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案合集十篇

首页 / 教案 / |

  六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案 1

  一、教学内容

  比的意义。(教材第48~49页)

  二、教学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及各部分名称。

  2.明确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3.会正确读、写任意相关联的两个量的比,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三、重点难点

  重点:1.理解比的意义,能正确读、写比。

  2.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难点: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的主题图)

  1.师: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有什么感受?(组织学生同桌交流,然后点名学生回答)

  2.师:图中展示的两面旗都是长15 cm,宽10 cm。我们可以怎样表示它们长和宽的关系呢?

  学生交流得出:

  (1)用比较多少的方法来表示:长比宽多5 cm,宽比长少5 cm。

  (2)用倍数关系来表示:长是宽的15/10倍,宽是长的10/15。

  3.引出新课。

  师:在描述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时,我们除了可以用“多多少、少多少、几倍、几分之几”来描述外,还可以用“比”来描述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今天我们就来学*比的知识。(板书课题:比的意义)

  二、学*新课

  1.教学比的意义。

  (1)同类量的比。

  师:这两面旗的长和宽的倍数关系还可以用比来表示。长是宽的15/10倍,可以说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那么宽是长的10/15可以说成谁和谁的比是几比几呢?

  引导学生自己说出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

  教师小结:长和宽都是表示长度的量,属于同类量。所以无论是长和宽的比还是宽和长的比,都是两个长度的比,我们把这类比叫做同类量的比。

  (2)非同类量的比。

  课件出示:“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 km的高空做圆周运动,*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 km。

  ①师:怎样用算式表示飞船进入轨道后*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

  引导学生回答用“42252÷90”求出速度。

  ②师:除了用除法来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外,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也就是飞船所行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2252比90。因为这里的42252 km与90分钟是两个非同类的量,所以比也可以表示非同类量之间的关系。

  (3)归纳比的意义。

  师:结合上面两个例子,你能说一说什么是比吗?

  学生试说,教师小结: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板书比的意义,组织学生齐读)

  2.教学比的读、写法和各部分名称。

  (1)引导学生自学教材第49页上半页的内容。

  师:你学到了哪些比的知识?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后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2)明确比值的求法和表示方法。

  师: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例如这里的3/2。(板书:比值=比的前项÷比的后项)

  教师提示: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表示。

  3.教学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师:观察上面的式子,你能发现比与除法的关系吗?

  引导学生发现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比号相当于除号,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师: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比和分数又有什么关系呢?

  小组讨论,汇报交流。根据学生回答,课件演示下表:

  教师总结:比与除法、分数联系紧密,但又有区别。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种数,比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各自的意义不同。所以在表述它们之间的关系时,要说“相当于”,而不能说成“等于”或“是”。

  三、巩固反馈

  1.完成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点名学生回答)

  第1题:6 8 3/4 1.8 2.4 3/4

  第2题:1/8 4

  2.完成教材第52~53页“练*十一”第1、3、5题。(第1、5题学生独立完成,第3题点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第1题:(1)14 8 7/4

  (2)16 10 8/5 10 26 5/13

  (3)18 12 3/2

  第3题:5/9 15/4 7/9 1.6

  第5题:7∶5=1.4 2∶1=2

  23∶20=1.15

  菠菜的钙、磷含量比最高,茄子最低。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比的意义是什么?

  板书设计

  比的意义

  比的意义: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

  教学反思

  1.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的知识点较多,有比的意义、读写以及各部分名称;有比值的概念及其求法;还有比与除法、分数的区别与联系等。针对本课内容的特点,在教学中,主要体现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通过讲导结合,理解比的意义。在学*比的意义的时候,考虑到学生对比缺乏认知,所以主要通过教师的“导”,引导学生明确: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可以用除法,也可以用比,并通过同类量和不同类量的比,引出比的意义。

  二是注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小组合作学*的开展。在学*比的各部分名称及读法、写法时,采用了让学生看书自学的方式,在学*中通过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在学*比和除法以及分数关系的时候,采用小组合作学*的方式,让学生结合教材,围绕问题展开讨论,总结出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工人种植一批树苗,已种植的棵数与总棵数的比是2∶5,下午又种植了36棵,这时已种植的棵数与总棵数的比是5∶8。这批树苗共有多少棵?

  分析: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可以将与比有关的问题转化为分数问题解答。

  已种植的棵数与总棵数的比是2∶5,也就是已种植的棵数是总棵数的2/5。又种了36棵后,已种植的棵数与总棵数的比是5∶8,即此时已种植的棵数是总棵数的5/8。所以36所对应的分率是5/8-2/5,即36是总棵数的5/8-2/5。求单位“1”,用除法计算。

  解答:36÷5/8-2/5=36÷9/40=160(棵)

  答:这批树苗共有160棵。

  解法归纳:把与比有关的问题转化为分数问题解决时,关键是根据已知比正确得出谁是谁的几分之几。

  相关知识阅读

  奇妙的比

  张扬和李明在争论一个问题。张扬说:“比的后项不能为0,可是,前几天中国女足还以3∶0的成绩战胜了美国女足。这里的比的后项就是0,为什么呢?”

  李明笑着说:“比赛中的3∶0,与表示倍数关系的比是两码事。虽然读法、写法都一样,可它们的意义不相同。表示倍数关系的两个数,也可以表述为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由于除数是0没有意义,所以比的后项也不能是0。而比赛中记录的3∶0,不表示两个队得分的倍数关系,只表示比赛双方的进球的个数,只是借用了比的写法。”

  张扬佩服地点了点头。

  六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案 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不同种类数的倒数的方法,并能发现一些规律。

  2、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不同种类数的倒数。

  教学难点:熟练正确的求小数、带分数的倒数,发现不同种类数的倒数的一些特征。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投影)这节课老师就要把这里面的奥秘告诉你们,相信你们得知后比老师说得还快。

  2、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板书:乘积是1的两个数

  3、你能很快说出乘积是1的两个数吗?你为什么说的这么快?有什么窍门?

  板书:分子、分母颠倒位置

  4、起名。(师指着分子、分母颠倒位置的两个分数)你能给这样的两个分数起个名吗?

  5、根据学生的评价,引出“倒数”一词,板书课题。

  (设计说明:通过师生比赛“看谁填得快”这一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很快说出乘积是1的两个数,并说说有什么窍门,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受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特征,即分子、分母颠倒位置。此时让学生给倒数起名,已是水到渠成,同时也让学生获得了积极的情感经验。)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倒数的意义

  1、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怎样的两个数叫互为倒数吗

  学生此时回答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一种是分子、分母颠倒位置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注重学生的评价,引出并板书倒数的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4、进一步理解意义:在倒数的意义中,你认为哪几个字比较重要?你是怎么理解“互为”一词的?请举例说明。

  5、(投影)辨析:下面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1)、是倒数。()

  (2)、得数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设计说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怎样的两个数叫互为倒数,并找出概念中的关键词语,举例说明对“互为”一词的理解,处处无不显示出学生是学*活动中的主体,教师是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二)教学倒数的求法

  1、通过刚才的学*,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倒数。那你会求一个数的倒数吗?你会求什么数的倒数呢?怎么求的?能举例说明吗?

  生:我会求分数的倒数,如,把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就是,所以的倒数是。

  师:是个真分数,这位同学求的是一个真分数的倒数,还有谁能说出几个真分数的倒数的?(师板书三、四个例子)

  (设计说明:通过“你会一个数的倒数吗?你会求什么数的倒数?”这一问题,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涟漪。此时,同学们首先想到的是求一个分数的倒数,教师强调求的是一个真分数的倒数,并让学生再举几个例子,目的是为了后面让学生发现不同种类数的倒数的特征做准备。)

  师:真分数有什么特点?那真分数的倒数有什么特征?

  板书:真分数的倒数都大于1。

  2、求假分数的倒数,研究假分数的倒数的特征。

  师:你还会求什么数的倒数?怎么求的?能举例说明吗?

  生举三、四个例子。师板书。

  师:假分数有什么特点?假分数的倒数有什么特征呢?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板书:假分数的倒数都大于或等于1。

  4、求整数的倒数,讨论“0”和“1”的倒数。

  继续问“你还会求什么数的倒数?”当学生说会求整数的倒数时,让学生举几个例子说说怎么求的。

  师:“1”也是整数,谁会求“1”的倒数的?怎么想的?

  板书:1的倒数还是1。

  师:有没有哪个整数的倒数你不会求的呢?

  组织学生讨论:0为什么没有倒数?

  师:仔细观察:整数的倒数有什么特征?

  板书:非0、非1的整数的倒数都是分数单位。

  追问:那分数单位的倒数呢?(都是整数)

  5、求小数、带分数的倒数。

  师:你还会求什么数的倒数?怎么求的?能举例说明吗?

  学生的回答有两种可能:一是求小数的倒数;二是求带分数的倒数。

  (1)、让学生讨论如何求小数的倒数。

  学生会想出两种求法:第一种:把小数化成分数,再颠倒分子、分母的位置,继而求出倒数;第二种:根据倒数的意义,用1除以这个小数。

  引导比较两种求法,得出第一种方法比较通用。

  (2)、让学生讨论如何求带分数的倒数。

  (3)出示几个小数(0.15、2.5、1.25等)和几个带分数让学生求出它们的倒数。

  (设计说明:人的思维活动往往由简单到复杂的,小学生更是这样。所以在老师提出“你会求什么数的倒数时”,他们首先想到的是怎样求一个分数的倒数,然后在考虑整数的倒数的求法,最后想到小数、带分数倒数的求法。这样层层深入,丝丝入扣,有效的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兴趣昂然。)

  (三)学生自行总结求倒数的方法。

  板书: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三、巩固练*

  1、呼应开头。现在你知道老师为什么填的这么快了吗?谁愿意在和老师比一次。(投影出示复*题)

  2、下面哪两个数互为倒数?(做练*六第二题)

  3、辨析(用手势判断对错).投影出示练*六第5题。

  4、谁会填?

  (1)×()= ×( )=3×( )=025×( )

  (2)×()= ÷()= +()= -()

  师:你是根据什么填的?

  (设计说明:练*设计,力求扎实而质朴,*淡中透新意.开放题的设计,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让课堂教学既有“深度”,又有“温度”。)

  四、反思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设计说明:通过回顾,引导学生对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进行总结,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学*是有意义的。)

  五、课后作业

  练*六第6、7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案 3

  教材分析

  1、《圆的面积》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节课,本节内容包括教材67-71页例1、例2及69页“做一做”。

  2、本节课是在学*了圆的周长以后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学*求阴影部分面积做了铺垫。

  学情分析

  小学六年级学生在学*空间图形方面,已经具有一定的想象能力,并有了一定程度的计算能力,在学*方法上也有了一定的积淀,同时他们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抽象推理能力,他们能够自主、合作、探究地进行学*,对学*数学的兴趣浓厚。但是作为十来岁的学生,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是十分有限的,加上他们的个人表现欲望十分强烈,自我控制能力差等因素的影响。因此 在教学时我凭借课件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点 设计教学环节确定教学方法, 确立教学重点、难点和目标 减少盲目性 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让学生通过动手把圆等分成16等份和32等份,学会用转化的思想找到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让学生在动脑动手中掌握知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讨论,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2、能够利用公式进行简单的面积计算。

  3、培养学生空间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未知转化已知过程,体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转化思想,初步了解极限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难点: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

  六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案 4

  位置与方向(二)在*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导航

  一、教材内容

  在*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教材第20~21页例2)

  二、教学目标

  1.会根据一个点相对于观测点的方向和距离确定这个点的具**置。

  2.通过想象出物体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培养空间观念。

  3.通过生活实例学*位置与方向的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重点难点

  重点:能根据给定的方向和距离在*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

  难点:明确在*面图上表示物**置的具体过程和方法。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直尺、量角器、课件。

  学生准备:量角器、直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过程中,我们知道了要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哪几个条件?那么,如何在*面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呢?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位置与方向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在*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学*新课

  教学教材第20~21页例2。

  (课件出示教材第20~21页例2)

  师:在例1的图中,B市、C市的具**置应该标在哪里呢?请你在例1的图中标出B市、C市的具**置。

  (1)尝试画图。

  ①学生独立思考怎样标出B市、C市的具**置。

  ②小组交流作图的方法。

  ③尝试画图。(教师巡视,参与部分小组讨论,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2)组织全班交流。

  ①投影展示学生完成的作品。

  ②组织交流和评议,通过交流明确在图上标出B市、C市位置的方法。

  ③教师小结作图过程。(边说边画)

  B市:先确定方向,用量角器量出A市的北偏西30°方向(量角器中心点与A市重合,量角器0°刻度线与正北方向重合,往西量出30°);再表示距离,用1 cm表示100 km,B市距离A市200 km,在图上也就是2 cm。

  C市:先确定方向,直接在图上找到A市的正北方向;再表示距离,用1 cm表示100 km,C市距离A市300 km,在图上也就是3 cm。

  (3)算一算。

  师:台风到达A市后,移动速度变为40千米/时,几小时后到达B市?(点名学生回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00÷40=5(时)

  (4)总结画图的基本步骤。

  组织学生交流:你们认为确定物体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么?怎样确定?

  学生汇报,教师总结画图步骤:

  ①确定*面图中东、西、南、北的方向。

  ②确定观测点。

  ③根据所给的度数定出所画物体所在的方向。

  ④根据比例尺,定出所画物体与观测点之间的图上距离。(课件出示总结)

  三、巩固反馈

  1.完成教材第21页“做一做”。(教师画出*面图,点名学生板演)

  2.完成教材第24页“练*五”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1.说一说这堂课的收获。

  2.谈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哪些需要注意或不太懂的地方?

  板书设计

  在*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

  例2:

  200÷40=5(时)

  答:台风5小时后到达B市。

  教学反思

  1.从学生的课堂练*来看,学生画示意图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方向角没有找准;距离没有按单位长度换算(少数);中心点的位置没有找准;物体的具**置没有明显地表示出来,或者没有标出名字,让人看不清楚;也有学生方向找错了。根据这些情况,我认为教师在教学时更应该注重画示意图的细节,注重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2.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一艘轮船在大海中以每小时16千米的速度向正东方向航行,10时发现北偏东30°方向24 km处有一座灯塔,11时30分这座灯塔在轮船的什么位置?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从10时到11时30分,轮船行驶了16×1。5=24(km)。画出图形可知,轮船原来的位置、轮船现在的位置、灯塔所构成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根据等边三角形的特点即可解决问题。

  解答:16×1。5=24(km)

  根据题意作图如下:

  答:11时30分这座灯塔在轮船的西偏北60°方向24 km处。

  解法归纳:解本题的关键是运用路程、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求出轮船行驶的路程,从而作出图形,进而根据等边三角形的特点找出图中边角间的关系。

  相关知识阅读

  南辕北辙

  从前有一个人,从魏国到楚国去。他带了很多的盘缠,雇了上好的车,驾上骏马,请了驾车技术精湛的车夫,就上路了。楚国在魏国的南面,可这个人不问青红皂白就让驾车人赶着马车一直向北走去。

  路上有人问他的车是要往哪儿去,他大声回答说:“去楚国!”路人告诉他说:“到楚国去应往南方走,你这是在往北走,方向不对。”那人满

  不在乎地说:“没关系,我的马快着呢!”路人替他着急,拉住他的马,阻止他说:“方向错了,你的马再快,也到不了楚国呀!”那人依然毫不醒悟地说:“不打紧,我带的路费多着呢!”路人极力劝阻他说:“虽说你路费多,可是你走的不是那个方向,你路费多也只能白花呀!”那个一心只想着要到楚国去的人有些不耐烦地说:“这有什么难的,我的车夫赶车的本领高着呢!”路人无奈,只好松开了拉住车把子的手,眼睁睁看着那个盲目上路的魏人走了。

  那个魏国人,不听别人的指点劝告,仗着自己的马快、钱多、车夫好等优越条件,朝着相反方向一意孤行。那么,他条件越好,他就只会离要去的地方越远,因为他的大方向错了。

  寓言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六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案 5

  教材分析

  《分数乘整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合理地使用教材,本课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法则。

  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整数乘法和分数加法的基础上学*的,通过直观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并正确进行计算,在此基础上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六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案 6

  第四课时:和倍问题的分数应用题

  教学内容:课本第65页内容和练*十六的第4-7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和倍”、“差倍”问题变形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用方程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分析题中出现的两种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会用x表示两种数量并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一、准备。

  1.口答:(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

  果园里有苹果树x棵,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 ,

  (1)梨树有多少棵?( x)

  (2)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x+ x)

  (3)苹果树比梨树多多少棵?(x- x)

  2.饲养小组养的白兔和黑兔共18只,其中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5倍,白兔和黑兔各有多少只?

  二、新课。

  (一)学*例3.

  问:“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5倍”还可以怎样说?

  出示例3:饲养小组养的白兔和黑兔共18只,其中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 ,白兔和黑兔各有多少只?

  (1)说说它与复*2有什么异同?

  (2)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

  (3)“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你怎样理解?

  (4)把题目中所存在的数量关系找出来。

  (5)应该怎样解答,请你完成。

  (6)订正:说说的解题思路是怎样的。

  (7)想一想,怎样检验做得对不对?

  (二)变式练*。

  将例3的第一个条件变为“白兔比黑兔多16只”。

  (1)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2)应该如何解答?讨论、交流。

  三.巩固练*。

  (1)课本第65页“做一做”题目。

  四、课堂总结:

  1.今天我们学*了什么样的应用题?

  2.这样的应用题解思路和方法是怎样的?

  五、堂上练*:

  练*十六的第7题(1)、(2),比较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它们各用什么解答好?为什么?

  六、作业。

  练*十六第4、5、6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案 7

  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比》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学*的,教材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经验。设计了比“速度”、“图形放大缩小”“水果价格”等情境,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学生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是教材内容的核心思想。教材没有采取直接出示“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以系列情境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教师要利用好这些情境,真正达到帮助学生理解比的本质的目的。

  学情分析

  有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或使用过比,并有一些相关的生活经验,但学生对比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因此,教学力求通过具体的材料帮助学生达成对比的概念的真正理解。通过自己熟悉的有挑战性的问题喜欢的、探究的、合作的学*方式。因此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利用“苹果买卖”“图形放大缩小”等素材,设计了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3、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理解比的意义。

  难点: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六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案 8

  第一单元 位 置

  第二单元 分数乘分数

  第一课时 分数乘以整数

  第三课时 运算定律的应用

  5×6+7×3 15×(34-29)

  第七课时:倒数的认识

  第二课时 解决问题

  第四课时: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教学内容:“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课文第37的例1,38页完成“做一做”的题目和练*十的第1~3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方程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方法,加深对分数除法意义的理解,提高学生解答含有分数的简易方程的技能,为今后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打好基础。

  重点难点: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

  1.分数除法法则是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2.一个数的5倍是32,这个数是多少?

  (要求学生列出简易方程,说出根据什么这样列)

  二、新授。

  1.出示题目:电脑呈现课文例题拼图

  师:从题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学生回答,出示)

  生:**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2/3;

  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

  小明体内有28G的水分;

  小明的体重是爸爸的体重的7/15。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第一个问题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师:用哪些信息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经过寻找,筛选出有用的信息,整理成一道应用题。

  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小明体内有28千克的水分,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①数量关系

  a.4/5表示什么?

  B.画线段图

  六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案 9

  一、复*内容

  分数除法的复*与应用。(教材第46页整理和复*,第47页练*十)

  二、复*目标

  1.通过复*,很好地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难点:正确列出数量关系,掌握四类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

  1.复*倒数。

  (1)师:倒数的意义是什么?(学生抢答,教师板书意义)

  (2)师: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征?(学生抢答)

  (3)师:如何求一个数的倒数?

  引导学生分整数、小数、分数回答。

  2.复*分数除法及其计算法则。

  (1)师:分数除法有哪些类型?

  引导学生回答:分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分数。(板书类型)

  (2)师:写一道除法算式,让同桌算一算。分数除法与分数乘法的计算有什么联系?

  引导学生回答:分数除法要转化为分数乘法计算。

  (3)师:整数除法和分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吗?算一算,说一说。(课件出示题目)

  3×7= 21÷3= 21÷7=

  5/3×1/2= 5/6÷5/3= 5/6÷1/2=

  学生通过计算得出:整数除法和分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都是乘法的逆运算。

  师生共同总结:无论是整数除以分数,还是分数或小数除以分数,都可以转化为乘法计算,也就是说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板书计算法则)

  (4)点名学生说一说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复*分数除法应用题。

  师:本单元我们学*了哪几类应用题?它们的特点和解题思路是什么?

  组织学生小组内交流后汇报。(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四种应用题类型)

  二、知识应用

  1.教材第46页整理和复*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集体订正。同桌之间说一说混合运算的顺序。

  2.教材第46页整理和复*第2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师:3个问题分别属于哪一类应用题?(点名学生回答)

  (3)让学生先写出数量关系,再计算。(教师巡视,指导答疑)

  3.教材第47页练*十第1~4题。

  第1题:教师读题,学生判断正误,点名学生说出错误的原因。

  第2题:点名3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订正。

  第3、4题:先让学生读题说一说属于哪一类应用题,再独立计算。(教师订正)

  注意引导和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

  4.教材第47页练*十第5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画线段图理解题意。

  (3)同桌交流,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

  (4)点名学生说一说解题思路,教师订正并总结。

  三、巩固反馈

  (课件出示题目)

  1.判断。

  (1)一个数除以真分数,商一定大于被除数。( )

  (2)甲数比乙数多1/4,乙数比甲数少1/4。( )

  2.粮店运来面粉140袋,是运来大米的袋数的7/9,大米运来多少袋?

  140÷7/9=180(袋)

  3.一根电线杆长12 m,埋入地下部分的长度是露出地面部分的3/7,这根电线杆露出地面的部分是多少米?

  12÷1+3/7=

  4.天猫商城举行促销活动,一款移动硬盘降价19后售价400元。这款移动硬盘原价多少元?

  400÷1-1/9=450(元)

  5.修一条路,甲单独修需16天,乙单独修需24天。如果乙先修了9天,然后甲、乙二人合修,还要几天?

  1-9/24÷1/16+1/24=6(天)

  四、课堂小结

  本单元结束了,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1.这节复*课我分成了三大模块。第一模块为建立知识网络,第二模块为检测效果,第三模块为质疑总结。

  第一模块先让学生回忆章节中的所有概念及其含义,重新感知概念,然后梳理概念,根据这些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构建知识结构图。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整合能力,他们能快速读懂提纲、表格等形式的知识框架结构。

  第二模块需要改进之处是,我应该针对学生*时学*过程中存在的学*问题进行总结和提示,把学生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并告知学生,并在学*方法上进行指导,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模块只有几个学生进行质疑,说明学生的质疑能力还有待加强,这是以后需要更加努力的环节。

  2.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案 10

  三课时:两步计算的一般应用题和分数应用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63-64的内容,完成“做一做”题目和练*十六的第1~3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会解答两步计算的一般应用题和分数应用题;使学生掌握用方程解和用算术方法解的不同思路,提高用算术方法和用方程解应用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检查、检验*惯。

  教学过程:

  一、复*。

  1.两地相距18千米,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2小时相遇。甲每小时行5千米,乙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指名学生口头列式解答,并说一说题中的数量关系。

  2.一个筑路队修筑一段公路,两周修了5千米,正好修了这段公路的 。这段公路全长多少千米?

  让学生画出线段图独立解答,指名说一说数量关系。

  二、新授。

  1.教学例1。

  出示例1。(把复*题第1题中的“18”改为“13”,“2”改为“ ”)

  (1)引导学生用方程解。

  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引导学生得出: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全长)列出方程:

  解:设乙每小时行x千米。

  让学生检验,写答语。

  启发学生思考:根据以前学过的求总路程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还可以怎样列方程?

  引导学生列出方程,并解答出来。

  解:设乙每小时行x 千米。

  答:(略)

  (2)启发学生思考:能不能用算术方法解答?

  答:乙每小时行 千米。

  学生独立思考,试着在练*本上写出算式。共同订正。

  (3)引导学生把两种解法进行对比。

  让学生想一想:上面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思路有什么不同?

  (4)完成课本第63页“做一做”题目。

  2.教学例2。

  出示例2。(把复*题改为例2。)

  (1)启发学生画出线段图。

  “谁是单位`1`,数量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使学生明白:这段公路的 等于两周修的长度和。

  (2)学生列方程解答。

  解:设这段公路全长X千米。

  (让学生检验,再写上答案。)

  (3)订正后想一想:怎样用算术方法解答。学生列式计算。

  答:(略)。

  (4)完成课本第78页的“做一做”题目。

  三、巩固练*。

  完成练*十六第2题。

  四、全课小结。

  1.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

  2. 用方程和算术解法思路有什么不同?

  五、作业。

  完成练*十六第1、3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案合集十篇扩展阅读


六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案合集十篇(扩展1)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菁华3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1

  第二课时:简便计算和巩固练*

  教学内容:课本第60页例3,完成“做一做”题目和练*十五的第6~11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使学生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中能够应用一些简便算法;培养学生认真计算,检查的*惯。

  教学过程:

  一、复*。

  1.用简便方法计算。

  62×37+38×37 36×99

  指名说一说应用了什么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新授。

  1.导语。

  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有时也可以应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板书课题:简便计算与巩固练*)

  2.教学例3。

  出示例3:计算

  (1)问: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

  (2)指名学生说出计算方法,教师板书:

  (3)问:下一步应该怎样算?有没有简便算法?

  学生把题目做完:

  三、巩固练*。

  1、完成“做一做”题目。

  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简便运算。

  2.练*十五的第7题。

  让学生比一比,谁算得快,谁的计算方法灵活。

  3.练*十五第8题。

  第2题让学生列出综合算式,也可以列方程解答。

  四、全课小结。

  1.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

  2.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如果能简便运算的应该怎么办?

  五、作业。

  练*十五第6、9、10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2

  三课时:两步计算的一般应用题和分数应用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63-64的内容,完成“做一做”题目和练*十六的第1~3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会解答两步计算的一般应用题和分数应用题;使学生掌握用方程解和用算术方法解的不同思路,提高用算术方法和用方程解应用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检查、检验*惯。

  教学过程:

  一、复*。

  1.两地相距18千米,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2小时相遇。甲每小时行5千米,乙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指名学生口头列式解答,并说一说题中的数量关系。

  2.一个筑路队修筑一段公路,两周修了5千米,正好修了这段公路的 。这段公路全长多少千米?

  让学生画出线段图独立解答,指名说一说数量关系。

  二、新授。

  1.教学例1。

  出示例1。(把复*题第1题中的“18”改为“13”,“2”改为“ ”)

  (1)引导学生用方程解。

  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引导学生得出: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全长)列出方程:

  解:设乙每小时行x千米。

  让学生检验,写答语。

  启发学生思考:根据以前学过的`求总路程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还可以怎样列方程?

  引导学生列出方程,并解答出来。

  解:设乙每小时行x 千米。

  答:(略)

  (2)启发学生思考:能不能用算术方法解答?

  答:乙每小时行 千米。

  学生独立思考,试着在练*本上写出算式。共同订正。

  (3)引导学生把两种解法进行对比。

  让学生想一想:上面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思路有什么不同?

  (4)完成课本第63页“做一做”题目。

  2.教学例2。

  出示例2。(把复*题改为例2。)

  (1)启发学生画出线段图。

  “谁是单位`1`,数量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使学生明白:这段公路的 等于两周修的长度和。

  (2)学生列方程解答。

  解:设这段公路全长X千米。

  (让学生检验,再写上答案。)

  (3)订正后想一想:怎样用算术方法解答。学生列式计算。

  答:(略)。

  (4)完成课本第78页的“做一做”题目。

  三、巩固练*。

  完成练*十六第2题。

  四、全课小结。

  1.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

  2. 用方程和算术解法思路有什么不同?

  五、作业。

  完成练*十六第1、3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3

  第四课时:和倍问题的分数应用题

  教学内容:课本第65页内容和练*十六的第4-7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和倍”、“差倍”问题变形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用方程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分析题中出现的两种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会用x表示两种数量并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一、准备。

  1.口答:(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

  果园里有苹果树x棵,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 ,

  (1)梨树有多少棵?( x)

  (2)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x+ x)

  (3)苹果树比梨树多多少棵?(x- x)

  2.饲养小组养的白兔和黑兔共18只,其中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5倍,白兔和黑兔各有多少只?

  二、新课。

  (一)学*例3.

  问:“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5倍”还可以怎样说?

  出示例3:饲养小组养的白兔和黑兔共18只,其中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 ,白兔和黑兔各有多少只?

  (1)说说它与复*2有什么异同?

  (2)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

  (3)“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你怎样理解?

  (4)把题目中所存在的数量关系找出来。

  (5)应该怎样解答,请你完成。

  (6)订正:说说的解题思路是怎样的。

  (7)想一想,怎样检验做得对不对?

  (二)变式练*。

  将例3的第一个条件变为“白兔比黑兔多16只”。

  (1)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2)应该如何解答?讨论、交流。

  三.巩固练*。

  (1)课本第65页“做一做”题目。

  四、课堂总结:

  1.今天我们学*了什么样的应用题?

  2.这样的应用题解思路和方法是怎样的?

  五、堂上练*:

  练*十六的第7题(1)、(2),比较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它们各用什么解答好?为什么?

  六、作业。

  练*十六第4、5、6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案合集十篇(扩展2)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菁华3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1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读写负数。

  2、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量,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3、在认识负数和应用负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坚定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巩固对负数的认识。

  教学难点:

  掌握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自学教材、整理梳理、巩固练*

  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

  1、认真看课本第87页到91页的内容,回忆整理有关负数的知识

  (1)举例说明如何读写正负数?在书写正数和负数时应注意些什么?

  (2)为什么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____0;负数都_____0。

  (3)正数负数表示什么样的两种量?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吗?

  2、4分钟后,对子之间相互交流,如用疑问可以小组讨论!

  3、小结:我们把像+3、+15、+8844.43……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像—6,—10,—155……等这样的数叫做负数。0小于一切正数,大于一切负数,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正数、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两种量。

  二、基础练*。

  1、展示一

  (1)如果前进30m记作+30m,那么—20m表示(__),后退10m记作(__)。

  (2)如果+60m表示上升60m,那么—60m表示(__),下降50m记作(__)。

  (3)如果+120m表示向东行120m,那么—70m表示(__),向西行50m记作(__)。

  要求:

  1、独立做题。

  2、写完的同学对子之间相互检查

  3、展示二

  (1)读一读,填一填。

  37,—78,+20,—5,0,+121,98,—1000,—13,34,—34。

  负数正数

  最后剩下一个数没有填入上面的框中,这个数是(__)。

  (2)六年级3个班进行智力抢答赛,答对1题得10分,答错1题扣10分,不答题得0分。已知一班答对1题,二班答错1题,三班对、错各1题,请写出这3个班的得分情况。

  一班(__)分二班(__)分三班(__)分

  三、提高练*。

  (一)填一填

  1、如果向南行50m记作—50m,那么向北行45m记作(__),—45m表示(__)。

  2、如果支出180元记作—180元,那么收入800元记作(__),—200元表示(__)。

  3、如果逆时针旋转28°记作+28°,那么顺时针旋转16°记作(__),+16°表示(__)。

  (二)做一做

  1、同学们利用休息日帮助果农采摘苹果,从4棵苹果树上摘下的苹果分别放成4堆。果农王大伯估计每棵树可产苹果100kg,同学们以此估计数为标准,超过的千克数记为正数,不足的千克数记为负数。

  (1)这4堆苹果共重多少千克?

  (2)这4堆苹果*均每堆重多少千克?与王大伯的估计数比较,结果用正、负数表示。

  2、一个小组8名同学的身高如下表

  (1)算出8人的*均身高。

  (2)如果把*均身高记为0,用正、负数表示每位同学的身高。

  (3)上表中与*均身高相差为0cm,表示(__);与*均身高相差为正数,表示(__);与*均身高相差为负数,表示(__)。

  同桌讨论,集体讲评后,学生独立完成,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收获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五、课堂作业

  家庭作业

  板书设计:

  负数的初步认识整理与复*

  像+3、+15、+8844。43……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

  像—6,—10,—155……等这样的数叫做负数。

  0小于一切正数,大于一切负数,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两种量。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1、82页练*十五第6—11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并能根据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一些分数的简便运算。

  2、在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学*的经验,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根据整数的运算律和运算性质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措施:

  设计相应的计算题和实际问题,关注学*困难生的学*情况。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及补充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

  1、练*十五第6题。

  学生先回忆等式的性质,指名说一说。

  观察每个方程,说说方程的特点。

  提示:都要把方程的左边进行化简,再应用等式的性质求方程的解。

  学生独立解每个方程,指名板演,进行讲评,提醒学生自觉进行检验。

  2、计算下列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7/8—2/3)×(7/10+1/5)(2/5+1/3)÷4/5+3/4

  3/10÷[1/2×(2/5+4/5)] 7/16÷1/10—7/16÷1/9

  (1—1/6÷5/12)×7/6(4/25×99+4/25)÷1/8

  学生独立计算,每人任选三题,同时指名学生板演。

  教师结合学生板演情况进行讲评并及时总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练*十五第8题。

  (1)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你会计算梯形的面积吗?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任选一题。

  4、练*十五第9—11题。

  (1)分析第9题,学生先读题并列出算式,然后请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2)分析第10题,先说说数量关系再列算式,要让学生明白要求两个小队*均每人采集树种多少千克,先要算这两个小队一共采集树种的千克数和这两个小队的总人数。

  (3)分析第11题,解决每一问时鼓励学生说数量关系并注意第2小题与第3小题之间的联系。

  二、拓展练*

  解决实际问题:

  1、一个食堂,星期一用去煤气7/4立方米,星期二用去煤气3/2立方米,两天用的煤气量占本周计划用气量的3/8。这一周计划用多少立方米煤气?

  2、工程队运来黄沙9/2吨,运来的水泥比黄沙重量的2/3少1/5吨。黄沙和水泥一共运来多少吨?

  3、小华看一本120页的故事书,前3天看了总页数的3/4,后2天准备按1:2看完剩下的页数,最后一天要看多少页?

  三、全课总结

  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不仅要注意运算顺序,还要注意分数加、减法与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的不同,必须看清什么时候需要通分,什么时候需要先约分再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时要认真读题,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四、布置作业

  练*十五第7、9、10、11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合理购物问题的过程。

  2、了解合理购物的意义,能自己做出购物方案,并对方案的合理性作出充分的解释。

  3、体验数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价值,丰富购物经验。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学会理财,能对自己设计的理财方案作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难点:能对自己设计的理财方案作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现实生活中,商家为了吸引顾客或扩大销售量,经常搞一些促销活动,谁来说一说,你都知道哪些促销方式?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利用商家的促销手段,学会合理购物呢?

  二、促销问题

  (一)观察情境图,先了解方便面的三种包装和一袋的价格,计算出其他两种包装的价格写在书上,再了解三个商店的优惠条件。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购物问题。

  板书:学会购物

  师:同学们打开书第80页,看方便面促销问题,认真观察上面的图,说说你们从图上都发现了哪些信息?

  师:一袋方便面1.5元,5袋一包的多少钱?24袋一箱的多少钱?

  师:三家商店都买这种方便面,他们推出了不同的优惠条件。看图,说一说甲、乙、丙三个店的优惠条件各是什么?

  生:我发现甲店是“买一包送一袋,买一箱送一包。”乙店是打九折优惠;丙店是购物达到30元就能打八折优惠。

  (二)提出:不计算,判断买一袋方便面去哪家商店合适的问题,学生发表意见后,再

  讨论“买2袋、3袋呢?”“买几袋才能享受甲店的优惠条件?”

  师:作为消费者,买同样的东西肯定愿意买便宜的,也就是少花钱。同学们不计算,你能判断出买1袋方便面去哪家店合适吗?

  生:在乙店合适,因为买一袋在甲店、丙店都得不到优惠。

  师:那买2袋、3袋呢?

  生:买2袋、3袋也不行。

  师:买几袋才能享受到甲店的优惠条件呢?

  生:买5袋或5袋以上就可以得到甲店的优惠条件。

  (三)提出:买5袋方便面在哪个店合适的问题。学生计算后,全班交流。

  师:你们真聪明。那么,如果要买5袋,算一算,甲店便宜还是乙店便宜?

  学生算完后,指名回答。

  (四)先讨论买7袋方便面在甲店可以怎样买,再让学生计算买7袋方便面在哪个商店合适,然后交流。

  师:现在如果想买7袋方便面,在甲店可以怎样买?

  生:只买6袋就行了。因为商店会送一袋。

  师:真聪明,那就是说,要买7袋,只算6袋的钱就可以了。那大家算一算,买7袋方便面,在哪个商店买比较合适?

  学生自己计算,然后交流。

  甲店:1.5×6=9(元)

  乙店:1.5×7×90%=9. 45(元)

  结论:甲店合适。

  (五)提出:买几袋方便面到乙店就比较合适的问题,鼓励学生自主计算。然后,交流学生探索的过程和结论。

  师:通过比较计算结果,买7袋去甲店合适。那么买几袋方便面到乙店就比较合适呢?请同学们自己算一算。

  学生自主计算,教师个别指导。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结果是什么?

  如果有学生算到10袋就推出结论,给予表扬。

  (六)提出:买10袋方便面能享受丙店的优惠条件?得到否定的答案,并算出买20袋才能达到丙店的优惠条件。

  师: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买10袋方便面能享受丙店的优惠条件吗?

  生:不能。因为买10袋方便面才花10元钱,不够丙店的优惠条件。

  师:那买多少袋方便面才能达到丙店的优惠条件呢?请同学们算一算。

  学生计算后汇报:

  生:30÷1.5=20(袋),买20袋才能达到丙店的优惠条件。

  (七)提出问题(4)启发学生计算,然后用计算法等说明问题的原因,进一步认识到“合理购物”的意义。

  师:看来丙店的优惠条件不是很容易享受到的。请同学们课件中第(4)个问题。两位同学都在丙店买方便面,奇怪的是,李明花钱多买的少,而王强花钱少买的多,这是为什么?

  请同学们讨论,并算一算是什么原因。(学生独立计算)

  师:谁能解释这到底是为什么?

  生1:李明只花了27元不够丙店的优惠条件。

  生2:因为王强买了20袋,20×1.=30(元),可以打八折优惠,所以只花了24元,20×1.5×80%=24(元)

  师:通过这两位同学的经历,你们有什么收获?

  生:在购物时,一定要先算一算在哪家购物合适,才去买,就能充分利用商家的促销手段,少花钱多购物。

  (八)出示“议一议”问题,启发学生可以算一算,然后,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师:那么现在请大家发挥你的聪明才智讨论一下,如果买35袋方便面,怎样买比较合适?也可以算一算。

  给学生思考和计算的时间。

  师:谁愿意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结果是什么?

  师:比较这几位同学的方案,哪一种比较合适?

  结论:在丙店买最合适。

  师:比较一下上面几种购买方案,我们发现,最合适的要少花5元多钱,所以,购物时我们要根据购物多少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商店,充分利用商家的优惠政策,就能够少花钱多购物,这种“合理购物”。

  三、有奖销售

  (一)出示“购物广场”上的销售广告,学生阅读了解广告中的数量信息。

  师:为了促进销售,商家还会搞另外一种促销方式——有奖销售。现在让我们到购物广场去看一看吧。打开书77页,读一读上面的销售广告。

  学生阅读“购物广场”上的销售广告。交流一下广告中的信息。

  (二)出示问题(1),计算奖金额和中奖率。

  师:根据这则广告,请同学们算一算,这次有奖销售活动的奖品总金额是多少元?中奖率是百分之几?

  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然后全班交流。

  1、奖品总金额:500×10+100×20+50×60=10000(元)

  2、中奖率:(60+20+10)÷1000=9%

  (三)出示问题(2),学生计算销售额,并分析奖金额与销售额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认识“有奖销售”的意义。

  师:谁知道如果奖券已经全部发出,商家至少卖出了多少元的商品?

  生:商家每发出一张奖券,说明至少已卖出了100元商品,所以1000张奖券全部发完,1000×100=100000(元),商家至少卖出10万元的商品。

  师:为什么用“至少”这个词?

  生:因为还有很多顾客买的商品不足100元或超过整百的余额部分不能领取奖券,我们无法计算。

  师:那么奖金额至多占销售额的百分之几?

  学生计算后汇报。

  生:奖金额是10000元,而销售额是100000元,10000÷100000=10%,奖金额最多占销售额的10%。

  师:至多“10%”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最多占10%,很可能不到10%。

  师:算一算,这次有奖销售,商家计划让利给顾客多少钱?

  生:1万元。

  四、分析讨论

  (一)教师谈话,提出问题(3),让学生自主计算。

  师:很好。我们了解到这个商家有奖销售让利给顾客1万元,现在我们换一种方式比较一下,如果这10万元的商品全部按八五折销售,同学们算一算,会让利给顾客多少元?

  学生独立思考、计算。生:100000—100000×85%=15000(元)

  (二)分别提出“议一议”的两个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进行正确引导。

  师:请同学们对比一下这两种结果,你有什么感想?

  师:那么如果你是顾客,你会选择哪种销售方式?为什么?

  师:大家都可以有不同的想法,但是,我们还是小学生,不能单独参与抽奖活动。如果要做,也要在大人的带领下去做。


六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案合集十篇(扩展3)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精选五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1

  教学目标:

  1、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2、能熟练的求出一个数的倒数。

  学情分析:“倒数的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乘法应用题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倒数的认识”是分数的基本知识,学好倒数不仅可以解决有关实际问题,而且还是后面学*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的重要基础。

  教学重点:

  理解倒数的意义和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难点:

  理解“互为倒数”的意义,明确倒数只是表示两个数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漂亮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出示课件图片)

  通过欣赏这几幅图片,大家发现了什么?(图片中都有倒影)那么在我们的数学王国里也有这样的现象吗?(出示课件)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数学王国里的这种奇妙现象——倒数。(板书课题:倒数的认识)

  2、设疑激趣

  看到“倒数”这个数学新名词,大家脑子里产生了哪些问题?请大家来说说你们的问题。大家提的问题都很有价值,都是本节课我们学*的重点内容。

  3、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学。

  针对本节课的学*内容制定了自探提示。(课件出示)

  自探提示:

  (1)倒数的意义是什么?

  (2)倒数指的是一个数吗?

  (3)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4)是不是每个数都有倒数?

  (5)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相等吗?

  请同学们结合自探提示的这几个问题,自学课本28页的内容,让我们一块到书中去寻找“倒数”的秘密吧!

  二、解疑合探

  1、检查自探情况,提问学困生,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根据反馈情况适时组织小组讨论或同桌讨论。

  通过自学提问学生“倒数的意义是什么?”

  课件出示:先计算,再观察,看看得数有什么特点?

  得出结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引导学生理解关键词“乘积是1”“两个数”“互为倒数”。

  “乘积是1指的是相乘关系,并且积只能是1、

  “两个数”指的是只有两个数。

  “互为倒数”说明这两个数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缺一不可,不能孤立的说某一个数是倒数,必须说清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

  举例说明:因为×= 1,所以和互为倒数,就是的倒数是,的倒数是。

  请学生说出互为倒数的任意两个数。并且说说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

  2、讨论(小组合探):1的倒数是(1)。

  0有没有倒数?为什么?(0没有倒数,因为① 0作分母无意义②0×(任何数)≠1)

  3、说一说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小结: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三、质疑再探

  回顾自探提示的问题是否已解决?关于倒数,你还有什么疑问,提出来大家一起研究。(问题预设:怎样求带分数、小数的倒数?)

  通过下面的练*题的解答来总结带分数、小数的倒数如何求倒数。

  四、运用拓展

  1、完成下面练*题。

  2、全课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认识。

  3、布置作业:

  (1)第28页做一做。

  (2)练*六1、2、3题。

  附:板书设计

  倒数的认识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求倒数的方法: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2

  一、复*内容

  分数除法的复*与应用。(教材第46页整理和复*,第47页练*十)

  二、复*目标

  1.通过复*,很好地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难点:正确列出数量关系,掌握四类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

  1.复*倒数。

  (1)师:倒数的意义是什么?(学生抢答,教师板书意义)

  (2)师: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征?(学生抢答)

  (3)师:如何求一个数的倒数?

  引导学生分整数、小数、分数回答。

  2.复*分数除法及其计算法则。

  (1)师:分数除法有哪些类型?

  引导学生回答:分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分数。(板书类型)

  (2)师:写一道除法算式,让同桌算一算。分数除法与分数乘法的计算有什么联系?

  引导学生回答:分数除法要转化为分数乘法计算。

  (3)师:整数除法和分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吗?算一算,说一说。(课件出示题目)

  3×7= 21÷3= 21÷7=

  5/3×1/2= 5/6÷5/3= 5/6÷1/2=

  学生通过计算得出:整数除法和分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都是乘法的逆运算。

  师生共同总结:无论是整数除以分数,还是分数或小数除以分数,都可以转化为乘法计算,也就是说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板书计算法则)

  (4)点名学生说一说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复*分数除法应用题。

  师:本单元我们学*了哪几类应用题?它们的特点和解题思路是什么?

  组织学生小组内交流后汇报。(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四种应用题类型)

  二、知识应用

  1.教材第46页整理和复*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集体订正。同桌之间说一说混合运算的顺序。

  2.教材第46页整理和复*第2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师:3个问题分别属于哪一类应用题?(点名学生回答)

  (3)让学生先写出数量关系,再计算。(教师巡视,指导答疑)

  3.教材第47页练*十第1~4题。

  第1题:教师读题,学生判断正误,点名学生说出错误的原因。

  第2题:点名3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订正。

  第3、4题:先让学生读题说一说属于哪一类应用题,再独立计算。(教师订正)

  注意引导和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

  4.教材第47页练*十第5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画线段图理解题意。

  (3)同桌交流,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

  (4)点名学生说一说解题思路,教师订正并总结。

  三、巩固反馈

  (课件出示题目)

  1.判断。

  (1)一个数除以真分数,商一定大于被除数。( )

  (2)甲数比乙数多1/4,乙数比甲数少1/4。( )

  2.粮店运来面粉140袋,是运来大米的袋数的7/9,大米运来多少袋?

  140÷7/9=180(袋)

  3.一根电线杆长12 m,埋入地下部分的长度是露出地面部分的3/7,这根电线杆露出地面的部分是多少米?

  12÷1+3/7=

  4.天猫商城举行促销活动,一款移动硬盘降价19后售价400元。这款移动硬盘原价多少元?

  400÷1-1/9=450(元)

  5.修一条路,甲单独修需16天,乙单独修需24天。如果乙先修了9天,然后甲、乙二人合修,还要几天?

  1-9/24÷1/16+1/24=6(天)

  四、课堂小结

  本单元结束了,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1.这节复*课我分成了三大模块。第一模块为建立知识网络,第二模块为检测效果,第三模块为质疑总结。

  第一模块先让学生回忆章节中的所有概念及其含义,重新感知概念,然后梳理概念,根据这些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构建知识结构图。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整合能力,他们能快速读懂提纲、表格等形式的知识框架结构。

  第二模块需要改进之处是,我应该针对学生*时学*过程中存在的学*问题进行总结和提示,把学生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并告知学生,并在学*方法上进行指导,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模块只有几个学生进行质疑,说明学生的质疑能力还有待加强,这是以后需要更加努力的环节。

  2.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3

  一、教材

  《画一画》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学*了《变化的量》和《正比例》这两节内容以后安排的,学生已经结合大量的生活情境认识了生活中存在的许多相互依赖的变量,而且体会了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认识了正比例及其意义,能初步判断两个相关联的两是不是成正比例,感受了正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对正比例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基础。教材安排这一内容,一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正比例,以及正比例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关系;二是通过让学生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从而认识正比例图像的特点。主要意图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用图的形式去直观表示两个成正比例的量的变化关系,鼓励学生发现当两个变量成正比例关系时,所绘成的图像是一条直线,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利用图,进行一些估计,解决一些问题,为以后进一步学*正比例函数打下一定的基础。

  对于这一内容的设计,我结合实际主要确定了三个知识与技能的目标,即:1、在具体情景中,通过“画一画”的活动,初步认识正比例图像;2、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3、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提高学生观察与思考相结合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确定了两个情感目标,即:1、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积极参与的良好*惯;2、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其中重难点目标是:1、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2、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提高学生观察与思考相结合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两个重难点目标,我将采取直观教学的形式(既PPT课件演示)和设计学生动手操作的练*题相结合,以此来分解难点,从而突破难点,化难为易。

  二、教法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直观教学法、启发式提问法、讲练结合法和激趣法。直观教学法就是利用PPT课件进行逐一演示,既演示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又演示解决问题的结果,使整个过程和方法都能清楚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去感受和体验;启发式提问法能激起学生的学*兴趣,引导他们思考与交流如: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你发现了什么?;讲练结合法就是利用我设计的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和研究的练*题,让学生自己在练*题上进行动手操作,并在操作中独立思考,独立发现,把自己的发现写下来;激趣法就是在学生进行第一次研究得出结论后为了进一步验证结论,我提出了激励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两次探索与研究,如:真的是这样吗?我们继续来研究和探索……这样能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望和求知欲望,让学生觉得学得轻松,我也教得轻松,也增强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三、学法

  在教学中,我主要以学生的动手活动和交流活动为主,即让学生在练*纸上动手画一画,连一连,写一写。通过学生自己描点连线,自己发现问题,得出结论,并写下来,然后在班上进行交流,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在交流中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又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积极参与的良好*惯,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就提高了。

  四、教学程序设计

  对于教学过程,我主要设计了五个步骤:

  1、温故而知新。

  我设计了两道题,都是用PPT课件展示出来,一是什么是正比例的填空题,二是判断两个相关联的两个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两道题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什么是相关联的量和正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既是复*旧知,也是为下一步学*作准备。这一过程主要采取学生独立——汇报交流——师生评价的方式。

  2、初探尝试,引入新课。

  首先用PPT课件展示出来,这一内容是教材第22页的内容,通过填表、说一说、连线、交流、展示等来揭示本节课的学*主题,提出悬念,激起学生的学*兴趣和探索欲望。

  3、探索与研究。

  这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我结合实际安排了两个探索内容,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探索与研究能更准确地从活动中得出结论,更深刻的理解正比例图像的特点,同时也能根据正比例图像的特点更准确地进行描点、连线和估计。这一过程我主要采取了让学生动手画一画,连一连,写一写,说一说等方法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同时利用PPT课件进行展示,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达到本节课的前两个教学目标。

  4、反馈练*。

  我安排了3道题,一题是判断是否成正比例,二题和三题是有关正比例图像的练*以及利用正比例图像和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既加深了学生对正比例图像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练*题在我设计的题单中,同时我也利用PPT课件进行逐一展示,这样既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完成,又能提高教学效益,使本节课的第3个教学目标得以完成,充分突破重点和难点。

  5、课堂总结。

  这是作为新课必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和评价,既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又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的价值和兴趣。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4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综合解题能力。

  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72名学生,男女生人数协调,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应用题的解决较差,少数学生数学成绩很差。

  重点难点

  1、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正确计算分数混合运算。

  2、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4、1复*导入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复*导入

  不计算,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3700÷9 0、3×9÷6

  50×【(900—90)÷9】

  活动2【讲授】合作探究

  1、出示例3

  一天吃三次,每次吃半片,12片药可以吃几天?

  2、理解题意

  (1、)分析题意,列出算式。

  (2、)提问:求小红可以吃几天,应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小组合作讨论并填写预*卡。方法一:每次吃半片,吃3次:

  12片可以吃几天?

  方法二:12片可以吃:12÷ =12×2=24(次)

  24次可以吃:24÷3=8(天)

  (4)互相交流,请两位同学板演并说一说解题思路。

  (5)列出这两种方法的综合算式。

  (6))提问:综合算式里分别含有几级运算?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7)小结:分数混合运算和整数混合运算相同,在同级运算中,如果

  没有括号,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如果有两级运算,先算乘除,再算

  加减。有括号的先算小括号,再算中括号。

  活动3【练*】巩固练*

  1、完成教材第33页“做一做”。

  提问:梯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2、完成教材第35页第10题。

  活动4【作业】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5

  教学目标:

  1、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2、能熟练的求出一个数的倒数。

  学情分析:“倒数的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乘法应用题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倒数的认识”是分数的基本知识,学好倒数不仅可以解决有关实际问题,而且还是后面学*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的重要基础。

  教学重点:

  理解倒数的意义和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难点:

  理解“互为倒数”的意义,明确倒数只是表示两个数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漂亮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出示课件图片)

  通过欣赏这几幅图片,大家发现了什么?(图片中都有倒影)那么在我们的数学王国里也有这样的现象吗?(出示课件)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数学王国里的这种奇妙现象——倒数。(板书课题:倒数的认识)

  2、设疑激趣

  看到“倒数”这个数学新名词,大家脑子里产生了哪些问题?请大家来说说你们的问题。大家提的问题都很有价值,都是本节课我们学*的重点内容。

  3、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学。

  针对本节课的学*内容制定了自探提示。(课件出示)

  自探提示:

  (1)倒数的意义是什么?

  (2)倒数指的是一个数吗?

  (3)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4)是不是每个数都有倒数?

  (5)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相等吗?

  请同学们结合自探提示的这几个问题,自学课本28页的内容,让我们一块到书中去寻找“倒数”的秘密吧!

  二、解疑合探

  1、检查自探情况,提问学困生,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根据反馈情况适时组织小组讨论或同桌讨论。

  通过自学提问学生“倒数的意义是什么?”

  课件出示:先计算,再观察,看看得数有什么特点?

  得出结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引导学生理解关键词“乘积是1”“两个数”“互为倒数”。

  “乘积是1指的是相乘关系,并且积只能是1、

  “两个数”指的是只有两个数。

  “互为倒数”说明这两个数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缺一不可,不能孤立的说某一个数是倒数,必须说清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

  举例说明:因为×= 1,所以和互为倒数,就是的倒数是,的倒数是。

  请学生说出互为倒数的任意两个数。并且说说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

  2、讨论(小组合探):1的倒数是(1)。

  0有没有倒数?为什么?(0没有倒数,因为① 0作分母无意义②0×(任何数)≠1)

  3、说一说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小结: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三、质疑再探

  回顾自探提示的问题是否已解决?关于倒数,你还有什么疑问,提出来大家一起研究。(问题预设:怎样求带分数、小数的倒数?)

  通过下面的练*题的解答来总结带分数、小数的倒数如何求倒数。

  四、运用拓展

  1、完成下面练*题。

  2、全课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认识。

  3、布置作业:

  (1)第28页做一做。

  (2)练*六1、2、3题。

  附:板书设计

  倒数的认识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求倒数的方法: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六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案合集十篇(扩展4)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菁华3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1

  第二课时:简便计算和巩固练*

  教学内容:课本第60页例3,完成“做一做”题目和练*十五的第6~11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使学生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中能够应用一些简便算法;培养学生认真计算,检查的*惯。

  教学过程:

  一、复*。

  1.用简便方法计算。

  62×37+38×37 36×99

  指名说一说应用了什么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新授。

  1.导语。

  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有时也可以应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板书课题:简便计算与巩固练*)

  2.教学例3。

  出示例3:计算

  (1)问: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

  (2)指名学生说出计算方法,教师板书:

  (3)问:下一步应该怎样算?有没有简便算法?

  学生把题目做完:

  三、巩固练*。

  1、完成“做一做”题目。

  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简便运算。

  2.练*十五的第7题。

  让学生比一比,谁算得快,谁的计算方法灵活。

  3.练*十五第8题。

  第2题让学生列出综合算式,也可以列方程解答。

  四、全课小结。

  1.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

  2.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如果能简便运算的应该怎么办?

  五、作业。

  练*十五第6、9、10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2

  一、复*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1、这一章我们学*了分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请大家回忆一下分数除法有几种类型?

  (1)分数除以整数,例如5/7 ÷5;

  (2)一个数除以分数,它又包括整数除以分数,例如20÷4/5 ;和分数除以分数,例如 2/3 ÷ 6/7。

  (3)做第52页“整理和复*”的第2题。

  2、分数除法的意义

  (1)第52页“整理和复*”的第1题:要把这道乘法算式改写成两道除法算式,应该怎么办呢?(引导学生根据乘、除法的关系进行改写,然后让学生将改写的算式填写在书上)

  (2)让学生说说是怎样题改写成两道分数除法算式的。

  (3)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呢?(使学生明确,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3、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1)分数除以整数应该怎样计算?一个数除以分数应该怎样计算?

  (2)引导学生概括出分数除法的统一计算法则: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3)完成P52“整理和复*”第2题。

  (4)P53练*十三第2题。

  二、推理训练

  1、男生占全班人数的3/5 ,女生占全班人数的( )。

  2、一堆煤,用去了4/7 ,还剩下( )。

  3、今年比去年增产 1/8,今年相当于去年的( )。

  三、对比训练:

  1、一步分数应用题

  ① 张大爷养了200只鹅,500只鸭,鹅的只数与鸭的只数的几分之几?

  ② 张大爷养了200只鹅,鹅的只数是鸭的只数的2/5 ,养了多少只鹅?

  ③ 张大爷养了200只鹅,鸭的只数是鹅的只数的5/2 ,养了多少只鸭?

  (1)比较相同点和不同点

  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在结构上,这三道应用题都含有同样的数量关系,即:鹅的只数,鸭的只数, 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不同的是已知和未知发生了变化。在解题思路上,都要弄清以谁作标准,正确判定把哪一种数量看作单位“1”;不同的是需要根据已知、未知的变化确定该用什么方法解答。

  (2)比较完后,学生将三道题的解答过程写在练*本上。

  2、出示题组:

  ① 上海到汉口的水路长1125千米,一艘轮船从上每开往汉口,已经行了3/5,离汉口还有多少千米?

  ② 一艘轮船从上海开往汉口,已经行了3/5,离汉口还有450千米,上海到汉口的水路长多少千米?

  (1)学生自己画线段图,分析,解答。

  (2)对比:两题有什么异同?你是怎样分析的,如何区别的?

  3、出示题组:

  ① 停车场有8辆大客车,小汽车的辆数比大客车多1/6,小汽车有多少辆?

  ② 停车场有8辆大客车,大客车的辆数比小汽车少1/7,小汽车有多少辆?

  ③ 停车场有21辆小汽车,大客车的辆数比小汽车少1/7,大客车有多少辆

  ④ 停车场有21辆小汽车,小汽车的辆数比大客车多1/6,大客车有多少辆?

  (1)学生独立画线段图,分析,解答。

  (2)对比:1、2两题有什么异同?3、4两题呢?你是怎样分析的,如何区别的?

  (3)解答稍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有规律吗?规律是什么?

  引导学生归纳出:

  ㈠ 分析“分率句”,判断单位“1”是哪个数量?

  ㈡ 画出线段图,找出“量”和“率”的对应关系。

  ㈢ 确定已知单位“1”用乘法,求单位“1”用除法或用方程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3

  第一课时: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课本第59页例1、例2及“做一做”,练*十五1-5题。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正确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地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正确地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准备。

  1.板演(指名学生脱式计算)

  46+570÷80 60÷[(30+30)×10]

  二、新课。

  1.谈话:如果把板演题目中的整数换成分数,应该怎样计算?运算的顺序是什么?这节课我们共同来研究。

  (板书课题: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学*例1.

  出示例1:计算

  (1)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比,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3)想一想:这个算式含有几级运算?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大家打开练*本,抄题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

  (5)订正。怎样确保计算的准确?

  3.学*例2。

  出示例2 计算

  (1)请你试着按运算顺序读出例题。

  (2)想一想:这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应该怎样计算?

  (3)想一想:第一步算什么?第二步,第三步呢?

  (4)在练*本上完成。

  (5)指名学生板演。

  (6)如何检查,计算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4.完成课本第60页上面的“做一做”题目。

  计算前,先说说这两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三、课堂总结。

  1.这节课学*的是什么内容?

  2.通过这节课学*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怎样才能保证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正确率?

  四、课堂练*。

  1.填空:

  (1)( )与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2)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要先算( ),再算( );有括号的,要先算( ),再算( )。

  2.判断正误:

  下面的计算正确吗?错误的原因。


六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案合集十篇(扩展5)

——六年级上册数学的教学计划通用十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的教学计划 1

  一、教材简介: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思想。

  7、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三、学情分析:

  从去年一年的教学情况来看2班的学**惯较差,特别是作业*惯的自**惯,困此必须对其进行培养。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因此对学生的关心和思想教育也十分重要。另外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独立完成学*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还有一部分比较认真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只能掌握一些基础知识,稍稍拐个弯就不知所措。本学期重点还是抓好学*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动机,进入最佳学*的动态。

  四、教学措施: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5、学生能预*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能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6、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7、利用小组讨论的学*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数学的快乐。

  8、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每位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9、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爱学、会学,教学生掌握学*方法。

  10、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因材施教,每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都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础上,创建教学的问题情境,属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

  五、教学进度

  一单元:位置……2课时

  二单元:分数乘法

  1、分数乘法……5课时左右

  2、解决问题……4课时左右

  3、倒数的认识……1课时左右

  4、

  整理和复*……2课时左右

  三单元:分数除法

  1、分数除法……5课时左右

  2、解决问题……3课时左右

  3、比和比的应用……4课时左右

  4、整理和复*……2课时

  四单元:圆

  1、认识圆……3课时左右

  2、圆的周长……2课时左右

  3、圆的面积……2课时左右

  4、整理和复*……1课时

  5、确定起跑线……1课时

  五单元:百分数

  1、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2课时左右

  2、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2课时左右

  3、用百分数解决问题……9课时左右

  4、整理和复*……2课时

  六年级上册数学的教学计划 2

  一、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共有八个单元。“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的单元安排和主要内容如下:

  1.数与代数(共3个单元)第2单元比和比例。第3单元百分数。第5单元百分数的应用。

  2.空间与图形(共3个单元)。第1单元圆和扇形。第4单元比例尺。第6单元—圆的周长和面积。

  3.统计与概率(1个单元)。第7单元统计。

  4.综合应用(共5个活动)。测量旗杆高度—结合“比和比例”单元设计、卧室设计—结合“比例尺”单元设计,学会理财—结合“百分数的应用”单元设计,学会购物---结合“百分数的应用”单元设计,喜欢数学情况的调查-----结合“统计”单元设计。

  二、方法措施

  1.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目标

  1. 理解百分数、比例尺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百分数应用题。

  2.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利用比例尺解答实际问题。

  3. 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 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 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圆和扇形设计简单的图案。

  6.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7. 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8.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10. 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方法措施

  1、认真备课,钻研教材,作到课堂上能深入浅出进行教学,特别照顾到后进生。

  2、*时的练*要有针对性,对于后进生和优秀的学生要分别出一些适合他们的练*。

  3、加强操作、直观的教学,例如教学圆和轴对称图形时,就要利用操作、直观教学,以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4、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加强能力的培养。主要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判断、推理能力;迁移类推能力;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总结规律;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六年级上册数学的教学计划 3

  一、学情分析:

  已经接班一年了,从我班学生整体看来,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学生间的学*差距较大,我班学*优秀,反应灵活的学生有,但个别学生仍存在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自主学*的情况。教学中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数学上有困难,不过学*还是很努力的。因此,本学期的教学重点将继续放在改变学生的学**惯上,并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促使这些学生的学*成绩能有所提高,为后面的总复*打下结实的基础。

  二、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其中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而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则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数与代数方面,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趣的能力。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基本方法,促迸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教材是安排扇形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通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间理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箅圆的周长与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囝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思想。

  7、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趣,解决问通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趣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趣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教学重难点:

  1、能熟练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如百分数与小数,分数的互化

  2、会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简单的分数应用题

  3、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工具画圆,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4、能运用比和百分数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遐题

  四、教学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2、认真备课,钻研教材,做到课堂上能深入浅出进行教学;加强操作、直观的教学,以发展他们的空间现念。

  3.*时的练*和作业有针对性,对子后进生和优秀生要因材施教。

  4、借助线段示意图等数形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提高分析和解题能力,重视用方程解答较复杂的分数解决问题,化难为易。

  5.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对学生进行学*目的教育,端正学*态度,抓好班级学生作业书写质量。

  6、多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努力完成本学期教学任务。

  7.充分利用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和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吸引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各种数学活动中来,提髙学*效率,激发学*兴趣,增强学*信心。

  五、教学进度计划及课时安排

  第一球元位置2课时第一、二周

  1.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重难点:概念得到巩固,空间观念得到发展为新学期的学*作为准备

  第二单元分数乘法12课时笫二、三周

  1.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和和计算法则,并能熟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理解拃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3.会能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4.学生理解作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重点:分数乘法的意义和和计算法则,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难点: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解答此类应用题。推导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14课时第四-六周

  1.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能用方程或算式方法解答“己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3.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够正确地进行化简比和求比值,知道比与分数,比与除法的关系,会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

  重点: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难点:推导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理解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第四单元圆9课时第七-九周

  1.认识圆,掌握圆的基本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学会用圓规画圆。

  2.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似值,理解和掌提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重点:求圆的周长与面积。

  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计算公式

  第五单元百分数15课时第十-十三周

  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了解它在实际中的应用,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能够进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

  3.理解折扣、纳税、利息的含义,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会进行这方面的简单计算。

  4.在理解、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使学生能正确地解答有关百分数的问题。

  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了解它在实际中的应用在理解、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使学生能正确地解答有关百分数的问题。

  难点:在理解、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使学生能正确地解答有关百分数的问题。

  第六单元统计2课时第十四周

  1、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能从扇形统计图读出必要的信息。

  教学重难点::通过条形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特点及作用的对比,引导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2课时第十五周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重点:注重体现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不同思路和方法。

  第八单元总复*4课时第十六-十九周

  1.使学生比较系统的掌握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比、圆等基础知识,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分数四则运算,并能较灵活地进行简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掌握分析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方法和检验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用算术方法和列方程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3、巩固加深学生对圆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对称图形的意义,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问观念,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上册数学的教学计划 4

  一、基本情况分析:

  六(2)班共有学生49人,其中男生有32人,女生有17人。从总体上看,大多数孩子都能积极地投入到学*中,上课能专心听讲,认真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地发言,提出不同的看法,绝大多数孩子能按时完成作业。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分为五大板快:

  (一)、数与运算。1.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2.第四单元“比的认识”。

  (二)、空间与图形。1.第一单元“圆”。2.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3.第六单元“观察物体”。

  (三)、统计与概率。第五单元“统计”。

  (四)、综合应用:数学与体育、生活中的数。

  (五)、整理与复*。

  三、各单元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圆”:

  1。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中,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对称性,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直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体会圆的本质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实验、拼摆操作等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

  3.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感受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4.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图案设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5.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6.结合圆周率发展历史的阅读,体会人类对数学知识的不断探索过程,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形成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

  1.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中,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或运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运用*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第四单元“比的认识”:

  1.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2.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3.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五单元“统计”:

  1.学生通过投球游戏、两城市降水量等实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

  3.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与同伴进行交流。

  第六单元“观察物体”:

  1.学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能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3.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4.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综合应用:

  即“数学与体育”、“生活中的数”,促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某一生活领域的实际问题。教材还安排了“看图找关系”的专题,使学生体会图能直观、清晰、简捷地刻画关系。同时,还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中,安排了某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活动。学生在从事这些活动中,将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方法,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教学措施:

  1.鼓励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3.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及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5.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

  五、教学课时安排(按单元顺序)

  一单元圆: 13课时。

  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11课时

  三单元图形的变化: 4课时

  整理与复*(一): 2课时

  数学与体育: 4课时

  四单元比的认识: 10课时

  五单元统计: 5课时

  整理与复*(二): 2课时

  生活中的数: 5课时

  六单元观察物体: 4课时

  看图找关系: 2课时

  总复*: 5课时

  机动时间: 3课时

  六年级上册数学的教学计划 5

  第一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认识成数、折扣的含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3、使学生在理解百分数意义的基础上,能正确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本单元的重点是百分数的意义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本单元的难点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关键是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把哪一个量看做单位“1”,用“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单位“1”)多(少)几的数除以“另一个数”。

  第二单元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乘法。

  2、掌握分数(百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正确解答分数(百分数)乘法应用题。

  3、会把乘法运算定律数,并能进行分数的简便运算。

  4、初步认识倒数的意义,会正确写出一个数的倒数。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分数乘以整数,一个数乘以分数,带分数乘法,分数(百分数)乘法应用题。

  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是乘法意义的扩展。

  学*分数(百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理解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第三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乘除混合运算。

  3、使学生能正确地解答分数(百分数)除法的应用题。

  本单元内容包括:分数除法的意义,分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分数,带分数除法,分数(百分数)除法应用题。一个数除以分数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分数(百分数)除法应用题,特别是“已知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是本单元的另一个重点,关键是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数量关系

  第四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进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使学生理解、掌握两步计算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地用算术方法或用方程解答这样的应用题。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之一。

  第五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学会用工具画圆,掌握圆的特征,认识圆是轴对称图形。

  2、使学生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似值。

  3、使学生理解、掌握求圆的周长与面积的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

  4、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弧、圆心角和扇形的特征。

  5、使学生学会求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

  6、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六年级上册数学的教学计划 6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1班现有学生66人。从新课程的角度来讲,班级人数比较多,可从一年级一直到六年级,都是自己带过来的,所以对学生的情况了解比较充足,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有了一定的发展。 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但也有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独立完成学*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还有一部分比较认真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只能掌握一些基础知识,稍稍拐个弯就不知所措。本学期重点还是抓好学*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动机,进入最佳学*的动态。

  二、教材分析 :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教材是安排扇形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方面: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思想。

  7、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在前面几册的教师教学用书中,已经介绍了许多教具和学具,其中的一些仍可继续使用,如小棒、方木块、量角器、三角板、直尺、计算器等。结合本册的教学需要,介绍几种使用效果较好的教具和学具,以供参考。

  1。 圆形纸板作为演示分数计算以及认识圆的教具。可以用硬纸板做成大小相同的圆若干个。拿其中的两个圆形纸板做成如五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第14页介绍的教具,用来演示不同的分数。作为教师演示用的教具要大一些,作为学生操作用的学具可小一些。

  2。 圆规教学圆的认识时用。教师要准备可以在黑板上画圆的圆规。每个学生也要准备一套自己用的圆规。

  3。 说明圆面积计算公式用的教具可以仿照教材第68页的图用纸板制作,供教师演示用。另外在本册教材的附录中印有同样的图,学生可以剪下来贴在纸板上,作为操作用的学具。

  4。 方格作图纸学*位置时用。在本册教材的附录中印有几幅1010的方格纸,可以让学生剪下来用。

  5。 其他教具教师还可以根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需要自己准备或设计制作一些教具和学具。如教学位置时在本地区的简易路线图上画上方格子作为教具;教学百分数时,可搜集一些含有百分数表示含量或性能的商品标签作为教具或学具等。教师还可以根据需要自己制作其他适用的教具。

  五、教学措施: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教学计划对于整个学期教学的进行有指导作用,通过我们提供的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可以使教学有序的进行!

  六年级上册数学的教学计划 7

  一、本学期本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和任务

  (一)知识与技能:

  1. 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2. 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 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 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 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 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7. 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

  本班共有39人,两级分化较严重。总体上看,优生不够尖,后进生的基础较差,学*缺乏自觉性,懒惰,而且有部分学生对学*的兴趣不大。少数学生对于计算还不熟练,抽象力发展滞后,对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尚有困难,缺乏综合分析能力。

  2、情感、态度

  学生课堂纪律较好,学**惯较好,但也存在不*衡性,有些学生因为学***对数学失去信心,所以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教学中边教新知识,边帮助他们弥补旧知识。

  有部分学生已经提早进入青春期,在教学中要尊重他们寻求独立的要求,帮助他们静下心来学好数学。

  (二)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首先吃透本册教材的内容,掌握本册教学的重难点,并有个完整的学期教学设想;其次要一步一个脚印的上好每一堂课。

  2、继续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作为工作目标。

  3、加强学生订正错题的工作。

  4、关注后30%的学生的学*,并加强个别学生课余时间辅导。

  5、用学有所得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与内在动机。

  三、教材分析与措施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继续体现前几册实验教材中的风格与特点。本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 改进分数乘、除法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分数的乘法和除法的教学,同样要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因此,实验教材的编排与原义务教育教材相比有以下几方面的改进。

  (1)不单独教学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的意义,而是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具体情境和计算过程去理解运算意义。

  (2)通过实际问题引出需要用分数乘、除法计算的问题,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理解分数乘、除法算法和算理,将解决问题教学与计算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3)借助操作与图示,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分数乘、除法的算法和算理。

  (4)不再出现文字叙述式的计算法则,简化了算理推导过程的叙述及解决问题思路的提示,通过直观与操作等手段,在重点关键处加以提示和引导,为学生探索与交流提供更多的空间。

  (5)调整了分数乘、除法应用问题的编排,注重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改进百分数的编排,注意知识的迁移和联系实际,加强学生学*能力和应用意识的培养。

  3. 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前几册一样,本册教材继续把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作为空间与图形内容编排的研究重点。在教学内容方面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

  4. 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惯。

  5. 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与内在动机。

  (1)提供丰富的培养学*数学兴趣爱好的素材。

  (2)注意反映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的文化价值。

  (3)通过自主探索的活动,让学生获得学*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7、学*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8、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四、 教学时间安排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12周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 第3周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45周

  第四单元:比 68周

  第五单元:圆 911周

  第六单元:百分数 1215周

  第七单元:扇形统计图 16周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 17周

  第九单元:总复* 18

  六年级上册数学的教学计划 8

  为贯彻《**中央***关于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旨在使小学数学教育更加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初步实践能力,并为课堂教育改革创造有利的条件,尽快的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思和实践能力落到实处。

  二、班级情况

  六年级七班、八班共有98人,其中优生25人,中等生45人,后进生28人这两个班级从总体上看,成绩较差的学生占的比重较大:体现在优生不够尖,后进生的基础太差,连简单的分数加减也不会做,更有少数几个同学连分数的分子、分母都搞不清楚,而且大部分学生对学*数学的兴趣不大。

  三、教材结构及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的内去容有: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总复*,结合所学数学知识,进一步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

  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

  五、教学难点:

  分数乘、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

  六、教学方法及措施:

  1、改革课堂教学,坚持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动口、动脑、动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加强基础知识教学,重视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能力。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通过学生操作观察演示,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学*能力。

  3、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明确学*目的,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以全面提高全班学生的数学,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的空间观念,注重逻辑教学,让学生多实际操作。

  4、采用少讲多练的方法,以严密的教学逻辑,抓住教材中的难点和疑点,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循循善诱地讲解,适当拓宽加深,对学生作业认真批改(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和练*)。

  5、认真做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在教会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把工作重点放在学生如何会学,且注重学生良好的学**惯的养成教育,要求学生学会知识不仅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6、加强自身的学*,提高业务能力。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从而认识到学*数学的重要性。

  六年级上册数学的教学计划 9

  本学期我担任605、608班的数学教学,为顺畅完成本期教学,特拟定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情分析

  (一)班级概况

  六(5)班共有46名学生,六(8)班共有48名学生,学生的基础不错,但也存在一定的分化现象。学生的学*态度还不错,但是学*的主动性还不够。

  (二)知识掌握情况

  在计算方面,学生的差别不是很大,多数学生对于口算,能做到脱口而出,但由于部分学生对于乘除知识掌握不好,特别是缺乏总结和变式思考的能力,不能做到触类旁通,直接影响口算的速度和计算的正确性。对于一些计算题,部分学生的计算速度急待提高,各种计算的良好*惯有待养成。此外,对于概念厘清、问题解决、思维过程陈述都有待提升。

  (三)纪律方面

  两班纪律都需要改进,生活和学**惯还需要培养,课堂上基本上能做到专心听讲,少数学生好动、容易走神或者做小动作。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大部分能积极思考并举手,课堂氛围较为活跃。作业完成的速度和正确率还需要提升,书写、作图普遍需要进一步规范。

  (四)心理特征方面

  多数学生喜欢饱有新奇感,学*积极性较为强烈,愿意在他人面前表现自己,喜欢表扬夸奖,班上竞争意识浓;个别学困生上课相对被动,积极性不高,作业完成较难,但也喜欢激励。

  二、教学目标

  (一)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二)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三)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四)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五)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六)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七)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八)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九)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十)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十一)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十二)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三、教学重点

  (一)分数乘法和除法、比、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二)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初步培养和发展学生数学思考力,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并引导学生学会适当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

  (三)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四、教学难点

  (一)使学生理解分数乘、除法、百分数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二)通过数形结合来分析思考问题,从而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体会极限思想。

  五、教学措施

  (一)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为提高教学质量夯实基础。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因材施教,每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都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原认知,创建适宜的教学问题情境,预设好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

  (二)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和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三)利用小组讨论的学*方式,鼓励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数学的快乐。

  (四)注重学生动手操作,凡是能让学生动手的尽量让学生动手。在统计等内容里适当地让学生作一些初步的社会调查汇报展示实践结果。

  (五)注重四基训练,努力提高四能。加强变式训练,严把单元检测,力求堂堂清、周周清,促进知识板块建立、知识体系构建。

  (六)加大培优转后力度,以正向激励表扬为主,鼓励学生适度竞争,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对后进生付出更多关爱和帮助。

  (七)改革评价方式,力求鼓励促进,多予面批面改,分析引导细致透彻,从而促进整体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六年级上册数学的教学计划 10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六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我将努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学**惯,引导学生参与学*的全过程。下面将我这学期的工作做如下计划:

  一、以课堂教学为核心

  (一)备课:

  学期初,我们钻研了《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学期中,着重进行团队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过程。充分理解课后*题的作用,设计好练*。

  (二)上课:

  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然后,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接着,学生练*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最后,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现在学生普遍对数学课感兴趣,参与性高,为学好数学迈出坚实的一步。

  2、及时复*。根据爱宾浩斯遗忘规律,新知识的遗忘随时间的延长而减慢。因此,我的做法是:新授知识基本是当天复*或第二天复*,以后再逐渐延长复*时间。

  3、努力构建知识网络。一般做到一小节一整理,形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形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学生经历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过程,既形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可能。

  (三)批改作业:

  针对不同的练*错误,教师面批,指出个性问题,集体订正共性问题。批改作业时,教师点出错题,不指明错处。让学生自己查找错误,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学生订正之后,仍给满分。鼓励学生独立作业的*惯,对激发学*的兴趣取得了较好效果。分析练*产生错误的原因,改进教学,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

  (四)注重对后进生的辅导:

  对学困生分层次要求。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允许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注重他们的学*过程。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兴趣,提高他们的学*自信心。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

  二、积极落实素质教育

  坚持正确的教育思想,树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学观念,改变“以知识为本”的传统认识,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观念,紧紧围绕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活动展开,呈现出教学情境。

  通过让学生动手,经历猜测,实践,验证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了学生的眼睛,嘴巴和手,创造了让学生操作,实验的机会;独立思考的机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自我表现的机会。

  使学生能保持良好的心境,始终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去积极主动的参与学*。


六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案合集十篇(扩展6)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优选【五】份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1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及分数加减法以及约分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所学内容属于分数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这些知识不仅可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而且也是后面学*分数除法、比、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以及百分数的重要基础。所以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切实让学生理解一个数和分数相乘的意义,掌握一个数和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为后续学*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

  六年级共有24名学生,部分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惯,计算能力也还有待加强;大多数学生对新鲜事物比较敏感,喜欢动手操作,但思想不易长时间集中;有30%的同学基础相对薄弱,对数学学*的兴趣不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经历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根据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推导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独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和学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验分数乘分数、分数乘整数的简便计算方法(先约分后相乘)。

  教学难点:分数乘分数或分数乘整数先约分再相乘的书写格式。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2

  学内容

  物**置的确定以及路线图的描述和绘制。(教材第25页练*五第6、7、9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北偏东、西偏南等方向的含义,熟练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熟练掌握简单路线图的绘制和描述,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现象。

  重点难点

  重难点:熟练运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会绘制路线图并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

  1、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方向吗?用方向可以确定物体的具**置吗?(点名学生回答)

  引导学生回顾确定物**置的条件。

  2、师:怎样描述和绘制简单的路线图?同桌间说一说。

  引导学生回顾描述和绘制路线图的方法。

  二、指导练*

  1、教学教材第25页练*五第6题。

  (1)师:数对的第一个数和第二个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点名学生回答)

  引导学生回顾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2)师:在方格内45°方向怎么表示?同桌间交流一下。

  引导学生明白正方形的对角线就把正方形的角分为两个45°的角。

  (3)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教学教材第25页练*五第7题。

  (1)师:先读题,同桌间说一说这属于哪一类型的题及其解题方法。

  引导学生明确题的类型,回顾解题方法。

  (2)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学生作图的规范)

  (3)教师反馈学生仍存在的问题,给出解决方法。(单位长度、角度的准确等)

  (4)集体订正。

  3、教学教材第26页练*五第9题。

  学生读题,了解题意。

  (1)解决第一问。

  ①师:要补充完整路线图,需要确定什么?(组织学生讨论)

  引导学生明确需要确定从哪一段开始补充,确定图上的单位长度代表的实际距离。

  ②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并画一画。(教师巡视)

  ③教师示范规范图示,学生修改。(绘制路线图)

  (2)解决第二问。

  师:同桌间互相说一说公共汽车返回时的路线。(点名学生回答,教师订正)

  三、巩固练*

  1、完成教材第25页“练*五”第10、11题。(小组合作,先说一说,再画一画)

  第10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描述。

  第11题: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课件依次出示下列题目)

  2、如图,以学校为观测点。

  (1)书店在学校的(西)偏(北)(30°)方向,距离是(800)m;

  (2)图书馆在学校的(西)偏(南)(75°)方向,距离是(400)m。

  3、小军要去学校,他从家出发,先向正东方向走200 m到达超市,再向正北方向走150 m到达图书馆,再向北偏东70°方向走400 m就到达街心花园,最后向南偏东40°方向走500 m就到达学校。根据描述,画出小军行走的路线示意图。(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订正)

  四、课堂小结

  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板书设计

  练*课

  教学反思

  1、本单元的知识整体来说是不难掌握的,可以通过教材例题的学*和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层层推进,让学生感知要从方向和距离两方面确定物体的位置。而且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如图,在一块等边三角形草地的三个顶点处分别住着一只小动物。

  (1)小羊在小马的()偏()()方向上,距离是()m;

  (2)小兔在小羊的()偏()()方向上,距离是()m;

  (3)小马在小羊的()偏()()方向上,距离是()m;

  (4)小羊在小兔的()偏()()方向上,距离是()m;

  (5)小马在小兔的()方向上,距离是()m。

  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每个角是60°,可知以下数据,如图:

  然后根据确定物**置的方法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

  (1)西北60° 20

  (2)西南60° 20

  (3)东南60° 20

  (4)东北60° 20

  (5)正东20

  解法归纳:解决此类题的关键是根据特殊的图形的特点得出图中的角度和长度信息,然后找准谁是参照物。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3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及分数加减法以及约分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所学内容属于分数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这些知识不仅可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而且也是后面学*分数除法、比、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以及百分数的重要基础。所以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切实让学生理解一个数和分数相乘的意义,掌握一个数和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为后续学*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

  六年级共有24名学生,部分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惯,计算能力也还有待加强;大多数学生对新鲜事物比较敏感,喜欢动手操作,但思想不易长时间集中;有30%的同学基础相对薄弱,对数学学*的兴趣不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经历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根据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推导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独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和学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验分数乘分数、分数乘整数的简便计算方法(先约分后相乘)。

  教学难点:分数乘分数或分数乘整数先约分再相乘的书写格式。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4

  教学内容:

  教科书P23-26的内容,P24“做一做”,完成练*四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圆锥,圆锥的高和侧面,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面图,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能根据实验材料正确制作圆锥。

  2、过动手制作圆锥和测量圆锥的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3、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教学重点:

  掌握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圆锥的组成。

  教具准备:

  每人一个圆锥,师准备一个大的圆锥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

  1、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2、圆柱的特征是什么?

  二、新课

  1、圆锥的认识(直观感受观察讨论汇报)

  (1)让学生拿着圆锥模型观察和摆弄后,指定几名学生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圆锥有一个曲面,一个顶点和一个面是圆的,等等。

  (2)圆锥有一个顶点,它的底面是一个圆、(在图上标出顶点,底面及其圆心O)

  (3)圆锥有一个曲面,圆锥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在图上标出侧面)

  (4)让学生看着教具,指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 (沿着曲面上的线都不是圆锥的高,由于圆锥只有一个顶点,所以圆锥只有一条高)

  2、小结

  圆锥的特征(可以启发学生总结),强调底面和高的特点,使学生弄清圆锥的特征是: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

  3、测量圆锥的高(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测量)

  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这就需要借助一块*板来测量。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

  (2)用一块*板水*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3)竖直地量出*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4、教学圆锥侧面的展开图

  (1)学生猜想圆锥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图形呢?

  (2)实验来得出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三、课堂练*

  1、做第24页“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模型纸样,先做成圆锥,然后让学生试着独立量出它的底面直径.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2、练*四的第1题。

  (1)让学生自由地观察,只要是接*于圆柱、圆锥的都可以指出。

  (2)让学生说说自己周围还有哪些物体是由圆柱、圆锥组成的。

  3.完成练*四的第2题。

  补充*题

  1出示一组图形,辨认指出哪些是圆锥。

  2出示一组图形,指出哪个是圆锥的高。

  3出示一组组合图形,指出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四、总结

  关于圆锥你知道了些什么?你能向同学介绍你手中的圆锥吗?

  教学反思:

  观察、感知中认识并掌握圆锥的特点,经历探究测量圆锥高的方法的过程,加深了对圆锥高的认识。在旋转,对比圆柱和圆锥的过程中,加深对圆锥特点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思维。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5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及分数加减法以及约分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所学内容属于分数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这些知识不仅可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而且也是后面学*分数除法、比、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以及百分数的重要基础。所以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切实让学生理解一个数和分数相乘的意义,掌握一个数和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为后续学*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

  六年级共有24名学生,部分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惯,计算能力也还有待加强;大多数学生对新鲜事物比较敏感,喜欢动手操作,但思想不易长时间集中;有30%的同学基础相对薄弱,对数学学*的兴趣不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经历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根据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推导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独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和学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验分数乘分数、分数乘整数的简便计算方法(先约分后相乘)。

  教学难点:分数乘分数或分数乘整数先约分再相乘的书写格式。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