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江吟》优秀教案(精选五篇)

首页 / 教案 / |

  《暮江吟》优秀教案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运用上节课自学古诗的方法自学本课的古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关键】:

  重点:灵活运用自学古诗的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

  关键: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善于与别人交流。

  【教具准备】:

  1、学生比较熟悉的古诗画面。

  2、古琴曲。

  【教学内容】:

  一、复*旧课,导入新课

  1、交流上节课布置的作业古诗配画。

  2、板书本节课要学*的古诗《暮江吟》的课题。

  3、解释课题,交流对白居易的了解。

  二、初读

  1、学生自由朗读,读准生字。

  2、检查对三个生字瑟、残、吟的认读情况。第一遍带着拼音读,第二遍去掉拼音读。

  三、细读

  1、学生小组内交流课前预*情况,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诗义。

  2、图诗结合,用自己的话说说本诗的意思。

  3、班内交流。

  四、美读

  1、配乐范读,启发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学生练*朗读。

  3、配乐,指名感情朗读。

  4、加表演动作,背诵古诗。

  五、巩固

  用抢答方式,理解诗中的加点字的意思。

  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2、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3、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知君。

  六、延伸

  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召开一个古诗朗诵会,把自己会背的古诗背给大家听。

  七、布置作业

  向学生推荐《唐诗三百首》

  《暮江吟》优秀教案 2

  一、谈话导入、简介作者。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首诗,老师念第一句篱篱原上草,大家一起背好吗?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他就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白居易,他写这首诗时只有15岁,课件下载他的诗通俗易懂,在广大群众中广为流传下来的诗有1914首,今天我们学*其中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句,题目是《暮江吟》。板书:暮江吟

  二、揭题

  ①《暮江吟》中的暮你是怎样理解的?在这儿起了什么作用?

  ②江在题目中交代了什么?

  ③吟是什么意思?

  ④从题目中可以看出诗人吟唱的对象是什么呢?

  ⑤从诗的题目上你读懂了什么?

  三、新授

  1、自由读,初步了解诗歌大意。

  思考:这是一首什么诗?写什么时候的景?在诗中画出表表示时间的词语,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2、范读

  3、思考、讨论:

  诗人描写了傍晚的哪些景物?抓住了这些景物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4、齐声朗读前两句诗。

  5、重点理解词语。

  残阳是什么意思?

  铺是什么意思?这个铺字你体会到了什么?把铺换成照、射可不可以?

  (诗人描写了傍晚的残阳和江水,江水的特点是半江瑟瑟半江红)

  6、出示灯片

  提问: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你看见过这种课件下载景象吗?(因为太阳接*地*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绿色,半江是红色,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得面积广大而均匀。)

  7、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8、学*后两句诗。

  ①指名朗读后两句诗。

  思考:作者描写了夜晚的哪些景物?是怎样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来写的?

  理解

  ②可怜是什么意思?

  九月初三:是指农历已进入深秋季节这句点出了观赏江景的季节是深秋。

  ③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深秋的夜景?为什么这样打比方?

  (珍珠晶莹闪亮,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用珍珠来比喻露珠就照应了可怜,诗人写的是初三夜的月亮,因为初四是娥眉月,所以把月亮比作弯弓)

  ④指名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⑤想象全诗意境,大家闭起眼睛想一想。

  《暮江吟》优秀教案 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学*《暮江吟》,学会本诗生字。

  ②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的意思,了解此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②能背诵,默写全诗。

  3,情感目标:

  通过学*此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联想与想象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复*学过的古诗,预*本课,了解诗人

  教师准备:课件,诗签

  [教法]

  ①诵读法——反复朗读,把握语言特色。

  ②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③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课前)导入激趣(看图猜,背古诗)

  一、感受美,进入美的环境

  1、解题。

  师问:诗题交代了些什么

  生答:交代了时间(暮——傍晚),地点(江边)

  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3、感知诗文,欣赏试吟。

  ①指名读。

  ②检查对三个生字"瑟,残,吟"的认读情况。

  ③生教读。

  二、赏析美,展示美的画面

  (一)介绍"挑战赛"规则。

  (二)第一关:"看美景,说其意"

  1、在观察讨论中领悟一番诗中有哪些景物你认为什么景物最美为什么(教师适时点拨)

  2、汇报交流。

  第二关:"找字词,解其意"

  1、请同学们把重点的字词和不理解字词找出来,同桌或上下位解决,不能解决再提出。

  (1)小组领读

  (2)哪位同学愿意跟大家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个字或哪一句(分组交流)

  (3)解答疑问。

  3、再读,领悟诗意

  4、抓住重点字词"可怜"等进行小结

  5、生想象画面,复述诗意:傍晚()

  夜晚()

  天上()

  地上()

  三、诵读美,想象美的意境

  第三关:"悟情感,读其意"

  欣赏古诗重要的是进入诗的意境,感悟诗人感情,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白居易,谁来吟吟这首诗。

  1、师吟生想象画面。(配乐)

  2、生挑战:表演吟诵

  3、全班背诵

  4、师结合板书小结

  四、创作美,获得美的延伸

  第四关:"写美景,创其意"

  1、小练笔(课后任选一题完成)

  (1)见课件

  (2)见诗签

  2、教师总结.

  3、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作业。

  (2)默写全诗。

  [板书设计]

  暮江吟

  白居易

  残

  ——→月

  阳

  →美

  江

  ——→露

  水

  附诗签:(任选一题)

  1、创作现代版"暮江吟"

  2、根据下面的句子再想象写一首诗。

  蓝蓝的天上一轮圆圆的月亮……

  3、任选一幅美景图,自己或与大家合作创作一首诗。

  《暮江吟》优秀教案 4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情意)

  1、了解中法人民的共同心愿,从中爱到国际主义的思想教育。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所表达的思想。

  3、自学本课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内容所表达的思想。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疑导入

  1、什么是心愿?课文中讲了哪些人的心愿?他们的心愿分别是什么?

  (小姑娘的心愿……,小姑娘父母的心愿……我和法国人的共同心愿……)

  二、自学研讨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抓记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2、找出课文中人物表现的句子,并抓重点句子体会含义

  3、想一想,表达了作者怎能样的思想感情?

  三、点拨辅导重点点拨第二道:

  1、"因为我家有好多中国人,你像他们。"她那水晶的蓝眼睛多像清澈的泉水,闪耀着欢乐的光。"我家有好多中国人"是什么意思?从中可以看出小姑娘什么?(相机释词"迷惑不解

  2、妈妈把女儿搂在怀里,亲了一下,说:"……同他爸爸一样,是个中国迷,现在连我也变成中国迷了。从文中哪儿看出小姑娘的爸爸是中国迷?又从文中哪儿看出小姑娘的是中国迷?(释词"滔滔不绝绘声绘色")指导朗读第18、20节

  3、是那些不说话的中国人,把真诚的友谊带进了一个普通的法国人的家庭,而且生根发芽,开出了美丽的花朵。小姑娘的天真的心灵,不正像含苞欲放的花蕾吗?

  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相机释词"含苞欲放"

  4、她抱着爸爸的腿,用会说话的眼睛乞求着,好像在说:"我要去北京,我还要当老师呢?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5、她爸爸认真地说:"我希望她学中文,以后到中国留学,当架设友谊桥梁的工程师。"

  "当架设友谊桥梁的工程师。"是什么意思?这家法国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

  6、人民的感情上朴素的,朴素的东西是最美的。修一座友谊的长桥,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共同的心愿指什么?友谊的长桥指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指导朗读最后一节

  四、质疑巩固

  五、作业

  1、整理解释滔滔不绝迷惑不解绘声绘色潜力含苞欲放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心愿

  小姑娘我家有好多中国人去北京当老师

  父母中国迷学中文

  中法友好

  架设友谊桥梁

  资料提供者:郑昌松

  《暮江吟》优秀教案 5

  教学目标:

  1.学*本课生字词,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

  2.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和注释阅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3.运用学*古诗的办法,理解诗意,体会诗中所蕴含的哲理,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

  教学诗歌时,教师可以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通过诵读指导,让学生准确地感知诗歌所描绘的景象,并把握诗歌的情感,让学生进一步丰富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第一首诗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古诗背诵给大家听一听。

  2.揭题:首先我们来学*《暮江吟》这首诗歌,看看诗人给我们展现了什么样的景色,带给我们怎样的情感。

  3.思考:

  题目中的“吟”是什么意思?

  (“吟”是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

  “暮”又是指的什么时候呢?

  (“暮”指的是傍晚)

  题目的意思为:黄昏时分在江边所做的诗。

  二、初读古诗

  1.教师范读,学生聆听,注意诗的节奏与停顿。(按233的节奏读)

  2.学生自主识字。

  3.诗人为什么傍晚会站在江边吟诗?是什么样的景色吸引了他?让我们一起再读一遍这首古诗。

  三、熟读古诗

  一道残阳铺水中。

  1.“铺”字能不能换成“映”?

  (不能。“铺”字表明了“残阳”已经接*地*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就像铺在江面上很形象。)

  2.“一道残阳”指的是什么时候的太阳呢?

  (夕阳)

  3.诗的前两句写的是傍晚时候的景象,后两句写的是夜晚时候的景象。

  4.欣赏“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1)请你试着描绘一下诗中夜晚的景色。

  (2)此时此刻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理解“可怜”的意思——可爱

  第二首诗

  一、视频导入

  1.播放庐山景色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自己都看到了哪些景色,这些景色又有什么特点?

  2.简介庐山,揭示课题。

  3.板书课题。

  二、自读古诗

  1.学生自主阅读古诗,并借助拼音自学生字。

  2.注意读准字音,读古诗时要读的有节奏。

  三、理解古诗

  1.交流讨论:说一说你最喜欢哪句诗?

  学生自由交流

  2.想一想,作者从远*高低等不同的角度观察了庐山,所看到的景色都不一样,请你想一下作者从不同的角度都看到了庐山怎样的景色?

  3.作者身处庐山之中,为什么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

  (因为诗人站在庐山之中,视野受到限制,只能看到庐山的局部,不能看到庐山的全貌。)

  4.你觉得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人和事?

  (看问题要全面避免主观片面。)

  第三首诗

  一、欣赏图片,导入新课

  1.出示梅花的图片,引出课题。

  2.板书课题

  二、融入诗中,体会诗意

  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初步体会每句诗的意思。

  2.梅和雪在争什么?

  为什么比不出高低?

  揭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3.引导学生着重理解第三、四句诗的意思,明白本诗所说明的道理——取长补短。


《暮江吟》优秀教案(精选五篇)扩展阅读


《暮江吟》优秀教案(精选五篇)(扩展1)

——《暮江吟》教案(精选十篇)

  《暮江吟》教案 1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 能借助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

  歌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

  3.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一、释题激趣,创设语境。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首诗,老师念第一句“篱篱原上草”,大家一起背好吗?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他就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白居易,他写这首诗时只有15岁,他的诗通俗易懂,在广大群众中广为流传下来的诗有1914首,今天我们学*其中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句,题目是《暮江吟》。

  板书:暮江吟

  1. 读题、解题:(1)师强调“吟”的读音。“吟”是怎么意思?吟,古代一种诗体。(2)同学们来看看这个“暮”字,上面是个草字头,下面是个日,你能看出什么来吗?(有太阳落山的意思)这里交代的是(时间)(3)“江”在题目中交代了什么?(地点)

  二、初读古诗,感受画面。

  1.自由读古诗,读正确,读流利.想一想:这首古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

  2.(点读――齐读)读完古诗你有什么感受?(景色美丽、喜爱……)

  3.读诗初步感觉很重要,老师读这首诗也有自己的感受,我想通过我的读表达出来。

  三、品析古诗,体会情感。

  1.思考、讨论:诗人描写了傍晚的哪些景物?抓住了这些景物

  的哪些特点来写的?(诗人描写了傍晚的残阳和江水,江水的特点是半江瑟瑟半江红)?

  2.齐声朗读前两句诗。

  3.重点理解词语。

  (1)“残阳”是什么意思?(落山的太阳光)

  (2)“铺”是什么意思?这个“铺”字你体会到了什么?把“铺”换成“照”、“射”可不可以?

  (“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得面积广大而均匀。)

  4.质疑: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你看见过这种景象吗?(因为太阳接*地*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绿色,半江是红色。)

  5.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暮江吟》教案 2

  一、教学目标

  (一)学*《暮江吟》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二)有感情地朗读诗句,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理解诗句的意思。

  三、教学难点

  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复*或收集一两首唐代诗人白居易、王维、李白的诗,你们完成了吗?(检查二三人),今天,我们再学*着重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讲读第一首古诗《暮江吟》。

  1.初读指导,理解诗句意思。

  (1)解题。板书题目:《暮江吟》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写的。诗中描写了深秋的时候,从日落到夜晚江上的景色,表达了作者愉悦的心情。题目的意思是:吟咏暮色降临的江上景色。暮,傍晚。吟,吟咏,作诗。

  指名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2)教师范读。(注意生字、新词。)

  (3)指名学生试读。

  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4)学生试讲,逐句理解,教师点拨。

  ①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指快要落山的太阳。铺:展开,铺展。这里是斜照的意思。句意:夕阳的余辉斜照在江面上。)

  ②半江瑟瑟半江红(瑟瑟:这里指碧绿色,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颜色。句意:江水有一半是绿色的,有一半是红色的。)

  ③可怜九月初三夜(可怜:可爱的意思。九月初三:指农历九月初三,这时已进入深秋季节。句意:九月初三,这深秋的夜晚多么可爱啊!)

  ④露似珍珠月似弓(似:好像。"月似弓",农历初三晚上,是月牙开始出现的日子。月牙好像一张弯弯的弓。寒露降临,附着在树叶和草丛上的露珠,在月光的映照下,就像闪闪发光的珍珠。句意:露水像珍珠一样晶莹,月牙弯弯像弓一样。)

  2.精读训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指名朗读。

  (2)思考议论,加深理解。

  ①第一句,用了一个"铺"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突出了江水的*静,夕阳的美丽。"铺"在这里是斜照的意思。)

  ②读"可怜九月初三夜",体会"可怜"在这里的意思。("可怜"一词表达了诗人对九月初三这个深秋的夜晚的留恋、喜爱。当时诗人的心情是十分愉快的。正因为喜爱,他才从黄昏到入夜,久久地停在江边观赏景色。)

  ③诗人在诗中运用了两个贴切的比喻,比喻的作用是什么?

  (作者抓住了事物的特征,用了两个贴切的比喻,写出了江边美丽的月夜景色。)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轻声自读,想象诗的意境,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②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节奏和韵味。

  《暮江吟》教案 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暮、瑟”2个生字,会写“暮、吟”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从关键词语“一道、铺、瑟瑟、可怜”入手,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中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通过反复朗读,整体把握诗歌情感,感受诗歌的自然美和语言美。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2.通过对诗句的理解,展开丰富的想象,重现诗句表现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暮江吟》原诗课件,并配以图片,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内容。

  导语:同学们,也许从幼儿园开始,我们就已经接触古诗了。从最简单的“床前明月光”开始,古诗——这个随岁月沉淀下来的精品就已经深植于我们的脑海,充盈我们的童年时光。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易、通俗,“老妪能解”。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白居易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同学们请看PPT,上面的图片正切合了这首诗的意境。请你们仔细观察,想象画面中的景色,初步感受这首美诗。

  2.播放朗读音频,学生听古诗,初步进入古诗的意境。

  3.教师板书“暮江吟”三字,引导学生理解诗题。

  明确:“暮”,草字头下面一个“日”,这个“日”表示太阳,太阳落到草丛中了,表示什么呢?(傍晚)所以诗题告诉了我们时间。“江”指江边,交代了地点。“吟”,即吟诗。谁在吟诗呢?当然是诗人白居易。这样,我们就完整地理解了诗题,同时也为理解诗歌打下了基础。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

  1.教师介绍诗人及古诗的创作背景。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生于河南新郑。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29岁时中进士,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盩至尉、翰林学士,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写了大量讽喻诗,这些诗使权贵切齿、扼腕、变色。44岁时,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白居易晚年好佛,因而人称“诗佛”,又自号“乐居士”。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最为有名,其诗作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叙事诗中《琵琶行》《长恨歌》等极为有名。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创作背景这首诗大约是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所写。当时的朝廷政治昏暗,党争激烈,诗人尝尽了在朝为官的艰辛,于是自求外任。所以这首诗渗透了他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快乐情绪和获得自由后的个性色彩,成了白居易在特定境遇下的心境和审美的艺术载体。诗中蕴含着诗人对生活、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给后人带来无尽的美之享受。

  2.学生自由朗读,小组交流。课件出示阅读交流的要求。

  (1)读准字音,识记生字。

  (2)圈出不理解的词语,小组交流。

  3.教师检查学生交流的情况。

  (1)课件出示词语,指名学生认读,教师相机纠正,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会写的字:暮(mù)吟(yín)唱会认的字:瑟(sè)瑟(sè)

  (2)播放生字书写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书写笔顺。

  书写指导:

  〔暮〕上下结构,“莫”大“日”小。上部撇、捺舒展,罩住“日”。

  〔吟〕左右结构,左小右大。左部“口”偏上;右部撇、捺舒展,横折取斜势。

  易错提示:

  〔暮〕“艹”下面是“曰”,不要写成“日”或“目”。

  〔吟〕右边是“今”,不要多加一点写成“令”。

  (3)引导学生进行书写练*,教师巡视,注意个别指导。

  (4)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进行朗读练*,并给诗歌划分节奏。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教材插图课件,引入古诗。

  过渡:同学们,在饱含感情地朗读这首古诗后,你们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PPT中的图片是教材中的插图,形象地再现了古诗描绘的画面。下面我们就深入感知这首古诗,体会其画面、意境之美。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同时出示需要思考的问题。

  (1)图上画了哪些人物、景物?(斜阳、江水、诗人、岸边的树和草)从这些景物中可以看出古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秋季)

  (2)古诗前两句描写的核心意象是什么?(残阳)后两句描写的核心意象是什么?(露珠、新月)

  (3)古诗中哪两种色彩形成鲜明对比?(瑟瑟;红)这种对比有什么表达效果?(一绿一红的鲜明对比表现出夕阳斜照下江面上的绚烂景象,写出了景物之美)

  (4)古诗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可怜九月初三夜)

  3.看图想象,引导学生说说画面上的内容。

  示例:夕阳在水面上洒下一道流光溢彩的金线,一半江水如翠玉一般青碧可人,另一半却如江花一般火红艳丽。夜色降临,岸边青草上的露珠像珍珠一般晶莹透亮,一弯如弓的蛾眉新月映在水中,格外可爱。

  四、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1.引导学生品读前两句,并出示问题,结合问题理解诗句。

  (1)理解“一道残阳铺水中”的诗意。诗句中描写的夕阳是怎样的?“铺”字用在这里有什么含义?可以换成“照”“射”“洒”等字吗?为什么?

  预设:在不同人的眼里,在不同的情境下,夕阳的情态是不同的。修饰夕阳的词语可以是:火红的、摇摇欲坠的、疲惫的、金光闪闪的等。要理解“铺”字在这里的表达效果,可以想象在*时的生活中“铺”都用在什么境况下,如“铺床”“铺路”等。诗句中的“铺”表明此时太阳已经接*地*线,贴着水面斜射,阳光非常*缓柔和,像是有人拿了一块红绸子从天边慢慢铺过来,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换成别的字就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了。

  古典诗词中,关于夕阳,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你们有这方面的积累吗?试着将表示夕阳的词填到下面的句子中。

  夕阳残阳斜阳落日白日

  (1)雨后却( ),杏花零落香。(温庭筠《菩萨蛮》)

  (2)浮云游子意,( )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3)( )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4)( )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 )山外山。(李叔同《送别》)

  (6)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 )如血。(***《忆秦娥?娄山关》)

  (2)理解“半江瑟瑟半江红”的诗意。诗句中描绘了哪两种色彩?从中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预设: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中的注释找出诗句中描写色彩的词语,即“瑟瑟”和“红”。“瑟瑟”指青绿色,像一块无瑕的翡翠。一个“瑟瑟”,一个“红”,写出了夕阳斜照在江面上那种鲜明的色彩美,这样一红一绿强烈的色彩对比,使画面变得鲜艳、明快。

  (3)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过渡:夕阳斜照下的江面多美啊,我们只通过诗句中的关键字词就品味到了这种美,这大概就是古诗精妙用词的独特效果了。那么,你们能充分发挥想象,用流畅的语句说出诗句的意思吗?(答案不唯一,语句通顺即可)

  示例:A.一道余晖铺在江面上,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绿,一半呈现出殷红。(直译,基本上表达出原诗句的意思)

  B.一道残阳渐沉江中,江水半江碧绿半江艳红。(遵循了原诗句的句式,但翻译不够完备)

  C.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夕阳,柔和地铺在江面上。晚霞斜映下的江水看上去好似鲜红色的,而绿波却又在红色的江面上滚动。(意译,生动地表现出原诗句中的画面美)

  2.引导学生朗读后两句诗,师生共同品析。

  过渡:多美的江边夕照图啊,面对如此美景,诗人长久驻足,流连忘返,不觉天色已晚,此刻他又会有什么新发现呢?

  (1)理解“可怜九月初三夜”的诗意。这句诗中的哪个词语尽显了诗人当时的心情?这个词语有何表达效果?

  预设:形容人物心情的词语,从词性上看,应该是形容词或副词。明确了这一点,就可以引导学生在诗句中寻找这样的词语,只有“可怜”一词符合。“可怜”在这里不是“值得怜悯”的意思,教材给出了注释,意为“可爱”。为什么“九月初三夜”可爱呢?当然是因为那时的风景之美,这就引出了下句“露似真珠月似弓”。

  (2)理解“露似真珠月似弓”的诗意。这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写景方面有何特点?

  预设:引导学生通过诗句中的两个“似”辨别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即比喻,把露珠比作珍珠、月亮比作弯弓。在写景方面,引导学生发挥想象,露珠是地上的景物,月亮是天上的景物,天上、地上的景物相融合,构成了一幅宁静、祥和的月夜图。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美景,诗人才发出上句的赞美。

  (3)引导学生想象一下露珠和月亮还像什么,补充下面的'填空。

  露似( )月似( )( )似( )( )似( )

  示例:露——宝石、玛瑙、水晶;月——金钩、小船、眉毛、镰刀。

  (4)深入意境,体会情感。

  过渡:同学们,前面我们在学*诗歌的创作背景时曾讲到诗人离开朝廷到外地任职,离开了朝廷意味着不能再追求功名利禄了,但他却没有丝毫的失落感,转而流连于幽美壮丽的自然风光,这是多么乐观、豁达的个性啊。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带着诗人这种轻松、闲适的心情,再次漫步江边,你能拥有和诗人一样的心境吗?

  3.教师再一次串讲前两句诗,使学生从整体上对这首诗进行复*。学生朗读古诗,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明确:这是古诗词中表现秋日美景的优秀诗作,后两句更是经久流传。前两句中,诗人像一个卓越的摄影师,抓拍到一幅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图片。而后两句则通过对“露”和“月”视觉的形象描写,创造出秋夜一派和谐宁静的意境,用生动的比喻把天上、地下的两种景象压缩在诗句中,将一幅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图展现在人们面前。前后两句各具佳景,又各显其妙,令人叫绝。

  4.读写结合,实践训练。

  过渡:多么美丽的江景图啊!这种美景不描绘下来实在是太可惜了。让我们拿起笔,发挥想象,将这幅幽美的江景图描绘出来吧!

  课件出示题目:发挥想象,将这首古诗改写成一篇写景的小短文。

  5.学生思考写作,教师指名学生朗读自己所写的片段。其他学生认真听,听后给出意见。

  五、背诵积累,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个性背诵。

  过渡:同学们,学*古诗,不仅要理解诗意,体悟诗境,还要背诵积累,将之内化为自己的东西,需要用时信手拈来。这样才能增加知识储备,提升语文素养。现在,我们就请几位同学来背一背这首诗,其他同学认真听,评一评谁背得好,背得有感情。

  2.指名学生背诵,教师进行评鉴。

  关键词:流畅;生动;饱含感情;抑扬顿挫。

  3.引导学生积累其他写景的优美诗句。

  过渡:同学们,在千古流传的诗句中,有很多描写优美风景的。它们或是单纯地写景,或是借助风景表达内心的感情,或是通过风景揭示深刻的哲理。你们知道这方面的诗句吗?请你们在课下找一找,并抄写下来,读一读,看它们在写

  景上有什么特点。

  六、回顾内容,课堂总结

  教师简单总结这堂课的教学内容。

  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上我们集中学*了古诗《暮江吟》,不仅了解了关于诗人及诗歌创作背景的相关知识,而且在对诗句的分析中理解了古诗内容,体会了诗人在诗中寄托的思想感情。在老师的带动下,同学们积极思考,明了诗意,想象画面,很好地配合老师完成了这次课堂学*。下节课我们将学*剩下的两首诗,希望同学们能一如既往地精心准备哦!

  《暮江吟》教案 4

  师:古典诗歌中写景的读句很多,大家能背几首吗?

  生:背《望天门山》背《山行》背《绝句》

  师:同学们每背一首诗,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古诗,题目叫《暮江吟》

  (师板书,一边音乐《春江花月夜》起)

  师强调“吟”的读音。

  师:同学们来看看这个“暮”字,上面是个草字头,下面是个日,你能看出什么来吗?

  生:有太阳落山的意思。

  师:从诗题中看出了时间,还看出了什么?

  生:他在江边。

  师:傍晚在江边吟诗,这是谁呀?(白居易)

  师:谁来介绍介绍。

  生:他的诗容易读懂,因为他写诗的时候,总是要把写好的诗读给老百姓听。

  师:你真是个爱学*的孩子。

  生:他有个师傅叫顾况。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看书的。

  师:你也是个爱学*的孩子。

  师:要了解这首诗,还要回到1083年,在去杭州上任的路上,他看到江边红日落下的美景,陶醉其中,不禁吟诗一首,就是这《暮江吟》(课件出示图片,并范读)

  师:听了这首诗,你感到什么?

  生:我感到自己是一棵小草,被夕阳的余辉照耀着,一半绿,一半红。

  师:你怎么那么会表达呀!

  生:我感到自己是一只小螃蟹,在江中游,阳光下的江面照得一半红,一半绿。

  师:多美啊!接下来,同学们用喜欢的方式来读诗,可以坐着读,可以站着读,可以离开座位读。

  (同学们纷纷找伙伴读)

  (两位同学跑到评委*读给评委听,说自己的'理解)

  师:谁来读?

  (指名读诗)(齐读)

  师:究竟是何种景物,吸引我们的大诗人白居易。找要好的伙伴,借助注释,理解品味,在讨论中来领悟一番诗中最美的地方在哪里?

  (生自由学*讨论)

  师:请各小组来交流一下你们讨论的结果。

  生:一道夕阳照在水中,一半变成红色,一半变成绿色,草地上的露珠晶莹美丽,月亮就像一张弓一样。

  生:我补充,一道残阳并不是一道,照在河水中有很多的。

  师:瞧,这两位同学多能干啊!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太阳都是照射的,这里为什么用“铺”呢?

  师引导大家做“照”、“洒”、“铺”的手势。从这个手势中你感受到什么?

  生:很柔美。

  《暮江吟》教案 5

  教学目标:

  1.学*本课生字词,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

  2.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和注释阅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3.运用学*古诗的办法,理解诗意,体会诗中所蕴含的哲理,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

  教学诗歌时,教师可以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通过诵读指导,让学生准确地感知诗歌所描绘的景象,并把握诗歌的情感,让学生进一步丰富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第一首诗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古诗背诵给大家听一听。

  2.揭题:首先我们来学*《暮江吟》这首诗歌,看看诗人给我们展现了什么样的景色,带给我们怎样的情感。

  3.思考:

  题目中的“吟”是什么意思?

  (“吟”是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

  “暮”又是指的什么时候呢?

  (“暮”指的是傍晚)

  题目的意思为:黄昏时分在江边所做的诗。

  二、初读古诗

  1.教师范读,学生聆听,注意诗的节奏与停顿。(按233的节奏读)

  2.学生自主识字。

  3.诗人为什么傍晚会站在江边吟诗?是什么样的景色吸引了他?让我们一起再读一遍这首古诗。

  三、熟读古诗

  一道残阳铺水中。

  1.“铺”字能不能换成“映”?

  (不能。“铺”字表明了“残阳”已经接*地*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就像铺在江面上很形象。)

  2.“一道残阳”指的是什么时候的太阳呢?

  (夕阳)

  3.诗的前两句写的是傍晚时候的景象,后两句写的是夜晚时候的景象。

  4.欣赏“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1)请你试着描绘一下诗中夜晚的`景色。

  (2)此时此刻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理解“可怜”的意思——可爱

  第二首诗

  一、视频导入

  1.播放庐山景色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自己都看到了哪些景色,这些景色又有什么特点?

  2.简介庐山,揭示课题。

  3.板书课题。

  二、自读古诗

  1.学生自主阅读古诗,并借助拼音自学生字。

  2.注意读准字音,读古诗时要读的有节奏。

  三、理解古诗

  1.交流讨论:说一说你最喜欢哪句诗?

  学生自由交流

  2.想一想,作者从远*高低等不同的角度观察了庐山,所看到的景色都不一样,请你想一下作者从不同的角度都看到了庐山怎样的景色?

  3.作者身处庐山之中,为什么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

  (因为诗人站在庐山之中,视野受到限制,只能看到庐山的局部,不能看到庐山的全貌。)

  4.你觉得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人和事?

  (看问题要全面 避免主观片面。)

  第三首诗

  一、欣赏图片,导入新课

  1.出示梅花的图片,引出课题。

  2.板书课题

  二、融入诗中,体会诗意

  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初步体会每句诗的意思。

  2.梅和雪在争什么?

  为什么比不出高低?

  揭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3.引导学生着重理解第三、四句诗的意思,明白本诗所说明的道理——取长补短。

  《暮江吟》教案 6

  一、学生分析

  本校是一所各方面比较先进的农村小学。这些小朋友从小生长在农村,对于诗中所描写的山水田园般的美景,有一定的切身感受。此时正是中秋节,学生已经观察了中秋的月亮,并已经在口语交际课作了交流。学*这两首诗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农村学生知识面还比较窄,所以在语文素养,古诗鉴赏方面有一定的欠缺。需要教师协助学生体会写作中的技巧。

  二、教学目标和设想

  1.通过查字典或有关资料,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能够大致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

  2.采用灵活多样的学*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3.有感情的朗诵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4.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掌握自学古诗的方法。

  5.想像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明月和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准备

  1.《古朗月行》古诗课件。

  2.《古诗二首》课件。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采用灵活多样的学*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2.想像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明月和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3.掌握自学古诗的方法。自学另一首古诗。

  4.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五、教学过程

  (一)师板书“暮江吟”。让学生试着猜猜题目的意思

  解题:“暮江吟”就是歌咏黄昏的`江边美景。

  (二)学*古诗《暮江吟》

  ⑴初读,解决不认识的生字。

  师:让我们一起快来一起读读这首诗吧。多读几遍,试着读准字音。

  生自读古诗,解决生字。

  师:谁有信心站起来读读这首诗。

  ⑵再读,划出不懂词句。

  ⑶品读,参考学*资料与同学深入研讨。(可根据学生实际选取其中一种方案)

  方案一:学生自由提出问题,自由讨论。

  师:大家读得又投入又熟练。诗的意思读懂了吗?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咱们一起解决。

  生提问题。师引导学生利用自身查找的资料逐一解决问题。

  生可能提出:①残阳?②瑟瑟?③可怜?(师重点解释“可怜”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理解“怜”的几种含义,选择古诗中正确的意思,也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进一步了解“可怜”的意思。)④铺?(师可以让学生自身先展开讨论。学生可能会想到太阳已经落山了,阳光变柔和了,所以不能用“照”“射”这样太强烈的词,应该用词温柔一些。师也可引导学生看图感受。)……

  方案二:师引导学生逐句理解。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走入黄昏的江边一起用心灵去感受那如诗如画的美景。“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关于这两句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生可能提出:①残阳?②瑟瑟?③为什么“半江瑟瑟半江红”同一江水还有不一样的吗?……(对于学生自身能解决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解决,解决不了的老师可以协助。)

  弄明白前两句诗意后,师邀请学生诵读1、2句。

  师:当白居易陶醉在夕阳美景中,天色渐渐暗下来。九月九年级的夜晚的景色又怎样呢?――“露似珍珠月似弓”。多么美的景色啊!但是诗人为什么不用“可爱”而用“可怜”呢?

  生讨论。(“怜”不只有可爱的意思,还有怜惜的意思。这样写更突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暮江吟》教案 7

  本文是由语文教案工作室上传的: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暮江吟》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简介作者。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首诗,老师念第一句“篱篱原上草”,大家一起背好吗?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他就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白居易,他写这首诗时只有15岁,他的诗通俗易懂,在广大群众中广为流传下来的诗有1914首,今天我们学*其中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句,题目是《暮江吟》。板书:暮江吟

  二、揭题

  ①《暮江吟》中的“暮”你是怎样理解的?在这儿起了什么作用?

  ②“江”在题目中交代了什么?

  ③“吟”是什么意思?

  ④从题目中可以看出诗人吟唱的对象是什么呢?

  ⑤从诗的题目上你读懂了什么?

  三、新授

  1、自由读,初步了解诗歌大意。

  思考:这是一首什么诗?写什么时候的景?在诗中画出表时间的词语,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2、范读

  3、思考、讨论:

  诗人描写了傍晚的哪些景物?抓住了这些景物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4、齐声朗读前两句诗。

  5、重点理解词语。

  “残阳”是什么意思?

  “铺”是什么意思?这个“铺”字你体会到了什么?把“铺”换成“照”、“射”可不可以?

  (诗人描写了傍晚的残阳和江水,江水的特点是半江瑟瑟半江红)

  6、出示灯片

  提问: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你看见过这种景象吗?(因为太阳接*地*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绿色,半江是红色,“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得面积广大而均匀。)

  7、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8、学*后两句诗。

  ① 指名朗读后两句诗。

  思考:作者描写了夜晚的哪些景物?是怎样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来写的?

  ② “可怜”是什么意思?

  九月初三:是指农历已进入深秋季节这句点出了观赏江景的季节是深秋。

  ③ 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深秋的夜景?为什么这样打比方?

  珍珠晶莹闪亮,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用珍珠来比喻露珠就照应了“可怜”,诗人写的是初三夜的月亮,因为初四是娥眉月,所以把月亮比作弯弓。

  ④ 指名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⑤ 想象全诗意境,大家闭起眼睛想一想。

  (在月色朦胧的夜晚,仿佛我们来到了江中的小岛上,看到了深蓝的天空中挂着弓一样的月儿,月儿倒映在水中,草上的露珠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像珍珠一样可爱,你们看到了吗?)

  ⑥ 诗人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那么诗人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⑦ 齐声朗读

  请同学们有抑扬顿挫的语调读出诗人对傍晚时分江面美丽景色的喜爱之情。

  四、练*

  (1)作画

  景色的美体现在哪里?诗人用他的妙笔给我们描绘了几个画面,请同学们根据诗意,把诗人笔下的美景画出来。

  一道残阳铺水中可怜九月初三夜

  半江瑟瑟半江红露似珍珠月似弓

  (2)写话

  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人笔下的美景。

  《暮江吟》教案 8

  本文是由语文教案工作室上传的: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暮江吟》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简介作者。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首诗,老师念第一句“篱篱原上草”,大家一起背好吗?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他就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白居易,他写这首诗时只有15岁,他的诗通俗易懂,在广大群众中广为流传下来的诗有1914首,今天我们学*其中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句,题目是《暮江吟》。板书:暮江吟

  二、揭题

  ①《暮江吟》中的“暮”你是怎样理解的?在这儿起了什么作用?

  ②“江”在题目中交代了什么?

  ③“吟”是什么意思?

  ④从题目中可以看出诗人吟唱的对象是什么呢?

  ⑤从诗的题目上你读懂了什么?

  三、新授

  1、自由读,初步了解诗歌大意。

  思考:这是一首什么诗?写什么时候的景?在诗中画出表时间的词语,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2、范读

  3、思考、讨论:

  诗人描写了傍晚的哪些景物?抓住了这些景物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4、齐声朗读前两句诗。

  5、重点理解词语。

  “残阳”是什么意思?

  “铺”是什么意思?这个“铺”字你体会到了什么?把“铺”换成“照”、“射”可不可以?

  (诗人描写了傍晚的残阳和江水,江水的特点是半江瑟瑟半江红)

  6、出示灯片

  提问: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你看见过这种景象吗?(因为太阳接*地*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绿色,半江是红色,“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得面积广大而均匀。)

  7、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8、学*后两句诗。

  ① 指名朗读后两句诗。

  思考:作者描写了夜晚的哪些景物?是怎样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来写的?

  ② “可怜”是什么意思?

  九月初三:是指农历已进入深秋季节这句点出了观赏江景的季节是深秋。

  ③ 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深秋的夜景?为什么这样打比方?

  珍珠晶莹闪亮,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用珍珠来比喻露珠就照应了“可怜”,诗人写的是初三夜的月亮,因为初四是娥眉月,所以把月亮比作弯弓。

  ④ 指名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⑤ 想象全诗意境,大家闭起眼睛想一想。

  (在月色朦胧的夜晚,仿佛我们来到了江中的小岛上,看到了深蓝的天空中挂着弓一样的月儿,月儿倒映在水中,草上的露珠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像珍珠一样可爱,你们看到了吗?)

  ⑥ 诗人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那么诗人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⑦ 齐声朗读

  请同学们有抑扬顿挫的语调读出诗人对傍晚时分江面美丽景色的喜爱之情。

  四、练*

  (1)作画

  景色的美体现在哪里?诗人用他的妙笔给我们描绘了几个画面,请同学们根据诗意,把诗人笔下的美景画出来。

  一道残阳铺水中可怜九月初三夜

  半江瑟瑟半江红露似珍珠月似弓

  (2)写话

  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人笔下的美景。

  《暮江吟》教案 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运用上节课自学古诗的方法自学本课的古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关键】:

  重点:灵活运用自学古诗的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

  关键: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善于与别人交流。

  【教具准备】:

  1、学生比较熟悉的古诗画面。

  2、古琴曲。

  【教学内容】:

  一、复*旧课,导入新课

  1、交流上节课布置的作业古诗配画。

  2、板书本节课要学*的古诗《暮江吟》的课题。

  3、解释课题,交流对白居易的了解。

  二、初读

  1、学生自由朗读,读准生字。

  2、检查对三个生字瑟、残、吟的认读情况。第一遍带着拼音读,第二遍去掉拼音读。

  三、细读

  1、学生小组内交流课前预*情况,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诗义。

  2、图诗结合,用自己的'话说说本诗的意思。

  3、班内交流。

  四、美读

  1、配乐范读,启发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学生练*朗读。

  3、配乐,指名感情朗读。

  4、加表演动作,背诵古诗。

  五、巩固

  用抢答方式,理解诗中的加点字的意思。

  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2、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3、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知君。

  六、延伸

  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召开一个古诗朗诵会,把自己会背的古诗背给大家听。

  七、布置作业

  向学生推荐《唐诗三百首》

  《暮江吟》教案 10

  教学内容:

  “注・提”实验教材第十一册第21课

  教学要求:

  1、弄懂每个词语和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和意境,从而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背诵、默写、翻译、改写这首古诗。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体会诗句的意思和诗中的意境。

  教学准备:

  投影片、录音机、配乐朗读磁带。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谈话、板书课题。《暮江吟》

  1、了解作者(同学们知道这首诗是哪个朝代、哪位诗人的作品?)

  板书:唐代:白居易

  2、简介作者:(白居易是我国唐代最著名的三大诗人之一,他和李白、杜甫一样写下了许多千古名句流传至今,《暮江吟》是他的诗词中最浅显易懂的一首)

  3、释题:暮江吟的“吟”是什么意思?(歌颂、赞美)

  歌颂赞美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景色?

  “暮”是指一天的什么时候?(傍晚)

  赞美了傍晚什么地方的景色?(江上景色)

  指名说:歌颂傍晚江上的景色。

  二、听录音朗读两遍,小声自由朗读5遍。

  要求:1、基本会背;2、注意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的那些景物?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再听录音朗读,指导朗读技巧。(要求语速缓慢,读出抑扬顿挫)

  四、分组讨论要求2的问题、指名回答板书:

  时间:傍望―夜晚(深秋)

  地点:江边

  景物:太阳、江水、露珠、月亮。

  五、学*前两句诗,出示投影片(夕阳西下的江上景色)指导看图。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1、问:一道残阳指的是什么时候的太阳?“铺”是什么意思?太阳照在什么地方?

  指名翻译:夕阳斜照在江面上。(江面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色?)

  “瑟”是什么意思?(碧绿色)

  译:江水一半呈碧绿色,一半呈红色。

  2、小结:通过学*前两句诗,我们知道了前两句诗主要写傍晚时分,夕阳斜照在江面上是什么样的景色,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一起欣赏和想象当时那美丽的意境。

  师述:夕阳渐渐地落下去,晚霞映红了天空,夕阳的余辉洒在了宽阔的江面上,忽然间,江水似乎分成两半,这一半是碧绿碧绿的,那一半是鲜红鲜红的,微风轻轻地拂过江面,江水泛起了粼粼波纹,像一颗颗闪光的宝石,又像空中闪烁的繁星。啊!多么迷人的傍晚景色。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景色美不美?这样的景色会让诗人怎样?用一个词语形容:“陶醉,恋恋不舍,流连忘返”。

  六、学*后两句(出示投影片:夜晚月光下的江边景色):“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九月初三夜是在什么季节的夜晚?“可怜”是什么意思?

  1、指名译:“深秋的夜晚是多么可爱啊!”

  2、问:“深秋的夜晚可爱在什么地方呢?”(请看第四句)

  “似”是什么意思?“露”和“月”各指什么?

  它们各“像”什么?

  指名翻译:露水像珍珠一样晶莹光亮,月亮像一把弯弓悬挂在空中。

  3、指名将后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4、闭上眼睛欣赏体会后两句诗的美丽意境。

  师述:不知不觉,夜幕降临了,白居易还立在江边久久不愿离去,秋风拂面,他感到特别地凉爽和舒服,一会儿看看草地,一会儿望望天空,啊,那美丽的小草上挂满了露珠,在柔和的月光映照下像一串串晶莹剔透的珍珠,夜空中那一弯新月就像一张精致的弓,他不禁脱口赞叹道:“这深秋的夜晚是多么迷人,多么可爱啊!”

  七、这首诗是以写“景”为主的诗句,想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美景,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以及作者对暮江美景的喜爱之情)

  八、小声读背,然后默写、翻译。

  九、总结:这首诗向我们勾画了夕阳西下的傍晚江上美景,同时也描述了深秋夜晚月光下的江边迷人的景色,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美好迷人的景色,让我们再一次闭上眼睛回味诗中美丽的意境。(听配乐朗诵)

  十、作业 :根据这首诗的翻译和老师提供的内容,同学们再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把《暮江吟》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暮江吟》优秀教案(精选五篇)(扩展2)

——暮江吟教案汇总五篇

  暮江吟教案 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暮江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2、能力目标: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通过小练笔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3、背诵并默写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

  2、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诗

  师:古典诗歌中写景的读句很多,大家能背几首吗?

  生背《望天门山》背《山行》背《绝句》……

  师:同学们每背一首诗,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古诗,题目叫《暮江吟》

  (师板书,一边音乐《春江花月夜》起)

  师强调“吟”的读音。

  师:同学们来看看这个“暮”字,上面是个草字头,下面是个日,你能看出什么来吗?

  生:有太阳落山的意思。

  师:从诗题中看出了时间,还看出了什么?

  生:他在江边。

  师:傍晚在江边吟诗,这是谁呀?(白居易)

  师:谁来介绍介绍。(生介绍)

  二、知诗人,初赏诗

  师:老师这里也有关于白居易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示作者简介,学生指名读)

  师:要了解这首诗,还要回到822年,在去杭州上任的路上,他看到江边红日落下的美景,陶醉其中,不禁吟诗一首,就是这《暮江吟》(课件出示图片,并范读)

  师:听了这首诗,你感到什么?

  生:我感到自己是一棵小草,被夕阳的余辉照耀着,一半绿,一半红。

  师:你怎么那么会表达呀!

  生:我感到自己是一只小螃蟹,在江中游,阳光下的江面照得一半红,一半绿。

  ……学生自由说感受。

  三、初读古诗,知大概

  师:多美啊!接下来,同学们用喜欢的方式来读诗,可以坐着读,可以站着读,可以离开座位读。

  (同学们纷纷找伙伴读)

  师:谁来读?

  (指名读诗)(齐读)

  思考:这是一首什么诗?写什么时候的景?在诗中画出表时间的词语,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四、再读古诗,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不懂的地方做记号。)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你读懂了哪里?你哪个地方没读懂?谁来帮帮他?

  五、学*前两句诗

  1、出示投影片(夕阳西下的江上景色)指导看图。齐声朗读前两句诗。

  2、重点理解词语。

  “残阳”是什么意思?

  “铺”是什么意思?这个“铺”字你体会到了什么?把“铺”换成“照”、“射”可不可以?

  (诗人描写了傍晚的残阳和江水,江水的特点是半江瑟瑟半江红)

  3、出示灯片

  提问: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你看见过这种景象吗?(因为太阳接*地*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绿色,半江是红色,“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得面积广大而均匀。)

  4、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5、小结:通过学*前两句诗,我们知道了前两句诗主要写傍晚时分,夕阳斜照在江面上是什么样的景色,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一起欣赏和想象当时那美丽的意境。

  师述:夕阳渐渐地落下去,晚霞映红了天空,夕阳的余辉洒在了宽阔的江面上,忽然间,江水似乎分成两半,这一半是碧绿碧绿的,那一半是鲜红鲜红的,微风轻轻地拂过江面,江水泛起了粼粼波纹,像一颗颗闪光的宝石,又像空中闪烁的繁星。啊!多么迷人的傍晚景色。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景色美不美?这样的景色会让诗人怎样?用一个词语形容:“陶醉,恋恋不舍,流连忘返”。那就恋恋不舍地读读吧。

  六、学*后两句诗。

  1、(出示投影片:夜晚月光下的江边景色)指名朗读后两句诗。

  思考:作者描写了夜晚的哪些景物?是怎样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来写的?

  2、“可怜”是什么意思?

  九月初三:是指农历已进入深秋季节这句点出了观赏江景的季节是深秋。

  3、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深秋的夜景?为什么这样打比方?

  珍珠晶莹闪亮,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用珍珠来比喻露珠就照应了“可怜”,诗人写的是初三夜的月亮,因为初四是娥眉月,所以把月亮比作弯弓。

  4、指名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5、闭上眼睛欣赏体会后两句诗的美丽意境

  师述:不知不觉,夜幕降临了,白居易还立在江边久久不愿离去,秋风拂面,他感到特别地凉爽和舒服,一会儿看看草地,一会儿望望天空,啊,那美丽的小草上挂满了露珠,在柔和的月光映照下像一串串晶莹剔透的珍珠,夜空中那一弯新月就像一张精致的弓,他不禁脱口赞叹道:“这深秋的夜晚是多么迷人,多么可爱啊!”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了吗?

  出示课件:同学们,你们现在能根据这首诗把屏幕括号里的内容说完整吗?谁来连贯的把整首诗的意思说完整?(出示,学生先说,最后指名读。)

  七、指导朗读,领悟感情。

  1、师:朗读古诗时不仅要读准字音,有感情,还应有节奏,我们根据画好的停顿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生有节奏地朗读古诗)一道残阳铺水中”,要求学生读得*缓、轻柔;“半江瑟瑟半江红”,要读出惊叹的感情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则要读出赞美的情感。

  (注意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可以采用多种读法:如男女对比接读。)

  师:我建议马上举办一个诗歌朗诵会,请在座的各位诗歌爱好者参加,来一个诗歌朗诵能力大比拼,好吗?(好)学生先练读,再赛读

  2、指导配乐朗读。

  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这一路上他的心情愉快,被江边这红霞满天,弯月东升,露水晶莹的美景所陶醉了,下面我们随着音乐也来细细地品诗一番。

  (生配乐朗读)

  3、谈感受。

  师:如果此时你就是诗人,来到这深秋傍晚的江边,领略到这安静的、优美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指名说感受)(带着这些感受再齐读一遍。)

  4、诗人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那么诗人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读出来了吗?

  (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美景,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以及作者对暮江美景的喜爱之情)

  八、练*(同学们可以任意选择一项做。)

  (1)作画

  景色的美体现在哪里?诗人用他的妙笔给我们描绘了几个画面,请同学们根据诗意,把诗人笔下的美景画出来。

  (2)写话

  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人笔下的美景。写成一篇写景的小短文。瞧,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提示语呢!

  九、总结:

  这首诗向我们勾画了夕阳西下的傍晚江上美景,同时也描述了深秋夜晚月光下的江边迷人的景色,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美好迷人的景色,让我们再一次闭上眼睛回味诗中美丽的意境。(听配乐朗诵)

  暮江吟教案 2

  本文是由语文教案工作室上传的: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暮江吟》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简介作者。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首诗,老师念第一句“篱篱原上草”,大家一起背好吗?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他就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白居易,他写这首诗时只有15岁,他的诗通俗易懂,在广大群众中广为流传下来的诗有1914首,今天我们学*其中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句,题目是《暮江吟》。板书:暮江吟

  二、揭题

  ①《暮江吟》中的“暮”你是怎样理解的?在这儿起了什么作用?

  ②“江”在题目中交代了什么?

  ③“吟”是什么意思?

  ④从题目中可以看出诗人吟唱的对象是什么呢?

  ⑤从诗的题目上你读懂了什么?

  三、新授

  1、自由读,初步了解诗歌大意。

  思考:这是一首什么诗?写什么时候的景?在诗中画出表时间的词语,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2、范读

  3、思考、讨论:

  诗人描写了傍晚的哪些景物?抓住了这些景物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4、齐声朗读前两句诗。

  5、重点理解词语。

  “残阳”是什么意思?

  “铺”是什么意思?这个“铺”字你体会到了什么?把“铺”换成“照”、“射”可不可以?

  (诗人描写了傍晚的残阳和江水,江水的特点是半江瑟瑟半江红)

  6、出示灯片

  提问: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你看见过这种景象吗?(因为太阳接*地*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绿色,半江是红色,“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得面积广大而均匀。)

  7、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8、学*后两句诗。

  ① 指名朗读后两句诗。

  思考:作者描写了夜晚的哪些景物?是怎样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来写的?

  ② “可怜”是什么意思?

  九月初三:是指农历已进入深秋季节这句点出了观赏江景的季节是深秋。

  ③ 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深秋的夜景?为什么这样打比方?

  珍珠晶莹闪亮,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用珍珠来比喻露珠就照应了“可怜”,诗人写的是初三夜的月亮,因为初四是娥眉月,所以把月亮比作弯弓。

  ④ 指名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⑤ 想象全诗意境,大家闭起眼睛想一想。

  (在月色朦胧的夜晚,仿佛我们来到了江中的小岛上,看到了深蓝的天空中挂着弓一样的月儿,月儿倒映在水中,草上的露珠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像珍珠一样可爱,你们看到了吗?)

  ⑥ 诗人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那么诗人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⑦ 齐声朗读

  请同学们有抑扬顿挫的语调读出诗人对傍晚时分江面美丽景色的喜爱之情。

  四、练*

  (1)作画

  景色的美体现在哪里?诗人用他的妙笔给我们描绘了几个画面,请同学们根据诗意,把诗人笔下的美景画出来。

  一道残阳铺水中可怜九月初三夜

  半江瑟瑟半江红露似珍珠月似弓

  (2)写话

  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人笔下的美景。

  暮江吟教案 3

  一、谈话导入、简介作者。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首诗,老师念第一句“篱篱原上草”,大家一起背好吗?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他就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白居易,他写这首诗时只有15岁,他的诗通俗易懂,在广大群众中广为流传下来的诗有1914首,今天我们学*其中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句,题目是《暮江吟》。板书:暮江吟

  二、揭题

  ①《暮江吟》中的“暮”你是怎样理解的?在这儿起了什么作用?

  ②“江”在题目中交代了什么?

  ③“吟”是什么意思?

  ④从题目中可以看出诗人吟唱的对象是什么呢?

  ⑤从诗的题目上你读懂了什么?

  三、新授

  1、自由读,初步了解诗歌大意。

  思考:这是一首什么诗?写什么时候的景?在诗中画出表表示时间的词语,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2、范读

  3、思考、讨论:

  诗人描写了傍晚的哪些景物?抓住了这些景物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4、齐声朗读前两句诗。

  5、重点理解词语。

  “残阳”是什么意思?

  “铺”是什么意思?这个“铺”字你体会到了什么?把“铺”换成“照”、“射”可不可以?

  (诗人描写了傍晚的残阳和江水,江水的特点是半江瑟瑟半江红)

  6、出示灯片

  提问: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你看见过这种景象吗?(因为太阳接*地*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绿色,半江是红色,“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得面积广大而均匀。)

  7、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8、学*后两句诗。

  ①指名朗读后两句诗。

  思考:作者描写了夜晚的哪些景物?是怎样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来写的?

  理解

  ②“可怜”是什么意思?

  九月初三:是指农历已进入深秋季节这句点出了观赏江景的季节是深秋。

  ③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深秋的夜景?为什么这样打比方?

  (珍珠晶莹闪亮,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用珍珠来比喻露珠就照应了“可怜”,诗人写的是初三夜的月亮,因为初四是娥眉月,所以把月亮比作弯弓)

  ④指名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⑤想象全诗意境,大家闭起眼睛想一想。

  (在月色朦胧的夜晚,仿佛我们来到了江中的小岛上,看到了深蓝的天空中挂着弓一样的月儿,月儿倒映在水中,草上的露珠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像珍珠一样可爱,你们看到了吗?) ⑥诗人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那么诗人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⑦齐声朗读

  (请同学们有抑扬顿挫的语调读出诗人对傍晚时分江面美丽景色的喜爱之情。)

  四、练*

  (1)作画

  景色的美体现在哪里?诗人用他的妙笔给我们描绘了几个画面,请同学们根据诗意,把诗人笔下的美景画出来。

  一道残阳铺水中可怜九月初三夜

  半江瑟瑟半江红 露似珍珠月似弓

  (2)写话

  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人笔下的美景。

  暮江吟教案 4

  一、学生分析

  本校是一所各方面比较先进的农村小学。这些小朋友从小生长在农村,对于诗中所描写的山水田园般的美景,有一定的切身感受。此时正是中秋节,学生已经观察了中秋的月亮,并已经在口语交际课作了交流。学*这两首诗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农村学生知识面还比较窄,所以在语文素养,古诗鉴赏方面有一定的欠缺。需要教师协助学生体会写作中的技巧。

  二、教学目标和设想

  1.通过查字典或有关资料,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能够大致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

  2.采用灵活多样的学*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3.有感情的朗诵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4.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掌握自学古诗的方法。

  5.想像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明月和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准备

  1.《古朗月行》古诗课件。

  2.《古诗二首》课件。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采用灵活多样的学*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2.想像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明月和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3.掌握自学古诗的方法。自学另一首古诗。

  4.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五、教学过程

  (一)师板书“暮江吟”。让学生试着猜猜题目的意思

  解题:“暮江吟”就是歌咏黄昏的江边美景。

  (二)学*古诗《暮江吟》

  ⑴初读,解决不认识的生字。

  师:让我们一起快来一起读读这首诗吧。多读几遍,试着读准字音。

  生自读古诗,解决生字。

  师:谁有信心站起来读读这首诗。

  ⑵再读,划出不懂词句。

  ⑶品读,参考学*资料与同学深入研讨。(可根据学生实际选取其中一种方案)

  方案一:学生自由提出问题,自由讨论。

  师:大家读得又投入又熟练。诗的意思读懂了吗?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咱们一起解决。

  生提问题。师引导学生利用自身查找的资料逐一解决问题。

  生可能提出:①残阳?②瑟瑟?③可怜?(师重点解释“可怜”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理解“怜”的几种含义,选择古诗中正确的意思,也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进一步了解“可怜”的意思。)④铺?(师可以让学生自身先展开讨论。学生可能会想到太阳已经落山了,阳光变柔和了,所以不能用“照”“射”这样太强烈的词,应该用词温柔一些。师也可引导学生看图感受。)……

  方案二:师引导学生逐句理解。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走入黄昏的江边一起用心灵去感受那如诗如画的美景。“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关于这两句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生可能提出:①残阳?②瑟瑟?③为什么“半江瑟瑟半江红”同一江水还有不一样的吗?……(对于学生自身能解决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解决,解决不了的老师可以协助。)

  弄明白前两句诗意后,师邀请学生诵读1、2句。

  师:当白居易陶醉在夕阳美景中,天色渐渐暗下来。九月九年级的夜晚的景色又怎样呢?――“露似珍珠月似弓”。多么美的景色啊!但是诗人为什么不用“可爱”而用“可怜”呢?

  生讨论。(“怜”不只有可爱的意思,还有怜惜的意思。这样写更突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暮江吟教案 5

  一、板书并解释诗题

  解题是学*这首诗的一把钥匙。板书诗题后,提问:“暮”是什么意思?“暮”和“江”在这儿各交待了什么?“吟”当吟唱讲。从题目中我们就知道诗人吟唱黄昏江上的景色。通过解题使学生对诗的内容有个大概了解,为学诗奠定基础。

  二、运用配乐朗诵方法范读全诗

  先放一段古笙乐曲,再配乐朗诵全诗,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调动学生的情感。

  三、运用工具书自学古诗

  预*,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出示写明自学要求的小黑板,让学生按要求自学《暮江吟》。

  1.默读《暮江吟》。

  2.把不懂的字词划出来,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3.《暮江吟》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景色是什么样的?

  四、运用多种方法协助学生理解诗意

  1.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启发学生思维,协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根据诗句中一些难于掌握的关键字、词,设计一些问题:“残”是什么意思?残阳的形状和颜色是怎么样的?“铺”在诗中是什么意思?联系诗句判断“瑟瑟”和“可怜”两个词在词典中应取哪种解释?诗人描写了什么景物,景物有什么特点?夜幕降临了,诗人看到的夜景是什么样子?要求学生了解诗人是怎样抓住景物的色与形进行描述的。

  2.师生依诗作画,加深学生对诗中所写景物的方位和诗意的理解。依诗作画,既能检查学生对诗意理解的情况,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把美育和语文课结合在一起了。

  3.指导学生表情朗读,体会诗的感情色彩。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多读是理解诗意的关键。读的方式有个别读、齐读、配乐读等等,并要求学生读出感情。如“一道残阳铺水中”,要求学生读得*缓、轻柔;“半江瑟瑟半江红”,要读出惊叹的感情来;“可怜九月九年级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则要读出赞美的情感。

  4.运用根据诗意自制的彩色幻灯的投影,来加深学生对诗的美感,使学生发生身临其境之感。

  五、总结概括诗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技巧

  1.《暮江吟》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暮江吟》描绘了深秋从黄昏到夜晚江上的景色,诗人描写景物的着重点相同吗?

  六、课堂巩固练*

  让学生根据诗的意思和彩色图片,将诗改写成一篇写景短文。这比老师在黑板上抄一句诗意,学生再写一句要强,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又进行了写作训练。


《暮江吟》优秀教案(精选五篇)(扩展3)

——《暮江吟》优秀教案设计汇总五篇

  《暮江吟》优秀教案设计 1

  教学目标:

  1、学*《暮江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并能有感情地朗读。通过学*,能归纳出学*古诗的方法。

  2、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看到奇丽景色时的愉悦心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掌握学*古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积累写景的古诗。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诗导课题

  1、看图背诗,激发兴趣。

  课前,我们先来玩个游戏——看图猜诗。大屏幕上会出现几幅图,请你们仔细观察、想象回忆,看看它们分别是哪些古诗里所描写的景色。

  课件分别出示古诗《舟过安仁》、《咏柳》、《忆江南》的插图。指名学生看图背诗。

  2、找共同点,引出诗题。

  (出示《暮江吟》的插图)这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古诗中描写的景色。这首古诗的题目是《暮江吟》。(板书课题,齐读。)

  3、生探古诗题意。

  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名诗。诗歌作于公元822年。这一年,白居易上任杭州刺史,一路上,他为自己离开了腐败的朝廷,离开了京城感到十分的轻松愉快。游山玩水,走到一处,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便写下了这首广为流传的山水风景诗。那这首诗描写的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景色呢?我们来看看能不能从诗题中找到答案。

  看诗题,指名回答。

  从诗题中我们知道了诗人在傍晚时分来到江边,看到美丽的景色就陶醉其中、诗兴大发,就脱口吟诵出这首古诗。

  4、诗人在江边吟什么呢?(课件出示背景图片和全诗)——师配乐范读。

  二、初读感诗意

  1、学生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学生读,师生正音、评价。

  3、词义理解:翻开书,看看从书上的注释中你理解了哪些词的意思,还有哪些词你不理解?(学生自由发言,师相机指导)

  残阳——快落山的太阳,夕阳。

  瑟瑟——本是绿宝石的名称,诗中指碧绿的颜色。用来形容没有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颜色。

  (指导看图)而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是什么颜色?(红色)所以江水一半是——(生)绿色,一半是——(生)红色。

  可怜——可爱,令人爱惜。今义:令人怜悯。用“可爱”代替“可怜”,即“可爱九月初三夜”,用现代的话怎么讲?

  想一个感叹句——可爱的九月初三夜啊!九月初三夜真可爱啊!

  九月初三——指农历九月初三,这时已进入深秋季节。(九月初三这深秋的夜晚为什么这么可爱?大家看到最后一句诗……)

  真珠——珍珠。古时写“真珠”,就是珍珠的意思,但我们现在要写成“珍珠”。

  4、诗意理解:

  ①这些诗句连起来是什么意思,你能说说吗?

  ②诗人看到了哪些景象呢?能加上时间、地点、人物连起来说说吗?用自己的话来表述自己对诗文的理解。

  三、研读悟诗情

  1、下面我们来欣赏欣赏这首古诗,和大诗人白居易一起感受江南独特的美景!

  再读古诗,你最欣赏哪几句?在这句子中,你欣赏到了什么?

  2、汇报交流:第一、二句

  ①生汇报。

  A、“残阳”

  “铺”——联系下文的“半江红”理解。

  出示句子比较: 一道残阳照水中 (用“照”太俗)

  一道残阳射水中 (用“射”不符合残阳的特点)

  一道残阳铺水中 (用“铺”形象地表达了霞光几乎贴着湖面铺撒过来地样子。在这里是“斜照”的意思。)

  看图体会江水的*静,夕阳的美丽。

  B、“江水”

  “瑟瑟”“红”——这是怎样的绿,怎样的红啊,能用上“仿佛”或者“好像”说一说吗?

  ②你们说的真美。这么美的景象,谁来读一读?(指多名学生读,师相机指导读后,男生齐读。)

  第三、四句

  ①生汇报。

  A、“露珠”——“真珠”。(比喻的手法)

  B、“月亮”——“弓”。(看图。用形容词描述:晶莹剔透的珍珠,精致小巧的弓。)

  ②这么美的景象,谁来读一读? (指多名学生读,师相机指导读后,女生齐读。)

  四、吟诵入诗境

  1、你们读得真美!老师的眼前仿佛也出现了九月初三那一天的美景啊!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音乐响起)让我们一起在这柔美的音乐声中去想象那一幅清丽的图画——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我静静地站在江边,只见一道夕阳的余晖铺撒在波光粼粼的江面上,光色瞬息变化,江水一半是碧绿的,另一半则是通红的,整条江简直就像一大块美丽的宝石!天色渐渐地暗了下来,只见那弯弯的月亮悄悄地挂在树梢上,像一张精致小巧的弓。那江边的花草上已经爬满了圆滚滚的小露珠,像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它们难道是从天上溜到人间来玩耍的星星吗?

  2、同学们,面对此情此景,你有怎样的感受?把你的感受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3、让我们也来当一回作者,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诵表达出来。——准备(背诵)——全班交流(配乐)。

  五、延伸展诗兴

  我们的家乡很美,我们的江南很美,其实我们的祖国山河,我们的大自然到处都很美,有很多诗人也都赞美过我们大自然美丽的景色,今天我们就来一个“赛诗会”,小组之间比一比,赛一赛,看谁*时积累的古诗多。

  六、课外作业

  刚才同学们背诵了许多写景的古诗词,同学们回去后可以把自己喜欢的诗词画成一幅美丽的图画,也可以编成一个小故事,看看这些诗词又蕴涵着怎样的心情和感悟呢?

  《暮江吟》优秀教案设计 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暮、瑟”2个生字,会写“暮、吟”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从关键词语“一道、铺、瑟瑟、可怜”入手,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中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通过反复朗读,整体把握诗歌情感,感受诗歌的自然美和语言美。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2.通过对诗句的理解,展开丰富的想象,重现诗句表现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暮江吟》原诗课件,并配以图片,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内容。

  导语:同学们,也许从幼儿园开始,我们就已经接触古诗了。从最简单的“床前明月光”开始,古诗——这个随岁月沉淀下来的精品就已经深植于我们的脑海,充盈我们的童年时光。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易、通俗,“老妪能解”。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白居易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同学们请看PPT,上面的图片正切合了这首诗的意境。请你们仔细观察,想象画面中的景色,初步感受这首美诗。

  2.播放朗读音频,学生听古诗,初步进入古诗的意境。

  3.教师板书“暮江吟”三字,引导学生理解诗题。

  明确:“暮”,草字头下面一个“日”,这个“日”表示太阳,太阳落到草丛中了,表示什么呢?(傍晚)所以诗题告诉了我们时间。“江”指江边,交代了地点。“吟”,即吟诗。谁在吟诗呢?当然是诗人白居易。这样,我们就完整地理解了诗题,同时也为理解诗歌打下了基础。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

  1.教师介绍诗人及古诗的创作背景。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生于河南新郑。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29岁时中进士,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盩至尉、翰林学士,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写了大量讽喻诗,这些诗使权贵切齿、扼腕、变色。44岁时,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白居易晚年好佛,因而人称“诗佛”,又自号“乐居士”。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最为有名,其诗作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叙事诗中《琵琶行》《长恨歌》等极为有名。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创作背景这首诗大约是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所写。当时的朝廷政治昏暗,党争激烈,诗人尝尽了在朝为官的艰辛,于是自求外任。所以这首诗渗透了他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快乐情绪和获得自由后的个性色彩,成了白居易在特定境遇下的心境和审美的艺术载体。诗中蕴含着诗人对生活、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给后人带来无尽的美之享受。

  2.学生自由朗读,小组交流。课件出示阅读交流的要求。

  (1)读准字音,识记生字。

  (2)圈出不理解的词语,小组交流。

  3.教师检查学生交流的情况。

  (1)课件出示词语,指名学生认读,教师相机纠正,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会写的字:暮(mù)吟(yín)唱会认的字:瑟(sè)瑟(sè)

  (2)播放生字书写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书写笔顺。

  ◆书写指导:

  〔暮〕上下结构,“莫”大“日”小。上部撇、捺舒展,罩住“日”。

  〔吟〕左右结构,左小右大。左部“口”偏上;右部撇、捺舒展,横折取斜势。

  ◆易错提示:

  〔暮〕“艹”下面是“曰”,不要写成“日”或“目”。

  〔吟〕右边是“今”,不要多加一点写成“令”。

  (3)引导学生进行书写练*,教师巡视,注意个别指导。

  (4)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进行朗读练*,并给诗歌划分节奏。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教材插图课件,引入古诗。

  过渡:同学们,在饱含感情地朗读这首古诗后,你们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PPT中的图片是教材中的插图,形象地再现了古诗描绘的画面。下面我们就深入感知这首古诗,体会其画面、意境之美。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同时出示需要思考的问题。

  (1)图上画了哪些人物、景物?(斜阳、江水、诗人、岸边的树和草)从这些景物中可以看出古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秋季)

  (2)古诗前两句描写的核心意象是什么?(残阳)后两句描写的核心意象是什么?(露珠、新月)

  (3)古诗中哪两种色彩形成鲜明对比?(瑟瑟;红)这种对比有什么表达效果?(一绿一红的鲜明对比表现出夕阳斜照下江面上的绚烂景象,写出了景物之美)

  (4)古诗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可怜九月初三夜)

  3.看图想象,引导学生说说画面上的内容。

  示例:夕阳在水面上洒下一道流光溢彩的金线,一半江水如翠玉一般青碧可人,另一半却如江花一般火红艳丽。夜色降临,岸边青草上的露珠像珍珠一般晶莹透亮,一弯如弓的蛾眉新月映在水中,格外可爱。

  四、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1.引导学生品读前两句,并出示问题,结合问题理解诗句。

  (1)理解“一道残阳铺水中”的诗意。诗句中描写的夕阳是怎样的?“铺”字用在这里有什么含义?可以换成“照”“射”“洒”等字吗?为什么?

  预设:在不同人的眼里,在不同的情境下,夕阳的情态是不同的。修饰夕阳的词语可以是:火红的、摇摇欲坠的、疲惫的、金光闪闪的等。要理解“铺”字在这里的表达效果,可以想象在*时的生活中“铺”都用在什么境况下,如“铺床”“铺路”等。诗句中的“铺”表明此时太阳已经接*地*线,贴着水面斜射,阳光非常*缓柔和,像是有人拿了一块红绸子从天边慢慢铺过来,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换成别的字就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了。

  古典诗词中,关于夕阳,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你们有这方面的积累吗?试着将表示夕阳的词填到下面的句子中。

  夕阳残阳斜阳落日白日

  (1)雨后却( ),杏花零落香。(温庭筠《菩萨蛮》)

  (2)浮云游子意,( )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3)( )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4)( )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 )山外山。(李叔同《送别》)

  (6)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 )如血。(***《忆秦娥?娄山关》)

  (2)理解“半江瑟瑟半江红”的诗意。诗句中描绘了哪两种色彩?从中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预设: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中的注释找出诗句中描写色彩的词语,即“瑟瑟”和“红”。“瑟瑟”指青绿色,像一块无瑕的翡翠。一个“瑟瑟”,一个“红”,写出了夕阳斜照在江面上那种鲜明的色彩美,这样一红一绿强烈的色彩对比,使画面变得鲜艳、明快。

  (3)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过渡:夕阳斜照下的江面多美啊,我们只通过诗句中的关键字词就品味到了这种美,这大概就是古诗精妙用词的独特效果了。那么,你们能充分发挥想象,用流畅的语句说出诗句的意思吗?(答案不唯一,语句通顺即可)

  示例:A.一道余晖铺在江面上,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绿,一半呈现出殷红。(直译,基本上表达出原诗句的意思)

  B.一道残阳渐沉江中,江水半江碧绿半江艳红。(遵循了原诗句的句式,但翻译不够完备)

  C.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夕阳,柔和地铺在江面上。晚霞斜映下的江水看上去好似鲜红色的,而绿波却又在红色的江面上滚动。(意译,生动地表现出原诗句中的画面美)

  2.引导学生朗读后两句诗,师生共同品析。

  过渡:多美的江边夕照图啊,面对如此美景,诗人长久驻足,流连忘返,不觉天色已晚,此刻他又会有什么新发现呢?

  (1)理解“可怜九月初三夜”的诗意。这句诗中的哪个词语尽显了诗人当时的心情?这个词语有何表达效果?

  预设:形容人物心情的词语,从词性上看,应该是形容词或副词。明确了这一点,就可以引导学生在诗句中寻找这样的词语,只有“可怜”一词符合。“可怜”在这里不是“值得怜悯”的意思,教材给出了注释,意为“可爱”。为什么“九月初三夜”可爱呢?当然是因为那时的风景之美,这就引出了下句“露似真珠月似弓”。

  (2)理解“露似真珠月似弓”的诗意。这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写景方面有何特点?

  预设:引导学生通过诗句中的两个“似”辨别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即比喻,把露珠比作珍珠、月亮比作弯弓。在写景方面,引导学生发挥想象,露珠是地上的景物,月亮是天上的景物,天上、地上的景物相融合,构成了一幅宁静、祥和的月夜图。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美景,诗人才发出上句的赞美。

  (3)引导学生想象一下露珠和月亮还像什么,补充下面的填空。

  露似( )月似( )( )似( )( )似( )

  示例:露——宝石、玛瑙、水晶;月——金钩、小船、眉毛、镰刀。

  (4)深入意境,体会情感。

  过渡:同学们,前面我们在学*诗歌的创作背景时曾讲到诗人离开朝廷到外地任职,离开了朝廷意味着不能再追求功名利禄了,但他却没有丝毫的失落感,转而流连于幽美壮丽的自然风光,这是多么乐观、豁达的个性啊。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带着诗人这种轻松、闲适的心情,再次漫步江边,你能拥有和诗人一样的心境吗?

  3.教师再一次串讲前两句诗,使学生从整体上对这首诗进行复*。学生朗读古诗,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明确:这是古诗词中表现秋日美景的优秀诗作,后两句更是经久流传。前两句中,诗人像一个卓越的摄影师,抓拍到一幅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图片。而后两句则通过对“露”和“月”视觉的形象描写,创造出秋夜一派和谐宁静的意境,用生动的比喻把天上、地下的两种景象压缩在诗句中,将一幅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图展现在人们面前。前后两句各具佳景,又各显其妙,令人叫绝。

  4.读写结合,实践训练。

  过渡:多么美丽的江景图啊!这种美景不描绘下来实在是太可惜了。让我们拿起笔,发挥想象,将这幅幽美的江景图描绘出来吧!

  课件出示题目:发挥想象,将这首古诗改写成一篇写景的小短文。

  5.学生思考写作,教师指名学生朗读自己所写的片段。其他学生认真听,听后给出意见。

  五、背诵积累,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个性背诵。

  过渡:同学们,学*古诗,不仅要理解诗意,体悟诗境,还要背诵积累,将之内化为自己的东西,需要用时信手拈来。这样才能增加知识储备,提升语文素养。现在,我们就请几位同学来背一背这首诗,其他同学认真听,评一评谁背得好,背得有感情。

  2.指名学生背诵,教师进行评鉴。

  关键词:流畅;生动;饱含感情;抑扬顿挫。

  3.引导学生积累其他写景的优美诗句。

  过渡:同学们,在千古流传的诗句中,有很多描写优美风景的。它们或是单纯地写景,或是借助风景表达内心的感情,或是通过风景揭示深刻的哲理。你们知道这方面的诗句吗?请你们在课下找一找,并抄写下来,读一读,看它们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

  六、回顾内容,课堂总结

  教师简单总结这堂课的教学内容。

  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上我们集中学*了古诗《暮江吟》,不仅了解了关于诗人及诗歌创作背景的相关知识,而且在对诗句的分析中理解了古诗内容,体会了诗人在诗中寄托的思想感情。在老师的带动下,同学们积极思考,明了诗意,想象画面,很好地配合老师完成了这次课堂学*。下节课我们将学*剩下的两首诗,希望同学们能一如既往地精心准备哦!

  《暮江吟》优秀教案设计 3

  教材分析

  《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描写了诗人在去杭州上任的路上,看到江上从日落到夜晚这一段时间的景色,流露出作者对深秋季节美景的喜爱之情。诗中描绘了两幅画面:残阳斜照和新月明露。其中“铺”字形象地表现出了夕阳的柔美,而“半江瑟瑟半江红”的动幻之美更令人陶醉;“可怜”一词恰恰表现了诗人对夜凉如水,“露似珍珠月似弓”这一静美景色的热爱和留恋。

  教学目标

  1、学生自主参与,合作学*,理解古诗的内容,讨论解决学*中有价值的问题。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入情入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并展开想象,把诗句所描绘的景色转化成画面。

  3、运用已有的知识自学课外古诗,积累古诗,感受古典文化,弘扬古典文化。

  设计理念

  这首古诗文字浅显,意境优美。鉴于这是我校《大班额中“自主、合作、探究”学*方式的应用》这一实验课题的研讨课,因此,教学设计中着重引导学生自主学*,通过合作、探究来理解诗歌内容,突破学*难点;同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读中想象,读中感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学完古诗后,设计了一个让学生欣赏古诗、自学古诗的活动,旨在让学生积累古诗,自觉弘扬祖国灿烂文化。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有关诗人白居易的图片、资料。

  教师准备:录音带,教学挂图,写有《忆江南》和学*目标的投影胶片。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在课内和课外背诵了许多古诗,其中大量是写景的诗,能背几首吗?大家喜欢怎样的方式学古诗?这节课我们就以同学们喜欢的方式来学*一首写景的古诗《暮江吟》。

  2、解题:

  读题后说说题目中自己理解的字和不理解的字,(重点理解“吟”)再连起来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3、傍晚在江边吟诗,这是谁呀?(白居易)谁来介绍介绍。

  他的诗容易读懂,因为他写诗的时候,总是要把写好的诗读给老百姓听。他有个师傅叫顾况。

  二、初读感悟。

  1、要了解这首诗,还要回到1083年,在去杭州上任的路上,他看到江边红日落下的美景,陶醉其中,不禁吟诗一首,这就是《暮江吟》,每一首写景诗,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这首诗向我们展现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放配乐朗诵磁带,生想象画面)

  2、听了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生汇报)多美啊!接下来,同学们也去美美地读一读。

  4、汇报朗读。(指名读诗)(齐读)

  三、合作学*,理解诗意。

  1、同学们读得真好,学*一首诗只读好就行了吗?(根据学生的思路)找要好的伙伴,借助注释,理解品味,了解诗歌所描写的美丽景色,在讨论中来领悟诗中最美的地方在哪里?

  出示合作学*目标:

  (1)借助注释,理解诗意,然后在小组中交流弄懂的问题。

  (2)提出自己经过努力没有解决的问题,在小组中试着讨论解决。(生自由学*讨论)

  2、请各小组来交流一下你们讨论的结果。

  (1)理解诗意:一道夕阳照在水中,一半变成红色,一半变成绿色,草地上的露珠晶莹美丽,月亮就像一张弓一样。

  (2)相机引导:太阳都是照射的,这里为什么用“铺”呢?

  师引导大家做“照”、“洒”、“铺”的手势。从这个手势中你感受到什么?(很柔美。)能读出来吗?(生读)

  (3)那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你认为最美的是什么? (生汇报)

  (出示挂图)欣赏“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意境。

  想象“露似珍珠月似弓”的情境。

  四、悟情评读。

  1、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白居易,你的心情会怎么样?

  2、课文中有一个词就表示这个意思,是什么?对,“可怜”就是“可爱”的意思。能把刚才理解到的读出来吗?

  (生读诗)

  3、教师从你们的语言和动作中感受到了现在你们就是白居易,谁来吟吟这首诗(指名吟诗,并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读)你觉得他吟得怎么样?(学生争着,比着读)

  4、看着同学们吟得这样好,老师也想吟一吟,好吗?师吟诗

  5、我们现在一齐来吟一吟。(师深情描述创设情境)你们现在就站在江边(生吟诗,音乐起)

  6、小结过渡:太美了!在陶醉于这夕阳新月的美景之中时,我们不禁感谢诗人白居易用他清新通俗的笔墨,给我们带来这身心绝美的享受,其实白居易的写景诗还有很多,接下来我们再欣赏一首他写的《忆江南》。

  五、拓展延伸

  1、出示古诗《忆江南》。

  2、生齐读。

  3、大家利用注释来看看这两首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指名汇报(一首是写日出的,一首是写日落的。)

  (都是写江的。)

  (都是在愉快的心情下写的。)

  4、师简介此诗背景资料。

  5、我们再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好吗?

  (配乐,生齐读)

  6、同学们也收集了很多白居易的诗,下课后,相互交流。让我们用这样的热情去读古诗,学古诗,弘扬中华古典文化。

  七、作业设计。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喜好自选作业:

  ★背诵并默写《暮江吟》,摘抄课外描写四季景色的一首诗。

  ★★背诵并默写《暮江吟》,抄背课外描写四季景色的一首诗。

  ★★★背诵并默写《暮江吟》,用写话或作画的方式展现诗中描绘的一个画面。

  《暮江吟》优秀教案设计 4

  一、教学目标

  (一)学*《暮江吟》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二)有感情地朗读诗句,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理解诗句的意思。

  三、教学难点

  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复*或收集一两首唐代诗人白居易、王维、李白的诗,你们完成了吗?(检查二三人),今天,我们再学*着重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讲读第一首古诗《暮江吟》。

  1.初读指导,理解诗句意思。

  (1)解题。板书题目:《暮江吟》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写的。诗中描写了深秋的时候,从日落到夜晚江上的景色,表达了作者愉悦的心情。题目的意思是:吟咏暮色降临的江上景色。暮,傍晚。吟,吟咏,作诗。

  指名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2)教师范读。(注意生字、新词。)

  (3)指名学生试读。

  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4)学生试讲,逐句理解,教师点拨。

  ①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指快要落山的太阳。铺:展开,铺展。这里是斜照的意思。句意:夕阳的余辉斜照在江面上。)

  ②半江瑟瑟半江红(瑟瑟:这里指碧绿色,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颜色。句意:江水有一半是绿色的,有一半是红色的。)

  ③可怜九月初三夜(可怜:可爱的意思。九月初三:指农历九月初三,这时已进入深秋季节。句意:九月初三,这深秋的夜晚多么可爱啊!)

  ④露似珍珠月似弓(似:好像。"月似弓",农历初三晚上,是月牙开始出现的日子。月牙好像一张弯弯的弓。寒露降临,附着在树叶和草丛上的露珠,在月光的映照下,就像闪闪发光的珍珠。句意:露水像珍珠一样晶莹,月牙弯弯像弓一样。)

  2.精读训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指名朗读。

  (2)思考议论,加深理解。

  ①第一句,用了一个"铺"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突出了江水的*静,夕阳的美丽。"铺"在这里是斜照的意思。)

  ②读"可怜九月初三夜",体会"可怜"在这里的'意思。("可怜"一词表达了诗人对九月初三这个深秋的夜晚的留恋、喜爱。当时诗人的心情是十分愉快的。正因为喜爱,他才从黄昏到入夜,久久地停在江边观赏景色。)

  ③诗人在诗中运用了两个贴切的比喻,比喻的作用是什么?

  (作者抓住了事物的特征,用了两个贴切的比喻,写出了江边美丽的月夜景色。)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轻声自读,想象诗的意境,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②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节奏和韵味。

  《暮江吟》优秀教案设计 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读写生字词“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读出节奏。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与体会,学*比喻的修辞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教学难点:深入体会情感,养成良好的学**惯。

  三、谈话导入

  请学生分享描写太阳的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进而引入课题《暮江吟》。

  四、初读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读,纠正字音瑟,明确朗读节奏

  五、析读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说说你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你的理由。

  (一)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1.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吗?(画面感)

  2.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下这是怎样的场景吗?(傍晚太阳快要落山了的时候,柔和的阳光铺在江面上,一半是碧绿的,一半是鲜红的)

  3.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喜爱、赞叹)

  4.你能带着这样的心情为我们读一读吗?

  (二)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呢?(比喻的修辞手法)

  2.你能想象此时的画面吗?(在九月初三的夜晚,露珠尤为可爱就像一颗颗圆润的珍珠,而那天空的月亮是一弯新月就像一张弯弯的弓。)

  3.你们见过月初的新月是什么样子的吗?(视频)

  4.让我们边想象画面,边进行朗读。

  六、品读

  让我们将自己想象成白居易,配着音乐,一起来朗读这首诗。

  七、小结作业

  作业:用画笔将这首诗画出来。


《暮江吟》优秀教案(精选五篇)(扩展4)

——《江雪》优秀教案 (菁华3篇)

《江雪》优秀教案1

  一、说教材:

  《江雪》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的最后一首诗,是一篇写景状物、抒情的一首诗。本诗描绘了一幅肃穆感人的南国江乡雪景图。全诗的意境,在“孤”和“钓”二字上。诗中充满了寒意,令人读之不寒而栗,从而受到感染和教育。但这首诗,并不是单纯地在描绘*江乡雪景。它的立意是很高远的。

  她不是为了写雪景而写雪景,而是通过雪景来赞美老翁“独钓寒江”的精神,通过“独钓寒江”的老翁,进而歌颂为坚持正义而斗争的人们。在诗人笔下,那位“蓑笠翁”形象,是那样鲜明,令人难以忘怀。后世许多山水诗不能超过它,人们画山水画也多以这首诗为题材,千百年来传诵不绝。

  二、教学目标:

  我认为本课的教学目标有:

  1通过学*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多元解读渔翁,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学*《江雪》,指导学*多元地解读渔翁形象,本课的难点是教会学生多元地解读渔翁形象,因此在授课时我紧紧抓住这两点来教学。

  四、说教法:

  古诗教学,首先要打破传统的逐字牵引,而后串诗意的串讲式的教学模式,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因此,在备课时,我紧紧围绕以学定教的原则设计教学环节,还穿插许多小游戏。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全程参与,给学生创建自读自悟的机会。在比赛时,变单纯的“师教生”为“生生互学”、“生生互补”,变僵硬的教师灌输为学生间的自我启迪,从而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学*,自悟,自得。

  五、说学法:

  在课堂上,我设计让学生用诗意来朗读古诗,去理解古诗,并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如把你的感悟写到“脸”上。这样,从学生学*的需求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气氛中积极参与的兴趣,令学生利用各种方式加深了对诗文的理解,更为学生品味诗句意境及理解后的再创造架起了一座桥。

  六、说教学过程:

  本课时教学,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我们传统的古诗教学都十分注重讲究学法:解题——读诗——释意——悟情——吟诗,但是如果我们过于强调这些学法,则忽略了学生内在的对于事物新鲜感的需求。因此,我们的古诗教学也应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的学*氛围,尽量淡化教学痕迹,做到教育的“无痕”。因此我首先创设了香港拍卖会这个情景,淡化学*的场景。

  (二)愉悦情境,积极探究

  如何让我们的课堂变得像“超级女生”一样吸引学生的眼球,关键是教师要善于改变陈旧的观念,真正把“讲台”变成学生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完成由“配角”向“主角”的转变。即由学生来唱主角。此时,学生已不再将翻译诗句当成一种负担,而是当成了一种乐趣。关于渔翁的形象,我们总是给他贴上“顽强不屈”的标签,我们常说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我们的渔翁又为何如此“孤独”呢?为了我们的渔翁不再孤独,我设计了让学生多元解读渔翁这个环节。这正体现了新课标的内容,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朗读方面,我设计了这一环节,把自己感悟到的感情“写”在脸上,面对此要求,学生怎能不诗意地朗读。此时的读不仅是单纯多元朗读,更是学生创造性自主探究教材感悟地朗读,是学生发自内心地朗读。

  (三)拓展知识

  全国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经说过:“语文教学要有三度——深度、广度、温度,但是广度决定深度。”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江雪》中的渔翁形象,此时我设计了这一个拓展练*,让学生通过辨析对比,进一步地重新感悟渔翁,让我们的渔翁形象更加饱满,让我们的渔翁不在孤独。

《江雪》优秀教案2

  教学目标:

  了解现代诗歌与传统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关系,学会对比鉴赏诗歌的一些写作技法。

  教学设想:对比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出示四首唐代闺怨诗和宫怨诗,总结其特点

  1.蒋维翰《春女怨》

  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开;儿家门户重重闭,春色如何进得来?

  2.王昌龄《西宫春怨》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3.白居易《春词》

  低花树映小红楼,春入眉心两点愁;斜倚阑干背鹦鹉,思量何事不回头。

  4.刘方*《春怨》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闺怨诗、宫怨诗的特点:含蓄,通过写景状物来抒发心中的怨意,其意象常有花鸟虫鱼、庭院、夜色、月色、高楼、树草等冷景。

  三.对比学*《错误》

  1.提问:有人说,此诗当属于欧洲现代派诗歌,有人认为此诗继承的还是*诗歌的传统,你怎么评价?

  提示,我们可从主体和意象及其写作技法分析。

  2.关于这首抒情短诗的内容有两种理解,一是错误因女子而起,一是错误因男子而起,你是怎么理解的?根据你的理解有情感的朗诵本诗。

  提示:答案不求统一,但朗诵时可指导学生理解不同,朗读的重音处理不同,通过朗读来理解。

  3.诗歌的标题很有新意,它妙在何处?

  明确:它概括了女子由期待到惊喜再到极度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

  4.总结诗歌技法:结构上双线结构----纵线:自大景到小景,层次分明《江雪》;横线:倒叙结构。语言上----文字纯净清新,语言优美,意境深邃: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四.作业

  背诵全诗。

《江雪》优秀教案3

  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

  圣诞节、元旦节来临了,宝宝们都知道这两个节日分别是我们国家和外国的新年。新年到了,寒冷也来,学*江雪让宝宝们感受冬季的寒冷和美丽的雪花。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朗诵古诗,理解古诗意境。

  2、让幼儿感受冬天的寒冷。

  3、通过各种不同方法,激发幼儿学*古诗的兴趣。

  重难点分析:学会朗诵古诗。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古诗意境。

  活动准备:

  图片四张(春晓图片)、古诗视频、古诗意境视频、废旧白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1、师生打招呼、课前律动(手指游戏)

  2、用玩偶企鹅宝宝引入话题。从寒冷的南极请来了企鹅宝宝,它今天给大班的宝宝们带来了古诗《江雪》。请宝宝们把小耳朵竖起来认真听听,因为这首古诗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听完之后,请宝宝们说一说是黑板上的那一幅图片(四首古诗意境图画)

  二、基本环节

  1、老师有表情的朗诵古诗两遍

  2、让小朋友们说一说,黑板上的那一幅图画是描述这首古诗的,为什么?

  3、老师再次朗诵古诗,请宝宝们边听边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A.冬天的早上你睡的香吗?有不想起床的感觉吗?为什么?

  B.谈谈冬季与夏季有什么不同?

  C.早上爸爸妈妈叫你起床的时候,你会边起床边想什么呢?

  4.根据图画讨论图画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古诗意思(师生共同欣赏、播放古诗意境视频)

  A.这幅画描述的是什么季节?你们看见了什么?(千山鸟飞绝)

  B.路上有没有行人?猜猜路上为什么没有人?(万径人踪灭)

  C.江面上有什么?船上有谁?他穿着什么,头戴什么?(孤舟蓑笠翁)

  D.老爷爷在干什么?(独钓寒江雪)

  5、共同欣赏视频(幼儿跟读)

  三、结束环节

  玩撕纸(雪花)的游戏

  四、延伸环节

  1、把古诗朗诵给爸爸妈妈听

  2、让爸爸妈妈教画雪花和雪娃娃。


《暮江吟》优秀教案(精选五篇)(扩展5)

——五年级上册《暮江吟》教学反思 (菁华3篇)

五年级上册《暮江吟》教学反思1

  一、执著于个体感受优秀的*古诗,语言精练,意蕴含蓄。

  仅仅抓几个比较生疏的字词,如这两首古诗中的“涧、瑟”的字形和字义的理解;仅仅抓住古今意思不同的特殊词“可怜”一词的理解;仅仅抓住那些富于传神的关键性词语,如:“夜静春山空”中的“空”、“一道残阳铺水中”的“铺”的巧妙之处,从而保留了古诗的整体美,放手给学生自读感悟的个性空间。

  二、尊重个体的吟咏诵读。

  通过粗讲,学生对诗句有了大概理解之后,接下来最重要的是熟读。而熟读对小学生来说,最具效果的莫过于诵读。这个过程更多地应该是学生个人诵读的过程。因此课上我给足学生时间,放开手脚尽是让学生独立练读,而不是课堂上那种整齐划一的齐读。这样才不致于泯灭学生的个性,扼杀学生的读书兴趣,才能使学生在熟读的过程中,培养他们对古诗句的语感,把古诗的语言纳入自己的语言中来。

  三、借助想象,引导学生感受意境美想象是人的大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的作用,还原再现诗中描绘的场景,使学生进入诗境,解决因古诗时空跨越度大而给小学生带来的学*困难。如在《暮江吟》一诗中,我启发学生抓住“铺”、“瑟瑟”等关键词,以及“珍珠”“弓”形象的比喻。想象红日西沉,一弯月芽消然东升,一派和谐、宁静的江边美景,再指导学生以喜悦的心情。

五年级上册《暮江吟》教学反思2

  古诗《暮江吟》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诗中描绘的是深秋时节从傍晚到夜晚的美丽景色。教学这首诗,首先要把学生带到那美好的意境之中,让他们喜爱这首诗,进而乐意学*这首诗。我是这样教学这首古诗的。

  一、让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诗句,粗知诗中大概意思。

  在让学生了解这首诗的作者、朝代以及题意后,我让学生带着问题把这首诗朗读五遍。在朗读之前明确要求:1、要求基本会背;2、要求了解诗中写的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的景?有哪些景物?读完五遍后,学生基本可背下来,同时也会从诗句中了解到时间是写深秋傍晚到夜晚这段时间的景色,地点是江面可江边,所描写的景物有阳光、江水、月亮、露珠。学生粗知了这些内容继而再理解诗句就不难了。

  二、利用投影片进一步了解诗中内容,为理解诗句作铺垫。

  在讲前两句诗时,我出示第二幅投影片(夕阳照耀下的江上景色)。在学*后两句诗时出示第二幅投影片(一弯新月下的小草和露珠)然后再指导学生说出图中有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是什么样儿的,有了这样的基础,学生在理解诗句就轻而易举了。投影片在教学中起到了纲举目张,突破重难点的作用。

  三、注重启发,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

  在教学诗句时,我首先找出诗句中关键和难理解的字词,扫*障碍,继而再理解诗句就非常容易了。如前两句诗是“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问:“一道残阳”指的是什么时候的太阳?(夕阳)“铺”是什么意思?(斜照)再问:“什么时候的太阳斜照在什么地方?”学生很快可译出:“夕阳斜照在江面上。”接着问:“夕阳斜照后的江面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呢?”“瑟瑟”是什么意思?(绿色)学生又很快可译出:“江水一半呈绿色,一半呈红色。”后两句诗我也是采用的方法进行教学,由浅入深逐步启发同样达到了融会贯通的目的。

  四、利用音响设备引导朗读、创设情境、体会意境。

  古诗朗读同样也要读出感情和抑扬顿挫。除了老师示范,我还利用本课现成的朗读磁带让学生连听几遍,示范效果挺好。再让学生进行朗读,朗读的效果的确好多了,真还有些古人吟诗的味道呢!其次老师还在古诗翻译的基础上再加以联想和想象,另配上悦耳的轻音乐朗读给学生听,让学生边听边体会诗中的意境,这样既能把学生带到美好的境界之中,又为学生后面能顺利改写古诗作了良好的铺垫,起到了一举两得的作用。

  以前教学古诗大多采用串讲形式,这里且不谈它的效果如何,至少我以为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思维活动,自主合作,带着问题,由浅入深地学*理解诗句,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年级上册《暮江吟》教学反思3

  1、“诗学就是情学,诗是心灵的燃烧。”

  古人称作诗曰“吟咏情性”(《诗·周南·关雎序》),读诗或低声吟哦,或漫声长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磋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毛诗序》)。所以诗歌教学与鉴赏,不能只满足于释词译句。读诗也好,讲诗也好,最重要的是自己进入角色,把自己的感情全部投入进去。教师情真,才能以情动情,教师心热,才能点燃智慧的火花,教师意远,才能在学生面前开拓其思路,如果冷冰冰地以旁观者的身份来朗读、分析、讲解,就会索然寡味。老师的一颦一笑,语言声调,无不牵动学生的心弦,师生感情同频共振,才能收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2、如果说语文教材是美的矿藏,那么古诗就是这矿藏中的瑰宝。

  古代诗人们在诗中使用的字词十分讲究,力求完美,我们应紧紧抓住文本引导学生从品析中领略古诗流光溢彩的自然美。如“一道残阳铺水中”一句中的“铺”,为什么不用“照”“射”等词?看似*凡,其实正是诗人的绝妙之处,诗人不但能发现美,懂得欣赏美,还能用准确的文字表现美。因此,引导学生从品析词句入手,抓住诗中的关键词“铺”、“可怜”等全方位地挖掘美、感受美,使学生在感受古诗语言美、意境美、内容美的同时,心灵也受到了震撼,又体会了*文字的博大精深的美。

  3、通过多种方式,多条渠道创设情境,引学生入“境”。

  在这节课的“吟诵入诗境”环节中,以幽静空灵的《春江花月夜》一曲作背景音乐,轻诉古诗的情境,使学生把画面上看得到和看不到的融为一体,体味到黄昏夕阳残照的空旷、瑰丽和晚上新月初升的静谧、安宁,从这情境中感受到美,认识到美,从而理解了美,达到“言有尽而意不尽,意有尽而情不尽”的更高境界。

  4、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投入的、有感情的朗读、吟诵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还可更好地使学生领会诗的意境,加深体会诗的含义,在读中悟“情”,在吟中入“境”,或共鸣,或陶醉,随其悲而悲,随其喜与喜,从而发现美、认识美,欣赏美、理解美,塑造美的心灵。


《暮江吟》优秀教案(精选五篇)(扩展6)

——《暮江吟》教学设计 (菁华5篇)

《暮江吟》教学设计1

  学*目标:

  养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1、理解古诗优美的语言,了解唐诗是我国文学的瑰宝,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理解“铺、瑟瑟、可怜、似”等词语在诗中的意思,理解每句诗的意思,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正确回答课后问题。

  3、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加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情感、意境、潜词造句的体验,有感情的背诵古诗,默写《暮江吟》。

  4、引导学生由书本走向生活,通过广阔的生活空间、网络空间去获取资料。培养学生多角度的理解诗词。

  学*重点:

  学*古诗体会诗中的名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语言或者图画描绘诗句概括的景物,体会其中的诗味。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正确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指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展开合理想象,引导学生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转化成画面,读中感悟,体会作者看到奇丽景色的愉快心情。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1、搜集描写夕阳的诗词;

  2、温*《夕照》;

  3、准备水彩笔

  教师准备:

  1、描写夕阳的一些诗词、文;

  2、欣赏的《暮江吟》教学课件;

  3、自谱的乐曲一首《暮江吟》(歌曲附后)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谈话入课

  1、今天来给同学们上课,心理上免有点惶恐。不知道同学与一个陌生的老师第一次上课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激动?忐忑?还是像老师一样的惶恐?能不能给佘老师一点信心和鼓励呢?

  2、哪同学跟老师一起做。

  (1)用手按住自己的胸口,在大声的对自己说:“我能行!我最好!”

  (2)同学俩俩用手搭在彼此的肩膀上,对对方说:“你能行!你最好!”

  (3)闭上眼睛,在心理用肯定的语气对自己说“我能行!我一定行!”

  3、怎么样?这会是不是信心十足了?我们来做个诗词接龙的游戏,就是老师说上句,你能接出下句诗。

  (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

  (2)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3)*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4、看来老师是难不倒你们了,哪位同学来出出题呢?

  5、“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6、对!白居易是唐朝著名的大诗人,他的一生为后人留下三千多首诗。他的诗内容充实,语言通俗,大多反映现实生活,反映人民疾苦。我们常常说“如诗如画”,一首诗就是一幅画。今天我们要学*白居易的另一首山水风景诗———《暮江吟》(板书)

  二、听诗。想象画面,初步感受诗词

  1、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有心去欣赏这首诗。你会看到怎样的一幅画面呢?

  2、再来一遍,用心去感受哦!

  3、谁能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

  三、读诗。初读课文,从语言文字中去感受画面。

  1、自由读诗。注意用笔圈画出描写景物的词,进一步的感受画面。

《暮江吟》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练*写好6个汉字。

  2、诵读古诗,理解诗歌内容,感受其中的诗情画意。

  3、积累与夜有关的古诗。

  教学重点

  诵读古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的音像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暮江吟》

  一、音画时尚导入。

  1、教师播放两段风格不同的乐曲,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然后根据画面的意境联想诗歌。

  2、指名回答,相机背诵有关的古诗。

  3、导入、板题。

  4、读题,认“暮”字,学写“暮”“吟”两个字。

  5、理解题意。

  二、初读感知。

  1、出示合作学*要求:

  (1)将这首诗读给同桌听,要求读准、读通。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将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标出来或写下来。

  2、学生按要求学*课文。

  3、汇报。

  (1)指名读文,齐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质疑。

  三、品读悟诗境。

  1、听配乐朗诵,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

  2、交流汇报,相机找出相关的诗句并诵读。

  3、你认为哪些诗句写得好?好在哪儿?(相机理解“一道残阳铺水中”的“铺”的妙处。)

  4、画一画诗歌(选前两句或后两句)表现的意境。

  5、练读,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7、赛读、评议。

  8、练*背诵。

  四、作业:

  1、背诵《暮江吟》。

  2、把你喜欢的诗句抄写下来,有兴趣的可以用毛笔写一写。

  3、读读背背与夜晚有关的其他古诗。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暮江吟》。

  二、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秋夕》、读题,练写“夕”字。

  2、理解题意。

  3、说一说有关秋夕(七月初七)的传说。

  三、初读感知。

  1、出示合作学*要求:

  (1)将这首诗读给同桌听,要求读准、读通。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将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标出来或写下来。

  2、学生按要求学*课文。

  3、汇报。

  (1)指名读文,齐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质疑。

  四、品读悟情。

  针对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悟情。

  如:“冷画屏”什么含义?“冷”什么意思?

  秋天来了扇子本不要用了,为什么宫女用罗扇扑打“流萤”?

  1、说一说古代深宫中的宫女的生活。

  2、教师补充介绍相关的资料。

  3、讨论:

  “冷画屏”的“冷”指什么?(深宫的冷清,宫女生活的孤寂无聊。)

  “轻罗小扇扑流萤”体现了宫女怎样的生活?

  4、想象:宫女们会想些什么?

  5、练读,将感受通过朗读读出来。师播放音乐。

  6、配乐朗诵。

  7、练*背诵。

  五、拓展延伸。

  1、读读背背与夜有关的其他古诗。

  2、将自己喜欢的诗句抄写在积累本上。

  六、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

  2、背诵《秋夕》。

  3、找一找描写宫廷生活的古诗读一读。

《暮江吟》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暮江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2、能力目标: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通过小练笔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3、背诵并默写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

  2、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诗

  师:古典诗歌中写景的读句很多,大家能背几首吗?

  生背《望天门山》背《山行》背《绝句》……

  师:同学们每背一首诗,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古诗,题目叫《暮江吟》

  (师板书,一边音乐《春江花月夜》起)

  师强调“吟”的读音。

  师:同学们来看看这个“暮”字,上面是个草字头,下面是个日,你能看出什么来吗?

  生:有太阳落山的意思。

  师:从诗题中看出了时间,还看出了什么?

  生:他在江边。

  师:傍晚在江边吟诗,这是谁呀?(白居易)

  师:谁来介绍介绍。(生介绍)

  二、知诗人,初赏诗

  师:老师这里也有关于白居易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示作者简介,学生指名读)

  师:要了解这首诗,还要回到822年,在去杭州上任的路上,他看到江边红日落下的美景,陶醉其中,不禁吟诗一首,就是这《暮江吟》(课件出示图片,并范读)

  师:听了这首诗,你感到什么?

  生:我感到自己是一棵小草,被夕阳的余辉照耀着,一半绿,一半红。

  师:你怎么那么会表达呀!

  生:我感到自己是一只小螃蟹,在江中游,阳光下的江面照得一半红,一半绿。

  ……学生自由说感受。

  三、初读古诗,知大概

  师:多美啊!接下来,同学们用喜欢的方式来读诗,可以坐着读,可以站着读,可以离开座位读。

  (同学们纷纷找伙伴读)

  师:谁来读?

  (指名读诗)(齐读)

  思考:这是一首什么诗?写什么时候的景?在诗中画出表时间的词语,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四、再读古诗,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不懂的地方做记号。)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你读懂了哪里?你哪个地方没读懂?谁来帮帮他?

  五、学*前两句诗

  1、出示投影片(夕阳西下的江上景色)指导看图。齐声朗读前两句诗。

  2、重点理解词语。

  “残阳”是什么意思?

  “铺”是什么意思?这个“铺”字你体会到了什么?把“铺”换成“照”、“射”可不可以?

  (诗人描写了傍晚的残阳和江水,江水的特点是半江瑟瑟半江红)

  3、出示灯片

  提问: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你看见过这种景象吗?(因为太阳接*地*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绿色,半江是红色,“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得面积广大而均匀。)

  4、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5、小结:通过学*前两句诗,我们知道了前两句诗主要写傍晚时分,夕阳斜照在江面上是什么样的景色,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一起欣赏和想象当时那美丽的意境。

  师述:夕阳渐渐地落下去,晚霞映红了天空,夕阳的余辉洒在了宽阔的江面上,忽然间,江水似乎分成两半,这一半是碧绿碧绿的,那一半是鲜红鲜红的,微风轻轻地拂过江面,江水泛起了粼粼波纹,像一颗颗闪光的宝石,又像空中闪烁的繁星。啊!多么迷人的傍晚景色。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景色美不美?这样的景色会让诗人怎样?用一个词语形容:“陶醉,恋恋不舍,流连忘返”。那就恋恋不舍地读读吧。

  六、学*后两句诗。

  1、(出示投影片:夜晚月光下的江边景色)指名朗读后两句诗。

  思考:作者描写了夜晚的哪些景物?是怎样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来写的?

  2、“可怜”是什么意思?

  九月初三:是指农历已进入深秋季节这句点出了观赏江景的季节是深秋。

  3、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深秋的夜景?为什么这样打比方?

  珍珠晶莹闪亮,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用珍珠来比喻露珠就照应了“可怜”,诗人写的是初三夜的月亮,因为初四是娥眉月,所以把月亮比作弯弓。

  4、指名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5、闭上眼睛欣赏体会后两句诗的美丽意境

  师述:不知不觉,夜幕降临了,白居易还立在江边久久不愿离去,秋风拂面,他感到特别地凉爽和舒服,一会儿看看草地,一会儿望望天空,啊,那美丽的小草上挂满了露珠,在柔和的月光映照下像一串串晶莹剔透的珍珠,夜空中那一弯新月就像一张精致的弓,他不禁脱口赞叹道:“这深秋的夜晚是多么迷人,多么可爱啊!”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了吗?

  出示课件:同学们,你们现在能根据这首诗把屏幕括号里的内容说完整吗?谁来连贯的把整首诗的意思说完整?(出示,学生先说,最后指名读。)

  七、指导朗读,领悟感情。

  1、师:朗读古诗时不仅要读准字音,有感情,还应有节奏,我们根据画好的停顿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生有节奏地朗读古诗)一道残阳铺水中”,要求学生读得*缓、轻柔;“半江瑟瑟半江红”,要读出惊叹的感情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则要读出赞美的情感。

  (注意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可以采用多种读法:如男女对比接读。)

  师:我建议马上举办一个诗歌朗诵会,请在座的各位诗歌爱好者参加,来一个诗歌朗诵能力大比拼,好吗?(好)学生先练读,再赛读

  2、指导配乐朗读。

  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这一路上他的心情愉快,被江边这红霞满天,弯月东升,露水晶莹的美景所陶醉了,下面我们随着音乐也来细细地品诗一番。

  (生配乐朗读)

  3、谈感受。

  师:如果此时你就是诗人,来到这深秋傍晚的江边,领略到这安静的、优美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指名说感受)(带着这些感受再齐读一遍。)

  4、诗人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那么诗人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读出来了吗?

  (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美景,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以及作者对暮江美景的喜爱之情)

  八、练*(同学们可以任意选择一项做。)

  (1)作画

  景色的美体现在哪里?诗人用他的妙笔给我们描绘了几个画面,请同学们根据诗意,把诗人笔下的美景画出来。

  (2)写话

  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人笔下的美景。写成一篇写景的小短文。瞧,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提示语呢!

  九、总结:

  这首诗向我们勾画了夕阳西下的傍晚江上美景,同时也描述了深秋夜晚月光下的江边迷人的景色,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美好迷人的景色,让我们再一次闭上眼睛回味诗中美丽的意境。(听配乐朗诵)

《暮江吟》教学设计4

  教学要求:

  1、理解诗歌《暮江吟》的意思,领悟景物描绘的美丽景色,感受古诗的语言艺术美。

  2、体会诗人情感,入情入理地诵读并背古诗。

  3、通过学*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热爱之情,并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诗意,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教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查找诗人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介绍作者。

  二、检查预*

  1、学生自由练读(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自在地读,无拘无束地读,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使教师发现学生在练读中出现的问题,为下一步正音探虚实)

  2、指名朗读正音。

  三、学*《暮江吟》

  1、初读,理解诗意

  (1)自学:借助注释自己弄懂诗意,感悟诗中最美的地方,并提出疑问。

  (2)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汇报:结合手势表现“铺、洒、照”和课件,感受“铺”的意境。

  2、品读体会情感

  从哪里体会到美丽的江景,边读边品析。

  品读:半江瑟瑟半江红

  (1)出示课件,用“像、似、仿佛”说一说:

  江水是怎样的红,又是怎样的绿。

  (2)朗读感悟

  品读:露似珍珠月似弓

  出示课件,展开想象,感情朗读。

  (3)课件展示,体会情感,把体会到的心情读出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4)连读整首诗。

  (5)诵读,进入意境。

  小组参赛的形式,读出美丽的江景,诵出喜悦舒畅之情。

  3、品评欣赏,升华情感

  (1)你最喜欢哪一句或哪个词?

  (2)背诵古诗

  (3)回味诗境,扩展诗境

  傍晚,微风渐停,我漫步江边,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展开想象,可以想象诗中的意境,也可以想象诗以外的意境。

  (4)此时此景,你用什么方式抒发心中的感情。

  4、拓展练*

《暮江吟》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反复阅读古诗,体会诗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

  情感目标

  运用多媒体尽情欣赏美丽的风景,入情入境地学*古诗,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能力目标

  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提高获取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阅读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学*古诗体会诗中的名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引诗入画,以画解诗,画出诗的意境,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古诗的意境美,受到美的熏陶,使创造能力得到培养。

  三、教学准备

  课件、多媒体教室。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为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自主的学*过程中获取最大限度的收获,我运用了“欣赏美景引入——指导学诗——体会意境——质疑深入探究——拓展延伸学*”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欣赏画面引入。

  1、多媒体播放《渔舟唱晚》古筝曲,欣赏“残阳照水图”和“新月东升图”。同学们看了这么美的画面,有什么想说的吗?用自己话说说画面的内容。(根据不同的话进行点评)同学们讲得很详细,语言也很美,但是有一个人比你们还厉害,他仅用了28个字就把这两幅画面的意境描述得淋漓尽致。相信吗?服气吗?想知道他是谁吗?他是怎样讲的呢?

  2、观看多媒体(走进作者及课文内容)——了解诗人及作诗背景,想说,想画。

  (二)指导学诗,体会意境

  1、理解题意。

  (1)题目你是怎样理解的?

  (2)从题目看出这首诗是写景还是叙事?写了什么时候的景色?

  2、学生读诗自学,初步弄清诗的含义,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大胆想象,用彩笔绘画一幅《暮江吟》的图画。

  这首诗只有四句,你能不能把它读懂?好!下面请同学们自学,一句一句弄懂每个词,每个诗句的意思,遇到不理解的字词,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可以查字典也可以和同学小声讨论,甚至可以离开座位和好朋友讨论,我们看谁学得又快又好。

  (三)通过“绘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1、从学生的绘画中挑选出几份具有代表性错误的图画张贴在黑板上(事先与该生商量好),让学生观察,对比诗文进行评析。

  2、多媒体出示前两行:“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我问,这两行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一道快要落山的太阳的余晖斜照在江面上,江水一半是绿色的,有一半是红色的)然后我指着黑板上的画面问:有错误吗?许多同学回答:有!有!

  诗中“瑟瑟”是碧绿色,显然这位同学没有理解这个词的意思,他把江面上画了许多波纹。谁能上来帮他修改这幅画呢?学生纷纷举手,我请画这幅画的同学改图画,这个学生很快把不恰当的地方改过来了。

  多媒体出示后两行诗:“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出示注释,学生自读自悟后两行诗。▲可怜:可爱。▲九月初三夜:指农历九月初三。

  “露似真珠月似弓”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为什么“露似真珠月似弓呢”?老师指点:指名回答(因为这是可爱的九月初三夜,九月初三,是月初,月亮还是弯弯的月牙。)

  (3)最后一行诗用了两个比喻,它们分别是把什么比作什么?你们能说出来吗?师指点:生很快说出了:把月亮比作弓,把露水比作晶莹发亮的珍珠。

  提问:诗中描绘的是什么时候江边景色?(是从日落时候到夜晚的江边景色,可见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新月升起的时候。)从诗中描写的景物,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可以体会到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指名上黑板画后两行诗的画面。这次学生一下就画对了,而且学生通过着色把小草上的露珠在月亮的照映下闪闪发光画得栩栩如生。

  4、朗读指导。

  (1)请大声地自由地朗读诗文,看谁能读出诗的韵律美,节奏美。读出诗人的情感。(自由读文)

  (2)(为画面配音)教师播放flash动画:诗人站在江畔激情吟诵——此时你们就是那位身着古装的白居易,面对奇景吟诗一首……谁先来展示一下?

  (3)有与他不同理解的吗?以你的理解读读吧……全体同学按照你赞同的方式诵读。

  (4)看同学们读得热火朝天,我心里直痒痒,谁来和老师比试读一读。

  (5)听范读(课件: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第一句*缓,轻柔;第二句惊叹;后两句赞美)。

  (6)大家看着画面,听着音乐再次齐声读一遍。(秋景图,古典乐)。

  五、绘画着色,充分感受诗文描写画面的美

  学生通过学诗,了解诗中描写了深秋时候,从日落到夜晚江边的景色,你们能把这两幅画涂上适当的颜色吗?学生兴趣高涨,完全陶醉在诗情画意之中。


《暮江吟》优秀教案(精选五篇)(扩展7)

——暮江吟教学设计菁选

暮江吟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暮江吟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暮江吟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吟诵《暮江吟》,体会古诗描写的景,体会作者的心情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学*古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感悟品味诗中所表达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古诗中有很多这样的寄情于景、借景抒情的佳作。今天我们学*的.《暮江吟》就是了。

  2、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吗?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白居易?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离开腐败的朝廷,到杭州去当刺市史。上任路上,他游山玩水,心情舒畅,写下了这首广为流传的山水风景诗。)

  3、释题:《暮江吟》(就是吟唱傍晚江上的景色)。

  二、范读诗歌(听录音)

  三、自学古诗

  1、这首诗较好理解,请同学们先自己参照书上的注释或利用工具书,理解每句诗的意思,然后再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2、自学,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记下来。(老师巡堂,多关注学*有困难的学生。)

  3、四人小组交流、讨论。(老师参与部分小组的学*,掌握学*情况。)

  4、汇报交流

  (1)你们自学时有没有不理解之处。请质疑。解疑。

  a、铺:太阳的斜照。

  b、瑟瑟:碧绿色。

  c、可怜:可爱

  (2)再说:你学懂了什么?(四人小组代表发言)

  (夕阳照在江上,江水半红半绿。到了夜晚,一弯新月像弓一样挂在天边,草上的露水像珍珠似的在月色下闪闪发亮。)

  四、指导朗读

  1、我们在学*古诗时,不仅要知道“诗意”,感悟“诗情”,还要进入诗的意境,想象画面。这首诗的意境很美,请大家读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2、个人读、小组读、齐读。

  3、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4、(1)句要读得*稳,轻柔;

  (2)“瑟瑟”和“红”要拉长语调,显示颜色的奇特。

  (3)、(4)句:则要读出赞美喜爱之情。

  五、老师总结: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学生讨论后派代表说)

  (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2、《暮江吟》描绘了深秋从傍晚到入夜江上景色。写傍晚时江上景色着重描写色彩;写入夜江上的景色着重描写形态。

  3、师虽然没有一字一句来指导你们,你们理解整首诗的意思吗?会读吗?有不明白的地方还可以质疑。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诗歌。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七、课外拓展

  请在《小学生必背优秀诗文》中找出白居易的诗来读一读。

  暮江吟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中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2、通过反复朗读,整体把握诗歌情感,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3、从关键词语“一道、铺、瑟瑟、可怜”入手,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通过对诗句的理解,展开丰富的想象,复现诗中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温*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不少古诗,下面我来考考大家,我念一句,你们背整首古诗。“离离原上草”?

  这首诗的诗人是谁?(白居易)。今天,我们再来学*白居易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出示课题,齐读课题)(“吟”是前鼻音)

  二、解题,知作者:

  (接上)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暮”字,上面是一个?草字头,草字头下面有一个?“日”,这个“日”表示的就是?太阳。太阳落到草丛下了,这个“暮”表示什么意思。(傍晚)

  从诗题中我们知道了时间。你还能知道什么?(地点:江边。吟:吟诗)

  那么是谁傍晚的时候在江边吟诗呢?(白居易)

  既然大家都曾认识这位伟大的诗人,你能说说他的“字”和“号”吗?(PPT示简介)

  三、熟读古诗,整体感知:

  1、究竟是什么样的景色吸引了白居易在此吟诗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看——齐读。大部分同学都读得很好,但还有部分同学读得不通顺,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诵。

  2、学生自由大声练读。(可站、可坐、可配合手势,可以摇头晃脑,可以大声读,也可以小声读等,想怎么读就怎么读,但是要读准诗中的生字,读通顺诗句。)(个别汇报读,师生评:字音读准了,证明你已有收获;读得真流畅,学*力强;读出了古诗的韵味,你真是个小诗人?)

  3、教师范读。师:你们注意老师是怎么停顿的。

  4、学生个别读(比比谁读得好)、齐读。

  四、明确背景,体会情感:

  (同学们读得真好,短短几分钟就能读得通顺、流畅、有节奏了,可我们似乎还缺少了点东西,缺少什么呢?对了,缺少点情感。俗话说:诗言志。诗人写诗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那么他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创作这首诗的`缘由)

  PPT示背景(指名读):当时朝廷政治昏暗,斗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该诗从侧面反映出了作者离开朝廷后轻松畅快的心情。让我们带着诗人那种轻松畅快的心情,随同诗人一起赏景抒情——齐读

  五、品读探究,深入理解:

  1、画景物:听着同学们的朗朗读书声,我们仿佛穿越到了唐代,与诗人一起欣赏江边美景。下面我们再通过进一步的学*,将这江边的美景图一一描绘出来。

  诗人在不同的时间里,各写了哪些景物?找出来,用笔画出来。(画景物——汇报)(板书:残阳、江、露、月)

  2、品诗句:这些常见的景物,为什么能让诗人流连忘返呢?让我们跟随诗人的笔墨,一起走*江边。齐读一二句。PPT

  你觉得诗人笔下的太阳是怎样的?(火红的、摇摇欲坠的、疲惫的、金光闪闪的)同学们口中的夕阳真美啊,你们真是白居易的知己啊!

  在这两句中有一个动词,你能找出来吗?“铺”。

  *日我们描写阳光用什么动词?(照、射、洒)换上这些词好不好?换词读一读。换好不好?

  “铺”字多用在何处?(引导“铺”字组词:铺床、铺路)

  “铺”——(简图)(夜晚妈妈帮你铺床,盖被子时候,你有什么感觉?引导得出:温暖,柔和,舒服,亲切)(学术说法:此时太阳已经接*地*线,贴着水面斜射,阳光非常*缓柔和,像是有人拿了一块红绸子从天边慢慢地铺了过来,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你能不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读出来的?大家跟着来,用他的方法读读。齐读在夕阳的映照下,江水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这里的瑟瑟是什么意思?“瑟瑟”指碧绿色的玉石,诗中形容江水没有被夕阳照到时所呈现的青绿色。)(删除,课堂不讲)

  这里写到“半江瑟瑟半江红”,在你的想象中,江水红得像什么?绿得像什么?

  (生:红得像一块红绸子。似乎有人把红墨汁倒进了江中。江水另一半绿得像一块无瑕的翡翠。)(让生尽情说,答不到也没关系)

  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呀!一个“瑟瑟”,一个“红”字写出了夕阳斜照在江上,那种鲜明的色彩美,这样一红一绿强烈的色彩对比,使画面变那么鲜艳、明快。你能否将这种奇特的美感读出来?

  夕照下的江水半绿半红,这是多么美丽的奇观啊,那么,江面为什么会呈现出半绿半红的景象呢?(引导、简图)(教师边演示课件边小结——夕阳照射下,江面波光粼粼,红绿相间,难怪诗人称赞道:“半江瑟瑟半江红”。)

  诗人很善于使用色彩的对比,他多像一个大画家,用他手中的彩笔,描绘出我们祖国自然风光的色彩美。以上两句,不由得使老师想起了白居易的另一首的词《忆江南》。这首词中也运用了色彩对比的写法,同学们想想是那两句呢?(生答)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与“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在写法上多么相似呀!一个写了秋天、夕阳下的江水;一个写了春天、朝阳下的江水。都描绘了奇特的美景,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啊!

  带着刚才的理解,想象着画面,再将这种神奇的美读出来。

  三四句:多美的江边夕照图啊,面对如此美景,诗人留恋忘返,不觉天色已晚,此刻他又有什么新发现呢?

  有一个词尽显了白居易当时的心情?——可怜。为何说“可怜”?是不是很可怜的意思呢?(拆开组词:可以怜惜。)

  “可怜”:可爱“真珠”:珍珠

  什么可爱?哪些景物让你觉得很可爱?怎样的露珠、月亮让你觉得很可爱?

  你能将这种可爱读出来吗?(个读、齐读)

  老师觉得作者写得还不够可爱,在你们的想象中,那些亮晶晶的露水、皎洁新月还像什么?用上这样的句式说一说:露似()月似()()似()()似()

  (露:宝珠、玛瑙、水晶月:像金钩。像小船。像眉毛。像镰刀。)从颜色、形状方面进行点拨。江似明镜月似船。

  同学说得多传神呀,多贴切呀!你们将天上的月与地上的露珠完全融合到了一起,组成了一幅宁静、祥和的月夜图。面对这样美的景色,诗人情不自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齐读)

  六、感情朗读:

  在白居易的眼里,远处的残阳美,*处的江水美,脚下的露水美,天上的新月美,这无不表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前面讲到诗人是离开朝廷到外地任职,离开了朝廷因为着不能追求功名利禄了,但他却没有丝毫失落感,转而流连于幽美壮丽的自然风光中,这是多么乐观、豁达的个性啊。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让我们带着诗人这种轻松、闲适的心情,再次漫步江边。(配乐齐背诵)

  七、读写结合,加深理解:

  多么美丽的江景图啊!这种美景不描绘下来实在可惜了,让我们拿起笔,发挥想象,将这幅幽美的江景图描绘出来吧。

  题:发挥想象,将这首古诗改写成一篇写景的小短文。PPT

  八、拓展延伸:

  学完这首诗,你觉得诗中哪种景色最美丽?你还能背背写这种景的古诗来吗?(学法)

  暮江吟教学设计 篇3

  〔解题〕

  《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大约写于长庆二年(822年)白居易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谙尽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这年7月,白居易自中书舍人除杭州刺史。10月1日到杭州。

  《暮江吟》通过对黄昏时分江面特有的瑰丽风光的描写,从侧面反映诗人离开昏暗的朝廷以后轻松愉快的心情。

  〔结构分析〕

  诗人是选取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时段中的两组景物进行了描写。

  第一组景物(前两句),夕阳落照中的江水。江面呈现的两种颜色,细波粼粼、光色凝重。

  第二组(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诗人通过对“露”和“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了一种和谐、宁静的意境。

  〔语意理解〕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残阳”快要落山的太阳。“铺”阳光贴着江面,*展延伸。“瑟瑟”,形容江水背阴处有如青绿的玉。这两句的意思是:夕阳沿地*线*铺江水中,江水一半鲜明,一半阴暗,一半红光闪耀,金波粼粼,一半呈现碧绿,有如青玉。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可怜”,可爱。“九月初三夜”,即夏历初三新月如钩。“真珠”,即珍珠。“弓”,弯弓。这两句的意思是:可爱的九月初三的夜晚,江边的草地上挂满晶莹的露珠,多么像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抬头看,一弯新月初升,如同在碧绿的天幕上悬挂一张精巧的弓。

  〔写作特点〕

  1.抓一时一物,表浓重情思。

  白居易擅长寄情于物,常常在诗中通过一时一物,在一笑一吟中自然、率直地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思。写本诗时,作者正因不满朝廷的昏暗与各派斗争而舍朝官求外任,心绪本来愁愤交织,但见到暮江美景又将愁愤一扫而光,涌起喜悦与热爱。于是,诗人将新的情思寄托于暮江美景与月夜美景,字里行间洋溢着轻松愉快。

  2.工致入画的技巧。

  明人杨慎评《暮江吟》说:“诗有丰韵,言残阳铺水,半江之碧如瑟瑟之色,半江红日所映也。可谓工致入画。”盛赞白居易在本诗中写景的功力。比如,本是残阳照江面,不说“照”,却说“铺”,是因为残阳而*地*线,是贴着地面照过来的,确像“铺”在江上,多么形象!用“铺”显得*缓,写出秋天夕阳的柔和,给人亲切、安闲之感。面对九月初三夜晚之景,巧设比喻:把新月比作小巧的弯弓;把岸上凝露,比为闪闪发光的珍珠。再加上暮江、月夜等景色,巧妙地营造了一种恬静、秀美的氛围。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并能背诵。

  3.认识课后两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借写景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1课时。

  〔操作要点〕

  1.读书指导。

  本课阅读要以感情朗读和欣赏为主。

  ⑴要引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教师要结合时代背景,借助多媒体课件和生动的语言,使学生进入诗的意境之中,反复地读,在读中感悟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⑵教师适当抓住重点诗句进行引导,使学生通过佳句体会诗人的情感。

  ⑶要引导学生反复读描写景物的诗句,体会作者借景抒情的写法。

  2.积累内化。

  背诵三首古诗。

  3.识字写字。

  学生认识“旷、瑟”两个字。可以先在诗文中认识,然后单独拿出来,读音组词。

  4.练*。

  ⑴迁移练*:在三首诗中任选一首讲一讲诗中描写的情境。

  ⑵实践活动:阅读一些描写日月的古诗阅读欣赏。

  资料

  〔王维(701—761)〕字摩诘,唐朝杰出山水田园诗人,画家。后人评论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齐名。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朝著名的诗人,继杜甫之后又一位现实主义诗人。

  暮江吟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练*写好6个汉字。

  2、诵读古诗,理解诗歌内容,感受其中的诗情画意。

  3、积累与夜有关的古诗。

  教学重点

  诵读古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的音像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暮江吟》

  一、音画时尚导入。

  1、教师播放两段风格不同的乐曲,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然后根据画面的意境联想诗歌。

  2、指名回答,相机背诵有关的古诗。

  3、导入、板题。

  4、读题,认“暮”字,学写“暮”“吟”两个字。

  5、理解题意。

  二、初读感知。

  1、出示合作学*要求:

  (1)将这首诗读给同桌听,要求读准、读通。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将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标出来或写下来。

  2、学生按要求学*课文。

  3、汇报。

  (1)指名读文,齐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质疑。

  三、品读悟诗境。

  1、听配乐朗诵,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

  2、交流汇报,相机找出相关的诗句并诵读。

  3、你认为哪些诗句写得好?好在哪儿?(相机理解“一道残阳铺水中”的“铺”的妙处。)

  4、画一画诗歌(选前两句或后两句)表现的意境。

  5、练读,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7、赛读、评议。

  8、练*背诵。

  四、作业:

  1、背诵《暮江吟》。

  2、把你喜欢的诗句抄写下来,有兴趣的可以用毛笔写一写。

  3、读读背背与夜晚有关的其他古诗。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暮江吟》。

  二、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秋夕》、读题,练写“夕”字。

  2、理解题意。

  3、说一说有关秋夕(七月初七)的传说。

  三、初读感知。

  1、出示合作学*要求:

  (1)将这首诗读给同桌听,要求读准、读通。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将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标出来或写下来。

  2、学生按要求学*课文。

  3、汇报。

  (1)指名读文,齐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质疑。

  四、品读悟情。

  针对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悟情。

  如:“冷画屏”什么含义?“冷”什么意思?

  秋天来了扇子本不要用了,为什么宫女用罗扇扑打“流萤”?

  1、说一说古代深宫中的宫女的生活。

  2、教师补充介绍相关的资料。

  3、讨论:

  “冷画屏”的“冷”指什么?(深宫的冷清,宫女生活的孤寂无聊。)

  “轻罗小扇扑流萤”体现了宫女怎样的生活?

  4、想象:宫女们会想些什么?

  5、练读,将感受通过朗读读出来。师播放音乐。

  6、配乐朗诵。

  7、练*背诵。

  五、拓展延伸。

  1、读读背背与夜有关的其他古诗。

  2、将自己喜欢的诗句抄写在积累本上。

  六、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

  2、背诵《秋夕》。

  3、找一找描写宫廷生活的古诗读一读。

  暮江吟教学设计 篇5

  教材分析

  《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描写了诗人在去杭州上任的路上,看到江上从日落到夜晚这一段时间的景色,流露出作者对深秋季节美景的喜爱之情。诗中描绘了两幅画面:残阳斜照和新月明露。其中“铺”字形象地表现出了夕阳的柔美,而“半江瑟瑟半江红”的动幻之美更令人陶醉;“可怜”一词恰恰表现了诗人对夜凉如水,“露似珍珠月似弓”这一静美景色的热爱和留恋。

  教学目标

  1、学生自主参与,合作学*,理解古诗的内容,讨论解决学*中有价值的问题。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入情入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并展开想象,把诗句所描绘的景色转化成画面。

  3、运用已有的知识自学课外古诗,积累古诗,感受古典文化,弘扬古典文化。

  设计理念

  这首古诗文字浅显,意境优美。鉴于这是我校《大班额中“自主、合作、探究”学*方式的应用》这一实验课题的研讨课,因此,教学设计中着重引导学生自主学*,通过合作、探究来理解诗歌内容,突破学*难点;同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读中想象,读中感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学完古诗后,设计了一个让学生欣赏古诗、自学古诗的活动,旨在让学生积累古诗,自觉弘扬祖国灿烂文化。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有关诗人白居易的图片、资料。

  教师准备:录音带,教学挂图,写有《忆江南》和学*目标的投影胶片。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在课内和课外背诵了许多古诗,其中大量是写景的诗,能背几首吗?大家喜欢怎样的方式学古诗?这节课我们就以同学们喜欢的方式来学*一首写景的古诗《暮江吟》。

  2、解题:

  读题后说说题目中自己理解的字和不理解的字,(重点理解“吟”)再连起来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3、傍晚在江边吟诗,这是谁呀?(白居易)谁来介绍介绍。

  他的诗容易读懂,因为他写诗的时候,总是要把写好的诗读给老百姓听。他有个师傅叫顾况。

  二、初读感悟。

  1、要了解这首诗,还要回到1083年,在去杭州上任的路上,他看到江边红日落下的美景,陶醉其中,不禁吟诗一首,这就是《暮江吟》,每一首写景诗,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这首诗向我们展现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放配乐朗诵磁带,生想象画面)

  2、听了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生汇报)多美啊!接下来,同学们也去美美地读一读。

  4、汇报朗读。(指名读诗)(齐读)

  三、合作学*,理解诗意。

  1、同学们读得真好,学*一首诗只读好就行了吗?(根据学生的`思路)找要好的伙伴,借助注释,理解品味,了解诗歌所描写的美丽景色,在讨论中来领悟诗中最美的地方在哪里?

  出示合作学*目标:

  (1)借助注释,理解诗意,然后在小组中交流弄懂的问题。

  (2)提出自己经过努力没有解决的问题,在小组中试着讨论解决。(生自由学*讨论)

  2、请各小组来交流一下你们讨论的结果。

  (1)理解诗意:一道夕阳照在水中,一半变成红色,一半变成绿色,草地上的露珠晶莹美丽,月亮就像一张弓一样。

  (2)相机引导:太阳都是照射的,这里为什么用“铺”呢?

  师引导大家做“照”、“洒”、“铺”的手势。从这个手势中你感受到什么?(很柔美。)能读出来吗?(生读)

  (3)那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你认为最美的是什么? (生汇报)

  (出示挂图)欣赏“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意境。

  想象“露似珍珠月似弓”的情境。

  四、悟情评读。

  1、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白居易,你的心情会怎么样?

  2、课文中有一个词就表示这个意思,是什么?对,“可怜”就是“可爱”的意思。能把刚才理解到的读出来吗?

  (生读诗)

  3、教师从你们的语言和动作中感受到了现在你们就是白居易,谁来吟吟这首诗(指名吟诗,并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读)你觉得他吟得怎么样?(学生争着,比着读)

  4、看着同学们吟得这样好,老师也想吟一吟,好吗?师吟诗

  5、我们现在一齐来吟一吟。(师深情描述创设情境)你们现在就站在江边(生吟诗,音乐起)

  6、小结过渡:太美了!在陶醉于这夕阳新月的美景之中时,我们不禁感谢诗人白居易用他清新通俗的笔墨,给我们带来这身心绝美的享受,其实白居易的写景诗还有很多,接下来我们再欣赏一首他写的《忆江南》。

  五、拓展延伸

  1、出示古诗《忆江南》。

  2、生齐读。

  3、大家利用注释来看看这两首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指名汇报(一首是写日出的,一首是写日落的。)

  (都是写江的。)

  (都是在愉快的心情下写的。)

  4、师简介此诗背景资料。

  5、我们再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好吗?

  (配乐,生齐读)

  6、同学们也收集了很多白居易的诗,下课后,相互交流。让我们用这样的热情去读古诗,学古诗,弘扬中华古典文化。

  七、作业设计。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喜好自选作业:

  ★背诵并默写《暮江吟》,摘抄课外描写四季景色的一首诗。

  ★★背诵并默写《暮江吟》,抄背课外描写四季景色的一首诗。

  ★★★背诵并默写《暮江吟》,用写话或作画的方式展现诗中描绘的一个画面。

  暮江吟教学设计 篇6

  学*目标:

  养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1、理解古诗优美的语言,了解唐诗是我国文学的瑰宝,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理解“铺、瑟瑟、可怜、似”等词语在诗中的意思,理解每句诗的意思,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正确回答课后问题。

  3、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加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情感、意境、潜词造句的体验,有感情的背诵古诗,默写《暮江吟》。

  4、引导学生由书本走向生活,通过广阔的生活空间、网络空间去获取资料。培养学生多角度的理解诗词。

  学*重点:

  学*古诗体会诗中的名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语言或者图画描绘诗句概括的景物,体会其中的诗味。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正确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指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展开合理想象,引导学生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转化成画面,读中感悟,体会作者看到奇丽景色的'愉快心情。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1、搜集描写夕阳的诗词;

  2、温*《夕照》;

  3、准备水彩笔

  教师准备:

  1、描写夕阳的一些诗词、文;

  2、欣赏的《暮江吟》教学课件;

  3、自谱的乐曲一首《暮江吟》(歌曲附后)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谈话入课

  1、今天来给同学们上课,心理上免有点惶恐。不知道同学与一个陌生的老师第一次上课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激动?忐忑?还是像老师一样的惶恐?能不能给佘老师一点信心和鼓励呢?

  2、哪同学跟老师一起做。

  (1)用手按住自己的胸口,在大声的对自己说:“我能行!我最好!”

  (2)同学俩俩用手搭在彼此的肩膀上,对对方说:“你能行!你最好!”

  (3)闭上眼睛,在心理用肯定的语气对自己说“我能行!我一定行!”

  3、怎么样?这会是不是信心十足了?我们来做个诗词接龙的游戏,就是老师说上句,你能接出下句诗。

  (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

  (2)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3)**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4、看来老师是难不倒你们了,哪位同学来出出题呢?

  5、“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6、对!白居易是唐朝著名的大诗人,他的一生为后人留下三千多首诗。他的诗内容充实,语言通俗,大多反映现实生活,反映人民疾苦。我们常常说“如诗如画”,一首诗就是一幅画。今天我们要学*白居易的另一首山水风景诗———《暮江吟》(板书)

  二、听诗。想象画面,初步感受诗词

  1、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有心去欣赏这首诗。你会看到怎样的一幅画面呢?

  2、再来一遍,用心去感受哦!

  3、谁能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

  三、读诗。初读课文,从语言文字中去感受画面。

  1、自由读诗。注意用笔圈画出描写景物的词,进一步的感受画面。

  暮江吟教学设计 篇7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反复阅读古诗,体会诗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

  情感目标

  运用多媒体尽情欣赏美丽的风景,入情入境地学*古诗,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能力目标

  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提高获取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阅读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学*古诗体会诗中的名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引诗入画,以画解诗,画出诗的意境,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古诗的意境美,受到美的熏陶,使创造能力得到培养。

  三、教学准备

  课件、多媒体教室。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为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自主的学*过程中获取最大限度的收获,我运用了“欣赏美景引入——指导学诗——体会意境——质疑深入探究——拓展延伸学*”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欣赏画面引入。

  1、多媒体播放《渔舟唱晚》古筝曲,欣赏“残阳照水图”和“新月东升图”。同学们看了这么美的'画面,有什么想说的吗?用自己话说说画面的内容。(根据不同的话进行点评)同学们讲得很详细,语言也很美,但是有一个人比你们还厉害,他仅用了28个字就把这两幅画面的意境描述得淋漓尽致。相信吗?服气吗?想知道他是谁吗?他是怎样讲的呢?

  2、观看多媒体(走进作者及课文内容)——了解诗人及作诗背景,想说,想画。

  (二)指导学诗,体会意境

  1、理解题意。

  (1)题目你是怎样理解的?

  (2)从题目看出这首诗是写景还是叙事?写了什么时候的景色?

  2、学生读诗自学,初步弄清诗的含义,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大胆想象,用彩笔绘画一幅《暮江吟》的图画。

  这首诗只有四句,你能不能把它读懂?好!下面请同学们自学,一句一句弄懂每个词,每个诗句的意思,遇到不理解的字词,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可以查字典也可以和同学小声讨论,甚至可以离开座位和好朋友讨论,我们看谁学得又快又好。

  (三)通过“绘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1、从学生的绘画中挑选出几份具有代表性错误的图画张贴在黑板上(事先与该生商量好),让学生观察,对比诗文进行评析。

  2、多媒体出示前两行:“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我问,这两行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一道快要落山的太阳的余晖斜照在江面上,江水一半是绿色的,有一半是红色的)然后我指着黑板上的画面问:有错误吗?许多同学回答:有!有!

  诗中“瑟瑟”是碧绿色,显然这位同学没有理解这个词的意思,他把江面上画了许多波纹。谁能上来帮他修改这幅画呢?学生纷纷举手,我请画这幅画的同学改图画,这个学生很快把不恰当的地方改过来了。

  多媒体出示后两行诗:“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出示注释,学生自读自悟后两行诗。▲可怜:可爱。▲九月初三夜:指农历九月初三。

  “露似真珠月似弓”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为什么“露似真珠月似弓呢”?老师指点:指名回答(因为这是可爱的九月初三夜,九月初三,是月初,月亮还是弯弯的月牙。)

  (3)最后一行诗用了两个比喻,它们分别是把什么比作什么?你们能说出来吗?师指点:生很快说出了:把月亮比作弓,把露水比作晶莹发亮的珍珠。

  提问:诗中描绘的是什么时候江边景色?(是从日落时候到夜晚的江边景色,可见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新月升起的时候。)从诗中描写的景物,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可以体会到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指名上黑板画后两行诗的画面。这次学生一下就画对了,而且学生通过着色把小草上的露珠在月亮的照映下闪闪发光画得栩栩如生。

  4、朗读指导。

  (1)请大声地自由地朗读诗文,看谁能读出诗的韵律美,节奏美。读出诗人的情感。(自由读文)

  (2)(为画面配音)教师播放flash动画:诗人站在江畔激情吟诵——此时你们就是那位身着古装的白居易,面对奇景吟诗一首……谁先来展示一下?

  (3)有与他不同理解的吗?以你的理解读读吧……全体同学按照你赞同的方式诵读。

  (4)看同学们读得热火朝天,我心里直痒痒,谁来和老师比试读一读。

  (5)听范读(课件: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第一句*缓,轻柔;第二句惊叹;后两句赞美)。

  (6)大家看着画面,听着音乐再次齐声读一遍。(秋景图,古典乐)。

  五、绘画着色,充分感受诗文描写画面的美

  学生通过学诗,了解诗中描写了深秋时候,从日落到夜晚江边的景色,你们能把这两幅画涂上适当的颜色吗?学生兴趣高涨,完全陶醉在诗情画意之中。

  暮江吟教学设计 篇8

  教学要求:

  1、理解诗歌《暮江吟》的意思,领悟景物描绘的美丽景色,感受古诗的语言艺术美。

  2、体会诗人情感,入情入理地诵读并背古诗。

  3、通过学*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热爱之情,并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诗意,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教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查找诗人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介绍作者。

  二、检查预*

  1、学生自由练读(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自在地读,无拘无束地读,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使教师发现学生在练读中出现的问题,为下一步正音探虚实)

  2、指名朗读正音。

  三、学*《暮江吟》

  1、初读,理解诗意

  (1)自学:借助注释自己弄懂诗意,感悟诗中最美的地方,并提出疑问。

  (2)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汇报:结合手势表现“铺、洒、照”和课件,感受“铺”的意境。

  2、品读体会情感

  从哪里体会到美丽的江景,边读边品析。

  品读:半江瑟瑟半江红

  (1)出示课件,用“像、似、仿佛”说一说:

  江水是怎样的红,又是怎样的'绿。

  (2)朗读感悟

  品读:露似珍珠月似弓

  出示课件,展开想象,感情朗读。

  (3)课件展示,体会情感,把体会到的心情读出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4)连读整首诗。

  (5)诵读,进入意境。

  小组参赛的形式,读出美丽的江景,诵出喜悦舒畅之情。

  3、品评欣赏,升华情感

  (1)你最喜欢哪一句或哪个词?

  (2)背诵古诗

  (3)回味诗境,扩展诗境

  傍晚,微风渐停,我漫步江边,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展开想象,可以想象诗中的意境,也可以想象诗以外的意境。

  (4)此时此景,你用什么方式抒发心中的感情。

  4、拓展练*

  暮江吟教学设计 篇9

  理解字词 练中悟情《暮江吟》教学设计

  史桂华 郭锡洋

  一、导入激趣。

  复*以前学过的描写景色的诗,采用“古诗接龙”的方法进行。

  二、师配乐朗诵《暮江吟》。

  生观看图画。

  三、初读课文。

  师:这首古诗意境很美,同学们,你们觉得美在哪儿呢?试着读一读。

  1.学生练读,读通。

  2.指名读,集体订正。

  3.讨论,你觉得这首诗美在哪儿?

  四、看图,播放音乐《古事曲》,边听边看边读边理解。

  1.出示图,说一说,画了些什么景物?这些景物怎么样?用自己的话说说看。(同桌练说)

  2.出示前两句。

  ①要求边听音乐边看图画边轻声读这两句,仔细体会。

  ②结合图,指名说一说这两句的意思。

  ③评一评。

  ④再仔细读一读,你不理解哪个词或你认为哪个字、词用得好,为什么?(“铺”与“射”“照”相比较)

  ⑤这么美的诗句,如果我们用文章写下来,给它定一个什么题目呢?作者是怎么定的?

  ⑥理解“暮江吟”。

  3.学*三、四句。

  ①读后两句,说一说不理好的词语,师相机指导理解“可怜”。

  ②这两句是什么意思?讨论设疑:

  A.像珍珠一样(晶莹、发亮),夜晚天黑怎么发亮?

  B.许多人都喜欢写“月亮像个大圆盘”。如果白居易写“露似珍珠月似盘”你觉得怎样?为什么?

  ③归纳总结;作者抓住事物的.特征,连用两个比喻,贴切地写出了江边美丽的月夜景色。傍晚( ),夜晚( ),天上( ),地上( )。

  ④用彩色笔画一画这美丽的月夜。

  五、再读古诗,加深理解。

  1.你们说这首诗美吗?该怎么读呢?

  2.配乐朗诵《暮江吟》。

  3.指名朗诵。

  六、练笔。

  1.导入:这美丽的景色,大家想不想亲自欣赏一番?

  2.出示提示语:

  ①傍晚,微风渐停,我漫步江边( )。

  ②迷人的景色把我吸引住了( )。

  ③啊!( )。

  3.练写。

  4.指名读一读,评一评。

  七、总结。

  暮江吟教学设计 篇10

  教材理解:

  《暮江吟》是一首古诗,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这首诗描写了深秋时候,从日落到夜晚江上的景色.前两句抓住色彩来描绘日落时江面的瑰丽景色;后两句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出了江边美丽的月夜景色.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愉悦的心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掌握学*古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暮江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通过学*,能归纳出学*古诗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看到奇丽景色时的愉悦心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引出课题.

  师:古典诗歌当中,写景的诗很多,同学们都记得学过哪些写景的诗能不能给咱大伙背几首吗

  (学生背已学过的写景诗)

  师:同学们每背一首诗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今天咱们再来学*一首写景诗,19课的古诗三首的第三首《暮江吟》(教师板书,出示课件《暮江吟》的内容)

  二,解诗题,了解作者

  1,学生齐读诗题

  2,从诗题中,我们知道了什么

  (时间,地点,"吟"的意思的吟诗)

  3,诗人是在傍晚江边吟诗的,是谁啊请学生简单地介绍白居易.

  三,录音范读,学生初读古诗.

  1,师:那么这首诗白居易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的呢这还要回到公元822年.这一年,白居易上任杭州刺史,一路上,他为自己离开了朝廷,离开了京城感到十分的轻松愉快.这一天,他一个人来到江边,此时正是傍晚,他看到红日落下,江面光色瞬息变化的亮丽景色时,陶醉其中,当下吟诗一首便是这《暮江吟》.

  2,出示课件范读《暮江吟》

  3,师:同学们看了,听了有什么感受

  4,师:哦,也就是说其实诗里描写的境界是多么美丽啊!(板书:美)这么美的一首诗你们爱读吗

  5,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要读准诗中的生字.

  6,请个别学生读古诗.

  四,自主学*,悟古诗

  1,师:究竟是何番景色如此吸引大诗人白居易现在同学们找一找自己要好的伙伴,借助文中注释,帮助自己去理解诗中的内容,在讨论当中去领悟一番,你们认为诗里面最美的地方在哪儿(板书:悟)(课件放出古筝乐曲)

  2,学生交流对诗的内容的理解.

  3,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地方,讨论用"铺"字好在哪里.

  4,引导学生练读第一句

  5,学生交流:诗中最美的地方在哪儿

  ①欣赏"半江瑟瑟半江红."

  ②出示课件,要求学生想象,江水一半是怎样的`红,一半又是怎样的绿,用"像,仿佛"等字说说(板书,瑟瑟,红,夕照)

  ③欣赏"露似珍珠,月似弓"

  ④出示课件,(一弯如弓新月挂在天空,草丛上颗颗像真珠的露珠)(板书弓,真珠,月夜)

  6,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白居易,你的心情会怎样(学生回答,理解"可怜"领会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

  7,引导学生练读诗的最后两句.

  8,学生品读整首诗.

  9,老师范读这首诗.

  10,创设情境,学生配乐读古诗.

  五,自主交流,赏古诗

  1,师:这样一首诗学下来之后,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感触,现在咱们说一说,评赏一番,这首诗你最喜欢哪一句或哪个词可以随便说说(板书:赏)

  2,引导学生读网上一些朋友对《暮江吟》这首诗的评价.

  六,加深印象,背古诗

  七,课外链接,学*另一首写景佳作《忆江南》

  八,总结:这节课,我们通过读,悟,赏领略了古代诗歌中的写景诗的艺术魅力.希望同学生从今天开始,继续用这样的热情去学古诗,爱古诗,成为宏扬祖国古典文化的最出色的人才.

  板书设计:

  读瑟瑟红夕照

  悟美景

  赏真珠弓月夜

  暮江吟教学设计 篇11

  一、谈话导入、简介作者。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首诗,老师念第一句“篱篱原上草”,大家一起背好吗?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他就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白居易,他写这首诗时只有15岁,他的诗通俗易懂,在广大群众中广为流传下来的诗有1914首,今天我们学*其中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句,题目是《暮江吟》。板书:暮江吟

  二、揭题

  ①《暮江吟》中的“暮”你是怎样理解的?在这儿起了什么作用?

  ②“江”在题目中交代了什么?

  ③“吟”是什么意思?

  ④从题目中可以看出诗人吟唱的对象是什么呢?

  ⑤从诗的题目上你读懂了什么?

  三、新授

  1、自由读,初步了解诗歌大意。

  思考:这是一首什么诗?写什么时候的景?在诗中画出表时间的词语,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2、范读

  3、思考、讨论:

  诗人描写了傍晚的哪些景物?抓住了这些景物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4、齐声朗读前两句诗。

  5、重点理解词语。

  “残阳”是什么意思?

  “铺”是什么意思?这个“铺”字你体会到了什么?把“铺”换成“照”、“射”可不可以?

  (诗人描写了傍晚的残阳和江水,江水的特点是半江瑟瑟半江红)

  6、出示灯片

  提问: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你看见过这种景象吗?(因为太阳接*地*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绿色,半江是红色,“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得面积广大而均匀。)

  7、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8、学*后两句诗。

  ①指名朗读后两句诗。

  思考:作者描写了夜晚的哪些景物?是怎样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来写的?

  ② “可怜”是什么意思?

  九月初三:是指农历已进入深秋季节这句点出了观赏江景的季节是深秋。

  ③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深秋的夜景?为什么这样打比方?

  珍珠晶莹闪亮,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用珍珠来比喻露珠就照应了“可怜”,诗人写的是初三夜的月亮,因为初四是娥眉月,所以把月亮比作弯弓。

  ④指名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⑤想象全诗意境,大家闭起眼睛想一想。

  (在月色朦胧的夜晚,仿佛我们来到了江中的小岛上,看到了深蓝的天空中挂着弓一样的月儿,月儿倒映在水中,草上的`露珠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像珍珠一样可爱,你们看到了吗?)

  ⑥诗人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那么诗人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⑦齐声朗读

  请同学们有抑扬顿挫的语调读出诗人对傍晚时分江面美丽景色的喜爱之情。

  四、练*

  (1)作画

  景色的美体现在哪里?诗人用他的妙笔给我们描绘了几个画面,请同学们根据诗意,把诗人笔下的美景画出来。

  一道残阳铺水中可怜九月初三夜,

  半江瑟瑟半江红露似珍珠月似弓。

  (2)写话

  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人笔下的美景。

  暮江吟教学设计 篇12

  学*目标:

  理解古诗优美的语言,了解唐诗是我国文学的瑰宝,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理解“铺、瑟瑟、可怜、似”等词语在诗中的意思,理解每句诗的意思,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正确回答课后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加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情感、意境、潜词造句的体验,有感情的背诵古诗,默写《暮江吟》。

  引导学生由书本走向生活,通过广阔的生活空间、网络空间去获取资料。培养学生多角度的理解诗词。

  学*重点:

  学*古诗体会诗中的名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语言或者图画描绘诗句概括的景物,体会其中的诗味。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正确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指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展开合理想象,引导学生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转化成画面,读中感悟,体会作者看到奇丽景色的愉快心情。

  教学准备:

  描写夕阳的一些诗词、文;

  欣赏的《暮江吟》教学课件;

  自谱的乐曲一首《暮江吟》(歌曲附后)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谈话入课

  1、今天来给同学们上课,心理上免有点惶恐。不知道同学与一个陌生的老师第一次上课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激动?忐忑?还是像老师一样的惶恐?能不能给佘老师一点信心和鼓励呢?

  2、哪同学跟老师一起做。

  (1)用手按住自己的胸口,在大声的对自己说:“我能行!我最好!”

  (2)同学俩俩用手搭在彼此的肩膀上,对对方说:“你能行!你最好!”

  (3)闭上眼睛,在心理用肯定的语气对自己说“我能行!我一定行!”

  3、怎么样?这会是不是信心十足了?我们来做个诗词接龙的游戏,就是老师说上句,你能接出下句诗。

  (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

  (2)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3)**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4、看来老师是难不倒你们了,哪位同学来出出题呢?

  5、“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6、对!白居易是唐朝著名的大诗人,他的一生为后人留下三千多首诗。他的诗内容充实,语言通俗,大多反映现实生活,反映人民疾苦。我们常常说“如诗如画”,一首诗就是一幅画。今天我们要学*白居易的另一首山水风景诗———《暮江吟》(板书)

  二、听诗。想象画面,初步感受诗词

  1、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有心去欣赏这首诗。你会看到怎样的一幅画面呢?

  2、再来一遍,用心去感受哦!

  3、谁能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

  三、读诗。初读课文,从语言文字中去感受画面

  1、自由读诗。注意用笔圈画出描写景物的词,进一步的感受画面。

  2、谁来读读这首诗?

  3、俗话说:“好诗好景好地方”,谁能告诉我这首诗写得是什么地方的风景?你从诗中什么地方知道的?

  4、这首诗写得是什么时候的风景呢?(九月初三夜——农历九月初三,今天是农历九月十二,今天的九月初三是十月十六,星期六)

  5、九月初三傍晚和夜晚时间的江边景色。诗中哪个词看出是傍晚?哪个词体现的是夜晚?(暮、夜)

  四、赏诗。

  1、公元1083年,距离我们现在有一千九百多年,诗人在去杭州上任的路上,看到江边的日落,不禁陶醉其中,吟下了这首诗。然我们看看画面,去亲身领略当时诗人所看到的美景。

  2、诗分两个时间段,那么我们也按两个时间段来学*品味这首诗。

  五、品诗。体会诗人情感、意境、潜词造句的体验

  1、傍晚夕照,是怎样的景象呢?出示诗句,学生自学,用自己的话说说你读到的景象。

  (1)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2)你觉得这两句诗中哪个词用得最好?或者你还有什么疑惑的问题?

  铺:——体现了光的柔和、斜身的方位、还有面积广大而均匀

  ——比较:照、盖、洒、射,铺更形象、生动。

  瑟瑟:——碧绿的颜色

  ——江水中怎样的绿呢?(像绿宝石、像无暇的翡翠、像碧玉铺成的)

  红:——江水是怎样的红呢?(像小孩子的脸、像红玛瑙、像火)

  ——白居易有一首诗《忆江南》,诗中有一句:“日出江花红似火”虽说是江边的灿烂红花,但朝霞映红江面,也如火一样的艳艳。在这儿,夕阳下的江水,不也是“日落江花红似火吗”

  一道:——为什么用“一道”,对于夕阳,我们多半怎样的给它组词?

  ——一轮夕阳,半轮夕阳

  ——“一道”我们一般怎样组词?

  ——一道墙、一道伤口、一道光(

  ——对,是一道光,夕阳西下,是光斜射到江面上,本诗的句子应该是“一道残阳光铺水中”只是古诗的'绝句有严格的字数要求,所以省写了“光”,这在古诗中经常见到。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对愁而眠的应该是人,全诗应该是“江枫渔火对愁眠人”同样是因为字数的原因,省去了。(利用简笔画去帮助学生体验诗句所描写的情景)

  (3)诗人的遣词练句非常精彩,给我们描绘了这样的美景,以至历经一千九百多年我们还是能感受到它的美妙。

  (4)“夕阳无限好”古诗中有很多吟夕阳的诗。谁查了相关的资料?

  李商隐:《登乐游园》“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

  王之焕《登鹳鹤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无曲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歌曲《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5)看到这样的情景,诗人的内心是怎样的感受?那么,带着这样的愉快心情,我们来读读这两句。

  2、夜晚的景色

  (1)漫步江边,面对着醉人的美景,心情十公愉快,诗人留连忘返。不知不觉天暗下了,夕阳也带着它的美丽隐去。这时新月当空,诗人又看到了什么呢?

  (2)读诗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的感受。

  (3)夜晚的景物有哪些?

  新月:如弓——古诗中常有这样的描写,“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这是新月如钩。

  露珠:珍珠(晶莹、透明)——新月的映照

  (4)如果说傍晚江边夕阳如火,那么夜晚江边新月当空,一片银白。这静谧的夜景令作者作美丽的遐思。

  3、将全诗朗诵一遍。

  六、再次品味、赏析诗词

  诗人的心情很是愉快,即使是今天,我们读到这首诗,内心也充满着跟诗人同样的情感。诗人触景生情,吟咏此诗。我们又怎样来表达我们的读诗心情呢?

  出示作业:唱唱、画画

  诗如画——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动笔画画(展示网上学生的画)

  诗如歌——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唱唱(出示录音歌谱)

  诗为心声——朗诵好的同学可以有感情或者表演地朗诵

  贺诗——大家可以贺一首诗,把自己心目中的夕阳用诗的形式表达出来

  (如:夕阳西下红如砖,可爱石榴云里钻,深蓝天空点约霞,夕阳美景似奇观。)

  暮江吟教学设计 篇13

  设计理念

  古诗的教学尤其要注重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与文本进行自由、充分的对话,在阅读中披文入境,“读”占鳌头,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与体验,再现诗中情境,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引出学*内容

  1、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古诗吧?大家*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今天,老师要考考大家,咱们来看图猜古诗、背古诗,怎么样?敢不敢试一试?谁如果猜出了是哪首古诗,就站起来大声背给大家听!

  (课件演示:《春晓》《咏鹅》《登鹳雀楼》……没难倒你们,咱再来一首有一定难度的,想挑战吗?接着演示:《古朗月行》)

  2、老师已经感受到同学们对古诗的喜爱之情了。望着一轮明月,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感受。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古诗二首》,来学*两首与明月有关的古诗。(板书题目:鸟鸣涧 暮江吟)

  设计意图:以看图猜古诗、背古诗这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很快进入学*状态。

  二、整体诵读,初识诗文

  1、自由读两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后借助课文注释,尝试着说说两首古诗的大概意思。

  2、指名读诗,其他同学评价是否读得正确,适时指导学生学会6个生字。

  3、齐读两首古诗,读后思考:这两首古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之处?

  4、交流读后收获:

  (1)作者都是唐代诗人。(可让学生再说说自己对唐代诗人和唐诗的了解。)

  (2)两首古诗都是写景的。

  (3)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4)《鸟鸣涧》写的是春天的景物,《暮江吟》写的是秋天的景物。

  设计意图:知人论诗、整体观照乃古诗学*的重要门径,学生进入学*状态后即将两首古诗和盘托出,在借助课文注释初知大意的基础上聚焦古诗同异,这样的设计将同一主题古诗的学*进行了有效的整合。

  三、分步解读,体察诗韵

  (一)学*《鸟鸣涧》

  1、过渡语:唐代诗人王维描写山水的诗歌很多,尤其对明月情有独钟,他写的《鸟鸣涧》就描绘出了一幅山村月色图,想去看看吗?

  2、品读《鸟鸣涧》,想想古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3、自由发言,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理解诗句意思。

  (1)寂静山村,人已入睡,在这样的夜里,周围的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板书:夜静)后来诗人听到了——鸟鸣(板书:鸟鸣),诗人认为是什么使鸟儿受惊了呢?(月亮出来,照亮了大地)诗人没有直接描写月亮,但是却说月亮出来后使鸟儿受到了惊吓,那你认为这月亮是什么样的呢?(肯定分外明亮,板书:月明)你认为这声音破坏了原先那种宁静安逸的意境了吗?(没有,有静有动,反而是更加使诗人陶醉于其中)你认为这样的环境怎么样呢?这时候,如果你置身其中,你的心情又会如何呢?(板书:境美)

  (2)观看课件,展开想象,再现诗人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并和同桌交流:说说你看到的和想到的情景。

  (3)在这样的情境中,诗人深深陶醉了。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你认为应该怎样读呢?(舒缓,悠闲,沉醉)谁来读读?(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古诗)

  4、参读《鹿柴》,拓展理解。

  (1)课件出示《鹿柴》,对比“空山不见人”与“夜静春山空”,“但闻人语响”与“时鸣春涧中”,你发现有什么异同之处呢?(体会王维诗作的意境美)

  (2)诗人笔下的景物都是那么美丽,来说说你对王维的评价吧。

  (3)王维的诗作人们非常推崇,后人对其诗作的评价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认为这样的`评价如何呢?

  (4)请闭上眼睛,听课件吟诵这两首诗,在头脑中再现诗中描写的情景。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古诗描写的情景,通过比较参读和课件演示的形式再现诗人当时所处的环境,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体验。

  (二)学*古诗《暮江吟》

  1、过渡:一轮冉冉升起的明月,让王维陶醉其中,而白居易也在江边流连忘返,他在欣赏什么美景呢?让我们赶紧去看看吧。

  2、学生读诗。读后质疑、讨论: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白居易在江边都看到了哪些景物?你最喜欢哪样景物呢?和同学讨论交流。

  3、师生对话交流,在对话交流中引导理解:

  (1)为何不说“残阳照水中”而用“铺水中”呢?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引导看图理解这个词:此时太阳已经接*地*线,贴着水面斜射,阳光非常*缓柔和,看上去就像铺在水面上一样。板书:残阳→铺)

  (2)“瑟瑟”什么意思?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这个词语的呢?(看插图结合注释理解: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绿色(江水的原色)。受光多的地方呈现出红色(阳光的颜色)。

  (演示课件:夕阳照射下,江面波光粼粼,红绿相间,难怪诗人称赞道——“半江瑟瑟半江红”。板书:江水→瑟瑟)

  (3)“可怜”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可爱)那诗人为什么不用“可爱”而用“可怜”呢?(“可怜”不仅有可爱的意思,还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怜惜之情。)

  (4)九月初三夜晚的景色又是怎样的呢?(板书:露水→珍珠月亮→弓)这样的景色是多么美丽。(板书:景美)

  4、这样迷人的景色确实容易使人陶醉其中,难怪诗人白居易流连而忘归呀!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把这首诗美美地多读几遍,然后闭上你的眼睛用心感悟,再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结合自己对诗句的理解畅所欲言。)

  设计意图:反复吟读,*距离触摸古诗所描写的景物,感悟景物之美,体会诗人内心的感受。

  四、整体回顾,感悟诗情

  同样是借景抒情,两位诗人却分别用“境美”和“景美”来表达,当两处美景分别展现在你的眼前,你有何感想呢?你想说什么呢?(自由畅谈,体会两首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设计意图:在索解两首古诗的内在联系上再次整合,体会诗人借景抒情之妙,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之情。

  五、积累诗句,迁移诗境

  1、古往今来,一轮明月曾让多少文人墨客不惜笔墨,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哪些与月亮有关的古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借明月思故乡;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以月为友留佳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描写的海上月……)想必大家意犹未尽吧。我这里为同学们推荐一些与明月有关的古诗:《关山月》(李白)、《中秋月》(苏轼)、《霜月》(李商隐)、《江楼月》(白居易)等,大家可以去读读背背。

  2、布置自选作业。

  (1)自由选择文中的一首古诗,将其改写成一篇文章。

  (2)自由选择文中的一首古诗,将描写的景色画出来。

  (3)祖国山河无限美,你的身边(生活中、家乡、家里、学校等)有什么美丽的景色吗?将你所看到的美景结合你的想象将其创作成古体诗或现代诗。

  暮江吟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暮江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2、能力目标: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通过小练笔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3、背诵并默写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

  2、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诗

  师:古典诗歌中写景的读句很多,大家能背几首吗?

  生背《望天门山》背《山行》背《绝句》……

  师:同学们每背一首诗,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古诗,题目叫《暮江吟》

  (师板书,一边音乐《春江花月夜》起)

  师强调“吟”的读音。

  师:同学们来看看这个“暮”字,上面是个草字头,下面是个日,你能看出什么来吗?

  生:有太阳落山的意思。

  师:从诗题中看出了时间,还看出了什么?

  生:他在江边。

  师:傍晚在江边吟诗,这是谁呀?(白居易)

  师:谁来介绍介绍。(生介绍)

  二、知诗人,初赏诗

  师:老师这里也有关于白居易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示作者简介,学生指名读)

  师:要了解这首诗,还要回到822年,在去杭州上任的路上,他看到江边红日落下的美景,陶醉其中,不禁吟诗一首,就是这《暮江吟》(课件出示图片,并范读)

  师:听了这首诗,你感到什么?

  生:我感到自己是一棵小草,被夕阳的余辉照耀着,一半绿,一半红。

  师:你怎么那么会表达呀!

  生:我感到自己是一只小螃蟹,在江中游,阳光下的江面照得一半红,一半绿。

  ……学生自由说感受。

  三、初读古诗,知大概

  师:多美啊!接下来,同学们用喜欢的方式来读诗,可以坐着读,可以站着读,可以离开座位读。

  (同学们纷纷找伙伴读)

  师:谁来读?

  (指名读诗)(齐读)

  思考:这是一首什么诗?写什么时候的景?在诗中画出表时间的词语,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四、再读古诗,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不懂的地方做记号。)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你读懂了哪里?你哪个地方没读懂?谁来帮帮他?

  五、学*前两句诗

  1、出示投影片(夕阳西下的江上景色)指导看图。齐声朗读前两句诗。

  2、重点理解词语。

  “残阳”是什么意思?

  “铺”是什么意思?这个“铺”字你体会到了什么?把“铺”换成“照”、“射”可不可以?

  (诗人描写了傍晚的残阳和江水,江水的特点是半江瑟瑟半江红)

  3、出示灯片

  提问: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你看见过这种景象吗?(因为太阳接*地*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绿色,半江是红色,“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得面积广大而均匀。)

  4、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5、小结:通过学*前两句诗,我们知道了前两句诗主要写傍晚时分,夕阳斜照在江面上是什么样的景色,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一起欣赏和想象当时那美丽的意境。

  师述:夕阳渐渐地落下去,晚霞映红了天空,夕阳的余辉洒在了宽阔的江面上,忽然间,江水似乎分成两半,这一半是碧绿碧绿的,那一半是鲜红鲜红的',微风轻轻地拂过江面,江水泛起了粼粼波纹,像一颗颗闪光的宝石,又像空中闪烁的繁星。啊!多么迷人的傍晚景色。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景色美不美?这样的景色会让诗人怎样?用一个词语形容:“陶醉,恋恋不舍,流连忘返”。那就恋恋不舍地读读吧。

  六、学*后两句诗。

  1、(出示投影片:夜晚月光下的江边景色)指名朗读后两句诗。

  思考:作者描写了夜晚的哪些景物?是怎样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来写的?

  2、“可怜”是什么意思?

  九月初三:是指农历已进入深秋季节这句点出了观赏江景的季节是深秋。

  3、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深秋的夜景?为什么这样打比方?

  珍珠晶莹闪亮,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用珍珠来比喻露珠就照应了“可怜”,诗人写的是初三夜的月亮,因为初四是娥眉月,所以把月亮比作弯弓。

  4、指名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5、闭上眼睛欣赏体会后两句诗的美丽意境

  师述:不知不觉,夜幕降临了,白居易还立在江边久久不愿离去,秋风拂面,他感到特别地凉爽和舒服,一会儿看看草地,一会儿望望天空,啊,那美丽的小草上挂满了露珠,在柔和的月光映照下像一串串晶莹剔透的珍珠,夜空中那一弯新月就像一张精致的弓,他不禁脱口赞叹道:“这深秋的夜晚是多么迷人,多么可爱啊!”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了吗?

  出示课件:同学们,你们现在能根据这首诗把屏幕括号里的内容说完整吗?谁来连贯的把整首诗的意思说完整?(出示,学生先说,最后指名读。)

  七、指导朗读,领悟感情。

  1、师:朗读古诗时不仅要读准字音,有感情,还应有节奏,我们根据画好的停顿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生有节奏地朗读古诗)一道残阳铺水中”,要求学生读得*缓、轻柔;“半江瑟瑟半江红”,要读出惊叹的感情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则要读出赞美的情感。

  (注意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可以采用多种读法:如男女对比接读。)

  师:我建议马上举办一个诗歌朗诵会,请在座的各位诗歌爱好者参加,来一个诗歌朗诵能力大比拼,好吗?(好)学生先练读,再赛读

  2、指导配乐朗读。

  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这一路上他的心情愉快,被江边这红霞满天,弯月东升,露水晶莹的美景所陶醉了,下面我们随着音乐也来细细地品诗一番。

  (生配乐朗读)

  3、谈感受。

  师:如果此时你就是诗人,来到这深秋傍晚的江边,领略到这安静的、优美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指名说感受)(带着这些感受再齐读一遍。)

  4、诗人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那么诗人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读出来了吗?

  (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美景,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以及作者对暮江美景的喜爱之情)

  八、练*(同学们可以任意选择一项做。)

  (1)作画

  景色的美体现在哪里?诗人用他的妙笔给我们描绘了几个画面,请同学们根据诗意,把诗人笔下的美景画出来。

  (2)写话

  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人笔下的美景。写成一篇写景的小短文。瞧,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提示语呢!

  九、总结:

  这首诗向我们勾画了夕阳西下的傍晚江上美景,同时也描述了深秋夜晚月光下的江边迷人的景色,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美好迷人的景色,让我们再一次闭上眼睛回味诗中美丽的意境。(听配乐朗诵)


《暮江吟》优秀教案(精选五篇)(扩展8)

——《暮江吟》的教案优选【10】篇

  《暮江吟》的教案 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学*《暮江吟》,学会本诗生字.

  ②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的意思,了解此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②能背诵,默写全诗.

  3,情感目标:

  通过学*此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联想与想象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复*学过的古诗,预*本课,了解诗人

  教师准备:课件,诗签

  [教 法]

  ①诵读法——反复朗读,把握语言特色.

  ②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③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学 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课前)导入激趣(看图猜,背古诗)

  一,感受美,进入美的环境

  1,解题.

  师问:诗题交代了些什么

  生答:交代了时间(暮——傍晚),地点(江边)

  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3,感知诗文,欣赏试吟.

  ①指名读.

  ②检查对三个生字"瑟,残,吟"的认读情况.

  ③生教读.

  二,赏析美,展示美的画面

  (一)介绍"挑战赛"规则.

  (二)第一关:"看美景,说其意"

  1,在观察讨论中领悟一番诗中有哪些景物 你认为什么景物最美 为什么 (教师适时点拨)

  2,汇报交流.

  第二关:"找字词,解其意"

  1,请同学们把重点的字词和不理解字词找出来,同桌或上下位解决,不能解决再提出.

  (1)小组领读

  (2)哪位同学愿意跟大家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个字或哪一句 (分组交流)

  (3)解答疑问.

  3,再读,领悟诗意

  4,抓住重点字词"可怜"等进行小结

  5,生想象画面,复述诗意:傍晚( )

  夜晚( )

  天上( )

  地上( )

  三,诵读美,想象美的意境

  第三关:"悟情感,读其意"

  欣赏古诗重要的是进入诗的意境,感悟诗人感情,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白居易,谁来吟吟这首诗.

  1,师吟生想象画面.(配乐)

  2,生挑战:表演吟诵

  3,全班背诵

  4,师结合板书小结

  四,创作美,获得美的延伸

  第四关:"写美景,创其意"

  1,小练笔(课后任选一题完成):(1)见课件 (2)见诗签

  2,教师总结.

  3,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作业.

  (2)默写全诗.

  [板书设计]

  暮 江 吟

  白居易

  残

  ——→ 月

  阳

  → 美

  江

  ——→ 露

  水

  附诗签:(任选一题)

  1,创作现代版"暮江吟"

  2,根据下面的句子再想象写一首诗.

  蓝蓝的天上一轮圆圆的月亮……

  3,任选一幅美景图,自己或与大家合作创作一首诗.

  《暮江吟》的教案 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暮江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2、能力目标: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通过小练笔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3、背诵并默写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

  2、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诗

  师:古典诗歌中写景的读句很多,大家能背几首吗?

  生背《望天门山》背《山行》背《绝句》……

  师:同学们每背一首诗,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古诗,题目叫《暮江吟》

  (师板书,一边音乐《春江花月夜》起)

  师强调“吟”的读音。

  师:同学们来看看这个“暮”字,上面是个草字头,下面是个日,你能看出什么来吗?

  生:有太阳落山的意思。

  师:从诗题中看出了时间,还看出了什么?

  生:他在江边。

  师:傍晚在江边吟诗,这是谁呀?(白居易)

  师:谁来介绍介绍。(生介绍)

  二、知诗人,初赏诗

  师:老师这里也有关于白居易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示作者简介,学生指名读)

  师:要了解这首诗,还要回到822年,在去杭州上任的路上,他看到江边红日落下的美景,陶醉其中,不禁吟诗一首,就是这《暮江吟》(课件出示图片,并范读)

  师:听了这首诗,你感到什么?

  生:我感到自己是一棵小草,被夕阳的余辉照耀着,一半绿,一半红。

  师:你怎么那么会表达呀!

  生:我感到自己是一只小螃蟹,在江中游,阳光下的江面照得一半红,一半绿。

  ……学生自由说感受。

  三、初读古诗,知大概

  师:多美啊!接下来,同学们用喜欢的方式来读诗,可以坐着读,可以站着读,可以离开座位读。

  (同学们纷纷找伙伴读)

  师:谁来读?

  (指名读诗)(齐读)

  思考:这是一首什么诗?写什么时候的景?在诗中画出表时间的词语,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四、再读古诗,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不懂的地方做记号。)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你读懂了哪里?你哪个地方没读懂?谁来帮帮他?

  五、学*前两句诗

  1、出示投影片(夕阳西下的江上景色)指导看图。齐声朗读前两句诗。

  2、重点理解词语。

  “残阳”是什么意思?

  “铺”是什么意思?这个“铺”字你体会到了什么?把“铺”换成“照”、“射”可不可以?

  (诗人描写了傍晚的残阳和江水,江水的特点是半江瑟瑟半江红)

  3、出示灯片

  提问: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你看见过这种景象吗?(因为太阳接*地*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绿色,半江是红色,“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得面积广大而均匀。)

  4、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5、小结:通过学*前两句诗,我们知道了前两句诗主要写傍晚时分,夕阳斜照在江面上是什么样的景色,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一起欣赏和想象当时那美丽的意境。

  师述:夕阳渐渐地落下去,晚霞映红了天空,夕阳的余辉洒在了宽阔的江面上,忽然间,江水似乎分成两半,这一半是碧绿碧绿的,那一半是鲜红鲜红的,微风轻轻地拂过江面,江水泛起了粼粼波纹,像一颗颗闪光的宝石,又像空中闪烁的繁星。啊!多么迷人的`傍晚景色。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景色美不美?这样的景色会让诗人怎样?用一个词语形容:“陶醉,恋恋不舍,流连忘返”。那就恋恋不舍地读读吧。

  六、学*后两句诗。

  1、(出示投影片:夜晚月光下的江边景色)指名朗读后两句诗。

  思考:作者描写了夜晚的哪些景物?是怎样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来写的?

  2、“可怜”是什么意思?

  九月初三:是指农历已进入深秋季节这句点出了观赏江景的季节是深秋。

  3、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深秋的夜景?为什么这样打比方?

  珍珠晶莹闪亮,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用珍珠来比喻露珠就照应了“可怜”,诗人写的是初三夜的月亮,因为初四是娥眉月,所以把月亮比作弯弓。

  4、指名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5、闭上眼睛欣赏体会后两句诗的美丽意境

  师述:不知不觉,夜幕降临了,白居易还立在江边久久不愿离去,秋风拂面,他感到特别地凉爽和舒服,一会儿看看草地,一会儿望望天空,啊,那美丽的小草上挂满了露珠,在柔和的月光映照下像一串串晶莹剔透的珍珠,夜空中那一弯新月就像一张精致的弓,他不禁脱口赞叹道:“这深秋的夜晚是多么迷人,多么可爱啊!”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了吗?

  出示课件:同学们,你们现在能根据这首诗把屏幕括号里的内容说完整吗?谁来连贯的把整首诗的意思说完整?(出示,学生先说,最后指名读。)

  七、指导朗读,领悟感情。

  1、师:朗读古诗时不仅要读准字音,有感情,还应有节奏,我们根据画好的停顿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生有节奏地朗读古诗)一道残阳铺水中”,要求学生读得*缓、轻柔;“半江瑟瑟半江红”,要读出惊叹的感情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则要读出赞美的情感。

  (注意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可以采用多种读法:如男女对比接读。)

  师:我建议马上举办一个诗歌朗诵会,请在座的各位诗歌爱好者参加,来一个诗歌朗诵能力大比拼,好吗?(好)学生先练读,再赛读

  2、指导配乐朗读。

  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这一路上他的心情愉快,被江边这红霞满天,弯月东升,露水晶莹的美景所陶醉了,下面我们随着音乐也来细细地品诗一番。

  (生配乐朗读)

  3、谈感受。

  师:如果此时你就是诗人,来到这深秋傍晚的江边,领略到这安静的、优美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指名说感受)(带着这些感受再齐读一遍。)

  4、诗人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那么诗人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读出来了吗?

  (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美景,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以及作者对暮江美景的喜爱之情)

  八、练*(同学们可以任意选择一项做。)

  (1)作画

  景色的美体现在哪里?诗人用他的妙笔给我们描绘了几个画面,请同学们根据诗意,把诗人笔下的美景画出来。

  (2)写话

  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人笔下的美景。写成一篇写景的小短文。瞧,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提示语呢!

  九、总结:

  这首诗向我们勾画了夕阳西下的傍晚江上美景,同时也描述了深秋夜晚月光下的江边迷人的景色,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美好迷人的景色,让我们再一次闭上眼睛回味诗中美丽的意境。(听配乐朗诵)

  《暮江吟》的教案 3

  一、教学目标

  1、学会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似”。

  2、能说说诗的意思。

  3、能背诵全诗,默写

  二、教学过程

  1、复*导入

  (1)指名背诵《登鹳雀楼》

  (2)指名说说意思

  (3)齐背全诗

  2、教学新课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学*生字

  (3)理解题意

  暮:指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

  江:大河

  吟:古代诗歌的一种。

  (4)分析古诗

  A、教学1、2句

  这句诗中有哪些事物?

  诗中描写阳光用了一个什么量词?

  能不能把“铺”换一个字?

  第二句中哪个词比较难理解。

  说说整句的意思。

  B、教学3、4句

  理解“可怜“的意思

  给“似”换一个字

  说说整句诗的意思

  (5)指导朗读

  A、由朗读,用铅笔划出该停顿的地方。

  B、指名读

  C、对其进行

  D、齐读全诗

  (6)板书设计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暮江吟》的教案 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读写生字词“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读出节奏。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与体会,学*比喻的修辞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教学难点:深入体会情感,养成良好的学**惯。

  三、谈话导入

  请学生分享描写太阳的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进而引入课题《暮江吟》。

  四、初读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读,纠正字音瑟,明确朗读节奏

  五、析读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说说你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你的理由。

  (一)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1.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吗?(画面感)

  2.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下这是怎样的场景吗?(傍晚太阳快要落山了的时候,柔和的阳光铺在江面上,一半是碧绿的,一半是鲜红的)

  3.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喜爱、赞叹)

  4.你能带着这样的心情为我们读一读吗?

  (二)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呢?(比喻的修辞手法)

  2.你能想象此时的画面吗?(在九月初三的夜晚,露珠尤为可爱就像一颗颗圆润的珍珠,而那天空的月亮是一弯新月就像一张弯弯的弓。)

  3.你们见过月初的新月是什么样子的吗?(视频)

  4.让我们边想象画面,边进行朗读。

  六、品读

  让我们将自己想象成白居易,配着音乐,一起来朗读这首诗。

  七、小结作业

  作业:用画笔将这首诗画出来。

  《暮江吟》的教案 5

  一、板书并解释诗题

  解题是学*这首诗的一把钥匙。板书诗题后,提问:“暮”是什么意思?“暮”和“江”在这儿各交待了什么?“吟”当吟唱讲。从题目中我们就知道诗人吟唱傍晚江上的景色。通过解题使学生对诗的内容有个大概了解,为学诗奠定基础。

  二、运用配乐朗诵方法范读全诗

  先放一段古笙乐曲,再配乐朗诵全诗,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调动学生的情感。

  三、运用工具书自学古诗

  预*,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出示写明自学要求的小黑板,让学生按要求自学《暮江吟》。

  1.默读《暮江吟》。

  2.把不懂的字词划出来,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3.《暮江吟》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景色是什么样的?

  四、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1.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根据诗句中一些难于掌握的关键字、词,设计一些问题:“残”是什么意思?残阳的形状和颜色是怎么样的?“铺”在诗中是什么意思?联系诗句判断“瑟瑟”和“可怜”两个词在词典中应取哪种解释?诗人描写了什么景物,景物有什么特点?夜幕降临了,诗人看到的夜景是什么样子?要求学生了解诗人是怎样抓住景物的色与形进行描述的。

  2.师生依诗作画,加深学生对诗中所写景物的方位和诗意的理解。依诗作画,既能检查学生对诗意理解的情况,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把美育和语文课结合在一起了。

  3.指导学生表情朗读,体会诗的感情色彩。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多读是理解诗意的关键。读的方式有个别读、齐读、配乐读等等,并要求学生读出感情。如“一道残阳铺水中”,要求学生读得*缓、轻柔;“半江瑟瑟半江红”,要读出惊叹的感情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则要读出赞美的情感。

  4.运用根据诗意自制的彩色幻灯的投影,来加深学生对诗的美感,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五、总结概括诗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技巧

  1.《暮江吟》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暮江吟》描绘了深秋从傍晚到夜晚江上的景色,诗人描写景物的着重点相同吗?

  六、课堂巩固练*

  让学生根据诗的意思和彩色图片,将诗改写成一篇写景短文。这比老师在黑板上抄一句诗意,学生再写一句要强,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又进行了写作训练。

  《暮江吟》的教案 6

  一、板书并解释诗题

  解题是学*这首诗的一把钥匙。板书诗题后,提问:“暮”是什么意思?“暮”和“江”在这儿各交待了什么?“吟”当吟唱讲。从题目中我们就知道诗人吟唱傍晚江上的景色。通过解题使学生对诗的内容有个大概了解,为学诗奠定基础。

  二、运用配乐朗诵方法范读全诗

  先放一段古笙乐曲,再配乐朗诵全诗,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调动学生的情感。

  三、运用工具书自学古诗

  预*,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出示写明自学要求的小黑板,让学生按要求自学《暮江吟》。

  1.默读《暮江吟》。

  2.把不懂的字词划出来,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3.《暮江吟》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景色是什么样的?

  四、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1.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根据诗句中一些难于掌握的关键字、词,设计一些问题:“残”是什么意思?残阳的形状和颜色是怎么样的?“铺”在诗中是什么意思?联系诗句判断“瑟瑟”和“可怜”两个词在词典中应取哪种解释?诗人描写了什么景物,景物有什么特点?夜幕降临了,诗人看到的夜景是什么样子?要求学生了解诗人是怎样抓住景物的色与形进行描述的。

  2.师生依诗作画,加深学生对诗中所写景物的方位和诗意的理解。依诗作画,既能检查学生对诗意理解的情况,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把美育和语文课结合在一起了。

  3.指导学生表情朗读,体会诗的感情色彩。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多读是理解诗意的关键。读的方式有个别读、齐读、配乐读等等,并要求学生读出感情。如“一道残阳铺水中”,要求学生读得*缓、轻柔;“半江瑟瑟半江红”,要读出惊叹的感情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则要读出赞美的情感。

  4.运用根据诗意自制的`彩色幻灯的投影,来加深学生对诗的美感,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五、总结概括诗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技巧

  1.《暮江吟》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暮江吟》描绘了深秋从傍晚到夜晚江上的景色,诗人描写景物的着重点相同吗?

  六、课堂巩固练*

  让学生根据诗的意思和彩色图片,将诗改写成一篇写景短文。这比老师在黑板上抄一句诗意,学生再写一句要强,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又进行了写作训练。

  《暮江吟》的教案 7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读写生字词“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读出节奏。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与体会,学*比喻的修辞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教学难点:深入体会情感,养成良好的学**惯。

  三、谈话导入

  请学生分享描写太阳的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进而引入课题《暮江吟》。

  四、初读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读,纠正字音瑟,明确朗读节奏

  五、析读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说说你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你的理由。

  (一)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1。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吗?(画面感)

  2。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下这是怎样的场景吗?(傍晚太阳快要落山了的时候,柔和的阳光铺在江面上,一半是碧绿的,一半是鲜红的)

  3。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喜爱、赞叹)

  4。你能带着这样的心情为我们读一读吗?

  (二)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呢?(比喻的修辞手法)

  2。你能想象此时的画面吗?(在九月初三的夜晚,露珠尤为可爱就像一颗颗圆润的珍珠,而那天空的月亮是一弯新月就像一张弯弯的弓。)

  3。你们见过月初的新月是什么样子的吗?(视频)

  4。让我们边想象画面,边进行朗读。

  六、品读

  让我们将自己想象成白居易,配着音乐,一起来朗读这首诗。

  七、小结作业

  作业:用画笔将这首诗画出来。

  《暮江吟》的教案 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运用上节课自学古诗的方法自学本课的古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关键】:

  重点:灵活运用自学古诗的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

  关键: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善于与别人交流。

  【教具准备】:

  1、学生比较熟悉的古诗画面。

  2、古琴曲。

  【教学内容】:

  一、复*旧课,导入新课

  1、交流上节课布置的作业古诗配画。

  2、板书本节课要学*的古诗《暮江吟》的课题。

  3、解释课题,交流对白居易的了解。

  二、初读

  1、学生自由朗读,读准生字。

  2、检查对三个生字瑟、残、吟的认读情况。第一遍带着拼音读,第二遍去掉拼音读。

  三、细读

  1、学生小组内交流课前预*情况,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诗义。

  2、图诗结合,用自己的话说说本诗的意思。

  3、班内交流。

  四、美读

  1、配乐范读,启发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学生练*朗读。

  3、配乐,指名感情朗读。

  4、加表演动作,背诵古诗。

  五、巩固

  用抢答方式,理解诗中的加点字的意思。

  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2、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3、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知君。

  六、延伸

  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召开一个古诗朗诵会,把自己会背的古诗背给大家听。

  七、布置作业

  向学生推荐《唐诗三百首》

  《暮江吟》的教案 9

  教学内容:

  “注·提”实验教材第十一册第21课

  教学要求:

  1、弄懂每个词语和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和意境,从而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背诵、默写、翻译、改写这首古诗。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体会诗句的意思和诗中的意境。

  教学准备:

  投影片、录音机、配乐朗读磁带。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谈话、板书课题。《暮江吟》

  1、了解作者(同学们知道这首诗是哪个朝代、哪位诗人的作品?)

  板书:唐代:白居易

  2、简介作者:(白居易是我国唐代最著名的三大诗人之一,他和李白、杜甫一样写下了许多千古名句流传至今,《暮江吟》是他的诗词中最浅显易懂的一首)

  3、释题:暮江吟的“吟”是什么意思?(歌颂、赞美)

  歌颂赞美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景色?

  “暮”是指一天的什么时候?(傍晚)

  赞美了傍晚什么地方的景色?(江上景色)

  指名说:歌颂傍晚江上的景色。

  二、听录音朗读两遍,小声自由朗读5遍。

  要求:1、基本会背;2、注意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的那些景物?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再听录音朗读,指导朗读技巧。(要求语速缓慢,读出抑扬顿挫)

  四、分组讨论要求2的问题、指名回答板书:

  时间:傍望—夜晚(深秋)

  地点:江边

  景物:太阳、江水、露珠、月亮。

  五、学*前两句诗,出示投影片(夕阳西下的江上景色)指导看图。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1、问:一道残阳指的是什么时候的太阳?“铺”是什么意思?太阳照在什么地方?

  指名翻译:夕阳斜照在江面上。(江面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色?)

  “瑟”是什么意思?(碧绿色)

  译:江水一半呈碧绿色,一半呈红色。

  2、小结:通过学*前两句诗,我们知道了前两句诗主要写傍晚时分,夕阳斜照在江面上是什么样的景色,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一起欣赏和想象当时那美丽的意境。

  师述:夕阳渐渐地落下去,晚霞映红了天空,夕阳的余辉洒在了宽阔的江面上,忽然间,江水似乎分成两半,这一半是碧绿碧绿的,那一半是鲜红鲜红的,微风轻轻地拂过江面,江水泛起了粼粼波纹,像一颗颗闪光的宝石,又像空中闪烁的繁星。啊!多么迷人的傍晚景色。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景色美不美?这样的景色会让诗人怎样?用一个词语形容:“陶醉,恋恋不舍,流连忘返”。

  六、学*后两句(出示投影片:夜晚月光下的江边景色):“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九月初三夜是在什么季节的夜晚?“可怜”是什么意思?

  1、指名译:“深秋的夜晚是多么可爱啊!”

  2、问:“深秋的夜晚可爱在什么地方呢?”(请看第四句)

  “似”是什么意思?“露”和“月”各指什么?

  它们各“像”什么?

  指名翻译:露水像珍珠一样晶莹光亮,月亮像一把弯弓悬挂在空中。

  3、指名将后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4、闭上眼睛欣赏体会后两句诗的.美丽意境。

  师述:不知不觉,夜幕降临了,白居易还立在江边久久不愿离去,秋风拂面,他感到特别地凉爽和舒服,一会儿看看草地,一会儿望望天空,啊,那美丽的小草上挂满了露珠,在柔和的月光映照下像一串串晶莹剔透的珍珠,夜空中那一弯新月就像一张精致的弓,他不禁脱口赞叹道:“这深秋的夜晚是多么迷人,多么可爱啊!”

  七、这首诗是以写“景”为主的诗句,想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美景,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以及作者对暮江美景的喜爱之情)

  八、小声读背,然后默写、翻译。

  九、总结:这首诗向我们勾画了夕阳西下的傍晚江上美景,同时也描述了深秋夜晚月光下的江边迷人的景色,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美好迷人的景色,让我们再一次闭上眼睛回味诗中美丽的意境。(听配乐朗诵)

  十、作业 :根据这首诗的翻译和老师提供的内容,同学们再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把《暮江吟》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暮江吟》的教案 10

  一、教学目标

  1、学会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似”。

  2、能说说诗的意思。

  3、能背诵全诗,默写

  二、教学过程

  1、复*导入

  (1)指名背诵《登鹳雀楼》

  (2)指名说说意思

  (3)齐背全诗

  2、教学新课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学*生字

  (3)理解题意

  暮:指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

  江:大河

  吟:古代诗歌的一种。

  (4)分析古诗

  A、教学1、2句

  这句诗中有哪些事物?

  诗中描写阳光用了一个什么量词?

  能不能把“铺”换一个字?

  第二句中哪个词比较难理解。

  说说整句的意思。

  B、教学3、4句

  理解“可怜“的意思

  给“似”换一个字

  说说整句诗的意思

  (5)指导朗读

  A、由朗读,用铅笔划出该停顿的地方。

  B、指名读

  C、对其进行

  D、齐读全诗

  (6)板书设计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蛑校�―

  半江‖瑟瑟‖半江�蚝臁�

  可怜‖九月‖初三�蛞梗�―

  露似‖珍珠‖月似�蚬�。


《暮江吟》优秀教案(精选五篇)(扩展9)

——暮江吟的教学设计范文5份

  暮江吟的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暮江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2、能力目标: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通过小练笔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3、背诵并默写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

  2、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诗

  师:古典诗歌中写景的读句很多,大家能背几首吗?

  生背《望天门山》背《山行》背《绝句》……

  师:同学们每背一首诗,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古诗,题目叫《暮江吟》

  (师板书,一边音乐《春江花月夜》起)

  师强调“吟”的读音。

  师:同学们来看看这个“暮”字,上面是个草字头,下面是个日,你能看出什么来吗?

  生:有太阳落山的意思。

  师:从诗题中看出了时间,还看出了什么?

  生:他在江边。

  师:傍晚在江边吟诗,这是谁呀?(白居易)

  师:谁来介绍介绍。(生介绍)

  二、知诗人,初赏诗

  师:老师这里也有关于白居易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示作者简介,学生指名读)

  师:要了解这首诗,还要回到822年,在去杭州上任的路上,他看到江边红日落下的美景,陶醉其中,不禁吟诗一首,就是这《暮江吟》(课件出示图片,并范读)

  师:听了这首诗,你感到什么?

  生:我感到自己是一棵小草,被夕阳的余辉照耀着,一半绿,一半红。

  师:你怎么那么会表达呀!

  生:我感到自己是一只小螃蟹,在江中游,阳光下的江面照得一半红,一半绿。

  ……学生自由说感受。

  三、初读古诗,知大概

  师:多美啊!接下来,同学们用喜欢的方式来读诗,可以坐着读,可以站着读,可以离开座位读。

  (同学们纷纷找伙伴读)

  师:谁来读?

  (指名读诗)(齐读)

  思考:这是一首什么诗?写什么时候的景?在诗中画出表时间的词语,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四、再读古诗,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不懂的地方做记号。)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你读懂了哪里?你哪个地方没读懂?谁来帮帮他?

  五、学*前两句诗

  1、出示投影片(夕阳西下的江上景色)指导看图。齐声朗读前两句诗。

  2、重点理解词语。

  “残阳”是什么意思?

  “铺”是什么意思?这个“铺”字你体会到了什么?把“铺”换成“照”、“射”可不可以?

  (诗人描写了傍晚的残阳和江水,江水的特点是半江瑟瑟半江红)

  3、出示灯片

  提问: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你看见过这种景象吗?(因为太阳接*地*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绿色,半江是红色,“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得面积广大而均匀。)

  4、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5、小结:通过学*前两句诗,我们知道了前两句诗主要写傍晚时分,夕阳斜照在江面上是什么样的景色,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一起欣赏和想象当时那美丽的意境。

  师述:夕阳渐渐地落下去,晚霞映红了天空,夕阳的余辉洒在了宽阔的江面上,忽然间,江水似乎分成两半,这一半是碧绿碧绿的,那一半是鲜红鲜红的,微风轻轻地拂过江面,江水泛起了粼粼波纹,像一颗颗闪光的宝石,又像空中闪烁的繁星。啊!多么迷人的傍晚景色。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景色美不美?这样的景色会让诗人怎样?用一个词语形容:“陶醉,恋恋不舍,流连忘返”。那就恋恋不舍地读读吧。

  六、学*后两句诗。

  1、(出示投影片:夜晚月光下的江边景色)指名朗读后两句诗。

  思考:作者描写了夜晚的哪些景物?是怎样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来写的?

  2、“可怜”是什么意思?

  九月初三:是指农历已进入深秋季节这句点出了观赏江景的季节是深秋。

  3、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深秋的夜景?为什么这样打比方?

  珍珠晶莹闪亮,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用珍珠来比喻露珠就照应了“可怜”,诗人写的是初三夜的月亮,因为初四是娥眉月,所以把月亮比作弯弓。

  4、指名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5、闭上眼睛欣赏体会后两句诗的美丽意境

  师述:不知不觉,夜幕降临了,白居易还立在江边久久不愿离去,秋风拂面,他感到特别地凉爽和舒服,一会儿看看草地,一会儿望望天空,啊,那美丽的小草上挂满了露珠,在柔和的月光映照下像一串串晶莹剔透的珍珠,夜空中那一弯新月就像一张精致的弓,他不禁脱口赞叹道:“这深秋的夜晚是多么迷人,多么可爱啊!”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了吗?

  出示课件:同学们,你们现在能根据这首诗把屏幕括号里的内容说完整吗?谁来连贯的把整首诗的意思说完整?(出示,学生先说,最后指名读。)

  七、指导朗读,领悟感情。

  1、师:朗读古诗时不仅要读准字音,有感情,还应有节奏,我们根据画好的停顿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生有节奏地朗读古诗)一道残阳铺水中”,要求学生读得*缓、轻柔;“半江瑟瑟半江红”,要读出惊叹的感情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则要读出赞美的情感。

  (注意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可以采用多种读法:如男女对比接读。)

  师:我建议马上举办一个诗歌朗诵会,请在座的各位诗歌爱好者参加,来一个诗歌朗诵能力大比拼,好吗?(好)学生先练读,再赛读

  2、指导配乐朗读。

  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这一路上他的心情愉快,被江边这红霞满天,弯月东升,露水晶莹的美景所陶醉了,下面我们随着音乐也来细细地品诗一番。

  (生配乐朗读)

  3、谈感受。

  师:如果此时你就是诗人,来到这深秋傍晚的江边,领略到这安静的、优美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指名说感受)(带着这些感受再齐读一遍。)

  4、诗人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那么诗人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读出来了吗?

  (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美景,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以及作者对暮江美景的喜爱之情)

  八、练*(同学们可以任意选择一项做。)

  (1)作画

  景色的美体现在哪里?诗人用他的妙笔给我们描绘了几个画面,请同学们根据诗意,把诗人笔下的美景画出来。

  (2)写话

  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人笔下的美景。写成一篇写景的小短文。瞧,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提示语呢!

  九、总结:

  这首诗向我们勾画了夕阳西下的傍晚江上美景,同时也描述了深秋夜晚月光下的江边迷人的景色,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美好迷人的景色,让我们再一次闭上眼睛回味诗中美丽的意境。(听配乐朗诵)

  暮江吟的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学*《暮江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并能有感情地朗读。通过学*,能归纳出学*古诗的方法。

  2、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看到奇丽景色时的愉悦心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掌握学*古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积累写景的古诗。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诗导课题

  1、看图背诗,激发兴趣。

  课前,我们先来玩个游戏——看图猜诗。大屏幕上会出现几幅图,请你们仔细观察、想象回忆,看看它们分别是哪些古诗里所描写的景色。

  课件分别出示古诗《舟过安仁》、《咏柳》、《忆江南》的插图。指名学生看图背诗。

  2、找共同点,引出诗题。

  (出示《暮江吟》的插图)这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古诗中描写的景色。这首古诗的题目是《暮江吟》。(板书课题,齐读。)

  3、生探古诗题意。

  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名诗。诗歌作于公元822年。这一年,白居易上任杭州刺史,一路上,他为自己离开了腐败的朝廷,离开了京城感到十分的轻松愉快。游山玩水,走到一处,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便写下了这首广为流传的山水风景诗。那这首诗描写的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景色呢?我们来看看能不能从诗题中找到答案。

  看诗题,指名回答。

  从诗题中我们知道了诗人在傍晚时分来到江边,看到美丽的景色就陶醉其中、诗兴大发,就脱口吟诵出这首古诗。

  4、诗人在江边吟什么呢?(课件出示背景图片和全诗)——师配乐范读。

  二、初读感诗意

  1、学生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学生读,师生正音、评价。

  3、词义理解:翻开书,看看从书上的注释中你理解了哪些词的意思,还有哪些词你不理解?(学生自由发言,师相机指导)

  残阳——快落山的太阳,夕阳。

  瑟瑟——本是绿宝石的名称,诗中指碧绿的颜色。用来形容没有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颜色。

  (指导看图)而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是什么颜色?(红色)所以江水一半是——(生)绿色,一半是——(生)红色。

  可怜——可爱,令人爱惜。今义:令人怜悯。用“可爱”代替“可怜”,即“可爱九月初三夜”,用现代的话怎么讲?

  想一个感叹句——可爱的九月初三夜啊!九月初三夜真可爱啊!

  九月初三——指农历九月初三,这时已进入深秋季节。(九月初三这深秋的夜晚为什么这么可爱?大家看到最后一句诗……)

  真珠——珍珠。古时写“真珠”,就是珍珠的意思,但我们现在要写成“珍珠”。

  4、诗意理解:

  ①这些诗句连起来是什么意思,你能说说吗?

  ②诗人看到了哪些景象呢?能加上时间、地点、人物连起来说说吗?用自己的话来表述自己对诗文的理解。

  三、研读悟诗情

  1、下面我们来欣赏欣赏这首古诗,和大诗人白居易一起感受江南独特的美景!

  再读古诗,你最欣赏哪几句?在这句子中,你欣赏到了什么?

  2、汇报交流:第一、二句

  ①生汇报。

  A、“残阳”

  “铺”——联系下文的“半江红”理解。

  出示句子比较: 一道残阳照水中 (用“照”太俗)

  一道残阳射水中 (用“射”不符合残阳的特点)

  一道残阳铺水中 (用“铺”形象地表达了霞光几乎贴着湖面铺撒过来地样子。在这里是“斜照”的意思。)

  看图体会江水的*静,夕阳的美丽。

  B、“江水”

  “瑟瑟”“红”——这是怎样的绿,怎样的红啊,能用上“仿佛”或者“好像”说一说吗?

  ②你们说的真美。这么美的景象,谁来读一读?(指多名学生读,师相机指导读后,男生齐读。)

  第三、四句

  ①生汇报。

  A、“露珠”——“真珠”。(比喻的手法)

  B、“月亮”——“弓”。(看图。用形容词描述:晶莹剔透的珍珠,精致小巧的弓。)

  ②这么美的景象,谁来读一读? (指多名学生读,师相机指导读后,女生齐读。)

  四、吟诵入诗境

  1、你们读得真美!老师的眼前仿佛也出现了九月初三那一天的美景啊!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音乐响起)让我们一起在这柔美的音乐声中去想象那一幅清丽的图画——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我静静地站在江边,只见一道夕阳的余晖铺撒在波光粼粼的江面上,光色瞬息变化,江水一半是碧绿的,另一半则是通红的,整条江简直就像一大块美丽的宝石!天色渐渐地暗了下来,只见那弯弯的月亮悄悄地挂在树梢上,像一张精致小巧的弓。那江边的花草上已经爬满了圆滚滚的小露珠,像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它们难道是从天上溜到人间来玩耍的星星吗?

  2、同学们,面对此情此景,你有怎样的感受?把你的感受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3、让我们也来当一回作者,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诵表达出来。——准备(背诵)——全班交流(配乐)。

  五、延伸展诗兴

  我们的家乡很美,我们的江南很美,其实我们的祖国山河,我们的大自然到处都很美,有很多诗人也都赞美过我们大自然美丽的景色,今天我们就来一个“赛诗会”,小组之间比一比,赛一赛,看谁*时积累的古诗多。

  六、课外作业

  刚才同学们背诵了许多写景的古诗词,同学们回去后可以把自己喜欢的诗词画成一幅美丽的图画,也可以编成一个小故事,看看这些诗词又蕴涵着怎样的心情和感悟呢?

  暮江吟的教学设计 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读写生字词“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读出节奏。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与体会,学*比喻的修辞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教学难点:深入体会情感,养成良好的学**惯。

  三、谈话导入

  请学生分享描写太阳的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进而引入课题《暮江吟》。

  四、初读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读,纠正字音瑟,明确朗读节奏

  五、析读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说说你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你的理由。

  (一)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1、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吗?(画面感)

  2、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下这是怎样的场景吗?(傍晚太阳快要落山了的时候,柔和的阳光铺在江面上,一半是碧绿的,一半是鲜红的)

  3、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喜爱、赞叹)

  4、你能带着这样的心情为我们读一读吗?

  (二)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呢?(比喻的修辞手法)

  2、你能想象此时的画面吗?(在九月初三的夜晚,露珠尤为可爱就像一颗颗圆润的珍珠,而那天空的月亮是一弯新月就像一张弯弯的弓。)

  3、你们见过月初的新月是什么样子的吗?(视频)

  4、让我们边想象画面,边进行朗读。

  六、品读

  让我们将自己想象成白居易,配着音乐,一起来朗读这首诗。

  七、小结作业

  作业:用画笔将这首诗画出来。

  暮江吟的教学设计 4

  学*目标:

  理解古诗优美的语言,了解唐诗是我国文学的瑰宝,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理解“铺、瑟瑟、可怜、似”等词语在诗中的意思,理解每句诗的意思,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正确回答课后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加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情感、意境、潜词造句的体验,有感情的背诵古诗,默写《暮江吟》。

  引导学生由书本走向生活,通过广阔的生活空间、网络空间去获取资料。培养学生多角度的理解诗词。

  学*重点:

  学*古诗体会诗中的名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语言或者图画描绘诗句概括的景物,体会其中的诗味。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正确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指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展开合理想象,引导学生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转化成画面,读中感悟,体会作者看到奇丽景色的愉快心情。

  教学准备:

  描写夕阳的一些诗词、文;欣赏的《暮江吟》教学课件;自谱的乐曲一首《暮江吟》(歌曲附后)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谈话入课

  1、今天来给同学们上课,心理上免有点惶恐。不知道同学与一个陌生的老师第一次上课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激动?忐忑?还是像老师一样的惶恐?能不能给佘老师一点信心和鼓励呢?

  2、哪同学跟老师一起做。

  (1)用手按住自己的胸口,在大声的对自己说:“我能行!我最好!”

  (2)同学俩俩用手搭在彼此的肩膀上,对对方说:“你能行!你最好!”

  (3)闭上眼睛,在心理用肯定的语气对自己说“我能行!我一定行!”

  3、怎么样?这会是不是信心十足了?我们来做个诗词接龙的游戏,就是老师说上句,你能接出下句诗。

  (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

  (2)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3)**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4、看来老师是难不倒你们了,哪位同学来出出题呢?

  5、“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6、对!白居易是唐朝著名的大诗人,他的一生为后人留下三千多首诗。他的诗内容充实,语言通俗,大多反映现实生活,反映人民疾苦。我们常常说“如诗如画”,一首诗就是一幅画。今天我们要学*白居易的另一首山水风景诗———《暮江吟》(板书)

  二、听诗。想象画面,初步感受诗词

  1、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有心去欣赏这首诗。你会看到怎样的一幅画面呢?

  2、再来一遍,用心去感受哦!

  3、谁能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

  三、读诗。初读课文,从语言文字中去感受画面

  1、自由读诗。注意用笔圈画出描写景物的词,进一步的感受画面。

  2、谁来读读这首诗?

  3、俗话说:“好诗好景好地方”,谁能告诉我这首诗写得是什么地方的风景?你从诗中什么地方知道的?(暮江吟——江;半江瑟瑟半江红——半江)

  4、这首诗写得是什么时候的风景呢?(九月初三夜——农历九月初三,今天是农历九月十二,今天的九月初三是十月十六,星期六)

  5、九月初三傍晚和夜晚时间的江边景色。诗中哪个词看出是傍晚?哪个词体现的是夜晚?(暮、夜)

  四、赏诗。看课件,听朗诵,欣赏诗词

  1、公元1083年,距离我们现在有一千九百多年,诗人在去杭州上任的路上,看到江边的日落,不禁陶醉其中,吟下了这首诗。然我们看看画面,去亲身领略当时诗人所看到的美景。(播放课件录音)

  2、诗分两个时间段,那么我们也按两个时间段来学*品味这首诗。

  五、品诗。体会诗人情感、意境、潜词造句的体验

  1、傍晚夕照,是怎样的景象呢?出示诗句,学生自学,用自己的话说说你读到的景象。

  (1)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2)你觉得这两句诗中哪个词用得最好?或者你还有什么疑惑的问题?

  (3)诗人的遣词练句非常精彩,给我们描绘了这样的美景,以至历经一千九百多年我们还是能感受到它的美妙。

  (4)“夕阳无限好”古诗中有很多吟夕阳的诗。谁查了相关的资料?

  李商隐:《登乐游园》“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

  王之焕《登鹳鹤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无曲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歌曲《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5)看到这样的情景,诗人的内心是怎样的感受?那么,带着这样的愉快心情,我们来读读这两句。

  2、夜晚的景色

  (1)漫步江边,面对着醉人的美景,心情十公愉快,诗人留连忘返。不知不觉天暗下了,夕阳也带着它的美丽隐去。这时新月当空,诗人又看到了什么呢?

  (2)读诗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的感受。

  (3)夜晚的景物有哪些?

  新月:如弓——古诗中常有这样的描写,“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这是新月如钩。

  露珠:珍珠(晶莹、透明)——新月的映照

  (4)如果说傍晚江边夕阳如火,那么夜晚江边新月当空,一片银白。这静谧的夜景令作者作美丽的遐思。

  3、将全诗朗诵一遍。

  六、再次品味、赏析诗词

  诗人的心情很是愉快,即使是今天,我们读到这首诗,内心也充满着跟诗人同样的情感。诗人触景生情,吟咏此诗。我们又怎样来表达我们的读诗心情呢?

  出示作业:唱唱、画画

  诗如画——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动笔画画(展示网上学生的画)

  诗如歌——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唱唱(出示录音歌谱)

  诗为心声——朗诵好的同学可以有感情或者表演地朗诵

  贺诗——大家可以贺一首诗,把自己心目中的夕阳用诗的形式表达出来

  (如:夕阳西下红如砖,可爱石榴云里钻,深蓝天空点约霞,夕阳美景似奇观。)

  暮江吟的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运用上节课自学古诗的方法自学本课的古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关键】:

  重点:灵活运用自学古诗的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

  关键: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善于与别人交流。

  【教具准备】:

  1、学生比较熟悉的古诗画面。

  2、古琴曲。

  【教学内容】:

  一、复*旧课,导入新课

  1、交流上节课布置的作业古诗配画。

  2、板书本节课要学*的古诗《暮江吟》的课题。

  3、解释课题,交流对白居易的了解。

  二、初读

  1、学生自由朗读,读准生字。

  2、检查对三个生字瑟、残、吟的认读情况。第一遍带着拼音读,第二遍去掉拼音读。

  三、细读

  1、学生小组内交流课前预*情况,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诗义。

  2、图诗结合,用自己的话说说本诗的意思。

  3、班内交流。

  四、美读

  1、配乐范读,启发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学生练*朗读。

  3、配乐,指名感情朗读。

  4、加表演动作,背诵古诗。

  五、巩固

  用抢答方式,理解诗中的加点字的意思。

  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2、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3、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知君。

  六、延伸

  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召开一个古诗朗诵会,把自己会背的古诗背给大家听。

  七、布置作业

  向学生推荐《唐诗三百首》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