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范文五份

首页 / 教案 / |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及根据情况选择恰当方法的意识;

  3.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点体会减法的意义,感受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减整十数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之上,来进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学*的。由于学生前面已经学*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对于把一个两位数分解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并要将这两个数都记在头脑中,再来分步计算已经基本掌握。但上节课加法的学*对本课的口算减法可能会让学生产生方法上的混淆。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还是要让学生通过尝试、讨论、交流、汇报、比较、反思与小结等各个环节,让学生充分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同口算方法与口算思路,引导学生择优选用、再次感受口算方法背后隐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并且通过综合练*与最后的总结与归纳,理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联系与区别,为后面的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减法式题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100以内减法式题口算方法熟练应用

  教学准备:

  课件、练*卡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一)复*旧知:课件呈现口算复*题。

  4+53=

  47+25=

  24+21=

  32+29=

  437=

  325=

  5330=

  6520=

  指名汇报口算结果,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样的。

  (二)引入新课

  1.师:对学生的表现加以肯定:看来啊,同学们不仅对上节课所学的两位数加法掌握得很牢固了,对以前学*的减法也是记忆深刻啊。

  2.师:今天啊,我们就来学*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板书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

  【设计意图:通过复*前面所学知识,既让学生复*到了上节课的学*内容,又唤醒学生对以前学*的减法知识的回顾,为接下来的学*做好铺垫和迁移的准备。同时开门见山地点明本课所学的知识,让学生直接明确本课的学*内容。】

  二、探究新知

  (一)情境创设,导入新知

  师:上节课我们利用所学知识,帮助某学校同学解决了购买车票的问题,全校师生都顺利地坐上开往上海世博会的大巴了,我们来看看大家在车上都谈论些什么?

  1.课件动态呈现情境图: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2.学生汇报发现的数学信息。

  3.那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个用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

  (1)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加以引导,提醒学生注意叙述的完整性。同时教师利用课件显示出学生提出的不同数学问题。

  (2)同学们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数学问题,那我们就先来解决其中的一个问题吧?

  (二)动手操作,形成表象

  1.呈现问题:教科书P11例2的第(1)题: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元?

  (1)分析解答:我们已知什么?要求什么?怎么列式?

  (2)独立计算:学生尝试独立口算,教师巡视,注意个别指导。

  (3)交流汇报:先让学生在小组内内交流每个人的算法,而后教师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完整表述出算法,可能有:

  方法一,先算6550=15,再算154=11;

  方法二,先算654=61,再算6150=11;

  方法三:先算6560=5,再算6054=6,最后算5+6=11;

  方法四:先算54=1,再算6050=10,最后算10+1=11。

  学生在汇报方法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简单加以概括或提炼。如:方法一,先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方法二,先减一位数,再减整十数;方法三,找一个整十数做中间数;方法四,相同数位相减,既列竖式计算。可能有些同学还会说出其他的算法,只要是合理、正确的,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2.比较反思:

  (1)同学们真厉害,想出来这么多的口算方法。那么,这么多口算方法之中,每种方法都各有特点,你觉得哪种方法更适合你自己呢?

  (2)如果再让你口算一题,你会采用什么方法来口算?

  3.重点呈现:

  (1)我们来看看书上向我们介绍了哪种方法?是第一种方法。

  (2)教师引领板演前第一种口算方法计算过程的思路图,再利用课件展示第二种计算方法计算过程的思路图。

  (3)谁来说一说:为什么要把减数54分成50和4两个数来分别减呢?因为这也是降低口算难度,同时利用转化和迁移的数学思想,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独立的去解决问题,在学生经历了独立思考、主动探究、汇报交流的基础之上,再引领学生比较反思,最后教师重点介绍一种主要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表象,再次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三)再度探究,建构方法

  1.课件呈现问题(2):世博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

  (1)自主探究:学生独立分析解答,并用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计算出结果,教师巡视,注意个别指导。

  (2)交流汇报:指名学生说出自己的口算方法。

  (3)学生汇报方法的同时,教师选择先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的方法板书,并画出计算过程的思路图。

  2.观察比较:

  (1)本题与上一题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发现:

  ①本题是有退位的减法,上一题不用退位。

  ②第一题中前三种方法都能适用于第二题,但如果要用第四种方法因为5减8不够减,就得到十位去借1当十再减。所以就得用:158=7,5040=10,7+10=17。

  (2)比较相同点:都是利用转化与迁移的数学思想方法,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3.反思小结:

  (1)同桌议一议:经过这两次尝试,你最喜欢哪种口算方法呢?你觉得哪种方法更适合你自己?哪种方法更合理?

  (2)全班交流。

  4.反馈练*:

  (1)课件再次呈现前面学生提出的其他数学问题,师:你能从刚才我们提出这些问题中。选择一个来解决吗?

  (2)学生独立完成。

  (3)反馈:请一学生汇报结果与算法,其他学生汇报自己的对错情况。对于出错的学生,师生共同帮助其分析原因。

  (四)巩固练*:我是保龄球高手!

  课件呈现:P11的做一做,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而后集体核对,注意让学生说出口算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再度探究中,通过自主选择口算方法,比较方法、反思小结以及反馈巩固等各个环节,逐步形成自己的口算方法,从而完善对两位数减两位数口算方法的建构。】

  三、巩固提高

  (一)基本练*

  1.接力赛:课件呈现:P13的练*二第6题:请四位学生来进行游戏。一组完成后,再换一组题目,换一组学生来比赛。

  2.我会变:P13的第5题,教师可以制作类似的数条,也可以用课件进行动态演示。让学生快速说出两个数的和与差。

  3.今天我当家:课件呈现情境图,让学生直接把结果填在书上。完成后,集体核对正误,教师要注意学生反馈的信息。

  (二)综合应用

  1.我是小小计分员:P413的第7题。

  (1)课件呈现第7题的左边的情境图,让学生独立解决。完成后集体核对正误。

  (2)再呈现右边的情境图。

  ①分析问题: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②如何列式?口算结果。

  ③检查正误: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基础练*为主,通过两位数的加、减法的练*,让学生巩固所学,通过多样的练*形式,促使学生自觉形成又对又快的方法,同时,由于最后一题学生容易在审题时出现问题,所以,采取教师引导的方式,以避免学生因审题不仔细造成误。】

  四、总结归纳

  (一)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

  (二)归纳

  1.引导学生整理,最后课件呈现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两种主要方法:

  ①两位数加(或减)整十数再加(或减)一位数;

  ①两位数加(或减)一位数再加(或减)整十数。

  2.小组讨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根据学生汇报,师生共同归纳:

  (1)两者都运用了:转化、迁移、凑整等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

  (2)加法是将其中的一个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连续加,而减是将减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连续减。

  4.师:当然,除了这两种方法之外,我们还有一些别的方法,但不论我们用什么方法,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要注意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方法,不能生搬硬套。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与归纳,为学生创造更多的锻炼口头表达能力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整理归纳的能力和灵活选择策略与方法的能力,从而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为下节课的学*在知识与方法的迁移上做足准备。】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2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重视估算,培养估算意识”,是《标准》在计算教学方面强调的内容之一。在这一理念的支持下,教师以“估算”为线索,展开教学。

  ①在解决问题中进行估算。教师在引入主题,展会讨论,巩固练*等五一节上创设了一系列的情境:如收集矿泉水瓶,乘火车和乘飞机,购物,看书等。以生活化的情境为载体,以估算为内容,把解决不同类型的实际问题和估算紧紧联系起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估算的实在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②探索估算方法的多样化、个性化。学生的思维各不相同,想出来的方法也是各有特色。教师在引导学生估算时鼓励学生寻求多样化的合理估算方法,肯定学生独特的想法。如在估算“第三、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时,学生就想出了多种合理的估算方法,这不仅体现了学生真正地投入到学*中,而且也看出他们理解了估算,懂得运用估算。

  ③发展学生数学表达能力。流利的数学表达能促进更广阔的数学思考。教师重视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估算过程。学生在表达中加深了对估算过程的印象,对估算理解也更准确。

  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能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选择适当的算法。

  ②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③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第98、100页采图(或相应多媒体课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主题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矿泉水瓶能再利用吗?矿泉水瓶是塑料做成的,属于可回收物质,可以回收进行再次利用。大家看看二年一班一个月来收集矿泉水瓶的情况。(电脑展示例题5;收集矿泉水瓶情况)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①根据统计表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师:小朋友们,从这个统计表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信息?

  你能根据得到的信息提出数量吗?

  学生根据统计表提供的教学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

  学生思考并提出:

  a.第一周和第二周一共收集了多少矿泉水瓶?

  b.第四周比第三周收集了几个矿泉水瓶?

  c.第三周和第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个?

  师:哪个问题我们以前没有遇到过?(第三个问题)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解决它。

  ②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a.第三、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个?

  师:这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怎么列式?

  板书:192+219=

  师:不计算,估一估这两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矿泉水瓶?

  组织学生充分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并对计算结果作出预测和解释。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一个竖式计算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熟练地运用凑十法,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教学重点

  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哪一位相加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准备【演示课件“连加”】

  1.板演

  请同学说计算过程,最后说说笔算加法的法则,教师贴出:

  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加起;

  ③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2.口算

  6+8+2= 5+7+9= 3+7+5= 6+7+4=

  1+4+9= 3+5+5= 4+8+6= 8+9+2=

  8+7= 7+6= 5+8= 4+6=

  9+5= 7+5= 3+8= 4+7=

  找两名程度差不多的同学,同时做左右两组口算,问左边做得快的同学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快.(左边把能凑成十的两个数先加,再与另一个数相加,这样算得快)看右边一组,问:从得数上看与二十以内的口算有什么不同?(10以内的两个数相加得数永远不会超过20,而三个数相加,就有可能超过20了)

  4.小结引出新课

  师说:两个数相加的笔算加法这部分知识大家掌握得很好,如果三个数连加你还会计算吗?今天我们一起学*连加.(板书课题)

  (二)学*新课

  1.学*例6【继续演示课件“连加”】

  (1)出示袋子图

  (2)看图说图意,列出算式88+97+105=

  师说:以前我们算三个数连加,要用两个竖式,从这节课开始,为了简便,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进行计算.

  (3)教计算方法

  师说:谁能把它写成竖式的形式?一人板演其他同学在课堂练*本上写.教师强调相同数位对齐.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总结:以前我们学过两个数相加满10,向前一位进1,现在个位三个数相加满20,就要向十位进2.那么笔算加法的法则第三条应该怎么改一改呢?教师用红笔在法则第三条上改:

  板书:(3)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

  2.反馈练*.【继续演示课件“连加”】

  (1)教师板书 702+2984+368=

  (2)引导学生交流,在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

  应注意的问题:

  ①三个数相加,能简算的要简算.

  ②三个数相加,和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教师巡视,如果发现问题考虑的不全面,教师可适当提示.

  (3)师生共同计算.

  引导学生回答:计算个位时,先把个位上的2和8加起来得10,再加上4得14.

  教师同时用彩色粉笔把2和8用括线连起来,在得数的个位上写4,向前一位进一.

  板书:

  计算十位没有简便算法,学生直接口述.

  教师板书:

  引导学生回答:计算百位时,先把百位上的7和3加起来得10,9和进上来的1加起来也得10.

  教师用彩色粉笔按回答顺序画括线.两个10合起来是20,在得数的百位上写0,向千位上进2.教师板书:

  千位上结果是4(竖式板书完整)

  引导学生归纳:计算连加法,每一位上的数相加时,先把能凑成10的数加起来,比较简便.

  启发学生表述:每一位上的数相加时,先把能凑成10的数加起来,比较简便.(教师同时板书).

  3.小结

  师说:今天我们学的新知识是连加.做连加的题,先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再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每一位上的数相加时,先把能凑成10的数加起来,比较简便.

  (三)巩固反馈【继续演示课件“连加”】

  1.先想一想怎样算简便,再口算

  6+4+7= 8+9+2= 7+5+5=

  15+3+5= 9+7+1= 23+9+7=

  2.做一做

  3.练一练

  这四道题可进行比赛,让学生想办法,用凑十法把题算得又对又快.

  4.笔算下面各题

  48+159+66= 653+2185+924= 247+968+8293=

  教师巡视,如发现学生数位对错,忘加进位的数,横式上忘写得数等错误,要帮助他们及时纠正.

  板书设计

  连加

  6+8+2= 5+7+9= 3+7+5= 6+7+8=

  1+4+9= 3+5+4= 4+8+6= 8+9+6=

  8+7= 7+6= 5+8= 4+6=

  9+5= 7+5= 3+8= 4+7=

  9+6= 5+5= 3+9= 2+8=

  例6 88+97+105=290(千克)

  702+2984+368=4054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4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

  3.进一步培养学生学*数学的热情和独立思考,乐于交流的*惯。

  【教学重点】

  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口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口算。

  【教学难点】

  需要退位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口算。

  17+41= 18+31= 54+18=

  73+12= 65+11= 75+21=

  48+42= 47+17= 48+37=

  45-20= 35-2= 36-8=

  2.谈谈你是怎样算的?

  35-20= 35-2= 36-8=

  二、探究新知

  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去世博会的事情吗?大家把问题解决得真棒!今天,老师还想请大家再来帮帮忙。

  1.课件出示第11页情景图:

  组织学生观察图画,问:

  a.你知道了那些信息?

  b.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答。

  2.指名学生说出自己提出的问题,教师选择例2中的两个问题板书出来或投影显示;

  (1)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钱?

  (2)世博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钱?

  3.要解答这两个问题,各需要用到哪些信息?引导学生寻找信息,并列式。

  (1)65-54=

  (2)65-48=

  4.怎样口算?说说你的想法。

  指名几个学生说自己的算法,教师选择主要的一种或两种方法板书出来。

  5.对比这两个算式,你觉得应该注意什么?

  (退位后十位的计算)

  6.巩固练*:教材第11页做一做。

  提醒学生看清运算符号,细心计算。学生独立练*后,指名反馈,集体订正,并选择两道算式说算法。

  三、巩固应用

  1.完成第11页“做一做”。

  请学生自己口算,并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2.小游戏(练*二第5题)。

  由两个同学拿着写数字的卡片,用一个方框把两个数字卡排在一起,然后往左右两边拉,抽拉的过程中请全班同学把方框内的两个数相加或相减。

  3.接力赛(练*二第6题)。

  老师给每一组的第一个同学一个数字,后面的同学每人给一个运算符号和一个数字。第一个同学把数字告诉第二个同学,第二个同学根据第一个同学的得数计算并告诉下一个同学结果。以此类推,完成接力赛。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在探究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时,让学生充分思考,并把自己的想法在全组进行交流,让大家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了学生爱动脑筋的好*惯。在口算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能理解的口算方法,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口算速度方面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5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下册第91—92页及相关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准备:

  练*卡片及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师:春天来了,天气暖了,小草变绿了,小树发芽了,外面的景色真美!瞧!小朋友们正准备坐船出游呢?

  2、出示主题图

  二、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1、观察主题图,收集信息

  师:从这幅图上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筛选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师:根据这么多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与乘船有关的数学问题?

  (1)独立思考

  (2)汇报交流

  师:如果2个班坐一条船,我们可以怎么安排?

  (3)讨论解决问题策略,老师进行及时归纳梳理:

  方案一:1班,2班坐一条船;3班,4班坐一条船

  方案二:1班,4班坐一条船;2班,3班坐一条船

  方案三:1班,3班坐一条船;2班,4班坐一条船

  3、添加条件,确定研究主题:

  (1)明确限乘68人所表示的含义,最多不能超过68人。

  (2)确定研究主题

  师:以上3种方案是否都行呢?我们先来研究第一种方案。

  1班,2班坐一条船;3班,4班坐一条船,能坐得下吗?

  三、探究算法,学*新知

  (一)分组自主探究1班、2班合坐一条船;3班、4班合坐一条船,能坐得下吗?

  1、课件出示活动要求:

  (1)分工合作,列出算式

  (2)静静地思考,写出得数,并把方法简单地写在表格里。比一比,谁想得方法多?

  (3)有困难的小朋友可以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4)写好得小朋友,跟伙伴交流下方法,并对自己的方法进行补充完善,也可以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

  2、读懂活动要求,列出各自的算式并让学生明确自主探究的方向是:研究 23+31=? 32+39=?有多少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3、学生独立思考

  4、小组交流计算方法,并对自己的方法进行补充完善。

  5、分组汇报交流

  6、算法的初步优化:这么多的方法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学生经过观察比较之后发现,以上的方法都是从十位算起,进步感知直接从十位算起可以提高口算的速度。

  7、揭示课题: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四、巩固练*,拓展延伸

  1、听算练*:

  2、拓展延伸:

  (1)解决如果我们按班级来乘船,怎么安排比较合理?

  (2)解决如果我们按人数乘船,两条船够吗?

  (3)你觉得哪种好?让学生从切身感受出发选择合适的方案

  五、回顾总结

  1、由老师引领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了什么?

  2、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这节课的收获体会?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范文五份扩展阅读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范文五份(扩展1)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菁华6篇)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1

  教学目标:

  1.根据现实的问题情境合理选择估算策略,掌握估算方法,能将三位数看成接*的整百数或整十数进行*似计算。

  2.通过估算方法的学*,使学生体会估算在生活实际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本课的内容是建立在前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与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基础之上的,由于学生没有学过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精算,在本课的估算中,他们还必须将三位数估成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进行计算。又因为估算本身就是一种开放型的创造性活动,估算的方法灵活多样,因内容而定,因实际情况而变化,往往带有很多不确定因素。而三年级的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的方法都在形成过程中,所以,本课必须加强估算方法的指导,使学生有章可循,进行合理的估算。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结合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体会估算的必要性,同时重点突出估算的策略和方法:

  一是教学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估算的策略。

  二是教学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估算。而这也正是本课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估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估算。

  教学难点:根据现实情境,合理选择估算策略。

  教学准备:课件、练*卡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问题引入

  (一)复*旧知

  1.课件呈现:P9的主题图,这一所学校的学生正要乘汽车去世博会参观,谁能再次快速地口算出各年级的人数?请学生直接报出答案后,再说一说是怎么算的。

  2.学生汇报完毕,教师点击课件:小精灵也算了一算,这个学校的一到三年级来了221人,四到六年级来了239人。

  3.点击课件呈现本课P15的主题图中的巨幕影院:他们参观完了世博园,来到了上海球巨幕影院看一场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电影。

  (二)引入新课

  1.点击课件,呈现P15的主题图,出现三条数学信息。

  2.引导学生阅读与理解: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1)学生汇报:巨幕影院有441个座位;一到三年级有221人;四到六年级有239人;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时,教师及时给予引导与肯定,最后引出本课的问题是: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

  (3)让学生讨论解题思路:要想解决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能不能坐得下的问题,其实就是求什么?引导学生发现:其实就是比较六个年级的学生人数与座位数的大小,所以要先求出六个年级学生的总人数,而后引导学生列出算式:221+239=

  3.适时引导,引入新课

  (1)师:我们还没有学*过三位数加三位数,怎么办?可能有学生说:我会算。教师要加以表扬。同时引导:因为这个问题是问能不能坐得下,并没有让我们去求两者之间具体的差。也就是说,不一定非得要准确算出六个年级学生的人数,我们可以通过估算,算出六个年级学生的大概数,也能解决这个问题。

  (2)师: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与上面这个问题类似的情况,其实啊,精确的计算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用大致的估算,同样也能解决上面的问题。相信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之后,我们都能用今天学到的估算来解决类似的问题了!

  (3)点明课题并板书:用估算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复*,既进一步巩固学*过的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也是为接下来的估算作知识迁移的原始储备;同时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明确利用估算同样可以直接来解决问题,从而最大程度上避免学生出现先算后估的方法。】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一)教学例4。

  1.提出问题:我们要先算出六年级学生人数的大概有多少人。那这道题我们应该怎么估算呢?你们想自己试试吗?

  2.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估算方法。教师巡视,及时到各小组中听听学生们的想法。

  3.学生汇报估算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巡视中了解的情况,选取有代表性的小组汇报,教师做适当引导。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多种,但重点让学生汇报以下两种:

  (1)将221看成200,239看成200,这样算出200+200=400,虽然我们知道221+239>400,但无法确定是否大于441。

  (2)将221看成220,239看成230,这样算出220+230=450,因为450>441,所以坐不下。

  学生汇报时,教师利用课件呈现出已经整理好的两种估算方法,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4.回顾反思

  (1)小组讨论:以上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引导学生发现:

  ①相同点是:都是将两个数往小估,估成一个整百数或者是与之接*的整十数,然后相加得到一个新的中间数。

  ②不同点是:第一种估算方法不能解决问题,所以这种方法不合理;第二种方法能顺利解决问题。

  (2)反思:小组讨论:为什么第一种估算方法不合理?

  ①引导学生发现:那是因为第一种估算方法将两个数都估成整百数,与这两个数本身的误差比较大。而第二种方法是将这两个数估成与它们接*的整十数,误差小。

  ②教师强调:所以,我们在利用估算解决问题时,并不是随意的往大估或往小估,也不能随意的估成整百数或整十数。要根据数据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单位,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5.介绍其它算法:请学生汇报其它算法,如果学生没有,教师可以补充。

  (1)将221看成220,239看成240,这样算出220+240=460。因为第一个数估小了1,而第二个数估大了1,所以估出的结果就是精确计算的结果。因为460>441,所以座位不够。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汇报交流、比较反思,体现估算方法多样化和估算策略的渗透。使学生明确估算时,需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和问题的情境灵活选择估算方法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切忌生搬硬套。】

  (二)反馈练*:课件呈现P15的做一做。

  1.学生独立思考,自己选择估算策略解决问题。

  2.指名汇报估算方法。

  3.学生汇报完毕,教师重点讲解下面的方法:

  将196看成200,将226看成230,这样算出200+230=430,因为430<441,所以坐得下。

  4.比较分析:本题的估算策略与上题有区别都是将两个数往大估:一个估成整百数,一个估成整十数。

  【设计意图:通过反馈练*,让学生独立尝试选择估算策略、运用估算方法来解决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丰富学生用估算解决问题的策略,巩固方法。】

  三、多种练*,巩固提高

  1.基础练*

  (1)给数找家:P17练*三的第5题:课件呈现第5题,将集合圈改成小房子,学生先独立在书上完成,而后汇报,学生直接说结果,教师点击课件,相应的数就飞进相对应的小房子。同时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小猫抓鱼:P17练*三的第6题:指名学生回答,学生要说出估算的过程。教师在课件上完成操作。

  (3)我是妈妈的小帮手:P17练*三的第8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和同桌交流估算策略与方法,最后师生共同整理方法。

  2.变式练*P17练*三的第7题。

  (1)课件呈现题目: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已知飞机票是700元,动车票是218元;所求问题是:坐动车比坐飞机大约便宜多少钱?因为是求大约便宜多少钱,所以本题只需要用估算来解决就行了。

  (2)学生独立尝试,估算解决。

  (3)汇报方法: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700本身就是一个整百数,只要将218看成200,用700-200=500,所以大约便宜500元。

  如果有学生说出:将218看成220,用700-220=480,所以大约便宜480元;教师对于这样的方法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设计意图:通过练*,充分让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运用所学估算策略与方法来解决问题,进一步感受估算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体会估算的策略与方法是与问题的具体情境来决定的,感受灵活运用估算策略与方法的重要性。】

  四、全课小结,质疑延伸

  (一)师生共同小结

  1.学生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

  2.你有什么收获与体会?

  (二)鼓励学生提出疑问:你们对于估算还有什么问题吗?

  (三)教师延伸:

  今天我们初步学*利用估算来解决实际问题,了解了一些最基本的估算策略与方法,今后还有更多的估算策略与方法:如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等,等待着我们去学*、去探索!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整理小结,再一次自主梳理本课所学知识;给学生创造质疑的机会,提出疑惑,同时,教师对学生将来的估算学*进行简单的延伸】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及根据情况选择恰当方法的意识,感受口算方法背后隐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3.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点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加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之上,来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学*的,由于学生刚接触两位数的口算,相比以往的口算,难度有所提高,特别是对于把一个两位数分解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并要将这两个数都记在头脑中,对于学生难度不小,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尽量让学生通过尝试、讨论、交流、汇报、比较、反思与小结等各个环节,让学生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同口算方法与口算思路,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择优选用,并引导学生认识口算方法背后隐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教学重点: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熟练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练*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引入新课

  (一)情境创设:

  1.课件呈现:赏“上海世博会”的有关图片让学生欣赏。教师介绍:这是在我国上海举行的第53届世博会中的一些照片。

  2.师:有一所学校的学生也正要乘汽车去世博会参观,大家请看大屏幕(呈现主题图)。

  3.请大家仔细观察,并说一说你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自由汇报,教师给予引导或肯定。

  (二)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从这个画面中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看来,数学在生活中真的是无处不在啊。

  2.师:今天啊,我们就来研究这个学校的同学在参观世博会中遇到的数学问题之一──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设计意图:由世博会的图片引入,能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同时通过让学生寻找主题图中的数学信息,又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二、引导发现,自主探究

  (一)引导发现:

  1.提出问题:课件演示:大客车慢慢开来了,小朋友们马上就要出发了,但需要持票上车,请问: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2.引导分析:让学生说说“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是什么意思?引是导学生得出: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就是求一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3.列出算式:那如何列式?让学生独立列式。指名汇报,教师根据汇报板书出算式:35+34=。

  (二)初次探究:

  1.教师质疑:今天咱们用口算的方法来计算,请大家想一想:35+34应该怎样口算呢?

  2.独立思考,交流汇报:

  (1)让学生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口算方法之后,再与同桌交流,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2)汇报展示:教师有选择性的请几个代表说一说,完整的表述出每种算法,教师板书,可能有:

  方法一:先算35+30=65、再算65+4=69

  方法二:先算30+30=60、再算5+4=9、最后算60+9=69

  方法三:先算30+34=64、再算64+5=69

  (3)学生在汇报算法时,教师再将学生的口算方法的过程用思路图形式板书出来,如例题中所示。如果有学生是用想笔算的方法来口算的,教师也要给予肯定。

  3.观察比较:

  (1)你们看看这三种方法,哪两种方法比较相似?引导学生发现:第一、三两种方法比较相似:都是将一个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让它们分别与另一个两位数相加,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种方法是拆分第二个加数,而第三种方法是拆分第一个加数。(在归纳时,利用课件逐步演示)

  (2)那你们能看出第二种方法与其他两种方法的不同之处吗?引导学生发现:第二种方法是将两个数现时拆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分别相加之后再将两个结果相加。

  4.反思小结:

  (1)反思:我们看这三种口算方法,说明我们在口算这道题时,都自觉地把这两个数或其中的一个数进行拆分,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不拆分我们就不能口算了吗?让学生发现:这样拆分之后就把新的问题变成可以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了,难度也就降低了,更便于口算。这样的拆分、变化的一个过程,我们在数学上称之为转化。

  (2)小结:这三种方法都是先通过转化,再利用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知识,进行口算。

  (3)学了这些方法之后,你再来评价一下自己的口算方法,你更喜欢哪种方法?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独立探究方法,再利用观察比较与反思小结,让学生明真正理解口算方法,初步感受转化思想的运用及其重要性。】

  (三)再次探究:

  1.呈现情境图:提出问题二: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1)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老师巡视指导。

  (2)独立口算,小组内交流口算方法。

  (3)指名说出自己的口算方法。

  2.解析过程,深层感知: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自己的口算过程在草稿纸上表示出来。

  (2)展示过程:将学生列出的分步算式与过程的思路图结合在一起展示。

  方法一:39+40=79、79+4=83

  方法二:30+40=70、9+4=13、70+13=83

  方法三:30+44=74、74+9=83

  如果有学生是利用想竖式来想口算的方法的,教师也要给予肯定。

  (3)完整呈现,观察比较:

  ①这三种方法中,哪两种方法可视为相同的方法?(第一、三两种方法)

  ②谁来说一说,第二种方法与这两种方法的不同之处?(第一、三两种方法是拆分一个数,而第二种方法是拆分两个数)

  ③你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

  ④这道题与第一道题有不同之处吗?让学生发现:这题需要进位。

  3.小结反思:

  (1)今天我们学*的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其实都是运用了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的。

  (2)你觉得自己的口算方法如何?哪种方法更适合自己,你就选用哪种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次经历独立思考、交流汇报以及观察比较与小结反思等学*活动,来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三、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一)完成教材P10的“做一做”。

  1.课件分步呈现第(1)(2)两上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汇报时,着重让学生说出口算的过程。

  2.学生根据主题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1)让学生分组合作,先提出问题,再列式计算,最后在组内交流汇报。

  (2)集中汇报,指名说出口算的过程。并反馈订正。

  【设计意图:通过本题的练*,巩固学生对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进一步掌握,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掌握所学知识。】

  (二)口算比赛。

  1.看谁能算全对:练*二的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比一比,看谁能算全快,教师巡视,注意对速度慢的.学生进行指导。

  (2)集体汇报:汇报时,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口算方法。

  (3)反馈:请全做对的同学举手,教师给予表扬,同时对有错的学生给予鼓励。

  2.看哪一小组全做对:练*二的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看看哪一个小组能做全对。

  (2)全部完成后,请同桌学生互相检查正误。对全对的小组给予表扬。

  3.错例分析:教师选取几道有代表性的错题板书进行展示(不要说出出错孩子的名字)。让学生说一说,他们分别都是在哪些地方出错了。

  4.我是小小营业员:课件演示练*二的第3题:

  (1)情境创设:课件呈现第3题的情境图,先出现问题一:一位阿姨要买一个地球仪和一个小闹钟,一共需要多少元?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并说出计算过程。

  (2)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

  5.我是劳动小能手:课件呈现练*二的第3题的主题图。

  (1)同学们请仔细观察图,谁来说一说这幅图画的是一个什么场景?

  (2)你能根据图上的内容,完整地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3)学生叙述问题,教师加以引导或表扬。

  (4)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计算的?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比赛形式的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同时设计一个错题展示与分析环节,给学生一个必要的提醒,让学生减少或避免出现同样的错误,最后再通过两个情境练*,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与问题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将所学知识巩固提高的目的。】

  四、全课小结,促进内化

  (一)学生谈体会:让学生说说,这节课学*了什么知识?

  (二)师生共同回顾:本节我们学*了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把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转化成若干道连续的、已经掌握的、比较容易的口算。(同时点击课件,进行演示)这种数学思想,我们以前也经常用,以后还要经常用。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用好这把学*数学的金钥匙!

  【设计意图: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教师加以引导,既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还能加深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的掌握,同时教师明确指出转化的重要性。】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3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重视估算,培养估算意识”,是《标准》在计算教学方面强调的内容之一。在这一理念的支持下,教师以“估算”为线索,展开教学。

  ①在解决问题中进行估算。教师在引入主题,展会讨论,巩固练*等五一节上创设了一系列的情境:如收集矿泉水瓶,乘火车和乘飞机,购物,看书等。以生活化的情境为载体,以估算为内容,把解决不同类型的实际问题和估算紧紧联系起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估算的实在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②探索估算方法的多样化、个性化。学生的思维各不相同,想出来的方法也是各有特色。教师在引导学生估算时鼓励学生寻求多样化的合理估算方法,肯定学生独特的想法。如在估算“第三、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时,学生就想出了多种合理的估算方法,这不仅体现了学生真正地投入到学*中,而且也看出他们理解了估算,懂得运用估算。

  ③发展学生数学表达能力。流利的数学表达能促进更广阔的数学思考。教师重视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估算过程。学生在表达中加深了对估算过程的印象,对估算理解也更准确。

  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能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选择适当的算法。

  ②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③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第98、100页采图(或相应多媒体课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主题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矿泉水瓶能再利用吗?矿泉水瓶是塑料做成的,属于可回收物质,可以回收进行再次利用。大家看看二年一班一个月来收集矿泉水瓶的情况。(电脑展示例题5;收集矿泉水瓶情况)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①根据统计表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师:小朋友们,从这个统计表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信息?

  你能根据得到的信息提出数量吗?

  学生根据统计表提供的教学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

  学生思考并提出:

  a.第一周和第二周一共收集了多少矿泉水瓶?

  b.第四周比第三周收集了几个矿泉水瓶?

  c.第三周和第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个?

  师:哪个问题我们以前没有遇到过?(第三个问题)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解决它。

  ②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a.第三、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个?

  师:这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怎么列式?

  板书:192+219=

  师:不计算,估一估这两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矿泉水瓶?

  组织学生充分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并对计算结果作出预测和解释。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及根据情况选择恰当方法的意识;

  3.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点体会减法的意义,感受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减整十数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之上,来进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学*的。由于学生前面已经学*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对于把一个两位数分解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并要将这两个数都记在头脑中,再来分步计算已经基本掌握。但上节课加法的学*对本课的口算减法可能会让学生产生方法上的混淆。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还是要让学生通过尝试、讨论、交流、汇报、比较、反思与小结等各个环节,让学生充分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同口算方法与口算思路,引导学生择优选用、再次感受口算方法背后隐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并且通过综合练*与最后的总结与归纳,理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联系与区别,为后面的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减法式题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100以内减法式题口算方法熟练应用

  教学准备:

  课件、练*卡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一)复*旧知:课件呈现口算复*题。

  4+53=

  47+25=

  24+21=

  32+29=

  437=

  325=

  5330=

  6520=

  指名汇报口算结果,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样的。

  (二)引入新课

  1.师:对学生的表现加以肯定:看来啊,同学们不仅对上节课所学的两位数加法掌握得很牢固了,对以前学*的减法也是记忆深刻啊。

  2.师:今天啊,我们就来学*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板书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

  【设计意图:通过复*前面所学知识,既让学生复*到了上节课的学*内容,又唤醒学生对以前学*的减法知识的回顾,为接下来的学*做好铺垫和迁移的准备。同时开门见山地点明本课所学的知识,让学生直接明确本课的学*内容。】

  二、探究新知

  (一)情境创设,导入新知

  师:上节课我们利用所学知识,帮助某学校同学解决了购买车票的问题,全校师生都顺利地坐上开往上海世博会的大巴了,我们来看看大家在车上都谈论些什么?

  1.课件动态呈现情境图: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2.学生汇报发现的数学信息。

  3.那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个用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

  (1)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加以引导,提醒学生注意叙述的完整性。同时教师利用课件显示出学生提出的不同数学问题。

  (2)同学们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数学问题,那我们就先来解决其中的一个问题吧?

  (二)动手操作,形成表象

  1.呈现问题:教科书P11例2的第(1)题: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元?

  (1)分析解答:我们已知什么?要求什么?怎么列式?

  (2)独立计算:学生尝试独立口算,教师巡视,注意个别指导。

  (3)交流汇报:先让学生在小组内内交流每个人的算法,而后教师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完整表述出算法,可能有:

  方法一,先算6550=15,再算154=11;

  方法二,先算654=61,再算6150=11;

  方法三:先算6560=5,再算6054=6,最后算5+6=11;

  方法四:先算54=1,再算6050=10,最后算10+1=11。

  学生在汇报方法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简单加以概括或提炼。如:方法一,先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方法二,先减一位数,再减整十数;方法三,找一个整十数做中间数;方法四,相同数位相减,既列竖式计算。可能有些同学还会说出其他的算法,只要是合理、正确的,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2.比较反思:

  (1)同学们真厉害,想出来这么多的口算方法。那么,这么多口算方法之中,每种方法都各有特点,你觉得哪种方法更适合你自己呢?

  (2)如果再让你口算一题,你会采用什么方法来口算?

  3.重点呈现:

  (1)我们来看看书上向我们介绍了哪种方法?是第一种方法。

  (2)教师引领板演前第一种口算方法计算过程的思路图,再利用课件展示第二种计算方法计算过程的思路图。

  (3)谁来说一说:为什么要把减数54分成50和4两个数来分别减呢?因为这也是降低口算难度,同时利用转化和迁移的数学思想,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独立的去解决问题,在学生经历了独立思考、主动探究、汇报交流的基础之上,再引领学生比较反思,最后教师重点介绍一种主要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表象,再次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三)再度探究,建构方法

  1.课件呈现问题(2):世博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

  (1)自主探究:学生独立分析解答,并用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计算出结果,教师巡视,注意个别指导。

  (2)交流汇报:指名学生说出自己的口算方法。

  (3)学生汇报方法的同时,教师选择先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的方法板书,并画出计算过程的思路图。

  2.观察比较:

  (1)本题与上一题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发现:

  ①本题是有退位的减法,上一题不用退位。

  ②第一题中前三种方法都能适用于第二题,但如果要用第四种方法因为5减8不够减,就得到十位去借1当十再减。所以就得用:158=7,5040=10,7+10=17。

  (2)比较相同点:都是利用转化与迁移的数学思想方法,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3.反思小结:

  (1)同桌议一议:经过这两次尝试,你最喜欢哪种口算方法呢?你觉得哪种方法更适合你自己?哪种方法更合理?

  (2)全班交流。

  4.反馈练*:

  (1)课件再次呈现前面学生提出的其他数学问题,师:你能从刚才我们提出这些问题中。选择一个来解决吗?

  (2)学生独立完成。

  (3)反馈:请一学生汇报结果与算法,其他学生汇报自己的对错情况。对于出错的学生,师生共同帮助其分析原因。

  (四)巩固练*:我是保龄球高手!

  课件呈现:P11的做一做,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而后集体核对,注意让学生说出口算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再度探究中,通过自主选择口算方法,比较方法、反思小结以及反馈巩固等各个环节,逐步形成自己的口算方法,从而完善对两位数减两位数口算方法的建构。】

  三、巩固提高

  (一)基本练*

  1.接力赛:课件呈现:P13的练*二第6题:请四位学生来进行游戏。一组完成后,再换一组题目,换一组学生来比赛。

  2.我会变:P13的第5题,教师可以制作类似的数条,也可以用课件进行动态演示。 让学生快速说出两个数的和与差。

  3.今天我当家:课件呈现情境图,让学生直接把结果填在书上。完成后,集体核对正误,教师要注意学生反馈的信息。

  (二)综合应用

  1.我是小小计分员:P413的第7题。

  (1)课件呈现第7题的左边的情境图,让学生独立解决。完成后集体核对正误。

  (2)再呈现右边的情境图。

  ①分析问题: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②如何列式?口算结果。

  ③检查正误: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基础练*为主,通过两位数的加、减法的练*,让学生巩固所学,通过多样的练*形式,促使学生自觉形成又对又快的方法,同时,由于最后一题学生容易在审题时出现问题,所以,采取教师引导的方式,以避免学生因审题不仔细造成误。】

  四、总结归纳

  (一)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

  (二)归纳

  1.引导学生整理,最后课件呈现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两种主要方法:

  ①两位数加(或减)整十数再加(或减)一位数;

  ①两位数加(或减)一位数再加(或减)整十数。

  2.小组讨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根据学生汇报,师生共同归纳:

  (1)两者都运用了:转化、迁移、凑整等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

  (2)加法是将其中的一个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连续加,而减是将减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连续减。

  4.师:当然,除了这两种方法之外,我们还有一些别的方法,但不论我们用什么方法,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要注意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方法,不能生搬硬套。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与归纳,为学生创造更多的锻炼口头表达能力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整理归纳的能力和灵活选择策略与方法的能力,从而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为下节课的学*在知识与方法的迁移上做足准备。】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及根据情况选择恰当方法的意识,感受口算方法背后隐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3.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点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加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练*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引入新课

  (一)情境创设:

  1.课件呈现:赏“上海世博会”的有关图片让学生欣赏。教师介绍:这是在我国上海举行的第53届世博会中的一些照片。

  2.师:有一所学校的学生也正要乘汽车去世博会参观,大家请看大屏幕(呈现主题图)。

  3.请大家仔细观察,并说一说你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自由汇报,教师给予引导或肯定。

  (二)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从这个画面中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看来,数学在生活中真的是无处不在啊。

  2.师:今天啊,我们就来研究这个学校的同学在参观世博会中遇到的数学问题之一──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二、引导发现,自主探究

  (一)引导发现:

  1.提出问题:课件演示:大客车慢慢开来了,小朋友们马上就要出发了,但需要持票上车,请问: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2.引导分析:让学生说说“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是什么意思?引是导学生得出: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就是求一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3.列出算式:那如何列式?让学生独立列式。指名汇报,教师根据汇报板书出算式:35+34=。

  (二)初次探究:

  1.教师质疑:今天咱们用口算的方法来计算,请大家想一想:35+34应该怎样口算呢?

  2.独立思考,交流汇报:

  (1)让学生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口算方法之后,再与同桌交流,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2)汇报展示:教师有选择性的请几个代表说一说,完整的表述出每种算法,教师板书,可能有:

  方法一:先算35+30=65、再算65+4=69

  方法二:先算30+30=60、再算5+4=9、最后算60+9=69

  方法三:先算30+34=64、再算64+5=69

  (3)学生在汇报算法时,教师再将学生的口算方法的过程用思路图形式板书出来,如例题中所示。如果有学生是用想笔算的方法来口算的,教师也要给予肯定。

  3.观察比较:

  (三)再次探究:

  1.呈现情境图:提出问题二: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1)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老师巡视指导。

  (2)独立口算,小组内交流口算方法。

  (3)指名说出自己的口算方法。

  2.解析过程,深层感知: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自己的口算过程在草稿纸上表示出来。

  (2)展示过程:将学生列出的分步算式与过程的思路图结合在一起展示。

  (3)完整呈现,观察比较:

  三、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一)完成教材P10的“做一做”。

  1.课件分步呈现第(1)(2)两上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汇报时,着重让学生说出口算的过程。

  (二)口算比赛。

  1.看谁能算全对:练*二的第1题。

  2.看哪一小组全做对:练*二的第2题。

  3.错例分析:教师选取几道有代表性的错题板书进行展示(不要说出出错孩子的名字)。让学生说一说,他们分别都是在哪些地方出错了。

  4.我是小小营业员:课件演示练*二的第3题:

  5.我是劳动小能手:课件呈现练*二的第3题的主题图。

  四、全课小结,促进内化

  (一)学生谈体会:让学生说说,这节课学*了什么知识?

  (二)师生共同回顾:

  板书设计:简单计算

  方法一:35+30=65、65+4=69

  方法二:30+30=60、5+4=9、60+9=69

  方法三:30+34=64、64+5=69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一个竖式计算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熟练地运用凑十法,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教学重点

  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哪一位相加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准备【演示课件“连加”】

  1.板演

  请同学说计算过程,最后说说笔算加法的法则,教师贴出:

  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2.口算

  6+8+2= 5+7+9= 3+7+5= 6+7+4=

  1+4+9= 3+5+5= 4+8+6= 8+9+2=

  8+7= 7+6= 5+8= 4+6=

  9+5= 7+5= 3+8= 4+7=

  找两名程度差不多的同学,同时做左右两组口算,问左边做得快的同学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快.(左边把能凑成十的两个数先加,再与另一个数相加,这样算得快)看右边一组,问:从得数上看与二十以内的口算有什么不同?(10以内的两个数相加得数永远不会超过20,而三个数相加,就有可能超过20了)

  4.小结引出新课

  师说:两个数相加的笔算加法这部分知识大家掌握得很好,如果三个数连加你还会计算吗?今天我们一起学*连加.(板书课题)

  (二)学*新课

  1.学*例6【继续演示课件“连加”】

  (1)出示袋子图

  (2)看图说图意,列出算式88+97+105=

  师说:以前我们算三个数连加,要用两个竖式,从这节课开始,为了简便,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进行计算.

  (3)教计算方法

  师说:谁能把它写成竖式的形式?一人板演其他同学在课堂练*本上写.教师强调相同数位对齐.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总结:以前我们学过两个数相加满10,向前一位进1,现在个位三个数相加满20,就要向十位进2.那么笔算加法的法则第三条应该怎么改一改呢?教师用红笔在法则第三条上改:

  板书:(3)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

  2.反馈练*.【继续演示课件“连加”】

  (1)教师板书 702+2984+368=

  (2)引导学生交流,在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

  应注意的问题:

  ①三个数相加,能简算的要简算.

  ②三个数相加,和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教师巡视,如果发现问题考虑的不全面,教师可适当提示.

  (3)师生共同计算.

  引导学生回答:计算个位时,先把个位上的2和8加起来得10,再加上4得14.

  教师同时用彩色粉笔把2和8用括线连起来,在得数的个位上写4,向前一位进一.

  板书:

  计算十位没有简便算法,学生直接口述.

  教师板书:

  引导学生回答:计算百位时,先把百位上的7和3加起来得10,9和进上来的1加起来也得10.

  教师用彩色粉笔按回答顺序画括线.两个10合起来是20,在得数的百位上写0,向千位上进2.教师板书:

  千位上结果是4(竖式板书完整)

  引导学生归纳:计算连加法,每一位上的数相加时,先把能凑成10的数加起来,比较简便.

  启发学生表述:每一位上的数相加时,先把能凑成10的数加起来,比较简便.(教师同时板书).

  3.小结

  师说:今天我们学的新知识是连加.做连加的题,先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再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每一位上的数相加时,先把能凑成10的数加起来,比较简便.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范文五份(扩展2)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菁华5篇)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及根据情况选择恰当方法的意识,感受口算方法背后隐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3.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点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加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之上,来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学*的,由于学生刚接触两位数的口算,相比以往的口算,难度有所提高,特别是对于把一个两位数分解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并要将这两个数都记在头脑中,对于学生难度不小,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尽量让学生通过尝试、讨论、交流、汇报、比较、反思与小结等各个环节,让学生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同口算方法与口算思路,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择优选用,并引导学生认识口算方法背后隐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教学重点: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熟练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练*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引入新课

  (一)情境创设:

  1.课件呈现:赏“上海世博会”的有关图片让学生欣赏。教师介绍:这是在我国上海举行的第53届世博会中的一些照片。

  2.师:有一所学校的学生也正要乘汽车去世博会参观,大家请看大屏幕(呈现主题图)。

  3.请大家仔细观察,并说一说你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自由汇报,教师给予引导或肯定。

  (二)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从这个画面中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看来,数学在生活中真的是无处不在啊。

  2.师:今天啊,我们就来研究这个学校的同学在参观世博会中遇到的数学问题之一──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设计意图:由世博会的图片引入,能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同时通过让学生寻找主题图中的数学信息,又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二、引导发现,自主探究

  (一)引导发现:

  1.提出问题:课件演示:大客车慢慢开来了,小朋友们马上就要出发了,但需要持票上车,请问: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2.引导分析:让学生说说“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是什么意思?引是导学生得出: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就是求一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3.列出算式:那如何列式?让学生独立列式。指名汇报,教师根据汇报板书出算式:35+34=。

  (二)初次探究:

  1.教师质疑:今天咱们用口算的方法来计算,请大家想一想:35+34应该怎样口算呢?

  2.独立思考,交流汇报:

  (1)让学生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口算方法之后,再与同桌交流,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2)汇报展示:教师有选择性的请几个代表说一说,完整的表述出每种算法,教师板书,可能有:

  方法一:先算35+30=65、再算65+4=69

  方法二:先算30+30=60、再算5+4=9、最后算60+9=69

  方法三:先算30+34=64、再算64+5=69

  (3)学生在汇报算法时,教师再将学生的口算方法的过程用思路图形式板书出来,如例题中所示。如果有学生是用想笔算的方法来口算的,教师也要给予肯定。

  3.观察比较:

  (1)你们看看这三种方法,哪两种方法比较相似?引导学生发现:第一、三两种方法比较相似:都是将一个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让它们分别与另一个两位数相加,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种方法是拆分第二个加数,而第三种方法是拆分第一个加数。(在归纳时,利用课件逐步演示)

  (2)那你们能看出第二种方法与其他两种方法的不同之处吗?引导学生发现:第二种方法是将两个数现时拆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分别相加之后再将两个结果相加。

  4.反思小结:

  (1)反思:我们看这三种口算方法,说明我们在口算这道题时,都自觉地把这两个数或其中的一个数进行拆分,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不拆分我们就不能口算了吗?让学生发现:这样拆分之后就把新的问题变成可以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了,难度也就降低了,更便于口算。这样的拆分、变化的一个过程,我们在数学上称之为转化。

  (2)小结:这三种方法都是先通过转化,再利用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知识,进行口算。

  (3)学了这些方法之后,你再来评价一下自己的口算方法,你更喜欢哪种方法?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独立探究方法,再利用观察比较与反思小结,让学生明真正理解口算方法,初步感受转化思想的运用及其重要性。】

  (三)再次探究:

  1.呈现情境图:提出问题二: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1)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老师巡视指导。

  (2)独立口算,小组内交流口算方法。

  (3)指名说出自己的口算方法。

  2.解析过程,深层感知: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自己的口算过程在草稿纸上表示出来。

  (2)展示过程:将学生列出的分步算式与过程的思路图结合在一起展示。

  方法一:39+40=79、79+4=83

  方法二:30+40=70、9+4=13、70+13=83

  方法三:30+44=74、74+9=83

  如果有学生是利用想竖式来想口算的方法的,教师也要给予肯定。

  (3)完整呈现,观察比较:

  ①这三种方法中,哪两种方法可视为相同的方法?(第一、三两种方法)

  ②谁来说一说,第二种方法与这两种方法的不同之处?(第一、三两种方法是拆分一个数,而第二种方法是拆分两个数)

  ③你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

  ④这道题与第一道题有不同之处吗?让学生发现:这题需要进位。

  3.小结反思:

  (1)今天我们学*的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其实都是运用了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的。

  (2)你觉得自己的口算方法如何?哪种方法更适合自己,你就选用哪种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次经历独立思考、交流汇报以及观察比较与小结反思等学*活动,来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三、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一)完成教材P10的“做一做”。

  1.课件分步呈现第(1)(2)两上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汇报时,着重让学生说出口算的过程。

  2.学生根据主题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1)让学生分组合作,先提出问题,再列式计算,最后在组内交流汇报。

  (2)集中汇报,指名说出口算的过程。并反馈订正。

  【设计意图:通过本题的练*,巩固学生对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进一步掌握,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掌握所学知识。】

  (二)口算比赛。

  1.看谁能算全对:练*二的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比一比,看谁能算全快,教师巡视,注意对速度慢的学生进行指导。

  (2)集体汇报:汇报时,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口算方法。

  (3)反馈:请全做对的同学举手,教师给予表扬,同时对有错的学生给予鼓励。

  2.看哪一小组全做对:练*二的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看看哪一个小组能做全对。

  (2)全部完成后,请同桌学生互相检查正误。对全对的小组给予表扬。

  3.错例分析:教师选取几道有代表性的错题板书进行展示(不要说出出错孩子的名字)。让学生说一说,他们分别都是在哪些地方出错了。

  4.我是小小营业员:课件演示练*二的第3题:

  (1)情境创设:课件呈现第3题的情境图,先出现问题一:一位阿姨要买一个地球仪和一个小闹钟,一共需要多少元?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并说出计算过程。

  (2)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

  5.我是劳动小能手:课件呈现练*二的第3题的主题图。

  (1)同学们请仔细观察图,谁来说一说这幅图画的是一个什么场景?

  (2)你能根据图上的内容,完整地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3)学生叙述问题,教师加以引导或表扬。

  (4)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计算的?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比赛形式的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同时设计一个错题展示与分析环节,给学生一个必要的提醒,让学生减少或避免出现同样的错误,最后再通过两个情境练*,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与问题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将所学知识巩固提高的目的。】

  四、全课小结,促进内化

  (一)学生谈体会:让学生说说,这节课学*了什么知识?

  (二)师生共同回顾:本节我们学*了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把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转化成若干道连续的、已经掌握的、比较容易的口算。(同时点击课件,进行演示)这种数学思想,我们以前也经常用,以后还要经常用。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用好这把学*数学的金钥匙!

  【设计意图: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教师加以引导,既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还能加深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的掌握,同时教师明确指出转化的重要性。】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

  3.进一步培养学生学*数学的热情和独立思考,乐于交流的*惯。

  【教学重点】

  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口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口算。

  【教学难点】

  需要退位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口算。

  17+41= 18+31= 54+18=

  73+12= 65+11= 75+21=

  48+42= 47+17= 48+37=

  45-20= 35-2= 36-8=

  2.谈谈你是怎样算的?

  35-20= 35-2= 36-8=

  二、探究新知

  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去世博会的事情吗?大家把问题解决得真棒!今天,老师还想请大家再来帮帮忙。

  1.课件出示第11页情景图:

  组织学生观察图画,问:

  a.你知道了那些信息?

  b.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答。

  2.指名学生说出自己提出的问题,教师选择例2中的两个问题板书出来或投影显示;

  (1)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钱?

  (2)世博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钱?

  3.要解答这两个问题,各需要用到哪些信息?引导学生寻找信息,并列式。

  (1)65-54=

  (2)65-48=

  4.怎样口算?说说你的想法。

  指名几个学生说自己的算法,教师选择主要的一种或两种方法板书出来。

  5.对比这两个算式,你觉得应该注意什么?

  (退位后十位的计算)

  6.巩固练*:教材第11页做一做。

  提醒学生看清运算符号,细心计算。学生独立练*后,指名反馈,集体订正,并选择两道算式说算法。

  三、巩固应用

  1.完成第11页“做一做”。

  请学生自己口算,并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2.小游戏(练*二第5题)。

  由两个同学拿着写数字的卡片,用一个方框把两个数字卡排在一起,然后往左右两边拉,抽拉的过程中请全班同学把方框内的两个数相加或相减。

  3.接力赛(练*二第6题)。

  老师给每一组的第一个同学一个数字,后面的同学每人给一个运算符号和一个数字。第一个同学把数字告诉第二个同学,第二个同学根据第一个同学的得数计算并告诉下一个同学结果。以此类推,完成接力赛。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在探究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时,让学生充分思考,并把自己的想法在全组进行交流,让大家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了学生爱动脑筋的好*惯。在口算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能理解的口算方法,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口算速度方面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及根据情况选择恰当方法的意识;

  3.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点体会减法的意义,感受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减整十数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之上,来进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学*的。由于学生前面已经学*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对于把一个两位数分解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并要将这两个数都记在头脑中,再来分步计算已经基本掌握。但上节课加法的学*对本课的口算减法可能会让学生产生方法上的混淆。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还是要让学生通过尝试、讨论、交流、汇报、比较、反思与小结等各个环节,让学生充分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同口算方法与口算思路,引导学生择优选用、再次感受口算方法背后隐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并且通过综合练*与最后的总结与归纳,理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联系与区别,为后面的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减法式题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100以内减法式题口算方法熟练应用

  教学准备:

  课件、练*卡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一)复*旧知:课件呈现口算复*题。

  4+53=

  47+25=

  24+21=

  32+29=

  437=

  325=

  5330=

  6520=

  指名汇报口算结果,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样的。

  (二)引入新课

  1.师:对学生的表现加以肯定:看来啊,同学们不仅对上节课所学的两位数加法掌握得很牢固了,对以前学*的减法也是记忆深刻啊。

  2.师:今天啊,我们就来学*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板书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

  【设计意图:通过复*前面所学知识,既让学生复*到了上节课的学*内容,又唤醒学生对以前学*的减法知识的回顾,为接下来的学*做好铺垫和迁移的准备。同时开门见山地点明本课所学的知识,让学生直接明确本课的学*内容。】

  二、探究新知

  (一)情境创设,导入新知

  师:上节课我们利用所学知识,帮助某学校同学解决了购买车票的问题,全校师生都顺利地坐上开往上海世博会的大巴了,我们来看看大家在车上都谈论些什么?

  1.课件动态呈现情境图: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2.学生汇报发现的数学信息。

  3.那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个用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

  (1)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加以引导,提醒学生注意叙述的完整性。同时教师利用课件显示出学生提出的不同数学问题。

  (2)同学们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数学问题,那我们就先来解决其中的一个问题吧?

  (二)动手操作,形成表象

  1.呈现问题:教科书P11例2的第(1)题: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元?

  (1)分析解答:我们已知什么?要求什么?怎么列式?

  (2)独立计算:学生尝试独立口算,教师巡视,注意个别指导。

  (3)交流汇报:先让学生在小组内内交流每个人的算法,而后教师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完整表述出算法,可能有:

  方法一,先算6550=15,再算154=11;

  方法二,先算654=61,再算6150=11;

  方法三:先算6560=5,再算6054=6,最后算5+6=11;

  方法四:先算54=1,再算6050=10,最后算10+1=11。

  学生在汇报方法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简单加以概括或提炼。如:方法一,先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方法二,先减一位数,再减整十数;方法三,找一个整十数做中间数;方法四,相同数位相减,既列竖式计算。可能有些同学还会说出其他的算法,只要是合理、正确的,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2.比较反思:

  (1)同学们真厉害,想出来这么多的口算方法。那么,这么多口算方法之中,每种方法都各有特点,你觉得哪种方法更适合你自己呢?

  (2)如果再让你口算一题,你会采用什么方法来口算?

  3.重点呈现:

  (1)我们来看看书上向我们介绍了哪种方法?是第一种方法。

  (2)教师引领板演前第一种口算方法计算过程的思路图,再利用课件展示第二种计算方法计算过程的思路图。

  (3)谁来说一说:为什么要把减数54分成50和4两个数来分别减呢?因为这也是降低口算难度,同时利用转化和迁移的数学思想,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独立的去解决问题,在学生经历了独立思考、主动探究、汇报交流的基础之上,再引领学生比较反思,最后教师重点介绍一种主要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表象,再次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三)再度探究,建构方法

  1.课件呈现问题(2):世博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

  (1)自主探究:学生独立分析解答,并用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计算出结果,教师巡视,注意个别指导。

  (2)交流汇报:指名学生说出自己的口算方法。

  (3)学生汇报方法的同时,教师选择先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的方法板书,并画出计算过程的思路图。

  2.观察比较:

  (1)本题与上一题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发现:

  ①本题是有退位的减法,上一题不用退位。

  ②第一题中前三种方法都能适用于第二题,但如果要用第四种方法因为5减8不够减,就得到十位去借1当十再减。所以就得用:158=7,5040=10,7+10=17。

  (2)比较相同点:都是利用转化与迁移的数学思想方法,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3.反思小结:

  (1)同桌议一议:经过这两次尝试,你最喜欢哪种口算方法呢?你觉得哪种方法更适合你自己?哪种方法更合理?

  (2)全班交流。

  4.反馈练*:

  (1)课件再次呈现前面学生提出的其他数学问题,师:你能从刚才我们提出这些问题中。选择一个来解决吗?

  (2)学生独立完成。

  (3)反馈:请一学生汇报结果与算法,其他学生汇报自己的对错情况。对于出错的学生,师生共同帮助其分析原因。

  (四)巩固练*:我是保龄球高手!

  课件呈现:P11的做一做,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而后集体核对,注意让学生说出口算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再度探究中,通过自主选择口算方法,比较方法、反思小结以及反馈巩固等各个环节,逐步形成自己的口算方法,从而完善对两位数减两位数口算方法的建构。】

  三、巩固提高

  (一)基本练*

  1.接力赛:课件呈现:P13的练*二第6题:请四位学生来进行游戏。一组完成后,再换一组题目,换一组学生来比赛。

  2.我会变:P13的第5题,教师可以制作类似的数条,也可以用课件进行动态演示。 让学生快速说出两个数的和与差。

  3.今天我当家:课件呈现情境图,让学生直接把结果填在书上。完成后,集体核对正误,教师要注意学生反馈的信息。

  (二)综合应用

  1.我是小小计分员:P413的第7题。

  (1)课件呈现第7题的左边的情境图,让学生独立解决。完成后集体核对正误。

  (2)再呈现右边的情境图。

  ①分析问题: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②如何列式?口算结果。

  ③检查正误: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基础练*为主,通过两位数的加、减法的练*,让学生巩固所学,通过多样的练*形式,促使学生自觉形成又对又快的方法,同时,由于最后一题学生容易在审题时出现问题,所以,采取教师引导的方式,以避免学生因审题不仔细造成误。】

  四、总结归纳

  (一)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

  (二)归纳

  1.引导学生整理,最后课件呈现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两种主要方法:

  ①两位数加(或减)整十数再加(或减)一位数;

  ①两位数加(或减)一位数再加(或减)整十数。

  2.小组讨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根据学生汇报,师生共同归纳:

  (1)两者都运用了:转化、迁移、凑整等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

  (2)加法是将其中的一个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连续加,而减是将减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连续减。

  4.师:当然,除了这两种方法之外,我们还有一些别的方法,但不论我们用什么方法,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要注意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方法,不能生搬硬套。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与归纳,为学生创造更多的锻炼口头表达能力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整理归纳的能力和灵活选择策略与方法的能力,从而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为下节课的学*在知识与方法的迁移上做足准备。】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4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下册第91—92页及相关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准备:

  练*卡片及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师:春天来了,天气暖了,小草变绿了,小树发芽了,外面的景色真美!瞧!小朋友们正准备坐船出游呢?

  2、出示主题图

  二、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1、观察主题图,收集信息

  师:从这幅图上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筛选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师:根据这么多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与乘船有关的数学问题?

  (1)独立思考

  (2)汇报交流

  师:如果2个班坐一条船,我们可以怎么安排?

  (3) 讨论解决问题策略,老师进行及时归纳梳理:

  方案一: 1班,2班坐一条船;3班,4班坐一条船

  方案二: 1班,4班坐一条船;2班,3班坐一条船

  方案三: 1班,3班坐一条船;2班,4班坐一条船

  3、添加条件,确定研究主题:

  (1)明确限乘68人所表示的含义,最多不能超过68人。

  (2)确定研究主题

  师:以上3种方案是否都行呢?我们先来研究第一种方案。

  1班,2班坐一条船;3班,4班坐一条船,能坐得下吗?

  三、探究算法,学*新知

  (一)分组自主探究1班、2班合坐一条船;3班、4班合坐一条船,能坐得下吗?

  1、课件出示活动要求:

  (1)分工合作,列出算式

  (2)静静地思考,写出得数,并把方法简单地写在表格里。 比一比,谁想得方法多?

  (3)有困难的小朋友可以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4)写好得小朋友,跟伙伴交流下方法,并对自己的方法进行补充完善,也可以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

  2、读懂活动要求,列出各自的算式并让学生明确自主探究的方向是: 研究 23+31=? 32+39=?有多少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3、学生独立思考

  4、小组交流计算方法,并对自己的方法进行补充完善。

  5、分组汇报交流

  6、算法的初步优化:这么多的方法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学生经过观察比较之后发现,以上的方法都是从十位算起,进步感知直接从十位算起可以提高口算的速度。

  7、揭示课题: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四、巩固练*,拓展延伸

  1、听算练*:

  2、拓展延伸:

  (1)解决如果我们按班级来乘船,怎么安排比较合理?

  (2)解决如果我们按人数乘船,两条船够吗?

  (3)你觉得哪种好?让学生从切身感受出发选择合适的方案

  五、回顾总结

  1、由老师引领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了什么?

  2、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这节课的收获体会?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5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15、16页内容及练*四。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惯,提高学生的计算水*。

  三、教学重点:

  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四、教学难点: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五、教学过程:

  (一)复*准备,导出新知。

  1、口算。

  9+6+

  5+5=

  6+8=

  8+6+1=

  8+2+1=

  6+5+1=

  2、师:笔算不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呢?(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3、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两位数连续进位加)

  (二)探索新知。

  1、介绍*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书15页内容)

  2、教学例1。

  (1)*特有动物的种数。

  鸟类98、爬行类25。

  (2)列出算式。

  ①*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

  ②这道题的竖式怎么写?学生独立书写竖式。

  ③独立完成计算。(两个学生板演,其余同学在练*本上完成。)

  ④讲评:个位相加满十时向十位进一,小1写在十位的右下角。十位相加时不要忘记加上小1。

  ⑤同桌相互检查。(口述算法)

  (2)试一试。

  5+5+1=

  8+5=

  6+7=

  9+9=

  6+4+4=

  提问学生说算法。

  (三)巩固练*。

  1、直接在书上计算第16页的做一做,指明学生板演,集体讲评。

  2、引导完成练*四第1、2、3题。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你有什么收获?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范文五份(扩展3)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菁华3篇)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1

  这节课我首先改变了原有的学*方式,充分利用课本资源,把静态的情境化,把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这一现实的生活问题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先通过独立思考、大胆猜测、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有的用口算,有的摆小棒、有的想到了竖式计算。孩子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积极主动,而且充满自信,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心理上得到了满足。在交流时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说说第一个算式的计算过程,从而引出用竖式计算结果。由于一年级时学过竖式计算。

  “个位相加满10需向十位进1”是已有知识,以让学生尝试计算第一个算式。在第一个算式中出现十位满十要向百位进1时,我注重突出学生学*的主体性,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说说计算过程,然后再进行分析小结。而在解决第三个算式时,则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最后通过互相说一说,加法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使学生进一步领悟用竖式计算时数位对齐与从个位加起的合理性,以及哪一位上满10要向前一位进1的必要性,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笔算加法的方法。我们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把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向“自主探究”转变,把自己放在一个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的位置上,学生成为学*的主人,使教与学真正融为一体。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2

  本单元主要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以及加、减法的估算。共安排了4个例题。这部分内容是在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100以内的加、减法基础上教学的,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通过口算和笔算,复*了数和计算的有关知识,另一方面也为进一步学*万以内的数与计算起了铺垫作用。学生已经认识了万以内的数,掌握了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学会了竖式计算的法则,本单元的教学是对以前学过的计算法则的延伸,因此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就能很好地解决类似的教学问题。

  1.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的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一)充分利用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新知识。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前面内容的基础上教学的,如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本质上都是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两种情况的组合。而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是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的拓展,它们的算理完全相同,可以通过迁移类推来学*。因此教学时,应注意相关内容的`复*。

  (二)注意把握好计算教学的要求。本单元计算教学的内容呈现算法多样化的特点,在教学时,一方面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他们采用不同的算法进行计算,同时也应注意把握好教学要求,如教学几百几十的加、减法时,主要以教学笔算为主,口算时作为另一种算法出现,因此对于这类计算,只要求学生掌握笔算,对于口算不作共同要求。

  (三)重视估算意识的培养。重视估算,培养估算意识。随着计算内容的进行适时安排一些估算,逐步培养估算意识是本套教材的一个特点,本单元教学应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进一步学*根据具体情境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3

  本单元是在二年级下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本单元主要学*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这是学生学*笔算加、减法的难点。第一节课下来,我就有点不知所措了。计算错误五花八门,而且速度很慢,很多孩子20以内的加减法还不够熟练,也有个别孩子得不停地掰着手指。总体感受,效率很差。而后的几节课,我在教学设计上又下了功夫,针对计算难点,容易混淆的地方,特别作了个详细的对比并进行了重点强调。对计算的注意点,每节课伊始都让学生反复强调。整个单元上完,经过考查,还是让我大失所望。到底是什么原因,使计算教学这么失败呢?认真地回忆、细细地分析,我想可能应该归因于以下三方面吧。

  其一,练*的量不够。计算毕竟是一种技能,要提高学生的计算水*,我觉得还是应该通过大量的练*。新教材的计算教学全部是贯穿于解决问题中进行的,每节课的巩固练*最多只安排2至4道题目。再加上配套的作业本难度偏大,得由老师在课堂上扶着做,因此,每天作业本上的作业都弄得师生筋疲力尽,课外也就没有时间好好地补充一些练*。这样,仅仅靠课本和作业本上少得可怜的几道练*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学生的计算不熟练,导致了在计算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错误。

  其二,缺少良好的计算*惯。我们天天要求自己要“授之以渔”,而实际上对学生的学*方法培养还是很不够的。刚开学,我就非常注重学生作业书写的*惯,要求他们把字写端正,列竖式要用尺划直等,一段时间下来,孩子们在这方面还是做得比较好的。但读题的*惯还存在问题。有的孩子对解决问题的题目只读一遍就匆匆动笔,导致方法错误。有的孩子拿到题目就列竖式,导致抄错数字的现象相当严重。再如,对加减法的验算,虽然教师一再强调验算的目的与方法,可绝大部分的孩子还是为了验算而验算,所以验算结果与原题目中的数不同也不会察觉。另外,做完作业后不会检查也是导致计算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三,对学困生的指导还不够。孩子毕竟是有差异的,课堂上老师讲的方法、同学讲的方法,其实有些孩子是听得一知半解,但在课堂上能运用最多只能算一种正迁移,一种短时记忆。于是,例题后的几道对应练*,他们还马马虎虎能应付过去,而在独立练*中,各种题目混为一体,量又相对较多,他们就乱了手脚。虽然孩子经常在强调“相同数位要对齐,连续进位加法不要忘了加进上来的1,计算减法时,个位不够减就要从十位借,别忘了点退位点。十位计算时得减去退掉的1”等等。但在实际练*中,部分学困生往往不能与强调的联系起来,一不注意就问题百出。看来,为学生开小灶是不可避免的,有时教师的提醒还是会起到一定的作用的。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范文五份(扩展4)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菁华5篇)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1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在教学时做到了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计算,培养学*兴趣和计算意识。比如,借助教材设计的运送鲜花场境提供的资源,让学生提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探讨计算方法。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置入有事物情境、有情节的探索中,使计算含有丰富、生动的具体内容。再如,借助教材设计的“发新书”、“买玩具”等,给学生创造结合实际情境提出计算问题和进行计算的空间。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教学时,我结合教材,精心设计,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这样,就给了学生充分探索、思考、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就能实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知识才能让学生在学*活动中逐渐领悟数学,促使学生与同伴合作交流,才能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组织好练*,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本单元的口算,学生应做到能正确进行计算,绝大多数学生应达到每分钟做5—6题。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算法,还需要组织好练*,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2

  1、《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是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它包含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两位数加减法估算等内容。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是本单元的一个重难点,对于退位减法,在课堂中学生的算法多样化,如有学生从问十位算起可以吗?通过比较优化,最后选用最基本的算法(从个位算起)。但学生的错误还是有的。如:倒减、无退位、全部做成退位。

  3、面对这样的错误,我想重要的是将这一错误资源整理。通过学生板演,让学生抓典型的错例,教师分析其错误的所在,是粗心的错误,是知识的错误、还是方法的错 误。让学生在今后的作业中能尽量避免出现这样的错误。因为计算题的内容毕竟有别于其他内容的学*,它更要让学生养成细心做题的*惯。所以,养成细心计算的 学**惯是非常重要的。

  4、教学这一单元后,我感受最大的是学生作业的正确定率不高。一次作业下来,做全对的学生不多,究其原因,学生计算 的正确率不高主要是基础知识不扎实,造成计算上的错误。还有做口算的速度不快。我想这也是正常的`吧,因为学生刚学会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马上让学生口 算,速度和正确率可想而知是没有的。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3

  1、基础计算不过关。如经过一个暑假有不少同学记不清6+7等于几,导致计算错误

  2、书写规范问题。如数位没对齐,加号忘记写,书写顺序不对或进退位的记号搞错等;

  3、不能正确进位或退位。该进位或该退位时不进或不退,不该进位或退位时却退了;

  4、审题不仔细。有的学生是在写竖式时将题目数字抄错,有的学生是加减混淆,在同一题中一会算加一会算减。

  针对这样的种种错误,我认为在*时的笔算教学可以做以下的努力。

  一、基础口算要过关。

  口算作为一种技能是孰能生巧的。一段时间不练就生疏了,因此在*日的教学中或课后练*中要加强对基础口算的练*。尤其是对于20以内的加减法要保持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状态。

  二、加强对算理的教学。

  课本中出示了摆小棒和拨计数器的活动让孩子理解算理,但考虑到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秩序,在*日的教学中我都没有让学生实际独立操作小棒或计数器,而是让一个孩子在投影仪下代为操作或者直接课件演示。事后想想这似乎有些得不偿失。如果每个孩子都能有机会亲自操作小棒,有了把小棒满10根捆成一捆的经验,对于理解个位满十进一的道理就数到渠成了,我想对不该进位却进位的这种现象应该会有所帮助。

  三、加强检查。

  教给学生一定的检查方法。如粗查。先看看有没有漏写的,如横式的答案等,或利用估算做初步的检查。细查一对、二算、三查。先对题目是否抄错,然后蒙住答案重新想计算过程,再和先前答案校对,最后查看是否规范,如数位是否对齐等。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4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6单元,本单元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100以内的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以及整十数加减一位数的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下面是我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反思。

  完成《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任务后,整体感觉是:本单元教学比较轻松,大部分学生能熟练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最大的收获是学生能根据操作活动口述所学口算题的口算方法,使本单元的两个教学难点: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是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难点得以很好突破。同时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在解决问题方面,本单元解决的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这一问题我已在上学期提前教学了,一半的学生已经过关。这一次教学一方面是使另一半学生过关,另外重点放在对此类问题的分析上。通过教学,学生不仅会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还能对此类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知道两个数相比,一个数多,一个数少,较大的那个数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那个较小的数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较小的数多的,所以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要用减法计算。在引导学生分析的过程中,学生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由于教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个单元单元感觉轻松,所以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拓展,增加了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感觉学生掌握较好,这又为二年级的解决问题教学减轻了负担。借鉴前一轮执教课改教材的经验,把一些难点问题提前教学,这样能使一部分学生提前掌握,另一部分学虽然当时理解不是很透,但通过一段时间的磨合,等到再次教学的时候,基本就能达到教学目标,这种方法对于那些接受能力稍慢的学生是很有好处的。本单元还增加了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简单的“年龄问题”、“锯木头问题”、“植树问题”、“上楼梯问题”的教学。这些问题没有对全班学生作出统一要求,学生能掌握多少算多少,真正体现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今天对本单元进行了测验(试卷上没有涉及到增加的内容),整体情况教好,100分11人,他们是:柯舒鹏、李子烨、鲁敦祥、程彦闵、余开阳、杨念庭、翁晓熙、谢雨、张子涵、胡雪妍、向泰宁;90到99分43人,80到89分14人,80分以下8人。存在的问题是:一是做题不仔细,一些学生做漏题,还有一些学生物体的数量没数清楚;二是少数做题速度慢,有些学生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试题。当然与以往相比,学生做题的速度还是提高了;三是口算速度还没达标。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5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在教学时做到了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计算,培养学*兴趣和计算意识。比如,借助教材设计的运送鲜花场境提供的资源,让学生提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探讨计算方法。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置入有事物情境、有情节的探索中,使计算含有丰富、生动的具体内容。再如,借助教材设计的“发新书”、“买玩具”等,给学生创造结合实际情境提出计算问题和进行计算的空间。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教学时,我结合教材,精心设计,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这样,就给了学生充分探索、思考、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就能实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知识才能让学生在学*活动中逐渐领悟数学,促使学生与同伴合作交流,才能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组织好练*,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本单元的口算,学生应做到能正确进行计算,绝大多数学生应达到每分钟做5—6题。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算法,还需要组织好练*,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范文五份(扩展5)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最新教学设计 (菁华5篇)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最新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8页例2,练*十二第5、6、8题。

  教学目标:

  1. 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

  2. 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3. 感受退位减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1.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1.教师准备情景图的课件。

  2.学生准备3捆6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口算。(电脑出示。学生开火车练)

  11-3= 13-8= 17-9= 14-5=

  15-7= 12-3= 16-8= 13-7=

  师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知识?我们来做几道题,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8-6= 87-3= 96-6=

  师谈话:把它们改为38-9=、 87-8=、 96-8=,你会算吗?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同学们发现两位数个位上的数都比减数小,如果直接减,够不够减?(不够减)那这三道题怎么计算呢?(退位),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板书课题: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2。

  1、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列出减法算式。

  课件演示:玩具商店的玩具货架画面。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会了根据货架上玩具单价解决“有35元钱,买一个大象玩具,还剩多少元”等问题。图上还告诉我们哪些有用的信息?(屏幕上突出货架下半部分的两辆玩具汽车图)。

  生:图上告诉我们两辆玩具汽车的价格是15元和36元。

  课件继续演示:两个小朋友进行对话。左边的小朋友在问:“我只有8元,想买一辆赛车玩具,还要攒多少元?”

  师:图上两个小朋友在说什么和想什么?

  生:左边的小朋友说:我有8元,想买一辆单价36元的玩具汽车,还要攒多少元钱?右边的小朋友在想怎样算才知道还要攒多少元钱?

  师:你知道怎样列算式吗?为什么这样列?

  生答师板书

  36-8=

  2、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

  (1)师:算式36-8和前面所学*的35-2、76-4等算式相比较,有什么不同?

  生:35-2、76-4等算式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够减;而36-8被减数的个位上的数不够减。

  师:不够减怎么办?我们先用小棒摆一摆。

  动手摆小棒,分组讨论36-8的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说交流摆小棒的方法。

  师:谁来说一说你们小组摆小棒的过程和方法?

  生:6不够8减,我们先打开一捆和原来的6根合并在一起是16根,再从16根里面减去8根。

  师:16根减去8根还剩8根,再加上剩下的2捆(20根)一共还剩28根。在算式后面写上得数“28”。

  (3)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方法。

  师:从刚才摆小棒过程当中你发现了什么?谁能根据摆小棒的过程说一说36-8的方法?

  生:从刚才摆小棒的过程当中我发现计算36-8,可以把36分成20和16,再用16减去8,最后把8和20合起来就是36-8的差。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用了几种方法计算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在以后的计算中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三、巩固练*

  1、完成第68页“做一做”第2题。

  先由学生独立计算(可指定学生在黑板上计算,其余的在下面练*),然后集体订正。

  订正答案时指定1到2题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重点让他们说一说:当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怎么办?

  2、完成练*十二第5题。

  先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81-4和60-3的计算过程与方法,让他们进一步感受退位减的过程 。

  3、完成练*十二第8题。

  先让学生明确计算任务,然后独立算,最后订正。

  四、课堂小结

  教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知识?

  学生:这节课我们学*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教师:怎样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五、作业

  练*十二第5、6题。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最新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运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2、创设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空间。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6~57页。

  三、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公园里举行花卉展,同学们想不想去看看?(电脑演示)

  教学过程说明:结合教材,精心创设“公园花卉展”的真实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吸引学生进入新课的教学。

  2、这么多漂亮的花,都是工人叔叔在苗圃里辛辛苦苦培育出来的,让我们跟着工人叔叔到苗圃里去看一看。(电脑演示)

  (二)探究新知

  从这幅图上,你能看到什么?

  学生汇报:苗圃里有3种颜色的花;红花有10盆;黄花有20盆;紫花有30盆等。(电脑出示10、20、30。)

  1、整十数加整十数。

  看着这些花,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教师板书。

  (1)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

  (2)红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

  (3)黄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

  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要想知道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怎样计算?(板书:10+20)

  谁还有不同的算式?(板书20+10)

  10+20等于多少?你是怎样想出来的?请每组的几个同学讨论讨论。(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

  (1)数的方法:10、20、30。

  (2)计算的方法:因为1+2=3,所以10+20=30。

  (3)数的组成:10和20组成30。

  (4)想减算加:因为30-10=20,所以10+20=30。

  (5)用十作单位:10里面有1个10,20里面有2个10,加起来一共是3个10,也就是30。

  (6)摆小棒:先摆一捆小棒,再摆两捆小棒,一共是3捆小棒,所以10+20=30。

  ……

  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方法,真了不起!那么我们算出的结果对吗?请同学们用摆小棒的方法来验证一下。(学生活动。)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摆的?(学生汇报。)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第二个和第三个问题。

  2、整十数减整十数。(电脑演示)

  工人叔叔说:布置花坛还需要紫花,我要搬走10盆。小朋友们,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还有多少盆紫花?

  原来有30盆紫花,工人叔叔搬走了10盆,想一想,要算还有多少盆紫花,怎样列算式?

  板书:30-10=20

  你怎么知道30-10等于20?给你们组的同学说一说。(小组交流。)

  我们算出的结果对吗?请同学们再用摆小棒的方法来验证一下。(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说明:借助苗圃有许多鲜花的场景图,描述工人叔叔运送鲜花的情节,让学生进入情境,并从中发现“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还有多少盆紫花”等计算问题。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索思考和合作交流中了解到,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可以用十作单位数出结果,还可以根据整十数的组成想出得数,爱可以……这样,就给了学生充分探索、思考、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三)巩固练*

  小猫花花要去钓鱼了,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去钓鱼?听说花花要和小朋友们一起去钓鱼,猫妈妈可不放心了,(电脑演示)“花花,钓鱼的路上会遇到很多难题,你和小朋友们能解决吗?”“能!”“好!我要出几道题考考你们。”

  电脑演示:

  1、40+20= 60-20=

  2、口算:

  3+2= 4+5= 6-4=

  30+20= 40+50= 60-40=

  3、

  + = + =

  注意:若有学生把右图的算式列为4+3=7,教师应让学生讲清道理。

  电脑演示:这么多难题都没有难住你们,看来,你们已经掌握了今天的知识。希望你们能钓到许多许多的鱼!不过,你们可要牢牢的记住,只有得数等于40的路,才是回家的路!

  花花拿着鱼竿和水桶来到了小河边,一条大鱼游了过来。谁能帮花花算出鱼身上的得数,谁就能钓出这条鱼。

  电脑演示:

  70+20 20+30 70-30

  0+80 80-50 100-20

  不知不觉,太阳就快落山了,让我们和花花一起赶紧回家吧!哪条路才是回家的路呢?花花正在犯愁的时候,突然想起了妈妈的话,得数是40的路就是回家的路。请同学们算一算,哪些式子的得数是40?(学生活动。)

  20+30 100-60

  0+40

  30+0 40-10

  90-50

  30+10 70-20

  50-10

  20+30

  70-30

  40+30

  10+30

  60-40

  教学过程说明:运用多媒体把“小猫花花”的动画故事呈现给学生,展示了小猫花花出发、钓鱼、回家的连续场景,生动的画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的情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练*活动中提高计算能力。

  (四)评价体验

  你学到什么?

  反思:

  运用多媒体把“小猫花花”的动画故事呈现给学生,展示了小猫花花出发、钓鱼、回家的连续场景,生动的画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的情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练*活动中提高计算能力。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最新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4、知道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5、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

  二、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1页。

  三、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第61页例1情境图)、小棒若干。

  四、教学过程

  (五)复*

  1、口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过程。

  40+20 40+2

  50+30 50+3

  2、比较以上两组式题的不同点。

  教学过程说明:突出加几十与加几的区别,激活与课本相关的已有知识,促进学*迁移。

  (六)新授

  3、课件演示第61页例1情境图。显示一包数学书35本,一包语文书30本,三位小朋友每人拿一本数学书,另有8本语文书。画外音:老师给小朋友发新书了。

  4、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弄清图意,说说可以提出哪些加法问题。如:

  a)数学书有多少本?

  b)语文书有多少本?

  c)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共有多少本?

  d)零星的语文书和数学书共有多少本?

  5、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a)生独立从画面上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据和信息。

  各组分别列出一个问题的算式。

  35+5 30+8 35+30 8+3

  (2)哪几个算式的计算已经学过了?得数是多少?(30+8=38,8+3=11)

  (3)35+3、35+30得多少?先独立思考,可以用小棒摆一摆,也可以直接在头脑里想。

  (4)组织学生分组交流计算方法。

  请各小组派代表介绍本组的计算方法。根据学生发言,屏幕上出现各种计算方法。

  计算35+3

  利用小棒帮助解答。

  i.先摆5根小棒加上3根得到8根小棒,再和3捆小棒合起来是38。

  ii.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35根、36根、37根、38根。不利用小棒直接计算。

  iii.先算5+3=8,再算30+8=38。

  iv.用点数的方法算:35、36、37、38。计算35+30 利用小棒帮助解答。

  v.先摆3捆加3捆是60,再和5根小棒合起来是65。

  vi.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35+30:35、45、55、65。

  vii.先计算个位上30+30=60,再计算60+5=65。

  (课件演示配有摆小棒的动作和口述计算方法的声音。)

  (5)小组讨论:以上两题的不同计算方法哪一种比较方便?

  (6)根据多数学生的意见,板书计算过程。如:

  35 + 3= 35 + 30=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方法,共同点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6、尝试练*。

  40+17= 2+36=

  可以把他们归结为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进行计算。

  7、完成课本第61页“做一做”。

  a)引导学生按上下两题一组独立进行计算。

  b)交流。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七)巩固练*

  1、练*十一第1、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挑选若干题要求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2、练*十一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计算方法。

  3、练*十一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引导学生观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八)小结

  1、小朋友,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知识?

  请大家自我评估一下,今天的学*你成功了吗?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最新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5、使学生初步学会列式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6、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7、初步培养分析推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2~74页。

  三、教具、学具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人圆形5个,三角形10个,红花20朵。

  四、教学过程

  (六)组织教学,创设情境

  1、同学们,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听课,你高兴吗?王老师今天也非常高兴,现在咱们以热烈的掌声对各位领导和老师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师生鼓掌欢迎。)

  师:小朋友们,掌握很热烈,但不够整齐。请听一听,王老师是怎么拍的?拍了几下?(教师有节奏地拍4下)。小朋友学老师的样子,拍6下。

  师:根据刚才拍的,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1:我们比老师多拍了几下?

  师:你知道吗?

  生1:我们比老师多拍了2下,因为6比4多2,列式:6—4=2。

  生2:老师比我们少拍了几下?少拍了2下,列式:6-4=2。

  生3:老师和小朋友一共拍了几下?6+4=10。

  师:小朋友们提的问题都很有价值。今天咱们来研究第一和第二种情况。课件显示:

  6下比4下多2,6-4=2,

  4下比6下少2下,6-4=2

  2、摆一摆。

  (1)请小朋友第一行摆5个○,第二行摆5个△。摆完后,你看到了什么?想说什么?

  生:○和△同样多。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这样摆的:○○○○○,这样一个○对着一个△,正好就看出他们同

  △△△△△

  样多。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

  (2)请小朋友继续摆:第一行5个○,第二行摆7个△,如图:

  ○○○○○

  △△△△△ △△

  看着你摆的图,谁能提出问题?

  生1:△比○多几个?列式:7-5=2

  ○比△少几个?列式:7-5=2

  师:同学们真聪明!今天咱们来进一步学*这种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板书课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学生齐读。

  (七)探索学*

  1、课件出示下图,教师讲解:同学们,这是前四周小组得红花情况的记录图,通过看图,你知道了什么?

  1组:

  2组:

  3组:

  4组:

  生1:我看出了1组同学得红花最多,他们表现最好。

  生2:3组表现差一点,得的红花数最少。

  生3:我知道了1组共得了11朵红花,2组得了8朵,3组得了6朵,4组得了10朵。

  教师边听边板书上每组得红花的数量。

  生4:我看出了1组的红花比2组多3朵。

  2、师:小朋友们观察的非常仔细,下面请小朋友们拿出自己的红花学具,摆出1组和2组的所得的红花情况,好好看一看1组比2组多得了几朵。

  学生动手操作,摆出如下图形。

  1组:

  2组:

  生:1组比2组多摆了3朵。从图上可以看出,1组得的红花左边部分与2组同样多,右边部分是比2组多的3朵,所以说1组比2组多摆了3朵。

  师:你回列式吗?

  生:11-8=3(朵)。

  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板书。

  师:刚才小朋友们回答得都很好!现在请小朋友看着这四个小组的红花图,现在我要请你当老师提出问题,你还可以找一名同学回答。

  学生提问、回答、活动。

  3、比较关系。

  师:刚才的小老师当得好,学生做得也很棒!现在请小朋友们看板书,小组讨论:求1组比2组多几与求2组比1组少几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小结:1组比2组多几,2组就比1组少几,实际上表达的是一个意思,只是说的角度不同罢了。因此都用相同的方法计算。

  (八)巩固练*

  1、说到这里,我忽然想起了森林中发生的一件事(电脑出示):

  2、在咱们学校体育节的跳绳比赛中,咱们绿队有两个小朋友表现非常出色,咱们一起看一看。(课件出示图。)

  (1)小清比小芳多跳了几下?

  (2)小芳比小清少跳了几下?

  3、看到咱们比赛这么好玩,小猫们沉不住气了,它们每人拿来一只小桶,一根钓杆,你猜它们要比什么吗?对,钓鱼比赛。现在看图,你能提出问题吗?小组比赛“星级合作小组”评选,看哪个组提的问题多?解答得好?

  讨论汇报讨论情况,教师及时评价鼓励,评选出“星级合作小组”。

  (九)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都可以用大数减去小数来计算。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与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在某种意义上是相同的。

  反思:

  使学生初步学会列式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培养分析推理能力。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最新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法计算,且刚学*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此时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较熟练,在上个单元“认识人民币”计算中也有退位减法的*题,能理解“破十法”的基本含义。但对于100以内的较大数的退位还需要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方法。本课教学内容较难,要借助学具,让学生动手操作,直观呈现,观察思考,帮助学生从抽象理解到具象化的内化过程,重点要利用旧知迁移,与学具直观操作、对比分析、语言表征等活动相结合,体现算法多样化,理解减法的意义及对算理的感知,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目标:

  1.探索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算理,感受算法多样化,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算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引导学生经历探究、比较、合作交流,学具直观感知等过程,体验由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归纳概括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感受退位减法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能正确进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

  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操作,探索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算法。

  教学准备:

  课件、情境图、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旧知复*,引入新知

  (一)口算(课件出示)

  第一组:48—6 59—9 87—5

  第二组:18—9 16—8 12—6

  1.学生分组进行练*。

  2.观察两组算式,比较两组算式的不同。

  (二)看图列算式

  (三)找朋友

  出示数学卡片

  请学生在这两个数中选择一个数填入方框,组成算式。

  24—()= 3()—7=

  学生可能列出4个算式,如下:

  24—(3)= 3(8)—7=

  24—(8)= 3(3)—7=

  学生尝试计算,再比较算式,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发现后两个算式是退位计算,引发探究欲望。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练*进行教学前测,了解同学们对这节课教学内容的认知程度,既为揭示课题做铺垫,又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新知探究体现多样

  (一)出示主题图,引导观察。(课件出示)

  教师谈话引入:同学们都喜欢体育课吧,一(1)班体育委员到体育器材室去借足球,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主题图)

  1.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

  2.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完整把信息和问题叙述出来。(课件出示)

  3.交流汇报,板书算式。

  36—8=

  教师追问:算式中各数表示的意义,加强对减法意义的理解。

  (二)比较算式,猜测结果。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复*题中的算式:36—5=与36—8=

  这两题有什么不同?“36—8”这道题结果是多少?

  学生汇报,会出现:“36—5==31”,而“36—8=”个位上的“6”不够减“8”

  2.可能有学生会算,保留学生的结果。

  教师追问:一定是这个结果吗?我们一起来验证吧。

  (三)利用学具,探究算法。

  1.让学生用摆小棒的方法试着算一算。引导学生拿出3捆和6根小棒,尝试摆一摆来计算如何“减8”。

  教师:“6减8不够减,怎么办”?

  2.引导学生提出:可以再打开一捆再减的方法。

  3.同桌合作摆小棒,算出得数。

  教师引导:6根小棒减8根小棒,不够减,需要“打开一捆再减。”

  同桌合作,互相说说如何摆

  4.学生汇报用小棒进行计算的过程,老师根据汇报进行展示。

  (三)算法呈现,比较优化

  1.呈现摆法,直观感知

  可能出现两种摆法:

  2.小组交流讨论计算方法。

  老师根据汇报板书:

  3.分析算法,明确算理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两种方法中,前一种是采用破十法,也就是直接拿出一捆打开中的10根减去“8’,剩下的根数相加;后一种摆法是把打开的一捆10根与原有的根数相加,再减去“8”剩下的数与整十数相加。

  (四)整理归纳,小结算法。

  1.同桌交流,相互说说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用语言表征:把36分成()和(),先算……,再算……,所以36—8=28。

  2.即时练*。教材第70页“做一做”的第1题。(课件出示)

  引导学生对照小棒直观图,先在图中圈一圈,整理口算过程,再算出得数。

  【设计意图:利用学具,通过引导学生操作,经历“6减8不够减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打开一捆再减的方法,为认识“退位”建立直观表象,鼓励学生借助小棒进行思考,感悟算理,相互交流,给学生提供充分发挥的空间,从而建立“退位”减法数学模型的形成,实现由抽象到具体感知的过渡。】

  三、拓展探究,深化算理

  出示教材第70页“做一做”的第二题。(课件出示)

  1.自主探究,尝试计算

  2.汇报结果,结合提示语,完整表述。

  3.即时练*

  20—5= 50—8=

  【设计意图:选择的这道练*都是教材上的练*,是整十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没有出示直观图,只提供学生算式的分解式,帮助学生由直观向抽象思考过渡,能熟练掌握计算方法,深化算理。】

  四、巩固应用,反馈练*

  (一)教材第73页练*十六第11题“夺红旗”。(课件出示)

  以开火车形式口算各题。

  (二)教材第72页练*十六第7题“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思考问题,再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选择的两道练*都是教材上的练*,关注全体参与,采用形式多样的练*方式,让学生不再感到计算枯燥和无趣,还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体现数学的价值。】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范文五份(扩展6)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实用10份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1

  我校三年级是从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讲起的。这个单元的总情境是去“世博会”参观,因此我制作了一个简单的小片带着孩子们一起观看,对于上海世博会有了一个简单了解。然后出示了9页主题图,让学生找“你都了解了哪些信息?”

  例1是利用图中的数学信息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学生在一二年级有了一定的口算基础。本节课我创设了以下两个空间:

  空间一:口算接龙。在这里我出示了一些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选取了几个典型的算式进行追问,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反思:对于比较简单的口算,大部分学生都能准确第算出结果。对于涉及到进位的算式则出现了一些错误。口算采取的计算方法也比较集中在相同数位相加的方法上。

  空间二:探究算理。对于例1的问题: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学生都能正确列式,我让学生同桌两个人一组,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进行口算的?再集中交流展示。我发现大部分学生用的是先算30+30,再算5+4的方法。个别学生用的是两位数加整十数的方法。

  在交流与集中展示之后,我跟进了课时练第5页中的相应练*。学生们完成的不好,这反应了学生对算理掌握得不扎实。

  反思:这类需要学生分步地写出算理的题在一年级接触的比较多,由于二年级计算的重点放在了乘除法上,所以有一些同学出现了计算不准确、分步不会写的情况。针对这个问题,我又集中带领学生梳理了分步的计算过程,引导学生不要操之过急,要一步步地看清谁和谁算、运算符号是什么,又拓展了相应的口算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2

  本课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五册“万以内数的加法”,本课教学中存在一些优点和缺点,我有如下反思。

  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给我们提供的统计图表提供了多个信息,其中包括全世界已知的动物种数和濒危,受威胁的种数,根据教学需要,我在进行教学时,将这两部分大胆舍弃,只保留中国特有的种数一栏,这样避免了因为信息多而导致学生无从下手的现象,不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2、体现了小组合作的学*方式,在创设了情景之后,放手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方法,最后交流汇报。整节课,学生真正成为了学*的主人,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当然这也课也存在着一些需要在今后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1、在教学过程中,发觉学生多数喜欢用口算,在必算时不喜欢进位1,有先口算后笔算的嫌疑(部分学生都是先填写横式)错误时又发生。我强调算理,规范学生的表述:先算个位……再算十位……。多数学生的描述比预料中的有相当的差距,口算运用的教多,笔算能力有所退步呢?看来接下来几课时的“进位加法”笔算,任务艰巨。

  2、虽然重视了小组合作,但小组合作还要注意在学生已经独立思考后再展开,否则学困生会受到思维活跃的学生的限制或中懒于思考,要留出大块时间让学生进行交流学*,我在课上则有些急了。

  3、课上在学生小组合作探讨解决问题方法的时候,有个别学生的口算简算

  法比较独特,因为时间关系我在处理的时候采取了表扬并简单重复的方式。要多关注孩子在课堂上思维的火花,有独特的方法应该重视。

  4、要有意识、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说完整话、大声清晰的说话,尽快克服唱读的现象。

  5、在今后的教学中更重要的是突出重点,学生板演时让他们说出计算过程。

  6、还要多注意反馈,表扬好的,纠正错误。

  在今后教学中我还要在备课上多下功夫,在课上多关注学生整体,课后及时反思。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3

  三年级上册《万以内数的加法》教学反思本课是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加法,本课教学中存在一些优点和缺点,我做如下反思。

  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给我们提供的统计图表提供了多个信息,其中包括全世界已知的动物种数和濒危,受威胁的种数,根据教学需要,我在进行教学时,将这两部分大胆舍弃,只保留中国特有的种数一栏,这样避免了因为信息多而导致学生无从下手的现象,不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2、体现了小组合作的学*方式,在创设了情景之后,放手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方法,最后交流汇报.整节课,学生真正成为了学*的主人,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着一些需要在今后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1、在教学步骤中,发觉学生多数喜欢用口算,在笔算时经常忘记进位,有先口算后笔算的嫌疑(部分学生都是先填写横式)错误时又发生。我强调算理,规范学生的表述:先算个位再算十位。多数学生的表述比预料中的有相当的差距。

  2、虽然重视了小组合作,但小组合作还要注意在学生已经独立思考后再展开,否则学困生会受到思维活跃的学生的限制懒于思考,要留出大块时间让学生进行交流学*,我在课上时间有点不够用。

  3、在今后的教学中更重要的是突出重点,学生板演时让他们说出计算过程。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4

  本单元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着眼于学生计算能力和良好学**惯的培养。

  通过创设现实情境,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中学*数学,引导学生亲历探索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自觉检验的意识和*惯,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

  在学*验算之前,设置了一个买衣服和鞋子的情境,在学生列出了算式并算出了得数后,很自然的有一个疑问:“算得对不对呢?”从而产生了验算的要求,使加法的验算对于学生来说是很有必要学*的。

  在新授的教学中,因为验算是学生第一次碰到,学生在讨论验算方法的'时候还是出现了问题,学生感觉有点不知所措,无从下手。所以我结合情境,让学生分析一套运动服的价钱、一双运动鞋的价钱、付的总钱数三者之间的关系,然后分小组讨论验算方法,并让学生尝试着去写验算的方法,给每个学生以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然后再让学生交流方法。这种体验的过程更有助于学生理解算法、算理。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5

  本单元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着眼于学生计算能力和良好学**惯的培养。

  通过创设现实情境,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中学*数学,引导学生亲历探索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自觉检验的意识和*惯,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

  在学*验算之前,设置了一个买衣服和鞋子的情境,在学生列出了算式并算出了得数后,很自然的有一个疑问:“算得对不对呢?”从而产生了验算的要求,使加法的验算对于学生来说是很有必要学*的。

  在新授的教学中,因为验算是学生第一次碰到,学生在讨论验算方法的时候还是出现了问题,学生感觉有点不知所措,无从下手。所以我结合情境,让学生分析一套运动服的价钱、一双运动鞋的价钱、付的总钱数三者之间的关系,然后分小组讨论验算方法,并让学生尝试着去写验算的方法,给每个学生以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然后再让学生交流方法。这种体验的过程更有助于学生理解算法、算理。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6

  本单元是在二年级下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本单元主要学*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这是学生学*笔算加、减法的难点。第一节课下来,我就有点不知所措了。计算错误五花八门,而且速度很慢,很多孩子20以内的加减法还不够熟练,也有个别孩子得不停地掰着手指。总体感受,效率很差。而后的几节课,我在教学设计上又下了功夫,针对计算难点,容易混淆的地方,特别作了个详细的对比并进行了重点强调。对计算的注意点,每节课伊始都让学生反复强调。整个单元上完,经过考查,还是让我大失所望。到底是什么原因,使计算教学这么失败呢?认真地回忆、细细地分析,我想可能应该归因于以下三方面吧。其一,练*的量不够。计算毕竟是一种技能,要提高学生的计算水*,我觉得还是应该通过大量的练*。新教材的计算教学全部是贯穿于解决问题中进行的,每节课的巩固练*最多只安排2至4道题目。再加上配套的作业本难度偏大,得由老师在课堂上扶着做,因此,每天作业本上的作业都弄得师生筋疲力尽,课外也就没有时间好好地补充一些练*。这样,仅仅靠课本和作业本上少得可怜的几道练*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学生的计算不熟练,导致了在计算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错误。其二,缺少良好的计算*惯。我们天天要求自己要“授之以渔”,而实际上对学生的学*方法培养还是很不够的。刚开学,我就非常注重学生作业书写的*惯,要求他们把字写端正,列竖式要用尺划直等,一段时间下来,孩子们在这方面还是做得比较好的。但读题的*惯还存在问题。有的孩子对解决问题的题目只读一遍就匆匆动笔,导致方法错误。有的孩子拿到题目就列竖式,导致抄错数字的现象相当严重。再如,对加减法的验算,虽然教师一再强调验算的目的与方法,可绝大部分的孩子还是为了验算而验算,所以验算结果与原题目中的数不同也不会察觉。另外,做完作业后不会检查也是导致计算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三,对学困生的指导还不够。孩子毕竟是有差异的,课堂上老师讲的方法、同学讲的方法,其实有些孩子是听得一知半解,但在课堂上能运用最多只能算一种正迁移,一种短时记忆。于是,例题后的几道对应练*,他们还马马虎虎能应付过去,而在独立练*中,各种题目混为一体,量又相对较多,他们就乱了手脚。虽然孩子经常在强调“相同数位要对齐,连续进位加法不要忘了加进上来的1,计算减法时,个位不够减就要从十位借,别忘了点退位点。十位计算时得减去退掉的1”等等。但在实际练*中,部分学困生往往不能与强调的联系起来,一不注意就问题百出。看来,为学生开小灶是不可避免的,有时教师的提醒还是会起到一定的作用的。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7

  这节课我首先改变了原有的学*方式,充分利用课本资源,把静态的情境化,把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这一现实的生活问题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先通过独立思考、大胆猜测、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有的用口算,有的摆小棒、有的想到了竖式计算。孩子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积极主动,而且充满自信,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心理上得到了满足。在交流时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说说第一个算式的计算过程,从而引出用竖式计算结果。由于一年级时学过竖式计算。

  “个位相加满10需向十位进1”是已有知识,以让学生尝试计算第一个算式。在第一个算式中出现十位满十要向百位进1时,我注重突出学生学*的主体性,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说说计算过程,然后再进行分析小结。而在解决第三个算式时,则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最后通过互相说一说,加法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使学生进一步领悟用竖式计算时数位对齐与从个位加起的.合理性,以及哪一位上满10要向前一位进1的必要性,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笔算加法的方法。我们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把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向“自主探究”转变,把自己放在一个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的位置上,学生成为学*的主人,使教与学真正融为一体。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8

  本单元是在二年级下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本单元主要学*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这是学生学*笔算加、减法的难点。第一节课下来,我就有点不知所措了。计算错误五花八门,而且速度很慢,很多孩子20以内的加减法还不够熟练,也有个别孩子得不停地掰着手指。总体感受,效率很差。而后的几节课,我在教学设计上又下了功夫,针对计算难点,容易混淆的地方,特别作了个详细的对比并进行了重点强调。对计算的注意点,每节课伊始都让学生反复强调。整个单元上完,经过考查,还是让我大失所望。到底是什么原因,使计算教学这么失败呢?认真地回忆、细细地分析,我想可能应该归因于以下三方面吧。其一,练*的量不够。计算毕竟是一种技能,要提高学生的计算水*,我觉得还是应该通过大量的练*。新教材的计算教学全部是贯穿于解决问题中进行的,每节课的巩固练*最多只安排2至4道题目。再加上配套的作业本难度偏大,得由老师在课堂上扶着做,因此,每天作业本上的作业都弄得师生筋疲力尽,课外也就没有时间好好地补充一些练*。这样,仅仅靠课本和作业本上少得可怜的几道练*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学生的计算不熟练,导致了在计算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错误。其二,缺少良好的计算*惯。我们天天要求自己要“授之以渔”,而实际上对学生的学*方法培养还是很不够的。刚开学,我就非常注重学生作业书写的*惯,要求他们把字写端正,列竖式要用尺划直等,一段时间下来,孩子们在这方面还是做得比较好的。但读题的*惯还存在问题。有的孩子对解决问题的题目只读一遍就匆匆动笔,导致方法错误。有的孩子拿到题目就列竖式,导致抄错数字的现象相当严重。再如,对加减法的验算,虽然教师一再强调验算的目的与方法,可绝大部分的孩子还是为了验算而验算,所以验算结果与原题目中的数不同也不会察觉。另外,做完作业后不会检查也是导致计算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三,对学困生的指导还不够。孩子毕竟是有差异的,课堂上老师讲的方法、同学讲的方法,其实有些孩子是听得一知半解,但在课堂上能运用最多只能算一种正迁移,一种短时记忆。于是,例题后的几道对应练*,他们还马马虎虎能应付过去,而在独立练*中,各种题目混为一体,量又相对较多,他们就乱了手脚。虽然孩子经常在强调“相同数位要对齐,连续进位加法不要忘了加进上来的1,计算减法时,个位不够减就要从十位借,别忘了点退位点。十位计算时得减去退掉的1”等等。但在实际练*中,部分学困生往往不能与强调的联系起来,一不注意就问题百出。看来,为学生开小灶是不可避免的,有时教师的提醒还是会起到一定的.作用的。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9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我在上课时引导同学们看例题:第三周收集了192个矿泉水瓶,第四周收集了219个,问同学们这两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让同学们自己先讨论一下该怎么样进行估算,然后全班交流。有的同学一时反映不过来,积极性不高,我开始引导同学们可以先把192这个准确数转换成一个接*192并且是整百的或者是整百整十的一个数,那192可以看成190或者200,219就可以看成220或者200,但是对于去掉19个数变成200有一些同学有些不理解,觉得去的太多了,在做练*题时有很多同学只是把一个准确数看成几百几十想不到去掉十几个数变成几百,甚至还有的同学刚开始做估算题时直接把结果写成准确数了。

  针对这些情况我又在做题时又慢慢讲解,通过几次做题下来,大部分同学对于估算基本掌握了大部分同学能根据题目要求把一个准确数变成这样一个数也可以看成那样一个数了。只是还是有同学在做估算时把握不好。我需要再做进一步的努力。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10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我在上课时引导同学们看例题:第三周收集了192个矿泉水瓶,第四周收集了219个,问同学们这两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让同学们自己先讨论一下该怎么样进行估算,然后全班交流。有的.同学一时反映不过来,积极性不高,我开始引导同学们可以先把192这个准确数转换成一个接*192并且是整百的或者是整百整十的一个数,那192可以看成190或者200,219就可以看成220或者200,但是对于去掉19个数变成200有一些同学有些不理解,觉得去的太多了,在做练*题时有很多同学只是把一个准确数看成几百几十想不到去掉十几个数变成几百,甚至还有的同学刚开始做估算题时直接把结果写成准确数了。

  针对这些情况我又在做题时又慢慢讲解,通过几次做题下来,大部分同学对于估算基本掌握了大部分同学能根据题目要求把一个准确数变成这样一个数也可以看成那样一个数了。只是还是有同学在做估算时把握不好。我需要再做进一步的努力。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范文五份(扩展7)

——加法和减法的教案合集五篇

  加法和减法的教案 1

  教学内容: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教学要求:

  1.通过学生自己探索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2.会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惯

  教学重点:

  1.正确口算

  2.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方法

  教学难点: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口算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鸟吗?小鸟是我们的好朋友.你们去过鸟岛吗?在我国杭州风景秀丽的千岛湖上就有一座美丽的鸟岛,每年都会有许多人乘船到鸟岛去游玩

  1.多媒体课件出示情境图看,今天的天气真好!学校组织二年级的学生去鸟岛游玩.码头上小朋友们兴高采烈、整装待发,在各班老师的带领下,排着整齐的队伍准备前往鸟岛

  2.请大家仔细观察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边叙述,教师边把主要信息板书出来. 谁能说说限乘68人是什么意思?

  二、引导探究,学*新知

  1.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

  看,谁先上船了?(二(1)班和二(2)班)

  (1)二(1)班和二(2)班能坐下吗?想一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请各小组把算式写出来,指名汇报,教师板书:23+31=

  (2)怎样口算?

  小组讨论,合作学*.

  [学法尝试:我这样算:先算23+30=53,再算53+1=54;还可以这样算:先算20+30=50,再算3+1=4,最后算50+4=54.]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小结:同学们利用各种方法计算,结果都是54,说明大家的算法都对. (4)小精灵聪聪提出问题了:二(3)班和二(4)班合乘能坐下吗? 谁会列式?怎样口算? 自主学*,小组交流. 指名汇报,

  教师板书:

  方法一:32+39=71(人),先算30+30=60,再算2+9=11,最后算60+11=71

  方法二:32+39=71(人),先算32+30=62,再算62+9=71

  两种算法都是71人,71人比68人多,超载了,所以二(3)班和二(4)班合乘坐不下

  现在船上坐了54人,看一看,船上还能不能再上乘客?按班级顺序,该哪个班上船了?

  2.多媒体课件出示例2

  (1)二(3)班还能上几人?谁会解决这个问题?怎样计算? 小组讨论,合作学*

  [学法尝试:我这样想:要求还能上几人,可以用减法计算,这样列式:68-54,我这样算:先算60-50=10,再算8-4=4,10+4=14,还能上14人;还可以这样算:先算68-50=18,再算18-4=14;我想还可以用竖式计算

  指名汇报,并说出各自不同的算法

  (2)小精灵明明又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二(3)班上了14人后,还剩下多少人?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学生自主学*,指名汇报,并说出计算方法,教师板书: 32-14=18(人)先算32-10=22,再算22-4=18. 还可以怎样算?(用竖式计算)

  3.归纳小结,揭示课题. 今天同学们表现得真棒,能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么多的问题.下面请同学们观察这几道算式,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两位数)

  对,我们今天探究的就是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板书课题)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有多种,希望同学们今后做练*时,选择适当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学法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我知道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可以用多种方法口算,还可以用笔算,数学里面的知识真多,我一定要好好学*]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1.做一做.(教材第93页)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评议

  2.练*十九第1题.(课件出示) 小组比赛

  四、全课小结,提高认识

  1.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

  2.教师小结:今天,我们不但学会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而且还学会了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学到更多的知识.

  加法和减法的教案 2

  教学内容:

  学*小数位数不同的加、减法,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及简便计算。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口算。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惯,提高计算能力。感受学*数学的乐趣,增强学*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逐步养成迁移类推的好*惯。

  重点难点:

  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学会小数加、减计算方法。灵活计算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具准备:

  课件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情境激趣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2-0.9

  9+0.1

  0.39+0.61

  5.12-4.12

  10-2.5

  20-19.8

  3.9+2.1

  0.09+1.01

  8.4+3 -0.6

  2-0.98

  3.8+12

  2、谈话引题

  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中,我们已经了解了关于克隆牛健健和壮壮的情况。今天,我们要再来认识一头克隆牛蓓蓓,了解它的有关情况。

  (出示情境图)教师结合情境图简单介绍克隆牛蓓蓓出生前后的一些情况。

  二、自主探究 获取新知

  1、观察三幅情境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地进行板书,如:

  蓓蓓出生时的体长是多少米?

  蓓蓓满月时的体长是多少米?

  蓓蓓百天时的体长是多少米?

  蓓蓓百天时的体长比出生时增加了多少米?

  2、下面我们先来解决蓓蓓出生时的体长是多少米?这个问题,你能解答吗?(学生尝试独立列式解答,教师巡回指导,了解学生的情况。)

  3、学生交流算式:(注意引导学生尽量列出综合算式)

  (1)10.98―0.22=0.76(米)

  0.76―0.1=0.66(米)

  (2)20.98―0.22―0.1

  (3)30.98―(0.22+0.1)

  综合算式要说明每一步计算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连减算式和先求两个数的和再减,这两个算式每一步的意义,可以联系前面学过的关于减法的有关运算律:

  a―b―c=a―(b+c)。

  4、上面的综合算式怎样进行计算呢?(学生自主进行计算,教师巡回了解情况。)

  5、全班交流计算情况。[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各种计算方法]

  脱式计算要关注学生的运算顺序是否正确。

  6、学*竖式连减的方法。

  如果用竖式来计算小数连减,要注意什么呢?

  自己试着算一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请学生来介绍竖式连减的方法:

  (1)注意探讨怎样对齐数位?(对齐了小数点也就对齐了数位。)

  (2)小数部分数位不同怎么办?(可以在末尾添0占位。)

  三、巩固练* 加深理解

  1、自主练*1

  出示题目,明确要求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上黑板计算

  全班交流,根据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2、自主练*2

  (1)出示题目,从中你收集到哪些信息?

  (2)季度指什么?每个季度包括哪几个月?

  (3)解决问题:3月份要编织多少万件才能完成第一季度的任务?(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4)全班交流

  (5)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四、课堂小结

  1、回顾本节课的学*内容。

  2、你觉得自己学得如何?给自己一个评价。

  3、你还想跟老师和同学们说什么?

  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蓓蓓出生时的体长是多少米?

  a―b―c=a―(b+c)

  0.98-0.22=0.76(米) 0.98-0.22-0.1

  0.98-(0.22+0.1) 0.76-0.1=0.66(米)

  加法和减法的教案 3

  教学目标:

  1.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会正确地进行连加、连减的两步式题的计算。

  2.通过生活情境的再现,感受连加、连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帮助学生建构出连加、连减的模型。

  3.在对比练*中,优化出算法,同时感受到竖式简便写法的合理性和简洁美。

  4.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养成认真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解析:

  《连加、连减》在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的基础上,了解再增加再减少的意义,并运用前面所学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知识解决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重点教学笔算竖式的简便写法,在对比等活动中,优化竖式的简便写法,树立认真书写的学*态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提高计算能力的目的。

  教学重点:

  连加、连减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养成良好的计算*惯,正确计算连加、连减。

  教学准备:

  课件,尺子。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一)复*加、减法笔算。

  1.出示计算题。

  28+15=94-44=

  2.学生独立计算。

  3.全班交流。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二)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连加、连减的教学重点是掌握连加、连减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复*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回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法则,为新课的学*做好知识储备。

  二、探索新知

  (一)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例1的主题图,谈话引入:秋天到了,到处是一片丰收的景象,小玲和同学们正热火朝天在农家乐参加劳动呢。你们看他们正在那里干什么呢?(帮李大爷家采摘南瓜)

  2.出示表格,收集有关数学的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3.提取有代表性的问题。三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大南瓜?

  设计意图:学*生活中的数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谈论学生熟悉的农家乐入手,吸引学生的注意,并从中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连加计算。

  1.列式:28+34+22=

  2.尝试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对计算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3.交流算法。(课件演示)

  4.比较以上三种方法,优化竖式的简便写法。

  5.练*。教材第28页做一做第一题。

  (一)学生在黑板上算和作业本上算同时进行。

  (二)集体讲评。

  6.小结:用竖式进行连加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搜集数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利用尝试练*、合作交流、比较算法等活动,让全体学生参与其中,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连加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同时体会灵活、合理选择计算方法的重要性。

  (三)连减计算。

  1.课件出示例2中的数学信息。

  2.提出问题。(还剩多少个?)这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解答?

  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巡视,及时发现问题。

  4.全班汇报,优化连减的竖式。(课件演示)

  5.练*:教材第28页做一做第二题。

  6.小结:用竖式进行连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扶着学生学*了例1,例2则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引导他们用解决例1的学*方法,举一反三的学*例2,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现算法优化的思想

  三、运用知识,提高巩固

  (一)比比我最棒!

  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29页练*五第4题。

  2.采用开小火车的形式讲评。

  (二)小小运动健儿!

  1.出示教材第29页练*五第3题。

  2.理解题目意思。列式计算,并口答。

  3.同桌互改.夸夸自己的同桌。

  (三)课堂练*。

  教材第29页练*五第1、2题。

  设计意图:形式多样的基础训练,使枯燥无味的连加、连减的计算变得有趣,学生积极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灵活、合理地选择计算方法的能力。

  四、全课总结

  1.今天你收获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

  3.学了今天的课,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加法和减法的教案 4

  教学内容:

  课本P102、10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复*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复*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法、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笔算的方法;实际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

  1、问:笔算加法和减法时我们应注意什么?

  2、学生小组内交流。

  3、全班反馈,归纳。

  4、巩固练*,第105页第1题。(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笔算的方法,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二、发展练*

  1、完成105页第2题。并抽几题指名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2、完成第4题:先估算再笔算。

  先估算并说说估算的方法;再笔算。教师多面向学*有困难的学生,多给予他们辅导和机会,培养他们学*的自信心。

  3、□里能填几。(补充练*题)

  5□75754□

  +□6-3□-3□+25

  7□4□3□6□

  先让学生独立做一做,学生能填出几种就几种,都应予以肯定。

  [设计意图]: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发展练*,让学生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在体验学*成功的同时发展思维的灵敏性,培养学*的自信心。

  三、实际应用

  1、完成107页第10题。

  学生先独立做再全班交流。

  2、小朋友跳绳:

  小明小红小东小丁

  45下36下53下60下

  (1)、小明比小丁少跳了几下?

  (2)、小明和小红一共跳了几下?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列式计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

  四、课堂。

  五、随堂练*。

  教学反思:

  加法和减法的教案 5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下册第91—92页及相关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准备:

  练*卡片及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师:春天来了,天气暖了,小草变绿了,小树发芽了,外面的景色真美!瞧!小朋友们正准备坐船出游呢?

  2、出示主题图

  二、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1、观察主题图,收集信息

  师:从这幅图上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筛选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师:根据这么多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与乘船有关的数学问题?

  (1)独立思考

  (2)汇报交流

  师:如果2个班坐一条船,我们可以怎么安排?

  (3) 讨论解决问题策略,老师进行及时归纳梳理:

  方案一: 1班,2班坐一条船;3班,4班坐一条船

  方案二: 1班,4班坐一条船;2班,3班坐一条船

  方案三: 1班,3班坐一条船;2班,4班坐一条船

  3、添加条件,确定研究主题:

  (1)明确限乘68人所表示的含义,最多不能超过68人。

  (2)确定研究主题

  师:以上3种方案是否都行呢?我们先来研究第一种方案。

  1班,2班坐一条船;3班,4班坐一条船,能坐得下吗?

  三、探究算法,学*新知

  (一)分组自主探究1班、2班合坐一条船;3班、4班合坐一条船,能坐得下吗?

  1、课件出示活动要求:

  (1)分工合作,列出算式

  (2)静静地思考,写出得数,并把方法简单地写在表格里。 比一比,谁想得方法多?

  (3)有困难的小朋友可以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4)写好得小朋友,跟伙伴交流下方法,并对自己的方法进行补充完善,也可以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

  2、读懂活动要求,列出各自的算式并让学生明确自主探究的方向是: 研究 23+31=? 32+39=?有多少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3、学生独立思考

  4、小组交流计算方法,并对自己的方法进行补充完善。

  5、分组汇报交流

  6、算法的初步优化:这么多的方法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学生经过观察比较之后发现,以上的方法都是从十位算起,进步感知直接从十位算起可以提高口算的速度。

  7、揭示课题: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四、巩固练*,拓展延伸

  1、听算练*:

  2、拓展延伸:

  (1)解决如果我们按班级来乘船,怎么安排比较合理?

  (2)解决如果我们按人数乘船,两条船够吗?

  (3)你觉得哪种好?让学生从切身感受出发选择合适的方案

  五、回顾总结

  1、由老师引领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了什么?

  2、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这节课的收获体会?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