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笔算乘法教案优选【5】份

首页 / 教案 / |

  数学笔算乘法教案 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2.使学生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和灵活性。

  3.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体会探索发现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学*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算法;体会算法多样化和灵活性。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体会算法灵活性。

  教学过程

  一、依托情境,理解算理

  1.根据情境图,分析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问题1:你从这张图中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问题2: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问题3:为什么用乘法列式?

  2.引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

  3.结合直观,动手操作理解算理(14×12)

  提示一:先尝试计算14×12,并写出计算过程,再到图中圈一圈你的方法;

  提示二:先在图中圈一圈你的方法,再写出14×12计算过程。

  (根据情境分析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利用直观图形,自主探究,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探究算法。感受转化思想在数学学*中的作用。)

  二、基于算理,创造算法

  展示学生算法,并逐一分析。

  *均分:

  a、第一步算什么?第二步算什么?

  b、将12套书*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个?

  C、12套书还可以怎么*均分?

  不*均分:

  a、用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来说一说。

  b、不*均分,除了分成10份和2份,还可以怎么分?

  C、不*均分法这么多,为什么单单选这种?

  小结:这几位同学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先分再合。为什么要分?为什么要合?通过先分再合将没学过的知识转化成学过的.知识,在数学中这种思想叫做转化。

  (基于算理将拆分方法概括为*均分和不*均分。通过学生的讲解和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体会到算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在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

  竖式计算:

  a、这种方法和刚才有什么不同?(竖式计算)

  b、你能用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的方法说一说吗?

  c、哪个同学能将竖式的整个过程用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来讲一遍。

  d、请同学们象他一样的用竖式计算14×12(老师张贴竖式)

  e、同学们一起来看一看数学书中的竖式,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这个0不用写?表示24个十。

  比较算法:

  a、大家观察和刚才哪种算法一样?谁愿意上来解释一下。

  (2812×2的积,2套书的本书;14014×10的积,10套书的本书;)

  b、既然一样,横式写就好了,为什么还要出现竖式呢?

  C、比较这些方法你喜欢那一种?为什么?

  (通过观察分析,打通竖式计算和横式笔算的关系,进一步明确竖式笔算的算理。通过比较三种算法的,让学生感知算法多样性和各自的特点。)

  三、巩固练*,灵活应用

  1.列竖式计算,并寻找错误(课本46页,做一做)

  2.找一找:从竖式中寻找问题答案。

  3.算一算

  李伯伯进了一批树苗共300棵,如果每个小三角形大小草地种22棵,这个长方形草地能种完这些树吗?如果每个小三角形大小草地种25棵树呢?

  四、回顾总结,质疑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对于本节课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数学笔算乘法教案 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寻找最佳方法,训练学生掌握优化策略的思想和方法。

  3、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2、理解乘的顺序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导入课题。

  1、出示算式:41×724×2

  (让学生分组笔算。并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2、老师小结:

  重点通过教师的小结,使学生明确多位数乘一位数竖式的算法,强调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

  3、出示情景图:

  让学生发现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列式,利用24×12来导入课题并板书课题

  【利用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的回顾,使学生明确竖式计算的注意事项,形成知识迁移,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学*打下基础,同时也很好的检测了学生“知识连接”学*的情况。】

  二、小组交流、探究新知

  (一)小组交流预*情况

  1、课件出示小组学*提示

  2、组内交流,做好记录

  3、教师巡视指导

  (二)汇报交流内容,教师精讲点拨。

  1、课件出示汇报要求

  2、小组进行汇报(几种算法、竖式怎样计算、那种算法比较简便等等)

  3、其它小组进行评价、质疑。(让同学解答)

  4、老师针对所教内容进行重点点拨。(结合课件)

  【在新知的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对学案的学*情况的反馈,很好的组织学生进行了讨论交流和小组间的汇报质疑,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用课件的形式书面的出示了“交流要求”和“汇报要求”,使学生有目的的进行了交流和汇报。根据学生的质疑和本节课的.重点,教师结合课件对两位数乘两位是的笔算方法进行了重点的讲解和强调,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巩固练*,灵活应用

  1、针对预*学案上面的练*题目进行同桌订正。

  2、课本的做一做。(分男生和女生组进行练*)

  3、集体订正答案(找错误的学生或暂差生个别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教师通过对学案练*题的自主或同桌检查,既提高了学案的利用率,有有效地检查了学生的学*情况,同时还给了学生一个反思自己的机会。教师用课本中的练*题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巩固练*,实际也体现了优化练*设计,因为是计算教学,因此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计算就可以了,这样的安排既“经济实惠”又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

  四、课堂总结、提炼升华

  1、集体回顾本节课的学*内容。

  2、谈谈自己的表现跟收获。

  五、布置任务、课堂延伸

  根据情境图提出下节课的问题,让学生尝试解答,顺便布置课下预*任务。

  【教师利用原情景图进行二次加工,使之成为下一节课的学*内容,由此布置课下的学*任务,很好的实现了循环大课堂的要求,同时又给各位教师呈现了一种形式,也就是说学生自主学*任务的布置,不一定非使用导学案不可,可以根据情况灵活安排。】

  教学评价:

  从教学效果上看,学生基本上都能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有少数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不透彻。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指导。从教学组织方面,我感觉李老师在指导学生汇报交流的时候,方法不够灵活,启发引导不到位,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学生汇报的比较单调。

  鉴于以上两点,我认为李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还是应该在多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小组长的组织能力上下功夫,逐渐让学生养成自己在汇报交流的时候主动发言的*惯。

  数学笔算乘法教案 3

  教学内容

  笔算乘法(教材第49页例2及第50页练*十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2。在学*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3。培养认真细心等良好的学**惯。

  重点难点

  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复*导入

  78×11= 33×21= 24×12= 14×12=(组织学生独立计算,并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师:上面这几道计算题都是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今天我们继续来探讨较复杂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揭示课题:笔算乘法(进位)

  新课讲授

  1。导入:仔细观察图片,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大家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呢?

  2。例2:课件出示例2情景图。

  春风小学有37个班,*均每班有48人,一顿午餐要为每人配备一盒酸奶,一共需要多少盒酸奶?

  师:你从题目中获得了什么信息?应该怎样列式计算呢?

  引导学生列式:48×37=

  3.各组讨论:怎样计算48×37。

  师:请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

  4.组织交流。

  师:各组展示本组的算法。不容易说清楚的,就写在黑板上。

  (1)48≈50 37≈40

  50×40=20xx

  大约20xx盒。

  (2)40×37=1450

  8×37=296 1450+296=1776

  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3)48×30=1440 48×7=336

  336+1440=1776

  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4)48×37=1776(盒)

  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5。师生评议。

  (1)请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2)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给以肯定或补充。使学生了解每一种算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师:先用个位的7去乘48,乘得的结果的末位同个位对齐,计算中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再用十位上的3去乘48,乘得的结果的末位同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3)重点评议笔算。

  用检查竖式每一步计算的方式,再现笔算过程。在此基础上,夸赞学生:能用刚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今天的新问题。并且,能正确解决乘的过程中的进位问题。你们真棒!

  6。引导学生归纳小结计算方法:

  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先用一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与乘数的'个位对齐,再用这个乘数的十位上的数去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与乘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50页练*十一第1题。

  完成计算后,组织交流。说出笔算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笔算过程的了解。

  23×34=782

  54×29=1566

  47×62=2914

  78×82=6396

  2。完成教材第50页练*十一第2题。

  独立计算,集体订正。根据班上出现错题的情况,和学生一起讨论错误的原因,请学生订正错题。请学生注意:计算时要认真仔细。

  课堂小结

  1。请学生讨论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交流。

  2。教师强调: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哪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课后作业

  完成数学书第51页练*十一第6—7—8—9题。

  板书设计:

  笔算乘法(进位)

  例2:48×37=1776(盒)

  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数学笔算乘法教案 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寻找最佳方法,训练学生掌握优化策略的思想和方法。

  3、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2、理解乘的顺序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导入课题。

  1、出示算式:41×724×2

  (让学生分组笔算。并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2、老师小结:

  重点通过教师的小结,使学生明确多位数乘一位数竖式的算法,强调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

  3、出示情景图:

  让学生发现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列式,利用24×12来导入课题并板书课题

  【利用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的回顾,使学生明确竖式计算的注意事项,形成知识迁移,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学*打下基础,同时也很好的检测了学生“知识连接”学*的情况。】

  二、小组交流、探究新知

  (一)小组交流预*情况

  1、课件出示小组学*提示

  2、组内交流,做好记录

  3、教师巡视指导

  (二)汇报交流内容,教师精讲点拨。

  1、课件出示汇报要求

  2、小组进行汇报(几种算法、竖式怎样计算、那种算法比较简便等等)

  3、其它小组进行评价、质疑。(让同学解答)

  4、老师针对所教内容进行重点点拨。(结合课件)

  【在新知的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对学案的学*情况的反馈,很好的组织学生进行了讨论交流和小组间的汇报质疑,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用课件的形式书面的出示了“交流要求”和“汇报要求”,使学生有目的的进行了交流和汇报。根据学生的质疑和本节课的重点,教师结合课件对两位数乘两位是的笔算方法进行了重点的讲解和强调,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巩固练*,灵活应用

  1、针对预*学案上面的练*题目进行同桌订正。

  2、课本的做一做。(分男生和女生组进行练*)

  3、集体订正答案(找错误的学生或暂差生个别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教师通过对学案练*题的自主或同桌检查,既提高了学案的利用率,有有效地检查了学生的`学*情况,同时还给了学生一个反思自己的机会。教师用课本中的练*题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巩固练*,实际也体现了优化练*设计,因为是计算教学,因此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计算就可以了,这样的安排既“经济实惠”又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

  四、课堂总结、提炼升华

  1、集体回顾本节课的学*内容。

  2、谈谈自己的表现跟收获。

  五、布置任务、课堂延伸

  根据情境图提出下节课的问题,让学生尝试解答,顺便布置课下预*任务。

  【教师利用原情景图进行二次加工,使之成为下一节课的学*内容,由此布置课下的学*任务,很好的实现了循环大课堂的要求,同时又给各位教师呈现了一种形式,也就是说学生自主学*任务的布置,不一定非使用导学案不可,可以根据情况灵活安排。】

  教学评价:

  从教学效果上看,学生基本上都能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有少数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不透彻。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指导。从教学组织方面,我感觉李老师在指导学生汇报交流的时候,方法不够灵活,启发引导不到位,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学生汇报的比较单调。

  鉴于以上两点,我认为李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还是应该在多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小组长的组织能力上下功夫,逐渐让学生养成自己在汇报交流的时候主动发言的*惯。

  数学笔算乘法教案 5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教科书第63页例1及“做一做”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因此在计算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书写工整、认真计算的学**惯及善于思考的学*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

  【教具准备】课件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龙门中心小学白清霞20xx年4月9日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教科书第63页例1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书写工整、认真计算的学**惯及善于思考的学*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启动数学列车——复*铺垫

  1、口算(指名说得数并说出怎样口算的)

  30×40=80×30=900×10=60×70=21×20=88×10=13×30=32×20=

  2、笔算:

  24×3=38×2=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开始,我便以准备带同学们去一个神秘的地方,充分调起学生的胃口,然后再以邀请

  同学们乘坐数学列车的方式吸引孩子,让孩子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完成准备题。』

  二、进入儿童乐园——探究新知

  1、出示课本63页例1的情境图

  (1)学生观察:你收集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提出了什么问题?

  (2)要算一共付多少钱,该怎么列式呢?(24×12)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2、揭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3、分小组讨论,尝试计算

  4、全班交流,整理算法

  方法一:

  把12分成2和10两部分,我们先求出2本书多少钱,再求出10本书多少钱,然后再把这两部分的钱加起来就是妈妈要付的钱。

  12=2+10

  24×2=48(元)

  24×10=240(元)

  48+240=288(元)

  方法二:笔算

  2 42 44 8

  ×2×1 0+2 4 0

  4 82 4 02 8 8

  5、设疑:刚才我们求妈妈买12本书用288元,计算时一共用了3个竖式,那能不能把这3个竖式给合并起来写成一个竖式呢?

  6、生尝试用笔算方法计算

  7、师生共同分析24乘12的笔算方法

  2

  4×1 2

  4 8.24×2 的积 2 4 024×10的积

  2 8 824×12的积

  说明:在把两个积加起来的时候,个位上是计算8加0,0只起占位作用,为了方便,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边说边把0擦去。

  8、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1)相同数位要对齐;

  (2)用第二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积的末位就写在那一位的下面;

  (3)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设计意图: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为此,我创设了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算理与计算方法,让孩子在不断的探究与交流过程中理解算理,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学生在操作探究过程中,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张扬了自己的个性。』

  三、畅游儿童乐园——巩固提升

  1、计算密码:

  完成课本63页的做一做

  2、避开陷阱(每条路上都有一道题,如果错了说明有陷阱,对了可以顺利通过。)

  2 13 32 3

  ╳2 3╳1 3╳3

  26 39 94 64 23 36 9

  1 0 53 2 97 3 6

  3、进入老虎园解决问题

  老虎每秒跑32米,21秒跑多少米?

  4、请你当个小雷锋,计算出正确的门票收入

  2 ■

  ╳■ 4

  ■ 8

  ■ 6

  7 ■ 8

  动物园的阿姨把今天的收入清单弄脏了,你能帮她算出今天的门票收入吗?

  『设计意图:练*是数学学*中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答能力的有效手段。本环节通过闯迷宫、避陷阱等游戏来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乐”中练,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回顾反思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关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你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

  『设计意图:课尾对本课知识及时进行回顾反思,可以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对法则的应用,更好的领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十五第

  1、2题

  六、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

  2 4 × 1 2 =288(元)

  2 4

  4 8 2 4 × 2的积

  2 4 × 1 0的积 2 8 8 2 4 × 1 2的积

  答:一共要付288元。


数学笔算乘法教案优选【5】份扩展阅读


数学笔算乘法教案优选【5】份(扩展1)

——《笔算乘法》数学教案 (菁华3篇)

《笔算乘法》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能正确笔算。

  教学难点:探究笔算乘法的算法,理解算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主题图。

  今天,圆圆和妈妈一起去书店买书。圆圆在书店看到一套《百科全书》非常喜欢。1套12本,每本24元,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提出一个什么问题吗?(买一套一共需要多少钱?)

  分析:要算一共付出多少钱,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就是计算12个24元是多少,列出算式就是:24×12=?)

  分析:怎样才能知道估算的钱数最接*正确答案呢?这就需要我们准确的计算出24×12的得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二、启发思维,自主探索

  师:谁能来帮帮圆圆解决这个问题?

  1、独立思考,寻找方法。

  师:你能用你学过得知识想办法算出得数吗?大家赶快动脑想一想,算一算吧。2、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来分析每个算法:

  3、教师讲解笔算方法:

  首先,是相同数位对齐。

  ①计算时,我们先用第一个因数与第二个因数个位的数相乘。即:24X2=48(师边说边盖住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字)

  ②我们再用第一个因数与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相乘,即24X10=240

  (师盖住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字)说明:我们在列竖式的时候,只要把4写在十位上,把2写在百位上,就可以表示240了。这个0只是占位的作用,为了简便,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边说边擦去0)

  ③我们现在分别计算了24X2,24X10,那怎样才能表示出24X12的积呢?

  (把上面两个积相加)

  4、观看竖式:

  师再问:a。第一步表示什么的积?(24×2)

  b。第二步表示什么的积?(24×10)

  “4”为什么写在十位上?(24中的4是十位上的1和个位上的4相乘得出的结果,是4个十,所以和十位对齐)

  c。第三步算的是什么?(48+240)

  5、小结:刚才我们用竖式计算24×12时,第一步是用个位上的2与24相乘,第二步是用十位上的1与24相乘,第三步把两次相乘的积相加。

  师:也就是说圆圆买这套书要付288元。我们不要忘记把算得的结果写到等式的后面。

  三、巩固运用,解决问题。

  活动:智力大比拼

  第一关:小车开到的哪儿停?

  (强调:第二个积的末位要和第一个积的十位对齐)

  第二关:笔算大比拼

  33×13= 21×34= 43×12=

  第三关:小马虎体检中心(仔细观察,对的打“√”,错的打“×”,并改正。)

  第四关:弄脏的题单

  四、归纳梳理,总结收获

  师:今天大家表现得真不错,谁来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步骤:1、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出第一个积。2、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因数得到第二个积,得到这个积的末位要和第一个积的十位对齐。3、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五、家庭作业:

  课本第47页第2、4题

  板书设计:

《笔算乘法》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在学*的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在学*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乘法计算的运用价值,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敢于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勇气。

  4、在有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口算方法和笔算方法的理解,并加强应用,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教学难点: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笔算下面各题

  49×2= 34×21=

  上面两道笔算乘法的题目计算时,你们是怎样想的?

  二、探究新知

  (一)、情境引入,解决问题

  1、出示教材第49页

  例2:

  春风小学有37个班,*均每班有48人。一顿午餐要为每人配备一盒酸奶,一共需要多少盒酸奶?

  2、师:读一读题目,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3、学生回答,列式:48×37

  4、估算方法:48≈50 37≈40 50×40=2000(盒)

  大约有2000盒

  (二)、探究笔算

  1、想一想:怎样用竖式计算?

  (1)教师先列竖式:

  (2)然后引导学生根据以前学*的两位数不进位乘法,说说笔算的过程。

  第一步先算什么?怎么算?

  第二步算什么?怎么算?

  第三步算什么?怎么算?

  板书结果:

  探讨笔算算理。

  师:两位数乘两位数应该怎样笔算?

  生回答后,出示课件:

  先用一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

  得数的末位与乘数的个位对齐。

  再用这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与乘数的十位对齐。

  (三)、观察比较

  今天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和前面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呢?

  (四)、小结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要注意什么?

  三、知识应用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2、啄木鸟治病

  3、解决问题

  一本《童话故事》24元,买19本,500元够吗?

  4、帮帮小蜜蜂

  5460 756 322

  23×14 65×84 12×63

  四、全课总结

  想一想,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教材第50页练*十一 第2、4、7题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笔算

  例2. 48×37=1776(盒)

  答:一共需要1776盒。

《笔算乘法》数学教案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63页内容。

  设计思想:

  本节课是一节计算课,要让学生心感到学*数学的兴趣,为了打破传统的计算教学方法,突出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时,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以妈妈带着孩子去买书为背景,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理解、感受知识的发展过程,体验、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算法的多样化,并注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是学生在掌握了一位数乘多位数口算、笔算的基础上展开学*的,探讨每一数位上的积都不满十的任意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引出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让学生思考用口算应怎样算,再出笔算方法,使学生明白这两种方法的道理是一样的,只是形式不同而已。为了便于学生掌握笔算方法,教材把分步演算的过程呈现出来,然后再导入主课,使学生初步明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这一内容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它体现了两位数乘法的基本算理和算法,掌握了它,多位数乘法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迁移、类推。而且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熟练程度还会影响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试商的准确率和速度。因此,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好这部分知识。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本课之前,一般是不会列出乘法笔算竖式的,许多学生都会利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笔算竖式是计算的通法,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竖式。刚开始用竖式计算的时候,有的学生可能会出现各种错误,这时教师要及时予以纠正,并让其他同学引以为戒。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寻找最佳方法,训练学生掌握优化策略的思想和方法。

  3、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不进位)。

  难点:培养学生养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惯。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

  1、竖式计算:24×13=78×8=124×5=495×7=

  提问:用一位数乘多位数,我们该怎样计算?

  小结:在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时,用这个一位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的哪一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口算。27×20=82×40=52×60=12×90=

  18×30=24×50=19×70=53×20=

  提问:两位数乘整十数你是怎样算的。

  讲授新课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插图:今天妈妈带小利去买书,他一共要付出多少钱?

  1、请你先帮他估一估,大约付多少钱?

  2、怎样才能知道估算的钱数最接*正确答案呢?这就需要我们准确的计算出24×12的得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板书课题。

  二、探索尝试,寻找方法

  1、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你能想办法算出得数吗?试试看

  2、组内交流,整理方法

  3、全班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4、方法归类:连加,连乘,拆数

  5、学生分组讨论: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6、研究笔算的方法

  在研究刚才这些方法时,有些同学却用了跟这三种不一样的方法,就是竖式计算。

  你们知道每一步的意思吗?学生讨论交流

  2424

  ×12×12

  48……2×24的积48……2×24的积

  24……10×24的积

  你发现了什么?(拆数)

  7、教师讲解笔算方法:是不是所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都可以用竖式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数位)

  三、巩固法则,实践应用

  1、游戏:智闯马虎宫,找找开门密码(P63页“做一做”)

  23×1341×2123×31 32×1243×1222×14

  2、口算比赛:P64页第1、2题。

  3、生独立完成P64页第3、4题。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

  2、师总结。


数学笔算乘法教案优选【5】份(扩展2)

——《笔算乘法》数学教案 (菁华3篇)

《笔算乘法》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能正确笔算。

  教学难点:探究笔算乘法的算法,理解算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主题图。

  今天,圆圆和妈妈一起去书店买书。圆圆在书店看到一套《百科全书》非常喜欢。1套12本,每本24元,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提出一个什么问题吗?(买一套一共需要多少钱?)

  分析:要算一共付出多少钱,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就是计算12个24元是多少,列出算式就是:24×12=?)

  分析:怎样才能知道估算的钱数最接*正确答案呢?这就需要我们准确的计算出24×12的得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二、启发思维,自主探索

  师:谁能来帮帮圆圆解决这个问题?

  1、独立思考,寻找方法。

  师:你能用你学过得知识想办法算出得数吗?大家赶快动脑想一想,算一算吧。2、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来分析每个算法:

  3、教师讲解笔算方法:

  首先,是相同数位对齐。

  ①计算时,我们先用第一个因数与第二个因数个位的数相乘。即:24X2=48(师边说边盖住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字)

  ②我们再用第一个因数与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相乘,即24X10=240

  (师盖住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字)说明:我们在列竖式的时候,只要把4写在十位上,把2写在百位上,就可以表示240了。这个0只是占位的作用,为了简便,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边说边擦去0)

  ③我们现在分别计算了24X2,24X10,那怎样才能表示出24X12的积呢?

  (把上面两个积相加)

  4、观看竖式:

  师再问:a。第一步表示什么的积?(24×2)

  b。第二步表示什么的积?(24×10)

  “4”为什么写在十位上?(24中的4是十位上的1和个位上的4相乘得出的结果,是4个十,所以和十位对齐)

  c。第三步算的是什么?(48+240)

  5、小结:刚才我们用竖式计算24×12时,第一步是用个位上的2与24相乘,第二步是用十位上的1与24相乘,第三步把两次相乘的积相加。

  师:也就是说圆圆买这套书要付288元。我们不要忘记把算得的结果写到等式的后面。

  三、巩固运用,解决问题。

  活动:智力大比拼

  第一关:小车开到的哪儿停?

  (强调:第二个积的末位要和第一个积的十位对齐)

  第二关:笔算大比拼

  33×13= 21×34= 43×12=

  第三关:小马虎体检中心(仔细观察,对的打“√”,错的打“×”,并改正。)

  第四关:弄脏的题单

  四、归纳梳理,总结收获

  师:今天大家表现得真不错,谁来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步骤:1、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出第一个积。2、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因数得到第二个积,得到这个积的末位要和第一个积的十位对齐。3、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五、家庭作业:

  课本第47页第2、4题

  板书设计:

《笔算乘法》数学教案2

  【教学内容】

  笔算乘法(教材第46页例1及“做一做”,第47页练*十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3.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重点难点】

  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挂图

  【情景导入】

  1.计算。提问:用一位数乘多位数,我们该怎样计算?

  小结:在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时,用这个一位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的哪一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口算。

  27×20 82×40 52×60 12×90 18×30 24×50 19×70 53×20提问:两位数乘整十数你是怎样口算的。

  【新课讲授】

  1.谈话导入: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但有时也需要我们计算出准确的结果。例如到商店里买东西,要付多少钱是不能估算的,不能给大概的钱,必须算出准确的结果,所以我们还必须掌握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不进位)

  2.出示教材第46页的例题1。

  (1)出示主体图以及例题1:

  王老师到书店买了一套书,共14本,王老师买了12套,一共买了多少本?

  (2)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要求一共买了多少本?该怎样列式?

  14×12(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师:14乘2,我们已经会算,14乘12我们还没学过,这是用两位数乘的乘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提问:谁能把14乘12转化成我们已学过的知识呢?以4人为一小组讨论。

  (3)汇报:一种方法可以把12本书分成10本和2本两部分,我们可求出10本书多少钱,再求出2本书多少钱,然后把这两部分的钱加起来就是王老师要付的钱。

  板书:

  师:刚才我们求一共买多少本书,计算时一共用了3个竖式,大家想一想,我们能不能把这3个竖式给并起来写成一个竖式呢?

  (4)讲解14乘12竖式。

  刚才我们是先算什么?怎样算?教师讲评时用纸把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盖住。那计算2乘14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先算2乘4表示8个一,再算2乘1表示2个十,合起来是28,在28的旁边注明14×2的积)

  此时,教师揭去盖在第二个因数十位“1”的纸,并问:

  第二步要再算什么?怎样算?(第二步算的是10本书一共多少钱,用10乘14,得140,在140的旁边注明14×10的积)

  教师对着竖式说明:十位上的1表示10,所以用十位的1乘14就是用10乘14,先用10乘4得40,4要写在十位上,个位写0,再用10去乘1,得10,但这个1不是表示1个十,10乘1得到的10应该表示10个十,10个十就是100,所以这个1必须写在百位上,因此,要在140的旁边注明1×10的积。

  第三步算的是什么?(把10本书的钱和2本书的钱加起来,也就是把28和140加起来,得168)

  说明:在把两个乘积加起来的时候,个位上是计算8加0,0只起占位作用,为了简便,这个零可以省略不写。(边说边把0擦掉)

  请一个同学复述一遍竖式计算的过程。

  3.提问:这个竖式同前面的三个竖式有没有联系?哪种方法更简便?

  4.议一议:怎样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5.引导小结,归纳笔算方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用竖式计算时,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要和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46页的“做一做”。

  (1)先看23×13,提问,两个因数分别是多少?

  (2)69是用哪位数与第一个因数相乘的积,下一步应该用哪位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乘出的积是多少?

  (3)23乘13得多少?

  (4)其余的题目独立完成,要求列竖式,最后教师讲评。 2.完成教材第47页练*十第2题。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开展比赛:看谁算得对,算完后互相检查计算的过程和结果,评一评,谁完成的最好。

  3.完成教材第47页练*十第1题。从题目中你知道哪些信息?(每排22个鸡蛋,共13排)要求一共有多少个鸡蛋,怎样算呢?

  指名说一说。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教师强调:两位数乘两位数,用竖式计算时,先分别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和十位分别同第一个因数相乘,乘得积的末位同第二个因数的数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课后作业】

  1.完成教材第47页“练*十”第3~5题。 2.完成《创优作业100分》中本课时练*。

  笔算乘法(不进位)

  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用竖式计算时,先分别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和十位分别同第一个因数相乘,乘得积的末位同第二个因数的数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在教学新知时,我首先让学生重点分析情境图,找出今天所要研究的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14×12,再让学生利用刚刚学*的估算估一估大约需要多少钱,最后让学生先独立思考计算的方法,再在小组内交流。通过交流,学生很快就发现了口算方法,即14×10=140,14×2=28,140+28=168(本)。当学生用竖式计算时,我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每一步计算的结果,尤其是理解为什么可以省略十位末尾的0不写。本节课特别重视让学生叙述计算过程,让学生在“说”中理解算理。

  本节课从学生课堂反馈的情况看,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只有少数个别学生还需进行课后辅导。

《笔算乘法》数学教案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63页内容。

  设计思想:

  本节课是一节计算课,要让学生心感到学*数学的兴趣,为了打破传统的计算教学方法,突出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时,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以妈妈带着孩子去买书为背景,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理解、感受知识的发展过程,体验、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算法的多样化,并注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是学生在掌握了一位数乘多位数口算、笔算的基础上展开学*的,探讨每一数位上的积都不满十的任意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引出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让学生思考用口算应怎样算,再出笔算方法,使学生明白这两种方法的道理是一样的,只是形式不同而已。为了便于学生掌握笔算方法,教材把分步演算的过程呈现出来,然后再导入主课,使学生初步明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这一内容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它体现了两位数乘法的基本算理和算法,掌握了它,多位数乘法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迁移、类推。而且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熟练程度还会影响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试商的准确率和速度。因此,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好这部分知识。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本课之前,一般是不会列出乘法笔算竖式的,许多学生都会利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笔算竖式是计算的通法,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竖式。刚开始用竖式计算的时候,有的学生可能会出现各种错误,这时教师要及时予以纠正,并让其他同学引以为戒。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寻找最佳方法,训练学生掌握优化策略的思想和方法。

  3、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不进位)。

  难点:培养学生养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惯。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

  1、竖式计算:24×13=78×8=124×5=495×7=

  提问:用一位数乘多位数,我们该怎样计算?

  小结:在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时,用这个一位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的哪一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口算。27×20=82×40=52×60=12×90=

  18×30=24×50=19×70=53×20=

  提问:两位数乘整十数你是怎样算的。

  讲授新课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插图:今天妈妈带小利去买书,他一共要付出多少钱?

  1、请你先帮他估一估,大约付多少钱?

  2、怎样才能知道估算的钱数最接*正确答案呢?这就需要我们准确的计算出24×12的得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板书课题。

  二、探索尝试,寻找方法

  1、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你能想办法算出得数吗?试试看

  2、组内交流,整理方法

  3、全班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4、方法归类:连加,连乘,拆数

  5、学生分组讨论: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6、研究笔算的方法

  在研究刚才这些方法时,有些同学却用了跟这三种不一样的方法,就是竖式计算。

  你们知道每一步的意思吗?学生讨论交流

  2424

  ×12×12

  48……2×24的积48……2×24的积

  24……10×24的积

  你发现了什么?(拆数)

  7、教师讲解笔算方法:是不是所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都可以用竖式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数位)

  三、巩固法则,实践应用

  1、游戏:智闯马虎宫,找找开门密码(P63页“做一做”)

  23×1341×2123×31 32×1243×1222×14

  2、口算比赛:P64页第1、2题。

  3、生独立完成P64页第3、4题。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

  2、师总结。


数学笔算乘法教案优选【5】份(扩展3)

——数学《笔算乘法》教学反思优选【5】篇

  数学《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1

  我教学的是《笔算乘法》的第一课时,本课时的内容是学*《笔算乘法》的引路课,也是进一步学*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它是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的掌握表内乘法,学会了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加两步计算混合运算和万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教学的。

  上完这节课,我觉得有些地方还是很成功的。

  我以教材例题为情景情境,让学生经历解读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在解决第1个问题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了解笔算的必要必性;同时,通过几个措施理清算理和算法。最后通过对比,将估算、口算、笔算建立联系。问学生你有什么发现,结论是方法是一样的,让学生更深理解算理,同时感受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万变不离其中。第二个问题的解决是巩固2位数乘1位数的算理与算法。第三个问题的解决,是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让学生知道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算式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综合练*题目的是巩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让学生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解决第一个问题时,我先让学生估一估,并连问:你能估算吗?怎么估?估大了还是估小了?因为之前刚刚学过,很容易就唤醒学生的已有的知识。估完后,问学生,能口算吗?既起到了复*的作用,也起到了铺垫的作用,也体现了尊重学生的知识起点。再通过引导,让学生了解笔算乘法的必要性,展开新课。

  练*设计有层次:基础题:一组笔算题。3×223×2223×2之前面设及的都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此组题中有三位数乘一位数,先让学生说说223×2算理与算法,再让学生对比三道算式,通过对比得出结论,方法是一样的,再在223前面添一个2,让学生感悟。开放题:贯通算法,提升思维。

  本课节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面对学生的多种解法,还可以站得更高。在解决第三个问题时,让学生分类,按解题思路的不同进行分类。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会有所帮助。

  二、31×2+33,应该问问学生31×2表示什么意思?而不只是为有新的解法而解题,是需要引导学生分析题意。

  三、在开放题处,只局限于不进位,应适当渗透进位。

  四、教师的话有些多,重复的太多。

  数学《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2

  在本节课中,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探索法,只有将计算教学置于现实问题情境之中,把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问题融于一体,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探讨学*计算方法,才能让学生切实的体会到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并且感到数学学*的.乐趣。同时也设计了自主探索、小组合作讨论的学*情境,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和已有的计算方法,探索新的计算方法,给学生创设了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空间,逐步的加深对算理和法则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加深了对笔算乘法的认识。

  数学《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3

  课堂上,我通过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算理与计算方法,反复向孩子们强调在乘的时候要记得“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哪一位上乘得得数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的计算要求,但是在练*中部分学生仍然出现了下面的情况:

  1.漏进位。在计算时孩子们常会出现贪快不进位的情况,一旦漏掉进位,在下一个数位的计算上就容易遗忘出错。

  2.忘记了要“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在计算乘加混合式题的口算时,加法也“依次加多位数的每一位数”了。

  在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时,必须严格按照计算顺序一步一步去乘,碰到有进位时,要先对准前一位下面进几,千万不要漏掉把进位的数与乘积相加。为了减少计算上的错误,需要多练*乘加混合式题的口算(如:68+7等),这类口算的熟练可以大大提高一位数乘多位数的正确率。在教学中还要通过各种形式适时地多补充些相关练*,以强化学生计算技能,提高计算的正确性。

  以上这些如果只是讲给是不行的,我通过操作学具让学生加深对算式算理的理解,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操作学*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课堂上我注重张扬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思考方式和*惯解决问题。个别学生的学*情绪往往是外热而内冷。我想今后的教学要注意课堂上让所有的学生都活跃起来。

  数学《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4

  由于这是一堂计算练*课,我在练*设计中做了精心设计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法则及算理的认识,激发学*兴趣,提高计算能力,并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工整的.良好学**惯。

  在课堂中也有不足之处,对学生自主学*的引导还不够,由于过多的考虑教学时间问题,导致我引导的多,学生自主的探索活动不够。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改变观念,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自己去发现,真正把学*的权力还给学生。

  数学《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5

  只含有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是学生在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计算教学本身是枯燥无味的,而我们学*计算,是要把计算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数学为现实服务。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在教学中我设置了从学生实际出发的教学情境,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鼓励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体现了“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的教学观念。本节课的特点主要有:

  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本节课所创设的“帮老师解决买书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这一情景贯穿全课,为学生营造出愉悦的、轻松的、生活化的学*情境,特别是帮老师解决问题,学生非常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数学课堂充满了真实感,激发了学生的学*欲望。

  二、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究的过程,重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自主探究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经历探究的全过程。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放手让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自主探究,通过 “试着算一算”、“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说清楚自己的思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不只是“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这样的设计,激发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在学生自身的再创造活动中建构数学知识。

  三、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本节课知识的呈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次性强。首先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让学生轻而易举的解决自己发现的.问题,再通过“王老师发现买这种书太少了,所以又选择了每套18本的书”这一过渡把12改为18,让学生尝试解决新问题:两位数乘一位数,遇到进位怎么办?接着在解决 “王老师一共要付多少钱”的问题情境中自然地引出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算法,层层递进,加深难度,并让学生通过解决214×3和241×3两个题,自然地理解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位,十位满十要向百位进位的原则。学生在解决一系列的问题中边探究边练*,探究与练*交替进行,循序渐进,主动地解决了自己碰到的数学问题,分散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本节课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作为计算教学,及时、有效、多样的练*是必不可少的,而本节课的设计中虽然注意了不同层次的练*设计,但练*题量设计较少,不利于学生的及时巩固。另外,我的教学语言还有些不简炼,这也是我在以后教学中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数学笔算乘法教案优选【5】份(扩展4)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 (菁华3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过程与方法:

  理解竖式计算的思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法法。

  教学难点: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1.复*导入

  口算 估算

  20×3 = 97×4 ≈

  300×4= 215×6≈

  6×500= 489×7≈

  7×800= 316×6≈

  课件出题插图

  三个小朋友正在准备画画,他们每人都有一盒彩笔,每盒12支,他们一共有多少支彩笔?

  师:怎么计算他们一共有多少支彩笔呢?今天我们一起学*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2.探究新知

  学*例1

  指名读题目。

  师: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

  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汇报交流:

  12×3= 36 (枝)

  师:为什么要这样列式呢?36这个结果是怎么得到的呢?

  师:12×3表示什么意思?

  这道题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有什么不同?

  小组合作探讨。

  教师巡视了解各小组的情况,尤其鼓励学*有困难的学生,要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对及个别的学生给予个别指导。

  (1)进行乘法竖式计算时数位要注意怎样书写?

  (2)应该从哪一位乘起?

  (3)每一次乘得积的位置该怎样呢?为什么?

  (4)每次乘得后的积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小组汇报交流:

  方法一:可以把12×3看成3个12相加。

  方法二:把12分成10和2分别与3相乘,再把结果相加。

  10×3=30(枝)

  2×3=6(枝)

  30+6=36(枝)

  也可以用竖式

  方法三:

  师:考考大家,大家想一想,如果列竖式计算213×3,怎么计算呢?

  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梳理小结:

  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竖式计算时:

  1、相同数位要对齐,要从各位乘起。

  2、从个位起,用一位数分别乘多位数的每一位

  3、乘得的积写在横线的下面与相应的数位对齐。

  火眼金睛

  师:学校买了4个电水壶,一个122,一共用去多少钱?

  指名读题。

  独立完成。

  一辆校车可载客21个学生,学校共有4辆这样的校车,可载学生多少人?

  独立思考。

  附答案:21×4=48(个)

  小刚上学骑自行车,每分钟骑112米,他从家到学校需要骑4分钟,小刚家距离学校多少米?

  3.拓展提升

  共有6个单元,每个单元住11户,这栋楼房共住多少户人家?

  丽丽看一本总共365页的连环画,每天看21页,连续看了4天,一共看了多少页?还剩多少页?

  附答案:21× 4=48(页)

  365-48=317(页)

  课后小结

  a提问: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b师生总结

  1、学会两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竖式的书写与计算。

  2、能够用运所学的乘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板书

  笔算乘法(一)

  个位:8×3=24,个位上填4,再向前一位进2。

  5 4 十位: 1×3=3,3+2=5,十位上填5。

  用多位数每一数位上的数分别乘这个一位数,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乘的顺序:先从个位乘起,哪一位上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口算。

  2.进一步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及对数学知识的亲切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类推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一)复*导入

  口算:

  6×4=24 8×9=72 9×3=27 7×8=56 6×7=42 9×9=81

  并说一说你用的是哪句口诀。

  我来问,你来答。

  指名同学和老师一起,老师来问,学生来答。

  目的就是为了锻炼学生口算能力。

  师:这个单元我们要学*多位数乘一位数,首先来学*它的口算。

  板书课题:口算多位数乘一位数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出示教材56页主题图)

  问:“同学们,喜欢去游乐园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游乐园玩一玩。”

  出示问题:1.仔细观察,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你能提出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学生合作交流并回答。

  二、学*例1

  出示例1:坐碰碰车每人20元,3人需要多少钱?

  (一)指名读题,并问:“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怎样列式?”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算法:

  ①每人要20元,现在有3人,就是3个20相加,就是20+20+20=60。

  ②20×3.20就是2个十,20×3就是2个十乘3,是6个十,就是60.

  (二)引导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并说一说怎么想的。

  师:1.结合小棒图,谁明白这种方法了?

  解法1:

  20+20+20=60

  解法2:

  2×3=6 20×3=60

  2.我们再来看一看这种方法,他用到了我们以前学*的哪句口诀?

  3.二三得六的“二”表示什么?得六的“六”表示什么?

  4.谁懂这种方法了?再来说一说60是怎样得到的。

  5.谁的想法和他们的不一样,请你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看下面算式,能发现规律吗?

  (三)掌握规律:出示算式40×3

  5×60

  300×2

  1.口算这两道题,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想一想这道题该怎样算,说说你的想法。

  3.在计算这几道题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怎么口算,总结规律,教师归纳

  (计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时可以先把整十、整数看成是几个十、几个百,然后再进行计算。)

  三、学*例2

  出示例2:坐过山车每人12元,3人需要多少钱?

  教师利用课件或教具小棒演示,

  师:结合小棒图,谁来说一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还可以怎样想?

  1.结合小棒图,谁来说一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小组合作,交流探讨。

  这种方法谁读懂了?把12分成了哪两个数?

  把12分成了10和2

  结合图,请你思考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小组合作,指名回答。

  先求出3个10是多少,再求出3个2是多少,最后再把这两部分合并起来就是36。

  课件出示图片:

  邮递员叔叔每天送300分报纸,10天一共送多少份报纸?

  附答案:300×10=3000(份)

  过年了,妈妈想买草莓当礼物送给亲戚,在超市买了三筐,妈妈买了多少盒草莓呢?

  附答案:15×3=45(盒)

  附答案:

  20×8=160(角)160角=16(元)

  30×6=180(角)180角=18(元)

  18+16=34(元)

  师:虽然我们的方法不同,但都用到了以前学*的知识,看来可以用以前的知识帮我们解决一些新问题。那我们就试着做几个题吧,一定要认真哦!

  四、课堂练*

  附答案:

  2、工人师傅每天上午工作4小时,下午工作3小时,每小时加工零件40个,工人师傅每天加工零件多少个?

  附答案:

  算法1:4+3=7(时)40×7=280(个)

  算法2:40×4=160(个)40×3=120(个)160+120=280(个)

  3、书法组人数21人,美术组人数是书法组的4倍,美术组有多少人?

  附答案:

  21×4=84(人)或4×21=84(人)

  五、拓展提升

  工人们修公路,每天修80米,修了5天,共修了多少米?这时,再有90米就能修完,这条公路一共长多少米?

  附答案:

  80 ×5=400(米) 400+90=490(米)

  课后小结

  师:小朋友们,学完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生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了口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其中包括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以及简单的两位数乘一位数,它们的口算基础都是表内乘法口诀。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在学*的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在学*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乘法计算的运用价值,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敢于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勇气。

  4、在有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口算方法和笔算方法的理解,并加强应用,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教学难点:

  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笔算下面各题

  49×2= 34×21=

  上面两道笔算乘法的题目计算时,你们是怎样想的?

  二、探究新知

  (一)、情境引入,解决问题

  1、出示教材第49页

  例2:

  春风小学有37个班,*均每班有48人。一顿午餐要为每人配备一盒酸奶,一共需要多少盒酸奶?

  2、师:读一读题目,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3、学生回答,列式:48×37

  4、估算方法:48≈50 37≈40 50×40=2000(盒)

  大约有2000盒

  (二)、探究笔算

  1、想一想:怎样用竖式计算?

  (1)教师先列竖式:

  (2)然后引导学生根据以前学*的两位数不进位乘法,说说笔算的过程。

  第一步先算什么?怎么算?

  第二步算什么?怎么算?

  第三步算什么?怎么算?

  板书结果:

  探讨笔算算理。

  师:两位数乘两位数应该怎样笔算?

  生回答后,出示课件:

  先用一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

  得数的末位与乘数的个位对齐。

  再用这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与乘数的十位对齐。

  (三)、观察比较

  今天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和前面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呢?

  (四)、小结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要注意什么?

  三、知识应用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2、啄木鸟治病

  3、解决问题

  一本《童话故事》24元,买19本,500元够吗?

  4、帮帮小蜜蜂

  5460 756 322

  23×14 65×84 12×63

  四、全课总结

  想一想,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教材第50页练*十一 第2、4、7题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笔算

  例2. 48×37=1776(盒)

  答:一共需要1776盒。


数学笔算乘法教案优选【5】份(扩展5)

——教案笔算乘法 (菁华5篇)

教案笔算乘法1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口算和笔算方法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方法。

  2、通过自主探究、讨论交流等方式借助点子图,初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3、培养学生运用转化方法主动学*新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的算理和算法

  难点: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三、教学准备:

  课件、点子图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生:神奇的点子。

  师:神奇在哪儿呢?请看点一下(变成苹果),再点一下(变成小熊),继续点(变成了书)。

  师:看来,在数学当中,可以用点子图(板书:点子图)来代表任何东西。使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更简便。

  二、学*新知

  师:昨天,我到书店买书,遇到这样一个问题,谁来读一读?

  生:每套书有14本,钟老师买了2套,一共买了多少本?

  师:我们知道点子可以代表书,那这里的1套书14本,就可以用一行14个点子来表示。2套就几行点子来表示呢?

  生:2行点子(课件出示2行)

  师:它表示几个几?

  生:2个14。

  师:怎么列式?

  生:14×2。

  师:你会用口算的方法计算出结果吗?

  生:先算4×2=8,再算10×2=20,最后算20+8=28。

  师:对,除了口算,我们还可以。

  生:笔算。

  师:列竖式计算时,我们要注意什么?(生;相同数位要对齐)

  师:怎么算呢?

  生:先用2去乘个位上的4等于8,再用2乘十位上的1等于2个十,所以2写在十位上。

  师:刚才我们用口算和笔算的方法计算出14×2=28,哪种方法算起来更快?

  生:笔算。

  师:这是几位数乘几位数。

  生:两位数乘一位数。

  师:(指着口算):计算时,我们先把14怎么样?

  生:分成10和4。

  师:对,就是先把数分小了再进行计算,然后再把两步的积怎么样?

  生:加起来。

  师:对,这就是(板书:先分后合)的方法,把新知识(板书:转化)成旧知识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师:现在每套书有14本,钟老师买了10套,用点子图该怎么表示?谁来说一说?

  生:每行14个点子,一共有10行。

  师:那这1 0行就表示几套?

  生:10套。

  师:怎么列式?

  生:14×10=140。

  师:这是两位数乘两位数中的什么数?

  生:两位数乘整十数。

  师:那要是钟老师现在买了12套,点子图又该画几行?

  生:12行。

  师:它表示求几个几?

  生:12个14。

  师:怎么列式?

  生:14×12。

  师:这是几位数乘几位数。

  生:两位数乘两位数。

  师: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内容(板书:两位数乘两位数)

  师:现在你们能不能估一估14×12大约等于多少?

  生:大约等于140。

  师:它到底等于多少呢?我们能不能通过点子图利用先分后合的方法把14×12转化成以前学过的知识计算出来呢。

  师:好,我们来看一下活动要求,把12套书用先分后合的方法在点子图上分一分、圈一圈,然后列算式算一算。请大家4人为一小组,开始吧。

  师:同学们分好了吗?分好的小组请用行动来告诉老师你们分好了。

  师:谁来代表你们小组把你们的想法,展示给大家看看。

  生汇报:① 14×10=140 14×2=28 140+28=168。

  把12套书分成两部分,先算10套,14×10=140再算2套,14×2=28最后算140+28=168就是把两部分的积合起来。

  师:哪些小组和他们的想法一样?哪些小组还有不同的想法?

  ②14×4=56 56×3=168。

  把12套分成3个4套,先算4套,14×4=56,再算3组这样的4套56×3=168。

  师:还有没有不一样的分法?

  ③14×6=84 84×2=168 。

  师:(小结)这些作品虽然分的方式各有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生:先把其中一个因数分小了,然后再合起来,(或者:用到了先分后合的方法)

  师:对,就是通过点子图利用先分后合的方法把12套书先分成几部分,转化成两位数乘一位数或两位数乘整十数来计算,然后都是把几部分合起来。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几种分法,你认为哪种分法计算起来比较简单?

  生:先算10套,再算2套那种。

  师:对,就是这种,因为这样分后更容易口算。

  师:那请你和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这种分法是怎么分的?

  师:好,说完的同学请快速的坐好。

  师:刚才结合点子图,我们可以口算出14×12=168以外,还能列竖式计算吗?

  生:能。

  师:那现在我们一起来探究怎样列竖式计算吧。(板书:笔算乘法)

  师:好,请大家结合这种分法先独立思考,再在草稿本上试着列竖式算一算,计算之后再和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生:先算2乘4等于8。

  师:8表示?(生:8个一)写在(生:个位上)

  师:再算?

  生:2乘十位上的1等于2个十。

  师:2写在(十位上)。

  师:也就是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2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

  师:再怎么算?

  生:先用十位上的1去乘个位上的4等于4

  师:4表示?

  生:4个十。

  师:4就写在(生:写在十位上)。

  师:那这里个位上的0还写不写呢?

  生:可以不写(师板书:个位上的0不写)

  师:接下来再怎么算?

  生:十位的1去乘十位上的1。

  师:等于?(生:100)表示?

  (生:1个百)1写在(生:百位上)

  师:对,也就是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

  师:那接下来又该怎么算?

  生:把二步的积加起来。

  师:个位相加等于(8),十位相加等于(6),百位相加等于(1)。

  师:这一步的28是怎么得到的?

  生:28是14×2得到的,(师板书:14×2的积)。

  师:(指着第二步)这一个数又是怎么得来的?

  生:它是14×10的积。

  师:最后怎么算的?

  生:把二步的积加起来。

  师:其实就买书这件事来说,28表示求几套书的本数?(2套)

  师:140又表示几套书的本数?(10套)

  师:看来,我们的竖式也是采用先分后合的方法,把14×12先转化成两位数成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再合起来得到最后得数。

  师:在竖式计算过程中,我们第一步先用个位上的2去乘第一个因数个位上的几?(4)等于(8)

  师:再用2去乘十位上的1,也就是用2乘的几?

  生:2×10=20。

  师:也就是什么乘什么?(10×4=40)

  师:再用十位上的1乘十位上的1也就是什么乘什么?

  生:10×10=100。

  师:现在你们能不能在点子图上找一找每个乘法算式对应的位置呢?

  生:能。

  师:第一个2×4=8在点子图上表示求的哪个部分?

  生:右上角。

  师:2×10=20在图上又表示求的哪个部分?

  生:左上角那个部分。

  师:10×4=40,又表示哪个部分?

  生:右下角那个部分。

  师:最后10×10=100呢?

  生:左下角那个部分。

  师:最后我们再来看一下竖式计算的过程,我们第一步先算的什么?第二步再算的什么?最后又是怎么算的?

  生: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最后把两步的积加起来。

  师:现在你们知道怎么算了吗?

  生:知道了。

  练*巩固:

  师:那如果不是14×12,而是其他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你们还能计算吗?

  生:能。

  师:好,现在大家练*一下答题单上的做一做这几道题吧。

  师:请大家一大组算一道题,看哪个组的同学算的又快又准确。

  师:哪些同学愿意上来算一算?

  师生集体评价,选一题让孩子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其余3题集体评价。

  师:第一组做对的同学请举手。

  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生: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师:还用到了一个很重要的学*方法是什么?

  生:先分后合转化的方法。

  师:对,通过点子图利用先分后合的方法把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来解决,这是一个很好的学*方法,希望大家下来以后能学以致用。

  师:在竖式计算的过程中,你觉得有没有什么地方是我们最该注意的?

  生: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时,结果的末位一定要与十位对齐。

  师:咱们再来帮啄木鸟治一治病吧!请大家在答题单上判断一下下面的计算正确吗?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师:敢不敢接受今天的终极挑战?

  师:猜一猜水果下面藏着几?

教案笔算乘法2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是一节计算课,传统的计算教学是枯燥乏味的,为了打破传统的计算教学方法,突出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时,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湖塘的大香林桂花节为背景,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理解、感受知识的发展过程,体验、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算法的多样化,并注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有这样几个特点:

  1、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注意知识的迁移。

  2、通过合作交流,突现学生的主体性,实现算法的多样化。

  3、设计多种练*,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教材分析

  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是学生在掌握了整百、整十数乘一位数口算的基础上,探讨每一数位上的积都不满十的任意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引出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通过计算使学生懂得任意两、三位数乘一位数,都是把这个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乘这个一位数,再把所得的积相加。这一内容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它体现了多位数乘法的基本算理和算法,掌握了它,多位数乘法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迁移、类推。而且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熟练程度还会影响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试商的准确率和速度。因此,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好这部分知识。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本课之前,一般是不会列出乘法笔算竖式的,许多学生都会利用口算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笔算竖式是计算的通法,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竖式。刚开始用竖式计算的时候,有的学生可能会从高位算起,这时教师不必急于去纠正,这个问题可以留待以后学*进位乘法时再加以解决。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理解并掌握其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方法和积极的学*态度,同时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及乘法竖式书写的格式,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使学生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理解并掌握其计算法则。

  六、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小朋友们,金秋十月,丹桂飘香,我们家乡美丽的大香林景区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桂花节。十一长假,小明一家也来到了大香林,他们买了3张门票,每张30元。请问:一共要付多少钱?怎么解决这个问题?(30×3)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因为是求3个30)怎样计算?(复*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师:景区内真是人山人海!入口处,3辆电动车正忙着把游客载往桂花林,(出示挂图)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说一说图上都告诉了我们什么?(有3辆电动车,每辆电动车上最多可以坐12名游客。)根据这些信息,你想提一个什么问题呢?(3辆车一共可以坐多少名游客?)板书问题。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先请小朋友估计一下,3辆车大约可以坐多少名游客?

  2、师:如果我们要知道准确的人数,该怎么办呢?

  怎样算一共可以坐多少人?(12×3)

  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因为是求3个12是多少)

  3、探讨交流

  1)12×3等于几?你想怎样计算?写在草稿本上。

  2)学生独立思考,请不同算法的学生板演。

  3)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算法。

  4)请板演的.学生给大家介绍自己的算法。

  方法1用加法算:12+12+12=36

  方法2口算:10×3=30 2×3=6 30+6=36

  方法3:列竖式 1 2

  × 3

  3 6

  4、数形结合,理解算理。

  师指着竖式问:大家看懂了吗?6怎么来的?为什么写在个位上?表示什么?十位上的3怎么来?表示什么?

  有这么多种算法,它们之间肯定是有联系的。这个6在第二种算法里表示什么?你能在图中把它圈出来吗?

  出示: ○○○○○○○○○○ ○○

  ○○○○○○○○○○ ○○

  ○○○○○○○○○○ ○○

  "3" 你能圈出来吗?

  5、强调竖式的写法,师生共同完成,师边讲解边板书。

  12×3=36,在写竖式时,先写第一个因数12,再写乘号,然后写第二个因数3,注意3要写在哪儿?乘的时候,要先从个位乘起,用3和个位上的2相乘得几?6写在哪儿?表示什么?乘完没有?还要再用3乘十位上的1,得3。这个3表示什么?要写在什么位上?现在竖式算完没有?如果百位上还有数,还要怎么样?乘得的积要写在(百位上)。小朋友们请看,在乘法竖式里,12叫什么?3呢?最后乘得的结果36就是它们的(积)。竖式算完了,一定要记住在横式上写出得数。这道题的单位是什么?一起口答。

  6、揭示课题:刚才我们在计算12×3等于几时,不但可以用口算的方法,而且还探讨了用竖式来计算,这就是我们今天新学的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齐读课题)

  三、反馈练*,巩固新知。

  1、做一做

  3 2 3 1 2 3

  × 2 × 2 × 2

  学生独立完成。

  师:你发现这3道题最大的区别是什么?(第一个算式,第一个因数是1位数;第二个算式,第一个因数是2位数;第三个算式,第一个因数是3位数。)

  这3道题之间有什么联系?(先乘个位,再乘十位,最后乘百位,这是笔算乘法的基本方法。)

  2、小明一家乘着电瓶车来到了桂花林,他们看见路边放着许多花。每一边都放了342盆,两边共放多少盆?

  你能列式解答吗?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和同桌说一说。

  指名汇报。

  3、小明一家去了钓鱼池钓鱼,小明和妈妈分别钓了14条鱼,爸爸钓了16条,一家人一共钓了多少条鱼?

  4、小朋友真能干!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难一点的题目会不会做?

  □ 2 □ 2 □ □

  × 3 × □

  □ □ 9 8 □ □

  师:看清题目中隐含的条件。第1题你会先解决哪一个数?接着填哪一位?还有不同填法吗?

  师:第2题你会先填哪一位?为什么?

  5、小明一家在大香林游玩了一圈,要回家了。小明想给阿姨家的2个妹妹带一件纪念品回去。妈妈给了小明50元钱,让小明自己挑选礼物。(出示图片:木挂件11元/个,竹水枪22元/支,风箱24元/只),小明会挑什么礼物?一共要花多少钱?还有钱多吗?多多少?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八、板书设计

  笔算乘法

  3辆车一共可以坐多少名游客?

  12×3=36(名)

  1 2……因数

  × 3……因数

  3 6……积

  九、问题探讨

  1、教学中,教师是否能够充分放手,让学生独自经历探索多种算法和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享受成功的快乐?

  2、学生是否真正懂得了乘法竖式中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十、作业设计

  1、先说一说计算顺序,再计算。

  3 1 1 2 2 4 1 3 1 1 2

  × 3 × 4 × 2 × 4

  2、解决问题。

  (1)黄花有32朵,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2倍。红花有多少朵?一共有花多少朵?(2)三年级有3个班,2个班都是42人,另一个班有45人。三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3、你能写出多少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算式?并计算出结果。比一比,看谁写得又快又多。写好后,同桌互相交流。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乘法:

  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乘法:

  你还能写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算式吗?

教案笔算乘法3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2.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的迁移,使学生经历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学*任务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正确规范地计算和书写乘法竖式。

  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咱们班的学生,个个非常聪明、能干,计算能力很强,现在请同学们展示一下,咱们来口算几道题好不好?电脑出示题:145×3、421×2、45×11、35×12、135×8、214×9。

  2、笔算。

  师:大家看这道题,45×12得多少呢?

  请拿出练*本,开始笔算吧。(请一名学生板演)

  师:他计算的结果正确吗?

  师生共同检查竖式……

  师:谁能说说怎样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让全体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有的学生也许会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列竖式或用计算器等。指名板演,并组织反馈

  学生继续讨论计算方法,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方法

  师:同学们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这么熟练,我相信大家这节课一定能学好,你们有信心吗、

  二、 民主导学

  1、任务呈现

  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每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提问:李叔叔的城市离北京有多远?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怎样列式呢?

  145×12=

  观察这算式,你发现和我们以前所学得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吗?

  揭示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2、自主学*

  师:你能运用估算知识猜一猜:李叔叔家离北京大约有多远吗?把你的估计写下来,与同桌交流。

  (1)那有什么计算方法让我们的计算结果更加精确呢?

  (2)请拿出练*本笔算吧,做完后再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样笔算的?要求用竖式计算。(老师巡视指导,特别关注有困难的学生。)

  (3)谁愿意把你的笔算过程分享给大家?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3、展示交流

  (1).学生展示、交流估算方法:

  A、把145看成150,150×12=1800

  B、把12看成10,145×10=1450

  C、把145看成150,12看成10,150×10=1500……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探索,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交流、合作等学*方法研究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反思《《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A.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活动之中。

  B.不管是正确的竖式还是错误的竖式都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思维过程,通过学生分享后,再通过集体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三、检测导结

  (一)目标检测

  1、课件出示:书第49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练*

  师:谁来说说你的笔算过程和结果。

  2、我做得最快

  322×24=145×27=679×13=286×35=

  (1)分组算

  (2)公布比赛结果

  (3)表扬

  2、结果反亏你

  出示课本第50页练*七的第7题

  (1)谈话:有位同学他也做了三道题,请同学们帮他诊断一下,他有没有做对,把不对的改正在旁边。

  (2)生独立完成,交流汇报结果。

  3、反思总结

  这节课,我们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进一步学会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我们运用的就是迁移类推的办法,这是我们解决问题时经常采用的一种思路。要是让你计算四位数乘三位数或多位数乘多位数你有办法吗?你敢试一试吗?愿意动脑筋的孩子,请你们试试吧。

  鼓励学生大胆的展示、交流: 1、数位对齐;2、分位相乘;3、合并相加;4、满十向前一位进1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堂计算知识的新课教学。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给学生创设了思考与交流的空间。我在上课过程中更加认识到小组学*在当前教学中的作用,通过小组合作学*,让每个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案笔算乘法4

  在当前的计算教学中,借助情境以及直观的动手操作理解算理并不是计算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在于,教师们注意了算理的揭示,但往往轻描淡写地很快揭示所谓的简化算法。这样的教学往往导致了在揭示算理到抽象算法之间出现断层,由此造成学生对计算的技能掌握不牢,对知识的运用、迁移不够。最*,笔者结合两位数乘一位数一课的教学,对苏教版第一学段加法、乘法的笔算教材的编排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思考一:学生为何不接受乘法的原始竖式?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教材编排,首先是揭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随后呈现乘法的原始竖式,最后优化简单的竖式书写方法。编排原始竖式的意图,是为了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同时也为学生架设一条桥梁,帮助学生从直观算理过渡到抽象的算法。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结合情境图能较好地理解算理,但是在尝试笔算时往往就跳过原始竖式直奔简化竖式。《江苏教育》20xx年第3期杨春燕老师《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例谈》一文中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是,学生对加法与乘法的关系、表内乘法、位值原则等的知识储备能够使他们自我跨越。事实真的如此吗?笔者在不少课堂上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在自主尝试出简化的竖式计算形式后,教师为了强化算理,尊重教材的编排,又向学生呈现出乘法的原始竖式,而这个时候,学生往往一片哗然,并不认同这一原始竖式。可见,学生虽然能尝试出竖式的简化形式,但并没有实现对原始竖式的真正跨越。那么,学生为何不接受乘法的原始竖式呢?按理说,只要理解了算理,过渡到原始竖式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而过渡到简化的竖式,思维的跳跃性反而很大。带着这个问题,笔者在组内两位年轻教师开设同课题校级公开课时进行了实验统计。(由于是临时将后面的内容抽调上来教学,因此基本不存在家长提前辅导的情况。)两个班96名学生在尝试竖式时,只有一名学生用了原始竖式,原因是该学生看了数学书,其他95名学生都直接采用简化的竖式进行计算,并且我预设的 将前面口算的结果直接写在竖式横线下的现象无一例发生,学生在书写计算结果时都是先写个位,再写十位。我顿时醒悟:学生有着丰富的加法笔算的经验,先算个位,再算十位的笔算过程,横线下面直接书写计算结果的外在形式,都促使了学生在探究乘法笔算过程中自主迁移了这些知识经验。这种情况下,学生自然就难以接受乘法的原始竖式了,而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究后再来教学原始竖式的意义也就不大了。

  思考二:加法原始竖式的教学意义何在?

  教材在编写两位数乘一位数时引进了乘法的原始竖式,这引起了我一系列的思考:加法笔算的教材编写为何忽略了原始竖式?根据教材目前的编排,加法笔算的教学状况又是怎样的?如果在教学加法笔算时也引进原始竖式,这样的教学意义何在?

  先摘录一个笔算加法的教学片段:

  师:43+31等于多少呢?先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操作,得出43+31=74。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40+30=70,3+1=4,70+4=74。

  师:谁能在计数器上表示43+31?

  生拨计数器:先在计数器上拨43,再拨上31,结果等于74。

  结合拨珠,教师引导学生说出算理:43+30=73,73+1=74。(这个算理相对难一些)

  师:43+31,我们还能用竖式帮助计算。

  教师板书竖式的框架,让学生尝试接下去计算。

  学生的尝试的情况可以分成三种:(1)直接在横线下书写刚才口算的结果74;(2)先算十位上4+3=7,再算个位上3+1=4;(3)先算个位再算十位。

  师:在竖式计算时,我们一般从个位算起,谁来把计算的过程跟大家讲讲?

  生1:先算个位上3+1=4,4写在个位上,再算十位上4+3=7,7写在十位上。

  师:刚才这位同学的方法就是竖式计算的方法,大家掌握了吗?

  同上面这个教学片段一样,很多教师在揭示算法时不自觉地将算法同算理剥离开来,诚然,站在**的角度,笔算加法就是这么简单:个位同个位相加,十位同十位相加,几乎没有任何需要解释的理由。但殊不知这样教学,学生尽管能较快地掌握加法笔算的方法,但是这种机械、形式化地操作,让学生在计算时不自觉地脱离算理的有效支撑,学生的计算仍然只是稀里糊涂地计算,甚至当学生学*乘法笔算时,尽管能娴熟地迁移加法笔算的方法,但同时导致了乘法笔算也只是停留在机械化操作的层面。因此,笔者认为,加法笔算教学,增加原始竖式的教学十分有必要。在教学一年级(下册)加法笔算时,学生交流完43+31的口算算理之后,我让学生尝试进行竖式计算。交流时,有不少学生是直接将答案74抄写在横线下面的,也有不少学生知道从个位算起,再算十位,列出了标准的竖式。这个时候我就将原始竖式呈现出来:

  让学生思考:根据刚才口算的三个步骤,竖式计算过程中也应有这样的三个步骤,而你们在计算40+30=70时,怎么就直接把7写在十位上面去了呢?学生一开始愣住了,如实告诉我:家里爸爸妈妈就是这么教的,书上也是这么写的。我就继续让学生思考:爸爸妈妈教的竖式以及书上的竖式这样算有没有道理呢?我随即同学生做了几个实验:我让学生用爸爸妈妈教的方法做几道题,我用原始竖式计算,放到黑板上一比较,学生发现,计算结果都一样,而原始竖式看起来计算的步骤更清楚,但是写起来较麻烦。并且学生指出,原始竖式中一位数加上整十数,得数的个位上还是原来的一位数,十位上的数跟整十数十位上的数相同,所以就能省略计算的步骤,把竖式写的简单些。经历了对原始竖式的观察、比较、优化,我相信学生对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法就不再是操作性理解了。

  非常巧合的是,最*笔者在翻看以前的杂志时发现,上海小学数学教材编写组在20xx年第6期《小学青年教师》发表的《关于整数加减法竖式计算的处理思路》一文中也指出:根据新的学力观,我们不应该仅仅重视竖式一般的形式,也应该重视使用竖式表现思考过程。而这种表现了思维过程的竖式形式其实就是原始竖式。加法笔算时引进原始竖式,不但有效沟通了直观算理到简化算法的过渡,更让学生对数和数位结合的位值原则有了初步的体验,这为学生以后的乘除法的笔算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思考三:笔算乘法在沟通算理和算法时以什么为突破口?

  学生有了将加法的原始竖式过渡到简化竖式的经验后,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时,怎样由原始竖式过渡到简化竖式已经不再是本节课的难点了,因为加法同乘法的简化过程、方法都是相通的,再加上学生在丰富的加法笔算经验的引领下,完全可以自主探究出乘法竖式的简化写法,因此,教学乘法的笔算时,我们不妨重新改编教材,将原始竖式这块内容割舍掉。而割舍这一内容,需要寻找到一种比原始竖式更能有效沟通算理和算法的突破口。

  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教学三位数连加,练*里有这样一道题(42页):三角形花坛的三条边一样长(每条边长268厘米 ),花坛栏杆的长一共多少厘米?解决这道题时,不少学生列了乘法算式2683,可是乘法竖式不会计算,当时我就引导学生借助加法竖式进行计算,并且在加的过程中让学生思考怎样算能算的更快,学生在计算每一位上三个数相加时自然运用口诀进行简便计算。这道题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学生尽管是在用加法竖式进行计算,可是运用乘法口诀帮助计算的方法不就是乘法笔算的方法吗?因此,在学生初步具备数和数位位值知识的基础上,在充分理解算理的前提下,笔算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简便算法就是提炼乘法笔算方法的最佳突破口。当然,我们在重组教材时,还需要考虑到,如何促使学生在加法笔算时自觉采取简便算法,以促使这一算法有效迁移到乘法的笔算中。

  在使用现行教材例题进行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交流142的算理时,学生能很快说出:14+14=28。但当教师问及还能怎样想时,很少有学生能想到先算102=20.再算42=8,再算20+8=28。细细分析发现:学生在解决142时,往往把14看做一个整体,两个14相加,学生能很快口算出结果。但是教学142的笔算,需要支撑的是第二种算理,因此教学时,老师往往根据教材的编排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再用局部分解的眼光来思考问题,(把14分成10和4,142就是把2个10和2个4合起来),这显然不太符合学生的思维常态,因此课堂进行到这一环节时常常会冷场。同时,由于计算2个14比较简单,在尝试乘法笔算时不排除会有部分学生的计算仅仅停留在加法计算的层面上,而没有内化到乘法上。这就导致这部分学生在后面的练*中出现计算步骤混乱、计算方法混淆等情况。

  于是,我们尝试调整例题中的数量,促使学生在口算时用先分解再综合的策略解决问题。如可以改成每只小猴采32只桃,3只小猴一共采多少个桃?这样,学生在口算3个32相加时难度相对大些,学生必然会采用分解的策略:先算303=90,23=6,再采用综合的策略:90+6=96。在明确算理后,让学生用连加的笔算验证刚才的口算过程,并且让学生思考怎样算能算的更快。在运用口诀进行加法竖式的简便计算后,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如果让你自己尝试用乘法竖式计算323,你会从这个连加竖式中得到哪些启发呢?学生边思考边进行乘法竖式的探究。在此基础上,沟通加法笔算与乘法笔算的相通之处,进一步明确算理、巩固算法。在交流乘法笔算的计算过程时,教师让学生说说每一步计算的算理,并引导学生及时同加法竖式联系起来,使学生明确,乘法中的每个计算步骤都能在加法竖式中找到,并且用到的口诀也是一致的。

  3.改编重组教材的可行性再思考:结合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笔算,学生在探究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时,对算理的理解更深入,对算法的掌握更清晰。这一突破口对后继学*的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产生的优势更明显。现行进位乘的教材从原始竖式过渡到有进位的简化竖式,这个过程有相当大的跳跃性,既有中间计算步骤的简化,又有进位方法的提炼,仅仅从原始竖式中获得启发,让学生自主提炼出简化的进位乘,难度比较大。相比而言,将连加竖式的简便算法迁移到简化的进位乘,更能促进学生自主迁移、运用已有的计算经验,从而有效拓宽探究的空间,增强探究的欲望,发展学生的思维。以243的竖式为例:

  师:这两种竖式在计算时有什么联系?

  生1:都是先算3个4相加,再算3个20相加,再把它们合起来,因此,计算的结果相同。

  生2:计算过程中用到的口诀都相同。

  生3:进位的方法也相同:都是个位満十,向十位进1。

  上面的教学片段证实:以笔算加法的简便计算作为教学笔算乘法的突破口,更能有效沟通算理与算法,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这样组织教学,拓展了学生后继学*新知的探究空间,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结构的疏理、重建,提升了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让学生明明白白地学会计算。

教案笔算乘法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能正确笔算。

  教学难点:探究笔算乘法的算法,理解算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主题图。

  今天,圆圆和妈妈一起去书店买书。圆圆在书店看到一套《百科全书》非常喜欢。1套12本,每本24元,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提出一个什么问题吗?(买一套一共需要多少钱?)

  分析:要算一共付出多少钱,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就是计算12个24元是多少,列出算式就是:24×12=?)

  分析:怎样才能知道估算的钱数最接*正确答案呢?这就需要我们准确的计算出24×12的得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二、启发思维,自主探索

  师:谁能来帮帮圆圆解决这个问题?

  1、独立思考,寻找方法。

  师:你能用你学过得知识想办法算出得数吗?大家赶快动脑想一想,算一算吧。2、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来分析每个算法:

  3、教师讲解笔算方法:

  首先,是相同数位对齐。

  ①计算时,我们先用第一个因数与第二个因数个位的数相乘。即:24X2=48(师边说边盖住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字)

  ②我们再用第一个因数与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相乘,即24X10=240

  (师盖住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字)说明:我们在列竖式的时候,只要把4写在十位上,把2写在百位上,就可以表示240了。这个0只是占位的作用,为了简便,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边说边擦去0)

  ③我们现在分别计算了24X2,24X10,那怎样才能表示出24X12的积呢?

  (把上面两个积相加)

  4、观看竖式:

  师再问:a。第一步表示什么的积?(24×2)

  b。第二步表示什么的积?(24×10)

  “4”为什么写在十位上?(24中的4是十位上的1和个位上的4相乘得出的结果,是4个十,所以和十位对齐)

  c。第三步算的是什么?(48+240)

  5、小结:刚才我们用竖式计算24×12时,第一步是用个位上的2与24相乘,第二步是用十位上的1与24相乘,第三步把两次相乘的积相加。

  师:也就是说圆圆买这套书要付288元。我们不要忘记把算得的结果写到等式的后面。

  三、巩固运用,解决问题。

  活动:智力大比拼

  第一关:小车开到的哪儿停?

  (强调:第二个积的末位要和第一个积的十位对齐)

  第二关:笔算大比拼

  33×13= 21×34= 43×12=

  第三关:小马虎体检中心(仔细观察,对的打“√”,错的打“×”,并改正。)

  第四关:弄脏的题单

  四、归纳梳理,总结收获

  师:今天大家表现得真不错,谁来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步骤:1、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出第一个积。2、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因数得到第二个积,得到这个积的末位要和第一个积的十位对齐。3、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五、家庭作业:

  课本第47页第2、4题

  板书设计:


数学笔算乘法教案优选【5】份(扩展6)

——乘法数学教案优选【5】篇

  乘法数学教案 1

  教材分析:

  乘法分配率是进行简便计算的一个难点,由于学生没有足够相关的生活经验和类似的认识,因此比较难于把握。故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探索问题,通过学生互动,发现规律,提出设想,验证结论,最后灵活运用结论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

  由于*时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学生学*数学的热情比较高,一部分学生还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借以带动全班的学*,所以我决定创设情景,调动学生自主学*,通过操作、交流突破难点。

  学*目标:

  1.动手“做”数学;

  2.充分发挥“兵”帮“兵”的作用;

  3.组织学生解决问题。

  设计理念:

  根据课程改革的目标,实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学观,切实改进课堂教学,改变传统牵着学生走的教学行为。

  学生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的,因此要组织好学生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探索,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能根据学生的情况善导,体现学生会学,并使学生学会科学的学*方法,提高学*质量,强化学*兴趣,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

  教学媒体设计:

  1.自制多媒体课件,主要是与课题相关的练*(以“小灵通”、摘取“智慧果”的形式激发兴趣,并配备音乐调节情绪,同时利用Powerpoint制作板书设计加大课堂密度)。

  2. 实物投影仪;学生准备2厘米和3厘米的小棒各2捆。

  教学过程,设计及分析:

  一、创设故事情景

  教授将手指蘸入煤油和蜜糖的杯子里,用嘴尝得津津有味,但学生跟着做却无一不上当,因为教授伸进的是食指,吸的是中指,以此说明观察的重要性,告诫学生注意下面的操作要认真观察,这其实也是一种思维品质。

  二、导入

  1.用2厘米和3厘米的小棒各两根,围成一些图形,说一说你用哪些简便的方法算出小棒的总长度,从中发现什么。

  学生:(3+2)×2=3×2+2×2

  师:你们是怎样发现的?

  学生:①通过计算,知道结果是一样的;②无论怎样摆,都是4根小棒,所以总长度是不变的。

  (通过学生的摆和说,引导他们向乘法分配率的表达形式逼*)

  2.用2厘米和3厘米的小棒各3根,进行类似上面的操作。

  学生:这样摆比较有规律,很容易看出小棒的总长度,并且可以知道(3+2)×3=3×3+2×3)。

  (让学生把有规律的摆法投影出来)

  3.用2厘米和3厘米的小棒各4根,仿照上面再操作。

  要求:在学生摆拢以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参观和评价。让学生把有规律的做法进行实物投影,并介绍想法和发现。

  学生:

  3×4+2×4=(3+2)×4 (8+2)×2=8×2+2×2

  7×2+3×2=(7+3)×2 (3+2)×4=3×4+2×4

  (6+4)×2=6×2+4×2

  分析:通过参观,知道有各种各样的摆法;通过评价,知道我们能创造数学,

  发现规律,能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并进一步向乘法分配率逼*。

  4.猜想:你能说出类似的例子吗?

  (学生自由说,教师把有代表性的写在黑板上。)

  如:(12+72)×8=12×8+72×8 25×84+75×84=(25+75)×84

  …… …… …… …… …… …… …… …… ……

  5.小组讨论。

  (1) 根据以上算式的特征进行讨论,讨论后以小组的形式发表见解;

  (2) 师生共同归纳各种见解: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等于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加起来,结果不变。

  教师:这就是乘法分配率。

  板书课题:乘法分配率。

  分析:综观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还是牵着学生走,所以乘法分配率是强加给学生的,故学生就容易出错,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教学应该从直观思维入手,而以抽象思维结束,因此,我就采用了“操作──探究──发现”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了。

  三、新授

  1.自学书本;

  2.质疑,提出新见解;

  3.师生共同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互助作用,以点带动全班的学*。)

  4.教师:用公式怎样表示乘法分配率?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学生正确读出公式,引出乘法分配率可以进行简便计算。)

  5.形成性练*: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35×37+65×37 102×45 38×99+38

  要求:学生想办法,学生说思路,学生评,学生互助并加以改正。

  四、小结

  (学生以谈体会的形式进行,包括方法、感觉、情感和态度方面)

  五、拓展性练*

  计算下面各题:12×25 63×25-59×25 38×101-38

  说明:这些题目学生是可以用多种方法计算的,目的是训练发散性思维,提高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法上充分发挥“兵”帮“兵”的指导作用。

  六、反馈生活中的数学

  师:这节课我们学*了乘法分配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运用乘法分配率解决一些问题,你能举出例子吗?

  (同位互说,或者小组商量,再发言。)

  七、布置作业

  1.基础题:第66页第4、7题。

  2.思考题:第66页插图。

  乘法数学教案 2

  教学内容:

  课本第83页11—15题。

  教学目标:

  1、用不同方式巩固8的乘法口诀,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掌握8的乘法口诀,用8的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能熟练背诵8的乘法口诀。

  2、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小黑板

  一、复*

  1、开火车,对口了令。

  2、背一背。

  【设计意图】:巩固8的乘法口诀,达到熟练运用。

  3、填一填。(出示小黑板)

  8×2=□7×3=□8×6=□2×8=□

  6×7=□4×6=□5×7=□4×7=□

  5×8=□8×3□8×8=□8×5=□

  5×6=□7×8=□6×8=□6×4=□

  4、第13题运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独立解答,先让学生集体讨论,然后同桌或小组交流订正。

  5、第14题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现实问题,要让学生自己去找联系解决问题。应先引导学生明白题意,再画示意图,帮助解答。

  二、拓展练*

  (补充相应的练*)

  1、每辆车限坐乘客8人,现在有26位乘客,3辆车能坐得下吗?

  2、商场里有一种袜子每双3元钱,妈妈有20元,想买6双这样的袜子,她带的钱够吗?

  3、24=□╳□=□╳□16=□╳□=□╳□

  4、6+☆+☆+☆=30☆=()

  三、课堂随练。

  四、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乘法数学教案 3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在学*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不进位)。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呈现例1的画面,让学生观察

  用完整的话把这幅图的内容、问题说一说。

  请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列出算式24times;12。

  二、探讨计算方法

  1、各组讨论:怎样计算24times;12。

  请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

  2、组织交流。

  各组展示本组的算法。不容易说清楚的,就写在黑板上。

  方法一:

  24times;10=240

  24times;2=48

  240+48=288

  方法二:24

  times;12

  48……24times;2的积

  24……24times;10的积(个位的0不写)

  288

  3、师生评议。

  (1)请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2)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作以肯定或补充。

  (3)重点评议笔算。

  用检查竖式每一步计算的方式,再现笔算过程。

  三、练*

  1、尝试练*。

  用竖式计算63页“做一做”的8道题。请几名学生上黑板板演,讲评。

  2、独立完成练*十六第1题。

  四、总结

  1、请学生讨论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交流。

  2、教师强调:用竖式计算时,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那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能解决用乘法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

  1、学生回顾上节课学*的内容。

  2、口算练*:

  3、笔算:

  4、正误辩析:

  二、解决问题:

  1、完成练*十五第3题:

  (1)引导学生看图,获取信息。

  (2)同桌互相说:把图上的意思完整的说一说。

  (3)独立列出算式,并用竖式笔算。

  (4)集体讲评。

  2、学生独立完成练*十五第4题:

  三、综合练*:

  完成《学案》相应的练*。

  四、学**结: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在学*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呈现下围棋的画面,介绍有关围棋赛的事例或战绩。

  放大棋盘,让学生观察棋盘结构。使学生了解到:围棋的棋盘面由纵横19道线交叉组成。

  接着,把棋子放在纵横线的交叉点上,引出问题:“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

  请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列出算式19times;19。

  二、探讨计算方法。

  1、各组讨论:

  请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

  2、组织交流。

  各组展示本组的算法。不容易说清楚的,就写在黑板上。

  3、师生评议。

  (1)请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2)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作以肯定或补充。使学生了解每一种算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例如,估算的方法能很快算出大约有400个交叉点,但它不能满足解决问题的要求。

  (3)重点评议笔算。

  用检查竖式每一步计算的方式,再现笔算过程。

  三、练*

  1、尝试练*。

  用竖式计算65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

  2、完成练*十六第1、2题。

  四、总结

  1、请学生讨论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交流。

  2、教师强调:用竖式计算时,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那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第4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2、能解决用乘法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

  1、学生回顾上节课学*的内容。

  2、开火车进行口算练*:

  3、笔算练*(进位与不进位的对比):

  (1)学生笔算。

  (2)请学生观察比较:上行的题目和下行的题目有什么异同?

  (3)学生讨论交流:它们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不同的是上行的题目计算时没有进位,而下一行的题目需要进位。

  (4)说说笔算乘法要注意什么?

  4、正误辩析:

  教师用小黑板出示6道计算出现错误的笔算式题,让学生判断正误,并进行改正。

  二、解决问题:

  1、完成练*十六第3题:

  (1)引导学生看图,获取信息。

  (2)同桌互相说:把图上的意思完整的说一说。

  (3)独立列出算式,并用竖式笔算。

  (4)集体讲评。

  2、学生独立完成练*十五第4题、第8题。

  第8题:在解决这道题时,是不是所有的信息都用上?为什么“每套12张”用不上?这样的题目给了你什么启示?

  三、综合练*:

  独立完成练*十六第5、6、7题。

  四、学**结:

  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笔算乘法要注意什么?

  乘法数学教案 4

  教学内容

  教材1-7页。具体内容:整十、整百数乘以一位数及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够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以一位数以及两位数乘以一位数。

  2、经历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会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3、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乘法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认识到乘法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

  2、使学生通过对口算乘法的学*,可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整十、整百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

  2、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

  难点:

  理解口算乘法的过程,并能运用口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复*表内乘法。

  1、引导学生回忆乘法表,并请一位学生背诵乘法口诀表。

  2、肯定学生的回答,并作必要的补充,重述乘法表的内容。

  二、通过实例引入整十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

  1、引入教材第2页上的实例。把问题由一位数乘法2×3扩展到整十数与一位数的乘法。

  2、提问:怎样计算20×3?

  3、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让学生比较这两上算式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4、对学生的结论作出评价,并给予相应的肯定和鼓励。

  三、讲解整十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做练*巩固知识。

  1、讲解:先计算2×3=6,再在积的末尾添上一个0,从而得到20×3=60。

  2、在例题的基础上,让学生计算20×4,20×5。再进一步把题目扩展到整百数乘以一位数,由学生自己去类推。

  3、引导学生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自行提出问题,并讨论解答。

  4、总结、分析学生的问题和答案,以书中的“试一试”为练*,让学生独立计算。

  5、布置“练一练”的*题作为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独立认真地完成。

  第2课时

  一、复*上节课的内容。

  1、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

  2、肯定学生的`回答,并作必要的补充。重述整十、整百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二、通过实例引入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

  1、举出教材第4页的实例。

  2、提问:怎样计算12×3?

  3、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让学生思考,看能否想出其他的解题方法。

  三、讲解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做练*巩固知识。

  1、讲解算理,并给出12×3计算过程。

  2、在例题的基础上,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计算12×4。

  3、对学生的解答作出肯定,让学生举实例,提出问题,并讨论回答。

  4、回答并总结学生的问题和答案,以书中的“试一试”为练*,让学生独立计算。

  本课总结

  通过对本课的学*,学生熟练地掌握了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以一位数的方法,通过经历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会了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 乘除法

  第1课 整十、整百数乘以一位数

  一、复*表内乘法

  列出九九乘法表

  二、整十、整百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

  写出具体实例以及具体解答过程

  三、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

  写出具体实例以及具体解答过程

  乘法数学教案 5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多项式乘法法则的过程,理解多项式乘法法则。

  2、学会用多项式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用几何图形理解代数知识的能力和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掌握多项式的乘法法则并加以运用。

  难点是理解多项式乘法法则的推导过程和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思考

  教师引导学生复*:单项式×多项式运算法则;整式的乘法实际上就是

  单项式×单项式; 单项式×多项式; 和今天学多项式×多项式

  二、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展示:节前语和图片。

  展示:课本中三图

  图5-5

  图5-6

  图5-7

  一间厨房的*面布局如图5-5,试用几种方法表示厨房的总面积。(师生共同探索,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表示方法完成,然后总结)

  由图5-6得总面积为(a+n)(b+m);由图5-7得总面积为a(b+m)+n(b+m)

  或ab+am+nb+nm ; 此时提出问题《多项多的乘法》。

  三、探索法则与应用

  (a+n)(b+m)=a(b+m)+n(b+m)=ab+am+nb+nm

  根据分配律,我们也能得到下面等式:

  (a+n)(b+m)=ab+am+nb+nm

  1、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多项式×多项式的乘法法则并板书法则。

  让学生体会法则的理论依据:

  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多项式乘以多项式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2、例题讲题

  例1 计算(1)(x+y)(a+2b)

  (2)(3x-1)(x+3)强调法则的作用。

  例2 先化简,再求值:

  (2a-3)(3a+1)-6a(a-4)其中a=2/17

  解:(2a-3)(3a+1)-6a(a-4)

  =6a2+2a-9a-3-6a2+24a

  =17a-3

  当a=2/17时,原式=17×2/17-3=-1

  3、课内练*

  见课本P114

  四、拓展延伸,探索挑战

  1、拓展演练

  (1)(a+b)(a-b) (2)(a+b)2 (3)(a+b)(a2-ab+b2)

  (4)(a+b+c)(c+d+e)

  2、探索

  课本P115 第6题

  五、归纳小结,充实结构

  指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学*过程等的自我评价。主要针对以下两个方面:

  1、多项式×多项式 ;

  2、整式的乘法

  六、知识留恋、课后韵味

  布置作业:作业本,一课一练。


数学笔算乘法教案优选【5】份(扩展7)

——数学教案:7的乘法口诀优选【五】份

  数学教案:7的乘法口诀 1

  教学目标:

  1、经历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用7以内的乘法口诀正确的口算相应除法的商,能根据口诀说出相应除法算式和商,进一步理解除法简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解决除法简单实际问题。

  2、能解释求商的方法,通过乘除算式比较体会乘、除法的内在联系,提高表内除法的口算能力。

  3、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在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享受独立思考后发表自己见解的快乐,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7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

  理解7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

  教学准备:

  7的乘法口诀卡片,关于7的除法的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让学生把7的乘法口诀背一遍。

  2、引入新课。

  学会了7的乘法口诀和乘法计算,我们今天来学*7的乘法口诀求商。

  二、学*新知

  1、出示例2情境图。让学生观察,说说知道了什么条件。

  2、依次出示问题,并列式。

  (1)出示第一个问题。说一说,求扎几个花环可以怎样列式?你是怎么样想的?(板书列式)

  (2)提问:求*均每个花环有几朵花怎样列式,又是怎么样想的?(板书算式)

  3、计算得数,并交流。

  计算这两道除法算式要怎样想呢?(板书得数,单位名称和口诀)

  指出:算除法,还是想乘法口诀。计算时,要看算式里的除数,想它和几乘等于被除数,得数就是几。

  让学生读两道算式和商,再读口诀,体会联系。

  三、巩固练*

  想想做做

  1、让学生一组一组填得数。

  交流得数,并板书,然后让学生按组集体读一读。

  2、知道了一道乘法算式可以写成两道除法算式,那根据乘法口诀也能说出有联系的除法算式,我们现在来试一试。

  3、口算。

  用除法口算卡片让学生口算得数。

  4、让学生自己读题,弄清每题知道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弄清*均分的意思)

  四、本课总结

  这节课,学*了什么内容?你知道除法算式求商是怎么样想的吗?你还有哪些体会?

  数学教案:7的乘法口诀 2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理解用7 、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并能正确运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合作交流,体验成功的快乐,树立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会正确迅速地运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初步知道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老师问:“小朋友们,我们都学过7、8、9的乘法口诀了,是吗?”(是)<顺势板书>,那我们就来一起复*一下7、8、9的乘法口诀吧。

  (1)单人小火车开7的乘法口诀后齐背

  (2)双人小火车开8的乘法口诀后齐背

  (3)男女生合作开9的乘法口诀

  老师引入下一个环节:“今天我们就来学*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知识。<顺势板书>

  (二)、创设情境导入

  老师介绍:“还有几天我们就要过自己的节日了,什么节呢?”(六一儿童节)“是呀,在那一天,我们要进行六一节目的演出,同时还要把我们的教室布置一下,小朋友们,你们说一说,你打算怎么打扮咱们的教室呢?”(学生畅所欲言)“老师相信咱们的教室通过你们这么一打扮,可就漂亮多了。

  (三)、探索新知

  1、出示主情境图,收集数学信息

  师:看看这些小朋友为了庆祝自己的节日,在做些什么?

  投影出示48页主情境图(小朋友们在做漂亮的五角星;小朋友在做彩旗、爱心球。)

  师:你还发现什么?

  (第一组做了56面彩旗,要挂成8行;第二组做了49颗五角星,分给7个小组;第三组带来27个爱心球,每9个摆一行。)

  根据学生的回答次序,黑板依次出示三组信息。

  2、提出数学问题

  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1、第一组做了56面彩旗,要挂成8行,每行挂多少面?

  2、:第二组做了49颗五角星,分给7个小组,每个小组得到多少颗五角星?

  3:第三组带来27个爱心球,每9个摆一行,可以摆多少行?)

  根据学生的回答次序,板书有针对性的三个数学问题。

  3、解决问题

  ⑴师:你会解答这些问题吗?独立解决这三个问题。

  (学生做在练*纸上,解决问题)

  ⑵汇报

  ①解决“第一组做了56面彩旗,要挂成8行,每行挂多少面?”

  师:可以用什么方法算?你是怎么算的?

  师:如果要挂成7行,那么算式怎么列?

  师:通过刚才的学*,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引导得出:一个乘法口诀可以计算2道除法算式。

  ②反馈练*:书49页的做一做

  黑板写出:7×4 8×2 9×6

  师:7×4(8×2、9×6)等于几?根据7×4=28(8×2=16、9×6=54)可以写出哪些除法算式?

  根据学生回答的写出:28÷4=7 16÷2=8 54÷6=9

  28÷7=4 16÷8=2 54÷9=6

  师:通过刚才的学*,你又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一句乘法口诀可以计算2个除法算式,体会乘除法的关系。

  ③解决“第二组做了49颗五角星,分给7个小组,每个小组得到多少颗五角星?”和“第三组带来27个爱心球,每9个摆一行,可以摆多少行?”

  通过教师引导得出:

  要求每个小组得到多少颗五角星,可以用除法来计算,49÷7=7(颗)。计

  算方法一是因为七七四十九,方法二是因为7×7=49,所以49÷7=7。

  要求可以摆多少行,可以用除法来计算,27÷9=3(行)。计算方法一是因为三九二十七,方法二是因为3×9=27,所以27÷9=3。

  4、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你学会什么本领?

  (四)、巩固练*

  1、游戏:送小鸟回家

  2、游戏:爬梯摘桃子

  师:想不想去“爬梯摘桃子”?

  说明:正确计算出梯子上的算式,就能爬上梯子摘到树上的桃子。

  要求:同桌比赛,每人各选一个梯子,比一比谁先摘到桃子。(比2次,第二次互换梯子)

  学生在书上练*并汇报:谁来说说自己梯子上算式的得数?谁先摘到桃子?

  (五)拓展练*

  师:小朋友真能干!摘到了又大又甜的桃子!

  出示:一个大桃子

  师:想不想咬一口?先摘到桃子的小朋友来咬一口!

  师:没吃到桃子的小朋友,别伤心,下面还有机会呢!

  ⑴出示:智力大挑战

  桃子有51个,*均分给9只猴子,拿走几个就够了?

  师:你会解答吗?小组合作交流,比一比哪一组想的方法多?

  ⑵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教师适时给以点拨。

  ⑶汇报:谁来说说你想到的好方法?

  师:观察这几个答案,想一想,能不能不用想乘法口诀,就能想出答案了?

  引导学生从乘法口诀入手,思考每个答案之间的关系,算出多种答案。(6个、15个、24个、33个、42个)

  (六)发展评价,课外延伸

  自我评价:

  在这节课中,你觉得自己表现怎么样?为什么?

  课外延伸:

  如果把刚才的题目改为“桃子有51个,*均分给9只猴子,再拿来几个就够了?”

  数学教案:7的乘法口诀 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让学生在推导的过程中掌握7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计算相应的乘法算式,熟记7的乘法口诀。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推导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在学生编乘法口诀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

  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促进学生学*数学自信心的形成。

  教学重点: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探索总结出7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寻找规律 、记忆7的口诀

  教学具准备:课件 、表格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学*了1~6的乘法口诀,谁会背6的口诀?(我们一起背,不光要背的整齐还要有节奏。评价:小朋友们真棒,背得这么熟练)今天我们接着来研究7的乘法口诀。

  (板书课题:7的乘法口诀)

  回忆一下6 的口诀我们是怎样研究的,你打算怎样研究7的口诀?

  (学生发言)

  二、 合作交流 探究新知

  1、 师:今天我们请来好朋友七星瓢虫帮助一起学*7的乘法口诀,(课件出示图片)

  那我们一起数一数七星瓢虫身上有几个斑点吧,一只瓢虫身上有7个点,2只瓢虫有几个点,3只、4只、、、、、呢?

  2、 填表

  七星瓢虫的只数 1 2 3 4 5 6 7

  斑点的个数

  你能算一算完成这个表格吗?

  订正表格,

  问:它填的对不对,2只瓢虫有14个斑点,你是怎样算的?4只有28个斑点你是怎样算的?

  3、 编制口诀

  同学们真聪明,你们愿意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根据表格列出乘法算式,并相应地编出7的乘法口诀吗?请你打开这张纸,完成下面的两部分内容。

  汇报:把你编的口诀大声的读给同学听,要求学生核对、检查自己编写的乘法口诀是否正确

  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编出了乘法口诀,现在大声地读出来吧,老师把它写在黑板上

  指名说一说口诀的意义:如三七二十一是什么意思?五**十五呢?

  同学们不仅会编口诀还知道每一句口诀的意义

  4、 齐读口诀,

  仔细观察,7的乘法口诀有什么规律?(老师总结规律:7的口诀共有7句,从上往下看,一个比一个增加了1,而得数却是一个比一个多7)

  问:你认为哪句口诀比较容易记住?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口诀的?

  (三七二十一、七七四十九天好记)

  如果忘记了 四七二十八,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5、 熟记口诀:

  同学们发现的可真多,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7的口诀,比一比谁的方法好,记得又对又快。

  谁都记在脑子里了?(指名背)还有谁记住了?记住的同学闭上眼睛,不把握的可以看一看黑板,我们一起背一背。

  现在老师把得数都抹去,你还会读吗?(按顺序读、打乱顺序读、指名读,老师把口诀补充完整)

  师:下面我们做个对口令的游戏好吗?

  三七( ) 七七() 四七( )

  你喜欢这个游戏吗?如果你的同位背得很熟练,就给他竖竖大拇指。

  谁得到大拇指了请坐好给老师看,你们真了不起,张老师也要送给你们一个大拇指。

  看来这些都难不倒同学们,你真是太了不起了,7的口诀和1~6的口诀一样可以帮我们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有关7的乘法的数学问题。

  三、 巩固应用

  1、 口算

  我们先来做一组口算吧,你准好了吗?师出示口算卡片(选择前几个说一说你用的那句口诀?

  2、 老师这儿还遇到了数学问题呢?

  (1)我们知道一个星期有7天,2个星期有()天,(用的那句口诀?)3个星期有()天,4个星期有()天

  (2)读一读,算一算,古诗有多少个字?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你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完整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说一说用到了哪句口诀)

  汇报,订正

  (3)小朋友们玩过七巧板吗?七巧板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拼版玩具,有七块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的薄板组成,拼出来的图案变化万千。老师带来了用七巧板拼组的刻舟求剑连环画。

  这幅连环画一共用了多少个薄板?

  独立完成,订正,说用的那句口诀。

  四、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觉得自己表现怎么样?

  数学教案:7的乘法口诀 4

  教学重点:

  倍数的含义;会计算简单倍数问题。

  教学难点:

  倍数的含义。

  教具准备:

  小黑板、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 背诵一下1-7的乘法口诀后出示口算卡,指名口算,并说出来是用哪句口诀算的。

  2. 师:这节课老师带领大家到动物园去看看,看看那里有哪些数学问题。

  二、自学12页三口之家

  1. 观察情景图看看图中都有谁,他们在做什么?你还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2. 学生汇报交流,师说明:1头小象,2头大象,可以说大象的头数是小象的2倍。

  3. 学生试着说一下:1头小象,2头大象,可以说大象的头数是小象的2倍。

  4. 练*:师伸出1个手指,学生随便伸出手指,并用老师伸出1个手指,我伸出 个手指,我伸出的手指个数是老师个数的 倍句式表述。

  三、自学12页拔萝卜

  1. 观察情境图,汇报从图中发现的数学信息。

  2. 抛给学生的问题:从这些数学信息中,你想到了什么问题?

  3. 全班交流:

  (1)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师说明:妈妈拔了6个萝卜,小兔拔了3个萝卜,妈妈拔的萝卜个数等于2个小兔拔萝卜的个数,就说妈妈拔的萝卜个数是小兔的2倍。

  (2)学生试着说一遍。

  4. (1)第一行:☆ ☆ 第二行:◇ ◇ ◇ ◇ ◇的个数是☆的 倍。(可以让学生试着说一下自己怎么想的。)

  (2)第一行:△ △ △ △ △ △ △ △ 第二行:□ □ □ □ △的个数是□的个数的 倍。

  四、自学篮球价钱是排球的几倍的问题

  1. 教师出示信息图和问题。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小组交流。

  2. 全班交流:

  (1)学生充分交流。

  (2)学生明确:篮球的价钱是排球的4倍。

  (3)指导学生用算式表示。

  五、课堂小结

  数学教案:7的乘法口诀 5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科书第72——73页

  [教学目标预设]

  ●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弄清每句口诀的来源。

  2. 初步掌握7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进行计算。

  3. 能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 过程与方法

  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初步学会运用类推学*新知识的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作交流的学*方式,培养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想认识吗?赶快用掌声把她请出来吧!(课件出示:白雪公主)她的好朋友是谁?(七个小矮人)今天是白雪公主的生日,小矮人们想邀请小朋友一起为白雪公主唱支生日歌,愿意吗?(课件:小矮人们联欢的场景,并配上“生日快乐”音乐)细心的小矮人们还为白雪公主准备了小礼物呢!(课件:7个小矮人,每个小矮人手捧7朵鲜花)爱思考的白雪公主看到这么多漂亮的鲜花,问了小矮人们一个问题:“你们知道这些漂亮的鲜花中藏着什么数学问题吗?”可是小矮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没发现。相信聪明的你们通过仔细地观察,一定会发现的!有信心吗?(生:有。)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当当小矮人们的“小老师”,给他们讲讲吧!(随即贴出情境课题:我给小矮人当老师)

  二、合作交流,探究体验

  [活动一] 探究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1. “小老师”们,仔细观察,然后把你发现的数学知识先写在练*本上,写完后可跟同桌交流交流。

  2. 组织汇报交流,师板书。(通过学生的相互交流与补充,归纳出“7的乘法口诀”)

  3. 把你们发现的数学知识给小矮人们读一遍吧,读完后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引出本节数学课题:7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活动二] 交流7的乘法口诀的记忆方法

  1. 7的乘法口诀有几句?你觉得哪句最好记?是怎么记的?有没有觉得不好记的?谁来把你的好方法介绍给他?

  2. 生交流方法。

  3. 用刚才介绍的好方法再记一遍。

  4. 请“小老师”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画图、摆学具、动作等表示一个乘法口诀,有困难可找小伙伴一起研究,也可请老师参加。

  5. “猜一猜”游戏。(一个学生说表示的方式与内容,另一个学生猜猜是哪句口诀)

  6、师:“7的乘法口诀”都记住了吗?一起再背给小矮人们听听吧!

  7. 师:小老师们真厉害!相信这么棒的老师教出来的学生也相当的不错哦!现在就让我们来闭眼静听小矮人们汇报学*成果吧!(通过想象与静思,加深对口诀的记忆与巩固,同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感受成功的喜悦!)

  8. 师:小矮人学会“7的乘法口诀”了吗?他们都是怎样跟你汇报的,你能把他们向你汇报的学*成果说给大家听听吗?(学生汇报,强化记忆,同时鼓励学生表扬小矮人。)

  9. 小矮人们学会了的乘法口诀,这些口诀也非常高兴,不信,你们看它都笑了。(随机在课题的数字“7”上画一个笑脸)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1. 游戏:变魔术。(看口诀说算式,看算式说口诀)

  2. 看图列算式,说口诀。

  (1)课件出示图:一串糖葫芦有7颗山楂,5串糖葫芦共有几颗山楂呢?如果一串糖葫芦7角钱,那买6串糖葫芦一共要花多少钱呢?(让学生说出算式和相应的口诀)

  (2)课件出示古诗《咏柳》,这首诗一共有多少个字呢?

  (3)估计一下你一天要喝几杯水?一个星期大约要喝多少杯水呢?

  3.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用到了“7的乘法口诀”来解决问题的呢?

  四、小结。

  这节课你开心吗?最开心的是什么?还想说些什么?

  五、板书设计:(略)


数学笔算乘法教案优选【5】份(扩展8)

——小学数学三年级笔算乘法教案汇总5篇

  小学数学三年级笔算乘法教案 1

  一、说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针对本年级组提出的“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专题研究而设计的。设计的过程中力图体现出本专题的研究成果,把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各种方法融入了教学当中。同时在本节课设计中,我也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形式上采用多种形式交替变换,注重趣味性,激发学*兴趣,使学生的潜能得到的发挥。

  另外,我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也没有忽视素质教育,一方面注重各学科间的渗透和联系,另一方面注意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的熏陶。

  二、说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设计是以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练*为依托,通过对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巩固练*,把本年级的研究结果——培养计算能力的方法孕育其中,本节课我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针对实际情况和素质教育的要求,设计了一些有趣味、有时代科气息的练*,但实际并没有改变知识内容和结构。下面我对本节课知识点做了简单分析:

  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是本册的重点内容。这一部分内容的学*,先是从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开始的,然后是接*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接着是由浅入深的学*二、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不连续进位、连续进位的乘法,使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本节课的教学安排既是对前面知识的巩固和熟练,也是为学生进一步学*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和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做好铺垫,又是为以后学*多位数乘多位数计算打好基础。在这节课中学生在巩固练*的同时,我把提高计算能力的方法:培养计算兴趣、学**惯、学*态度、加强口算、掌握算法,理解算理等方法融入整个教学中,使学生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增强计算速度,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基于以上认识,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教学目标:

  使学生较熟练地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使学生初步理解提高计算能力的一些方法和策略。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体会成功的快乐。

  初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

  2、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熟练地计算。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难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说教法、学法

  从素质教育着眼点来看,要贯彻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的原则,不仅要使学生学会知识,更要使学生会学、乐学、主动去学。

  为了更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能够自主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方法上,采用谈话激趣、回忆交流、讨论归纳、强化练*等教学方法,循循诱导,让学生在比赛、游戏、练*、合作中自主学*,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学*的时间和空间”从这种设计理念出发,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增强教学效果,使学生计算能力得到真正发展,我对本节课设计如下几个环节: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这几天我们一直在学*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你们想不想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什么知识?想一想。学生可能会根据教材说学*新知。是啊,从课本的内容看这节我们要学*一个因数中间有0乘法,但是老师想让大家看看最*几次的作业,拿几本错多的作业给学生看看但是老师想问问:这几天我们学的知识,你们都熟练了吗?作业得怎么样?(可以拿几本错多的作业给学生看看)引导学生说一些学生还不太懂,应该再练*。……那就巩固复*一下,使我们计算能力再有所提高,计算的准确度也能提高一些,可以吗?师板书课题。

  (这样设计导入主要是让学生觉得我们是有必要上这节课,明确学*目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的发挥)

  (二)回忆交流,讨论归纳,明确算法,理清算理。

  1、回忆交流

  师:好,那回忆一下,我们这几天都学*了哪些内容?……

  师:对,这段时间我们就是学*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那每天学*都一样吗?……

  请学生想一想都学了哪几种情况的乘法,同桌之间先互相说一说,然后请学生在全班上说一说。

  2、讨论归纳,明确算法,理清算理

  师:你会计算这几种乘法题吗?你能说一说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吗?小组内互相说说,师巡视指导。

  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汇报。师据学生汇报板书计算方法。

  师小结:同学们说得不错,虽然有些还说不完整,但已有一些进步了。

  师生一起来说算法,并理解算理。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计算方法,下面我们就算一算。

  (这里这样安排同桌、及小组合作是让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互相补充,使学生体会小组合作的作用,培养初步合作的意识,体会成功的快乐。然后师生一起说使算法进一步明确,算理更加清淅。)

  (三)、强化练*

  1、口算铺垫(开火车)

  6×4 = 3×8 = 7×5 = 9×4+6=

  2×8+7= 3×6+4= 8×8+7= 4×2+3=

  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比赛谁快就可以到黑板上来做。然后请做题的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1 5 8 2 6 3 2 7 8 7

  × 4 × 5 × 7 × 6

  3、师:同学们知道啄木鸟会做什么呢?……对,它是益鸟,专门给老树治病的。现在你们也来当一回医生,谁能帮助下面的题治一治病呢?

  1 2 5 2 4 7 6

  × 7 × 4 × 8

  7 4 2 8 3 8 8

  集体评价。

  师:同学们当医生好当吗?当医生应该怎样才能帮病人查出病来?

  师:那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时,要注意哪些地方?学生说师板书

  引导学生说出要细心,不能马虎,注意学**惯的培养。

  (这里设计从口算到笔算再纠错的有梯度练*,并注意练*的针对性和趣味性,一方面是为了学生积极地巩固和扎实所学知识,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养成良好的学**惯,使学生的计算能力能稳步提高,同时也渗透一些科学和品德方面的教育,注重学科的联系。)

  四、拓展延伸

  1、师:刚才又是比赛,又是当医生,一定有点累了,那我们轻松一下做个游戏:

  老师这里有一棵苹果树,上面结了许多苹果(苹果上有数),这边还有篮子(上面有乘法算式),如果你们摘对了,这个苹果和篮子都归你。你们想来摘吗?……

  那我们怎么摘呢?同桌之间互相说说,然后请学生上来摘,并说说为什么这样摘?

  (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课堂学*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玩乐中轻轻松松学知识,培养能力这正是我们这节课的追求。)

  2、同学们,你们知道杨利伟叔叔吗?他是做什么的?……知道今年我国又有两位叔叔坐着xx六号宇宙飞船在太空生活水*生活了5天5夜,他们是谁呢?

  ……

  师;他们都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中国的骄傲。同学们现在我们再来了解一个有关航天知识并来解决问题好吗?

  小黑板出示:

  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周需要114分钟,绕地球9周,需要多少分钟?

  先让学生说说从上面的信息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能先估算一下,再独立解答。

  (这里设计一个具有时代气息的问题,一方面是多位数乘一位数应用拓展,因为计算教学如果只重视计算技能的学*,往往比较枯燥。只有把计算教学至于问题解决中去,使学生感受到计算是有用的,是能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生会更感兴趣。另一方面是为了开拓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了解国家的一些大事,渗透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的教育,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又练*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你觉得比以前算得快了吗?算得准了吗?你认为怎样才能算又对又快呢?你还哪些收获?(这样设计学生自己来谈收获,是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在课堂上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收获。)

  小学数学三年级笔算乘法教案 2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帮助学生体会优化的策略和思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l.出示例1图。(图中增加1盒水彩笔)提问:你能猜测一下大约有多少枝水彩笔吗?

  2.学生进行猜测后要求说说怎样猜测的。

  3.提问:怎样才能证明你猜测的答案是正确的?(要计算出2412=?)

  4.追问:怎么算呢?我们没有现成的办法,你能自己想办法计算2412得多少吗?二、探索尝试,比较并优选算法

  1.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2412=?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小组交流、整理。

  3.以小组为单位,全班汇报,再汇总不同算法。学生的算法可能有:

  (1)12+12++12=288(24个12相加)

  (2)1246=288

  (3)1238=288

  (4)1220+124=288也有学生用竖式计算

  4.方法归类。(共分三类,第一类是连加;第二类是连乘;第三类是把其申一个乘数拆成两数的和或差)

  5.发现最佳方法。

  (1)出示:2313二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这道题目。

  (2)小组交流,然后选出最简单的方法向全班同学汇报。

  (3)提问:为什么不用连加?为什么不用连乘?

  (4)引导:在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你认为哪一种方法适用的范围比较广?为什么?

  6.研究笔算方法。

  (1)提问:我们再来看看2412这个乘法的竖式。你能说说每一步的意思吗?(学生进行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2)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每一步竖式表示的意义。

  (3)设问:是不是每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都可以用竖式计算呢?计算时你认为应该注意些什么?(体会竖式计算的优点:简便,正确;注意数位对齐。)

  三、巩固法则,推广应用

  1.完成练一练的3道题目。(学生独立完,再指名板演)

  2.练*二第3题。(先填在书上,然后交流)

  四、全课总结,交流收获

  1.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2.你能编几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尝试计算一下吗?

  小学数学三年级笔算乘法教案 3

  设计说明

  本节课教学的是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尽管算理和算法与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相同,但相对比较复杂,学生计算时也更容易出错,因此,在教学本节课时,不仅要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给予适当引导,还要通过对比教学,突破连续进位的难点。

  1.自主探究,适时指导。

  由于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与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相同,因此先让学生尝试独立完成计算,再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给予适时指导,并帮助分析原因,加深学生的印象,促进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和对算法的掌握。同时,在精确计算前,让学生估一估积的范围,培养学生用估算来检验精确计算结果的*惯。

  2.加强对比,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中,通过两个对比来突破难点。一是把连续进位与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过程加以对比;二是将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叠加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叠加进行对比。通过对比,让学生再次体会“哪一位相乘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的计算方法,同时引导学生牢记两点:一是把进位的数写在竖式相应位置的横线上;二是算前一位的积时不要漏加后面进位进上来的数。通过对比和练*,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并培养学生检验的*惯。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复*旧知

  1.计算下列各题。(课件出示)

  2.说一说上面两道题的笔算方法。

  (从个位乘起,乘到哪一位,积就写在哪一位的下面,哪一位相乘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课前进行乘加两步混合计算及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训练,为学*新知作铺垫。

  ⊙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62页例3。

  (1)观察情境图,收集、整理数学信息。

  (已知条件:饮料每箱24瓶,共9箱;所求问题:9箱饮料一共有多少瓶)

  2.学生独立列式。(24×9)

  (1)学生估算9箱大约有多少瓶饮料,然后汇报估算方法及结果。

  方法一 10箱是240瓶,9箱一定比240瓶少。

  方法二 因为24比20 大,比30小,20×9=180,30×9=270,所以24×9的得数在180和270之间。

  (2)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组内交流算法。

  3.课件出示24×9,24×4两个笔算竖式。

  (1)仔细观察,比较两个算式的异同,集体交流。

  相同点:都是两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相同,都有进位。

  不同点:第一个算式个位向十位进位,十位也向百位进位;第二个算式只有个位向十位进位。

  (2)揭示课题:像第一个算式这样的乘法,叫做连续进位乘法,也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

  4.引导学生总结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笔算乘法的计算法则。

  (多位数乘一位数,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哪一位上的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说明:在乘法里,乘数也叫做因数。

  5.学生尝试笔算137×6。

  (课件出示,学生试做,教师巡视订正)

  (1)比较137×6和24×9两个竖式,找找异同点。

  (相同点:都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相同,都是连续进位乘法。不同点:第一个算式是三位数乘一位数,最高位没有进位;第二个算式是两位数乘一位数,最高位有进位)

  (2)学生讨论:计算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要注意什么?

  (哪一位向前一位进位时,要把进位的数写在竖式相应位置的横线上;计算前一位的积时,要记着加上后面进位进上来的数)

  设计意图:通过独立探究,让学生经历知识迁移和抽象计算法则的过程。教学过程中两次进行对比,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笔算乘法的算理和笔算方法,突破难点。同时在精确计算前,用估算明确乘积的范围,培养学生用估算检验结果的意识和能力。

  ⊙巩固练*

  1.计算。

  69×8=   76×4=

  164×5=   245×3=

  2.完成课堂活动卡,集体交流订正。

  3.王力读一本书,每天读26页,9天读完。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4.学校想为三年级的6个班各配备一台录音机,每台录音机139元,一共需要多少元?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

  ⊙布置作业

  教材64页6、7、8题。

  板书设计

  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

  24×9=216(瓶)

  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哪一位上的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小学数学三年级笔算乘法教案 4

  一、说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针对本年级组提出的“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专题研究而设计的。设计的过程中力图体现出本专题的研究成果,把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各种方法融入了教学当中。同时在本节课设计中,我也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形式上采用多种形式交替变换,注重趣味性,激发学*兴趣,使学生的潜能得到的发挥。

  另外,我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也没有忽视素质教育,一方面注重各学科间的渗透和联系,另一方面注意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的熏陶。

  二、说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设计是以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练*为依托,通过对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巩固练*,把本年级的研究结果——培养计算能力的方法孕育其中,本节课我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针对实际情况和素质教育的要求,设计了一些有趣味、有时代科气息的练*,但实际并没有改变知识内容和结构。下面我对本节课知识点做了简单分析:

  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是本册的重点内容。这一部分内容的学*,先是从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开始的,然后是接*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接着是由浅入深的学*二、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不连续进位、连续进位的乘法,使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本节课的`教学安排既是对前面知识的巩固和熟练,也是为学生进一步学*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和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做好铺垫,又是为以后学*多位数乘多位数计算打好基础。在这节课中学生在巩固练*的同时,我把提高计算能力的方法:培养计算兴趣、学**惯、学*态度、加强口算、掌握算法,理解算理等方法融入整个教学中,使学生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增强计算速度,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基于以上认识,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教学目标:

  使学生较熟练地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使学生初步理解提高计算能力的一些方法和策略。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体会成功的快乐。

  初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

  2、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熟练地计算。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难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说教法、学法

  从素质教育着眼点来看,要贯彻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的原则,不仅要使学生学会知识,更要使学生会学、乐学、主动去学。

  为了更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能够自主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方法上,采用谈话激趣、回忆交流、讨论归纳、强化练*等教学方法,循循诱导,让学生在比赛、游戏、练*、合作中自主学*,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学*的时间和空间”从这种设计理念出发,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增强教学效果,使学生计算能力得到真正发展,我对本节课设计如下几个环节: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这几天我们一直在学*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你们想不想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什么知识?想一想。学生可能会根据教材说学*新知。是啊,从课本的内容看这节我们要学*一个因数中间有0乘法,但是老师想让大家看看最*几次的作业,拿几本错多的作业给学生看看但是老师想问问:这几天我们学的知识,你们都熟练了吗?作业得怎么样?(可以拿几本错多的作业给学生看看)引导学生说一些学生还不太懂,应该再练*。……那就巩固复*一下,使我们计算能力再有所提高,计算的准确度也能提高一些,可以吗?师板书课题。

  (这样设计导入主要是让学生觉得我们是有必要上这节课,明确学*目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的发挥)

  (二)回忆交流,讨论归纳,明确算法,理清算理。

  1、回忆交流

  师:好,那回忆一下,我们这几天都学*了哪些内容?……

  师:对,这段时间我们就是学*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那每天学*都一样吗?……

  请学生想一想都学了哪几种情况的乘法,同桌之间先互相说一说,然后请学生在全班上说一说。

  2、讨论归纳,明确算法,理清算理

  师:你会计算这几种乘法题吗?你能说一说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吗?小组内互相说说,师巡视指导。

  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汇报。师据学生汇报板书计算方法。

  师小结:同学们说得不错,虽然有些还说不完整,但已有一些进步了。

  师生一起来说算法,并理解算理。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计算方法,下面我们就算一算。

  (这里这样安排同桌、及小组合作是让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互相补充,使学生体会小组合作的作用,培养初步合作的意识,体会成功的快乐。然后师生一起说使算法进一步明确,算理更加清淅。)

  (三)、强化练*

  1、口算铺垫(开火车)

  6×4 = 3×8 = 7×5 = 9×4+6=

  2×8+7= 3×6+4= 8×8+7= 4×2+3=

  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比赛谁快就可以到黑板上来做。然后请做题的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1 5 8 2 6 3 2 7 8 7

  × 4 × 5 × 7 × 6

  3、师:同学们知道啄木鸟会做什么呢?……对,它是益鸟,专门给老树治病的。现在你们也来当一回医生,谁能帮助下面的题治一治病呢?

  1 2 5 2 4 7 6

  × 7 × 4 × 8

  7 4 2 8 3 8 8

  集体评价。

  师:同学们当医生好当吗?当医生应该怎样才能帮病人查出病来?

  师:那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时,要注意哪些地方?学生说师板书

  引导学生说出要细心,不能马虎,注意学**惯的培养。

  (这里设计从口算到笔算再纠错的有梯度练*,并注意练*的针对性和趣味性,一方面是为了学生积极地巩固和扎实所学知识,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养成良好的学**惯,使学生的计算能力能稳步提高,同时也渗透一些科学和品德方面的教育,注重学科的联系。)

  四、拓展延伸

  1、师:刚才又是比赛,又是当医生,一定有点累了,那我们轻松一下做个游戏:

  老师这里有一棵苹果树,上面结了许多苹果(苹果上有数),这边还有篮子(上面有乘法算式),如果你们摘对了,这个苹果和篮子都归你。你们想来摘吗?……

  那我们怎么摘呢?同桌之间互相说说,然后请学生上来摘,并说说为什么这样摘?

  (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课堂学*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玩乐中轻轻松松学知识,培养能力这正是我们这节课的追求。)

  2、同学们,你们知道杨利伟叔叔吗?他是做什么的?……知道今年我国又有两位叔叔坐着xx六号宇宙飞船在太空生活水*生活了5天5夜,他们是谁呢?

  ……

  师;他们都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中国的骄傲。同学们现在我们再来了解一个有关航天知识并来解决问题好吗?

  小黑板出示:

  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周需要114分钟,绕地球9周,需要多少分钟?

  先让学生说说从上面的信息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能先估算一下,再独立解答。

  (这里设计一个具有时代气息的问题,一方面是多位数乘一位数应用拓展,因为计算教学如果只重视计算技能的学*,往往比较枯燥。只有把计算教学至于问题解决中去,使学生感受到计算是有用的,是能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生会更感兴趣。另一方面是为了开拓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了解国家的一些大事,渗透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的教育,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又练*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你觉得比以前算得快了吗?算得准了吗?你认为怎样才能算又对又快呢?你还哪些收获?(这样设计学生自己来谈收获,是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在课堂上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收获。)

  小学数学三年级笔算乘法教案 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P29-30。

  教学目标:

  1、结合“整理书”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经历估算与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2、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感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淘气他们学校的图书馆又来了一批新书,图书管理员准备将这些新书放在新买来的书架上,瞧,这就是新买来的书架!(师出示情境图)

  师:你能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

  师:图上向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师板书问题)

  二、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1、列式

  师:小女孩提出的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应该怎样列式?(师板书:18×11=)

  2、估算

  师:小男孩也问了我们一个问题:200本书放得下吗?你能用估算的方法先估一估吗?

  生估算

  反馈:你觉得放得下吗?谁来说说你估算的结果?你是怎么估算的?

  方法1:把11看成10,18×10=180

  方法2:把18看成20,20×11=220

  方法3:把18看成20,11看成10,20×10=200

  独立计算

  师:这个书架到底能放得下200本书吗?请同学们算一算。

  3、交流算法

  师:谁来说说你算出来的结果?(198)

  大家同意吗?

  师:请在4人小组里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

  4人小组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师展示学生的算法)

  方法1:18×10=180,18×1=18,180+18=198

  方法2:11×18

  =11×9×2

  =99×2

  =198

  4、重点介绍列竖式的方法(请列竖式的学生介绍)

  师:18为什么要和11对齐?(数位要对齐)接着你怎么想?(生:18先乘11个位上的1,得18,再用18乘11十位上的1,得180,写在18下面一行,最后将18和180相加得198。)

  18乘11十位上的1,为什么得180,而不是18呢?

  (生:11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18乘10得180)

  谁再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多请几名生说说列竖式的步骤,理解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

  三、练*:

  1、试一试

  第1小题让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计算,第2、3小题让生用竖式算法计算,并请几名学生上台板演,师巡视指导。

  2、口算

  比一比,看谁得第一!生完成后可用开火车的形式进行交流。

  3、计算

  先估算,再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计算,在小组内交流、反馈计算的结果。

  4、解决问题

  生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提倡算法多样化。)

  5、思考题

  生独立思考,再交流、反馈。(生发现的规律若有价值性,应给予充分的鼓励。)

  四、总结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最喜欢解决哪种问题?


数学笔算乘法教案优选【5】份(扩展9)

——笔算乘法进位教学反思(五)份

  笔算乘法进位教学反思 1

  小长假之后,学生第一节课的状态很不好。学*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上周每位同学都熟练地掌握了不进位的笔算方法。今天在不进位的基础上学*进位乘法,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

  实际上却并非如此。有的学生遗忘了笔算乘法的格式,将第二步乘得的结果与个位对齐,这属于不明算理的错误。有的学生计算到进位乘法时,忘记刚才乘得的积是几十,直接往下进行,这属于口算乘法尚不过关。有的学生出现莫名其妙的错误,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这属于不明白进位乘法的算理,胡写一通。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1、上周我病假一天,本应在学*过不进位笔算乘法的第二天,继续练*,巩固不进位笔算乘法。但是停了一天,再进行练*,效果就会打折扣。之后连续四天没有上课,部分学生遗忘笔算方法,也是很正常的事。

  2、我在课堂中对关键点强调不够。十位上的数与第一个因数相乘之后,结果应该是几个十,这一点还要让学困生更加明确才是。

  3、知识与技能之间还有一定距离。学生刚刚学*过笔算两位数进位乘法,初次使用这种计算方法,由于不熟练,计算能力不够,难免出现各种问题,这是正常现象。

  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1、讲解计算过程可以加深对算理的理解。

  2、关注学困生以及易溜号生的掌握情况,可以促进学生整体的提高。这几天的课堂上,学*过新知识之后,请这些学生上黑板前板演,共同纠正他们做题中出现的问题,课堂效率提高很多。一是这些孩子的注意力明显集中,二是促使其余学生学*更加专心。

  3、将学生做题中的错例作为课堂练*题。

  4、请学生找出自己计算中的错误,并说明错误原因。


  笔算乘法进位教学反思 2

  小长假之后,学生第一节课的状态很不好。学*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上周每位同学都熟练地掌握了不进位的笔算方法。今天在不进位的基础上学*进位乘法,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

  实际上却并非如此。有的学生遗忘了笔算乘法的`格式,将第二步乘得的结果与个位对齐,这属于不明算理的错误。有的学生计算到进位乘法时,忘记刚才乘得的积是几十,直接往下进行,这属于口算乘法尚不过关。有的学生出现莫名其妙的错误,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这属于不明白进位乘法的算理,胡写一通。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1、上周我病假一天,本应在学*过不进位笔算乘法的第二天,继续练*,巩固不进位笔算乘法。但是停了一天,再进行练*,效果就会打折扣。之后连续四天没有上课,部分学生遗忘笔算方法,也是很正常的事。

  2、我在课堂中对关键点强调不够。十位上的数与第一个因数相乘之后,结果应该是几个十,这一点还要让学困生更加明确才是。

  3、知识与技能之间还有一定距离。学生刚刚学*过笔算两位数进位乘法,初次使用这种计算方法,由于不熟练,计算能力不够,难免出现各种问题,这是正常现象。

  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1、讲解计算过程可以加深对算理的理解。

  2、关注学困生以及易溜号生的掌握情况,可以促进学生整体的提高。这几天的课堂上,学*过新知识之后,请这些学生上黑板前板演,共同纠正他们做题中出现的问题,课堂效率提高很多。一是这些孩子的注意力明显集中,二是促使其余学生学*更加专心。

  3、将学生做题中的错例作为课堂练*题。

  4、请学生找出自己计算中的错误,并说明错误原因。

  笔算乘法进位教学反思 3

  本节课是课本65页例题2进位的笔算乘法,重点讲解19乘19的竖式,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乘法的方法,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了不进位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我先出示几个问题:

  (1)、这算式第一步算什么?是怎样算的?个位满十怎么办?十位呢?

  (2)、第二步算什么?是怎样算的?

  (3)、第三步呢?让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独立尝试计算,指名板演并给大家解释他的计算过程,其他四人小组也交流算法并全班汇报。

  这节课的重点是理解进位笔算的算理,在学生展示并讲解方法之后,我都一一作出了评价,最后由老师再演算一次,并一边算,一边讲解算理(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9去乘19的每一位,积的末位要和个位对齐,表示9个别19是不是171,个位满八十向十位进8,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去乘19,最后把两个积相加),然后再让全班齐说算理。接着出一些错题让学生判断并改正,并要他们知道错在哪?笔算进位的两位数乘法要注意什么?再通过书本65页的“做一做”来加深进位的两位数乘法计算方法,并让学生同桌间说说笔算的过程,同桌说说,指名说,以此方法突破教学重点。

  笔算乘法进位教学反思 4

  今天上午第三节课,有两位领导进入我班听课。针对这节课,进行了评课活动。两位领导说了这节课的许多优点,也指出了不足,给了许多建议。从评课中,我受益匪浅,也得到了极大的鼓舞。

  优点:

  1、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到位。整节课都是以学生提问、学生回答、学生讨论、学生互查、学生纠错、学生讲解错题为主贯穿始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的能力。

  2、整节课设计合理。有不同的练*题,复*环节与本节课衔接紧密,从中体现出知识迁移的重要性。

  不足:

  1、重难点在教案中体现的不够准确。本节课的重点应该是进位,难点是两次进位。在讲解进位的过程中,应重点强调,如何进位、进位的数如何写、写到什么位置更好更准,我没有要求到位,导致有一位学生到黑板做题时,在这个地方,出现错误,浪费许多时间,没有完成预先设计的练*题。

  2、学生用估算的方法解答19乘19时,讲解不具体。针对棋盘的交叉点要用具体的数字,所以应该明确告诉学生你的方法很好,但在今天这道题中暂时用不上。我没有讲这一点,就进行了下一个环节。

  3、用竖式计算的优越性没有讲,应该让学生从心里爱上用竖式计算,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养成良好的*惯,这样会少丢分,成绩回会更好。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备好课,把上课将要出现的问题预设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笔算乘法进位教学反思 5

  本节课是课本65页例题2进位的笔算乘法,重点讲解19乘19的竖式,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乘法的方法,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了不进位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我先出示几个问题:

  (1)、这算式第一步算什么?是怎样算的?个位满十怎么办?十位呢?

  (2)、第二步算什么?是怎样算的?

  (3)、第三步呢?让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独立尝试计算,指名板演并给大家解释他的计算过程,其他四人小组也交流算法并全班汇报。

  这节课的重点是理解进位笔算的算理,在学生展示并讲解方法之后,我都一一作出了评价,最后由老师再演算一次,并一边算,一边讲解算理(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9去乘19的每一位,积的.末位要和个位对齐,表示9个别19是不是171,个位满八十向十位进8,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去乘19,最后把两个积相加),然后再让全班齐说算理。接着出一些错题让学生判断并改正,并要他们知道错在哪?笔算进位的两位数乘法要注意什么?再通过书本65页的“做一做”来加深进位的两位数乘法计算方法,并让学生同桌间说说笔算的过程,同桌说说,指名说,以此方法突破教学重点。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