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通用5篇

首页 / 教案 / |

  三年级语文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1

  【教学目标】

  1.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生字,会写“早晨、穿戴”等2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

  2.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重点)

  3.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教师口述: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其中一所学校去看一看。(板书课题:1.大青树下的小学。读课题。)

  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请同学们看不同民族的图片,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展示图片:你知道这是哪些少数民族吗?你知道各民族有哪些特点?

  教师提示: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俗。教师利用备课资料中的图片、资料,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这些小朋友来自不同的民族,他们将走进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大青树下的小学。

  二、介绍作者

  吴然:云南人,现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要致力于儿童散文和散文诗创作。主要作品:《歌溪》《一碗水》《走月亮》《小鸟在歌唱》等。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早晨绒球花汉族鲜艳服装打扮朗读安静停在粗壮影子坪坝?飘扬摔跤凤尾竹洁白

  (重点指导生字“粗、族”为*舌音,“晨、装、绒、摔”为翘舌音;前鼻音“汉、艳、扮”,后鼻音“静、停、扬、凤”等。)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指导读有关民族的词语:景颇族傣族阿昌族汉族德昂族注意读准“颇、傣、昌、昂”的字音。

  (2)学*多音字:好(hǎohào)

  练①读句子,找发现。

  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hǎo

  1、优点多或使人满意的,与“坏”相对,如好人、好汉、好歹、好事多磨。

  2、身体康健,疾病消失,生活幸福.如您好、安好。

  3、友爱,和睦:友好。相好。

  4、容易.如好办、好使、好懂。

  5、完成,完善。如办好了。5表示应允、赞成。如好!你干得不错。

  6、很,甚,。如好冷、好快、好坏、好一会儿。7便于.如场地清理干净好打球。

  hào1

  1、喜爱,与“恶”相对。如好奇、爱好、好高骛远。

  2、常常,容易(发生事情)。如刚学会骑车的人好摔跤。

  ②读一读:看着天空中火红的太阳好(hǎo)像一个大气球,三岁的小姑娘睁着大眼睛好(hào)奇地看着,妈妈发现了急忙拉她进屋。

  (3)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新鲜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奇而感兴趣。

  打扮鲜明而美丽。

  绚丽多彩吸引。

  好奇指粗大而结实。

  招引绚丽,灿烂美丽。形容色彩丰富华丽。

  粗壮修饰装扮出来的样子。

  枝干树木的主干与旁枝。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本文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的幸福生活。)

  (2)梳理课文思路

  练填空:课文先写(上学的路上,来到学校);再写(上课,下课);最后写(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

  四、学*“会写字”

  晨绒球汉艳服装扮读静停粗影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晨、装”,上下结构,上窄下宽。“汉、扮、读、停”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艳、服、静、粗”左右结构,左右等宽。)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晨、装”和左右结构的字“绒、服”,学生练写。

  晨:上短下长,下边部分笔画多而紧凑。上边的日字头要写的短而扁。

  绒:右边部分,“戈”横短斜钩长,竖撇要穿插到左边部分提的下面。

  服:左右同高,月字旁要写的窄而长,右上横折钩的折要短一些,右下的捺要舒展。

  装:上边的“壮”要写的略扁,下边的“衣”横画不要太长,撇捺要舒展。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五、分类积累,练*表达

  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分类整理并摘抄积累:

  (1)表示事物名称的词:服装、校园、**、铜钟、教室、树枝、枝干、影子;

  (2)表示动作的词语:穿戴、打扮、敬礼、朗读、招引;

  (3)描写事物活人物的词语:鲜艳、敬爱、安静、好奇、古老、粗壮

  练*运用:练*用服装、校园、教室说话。

  【设计意图:让学生画出有新鲜感的词语,让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样的词语才有新鲜感,鼓励学生理解这些词语并学*运用,同时也重视了单元语文要素的达成。】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了本课生字,理解了词语含义,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另外,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七、当堂检测

  八、课后作业

  三年级语文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坝”等10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晨”等13个字和“早晨”等21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制定依据:课后识字写字安排和“词语表”安排,和课程标准关于学段理解词语的目标要求。)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结合资料袋和插图,一边读一边想想课文描写的画面,能说说课文描写了几个画面,是什么样的画面,了解课文内容;能找出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地方的语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感受边疆多民族小学的学*生活的美好(制定依据:课后练*和“语文园地”的“交流*台”。)

  3.能按照提示场所和开头,仿照课文,选自己学校一个场景说一说。(制定依据:课后练*。)

  4.知道什么样的词句是“有新鲜感的”,能找出这样的词句和同学交流。(制定依据:课后练*和“语文园地”的“交流*台”。)

  重点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2、3、4。

  难点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2、3。

  教学准备:

  教师:“坝”等10个会认读的字的字卡(不注音),教学PPT。

  学生:每人一套“坝”等10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要教学目标。

  (一)认识“单元导读”。

  1.初识“单元导读”。

  导语:同学们,新的一个学年学*开始了,我们进入到了第二学段的语文学*了,使用的课本编排有了新的变化,新增了一个板块,我们学*了这个板块,就能了解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是什么,就能了解到通过这个单元课文的学*,我们要达成哪些主要的教学目标。这个板块的名称叫什么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P1。(PPT出示单元导读)以后的各个单元,都有这么一个板块,我们叫它为“单元导读”。那么,这是哪个单元的单元导读呢?(指名回答。预设:这是第一单元的单元导读。)你是根据什么做出这个判断的?(继续回答。预设:我是根据上面的“第一单元”判断的。)对了,单元导读首先会提示是第几单元的导读。

  2.了解“单元导读”内容构成,明确第一单元主要教学目标。

  (1)导语:(利用PPT进行解说)“单元导读”除了背景图外,一般会有两段文字,其中的一段告诉我们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一段则告诉我们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让我们读读第一单元的导读,看看哪段文字告诉我们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哪段文字告诉我们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

  个体操作。

  (2)反馈指导。

  预设:第一段文字告诉我们告诉我们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第二段文字告诉我们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

  (3)(复*默读要求后)出示任务:默读这两段话,想一想,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是关于什么的?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有哪些?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示出来。

  (4)反馈指导。

  预设:

  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是关于校园的(或学校的)。

  这个单元的主要学*目标有两个: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体会*作的乐趣。

  3.小结:对了。这个单元的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写校园的情况或人和事,主要的学*目标有两个:一是在学*课文的时候要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因为这些有新鲜感的词句一般与课文的主题思想有关,与写生动具体有关;一是通过这个单元的*作写作过程,体会*作带给我们的乐趣。

  二、激趣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一)激趣导入。

  导语: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一年级上学期语文的第一课的题目叫什么吗?(指名回答。预设:一年级上学期语文的第一课的题目叫《我上学了》。)对了。那么,你们还记得那一课告诉我们,我国有多少个民族的小朋友上学的呢?(指名回答。预设:我国有56个民族的小朋友上学。回答后学生说说知道的少数民族名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的地方好些民族聚居一起,和睦相处。今天我们学*的课文,讲的就是这么一个地方。是什么地方呢?请看老师的板书。

  1.板书课题:1大青树下的小学

  2.齐读课题。

  (二)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1.释题。

  提问:同学们,读了课题,从课题你们知道课文讲的是一个什么地方?(指名回答。预设课文讲的地方是小学。追问:你从课题中哪个词语知道的?预设:我从课题“小学”这个词语知道的。)从课题里,你还了解到关于这所小学的什么信息呢?(指名回答:从课题我还了解到这所小学是在大青树下面的。)

  2.明确主要教学目标。

  导语:课题也是课文的一个部分,阅读理解要从课题开始。那么,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说的是一所什么样的小学,它与我们的学校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学*了这课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确通顺了,了解了课文内容,就能知道了。

  三、指导预*,梳理课文条理。(设计说明:一、课堂上进行预*,让所有学生都在同一起跑线上起跑,有利于真正实现顺学而导,能有效缩小学生的两极分化。二、第三学段有个重要的教学目标:“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要“抓住要点”,就需要梳理课文条理,概括各部分内容。这虽然是第三学段的教学目标,但是课标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所以,学*梳理课文条理,学*概括各部分内容(三年级主要是自然段。),是三年级重要的教学目标,要给予安排。再者梳理课文条理,是一项很好的思维训练的语文活动,在这个过程中,理解力、分析力、概括力、抽象力等思维能力都得到锻炼。)

  (一)指导预*,粗知课文内容。(设计说明:一、“学*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第二学段一个教学目标,由于几乎每篇课文都应该落实,为免重复啰嗦,没有制定在“教学目标”中,但要在每一课文的学*中安排落实,尤其是叙事性课文。二、“学*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的外显表现,就是能用六种基本句式表达出来。三、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是阅读教学的一个基本规律。因此,“学*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既是一个教学目标,也是一个从整体入手的阅读教学策略。)

  1.出示预*任务。

  (1)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一下字上的音节,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朗读下来。

  (2)读完课文后,把会认读的字词圈画出来,借助拼音,把生字词读准。

  (3)思考:课文告诉我们,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什么样的小学?

  2.反馈指导。

  (1)PPT出示会认读的生字词(注音)。通过个别指名检查等方法,指导读准生字读音。

  (2)说说哪个生字容易读错,指导读准音难字。预设:“扬”“凤”“摔”。

  (3)PPT出示会写字词“早晨、绒球花、服装、安静、停、粗壮、影子”复*认读。

  提示:会认读的字词和会写的字词中红色的字,学*完课文,就要求正确书写。

  (设计说明:一、第二学段学*的重点已转移到阅读了,因此,识字教学在通过读音教学解决了生字(会认的字)的读音,扫除了阅读障碍,就应该进入阅读的学*,充分利用无意注意来达成正确认读的目标。二、会写的字,除了认写同步的字外,其余的是已经会认读的了。这里复*认读,既是诊断性检测,又是唤起注意的操作,为阅读过程中利用无意注意记认字形做铺垫。三、关于理解会认读的字词义。按照课标的要求,学生如没有产生阅读理解的障碍,就应该视作达成理解的教学目标了。)

  3.导语:我们学*了课文会认读的字,复*了会写的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下面我们继续预*课文。

  出示任务:朗读课文,注意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会读;注意做到标点符号的正确停顿和句子中间的正确停顿。继续思考预*任务3。

  个体操作。

  4.反馈指导。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评议是否读准、读通顺,听的同时继续思考预*任务3。

  (2)反馈预*任务3,说说从哪些语句中获得此信息。预设: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可爱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边疆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多个民族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山里的小学。

  5.出示任务:同桌用简练的一两句话说说“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什么样的小学”,相互提提意见。(评议标准:1.要包含以上回答的内容;2.语句要通顺连贯。)

  6.反馈指导。

  预设: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边疆的山里的多个民族小学,是一所可爱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可爱的多个民族小学,是一所边疆山里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可爱的边疆山里的小学,是一所多个民族的小学。

  7.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了会认读的字,复*了会写的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朗读了课文,粗知了课文内容。接下来,我们要继续学*,看看课文是怎样把这所边疆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写具体的。

  (二)学*梳理课文条理,了解课文要点。

  1.导语:要了解课文是怎样把这所边疆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写具体的,首先就要了解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出示任务:(PPT出示课文插图)默读课文,结合插图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三个内容把这所边疆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写具体的?请在那个内容开始和结束处标上“‖”。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1)第1自然段一个内容。早晨,各族小学生来到学校上学。

  (2)第2、3自然段一个内容。上课了,大家一起朗读课文;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活动。

  (3)第4自然段一个内容。这所边疆可爱的小学环境优美。

  3.小结:通过大家的交流讨论,我们梳理了课文条理,知道课文写了三个内容,向我们介绍了这所多民族的边疆的可爱的小学:一是早晨,各民族小学生来到学校上学;二是上课读书下课活动;三是优美的环境。

  四、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认识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设计说明:根据教学目标2设计这个教学环节,认识了解“有新鲜感的词句”,培养语感。)

  (一)想象“上学”的画面,初识“有新鲜感的词句”。

  1.导语:我们梳理了课文条理,把握了课文内容要点,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新知识,进行新的练*了。读读第一部分内容,看看围绕着“上学”这个内容,一共写了几句话,用序号表示出来。(指名回答。预设:围绕着“上学”这个内容,一共写了4句话。)

  出示任务:(PPT出示资料袋)朗读第一部分内容,对照着资料袋,想一想:在朗读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你的脑海里会浮现出几个画面?分别由哪些句子形成一个画面的,在句子前标上序号。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在朗读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我的脑海里会浮现出三个画面。

  第1个句子是一个画面;第2、3个句子是一个画面;第4个句子是一个画面。

  3.出示任务:朗读第1个句子,想一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画面?你是通过句子中的哪些词语形成这个画面的?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4.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画面:早晨,从各地走来了多民族的许多小学生。

  “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形成“从各地”走来的画面;“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形成“多民族”的画面。

  5.小结:这个句子,用了三个“从……”相似的结构的词语,和“有……有……有……还有……”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形成一定的语势,给我们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的词句,我们叫它为“有新鲜感的词句”。

  6.导语:我们接着学*这一部分,看看还有没有“有新鲜感”的词句。

  出示任务:(PPT出示资料袋)对照着资料袋,分别朗读第2、3个句子和第4个句子,想一想,分别是什么样的画面?你是通过句子中的哪些词语形成这个画面的?

  7.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画面1:绚丽多彩的学校。

  “穿戴不同”“鲜艳的服装”“绚丽多彩”形成“绚丽多彩的学校”画面。

  画面2:同学们来到学校后的进行各种活动。

  “向……打招呼,向……问好,向……敬礼。”形成“进行各种活动”的画面。

  8.小结:除了使用相同词构成的几个相似结构词语的句子可以叫“有新鲜感的词句”外,进行具体细致描述的词句,同样能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给我们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的词句也叫做“有新鲜感的词句”。

  (二)想象“读书、活动”的画面,再识“有新鲜感的词句”。

  1.出示任务:(PPT出示课文插图)朗读第二部分内容,观察课文插图,想一想:在朗读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你的脑海里会浮现出几个画面?分别由哪些句子形成一个画面的,在句子前标上序号。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在朗读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我的脑海里会浮现出三个画面。

  从“‘当,当当!’”到“那声音真好听!”是一个画面;从“这时候”到“是那样好奇地听着。”是一个画面;余下的句子是一个画面。

  3.出示任务:(PPT出示课文插图)朗读第二部分内容,观察课文插图,想一想,这三个画面分别是什么样的画面?你是通过句子中的哪些词语形成这三个画面的?

  个体操作,四人小组交流。

  4.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画面1:上课了,大家在同一个教室里朗读课文。

  “当,当当!当,当当!”形成了铜钟敲响上课钟声的画面,“一齐朗读”“声音真好听”形成朗读课文的画面。

  画面2:山林里的朋友在安静地听大家朗读课文。

  “不摇了”“不叫了”“停在”“都在听”“最有趣的”好“好奇地听着”形成安静听大家朗读课文的画面。

  追问:作者把什么当做同学们“山林里的朋友”了?(指名回答。预设:作者把树枝、鸟儿、蝴蝶和猴子当做同学们“山林里的朋友”了。)这些“山林里的朋友”真的会听大家朗读课文吗?(指名回答。预设:这些“山林里的朋友”不是真的会听大家朗读课文。)那作者为什么说这些山里的朋友“都在听”“好奇地听”呢?(指名回答。预设:应为作者把树枝、鸟儿、蝴蝶和猴子当**了,成了朋友,所以作者说这些山里的朋友“都在听”“好奇地听”。)

  画面3:下课了,小鸟、松鼠和山狸看大家在大青树下活动。

  “赶来看热闹”形成看大家活动的画面。

  5.小结:除了使用相同词构成的几个相似结构词语的句子和进行具体细致描述的词句,可以叫“有新鲜感的词句”外,形象地模拟声音和把物当作人来写的词句,同样能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让我们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的词句也叫做“有新鲜感的词句”。

  五、小结:(学*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第二课时

  一、复*上一课有关学*内容。

  (一)复*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

  PPT出示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指名认读,齐读。

  (二)复*“有新鲜感的词句”。

  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有新鲜感的词句”,谁能说说,什么叫“有新鲜感的词句”吗?

  指名回答。预设:答案见上一课的教学过程。

  二、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尝试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认识“有新鲜感的词句”。

  (一)想象“学校环境”的画面,尝试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

  1.通过上一节课课文的两个内容的学*,我们初步认识了“有新鲜感的词句”:能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让我们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的词句,就叫做“有新鲜感的词句”。接下来的学*,就要看看同学们能不能找出这样的词句相互交流了。

  出示任务:(PPT出示课文插图)朗读第三部分内容,结合插图想象一下,在你的脑海里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画面?然后找出这部分的内容里中有新鲜感的句,用横线画出来。

  2.反馈指导。

  预设:

  画面:边疆小学特有的优美环境。

  有新鲜感的词句: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3.出示任务:朗读这两个句子,想一想,句子中的哪些词语让你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用实心圆点点出来。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4.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古老的铜钟”“粗壮的枝干”“凤尾竹的影子”“洁白的粉墙”形成特有的优美环境画面。

  (二)小结:

  我们通过课文的三个内容学*,通过认识了解和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让我们了解了一所边疆山区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也认识了解了一个新知识“有新鲜感的词句”:能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的词句,就叫做“有新鲜感的词句”。

  三、说说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设计说明:落实教学目标2,体现从“学阅读”到“学表达”的语言运用学*过程,促进学生“学阅读”,理解内容,*得方法;“学表达”内化转换和积累语言,规范言语表达。)

  1.导语:学*了课文,我们了解了这所边疆山区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那么这所小学有哪些与众不同、特别的地方,你能找出来与大家说说吗?

  出示任务:(复*默读要求后)默读课文,找一找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做上记号,然后用上“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有……”说一说,最少要说上两点。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评议标准:

  (1)必须是课文中与学生所在学校不同的的相关内容,如,山里,多民族,用铜钟钟声表示,有小鸟等小动物来学校……

  (2)语言规范。

  指名反馈检查两三个学生后,根据评议再练说,然后再反馈评议。

  3.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这真是一所特别的、与众不同的、边疆山区里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啊。

  四、尝试运用“有新鲜感的词句”,按照提示和要求进行说话练*。(设计说明:落实教学目标3。)

  1.导语:对比这所边疆小学,我们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些什么呢?你能用上“有新鲜感的词句”说一说吗?

  出示任务:(PPT出示课后该练*)我们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些什么呢?选一个场景,用上“有新鲜感的词句”,按提示的开头,说一段话。

  个体练*,四人小组交流互提意见,并推举一人在班上说。

  2.反馈指导。

  评议注意:

  (1)哪些句子可以怎样用上“有新鲜感的词句”;

  (2)语言规范。

  指名反馈检查两三个学生后,根据评议再个体练说同桌互评,然后再反馈评议。

  五、会认读的字认字的评价与词语表词语读记。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游戏认字(注:所出示的字脱音节,关注学*慢的学生。)。

  (三)PPT示词语表词语,自由读记。

  (四)反馈读记(注:关注学*慢的学生。)。

  六、写字教学。

  (一)字形教学。(设计说明:第二学段是学生写字错别字高峰出现的阶段,必须重视字形教学以提高和保证写字的正确率。通过学生回忆,进行形*字或音*字的字形比较,再通过组词,将两两比较的字的字义固定下来,是识字教学音形义相结合的体现。)

  1.PPT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2.观察字形,思考容易与学过的哪个字混淆,同桌说一说。

  3.反馈指导。

  指名说并板书,然后读一读:

  例:服(服装)报(报纸)静(安静)净(干净)

  4.指名说说哪个字容易写错,会错在哪里。

  例:“绒”,右部件是“戎”,不是“戒”。“装”,右上是“士”,不是“土”。

  (二)写字指导。

  1.观察并说说字的各部件相互位置,笔画的变形、退让、延伸等。

  2.各写一个,反馈评议。

  3.按评议对照修改,然后每个字在写两个。

  七、总结。(学*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八、写字练*和抄写词语表词语。

  板书设计(设计说明:呈现课文条理结构,为学生把握内容要点提供帮助。)

  1大青树下的小学

  早晨上学

  上课朗读下课活动

  环境优美

  三年级语文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3

  一、说教材。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本组课文的专题是在快乐的生活里,我们一天天长大,引导学生一起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的孩子们幸福的学*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课文层次清晰、段落分明。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再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文字点题。学*本课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1.会认“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戴”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并能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且积累好词佳句。

  3.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以上教学目标中,我认为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是教学的重点,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能力差,所以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的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是本课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主要采取想象感悟法、朗读感悟法、品词析句法这三种教学方法。运用想象感悟法可以挖掘教材的空白处,开启学生想象的闸门,在研读中通过换位思考体验人物的内心,丰满任务在学生心中的形象,真正做到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同时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运用朗读感悟法可以以读激情,以读促悟,以情助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运用品词赏析法可以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加以揣摩、推敲、咀嚼,感悟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

  四、说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学*本课的兴趣,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出示民族小学内学生穿戴不同的场景的图片,我问学生:图片上的小学和我们的小学有什么不同呢?学生应该很快的发现穿着不同等等。那我们一起去看看《大青树下的小学》是怎么样的呢?(板书:《大青树下的小学》),生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准生字词,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并思考我们的民族小学都写了什么呢?

  等学生读完之后,我课件逐组出示词语:

  第一组:蝴蝶孔雀舞凤尾竹坪坝(注意蝴蝶都是虫字旁,理解蝴蝶是一种昆虫;舞字的书写,当场书空)

  第二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汉族(引导学生发现这组都是名族的名称,顺势引导学生说出我国有56个民族)

  然后,请学生说说作者从那几个方面写了《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各抒己见之后,我总结概括:课文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再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文字点题。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

  首先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上学路上和来学校时所看到的句子。之后学生汇报,我总结并逐句出示句子:

  第一句:……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齐读句子,问学生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小学生很多,小学生来自不同的民族)我继续追问你从哪里可以看出?再抓住“有…,有…,有…,还有…”让学生再次体会小学生的多。然后我出示:下课了,操场上可热闹了。有有有还有。在顺势引导学生用“有…,有…,有…,还有…”造句,更深刻的体会民族学校的学生多,而且都来自不同的民族。

  第二句: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齐读句子,问学生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大家都非常友好等)我继续追问从哪里可以看出?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我抓住“大家”指的是谁?(各民族的小学生)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各个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

  第三句: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的更加绚丽多彩。

  齐读句子:问学生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些词语体会到得?结合课文上下文理解“绚丽多彩”的含义,并引导学生用“绚丽多彩”说一句话。

  第四句: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敬礼。

  齐读句子:问学生体会到了什么?从哪里体会到?

  再齐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各民族直接的友爱,读出校园中穿戴不同,美丽的场景,读出同学们快乐的心情。引导学生更深切感受《大青树下的小学》里各民族小学生的团结友爱,和学校的美丽。

  这个环节,我利用勾圈画点的方法结合充分的读,让学生以读激情,以读促悟,以情助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并引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惯。

  上课的情景。

  然后在引导学生一起去看看民族小学上课的情景又是怎么样的呢?

  在刚才的课文内容的概括的基础上,学生已知晓文章的脉络。所以我在这个环节引导学生用横线迅速画出能概括民族小学上课的情景的句子。学生汇报,我出示句子:大家一起读课文,声音真好听!

  然后我继续追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声音真好听?学生交流汇报,我逐句出示:

  第一句: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齐读句子:圈出描写窗外环境的词语(安静)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从哪里可以体会到“声音真好听”呢?(……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同学们能不能读出窗外的安静呢?齐读句子,指名读。

  第二句: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的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

  齐读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同学们的声音真好听?

  再次齐读描写上课情景的句子,引导学生读出同学生好听的声音,读出周围环境的安静。通过多次的读,引领学生感悟民族小学里学生上课的认真,读书声的好听……

  课堂练笔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课文插图,看到插图,你想说些什么呢?那我们一起来写一写,可以写一写校园的环境是怎么样的,同学们上课的情景是怎么样的等等?这个环节,不仅给学生提供了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台,也深化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思想情感的升华。

  这节课,我们感受到了民族小学上学路上的快乐,上课时的安静;那下课后又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下节课一起来学*。

  五、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来谈谈我的板书,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文精华的体现,针对这篇课文,我采用了词语式板书。首先整体概括了课文写了上学的路上,上课时,下课后的情景,然后提炼出上学路上孩子们是快乐的,上课时周围是安静。这样,这则板书就成了理清课文脉络的载体,可以一目了然地理清课文内容,领悟文章的重点。

  三年级语文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4

  教学目标:

  1.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通过找近义词、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会写“早晨、穿戴”等2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理解,并积累运用。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教学重点:

  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理解,并积累运用。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能借助提示,说说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学*“篇章页”,明确学*目标。

  (一)课件出示“篇章页”。

  (二)引语:同学们,打开三年级的语文书,你会发现:与以往一、二年级的语文书相比,在每个单元前多了这么一页学*提示。我们管这一页叫篇章页。

  1.指名读。

  2.老师引导概括。适时板书:校园生活,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

  二、看图片说场景,引发阅读期待。

  (一)看图片,说场景。

  1.课件出示学生生活、学*的图片;

  2.学生描述场景;

  3.揭题,板书课题;

  (二)设疑,引发阅读期待。

  这所学校与我们学校相比,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

  三、默读课文,初步感受其特别之处。

  (一)根据要求,学生再读课文。

  要求:边读边找出你认为这所学校比较特别的地方,用“——”划下相关句子。

  (二)反馈预*作业,以学定教,学*生字词。

  1.学*生字;

  2.学写难写的字;

  (操作步骤:反馈预*,学生观察、交流—老师范写—学生练写——评价)

  3.运用“七彩云南风光片”介绍云南,帮助学生认识不熟悉的事物。

  【云南省位于我国西南边的云贵高原上,那儿四季如春,景色宜人。这里的竹子,形同凤尾,我们把这种竹子叫做凤尾竹;在山与山之间,这里有大片大片宽阔*坦的空地,这就是坪坝;这里的山猫,有豹般的花纹,叫做山狸;这里的铜钟响亮而清脆。云南还是一个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全国56个民族中,云南就有52个。】

  (三)交流反馈,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1.学生反馈;

  2.教师引导,逐渐形成如下板书:

  上学路上,绚丽多彩,多民族学校

  上课时,安静,小动物们听课

  下课时,热闹,动物们看热闹

  四、学*第一自然段,聚焦“新鲜”,感受其表达效果。

  (一)默读第一自然段,划出有新鲜感的句子,教师巡视指导。

  (二)汇报交流。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1.学生自由说说带给你新鲜感的地方;

  2.引导比较;

  原句: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改句:早晨,许多小学生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

  ⑴比较不同;

  ⑵引导思考:作者把表示地点的3个词语放在句子的前面有什么用意?

  (把3个表示地点的词语放在句首,强调了小学生是从四面八方走来的。)

  3.想象:学生还会从什么地方走来;(预设:田野里、马路上、小溪边……)

  4.引导思考:这个句子还有没有你认为比较新鲜之处呢?

  ⑴学生交流;

  ⑵思考:作者连用了四个“有……的”用意是什么?

  (连用4个“有……的”突出了这是一个多民族的学校。)

  5.迁移运用

  __________(时间),从_____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____,走来许多小学生,有________________的,有________________的,有________________的,还有________________的。

  6.想象画面

  ⑴老师范读。

  ⑵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示例:我看到了在一座郁郁葱葱的山坡上,在一片绿油油的坪坝里,一群群孩子穿着绚丽多彩的民族服装,有的蹦着跳着,有的唱着歌儿,有的津津有味地聊着,还有的翻着跟头向学校走去。

  ⑶齐读。

  (三)齐读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回顾。

  (一)课件呈现。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二)老师小结。

  同学们从这句话中的三个“从……”感受到了孩子们是从四面八方来到了大青树下的小学;连用了三个“有……的”感受到了这是一个多民族的学校,孩子们在这里开心愉快地学*。

  二、学*三、四自然段,品读有新鲜感的句子,感受“安静、热闹与可爱”。

  (一)学生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有新鲜感的句子,教师巡视指导。

  (二)反馈交流,课件呈现。

  ◆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朗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1.学生自由说;

  2.思考:大家朗读课文声音“真好听”,到底怎么好听呢?

  3.课文是怎么写出安静的呢?

  参考:文章没有直接写,而是用窗外的“安静”,用树枝、鸟儿、蝴蝶的表现来衬托“真好听”。这种写法很新鲜。

  4.朗读指导

  5.迁移运用

  晚上的广场上真热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回归整体,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

  (一)借助板书,学生练说。

  (二)引导学生不仅要说出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更要说出自己的感受。

  四、建立联系,渗透运用,说一说自己的学校。

  (一)引导:吴然的《大青树下的小学》,让我们看到了一所可爱的边疆小学的样子和这所小学里孩子们的学*生活情况。如果请你来向别人介绍一下我们自己的学校和校园生活,你会介绍些什么,怎样介绍呢?

  (二)提出要求:选择校园里的一个场所,练*说一说它的样子或者同学们在那里学*、活动的场景,说的时候想一想这篇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努力说得既准确又有“有新鲜感”。

  1.选定场所、情景,独立练*说一说。

  2.小组内说一说。

  3.推荐班级内说一说,教师引导评价,关注说准确、说清楚和说得“有新鲜感”。

  三年级语文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5

  教学目标:

  1.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

  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提问学生对于少数民族的了解,与我们日常饮食与服饰等作对比。引出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并展示图片。

  2.初读课文清晨,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早早地起了床,迎着朝阳,踩着露珠,蹦蹦跳跳,高高兴兴地朝同一个地方走去,他们要去哪呀?(大青树下的小学)对,那可是一个充满欢笑,美丽而可爱的地方,今天我们一起去走一走,看一看,保证你们去了就舍不得离开。

  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选择具有云贵民族风情的乐曲,如《小河淌水》、《蝴蝶泉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等配乐。

  三、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教师随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适当提示。

  四、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

  2.各组练*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着重分析指导“晨、装”。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3.抄写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急需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

  d.配乐朗读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

  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仿佛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4.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c.抒情地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四、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五、布置作业。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三年级语文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通用5篇扩展阅读


三年级语文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通用5篇(扩展1)

——语文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精选5篇)

  语文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1

  【教学目标】

  1.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生字,会写“早晨、穿戴”等2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

  2.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重点)

  3.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难点)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教师口述: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其中一所学校去看一看。(板书课题:1.大青树下的小学。读课题。)

  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请同学们看不同民族的图片,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展示图片:你知道这是哪些少数民族吗?你知道各民族有哪些特点?

  教师提示: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俗。教师利用备课资料中的图片、资料,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这些小朋友来自不同的民族,他们将走进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大青树下的小学。

  二、介绍作者

  吴然:云南人,现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要致力于儿童散文和散文诗创作。主要作品:《歌溪》《一碗水》《走月亮》《小鸟在歌唱》等。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早晨绒球花汉族鲜艳服装打扮朗读安静停在粗壮影子坪坝?飘扬摔跤凤尾竹洁白

  (重点指导生字“粗、族”为*舌音,“晨、装、绒、摔”为翘舌音;前鼻音“汉、艳、扮”,后鼻音“静、停、扬、凤”等。)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指导读有关民族的词语:景颇族傣族阿昌族汉族德昂族注意读准“颇、傣、昌、昂”的字音。

  (2)学*多音字:好(hǎohào)

  练①读句子,找发现。

  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hǎo

  1优点多或使人满意的,与“坏”相对,如好人、好汉、好歹、好事多磨。

  2身体康健,疾病消失,生活幸福.如您好、安好。3友爱,和睦:友好。相好。

  3容易.如好办、好使、好懂。

  4完成,完善。如办好了。5表示应允、赞成。如好!你干得不错。

  6很,甚,。如好冷、好快、好坏、好一会儿。7便于.如场地清理干净好打球。

  hào1

  1喜爱,与“恶”相对。如好奇、爱好、好高骛远。

  2常常,容易(发生事情)。如刚学会骑车的人好摔跤。

  ②读一读:看着天空中火红的太阳好(hǎo)像一个大气球,三岁的小姑娘睁着大眼睛好(hào)奇地看着,妈妈发现了急忙拉她进屋。

  (3)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新鲜 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奇而感兴趣。

  打扮 鲜明而美丽。

  绚丽多彩 吸引。

  好奇 指粗大而结实。

  招引 绚丽,灿烂美丽。形容色彩丰富华丽。

  粗壮 修饰装扮出来的样子。

  枝干 树木的主干与旁枝。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本文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的幸福生活。)

  (2)梳理课文思路

  练填空:课文先写(上学的路上,来到学校);再写(上课,下课);最后写(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

  四、学*“会写字”

  晨绒球汉艳服装扮读静停粗影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晨、装”,上下结构,上窄下宽。“汉、扮、读、停”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艳、服、静、粗”左右结构,左右等宽。)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晨、装”和左右结构的字“绒、服”,学生练写。

  晨:上短下长,下边部分笔画多而紧凑。上边的日字头要写的短而扁。

  绒:右边部分,“戈”横短斜钩长,竖撇要穿插到左边部分提的下面。

  服:左右同高,月字旁要写的窄而长,右上横折钩的折要短一些,右下的捺要舒展。

  装:上边的“壮”要写的略扁,下边的“衣”横画不要太长,撇捺要舒展。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五、分类积累,练*表达

  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分类整理并摘抄积累:

  (1)表示事物名称的词:服装、校园、**、铜钟、教室、树枝、枝干、影子;

  (2)表示动作的词语:穿戴、打扮、敬礼、朗读、招引;

  (3)描写事物活人物的词语:鲜艳、敬爱、安静、好奇、古老、粗壮

  练*运用:练*用服装、校园、教室说话。

  【设计意图:让学生画出有新鲜感的词语,让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样的词语才有新鲜感,鼓励学生理解这些词语并学*运用,同时也重视了单元语文要素的达成。】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了本课生字,理解了词语含义,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另外,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七、当堂检测

  八、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

  【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能借助课文联系自己的校园生活,展开想象说一段校园生活场景。(重点)

  3.能借助课文中的语句和资料,了解大青树下小学生的学*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难点)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和课文进行了亲密接触。这节课,我们要深入了解课文,和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小朋友成为知心朋友。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怎样的小学?

  【设计意图:运用提出核心问题的方法来导入本课,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使学生明确了本课时的学*任务。】

  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读课文,思考: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怎样的小学?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板书:团结、美丽、祥和)

  二、品读释疑

  (一)这是一所民族团结的学校。

  1.自由读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所学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预设:这所学校学生来处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不同、穿戴不同,却在一起上课、一起读书、一起跳舞、一起游戏,而且这儿的山林里的朋友都可以到学校听讲……。(板书:来处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不同、穿戴不同,一起上课、一起读书、一起跳舞、一起游戏)

  小结:不同民族的学生,尽管穿着不同,但是大家一起聚集在大青树小学,快乐学*,尽情玩耍,没有任何隔阂,是真正的融为一体。

  2.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1)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从”字开头的排比句写出了什么?运用“有…有…有…还有…”句式体现了什么?这段话说明了什么?

  (“从”字开头的排比句写出小学生们来自不同的地方。运用“有…有…有…还有…”句式,体现了这所学校的民族特色,表明学校的学生多,而且都是来自不同的民族。因为这句话说明各个民族的孩子,虽然“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所以说这是一所团结的学校。)

  从本段中,你找到的新鲜词句分别是什么?

  (新鲜感的词语: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和德昂族;新鲜感的句式:排比。)

  (2)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

  “不同民族”“同一间教室”“一起”这几个词语,老师为什么要读重音?(这几个词说明孩子们虽然民族不同,但他们团结友爱,不分彼此。)

  (3)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这句话,你想象到了什么情景?

  这句话描写了孩子们课下玩耍的情景。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小鸟、松鼠、山狸写成了会看热闹的人,说明孩子们生活得很幸福,突出了孩子们的愉快心情,同时小动物的出现更加突出了边疆民族小学的特点,为学校增添了欢快、活泼的气氛。

  (4)请你插上想象的翅膀,想象一下大家在大青树下是怎样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的,并选择其中一项写一写当时的情景。

  预设: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跳得可精彩了!一会儿像是孔雀在林中散步,一会儿像是在小溪边喝水、梳理羽毛……一只只小孔雀美丽极了。

  (5)你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些什么?选择一个场景,想象画面写一写。

  预设:操场上,“丢沙包”的同学玩得可真起劲。两头丢包的同学密切合作,向中间的同学发起猛攻。中间躲包的同学非常沉着,眼睛盯着沙包飞来的方向,左躲右闪,蹦来跳去。沙包飞来了,只见一个同学轻巧地一抬腿,沙包“嗖”地从裤腿边飞了过去。沙包从背后飞来了,他猛一转身,来个海底捞月,抓住了沙包。躲包的同学胜利了,他们蹦啊跳啊,心里多么欢畅!

  小结:这所学校学生来处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不同、穿戴不同,却在一起上课、一起读书、一起跳舞、一起游戏,他们团结友爱,不分彼此,是名副其实的一家人。这是一所多么团结的小学啊。

  (二)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

  这还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美丽的学校)从哪儿看出来?

  1.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

  你从哪儿读出了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

  从“绚丽”一词读出。“绚丽”的近义词是“美丽”。不同民族服装各具特色,读到“绚丽多彩”眼前就出现各民族的小学生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装点得更加美丽。

  2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这后面的省略号说明了什么?你们认为校园里还有哪些景物?想象画面。

  现在我们闭着眼睛,一边听老师念,一边想象校园的美景:操场中间有一棵高大粗壮的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挂着古老的铜钟。校园的四周是婀娜多姿的凤尾竹,凤尾竹的脚下是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各种野花,蜜蜂在花丛中采蜜,蝴蝶在花丛中飞舞。一阵风吹来,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小结:校园外山花烂漫,校园内高大粗壮的大青树,婀娜多姿的凤尾竹,千姿百态的各种野花,翩翩起舞的蝴蝶,还有在校园里各式各样的鲜艳的服装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三)这是一所祥和的小学

  在课文中用笔画出你觉得新奇的词语或者句子。

  (1)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敬礼。

  小组交流:读到这些词句你眼前出现的画面?

  (边读课文边想象,在脑海中就会出现学生不同方式向小鸟打招呼,有的……有的……有的……向老师问候的画面,以及敬礼的样子。)(新鲜感的表达方式:排比、拟人。)

  (2)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为什么不直接写孩子们学*认真,而要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运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对窗外景物的描写,突出了“安静”二字,小动物静止不动是为孩子们的书读得好听所吸引和不忍心打扰孩子们的学*,感受到孩子们读书读得认真,读得入情入境,读得有声有色。)

  方法指导:朗读课文时,书上的文字进入眼睛的同时好像变成了一幅幅画,出现在眼前。这种方法就是边读边想象画面,等到将来你在生活中看到这样的场景,就会想到这些句子。读课文时想画面可以猜测重点词语的意思,可以想与描述画面一样的生活场景、可以猜测可能发生了什么……

  小结: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学生学*认真、书声悦耳,人与动物,人与环境融洽相处,真是一所祥和的学校。

  三、总结课文主旨

  本文写了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文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民族小学的自豪与赞美之情。(板书:民族团结友爱)

  四、学*写作方法

  1.读第一自然段,说说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排比手法的运用。)请找出相关语句。

  “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敬礼。”

  2.使用排比的手法有什么好处?

  运用排比的修辞使文章读起来有节奏感,琅琅上口,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比如上句写出了学校生活的美好,表达了孩子们来到学校时的欢快心情,深化了民族小学团结欢乐的特点。

  3.运用排比的手法需要注意些什么?

  (1)运用排比必须从内容的需要出发,不能生硬地拼凑排比的形式。

  (2)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不得少于三项,彼此为并列关系。

  4.照第1自然段的样子,用上“有…有…有…还有…”写一个排比句。

  预设:公园里的人真多,有玩耍的小孩、有锻炼的老人、有认真看书的少年、有热恋中的情侣还有热衷于摄影的摄影师。

  【设计意图:在学*课文的同时,学*文中的写法,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练笔,读写结合。】

  五、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孩子们幸福的学*生活的情景,让我们体会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之情。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同时,我学*了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句子的方法。

  六、主题延伸

  1.边疆大青树下的小学为什么会如此美丽、团结祥和、欢乐?(因为民族之间团结互助,是一家人。)

  2.是啊,正因为我们都生活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里,我们的生活才会如此幸福,如此欢乐!大青树下的小学才会如此美丽,如此团结、祥和!请同学们学唱歌曲《爱我中华》“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3.让我们一起再听《爱我中华》。

  七、推荐阅读。

  本课推荐阅读《孔雀舞》《落满霞光的竹林》

  (一)阅读《孔雀舞》:

  1.说说《孔雀舞》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2.从短文中找出描写喊凤和小孔雀深厚感情的句子。

  (二)阅读《落满霞光的竹林》,完成趣味语文。

  1.请用一个词概括句子的意思或心情。

  (1)这个傣家小姑娘的心里,像有一群花翅膀喜鹊做了窝,关不住的笑啊,飞上眉梢,溢出嘴角。——(快乐)或(眉开眼笑)

  (2)她的眼睛蒙上了薄薄的雾,笑声也失落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了。——(悲伤)

  (3)依香给自己的嘴巴上了锁,旁人就是挖空心思也别想猜着。——(守口如瓶)

  2.“泉水清亮,没有小依香的眼睛亮;芒果甜蜜,没有小依香笑起来甜蜜。”

  这句话作者用了(b)的写作方法。(a比喻b对比c拟人)

  八、当堂检测(选做)

  1.这所学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教材课后题第2题。)

  2.读到“绚丽多彩”,我眼前出现这样的画面:

  九、课后作业(选做)

  1.推荐阅读《课间十分钟》《民族团结之歌》,完成《点拨》阅读攻略的练*。

  2.请完成本课《典中点》“主题探究”“拓展提升”板块的*题。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读书,谈读书感受,来充分唤起学生的想象,以激发兴趣,从而达到保持学生注意力,以达到理解文本的目的。如在学*窗外十分安静一句时,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情境,“如果你是一根树枝、一只小鸟、一只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这么认真,课文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怎么想?”这个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文章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

  不足之处:教师应该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只需在学生确有困难的地方点拨指导,教给学*方法,体现学生的学。这一点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要改进的。

  语文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2

  教学目标:

  1.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通过找近义词、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会写“早晨、穿戴”等2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理解,并积累运用。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教学重点:

  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理解,并积累运用。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能借助提示,说说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学*“篇章页”,明确学*目标。

  (一)课件出示“篇章页”。

  (二)引语:同学们,打开三年级的语文书,你会发现:与以往一、二年级的语文书相比,在每个单元前多了这么一页学*提示。我们管这一页叫篇章页。

  1.指名读。

  2.老师引导概括。适时板书:校园生活,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

  二、看图片说场景,引发阅读期待。

  (一)看图片,说场景。

  1.课件出示学生生活、学*的图片;

  2.学生描述场景;

  3.揭题,板书课题;

  (二)设疑,引发阅读期待。

  这所学校与我们学校相比,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

  三、默读课文,初步感受其特别之处。

  (一)根据要求,学生再读课文。

  要求:边读边找出你认为这所学校比较特别的地方,用“——”划下相关句子。

  (二)反馈预*作业,以学定教,学*生字词。

  1.学*生字;

  2.学写难写的字;

  (操作步骤:反馈预*,学生观察、交流—老师范写—学生练写——评价)

  3.运用“七彩云南风光片”介绍云南,帮助学生认识不熟悉的事物。

  【云南省位于我国西南边的云贵高原上,那儿四季如春,景色宜人。这里的竹子,形同凤尾,我们把这种竹子叫做凤尾竹;在山与山之间,这里有大片大片宽阔*坦的空地,这就是坪坝;这里的山猫,有豹般的花纹,叫做山狸;这里的铜钟响亮而清脆。云南还是一个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全国56个民族中,云南就有52个。】

  (三)交流反馈,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1.学生反馈;

  2.教师引导,逐渐形成如下板书:

  上学路上,绚丽多彩,多民族学校

  上课时,安静,小动物们听课

  下课时,热闹,动物们看热闹

  四、学*第一自然段,聚焦“新鲜”,感受其表达效果。

  (一)默读第一自然段,划出有新鲜感的句子,教师巡视指导。

  (二)汇报交流。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1.学生自由说说带给你新鲜感的地方;

  2.引导比较;

  原句: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改句:早晨,许多小学生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

  ⑴比较不同;

  ⑵引导思考:作者把表示地点的3个词语放在句子的前面有什么用意?

  (把3个表示地点的词语放在句首,强调了小学生是从四面八方走来的。)

  3.想象:学生还会从什么地方走来;(预设:田野里、马路上、小溪边……)

  4.引导思考:这个句子还有没有你认为比较新鲜之处呢?

  ⑴学生交流;

  ⑵思考:作者连用了四个“有……的”用意是什么?

  (连用4个“有……的”突出了这是一个多民族的学校。)

  5.迁移运用

  __________(时间),从_____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____,走来许多小学生,有________________的,有________________的,有________________的,还有________________的。

  6.想象画面

  ⑴老师范读。

  ⑵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示例:我看到了在一座郁郁葱葱的山坡上,在一片绿油油的坪坝里,一群群孩子穿着绚丽多彩的民族服装,有的蹦着跳着,有的唱着歌儿,有的津津有味地聊着,还有的翻着跟头向学校走去。

  ⑶齐读。

  (三)齐读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回顾。

  (一)课件呈现。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二)老师小结。

  同学们从这句话中的三个“从……”感受到了孩子们是从四面八方来到了大青树下的小学;连用了三个“有……的”感受到了这是一个多民族的学校,孩子们在这里开心愉快地学*。

  二、学*三、四自然段,品读有新鲜感的句子,感受“安静、热闹与可爱”。

  (一)学生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有新鲜感的句子,教师巡视指导。

  (二)反馈交流,课件呈现。

  ◆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朗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1.学生自由说;

  2.思考:大家朗读课文声音“真好听”,到底怎么好听呢?

  3.课文是怎么写出安静的呢?

  参考:文章没有直接写,而是用窗外的“安静”,用树枝、鸟儿、蝴蝶的表现来衬托“真好听”。这种写法很新鲜。

  4.朗读指导

  5.迁移运用

  晚上的广场上真热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回归整体,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

  (一)借助板书,学生练说。

  (二)引导学生不仅要说出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更要说出自己的感受。

  四、建立联系,渗透运用,说一说自己的学校。

  (一)引导:吴然的《大青树下的小学》,让我们看到了一所可爱的边疆小学的样子和这所小学里孩子们的学*生活情况。如果请你来向别人介绍一下我们自己的学校和校园生活,你会介绍些什么,怎样介绍呢?

  (二)提出要求:选择校园里的一个场所,练*说一说它的样子或者同学们在那里学*、活动的场景,说的时候想一想这篇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努力说得既准确又有“有新鲜感”。

  1.选定场所、情景,独立练*说一说。

  2.小组内说一说。

  3.推荐班级内说一说,教师引导评价,关注说准确、说清楚和说得“有新鲜感”。

  语文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坝”等10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晨”等13个字和“早晨”等21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制定依据:课后识字写字安排和“词语表”安排,和课程标准关于学段理解词语的目标要求。)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结合资料袋和插图,一边读一边想想课文描写的画面,能说说课文描写了几个画面,是什么样的画面,了解课文内容;能找出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地方的语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感受边疆多民族小学的学*生活的美好(制定依据:课后练*和“语文园地”的“交流*台”。)

  3.能按照提示场所和开头,仿照课文,选自己学校一个场景说一说。(制定依据:课后练*。)

  4.知道什么样的词句是“有新鲜感的”,能找出这样的词句和同学交流。(制定依据:课后练*和“语文园地”的“交流*台”。)

  重点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2、3、4。

  难点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2、3。

  教学准备:

  教师:“坝”等10个会认读的字的字卡(不注音),教学PPT。

  学生:每人一套“坝”等10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要教学目标。

  (一)认识“单元导读”。

  1.初识“单元导读”。

  导语:同学们,新的一个学年学*开始了,我们进入到了第二学段的语文学*了,使用的课本编排有了新的变化,新增了一个板块,我们学*了这个板块,就能了解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是什么,就能了解到通过这个单元课文的学*,我们要达成哪些主要的教学目标。这个板块的名称叫什么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P1。(PPT出示单元导读)以后的各个单元,都有这么一个板块,我们叫它为“单元导读”。那么,这是哪个单元的单元导读呢?(指名回答。预设:这是第一单元的单元导读。)你是根据什么做出这个判断的?(继续回答。预设:我是根据上面的“第一单元”判断的。)对了,单元导读首先会提示是第几单元的导读。

  2.了解“单元导读”内容构成,明确第一单元主要教学目标。

  (1)导语:(利用PPT进行解说)“单元导读”除了背景图外,一般会有两段文字,其中的一段告诉我们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一段则告诉我们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让我们读读第一单元的导读,看看哪段文字告诉我们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哪段文字告诉我们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

  个体操作。

  (2)反馈指导。

  预设:第一段文字告诉我们告诉我们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第二段文字告诉我们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

  (3)(复*默读要求后)出示任务:默读这两段话,想一想,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是关于什么的?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有哪些?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示出来。

  (4)反馈指导。

  预设:

  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是关于校园的(或学校的)。

  这个单元的主要学*目标有两个: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体会*作的乐趣。

  3.小结:对了。这个单元的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写校园的情况或人和事,主要的学*目标有两个:一是在学*课文的时候要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因为这些有新鲜感的词句一般与课文的主题思想有关,与写生动具体有关;一是通过这个单元的*作写作过程,体会*作带给我们的乐趣。

  二、激趣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一)激趣导入。

  导语: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一年级上学期语文的第一课的题目叫什么吗?(指名回答。预设:一年级上学期语文的第一课的题目叫《我上学了》。)对了。那么,你们还记得那一课告诉我们,我国有多少个民族的小朋友上学的呢?(指名回答。预设:我国有56个民族的小朋友上学。回答后学生说说知道的少数民族名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的地方好些民族聚居一起,和睦相处。今天我们学*的课文,讲的就是这么一个地方。是什么地方呢?请看老师的板书。

  1.板书课题:1大青树下的小学

  2.齐读课题。

  (二)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1.释题。

  提问:同学们,读了课题,从课题你们知道课文讲的是一个什么地方?(指名回答。预设课文讲的地方是小学。追问:你从课题中哪个词语知道的?预设:我从课题“小学”这个词语知道的。)从课题里,你还了解到关于这所小学的什么信息呢?(指名回答:从课题我还了解到这所小学是在大青树下面的。)

  2.明确主要教学目标。

  导语:课题也是课文的一个部分,阅读理解要从课题开始。那么,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说的是一所什么样的小学,它与我们的学校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学*了这课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确通顺了,了解了课文内容,就能知道了。

  三、指导预*,梳理课文条理。(设计说明:一、课堂上进行预*,让所有学生都在同一起跑线上起跑,有利于真正实现顺学而导,能有效缩小学生的两极分化。二、第三学段有个重要的教学目标:“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要“抓住要点”,就需要梳理课文条理,概括各部分内容。这虽然是第三学段的教学目标,但是课标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所以,学*梳理课文条理,学*概括各部分内容(三年级主要是自然段。),是三年级重要的教学目标,要给予安排。再者梳理课文条理,是一项很好的思维训练的语文活动,在这个过程中,理解力、分析力、概括力、抽象力等思维能力都得到锻炼。)

  (一)指导预*,粗知课文内容。(设计说明:一、“学*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第二学段一个教学目标,由于几乎每篇课文都应该落实,为免重复啰嗦,没有制定在“教学目标”中,但要在每一课文的学*中安排落实,尤其是叙事性课文。二、“学*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的外显表现,就是能用六种基本句式表达出来。三、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是阅读教学的一个基本规律。因此,“学*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既是一个教学目标,也是一个从整体入手的阅读教学策略。)

  1.出示预*任务。

  (1)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一下字上的音节,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朗读下来。

  (2)读完课文后,把会认读的字词圈画出来,借助拼音,把生字词读准。

  (3)思考:课文告诉我们,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什么样的小学?

  2.反馈指导。

  (1)PPT出示会认读的生字词(注音)。通过个别指名检查等方法,指导读准生字读音。

  (2)说说哪个生字容易读错,指导读准音难字。预设:“扬”“凤”“摔”。

  (3)PPT出示会写字词“早晨、绒球花、服装、安静、停、粗壮、影子”复*认读。

  提示:会认读的字词和会写的字词中红色的字,学*完课文,就要求正确书写。

  (设计说明:一、第二学段学*的重点已转移到阅读了,因此,识字教学在通过读音教学解决了生字(会认的字)的读音,扫除了阅读障碍,就应该进入阅读的学*,充分利用无意注意来达成正确认读的目标。二、会写的字,除了认写同步的字外,其余的是已经会认读的了。这里复*认读,既是诊断性检测,又是唤起注意的操作,为阅读过程中利用无意注意记认字形做铺垫。三、关于理解会认读的字词义。按照课标的要求,学生如没有产生阅读理解的障碍,就应该视作达成理解的教学目标了。)

  3.导语:我们学*了课文会认读的字,复*了会写的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下面我们继续预*课文。

  出示任务:朗读课文,注意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会读;注意做到标点符号的正确停顿和句子中间的正确停顿。继续思考预*任务3。

  个体操作。

  4.反馈指导。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评议是否读准、读通顺,听的同时继续思考预*任务3。

  (2)反馈预*任务3,说说从哪些语句中获得此信息。预设: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可爱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边疆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多个民族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山里的小学。

  5.出示任务:同桌用简练的一两句话说说“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什么样的小学”,相互提提意见。(评议标准:1.要包含以上回答的内容;2.语句要通顺连贯。)

  6.反馈指导。

  预设: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边疆的山里的多个民族小学,是一所可爱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可爱的多个民族小学,是一所边疆山里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可爱的边疆山里的小学,是一所多个民族的小学。

  7.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了会认读的字,复*了会写的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朗读了课文,粗知了课文内容。接下来,我们要继续学*,看看课文是怎样把这所边疆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写具体的。

  (二)学*梳理课文条理,了解课文要点。

  1.导语:要了解课文是怎样把这所边疆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写具体的,首先就要了解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出示任务:(PPT出示课文插图)默读课文,结合插图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三个内容把这所边疆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写具体的?请在那个内容开始和结束处标上“‖”。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1)第1自然段一个内容。早晨,各族小学生来到学校上学。

  (2)第2、3自然段一个内容。上课了,大家一起朗读课文;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活动。

  (3)第4自然段一个内容。这所边疆可爱的小学环境优美。

  3.小结:通过大家的交流讨论,我们梳理了课文条理,知道课文写了三个内容,向我们介绍了这所多民族的边疆的可爱的小学:一是早晨,各民族小学生来到学校上学;二是上课读书下课活动;三是优美的环境。

  四、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认识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设计说明:根据教学目标2设计这个教学环节,认识了解“有新鲜感的词句”,培养语感。)

  (一)想象“上学”的画面,初识“有新鲜感的词句”。

  1.导语:我们梳理了课文条理,把握了课文内容要点,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新知识,进行新的练*了。读读第一部分内容,看看围绕着“上学”这个内容,一共写了几句话,用序号表示出来。(指名回答。预设:围绕着“上学”这个内容,一共写了4句话。)

  出示任务:(PPT出示资料袋)朗读第一部分内容,对照着资料袋,想一想:在朗读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你的脑海里会浮现出几个画面?分别由哪些句子形成一个画面的,在句子前标上序号。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在朗读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我的脑海里会浮现出三个画面。

  第1个句子是一个画面;第2、3个句子是一个画面;第4个句子是一个画面。

  3.出示任务:朗读第1个句子,想一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画面?你是通过句子中的哪些词语形成这个画面的?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4.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画面:早晨,从各地走来了多民族的许多小学生。

  “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形成“从各地”走来的画面;“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形成“多民族”的画面。

  5.小结:这个句子,用了三个“从……”相似的结构的词语,和“有……有……有……还有……”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形成一定的语势,给我们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的词句,我们叫它为“有新鲜感的词句”。

  6.导语:我们接着学*这一部分,看看还有没有“有新鲜感”的词句。

  出示任务:(PPT出示资料袋)对照着资料袋,分别朗读第2、3个句子和第4个句子,想一想,分别是什么样的画面?你是通过句子中的哪些词语形成这个画面的?

  7.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画面1:绚丽多彩的学校。

  “穿戴不同”“鲜艳的服装”“绚丽多彩”形成“绚丽多彩的学校”画面。

  画面2:同学们来到学校后的进行各种活动。

  “向……打招呼,向……问好,向……敬礼。”形成“进行各种活动”的画面。

  8.小结:除了使用相同词构成的几个相似结构词语的句子可以叫“有新鲜感的词句”外,进行具体细致描述的词句,同样能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给我们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的词句也叫做“有新鲜感的词句”。

  (二)想象“读书、活动”的画面,再识“有新鲜感的词句”。

  1.出示任务:(PPT出示课文插图)朗读第二部分内容,观察课文插图,想一想:在朗读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你的脑海里会浮现出几个画面?分别由哪些句子形成一个画面的,在句子前标上序号。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在朗读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我的脑海里会浮现出三个画面。

  从“‘当,当当!’”到“那声音真好听!”是一个画面;从“这时候”到“是那样好奇地听着。”是一个画面;余下的句子是一个画面。

  3.出示任务:(PPT出示课文插图)朗读第二部分内容,观察课文插图,想一想,这三个画面分别是什么样的画面?你是通过句子中的哪些词语形成这三个画面的?

  个体操作,四人小组交流。

  4.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画面1:上课了,大家在同一个教室里朗读课文。

  “当,当当!当,当当!”形成了铜钟敲响上课钟声的画面,“一齐朗读”“声音真好听”形成朗读课文的画面。

  画面2:山林里的朋友在安静地听大家朗读课文。

  “不摇了”“不叫了”“停在”“都在听”“最有趣的”好“好奇地听着”形成安静听大家朗读课文的画面。

  追问:作者把什么当做同学们“山林里的朋友”了?(指名回答。预设:作者把树枝、鸟儿、蝴蝶和猴子当做同学们“山林里的朋友”了。)这些“山林里的朋友”真的会听大家朗读课文吗?(指名回答。预设:这些“山林里的朋友”不是真的会听大家朗读课文。)那作者为什么说这些山里的朋友“都在听”“好奇地听”呢?(指名回答。预设:应为作者把树枝、鸟儿、蝴蝶和猴子当**了,成了朋友,所以作者说这些山里的朋友“都在听”“好奇地听”。)

  画面3:下课了,小鸟、松鼠和山狸看大家在大青树下活动。

  “赶来看热闹”形成看大家活动的画面。

  5.小结:除了使用相同词构成的几个相似结构词语的句子和进行具体细致描述的词句,可以叫“有新鲜感的词句”外,形象地模拟声音和把物当作人来写的词句,同样能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让我们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的词句也叫做“有新鲜感的词句”。

  五、小结:(学*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第二课时

  一、复*上一课有关学*内容。

  (一)复*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

  PPT出示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指名认读,齐读。

  (二)复*“有新鲜感的词句”。

  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有新鲜感的词句”,谁能说说,什么叫“有新鲜感的词句”吗?

  指名回答。预设:答案见上一课的教学过程。

  二、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尝试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认识“有新鲜感的词句”。

  (一)想象“学校环境”的画面,尝试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

  1.通过上一节课课文的两个内容的学*,我们初步认识了“有新鲜感的词句”:能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让我们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的词句,就叫做“有新鲜感的词句”。接下来的学*,就要看看同学们能不能找出这样的'词句相互交流了。

  出示任务:(PPT出示课文插图)朗读第三部分内容,结合插图想象一下,在你的脑海里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画面?然后找出这部分的内容里中有新鲜感的句,用横线画出来。

  2.反馈指导。

  预设:

  画面:边疆小学特有的优美环境。

  有新鲜感的词句: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3.出示任务:朗读这两个句子,想一想,句子中的哪些词语让你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用实心圆点点出来。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4.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古老的铜钟”“粗壮的枝干”“凤尾竹的影子”“洁白的粉墙”形成特有的优美环境画面。

  (二)小结:

  我们通过课文的三个内容学*,通过认识了解和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让我们了解了一所边疆山区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也认识了解了一个新知识“有新鲜感的词句”:能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的词句,就叫做“有新鲜感的词句”。

  三、说说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设计说明:落实教学目标2,体现从“学阅读”到“学表达”的语言运用学*过程,促进学生“学阅读”,理解内容,*得方法;“学表达”内化转换和积累语言,规范言语表达。)

  1.导语:学*了课文,我们了解了这所边疆山区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那么这所小学有哪些与众不同、特别的地方,你能找出来与大家说说吗?

  出示任务:(复*默读要求后)默读课文,找一找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做上记号,然后用上“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有……”说一说,最少要说上两点。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评议标准:(1)必须是课文中与学生所在学校不同的的相关内容,如,山里,多民族,用铜钟钟声表示,有小鸟等小动物来学校……(2)语言规范。

  指名反馈检查两三个学生后,根据评议再练说,然后再反馈评议。

  3.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这真是一所特别的、与众不同的、边疆山区里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啊。

  四、尝试运用“有新鲜感的词句”,按照提示和要求进行说话练*。(设计说明:落实教学目标3。)

  1.导语:对比这所边疆小学,我们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些什么呢?你能用上“有新鲜感的词句”说一说吗?

  出示任务:(PPT出示课后该练*)我们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些什么呢?选一个场景,用上“有新鲜感的词句”,按提示的开头,说一段话。

  个体练*,四人小组交流互提意见,并推举一人在班上说。

  2.反馈指导。

  评议注意:(1)哪些句子可以怎样用上“有新鲜感的词句”;(2)语言规范。

  指名反馈检查两三个学生后,根据评议再个体练说同桌互评,然后再反馈评议。

  五、会认读的字认字的评价与词语表词语读记。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游戏认字(注:所出示的字脱音节,关注学*慢的学生。)。

  (三)PPT示词语表词语,自由读记。

  (四)反馈读记(注:关注学*慢的学生。)。

  六、写字教学。

  (一)字形教学。(设计说明:第二学段是学生写字错别字高峰出现的阶段,必须重视字形教学以提高和保证写字的正确率。通过学生回忆,进行形*字或音*字的字形比较,再通过组词,将两两比较的字的字义固定下来,是识字教学音形义相结合的体现。)

  1.PPT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2.观察字形,思考容易与学过的哪个字混淆,同桌说一说。

  3.反馈指导。

  指名说并板书,然后读一读:

  例:服(服装)报(报纸)静(安静)净(干净)

  4.指名说说哪个字容易写错,会错在哪里。

  例:“绒”,右部件是“戎”,不是“戒”。“装”,右上是“士”,不是“土”。

  (二)写字指导。

  1.观察并说说字的各部件相互位置,笔画的变形、退让、延伸等。

  2.各写一个,反馈评议。

  3.按评议对照修改,然后每个字在写两个。

  七、总结。(学*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八、写字练*和抄写词语表词语。

  板书设计(设计说明:呈现课文条理结构,为学生把握内容要点提供帮助。)

  1大青树下的小学

  早晨上学

  上课朗读下课活动

  环境优美

  语文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4

  【教学目标】

  1.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生字,会写“早晨、穿戴”等2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

  2.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重点)

  3.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教师口述: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其中一所学校去看一看。(板书课题:1.大青树下的小学。读课题。)

  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请同学们看不同民族的图片,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展示图片:你知道这是哪些少数民族吗?你知道各民族有哪些特点?

  教师提示: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俗。教师利用备课资料中的图片、资料,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这些小朋友来自不同的民族,他们将走进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大青树下的小学。

  二、介绍作者

  吴然:云南人,现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要致力于儿童散文和散文诗创作。主要作品:《歌溪》《一碗水》《走月亮》《小鸟在歌唱》等。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早晨绒球花汉族鲜艳服装打扮朗读安静停在粗壮影子坪坝?飘扬摔跤凤尾竹洁白

  (重点指导生字“粗、族”为*舌音,“晨、装、绒、摔”为翘舌音;前鼻音“汉、艳、扮”,后鼻音“静、停、扬、凤”等。)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指导读有关民族的词语:景颇族傣族阿昌族汉族德昂族注意读准“颇、傣、昌、昂”的字音。

  (2)学*多音字:好(hǎohào)

  练①读句子,找发现。

  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hǎo

  1、优点多或使人满意的,与“坏”相对,如好人、好汉、好歹、好事多磨。

  2、身体康健,疾病消失,生活幸福.如您好、安好。

  3、友爱,和睦:友好。相好。

  4、容易.如好办、好使、好懂。

  5、完成,完善。如办好了。5表示应允、赞成。如好!你干得不错。

  6、很,甚,。如好冷、好快、好坏、好一会儿。7便于.如场地清理干净好打球。

  hào1

  1、喜爱,与“恶”相对。如好奇、爱好、好高骛远。

  2、常常,容易(发生事情)。如刚学会骑车的人好摔跤。

  ②读一读:看着天空中火红的太阳好(hǎo)像一个大气球,三岁的小姑娘睁着大眼睛好(hào)奇地看着,妈妈发现了急忙拉她进屋。

  (3)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新鲜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奇而感兴趣。

  打扮鲜明而美丽。

  绚丽多彩吸引。

  好奇指粗大而结实。

  招引绚丽,灿烂美丽。形容色彩丰富华丽。

  粗壮修饰装扮出来的样子。

  枝干树木的主干与旁枝。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本文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的幸福生活。)

  (2)梳理课文思路

  练填空:课文先写(上学的路上,来到学校);再写(上课,下课);最后写(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

  四、学*“会写字”

  晨绒球汉艳服装扮读静停粗影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晨、装”,上下结构,上窄下宽。“汉、扮、读、停”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艳、服、静、粗”左右结构,左右等宽。)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晨、装”和左右结构的字“绒、服”,学生练写。

  晨:上短下长,下边部分笔画多而紧凑。上边的日字头要写的短而扁。

  绒:右边部分,“戈”横短斜钩长,竖撇要穿插到左边部分提的下面。

  服:左右同高,月字旁要写的窄而长,右上横折钩的折要短一些,右下的捺要舒展。

  装:上边的“壮”要写的略扁,下边的“衣”横画不要太长,撇捺要舒展。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五、分类积累,练*表达

  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分类整理并摘抄积累:

  (1)表示事物名称的词:服装、校园、**、铜钟、教室、树枝、枝干、影子;

  (2)表示动作的词语:穿戴、打扮、敬礼、朗读、招引;

  (3)描写事物活人物的词语:鲜艳、敬爱、安静、好奇、古老、粗壮

  练*运用:练*用服装、校园、教室说话。

  【设计意图:让学生画出有新鲜感的词语,让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样的词语才有新鲜感,鼓励学生理解这些词语并学*运用,同时也重视了单元语文要素的达成。】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了本课生字,理解了词语含义,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另外,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七、当堂检测

  八、课后作业

  语文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5

  一、说教材。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本组课文的专题是在快乐的生活里,我们一天天长大,引导学生一起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的孩子们幸福的学*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课文层次清晰、段落分明。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再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文字点题。学*本课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1.会认“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戴”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并能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且积累好词佳句。

  3.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以上教学目标中,我认为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是教学的重点,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能力差,所以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的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是本课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主要采取想象感悟法、朗读感悟法、品词析句法这三种教学方法。运用想象感悟法可以挖掘教材的空白处,开启学生想象的闸门,在研读中通过换位思考体验人物的内心,丰满任务在学生心中的形象,真正做到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同时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运用朗读感悟法可以以读激情,以读促悟,以情助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运用品词赏析法可以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加以揣摩、推敲、咀嚼,感悟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

  四、说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学*本课的兴趣,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出示民族小学内学生穿戴不同的场景的图片,我问学生:图片上的小学和我们的小学有什么不同呢?学生应该很快的发现穿着不同等等。那我们一起去看看《大青树下的小学》是怎么样的呢?(板书:《大青树下的小学》),生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准生字词,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并思考我们的民族小学都写了什么呢?

  等学生读完之后,我课件逐组出示词语:

  第一组:蝴蝶孔雀舞凤尾竹坪坝(注意蝴蝶都是虫字旁,理解蝴蝶是一种昆虫;舞字的书写,当场书空)

  第二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汉族(引导学生发现这组都是名族的名称,顺势引导学生说出我国有56个民族)

  然后,请学生说说作者从那几个方面写了《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各抒己见之后,我总结概括:课文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再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文字点题。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

  首先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上学路上和来学校时所看到的句子。之后学生汇报,我总结并逐句出示句子:

  第一句:……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齐读句子,问学生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小学生很多,小学生来自不同的民族)我继续追问你从哪里可以看出?再抓住“有…,有…,有…,还有…”让学生再次体会小学生的多。然后我出示:下课了,操场上可热闹了。有有有还有。在顺势引导学生用“有…,有…,有…,还有…”造句,更深刻的体会民族学校的学生多,而且都来自不同的民族。

  第二句: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齐读句子,问学生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大家都非常友好等)我继续追问从哪里可以看出?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我抓住“大家”指的是谁?(各民族的小学生)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各个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

  第三句: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的更加绚丽多彩。

  齐读句子:问学生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些词语体会到得?结合课文上下文理解“绚丽多彩”的含义,并引导学生用“绚丽多彩”说一句话。

  第四句: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敬礼。

  齐读句子:问学生体会到了什么?从哪里体会到?

  再齐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各民族直接的友爱,读出校园中穿戴不同,美丽的场景,读出同学们快乐的心情。引导学生更深切感受《大青树下的小学》里各民族小学生的团结友爱,和学校的美丽。

  这个环节,我利用勾圈画点的方法结合充分的读,让学生以读激情,以读促悟,以情助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并引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惯。

  上课的情景。

  然后在引导学生一起去看看民族小学上课的情景又是怎么样的呢?

  在刚才的课文内容的概括的基础上,学生已知晓文章的脉络。所以我在这个环节引导学生用横线迅速画出能概括民族小学上课的情景的句子。学生汇报,我出示句子:大家一起读课文,声音真好听!

  然后我继续追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声音真好听?学生交流汇报,我逐句出示:

  第一句: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齐读句子:圈出描写窗外环境的词语(安静)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从哪里可以体会到“声音真好听”呢?(……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同学们能不能读出窗外的安静呢?齐读句子,指名读。

  第二句: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的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

  齐读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同学们的声音真好听?

  再次齐读描写上课情景的句子,引导学生读出同学生好听的声音,读出周围环境的安静。通过多次的读,引领学生感悟民族小学里学生上课的认真,读书声的好听……

  课堂练笔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课文插图,看到插图,你想说些什么呢?那我们一起来写一写,可以写一写校园的环境是怎么样的,同学们上课的情景是怎么样的等等?这个环节,不仅给学生提供了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台,也深化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思想情感的升华。

  这节课,我们感受到了民族小学上学路上的快乐,上课时的安静;那下课后又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下节课一起来学*。

  五、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来谈谈我的板书,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文精华的体现,针对这篇课文,我采用了词语式板书。首先整体概括了课文写了上学的路上,上课时,下课后的情景,然后提炼出上学路上孩子们是快乐的,上课时周围是安静。这样,这则板书就成了理清课文脉络的载体,可以一目了然地理清课文内容,领悟文章的重点。


三年级语文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通用5篇(扩展2)

——三年级上册语文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精选5篇)

  三年级上册语文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1

  教学目标:

  1、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通过找近义词、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会写“早晨、穿戴”等2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理解,并积累运用。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教学重点:

  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理解,并积累运用。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能借助提示,说说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学*“篇章页”,明确学*目标。

  (一)课件出示“篇章页”。

  (二)引语:同学们,打开三年级的语文书,你会发现:与以往一、二年级的语文书相比,在每个单元前多了这么一页学*提示。我们管这一页叫篇章页。

  1、指名读。

  2、老师引导概括。适时板书:校园生活,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

  二、看图片说场景,引发阅读期待。

  (一)看图片,说场景。

  1、课件出示学生生活、学*的图片;

  2、学生描述场景;

  3、揭题,板书课题;

  (二)设疑,引发阅读期待。

  这所学校与我们学校相比,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

  三、默读课文,初步感受其特别之处。

  (一)根据要求,学生再读课文。

  要求:边读边找出你认为这所学校比较特别的地方,用“——”划下相关句子。

  (二)反馈预*作业,以学定教,学*生字词。

  1、学*生字;

  2、学写难写的字;

  (操作步骤:反馈预*,学生观察、交流—老师范写—学生练写——评价)

  3、运用“七彩云南风光片”介绍云南,帮助学生认识不熟悉的事物。

  云南省位于我国西南边的云贵高原上,那儿四季如春,景色宜人。这里的竹子,形同凤尾,我们把这种竹子叫做凤尾竹;在山与山之间,这里有大片大片宽阔*坦的空地,这就是坪坝;这里的山猫,有豹般的花纹,叫做山狸;这里的铜钟响亮而清脆。云南还是一个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全国56个民族中,云南就有52个。:

  (三)交流反馈,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1、学生反馈;

  2、教师引导,逐渐形成如下板书:

  上学路上,绚丽多彩,多民族学校

  上课时,安静,小动物们听课

  下课时,热闹,动物们看热闹

  四、学*第一自然段,聚焦“新鲜”,感受其表达效果。

  (一)默读第一自然段,划出有新鲜感的句子,教师巡视指导。

  (二)汇报交流。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1、学生自由说说带给你新鲜感的地方;

  2、引导比较;

  原句: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改句:早晨,许多小学生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

  ⑴比较不同;

  ⑵引导思考:作者把表示地点的3个词语放在句子的前面有什么用意?

  (把3个表示地点的词语放在句首,强调了小学生是从四面八方走来的。)

  3、想象:学生还会从什么地方走来;(预设:田野里、马路上、小溪边……)

  4、引导思考:这个句子还有没有你认为比较新鲜之处呢?

  ⑴学生交流;

  ⑵思考:作者连用了四个“有……的”用意是什么?

  (连用4个“有……的”突出了这是一个多民族的学校。)

  5、迁移运用

  __________(时间),从_____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____,走来许多小学生,有________________的,有________________的,有________________的,还有________________的。

  6、想象画面

  ⑴老师范读。

  ⑵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示例:我看到了在一座郁郁葱葱的山坡上,在一片绿油油的坪坝里,一群群孩子穿着绚丽多彩的民族服装,有的蹦着跳着,有的唱着歌儿,有的津津有味地聊着,还有的翻着跟头向学校走去。

  ⑶齐读。

  (三)齐读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回顾。

  (一)课件呈现。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二)老师小结。

  同学们从这句话中的三个“从……”感受到了孩子们是从四面八方来到了大青树下的小学;连用了三个“有……的”感受到了这是一个多民族的学校,孩子们在这里开心愉快地学*。

  二、学*三、四自然段,品读有新鲜感的句子,感受“安静、热闹与可爱”。

  (一)学生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有新鲜感的句子,教师巡视指导。

  (二)反馈交流,课件呈现。

  ◆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朗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1、学生自由说;

  2、思考:大家朗读课文声音“真好听”,到底怎么好听呢?

  3、课文是怎么写出安静的呢?

  参考:文章没有直接写,而是用窗外的“安静”,用树枝、鸟儿、蝴蝶的表现来衬托“真好听”。这种写法很新鲜。

  4、朗读指导

  5、迁移运用

  晚上的广场上真热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回归整体,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

  (一)借助板书,学生练说。

  (二)引导学生不仅要说出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更要说出自己的感受。

  四、建立联系,渗透运用,说一说自己的学校。

  (一)引导:吴然的《大青树下的小学》,让我们看到了一所可爱的边疆小学的样子和这所小学里孩子们的学*生活情况。如果请你来向别人介绍一下我们自己的学校和校园生活,你会介绍些什么,怎样介绍呢?

  (二)提出要求:选择校园里的一个场所,练*说一说它的样子或者同学们在那里学*、活动的场景,说的时候想一想这篇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努力说得既准确又有“有新鲜感”。

  1、选定场所、情景,独立练*说一说。

  2、小组内说一说。

  3、推荐班级内说一说,教师引导评价,关注说准确、说清楚和说得“有新鲜感”。

  三年级上册语文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2

  教学目标:

  1、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

  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提问学生对于少数民族的了解,与我们日常饮食与服饰等作对比。引出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并展示图片。

  2、初读课文清晨,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早早地起了床,迎着朝阳,踩着露珠,蹦蹦跳跳,高高兴兴地朝同一个地方走去,他们要去哪呀?(大青树下的小学)对,那可是一个充满欢笑,美丽而可爱的地方,今天咱们一起去走一走,看一看,保证你们去了就舍不得离开。

  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选择具有云贵民族风情的乐曲,如《小河淌水》、《蝴蝶泉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等配乐。

  三、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教师随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适当提示。

  四、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

  2、各组练*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晨、装”。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3、抄写本课的词语。

  1、大青树下的小学

  第二课时

  一、复*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急需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

  d、配乐朗读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

  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仿佛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4、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c、抒情地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四、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五、布置作业。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三年级上册语文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能根据课后生字词的注音熟读课文,扫清生字词,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能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并且在课文中找出自己认为好的词语,与同桌交流,说出理由。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什么样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学校是怎样的,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

  学*的过程中能够关注到具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体会*作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扫清生字词,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什么样子的。

  2、教学难点: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的学校,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作的乐趣。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新的学期到来了,今天早晨起来吃过早饭之后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呢?

  生:上学

  师:是的,要背上小书包上学校,走进美丽的校园里你们开心吗?

  生:……

  师:你们的校园是什么样子的呢?在学校里会发生哪些事情呢?

  生:……

  师:同学们能积极的发言,老师感觉到你们的校园生活是很丰富的,今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走进大青树下的小学,看看这个校园是怎样的,小朋友们在这个校园里都会做些什么事吧!

  (二)认识字词,熟读课文

  师:同学们翻开课本第2页,读课文,根据第4页课后生字的注音扫清课文里的生字词,有不会的可以问老师,也可以问同桌。(3分钟)

  生:……

  师:同学们对生字词掌握得如何呢?哪位小朋友愿意挑战一下呢?

  (出示课件的生字词,先让学生读,然后再出示拼音,紧接着老师领读,同学之间互读)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生字词,那现在老师为大家范读课文,感受一下大青树下的校园。

  (三)感受情境,讨论学*

  师:现在老师给你们五分钟的时间,同学们再细细的品读课文,感受这所小学的特点,并找出你喜欢的,或者是你认为具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桌讨论。

  生:……

  师:同学们讨论的真激烈呀!那你们讨论的结果是什么呢?谁能把自己的想法分享给大家呢?

  甲生:……

  师:学生甲说他认为“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大青树下的小学写活了,所以他认为很新鲜,很精彩。

  乙生:……

  师:学生乙认为第三段的内容都很精彩,写出了上课时间校园里仅有学生读书的声音,显得校园安静。下课时间还有好多小动物一起玩耍,感觉这个校园很有生机。

  师:同学们真的是很棒,相信其他的同学都有自己的见解,了解了大青树下的小学谁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所小学都有什么特点呢?

  丙生:……

  师:回答的真棒,总结的很全面,看来你是有认真听讲的。

  (四)拓展学*,相互分享

  师:大青树下的小学美不美?

  生:……

  师:那你们校园是什么样子的呢?谁能分享一下?

  丁生:……

  ……

  师:听了各位学生的分享,现在老师也来分享一下“我所在的小学是在乡间的拐角处,刚进大门是个小卖铺,径直走的小路两边全是松树,我每天在办公室里和同事分享心得,和我的学生们一起学*玩乐,孩子们很听话,我也很喜欢他们。”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你们的小学吗?在这所学校里有这么多小伙伴陪着是不是很开心,很幸福呢?

  生:……

  师:那么,今天的家庭作业就是写一篇200字的小作文,题目就是“学校的一天”“校园一角”选择一个题目进行写作。

  三年级上册语文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坝”等10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晨”等13个字和“早晨”等21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制定依据:课后识字写字安排和“词语表”安排,和课程标准关于学段理解词语的目标要求。)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结合资料袋和插图,一边读一边想想课文描写的画面,能说说课文描写了几个画面,是什么样的画面,了解课文内容;能找出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地方的语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感受边疆多民族小学的学*生活的美好(制定依据:课后练*和“语文园地”的“交流*台”。)

  3、能按照提示场所和开头,仿照课文,选自己学校一个场景说一说。(制定依据:课后练*。)

  4、知道什么样的词句是“有新鲜感的”,能找出这样的词句和同学交流。(制定依据:课后练*和“语文园地”的“交流*台”。)

  重点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2、3、4。

  难点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2、3。

  教学准备:

  教师:“坝”等10个会认读的字的字卡(不注音),教学PPT。

  学生:每人一套“坝”等10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要教学目标。

  (一)认识“单元导读”。

  1、初识“单元导读”。

  导语:同学们,新的一个学年学*开始了,我们进入到了第二学段的语文学*了,使用的课本编排有了新的变化,新增了一个板块,我们学*了这个板块,就能了解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是什么,就能了解到通过这个单元课文的学*,我们要达成哪些主要的教学目标。这个板块的名称叫什么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P1。(PPT出示单元导读)以后的各个单元,都有这么一个板块,我们叫它为“单元导读”。那么,这是哪个单元的单元导读呢?(指名回答。预设:这是第一单元的单元导读。)你是根据什么做出这个判断的?(继续回答。预设:我是根据上面的“第一单元”判断的。)对了,单元导读首先会提示是第几单元的导读。

  2、了解“单元导读”内容构成,明确第一单元主要教学目标。

  (1)导语:(利用PPT进行解说)“单元导读”除了背景图外,一般会有两段文字,其中的一段告诉我们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一段则告诉我们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让我们读读第一单元的导读,看看哪段文字告诉我们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哪段文字告诉我们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

  个体操作。

  (2)反馈指导。

  预设:第一段文字告诉我们告诉我们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第二段文字告诉我们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

  (3)(复*默读要求后)出示任务:默读这两段话,想一想,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是关于什么的?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有哪些?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示出来。

  (4)反馈指导。

  预设:

  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是关于校园的(或学校的)。

  这个单元的主要学*目标有两个: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体会*作的乐趣。

  3、小结:对了。这个单元的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写校园的情况或人和事,主要的学*目标有两个:一是在学*课文的时候要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因为这些有新鲜感的词句一般与课文的主题思想有关,与写生动具体有关;一是通过这个单元的*作写作过程,体会*作带给我们的乐趣。

  二、激趣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一)激趣导入。

  导语: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一年级上学期语文的第一课的题目叫什么吗?(指名回答。预设:一年级上学期语文的第一课的题目叫《我上学了》。)对了。那么,你们还记得那一课告诉我们,我国有多少个民族的小朋友上学的呢?(指名回答。预设:我国有56个民族的小朋友上学。回答后学生说说知道的少数民族名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的地方好些民族聚居一起,和睦相处。今天我们学*的课文,讲的就是这么一个地方。是什么地方呢?请看老师的板书。

  1、板书课题:1大青树下的小学

  2、齐读课题。

  (二)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1、释题。

  提问:同学们,读了课题,从课题你们知道课文讲的是一个什么地方?(指名回答。预设课文讲的地方是小学。追问:你从课题中哪个词语知道的?预设:我从课题“小学”这个词语知道的。)从课题里,你还了解到关于这所小学的什么信息呢?(指名回答:从课题我还了解到这所小学是在大青树下面的。)

  2、明确主要教学目标。

  导语:课题也是课文的一个部分,阅读理解要从课题开始。那么,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说的是一所什么样的小学,它与我们的学校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学*了这课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确通顺了,了解了课文内容,就能知道了。

  三、指导预*,梳理课文条理。

  (设计说明:一、课堂上进行预*,让所有学生都在同一起跑线上起跑,有利于真正实现顺学而导,能有效缩小学生的两极分化。二、第三学段有个重要的教学目标:“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要“抓住要点”,就需要梳理课文条理,概括各部分内容。这虽然是第三学段的教学目标,但是课标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所以,学*梳理课文条理,学*概括各部分内容(三年级主要是自然段。),是三年级重要的教学目标,要给予安排。再者梳理课文条理,是一项很好的`思维训练的语文活动,在这个过程中,理解力、分析力、概括力、抽象力等思维能力都得到锻炼。)

  (一)指导预*,粗知课文内容。(设计说明:一、“学*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第二学段一个教学目标,由于几乎每篇课文都应该落实,为免重复啰嗦,没有制定在“教学目标”中,但要在每一课文的学*中安排落实,尤其是叙事性课文。二、“学*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的外显表现,就是能用六种基本句式表达出来。三、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是阅读教学的一个基本规律。因此,“学*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既是一个教学目标,也是一个从整体入手的阅读教学策略。)

  1、出示预*任务。

  (1)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一下字上的音节,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朗读下来。

  (2)读完课文后,把会认读的字词圈画出来,借助拼音,把生字词读准。

  (3)思考:课文告诉我们,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什么样的小学?

  2、反馈指导。

  (1)PPT出示会认读的生字词(注音)。通过个别指名检查等方法,指导读准生字读音。

  (2)说说哪个生字容易读错,指导读准音难字。预设:“扬”“凤”“摔”。

  (3)PPT出示会写字词“早晨、绒球花、服装、安静、停、粗壮、影子”复*认读。

  提示:会认读的字词和会写的字词中红色的字,学*完课文,就要求正确书写。

  (设计说明:一、第二学段学*的重点已转移到阅读了,因此,识字教学在通过读音教学解决了生字(会认的字)的读音,扫除了阅读障碍,就应该进入阅读的学*,充分利用无意注意来达成正确认读的目标。二、会写的字,除了认写同步的字外,其余的是已经会认读的了。这里复*认读,既是诊断性检测,又是唤起注意的操作,为阅读过程中利用无意注意记认字形做铺垫。三、关于理解会认读的字词义。按照课标的要求,学生如没有产生阅读理解的障碍,就应该视作达成理解的教学目标了。)

  3、导语:我们学*了课文会认读的字,复*了会写的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下面我们继续预*课文。

  出示任务:朗读课文,注意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会读;注意做到标点符号的正确停顿和句子中间的正确停顿。继续思考预*任务3。

  个体操作。

  4、反馈指导。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评议是否读准、读通顺,听的同时继续思考预*任务3。

  (2)反馈预*任务3,说说从哪些语句中获得此信息。预设: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可爱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边疆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多个民族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山里的小学。

  5、出示任务:同桌用简练的一两句话说说“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什么样的小学”,相互提提意见。(评议标准:1、要包含以上回答的内容;2、语句要通顺连贯。)

  6、反馈指导。

  预设: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边疆的山里的多个民族小学,是一所可爱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可爱的多个民族小学,是一所边疆山里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可爱的边疆山里的小学,是一所多个民族的小学。

  7、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了会认读的字,复*了会写的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朗读了课文,粗知了课文内容。接下来,我们要继续学*,看看课文是怎样把这所边疆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写具体的。

  (二)学*梳理课文条理,了解课文要点。

  1、导语:要了解课文是怎样把这所边疆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写具体的,首先就要了解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出示任务:(PPT出示课文插图)默读课文,结合插图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三个内容把这所边疆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写具体的?请在那个内容开始和结束处标上“‖”。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1)第1自然段一个内容。早晨,各族小学生来到学校上学。

  (2)第2、3自然段一个内容。上课了,大家一起朗读课文;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活动。

  (3)第4自然段一个内容。这所边疆可爱的小学环境优美。

  3、小结:通过大家的交流讨论,我们梳理了课文条理,知道课文写了三个内容,向我们介绍了这所多民族的边疆的可爱的小学:一是早晨,各民族小学生来到学校上学;二是上课读书下课活动;三是优美的环境。

  四、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认识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设计说明:根据教学目标2设计这个教学环节,认识了解“有新鲜感的词句”,培养语感。)

  (一)想象“上学”的画面,初识“有新鲜感的词句”。

  1、导语:我们梳理了课文条理,把握了课文内容要点,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新知识,进行新的练*了。读读第一部分内容,看看围绕着“上学”这个内容,一共写了几句话,用序号表示出来。(指名回答。预设:围绕着“上学”这个内容,一共写了4句话。)

  出示任务:(PPT出示资料袋)朗读第一部分内容,对照着资料袋,想一想:在朗读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你的脑海里会浮现出几个画面?分别由哪些句子形成一个画面的,在句子前标上序号。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在朗读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我的脑海里会浮现出三个画面。

  第1个句子是一个画面;第2、3个句子是一个画面;第4个句子是一个画面。

  3、出示任务:朗读第1个句子,想一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画面?你是通过句子中的哪些词语形成这个画面的?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4、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画面:早晨,从各地走来了多民族的许多小学生。

  “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形成“从各地”走来的画面;“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形成“多民族”的画面。

  5、小结:这个句子,用了三个“从……”相似的结构的词语,和“有……有……有……还有……”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形成一定的语势,给我们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的词句,我们叫它为“有新鲜感的词句”。

  6、导语:我们接着学*这一部分,看看还有没有“有新鲜感”的词句。

  出示任务:(PPT出示资料袋)对照着资料袋,分别朗读第2、3个句子和第4个句子,想一想,分别是什么样的画面?你是通过句子中的哪些词语形成这个画面的?

  7、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画面1:绚丽多彩的学校。

  “穿戴不同”“鲜艳的服装”“绚丽多彩”形成“绚丽多彩的学校”画面。

  画面2:同学们来到学校后的进行各种活动。

  “向……打招呼,向……问好,向……敬礼。”形成“进行各种活动”的画面。

  8、小结:除了使用相同词构成的几个相似结构词语的句子可以叫“有新鲜感的词句”外,进行具体细致描述的词句,同样能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给我们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的词句也叫做“有新鲜感的词句”。

  (二)想象“读书、活动”的画面,再识“有新鲜感的词句”。

  1、 出示任务:(PPT出示课文插图)朗读第二部分内容,观察课文插图,想一想:在朗读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你的脑海里会浮现出几个画面?分别由哪些句子形成一个画面的,在句子前标上序号。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在朗读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我的脑海里会浮现出三个画面。

  从“‘当,当当!’”到“那声音真好听!”是一个画面;从“这时候”到“是那样好奇地听着。”是一个画面;余下的句子是一个画面。

  3、出示任务:(PPT出示课文插图)朗读第二部分内容,观察课文插图,想一想,这三个画面分别是什么样的画面?你是通过句子中的哪些词语形成这三个画面的?

  个体操作,四人小组交流。

  4、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画面1:上课了,大家在同一个教室里朗读课文。

  “当,当当!当,当当!”形成了铜钟敲响上课钟声的画面,“一齐朗读”“声音真好听”形成朗读课文的画面。

  画面2:山林里的朋友在安静地听大家朗读课文。

  “不摇了”“不叫了”“停在”“都在听”“最有趣的”好“好奇地听着”形成安静听大家朗读课文的画面。

  追问:作者把什么当做同学们“山林里的朋友”了?(指名回答。预设:作者把树枝、鸟儿、蝴蝶和猴子当做同学们“山林里的朋友”了。)这些“山林里的朋友”真的会听大家朗读课文吗?(指名回答。预设:这些“山林里的朋友”不是真的会听大家朗读课文。)那作者为什么说这些山里的朋友“都在听”“好奇地听”呢?(指名回答。预设:应为作者把树枝、鸟儿、蝴蝶和猴子当**了,成了朋友,所以作者说这些山里的朋友“都在听”“好奇地听”。)

  画面3:下课了,小鸟、松鼠和山狸看大家在大青树下活动。

  “赶来看热闹”形成看大家活动的画面。

  5、小结:除了使用相同词构成的几个相似结构词语的句子和进行具体细致描述的词句,可以叫“有新鲜感的词句”外,形象地模拟声音和把物当作人来写的词句,同样能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让我们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的词句也叫做“有新鲜感的词句”。

  五、小结:(学*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第二课时

  一、复*上一课有关学*内容。

  (一)复*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

  PPT出示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指名认读,齐读。

  (二)复*“有新鲜感的词句”。

  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有新鲜感的词句”,谁能说说,什么叫“有新鲜感的词句”吗?

  指名回答。预设:答案见上一课的教学过程。

  二、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尝试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认识“有新鲜感的词句”。

  (一)想象“学校环境”的画面,尝试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

  1、通过上一节课课文的两个内容的学*,我们初步认识了“有新鲜感的词句”:能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让我们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的词句,就叫做“有新鲜感的词句”。接下来的学*,就要看看同学们能不能找出这样的词句相互交流了。

  出示任务:(PPT出示课文插图)朗读第三部分内容,结合插图想象一下,在你的脑海里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画面?然后找出这部分的内容里中有新鲜感的句,用横线画出来。

  2、反馈指导。

  预设:

  画面:边疆小学特有的优美环境。

  有新鲜感的词句: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3、出示任务:朗读这两个句子,想一想,句子中的哪些词语让你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用实心圆点点出来。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4、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古老的铜钟”“粗壮的枝干”“凤尾竹的影子”“洁白的粉墙”形成特有的优美环境画面。

  (二)小结:

  我们通过课文的三个内容学*,通过认识了解和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让我们了解了一所边疆山区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也认识了解了一个新知识“有新鲜感的词句”:能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的词句,就叫做“有新鲜感的词句”。

  三、说说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设计说明:落实教学目标2,体现从“学阅读”到“学表达”的语言运用学*过程,促进学生“学阅读”,理解内容,*得方法;“学表达”内化转换和积累语言,规范言语表达。)

  1、导语:学*了课文,我们了解了这所边疆山区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那么这所小学有哪些与众不同、特别的地方,你能找出来与大家说说吗?

  出示任务:(复*默读要求后)默读课文,找一找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做上记号,然后用上“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有……”说一说,最少要说上两点。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评议标准:(1)必须是课文中与学生所在学校不同的的相关内容,如,山里,多民族,用铜钟钟声表示,有小鸟等小动物来学校……(2)语言规范。

  指名反馈检查两三个学生后,根据评议再练说,然后再反馈评议。

  3、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这真是一所特别的、与众不同的、边疆山区里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啊。

  四、尝试运用“有新鲜感的词句”,按照提示和要求进行说话练*。(设计说明:落实教学目标3。)

  1、导语:对比这所边疆小学,我们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些什么呢?你能用上“有新鲜感的词句”说一说吗?

  出示任务:(PPT出示课后该练*)我们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些什么呢?选一个场景,用上“有新鲜感的词句”,按提示的开头,说一段话。

  个体练*,四人小组交流互提意见,并推举一人在班上说。

  2、反馈指导。

  评议注意:(1)哪些句子可以怎样用上“有新鲜感的词句”;(2)语言规范。

  指名反馈检查两三个学生后,根据评议再个体练说同桌互评,然后再反馈评议。

  五、会认读的字认字的评价与词语表词语读记。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游戏认字(注:所出示的字脱音节,关注学*慢的学生。)。

  (三)PPT示词语表词语,自由读记。

  (四)反馈读记(注:关注学*慢的学生。)。

  六、写字教学。

  (一)字形教学。(设计说明:第二学段是学生写字错别字高峰出现的阶段,必须重视字形教学以提高和保证写字的正确率。通过学生回忆,进行形*字或音*字的字形比较,再通过组词,将两两比较的字的字义固定下来,是识字教学音形义相结合的体现。)

  1、PPT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2、观察字形,思考容易与学过的哪个字混淆,同桌说一说。

  3、反馈指导。

  指名说并板书,然后读一读:

  例:服(服装)报(报纸)静(安静)净(干净)

  4、指名说说哪个字容易写错,会错在哪里。

  例:“绒”,右部件是“戎”,不是“戒”。“装”,右上是“士”,不是“土”。

  (二)写字指导。

  1、观察并说说字的各部件相互位置,笔画的变形、退让、延伸等。

  2、各写一个,反馈评议。

  3、按评议对照修改,然后每个字在写两个。

  七、总结。(学*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八、写字练*和抄写词语表词语。

  三年级上册语文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早晨、鲜艳、打扮”等词语,积累有新鲜感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关注有新鲜感的句子,体会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3、借助提示,借鉴课文中的相关句子,学*表达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品读文中的重点词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欢乐祥和的校园生活,体会我国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友爱与团结,理解课文所表达的自豪感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品读文中的重点词句。

  教学难点:

  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友爱与团结及他们欢乐祥和的校园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感和赞美之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早晨、鲜艳、打扮”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欢乐祥和的校园生活。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介绍资料。

  1、(播放音乐《爱我中华》片段)

  “五十六个星座,

  五十六枝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种语言,

  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2、引导交流: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请同学们拿出你搜集的有关不同民族的图片,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3、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俗。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4、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集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其中一所学校去看一看。

  5、请大家读课题。谁来说说课题该怎么读指名读课题。

  设计意图:

  以优美的音乐导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又使学生感受到了民族大团结的热烈气氛。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大青树下的小学有什么特色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所小学,去认识一群少数民族的孩子,去感受这所小学的魅力。

  1、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

  (1)给课文标出自然段。

  (2)勾画出不认识的字,根据注音拼读,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读几遍。

  2、学生试读。

  设计意图:

  先出示自读要求,再引导学生根据要求读课文,这种教学方法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在学生的朗读过程中,教师正音,学生巩固。

  4、(1)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第一组含有会写字和“词语表”中的词语,第二组含有会认字):

  早晨穿戴绒球花汉族鲜艳服装打扮敬爱**敬礼教室朗读安静树枝好奇招引停止粗壮枝干影子

  坪坝飘扬摔跤凤尾竹洁白

  师生参与评价,重点强调生字“粗”为*舌音,“晨、装、摔”为翘舌音;“汉、艳、扮”为前鼻音,“静、停、扬、凤”为后鼻音等。

  你认为哪些词语的读音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学生练读。

  (2)有新鲜感的词语。(词语及相对应的图片)

  设计意图:

  这些词语富有乡村气息和民族风情,学生在*时生活中很少接触到,交流时可以出示相关图片,加深感受。

  5、理解词语。

  理解词语的方法:

  (1)查字典或词典、联系上下文、从理解重点字入手。

  (2)理解词语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3)有的词语不仅要弄清它的意思,还要想一想这个词应该用在什么场合。

  小组交流自己理解的词语。

  猜猜我是谁。根据意思说出对应的词语。

  ①在空中随风摆动。

  ②形容色彩华丽。

  ③*坦的场地。

  ④靠*国界的领土。

  ⑤两人徒手较量,以把对手摔倒为胜的竞技运动。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去自学词语,既锻炼了学生的主动性,又加深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6、会写生字。

  生字田字格

  晨绒球汉艳服装扮读静

  停粗影

  (1)识记字形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

  ①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识记“装、晨”:“衣、日”是形旁,表义;“壮、辰”是声旁,表音。

  ②加一加:“氵+又=汉”“扌+分=扮”

  “讠+卖=读”“米+且=粗”

  “青+争=静”“丰+色=艳”。

  ③换一换:“报”把“扌”换成“月”就是“服”。

  (3)说说本课会写生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写好生字四步走:①说一说。②看一看。③写一写。④对一对。

  ①说一说:整体结构上要注意什么。上下结构的字,“晨、装”上面要写得扁些。

  “汉、扮、读、停”——左右结构,应写得左窄右宽。

  “艳、服、静、粗”——左右结构,应写得左右等宽。

  ②看一看:关键笔画的写法。

  “服”的第六笔是横折钩。

  ③写一写:老师范写,重点指导“晨、装”,学生练写。

  “晨”和“装”二字均为上下结构,但要注意整个字不要写得过长,其中“晨”字要注意“日”要写得扁一些,“装”字的“壮”要写得扁一些,按正确笔顺规范书写。

  ④对一对:再和课本对照一下,写得不好看的要及时改正。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同学的字,相互借鉴。

  师小结:汉字是世界上最美丽、最神奇的文字,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具有集形象、声音和意思三者于一体的特性,掌握了汉字这一特点再去学*,能帮助我们更轻松地认读、识写。

  7、再次巩固字词(连线)。“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的图片和相应的词语连线。

  8、同桌相互听读课文,在读中巩固识字。

  设计意图:

  分步骤引导学生学*会写字,降低学生学*会写字的难度,使学生完全、彻底地掌握会写字。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小组合作,逐段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讨论: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些什么

  2、学*反馈(填空),课文先写(学生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再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写(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

  师板书:可爱的小学

  四、课堂小结。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呢可爱在什么地方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下一节课,我们继续欣赏。


三年级语文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通用5篇(扩展3)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汇总五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1

  教学目标

  1、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

  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以及他们幸福的学*生活,体会贯串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播放《爱我中华》视频,说说你认识片中哪些少数民族。

  2、教师相机拿出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汉族等各民族的图片及出示相关词语:

  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汉族

  3、顺势切入。

  这么多民族的小朋友同你们一样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上学了。(板书课题)想去看一看吗?

  二、新课学*

  (一)初读课文,趣味识字

  1、自学课文:

  画——要求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

  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读——不认识的生字借助生字表中的拼音读一读,也可请教同桌;

  荐——小组内组长组织读一读课文,互相正音,并做好推荐一位组员的工作。

  2、交流反馈:

  (1)出示生字:推荐组员互相比赛读生字,其余学生做评委。

  说说如何记住这些生字。

  (2)认读新词:请同学们在课文中画出具有新鲜感的词语和生词。

  自由准备后同桌互读。

  (3)试读课文:指名读课文,正音。

  提问:民族小学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你喜欢这所学校吗?

  (二)再读课文,欣赏朗读

  1、学校那么美,你从书上的哪些地方看出来?请你有感情地把这些句子读一读。

  2、学生再读课文,把认为美的句子用曲线画出来,并读一读。

  3、小组内交流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指导写字

  1、指名读生字,说说哪些字比较难写。

  2、教师着重指导“晨、静、装”。

  3、学生练写。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生字、读通了课文,认识了大青树下这所美丽的小学,感受到了各民族孩子学*生活的快乐幸福。

  五、作业布置

  1、认真书写生字词,做到规范整洁。

  2、熟读课文,想一想大青树下的学校给你什么印象,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2

  【教学设想】

  引导学生通过学*生字,扫清阅读障碍,对课文整体把握,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以及他们幸福的学*生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插图,激趣导入。

  仔细观察课文插图,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他们的服饰很漂亮,但各不相同;他们很快乐,他们一同上课。他们是不同民族的小朋友……)

  师:对,这些小朋友的确来自不同的民族,他们将要走进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大青树下的小学。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圈出文中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次。

  2.交流识字妙法,快速识记生字。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

  (2)学生自由认读后,指名读。

  (3)正音后,开火车读。

  摔是翘舌音。

  坝读bà,不读bèi。

  (4)做游戏,巩固字词。

  同桌相互做你指我认游戏,看谁认得的生字多。

  (5)学生相互交流识记妙法。

  坝--贝汉--汗摔--率跤--交凤--风

  (6)重点指导:晨、装、静(注意笔画、笔顺)

  3.同桌互相检查课文朗读情况,巩固生字的认读、识记。

  三、指导写字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观察:学生自主观察每个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指导书写。

  装:上下结构,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绒:左右结构,右边部分戎不要写成戒。

  4.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小组内互相展示自己写的字。

  6.评价:自评、互评。

  四、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学生逐段朗读课文,同桌互相交流:你读了每个自然段,知道了什么?

  2.读完全文,讨论: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并板书:

  上学路上

  来到学校

  上课

  下课

  3.你最喜欢哪些自然段?练*有感情地朗读。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要求: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球”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

  2.能和同学交流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说一说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具有民族特色的音频、图片资料、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俗。

  2.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

  三、试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提示一下。

  四、分组朗读,小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

  2.各组练*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晨、绒、服、装、读、影”。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晨”是上下结构,注意“辰”要拖着“日”,相互要结合紧凑。

  “绒”是左右结构,由“纟”和“戎”组成,右边的“戎”共六笔,不要漏写。

  “服”的“月”字旁要瘦一些。

  “装”是上下结构,书写要紧凑。

  “读”是左右结构,右边是“卖”,不是“买”。

  “影”是左右结构,右边三撇,写得匀称。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通过朗读感悟民族小学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完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

  d.配乐朗读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铜钟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

  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样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4.第四自然段。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坝”等10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晨”等13个字和“早晨”等21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制定依据:课后识字写字安排和“词语表”安排,和课程标准关于学段理解词语的目标要求。)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结合资料袋和插图,一边读一边想想课文描写的画面,能说说课文描写了几个画面,是什么样的画面,了解课文内容;能找出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地方的语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感受边疆多民族小学的学*生活的美好(制定依据:课后练*和“语文园地”的“交流*台”。)

  3.能按照提示场所和开头,仿照课文,选自己学校一个场景说一说。(制定依据:课后练*。)

  4.知道什么样的词句是“有新鲜感的”,能找出这样的词句和同学交流。(制定依据:课后练*和“语文园地”的“交流*台”。)

  重点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2、3、4。

  难点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2、3。

  教学准备:

  教师:“坝”等10个会认读的字的字卡(不注音),教学PPT。

  学生:每人一套“坝”等10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要教学目标。

  (一)认识“单元导读”。

  1.初识“单元导读”。

  导语:同学们,新的一个学年学*开始了,我们进入到了第二学段的语文学*了,使用的课本编排有了新的变化,新增了一个板块,我们学*了这个板块,就能了解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是什么,就能了解到通过这个单元课文的学*,我们要达成哪些主要的教学目标。这个板块的名称叫什么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P1。(PPT出示单元导读)以后的各个单元,都有这么一个板块,我们叫它为“单元导读”。那么,这是哪个单元的单元导读呢?(指名回答。预设:这是第一单元的单元导读。)你是根据什么做出这个判断的?(继续回答。预设:我是根据上面的“第一单元”判断的。)对了,单元导读首先会提示是第几单元的导读。

  2.了解“单元导读”内容构成,明确第一单元主要教学目标。

  (1)导语:(利用PPT进行解说)“单元导读”除了背景图外,一般会有两段文字,其中的一段告诉我们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一段则告诉我们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让我们读读第一单元的导读,看看哪段文字告诉我们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哪段文字告诉我们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

  个体操作。

  (2)反馈指导。

  预设:第一段文字告诉我们告诉我们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第二段文字告诉我们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

  (3)(复*默读要求后)出示任务:默读这两段话,想一想,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是关于什么的?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有哪些?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示出来。

  (4)反馈指导。

  预设:

  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是关于校园的(或学校的)。

  这个单元的主要学*目标有两个: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体会*作的乐趣。

  3.小结:对了。这个单元的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写校园的情况或人和事,主要的学*目标有两个:一是在学*课文的时候要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因为这些有新鲜感的词句一般与课文的主题思想有关,与写生动具体有关;一是通过这个单元的*作写作过程,体会*作带给我们的乐趣。

  二、激趣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一)激趣导入。

  导语: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一年级上学期语文的第一课的题目叫什么吗?(指名回答。预设:一年级上学期语文的第一课的题目叫《我上学了》。)对了。那么,你们还记得那一课告诉我们,我国有多少个民族的小朋友上学的呢?(指名回答。预设:我国有56个民族的小朋友上学。回答后学生说说知道的少数民族名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的地方好些民族聚居一起,和睦相处。今天我们学*的课文,讲的就是这么一个地方。是什么地方呢?请看老师的板书。

  1.板书课题:1大青树下的小学

  2.齐读课题。

  (二)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1.释题。

  提问:同学们,读了课题,从课题你们知道课文讲的是一个什么地方?(指名回答。预设课文讲的地方是小学。追问:你从课题中哪个词语知道的?预设:我从课题“小学”这个词语知道的。)从课题里,你还了解到关于这所小学的什么信息呢?(指名回答:从课题我还了解到这所小学是在大青树下面的。)

  2.明确主要教学目标。

  导语:课题也是课文的一个部分,阅读理解要从课题开始。那么,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说的是一所什么样的小学,它与我们的学校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学*了这课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确通顺了,了解了课文内容,就能知道了。

  三、指导预*,梳理课文条理。(设计说明:一、课堂上进行预*,让所有学生都在同一起跑线上起跑,有利于真正实现顺学而导,能有效缩小学生的两极分化。二、第三学段有个重要的教学目标:“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要“抓住要点”,就需要梳理课文条理,概括各部分内容。这虽然是第三学段的教学目标,但是课标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所以,学*梳理课文条理,学*概括各部分内容(三年级主要是自然段。),是三年级重要的教学目标,要给予安排。再者梳理课文条理,是一项很好的思维训练的语文活动,在这个过程中,理解力、分析力、概括力、抽象力等思维能力都得到锻炼。)

  (一)指导预*,粗知课文内容。(设计说明:一、“学*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第二学段一个教学目标,由于几乎每篇课文都应该落实,为免重复啰嗦,没有制定在“教学目标”中,但要在每一课文的学*中安排落实,尤其是叙事性课文。二、“学*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的外显表现,就是能用六种基本句式表达出来。三、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是阅读教学的一个基本规律。因此,“学*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既是一个教学目标,也是一个从整体入手的阅读教学策略。)

  1.出示预*任务。

  (1)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一下字上的音节,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朗读下来。

  (2)读完课文后,把会认读的字词圈画出来,借助拼音,把生字词读准。

  (3)思考:课文告诉我们,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什么样的小学?

  2.反馈指导。

  (1)PPT出示会认读的生字词(注音)。通过个别指名检查等方法,指导读准生字读音。

  (2)说说哪个生字容易读错,指导读准音难字。预设:“扬”“凤”“摔”。

  (3)PPT出示会写字词“早晨、绒球花、服装、安静、停、粗壮、影子”复*认读。

  提示:会认读的字词和会写的字词中红色的字,学*完课文,就要求正确书写。

  (设计说明:一、第二学段学*的重点已转移到阅读了,因此,识字教学在通过读音教学解决了生字(会认的字)的读音,扫除了阅读障碍,就应该进入阅读的学*,充分利用无意注意来达成正确认读的目标。二、会写的字,除了认写同步的`字外,其余的是已经会认读的了。这里复*认读,既是诊断性检测,又是唤起注意的操作,为阅读过程中利用无意注意记认字形做铺垫。三、关于理解会认读的字词义。按照课标的要求,学生如没有产生阅读理解的障碍,就应该视作达成理解的教学目标了。)

  3.导语:我们学*了课文会认读的字,复*了会写的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下面我们继续预*课文。

  出示任务:朗读课文,注意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会读;注意做到标点符号的正确停顿和句子中间的正确停顿。继续思考预*任务3。

  个体操作。

  4.反馈指导。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评议是否读准、读通顺,听的同时继续思考预*任务3。

  (2)反馈预*任务3,说说从哪些语句中获得此信息。预设: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可爱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边疆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多个民族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山里的小学。

  5.出示任务:同桌用简练的一两句话说说“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什么样的小学”,相互提提意见。(评议标准:1.要包含以上回答的内容;2.语句要通顺连贯。)

  6.反馈指导。

  预设: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边疆的山里的多个民族小学,是一所可爱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可爱的多个民族小学,是一所边疆山里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可爱的边疆山里的小学,是一所多个民族的小学。

  7.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了会认读的字,复*了会写的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朗读了课文,粗知了课文内容。接下来,我们要继续学*,看看课文是怎样把这所边疆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写具体的。

  (二)学*梳理课文条理,了解课文要点。

  1.导语:要了解课文是怎样把这所边疆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写具体的,首先就要了解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出示任务:(PPT出示课文插图)默读课文,结合插图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三个内容把这所边疆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写具体的?请在那个内容开始和结束处标上“‖”。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1)第1自然段一个内容。早晨,各族小学生来到学校上学。

  (2)第2、3自然段一个内容。上课了,大家一起朗读课文;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活动。

  (3)第4自然段一个内容。这所边疆可爱的小学环境优美。

  3.小结:通过大家的交流讨论,我们梳理了课文条理,知道课文写了三个内容,向我们介绍了这所多民族的边疆的可爱的小学:一是早晨,各民族小学生来到学校上学;二是上课读书下课活动;三是优美的环境。

  四、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认识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设计说明:根据教学目标2设计这个教学环节,认识了解“有新鲜感的词句”,培养语感。)

  (一)想象“上学”的画面,初识“有新鲜感的词句”。

  1.导语:我们梳理了课文条理,把握了课文内容要点,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新知识,进行新的练*了。读读第一部分内容,看看围绕着“上学”这个内容,一共写了几句话,用序号表示出来。(指名回答。预设:围绕着“上学”这个内容,一共写了4句话。)

  出示任务:(PPT出示资料袋)朗读第一部分内容,对照着资料袋,想一想:在朗读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你的脑海里会浮现出几个画面?分别由哪些句子形成一个画面的,在句子前标上序号。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在朗读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我的脑海里会浮现出三个画面。

  第1个句子是一个画面;第2、3个句子是一个画面;第4个句子是一个画面。

  3.出示任务:朗读第1个句子,想一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画面?你是通过句子中的哪些词语形成这个画面的?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4.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画面:早晨,从各地走来了多民族的许多小学生。

  “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形成“从各地”走来的画面;“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形成“多民族”的画面。

  5.小结:这个句子,用了三个“从……”相似的结构的词语,和“有……有……有……还有……”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形成一定的语势,给我们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的词句,我们叫它为“有新鲜感的词句”。

  6.导语:我们接着学*这一部分,看看还有没有“有新鲜感”的词句。

  出示任务:(PPT出示资料袋)对照着资料袋,分别朗读第2、3个句子和第4个句子,想一想,分别是什么样的画面?你是通过句子中的哪些词语形成这个画面的?

  7.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画面1:绚丽多彩的学校。

  “穿戴不同”“鲜艳的服装”“绚丽多彩”形成“绚丽多彩的学校”画面。

  画面2:同学们来到学校后的进行各种活动。

  “向……打招呼,向……问好,向……敬礼。”形成“进行各种活动”的画面。

  8.小结:除了使用相同词构成的几个相似结构词语的句子可以叫“有新鲜感的词句”外,进行具体细致描述的词句,同样能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给我们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的词句也叫做“有新鲜感的词句”。

  (二)想象“读书、活动”的画面,再识“有新鲜感的词句”。

  1. 出示任务:(PPT出示课文插图)朗读第二部分内容,观察课文插图,想一想:在朗读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你的脑海里会浮现出几个画面?分别由哪些句子形成一个画面的,在句子前标上序号。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在朗读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我的脑海里会浮现出三个画面。

  从“‘当,当当!’”到“那声音真好听!”是一个画面;从“这时候”到“是那样好奇地听着。”是一个画面;余下的句子是一个画面。

  3.出示任务:(PPT出示课文插图)朗读第二部分内容,观察课文插图,想一想,这三个画面分别是什么样的画面?你是通过句子中的哪些词语形成这三个画面的?

  个体操作,四人小组交流。

  4.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画面1:上课了,大家在同一个教室里朗读课文。

  “当,当当!当,当当!”形成了铜钟敲响上课钟声的画面,“一齐朗读”“声音真好听”形成朗读课文的画面。

  画面2:山林里的朋友在安静地听大家朗读课文。

  “不摇了”“不叫了”“停在”“都在听”“最有趣的”好“好奇地听着”形成安静听大家朗读课文的画面。

  追问:作者把什么当做同学们“山林里的朋友”了?(指名回答。预设:作者把树枝、鸟儿、蝴蝶和猴子当做同学们“山林里的朋友”了。)这些“山林里的朋友”真的会听大家朗读课文吗?(指名回答。预设:这些“山林里的朋友”不是真的会听大家朗读课文。)那作者为什么说这些山里的朋友“都在听”“好奇地听”呢?(指名回答。预设:应为作者把树枝、鸟儿、蝴蝶和猴子当**了,成了朋友,所以作者说这些山里的朋友“都在听”“好奇地听”。)

  画面3:下课了,小鸟、松鼠和山狸看大家在大青树下活动。

  “赶来看热闹”形成看大家活动的画面。

  5.小结:除了使用相同词构成的几个相似结构词语的句子和进行具体细致描述的词句,可以叫“有新鲜感的词句”外,形象地模拟声音和把物当作人来写的词句,同样能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让我们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的词句也叫做“有新鲜感的词句”。

  五、小结:(学*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第二课时

  一、复*上一课有关学*内容。

  (一)复*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

  PPT出示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指名认读,齐读。

  (二)复*“有新鲜感的词句”。

  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有新鲜感的词句”,谁能说说,什么叫“有新鲜感的词句”吗?

  指名回答。预设:答案见上一课的教学过程。

  二、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尝试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认识“有新鲜感的词句”。

  (一)想象“学校环境”的画面,尝试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

  1.通过上一节课课文的两个内容的学*,我们初步认识了“有新鲜感的词句”:能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让我们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的词句,就叫做“有新鲜感的词句”。接下来的学*,就要看看同学们能不能找出这样的词句相互交流了。

  出示任务:(PPT出示课文插图)朗读第三部分内容,结合插图想象一下,在你的脑海里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画面?然后找出这部分的内容里中有新鲜感的句,用横线画出来。

  2.反馈指导。

  预设:

  画面:边疆小学特有的优美环境。

  有新鲜感的词句: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3.出示任务:朗读这两个句子,想一想,句子中的哪些词语让你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用实心圆点点出来。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4.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古老的铜钟”“粗壮的枝干”“凤尾竹的影子”“洁白的粉墙”形成特有的优美环境画面。

  (二)小结:

  我们通过课文的三个内容学*,通过认识了解和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让我们了解了一所边疆山区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也认识了解了一个新知识“有新鲜感的词句”:能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的词句,就叫做“有新鲜感的词句”。

  三、说说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设计说明:落实教学目标2,体现从“学阅读”到“学表达”的语言运用学*过程,促进学生“学阅读”,理解内容,*得方法;“学表达”内化转换和积累语言,规范言语表达。)

  1.导语:学*了课文,我们了解了这所边疆山区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那么这所小学有哪些与众不同、特别的地方,你能找出来与大家说说吗?

  出示任务:(复*默读要求后)默读课文,找一找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做上记号,然后用上“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有……”说一说,最少要说上两点。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评议标准:

  (1)必须是课文中与学生所在学校不同的的相关内容,如,山里,多民族,用铜钟钟声表示,有小鸟等小动物来学校……

  (2)语言规范。

  指名反馈检查两三个学生后,根据评议再练说,然后再反馈评议。

  3.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这真是一所特别的、与众不同的、边疆山区里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啊。

  四、尝试运用“有新鲜感的词句”,按照提示和要求进行说话练*。(设计说明:落实教学目标3。)

  1.导语:对比这所边疆小学,我们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些什么呢?你能用上“有新鲜感的词句”说一说吗?

  出示任务:(PPT出示课后该练*)我们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些什么呢?选一个场景,用上“有新鲜感的词句”,按提示的开头,说一段话。

  个体练*,四人小组交流互提意见,并推举一人在班上说。

  2.反馈指导。

  评议注意:(1)哪些句子可以怎样用上“有新鲜感的词句”;(2)语言规范。

  指名反馈检查两三个学生后,根据评议再个体练说同桌互评,然后再反馈评议。

  五、会认读的字认字的评价与词语表词语读记。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游戏认字(注:所出示的字脱音节,关注学*慢的学生。)。

  (三)PPT示词语表词语,自由读记。

  (四)反馈读记(注:关注学*慢的学生。)。

  六、写字教学。

  (一)字形教学。(设计说明:第二学段是学生写字错别字高峰出现的阶段,必须重视字形教学以提高和保证写字的正确率。通过学生回忆,进行形*字或音*字的字形比较,再通过组词,将两两比较的字的字义固定下来,是识字教学音形义相结合的体现。)

  1.PPT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2.观察字形,思考容易与学过的哪个字混淆,同桌说一说。

  3.反馈指导。

  指名说并板书,然后读一读:

  例:服(服装)报(报纸)静(安静)净(干净)

  4.指名说说哪个字容易写错,会错在哪里。

  例:“绒”,右部件是“戎”,不是“戒”。“装”,右上是“士”,不是“土”。

  (二)写字指导。

  1.观察并说说字的各部件相互位置,笔画的变形、退让、延伸等。

  2.各写一个,反馈评议。

  3.按评议对照修改,然后每个字在写两个。

  七、总结。(学*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八、写字练*和抄写词语表词语。

  板书设计(设计说明:呈现课文条理结构,为学生把握内容要点提供帮助。)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早晨 上学

  上课 朗读 下课 活动

  环境 优美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4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新单词,能写13个新单词;能写“亮丽的颜色、衣着、吸引力”等词;积累新的词汇。

  2、深情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中所描绘的画面,了解绿树下小学生快乐的学*生活,体会课文中所表达的自豪和赞扬。

  3、理解窗外安静句子的意思,注意新鲜句子。

  4、根据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形式,讨论校园中的一个场景。

  教学重点:

  深情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中所描绘的画面,了解绿树下小学生快乐的学*生活,体会课文中所表达的自豪和赞扬。

  教学的困难:

  体验描述窗外宁静的句子的含义。

  教学准备:

  在上课之前,学生们被要求收集有关中国少数民族服饰和*俗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个节

  1、对话和数据共享介绍

  1、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大家庭。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装和*俗。请看屏幕(显示课件:各民族图片),选择一个你最了解或最感兴趣的民族介绍给你。

  (学生选择自己要介绍的图片,教师引导学生重点介绍民族服饰和风俗的特点。(老师在课文中介绍了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

  2、五十六个民族,像五十六个花朵,在祖国的土地上盛开。在中国西南的边疆地区,生活着许多民族。他们一起生活和工作。他们非常高兴。那里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学*。你知道他们共同学校的名字吗?——绿色大树下的小学。是的,今天老师会带你去这个小学看看。(黑板文字标题:绿树下的小学)

  2、首先阅读课文,自学单词

  1、老师的阅读模式。听清楚语音后,请仔细听并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应自主阅读课文,根据自学的提示进行自主学*。(播放课件《自学小技巧》)

  自学小贴士:

  (1)标记自然段。

  (2)用自己的方式学*新单词。

  (3)阅读课文。(重复你不能流畅阅读的地方几次。)

  3、团体合作与交流。

  在小组中,他们互相检查对方的读写能力,交流读写方法,独立练*写作,并与老师进行交流。

  4、整个班级应该互相交流,老师应该给予指导。

  再次重读课文,理清上下文

  1、请逐段阅读课文,并讨论每个自然段的意义。

  2、学*反馈:(展示课件)

  首先写课文(在去学校的路上,去学校);然后写(课上和课后);最后写(这是我们可爱的小学)。

  承运巩固练*

  开放“基础训练——小学绿树下”,让我们一起通过考试吧!

  诉类总结

  在这个班,学生们就像在那棵大绿树下的小学生一样认真。我们已经掌握了这节课的生词,并且整理了课文的写作顺序。那么,“大绿树下的小学”有什么乐趣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

  部分B

  一、新课程的引进和明确目标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能够读课文,理解生词,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朗读课文,感受一下大绿树下的小学的独特魅力。

  二世。汇报与交流,深入探索

  老师:这是一所什么样的小学?让我们与你分享我们的发现。

  (为了“美、团结、快乐、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答题相机指导阅读。)

  欣赏小学大绿树下的美景

  1、默读课文,在绿树下画出小学美丽的句子。

  2、学生交换报告,教师展示重点句子,点击相机。

  (1)“早晨,从山坡上,从*坝,从插满鲜花的小路上,来了……”(给我看看课件:课文内容和相关图片)(小学在绿树下,环境很美,非常漂亮。)

  (2)“鲜艳的衣服使学校变得多姿多彩。”重点引导学生在语境中理解“丰富多彩”的含义。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早晨、鲜艳、打扮”等词语,积累有新鲜感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关注有新鲜感的句子,体会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3.借助提示,借鉴课文中的相关句子,学*表达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品读文中的重点词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欢乐祥和的校园生活,体会我国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友爱与团结,理解课文所表达的自豪感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品读文中的重点词句。

  【教学难点】

  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友爱与团结及他们欢乐祥和的校园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感和赞美之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早晨、鲜艳、打扮”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欢乐祥和的校园生活。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介绍资料。

  1.(播放音乐《爱我中华》片段)

  “五十六个星座,

  五十六枝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种语言,

  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2.引导交流: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请同学们拿出你搜集的有关不同民族的图片,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3.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俗。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4.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集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其中一所学校去看一看。

  5.请大家读课题。谁来说说课题该怎么读指名读课题。

  设计意图:

  以优美的音乐导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又使学生感受到了民族大团结的热烈气氛。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大青树下的小学有什么特色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所小学,去认识一群少数民族的孩子,去感受这所小学的魅力。

  1.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

  (1)给课文标出自然段。

  (2)勾画出不认识的字,根据注音拼读,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读几遍。

  2.学生试读。

  设计意图:

  先出示自读要求,再引导学生根据要求读课文,这种教学方法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在学生的朗读过程中,教师正音,学生巩固。

  4.(1)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第一组含有会写字和“词语表”中的词语,第二组含有会认字):

  早晨穿戴绒球花汉族鲜艳服装打扮敬爱**敬礼教室朗读安静树枝好奇招引停止粗壮枝干影子

  坪坝飘扬摔跤凤尾竹洁白

  师生参与评价,重点强调生字“粗”为*舌音,“晨、装、摔”为翘舌音;“汉、艳、扮”为前鼻音,“静、停、扬、凤”为后鼻音等。

  你认为哪些词语的读音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学生练读。

  (2)有新鲜感的词语。(词语及相对应的图片)

  设计意图:

  这些词语富有乡村气息和民族风情,学生在*时生活中很少接触到,交流时可以出示相关图片,加深感受。

  5.理解词语。

  理解词语的方法:

  (1)查字典或词典、联系上下文、从理解重点字入手。

  (2)理解词语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3)有的词语不仅要弄清它的意思,还要想一想这个词应该用在什么场合。

  小组交流自己理解的词语。

  猜猜我是谁。根据意思说出对应的词语。

  ①在空中随风摆动。

  ②形容色彩华丽。

  ③*坦的场地。

  ④靠*国界的领土。

  ⑤两人徒手较量,以把对手摔倒为胜的竞技运动。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去自学词语,既锻炼了学生的主动性,又加深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6.会写生字。

  生字田字格

  晨绒球汉艳服装扮读静

  停粗影

  (1)识记字形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

  ①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识记“装、晨”:“衣、日”是形旁,表义;“壮、辰”是声旁,表音。

  ②加一加:“氵+又=汉”“扌+分=扮”

  “讠+卖=读”“米+且=粗”

  “青+争=静”“丰+色=艳”。

  ③换一换:“报”把“扌”换成“月”就是“服”。

  (3)说说本课会写生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写好生字四步走:

  ①说一说。

  ②看一看。

  ③写一写。

  ④对一对。

  ①说一说:整体结构上要注意什么。上下结构的字,“晨、装”上面要写得扁些。

  “汉、扮、读、停”——左右结构,应写得左窄右宽。

  “艳、服、静、粗”——左右结构,应写得左右等宽。

  ②看一看:关键笔画的写法。

  “服”的第六笔是横折钩。

  ③写一写:老师范写,重点指导“晨、装”,学生练写。

  “晨”和“装”二字均为上下结构,但要注意整个字不要写得过长,其中“晨”字要注意“日”要写得扁一些,“装”字的“壮”要写得扁一些,按正确笔顺规范书写。

  ④对一对:再和课本对照一下,写得不好看的要及时改正。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同学的字,相互借鉴。

  师小结:汉字是世界上最美丽、最神奇的文字,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具有集形象、声音和意思三者于一体的特性,掌握了汉字这一特点再去学*,能帮助我们更轻松地认读、识写。

  7.再次巩固字词(连线)。“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的图片和相应的词语连线。

  8.同桌相互听读课文,在读中巩固识字。

  设计意图:

  分步骤引导学生学*会写字,降低学生学*会写字的难度,使学生完全、彻底地掌握会写字。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小组合作,逐段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讨论: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些什么

  2.学*反馈(填空),课文先写(学生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再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写(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

  师板书:可爱的小学

  四、课堂小结。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呢可爱在什么地方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下一节课,我们继续欣赏。


三年级语文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通用5篇(扩展4)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菁华10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体会石榴的美及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2、体会用拟人的写法能把石榴写得更生动形象。

  3、品尝一种水果,并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体会用拟人的写法能把石榴写得更生动形象,指导用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教学难点:指导用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课文——16《石榴》(生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学*了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通过上节课的学*,你了解了什么?(石榴在春天长叶,夏天开花,秋天结果。)

  3、作者在写这文章时,是按照石榴的生长顺序来写的,我们在写有关植物的文章时,也应该按照植物的生长顺序来写。

  二、研读第三自然段。

  过渡: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树上结满了一个个小石榴。那么,小石榴是怎样一天天长大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找出描写石榴一天天长大的句子。

  1、师相机出示句子:“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

  (1)你们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石榴是慢慢长大,慢慢成熟的。)

  (2)全班齐读。

  2、那么,哪一句写了石榴果的变化。师出示句子:“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1)再请一个同学把这一句话读一次,其它同学找出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先是逐渐最后)我们把这些词读一次。把这整句话读一读。

  (2)出示课件体会石榴颜色的变化:同学们看,这就是石榴果颜色变化的图,它的外皮先是,逐渐变得、,最后变成。

  (3)你们看老师能不能把“黄中带红”和“青绿色”换个位置呢?(不能)为什么?(因为植物的生长是有顺序的,说明作者写文章之前是经过认真细致的观察的,所以作者用上了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这也说明了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当。)

  (4)你们看,石榴果的颜色在变化的'过程中,美不美?我们能不能美的把这一句话读一读。齐读。

  3、学*两个拟人句。

  过渡:熟透的石榴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看一看,师拿出准备好的石榴,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1)老师这里有两句话都是写熟透了的石榴的,你们读一读,并说说哪一句话好,为什么?出示句子:

  1、熟透了的石榴裂了,露出了满满的子儿。这些石榴从黄绿色的叶子中露出来。

  2、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黄绿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2)为什么说第二句好呢?(第二句把石榴当**来写)把事物当**来写,这种写法叫拟人。

  (3)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把石榴当**来写?(笑得咧开了嘴急切地扒开张望报告喜讯)

  (4)齐读这些词语。

  (5)请四个学生上台做下列词语的动作,其它学生跟着做。

  笑得咧开了嘴急切地扒开张望报告喜讯

  (6)刚才同学们做这些动作时,老师觉得你们非常的活泼可爱,可想而知,作者把这些表示动作的词加到石榴身上,我们自然而然就觉

  得石榴是那么的……(活泼可爱)所以把石榴当**来写,就把石榴写得……(更生动形象,有趣活泼,我们不由得对石榴产生了喜爱之情。)

  (7)现在,谁来说说为什么第二句好?

  (8):所以,我们*时文时,多用些拟人的句子,就能把意思表达得更生动形象。

  (9)喜欢石榴吗?谁来读读这两句,读出石榴的活泼可爱。

  (10)让我们美美的把这段读一读,好吗?

  三、研读第四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看,老师这里带来了一个石榴,我把它的外皮剥开,你们看看里面是什么呢?(板书:看)

  1、你看到了什么?(石榴子儿)那么书上是怎样写石榴子儿的呢?请读第四自然段,找出描写石榴子儿的句子。

  2、师相机出示句子::“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生齐读。

  (1)找出描写石榴子儿的词语,把它画出来。(玛瑙般的子儿紧偎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2)出示石榴子儿的课件,理解这些词,你觉得石榴子儿怎样?(很美)

  (3)从这些词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抓住了石榴子儿的什么来写呢?(师板书:形状和颜色)

  (4)你们看,,石榴子儿美不美?谁能把这个句子美美地读一读。

  3、这么美的石榴子儿,想吃吗?请两个同学上来尝一尝。(板书:尝)并说一说是什么味道的。(板书:味道)

  (1)作者是怎样写石榴子儿的味道的?请读读课文中的句子,出示句子::“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顿时感到清爽无比。”

  (2)谁来说说石榴子儿是什么味道的?(酸溜溜、甜津津的)

  (3)作者的感觉怎样?(板书:感觉)(清爽无比)清爽无比又是什么感觉?(凉快、口感好)

  (4)你们喜欢吃吗?谁能美美的读读这句话?

  把整段话读一读。

  师:同学们,每当石榴成熟的季节,枣庄就会举办一个国际石榴节,前年枣庄人民就和外商签定了166亿元的合同呢!小小的石榴还是枣庄人民发家致富的大功臣呢。小石榴可是我们人的骄傲呀!

  15、让我们一起来夸夸小石榴,好吗?(齐读句子)

  通读全文:课文把石榴写的真美,让我们再一起来美美的读一读。

  四、写法,读写结合。

  1、师写法:作者写石榴子儿时,先观察它的形状和颜色,再品尝它的味道,最后写自己的感觉,我们品尝一种水果时,可以按照作者的这种方法来写。

  2、课后练*的第五题要求我们品尝一种水果,并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老师仿照第四自然段写了一段品尝香蕉的话,请读一读。

  我拿出一个弯弯的黄色的香蕉,掰开薄薄的外皮,就露出米白色的果肉,我闻了闻,好香啊!我轻轻咬了一口,软绵绵,甜滋滋的,真是越吃越想吃。

  3、老师除了按照作者的写法外,还多加了一项——闻气味,你们写的时候也可以加上这一项。

  4、现在正是橘子上市的季节,街上的水果摊上的橘子堆成了小山的,现在请同学们把你带来的橘子拿出来先观察再品尝,然后按照第自然段的写法,把你品尝的经过说一说。

  5、交流:请一两个学生上台说,师生按照写法评议。

  6、学生动手写话,教师巡视指导。

  7、讲评。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课文中的句子展开想象,弄懂爱心项链的含义。

  2、教育学生要乐于帮助有困难的人,做富有爱心的人。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弄清爱心项链的含义,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学情分析:

  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使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充分对话,进行情感的交流,心灵的碰撞,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根据文前提示引导学生自主独立阅读。

  教法与学法:

  通过读去领悟、揣摩、发现、体验课文的真谛,陶冶情操,掌握略读的方法。以课文为依托,回归生活,说一说身边善良的人和助人为乐的事,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拓展延伸。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用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一条项链问:?老师手中拿的是一条什么样的项链?说一说你对项链的了解。?

  2.你听说过用爱心串成的项链吗?(板书课题)3看到课题最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感知爱心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读通句子,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要认的字,并多读几遍生字说在的词语和句子。个性补白

  2.同坐合作度课文,一人读一人听,互相检查生字的识记情况。

  3.默读课文,是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4.指名回答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帮助别人不要酬谢,只求一句承诺。)

  三、品读课文,感悟爱心

  1、小组合作合作学*。要求:画出感受深刻的句子反复诵读,互相交流读后感受。

  2、全班交流,感悟重点词句。

  ★他的家离小镇有几十公里的路程,中间是一大段崎岖的林间沙路。?

  ①结合图片理解?崎岖?一词。

  ②抓住?几十公里?和?崎岖?体会路长且难走。

  ★一路上冷冷清清,狂风翻卷着雪花肆虐地狂舞着,天开始黑线来了。?

  ①理解肆虐一词的含义。 ②抓住这句话体会当时和环境恶劣,克雷斯处境困难。

  ③指导朗读1、2自然段,抓住重点词句读出环境的恶劣。

  ④指名读,师生评议。

  ★先生我的车子坏了,您能帮帮我吗??克雷斯*乎哀求的说。

  ①理解哀求一词的意思。

  ②克雷斯为什么用哀求的语气?假如这个中年人不帮助克雷斯结果会怎样?(如果没有青年人的帮助,克雷斯可能整晚都会困在这个偏僻的乡间小路上。)

  ③指名读这句话,把这种哀求的语气表现出来。

  ★中年人说:‘不用了,我不要求回报,但我要你给我一个承诺—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你也尽力帮助他。’?

  ①抓住?承诺?体会中年人真诚助人、不求回报并希望把这种品德传播开来的优秀品质。

  ②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指名读、分角色读、小组赛读。)

  ★在以后的日子里,克雷斯帮助了许许多多的人。每当人们要对他表示感谢时,他总是把那中年人要他承诺的话告诉给他们。?引导学生体会?每当??总是???,恰当概括了克雷斯忠实于自己的诺言、真心助人、不求回报、一直将爱心传递下去优秀品质。

  ★青年竟说出了克雷斯曾经听过的那句话:‘我不要回报,但你要给我一个承诺??’克雷斯的心里顿时涌起一股暖流。?

  ①通过理解?竟?字的意思,体会中年人的话得到了广泛的流传,千千万万个像克雷斯一样的人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将这朴实却寓意深刻的话传播下去,传向全世界。

  ②指导朗读,读出意想不到的语气。

  ★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课题的含义。有一种项链可以亘古不变,直到永远,那就是爱心项链。爱心项链穿起了颗颗真诚的心,让我们拾起这根金线,也做一个串项链的人吧!

  四、回归生活,畅谈爱心

  1.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学*和生活谈一谈曾经做过的、听过的、看过的或是自己接受过的有关爱心的事。

  2.展示感动*人物,师生共同讲述有关故事。

  3.引导学生将自己读文后的感受提炼成一句话写下来,并写上自己的名字教师巡视,学生交流。

  五、扩展阅读传递爱心

  1.读《小学语文阅读资源》中的文章《一盒蛋糕》。

  读后同坐说一说穷苦老人和商店老板各是怎样的人?

  2.课外阅读《小学语文阅读资源》第十五课《快乐》。

  (1)把这个故事读给家人听。

  (2)和家人说一说小松鼠会用?快乐?造一个怎么的句子呢?

  板书设计:

  爱心项链

  爱心善事

  爱心项链

  金钱(串)珍珠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能模仿作者心理描写的方法,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4、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

  二、教学重点。

  1、“村”、“丧”的字形,“磨”、“坊”的读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三、教学难点。

  1、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2、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四、课前准备。

  1、寻找一篇细致描写放风筝的文字片段,有条件地可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2、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和图片。

  第一课时:

  (一)唤起情感,导入学*。

  1、唤起情感:童年的生活都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你觉得童年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

  2、导入学*: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吧!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把自己喜欢的读给同桌听听,请同桌评出读得好的,给予表扬。(师巡视,了解学情)

  3、感知内容: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复杂到简单一步一步的归纳,切忌敷衍。)

  (三)读中悟情,以情促读。

  1、以读代讲学*第1自然段,请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评。教师注意指导“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2、学*第二自然段。

  (1)自读本段,边读边把自己读懂的和不懂的勾下来、写下来。(估计学情:学生能读懂做风筝所用的材料是什么?他们做完风筝后的心情。对于“憧憬”、“依然”二词,学生可能不大明白。)

  (2)学生汇报。

  学生在说用什么做风筝时,教师可让孩子结合自身经历及收集的资料谈谈看法。“憧憬”一词可根据“泡泡”的提示引导学生查字典,或在具体的语境中解决。“依然”一词可用近义词“仍然”,通过换词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3)当学生在谈到书中孩子的心情时,引导他们读两个句子:

  a、我们精心的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b、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教法:多种形式读,体会作者高兴的心情。

  (4)假如就是你在做风筝,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让学生入情入境)

  (5)多种方式读全段。

  3、学*第三自然段。

  (1)角色转换: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2)创设情境: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孩子们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吧!播放多媒体课件,或者教师有感情地朗读一篇细致描写放风筝场面的文章,让学生入情入境。

  (3)引导表达:刚才同学们欣赏了放风筝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与大家交流交流。

  (4)角色转换:当你奔跑在空旷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飘荡在天空中的风筝,你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5)品味课文:用心多遍朗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出了文中孩子和我们一样的感受。

  需要精读的句子:

  a、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

  b、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注:此二句可根据课堂情况,分析写法,如第一句中动词“托”“牵”的用法。

  (6)深入赏读: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自豪)再读全段课文。

  (四)小组自学生字,交流学法。

  1、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

  注:“拼”“村”“丧”的读音需特别注意,磨的读音:二声(摩擦)、四声(磨面);坊的读音:一声(牌坊)、二声(作坊)。

  2、观察生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注:“村”可与“材”进行比较记忆,“丧”的下面部分没有一撇。

  3、练*书写生字。

  (五)课堂练*。

  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第二课时:

  (一)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1、选择第1自然段至第3自然段中你最喜爱的一段话读给大家听,读出感情。

  2、作者在做风筝,放风筝时的心情怎样?用一个词概括。

  (二)细读深究体悟感情。

  1、学*第4自然段。

  a、读一读:用心读读第4自然段,能发现“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b、说一说:说说你读后的发现。

  c、试一试:能不能用读表现出不同的心情来?(可采用多次读的方式进行)

  重点读好这个句子: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方式:读、体会、“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可表演。

  d、评一评:你们觉得这些同学读得怎么样,从哪些语词的朗读上能感受到“我们”的快乐或难受。

  2、学*5、6、7、8自然段

  (1)师:假如你高高飞着的风筝断了,飞了,你会怎样呢!

  (2)师: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们是怎么做的?请读读5、6、7、8自然段。

  重点读好: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3)体验: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情感。(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为主要体会句。)

  (三)回顾课文,畅谈感受。

  1、放筝时,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难过、着急,为什么还说放风筝是快乐的呢?你有过这种生活体验吗?

  2、一个提问下,帮助学生再次疏导出全文线索,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并再次朗读几个描写心情的重点句。

  (四)课堂练*。

  1、把自己玩耍、活动时候的心情告诉大家,写一写。

  2、写几个描写心情的词语,并在小组内交流。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4

  教学目标:1、学会和玩具交朋友,学*利用玩具来丰富自己的生活,发展想象力。

  2、选择一个或几个玩具编写一个故事,做到语句通顺,有创新。

  教学准备:学生带一件自己喜爱的玩具。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路 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小乌龟”的玩具,并用“小乌龟”的语气说:“同学们,我今天来到三(4)班做客,你们欢迎我吗?喜欢我吗?我就是那只敢和兔子比赛跑步的乌龟,今天我再给同学们讲一讲我当年和兔子赛跑的故事,你们爱听吗?”

  (师有声有色地讲《龟兔赛跑》的故事)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唤起学生编写故事的记忆,为下文的编写故事做好铺垫。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编写故事的兴趣。)

  二、展示玩具 揭示课题

  师(用热情的语调)说:“同学们,你们带来什么玩具?把它们请出来,在全体同学面前亮一亮相吧!”“来,告诉大家,这是什么?”

  (指名展示玩具,并说出玩具的名字。)

  师(鼓励的语气):同学们,这么多可爱的玩具,它们的身上一定有许多精彩的故事。我相信你们一定能选择几个玩具编一个好听的故事,让这些可爱的人物、动物都活起来。来吧,插上你们想象的翅膀尽情地飞翔吧!这节课,我们学*的内容就是,《玩具的故事》,看谁的故事编得最好听,最能打动读者的心。

  板书课题《玩具的故事》

  (精巧可爱的玩具加上教师富有激情的话语,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氛围,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创造的欲望。)

  三、放飞想象 自由练说

  1、自主编故事。

  学生独自根据所选择的玩具编一个童话故事。要想清楚故事里的人或物,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想象合理,富有创造性,不要背看过的童话故事,不要人云亦云。教师巡视,发现有困难的给予指导,发现有创新的想象给予表扬和鼓励。

  2、小组内交流。

  以四人为一小组,每人轮流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编的童话故事。其他同学对所编的故事若有疑问,可以提出问题,组内的同学互相补充,共同改进,编好组内的每一个故事。教师要认真观察和了解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深入到学*小组中,去发现,去感受学生思维的火花,对学生交流时出现的思维受阻不能深入的情况,教师要及时地点拨。

  3、组际交流。

  每一组选一名中心发言人代表小组在班内汇报自己编的故事。其他同学可以质疑、评议,然后师生共同修改、补充,达到较好的水*。

  (这一环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教师应努力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主动、学*的状态中,让他们在探究中进行丰富多样的实践,获得知识的启迪和情感的体验,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积极起好“扶”、“助”、“领”的作用,使学生的活动积极有效地进行。)

  四、生独自*作 师巡视指导

  学生根据刚才说的内容,独自*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作文讲评

  1、改正共同的缺点

  2、欣赏佳作,选择几篇写得好作文,请小作者大声朗读。

  设计理念:

  1、趣是最好的老师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将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重要的一维。兴趣和自信心是学生作文的内驱力和前提。现在的学生每人都有几件、十件甚至的玩具。在学生的心目中,这些玩具是他们最忠实的伙伴。孤独时,便会对它们自言自语,赋予它们以生命,为他们编织一个个美丽的童话。面对电视里机警的黑猫警长、神奇的机器猫、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憨态可鞠的猪八戒……学生们更是情有独钟,百看不厌。那么为何不让学生手中的玩具当一回主角,让它们都有了生命,演绎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据此,我为学生提供了这样的一个舞台,设计了这一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

  2、自由的教学氛围

  作文是学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学生放松地、自由自在地在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中尽情徜徉,笔走龙蛇,这是语文新课程新理念所期待的作文教学景象。本设计选取的*作对象是学生最喜爱的玩具,所要做的是为他们最喜爱的玩具编童话故事。学生是在玩中说,在玩中学,没有任何额外的压力。再加上老师充满热情和鼓励的话语,师生间*等民主的对话,一切自然而然,学生入情入境,整个教学过程充满着轻松愉悦的氛围。

  3、想象之鸟展翅高飞

  想象是在头脑中改选旧表象,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像力是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是个性化和独特性的催化剂。爱因斯坦言:“想象比知识更重要。”

  本设计为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供了一个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同学们大显身手,他们以一个个自己熟识的玩具为主角,想象它们之间发生的一个个生动的、耐人寻味、有趣的童话故事。学生思维随着可爱的动物飞到了美丽的童话王国。真可谓“思飘云雾外,诗入画图中”。

  附学生*作两篇

  空手而归

  在一个森林里,住着傻熊兄弟。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熊哥哥对弟弟说:“你把咱家的篮子拿来,我去买点东西。”“我们家的篮子不是破了个洞吗?”“笨啊!你拿块肉饼放在洞上不就行了!”“好吧!”

  熊哥哥提着篮子高高兴兴地上路了。它走过三座山,又走过五条河,来到了一片草地上,这时它肚的子好饿呀!它低头往篮子里一瞧,自言自语地说:“咦!是谁把肉饼放在篮子呀,正好,让我吃了它。”说完,就坐在草地上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吃完肉饼又急急忙忙地上路了。

  它终于来到了长颈鹿开的超市,一看,这不是弟弟最爱吃的苹果吗?我要多买一些,让弟弟吃个够。熊哥哥把买好的苹果装进篮子,高高兴兴地往家走。一路上,熊哥哥走一步,苹果就掉一个,还没走到半路,苹果就全掉光了。可糊涂的熊哥哥,全然不知,仍旧提着空篮往家走。

  月亮升起来了,熊哥哥到家了,一进门就大声喊:“弟弟,你看我带回了什么?”它低头往篮子里一看,苹果去哪了??

  猪八戒吃香蕉

  一天,唐僧派猪八戒去化斋。猪八戒路过一片香蕉林,树上结满了黄黄的香蕉,阵阵香味直往鼻子里钻,猪八戒馋得直流口水。他想:反正现在时间还早晨着呢,不如先偷些香蕉来吃吧!于是,他就用猪钯打下了几串香蕉,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孙悟空等了好半天,还不见猪八戒回来,就去找他。走着走着,他看见猪八戒一边大口大口地吃着香蕉,一边顺手把香蕉皮往地上一扔。孙悟空灵机一动,用法术把香蕉皮吹到猪八戒面前。猪八戒踩在香蕉皮上滑了一跤,捂着屁股说:“哎呀,好痛啊!是何方妖怪,快出来吃俺老猪一钯。”孙悟空在一旁偷笑。猪八戒听到了,大志喊:“猴哥,你快出来吧!我已经知道是你了。”

  孙悟空走出来说:“你这呆子,快去把香蕉皮捡起来,扔到垃圾箱里。”猪八戒只好乖乖地把香蕉皮捡起来,扔进了路旁的垃圾箱。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

  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段,深入理解课文,懂得课文中两次“掌声”的含义。

  3、领会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与鼓励。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

  教学难点:

  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我们班欣赏同学们上课,作为主人你们想用什么行动来欢迎老师们的到来呢?(全班鼓掌欢迎)掌声这么热烈,真是一群热情好客的孩子。能够和同学们一起学*课文,老师感到真高兴!可是,老师此时的心情挺紧张的!你们想用什么来鼓励我呢?(掌声)

  2、师:谢谢你们的掌声,有了你们的掌声,老师已经不紧张了。掌声不仅改变了老师刚才的心情,它还改变了一个女孩的命运。多神奇的掌声啊!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英子的内心世界,走进课文《掌声》(板题,齐读课题)

  二、走进文本,感受人物变化

  1、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仔细想想,英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自由朗读后交流:(自卑、忧郁、不快乐,孤独……)(板书:自卑忧郁)

  2、同学们体会得真好,你们是从哪里感受到这一点的呢?

  课件出示句子:“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想象一下当时同学们在干什么,引读“当同学们()的时候,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生:同学们在做游戏、唱歌跳舞、在操场上奔跑,跳绳、在尽情地说笑。

  课件:当同学们()的时候,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师:当同学们快乐地游戏的时候。读

  生(齐读):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师:当同学们唱歌跳舞的时候。读

  生(齐读):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师:当同学们在操场上奔跑,跳绳的时候。读

  生(齐读):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3、师:是啊,那是教室的一角,更是孤独的一角,谁愿意读读这句话,体会一下英子的孤独呢!指名读

  (指名读评价:“总是”读得重一些,“默默地”读轻一点)

  4、师:是呀,看来,同学们都很理解英子。那时的她不爱说话,默默无闻,多么可怜啊!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体会一下英子的痛苦和孤独吧?(齐读)

  齐读→评价:多么自卑、忧郁的孩子啊

  5、过渡:那时的她对生活已失去了希望,我们再来看看现在的`英子,她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她变得怎么样了呢?谁来读读第5自然段,其他同学想一想现在的英子变得怎样了?

  指名汇报。(活泼、开朗、自信)板书:自信快乐

  6、我们真替英子的变化感到高兴呀,那么你们能把她的活泼开朗读出来吗?请大家齐读第5自然段。感受英子的变化吧!

  三、感悟变化,领悟掌声内涵

  1、师:是呀,我们都希望英子开朗、自信。后来,英子真的改变了。一个忧郁、自卑的小女孩变得开朗、自信了。是什么给了她力量,让她有了如此大的转变呢?请同学们默读2——4自然段,想想掌声在课文中一共响起了几次?把描写英子动作、神态变化的句子用直线画出来。在特别有感触的地方写上自己的感受。

  2、学生反馈:A“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师:英子为什么立刻把头低了下去,当时她的心情是怎样的?(害怕)。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表现英子此时的自卑、紧张的心情?(立刻)她想上去吗?(不想)她能不上去吗?(不能)

  无奈之下,英子只好慢吞吞地站了起来,1秒钟,2秒钟,3秒钟,她的脚刚抬起,又慌慌张张地收了回去,她紧张得全身都在发抖了。你就是英子,读读这句话,读出你的感受。

  (评价:你把“一齐”读得比较重,“低了下去”读得轻,读得有感情。老师听出了你的无助/自卑/害怕)

  B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此时此刻,英子真是左右为难,万般无奈,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体现出这种心情来?(犹豫)。

  “犹豫”是什么意思?(拿不定主意)英子,在犹豫什么?(上去还是不上去)

  因此,从“慢吞吞”、“眼圈红红的”我们体会到英子的内心是多么的——(生答:痛苦、无奈)。

  5、师引读:在万般无奈下,在无比痛苦下,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6、师:此时英子内心充满了痛苦、无助,甚至快要哭出来了,这个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一角的女孩,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生接: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这个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的女孩,在全班的注视下—————生接: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7、师:谁愿意再来读一读这句话呢?(指名读)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师:你能告诉大家为什么把终于读得这么响亮?(生答:下了很大的决心)

  (评价:理解的多深刻啊!)

  8、师:师:谁愿意来读读第3自然段体会一下英子的这种复杂的心情呢?

  (指名读)(评价:多么无助的英子啊)

  师:走路对别人来说是件多么容易、多么*常的事,可对英子来说却是那么()。生:困难。

  师:为什么?(因为……所以……拓展说话)

  因为她不愿意让别人看见(),所以();

  因为她不愿意让别人看见(),所以();

  因为她不愿意让别人看见(),所以();

  生:因为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走路不方便,所以……生:因为她不愿意让别人看到她走路的姿势,所以……困难。

  9、师: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信心啊!作者对人物的神态、动作做了细致的描写,让我们仿佛触摸到了英子的痛苦与自卑。我们随着她艰难地挪动着残疾的双腿,一步、两步,一摇一晃,她低着头,含着泪,她多么渴望有一种力量能鼓舞她。而就在这时候,——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齐读)

  “骤然”还可以用哪个词来代替?(突然忽然猛然)

  10、如果现在老师是英子,你们是英子的同学,什么样的掌声是“热烈而持久的”你们能用掌声表示一下吗?

  师:这真是热烈而持久的掌声啊,同学们把千言万语化作了这热烈而持久的掌声,这掌声是对英子的(鼓励、加油)板书:关心鼓励

  11、如果你是英子的同学,你想用掌声告诉她什么?

  生:英子,你能行,我们相信你!

  生:英子,你真勇敢!

  生:英子,别害怕,我们不会歧视你!

  师:这掌声对英子来说是多么重要啊,

  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X接着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就在英子忐忑不安的那一刻,(男生接着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就在英子最需要鼓励的那一刻,(大家一起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12、师:在同学们那包含鼓励与信任的掌声里,英子流下了泪水。这场面多么令人感动啊!故事讲完了,——生接: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13、师:如果说,第一次掌声,是对英子的鼓励,那么,英子讲完故事后的掌声,又是什么呢?

  故事讲完后的掌声是对英子的XXXXXXXX(肯定、欣慰、表扬、赞美……)

  14、师:英子在掌声中,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呀!无数的话语在英子心头涌动,她想说——

  (出示关联词:如果没有……我就……;拓展说话)

  15、师:但是,她什么也没说,只是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个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师:英子一摇一晃地走上讲台,又一摇一晃地走下讲台,一样的走路姿势,她内心感受一样吗?(不一样)

  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激之情齐读这句话: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四、感悟力量,升华情感

  1、那真诚的掌声就像一缕阳光冲破了英子内心的阴霾,同学们充满鼓励,满含夸奖的掌声就像春雨,融解了英子内心的冰川,英子变了。曾经坐在教室一角默默无语的她,现在——生接读“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曾经连走路都害怕让人看见的她,现在——生接读“甚至在一次联欢会上,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

  2、师:英子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那她变成了一个怎样的人呢?

  课件:用一句话交流:她成了一个()的人。

  她成了一个(自信)的人;快乐、开朗、勇敢、不自卑、敢于面对生活

  4、从此以后,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几年过去了,上了中学的她依然惦念着给予她掌声的同学们,她将心中的千言万语全都融进了她的来信——我们一起去读一读吧!(齐读)

  我永远不会忘记生活。

  (1)你就是英子,你读吧。

  (2)谁还想读?

  (3)想读的都站起来读。

  5、学到这里,我们逐渐领悟到掌声的深层内涵,它不光是拍手、鼓掌的表示,它还包含着对他人的XXXXXXXXXX?(鼓励、支持、尊重、信任、关爱……)

  五、拓展升华

  1、师:因为掌声,英子勇敢地开始了第一次演讲,因为掌声,英子鼓起了生活的勇气,请大家想一想,同学们送给英子的仅仅只是掌声吗?(生答:鼓励爱心)

  2、师:因为掌声里有同学们的鼓励,支持,赞美,这些都是大家对英子的一片——爱心啊。(板画)

  3、师:掌声凝聚着颗颗爱心,掌声充满着浓浓真情,让我们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一起呼唤吧!(齐读最后一段)

  4、交流:掌声是鼓励,是夸奖,是尊重,是关爱!多一份掌声,多一份爱;多一份爱的鼓励,就多一份成功的希望!你觉得在我们班里,在我们的学校,在社会上,在我们身边,还有谁需要掌声?

  5、师:其实这掌声就是一种爱!(板书:爱)在生活中爱的方式还有很多种:爱是一阵热烈的掌声,爱是一句友善的话语;爱是雨中的一把小花伞,爱是夏日一缕清凉的风。让我们大家都奉献爱,珍惜爱吧!这使老师想到了一句话:

  (课件出示):生活中,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1)女同学,请轻轻地把这句话告诉自己。

  (2)男同学,请真诚地把这句话告诉你身边的朋友。

  (3)全体同学,请大声地把这句话告诉所有的人。

  六、小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真棒!让我们为自己出色的表现鼓鼓掌,(鼓掌),也把这感谢的掌声送给在场所有老师,(鼓掌)。愿我们今后在掌声中经历风雨,在掌声中快乐成长。让我们把掌声献给别人,献给自己,献给多彩的生活吧!

  板书:

  29、掌声

  自卑忧郁自信快乐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6

  〖学生状况分析】

  本班学生思维活跃、见识多,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日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学生有一定的小组合作的经验,包括学*小组长如何带领小组成员学*,如何在讨论的时候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并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等。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儿童诗,用叙述的手法描绘了三个不同的画面,写出了小朋友对**的爱护和崇敬。诗歌巧妙地告诉孩子,庄严的**在生活中出现在什么地方,让孩子感到**是那么亲切,自己虽年纪小,也能用实际行动为**增光。

  〖教学目标】

  1、学生会写生字8个,会认生字6个,积累课文中的好句子。

  2、学*本诗要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小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爱护**,愿用自己的行动为**增光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培养学生按要求上网搜集资料的能力。

  〖设计思路】

  1、体现“以读为本”的理念。读是学*语言,理解课文,感悟文本的根本方法。这节课上,学生通过默读、合作读、分角色读、互动表演读,教师范读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自悟自得,在读中感知体验,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积累内化。

  2、倡导自主、探究的学*方式。本课设计在学生自读质疑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点,在自主探究基础上,进行多向对话,实现合作阅读、探究性阅读。课上学生先用自己的方式把课文多读几遍,说说读了这首诗你还想知道什么?把它们写在卡片上。然后把自己遇到的问题在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大家各抒己见,互相补充,分享彼此思考,教师适时点拨,抓住重点词语理解。

  3、放大语文教学,树立大语文观。把课外资料引进课内,挖掘语文课程资源。课上设计了“我想说”(说一说自己学*本课后的思考或收获)“我想读”(美美地读一读诗歌)“我想演”(与别人合作,一人朗读,一人表演)“我想背”(背诵这首诗歌)“我想写”(根据课文内容再试着写几句诗),使我们的课变得“充实”“厚实”起来。

  4、发挥网络优势,改变学*方式。这节课我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课上学生直接上网查阅资料,调动学生学*的兴趣, 扩充了教学知识量和信息量,培养了学生选择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中,要用好这些教学设计,必须注重两点:首先,教师要有强烈的课改意识,真正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人,准确把握自己的课堂角色,做“*等中的首*”。其次,教师要具备一定的网络知识,能熟练操作计算机,掌握制作和使用课件的基本技能,这样,能更好地达到营造课堂情境的目的和处理学生操作中的问题。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2、小组长用游戏的方式,检查本组同学的识字情况。

  3、师抽读字卡,全班抢读,将不认识的字,贴在黑板上,并提醒学生在后面的学*中注意读音。

  [这一环节,以小组合作的学*方式来学*,体现学*方式的变革。合作学*的前提是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所以安排了“默读课文”。]

  (三)自主学*,质疑问难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您知道了什么?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多读几遍,说说读了这首诗你还想知道什么?把它们写在卡片上。

  3、把自己遇到的问题在小组交流。

  问题预测: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①我们在哪里可以看见**?

  ②**图案里有什么?

  ③为什么要把钱币上的污泥擦干净?

  ④我们做什么事能为**增添光彩?

  [过去,有些学生没有经过认真读书和深入思考,就急于提出问题,结果经常提的不着边际。对此,我要求学生质疑前,先留有较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静地读书和思考,并要求学生在书上圈圈画画,使学生养成认真读书,静心思考,“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惯。然后让学生把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在小组里交流,最后再提到全班讨论。这样,学生提出来的问题就有一定的深度。]

  (四)合作交流,互动探究

  1、梳理疑难,明确研究方向。

  在学生质疑时,教师及时收集学生的问题卡片,放在实物投影仪上,师生一起梳理:

  ①按诗的内容顺序梳理。

  ②对和**有关系的问题进行梳理。

  [要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质量,还必须指导学生掌握提问题的一些方法,让学生学会怎样提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哪些问题提得好?再对问题进行归类。比如词语理解、常识性问题、与课文内容联系密切的问题等,逐步提高质疑问难的质量。]

  2、合作探究、多项互动。(解决与内容有关的问题)

  ①自主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圈画、思考,寻找答案。

  ②小组讨论: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长带领交流。

  [课堂上,要还给学生主动学*的时间和空间及选择内容的方法的权利,使教学过程更具有“弹性区间”促进教学资源的生成。]

  ③全班交流:大家各抒己见,互相补充,分享彼此思考,教师适时点拨,抓住重点词语理解。

  [教师要学会倾听,把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及时做出合适的应答。]

  ④在学*过程中你都得到过谁的帮助或者帮助过谁?(教育学生互相帮助,增进友谊)

  3、搜集信息、自主探究。(解决与**有关的问题)

  ①学生直接上网下载或摘录有关的资料。

  [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课上学生直接上网查阅资料,调动学生学*的兴趣, 极大地扩充了教学知识量和信息量,培养学生选择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②结合*时观察和收集的资料,说说在哪里可以看见**?

  ③讨论:我们做什么可以为**增添光彩?

  4、感情朗读、情感升华。

  下面我们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你们想怎么读?

  [教师以征求的口吻与学生商量以哪种方式读书,一来,尊重学生,体现师生的*等,把权力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学*方式选择。二来,也激起学生强烈的表现欲。]

  (五)个性展示、体验成功

  鼓励学生自由选择其中的一两种,也可以自己创造方法表达。

  ①我想说:说一说自己学*本课后的思考或收获。

  ②我想读:美美地读一读诗歌。

  ③我想演:与别人合作,一人朗读,一人表演。

  ④我想背:背诵这首诗歌。

  ⑤我想写:根据课文内容再试着写几句诗。

  [综合性学*应强调合作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既调动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作业设计:

  1、个人:读读你喜欢的诗句。画画你喜欢的情节。

  2、同桌之间:背诵这首诗。

  3、四人活动: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4、自由组合:根据课文内容再试着写几句诗,可添加在课文中的任何地方。

  5、把这首诗背给爸爸、妈妈听。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7

  教学目标:1、学会和玩具交朋友,学*利用玩具来丰富自己的生活,发展想象力。

  2、选择一个或几个玩具编写一个故事,做到语句通顺,有创新。

  教学准备:学生带一件自己喜爱的玩具。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路 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小乌龟”的玩具,并用“小乌龟”的语气说:“同学们,我今天来到三(4)班做客,你们欢迎我吗?喜欢我吗?我就是那只敢和兔子比赛跑步的乌龟,今天我再给同学们讲一讲我当年和兔子赛跑的故事,你们爱听吗?”

  (师有声有色地讲《龟兔赛跑》的故事)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唤起学生编写故事的记忆,为下文的编写故事做好铺垫。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编写故事的兴趣。)

  二、展示玩具 揭示课题

  师(用热情的语调)说:“同学们,你们带来什么玩具?把它们请出来,在全体同学面前亮一亮相吧!”“来,告诉大家,这是什么?”

  (指名展示玩具,并说出玩具的名字。)

  师(鼓励的语气):同学们,这么多可爱的玩具,它们的身上一定有许多精彩的故事。我相信你们一定能选择几个玩具编一个好听的故事,让这些可爱的人物、动物都活起来。来吧,插上你们想象的翅膀尽情地飞翔吧!这节课,我们学*的内容就是,《玩具的故事》,看谁的故事编得最好听,最能打动读者的心。

  板书课题《玩具的故事》

  (精巧可爱的玩具加上教师富有激情的话语,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氛围,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创造的欲望。)

  三、放飞想象 自由练说

  1、自主编故事。

  学生独自根据所选择的玩具编一个童话故事。要想清楚故事里的人或物,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想象合理,富有创造性,不要背看过的童话故事,不要人云亦云。教师巡视,发现有困难的给予指导,发现有创新的想象给予表扬和鼓励。

  2、小组内交流。

  以四人为一小组,每人轮流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编的童话故事。其他同学对所编的故事若有疑问,可以提出问题,组内的同学互相补充,共同改进,编好组内的每一个故事。教师要认真观察和了解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深入到学*小组中,去发现,去感受学生思维的火花,对学生交流时出现的思维受阻不能深入的情况,教师要及时地点拨。

  3、组际交流。

  每一组选一名中心发言人代表小组在班内汇报自己编的故事。其他同学可以质疑、评议,然后师生共同修改、补充,达到较好的水*。

  (这一环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教师应努力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主动、学*的状态中,让他们在探究中进行丰富多样的实践,获得知识的启迪和情感的体验,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积极起好“扶”、“助”、“领”的作用,使学生的活动积极有效地进行。)

  四、生独自*作 师巡视指导

  学生根据刚才说的内容,独自*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作文讲评

  1、改正共同的缺点

  2、欣赏佳作,选择几篇写得好作文,请小作者大声朗读。

  设计理念:

  1、趣是最好的老师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将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重要的一维。兴趣和自信心是学生作文的内驱力和前提。现在的学生每人都有几件、十件甚至的玩具。在学生的心目中,这些玩具是他们最忠实的伙伴。孤独时,便会对它们自言自语,赋予它们以生命,为他们编织一个个美丽的童话。面对电视里机警的黑猫警长、神奇的机器猫、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憨态可鞠的猪八戒……学生们更是情有独钟,百看不厌。那么为何不让学生手中的玩具当一回主角,让它们都有了生命,演绎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据此,我为学生提供了这样的一个舞台,设计了这一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

  2、自由的教学氛围

  作文是学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学生放松地、自由自在地在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中尽情徜徉,笔走龙蛇,这是语文新课程新理念所期待的作文教学景象。本设计选取的*作对象是学生最喜爱的玩具,所要做的是为他们最喜爱的玩具编童话故事。学生是在玩中说,在玩中学,没有任何额外的压力。再加上老师充满热情和鼓励的话语,师生间*等民主的对话,一切自然而然,学生入情入境,整个教学过程充满着轻松愉悦的氛围。

  3、想象之鸟展翅高飞

  想象是在头脑中改选旧表象,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像力是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是个性化和独特性的催化剂。爱因斯坦言:“想象比知识更重要。”

  本设计为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供了一个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同学们大显身手,他们以一个个自己熟识的玩具为主角,想象它们之间发生的一个个生动的、耐人寻味、有趣的童话故事。学生思维随着可爱的动物飞到了美丽的童话王国。真可谓“思飘云雾外,诗入画图中”。

  附学生*作两篇

  空手而归

  在一个森林里,住着傻熊兄弟。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熊哥哥对弟弟说:“你把咱家的篮子拿来,我去买点东西。”“我们家的篮子不是破了个洞吗?”“笨啊!你拿块肉饼放在洞上不就行了!”“好吧!”

  熊哥哥提着篮子高高兴兴地上路了。它走过三座山,又走过五条河,来到了一片草地上,这时它肚的子好饿呀!它低头往篮子里一瞧,自言自语地说:“咦!是谁把肉饼放在篮子呀,正好,让我吃了它。”说完,就坐在草地上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吃完肉饼又急急忙忙地上路了。

  它终于来到了长颈鹿开的.超市,一看,这不是弟弟最爱吃的苹果吗?我要多买一些,让弟弟吃个够。熊哥哥把买好的苹果装进篮子,高高兴兴地往家走。一路上,熊哥哥走一步,苹果就掉一个,还没走到半路,苹果就全掉光了。可糊涂的熊哥哥,全然不知,仍旧提着空篮往家走。

  月亮升起来了,熊哥哥到家了,一进门就大声喊:“弟弟,你看我带回了什么?”它低头往篮子里一看,苹果去哪了??

  猪八戒吃香蕉

  一天,唐僧派猪八戒去化斋。猪八戒路过一片香蕉林,树上结满了黄黄的香蕉,阵阵香味直往鼻子里钻,猪八戒馋得直流口水。他想:反正现在时间还早晨着呢,不如先偷些香蕉来吃吧!于是,他就用猪钯打下了几串香蕉,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孙悟空等了好半天,还不见猪八戒回来,就去找他。走着走着,他看见猪八戒一边大口大口地吃着香蕉,一边顺手把香蕉皮往地上一扔。孙悟空灵机一动,用法术把香蕉皮吹到猪八戒面前。猪八戒踩在香蕉皮上滑了一跤,捂着屁股说:“哎呀,好痛啊!是何方妖怪,快出来吃俺老猪一钯。”孙悟空在一旁偷笑。猪八戒听到了,大志喊:“猴哥,你快出来吧!我已经知道是你了。”

  孙悟空走出来说:“你这呆子,快去把香蕉皮捡起来,扔到垃圾箱里。”猪八戒只好乖乖地把香蕉皮捡起来,扔进了路旁的垃圾箱。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8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语言感悟、积累和运用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课文描写的景物特点,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热爱自然的兴趣和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是抓住哪些景物特点来写秋天的雨的。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音乐引入情境播放《秋日的私语》)

  1、同学们,今天黄老师想和大家来谈谈秋天的雨,秋天的雨给你留下什么的印象?(学生各抒己见)

  2、有位作家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课文《秋天的雨》。(板书课题)

  3、请小朋友读读课题。(展示个人对语言不同的感悟)

  二、初读课文,读中感悟。

  1、个性化读书。(自主读)要求读准音,读通课文。

  2、指名读课文,检查读的情况。

  3、通过这次读书你又读懂了什么?(学生说)

  你是想看看秋的颜色?还是想闻闻秋的味道?还是听听秋的声音呢?

  三、品读课文,理解体验

  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喜欢哪段就来学*哪段?)

  1、说说是怎样体会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的?(因为它不知不觉地就来到了我们身边,打开秋天的大门)

  (1)请学生读一读不知不觉,文中是用什么词来写的?(学生说轻轻地,轻轻地)

  (2)请你读一读。即时评价读得怎样?齐读。

  (3)它打开了丰收的大门。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你是怎样理解“五彩缤纷”的?(出示多媒体投影)

  a.学生读课文边读边思。指名学生说。

  b.这么美的景象,你是如何读的?读读,如何读出五彩缤纷。

  c.教师范读指导。(配音乐朗读)(学生倾听)

  d.和老师比赛,相信你们读得要比老师好。学生再读,读出五彩缤纷的味道。(个别读,齐读)

  3、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是哪些气味?(学生说)

  a.请你读一读,黄老师来闻一闻,是不是真的闻到这种气味。

  c.齐读第三自然段。

  4、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

  小喇叭吹的是什么?指导学生说读。(个别读,分男女生读)

  四、自主选择,积累背诵

  比赛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配乐)

  五、拓展延伸,鼓励展示

  1、交流扩展:学了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想法?

  2、自主作业:

  (1)写一首诗(编写歌词)

  (2)把秋天的景物画下来。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9

  教学目标

  ★默读课文,继续学*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初步懂得对人要有爱心,要相互尊重,善待他人。

  教学重点

  能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初步懂得对人要有爱心,要相互尊重,善待他人。

  教学难点

  理解老师让同学们都戴帽子的真正用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忆一下,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二、精读课文

  (过渡:上节课我们还遗留了一个问题:老师为什么让所有的同学都戴帽子?)

  请你默读课文,找一找。找完的同学可以同桌讨论一下。

  第一自然段:

  1、请你按照课文的顺序汇报。

  2、想一想那么可爱的小汪霞却得了重病,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几乎都没了,她得心情怎么样?请你画一画表现汪霞心情的句子

  如果你就是小汪霞,你会想些什么呢?带着这种不安的心情读一读。(指名读)

  第三自然段:

  (过渡:还有谁知道老师为什么让所有同学都戴帽子呢?)

  1、思考:汪霞发生着怎样的变化呢?请你把表现汪霞变化的句子画出来。

  她来到教室门口,迟迟没敢进去,因为她戴了一顶帽子。

  (1)为什么戴着一顶帽子就迟迟没敢进去?

  (2)此时汪霞会是什么心情呢?怕什么?

  (3)那你应该怎么读呢?指名读

  2、正在此时,她发现了什么?

  当她把目光投向教室的时候,感到十分意外:每个同学都戴着帽子。

  (1)意外是什么意思?

  (2)大家想象一下:他们的帽子都有可能是什么颜色的呢?又有可能是什么样式的呢?

  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

  那么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同学们的帽子呢?

  3、同学们都戴着五花八门的帽子,跟他们那些帽子比起来,汪霞觉得怎么样?

  跟他们那些五花八门的帽子比起来,自己的那顶帽子显得那样普通,几乎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她一下子觉得自己和别人没有什么两样,轻松地笑了,大步走进教室。

  4、如果你就是汪霞,此刻你就站在教室门口,看到眼前的景象,还是迟迟没敢进去吗?还会担心害怕吗?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5、比较句子

  她来到教室门口——大步走进教室。汪霞有什么变化呢,谁能概括一下?由不安——轻松6、齐读第三自然段,再次体会汪霞心情的变化。

  第二自然段:

  (过渡:汪霞为什么会发生这么的变化,是谁让同学们都戴上帽子的,我们来看看老师说了什么)

  “从下星期一开始,我们要认识各种帽子。所有的同学都要戴着自己最喜欢的帽子到学校来,越新奇越漂亮越好!”

  1、为什么越新奇越漂亮越好啊?

  2、老师是怎样宣布这件事的呢?

  3、什么是和蔼而郑重?

  4、为什么让同学们戴帽子老师要和蔼而郑重的说?

  5、老师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同学们汪霞的病情呢?

  6、现在谁能说一说老师为什么让所有的同学都戴着帽子?老师真正的用意是什么?

  (过渡:从老师看似普通的两句话里我们可以感受到老师对汪霞的关心和爱护,也正是因为老师巧妙、周到的安排,汪霞才能和大家轻松的相处。)

  第四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吗?你是从哪知道的?)

  1、汪霞常常忘记了什么?真正忘了什么?

  2、同学们似乎也忘记了,那同学们是真的忘了吗?

  总结:汪霞是不幸的,因为病魔不仅让她身受痛苦,而且使她失去了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但是汪霞又是非常幸运的,因为她拥有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和爱护。

  板书设计

  9、帽子

  关爱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0

  教学要求:

  1.熟读课文,认读课文中出现“吗、讨、厌、怒、批、访”等1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改编或续编故事,编排课本剧,培养学生的理解、想象创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及不幸,要学会和善待人,互相尊重,对小狗的遭遇产生同情心的同时,要正确认识自己。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喜欢读童话故事吗请说说你最喜欢的是哪篇,并说明理由。

  今天我们再来学*一篇童话,故事的名字叫“不会叫的狗”。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什么

  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请小朋友们把书翻到第14课,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课件出示读书要求)

  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划(边读边划出生字所在的词语)

  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加字,不丢字,难读的地方停下来多读几遍。)

  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看到同学们读得那么认真,那么投入,我想你们一定掌握了不少知识,谁来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你真了不起,只读了一遍就知道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词)谁来当小老师教大家来拼读下面的生字。

  4.同学们读得真好听,下面我们男女同学比赛读,看看谁读的好。你们读得很棒,为自己掌声鼓励一下。

  三、整体感知。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思考:本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这只狗为什么要学叫都向谁学了

  四、品评形象,深入理解。

  1.想想文中一共出现几只小动物

  2.公鸡和杜鹃出于什么心理教这只狗叫的教的时候表现怎么样狗学的时候表现怎样从文中找关键性的词语与句子。

  (小鸡-同情、杜鹃-怜悯、狐狸-嘲笑)

  3.狐狸为什么嘲笑它从哪句话中你读出了这种嘲笑的。

  4.面对这种嘲笑小狗有怎样的反应(指导读出伤心的语气)从动作表现来看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狗呢(师引导自尊心强并可怜的狗。)

  五、探讨结局,挖掘内涵。

  1.课文设计了三种结局,请速读并说说你比较喜欢哪一种结局,为什么

  2.你希望这只狗有怎样的结局请为这只狗续写个结局。

  六、联想续写,布置作业。

  读童话需要一颗童心,还需要我们有一双慧眼,用心地去发现生活中的美与丑、真与假,这样真实的生活自然会从你的笔间流出。学完这篇童话相信你也会按捺不住写作的欲望,请你提起你手中的笔来表达自己的心声。

  为此文加上第四个结局,能像作者一样,在文中有一个关键句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年级语文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通用5篇(扩展5)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菁华5篇)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1

  教学要求:

  1、认读10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说司马台长城和八达岭长城各有什么特点。

  3、向同学介绍自己看到的一处长城的景象。

  教学重点:

  了解两处长城各自的特点

  教学难点:

  感受长城的雄伟壮观。

  教学准备:

  建议学生亲自去长城游览一次进行亲身感受

  收集有关司马台长城和八达岭长城的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

  录像片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导言

  为了抵御外族的入侵,历有一位伟大的皇帝秦始皇修建了抵御外族侵略的攻势城墙是——长城。长城被称为世界上伟大的历史遗产。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更多的了解司马台城城和八达岭长城。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小组交流汇报。课上请同学介绍自己去长城时看到的景象和感受,没去过的同学把收集的长城相关资料进行组内交流。(课内外资源相结合)

  三、自学课文理解感悟课文内容

  1、默读思考:司马台长城和八达岭长城各有什么特点?并在书上画出相关语句。

  生:司马台长城:险、密、全、巧、奇的五大特点。(*长城之最)八达岭长城:地势险峻,

  2、选择你喜欢的句或段读一读,并试着说说感受。同时指导朗读。

  3、练*说话:选择喜欢的长城介绍介绍,看看你能不能把长城的景象介绍清楚注意要抓住特点来介绍。全班交流汇报

  4、生生之间互相评议㈣理解积累优美、生动、形象的词句标画优美、生动、形象的词句。

  如:堪称:可以称得上。悬崖绝壁:绝壁,陡直的山崖。形容山势险峻。不寒而栗:并不冷而身体发抖。形容非常害怕。精湛:精神,高超的意思。:极其少有。

  作业布置:

  配合本课学*,建议同学办一期有关长城的小报。

  板书设计:

  北京的长城司马台长城:险、密、全、巧、奇(*长城之最)八达岭长城:地势险峻,本文以自学为主,通过朗读和提问学*了课文。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2

  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弘扬和培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是现代教育追求的目标,也是新《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学*方式。本课正是基于这一理念进行教学设计的。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给学生充分自主学*和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去探索、研究,自己解决问题。最后安排自我评价、调节补救环节。这样充分挖掘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使学生的学*能力和探究能力都得到发展。

  教学过程

  一、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1苯沂究翁狻K谆八担“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杭”就是杭州,西湖就是杭州的一颗明珠。揭题后让学生思考:从题目看,本文会写什么内容?(描写西湖的美丽景色)让学生简单说一说。

  2弊远量挝摹L崾疽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不懂的词语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

  学生试读课文,指名学生愿意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

  整体感知,让学生说出文中写了西湖哪几处景物。

  3比隙辽字、生词。

  二、再读生疑,研读感悟

  1毖生读书,提出问题。如:为什么说西湖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西湖周围的远山景色如何?湖面的景色如何美丽?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什么景象?对小的问题当时予以解决,归纳出几个主要问题(如上进问题)让学生研究解决。

  2本读思考,解决问题。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并可以互相讨论。检查学*效果时,可让学生不按自然段顺序汇报。

  各自然段精读设计:

  第二自然段:你认为写远山和湖面景色的句子中,哪些词很重要?(绿、青、浓、淡、银镜、飞、一闪一闪等词语)能说说理由吗?你能把这些词读好吗?让学生反复品读。

  找出两个比喻句并口头造句。

  第三自然段:什么叫“心旷神怡”?文中哪些景物让你心旷神怡,感到特别舒畅?学生自由说。

  你能把“心旷神怡”的舒畅心情读出来吗?

  第五自然段:先让学生看图,读出图中意境,再配上舒缓优雅的音乐范读课文,反复体会月光下西湖的美丽景色。

  通过二、三、四自然段学*,谁能说一句赞美西湖的话(“西湖真美啊!”等),自然引出:“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三、学做导游,背诵积累

  同学们对西湖的美景都感受到了吗?现在有一批外国友人来西湖参观,你们可以给他们当导游吗?

  学生对照课前准备好的西湖图片(全景、远山和湖面美丽景色、小洲等主要景点、月光下的西湖风光)当导游讲解,部分学生戴上头饰、面具扮游人。

  试背课文。

  做“词语汇展”游戏,积累词语。老师说意思,学生猜词语;老师说近义词,学生猜词;老师指(或述)图中景物,学生用一个准确的词描绘。

  四、自我评价,调节补救

  评价题:

  1笨雌匆簦写词语;

  2北纫槐龋再组词;

  3毙唇义词;

  4毖生打比方(如:中秋节晚上,一轮明月宛如一个洁白的挂天空);

  5备据课文内容填空。(具体内容略)

  学生评价后,根据自己薄弱环节作补偿性学*。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3

  【教学设想】

  紧扣前文续写故事,中心明确,体裁一致;有新奇的故事情节;故事中蕴含一定的道理。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完成看———说———写———讲———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竞赛,师评、互评、自评相结合。

  【教学过程】

  1、出示文中三幅图画图画,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展开联想,描述画面。

  2、听相关故事,设置疑问:“同学们是怎样为李晓明过生日的?”激发学生想象。

  3、按要求独立完成续写,开展续写比赛。

  续写要求(幻灯片出示):

  (1)紧扣前文续写故事,中心明确,体裁一致。

  (2)有新奇的故事情节。

  (3)故事中蕴含一定的道理。

  比赛规则:

  (1)每位同学独立完成续写,然后组内交流,每组推荐一篇佳作参赛。

  (2)各组组长当评委,结合教师给出的比赛项目认真听其他选手的故事内容,

  做好笔记。

  (3)位选手讲完故事后,组长将上台给每一项目选出前三名的(出本组外)

  贴上红星。

  (4)结合老师评价,选出获胜者,取一、二、三名。

  4、学生完成未写完的故事。

  5、展示交流,评价提高。

  指名读写作,老师、学生评议(这一段话哪里最吸引你?为什么?)。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4

  文本细读:

  这精读课文讲的是“我们村”的乡亲们怎样从古井里取水,又从中受到教育的事,赞美了古井无私奉献的,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课文先写古井的位置和作用,接着写到古井挑水的人很多。文章的后半部分写村里的人对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的帮助以及古井带给“我”的启发。文章感情真挚,文辞朴实,内容深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感情,学*作者借物喻人的写法。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做到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从古井受到启迪,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人。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独立自主识字,提高学生多种形式理解词语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品读文本,学*作者借物喻人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阅读学*懂得古井为人们作出了贡献而不要报酬,从而体会乡亲们对别人无所求、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并从中受到启迪。

  策略与方法:

  读中感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预*课文,自学生字,遇到不认识的生字记下来。

  教师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太阳奉献给我们温暖,大树奉献给我们清凉。

  小草奉献给我们绿色……自然界的万物呀无时无刻在奉献着自己。我们村东头的那口古井又奉献给我们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第10课《古井》。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先讲了什么,再讲了什么,接着讲什么,最后讲什么,理清文章顺序。

  2、交流初读感受

  课文按村东头有一口古井——村里的人每天都到古井取水——乡亲们帮助老人挑水——古井给人的启示来叙述的。

  三、小组合作,自学生字词。

  1、出示生词卡片,指名读、轮读,纠正字音,注意“哺”“酬”“络绎”的读音。

  2、在小组内合作记忆字形。

  利用形声字的特点采用比较形*字的方式加强记忆,注意“暮”与“幕”“治”与“冶”的区别。

  3、多种形式理解词语。

  (1)借助词典理解:哺育、熹徽、络绎不绝、六旬、报酬、陶冶。

  (2)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理解

  叮叮当当、湿漉漉、单薄。

  4、指导书写。

  把字写漂亮、写规范。

  四、熟读课文

  检查读文。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听者可*惯性的,纠正错误。

  把文章读准确,读通顺,并读出感情。

  第二课时

  一、回忆导入

  今天继续学*第十课《古井》,回忆一下这课文主要写了些教给学生阅读的什么?方法,通过反复读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文理解文本

  1、课文题目是《古井》,文中都写了古井的什么?

  哪些地方写到了古井?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勾画出有关的语句。

  2、交流读后所得。

  (1)第1段古井的位置及它对村里人的贡献。

  课件出示:“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

  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说一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运用了比喻,赞美了古井的无私奉献。

  (2)第2段写来古井挑水的人多。

  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挑水的人多?引导学生抓住“晨光熹徽,暮色降临、络绎不绝、湿漉漉、老是”来表现挑水的人多。

  ②还可以感受到什么?抓住“叮叮当当、吱悠吱悠、快乐的乡间小曲”挑水的人知足、快乐。

  ③有感情的朗读这人多注意读出挑水人的快乐。

  ④试背诵这一段。

  (3)第5段“那口古井给人们出了多少力气?可它从来没根人们要过报酬”古井的无私奉献。

  (4)第6段,作者对古井的赞美。

  3、文章题目是《古井》作者仅仅是为了写古井赞美古井吗?还写到了什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3-6段看你又读懂了什么?

  (1)3、4、5段写乡亲们年年帮助两位老人挑水不要报酬。

  指名读4、5段对话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老人及村民的淳朴、善良。

  (2)乡亲们的行和古井有什么关系?

  揭示作者借物喻人的写法。

  (3)课件出示最后一段。

  读读联系上下文体会一下句子的含义。

  引导学生说出古井无私奉献,赞美了古井更赞美了人们,借物喻人。

  (3)你喜欢文章这直抒胸臆的写法吗?

  如果让你给文章作结,你会怎样写?

  三、感情朗读,升华理解。

  分小组有感情的朗读全文,有不懂的地方说出来。

  四、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你从古井到乡亲们身上受到什么启迪?在生活中你准备怎样做人?

  2、找一些借物喻人的文章来读,学*这种写法。

  五、板书设计

  古井 无私奉献

  哺育 陶冶

  乡亲们 别无所求

  帮助

  老人

  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5

  一、课题:赵州桥

  二、课型:讲读1

  三、教学时间: ____年____月____日 星期____第____节

  四、教学准备:图片

  五、教学目的:

  明确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用找出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方法读懂第一段。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知道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六、重点、难点

  七、教学过程(复*、新课、小结、板书……)

  (一)、启发谈话。

  *人民历来是勤劳善良、充满着智慧,他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人间奇迹。其中就有许多世界闻名的古代建筑,同学们知道有哪些呢?(长城、故宫等)赵州桥也是我国著名的古代建筑。它是怎样的一座桥呢,有什么特点呢?

  简介赵州桥(播放赵州桥的图片)

  打开地图,我国东部的川流映入眼帘,对于跨越河道,有利民生的桥梁,古人有许多幻想和实践,传说中的八仙之一韩湘子,就因一天造一桥,造福人类而得到赞说。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发明了建桥技术,汉代的.画像砖上刻有为数不少的拱桥图形。我国现存最早的拱桥,是建于一千四百年前的赵州桥。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横跨赵州(今河北赵县)的洨河之上,全长50.82米,拱券净跨37.37米,桥面宽9米,是一座单孔坦拱式桥梁。赵州桥由著名工匠李春主持设计建造。李春在拱桥建造工艺上进行了重大的革新创造。他创造的坦拱式、敞肩式建桥法,在当时堪称独步,桥梁质量上乘。由于李春及其他工程技术人员的努力,赵州桥结构合理,外型秀丽,富有民族风格,素有“奇巧固护,甲于天下”的美誉。

  赵州桥建成之后,成为北通涿郡(今北京西南),南通东都洛阳的交通要冲。历经千年风霜以及车压人行、洪水冲击的考验,至今仍可通行车辆,成为世界桥梁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公元14世纪,法国在泰克河上建造过一座拱形桥,但已毁坏,赵州桥因此更加引起世人注目,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拱桥。

  我国古代造桥技艺在实践中继承发扬,留下了许多杰作,如广西侗乡的风雨桥,又称廊桥;河北程阳的永济桥等等。如今,横跨江河湖海的大桥比比皆是,谱写了我国桥梁史上的崭新一页。

  (二)、指导预*:带着问题自学课文。

  1、标标(自然段)、圈圈(生字)、划划(用直线划出新词,用波浪线划出能回答上述问题的有关词句。)

  2、拼读生字音节,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

  3、同桌交流:“赵州桥是怎样的一座桥”,初知课文内容(建造年代久远,坚固而且美观。)

  (三)、检查预*情况。

  1、指名认读生字、讲讲词语的意思。

  2、指名回答查字典的结果。

  3、指名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

  (四)、指导阅读第1自然段。

  1、齐读单元提示语第1、2记录。一段话中,有些词语或句子跟这段话的主要内容关系密切。阅读时,要找出这些词句,想想跟其他词句的关系,能帮助我们正确理解这段话的意思。

  2、下面我们来看第一段,大家仔细找找这一段的重点词语是哪一句。板书: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3、讨论:为什么说这是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年代久:隋朝李春建造的,已经有1300多年了。解释:“隋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距今1300多年。

  设计上的独特:这座桥闻名的另一个原因是设计上的独特,我们在下一节课中将会学到。

  4、指名说说这个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五)、课堂练*。

  1、抄写课后*题3的词语。

  2、预*课文并想想*题1、2的回答。

  一、课题:赵州桥

  二、课型:讲读2

  三、教学时间: ____年____月____日 星期____第____节

  四、教学准备:有关赵州桥的图片

  五、教学目的:

  1、抓住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2、第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能照样子用“不但……而且……”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六、重点、难点:

  七、教学过程(复*、新课、小结、板书……)

  (一)、复*检查。

  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回顾这一段的阅读方法,说说这一段的段落意思,齐读单元提示语第1、2句。

  (二)、学*课文第2段。

  1、这座桥世界闻名,全世界很多人都知道这座桥。那么它为什么能如此闻名呢?除了它的年代久远以外,更重要的是它独特的设计,是个创举。第2段就写了赵州桥在设计上的特点。下面请同学们默读第2段,边读边想下面的问题。(投影出示)

  ⑴、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5句话)

  ⑵、赵州桥在设计上有什么特点。

  ⑶、找找这个自然段的重点词语。

  2、集体讨论。

  ⑴、赵州桥在设计上有什么特点?也就是它和别的桥相比,有什么独特的地方?(第一个特点,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第二个特点: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所以课文第1-3句具体介绍了什么?这样的设计有什么好处?(第4句:*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时,河水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解释:“横跨”:因为发大水时,河水不但可以从大桥洞流过,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减轻了流水时对桥身的冲击力,所以说它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

  ⑵、这段话的重点词句是哪一句?为什么是这句?(出示这句话)

  3、小结第二段。

  结合完成《作业本》第5题,按课文内容填空,填好后读一读,集体订正。

  谁能说说这一段话主要讲了赵州桥什么?(坚固)

  三、学*课文第3自然段。

  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第2自然段从它的设计上的创举来说明赵州桥的坚固,而这一段则主要从什么方面来说明赵州桥的美观,下面请大家看课文第3自然段。

  1、请一名同学朗读第3自然段。其余同学边听边完成下列问题。

  ⑴、找一找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3句)

  ⑵、说一说这一段的重点词句是什么?(精美的图案)

  2、回答问题。

  3、分析第3自然段。

  ⑴、请大家读读第3小节的第一句话: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不但坚固”总结第2自然段的内容,“而且美观”是指这段课文介绍的重点。出示:“不但……而且……”练*说话。

  ⑵、课文从哪方面来说明这座桥美观?(从桥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来说明美观。)

  ⑶、课文中主要写了哪些精美的图案?

  ①、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有的……有的……还有的……

  出示:理解:“相互缠绕”、“相互抵着、回首遥望”、“双龙戏珠”。

  ②、精美图案后面的冒号是什么意思?和后面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冒号后面的有的……有的……还有的……都属于精美的图案)

  ③、把这三个图案都写了,最后一句是怎么写的?请一学生读。

  这所有的龙指的是哪些龙?所以这一句话是把前面列举的三种图案作了概括。这里用先列举后概括的方法把图案的精美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

  4、小结这段话的第一句,总起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接着通过三种图案分述它的美观,最后,又总结了“所有的龙……像活的一样”这种用“总起——分述——总结”的方法写出了桥的美观。

  四、小结。

  第二、三自然段课文分别介绍了赵州桥的坚固和美观,两段之间用过渡句连接起来。

  五、要求有表情地朗读、引背第3段。

  板书:

  赵州桥 坚固(设计独特):长 宽 大桥洞 小桥洞

  美观(精美图案)有的……,有的……,有的

  一、课题:赵州桥

  二、课型:第三课时

  三、教学时间: ____年____月____日 星期____第____节

  四、教学准备:投影片

  五、教学目的:

  1、联系第一自然段,正确理解第4自然段,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六、重点、难点:

  继续落实单元训练重点。

  七、教学过程(复*、新课、小结、作业、板书……)

  (一)复*巩固(引读)

  1、课文写赵州桥与其他拱桥的不同点有两处:一是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这样的设计。设计者考虑到*时_________,发大水时__________,这种设计是个创举,是因为它有两个好处,一是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

  2、复*第1段。

  ⑴、过渡:赵州桥在哪里?谁设计建造的?默读完成填空(然后连起来说一段话。)

  时间:

  地点:

  设计者:

  ⑵、小结:这一段告诉我们赵州桥的地理位置,设计者和建造的年代。

  (二)指导阅读第4自然段。

  1、指名朗读,要求读后找出重点词语。

  2、指名回答,然后板书:宝贵的历史遗产

  3、讨论:联系上面3个自然段,说说什么地方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哪里告诉我们是宝贵的历史遗产。(设计独特,坚固、美观,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建桥年代久远,至今已有1300多年。这是前人留下的,所以是“宝贵的历史遗产”)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自由练读。

  2、引读。出示投影片填空:

  写赵州桥的雄伟,课文从桥( )、( )和( )三方面来说明,赵州桥与其他拱桥的不同点有两处,一是( ),二是( )这样的设计。设计者考虑到*时( ),发大水时( ),这种设计是个“创举”,是因为它有两个好处,一是( ),二是( )。

  (四)、课堂小结。

  赵州桥是一座桥,一个建筑物,象这种写建筑物的文章与别的写事情的文章不同。它首先写了什么?(赵州桥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时间建造的,是谁建造的。)简单介绍赵州桥,并指出赵州桥世界闻名。接着讲了它为什么世界闻名,它在设计上有什么独特的地方。(第二段)此外还写了它的什么?美观,最后第四部分讲了这样一座坚固美观的桥是劳动人民设计建造的,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以后我们介绍一个建筑物时也可以尝试这方法。

  (五)、布置作业:

  1、摘录有关句子。(1)写赵州桥雄伟坚固的。(2)写赵州桥美观的。

  2、用“不但……而且……”,“既……又……”造句。

  3、完成同步练*上的相应作业。

  板书设计: 赵州桥

  时间:1300多年前

  地点:河北省赵县交河智慧才干

  设计者:李春

  雄伟坚固(设计独特):长 宽

  大桥洞 小桥洞 历史遗产

  特点 有的互相缠绕

  美观(精美图案) 有的回首遥望

  有的双龙戏珠


三年级语文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通用5篇(扩展6)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菁华5篇)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新字、理解词语意思。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泉水和瀑布的优点,教育、鼓励学生形成勇敢和合作的品质。

  学会与他人合作,体验合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

  从具体的语句中体会泉水和瀑布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小河、泉水和瀑布这三个好朋友手拉手一起向大海奔去的愉快心情,从中感受合作的快乐

  教学流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出示小河的图片):请看大屏幕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这条小河和你们一样,是一个充满远大理想的孩子,你们想不想知道他的理想是什么呀?他的理想就是有一天能投入大海的怀抱,去感受大海的浩瀚与宽阔。听,哗哗流淌的小河已经开始了自己的征程,你们想不想和这快活的小河一起去旅行呀?

  2、这节课,我们就来学*14课《快活的小河》。

  板书课题齐读

  3、你能说一个“快活”意思相*的词语吗?

  带着快乐的心情,用你们甜美的声音,读出小河的快活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过渡:小河在奔向大海的旅途中,他都遇到了哪几个朋友,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一起去了解和体会小河的故事吧。

  1、同桌合作读课文,一人读一段,如果同桌读得好就请你鼓励一下他,如果他读错了请你帮他纠正,同时标出自然段序号。

  2、课件出示字词,学生多种形式认读,(说出一个“勇敢”的近义词,强调多音字“奔”,发现“摔‘蹦、撞”都是动词)

  3、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思考:小河在奔向大海的旅途中遇到了那几个好朋友?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大山、泉水、瀑布

  4、课文主要通过小河与大山、泉水、瀑布这三个朋友的对话来向我们讲述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

  下面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在文中分别找到小河与大山、泉水、瀑布的三次对话,并用括号做上标记,用以区分。(强调:默读要求——眼动、心动、口不动)

  三、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一)共同学*大山与小河的对话

  1、在这三个朋友中小河最先遇到的是谁?指名读对话。思考小河与大山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汇报:

  小河为什么抱怨?

  (1)理解“抱怨”指导朗读。师举例:妈妈不问缘由而冤枉你时,你会抱怨她对自己的不公*。还有什么情况下你会抱怨呢?当你心中不满而去责怪别人这就是抱怨。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读一读小河的话。

  (2)说明“呜”是拟声词在这里用来模仿的是小河的哭声,可以带着哭腔来读。

  (3)快活的小河刚遇到点困难就抱怨哭泣,你觉得此时他是一条怎样的小河?

  (4)看到这条抱怨而哭泣的小河,大山又是怎么说的呢?

  2、(课件出示大山的话)指名读大山说的话?

  (1)边听边数大山共说了几句话?

  (2)看看一、二句后各是什么标点?分别要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呢?指导读疑问句结尾处是语调上扬,读感叹句结尾处是语调下降。指名练读、男女生读,齐读。

  (3)师读第三句话:从这句话中你有认识了谁?

  (4)找出描写泉水动作的词(跳、摔),能看出什么?

  (5)泉水遇到的困难多吗?从哪个词中知道的?你认为“多少”究竟是几个?

  (6)面对这无数的困难,泉水又是怎样对的呢?用文中的句话来说一说。

  泉水面对困难,不叫苦,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呢?板书:坚强

  (7)你们想不想看一看这坚强勇敢的泉水?

  看图加深理解:泉水从险峻的山峰上奔流而下一路上磕磕碰碰,一会碰到了山石,一会又撞到了树根,历经了磨难的泉水却不叫苦就这样日夜不停的向前流淌。同学们此时,你最想对泉水说些什么呢?

  (8)大山想借泉水告诉小河什么呢?

  大山想借对泉水的赞美来鼓励小河要向泉水那样坚强、勇敢。

  板书:鼓励

  指导朗读:读出大山对小河的鼓励和大山对泉水的赞美

  3、分角色读大山与小河的对话

  (二)自主学*小河与泉水的对话

  过渡:在大山的心中,一路奔流,历经磨难的泉水是勇敢的,那么,在泉水的心中谁比自己更勇敢呢?

  1、请三名同学来读小河与泉水的对话,边听边思考。

  2、学生汇报交流

  (1)引导学生说完整话回答问题。指名读一读能体现瀑布优点的句子。(课件相机出示泉水的话)

  (2)哪些词语能看出瀑布更勇敢,更坚强?指导重读变色的字,突出瀑布的勇敢。

  (3)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勇敢的瀑布呢?看图:这瀑布从高达百米的岩壁上飞流直下,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飘飞,这样的景观真是太壮观了!难怪诗人李白也不由得发出了这样的赞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瀑布就这样忍受着撞击岩石的痛苦为我们呈现了这样壮美的景象!

  (4)此时,你最想对瀑布说些什么?(让我们一起竖起大拇指大声的对瀑布说声:瀑布,你真勇敢)

  (5)指导朗读:读出对瀑布的赞美。

  小河也被瀑布这勇敢的精神鼓舞,所感动,他还高兴的叫起来了,他想和勇敢的瀑布也成为朋友,一块儿向前流。

  (6)那女生分角色读小河与瀑布的对话

  (7)师生配合读对话(请同学们把我当成勇敢的瀑布,把小河说的话高兴的对我叫出来吧。)

  小结:我真为小河能结识这么坚强勇敢的朋友而感到骄傲,更为小河的.逐渐成熟而感到欣喜!

  (三)体会合作的快乐

  1、(出示课文插图)瞧,他们最终成为了好朋友,手拉着手,多开心那!我想此时你们的心情一定和我一样激动和高兴,谁能带这高兴的心情读最后一段那?

  质疑:读到这我有些不表白了:课文开头部分说了小河是快活的,结尾处也说了小河是快活的。这两个时期的小河哪个才是真正的快活呢,为什么?

  师:有了朋友就可以互相鼓励,有了朋友就不会寂寞,有了朋友就可以一起勇敢的战胜困难,其实,这就是合作的快乐!齐读最后一段感受合作的快乐。板书:合作

  四、拓展升华

  1、此时三个好朋友已经拥有了同一个理想,那就是?

  2、大家看文章的结尾处是什么标点符号?(``````)它代表什么意思呢?

  3、通往大海的旅途是漫长而艰辛的,它们三个小伙伴在前进的旅途中有可能遇到更高的山峰、更庞大的岩石、更险峻的峭壁。他们又会如何的面对呢?

  4、小结:

  我们相信不管发生什么,小河都会用他学到的勇敢和坚强去面对一切,三个小伙伴一定会团结合作,互相鼓励,共同流进大海,实现他们共同的理想的!

  五、全课总结

  同学们,你们现在还小,在将来的学*和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老师希望你们今后在困难面前能像小河和他的朋友们那样,互相鼓励,团结合作,做勇敢、乐观的好孩子。也真诚的祝愿你们能早日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了解一字多音的现象,能准确读出“朝、舍、缝、量、假、强”在词语中的正确读音。

  2、认读关于“风”的词语,体会词语表达上的准确、形象。

  3、背诵和书写两则有关动脑的名言。

  4、培养阅读能力,感受表达的生动、优美。

  5、积累与季节有关的词语。

  6、培养学生大胆想象的精神,和乐于表达的兴趣。

  7、设计春节节日饰品并进行交流,锻炼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并从中了解我国春节的文化。

  教学重点:

  语文积累;口语交际和*作。

  教学难点:

  发挥想象,并记叙下来;综合实践活动。

  课时安排:

  6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多音字;积累词语和名句。

  教学过程:

  一、多音字。

  1、在本学期的学*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绿色的'生字朋友——多音字。

  2、出示词语卡片,请学生“找找双胞胎”

  自己试读;同桌互查;指名读。

  3、练*给多音字组词,填空

  4、你还认识哪些多音字朋友?介绍给大家好吗?

  二、认一认,读一读。

  1、自由读词,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

  2、指名读,齐读。

  3、再次小声读词,边读边想象词语描绘的情景和感觉。然后在小组里说说想象的画面。指名交流。

  4、通过读这些词,你发现感悟出了什么?

  三、写一写,背一背。

  1、认读名句,简单说说读后的体会。

  2、读帖,与小伙伴商量 一下怎么把这两句话写好。

  3、指名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4、练*书写。

  5、评选佳作全班展示。

  6、用最有效的方式背诵两句名言。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积累与季节有关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阅读

  1、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

  2、说说初读后的感受。

  3、默读,划出你觉得写得很好的地方,多品味品味。

  4、交流体会。老师及时总结其中好的方法。

  5、有感情地朗读。

  三、探究与发现

  1、还记得《米佳的愿望》吗?我们的生活中因为四季不同的风情而丰富多彩。而一提到四季,你的眼前也肯定已经展开一幅幅不同的画卷。

  2、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3、你还能说出这样与季节有密切关系的词吗?小组比赛:应选择一个季节,看看哪一组的同学说出的词语最多。

  4、总结:其实妙词就在我们身边,关键在于你是否能探究和发现。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发挥想象,大胆地向他人表达,并努力用语言打动别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小品表演《乐乐和童童的对话》。

  二、自由交流

  假如风有颜色,你希望是什么颜色呢?为什么?

  在小组里自由发言,小组长组织好顺序,明确发言的要求:说的人态度大方,能让每个人听清楚,听的人认真倾听,有意见应等别人说完再来讲。

  三、推荐代表向全班交流。

  四、评选“风的使者”

  五、延伸

  请你也动动笔,画出风的颜色,为下节*作课作好准备。

  第四、五课时

  教学目标:

  大胆想象,并乐于真实地记叙自己的想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后大家都动笔画出了心中的风,今天我们来开个小画展吧!

  二、范文引路

  1、出示一幅春天的图画,朗诵范文《春天的颜色》。要求学生边听边想象。

  2、交流听范文后的感受。

  三、动笔写初稿。

  1、像小作者一样,为你的画配上一段文字,让它更丰富更生动,好吗?

  2、试写一段话,简要大意即可。

  四、交流、补充。

  1、在小组里展示自己的画,并读初稿。其它成员提出个性意见。

  2、根据个性意见,再次完善自己写的内容。

  3、面向全班学生交流,集体补充。

  五、定稿。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综合性学*成果的展示交流,增强学生的实践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进行综合性语文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相信每位同学都设计出了喜庆的春节饰品,这节课让我们召开一个小小的设计发布会。

  二、展示交流。

  1、出示自己设计的饰品和设计说明,在小组内交流。

  2、推荐佳作全班展示交流。

  三、评选“最佳作品”和“最佳设计说明”

  1、评选。

  2、请设计者上台介绍自己的经验和方法。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字,会写6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默读课文,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船,还希望有哪些船。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生活中我们应不断地探索。

  教学重点:

  1.了解船的发展演变过程,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不断探索。

  2.会认4个字,会写6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发挥想象,了解船的发展演变过程,培养学生发愤学*、不断探索的。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课文,师生收集各种船的图片。

  2.字词卡片、课文朗读录音、教学投影片(或挂图)。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外出旅游或走亲戚时,都坐过什么样的船呢?介绍一下吧!

  2.学生自由交流。

  3.出示图片,体会船的多样与作用。

  4.: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国防、经济等方面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那么,船最初是什么样?它又是怎样发展变化而来的呢?我们一起学*第17课:船。(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听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

  2.说说你知道了什么。(简单概括课文内容或说己的感受。)

  3.轻声地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在字词句和课文内容方面,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4.交流朗读收获,互相质疑解疑。

  读准字音:树干(ɡàn) 扁(biǎn)* 潜(qián)水艇

  理解意思:(出示相应的教学投影片)

  蒸汽机:将蒸汽的能量转换为机械功的往复式动力机械。

  军舰:列入海军编制,用于完成战斗任务和保障任务的战斗舰艇和特种舰艇。现代军舰一般装有导弹,火炮,鱼雷,水雷,反潜武器和其他兵器。有的还载有作战飞机和直升机。

  油轮:专门用来运送石油的轮船。

  潜水艇:利用水容器装水排水,随着水的装和排,潜水艇也随之沉和浮。

  庞大:巨大。

  豪华:特别华丽堂皇。

  同桌互读课文,说说船的发展演变过程:

  树干——筏子——独木舟——帆船——汽船——军舰、油轮、潜水艇……

  三、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要求认写的字:稳、歪、扁、棍、喷、舰。

  2.读一读,给生字组词或说话。

  3.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稳:左右结构,左边是“禾”字旁,右边是“急”字。

  歪:会意字,“不正”为“歪”。

  扁:“遍”字去掉走之儿。

  棍:形声字,形旁为“木”,指“棍”是“木”做成的;声旁为“昆”,与“棍”韵母相同。

  舰:形声字,形旁为“舟”,指船;声旁为“见”,与“舰”同音。

  喷:与“愤”比较,“有心真气愤,有口能喷水”。

  4.试在田字格中练写两个。指名板写、、再写。

  5.出示词语,读一读,记一记:漂流、*稳、扁*、借助、豪华、娱乐、庞大。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用表格或者图画的形式把船的演变过程表现出来。

  2.读记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检查。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随文识字的情况。

  2.出示卡片,开火车认读,大面积检查生字词语认读情况。

  生字:稳、歪、扁、棍、喷、舰。

  词语:漂流、*稳、扁*、借助、豪华、娱乐。

  3.对照自己设计的表格或图画说说船的演变过程。

  二、朗读课文,感悟理解。

  1.自由读课文,思考:船在各个不同阶段,分别有什么优点和缺点,人们为什么要改进它?

  2.交流讨论:

  树干:简便易行,但不*稳。

  筏子:不容易翻,但走得慢。

  独木舟:快、安全、还可以放东西。

  装上船桨:使船走得更快,但要用手划,比较费力。

  帆船:借助风力跑得更快。

  轮船:把桨装在船上的大轮子上,不需要风也能走。蒸汽机带动轮桨,速度更快。

  现代的轮船:豪华的客轮——庞大的货轮——军舰、油轮、潜水艇……

  3.分角色表演:分别请几个学生演不同阶段的船。

  4.如果你是一艘豪华客轮,见到最初作为船的那段树干,你会说些什么呢?

  三、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哪些船?你还希望有什么样的船?根据你的需要想一想,动手设计并画下来,再向大家介绍它的特点和作用。

  2.从船的发展演变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船的发展演变过程是人类不断探索的过程,我们在*时的生活中也应该努力学*、不断探索。)

  四、巩固练*。

  1.你注意过身边的事物吗,它们也像船一样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请你举例说明一下。如:书包、文具盒、自来水、电铃等等。

  2.选择你喜欢并且熟悉的一种事物,想想它是怎样发展变化的,然后写下来。

  五、实践活动。

  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船,还希望有哪些船,为什么。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

  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段,深入理解课文,懂得课文中两次“掌声”的含义。

  3、领会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与鼓励。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

  教学难点:

  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我们班欣赏同学们上课,作为主人你们想用什么行动来欢迎老师们的到来呢?(全班鼓掌欢迎)掌声这么热烈,真是一群热情好客的孩子。能够和同学们一起学*课文,老师感到真高兴!可是,老师此时的心情挺紧张的!你们想用什么来鼓励我呢?(掌声)

  2、师:谢谢你们的掌声,有了你们的掌声,老师已经不紧张了。掌声不仅改变了老师刚才的心情,它还改变了一个女孩的命运。多神奇的掌声啊!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英子的内心世界,走进课文《掌声》(板题,齐读课题)

  二、走进文本,感受人物变化

  1、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仔细想想,英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自由朗读后交流:(自卑、忧郁、不快乐,孤独……)(板书:自卑忧郁)

  2、同学们体会得真好,你们是从哪里感受到这一点的呢?

  课件出示句子:“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想象一下当时同学们在干什么,引读“当同学们()的时候,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生:同学们在做游戏、唱歌跳舞、在操场上奔跑,跳绳、在尽情地说笑。

  课件:当同学们()的时候,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师:当同学们快乐地游戏的时候。读

  生(齐读):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师:当同学们唱歌跳舞的时候。读

  生(齐读):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师:当同学们在操场上奔跑,跳绳的时候。读

  生(齐读):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3、师:是啊,那是教室的一角,更是孤独的一角,谁愿意读读这句话,体会一下英子的孤独呢!指名读

  (指名读评价:“总是”读得重一些,“默默地”读轻一点)

  4、师:是呀,看来,同学们都很理解英子。那时的她不爱说话,默默无闻,多么可怜啊!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体会一下英子的痛苦和孤独吧?(齐读)

  齐读→评价:多么自卑、忧郁的孩子啊

  5、过渡:那时的她对生活已失去了希望,我们再来看看现在的英子,她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她变得怎么样了呢?谁来读读第5自然段,其他同学想一想现在的英子变得怎样了?

  指名汇报。(活泼、开朗、自信)板书:自信快乐

  6、我们真替英子的变化感到高兴呀,那么你们能把她的活泼开朗读出来吗?请大家齐读第5自然段。感受英子的变化吧!

  三、感悟变化,领悟掌声内涵

  1、师:是呀,我们都希望英子开朗、自信。后来,英子真的改变了。一个忧郁、自卑的小女孩变得开朗、自信了。是什么给了她力量,让她有了如此大的转变呢?请同学们默读2——4自然段,想想掌声在课文中一共响起了几次?把描写英子动作、神态变化的句子用直线画出来。在特别有感触的地方写上自己的感受。

  2、学生反馈:A“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师:英子为什么立刻把头低了下去,当时她的心情是怎样的?(害怕)。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表现英子此时的自卑、紧张的心情?(立刻)她想上去吗?(不想)她能不上去吗?(不能)

  无奈之下,英子只好慢吞吞地站了起来,1秒钟,2秒钟,3秒钟,她的脚刚抬起,又慌慌张张地收了回去,她紧张得全身都在发抖了。你就是英子,读读这句话,读出你的感受。

  (评价:你把“一齐”读得比较重,“低了下去”读得轻,读得有感情。老师听出了你的无助/自卑/害怕)

  B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此时此刻,英子真是左右为难,万般无奈,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体现出这种心情来?(犹豫)。

  “犹豫”是什么意思?(拿不定主意)英子,在犹豫什么?(上去还是不上去)

  因此,从“慢吞吞”、“眼圈红红的”我们体会到英子的内心是多么的——(生答:痛苦、无奈)。

  5、师引读:在万般无奈下,在无比痛苦下,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6、师:此时英子内心充满了痛苦、无助,甚至快要哭出来了,这个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一角的女孩,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生接: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这个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的女孩,在全班的注视下—————生接: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7、师:谁愿意再来读一读这句话呢?(指名读)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师:你能告诉大家为什么把终于读得这么响亮?(生答:下了很大的决心)

  (评价:理解的多深刻啊!)

  8、师:师:谁愿意来读读第3自然段体会一下英子的这种复杂的心情呢?

  (指名读)(评价:多么无助的英子啊)

  师:走路对别人来说是件多么容易、多么*常的事,可对英子来说却是那么()。生:困难。

  师:为什么?(因为……所以……拓展说话)

  因为她不愿意让别人看见(),所以();

  因为她不愿意让别人看见(),所以();

  因为她不愿意让别人看见(),所以();

  生:因为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走路不方便,所以……生:因为她不愿意让别人看到她走路的'姿势,所以……困难。

  9、师: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信心啊!作者对人物的神态、动作做了细致的描写,让我们仿佛触摸到了英子的痛苦与自卑。我们随着她艰难地挪动着残疾的双腿,一步、两步,一摇一晃,她低着头,含着泪,她多么渴望有一种力量能鼓舞她。而就在这时候,——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齐读)

  “骤然”还可以用哪个词来代替?(突然忽然猛然)

  10、如果现在老师是英子,你们是英子的同学,什么样的掌声是“热烈而持久的”你们能用掌声表示一下吗?

  师:这真是热烈而持久的掌声啊,同学们把千言万语化作了这热烈而持久的掌声,这掌声是对英子的(鼓励、加油)板书:关心鼓励

  11、如果你是英子的同学,你想用掌声告诉她什么?

  生:英子,你能行,我们相信你!

  生:英子,你真勇敢!

  生:英子,别害怕,我们不会歧视你!

  师:这掌声对英子来说是多么重要啊,

  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X接着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就在英子忐忑不安的那一刻,(男生接着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就在英子最需要鼓励的那一刻,(大家一起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12、师:在同学们那包含鼓励与信任的掌声里,英子流下了泪水。这场面多么令人感动啊!故事讲完了,——生接: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13、师:如果说,第一次掌声,是对英子的鼓励,那么,英子讲完故事后的掌声,又是什么呢?

  故事讲完后的掌声是对英子的XXXXXXXX(肯定、欣慰、表扬、赞美……)

  14、师:英子在掌声中,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呀!无数的话语在英子心头涌动,她想说——

  (出示关联词:如果没有……我就……;拓展说话)

  15、师:但是,她什么也没说,只是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个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师:英子一摇一晃地走上讲台,又一摇一晃地走下讲台,一样的走路姿势,她内心感受一样吗?(不一样)

  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激之情齐读这句话: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四、感悟力量,升华情感

  1、那真诚的掌声就像一缕阳光冲破了英子内心的阴霾,同学们充满鼓励,满含夸奖的掌声就像春雨,融解了英子内心的冰川,英子变了。曾经坐在教室一角默默无语的她,现在——生接读“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曾经连走路都害怕让人看见的她,现在——生接读“甚至在一次联欢会上,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

  2、师:英子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那她变成了一个怎样的人呢?

  课件:用一句话交流:她成了一个()的人。

  她成了一个(自信)的人;快乐、开朗、勇敢、不自卑、敢于面对生活

  4、从此以后,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几年过去了,上了中学的她依然惦念着给予她掌声的同学们,她将心中的千言万语全都融进了她的来信——我们一起去读一读吧!(齐读)

  我永远不会忘记生活。

  (1)你就是英子,你读吧。

  (2)谁还想读?

  (3)想读的都站起来读。

  5、学到这里,我们逐渐领悟到掌声的深层内涵,它不光是拍手、鼓掌的表示,它还包含着对他人的XXXXXXXXXX?(鼓励、支持、尊重、信任、关爱……)

  五、拓展升华

  1、师:因为掌声,英子勇敢地开始了第一次演讲,因为掌声,英子鼓起了生活的勇气,请大家想一想,同学们送给英子的仅仅只是掌声吗?(生答:鼓励爱心)

  2、师:因为掌声里有同学们的鼓励,支持,赞美,这些都是大家对英子的一片——爱心啊。(板画)

  3、师:掌声凝聚着颗颗爱心,掌声充满着浓浓真情,让我们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一起呼唤吧!(齐读最后一段)

  4、交流:掌声是鼓励,是夸奖,是尊重,是关爱!多一份掌声,多一份爱;多一份爱的鼓励,就多一份成功的希望!你觉得在我们班里,在我们的学校,在社会上,在我们身边,还有谁需要掌声?

  5、师:其实这掌声就是一种爱!(板书:爱)在生活中爱的方式还有很多种:爱是一阵热烈的掌声,爱是一句友善的话语;爱是雨中的一把小花伞,爱是夏日一缕清凉的风。让我们大家都奉献爱,珍惜爱吧!这使老师想到了一句话:

  (课件出示):生活中,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1)女同学,请轻轻地把这句话告诉自己。

  (2)男同学,请真诚地把这句话告诉你身边的朋友。

  (3)全体同学,请大声地把这句话告诉所有的人。

  六、小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真棒!让我们为自己出色的表现鼓鼓掌,(鼓掌),也把这感谢的掌声送给在场所有老师,(鼓掌)。愿我们今后在掌声中经历风雨,在掌声中快乐成长。让我们把掌声献给别人,献给自己,献给多彩的生活吧!

  板书:

  29、掌声

  自卑忧郁自信快乐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认识生字23个。

  3、完成语文天地中学*显身手。

  4、理解诗句内容,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

  教学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2、理解语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课型:古诗。

  教学方法: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步骤:

  一、导入活动:

  1、学生们,十二月份结束了,我们将迎来新的一年。新岁月的第一天是什么节日?

  2、板书课题。

  3、从课题里。你联想到什么?

  二、学*新课

  1、初读课文 ⑴、指导看书上的插图,问:这篇课文图上有什么? ⑵、出示小黑板上的诗句,指定学生读。 ⑶、全班齐读。 ⑷、出示生字5个,(开火车读) 爆 屠 曈 换 符 ⑸、出示生词,同桌读。 爆竹 屠杀 苏醒 交换 符号

  2、熟读课文,理解诗句。 ⑴、学生自由读诗句。 ⑵、小组讨论:说说你知道哪句诗的意思? ⑶、指定学生说诗意。 ⑷、全班齐读全诗。 ⑸、分组接背诗句。 ⑹、指定学生背诵。 ⑺、小组比赛,哪组背得好。 ⑻、同桌互相背。

  三、作业布置: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四、板书设计: 12、过年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户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五、教学后记


三年级语文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通用5篇(扩展7)

——三年级语文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实用五篇

  三年级语文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1

  教学目标:

  1.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能找出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与同学交流。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教学重、难点:

  边读边想象画面,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在互相交流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和课文进行了亲密接触。这节课,我们要深入了解课文,和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小朋友成为最知心的朋友。现在我们继续学*这篇课文。

  1. 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选一个有新鲜感的词语给大家造个句子吧!这篇课文中具有新鲜感的词句还有那些呢?让我们快速进入课文吧。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1)指生朗读第一段,这一自然段中你觉得有新鲜感的句子是那些?

  (2)思考:这一段写的是什么呢?

  学生读后交流。教师提示时间,地点,人物引导学生说出第一自然段主要内容。

  (3)我们一起再读一读上学路上的情景是什么样的

  练*说句子

  (4)在文中找一找还有没有这样的句子。

  (5)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

  (6)读了这一自然段你觉得这所学校有什么特别之处?

  2、二、三自然段

  播放课文二三自然段录音。

  (1)教师讲解第二自然段,让学生简单了解过渡段的作用。

  (2)他们是怎样读课文的?你从哪里看出他们读的很认真?

  (3)指生读上课时部分内容。

  (4)为什么不直接写孩子们学*认真,而要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侧面烘托孩子认真学*,连小动物都被吸引过来,意思讲到就行)

  (5)下课了,小朋友们又玩了什么?

  (6)读读有新鲜感的句子。

  (7)以上我们了解了孩子们上学路上以及上课、下课的情景,这所小学的确有很多特别之处

  3.第四自然段。

  这么一所特别的小学,它在哪儿?可爱吗?

  (1)齐读第四自然段。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

  (2)同学们,现在让我们用赞美的语气读一读第四自然段?

  (3)我们还可以怎么赞美“大青树下的小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现在我们闭着眼睛,一边听老师念,一边想象校园的美景,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操场中间有一棵高大粗壮的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挂着古老的铜钟。校园的四周是婀娜多姿的凤尾竹,凤尾竹的脚下是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各种野花,蜜蜂在花丛中采蜜,蝴蝶在花丛中飞舞。一阵风吹来,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生活幸福、各民族团结有爱)

  四、拓展训练,

  今天我们在边疆的一所小学——大青树下的小学,看到了穿戴不同的各民族小学生他们把学校打扮的绚丽多彩,古老的铜钟,洁白的粉墙, 摇曳的凤尾竹, 那么美丽孩子们上课认真读书,下课尽情玩耍,在祖国的大家庭里他们共同学*生活,那么团结。这是一所多么可爱的边疆小学啊! 同学们,你们的学校又是什么样的?在学校里你们会做写什么?选择一个场景说一说,写一写。 (教室里、操场上、花坛边、图书室里、教学楼前、大树下)

  指生展示,教师适当点评。

  五 、小结

  “五十六个星座, 五十六枝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我们五十六

  个民族手牵手,心连心,永远是一家人!正因为我们都生活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里,我们的生活才会如此幸福,如此欢乐!大青树下的小学才会如此美丽,如此团结、祥和!

  最后让我们一起欣赏歌曲《爱我中华》。

  板书设计:

  大青树下的小学

  上学路上 美丽

  上课 认真 生活幸福、民族团结有爱

  下课 快乐

  三年级语文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2

  教学目标

  1、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

  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以及他们幸福的学*生活,体会贯串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播放《爱我中华》视频,说说你认识片中哪些少数民族。

  2、教师相机拿出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汉族等各民族的图片及出示相关词语:

  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汉族

  3、顺势切入。

  这么多民族的小朋友同你们一样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上学了。(板书课题)想去看一看吗?

  二、新课学*

  (一)初读课文,趣味识字

  1、自学课文:

  画--要求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

  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读--不认识的生字借助生字表中的拼音读一读,也可请教同桌;

  荐--小组内组长组织读一读课文,互相正音,并做好推荐一位组员的工作。

  2、交流反馈:

  (1)出示生字:推荐组员互相比赛读生字,其余学生做评委。

  说说如何记住这些生字。

  (2)认读新词:请同学们在课文中画出具有新鲜感的词语和生词。

  自由准备后同桌互读。

  (3)试读课文:指名读课文,正音。

  提问:民族小学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你喜欢这所学校吗?

  (二)再读课文,欣赏朗读

  1、学校那么美,你从书上的哪些地方看出来?请你有感情地把这些句子读一读。

  2、学生再读课文,把认为美的句子用曲线画出来,并读一读。

  3、小组内交流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指导写字

  1、指名读生字,说说哪些字比较难写。

  2、教师着重指导“晨、静、装”。

  3、学生练写。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生字、读通了课文,认识了大青树下这所美丽的小学,感受到了各民族孩子学*生活的快乐幸福。

  五、作业布置

  1、认真书写生字词,做到规范整洁。

  2、熟读课文,想一想大青树下的学校给你什么印象,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

  第二课时

  一、游戏复*、导入新课

  1、“捉蝴蝶”:把蝴蝶状的词语卡片贴在黑板上,指名学生上台摘卡片认读词语。

  2、开火车读:教师任意抽一词语卡片,学生开火车读,评出优胜小组。

  二、新课学*:朗读感悟,美读成诵

  1、全班交流美句。教师随学生回答相机教学相关段落。

  如第一段:

  (1)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

  可以展示学生课前收集的少数民族的服装,来理解“鲜艳”。

  (2)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敬礼。

  可以进行想象说话,情境表演。同学们会跟小鸟说什么?跟老师说些什么呢?见到**同学们会想些什么?说过之后让学生演一演。

  (3)早晨,从山坡上……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你仿佛看到小朋友是怎样上学的?用“有的……有的……还有的……”交流描述。

  (4)你上学的第一天是怎么想的?

  学生畅所欲言。

  (5)是啊!开学了,又可以见到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又可以在美丽的学校学*新本领,是多么激动高兴的事啊!你能用这样的心情读读这段话吗?

  学生自读自练,指名交流。

  第三段:

  (1)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窗外很安静?这些小动物为什么会如此安静?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引导学生体会上课时民族小学的同学们非常专心听讲。

  (2)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也赶来看热闹。

  如果你是“小鸟、松鼠、山狸”看到同学们玩会怎么想、怎么说?

  第四段:

  说说句中省略号的意思,你还仿佛看到了什么?也可以看出小作者对学校什么样的感情?带着这种喜爱之情读读这段话。

  三、教师总结

  这节课,通过抓重点语句和词语,在读中感悟,让我们感受到了大青树下这所美丽的小学,各民族的小朋友在一起快乐幸福地学*,体现了各民族的团结友爱。

  四、作业布置

  1、课文写得那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小组内有感情地读一读。

  2、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3、综合性学*:我们的课余生活。以小组为单位整理,可以用文字叙述,也可以画,还可以设计表格。

  三年级语文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3

  教学目标

  1、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

  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以及他们幸福的学*生活,体会贯串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播放《爱我中华》视频,说说你认识片中哪些少数民族。

  2、教师相机拿出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汉族等各民族的图片及出示相关词语:

  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汉族

  3、顺势切入。

  这么多民族的小朋友同你们一样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上学了。(板书课题)想去看一看吗?

  二、新课学*

  (一)初读课文,趣味识字

  1、自学课文:

  画——要求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

  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读——不认识的生字借助生字表中的拼音读一读,也可请教同桌;

  荐——小组内组长组织读一读课文,互相正音,并做好推荐一位组员的工作。

  2、交流反馈:

  (1)出示生字:推荐组员互相比赛读生字,其余学生做评委。

  说说如何记住这些生字。

  (2)认读新词:请同学们在课文中画出具有新鲜感的词语和生词。

  自由准备后同桌互读。

  (3)试读课文:指名读课文,正音。

  提问:民族小学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你喜欢这所学校吗?

  (二)再读课文,欣赏朗读

  1、学校那么美,你从书上的哪些地方看出来?请你有感情地把这些句子读一读。

  2、学生再读课文,把认为美的句子用曲线画出来,并读一读。

  3、小组内交流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指导写字

  1、指名读生字,说说哪些字比较难写。

  2、教师着重指导“晨、静、装”。

  3、学生练写。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生字、读通了课文,认识了大青树下这所美丽的小学,感受到了各民族孩子学*生活的快乐幸福。

  五、作业布置

  1、认真书写生字词,做到规范整洁。

  2、熟读课文,想一想大青树下的学校给你什么印象,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

  第二课时

  一、游戏复*、导入新课

  1、“捉蝴蝶”:把蝴蝶状的词语卡片贴在黑板上,指名学生上台摘卡片认读词语。

  2、开火车读:教师任意抽一词语卡片,学生开火车读,评出优胜小组。

  二、新课学*:朗读感悟,美读成诵

  1、全班交流美句。教师随学生回答相机教学相关段落。

  如第一段:

  (1)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

  可以展示学生课前收集的少数民族的服装,来理解“鲜艳”。

  (2)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敬礼。

  可以进行想象说话,情境表演。同学们会跟小鸟说什么?跟老师说些什么呢?见到**同学们会想些什么?说过之后让学生演一演。

  (3)早晨,从山坡上……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你仿佛看到小朋友是怎样上学的?用“有的……有的……还有的……”交流描述。

  (4)你上学的第一天是怎么想的?

  学生畅所欲言。

  (5)是啊!开学了,又可以见到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又可以在美丽的学校学*新本领,是多么激动高兴的事啊!你能用这样的心情读读这段话吗?

  学生自读自练,指名交流。

  第三段:

  (1)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窗外很安静?这些小动物为什么会如此安静?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引导学生体会上课时民族小学的同学们非常专心听讲。

  (2)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也赶来看热闹。

  如果你是“小鸟、松鼠、山狸”看到同学们玩会怎么想、怎么说?

  第四段:

  说说句中省略号的意思,你还仿佛看到了什么?也可以看出小作者对学校什么样的感情?带着这种喜爱之情读读这段话。

  三、教师总结

  这节课,通过抓重点语句和词语,在读中感悟,让我们感受到了大青树下这所美丽的小学,各民族的小朋友在一起快乐幸福地学*,体现了各民族的团结友爱。

  四、作业布置

  1、课文写得那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小组内有感情地读一读。

  2、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3、综合性学*:我们的课余生活。以小组为单位整理,可以用文字叙述,也可以画,还可以设计表格。

  三年级语文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4

  教学目标:

  1.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

  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提问学生对于少数民族的了解,与我们日常饮食与服饰等作对比。引出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并展示图片。

  2.初读课文清晨,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早早地起了床,迎着朝阳,踩着露珠,蹦蹦跳跳,高高兴兴地朝同一个地方走去,他们要去哪呀?(大青树下的小学)对,那可是一个充满欢笑,美丽而可爱的地方,今天咱们一起去走一走,看一看,保证你们去了就舍不得离开。

  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选择具有云贵民族风情的乐曲,如《小河淌水》、《蝴蝶泉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等配乐。

  三、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教师随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适当提示。

  四、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

  2.各组练*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晨、装”。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3.抄写本课的词语。

  1.大青树下的小学

  第二课时

  一、复*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急需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

  d.配乐朗读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

  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仿佛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4.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c.抒情地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四、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五、布置作业。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三年级语文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5

  【教学目标】

  1.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生字,会写“早晨、穿戴”等2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

  2.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重点)

  3.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难点)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教师口述: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其中一所学校去看一看。(板书课题:1.大青树下的小学。读课题。)

  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请同学们看不同民族的图片,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展示图片:你知道这是哪些少数民族吗?你知道各民族有哪些特点?

  教师提示: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俗。教师利用备课资料中的图片、资料,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这些小朋友来自不同的民族,他们将走进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大青树下的小学。

  二、介绍作者

  吴然:云南人,现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要致力于儿童散文和散文诗创作。主要作品:《歌溪》《一碗水》《走月亮》《小鸟在歌唱》等。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早晨绒球花汉族鲜艳服装打扮朗读安静停在粗壮影子坪坝?飘扬摔跤凤尾竹洁白

  (重点指导生字“粗、族”为*舌音,“晨、装、绒、摔”为翘舌音;前鼻音“汉、艳、扮”,后鼻音“静、停、扬、凤”等。)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指导读有关民族的词语:景颇族傣族阿昌族汉族德昂族注意读准“颇、傣、昌、昂”的字音。

  (2)学*多音字:好(hǎohào)

  练①读句子,找发现。

  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hǎo

  1优点多或使人满意的,与“坏”相对,如好人、好汉、好歹、好事多磨。

  2身体康健,疾病消失,生活幸福.如您好、安好。3友爱,和睦:友好。相好。

  3容易.如好办、好使、好懂。

  4完成,完善。如办好了。5表示应允、赞成。如好!你干得不错。

  6很,甚,。如好冷、好快、好坏、好一会儿。7便于.如场地清理干净好打球。

  hào1

  1喜爱,与“恶”相对。如好奇、爱好、好高骛远。

  2常常,容易(发生事情)。如刚学会骑车的人好摔跤。

  ②读一读:看着天空中火红的太阳好(hǎo)像一个大气球,三岁的小姑娘睁着大眼睛好(hào)奇地看着,妈妈发现了急忙拉她进屋。

  (3)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新鲜 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奇而感兴趣。

  打扮 鲜明而美丽。

  绚丽多彩 吸引。

  好奇 指粗大而结实。

  招引 绚丽,灿烂美丽。形容色彩丰富华丽。

  粗壮 修饰装扮出来的样子。

  枝干 树木的主干与旁枝。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本文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的幸福生活。)

  (2)梳理课文思路

  练填空:课文先写(上学的路上,来到学校);再写(上课,下课);最后写(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

  四、学*“会写字”

  晨绒球汉艳服装扮读静停粗影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晨、装”,上下结构,上窄下宽。“汉、扮、读、停”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艳、服、静、粗”左右结构,左右等宽。)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晨、装”和左右结构的字“绒、服”,学生练写。

  晨:上短下长,下边部分笔画多而紧凑。上边的日字头要写的短而扁。

  绒:右边部分,“戈”横短斜钩长,竖撇要穿插到左边部分提的下面。

  服:左右同高,月字旁要写的窄而长,右上横折钩的折要短一些,右下的捺要舒展。

  装:上边的“壮”要写的略扁,下边的“衣”横画不要太长,撇捺要舒展。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五、分类积累,练*表达

  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分类整理并摘抄积累:

  (1)表示事物名称的词:服装、校园、**、铜钟、教室、树枝、枝干、影子;

  (2)表示动作的词语:穿戴、打扮、敬礼、朗读、招引;

  (3)描写事物活人物的词语:鲜艳、敬爱、安静、好奇、古老、粗壮

  练*运用:练*用服装、校园、教室说话。

  【设计意图:让学生画出有新鲜感的词语,让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样的词语才有新鲜感,鼓励学生理解这些词语并学*运用,同时也重视了单元语文要素的达成。】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了本课生字,理解了词语含义,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另外,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七、当堂检测

  八、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

  【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能借助课文联系自己的校园生活,展开想象说一段校园生活场景。(重点)

  3.能借助课文中的语句和资料,了解大青树下小学生的学*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难点)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和课文进行了亲密接触。这节课,我们要深入了解课文,和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小朋友成为知心朋友。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怎样的小学?

  【设计意图:运用提出核心问题的方法来导入本课,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使学生明确了本课时的学*任务。】

  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读课文,思考: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怎样的小学?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板书:团结、美丽、祥和)

  二、品读释疑

  (一)这是一所民族团结的学校。

  1.自由读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所学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预设:这所学校学生来处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不同、穿戴不同,却在一起上课、一起读书、一起跳舞、一起游戏,而且这儿的山林里的朋友都可以到学校听讲……。(板书:来处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不同、穿戴不同,一起上课、一起读书、一起跳舞、一起游戏)

  小结:不同民族的学生,尽管穿着不同,但是大家一起聚集在大青树小学,快乐学*,尽情玩耍,没有任何隔阂,是真正的融为一体。

  2.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1)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从”字开头的排比句写出了什么?运用“有…有…有…还有…”句式体现了什么?这段话说明了什么?

  (“从”字开头的排比句写出小学生们来自不同的地方。运用“有…有…有…还有…”句式,体现了这所学校的民族特色,表明学校的学生多,而且都是来自不同的民族。因为这句话说明各个民族的孩子,虽然“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所以说这是一所团结的学校。)

  从本段中,你找到的新鲜词句分别是什么?

  (新鲜感的词语: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和德昂族;新鲜感的句式:排比。)

  (2)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

  “不同民族”“同一间教室”“一起”这几个词语,老师为什么要读重音?(这几个词说明孩子们虽然民族不同,但他们团结友爱,不分彼此。)

  (3)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这句话,你想象到了什么情景?

  这句话描写了孩子们课下玩耍的情景。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小鸟、松鼠、山狸写成了会看热闹的人,说明孩子们生活得很幸福,突出了孩子们的愉快心情,同时小动物的出现更加突出了边疆民族小学的特点,为学校增添了欢快、活泼的气氛。

  (4)请你插上想象的翅膀,想象一下大家在大青树下是怎样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的,并选择其中一项写一写当时的情景。

  预设: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跳得可精彩了!一会儿像是孔雀在林中散步,一会儿像是在小溪边喝水、梳理羽毛……一只只小孔雀美丽极了。

  (5)你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些什么?选择一个场景,想象画面写一写。

  预设:操场上,“丢沙包”的同学玩得可真起劲。两头丢包的同学密切合作,向中间的同学发起猛攻。中间躲包的同学非常沉着,眼睛盯着沙包飞来的方向,左躲右闪,蹦来跳去。沙包飞来了,只见一个同学轻巧地一抬腿,沙包“嗖”地从裤腿边飞了过去。沙包从背后飞来了,他猛一转身,来个海底捞月,抓住了沙包。躲包的同学胜利了,他们蹦啊跳啊,心里多么欢畅!

  小结:这所学校学生来处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不同、穿戴不同,却在一起上课、一起读书、一起跳舞、一起游戏,他们团结友爱,不分彼此,是名副其实的一家人。这是一所多么团结的小学啊。

  (二)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

  这还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美丽的学校)从哪儿看出来?

  1.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

  你从哪儿读出了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

  从“绚丽”一词读出。“绚丽”的近义词是“美丽”。不同民族服装各具特色,读到“绚丽多彩”眼前就出现各民族的小学生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装点得更加美丽。

  2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这后面的省略号说明了什么?你们认为校园里还有哪些景物?想象画面。

  现在我们闭着眼睛,一边听老师念,一边想象校园的美景:操场中间有一棵高大粗壮的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挂着古老的铜钟。校园的四周是婀娜多姿的凤尾竹,凤尾竹的脚下是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各种野花,蜜蜂在花丛中采蜜,蝴蝶在花丛中飞舞。一阵风吹来,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小结:校园外山花烂漫,校园内高大粗壮的大青树,婀娜多姿的凤尾竹,千姿百态的各种野花,翩翩起舞的蝴蝶,还有在校园里各式各样的鲜艳的服装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三)这是一所祥和的小学

  在课文中用笔画出你觉得新奇的词语或者句子。

  (1)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敬礼。

  小组交流:读到这些词句你眼前出现的画面?

  (边读课文边想象,在脑海中就会出现学生不同方式向小鸟打招呼,有的……有的……有的……向老师问候的画面,以及敬礼的样子。)(新鲜感的表达方式:排比、拟人。)

  (2)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为什么不直接写孩子们学*认真,而要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运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对窗外景物的描写,突出了“安静”二字,小动物静止不动是为孩子们的书读得好听所吸引和不忍心打扰孩子们的学*,感受到孩子们读书读得认真,读得入情入境,读得有声有色。)

  方法指导:朗读课文时,书上的文字进入眼睛的同时好像变成了一幅幅画,出现在眼前。这种方法就是边读边想象画面,等到将来你在生活中看到这样的场景,就会想到这些句子。读课文时想画面可以猜测重点词语的意思,可以想与描述画面一样的生活场景、可以猜测可能发生了什么……

  小结: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学生学*认真、书声悦耳,人与动物,人与环境融洽相处,真是一所祥和的学校。

  三、总结课文主旨

  本文写了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文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民族小学的自豪与赞美之情。(板书:民族团结友爱)

  四、学*写作方法

  1.读第一自然段,说说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排比手法的运用。)请找出相关语句。

  “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敬礼。”

  2.使用排比的手法有什么好处?

  运用排比的修辞使文章读起来有节奏感,琅琅上口,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比如上句写出了学校生活的美好,表达了孩子们来到学校时的欢快心情,深化了民族小学团结欢乐的特点。

  3.运用排比的手法需要注意些什么?

  (1)运用排比必须从内容的需要出发,不能生硬地拼凑排比的形式。

  (2)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不得少于三项,彼此为并列关系。

  4.照第1自然段的样子,用上“有…有…有…还有…”写一个排比句。

  预设:公园里的人真多,有玩耍的小孩、有锻炼的老人、有认真看书的少年、有热恋中的情侣还有热衷于摄影的摄影师。

  【设计意图:在学*课文的同时,学*文中的写法,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练笔,读写结合。】

  五、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孩子们幸福的学*生活的情景,让我们体会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之情。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同时,我学*了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句子的方法。

  六、主题延伸

  1.边疆大青树下的小学为什么会如此美丽、团结祥和、欢乐?(因为民族之间团结互助,是一家人。)

  2.是啊,正因为我们都生活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里,我们的生活才会如此幸福,如此欢乐!大青树下的小学才会如此美丽,如此团结、祥和!请同学们学唱歌曲《爱我中华》“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3.让我们一起再听《爱我中华》。

  七、推荐阅读。

  本课推荐阅读《孔雀舞》《落满霞光的竹林》

  (一)阅读《孔雀舞》:

  1.说说《孔雀舞》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2.从短文中找出描写喊凤和小孔雀深厚感情的句子。

  (二)阅读《落满霞光的竹林》,完成趣味语文。

  1.请用一个词概括句子的意思或心情。

  (1)这个傣家小姑娘的心里,像有一群花翅膀喜鹊做了窝,关不住的笑啊,飞上眉梢,溢出嘴角。——(快乐)或(眉开眼笑)

  (2)她的眼睛蒙上了薄薄的雾,笑声也失落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了。——(悲伤)

  (3)依香给自己的嘴巴上了锁,旁人就是挖空心思也别想猜着。——(守口如瓶)

  2.“泉水清亮,没有小依香的眼睛亮;芒果甜蜜,没有小依香笑起来甜蜜。”

  这句话作者用了(b)的写作方法。(a比喻b对比c拟人)

  八、当堂检测(选做)

  1.这所学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教材课后题第2题。)

  2.读到“绚丽多彩”,我眼前出现这样的画面:

  九、课后作业(选做)

  1.推荐阅读《课间十分钟》《民族团结之歌》,完成《点拨》阅读攻略的练*。

  2.请完成本课《典中点》“主题探究”“拓展提升”板块的*题。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读书,谈读书感受,来充分唤起学生的想象,以激发兴趣,从而达到保持学生注意力,以达到理解文本的目的。如在学*窗外十分安静一句时,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情境,“如果你是一根树枝、一只小鸟、一只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这么认真,课文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怎么想?”这个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文章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

  不足之处:教师应该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只需在学生确有困难的地方点拨指导,教给学*方法,体现学生的学。这一点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要改进的。


三年级语文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通用5篇(扩展8)

——小学语文三年级第一课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优选【5】篇

  小学语文三年级第一课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1

  教学目标:

  1、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

  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提问学生对于少数民族的了解,与我们日常饮食与服饰等作对比。引出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并展示图片。

  2、初读课文清晨,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早早地起了床,迎着朝阳,踩着露珠,蹦蹦跳跳,高高兴兴地朝同一个地方走去,他们要去哪呀?(大青树下的小学)对,那可是一个充满欢笑,美丽而可爱的地方,今天咱们一起去走一走,看一看,保证你们去了就舍不得离开。

  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选择具有云贵民族风情的乐曲,如《小河淌水》、《蝴蝶泉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等配乐。

  三、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教师随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适当提示。

  四、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

  2、各组练*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晨、装”。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3.抄写本课的词语。

  1.大青树下的小学

  第二课时

  一、复*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急需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

  d.配乐朗读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

  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仿佛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4、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c、抒情地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四、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五、布置作业。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小学语文三年级第一课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早晨、鲜艳、打扮”等词语,积累有新鲜感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关注有新鲜感的句子,体会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3.借助提示,借鉴课文中的相关句子,学*表达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品读文中的重点词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欢乐祥和的校园生活,体会我国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友爱与团结,理解课文所表达的自豪感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品读文中的重点词句。

  【教学难点】

  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友爱与团结及他们欢乐祥和的校园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感和赞美之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早晨、鲜艳、打扮”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欢乐祥和的校园生活。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介绍资料。

  1.(播放音乐《爱我中华》片段)

  “五十六个星座,

  五十六枝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种语言,

  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2.引导交流: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请同学们拿出你搜集的有关不同民族的图片,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3.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俗。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4.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集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其中一所学校去看一看。

  5.请大家读课题。谁来说说课题该怎么读指名读课题。

  设计意图:

  以优美的音乐导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又使学生感受到了民族大团结的热烈气氛。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大青树下的小学有什么特色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所小学,去认识一群少数民族的孩子,去感受这所小学的魅力。

  1.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

  (1)给课文标出自然段。

  (2)勾画出不认识的字,根据注音拼读,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读几遍。

  2.学生试读。

  设计意图:

  先出示自读要求,再引导学生根据要求读课文,这种教学方法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在学生的朗读过程中,教师正音,学生巩固。

  4.(1)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第一组含有会写字和“词语表”中的词语,第二组含有会认字):

  早晨穿戴绒球花汉族鲜艳服装打扮敬爱**敬礼教室朗读安静树枝好奇招引停止粗壮枝干影子

  坪坝飘扬摔跤凤尾竹洁白

  师生参与评价,重点强调生字“粗”为*舌音,“晨、装、摔”为翘舌音;“汉、艳、扮”为前鼻音,“静、停、扬、凤”为后鼻音等。

  你认为哪些词语的读音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学生练读。

  (2)有新鲜感的词语。(词语及相对应的图片)

  设计意图:

  这些词语富有乡村气息和民族风情,学生在*时生活中很少接触到,交流时可以出示相关图片,加深感受。

  5.理解词语。

  理解词语的方法:

  (1)查字典或词典、联系上下文、从理解重点字入手。

  (2)理解词语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3)有的词语不仅要弄清它的意思,还要想一想这个词应该用在什么场合。

  小组交流自己理解的词语。

  猜猜我是谁。根据意思说出对应的词语。

  ①在空中随风摆动。

  ②形容色彩华丽。

  ③*坦的场地。

  ④靠*国界的领土。

  ⑤两人徒手较量,以把对手摔倒为胜的竞技运动。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去自学词语,既锻炼了学生的主动性,又加深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6.会写生字。

  生字田字格

  晨绒球汉艳服装扮读静

  停粗影

  (1)识记字形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

  ①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识记“装、晨”:“衣、日”是形旁,表义;“壮、辰”是声旁,表音。

  ②加一加:“氵+又=汉”“扌+分=扮”

  “讠+卖=读”“米+且=粗”

  “青+争=静”“丰+色=艳”。

  ③换一换:“报”把“扌”换成“月”就是“服”。

  (3)说说本课会写生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写好生字四步走:①说一说。②看一看。③写一写。④对一对。

  ①说一说:整体结构上要注意什么。上下结构的字,“晨、装”上面要写得扁些。

  “汉、扮、读、停”——左右结构,应写得左窄右宽。

  “艳、服、静、粗”——左右结构,应写得左右等宽。

  ②看一看:关键笔画的写法。

  “服”的第六笔是横折钩。

  ③写一写:老师范写,重点指导“晨、装”,学生练写。

  “晨”和“装”二字均为上下结构,但要注意整个字不要写得过长,其中“晨”字要注意“日”要写得扁一些,“装”字的“壮”要写得扁一些,按正确笔顺规范书写。

  ④对一对:再和课本对照一下,写得不好看的要及时改正。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同学的字,相互借鉴。

  师小结:汉字是世界上最美丽、最神奇的文字,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具有集形象、声音和意思三者于一体的特性,掌握了汉字这一特点再去学*,能帮助我们更轻松地认读、识写。

  7.再次巩固字词(连线)。“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的图片和相应的词语连线。

  8.同桌相互听读课文,在读中巩固识字。

  设计意图:

  分步骤引导学生学*会写字,降低学生学*会写字的难度,使学生完全、彻底地掌握会写字。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小组合作,逐段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讨论: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些什么

  2.学*反馈(填空),课文先写(学生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再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写(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

  师板书:可爱的小学

  四、课堂小结。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呢可爱在什么地方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下一节课,我们继续欣赏。

  小学语文三年级第一课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3

  【教学目标】

  1.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生字,会写“早晨、穿戴”等2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教师口述: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其中一所学校去看一看。(板书课题:1.大青树下的小学。读课题。)

  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请同学们看不同民族的图片,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展示图片:你知道这是哪些少数民族吗?你知道各民族有哪些特点?

  教师提示: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俗。教师利用备课资料中的图片、资料,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这些小朋友来自不同的民族,他们将走进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大青树下的小学。

  二、介绍作者

  吴然:云南人,现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要致力于儿童散文和散文诗创作。主要作品:《歌溪》《一碗水》《走月亮》《小鸟在歌唱》等。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早晨绒球花汉族鲜艳服装打扮朗读安静停在粗壮影子坪坝?飘扬摔跤凤尾竹洁白

  (重点指导生字“粗、族”为*舌音,“晨、装、绒、摔”为翘舌音;前鼻音“汉、艳、扮”,后鼻音“静、停、扬、凤”等。)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指导读有关民族的词语:景颇族傣族阿昌族汉族德昂族注意读准“颇、傣、昌、昂”的字音。

  (2)学*多音字:好(hǎohào)

  练①读句子,找发现。

  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hǎo

  1、优点多或使人满意的,与“坏”相对,如好人、好汉、好歹、好事多磨。

  2、身体康健,疾病消失,生活幸福.如您好、安好。3友爱,和睦:友好。相好。

  3、容易.如好办、好使、好懂。

  4、完成,完善。如办好了。5表示应允、赞成。如好!你干得不错。

  6、很,甚,。如好冷、好快、好坏、好一会儿。7便于.如场地清理干净好打球。

  hào1

  1喜爱,与“恶”相对。如好奇、爱好、好高骛远。

  2常常,容易(发生事情)。如刚学会骑车的人好摔跤。

  ②读一读:看着天空中火红的太阳好(hǎo)像一个大气球,三岁的小姑娘睁着大眼睛好(hào)奇地看着,妈妈发现了急忙拉她进屋。

  (3)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新鲜 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奇而感兴趣。

  打扮 鲜明而美丽。

  绚丽多彩 吸引。

  好奇 指粗大而结实。

  招引 绚丽,灿烂美丽。形容色彩丰富华丽。

  粗壮 修饰装扮出来的样子。

  枝干 树木的主干与旁枝。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本文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的幸福生活。)

  (2)梳理课文思路

  练填空:课文先写(上学的路上,来到学校);再写(上课,下课);最后写(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

  四、学*“会写字”

  晨绒球汉艳服装扮读静停粗影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晨、装”,上下结构,上窄下宽。“汉、扮、读、停”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艳、服、静、粗”左右结构,左右等宽。)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晨、装”和左右结构的字“绒、服”,学生练写。

  晨:上短下长,下边部分笔画多而紧凑。上边的日字头要写的短而扁。

  绒:右边部分,“戈”横短斜钩长,竖撇要穿插到左边部分提的下面。

  服:左右同高,月字旁要写的窄而长,右上横折钩的折要短一些,右下的捺要舒展。

  装:上边的“壮”要写的略扁,下边的“衣”横画不要太长,撇捺要舒展。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五、分类积累,练*表达

  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分类整理并摘抄积累:

  (1)表示事物名称的.词:服装、校园、**、铜钟、教室、树枝、枝干、影子;

  (2)表示动作的词语:穿戴、打扮、敬礼、朗读、招引;

  (3)描写事物活人物的词语:鲜艳、敬爱、安静、好奇、古老、粗壮

  练*运用:练*用服装、校园、教室说话。

  【设计意图:让学生画出有新鲜感的词语,让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样的词语才有新鲜感,鼓励学生理解这些词语并学*运用,同时也重视了单元语文要素的达成。】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了本课生字,理解了词语含义,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另外,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七、当堂检测

  八、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

  一、课前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和课文进行了亲密接触。这节课,我们要深入了解课文,和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小朋友成为知心朋友。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怎样的小学?

  【设计意图:运用提出核心问题的方法来导入本课,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使学生明确了本课时的学*任务。】

  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读课文,思考: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怎样的小学?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板书:团结、美丽、祥和)

  二、品读释疑

  (一)这是一所民族团结的学校。

  1.自由读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所学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预设:这所学校学生来处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不同、穿戴不同,却在一起上课、一起读书、一起跳舞、一起游戏,而且这儿的山林里的朋友都可以到学校听讲……。(板书:来处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不同、穿戴不同,一起上课、一起读书、一起跳舞、一起游戏)

  小结:不同民族的学生,尽管穿着不同,但是大家一起聚集在大青树小学,快乐学*,尽情玩耍,没有任何隔阂,是真正的融为一体。

  2.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1)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从”字开头的排比句写出了什么?运用“有…有…有…还有…”句式体现了什么?这段话说明了什么?

  (“从”字开头的排比句写出小学生们来自不同的地方。运用“有…有…有…还有…”句式,体现了这所学校的民族特色,表明学校的学生多,而且都是来自不同的民族。因为这句话说明各个民族的孩子,虽然“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所以说这是一所团结的学校。)

  从本段中,你找到的新鲜词句分别是什么?

  (新鲜感的词语: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和德昂族;新鲜感的句式:排比。)

  (2)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

  “不同民族”“同一间教室”“一起”这几个词语,老师为什么要读重音?(这几个词说明孩子们虽然民族不同,但他们团结友爱,不分彼此。)

  (3)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这句话,你想象到了什么情景?

  这句话描写了孩子们课下玩耍的情景。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小鸟、松鼠、山狸写成了会看热闹的人,说明孩子们生活得很幸福,突出了孩子们的愉快心情,同时小动物的出现更加突出了边疆民族小学的特点,为学校增添了欢快、活泼的气氛。

  (4)请你插上想象的翅膀,想象一下大家在大青树下是怎样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的,并选择其中一项写一写当时的情景。

  预设: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跳得可精彩了!一会儿像是孔雀在林中散步,一会儿像是在小溪边喝水、梳理羽毛……一只只小孔雀美丽极了。

  (5)你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些什么?选择一个场景,想象画面写一写。

  预设:操场上,“丢沙包”的同学玩得可真起劲。两头丢包的同学密切合作,向中间的同学发起猛攻。中间躲包的同学非常沉着,眼睛盯着沙包飞来的方向,左躲右闪,蹦来跳去。沙包飞来了,只见一个同学轻巧地一抬腿,沙包“嗖”地从裤腿边飞了过去。沙包从背后飞来了,他猛一转身,来个海底捞月,抓住了沙包。躲包的同学胜利了,他们蹦啊跳啊,心里多么欢畅!

  小结:这所学校学生来处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不同、穿戴不同,却在一起上课、一起读书、一起跳舞、一起游戏,他们团结友爱,不分彼此,是名副其实的一家人。这是一所多么团结的小学啊。

  (二)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

  这还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美丽的学校)从哪儿看出来?

  1.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

  你从哪儿读出了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

  从“绚丽”一词读出。“绚丽”的近义词是“美丽”。不同民族服装各具特色,读到“绚丽多彩”眼前就出现各民族的小学生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装点得更加美丽。

  2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这后面的省略号说明了什么?你们认为校园里还有哪些景物?想象画面。

  现在我们闭着眼睛,一边听老师念,一边想象校园的美景:操场中间有一棵高大粗壮的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挂着古老的铜钟。校园的四周是婀娜多姿的凤尾竹,凤尾竹的脚下是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各种野花,蜜蜂在花丛中采蜜,蝴蝶在花丛中飞舞。一阵风吹来,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小结:校园外山花烂漫,校园内高大粗壮的大青树,婀娜多姿的凤尾竹,千姿百态的各种野花,翩翩起舞的蝴蝶,还有在校园里各式各样的鲜艳的服装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三)这是一所祥和的小学

  在课文中用笔画出你觉得新奇的词语或者句子。

  (1)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敬礼。

  小组交流:读到这些词句你眼前出现的画面?

  (边读课文边想象,在脑海中就会出现学生不同方式向小鸟打招呼,有的……有的……有的……向老师问候的画面,以及敬礼的样子。)(新鲜感的表达方式:排比、拟人。)

  (2)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为什么不直接写孩子们学*认真,而要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运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对窗外景物的描写,突出了“安静”二字,小动物静止不动是为孩子们的书读得好听所吸引和不忍心打扰孩子们的学*,感受到孩子们读书读得认真,读得入情入境,读得有声有色。)

  方法指导:朗读课文时,书上的文字进入眼睛的同时好像变成了一幅幅画,出现在眼前。这种方法就是边读边想象画面,等到将来你在生活中看到这样的场景,就会想到这些句子。读课文时想画面可以猜测重点词语的意思,可以想与描述画面一样的生活场景、可以猜测可能发生了什么……

  小结: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学生学*认真、书声悦耳,人与动物,人与环境融洽相处,真是一所祥和的学校。

  三、总结课文主旨

  本文写了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文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民族小学的自豪与赞美之情。(板书:民族团结友爱)

  四、学*写作方法

  1.读第一自然段,说说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排比手法的运用。)请找出相关语句。

  “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敬礼。”

  2.使用排比的手法有什么好处?

  运用排比的修辞使文章读起来有节奏感,琅琅上口,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比如上句写出了学校生活的美好,表达了孩子们来到学校时的欢快心情,深化了民族小学团结欢乐的特点。

  3.运用排比的手法需要注意些什么?

  (1)运用排比必须从内容的需要出发,不能生硬地拼凑排比的形式。

  (2)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不得少于三项,彼此为并列关系。

  4.照第1自然段的样子,用上“有…有…有…还有…”写一个排比句。

  预设:公园里的人真多,有玩耍的小孩、有锻炼的老人、有认真看书的少年、有热恋中的情侣还有热衷于摄影的摄影师。

  【设计意图:在学*课文的同时,学*文中的写法,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练笔,读写结合。】

  五、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孩子们幸福的学*生活的情景,让我们体会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之情。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同时,我学*了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句子的方法。

  六、主题延伸

  1.边疆大青树下的小学为什么会如此美丽、团结祥和、欢乐?(因为民族之间团结互助,是一家人。)

  2.是啊,正因为我们都生活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里,我们的生活才会如此幸福,如此欢乐!大青树下的小学才会如此美丽,如此团结、祥和!请同学们学唱歌曲《爱我中华》“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3.让我们一起再听《爱我中华》。

  七、推荐阅读。

  本课推荐阅读《孔雀舞》《落满霞光的竹林》

  (一)阅读《孔雀舞》:

  1.说说《孔雀舞》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2.从短文中找出描写喊凤和小孔雀深厚感情的句子。

  (二)阅读《落满霞光的竹林》,完成趣味语文。

  1、请用一个词概括句子的意思或心情。

  (1)这个傣家小姑娘的心里,像有一群花翅膀喜鹊做了窝,关不住的笑啊,飞上眉梢,溢出嘴角。——(快乐)或(眉开眼笑)

  (2)她的眼睛蒙上了薄薄的雾,笑声也失落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了。——(悲伤)

  (3)依香给自己的嘴巴上了锁,旁人就是挖空心思也别想猜着。——(守口如瓶)

  2、“泉水清亮,没有小依香的眼睛亮;芒果甜蜜,没有小依香笑起来甜蜜。”

  这句话作者用了(b)的写作方法。(a比喻b对比c拟人)

  八、当堂检测(选做)

  1.这所学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教材课后题第2题。)

  2.读到“绚丽多彩”,我眼前出现这样的画面:

  九、课后作业(选做)

  1.推荐阅读《课间十分钟》《民族团结之歌》,完成《点拨》阅读攻略的练*。

  2.请完成本课《典中点》“主题探究”“拓展提升”板块的*题。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读书,谈读书感受,来充分唤起学生的想象,以激发兴趣,从而达到保持学生注意力,以达到理解文本的目的。如在学*窗外十分安静一句时,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情境,“如果你是一根树枝、一只小鸟、一只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这么认真,课文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怎么想?”这个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文章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

  不足之处:

  教师应该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只需在学生确有困难的地方点拨指导,教给学*方法,体现学生的学。这一点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要改进的。

  小学语文三年级第一课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4

  教学目标

  1、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

  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以及他们幸福的学*生活,体会贯串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播放《爱我中华》视频,说说你认识片中哪些少数民族。

  2、教师相机拿出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汉族等各民族的图片及出示相关词语:

  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汉族

  3、顺势切入。

  这么多民族的小朋友同你们一样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上学了。(板书课题)想去看一看吗?

  二、新课学*

  (一)初读课文,趣味识字

  1、自学课文:

  画--要求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

  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读--不认识的生字借助生字表中的拼音读一读,也可请教同桌;

  荐--小组内组长组织读一读课文,互相正音,并做好推荐一位组员的工作。

  2、交流反馈:

  (1)出示生字:推荐组员互相比赛读生字,其余学生做评委。

  说说如何记住这些生字。

  (2)认读新词:请同学们在课文中画出具有新鲜感的词语和生词。

  自由准备后同桌互读。

  (3)试读课文:指名读课文,正音。

  提问:民族小学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你喜欢这所学校吗?

  (二)再读课文,欣赏朗读

  1、学校那么美,你从书上的哪些地方看出来?请你有感情地把这些句子读一读。

  2、学生再读课文,把认为美的句子用曲线画出来,并读一读。

  3、小组内交流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指导写字

  1、指名读生字,说说哪些字比较难写。

  2、教师着重指导“晨、静、装”。

  3、学生练写。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生字、读通了课文,认识了大青树下这所美丽的小学,感受到了各民族孩子学*生活的快乐幸福。

  五、作业布置

  1、认真书写生字词,做到规范整洁。

  2、熟读课文,想一想大青树下的学校给你什么印象,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

  第二课时

  一、游戏复*、导入新课

  1、“捉蝴蝶”:把蝴蝶状的词语卡片贴在黑板上,指名学生上台摘卡片认读词语。

  2、开火车读:教师任意抽一词语卡片,学生开火车读,评出优胜小组。

  二、新课学*:朗读感悟,美读成诵

  1、全班交流美句。教师随学生回答相机教学相关段落。

  如第一段:

  (1)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

  可以展示学生课前收集的少数民族的服装,来理解“鲜艳”。

  (2)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敬礼。

  可以进行想象说话,情境表演。同学们会跟小鸟说什么?跟老师说些什么呢?见到**同学们会想些什么?说过之后让学生演一演。

  (3)早晨,从山坡上……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你仿佛看到小朋友是怎样上学的?用“有的……有的……还有的……”交流描述。

  (4)你上学的第一天是怎么想的?

  学生畅所欲言。

  (5)是啊!开学了,又可以见到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又可以在美丽的学校学*新本领,是多么激动高兴的事啊!你能用这样的心情读读这段话吗?

  学生自读自练,指名交流。

  第三段:

  (1)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窗外很安静?这些小动物为什么会如此安静?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引导学生体会上课时民族小学的同学们非常专心听讲。

  (2)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也赶来看热闹。

  如果你是“小鸟、松鼠、山狸”看到同学们玩会怎么想、怎么说?

  第四段:

  说说句中省略号的意思,你还仿佛看到了什么?也可以看出小作者对学校什么样的感情?带着这种喜爱之情读读这段话。

  三、教师总结

  这节课,通过抓重点语句和词语,在读中感悟,让我们感受到了大青树下这所美丽的小学,各民族的小朋友在一起快乐幸福地学*,体现了各民族的团结友爱。

  四、作业布置

  1、课文写得那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小组内有感情地读一读。

  2、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3、综合性学*:我们的课余生活。以小组为单位整理,可以用文字叙述,也可以画,还可以设计表格。

  小学语文三年级第一课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坝”等10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晨”等13个字和“早晨”等21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制定依据:课后识字写字安排和“词语表”安排,和课程标准关于学段理解词语的目标要求。)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结合资料袋和插图,一边读一边想想课文描写的画面,能说说课文描写了几个画面,是什么样的画面,了解课文内容;能找出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地方的语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感受边疆多民族小学的学*生活的美好(制定依据:课后练*和“语文园地”的“交流*台”。)

  3.能按照提示场所和开头,仿照课文,选自己学校一个场景说一说。(制定依据:课后练*。)

  4.知道什么样的词句是“有新鲜感的”,能找出这样的词句和同学交流。(制定依据:课后练*和“语文园地”的“交流*台”。)

  重点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2、3、4。

  难点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2、3。

  教学准备:

  教师:“坝”等10个会认读的字的字卡(不注音),教学PPT。

  学生:每人一套“坝”等10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要教学目标。

  (一)认识“单元导读”。

  1.初识“单元导读”。

  导语:同学们,新的一个学年学*开始了,我们进入到了第二学段的语文学*了,使用的课本编排有了新的变化,新增了一个板块,我们学*了这个板块,就能了解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是什么,就能了解到通过这个单元课文的学*,我们要达成哪些主要的教学目标。这个板块的名称叫什么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P1。(PPT出示单元导读)以后的各个单元,都有这么一个板块,我们叫它为“单元导读”。那么,这是哪个单元的单元导读呢?(指名回答。预设:这是第一单元的单元导读。)你是根据什么做出这个判断的?(继续回答。预设:我是根据上面的“第一单元”判断的。)对了,单元导读首先会提示是第几单元的导读。

  2.了解“单元导读”内容构成,明确第一单元主要教学目标。

  (1)导语:(利用PPT进行解说)“单元导读”除了背景图外,一般会有两段文字,其中的一段告诉我们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一段则告诉我们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让我们读读第一单元的导读,看看哪段文字告诉我们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哪段文字告诉我们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

  个体操作。

  (2)反馈指导。

  预设:第一段文字告诉我们告诉我们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第二段文字告诉我们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

  (3)(复*默读要求后)出示任务:默读这两段话,想一想,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是关于什么的?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有哪些?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示出来。

  (4)反馈指导。

  预设:

  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是关于校园的(或学校的)。

  这个单元的主要学*目标有两个: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体会*作的乐趣。

  3.小结:对了。这个单元的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写校园的情况或人和事,主要的学*目标有两个:一是在学*课文的时候要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因为这些有新鲜感的词句一般与课文的主题思想有关,与写生动具体有关;一是通过这个单元的*作写作过程,体会*作带给我们的`乐趣。

  二、激趣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一)激趣导入。

  导语: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一年级上学期语文的第一课的题目叫什么吗?(指名回答。预设:一年级上学期语文的第一课的题目叫《我上学了》。)对了。那么,你们还记得那一课告诉我们,我国有多少个民族的小朋友上学的呢?(指名回答。预设:我国有56个民族的小朋友上学。回答后学生说说知道的少数民族名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的地方好些民族聚居一起,和睦相处。今天我们学*的课文,讲的就是这么一个地方。是什么地方呢?请看老师的板书。

  1.板书课题:

  大青树下的小学

  2.齐读课题。

  (二)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1.释题。

  提问:同学们,读了课题,从课题你们知道课文讲的是一个什么地方?(指名回答。预设课文讲的地方是小学。追问:你从课题中哪个词语知道的?预设:我从课题“小学”这个词语知道的。)从课题里,你还了解到关于这所小学的什么信息呢?(指名回答:从课题我还了解到这所小学是在大青树下面的。)

  2.明确主要教学目标。

  导语:课题也是课文的一个部分,阅读理解要从课题开始。那么,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说的是一所什么样的小学,它与我们的学校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学*了这课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确通顺了,了解了课文内容,就能知道了。

  三、指导预*,梳理课文条理。

  (设计说明:一、课堂上进行预*,让所有学生都在同一起跑线上起跑,有利于真正实现顺学而导,能有效缩小学生的两极分化。二、第三学段有个重要的教学目标:“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要“抓住要点”,就需要梳理课文条理,概括各部分内容。这虽然是第三学段的教学目标,但是课标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所以,学*梳理课文条理,学*概括各部分内容(三年级主要是自然段。),是三年级重要的教学目标,要给予安排。再者梳理课文条理,是一项很好的思维训练的语文活动,在这个过程中,理解力、分析力、概括力、抽象力等思维能力都得到锻炼。)

  (一)指导预*,粗知课文内容。

  (设计说明:一、“学*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第二学段一个教学目标,由于几乎每篇课文都应该落实,为免重复啰嗦,没有制定在“教学目标”中,但要在每一课文的学*中安排落实,尤其是叙事性课文。二、“学*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的外显表现,就是能用六种基本句式表达出来。三、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是阅读教学的一个基本规律。因此,“学*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既是一个教学目标,也是一个从整体入手的阅读教学策略。)

  1.出示预*任务。

  (1)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一下字上的音节,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朗读下来。

  (2)读完课文后,把会认读的字词圈画出来,借助拼音,把生字词读准。

  (3)思考:课文告诉我们,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什么样的小学?

  2.反馈指导。

  (1)PPT出示会认读的生字词(注音)。通过个别指名检查等方法,指导读准生字读音。

  (2)说说哪个生字容易读错,指导读准音难字。预设:“扬”“凤”“摔”。

  (3)PPT出示会写字词“早晨、绒球花、服装、安静、停、粗壮、影子”复*认读。

  提示:会认读的字词和会写的字词中红色的字,学*完课文,就要求正确书写。

  (设计说明:一、第二学段学*的重点已转移到阅读了,因此,识字教学在通过读音教学解决了生字(会认的字)的读音,扫除了阅读障碍,就应该进入阅读的学*,充分利用无意注意来达成正确认读的目标。二、会写的字,除了认写同步的字外,其余的是已经会认读的了。这里复*认读,既是诊断性检测,又是唤起注意的操作,为阅读过程中利用无意注意记认字形做铺垫。三、关于理解会认读的字词义。按照课标的要求,学生如没有产生阅读理解的障碍,就应该视作达成理解的教学目标了。)

  3.导语:

  我们学*了课文会认读的字,复*了会写的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下面我们继续预*课文。

  出示任务:朗读课文,注意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会读;注意做到标点符号的正确停顿和句子中间的正确停顿。继续思考预*任务3。

  4.反馈指导。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评议是否读准、读通顺,听的同时继续思考预*任务3。

  (2)反馈预*任务3,说说从哪些语句中获得此信息。预设: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可爱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边疆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多个民族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山里的小学。

  5.出示任务:

  同桌用简练的一两句话说说“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什么样的小学”,相互提提意见。(评议标准:1.要包含以上回答的内容;2.语句要通顺连贯。)

  6.反馈指导。

  预设: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边疆的山里的多个民族小学,是一所可爱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可爱的多个民族小学,是一所边疆山里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可爱的边疆山里的小学,是一所多个民族的小学。

  7.小结:

  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了会认读的字,复*了会写的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朗读了课文,粗知了课文内容。接下来,我们要继续学*,看看课文是怎样把这所边疆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写具体的。

  (二)学*梳理课文条理,了解课文要点。

  1.导语:

  要了解课文是怎样把这所边疆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写具体的,首先就要了解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出示任务:(PPT出示课文插图)默读课文,结合插图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三个内容把这所边疆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写具体的?请在那个内容开始和结束处标上“‖”。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1)第1自然段一个内容。早晨,各族小学生来到学校上学。

  (2)第2、3自然段一个内容。上课了,大家一起朗读课文;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活动。

  (3)第4自然段一个内容。这所边疆可爱的小学环境优美。

  3.小结:

  通过大家的交流讨论,我们梳理了课文条理,知道课文写了三个内容,向我们介绍了这所多民族的边疆的可爱的小学:一是早晨,各民族小学生来到学校上学;二是上课读书下课活动;三是优美的环境。

  四、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认识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设计说明:根据教学目标2设计这个教学环节,认识了解“有新鲜感的词句”,培养语感。)

  (一)想象“上学”的画面,初识“有新鲜感的词句”。

  1.导语:

  我们梳理了课文条理,把握了课文内容要点,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新知识,进行新的练*了。读读第一部分内容,看看围绕着“上学”这个内容,一共写了几句话,用序号表示出来。(指名回答。预设:围绕着“上学”这个内容,一共写了4句话。)

  出示任务:(PPT出示资料袋)朗读第一部分内容,对照着资料袋,想一想:在朗读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你的脑海里会浮现出几个画面?分别由哪些句子形成一个画面的,在句子前标上序号。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在朗读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我的脑海里会浮现出三个画面。

  第1个句子是一个画面;第2、3个句子是一个画面;第4个句子是一个画面。

  3.出示任务:朗读第1个句子,想一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画面?你是通过句子中的哪些词语形成这个画面的?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4.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画面:早晨,从各地走来了多民族的许多小学生。

  “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形成“从各地”走来的画面;“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形成“多民族”的画面。

  5.小结:

  这个句子,用了三个“从……”相似的结构的词语,和“有……有……有……还有……”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形成一定的语势,给我们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的词句,我们叫它为“有新鲜感的词句”。

  6.导语:

  我们接着学*这一部分,看看还有没有“有新鲜感”的词句。

  出示任务:(PPT出示资料袋)对照着资料袋,分别朗读第2、3个句子和第4个句子,想一想,分别是什么样的画面?你是通过句子中的哪些词语形成这个画面的?

  7.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画面1:绚丽多彩的学校。

  “穿戴不同”“鲜艳的服装”“绚丽多彩”形成“绚丽多彩的学校”画面。

  画面2:同学们来到学校后的进行各种活动。

  “向……打招呼,向……问好,向……敬礼。”形成“进行各种活动”的画面。

  8.小结:

  除了使用相同词构成的几个相似结构词语的句子可以叫“有新鲜感的词句”外,进行具体细致描述的词句,同样能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给我们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的词句也叫做“有新鲜感的词句”。

  (二)想象“读书、活动”的画面,再识“有新鲜感的词句”。

  1.出示任务:

  (PPT出示课文插图)朗读第二部分内容,观察课文插图,想一想:在朗读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你的脑海里会浮现出几个画面?分别由哪些句子形成一个画面的,在句子前标上序号。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在朗读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我的脑海里会浮现出三个画面。

  从“‘当,当当!’”到“那声音真好听!”是一个画面;从“这时候”到“是那样好奇地听着。”是一个画面;余下的句子是一个画面。

  3.出示任务:

  (PPT出示课文插图)朗读第二部分内容,观察课文插图,想一想,这三个画面分别是什么样的画面?你是通过句子中的哪些词语形成这三个画面的?

  个体操作,四人小组交流。

  4.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画面1:上课了,大家在同一个教室里朗读课文。

  “当,当当!当,当当!”形成了铜钟敲响上课钟声的画面,“一齐朗读”“声音真好听”形成朗读课文的画面。

  画面2:山林里的朋友在安静地听大家朗读课文。

  “不摇了”“不叫了”“停在”“都在听”“最有趣的”好“好奇地听着”形成安静听大家朗读课文的画面。

  追问:作者把什么当做同学们“山林里的朋友”了?(指名回答。预设:作者把树枝、鸟儿、蝴蝶和猴子当做同学们“山林里的朋友”了。)这些“山林里的朋友”真的会听大家朗读课文吗?(指名回答。预设:这些“山林里的朋友”不是真的会听大家朗读课文。)那作者为什么说这些山里的朋友“都在听”“好奇地听”呢?(指名回答。预设:应为作者把树枝、鸟儿、蝴蝶和猴子当**了,成了朋友,所以作者说这些山里的朋友“都在听”“好奇地听”。)

  画面3:下课了,小鸟、松鼠和山狸看大家在大青树下活动。

  “赶来看热闹”形成看大家活动的画面。

  5.小结:

  除了使用相同词构成的几个相似结构词语的句子和进行具体细致描述的词句,可以叫“有新鲜感的词句”外,形象地模拟声音和把物当作人来写的词句,同样能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让我们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的词句也叫做“有新鲜感的词句”。

  五、小结:(学*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第二课时

  一、复*上一课有关学*内容。

  (一)复*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

  PPT出示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指名认读,齐读。

  (二)复*“有新鲜感的词句”。

  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有新鲜感的词句”,谁能说说,什么叫“有新鲜感的词句”吗?

  指名回答。预设:答案见上一课的教学过程。

  二、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尝试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认识“有新鲜感的词句”。

  (一)想象“学校环境”的画面,尝试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

  1.通过上一节课课文的两个内容的学*,我们初步认识了“有新鲜感的词句”:能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让我们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的词句,就叫做“有新鲜感的词句”。接下来的学*,就要看看同学们能不能找出这样的词句相互交流了。

  出示任务:(PPT出示课文插图)朗读第三部分内容,结合插图想象一下,在你的脑海里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画面?然后找出这部分的内容里中有新鲜感的句,用横线画出来。

  2.反馈指导。

  预设:

  画面:边疆小学特有的优美环境。

  有新鲜感的词句: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3.出示任务:朗读这两个句子,想一想,句子中的哪些词语让你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用实心圆点点出来。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4.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古老的铜钟”“粗壮的枝干”“凤尾竹的影子”“洁白的粉墙”形成特有的优美环境画面。

  (二)小结:

  我们通过课文的三个内容学*,通过认识了解和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让我们了解了一所边疆山区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也认识了解了一个新知识“有新鲜感的词句”:能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的词句,就叫做“有新鲜感的词句”。

  三、说说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

  (设计说明:落实教学目标2,体现从“学阅读”到“学表达”的语言运用学*过程,促进学生“学阅读”,理解内容,*得方法;“学表达”内化转换和积累语言,规范言语表达。)

  1.导语:

  学*了课文,我们了解了这所边疆山区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那么这所小学有哪些与众不同、特别的地方,你能找出来与大家说说吗?

  出示任务:(复*默读要求后)默读课文,找一找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做上记号,然后用上“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有……”说一说,最少要说上两点。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评议标准:

  (1)必须是课文中与学生所在学校不同的的相关内容,如,山里,多民族,用铜钟钟声表示,有小鸟等小动物来学校……(2)语言规范。

  指名反馈检查两三个学生后,根据评议再练说,然后再反馈评议。

  3.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这真是一所特别的、与众不同的、边疆山区里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啊。

  四、尝试运用“有新鲜感的词句”,按照提示和要求进行说话练*。(设计说明:落实教学目标3。)

  1.导语:

  对比这所边疆小学,我们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些什么呢?你能用上“有新鲜感的词句”说一说吗?

  出示任务:(PPT出示课后该练*)我们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些什么呢?选一个场景,用上“有新鲜感的词句”,按提示的开头,说一段话。

  个体练*,四人小组交流互提意见,并推举一人在班上说。

  2.反馈指导。

  评议注意:

  (1)哪些句子可以怎样用上“有新鲜感的词句”;

  (2)语言规范。

  指名反馈检查两三个学生后,根据评议再个体练说同桌互评,然后再反馈评议。

  五、会认读的字认字的评价与词语表词语读记。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游戏认字(注:所出示的字脱音节,关注学*慢的学生。)。

  (三)PPT示词语表词语,自由读记。

  (四)反馈读记(注:关注学*慢的学生。)。

  六、写字教学。

  (一)字形教学。

  (设计说明:第二学段是学生写字错别字高峰出现的阶段,必须重视字形教学以提高和保证写字的正确率。通过学生回忆,进行形*字或音*字的字形比较,再通过组词,将两两比较的字的字义固定下来,是识字教学音形义相结合的体现。)

  1.PPT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2.观察字形,思考容易与学过的哪个字混淆,同桌说一说。

  3.反馈指导。

  指名说并板书,然后读一读:

  例:服(服装)报(报纸)静(安静)净(干净)

  4.指名说说哪个字容易写错,会错在哪里。

  例:“绒”,右部件是“戎”,不是“戒”。“装”,右上是“士”,不是“土”。

  (二)写字指导。

  1.观察并说说字的各部件相互位置,笔画的变形、退让、延伸等。

  2.各写一个,反馈评议。

  3.按评议对照修改,然后每个字在写两个。

  七、总结。

  (学*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八、写字练*和抄写词语表词语。

  板书设计

  (设计说明:呈现课文条理结构,为学生把握内容要点提供帮助。)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早晨 上学

  上课 朗读 下课 活动

  环境 优美


三年级语文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通用5篇(扩展9)

——小学语文三年级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优选【5】份

  小学语文三年级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1

  【教学目标】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早晨、鲜艳、打扮”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3、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早晨、鲜艳、打扮”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生活。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歌曲引入,介绍资料。

  1、(课件出示1)播放音乐(或视频)《爱我中华》片段:

  “五十六个星座,

  五十六枝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种语言,

  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2、引导交流: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请小朋友说说你找到的有关不同民族的图片,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3、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俗。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阿昌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4、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其中一所去看一看。(课件出示2)板书课题:1、大青树下的小学。

  5、请大家读题。谁来说说课题该怎么读?我们再一起把课题读一遍。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大青树下的小学有什么特色呢?让咱们一起走进这所大青树下的小学,去认识一群少数民族的孩子,去感受这所小学的魅力。

  1、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

  (1)给课文标出自然段。

  (2)勾画出不认识的字,根据注音拼读,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自然段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出示让学生认读。

  4、(1)(课件出示3、4)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第一组含有会写字,第二组含有会认字):

  早晨绒球花汉族鲜艳服装打扮朗读安静停在粗壮影子

  坪坝飘扬摔跤凤尾竹洁白

  认读形式灵活多样。

  师生参与评价,重点强调生字“粗、族”为*舌音,“晨、装、绒、摔”为翘舌音;前鼻音“汉、艳、扮”,后鼻音“静、停、扬、凤”等。

  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学生练读。

  (2)有关民族的词语。(课件出示5)

  傣族阿昌族汉族

  注意读准“颇、傣、昌、昂”的字音。

  5、词语我理解

  温馨提示:(课件出示6)

  理解词语的方法:

  1、查字典或词典、联系上下文、从理解重点字入手。

  2、有的词语应该理解在文中指什么?

  3、有的词语不仅要弄清它的意思,还要想一想这个词用在什么场合?

  (1)小组交流自己理解的词语。

  (2)猜猜我是谁。根据意思说出对应词语。(课件出示7)

  ①指旌旗随风摆动的样子。()

  ②形容色彩华丽。()

  ③山间*整的场地。()

  ④边防,边境。()

  ⑤两人徒手较量,以把对手摔倒为胜的竞技运动。()

  6、生字我会写

  (课件出示8:生字田字格课件)

  晨绒球汉艳服装扮读静停粗影

  (1)识记字形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

  形声字构字规律识记“装、晨”:“衣、日”是形旁,表义;“壮、辰”是声旁,表音。

  加一加:“氵+又=汉”“扌+分=扮”“讠+卖=读”“米+且=粗”“青+争=静”“丰+色=艳”。

  换一换:“报”把“扌”换成“月”就是“服”。

  (2)说说本课每个字,提醒大家写时要注意什么?(课件出示9)

  写好生字四步走:1、说一说。2、看一看。3、写一写。4、对一对。

  说一说:整体结构上要注意什么。上下结构,“晨、装”上窄下宽。

  “汉、扮、读、停”——左右结构,应写得左窄右宽。

  “艳、服、静、粗”——左右结构,应写得左右等宽。

  看一看:关键笔画的写法。

  巧记字形:“丰”“色”艳。

  写一写:老师范写,重点指导“晨、装”,学生练写。

  “晨”和“装”二字均为上下结构,但要注意整个字不要写得过长,其中“晨”字要注意“日”和“曰”的区别,“装”字的“壮”要写得扁一些,按正确笔顺规范书写。

  对一对:再和课本对照一遍,写不好看的地方,下一遍及时改正。

  (1)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2)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

  师小结:汉字是世界上最美丽,最神奇的文字,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具有集形象、声音和意思三者于一体的特性,掌握了汉字这一特点去学*,能帮助我们更轻松地认读、识写。

  7、再次巩固字词:

  把表示“傣族、阿昌族”的图片和相应的词语连线。(课件出示10)

  8、同桌相互听读课文,在读中巩固识字。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小组合作,逐段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讨论:读了这一段知道了些什么?

  2、学*反馈(课件出示11)(填空):

  课文先写(上学的路上,来到学校);再写(上课,下课);最后写(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

  四、自主品读,自我感悟。

  是啊,这就是大青树下的小学。“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

  【设计意图:以优美的音乐导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又使学生感受到了民族大团结的热烈气氛。】

  【设计意图:先出示自读要求,再引导学生根据要求读课文的教学方法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去自学词语,既锻炼了学生的主动性,又加深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设计意图:分步骤引导学生学*会写字,降低学生学*会写字的难度,使学生完全、彻底地掌握会写字书写。】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2、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引起思考。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和课文进行了亲密接触。这节课,我们要深入了解课文,和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小朋友成为最知心的朋友。现在就请同学们继续品读课文,思考:“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呢?(课件出示13)

  学生品读。

  二、自主学*,深入探究

  (一)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

  1、刚才同学们再次品读了课文,那么,“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呢?哪个小朋友最勇敢,敢第一个站起来,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

  2、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美丽的小学?

  (学生讲到哪句,教师就顺势指导哪句。视课堂生成情况灵活地驾驭课堂。)

  预设1:

  (1)生:我是从这里看出的。(课件出示14)“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各式各样的服装鲜艳夺目,使学校更加美丽。(板书:服装:鲜艳绚丽多彩)

  (2)你知道句子里哪个词直接说明了它的美丽吗?(绚丽多彩)(课件突出显示15)“绚丽”的近义词就是——美丽

  (3)让我们一起读出它的美。

  (如果此时学生不能准确地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美丽的小学,教师可这样处理:

  老师来读一句话:“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你们觉得这句话写出了学校的什么呢?

  句子里哪个词直接说明了它的美丽?(绚丽多彩)“绚丽”的近义词就是——美丽。

  让我们一起读出它的美。

  3、还有什么地方写出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

  预设2:

  (1)生:我从这里看出“大青树下的小学”很美丽。(课件出示16)

  “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2)这句话在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其他同学同意他的观点吗?那我们一起来读读。

  (3)谁能来说说,这后面的省略号说明了什么?那么你们认为校园里还有哪些景物呢?

  (4)现在我们闭着眼睛,一边听老师念,一边想象校园的美景:操场中间有一棵高大粗壮的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挂着古老的铜钟。校园的四周是婀娜多姿的凤尾竹,凤尾竹的脚下是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各种野花,蜜蜂在花丛中采蜜,蝴蝶在花丛中飞舞。一阵风吹来,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5)同学们,这样的校园美吗?你想不想去看看?那就带着对美丽的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向往,再读这句话。(板书设计:校园美)

  (6)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

  4、还有什么地方写出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

  预设3:

  (1)生:我从这里看出“大青树下的小学”很美丽。“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课件出示17)

  (2)为什么认为这句话也写出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学生阐述)

  (3)我听明白了,这句话说明大青树下的小学矗立在山花烂漫的环境中,所以说它很美。我们把它的美读出来吧!(板书:山花烂漫)

  5、小结,过渡。

  确实,校园外山花烂漫,校园内高大粗壮的大青树,婀娜多姿的凤尾竹,千姿百态的各种野花,翩翩起舞的蝴蝶,还有在校园里各式各样的鲜艳的服装构成了一幅绝妙的美景图。

  (二)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团结。

  1、课文仅仅写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吗?你认为“大青树下的小学”还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呢?

  (方法和“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类似。)

  预设1:

  (1)生:我认为“大青树下的小学”还是一所团结的学校。我是从这里看出的。“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阿昌族的。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课件出示18)(板书:多民族)

  (2)其他同学找到了这句话吗?我们一起来读读。

  (3)为什么从这句话中能看出“大青树下的小学”还是一所团结的学校?

  (4)生:因为这句话说明各个民族的孩子,虽然“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所以说这是一所团结的学校。

  (5)讲得好。谁来读这句话?

  (6)他读得怎么样?

  (7)我们一起超过他,好吗?

  2、还有什么地方写出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团结?

  预设2:

  (1)生:我还从这里看出“大青树下的小学”很团结。“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课件出示19)

  (2)找到这句话了吗?我们一起来读读。

  (3)听老师怎么读。(师范读)

  (4)说说“不同民族”“同一间教室”“一起”这几个词语,老师为什么要读重音?(这几个词说明孩子们虽然民族不同,但他们团结友爱,不分彼此。)

  (5)你们可不可以像老师一样再读这句话?

  3、小结,过渡。

  是啊,虽然民族不同,穿戴不同,但他们团结友爱,不分彼此,是名副其实的一家人。这是一所多么团结的小学啊。其实,小作者为我们呈现的大青树下的小学不仅仅是美丽、团结,它还具有什么特色呢?请同学们继续读课文,你一定会有所发现!

  (三)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欢乐。

  预设1:

  (1)生:我认为“大青树下的小学”还是一所欢乐的学校。我是从这里看出的。“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课件出示20)(板书:唱歌、跳舞)

  (2)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我们一起来读读。

  (3)大青树下有多热闹?请同学们用下列句式来说说:

  (课件出示21)大青树下多热闹啊!有(),有(),还有()。他们的欢笑声把()都吸引过来啦。

  (4)谁能把孩子们的欢乐读出来?他读得怎么样?认为比他读得好的站起来读。

  (四)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祥和。

  1、这是一所多么欢乐的学校啊!还有谁有新的发现?

  预设1:

  (1)生:我认为“大青树下的小学”还是一所祥和的学校。我是从这里看出的。“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课件出示22)(板书:安静学*)

  (2)好,我们一起读这段话。

  (3)你们认为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小朋友是如何上课的?

  (4)他们是怎样读课文的?

  (5)如果你是一根树枝、一只小鸟、一只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这么认真,课文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怎么想?

  (6)为什么不直接写孩子们学*认真,而要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侧面烘托孩子认真学*。——意思讲到就行)

  (7)是啊,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学生学*认真、书声悦耳,人与动物,人与环境融洽相处,怎么不是一所祥和的学校呢?怎么不令人赞不绝口呢?让我们带着对大青树下的小学的赞美再读这段话。

  三、总结课文,指导朗读

  1、(课件出示23)“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中的“这”指的是什么?能不能把它带进句子中去?

  2、师生交流,教师小结。(课件出示24)“美丽的学校、团结的学校、欢乐的学校、祥和的学校”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

  3、同学们,你喜欢这样一所“美丽的、团结的、欢乐的、祥和的大青树下的小学”吗?你愿意赞美它吗?那就让我们带着赞美读这句话!

  4、假如你是这所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学生,你会对这样的学校产生怎样的情感?(自豪、骄傲)

  5、请自豪地读这句话!

  6、请骄傲地读这句话!

  7、请同学们再看课题,你们认为该怎么读?(“大青树下的”读重音。)为什么?(为有这样的大青树下的小学而自豪,为自己是大青树下的小学的一员而骄傲。)

  8、请同学们带着赞美,带着自豪,带着骄傲美美地把课题再读一遍。资料不错吧,请微信搜公众号关注:好老师好童学教学团队

  四、联系实际,课外延伸。

  1、为什么一个边疆的大青树下的小学会如此美丽,如此团结,如此祥和,如此欢乐?(民族之间团结互助,是一家人。)

  2、是啊,“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我们五十六个民族手牵手,心连心,永远是一家人!正因为我们都生活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里,我们的生活才会如此幸福,如此欢乐!大青树下的小学才会如此美丽,如此团结、祥和!

  3、让我们一起再听《爱我中华》。

  【设计意图:运用提出核心问题的方法来导入本课,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使学生明确了本课时的学*任务。】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理解重点句,进而过渡到对课文的理解,再把理解通过读表达出来,层层递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会更加透彻。】

  【设计意图:体会省略号的作用,填补课文空白,展开想象的翅膀,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了校园的美丽。】

  【设计意图:通过关键词的重音范读,引导学生体会词语的意思,加深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掌握了朗读的方法。】

  【设计意图:在充分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再次引导学生去朗读课文,能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读出这种感情。】

  小学语文三年级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2

  教学要求: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球”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

  2.能和同学交流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说一说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具有民族特色的音频、图片资料、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俗。

  2.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

  三、试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提示一下。

  四、分组朗读,小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

  2.各组练*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晨、绒、服、装、读、影”。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晨”是上下结构,注意“辰”要拖着“日”,相互要结合紧凑。

  “绒”是左右结构,由“纟”和“戎”组成,右边的“戎”共六笔,不要漏写。

  “服”的“月”字旁要瘦一些。

  “装”是上下结构,书写要紧凑。

  “读”是左右结构,右边是“卖”,不是“买”。

  “影”是左右结构,右边三撇,写得匀称。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通过朗读感悟民族小学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完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

  d.配乐朗读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铜钟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

  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样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3.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c.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四、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五、综合性学*。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小学语文三年级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3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第一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的孩子们幸福的学*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课文层次清晰、段落分明。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再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文字点题。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一些效果:

  1、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音乐《爱我中华》片段,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2、品味词语,加深理解。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品味“安静”“热闹”这两个词,并注意教学方法的变化。组织学生从“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这些句子中体会当时的安静;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校园里为什么这么安静”,从而懂得这些表现安静的句子的含义。

  3、创设情境,强化情感。教学快要结束时,我大胆创设了一个情境:“如果我们就是窗外的一只蝴蝶、一只小猴、一只小鸟、一朵花,我们会怎样想呢?”这个情境的创设,充分唤起学生的想象,激发了兴趣,保持了学生注意力,巧用学生的体验进行朗读,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培养语文素养。

  二、成功之处

  转换角色,入情入境。

  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第二、三自然段时,我提问:“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戴上头饰,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三、不足之处

  1、拓展阅读《走月亮》《爱我中华》《山沟里的孩子》。我选择讲解《走月亮》和《山沟里的孩子》,让学生圈画自己觉得有新鲜感的词句。学生对于《走月亮》这篇散文并不是很熟悉,也不太清楚什么是“走月亮”,因此在圈画语句时出现了一些困难。《山沟里的孩子》这篇文章相对容易理解,我让学生自读《山沟里的孩子》,读懂山沟里的孩子学*生活的特别之处,学生也能了解其中的原因。

  2、个别字音需要重点指导如“傣族”中“傣”应读“dǎi”。同时对于“坪坝”的意思需要用图片直观显示。

  四、改进措施

  回顾本课教学,需要进行一些改进。

  1、教学中对于年级教学特点不够熟悉,导致备课时设计的个别问题过深,需要多多研读课文,加强集体备课。

  2、学生分角色表演时对于猴子、小鸟等角色的特点定位不准确,语言上没有个性,千篇一律。因此可以让学生先熟悉猴子的机灵、花儿慢慢绽放、山狸的胆小等动物特点,然后再进行表演。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读书,谈读书感受,来充分唤起学生的想象,以激发兴趣,从而达到保持学生注意力,以达到理解文本的目的。如在学*窗外十分安静一句时,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情境,“如果你是一根树枝、一只小鸟、一只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这么认真,课文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怎么想?”这个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文章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

  不足之处:

  教师应该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只需在学生确有困难的地方点拨指导,教给学*方法,体现学生的学。这一点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要改进的。

  小学语文三年级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4

  教学要求: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球”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

  2、能和同学交流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说一说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具有民族特色的音频、图片资料、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俗。

  2、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阿昌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

  三、试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提示一下。

  四、分组朗读,小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

  2、各组练*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晨、绒、服、装、读、影”。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晨”是上下结构,注意“辰”要拖着“日”,相互要结合紧凑。

  “绒”是左右结构,由“纟”和“戎”组成,右边的“戎”共六笔,不要漏写。

  “服”的“月”字旁要瘦一些。

  “装”是上下结构,书写要紧凑。

  “读”是左右结构,右边是“卖”,不是“买”。

  “影”是左右结构,右边三撇,写得匀称。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通过朗读感悟民族小学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完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

  d、配乐朗读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铜钟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

  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样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4、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c、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四、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五、综合性学*。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板书设计:

  大青树下的小学

  穿戴不同语言不同

  共同学*共同游戏

  热爱团结

  教学反思:

  在这一节语文课的教学中,我感悟到指导朗读,除了可以创设一种情境,再现教材的有关形象,引导学生理解教材所描写的事物,激发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能读出文章的意境外,还可以巧用学生的体验,进行移情朗读,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培养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三年级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5

  【教学目标】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早晨、鲜艳、打扮”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3、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早晨、鲜艳、打扮”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生活。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歌曲引入,介绍资料。

  1、(课件出示1)播放音乐(或视频)《爱我中华》片段:

  “五十六个星座,

  五十六枝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种语言,

  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2、引导交流: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请小朋友说说你找到的有关不同民族的图片,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3、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俗。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阿昌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4、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其中一所去看一看。(课件出示2)板书课题:1、大青树下的小学。

  5、请大家读题。谁来说说课题该怎么读?我们再一起把课题读一遍。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大青树下的小学有什么特色呢?让咱们一起走进这所大青树下的小学,去认识一群少数民族的孩子,去感受这所小学的魅力。

  1、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

  (1)给课文标出自然段。

  (2)勾画出不认识的字,根据注音拼读,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自然段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出示让学生认读。

  4、(1)(课件出示3、4)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第一组含有会写字,第二组含有会认字):

  早晨绒球花汉族鲜艳服装打扮朗读安静停在粗壮影子

  坪坝飘扬摔跤凤尾竹洁白

  认读形式灵活多样。

  师生参与评价,重点强调生字“粗、族”为*舌音,“晨、装、绒、摔”为翘舌音;前鼻音“汉、艳、扮”,后鼻音“静、停、扬、凤”等。

  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学生练读。

  (2)有关民族的词语。(课件出示5)

  傣族阿昌族汉族

  注意读准“颇、傣、昌、昂”的字音。

  5、词语我理解

  温馨提示:(课件出示6)

  理解词语的方法:

  1、查字典或词典、联系上下文、从理解重点字入手。

  2、有的词语应该理解在文中指什么?

  3、有的词语不仅要弄清它的意思,还要想一想这个词用在什么场合?

  (1)小组交流自己理解的词语。

  (2)猜猜我是谁。根据意思说出对应词语。(课件出示7)

  ①指旌旗随风摆动的样子。

  ②形容色彩华丽。

  ③山间*整的场地。

  ④边防,边境。

  ⑤两人徒手较量,以把对手摔倒为胜的竞技运动。

  6、生字我会写

  (课件出示8:生字田字格课件)

  晨绒球汉艳服装扮读静停粗影

  (1)识记字形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

  形声字构字规律识记“装、晨”:“衣、日”是形旁,表义;“壮、辰”是声旁,表音。

  加一加:“氵+又=汉”“扌+分=扮”“讠+卖=读”“米+且=粗”“青+争=静”“丰+色=艳”。

  换一换:“报”把“扌”换成“月”就是“服”。

  (2)说说本课每个字,提醒大家写时要注意什么?(课件出示9)

  写好生字四步走:1、说一说。2、看一看。3、写一写。4、对一对。

  说一说:整体结构上要注意什么。上下结构,“晨、装”上窄下宽。

  “汉、扮、读、停”——左右结构,应写得左窄右宽。

  “艳、服、静、粗”——左右结构,应写得左右等宽。

  看一看:关键笔画的写法。

  巧记字形:“丰”“色”艳。

  写一写:老师范写,重点指导“晨、装”,学生练写。

  “晨”和“装”二字均为上下结构,但要注意整个字不要写得过长,其中“晨”字要注意“日”和“曰”的区别,“装”字的“壮”要写得扁一些,按正确笔顺规范书写。

  对一对:再和课本对照一遍,写不好看的地方,下一遍及时改正。

  (1)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2)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

  师小结:汉字是世界上最美丽,最神奇的文字,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具有集形象、声音和意思三者于一体的特性,掌握了汉字这一特点去学*,能帮助我们更轻松地认读、识写。

  7、再次巩固字词:

  把表示“傣族、阿昌族”的图片和相应的词语连线。(课件出示10)

  8、同桌相互听读课文,在读中巩固识字。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小组合作,逐段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讨论:读了这一段知道了些什么?

  2、学*反馈(课件出示11)(填空):

  课文先写(上学的路上,来到学校);再写(上课,下课);最后写(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

  四、自主品读,自我感悟。

  是啊,这就是大青树下的小学。“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

  【设计意图:以优美的音乐导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又使学生感受到了民族大团结的热烈气氛。】

  【设计意图:先出示自读要求,再引导学生根据要求读课文的教学方法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去自学词语,既锻炼了学生的主动性,又加深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设计意图:分步骤引导学生学*会写字,降低学生学*会写字的难度,使学生完全、彻底地掌握会写字书写。】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2、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引起思考。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和课文进行了亲密接触。这节课,我们要深入了解课文,和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小朋友成为最知心的朋友。现在就请同学们继续品读课文,思考:“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呢?(课件出示13)

  学生品读。

  二、自主学*,深入探究

  (一)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

  1、刚才同学们再次品读了课文,那么,“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呢?哪个小朋友最勇敢,敢第一个站起来,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

  2、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美丽的小学?

  (学生讲到哪句,教师就顺势指导哪句。视课堂生成情况灵活地驾驭课堂。)

  预设1:

  (1)生:我是从这里看出的。(课件出示14)“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各式各样的服装鲜艳夺目,使学校更加美丽。(板书:服装:鲜艳绚丽多彩)

  (2)你知道句子里哪个词直接说明了它的美丽吗?(绚丽多彩)(课件突出显示15)“绚丽”的近义词就是——美丽

  (3)让我们一起读出它的美。

  (如果此时学生不能准确地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美丽的小学,教师可这样处理:

  老师来读一句话:“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你们觉得这句话写出了学校的什么呢?

  句子里哪个词直接说明了它的美丽?(绚丽多彩)“绚丽”的近义词就是——美丽。

  让我们一起读出它的美。

  3、还有什么地方写出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

  预设2:

  (1)生:我从这里看出“大青树下的小学”很美丽。(课件出示16)

  “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2)这句话在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其他同学同意他的观点吗?那我们一起来读读。

  (3)谁能来说说,这后面的省略号说明了什么?那么你们认为校园里还有哪些景物呢?

  (4)现在我们闭着眼睛,一边听老师念,一边想象校园的美景:操场中间有一棵高大粗壮的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挂着古老的铜钟。校园的四周是婀娜多姿的凤尾竹,凤尾竹的脚下是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各种野花,蜜蜂在花丛中采蜜,蝴蝶在花丛中飞舞。一阵风吹来,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5)同学们,这样的校园美吗?你想不想去看看?那就带着对美丽的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向往,再读这句话。(板书设计:校园美)

  (6)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

  4、还有什么地方写出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

  预设3:

  (1)生:我从这里看出“大青树下的小学”很美丽。“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课件出示17)

  (2)为什么认为这句话也写出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学生阐述)

  (3)我听明白了,这句话说明大青树下的小学矗立在山花烂漫的环境中,所以说它很美。我们把它的美读出来吧!(板书:山花烂漫)

  5、小结,过渡。

  确实,校园外山花烂漫,校园内高大粗壮的大青树,婀娜多姿的凤尾竹,千姿百态的各种野花,翩翩起舞的蝴蝶,还有在校园里各式各样的鲜艳的服装构成了一幅绝妙的美景图。

  (二)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团结。

  1、课文仅仅写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吗?你认为“大青树下的小学”还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呢?

  (方法和“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类似。)

  预设1:

  (1)生:我认为“大青树下的小学”还是一所团结的学校。我是从这里看出的。“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阿昌族的。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课件出示18)(板书:多民族)

  (2)其他同学找到了这句话吗?我们一起来读读。

  (3)为什么从这句话中能看出“大青树下的小学”还是一所团结的学校?

  (4)生:因为这句话说明各个民族的孩子,虽然“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所以说这是一所团结的学校。

  (5)讲得好。谁来读这句话?

  (6)他读得怎么样?

  (7)我们一起超过他,好吗?

  2、还有什么地方写出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团结?

  预设2:

  (1)生:我还从这里看出“大青树下的小学”很团结。“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课件出示19)

  (2)找到这句话了吗?我们一起来读读。

  (3)听老师怎么读。(师范读)

  (4)说说“不同民族”“同一间教室”“一起”这几个词语,老师为什么要读重音?(这几个词说明孩子们虽然民族不同,但他们团结友爱,不分彼此。)

  (5)你们可不可以像老师一样再读这句话?

  3、小结,过渡。

  是啊,虽然民族不同,穿戴不同,但他们团结友爱,不分彼此,是名副其实的一家人。这是一所多么团结的小学啊。其实,小作者为我们呈现的大青树下的小学不仅仅是美丽、团结,它还具有什么特色呢?请同学们继续读课文,你一定会有所发现!

  (三)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欢乐。

  预设1:

  (1)生:我认为“大青树下的小学”还是一所欢乐的学校。我是从这里看出的。“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课件出示20)(板书:唱歌、跳舞)

  (2)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我们一起来读读。

  (3)大青树下有多热闹?请同学们用下列句式来说说:

  (课件出示21)大青树下多热闹啊!有(),有(),还有()。他们的欢笑声把()都吸引过来啦。

  (4)谁能把孩子们的欢乐读出来?他读得怎么样?认为比他读得好的站起来读。

  (四)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祥和。

  1、这是一所多么欢乐的学校啊!还有谁有新的发现?

  预设1:

  (1)生:我认为“大青树下的小学”还是一所祥和的学校。我是从这里看出的。“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课件出示22)(板书:安静学*)

  (2)好,我们一起读这段话。

  (3)你们认为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小朋友是如何上课的?

  (4)他们是怎样读课文的?

  (5)如果你是一根树枝、一只小鸟、一只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这么认真,课文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怎么想?

  (6)为什么不直接写孩子们学*认真,而要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侧面烘托孩子认真学*。——意思讲到就行)

  (7)是啊,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学生学*认真、书声悦耳,人与动物,人与环境融洽相处,怎么不是一所祥和的学校呢?怎么不令人赞不绝口呢?让我们带着对大青树下的小学的赞美再读这段话。

  三、总结课文,指导朗读

  1、(课件出示23)“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中的“这”指的是什么?能不能把它带进句子中去?

  2、师生交流,教师小结。(课件出示24)“美丽的学校、团结的学校、欢乐的学校、祥和的学校”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

  3、同学们,你喜欢这样一所“美丽的、团结的、欢乐的、祥和的大青树下的小学”吗?你愿意赞美它吗?那就让我们带着赞美读这句话!

  4、假如你是这所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学生,你会对这样的学校产生怎样的情感?(自豪、骄傲)

  5、请自豪地读这句话!

  6、请骄傲地读这句话!

  7、请同学们再看课题,你们认为该怎么读?(“大青树下的”读重音。)为什么?(为有这样的大青树下的小学而自豪,为自己是大青树下的小学的一员而骄傲。)

  8、请同学们带着赞美,带着自豪,带着骄傲美美地把课题再读一遍。资料不错吧,请微信搜公众号关注:好老师好童学教学团队

  四、联系实际,课外延伸。

  1、为什么一个边疆的大青树下的小学会如此美丽,如此团结,如此祥和,如此欢乐?(民族之间团结互助,是一家人。)

  2、是啊,“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我们五十六个民族手牵手,心连心,永远是一家人!正因为我们都生活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里,我们的生活才会如此幸福,如此欢乐!大青树下的小学才会如此美丽,如此团结、祥和!

  3、让我们一起再听《爱我中华》。

  【设计意图:运用提出核心问题的方法来导入本课,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使学生明确了本课时的学*任务。】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理解重点句,进而过渡到对课文的理解,再把理解通过读表达出来,层层递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会更加透彻。】

  【设计意图:体会省略号的作用,填补课文空白,展开想象的翅膀,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了校园的美丽。】

  【设计意图:通过关键词的重音范读,引导学生体会词语的意思,加深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掌握了朗读的方法。】

  【设计意图:在充分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再次引导学生去朗读课文,能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读出这种感情。】

❤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