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商不变的规律》教案优选【五】份

首页 / 教案 / |

  数学《商不变的规律》教案 1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的过程。发现并掌握商不变的规律。

  2.能正确应用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能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一些除法运算的简便计算。

  4.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重点难点】探索与发现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新课

  1.计算并观察下面两组题目,找一找它们的规律: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从式子中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计算并分析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倍,商都是4。

  2.继续展示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从式子中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分析总结: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4倍,商都是2。

  3.教师引导总结:

  强调: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以0或者除以0可以吗?为什么?

  二、商不变规律的应用

  1.问:下面的式子为什么可以这样做?

  强化学生对商不变规律的理解。

  2.王叔叔送货从工厂到商店,一路上都是匀速行驶,下面是他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表格,你能把表格填写完整吗?

  (1)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发现。

  (2)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从表格中发现什么规律?

  (3)根据你的发现,说说128分能行驶多少千米?

  引导学生利用规律再进行计算。

  三、应用与拓展

  问:给你一堆铁丝,你能用台秤测出它有多少米长吗?

  1.学生讨论并交流,教师引导:台秤是测物体质量的,那么铁丝的长度和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让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规律?

  四、小结本课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数学《商不变的规律》教案 2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的过程,发现商不变的规律。

  2、能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除法的简便计算。

  3、培养学生观察、概括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生在参与观察、比较、猜想、概括、验证等学*活动过程中,体验成功,培养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并归纳出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难点:

  会初步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具学具:

  小黑板、计算题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注意了,我讲一个故事给你们听。你们看过《西游记》吗?里面的内容很精彩,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很喜欢里面的孙悟空,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讲个孙悟空分桃子的故事。孙悟空西天取经回来后,就迫不及待的来到花果山看他的孩儿们,它给孩儿们带来礼物——桃子,他对身边的两只猴子说:“把8个桃子*均分给你们2只猴子吧!”这两只猴子连连摇头:“太少了!太少了!”外面的猴子听说后又进来一些猴子。孙悟空就说:“那好吧,把80个桃子*均分给20只猴子,怎么样?”猴子们得寸进尺,挠挠头皮,试探地说:“大王,再多点行不行啊?”所有的猴子都听到分桃子了,一起跑到孙悟空身边。孙悟空一拍胸脯,显示出慷慨大度的样子:“那就把800个桃子*均分给200只猴子,你们总该满意了吧?小猴子们笑了,孙悟空也笑了。

  [设计意思:通过学生喜爱的故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投入学*的兴趣,也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并引导学生在故事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为解决问题做好铺垫。]

  二、探究规律,发现规律。

  ㈠ 师:同学们,小猴子和孙悟空都笑了,谁的笑是聪明的一笑,为什么?

  学生思考后回答。

  ( 预设) 生1:猴王的笑是聪明的一笑,桃子的总数与猴子的总只数变了,但每只猴子分到的桃子个数没有变。

  生2:猴王的笑是聪明的一笑,因为猴王把小猴子给骗了,每只小猴子还是分到4个桃子。

  师:你(们)是怎样看出来的?从哪儿看出来的?

  (预设) 生:(计算的)

  师:能列出算式吧吗?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结合板书把算式补充完整。

  板书 ①8÷2=4 ②80÷20=4 ③800÷200=4

  ㈡ 1、这些都是什么运算的算式,第一竖的数叫什么?第二竖的数又叫什么?第三竖的数又叫什么

  2、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意图 :这样预设,给学生创设发挥的空间,要比直接引导学生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观察预留的思维空间要大,课堂上观察学生反应情况,学生发现不了,再逐步引导。〕

  生独立观察思考。

  师:你有重要发现吗?把你的重要发现说一说好吗?

  小组交流,师巡视辅导。

  全班交流汇报。

  生:我发现它们的得数都是4,商不变。

  师:她发现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现象,商不变。(板书:商不变)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商不变的规律”。(板书课题)

  师:商不变,谁发生了变化?怎样变的?

  (预设) 生1: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上了10(扩大10倍)。

  师:这个同学说了一个很好的词,你们知道是什么词吗?“同时”是什么意思?你能说一说吗?

  生:

  师:“同时”指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了10倍。(而不是一个扩大,一个缩小,或一个扩大,一个不变。)

  (预设) 生2:②式和①式比较

  师:他用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发现规律,用两个算式进行比较,这是多好的学*方法呀!你能像他这样去发现其它算式的一些规律吗?

  生:

  师:同学们发现那么多的规律,真聪明!能用一句话概括你发现的规律吗?

  生:

  师: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10,100,1000,商不变。(板书)

  师:同学们刚才是从上往下看,发现了这么重要的规律,那么从下往上看,有规律吗?

  生汇报,师板书。

  师: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10、100、1000商不变

  师:是不是只有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10,100,1000,商不变呢?那你能验证吗?请你多写几个商是4的除法算式,看看有没有这个规律。

  生写算式,师出示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组算式,符合这个规律吗?

  生观察,汇报。

  师引导:看来这里扩大和缩小的不一定是整十整百,整千的.位数,也可以是1倍、2倍、3倍、4倍等,那么我们就要把10倍、100倍改成“相同的倍数”了。

  师在板书上改写。

  师:这里所有数都可以吗?

  (预设)生:(零除外)

  师:为什么要零除外?

  生:因为零乘任何数都得零,零不能当除数。

  师:我们发现的就是重要的“商不变的规律”,这个规律在所有除法中都适用吗?

  师:请请同们列一组算式验证一下。

  生验证,指名汇报。

  师小结:看来这个规律对所有除法都适用。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全班交流三个层次,引导学生逐步构建“商不变的规律”这一数学知识的模型,让学生经历“发现----探索----构建”的学*过程,培养学生学数学的方法。]

  三、应用规律,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对这一规律理解了吗?智慧老爷爷想考考你到底掌握的怎么样?可以吗?

  1、 请你计算。

  8000÷20xx=

  800÷200= 在板书下补充

  100个0 100个0

  生做过后师:你们是一部高级电脑,比普通电脑快多了,看来这个规律的作用太大了,这么大的数同学们都能计算出来。

  2、 P75 T1 板书到小黑板。

  3、从上到下,先算出每组题中第一题的商,然后很快地写出下面两组的商。

  72÷9= 36÷3= 80÷4= 720÷90= 360÷30= 800÷40= 7200÷900= 3600÷300= 8000÷400=

  4、判断,下面的计算对吗?为什么不对?

  14÷2=715÷3=5

  (14×2)÷(2÷2)=7( )150÷30=5( )

  (14×5)÷(2×3)=7( )150÷30=50( )

  (14×0)÷(2×0)=7( )1500÷300=500( ) 5、比赛。

  比一比,在1分钟内看谁写出相等的除法算式最多。 赛后,让第1名同学说说取胜秘诀。

  6、P75页,观察与思考

  感受规律的作用真大(可以使计算简便)。

  [设计意图:设计不同层次的变式练*,突破难点,让学生进一步能理解运用所探索的规律,以达到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

  四、总结全课,概括梳理。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新发现?数学有趣吗?

  师总结:通过同学们的探索,发出了那么重要“商不变规律”,并且那么有用,同学们真了不起!下节课,你们的老师将带着你们把它运用到竖式计算中,还可以使竖式计算简便呢!

  五、作业

  列举出几组数学算式,说一说商不变的规律。

  板书设计:

  商不变的规律

  ①8÷2=4 6÷3=2

  ②80÷20=4 24÷12=2

  ③800÷200=4 48÷24=2

  8000÷20xx=4 120÷60=2

  800÷200=4

  100个0 100个0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数学《商不变的规律》教案 3

  教学目标

  1.掌握商不变的规律.

  2.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发散思维,概括出商不变的规律.

  3.通过商不变的规律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难点

  归纳总结商不变的规律.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52040 90050 72020 75030

  64080 91070 96060 24020

  2.口答:乘法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

  重点理解:同时、相同倍数、扩大、缩小.

  3.导入.

  除法口算中是否也有规律,可以使计算简便呢?

  二、探究新知.

  1.出示除法口算: 244=6(板书)

  教师明确:为了比较方便,把算式填入表格.(投影出示)

  被除数

  24

  除数

  4

  商

  6

  2.教师提示:如果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24和除数4分别扩大5倍,怎样表示?(板书)

  24 4=6

  (245)(45)(用红色标出5)

  引导学生交流,使学生明确:

  被除数扩大2倍是48,除数扩大2倍是8,48除以8还得6.

  3.引导学生讨论.

  结合已学过的方法中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中的一些术语,怎样说得更明确一些.

  并出示投影,引导学生填写.

  被除数

  24

  被除数

  24

  48

  除数

  4

  除数

  4

  8

  商

  6

  商

  6

  6

  使学生明确: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没有变.同时是指被除数和除数一同扩大,相同是指被除数和除数扩大的倍数一样.

  4.学生讨论、交流.被除数和除数还可以怎样变化,并保持商不发生变化?

  汇报并板书:

  (1)被除数扩大10倍,除数扩大10倍,商还是6.

  (2)被除数扩大20倍,除数扩大20倍,商还是6.

  (3)

  (4)教师明确: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都可以使商不发生变化,也可以叫做商不变.

  (5)出示投影:

  我们选择几例填入表中.

  被除数

  24

  48

  120

  240

  480

  除数

  4

  8

  20

  40

  80

  商

  6

  6

  6

  6

  6

  (6)引导学生完整地观察,从左往右,进一步明确:

  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板书)

  (7)引导学生从右往左观察,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发生什么变化?商有什么变化呢?

  学生分组合作学*,讨论交流.

  使学生明确: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板书)

  (8)怎样将两种说法写成一条规律呢?

  引导学生先讨论交流后,再指导学生阅读书上的结论.

  5.对照 244=6

  48080=□

  使学生明确: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20倍,商不变所以□里写6.

  同样48080=6

  244=□

  因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20倍,商不变,所以□里写6.

  三、全课小结.

  略

  随堂练*

  1.做一做.(分组讨论、交流、填写,汇报时说一说怎样想的?)

  从上到下,根据第1题的商写出下面两题的商。

  729 363 804

  72090 36030 80040

  7200900 3600300 8000400

  2.投影出示,练*十四第11题,发现了什么?(除数不扩大,商也发生变化)

  3.小组合作学*,练*十四第13题.(汇报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布置作业

  数学《商不变的规律》教案 4

  一、教材分析

  “商不变的规律”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基础知识,它是进行除法简便运算的依据,也是今后学*小数乘除法、分数、比的基本性质等知识的基础。教材通过实例的分析、比较,使学生掌握商不变时被除数、除数的变化规律,从而抽象概括出商不变的规律。本小节内容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规律,并能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以及发现探求新知的能力。

  二、学生分析

  本节课内容“商不变的规律”是在学生已较好地掌握了多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的,因而对于学生来说,要学好这部分知识,发现和探索出商不变的规律,难度不是很大,但利用商不变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我引导学生从身边最熟悉的事例入手,探索怎样利用商不变的规律用类推的数学方法来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74页至75页。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规律,并能运用这一规律口算有关除法;培养学生观察、概括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在参与观察、比较、猜想、概括、验证等学*活动过程中,体验成功。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归纳出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难点: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课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张明星照,想不想看看是谁?(点击课件)哇!王老师!大家看想我吗?如果拍照时,老师的眼睛变小了,嘴巴不变,嘴巴还变大了,那么拍出的照片还像我吗?不过,这张照片太小了,我想拍一张大一点的请同学们帮老师选择一家价格便宜的照相馆:

  A照相馆:“30元可以照6张!”

  B照相馆:“60元可以照12张!”

  c照相馆:“90元可以照18张!”

  D照相馆:“10元可以照2张!”

  照相馆:“15元可以照3张!”

  二、探索规律

  1、让学生自主看信息列出四个算式,指名板演四个算式。

  ①30÷6=5

  ②60÷12=(30×2)÷(6×2)=5

  ③90÷18=(30×3)÷(6×3)=5

  ④10÷2=(30÷3)÷(6÷3)=5

  2、师提出问题:“同学们,看到这四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组讨论:点击课件。

  以30÷6=5为标准,仔细观察其余算是中的被除数与除数的变化,你们会发现什么规律?引导学生举例说出:四个算式的商都相等,算式(2)、(3)、(4)式其实都是算式(1)变化出来的,如:算式(2)的被除数60是算式(1)的被除数30的2倍,算式(2)的除数12是算式(1)的除数6的2倍,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上2或扩大的倍数相同。我们一起来再来看看算式(3)、(4)是不是也有这规律。同桌结合算式(3)、(4)来说说被除数、除数和商的变化的情况。最后再请同学与全班交流。

  师:谁能用完整的话说出上面发现的规律?学生总结以后,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就是“商不变规律”(板书)

  4、利用这个规律讨论

  (18×0)÷(6×0)=?所以在商不变的规律中什么条件不适用?(零除外)

  5、齐读商不变规律:

  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三、反馈练*

  1、抢答: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如果被除数除以5,除数也除以5,商()

  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如果被除数乘10,要使商不变,除数()

  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如果除数除以100,要使商不变,被除数()

  2、填空,看谁填得又对又快。

  ①(90×□)÷(30×2)=90÷30

  ②(40×5)÷(20

  数学《商不变的规律》教案 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规律,并能运用这一规律口算有关除法;培养学生观察、概括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参与观察、比较、猜想、概括、验证等学*活动过程中,发现总结规律。

  3.情感态度:学生在参与观察、比较、猜想、概括、验证等学*活动过程中,体验成功,同时渗透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并归纳出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难点:

  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课件演示故事内容) 请看大屏幕猴子分桃花果山风景秀丽,气候宜人,那儿住着一大群猴子。有一天,猴王让小猴分桃子。猴王说:“给你8个桃子,*均分给2只小猴子。”小猴子一听,连连摇头,“不行,太少了!太少了!”“那就给你80个桃子,*均分给20只猴子。”小猴子喊道:“还少,还少。”“还少呀?那就给你800个桃子,*均分给200只猴子吧。” 小猴子得寸进尺,试探地说:“大王开恩,再多给点行不行呀?”猴王一拍桌子,显出慷慨的样子:“那好吧,给你8000个桃子*均分给20xx只小猴子,这下你该满 意了吧。”小猴子笑了,猴王也笑了。(我看大家也笑了)

  师:为什么小猴子笑了,猴王也笑了?

  (让更多的小猴都吃到了桃子。师:你心地真好!真善良!)

  生1:因为猴子吃到了更多的桃子了。

  师:其他同学认为呢?

  生2:因为无论怎样分,每个猴子吃到的个数都一样,都是4个。

  师:是这样的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8÷2=4 80÷20=4 800÷200=4 8000÷20xx=4

  师:哦,原来是这样,你真聪明!为什么每只猴子每次分到的桃子都一样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探索规律,概括性质。

  (一) 观察算式,发现规律。

  (1) 课件出示

  8÷2=4

  80÷20=4

  800÷200=4

  8000÷20xx=4

  (2)观察讨论

  A、从上往下看,被除数和除数有什么变化?商有什么变化?

  (学生观察讨论后,代表汇报结论,师板书: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一个数,商不变。)

  B、从下往上看,被除数和除数有什么变化?商有什么变化?

  (学生观察思考,个别汇报结论,师板书:被除数和除数都除以一个数,商不变。)

  C、再看第二个例子,是不是也这样呢?

  D、你能举些例子说明你的发现吗?在老师发给你们的表格中写出一个例子 (师巡视,收上展示)

  被除数

  除数

  商 E、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都乘0或除以0,可以吗?为什么?

  ( 生可同桌讨论,再汇报,举例说明)

  师:真棒,能把你的发现用一句话说给大家听听吗?

  (学生尝试归纳发现的规律,师板书规律)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商不变。

  (二)教师小结,揭示课题:这就是商不变的规律 (板书课题)

  三、反馈练*,深化认识。

  1、填数。

  20÷5=4

  ( 20 ×6 )÷( 5 × □ )=4

  ( 20 ÷ □ )÷( 5 ÷5 )=4

  ( 20 × □ )÷( 5×8 )=4

  2、已知48÷12=4,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正确。如果不对,怎样改一下就对了。

  ⑴(48×5)÷(12×5) =4 ( )

  ⑵(48×3)÷(12×4) =4 ( )

  ⑶(48÷6)÷(12×6) =4 ( )

  ⑷(48÷4)÷(12÷4) =4 ( )

  3、抢答。

  ⑴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如果被除数除以5,除数也除以5,商( )。

  ⑵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如果被除数乘10,要使商不变,除数( )。

  ⑶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如果除数除以100,要使商不变,被除数( )。

  观察与思考

  下面是淘气计算“400÷25的`过程,仔细观察计算的每一步,你受到什么启发?

  400÷25=(400×4)÷(25×4)=1600÷100=16

  请你说说这样做的好处:看到25想到4,把除数变成100,除以100就是把被除数去掉两个0,这样便于简便计算。

  你能用这个方法计算下面各题吗?

  150÷25 800÷25

  20xx÷125 9000÷125

  四、课堂总结。

  谁能用一句话说说这节课你的感受或收获。(思考半分钟后作答)

  五、作业布置。c

  1、从上到下,先算出每组题中第一题的商,然后很快地写出下面两题的商。

  72÷9= 36÷3= 80÷4= 720÷90= 360÷30= 800÷40= 7200÷900= 3600÷300= 8000÷400=

  2、填空(在□中填数,在○中填运算符号)

  200÷40=5

  (200×4)÷(40×□)=5 (200÷2)÷(40÷□)=5

  (200×3)÷(40○□)=5 (200÷4)÷(40○□)=5

  (200×□)÷(40○□)=5


数学《商不变的规律》教案优选【五】份扩展阅读


数学《商不变的规律》教案优选【五】份(扩展1)

——《商不变的规律》数学教学反思汇总五篇

  《商不变的规律》数学教学反思 1

  这节课最重要的我认为是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发现“商不变规律”的过程,因此我非常重视和期待生成的过程。在观察4个算式的被除数和除数的变化时,我预设了3个阶段——1、末尾0多少的变化;2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充分的通过全班交流、小组合作、同桌探讨等方式,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归纳和验证的学法,积极主动地探索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发现、理解和掌握了商不变的规律,最重要的'经历了整个探究过程,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尤其是自主学*的能力的培养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实际的效果也比较明显,这是我本节课最大的收获。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注重学*过程,相信经过长年累月的训练,学生会掌握必备的学*方法,取得长足的进步,正所谓:积硅步,至千里!

  《商不变的规律》数学教学反思 2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和运用商不变的规律,为后面利用这一规律进行简便计算打好基础.教材上很简单,就一个例题从中得出结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商不变。那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规律,在理解的基础上应用,是本课的难点.在课堂上,我先出示100÷50=2,再让学生根据这个算式,你还能写出也等于2的算式吗?把学生写的`算式分两块板书出来.再让学生观察这些算式与第一道有什么联系?

  一开始,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所发现的规律时不是太好.我再适当引导了一下,这样学生观察变得有序了,思考也有了方向.通进学生再观察,再思考,再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促进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大部分学生初步得出了商不变的规律后.我追问了一句:那么,在其他除法式题中是否也成立呢?于是再出示书上的例题让学生用计算器验证一下.最后进一步完善发现的规律,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结论的严谨性.后面的练*,大部分学生能达到灵活运用.

  《商不变的规律》数学教学反思 3

  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引导学生自主迁移,建构知识网络;我是通过两个方面来体现这一设计理念的。

  一、情境的作用,算用结合。

  解决学校总务处遇到的问题引出了一组除法口算算式,四个问题都用除法解决让学生自然地进行了除法意义的迁移:四道算式由浅入深,即对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进行了回忆,又使学生自主地对口算方法进行迁移:不管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除法口算,都可以想乘算除,当然,口算算理的理解毕竟是抽象的,为使学生切实掌握,我们巧妙地对“情境”进行了再利用:数学味很浓,生活味兼顾;

  二、题组的运用,形成网络。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相关联的题组,分别达到探究口算、估算算理、巩固算法和拓展提升的目的。口算层层深入,估算横向联系,归根结底,都可以转化成表内乘除法计算;课中,好多学生看到题组发出了会心的微笑,他们是体验到了数学的魅力呀!还有什么比这更让老师舒心呢?

  当然,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一次的磨课,有太多欣喜,也总留下些许遗憾。估算教学是否需要在本课如此浓墨重彩,口算方法是否需要化归到乘法口诀,教师的课堂语言如何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热情等等还需要我们继续磨下去。

  《商不变的规律》数学教学反思 4

  《商不变的性质》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探索,能够发现理解商不变的规律,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个规律解决问题。

  整节课下来没有能达到自己预设的教学目标。本节课我是想让学生通过计算两组题目,然后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两组算式中的规律,但在实际教学中删了一组算式,直接通过孙悟空分桃的故事导入学*内容。这个例子恰好是个特殊的例子,即相邻算式中的被除数和除数是扩大10倍或缩小10倍,因此多数学生得到的规律是:从上往下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10,从下往上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10(在这里我希望学生们得到的结论是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虽然,我让学生去比较了第一个和第三个式子,但是学生的思维好像定势了,这堂课开放的不够,在某些环节上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体验和反思。主要是在第一部分我举的例子少,学生感悟得不深刻,因此有些学生并没有理解商不变的规律。

  在学生对商不变规律还是似懂非懂的前提下,就让学生自己举例,显得太过勉强。虽然一部分学生能举出例子来加以验证,能够得出:被除数与除数都要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才能不变。但因为缺少实例的支撑,得出的结论就显得有点苍白,而且对学生印象不够深刻。因为害怕学生弄不懂就反复讲解,反复强调,结果让已经弄懂的学生反而迷惑了。时间都浪费在前面的讲解上,后面没有时间练*,学生没有得到深入理解商不变规律的机会。

  通过对这节课的设计与教学让我体会到作为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同时,要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他们的兴趣水*、理解能力为出发点去精心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少走歪路,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牢固,真正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总而言之,我认为这节课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效果不是太好。

  《商不变的规律》数学教学反思 5

  一、直入主题

  课本提供了一个“联合收割机收割工作”的教学情境,计算工作效率。直接从计算引入课题。

  这样的引入,学生能直接切入主题,并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观察、思考和发现隐含在算式中的变化规律;同时,在学生观察、发现被除数和除数的变化规律时,不对学生的发现加以限制,而是及时引导学生验证、反思自己所发现的规律,肯定自己的成功,发现自己的不足,充分体现出数学教学的核心,实现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探究意识,课堂教学效率明显得到提高。

  二、引导总结

  在总结规律的时候,不是急于总结归纳,而是让学生根据所发现的规律,写出一组商不变的除法算式,让学生在写算式的过程中感悟规律的真正含义和思考怎样把规律所蕴涵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同时,学生写算式并没有泛泛而写,而是老师写出一个算式,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变化,突出了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变化的规律,又能更好地在汇报活动中帮助学生思考和理解,同样体现出教师的引导作用。

  三、渗透思想

  整个教学活动,贯穿着以知识与技能目标为载体,让学生在不断的观察、思考,交流与讨论的学*过程中,掌握观察--思考--猜想--验证--应用的探究方法以及数学里的不完全归纳法等数学方法,并让学生在和谐、民主、*等的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学*体验,感受探究与发现的快乐,增加学*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数学《商不变的规律》教案优选【五】份(扩展2)

——商不变的规律教案合集五篇

  商不变的规律教案 1

  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教科书第66页例15,例15下面的“做一做”,练*十四的第11~13题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讨论、发现、验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的规律,数学教案-商不变的规律 (安徽省固镇实验小学 张艳明)。

  2.运用商不变规律,进行除法的一些简算。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商不变规律

  教学难点:

  总结归纳商不变的规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创设情境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我给大家讲一段我小的时候老师给我讲的一个小故事,好不好?”

  (多媒体出示情景及录音)

  小新是个天真可爱的孩子,妈妈想让他自己学会管理零用钱,就对他说:“我给你10元钱,*均吃5天早餐。”(出示:10元、5天)小新一听,叫了起来:“10元!太少了!”妈妈又说:“那给你20元,但要*均用10天。”(出示:20元、10天)小新说:“不够,不够!”最后妈妈说:“那给你50元吧,不过要*均用25天。“(出示:50元、25天)小新高兴地说:“行!”。小新得到50元,高高兴兴地走了。同学们想一想,小新是不是*均每天可以多用点钱呢?

  指名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说每天可以多用点钱,有的说每天不可能多用点钱(每天用的钱是一样多的)等。

  教师适时引导:

  “你是怎么知道小新每天用的钱是一样多的呢?”

  “算式是怎样列的呢?”

  学生说,教师多媒体出示算式:

  10÷5=2(元)

  20÷10=2(元)

  50÷25=2(元)

  “这些都是除法算式,在这些算式中10,20,50(多媒体用红线标出)叫做什么数?”(被除数)

  “5,10,25(多媒体用紫线标出)叫做什么数?”(除数)

  “最后的结果叫什么?”(商)

  “从这几个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被除数、除数发生了变化,商没变。)

  “在除法算式中被除数、除数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而商不变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出示课题:商不变的.规律)

  二、组织活动 探究新知

  1.引导观察

  下面,我们先来填一组关于除法的表格。

  (多媒体出示例15的表格)

  被除数

  24

  48

  120

  240

  480

  除数

  4

  8

  20

  40

  80

  商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表格后,让学生打开书把书上表格填完整。

  订正时,教师指名学生说,多媒体出示。

  “同学们为了便于研究,我们给每一竖行编上一个组号。”(多媒体出示)

  “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商不变的规律 (安徽省固镇实验小学 张艳明)》。(学生:被除数和除数分别发生了变化,而商不变。)

  2.提出问题

  “对于这些发现,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多指几位学生发言。

  (学生A:在什么情况下,商不变呢?)

  (学生B:被除数和除数怎样变化,商才不变呢?)

  3.合作探究

  “大家提的问题都很好,下面就请同学们按照老师提供的讨论提纲分成小组讨论解决这些问题。”

  讨论提纲:

  ⑴第2组与第1组比较,被除数和除数各有什么变化?商有什么变化?

  ⑵第3、4、5组分别与第1组比较,被除数和除数各有什么变化?商有什么变化?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参与。

  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用多媒体对应演示。

  4.发现总结

  “同学们的发现有什么规律吗?谁能把发现的规律用一句话说出来?”

  指名学生说,教师板书。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5.大胆猜想

  “同学们已经发现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了相同的倍数,而商是不变的。你现在可以根据前面的发现,进行大胆猜想吗?还有什么情况,商也是不变的?”

  指名学生说,教师板书。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他的猜想对不对,我们要通过验证才能知道。请大家分组讨论验证他的想法。”

  教师提供讨论提纲:

  ⑴第4组与第5组比较,被除数和除数各有什么变化?商有什么变化?

  ⑵第3、2、1组分别与第5组比较,被除数和除数各有什么变化?商有什么变化?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验证,教师巡视参与。

  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用多媒体对应演示。

  6.总结归纳

  师:“谁能把你们发现的两种商不变的情况概括成一句话?”

  指名学生说,教师板书。

  (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我们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指导学生阅读第66页的结论。

  7.计算应用

  我们已经总结了商不变的规律,下面我们就运用这个规律来解决一些实际的计算问题。(多媒体出示:第66页下面的“做一做”)

  让学生将“做一做”在书上填出来。订正时,指名学生说,多媒体出示。

  第一组从上往下观察,第二组从下往上观察,说明商为什么相同。第三组,让学生自己说说商为什么相同。

  三、巩固练* 形成技能

  1.做练*十四第11题

  让学生直接填在书上,订正时,部分题指名说说是怎样简算的。

  2.做练*十四第12题(多媒体出示)

  先让学生观察表格,指名回答:

  “(1)从左到右,被除数是怎样变化的?除数是怎样变化的?商呢?”

  “(2)从右到左,被除数是怎样变化的?除数是怎样变化的?商呢?”

  指名填表,其余在书上填,共同订正。

  3.游戏:小动物找房间(练*十四第13题改编)

  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轻松一下,(多媒体出示)星期天小动物们一起出去游玩,他们住在“动物世界”宾馆。可是在住进宾馆之前先要登记,小动物们手中各有一个数字,只有将这个数字正确填入表中的空格里,他们才能住进宾馆。现在小动物们可着急啦,大家能帮助这些小动物顺利住进宾馆吗?

  让学生上台说说自己想帮助哪个小动物,再实际操作移动数字,帮助小动物填表。

  (多媒体对应演示小动物住进宾馆的情况。)

  多指几名学生操作。

  四、反馈信息 体现成功

  通过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附:板书设计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商不变的规律教案 2

  设计理念:

  创设情境,激发学学生参与探究的兴趣和,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主动构建数学知识模型,并运用建构的规律解决问题,在建构、运用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的过程,发现商不变的规律。

  2、能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除法的简便计算。

  3、培养学生观察、概括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生在参与观察、比较、猜想、概括、验证等学*活动过程中,体验成功,培养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并归纳出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难点:

  会初步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具学具:

  小黑板、计算题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注意了,我讲一个故事给你们听。你们看过《西游记》吗?里面的内容很精彩,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很喜欢里面的孙悟空,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讲个孙悟空分桃子的故事。孙悟空西天取经回来后,就迫不及待的来到花果山看他的孩儿们,它给孩儿们带来礼物——桃子,他对身边的两只猴子说:“把8个桃子*均分给你们2只猴子吧!”这两只猴子连连摇头:“太少了!太少了!”外面的猴子听说后又进来一些猴子。孙悟空就说:“那好吧,把80个桃子*均分给20只猴子,怎么样?”猴子们得寸进尺,挠挠头皮,试探地说:“大王,再多点行不行啊?”所有的猴子都听到分桃子了,一起跑到孙悟空身边。孙悟空一拍胸脯,显示出慷慨大度的样子:“那就把800个桃子*均分给200只猴子,你们总该满意了吧?小猴子们笑了,孙悟空也笑了。

  [设计意思:通过学生喜爱的故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投入学*的兴趣,也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并引导学生在故事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为解决问题做好铺垫。]

  二、探究规律,发现规律。

  ㈠ 师:同学们,小猴子和孙悟空都笑了,谁的笑是聪明的一笑,为什么?

  学生思考后回答。

  ( 预设) 生1:……猴王的笑是聪明的一笑,桃子的总数与猴子的总只数变了,但每只猴子分到的桃子个数没有变。

  生2:……猴王的笑是聪明的一笑,因为猴王把小猴子给骗了,每只小猴子还是分到4个桃子。

  师:你(们)是怎样看出来的?从哪儿看出来的?

  (预设) 生:……(计算的)

  师:能列出算式吧吗?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结合板书把算式补充完整。

  板书 ①8÷2=4 ②80÷20=4 ③800÷200=4

  ㈡ 1、这些都是什么运算的算式,第一竖的数叫什么?第二竖的数又叫什么?第三竖的数又叫什么

  2、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意图 :这样预设,给学生创设发挥的空间,要比直接引导学生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观察预留的思维空间要大,课堂上观察学生反应情况,学生发现不了,再逐步引导。〕

  生独立观察思考。

  师:你有重要发现吗?把你的重要发现说一说好吗?

  小组交流,师巡视辅导。

  全班交流汇报。

  生:我发现它们的得数都是4,商不变。

  师:她发现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现象,商不变。(板书:商不变)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商不变的规律”。(板书课题)

  师:商不变,谁发生了变化?怎样变的?

  (预设) 生1: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上了10(扩大10倍)。

  师:这个同学说了一个很好的词,你们知道是什么词吗?“同时”是什么意思?你能说一说吗?

  生:……

  师:“同时”指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了10倍。(而不是一个扩大,一个缩小,或一个扩大,一个不变。)

  (预设) 生2:②式和①式比较……

  师:他用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发现规律,用两个算式进行比较,这是多好的学*方法呀!你能像他这样去发现其它算式的一些规律吗?

  生:……

  师:同学们发现那么多的规律,真聪明!能用一句话概括你发现的规律吗?

  生:……

  师: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10,100,1000,商不变。(板书)

  师:同学们刚才是从上往下看,发现了这么重要的规律,那么从下往上看,有规律吗?

  生汇报,师板书。

  师: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10、100、1000商不变

  师:是不是只有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10,100,1000,商不变呢?那你能验证吗?请你多写几个商是4的除法算式,看看有没有这个规律。

  生写算式,师出示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组算式,符合这个规律吗?

  生观察,汇报。

  师引导:看来这里扩大和缩小的不一定是整十整百,整千的位数,也可以是1倍、2倍、3倍、4倍等,那么我们就要把10倍、100倍……改成“相同的倍数”了。

  师在板书上改写。

  师:这里所有数都可以吗?

  (预设)生:……(零除外)

  师:为什么要零除外?

  生:因为零乘任何数都得零,零不能当除数。

  师:我们发现的就是重要的“商不变的规律”,这个规律在所有除法中都适用吗?

  师:请请同们列一组算式验证一下。

  生验证,指名汇报。

  师小结:看来这个规律对所有除法都适用。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全班交流三个层次,引导学生逐步构建“商不变的规律”这一数学知识的模型,让学生经历“发现----探索----构建”的学*过程,培养学生学数学的方法。]

  三、应用规律,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对这一规律理解了吗?智慧老爷爷想考考你到底掌握的怎么样?可以吗?

  1、 请你计算。

  8000÷20xx=

  80……0÷20……0= 在板书下补充

  100个0 100个0

  生做过后师:你们是一部高级电脑,比普通电脑快多了,看来这个规律的作用太大了,这么大的数同学们都能计算出来。

  2、 P75 T1 板书到小黑板。

  3、从上到下,先算出每组题中第一题的商,然后很快地写出下面两组的商。

  72÷9= 36÷3= 80÷4= 720÷90= 360÷30= 800÷40= 7200÷900= 3600÷300= 8000÷400=

  4、判断,下面的计算对吗?为什么不对?

  14÷2=715÷3=5

  (14×2)÷(2÷2)=7( )150÷30=5( )

  (14×5)÷(2×3)=7( )150÷30=50( )

  (14×0)÷(2×0)=7( )1500÷300=500( ) 5、比赛。

  比一比,在1分钟内看谁写出相等的除法算式最多。 赛后,让第1名同学说说取胜秘诀。

  6、P75页,观察与思考

  感受规律的作用真大(可以使计算简便)。

  [设计意图:设计不同层次的变式练*,突破难点,让学生进一步能理解运用所探索的规律,以达到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

  四、总结全课,概括梳理。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新发现?数学有趣吗?

  师总结:通过同学们的探索,发出了那么重要“商不变规律”,并且那么有用,同学们真了不起!下节课,你们的老师将带着你们把它运用到竖式计算中,还可以使竖式计算简便呢!

  五、作业

  列举出几组数学算式,说一说商不变的规律。

  板书设计:

  商不变的规律

  ①8÷2=4 6÷3=2

  ②80÷20=4 24÷12=2

  ③800÷200=4 48÷24=2

  8000÷20xx=4 120÷60=2

  80……0÷20……0=4

  100个0 100个0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商不变的规律教案 3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教科书第66页例15,例15下面的“做一做”,练*十四的第11~13题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讨论、发现、验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的规律,数学教案-商不变的规律 (安徽省固镇实验小学 张艳明)。

  2.运用商不变规律,进行除法的一些简算。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商不变规律

  教学难点:

  总结归纳商不变的规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创设情境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我给大家讲一段我小的时候老师给我讲的一个小故事,好不好?”

  (多媒体出示情景及录音)

  小新是个天真可爱的孩子,妈妈想让他自己学会管理零用钱,就对他说:“我给你10元钱,*均吃5天早餐。”(出示:10元、5天)小新一听,叫了起来:“10元!太少了!”妈妈又说:“那给你20元,但要*均用10天。”(出示:20元、10天)小新说:“不够,不够!”最后妈妈说:“那给你50元吧,不过要*均用25天。“(出示:50元、25天)小新高兴地说:“行!”。小新得到50元,高高兴兴地走了。同学们想一想,小新是不是*均每天可以多用点钱呢?

  指名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说每天可以多用点钱,有的说每天不可能多用点钱(每天用的钱是一样多的)等。

  教师适时引导:

  “你是怎么知道小新每天用的钱是一样多的呢?”

  “算式是怎样列的呢?”

  学生说,教师多媒体出示算式:

  10÷5=2(元)

  20÷10=2(元)

  50÷25=2(元)

  “这些都是除法算式,在这些算式中10,20,50(多媒体用红线标出)叫做什么数?”(被除数)

  “5,10,25(多媒体用紫线标出)叫做什么数?”(除数)

  “最后的结果叫什么?”(商)

  “从这几个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被除数、除数发生了变化,商没变。)

  “在除法算式中被除数、除数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而商不变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出示课题:商不变的规律)

  二、组织活动 探究新知

  1.引导观察

  下面,我们先来填一组关于除法的表格。

  (多媒体出示例15的表格)

  被除数

  24

  48

  120

  240

  480

  除数

  4

  8

  20

  40

  80

  商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表格后,让学生打开书把书上表格填完整。

  订正时,教师指名学生说,多媒体出示。

  “同学们为了便于研究,我们给每一竖行编上一个组号。”(多媒体出示)

  “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商不变的规律 (安徽省固镇实验小学 张艳明)》。(学生:被除数和除数分别发生了变化,而商不变。)

  2.提出问题

  “对于这些发现,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多指几位学生发言。

  (学生A:在什么情况下,商不变呢?)

  (学生B:被除数和除数怎样变化,商才不变呢?)

  3.合作探究

  “大家提的问题都很好,下面就请同学们按照老师提供的讨论提纲分成小组讨论解决这些问题。”

  讨论提纲:

  ⑴第2组与第1组比较,被除数和除数各有什么变化?商有什么变化?

  ⑵第3、4、5组分别与第1组比较,被除数和除数各有什么变化?商有什么变化?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参与。

  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用多媒体对应演示。

  4.发现总结

  “同学们的发现有什么规律吗?谁能把发现的规律用一句话说出来?”

  指名学生说,教师板书。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5.大胆猜想

  “同学们已经发现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了相同的倍数,而商是不变的。你现在可以根据前面的发现,进行大胆猜想吗?还有什么情况,商也是不变的?”

  指名学生说,教师板书。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他的猜想对不对,我们要通过验证才能知道。请大家分组讨论验证他的想法。”

  教师提供讨论提纲:

  ⑴第4组与第5组比较,被除数和除数各有什么变化?商有什么变化?

  ⑵第3、2、1组分别与第5组比较,被除数和除数各有什么变化?商有什么变化?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验证,教师巡视参与。

  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用多媒体对应演示。

  6.总结归纳

  师:“谁能把你们发现的两种商不变的情况概括成一句话?”

  指名学生说,教师板书。

  (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我们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指导学生阅读第66页的结论。

  7.计算应用

  我们已经总结了商不变的规律,下面我们就运用这个规律来解决一些实际的计算问题。(多媒体出示:第66页下面的“做一做”)

  让学生将“做一做”在书上填出来。订正时,指名学生说,多媒体出示。

  第一组从上往下观察,第二组从下往上观察,说明商为什么相同。第三组,让学生自己说说商为什么相同。

  三、巩固练* 形成技能

  1.做练*十四第11题

  让学生直接填在书上,订正时,部分题指名说说是怎样简算的。

  2.做练*十四第12题(多媒体出示)

  先让学生观察表格,指名回答:

  “(1)从左到右,被除数是怎样变化的?除数是怎样变化的?商呢?”

  “(2)从右到左,被除数是怎样变化的?除数是怎样变化的?商呢?”

  指名填表,其余在书上填,共同订正。

  3.游戏:小动物找房间(练*十四第13题改编)

  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轻松一下,(多媒体出示)星期天小动物们一起出去游玩,他们住在“动物世界”宾馆。可是在住进宾馆之前先要登记,小动物们手中各有一个数字,只有将这个数字正确填入表中的空格里,他们才能住进宾馆。现在小动物们可着急啦,大家能帮助这些小动物顺利住进宾馆吗?

  让学生上台说说自己想帮助哪个小动物,再实际操作移动数字,帮助小动物填表。

  (多媒体对应演示小动物住进宾馆的情况。)

  多指几名学生操作。

  四、反馈信息 体现成功

  通过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附:板书设计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商不变的规律教案 4

  一、教材分析

  “商不变的规律”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基础知识,它是进行除法简便运算的依据,也是今后学*小数乘除法、分数、比的基本性质等知识的基础。教材通过实例的分析、比较,使学生掌握商不变时被除数、除数的变化规律,从而抽象概括出商不变的规律。本小节内容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规律,并能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以及发现探求新知的能力。

  二、学生分析

  本节课内容“商不变的规律”是在学生已较好地掌握了多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的,因而对于学生来说,要学好这部分知识,发现和探索出商不变的规律,难度不是很大,但利用商不变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我引导学生从身边最熟悉的事例入手,探索怎样利用商不变的规律用类推的数学方法来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74页至75页。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规律,并能运用这一规律口算有关除法;培养学生观察、概括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在参与观察、比较、猜想、概括、验证等学*活动过程中,体验成功。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归纳出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难点: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课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张明星照,想不想看看是谁?(点击课件)哇!王老师!大家看想我吗?如果拍照时,老师的眼睛变小了,嘴巴不变,嘴巴还变大了,那么拍出的照片还像我吗?不过,这张照片太小了,我想拍一张大一点的请同学们帮老师选择一家价格便宜的照相馆:

  A照相馆:“30元可以照6张!”

  B照相馆:“60元可以照12张!”

  c照相馆:“90元可以照18张!”

  D照相馆:“10元可以照2张!”

  照相馆:“15元可以照3张!”

  二、探索规律

  1、让学生自主看信息列出四个算式,指名板演四个算式。

  ①30÷6=5

  ②60÷12=(30×2)÷(6×2)=5

  ③90÷18=(30×3)÷(6×3)=5

  ④10÷2=(30÷3)÷(6÷3)=5

  2、师提出问题:“同学们,看到这四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组讨论:点击课件。

  以30÷6=5为标准,仔细观察其余算是中的被除数与除数的变化,你们会发现什么规律?引导学生举例说出:四个算式的商都相等,算式(2)、(3)、(4)式其实都是算式(1)变化出来的,如:算式(2)的被除数60是算式(1)的被除数30的2倍,算式(2)的除数12是算式(1)的除数6的2倍,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上2或扩大的倍数相同。我们一起来再来看看算式(3)、(4)是不是也有这规律。同桌结合算式(3)、(4)来说说被除数、除数和商的变化的情况。最后再请同学与全班交流。

  师:谁能用完整的话说出上面发现的规律?学生总结以后,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就是“商不变规律”(板书)

  4、利用这个规律讨论

  (18×0)÷(6×0)=?所以在商不变的规律中什么条件不适用?(零除外)

  5、齐读商不变规律:

  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三、反馈练*

  1、抢答: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如果被除数除以5,除数也除以5,商()

  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如果被除数乘10,要使商不变,除数()

  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如果除数除以100,要使商不变,被除数()

  2、填空,看谁填得又对又快。

  ①(90×□)÷(30×2)=90÷30

  ②(40×5)÷(20

  商不变的规律教案 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

  3.通过体会变与不变的数学现象,引导学生感受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难点:归纳商不变规律的过程。

  教具准备:投影片、卡片。

  教学过程

  一、以疑激趣,导人新课口算(投影片出示)

  (1)2412=

  (2)2400012000=引导学生大胆猜测第(2)题的结果。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思考它与第(1)题有什么关系,这节课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评析:提出新颖的、有一定难度的、与新知联系密切的问题,让学生产生疑问、猜想,有效地激发学*动机。]

  二、探索发现规律

  1.观察算式,说出各部分的名称。2412=2被除数除数商2.观察算式,分类整理。学生口算下列各题(卡片):

  (242)(122)=

  (244)(124)=

  (243)(123)=

  (2410)(1210)=

  (24-8)(12-8)=

  (246)(126)=

  (242)(122)=

  (243)(122)=

  (245)(125)=

  思考:与2412=2相比,上面哪些算题的商没有变化?再根据商的变化情况给这些题目分类。

  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商不变的这组题目,再次提出问题:商不变,谁在变?(被除数、除数在变)你能根据被除数、除数的变化情况,再一次把这组题目进行分类吗?为什么这样分类?组织学生在小组讨论后,分成下面两类:

  第一类:(242)(122)=2

  (245)(125)=2

  (2410)(1210)=2

  第二类:(243)(123)=2

  (244)(124)=2

  (246)(126)=2

  教师陈述:被除数、除数都乘几,可以说被除数、除数都扩大了几倍;被除数、除数都除以几,可以说被除数、除数都缩小了几倍。板书:扩大缩小

  3.观察算式,发现规律

  (1)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以2412=2为标准,分别观察上面两组题目的被除数、除数是怎样变化的?

  (2)学生讨论汇报:

  生1:我发现被除数、除数都扩大2倍,商没有变。追问:都是什么意思?

  生2:都的.意思是被除数扩大2倍、除数也扩大2倍。

  引导:被除数、除数都扩大2倍,可以这样说: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2倍。

  生3:我发现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10倍,商不变。

  生4:我发现被除数、除数同时缩小3倍,商不变。

  组织学生用完整的话说出上面的规律,并与书上的规律比较。

  板书: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3)组织学生举例验证,并板书课题:商不变规律。

  (4)讨论:为什么(24一8)(12一8),(242)(122),(243)(122)的商发生变化呢?在同时、相同的倍数下面画着重号,引起学生重视。

  [评析:有目的地放手对一些算式进行各层次的分类,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从而概括得出商不变的规律,构思新颖、设计巧妙、步步深入、层层逼*,充分引导学生参与学*的过程,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讲一点而学很多的教学策略。]

  三、反馈练*,深化认识

  1.以故事激发兴趣,加深理解。师生一起欣赏一段录像故事《猴子分桃》。花果山风景秀丽,气候宜人,那儿住着一群猴子。有一天,猴王让小猴分桃子。猴王说:给你6个桃子,*均分给3只小猴子。小猴子一听,连连摇头,心想每只小猴才分到2个桃子呀,不行,太少了!太少了!小猴子喊了起来。猴王缓了口气说:那好吧,给你60个桃子*均分给30只猴子怎么样啊?小猴子得寸进尺,挠了挠头试探地说:大王请开恩,再多给点行不行呀?这时猴王一准桌子显出慷慨的样子:那好吧,给你600个桃子去*均分给300只小猴子,你总该满意了吧!小猴子笑了,猴王也笑了。

  引导:同学们也笑了,谁的笑是聪明的笑?为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2400012000等于多少?根据是什么?

  2.口算。

  3.根据312002600=12很快说出下列各题的结果。

  31226= 3120260= 156001300= 31200026000= 15600013000=

  4.抢答。

  (1)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如果被除数除以5,除数也除以5,商( )。

  (2)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如果被除数乘10,要使商不变,除数( )。

  (3)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如果除数除以100,要使商不变,被除数( )。

  5.已知4812=4,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正确。如果不对,怎样改一下就对了。

  (1)(485)(125)=4( )

  (2)(483)(124)=4( ).

  (3)(484)(124)=4( )

  (4)(486)(126)=4( )

  (5)(483)(123)=4( )

  (6)(484)(124)=4( )

  (7)(482)(122)=4( )

  (8)(482)(122)=4( )

  6.填空,看谁填得又对又快。

  (1)9030=(90口)(302)

  (2)(405)(20○5)=2

  (3)(1200口)(40005)=3

  (4)(120004)(40004)=3

  (5)(12000口)(4000口)=3

  7.小游戏找朋友。

  方法:一位同学手执328=4的卡片,说:愿意和我做朋友的请到台上来。对手执(324)(84)的卡片反问:你怎样改动一下,我们就可以成为好朋友?还可以怎么改呢?在做过一些类似的活动后小结:祝贺你们找到了这么多的好朋友,愿我们班成为一个团结协作的大集体。

  四、课堂总结提问: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总结:同学们通过认真观察、思考、比较,在被除数、除数的变化申看到了商不变的规律,这种观察和思考问题的方法会使我们变得越来越聪明。

  [评析:巩固练*的形式多样,不拘一格,效果明显,既实又活。猴王分桃的故事,寓意深而颇有情趣,给数学内容赋予了情感色彩,让学生始终在愉悦、和谐的气氛中获取新知。判断练*,让学生说错在哪里,怎样改一下就对了,不仅加深了对商不变规律的理解,而且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敢于争辩、善于表达的能力。


数学《商不变的规律》教案优选【五】份(扩展3)

——小学四年级数学《商不变的规律》教案优选【5】份

  小学四年级数学《商不变的规律》教案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运用商不变的规律口算有关除法。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学会并用类比迁移的方法探索新知,通过观察、分析、交流、合作总结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发生变化,商不变的规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猜想、概括以及发现规律、探索新知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经历探索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探索性,体验发现乐趣,增强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掌握规律;

  (2)通用简单的语言表述规律;

  (3)利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1)引探讨发现规律的过程;

  (2)用语言正确表述变化的规律。

  学生情况:

  兴趣是的老师。而且课标明确指出:“数学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四年级的小学生具有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喜欢探究新的知识内容。学生之前已分别掌握了被除数不变,商随除数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和除数不变,商随被除数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情况。有了这些认识基础,再利用知识的迁移,他们一定能经过探索,发现并总结规律。

  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引导发现法为主,辅以谈话法、小组合作等方法的优化组合。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发挥学生的主观作用与老师的点拨作用,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利用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去发现规律、分析规律、解决实际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利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导入新课。四年级的学生一般都喜欢听故事,用故事导入新课,能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到课堂中来。

  (1)找两名学生学生,一个扮演孙悟空,一个扮演猪八戒:14块饼*均分,2天分完;140块饼*均分,20天分完。

  (2)教师提问:真的像猪八戒想的那样,每天我可以多吃些了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你就知道啦。

  板书课题:商不变的规律

  二、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1)提出问题:大屏幕出示如下的算式。要同学们先计算出商,再从上到下观察这些式子,注意分别用第2、3、4、5式与第1个算式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5分钟时间,小组交流讨论。讨论出结果后,用行动告诉老师。

  (2)小组讨论。小组成员激烈讨论,老师鼓励学生各抒已见,学生之间相互补充,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发现规律。

  (3)汇报交流。等班里大部分同学都安**好后,教师先找两位同学说出他们分别计算出的上面式子的商,然后找位于班级不同小组、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表述他们组发现的规律。

  把几个算式放在一起进行对比。

  经过对比,学生们会很容易地发现规律。先找班里左边的小组表述规律,他们会说“被除数乘一个数,除数也乘一个数,商不变”。这时,老师要教师适时加以评论表扬,说“你们组发现了被除数和除数乘一个数,商不变。有了这么棒的发现,真不错。”再找其他组进行补充,教师适时加以引导。全班有21个讨论小组,教师找10个组不断地进行加工补充。10个组占了全班将*50%的学生,经过这么多同学的补充和教师的引导,同学们最终会完整地说出这样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相同的数,商不变。

  (4)教师质疑:还有其他问题吗?引出条件:0除外。为什么是0除外呢?生:因为0乘任何数都得0 。老师引导学生:你们觉得在这个规律中,哪几个词比较关键?学生会发现:同时、相同、0除外。为什么说是“同时”、“相同”?可以举例子来证明,从而得出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引导学生用数学式子的方式把这个规律表达出来。

  教师板书

  (5)引导学生利用刚刚发现并总结规律和过程,再从下到上观察这些式子,注意分别用第2、3、4、5式与第1个算式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有了刚刚总结规律的方法,相信同学们能很快发现并说出结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教师在刚刚板书的位置下面一行板书

  (6)教师总结:这就是商不变的规律。全班学生齐读并背诵这两条规律。

  (7)学生们发现了这两条规律,再回看课堂导入过程中分饼的故事,让学生们明白在刚才的故事中,孙悟空正是利用商不变的规律教育了贪婪的猪八戒。

  三、巩固练*,扩展应用

  题目的设计都是商不变的规律的灵活运用,使学生能进一步加深理解并学以致用。

  1.我来问,我来答

  (1)被除数乘2,除数怎样变化,商不变?

  (2)除数除以10,被除数怎样变化,商不变?

  2.判断对错。

  (1)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5,商就应乘25 。 ( )

  (2)两数相除的商是6,如果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3,商还是6。( )

  (3)已知14 ÷ 2 = 7,则(14×5)÷(2×3)= 7。 ( )

  3.从上到下,根据第一行的商,写出下面两题的商。

  4.在○中填上运算符号,在□中填上数。

  直接由第1个式子到第4个式子,学生接受起来会比较困难,所以用第2个式子和第3个式子作为过渡,这样学生就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并得知第4个式子该如何填写了。

  4.自主评价,促进反思

  和大家分享一下,本节课你的收获吧!只要学生说出和本节课有关的学*内

  容,教师都适时加以表扬鼓励。让同学们自己反思学到的知识,既注重了学法、情感等方面的总结,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道理。

  五、说练*的内容

  课堂作业:课本P95 5

  板书设计:

  商不变的规律

  小学四年级数学《商不变的规律》教案 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

  3.通过体会变与不变的数学现象,引导学生感受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难点:归纳商不变规律的过程。

  教具准备:投影片、卡片。

  教学过程

  一、以疑激趣,导人新课口算(投影片出示)

  (1)2412=

  (2)2400012000=引导学生大胆猜测第(2)题的结果。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思考它与第(1)题有什么关系,这节课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评析:提出新颖的、有一定难度的、与新知联系密切的问题,让学生产生疑问、猜想,有效地激发学*动机。]

  二、探索发现规律

  1.观察算式,说出各部分的名称。2412=2被除数除数商2.观察算式,分类整理。学生口算下列各题(卡片):

  (242)(122)=

  (244)(124)=

  (243)(123)=

  (2410)(1210)=

  (24-8)(12-8)=

  (246)(126)=

  (242)(122)=

  (243)(122)=

  (245)(125)=

  思考:与2412=2相比,上面哪些算题的商没有变化?再根据商的变化情况给这些题目分类。

  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商不变的这组题目,再次提出问题:商不变,谁在变?(被除数、除数在变)你能根据被除数、除数的变化情况,再一次把这组题目进行分类吗?为什么这样分类?组织学生在小组讨论后,分成下面两类:

  第一类:(242)(122)=2

  (245)(125)=2

  (2410)(1210)=2

  第二类:(243)(123)=2

  (244)(124)=2

  (246)(126)=2

  教师陈述:被除数、除数都乘几,可以说被除数、除数都扩大了几倍;被除数、除数都除以几,可以说被除数、除数都缩小了几倍。板书:扩大缩小

  3.观察算式,发现规律

  (1)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以2412=2为标准,分别观察上面两组题目的被除数、除数是怎样变化的?

  (2)学生讨论汇报:

  生1:我发现被除数、除数都扩大2倍,商没有变。追问:都是什么意思?

  生2:都的意思是被除数扩大2倍、除数也扩大2倍。

  引导:被除数、除数都扩大2倍,可以这样说: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2倍。

  生3:我发现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10倍,商不变。

  生4:我发现被除数、除数同时缩小3倍,商不变。

  组织学生用完整的话说出上面的规律,并与书上的规律比较。

  板书: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3)组织学生举例验证,并板书课题:商不变规律。

  (4)讨论:为什么(24一8)(12一8),(242)(122),(243)(122)的商发生变化呢?在同时、相同的倍数下面画着重号,引起学生重视。

  [评析:有目的地放手对一些算式进行各层次的'分类,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从而概括得出商不变的规律,构思新颖、设计巧妙、步步深入、层层逼*,充分引导学生参与学*的过程,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讲一点而学很多的教学策略。]

  三、反馈练*,深化认识

  1.以故事激发兴趣,加深理解。师生一起欣赏一段录像故事《猴子分桃》。花果山风景秀丽,气候宜人,那儿住着一群猴子。有一天,猴王让小猴分桃子。猴王说:给你6个桃子,*均分给3只小猴子。小猴子一听,连连摇头,心想每只小猴才分到2个桃子呀,不行,太少了!太少了!小猴子喊了起来。猴王缓了口气说:那好吧,给你60个桃子*均分给30只猴子怎么样啊?小猴子得寸进尺,挠了挠头试探地说:大王请开恩,再多给点行不行呀?这时猴王一准桌子显出慷慨的样子:那好吧,给你600个桃子去*均分给300只小猴子,你总该满意了吧!小猴子笑了,猴王也笑了。

  引导:同学们也笑了,谁的笑是聪明的笑?为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2400012000等于多少?根据是什么?

  2.口算。

  3.根据312002600=12很快说出下列各题的结果。

  31226= 3120260= 156001300= 31200026000= 15600013000=

  4.抢答。

  (1)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如果被除数除以5,除数也除以5,商( )。

  (2)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如果被除数乘10,要使商不变,除数( )。

  (3)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如果除数除以100,要使商不变,被除数( )。

  5.已知4812=4,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正确。如果不对,怎样改一下就对了。

  (1)(485)(125)=4( )

  (2)(483)(124)=4( ).

  (3)(484)(124)=4( )

  (4)(486)(126)=4( )

  (5)(483)(123)=4( )

  (6)(484)(124)=4( )

  (7)(482)(122)=4( )

  (8)(482)(122)=4( )

  6.填空,看谁填得又对又快。

  (1)9030=(90口)(302)

  (2)(405)(20○5)=2

  (3)(1200口)(40005)=3

  (4)(120004)(40004)=3

  (5)(12000口)(4000口)=3

  7.小游戏找朋友。

  方法:一位同学手执328=4的卡片,说:愿意和我做朋友的请到台上来。对手执(324)(84)的卡片反问:你怎样改动一下,我们就可以成为好朋友?还可以怎么改呢?在做过一些类似的活动后小结:祝贺你们找到了这么多的好朋友,愿我们班成为一个团结协作的大集体。

  四、课堂总结提问: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总结:同学们通过认真观察、思考、比较,在被除数、除数的变化申看到了商不变的规律,这种观察和思考问题的方法会使我们变得越来越聪明。

  [评析:巩固练*的形式多样,不拘一格,效果明显,既实又活。猴王分桃的故事,寓意深而颇有情趣,给数学内容赋予了情感色彩,让学生始终在愉悦、和谐的气氛中获取新知。判断练*,让学生说错在哪里,怎样改一下就对了,不仅加深了对商不变规律的理解,而且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敢于争辩、善于表达的能力。

  小学四年级数学《商不变的规律》教案 3

  设计理念:

  创设情境,激发学学生参与探究的兴趣和,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主动构建数学知识模型,并运用建构的规律解决问题,在建构、运用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的过程,发现商不变的规律。

  2、能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除法的简便计算。

  3、培养学生观察、概括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生在参与观察、比较、猜想、概括、验证等学*活动过程中,体验成功,培养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并归纳出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难点:

  会初步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具学具:

  小黑板、计算题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注意了,我讲一个故事给你们听。你们看过《西游记》吗?里面的内容很精彩,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很喜欢里面的孙悟空,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讲个孙悟空分桃子的故事。孙悟空西天取经回来后,就迫不及待的来到花果山看他的孩儿们,它给孩儿们带来礼物——桃子,他对身边的两只猴子说:“把8个桃子*均分给你们2只猴子吧!”这两只猴子连连摇头:“太少了!太少了!”外面的猴子听说后又进来一些猴子。孙悟空就说:“那好吧,把80个桃子*均分给20只猴子,怎么样?”猴子们得寸进尺,挠挠头皮,试探地说:“大王,再多点行不行啊?”所有的猴子都听到分桃子了,一起跑到孙悟空身边。孙悟空一拍胸脯,显示出慷慨大度的样子:“那就把800个桃子*均分给200只猴子,你们总该满意了吧?小猴子们笑了,孙悟空也笑了。

  [设计意思:通过学生喜爱的故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投入学*的兴趣,也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并引导学生在故事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为解决问题做好铺垫。]

  二、探究规律,发现规律。

  ㈠ 师:同学们,小猴子和孙悟空都笑了,谁的笑是聪明的一笑,为什么?

  学生思考后回答。

  ( 预设) 生1:……猴王的笑是聪明的一笑,桃子的总数与猴子的总只数变了,但每只猴子分到的桃子个数没有变。

  生2:……猴王的笑是聪明的一笑,因为猴王把小猴子给骗了,每只小猴子还是分到4个桃子。

  师:你(们)是怎样看出来的?从哪儿看出来的?

  (预设) 生:……(计算的)

  师:能列出算式吧吗?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结合板书把算式补充完整。

  板书 ①8÷2=4 ②80÷20=4 ③800÷200=4

  ㈡ 1、这些都是什么运算的算式,第一竖的数叫什么?第二竖的数又叫什么?第三竖的数又叫什么

  2、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意图 :这样预设,给学生创设发挥的空间,要比直接引导学生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观察预留的思维空间要大,课堂上观察学生反应情况,学生发现不了,再逐步引导。〕

  生独立观察思考。

  师:你有重要发现吗?把你的重要发现说一说好吗?

  小组交流,师巡视辅导。

  全班交流汇报。

  生:我发现它们的得数都是4,商不变。

  师:她发现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现象,商不变。(板书:商不变)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商不变的规律”。(板书课题)

  师:商不变,谁发生了变化?怎样变的?

  (预设) 生1: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上了10(扩大10倍)。

  师:这个同学说了一个很好的词,你们知道是什么词吗?“同时”是什么意思?你能说一说吗?

  生:……

  师:“同时”指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了10倍。(而不是一个扩大,一个缩小,或一个扩大,一个不变。)

  (预设) 生2:②式和①式比较……

  师:他用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发现规律,用两个算式进行比较,这是多好的'学*方法呀!你能像他这样去发现其它算式的一些规律吗?

  生:……

  师:同学们发现那么多的规律,真聪明!能用一句话概括你发现的规律吗?

  生:……

  师: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10,100,1000,商不变。(板书)

  师:同学们刚才是从上往下看,发现了这么重要的规律,那么从下往上看,有规律吗?

  生汇报,师板书。

  师: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10、100、1000商不变

  师:是不是只有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10,100,1000,商不变呢?那你能验证吗?请你多写几个商是4的除法算式,看看有没有这个规律。

  生写算式,师出示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组算式,符合这个规律吗?

  生观察,汇报。

  师引导:看来这里扩大和缩小的不一定是整十整百,整千的位数,也可以是1倍、2倍、3倍、4倍等,那么我们就要把10倍、100倍……改成“相同的倍数”了。

  师在板书上改写。

  师:这里所有数都可以吗?

  (预设)生:……(零除外)

  师:为什么要零除外?

  生:因为零乘任何数都得零,零不能当除数。

  师:我们发现的就是重要的“商不变的规律”,这个规律在所有除法中都适用吗?

  师:请请同们列一组算式验证一下。

  生验证,指名汇报。

  师小结:看来这个规律对所有除法都适用。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全班交流三个层次,引导学生逐步构建“商不变的规律”这一数学知识的模型,让学生经历“发现----探索----构建”的学*过程,培养学生学数学的方法。]

  三、应用规律,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对这一规律理解了吗?智慧老爷爷想考考你到底掌握的怎么样?可以吗?

  1、 请你计算。

  8000÷20xx=

  80……0÷20……0= 在板书下补充

  100个0 100个0

  生做过后师:你们是一部高级电脑,比普通电脑快多了,看来这个规律的作用太大了,这么大的数同学们都能计算出来。

  2、 P75 T1 板书到小黑板。

  3、从上到下,先算出每组题中第一题的商,然后很快地写出下面两组的商。

  72÷9= 36÷3= 80÷4= 720÷90= 360÷30= 800÷40= 7200÷900= 3600÷300= 8000÷400=

  4、判断,下面的计算对吗?为什么不对?

  14÷2=715÷3=5

  (14×2)÷(2÷2)=7( )150÷30=5( )

  (14×5)÷(2×3)=7( )150÷30=50( )

  (14×0)÷(2×0)=7( )1500÷300=500( ) 5、比赛。

  比一比,在1分钟内看谁写出相等的除法算式最多。 赛后,让第1名同学说说取胜秘诀。

  6、P75页,观察与思考

  感受规律的作用真大(可以使计算简便)。

  [设计意图:设计不同层次的变式练*,突破难点,让学生进一步能理解运用所探索的规律,以达到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

  四、总结全课,概括梳理。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新发现?数学有趣吗?

  师总结:通过同学们的探索,发出了那么重要“商不变规律”,并且那么有用,同学们真了不起!下节课,你们的老师将带着你们把它运用到竖式计算中,还可以使竖式计算简便呢!

  五、作业

  列举出几组数学算式,说一说商不变的规律。

  板书设计:

  商不变的规律

  ①8÷2=4 6÷3=2

  ②80÷20=4 24÷12=2

  ③800÷200=4 48÷24=2

  8000÷20xx=4 120÷60=2

  80……0÷20……0=4

  100个0 100个0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小学四年级数学《商不变的规律》教案 4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能运用商不变的规律口算有关除法。

  (2)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学会并用类比迁移的方法探索新知,通过观察、分析、交流、合作总结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发生变化,商不变的规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猜想、概括以及发现规律、探索新知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经历探索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探索性,体验发现乐趣,增强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1)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掌握规律;

  (2) 通用简单的语言表述规律;

  (3) 利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1) 引探讨发现规律的过程;

  (2) 用语言正确表述变化的规律。

  学生情况:

  兴趣是的老师。而且课标明确指出:“数学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四年级的小学生具有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喜欢探究新的知识内容。学生之前已分别掌握了被除数不变,商随除数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和除数不变,商随被除数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情况。有了这些认识基础,再利用知识的迁移,他们一定能经过探索,发现并总结规律。

  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引导发现法为主,辅以谈话法、小组合作等方法的优化组合。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发挥学生的主观作用与老师的点拨作用,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利用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去发现规律、分析规律、解决实际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利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导入新课。四年级的学生一般都喜欢听故事,用故事导入新课,能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到课堂中来。

  (1) 找两名学生学生,一个扮演孙悟空,一个扮演猪八戒:14块饼*均分,2天分完;140块饼*均分,20天分完。

  (2) 教师提问:真的像猪八戒想的那样,每天我可以多吃些了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你就知道啦。

  板书课题:商不变的规律

  二、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1) 提出问题:大屏幕出示如下的算式。要同学们先计算出商,再从上到下观察这些式子,注意分别用第2、3、4、5式与第1个算式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5分钟时间,小组交流讨论。讨论出结果后,用行动告诉老师。

  (2) 小组讨论。小组成员激烈讨论,老师鼓励学生各抒已见,学生之间相互补充,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发现规律。

  (3) 汇报交流。等班里大部分同学都安**好后,教师先找两位同学说出他们分别计算出的上面式子的商,然后找位于班级不同小组、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表述他们组发现的规律。

  把几个算式放在一起进行对比。

  经过对比,学生们会很容易地发现规律。先找班里左边的小组表述规律,他们会说“被除数乘一个数,除数也乘一个数,商不变”。这时,老师要教师适时加以评论表扬,说“你们组发现了被除数和除数乘一个数,商不变。有了这么棒的发现,真不错。”再找其他组进行补充,教师适时加以引导。全班有21个讨论小组,教师找10个组不断地进行加工补充。10个组占了全班将*50%的学生,经过这么多同学的补充和教师的引导,同学们最终会完整地说出这样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相同的数,商不变。

  (4) 教师质疑:还有其他问题吗?引出条件:0 除外。为什么是 0 除外呢?生:因为 0 乘任何数都得 0 。老师引导学生:你们觉得在这个规律中,哪几个词比较关键?学生会发现:同时、相同、0 除外。为什么说是“同时”、“相同”?可以举例子来证明,从而得出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相同的数(0 除外),商不变。引导学生用数学式子的方式把这个规律表达出来。

  教师板书

  (5) 引导学生利用刚刚发现并总结规律和过程,再从下到上观察这些式子,注意分别用第2、3、4、5式与第1个算式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有了刚刚总结规律的方法,相信同学们能很快发现并说出结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 除外),商不变。

  教师在刚刚板书的位置下面一行板书

  (6) 教师总结:这就是商不变的规律。全班学生齐读并背诵这两条规律。

  (7) 学生们发现了这两条规律,再回看课堂导入过程中分饼的故事,让学生们明白在刚才的故事中,孙悟空正是利用商不变的规律教育了贪婪的猪八戒。

  三、巩固练*,扩展应用

  题目的设计都是商不变的规律的灵活运用,使学生能进一步加深理解并学以致用。

  1.我来问,我来答

  (1)被除数乘 2,除数怎样变化,商不变?

  (2)除数除以 10,被除数怎样变化,商不变?

  2.判断对错。

  (1)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 5 ,商就应乘 25 。 ( )

  (2)两数相除的商是 6,如果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 3,商还是 6。( )

  (3)已知14 ÷ 2 = 7,则(14×5)÷(2×3)= 7。 ( )

  3.从上到下,根据第一行的商,写出下面两题的商。

  4.在○中填上运算符号,在□中填上数。

  直接由第 1 个式子到第 4 个式子,学生接受起来会比较困难,所以用第 2 个式子和第 3 个式子作为过渡,这样学生就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并得知第 4 个式子该如何填写了。

  4. 自主评价,促进反思

  和大家分享一下,本节课你的收获吧!只要学生说出和本节课有关的学*内

  容,教师都适时加以表扬鼓励。让同学们自己反思学到的知识,既注重了学法、情感等方面的总结,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道理。

  五、说练*的内容

  课堂作业:课本 P95 5

  板书设计:

  商不变的规律

  小学四年级数学《商不变的规律》教案 5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4页至75页。

  教材分析:

  这个教材内容是在学生经历了“有趣的算式”、“乘法的结合律”、“乘法的分配律”三个探索与发现的学*过程后,教材再次以“探索与发现”为主题,其宗旨是让学生经历观察、对比被除数与除数的变化及对应的商的关系,从而发现“商不变的规律”的学*过程,感受探索与发现的成功与快乐,进一步掌握探索与发现的方法;并使学生在深刻理解了“商不变的规律”的内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计算中和实际中的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规律,并能运用这一规律口算有关除法;培养学生观察、概括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参与观察、比较、猜想、概括、验证等学*活动过程中,发现总结规律。

  3.情感态度:学生在参与观察、比较、猜想、概括、验证等学*活动过程中,体验成功,同时渗透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并归纳出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难点:

  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课件演示故事内容) 请看大屏幕猴子分桃花果山风景秀丽,气候宜人,那儿住着一大群猴子。有一天,猴王让小猴分桃子。猴王说:“给你8个桃子,*均分给2只小猴子。”小猴子一听,连连摇头,“不行,太少了!太少了!”“那就给你80个桃子,*均分给20只猴子。”小猴子喊道:“还少,还少。”“还少呀?那就给你800个桃子,*均分给200只猴子吧。” 小猴子得寸进尺,试探地说:“大王开恩,再多给点行不行呀?”猴王一拍桌子,显出慷慨的样子:“那好吧,给你8000个桃子*均分给20xx只小猴子,这下你该满 意了吧。”小猴子笑了,猴王也笑了。(我看大家也笑了)

  师:为什么小猴子笑了,猴王也笑了?

  (让更多的小猴都吃到了桃子。师:你心地真好!真善良!)

  生1:因为猴子吃到了更多的桃子了。

  师:其他同学认为呢?

  生2:因为无论怎样分,每个猴子吃到的个数都一样,都是4个。

  师:是这样的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8÷2=4 80÷20=4 800÷200=4 8000÷20xx=4

  师:哦,原来是这样,你真聪明!为什么每只猴子每次分到的桃子都一样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探索规律,概括性质。

  (一) 观察算式,发现规律。

  (1) 课件出示

  8÷2=4

  80÷20=4

  800÷200=4

  8000÷20xx=4

  (2)观察讨论

  A、从上往下看,被除数和除数有什么变化?商有什么变化?

  (学生观察讨论后,代表汇报结论,师板书: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一个数,商不变。)

  B、从下往上看,被除数和除数有什么变化?商有什么变化?

  (学生观察思考,个别汇报结论,师板书:被除数和除数都除以一个数,商不变。)

  C、再看第二个例子,是不是也这样呢?

  D、你能举些例子说明你的发现吗?在老师发给你们的表格中写出一个例子 (师巡视,收上展示)

  被除数

  除数

  商 E、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都乘0或除以0,可以吗?为什么?

  ( 生可同桌讨论,再汇报,举例说明)

  师:真棒,能把你的发现用一句话说给大家听听吗?

  (学生尝试归纳发现的规律,师板书规律)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商不变。

  (二)教师小结,揭示课题:这就是商不变的规律 (板书课题)

  三、反馈练*,深化认识。

  1、填数。

  20÷5=4

  ( 20 ×6 )÷( 5 × □ )=4

  ( 20 ÷ □ )÷( 5 ÷5 )=4

  ( 20 × □ )÷( 5×8 )=4

  2、已知48÷12=4,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正确。如果不对,怎样改一下就对了。

  ⑴(48×5)÷(12×5) =4 ( )

  ⑵(48×3)÷(12×4) =4 ( )

  ⑶(48÷6)÷(12×6) =4 ( )

  ⑷(48÷4)÷(12÷4) =4 ( )

  3、抢答。

  ⑴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如果被除数除以5,除数也除以5,商( )。

  ⑵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如果被除数乘10,要使商不变,除数( )。

  ⑶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如果除数除以100,要使商不变,被除数( )。

  观察与思考

  下面是淘气计算“400÷25的过程,仔细观察计算的每一步,你受到什么启发?

  400÷25=(400×4)÷(25×4)=1600÷100=16

  请你说说这样做的好处:看到25想到4,把除数变成100,除以100就是把被除数去掉两个0,这样便于简便计算。

  你能用这个方法计算下面各题吗?

  150÷25 800÷25

  20xx÷125 9000÷125

  四、课堂总结。

  谁能用一句话说说这节课你的感受或收获。(思考半分钟后作答)

  五、作业布置。

  1、从上到下,先算出每组题中第一题的商,然后很快地写出下面两题的商。

  72÷9= 36÷3= 80÷4= 720÷90= 360÷30= 800÷40= 7200÷900= 3600÷300= 8000÷400=

  2、填空(在□中填数,在○中填运算符号)

  200÷40=5

  (200×4)÷(40×□)=5 (200÷2)÷(40÷□)=5

  (200×3)÷(40○□)=5 (200÷4)÷(40○□)=5

  (200×□)÷(40○□)=5


数学《商不变的规律》教案优选【五】份(扩展4)

——《商不变规律》教学反思 (菁华3篇)

《商不变规律》教学反思1

  今天的教学很顺利,书本上安排的题目的量的确不多。所以我把时间花到让学生表达上去了,哈,有充分的时间,上下来的感觉就是不一样。

  我要说:今天的课我上得很舒服,学生也很舒服。

  一、

  首先,在出示了例题1之后,学生列式进行解答。

  900÷50=

  我下面巡视的时候发现,在复*了商不变的规律之后,有学生还是采用了老方法来做,没有简便。我就让他上黑板板书,然后和简便的算法进行比较。得出:这样计算是可以的,不过就是比较麻烦。而且,你的算法也正好给了我们检验简便计算是否正确的一种方式。学生听着,也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二、争论

  到例题二900÷40时,我还是让学生自己完成,果然,上黑板的同学在横式上把余数写成了2.正打算着重强调呢,学生们倒也眼尖,一看见了就马上举手发言,说:余数应该是20,又有学生说:余数就是2.班中的意见马上分成了两派。我让认为余数是20的学生说说理由。说得很好。

  方佳凯:余数是20,因为2在十位上,表示的是2个十。

  袁林丽:余数是20.我用了简便计算后,用原来的竖式进行了验算,得出余数是20.

  杨谨侨:余数是20,我也是验算的。不过我是用乘法进行验算的。

  第一题例题的渗透还是可以的,最起码到这儿为止,许多学生就开始自觉运用验算了。到此,我就顺势把验算的过程讲了,通过验算得出余数是20.

  现在,我发现,我们班学生在课上有话是敢讲的,有不同的意见是敢说的,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敢于和他人进行争论。甚至有时当我一不注意出现口误的'时候,他们也会当堂进行纠正。

  所以,今天的课我上得很舒服。

《商不变规律》教学反思2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和运用商不变的规律,为后面利用这一规律进行简便计算打好基础.教材上很简单,就一个例题从中得出结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商不变。那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规律,在理解的基础上应用,是本课的难点.在课堂上,我先出示100÷50=2,再让学生根据这个算式,你还能写出也等于2的算式吗?把学生写的算式分两块板书出来.再让学生观察这些算式与第一道有什么联系?一开始,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所发现的规律时不是太好.我再适当引导了一下,这样学生观察变得有序了,思考也有了方向.通进学生再观察,再思考,再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促进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大部分学生初步得出了商不变的规律后.我追问了一句:那么,在其他除法式题中是否也成立呢?于是再出示书上的例题让学生用计算器验证一下.最后进一步完善发现的规律,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结论的严谨性.后面的练*,大部分学生能达到灵活运用.

《商不变规律》教学反思3

  本节课是探索性很强的数学课,是让学生探索“商不变的规律”,并利用该规律使有关除法简便,这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具备一定的探索能力,我们知道,学生的学*往往经历感知(具体)-----概括(抽象)-----应用(实际)的认识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有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是由“感知----概括”,也就是说学生的认识活动要在具体感知基础上,通过抽象概括,从而得出知识的结论。第二次飞跃是由“概括----应用”,这是把掌握的知识结论应用于实际的过程。能辅助学生做好这两个飞跃,久而久之就教会了学生“学数学的方法”做到了“授之以渔”。基于这一认识本节课我们设计了开放度很大的学*活动,设计了适宜于学生学*的一系列活动。

  1、 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孙悟空分桃子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学*兴趣,启发积极思维,学生在故事中发现问题,从而带着愉悦的心情去探索。

  2、创设探究空间,引发探索。

  学生发现问题,老师不急于告诉学生结论,而是让学生观察、思考、探究,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全班交流,引导学生逐步去发现,去构建,去理解“商不变的规律”,引导学生经历“发现——探索——构建——应用”的知识建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学会学数学做数学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探索、发现、总结的空间,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同伴互助等形式下完成规律的探究过程,感受发现的快乐,培养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数学《商不变的规律》教案优选【五】份(扩展5)

——《商不变的规律》教学反思 (菁华6篇)

《商不变的规律》教学反思1

  “商不变的规律”是在学*了商是二、三位数的除法之后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的学*,主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这一规律。让学生认识到利用这一规律,可以进行简算,同时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由于在第一单元学*“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时,通过填表、提问引导学*发现规律时,教学效果不是很好,因此,在上课时,我改变了一下教材的呈现方式,以几道口算题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在口算时发现一个问题:被除数和除数都变了,怎么商不变?然后引导学生找出被除数和除数是怎样变化的,发现规律。接着又让学生自己举例,来验证一下有没有商变化的情况,通过检验,使他们确信被乘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是不变的。

  本节课虽然在设计时力求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但由于备课时不够充分,也存在着以下几点不足。

  一、引入时的材料不够充分。

  课的开始,我先出示了一道题16÷8= 让学生口算。接着又呈现了6道除法算式,让大家口算:(1)48÷24 (2)80÷40 (3)160÷80 (4)96÷48 (5)64÷32 (6)8÷4 从这6道题不难发现,前5道题同16÷8 比较,都是扩大几倍,而只有第6题是缩小的情况。因此学生在发现缩小几倍的规律概括的不是很好。既然是发现规律,就应该从多个材料中去找相同的地方。如果多出示一些口算题,这里面多数是商是2的,还有几道不是得2的,其中商2的口算扩大或缩小的情况尽可能多一些。然后让学生观察有什么发现,接着再探究商都是2的这些题的被除数和除数是怎样变化的,效果也许会更好一些。

  二、小组合作安排得不够恰当。

  探究性学*极力倡导学生在新知学*中积极合作、群体参与。这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及参与、合作的意识,又有利于学生形成会学、善学的良好*惯,进一步提高学*能力。但是,在教学中,还应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合作。在本节课上,出示6道商是2的除法算式,然后小组内讨论:被除数和除数是怎样变化的?结果,我发现有的学生心不在焉,有的一言不发,有的学生还在悄悄说话,还有的小组内的同学各写各的。这严重背离了小组合作学*的初衷,从根本上失去了小组合作的意义。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在问题情境中让小组内的每个成员主动参与,真正将合作学*落到实处。

  三、在练*的设计上,创设的情境还不够。

  在教学完“商不变的规律”之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400÷25=(400×4)÷(25×4)=1600÷100=16 让学生观察这道题应用了什么规律来计算的,接着又出示了两道题:(1)800÷25 (2)625÷25 让学生用上面的方法来计算。结果发现,学生并不会利用这个规律来算。如果把400÷25 这道题创设一个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情境,如我校参加大型腰鼓比赛的学生有400人,其中25人站成一行,你们能不能算出一共有多少行?学生在这样的生活情境中去学*,更容易产生学*兴趣。在笔算的基础上,再出示简便算法,学生一定会更容易理解。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从而达到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商不变的规律》教学反思2

  一、直入主题

  最初的教学设计有一个“猴王分桃”的`教学情境,但我认为教学情境比较老化,同时情境的创设把学生放到一个的学*活动目标不是很明确的位置,所设计的问题也同样显得“泛”而不“精”,导致学生的回答漫无边际,难以实质性地触到商不变时被除数和除数的变化规律上去;因此,决定将“猴王分桃”的故事放入发散思维的环节中,直接从计算引入课题。

  这样的引入,学生能直接切入主题,并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观察、思考和发现隐含在算式中的变化规律;同时,在学生观察、发现被除数和除数的变化规律时,不对学生的发现加以限制,而是及时引导学生验证、反思自己所发现的规律,肯定自己的成功,发现自己的不足,充分体现出数学教学的核心,实现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探究意识,课堂教学效率明显得到提高。

  二、引导总结

  在总结规律的时候,不是急于总结归纳,而是让学生根据所发现的规律,写出一组商不变的除法算式,让学生在写算式的过程中感悟规律的真正含义和思考怎样把规律所蕴涵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同时,学生写算式并没有泛泛而写,而是老师写出一个算式,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变化,突出了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变化的规律,又能更好地在汇报活动中帮助学生思考和理解,同样体现出教师的引导作用。

  三、渗透思想

  整个教学活动,贯穿着以知识与技能目标为载体,让学生在不断的观察、思考,交流与讨论的学*过程中,掌握观察——思考——猜想——验证——应用的探究方法以及数学里的不完全归纳法等数学方法,并让学生在和谐、民主、*等的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学*体验,感受探究与发现的快乐,增加学*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商不变的规律》教学反思3

  本节课是探索性很强的数学课,是让学生探索“商不变的规律”,并利用该规律使有关除法简便,这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具备一定的探索能力,我们知道,学生的学*往往经历感知(具体)-----概括(抽象)-----应用(实际)的认识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有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是由“感知----概括”,也就是说学生的认识活动要在具体感知基础上,通过抽象概括,从而得出知识的结论。第二次飞跃是由“概括----应用”,这是把掌握的知识结论应用于实际的过程。能辅助学生做好这两个飞跃,久而久之就教会了学生“学数学的方法”做到了“授之以渔”。基于这一认识本节课我们设计了开放度很大的学*活动,设计了适宜于学生学*的一系列活动。

  1、 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孙悟空分桃子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学*兴趣,启发积极思维,学生在故事中发现问题,从而带着愉悦的心情去探索。

  2、创设探究空间,引发探索。

  学生发现问题,老师不急于告诉学生结论,而是让学生观察、思考、探究,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全班交流,引导学生逐步去发现,去构建,去理解“商不变的规律”,引导学生经历“发现——探索——构建——应用”的知识建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学会学数学做数学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探索、发现、总结的空间,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同伴互助等形式下完成规律的探究过程,感受发现的快乐,培养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商不变的规律》教学反思4

  今天的课上得很不顺利,主要是表达方面的问题。

  我从复*积的变化规律入手,再引出研究除法中的一些规律。我没有采用课本上的例题,而是先让学生口算100÷50,然后让学生依据这道题,写出一些相关的除法算式,我把学生说的算式写成了两列,一列是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相同的数,另一列是同时除以相同的数的,然后让学生结合每道题观察与100÷50有何变化,只有个别学生愿意表达自己的看法,我估计其他学生不会组织自己的语言,好不容易说出来了,然后让学生比较与书本概括的有何不同时,都能发现“0除外”,但是问及其为什么加上这句话时就无语了,看来学生的基础知识很不扎实。

  课本“想想做做”的四道题只完成了三道,关键是前面让学生说说发现的规律所用的时间太多了。总的感觉,今天的课死气沉沉的,只有几个同学在发言,即使有些同学发言了,也说不完整,是不是*时我让学生练*表达得不够,指导学生表达的方法是否要改进,这个值得我去好好思考的。

《商不变的规律》教学反思5

  一、直入主题

  最初的教学设计有一个“猴王分桃”的教学情境,但我认为教学情境比较老化,同时情境的创设把学生放到一个的学*活动目标不是很明确的位置,所设计的问题也同样显得“泛”而不“精”,导致学生的回答漫无边际,难以实质性地触到商不变时被除数和除数的变化规律上去;因此,决定将“猴王分桃”的故事放入发散思维的环节中,直接从计算引入课题。

  这样的引入,学生能直接切入主题,并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观察、思考和发现隐含在算式中的变化规律;同时,在学生观察、发现被除数和除数的变化规律时,不对学生的发现加以限制,而是及时引导学生验证、反思自己所发现的规律,肯定自己的成功,发现自己的不足,充分体现出数学教学的核心,实现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探究意识,课堂教学效率明显得到提高。

  二、引导总结

  在总结规律的时候,不是急于总结归纳,而是让学生根据所发现的规律,写出一组商不变的除法算式,让学生在写算式的过程中感悟规律的真正含义和思考怎样把规律所蕴涵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同时,学生写算式并没有泛泛而写,而是老师写出一个算式,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变化,突出了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变化的规律,又能更好地在汇报活动中帮助学生思考和理解,同样体现出教师的引导作用。

  三、渗透思想

  整个教学活动,贯穿着以知识与技能目标为载体,让学生在不断的观察、思考,交流与讨论的学*过程中,掌握观察——思考——猜想——验证——应用的探究方法以及数学里的不完全归纳法等数学方法,并让学生在和谐、民主、*等的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学*体验,感受探究与发现的快乐,增加学*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商不变的规律》教学反思6

  在教学“商不变的规律”这节课时,课堂上发生了一件值得思考的事情。

  课堂上,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初步发现了商不变的规律,接着学生自己举例验证商不变的规律。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断定是不会出现异常情况的,于是我像往常一样巡视着,发现多数学生是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整十或整百的倍数来验证。我提示他们也可以同时扩大或缩小2倍、3倍等等。我的目的是想让学生扩大验证的范围,没想到特殊的情况发生了。

  当我问学生“谁有新发现”时,立刻有两个女生惊喜地说道:老师,我发现了,商真的变了!我想,肯定是他们弄错了,于是故意好奇地反问道:是吗?并把他们举的例子写在黑板上。第一个女生所举的例子,很快被其他学生推翻了,而第二个女生所举的例子却让大家顿时陷入了困惑之中。

  她所举的例子是这样的:

  6÷5=1……1

  12÷10=1……2

  18÷15=1……3

  看到这样的算式,有的学生说:商真的变了啊!有的学生带着怀疑的口吻说:商不变的规律不成立?也有学生猜测道:商不变的规律只适合没有余数的除法。我故意装作不懂地问道:这是怎么回事呢?此时,有个学生大声说:老师,如果把商变成小数就一样了。这个学生的想法提醒了大家。经过计算,这几道题的商都是1.2,学生们也立刻打消了疑虑。于是我又指着上面三个算式问:那这些算式是怎么回事呢?学生都睁大眼睛,仔细观察算式。我提示道:商和余数的意思相同吗?学生又立刻争论起来。最后大家达成共识:商和余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这些算式的商没有变,都是1,只是余数变了,还是符合商不变的规律的。

  虽然这个女生的发现最终不成立,但是我还是表扬了她,正是她举的例子给课堂带来了新鲜空气,让大家明白了商不变的规律的广泛性。同时我也看见孩子的潜力有多大,孩子的思维有多活跃!

  这节“商不变的规律”我虽然教了多次,但是唯独这次让我终生难忘。一节课,按照教师的预设顺利地完成任务固然好,但是像今天这样的课堂虽然出乎意料,却比顺顺利利地完成任务更有价值,更有意义,更值得回味。新课程改革的确给课堂带来了变化,给学生提供了发展的空间,也给我们的教学生活增添了从没有过的惊喜!我喜欢新课程,喜欢新课堂,喜欢这些活泼、聪明的学生们!


数学《商不变的规律》教案优选【五】份(扩展6)

——《商不变的规律》教学反思 (菁华5篇)

《商不变的规律》教学反思1

  《商不变规律》是学生在学*了除数是整十、整百数的口算以及除数是三位数的笔算除法的基础上学*的。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发现商不变规律和应用商不变规律对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口算、笔算进行简算。

  我在这节课中突出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观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兴趣,参与学*的全过程,注重引导学生的观察、分析、讨论概括出规律,培养学生科学合理的思维方法和探索精神,教学效果不错。课堂上我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各个教学环节上充分发挥了教师创造性的教学。在教学中,能给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的机会,放手让学生讨论,相互交流,并通过尝试练*对比和分析,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获取知识。

  如:让学生从自己动手编题到自己动脑探索,从数量之间的变化中得出“商不变”的规律,从大胆设想规律的用途到——验证,老师“扶”得少,学生创造得多,学生不仅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研究和创造的能力。

《商不变的规律》教学反思2

  这节课最重要的我认为是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发现“商不变规律”的过程,因此我非常重视和期待生成的过程。在观察4个算式的被除数和除数的变化时,我预设了3个阶段----1、末尾0多少的变化;2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充分的通过全班交流、小组合作、同桌探讨等方式,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归纳和验证的学法,积极主动地探索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发现、理解和掌握了商不变的规律,最重要的经历了整个探究过程,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尤其是自主学*的能力的培养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实际的效果也比较明显,这是我本节课最大的收获。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注重学*过程,相信经过长年累月的训练,学生会掌握必备的学*方法,取得长足的进步,正所谓:积硅步,至千里!

《商不变的规律》教学反思3

  一、直入主题

  最初的教学设计有一个“猴王分桃”的`教学情境,但我认为教学情境比较老化,同时情境的创设把学生放到一个的学*活动目标不是很明确的位置,所设计的问题也同样显得“泛”而不“精”,导致学生的回答漫无边际,难以实质性地触到商不变时被除数和除数的变化规律上去;因此,决定将“猴王分桃”的故事放入发散思维的环节中,直接从计算引入课题。

  这样的引入,学生能直接切入主题,并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观察、思考和发现隐含在算式中的变化规律;同时,在学生观察、发现被除数和除数的变化规律时,不对学生的发现加以限制,而是及时引导学生验证、反思自己所发现的规律,肯定自己的成功,发现自己的不足,充分体现出数学教学的核心,实现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探究意识,课堂教学效率明显得到提高。

  二、引导总结

  在总结规律的时候,不是急于总结归纳,而是让学生根据所发现的规律,写出一组商不变的除法算式,让学生在写算式的过程中感悟规律的真正含义和思考怎样把规律所蕴涵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同时,学生写算式并没有泛泛而写,而是老师写出一个算式,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变化,突出了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变化的规律,又能更好地在汇报活动中帮助学生思考和理解,同样体现出教师的引导作用。

  三、渗透思想

  整个教学活动,贯穿着以知识与技能目标为载体,让学生在不断的观察、思考,交流与讨论的学*过程中,掌握观察——思考——猜想——验证——应用的探究方法以及数学里的不完全归纳法等数学方法,并让学生在和谐、民主、*等的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学*体验,感受探究与发现的快乐,增加学*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商不变的规律》教学反思4

  《商不变的性质》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探索,能够发现理解商不变的规律,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个规律解决问题。

  整节课下来没有能达到自己预设的教学目标。本节课我是想让学生通过计算两组题目,然后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两组算式中的规律,但在实际教学中删了一组算式,直接通过孙悟空分桃的故事导入学*内容。这个例子恰好是个特殊的例子,即相邻算式中的被除数和除数是扩大10倍或缩小10倍,因此多数学生得到的规律是:从上往下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10,从下往上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10,虽然,我让学生去比较了第一个和第三个式子,但是学生的思维好像定势了,这堂课开放的不够,在某些环节上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体验和反思。主要是在第一部分我举的例子少,学生感悟得不深刻,因此有些学生并没有理解商不变的规律。

  在学生对商不变规律还是似懂非懂的前提下,就让学生自己举例,显得太过勉强。虽然一部分学生能举出例子来加以验证,能够得出:被除数与除数都要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才能不变。但因为缺少实例的支撑,得出的结论就显得有点苍白,而且对学生印象不够深刻。因为害怕学生弄不懂就反复讲解,反复强调,结果让已经弄懂的学生反而迷惑了。时间都浪费在前面的讲解上,后面没有时间练*,学生没有得到深入理解商不变规律的机会。

  通过对这节课的设计与教学让我体会到作为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同时,要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他们的兴趣水*、理解能力为出发点去精心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少走歪路,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牢固,真正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总而言之,我认为这节课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效果不是太好。

《商不变的规律》教学反思5

  本节课,学*了商的变化规律,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索——交流——总结”完成学*任务,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共同发展。在学生获取知识的探索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了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展示研究成果的机会,体验成果的喜悦,感受自主探究的乐趣,激起学生的学*兴趣。

  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1.小组合作的实效性还有待提高。有些学生只是“观众”没有参与的欲望,还有的学生只说自己的想法,不愿意倾听别人的想法更别说提出建议和意见了。还得进一步明确每一小组成员的职责,让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任务可做,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实效性。

  2.时间长处理的不好,由于新知用的时间较长,以至于后面的练*量不多。

  3.回答问题没能够面向全体学生,总感觉回答问题就是一部分孩子的“接力游戏”,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不够高。

  总之,一节课下来,留给我很多值得继续保持的方面,也留给我一些要注意改进的地方。扬长避短,我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学*,多反思,多实践,使自己的教学质量得提高。


数学《商不变的规律》教案优选【五】份(扩展7)

——商的变化规律教案(精选5篇)

  商的变化规律教案 1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93页例5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探究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被除数、除数和商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2、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一般研究过程,培养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勇于发现、积极探索的好*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帮助学生发现并理解商的变化规律。

  难点:正确理解被除数不变,除数和商之间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师: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努力,同学们的计算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老师想知道你们到底谁的进步更大一些?老师决定考一考你们:快速写出一个得数是2的除法算式。

  师:谁能跟大伙说一说,你写的是哪一个算式。

  随着学生的展示,教师有目的的随时手写几个得数是2的算式。

  师:同学们的脑瓜转的真快,这么快就写出了这么多算式。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生:算式不同,得数相同

  师:孩子们,你们可真是火眼金睛,一下子就抓住了重点,哪你们想知道这些算式除了“算式不同,得数相同”外,究竟还存在着什么秘密吗?

  (设计意图:“到底谁的进步更大一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热情;“快速写一个得数是2的除法算式”开门见山,直接找到本节课的切入点。)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探索商不变的规律

  1)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学*状况。

  (设计意图:注重学生独立思考的重要性,保证在学生充分思考的前提下,再进行讨论。)

  2)小组交流

  师:有什么发现吗?想不想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老师提几点要求:小组长负责组织,每个同学都要发言,要按次序发言;记录员作好记录。

  学生互动交流,在小组内展示各自的想法,比一比谁的想法更棒。小组内互相补充,形成小组意见。

  教师巡视,积极参与学生的讨论。

  3)集体交流

  教师组织学生汇报各组的想法,依次板书。

  师:是不是被除数变大,除数也跟着变大,商就一定不变呢?

  组间质疑、辩论。

  4)共同优化,形成结论

  引导学生形成结论: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时,商不变。

  5)验证结论

  师:同学们我们发现的规律到底对不对呢?用你们自已手中的算式验证一下怎样?

  小组合作验证

  (设计意图:学生在经历猜测——验证的数学研究过程中理解、掌握商不变的规律,同时为下面的学*作了好的铺垫)

  2、探索商的变化规律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时,商不变。如果被除数与除数只变一个,又将会怎么样呢?

  学生猜测

  1)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2)小组交流

  学生互动交流,在小组内展示各自的想法。小组内互相补充,形成小组意见。

  3)集体交流

  教师组织学生汇报各组的想法,依次板书。组间质疑、辩论。教师适时点拔提升。

  4)共同优化,形成结论

  师:同学们我们发现的规律到底对不对呢?用你们自已手中的算式验证一下怎样?

  小组合作验证,形成结论。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你们成功探索出了数学上的一条重要规律:商的变化规律。也让老师再一次感受到你们的聪明才智,你们真了不起!

  (设计意图: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勇于发现、积极探索的好*惯,更让学生真正理解了商的变化规律。)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快速写出它们的商

  8÷2=90÷30=60÷10=

  80÷20=900÷30=60÷20=

  800÷200=9000÷30=60÷60=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不仅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到数学的价值,提高他们的学*兴趣,而且让学生获得的新知得到了很好的巩固)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经过今天的探索你们有什么新的收获呢?你还有什么要向大家说的?

  板书设计:

  商的变化规律

  被除数÷除数=商

  扩大(缩小)扩大(缩小)不变

  扩大(缩小)不变扩大(缩小)

  不变扩大(缩小)缩小(扩大)

  商的变化规律教案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并总结商的变化规律。

  2、会灵活运用商的变化规律。

  3、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结论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引导学生思考发现商的变化规律的过程,灵活运用商的变化规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惯。

  重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商的变化规律。

  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商的变化规律。

  教具图片

  教学过程

  教师导学

  一、故事导入

  安排老猴子分桃子的故事

  1、8个桃子分2天吃完,16个桃子分4天吃完,32个桃子分8天吃完,64个桃子分16天吃完。(将数字板书在黑板上)

  2、提问:老猴子运用了什么知识教育了小猴子?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二、探究新知

  1、提问:观察数字,你发现了什么?你怎么知道的?

  学生说方法,教师板书。

  8÷2=4

  16÷4=4

  32÷8=4

  64÷16=4

  2、我们分别用第2、3、4式与第1个算式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被除数、除数分别都乘以一个相同的数。(扩大)

  3、教师带领学生分别比较。

  4、提问:谁能给我们总结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5、学生讨论,并发现:

  在除法里,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教师板书)

  6、提问:为什么说是“同时”,“相同”?可以举例子来证明

  7、我们分别用第1、2、3式与第4个算式进行比较,你又发现了什么?

  被除数、除数分别都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缩小)

  8、通过观察,谁能再给我们总结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在除法里,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板书课题:商的变化规律

  三、总结:

  提问: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除法里有商的变化规律,那么谁能说说你觉得这个规律需要我们注意的有哪些?

  你们看我这样写对吗?为什么?

  48÷12=(48×0)÷(12×0)

  让学生判断。

  四、巩固练*:书P87“做一做”

  五、总结

  在运用商的变化规律时,一定要注意什么?(“同时”,“相同”。)

  六、作业:练*十七第6题、9题。

  商的变化规律教案 3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个知识点,它是在学*了比算乘法和笔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与旧教材相比,本知识点作了适当调整:旧教材中只研究了商不变的规律,而新教材中却改为了商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探讨被除数不变上随除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和除数不变商虽被除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这就使是这一部分知识更加系统、更加全面。

  本节课从乘法变化规律入手,利用乘除法的密切关系,使学生不由自主的想到:在除法中是否也存在着这样的变化规律?它们可能是什么?从而激起学生一探究竟的兴趣。但只有猜测是不够的,要想证明猜测是否正确,就必须予以事实证明,通过对三次验证过程不同角度的指导,促使学生在理解、掌握本课知识点的同时,经历猜测——验证——结论——应用的数学研究过程,尝试大胆合理猜测、举例加以验证的数学研究方法。这既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目标,也是新课改所倡导的教学理念。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3页例6。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探究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被除数、除数和商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2.引导学生经历猜测验证结论应用的一般研究过程,培养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勇于发现、积极探索的好*惯。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发现并理解商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被除数不变,除数和商之间的变化规律。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利用迁移、大胆猜测。

  师: 在前面的学*中,我们已经学*了积的变化规律谁还记得?

  生1: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随之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生2: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另一个印数缩小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师:我们都知道乘法和除法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在我们发现了乘法中有这样的规律,大家有什么想法?

  生:在除法中是否也存在着类似的规律呢?

  师:对呀,我也有这样的疑惑。那么我们能不能大胆的猜测一下:除法中有没有类似的规律?如果有会是什么规律呢?

  生1:我觉着除法中肯定有规律,因为乘除法个部分之间是有联系的。

  生2:我同意。而且我觉着如果被除数扩大了,除数不变,商也会跟着扩大。

  生3:我觉着如果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也跟着缩小,除数扩大、商也跟着扩大。

  生4:我猜被除数扩大或缩小、除数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生5:我不同意。我觉着如果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会扩大,除数扩大、商会缩小。

  (教师根据学生的猜测进行板书)

  (评析:简简单单的复*提问,不经意间将乘、除法之间挂起钩来,打通了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巧妙的运用了正迁移,促使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从猜测入手启动整个教学活动。)

  二、验证猜测、研究规律。

  (一)、验证第一个猜测:除数不变,被除数和商的变化规律。

  师:合理大胆的猜测是我们研究问题的重要的第一步,但仅仅停留在猜测上还不行,我们下一步应该怎么办?

  生:验证。

  师:你们打算怎样来验证?

  生:可以列算式来试一试。

  师:举例实验的方法,确实是个好方法,那么我们就来逐个的验证。先来验证“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商是否也随之扩大或缩小呢?”同学们可以小组合作,把你们所举得算式和结论写在实验报告单上。

  (学生小组合作验证)

  汇报:

  师:哪个小组愿意说说你们的发现?

  生1:我们小组举的例子是:10÷2=5,如果2不变,10扩大2倍,商就会变成10,也扩大了2倍,所以我们小组的结论是: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商也随着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生2:我们小组举了3个例子进行验证,4÷2=2,80÷8=10,30÷5=6,每个例子都让除数不变,让被除数扩大、缩小,看商的变化,我们利用了计算器帮助演算,也得到了同样的结论。

  师:对这两个小组的汇报大家有什么意见?

  生1:我们也得到了同样的结论。

  生2:我觉着第2组举了3个例子,更全面一些。

  师:举例验证的方法确实应尽可能的多举例,这样才能更全面、正确率才更高,如果我们把全班的例子合在一起就更能说明问题。

  (评析:猜测、验证是基本的数学研究方法之一,教师将这一研究思想作为整节课的核心贯穿始终,可见用心良苦。同时借助第一个层次的验证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列举法的应用要考虑它的全面性,仅靠一个例子是不能得结论的。)

  (二)验证第二个猜测: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或缩小,商会随之缩小或扩大吗?

  师:通过举例验证的方法,我们发现刚才的第一个猜想是正确地的!再来看第二个猜测: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或缩小,商真的会随之缩小或扩大吗?请大家继续验证。

  (学生小组合作验证)

  汇报:

  生1:我们小组找了2个例子,并用计算器进行了验证:

  发现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几倍,商反而缩小相同的倍数,除数缩小几倍,商就扩大几倍。

  生2:我们小组也发现刚才的猜测不对,当被除数不变时,除数与商的变化方向是不一样的。

  师:大家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

  (学生茫然)

  师: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事例能够很好的体现出大家所发现的规律,比如:有一个蛋糕,如果*均分给10个人吃,每人只吃它的,是一小块,如果*均分给5个人吃,每人吃它的,是一大块,如果*均分给2个人吃,每人就会吃它的,更大的一块;这就像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商就缩小,除数缩小商就扩大的道理是一样的。

  (评析:当被除数不变时,除数与商之间的变化规律是学生最难理解的,这与乘法中的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正好相反。教师巧妙的利用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例,变抽象为形象,突破了难点,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师:通过验证我们发现刚才的猜测不对,正确的结论应该是: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商反而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板书)。

  (三)验证第三个猜测:被除数扩大或缩小、除数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师:同学们,咱们还有一个猜测呢,怎么办?继续验证。

  (学生小作合作,继续验证。)

  汇报:

  生1:我们小组发现“被除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除数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这个猜测也是错误的。比如:20÷10=2,如果变成40÷5商是8,不是2。

  我们又按照另一种方法去实验:20÷10=2,如果被除数扩大2倍变成40,要想让商不变还是2,除数只能是20,也就是说也扩大了2倍。所以我们认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时,商才不会变。

  生2:我们小组也是这样想的,只是我们组又举了几个例子验证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时商不变”是正确的。

  师:这两个小组的研究思路真好,当他们小组发现有些猜测不正确时,能迅速做出合理的调整,而且还能主动地对新的调整再进行实验验证,这种研究思路值得大家学*。希望同学们在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时,也能像他们一样,决不轻言放弃,及时调整思路,继续深入研究。

  师总结:我要忠心的祝贺大家:通过合理的猜测、反复的验证,成功地发现了除法算式中,被除数、除数、商之间的变化规律,大家真了不起!

  (评析:教师借助这个层次,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研究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它需要不断的修正、反复的实验,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严谨、锲而不舍的优秀品质。)

  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练*1:

  师:这些规律在*时的计算中有什么作用呢?能不能对计算有帮助呢?我们来看这样一组题,(出示):

  3420÷57=60 76800÷240=320

  34200÷57= 76800÷24=

  342÷57= 76800÷2400=

  (学生迅速口答出得数,教师记录答案。)

  师:这么大的数,大家怎么做得这么快?

  生:运用了刚才发现的规律……

  师:到底算得对不对呢?规律在这里用的合理不合理呢?用计算器来验算一下。(学生运用计算器来验证。)

  学生汇报:通过验证,发现正确。

  练*2:(独立完成)

  240÷30 =8

  (240 ×4)÷(30 × ?)=8

  (240÷6)÷(30? 6)=8

  (240 ?? )÷(30÷5)=8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不仅通过大胆合理猜测、举例加以验证的方法,研究发现了除法中的三条变化规律;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经历了科学研究的一般规律:猜测——验证——结论,这也是科学家们经常采用的一种研究方法,希望今后同学们能利用今天所学的方法,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

  商的变化规律教案 4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个知识点,它是在学*了比算乘法和笔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与旧教材相比,本知识点作了适当调整:旧教材中只研究了商不变的规律,而新教材中却改为了商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探讨被除数不变上随除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和除数不变商虽被除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这就使是这一部分知识更加系统、更加全面。

  本节课从乘法变化规律入手,利用乘除法的密切关系,使学生不由自主的想到:在除法中是否也存在着这样的变化规律?它们可能是什么?从而激起学生一探究竟的兴趣。但只有猜测是不够的,要想证明猜测是否正确,就必须予以事实证明,通过对三次验证过程不同角度的指导,促使学生在理解、掌握本课知识点的同时,经历猜测——验证——结论——应用的数学研究过程,尝试大胆合理猜测、举例加以验证的数学研究方法。这既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目标,也是新课改所倡导的教学理念。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3页例6。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探究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被除数、除数和商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2.引导学生经历猜测验证结论应用的一般研究过程,培养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勇于发现、积极探索的好*惯。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发现并理解商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被除数不变,除数和商之间的变化规律。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利用迁移、大胆猜测

  师: 在前面的学*中,我们已经学*了积的变化规律谁还记得?

  生1: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随之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生2: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另一个印数缩小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师:我们都知道乘法和除法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在我们发现了乘法中有这样的规律,大家有什么想法?

  生:在除法中是否也存在着类似的规律呢?

  师:对呀,我也有这样的疑惑。那么我们能不能大胆的猜测一下:除法中有没有类似的规律?如果有会是什么规律呢?

  生1:我觉着除法中肯定有规律,因为乘除法个部分之间是有联系的。

  生2:我同意。而且我觉着如果被除数扩大了,除数不变,商也会跟着扩大。

  生3:我觉着如果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也跟着缩小,除数扩大、商也跟着扩大。

  生4:我猜被除数扩大或缩小、除数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生5:我不同意。我觉着如果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会扩大,除数扩大、商会缩小。

  (教师根据学生的猜测进行板书)

  (评析:简简单单的复*提问,不经意间将乘、除法之间挂起钩来,打通了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巧妙的运用了正迁移,促使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从猜测入手启动整个教学活动。)

  二、验证猜测、研究规律。

  (一)、验证第一个猜测:除数不变,被除数和商的变化规律。

  师:合理大胆的猜测是我们研究问题的重要的第一步,但仅仅停留在猜测上还不行,我们下一步应该怎么办?

  生:验证。

  师:你们打算怎样来验证?

  生:可以列算式来试一试。

  师:举例实验的方法,确实是个好方法,那么我们就来逐个的验证。先来验证“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商是否也随之扩大或缩小呢?”同学们可以小组合作,把你们所举得算式和结论写在实验报告单上。

  (学生小组合作验证)

  汇报:

  师:哪个小组愿意说说你们的发现?

  生1:我们小组举的例子是:10÷2=5,如果2不变,10扩大2倍,商就会变成10,也扩大了2倍,所以我们小组的结论是: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商也随着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生2:我们小组举了3个例子进行验证,4÷2=2,80÷8=10,30÷5=6,每个例子都让除数不变,让被除数扩大、缩小,看商的变化,我们利用了计算器帮助演算,也得到了同样的结论。

  师:对这两个小组的汇报大家有什么意见?

  生1:我们也得到了同样的结论。

  生2:我觉着第2组举了3个例子,更全面一些。

  师:举例验证的方法确实应尽可能的多举例,这样才能更全面、正确率才更高,如果我们把全班的例子合在一起就更能说明问题。

  (评析:猜测、验证是基本的数学研究方法之一,教师将这一研究思想作为整节课的核心贯穿始终,可见用心良苦。同时借助第一个层次的验证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列举法的应用要考虑它的全面性,仅靠一个例子是不能得结论的。)

  (二)验证第二个猜测: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或缩小,商会随之缩小或扩大吗?

  师:通过举例验证的方法,我们发现刚才的第一个猜想是正确地的!再来看第二个猜测: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或缩小,商真的会随之缩小或扩大吗?请大家继续验证。

  (学生小组合作验证)

  汇报:

  生1:我们小组找了2个例子,并用计算器进行了验证:

  发现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几倍,商反而缩小相同的倍数,除数缩小几倍,商就扩大几倍。

  生2:我们小组也发现刚才的猜测不对,当被除数不变时,除数与商的变化方向是不一样的。

  师:大家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

  (学生茫然)

  师: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事例能够很好的体现出大家所发现的规律,比如:有一个蛋糕,如果*均分给10个人吃,每人只吃它的,是一小块,如果*均分给5个人吃,每人吃它的,是一大块,如果*均分给2个人吃,每人就会吃它的,更大的一块;这就像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商就缩小,除数缩小商就扩大的道理是一样的。

  (评析:当被除数不变时,除数与商之间的变化规律是学生最难理解的,这与乘法中的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正好相反。教师巧妙的利用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例,变抽象为形象,突破了难点,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师:通过验证我们发现刚才的猜测不对,正确的结论应该是: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商反而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板书)。

  (三)验证第三个猜测:被除数扩大或缩小、除数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师:同学们,咱们还有一个猜测呢,怎么办?继续验证。

  (学生小作合作,继续验证。)

  汇报:

  生1:我们小组发现“被除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除数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这个猜测也是错误的。比如:20÷10=2,如果变成40÷5商是8,不是2。

  我们又按照另一种方法去实验:20÷10=2,如果被除数扩大2倍变成40,要想让商不变还是2,除数只能是20,也就是说也扩大了2倍。所以我们认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时,商才不会变。

  生2:我们小组也是这样想的,只是我们组又举了几个例子验证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时商不变”是正确的。

  师:这两个小组的研究思路真好,当他们小组发现有些猜测不正确时,能迅速做出合理的调整,而且还能主动地对新的调整再进行实验验证,这种研究思路值得大家学*。希望同学们在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时,也能像他们一样,决不轻言放弃,及时调整思路,继续深入研究。

  师总结:我要忠心的祝贺大家:通过合理的猜测、反复的验证,成功地发现了除法算式中,被除数、除数、商之间的变化规律,大家真了不起!

  (评析:教师借助这个层次,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研究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它需要不断的修正、反复的实验,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严谨、锲而不舍的优秀品质。)

  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练*1:

  师:这些规律在*时的计算中有什么作用呢?能不能对计算有帮助呢?我们来看这样一组题,(出示):

  3420÷57=60 76800÷240=320

  34200÷57= 76800÷24=

  342÷57= 76800÷2400=

  (学生迅速口答出得数,教师记录答案。)

  师:这么大的数,大家怎么做得这么快?

  生:运用了刚才发现的规律……

  师:到底算得对不对呢?规律在这里用的合理不合理呢?用计算器来验算一下。(学生运用计算器来验证。)

  学生汇报:通过验证,发现正确。

  练*2:(独立完成)

  240÷30 =8

  (240 ×4)÷(30 × ?)=8

  (240÷6)÷(30? 6)=8

  (240 ?? )÷(30÷5)=8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不仅通过大胆合理猜测、举例加以验证的方法,研究发现了除法中的三条变化规律;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经历了科学研究的一般规律:猜测——验证——结论,这也是科学家们经常采用的一种研究方法,希望今后同学们能利用今天所学的方法,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

  [总评]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而有价值的数学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的数学包括:重要的数学事实、基本的数学概念和原理、必要的运用数学以解决问题的技能;隐性的数学包括:集中反映为具有元认知作用的各种思想意识,具有智能价值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具有人格建构作用的各种数学品质。这两者的培养同等重要,尤其是后者,更是奠定学生终身学*的基础。本节课正是将这一原则较好的体现了出来。

  一 准确把握起点,合理的运用知识迁移,奠定了整节课的研究基调

  本节课的变化规律是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前边在第三单元中学生已经学*了“积的变化规律”,为这节课的教学打好了知识基础。教师巧妙地抓住并利用了这一知识基础:“我们都知道乘法和除法有着密切的关系,既然乘法中有这样的规律,在除法中是否也存在着类似的规律呢?”一句话引起了大家的思考,学生很自然的由乘法中的变化规律类推出了除法中的变化规律,既准确地找到了新知的切入点,合理的运用了知识的正迁移,又为后边学*活动的开展奠定了一个探索研究的基调——这些大胆的猜测是否正确呢?需要我们进一步的验证。这就将整节课的落脚点定位在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而非仅仅是知识点的掌握上。

  二 经历探索研究的全过程,借助规律的发现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全课共有三次验证过程,看似有些重复,但细品起来,每次的侧重点都有所不同:第一次是使学生知道例举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使用此方法时应尽可能多的举例,这样才有可能避免偶然性,提高正确率;第二次是让学生有意识的经历挫折,我们的猜测不总是正确的,可以通过实验来修正猜测,得出正确结论;第三次是提醒学生当研究思路出现偏差时,应学会及时调整,积极寻找新的思路继续研究,直至得出结论。三个侧重点层层递进,紧紧围绕着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展开。

  在这里,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不是最终目标(其实学生在这种积极主动地研究状态下、在经历“做”的过程中,自然理解掌握了被除数、除数、商这三者的变化规律,且会印象深刻),而引领学生经历研究问题的一般过程,并在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大胆推测、勇于实践、科学严谨、不轻言放弃等良好的学*品质和数学素养,是教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正是新课标所倡导的数学教育理念:“使学生经历数学活动过程,获得对数学的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诸方面得到发展”。

  总之,本节课在教学设计时牢牢地抓住了两点:一是利用好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乘法中积的变化规律的迁移,引起学生的学*情趣和激情,提出猜测,展开教学;二是不仅仅将课堂教学的重点落在三个规律上,而是落脚到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品质上,将这种“猜测、验证得出结论”的数学研究方法深入到每个学生之中,真正让学生成为一名数学知识的猜测者、研究者、发现者,从而获得学*数学的乐趣。

  商的变化规律教案 5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规律,并能运用这个规律进行相关的计算。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经历提出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实际应用的学*过程,使学生理解商不变的规律的同时获得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渗透“变与不变”的函数思想和科学的研究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规律,获得探索规律的经验和方法。

  教学难点:用数学语言表达思考的研究过程,归纳概括商不变的规律。

  三、教学准备

  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建立知识网络

  1.创设数学情境,复*旧知

  师:做个小游戏,看看谁算得又快又好?

  6×2= 6×20= 6×200= 6×20xx=

  师:你们算得可真快,用到了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一个数,积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师:咱们还学过什么相关的知识?

  (积不变的规律)

  师:怎样可以保证积不变呢?

  (一个因数乘或除以一个数,另一个因数除以或乘相同的数(零除外)积不变。)

  师:大家还想到了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

  学*除法时,我们又发现了商变化的规律,这种情况下,商是怎样变化的呢?

  (被除数不变,除数乘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商反而除以或乘相同的数。)

  除数不变,被除数乘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商也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设计意图】以数学知识本身的联系为载体,创设数学情境。对前面学*的知识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建立知识网络,帮助学生整体把握知识,沟通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类比、联想,学生初步感悟了“变化中的不变”“不变中的变化”的函数思想。

  2.依托知识网络,激发联想

  师:这是我们已经掌握的积变化的规律、积不变的规律、商变化的规律,根据这些你想到了什么?

  (商也可以不变)

  师:怎么会想到商有不变的规律呢?

  (积有不变的规律,商就应该有不变的规律。)

  师:还可以怎样想?

  师:看来我们的猜想需要一定的依据,到底怎样使商不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商不变的规律。

  板书:商不变的规律

  【设计意图】以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为依托,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积累经验,掌握研究方法

  1.依据联系,提出猜想

  (1)遇到新问题或不会的,我们怎么办呀?——想会的。

  咱们一起再来看看已经掌握的这些知识。

  (2)想一想,我们学过的这些规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都是三个量 两个量变,一个量不变)

  今天研究的就是商不变,那两个量呢?

  板书:被除数? 除数? 商不变

  师:被除数和除数是随便变吗?

  (要有规律的变)

  (3)师:根据你前面学*的经验,具体地说说被除数、除数怎样有规律的变化,才能保证商不变?

  板书:被除数乘一个数,除数除以相同的数,商不变

  被除数除以一个数,除数乘相同的数,商不变

  被除数乘一个数,除数同时乘相同的数,商不变

  被除数除以一个数,除数同时除以相同的数,商不变

  【设计意图】根据以往的知识基础和数学学*经验,引导学生更加具体的猜想,培养合情推理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自主探究,举例验证

  (1)举例方法指导

  师:这么多种猜想,到底哪种猜想成立呢?有点儿难,怎么办呢?

  (举些例子来验证猜想。)

  板书:验证

  师:怎么验证?

  (举一些例子。)

  师:举什么样的例子?然后怎么办呀?

  【设计意图】列举出了这么多种猜想,学生知道要证明猜想是否成立需要列一些算式来进行举例验证,但是如何列算式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在举例验证前,设计了问题串,给学生提供了举例方法的指导。

  (2)自主探究,填写研究报告

  学*建议

  师:同学们手里都有一个研究报告单,先选一条猜想,然后再举例子来验证,最后看看你验证的猜想是否成立?

  【设计意图】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以研究报告为抓手,培养学生自主学*、自主探究的学*能力。为今后探究这类问题提供研究方法。

  (3)个人汇报,合作交流

  ①先验证不成立的猜想

  师:他验证的是哪一条?看懂他的意思了吗?请这位同学来讲一讲。

  谁也验证的是这一条?成立吗?一个反例够吗?

  ②再验证成立的猜想

  师:他验证的是哪一条?看懂他的意思了吗?说说你是怎样验证的?

  师:一个例子能证明猜想一定成立吗?

  再看看他的例子?

  还有谁也验证的是这一条?说明什么?

  师:这些例子符合这个规律,说明猜想成立。

  师:咱们用黑板上的这组算式来验证,应该怎么看呢?谁愿意像老师这样标一标?讲一讲?还有机会吗?

  【设计意图】培养推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严谨科学的研究态度,学生在动态的举例中感知商不变的规律,这个过程就是函数动态的过程,渗透函数思想。

  学生体会到“证明一个猜想不成立的时候,我们只需要举出一个反例就可以了”, “证明一种猜想成立的时候,我们就需要举出大量的例子来验证,这样得到的结论才具有普遍性。”使学生的思想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3.归纳概括,得到结论

  (1)把成立的两条猜想小声地读一读。

  能把这两句话合成一句话吗?

  同桌同学互相说说。(板书归纳)

  (2)追问为什么0除外呢?

  在什么地方应用到了商不变的规律呢?

  4.应用练*

  (1)780÷30,可以怎样解答?

  预设:用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方法解决的。

  师:有同学是这样做的。

  出示:

  师: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反馈

  预设:可以,因为利用了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10,商不变,这样做可以使计算更简便。

  (2)120÷15

  师:这道题我们可以怎样解决?

  预设:用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解决的。

  师:利用今天学*的商不变的规律能不能解决这道题?

  出示:

  120÷15

  =(120 × 4)÷(15 × 4)

  =480÷60

  =8

  师:被除数和除数为什么都乘4?

  生:根据被除数和除数的特点以及商不变的规律,可以直接口算解决。

  5.讨论余数

  840÷50

  师:利用商不变的规律,我们可以列这样的竖式。

  出示

  师:有的同学认为余数是4,有的同学认为余数是40,到底是多少?为什么?

  生:是40,根据商不变的规律,把这道题转化为84个十除以5个十,所以余下的是几个十。

  【设计意图】在对比中使学生切实了解到计算过程既有一般方法,又有灵活处理之处,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三)巩固练*,深化认识理解

  1.口算应用,加深理解

  下面的题你会算吗?怎么算的?

  120÷30= 6300÷700=

  通过今天的学*,你知道这样做的道理了吗?

  商不变的规律在除法口算中已经用过,在今后的学*中还会继续应用。

  2.顺应结构,建立模型

  (四)回顾历程,产生新的思考

  1.咱们回顾一下研究的过程。

  2.是什么引发了我们今天的猜想?

  因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发了我们今天的猜想。

  3.把四个规律放在一起看,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4.补充知识网络(商不变的规律)

  乘法、除法里存在这样的规律,你又想到了什么?

  今天的学*,使同学们产生了新的思考,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回去后可以用今天研究问题的方法,自己去探究新问题。


数学《商不变的规律》教案优选【五】份(扩展8)

——小学数学《找规律》评课稿优选【五】份

  小学数学《找规律》评课稿 1

  情境导入, 激发兴趣有效。在新课的导入阶段,出示学生喜闻乐见,喜欢的六一节日的装扮主题图导入新课,让学生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十分亲切自然,引导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中去。接着,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逐一出示彩旗、彩花和灯笼,男女生的排队跳舞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用自己的话表述规律和猜测接下去物体的排列规律。在教学课件中用了圈一圈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物体的摆放都是以两个或三个为一组的,看起来更加一目了然。学生在观察、探究、猜测中发现规律。

  练*多样,层次分明,巩固有效。在练*中,屠老师通过涂一涂,说一说等不同形式,不同梯度的练*,由易到难。从认识规律、发现规律,应用规律到创造规律、欣赏规律,让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巩固。每个练*都精心设计,有明显的针对性,巩固性,实现了练*的实效性。给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很好地体现了教师的引导作用。

  *惯培养,始终如一。屠老师针对低段学生学*培养的特点,采取课堂中教师的提醒,学生的互相学*,口号提醒等多种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认真倾听的*惯。

  这节课值得商榷的问题是:一节课下来,学生都会找规律了。问题是:当学生找到规律后,是否要求他们用比较规范的数学语言将找到的规律表示出来,又该要求学生的表述达到怎样的程度?还是只要学生感悟到规律,会摆,会画就行了?

  小学数学《找规律》评课稿 2

  11月7号上午听了崔老师的《找规律》这节课。崔老师年轻又充满活力,整节课的思路清晰,课堂讲解透彻,教态自然。虽说是一个比较年轻的教师,但丝毫没有“青涩”

  的感觉。

  课后,在高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九个人聚在工作室对这节课进行评课,大家都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看法。这节课我感觉崔老师在这节课是下足了功夫的,包括对教材的理解,教学重点的突破,对自己的教学过程的设计,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创新。整节课上得流畅,自然。也能完成他所要达到的要求,还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

  最后,高红妹老师给我们做了点晴之笔的点评,肯定了崔老师的教学效果,肯定了老师的教学思路,肯定了本节课的难点攻克得比较好。但也提出了本节课的一些不足之处:难点的处理还可以再深化,再把它消化得更彻底,才能更好的照顾中下层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并且给出了修改意见:

  1. 给的任务要明确。

  2. 给的合作时间要明确。

  3. 小组每人的分工要明确。

  4. 汇报时学生的语言要规范,要让全班同学都参与。

  5. 对本节课的余数:0.1. 2. 分别代表那个颜色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才能类推和应用。

  高老师不愧是名师,一下子就点出问题的关键,每个人心里一下子都豁然开朗,也能更好的体会到这节课的精采。

  真的给我们创造了很好的学*机会,要好好的珍惜啊!

  小学数学《找规律》评课稿 3

  二年级下册教材《找规律》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学*,其最大的变化是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稍复杂了一些。本次同课异构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思路都很很清晰,整堂课对教学目标的落实非常到位,我感觉有好多地方值得我好好学*。

  其共同点有:

  1、注重创设学生较为熟悉与喜欢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欲望,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里特征。本节课中连碧琴老师创设的“聪聪与明明布置房间”的情境与陈乐清老师创设的“动物王国体操比赛”的情景。都流露出教师在充分考虑二年级学生身心特点的基础上,重组教材和合适选择教学素材的意识,并能在情境中提炼出主干问题引发学生对新知的探究,使所创设的情境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2、两节课的教学设计都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真正做到了让学生自主探究学*,学生参与了学*的全过程。课堂中学生通过从不同角度的观察、发现找出了图形排列的一些规律,并能应用所雪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发展。课堂中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猜测、交流、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学会了有序观察、有序思考。进一步掌握和发现了图形的排列规律,积累了相关的数学活动经验。

  4、关注练*设计的层次性。本节课的练*设计从基本巩固循环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变式。

  不同之处:

  1、地面砖的排列规律陈乐清老师比连碧琴老师处理得好。连老师对地面砖排列的规律只是一笔带过。而陈老师能够留给学生充足观察的时间,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其排列规律,并提出问题接着往下排该怎么排?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陈乐清老师练*的设计体现了多样化的特点。练*的内容不只局限于课

  本当中的,有图形排列规律、数字排列规律、汉字排列规律等等。

  3、连碧琴老师安排“创造规律”环节,能做到让学生学以致用,学生能根

  据所学知识创造自己喜欢的规律,思维更开发了,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

  其实作为教师我们一直都在追寻有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也在思考:

  1、让学生汇报图形排列规律的时候是否可以让学生在黑板上操作,同时让全体学生都跟着操作一次,这样印象更深刻一些。

  2、课堂生成的处理。如第一节课有位学生从右往左观察了,老师别打断他,应该让他说完,说不定他的发现也有独特之处。

  小学数学《找规律》评课稿 4

  上周听了一(2)班覃老师的《找规律》这一课。这是一年级下册教材《找规律》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学*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找出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找出下一个物体。还要通过认、涂、摆、画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整堂课覃老师对教学目标的落实非常到位,有好多地方值得我好好学*。

  一、首先,创设情境。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数学知识。在教学中覃老师巧妙利用低段学生的特点,在课的一开始就设计了观察主题图,让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再让学生观察彩旗、灯笼是怎样摆放的,生动有趣的课堂引入,使学生对新课产生强烈的兴趣与好奇心。

  二、本节课遵循了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知识的学*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覃老师这节课很好的体现了这一规律。教师先是让学生观察主题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再让学生观察彩旗、灯笼是怎样摆放的。在呈现学生围成一圈的情景时,许多学生说出的是(男生到女生)的站立规律,覃老师引导学生按顺序观察,但由于是围成一圈,不便观察。课件及时呈现学生站成一排的画面,将复杂的图形简单化,许多学生纷纷说出了(女生到男生)的规律。

  三、练*达标。此外,规律内容的教学也由简单到复杂,巩固练*环节中的练一练,设计了5组图形的排列,让学生从简入繁地找出它们的规律,及时将所学知识得到巩固;让学生在说一说、摆一摆、涂一涂中实现对学*内容的深化理解,“有规律的排列”在学生的头脑中越来越清晰。可见覃老师十分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已有的知识和具备的能力。所以在施教的过程中,覃老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学情比较灵活的驾驭课堂教学的流程,既让教学活动的开展处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又能不失时机的处理好课堂教学中随机生成的'情况,教学的有效性得以较好的实现。

  四、转变学*方式,强调合作与交流。有效的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本节教学内容的活动性和探究性比较强,所以在教学设计上,覃老师多采用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通过课前感知规律——情境中发现规律——操作中深化规律——体会中创新规律——生活中应用规律这五个环节,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进行教学。她能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借助课件创设学生喜爱的情境吸引学生的学*兴趣,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到探索规律的各种活动中,自主探究、主动地去发现,创造规律。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同时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这一节课当中,学生始终处在一种积极的学*状态中:看得专心、听得仔细、想得认真、做得投入、说得流畅、合作得愉快。真正体现了以积极的情感投入,极大的调动思维活动,学生成为学*的真正主体。一节课下来,学生都沉浸在数学的美当中,感悟着各种有规律的排列。

  小学数学《找规律》评课稿 5

  今天下午参加了翁洋二小的小班化教学研讨会,可惜只有一节王旭晓老师执教的数学课《找规律》,感觉少一些。

  先说说本课中个人感觉的几点亮点:

  (1)注重学生学*的起点,体现分层教学的理念。其中复*铺垫环节复*了一年级学过的简单排行规律。分别以文字、图片、数学三种形式呈现,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渗透规律的无处不在,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此环节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题来完成,体现分层教学的思想,在下面的新课展开学*中,让学生分别选择二个字母,三个字母,或者五个数学来创造规律中,教者也比较集中体现了这种思想。

  (2)创设良好的互动的交流氛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的学**惯。如在学生上来操作时提问学生你看懂了吗?你明白他说的意思了吗?独立思考,同桌互说,小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3)注重利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如在比一比动物排队与图形排行的有什么相同吗?在学**结环节中让学生比较新旧与旧知的联系。对学生主动建构新知应该是有帮助的。

  (4)教学设计合理,看得起来比较花心思,各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练*形式内容丰富多彩,分层目标要求明确。同时,力求体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教学意图。

  其实作为一线教师一直在追求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也在思考了以下的几个问题:

  (1)复*铺垫这一环节在本课时的教学有没有必要?个人感觉必要性不强的情况下,因为这一课时的找规律与一年级的规律没有学生最*学*发展区的关联,关系不大,属于规律两种的不同类型,一种是简单排列,一种是循环排列规律。所以是不是可以直接导入新课,必竟低段的学生注意力在课时的前十五分钟的黄金时间。

  (2)规律个人认为是指重复出现至少三次或以上的一个整体,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能让学生脱离整体来表述,如第一列与第二列的关系,可以四列一起来看,从上往下的规律,或者是从下往上的,往左往右的规律。再譬如新课环节中○△□☆、△□☆○请学生画下去,这个规律应该说是不完整的,学生如果没有上面动物排列的暗示,可以理解就是这二列循环,不一定是要四列循环。○△□☆、△□☆○、○△□☆、△□☆○……我可以以二列为一单元循环排行,所以笔者认为至少要出现三列才算科学。

  (3)找规律一课的重点当然也是难点,让学生能找出其中的规律,找是本节课的重要教学手段,教者没有提供学生学具进行操作,只有个别学生上来板演,感觉学生对于循环排行规律的认识可能还是单薄一些,我们不能因为操作可能产生对课产生的负面影响还不让学生亲力实践一下。

  兴趣是学生学*的最大动力,数学广角的内容比较开放,与学生的生活联系也比较密切,同样也适合低段学生的.心理认识特点,所以应多挖一下这方面的教学素材。往往可能事半功倍。笔者就认为教材上的例题生活情景就可以直接拿来用。


数学《商不变的规律》教案优选【五】份(扩展9)

——五年级上册数学点阵中的规律教案优选【五】篇

  五年级上册数学点阵中的规律教案 1

  教学目标:

  1.能在观察活动中,发现点阵中隐含的规律,体会到图形与数的联系;

  2.发展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3.了解数学发展的历史,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发现和概括点阵中的规律

  教学难点:

  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图形与数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观察图形中的规律

  上课前,同学们凭借灵敏的听力找到了规律(板书:规律),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的眼力。请看屏幕,仔细观察,你能从这一组图形中发现规律吗?

  (出示幻灯片3)3:生观察说规律,可提示,师总结)

  2.观察一组数的规律。

  看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就会有不同的发现,同学们的眼力真不错!让我们继续,(出示幻灯4)你能从这一组数中发现规律吗?(1、4、9、16、25 …)

  如果有困难不能出色完成,那我们今天就来一起研究,从而导入

  3.出示点子图

  同学们,这一组数中其实还隐藏着其他的规律,只是仅凭观察这几个数不太容易发现。那我们该怎么办呢?(生想办法)

  好主意!为了帮助同学们更直观、更深入地研究这一组数,老师把它们分别画成了一种最简单的图形——点(幻灯5出示课本97页主题图),如果我们能发现这几个点子图之间的变化规律,就可以发现这一组数中隐藏的规律了。让我们马上开始!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渗透不同的观察方法

  (1)仔细观察,想一想,这几个点子图之间究竟有什么变化呢?把你的发现说给同桌听;老师并用幻灯片6展示。

  (2)指名说怎么观察的?它们之间有什么变化?

  (副板书:横竖看、斜着看、拐弯看)

  (3)设问,那第5个点阵有多少个点?请画出此图形。

  2.小组探究

  同学们都很会思考,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了不同的变化,为了更清晰、更准确的感受这些变化,现在,我们把观察和动手结合起来,小组合作,选择一种观察顺序,用线条分一分这几个图中的点,然后根据划分的结果写出算式来表示这几个数。最后想一想,你们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听明白了吗?好的`,现在请小组负责,观看点子图,马上开始你们的合作研究;再次出示幻灯片6。

  合作任务

  1.选择一种观察顺序,用线条分一分这几个图中的点。

  2.根据划分的结果写出算式来表示这几个数。

  3.想一想,你们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1=()4=()9=()16=()

  (1)学生分组探究,师巡视

  (2)在展台上展示交流。(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你们的合作成果?)

  ①生展示分法、算式和规律——其他组补充——总结规律

  ②学生说算式师板书

  ③拓展a×a

  第5个点子图是什么样的,应该是哪个数?出示片7,用前面的观察方法,再讨论(副板书5×5)第10个呢?

  后两种:下一个图形的算式是什么?(副板书下一个图形的算式)

  算一算结果是25吗?

  ④(出示幻灯片8)原来问题还可以这样想:同一问题有不同的思路和解决方法!

  3.小结

  同学们真是太能干了,不仅发现了新的规律,还能用规律推测出后面的数。可见,你们不仅听力和眼力好,研究能力和表达能力更是非常的高。

  4.揭示点阵

  那么,同学们,在寻找这一组数的规律时,是什么帮助了我们?(点子图)是的,像今天我们用到的这种排列很有规律的点子图在数学上又叫点阵。(板书:点阵中的规律)

  点阵中的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直观、更方便的研究一个数或者一组数。早在两千多年前,希腊的数学家们就已经利用点阵来研究数了。还有一点一定要告诉你们,刚才我们研究的这组点阵正是当年的数学家们曾经研究过的,不知不觉中竟然当了一回数学家,感觉特好吧?这的确是一件值得我们自豪的事情。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一)试一试

  怎么样?同学们?用点阵来研究数有趣吧?让我们继续这项有趣的研究。

  1.观察下列点阵,你能根据规律画出下一个图形吗?

  请看屏幕,这是一组什么形状的点阵?仔细观察这一组点阵,你能根据规律画出下一个图形吗?(请看试一试,同学们用水彩笔涂出下一个图形;可出示幻灯片9来检查学生是否画的正确)

  生画——展示:说明为什么这样画?(有不同的想法吗)

  2.下面的点阵分别代表了哪个数?请你用一组有规律的算式表示这几个数。

  这是一组什么形状的点阵?下面的点阵分别代表了哪个数?你能用一组有规律的算式表示这几个数吗?(请看试一试,出示幻灯片10,我们比一比,哪位同学写的又对又快。)

  生做——展示算式——拓展下一个,你能画出地5个图形,再来研究第4个图形。

  (拓展)你还有什么发现?展示幻灯片11。

  除了这种方法,你还有其它研究方法?(学生思考后,可以出示幻灯片12)

  (二)拓展延伸

  出示梯形和螺旋形点阵:除了正方形、三角形和长方形点阵之外,还有这样的点阵,什么形状的?

  我们来看书本98页的练一练第1题,学生先做后,出示幻灯片13来检查。

  对,同学们,在生活中你见过或感受过点阵吗?你见过哪些点阵?(指生说)其实生活中的点阵还有很多,同学们请看(出示幻灯片14)点阵以其独特的魅力被人们广泛的应用于生活,这些点阵中也隐藏着有趣的规律。只是课上的这40分钟太有限了,不过,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继续研究。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同学们,时间过的真快,马上要下课了,想一想,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生谈收获)

  2.你们总结的真好!同学们,在生活中,规律是普遍存在的,所以,老师希望每位同学都能从现在开始做个有心人,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中,多观察、多思考,继续去发现更多、更奇妙的规律。

  板书设计:

  点阵中的规律

  1、正方形点阵

  2、长方形点阵

  3、三角形点阵

  4、其它点阵

  小结:在观察活动中,发现点阵中隐含的规律,体会到图形与数的联系,

  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同一问题有不同的思路和解决方法。

  五年级上册数学点阵中的规律教案 2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科书第82、83页。)

  课标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使学生能在观察活动中,发现点阵中隐含的规律,体会到图形与数的联系,发展学生的归纳与概括的能力,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从中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

  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是独立成篇的,这节课与本单元的其它知识之间没有必然的前后联系,是一节相对独立的数学活动课。教材提供的学*内容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容易。但本课知识虽然简单,却是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的好题材,即是让学生能在观察活动中,发现点阵中隐含的规律,又是让学生体会到图形与数的联系,发展学生归纳与概括能力,渗透数学建模思想。

  学生分析:

  1、学生的知识基础

  五年级学生在数的方面,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和整数,倍数因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小数、分数等。在形的方面,对长方形、正方形、*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特征也有了深刻的认识。但是学生对利用图形研究数,寻找数和图形之间的联系,还有困难。学生对线围成的基本图形有深刻的认识,但是点阵中的几何图形,只有点,没有线,学生要利用自己的想象加以补充和延伸,这对学生来说会感觉比较陌生。

  2、学生的能力基础

  学生在一年级学过找规律填数,二年级学过按规律接着画,四年级学过探索图形的规律。因此五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然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靠感性经验的支持。而这节课完全是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教学,极为抽象,因此对部分学生来说还是会感觉有点困难。

  教学目标:

  1.能在观察活动中,发现点阵中隐含的规律,体会到图形与数的联系。

  2、培养学生推理、观察、归纳和概括能力。

  3、感受“数形结合”的神奇之美,并获得“我能发现”之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探究发现点阵中的规律。

  教学难点:

  总结概括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五子棋,磁扣等。

  教法学法:

  1、教师教学方法:让学生独立或合作式探究规律,鼓励学生有自己的发现、有不同的发现。尽量减少教师的介入

  2、学生学*方法:大胆让学生画一画、摆一摆、算一算,让学生多角度探究规律,充分感受美图美思

  教学过程:

  一、展示图片,引出课题

  1、展示图片,(投影)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图片,请同学们欣赏。

  师:这些图片有什么特点?

  生:好像都是由点组成的。

  师:是呀,不要小看了这样一个小小的点,点是几何图形中最基本的图形,许许多多的点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起来就构成了点阵。

  早在20xx多年前,古希腊的数学家们就是从这样一个小小的点开始研究,并且发现了有许多个这样的点组成的点阵中许多有趣的规律。这节课,我们也来尝试研究点阵的规律。(板书课题——点阵中的规律)。

  二、细心观察,探求规律

  1、出示正方形点阵,探索正方形点阵的规律。

  A、第一个规律。

  师:(出示点阵),这就是他们当时研究过的一组点阵,请大家用数学的眼光仔细观察,思考这样两个问题:(出示思考题)(指名读)

  (1)每个点阵可以看成什么图形?

  (2)每个点阵中分别有多少个点?你是怎样观察出来的?

  小组讨论,指名回答。

  师:每个点阵可以看成什么图形?(正方形),同意吗?

  生1:我认为第一个点阵不能看成一个正方形,是一个圆形。

  师:其他同学也同意他的观点吗?

  师:其实第一个点阵虽然只是一个点,但是我们可以把它看成边长是1的小正方形。是吗?

  师:每个点阵中分别有多少个点?

  生2:第一个点阵有1个点,第二个点阵有4个点,第三个点阵有9个点,第四个点阵有16个点。

  师:你能说一说你是怎么得到每个点阵中点的个数的吗?你是怎样观察出来的?

  生:我是通过数出每个点阵中点的个数得到的。

  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有没有更快一些的方法?

  生:我是通过计算得到的。

  师:能具体说一说是怎样通过计算得到的吗?

  生:第一个点阵有1个点;第二个点阵横着看,每行有2个点,有2行,共有2×2=4个点;第三个点阵每行有3个点,有3行,共有3×3=9个点;第4个点阵每行有4个点,有4行,共有4×4=16个点。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发现正方形点阵的规律了吗?点阵的序号与它的点的个数算式有没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如果用字母n来表示点阵的序号,那么正方形点阵点的个数是多少呢?

  生:我们分析了前面几个点阵图的特点,认为在这个点阵图中,点的`个数的规律是:1×1,2×2,3×3,4×4,也就是n×n 师:这种数法真是又快又方便!照这样下去,能不能根据你们的发现画出第5个点阵呢?(学生画,指名说,教师投影显示)

  师:第6个呢、第7个第100个点阵的点的个数都能瞬间求出来。也就是说:“是第几个点阵,就用几乘几”(板书)

  师:如果一个点阵它有81个点,它应该是第几个点阵?每行有几个点?每列有几个点?

  (这个画点阵的过程虽然简单,但体现了由数——形的转换。培养了学生主动进行数形转换的意识。)

  B、第2个规律

  师:刚才我们是怎样观察的?(横着数和竖着数)

  正方形点阵还有没有其它的观察方法呢?能不能换个角度观察?

  “斜着看又可以得到什么新的与序号有关的算式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写出算式,然后汇报。”(投影)

  观察并思考

  (1)分别用算式表示每个点阵点的个数。

  (2)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第1个:1=1

  第2个:1+2+1=4

  第3个:1+2+3+2+1=9

  第4个:1+2+3+4+3+2+1=16

  第N个:1+2+3+N++3+2+1

  师:“谁发现什么规律呢?”

  生:“如第2个点阵就从1加到2再加回来,第3个点阵就从1加到3再加回来,第4个点阵就从1加到4再加回来”。

  师小结:“第几个点阵就从1连续加到几,再反过来加回到1”这个规律。

  刚才是横竖数,“第几个点阵就是几乘几”。

  C、第3个规律

  师:刚才同学们发现了点阵中的两个规律,这些点阵中还有其它的规律吗?还能换个角度去思考吗?(出示教材第82页第(3)题图),老师把第5个点阵中的点用五条折线划分,这样划分后,看看你又有什么新发现呢?

  师:我们把第1个折现内的点看成第一个点阵,该用什么算式表示?其他呢?小组讨论,列出算式,全班汇报。

  小组代表汇报。

  生:(总结)每用折线画一次后,点阵中的个数是

  1=1 1+3=4 1+3+5=9 1+3+5+7=16

  师:(总结)这样划分后,点阵中的规律是:1,1+3,1+3+5,1+3+5+7,

  师:第1个点阵是1,第2个点阵是在第1个的基础上多3个,第3个点阵呢? 有的学生可能说:“这次都是奇数相加。”

  教师问:“从奇数几加起?加几个?是随意的几个奇数相加吗?”

  通过这样的提问,引导学生说出“第几个点阵就从1开始加几个连续奇数”。

  师:真了不起。这种划分方法,我们可以叫做“折线划分法”。

  第几个点阵,就是从1开始加几个连续奇数。

  通过研究点阵,我们发现这组正方形点阵中有很多规律。这3种规律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出来的,无论你从什么角度去观察,得到的结论都与它的序号有关系,所以我们以后再研究点阵的时候,都要想一想跟它的序号有什么关系,这样才能更简单。

  (在这里,教师不是让学生发现规律就结束了,而是让学生活学活用这些规律。让学生体会到我们刚才发现的正方形点阵中的规律,其实就是一个完全*方数的规律,它可以应用到所有的完全*方数。)

  刚才这3种方法,哪一种更简便?你更喜欢哪一种?那么我们再研究正方形点阵的时候,用哪一种更简便?但点阵是丰富的,多变的,不仅只有正方形点阵,还有其他图形的点阵。这时,我们就需要开拓自己的思维,多想一些方法来研究它们与序号之间的关系。有没有兴趣再研究其他图形的点阵?

  (在刚才的新课教学的环节中,学生经历了观察、思考、合作、交流、表达等过程,培养了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概括能力。并深刻体验到数与形,数与式,式与式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三、牛刀小试

  1. (课件出示教材第83页试一试第1题)师:你们能用刚学过的几种方法中发现这个点阵的规律吗?

  生:竖排×横排:1×2,2×3,3×4,4×5 师:与它们的序号有什么关系?都是序号和它后面相邻的两个自然数的乘积。在点子图上画出第5个点阵。

  小组交流,研究:上面的点阵还有其他的规律吗?

  生:(1)两个两个数:1×2,3×2,6×2,10×2,15×2 (2)斜着一层一层数:1+1,1+2+2+1,1+2+3+3+2+1,1+2+3+4+4+3+2+1 2.师:同学们真善于发现和创造规律。除了正方形和长方形点阵外,还有很多其它形状的点阵,我们研究他们,同样会有很大的收获。看看,这是一组什么形状的点阵?(课件出示试一试第2题三角形点阵图)你能用一层一层数的方法,表示你发现的规律吗?展示,根据你发现的规律画出第五个点阵。

  生;1,1+2,1+2+3,1+2+3+4

  师:其他同学看明白了吗?有什么规律?(第几个点阵,就从1加到几。)

  上面的点阵还有其他的规律吗?学生思考,指名说。(投影显示)

  四、兴趣优在:(课件出示教材第83页练一练)

  第2题:按规律画出下一个图形。

  师:这道题就象梅花桩,指第一个,走了几个梅花桩?

  生:3个。

  师:指第二个,共走了几个梅花,增加几个桩?

  生:7个,增加了4个。

  师:指第三个,共走了几个梅花桩,又增加了几个桩?

  生:13个,又增加了6个。

  师:如果再往下走,你们想想会再多走几个桩,你能写出算式吗?写完算式,学生自己独立画出点阵。小组合作,讨论点阵中蕴涵的规律,然后汇报交流。

  生:交流,探索总结规律

  (这一题与前几个题区别很大,前几题的点阵可以看作规则的几何图形,这一题点阵图不规则,要画出下一个图形,既要抓住数量的变化,又要抓住形状的变化。进一步体会到数形结合的重要。)

  五、知识拓展

  欣赏生活中的点阵图片。思考: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运用点阵的知识?(座位、站排做操、楼房的窗子等。

  师:点阵不只是点,很多有规律的排列,都可以看成点阵。

  投影跳棋、围棋、十字绣、花坛里的鲜花、水晶灯等图片。

  六、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学*了这么多的点阵,有没有收获,哪些收获?

  七、课后操作

  自创新的点阵图,并说出点阵规律。

  五年级上册数学点阵中的规律教案 3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82——8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图形,明确什么是“点阵”,了解点阵的基本知识。

  2、能在具体的观察活动中,发现点阵中隐藏的规律,体会图形与数的联系。

  3、培养学生观察、概括与推理的能力。

  4、了解数学发展的历史,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活动,引导学生探索发现“点阵”中隐藏的规律。

  教学难点:

  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点阵图形的不同排列规律,并能把观察到的规律用算式表示出来。

  教学准备:

  (师)多媒体课件;(生)彩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老师在黑板上画点)今天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图形朋友——点,不要小看了这个小小的点,早在2000多年前,古希腊的数学家们就是从这样一个小小的点开始研究,发现了由许多个这样的点组成的点子图形中的规律,还给这些图形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点阵。同学们想不想过一把当数学家的瘾,自己来寻找这些规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点阵中隐含的规律。(板书课题:点阵中的规律)

  二、探究正方形点阵中的规律

  1、探究正方形点阵的规律。

  (1)我们一起来看看数学家们当年研究的点阵图,边看边说出各个点阵的点子数。

  教师依次出示前四个正方形点阵图,并逐步引导学生想像、猜测:下一个点阵图会是什么样子呢?

  (随着点阵图的依次出现,学生的思维逐渐活跃,当第三个点阵图出现的时候,学生已经忍不住地说出了点数。说明学生已经发现了正方形点阵中的规律。但这时,教师没有急于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而是给学生留出了完善自己想法的时间,同时也暗示学生:规律的呈现不能依靠一个或几个图形来归纳,应该有耐心地继续自己的观察活动。)

  (2)除了能说出各个点阵的点数之外,仔细观察点阵图:你还有什么其它的发现?

  (学生能够发现各个点阵的形状是正方形的,还能用1×1、2×2、3×3、4×4这样的算式来表示每个点阵的点数。)

  (3)根据刚才发现的规律,想:第五个点阵是什么样子,独立画出来,并用算式表示点数。

  (学生独立画出第五个5×5的点阵图)

  (4)思考:照这样的规律继续画下去,第100个点阵的点数如何用算式来表示?第n个呢?

  (结合发现的规律,引导学生逐步完善自己的想法,建立总结正方形点阵规律的模型。)

  小组讨论:你觉得每个正方形点阵的点子总数与什么有关系?

  (学会用简单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使得初步的形象感知得到提升)

  小结:每个正方形点阵的点子总数可以看作是一个相同数字相乘的积,这个数字与点阵的序号有关,与每个正方形点阵每排的点子数也有关系。

  2、刚才我们研究了一组正方形点阵中隐含的规律,那么对于同一个点阵来说,如果划分的方法不同,所呈现的规律也就不同。

  (1)请大家仔细观察第五个正方形点阵中点的划分方法,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会有如下发现

  ①是用折线划分开的。

  ②每条线内的点分别是1、3、5、7、9。

  ③这个正方形点阵的点数就可以表示为:1+3+5+7+9=25。

  (2)如果把每条线所包围的点子数记下来,如何用算式来表示?

  第一条线:1 = 1;

  第二条线:1+3 = 4;

  第三条线:1+3+5 = 9;

  第四条线:1+3+5+7 = 16;

  第五条线:1+3+5+7+9 = 25;

  (3)每条线所包围的点子数与前面研究的一组正方形点阵的点子数有什么关系?(正好是第一到第五个点阵的点子数。)

  (第二、三个问题需要老师引导,学生自己难以发现,尤其是第三个问题,学生很难想到它们和开始时依次出现的几个正方形点阵的点数之间的关系。当学生想不到这种联系时,是否一定要引导?)

  (4)思考:表示这个正方形点阵的点数的算式有什么特点?

  (这个点阵的点子总数可以看作是连续奇数的和。)

  (5)如果按这样的划分方法划分第六个正方形点阵,它的点数该如何表示?

  1+3+5+7+9+11=36;

  (6)前面老师是把这个5×5的正方形点阵用折线进行了划分,你们还有哪些不同的划分的方法?在用算式表示上有什么规律?

  学生的划分有以下几种

  ①横向划分:用算式表示为5+5+5+5+5;

  ②竖向划分:用算式表示为5+5+5+5+5;

  ③斜向划分:用算式表示为1+2+3+4+5+4+3+2+1;

  至于前面两种方法,都可以简单地表示为:5×5;重点引导学生讨论第三种划分方法,观察这个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的发现如下

  算式里的数是5;

  从1开始加到5再加回到1;

  这个算式是两边对称的;

  这个点阵的点数是中间那个数字5乘5的积;

  教师引导:照这样的规律类推,第六个正方形点阵的点数如何表示?第9个呢?第n个呢?

  (在这里把寻找不同划分方法的任务交给学生,既是学生前面探究过程思维的延续,又体现了学生学*的自主性,还用另一种方式解读了“练一练”中的第一题。培养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总结概括规律的能力。)

  三、延伸应用,形成策略

  1、除了我们刚才研究的正方形点阵,请大家猜猜看,还会有什么形状的点阵呢?

  (学生列举了长方形点阵、三角形点阵、圆形点阵、椭圆形点阵等等。)

  2、请大家尝试运用前面学会的方法探究长方形点阵规律。

  (1)小组合作研究:如何用算式表示每个长方形点阵的点子数?

  学生通过讨论很快达成共识

  1×2;2×3;3×4;4×5;

  (2)请你独立画出第五个长方形点阵并用算式表示出点数。

  (学生独立画图并写出算式,互相交流。)

  算式表示为:5×6;

  (3)思考讨论:你们觉得自己所写的算式中的数字与图形中的'点子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的发现为:乘法算式中的第二个因数总是比第一个因数多1,第一个因数是长方形点阵的竖排点数,第二个因数是长方形点阵的横排点数。并没有发现第一个因数与点阵序号间的关系,因此,当要求他们写出18个点阵的点数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答案:17×18、18×19。在争论各自的理由时,学生的注意力才联系到了点阵的序号与算式的关系,从而确定了正确答案。)

  (4)照这样继续写,你能写出第n个长方形点阵的点数吗?

  学生可以很顺利地写出:n×(n+1)。

  3、看来对于任何一个点阵,只要我们认真观察研究,总能发现其独特的规律。在小组内研究三角形点阵中的规律,要求

  (1)个人思考活动:观察给出的四个三角形点阵的规律,画出第五个三角形点阵。

  (2)小组讨论:对自己画出的第五个三角形点阵进行划分,你能想到哪些不同的划分方法?分别用算式表示点数。

  (学生活动)

  全班交流

  划分一:横向划分,1+2+3+4+5=15;

  划分二:竖向划分,1+2+3+4+5=15;

  划分三:斜向划分,1+2+3+4+5=15;

  划分四:折线划分,1+5+9=15;

  (对于前面的三种划分方法,都在我的预设之内,学生到此,已经很轻松地用语言表述出自己的想法:这样的三角形点阵的点数是从1开始的连续自然数的和。而对于第四种划分方法,是我没有想到的。有一个孩子却用非常强烈地要求,表达了自己的这种划分方法,并且说出了这个算式依次递加4的规律。)

  4、同学们真了起!真正具有未来数学家的风范,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现并总结了各个不同的点阵图中隐藏的规律。那么你觉得应该从哪些方面来探究点阵的规律?

  学生交流

  仔细观察点阵的形状;

  数清每一行的点子数;

  看清前后两个点阵的变化……

  (在这里不需要学生说出多么专业的、深奥的数学原理,只是引导学生对自己探究性学*方法的一个总结,尽管语言可能不够简练,总结不够到位,只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在表述,就是对学生思维训练的一个提升,一种飞越。)

  四、课堂总结

  1、点阵的知识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击缶表演”、“太极表演”等,都是把一个人看作了一点,来排列有规律的队形。你还知道什么地方运用了点阵的相关知识?

  学生交流

  五子棋、阅兵式的方队、节日的花坛……

  2、课后继续搜集点阵的相关资料,下节课继续交流。

  (在这里,把学生的课堂学*延伸到生活,链接到学生已有的相关生活经验,然后让学生在生活中继续寻找哪里用到点阵的知识,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五年级上册数学点阵中的规律教案 4

  教学目标:

  1.能在观察活动中,发现点阵中隐含的规律,体会到图形与数的联系;

  2.发展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3.了解数学发展的历史,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发现和概括点阵中的规律

  教学难点:

  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图形与数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观察图形中的规律

  上课前,同学们凭借灵敏的听力找到了规律(板书:规律),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的眼力。请看屏幕,仔细观察,你能从这一组图形中发现规律吗?

  (出示幻灯片3)3:生观察说规律,可提示,师总结)

  2.观察一组数的规律。

  看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就会有不同的发现,同学们的眼力真不错!让我们继续,(出示幻灯4)你能从这一组数中发现规律吗?(1、4、9、16、25 …)

  如果有困难不能出色完成,那我们今天就来一起研究,从而导入

  3.出示点子图

  同学们,这一组数中其实还隐藏着其他的规律,只是仅凭观察这几个数不太容易发现。那我们该怎么办呢?(生想办法)

  好主意!为了帮助同学们更直观、更深入地研究这一组数,老师把它们分别画成了一种最简单的图形——点(幻灯5出示课本97页主题图),如果我们能发现这几个点子图之间的变化规律,就可以发现这一组数中隐藏的规律了。让我们马上开始!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渗透不同的观察方法

  (1)仔细观察,想一想,这几个点子图之间究竟有什么变化呢?把你的发现说给同桌听;老师并用幻灯片6展示。

  (2)指名说怎么观察的?它们之间有什么变化?

  (副板书:横竖看、斜着看、拐弯看)

  (3)设问,那第5个点阵有多少个点?请画出此图形。

  2.小组探究

  同学们都很会思考,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了不同的变化,为了更清晰、更准确的感受这些变化,现在,我们把观察和动手结合起来,小组合作,选择一种观察顺序,用线条分一分这几个图中的点,然后根据划分的结果写出算式来表示这几个数。最后想一想,你们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听明白了吗?好的,现在请小组负责,观看点子图,马上开始你们的合作研究;再次出示幻灯片6。

  合作任务

  1.选择一种观察顺序,用线条分一分这几个图中的点。

  2.根据划分的结果写出算式来表示这几个数。

  3.想一想,你们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1=()4=()9=()16=()

  (1)学生分组探究,师巡视

  (2)在展台上展示交流。(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你们的合作成果?)

  ①生展示分法、算式和规律——其他组补充——总结规律

  ②学生说算式师板书

  ③拓展a×a

  第5个点子图是什么样的,应该是哪个数?出示片7,用前面的观察方法,再讨论(副板书5×5)第10个呢?

  后两种:下一个图形的算式是什么?(副板书下一个图形的算式)

  算一算结果是25吗?

  ④(出示幻灯片8)原来问题还可以这样想:同一问题有不同的思路和解决方法!

  3.小结

  同学们真是太能干了,不仅发现了新的规律,还能用规律推测出后面的数。可见,你们不仅听力和眼力好,研究能力和表达能力更是非常的高。

  4.揭示点阵

  那么,同学们,在寻找这一组数的规律时,是什么帮助了我们?(点子图)是的,像今天我们用到的这种排列很有规律的`点子图在数学上又叫点阵。(板书:点阵中的规律)

  点阵中的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直观、更方便的研究一个数或者一组数。早在两千多年前,希腊的数学家们就已经利用点阵来研究数了。还有一点一定要告诉你们,刚才我们研究的这组点阵正是当年的数学家们曾经研究过的,不知不觉中竟然当了一回数学家,感觉特好吧?这的确是一件值得我们自豪的事情。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一)试一试

  怎么样?同学们?用点阵来研究数有趣吧?让我们继续这项有趣的研究。

  1.观察下列点阵,你能根据规律画出下一个图形吗?

  请看屏幕,这是一组什么形状的点阵?仔细观察这一组点阵,你能根据规律画出下一个图形吗?(请看试一试,同学们用水彩笔涂出下一个图形;可出示幻灯片9来检查学生是否画的正确)

  生画——展示:说明为什么这样画?(有不同的想法吗)

  2.下面的点阵分别代表了哪个数?请你用一组有规律的算式表示这几个数。

  这是一组什么形状的点阵?下面的点阵分别代表了哪个数?你能用一组有规律的算式表示这几个数吗?(请看试一试,出示幻灯片10,我们比一比,哪位同学写的又对又快。)

  生做——展示算式——拓展下一个,你能画出地5个图形,再来研究第4个图形。

  (拓展)你还有什么发现?展示幻灯片11。

  除了这种方法,你还有其它研究方法?(学生思考后,可以出示幻灯片12)

  (二)拓展延伸

  出示梯形和螺旋形点阵:除了正方形、三角形和长方形点阵之外,还有这样的点阵,什么形状的?

  我们来看书本98页的练一练第1题,学生先做后,出示幻灯片13来检查。

  对,同学们,在生活中你见过或感受过点阵吗?你见过哪些点阵?(指生说)其实生活中的点阵还有很多,同学们请看(出示幻灯片14)点阵以其独特的魅力被人们广泛的应用于生活,这些点阵中也隐藏着有趣的规律。只是课上的这40分钟太有限了,不过,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继续研究。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同学们,时间过的真快,马上要下课了,想一想,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生谈收获)

  2.你们总结的真好!同学们,在生活中,规律是普遍存在的,所以,老师希望每位同学都能从现在开始做个有心人,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中,多观察、多思考,继续去发现更多、更奇妙的规律。

  板书设计:

  点阵中的规律

  1、正方形点阵

  2、长方形点阵

  3、三角形点阵

  4、其它点阵

  小结:在观察活动中,发现点阵中隐含的规律,体会到图形与数的联系,

  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同一问题有不同的思路和解决方法。

  五年级上册数学点阵中的规律教案 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观察发现点阵中的规律,体会“图形与数”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发展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形结合”的神奇之美,并获得“我能发现”之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探究发现点阵中的规律。

  教学难点:

  独立发现同一点阵中不同的规律。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楚地再现。)

  一、创设问题情境

  指导学生观察所提供图

  形的基本形状。

  1、提供的四个图形的均是三角形,第一个图形除外。

  板书:1点字的个数是如何增加的?

  2、观察四个图形均是正方形(第一个除外)你能写出算式吗?

  1×1 2×2 3×3 4×4 □×□

  3、第三、四组的四个图形请示去自己去探索,发现规律。

  观察图形,思考,反馈。

  学生探索、发现。

  设计意图:随着点阵图的依次出现,学生的思维逐渐活跃,当第三个点阵图出现的时候,学生不用数,已经忍不住地说出了点数。说明学生已经发现了这组正方形点阵中的规律。但这时,教师没有急于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而是给学生留出了完善自己想法的时间,同时也暗示学生:规律的呈现不能依靠一个或几个图形来归纳,应该有耐心地继续自己的观察活动。

  二、小组合作探究。

  指导学生观察前后图

  学生观察提供的第一组点字图,交流点字的个数是如何增加的,然后用算式表示出来。

  学生观察第二组四个图形,点字的个数有什么变化,

  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用算式表示出来。

  学生独立观察思考这两组图形点不变化的情况,有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观察所给图形的基本形状及点字变化情况。

  学生观察、思考、汇报。学生谈体会

  设计意图:让学生寻找正方形点阵的不同划分方法,把教材分散处理的关于正方形点阵的不同划分方法集中探究,便于学生思维的延续和拓展,不至于出现思维上的断层。这样设计既符合学生的探究心理和学**惯,又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的空间,体现了学生学*的自主性,还用另一种方式解读了“练一练”中的第一题。培养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总结概括规律的能力。

  三、汇报交流质疑问难。

  学生通过观察前后图形中点的变化情况,从而推导出后续图形点的数量。引导学生观察前后图形点的个数是如何增加的。

  1、点字图是三角形的点字个数后一层比前一层多。

  2、正文形、长方形点子数是成倍增加。

  3、第(4)组图点子数是怎样变化的。

  4、指导学生观察前后的算式。

  仅观察图形并不能直接发现规律,并与图形对应起来。学生观察读图,思考。

  议论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到此,已经很轻松地用语言表述出自己的想法:这样的三角形点阵的点数是从1开始的连续自然数的和。而对于第四种划分方法,是我没有预想到的。有一个孩子却用非常强烈地要求,表达了自己的这种划分方法,并且说出了这个算式依次递加4的规律。我真的很庆幸给了他一个机会,他用如此精彩的回答回报了我,也许课堂教学永远的魅力就在于这预设外的惊喜吧。

  四、练*巩固。

  第1题,有两小题都是根据图形的变化的.特点,推理出后续的图形。

  第二题,是观察图形排列的变化

  学生先独立思考:各图形点子个数是如何增加的,然后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进行交流。

  学生补充完算式,找出规律再写出一个算式来。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通过这样的观察,也能知道后面图形排列的特点,从而计算出后面图形点的数量。

  根据图形变化发现这一变化规律。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规律。

  设计意图:在这里不需要学生说出多么专业的、深奥的数学方法,只是引导学生对自己探究性学*方法的一个总结,尽管语言可能不够简练,总结不够到位,只要学生是用自己的语言在表述自己的想法,就是对学生思维训练层次的一个提升,一种飞越。

  五、总结概括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讲给同学们听听。

  六、作业

  1、练一练2题

  2、你在生活中那里发现过有规律的东西?用你喜欢的方法记录表示它们的规律。

  学生思考,交谈,总结。

  设计意图:把学生的课堂学*延伸到课外,链接到学生已有的相关生活经验,使得原本陌生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自然对接,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生课后的自主设计作业,给了学生极大的创造空间,真正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板书设计:

  点阵中的规律

  正方形数、相同数

  连续奇数

  连续自然数——倒加

  1 =1×1 4 =2×2 =1+3 =1+2+1

  9 =3×3 =1+3+5 =1+2+3+2+1

  16 =4×4 =1+3+5+7 =1+2+3+4+3+2+1

  25 =5×5 =1+3+5+7+9 =1+2+3+4+5+4+3+2+1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