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数学比大小教案(精选十篇)

首页 / 教案 / |

  幼小衔接数学比大小教案 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培养学生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

  4.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9只小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1-5数字卡片;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一)认读1-5各数。

  (二)排序。

  教师在黑板上摆上3、1、5、2、4。让学生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要求:看图听故事。

  教师讲故事:有几只猴子到山上玩耍。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他们跑到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地上吃。同学们,你们能猜出猴子他们采了什么水果吗?(激发学生的学*热情。)

  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出示主题图。师:“同学们,你们猜对了吗?”“你们再仔细看一下,猴子采了哪些水果?分别是多少?用哪一个数字表示?”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在黑板上贴出水果图,并标上数字。

  (二)引导学生学*“>”“<”和“=”。

  1.教学“=”(猴和桃比)。

  (1)师:“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够不够?”教师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教师说明: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板书:“=”),等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3)师:“同学们看看,等号两边的数有什么有趣的`地方?你们还能举出其它例子吗?”

  2、教学“>”(猴和香蕉比)。

  (1)师:“如果每只猴子吃1根香蕉,够不够?”教师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学生观察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

  (3)请学生观察“>”,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开口大,朝大数。

  (4)师:“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吗?”

  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

  “尖头小,对小数。”

  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相同数间用等于;开口大,朝大数;尖头小,对小数。

  5.发散思维。

  看看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三、运用知识

  (一)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第1题。教师读题,请学生听清题意。

  1.左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2.右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巡视,再拿几个学生的上投影仪上长方体讲评。

  (二)游戏:比一比

  1.师:“刚才我们学*了比大小,大家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看一看哪些东西和哪些东西可以比的?谁和谁比?几大于几?”

  2.小组游戏:同桌间拿出学具,摆一摆,比一比,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幼小衔接数学比大小教案 2

  教学目的:

  1、寻找发现生活中大小不同的物品。

  2、通过观察、比较,能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出“谁的大,谁的小”,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3、能主动参与,在活动中积极探索。

  4、随即进行谦让教育。

  活动准备:

  1、创设天线宝宝家的情景,摆放各种大小不同的物品,如:碗、盘子、汤匙、玩具、衣服、鞋子等。

  2、在活动周围贴上大小不同的卡片,一样的.卡片大小各一。

  3、活动室外面铺上大地垫和小地垫,摆放大的天线宝宝、大纸箱和小的天线宝宝、小纸箱。

  活动预设:

  一、谈话引入

  天线宝宝欢迎大家来到天线宝宝乐园来做客。丁丁喜欢大的东西,拉拉喜欢小的东西。(出示天线宝宝和他们喜欢的大东西和小东西)引导幼儿说一说他们分别喜欢什么?

  二、找一找,说一说

  天线宝宝乐园里还有许多有大有小的东西,请大家去看一看、找一找,回来告诉老师和朋友。小朋友可别乱拿东西,天线宝宝们会生气的!

  幼儿自由探索——集中个别讲述:我看到什么东西大,什么东西小?(结合社会性,进行谦让教育)。

  三、比一比

  小朋友很聪明,天线宝宝们在卡片上画了许多的礼物送给大家。每人到周围拿一张卡片,然后去找和你卡片上礼物一样的小朋友,两个人手拉手随便找个位置坐下来,说一说:我们的礼物都是什么?谁的大?谁的小?

  老师简单示范——幼儿自由找朋友——集中讲述。

  四、延伸活动

  天线宝宝要到外面去玩,小朋友们要不要一起去呀?门口有一条宝宝通道,拿大礼物的小朋友要爬过大的通道,去找大的天线宝宝;拿小礼物的小朋友要爬过小的通道,去找小的天线宝宝,然后把卡片放进他们的口袋里。可千万别放错了!

  幼儿根据卡片上物体的大小怕地点——根据物体的大小将卡片放进大小不同的篮子里。

  幼小衔接数学比大小教案 3

  活动目标:

  1、感知和分辨大与小。

  2、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大、小皮球、箩筐各一个,大小苹果若干、树一棵、饼干若干、大小(脸盆、包、书、瓶子、盒子、玩具汽车、椅子、)

  环境布置:大小(蝴蝶、树、花朵、草莓、鱼)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青蛙)谁来啦?今天小青蛙要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你们欢迎吗?

  2、看小青蛙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礼物呀?(出示皮球)

  二、观察初步认识、感知大与小

  1、 有几个皮球呢?(幼儿手口一致点数)带来几个呢?哪个大呢?哪个小呢?(学说大球、小球)

  2、 谁会用手势做一做大球的样子?那小球的样子可以怎么做呢?(一起学一学)

  3、 游戏大与小。师:大球。幼:边说边做动作。(教师说的`速度由慢到快)

  4、 比大小

  (1) 老师和幼儿比大小手,谁的大?谁的小?

  (2) 小朋友和爸爸、妈妈比一比手、鞋、衣服,看看谁的大/谁的小?(亲子同乐)

  (3) 幼儿自由交流。

  (4) 邀请幼儿在大家面前讲一讲。

  师:你是和谁比的?比了什么?谁的大呢?谁的小呢/

  (5) 游戏《拍手、跺脚》(亲子同乐)

  师:“大手拍”(家长拍三下),小手拍(幼儿拍三下)小手大手一起拍(家长幼儿一起拍)

  跺脚的方法同上。

  5、 找大与小

  幼儿在活动室里找一找什么是大的,什么是小的?

  (金鱼、蝴蝶、树、箩筐、……)

  三、游戏。

  1、《吹泡泡》。(亲子同乐)

  幼儿和爸妈一起游戏,“吹泡泡,吹泡泡,吹成一个大泡泡”幼儿和爸妈慢慢的往后退。“吹成小泡泡”时,一起往前走。

  2、摘苹果。

  师:小朋友真聪明,找到了这么多的东西,老师这里还有什么?(出示苹果树图片)这是什么树呀?树上结满了什么样的苹果?红红的苹果有大有小,想不想摘几个带回去呀?

  师:但要按要求摘,假如摘错了就不能带回去,摘对了才能带回去呀 ,摘到的可以存在爸妈那里。

  3、幼儿按要求摘。

  幼小衔接数学比大小教案 4

  一、目标导航

  1、知识与技能:通过让学生整理3种水果学具,探索出由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到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能正确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2、数学思考:引导学生从事简单的统计活动,用象形统计图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培养学生初步的符号化的思想方法。

  3、解决问题:能够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和符号(“>”、“<”、“=”)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引入课题

  1、小朋友,今天是小猴子的生日,它准备了许多水果,邀请了几个小伙伴一起庆贺自己的生日。教师边说边出示:

  3只小猴子、4个苹果、3个橘子、2根香蕉(这几种水果凌乱地放在草地上)

  2、引导学生思考:这里一共有几种水果?它们各有多少?怎样才能一眼看出哪种水果多,哪种水果少?

  3、小组合作:按自己的想法,用学具摆放小猴和3种水果。

  4、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学生摆放的结果:

  5、演示:把主题图摆放成教科书第17页的图,整理成象形统计图:

  3 4 3 2

  6、让学生动手数一数:图中有几只猴子?有几个苹果、几个橘子、几个香蕉?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分别在相应的图下出示数字(3、4、3、2)。

  7、引入新课:这些物体的个数是有多有少的,表示物体个数的多少的数字也有大小,今天我们就来比一比数的大小。(引出课题:比大小)。

  (二)引导观察,理解新知

  1、观察已整理好的象形统计图,问:从这幅图中小朋友发现了什么?

  2、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1)一只小猴刚好可以分到一个橘子。(3和3同样多,3和3是相等的,3等于3,3=3)。

  (2)同理导出:3<4,4>3。

  (3)你是怎样认识“<”、“>”的?

  交流认识、记忆“<”、“>”的方法。“左边大,大于号;右边大,小于号”或“大于号开口朝左边,小于号开口朝右边”等。

  (4)用游戏的方式熟记这三种关系符号:教师说符号名称,学生举牌,教师举牌,学生说符号的名称。

  (三)深入观察,灵活运用

  1、继续观察主题图,问大家还能说些什么?

  如:(1)猴子的只数比香蕉多,不够分,主人应先让客人吃。得到:3大于2 2小于3

  3>2 2<3

  (2)同理,还可以得到:4>2,2<4等。

  2、创设情境:在草地上放着4个萝卜,跑来5只小白兔,如果一只兔子吃一个萝卜,够不够?

  (四)课堂小结,深化巩固

  1、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2、教师概括: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可以用关系符号“>”、“<”、“=”来表示,“大口朝较大数,尖尖朝较小数,大口朝左边大于号,大口朝右边小于号”。

  3、开放练*:让学生用1、2、3、4、5及“>”、“<”、“=”符号组成不同的式子,然后交流。

  幼小衔接数学比大小教案 5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比较活动,体验多少的比较方法。

  2.使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3.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4.在探究三个关系符号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分类及一一对应的思想;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建立数感,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

  教学难点:

  会用“〉”、“〈”表示比较的结果

  教学准备:

  PPT、或主题图。1-5的数字、<、>、=等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发现问题

  1.课件演示:小猴吃水果图

  师:仔细观察图画,看看你们看到了什么?

  师:数一数,小猴和水果都有多少。

  2.汇报交流。

  生:4个梨,3只猴子,3个桃子,2个香蕉。

  3.动手操作。

  (1)师:请同学们用学具摆一摆图上有的.东西,怎样摆就能看出那种水果多,那种水果少呢?

  (2)如果每只猴子都要吃1个桃、1个梨、1个香蕉,够不够?怎样摆能一眼看出来?请同桌小朋友一起摆一摆,说一说。

  ②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可能出现的三种情况:

  ()和()同样多;

  ()比()多;

  ()比()少。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认识“=”

  师:小朋友们说小猴先吃什么水果啊?为什么?

  师:猴有3只,桃有3个,一只小猴吃一个桃子,刚好够吃,我们就说猴和桃的数量同样多,3和3同样多,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等号”)

  课件出示3 = 3读作:3等于3

  等号

  师:一起和老师写一遍,3=3,读作3等于3。请你在自己的本子上再练*几遍,再和用桌的小伙伴互相说几遍,看看是不是每个小朋友都掌握了他的写法和读法。

  学生活动:同桌读写后再抽问几个学生,保证人人都会。

  2.教学“>”(猴和香蕉比)。

  师:小猴吃完了桃子,还没有吃饱,那他们接下来吃什么水果好呢?

  师:我们来看看小猴和香蕉,怎么进行比较啊?

  师:一个对一个,咦,发现小猴比香蕉多,怎么办呢?

  ①学生汇报。(课件出示一一对应的摆法)……

  ②引出大于号。

  师:4比3多,在4和3的中间要用一个什么符号表示?等号行吗?“我们把这个等号变一变,”课件动画演示等号变大于号:把等号左边的口张大点,右边的口变小点,就成了大于号。(让学生体会到符号之间的联系)

  ③这个式子4>3怎么读?(4大于3)。用手势帮助我们记住大于号:“大数在前用大于,大口朝(前)左大于号”。

  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

  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间用等于;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三、练*与拓展

  1.练*使用“<”“>”

  师:其他的动物比较的结果怎样?小朋友们能不能自己完成?

  请同桌交流:说一说几大于几?几小于几?课件逐一出示

  2.再次体验: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观察这些算式,用大于号和小于号时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编顺口溜:“大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大口朝左大于号,大口朝右小于号,两边相同用等号”。)

  (1)揭题:我们今天认识了“>”、“<”,“=”这三个好朋友。(出示课题)

  (2)课件出示书P18“做一做”第1题。

  (3)左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4)右图:两边各有几只猴子,谁多谁少,几小于几?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巡视,再讲评。

  (5)游戏:排排队。请5位学生上来当数字娃娃1、2、3、4、5,小朋友们,你们能给它们排排队吗?

  ①按大小排队。(学生可以用数字卡片自己摆摆看,再交流)

  ②谁?谁最小?请随意选出其中两个数比大小?(每个学生用“﹤”“﹥”摆摆看,看谁想的多?再上台汇报。)

  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刚才我们学*了比大小,下课后大家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或者回家看一看哪些东西和哪些东西可以比的?谁和谁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几等于几?

  幼小衔接数学比大小教案 6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掌握大、中、小的区别。

  2、在探索活动中,让幼儿初步感知形状是可以通过外力改变的。

  【活动准备】

  1、圆形饼干(大、中、小)每位幼儿三块放人盘中。

  2、投影仪、电视机。

  3、课前请幼儿洗手并消毒桌面。

  【活动过程】

  一、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掌握大、中、小的区别。

  1、观察饼干,感知形状与大小,发散幼儿思维。

  师:“盘子里的饼**们喜欢吗?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生活中,你还发现什么东西是圆形状的?”

  2、品尝饼干,比较大、中、小。

  师:“三块饼干比较一下,你发现有什么不一样的?”图案、花纹、厚薄等。)

  “请你挑一块你最喜欢的`饼干尝一尝,然后说说你吃的饼干?”(从大、中、小来分。)

  “你吃的叫什么饼干,你是怎样知道中饼干的?”(让幼中饼干是相对大、小饼干而言的。)

  小结:“中饼干比大饼干小些,比小饼干大些,安排们叫它中饼干。”

  二、在探索中,让幼儿初步感知形状是可以通过外力改!

  师:“刚才有位小朋友咬了一口饼干,你们看,饼干被口洧什么变化?把你的发现告诉老师。”

  “饼干被咬,掰了以后,像什么呢?”……发挥幼儿想像探索大或中饼干的变化。(像船、山峰、扇子……)

  师:“饼干被小朋友咬了以后,发生了许多变化,改变的形状。”

  三、请幼儿继续吃饼干,想像、交流。(先吃完饼干的水、漱水。)

  【效果分析】

  本次活动“比较大、中、小”是根据小班幼儿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利用生活中常见物“饼干”进行粗浅的数学活动。活动来源于生活又归于生活,幼儿在活动中感到亲切、自然。活动过程,难易结合、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恰当的设问激发了幼儿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多通道感知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便于幼儿掌握学*。生活化的数学活动使幼儿真正做到了“生活即教育”,让小班幼儿在没有学*压力和思想负担的情况下,轻松愉快地学到了粗浅的科学道理,从而掌握了有关数学的奥秘。

  幼小衔接数学比大小教案 7

  一、目标导航

  1、知识与技能:通过让学生整理3种水果学具,探索出由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到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能正确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2、数学思考:引导学生从事简单的统计活动,用象形统计图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培养学生初步的符号化的思想方法。

  3、解决问题:能够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和符号(“>”、“<”、“=”)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引入课题

  1、小朋友,今天是小猴子的生日,它准备了许多水果,邀请了几个小伙伴一起庆贺自己的生日。教师边说边出示:

  3只小猴子、4个苹果、3个橘子、2根香蕉(这几种水果凌乱地放在草地上)

  2、引导学生思考:这里一共有几种水果?它们各有多少?怎样才能一眼看出哪种水果多,哪种水果少?

  3、小组合作:按自己的想法,用学具摆放小猴和3种水果。

  4、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学生摆放的结果:

  5、演示:把主题图摆放成教科书第17页的图,整理成象形统计图:

  3 4 3 2

  6、让学生动手数一数:图中有几只猴子?有几个苹果、几个橘子、几个香蕉?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分别在相应的图下出示数字(3、4、3、2)。

  7、引入新课:这些物体的个数是有多有少的,表示物体个数的多少的数字也有大小,今天我们就来比一比数的.大小。(引出课题:比大小)。

  (二)引导观察,理解新知

  1、观察已整理好的象形统计图,问:从这幅图中小朋友发现了什么?

  2、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1)一只小猴刚好可以分到一个橘子。(3和3同样多,3和3是相等的,3等于3,3=3)。

  (2)同理导出:3<4,4>3。

  (3)你是怎样认识“<”、“>”的?

  交流认识、记忆“<”、“>”的方法。“左边大,大于号;右边大,小于号”或“大于号开口朝左边,小于号开口朝右边”等。

  (4)用游戏的方式熟记这三种关系符号:教师说符号名称,学生举牌,教师举牌,学生说符号的名称。

  (三)深入观察,灵活运用

  1、继续观察主题图,问大家还能说些什么?

  如:(1)猴子的只数比香蕉多,不够分,主人应先让客人吃。得到:3大于2 2小于3

  3>2 2<3

  (2)同理,还可以得到:4>2,2<4等。

  2、创设情境:在草地上放着4个萝卜,跑来5只小白兔,如果一只兔子吃一个萝卜,够不够?

  (四)课堂小结,深化巩固

  1、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2、教师概括: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可以用关系符号“>”、“<”、“=”来表示,“大口朝较大数,尖尖朝较小数,大口朝左边大于号,大口朝右边小于号”。

  3、开放练*:让学生用1、2、3、4、5及“>”、“<”、“=”符号组成不同的式子,然后交流。

  幼小衔接数学比大小教案 8

  一、设计意图:

  在*常的生活中,小班的孩子已经能够初步感知一组物体的相对大小,但是对于系统的概念并不完全了解,在完整的表述物体大小的语言能力还存在个体明显差异。在操场玩耍时能指认出哪个是大球,哪个是小球,个别孩子可以抱起大球说:这个是大球,大部分幼儿不愿开口或者合着同伴说这是大球或者小球,但本身并不理解、熟悉。因此我开展本次活动,本设计以系列生活游戏的活动,使幼儿在“大”和“小”的玩游戏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并学*按物体的大小特征进行简单分类。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认识并区分物体的大小。

  2、尝试用一句话正确表述物体的大小。

  3、能主动参与,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课件

  四、活动过程:

  一、问题导入:

  小朋友夏天喜欢吃什么水果呀?幼儿一起回答:西瓜 教师引出PPT 上的第一张幻灯片:两个西瓜

  (一)两个西瓜入场,初步感知大小的`变化。

  老师:“今天,我们班来了好多的客人,你们想知道是谁吗”

  提问:小朋友有没有发现两个西瓜有什么不同和相同之处?

  小朋友 喜欢吃什么水果? 苹果、橘子、梨子

  引出第二张幻灯片:苹果

  (二)脑子转一转:在我们看的动画片中,回忆回忆,都有哪些动画 人物,你自己最喜欢哪一个动画人物?

  老师:小嘴巴闭起来,转动脑子想一想,举手回答,和其他小朋友分享。

  幼儿:米奇、喜羊羊、海绵宝宝、天线宝宝、蜘蛛侠、奥特曼、大黄鸭

  老师:看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哪些动画人物?引出幻灯片

  老师:这是什么呀?它们谁是妈妈?谁是宝宝呢?

  幼儿:举手回答

  老师: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以为客人,小朋友鼓掌欢迎它出场。

  老师:这是什么呢?它两个谁是老大?小朋友向他两个学*一下,笑一笑哇,我们小朋友都和他们一样,非常的开心。

  看谁在跳舞呢?是海绵宝宝在跳舞吗?老师遇见了一个问题:

  老师总是分不清他们谁是哥哥了,谁能告诉我呀?

  (三)找一找:熊爸爸和熊宝宝的熊掌丢了,帮熊爸爸熊宝宝找一找 他们的熊掌

  提问:这上面有几个熊掌?

  幼儿上来自己操作帮他们找到自己的熊掌。

  (四)游戏送礼物:大大和小小难得来我们这做客,我们送些礼物给他们吧。(初步认识大小标记,知道从一堆东西中先找到同类的两种物体再进行大小的分类。)

  1、认识大小标记

  老师:“这里有一些东西作为礼物,要送到大大小小的家里去。你们看,大大的家有一个门牌号,它的身体大大的,它叫大标记。小小的家也有一个门牌号,它的身体是小小的,叫小标记。”

  2、师:我们一起来找找哪些礼物是送给大大的,哪些礼物是送给小小的。送给大大的礼物放在大标记的篮子里,送给小小的礼物放到小标记的篮子里。

  3、教师与幼儿一起指认礼物送给谁。

  (五)结束活动

  老师:我们礼物可真多,我们和其他小朋友分享好不好。

  五、活动延伸:

  在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爸爸妈妈和自己的大衣服小衣服。

  幼小衔接数学比大小教案 9

  教案设计

  比较两个抽象数的大小,是数的概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年级学生学*数的概念的难点。本节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小猴分水果”为主题,使学生掌握比大小的方法。

  1.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

  本节课引导学生从已掌握的比较两个物体多少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在“小猴请客”的情境中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整理、比较,在“够吃”与“不够吃”中引导学生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从而理解“=”“>”“<”的真正含义。

  2.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出发,教师注重挖掘蕴涵在知识中的思想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了分类思想、优化思想、符号化思想等。让学生对简单知识背后的思想方法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对学生的后续学*将产生积极影响,并产生长期的效应。

  3.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掌握了比较两个抽象数的大小的同时,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操作等活动,体验学*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把学生真正推到学*主体的地位上。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小猴等图片

  学生准备:

  小猴等图片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小猴请客图)

  小猴在森林大赛中夺得了冠军,心里高兴极了!于是请来了它要好的朋友来家里做客。看,小猴买了这么多水果来招待朋友,小猴可真热情啊!

  请同学们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小猴一共请了几个朋友?它为大家准备了什么水果?每种水果各有几个?

  设计意图:

  为学生创设适当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用数学,这也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强调的。在这节课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由学生喜欢的“小猴请客”的生活情境导入,激发了学生学*的热情和欲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为后面的学*做好了铺垫。

  ⊙动手操作,渗透分类

  1.你能想办法让人一眼就看出哪种水果够吃,哪种水果不够吃吗?(只要把小猴放在一起,梨放在一起,桃子放在一起,香蕉放在一起,再数一数就知道了)

  2.为什么要把相同的事物放在一起呢?(教师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

  3.请你用手中的学具自由摆一摆,让人一眼就能看出这幅图中有哪些事物,分别有多少。(出示课堂活动卡)(可能出现的摆法:①按不同种类摆4堆;②从上往下,按1只小猴对1个梨,1个桃子,1根香蕉的方法摆,最下面的几行没对齐;③按教材上的象形图那样摆,对得很整齐,而且是从最下面的一行开始对齐的)

  4.相同点:都分类摆放。不同点:第②、③种方法对得很整齐,但摆放顺序不同。

  5.在学生讨论、交流汇报的基础上归纳:第②、③种的分类方法都是1个对着1个摆,比较容易看出谁多谁少。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分类整理的方法摆一摆,在操作中,充分显示无序摆放的缺陷,在比较中体会分类摆放、有序排列的优点,既能渗透分类思想、有序思想、一一对应思想,又能让学生初步感知象形统计图的特点。

  ⊙优化比较,渗透新知

  1.能同时看出哪种水果够分,哪种水果不够分吗?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2.(课件出示)跳出1只小猴,落下1个桃子,依次出现3只小猴和3个桃子。

  3.这幅图与刚才的图片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这幅图里有小猴和桃子)

  你觉得这样的图有什么好处?(这幅图比原来简单,更容易看出每只小猴能不能分到1个桃子)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观看课件演示,利用已经学过的数数和一一对应的方法,引出新的知识,让学生感悟知识的迁移。

  4.如果遇到一幅比较复杂的图,为了能一眼看出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学生同桌之间讨论)

  5.(1)左边的3只小猴可以写成几?右边的桃子呢?3只小猴分3个桃子,够不够分?小猴的只数与桃子的个数有什么关系呢?(同样多)

  教师适时指出:表示两种事物同样多,我们可以用“=”来表示。“=”叫做等号,读作:“等于”,在书写时两条线长短要一致。(在图下面写上“3=3”,引导学生读一读这个算式)

  (2)每只小猴分1根香蕉,够分吗?请先摆一摆,再说一说。(学生动手摆一摆,再和同桌交流)

  ①你能想办法用一个式子表示吗?(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交流,再引导学生学*“3>2”)

  ②认识大于号。

  “3>2”这个式子怎么读?(3大于2)用手势帮助学生记住大于号,课件演示,把右手食指和大拇指撑开,形成一个大于号。(大口朝左,大于号)

  (3)每只小猴分1个梨,够分吗?请先摆一摆,再说一说,你能想办法用一个式子表示吗?(先让学生同桌之间交流,再引导学生学*“3<4”)

  ①认识小于号。

  “<”的名字叫什么?(小于号)

  ②“3<4”这个式子怎么读?(3小于4)

  ③我们用左手表示小于号,撑开食指和大拇指。(大口朝右,小于号)

  (4)“3>2”“3<4”还可以怎样表示?(还可以表示为“2<3”“4>3”)

  6.“3等于3”“3大于2”“3小于4”与“3=3”“3>2”“3<4”,哪种写法更简便些?什么时候用“=”“>”“<”呢?(教师强调:“>”“<”“=”的读、写法)

  7.教师引导学生编顺口溜:“大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大口朝左大于号,大口朝右小于号,两边相同用等号。”

  幼小衔接数学比大小教案 10

  活动名称:马路上

  活动目标:

  1.能依据物品的特征做简单分类与视觉上的辨识,并能比较出异同。

  2.通过观察,培养幼儿分辨物品间差异的能力。

  3.乐意参与活动,感受到学*数学的乐趣,有强烈的表现欲和求知欲。

  活动重点:通过观察比较,能从几个物品中找出不同的一个。

  活动难点:能依据物品的特征做简单分类,培养幼儿分辨物品间差异的能力。

  活动准备:梨子四个(黄、绿),卡车、小汽车、自行车、摩托车图片各四张,操作单。彩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实物引入。

  师:今天一早老师买了一些水果,小朋友们看一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水果?(出示梨子)一共有几个梨子呀?(四个)你们再仔细看一看,这四个梨子都一样吗?哪儿不一样?那谁能把那个不同的梨子给拿出来?(幼儿取出黄色的)

  总结:小朋友们真棒,都能找出不相同的这个梨子,小眼睛真厉害。

  二、基本部分。

  过渡语: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去参观汽车城,你们想不想去?

  1、现在我们来到第一个车间,(张贴卡车图片)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卡车都一样吗?有一辆和其它的不一样,是哪一样呢?(指名幼儿指出)这辆汽车哪儿和其它的不一样呢?那老师把这辆不一样的卡车用粉笔圈出来。(教师示范)

  2、第一个车间参观完了,现在我们来到第二个车间(张贴小汽车图片)小朋友们看到了什么?这些汽车都一样吗?哪儿不一样?哪一种颜色的汽车多?哪一种颜色的汽车少?哪一种颜色的'汽车跟其他的不一

  样?那我们把这个也圈出来。

  3、小汽车参观完了,看,现在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自行车图片)现在老师要把这些自行车送给表现最好的小朋友。(四名幼儿上台,每人举一张汽车图片)小朋友们看,他们四个人的自行车都一样吗?谁的跟其他小朋友的不一样?(不一样的小朋友站在一边)哪儿不一样?教师将图片贴在黑板上,指名幼儿上前把不一样的圈出来。

  4、最后老师还要带小朋友们去参观一种车,看,是什么车?(出示摩托车图片)谁想要?(四名幼儿上前,每人举一张图片)他们四个人的摩托车都一样吗?哪一个不一样?怎么不一样了?将图片贴在黑板上,指名幼儿把不一样的圈出来。

  5汽车城参观完了,小朋友们表现真棒。我这儿也有很多汽车,老师要来考考小朋友们,看你们能不能把每条路上不一样的车找出来。教师示范一个。

  6、幼儿操作学*单,教师巡视指导。

  三、结束部分。

  检查操作单完成情况,小结评价,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我把这节课分为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认识各种汽车,小朋友看到这么多汽车,很兴奋。第二个环节是按照汽车的外形和颜色分类,先是二种汽车分类,小孩子都很聪明,很快就完成了任务,本来设计在这要渗透多和少,大和小的内容,这个环节也忘了,再是三种汽车分类,分别有按外形和颜色分类,我引导的好像不是很好,但是孩子都能很快的正确完成操作。在这个环节,补了第一环节的颜色不一样和外形不一样。第三个环节是,找物品的差异,通过出示四个汽车,有三个是一样的有一个或外型或颜色不同,孩子都完成的比较好。数学活动应注重孩子实际操作,今后要注意。


幼小衔接数学比大小教案(精选十篇)扩展阅读


幼小衔接数学比大小教案(精选十篇)(扩展1)

——比大小幼儿园教案(精选十篇)

  比大小幼儿园教案 1

  活动目标:

  1.感知和分辨大与小。

  2.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大、小皮球、箩筐各一个,大小苹果若干、树一棵、饼干若干、大小(脸盆、包、书、瓶子、盒子、玩具汽车、椅子、)

  环境布置:大小(蝴蝶、树、花朵、草莓、鱼)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青蛙)谁来啦?今天小青蛙要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你们欢迎吗?

  2.看小青蛙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礼物呀?(出示皮球)

  二.观察初步认识、感知大与小

  1、 有几个皮球呢?(幼儿手口一致点数)带来几个呢?哪个大呢?哪个小呢?(学说大球、小球)

  2、 谁会用手势做一做大球的样子?那小球的样子可以怎么做呢?(一起学一学)

  3、 游戏大与小。师:大球。幼:边说边做动作。(教师说的速度由慢到快)

  4、 比大小

  (1) 老师和幼儿比大小手,谁的大?谁的小?

  (2) 小朋友和爸爸、妈妈比一比手、鞋、衣服,看看谁的大/谁的小?(亲子同乐)

  (3) 幼儿自由交流。

  (4) 邀请幼儿在大家面前讲一讲。

  师:你是和谁比的?比了什么?谁的大呢?谁的小呢/

  (5) 游戏《拍手、跺脚》(亲子同乐)

  师:“大手拍”(家长拍三下),小手拍(幼儿拍三下)小手大手一起拍(家长幼儿一起拍)

  跺脚的方法同上。

  5、 找大与小

  幼儿在活动室里找一找什么是大的,什么是小的?

  (金鱼、蝴蝶、树、箩筐、……)

  三.游戏。

  1、《吹泡泡》。(亲子同乐)

  幼儿和爸妈一起游戏,“吹泡泡,吹泡泡,吹成一个大泡泡”幼儿和爸妈慢慢的往后退。“吹成小泡泡”时,一起往前走。

  2、摘苹果。

  师:小朋友真聪明,找到了这么多的东西,老师这里还有什么?(出示苹果树图片)这是什么树呀?树上结满了什么样的苹果?红红的苹果有大有小,想不想摘几个带回去呀?

  师:但要按要求摘,假如摘错了就不能带回去,摘对了才能带回去呀 ,摘到的可以存在爸妈那里。

  幼儿按要求摘。

  比大小幼儿园教案 2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操作能力

  2、初步理解图形在横向和纵向上的排列规律,并能按图形的大小和形状进行有序排列。

  3、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小博士闯关〉、4张橙色图形卡片、5张黄色图形卡片、ppt、三种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玩具(每个桌上一套)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随音乐"汽车开来了"做律动入活动室。

  二、展开活动:

  1、引导幼儿观察讲述

  今天天气真好,图形宝宝排队准备做早操了(运用多媒体操作)。小朋友看,他们都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呀?(橙色的)他们的班都有什么形状的图形宝宝?(正方形的、三角形的、还有圆的)从横的方向来看,每一排的图形宝宝有什么共同点?(最上面一排的图形宝宝都是最小的,中间一排的图形宝宝都是不大不小的,最下面一排的图形宝宝都是最大的。)每一排的图形宝宝有什么不同点?(他们形状长得都不一样)从纵的`方向来看,每一队的图形宝宝有什么共同点?(他们形状长得都一样)有什么不同点?(大小不同)

  2、教师小结

  图形宝宝的排队规律是:从横的方向来看,每一排的图形宝宝长得都不相同;从纵的方向看,每一队的图形宝宝形状都是相同的,但大小不同。

  3、引导幼儿将4张橙色图形卡片分别摆放在相应的位置上。

  小朋友看,还有4个图形宝宝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我们按照小一班的排列规律,!.星星.!帮他们找到自己的位置好吗?(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教师运用多媒体讲解操作

  教师运用多媒体讲解操作,进一步帮幼儿理清思路,并让幼儿把自己的操作结果和老师的操作结果进行比较。

  5、引导幼儿观察讲述第5页〈图形〉,并将5张黄色图形卡片分别摆放在相应的位置上。

  6、启发幼儿比较图形宝宝排列规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7、请小朋友按照一定的排列规律帮玩具宝宝排队

  每个桌上都有一些玩具宝宝,他们胡乱地堆在了一起,看起来很乱,小朋友能帮他们按照一定的规律排成一个方阵吗?

  每个桌上请一位小朋友说说他们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的。

  三、结束:

  今天你们不但帮这么多图形宝宝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还帮玩具宝宝排好了队,你们真棒!

  教学反思

  在这教学过程中,幼儿都能积极的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都能把自己所看见过的物体拿来做比较。

  比大小幼儿园教案 3

  教学目的:

  1、寻找发现生活中大小不同的物品。

  2、通过观察、比较,能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出“谁的大,谁的小”,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3、能主动参与,在活动中积极探索。

  4、随即进行谦让教育。

  活动准备:

  1、创设天线宝宝家的情景,摆放各种大小不同的物品,如:碗、盘子、汤匙、玩具、衣服、鞋子等。

  2、在活动周围贴上大小不同的卡片,一样的卡片大小各一。

  3、活动室外面铺上大地垫和小地垫,摆放大的天线宝宝、大纸箱和小的天线宝宝、小纸箱。

  活动预设:

  一、谈话引入

  天线宝宝欢迎大家来到天线宝宝乐园来做客。丁丁喜欢大的东西,拉拉喜欢小的东西。(出示天线宝宝和他们喜欢的大东西和小东西)引导幼儿说一说他们分别喜欢什么?

  观察分析

  该环节作为引入,孩子很感兴趣。但是有些孩子吸引力都在天线宝宝上,不能听清老师的要求。

  二、找一找,说一说

  天线宝宝乐园里还有许多有大有小的东西,请大家去看一看、找一找,回来告诉老师和朋友。小朋友可别乱拿东西,天线宝宝们会生气的!

  幼儿自由探索——集中个别讲述:我看到什么东西大,什么东西小?(结合社会性,进行谦让教育)。

  观察分析

  孩子们对桌上摆放的玩具动物很感兴趣,许多男孩在玩玩具,出现了争抢的现象。活动后的讲述活动,一些孩子不能集中注意力,不能倾听老师和同伴的话。

  三、比一比

  小朋友很聪明,天线宝宝们在卡片上画了许多的礼物送给大家。每人到周围拿一张卡片,然后去找和你卡片上礼物一样的小朋友,两个人手拉手随便找个位置坐下来,说一说:我们的`礼物都是什么?谁的大?谁的小?

  老师简单示范——幼儿自由找朋友——集中讲述。

  观察分析

  在找卡片的过程中,能力强的孩子会主动去找自己卡片上内容一样的好朋友,能力较弱的孩子则不能,有些孩子没有找到好朋友 。因为固定位置的影响,有的孩子找到了好朋友却不能一起坐。

  四、延伸活动

  天线宝宝要到外面去玩,小朋友们要不要一起去呀?门口有一条宝宝通道,拿大礼物的小朋友要爬过大的通道,去找大的天线宝宝;拿小礼物的小朋友要爬过小的通道,去找小的天线宝宝,然后把卡片放进他们的口袋里。可千万别放错了!

  幼儿根据卡片上物体的大小怕地点——根据物体的大小将卡片放进大小不同的篮子里。

  观察分析

  孩子们对爬很感兴趣,能按老师的要求不推不挤。有个别孩子将大卡片放进小箱子。

  比大小幼儿园教案 4

  幼儿园数学教案:3的相邻数、比大小 活动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理解和掌握3与相邻两数的数差和顺序关系。2、会用>、<号比较3与2,3与4的大小关系,建立大于式、小于式。3、学会用语言表述3大于2,3小于4。

  幼儿园数学教案:4的相邻数、比大小 活动目标:1、能够积极愉悦地参与探索活动,并在活动中感知体验学*数学的乐趣。2、学*4的相邻数,使幼儿知道4的相邻数是3和5,并且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会用>、<号比较4与3,4与5的大小关系,建立大于式、小于式。

  重点:

  比较3比4少1,5比4多1从而推出4的相邻数就是3和5。

  难点:

  能够用语言清楚正确地表述比较的结果。

  幼儿园数学教案:5的相邻数、比大小

  活动目标:

  1、能够积极愉悦地参与探索活动,并在活动中感知体验学*数学的乐趣。

  2、学*5的相邻数,使幼儿知道4的相邻数是3和5,并且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会用>、<号比较4与3,4与5的大小关系,建立大于式、小于式。

  重点:比较4比5少1,6比5多1从而推出5的相邻数就是4和6。

  难点:能够用语言清楚正确地表述比较的结果。

  比大小幼儿园教案 5

  新一轮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的改版使用,与老教材的知识结构有了很大的变化,不过,在对"多与少"方面的教学内容上实质没有多大的变动,只是在教学"多与少"的相关问题时,侧重于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归类总结,其好处在于能够培养学生多元化的`数学思维。可这一来,不少学生在对"多与少"的理解时,却容易产生混淆(特别是高年级中的分数复合应用题,混淆就更严重了),现就此问题作以下一些探讨性分析。

  1.简单"多与少"的理解

  小学低年级就开始给合"图文"对"多与少"问题开始进行相关的训练教学,当然,这类问题对这些小学生来说,也许会答得津津有味,但要真正理解其中数学量的含义,我想应该没有几个学生弄懂。比如:谁比谁多几?谁比谁少几?(学生都知道是用"大数"减"小数"),虽然问法不同,含义不同,但在同一个题中都可以用同一个减法算式。

  例如:小明有8个苹果,小东有5个苹果,小明比小东多几个?小东比小明少几个?其解答都是用同一个算式:8-5=3(个)。

  2.一般"多与少"的理解

  进入中年级后,"多与少"的教学内容就更进了一步,我认为在此阶段,学生在理解上存在几方面的难度。第一、在数字上稍偏大,学生会列算式,但容易算错;第二、条件比原来要多了,也就是说不像低年级学*时的只有两个量,而现在出现了第三个量,运算过程也多出了一步;第三、给出的条件开始有了转弯,这种新的数学逻辑思维方式,学生一时还不易掌握。例如:(1)甲有1200元钱,乙有8500元钱,甲比乙少多少元?乙比甲多多少元?(像这样只有两个量,学生都知道是用大数减去小数,只是计算难度稍大一点)。(2)小红有70元钱,小华有85元钱,小西有80元钱,小红比小华少多少元?小华比小西多多少元?(此类给足条件的应用题,只要学生多加细心,找准了谁和谁比、问题也会迎刃而解)(3)甲有7个桔子,比丙少3个桔子,而丙比乙又多5个桔子,甲比乙多多少个?(给出的条件有了隐性条件存在,学生就容易产生思维上的混乱了。解答方法:首先求出丙的7+3=10(个)、然后求出乙的10-5=5(个)、最后用甲的个数减去乙的个数7-5=2(个),因此,读懂题意是首要,找出乙的个数是关键)。

  3.复杂"多与少"的理解

  小学高年级的"多与少"教学,其复杂之处就在于分数应用题方面了,很多学生就会直接求出,如:甲比乙多几分之几?甲÷乙或甲-乙,这样的求法就不对了,产生错误的原因就是未能

  比大小幼儿园教案 6

  教学内容:教科书17页,练*二5、6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小于、大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2、 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会用数字、符号或图形进行表示和交流。

  德育结合点:

  1、 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实践活动向学生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思想。

  2、 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符号“>”、“<”、“=”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图片学具:3只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

  教师准备“猴吃水果图”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讲授新课

  1、创设情境(出示“猴吃水果图”的电脑课件)

  在一片绿色的草坪上,有三只可爱的小猴子抱来一堆水果。有梨、桃子、香蕉。他们围成一圈,要分水果吃。

  2、数画面中的水果。

  让学生观察画面,师提问:画面上有哪些水果,各有多少个。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说一说。学生说的时候,教师到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引导。数水果的数量是最好按一定的顺序数。

  3、 示象形图。

  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出水果的数量的基础上,派代表说说。根据学生所说的让主题画中的猴、梨、桃和香蕉依次从画面中跳下来,摆成如第17页的象形图,并标上数字。

  4、 认识符号“=”的含义

  (1)提问:有几只猴和几个桃?每只猴能吃到1个桃吗?

  (2)让学生用学具摆出表示每只猴能吃到1个桃的图案。教师巡视,引导学生用前面所学的一一对应的方法摆出。并用课件显示教科书第17页中的“3只猴对3个桃”的图。

  (3)教师指名回答问题,师生共同总结:“有3只猴和3个桃,猴的只数和桃的个数同样多,每只猴能吃到1个桃。”

  (4)教师在两个3之间写上“=”,并带着学生读:“3等于3”。

  5、 认识符号“>”的含义

  a) 让学生根据问题:有几只猴和几根香蕉?每只猴能吃到一根香蕉吗?以小组为单位用学具摆一摆。

  b) 学生汇报,师生总结:有3只猴和2根香蕉,猴的只数比香蕉的个数多,有1只猴吃不到香蕉。

  c) 教师在3和2之间写上“>”,并带着学生读:“3大于2”。

  6、 认识符号“<”的含义。

  a) 用前面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学。

  b) 师提问:每只猴能吃到一个梨吗?你怎么知道?

  c) 生自己总结:有3只猴和4个梨,猴的只数比梨的个数少,每只猴都能吃到一个梨,还有一个。

  d) 教师在3和4之间写上“<”,并带着学生读:“3小于4”。

  6、扩展活动

  学生认识了各个符号后,引导学生思考:“不看图,能确定3>2、3<4吗?”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教师巡视。学生说的也许不是教师心里的答案,但对学生的想法应予以鼓励,并引导学生回顾1---5的点子图的排列情况,想1---5的排列顺序,最后师生共同概括出:3在2的后面,所以3>2,3又在4的前面,所以3<4。

  7、认识符号“>”、“<”

  让学生对着“>”、“<”每个人发挥想象,他们象什么,同桌或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怎样记住“>”、“<”。指名说说。只要学生说的'合理,就要予以肯定,或许他们想的是你所没想到的。同时要让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记忆,教师不要横加干预。

  二、巩固练*

  1、练*二5

  让学生先看图,数出图中物体的个数,再在( )里填上数,然后根据“>”、“<”的含义在不等号两边的方框里填数。

  2、 练*二6

  教学内容:教科书17页,练*二5、6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小于、大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2、 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会用数字、符号或图形进行表示和交流。

  德育结合点:

  1、 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实践活动向学生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思想。

  2、 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符号“>”、“<”、“=”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图片学具:3只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

  教师准备“猴吃水果图”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讲授新课

  1、创设情境(出示“猴吃水果图”的电脑课件)

  在一片绿色的草坪上,有三只可爱的小猴子抱来一堆水果。有梨、桃子、香蕉。他们围成一圈,要分水果吃。

  2、数画面中的水果。

  让学生观察画面,师提问:画面上有哪些水果,各有多少个。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说一说。学生说的时候,教师到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引导。数水果的数量是最好按一定的顺序数。

  3、 示象形图。

  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出水果的数量的基础上,派代表说说。根据学生所说的让主题画中的猴、梨、桃和香蕉依次从画面中跳下来,摆成如第17页的象形图,并标上数字。

  4、 认识符号“=”的含义

  (1)提问:有几只猴和几个桃?每只猴能吃到1个桃吗?

  (2)让学生用学具摆出表示每只猴能吃到1个桃的图案。教师巡视,引导学生用前面所学的一一对应的方法摆出。并用课件显示教科书第17页中的“3只猴对3个桃”的图。

  (3)教师指名回答问题,师生共同总结:“有3只猴和3个桃,猴的只数和桃的个数同样多,每只猴能吃到1个桃。”

  (4)教师在两个3之间写上“=”,并带着学生读:“3等于3”。

  5、 认识符号“>”的含义

  a) 让学生根据问题:有几只猴和几根香蕉?每只猴能吃到一根香蕉吗?以小组为单位用学具摆一摆。

  b) 学生汇报,师生总结:有3只猴和2根香蕉,猴的只数比香蕉的个数多,有1只猴吃不到香蕉。

  c) 教师在3和2之间写上“>”,并带着学生读:“3大于2”。

  6、 认识符号“<”的含义。

  a) 用前面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学。

  b) 师提问:每只猴能吃到一个梨吗?你怎么知道?

  c) 生自己总结:有3只猴和4个梨,猴的只数比梨的个数少,每只猴都能吃到一个梨,还有一个。

  d) 教师在3和4之间写上“<”,并带着学生读:“3小于4”。

  6、扩展活动

  学生认识了各个符号后,引导学生思考:“不看图,能确定3>2、3<4吗?”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教师巡视。学生说的也许不是教师心里的答案,但对学生的想法应予以鼓励,并引导学生回顾1---5的点子图的排列情况,想1---5的排列顺序,最后师生共同概括出:3在2的后面,所以3>2,3又在4的前面,所以3<4。

  7、认识符号“>”、“<”

  让学生对着“>”、“<”每个人发挥想象,他们象什么,同桌或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怎样记住“>”、“<”。指名说说。只要学生说的合理,就要予以肯定,或许他们想的是你所没想到的。同时要让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记忆,教师不要横加干预。

  二、巩固练*

  1、练*二5

  让学生先看图,数出图中物体的个数,再在( )里填上数,然后根据“>”、“<”的含义在不等号两边的方框里填数。

  2、 练*二6

  比大小幼儿园教案 7

  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认知的匹配,让幼儿互相交流一下。

  活动准备:

  1、购买好4种以上水果若干(如苹果、梨、香蕉、桔子等、西瓜、火龙果等等)。2、果盆4个。

  3、水果奖章数个。

  4、图片,卡片。

  活动过程:

  1、出示苹果、梨、香蕉、桔子各若干只。

  2、出示贴有苹果、梨、香蕉、桔子图案的果盆各一个。

  3、让幼儿自选一个水果,跑到相应的果盆前将水果放到果盆中,然后跑回。4、每次都放对的幼儿获得水果奖章一枚。

  指导重点:

  1、根据实物水果的形状、颜色与果盆上水果图案进行认知匹配。

  2、让幼儿学说水果名称。

  活动结束:

  小朋友互相探讨,然后一起听音乐,吃点心。

  幼儿园托班数学活动:小猪住新房

  活动目标:

  1、在情境游戏中进一步理解数的实际意义,并能根据圆点或数字找到相应数量的小猪。

  2、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培养与同伴间的合作能力,养成互相谦让的品质。

  活动准备:美丽的森林场景、数字卡片1——9、圆点卡片1——9、小房子9幢、小猪大卡片1——9张活动过程:

  一、童谣《小肥猪》引入。

  师:小猪宝宝,过来让妈妈看看你们长得怎么样?(幼儿围在老师身边一起律动童谣。)

  二、新房上的秘密。

  1、师:你们吃得好,睡得香,所以都长得胖胖的,真好,妈妈也真高兴。前几天妈妈在森林里给你们造了许多漂亮的小房子,等会儿我们一起去看看,小房子上还藏着秘密,看你们谁能发现。

  2、幼儿自由欣赏新房,寻找房子上的秘密。

  3、集中交流。(新房上有圆点卡片,它能表示多和少。)

  4、进一步理解数的实际意义,找到与圆点表示相同数量的数字卡片。

  师:圆点上的多和少可以用数字宝宝来表示,那我们一起帮圆点找到他们的好朋友吧!

  5、猜猜小房子上的卡片有什么用处,发散幼儿的.思维想象能力。

  6、交待妈妈设计卡片的用意。

  师:刚刚呀你们都说了好多好多卡片标记的用处,是的,不同的地方标记有不同的用处,今天呀妈妈用这些卡片就是告诉你们,每幢房子上面圆点或数字是几就住几只小猪。

  三、小猪住新房,尝试同伴间的合作意识,巩固对数字的理解。

  师:现在我们要去住新房了,你可以请上你的好朋友,住进你们喜欢的新房,等会儿妈妈要来检查的,你们不可以争抢的哦。

  四、根据小猪大卡片上小猪数量的多少,找到相应的小房子,进一步巩固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师:刚刚我们的小猪宝宝真好,都能和好朋友一起住新房,看,我们还多出了许多房子,那我们邀请远方的朋友一起来住,好吗?我们根据他们上次寄来的照片,帮他们安排好新房吧。(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检查。)

  五、音乐律动《小火车》。

  师:房子安排好了,那我们开着小火车去接他们吧!

  幼儿园托班数学教案:感知2以内数量的关系

  活动目标:

  1、幼儿手口一致点数2个物体并说出总数。

  2、通过活动,加深幼儿爱妈妈的情感,表达对妈妈的爱。

  活动准备:

  1、苹果、大红花、帽子、衣服个两样。

  2、兔妈妈、猫妈妈图片。

  3、幼儿操作材料。

  4、送妈妈的礼物,里面幼儿不同数量的物品。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兔妈妈和猫妈妈。

  今天是兔妈妈的节日,我们来看看兔妈妈有几个?(1个)也是猫妈妈的节日,猫妈妈有几个?(1个)

  一个兔妈妈一个猫妈妈,有几个妈妈?数数。

  (二)出示实物,感知2的数量。

  今天,小兔和小猫一起去超市买了很多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买了什么,而且每样东西有多少。

  1、出示2个苹果,数数苹果有几个?(练*手口一致点数,并说出总数)

  2、出示2朵大红花,数数有多少?

  3、出示2顶帽子,数一数?

  4、出示2件衣服,数一数?

  (三)给妈妈送礼物。

  我们小朋友也来给妈妈送些礼物吧。有几个妈妈,每个妈妈送一样,应该送几个礼物。

  提供操作材料,幼儿给妈妈送礼物。教师指导幼儿送时说说一个妈妈送一样,两个妈妈送两样。

  (四)在创设好的环境中找2数量的物体,加深对2数量实际含义的认识(幼儿找到了给予肯定及鼓励)。

  比大小幼儿园教案 8

  活动名称:马路上

  活动目标:

  1.能依据物品的特征做简单分类与视觉上的辨识,并能比较出异同。

  2.通过观察,培养幼儿分辨物品间差异的能力。

  3.乐意参与活动,感受到学*数学的乐趣,有强烈的表现欲和求知欲。

  活动重点:通过观察比较,能从几个物品中找出不同的一个。

  活动难点:能依据物品的特征做简单分类,培养幼儿分辨物品间差异的能力。

  活动准备:梨子四个(黄、绿),卡车、小汽车、自行车、摩托车图片各四张,操作单。彩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实物引入。

  师:今天一早老师买了一些水果,小朋友们看一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水果?(出示梨子)一共有几个梨子呀?(四个)你们再仔细看一看,这四个梨子都一样吗?哪儿不一样?那谁能把那个不同的梨子给拿出来?(幼儿取出黄色的.)

  总结:小朋友们真棒,都能找出不相同的这个梨子,小眼睛真厉害。

  二、基本部分。

  过渡语: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去参观汽车城,你们想不想去?

  1、现在我们来到第一个车间,(张贴卡车图片)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卡车都一样吗?有一辆和其它的不一样,是哪一样呢?(指名幼儿指出)这辆汽车哪儿和其它的不一样呢?那老师把这辆不一样的卡车用粉笔圈出来。(教师示范)

  2、第一个车间参观完了,现在我们来到第二个车间(张贴小汽车图片)小朋友们看到了什么?这些汽车都一样吗?哪儿不一样?哪一种颜色的汽车多?哪一种颜色的汽车少?哪一种颜色的汽车跟其他的不一

  样?那我们把这个也圈出来。

  3、小汽车参观完了,看,现在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自行车图片)现在老师要把这些自行车送给表现最好的小朋友。(四名幼儿上台,每人举一张汽车图片)小朋友们看,他们四个人的自行车都一样吗?谁的跟其他小朋友的不一样?(不一样的小朋友站在一边)哪儿不一样?教师将图片贴在黑板上,指名幼儿上前把不一样的圈出来。

  4、最后老师还要带小朋友们去参观一种车,看,是什么车?(出示摩托车图片)谁想要?(四名幼儿上前,每人举一张图片)他们四个人的摩托车都一样吗?哪一个不一样?怎么不一样了?将图片贴在黑板上,指名幼儿把不一样的圈出来。

  5汽车城参观完了,小朋友们表现真棒。我这儿也有很多汽车,老师要来考考小朋友们,看你们能不能把每条路上不一样的车找出来。教师示范一个。

  6、幼儿操作学*单,教师巡视指导。

  三、结束部分。

  检查操作单完成情况,小结评价,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我把这节课分为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认识各种汽车,小朋友看到这么多汽车,很兴奋。第二个环节是按照汽车的外形和颜色分类,先是二种汽车分类,小孩子都很聪明,很快就完成了任务,本来设计在这要渗透多和少,大和小的内容,这个环节也忘了,再是三种汽车分类,分别有按外形和颜色分类,我引导的好像不是很好,但是孩子都能很快的正确完成操作。在这个环节,补了第一环节的颜色不一样和外形不一样。第三个环节是,找物品的差异,通过出示四个汽车,有三个是一样的有一个或外型或颜色不同,孩子都完成的比较好。数学活动应注重孩子实际操作,今后要注意。

  比大小幼儿园教案 9

  活动目标:

  1、感知和分辨大与小。

  2、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大、小皮球、箩筐各一个,大小苹果若干、树一棵、饼干若干、大小(脸盆、包、书、瓶子、盒子、玩具汽车、椅子、)环境布置:大小(蝴蝶、树、花朵、草莓、鱼)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青蛙)谁来啦?今天小青蛙要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你们欢迎吗?

  2、看小青蛙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礼物呀?(出示皮球)

  二观察初步认识、感知大与小

  1、有几个皮球呢?(幼儿手口一致点数)带来几个呢?哪个大呢?哪个小呢?(学说大球、小球)

  2、谁会用手势做一做大球的样子?那小球的样子可以怎么做呢?(一起学一学)

  3、游戏大与小。师:大球。幼:边说边做动作。(教师说的速度由慢到快)

  4、比大小

  (1)老师和幼儿比大小手,谁的大?谁的小?

  (2)小朋友和爸爸、妈妈比一比手、鞋、衣服,看看谁的'大/谁的小?(亲子同乐)(3)幼儿自由交流。

  (4)邀请幼儿在大家面前讲一讲。

  师:你是和谁比的?比了什么?谁的大呢?谁的小呢

  (5)游戏《拍手、跺脚》(亲子同乐)师:大手拍(家长拍三下),小手拍(幼儿拍三下)小手大手一起拍(家长幼儿一起拍)跺脚的方法同上。

  5、找大与小幼儿在活动室里找一找什么是大的,什么是小的?

  (金鱼、蝴蝶、树、箩筐、)三、游戏。

  1、《吹泡泡》。(亲子同乐)幼儿和爸妈一起游戏,吹泡泡,吹泡泡,吹成一个大泡泡幼儿和爸妈慢慢的往后退。吹成小泡泡时,一起往前走。

  2、摘苹果。

  师:小朋友真聪明,找到了这么多的东西,老师这里还有什么?(出示苹果树图片)这是什么树呀?树上结满了什么样的苹果?红红的苹果有大有小,想不想摘几个带回去呀?

  师:但要按要求摘,假如摘错了就不能带回去,摘对了才能带回去呀,摘到的可以存在爸妈那里。

  幼儿按要求摘。

  比大小幼儿园教案 10

  数学活动:

  给“大大”与“小小”送礼物

  活动目标:

  1、通过送礼物等游戏的方式,认识大小标记及其特征。

  2、学*用目测的方法比较物体大小。

  3、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大、小标记图片、大小娃娃各一

  2、各类大小不同的物品:幼儿人手一份、教师处若干

  3、一把大椅子和一把小椅子、大小娃娃家

  活动过程:

  1、导入。“今天,老师和小朋友玩个游戏。我说‘请起立’,你就说‘我起立’;我说‘请坐下’,你就说‘我坐下’,试试看好吗?”

  2、“今天,有两位客人和我们一块儿做游戏。”

  1出示大娃娃。“这是大大,我们拍拍大大,对它说句话好吗?”(大大你好!大大我喜欢你!大大欢迎你!)“请起立”“我们一起说‘大大力气大、大大是个大胖子、大大要吃大蛋糕’…”(加上动作)

  2出示小娃娃。“这是小小,我们也和小小打个招呼好吗?”(小小你好!小小我请你喝水!小小我跟你玩!)“请起立”“我们一起说‘小小力气小、小小不锻炼、小小吃小面包’…”

  3、游戏:给大大、小小坐椅子。

  “这儿有两把椅子,看看它们一样吗?”(不一样。一把大、一把小)“我请大大和小小坐椅子,谁来帮助它们?”

  小结:

  大大坐大椅子,小小坐小椅子。

  4、幼儿送礼物

  要求:

  幼儿能在目测比较出礼物的大小后,将对应的送给客人,并能讲一句话。

  (1) 教师提供,个别幼儿进行。

  1相同的两件东西,比较后大的送给大大,小的`送给小小。

  2相同的三件东西,比较后大的送给大大,小的送给小小。

  3从许多同类的东西中(每类3---4个)找出大小不同两件东西,比较后,大的送给大大,小的送给小小。

  (2) 每个幼儿将自己小篮里的礼物送给大大和小小。

  (3) 将大大小小送回相应的家,幼儿在娃娃家游戏。


幼小衔接数学比大小教案(精选十篇)(扩展2)

——比大小教案(精选10篇)

  比大小教案 1

  1.联系生活,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所以一开始创设了跳高和跳远比赛的生活情境,使学生马上投入到学*中来,在这个具体的情境中,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学*数学的快乐。

  2.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学*空间和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

  在学*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原则,以学生合作探究为主线,并借助一些图示,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小数数位顺序表 直尺

  教学过程

  ⊙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教材9页例题情境图。

  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获取数学信息。

  师:运动会上学生们正在进行跳高和跳远比赛,让我们去看看吧。说一说你们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

  2.提出问题。

  师: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 生1:谁跳得高?

  生2:谁跳得最远?

  ……

  师:下面请同学们来当小裁判,评出谁是第一名。(板书课题:比大小)

  设计意图:通过例题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并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引发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有了主动学*的热情,并且初步感知了小数有大有小,体会比较小数大小在生活中的意义。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学*比较整数部分是“0”的两个小数的大小。

  (1)大胆猜测。

  师:在跳高比赛中,王红跳了0.69米,李娜跳了0.8米。她们谁跳得高一些呢?

  (生各抒己见)

  (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师:你们都认为李娜跳得高一些,你们是怎么想的?在小组内说一说你这样比较的理由。(学生讨论、交流后汇报比较的.方法)

  方法一 单位换算比较大小。因为0.69米=6分米9厘米,0.8米=8分米,8分米大于6分米9厘米,所以0.8>0.69。

  方法二 根据小数的意义比较。因为0.69是69个0.01,0.8是80个0.01,80>69,所以0.8>0.69。

  方法三 化成分数比较。因为0.69=,0.8=0.80=,>,所以0.8>0.69。

  方法四 画图比较。(画教材9页中间的小数直观图)通过画图就可以知道0.8>0.69。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

  2.学*比较三个小数的大小的方法。(课件出示教材9页例题情境图及跳远成绩表)

  师:谁跳得最远?

  (学生讨论交流后,汇报比较的方法)

  师:用单位换算和画图的方法虽然容易理解,但是操作起来很麻烦,有没有更简捷的比较方法呢?

  (课件出示小数数位顺序表)

  借助小数数位顺序表,师生共同明确2.97,3.13,3.08的整数部分分别是2,3,3,所以可以先判断出最小的是2.97,要比较3.13和3.08的大小,应该看它们的十分位,3.13十分位上的数是1,3.08十分位上的数是0,因为01,所以3.13大。

  师:可不可以用数线上的点来比较呢?(学生利用数线上的点来表示数的位置,然后比较大小)

  师:你们能将这三名同学的成绩按顺序排列起来吗?你们认为应该按怎样的顺序来排?为什么?(出示课堂活动卡,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反馈)

  比大小教案 2

  教学内容:比大小 P17

  教学目标:1、通过数数、比较活动,体验多少的比较方法。

  2、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读法和作用,并能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建立符号感。

  3、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

  教学难点:会用“〉”、“〈”表示比较的结果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动物头像学具、﹤、﹥和1—5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1、说一说:指名读一读前面学的5个数字,说说我们教室里能用数字表示的事物。

  2、动一动:听老师说数字,小朋友用小棒摆出个图形,并在草稿本上写出你用几根棒摆的?

  3、写一写:指名小朋友上黑板写数字。

  二、探究新知

  1.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提问:1.图上有哪些水果?分别是多少?

  师:老师把猴子和水果很有顺序的排列起来,我们可以一眼就看出他们的数量(多媒体演示)

  师:猴和桃比?谁多谁少?你能用一句话说一说吗?(猴和桃一样多请多名学生说)

  2.师:猴和桃一样多,也就是3和3相等,我们还可以这样表示3=3(板书)

  请学生读一读3=3 “=”书空

  3.教学“3>2”“3<4”过程同上

  师:除了猴与桃,猴和香蕉,猴和梨比,还可以比什么? 梨和香蕉比:

  请学生用谁比谁多或少这句话说一说,如果用符号表示呢? 出示4>2,学生认读。

  4.梨和桃比:过程同上

  5.P17的图:有5只兔子和4个胡萝卜,一只兔子吃一个胡萝卜,够不够?

  三、巩固深化

  1.基本练*:完成18页“做一做”第1题。

  先用谁比谁多(少)说一句话,然后用几比几大(小)说一句话。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注意巡视,及时批改。

  请学生读一读两道算式。

  2.完成21页第5题。同上

  3.完成22页第6题:先用几比几大说一说,然后说一说每个符号的`意思:如:>前面应该填大的数,后面填小的数。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4..开放作业:用学具<,>,=,以及数字进行比大小。

  师:这里有1、1、2、3、4、5、=、>、<一些数字和符号。用这些数字和符号组成各种不同的式子。

  四、完成课时特训。

  板书设计:

  3=3 3>2 3<4

  4>2 2<3

  比大小教案 3

  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认知的匹配,让幼儿互相交流一下。

  活动准备:

  1、购买好4种以上水果若干(如苹果、梨、香蕉、桔子等、西瓜、火龙果等等)。2、果盆4个。

  3、水果奖章数个。

  4、图片,卡片。

  活动过程:

  1、出示苹果、梨、香蕉、桔子各若干只。

  2、出示贴有苹果、梨、香蕉、桔子图案的果盆各一个。

  3、让幼儿自选一个水果,跑到相应的果盆前将水果放到果盆中,然后跑回。4、每次都放对的幼儿获得水果奖章一枚。

  指导重点:

  1、根据实物水果的形状、颜色与果盆上水果图案进行认知匹配。

  2、让幼儿学说水果名称。

  活动结束:

  小朋友互相探讨,然后一起听音乐,吃点心。

  幼儿园托班数学活动:小猪住新房

  活动目标:

  1、在情境游戏中进一步理解数的实际意义,并能根据圆点或数字找到相应数量的小猪。

  2、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培养与同伴间的合作能力,养成互相谦让的品质。

  活动准备:美丽的森林场景、数字卡片1——9、圆点卡片1——9、小房子9幢、小猪大卡片1——9张活动过程:

  一、童谣《小肥猪》引入。

  师:小猪宝宝,过来让妈妈看看你们长得怎么样?(幼儿围在老师身边一起律动童谣。)

  二、新房上的秘密。

  1、师:你们吃得好,睡得香,所以都长得胖胖的,真好,妈妈也真高兴。前几天妈妈在森林里给你们造了许多漂亮的'小房子,等会儿我们一起去看看,小房子上还藏着秘密,看你们谁能发现。

  2、幼儿自由欣赏新房,寻找房子上的秘密。

  3、集中交流。(新房上有圆点卡片,它能表示多和少。)

  4、进一步理解数的实际意义,找到与圆点表示相同数量的数字卡片。

  师:圆点上的多和少可以用数字宝宝来表示,那我们一起帮圆点找到他们的好朋友吧!

  5、猜猜小房子上的卡片有什么用处,发散幼儿的思维想象能力。

  6、交待妈妈设计卡片的用意。

  师:刚刚呀你们都说了好多好多卡片标记的用处,是的,不同的地方标记有不同的用处,今天呀妈妈用这些卡片就是告诉你们,每幢房子上面圆点或数字是几就住几只小猪。

  三、小猪住新房,尝试同伴间的合作意识,巩固对数字的理解。

  师:现在我们要去住新房了,你可以请上你的好朋友,住进你们喜欢的新房,等会儿妈妈要来检查的,你们不可以争抢的哦。

  四、根据小猪大卡片上小猪数量的多少,找到相应的小房子,进一步巩固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师:刚刚我们的小猪宝宝真好,都能和好朋友一起住新房,看,我们还多出了许多房子,那我们邀请远方的朋友一起来住,好吗?我们根据他们上次寄来的照片,帮他们安排好新房吧。(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检查。)

  五、音乐律动《小火车》。

  师:房子安排好了,那我们开着小火车去接他们吧!

  幼儿园托班数学教案:感知2以内数量的关系

  活动目标:

  1、幼儿手口一致点数2个物体并说出总数。

  2、通过活动,加深幼儿爱妈妈的情感,表达对妈妈的爱。

  活动准备:

  1、苹果、大红花、帽子、衣服个两样。

  2、兔妈妈、猫妈妈图片。

  3、幼儿操作材料。

  4、送妈妈的礼物,里面幼儿不同数量的物品。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兔妈妈和猫妈妈。

  今天是兔妈妈的节日,我们来看看兔妈妈有几个?(1个)也是猫妈妈的节日,猫妈妈有几个?(1个)

  一个兔妈妈一个猫妈妈,有几个妈妈?数数。

  (二)出示实物,感知2的数量。

  今天,小兔和小猫一起去超市买了很多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买了什么,而且每样东西有多少。

  1、出示2个苹果,数数苹果有几个?(练*手口一致点数,并说出总数)

  2、出示2朵大红花,数数有多少?

  3、出示2顶帽子,数一数?

  4、出示2件衣服,数一数?

  (三)给妈妈送礼物。

  我们小朋友也来给妈妈送些礼物吧。有几个妈妈,每个妈妈送一样,应该送几个礼物。

  提供操作材料,幼儿给妈妈送礼物。教师指导幼儿送时说说一个妈妈送一样,两个妈妈送两样。

  (四)在创设好的环境中找2数量的物体,加深对2数量实际含义的认识(幼儿找到了给予肯定及鼓励)。

  比大小教案 4

  教学内容:

  教材9-10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掌握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整数比较大小的方法与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的异同。 教学准备:课件、正方形纸、彩笔。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导入新课。

  1.一位小数表示( )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 )分之几。

  2.小数点后面的第一位是 ( )位,它的计数单位是()或()。

  3.小数点后面的第二位是 ( )位,它的计数单位是 ( )或()。

  4.0.307的3在( )位上,表示 ( );7在( )位上,表示( )。

  5. 1米=( )分米,1分米= ( )米;

  1千克=( )克,1克=( )千克。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 比较整数部分相同的小数的大小。

  1、在一次跳高比赛中,先出场的两位选手的得分如图所示。两人的得分哪一个高?你是怎么想的?在小组内交流。0.69 ○ 0.8

  2、引导:运用转化法和画图法可以比较小数的大小,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来比较大小呢?(运用计数单位的有关知识比较大小)

  (二)比较整数部分不同的小数的'大小。

  1、三位选手跳远的得分评委也打出来了。你能说说谁跳的远吗?小组内说说你的方法。

  ( )>( )>( )

  2、引导:因为2.97比3.13和3.08都小,我们知道:整数部分小的那个数就小,那3.13和3.08如何比较呢?

  (三)我们来总结。

  (1)、根据上面我们比较的过程,你能说明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吗?在小组内试一试,看谁说得好。

  (2)、结合在小组成员的比较方法,完成下面的填空。

  (3)、比较小数的大小,先比较 部分的大小, 部分大的这个数就大;如果部分相同,就从部分的 位比起, 位上大的数就大;如果 位也相同,就从下一位比起。

  三、巩固运用,拓展提升

  1.在数轴上找到9.8和10.1的位置,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2.比大小。

  0.839 ○ 0.96.07 ○ 6.7 5.45 ○ 5.63

  4.03 ○ 4.009 7.217 ○ 7.22 7.19 ○ 71.9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小数。

  5分米 =( )米 37厘米 =( )米

  5元4角 =( )元 150克 =( )千克

  4. □0. □7

  在□里填数字,使它分别符合下列要求:

  (1)使这个数最大,这个数是( );

  (2)使这个数最接*31,这个数是( )。

  板书设计: 比大小

  0.8>0.693.13>3.08>2.97

  比较小数的大小: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小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相同,再比较百分位上的数,依次类推。

  比大小教案 5

  教学目的:

  1、寻找发现生活中大小不同的物品。

  2、通过观察、比较,能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出“谁的大,谁的小”,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3、能主动参与,在活动中积极探索。

  4、随即进行谦让教育。

  活动准备:

  1、创设天线宝宝家的情景,摆放各种大小不同的物品,如:碗、盘子、汤匙、玩具、衣服、鞋子等。

  2、在活动周围贴上大小不同的卡片,一样的卡片大小各一。

  3、活动室外面铺上大地垫和小地垫,摆放大的天线宝宝、大纸箱和小的天线宝宝、小纸箱。

  活动预设:

  一、谈话引入

  天线宝宝欢迎大家来到天线宝宝乐园来做客。丁丁喜欢大的东西,拉拉喜欢小的东西。(出示天线宝宝和他们喜欢的大东西和小东西)引导幼儿说一说他们分别喜欢什么?

  观察分析

  该环节作为引入,孩子很感兴趣。但是有些孩子吸引力都在天线宝宝上,不能听清老师的要求。

  二、找一找,说一说

  天线宝宝乐园里还有许多有大有小的东西,请大家去看一看、找一找,回来告诉老师和朋友。小朋友可别乱拿东西,天线宝宝们会生气的!

  幼儿自由探索——集中个别讲述:我看到什么东西大,什么东西小?(结合社会性,进行谦让教育)。

  观察分析

  孩子们对桌上摆放的玩具动物很感兴趣,许多男孩在玩玩具,出现了争抢的现象。活动后的讲述活动,一些孩子不能集中注意力,不能倾听老师和同伴的'话。

  三、比一比

  小朋友很聪明,天线宝宝们在卡片上画了许多的礼物送给大家。每人到周围拿一张卡片,然后去找和你卡片上礼物一样的小朋友,两个人手拉手随便找个位置坐下来,说一说:我们的礼物都是什么?谁的大?谁的小?

  老师简单示范——幼儿自由找朋友——集中讲述。

  观察分析

  在找卡片的过程中,能力强的孩子会主动去找自己卡片上内容一样的好朋友,能力较弱的孩子则不能,有些孩子没有找到好朋友 。因为固定位置的影响,有的孩子找到了好朋友却不能一起坐。

  四、延伸活动

  天线宝宝要到外面去玩,小朋友们要不要一起去呀?门口有一条宝宝通道,拿大礼物的小朋友要爬过大的通道,去找大的天线宝宝;拿小礼物的小朋友要爬过小的通道,去找小的天线宝宝,然后把卡片放进他们的口袋里。可千万别放错了!

  幼儿根据卡片上物体的大小怕地点——根据物体的大小将卡片放进大小不同的篮子里。

  观察分析

  孩子们对爬很感兴趣,能按老师的要求不推不挤。有个别孩子将大卡片放进小箱子。

  比大小教案 6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掌握比较100以内数大小的方法。

  2、培养学生懂得在遇到问题时学会分析、判断的能够,感受到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能够自主探究比较100以内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计数器、0---9的数字卡片、。

  学具:多张带有100以内数的卡片。

  教学流程:

  一、问题导入,探究新知

  1、复*旧知引入:&ldqu;同学们,在你们每个人的桌面上都有一张卡片,请你大声读读卡片上的数,谁愿意说说你卡片上的数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看来,同学们都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rdqu;

  2、比鸡蛋个数。

  (1)师:&ldqu; 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片,养殖场每天都能产很多鸡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盘鸡蛋,哪一盘数量多?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rdqu;(鼓励不同想法)

  学生汇报:

  A:我数出来了,哪盘鸡蛋多。(评价:数出来的,这么快,说说有什么好方法能很快的数出鸡蛋的数量……5个5个的数,你上前给大家数一数,要一边指着,一边数,我们也跟他一起数,好吗?……5个5个数真简单。谢谢你推荐给大家这种好方法。)

  B:老师,我就看最后一排也能知道第一盘多。你看,前面都一样,第一盘地最后一排多,所以总数就多。(评价:观察得真仔细,就根据最后一排来判断,真快!)

  C:只看空格就行。(评价:数空格,这的确也是好方法:来,说说看,你怎么想的……我们看,两个盒子里的格子一样多,一个格子放一个鸡蛋,第一盘缺2个,第二盘缺4个,很明显第一盘多。看,你真了不起,从另外一个角度观察也能知道哪盘多,哪盘少。)

  4、用小于号表示,28&ldqu;﹥&rdqu;26

  &ldqu;刚才,我们通过观察或者数的方法,知道了第一盘鸡蛋多。&rdqu;

  你们能用一个我们学过的数学符号表示这两个数的大小关系吗?(板书&ldqu;>&rdqu;)(读两遍)

  5、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板书:比大小)

  二、自主探究:

  (一)比较:28﹥26

  1、你们仔细观察这两个数,用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释为什么28大于26呢?

  2、学生汇报:

  (1)28在26的后面,所以28﹥26,(评价:利用数的顺序得出结论,;越往后的数越大,可以。)

  (2)28里面有2个十8个一,26里面除了2个十外只有6个一,所以28﹥26。(板书:2个十,8个一,2个十,6个一)

  3、小结:你们利用数的组成,比较出两个数的'大小,大家一起来看一看,28由2个十,8个一组成,26由2个十,6个一组成的,这两个数的共同特点是:这两个数十位上都是2,都表示是2个十,所以我们直接比较个位就可以了,8个一大于6个一,所以28大于26。

  看来,在比较的都是两位数的大小时,如果十位相同,我们可以直接比较个位上数,就能很快判断出这两个数的大小。(板书:十位相同)

  4、小练*:&ldqu;这种方法掌握得怎么样?来,比较一下这两个数。&rdqu;

  43﹤46 32﹥30

  (二)比较:39﹤45

  1、过渡:刚才我们学*了,利用比较个位的大小来判断两个数的大小,你们再来看看这两个数。 (板书:39 45)

  2、在比较这两个数时,谁有好方法?

  3、学生汇报:只比十位就行……(师:不比个位,只比十位,你们同意他的意见吗?说一说你的道理。)

  4、总结归纳:遇到十位不同时,十位上大的数越大,这个数就越大。(板书:十位不同)

  5、小练*:57﹤66 71﹥34

  6、指着板书小结:

  比较两位数的大小时,就要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越大,这个数就越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再来比较个位上的数。这两种比较方法你会了吗?

  三、巩固提高,发展思维

  1、同桌比数卡:&ldqu;现在再来拿起你手中的卡片,这回同桌两人比一比,卡片上的数大小?谁愿意向大家一下你们是怎么比的?&rdqu;&ldqu;我们一起来判断,他们说得对不对?&rdqu;

  2、随意同其他同学比。(如:29小于47,47大于29)

  3、同老师比(老师卡片是50)大于50举左手,小于50举右手,共同判断。(其中50=50)

  4、四人小组比数卡。(两组同学)

  (1)随意抽取四张卡片贴在黑板上。

  (2)谁能给这四个数按一定顺序排排队?你有什么快方法?

  四、总结提升:

  今天我们学*了有关比较100以内数大小的方法,希望同学们将这种方法应用今后的数学学*当中。

  比大小教案 7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分数的大小,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比较分母相同的或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初步对比、总结的能力。

  4、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比较分数的大小的方法,能正确比较分母相同或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教具准备

  1、投影仪及相应的投影片

  2、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纸若干张,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创设情境,复*旧知

  在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几分之几的分数,同学们能够通过折纸的方法表示出一些你喜欢的分数吗?

  (1)学生用纸折分数

  (2)小组交流自己是怎么做的',表示出了那些分数。

  (3)全班交流汇报展示的过程,有针对性的张贴并板书四组分数:(3/4,1/4)、

  (1/4,1/2)、(3/8,1/8)、(1/8,1/6)。

  2、观察分数,组织分类。

  刚才老师把同学们展示的分数张贴了四组,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四组分数,你能给它分一下类吗?

  (1)学生独立观察每组分数的特点

  (2)小组讨论交流如何分类

  (3)全班交流:小组选代表陈述分类的思维过程。

  (4)教师小结:我们把分数分成了两类:一类是分母相同,分子不同,像3/4和1/4、3/8和1/8,一类是分子都是1,而分母不同,像1/4和1/2、1/8和1/6

  3、引导质疑,引入课题

  对于刚才我们分出的这两类分数,大家想研究它们哪方面的问题?

  (1)生充分说出自己的想法:

  生1:我想知道两个分数哪一个大,哪一个小?

  生2:我想知道两个分数的和是多少

  生3:…

  (2)有选择的解决问题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可真多,下面我们就来解决比较一下两个分数,哪个大哪个小这一问题,好吗?(板书课题:比大小)

  (二)探究新知:

  1、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1)质疑:

  “3/4和1/4谁大?你是怎么想的,四人一组拿出手中另一张正方形纸分一分,涂一涂,发挥集体的力量,看能不能得到答案”

  (2)四人一组合作学*,分一分,涂一涂,比一比,说一说。

  (3)交流汇报。

  ①出示图(见课本61页右上图)。

  ②小组选代表说出比的思维过程

  (3)教师小结:

  把两张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纸*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3份,也就是三个1/4,而另一张纸表示其中的一份,也就是一个1/4,3个1/4比一个1/4大,所以3/4>1/4。

  (4)用同样的方法比较3/8和1/8的大小。

  ①出示图(见课本61页中间左边图)。

  ②学生争当“小老师”自行讲解比的过程。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1)质疑:

  “1/4和1/2谁大呢?大家是怎么想的,用刚才比较的方法,四人一组想一想”。

  (2)四人一组合作学*,分一分、涂一涂、比一比、说一说。

  (3)交流汇报。

  ①出示图(见课本61页右上图)。

  ②小组选代表说出自己小组比较的思维过程。(师适当引导并小评)

  (4)教师小结:

  把两张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纸,一张*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1/4;而一张纸*均分成2份,表示其中的1份,也就是1/2。4份中的一份,比2份中的一分少,也就是*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少,所以1/4<1/2。

  (5)用同样的方法比较1/8和1/6的大小。

  ①出示图(见课本61页中间右图)。

  ②学生自告奋勇讲解比较的过程。(师适当引导并鼓励)

  ③根据分类总结比较大小的策略。

  (1 )学生独立思考比较大小的方法。

  (2 )小组交流如何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比较大小的方法。

  (3 )全班交流,归纳总结:分母相同看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小的分数小;分子是1的分数比大小,分母越大分数反而越小。

  (4 )拓展延伸

  为什么?说明:分母相同,表示把一个整体*均分成的份数相同,那么每一份的大小就相同,分子大的表示取得份数,分数就大;分子小的表示取得份数少,分数就小。

  分子是1的分数表示都取其中的一份,分母小的表示把一个整体*均分得的份数少,其中的1份反而大;而分母大的表示*均分得的份数多,其中的一份反而小。

  (三)巩固、实践、应用。

  1、给分数先涂上颜色再比较大小(见课本61页下图)。

  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2、按份数涂颜色,并比较分数的大小。(投影出示)

  (1)、学生独立看一看、涂一涂、比一比。

  (2)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

  3、电脑出示题意:怎样才能*均分呢?

  (1)学生独立审题。

  (2)小组交流,把自己分的思维过程讲给同伴听。

  (3)全班交流。

  (4)教师小评:

  同学们表现的很出色,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独立解决一些问题,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更新的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我们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学会了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知道了比较分数的大小分两种情况,也就是分母相同还有分子是1的时候。分母相同时,看分子,分子越大分数越大,当分子是1时,分母越大,分数反而越小。

  比大小教案 8

  活动目标

  1.认识“”,理解符号的含义。

  2.会比较10以内的数字大小。

  活动准备

  1.趣味练*-填写对应的数字

  2.数字卡1-10,符号卡片

  趣味练*

  活动过程

  一、复*数字1-10

  1.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数字卡片,你能说出是数字几吗?

  是数字几,你就可以拍几下手?

  2.幼儿看数字几,并用拍手表示数量。

  二、认识 >号和< 号

  1.教师出示数卡6和7,引导幼儿判断谁大谁小。

  (1)提问:6和7中间可以放哪种符号?

  (< 放在6和7中间)

  (2)小结:<这是小于符号,小屁股撅给小数看,所以6小于7。

  2.练*:出示数字7和8

  (1)哪个大?哪个小?中间放的什么符号?为什么?应该怎么读呢?

  (2)小结:8大7小,中间放小于符号,因为屁股尖尖对着小数,所以7小于8.

  3.出示6和5

  (1)提问:这是数字几和几?哪个大哪个小?

  (2)教师把“>“符号放在6和5的.中间,告诉幼儿这是大于符号,大嘴巴朝着大数笑,所以6小于5。.

  4.比较符号、观察不同

  请小朋友看一看这两个符号有什么不同?

  三、游戏巩固

  1.请两个小朋友各选一个数字,再请一位小朋友上来选符号站在他们中间。

  2.请一个小朋友拿着符号,让两个孩子分别站两边。

  3.请小朋友看一看,他们站得对不对。

  四、趣味练*:填写对应的数字

  1.讲解作业要求

  2.教师指导

  3.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两个新朋友,他们是大于符号和小于符号,用他们可以来比较数字大。

  比大小教案 9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7,第21页第5~ 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培养学生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

  4.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主题图;图片:9只小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1~5数字卡片;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一)认读l~5各数

  (二)排序

  1.教师报数字请学生拿:2、5、3、l、4。

  2.4、2、5、1、3,请学生把以上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同桌互相检查、纠正。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要求:看图听故事。

  教师播放配音故事“小猴吃水果”(同时出示主题图):有一天,猴兄弟在花果山上玩耍。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他们跑到花果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坪上吃。可是,在分水果时出现了小小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猴们分水果吗?(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良好品德。)

  提问:1.图上有哪些水果?分别是多少? 2.图上有几只猴子?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 1个桃、1根香蕉,够不够?

  (二)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学* “>”“<”和“=”

  1.教学“;”(猴和桃比)。

  (1)指导学生操作学具,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教师说明: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板书:“=”),等于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2.教学“>”(猴和香蕉比)。

  (1)学生操作学具,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

  (2)请学生观察“>”,教师及时板书简笔画,“一条大鱼和小鱼,大鱼在前读大鱼”,学生学说顺口溜帮助其进行形象记忆。

  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

  “一条小鱼和大鱼,小鱼在前读小鱼。”

  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间用等于;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5.发散思维。

  (1)看看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2)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猴在分水果时出了什么问题吗?(培养学生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你们说说怎样分才公*?(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小组讨论后让学生各抒己见。

  三、知识运用

  (一)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第1题

  教师读题,请学生听清题意。

  1.左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2.右图:两边各有几只小猴,谁多谁少,几小于几?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注意巡视,及时批改。

  3.请学生读一读两道算式。

  (二)做教科书第21页练*二第5题

  1.学*小组的同学互相说图意,松鼠和松果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小于几?

  2.花和蜜蜂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大于几?

  (三)游戏:看谁找得快

  1.教师出示数字2和4,问:中间用什么符号连接?请学生快速在学具盒里找出今天学的符号,举起来,看看谁最快。

  2.小组游戏:请学*小组的组长出示两个数字,其他同学找符号。

  3.填第22页第6题,相互评价

  比大小教案 1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通分的意义;

  掌握通分的方法,能运用通分的知识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

  在比较大小的同时体会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提高观察、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的过程中,感受通分的`必要性,体验数学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

  教学方法

  (1)运用转化原理,组织好铺垫训练,帮助学生实现有效学*迁移。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铺路搭桥,激活学生思路,引导学生去获取新知;

  (2)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课堂评语,激发学生学*欲望和兴趣,组织学生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学*全过程。

  (3) 练*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注意练*的形式、梯度和侧重点,激活学生的学*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导语:我们学*了分数大小的比较有两种情况,还记得吗?谁来说一说是哪两种情况?

  有部分同学很快说出:一种是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较

  大;另一种是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小的分数较大

  2、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的复*题,看谁回答得又快又对:

  在圆圈里填上﹤ ﹥或﹦

  23441124○ ○ ○ ○ 55789736

  二 、探究新知

  教师导入新课:如果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怎样比较大小呢?

  1、教师谈话引入:我知道同学们都很喜欢读书,老师给大家推荐一本好书《人民的好警察任长霞》,这本书介绍了河南省登封市***长任长霞的先进事迹,我们书中的同伴红红和亮亮正在读这本书。

  2、出示图片,交流方法。


幼小衔接数学比大小教案(精选十篇)(扩展3)

——小学数学《比大小》教案实用五份

  小学数学《比大小》教案 1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分数的大小,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比较分母相同的或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初步对比、总结的能力。

  4、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比较分数的大小的方法,能正确比较分母相同或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教具准备

  1、投影仪及相应的投影片

  2、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纸若干张,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创设情境,复*旧知

  在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几分之几的分数,同学们能够通过折纸的方法表示出一些你喜欢的分数吗?

  (1)学生用纸折分数

  (2)小组交流自己是怎么做的,表示出了那些分数。

  (3)全班交流汇报展示的过程,有针对性的张贴并板书四组分数:(3/4,1/4)、

  (1/4,1/2)、(3/8,1/8)、(1/8,1/6)。

  2、观察分数,组织分类。

  刚才老师把同学们展示的分数张贴了四组,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四组分数,你能给它分一下类吗?

  (1)学生独立观察每组分数的特点

  (2)小组讨论交流如何分类

  (3)全班交流:小组选代表陈述分类的思维过程。

  (4)教师小结:我们把分数分成了两类:一类是分母相同,分子不同,像3/4和1/4、3/8和1/8,一类是分子都是1,而分母不同,像1/4和1/2、1/8和1/6

  3、引导质疑,引入课题

  对于刚才我们分出的这两类分数,大家想研究它们哪方面的问题?

  (1)生充分说出自己的想法:

  生1:我想知道两个分数哪一个大,哪一个小?

  生2:我想知道两个分数的和是多少

  生3:…

  (2)有选择的解决问题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可真多,下面我们就来解决比较一下两个分数,哪个大哪个小这一问题,好吗?(板书课题:比大小)

  (二)探究新知:

  1、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1)质疑:

  “3/4和1/4谁大?你是怎么想的,四人一组拿出手中另一张正方形纸分一分,涂一涂,发挥集体的力量,看能不能得到答案”

  (2)四人一组合作学*,分一分,涂一涂,比一比,说一说。

  (3)交流汇报。

  ①出示图(见课本61页右上图)。

  ②小组选代表说出比的思维过程

  (3)教师小结:

  把两张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纸*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3份,也就是三个1/4,而另一张纸表示其中的一份,也就是一个1/4,3个1/4比一个1/4大,所以3/4>1/4。

  (4)用同样的方法比较3/8和1/8的大小。

  ①出示图(见课本61页中间左边图)。

  ②学生争当“小老师”自行讲解比的过程。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1)质疑:

  “1/4和1/2谁大呢?大家是怎么想的,用刚才比较的方法,四人一组想一想”。

  (2)四人一组合作学*,分一分、涂一涂、比一比、说一说。

  (3)交流汇报。

  ①出示图(见课本61页右上图)。

  ②小组选代表说出自己小组比较的思维过程。(师适当引导并小评)

  (4)教师小结:

  把两张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纸,一张*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1/4;而一张纸*均分成2份,表示其中的1份,也就是1/2。4份中的一份,比2份中的一分少,也就是*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少,所以1/4<1/2。

  (5)用同样的方法比较1/8和1/6的大小。

  ①出示图(见课本61页中间右图)。

  ②学生自告奋勇讲解比较的过程。(师适当引导并鼓励)

  ③根据分类总结比较大小的策略。

  (1 )学生独立思考比较大小的方法。

  (2 )小组交流如何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比较大小的方法。

  (3 )全班交流,归纳总结:分母相同看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小的分数小;分子是1的分数比大小,分母越大分数反而越小。

  (4 )拓展延伸

  为什么?说明:分母相同,表示把一个整体*均分成的份数相同,那么每一份的大小就相同,分子大的表示取得份数,分数就大;分子小的表示取得份数少,分数就小。

  分子是1的分数表示都取其中的`一份,分母小的表示把一个整体*均分得的份数少,其中的1份反而大;而分母大的表示*均分得的份数多,其中的一份反而小。

  (三)巩固、实践、应用。

  1、给分数先涂上颜色再比较大小(见课本61页下图)。

  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2、按份数涂颜色,并比较分数的大小。(投影出示)

  (1)、学生独立看一看、涂一涂、比一比。

  (2)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

  3、电脑出示题意:怎样才能*均分呢?

  (1)学生独立审题。

  (2)小组交流,把自己分的思维过程讲给同伴听。

  (3)全班交流。

  (4)教师小评:

  同学们表现的很出色,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独立解决一些问题,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更新的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我们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学会了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知道了比较分数的大小分两种情况,也就是分母相同还有分子是1的时候。分母相同时,看分子,分子越大分数越大,当分子是1时,分母越大,分数反而越小。

  小学数学《比大小》教案 2

  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发展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教学难点:

  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 法:演示法、讲解法

  学 法:观察法、说一说、写一写

  课前准备:计数器1个、100以内数目表一张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导入新课,揭示课题(6分)

  1.读出下列各数。

  35 76 89 90 96 100

  2.老师报数,学生在本子上写数。

  六十九 九十三 八十 三十 一百

  3.口答。

  (1)一个两位数,高位上是5,低位上是9,这个数写作( )。

  (2)一个数,百位上是l,十位、个位都是0,这个数写作( )。

  二、出示教学目标(1分)

  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三、新授。(17分)

  1.教学例4。

  (1)按照数的顺序.学生逐行独立完成。教师出示放大的100以内数目表,指定学生填写。

  (2)让学生回答例4提出的'两个问题。

  ①给十位是3的数涂上绿色,个位是3的数涂上黄色,个位和十位数字相同的数涂上粉色,引导学生逐项完成。

  ②你从表里发现哪些排列?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横行看、竖行看等来发现。

  从横行看:第一行是填单数,第二行是填双数.每一横行的个位都是1、2、3、4、5、6、7、8、9、0。

  从竖行看:每一竖行的个位数都一样,十位上的数是0、1、2、3、4、5、6、7、8、9排列(0没写出来)。

  提问:第4行第8个数是多少?第5行第8个数是多少?55前面一个数是多少?

  2.教学例5。

  (1)出示小棒图。

  教师问:左边有多少根小棒?右边有多少根小棒?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237

  教师追问:“左右两边的小棒,哪边的多?(左边多)42和37两个数比较。哪个数大?”

  学生回答,老师再做说明。

  (42和37相比较,42大,37小,我们用“>”来表示它们的关系)

  (2)出示计数器图。

  让学生观察后问:

  “左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右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2325.又问:“23和25这两个数相比较,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应该怎样表示?”老师在 ○ 里填上“<”大家齐读式子两遍。

  另一幅图提问个别学生谁大于谁?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

  3.做课本第42页“做一做”。

  四、跟踪练*。(8分)

  1、把下列卡片按数的大小顺序,先从小到大排,再从大到小重新排列。

  3560719019100

  2、比大小,在○填上“>”、“<”或口填适当的数。

  47○37 88○90 □<95>66

  35○36 61○59 □<75>□

  3、游戏题:找朋友

  五、堂清练*(8分)

  1、比大小,在○填上“>”、“<”或“=”

  18○24 56○46 35○40 78○72

  24○42 69○96 18○81 84○9个一

  2、把下面的数按要求排列顺序

  43 21 38 79 100 880

  > > > > > >

  < < < < < <

  六、板书设计

  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行:十位相同

  列:个位相同

  28○35 48○43 78○87

  小学数学《比大小》教案 3

  教学内容:

  比大小P17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比较活动,体验多少的比较方法。

  2、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读法和作用,并能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建立符号感。

  3、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

  教学难点:

  会用“〉”、“〈”表示比较的结果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动物头像学具、﹤、﹥和1—5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1、说一说:指名读一读前面学的5个数字,说说我们教室里能用数字表示的事物。

  2、动一动:听老师说数字,小朋友用小棒摆出个图形,并在草稿本上写出你用几根棒摆的?

  3、写一写:指名小朋友上黑板写数字。

  二、探究新知

  1、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提问:1.图上有哪些水果?分别是多少?

  师:老师把猴子和水果很有顺序的排列起来,我们可以一眼就看出他们的`数量(多媒体演示)

  师:猴和桃比?谁多谁少?你能用一句话说一说吗?(猴和桃一样多请多名学生说)

  2、师:猴和桃一样多,也就是3和3相等,我们还可以这样表示3=3(板书)

  请学生读一读3=3 “=”书空

  3、教学“3>2”“3<4”过程同上

  师:除了猴与桃,猴和香蕉,猴和梨比,还可以比什么?梨和香蕉比:

  请学生用谁比谁多或少这句话说一说,如果用符号表示呢?出示4>2,学生认读。

  4、梨和桃比:过程同上

  5.P17的图:有5只兔子和4个胡萝卜,一只兔子吃一个胡萝卜,够不够?

  三、巩固深化

  1、基本练*:完成18页“做一做”第1题。

  先用谁比谁多(少)说一句话,然后用几比几大(小)说一句话。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注意巡视,及时批改。

  请学生读一读两道算式。

  2、完成21页第5题。同上

  3、完成22页第6题:先用几比几大说一说,然后说一说每个符号的意思:如:>前面应该填大的数,后面填小的数。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4、、开放作业:用学具<,>,=,以及数字进行比大小。

  师:这里有1、1、2、3、4、5、=、>、<一些数字和符号。用这些数字和符号组成各种不同的式子。

  四、完成课时特训。

  板书设计:

  3=3 3>2 3<4

  4>2 2<3

  小学数学《比大小》教案 4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比较活动,体验多少的比较方法。

  2.使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3.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4.在探究三个关系符号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分类及一一对应的思想;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建立数感,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

  教学难点:

  会用“〉”、“〈”表示比较的结果

  教学准备:

  PPT、或主题图。1-5的数字、<、>、=等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发现问题

  1.课件演示:小猴吃水果图

  师:仔细观察图画,看看你们看到了什么?

  师:数一数,小猴和水果都有多少。

  2.汇报交流。

  生:4个梨,3只猴子,3个桃子,2个香蕉。

  3.动手操作。

  (1)师:请同学们用学具摆一摆图上有的东西,怎样摆就能看出那种水果多,那种水果少呢?

  (2)如果每只猴子都要吃1个桃、1个梨、1个香蕉,够不够?怎样摆能一眼看出来?请同桌小朋友一起摆一摆,说一说。

  ②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可能出现的三种情况:

  ()和()同样多;

  ()比()多;

  ()比()少。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认识“=”

  师:小朋友们说小猴先吃什么水果啊?为什么?

  师:猴有3只,桃有3个,一只小猴吃一个桃子,刚好够吃,我们就说猴和桃的数量同样多,3和3同样多,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等号”)

  课件出示3 = 3读作:3等于3

  等号

  师:一起和老师写一遍,3=3,读作3等于3。请你在自己的本子上再练*几遍,再和用桌的小伙伴互相说几遍,看看是不是每个小朋友都掌握了他的写法和读法。

  学生活动:同桌读写后再抽问几个学生,保证人人都会。

  2.教学“>”(猴和香蕉比)。

  师:小猴吃完了桃子,还没有吃饱,那他们接下来吃什么水果好呢?

  师:我们来看看小猴和香蕉,怎么进行比较啊?

  师:一个对一个,咦,发现小猴比香蕉多,怎么办呢?

  ①学生汇报。(课件出示一一对应的摆法)……

  ②引出大于号。

  师:4比3多,在4和3的中间要用一个什么符号表示?等号行吗?“我们把这个等号变一变,”课件动画演示等号变大于号:把等号左边的口张大点,右边的口变小点,就成了大于号。(让学生体会到符号之间的联系)

  ③这个式子4>3怎么读?(4大于3)。用手势帮助我们记住大于号:“大数在前用大于,大口朝(前)左大于号”。

  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

  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间用等于;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三、练*与拓展

  1.练*使用“<”“>”

  师:其他的动物比较的结果怎样?小朋友们能不能自己完成?

  请同桌交流:说一说几大于几?几小于几?课件逐一出示

  2.再次体验: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观察这些算式,用大于号和小于号时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编顺口溜:“大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大口朝左大于号,大口朝右小于号,两边相同用等号”。)

  (1)揭题:我们今天认识了“>”、“<”,“=”这三个好朋友。(出示课题)

  (2)课件出示书P18“做一做”第1题。

  (3)左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4)右图:两边各有几只猴子,谁多谁少,几小于几?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巡视,再讲评。

  (5)游戏:排排队。请5位学生上来当数字娃娃1、2、3、4、5,小朋友们,你们能给它们排排队吗?

  ①按大小排队。(学生可以用数字卡片自己摆摆看,再交流)

  ②谁?谁最小?请随意选出其中两个数比大小?(每个学生用“﹤”“﹥”摆摆看,看谁想的多?再上台汇报。)

  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刚才我们学*了比大小,下课后大家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或者回家看一看哪些东西和哪些东西可以比的?谁和谁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几等于几?

  小学数学《比大小》教案 5

  教学要求:

  1、初步建立同学的数感,培养同学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2、使同学认知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3、掌握自身喜欢的比较方法,并能够进行正确熟练地比较。

  教学重难点:建立数感,能用自身喜欢的方法进行比较。

  教学准备:

  师:主题图或小猴图片三个、梨的图片4个,桃的`图片3个,香蕉的图片二个。

  生:1-5的数字卡片、<、>、=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1)昨天俺们学*了哪几个数字,你还记得吗?请你说一说。

  (2)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3的后面是几?

  (3)有谁能够写出1-5每个数字。请你试一试。

  二、新知讲授

  1、出示主题画

  问: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知道了什么?

  还有需要补充的吗?

  (同学回答,教师板书:小猴 梨桃香蕉)

  343 2

  从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同学自由回答:教师板书:

  3=33>2 3<4

  3等于33大于23小于4

  (1)教师介绍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2)谁会读,请会读的同学带领大家读

  (3)你还有其它的比法吗?

  2、出示第17页下面考虑:

  (1)同学自由看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小免和胡萝卜各有多少?请你一数

  有谁能够把你数出来的个数分别是多少写出来?

  (指名上台写)

  (3)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5<3

  谁会读?

  (4)一只小免吃一个萝卜,够吗?你有什么好方法让他们够吃?(再增加一个萝卜或者是赶走一只小免)

  三、练一练

  第21页的第5题

  同学自由独立完成,然后同学互评,最后全班集体评价

  第6题

  同学独立完成,全班评价,最后教师评价。


幼小衔接数学比大小教案(精选十篇)(扩展4)

——数学课《比大小》教案设计 (菁华5篇)

数学课《比大小》教案设计1

  一、设计意图:

  在*常的生活中,小班的孩子已经能够初步感知一组物体的相对大小,但是对于系统的概念并不完全了解,在完整的表述物体大小的语言能力还存在个体明显差异。在操场玩耍时能指认出哪个是大球,哪个是小球,个别孩子可以抱起大球说:这个是大球,大部分幼儿不愿开口或者合着同伴说这是大球或者小球,但本身并不理解、熟悉。因此我开展本次活动,本设计以系列生活游戏的活动,使幼儿在“大”和“小”的玩游戏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并学*按物体的大小特征进行简单分类。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认识并区分物体的大小。

  2、尝试用一句话正确表述物体的大小。

  3、能主动参与,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课件

  四、活动过程:

  一、问题导入:

  小朋友夏天喜欢吃什么水果呀?幼儿一起回答:西瓜

  教师引出PPT上的第一张幻灯片:两个西瓜

  (一)两个西瓜入场,初步感知大小的变化。

  老师:“今天,我们班来了好多的客人,你们想知道是谁吗”

  提问:小朋友有没有发现两个西瓜有什么不同和相同之处?

  小朋友喜欢吃什么水果?苹果、橘子、梨子

  引出第二张幻灯片:苹果

  (二)脑子转一转:在我们看的动画片中,回忆回忆,都有哪些动画人物,你自己最喜欢哪一个动画人物?

  老师:小嘴巴闭起来,转动脑子想一想,举手回答,和其他小

  朋友分享。

  幼儿:米奇、喜羊羊、海绵宝宝、天线宝宝、蜘蛛侠、奥特曼、

  大黄鸭

  老师:看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哪些动画人物?引出幻灯片

  老师:这是什么呀?它们谁是妈妈?谁是宝宝呢?

  幼儿:举手回答

  老师: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以为客人,小朋友鼓掌欢迎它出

  场。

  老师:这是什么呢?它两个谁是老大?小朋友向他两个学*

  一下,笑一笑哇,我们小朋友都和他们一样,非常的开心。

  看谁在跳舞呢?是海绵宝宝在跳舞吗?老师遇见了一个问题:

  老师总是分不清他们谁是哥哥了,谁能告诉我呀?

  (三)找一找:熊爸爸和熊宝宝的熊掌丢了,帮熊爸爸熊宝宝找一找他们的熊掌

  提问:这上面有几个熊掌?

  幼儿上来自己操作帮他们找到自己的熊掌。

  (四)游戏送礼物:大大和小小难得来我们这做客,我们送些礼物给他们吧。(初步认识大小标记,知道从一堆东西中先找到同类的两种物体再进行大小的分类。)

  1、认识大小标记

  老师:“这里有一些东西作为礼物,要送到大大小小的家里去。你们看,大大的家有一个门牌号,它的身体大大的,它叫大标记。小小的家也有一个门牌号,它的身体是小小的,叫小标记。”

  2、师:我们一起来找找哪些礼物是送给大大的,哪些礼物是送给小小的。送给大大的礼物放在大标记的篮子里,送给小小的礼物放到小标记的篮子里。

  3、教师与幼儿一起指认礼物送给谁。

  (五)结束活动

  老师:我们礼物可真多,我们和其他小朋友分享好不好。

  五、活动延伸:

  在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爸爸妈妈和自己的大衣服小衣服。

数学课《比大小》教案设计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知、比较两个同类物体的大小。

  2、通过游戏,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大小不同的两个娃娃;橡皮泥,泥工板,大盘子,小盘子;大小不同的玩具等。

  活动过程:

  1、在游戏中,初步感知大小

  教师出示大小不同的两个娃娃,引导幼儿观察、比较。

  教师:“今天,我们班里有两位小客人过生日,它们是和“小小”,我们一起去给它们买礼物好不好?”

  引导幼儿初步感知大和小。

  2、尝试比较

  老师:小朋友们在买礼物的时候要注意,要买大的礼物,“小小”要买小的礼物。教师可以示范。

  幼儿自由选择礼物,教师指导。

  3、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欲望,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大小。

  老师:我们为和“小小”做生日饼,好吗?

  教师出示橡皮泥,引导幼儿为和“小小”做生日饼,并把大饼放天大盘子里,送给,小饼放到盘子里,送给“小小”。

  4、分享、体验

  组织幼儿唱《生日歌》,为“小小”庆祝生日。

数学课《比大小》教案设计3

  数学活动:

  给“大大”与“小小”送礼物

  活动目标:

  1、通过送礼物等游戏的方式,认识大小标记及其特征。

  2、学*用目测的方法比较物体大小。

  3、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大、小标记图片、大小娃娃各一

  2、各类大小不同的物品:幼儿人手一份、教师处若干

  3、一把大椅子和一把小椅子、大小娃娃家

  活动过程:

  1、导入。“今天,老师和小朋友玩个游戏。我说‘请起立’,你就说‘我起立’;我说‘请坐下’,你就说‘我坐下’,试试看好吗?”

  2、“今天,有两位客人和我们一块儿做游戏。”

  1)出示大娃娃。“这是大大,我们拍拍大大,对它说句话好吗?”(大大你好!大大我喜欢你!大大欢迎你!)“请起立”“我们一起说‘大大力气大、大大是个大胖子、大大要吃大蛋糕’…”(加上动作)

  2)出示小娃娃。“这是小小,我们也和小小打个招呼好吗?”(小小你好!小小我请你喝水!小小我跟你玩!)“请起立”“我们一起说‘小小力气小、小小不锻炼、小小吃小面包’…”

  3、游戏:给大大、小小坐椅子。

  “这儿有两把椅子,看看它们一样吗?”(不一样。一把大、一把小)“我请大大和小小坐椅子,谁来帮助它们?”

  小结:大大坐大椅子,小小坐小椅子。

  4、幼儿送礼物

  要求:

  幼儿能在目测比较出礼物的大小后,将对应的送给客人,并能讲一句话。

  (1)教师提供,个别幼儿进行。

  1相同的两件东西,比较后大的送给大大,小的送给小小。

  2相同的三件东西,比较后大的送给大大,小的送给小小。

  3从许多同类的东西中(每类3-4个)找出大小不同两件东西,比较后,大的送给大大,小的送给小小。

  (2)每个幼儿将自己小篮里的礼物送给大大和小小。

  (3)将大大小小送回相应的家,幼儿在娃娃家游戏。

数学课《比大小》教案设计4

  设计说明

  “比大小”是在学完“分一分(一)”和“分一分(二)”,对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有了初步认识之后,对于分数的进一步认识。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通过呈现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让学生用图形表示分数,使他们通过具体、直观的思维操作去理解和掌握。这样的编排,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和巩固,使他们充分感受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突出现阶段必须掌握的基本方法。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水*总体上还处在具体运算操作的发展阶段,形象思维是他们的优势。直观不仅是他们理解数学知识的手段,也是他们探索数学、发展抽象思维能力的工具。所以本节课比较分数大小,主要以掌握图示等直观方法为主,在此基础上借助具体背景发展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正方形纸、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懒羊羊和小灰灰遇到了问题,需要大家来帮忙,咱们一起来看看。

  (课件出示)同样大的饼,懒羊羊吃2份,小灰灰吃1份。用分数怎么表示?它们想让同学们帮忙判断究竟谁吃得多。

  (生自由发表意见)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同学*比较分数的大小。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喜欢懒羊羊和小灰灰的心理,激发学生学*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在熟悉的事物中感悟分数的大小,同时也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一)探究同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

  1、比较和的大小。

  (1)先把教材73页的一组正方形和一组圆分别表示出和,再比较和的大小。开始行动吧。(学生动手画图比较)

  (2)学生展示比较结果。

  比一比和谁大。

  (3)学生交流汇报想法。(实物投影展示、讲解)

  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比的。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4)教师小结学生的想法,并演示。(贴教具)

  师:其实,你们所说的1份就是整个圆的,这样的3份就是3个,通过涂一涂,比一比,我们发现:>。

  2、比较和的大小。

  师:我出示一组图形,你们能看阴影部分写分数并比较大小吗?

  (1)学生写出分数,并比较和的大小。

  (2)教师板书:>。

  3、写十分之几的分数,比较大小。

  师:同学们,看图写分数,然后比较大小,你们完成得非常好!如果让你们自由的想一组分数,画图涂一涂,再比较大小,相信你们会完成得更好。

  (1)先自由想分数,涂一涂,再比较大小。

  现在请根据你写的分数画图涂一涂,再比较大小,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生独立操作,完成后个别展示)

  (2)老师也来写一组分母是10的分数。(板书:和)

  没有图形,你们能比较它们的大小吗?(生自由发表见解)

  4、观察对比,感知规律。

  (1)请同学们观察屏幕上这几组分数,再看看黑板上的每一组分数,每组在比较大小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把你的发现和同桌交流。

  (3)学生全班交流,教师总结。(板书:分母相同,比分子,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二)自主探究分子是1的分数(分子相同的分数)的大小比较。

  1、自选材料,探究和的大小。

  要求:利用学具分别表示出和。

  学生交流:和谁大?为什么?

  请学生上前面来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比较的。

  师小结:通过同学们这么多种方法的展示和讲解,我们知道了不管是比较阴影部分的大小,还是比较线段的长短,都能一眼就看出同一个图形的比大。(贴教具)

  2、练一练:写一写,涂一涂,比一比。

  师:为什么分母小的这个分数反而大呢?我们再来探究和这组分数的大小,看看在比较的过程中有什么新发现。

  (1)先比较阴影部分的大小,再比较分数的大小。

  (2)请同学们一起读这两个分数。(教师板书两个分数)

数学课《比大小》教案设计5

  教学内容:

  比大小P17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比较活动,体验多少的比较方法。

  2、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读法和作用,并能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建立符号感。

  3、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

  教学难点:

  会用“〉”、“〈”表示比较的结果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动物头像学具、﹤、﹥和1—5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1、说一说:指名读一读前面学的5个数字,说说我们教室里能用数字表示的事物。

  2、动一动:听老师说数字,小朋友用小棒摆出个图形,并在草稿本上写出你用几根棒摆的?

  3、写一写:指名小朋友上黑板写数字。

  二、探究新知

  1.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提问:图上有哪些水果?分别是多少?

  师:老师把猴子和水果很有顺序的排列起来,我们可以一眼就看出他们的数量(多媒体演示)

  师:猴和桃比?谁多谁少?你能用一句话说一说吗?(猴和桃一样多请多名学生说)

  2.师:猴和桃一样多,也就是3和3相等,我们还可以这样表示3=3(板书)

  请学生读一读3=3“=”书空

  3.教学“3>2”“3<4”过程同上

  师:除了猴与桃,猴和香蕉,猴和梨比,还可以比什么?梨和香蕉比:

  请学生用谁比谁多或少这句话说一说,如果用符号表示呢?出示4>2,学生认读。

  4.梨和桃比:过程同上

  5.P17的图:有5只兔子和4个胡萝卜,一只兔子吃一个胡萝卜,够不够?

  三、巩固深化

  1.基本练*:完成18页“做一做”第1题。

  先用谁比谁多(少)说一句话,然后用几比几大(小)说一句话。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注意巡视,及时批改。

  请学生读一读两道算式。

  2.完成21页第5题。同上

  3.完成22页第6题:先用几比几大说一说,然后说一说每个符号的意思:如:>前面应该填大的数,后面填小的数。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4..开放作业:用学具<,>,=,以及数字进行比大小。

  师:这里有1、1、2、3、4、5、=、>、<一些数字和符号。用这些数字和符号组成各种不同的式子。

  四、完成课时特训。

  板书设计:

  3=3

  3>2

  3<4

  4>2

  2<3


幼小衔接数学比大小教案(精选十篇)(扩展5)

——《比大小》教案 (菁华6篇)

《比大小》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培养学生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

  4.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说:称秆 鸭子 耳朵 红旗 小棒。

  生配合回答1~5各数

  1.教师报数请学生拿:2、5、3、1、4。

  2.4、2、5、1、3,请学生把以上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同桌互相检查、纠正。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要求:看图听故事。

  [设计意图]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的开始就以故事的形式引入,唤起学生的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

  教师播放配音故事“小猴吃水果”(同时出示主题图)。有一天,猴兄弟在花果山上玩耍。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他们跑到花果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坪上吃。可是,在分水果时出现了小小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猴们分水果吗?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良好品德。

  提问:1.图上有哪些水果?分别是多少?

  2.图上有几只猴子?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1个桃、1根香蕉,够不够?

  (二)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学*“>”“<”和“=”

  1.教学“=”(猴和桃比)。

  (1)指导学生操作学具,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教师说明: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板书:“=”),等于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2.教学“>”(猴和香蕉比)。

  (1)学生操作学具,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

  (2)请学生观察“>”,教师及时板书简笔画,“一条大鱼和小鱼,大鱼在前读大鱼”,学生学说顺口溜帮助其进行形象记忆。

  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

  “一条小鱼和大鱼,小鱼在前读小鱼。”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谁和谁比较进行教学,既尊重学生的选择,又能达到教学的目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间用等于;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5.发散思维。

  (1)看看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2)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猴在分水果时出了什么问题吗?(培养学生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你们说说怎样分才公*?(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小组讨论后让学生各抒己见。

  三、方法应用

  (一)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第1题教师读题,请学生听清题意。

  1.左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2.右图:两边各有几只小猴,谁多谁少,几小于几?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注意巡视,及时批改。

  3.请学生读一读两道算式。

  (二)做教科书第21页练*二第5题学*小组的同学互相说图意:

  1.松鼠和松果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小于几?

  2.花和蜜蜂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大于几?

  (三)游戏:比一比

  师:“刚才我们学*了比大小,大家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看一看哪些东西和哪些东西可以比的?谁和谁比?几大于几?”

  [设计意图]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事例,什么和什么比,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既运用了新知解决实际问题,又体现了新《课标》精神。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这节课大家学会了什么?

  五、课堂检测

  (一)游戏:看谁找得快

  1.教师出示数字2和4,问:中间用什么符号连接?请学生快速在学具盒里找出今天学的符号,举起来,看看谁最快。

  2.小组游戏:请学*小组的组长出示两个数字,其他同学找符号。

  3.填第22页第6题,相互评价。

  (二)出示第17页下面思考:

  (1)学生自由看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小免和胡萝卜各有多少?请你一数

  有谁能够把你数出来的个数分别是多少写出来?

  (指名上台写)

  (3)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4)一只小免吃一个萝卜,够吗?你有什么好办法让他们够吃?(再增加一个萝卜或者是 赶走一只小免)

《比大小》教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在探究三个关系符号的过程中,体会这些数学符号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的,数学符号是为解决问题服务的,感受独立思考、同伴合作、全班交流评价的乐趣。初步体会分类及一一对应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掌握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写法。

  2.教学难点:会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教具、学具准备: 9只小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师:小朋友们,这些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参观了美丽的校园,又和小猪们一起帮小兔子盖好了漂亮的房子,接着上节课我们去一起来到了动物园。小朋友们还记得我们昨天在动物园里看到了什么呀?

  生1:1头大象,2只犀牛,3只长颈鹿,4朵白云,5个小朋友。

  师:好极了,我们昨天学*了1,2,3,4,5这5个数字,小朋友们一起来读一读,写一写。

  学生活动:齐读1,2,3,4,5,再把5个数字写给同桌的小伙伴看。

  师:看样子小朋友们回家都复*了,这样很好,以后也要养成课后认真复*的好*惯哦。刚才小朋友们回忆了昨天在动物园看见的小动物,那你们都看见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了吗?

  生:老师,我没看见小猴,我最喜欢小猴了。

  师:咦?小猴去哪里了呢?老师也觉得很奇怪,决定要把小猴子找出来。老师找啊找,终于找到了小猴子。小朋友们想知道吗?

  师:小朋友们还记得我们的老朋友小兔子吗?那天其实小猴也帮助小兔子在盖房子,只是我们到的时候小猴因为有事先走了,所以今天小兔子打算把小猴请到新家里做客。

  师:小兔子给我们的小猴准备了很多水果。小朋友们看有哪些水沟呀?(梨,桃子,香蕉)哇,这么多水果堆在小猴面前,小猴傻掉了,这么多水果我们怎么分啊?

  师:老师说啊,这些小猴真的是傻掉了,要是我们小朋友的话早就动手拿来吃了,管别人有没有的吃啊,这样对不对啊?哎,这样不对的,要像我们的小猴一样懂得谦让。

  师:那这么多水果,到底怎么摆才能让小猴们一眼看出哪一种水果多,哪一种水果少呢?小朋友们先自己摆一摆。

  师:好,老师看到许多小朋友都摆好了,那把你们的成果在小组里摆一摆选出摆得最好的,最后老师要看哪个小组的小朋友最能干。

  学生活动:摆一摆

  师:反馈摆一摆情况,有两种,横摆,竖摆,都要给予肯定。

  二、探究新知

  1.教“=”

  师:现在小猴是不是一眼就能看出哪种水果多,哪种水果少了啊?那小朋友们说小猴先吃什么水果最好啊?

  生:桃子

  师:说桃子的小朋友谁来说说你的理由。

  生:因为桃子和小猴同样多,小猴刚好一人吃一个桃子。

  师:恩,你说得相当好。老师把他的话补充一下,就是说桃子的数量和小猴的数量同样多,是不是这样啊?这是什么知识啊?是不是我们学过的比多少的知识啊?那我们来回忆一下我们在比较同样多的事物时采用怎样的方法啊?(一个对一个)好,我们一起再来把小猴和桃子比一下。

  师:(边指课件边说)一只小猴吃一个桃子,刚好够吃,我们就说小猴和桃子同样多。

《比大小》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道“多—少”、“大—小”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语,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学*正确使用量词。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1种笔画“竖钩”和1个偏旁“提土旁”。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和1个偏旁“提土旁”。

  2、会写“小、少”,认识新笔画“竖钩”。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看图学词

  1、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去美丽的农家小院去做客吧,大家请跟我来。(出示农家小院情境图)

  你们瞧,院子里有哪些东西呀?(随机出示带拼音词卡)

  2、谁能当小导游带领大家认识院子里的东西名称?(相机正音)

  3、同桌互读、开火车读、全班读

  4、去掉拼音读写有名称的词卡。

  全班读,男女比赛读。

  5、学生将写有名称的词卡贴在相应的动物或植物旁边,再读一读。

  二、朗读韵文

  1、读通韵文

  ①自己想办法读通韵文。

  ②同桌检查读(同桌读得好,表扬他,读不好,帮助他)

  ③指名分节读(相机正音,“子”的轻声,“一”的变调)

  ④交流读韵文后的发现。

  (相机指出“大—小”“多—少”是一对意思相反的词。)

  2、指导书写“小、少”

  ①出示“小、少”,让学生说说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②认识新笔画——“竖钩”。

  ③师范写“小”“少”(笔顺演示:先中间后两边),学生书空。

  ④学生先描红,再试写“小”、“少”。

  ⑤书写展示、评议。

  3、读好韵文

  ①自由练读韵文,要求把这段韵文读得很好听。

  ②指名读,师生评点。(节奏感)

  ③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练读韵文。

  ④朗读展示(如拍手读、配上动作读、对读等等)

  三、巩固识字

  1、小朋友,我们一遍遍地读课文,不知不觉地认识了这些生字宝宝(出示生字)

  自由读——给生字点名——齐读。

  2、学生自主选择生字识记

  (相机指出:①“杏、桃、苹果”都是植物,所以有木字旁或草字旁;②认识新偏旁“提土旁”,结合“堆”的词义,理解为什么“堆”有提土旁。)

  3、想想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生字宝宝?(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结合生活经验使用一些量词并能仿编韵文。

  2、会写“牛、羊”2个生字。

  课前准备:

  课件、学生带有关实物

  教学流程:

  一、复现生字

  小朋友,上节课我们学*了《比一比》的生字,你们还记得吗?(出示课件)

  1、同桌认读生字,并给生字找朋友。

  2、齐读生字。

  二、朗读感悟,理解韵文

  1、这篇课文有几句话?标上序号,指名分句读韵文。

  2、想一想每一句话写什么?

  (第一、三句比大小,第二、四句比多少。)

  3、理解第2、4句

  ⑴指名读第2、4句

  ⑵看图,比较“一群鸭子”和“一只小鸟”,“一堆杏子”和“一个桃”。

  说一说:()比()多,()比()少。

  ⑶理解“群”

  ①从哪里看出鸭子多?“群”表示什么?(多,在一起)

  ②出示“一群羊”和“一只羊”,“一群企鹅”和“一只企鹅”的图片,学生看图说:一()羊一()企鹅

  ③拓展说话:一群()

  ⑷理解“堆”

  ①从哪个字看出杏子多?“一堆鸭子”行吗?“堆”和“群”有什么不同?

  ②拓展说话:一堆()

  4、理解第1、3句

  ⑴指名读第1、3句

  ⑵看图,比较“一头黄牛”和“一只猫”,“一个苹果”和“一颗枣”。

  说一说:()比()大,()比()小。

  ⑶“头”和“只”换一换说行吗?为什么?

  一头(),一只(),还能说吗?

  ⑷理解“颗”

  ①观察并比较实物:苹果一枣、罗汉果一莲子、葡萄—梨,初步感知“颗”指较小且*似圆形的东西。

  ②自由展示并说出自己所带的能用“一颗”表示的实物。

  ③拓展说话:一颗()

  三、创设语境,仿编韵文

  1、齐读课文

  2、仿编韵文。

  ⑴创设语境(观看课件)

  情境一:苹果和桃

  情境二:西瓜和葡萄

  情境三:马和猴

  ⑵小组合作,自编韵文。

  ⑶交流汇报。

  四、练说数量词,积累语言

  1、课件出示课后练*“我会说”

  同桌讨论,指名说,齐说。

  2、做游戏,找朋友

  将量词卡片和物品名称卡片发给学生,开始唱《找朋友》的歌,歌曲结束以后,和自己找到的朋友站在一起,一起读出共同的名字。

  五、指导书写“牛、羊”

  1、出示“牛、羊”,让学生观察,并说说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牛的竖要出头,竖要压在竖中线;羊的竖不能出头、竖也是压在竖中线)

  2、课件演示“牛、羊”的笔顺,学生书空

  3、学生描一个,写一个。

  4、书写展示、评议。

  六、实践作业

  回家说家庭用品,和爸爸妈妈比一比,看谁说得又多又准。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板书设计随文识字时出现。

  2、在本课设计中,课前要布置学生收集数量不一、大小不一的实物。

  3、《比一比》这一课学生要理解的量词就和生活有密切联系,有些量词的使用是约定俗成的,道理不可说或不必说;有的量词的使用则体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如“颗”多用于表示小而圆的事物。对于一年级的孩子而言,这些规律性的东西不能过早、生硬地灌进他们的耳朵,只有努力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说说练练中对量词的使用有初步的感悟。

  4、新课标强调我们的课堂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关联。老师讲授的东西,对于学生来说是熟悉的,是发生在他们身边的,或者是他们能接受的知识,这样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

《比大小》教案4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类推的能力。

  3.会将整万的数改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4.会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亿以内数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似数。

  5.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1.重点:学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能把整万的数改写用“万”作单位的数。

  2.难点:学会比较位数相同亿以内数的大小。能正确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写出它的*似数。

  3.关键:以比较万以内数为基础,把个级比较方法推广到万级,能正确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把生活中的某些镜头带到学生面前,由果到因,让学生体会“*似值”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

  1.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师:我们已经学了怎样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谁来说一说比较大小的方法。(指名1、2个学生回答)

  师让学生自己完整的总结:首先要看数位是否相同,相同的数位就要从最高位比起,如果不能比较出来,就一位一位往下比,直到比出大小为止。如果数位不相同,就看哪一个数的数位多那个数就大。

  2.复*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1100000=110万 1210000=121万 720000=72万

  师:要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就要把万后面的零去掉,要加上一个“万”字。

  3.做一做练*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核对。

  二、复*求*似数的方法

  1.让学生表演地球与太阳(课本例6)。

  2.师:“大约130万个”是一个什么数?

  生:是一个大概数,*似数。

  师:求一个*似数要用什么方法?

  生:四舍五入。

  3.12756≈10000=1万 1389000≈1390000=139万≈13000=13千 =1389千

  ① 师:我们要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应该怎么做?

  生:首先找出万位,再看千位上的数是否满5,不满5就四舍,满5就五入,然后在把万后面的数改写成零或加一个万字。

  ② 请同学思考:如果是省略千、百后面的尾数又该怎么办呢?

  做练*15页的“做一做”,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请小组派代表来汇报。

  生总结:省略哪一个数位上的数要先找出那个数位,然后看到右边下一位是否满5决定四舍五入,但必须在后面加上省略那一数位上的计数单位。

  三、巩固练*

  1.第4题 由师生对答哪些是*似数,哪些是准确数。

  2.第5题 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开火车的形式校正,并要求说明过程。

  3.第7题 由老师提示,讲解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对。投影校对,并让学生提出质疑。

  4.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拿学生的课本投影校对,并请学生说明理由。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说说这节课的体会,并答解疑难问题。

《比大小》教案5

  本课通过让学生初步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本课的重点是教学生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培养学生交流能力。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使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渗透”对应“思想;

  2、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会正确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

  【课前准备】

  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教师和学生一起来做手指游戏,教师和学生一起做。

  2、填字游戏,请学生把以上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二、引入新知

  (一)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要求:看图听故事

  教师播放配音故事”小猴吃水果“(同时出示主题图)。有一天,猴兄弟在花果山上玩耍。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他们跑到花果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坪上吃。可是,在分水果时出现了小小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猴们分水果吗?

  提问:

  1、图上有哪些水果?分别是多少?

  2、图上有几只猴子?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1个桃、1根香蕉,够不够?

  (二)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学*”>“”<“和”=“。

  1、教学”=“(猴和桃比)

  (1)指导学生操作学具,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教师说明: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板书:“=”),等于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2、教学“>”(猴和香蕉比)

  (1)学生操作学具,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

  (2)请学生观察“>”,教师及时板书简笔画,“开口朝大数”,学生学说顺口溜帮助其进行形象记忆。

  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

  “尖尖朝小数。”

  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相同数比大小,中间用等号;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5、动手动脑

  教师出示准备好的物品请学生上台摆一摆,填一填。

  (1)看一看,比一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2)三组练*结束后进行小结。

  三、练*天地

  教师读题,请学生听清题意。

  1、左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2、右图:两边各有几只小猴,谁多谁少,几小于几?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点学生回答。

  四、小兔子的家

  (1)学生自由看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小免和胡萝卜各有多少?请你一数。

  有谁能够把你数出来的个数分别是多少说出来?

  (指名上台写)

  (3)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4)一只小免吃一个萝卜,够吗?你有什么好办法让他们够吃?(再增加一个萝卜或者是赶走一只小免)

  五、课后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我们了解到比较两个数量的大小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可以用“>”“<“和”=“来表示比较的结果,描述它们的大小。

《比大小》教案6

  教学目的:

  1.借助直观图形,经历比较简单分数大小的过程,学会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2.会利用分数比大小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观察、猜测、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激发学*兴趣,培养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利用分数比大小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在观察、猜测、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激发学*兴趣,培养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一、分类整理

  师:分数王国的小伙伴们来到了我们身边,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吧!

  分母相同的分数:1

  分子相同的分数:1

  分子、分母都不同的分数:5

  如:3

  三、用规律,解决问题(教材62页“练一练”)

  1.按分数涂颜色,并比较分数的大小。

  2.在正方形中,涂出它的1

  5.联系生活,发现问题。

  师:你在生活中发现过分数比大小的例子吗?会解决了吗?举例说一说。


幼小衔接数学比大小教案(精选十篇)(扩展6)

——《比大小》教案 (菁华5篇)

《比大小》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掌握比较100以内数大小的方法。

  2、培养学生懂得在遇到问题时学会分析、判断的能够,感受到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能够自主探究比较100以内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计数器、0---9的数字卡片、。

  学具:多张带有100以内数的卡片。

  教学流程:

  一、问题导入,探究新知

  1、复*旧知引入:&ldqu;同学们,在你们每个人的桌面上都有一张卡片,请你大声读读卡片上的数,谁愿意说说你卡片上的数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看来,同学们都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rdqu;

  2、比鸡蛋个数。

  (1)师:&ldqu; 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片,养殖场每天都能产很多鸡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盘鸡蛋,哪一盘数量多?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rdqu;(鼓励不同想法)

  学生汇报:

  A:我数出来了,哪盘鸡蛋多。(评价:数出来的,这么快,说说有什么好方法能很快的数出鸡蛋的数量……5个5个的数,你上前给大家数一数,要一边指着,一边数,我们也跟他一起数,好吗?……5个5个数真简单。谢谢你推荐给大家这种好方法。)

  B:老师,我就看最后一排也能知道第一盘多。你看,前面都一样,第一盘地最后一排多,所以总数就多。(评价:观察得真仔细,就根据最后一排来判断,真快!)

  C:只看空格就行。(评价:数空格,这的确也是好方法:来,说说看,你怎么想的……我们看,两个盒子里的格子一样多,一个格子放一个鸡蛋,第一盘缺2个,第二盘缺4个,很明显第一盘多。看,你真了不起,从另外一个角度观察也能知道哪盘多,哪盘少。)

  4、用小于号表示,28&ldqu;﹥&rdqu;26

  &ldqu;刚才,我们通过观察或者数的方法,知道了第一盘鸡蛋多。&rdqu;

  你们能用一个我们学过的数学符号表示这两个数的大小关系吗?(板书&ldqu;>&rdqu;)(读两遍)

  5、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板书:比大小)

  二、自主探究:

  (一)比较:28﹥26

  1、你们仔细观察这两个数,用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释为什么28大于26呢?

  2、学生汇报:

  (1)28在26的后面,所以28﹥26,(评价:利用数的顺序得出结论,;越往后的数越大,可以。)

  (2)28里面有2个十8个一,26里面除了2个十外只有6个一,所以28﹥26。(板书:2个十,8个一,2个十,6个一)

  3、小结:你们利用数的组成,比较出两个数的大小,大家一起来看一看,28由2个十,8个一组成,26由2个十,6个一组成的,这两个数的共同特点是:这两个数十位上都是2,都表示是2个十,所以我们直接比较个位就可以了,8个一大于6个一,所以28大于26。

  看来,在比较的都是两位数的大小时,如果十位相同,我们可以直接比较个位上数,就能很快判断出这两个数的大小。(板书:十位相同)

  4、小练*:&ldqu;这种方法掌握得怎么样?来,比较一下这两个数。&rdqu;

  43﹤46 32﹥30

  (二)比较:39﹤45

  1、过渡:刚才我们学*了,利用比较个位的大小来判断两个数的大小,你们再来看看这两个数。 (板书:39 45)

  2、在比较这两个数时,谁有好方法?

  3、学生汇报:只比十位就行……(师:不比个位,只比十位,你们同意他的意见吗?说一说你的道理。)

  4、总结归纳:遇到十位不同时,十位上大的数越大,这个数就越大。(板书:十位不同)

  5、小练*:57﹤66 71﹥34

  6、指着板书小结:

  比较两位数的大小时,就要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越大,这个数就越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再来比较个位上的数。这两种比较方法你会了吗?

  三、巩固提高,发展思维

  1、同桌比数卡:&ldqu;现在再来拿起你手中的卡片,这回同桌两人比一比,卡片上的数大小?谁愿意向大家一下你们是怎么比的?&rdqu;&ldqu;我们一起来判断,他们说得对不对?&rdqu;

  2、随意同其他同学比。(如:29小于47,47大于29)

  3、同老师比(老师卡片是50)大于50举左手,小于50举右手,共同判断。(其中50=50)

  4、四人小组比数卡。(两组同学)

  (1)随意抽取四张卡片贴在黑板上。

  (2)谁能给这四个数按一定顺序排排队?你有什么快方法?

  四、总结提升:

  今天我们学*了有关比较100以内数大小的方法,希望同学们将这种方法应用今后的数学学*当中。

《比大小》教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1.出示课件,让学生看图数一数、写一写,教师巡视

  2.学生汇报三种动物的数量:大象(2)只,大熊猫(5)只,小鹿(3)只

  3.学生展示各自写的数字,师生共同评价。

  4.学生说出哪种动物多,哪种动物少。

  二、探究新知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要求:看图听故事。

  教师讲“小猴吃水果”的故事(同时课件出示主题图)。有一天,猴兄弟在花果山上玩耍。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他们跑到花果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坪上吃。可是,在分水果时出现了小小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猴们分水果吗?

  提问:1.图上有哪些水果?分别是多少?

  2.图上有几只猴子?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1个桃、1根香蕉,够不够?

  学生思考并回答(够或者不够),教师适时出示课件揭示课题:比大小

  (二)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学*“>”“<”和“=”

  1.教学“=”(猴和桃比)。

  (1)指导学生操作学具,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教师说明:有1只小猴,就有1个桃,有3只小猴也有3个桃,小猴和桃的数量同样多,我们就说3等于3,这个符号叫等号.(板书:“=”),等于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五、布置作业

  第17页,做一做。

  第19页练*三,第6题、第7题。

  比多少

  3=33>23<4

  3等于33大于23小于4

  教学反思

  一年级小朋友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学*抽象数的大小时有一定困难,教学时我先复*旧知,故意打乱数序,然后请学生说出哪种动物多,哪种动物少,以建立学生初步的数感,让学生独立地将摆放凌乱的水果图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出谁多谁少。在这个基础上再来引导学生比较两个抽象数的大小的方法。

  在这一节课内小朋友要认识三个符号朋友“<”、“>”和“=”,还是有一定困难的,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间用等于;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最后安排补充练*,以加深学生对符号的印象,并会用符号表示两个数的大小。

《比大小》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整理3种水果学具,探索出由比物体数量的多少到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

  2.使学生认识符号>、<、=及其含义,会根据所出示的>、<、=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初步的符号化的思想方法。

  3.引导学生从事简单的初步的统计活动,用象形统计图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7~18页的教学内容,做一做第1题,练*二的第5、6题。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准备:

  1.小猴吃水果的课件。

  2.投影仪。

  3.4个梨、5个苹果、9朵花的磁性软件。

  学具准备:

  每人准备:3只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5个苹果、9朵花的图片;>、<、=3张符号卡片和1、1、2、3、4、5、6张数字卡片;小棒2根。

  教学设计

  创设童话情境,引入象形统计图

  1.课件展示。

  a、3只小猴在美丽的大森林里玩耍的情况。

  b、3只小猴共进午餐。草地上凌乱地摆放着3种水果──梨、桃和香蕉。

  2.画外音(小猴说):我还没看清楚每种水果各有几人,你怎么就开始吃了?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一共有几种水果?它们各有几个?怎样摆脱一眼看出哪种水果够吃,哪种水果不够吃?

  3.学生用学具卡片按自己的想法,摆放小猴和3种水果。

  4.展示学生摆放的结果。学生的摆法一般有以下两种。

  5.课件展示:主题画中的猴、梨、桃和香蕉,从画面中跳下来,摆成课本第17页的象形图。

  6.提问:观察摆放的图,数一数几只猴吃几个桃,几个梨和几根香蕉?

  学生回答后,在象形图下面写3、4、3、2。

  教学比较2、3、4的大小

  1.教学3=3。

  a、画外音(小猴说):我可喜欢吃桃了,可我们每人能吃到一个桃吗?

  学生回答后,出示课件。

  b、提问:每只猴能吃上一个桃,桃子一个没也多,猴的只数与桃的个数有什么关系?(相同、相等、同样多)

  学生回答后,告诉学生,同样多可以用符号=表示,并在上图下面写上3=3。进而教读这个式子。

  2.教学3>2。

  方法和教学3=3相同。

  告诉学生3比2大可以用符号>表示。学生说一说大于号的形状。可用语言表示,也可用手势表示。

  3.教学3<4。

  方法如前。

  让学生说一说小于号<的形状是怎样的,与大于号的形状对比来说。

  4.区分>、<和=。

  a、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认识,记忆>、<、=的方法。学生可能会用左边大,大于号;左边小,小于号,大于号开口在左边、小于号开口在右边等语言描述。教师都加以肯定。

  b、以游戏方式,熟悉、记忆这3种关系符号。

  ①看谁举得对:教师说符号名称,学生举出相应符号;

  ②看谁摆得好:教师说符号名称,学生用小棒摆出相应的符号。

  小结

  1.让小朋友说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2.教师加以概括: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关系符号>、<、=来表示。比时仍然可用一个对着一个的方法来比较。

  巩固深化

  1.基本练*:完成18页做一做第1题。

  2.补充练*。

  a、左边摆2个梨,右边摆1个苹果。填( )>( )

  b、左边摆4朵花,右边摆3个梨。填( )>( )

  c、左边摆3个苹果,右边摆5朵花。填( )>( )

  3.巩固练*,完成练*二的第5题。

  4.综合练*:完成练*二的第6题。

  5.开放练*:这里有1、1、2、3、4、5、=、>、<一些数字和符号。用这些数字和符号组成各种不同的式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对比大小知识做了调整,将认识>、<和=汇总到一节课进行教学,并渗透了简单的统计知识。我在设计时,根据《标准》理念,以激发学生学*兴趣为出发点,以教材为资源,以多媒体课件为手段,精心编排。归纳来看,有如下几个特点。

  专家评析

  1.激发兴趣,贯穿始终。

  寓教于乐始终是小学教学应遵循的教学原则。本课时,教师充分发挥了多媒体课件声、光、色的作用,通过画外音的层层设问,将一个个富有童趣的情景串联起来直至课程结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知识,增长才干。

  吃水果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教材中选用了这个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情景,使教学有了很好的起点。对此,我特别注重并加以发挥。通过小猴的提问,学生产生了帮助小猴的意愿,进而积极思考,寻求答案,既解决了问题,又感受了成功的乐趣。

  2.循序渐进,突破难点。

  >和<非常相似,学生往往分辨不清,这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时,我通过四个环节来解决这个问题。

  (1)刚开始出现>和<时,我让课件在此处闪烁三下,提起学生的注意。

  (2)全屏幕动态书写>和<,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3)安排同座同学交流识记>和<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

  (4)专门设计二个游戏:看谁举得对、看谁摆得好强化了学生记忆。

  这四个环节多角度地让学生在视觉、听觉、交流、游戏中完成了对知识的识记。学生玩得高兴,学得轻松,教学难点也迎刃而解。

  3.课堂练*,全面深入。

  适当的课堂练*能使知识得到巩固,能力得到提高,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选取时,我既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又注意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既有检查学生基本知识掌握得如何的基本练*,如第18页做一做第1题;也有让全体学生进行适当操作的补充练*;也有对知识进行概括抽象的综合练*,如练*一的第5题和第6题;还有发展学生思维想象的开放式练*,如用1、1、2、3、4、5、>、<、=,来摆不同式子。总之,既注意广度,又深入拓展,力求达到最佳效果。

  4.抓住主线,培养能力。

  知识、能力并重是现代素质的要求,也是成功学*的内在规律。能够抓住重点、多层次突破难点,使学生掌握知识仅仅是教学活动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对学*进行情感、态度、价值和一般能力的培养。

  本课在认识新知,巩固练*中多次让学生自主探索,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识别>和<时,鼓励学生自主发现>和<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培养他们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同时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保护了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在巩固新知中,增加了学生摆一摆的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1.以比多少为基础引入比大小的教学。

  比较两个抽象数的大小,是数概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年级学生学*数概念的难点。游老师根据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引导学生从已掌握的比较两个物体多少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独立地将摆放凌乱的水果(梨、桃、香蕉)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出谁多谁少来。在此基础上再来引导学生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这样教学,顺应了学生学*新知识的基本认知程序,不但让学生很快掌握比较两个抽象数大小的方法,而且让学生通过操作学具的活动,体验参与的快乐与成功,把学生真正推到了学*主体的地位上。

  2.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掌握关系符号>、<和=。

  用特定的符号来刻划客观世界中两个量之间的大小关系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一。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生不但要学*运算符号+和—,还要学*关系符号>、<和=。如何让刚入校门不久的学生掌握这三种符号的含义并正确使用它们呢?游老师设计了一个很好的活动过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三种符号的形状,如有的学生说:左边大,大于号;左边小,小于号。有的说:大于号开口在左边,小于号开口在右边。学生将>、<号的形状内化后用语言描绘出来,经历这样的活动过程能加深学生对符号的理解和记忆。

  3.营造让学生爱学、乐学的课堂教学环境。

  一个生动学*情境的营造,可以引起学生的新鲜感和亲和感,使他们在交流、暗示、移情等心理作用下,注入自己的热情,主动、积极地参与学*活动。游老师比较成功地设置了让学生乐学、爱学的课堂教学环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猴子吃水果的童话故事与比多少的数学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帮助猴子分水果的过程中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同时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符号简洁、明了的`应用功能。

《比大小》教案4

  【教学目标】

  1.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2.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尝试比较

  创设少年演讲比赛的情境,比较两个同学的得分谁的高一些。

  1.小组讨论:9.87和9.90哪个数大,并说明自己是怎样想的。

  2.汇报:通过全班的讨论明确,从数位来考虑,两个数的整数部分相同,就看十分位,十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

  二、多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张华比李明表现好,但不能得10分”让学生说说这句话的意思,明确张华的分数在9.90和10之间。

  让学生自己确定一个分数,然后将三个人的分数按顺序排列。

  全班交流、归纳出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三、练一练

  第1题:先让学生在直线上找到9.8和10.1的位置,从直线图上很容易看出结果,体会到直线右边的数一定比左边的数大。

  第4题:这个练*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位值制的理解。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几分钟,再在小组中交流各自的想法。

  四、数学游戏:

  这个游戏有利于增进学生对小数相对大小的具体感受。不要求学生用小数减法计算出准确结果。

  五、作业

  练一练 第9页 2、3

《比大小》教案5

  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有一句诗牵动着亿万*人的心: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秋节是咱们*重要的传统节日,每年的这个时候人们都*惯吃月饼,表示团团、圆圆。

  师:笑笑吃月饼咯,请看。

  师:她吃了多少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淘气也有一个同样大的月饼,但他想比笑笑吃得多一些,你会建议淘气吃这个月饼的几分之几呢?

  师:同学们的建议可真多,老师把你们的一部分建议写在黑板上,好吧。

  师:同学们的这些建议是否都合理呢?这就要比一比它们与谁大、谁小?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的比较分数的大小。(揭示课题:比大小)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中秋节吃月饼生活情境引入分数比大小,解决了“为什么要学*分数比较大小”的问题,使学生感受所研究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唤起其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其学*的兴趣。让学生建议淘气吃月饼的几分之几会比笑笑吃得多,教学资源从学生中来,真实、自然,满足学生的提出问题的欲望。】

  二、操作比较,探究规律。

  (一)探究同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

  1、比较 和 的大小。

  师:这么多分数,我们先用哪个和 来比呢?我们就先来比较一下 和 的大小,好吗?

  师:如果用一个圆来代表一个月饼,(拿起学生桌面的2个圆)请用这两个同样大的圆一个表示出 ,一个表示出 ,然后再比较他们的大小。开始行动吧。

  师:谁愿意来说说你是怎么比的?

  师:同学们都比了吃的份数,其实,你们所说的1份就是整个圆的 ,那这3份就是几个 啊?

  师:通过涂一涂,再看着图来比一比,我们确实发现 大于 。 是谁的建议,恭喜你!你的建议合理,我代表淘气谢谢你。

  【设计意图:学生动手折一折、涂一涂、比一比,是让学生感知借助图形比较分数的方法,充分体验看图比大小的过程,。“我做过了,才不会忘记”。】

  2、比较十分之几和八分之几分数的大小。

  先自由想分数,涂一涂,再比大小。

  师:请看屏幕,这里有两个大小一样的长方形,都*均分成了(10)份。请每个人想两个十分之几的

  分数,想好了吗?写在我的学*纸(一)上。

  师:写好了吗?现在请根据你写的分数涂一涂,再比大小,比一比看谁做得好又快。

  师:老师也来写一组分数好吗?(板书: 和 )不借助图形,你能比较他们的大小吗?你是怎么比的啊?

  【设计意图:提供开放式的练*材料,既夯实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有效地深化了知识,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这样的练*设计,使知识得以应用,方法得以提炼,创新思维也得以诱发,凸显了练*的深度,同时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观察对比,感知规律。

  师:请同学们观察屏幕上这几组分数,再看看黑板上的每一组分数,每组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每一组又是怎样比大小的呢?

  师:不急,把你的发现悄悄的和你同桌说一说。(板书:分母相同,比分子。)

  4、趣味练*。

  同学用肢体语言填大于号或者小于号。

  和 和 和 和 和

  (二)自主探究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的比较。

  1、自选材料探究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的大小。

  师:嗯,这一道题目( ○ )有点特别,我看到那么多大于号和小于号都在犹豫呢。 和 到底谁大?大胆来猜一猜。

  师:同意四分之一大的举手,同意二分之一大的举手。同意相等的举手。

  师;现在老师想听听你们的想法,请每种意见各派一个代表来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想的?

  师:说得好!理由都很充分。你们能否想个办法让大家一眼就看出谁大谁小?

  (四人小组每个人学具不同,先独立完成,然后4人小组讨论交流。学具: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线段)

  师:现在我最想听听你们是怎么比的?我选择了几种有代表性的比较方法,请一边观察,一边认真倾

  听,也许这里面就有你的想法。

  师:不管是比较阴影部分的大小,还是比较线段的长短,的确都能一眼就看出 比 大。刚才认为 大的同学,还有同意相等的同学,现在你们想说点什么吗?

  师:通过同学们自己的努力,我们确实发现: 比 大。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分子是1的分数比大小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提供的学*材料,探究比大小方法。不仅激发学生学*兴趣,也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过程中教师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独立尝试分子是1的分数比大小的过程,通过学生讨论交流让他们各抒己见,发挥小组学生集体智慧。】

  2、巩固提高:写一写,涂一涂,比一比。

  师:同样取1份,为什么分母大的这个分数反而小呢?我们再来研究这两组题目,相信你在比较的过程中会有更多的发现。请拿出我的学*纸。按照上面的要求完成这两道题目。

  【设计意图:这两道题目是想让学生进一步探究分子是1分数比大小的方法,进一步巩固借助图形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体验同样取1份,分母越大,分数反而越小。】

  3、观察对比,感知规律。

  师:通过观察屏幕上这些分数,再看看黑板上这三组分数,他们每组在比大小的时候你有新的发现吗?(板书:分子都是1,比分母)

  (三)、欣赏感知。

  教师操作电脑课件,通过三次圆的变化,让学生发现其中分数比大小的知识。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趣味性的感知题目,让学生在视觉的刺激下,进一步体验同样一个圆,*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

  (四)课堂练*,巩固提高。

  完成書上70頁“练一练”第一題。

  【设计意图:通过这组综合训练,避免了由对应性巩固训练引起的种种弊端,提高了训练的效能,让学生不能简单地进行模仿性解题,从而在训练中学会观察、比较和决策,根据自己的学*掌握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比较方法。】

  三、课堂总结,内化规律。

  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在大家的探索、交流中这节课的新知识我们已经学完了,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本节课的学*过程。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充分的课堂总结,促进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本节课所学的新知,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形成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四、深化拓展,升华提高。

  1、比较 和 的大小。

  淘气和笑笑喝水问题。

  2、比较 和 的大小。

  广州-----武汉---洛阳路线问题。

  3、比较 、 和 的大小。

  哪种颜色牡丹多的问题。(延伸结束)。

  【黄牡丹占总数的 ,红牡丹占总数的 ,白牡丹占总数的 。在这个牡丹园里哪种颜色的牡丹多?】

  【设计意图: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分数比大小问题,让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去观察、比较、分析,去选择和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与方法来尝试解决一些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跳一跳,想摘桃”的内驱力。】


幼小衔接数学比大小教案(精选十篇)(扩展7)

——比大小幼儿园教案:范本10份

  比大小幼儿园教案: 1

  幼儿园数学教案:3的相邻数、比大小 活动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理解和掌握3与相邻两数的数差和顺序关系。2、会用>、<号比较3与2,3与4的大小关系,建立大于式、小于式。3、学会用语言表述3大于2,3小于4。

  幼儿园数学教案:4的相邻数、比大小 活动目标:1、能够积极愉悦地参与探索活动,并在活动中感知体验学*数学的乐趣。2、学*4的`相邻数,使幼儿知道4的相邻数是3和5,并且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会用>、<号比较4与3,4与5的大小关系,建立大于式、小于式。

  重点:

  比较3比4少1,5比4多1从而推出4的相邻数就是3和5。

  难点:

  能够用语言清楚正确地表述比较的结果。

  幼儿园数学教案:5的相邻数、比大小

  活动目标:

  1、能够积极愉悦地参与探索活动,并在活动中感知体验学*数学的乐趣。

  2、学*5的相邻数,使幼儿知道4的相邻数是3和5,并且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会用>、<号比较4与3,4与5的大小关系,建立大于式、小于式。

  重点:比较4比5少1,6比5多1从而推出5的相邻数就是4和6。

  难点:能够用语言清楚正确地表述比较的结果。

  比大小幼儿园教案: 2

  活动名称:马路上

  活动目标:

  1.能依据物品的特征做简单分类与视觉上的辨识,并能比较出异同。

  2.通过观察,培养幼儿分辨物品间差异的能力。

  3.乐意参与活动,感受到学*数学的乐趣,有强烈的表现欲和求知欲。

  活动重点:通过观察比较,能从几个物品中找出不同的一个。

  活动难点:能依据物品的特征做简单分类,培养幼儿分辨物品间差异的能力。

  活动准备:梨子四个(黄、绿),卡车、小汽车、自行车、摩托车图片各四张,操作单。彩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实物引入。

  师:今天一早老师买了一些水果,小朋友们看一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水果?(出示梨子)一共有几个梨子呀?(四个)你们再仔细看一看,这四个梨子都一样吗?哪儿不一样?那谁能把那个不同的梨子给拿出来?(幼儿取出黄色的)

  总结:小朋友们真棒,都能找出不相同的这个梨子,小眼睛真厉害。

  二、基本部分。

  过渡语: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去参观汽车城,你们想不想去?

  1、现在我们来到第一个车间,(张贴卡车图片)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卡车都一样吗?有一辆和其它的不一样,是哪一样呢?(指名幼儿指出)这辆汽车哪儿和其它的不一样呢?那老师把这辆不一样的卡车用粉笔圈出来。(教师示范)

  2、第一个车间参观完了,现在我们来到第二个车间(张贴小汽车图片)小朋友们看到了什么?这些汽车都一样吗?哪儿不一样?哪一种颜色的汽车多?哪一种颜色的汽车少?哪一种颜色的汽车跟其他的不一

  样?那我们把这个也圈出来。

  3、小汽车参观完了,看,现在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自行车图片)现在老师要把这些自行车送给表现最好的小朋友。(四名幼儿上台,每人举一张汽车图片)小朋友们看,他们四个人的自行车都一样吗?谁的跟其他小朋友的不一样?(不一样的'小朋友站在一边)哪儿不一样?教师将图片贴在黑板上,指名幼儿上前把不一样的圈出来。

  4、最后老师还要带小朋友们去参观一种车,看,是什么车?(出示摩托车图片)谁想要?(四名幼儿上前,每人举一张图片)他们四个人的摩托车都一样吗?哪一个不一样?怎么不一样了?将图片贴在黑板上,指名幼儿把不一样的圈出来。

  5汽车城参观完了,小朋友们表现真棒。我这儿也有很多汽车,老师要来考考小朋友们,看你们能不能把每条路上不一样的车找出来。教师示范一个。

  6、幼儿操作学*单,教师巡视指导。

  三、结束部分。

  检查操作单完成情况,小结评价,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我把这节课分为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认识各种汽车,小朋友看到这么多汽车,很兴奋。第二个环节是按照汽车的外形和颜色分类,先是二种汽车分类,小孩子都很聪明,很快就完成了任务,本来设计在这要渗透多和少,大和小的内容,这个环节也忘了,再是三种汽车分类,分别有按外形和颜色分类,我引导的好像不是很好,但是孩子都能很快的正确完成操作。在这个环节,补了第一环节的颜色不一样和外形不一样。第三个环节是,找物品的差异,通过出示四个汽车,有三个是一样的有一个或外型或颜色不同,孩子都完成的比较好。数学活动应注重孩子实际操作,今后要注意。

  比大小幼儿园教案: 3

  数学活动:

  给“大大”与“小小”送礼物

  活动目标:

  1、通过送礼物等游戏的方式,认识大小标记及其特征。

  2、学*用目测的方法比较物体大小。

  3、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大、小标记图片、大小娃娃各一

  2、各类大小不同的.物品:幼儿人手一份、教师处若干

  3、一把大椅子和一把小椅子、大小娃娃家

  活动过程:

  1、导入。“今天,老师和小朋友玩个游戏。我说‘请起立’,你就说‘我起立’;我说‘请坐下’,你就说‘我坐下’,试试看好吗?”

  2、“今天,有两位客人和我们一块儿做游戏。”

  1出示大娃娃。“这是大大,我们拍拍大大,对它说句话好吗?”(大大你好!大大我喜欢你!大大欢迎你!)“请起立”“我们一起说‘大大力气大、大大是个大胖子、大大要吃大蛋糕’…”(加上动作)

  2出示小娃娃。“这是小小,我们也和小小打个招呼好吗?”(小小你好!小小我请你喝水!小小我跟你玩!)“请起立”“我们一起说‘小小力气小、小小不锻炼、小小吃小面包’…”

  3、游戏:给大大、小小坐椅子。

  “这儿有两把椅子,看看它们一样吗?”(不一样。一把大、一把小)“我请大大和小小坐椅子,谁来帮助它们?”

  小结:

  大大坐大椅子,小小坐小椅子。

  4、幼儿送礼物

  要求:

  幼儿能在目测比较出礼物的大小后,将对应的送给客人,并能讲一句话。

  (1) 教师提供,个别幼儿进行。

  1相同的两件东西,比较后大的送给大大,小的送给小小。

  2相同的三件东西,比较后大的送给大大,小的送给小小。

  3从许多同类的东西中(每类3---4个)找出大小不同两件东西,比较后,大的送给大大,小的送给小小。

  (2) 每个幼儿将自己小篮里的礼物送给大大和小小。

  (3) 将大大小小送回相应的家,幼儿在娃娃家游戏。

  比大小幼儿园教案: 4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操作能力

  2、初步理解图形在横向和纵向上的排列规律,并能按图形的大小和形状进行有序排列。

  3、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小博士闯关〉、4张橙色图形卡片、5张黄色图形卡片、ppt、三种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玩具(每个桌上一套)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随音乐"汽车开来了"做律动入活动室。

  二、展开活动:

  1、引导幼儿观察讲述

  今天天气真好,图形宝宝排队准备做早操了(运用多媒体操作)。小朋友看,他们都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呀?(橙色的)他们的班都有什么形状的图形宝宝?(正方形的、三角形的、还有圆的)从横的方向来看,每一排的图形宝宝有什么共同点?(最上面一排的图形宝宝都是最小的,中间一排的图形宝宝都是不大不小的,最下面一排的图形宝宝都是最大的。)每一排的图形宝宝有什么不同点?(他们形状长得都不一样)从纵的方向来看,每一队的'图形宝宝有什么共同点?(他们形状长得都一样)有什么不同点?(大小不同)

  2、教师小结

  图形宝宝的排队规律是:从横的方向来看,每一排的图形宝宝长得都不相同;从纵的方向看,每一队的图形宝宝形状都是相同的,但大小不同。

  3、引导幼儿将4张橙色图形卡片分别摆放在相应的位置上。

  小朋友看,还有4个图形宝宝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我们按照小一班的排列规律,!.星星.!帮他们找到自己的位置好吗?(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教师运用多媒体讲解操作

  教师运用多媒体讲解操作,进一步帮幼儿理清思路,并让幼儿把自己的操作结果和老师的操作结果进行比较。

  5、引导幼儿观察讲述第5页〈图形〉,并将5张黄色图形卡片分别摆放在相应的位置上。

  6、启发幼儿比较图形宝宝排列规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7、请小朋友按照一定的排列规律帮玩具宝宝排队

  每个桌上都有一些玩具宝宝,他们胡乱地堆在了一起,看起来很乱,小朋友能帮他们按照一定的规律排成一个方阵吗?

  每个桌上请一位小朋友说说他们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的。

  三、结束:

  今天你们不但帮这么多图形宝宝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还帮玩具宝宝排好了队,你们真棒!

  教学反思

  在这教学过程中,幼儿都能积极的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都能把自己所看见过的物体拿来做比较。

  比大小幼儿园教案: 5

  幼儿园数学教案:3的相邻数、比大小 活动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理解和掌握3与相邻两数的数差和顺序关系。2、会用>、<号比较3与2,3与4的大小关系,建立大于式、小于式。3、学会用语言表述3大于2,3小于4。

  幼儿园数学教案:4的相邻数、比大小 活动目标:1、能够积极愉悦地参与探索活动,并在活动中感知体验学*数学的乐趣。2、学*4的相邻数,使幼儿知道4的相邻数是3和5,并且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会用>、<号比较4与3,4与5的大小关系,建立大于式、小于式。

  重点:

  比较3比4少1,5比4多1从而推出4的相邻数就是3和5。

  难点:

  能够用语言清楚正确地表述比较的结果。

  幼儿园数学教案:5的相邻数、比大小

  活动目标:

  1、能够积极愉悦地参与探索活动,并在活动中感知体验学*数学的乐趣。

  2、学*5的相邻数,使幼儿知道4的相邻数是3和5,并且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会用>、<号比较4与3,4与5的大小关系,建立大于式、小于式。

  重点:比较4比5少1,6比5多1从而推出5的相邻数就是4和6。

  难点:能够用语言清楚正确地表述比较的结果。

  比大小幼儿园教案: 6

  活动目标:

  1.通过目测比较大小。

  2.能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

  活动准备:两种大小不同的球若干,大、小盘子各一个。

  活动方法:

  1.幼儿目测,比较大小。

  ——看图片大象和猪,比较大小。

  ——讲故事《小猪和大象》小猪请客,吃饭,——分盘:谁用大盘子?谁用小盘子?

  ——幼儿各拿大小不同的两个苹果,听老师口令举大小苹果。

  ——分苹果:谁吃大苹果?谁吃小苹果?

  ——出示大小筐子,幼儿分别放盘子。

  2.神秘宝箱:幼儿通过摸球,比大小。

  3.儿歌:我是一只大象,我是一只小猪大小大小,咚咚啪。

  游戏:吹泡泡。

  ——幼儿手拉手,听口令,变化大小。

  活动结束

  比大小幼儿园教案: 7

  教学目的:

  1、寻找发现生活中大小不同的物品。

  2、通过观察、比较,能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出“谁的大,谁的小”,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3、能主动参与,在活动中积极探索。

  4、随即进行谦让教育。

  活动准备:

  1、创设天线宝宝家的情景,摆放各种大小不同的物品,如:碗、盘子、汤匙、玩具、衣服、鞋子等。

  2、在活动周围贴上大小不同的卡片,一样的卡片大小各一。

  3、活动室外面铺上大地垫和小地垫,摆放大的天线宝宝、大纸箱和小的天线宝宝、小纸箱。

  活动预设:

  一、谈话引入

  天线宝宝欢迎大家来到天线宝宝乐园来做客。丁丁喜欢大的东西,拉拉喜欢小的东西。(出示天线宝宝和他们喜欢的大东西和小东西)引导幼儿说一说他们分别喜欢什么?

  观察分析

  该环节作为引入,孩子很感兴趣。但是有些孩子吸引力都在天线宝宝上,不能听清老师的要求。

  二、找一找,说一说

  天线宝宝乐园里还有许多有大有小的东西,请大家去看一看、找一找,回来告诉老师和朋友。小朋友可别乱拿东西,天线宝宝们会生气的!

  幼儿自由探索——集中个别讲述:我看到什么东西大,什么东西小?(结合社会性,进行谦让教育)。

  观察分析

  孩子们对桌上摆放的玩具动物很感兴趣,许多男孩在玩玩具,出现了争抢的`现象。活动后的讲述活动,一些孩子不能集中注意力,不能倾听老师和同伴的话。

  三、比一比

  小朋友很聪明,天线宝宝们在卡片上画了许多的礼物送给大家。每人到周围拿一张卡片,然后去找和你卡片上礼物一样的小朋友,两个人手拉手随便找个位置坐下来,说一说:我们的礼物都是什么?谁的大?谁的小?

  老师简单示范——幼儿自由找朋友——集中讲述。

  观察分析

  在找卡片的过程中,能力强的孩子会主动去找自己卡片上内容一样的好朋友,能力较弱的孩子则不能,有些孩子没有找到好朋友 。因为固定位置的影响,有的孩子找到了好朋友却不能一起坐。

  四、延伸活动

  天线宝宝要到外面去玩,小朋友们要不要一起去呀?门口有一条宝宝通道,拿大礼物的小朋友要爬过大的通道,去找大的天线宝宝;拿小礼物的小朋友要爬过小的通道,去找小的天线宝宝,然后把卡片放进他们的口袋里。可千万别放错了!

  幼儿根据卡片上物体的大小怕地点——根据物体的大小将卡片放进大小不同的篮子里。

  观察分析

  孩子们对爬很感兴趣,能按老师的要求不推不挤。有个别孩子将大卡片放进小箱子。

  比大小幼儿园教案: 8

  活动目标:

  1.通过目测比较大小。

  2.能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

  活动准备:两种大小不同的球若干,大、小盘子各一个。

  活动方法:

  1.幼儿目测,比较大小。

  ——看图片大象和猪,比较大小。

  ——讲故事《小猪和大象》小猪请客,吃饭,——分盘:谁用大盘子?谁用小盘子?

  ——幼儿各拿大小不同的两个苹果,听老师口令举大小苹果。

  ——分苹果:谁吃大苹果?谁吃小苹果?

  ——出示大小筐子,幼儿分别放盘子。

  2.神秘宝箱:幼儿通过摸球,比大小。

  3.儿歌:我是一只大象,我是一只小猪大小大小,咚咚啪。

  游戏:吹泡泡。

  ——幼儿手拉手,听口令,变化大小。

  活动结束

  比大小幼儿园教案: 9

  教学目的:

  1、寻找发现生活中大小不同的物品。

  2、通过观察、比较,能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出“谁的大,谁的小”,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3、能主动参与,在活动中积极探索。

  4、随即进行谦让教育。

  活动准备:

  1、创设天线宝宝家的情景,摆放各种大小不同的物品,如:碗、盘子、汤匙、玩具、衣服、鞋子等。

  2、在活动周围贴上大小不同的卡片,一样的卡片大小各一。

  3、活动室外面铺上大地垫和小地垫,摆放大的天线宝宝、大纸箱和小的天线宝宝、小纸箱。

  活动预设:

  一、谈话引入

  天线宝宝欢迎大家来到天线宝宝乐园来做客。丁丁喜欢大的东西,拉拉喜欢小的东西。(出示天线宝宝和他们喜欢的大东西和小东西)引导幼儿说一说他们分别喜欢什么?

  观察分析

  该环节作为引入,孩子很感兴趣。但是有些孩子吸引力都在天线宝宝上,不能听清老师的要求。

  二、找一找,说一说

  天线宝宝乐园里还有许多有大有小的东西,请大家去看一看、找一找,回来告诉老师和朋友。小朋友可别乱拿东西,天线宝宝们会生气的!

  幼儿自由探索——集中个别讲述:我看到什么东西大,什么东西小?(结合社会性,进行谦让教育)。

  观察分析

  孩子们对桌上摆放的玩具动物很感兴趣,许多男孩在玩玩具,出现了争抢的现象。活动后的讲述活动,一些孩子不能集中注意力,不能倾听老师和同伴的话。

  三、比一比

  小朋友很聪明,天线宝宝们在卡片上画了许多的礼物送给大家。每人到周围拿一张卡片,然后去找和你卡片上礼物一样的小朋友,两个人手拉手随便找个位置坐下来,说一说:我们的礼物都是什么?谁的大?谁的小?

  老师简单示范——幼儿自由找朋友——集中讲述。

  观察分析

  在找卡片的过程中,能力强的孩子会主动去找自己卡片上内容一样的好朋友,能力较弱的孩子则不能,有些孩子没有找到好朋友 。因为固定位置的影响,有的`孩子找到了好朋友却不能一起坐。

  四、延伸活动

  天线宝宝要到外面去玩,小朋友们要不要一起去呀?门口有一条宝宝通道,拿大礼物的小朋友要爬过大的通道,去找大的天线宝宝;拿小礼物的小朋友要爬过小的通道,去找小的天线宝宝,然后把卡片放进他们的口袋里。可千万别放错了!

  幼儿根据卡片上物体的大小怕地点——根据物体的大小将卡片放进大小不同的篮子里。

  观察分析

  孩子们对爬很感兴趣,能按老师的要求不推不挤。有个别孩子将大卡片放进小箱子。

  比大小幼儿园教案: 10

  教学内容:教科书17页,练*二5、6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小于、大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2、 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会用数字、符号或图形进行表示和交流。

  德育结合点:

  1、 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实践活动向学生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思想。

  2、 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符号“>”、“<”、“=”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图片学具:3只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

  教师准备“猴吃水果图”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讲授新课

  1、创设情境(出示“猴吃水果图”的电脑课件)

  在一片绿色的草坪上,有三只可爱的小猴子抱来一堆水果。有梨、桃子、香蕉。他们围成一圈,要分水果吃。

  2、数画面中的水果。

  让学生观察画面,师提问:画面上有哪些水果,各有多少个。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说一说。学生说的时候,教师到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引导。数水果的数量是最好按一定的顺序数。

  3、 示象形图。

  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出水果的数量的基础上,派代表说说。根据学生所说的让主题画中的猴、梨、桃和香蕉依次从画面中跳下来,摆成如第17页的象形图,并标上数字。

  4、 认识符号“=”的含义

  (1)提问:有几只猴和几个桃?每只猴能吃到1个桃吗?

  (2)让学生用学具摆出表示每只猴能吃到1个桃的图案。教师巡视,引导学生用前面所学的一一对应的方法摆出。并用课件显示教科书第17页中的“3只猴对3个桃”的图。

  (3)教师指名回答问题,师生共同总结:“有3只猴和3个桃,猴的只数和桃的个数同样多,每只猴能吃到1个桃。”

  (4)教师在两个3之间写上“=”,并带着学生读:“3等于3”。

  5、 认识符号“>”的含义

  a) 让学生根据问题:有几只猴和几根香蕉?每只猴能吃到一根香蕉吗?以小组为单位用学具摆一摆。

  b) 学生汇报,师生总结:有3只猴和2根香蕉,猴的只数比香蕉的个数多,有1只猴吃不到香蕉。

  c) 教师在3和2之间写上“>”,并带着学生读:“3大于2”。

  6、 认识符号“<”的含义。

  a) 用前面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学。

  b) 师提问:每只猴能吃到一个梨吗?你怎么知道?

  c) 生自己总结:有3只猴和4个梨,猴的只数比梨的个数少,每只猴都能吃到一个梨,还有一个。

  d) 教师在3和4之间写上“<”,并带着学生读:“3小于4”。

  6、扩展活动

  学生认识了各个符号后,引导学生思考:“不看图,能确定3>2、3<4吗?”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教师巡视。学生说的也许不是教师心里的答案,但对学生的想法应予以鼓励,并引导学生回顾1---5的点子图的排列情况,想1---5的排列顺序,最后师生共同概括出:3在2的后面,所以3>2,3又在4的前面,所以3<4。

  7、认识符号“>”、“<”

  让学生对着“>”、“<”每个人发挥想象,他们象什么,同桌或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怎样记住“>”、“<”。指名说说。只要学生说的合理,就要予以肯定,或许他们想的是你所没想到的。同时要让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记忆,教师不要横加干预。

  二、巩固练*

  1、练*二5

  让学生先看图,数出图中物体的个数,再在( )里填上数,然后根据“>”、“<”的含义在不等号两边的方框里填数。

  2、 练*二6

  教学内容:教科书17页,练*二5、6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小于、大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2、 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会用数字、符号或图形进行表示和交流。

  德育结合点:

  1、 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实践活动向学生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思想。

  2、 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符号“>”、“<”、“=”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图片学具:3只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

  教师准备“猴吃水果图”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讲授新课

  1、创设情境(出示“猴吃水果图”的电脑课件)

  在一片绿色的草坪上,有三只可爱的小猴子抱来一堆水果。有梨、桃子、香蕉。他们围成一圈,要分水果吃。

  2、数画面中的水果。

  让学生观察画面,师提问:画面上有哪些水果,各有多少个。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说一说。学生说的时候,教师到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引导。数水果的数量是最好按一定的顺序数。

  3、 示象形图。

  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出水果的数量的基础上,派代表说说。根据学生所说的让主题画中的猴、梨、桃和香蕉依次从画面中跳下来,摆成如第17页的象形图,并标上数字。

  4、 认识符号“=”的含义

  (1)提问:有几只猴和几个桃?每只猴能吃到1个桃吗?

  (2)让学生用学具摆出表示每只猴能吃到1个桃的图案。教师巡视,引导学生用前面所学的一一对应的方法摆出。并用课件显示教科书第17页中的“3只猴对3个桃”的图。

  (3)教师指名回答问题,师生共同总结:“有3只猴和3个桃,猴的只数和桃的个数同样多,每只猴能吃到1个桃。”

  (4)教师在两个3之间写上“=”,并带着学生读:“3等于3”。

  5、 认识符号“>”的含义

  a) 让学生根据问题:有几只猴和几根香蕉?每只猴能吃到一根香蕉吗?以小组为单位用学具摆一摆。

  b) 学生汇报,师生总结:有3只猴和2根香蕉,猴的只数比香蕉的个数多,有1只猴吃不到香蕉。

  c) 教师在3和2之间写上“>”,并带着学生读:“3大于2”。

  6、 认识符号“<”的含义。

  a) 用前面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学。

  b) 师提问:每只猴能吃到一个梨吗?你怎么知道?

  c) 生自己总结:有3只猴和4个梨,猴的只数比梨的个数少,每只猴都能吃到一个梨,还有一个。

  d) 教师在3和4之间写上“<”,并带着学生读:“3小于4”。

  6、扩展活动

  学生认识了各个符号后,引导学生思考:“不看图,能确定3>2、3<4吗?”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教师巡视。学生说的也许不是教师心里的答案,但对学生的想法应予以鼓励,并引导学生回顾1---5的点子图的排列情况,想1---5的排列顺序,最后师生共同概括出:3在2的后面,所以3>2,3又在4的前面,所以3<4。

  7、认识符号“>”、“<”

  让学生对着“>”、“<”每个人发挥想象,他们象什么,同桌或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怎样记住“>”、“<”。指名说说。只要学生说的合理,就要予以肯定,或许他们想的是你所没想到的。同时要让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记忆,教师不要横加干预。

  二、巩固练*

  1、练*二5

  让学生先看图,数出图中物体的个数,再在( )里填上数,然后根据“>”、“<”的含义在不等号两边的方框里填数。

  2、 练*二6


幼小衔接数学比大小教案(精选十篇)(扩展8)

——《比大小》幼儿园教案(精选五篇)

  《比大小》幼儿园教案 1

  教学目的:

  1、寻找发现生活中大小不同的物品。

  2、通过观察、比较,能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出“谁的大,谁的小”,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3、能主动参与,在活动中积极探索。

  4、随即进行谦让教育。

  活动准备:

  1、创设天线宝宝家的情景,摆放各种大小不同的物品,如:碗、盘子、汤匙、玩具、衣服、鞋子等。

  2、在活动周围贴上大小不同的卡片,一样的卡片大小各一。

  3、活动室外面铺上大地垫和小地垫,摆放大的天线宝宝、大纸箱和小的天线宝宝、小纸箱。

  活动预设:

  一、谈话引入

  天线宝宝欢迎大家来到天线宝宝乐园来做客。丁丁喜欢大的东西,拉拉喜欢小的东西。(出示天线宝宝和他们喜欢的大东西和小东西)引导幼儿说一说他们分别喜欢什么?

  二、找一找,说一说

  天线宝宝乐园里还有许多有大有小的东西,请大家去看一看、找一找,回来告诉老师和朋友。小朋友可别乱拿东西,天线宝宝们会生气的!

  幼儿自由探索——集中个别讲述:我看到什么东西大,什么东西小?(结合社会性,进行谦让教育)。

  三、比一比

  小朋友很聪明,天线宝宝们在卡片上画了许多的礼物送给大家。每人到周围拿一张卡片,然后去找和你卡片上礼物一样的小朋友,两个人手拉手随便找个位置坐下来,说一说:我们的礼物都是什么?谁的大?谁的小?

  老师简单示范——幼儿自由找朋友——集中讲述。

  四、延伸活动

  天线宝宝要到外面去玩,小朋友们要不要一起去呀?门口有一条宝宝通道,拿大礼物的小朋友要爬过大的通道,去找大的天线宝宝;拿小礼物的小朋友要爬过小的通道,去找小的天线宝宝,然后把卡片放进他们的口袋里。可千万别放错了!

  幼儿根据卡片上物体的大小怕地点——根据物体的大小将卡片放进大小不同的篮子里。

  《比大小》幼儿园教案 2

  新一轮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的改版使用,与老教材的知识结构有了很大的变化,不过,在对"多与少"方面的教学内容上实质没有多大的变动,只是在教学"多与少"的相关问题时,侧重于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归类总结,其好处在于能够培养学生多元化的数学思维。可这一来,不少学生在对"多与少"的理解时,却容易产生混淆(特别是高年级中的分数复合应用题,混淆就更严重了),现就此问题作以下一些探讨性分析。

  1.简单"多与少"的理解

  小学低年级就开始给合"图文"对"多与少"问题开始进行相关的训练教学,当然,这类问题对这些小学生来说,也许会答得津津有味,但要真正理解其中数学量的含义,我想应该没有几个学生弄懂。比如:谁比谁多几?谁比谁少几?(学生都知道是用"大数"减"小数"),虽然问法不同,含义不同,但在同一个题中都可以用同一个减法算式。

  例如:小明有8个苹果,小东有5个苹果,小明比小东多几个?小东比小明少几个?其解答都是用同一个算式:8-5=3(个)。

  2.一般"多与少"的理解

  进入中年级后,"多与少"的教学内容就更进了一步,我认为在此阶段,学生在理解上存在几方面的难度。第一、在数字上稍偏大,学生会列算式,但容易算错;第二、条件比原来要多了,也就是说不像低年级学*时的只有两个量,而现在出现了第三个量,运算过程也多出了一步;第三、给出的条件开始有了转弯,这种新的数学逻辑思维方式,学生一时还不易掌握。例如:(1)甲有1200元钱,乙有8500元钱,甲比乙少多少元?乙比甲多多少元?(像这样只有两个量,学生都知道是用大数减去小数,只是计算难度稍大一点)。(2)小红有70元钱,小华有85元钱,小西有80元钱,小红比小华少多少元?小华比小西多多少元?(此类给足条件的应用题,只要学生多加细心,找准了谁和谁比、问题也会迎刃而解)(3)甲有7个桔子,比丙少3个桔子,而丙比乙又多5个桔子,甲比乙多多少个?(给出的条件有了隐性条件存在,学生就容易产生思维上的混乱了。解答方法:首先求出丙的7+3=10(个)、然后求出乙的10-5=5(个)、最后用甲的个数减去乙的个数7-5=2(个),因此,读懂题意是首要,找出乙的个数是关键)。

  3.复杂"多与少"的理解

  小学高年级的"多与少"教学,其复杂之处就在于分数应用题方面了,很多学生就会直接求出,如:甲比乙多几分之几?甲÷乙或甲-乙,这样的求法就不对了,产生错误的原因就是未能

  《比大小》幼儿园教案 3

  数学活动:

  给“大大”与“小小”送礼物

  活动目标:

  1、通过送礼物等游戏的方式,认识大小标记及其特征。

  2、学*用目测的方法比较物体大小。

  3、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大、小标记图片、大小娃娃各一

  2、各类大小不同的物品:幼儿人手一份、教师处若干

  3、一把大椅子和一把小椅子、大小娃娃家

  活动过程:

  1、导入。“今天,老师和小朋友玩个游戏。我说‘请起立’,你就说‘我起立’;我说‘请坐下’,你就说‘我坐下’,试试看好吗?”

  2、“今天,有两位客人和我们一块儿做游戏。”

  1出示大娃娃。“这是大大,我们拍拍大大,对它说句话好吗?”(大大你好!大大我喜欢你!大大欢迎你!)“请起立”“我们一起说‘大大力气大、大大是个大胖子、大大要吃大蛋糕’…”(加上动作)

  2出示小娃娃。“这是小小,我们也和小小打个招呼好吗?”(小小你好!小小我请你喝水!小小我跟你玩!)“请起立”“我们一起说‘小小力气小、小小不锻炼、小小吃小面包’…”

  3、游戏:给大大、小小坐椅子。

  “这儿有两把椅子,看看它们一样吗?”(不一样。一把大、一把小)“我请大大和小小坐椅子,谁来帮助它们?”

  小结:

  大大坐大椅子,小小坐小椅子。

  4、幼儿送礼物

  要求:

  幼儿能在目测比较出礼物的大小后,将对应的送给客人,并能讲一句话。

  (1) 教师提供,个别幼儿进行。

  1相同的两件东西,比较后大的送给大大,小的送给小小。

  2相同的三件东西,比较后大的送给大大,小的送给小小。

  3从许多同类的东西中(每类3---4个)找出大小不同两件东西,比较后,大的送给大大,小的送给小小。

  (2) 每个幼儿将自己小篮里的礼物送给大大和小小。

  (3) 将大大小小送回相应的家,幼儿在娃娃家游戏。

  《比大小》幼儿园教案 4

  课题:

  比大小

  内容:

  小数的大小比较

  课时:

  2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2、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

  3、在寻找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中,培养数感,获取数学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少年宫正在举行少年演讲比赛,下面是先出场的是郑强和李明。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

  1、他们的成绩出来了!郑强的得分是9.87分,李明的得分是9.90分。谁的得分更高一些?可以怎样表示?为什么?板书:9.87<9.90

  1、 第三位选手出场了,张华,他的成绩是9.96分。请你将这三个同学的得分按顺序排列起来。说一说你的怎么比的。

  2、 第四位选手是王*。我们一起来关心他的成绩:评委说,王*的表现比张华差一些,比李明好一些。你们猜猜他可能得多少分呢?

  3、 小结。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

  三、巩固与应用

  1、 四位选手的体重是这样的:40.26千克、35.56千克、35.80千克、37.80千克。 请你把他们的体重按顺序排列起来。

  2、 第10页练一练第1、2、3、4、5题。

  四、拓展与总结。

  1、第11页6、7题。

  2、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

  《比大小》幼儿园教案 5

  活动目标:

  1、感知和分辨大与小。

  2、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大、小皮球、箩筐各一个,大小苹果若干、树一棵、饼干若干、大小(脸盆、包、书、瓶子、盒子、玩具汽车、椅子、)环境布置:大小(蝴蝶、树、花朵、草莓、鱼)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青蛙)谁来啦?今天小青蛙要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你们欢迎吗?

  2、看小青蛙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礼物呀?(出示皮球)

  二观察初步认识、感知大与小

  1、有几个皮球呢?(幼儿手口一致点数)带来几个呢?哪个大呢?哪个小呢?(学说大球、小球)

  2、谁会用手势做一做大球的样子?那小球的样子可以怎么做呢?(一起学一学)

  3、游戏大与小。师:大球。幼:边说边做动作。(教师说的`速度由慢到快)

  4、比大小

  (1)老师和幼儿比大小手,谁的大?谁的小?

  (2)小朋友和爸爸、妈妈比一比手、鞋、衣服,看看谁的大/谁的小?(亲子同乐)(3)幼儿自由交流。

  (4)邀请幼儿在大家面前讲一讲。

  师:你是和谁比的?比了什么?谁的大呢?谁的小呢

  (5)游戏《拍手、跺脚》(亲子同乐)师:大手拍(家长拍三下),小手拍(幼儿拍三下)小手大手一起拍(家长幼儿一起拍)跺脚的方法同上。

  5、找大与小幼儿在活动室里找一找什么是大的,什么是小的?

  (金鱼、蝴蝶、树、箩筐、)三、游戏。

  1、《吹泡泡》。(亲子同乐)幼儿和爸妈一起游戏,吹泡泡,吹泡泡,吹成一个大泡泡幼儿和爸妈慢慢的往后退。吹成小泡泡时,一起往前走。

  2、摘苹果。

  师:小朋友真聪明,找到了这么多的东西,老师这里还有什么?(出示苹果树图片)这是什么树呀?树上结满了什么样的苹果?红红的苹果有大有小,想不想摘几个带回去呀?

  师:但要按要求摘,假如摘错了就不能带回去,摘对了才能带回去呀,摘到的可以存在爸妈那里。

  幼儿按要求摘。


幼小衔接数学比大小教案(精选十篇)(扩展9)

——数学比大小教学反思实用5份

  数学比大小教学反思 1

  本节课的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学生在三年级下学期已学过简单的小数大小比较,这次教学安排在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之后,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对小数有个完整的认识。课后,反思了一下自己的教学过程及效果,我感觉在这次教学中我比较注意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并注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一、注重迁移,提供充分发挥的空间。

  这节内容与前面所学的整数大小的比较有内在联系。我充分利用这些有利的条件,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小数的大小比较进行尝试,激发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一开始,通过让学生对整数进行比较,回想整数比较的方法,鼓励学生将其类推到小数的比较中。注重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主动学*的能力,同时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的思路回归课堂,让学生体会到"比较的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体会在使用比较的方法解决问题时,要掌握比较的有序性、相对性和传递性,从而培养辩证思维。在探索中,开展小组讨论,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教学难点的处理

  "小数的大小比较"与整数大小的比较在方法上有相同也有区别,正因为此,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容易存在这样一个误区,误认为小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

  针对此难点,在学生总结出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之后,我提出"位数多的小数就一定大"这句话对吗?让学分析判断,将研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举例验证的方法,得出"位数多的小数不一定大"的结论,学生明确"小数的大小与位数的多少没有关系",这样学生认识了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与小数的比较大小的方法的联系与区别,促进数学知识的系统化。

  三、营造氛围,使学生乐于学*。

  整节课我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中的一员,以一个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学*,使学生感到亲切、轻松、能主动的学*。在教学问题设计上对于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将问题设置梯度,分层提问。这样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其次在巩固知识、运用知识的学*环节,针对不同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练*,让各类学生都有热情参与、有能力参与。总之,多给学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氛围,使学生在老师的热爱、尊重和期待中学*,提高其学*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和谐地发展。

  不足:

  1、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简单,学生们完全可以通过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迁移到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上来,绝大多数的学生学起来都会感到非常的轻松,对知识点还掌握的比较好,但我还是觉得在设计时忽略了学生的整体参与。

  2、我觉得自己的评价性语言太单一,不能及时的给与学生以鼓励,也就是没有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不能让学生的激情去染升。

  3、有的地方讲的太多,还不够放手,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充分发掘利用教学资源,认真锤炼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关注每一个学生,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精彩!

  数学比大小教学反思 2

  一年级的学生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学*抽象数的大小时有一定困难,教学时我先复*1-5各数,故意打乱数序,然后请学生上台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以建立学生初步的数感,让学生独立地将摆放凌乱的水果图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出谁多谁少。在这个基础上再来引导学生比较两个抽象数的大小的方法。

  抓住一年级的学生都喜欢动物的心理,新课的导入用“小猴吃水果”这一故事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兴趣,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将猴子吃水果的童话故事与比多少的数学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帮助猴子分水果的过程中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同时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符号简洁、明了的应用功能。

  用特定的符号来刻画客观世界中两个量之间的大小关系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一。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生不但要学*运算符号“+”、“-”,还要学*关系符号“<”、“>”和“=”。如何让刚入校门不久的学生掌握这三种符号的含义并正确使用它们呢?在一节课内小朋友要认识三个符号朋友“<”、“>”和“=”,还是有一定困难的,故我让学生自己说一说“<”、“>”的形状是怎样的?开口朝哪边?尖尖的呢?引导学生用形象易懂的语言去记忆三种符号。“两边数字一样大,中间填‘=’”,“左边大,大于号;左边小,小于号”, “大于号开口在左边,小于号开口在右边”,“开口旁边是大数,尖尖旁边是小数”等。等学生已理解后,我设计了一个小游戏:“看谁举得对”,教师说符号名称,学生举出相应符号;“看谁摆得好”,教师说符号名称,学生用小棒摆出相应的符号。最后安排补充练*,以加深学生对符号的印象,并会通用符号表示两个数的大小。

  数学比大小教学反思 3

  一年级的学生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学*抽象数的大小时有一定困难,教学时我先复*1—5各数,故意打乱数序,然后请学生上台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以建立学生初步的数感,让学生独立地将摆放凌乱的水果图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出谁多谁少。在这个基础上再来引导学生比较两个抽象数的大小的方法。

  抓住一年级的学生都喜欢动物的心理,新课的导入用"小猴吃水果"这一故事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兴趣,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将猴子吃水果的童话故事与比多少的数学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帮助猴子分水果的过程中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同时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符号简洁、明了的应用功能。

  用特定的符号来刻画客观世界中两个量之间的大小关系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一。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生不但要学*运算符号"+"、"—",还要学*关系符号"<"、">"和"="。如何让刚入校门不久的学生掌握这三种符号的含义并正确使用它们呢?在一节课内小朋友要认识三个符号朋友"<"、">"和"=",还是有一定困难的,故我让学生自己说一说"<"、">"的形状是怎样的?开口朝哪边?尖尖的呢?引导学生用形象易懂的语言去记忆三种符号。"两边数字一样大,中间填‘=’","左边大,大于号;左边小,小于号","大于号开口在左边,小于号开口在右边","开口旁边是大数,尖尖旁边是小数"等。等学生已理解后,我设计了一个小游戏:"看谁举得对",教师说符号名称,学生举出相应符号;"看谁摆得好",教师说符号名称,学生用小棒摆出相应的符号。最后安排补充练*,以加深学生对符号的印象,并会通用符号表示两个数的大小。

  数学比大小教学反思 4

  课题:比大小(二)

  内容:小数的性质

  课时:1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1、通过“在方格纸上涂一涂,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的活动,经历用几何模型研究小数的过程。

  2、用直观的方式体会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的规律。

  3、在寻找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中,培养数感,获取数学学*方法。

  基本教学过程:

  一、 一、创设问题情境

  1、比较大小。1.26( )2.03 0.23( )0.31

  2、0.2( )0.20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

  1、思考一下,0.2和0.20谁大?你是怎样想的?

  2、我们一起验证一下,在图上涂一涂,再来比一比。学生在书上涂一涂,比一比,再说一说。

  3、0.2和0.20怎么会相等呢?这是不是一种巧合?

  4、在下面两幅图中涂出相等的两部分,并写出相应的分数和小数。

  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涂法和想法。你发现了什么?

  三、巩固与应用

  1、第10页试一试1、2。

  2、第11页练一练1。

  3、第2、3题。

  4、阅读。《你知道吗?》

  四、总结。

  这节课你发现了什么?

  教学反思:学生通过图一图、比一比,发现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一规律。并能熟练的应用这一规律。

  数学比大小教学反思 5

  小于、等于、大于是一组数学符号,主要用来表示自然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对于一年级小朋友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学生在学*《小于、等于、大于》前,已经学过了比较。能够很好的掌握两种物体之间的数量比较。而且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这些都是学*新本领的基础。《小于、等于、大于》就是把直观的比较用抽象的数学符号表达出来。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并会区分“>”、“<”,要记住“>”、“<”对孩子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在课堂中我想了一种形象的比喻,如“>”象张着大嘴巴的大鱼,所以叫大于,而“<”是闭着嘴巴的小鱼,因为害怕大鱼吃它们所以紧紧的闭着嘴巴,所以叫小于。孩子们通过我的比喻能够分清楚了“>”和“<”。紧接着我又让孩子们动手摆这三种符号,孩子们通过这些活动下来对这三种符号认识的非常好。以直观的教具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符号,在丰富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增强他们学*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在比较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明白什么时候使用“>”,什么时候作用“<”,孩子们通过算式自己总结出了“大口对大数,尖尖对小数”的顺口溜。

  不足的是,在教学中我没有亲自总结出一些方法,比如大数在前用大于号,小数在前用小于号。还有,上课组织教学花了太多时间,效果也不太理想。另外在后半部分学生动手操作中有些乱,孩子们还小,自我控制能力差,在摆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不跟上老师走,自己玩自己的,还有学生不注意听老师要求什么,而只顾自己摆自己的。如何更快地熟悉学生,调动学生的注意力,确实还需要思考。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