裹、琼枝玉树、美不胜收、千姿百态、洁白晶莹、粉妆玉砌……

  6、那漫步在松花江畔的人们又是怎么赞叹它的呢?(生回答)

  课件出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你怎么理解这句诗的?能结合课文谈谈你的看法吗?

  7、指导朗读:说得真好,让我们一起去漫步松花江畔,感受一下这如诗如画的美景吧。(练读第三节)

  师:哪位来试一下?(指名读)

  师:老师感受到你欣喜惊讶的感情了。让我们一齐来读。

  小结:松花江畔的雾凇有的像盎然怒放的银花,有的像气势磅礴的落雪,有的像精美的艺术品,有的似烟似雾,真是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琼枝玉树、千姿百态……此时如果让你跟雾凇说一句话,你会说什么?

  生1:你真美呀,像披着洁白的纱衣。

  生2:雾凇形态各异,真神气呀!

  生3:我真想亲眼看看你呀,美丽的雾凇。

  四、课堂总结

  1、雾凇的美,美在壮观,美在奇绝。观赏雾凇,讲究的是“夜看雾,晨看挂,待到*午赏落花”,夜晚的雾和早晨的挂我们已经欣赏,*午时分由于气温上升,树上的雾凇纷纷落下,那落英缤纷的景象同样非常壮观。

  2、1991年前国家主爷爷到吉林视察,恰逢雾凇奇景,让我们和爷爷一起来欣赏这蔚为壮观的景象吧!(播放课件)

  看,棵棵杨柳宛若玉枝垂挂,风情万种,簇簇松针恰似银菊怒放,美丽多姿,垂柳青枝变成琼枝玉树,晶莹洁白,宛如人间仙境。

  1998年他又一次来到吉林,观赏了美丽动人的雾凇奇观后又赋诗一首:

  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3、通过本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说出雾凇形成的过程)

  生:我知道了……

  五、作业超市

  1、你能自主设计本课的作业吗?(指名回答)

  2、建议作业:(出示课件)

  必做:

  (1)、摘抄好词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选择一段课文背诵。

  选做,请选择一题,认真完成:

  (4)、为《雾凇》编一段广告宣传词。

  (5)、试着给课文中的插图配一段解说词。

  (6)、我们祖国风景优美,资源丰富,名山胜水数不胜数,和吉林雾凇并称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的还有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等,希望大家回去阅读一些介绍祖国名胜的文章,课后和同学们一起来交流。.

  四年级语文雾凇教案 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雾凇形成的过程

  3、引导学生自主学*,了解吉林雾凇是怎么形成的,体会作者描述之精妙。感受雾凇景观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吉林雾凇是怎么形成的,体会作者描述之精妙。

  教学难点:

  感受雾凇景观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法学法:

  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趣质疑。

  1、同学们,大家知道桂林山水吗?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与“桂林山水”齐名的我国著名的四大自然景观,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它们是:长江三峡、云南石林、还有就是吉林雾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有关吉林雾凇的文章。(板书并齐读课题:雾凇,要求学生随老师一起写)

  2、看到这个题目,大家有什么要问的?你想知道什么?

  二、自主阅读,初读感知。

  (一)自由读课文,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

  1、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江畔 缀满 镀上 缭绕 琼枝玉树

  雾凇 十里长堤 俗称 凝结 摄氏

  夜幕降临 零下 淹没 模糊

  注意:“堤”,应该读dī,不要读成tí;

  “模”课文中应读mó,不读mú;

  “畔”应读pàn,不要读成bàn。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指导读顺句子,长句间注意停顿。

  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

  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

  (二)带着刚刚的问题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1、自由读课文。

  2、交流。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第一部分:描述了吉林雾凇奇观。

  第二部分:说明了雾凇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第三部分:人们观赏赞叹雾凇美景。

  四、学*奇观,感受美景。(学*第一自然段)

  1、课文中是怎样来形容雾凇的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己来读读第一小节。

  (1)多美的雾淞啊!文中是怎样形容雾凇的呢?

  (2)出示“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A、老师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这句话,其他同学思考,你从这句话中哪儿感受到雾凇的美了?

  B、指名回答 板书:(洁白晶莹 银光闪烁)

  C、雾凇有着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的容颜,那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千里,难怪作者要说它是奇观。

  2、这么美丽的雾凇你想读好它吗?谁来试试?(指名读)

  3、真美,老师请女同学们来读一读这句话。(女生朗读)

  4、小结: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在那三九严寒,大地冰封的时候,松花江畔的雾凇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呀,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一小节,再次感受它的美。(齐读)

  五、书写指导。

  5个左右结构的'字“堤、俗、、摄、淹、模”都是左窄右宽。“凝、零、雾”笔画较多,要看清笔画,注意笔顺,“凝”字第三笔为撇,第九笔为点,“零”字最后一点不要忘了。“氏”字不要写成“氐”。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四年级语文雾凇教案 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

  3、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对神奇的大自然、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在我们的印象中,冬天是一个万物萧条的季节,大地冰封,树木凋零,我们都穿上了厚厚的棉衣。这时候,我们都向往南方春天般的温暖,然而,很多人都在这严寒的冬季,赶往我国北方松花江畔的江城——吉林,这时的吉林气温已经降到了零下20-30摄氏度,是什么吸引着八方来客?

  生:在这样的冰天雪地中有一种奇观——雾凇。

  2、雾凇很美,它与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并称为我国四大自然奇观,让我们一起走进吉林,感受这美丽奇特的雾凇吧!(播放录像)

  它,像盎然怒放的银花,晶莹闪烁。

  它,像高山上的雪莲,韵味浓郁。

  它,似梨花攀枝,洁白高雅,壮丽多娇。

  它,像气势磅礴的落雪,把江城点缀得繁花似锦。

  三九严寒,北国大地万木萧条,当走进祖国东北的吉林市你却会看到一道神奇而美丽的风景,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二、探究成因

  1、吉林雾凇的景观很美,它们争奇斗艳,独具魅力的风姿,是神州大地北国风光的景中之绝,看到这美丽的雾凇,你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吗?

  生:雾凇是怎么形成的?

  生:雾凇有什么特点?

  生:雾凇是什么样子的?

  生:为什么说雾凇是闻名全国的奇观?

  生:我们这个地方是不是具备形成雾凇的条件?

  师:看来大家有很多问题,很多同学想知道这么美的雾凇是如何形成的,可能还想知道在我们这个地方能不能形成雾凇,是吗?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课文哪句话告诉我们雾凇形成需要的条件?(课件显示问题)

  2、你们找到答案了吗,谁来说说,雾淞是怎样形成的?

  课件显示: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的。

  从这句话中你能发现雾凇形成的条件吗?(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

  (1)、吉林有“过于饱和的水汽”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

  课件显示:“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

  松花江上的水汽是从哪里来的?

  生:(读文中相关句子)

  师: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照常理来说江面会怎么样?

  生:结冰。

  师:甚至有些地方冰很厚,能在上面开车。

  师:为什么这一段反而不会结冰呢?(解释:虽然一年四季地表温度变化很大,但是地下或水下的温度一直是恒定的。无论冬夏始终保持在4摄氏度左右。)从水电站排出的水温度在四摄氏度左右,会不会结冰?

  生:不会。

  师:水库的水在四摄氏度,所以水流经市区的时候——

  生: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

  (2)、我们说过,观赏雾凇,讲究的是“夜看雾,晨看挂,待到*午赏落花”,让我们来欣赏这夜晚的雾吧。

  课件出示:“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笼罩着十里长堤。树木被雾气淹没了。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

  师:水电站流出的水很多,那么水汽也应该很多了。哪些词能说明?

  生:笼罩。

  师:为什么?

  生:十里长堤都被笼罩着了,很多。

  师:真会读书,还有其他的吗?

  生:淹没。

  师:把树给“淹没”了,说明很多。

  生:随风飘荡、涌。

  师:从“涌”可以看出些什么?

  生:水汽很多,已经饱和。

  指导朗读:这些词语很形象地写出松花江畔水汽很多,雾气很浓。能否通过朗读把它们表达的意思表现出来呢?自己试试看。

  ①自由练读。

  ②指名读,反馈

  (3)、通过同学们的朗读,老师深深地感受到松花江畔雾气很浓,但是,有雾气就能形成雾凇吗?世界的水利枢纽——我国的三峡水库同样有饱和的水汽,但在它附*为什么不能形成雾凇呢?(没有一定的低温)

  吉林并不是我国最寒冷的地方,为什么其他更冷的地方没有雾凇呢?(没有饱和的水汽)

  由此看来,雾凇的形成需要饱和的水汽和-30℃的严寒,两个条件,缺一不可。那么,我们徐州具备形成雾凇的条件吗?

  生:不太具备,即使形成,也远不如吉林雾凇壮观

  过渡:吉林既有饱和的水汽,又有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严寒,这是很难得的,所以吉林雾凇特别壮观,厚度能达到40—60毫米,远远超过5—10厘米的普通树挂的厚度。如此壮观的雾凇,是不是一下就形成了呢?(当然不是)

  3、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蒸腾的雾气受冷后凝成的冰晶把松针、柳枝裹了一层又一层,才能形成雾凇。它不是一时一刻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慢慢形成的过程,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1)你是从哪些词感受到它的慢的?

  课件展示: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重点字词注上红色符号)

  ①镀:说明每一层都很薄,要形成壮观的雾凇需要很长时间。

  ②慢慢地:说明雾凇形成的速度慢。雾凇大约要经过八到十个小时才能形

  ③轻轻地:说明雾凇形成时轻柔无声。雾凇形成时人们正在熟睡,是察觉不到的,等到早上推开门一看,才发现一夜之间世界已是一片银装素裹。

  ④一层又一层:第一层的时候,好像在黑黑的树枝上撒了一层盐,继而盐一层层的撒得更多,到最后树木完全变得洁白通透了。

  (2)假如把这三层意思用三句话来写:

  男生读: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_读:这蒸腾的雾气,轻轻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齐读:这蒸腾的雾气,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这样读。你感觉怎么样?(有一点罗嗦)

  作者只用一句话,把雾气凝结时的情形写得既具体生动,又十分精炼。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

  齐读: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这个过程就叫“凝结”)

  4、同学们,就是这样,雾气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在这过程中,雾凇先是什么样的,慢慢变成什么样,最后又是什么样的?

  出示填空:最初像,逐渐变成,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了。

  银线——银条——银松雪柳:一夜之间松针柳枝有了变化,棵棵杨柳宛如玉枝垂挂,簇簇松针恰似银菊怒放,晶莹多姿。这种渐变的过程也是一个美的过程。

  5、指导朗读:这么美丽的雾凇原来是这样形成的啊,你能把这种缓慢的过程读出来吗?(出示第二小节,先自己试一试。)

  指导:读这句话应该读出语气的变化,先是轻轻的,缓缓的,后来就变成欣喜的语气了。

  师:谁再来试试?(指名读)

  师:你觉得他哪些地方读美了,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指名回答然后再读)

  6、过渡:雾凇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十里,形成的过程又如此奇妙美丽,难怪作者说它是…(闻名全国的奇观)

  三、欣赏美景

  1、板书:奇观

  “奇观”是指什么样的景象?(少见的,稀罕的,壮美的)

  让我们共同来欣赏这美丽的奇观吧!(出示课件)

  2、观赏雾凇,讲究的是“夜看雾,晨看挂,待到*午赏落花”,我们刚才看到的是什么?(树挂,也就是雾凇)多美的雾淞啊!文中是怎样形容雾凇的呢?

  课件出示:“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你从这句话中哪儿感受到雾凇的美了?(课件变色: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雾凇有着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的容颜,(板书:洁白晶莹银光闪烁)那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十里,难怪作者要说它是奇观。

  3、指导朗读

  师:除了感受到雾凇很美,你还有什么收获?

  师生齐读: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

  师:十里长堤全都缀满了雾凇,我们来看看那是怎样的景象呢?(课件展示)

  师:看,这种景象绵延数十里,你觉得雾凇除了美,还怎么样?

  生:我觉得雾凇很多。

  生:很壮观。

  师:同学们再读一读,自己练练,怎样才能读出“壮观”?

  师:哪位来试一下?(指名读)

  师:你读得非常深情。谁能和他比一比。(指名读)

  师:你读得更好,因为你很投入。

  4、小结: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在那三九严寒,大地冰封的时候,松花江畔的雾凇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呀,让我们一起来读第一小节,再次感受它的美。(齐读)

  过渡:同学们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吉林雾凇的美丽、奇特、壮观,课文中还有哪个自然段也写了吉林雾凇的美丽、奇特、壮观呢?(第三节)

  5、再来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相信你们也感受到了他的美。你能用一个成语赞美一下美丽的雾凇吗?

  生:银装素裹、琼枝玉树、美不胜收、千姿百态、洁白晶莹、粉妆玉砌……

  6、那漫步在松花江畔的人们又是怎么赞叹它的呢?(生回答)

  课件出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你怎么理解这句诗的?能结合课文谈谈你的看法吗?

  7、指导朗读:说得真好,让我们一起去漫步松花江畔,感受一下这如诗如画的美景吧。(练读第三节)

  师:哪位来试一下?(指名读)

  师:老师感受到你欣喜惊讶的感情了。让我们一齐来读。

  小结:松花江畔的雾凇有的像盎然怒放的银花,有的像气势磅礴的落雪,有的像精美的艺术品,有的似烟似雾,真是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琼枝玉树、千姿百态……此时如果让你跟雾凇说一句话,你会说什么?

  生1:你真美呀,像披着洁白的纱衣。

  生2:雾凇形态各异,真神气呀!

  生3:我真想亲眼看看你呀,美丽的雾凇。

  四、课堂总结

  1、雾凇的美,美在壮观,美在奇绝。观赏雾凇,讲究的是“夜看雾,晨看挂,待到*午赏落花”,夜晚的雾和早晨的挂我们已经欣赏,*午时分由于气温上升,树上的雾凇纷纷落下,那落英缤纷的景象同样非常壮观。

  2、1991年前国家主爷爷到吉林视察,恰逢雾凇奇景,让我们和爷爷一起来欣赏这蔚为壮观的景象吧!(播放课件)

  看,棵棵杨柳宛若玉枝垂挂,风情万种,簇簇松针恰似银菊怒放,美丽多姿,垂柳青枝变成琼枝玉树,晶莹洁白,宛如人间仙境。

  1998年他又一次来到吉林,观赏了美丽动人的雾凇奇观后又赋诗一首:

  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3、通过本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说出雾凇形成的过程)

  生:我知道了……

  五、作业超市

  1、你能自主设计本课的作业吗?(指名回答)

  2、建议作业:(出示课件)

  必做:

  (1)、摘抄好词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选择一段课文背诵。

  选做,请选择一题,认真完成:

  (4)、为《雾凇》编一段广告宣传词。

  (5)、试着给课文中的插图配一段解说词。

  (6)、我们祖国风景优美,资源丰富,名山胜水数不胜数,和吉林雾凇并称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的还有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等,希望大家回去阅读一些介绍祖国名胜的文章,课后和同学们一起来交流。.

  四年级语文雾凇教案 4

  教学目标:

  1、了解吉林雾凇的形成,欣赏奇特而瑰丽的雾凇景观。

  2、通过感情朗读,体会作者用词精妙,感受雾凇奇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课文第二节:雾凇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图片师生共同欣赏图片,问:这是一幅什么图?(雾凇图)板书课题并齐读。

  二、初读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什么是雾凇?用课文里的一句话来回答。(生回答)

  出示: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2、自由轻声读,想想雾凇的形成必须要有哪两个条件?(生回答)

  三、学*课文第二自然段

  1、请大家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读后四人小组讨论:这两个条件吉林具备吗?从哪里可以看出?(交流)

  2、吉林具备了这两个条件,那它又是如何一步一步形成雾凇的呢?请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交流)

  3、出示:每当夜幕降临,……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1)自读这段话,说说这段话什么地方写得很美,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2)交流

  (3)个别读

  (4)范读(这段话写得很美,能否给老师一个机会,让老师也读一读,好的你们学*。)

  (5)齐读

  过渡:同学们,老师到网上查找吉林雾凇的资料时期,找到了许多图片,被图片上的美景陶醉了,我把它们带来了,正好一起分享一下,看看它们美不美。

  四、学*课文第一自然段

  1、配乐出示图片(指导学生观察四幅图,问: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2、同学们,课文第一自然段生动描绘了雾凇的美丽景象,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出示:三九严寒,大地冰封。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闪,美丽动人。

  (1)轻声读,想想哪些词写出雾凇很美。哪些词写出雾凇名气很大?

  (2)个别读

  (3)男女赛读

  (4)小结(板书:闻名全国)

  过渡:通过刚才的学*,我想同学们对吉林雾凇的景象定是赞叹不已,那让我们看看土生土长在吉林的人们是如何赞叹这一美景的?

  五、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1、指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吉林人是怎样称赞雾凇的?

  2、回答并出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齐读

  (2)自读思考,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3)交流

  (4)齐读

  3、同学们,如果你去了吉林,看到这么美的景象。你会如何赞叹?

  出示:看到这千姿百态的玉树琼枝,我会情不自禁地赞叹:xx

  六、交流资料:课前大家搜集了许多关于雾凇的资料,现在请大家交流一下吧!

  七、试试做做:吉林雾凇真是太美了,请你做一次小导游,带领游客去领略一番

  四年级语文雾凇教案 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和过程,以及雾凇奇异景象,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重点:体会雾凇的美丽奇观,弄清雾凇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难点:弄清雾凇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了第22课――雾凇。说说看,雾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指名交流)

  过渡:雾凇到底有多美呢?它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二、精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快速阅读第一小节,思考这一小节主要讲了什么?(指名交流)

  板书并解释:奇观――奇异的景象

  2.从哪里看出来雾凇是奇观?

  ①雾凇很美(哪写词语可以看出来?洁白晶莹 银光闪烁)

  ②雾凇很壮观(从哪看出来?十里长堤 缀满)(相机指导:雾凇是在哪里出现的呢?十里长堤。这词语说明雾凇――壮观。)

  板书:洁白晶莹 银光闪烁 十里长堤 缀满

  3.同学们想看看这美丽壮观的雾凇吗?

  出示雾凇图片,相机讲解。

  4.此刻,你最想说什么?(指名交流)

  5.你喜欢它吗?能带着你喜爱的感情读一读吗?(指名交流,学生评价。你能像他读得一样好吗?或者你能读得比他好吗?)

  6.让我们再来品位一下这美丽的北国风光!(齐读第一自然段)

  7.这样的景象真是太美了,难怪人们要把它称为――奇观。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

  1.南方有雾凇吗?(没有)此时你最大的疑问是什么?(指名交流,学生提问)

  2.你能在文中哪里找出答案呢?(第2节)

  3.指名读第2节。谁来说说看,答案在哪里?(指名交流)

  4.雾凇成因:(板书:成因)

  ①饱和的水汽――吉林有过于饱和的水汽吗?从哪里看出来?

  a.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弥漫着阵阵雾气。

  b.每当夜幕降临……十里长堤。

  板书:水汽

  ②遇冷凝结:吉林温度如何?能零下30摄氏度。

  板书:遇冷 凝结

  5.你最喜欢第二自然段中的哪写句子?能给我们读一读吗?

  a.树木被雾气淹没了,渐渐地,……模糊了。

  b.这蒸腾的武器,慢慢地、轻轻地、……镀上了白银。

  生读。评价。指导体会“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等词语”。

  6.就这样,雾气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最初像(引读)――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7.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第二节,用心记住雾凇形成的过程。

  四、精读第三自然段

  1.夜晚来临,十里长堤上本来还是一片黑森森的林木,只不过一夜,就变成了千姿百态的玉树琼枝!

  实在让人称奇。(出示多媒体)请同学们仔细观赏,选一个镜头,用几句话描绘一下。(指名交流,评价)

  2.看着这千姿百态的玉树琼枝,此时此刻,你最想用哪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你理解这句诗的意思吗?(指名交流)你来读一读它。从你读的过程当中,老师感受到了你的感叹!

  3.谁能用赞叹之情读好第三节?(生读)

  4.让我们一起漫步在松花江畔,感受一下这如诗如画的美景,齐读第三小节。

  五、拓展

  1.现在,你就是一名导游,要向来自全国各地以及全世界的游客介绍吴淞,你打算讲哪写内容?(景象、成因)

  2.先向你的同桌介绍。再到前面来交流。(两三名)

  六、作业

  1.背诵这篇课文。

  2.向同学或亲朋好友介绍一处你游览过的自然风光,讲清楚它的特色。

  板书设计:

  美丽 洁白晶莹 银光闪烁

  奇观 壮观 十里长堤 缀满

  22.雾凇

  成因 水汽――遇冷――凝结


四年级语文雾凇教案范本5份扩展阅读


四年级语文雾凇教案范本5份(扩展1)

——四年级语文《雾凇》教案 (菁华3篇)

四年级语文《雾凇》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吉林雾凇奇观的形成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

  过程与方法

  1、复*旧课,揭题导入,观看录像,自读课文。

  2、借助课件,感受景美,了解成因,体会表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

  教学过程:

  一、 复*旧知 揭题导入

  1、复*《九九歌》

  (1)同学们,以前学过的《九九歌》还记得吗?谁来为大家背一背?

  (2)指名背诵或集体背诵。

  (3)你知道最冷的时候吗?在这季节里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揭示课题。

  (1)在这三九严寒,大地冰封之际,我们这里万物萧条,树木凋零。可是远在千里之外的吉林松花江边却有着奇异的景观。那就是----雾凇。

  (2)板书课题,齐读。雾凇很美,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美丽奇妙的雾凇世界.

  (3)播放视频,观赏雾凇。《雾凇》优秀教案|《雾凇》原创教学设计

  (4)看到眼前的雾凇你想说些什么?

  是呀!同学们都特别的喜爱雾凇。课文中是怎样来描写这美丽的雾凇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读读第一小节。

  二、精读课文 感受景美

  1、学*第一段

  (1)吉林雾凇与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并称为我国的四大自然景观。课文中有这么一句话:

  (出示):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齐读这句话,理解“奇观”后,出示雾凇美景图,欣赏奇观。

  (2)第一自然段中哪句话体现出了这个奇观?

  学生回答后出示“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指名读。

  (3)想想看,从这句话中我们能读懂什么?从哪个词体会到的?(板书 晶莹洁白 银光闪烁)

  (4)雾凇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像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让我们一起读出它的美。

  2、学*第三段

  棵棵杨柳宛若玉枝垂挂,簇簇松针恰似银菊怒放,晶莹多姿

  (1)观赏着这美景,你还能用什么词来形容她的美呢?用你最喜爱的、最美的词或你最熟悉的词说。(板书千枝百态 琼枝玉树)

  (2)同学们在课外一定读过很多诗,能吟诵一两句描写雾凇的吗?

  (3)松花江畔的人们又是怎样来赞美它的呢?请同学们轻声第三自然段

  (4)生答后出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读、品这句诗。想表达一下你的情感吗?再读这句诗。

  (5)谁来告诉大家这句诗中的“梨花”原来指的是什么?

  (6)用这句诗来赞美雾凇,你们觉得妥当吗?谈谈你的看法。(雾凇和雪花一样,都是洁白的,都是一夜之间形成的)

  小结:看来作者用这句诗来赞美雾凇是最好的了。我们也用这句诗来赞美一下吉林的雾凇。吉林的雾凇就像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学*第二段

  吉林雾凇很美,它们争奇斗艳,独具魅力,是景中之绝,令无数中外游客赞叹不已。这神奇美丽的雾凇是怎样形成的呢?《雾凇》优秀教案|《雾凇》原创教学设计

  (1)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第二段,(出示问题)

  雾凇是怎样形成的?雾凇形成的条件是什么?

  读后小组讨论交流

  (2)雾凇是怎样形成的?文中哪一句话写出了雾凇形成所必需的条件?

  (3)(出示句子):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的。

  (4)从这句话中我们能发现雾凇形成的条件吗?告诉我你的发现。(板书 严寒季节 过于饱和的水汽。)

  (5)请同学们观看一下雾凇的形成过程(多媒体播放雾凇形成的过程),看后谁来再说一说这个过程。

  (6)吉林的松花江边有雾凇形成的两个条件吗?请同学们再从第二自然段中找找看,并用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来。汇报交流。

  (7)老师明白了,在吉林的松花江边具备了这两个条件,所以能形成美丽的雾淞。不知道形成过程怎样?同学们试着用波浪线画一画它的形成过程。

  想想看这个过程怎样?我们交流一下。

  (8)雾凇的形成过程给你的感觉怎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试着把这些词语圈出来,相互交流一下。读出你的感受。出示“这蒸腾的雾气……全都是银松雪柳了。”引读,指导朗读。

  小结:雾凇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像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形成的过程又如此奇妙美丽,难怪人们说它是闻名全国的奇观。(板书奇观)

  三、总结全文 拓展延伸

  雾凇的美,美在壮观,美在奇绝。很想请一位同学来朗读,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下,清脆朗读声中,再次欣赏雾凇的娇美身姿,感受祖国的美丽。(播放视屏一生配乐朗读 其他同学边听边欣赏画面)

  我们的祖国风景优美,资源丰富,名山胜水数不胜数,像我们学过的《九寨沟》,老师刚讲的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等,老师布置大家回去阅读一些介绍祖国名胜的文章,下周班队课我们举行游大山名川,颂美丽祖国朗诵会。

  板书设计

  23 雾 凇

  洁白晶莹 银光闪烁 玉树琼枝 千姿百态

  奇观

  严寒季节 过于饱和的水汽。

四年级语文《雾凇》教案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雾凇形成的过程

  3、引导学生自主学*,了解吉林雾凇是怎么形成的,体会作者描述之精妙。感受雾凇景观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吉林雾凇是怎么形成的,体会作者描述之精妙。

  教学难点:

  感受雾凇景观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法学法:

  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趣质疑。

  1、同学们,大家知道桂林山水吗?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与“桂林山水”齐名的我国著名的四大自然景观,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它们是:长江三峡、云南石林、还有就是吉林雾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有关吉林雾凇的文章。(板书并齐读课题:雾凇,要求学生随老师一起写)

  2、看到这个题目,大家有什么要问的?你想知道什么?

  二、自主阅读,初读感知。

  (一)自由读课文,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

  1、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江畔 缀满 镀上 缭绕 琼枝玉树

  雾凇 十里长堤 俗称 凝结 摄氏

  夜幕降临 零下 淹没 模糊

  注意:“堤”,应该读dī,不要读成tí;

  “模”课文中应读mó,不读mú;

  “畔”应读pàn,不要读成bàn。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指导读顺句子,长句间注意停顿。

  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

  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

  (二)带着刚刚的问题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1、自由读课文。

  2、交流。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第一部分:描述了吉林雾凇奇观。

  第二部分:说明了雾凇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第三部分:人们观赏赞叹雾凇美景。

  四、学*奇观,感受美景。(学*第一自然段)

  1、课文中是怎样来形容雾凇的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己来读读第一小节。

  (1)多美的雾淞啊!文中是怎样形容雾凇的呢?

  (2)出示“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A、老师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这句话,其他同学思考,你从这句话中哪儿感受到雾凇的美了?

  B、指名回答 板书:(洁白晶莹 银光闪烁)

  C、雾凇有着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的容颜,那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千里,难怪作者要说它是奇观。

  2、这么美丽的雾凇你想读好它吗?谁来试试?(指名读)

  3、真美,老师请女同学们来读一读这句话。(女生朗读)

  4、小结: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在那三九严寒,大地冰封的时候,松花江畔的雾凇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呀,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一小节,再次感受它的美。(齐读)

  五、书写指导。

  5个左右结构的字“堤、俗、、摄、淹、模”都是左窄右宽。“凝、零、雾”笔画较多,要看清笔画,注意笔顺,“凝”字第三笔为撇,第九笔为点,“零”字最后一点不要忘了。“氏”字不要写成“氐”。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四年级语文《雾凇》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背诵部分课文内容。

  2、能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洁白晶莹、银光闪烁、千姿百态、琼枝玉树”等词语。

  3、感悟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词句感悟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

  三、教学难点:

  体会雾凇是怎样形成的。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

  第二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领学生念九九歌,三九天一般是一年中天气最寒冷的时期,此时大地是怎样的呢?(多媒体示句:三九严寒,大地冰封。)齐读。此时你会有怎样的感觉?生:好冷啊!全班同学都觉得冷吗?做给老师看看。

  (二)新授:

  学*第一自然段:

  1、但是,如果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地方旅游,你们就一定会忘记寒冷了,想不想去啊?(多媒体示录像)

  2、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3、你想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些雾凇?

  4、课文的第一段用了这(十里长堤缀满洁白晶莹、银光闪烁)些词语来写雾凇,谁来读听?----她读得真准啊。(多媒体示句)

  5、“十里长堤缀满”让你看到了雾凇怎样?(很多)“洁白晶莹、银光闪烁”让你觉得雾凇怎样?(很美)

  6、好,谁能读出雾凇又多又美。

  7、一齐来读,老师要竖起耳朵听看谁读出很多很美的雾凇。

  8、过渡:啊,好美的雾凇啊,走在这洁白晶莹的世界里,让人忘记了寒冷,还让我们这些从没见过雾凇的游客产生了疑问:这雾凇是怎么形成的啊?怎么这么奇特壮观啊?请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待会儿请同学扮演导游向我们游客解释解释。

  9、导游你好,请问这雾凇是怎么形成的啊?

  10、哦,我明白了,是要空气中有过于饱和的水汽,还要遇冷凝结。(多媒体示图)吉林雾凇与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同称为四大自然奇观,它为什么出名呢?

  是因为每到冬季,吉林的气温在零下20摄氏度以下,这时穿越而过的松花江水带有丰富的热能,巨大的热能使其临寒不冻,当江水在空气中遇到寒冷,就会凝结在树木和草丛中,这就形成了奇特的雾凇景观。只有在吉林这样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寒冷的气候里才会形成,所以非常难得。

  11、同学们看,老师杯子中冒出了水汽,一会儿就不见了,而松花江面上的水汽又是怎样的呢?(弥漫着)弥漫在这里是指江面上充满、布满了雾气。(板书:弥漫)

  12、在大冷天里,从南方来到这里旅游的你,本来以为到处都应该结冰了,可是却看到松花江面上仍然雾气弥漫,你心里会觉得怎样?(太奇特了)

  13、可是,还有让你感到更奇特的情景呢!当夜幕降临,江面上弥漫的雾气,就像魔术师一样在神秘地施展它的法术,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每当夜幕降临……)这里有四句话,请每个组读一句,请同学们边听边想,这些句子描绘的是什么情景(多媒体示句)?

  14、读出来了吗?描绘的是雾凇形成的情景。

  15、雾凇这位魔术师是怎么把这些原来是苍绿的松树、光秃秃的柳条变成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的样子呢?(多媒体示图)

  16、同学们一句一句地看,找出有关的词语:

  (1)“随风飘荡、涌向*、笼罩、淹没、蒸腾”这些词语让你体会到了雾凇怎样的美?(形成时的动态美。)(板书:涌向、笼罩、淹没、模糊)

  (2)“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这几个叠词特别美,让你感受到了什么?(雾凇是慢慢地,轻轻地形成的,就像一位神秘的魔术师在悄悄地变换着法术)读的时候要轻一些,慢一些,读出雾凇的变化。

  (3)镀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把它换成贴、加、漆这些词,好吗?(板书:镀上)

  (4)随着时间的推移,雾气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课件示)用最初……逐渐……最后……,写雾

  凇形成的过程,很清楚。(板书:最初……逐渐……最后……)

  17、这一段文字采用了动态描写的方法把雾凇逐渐形成的全过程写得很清楚,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以及最初……逐渐……最后……让我们知道了雾凇的形成是慢慢的、轻轻的.,是很美的。淹没了、模糊了、蒸腾的、像银线、变成银条、全都是银松雪柳这些词语,也很准确、很美,使人读了就仿佛能够看到雾凇逐渐形成时的美丽景象。

  18、所以,我们就按照雾气变化的顺序来试着背一背这段文字,看谁记忆力最好。(课件示)

  19、经过了寒冷的夜晚,松树、柳树,所有的树木都被雾凇这魔术师变了样,他们已经不是普通的树木了,而被美称为什么呢?请自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相信你们一定能找到那个词语。

  (1)对,就是琼枝玉树琼。琼是美玉的意思。在雾凇的作用下,树木都好像是用宝玉做成的了,琼枝玉树这个比喻很恰当。

  (2)这些琼枝玉树琼都有哪些姿态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发挥你的想象,待会儿填空:有的有的还有的(课件示)

  (3)这么多的各种各样的姿态,这就是(千姿百态)

  (4)置身于这洁白晶莹的仙境般的世界里,欣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人们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这是引用了唐朝诗人岑参的一句诗,这里用梨花来比喻雾凇,写出了雾凇像洁白的梨花一样美丽。(课件示)

  (5)情不自禁就是忍不住的意思,人们为什么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呢?

  (6)这时,你也会情不自禁地赞叹:

  (7)让我们带着赞叹地感受读一读这段话。

  (8)这段话写出了清晨,人们观赏着千姿百态的雾凇美景时的感受。

  20、许多人观赏了吉林雾凇,都忍不住作诗来赞美它,老师收集到的诗(课件示):观吉林雾凇作

  雾涌寒江晓日曛,

  长堤雪柳正迷人。

  非真非幻花如海,

  留影留连客似云。

  地借凇花播名气,

  人惊冰魄长。

  翻疑天上芳林瘦,

  让与人间玉树春。

  21、学了《雾凇》这课文,你一定会为作者笔下那千姿百态、美丽动人的雾凇所吸引,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到吉林去亲眼看一看。作者是怎么把自己观察到的景象写得那么迷人呢?

  表达方法提示:

  动静结合,更显多姿多彩:

  课文中描写清晨及阳光下,洁白晶莹、缀满枝头的雾凇奇景,又能领略到夜幕降临时雾凇形成的神奇过程。这就是这课文的特点:动静结合,写出多姿多彩的雾凇。我们在描写景物时,也要注意景物的动静变化。这样,文章对景物的描写,有静有动,动静结合,写出了景物多种形态的美,使文章更为生动。

  (三)、拓展学*。

  1、学*课文的方法一处景物的动静态变化,如天空的变化。

  2、做小导游,向身边人介绍吉林雾凇。


四年级语文雾凇教案范本5份(扩展2)

——四年级语文雾凇教案 (菁华3篇)

四年级语文雾凇教案1

  一、导入揭题

  先把同学们引入话题,共同来讨论冬天最冷是在什么时候呢?(三九时节),是啊,三九严寒,大地冰封,我国的吉林呀更是冷到了零下30摄氏度左右,但那儿的雾凇却以“冬天里的春天”般诗情画意的美而闻名全国。今天就让我们与导游一起走进吉林去欣赏雾凇。

  二、课件出示雾凇图,欣赏美景,说说你的感受。

  三、研读第一段:

  1、课文中又是怎样说的?自由读,抓住文中的词说说自己的感悟。

  2、全班交流

  (板书:洁白晶莹,缀满,银光闪烁)

  3、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读、评读、齐读)

  四、学*第二段:

  1、导入:多么美丽的、奇特的景象,可是你知道为什么会有雾凇呢?

  2、单击:出示思考题:

  1)、同学们,你知道为什么会有雾凇吗?

  2)、你明白雾凇是怎样形成的吗?

  3、单击1:先听导游如何介绍的。然后读读课文,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为什么会有雾凇?

  4、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5、讨论思考2:先读读课文,用“先……再……然后……”的句式说说雾凇的形成过程。

  6、有感情地练读、指名读、评读这一段。

  五、导读第三段:

  1、(单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板书:千姿百态,琼枝玉树)

  2、你们还想赞叹它吗?

  六、实践活动

  1、“千崖冰玉里,万峰水晶中”,吉林雾凇以其仪态万千、独具风韵的美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现在谁愿意做个小导游,介绍一下吉林的奇观。

  2、小组内先准备,然后选派代表来讲,我们还要评出最佳期导游呢!(学生作小导游)

  七、总结

  八、作业

四年级语文雾凇教案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

  3、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对神奇的大自然、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在我们的印象中,冬天是一个万物萧条的季节,大地冰封,树木凋零,我们都穿上了厚厚的棉衣。这时候,我们都向往南方春天般的温暖,然而,很多人都在这严寒的冬季,赶往我国北方松花江畔的江城——吉林,这时的吉林气温已经降到了零下20-30摄氏度,是什么吸引着八方来客?

  生:在这样的冰天雪地中有一种奇观——雾凇。

  2、雾凇很美,它与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并称为我国四大自然奇观,让我们一起走进吉林,感受这美丽奇特的雾凇吧!(播放录像)

  它,像盎然怒放的银花,晶莹闪烁。

  它,像高山上的雪莲,韵味浓郁。

  它,似梨花攀枝,洁白高雅,壮丽多娇。

  它,像气势磅礴的落雪,把江城点缀得繁花似锦。

  三九严寒,北国大地万木萧条,当走进祖国东北的吉林市你却会看到一道神奇而美丽的风景,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二、探究成因

  1、吉林雾凇的景观很美,它们争奇斗艳,独具魅力的风姿,是神州大地北国风光的景中之绝,看到这美丽的雾凇,你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吗?

  生:雾凇是怎么形成的?

  生:雾凇有什么特点?

  生:雾凇是什么样子的?

  生:为什么说雾凇是闻名全国的奇观?

  生:我们这个地方是不是具备形成雾凇的条件?

  师:看来大家有很多问题,很多同学想知道这么美的雾凇是如何形成的,可能还想知道在我们这个地方能不能形成雾凇,是吗?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课文哪句话告诉我们雾凇形成需要的条件?(课件显示问题)

  2、你们找到答案了吗,谁来说说,雾淞是怎样形成的?

  课件显示: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的。

  从这句话中你能发现雾凇形成的条件吗?(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

  (1)、吉林有“过于饱和的水汽”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

  课件显示:“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

  松花江上的水汽是从哪里来的?

  生:(读文中相关句子)

  师: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照常理来说江面会怎么样?

  生:结冰。

  师:甚至有些地方冰很厚,能在上面开车。

  师:为什么这一段反而不会结冰呢?(解释:虽然一年四季地表温度变化很大,但是地下或水下的温度一直是恒定的。无论冬夏始终保持在4摄氏度左右。)从水电站排出的水温度在四摄氏度左右,会不会结冰?

  生:不会。

  师:水库的水在四摄氏度,所以水流经市区的时候——

  生: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

  (2)、我们说过,观赏雾凇,讲究的是“夜看雾,晨看挂,待到*午赏落花”,让我们来欣赏这夜晚的雾吧。

  课件出示:“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笼罩着十里长堤。树木被雾气淹没了。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

  师:水电站流出的水很多,那么水汽也应该很多了。哪些词能说明?

  生:笼罩。

  师:为什么?

  生:十里长堤都被笼罩着了,很多。

  师:真会读书,还有其他的吗?

  生:淹没。

  师:把树给“淹没”了,说明很多。

  生:随风飘荡、涌。

  师:从“涌”可以看出些什么?

  生:水汽很多,已经饱和。

  指导朗读:这些词语很形象地写出松花江畔水汽很多,雾气很浓。能否通过朗读把它们表达的意思表现出来呢?自己试试看。

  ①自由练读。

  ②指名读,反馈

  (3)、通过同学们的朗读,老师深深地感受到松花江畔雾气很浓,但是,有雾气就能形成雾凇吗?世界的水利枢纽——我国的三峡水库同样有饱和的水汽,但在它附*为什么不能形成雾凇呢?(没有一定的低温)

  吉林并不是我国最寒冷的地方,为什么其他更冷的地方没有雾凇呢?(没有饱和的水汽)

  由此看来,雾凇的形成需要饱和的水汽和-30℃的严寒,两个条件,缺一不可。那么,我们徐州具备形成雾凇的条件吗?

  生:不太具备,即使形成,也远不如吉林雾凇壮观

  过渡:吉林既有饱和的水汽,又有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严寒,这是很难得的,所以吉林雾凇特别壮观,厚度能达到40—60毫米,远远超过5—10厘米的普通树挂的厚度。如此壮观的雾凇,是不是一下就形成了呢?(当然不是)

  3、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蒸腾的雾气受冷后凝成的冰晶把松针、柳枝裹了一层又一层,才能形成雾凇。它不是一时一刻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慢慢形成的过程,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1)你是从哪些词感受到它的慢的?

  课件展示: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重点字词注上红色符号)

  ①镀:说明每一层都很薄,要形成壮观的雾凇需要很长时间。

  ②慢慢地:说明雾凇形成的速度慢。雾凇大约要经过八到十个小时才能形

  ③轻轻地:说明雾凇形成时轻柔无声。雾凇形成时人们正在熟睡,是察觉不到的,等到早上推开门一看,才发现一夜之间世界已是一片银装素裹。

  ④一层又一层:第一层的时候,好像在黑黑的树枝上撒了一层盐,继而盐一层层的撒得更多,到最后树木完全变得洁白通透了。

  (2)假如把这三层意思用三句话来写:

  男生读: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_读:这蒸腾的雾气,轻轻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齐读:这蒸腾的雾气,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这样读。你感觉怎么样?(有一点罗嗦)

  作者只用一句话,把雾气凝结时的情形写得既具体生动,又十分精炼。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

  齐读: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这个过程就叫“凝结”)

  4、同学们,就是这样,雾气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在这过程中,雾凇先是什么样的,慢慢变成什么样,最后又是什么样的?

  出示填空:最初像,逐渐变成,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了。

  银线——银条——银松雪柳:一夜之间松针柳枝有了变化,棵棵杨柳宛如玉枝垂挂,簇簇松针恰似银菊怒放,晶莹多姿。这种渐变的过程也是一个美的过程。

  5、指导朗读:这么美丽的雾凇原来是这样形成的啊,你能把这种缓慢的过程读出来吗?(出示第二小节,先自己试一试。)

  指导:读这句话应该读出语气的变化,先是轻轻的,缓缓的,后来就变成欣喜的语气了。

  师:谁再来试试?(指名读)

  师:你觉得他哪些地方读美了,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指名回答然后再读)

  6、过渡:雾凇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十里,形成的过程又如此奇妙美丽,难怪作者说它是…(闻名全国的奇观)

  三、欣赏美景

  1、板书:奇观

  “奇观”是指什么样的景象?(少见的,稀罕的,壮美的)

  让我们共同来欣赏这美丽的奇观吧!(出示课件)

  2、观赏雾凇,讲究的是“夜看雾,晨看挂,待到*午赏落花”,我们刚才看到的是什么?(树挂,也就是雾凇)多美的雾淞啊!文中是怎样形容雾凇的呢?

  课件出示:“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你从这句话中哪儿感受到雾凇的美了?(课件变色: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雾凇有着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的容颜,(板书:洁白晶莹银光闪烁)那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十里,难怪作者要说它是奇观。

  3、指导朗读

  师:除了感受到雾凇很美,你还有什么收获?

  师生齐读: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

  师:十里长堤全都缀满了雾凇,我们来看看那是怎样的景象呢?(课件展示)

  师:看,这种景象绵延数十里,你觉得雾凇除了美,还怎么样?

  生:我觉得雾凇很多。

  生:很壮观。

  师:同学们再读一读,自己练练,怎样才能读出“壮观”?

  师:哪位来试一下?(指名读)

  师:你读得非常深情。谁能和他比一比。(指名读)

  师:你读得更好,因为你很投入。

  4、小结: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在那三九严寒,大地冰封的时候,松花江畔的雾凇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呀,让我们一起来读第一小节,再次感受它的美。(齐读)

  过渡:同学们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吉林雾凇的美丽、奇特、壮观,课文中还有哪个自然段也写了吉林雾凇的美丽、奇特、壮观呢?(第三节)

  5、再来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相信你们也感受到了他的美。你能用一个成语赞美一下美丽的雾凇吗?

  生:银装素裹、琼枝玉树、美不胜收、千姿百态、洁白晶莹、粉妆玉砌……

  6、那漫步在松花江畔的人们又是怎么赞叹它的呢?(生回答)

  课件出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你怎么理解这句诗的?能结合课文谈谈你的看法吗?

  7、指导朗读:说得真好,让我们一起去漫步松花江畔,感受一下这如诗如画的美景吧。(练读第三节)

  师:哪位来试一下?(指名读)

  师:老师感受到你欣喜惊讶的感情了。让我们一齐来读。

  小结:松花江畔的雾凇有的像盎然怒放的银花,有的像气势磅礴的落雪,有的像精美的艺术品,有的似烟似雾,真是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琼枝玉树、千姿百态……此时如果让你跟雾凇说一句话,你会说什么?

  生1:你真美呀,像披着洁白的纱衣。

  生2:雾凇形态各异,真神气呀!

  生3:我真想亲眼看看你呀,美丽的雾凇。

  四、课堂总结

  1、雾凇的美,美在壮观,美在奇绝。观赏雾凇,讲究的是“夜看雾,晨看挂,待到*午赏落花”,夜晚的雾和早晨的挂我们已经欣赏,*午时分由于气温上升,树上的雾凇纷纷落下,那落英缤纷的景象同样非常壮观。

  2、1991年前国家主爷爷到吉林视察,恰逢雾凇奇景,让我们和爷爷一起来欣赏这蔚为壮观的景象吧!(播放课件)

  看,棵棵杨柳宛若玉枝垂挂,风情万种,簇簇松针恰似银菊怒放,美丽多姿,垂柳青枝变成琼枝玉树,晶莹洁白,宛如人间仙境。

  1998年他又一次来到吉林,观赏了美丽动人的雾凇奇观后又赋诗一首:

  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3、通过本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说出雾凇形成的过程)

  生:我知道了……

  五、作业超市

  1、你能自主设计本课的作业吗?(指名回答)

  2、建议作业:(出示课件)

  必做:

  (1)、摘抄好词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选择一段课文背诵。

  选做,请选择一题,认真完成:

  (4)、为《雾凇》编一段广告宣传词。

  (5)、试着给课文中的插图配一段解说词。

  (6)、我们祖国风景优美,资源丰富,名山胜水数不胜数,和吉林雾凇并称为*四大自然奇观的还有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等,希望大家回去阅读一些介绍祖国名胜的文章,课后和同学们一起来交流。.

四年级语文雾凇教案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和过程,以及雾凇奇异景象,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重点:体会雾凇的美丽奇观,弄清雾凇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难点:弄清雾凇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了第22课——雾凇。说说看,雾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指名交流)

  过渡:雾凇到底有多美呢?它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二、精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快速阅读第一小节,思考这一小节主要讲了什么?(指名交流)

  板书并解释:奇观——奇异的景象

  2.从哪里看出来雾凇是奇观?

  ①雾凇很美(哪写词语可以看出来?洁白晶莹 银光闪烁)

  ②雾凇很壮观(从哪看出来?十里长堤 缀满)(相机指导:雾凇是在哪里出现的呢?十里长堤。这词语说明雾凇——壮观。)

  板书:洁白晶莹 银光闪烁 十里长堤 缀满

  3.同学们想看看这美丽壮观的雾凇吗?

  出示雾凇图片,相机讲解。

  4.此刻,你最想说什么?(指名交流)

  5.你喜欢它吗?能带着你喜爱的感情读一读吗?(指名交流,学生评价。你能像他读得一样好吗?或者你能读得比他好吗?)

  6.让我们再来品位一下这美丽的北国风光!(齐读第一自然段)

  7.这样的景象真是太美了,难怪人们要把它称为——奇观。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

  1.南方有雾凇吗?(没有)此时你最大的疑问是什么?(指名交流,学生提问)

  2.你能在文中哪里找出答案呢?(第2节)

  3.指名读第2节。谁来说说看,答案在哪里?(指名交流)

  4.雾凇成因:(板书:成因)

  ①饱和的水汽——吉林有过于饱和的水汽吗?从哪里看出来?

  a.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弥漫着阵阵雾气。

  b.每当夜幕降临……十里长堤。

  板书:水汽

  ②遇冷凝结:吉林温度如何?能零下30摄氏度。

  板书:遇冷 凝结

  5.你最喜欢第二自然段中的哪写句子?能给我们读一读吗?

  a.树木被雾气淹没了,渐渐地,……模糊了。

  b.这蒸腾的武器,慢慢地、轻轻地、……镀上了白银。

  生读。评价。指导体会“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等词语”。

  6.就这样,雾气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最初像(引读)——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7.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第二节,用心记住雾凇形成的过程。

  四、精读第三自然段

  1.夜晚来临,十里长堤上本来还是一片黑森森的林木,只不过一夜,就变成了千姿百态的玉树琼枝!

  实在让人称奇。(出示多媒体)请同学们仔细观赏,选一个镜头,用几句话描绘一下。(指名交流,评价)

  2.看着这千姿百态的玉树琼枝,此时此刻,你最想用哪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你理解这句诗的意思吗?(指名交流)你来读一读它。从你读的过程当中,老师感受到了你的感叹!

  3.谁能用赞叹之情读好第三节?(生读)

  4.让我们一起漫步在松花江畔,感受一下这如诗如画的美景,齐读第三小节。

  五、拓展

  1.现在,你就是一名导游,要向来自全国各地以及全世界的游客介绍吴淞,你打算讲哪写内容?(景象、成因)

  2.先向你的同桌介绍。再到前面来交流。(两三名)

  六、作业

  1.背诵这篇课文。

  2.向同学或亲朋好友介绍一处你游览过的自然风光,讲清楚它的特色。

  板书设计:

  美丽 洁白晶莹 银光闪烁

  奇观 壮观 十里长堤 缀满

  22.雾凇

  成因 水汽——遇冷——凝结


四年级语文雾凇教案范本5份(扩展3)

——四年级语文《雾凇》教案优选【5】篇

  四年级语文《雾凇》教案 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雾凇形成的过程

  3、引导学生自主学*,了解吉林雾凇是怎么形成的,体会作者描述之精妙。感受雾凇景观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吉林雾凇是怎么形成的,体会作者描述之精妙。

  教学难点:

  感受雾凇景观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法学法:

  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趣质疑。

  1、同学们,大家知道桂林山水吗?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与“桂林山水”齐名的我国著名的四大自然景观,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它们是:长江三峡、云南石林、还有就是吉林雾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有关吉林雾凇的文章。(板书并齐读课题:雾凇,要求学生随老师一起写)

  2、看到这个题目,大家有什么要问的?你想知道什么?

  二、自主阅读,初读感知。

  (一)自由读课文,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

  1、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江畔 缀满 镀上 缭绕 琼枝玉树

  雾凇 十里长堤 俗称 凝结 摄氏

  夜幕降临 零下 淹没 模糊

  注意:“堤”,应该读dī,不要读成tí;

  “模”课文中应读mó,不读mú;

  “畔”应读pàn,不要读成bàn。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指导读顺句子,长句间注意停顿。

  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

  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

  (二)带着刚刚的问题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1、自由读课文。

  2、交流。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第一部分:描述了吉林雾凇奇观。

  第二部分:说明了雾凇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第三部分:人们观赏赞叹雾凇美景。

  四、学*奇观,感受美景。(学*第一自然段)

  1、课文中是怎样来形容雾凇的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己来读读第一小节。

  (1)多美的雾淞啊!文中是怎样形容雾凇的呢?

  (2)出示“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A、老师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这句话,其他同学思考,你从这句话中哪儿感受到雾凇的美了?

  B、指名回答 板书:(洁白晶莹 银光闪烁)

  C、雾凇有着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的容颜,那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千里,难怪作者要说它是奇观。

  2、这么美丽的雾凇你想读好它吗?谁来试试?(指名读)

  3、真美,老师请女同学们来读一读这句话。(女生朗读)

  4、小结: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在那三九严寒,大地冰封的时候,松花江畔的雾凇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呀,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一小节,再次感受它的美。(齐读)

  五、书写指导。

  5个左右结构的字“堤、俗、、摄、淹、模”都是左窄右宽。“凝、零、雾”笔画较多,要看清笔画,注意笔顺,“凝”字第三笔为撇,第九笔为点,“零”字最后一点不要忘了。“氏”字不要写成“氐”。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四年级语文《雾凇》教案 2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其中绿色通道内的五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选择“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中的一个造句。

  3、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

  4、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

  教学时间:

  两课时

  课前准备:

  1、插图实物投影

  2、投影片

  3、录音机、配套录音磁带

  第一课时

  一、复*《九九歌》,揭示课题

  1、指名背诵《九九歌》。

  2、古人从冬至起每九天算做一个“九”,从一“九”数起,二“九”、三“九”,一直数到 九“九”为止。其中最冷的时候正是三“九”,故有“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之说。

  3、揭题。

  在这三九严寒,大地冰封之际,在我国北方吉林却可以观赏到闻名全国的奇观——雾凇。

  二、观看雾凇景观的投影片。

  1、你看了有什么感受?

  2、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三、初读课文

  1、录音范读课文,体会雾凇的美丽、奇特。生边听边思: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

  3、自学课文。

  4、检查自学效果。

  (1)生字词正音。

  大地冰封 十里长堤 俗称 凝结 摄氏 零下

  淹没 模糊 雾凇 缀满 镀上 缭绕 琼枝玉树

  (2)释词。

  (3)指读长句。

  (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四、再读质疑

  五、指导写字

  1、自己设法记忆字形,有困难的做上记号。

  2、交流记忆有困难的生字。

  3、指导书写。

  老师范写“凝、摄、零”三个字。

  4、学生完成*字册。

  六、作业

  1、朗读课文。

  2、组词。

  堤( ) 俗( ) 模( ) 凝( )

  提( ) 浴( ) 摸( ) 疑( )

  四年级语文《雾凇》教案 3

  教学目标:

  1、了解吉林雾凇的形成,欣赏奇特而瑰丽的雾凇景观。

  2、通过感情朗读,体会作者用词精妙,感受雾凇奇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课文第二节:雾凇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图片师生共同欣赏图片,问:这是一幅什么图?(雾凇图)板书课题并齐读。

  二、初读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什么是雾凇?用课文里的一句话来回答。(生回答)

  出示: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2、自由轻声读,想想雾凇的形成必须要有哪两个条件?(生回答)

  三、学*课文第二自然段

  1、请大家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读后四人小组讨论:这两个条件吉林具备吗?从哪里可以看出?(交流)

  2、吉林具备了这两个条件,那它又是如何一步一步形成雾凇的呢?请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交流)

  3、出示:每当夜幕降临,……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1)自读这段话,说说这段话什么地方写得很美,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2)交流

  (3)个别读

  (4)范读(这段话写得很美,能否给老师一个机会,让老师也读一读,好的你们学*。)

  (5)齐读

  过渡:同学们,老师到网上查找吉林雾凇的资料时期,找到了许多图片,被图片上的美景陶醉了,我把它们带来了,正好一起分享一下,看看它们美不美。

  四、学*课文第一自然段

  1、配乐出示图片(指导学生观察四幅图,问: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2、同学们,课文第一自然段生动描绘了雾凇的美丽景象,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出示:三九严寒,大地冰封。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闪,美丽动人。

  (1)轻声读,想想哪些词写出雾凇很美。哪些词写出雾凇名气很大?

  (2)个别读

  (3)男女赛读

  (4)小结(板书:闻名全国)

  过渡:通过刚才的学*,我想同学们对吉林雾凇的景象定是赞叹不已,那让我们看看土生土长在吉林的人们是如何赞叹这一美景的?

  五、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1、指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吉林人是怎样称赞雾凇的?

  2、回答并出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齐读

  (2)自读思考,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3)交流

  (4)齐读

  3、同学们,如果你去了吉林,看到这么美的景象。你会如何赞叹?

  出示:看到这千姿百态的玉树琼枝,我会情不自禁地赞叹:xx

  六、交流资料:课前大家搜集了许多关于雾凇的资料,现在请大家交流一下吧!

  七、试试做做:吉林雾凇真是太美了,请你做一次小导游,带领游客去领略一番

  四年级语文《雾凇》教案 4

  一、导入揭题

  先把同学们引入话题,共同来讨论冬天最冷是在什么时候呢?(三九时节),是啊,三九严寒,大地冰封,我国的吉林呀更是冷到了零下30摄氏度左右,但那儿的雾凇却以“冬天里的春天”般诗情画意的美而闻名全国。今天就让我们与导游一起走进吉林去欣赏雾凇。

  二、课件出示雾凇图,欣赏美景,说说你的感受。

  三、研读第一段:

  1、课文中又是怎样说的?自由读,抓住文中的词说说自己的感悟。

  2、全班交流

  (板书:洁白晶莹,缀满,银光闪烁)

  3、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读、评读、齐读)

  四、学*第二段:

  1、导入:多么美丽的、奇特的景象,可是你知道为什么会有雾凇呢?

  2、单击:出示思考题:

  1)、同学们,你知道为什么会有雾凇吗?

  2)、你明白雾凇是怎样形成的吗?

  3、单击1:先听导游如何介绍的。然后读读课文,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为什么会有雾凇?

  4、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5、讨论思考2:先读读课文,用“先……再……然后……”的句式说说雾凇的形成过程。

  6、有感情地练读、指名读、评读这一段。

  五、导读第三段:

  1、(单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板书:千姿百态,琼枝玉树)

  2、你们还想赞叹它吗?

  六、实践活动

  1、“千崖冰玉里,万峰水晶中”,吉林雾凇以其仪态万千、独具风韵的美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现在谁愿意做个小导游,介绍一下吉林的奇观。

  2、小组内先准备,然后选派代表来讲,我们还要评出最佳期导游呢!(学生作小导游)

  七、总结

  八、作业

  四年级语文《雾凇》教案 5

  一、交流资料,丰富感知

  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雾凇》,大家对雾凇都很感兴趣,我知道同学们课后都收集了一些关于雾凇的资料,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

  3、教师过渡:听了大家的介绍,老师也觉得雾凇真是不同凡响,课文的第一小节是怎么写雾凇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一小节,用“

  ”再书上划出有关词句。

  二、欣赏图片,感受美景

  1、你从哪儿读出了雾凇的美?(交流)

  2、师:是啊,在这万物萧瑟的季节,漫步十里长堤,让我们的眼睛也去感受一下这洁白晶莹的霜花,去领略一番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看!(雾凇图片欣赏)

  3、看完后想说什么?(冰天雪地童话世界人间仙境)

  4、(出示第一小节)你能把雾凇的美丽读出来吗?自己先练练

  5、谁来试一试?听了他的朗读,你想对他说点什么?还有谁想来读的?

  这么美的雾凇你们喜爱吗?带着喜爱之情一起来读一读

  6、师过渡:雾凇真美啊,再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再阅读文章的时候,你想过哪些关于雾凇的问题呢?

  三、合作探究,了解成因

  1、学生提出疑问。(雾凇是从怎么形成的?雾气是从哪儿来的?……)

  2、师:你们提出的问题都很有价值,这样吧,今天就请同学们自己研究研究,看能不能解决这些问题,有信心吗?

  3、老师把你们的问题整理了一下,看!教师相机出示问题(1、雾凇是怎样形成的?2、为什么吉林的雾凇这么闻名?3、它是不是一下子形成的?)

  3、在这些问题中,你最想解决哪个问题?自由组合,想解决同一个问题的坐到一起

  4、通过读读、想想、说说的方式,来解决你们的问题

  5、研究得怎么样了?哪一组先来汇报?

  (1)我们知道了雾凇形成的条件: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出示这段话)

  从他的汇报中,可以看出雾凇的形成要具备哪两个条件?(有过于饱和的水汽,还要遇冷凝结)加点

  谁愿意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刚才研究这个问题的小组能说说什么“饱和”是什么意思吗?那“过于饱和”呢?

  老师还是不太理解,你能用什么办法来帮助老师理解吗?最好演示一下,或者举个例子。

  (学生想办法解决)

  现在老师明白了,你们明白了吗?(真棒,不仅教会了老师,还教会了同学们)

  对于这句话,你们还有什么要说明的吗?(遇冷凝结)

  (2)我们知道了吉林具备了这两个条件,才会有雾凇。

  你从哪些语句读出来的?

  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

  从这一句你知道了什么?(从哪个词,最能看出雾气很多,达到饱和的程度?

  弥漫)

  追问:

  为什么松花江畔会弥漫着阵阵雾气?

  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笼罩着十里长堤。(从这儿你知道了什么?)

  你们还有什么收获?

  (3)雾凇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你怎么知道的?(出示最后4句话)

  再读一读这几句话,找找哪些词语告诉我们雾凇是慢慢形成的,用笔划出来。

  学生交流(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最初,逐渐,最后)

  你还看到什么是渐渐形成的?(练*造句)

  让我们来看一看雾凇的形成过程。(视频)

  现在你能把这段话读好吗?(练读,指名读,评议)

  6、刚才还有同学提出的一些问题,有没有解决?

  7、现在我们知道了雾凇形成的条件和过程,现在我们就是这美丽可爱的雾凇,谁能向大家介绍你是在什么情况下形成的?同桌先练练,好吗?

  8、谁来试一试?(指名做雾凇自我介绍)看到这美丽可爱的雾凇,你还想问问什么吗?(美丽的雾凇,我想向你请教)感谢雾凇给我们作了精彩的自我介绍。

  四、交流抒怀,激活体验

  1、想象一下,清早,当你漫步十里长堤,观赏着银松雪柳,会是什么样的感受?那人们是怎么说的呢?看(出示第三小节)请大家自由读一读

  谁愿意大声读给我们听?

  2、谁来说说看,这“梨花”就是指什么?你理解这诗句的意思吗?谁来把这诗句美美地读出来?

  3、还有不理解的词语吗?(琼枝玉树?你们看,树枝、树干都像玉一样洁白晶莹,这就是)再出示一组图片

  4、多美的雾凇啊!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你想赞叹什么?

  5、多美的奇观啊!怪不得人们情不自禁地赞叹:(引读)

  五、个性实践,拓展延伸

  1、这千姿百态的雾凇以它独特的美吸引着我们,用它的洁白晶莹深深地打动了大家的心。你想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对它的喜爱之情呢?(学生回答)

  读诗歌,画画,唱歌,朗读课文

  2、那下面就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表达你对雾凇的喜爱吧!(谁愿意到黑板上作画的?谁愿意到黑板上作诗的?)

  还有很多同学也很想展示自己的才华,那课后再互相交流吧

  3、我们祖国的辽阔国土上,还有许许多多的自然奇观,让我们一起来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吧!(图片欣赏)

  4、如果你能去探索这些自然奇观的形成原因,也能写出像《雾凇》这么美的文章来!


四年级语文雾凇教案范本5份(扩展4)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教案范本10份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教案 1

一、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谁说没有规则》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引导学生品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掌握本课生字词。

2、 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并评议对于违反道德规范的人所表现出来的轻描淡写的态度,激发学生争做遵守规则的小学生的情感态度。

3、 树立人人遵守社会规则、建设美好家园的良好意识,教育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美与丑,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惯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4、 仿照课文续写诗歌,培养学生运用语言、学写诗歌的能力。

三、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自主意识已经非常强了,他们在*时的学校的各项活动中非常关注自己的感受。比如:课下做游戏时的输赢或喜或悲,捡起不是自己掉落的杂物时的不情愿,课堂上不举手随意说话时的洋洋得意… …等现象随处可见。可以说他们在有意无意的抵触各种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而且他们在表现出以上行为时很少去关注别人的感受和造成的影响。

为了快速而有效的改变学生们存在的上述问题,我决定利用本课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规则”教育,使学生明白自己*时行为的好坏不仅会影响自己的形象,也会影响到其他的人和事。学会按规则做人、做事,学会关注他人、关注社会。树立人人遵守社会规则、建设美好家园的良好意识,正确面对生活中的美与丑,培养良好的行为*惯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四、 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作到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在理解重点词句的基础上领悟诗歌的内容。在有朗读、有议论、有交流、有自我反思的学*活动中,把本课的教学重点 “如何自觉的遵守规则”融入到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和心理感受,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五、 教学资源

1、 乒乓球比赛规则。

2、 篮球比赛规则。

3、以上规则以幻灯片形式出现。

六、 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感知规则的重要性。

本课内容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教育意义,运用得当,将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健康的心理品质。因此教学时,我从课题入手,在谈话的过程中使学生了解本课的教学重点和内容。

环节二:自学感知,品读升华

要使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心理健康对应点,并内化于心,教师必须把握作者思想感情集中的地方。恰当的点拨给学生,达到心理教育的目的,使学生受到感染,内心引起波动,达到高层次领会。

在自学初读的前提下,我提出了思考题:“诗歌从几个事例来写生活中人们的不文明现象的?” 让学生在边读边悟的过程中,从人物的行为表现中找对应点,把握住人物的自私自利,为所欲为,不遵守规则的行为表现,通过读、想、议、交流等活动让学生领悟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做人准则,使学生懂得规则是自觉维护和遵守的,要主动抵制不良*惯,不应被不良行为同化。

环节三:课后扩展

在充分掌握学*内容的前提下,通过仿写、讨论制定针对个人的规则、以及相应的家庭作业,来达到巩固和强化的目的。

七、 预期效果

用本课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规则”教育,使学生明白自己*时行为的好坏不仅会影响自己的形象,也会影响到其他的人和事。学会按规则做人、做事,学会关注他人、关注社会。树立人人遵守社会规则、建设美好家园的良好意识,正确面对生活中的美与丑,培养良好的行为*惯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八、 自我点评

本课教学,有以下心得:什么叫规则?答:“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者规则也。“规则”一词看似简单,其实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规则的约束是为了人们生活得更加方便和快乐。每一个文明的现代人都应当自觉地遵守规则。本篇课文为我们创设了四个富有生活气息的场景,告诉学生生活中不是没有规则,教育学生从现在做起,从遵守身边的小规则做起,树立人人遵守社会规则,建设美好家园的良好意识。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教案 2

  教学要求:

  1、口语交际的内容是介绍健康小常识。了解一些健康小常识。

  2、通过查找资料,可以丰富自身的知识水*,通过介绍可以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在认真倾听别人发言时,学会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3、*作写自己想写的内容,写人、记事、写景、写物、编故事、写读后感都可以,要求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不写错别字。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口语交际和*作。

  2、难点是阅读短文,回答问题。通过学*,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体会短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明白其中的道理,对于文章内容来讲有一定的难度,应在多读的基础上,理解内容。

  教学时间: 六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读背古诗《夜书所见》和阅读《邯郸学步》

  教学要求:

  1、读读背背古诗,了解诗意。

  2、阅读《邯郸学步》,明白成语含意。

  教学重点:阅读短文《邯郸学步》。

  教学过程 :

  一、读背古诗:《夜书所见》

  1、试读通全诗。不明白的查。

  2、抽读,集体读。

  3、了解含意:叶绍翁的《夜书所见》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想想:

  A:作者描写了秋天的'哪些景物,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B:你读后明白了什么?

  4、精析:菊花围绕着茅舍,好像晋朝陶渊明的家,我绕遍篱笆边的菊花,一直到日渐西斜,不是在百花中偏爱菊花,而是菊花开过之后没有其他花开了。

  补充:

  菊花(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菊(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二、阅读《邯郸学步》

  1、学生自读,扫清字词障碍。

  2、通读短文。抽读,小组内读。

  3、思考问题:(1)燕国的那个年轻人学来学去,连路都不会走了?

  (2)作者借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燕国的那个年轻人今天跟这个人后边走几步,明天跟那个人后面走几步,可学来学去,总是不像,没有学会邯郸人走路的步法,又把自己原来的走法丢掉了,所以他最后连路都不会走了。作者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不能盲目,不能机械、简单地模仿别人,而应学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4、说说你的体会。由学生自由讲解,教师引导。

  三、练*:

  1、读背古诗。

  2、讲故事《邯郸学步》,说清成语含意。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口语交际

  教学要求:

  1、介绍健康小常识,知道一些健康的科学知识。

  2、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惯。

  教学准备:

  收集一些有关的健康小常识资料。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揭示课题,引入。

  二、分组介绍:

  1、以四人小组介绍,并记一记笔记。

  2、小组搜集整理。

  三、交流:

  代表向全班介绍。

  提示要求:

  1、自己向别人介绍时要注意口齿清楚、简明扼要。

  2、听别人介绍时要认真、有礼,如有不同意见可作适当的补充。

  3、因为每一种小毛病都有很多种解决方法,但注意说话要谦虚,不能引起争吵。

  四、练*:

  整理你本课了解的健康小常识。

  补充资料:

  ①剧烈运动后,不能马上坐下休息,实在走不动,也应请同学扶着走一段。

  ②烈日下突然晕倒,要赶快到阴凉通风处,在太阳穴上涂风油精等。

  ③上体育课时扭伤了,应先立即用冷水敷,让血凝固,24小时后再用热水敷。

  ④课间不小心擦伤了,要及时用碘酒或双氧水消毒,涂上红药水或紫药水。

  ⑤要注意保护视力,课间一定要走出教室向远处看看,让眼睛作适当的调节。

  ⑥流鼻血时,不能仰头,而应把相反方向的手高高举起。

  ⑦春天的时候不能到外面小摊上乱吃东西,因为春天是传染病多发的季节。

  ⑧咳嗽时,可用冰糖、贝母炖梨子汤喝;⑨黄瓜和西红柿都很有营养,但两样东西不可以放一起吃。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作写你想写的内容。

  教学要求:

  1、写自己想写的内容,可以是写人、记事、写景、写物、编故事、写读后感。

  2、要求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不写错别字。

  3、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

  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不写错别字。

  教学过程 :

  一、读题目明要求,研讨*作提示。

  最*,你有特别想和别人说的话吗?这次作文,就请你写自己最想写的内容,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比如,一件有趣的事,自己喜欢或讨厌的人,想对别人诉说的愿望、委屈,一次旅游见到的景物,自己一个奇特的想像总之,写人、记事、写景、写物,编故事(神话、童话、科幻故事),写读后感、观后感都可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注意不写错别字。

  问:1、写什么内容?

  2、要求是什么?

  二、*作准备:教师介绍。

  介绍本次*作在命题上没有任何要求,同学们可以任意写自己想写的人、事、物等。因此,同学们可以各展其能,写自己特有的想法,写与众不同的经历,写对你产生很大影响的人或事关键是选材要新,角度要新,要让人有新鲜感,或出乎意料之感。

  三、学生*作,教师指导。

  四、写好后认真读一读,修改。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评讲*作。

  教学要求:

  1、通过评讲,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内容要具体。

  2、培养学生修改*惯,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 :

  一、提问导入 。

  教师介绍:

  1、有趣就是有趣味。写到有趣的地方,要把自己深藏于内心的高兴、激动反映出来,做到乐在其中。

  2.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既要把事情的全过程,即事情是怎样发生、发展的,结果怎么样,一一写清楚,还要把有意义、有趣的地方写具体。

  3.要认真修改。文成于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我们从小要养成认真修改的好*惯,文章是否表现出有意义、有趣,事情经过是否具体,语句是否通顺,都要反复阅读,认真修改。

  [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四》教学设计——四年级语文园地三教案(5)份

  四年级语文园地三教案 1

  教学目标:

  1、会5个生字,在阅读过程中有重点地识记“蕊”字。

  2、根据课文内容理解词的意思,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3、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感悟诗歌的内容,捕捉诗歌的意象,领会诗歌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本篇课文的前四节内容十分简单,通俗易懂。重点理解第五小节“一切有生命的精灵都是我的宝贝;一切宝藏都在我的体内……”这句话。

  2、学会仿照诗歌说话、续写。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教师板书“大地”,要求学生思考:你常用哪些词来赞美大地,你为什么爱赞美大地?

  2、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也是要赞美大地的,可是课题却是《大地的话》,大地会说话吗?这是什么作者用了什么手法?它到底和谁对话了,说了些什么?请大家听课件中的朗读,拿出笔来做上记号。

  二、品读悟情。

  1、听课件中的朗读。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大地在和谁说话?指名学生回答。(板书:种子、飞鸟、游鱼、小草)

  2、学生自由读诗,自学生字词。

  (1)自由地轻声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联系上下文,并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3)同位检查生字词的认读以及理解情况。

  (4)全班交流。

  3、默读诗歌,理解内容。

  (1)默读诗歌,并在书上做些批注,批注的内容可以是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或读后的体会,也可以是自己不懂的的问题。

  (2)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

  4、分角色读,品悟感情

  (1)看看大地都想和种子、飞鸟、游鱼和小草说了什么?并选出其中的一节练读。

  (2)指名四位同学扮演大地朗读课文的前四节,想象自己就是大地母亲,你想对种子、飞鸟、游鱼、小草说些什么?其他同学就是种子、飞鸟、游鱼、小草,仔细听大地的话,看能否听懂大地想对你说些什么?此时你想有什么词语来赞美大地?

  (3)学生选自己喜欢的段落接读课文前四节,读后其余学生评价。

  (4)如果你是种子、飞鸟、游鱼、小草,或大地体内的其他生灵,听了大地母亲的话,你有什么想对大地母亲说的?

  三、总结升华。

  1、学生齐读最后一小节。

  2、再回想刚刚大地的一句句真情的话语,你能感受到大地想表达自己怎样的感情吗?引导学生用文中的语言回答。

  3、随机设疑:最后一句话中的省略号有什么含义?(板书:……)(还有许多大地体内的生灵,比如:落叶、石子……)

  4、听课文录音再次欣赏诗歌,感受大地的宽广胸襟。

  四、以说促写。

  如果你是大地母亲,你一定还有很多话语倾诉,你还想对谁说什么?请敞开心扉,大胆地说出来吧!(学生小组合作交流。)

  仿照诗歌前四节的结构和语言风格,将自己要倾诉的话语写一节小诗。

  全班展示交流。

  五、课后拓展。

  课后继续修改自己写的小诗,准备活动课上评比展示。

  六、作业。

  背诵全诗。

  四年级语文园地三教案 2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扫”。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3、画出自己感受深的语句。

  教学重难点:

  从文中受到启发。

  教学过程:

  一、读题,谈话引入

  1、齐读课题,谈话引入:这一单元我们一起走进了大自然,得到了很多启示。记得在《自然之道》中,由于人们做了一件愚蠢的事情,导致成群幼龟受到伤害。自然界的万物都有它的生存之道,今天,大自然将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大自然的启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要善于借助课文导读中提出的问题展开阅读和思考,这是学*略读课文非常重要的方法。

  2、同学们发现了吗?咱们今天学的这篇课文其实是由两篇科普小短文组成的。我们先来学*第一篇《“打扫”森林》。

  二、初读课文。

  1、看到《“打扫”森林》这个题目,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同?(板书课题)

  2、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3、认读生字词

  遭殃扫帚腐烂土壤

  多音字(扫:sǎo打扫sào扫帚)

  4、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讲述了从前德国有个林务官,一上任就命令护林工人把森林里的灌木、杂草、枯枝烂叶砍光除尽,结果此举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衡,好心办了坏事,把森林渐渐给毁灭了。

  5、哪些段讲林务官命令打扫森林,结果却使森林遭了殃?哪些段讲这样做破坏了生态*衡,把森林给毁了?(1-3自然段4-6自然段)

  三、再读课文,

  1、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过渡段。

  出示句子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是林务官异想天开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

  灾难。

  (1)这是一个什么句?它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了解这是一个设问句,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什么是“异想天开”?林务官异想天开的命令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想让森林变得整洁美观。)

  2、可是事实并不如林务官所愿,自然界有它的生存规律,再读课文,找出大自然带给我们启示的一句话。

  出示句子:原来,大自然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衡。

  3、是啊,森林里的这些动植物都是互相依存互相联系的,它们在一起,森林就是这么美丽,一旦破坏这种生态*衡,森林就会被毁的。你们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郁郁葱葱生光秃秃)出示挂图

  四、总结

  1、读了《“打扫”森林》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自由发言)

  (课文告诉我们要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

  2、小结:同学们,大自然的一些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林务官好心办了坏事,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衡,让我们一起记住大自然给予我们的警示。

  五、布置作业

  抄写认读的生字词

  板书设计:

  “打扫”森林

  因灌木砍光杂草除尽好心

  果害虫逞凶森林被毁坏事

  四年级语文园地三教案 3

  【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浓郁、流连、小径、穿梭、流畅、引导、悄然、竟然、灵性、经历、瞬间、扑闪、张望、概念、弧线、飞翔、权利、缤纷、花繁叶茂、磕磕绊绊、多姿多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后三个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4、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课前准备】

  1、提前阅读整组课文,初步感知本组课文内容,自学生字。

  2、师生共同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图片及影像资料。

  一、交流资料,分享信息

  1、小组交流:

  在小组长的组织下,每位同学介绍自己搜集到的热爱生命的有关资料。

  2、全班交流:

  小组推荐代表汇报本组同学搜集到的资料,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介绍,如可以概括来谈热爱生命的人都有哪些,也可以简要谈谈某一类人的主要事迹,还可以具体介绍某一个人的感人故事。

  二、激情导入,感知课文

  1、教师导入:

  同学们介绍的这些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故事,太令人感动了。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生命就如一张雪白的画布,只有精心设计,努力描绘,才不会空白与单调;生命也如多姿多彩的春天,只有细心感受,用心触摸,才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

  (板书:触摸春天)

  2、由题设问:

  初次看到这个课题时,你想到些什么?读过课文之后,你又产生了什么新的想法?

  3、学生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触摸”一词,谈谈自己读文前后的感受。

  三、自主读文,识写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指正、评价。

  3、自学生字,并在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练*给生字组词。

  4、教师检查生字认读情况,指导“瞬”字的书写。

  四、再读课文,自读自悟

  1、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请同学们试着说一说文中的小女孩安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默读课文,边读边标注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寻找学*伙伴帮助解疑。

  3、全班交流解决疑难问题:

  (较为浅显的问题,让学生互相帮助解决;含义深刻的语句可以让学生在书中画出,暂时不做讨论)

  五、合作研读,领悟语句

  1、文中还有很多这样含义深刻的语句,需要同学们联系上下文或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理解,请同学们再来找一找、画一画、想一想,然后与小组内的同学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2、请同学们读一读自己认为含义深刻的语句,然后说一说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教师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细致的感悟)

  3、指导学生反复品读这些语句,读出自己的理解与体会。

  四年级语文园地三教案 4

  教学目标:

  1、学会古诗中的两个生字“遁、逐”。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古诗。

  3、能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

  教学重点:

  1、学会古诗中的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能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卢纶的诗《塞下曲(其二)》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2、简单介绍:卢纶是唐代诗人,他的边塞诗雄壮豪放,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读后令人振奋。

  3、卢纶的《塞下曲》组诗共六首,刚才同学们背的是第二首,今天我们要学的则是第三首。

  二、教学古诗:

  1、朗读古诗:

  (1)要想学好古诗,必须首先要读好古诗,自己练*将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

  (2)指名读,教师指导。

  (3)教师范读,注意停顿和语气。

  (4)再指名读,齐读。

  2、自学古诗:

  (1)自学,说说每句诗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可以查字典,看图,或联系上下文进行解释。

  (2)小组讨论,每位同学都说一说,小组长进行 总结。

  学*“单于、欲、将、逐”。

  单于:匈奴首领。

  欲:想要。

  将:率领。

  逐:追逐。

  3、师生交流,初步理解古诗:

  (1)通过刚才的自学,说说你懂得了那个词、那句诗的意思?

  (2)初步学*“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在乌云遮月、雁飞无声的漆黑夜晚,敌军统帅单于带着部队悄悄地逃跑了。

  (3)初步学*“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我方发觉后,正准备带领轻骑兵去追击敌人,刹那间,纷纷的大雪洒满了将士们的弓和刀。

  三、深入品味古诗,欣赏诗歌。

  1、一二句“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写敌军的溃退。“月黑”,无光也。“雁飞高”,无声也。趁着这样一个漆黑的阒寂的夜晚,敌人悄悄地逃跑了。单于,是古时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代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夜遁逃,可见他们已经全线崩溃。

  2、尽管有夜色掩护,敌人的行动还是被我军察觉了。三、四句“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写我军准备追击的情形,表现了将士们威武的气概。试想,一支骑兵列队欲出,刹那间弓刀上就落满了大雪,这是一个多么扣人心弦的场面!

  3、诗人不写军队如何出击,也不告诉你追上敌人没有,他只描绘一个准备追击的场面,就把当时的气氛情绪有力地烘托出来了。

  四、背诵古诗。

  五、拓展欣赏:

  唐代有很多边关诗。我们再 来了解一些

  (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凉州词》)

  (2)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

  (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唐王昌龄《出塞》)

  五、作业:背诵此诗。

  板书:

  塞下曲(其三)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四年级语文园地三教案 5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读5个二类字。

  2、能正确、流利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小组合作学*培养学生自学探究的能力。

  4、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用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母亲安慰家人的两句话。

  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教具准备:

  cai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促情激趣:

  1、以《幸运大抽奖》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2、体谅中奖者心情如何?

  3、师板书课题“中彩那天”,大屏幕出示“中”字读音。

  4、齐读课题。

  5、理解课题。

  二、自读、自晤、合作探究:

  1、大屏幕出示:阅读提示(一):

  (1)初读课文,标出自然的序号,画出课后生字表中生字带出的词语,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还有不认识的字查查工具书。

  (2)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依据阅读提示(一),学生自由读文。

  3、请每组组长组织组员读没读熟的句段,并互相纠正读音。

  4、指生分段读课文。(自评、互评、师生共评)

  5、请学生选择喜欢的段落和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练*读课文,准备参加读课文比赛。

  6、宣布比赛开始,采用不同形式参赛。

  7、以阅读提示为指导,学生合作探究学*:

  (一)大屏幕出示阅读提示(二):

  (1)仔细阅读课文,边读边体会,你读懂了什么?

  (2)有不理解的词,可以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3)在你反复读也读不懂的问题上做上记号。

  (二)按照阅读提示(二),小组讨论学*。

  (三)汇报交流。

  三、识记生字:

  1、每组组长借助课后生字表,检查本组组员认读生字,新词情况。

  2、教师指导齐读新词。

  3、开火车读本课生字。

  4、打乱顺序读本课要求学会的字。

  5、教师指导书写难记、难写的字。

  6、在小楷本中书写难记难写的字。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不但认读了生字,写会了难记的字,熟读了课文,而且通过自读、自悟和小组合作学*,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解决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答难,自主探究:

  1、小组合作,提出不懂的或感兴趣的问题,由记录员记录。

  2、整理问题,逐题探究。

  (1)将学生所提问题归类,集体讨论。

  (2)教师指导有感情读所理解的句子。

  (3)学生练*有感情读文。

  二、引发辩论,勇于创新:

  1、小组讨论车还与不还的问题,组织素材,说清理由。

  2、学生分正反方进行辩论。

  3、台下的学生做补充说明。

  4、教师小结。

  三、总结全文,领会主旨:

  1、指导学生根据本课所学,设计板书。

  2、教师总结。

  四、作业设计:

  1、想象:库伯派人把汽车开走后,我和爸爸、妈妈的心情如何?都说了些什么?

  2、将自己的所想写在日记本上。

  板书设计:

  12、中彩那天

  诚实+信用=财富


四年级语文雾凇教案范本5份(扩展6)

——北师大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范本5份

  北师大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 1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7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

  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和阿妈浓浓的亲情。

  2、激起学生读的,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教具准备:

  歌曲《月亮船》

  教法学法:

  导读法

  朗读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入新课。

  师:师生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和妈妈一起散过步吗?你们去过哪些地方?当你和妈妈在一起散步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

  2、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妈妈一起散步,再来感受一下吧。(板书课题:走月亮)

  3、解题。(走月亮的*俗)

  二、初读感知,自主学*。

  1、教师配乐范读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小老师,不明白的词语画下来大家一起交流。

  3、指名读课文。

  4、交流不明白的字词。

  5、开火车读生字,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6、指导书写。“载”和“栽”“裁”对比记忆。

  7、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你又有怎样的感受?

  三、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这节课,让我们再次随着作者一起和阿妈手牵着手漫步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月亮”吧。

  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全班交流。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把描写美好月夜的句子或段落画下来,认真读一读,并试着谈谈自己的感受。

  (引导学生合理想象:①、秋虫夜鸟此刻在做什么?②你能想象一下果园里的景色吗?③作者都嗅到了野花的香气,那她会看到怎样的景色呢?④引导学生想象第八自然段的两处省略号所蕴涵的内容。)

  2、当作者看到这么美丽迷人的景色时,内心会有什么感受呢?

  除了月夜下迷人的景色使小作者感到愉快、高兴,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呢?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找一找。

  (引导学生通过回想自己和妈妈一起漫步时的幸福心情,理解作者的感受,并有感情地朗读。)

  3、我和阿妈走过了哪些地方?课文是怎样把这些景色串起来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三、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配乐,再读全文,用心和阿妈一起走月亮!

  1、指名范读,师评价。

  2、小组比赛读

  3、学生评价

  四、深化主题,拓展延伸

  1、你有没有和家人在一起感受幸福的时刻?把你的感受在小组里讲一讲,然后全班交流。

  2、其实亲情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会发现我们被浓浓的亲情包围着,是那样的温暖,那样的幸福、快乐。

  五、课后作业

  摘抄描写月夜美景的段落或句子。

  板书设计:

  走月亮

  景美—————情浓

  (调动感官走月亮)四次我和阿妈走月亮

  北师大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 2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7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

  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和阿妈浓浓的亲情。

  2、激起学生读的,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教具准备:

  歌曲《月亮船》

  教法学法:

  导读法

  朗读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入新课。

  师:师生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和妈妈一起散过步吗?你们去过哪些地方?当你和妈妈在一起散步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

  2、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妈妈一起散步,再来感受一下吧。(板书课题:走月亮)

  3、解题。(走月亮的*俗)

  二、初读感知,自主学*。

  1、教师配乐范读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小老师,不明白的词语画下来大家一起交流。

  3、指名读课文。

  4、交流不明白的字词。

  5、开火车读生字,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6、指导书写。“载”和“栽”“裁”对比记忆。

  7、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你又有怎样的感受?

  三、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这节课,让我们再次随着作者一起和阿妈手牵着手漫步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月亮”吧。

  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全班交流。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把描写美好月夜的句子或段落画下来,认真读一读,并试着谈谈自己的感受。

  (引导学生合理想象:①、秋虫夜鸟此刻在做什么?②你能想象一下果园里的景色吗?③作者都嗅到了野花的香气,那她会看到怎样的景色呢?④引导学生想象第八自然段的两处省略号所蕴涵的内容。)

  2、当作者看到这么美丽迷人的景色时,内心会有什么感受呢?

  除了月夜下迷人的景色使小作者感到愉快、高兴,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呢?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找一找。

  (引导学生通过回想自己和妈妈一起漫步时的幸福心情,理解作者的感受,并有感情地朗读。)

  3、我和阿妈走过了哪些地方?课文是怎样把这些景色串起来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三、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配乐,再读全文,用心和阿妈一起走月亮!

  1、指名范读,师评价。

  2、小组比赛读

  3、学生评价

  四、深化主题,拓展延伸

  1、你有没有和家人在一起感受幸福的时刻?把你的感受在小组里讲一讲,然后全班交流。

  2、其实亲情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会发现我们被浓浓的亲情包围着,是那样的温暖,那样的幸福、快乐。

  五、课后作业

  摘抄描写月夜美景的段落或句子。

  板书设计:

  走月亮

  景美—————情浓

  (调动感官走月亮)四次我和阿妈走月亮

  北师大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 3

  一、激趣导入,引入新课。

  1、教师引言导入。

  我们都听说过嫦娥奔月的故事,在这个神话故事中,月亮里有广寒宫,有桂树,有玉兔,还有漂亮的嫦娥仙子。那么,作为天体的月球上面究竟有些什么?它是什么样儿的呢?大家想知道吗?今天这堂课,老师就和你们一起跟宇航员叔叔飞到月球上去看一看,好吗?(板书课题6飞向月球)

  2、交流阿姆斯特朗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广袤 嶙峋 联络 牙膏 呈现 土壤 浆糊 把食品捏成糊

  棕色 扶梯 百看不厌 心驰神往

  (2)指名逐行读,指点学生从*翘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方面区分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联络:彼此交接,接上关系。

  耸立:高高地直立。

  宇航员:本课指乘宇宙飞船在太阳系内空间航行的人员。

  心驰神往: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

  百看不厌:长久地看,多次地看,不会产生厌烦情绪。

  失重:本课指宇宙飞船在高空摆脱了地心引力而失去重量。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师相机指点。

  三、熟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按要求给课文分段。

  2、结合提示,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四、作业布置:

  1、继续熟读课文。

  2、收集有关月球的资料。

  五、阅读扩展,升华情感。

  1、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类登上月球已不是神话,那么“月球一定会成为人类的另一个家园”也一定会实现。想一想,如果人类居住在月球上,那将是怎样的一个家园?

  (课件10,引导写作)①自由说一说。②写一写。③指名读。

  【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放飞想像,想像不久的将来,月球成为人类另一个家园的美好情景,从而激发他们对月球的兴趣,树立探索宇宙的远大理想。】

  2、总结:同学们,无穷无尽的宇宙里藏着数不清的奥秘,希望你们能好好学*,将来去研究它们、开发它们,让更多的天体、更多的资源为人类造福。

  六、拓展作业:(课件9)

  1、积累本课的好词佳句。

  2、继续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办一份以“月球”为主题的手抄报。

  附板书设计:

  开始登月:1969年7月19日

  飞向月球 飞往月球:有趣、艰辛 实现了夙愿

  着陆月球:激动、自豪

  揭秘月球:真实面目、资源丰富

  北师大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 4

  一、学生分析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讲,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是《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要求。《瑞雪图》一文所描绘的美丽雪景是我所教的这些南方孩子不曾见到过的,如何让他们通过阅读作品与作者产生共鸣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因此,我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品读课文、课外延伸相结合,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使之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教学要求

  1、识记本课13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

  2、通过学文,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象,体会瑞雪给人们带来丰收的希望。

  3、尝试着给课文所描绘的图景加上小标题。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优美片段。

  三、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的脉络,知道本文是按照“下雪前――下雪中――下雪后”的顺序来展开描写的。

  2、品读佳段,在读中感悟,体会瑞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与希望。

  四、教学难点

  1、尝试着给课文所描绘的图景加上小标题。

  2、学*作者有序地进行观察、描写的写作特点。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雪景图片,师边解说)每到冬天,孩子们最盼望的就是能下场大雪,好痛痛快快地玩玩。而农民伯伯们更是满心欢喜,因为瑞雪兆丰年呵!你们瞧,画面上的孩子们玩得多开心啊!今天老师想带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幅美丽的《瑞雪图》。(揭示课题并板书)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

  2、开火车分节朗读课文,纠正读音。

  3、师: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指名回答)

  4、请按照时间顺序将课文分成四个部分。(指名回答,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

  5、师:你能从文中找出关键字词给这四部分内容分别加上一个合适的小标题吗?

  6、学生自主阅读、学*,尝试概括。

  7、四人小组交流讨论,整合意见,确定小标题。

  8、小组派代表回答,推选出加得既生动又贴切的小标题作为该部分内容的题目。

  (三)检查、交流预*情况,质疑、解疑

  1、师:通过预*,我想同学们一定对这场瑞雪有独特的感受,谁愿意先来说一说?(学生用一两句谈谈自己预*后的感受)

  2、师:在预*中你遇到什么问题需要大家帮助解答的,先在四人小组中交流,简单的问题可以由同组伙伴帮助解答,确实无法解答的再请老师帮忙。

  (四)学*课文1、2节――下雪前

  1、默读课文1、2节,思考:下雪前天气变化有什么特点?

  (出示表格,学生填提示:抓住关键字词填写)

  时间小标题景物天气特点

  第一天白天下雪前寒流袭来,天气骤变布满阴云、寒风呼呼天气变化快、冷

  第一天夜里下雪时:

  第二天白天下雪后:

  2、投影学生填写的表格,讲评。

  3、品读句子

  A、连日来,暖和得如同三月阳春的气候骤然变得冷起来了。

  (“骤然”是什么意思?你还可以用哪个词语替换它?)

  B、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寒风呼呼地刮了整整一个下午。

  (从这个句子中的哪些词语你看出这更来得猛,来得快?)

  C、指导朗读句子。

  4、齐读1、2自然段。

  5、小结:我们通过“读――思――写――品”的方法学*了课文的1、2自然段。

  在学*课文时,我们应该学会抓住关键字、词来品读课文,理解课文。(课件出示学法小结)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思考课后*题2。

  第二课时

  (一)复*引入本节课的学*

  1、上节课我们学*了课文的1、2自然段,谁能说说,下雪前天气有什么样的变化?

  (指名回答)

  2、学*“下雪前”这部分内容,我们采用了什么学*方法?

  (复*学法,为下文的学*做准备)

  (二)学*课文3~6自然段

  学*课文第3节

  1、学生根据“导读卡”自学“下雪时”这部分内容。

  导读卡

  (1)读:默读课文第3小节。

  (2)思:这一段话写了哪些景物?天气有什么特点?

  (3)写:根据上述问题填写表格。

  (4)品:找出你觉得描写得特别好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这些句子中哪些字词用得特别准确?

  2、指名朗读第三小节,汇总第二栏表格

  时间小标题景物天气特点

  第一天白天下雪前寒流袭来,天气骤变布满阴云、寒风呼呼天气变化快、冷

  第一天夜里下雪时大雪纷飞小雨、大雪飘降雪下得大、稳

  第二天白天下雪后:

  3、找出你觉得描写得特别好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这些句子中哪些字词用得特别准确?根据学生的理解引导品读以下句子。

  A、不久,雨住了,风停了,就只有那大片大片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簌簌落落地飘降下来。(“大片大片”、“簌簌落落”可见雪下得很大)

  B、夜里,冬天的山村,万籁俱寂,只听到那大雪不断降落的沙沙声和树木的枯枝被积雪压断了的咯吱声。(你从这句话中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这场雪下得很大、很稳?)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话。(指名读、小组竞赛读)

  学*课文4、5节

  1、默读第4、5节,完成表格第三栏

  时间小标题景物天气特点

  第一天白天下雪前寒流袭来,天气骤变布满阴云、寒风呼呼天气变化快、冷

  第一天夜里下雪时大雪纷飞小雨、大雪飘降雪下得大、稳

  第二天白天下雪后雪后美景,孩子玩乐山川、河流、树木、房屋天放晴,太阳出来,雪停了]

  2、与同桌合作流利地朗读出第四自然段,挑选你觉得描写得很美的句子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受。(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些词语用得巧妙?)

  3、学生汇报学*结果,师播放雪后美景图片,帮助理解“粉妆玉砌”、“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雪末儿随风飘扬”这些词句,进一步感受“动”与“静”相结合的雪后美丽景致。

  4、带着自己的独特感受美美地朗读第四节。

  5、播放雪后孩子玩乐的录像,用喜悦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节。

  6、配乐朗读4、5小节,并完成课后填空题。

  雪后的景色,先写(),再写人;先写色彩,再写();先写静,再写();先写(),再写()。

  (三)总结

  啊!好一幅北国寒冬瑞雪丰年的图画!(课件出示“瑞雪丰年图”)

  (四)布置作业

  1、观察本地一次下雨或日出的景象,学*本文作者按照时间顺序观察描绘景物的方法,为*作做准备。

  2、积累ABB和AABB的叠词。

  3、背诵精彩片段。

  (五)板书设计

  瑞雪图下雪前:乌云密布、寒风呼呼

  下雪时:簌簌落落、大、稳

  下雪后:粉妆玉砌

  瑞雪兆丰年

  原文

  11月17日,气象台发布了强大的冷空气即将南下的消息,第二下下下辽远的西伯利亚地带袭来的寒流,就侵入了胶东半岛。

  连日来,暖和得如同三月阳春的天气,骤然变得冷起来了。一清早,天空布满了铅色的阴云。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寒风呼呼地刮了整整一个下午。黄昏时分,风停了,那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地从半空中降落下来了。

  这是入冬以来胶东半岛上的第一场雪。这雪下得很大,也很稳。开始的时候,还伴着一阵小雨。不久,雨住了,风停了,就只有那大片大片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簌簌落落地飘将下来。一会儿,地面上就发白了。夜里,冬天的山村,万簌俱寂,只听到那大雪不断降落的沙沙声和树木的枯枝被积雪压断了的咯吱声。

  大雪整整下了一夜。第二天早晨,天放晴了,太阳出来了。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那山川、河流、树木、房屋,都笼罩上一层白茫茫的厚雪。极目远眺,万里江山变成卫个粉妆玉砌的世界。看*处,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一阵风吹来,树木轻轻地摇晃着,那美丽的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落落地抖落下来。下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在清晨的阳光下,幻映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大街上,积雪足有一尺深。人在雪地上走着,脚下就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一群群孩子,在雪地里堆雪人,掷雪球。那欢乐的叫喊声、嘻闹声,把树枝上的雪都震落下来了。

  啊!好一幅北国寒冬瑞雪丰年的图画!

  扩展阅读

  在结构上本文层次清楚,条理明确,重点突出,采用了联想,夸张的手法,语言生动优美,情景交融。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如下思路,理清文章脉络,按照下雪前,下雪时,下雪后的顺序学*全文。“以学生为主体”,渗透学*方法的指导,特别是朗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读中感受,读中想象,体会本文的语言美、景色美,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朗读是一种古老的却极富生命力的学*方法,也是品读美文的重要方法。本文语言生动优美,用朗读去体会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这堂课总得来说是较好得完成了教学任务的。整堂课各个环节的设置合理,上课环环相扣,每个环节之间的过渡都非常自然。而且我在上课的始终都保持着一种高昂的情绪,这种情绪一直带领着学生从课堂的开始到结尾。这堂课我自己感觉最值得珍藏的一点便是学生的朗读,从学生一遍又一遍的读书声中,我们似乎已经可以体会到学生从诵读中享受到了快乐。特别是在教学第四自然段的时候,我先让学生默读,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然后有感情的把这个句子读出声来,之后读给你的小伙伴听,接着指名读他(她)喜欢的句子,一边读还一边做朗读指导。这个自然段的教学我引导学生运用了多种读书的方法,从第一次读到最后的一次读,学生实际上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经历一个精读的过程了。

  当然,这堂课也让我暴露出不少自身的不足,这些不足带领着我进行更多的思考。首先,在教师基本职业素质方面,我感觉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够强,除了课前设计过的一些过渡语和叙述性语言外,其余在课堂临场发挥的语言都缺乏感染力,不够美!这一点也直接牵扯到我对学生的评价语。所以,第二点便是评价语单调,对孩子没有起到实际性的激励或纠正的作用。第三,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全员参与的深度和广度没有体现出来。这些都值得我深深地思考。

  这堂课让我积累了不少宝贵的教学经验,通过这堂课的反思与感悟,我想自己会在教学道路上前进一步的。

  北师大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 5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太阳的特点,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自然科学的兴趣。

  2、体会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3、收集太阳和自己熟悉星球的资料,并进行适当的处理。

  4、根据本文的写作结构和说明方法,仿写一篇介绍星体的说明文。

  教学重、难点:

  1、读懂课文,了解太阳的特点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2、学*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

  3、收集和处理有关星球的信息。

  教学用具:

  多媒体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语:太阳,我们每天都能看见,早晨,从方升起,把光明带给大地;傍晚,从西天落下,黑暗便来临。太阳对于我们好像是挺熟悉的;其实又是很陌生的。因为对于太阳的真实情况我们知道得太少了。需要不断地去研究它,揭开它的奥秘。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太阳》。

  现在就请同学们来做个小小“科学研究员”,了解了解太阳。请挂牌上岗,大家一起进入实验室研究太阳,好吗?比一比,看谁的工作最出色。

  (一)课前交流整体感知

  1、资料交流、感受新知(网络)

  课前大家一定收集了很多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谁来为大家展示你所收集的资料。

  2、创设情境、引发质问

  (媒体演示“七彩奇观”)初升的太阳光芒万丈,此时,距离地球一亿五千万公里的太阳一下子推到学生眼前。此时教师做出一副倾听的样子,神秘地问:“你们听到了什么吗?好像有谁在很远、很远的地方说:‘同学们,你们认识我吗?′在哪里呢?噢,原来在这里。”学生们一看到笑哈哈的太阳,都乐了。

  问:他是谁呀?

  师:(板书课题)你们认识它吗?有什么问题要问他吗?有问题可以直接问太阳公公。

  学生质问:……

  师:同学们向太阳公公提了许多问题,有些问题我们可以从课文中找到答案;有些问题同学们可以用课外时间从科普读物中了解;或是到网上去查寻。有些问题现在还没有答案,等同学们长大后再去探索。那么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哪些知识呢?让我们一起来学*,看谁是一名合格的“科学研究员”!

  (二)自学课文,理清结构。

  1、自学课文(课件演示“太阳探密”):关于太阳有多远、多大、多热,与人的关系,课文上说得很清楚。现我们就把这篇课文当作一份资料来研究学*。研究科学,要提出问题,还需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查阅资料,有的还要搞实验。现在就请你们阅读这份有关太阳的资料。看谁通过自己的阅读找到答案。

  2、理清结构

  指导①:对于这类科普的说明文,一般一个自然段说明一个意思。我们阅读时,要一边读一边想每一自然段主要讲的什么,要概括出每个自然段的内容。(板书,一个自然段一个意思)要求学生读后把每个自然段概括的内容写在旁边,像加注一样。

  板书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1、太阳远

  2、太阳大

  3、太阳热

  4、太阳与人的关系

  5、太阳与雨雪

  6、太阳与风

  9、太阳与杀菌

  10、总结

  指导(2):归纳课文的内容,理清课文的层次结构。引导学生交流,各抒己见。

  (三)、创设《太阳》的小型展览的情境,进行巩固练*。激发兴趣,明确要求。

  1987年9月23日,在我国看到罕见的日环食,为了帮助同学们认识太阳我们这些小小科学家,举办一个关于“太阳”的小小展览会。展览会用多种形式,用图画,用幻灯,还有动画演示、介绍、说明太阳与人的关系,这是展览会主要的部分。现在请一人扮演动画中的太阳公公,一个扮小朋友,两人对话。小朋友提问,太阳公公回答,帮助小朋友认识太阳。

  同座对话。(全班进行分角色普遍训练)

  指名扮演讲解员。

  (四)总结写法,点明意图

  这篇课文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主要介绍了太阳的特点和与人类的关系。第一部分(第一至三自然段)分别讲了太阳的远、大、热三个特点。第二部分(第四至八自然段)具体讲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下一节课我们将一起来利用网络,进一步的学*太阳一文的写作方法,并仿照它的写法写一篇自己熟悉星球的说明文。课后请大家收集有关的资料,作好下节课上课的准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学*课文第二部分,理解课文的说明方法。

  教学过程:

  (一)形成练*,再创结构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的认识了太阳,并了解了课文的基本结构。下面请大家根据自己收集资料的情况,完成练*。(出示练*)

  (二)根据课文,建构文章

  学了太阳一文的结构后,可以单独创作文章,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网上写作活动。你们小组准备写什么,怎样写?小组成员共同协商后,先分工合作,再写作。

  教师作用:

  1、资料源提供,如果有的同学对于天文方面的知识比较缺乏,打开课前的网站,搜索,查找有关的资料和信息。

  2、对学生的学*进行指导,以了解学生的进展。

  (三)展示作品,驱动学*

  生利用投影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作文。

  师:刚才太阳公公也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想知道太阳公公在说什么吗?让我们仔细的听一听。(课件演示)

  太阳说:四(五)班的小朋友真能干,这么快速度就能完成一篇说明文了。为了奖励大家,太阳公公愿意亲自给大家作个自我介绍,大家想听吗?四(五)班小朋友们,我叫太阳,我离你们很远很远,我很大很大,我的温度很高很高。我这样自我介绍行不行?

  师:为什么不行?引导学生探讨几种说明方法: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假设。

  师:那谁来为太阳公公做一做自我介绍:

  生自由畅说。

  (四)、自学第二部分:再读课文,运用不同形式进行检查。(媒体显示表格)

  太阳的知识

  数字说明

  远

  大

  热

  第一段:1、太阳有多远、多大、多热,你们这些小小科学家自己能找到答案吗?(学生回答,教师将数字填入表中。)

  2.指点:从表上我们可以知道课文上说太阳远、大、热是通过什么来说明的?(板书:列数字)

  3.文章中是不是光用数字来说明的?还用了什么办法?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后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进行指点。

  (1)、用传说。(媒体显示“美丽传说”)

  如果这里不用传说,光用数字,这三节课文就变为:

  太阳离我们很远,有一亿五千万公里。

  太阳很大,有130万个地球大。

  太阳很热,表面温度有6千度,中心温度是表面温度的三千倍。”

  (2)、指点:“传说”是流传在民间口头的故事。研究科学非常讲究科学性,必须说明它的实质。

  5.师读第四自然段的第一句:理解承上启下句子的作用。

  师:太阳与我们的关系到底怎样呀?从哪儿可以看出来,下面请大家拿起笔,用自己的读书方法认真的学一学4——8自然段。

  出示自学要求:

  1、认真朗读课文

  2、四人小组交流

  3、汇报学*情况。

  指名读,品读,齐读。

  听了大家朗朗的读书声,我想太阳公公此时一定笑得更灿烂了,不信,请你们看(媒体演示“温馨家园”)

  (五)、应用新知、修改文章

  通过今天大家的努力学*,我们又深一层的学到了说明文的写作方法。下面就请大家把刚才学到的好的说明方法,好的句子和句式应用到你们自己的文章中去。把自己的文章写得更加通俗,具体。

  (六)、学生谈收获

  1.这一课的学*,使我们懂得了太阳有多远、多大、多热。知道了太阳与人的关系密切。没有太阳就没有动物、植物、人类,没有风云雨雪霜,没有这美丽可爱的世界。

  2.学*这篇文章也使我们懂得了怎样阅读说明文。说明文一般在写作上常用“引用传说”“列举数据”“进行比较”等方法来说明事物。所以在阅读时,针对这些特点,可采用“逐段读思学概括”“引用传说增兴趣”“列举数据画表格”“简笔绘画明因果”等方法。

  (七)、媒体显示:“放眼太阳系”

  同学们,希望你们不要辜负了太阳对你们的期望。老师希望同学们都能成为学*的小主人,多读课外书,认识自然,改造自然。

  板书设计:太阳

  1、太阳远

  2、太阳大

  3、太阳热

  4、太阳与人的关系

  5、太阳与雨雪

  6、太阳与风

  7、太阳与杀菌

  8、总结

  课后小结: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