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乐园教案范本五份

首页 / 教案 / |

  一年级数学乐园教案 1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加深知识间的联系。

  2、体验整理知识的方法,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3、进一步理解、巩固20以内数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

  4、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学*数学的快乐,增强学*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巩固20以内数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

  掌握整理知识的方法。

  一、导入

  大家喜欢玩雪吗?让我们一起走进雪山乐园看一看吧。课本111页。(板贴课题:雪山乐园)

  二、复*

  (一)图形的复*

  1、复*立体图形(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有的堆雪人,有的打雪仗。)

  师:仔细观察一下,图中有没有我们学过的图形,在哪?(学生一一说明,教师随机板贴。)

  师:你们的桌子上就有这些形状的物体,小组同学摸一摸、说一说他们的样子。(学生从学具盒中拿出相应物体摸一摸、说一说,感受物体的特点。教师随机指导。)

  师:谁愿意上来和大家说说这些物体的样子。(生自己选择,拿的是什么体,它是什么样的。)

  师:教室里也有这些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物体朋友,你能找到吗?(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及时纠正。)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看来“图形”的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板贴:图形)

  2、复*位置。

  师:打完雪仗堆完雪人,小朋友又去了另一个有趣的地方,仔细观察下一幅图,小组内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游乐场里的冰雕真美啊,你能说说小猴和小兔的冰雕,谁在谁的左面,谁在谁的右面?小鸟,小松鼠,小白兔也来凑热闹。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吗?房子和大树,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板贴:前后、上下、左右)

  师:同学们看的很认真,你能说说你的前后左右都是谁吗?我们*时说话还经常会用到表示位置的“上下、前后、左右”,你能说一个吗?

  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看来“位置”的知识还真不少呢!(板贴:位置)

  (二)比较和统计的复*

  1、复*比较。

  这么多的冰雕小动物,你能给小鹿和小松鼠比比高矮吗?(板贴:高矮)它们还能比什么?(板贴:多少、大小、轻重)

  师:猴子和兔子冰雕比什么呢?谁比谁少,谁比谁多?你是怎么知道的?(因为小猴3只,小兔4只,3<4。所以,小猴比兔子少。)

  师:同学们回答真积极,看来谁比谁很重要,不能单独的说谁多或者是谁少,必须进行

  “比较”(板贴:比较)

  2、复*统计。

  师:如果想知道这些冰雕小动物各有多少只该怎么办?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统计一下)

  一起完成手中的统计图和统计表。小猴子有()个?小兔有()个?小鹿有()个?小松鼠有()个?

  刚才我们说的这些“分一分、数一数、排一排”的过程就是“统计”。(板贴:统计)

  (课件出示)看这张统计表,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口头提问并口头解答。)

  三、练*

  师:好,刚才我们休息了一会。接下来,我们再努力闯过四关,圣诞老爷爷的礼物就会来啦!有没有信心闯关成功?

  一年级数学乐园教案 2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学生能比较正确地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式题。

  2、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仔细、认真的良好学**惯。

  3、培养学生对比、观察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用具:

  小黑板,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准备

  1、教师: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2、计算下面各题:

  教师:分数连加、连减为什么可以一次通分再计算?

  二、学*新课

  尝试计算例1。

  通过订正找出简便的计算方法。

  教师:

  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吗?

  ②例1与准备题比较哪相同?哪不同?(讨论)

  ③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板书:明确: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为了简便,几个分数可以一次通分,然后按照运算顺序依次进行加减计算。说明:虚线框的部分,我们在计算带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按照这样的方法去想,但在做题时这一过程可以省略不写,而直接写出计算结果。

  教师:计算结果要注意什么问题?

  教师:

  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②分两步计算,是一次通分好,还是分步通分好呢?学生尝试计算并订正。教师:

  ①怎样计算简便?

  ②为什么分步通分简便一些?

  说明:虚线框的通分过程,以后计算熟练了可以不写,或写在草稿纸上,也可以直接写出结果,不断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教师:结果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反馈

  1、做一做。

  2、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3、按照下图的计算步聚列出综合算式,并算出得数。

  4、思考题:华和王英比,谁高一些?高多少米?

  一年级数学乐园教案 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9页,雪山乐园主题图。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加深知识间的联系,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对分类与比较、统计、图形与位置这部分做整理复*。

  3、在经历整理复*的过程中,体验整理知识的方法,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好*惯。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形成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对分类与比较、统计、图形与位置知识的整理复*。

  教学难点:对分类与比较、统计、图形与位置知识的应用。

  教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模型。

  学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物体。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雪山乐园中参观了凉亭和滑雪场,复*了20以内数的认识和20以内数的加减法。圣诞节到了,你们看,谁来了?(课件)

  圣诞老爷爷带来几棵圣诞树(指黑板),等我们把这些树上挂满知识果实以后,老爷爷就会送礼物给我们。想得到礼物吗?

  好,让我们和圣诞老爷爷一起走进雪山乐园。(板贴课题:雪山乐园)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天真可爱,为了符合学生学*特点,以圣诞老人派发礼物来激发学生探索学*的兴趣。】

  二、复*:

  (一)图形、位置的复*

  1、复*立体图形(课件出示)

  (1)师: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有的堆雪人,有的打雪仗。)

  (2)师:仔细观察一下,图中有没有我们学过的图形,在哪?(学生一一说明,教师随机板贴。)

  (3)师:你们的桌子上就有这些形状的物体,小组同学摸一摸、说一说他们的样子。(学生从学具盒中拿出相应物体摸一摸、说一说,感受物体的特点。教师随机指导。)

  (4)师:谁愿意上来和大家说说这些物体的样子。(生自己选择,拿的是什么体,它是什么样的。)

  (5)师:教室里也有这些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物体朋友,你能找到吗?(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及时纠正。)

  (6)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看来“图形”的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板贴:图形)

  【设计意图:在本节教学环节中,通过学生观察主题图,回顾以前学过的图形,并从图中找到与学过图形相对应的物体。然后通过摸实物进一步感知各种图形的特点,同时说出生活中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的物体。真正的把学过的知识整理并运用。】

  2、复*位置

  (1)师:打雪仗堆雪人真有趣,圣诞老爷爷还会带我们去哪呢?(课件出示)

  (2)师:咦,圣诞老爷爷呢?(课件)

  (3)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美丽的景色,小组内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它们都在哪儿?(师巡视,随机指导。)

  (4)找生交流。(是板贴:前后、上下、左右)

  (5)师:同学们看的很认真,你们看老师现在在哪?

  (6)你能说说你的前后左右都是谁吗?我们*时说话还经常会用到表示位置的“上下、前后、左右”,你能说一个吗?

  (7)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看来“位置”的知识还真不少呢!(板贴:位置)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的教学中,由找圣诞老爷爷引导学生对位置的描述,然后让学生具体说说图中每个图形的位置,最后说说生活中需要用表示位置的词语来描述的例子。通过以上几个环节,来复*整理并巩固位置的这部分知识。】

  (二)比较和统计的复*

  1、复*比较

  (1)师:圣诞老爷爷接着带领我们去哪,你看到了什么?(课件)

  (2)师:这么多的冰雕小动物,你能给小鹿和小松鼠比比个吗?(板贴:高矮)它们还能比什么?(板贴:多少、大小)

  (3)师:你怎么知道猴子比兔子少?(因为小猴3只,小兔4只,34。所以,小猴比兔子少。)

  (5)师:同学们回答真积极,老师请两个同学过来,你们说他俩该怎么比较?(学生回答)现在老师和他比较,你又发现了什么?(师:看来谁比谁很重要,不能单独的说谁高或者是谁矮。)

  (6)师:同学们既会看又会说,还真的是很会“比较”呢!(板贴:比较)

  【设计意图:在本节教学环节中,通过学生自主观察,比较出冰雕小动物不同之处,并以此展开对生活中不同事物的比较。同时,教师渗透比较的对象发生变化时比较的结果也发生变化的数学思想。】

  2、复*统计

  (1)师:如果想知道这些冰雕小动物各有多少只该怎么办?(统计一下)

  (2)师:好,请你们小组合作完成手中的统计图和统计表。

  (3)【板贴四个小组统计表】师:谁能说说你们小组是怎么统计的?(学生说,教师随机提炼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并板贴。)

  (4)刚才我们说的这些“分一分、数一数、排一排”的过程就是“统计”。(板贴:统计)

  (5)(课件出示)看这张统计表,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口头提问并口头解答。)

  【设计意图:在本节教学环节中,由学生独立解决老师所提出问题,引出对“统计”知识的回顾应用。同时,在小组交流中,回顾整理统计的方法。】

  三、律动:同学们,现在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活动活动,让我们一起来拍拍手。(1)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2)看谁能说出和老师意思相反的词,并做出动作。(师说大,生说小)

  【设计意图:在轻松的氛围中,回顾刚才所复*内容:位置、比较。】

  四、练*:

  师:好,刚才我们休息了一会。接下来,我们再努力闯过四关,圣诞老爷爷的礼物就会来啦!有没有信心闯关成功?

  1、第一关分一分:(课件)这两个小朋友的房间太乱啦,大家能帮忙整理一下吗?你打算怎么整理?

  好,请打开书第115页,大家按照统计表对以上物品进行分类统计。

  【实物投影展示订正】学生说数量,老师表扬数一个划掉一个的好方法。

  2、第二关:比一比。(课件)师:你看到了什么?。追问,小狗一定比小兔重吗?

  3、第三关:圈一圈。(课件)师:这个叫小华的女孩在干什么?仔细观察,想象出是“前、后、侧”那一面照出的,然后圈出来。问:你怎么知道照的是后面,你是怎么判断的?你怎么知道照的是侧面,你是怎么判断的?

  4、第四关捏一捏:同学们,你们喜欢捏橡皮泥吗?(喜欢)。请你捏一个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或者是球的物体送给圣诞老爷爷吧!(学生捏)

  【实物投影展示】找生展示并说。我相信圣诞老爷爷一定很喜欢!

  五、小结:

  今天我们和圣诞老爷爷一同游玩了雪山乐园和数学王国,同时装饰了几棵圣诞树,这些知识果实是:图形、统计、比较和位置。圣诞老爷爷对同学们的表现非常满意,所以他要把礼物送给大家!同时他也祝愿同学们圣诞节快乐!(课件)

  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一年级数学乐园教案 4

  教学内容:动物乐园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比较多少的方法。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并能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建立符号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主动参与学*的精神。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主动参与学*的精神。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数学学*兴趣和学*热情。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 。

  2、会用“〉”、“〈” 、“=”表示比较的结果 。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听过骆驼和羊的故事吗?骆驼和羊通过比较,知道了高有高的好处,矮也有矮的好处。今天我们要学*的新课也是“比较”,内容也和骆驼和羊的故事一样有趣。

  二、引导操作, 探究新知

  1、出示“动物乐园”图

  师:动物乐园要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小动物们都到动物乐园帮忙,热闹极了。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动物?它们各有几只?请小朋友们自己在心里数一数,等汇报的时候再告诉老师和其他同学。m

  2、汇报交流

  师:你看到了哪些动物?各有几只?(学生:4只小鹿,5只小白兔,4只小熊,3只猴子,2只小鸟。)

  3、动手操作

  (1)师:谁愿意用动物头像来表示你观察到的图上的各种动物?

  (2)师:请其他同学也在下面摆一摆:你看到了几只什么动物?请用学具表示出来。

  (3)学生摆完,引导学生观察评价:摆出来的和看到的一样吗?

  4、设疑激趣

  师:来了这么多的动物,到底哪一种动物比较多,老师很想知道,你们想知道吗?那我们把它们比一比好吗?

  (1)、小组讨论:可以把谁和谁作比较?

  (2)汇报:我准备把……和……进行比较。

  5、探究方法

  (1)认识同样多和“=”(熊和鹿比)

  师:咱们先把熊和鹿做比较,那么这两种动物,谁多?谁少? 你是怎么知道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

  动手操作:比较两种动物谁多谁少,可以直接根据数量多少来比较,还可用摆的方法来比较,那么要怎么摆呢?请大家先想一想,再动手摆一摆。

  展示、交流:谁愿意到前面来摆一摆?其他同学摆的方法和他一样吗?有没有不同的摆法?(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摆出了不同的图形)

  猜一猜:黑板上的每一种摆法,是怎么进行比较的? (如果学生不懂得表述“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教师可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发表意见。)

  认识 “=”

  揭示同样多:熊有4只,鹿也有4只,熊和鹿的只数一样,我们就说:它们的只数?(“同样多”、“一样多”、……)熊有4只用数表示写几?鹿也有4只,用几表示?4和4同样多或者说相等,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的相等关系?谁知道? 谁会写“=”?板书:4 = 4 读作:4等于4

  (2)认识“>”、“<”(兔和猴比、猴和鸟比……)

  师:接下来你们想把哪两种动物进行比较?这两种动物谁多?怎么比较?比的结果是什么?可以先摆一摆再说一说。

  ①独立思考 ②小组交流 ③ 全班交流

  怎么比?{引导学生表述:--比—多(少)}

  师:5比3多,在5和3的中间要用一个什么符号表示?你们知道吗?谁会写“>”?这个式子5>3怎么读?(5大于3);5比3多,用“>”表示,那么3比5少,可以用“>”表示吗?应用什么符号表示? 这个式子怎么读? 3<5(3小于5)。

  指导书写:“>”、“<”

  练*使用“>”、“<”(练*中引导学生想办法分辨记忆“>”、“<”)

  引导发现: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有的孩子说:口子大的朝大数;有的孩子说:开口朝左的是大于号、开口朝右的是小于号;还有的孩子说:想到把“箭号”的一横去掉就是大于号了。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编顺口溜记住:开口朝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练*与拓展

  (1)师:在这么多的动物里面,哪种动物最多?哪种动物最少?(小鸟最少,小兔最多)其他的动物比较的结果怎样?小朋友们能不能自己完成?请同桌交流:说一说谁比谁多?谁比谁少?也可以用数字说一说它们比的结果。

  (2)在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比较的知识?

  (3)独立完成第13页练*题

  小猴比小熊少 3〇 4 小鹿比小兔----- 4 〇 5

  小熊比小猴多 4〇3 小兔比小鹿----- 5 〇 4

  最多 最少

  (4)填一填:

  7〇 3 4〇 9 3〇 3 5〇 8 10〇1

  2 〉□ 6 〉□ 6 = □ □= 8 □和□< 9(这几道题,发数字卡片给小朋友,认为合适的都可以到台上来。)

  板书设计:

  动物乐园

  小于 < 大于 > 等于 =

  开口对大数 尖尖对小数

  一年级数学乐园教案 5

  【教学目标】

  1、认识加、减混合运算式题,掌握加、减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2、能看图列出加、减混合算式。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做题,计算正确、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5、在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掌握加、减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记住第一次的运算结果。

  【教具准备】

  例题图,口算卡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播放丑小鸭动画片断,你看过这个故事吗?丑小鸭讲的是它在小时候因为长的丑处处被人欺负,后来经过自己顽强的努力终于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那你知道美丽的白天鹅生活在哪里吗?今天我们请来了白天鹅为大家做向导带大家去做客吧。

  二、合作探究

  1、教学天鹅例题1。看:湖里有几只天鹅?演示:又飞来3只。现在呢?谁能说出完整图意。

  [演示:又飞走2只。说出正确图意,然后老师演示完整图意。湖里有4只,飞来3只,又飞来2只,现在有几只天鹅?谁能把图意完整的说一遍?你知道怎样列式吗?求先飞来3只,怎么办?]

  一共有几只天鹅?怎样列式?(4+3)又飞走2只又该怎么办?

  问:飞走几只天鹅?怎样列式来表示飞走的2只?

  [学生回答后老师在“4+3”的后面写“-2”。]

  师:这个算式们以前学的连加、连减有哪些不同呢?这个算式里有加法也有减法,是加和减混合在一起,我们把它叫做加减混合式题(板书:加减混合)

  这样的算式读做:4加3再减2。(学生齐读算式一遍。)

  [加减混合式题怎样计算呢?你知道吗?]

  根据图意想一想,先算什么?

  你怎么知道先算4+3接着什么?用哪个数减去2?谁能说说4+3-2的意义?演示课件,鼓励学生把这道题计算过程说一说。

  [这道题是加在前面,减在后面,就先算4加3得7,然后再算7减2得5。]

  2、教学天鹅例题2。

  咱们再来看看另一个湖里的天鹅吧。

  演示:先有4只飞走2只,又飞来3只。学生在小组里互相说出图意,独立列式后集体订正。

  [师:这道算式也是有加法,有减法,也是加减混合式题,要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学生在书的方框里填数,指定学生说计算过程。]

  3、小结:同学们真聪明,看看我们学*的和前面学过的连加连减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吗?

  刚才计算两题都是加减混合式题,第l题是加法在前还是减法在前?先算什么?第2题是加法在前还是减法在前面?先算什么?

  [概括:计算加减混合式题,加法在前面就先算加法,如果是减法在前面就先算减法。像这样的算式叫加减混合。]

  三、巩固练*。

  (1)做课本67页“做一做”题。

  [指定学生说图意。指名列算式。]

  问: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接着学生计算,填方框里的数。做完后订正。]

  (2)做练*十五第1题。

  [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说题意,边讲边填,集体订正。学生说计算过程。]

  四、课堂练*

  1、练*十五的第2题。指导学生规范书写算式。

  2、练*十五的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五、总结:加减混合运算应怎样计算?

  【教学反思】

  我首先用丑小鸭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从而导入新课,然后演示天鹅飞来又飞走或飞走又飞来的过程,让学生形象的感知加减混合算式的具体含义,从而掌握了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和方法。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一年级数学乐园教案范本五份扩展阅读


一年级数学乐园教案范本五份(扩展1)

——一年级数学乐园教案 (菁华3篇)

一年级数学乐园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数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初步体会数的广泛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交流等探求活动,初步形成数感,锻炼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初步形成合作参与意识,尊重与欣赏他人的意识。形成对学*的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养成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惯。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动物乐园要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它们想比比看哪种动物来的只数多呢!你们想不想去参加它们的活动呀?

  (二)引导操作,探究新知

  1.出示动物乐园图。

  师:小朋友们快看,动物乐园热闹极了。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动物,它们各有几只,好吗?请小朋友们自己在心里数一数,一会儿我们来汇报一下。

  2.汇报交流。

  师:你看到了哪些动物?各有几只?(学生:4只小鹿,5只小白兔,4只小熊,3只猴子,2只小鸟。)

  3.动手操作。

  (1)师:谁愿意用动物头像来表示你观察到的图上的各种动物呢?

  (2)师:请其他同学也在下面摆一摆,你看到了几只什么动物?请用学具表示出来。

  (3)学生摆完,引导学生观察评价,摆出来的和看到的一样吗?

  4.设疑激趣。

  师:来了这么多的动物,你们想了解一下吗?到底哪一种动物比较多,我们把它们比一比好吗?(板书课题)

  (1)小组讨论:可以把谁和谁作比较?

  (2)汇报:我准备把……和……进行比较。

  5.探究方法。

  (1)认识同样多和“=”(熊和鹿比)。

  A.师:咱们先把熊和鹿作比较,那么这两种动物,谁多,谁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B.动手操作。

  比较两种动物谁多谁少,可以用摆的方法来比较,那么要怎么摆呢?让大家一眼看出谁多,谁少,或者同样多。请大家先想一想,再动手摆一摆。

  C.展示、交流。

  谁愿意到前面来摆一摆?其他同学摆的方法和他一样吗?有没有不同的摆法?(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摆出了不同的图形。)

  D.大家评议:黑板上的每一种摆法,是怎样进行比较的呢?

  (学生观察到用排队的方法,小熊排一队,小鹿排一队,一个与一个对齐,这样就可以很快比较出来。)

  E.认识“=”。

  ①揭示同样多:熊有4只,鹿也有4只,熊和鹿的只数一样,我们就说它们的`只数……(“同样多”“一样多”)。

  ②认识“=”:熊有4只用数表示写几?鹿也有4只,用几表示?4和4同样多或者说相等,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的相等关系呢?谁知道?

  谁会写“=”?

  板书:4=4;读作:4等于4。

  ③指导书写“=”。

  (2)认识“>”“<”(兔和猴比、猴和鸟比……)。

  A.师:接下来你们想把哪两种动物进行比较?这两种动物怎么比较,比的结果是什么?可以先摆一摆,再说一说。

  B.独立思考。

  C.小组交流。

  D.全班交流。

  ①怎么比?

  ②比的结果?[引导学生表述:谁比谁多(少)。]

  (3)认识“>”“<”(5和3比)。

  A.师:5比3多,在5和3的中间要用一个什么符号表示?你们知道吗?

  谁会写“>”?

  这个式子5>3怎么读?(5大于3。)

  B.师:5比3多,用“>”表示,那么3比5少,还可以用“>”表示吗?

  那么应该用什么符号表示呢?(把大于符号调过方向。)

  “<”的名字叫小于号。

  这个式子3<5怎么读?(3小于5。)

  C.指导书写:“>”“<”。

  D.练*使用:“>”“<”。

  (练*中引导学生想办法分辨记忆“>”“<”。)

  E.引导发现:开口朝大数,尖角对小数。

  (有的孩子说:口子大的朝大数;有的孩子说:开口朝左的是大于号、开口朝右的是小于号;还有的孩子说:想到把“箭头符号”的一横去掉就是大于号了。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编顺口溜记住:相同数间用等于;开口大,朝大数;尖角小,对小数。)

  (三)练*与拓展

  1.师:在这么多的动物里面,哪种动物最多,哪种动物最少?(小鸟最少,小兔最多。)

  2.师:其他的动物比较的结果怎样?小朋友们能不能自己完成?同桌交流,说一说谁比谁多,谁比谁少;也可以用数字表示它们比的结果。

  3.在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比较的知识?

  4.独立完成第13页练*题。

  小猴比小熊少3○4小鹿比小兔4○5

  小熊比小猴多4○3小兔比小鹿5○4

  最多最少

  5.填一填。

  :7○34○93○35○810○1

  :2>□6>□6=□□=8□<9

  (四)总结

  这一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三、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的一开始,利用教材主题图创设情境,以孩子们喜欢的故事形式导入新课,旨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我在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后,让学生自己在心里数一数,在班级汇报时说一说,在自己的桌面上摆一摆,引导孩子动脑、动口、动手,全方位地参与数学的学*过程,体现了学生学*的主体性。记住“>”“<”对孩子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在教学过程中,用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解决了学生记忆和使用符号的困难。

  整堂课的教学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一个问题情境,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从而增强了学*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一年级数学乐园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加、减混合运算式题,掌握加、减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2、能看图列出加、减混合算式。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做题,计算正确、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5、在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掌握加、减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记住第一次的运算结果。

  【教具准备】

  例题图,口算卡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播放丑小鸭动画片断,你看过这个故事吗?丑小鸭讲的是它在小时候因为长的丑处处被人欺负,后来经过自己顽强的努力终于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那你知道美丽的白天鹅生活在哪里吗?今天我们请来了白天鹅为大家做向导带大家去做客吧。

  二、合作探究

  1、教学天鹅例题1。看:湖里有几只天鹅?演示:又飞来3只。现在呢?谁能说出完整图意。

  [演示:又飞走2只。说出正确图意,然后老师演示完整图意。湖里有4只,飞来3只,又飞来2只,现在有几只天鹅?谁能把图意完整的说一遍?你知道怎样列式吗?求先飞来3只,怎么办?]

  一共有几只天鹅?怎样列式?(4+3)又飞走2只又该怎么办?

  问:飞走几只天鹅?怎样列式来表示飞走的2只?

  [学生回答后老师在“4+3”的后面写“-2”。]

  师:这个算式们以前学的连加、连减有哪些不同呢?这个算式里有加法也有减法,是加和减混合在一起,我们把它叫做加减混合式题(板书:加减混合)

  这样的算式读做:4加3再减2。(学生齐读算式一遍。)

  [加减混合式题怎样计算呢?你知道吗?]

  根据图意想一想,先算什么?

  你怎么知道先算4+3接着什么?用哪个数减去2?谁能说说4+3-2的意义?演示课件,鼓励学生把这道题计算过程说一说。

  [这道题是加在前面,减在后面,就先算4加3得7,然后再算7减2得5。]

  2、教学天鹅例题2。

  咱们再来看看另一个湖里的天鹅吧。

  演示:先有4只飞走2只,又飞来3只。学生在小组里互相说出图意,独立列式后集体订正。

  [师:这道算式也是有加法,有减法,也是加减混合式题,要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学生在书的方框里填数,指定学生说计算过程。]

  3、小结:同学们真聪明,看看我们学*的和前面学过的连加连减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吗?

  刚才计算两题都是加减混合式题,第l题是加法在前还是减法在前?先算什么?第2题是加法在前还是减法在前面?先算什么?

  [概括:计算加减混合式题,加法在前面就先算加法,如果是减法在前面就先算减法。像这样的算式叫加减混合。]

  三、巩固练*。

  (1)做课本67页“做一做”题。

  [指定学生说图意。指名列算式。]

  问: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接着学生计算,填方框里的数。做完后订正。]

  (2)做练*十五第1题。

  [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说题意,边讲边填,集体订正。学生说计算过程。]

  四、课堂练*

  1、练*十五的第2题。指导学生规范书写算式。

  2、练*十五的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五、总结:加减混合运算应怎样计算?

  【教学反思】

  我首先用丑小鸭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从而导入新课,然后演示天鹅飞来又飞走或飞走又飞来的过程,让学生形象的感知加减混合算式的具体含义,从而掌握了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和方法。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一年级数学乐园教案3

  教学目标:

  1.在“数学乐园”的一系列活动中,复*巩固10以内数的顺序,序数和基数;巩固10的组成,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2.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对数学学* 的兴趣和信心;

  3.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初步分析数据,提取数学信息的能力,形成简单的统计观念。

  教学过程:

  一、闯迷宫

  1.激趣。

  师:同学们,认识他们吗?(CAI播放1~9九个数字娃娃的小动画)

  数字娃娃今天特地邀请我们班同学到数学乐园参加游戏比赛。有没有兴趣?

  生:有!!!

  师:数字娃娃说,只要闯过他们摆的迷宫,大家就可以进数学乐园。敢不敢接受挑战?

  生:敢!!!

  2.观察迷宫,明确规则。

  师:数学娃娃摆了一个什么样的迷宫呢?

  生:有1到9个数字,有两个出口。

  师:按照什么顺序才能走出迷宫呢?谁知道?

  学生发言(按照从1到9的顺序)。

  师:指给大家看看吧。

  (一个学生上台划出路线图,展示给学生。)

  师:对。只有按照从1到9的顺序,才能走出迷宫见到数字娃娃。如果不按顺序,就会被困在迷宫里,也到不了数学乐园了。

  3.独立闯迷宫,展示成果。

  师:谁有不同方法路线走出迷宫?把它划在自己的课本上。看看自己最多能找出几条路。

  (学生在自己课本上用笔划出路线,教师观察学生操作情况。)

  师:走出迷宫的同学请举手。到这里来指给大家看看吧。

  (学生到黑板上划一划,说一说。)

  师: 谁和他不一样?来。

  (学生划出不同路线图。)

  4.肯定方法的多样,闯出迷宫。

  师: 大家找到了这么多条路,都能顺利走出迷宫。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都是按照从1到9的顺序。数字娃娃要带大家去数字乐园了。走吧。

  二、说组成,得门票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一起从1数到9……到了。(CAI出示“数学乐园”画面)

  进数学乐园还要有门票的。怎么办呢?

  哈哈,原来早就给大家准备好了,在这里呢。(教师出示准备好的一沓类似门票的空白卡片。)只要说对一个关于数字的组成,就可以得到门票。有信心吗?

  生:有!!!

  师:屏幕上出现哪两个数字,就说一个关于它们的组成。比如2,6。

  生:2和6组成8。

  师:还能怎么说?

  生:6可以分成2和4。

  师:都可以。

  师:我们来“开火车”。哪列“火车”顺利到站,他们小组就可以拿到门票。“小火车,……”

  生(齐接儿歌):“……开起来,一开开到我这来。”

  (CAI随机出现一组组的两个数字)

  学生用开火车的形式一个接一个说数的组成。

  (游戏顺利完成的,卡片以小组为单位发到各个学生手中。)

  三、验门票,进乐园

  1.写算式。

  学生用水彩笔在空白卡片上写一个算式,不写得数。

  2.同桌互换。

  把写有算式的卡片和同桌互换。

  3.验门票,进乐园。

  学生按小组,挨个读出门票上的算式,说得数,投入写有对应数字的票箱,其余学生做裁判。计算正确投递正确的学生进入“数学乐园”。

  四、排排坐,选队员

  1.教师发指令,选拔学生。

  师:同学们经过这么多考验,终于顺利来到数学乐园了。等不及要参加游戏比赛了吧?

  可是,比赛规定只要十个男同学,十个女同学。怎么办呢?还是考考大家,通过考验了才能参加比赛。

  师:请同学们坐整齐了,听到口令作出反应,又快又对的就能参加比赛。准备好了吗?

  竖着数,请从前往后第3位同学起立。

  (这位学生做出正确反应,被选中来到讲台上。)

  2.学生尝试发指令,继续选拔出其余比赛人员和记录员。

  教师继续发口令,选择一定人数后,请学生发口令。

  教师注意观察人数,挑选十名男同学,十名女同学,分为男队和女队。再挑选男、女同学各一名,作记录。

  3.说明比赛规则,准备投球比赛。

  队员和记录员各就位,其余学生做裁判和啦啦队,说明比赛规则:共有20个球,男队和女队轮流向一个篮子里投球,投中一个,记录员在黑板上对应位置画一个圆圈。

  五、投球比赛

  1.两队开始投球比赛,其余学生做裁判和啦啦队,记录员作好记录。

  2.比赛结束,观察黑板上的记录情况,说说比赛结果,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一年级数学乐园教案范本五份(扩展2)

——一年级数学乐园教案 (菁华3篇)

一年级数学乐园教案1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2、83页。

  教具、学具准备

  进行每项活动的用具。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导入实践活动课

  应用电脑课件,向学生展示一幅“数学乐园”的全景图,然后和学生谈话。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喜欢)今天老师想和你们一块儿去“数学乐园”做游戏,你们想不想参加?(想)

  (师板书课题:数学乐园)

  师:在“数学乐园”里还有很多“数字之星”,待会儿谁最爱动脑筋,发言最积极,老师就奖给他一颗“数字之星”。

  [上课伊始,创设带领学生去“数学乐园”游玩的情境,一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同时以奖励学生“数字之星”这种外显的评价、激励手段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动力。]

  活动(一):走迷宫游戏

  1.复*0~10各数的认识。

  师:数学数学,可离不开数字。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你们认识了哪些数字呢?

  (生说出0~10,师贴出相应的数字卡片,每张卡片上有一个娃娃头。)

  师:瞧,咱们认识的“数字娃娃”都到齐了,谁能用上面一个或几个“数字娃娃”说一句话呢?杨老师先说一句,你们想不想听?(想)“动物园里有1只熊猫,3只小山羊,5只猴子,它们都可爱极了。”

  生:动物园里有5只老虎。

  生:马路上有7辆汽车。

  生:我家有9个人,吃了5个苹果。

  ……

  师:你们说得真好,看来你们会用“数字娃娃”说话了,你们除了在课本上,还在哪儿看到过他们?

  生:在电话上。

  生:在日历上。

  生:汽车上也有“数字娃娃”。

  生:我们的钱上也有……

  师:看来我们生活中处处可以发现“数字娃娃”,今天我们邀请“数字娃娃”和我们一块儿做游戏,你们欢不欢迎?(欢迎)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用10以内各数说一句话,也就是用它们来表示一些物体的数量。这一方面复*了10以内各数的基数含义和序数含义,另一方面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

  师:刚才,“数字娃娃”悄悄告诉我,说他们站的队全乱了,谁能按一定的顺序给他们排排队?其他同学也可以拿出数字卡片排一排。

  (一生上台摆卡片,并说出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其他同学分别在自己桌面上摆数字卡片。)

  师:你们还有没有不同的摆法?

  (一生上台摆卡片,说出是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

  [排队是校园中常见的活动。利用它的.直观有序性引导学生对0~10各数进行排队,使学生能用抽象的语言来描述这11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从故事引入“走迷宫”活动。

  师:(出示小黑板)老师这儿有个“小白兔迷路”的故事,你们想不想听?(想)一天,小白兔出去玩,走着走着,突然迷路了。这可怎么办呀?于是,他给妈妈打电话:“妈妈,妈妈,我迷路了,这怎么办呀?”妈妈听了,点了点头说:“孩子,你长大了,自己的事情应自己做,只要你按1、2、3、4……的顺序走到9,就一定能回到家。”于是聪明的小白兔按妈妈的话去做,终于回到了家。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白兔是怎样走的吗?(一生上台演示)

  [以帮助小动物找家的童话故事引入“走迷宫”活动,一方面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品格,另一方面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来,小学数学教案《1.6.17 数学乐园》。]

  3.学生独立“走迷宫”──帮助小兔找家。

  (让四生分别在四块黑板上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画出不同路线,其他同学在课本上画出小兔回家的路线。)

  比比谁想得多,进行评价奖励。

  师:同学们开动脑筋,找到了很多条不同的路线,但你们是想到哪儿,走到哪儿。能不能找到一定的规律呢?请你们观察数字表,想一想从1走到2有几种走法?(2种)从左边的2走到3有几种走法?(3种)从右边的2走到3有几种走法?(3种)……如果你们按一定的顺序思考,一定能找到更多条路线。请你们在课后互相交流合作,一起完成,有信心吗?(有)

  [学生“走迷宫”开始的思路是无序的。怎样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进行思考的能力呢?这就应在教学中以活动内容为载体,教给学生思考的一般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图表,使学生看出“1”到“2”有2条路,“2”到“3”有6条路……孕伏排列的一些基本方法,使学生的认识水*经过“跳一跳”而跃上一个新台阶。]

  活动(二):对口令游戏

  师:前段时间,我们一起学*了数的组成,下面我们来复*。(出示8)老师出一个数,你们出一个数,使这两个数组成8。(放鼓点音乐)

  师:我出3。 生:我出5。

  师:我出4。 生:我出4。……

  (同样的形式师生互对组成10,之后同学互对组成9。)

  [对口令游戏方便、快捷、效率高。用这种方式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同台唱戏”,改变以往沉闷的课堂教学方式,使师生之间显得更加和谐、融洽。]

  活动(三):送信游戏

  师:复*了数的组成之后,我们要利用它们来做一些加减题了,你们有没有信心完成?(有)下面请你们按四人小组的位置坐好,再从抽屉里拿出一个信封,信封反面有一个数字,请你们把桌面上得数与你信封上数字相同的算术卡片放进信封。

  (放轻音乐,其中一组学生上台演示完成,之后评价,找对的同学表扬自己。)

  [将枯燥的10以内加减计算变成有趣的送信活动,使学生在游戏中用自己熟悉的方法完成简单的口算,同时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活动(四):起立游戏

  师: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数数排第几”的游戏。游戏之前,老师想了解一下,你们会报数吗?(会)请两竖行同学从前往后,从后往前报数。

  师:其他同学也数数自己从前数排第几,从后数排第几。

  (师点到从前数第3位同学,从后数第4位同学,该竖行该生就起立拍下手。之后让学生练*从左数,从右数,并注意让其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起立游戏让学生感到既紧张又轻松,通过数数和思考,每位同学对在班上的位置都有一个正确的定位:从前(后)数,自己是第几个;从左(右)数,自己是第几个。通过这个游戏,使学生进一步感知了前、后、左、右等空间方向,又区分了几个和第几个这两个易混的概念。]

  活动(五):投掷游戏

  师:同学们表现得真棒。下面我们来做一个“看谁投得多”的游戏。

  (点学生按规则向篮里投球,共10个球,看能投进几个。同时请一位同学当评判员,用图片表示投进球的数量并贴在黑板上,之后请其他同学当“小记者”,报导几位同学的投球成绩并进行比较。其间还让同学们说说有几个球没投进,并说出自己的算法。)

  [投掷游戏在全体学生中进行,尽管投掷者寥寥无几,但活动让全体学生感到新鲜,每个人都是评判员。就在这看似纯游戏的活动中,学生通过数投进(或未投进)球的个数,并将这些数目用小圆片贴出来进行比较等活动,使学生感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初步了解直观比较两个数多少的方法。]

  师:今天,我们一起到“数学乐园”去逛了逛,你们开不开心?(开心)其实只要你们留心就会发现生活中很多的数学知识,你们想不想学*更多的数学本领呢?(想)老师相信,只要你们努力,就一定能成为“小小数学家”。

  专家评析

  这节课有以下特点:

  1.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各项实践活动。

  本节活动课涉及的内容大多是一些抽象的概念,如10以内数的基数、序数含义,数的组成、比较大小;10以内数的加减法;简单的统计思想等等。尽管教材中将上述内容安排在一个一个具体的游戏中,但由于篇幅的限制,许多创意不可能都写进教材。杨老师根据本节活动的内容和一年级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采用了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开展各项实践活动,获得了较大的成功。如做走迷宫游戏时,教师创设了给“数字娃娃”排队的游戏,设计了帮小白兔找家的童话情境;又如,做“对口令”游戏时,设计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不同活动层面,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充分体现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

  一年级儿童刚步入校门不久,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听课*惯,学*的专注性、持久性也较差,怎样使儿童在40分钟内始终保持较旺盛的学*情感呢?这一直是低年级教师在认真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杨老师的这节活动课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教师始终以饱满的激情投身于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让学生感到愉悦、激奋的教学活动环境,教师不仅用理智上课,还极大地倾注了自己的喜欢和兴趣。

  (2)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教材安排的5个实践活动在课堂上如何实施,这就看教师的教学智慧了。杨老师根据学校的教学条件合理地安排了5个活动,使学生不感到疲乏,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

  (3)面向全体,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整节活动课,教师注意公*地面向每个学生,提问、交流、奖“数字星”等活动教师都尽可能让多一些学生有机会参与,使多数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一年级数学乐园教案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9页,雪山乐园主题图。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加深知识间的联系,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对分类与比较、统计、图形与位置这部分做整理复*。

  3、在经历整理复*的过程中,体验整理知识的方法,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好*惯。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形成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对分类与比较、统计、图形与位置知识的整理复*。

  教学难点:对分类与比较、统计、图形与位置知识的应用。

  教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模型。

  学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物体。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雪山乐园中参观了凉亭和滑雪场,复*了20以内数的认识和20以内数的加减法。圣诞节到了,你们看,谁来了?(课件)

  圣诞老爷爷带来几棵圣诞树(指黑板),等我们把这些树上挂满知识果实以后,老爷爷就会送礼物给我们。想得到礼物吗?

  好,让我们和圣诞老爷爷一起走进雪山乐园。(板贴课题:雪山乐园)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天真可爱,为了符合学生学*特点,以圣诞老人派发礼物来激发学生探索学*的兴趣。】

  二、复*:

  (一)图形、位置的复*

  1、复*立体图形(课件出示)

  (1)师: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有的堆雪人,有的打雪仗。)

  (2)师:仔细观察一下,图中有没有我们学过的图形,在哪?(学生一一说明,教师随机板贴。)

  (3)师:你们的桌子上就有这些形状的物体,小组同学摸一摸、说一说他们的样子。(学生从学具盒中拿出相应物体摸一摸、说一说,感受物体的特点。教师随机指导。)

  (4)师:谁愿意上来和大家说说这些物体的样子。(生自己选择,拿的是什么体,它是什么样的。)

  (5)师:教室里也有这些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物体朋友,你能找到吗?(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及时纠正。)

  (6)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看来“图形”的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板贴:图形)

  【设计意图:在本节教学环节中,通过学生观察主题图,回顾以前学过的图形,并从图中找到与学过图形相对应的物体。然后通过摸实物进一步感知各种图形的特点,同时说出生活中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的物体。真正的把学过的知识整理并运用。】

  2、复*位置

  (1)师:打雪仗堆雪人真有趣,圣诞老爷爷还会带我们去哪呢?(课件出示)

  (2)师:咦,圣诞老爷爷呢?(课件)

  (3)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美丽的景色,小组内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它们都在哪儿?(师巡视,随机指导。)

  (4)找生交流。(是板贴:前后、上下、左右)

  (5)师:同学们看的很认真,你们看老师现在在哪?

  (6)你能说说你的前后左右都是谁吗?我们*时说话还经常会用到表示位置的“上下、前后、左右”,你能说一个吗?

  (7)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看来“位置”的知识还真不少呢!(板贴:位置)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的教学中,由找圣诞老爷爷引导学生对位置的描述,然后让学生具体说说图中每个图形的位置,最后说说生活中需要用表示位置的词语来描述的例子。通过以上几个环节,来复*整理并巩固位置的这部分知识。】

  (二)比较和统计的复*

  1、复*比较

  (1)师:圣诞老爷爷接着带领我们去哪,你看到了什么?(课件)

  (2)师:这么多的冰雕小动物,你能给小鹿和小松鼠比比个吗?(板贴:高矮)它们还能比什么?(板贴:多少、大小)

  (3)师:你怎么知道猴子比兔子少?(因为小猴3只,小兔4只,34。所以,小猴比兔子少。)

  (5)师:同学们回答真积极,老师请两个同学过来,你们说他俩该怎么比较?(学生回答)现在老师和他比较,你又发现了什么?(师:看来谁比谁很重要,不能单独的说谁高或者是谁矮。)

  (6)师:同学们既会看又会说,还真的是很会“比较”呢!(板贴:比较)

  【设计意图:在本节教学环节中,通过学生自主观察,比较出冰雕小动物不同之处,并以此展开对生活中不同事物的比较。同时,教师渗透比较的对象发生变化时比较的结果也发生变化的数学思想。】

  2、复*统计

  (1)师:如果想知道这些冰雕小动物各有多少只该怎么办?(统计一下)

  (2)师:好,请你们小组合作完成手中的统计图和统计表。

  (3)【板贴四个小组统计表】师:谁能说说你们小组是怎么统计的?(学生说,教师随机提炼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并板贴。)

  (4)刚才我们说的这些“分一分、数一数、排一排”的过程就是“统计”。(板贴:统计)

  (5)(课件出示)看这张统计表,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口头提问并口头解答。)

  【设计意图:在本节教学环节中,由学生独立解决老师所提出问题,引出对“统计”知识的回顾应用。同时,在小组交流中,回顾整理统计的方法。】

  三、律动:同学们,现在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活动活动,让我们一起来拍拍手。(1)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2)看谁能说出和老师意思相反的词,并做出动作。(师说大,生说小)

  【设计意图:在轻松的氛围中,回顾刚才所复*内容:位置、比较。】

  四、练*:

  师:好,刚才我们休息了一会。接下来,我们再努力闯过四关,圣诞老爷爷的礼物就会来啦!有没有信心闯关成功?

  1、第一关分一分:(课件)这两个小朋友的房间太乱啦,大家能帮忙整理一下吗?你打算怎么整理?

  好,请打开书第115页,大家按照统计表对以上物品进行分类统计。

  【实物投影展示订正】学生说数量,老师表扬数一个划掉一个的好方法。

  2、第二关:比一比。(课件)师:你看到了什么?。追问,小狗一定比小兔重吗?

  3、第三关:圈一圈。(课件)师:这个叫小华的女孩在干什么?仔细观察,想象出是“前、后、侧”那一面照出的,然后圈出来。问:你怎么知道照的是后面,你是怎么判断的?你怎么知道照的是侧面,你是怎么判断的?

  4、第四关捏一捏:同学们,你们喜欢捏橡皮泥吗?(喜欢)。请你捏一个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或者是球的物体送给圣诞老爷爷吧!(学生捏)

  【实物投影展示】找生展示并说。我相信圣诞老爷爷一定很喜欢!

  五、小结:

  今天我们和圣诞老爷爷一同游玩了雪山乐园和数学王国,同时装饰了几棵圣诞树,这些知识果实是:图形、统计、比较和位置。圣诞老爷爷对同学们的表现非常满意,所以他要把礼物送给大家!同时他也祝愿同学们圣诞节快乐!(课件)

  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一年级数学乐园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建立米的长度概念,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 发展观察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估测能力以及相互合作学*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感知数学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教学重点:

  建立一米的表象,掌握米和厘米间的关系,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难点:

  能恰当的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教学教法:

  情境示范、操作演示法

  教学学法:

  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米尺、1厘米长的小木棒。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了一个长度单位——厘米。想一想1厘米大约有多长?打手势告诉老师。老师带来了一些1厘米长的小棒,谁来用这些小棒测量这枝粉笔的长度?投影显示学生测量过程,谁来用这些小棒测量教室的长度? 提问学生不愿意测量的理由。 学生说明理由:教室太长,小棒太短,测量起来费时费力且容易出错。教师小结:厘米是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而要测量教室地面的长,或者比较长的距离,那就需要用到一个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它就是米(板书:米)。它用符号“”来表示。(板书:) 米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我们经常会遇到它。这不,长颈鹿大哥带着它的小乌龟弟弟到游乐园去玩,就遇到了米,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大屏幕显示教材第16页主题图)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明确图意。提出问题: 1米有多长呢?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米” 的理解。

  二、新课教学

  1、认识“米” 出示米尺,介绍:同学们,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是1米。你们伸开双手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呢?

  学生伸开双臂比划1米大约有多长,师逐一测量。

  (1)比一比 请同学们比一比1米会从我们手臂伸*一边的指尖到手臂另一边的什么地方? 学生比划并说一说。师小结两臂伸长的长度和我们每个同学的身高差不多,一般来说个子高的同学手臂要长一些。 将米尺竖放,引导学生认识1米有多高。 学生估一估自己的身高,猜一猜一米会到自己身体的哪个部位, 和米尺比一比,验证自己的猜测。

  (2)找一找 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学生回答,师引导学生实地测量。

  (3)估一估 请同学们估一估,我们的教室有多长、有多宽? 师带领学生实地测量,对于估测较好的同学应给予肯定或表扬。

  (4)量一量 学生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自己身边的物体,看看它们到底是多长?测量课桌、讲台的长、宽。.....

  2、认识探究米和厘米的关系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带来的尺,找出1米的准确长度。 (大屏幕显示米尺。)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米尺,想一想: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1米有多少厘米?

  生:1米有100厘米、1米等于100厘米。

  师:你们是怎样知道的?

  生:尺子的末端有一个数100,所以1米有100厘米。

  生:尺子上有10个大格,每个大格是10厘米,10个大格就 是100厘米。

  生:米尺上面有很多小格,一小格就是一厘米,我一格一格(一厘米一厘米)的数,共数了100格才数完,所以我想到1米就等于100厘米。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提问: 90厘米里面有几个10厘米?90厘米再增加10厘米是多少厘米?100厘米里面有几个10厘米呢?

  师小结:现在我们知道了1米=100厘米,它也可以写成1 = 100 c。我们把它齐读一遍。

  (板书1米 = 100厘米或1 = 100 c)

  认识了米和厘米,我们在用的时候一定要仔细思考,认真辨别,不能用错,下面是小明在学*了米和厘米之后写的一篇日记,我们共同来看一看。师生共同读一读,引导学生理解内容,做出评价并改正。 小明的日记 今天是星期一,早上洗脸后我用60米长的毛巾擦脸。第一节上课我用长约17米的铅笔写了一篇田字格。第二节课下课是升旗仪式,在全校同学的注目下,**升上了高约8厘米的旗杆。

  三、练一练

  1、大屏幕显示教材第16页“试一试”图。

  师:请同学们看第一个题,门高约2什么?你选什么做单位?

  生:我选米(),若是2厘米(c)就连我的一个手都塞不进去呢!

  师:是啊!说得真好!下面看第二个题,黄瓜长约20什么?

  生:黄瓜长约20厘米。

  师:如果黄瓜长约20米那该破世界纪录,震惊全世界了。我们要依据现实情况来恰当的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剩下的小题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各小组代表回答,师生共同交流评定。

  2、这张课桌大约有多高?

  (谁猜得对?)

  刚才我们对自己的课桌已经测量过了,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刚才自己在测量课桌之前所做的估计与所测量的结果,然后再对书上各个小朋友的估计做出判断吧。

  (学生自主发表意见,师生交流后得出较为合理的结论。)

  3、说一说

  回到主题图,学生说一说1米有多长,判断小动物的身高并说一说谁应该买票。

  四、课堂小结

  学生畅谈收获。

  五、作业布置


一年级数学乐园教案范本五份(扩展3)

——一年级数学乐园教案 (菁华3篇)

一年级数学乐园教案1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2、83页。

  教具、学具准备

  进行每项活动的用具。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导入实践活动课

  应用电脑课件,向学生展示一幅“数学乐园”的全景图,然后和学生谈话。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喜欢)今天老师想和你们一块儿去“数学乐园”做游戏,你们想不想参加?(想)

  (师板书课题:数学乐园)

  师:在“数学乐园”里还有很多“数字之星”,待会儿谁最爱动脑筋,发言最积极,老师就奖给他一颗“数字之星”。

  [上课伊始,创设带领学生去“数学乐园”游玩的情境,一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同时以奖励学生“数字之星”这种外显的评价、激励手段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动力。]

  活动(一):走迷宫游戏

  1.复*0~10各数的认识。

  师:数学数学,可离不开数字。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你们认识了哪些数字呢?

  (生说出0~10,师贴出相应的数字卡片,每张卡片上有一个娃娃头。)

  师:瞧,咱们认识的“数字娃娃”都到齐了,谁能用上面一个或几个“数字娃娃”说一句话呢?杨老师先说一句,你们想不想听?(想)“动物园里有1只熊猫,3只小山羊,5只猴子,它们都可爱极了。”

  生:动物园里有5只老虎。

  生:马路上有7辆汽车。

  生:我家有9个人,吃了5个苹果。

  ……

  师:你们说得真好,看来你们会用“数字娃娃”说话了,你们除了在课本上,还在哪儿看到过他们?

  生:在电话上。

  生:在日历上。

  生:汽车上也有“数字娃娃”。

  生:我们的钱上也有……

  师:看来我们生活中处处可以发现“数字娃娃”,今天我们邀请“数字娃娃”和我们一块儿做游戏,你们欢不欢迎?(欢迎)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用10以内各数说一句话,也就是用它们来表示一些物体的数量。这一方面复*了10以内各数的基数含义和序数含义,另一方面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

  师:刚才,“数字娃娃”悄悄告诉我,说他们站的队全乱了,谁能按一定的顺序给他们排排队?其他同学也可以拿出数字卡片排一排。

  (一生上台摆卡片,并说出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其他同学分别在自己桌面上摆数字卡片。)

  师:你们还有没有不同的摆法?

  (一生上台摆卡片,说出是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

  [排队是校园中常见的活动。利用它的.直观有序性引导学生对0~10各数进行排队,使学生能用抽象的语言来描述这11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从故事引入“走迷宫”活动。

  师:(出示小黑板)老师这儿有个“小白兔迷路”的故事,你们想不想听?(想)一天,小白兔出去玩,走着走着,突然迷路了。这可怎么办呀?于是,他给妈妈打电话:“妈妈,妈妈,我迷路了,这怎么办呀?”妈妈听了,点了点头说:“孩子,你长大了,自己的事情应自己做,只要你按1、2、3、4……的顺序走到9,就一定能回到家。”于是聪明的小白兔按妈妈的话去做,终于回到了家。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白兔是怎样走的吗?(一生上台演示)

  [以帮助小动物找家的童话故事引入“走迷宫”活动,一方面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品格,另一方面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来,小学数学教案《1.6.17 数学乐园》。]

  3.学生独立“走迷宫”──帮助小兔找家。

  (让四生分别在四块黑板上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画出不同路线,其他同学在课本上画出小兔回家的路线。)

  比比谁想得多,进行评价奖励。

  师:同学们开动脑筋,找到了很多条不同的路线,但你们是想到哪儿,走到哪儿。能不能找到一定的规律呢?请你们观察数字表,想一想从1走到2有几种走法?(2种)从左边的2走到3有几种走法?(3种)从右边的2走到3有几种走法?(3种)……如果你们按一定的顺序思考,一定能找到更多条路线。请你们在课后互相交流合作,一起完成,有信心吗?(有)

  [学生“走迷宫”开始的思路是无序的。怎样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进行思考的能力呢?这就应在教学中以活动内容为载体,教给学生思考的一般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图表,使学生看出“1”到“2”有2条路,“2”到“3”有6条路……孕伏排列的一些基本方法,使学生的认识水*经过“跳一跳”而跃上一个新台阶。]

  活动(二):对口令游戏

  师:前段时间,我们一起学*了数的组成,下面我们来复*。(出示8)老师出一个数,你们出一个数,使这两个数组成8。(放鼓点音乐)

  师:我出3。 生:我出5。

  师:我出4。 生:我出4。……

  (同样的形式师生互对组成10,之后同学互对组成9。)

  [对口令游戏方便、快捷、效率高。用这种方式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同台唱戏”,改变以往沉闷的课堂教学方式,使师生之间显得更加和谐、融洽。]

  活动(三):送信游戏

  师:复*了数的组成之后,我们要利用它们来做一些加减题了,你们有没有信心完成?(有)下面请你们按四人小组的位置坐好,再从抽屉里拿出一个信封,信封反面有一个数字,请你们把桌面上得数与你信封上数字相同的算术卡片放进信封。

  (放轻音乐,其中一组学生上台演示完成,之后评价,找对的同学表扬自己。)

  [将枯燥的10以内加减计算变成有趣的送信活动,使学生在游戏中用自己熟悉的方法完成简单的口算,同时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活动(四):起立游戏

  师: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数数排第几”的游戏。游戏之前,老师想了解一下,你们会报数吗?(会)请两竖行同学从前往后,从后往前报数。

  师:其他同学也数数自己从前数排第几,从后数排第几。

  (师点到从前数第3位同学,从后数第4位同学,该竖行该生就起立拍下手。之后让学生练*从左数,从右数,并注意让其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起立游戏让学生感到既紧张又轻松,通过数数和思考,每位同学对在班上的位置都有一个正确的定位:从前(后)数,自己是第几个;从左(右)数,自己是第几个。通过这个游戏,使学生进一步感知了前、后、左、右等空间方向,又区分了几个和第几个这两个易混的概念。]

  活动(五):投掷游戏

  师:同学们表现得真棒。下面我们来做一个“看谁投得多”的游戏。

  (点学生按规则向篮里投球,共10个球,看能投进几个。同时请一位同学当评判员,用图片表示投进球的数量并贴在黑板上,之后请其他同学当“小记者”,报导几位同学的投球成绩并进行比较。其间还让同学们说说有几个球没投进,并说出自己的算法。)

  [投掷游戏在全体学生中进行,尽管投掷者寥寥无几,但活动让全体学生感到新鲜,每个人都是评判员。就在这看似纯游戏的活动中,学生通过数投进(或未投进)球的个数,并将这些数目用小圆片贴出来进行比较等活动,使学生感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初步了解直观比较两个数多少的方法。]

  师:今天,我们一起到“数学乐园”去逛了逛,你们开不开心?(开心)其实只要你们留心就会发现生活中很多的数学知识,你们想不想学*更多的数学本领呢?(想)老师相信,只要你们努力,就一定能成为“小小数学家”。

  专家评析

  这节课有以下特点:

  1.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各项实践活动。

  本节活动课涉及的内容大多是一些抽象的概念,如10以内数的基数、序数含义,数的组成、比较大小;10以内数的加减法;简单的统计思想等等。尽管教材中将上述内容安排在一个一个具体的游戏中,但由于篇幅的限制,许多创意不可能都写进教材。杨老师根据本节活动的内容和一年级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采用了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开展各项实践活动,获得了较大的成功。如做走迷宫游戏时,教师创设了给“数字娃娃”排队的游戏,设计了帮小白兔找家的童话情境;又如,做“对口令”游戏时,设计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不同活动层面,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充分体现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

  一年级儿童刚步入校门不久,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听课*惯,学*的专注性、持久性也较差,怎样使儿童在40分钟内始终保持较旺盛的学*情感呢?这一直是低年级教师在认真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杨老师的这节活动课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教师始终以饱满的激情投身于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让学生感到愉悦、激奋的教学活动环境,教师不仅用理智上课,还极大地倾注了自己的喜欢和兴趣。

  (2)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教材安排的5个实践活动在课堂上如何实施,这就看教师的教学智慧了。杨老师根据学校的教学条件合理地安排了5个活动,使学生不感到疲乏,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

  (3)面向全体,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整节活动课,教师注意公*地面向每个学生,提问、交流、奖“数字星”等活动教师都尽可能让多一些学生有机会参与,使多数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一年级数学乐园教案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9页,雪山乐园主题图。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加深知识间的联系,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对分类与比较、统计、图形与位置这部分做整理复*。

  3、在经历整理复*的过程中,体验整理知识的方法,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好*惯。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形成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对分类与比较、统计、图形与位置知识的整理复*。

  教学难点:对分类与比较、统计、图形与位置知识的应用。

  教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模型。

  学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物体。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雪山乐园中参观了凉亭和滑雪场,复*了20以内数的认识和20以内数的加减法。圣诞节到了,你们看,谁来了?(课件)

  圣诞老爷爷带来几棵圣诞树(指黑板),等我们把这些树上挂满知识果实以后,老爷爷就会送礼物给我们。想得到礼物吗?

  好,让我们和圣诞老爷爷一起走进雪山乐园。(板贴课题:雪山乐园)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天真可爱,为了符合学生学*特点,以圣诞老人派发礼物来激发学生探索学*的兴趣。】

  二、复*:

  (一)图形、位置的复*

  1、复*立体图形(课件出示)

  (1)师: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有的堆雪人,有的打雪仗。)

  (2)师:仔细观察一下,图中有没有我们学过的图形,在哪?(学生一一说明,教师随机板贴。)

  (3)师:你们的桌子上就有这些形状的物体,小组同学摸一摸、说一说他们的样子。(学生从学具盒中拿出相应物体摸一摸、说一说,感受物体的特点。教师随机指导。)

  (4)师:谁愿意上来和大家说说这些物体的样子。(生自己选择,拿的是什么体,它是什么样的。)

  (5)师:教室里也有这些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物体朋友,你能找到吗?(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及时纠正。)

  (6)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看来“图形”的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板贴:图形)

  【设计意图:在本节教学环节中,通过学生观察主题图,回顾以前学过的图形,并从图中找到与学过图形相对应的物体。然后通过摸实物进一步感知各种图形的特点,同时说出生活中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的物体。真正的把学过的知识整理并运用。】

  2、复*位置

  (1)师:打雪仗堆雪人真有趣,圣诞老爷爷还会带我们去哪呢?(课件出示)

  (2)师:咦,圣诞老爷爷呢?(课件)

  (3)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美丽的景色,小组内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它们都在哪儿?(师巡视,随机指导。)

  (4)找生交流。(是板贴:前后、上下、左右)

  (5)师:同学们看的很认真,你们看老师现在在哪?

  (6)你能说说你的前后左右都是谁吗?我们*时说话还经常会用到表示位置的“上下、前后、左右”,你能说一个吗?

  (7)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看来“位置”的知识还真不少呢!(板贴:位置)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的教学中,由找圣诞老爷爷引导学生对位置的描述,然后让学生具体说说图中每个图形的位置,最后说说生活中需要用表示位置的词语来描述的例子。通过以上几个环节,来复*整理并巩固位置的这部分知识。】

  (二)比较和统计的复*

  1、复*比较

  (1)师:圣诞老爷爷接着带领我们去哪,你看到了什么?(课件)

  (2)师:这么多的冰雕小动物,你能给小鹿和小松鼠比比个吗?(板贴:高矮)它们还能比什么?(板贴:多少、大小)

  (3)师:你怎么知道猴子比兔子少?(因为小猴3只,小兔4只,34。所以,小猴比兔子少。)

  (5)师:同学们回答真积极,老师请两个同学过来,你们说他俩该怎么比较?(学生回答)现在老师和他比较,你又发现了什么?(师:看来谁比谁很重要,不能单独的说谁高或者是谁矮。)

  (6)师:同学们既会看又会说,还真的是很会“比较”呢!(板贴:比较)

  【设计意图:在本节教学环节中,通过学生自主观察,比较出冰雕小动物不同之处,并以此展开对生活中不同事物的比较。同时,教师渗透比较的对象发生变化时比较的结果也发生变化的数学思想。】

  2、复*统计

  (1)师:如果想知道这些冰雕小动物各有多少只该怎么办?(统计一下)

  (2)师:好,请你们小组合作完成手中的统计图和统计表。

  (3)【板贴四个小组统计表】师:谁能说说你们小组是怎么统计的?(学生说,教师随机提炼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并板贴。)

  (4)刚才我们说的这些“分一分、数一数、排一排”的过程就是“统计”。(板贴:统计)

  (5)(课件出示)看这张统计表,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口头提问并口头解答。)

  【设计意图:在本节教学环节中,由学生独立解决老师所提出问题,引出对“统计”知识的回顾应用。同时,在小组交流中,回顾整理统计的方法。】

  三、律动:同学们,现在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活动活动,让我们一起来拍拍手。(1)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2)看谁能说出和老师意思相反的词,并做出动作。(师说大,生说小)

  【设计意图:在轻松的氛围中,回顾刚才所复*内容:位置、比较。】

  四、练*:

  师:好,刚才我们休息了一会。接下来,我们再努力闯过四关,圣诞老爷爷的礼物就会来啦!有没有信心闯关成功?

  1、第一关分一分:(课件)这两个小朋友的房间太乱啦,大家能帮忙整理一下吗?你打算怎么整理?

  好,请打开书第115页,大家按照统计表对以上物品进行分类统计。

  【实物投影展示订正】学生说数量,老师表扬数一个划掉一个的好方法。

  2、第二关:比一比。(课件)师:你看到了什么?。追问,小狗一定比小兔重吗?

  3、第三关:圈一圈。(课件)师:这个叫小华的女孩在干什么?仔细观察,想象出是“前、后、侧”那一面照出的,然后圈出来。问:你怎么知道照的是后面,你是怎么判断的?你怎么知道照的是侧面,你是怎么判断的?

  4、第四关捏一捏:同学们,你们喜欢捏橡皮泥吗?(喜欢)。请你捏一个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或者是球的物体送给圣诞老爷爷吧!(学生捏)

  【实物投影展示】找生展示并说。我相信圣诞老爷爷一定很喜欢!

  五、小结:

  今天我们和圣诞老爷爷一同游玩了雪山乐园和数学王国,同时装饰了几棵圣诞树,这些知识果实是:图形、统计、比较和位置。圣诞老爷爷对同学们的表现非常满意,所以他要把礼物送给大家!同时他也祝愿同学们圣诞节快乐!(课件)

  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一年级数学乐园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建立米的长度概念,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 发展观察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估测能力以及相互合作学*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感知数学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教学重点:

  建立一米的表象,掌握米和厘米间的关系,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难点:

  能恰当的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教学教法:

  情境示范、操作演示法

  教学学法:

  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米尺、1厘米长的小木棒。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了一个长度单位——厘米。想一想1厘米大约有多长?打手势告诉老师。老师带来了一些1厘米长的小棒,谁来用这些小棒测量这枝粉笔的长度?投影显示学生测量过程,谁来用这些小棒测量教室的长度? 提问学生不愿意测量的理由。 学生说明理由:教室太长,小棒太短,测量起来费时费力且容易出错。教师小结:厘米是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而要测量教室地面的长,或者比较长的距离,那就需要用到一个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它就是米(板书:米)。它用符号“”来表示。(板书:) 米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我们经常会遇到它。这不,长颈鹿大哥带着它的小乌龟弟弟到游乐园去玩,就遇到了米,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大屏幕显示教材第16页主题图)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明确图意。提出问题: 1米有多长呢?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米” 的理解。

  二、新课教学

  1、认识“米” 出示米尺,介绍:同学们,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是1米。你们伸开双手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呢?

  学生伸开双臂比划1米大约有多长,师逐一测量。

  (1)比一比 请同学们比一比1米会从我们手臂伸*一边的指尖到手臂另一边的什么地方? 学生比划并说一说。师小结两臂伸长的长度和我们每个同学的身高差不多,一般来说个子高的同学手臂要长一些。 将米尺竖放,引导学生认识1米有多高。 学生估一估自己的身高,猜一猜一米会到自己身体的哪个部位, 和米尺比一比,验证自己的猜测。

  (2)找一找 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学生回答,师引导学生实地测量。

  (3)估一估 请同学们估一估,我们的教室有多长、有多宽? 师带领学生实地测量,对于估测较好的同学应给予肯定或表扬。

  (4)量一量 学生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自己身边的物体,看看它们到底是多长?测量课桌、讲台的长、宽。.....

  2、认识探究米和厘米的关系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带来的尺,找出1米的准确长度。 (大屏幕显示米尺。)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米尺,想一想: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1米有多少厘米?

  生:1米有100厘米、1米等于100厘米。

  师:你们是怎样知道的?

  生:尺子的末端有一个数100,所以1米有100厘米。

  生:尺子上有10个大格,每个大格是10厘米,10个大格就 是100厘米。

  生:米尺上面有很多小格,一小格就是一厘米,我一格一格(一厘米一厘米)的数,共数了100格才数完,所以我想到1米就等于100厘米。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提问: 90厘米里面有几个10厘米?90厘米再增加10厘米是多少厘米?100厘米里面有几个10厘米呢?

  师小结:现在我们知道了1米=100厘米,它也可以写成1 = 100 c。我们把它齐读一遍。

  (板书1米 = 100厘米或1 = 100 c)

  认识了米和厘米,我们在用的时候一定要仔细思考,认真辨别,不能用错,下面是小明在学*了米和厘米之后写的一篇日记,我们共同来看一看。师生共同读一读,引导学生理解内容,做出评价并改正。 小明的日记 今天是星期一,早上洗脸后我用60米长的毛巾擦脸。第一节上课我用长约17米的铅笔写了一篇田字格。第二节课下课是升旗仪式,在全校同学的注目下,**升上了高约8厘米的旗杆。

  三、练一练

  1、大屏幕显示教材第16页“试一试”图。

  师:请同学们看第一个题,门高约2什么?你选什么做单位?

  生:我选米(),若是2厘米(c)就连我的一个手都塞不进去呢!

  师:是啊!说得真好!下面看第二个题,黄瓜长约20什么?

  生:黄瓜长约20厘米。

  师:如果黄瓜长约20米那该破世界纪录,震惊全世界了。我们要依据现实情况来恰当的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剩下的小题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各小组代表回答,师生共同交流评定。

  2、这张课桌大约有多高?

  (谁猜得对?)

  刚才我们对自己的课桌已经测量过了,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刚才自己在测量课桌之前所做的估计与所测量的结果,然后再对书上各个小朋友的估计做出判断吧。

  (学生自主发表意见,师生交流后得出较为合理的结论。)

  3、说一说

  回到主题图,学生说一说1米有多长,判断小动物的身高并说一说谁应该买票。

  四、课堂小结

  学生畅谈收获。

  五、作业布置


一年级数学乐园教案范本五份(扩展4)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优选【10】份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 1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掌握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能正确熟练在进行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目标:

  1.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掌握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正确熟练的进行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的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铺垫

  比100多1的数是99。 ( )

  53和35一样大。 ( )

  97前面的数是98,后面的数是96。 ( )

  99大于100。 ( )

  和70相邻的数是71和72。 ( )

  从61到73中间有12个数。 ( )

  一个数个位上是5,十位上是1,这个数是51。 ( )

  78个是由7个一和8个十组成的。 ( )

  39和41的中间是40。 ( )

  40+5比50+4小。 ( )

  二、创设情景

  今天是小兔子的生日,她想请你们参加她的生日宴会。你们愿意参加吗?(板书课题:小兔请客)

  三、探究新知。

  1.瞧,小兔邀请了哪几个好朋友?(出示主题图)小猴是个“数学迷”,他发现每盘都有10个果子,看到这么多的果子,他马上就想提一个数学问题。你知道小猴子会提什么问题呢?

  (1)同桌说一说。(2)指名交流。

  2.光会提问题还不行,你们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1)先想一想,再用你手中的学具摆一摆、拨一拨。

  (2)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3)指名说算法和算式。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20+30=50。30+20=50。

  3.小结:在加法算式里“+”前面和后面的数都叫加数,“=”后面的数叫和。

  4.忽然,小刺猬的家里有急事,让他回家。小刺猬望着这么好吃的果子,真舍不得走,怎么办呢?他灵机一动,在盘子里打了一个滚。瞧,(出示主题图的右边图)他得意地走了,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小朋友,现在你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5.你们能用上面的方法自己解决吗?并说出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小组讨论:怎样列式,怎样计算?

  6.请学生独立完成课堂练*。

  四、巩固提高

  1.刚才同学们都表现得非常好,小白兔决定带大家玩一个小游戏。(玩开火车游戏)出示课本练一练第3题,快速口答。

  2.三只母鸡找不到自己的孩子了,请你快速的找出每个小鸡的妈妈是谁?

  3.出示果园图,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五、教师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 2

  教材分析:

  1、提供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内容选择体现儿童已有生活经历,如:交叉路口红绿灯、家中物体的位置关系、拍手游戏等,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数学学*活动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的数学学*在活动中进行,在游戏中思考,在生活中运用。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活动。

  3、体现数学学*的个性化要求。教学中注意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思维的开放,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考方式去实践,去应用。

  教学目的:

  1、通过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使学生初步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培养学生的上下空间观念。

  2、让学生经历确定上、下、前、后位置关系的实践操作活动过程,初步感受上、下、前、后方位的相对性。

  3、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惯,同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正确辨别上、下和前、后的位置。教学难点:理解上、下、前、后位置的相对性,能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课本,文具盒等。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一)游戏导入,感知上、下、前、后:

  大家根据教师的口令做游戏好吗?(教师发口令,学生动手做游戏,感知上、下、前、后)大家喜欢做这样的游戏吗?喜欢的请举手。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上、下、前、后。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看到这个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预设问题:

  (1)学*这节课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方面的帮助?

  (2)怎样才能正确很快区分上、下、前、后呢?

  (3)学*这节课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出示课本第1页的主题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书上的南京大桥,并思考下面的问题:

  (二)出示自探提示:

  (1)图上都画有哪些物体?

  (2)汽车在火车的什么面?

  (3)火车在汽车的什么面?

  (4)汽车在轮船的什么面?

  (5)轮船在火车的'什么面?

  (6)汽车的下面有什么?

  先引导学生看图,独立探究出以上问题的答案。

  二、解疑合探(15分钟)

  1、自探结束后,让学生在全班交流自己的自探结果。学困生汇报,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判。

  2、如果发现学生在自探过程中有困难的问题(5、6),可以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如果合作也不能解决的问题可组织全班学生共同解决。

  3、学生汇报后,师重点强调:在位置关系不变时,对于两个物体,上下位置关系是绝对的;但对于三个物体,参照物不同,上下位置关系也会不同。只要能用自己的话把道理说清楚就可以了。

  4、反馈练*

  (1)简单应用。出示教学模具,让学生说位置,说意义。

  做一做第1题。

  (2)趣味应用,培养思维的灵活性观察周围情况,用上、下,前、后说明问题。指名说出自己的前后都有哪些同学?

  趣味测试:

  (1)小明的前面是小英,小英的前面是小明,两人怎么站?

  (2)小明的后面是小英,小英的后面也是小明,两人又怎么站?

  三、质疑再探(5分钟)

  回顾课前提出的问题是否已解决?学了这节课,你还有什么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举手提问。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师生共同探究解决。

  预设问题:

  1、学了这节课还应用在生活中的哪些方面?

  2、怎样才能正确辨别上、下,前、后的位置?

  3、怎样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四、运用拓展(10分钟)

  1、通过今天的学*,你知道了什么?你能用上、下、前、后说一句话,讲一讲教室里(或校园中)一件物品的位置吗?

  2、请你画一画:先画一个三角形,在它的下面画圆,在它的上面画长方形,在它的前面画五角星,在它的后面画正方形。

  3、学生谈学*收获。教师:本节课上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请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

  4、教师归纳总结。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再进行强调总结,引导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认识。

  板书设计:

  上下前后

  汽车在火车的上面,

  火车在汽车的下面。

  汽车在轮船的上面,

  轮船在火车的下面。

  李林在王英的前面,王英在李林的后面。

  张宁在李林的后面,王英在张宁的前面。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 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5页例2及相应的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会辨认上、下方向,体会学*上、下方向的必要性,会用这些方向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体会上、下方向的相对性。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体会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会辨认上、下方向,会用这些方向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多媒体课件出示下面的图片。

  教师:我们在前面学*了前和后,你能用你学过的方向词来给我们介绍图中小朋友的位置吗?

  学生的介绍略。

  教师:小朋友们会用前和后来介绍图中小朋友的位置了,下面老师再让你来介绍一下这些小动物的位置。

  教师把例2的参观动物图片贴在纸板上,把这张图片竖立起来。

  教师:你还能用你们学过的前后方向来介绍这幅图中的各个动物的方位吗?

  让学生意识到不能仅仅用“前、后”方向词来介绍这些动物的方位。

  教师:为什么?

  让学生意识到前、后位置是在一个水*面上的,而这幅图却竖立了起来,有些在一个面上的,没有前、后的区别。

  教师:你准备用什么词来介绍这些动物的位置呢?

  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思考,作出用“上、下”来介绍这些动物位置的决定。

  教师:为什么要用上、下来介绍?

  要求学生这样想,这张图是竖立起来的,因此有些动物在上面,有些在下面。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上和下。板书课题。

  [点评:在这个教学环节中,重视用即将要学*的新知识和学生已有相关知识进行比较,让学生发现原来掌握的知识——“前和后”主要用于描述在一个水*面上的前后位置,而对于竖立的一些物体,显然就不能用“前、后”的方向词来描述了,这样不但让学生明白了前面所学知识和将要学*的知识的区别,还突出了在不同的环境下用不同的方向词,使学生能体会学*上、下的必要性,通过上、下的学*使学生对方向词的使用更加准确,同时也激发起学生学*新知识的浓厚兴趣。]

  二、教学例2

  教师:除了这张图以外,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的物体是竖立起来的?需要用上、下这些方向词来介绍?

  学生讨论后回答,比如楼房、书柜这些物体都是竖立起来的,都要用上、下这些词来介绍物体的位置。

  教学随学生的回答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下图。

  教师:对了,像楼房、书柜这些竖立的物体,都要用上、下这些词来介绍物体的位置。你家住的是楼房吗?你能不能用“上、下”这样的方向词来介绍你的邻居?

  指导学生用“我家的楼上住着×××,楼下住着×××”来介绍自己邻居家的位置。

  教师:同学们都会用上和下来介绍你家楼上和楼下住的邻居,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老师手中这幅竖立的图,这幅图像你们家的那座楼房吗?

  学生:像。

  教师:那么你会用上和下来介绍这幅图中大熊猫的邻居吗?

  指导学生说出“大熊猫的上面是羊”,“大熊猫的下面是大象”,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在图板上贴上往上和往下的箭头(如上图所示),用箭头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上和下。

  教师:现在小朋友清楚什么叫上、什么叫下了吗?用手指一指你的上面,再用手指一指你的下面,你们指的方向和图板上箭头的方向是一样的吗?

  学生:是的。

  教师:小朋友都知道什么叫上,什么叫下以后,请你用上、下来说一说其他动物的位置。

  学生自由地说。如“梅花鹿的上面是小兔,下面是老虎”、“大熊猫在大象的上面”、“猴子的下面有斑马和狮子”等。

  教师:刚才我听到这样一句话,“大熊猫在大象的上面”,刚才我们不是说“大熊猫的下面是大象”吗?怎么又变成了上面了呢?

  让学生理解这两句话是一个意思,有了“大熊猫的下面是大象”的现象,就可以反过来说“大熊猫在大象的上面”。

  教师:请同学们像这样用两句不同的话来说一说两只动物的上下位置。

  指导学生用“梅花鹿的上面是小兔”、“小兔的下面是梅花鹿”来描述两只动物的位置。

  [点评:这个教学片断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用竖立的图板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物体的上下关系,并强调启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学*,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学*过程;二是把课内学*和实践应用结合起来,让学生首先意识到自己住的楼房也是竖立着的,也能用这节课学*的知识来介绍楼上或楼下邻居的位置,然后用学生自己介绍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中获得价值体验;三是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话来描述两只动物的上下位置,使学生感受位置的相对性,并从中发展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 4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把某一数量的圆片分别摆在座位表的十位和个位上,得到不同的数,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2、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组数的特点,探索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能力。

  3、通过活动,使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能力,通过找规律发展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进行初步的归纳。

  教学准备:教师:根据学生写出得出做的表;学生:数位板,小圆点。

  教学过程:

  一、复*:

  1、回忆一下:前边我们学过了100以内数的认识,谁能告诉大家,数位顺序哪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什么位?第三位呢?

  2、出示计数器:

  个位上的数表示什么?十位上的数表示什么?百位上的数呢?

  计数器的十位和个位都是两颗珠子,请你说一说这两颗珠子分别代表多少?

  3、下面请你们把计数器放在桌角,把数位表和准备的圆片拿出来,我们来搞一个有趣的活动。这个活动我们就叫“摆一摆,想一想”(出示课题)。在这个活动中大家要善于动脑筋,找规律,使我们的活动进行的又快又好。

  二、学生活动:

  1、瞧!我们的好朋友谁来了?(聪聪和明明。)这两个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呀,也来参加我们的活动了。(出示问题。)看,聪聪给我们提问题了“你们能用2个圆片表示不同的数吗?”

  2、小精灵明明他也要给大家提问题(出示问题)。

  (1)你能用3个圆片表示不同的数吗?大家能回答他吗?

  (2)用3个圆片摆数,请动手摆一摆,看能摆出几个数?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教师提出要求:作记录的同学要综合你们小组这三个同学摆的数,不要有重复的数。比比看,哪一组摆的又快,写的又好,写字的`同学字要大一些,写工整,活动开始。

  每组4名小朋友3名在数位板上摆圆片,1名小朋友对摆出的结果进行综合、记录。

  3、全班一起用2个圆片摆出不同的数,引导学生讨论一下问题:

  (1)为什么两个圆片摆在个位上得到的数十2,而摆在十位上得到的数十20?

  (2)记录摆出的数是需要注意什么?

  (3)怎样才能知道摆出的数不遗漏?

  4、从刚才小朋友们用圆片摆数的过程,你发现有没有规律?下面我们不摆圆片,能不能在脑子里想摆圆片的方法,直接写出6个圆片,7个圆片,8个圆片,9个圆片都能表示哪些数?好,四个人合作,看哪一组填写的又快又好!

  学生分组活动:分别用3、4、5、6、7、8、9个圆片摆出不同的数。

  5、从以上我们所摆的圆片个数和写出来的数来看,同学们观察到有什么规律了吗?谁能说一说。

  6、教师根据学生写出来的数列出下表,让学生观察表中哪些数是用1个圆片表示出来的数,哪些是用2个圆片表示出来的数……

  三、小结:

  谁能说一说今天研究的什么?你都有哪些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摆一摆想一想

  课后小记: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 5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8、7。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

  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8、7。

  教学难点:

  理解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挂图,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图

  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说说从图上知道些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共有15把号,拿走8把,还剩多少把?

  怎样列式?

  根据回答板书:

  15-8=□

  你想怎样计算呢?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讲述:如果用小棒来表示,你应该怎样摆、怎样算?(学生摆学具)

  小组汇报:你是怎样算的?

  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不同的算法。

  方法一:15-5=1010-3=7

  方法二:10-8=22+5=7

  方法三:8+()=158+(7)=15

  这么多种算法,小朋友觉得哪一种最容易算?

  试一试。

  书上P5试一试中也为你们准备了两道题,请你用这种最容易的方法来计算,好吗?

  学生做完后,小组内互相检查,交流算法,指导做错的学生更正。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

  (2)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再集体交流算法。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先看图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出题目所表示的意思。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先计算,再比较。使学生加深认识“想加算减”的方法。但不要求统一算法。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看谁算得又对又快。交流时可以根据学会的错误说说计算方法。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游戏“过独木桥”:同学们,如果你们算对了就可以过桥了,看谁先过桥。

  (1)小组合作口算。

  (2)比较十几减8和十几减7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师: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新知识?这些知识你是怎样学到的?先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根据学生回答

  ,板书:十几减8、7)

  板书设计:十几减8、7

  15-8=7方法一:15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 6

  一、揭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做练*,完成练*八余下的练*。

  二、完成练*:

  1、第4题:这是一道估数题。

  根据小青蛙说的话,估计一下它吃了多少只害虫。

  学生独立完成,订正。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第5题:这是一道计算题。

  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1)教师提出要求:统一计时,完成下面各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学生独立完成。

  (3)订正答案。

  3、第6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

  (1)教师读题,学生明确要求。一个学生说:“有40个学生,3个老师。”教师提出问题:“每人一瓶矿泉水,45瓶够吗?”

  (2)学生根据题目要求独立思考:要知道45瓶矿泉水够不够,要先算出什么?怎样算?

  (3)指名说自己的想法。

  4、第7题:这是一道按顺序填数的题。

  按照数的顺序填数,学生独立完成。订正,说一说怎样想的'?

  5、第8题:这是一个游戏形式的估数的题。

  估一估,猜一猜。

  (1)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要求,带学生猜一个数。

  (2)学生在小组中完成该项活动。通过这个游戏,加深学生对数的大小的体会,同时感受一种朴素的“区间套”的逐步逼*的思想方法。

  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练*

  40+3=43(人)43<45

  课后小记:

  实践活动摆一摆,想一想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 7

  教师:除了这张图以外,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的物体是竖立起来的?需要用上、下这些方向词来介绍?

  学生讨论后回答,比如楼房、书柜这些物体都是竖立起来的,都要用上、下这些词来介绍物体的位置。

  教学随学生的回答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下图。

  教师:对了,像楼房、书柜这些竖立的物体,都要用上、下这些词来介绍物体的位置。你家住的是楼房吗?你能不能用“上、下”这样的方向词来介绍你的邻居?

  指导学生用“我家的楼上住着×××,楼下住着×××”来介绍自己邻居家的位置。

  教师:同学们都会用上和下来介绍你家楼上和楼下住的邻居,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老师手中这幅竖立的图,这幅图像你们家的那座楼房吗?

  学生:像。

  教师:那么你会用上和下来介绍这幅图中大熊猫的邻居吗?

  指导学生说出“大熊猫的上面是羊”,“大熊猫的下面是大象”,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在图板上贴上往上和往下的箭头(如上图所示),用箭头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上和下。

  教师:现在小朋友清楚什么叫上、什么叫下了吗?用手指一指你的上面,再用手指一指你的下面,你们指的方向和图板上箭头的方向是一样的吗?

  学生:是的。

  教师:小朋友都知道什么叫上,什么叫下以后,请你用上、下来说一说其他动物的位置。

  学生自由地说。如“梅花鹿的上面是小兔,下面是老虎”、“大熊猫在大象的上面”、“猴子的下面有斑马和狮子”等。

  教师:刚才我听到这样一句话,“大熊猫在大象的上面”,刚才我们不是说“大熊猫的下面是大象”吗?怎么又变成了上面了呢?

  让学生理解这两句话是一个意思,有了“大熊猫的下面是大象”的现象,就可以反过来说“大熊猫在大象的'上面”。

  教师:请同学们像这样用两句不同的话来说一说两只动物的上下位置。

  指导学生用“梅花鹿的上面是小兔”、“小兔的下面是梅花鹿”来描述两只动物的位置。

  [点评:这个教学片断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用竖立的图板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物体的上下关系,并强调启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学*,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学*过程;二是把课内学*和实践应用结合起来,让学生首先意识到自己住的楼房也是竖立着的,也能用这节课学*的知识来介绍楼上或楼下邻居的位置,然后用学生自己介绍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中获得价值体验;三是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话来描述两只动物的上下位置,使学生感受位置的相对性,并从中发展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 8

  教学目标:

  1.能在图中按要求描绘出所走的路径。

  2.能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正确找到最*的路线。

  3.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4.在多次的分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意识和小组相互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能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正确找到最*的路线。

  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意识。

  教学难点:

  能尽可能地多找出不同的行走路线。能培养学生的小组协作精神。

  教学准备:

  电脑、多媒体、实物投影仪、6小组的示意格子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同学们,你们看,谁来了?(依次出示:小胖,小亚和小巧)

  今天他们是和我们一起来学本领的,你们愿意吗?

  看看他们为我们带来了什么?一起来读读看。(依次出示:前、后、左、右)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前后左右。(出示课题:前后左右)

  齐读课题。

  二、自主学*,掌握新知

  (一)看格子图说圆点的移动路径:

  1.首先我们一起来看格子图。看看图上的圆点它是怎么移动的?一起边看边想,跟着读读看。(出示图上的圆点移动路径)

  2.看懂了吗?看懂的同学试着自己来说说圆点移动的.路径。(出示下一幅图的圆点移动路径过程)

  向后两格,有圆点的这一格要算吗?为什么不要算?(因为有圆点的这一格是圆点本身所在的位置,没有移动过,所以不要算。)

  3.现在都看懂了吗?那这幅图上的圆点是怎样移动的,你们能把它的移动路径写出来吗?请大家分组合作,一起来完成练*1。

  4.核对练*1: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是怎样做的?

  (二)学看教室里的前后左右

  1.图上的前后左右你们会看了,那你们知道教室里的前后左右在哪里吗?我们一起用手来指指看。(全班用手指前后左右)

  2.(出示小熊猫乐乐)你们看,谁来了?你们想不想和乐乐握握手啊?谁想来?(抽2生分别和小熊猫乐乐握手)

  3.谁来说说他是怎么走的?(向走,向走,说方向)

  (三)学*公园图

  1.根据路径找地点

  (1)刚才同学们学*的真不错,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放松一下,跟着小胖,小亚和小巧一起去公园玩玩,你们愿意吗?

  (2)出示公园图:图7):你们看,小胖,小亚和小巧在公园里玩的别提有多高兴了。现在,他们三人决定分组自由活动。小胖想这样走(出示图8),小亚想这样走(出示图9),小巧想这样走(出示图10)。他们三人各自的走法都不同(出示图11中的三种走法),根据他们不同的走法,你们能知道他们是想去买花,划船,还是去玩滑梯吗?

  (3)完成练*2

  请每组同学拿出笔和尺,在你们这组的图上画画看。画的时候要从他们头上的圆点处出发哦。(头上的圆点闪动)得出结果以后,把他们去的地方在练*纸上圈出来。

  (4)学生分组练*,教师巡视指导。

  (5)核对: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胖到了哪里?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小胖经过的路径,看看我们做对了没有?(出示图12)接着我们一起来看小亚和小巧(依次出示图13和图14)

  (三次核对依次以点头,举手和人坐正来表示)

  2.找最*的路

  (1)学找最*的路

  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大家了。你们觉得小巧的走法好吗?为什么不好?你能为小巧找一条更*的路吗?可以怎么走呢?(根据回答任意出示2种答案)

  进行德育渗透(保护环境)

  (出示小巧穿过草地斜行的路线)能这么走吗?为什么不行?

  师述:花草树木是我们大家的好朋友,每个人都应该自觉地去爱护它们,从而使我们居住的环境变得更美好。

  要知道这几种方法哪种最*?有什么好办法?(数格子)一起来数数看,看看最*的路是哪条?

  总结:因此,我们不但要能找到正确的路径,更要能找到一条最*的路来走。

  (2)练*(小胖玩滑梯)

  现在,小胖又想去玩滑梯了(出示图17),你们能为他找到一条最*的路吗?请大家分组合作,先在你们小组的图上画出路径,然后把路径写在练*纸上,开始。

  学生分组练*,教师巡视指导。

  核对: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找到的路径是怎样的?(根据回答任意出示图18或图19)

  你们觉得哪种走法比较好?为什么?(一样*,因为他们走的格数都是15格)

  三、练*反馈,巩固新知

  去养马场

  (1)现在小亚和小巧想一起到养马场去玩。但是他们两人分别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如果他们想去养马场,你们能分别为他们两人各找一条最*的路来走吗?请大家分组合作。同样的,先在图上画,再在练*纸上写出路径。

  (2)核对

  四、总结

  1.在今天这节课上,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吗?

  2.希望大家在生活中也能学会找最*的路来走,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 9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3、54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求去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中条件与问题的联系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实际问题里德数量关系,能正确列式解答。

  2、在联系实际情境分析数量关系过程中,积累用合适的方式找实际问题里数量间联系的经验,进一步发展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3、通过求问题解决的活动,体验自己思考、探索的成果,感受学*、探索的成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惯。

  教学重点:

  解答求去掉多少即求减数的减法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看图提问题(出示图)

  小猴上次从果园里采到桃之后,回家就和小伙伴们一起吃桃了!过了几天,小猴到筐子里看一看。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问的什么?

  二、自主交流,探索新知

  1、自主探索

  怎样求出吃掉了多少个桃?把你的想法和同学说一说。

  2、画图帮助

  如果有的同学还想不懂,我们一齐来画图研究,题目中告诉我们什么?我们贴一张纸条,盖住的就是28个桃(板书)这28个桃吃完了吗?还剩几个?(揭去后一段纸条,露出剩下的6个桃。)

  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指一指求哪一部分的个数?(写?)

  现在知道该怎样计算了吗?谁能说出算式?(板书:28—7=21(个))

  4、揭题

  谈话:28减7等于21中,算式中的28表示什么?7表示什么?21表示什么?谁来说一说怎样求去掉的个数?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的“求去掉多少的实际问题。”(板书)解决这类问题,只要从总数里去掉剩下的就可以了。

  三、巩固提高(完成“想想做做”)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用三句话说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

  启发:原来有27只小船,划走一些后分成了哪两个部分?求划走了多少只可以怎样想?和同桌说说想法。

  交流:你是怎样想的?用什么方法计算?

  完成算式。

  交流解法,说说各个数的意思,再说说算式表示的含义。

  要求学生口头回答。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自己读题,再把问题和条件连起来说一说。

  书本上填写算式。

  你是怎样列算式的,得数是多少?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自己读题,再把问题和条件连起来说一说。

  书本上填写算式。

  你是怎样列算式的,得数是多少?

  你能看着图说说为什么用减法计算吗?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指导读题,让学生填写算式和单位名称,指名板演。

  交流解释算法。

  四、归纳总结

  谈话:通过刚才的练*,同学们对求去掉多少的实际问题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谁来说说解决这一类问题应该怎样想?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 10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

  3.体会加法的交换律。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

  教学难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主题图,引出课题。

  问:图中是什么动物?在干什么?(松鼠妈妈和小松鼠在采松果)今天这节课我们学*松鼠采松果,板书课题:采松果

  2.观察主题图,提问题。

  你能看图提出数学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松鼠妈妈采了25个,小松鼠采了4个。一共采了多少个?

  松鼠妈妈采了25个,小松鼠采了4个。松鼠妈妈比松鼠多采了多少个?

  二、解答问题。

  1.你能根据“一共采了多少个”“松鼠妈妈比松鼠多采了多少个?”列出算式吗?

  学生说,板书:25+4= 25-4=

  得多少?怎样想?小组讨论,汇报。

  2.操作验证。

  (1)摆小棒:左边摆25根,右边摆4根,5根和4根合在一起是9根,20加9等于29,板书:5+4=9 20+9=29

  (2)摆小棒:左边摆25根,右边摆4根。5-4=1 20+1=21

  3.看算式拨计数器练*。

  32 + 4 = 26 + 3 = 54 + 4 =

  48 – 5 = 87 – 7 = 66 – 5 =

  三、作业。

  1.图意提问题。原来有19个草莓,吃了9个,还剩多少个?

  列式:19 – 9 = 10(个)

  2.第2题:观察算式,有什么规律?

  (两位数加一位数,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计算并照样子写一组算式。

  3.根据“大恐龙比小恐龙长多少米?”这个问题列式。

  25-2 = 23(米)

  4.独立完成第3、5题。


一年级数学乐园教案范本五份(扩展5)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元角分》教案范本五份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元角分》教案 1

  教学目标:

  1、通过练*进一步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元、角、分之间的进率进行单位间的简单换算,比较不同单位表示的钱数的大小。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应用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具体购物情境,体会购物的总钱数和购物的数量,积累购物的初步经验;感受购物问题里的数量关系,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

  3、体会元、角、分在生活里的广泛应用,感受人民币的实际价值;培养独立思考、探究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元、角、分简单换算和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购物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1、做练*十第3题

  2、做练*十第4题

  3、做练*十第5题

  4、做练*十第6题

  5、做练*十第7题

  一、回顾引入

  1、回顾旧知

  提问:这单一已经认识了人民币的那些知识?请吧你的认识和大家说说

  学生自由说出自己的认识。

  2、引入课题

  小朋友真棒!为了巩固和应用小朋友已经掌握的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练*有关元、角、分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基本练*

  1、再现就知

  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说说各是多少钱。

  2、口答

  提问:1元人民币可以换几张1角的?可以换几张5角的?为什么?

  (板书:1元=10角)

  如果用分币来换,几分可以换成1角?(板书:1角=10分)

  1角2分=()分

  1元2角=()角

  1角2分和1元2角哪个钱多?

  3、做练*十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课本上。交流结果,集体订正,指名说说各是怎样想的`。

  指出:把1元几角换算成多少角,可以按1元是10角,合起来是十几角;把十几角换算成几元几角,可以想其中10角是1元,就可以很快知道是1元几角。

  4、做练*十第2题

  学生先独立填写在课本上,在集体交流。

  让学生说说怎样比的。

  提问:题里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回答什么问题?

  学生同桌讨论够不够,说说自己想法。

  指出:三样商品各买一件,共需要28元,如果带去的钱比28元多,就够了;如果带去的钱比28元少就不够。

  先让学生了解价格和解决问题的要求。

  提问:把10元钱用完是什么意思?

  先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学生观察情境,说说知道了什么,求什么问题。

  提问:这里找回是什么意思?

  让学生独立列式解决,集体交流。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组织交流算式和得数,要求学生口答,并提问:计算牛奶的价钱你是怎样想的?

  提问:你还能提什么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口头列式,教室板书。

  提问:小宁买了什么?就要多少钱?如果付的都是10元的,应该付多少张?

  先同桌讨论,再集体交流,要求说说自己的想法。

  三、应用练*

  1、交流小结。

  提问:这节课练*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介绍你知道吗?

  3、布置课后实践

  四、练*小结

  练*十第8题。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元角分》教案 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人民币,能识别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时人民币的单位,认识1元=10角,1角=10分。

  2、经历人民币的识别过程,体会1元以内各种人民币的币值,通过简单的模拟活动,培养简单的换钱、算钱、付钱的技能,发展多角度的思考问题的能力。

  3、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学*活动,参与小组的交流,体验主动学*的作用,发展主动学*、合作交流的意识;了解人民币在日常生活力的作用,形成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的面值及人民币的单位

  教学难点:

  认识元、角、分之间的进率,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准备:

  1元以内的纸币、硬币若干;铅笔、橡皮、尺子、羽毛球、邮票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谈话: 小朋友,你们买过东西吗?买东西需要什么?(钱)

  对了,钱在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名称。美国的钱叫做美元,英国的钱叫做英镑,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做什么吗?(人民币)

  揭题: 小朋友真聪明,我们每人的生活里少不了人民币,每张人民币面值大小不一,有几元的,有几角的,有几分的。为了了解人民币的一些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元、角、分。(板书课题)

  二、 认识人民币

  1、 4人小组合作: 在自己面前的小银行中拿两张你认识的人民币,并在小组里说一说: 拿的是多少面值的人民币?是怎样认识的?

  引导: 人民币有两种,一种是纸币,一种是硬币。谁愿意向小朋友介绍一下你认识的人民币?你是怎样认识的?

  2、根据教师的统一要求拿出相应的人民币。

  要求: 下面请每个小朋友拿出1元的人民币。

  板书: 1元。(教师把1元纸币、硬币都贴在黑板上,纸币正面朝上)

  用同样的方法认识5角、2角、1角和5分、2分、1分。

  课件展示1元以内的纸币。归纳: 纸币上都印有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 一面都印有劳动人民的头像、中国人民银行,另一面都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

  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人民币是受法律保护的。小朋友应该爱护人民币,不要在上面乱涂乱画,更不能在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小朋友们,你们愿不愿意做守法的小公民呢?

  3、练一练。

  指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第2题。

  学生完成后用课件展示答案,共同订正。

  三、 认识进率

  1、谈话: 有个小朋友叫豆豆。他今天穿上了妈妈买的一件黄颜色的新衣服,放学后豆豆来到了一家玩具店。(课件展示例题情境图)

  提问:豆豆在玩具店看到了什么?学生可能回答

  (1) 玩具店里有钢笔、计算器、练*本等

  (2) 还有两个小朋友在买东西。

  (3) 钢笔的价钱是5元,计算器的价钱是20元,练*本的价钱是1元等

  提问: 豆豆想买1本练*本,他应该付给营业员阿姨多少钱呢?(1元)他可以怎样付1元钱?

  让学生把自己的拿法展示给小朋友看,几个小朋友在讲台前站一排,可以是10个1角的、2个5角的、5个2角的、1个1元的等等。

  引导: 付1元的方法很多,不管哪种方法都是付几角呢?(10角)

  10角就是1元。我们来看看豆豆怎样付这1元的。

  (课件展示,豆豆说:“我付10角可以吗?”)

  提问: 小朋友,你们说可以吗?为什么?

  (出示图)板书: 1元=10角

  2、引导: 根据1元=10角,请你再想一想,1角等于几分?

  (出示图)板书: 1角=10分(学生齐读一遍)

  3、指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完成后,教师把不同的`取币方法都展示出来,并追问:哪一种方法最简单?

  四、 简单购物

  1、谈话: 老师今天开了一家小小商店,你们愿意上我这来买东西吗?开业之前我需要一些零钱,谁愿意跟我换一换零钱?

  教师用1元分别和不同的学生换5角、2角、1角的零钱。

  填空: 1张1元可以换( )张5角;

  ( )张2角可以换1张1元;

  1张1元可以换( )张1角。

  2、同桌互相换零钱,活动1分钟。(教师辅导)

  3、引导: 换完了零钱,我的商店开张了。看一看我卖的有哪些东西?

  课件呈现: 羽毛球5角,橡皮2角,美工刀9角5分,铅笔4角,自动铅笔7角,尺子3角,邮票8角。

  提问: 你想买什么?

  谁想买邮票?你打算怎样付这8角钱?有谁和他的付钱方法不一样?

  几名学生上台买邮票,一手拿邮票,一手拿不同付法的8角钱展示给全班学生看。

  4、招聘营业员,学生互相购物。

  谈话: 我当了经理后,想招聘一名营业员,条件是服务热情周到,而且要能算对账。其余的小朋友准备好1元人民币来买你想买的东西。

  学生活动2分钟,对表现好的小朋友进行鼓励表扬。

  5、延伸练*。

  小组讨论: 1元钱可以买哪2样东西?如果买3样东西,可以怎样买?

  五、 全课总结

  小朋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 课后作业

  1、帮助妈妈买一样东西。

  2、上超市去看一看,哪些物品的价钱大约是1元?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元角分》教案 3

  教学目标:

  1、通过练*进一步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元、角、分之间的进率进行单位间的简单换算,比较不同单位表示的钱数的大小。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应用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具体购物情境,体会购物的总钱数和购物的数量,积累购物的初步经验;感受购物问题里的'数量关系,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

  3、体会元、角、分在生活里的广泛应用,感受人民币的实际价值;培养独立思考、探究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元、角、分简单换算和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购物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1、做练*十第3题

  2、做练*十第4题

  3、做练*十第5题

  4、做练*十第6题

  5、做练*十第7题

  一、回顾引入

  1、回顾旧知

  提问:这单一已经认识了人民币的那些知识?请吧你的认识和大家说说

  学生自由说出自己的认识。

  2、引入课题

  小朋友真棒!为了巩固和应用小朋友已经掌握的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练*有关元、角、分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基本练*

  1、再现就知

  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说说各是多少钱。

  2、口答

  提问:1元人民币可以换几张1角的?可以换几张5角的?为什么?

  (板书:1元=10角)

  如果用分币来换,几分可以换成1角?(板书:1角=10分)

  1角2分=()分

  1元2角=()角

  1角2分和1元2角哪个钱多?

  3、做练*十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课本上。交流结果,集体订正,指名说说各是怎样想的。

  指出:把1元几角换算成多少角,可以按1元是10角,合起来是十几角;把十几角换算成几元几角,可以想其中10角是1元,就可以很快知道是1元几角。

  4、做练*十第2题

  学生先独立填写在课本上,在集体交流。

  让学生说说怎样比的。

  提问:题里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回答什么问题?

  学生同桌讨论够不够,说说自己想法。

  指出:三样商品各买一件,共需要28元,如果带去的钱比28元多,就够了;如果带去的钱比28元少就不够。

  先让学生了解价格和解决问题的要求。

  提问:把10元钱用完是什么意思?

  先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学生观察情境,说说知道了什么,求什么问题。

  提问:这里找回是什么意思?

  让学生独立列式解决,集体交流。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组织交流算式和得数,要求学生口答,并提问:计算牛奶的价钱你是怎样想的?

  提问:你还能提什么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口头列式,教室板书。

  提问:小宁买了什么?就要多少钱?如果付的都是10元的,应该付多少张?

  先同桌讨论,再集体交流,要求说说自己的想法。

  三、应用练*

  1、交流小结。

  提问:这节课练*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介绍你知道吗?

  3、布置课后实践

  四、练*小结

  练*十第8题。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元角分》教案 4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人民币,能识别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时人民币的单位,认识1元=10角,1角=10分。

  2、经历人民币的识别过程,体会1元以内各种人民币的币值,通过简单的模拟活动,培养简单的换钱、算钱、付钱的技能,发展多角度的思考问题的能力。

  3、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学*活动,参与小组的交流,体验主动学*的作用,发展主动学*、合作交流的意识;了解人民币在日常生活力的作用,形成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的面值及人民币的单位

  教学难点:

  认识元、角、分之间的进率,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准备:

  1元以内的纸币、硬币若干;铅笔、橡皮、尺子、羽毛球、邮票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谈话: 小朋友,你们买过东西吗?买东西需要什么?(钱)

  对了,钱在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名称。美国的钱叫做美元,英国的钱叫做英镑,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做什么吗?(人民币)

  揭题: 小朋友真聪明,我们每人的生活里少不了人民币,每张人民币面值大小不一,有几元的,有几角的,有几分的.。为了了解人民币的一些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元、角、分。(板书课题)

  二、 认识人民币

  1、 4人小组合作: 在自己面前的小银行中拿两张你认识的人民币,并在小组里说一说: 拿的是多少面值的人民币?是怎样认识的?

  引导: 人民币有两种,一种是纸币,一种是硬币。谁愿意向小朋友介绍一下你认识的人民币?你是怎样认识的?

  2、根据教师的统一要求拿出相应的人民币。

  要求: 下面请每个小朋友拿出1元的人民币。

  板书: 1元。(教师把1元纸币、硬币都贴在黑板上,纸币正面朝上)

  用同样的方法认识5角、2角、1角和5分、2分、1分。

  课件展示1元以内的纸币。归纳: 纸币上都印有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 一面都印有劳动人民的头像、中国人民银行,另一面都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

  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人民币是受法律保护的。小朋友应该爱护人民币,不要在上面乱涂乱画,更不能在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小朋友们,你们愿不愿意做守法的小公民呢?

  3、练一练。

  指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第2题。

  学生完成后用课件展示答案,共同订正。

  三、 认识进率

  1、谈话: 有个小朋友叫豆豆。他今天穿上了妈妈买的一件黄颜色的新衣服,放学后豆豆来到了一家玩具店。(课件展示例题情境图)

  提问:豆豆在玩具店看到了什么?学生可能回答

  (1) 玩具店里有钢笔、计算器、练*本等

  (2) 还有两个小朋友在买东西。

  (3) 钢笔的价钱是5元,计算器的价钱是20元,练*本的价钱是1元等

  提问: 豆豆想买1本练*本,他应该付给营业员阿姨多少钱呢?(1元)他可以怎样付1元钱?

  让学生把自己的拿法展示给小朋友看,几个小朋友在讲台前站一排,可以是10个1角的、2个5角的、5个2角的、1个1元的等等。

  引导: 付1元的方法很多,不管哪种方法都是付几角呢?(10角)

  10角就是1元。我们来看看豆豆怎样付这1元的。

  (课件展示,豆豆说:“我付10角可以吗?”)

  提问: 小朋友,你们说可以吗?为什么?

  (出示图)板书: 1元=10角

  2、引导: 根据1元=10角,请你再想一想,1角等于几分?

  (出示图)板书: 1角=10分(学生齐读一遍)

  3、指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完成后,教师把不同的取币方法都展示出来,并追问:哪一种方法最简单?

  四、 简单购物

  1、谈话: 老师今天开了一家小小商店,你们愿意上我这来买东西吗?开业之前我需要一些零钱,谁愿意跟我换一换零钱?

  教师用1元分别和不同的学生换5角、2角、1角的零钱。

  填空: 1张1元可以换( )张5角;

  ( )张2角可以换1张1元;

  1张1元可以换( )张1角。

  2、同桌互相换零钱,活动1分钟。(教师辅导)

  3、引导: 换完了零钱,我的商店开张了。看一看我卖的有哪些东西?

  课件呈现: 羽毛球5角,橡皮2角,美工刀9角5分,铅笔4角,自动铅笔7角,尺子3角,邮票8角。

  提问: 你想买什么?

  谁想买邮票?你打算怎样付这8角钱?有谁和他的付钱方法不一样?

  几名学生上台买邮票,一手拿邮票,一手拿不同付法的8角钱展示给全班学生看。

  4、招聘营业员,学生互相购物。

  谈话: 我当了经理后,想招聘一名营业员,条件是服务热情周到,而且要能算对账。其余的小朋友准备好1元人民币来买你想买的东西。

  学生活动2分钟,对表现好的小朋友进行鼓励表扬。

  5、延伸练*。

  小组讨论: 1元钱可以买哪2样东西?如果买3样东西,可以怎样买?

  五、 全课总结

  小朋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 课后作业

  1、帮助妈妈买一样东西。

  2、上超市去看一看,哪些物品的价钱大约是1元?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元角分》教案 5

  教学要求:

  1、在观察人民币以及换币、取币等活动中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

  2、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数学的兴趣。

  3、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勤俭节约的教育。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各种面值人民币之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

  1、出示例题第一幅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2、提问:你们从图中看到些什么?你们买过东西吗?买东西要用什么?各个国家的钱都有不同的名称,谁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

  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主探究

  1、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你们认识人民币吗?请你从盒子里找出认识的人民币,介绍给本组的小朋友听。分组活动。

  组汇报: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逐一介绍面值不同的'人民币,教师随机补充,并把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分别展示出来。

  認识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让学生辨认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的思想教育。

  提问:小朋友,你们能把这些人民币分分类吗?请学生拿出盒子里的人民币,小组合作分类。

  学生汇报分类情况,并说说分类的依据。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人民币的种类有:硬币、纸币;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2、例题第二幅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

  提问:图中的小朋友想买什么?(手表)

  买手表该付多少钱?(1元)

  请学生从盒子里拿出1元钱,比一比谁的拿法多。

  学生汇报拿1元钱的不同方法。当出现拿一个1元的和10个1角的时候,引导学生建立“元”与“角”之间的进率关系:1元=10角

  提问:我们已经知道“1元=10角”,那么1角等于几分呢?(1角=10分)

  完成填空:

  1元=()角

  1角=()分

  3、试一试:一张1元的人民币可以换几张5角的?几张2角的可以换1张1元的?同桌互换。

  请学生说说互换的结果,以及为什么要这样换。

  三、应用拓展

  1、连一连。(“想想做做”第1题)观察并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每种物品的价钱是多少?有几种面值的人民币?分别是多少?

  请学生把要买的物品和对应的人民币连起来。

  2、填一填。(“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说说每个题目的意思,再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拿一拿。

  (1)“想想做做”第3题。

  (2)“想想做做”第4题

  思考:用一种人民币怎么拿?两种呢?三种呢?

  游戏:购物。(“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货架:橡皮(每块4角),美工刀(每把9角5分),铅笔(每枝4角),自动铅笔(每枝7角),尺(每把3角)。

  请小朋友用1元钱购物,想一想,说一说,可以买哪几样东西?应找回多少钱?

  四、总结延伸


一年级数学乐园教案范本五份(扩展6)

——小学一年级数学《前后》的教案范本5份

  小学一年级数学《前后》的教案 1

  教学目标:

  1.能在图中按要求描绘出所走的路径。

  2.能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正确找到最*的路线。

  3.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4.在多次的分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意识和小组相互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能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正确找到最*的路线。

  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意识。

  教学难点:

  能尽可能地多找出不同的行走路线。能培养学生的小组协作精神。

  教学准备:

  电脑、多媒体、实物投影仪、6小组的示意格子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同学们,你们看,谁来了?(依次出示:小胖,小亚和小巧)

  今天他们是和我们一起来学本领的,你们愿意吗?

  看看他们为我们带来了什么?一起来读读看。(依次出示:前、后、左、右)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前后左右。(出示课题:前后左右)

  齐读课题。

  二、自主学*,掌握新知

  (一)看格子图说圆点的移动路径:

  1.首先我们一起来看格子图。看看图上的圆点它是怎么移动的?一起边看边想,跟着读读看。(出示图上的圆点移动路径)

  2.看懂了吗?看懂的同学试着自己来说说圆点移动的路径。(出示下一幅图的圆点移动路径过程)

  向后两格,有圆点的这一格要算吗?为什么不要算?(因为有圆点的这一格是圆点本身所在的位置,没有移动过,所以不要算。)

  3.现在都看懂了吗?那这幅图上的圆点是怎样移动的,你们能把它的移动路径写出来吗?请大家分组合作,一起来完成练*1。

  4.核对练*1: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是怎样做的?

  (二)学看教室里的前后左右

  1.图上的前后左右你们会看了,那你们知道教室里的前后左右在哪里吗?我们一起用手来指指看。(全班用手指前后左右)

  2.(出示小熊猫乐乐)你们看,谁来了?你们想不想和乐乐握握手啊?谁想来?(抽2生分别和小熊猫乐乐握手)

  3.谁来说说他是怎么走的?(向 走,向 走,说方向)

  (三)学*公园图

  1.根据路径找地点

  (1)刚才同学们学*的真不错,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放松一下,跟着小胖,小亚和小巧一起去公园玩玩,你们愿意吗?

  (2)出示公园图:图7):你们看,小胖,小亚和小巧在公园里玩的别提有多高兴了。现在,他们三人决定分组自由活动。小胖想这样走(出示图8),小亚想这样走(出示图9),小巧想这样走(出示图10)。他们三人各自的走法都不同(出示图11中的三种走法),根据他们不同的走法,你们能知道他们是想去买花,划船,还是去玩滑梯吗?

  (3)完成练*2

  请每组同学拿出笔和尺,在你们这组的图上画画看。画的时候要从他们头上的圆点处出发哦。(头上的圆点闪动)得出结果以后,把他们去的地方在练*纸上圈出来。

  (4)学生分组练*,教师巡视指导。

  (5)核对: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胖到了哪里?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小胖经过的路径,看看我们做对了没有?(出示图12)接着我们一起来看小亚和小巧(依次出示图13和图14)

  (三次核对依次以点头,举手和人坐正来表示)

  2.找最*的路

  (1)学找最*的路

  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大家了。你们觉得小巧的走法好吗?为什么不好?你能为小巧找一条更*的路吗?可以怎么走呢?(根据回答任意出示2种答案)

  进行德育渗透(保护环境)

  (出示小巧穿过草地斜行的路线)能这么走吗?为什么不行?

  师述:花草树木是我们大家的好朋友,每个人都应该自觉地去爱护它们,从而使我们居住的环境变得更美好。

  要知道这几种方法哪种最*?有什么好办法?(数格子)一起来数数看,看看最*的路是哪条?

  总结:因此,我们不但要能找到正确的路径,更要能找到一条最*的路来走。

  (2)练*(小胖玩滑梯)

  现在,小胖又想去玩滑梯了(出示图17),你们能为他找到一条最*的路吗?请大家分组合作,先在你们小组的图上画出路径,然后把路径写在练*纸上,开始。

  学生分组练*,教师巡视指导。

  核对: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找到的路径是怎样的?(根据回答任意出示图18或图19)

  你们觉得哪种走法比较好?为什么?(一样*,因为他们走的格数都是15格)

  三、练*反馈,巩固新知

  去养马场

  (1)现在小亚和小巧想一起到养马场去玩。但是他们两人分别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如果他们想去养马场,你们能分别为他们两人各找一条最*的路来走吗?请大家分组合作。同样的,先在图上画,再在练*纸上写出路径。

  (2)核对

  四、总结

  1.在今天这节课上,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吗?

  2.希望大家在生活中也能学会找最*的路来走,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小学一年级数学《前后》的教案 2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实践活动,体会前后的概念和前后位置的相对性。

  2、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描述和表达事物。

  教学重点

  让学生学会确定物体的前后位置。

  教学难点

  体会物体所在位置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

  主题挂图、动物卡片。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入

  师:我们的好朋友淘气遇到难题了,想请你们帮帮他。我总是忘记自己站队的位置,聪明的你能帮我想个办法吗?

  师:哪个热心、聪明的孩子来给淘气出个主意?

  生:记住自己前面是谁,后面是谁,就不会错了。

  师:你想的办法真不错!原来利用前后可以帮助我们记住自己的位置。这节课,我们就跟小鹿导游一起进一步认识前后。

  (教师出示课题)

  (二)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今天动物们正在举行一场热闹的森林运动会。(教师边说边出示挂图,教师在挂图中没有呈现出动物。)

  师:咦,运动场上怎么没有运动员?到底有哪些小动物参加比赛?别着急,请翻开书56页有一张小动物比赛的照片。

  (指导学生看第一幅图) 师:谁愿意按顺序介绍一下正在参加跑步比赛的运动员?

  生:长颈鹿、小白兔、小乌龟、还有小松鼠和小蜗牛。(教师根据学生的介绍,出示各个小动物,但是没有按顺序出示,随意粘在图上。)

  生:(学生发现顺序不对,纷纷举手发言)不对,老师把它们的顺序弄错了。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认真,说说正确的顺序应该怎样呢?

  生:小鹿跑第一,是排在最前面的。

  师:你来摆放吧。

  生1:小松鼠在小鹿的后面。(学生边说边摆)

  生2:小白兔在小鹿的后面,但松鼠是排第二,小白兔排第三。

  生3:蜗牛在最后。

  2、小组竞赛。

  师:老师真佩服大家,能用这么多不同的方法来表示小动物们的位置与顺序。每个小组选一种你们最喜欢的动物,然后讨论一下这个动物的位置有哪几种不同的说法,比一比哪一组的说法最多。

  小学一年级数学《前后》的教案 3

  设计说明

  1.游戏为主,强化主题。

  在教学设计中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创设一系列生动、活泼、有趣的活动情境。在导入新课的时候,设计了教师喊口令,学生做动作的游戏,在巩固阶段设计了排队游戏。这些都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起到了强化作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多项技能,同时也增加了学*数学的乐趣。

  2.在新知部分,注重联系生活实际。

  学生通过摆一摆、说一说自己文具的位置,让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手、动口又动脑,初步感知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同时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激励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3.体验数学的价值,激发爱国情感。

  学*数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可以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体会到学*的快乐。教学“上、下、前、后”的时候,出示宏伟的南京长江大桥的情境图,告诉学生它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课堂活动卡

  学生准备:书文具等

  教学过程

  ⊙游戏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听口令,做动作”的游戏。比一比,看谁做的动作最准确。

  2.师喊口令,学生做动作。

  向上跳,向下蹲,向前走两步,向后退一步。

  3.引入新课:同学们的反应真快!刚才这个游戏中就蕴涵了一些数学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有关方位的知识。(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的游戏形式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进一步感知上、下、前、后打下良好的基础。

  ⊙进入教学情境,体会方位

  1.观察主题图,体会“上、下”的含义。

  (1)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去参观宏伟的南京长江大桥!(出示主题图)

  仔细观察主题图,把自己从图上所看到的和同桌说一说。(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主题图进行描述)

  设计意图:教师用激励性的语言,使学生敢想、敢说,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知识技能。

  (2)引导学生用“上、下”对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准确描述。

  ①汽车的下面有什么?(可以是火车、轮船、江水、桥墩等)

  ②教师说明:汽车的下面有火车,我们就说火车在汽车的下面,或者说汽车在火车的上面。

  (3)说一说,轮船的上面有什么?并和其他同学交流。(出示课堂活动卡)

  把自己的书、文具摆一摆,你能用“上、下”说出它们的位置关系吗?

  设计意图:进一步感知“上、下”的位置关系及“上、下”的相对性,能用语言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观察主题图,体会“前、后”的含义。

  (1)找一找图上除了“上、下”,还有哪些位置关系?

  (2)客车的前面有什么?(客车的前面有货车和小轿车)

  (3)教师说明:客车的前面有货车,我们就说货车在客车的前面,或者说客车在货车的后面。前和后也是两种相对的位置关系,不能孤立存在。

  (4)独立解决教材9页“客车的前面是几几几几几几几几。”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问题,从而理解“前、后”的含义。

  ⊙课堂练*,提升反馈

  1.游戏:比比谁的反应快。

  组长说口令,其余同学排队,如谁站在谁的前面,谁站在谁的后面。

  2.完成教材11页1题。(先看图,再说一说)

  设计意图:通过趣味练*,既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又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课堂总结

  学会了“上、下、前、后”位置关系的知识,我们就要懂得在生活中将它们进行应用。请同学们回家后结合情境给父母说一说生活中的“上、下、前、后”。

  ⊙布置作业

  教材11页2题。

  板书设计

  上、下、前、后。

  汽车在火车的上面,火车在汽车的下面;货车在客车的前面,客车在货车的后面。

  小学一年级数学《前后》的教案 4

  教学内容:

  教材第9页、“做一做”。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前后的位置,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正确的描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

  3、使学生在学*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教学重点:

  能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一定的辨别空间方位的能力。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活动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准备活动

  1、模仿秀:教师做上肢运动,学生跟着将双手交叉分别向上、向下、向前、向后做伸展。

  2、谈话引入新课:

  思考:我们的手和胳膊都向哪些方向活动了?学生说,引出课题。

  二、认识“上、下”的位置关系。

  1、出示第9页主题图,观察画面,想一想,哪个方向是上?哪个方向是下?学生指一指。标出“上、下”两个方向。

  2、看图用“上、下”说话,体会相对性。

  3、轮船的上面都有什么?指名说。

  三、认识“前、后”的位置关系。

  1、指着桥上行进的车辆,问:怎样确定前、后?强调:驾驶员眼睛对着的就是车的前面,相反的就是后面。

  2、说一说,哪辆车在前面?哪辆车在后面?学生说。

  3、公共汽车的前面有什么?

  四、巩固练*

  1、操作活动:(第9页做一做)

  (1)把数学书放在语文书的下面;

  (2)把铅笔盒放在语文书的上面;

  2、说一说:

  你前面的同学叫什么名字?你后面的同学叫什么名字?

  3、练*二第1题。看图说一说。

  五、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上 下 前 后

  小学一年级数学《前后》的教案 5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难点是学生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方法:

  尝试教学、情境教学、游戏

  教学准备:

  纸制的方向盘4个、车站牌5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老师请5名学生上讲台排成队列 5名学生排成队列,其余学生描述其中一位学生的位置。

  2、在老师的口令下,学生按要求调换位置,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具有一定的相对性。

  二、观察讨论、学*新知

  1、观察课本主题图、讨论并填空。

  2、老师出示:课本“做一做”第2题小动物赛跑图

  问:你看到了什么?现在跑在最前面,它后面有哪些小动物?谁第二?小白兔跑第几?小牛跑第几?你能把上面的问号位置填上吗?

  三、练*巩固、启发思维

  1、说一说

  (1)你的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目的: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体会前后意义和相对性)

  (2)你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你是排在第几位?(使学生学会从前面数或者从后面数,得到不同。


一年级数学乐园教案范本五份(扩展7)

——一年级《数学乐园》优秀教案范本5份

  一年级《数学乐园》优秀教案 1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4以内数量,能给相同数量的物卡和点卡配对,帮助幼儿建立数概念。

  2、锻炼幼儿的思维敏捷性,培养幼儿快速反应的能力。

  活动准备:

  1、1-4以内的点卡和实物卡片。

  2、“小手变变变”、“小鱼游来了”的背景音乐。

  3、青菜、萝卜等蔬菜玩具。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小手变变变”的背景音乐,和幼儿一起做手指游戏,调动幼儿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幼儿学*的兴趣。

  2、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的小手都变成了什么呀?(小花猫、小鸭子、老虎、小白兔、小鸟等)

  二、学*新课

  1、教师变成一只小兔子,“看看,谁来了?小兔子来了,来了几只小兔子呀?”

  2、教师出示画有1只小兔子的图卡和画有1个小圆点的点卡,“1只小兔子用1个圆点表示。”

  3、教师继续扮演小兔子,揉一揉肚子,“肚子好饿啊!都1天没找到东西吃了。”“让我们来帮小兔子找点东西吃吧!”

  4、教师出示青菜、萝卜等蔬菜玩具,请幼儿给小兔子拿食物。“你们都给小兔子拿了什么好吃的呀?拿了多少?

  5、请拿有2颗青菜的幼儿举手,提问:1只小白兔用1个圆点表示,两颗青菜用几个圆点表示?教师出示画有2个圆点的点卡,“2颗青菜用2个圆点表示。”“3个萝卜用几个圆点表示?”

  6、教师出示4的点卡,提问:谁拿的萝卜和老师拿的点卡一样多?

  7、教师把幼儿分成两组,每组4人,根据教师摆放好的1-4的点卡摆出相应数量的实物,哪一组摆得对,就算哪组赢。

  三、巩固新知识

  1、教师在幼儿的脖子上戴上不同数量的点卡,“有一天,鸭妈妈带小鸭子去河边玩,走着走着,小鸭子找不到鸭妈妈了,急得哇哇大哭,让我们一起来帮小鸭子找妈妈吧!”请幼儿随音乐节奏扮演小鸭子,找一找自己的项链点卡与哪些实物图的数量相同,就站到哪个圆圈内。

  2、教师给幼儿分发点卡项链,幼儿戴在脖子上,请4名幼儿扮演小鱼,其他幼儿手拉手唱儿歌,小鱼随儿歌节奏进出围成的圆圈,当唱到最后一句“快快抓住他”时,谁还在围成的圆圈内,谁就被捞着了。请幼儿说出捞了几条小鱼,拿出相同数量的项链点卡。

  四、活动结束

  1、教师和幼儿一起扮演小鱼有秩序地游出教室玩游戏。

  五、活动延伸

  1、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让孩子给不同物体进行归类,而且每一类的数量要一致。

  2、幼儿掌握了点卡与物卡对应以后,可以让幼儿慢慢的尝试1-5的点数。

  六、注意事项

  1、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求幼儿点数,教师可以在教幼儿拿相同数量的点卡或物卡的时候,可以教幼儿点数,但对点数不做要求。

  2、教师在讲解相同数量的点卡与物卡的时候,一定要用摆放实物或物卡,让幼儿看到物体的个数,不宜直接报数,让幼儿拿出相同数量的点卡。

  附儿歌:小鱼游来了

  小鱼小鱼游来了,游来了,游来了。小鱼小鱼游来了,游来了,游来了,快快抓住他!

  一年级《数学乐园》优秀教案 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20以内数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

  2、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加深知识间的联系。体验整理知识的方法,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学*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教学重点:

  20以内数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

  教具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经过一个学期的学*,同学们一定学到了许多知识,在数学方面,你都有哪些收获?这节课我们就来整理一下吧。

  学生独立思考,学生交流。其他学生补充

  板书课题:雪山乐园

  ——总复*

  二、回顾整理

  1、归类、综合。

  引导学生对于所学内容归类

  大约可以划分为4个板块的内容。2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分类、比较与位置;图形与位置;统计初步知识。

  2、欣赏雪山乐园。

  师:在我们书上的最后一个单元,留给我们一幅美丽的图画——雪山乐园,请同学们欣赏。看到这幅美丽的图画,你想说什么?

  3、提出数学问题。

  在雪山乐园里,你都发现哪些数学问题?小组同学商量一下,你们最想提出那方面的问题?

  学生思考,并在小组中交流。

  4、复*20以内数的认识。

  (1)出示雪山乐园情境图,提问:如果你到雪山乐园,最喜欢干什么? 谈各自喜欢什么,交流汇报。

  (2)师:在雪山乐园,有这么多同学打雪仗,你知道有多少个同学打雪仗吗?让我们数一数吧?

  让学生谈谈自己是怎样数的?

  学生谈谈自己是怎样数的

  (可以按顺序一个一个地数或两个两个地数或一组一组地数,还有其他方法。)

  (3)师:你还想数什么?

  自己一边数,一边作记录。

  想一想:怎样数能做到:既不漏数,也不重复数

  (4)师:我们今天来了11个同学滑雪。关于11,你都了解哪些知识?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

  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交流。

  数的顺序:11的前面是10,后面是12。

  数的组成:11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

  数位:11的十位是1,个位是1。

  数的大小:11比10大,比12小。

  计数器 : 在计数器上表示11。

  5、在玩滑雪的小朋友中,有一个小朋友说,“我第一。”这里的第一与滑雪的有11个同学有什么不同?

  说两个第一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汇报交流。

  三、深化练*

  1、第1题,教师出示1-20的卡片,让学生说一说数的组成、数位,还可进行数的排序、大小比较等方面的巩固活动。

  学生说一说数的组成、数位,行数的排序、大小比较。

  2、第2题,先让学生数一数花生的个数,完成连一连。“涂一涂”,再让学生观察8个花生的颜色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然后自己设计排列规律,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涂完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生数一数花生的个数,完成连一连。

  观察8个花生的颜色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然后自己设计排列规律,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涂完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3、第3题是一道找规律的开放性练*题。练*时,可让学生先观察两组数中所圈数的规律,然后把剩余部分圈完。还可让学生按自己想得规律换颜色圈一圈,并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学生先观察两组数中所圈数的规律,然后把剩余部分圈完,还可按自己想得规律换颜色圈一圈,并相互交流

  四、完善小结

  本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新收获?你表现怎样?

  自组评价谈收获及表现。

  板书设计:

  雪山乐园——20以内数的认识

  数的顺序

  11的前面是10,后面是12。

  数的组成

  11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

  数位:11的十位是1,个位是1。

  数的大小:11比10大,比12小。

  一年级《数学乐园》优秀教案 3

  一、 教学内容

  数学乐园(人教版一年级上册82页、83页)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组成及计算,区分它们的基数、序数的含义。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培养有条理地进行思考的能力。

  3、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三、活动内容

  1、走数学迷宫。

  2、对口令、拍拍手。

  3、小邮递员。

  4、 排排坐比反应。

  5、采花蜜练判断。

  6、看图列式。

  7、思维拓展。

  四、教学准备

  CAI课件、水彩笔、口算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实践活动课

  老师:同学们,数学乐园开园了,你们想和老师一起去做游戏吗?

  (板书课题:数学乐园)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设置悬念,带入一种情境,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学*的良好氛围,引发了学生学*的兴趣和参与意识。】

  二、活动流程

  (一)走数学迷宫

  复*0—10各数的认识

  A、说数。老师:远处走来一群数字宝宝,认识它们就请大声读出来!

  B、用数。老师:你能用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说一句话吗?

  C、找数。启发学生: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这些数字呢?

  小 结:是呀,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让我们一起在游戏中去发现数学,感受它给我们带来的无穷乐趣吧!

  D、排数。(课件出示:迷宫图)

  老师:到数学乐园去的路很多,让我们跟着小白兔由入口进入迷宫,按1、2、3……9的顺序走,米老鼠和唐老鸭会分别在两个出口处迎接我们呢!

  学生四人为一学*小组讨论,然后用不同色的水彩笔在答题纸上画出不同路线。比一比看哪组想的最多,展示设计路线最多的作业纸,进行奖励。

  E、找规律。引导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

  老师:同学们,不管按照哪种路线走,怎样才能确保不迷路顺利走出迷宫呢?

  【设计意图:通过读数、用数、找数、排数几个环节,让学生了解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是有用的,学好数学是必要的,也是很有意思的,从而愿意并且想学数学。】

  (二)对口令、拍拍手

  老师:我们终于来到了数学乐园,这里有很多小动物想与我们一起玩呢!让我们跟着小猴淘淘一起来玩第一个游戏。

  A、对口令。一位小朋友到前面抽一张卡片问:我出几?你对几?几和几组成几?

  B、拍拍手。一位小朋友到前面抽一张卡片,然后拍手,其余的人也拍手对出卡片上的数。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熟练掌握数的组成,对于计算加减法很有帮助。通过对口令、拍手游戏起到了强化作用。】

  (三)小小邮递员

  老师:同学们看,谁骑着摩托车来到了乐园?你们能帮帮邮递员叔叔把信投进信箱里吗?

  老师问:怎样才能把“信”送到正确的信箱里呢?只要把“信”(即口算卡片)上的题目得数算出来,得数是几,就把“信”投到标有这个数的信箱里。

  1、学生从抽屉里拿出一封“信”(即口算卡片),在音乐声中分组走上讲台送“信”。注意:有的卡片上面的得数不是信箱的标号,是没法送出的信。对于没有送出的信,让学生说说为什么送不出去。

  2、检查送信游戏的正确性。

  【设计意图:加减法的口算是否流利,直接影响到今后学生解决问题的速度,所以一年级的口算重在练*他们的速度快和准确性。这个游戏,即要求学生快速把“信”送到,又要求学生必须送对,侧重了对这两方面的训练。】

  (四)排排坐

  全班起立。从前往后报数,老师提问:

  1、请这一组的前面3个小朋友站起来。请第3个小朋友拍四下手。

  老师:这句话里两个“3”,含义一样吗?“3”个小朋友,表示什么?第“3”个小朋友,表示什么?

  2、请从前往后数第1个、第3个、第5个、第7个小朋友站出来,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

  3、请从后往前数第2个小朋友站起来,你们组有女生几人?有男生几人?合起来一共有几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4、请从前往后数第2个小朋友站起来,你前面有几个人?你后面有几个人?合起来一共有几个个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有效地复*了基数、序数的概念,教学生加以区别。通过“从前数第2个”和“从后数第2个”地对比,让学生了解数数时方向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同时,第三个环节和第四个环节都是求和,但题型有所不同,通过对比练*教学生灵活解决生活问题。】

  (五)采花蜜(课件出示动画图)

  老师:草地上有很多鲜花,蜜蜂正忙着采蜜呢!如果算式没有问题,蜜蜂就能采到花蜜飞走了。它们都能顺利采走花蜜吗?

  5+3+2=10 8+2—1=5 5—4—1=0 5—3+2=10

  【设计意图:连加连减、加减混合题型的练*,引导学生看清符号,明确运算步骤,重视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

  (六)看图列式(课件出示动画图)

  先引导全班学生说图意,再指名列出算式,集体订正。

  A、白兔图(加法:6+2=8)

  B、天鹅图(减法:7—3=4)

  C、松鼠图(一图四式:5+3=8 3+5=8 8—5=3 8—3=5)

  【设计意图: 让学生完整的描述一个数学问题,重视培养学生正确描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加强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为今后学*应用题打基础。】

  (七)思维拓展

  老师:同学们,聪明屋的小博士在等着我们呢?他出了一个思考题来考考大家,你能解答它吗?

  提示学生从最下面的空思考,从较小的数思考。

  三、 活动小结

  老师:今天我们在“数学乐园”玩得开不开心?在我们玩的游戏中运用了前面所学的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知识。等以后我们学会更多的知识,老师再带大家到“数学乐园”里来玩,好吗?!

  【设计意图:常见的数学游戏是用于调节课堂气氛,而我设计的整堂课的游戏活动融知识性、思维性和创造性于趣味之中,旨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学得也轻松自然、兴趣盎然。】

  一年级《数学乐园》优秀教案 4

  教学目标:

  1.在“数学乐园”的一系列活动中,复*巩固10以内数的顺序,序数和基数;巩固10的组成,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2.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对数学学* 的兴趣和信心;

  3.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初步分析数据,提取数学信息的能力,形成简单的统计观念。

  教学过程:

  一、闯迷宫

  1.激趣。

  师:同学们,认识他们吗?(CAI播放1~9九个数字娃娃的小动画)

  数字娃娃今天特地邀请我们班同学到数学乐园参加游戏比赛。有没有兴趣?

  生:有!!!

  师:数字娃娃说,只要闯过他们摆的迷宫,大家就可以进数学乐园。敢不敢接受挑战?

  生:敢!!!

  2.观察迷宫,明确规则。

  师:数学娃娃摆了一个什么样的迷宫呢?

  生:有1到9个数字,有两个出口。

  师:按照什么顺序才能走出迷宫呢?谁知道?

  学生发言(按照从1到9的顺序)。

  师:指给大家看看吧。

  (一个学生上台划出路线图,展示给学生。)

  师:对。只有按照从1到9的顺序,才能走出迷宫见到数字娃娃。如果不按顺序,就会被困在迷宫里,也到不了数学乐园了。

  3.独立闯迷宫,展示成果。

  师:谁有不同方法路线走出迷宫?把它划在自己的课本上。看看自己最多能找出几条路。

  (学生在自己课本上用笔划出路线,教师观察学生操作情况。)

  师:走出迷宫的同学请举手。到这里来指给大家看看吧。

  (学生到黑板上划一划,说一说。)

  师: 谁和他不一样?来。

  (学生划出不同路线图。)

  4.肯定方法的多样,闯出迷宫。

  师: 大家找到了这么多条路,都能顺利走出迷宫。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都是按照从1到9的顺序。数字娃娃要带大家去数字乐园了。走吧。

  二、说组成,得门票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一起从1数到9……到了。(CAI出示“数学乐园”画面)

  进数学乐园还要有门票的。怎么办呢?

  哈哈,原来早就给大家准备好了,在这里呢。(教师出示准备好的一沓类似门票的空白卡片。)只要说对一个关于数字的组成,就可以得到门票。有信心吗?

  生:有!!!

  师:屏幕上出现哪两个数字,就说一个关于它们的组成。比如2,6。

  生:2和6组成8。

  师:还能怎么说?

  生:6可以分成2和4。

  师:都可以。

  师:我们来“开火车”。哪列“火车”顺利到站,他们小组就可以拿到门票。“小火车,……”

  生(齐接儿歌):“……开起来,一开开到我这来。”

  (CAI随机出现一组组的两个数字)

  学生用开火车的'形式一个接一个说数的组成。

  (游戏顺利完成的,卡片以小组为单位发到各个学生手中。)

  三、验门票,进乐园

  1.写算式。

  学生用水彩笔在空白卡片上写一个算式,不写得数。

  2.同桌互换。

  把写有算式的卡片和同桌互换。

  3.验门票,进乐园。

  学生按小组,挨个读出门票上的算式,说得数,投入写有对应数字的票箱,其余学生做裁判。计算正确投递正确的学生进入“数学乐园”。

  四、排排坐,选队员

  1.教师发指令,选拔学生。

  师:同学们经过这么多考验,终于顺利来到数学乐园了。等不及要参加游戏比赛了吧?

  可是,比赛规定只要十个男同学,十个女同学。怎么办呢?还是考考大家,通过考验了才能参加比赛。

  师:请同学们坐整齐了,听到口令作出反应,又快又对的就能参加比赛。准备好了吗?

  竖着数,请从前往后第3位同学起立。

  (这位学生做出正确反应,被选中来到讲台上。)

  2.学生尝试发指令,继续选拔出其余比赛人员和记录员。

  教师继续发口令,选择一定人数后,请学生发口令。

  教师注意观察人数,挑选十名男同学,十名女同学,分为男队和女队。再挑选男、女同学各一名,作记录。

  3.说明比赛规则,准备投球比赛。

  队员和记录员各就位,其余学生做裁判和啦啦队,说明比赛规则:共有20个球,男队和女队轮流向一个篮子里投球,投中一个,记录员在黑板上对应位置画一个圆圈。

  五、投球比赛

  1.两队开始投球比赛,其余学生做裁判和啦啦队,记录员作好记录。

  2.比赛结束,观察黑板上的记录情况,说说比赛结果,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一年级《数学乐园》优秀教案 5

  教学目标:

  1、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经历探索莫比乌斯圈神奇特征的过程。

  2、学会制作简单的莫比乌斯圈,了解莫比乌斯圈的特征。

  3、感受莫比乌斯圈的神奇,体会数学活动的趣味性和探索性。

  教学过程:

  一、莫比乌斯圈

  让学生读书中的文字,认识莫比乌斯圈。

  二、探索活动Ⅰ

  1、一起动手制作莫比乌斯圈,教师边口述要求边示范,学生跟操作。

  2、展示制作好的莫比乌斯圈。

  3、(2)的要求,引导学生在操作中观察并交流自己的发现,初步感受莫比乌斯圈的神奇。

  三、探索活动Ⅱ

  让学生按(1)的要求做莫比乌斯圈。

  提出:用剪子沿中线把它剪开,结果会怎样?鼓励学生想象并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然后动手操作。

  交流剪开后的结果。使学生发现并感受莫比乌斯圈的神奇。

  提出书中(2)的操作要求,学生先想象剪开后的结果,在实际操作,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莫比乌斯圈的神奇和数学活动的趣味性。


一年级数学乐园教案范本五份(扩展8)

——一年级数学《跳绳》教案实用5份

  一年级数学《跳绳》教案 1

  设计意图:

  跳绳,是一项简便易学又能很好地促进练*者身体健康的运动。它对场地的要求极低,只要很小的几*方米就足够了,在学校里,几乎是随处都可以开展这项运动;对器材,也就是对绳子的要求也很低,练*者既可以购买现成的,也可以自己选材裁剪,如果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甚至可以用藤、稻草绳等来代替;同时,这项运动对于不同年龄段的练*者来说都是很合适,练*兴趣都很高,而且,一旦激发了他们的练*兴趣,他们还能创设出很多有趣的练*形式。

  游戏教具:

  粗棉绳一条。

  游戏目标:

  使学员互助合作形成共识,完成低难度活动。

  游戏规则:

  请两个人各握住绳子的一端,其他人要一起跳过绳子,所有人都跳过算一下,数一数整个团队总共能跳多少下。

  活动讨论:

  (1)当有人被绊倒时,各位当时发出的第一个声音是什么?

  (2)发出声音的人是刻意指责别人吗?

  (3)想一想自己是否不经意就给别人造成压力?

  (4)接下来我们应该怎么做,刚才的感觉才不会发生?

  注意事项:

  (1)提醒膝盖或脚部有伤者,视情况决定是否参与。

  (2)场地宜选择户外草地进行,以免受伤。

  (3)合组跳绳时应注意伙伴位置及距离,以免踏伤伙伴或互相碰撞。

  变化:

  (1)可考虑不同的跳绳方式,如:每个学员依序进入。

  (2)可用两条绳子,或变换用绳方向。

  活动反思:

  以上是在仔细观察学生的练*后进行总结而成的,不足定难免。我们应该看到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很值得挖掘的,关键是教师如何设计情境去引导学生进行创设活动。当老师在发现学生有了新的跳绳方法后,应该及时地将该方法介绍给其他班级的学生,让其他班级的学生在这基础上进行更新和创造。

  一年级数学《跳绳》教案 2

  教学目标:

  1、初步学*并脚跳、单**换跳的动作方法,提高弹跳能力。

  2、通过游戏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和身体素质,增强体能,促进身体正常的生长发育。

  3、激发学生积极锻炼身体的热情,培养良好的团结合作的精神,积极进取,乐观开朗。

  教学重点:

  摇跳结合,选好跳起时机。

  教学难点:

  有节奏的摇跳,上下肢协调配合。

  器材:

  人手一根跳绳

  教学过程:

  一、上课常规:

  1、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

  2、宣布教学内容。

  3、教师提出要求。

  4、进行安全教育。

  二、热身活动:

  1.雏鹰起飞

  2.跳绳比赛

  三、学*跳短绳:并脚跳、单**换跳等动作。

  动作方法:

  (1)并脚跳:上臂夹,手屈起,手腕一抖绳抡起,先抡绳,后跳起,两腿弯曲脚跟不着地。

  (2)单**换跳:握绳与摇绳方法同前,当一只脚跳过绳后,另一只脚迅速落地,交换跳数次。

  组织队形:

  四列横队,面向老师。

  步骤:

  1、教师讲解握绳和调绳的动作方法,并示范。

  2、教师讲解跳绳的方法,并示范。

  3、学生练*单手摇绳及握住绳两头摇绳。(抖手腕。速度先慢并逐渐加快)

  4、学生练*双手前后摇绳。

  5、将绳摇至脚下,跳过跳回数次。

  6、学生练*连续并脚跳。看谁跳的多。

  7、学生练*单脚跳,看谁跳的多。

  8、学生练*单**换跳,看谁跳的多。选择跳的好的示范,计数时前后同学计数。

  四、游戏:拔河比赛

  方法:将每组同学的绳收起,合在一起做拔河绳。两个同学一组,进行拔河比赛。

  规则:谁的脚先离开地面,判为失败,对方获胜。

  组织:学生分成4组

  步骤:

  1、教师讲解

  2、学生练*

  3、学生比赛

  一年级数学《跳绳》教案 3

  一、课的内容:

  1、单人跳绳

  2、跳绳接力

  3、钻过横绳

  二、教学目标:

  1、身体发展目标:通过跳绳的练*发展学生的跳跃和协调能力。

  2、能力发展目标:巩固复*并脚跳的方法,进一步掌握1—2种绳子单人跳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心理发展目标:通过练*使学生树立信心,积极上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4、社会适应目标:学会相互配合,培养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三、准备部分:

  1、体育委员整队,汇报出勤人数。

  2、师生问好,宣布课的内容。

  3、安排见*生。

  四、基本部分:

  第一部分

  1、自由玩绳

  2、个别展示,集体模仿。

  第二部分

  1、灵敏跳绳并脚跳

  方法:双手握绳,每摇动一次,绳子从地面经身后向上向下,回旋一周

  第三部分

  1、跳绳比赛

  规则:1分钟记时比多,每人可自由选择跳法,以绳的颜色分组。个队成绩总合多为赢。第四部分

  1、(自编)单人花样跳提示:

  ①交换脚跳

  ②矮子跳

  ③双臂交叉跳

  ④向后跳

  第五部分

  1、跳绳接力赛

  2、放松活动:钻过横绳要求:有高至低

  五、结束部分:

  1、整理运动

  2、本课小结

  3、布置课后练*

  4、宣布下课

  一年级数学《跳绳》教案 4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口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题目。

  2、利用迁移规律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惯。

  教学重点:两位数减两位数当个位不够减时要从十位退一

  教学难点: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用具:投影,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

  口算:

  10-713-5100-130-723-5100-250-733-5100-3

  40-981-473-856-762-69+1285-1532-836+5

  板演:

  49-27

  说计算过程:42-8

  二、探究新知

  1、出示图画,投影,学生观察,叙述图意

  2、学生提出不同问题

  3、重点解决:小东比小红多跳几下?

  A、尝试列式:62-48=

  B、小组活动,探究怎样计算

  C、汇报结果,集体订正

  D、重点讲笔算竖式的算法:强调对齐数位,进行板演。

  个位2减8不够减,从十位退一,在个位加十再减。十位的6借走一个变成5

  4、独立解决其他问题

  5、指导连续退位减100-48=52

  100强调:个位0不够减从十位

  --48退一,十位是0继续从百位退一。

  -52借到十位有十个十给个位一个还剩9个十,个位相减得2,十位9减4得5,百位一退一得0。

  三、巩固:

  1、列竖式计算:85-5844-2780-2564-978-29

  2、改错:见书64页2

  3、列式计算:63页2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计算时应注意些什么?

  板书设计:

  跳绳

  62-48=14100-48=52

  62100

  -48-48

  1452

  课后回顾:

  一年级数学《跳绳》教案 5

  活动目的:

  1、乐观在参与体育活动,并能在活动中多种跳绳的仿照动作。

  2、通过活动熬炼幼儿的跳动力量,让他们的身体得到熬炼。

  活动预备:

  体育馆、短绳每生一根

  活动过程:

  一、自主嬉戏,活泼心情

  教师活动:

  1、组织同学集队、队列

  2、提出要求,观看同学分组嬉戏。

  同学活动:

  1、看教师手势,听教师口令快速集队,并从集队中体验“快、静、齐〞的集队要求。

  2、听口令进展行进练*,比一比小排头带得好还是大排头带得好。

  3、两人一组剪刀、石头、布嬉戏,输的小伴侣要带着赢的小伴侣做一个动作。

  4、同学自己进展柔韧练*(自叫节拍,自想动作)

  组织:五路纵队、自由分散

  二、欢乐玩绳,体验跳绳的不同乐趣

  教师活动:

  1、欢乐小绳变变变练*。

  2、简洁的绳操调整身心,并把上肢充分活动。

  3、组织同学练*跳短绳(并脚跳)和调整练*:画树叶、画蘑菇

  4、组织同学练*向后跳短绳和调整练*:画小树

  5、组织同学练*单脚跳短绳等和调整练*:画鱼、小船

  6、组织同学跳绳比快。

  7、引导同学总结、评价。

  同学活动:

  1、按教师要求把绳变成长线,练*跳左跳右

  把绳变成水滴,练*跳前跳后

  把绳变成长方形,练*跳远

  把绳变成正方形,练*单脚跳进跳出

  2、随教师示范进展简洁绳操的仿照。

  3、按要求快速跳短绳,会跳的跳得快些,不会跳的要跳起来,仔细学,个人或和小伙伴一起完成画树叶、画蘑菇。

  4、尝试向后跳,体验不同的跳绳动作,完成画小树。

  5、尝试单脚跳短绳动作时的身体*衡动作,完成画鱼画不船。

  6、进展半分钟快速跳短绳竞赛,努力战胜自我。

  7、乐观地参加评价,乐于承受别人的特长。

  组织:分散练*

  活动反思:

  本课一开头让同学自主结合进展嬉戏活动时,大局部同学表现得特别好,始终能不断想出新动作来带着同学做,特殊是一班的陶磊和邱怡妮一组,特别擅长表现自己。在练*跳绳时我让同学变变绳子的外形来跳动,虽是仿照练*,但我不规定跳动的动作,只是要求同学把绳子怎样摆,练*时只提要求,不作规定,同学练*得特别兴奋,而且因为没有动作的规定同学的动作更显活泼,但值得一提的是练*前必需告知同学留意*安,不能在地上打滚,主要是让同学养成常规,形成*惯。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