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精选五篇)

首页 / 教案 / |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1

  教学目标:

  1、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2、能熟练的求出一个数的倒数。

  学情分析:“倒数的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乘法应用题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倒数的认识”是分数的基本知识,学好倒数不仅可以解决有关实际问题,而且还是后面学*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的重要基础。

  教学重点:

  理解倒数的意义和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难点:

  理解“互为倒数”的意义,明确倒数只是表示两个数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漂亮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出示课件图片)

  通过欣赏这几幅图片,大家发现了什么?(图片中都有倒影)那么在我们的数学王国里也有这样的现象吗?(出示课件)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数学王国里的这种奇妙现象——倒数。(板书课题:倒数的认识)

  2、设疑激趣

  看到“倒数”这个数学新名词,大家脑子里产生了哪些问题?请大家来说说你们的问题。大家提的问题都很有价值,都是本节课我们学*的重点内容。

  3、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学。

  针对本节课的学*内容制定了自探提示。(课件出示)

  自探提示:

  (1)倒数的意义是什么?

  (2)倒数指的是一个数吗?

  (3)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4)是不是每个数都有倒数?

  (5)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相等吗?

  请同学们结合自探提示的这几个问题,自学课本28页的内容,让我们一块到书中去寻找“倒数”的秘密吧!

  二、解疑合探

  1、检查自探情况,提问学困生,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根据反馈情况适时组织小组讨论或同桌讨论。

  通过自学提问学生“倒数的意义是什么?”

  课件出示:先计算,再观察,看看得数有什么特点?

  得出结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引导学生理解关键词“乘积是1”“两个数”“互为倒数”。

  “乘积是1指的是相乘关系,并且积只能是1、

  “两个数”指的是只有两个数。

  “互为倒数”说明这两个数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缺一不可,不能孤立的说某一个数是倒数,必须说清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

  举例说明:因为×= 1,所以和互为倒数,就是的倒数是,的倒数是。

  请学生说出互为倒数的任意两个数。并且说说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

  2、讨论(小组合探):1的倒数是(1)。

  0有没有倒数?为什么?(0没有倒数,因为① 0作分母无意义②0×(任何数)≠1)

  3、说一说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小结: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三、质疑再探

  回顾自探提示的问题是否已解决?关于倒数,你还有什么疑问,提出来大家一起研究。(问题预设:怎样求带分数、小数的倒数?)

  通过下面的练*题的解答来总结带分数、小数的倒数如何求倒数。

  四、运用拓展

  1、完成下面练*题。

  2、全课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认识。

  3、布置作业:

  (1)第28页做一做。

  (2)练*六1、2、3题。

  附:板书设计

  倒数的认识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求倒数的方法: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2

  一、复*内容

  分数除法的复*与应用。(教材第46页整理和复*,第47页练*十)

  二、复*目标

  1.通过复*,很好地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难点:正确列出数量关系,掌握四类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

  1.复*倒数。

  (1)师:倒数的意义是什么?(学生抢答,教师板书意义)

  (2)师: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征?(学生抢答)

  (3)师:如何求一个数的倒数?

  引导学生分整数、小数、分数回答。

  2.复*分数除法及其计算法则。

  (1)师:分数除法有哪些类型?

  引导学生回答:分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分数。(板书类型)

  (2)师:写一道除法算式,让同桌算一算。分数除法与分数乘法的计算有什么联系?

  引导学生回答:分数除法要转化为分数乘法计算。

  (3)师:整数除法和分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吗?算一算,说一说。(课件出示题目)

  3×7= 21÷3= 21÷7=

  5/3×1/2= 5/6÷5/3= 5/6÷1/2=

  学生通过计算得出:整数除法和分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都是乘法的逆运算。

  师生共同总结:无论是整数除以分数,还是分数或小数除以分数,都可以转化为乘法计算,也就是说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板书计算法则)

  (4)点名学生说一说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复*分数除法应用题。

  师:本单元我们学*了哪几类应用题?它们的特点和解题思路是什么?

  组织学生小组内交流后汇报。(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四种应用题类型)

  二、知识应用

  1.教材第46页整理和复*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集体订正。同桌之间说一说混合运算的顺序。

  2.教材第46页整理和复*第2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师:3个问题分别属于哪一类应用题?(点名学生回答)

  (3)让学生先写出数量关系,再计算。(教师巡视,指导答疑)

  3.教材第47页练*十第1~4题。

  第1题:教师读题,学生判断正误,点名学生说出错误的原因。

  第2题:点名3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订正。

  第3、4题:先让学生读题说一说属于哪一类应用题,再独立计算。(教师订正)

  注意引导和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

  4.教材第47页练*十第5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画线段图理解题意。

  (3)同桌交流,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

  (4)点名学生说一说解题思路,教师订正并总结。

  三、巩固反馈

  (课件出示题目)

  1.判断。

  (1)一个数除以真分数,商一定大于被除数。( )

  (2)甲数比乙数多1/4,乙数比甲数少1/4。( )

  2.粮店运来面粉140袋,是运来大米的袋数的7/9,大米运来多少袋?

  140÷7/9=180(袋)

  3.一根电线杆长12 m,埋入地下部分的长度是露出地面部分的3/7,这根电线杆露出地面的部分是多少米?

  12÷1+3/7=

  4.天猫商城举行促销活动,一款移动硬盘降价19后售价400元。这款移动硬盘原价多少元?

  400÷1-1/9=450(元)

  5.修一条路,甲单独修需16天,乙单独修需24天。如果乙先修了9天,然后甲、乙二人合修,还要几天?

  1-9/24÷1/16+1/24=6(天)

  四、课堂小结

  本单元结束了,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1.这节复*课我分成了三大模块。第一模块为建立知识网络,第二模块为检测效果,第三模块为质疑总结。

  第一模块先让学生回忆章节中的所有概念及其含义,重新感知概念,然后梳理概念,根据这些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构建知识结构图。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整合能力,他们能快速读懂提纲、表格等形式的知识框架结构。

  第二模块需要改进之处是,我应该针对学生*时学*过程中存在的学*问题进行总结和提示,把学生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并告知学生,并在学*方法上进行指导,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模块只有几个学生进行质疑,说明学生的质疑能力还有待加强,这是以后需要更加努力的环节。

  2.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3

  一、教材

  《画一画》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学*了《变化的量》和《正比例》这两节内容以后安排的,学生已经结合大量的生活情境认识了生活中存在的许多相互依赖的变量,而且体会了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认识了正比例及其意义,能初步判断两个相关联的两是不是成正比例,感受了正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对正比例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基础。教材安排这一内容,一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正比例,以及正比例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关系;二是通过让学生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从而认识正比例图像的特点。主要意图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用图的形式去直观表示两个成正比例的量的变化关系,鼓励学生发现当两个变量成正比例关系时,所绘成的图像是一条直线,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利用图,进行一些估计,解决一些问题,为以后进一步学*正比例函数打下一定的基础。

  对于这一内容的设计,我结合实际主要确定了三个知识与技能的目标,即:1、在具体情景中,通过“画一画”的活动,初步认识正比例图像;2、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3、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提高学生观察与思考相结合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确定了两个情感目标,即:1、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积极参与的良好*惯;2、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其中重难点目标是:1、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2、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提高学生观察与思考相结合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两个重难点目标,我将采取直观教学的形式(既PPT课件演示)和设计学生动手操作的练*题相结合,以此来分解难点,从而突破难点,化难为易。

  二、教法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直观教学法、启发式提问法、讲练结合法和激趣法。直观教学法就是利用PPT课件进行逐一演示,既演示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又演示解决问题的结果,使整个过程和方法都能清楚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去感受和体验;启发式提问法能激起学生的学*兴趣,引导他们思考与交流如: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你发现了什么?;讲练结合法就是利用我设计的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和研究的练*题,让学生自己在练*题上进行动手操作,并在操作中独立思考,独立发现,把自己的发现写下来;激趣法就是在学生进行第一次研究得出结论后为了进一步验证结论,我提出了激励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两次探索与研究,如:真的是这样吗?我们继续来研究和探索……这样能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望和求知欲望,让学生觉得学得轻松,我也教得轻松,也增强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三、学法

  在教学中,我主要以学生的动手活动和交流活动为主,即让学生在练*纸上动手画一画,连一连,写一写。通过学生自己描点连线,自己发现问题,得出结论,并写下来,然后在班上进行交流,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在交流中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又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积极参与的良好*惯,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就提高了。

  四、教学程序设计

  对于教学过程,我主要设计了五个步骤:

  1、温故而知新。

  我设计了两道题,都是用PPT课件展示出来,一是什么是正比例的填空题,二是判断两个相关联的两个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两道题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什么是相关联的量和正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既是复*旧知,也是为下一步学*作准备。这一过程主要采取学生独立——汇报交流——师生评价的方式。

  2、初探尝试,引入新课。

  首先用PPT课件展示出来,这一内容是教材第22页的内容,通过填表、说一说、连线、交流、展示等来揭示本节课的学*主题,提出悬念,激起学生的学*兴趣和探索欲望。

  3、探索与研究。

  这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我结合实际安排了两个探索内容,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探索与研究能更准确地从活动中得出结论,更深刻的理解正比例图像的特点,同时也能根据正比例图像的特点更准确地进行描点、连线和估计。这一过程我主要采取了让学生动手画一画,连一连,写一写,说一说等方法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同时利用PPT课件进行展示,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达到本节课的前两个教学目标。

  4、反馈练*。

  我安排了3道题,一题是判断是否成正比例,二题和三题是有关正比例图像的练*以及利用正比例图像和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既加深了学生对正比例图像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练*题在我设计的题单中,同时我也利用PPT课件进行逐一展示,这样既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完成,又能提高教学效益,使本节课的第3个教学目标得以完成,充分突破重点和难点。

  5、课堂总结。

  这是作为新课必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和评价,既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又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的价值和兴趣。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4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综合解题能力。

  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72名学生,男女生人数协调,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应用题的解决较差,少数学生数学成绩很差。

  重点难点

  1、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正确计算分数混合运算。

  2、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4、1复*导入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复*导入

  不计算,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3700÷9 0、3×9÷6

  50×【(900—90)÷9】

  活动2【讲授】合作探究

  1、出示例3

  一天吃三次,每次吃半片,12片药可以吃几天?

  2、理解题意

  (1、)分析题意,列出算式。

  (2、)提问:求小红可以吃几天,应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小组合作讨论并填写预*卡。方法一:每次吃半片,吃3次:

  12片可以吃几天?

  方法二:12片可以吃:12÷ =12×2=24(次)

  24次可以吃:24÷3=8(天)

  (4)互相交流,请两位同学板演并说一说解题思路。

  (5)列出这两种方法的综合算式。

  (6))提问:综合算式里分别含有几级运算?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7)小结:分数混合运算和整数混合运算相同,在同级运算中,如果

  没有括号,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如果有两级运算,先算乘除,再算

  加减。有括号的先算小括号,再算中括号。

  活动3【练*】巩固练*

  1、完成教材第33页“做一做”。

  提问:梯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2、完成教材第35页第10题。

  活动4【作业】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5

  教学目标:

  1、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2、能熟练的求出一个数的倒数。

  学情分析:“倒数的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乘法应用题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倒数的认识”是分数的基本知识,学好倒数不仅可以解决有关实际问题,而且还是后面学*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的重要基础。

  教学重点:

  理解倒数的意义和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难点:

  理解“互为倒数”的意义,明确倒数只是表示两个数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漂亮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出示课件图片)

  通过欣赏这几幅图片,大家发现了什么?(图片中都有倒影)那么在我们的数学王国里也有这样的现象吗?(出示课件)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数学王国里的这种奇妙现象——倒数。(板书课题:倒数的认识)

  2、设疑激趣

  看到“倒数”这个数学新名词,大家脑子里产生了哪些问题?请大家来说说你们的问题。大家提的问题都很有价值,都是本节课我们学*的重点内容。

  3、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学。

  针对本节课的学*内容制定了自探提示。(课件出示)

  自探提示:

  (1)倒数的意义是什么?

  (2)倒数指的是一个数吗?

  (3)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4)是不是每个数都有倒数?

  (5)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相等吗?

  请同学们结合自探提示的这几个问题,自学课本28页的内容,让我们一块到书中去寻找“倒数”的秘密吧!

  二、解疑合探

  1、检查自探情况,提问学困生,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根据反馈情况适时组织小组讨论或同桌讨论。

  通过自学提问学生“倒数的意义是什么?”

  课件出示:先计算,再观察,看看得数有什么特点?

  得出结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引导学生理解关键词“乘积是1”“两个数”“互为倒数”。

  “乘积是1指的是相乘关系,并且积只能是1、

  “两个数”指的是只有两个数。

  “互为倒数”说明这两个数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缺一不可,不能孤立的说某一个数是倒数,必须说清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

  举例说明:因为×= 1,所以和互为倒数,就是的倒数是,的倒数是。

  请学生说出互为倒数的任意两个数。并且说说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

  2、讨论(小组合探):1的倒数是(1)。

  0有没有倒数?为什么?(0没有倒数,因为① 0作分母无意义②0×(任何数)≠1)

  3、说一说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小结: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三、质疑再探

  回顾自探提示的问题是否已解决?关于倒数,你还有什么疑问,提出来大家一起研究。(问题预设:怎样求带分数、小数的倒数?)

  通过下面的练*题的解答来总结带分数、小数的倒数如何求倒数。

  四、运用拓展

  1、完成下面练*题。

  2、全课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认识。

  3、布置作业:

  (1)第28页做一做。

  (2)练*六1、2、3题。

  附:板书设计

  倒数的认识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求倒数的方法: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精选五篇)扩展阅读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精选五篇)(扩展1)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菁华3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1

  第二课时:简便计算和巩固练*

  教学内容:课本第60页例3,完成“做一做”题目和练*十五的第6~11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使学生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中能够应用一些简便算法;培养学生认真计算,检查的*惯。

  教学过程:

  一、复*。

  1.用简便方法计算。

  62×37+38×37 36×99

  指名说一说应用了什么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新授。

  1.导语。

  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有时也可以应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板书课题:简便计算与巩固练*)

  2.教学例3。

  出示例3:计算

  (1)问: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

  (2)指名学生说出计算方法,教师板书:

  (3)问:下一步应该怎样算?有没有简便算法?

  学生把题目做完:

  三、巩固练*。

  1、完成“做一做”题目。

  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简便运算。

  2.练*十五的第7题。

  让学生比一比,谁算得快,谁的计算方法灵活。

  3.练*十五第8题。

  第2题让学生列出综合算式,也可以列方程解答。

  四、全课小结。

  1.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

  2.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如果能简便运算的应该怎么办?

  五、作业。

  练*十五第6、9、10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2

  三课时:两步计算的一般应用题和分数应用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63-64的内容,完成“做一做”题目和练*十六的第1~3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会解答两步计算的一般应用题和分数应用题;使学生掌握用方程解和用算术方法解的不同思路,提高用算术方法和用方程解应用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检查、检验*惯。

  教学过程:

  一、复*。

  1.两地相距18千米,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2小时相遇。甲每小时行5千米,乙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指名学生口头列式解答,并说一说题中的数量关系。

  2.一个筑路队修筑一段公路,两周修了5千米,正好修了这段公路的 。这段公路全长多少千米?

  让学生画出线段图独立解答,指名说一说数量关系。

  二、新授。

  1.教学例1。

  出示例1。(把复*题第1题中的“18”改为“13”,“2”改为“ ”)

  (1)引导学生用方程解。

  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引导学生得出: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全长)列出方程:

  解:设乙每小时行x千米。

  让学生检验,写答语。

  启发学生思考:根据以前学过的`求总路程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还可以怎样列方程?

  引导学生列出方程,并解答出来。

  解:设乙每小时行x 千米。

  答:(略)

  (2)启发学生思考:能不能用算术方法解答?

  答:乙每小时行 千米。

  学生独立思考,试着在练*本上写出算式。共同订正。

  (3)引导学生把两种解法进行对比。

  让学生想一想:上面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思路有什么不同?

  (4)完成课本第63页“做一做”题目。

  2.教学例2。

  出示例2。(把复*题改为例2。)

  (1)启发学生画出线段图。

  “谁是单位`1`,数量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使学生明白:这段公路的 等于两周修的长度和。

  (2)学生列方程解答。

  解:设这段公路全长X千米。

  (让学生检验,再写上答案。)

  (3)订正后想一想:怎样用算术方法解答。学生列式计算。

  答:(略)。

  (4)完成课本第78页的“做一做”题目。

  三、巩固练*。

  完成练*十六第2题。

  四、全课小结。

  1.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

  2. 用方程和算术解法思路有什么不同?

  五、作业。

  完成练*十六第1、3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3

  第四课时:和倍问题的分数应用题

  教学内容:课本第65页内容和练*十六的第4-7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和倍”、“差倍”问题变形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用方程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分析题中出现的两种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会用x表示两种数量并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一、准备。

  1.口答:(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

  果园里有苹果树x棵,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 ,

  (1)梨树有多少棵?( x)

  (2)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x+ x)

  (3)苹果树比梨树多多少棵?(x- x)

  2.饲养小组养的白兔和黑兔共18只,其中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5倍,白兔和黑兔各有多少只?

  二、新课。

  (一)学*例3.

  问:“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5倍”还可以怎样说?

  出示例3:饲养小组养的白兔和黑兔共18只,其中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 ,白兔和黑兔各有多少只?

  (1)说说它与复*2有什么异同?

  (2)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

  (3)“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你怎样理解?

  (4)把题目中所存在的数量关系找出来。

  (5)应该怎样解答,请你完成。

  (6)订正:说说的解题思路是怎样的。

  (7)想一想,怎样检验做得对不对?

  (二)变式练*。

  将例3的第一个条件变为“白兔比黑兔多16只”。

  (1)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2)应该如何解答?讨论、交流。

  三.巩固练*。

  (1)课本第65页“做一做”题目。

  四、课堂总结:

  1.今天我们学*了什么样的应用题?

  2.这样的应用题解思路和方法是怎样的?

  五、堂上练*:

  练*十六的第7题(1)、(2),比较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它们各用什么解答好?为什么?

  六、作业。

  练*十六第4、5、6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精选五篇)(扩展2)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菁华3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1

  第二课时:简便计算和巩固练*

  教学内容:课本第60页例3,完成“做一做”题目和练*十五的第6~11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使学生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中能够应用一些简便算法;培养学生认真计算,检查的*惯。

  教学过程:

  一、复*。

  1.用简便方法计算。

  62×37+38×37 36×99

  指名说一说应用了什么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新授。

  1.导语。

  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有时也可以应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板书课题:简便计算与巩固练*)

  2.教学例3。

  出示例3:计算

  (1)问: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

  (2)指名学生说出计算方法,教师板书:

  (3)问:下一步应该怎样算?有没有简便算法?

  学生把题目做完:

  三、巩固练*。

  1、完成“做一做”题目。

  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简便运算。

  2.练*十五的第7题。

  让学生比一比,谁算得快,谁的计算方法灵活。

  3.练*十五第8题。

  第2题让学生列出综合算式,也可以列方程解答。

  四、全课小结。

  1.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

  2.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如果能简便运算的应该怎么办?

  五、作业。

  练*十五第6、9、10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2

  一、复*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1、这一章我们学*了分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请大家回忆一下分数除法有几种类型?

  (1)分数除以整数,例如5/7 ÷5;

  (2)一个数除以分数,它又包括整数除以分数,例如20÷4/5 ;和分数除以分数,例如 2/3 ÷ 6/7。

  (3)做第52页“整理和复*”的第2题。

  2、分数除法的意义

  (1)第52页“整理和复*”的第1题:要把这道乘法算式改写成两道除法算式,应该怎么办呢?(引导学生根据乘、除法的关系进行改写,然后让学生将改写的算式填写在书上)

  (2)让学生说说是怎样题改写成两道分数除法算式的。

  (3)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呢?(使学生明确,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3、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1)分数除以整数应该怎样计算?一个数除以分数应该怎样计算?

  (2)引导学生概括出分数除法的统一计算法则: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3)完成P52“整理和复*”第2题。

  (4)P53练*十三第2题。

  二、推理训练

  1、男生占全班人数的3/5 ,女生占全班人数的( )。

  2、一堆煤,用去了4/7 ,还剩下( )。

  3、今年比去年增产 1/8,今年相当于去年的( )。

  三、对比训练:

  1、一步分数应用题

  ① 张大爷养了200只鹅,500只鸭,鹅的只数与鸭的只数的几分之几?

  ② 张大爷养了200只鹅,鹅的只数是鸭的只数的2/5 ,养了多少只鹅?

  ③ 张大爷养了200只鹅,鸭的只数是鹅的只数的5/2 ,养了多少只鸭?

  (1)比较相同点和不同点

  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在结构上,这三道应用题都含有同样的数量关系,即:鹅的只数,鸭的只数, 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不同的是已知和未知发生了变化。在解题思路上,都要弄清以谁作标准,正确判定把哪一种数量看作单位“1”;不同的是需要根据已知、未知的变化确定该用什么方法解答。

  (2)比较完后,学生将三道题的解答过程写在练*本上。

  2、出示题组:

  ① 上海到汉口的水路长1125千米,一艘轮船从上每开往汉口,已经行了3/5,离汉口还有多少千米?

  ② 一艘轮船从上海开往汉口,已经行了3/5,离汉口还有450千米,上海到汉口的水路长多少千米?

  (1)学生自己画线段图,分析,解答。

  (2)对比:两题有什么异同?你是怎样分析的,如何区别的?

  3、出示题组:

  ① 停车场有8辆大客车,小汽车的辆数比大客车多1/6,小汽车有多少辆?

  ② 停车场有8辆大客车,大客车的辆数比小汽车少1/7,小汽车有多少辆?

  ③ 停车场有21辆小汽车,大客车的辆数比小汽车少1/7,大客车有多少辆

  ④ 停车场有21辆小汽车,小汽车的辆数比大客车多1/6,大客车有多少辆?

  (1)学生独立画线段图,分析,解答。

  (2)对比:1、2两题有什么异同?3、4两题呢?你是怎样分析的,如何区别的?

  (3)解答稍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有规律吗?规律是什么?

  引导学生归纳出:

  ㈠ 分析“分率句”,判断单位“1”是哪个数量?

  ㈡ 画出线段图,找出“量”和“率”的对应关系。

  ㈢ 确定已知单位“1”用乘法,求单位“1”用除法或用方程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3

  第一课时: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课本第59页例1、例2及“做一做”,练*十五1-5题。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正确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地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正确地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准备。

  1.板演(指名学生脱式计算)

  46+570÷80 60÷[(30+30)×10]

  二、新课。

  1.谈话:如果把板演题目中的整数换成分数,应该怎样计算?运算的顺序是什么?这节课我们共同来研究。

  (板书课题: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学*例1.

  出示例1:计算

  (1)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比,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3)想一想:这个算式含有几级运算?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大家打开练*本,抄题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

  (5)订正。怎样确保计算的准确?

  3.学*例2。

  出示例2 计算

  (1)请你试着按运算顺序读出例题。

  (2)想一想:这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应该怎样计算?

  (3)想一想:第一步算什么?第二步,第三步呢?

  (4)在练*本上完成。

  (5)指名学生板演。

  (6)如何检查,计算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4.完成课本第60页上面的“做一做”题目。

  计算前,先说说这两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三、课堂总结。

  1.这节课学*的是什么内容?

  2.通过这节课学*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怎样才能保证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正确率?

  四、课堂练*。

  1.填空:

  (1)( )与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2)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要先算( ),再算( );有括号的,要先算( ),再算( )。

  2.判断正误:

  下面的计算正确吗?错误的原因。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精选五篇)(扩展3)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菁华3篇)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活动,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巩固统计的知识。

  教学重点:

  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能准确测量,收集数据。

  教学准备:

  刻度尺(米尺、厘米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小朋友,我们已经认识了常用的长度单位。(复*常用的长度单位。)

  2、学*了怎样用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复*刻度尺使用方法)

  3、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用我们手中的'尺子来测量我们身边的物体。你想测量什么东西的长度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二、小组活动要求。

  1、小组合作选择你们感兴趣的`四样东西进行测量。

  2、组长做好记录工作。

  (教师巡视指导)

  三、小组开始活动。

  四、汇报、记录数据。

  1、把测量的数据汇报记录在黑板上。

  2、完成学生身高统计表。

  3、讨论、交流:看统计表了解到一些什么内容?

  五、课堂总结。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经历数据的调查,收集和整理过程,并能根据数据回答一些问题。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四季的划分,以及自己生日的季节。

  教学重点:

  1、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2、用方块统计图表示统计结果。

  3、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

  4、比较、分析、判断,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1、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

  2、能对调查的时间做出合理的推断。

  教具准备:

  1、在小黑板上写出教材的“涂一涂”的格子和“填一填”的表格,以备挂在黑板上使用。

  2、日历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今天是几月几日?有今天过生日的同学吗?

  2、明明今天过生日,他带来了生日蛋糕和我们共同分享,我们一起为他唱个《生日歌》,好吗?

  3、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吗?谁来说说?

  我想知道班里的同学生日在什么季节?该怎么办呢?

  二、玩中学

  1、说一说。

  说一说你的生日是几月几日?你知道是什么季节吗?

  2、分一分。

  哪几个月是春季?哪几个月是夏季?哪几个月是秋季?哪几个月是冬季?四季是怎样划分的?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3、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四季的划分?

  3、调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调查同学们的出生季节。

  (2)小组交流:怎样收集和整理调查得到的数据?

  4、涂一涂。

  在统计表格中涂色,整理数据。

  5、说一说。

  (1)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

  (2)夏季和冬季过生日的同学有几名?

  (3)如果你们班某个同学的生日你不知道,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哪个季节过生日。

  (4)从图中你还能发现什么?

  三、全课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统计的作用可大了,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用统计呢?

  四、布置作业

  1、调查一下你们村里,有多少学生读小学、初中、高中、大学。

  2、一个季度有多少个月?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3

  一、教学内容:

  P68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够判断哪些图形是对称的,并画出对称轴。

  2、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三、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各色彩纸。

  四、教学重难点:

  能够辨认对称图形,并能画出对称轴。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听小故事)

  (二)认识对称图形

  1、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当学生说出两边一样时,再出现课件演示,一个图形对折后,左右两边完全重合,象这样的图形就叫对称图形)今天我们就来学*对称图形,这里还有一些对称图形,还有一些剪出来的。(飞机、鱼、龟)

  2、动手剪对称图形

  (讨论怎样才能剪出对称图形)

  a、师示范剪对称图形

  (一张长方形的纸,并对折,画出一半的形状,剪下来,打开,左右两边完全一样它是对称图形吗?

  b、学生动手剪对称图形,(画一画、剪一剪,剪出一个自已喜欢的对称图形)

  c、学生展示自已剪的对称图形

  (三)认识对称轴

  认识对称轴(每个对称图形中间都有一条折痕,你能不能给这条折痕取一个名字?)对称轴(师画虚线)

  (四)巩固练*

  1、欣赏对称图形(你能列举生活上的对称图形吗?)

  2、P68(做一做)这里还有一些图形,请你判断;画出它们的对称轴。(小鱼的对称轴在那)对称轴有横的、还有竖的)

  3、P70第2题(4人小组)折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各有几条对称轴?并画出来。

  4、P70第3题,画出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五)总结:这节课的学*,你学*到了什么?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精选五篇)(扩展4)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菁华3篇)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不同形式的练*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逐步形成运算能力。

  2、让学生感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函数思想、转化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熟练正确用连写竖式的方法进行计算,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

  2、正确区分加、减法计算中的进位与退位。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

  1、完成练*五第4题,先指导理解题意,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2、完成练*五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并请个别学生说说有小括号两题的运算顺序。

  3、笔算。

  (1)回顾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时,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算式中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2)完成练*五第7题。(分三组每组完成两小题,3人板演,其余学生自主完成)集体评判这两个同学做的好在哪里?错在哪里?

  二、指导练*

  1、完成练*五第10题。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

  引导学生体会:一个加数变大(或变小),和也随着变大(或变小);减数不变,被减数变大(或变小),差也随着变大(或变小)。

  2。完成练*五第11题。引导学生观察,指名说题意:运算符号和数据都写在箭头的上面,结果要写在方框内。(提醒:只要前面一个得数错,后面的都要跟着错。)

  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比赛,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3。完成练*五第12题。学生读题说题意,教师引导完成一个斜行的3个数相加,其余的学生独立完成。

  汇报,归纳:每行、每列和每一斜行的3个数加起来,得数都相等,这就是神奇的九宫格。

  4、解决问题。

  (1)完成练*五第9题。

  ①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从图中搜集信息,把搜集的信息用语言表述出来,讲清楚是怎样找到的。独立解答。

  ②交流解答的方法。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别人的解答方法。

  (2)完成练*五第13题。出示表格,学生根据表格了解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在小组内交流你想到的问题,并解答出来。集体交流,对提问和解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肯定。

  【设计意图】

  多样化的练*形式,既帮助学生巩固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又激发了学生计算的兴趣,还能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运算能力。

  三、拓展练*

  1、完成练*五第14题,引导学生运用“转化法”解决。

  (1)观察给出的4个数可以发现,它们十位上的数字相同,要把它们填入□中,使等式两边相等,可以只考虑它们个位上的数字。

  (2)通过计算,学生可以发现:6+9-8=7,6+9-7=8,8+7-9=6或8+7-6=9。根据这一发现,可以把这4个两位数写在相应的□中。

  (3)如果把题目中的数字变成26、27、28和29,你们会填吗?

  【设计意图】

  通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给出的数的特点,化繁为简,再通过“组合、试算,组合成算式”这一系列的过程,让学生初步感受“转化”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2、小组探索,共同完成练*五的思考题,指名汇报。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我们又学会了什么?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正确找、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初步感性地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及合作能力。

  3、通过对生活事物及相应图形的欣赏,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对称现象

  教学难点:

  能正确找、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具准备:

  课件、各种对称的图片,剪刀,长方形,正方形,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猜一猜、激趣导入。

  师:在这花儿盛开的季节里,昆虫们欢快的飞舞着,看!它们向这儿飞来了,不过它们只有半个身影。它们说:“只要你猜对它们是谁,它们就会出现。”

  师:请你猜一猜它们分别是什么?(课件出示:蜻蜓、蜜蜂、蝴蝶的半个身影,让学生猜一猜,猜中的就出示昆虫的另一半。)

  师:同学们真棒!那你们仔细观察这些昆虫,你发现了什么?

  生:它们两边都是一摸一样的。

  师:像上面的左右两边都一样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对称。这节课我们来学*更多对称的知识。

  观察、感知,互议自己的发现。有的同学从图案的形状上观察出对称的'特点。

  汇报自己的发现:这些图形的两边都是一样的。

  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轴对称图形。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剪一剪,教学教科书29页例1

  (1)老师示范,先将一张纸对折,再画一画,最后沿画的线剪。打开是一件上衣。

  (2)学生模仿,做一个剪纸。学生动手剪时,师:用剪刀时注意安全,不要伤到自己的小手。完成后观察这件上衣有什么特点?(是对称的)

  (3)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剪对称图形的?

  (4)展示学生剪的作品。(把优秀作品贴黑板)

  师:同学们剪得都很漂亮,在对称图形的中间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所有图形的中间都有一条折痕。

  师:对,这些图形中间都有一条折痕,这条折痕把这个对称图形分成了左右(或上下)完全一样的两部分。那咱们能给这条折痕起一个名字吧!这条折痕在数学王国中叫做对称轴。(板书:对称轴)翻到教材29页,拿出剪刀、长方形纸,照样子剪一剪,剪好后展示自己的。作品。

  刚才我们发现图片里都是对称的图案,能不能通过我们的小手也来找一找对称图形呢?

  2、折一折

  (1)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纸先左右对折,打开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左右对称)再上下对折,又发现了什么?(上下对称)

  (2)拿出准备好的正方形纸片折一折,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

  (上下对称,左右对称,对角也对称。)

  (3)拿出准备好的圆形纸折一折,你又有什么发现?(不管怎样对折,都是对称的。)

  教师小结:通过对折,我们知道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都是对称图形。

  师:先用直尺标齐,再用虚线画出对称轴。

  学生自由发言。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课本29页,做一做。图形中哪些是对称的,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2、下面的字母、数字和汉字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

  1、2、3、4、5、6、7、8、9

  3、教材第33页练*七第1-3题。

  四、回顾整理,拓展延伸

  1、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2、师小结:同学们都说对称图形很美,是啊!只要我们用眼睛仔细去观察,用双手去创造,就能用对称图形把生活装扮得更加美好!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3

  一、教学内容:

  P68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够判断哪些图形是对称的,并画出对称轴。

  2、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三、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各色彩纸。

  四、教学重难点:

  能够辨认对称图形,并能画出对称轴。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听小故事)

  (二)认识对称图形

  1、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当学生说出两边一样时,再出现课件演示,一个图形对折后,左右两边完全重合,象这样的图形就叫对称图形)今天我们就来学*对称图形,这里还有一些对称图形,还有一些剪出来的。(飞机、鱼、龟)

  2、动手剪对称图形

  (讨论怎样才能剪出对称图形)

  a、师示范剪对称图形

  (一张长方形的纸,并对折,画出一半的形状,剪下来,打开,左右两边完全一样它是对称图形吗?

  b、学生动手剪对称图形,(画一画、剪一剪,剪出一个自已喜欢的对称图形)

  c、学生展示自已剪的对称图形

  (三)认识对称轴

  认识对称轴(每个对称图形中间都有一条折痕,你能不能给这条折痕取一个名字?)对称轴(师画虚线)

  (四)巩固练*

  1、欣赏对称图形(你能列举生活上的对称图形吗?)

  2、P68(做一做)这里还有一些图形,请你判断;画出它们的对称轴。(小鱼的对称轴在那)对称轴有横的、还有竖的)

  3、P70第2题(4人小组)折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各有几条对称轴?并画出来。

  4、P70第3题,画出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五)总结:这节课的学*,你学*到了什么?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精选五篇)(扩展5)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菁华3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1

  第二课时:简便计算和巩固练*

  教学内容:课本第60页例3,完成“做一做”题目和练*十五的第6~11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使学生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中能够应用一些简便算法;培养学生认真计算,检查的*惯。

  教学过程:

  一、复*。

  1.用简便方法计算。

  62×37+38×37 36×99

  指名说一说应用了什么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新授。

  1.导语。

  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有时也可以应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板书课题:简便计算与巩固练*)

  2.教学例3。

  出示例3:计算

  (1)问: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

  (2)指名学生说出计算方法,教师板书:

  (3)问:下一步应该怎样算?有没有简便算法?

  学生把题目做完:

  三、巩固练*。

  1、完成“做一做”题目。

  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简便运算。

  2.练*十五的第7题。

  让学生比一比,谁算得快,谁的计算方法灵活。

  3.练*十五第8题。

  第2题让学生列出综合算式,也可以列方程解答。

  四、全课小结。

  1.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

  2.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如果能简便运算的应该怎么办?

  五、作业。

  练*十五第6、9、10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2

  一、复*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1、这一章我们学*了分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请大家回忆一下分数除法有几种类型?

  (1)分数除以整数,例如5/7 ÷5;

  (2)一个数除以分数,它又包括整数除以分数,例如20÷4/5 ;和分数除以分数,例如 2/3 ÷ 6/7。

  (3)做第52页“整理和复*”的第2题。

  2、分数除法的意义

  (1)第52页“整理和复*”的第1题:要把这道乘法算式改写成两道除法算式,应该怎么办呢?(引导学生根据乘、除法的关系进行改写,然后让学生将改写的算式填写在书上)

  (2)让学生说说是怎样题改写成两道分数除法算式的。

  (3)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呢?(使学生明确,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3、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1)分数除以整数应该怎样计算?一个数除以分数应该怎样计算?

  (2)引导学生概括出分数除法的统一计算法则: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3)完成P52“整理和复*”第2题。

  (4)P53练*十三第2题。

  二、推理训练

  1、男生占全班人数的3/5 ,女生占全班人数的( )。

  2、一堆煤,用去了4/7 ,还剩下( )。

  3、今年比去年增产 1/8,今年相当于去年的( )。

  三、对比训练:

  1、一步分数应用题

  ① 张大爷养了200只鹅,500只鸭,鹅的只数与鸭的只数的几分之几?

  ② 张大爷养了200只鹅,鹅的只数是鸭的只数的2/5 ,养了多少只鹅?

  ③ 张大爷养了200只鹅,鸭的只数是鹅的只数的5/2 ,养了多少只鸭?

  (1)比较相同点和不同点

  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在结构上,这三道应用题都含有同样的数量关系,即:鹅的只数,鸭的只数, 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不同的是已知和未知发生了变化。在解题思路上,都要弄清以谁作标准,正确判定把哪一种数量看作单位“1”;不同的是需要根据已知、未知的变化确定该用什么方法解答。

  (2)比较完后,学生将三道题的解答过程写在练*本上。

  2、出示题组:

  ① 上海到汉口的水路长1125千米,一艘轮船从上每开往汉口,已经行了3/5,离汉口还有多少千米?

  ② 一艘轮船从上海开往汉口,已经行了3/5,离汉口还有450千米,上海到汉口的水路长多少千米?

  (1)学生自己画线段图,分析,解答。

  (2)对比:两题有什么异同?你是怎样分析的,如何区别的?

  3、出示题组:

  ① 停车场有8辆大客车,小汽车的辆数比大客车多1/6,小汽车有多少辆?

  ② 停车场有8辆大客车,大客车的辆数比小汽车少1/7,小汽车有多少辆?

  ③ 停车场有21辆小汽车,大客车的辆数比小汽车少1/7,大客车有多少辆

  ④ 停车场有21辆小汽车,小汽车的辆数比大客车多1/6,大客车有多少辆?

  (1)学生独立画线段图,分析,解答。

  (2)对比:1、2两题有什么异同?3、4两题呢?你是怎样分析的,如何区别的?

  (3)解答稍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有规律吗?规律是什么?

  引导学生归纳出:

  ㈠ 分析“分率句”,判断单位“1”是哪个数量?

  ㈡ 画出线段图,找出“量”和“率”的对应关系。

  ㈢ 确定已知单位“1”用乘法,求单位“1”用除法或用方程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3

  第一课时: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课本第59页例1、例2及“做一做”,练*十五1-5题。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正确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地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正确地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准备。

  1.板演(指名学生脱式计算)

  46+570÷80 60÷[(30+30)×10]

  二、新课。

  1.谈话:如果把板演题目中的整数换成分数,应该怎样计算?运算的顺序是什么?这节课我们共同来研究。

  (板书课题: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学*例1.

  出示例1:计算

  (1)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比,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3)想一想:这个算式含有几级运算?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大家打开练*本,抄题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

  (5)订正。怎样确保计算的准确?

  3.学*例2。

  出示例2 计算

  (1)请你试着按运算顺序读出例题。

  (2)想一想:这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应该怎样计算?

  (3)想一想:第一步算什么?第二步,第三步呢?

  (4)在练*本上完成。

  (5)指名学生板演。

  (6)如何检查,计算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4.完成课本第60页上面的“做一做”题目。

  计算前,先说说这两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三、课堂总结。

  1.这节课学*的是什么内容?

  2.通过这节课学*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怎样才能保证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正确率?

  四、课堂练*。

  1.填空:

  (1)( )与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2)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要先算( ),再算( );有括号的,要先算( ),再算( )。

  2.判断正误:

  下面的计算正确吗?错误的原因。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精选五篇)(扩展6)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 (菁华5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1

  “谎言”之所以称为“谎言”,是因为它是虚假的、不真实的、骗人的话语。一个人如果经常说谎,久而久之,他便会失去人们的信任。就如同《撒谎的孩子》文中的那个孩子一样,每天都喊“狼来了”以寻求开心,而当狼真的来时,他再怎么喊叫也无济于事,也不会有人再来帮助他。因为,人们又会以为他在撒谎。可见,谎言有碍于诚信。

  但如果在“谎言”前加上“善意的”,那么谎言的本质也就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善意的谎言”是人们对事物寄托的美好愿望,是人们善良心灵的对白,是人们彼此之间相互安慰的一丝暖意,是人们心底里流露出来的一种柔情……谁也不会去追究它的可信程度,即使听到善意谎言的人明知道是谎言,也一样会去努力相信,不会觉得说谎者的虚伪,有时还要从心里感激呢!

  当一位身患绝症的病人,被医生判了死刑时。大家就会形成一个统一的战线,闭口不谈实情,而以善意的谎言来使病人对治疗充满希望,让病人在一个*和的心态中度过那残年余日。难道这会有碍于诚信吗?

  当一个不韵世事的孩子,失去了自己的亲人,该怎样向他说明自己的亲人到哪里去了呢?暂时不要告诉他真实的情况,只是说到很远的地方出差去了,待孩子懂事,再以实情相告,他也会理解亲人的做法。难道这样的.话也有碍于诚信吗?

  所以,我坚持人为,善意的谎言不仅无碍于诚信,而且还会极大地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和感情,对社会稳定有不可磨灭的作用。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2

  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事情很多很多,比如家里没人,邻居做饭给自己;摔破了胳膊,同学给自己止血;下雨时,自己没带伞,别人借伞给自己。这些小事虽然微不足道,但有时却能使别人受益无穷。

  那次,我们楼下的纸花店着火了,爸爸是第一个察觉到的。那时,全楼的人都睡着了,爸爸便挨家挨户地打电话,很快,全楼的人都到了楼下。这时,人们才想起了拨打119,不知是谁刚说了一声,大家使纷纷拿起了手机。那时,天气很冷,可家家户户的房子里都是烟雾笼照,就在这时,其它纸花店的店主便把门打开,点起炉子给大家取暖。我和楼下的哥哥困了,一位叔叔便把我们送进宾馆。类似于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就比如:

  暑假过后,正是核桃成熟的季节,妈妈使买来了大包的核桃,一有空使给我剥,一连一个月都是这样,每天我一回家总能吃到大把大把的剥过皮的核桃,直到有一天,我突然发现,由于每天给我剥核桃,妈妈的拇指已经发黑了,并且也不像以前那么光滑了,到了这个月,她又每天耐心地给我剥石榴。

  不是有句歌是这样唱的吗“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是啊!何常不是这首歌所说的那样,每个人都献出一点爱,即使不是那惊天动地,人人皆知的大爱,世界也会变得更加美好。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3

  有人说,做人要讲诚信,不能撒谎,有人则认为,生活中有时也需要“善意的谎言”的,那就让我给大家议一议吧!

  是的,做人确实要讲诚信,不能欺骗,比如说:两个同学的关系非常好,一个同学对另一个同学说出了一直存在于心中的秘密,而那个同学已经答应了替他保守秘密,不再告诉任何人。然而,那一位同学却对其他人说出了替好朋友保守的秘密。当秘密到处传播后,再次落入他好朋友的耳中时,不但两人失去了友谊,还失去了好朋友对他的信任。这说明了:不论何时何地,做人都要讲诚信的。

  不过,在生活中,有时还存在着一些“善意的谎言”的。比如说,甲同学偷走了乙同学的笔却又因为保护别人对自己的信任,把偷来的笔放进丙同学的书包里,让大家都认为是丙同学偷的,自己又对此表现得若无其事。不过,最后,甲同学把真相告诉了老师,老师不想让同学们失去良好的友谊,就使用“善意谎言” 的手法对大家说:“乙同学的笔掉在地上,我开始以为是丙同学的,就把笔放进丙同学的书包里。”这不但不使同学们失去友谊,还让大家互相更信任了。所以,生活中,有时还需要一点儿“善意的谎言”的。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4

  从出生到现在,我收到了许多许多的礼物,有舅妈送的银链,同学送的生日贺卡,叔叔阿姨买的新衣服、新鞋……礼物,它给我的是惊喜,它常常让我忍不住兴奋地向别人炫耀:我是得宠的宝贝。现在,我想告诉大家,我还有一个非常非常贵重的礼物,它是爸爸送的。

  记得我5岁那年,爸爸妈妈去外地做生意了,把我寄托在奶奶家。上幼儿园了,奶奶很疼我,天冷,我不想去,奶奶也由着我。所以那时的我很自由。

  等爸爸妈妈回来,我已经读小学一年级了。*惯了读幼儿班时懒散的我,面对着一下子正规起来的教学方式,就不适应了。老师在上面讲,我却在下面神游。要开家长会了,我爸爸去参加的。回来时,我问爸爸:“老师说我什么了吗?”爸爸说:“老师说我女儿是个认真乖巧的好孩子,将来一定有出息!”我乐了,咦,老师说我有出息呢!第二天,我破天荒地在课堂发言中高高举起了手。从此,胆小的我变得活泼起来了。

  后来,在爸爸妈妈的谈话中,我才知道那次家长会上,老师是这样说的:“你的孩子胆小,上课老是昏昏欲睡,是不是晚上没睡够,这样下去我怕跟不上。”那爸爸不是对我撒了谎吗?可我并不怪爸爸。

  事情已经过去两三年了,但给我的印象却依然是那么深刻。如果当初爸爸回来责骂我一通,如果爸爸原原本本把老师的话复述。那当时的我会是这么的心情呢?以我的性格,我一定会担心老师她不喜欢我,我会终日为此而闷闷不乐。啊!爸爸,谢谢你,善意的谎言!这将成为我一生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没有什么礼物比这更珍贵了。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5

  关爱,就是关心爱护,它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关爱,生活上也少不了关爱,别人给予我们关爱,那我们更应该去关心爱护他人,这样世界上才会充满爱!

  在我的回忆中,有件事深深地刻在我的脑子里,让我久久不能忘怀:有一次,我坐公共汽车时,我“抢”到了一个位子,在司机的旁边,上车下车都非常方便。车开出一站后,就上来一位老奶奶。她凹下去的眼睛有着不一样的光泽;皱皱的`脸,让人看起来十分和蔼可亲;高高的鼻梁又让人觉得很严肃。“有没有人给这位老奶奶让座呀?有没有人给这位老奶奶让座呀?”我的耳朵差一点点儿就被震聋了。可是车上还是一片沉默,似乎每一个人都是木头人。老奶奶充满光泽的眼睛突然黯淡下来。那时,我正在犹豫:“到底要不要给这位老人让座?”我猛然站起来;“奶奶您坐吧!”我的声音太响亮了,所有人的眼睛都看着我,脸上不由得发红。哪位老奶奶露出了微笑像茉莉花一般纯洁,又像向日葵一样美。司机也用赞许的眼光看着我。老奶奶用不是很标准的普通话对我说:“来,孩子,来,和我一起坐下。”还不时的摸摸我的脑袋,自言自语。这位老人的让我羞愧不已,让我羞愧不已刚刚的羞愧。我下车后,心跳不由自主地加速。不是害怕,而是兴奋,帮助一个陌生人的感觉真好!

  在此我真诚呼唤全世界的朋友们,关爱别人,关爱自己!让自己和身边所有的人都充满爱!让人间充满爱!让世界充满爱!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精选五篇)(扩展7)

——六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案合集十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案 1

  一、教学内容

  比的意义。(教材第48~49页)

  二、教学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及各部分名称。

  2.明确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3.会正确读、写任意相关联的两个量的比,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三、重点难点

  重点:1.理解比的意义,能正确读、写比。

  2.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难点: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的主题图)

  1.师: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有什么感受?(组织学生同桌交流,然后点名学生回答)

  2.师:图中展示的两面旗都是长15 cm,宽10 cm。我们可以怎样表示它们长和宽的关系呢?

  学生交流得出:

  (1)用比较多少的方法来表示:长比宽多5 cm,宽比长少5 cm。

  (2)用倍数关系来表示:长是宽的15/10倍,宽是长的10/15。

  3.引出新课。

  师:在描述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时,我们除了可以用“多多少、少多少、几倍、几分之几”来描述外,还可以用“比”来描述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今天我们就来学*比的知识。(板书课题:比的意义)

  二、学*新课

  1.教学比的意义。

  (1)同类量的比。

  师:这两面旗的长和宽的倍数关系还可以用比来表示。长是宽的15/10倍,可以说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那么宽是长的10/15可以说成谁和谁的比是几比几呢?

  引导学生自己说出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

  教师小结:长和宽都是表示长度的量,属于同类量。所以无论是长和宽的比还是宽和长的比,都是两个长度的比,我们把这类比叫做同类量的比。

  (2)非同类量的比。

  课件出示:“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 km的高空做圆周运动,*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 km。

  ①师:怎样用算式表示飞船进入轨道后*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

  引导学生回答用“42252÷90”求出速度。

  ②师:除了用除法来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外,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也就是飞船所行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2252比90。因为这里的42252 km与90分钟是两个非同类的量,所以比也可以表示非同类量之间的关系。

  (3)归纳比的意义。

  师:结合上面两个例子,你能说一说什么是比吗?

  学生试说,教师小结: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板书比的意义,组织学生齐读)

  2.教学比的读、写法和各部分名称。

  (1)引导学生自学教材第49页上半页的内容。

  师:你学到了哪些比的知识?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后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2)明确比值的求法和表示方法。

  师: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例如这里的3/2。(板书:比值=比的前项÷比的后项)

  教师提示: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表示。

  3.教学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师:观察上面的式子,你能发现比与除法的关系吗?

  引导学生发现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比号相当于除号,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师: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比和分数又有什么关系呢?

  小组讨论,汇报交流。根据学生回答,课件演示下表:

  教师总结:比与除法、分数联系紧密,但又有区别。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种数,比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各自的意义不同。所以在表述它们之间的关系时,要说“相当于”,而不能说成“等于”或“是”。

  三、巩固反馈

  1.完成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点名学生回答)

  第1题:6 8 3/4 1.8 2.4 3/4

  第2题:1/8 4

  2.完成教材第52~53页“练*十一”第1、3、5题。(第1、5题学生独立完成,第3题点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第1题:(1)14 8 7/4

  (2)16 10 8/5 10 26 5/13

  (3)18 12 3/2

  第3题:5/9 15/4 7/9 1.6

  第5题:7∶5=1.4 2∶1=2

  23∶20=1.15

  菠菜的钙、磷含量比最高,茄子最低。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比的意义是什么?

  板书设计

  比的意义

  比的意义: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

  教学反思

  1.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的知识点较多,有比的意义、读写以及各部分名称;有比值的概念及其求法;还有比与除法、分数的区别与联系等。针对本课内容的特点,在教学中,主要体现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通过讲导结合,理解比的意义。在学*比的意义的时候,考虑到学生对比缺乏认知,所以主要通过教师的“导”,引导学生明确: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可以用除法,也可以用比,并通过同类量和不同类量的比,引出比的意义。

  二是注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小组合作学*的开展。在学*比的各部分名称及读法、写法时,采用了让学生看书自学的方式,在学*中通过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在学*比和除法以及分数关系的时候,采用小组合作学*的方式,让学生结合教材,围绕问题展开讨论,总结出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工人种植一批树苗,已种植的棵数与总棵数的比是2∶5,下午又种植了36棵,这时已种植的棵数与总棵数的比是5∶8。这批树苗共有多少棵?

  分析: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可以将与比有关的问题转化为分数问题解答。

  已种植的棵数与总棵数的比是2∶5,也就是已种植的棵数是总棵数的2/5。又种了36棵后,已种植的棵数与总棵数的比是5∶8,即此时已种植的棵数是总棵数的5/8。所以36所对应的分率是5/8-2/5,即36是总棵数的5/8-2/5。求单位“1”,用除法计算。

  解答:36÷5/8-2/5=36÷9/40=160(棵)

  答:这批树苗共有160棵。

  解法归纳:把与比有关的问题转化为分数问题解决时,关键是根据已知比正确得出谁是谁的几分之几。

  相关知识阅读

  奇妙的比

  张扬和李明在争论一个问题。张扬说:“比的后项不能为0,可是,前几天中国女足还以3∶0的成绩战胜了美国女足。这里的比的后项就是0,为什么呢?”

  李明笑着说:“比赛中的3∶0,与表示倍数关系的比是两码事。虽然读法、写法都一样,可它们的意义不相同。表示倍数关系的两个数,也可以表述为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由于除数是0没有意义,所以比的后项也不能是0。而比赛中记录的3∶0,不表示两个队得分的倍数关系,只表示比赛双方的进球的个数,只是借用了比的写法。”

  张扬佩服地点了点头。

  六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案 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不同种类数的倒数的方法,并能发现一些规律。

  2、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不同种类数的倒数。

  教学难点:熟练正确的求小数、带分数的倒数,发现不同种类数的倒数的一些特征。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投影)这节课老师就要把这里面的奥秘告诉你们,相信你们得知后比老师说得还快。

  2、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板书:乘积是1的两个数

  3、你能很快说出乘积是1的两个数吗?你为什么说的这么快?有什么窍门?

  板书:分子、分母颠倒位置

  4、起名。(师指着分子、分母颠倒位置的两个分数)你能给这样的两个分数起个名吗?

  5、根据学生的评价,引出“倒数”一词,板书课题。

  (设计说明:通过师生比赛“看谁填得快”这一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很快说出乘积是1的两个数,并说说有什么窍门,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受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特征,即分子、分母颠倒位置。此时让学生给倒数起名,已是水到渠成,同时也让学生获得了积极的情感经验。)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倒数的意义

  1、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怎样的两个数叫互为倒数吗

  学生此时回答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一种是分子、分母颠倒位置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注重学生的评价,引出并板书倒数的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4、进一步理解意义:在倒数的意义中,你认为哪几个字比较重要?你是怎么理解“互为”一词的?请举例说明。

  5、(投影)辨析:下面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1)、是倒数。()

  (2)、得数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设计说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怎样的两个数叫互为倒数,并找出概念中的关键词语,举例说明对“互为”一词的理解,处处无不显示出学生是学*活动中的主体,教师是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二)教学倒数的求法

  1、通过刚才的学*,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倒数。那你会求一个数的倒数吗?你会求什么数的倒数呢?怎么求的?能举例说明吗?

  生:我会求分数的倒数,如,把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就是,所以的倒数是。

  师:是个真分数,这位同学求的是一个真分数的倒数,还有谁能说出几个真分数的倒数的?(师板书三、四个例子)

  (设计说明:通过“你会一个数的倒数吗?你会求什么数的倒数?”这一问题,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涟漪。此时,同学们首先想到的是求一个分数的倒数,教师强调求的是一个真分数的倒数,并让学生再举几个例子,目的是为了后面让学生发现不同种类数的倒数的特征做准备。)

  师:真分数有什么特点?那真分数的倒数有什么特征?

  板书:真分数的倒数都大于1。

  2、求假分数的倒数,研究假分数的倒数的特征。

  师:你还会求什么数的倒数?怎么求的?能举例说明吗?

  生举三、四个例子。师板书。

  师:假分数有什么特点?假分数的倒数有什么特征呢?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板书:假分数的倒数都大于或等于1。

  4、求整数的倒数,讨论“0”和“1”的倒数。

  继续问“你还会求什么数的倒数?”当学生说会求整数的倒数时,让学生举几个例子说说怎么求的。

  师:“1”也是整数,谁会求“1”的倒数的?怎么想的?

  板书:1的倒数还是1。

  师:有没有哪个整数的倒数你不会求的呢?

  组织学生讨论:0为什么没有倒数?

  师:仔细观察:整数的倒数有什么特征?

  板书:非0、非1的整数的倒数都是分数单位。

  追问:那分数单位的倒数呢?(都是整数)

  5、求小数、带分数的倒数。

  师:你还会求什么数的倒数?怎么求的?能举例说明吗?

  学生的回答有两种可能:一是求小数的倒数;二是求带分数的倒数。

  (1)、让学生讨论如何求小数的倒数。

  学生会想出两种求法:第一种:把小数化成分数,再颠倒分子、分母的位置,继而求出倒数;第二种:根据倒数的意义,用1除以这个小数。

  引导比较两种求法,得出第一种方法比较通用。

  (2)、让学生讨论如何求带分数的倒数。

  (3)出示几个小数(0.15、2.5、1.25等)和几个带分数让学生求出它们的倒数。

  (设计说明:人的思维活动往往由简单到复杂的,小学生更是这样。所以在老师提出“你会求什么数的倒数时”,他们首先想到的是怎样求一个分数的倒数,然后在考虑整数的倒数的求法,最后想到小数、带分数倒数的求法。这样层层深入,丝丝入扣,有效的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兴趣昂然。)

  (三)学生自行总结求倒数的方法。

  板书: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三、巩固练*

  1、呼应开头。现在你知道老师为什么填的这么快了吗?谁愿意在和老师比一次。(投影出示复*题)

  2、下面哪两个数互为倒数?(做练*六第二题)

  3、辨析(用手势判断对错).投影出示练*六第5题。

  4、谁会填?

  (1)×()= ×( )=3×( )=025×( )

  (2)×()= ÷()= +()= -()

  师:你是根据什么填的?

  (设计说明:练*设计,力求扎实而质朴,*淡中透新意.开放题的设计,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让课堂教学既有“深度”,又有“温度”。)

  四、反思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设计说明:通过回顾,引导学生对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进行总结,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学*是有意义的。)

  五、课后作业

  练*六第6、7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案 3

  教材分析

  1、《圆的面积》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节课,本节内容包括教材67-71页例1、例2及69页“做一做”。

  2、本节课是在学*了圆的周长以后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学*求阴影部分面积做了铺垫。

  学情分析

  小学六年级学生在学*空间图形方面,已经具有一定的想象能力,并有了一定程度的计算能力,在学*方法上也有了一定的积淀,同时他们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抽象推理能力,他们能够自主、合作、探究地进行学*,对学*数学的兴趣浓厚。但是作为十来岁的学生,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是十分有限的,加上他们的个人表现欲望十分强烈,自我控制能力差等因素的影响。因此 在教学时我凭借课件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点 设计教学环节确定教学方法, 确立教学重点、难点和目标 减少盲目性 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让学生通过动手把圆等分成16等份和32等份,学会用转化的思想找到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让学生在动脑动手中掌握知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讨论,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2、能够利用公式进行简单的面积计算。

  3、培养学生空间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未知转化已知过程,体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转化思想,初步了解极限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难点: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

  六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案 4

  位置与方向(二)在*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导航

  一、教材内容

  在*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教材第20~21页例2)

  二、教学目标

  1.会根据一个点相对于观测点的方向和距离确定这个点的具**置。

  2.通过想象出物体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培养空间观念。

  3.通过生活实例学*位置与方向的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重点难点

  重点:能根据给定的方向和距离在*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

  难点:明确在*面图上表示物**置的具体过程和方法。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直尺、量角器、课件。

  学生准备:量角器、直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过程中,我们知道了要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哪几个条件?那么,如何在*面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呢?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位置与方向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在*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学*新课

  教学教材第20~21页例2。

  (课件出示教材第20~21页例2)

  师:在例1的图中,B市、C市的具**置应该标在哪里呢?请你在例1的图中标出B市、C市的具**置。

  (1)尝试画图。

  ①学生独立思考怎样标出B市、C市的具**置。

  ②小组交流作图的方法。

  ③尝试画图。(教师巡视,参与部分小组讨论,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2)组织全班交流。

  ①投影展示学生完成的作品。

  ②组织交流和评议,通过交流明确在图上标出B市、C市位置的方法。

  ③教师小结作图过程。(边说边画)

  B市:先确定方向,用量角器量出A市的北偏西30°方向(量角器中心点与A市重合,量角器0°刻度线与正北方向重合,往西量出30°);再表示距离,用1 cm表示100 km,B市距离A市200 km,在图上也就是2 cm。

  C市:先确定方向,直接在图上找到A市的正北方向;再表示距离,用1 cm表示100 km,C市距离A市300 km,在图上也就是3 cm。

  (3)算一算。

  师:台风到达A市后,移动速度变为40千米/时,几小时后到达B市?(点名学生回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00÷40=5(时)

  (4)总结画图的基本步骤。

  组织学生交流:你们认为确定物体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么?怎样确定?

  学生汇报,教师总结画图步骤:

  ①确定*面图中东、西、南、北的方向。

  ②确定观测点。

  ③根据所给的度数定出所画物体所在的方向。

  ④根据比例尺,定出所画物体与观测点之间的图上距离。(课件出示总结)

  三、巩固反馈

  1.完成教材第21页“做一做”。(教师画出*面图,点名学生板演)

  2.完成教材第24页“练*五”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1.说一说这堂课的收获。

  2.谈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哪些需要注意或不太懂的地方?

  板书设计

  在*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

  例2:

  200÷40=5(时)

  答:台风5小时后到达B市。

  教学反思

  1.从学生的课堂练*来看,学生画示意图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方向角没有找准;距离没有按单位长度换算(少数);中心点的位置没有找准;物体的具**置没有明显地表示出来,或者没有标出名字,让人看不清楚;也有学生方向找错了。根据这些情况,我认为教师在教学时更应该注重画示意图的细节,注重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2.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一艘轮船在大海中以每小时16千米的速度向正东方向航行,10时发现北偏东30°方向24 km处有一座灯塔,11时30分这座灯塔在轮船的什么位置?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从10时到11时30分,轮船行驶了16×1。5=24(km)。画出图形可知,轮船原来的位置、轮船现在的位置、灯塔所构成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根据等边三角形的特点即可解决问题。

  解答:16×1。5=24(km)

  根据题意作图如下:

  答:11时30分这座灯塔在轮船的西偏北60°方向24 km处。

  解法归纳:解本题的关键是运用路程、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求出轮船行驶的路程,从而作出图形,进而根据等边三角形的特点找出图中边角间的关系。

  相关知识阅读

  南辕北辙

  从前有一个人,从魏国到楚国去。他带了很多的盘缠,雇了上好的车,驾上骏马,请了驾车技术精湛的车夫,就上路了。楚国在魏国的南面,可这个人不问青红皂白就让驾车人赶着马车一直向北走去。

  路上有人问他的车是要往哪儿去,他大声回答说:“去楚国!”路人告诉他说:“到楚国去应往南方走,你这是在往北走,方向不对。”那人满

  不在乎地说:“没关系,我的马快着呢!”路人替他着急,拉住他的马,阻止他说:“方向错了,你的马再快,也到不了楚国呀!”那人依然毫不醒悟地说:“不打紧,我带的路费多着呢!”路人极力劝阻他说:“虽说你路费多,可是你走的不是那个方向,你路费多也只能白花呀!”那个一心只想着要到楚国去的人有些不耐烦地说:“这有什么难的,我的车夫赶车的本领高着呢!”路人无奈,只好松开了拉住车把子的手,眼睁睁看着那个盲目上路的魏人走了。

  那个魏国人,不听别人的指点劝告,仗着自己的马快、钱多、车夫好等优越条件,朝着相反方向一意孤行。那么,他条件越好,他就只会离要去的地方越远,因为他的大方向错了。

  寓言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六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案 5

  教材分析

  《分数乘整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合理地使用教材,本课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法则。

  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整数乘法和分数加法的基础上学*的,通过直观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并正确进行计算,在此基础上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六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案 6

  第四课时:和倍问题的分数应用题

  教学内容:课本第65页内容和练*十六的第4-7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和倍”、“差倍”问题变形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用方程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分析题中出现的两种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会用x表示两种数量并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一、准备。

  1.口答:(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

  果园里有苹果树x棵,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 ,

  (1)梨树有多少棵?( x)

  (2)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x+ x)

  (3)苹果树比梨树多多少棵?(x- x)

  2.饲养小组养的白兔和黑兔共18只,其中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5倍,白兔和黑兔各有多少只?

  二、新课。

  (一)学*例3.

  问:“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5倍”还可以怎样说?

  出示例3:饲养小组养的白兔和黑兔共18只,其中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 ,白兔和黑兔各有多少只?

  (1)说说它与复*2有什么异同?

  (2)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

  (3)“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你怎样理解?

  (4)把题目中所存在的数量关系找出来。

  (5)应该怎样解答,请你完成。

  (6)订正:说说的解题思路是怎样的。

  (7)想一想,怎样检验做得对不对?

  (二)变式练*。

  将例3的第一个条件变为“白兔比黑兔多16只”。

  (1)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2)应该如何解答?讨论、交流。

  三.巩固练*。

  (1)课本第65页“做一做”题目。

  四、课堂总结:

  1.今天我们学*了什么样的应用题?

  2.这样的应用题解思路和方法是怎样的?

  五、堂上练*:

  练*十六的第7题(1)、(2),比较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它们各用什么解答好?为什么?

  六、作业。

  练*十六第4、5、6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案 7

  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比》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学*的,教材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经验。设计了比“速度”、“图形放大缩小”“水果价格”等情境,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学生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是教材内容的核心思想。教材没有采取直接出示“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以系列情境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教师要利用好这些情境,真正达到帮助学生理解比的本质的目的。

  学情分析

  有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或使用过比,并有一些相关的生活经验,但学生对比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因此,教学力求通过具体的材料帮助学生达成对比的概念的真正理解。通过自己熟悉的有挑战性的问题喜欢的、探究的、合作的学*方式。因此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利用“苹果买卖”“图形放大缩小”等素材,设计了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3、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理解比的意义。

  难点: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六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案 8

  第一单元 位 置

  第二单元 分数乘分数

  第一课时 分数乘以整数

  第三课时 运算定律的应用

  5×6+7×3 15×(34-29)

  第七课时:倒数的认识

  第二课时 解决问题

  第四课时: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教学内容:“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课文第37的例1,38页完成“做一做”的题目和练*十的第1~3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方程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方法,加深对分数除法意义的理解,提高学生解答含有分数的简易方程的技能,为今后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打好基础。

  重点难点: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

  1.分数除法法则是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2.一个数的5倍是32,这个数是多少?

  (要求学生列出简易方程,说出根据什么这样列)

  二、新授。

  1.出示题目:电脑呈现课文例题拼图

  师:从题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学生回答,出示)

  生:**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2/3;

  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

  小明体内有28G的水分;

  小明的体重是爸爸的体重的7/15。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第一个问题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师:用哪些信息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经过寻找,筛选出有用的信息,整理成一道应用题。

  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小明体内有28千克的水分,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①数量关系

  a.4/5表示什么?

  B.画线段图

  六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案 9

  一、复*内容

  分数除法的复*与应用。(教材第46页整理和复*,第47页练*十)

  二、复*目标

  1.通过复*,很好地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难点:正确列出数量关系,掌握四类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

  1.复*倒数。

  (1)师:倒数的意义是什么?(学生抢答,教师板书意义)

  (2)师: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征?(学生抢答)

  (3)师:如何求一个数的倒数?

  引导学生分整数、小数、分数回答。

  2.复*分数除法及其计算法则。

  (1)师:分数除法有哪些类型?

  引导学生回答:分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分数。(板书类型)

  (2)师:写一道除法算式,让同桌算一算。分数除法与分数乘法的计算有什么联系?

  引导学生回答:分数除法要转化为分数乘法计算。

  (3)师:整数除法和分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吗?算一算,说一说。(课件出示题目)

  3×7= 21÷3= 21÷7=

  5/3×1/2= 5/6÷5/3= 5/6÷1/2=

  学生通过计算得出:整数除法和分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都是乘法的逆运算。

  师生共同总结:无论是整数除以分数,还是分数或小数除以分数,都可以转化为乘法计算,也就是说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板书计算法则)

  (4)点名学生说一说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复*分数除法应用题。

  师:本单元我们学*了哪几类应用题?它们的特点和解题思路是什么?

  组织学生小组内交流后汇报。(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四种应用题类型)

  二、知识应用

  1.教材第46页整理和复*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集体订正。同桌之间说一说混合运算的顺序。

  2.教材第46页整理和复*第2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师:3个问题分别属于哪一类应用题?(点名学生回答)

  (3)让学生先写出数量关系,再计算。(教师巡视,指导答疑)

  3.教材第47页练*十第1~4题。

  第1题:教师读题,学生判断正误,点名学生说出错误的原因。

  第2题:点名3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订正。

  第3、4题:先让学生读题说一说属于哪一类应用题,再独立计算。(教师订正)

  注意引导和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

  4.教材第47页练*十第5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画线段图理解题意。

  (3)同桌交流,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

  (4)点名学生说一说解题思路,教师订正并总结。

  三、巩固反馈

  (课件出示题目)

  1.判断。

  (1)一个数除以真分数,商一定大于被除数。( )

  (2)甲数比乙数多1/4,乙数比甲数少1/4。( )

  2.粮店运来面粉140袋,是运来大米的袋数的7/9,大米运来多少袋?

  140÷7/9=180(袋)

  3.一根电线杆长12 m,埋入地下部分的长度是露出地面部分的3/7,这根电线杆露出地面的部分是多少米?

  12÷1+3/7=

  4.天猫商城举行促销活动,一款移动硬盘降价19后售价400元。这款移动硬盘原价多少元?

  400÷1-1/9=450(元)

  5.修一条路,甲单独修需16天,乙单独修需24天。如果乙先修了9天,然后甲、乙二人合修,还要几天?

  1-9/24÷1/16+1/24=6(天)

  四、课堂小结

  本单元结束了,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1.这节复*课我分成了三大模块。第一模块为建立知识网络,第二模块为检测效果,第三模块为质疑总结。

  第一模块先让学生回忆章节中的所有概念及其含义,重新感知概念,然后梳理概念,根据这些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构建知识结构图。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整合能力,他们能快速读懂提纲、表格等形式的知识框架结构。

  第二模块需要改进之处是,我应该针对学生*时学*过程中存在的学*问题进行总结和提示,把学生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并告知学生,并在学*方法上进行指导,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模块只有几个学生进行质疑,说明学生的质疑能力还有待加强,这是以后需要更加努力的环节。

  2.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案 10

  三课时:两步计算的一般应用题和分数应用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63-64的内容,完成“做一做”题目和练*十六的第1~3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会解答两步计算的一般应用题和分数应用题;使学生掌握用方程解和用算术方法解的不同思路,提高用算术方法和用方程解应用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检查、检验*惯。

  教学过程:

  一、复*。

  1.两地相距18千米,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2小时相遇。甲每小时行5千米,乙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指名学生口头列式解答,并说一说题中的数量关系。

  2.一个筑路队修筑一段公路,两周修了5千米,正好修了这段公路的 。这段公路全长多少千米?

  让学生画出线段图独立解答,指名说一说数量关系。

  二、新授。

  1.教学例1。

  出示例1。(把复*题第1题中的“18”改为“13”,“2”改为“ ”)

  (1)引导学生用方程解。

  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引导学生得出: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全长)列出方程:

  解:设乙每小时行x千米。

  让学生检验,写答语。

  启发学生思考:根据以前学过的求总路程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还可以怎样列方程?

  引导学生列出方程,并解答出来。

  解:设乙每小时行x 千米。

  答:(略)

  (2)启发学生思考:能不能用算术方法解答?

  答:乙每小时行 千米。

  学生独立思考,试着在练*本上写出算式。共同订正。

  (3)引导学生把两种解法进行对比。

  让学生想一想:上面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思路有什么不同?

  (4)完成课本第63页“做一做”题目。

  2.教学例2。

  出示例2。(把复*题改为例2。)

  (1)启发学生画出线段图。

  “谁是单位`1`,数量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使学生明白:这段公路的 等于两周修的长度和。

  (2)学生列方程解答。

  解:设这段公路全长X千米。

  (让学生检验,再写上答案。)

  (3)订正后想一想:怎样用算术方法解答。学生列式计算。

  答:(略)。

  (4)完成课本第78页的“做一做”题目。

  三、巩固练*。

  完成练*十六第2题。

  四、全课小结。

  1.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

  2. 用方程和算术解法思路有什么不同?

  五、作业。

  完成练*十六第1、3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精选五篇)(扩展8)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文500字(精选5篇)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文500字 1

  暑假的一天,我和汪珅瑶、傅茵茵,去兰老师家补课的途中,去附*一家小店买零食。

  我们三个人进了小店门,里面却空无一人。我们大声叫喊:“有人吗?我们要买东西。”“老板,买东西啦!”我们连续叫了好几遍,都没有人答应。我说:“嗨,这家老板真行啊,人离开居然不关门。”我们三个人分别选了几样零食。眼看去兰老师家补课的时间就要到了,老板还没有来,我们只能在那里干着急。可是绞尽脑汁也没想出好办法来。心想,算了,别买了吧。这时我又想到:汪珅瑶中饭没有吃,现在肯定很饿,他是最需要这些食物的。于是我站在门口又大声叫道:“有人吗?”依然不见主人。我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似的团团转。我又想:换一家小店吧,可这是离兰老师家最*的一爿小店了,如果再去其它小店,肯定会延误补*的时间。

  我们三人心急如焚。就在我们刚想离开小店时,汪珅瑶突然叫起来:“我有办法啦!”他说:“你们看,这些食品不都有标价吗?我们拿一张纸,写上我们买的食物名称和一共花了多少钱,再把买零食的钱放在桌子上,不就OK了?”

  我和傅茵茵听了,都觉得这是现在唯一的一个好办法了,连忙按照汪珅瑶说的办法做,把食物名称写在纸条上,又付了钱,然后把钱放在柜台上。做完这些,我不禁长长吁了一口气。心想:如果我们当时没有这样做,而是拿着这几样零食跑走了的话,那么,一念之差就会犯下终身悔恨之错啊!

  在去兰老师家的路上,我的脚步特别轻松,我想到那张纸条上面不仅写着我们三个人买的食品名称,更写着我、汪珅瑶、傅茵茵三个人的诚信啊。

  这件小事让我明白了一个做人的道理:诚信比金钱更宝贵。生活中应该让诚信之花处处绽放!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文500字 2

  今天是星期天,看到了一件令我终生难忘的事,早上,我和姐姐去街上散步,突然发现前面围了很多人,我和姐姐挤进人群想看看是怎么回事,我们看到一个5,6岁的小男孩,穿着一件白色的短袖上衣,下面穿着一条牛仔裤,他把手搭在墙上正在嚎啕大哭,周围的人都在问他:‘你为什么哭啊?'你怎么了?别哭啊,有什么问题你说出来,看看我们能不能帮你'这时小男孩停止了哭泣,缓缓张开口一字一句的说:‘我和妈妈走散了’说到这里他又哭了起来,后来我们知道了,他和妈妈是第一次来这里,妈妈去理头发叫他不要乱跑,而他偏不听就跑出去玩,结果就和妈妈走散了,旁边的一位阿姨问他:‘你知不知道妈妈的电话号码?我们可以打电话给妈妈。’小男孩说出了一串数字旁边的一位叔叔就马上拿起手机拨打了这个电话,电话接通后,那位叔叔就告诉小男孩的妈妈小男孩在哪里,妈妈说等一下就到,我和姐姐就安慰那个小男孩说:‘不要怕,妈妈等一下就来了’过了一会小男孩的妈妈到了,她一见到小男孩就把他一把搂进怀里,小男孩不停地对妈妈说;'对不起妈妈,都是我不好,我应该听你的话,不乱跑'妈妈说:‘傻孩子,你回来就好了’妈妈想起了那个好心人,说要买烟谢谢那个叔叔,可是,那个叔叔已经走了。

  对于关爱二字大家并不陌生,能说出的人数不胜数,而真正能做到的人却寥寥无几,真正关爱他人的人又是谁?同学们,让我们去关爱我们身边需要关爱的人吧!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文500字 3

  窗外,雨,还在淅沥淅沥的下着,雨珠敲打着玻璃,发出“叮叮”的响声,窗外的雨声早已淹没了家里往日悠闲的聊天声,爸妈都忙各自的去了,而我,却坐在房间里忘着窗外的雨发着呆。朦胧中,我仿佛看见了一个人,一个伟岸的人—小欣月,她那无知的笑容仿佛又唤起了我那段沉睡的记忆……

  小欣月是一个八、九岁的小女孩,在一次练舞中突然昏倒了,被送到了医院,经检查后为脑瘤晚期,原本贫困的家庭陷入了困境,小欣月的爸爸卖掉了自己家的房子,带着小欣月赶往长春的大医院治病。

  一来到大医院,医生说只有取出瘤子了,可是光医疗废就得花上好几十万,对于这个家庭,这可是天大的数目。渐渐的,因为小欣月的病情,她失明了。医生告诉小欣月的爸爸,孩子有什么愿望就尽量满足她。小欣月爸爸知道,小欣月的愿望是到北京看升**,可是这怎么可能?就在这时,媒体门报道了这件事,所有人都很感动,有不少人要求就在长春搞一个虚拟的升旗仪式,不久,人们都准备好了,大家都参与到了这个行列中来。一路上,大家扮演着各种角色,各方人,都希望能帮小欣月完成这个愿望。

  突然,人们面前出现了一排排整齐的队伍,一声声清脆的跨步声—升旗仪式开始了,**刹然间响起,**也在慢慢升起,小欣月感受到了,轻轻举起了自己的小手,可是因为疼痛,手举到一半时就举不上去了,身旁的阿姨轻轻的为她的小手上抬了一下。看到这个场景,大家都小声的哭了,谁都不愿意去打扰这个正在进行的“谎言”……

  如今,小欣月已经慢慢长大,谁都不想去打破这个善意的谎言……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文500字 4

  谎言是不好的,可今天,我们又在前面加上了一个定词——善良的。那么,他的本质也就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善意的谎言是美丽的。当我们为了他人的幸福和希望适度地撒一些小谎的时候,谎言即变为理解、尊重和宽容,具有神奇的力量。

  比如说当一位身患绝症的病人,被医生判了死刑时,他的父母、爱人、子女以及所有的亲人,都不会直接地告诉他:“你的生命已无法挽救”,你活不了多久了”之类的话。虽然这些都是实话,但是谁会那样残忍地如同法官宣判犯人死刑一样,向已经在病痛中的亲人以实情相告呢。这时,大家就会形成一个统一的战线,闭口不谈实情,而以善意的谎言来使病人对治疗充满希望,让病人在一个*和的心态中度过那残年余日。难道这样不对吗?假如你是病人的家属,你会告诉他真相吗?

  善意的谎言具有神奇的力量,鼓舞你一次再一次地做着进步的努力,为了心中的梦想绝不轻言放弃。因为未来的道路完全被欢乐的心情照亮,生活因此变得更加美好。

  我们学过的《别饿坏了那匹马》。《唯一的听众》和《用心灵去倾听》这几篇文章,不都用了善意的谎言吗。青年人用善意的谎言打动了作者;老妇人用善意的谎言提高了作者的水*;苏珊用善意的谎言鼓励了作者。如果世上没有善意的谎言,我们生在地球还有什么意义了?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文500字 5

  善意的谎言

  诚信是灯,点亮成功之路;诚信是石,铺就理想之基;诚信是水,装缀事业之花……

  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品质。没有信誉则不会有朋友,而有诚信的人,不仅仅是对朋友负责,也对每一个人负责。这样,就不会有虚伪的小人,也不会有这么多悲剧,会有更多人和家庭幸福美满。

  *年来,诚信似乎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人与人之间相互防范,常常充满着勾心斗角和阿庚讹诈。某某借人的钱多年不还,某单位言而无信,欺骗职工工钱……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有悖于诚信的事情呢?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恐怕是某些人道德的沦落,缺乏以诚相待的精神吧!

  西汉初年有一个叫季布的人,他为人正直,乐于助人,特别是非常讲信义。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无论有多么困难,他一定要想方设法办到,所以在当时名声很好。季布的名声越来越大。后人用“一诺千金”亚形容一个人很讲信用,说话算数。

  当一位身患绝症的病人,被医生判了死刑时,他的父母、爱人、子女以及所有的亲人,都不会直接地告诉他:“生命已无法挽救”,“最多还能在这个世界上活多久”之类的话。虽然这些都是实话,但是谁会那样残忍地如同法官宣判犯人死刑一样,向已经在病痛中的亲人以实情相告呢。这时,大家就会形成一个统一的战线,闭口不谈实情,而以善意的谎言来使病人对治疗充满希望,让病人在一个*和的心态中度过那残年余日。难道这会有碍于诚信吗?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华夏儿女的传统美德。讲诚信,不撒谎,是我们做人的起码准则。但是,“谎言”,我们人类,始终是离不开的,更何况,是“善意的谎言”。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精选五篇)(扩展9)

——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五)份

  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1

  1、分数乘法:分数的分子与分子相乘,分母与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2、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但分子分母不能为零。

  3、分数乘法意义: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与分数相乘,可以看作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4、分数乘整数:数形结合、转化化归

  5、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6、分数的倒数:找一个分数的倒数,例如3/4,把3/4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4/3,3/4是4/3的倒数,也可以说4/3是3/4的倒数。

  7、整数的倒数:找一个整数的倒数,例如12,把12化成分数,即12/1,再把12/1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1/12,12是1/12的倒数。

  8、小数的倒数:

  普通算法:找一个小数的倒数,例如0。25,把0。25化成分数,即1/4,再把1/4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4/1

  9、用1计算法:也可以用1去除以这个数,例如0。25,1/0。25等于4,所以0。25的倒数4,因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分数、整数也都使用这种规律。

  10、分数除法: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

  11、分数除法计算法则: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12、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

  13、分数除法应用题:先找单位1。单位1已知,求部分量或对应分率用乘法,求单位1用除法。

  14、比和比例:比和比例一直是学数学容易弄混的几大问题之一,其实它们之间的问题完全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比,等同于算式中等号左边的式子,是式子的一种(如:a:b);比例,由至少两个称为比的式子由等号连接而成,且这两个比的比值是相同(如:a:b=c:d)。

  所以,比和比例的联系就可以说成是:比是比例的一部分;而比例是由至少两个比值相等的比组合而成的。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是比的意义。比例有4项,前项后项各2个。

  15、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比值不变。比的性质用于化简比。

  比表示两个数相除;只有两个项:比的前项和后项。

  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个项: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

  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2

  一、扇形统计图的意义:

  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用圆内各个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也就是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因此也叫百分比图)。

  二、常用统计图的优点:

  1、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的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2、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还可以清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3、扇形统计图:能够清楚的反映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三、扇形的面积大小:

  在同一个圆中,扇形的大小与这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大小有关,圆心角越大,扇形越大。(因此扇形面积占圆面积的百分比,同时也是该扇形圆心角度数占圆周角度数的百分比。)

  针对练*:

  一、我国国土总面积是960万*方千米。下面是我国地形分布情况统计图,请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1、我国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之几?

  2、各类地形中,什么地形面积?什么最小?

  3、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4、请算出各类地形的实际面积,填入下表。

  地形种类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原

  面积(万*方千米)

  二、小军家2012年11月支出情况统计如下图。聪聪家2012年11月的总支出是3600元。请你回答问题。

  1、这个月哪项出最多?支出了多少元?

  2、文化教育支出了多少元?购买衣物支出了多少元?

  3、购买衣物的支出比文化教育支出少百分之几?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决你所提出的问题?

  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3

  一、分数除法

  1、分数除法的意义:乘法:因数×因数=积除法: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分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3、规律(分数除法比较大小时):

  (1)、当除数大于1,商小于被除数;

  (2)、当除数小于1(不等于0),商大于被除数;

  (3)、当除数等于1,商等于被除数。

  4、“”叫做中括号。一个算式里,如果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二、分数除法解决问题(未知单位“1”的量(用除法)已知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单位“1”的量。):

  1、数量关系式和分数乘法解决问题中的关系式相同:

  (1)分率前是“的”:

  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量

  (2)分率前是“多或少”的意思:单位“1”的量×(1分率)=分率对应量

  2、解法:(建议:最好用方程解答)(1)方程:根据数量关系式设未知量为X,用方程解答。

  (2)算术(用除法):

  分率对应量÷对应分率=单位“1”的量一个数÷另一个数两个数的相差量÷单位“1”的量或: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就

  4、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

  ①求多几分之几:大数÷小数�C1

  ②求少几分之几:1-

  小数÷大数

  三、比和比的应用

  (一)、比的意义

  1、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在两个数的比中,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例如15:10=15÷10

  3、比可以表示两个相同量的关系,即倍数关系。也可以表示两个不同量的比,得到一个新量。例:路程÷速度=时间。

  4、区分比和比值

  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可以写成比的形式,也可以用分数表示。

  比值:相当于商,是一个数,可以是整数,分数,也可以是小数。

  5、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两个数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

  6、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比除法分数前项比号“:”除号“÷”分数线“―”后项除数分母比值商分数值被除数分子

  7、比和除法、分数的区别: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个数,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8、根据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可以理解比的后项不能为0。体育比赛中出现两队的分是2:0等,这只是一种记分的形式,不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

  (二)、比的基本性质

  1、根据比、除法、分数的关系: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时(0除外),分数值不变。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2、最简整数比: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并且是互质数,这样的比就是最简整数比。

  3、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4.化简比:依①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据(1)比②两个分数的比:用前项后项同时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再按化简整数比的的方法来化简。基本③两个小数的比:向右移动小数点的位置,先化成整数比再化简。

  性质:(2)用求比值的方法。注意:最后结果要写成比的形式。

  5.按比例分配: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如:已知两个量之比为a:b,则设这两个量分别为ax和bx。6、路程一定,速度比和时间比成反比。(如:路程相同,速度比是4:5,时间比则为5:4)工作总量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成反比。(如:工作总量相同,工作时间比是3:2,工作效率比则是2:3)

  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4

  一、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一)、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数是指的两个数的比,因此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二)、百分数和分数的主要联系与区别:

  联系:都可以表示两个量的倍比关系。

  区别:

  ①、意义不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倍比关系,不能表示具体的数量,所以不能带单位;

  分数既可以表示具体的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关系,表示具体数时可以带单位。

  ②、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

  分数的分子不能是小数,只能是除0以外的自然数。

  3、百分数的写法: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在原来分子后面加上“%”来表示,读作百分之。

  二、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一)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1、小数化成百分数: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数位不够用0补足),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2.百分数化成小数: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数位不够用0补足),同时去掉百分号。

  (二)百分数的和分数的互化

  1、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能约分要约成最简分数。

  2、分数化成百分数:

  ①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数分母扩大或缩小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写成百分数形式。

  ②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建议用这种方法)

  (三)常见分数小数百分数之间的互化;

  三、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一)一般应用题

  1、常见的百分率的计算方法:

  一般来讲,出勤率、成活率、合格率、正确率能达到100%,出米率、出油率达不到100%,完成率、增长了百分之几等可以超过100%。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结果写为百分数形式。

  例如:例如:男生有20人,女生有15人,女生人数占男生人数的百分之几。

  列式是:15÷20=15/20=75%

  3、已知单位“1”的量(用乘法),求单位“1”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数量关系式和分数乘法解决问题中的关系式相同:

  (1)百分率前是“的”:单位“1”的量×百分率=百分率对应量

  (2百分率前是“多或少”的数量关系:

  单位“1”的量×(1±百分率)=百分率对应量

  4、未知单位“1”的量(用除法),已知单位“1”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单位“1”。方法与分数的方法相同。

  解法:(1)方程:根据数量关系式设未知量为X,用方程解答。

  (2)算术(用除法):百分率对应量÷对应百分率=单位“1”的量

  5、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方法与分数的方法相同。只是结果要写为百分数形式。看百分率前有没有比多或比少的问题;

  百分率前是“多或少”的关系式:

  (比少):具体量÷ (1-百分率)=单位“1”的量;

  例如:大米有50千克,比面粉树少50%,面粉有多少千克。

  列式是:50÷(1-50%)

  (比多):具体量÷ (1+百分率)=单位“1”的量

  例如:工人做110个零件,比原计划多做了10%,原计划做多少个?

  列式是:110÷(1+10%)

  6、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方法:方法与分数的方法相同。

  用两个数的相差量÷单位“1”的量=百分之几

  即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用(大数�C小数) ÷另一个数(比那个数就除以那个数),结果写为百分数形式。

  甲比乙多几分之几的问题,方法A,(甲-乙)÷乙(建议用)

  方法B,甲÷乙-100%

  例如:老师计划改40本作业,实际改了50本,实际比计划多改了百分之几?

  列式是:(50-40)÷40=0.25=25%

  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分之几:用(大数�C小数) ÷另一个数(比那个数就除以那个数),结果写为百分数形式。

  乙比甲少几分之几的问题,方法A,(甲-乙)÷甲(建议用)

  方法B,100%-乙÷甲

  例如:张三家用了100度电,李四家用了90度电,李四家比张三家少用百分之几?

  (100-90)÷100=0.1=10%

  说明:多百分之几不等于少百分之几,因为单位一不同。

  7、如果甲比乙多或少a%,求乙比甲少或多百分之几,用a%÷(1±a%)

  8、求价格先降a%又上升a%后的价格:1×(1-a%)×(1+a%)(假设原来的价格为“1”。求变化幅度(求降价后的价格是涨价后价格的百分之几)用1-降价后又上升的百分率。

  小学数学四大领域主要内容

  数与代数:的认识,数的表示,数的大小,数的运算,数量的估计;

  图形与几何:空间与*面的基本图形,图形的性质和分类;图形的*移、旋转、轴对称;

  统计与概率: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处理数据;

  实践与综合应用:以一类问题为载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学*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

  数学分数加减法知识点

  一、分数的意义

  1、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分数单位: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和假分数

  1、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等于分母。

  2、真分数和假分数:

  ①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②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③由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组成的分数叫做带分数。

  3、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

  ①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用分子除以分母,所得商作整数部分,余数作分子,分母不变。

  ②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整数部分乘以分母加上分子作分子,分母不变。

  三、分数的基本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四、分数的大小比较

  ①同分母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②同分子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

  ③异分母分数,先化成同分母分数(分数单位相同),再进行比较。(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变化)

  五、约分(最简分数)

  1、最简分数: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2、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并不是一定要把分数化成与它相等的最简分数才叫约分;但一般要约到最简分数为止)

  注意:分数加减法中,计算结果能约分的,一般要约分成最简分数。

  六、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1、小数化分数:将小数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能约分的要约分。具体是:看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边写几个0做分母,把小数点去掉的部分做分子,能约分的要约分。

  2、分数化小数: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的按要求保留几位小数。(一般保留三位小数。)

  如果分母只含有2或5的质因数,这个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含有2或5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3、分数和小数比较大小:一般把分数变成小数后比较更简便。

  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分数方程的计算方法与整数方程的计算方法一致,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统一分数单位。

  2、分数加减混和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和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在计算过程,整数的运算律对分数同样适用。

  3、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4、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或者先根据需要进行部分通分。根据算式特点来选择方法。

  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5

  一、分数除法的意义:

  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已知两个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二、分数除法计算法则:

  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

  1、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的倒数。

  2、除法转化成乘法时,被除数一定不能变,“÷”变成“×”,除数变成它的倒数。

  3、分数除法算式中出现小数、带分数时要先化成分数、假分数再计算。

  4、被除数与商的变化规律:

  ①除以大于1的数,商小于被除数:a÷b=c当b>1时,c>a p="" (a≠0)

  a p="" (a≠0)

  ②除以小于1的数,商大于被除数:a÷b=c当b>1时,c>a (a≠0 b≠0)

  a p="" (a≠0)

  ③除以等于1的数,商等于被除数:a÷b=c当b=1时,c=a

  三、分数除法混合运算

  1、混合运算用梯等式计算,等号写在第一个数字的左下角。

  2、运算顺序:

  ①连除: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或者先把所有除法转化成乘法再计算;或者依据“除以几个数,等于乘上这几个数的积”的简便方法计算。加、减法为一级运算,乘、除法为二级运算。

  ②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再算括号外面。

  (a±b)÷c=a÷c±b÷c

  小学生数学应用题理解能力差怎么办

  培养孩子理解应用题意的能力

  孩子对于一些应用题目的表述,不能正确的理解其中的意思,也是正常的。应用题是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小学生害怕的学*内容。家长在辅导孩子的过程中,要注意充分利用生活实际与实物场景的方法,克服难点,诱发学*兴趣。

  课堂紧跟老师

  课堂时间的把握,我们都知道,老师是我们学到知识的最佳途径之一。只要自己课堂上面把握好时间,那么自己的数学成绩自然而然地就会提高。上课的时候,千万不能马虎大意。这一点是非常的重要,自己*时一定要牢记。

  三步纠错法

  很多孩子在做错题的时候,都只是简单改正,没有去思考背后的原因。因此,如果孩子做错题,要引导他们进行三步纠错法,从而从根源上解决错题。

  当孩子做错题的时候,要引导他们从这三个方面进行思考:

  1、错在哪里?

  2、错的原因是什么?

  3、当符合什么条件时,错误才能变成正确?

  数学图形的变换知识点

  1、轴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两边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成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①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②对称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

  ③对称轴两边的图形大小形状完全相同。

  3、物体旋转时应抓住三点:

  ①旋转中心;

  ②旋转方向;

  ③旋转角度。

  旋转只改变物体的位置,不改变物体的形状、大小。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