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菁华3篇)

  • 执子之手
  •   我知道,我笨拙的语言诠释不了我所想表达的情感。不过,我还是想试一试,因为压抑的内心时时向我传来呼唤。最美好的事物莫过于眼前。

      他,不再是叔叔;她,不再是阿姨。当年华老去,岁月悄悄爬上脸颊,一如往昔的相亲相爱让他们紧密相连。于是,他成了爷爷,她成了奶奶。到了垂暮之年,能够有老伴的陪伴,哪怕不善言辞,哪怕没有情意绵绵的话语,只要相守到终,也是幸福的。

      因为要完成老师的作业,于是模仿《老头》,准备拍一个《大爷》,由此结识了学校修鞋的大爷。老师说,这位大爷可是名人,因为前前后后好多人都拍过,唯一的顾虑是交流不便。不过我想,只要细听应该还是可以的。老师也不知道说什么好,让我们试一试再吧。

      原本大爷不让我们拍,说一看相机就头疼然后血压上升,也怕讲的。当我们一说只拍不问时便答应了,可不让去家里,这样一来这个题材就不好拍了,也成不了类似《老头》。不过,后来出来转机,还是个不错的机遇。因为让我们遇见了大爷的老伴。其实也不知道合肥这边是怎样称呼老年人的,后来大爷的老伴说我们在拍老爹爹啊,那就称为爷爷奶奶吧,只是没想到年龄会这般大。

      不善言辞,这是我最大的不足。不懂得怎样与人交流,搭不上话,若是还听不懂对方的话就更局促不安了。好在会笑,在跟爷爷的交流中,了解的不多,也不方便问年龄与姓名,有些话听不懂,于是爷爷笑我也就跟着后面笑。后来有一位打扫卫生的奶奶走过来,因为是先问我话的缘故,就聊了几句。当我问到爷爷年龄及儿孙时,奶奶一口报而且说的极详细,就挺纳闷了,心想难道学校里的工作人员的关系都这么密切吗,知道的也忒清楚了。后来看到奶奶坐在爷爷的位置上,给坏了的锹钉钉,也挺奇怪的,关系真好他们。然后,我们就坐下来聊天。才知道,原来奶奶就是爷爷的老伴,好不惊讶。他们的故事可真长,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阅读全文]...

2022-12-06 00:00:00
  • 执子之手作文800字 (菁华3篇)

  • 作文,执子之手
  •   我和父亲一起出去过很多次,大多时候都是我快步在前,从不曾留意过身后的他。后来初中时,学了朱自清的《背影》,老师便要求我们回家,试着留意父母亲的背影。那天,我和父亲一起出门,走在前面的我,不禁想起了老师交代的话,便从他身前绕道身后。他问我做什么,我摇着头,笑了笑。

      我走在他身后,默默地看着,觉得他的背影没什么特别之处,和许多人的背影大同小异。我无聊地低下头,用脚踢着路上的小石子。走到斑马线前时,我抬起头,发现他的手微微张开,想要握住什么似的。这个动作一直持续着,直到过了斑马线,他才收回,又正常地走路,双臂自然的摆动,好像什么也没发生似的。

      后来我又注意观察了几回,发现父亲每到过斑马线或车多的时候年他都会做这个动作。每次都是手臂向后伸,手掌握成拳状,像握着一个鸡蛋似的,有点像运动员接力跑时,将要握棒的那个动作,似乎只要抓住了什么,他就会带领你大踏步地向前走去,昂首,无谓。

      我非常好奇,就去询问了妈妈。妈妈说:“你呀,小时候特别调皮年老爱蹦蹦跳跳的,有一次过马路时,差点被车撞倒。从那以后,你爸爸就会将你牵在他的手里,几年如一日,不曾变过。后来你长大了,不再和他牵手了,但他的那个动作却成了一种*惯。”

      听完妈妈的话,我深有感触,原来爸爸这个看似奇怪、随意的动作,竟是一种爱我的表现,是一个父亲处于想要保护女儿的心态,而无意间养成的一个爱的*惯。

    [阅读全文]...

2022-12-06 00:00:00
  • 执子之手作文 (菁华5篇)

  • 作文,执子之手
  •   汉字,作为中华上下五千年、经历岁月的千锤万凿的载体,传承着一代代人民对未来的希冀。

      曾有言:“书者,著也,以手指笔,着于竹帛。”但如见,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遭受着提笔忘字的烦恼,这渊远流传的世间瑰宝在此遗忘甚是消亡。长久下来,又有多少人还能够流利地写完整篇文章呢?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在我少年,执子之手,重奏汉字荣光,将人们在这歧路中唤醒!

      字也,聚沙成塔、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也。在古代科学技术尚未诞生的时代,能写好一手好字是当时雅士、墨客的理想,正楷、草书、小篆、金文……如同百家争鸣般,虽同为字,但其中所蕴含的深意能够读懂、看懂、悟懂,也算是在书法界中前进一大步吧。这些迁客骚人的手与他人无异,却能写出神来之笔一般的意境,不是大风刮来的,正是他们一点一滴的练*所支撑着字体的大成。如果说天赋是决定事物的本质,那么水滴石穿的毅力便是诱发成功的量变。汉字,形式是各有千秋,而字体上的工整大气,体现着为人,正所谓字如其人。

      字也,摇相应和、由此及彼,世人是联系也。古时,人们相隔两地生活都会以书信的形式来相互联系,作为双方的物质载体,一手好字更能让对方理解你的心意,若是字如同“鬼画符”般,别说品读,连理解都费力。在民国时期,因为电报的昂贵,*民百姓还是多以书信的形式互相往来。字的用途广,而且汉字又是民族之魂,其中凝聚着民族力量,做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汉字,功不可没!

    [阅读全文]...

标签索引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