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沙渔人》教案实用十篇

首页 / 教案 / |

  《西沙渔人》教案 1

  1、教学内容:

  《西沙渔人》第二、三节

  2、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了解剽悍的西沙渔人捕鲨鱼的紧张激烈。

  (2)通过朗读句子,了解钓钩的特点。

  (3)积累语言,整合运用。

  3、教学过程:

  (1)充分朗读第2节

  让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朗读西沙渔人捕鲨鱼时最紧张最激烈的片段。

  ①出示:放尽钓绳,小帆船就被强有力的鲨鱼拖着在海上风驰电掣般奔驰,在蓝得发黑的海面上激起了惊涛骇浪。巨大的鲨鱼能拖着小帆船奔上三五十里,甚至一二百里。

  ②朗读体现西沙渔人机智勇敢的语句并体会。

  ③朗读体现西沙渔人机智勇敢的语句并体会。

  (2)通过朗读句子,体会钓钩的特点,并画出来。

  ①交流、评价学生画的钓钩,并与课文进行比较。

  ②师生共同.总结钓钩特点:比普通的钓钩(大),有锋利的.(倒刺),钓绳(粗),靠*钓钩的地方包有(铜片)。

  ③练*说话,出示:

  钓钩大、倒刺锋利,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钓绳粗,能_________________;靠*钓钩的地方包铜片,能________________。

  钓钩小、倒刺不锋利,就___________________;钓绳不粗,就________________,靠*钓钩的地方不包铜片,就_______________。

  (3)创设情境,运用课文语言练*说话。

  出示:

  小朋友(指着钓钩):叔叔,这是什么?

  讲解员(指着钓钩):这是钓钩,看________。(介绍钓钩形状)

  小朋友(惊奇地):为什么这钓钩这么特殊?

  讲解员(耐心地):钓钩大、倒刺锋利,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介绍钓钩特点及作用)

  小朋友(好奇地):叔叔,能放一段西沙渔人钓鲨鱼的影片吗?

  讲解员(抱歉地):对不起,暂时没有,但我可以生动地向你描述一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朋友(赞美地,钦佩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教学新意:

  体现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重积累,重运用,指导学生综合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读、自悟,通过朗读促进理解,通过积累,形成语感,迁移运用,掌握语言。

  《西沙渔人》教案 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能回答课后问题,感受西沙渔人勇敢、机智、剽悍的品格,培养学生的阳刚之气。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挣"、"扎";理解18个新词语的意思;会用"甚至"、"顿时"造句。

  3、能正确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体会西沙渔人的机智剽悍。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总体感知,学会10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语的意思;

  2、学*第一自然段,完成作业本1、2、3题。

  二、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总体感知。

  1、揭示课题后,学生自由读,读通课文。

  2、运用工具书,同桌合作学*,读准生字、新词字音。

  (二)、再读课文,学*字词。

  1、用"--?"画出自己难以读准的字,难以理解的词。(如:多音字"挣"、"扎"的读音,"锻炼"、"剽悍"、"风驰电掣"、"惊涛骇浪"等词的词义。)

  2、分小组共同交流自己的疑难点,能解决的最好在小组内解决。

  3、师生交流,着重解决小组内难以解决的疑难点,并加以强化巩固。(自我发现问题,自行解决疑难点。)

  (三)、三读课文,理清层次。

  1、文章主要写了有关西沙渔人的哪些内容?

  2、学生读文交流。(初步总体感知文意,进而分清主次。)

  (四)、四读课文,质疑问难。

  1、默读课文,用"――?"画出自己对课文内容不理解的地方。

  2、生生互动交流。

  3、师生释疑、存疑。

  (五)、欣赏美丽的西沙群岛,学*课文第一自然段。

  1、图片欣赏美丽的西沙群岛,谈谈自己的感受。

  2、找出课文描写西沙群岛的句子,理解比喻的作用。(绿宝石般)

  3、朗读指导,读出西沙群岛的'美。

  (六)、作业设计:

  1、用最适合自己的记字方法记住本课所学生字新词。

  2、写近义词:

  锋利——( ) 机智——( ) 凶猛——( ) 特殊——( )

  第2课时

  设计理念: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突出研读重点,引导学生围绕重点句进行尝试阅读,充分发挥研读对全篇课文的穿透力。

  教学目标:

  1、理解"剽悍"、"惊涛骇浪"、"风驰电掣"等词语的意思,积累词语。会用"甚至"、"顿时"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能回答课后问题,感受古沙渔人勇敢、机智、剽悍的品格,培养学生的阳刚之气。

  教学过程:

  (一)、揭题,激**趣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西沙渔人》,谁能用一两个词来评价西沙渔人?(机智剽悍)

  板书:机智剽悍

  2、什么叫"剽悍"?看到"剽悍"这个词你脑子里出现了哪些剽悍的人物?

  3、西沙渔人的剽悍又表现在什么地方呢?这是我们本堂课要研究的,研究之前要学会一个新的阅读方法。

  (二)、初读,提出问题:

  1、指名读"学*提示"。归纳:要养成边读边思考的*惯,先要提出问题,然后要寻找答案。

  2、默读课文,自由提问题,写在黑板上。

  3、确定主问题:这么多问题,你认为哪个问题是最主要的?为什么?(从哪些地方看出西沙渔人的机智剽悍?)

  (三)、研读,感悟形象

  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哪件事最能看出西沙渔人的机智剽悍?

  (1)学生自由读;(2)汇报:钓鲨鱼(板书:钓鲨鱼)

  2、西沙渔人是怎样钓鲨鱼的呢?看录像。

  3、课文又是怎么写的呢?请大家读课文第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钓鲨鱼可以分成几步?

  (板书:请鲨上钓、被拖等待、提绳砍鲨)

  4、哪一步最能表现西沙渔人机智剽悍呢?

  (1)学*"被拖等待":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西沙渔人的机智剽悍?

  ①说理体会。

  A、抓重点词:"风驰电掣"什么意思?你还见过哪些风驰电掣的镜头?"惊涛骇浪",换个词怎么说?"三五十里,一二百里"有多远?

  B、联系上下文,体会鲨鱼的凶猛,为什么要写如何凶猛的鲨鱼?

  ②带着紧张而敬佩的心情读读。自由读,指名读评价;齐读。

  (2)学*"诱鲨上钓,提绳砍鲨":

  ①刚才我们从"被拖等待"体会出西沙渔人的机智剽悍?其它两步又是怎样表现出西沙渔人的机智剽悍?

  ②读选其中的一步,先独立思考、体会。(结合"顿时"的造句训练。)

  ③四人小组合作交流。(可以说说、演演、读读等)

  ④汇报。

  5、同学们真能干,用多种方法体会到西沙渔人在钓鲨鱼时表现出来的机智剽悍,课文从哪些地方还可以看出西沙渔人的机智剽悍?

  ①指名读;(课文2、3自然段内容)

  ②你从哪里体会到西沙渔人的机智剽悍?(结合"甚至"的造句训练。)

  ③朗读指导。

  (四)、考试、深化主题

  1、同学们,机智剽悍的西沙渔人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西沙远洋发展公司要举行一次西沙渔人资格考试。还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那里还聘我当主考官。考试形式:开卷考试。题目:(可以自己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任选其中的一个),考合格的同学发给资格证书。准备时间:2分钟,开始!

  2、汇报,发证书。

  3、.总结。

  (五)、设计作业:

  1、为自己设计一份作业。设计的形式:可以说说、演演、读读等。

  2、老师布置:讲述西沙渔人钓鲨鱼的事。

  3、正确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板书设计:

  诱鲨上钓 放绳 逃窜 提绳 劈鲨

  西沙渔人 钓鲨鱼

  《西沙渔人》教案 3

  一、教材分析

  《西沙渔人》(浙教版第七册)这篇课文记叙了西沙渔人下海捕鲨的情景,赞扬了他们机智剽悍的品格。全文脉络清晰,语言优美,适宜于学生朗读。文章围绕机智剽悍,先概括介绍西沙渔人是久经风浪锻炼、机智、剽悍的海猎手,再具体介绍西沙渔人是怎样钓鲨鱼的,最后写西沙少年相约钓鲨。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西沙渔人的剽悍。

  2、积累剽悍风驰电掣惊涛骇浪等好词,记诵敢于敢于甚至敢于这一典范句式。

  3、感受西沙渔人的剽悍形象,开展模拟招聘演员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

  (一)背诵导入,激**趣

  1、背诵古诗《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2、教师导语: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写那些出没风波里久经风浪锻炼的西沙渔人。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提炼主题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准确,不添字不漏字,读完后用课本里或课外的词语概括西沙渔人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并把这个词写在课文插图边的空白处。教师巡视,请两位学生把词语写到黑板上(可能会写:机智、剽悍、聪明、勇敢等)

  (三)自主研读,感悟形象

  1、剽悍是什么意思?不翻词典,仔细看这两个字,你能猜猜是什么意思吗?(引导学生思考,赞赏正确的有创意的见解)有没有同学从词典里查过这个词的意思?(交流后,教师用大屏幕出示词语意思:敏捷而勇猛)

  2、生活中见过的哪些人可以称得上剽悍?如三轮车夫,可让学生围绕这个词来描述一下。

  3、课文说西沙渔人剽悍,是怎样来写的呢?仔细读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在词句旁注上一些自己的理解。

  ①教师用屏幕出示:西沙渔人真剽悍啊!你看,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③交流研读结果:渔人的剽悍主要表现在一叶扁舟波涛险恶等词及三个敢于上。

  ④指导朗读。你认为该怎样读好他们敢于只身去钓鲨鱼这句话?为什么要这样读?(明确:应该读出层次,语势层层递进。)学生练读。

  ⑤积累句式:敢于敢于甚至敢于是一个很常用的句式,我们一起试着来写一段话。教师根据实际提供语境,写完后交流点评。

  4、了解烘托法的.运用

  (1)读了这一段,你还有什么问题吗?(如果学生提出:课文是写西沙渔人的,为什么还要写鲨鱼?教师就顺势深入学*;反之则由教师提问。)

  (2)课文是怎样写鲨鱼的?朗读句子,体会鲨鱼的凶猛。再读句子,一下子立刻等词要重读。

  (3)讨论课文描写鲨鱼凶猛的用意。明确:这是一种烘托法,意在进一步表现西沙渔人的剽悍。

  5、小结:这一段中渔人的剽悍主要表现在:船小浪大,海深鱼猛。(板书)

  6、回读全文,由点及面除了刚才我们讨论的,课文的其它地方也描绘了西沙渔人的剽悍,默读全文,从文中找一找。如:小帆船就被强有力的鲨鱼拖着在海上风驰电掣般奔驰鲨鱼一露出水面,还来不及挣扎,一柄利斧劈下去,鲨鱼顿时断了气。等句子都反映出渔人的剽悍。(读度句,记住)理解风驰电掣惊涛骇浪的意思。

  7、积累好词,将这两个词写一遍。

  (四)品画设境,加深理解

  1、教师将事先印好的四幅不同形象的渔人简笔画发给学生,让学生评一评,哪一幅画与课文的渔人形象比较吻合,为什么?如果满意的话,请根据自己的理解给画涂上颜色;如果认为自己能画得比这幅更好,就再画一幅。

  2、今天我们一起探讨学*了西沙渔人的剽悍,有一位导演想把这篇课文拍成一个解说片,现要招聘一位演员来演西沙渔人,同学们认为这个演员应该具备哪些条件?组织学生讨论,而后屏幕出示:年龄、身材、外貌、性格、发型等,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梳理。最后表扬学生:你们比这位导演的眼光还准,真有水*。

  《西沙渔人》教案 4

  一、教材分析

  《西沙渔人》(浙教版第七册)这篇课文记叙了西沙渔人下海捕鲨的情景,赞扬了他们机智剽悍的品格。全文脉络清晰,语言优美,适宜于学生朗读。文章围绕机智剽悍,先概括介绍西沙渔人是久经风浪锻炼、机智、剽悍的海猎手,再具体介绍西沙渔人是怎样钓鲨鱼的,最后写西沙少年相约钓鲨。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西沙渔人的剽悍。

  2、积累剽悍风驰电掣惊涛骇浪等好词,记诵敢于敢于甚至敢于这一典范句式。

  3、感受西沙渔人的剽悍形象,开展模拟招聘演员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

  (一)背诵导入,激**趣

  1、背诵古诗《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2、教师导语: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写那些出没风波里久经风浪锻炼的西沙渔人。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提炼主题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准确,不添字不漏字,读完后用课本里或课外的词语概括西沙渔人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并把这个词写在课文插图边的空白处。教师巡视,请两位学生把词语写到黑板上(可能会写:机智、剽悍、聪明、勇敢等)

  (三)自主研读,感悟形象

  1、剽悍是什么意思?不翻词典,仔细看这两个字,你能猜猜是什么意思吗?(引导学生思考,赞赏正确的有创意的见解)有没有同学从词典里查过这个词的意思?(交流后,教师用大屏幕出示词语意思:敏捷而勇猛)

  2、生活中见过的哪些人可以称得上剽悍?如三轮车夫,可让学生围绕这个词来描述一下。

  3、课文说西沙渔人剽悍,是怎样来写的呢?仔细读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在词句旁注上一些自己的理解。

  ①教师用屏幕出示:西沙渔人真剽悍啊!你看,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③交流研读结果:渔人的剽悍主要表现在一叶扁舟波涛险恶等词及三个敢于上。

  ④指导朗读。你认为该怎样读好他们敢于只身去钓鲨鱼这句话?为什么要这样读?(明确:应该读出层次,语势层层递进。)学生练读。

  ⑤积累句式:敢于敢于甚至敢于是一个很常用的句式,我们一起试着来写一段话。教师根据实际提供语境,写完后交流点评。

  4、了解烘托法的运用

  (1)读了这一段,你还有什么问题吗?(如果学生提出:课文是写西沙渔人的,为什么还要写鲨鱼?教师就顺势深入学*;反之则由教师提问。)

  (2)课文是怎样写鲨鱼的?朗读句子,体会鲨鱼的凶猛。再读句子,一下子立刻等词要重读。

  (3)讨论课文描写鲨鱼凶猛的用意。明确:这是一种烘托法,意在进一步表现西沙渔人的剽悍。

  5、小结:这一段中渔人的剽悍主要表现在:船小浪大,海深鱼猛。(板书)

  6、回读全文,由点及面除了刚才我们讨论的,课文的'其它地方也描绘了西沙渔人的剽悍,默读全文,从文中找一找。如:小帆船就被强有力的鲨鱼拖着在海上风驰电掣般奔驰鲨鱼一露出水面,还来不及挣扎,一柄利斧劈下去,鲨鱼顿时断了气。等句子都反映出渔人的剽悍。(读度句,记住)理解风驰电掣惊涛骇浪的意思。

  7、积累好词,将这两个词写一遍。

  (四)品画设境,加深理解

  1、教师将事先印好的四幅不同形象的渔人简笔画发给学生,让学生评一评,哪一幅画与课文的渔人形象比较吻合,为什么?如果满意的话,请根据自己的理解给画涂上颜色;如果认为自己能画得比这幅更好,就再画一幅。

  2、今天我们一起探讨学*了西沙渔人的剽悍,有一位导演想把这篇课文拍成一个解说片,现要招聘一位演员来演西沙渔人,同学们认为这个演员应该具备哪些条件?组织学生讨论,而后屏幕出示:年龄、身材、外貌、性格、发型等,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梳理。最后表扬学生:你们比这位导演的眼光还准,真有水*。

  《西沙渔人》教案 5

  设计理念: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突出研读重点,引导学生围绕重点句进行尝试阅读,充分发挥研读对全篇课文的穿透力。

  教学目标:

  1、通过研读课文,能尝试解决自己提出的两个问题。

  2、感受西沙渔人的机智、剽悍的性格,培养学生的阳刚之气。

  教学过程:

  一、再现问题,确立尝试中心

  1、谈话导入,再现问题: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第22课《西沙渔人》。上一节课中,大家提出了许多问题。

  老师把大家的问题做了整理、分类,请看……(课件出示,学生自由读)

  这么多问题中哪一个问题是有关于西沙渔人特点的?学生自由回答。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研究课文,重点解决这个问题,看看大家能不能自己尝试解决。

  2、出示中心句:“这里的`渔人,都是些久经风浪锻炼,机智剽悍的海猎手。”

  (1)指名读,读正确

  (2)理解词语“剽悍”、“机智剽悍”

  二、开展尝试活动,解决问题

  1、初步梳理,了解渔人为什么是机智剽悍的

  过渡引入:课文哪些地方体现出渔人的机智剽悍呢?这个问题,老师还没教,同学们能不能自己尝试着解决?请你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边读边划出有关语句。

  (1)自由读课文,师巡视。

  (2)汇报交流。学生读句子,老师随机点评板书

  (板:鲨鱼凶猛、钓钩特殊、浪中钓鲨)

  (3)这三方面,哪一方面最能体现西沙渔人的机智、剽悍?(学生自由答)

  2、深入研究,学*语言

  (1)哪些句子是具体描写渔人只身钓鲨鱼?请你找一找,并联系上下文体会一下,自己先试一试。有困难时,可以同桌讨论体会。

  (2)学生尝试读课文

  (3)汇报交流(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

  (4)出示句子:“等到它无力再拖动小帆船时,……鲨鱼顿时断了气”

  ①朗读训练

  ②你读这句体会到了什么?

  ③男生读、齐读

  (5)发散辐射:同学们,这是怎样的鲨鱼呀?(凶猛)我们刚才是从哪句中体会到的?请你找一找、读一读。

  (6)学*句子:“尖利的牙齿……血肉模糊。”(课件出示)

  ①指名读,读正确;

  ②创设情境:就让我们来亲眼目睹一下鲨鱼的凶猛!(出示课件)看了课件,相信大家会读得更好!

  ③朗读体会:大组比赛读、齐读

  (7)重现“等到它无力再拖动小帆船时,……鲨鱼顿时断了气”一句,体会朗读

  (8)学*句子:“被倒刺扎痛的鲨鱼发疯似的……甚至一二百里。”

  ①过渡:这么凶猛的鲨鱼怎么会无力再拖动了呢?(课件出示)

  ②你能读好这句吗?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抓住关键词:风驰电掣、惊涛骇浪、发疯似的、强有力、拖着……

  ③出示课件,再指名读,学生点评

  ④前后联系:同学们读得真好!其实呀,要读好课文,我们还可以抓住重点词,联系上下文来体会。比如说:鲨鱼原先是“发疯似的逃窜”,到后来怎么会“无力再拖动”呢?从这个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名说)

  ⑤师小结

  (9)再重现“等到它无力再拖动小帆船时,……鲨鱼顿时断了气”一句,体会朗读。

  (10)出示“他们敢于潜入……只身去钓鲨鱼。”

  师引读,再齐读。

  (11)重现“这里的渔人,都是些久经风浪锻炼,机智剽悍的海猎手。”

  齐读

  (12)小结:

  三、课外延伸,升华情感:

  1、课件出示两句名言:尝试读、齐读

  2、介绍课外阅读《老人与海》

  这是我校一位老师的教案,是经过周一贯老师指导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西沙渔人》教案 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能回答课后问题;感受西沙渔人勇敢、机智、剽悍的品格,培养学生的阳刚之气。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挣"、"扎";理解18个新词语的意思;会用"甚至"、"顿时"造句。

  3、能正确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默读课文,能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感受西沙渔人勇敢、机智、剽悍的品格。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读通课文,学会10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语的意思;完成作业本第1、2、3题。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读题,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2、--出示课文插图。通过看图,问学生这里描绘了怎样一幅场景?

  二、自学课文,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通读课文。

  2、--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尝试自己解决。

  3、--默读"自学提示",提出疑难问题。

  三、检查自学。

  1、--出示带生字的词,读一读。

  2、--请学生挑选易读错的生字词领读。

  3、--板书"炼",注意不要写成"练",可结合"锻炼"的本义来理解。

  4、--讨论难理解的词语。

  5、--学*"自学提示",明确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

  让学生认真默读课文,自己先提出问题,在教师帮助下筛选、归类、整理。然后讨论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些问题。学生的提问经梳理后主要可能有以下几个:

  (1)西沙渔人设计的钓钩是怎样的?

  (2)西沙渔人是怎样钓鲨鱼的?

  (3)为什么说西沙渔人是机智、剽悍的海猎手?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第一段(第1、2自然段)概括介绍西沙渔人是久经风浪锻炼,机智、剽悍的海猎手。

  第二段(第3、4自然段)具体介绍西沙渔人是怎样钓鲨鱼的。

  第三段(第5自然段)讲西沙少年相约钓鲨鱼。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作业本第1、2、3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边读边思考,正确回答课后第3题和学生提出的问题;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完成作业本第6题。

  一、复*回顾。

  1、--西沙渔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什么叫"机智"、"剽悍"?

  二、学*课文第一段。

  1、--默读第1、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西沙渔人的机智、剽悍?

  2、--讨论交流,理解句子。

  (1)他们驾一叶扁舟就敢出没在波涛险恶的南海上。

  重点词语:一叶扁舟,波涛险恶

  (2)他们敢于潜入几十米深的海底采集海参、珊瑚,敢于下海擒拿七八百斤重的大海龟,甚至敢于只身去钓鲨鱼。

  重点理解:敢于……敢于……敢于,只身、甚至

  (3)但西沙渔人偏偏喜欢钓鲨鱼。

  A、哪个词语体现了西沙渔人的剽悍?(偏偏)

  B、鲨鱼很凶猛异常,从哪儿可以看出?

  C、指导朗读。

  三、深入阅读第二段。

  1、--自读第3自然段,思考:西沙渔人设计了一种怎样特殊的钓钩?

  (1)"特殊"在哪儿呢?请学生找出文中句子读一读。

  (2)让学生用简笔画试着画画这种特殊的钓钩。

  (3)想象说话:从西沙渔人设计的这种特殊钓钩,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2、--指名朗读第4自然段,看看西沙渔人是怎么钓鲨鱼的?

  (1)四人小组展开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钓鲨鱼的过程。

  (2)比较:这种钓鱼的方法与我们*时所见的'钓鱼法一样吗?

  (3)讨论:西沙渔人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可见西沙渔人是怎样的?(让鲨鱼拖着小帆船狂奔,是为了消耗鲨鱼的体力,使鲨鱼疲劳,表现了西沙渔人的"智"。)

  (4)除了看出西沙渔人非常机智,你还看出了什么?(西沙渔人的"剽悍")从哪些句子可以体现出?

  A、放尽钓绳,小帆船就被强有力的鲨鱼拖着在海上风驰电掣般奔驰,在蓝得发黑的海面上激起惊涛骇浪。

  B、等到它无力再拖动小帆船时,剽悍的渔人便提起钓绳,鲨鱼一露出水面,还来不及挣扎,一柄利虎劈下去,鲨鱼顿时断了气。

  (5)--指导朗读句子。

  3、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6题。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会用"甚至"、"顿时"造句;正确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完成作业本第4、5题。

  一、复*导人。

  1、--听写词语。

  2、--你敬佩西沙渔人吗?为什么?

  3、--导人:跟我们差不多年龄的西沙少年,他们的童年时光是怎样度过的呢?

  二、学*第5自然段。

  1、--齐读这一自然段。

  2、--讨论交流。

  (1)西沙渔人的入门考试是什么?

  (2)西沙少年到了几岁时,就相约去钓鲨鱼了?

  A、联系自己,谈谈感受。

  B、比较童年生活,加深体会。

  (3)怎样才会被公认是够资格的西沙渔人呢?

  3、--学生自由背诵第5自然段并尝试听写。

  三、--布置作业。

  1、--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完成作业本第4、5题。

  《西沙渔人》教案 7

  设计理念: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突出研读重点,引导学生围绕重点句进行尝试阅读,充分发挥研读对全篇课文的穿透力。

  教学目标:

  1、通过研读课文,能尝试解决自己提出的两个问题。

  2、感受西沙渔人的机智、剽悍的性格,培养学生的阳刚之气。

  教学过程:

  一、再现问题,确立尝试中心

  1、谈话导入,再现问题: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第22课《西沙渔人》。上一节课中,大家提出了许多问题。

  老师把大家的问题做了整理、分类,请看……(课件出示,学生自由读)

  这么多问题中哪一个问题是有关于西沙渔人特点的?学生自由回答。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研究课文,重点解决这个问题,看看大家能不能自己尝试解决。

  2、出示中心句:“这里的渔人,都是些久经风浪锻炼,机智剽悍的海猎手。”

  (1)指名读,读正确

  (2)理解词语“剽悍”、“机智剽悍”

  二、开展尝试活动,解决问题

  1、初步梳理,了解渔人为什么是机智剽悍的

  过渡引入:课文哪些地方体现出渔人的机智剽悍呢?这个问题,老师还没教,同学们能不能自己尝试着解决?请你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边读边划出有关语句。

  (1)自由读课文,师巡视。

  (2)汇报交流。学生读句子,老师随机点评板书

  (板:鲨鱼凶猛、钓钩特殊、浪中钓鲨)

  (3)这三方面,哪一方面最能体现西沙渔人的机智、剽悍?(学生自由答)

  2、深入研究,学*语言

  (1)哪些句子是具体描写渔人只身钓鲨鱼?请你找一找,并联系上下文体会一下,自己先试一试。有困难时,可以同桌讨论体会。

  (2)学生尝试读课文

  (3)汇报交流(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

  (4)出示句子:“等到它无力再拖动小帆船时,……鲨鱼顿时断了气”

  ①朗读训练

  ②你读这句体会到了什么?

  ③男生读、齐读

  (5)发散辐射:同学们,这是怎样的鲨鱼呀?(凶猛)我们刚才是从哪句中体会到的?请你找一找、读一读。

  (6)学*句子:“尖利的牙齿……血肉模糊。”(课件出示)

  ①指名读,读正确;

  ②创设情境:就让我们来亲眼目睹一下鲨鱼的凶猛!(出示课件)看了课件,相信大家会读得更好!

  ③朗读体会:大组比赛读、齐读

  (7)重现“等到它无力再拖动小帆船时,……鲨鱼顿时断了气”一句,体会朗读

  (8)学*句子:“被倒刺扎痛的'鲨鱼发疯似的……甚至一二百里。”

  ①过渡:这么凶猛的鲨鱼怎么会无力再拖动了呢?(课件出示)

  ②你能读好这句吗?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抓住关键词:风驰电掣、惊涛骇浪、发疯似的、强有力、拖着……

  ③出示课件,再指名读,学生点评

  ④前后联系:同学们读得真好!其实呀,要读好课文,我们还可以抓住重点词,联系上下文来体会。比如说:鲨鱼原先是“发疯似的逃窜”,到后来怎么会“无力再拖动”呢?从这个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名说)

  ⑤师小结

  (9)再重现“等到它无力再拖动小帆船时,……鲨鱼顿时断了气”一句,体会朗读。

  (10)出示“他们敢于潜入……只身去钓鲨鱼。”

  师引读,再齐读。

  (11)重现“这里的渔人,都是些久经风浪锻炼,机智剽悍的海猎手。”

  齐读

  (12)小结:

  三、课外延伸,升华情感:

  1、课件出示两句名言:尝试读、齐读

  2、介绍课外阅读《老人与海》

  这是我校一位老师的教案,是经过周一贯老师指导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西沙渔人》教案 8

  教材分析:

  《西沙渔人》这篇课文记叙了西沙渔人下海捕鲨的情景,赞扬了他们机智剽悍的品格。全文脉络清晰,语言优美,适宜于学生朗读。文章围绕机智剽悍,先概括介绍西沙渔人是久经风浪锻炼、机智、剽悍的海猎手,再具体介绍西沙渔人是怎样钓鲨鱼的,最后写西沙少年相约钓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中心,通过研读写鲨鱼凶猛异常及渔人捕鲨鱼的段落,感受鲨鱼的凶猛可怕,进而体会西沙渔人的机智剽悍的形象。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西沙渔人敬佩的感情,引导学生学*西沙渔人机智、勇敢的品格。

  能力目标: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在读中琢磨语言,积累语言;在读中深悟西沙渔人的品格,提高整体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研读写鲨鱼凶猛异常及渔人捕鲨鱼的段落,感受西沙渔人机智剽悍的形象。

  难点:通过咬文嚼字,深入体会西沙渔人机智、勇猛的特点。

  课前准备:课件、引导学生搜集、了解有关西沙群岛及西沙渔人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同学们,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那是一个(学生齐答:美丽、富饶)的地方。是呀(边欣赏录象,边朗诵),在祖国南海湛蓝的海面上,撒着几十个绿宝石般的珊瑚岛,这就是(生说:西沙群岛)这节课老师想带同学们去认识一下生活在那里的.人,他们是(学生齐答:西沙渔人)什么叫渔人?

  读了课题后,想知道什么?(质疑)

  二、初读课文:

  1、同学们很会动脑筋,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读读课文。

  2、反馈:

  A、读完了吗?刚才同学们提了很多问题。现在,你知道了什么?

  B、同学们真能干,只读一遍就知道这么多。读了课文以后,我们也初步认识了西沙渔人,谁来说说你心目中的西沙渔人是怎样的?(理解机智剽悍:剽怎么写?悍怎么写?你认为剽悍的人应该是怎么样的?谁来做个动作看,指一名)我们暂且这么认为吧。那么,你是从课文描写的哪些事情感受到西沙渔人是机智剽悍的?其中,你对西沙渔人的哪件事情印象很深?

  三、学*鲨鱼凶猛这一段:

  1、谈话,引出这一环节:我们这里的渔人钓的是一般的鲫鱼、鲢鱼、黑鱼之类的,而西沙渔人钓的却是(生说:鲨鱼!板书:鲨鱼。)

  2、这是一种怎样的鱼啊?看看课文中是怎样写鲨鱼的(学生找)

  3、学生回答之后出示写鲨鱼的句子:你读读这段话。

  读完后问:你觉得鲨鱼怎么样?(可能的答案:很凶、很可怕、很恐怖等)

  4、课文中讲这些鲨鱼真实是(凶猛异常)

  异常指的是,凶猛异常指的是(凶猛到极点)

  5、这鲨鱼到底怎么凶猛到何种程度呢?我们来看录象。

  老师也有同样的感受,这鲨鱼实在太可怕了,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自己读指名读(谁来读给大家听)男生、女生比赛读。

  四、深入研究、体会西沙渔人的机智剽悍的个性:

  1、谈话引出:这么凶猛可怕的鲨鱼,西沙渔人会怎么钓呢?我们来读读课文,看看哪些内容写了西沙渔人去钓鲨鱼的。

  学生找。

  2、整体感知:

  A、学们也来读读这段话,想想自己对哪句话很感兴趣。

  B、读完了吗?把你最感兴趣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3、深入理解这段话:

  A、再来反复读读自己感兴趣的句子,圈出有关词语,想一想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然后把自己的看法说给同学听。

  B、全班交流。

  3、重点句指导:

  放尽钓绳,小帆船就被强有力的鲨鱼拖着在海上风驰电掣般奔驰,在蓝得发黑的海面上激起惊涛骇浪。

  如果有学生提到这句,就顺便研读这句,指导如下:学生可能说:我从风驰电掣这个词体会到了鲨鱼奔驰的速度相当快。引导:

  风驰电掣指的是(生说意思)。

  你是怎么理解的?理解这个词语的关键是理解哪个字?小结:像风那样刮过,像闪电那样闪过,就叫做风驰电掣(生说)想想看,小帆船像风那样刮过,像闪电那样闪过,会是一种什么感受?再读读看,还有什么体会?

  惊涛骇浪:什么叫惊涛骇浪?骇什么意思?可怕的大浪就叫做惊涛骇浪,同学们再来想想,小帆船在惊涛骇浪中像风刮过、像闪电闪过那样飞奔,有什么感觉?

  你知道小帆船奔了有多远吗?生说:三五十里,或一二百里。

  一二百里有多远啊?西塘到海盐才二十里左右,一二百里该有多远啊?差不多到杭州到上海了。

  你来读读这句话,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你还对哪句话或哪个词语感受很深?(指名说)

  等到它无力再拖动小帆船是时,剽悍的渔人便提起钓绳,鲨鱼一露出水面,还来不及挣扎,一柄利斧劈下去,鲨鱼顿时断了气。

  读了这句话后,有什么感受?(提:这么大的鲨鱼能提起来,可见渔人的力量太大了;一露出水面,还来不及挣扎,一柄利斧劈下去:写出了西沙渔人动作利索,下手狠;顿时:这么大的鲨鱼,立即断气,写出了渔人力大无比。)

  读一读: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西沙渔人很勇敢、力大无比,你来读读看(自由读),指名读(二名),齐读。

  4、重点句讨论完后,提问:其他感受深的句子或词语还有吗?

  学生继续发表自己的观点。

  5、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讨论知道了西沙渔人钓鲨鱼是非常危险的,西沙渔人是很勇敢、很勇敢的。下面,我们再来读读这些句子,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自由读)。选择你喜欢句子读给大家听(自由读)你愿意读给大家听吗?我们来起来把这段话连起来读一读。

  6、同学们,学到这里,我们已了解了西沙渔人是怎样钓鲨鱼的,对西沙渔人相对来说也比较熟悉了。现在,你对剽悍这个词有没有更深刻的理解?(生说)

  小结:是呀,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像西沙渔人那样聪明、勇猛、敏捷的人就可以称得上是机智剽悍(生说)的人。

  五、小结:同学们,课文中还有很多句子反映了西沙渔人机智剽悍的个性我们下节课再来细细研究吧。

  《西沙渔人》教案 9

  教学目标

  1、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能提出问题,边默读边思考,能回答课后问题;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西沙渔人勇敢、机智、剽悍的品格,培养学生的阳刚之气。

  板书:

  西沙渔人

  南海群岛 机智剽悍

  (甚至)

  海参 珊瑚 大海龟 敢……敢于……敢于……敢于……

  鲨鱼

  船小浪大 海深鱼猛

  钓钩特殊 方法巧妙

  教学过程 :

  一、新课导入 ,了解“西沙”。

  1、对于祖国的西沙,你了解多少?学生结合自己收集的有关资料和学过的6册的《富饶的西沙群岛》简介。师随机进行教学:

  ⑴引读第一自然段“在祖国南海湛蓝的海面上,……绿宝石般的……”

  ⑵出示幻灯片“美丽的西沙”。学生看图理解“湛蓝”;并知道岛上有许多鸟儿,有大片的树林才被比作“绿宝石”;看图认识海龟、鲨鱼,知道西沙海底有海参、珊瑚。

  ⑶看图后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读第一自然段。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受“渔人”的剽悍、机智、勇敢。

  1、看“虎鲨”图,师:你有什么要向同学介绍的`吗?如生有困难,师出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并提示学生可以结合第二自然段谈谈,谈后让学生把“虎鲨”的凶猛读出来。

  2、师:这真是一种可怕的动物,它凶猛异常,要吃人,可是——让学生接,生可能会答:西沙渔人偏偏喜爱钓它。

  师: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就是这群勇敢的“渔人”。(揭题:西沙渔人)

  3、师:想了解他们吗?请读课文。出示要求:

  ①朗读2——5自然段,提出一些和课文有关的问题。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可以轻声读,也可以大声读,还可以两人一起读。

  估计学生会提:①为什么西沙渔人喜爱钓鲨鱼?②他们是用什么办法制服凶猛的鲨鱼的?③西沙渔人令人钦佩的品格是什么?(在课文单元学*重点有出现)如问题很多则进行归类。

  再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②默读课文,在文中细细寻找答案,文中没有现成的答案,要自己动动脑筋想。

  ③交流时,可以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还可以提出自己备有答案的问题考考人家。

  三、深入学*课文第二段(3、4自然段)进一步体会渔人的剽悍、机智、勇敢。

  1、抓住问题③“说说什么是剽悍,从哪些地方看出西沙渔人是机智勇敢的海猎手?”展开教学。

  “剽悍”是敏捷而勇猛。学生可能只在第2自然段中找,认为他们的机智勇敢、剽悍表现在“就敢于出没在波涛险恶的南海上”,“敢于潜入几十米深的海底采集海珊瑚”,“敢于只身去钓鲨鱼”。师肯定他们的回答,然后指出,这个问题不仅涉及第2自然段,还涉及到全文。让学生看课文小组讨论,师下小组指导。要点有:

  2、船小浪大:从图画中看出;从“乘上一条小小的风帆船”……

  3、海深渔猛:前边已学过部分,可抓住“偏偏”来体会,这个词突出了西沙渔人敢于与凶猛的鲨鱼搏斗的性格;第4自然段与渔人搏斗部分,可相机指导朗读。

  4、钓钩特殊:拿出普通的钓钩,让学生作比较,(大、倒刺锋利、钓绳粗、包着铜片)体会西沙渔人的“智”。

  5、方法巧妙:先引导学生读懂用什么方法钓鲨鱼,然后思考为什么采用这种方法。要点:

  ⑴让鲨鱼拖着小帆船狂奔,(结合理解“风驰电掣”)是为了消耗鲨鱼的体力,使鲨鱼疲劳,表现了西沙渔人的“智”;小帆船在惊涛骇浪中风驰电掣,万分惊险,表现西沙渔人的“悍”。(结合理解“惊涛骇浪”)

  ⑵“鲨鱼一露出水面,还来不及挣扎,一柄利斧劈下去,鲨鱼顿时断了气”中的“顿时”(说明时间之短)不仅写出了斧子的锋利和西沙渔人动作的利索,还表现了西沙渔人的机智和果断。

  ⑶引导学生读出和鲨鱼搏斗时的惊险,杀鲨鱼时的利索,以及对西沙渔人的敬佩之情。

  6、从少年相约钓鲨可看出什么?(第五自然段略读)

  四、实践表达。

  1、看课题“我西沙渔人,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学生写一句话。反馈交流。

  2、任选一题说说,

  ⑴我是西沙日报的记者,来采访西沙渔人。

  预计问题:你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钓鲨鱼?为什么把钓鲨鱼当作少年作为够资格西沙渔人的入门考试……(如生回答困难师引入高尔基的《海燕》中的“……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

  ⑵一艘捕鲨船来招工,我是剽悍、机智的西沙渔人,向他们推荐自己。

  ⑶一群意气风发的西沙少年又要出航,临行前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

  ⑷从西沙渔人身上你看到了谁?

  五、延伸扩展。

  1、根据⑷学生的回答相机简介高尔基的《海燕》或《武松打虎》及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引导学生课外阅读。

  2、师在课题上加读《西沙渔人》问学生什么意思,让学生课后写读后感。

  3、课后查查如今的西沙为什么会绿树成荫?请教:是否有必要?

  《西沙渔人》教案 10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能回答课后问题;感受西沙渔人勇敢、机智、剽悍的品格,培养学生的阳刚之气。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挣"、"扎";理解18个新词语的意思;会用"甚至"、"顿时"造句。

  3、能正确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默读课文,能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感受西沙渔人勇敢、机智、剽悍的品格。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读通课文,学会10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语的意思;完成作业本第1、2、3题。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读题,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2、--出示课文插图。通过看图,问学生这里描绘了怎样一幅场景?

  二、自学课文,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通读课文。

  2、--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尝试自己解决。

  3、--默读"自学提示",提出疑难问题。

  三、检查自学。

  1、--出示带生字的词,读一读。

  2、--请学生挑选易读错的生字词领读。

  3、--板书"炼",注意不要写成"练",可结合"锻炼"的本义来理解。

  4、--讨论难理解的词语。

  5、--学*"自学提示",明确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

  让学生认真默读课文,自己先提出问题,在教师帮助下筛选、归类、整理。然后讨论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些问题。学生的提问经梳理后主要可能有以下几个:

  (1)西沙渔人设计的钓钩是怎样的?

  (2)西沙渔人是怎样钓鲨鱼的?

  (3)为什么说西沙渔人是机智、剽悍的海猎手?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第一段(第1、2自然段)概括介绍西沙渔人是久经风浪锻炼,机智、剽悍的海猎手。

  第二段(第3、4自然段)具体介绍西沙渔人是怎样钓鲨鱼的。

  第三段(第5自然段)讲西沙少年相约钓鲨鱼。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作业本第1、2、3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边读边思考,正确回答课后第3题和学生提出的问题;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完成作业本第6题。

  一、复*回顾。

  1、--西沙渔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什么叫"机智"、"剽悍"?

  二、学*课文第一段。

  1、--默读第1、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西沙渔人的机智、剽悍?

  2、--讨论交流,理解句子。

  (1)他们驾一叶扁舟就敢出没在波涛险恶的南海上。

  重点词语:一叶扁舟,波涛险恶

  (2)他们敢于潜入几十米深的海底采集海参、珊瑚,敢于下海擒拿七八百斤重的大海龟,甚至敢于只身去钓鲨鱼。

  重点理解:敢于……敢于……敢于,只身、甚至

  (3)但西沙渔人偏偏喜欢钓鲨鱼。

  A、哪个词语体现了西沙渔人的剽悍?(偏偏)

  B、鲨鱼很凶猛异常,从哪儿可以看出?

  C、指导朗读。

  三、深入阅读第二段。

  1、--自读第3自然段,思考:西沙渔人设计了一种怎样特殊的钓钩?

  (1)"特殊"在哪儿呢?请学生找出文中句子读一读。

  (2)让学生用简笔画试着画画这种特殊的钓钩。

  (3)想象说话:从西沙渔人设计的这种特殊钓钩,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2、--指名朗读第4自然段,看看西沙渔人是怎么钓鲨鱼的?

  (1)四人小组展开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钓鲨鱼的过程。

  (2)比较:这种钓鱼的方法与我们*时所见的钓鱼法一样吗?

  (3)讨论:西沙渔人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可见西沙渔人是怎样的?(让鲨鱼拖着小帆船狂奔,是为了消耗鲨鱼的体力,使鲨鱼疲劳,表现了西沙渔人的"智"。)

  (4)除了看出西沙渔人非常机智,你还看出了什么?(西沙渔人的"剽悍")从哪些句子可以体现出?

  A、放尽钓绳,小帆船就被强有力的鲨鱼拖着在海上风驰电掣般奔驰,在蓝得发黑的海面上激起惊涛骇浪。

  B、等到它无力再拖动小帆船时,剽悍的渔人便提起钓绳,鲨鱼一露出水面,还来不及挣扎,一柄利虎劈下去,鲨鱼顿时断了气。

  (5)--指导朗读句子。

  3、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6题。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会用"甚至"、"顿时"造句;正确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完成作业本第4、5题。

  一、复*导人。

  1、--听写词语。

  2、--你敬佩西沙渔人吗?为什么?

  3、--导人:跟我们差不多年龄的西沙少年,他们的童年时光是怎样度过的呢?

  二、学*第5自然段。

  1、--齐读这一自然段。

  2、--讨论交流。

  (1)西沙渔人的入门考试是什么?

  (2)西沙少年到了几岁时,就相约去钓鲨鱼了?

  A、联系自己,谈谈感受。

  B、比较童年生活,加深体会。

  (3)怎样才会被公认是够资格的西沙渔人呢?

  3、--学生自由背诵第5自然段并尝试听写。

  三、--布置作业。

  1、--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完成作业本第4、5题。


《西沙渔人》教案实用十篇扩展阅读


《西沙渔人》教案实用十篇(扩展1)

——《西沙渔人》教学设计 (菁华3篇)

《西沙渔人》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能回答课后问题;感受西沙渔人勇敢、机智、剽悍的品格,培养学生的阳刚之气。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挣”“扎”;理解18个新词语的意思;会用“甚至”“顿时”造句

  3、能正确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了解大意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挣”“扎”;理解部分新词语的意思

  3、完成作业本第1、2、3题

  教学过程:

  一、揭题

  由鲨鱼引入,揭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听课文录音,圈出你认为比较难读、容易读错的字词,并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反馈,并请学生读一读有关的句子

  3、再听一遍录音,说说你对西沙渔人的印象(可以从课文中找出有关句子或词语)

  三、学*生字新词

  1、自学生字,新词,有意思不懂的可以用各种方法解决(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同桌讨论)

  2、反馈交流

  3、多音字(挣、扎)及有完成课后题2

  四、完成有关作业

  抄写词语,完成作业本第1、2、3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部分新词语的意思,完成作业本第6题

  2、边读边思考,能回答课后问题;感受西沙渔人勇敢、机智、剽悍的品格,培养学生的阳刚之气。

  教学过程:

  一、复*

  1、回忆课文大概内容

  2、认读生字词语(多音字及近义词)

  二、学*课文

  学*单元提示,知道默读要边读边思考,可以先提出问题,再到课文中仔细去寻找,让自己的读有目的。

  (一)学*第1、2自然段

  1、用刚才学的默读方法,自学一二自然段

  2、学生提问(容易的由学生自已解答,有困难的可以相互交流)

  如为什么说西沙渔人是机智、剽悍的海猎手?

  可以先理解“剽悍”的意思。除了引导学生在第2自然段中找以外(敢于出没在波涛险恶的南海上,敢于潜入几十米深的海底采集海参、珊瑚,敢于只身去钓鲨鱼)还要让学生到全文中去找(船小浪大、海深鱼猛、钓钩特殊、方法巧妙)

  3、小结刚才的学*方法

  (二)学*第3、4自然段

  1、点名读这两自然段,其他学生找:西沙渔人钓鲨的方法,再想想为什么采用这种方法

  2、听了这两段,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回答以后教师归纳,再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再读一遍,到课文中找答案

  3、反馈交流

  (三)学*第5自然段

  自学后再交流

  (四)小结

  学完这篇课文,你印象中的.西沙渔人是怎样的?从哪里看出来

  你对哪句话印象最深,为什么?

  三、布置作业

  完成作业本中有关题目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会用“甚至”“顿时”造句,完成有关作业

  2、正确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复*

  回忆课文内容

  (1)说说印象中的西沙渔人是怎样的?

  (2)西沙渔人的钓鲨的方法

  二、指导完成有关作业

  1、会用“甚至”“顿时”造句

  先让学生理解“甚至”“顿时”的意思,再造句

  2、作业本第6题

  回答要具体,要点

  (1)勇敢剽悍(2)机智

  三、指导听写最后一个自然段

《西沙渔人》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理解“机智剽悍、波涛险恶、风驰电掣、惊涛骇浪”等词的意思;

  2、能提出问题,边默读边思考,加深对文章的理解;通过读、议、找理解“为什么说西沙渔人是机智勇敢的海猎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西沙渔人勇敢、机智、剽悍的品格,培养学生的阳刚之气。

  板书:(钓)

  西沙渔人→鲨鱼

  机智 剽悍 船小 浪大 海深 鱼猛

  钓钩特殊 方法巧妙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西沙群岛在……引读第一节。

  (出示幻灯片〈美丽的西沙群岛〉生可能会发出惊叹:美啊!

  师: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师:这节课我们要认识生活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穿行在这波澜壮阔的大海上的渔人。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受“渔人”的剽悍、机智、勇敢。

  1、师:想了解他们吗?想和他们交朋友吗?请读课文。出示要求:

  ①朗读2——5自然段,提出一些和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可以轻声读,也可以大声读,还可以两人一起读。

  读后提问,估计学生会提:

  ①为什么西沙渔人喜爱钓鲨鱼?

  ②他们是用什么办法制服凶猛的鲨鱼的?

  ③西沙渔人令人钦佩的品格是什么?(在课文单元学*重点有出现)如问题很多则进行归类。

  2、导入下文:

  A、当学生提的问题太多,师引导学生懂得只要解决了“从哪些地方看出西沙渔人是机智勇敢的海猎手”主问题时,其他问题会迎刃而解。

  B、当学生没什么问题,则让生看课题,用“我西沙渔人,因为”说说,然后抓这点切入。再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出示要求:

  ②默读课文,在文中细细寻找答案,文中没有现成的答案,要自己动动脑筋想。

  ③读后可以和周围的小伙伴交流一下,发表一下你的看法,说说你找到的句子。

  师:可以用波浪线划出有关句子,用“。”圈出重点词,还可以做笔记。

  三、深入学*课文2、3、4自然段,进一步体会渔人的剽悍、机智、勇敢。

  1、抓住问题③“说说什么是剽悍,从哪些地方看出西沙渔人是机智勇敢的海猎手?”展开教学。要点有:船小浪大、海深鱼猛、钓钩特殊、方法巧妙。

  2、“剽悍”是敏捷而勇猛。学生可能会先在第2自然段中找,认为他们的机智勇敢、剽悍表现在“就敢于出没在波涛险恶的南海上”,“敢于潜入几十米深的海底采集海珊瑚”,“敢于只身去钓鲨鱼”。

  ⑴师引导他们讲理由。(可抓住“一叶扁舟、波涛险恶几十米深、七八百斤重、只身钓鲨”等重点词理解,也可以用描述法,比较法讲)

  师配合出示〈渔人海底采海参、珊瑚〉、鲨鱼的幻灯片。引导学生用几个字小结,并板书:船小浪大、海深

  ⑵提示学生注意“敢于只身去钓鲨鱼”前的“甚至”,(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在钓鲨鱼前加上这个词?)出示“虎鲨”图,你有什么要向同学介绍的吗?

  生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和第二自然段,要点:抓住“凶猛异常”、“血肉模糊”介绍。(幻灯出示“这儿的鲨鱼大多属于……血肉模糊。”)

  引导学生概括“鱼猛”,并指导学生把“虎鲨”的凶猛读出来。

  如生有困难,师出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并提示学生可以结合第二自然段谈。

  ⑶幻灯出示:西沙渔人偏偏喜爱钓它。

  如生没找出,师:这真是一种可怕的动物,它凶猛异常,要吃人,可是——让学生接,抓住“偏偏”来体会,这个词突出了西沙渔人敢于与凶猛的鲨鱼搏斗。

  如生只找到第二自然段,师指出,这个问题不仅涉及第2自然段,还涉及到全文。让学生看课文再自学、小组讨论,师下小组指导。

  3、钓钩特殊:(钓钩好在哪儿?西沙渔人设计这样的钓钩说明了什么?)拿出普通的钓钩,让学生和文中描绘的钓鲨钩作比较:大、倒刺锋利、钓绳粗、包着铜片,适合钓凶猛的鲨鱼。体会西沙渔人的智”。导读:讲讲钓钩怎样特殊。

  4、方法巧妙:先引导学生读懂用什么方法钓鲨鱼,然后思考为什么采用这种方法。要点:

  ⑴让鲨鱼拖着小帆船狂奔,是为了消耗鲨鱼的体力,使鲨鱼疲劳,表现了西沙渔人的“智”;小帆船在惊涛骇浪中风驰电掣,万分惊险,表现西沙渔人的“悍”。

  a、结合上下文和插图理解“乘一叶小小的风帆船”、“风驰电掣、惊涛骇浪”,进一步体会“船小浪大、海深鱼猛”,从而更能看出西沙渔人机智剽悍。

  b、引导学生读出小帆船在惊涛骇浪中风驰电掣的惊险场面。

  ⑵幻灯出示“……鲨鱼一露出水面,还来不及挣扎,一柄利斧劈下去,鲨鱼顿时断了气。”a、这句话怎么能说明西沙渔人的.机智剽悍?(顿时〈说时迟,那时快〉:说明时间之短,不仅写出了斧子的锋利和西沙渔人动作的利索,还表现了西沙渔人的机智和果断。)

  b、引导学生进行表演:一生读课文,两名渔人配合杀鲨;一生读课文,一名渔人只身杀鲨鱼。(表演次数视具体情况而定。)

  c、结合指导读出渔人的机智和果断以及对他们的敬佩之情。

  5、从少年相约钓鲨可看出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边默读“少年钓鲨”边想,反馈。(略读第五自然。)

  6、小结学法:默读课文时,先自己提出一些问题,然后在课文中细细寻找答案,会对课文有较深的了解。是一种较好的学*方法。

  四、实践表达。任选一题说说。

  ⑴我是西沙日报的记者,来采访西沙渔人。

  预计会提:你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钓鲨鱼?为什么把钓鲨鱼当作少年作为“够资格西沙渔人”的入门考试……(如生回答困难师引入高尔基的《海燕》中的“……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帮助理解。)

  ⑵一艘捕鲨船来招工,我是剽悍、机智的西沙渔人,向他们推荐自己。

  ⑶一群意气风发的西沙少年又要出航,临行前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

  ⑷从西沙渔人身上你想到了谁?(自己、武松……)

  五、延伸扩展。

  1、根据⑷学生的回答相机简介高尔基的《海燕》或《武松打虎》及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让学生课外读读。

  2、师在课题上加读《西沙渔人》问学生什么意思,让学生课后写读后感。

  这是我校一位老师的教案,是经过周一贯老师指导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西沙渔人》教学设计3

  一、教材分析

  《西沙渔人》(浙教版第七册)这篇课文记叙了西沙渔人下海捕鲨的情景,赞扬了他们机智剽悍的品格。全文脉络清晰,语言优美,适宜于学生朗读。文章围绕机智剽悍,先概括介绍西沙渔人是久经风浪锻炼、机智、剽悍的海猎手,再具体介绍西沙渔人是怎样钓鲨鱼的,最后写西沙少年相约钓鲨。

  二、设计理念:

  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以问题体系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以目标为导向,以问题解决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抓住为什么说西沙渔人是机智剽悍的海猎手这条研读主线,以表现西沙渔人内涵的语言为切入点。读中悟,悟中读; 读中说,读中议; 读中*得语感,发展语言。从而逐层深入西沙渔人的品格,不断深领其丰富的内涵,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人文的启迪。

  三、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随文读准部分生字及多音字字音,理解部分词语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好第一、二自然段。

  2、借助课件、通过小组合作研读第二自然段,感受西沙渔人的机智剽悍形象。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激**趣,学*第一自然段。

  (课前谈话:*时你去过哪些美丽、好玩的地方?)

  1、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地方,

  出示:在祖国南海湛蓝的海面上,撒着几十个绿宝石般的珊瑚岛,

  师:读一读,这地方怎么样?

  2、这么美丽的地方是哪儿啊?

  出示整个第一段,读一读

  3、播放课件

  4、师:我们一起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记住这个美丽的地方吧!(看课件)

  (二)、看图、质疑、揭题,初识西沙渔人。

  1、师:看了美丽的风景,再去看看那儿的人,好吗?

  2、出示插图,仔细看,你看到了什么?他们是什么人?

  3、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问题吗?

  4、对呀,他们是一些怎样的渔人呢?

  让我们一起通过学*探讨来解决这些问题。揭示课题

  (三)、初读课文,提炼主题

  1、听录音:请大家拿出老师发下来的文章,边听边思考这是些怎么样的渔人?

  2、交流。

  3、出示:这里的渔人,都是些久经风浪锻炼,机智剽悍的海猎手。

  请大家自由读一读,从句子里你读懂了什么?

  你有什么问题?

  (四)、看、议、品读学*第二自然段

  1、播放课件。

  让我们先一起来看看这些久经风浪锻炼、机智剽悍的渔人是怎样在海里捕捉猎物的吧!

  说说你的感受。

  2、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课文怎么告诉我们?

  (1)、出示:第二自然段,齐读。

  (2)、交流你读到了什么?

  (3)、我们具体从哪些句子、哪些词语里可以看到呢?四人小组交流并说说各自的理由。

  (4)、交流研读结果:

  3、体会鲨鱼的凶猛。

  (1)(出示:描写鲨鱼的句子)朗读句子,体会鲨鱼的凶猛。

  (2)(出示课件,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鲨鱼)

  (3)再读句子,一下子立刻等词要重读。理解西沙渔人更猛。

  4、教师小结:听了我们小朋友的讨论老师知道了,渔人的剽悍主要表现在一叶扁舟波涛险恶等词、三个敢于及鲨鱼的凶猛上。

  5、指导朗读。

  (1)、小朋友们,我们刚才通过看、通过说知道了西沙渔人真的是些久经风浪锻炼,机智剽悍的海猎手。

  那我们小朋友有什么好办法把这样机智剽悍的西沙渔人介绍给大家呢?

  (2)、小朋友们自己先读读看,你认为该怎样读。

  (3)、交流:挑你读的最满意的一句来读。

  (4)、出示课件,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机动:

  6、读全文,由点及面

  小朋友们,除了刚才我们讨论的',课文的其它地方也描绘了西沙渔人的剽悍,默读全文,从文中找一找。如:小帆船就被强有力的鲨鱼拖着在海上风驰电掣般奔驰鲨鱼一露出水面,还来不及挣扎,一柄利斧劈下去,鲨鱼顿时断了气。等句子都反映出渔人的剽悍。(出示这些句子,朗读)理解风驰电掣惊涛骇浪的意思。

  7、积累好词,将这两个词写一遍。

  (五)、模拟情境,加深理解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这篇课文吗?有个导演他也很喜欢这篇课文,要把它拍成电视,现在要找个演员来演西沙渔人,你们认为这个演员怎么去挑呢?

  (年龄、性别、个子、性格、潜水本领很高、很勇敢胆大、能在大海里驾船)

  教师提炼机智剽悍即应:强壮、勇敢、敏捷


《西沙渔人》教案实用十篇(扩展2)

——《西沙渔人》教案菁选

《西沙渔人》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西沙渔人》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西沙渔人》教案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能回答课后问题,感受西沙渔人勇敢、机智、剽悍的品格,培养学生的阳刚之气。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挣"、"扎";理解18个新词语的意思;会用"甚至"、"顿时"造句。

  3、能正确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体会西沙渔人的机智剽悍。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总体感知,学会10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语的意思;

  2、学*第一自然段,完成作业本1、2、3题。

  二、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总体感知。

  1、揭示课题后,学生自由读,读通课文。

  2、运用工具书,同桌合作学*,读准生字、新词字音。

  (二)、再读课文,学*字词。

  1、用"--?"画出自己难以读准的字,难以理解的词。(如:多音字"挣"、"扎"的读音,"锻炼"、"剽悍"、"风驰电掣"、"惊涛骇浪"等词的词义。)

  2、分小组共同交流自己的疑难点,能解决的最好在小组内解决。

  3、师生交流,着重解决小组内难以解决的疑难点,并加以强化巩固。(自我发现问题,自行解决疑难点。)

  (三)、三读课文,理清层次。

  1、文章主要写了有关西沙渔人的哪些内容?

  2、学生读文交流。(初步总体感知文意,进而分清主次。)

  (四)、四读课文,质疑问难。

  1、默读课文,用"――?"画出自己对课文内容不理解的地方。

  2、生生互动交流。

  3、师生释疑、存疑。

  (五)、欣赏美丽的西沙群岛,学*课文第一自然段。

  1、图片欣赏美丽的西沙群岛,谈谈自己的感受。

  2、找出课文描写西沙群岛的句子,理解比喻的作用。(绿宝石般)

  3、朗读指导,读出西沙群岛的美。

  (六)、作业设计:

  1、用最适合自己的记字方法记住本课所学生字新词。

  2、写近义词:

  锋利——( ) 机智——( ) 凶猛——( ) 特殊——( )

  第2课时

  设计理念: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突出研读重点,引导学生围绕重点句进行尝试阅读,充分发挥研读对全篇课文的穿透力。

  教学目标:

  1、理解"剽悍"、"惊涛骇浪"、"风驰电掣"等词语的意思,积累词语。会用"甚至"、"顿时"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能回答课后问题,感受古沙渔人勇敢、机智、剽悍的品格,培养学生的`阳刚之气。

  教学过程:

  (一)、揭题,激**趣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西沙渔人》,谁能用一两个词来评价西沙渔人?(机智剽悍)

  板书:机智剽悍

  2、什么叫"剽悍"?看到"剽悍"这个词你脑子里出现了哪些剽悍的人物?

  3、西沙渔人的剽悍又表现在什么地方呢?这是我们本堂课要研究的,研究之前要学会一个新的阅读方法。

  (二)、初读,提出问题:

  1、指名读"学*提示"。归纳:要养成边读边思考的*惯,先要提出问题,然后要寻找答案。

  2、默读课文,自由提问题,写在黑板上。

  3、确定主问题:这么多问题,你认为哪个问题是最主要的?为什么?(从哪些地方看出西沙渔人的机智剽悍?)

  (三)、研读,感悟形象

  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哪件事最能看出西沙渔人的机智剽悍?

  (1)学生自由读;(2)汇报:钓鲨鱼(板书:钓鲨鱼)

  2、西沙渔人是怎样钓鲨鱼的呢?看录像。

  3、课文又是怎么写的呢?请大家读课文第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钓鲨鱼可以分成几步?

  (板书:请鲨上钓、被拖等待、提绳砍鲨)

  4、哪一步最能表现西沙渔人机智剽悍呢?

  (1)学*"被拖等待":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西沙渔人的机智剽悍?

  ①说理体会。

  A、抓重点词:"风驰电掣"什么意思?你还见过哪些风驰电掣的镜头?"惊涛骇浪",换个词怎么说?"三五十里,一二百里"有多远?

  B、联系上下文,体会鲨鱼的凶猛,为什么要写如何凶猛的鲨鱼?

  ②带着紧张而敬佩的心情读读。自由读,指名读评价;齐读。

  (2)学*"诱鲨上钓,提绳砍鲨":

  ①刚才我们从"被拖等待"体会出西沙渔人的机智剽悍?其它两步又是怎样表现出西沙渔人的机智剽悍?

  ②读选其中的一步,先独立思考、体会。(结合"顿时"的造句训练。)

  ③四人小组合作交流。(可以说说、演演、读读等)

  ④汇报。

  5、同学们真能干,用多种方法体会到西沙渔人在钓鲨鱼时表现出来的机智剽悍,课文从哪些地方还可以看出西沙渔人的机智剽悍?

  ①指名读;(课文2、3自然段内容)

  ②你从哪里体会到西沙渔人的机智剽悍?(结合"甚至"的造句训练。)

  ③朗读指导。

  (四)、考试、深化主题

  1、同学们,机智剽悍的西沙渔人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西沙远洋发展公司要举行一次西沙渔人资格考试。还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那里还聘我当主考官。考试形式:开卷考试。题目:(可以自己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任选其中的一个),考合格的同学发给资格证书。准备时间:2分钟,开始!

  2、汇报,发证书。

  3、.总结。

  (五)、设计作业:

  1、为自己设计一份作业。设计的形式:可以说说、演演、读读等。

  2、老师布置:讲述西沙渔人钓鲨鱼的事。

  3、正确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板书设计:

  诱鲨上钓 放绳 逃窜 提绳 劈鲨

  西沙渔人 钓鲨鱼

《西沙渔人》教案2

  教材分析:

  《西沙渔人》(浙教版第七册)这篇课文记叙了西沙渔人下海捕鲨的情景,赞扬了他们机智剽悍的品格,《西沙渔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全文脉络清晰,语言优美,适宜于学生朗读。文章围绕“机智剽悍”,先概括介绍西沙渔人是久经风浪锻炼、机智、剽悍的海猎手,再具体介绍西沙渔人是怎样钓鲨鱼的,最后写西沙少年相约钓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中心,通过研读写“鲨鱼凶猛异常”及“渔人捕鲨鱼”的段落,感受鲨鱼的凶猛可怕,进而体会西沙渔人的机智剽悍的形象。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西沙渔人敬佩的感情,引导学生学*西沙渔人机智、勇敢的品格。

  能力目标: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在读中琢磨语言,积累语言; 在读中深悟西沙渔人的品格,提高整体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研读写“鲨鱼凶猛异常”及“渔人捕鲨鱼”的段落,感受西沙渔人机智剽悍的形象。

  难点:通过咬文嚼字,深入体会西沙渔人机智、勇猛的特点。

  课前准备:课件、引导学生搜集、了解有关西沙群岛及西沙渔人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同学们,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那是一个——(学生齐答:美丽、富饶)的地方。是呀(边欣赏录象,边朗诵),在祖国南海湛蓝的海面上,撒着几十个绿宝石般的珊瑚岛,这就是——(生说:西沙群岛)这节课老师想带同学们去认识一下生活在那里的人,他们是——(学生齐答:西沙渔人)什么叫渔人?

  读了课题后,想知道什么?(质疑)

  二、初读课文:

  1、同学们很会动脑筋,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读读课文。

  2、反馈:

  A、读完了吗?刚才同学们提了很多问题。现在,你知道了什么?

  B、同学们真能干,只读一遍就知道这么多。读了课文以后,我们也初步认识了西沙渔人,谁来说说你心目中的西沙渔人是怎样的?(理解“机智剽悍”:“剽”怎么写?“悍”怎么写?你认为剽悍的人应该是怎么样的?谁来做个动作看,指一名)我们暂且这么认为吧,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西沙渔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那么,你是从课文描写的哪些事情感受到西沙渔人是机智剽悍的?其中,你对西沙渔人的哪件事情印象很深?

  三、学*“鲨鱼”凶猛这一段:

  1、谈话,引出这一环节:我们这里的渔人钓的是一般的鲫鱼、鲢鱼、黑鱼之类的,而西沙渔人钓的却是——(生说:“鲨鱼!”板书:鲨鱼。)

  2、这是一种怎样的鱼啊?看看课文中是怎样写鲨鱼的?(学生找)

  3、学生回答之后出示写鲨鱼的句子:你读读这段话。

  读完后问:你觉得鲨鱼怎么样?(可能的答案:很凶、很可怕、很恐怖等)

  4、课文中讲这些鲨鱼真实是——(凶猛异常)?“异常”指的是——,“凶猛异常”指的是——(凶猛到极点)

  5、这鲨鱼到底怎么凶猛到何种程度呢?我们来看录象。

  老师也有同样的感受,这鲨鱼实在太可怕了,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自己读——指名读(谁来读给大家听)——男生、女生比赛读。

  四、深入研究、体会西沙渔人的“机智剽悍”的个性:

  1、谈话引出:这么凶猛可怕的鲨鱼,西沙渔人会怎么钓呢?我们来读读课文,看看哪些内容写了西沙渔人去钓鲨鱼的。

  学生找。

  2、整体感知:

  A、学们也来读读这段话,想想自己对哪句话很感兴趣。

  B、读完了吗?把你最感兴趣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3、深入理解这段话:

  A、再来反复读读自己感兴趣的句子,圈出有关词语,想一想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然后把自己的看法说给同学听。

  B、全班交流。

  重点句指导:

  放尽钓绳,小帆船就被强有力的鲨鱼拖着在海上风驰电掣般奔驰,在蓝得发黑的海面上激起惊涛骇浪。

  如果有学生提到这句,就顺便研读这句,指导如下:学生可能说:我从“风驰电掣”这个词体会到了鲨鱼奔驰的速度相当快。引导:

  “风驰电掣”指的是——(生说意思)。

  你是怎么理解的?理解这个词语的关键是理解哪个字?小结:像风那样刮过,像闪电那样闪过,就叫做——风驰电掣(生说)想想看,小帆船像风那样刮过,像闪电那样闪过,会是一种什么感受?再读读看,还有什么体会?

  惊涛骇浪:什么叫“惊涛骇浪”?“骇”什么意思?可怕的大浪就叫做“惊涛骇浪”,同学们再来想想,小帆船在惊涛骇浪中像风刮过、像闪电闪过那样飞奔,有什么感觉?

  你知道小帆船奔了有多远吗?生说:三五十里,或一二百里。

  一二百里有多远啊?西塘到海盐才二十里左右,一二百里该有多远啊?差不多到杭州到上海了。

  你来读读这句话,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你还对哪句话或哪个词语感受很深?(指名说)

  “等到它无力再拖动小帆船是时,剽悍的渔人便提起钓绳,鲨鱼一露出水面,还来不及挣扎,一柄利斧劈下去,鲨鱼顿时断了气。

  读了这句话后,有什么感受?(提:这么大的.鲨鱼能提起来,可见渔人的力量太大了;“一露出水面,还来不及挣扎,一柄利斧劈下去”:写出了西沙渔人动作利索,下手狠;“顿时”:这么大的鲨鱼,立即断气,写出了渔人力大无比。)

  (2)读一读: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西沙渔人很勇敢、力大无比,你来读读看(自由读),指名读(二名),齐读。

  5、重点句讨论完后,提问:其他感受深的句子或词语还有吗?

  学生继续发表自己的观点。

  6、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讨论知道了西沙渔人钓鲨鱼是非常危险的,西沙渔人是很勇敢、很勇敢的。下面,我们再来读读这些句子,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自由读)。选择你喜欢句子读给大家听(自由读)——你愿意读给大家听吗?——我们来起来把这段话连起来读一读。

  7、同学们,学到这里,我们已了解了西沙渔人是怎样钓鲨鱼的,对西沙渔人相对来说也比较熟悉了。现在,你对“剽悍”这个词有没有更深刻的理解?(生说)

  小结:是呀,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像西沙渔人那样聪明、勇猛、敏捷的人就可以称得上是“机智剽悍”(生说)的人。

  五、小结:同学们,课文中还有很多句子反映了西沙渔人“机智剽悍”的个性我们下节课再来细细研究吧。

  板书:

  22西沙渔人

  鲨鱼 渔人

  凶猛异常 机智剽悍

  《西沙渔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西沙渔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西沙渔人》教案3

  一、教材分析

  《西沙渔人》(浙教版第七册)这篇课文记叙了西沙渔人下海捕鲨的情景,赞扬了他们机智剽悍的品格。全文脉络清晰,语言优美,适宜于学生朗读。文章围绕机智剽悍,先概括介绍西沙渔人是久经风浪锻炼、机智、剽悍的海猎手,再具体介绍西沙渔人是怎样钓鲨鱼的,最后写西沙少年相约钓鲨。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西沙渔人的剽悍。

  2、积累剽悍风驰电掣惊涛骇浪等好词,记诵敢于敢于甚至敢于这一典范句式。

  3、感受西沙渔人的剽悍形象,开展模拟招聘演员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

  (一)背诵导入,激**趣

  1、背诵古诗《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2、教师导语: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写那些出没风波里久经风浪锻炼的西沙渔人。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提炼主题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准确,不添字不漏字,读完后用课本里或课外的词语概括西沙渔人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并把这个词写在课文插图边的空白处。教师巡视,请两位学生把词语写到黑板上(可能会写:机智、剽悍、聪明、勇敢等)

  (三)自主研读,感悟形象

  1、剽悍是什么意思?不翻词典,仔细看这两个字,你能猜猜是什么意思吗?(引导学生思考,赞赏正确的有创意的见解)有没有同学从词典里查过这个词的意思?(交流后,教师用大屏幕出示词语意思:敏捷而勇猛)

  2、生活中见过的哪些人可以称得上剽悍?如三轮车夫,可让学生围绕这个词来描述一下。

  3、课文说西沙渔人剽悍,是怎样来写的呢?仔细读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在词句旁注上一些自己的理解。

  ①教师用屏幕出示:西沙渔人真剽悍啊!你看,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③交流研读结果:渔人的剽悍主要表现在一叶扁舟波涛险恶等词及三个敢于上。

  ④指导朗读。你认为该怎样读好他们敢于只身去钓鲨鱼这句话?为什么要这样读?(明确:应该读出层次,语势层层递进。)学生练读。

  ⑤积累句式:敢于敢于甚至敢于是一个很常用的句式,我们一起试着来写一段话。教师根据实际提供语境,写完后交流点评。

  4、了解烘托法的运用

  (1)读了这一段,你还有什么问题吗?(如果学生提出:课文是写西沙渔人的,为什么还要写鲨鱼?教师就顺势深入学*;反之则由教师提问。)

  (2)课文是怎样写鲨鱼的?朗读句子,体会鲨鱼的凶猛。再读句子,一下子立刻等词要重读。

  (3)讨论课文描写鲨鱼凶猛的用意。明确:这是一种烘托法,意在进一步表现西沙渔人的剽悍。

  5、小结:这一段中渔人的剽悍主要表现在:船小浪大,海深鱼猛。(板书)

  6、回读全文,由点及面除了刚才我们讨论的',课文的其它地方也描绘了西沙渔人的剽悍,默读全文,从文中找一找。如:小帆船就被强有力的鲨鱼拖着在海上风驰电掣般奔驰鲨鱼一露出水面,还来不及挣扎,一柄利斧劈下去,鲨鱼顿时断了气。等句子都反映出渔人的剽悍。(读度句,记住)理解风驰电掣惊涛骇浪的意思。

  7、积累好词,将这两个词写一遍。

  (四)品画设境,加深理解

  1、教师将事先印好的四幅不同形象的渔人简笔画发给学生,让学生评一评,哪一幅画与课文的渔人形象比较吻合,为什么?如果满意的话,请根据自己的理解给画涂上颜色;如果认为自己能画得比这幅更好,就再画一幅。

  2、今天我们一起探讨学*了西沙渔人的剽悍,有一位导演想把这篇课文拍成一个解说片,现要招聘一位演员来演西沙渔人,同学们认为这个演员应该具备哪些条件?组织学生讨论,而后屏幕出示:年龄、身材、外貌、性格、发型等,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梳理。最后表扬学生:你们比这位导演的眼光还准,真有水*。

《西沙渔人》教案4

  设计理念: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突出研读重点,引导学生围绕重点句进行尝试阅读,充分发挥研读对全篇课文的穿透力。

  教学目标:

  1、通过研读课文,能尝试解决自己提出的两个问题。

  2、感受西沙渔人的机智、剽悍的性格,培养学生的阳刚之气。

  教学过程:

  一、再现问题,确立尝试中心

  1、谈话导入,再现问题: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第22课《西沙渔人》。上一节课中,大家提出了许多问题。

  老师把大家的问题做了整理、分类,请看……(课件出示,学生自由读)

  这么多问题中哪一个问题是有关于西沙渔人特点的?学生自由回答。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研究课文,重点解决这个问题,看看大家能不能自己尝试解决。

  2、出示中心句:“这里的渔人,都是些久经风浪锻炼,机智剽悍的海猎手。”

  (1)指名读,读正确

  (2)理解词语“剽悍”、“机智剽悍”

  二、开展尝试活动,解决问题

  1、初步梳理,了解渔人为什么是机智剽悍的

  过渡引入:课文哪些地方体现出渔人的机智剽悍呢?这个问题,老师还没教,同学们能不能自己尝试着解决?请你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边读边划出有关语句。

  (1)自由读课文,师巡视。

  (2)汇报交流。学生读句子,老师随机点评板书

  (板:鲨鱼凶猛、钓钩特殊、浪中钓鲨)

  (3)这三方面,哪一方面最能体现西沙渔人的'机智、剽悍?(学生自由答)

  2、深入研究,学*语言

  (1)哪些句子是具体描写渔人只身钓鲨鱼?请你找一找,并联系上下文体会一下,自己先试一试。有困难时,可以同桌讨论体会。

  (2)学生尝试读课文

  (3)汇报交流(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

  (4)出示句子:“等到它无力再拖动小帆船时,……鲨鱼顿时断了气”

  ①朗读训练

  ②你读这句体会到了什么?

  ③男生读、齐读

  (5)发散辐射:同学们,这是怎样的鲨鱼呀?(凶猛)我们刚才是从哪句中体会到的?请你找一找、读一读。

  (6)学*句子:“尖利的牙齿……血肉模糊。”(课件出示)

  ①指名读,读正确;

  ②创设情境:就让我们来亲眼目睹一下鲨鱼的凶猛!(出示课件)看了课件,相信大家会读得更好!

  ③朗读体会:大组比赛读、齐读

  (7)重现“等到它无力再拖动小帆船时,……鲨鱼顿时断了气”一句,体会朗读

  (8)学*句子:“被倒刺扎痛的鲨鱼发疯似的……甚至一二百里。”

  ①过渡:这么凶猛的鲨鱼怎么会无力再拖动了呢?(课件出示)

  ②你能读好这句吗?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抓住关键词:风驰电掣、惊涛骇浪、发疯似的、强有力、拖着……

  ③出示课件,再指名读,学生点评

  ④前后联系:同学们读得真好!其实呀,要读好课文,我们还可以抓住重点词,联系上下文来体会。比如说:鲨鱼原先是“发疯似的逃窜”,到后来怎么会“无力再拖动”呢?从这个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名说)

  ⑤师小结

  (9)再重现“等到它无力再拖动小帆船时,……鲨鱼顿时断了气”一句,体会朗读。

  (10)出示“他们敢于潜入……只身去钓鲨鱼。”

  师引读,再齐读。

  (11)重现“这里的渔人,都是些久经风浪锻炼,机智剽悍的海猎手。”

  齐读

  (12)小结:

  三、课外延伸,升华情感:

  1、课件出示两句名言:尝试读、齐读

  2、介绍课外阅读《老人与海》

  这是我校一位老师的教案,是经过周一贯老师指导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西沙渔人》教案5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能回答课后问题;感受西沙渔人勇敢、机智、剽悍的品格,培养学生的阳刚之气。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挣"、"扎";理解18个新词语的意思;会用"甚至"、"顿时"造句。

  3、能正确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默读课文,能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感受西沙渔人勇敢、机智、剽悍的品格。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读通课文,学会10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语的意思;完成作业本第1、2、3题。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读题,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2、--出示课文插图。通过看图,问学生这里描绘了怎样一幅场景?

  二、自学课文,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通读课文。

  2、--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尝试自己解决。

  3、--默读"自学提示",提出疑难问题。

  三、检查自学。

  1、--出示带生字的词,读一读。

  2、--请学生挑选易读错的生字词领读。

  3、--板书"炼",注意不要写成"练",可结合"锻炼"的本义来理解。

  4、--讨论难理解的词语。

  5、--学*"自学提示",明确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

  让学生认真默读课文,自己先提出问题,在教师帮助下筛选、归类、整理。然后讨论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些问题。学生的提问经梳理后主要可能有以下几个:

  (1)西沙渔人设计的钓钩是怎样的?

  (2)西沙渔人是怎样钓鲨鱼的?

  (3)为什么说西沙渔人是机智、剽悍的海猎手?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第一段(第1、2自然段)概括介绍西沙渔人是久经风浪锻炼,机智、剽悍的海猎手。

  第二段(第3、4自然段)具体介绍西沙渔人是怎样钓鲨鱼的。

  第三段(第5自然段)讲西沙少年相约钓鲨鱼。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作业本第1、2、3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边读边思考,正确回答课后第3题和学生提出的问题;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完成作业本第6题。

  一、复*回顾。

  1、--西沙渔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什么叫"机智"、"剽悍"?

  二、学*课文第一段。

  1、--默读第1、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西沙渔人的机智、剽悍?

  2、--讨论交流,理解句子。

  (1)他们驾一叶扁舟就敢出没在波涛险恶的南海上。

  重点词语:一叶扁舟,波涛险恶

  (2)他们敢于潜入几十米深的海底采集海参、珊瑚,敢于下海擒拿七八百斤重的大海龟,甚至敢于只身去钓鲨鱼。

  重点理解:敢于……敢于……敢于,只身、甚至

  (3)但西沙渔人偏偏喜欢钓鲨鱼。

  A、哪个词语体现了西沙渔人的剽悍?(偏偏)

  B、鲨鱼很凶猛异常,从哪儿可以看出?

  C、指导朗读。

  三、深入阅读第二段。

  1、--自读第3自然段,思考:西沙渔人设计了一种怎样特殊的钓钩?

  (1)"特殊"在哪儿呢?请学生找出文中句子读一读。

  (2)让学生用简笔画试着画画这种特殊的钓钩。

  (3)想象说话:从西沙渔人设计的这种特殊钓钩,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2、--指名朗读第4自然段,看看西沙渔人是怎么钓鲨鱼的?

  (1)四人小组展开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钓鲨鱼的.过程。

  (2)比较:这种钓鱼的方法与我们*时所见的钓鱼法一样吗?

  (3)讨论:西沙渔人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可见西沙渔人是怎样的?(让鲨鱼拖着小帆船狂奔,是为了消耗鲨鱼的体力,使鲨鱼疲劳,表现了西沙渔人的"智"。)

  (4)除了看出西沙渔人非常机智,你还看出了什么?(西沙渔人的"剽悍")从哪些句子可以体现出?

  A、放尽钓绳,小帆船就被强有力的鲨鱼拖着在海上风驰电掣般奔驰,在蓝得发黑的海面上激起惊涛骇浪。

  B、等到它无力再拖动小帆船时,剽悍的渔人便提起钓绳,鲨鱼一露出水面,还来不及挣扎,一柄利虎劈下去,鲨鱼顿时断了气。

  (5)--指导朗读句子。

  3、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6题。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会用"甚至"、"顿时"造句;正确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完成作业本第4、5题。

  一、复*导人。

  1、--听写词语。

  2、--你敬佩西沙渔人吗?为什么?

  3、--导人:跟我们差不多年龄的西沙少年,他们的童年时光是怎样度过的呢?

  二、学*第5自然段。

  1、--齐读这一自然段。

  2、--讨论交流。

  (1)西沙渔人的入门考试是什么?

  (2)西沙少年到了几岁时,就相约去钓鲨鱼了?

  A、联系自己,谈谈感受。

  B、比较童年生活,加深体会。

  (3)怎样才会被公认是够资格的西沙渔人呢?

  3、--学生自由背诵第5自然段并尝试听写。

  三、--布置作业。

  1、--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完成作业本第4、5题。

《西沙渔人》教案6

  1、教学内容:

  《西沙渔人》第二、三节

  2、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了解剽悍的西沙渔人捕鲨鱼的紧张激烈。

  (2)通过朗读句子,了解钓钩的特点。

  (3)积累语言,整合运用。

  3、教学过程:

  (1)充分朗读第2节

  让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朗读西沙渔人捕鲨鱼时最紧张最激烈的片段。

  ①出示:放尽钓绳,小帆船就被强有力的鲨鱼拖着在海上风驰电掣般奔驰,在蓝得发黑的海面上激起了惊涛骇浪。巨大的鲨鱼能拖着小帆船奔上三五十里,甚至一二百里。

  ②朗读体现西沙渔人机智勇敢的语句并体会。

  ③朗读体现西沙渔人机智勇敢的语句并体会。

  (2)通过朗读句子,体会钓钩的`特点,并画出来。

  ①交流、评价学生画的钓钩,并与课文进行比较。

  ②师生共同.总结钓钩特点:比普通的钓钩(大),有锋利的(倒刺),钓绳(粗),靠*钓钩的地方包有(铜片)。

  ③练*说话,出示:

  钓钩大、倒刺锋利,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钓绳粗,能_________________;靠*钓钩的地方包铜片,能________________。

  钓钩小、倒刺不锋利,就___________________;钓绳不粗,就________________,靠*钓钩的地方不包铜片,就_______________。

  (3)创设情境,运用课文语言练*说话。

  出示:

  小朋友(指着钓钩):叔叔,这是什么?

  讲解员(指着钓钩):这是钓钩,看________。(介绍钓钩形状)

  小朋友(惊奇地):为什么这钓钩这么特殊?

  讲解员(耐心地):钓钩大、倒刺锋利,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介绍钓钩特点及作用)

  小朋友(好奇地):叔叔,能放一段西沙渔人钓鲨鱼的影片吗?

  讲解员(抱歉地):对不起,暂时没有,但我可以生动地向你描述一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朋友(赞美地,钦佩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教学新意:

  体现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重积累,重运用,指导学生综合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读、自悟,通过朗读促进理解,通过积累,形成语感,迁移运用,掌握语言。

《西沙渔人》教案7

  教学目标

  1、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能提出问题,边默读边思考,能回答课后问题;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西沙渔人勇敢、机智、剽悍的品格,培养学生的阳刚之气。

  板书:

  西沙渔人

  南海群岛 机智剽悍

  (甚至)

  海参 珊瑚 大海龟 敢……敢于……敢于……敢于……

  鲨鱼

  船小浪大 海深鱼猛

  钓钩特殊 方法巧妙

  教学过程 :

  一、新课导入 ,了解“西沙”。

  1、对于祖国的西沙,你了解多少?学生结合自己收集的有关资料和学过的6册的《富饶的西沙群岛》简介。师随机进行教学:

  ⑴引读第一自然段“在祖国南海湛蓝的海面上,……绿宝石般的……”

  ⑵出示幻灯片“美丽的西沙”。学生看图理解“湛蓝”;并知道岛上有许多鸟儿,有大片的树林才被比作“绿宝石”;看图认识海龟、鲨鱼,知道西沙海底有海参、珊瑚。

  ⑶看图后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读第一自然段。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受“渔人”的剽悍、机智、勇敢。

  1、看“虎鲨”图,师:你有什么要向同学介绍的`吗?如生有困难,师出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并提示学生可以结合第二自然段谈谈,谈后让学生把“虎鲨”的凶猛读出来。

  2、师:这真是一种可怕的动物,它凶猛异常,要吃人,可是——让学生接,生可能会答:西沙渔人偏偏喜爱钓它。

  师: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就是这群勇敢的“渔人”。(揭题:西沙渔人)

  3、师:想了解他们吗?请读课文。出示要求:

  ①朗读2——5自然段,提出一些和课文有关的问题。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可以轻声读,也可以大声读,还可以两人一起读。

  估计学生会提:①为什么西沙渔人喜爱钓鲨鱼?②他们是用什么办法制服凶猛的鲨鱼的?③西沙渔人令人钦佩的品格是什么?(在课文单元学*重点有出现)如问题很多则进行归类。

  再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②默读课文,在文中细细寻找答案,文中没有现成的答案,要自己动动脑筋想。

  ③交流时,可以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还可以提出自己备有答案的问题考考人家。

  三、深入学*课文第二段(3、4自然段)进一步体会渔人的剽悍、机智、勇敢。

  1、抓住问题③“说说什么是剽悍,从哪些地方看出西沙渔人是机智勇敢的海猎手?”展开教学。

  “剽悍”是敏捷而勇猛。学生可能只在第2自然段中找,认为他们的机智勇敢、剽悍表现在“就敢于出没在波涛险恶的南海上”,“敢于潜入几十米深的海底采集海珊瑚”,“敢于只身去钓鲨鱼”。师肯定他们的回答,然后指出,这个问题不仅涉及第2自然段,还涉及到全文。让学生看课文小组讨论,师下小组指导。要点有:

  2、船小浪大:从图画中看出;从“乘上一条小小的风帆船”……

  3、海深渔猛:前边已学过部分,可抓住“偏偏”来体会,这个词突出了西沙渔人敢于与凶猛的鲨鱼搏斗的性格;第4自然段与渔人搏斗部分,可相机指导朗读。

  4、钓钩特殊:拿出普通的钓钩,让学生作比较,(大、倒刺锋利、钓绳粗、包着铜片)体会西沙渔人的“智”。

  5、方法巧妙:先引导学生读懂用什么方法钓鲨鱼,然后思考为什么采用这种方法。要点:

  ⑴让鲨鱼拖着小帆船狂奔,(结合理解“风驰电掣”)是为了消耗鲨鱼的体力,使鲨鱼疲劳,表现了西沙渔人的“智”;小帆船在惊涛骇浪中风驰电掣,万分惊险,表现西沙渔人的“悍”。(结合理解“惊涛骇浪”)

  ⑵“鲨鱼一露出水面,还来不及挣扎,一柄利斧劈下去,鲨鱼顿时断了气”中的“顿时”(说明时间之短)不仅写出了斧子的锋利和西沙渔人动作的利索,还表现了西沙渔人的机智和果断。

  ⑶引导学生读出和鲨鱼搏斗时的惊险,杀鲨鱼时的利索,以及对西沙渔人的敬佩之情。

  6、从少年相约钓鲨可看出什么?(第五自然段略读)

  四、实践表达。

  1、看课题“我西沙渔人,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学生写一句话。反馈交流。

  2、任选一题说说,

  ⑴我是西沙日报的记者,来采访西沙渔人。

  预计问题:你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钓鲨鱼?为什么把钓鲨鱼当作少年作为够资格西沙渔人的入门考试……(如生回答困难师引入高尔基的《海燕》中的“……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

  ⑵一艘捕鲨船来招工,我是剽悍、机智的西沙渔人,向他们推荐自己。

  ⑶一群意气风发的西沙少年又要出航,临行前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

  ⑷从西沙渔人身上你看到了谁?

  五、延伸扩展。

  1、根据⑷学生的回答相机简介高尔基的《海燕》或《武松打虎》及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引导学生课外阅读。

  2、师在课题上加读《西沙渔人》问学生什么意思,让学生课后写读后感。

  3、课后查查如今的西沙为什么会绿树成荫?请教:是否有必要?

《西沙渔人》教案8

  一、教材理解

  这篇课文记叙了西沙渔人下海捕鲨的情景,赞扬了他们机智剽悍的品格。全文可以分成3段。第一段(1、2自然段)概括介绍了西沙渔人是久经风浪锻炼、机智、剽悍的海猎手。具体从“他们敢于出没在波涛险恶的南海上,敢于潜入几十米深的海底,敢于只身钓鲨鱼。”3个方面写出了他们的品格。这一段还写了鲨鱼的凶猛异常——把人咬成两截,使人血肉模糊,但西沙渔人偏偏喜爱钓鲨鱼,表现出西沙渔人的勇敢。第二段(3、4自然段)具体介绍西沙渔人是怎样钓鲨鱼的。第3自然段讲西沙渔人的鱼钩非常大、倒刺锋利、钓绳粗、钩和线接连处包着铜片,体现出西沙渔人的聪明智慧。第4自然段讲西沙渔人是怎样制服凶猛的鲨鱼的。西沙渔人先用肉腥味诱使鲨鱼上钩,然后放尽钓绳任鲨鱼逃窜,等鲨鱼无力时,西沙渔人提起钓绳,迅速用利斧将它劈死。第三段(5自然段)讲西沙少年相约钓鲨鱼。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能回答课后问题;感受西沙渔人勇敢、机智、剽悍的.品格,培养学生的阳刚之气。

  2、学会本课生字,读准多音字“挣、扎”;理解18个新词语的意思。

  三、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理解西沙渔人的剽悍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培养学生的阳刚之气。

  四、教学准备

  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背过的古诗《江上渔者》吗?谁愿意来背背?

  [设计意图:江上渔者是《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古诗文背诵篇目之一。将与本文相关的古诗引进课堂教学,使本课教学有个别具一格的开头]

  2、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写那些出没风波里久经风浪的西沙渔人的。

  板书:西沙渔人

  3、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归纳小结:西沙渔人是怎样的?

  西沙渔人如何捕鱼?

  4、引出单元导读:我们这个单元要求同学们在边默读课文时边提出问题,下面就带着你们提出的问题去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提炼主题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

  反馈:分小节指名朗读

  2、同学们读得都挺不错,听的同学也很认真。那么你解决了什么问题呢?

  3、再去快速读读课文,然后用课本里的或课外的词语概括西沙渔人给你留下的印象,并把这个词语写到书上插图空白处。

  反馈:指名板演词语。

  4、来看看同学们写的词语,我发现有几个同学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剽悍”这个词语。那你能来猜一猜,剽悍是什么意思吗?生活中哪些人可以用剽悍来形容?谁能够运用工具书说说剽悍的意思?

  反馈:剽悍——轻捷勇敢

  [设计意图:没有生活经验,文字只能是枯燥的概念。文中的“剽悍”一词,单从词典中查出它是“轻捷而勇猛”的意思,是不能培养起语感的。通过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理解才能到位。]

  5、那课文是怎样写西沙渔人的剽悍的呢?这节课我们先来学*第二小节。

  (三)学*第二小节

  1、放声读课文第二小节,边读边找从哪里可以看出西沙渔人的剽悍?然后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2、反馈

  (1)他们驾一叶扁舟就敢出没在波涛险恶的南海上。

  板书:船小、浪大

  齐读

  (2)他们敢于潜入几十米深的海底采集海参、珊瑚,敢于下海擒拿七、八百斤重的大海龟,甚至敢于只身去钓鲨鱼。

  板书:海深

  你认为该怎么读好这句话?你为什么要这样读?(读出层层递进的感觉)

  指名读:男、女生分别读。

  (3)这儿的鲨鱼大多属于虎鲨一类,凶猛异常。尖利的牙齿能一下子把一个壮年汉子咬成两截,猛烈挥动的尾巴只要擦到你的皮肤,立刻会使你血肉模糊。

  板书:鱼猛

  你还有别的关于虎鲨的资料向大家介绍吗?指名回答

  导:是啊,这真是一种可怕的动物,让我们用朗读把它的凶猛体现出来。

  练读:指名读读到这里,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吗?指名生答。若无,则有师指出为什么写西沙渔人的剽悍要写虎鲨的凶猛呢?(衬托西沙渔人的剽悍)

  (4)正因为西沙渔人机智剽悍,所以他们——引读偏偏喜爱钓鲨鱼。

  3、小结:第2自然段中西沙渔人的剽悍主要体现在海深鱼猛、船小浪大。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二小节。齐读

  4、那课文哪里还写出了西沙渔人的剽悍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

  (四)作业

  1、当堂练

  (1)选择你认为难写的生字写几次。

  (2)记一记你从课文中摘录下的好词。

  反馈:指名生板演难写生字,集体分析。

  2、课后做

  (1)再读一读课文第二小节,然后画一画你心目中的西沙渔人的形象。

  (2)当一回《温州晚报》的小记者,设计几个问题采访西沙渔人,写一篇采访稿。

  板书设计:

  西

  沙 船小 浪大

  渔 海深 鱼猛

  人


《西沙渔人》教案实用十篇(扩展3)

——《西沙渔人》教案菁选

《西沙渔人》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西沙渔人》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西沙渔人》教案1

  一、教材理解

  这篇课文记叙了西沙渔人下海捕鲨的情景,赞扬了他们机智剽悍的品格。全文可以分成3段。第一段(1、2自然段)概括介绍了西沙渔人是久经风浪锻炼、机智、剽悍的海猎手。具体从“他们敢于出没在波涛险恶的南海上,敢于潜入几十米深的海底,敢于只身钓鲨鱼。”3个方面写出了他们的品格。这一段还写了鲨鱼的凶猛异常——把人咬成两截,使人血肉模糊,但西沙渔人偏偏喜爱钓鲨鱼,表现出西沙渔人的勇敢。第二段(3、4自然段)具体介绍西沙渔人是怎样钓鲨鱼的。第3自然段讲西沙渔人的鱼钩非常大、倒刺锋利、钓绳粗、钩和线接连处包着铜片,体现出西沙渔人的聪明智慧。第4自然段讲西沙渔人是怎样制服凶猛的鲨鱼的。西沙渔人先用肉腥味诱使鲨鱼上钩,然后放尽钓绳任鲨鱼逃窜,等鲨鱼无力时,西沙渔人提起钓绳,迅速用利斧将它劈死。第三段(5自然段)讲西沙少年相约钓鲨鱼。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能回答课后问题;感受西沙渔人勇敢、机智、剽悍的品格,培养学生的阳刚之气。

  2、学会本课生字,读准多音字“挣、扎”;理解18个新词语的意思。

  三、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理解西沙渔人的剽悍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培养学生的阳刚之气。

  四、教学准备

  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背过的古诗《江上渔者》吗?谁愿意来背背?

  [设计意图:江上渔者是《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古诗文背诵篇目之一。将与本文相关的古诗引进课堂教学,使本课教学有个别具一格的开头]

  2、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写那些出没风波里久经风浪的西沙渔人的。

  板书:西沙渔人

  3、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归纳小结:西沙渔人是怎样的?

  西沙渔人如何捕鱼?

  4、引出单元导读:我们这个单元要求同学们在边默读课文时边提出问题,下面就带着你们提出的问题去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提炼主题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

  反馈:分小节指名朗读

  2、同学们读得都挺不错,听的同学也很认真。那么你解决了什么问题呢?

  3、再去快速读读课文,然后用课本里的或课外的词语概括西沙渔人给你留下的印象,并把这个词语写到书上插图空白处。

  反馈:指名板演词语。

  4、来看看同学们写的词语,我发现有几个同学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剽悍”这个词语。那你能来猜一猜,剽悍是什么意思吗?生活中哪些人可以用剽悍来形容?谁能够运用工具书说说剽悍的意思?

  反馈:剽悍——轻捷勇敢

  [设计意图:没有生活经验,文字只能是枯燥的概念。文中的“剽悍”一词,单从词典中查出它是“轻捷而勇猛”的意思,是不能培养起语感的。通过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理解才能到位。]

  5、那课文是怎样写西沙渔人的剽悍的呢?这节课我们先来学*第二小节。

  (三)学*第二小节

  1、放声读课文第二小节,边读边找从哪里可以看出西沙渔人的剽悍?然后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2、反馈

  (1)他们驾一叶扁舟就敢出没在波涛险恶的南海上。

  板书:船小、浪大

  齐读

  (2)他们敢于潜入几十米深的海底采集海参、珊瑚,敢于下海擒拿七、八百斤重的大海龟,甚至敢于只身去钓鲨鱼。

  板书:海深

  你认为该怎么读好这句话?你为什么要这样读?(读出层层递进的感觉)

  指名读:男、女生分别读。

  (3)这儿的.鲨鱼大多属于虎鲨一类,凶猛异常。尖利的牙齿能一下子把一个壮年汉子咬成两截,猛烈挥动的尾巴只要擦到你的皮肤,立刻会使你血肉模糊。

  板书:鱼猛

  你还有别的关于虎鲨的资料向大家介绍吗?指名回答

  导:是啊,这真是一种可怕的动物,让我们用朗读把它的凶猛体现出来。

  练读:指名读读到这里,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吗?指名生答。若无,则有师指出为什么写西沙渔人的剽悍要写虎鲨的凶猛呢?(衬托西沙渔人的剽悍)

  (4)正因为西沙渔人机智剽悍,所以他们——引读偏偏喜爱钓鲨鱼。

  3、小结:第2自然段中西沙渔人的剽悍主要体现在海深鱼猛、船小浪大。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二小节。齐读

  4、那课文哪里还写出了西沙渔人的剽悍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

  (四)作业

  1、当堂练

  (1)选择你认为难写的生字写几次。

  (2)记一记你从课文中摘录下的好词。

  反馈:指名生板演难写生字,集体分析。

  2、课后做

  (1)再读一读课文第二小节,然后画一画你心目中的西沙渔人的形象。

  (2)当一回《温州晚报》的小记者,设计几个问题采访西沙渔人,写一篇采访稿。

  板书设计:

  西

  沙 船小 浪大

  渔 海深 鱼猛

  人

《西沙渔人》教案2

  教学目标

  1、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能提出问题,边默读边思考,能回答课后问题;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西沙渔人勇敢、机智、剽悍的品格,培养学生的阳刚之气。

  板书:

  西沙渔人

  南海群岛 机智剽悍

  (甚至)

  海参 珊瑚 大海龟 敢……敢于……敢于……敢于……

  鲨鱼

  船小浪大 海深鱼猛

  钓钩特殊 方法巧妙

  教学过程 :

  一、新课导入 ,了解“西沙”。

  1、对于祖国的西沙,你了解多少?学生结合自己收集的有关资料和学过的6册的《富饶的西沙群岛》简介。师随机进行教学:

  ⑴引读第一自然段“在祖国南海湛蓝的海面上,……绿宝石般的……”

  ⑵出示幻灯片“美丽的西沙”。学生看图理解“湛蓝”;并知道岛上有许多鸟儿,有大片的树林才被比作“绿宝石”;看图认识海龟、鲨鱼,知道西沙海底有海参、珊瑚。

  ⑶看图后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读第一自然段。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受“渔人”的剽悍、机智、勇敢。

  1、看“虎鲨”图,师:你有什么要向同学介绍的吗?如生有困难,师出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并提示学生可以结合第二自然段谈谈,谈后让学生把“虎鲨”的凶猛读出来。

  2、师:这真是一种可怕的动物,它凶猛异常,要吃人,可是——让学生接,生可能会答:西沙渔人偏偏喜爱钓它。

  师: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就是这群勇敢的“渔人”。(揭题:西沙渔人)

  3、师:想了解他们吗?请读课文。出示要求:

  ①朗读2——5自然段,提出一些和课文有关的问题。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可以轻声读,也可以大声读,还可以两人一起读。

  估计学生会提:①为什么西沙渔人喜爱钓鲨鱼?②他们是用什么办法制服凶猛的鲨鱼的?③西沙渔人令人钦佩的品格是什么?(在课文单元学*重点有出现)如问题很多则进行归类。

  再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②默读课文,在文中细细寻找答案,文中没有现成的答案,要自己动动脑筋想。

  ③交流时,可以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还可以提出自己备有答案的问题考考人家。

  三、深入学*课文第二段(3、4自然段)进一步体会渔人的剽悍、机智、勇敢。

  1、抓住问题③“说说什么是剽悍,从哪些地方看出西沙渔人是机智勇敢的海猎手?”展开教学。

  “剽悍”是敏捷而勇猛。学生可能只在第2自然段中找,认为他们的机智勇敢、剽悍表现在“就敢于出没在波涛险恶的南海上”,“敢于潜入几十米深的海底采集海珊瑚”,“敢于只身去钓鲨鱼”。师肯定他们的回答,然后指出,这个问题不仅涉及第2自然段,还涉及到全文。让学生看课文小组讨论,师下小组指导。要点有:

  2、船小浪大:从图画中看出;从“乘上一条小小的风帆船”……

  3、海深渔猛:前边已学过部分,可抓住“偏偏”来体会,这个词突出了西沙渔人敢于与凶猛的鲨鱼搏斗的性格;第4自然段与渔人搏斗部分,可相机指导朗读。

  4、钓钩特殊:拿出普通的钓钩,让学生作比较,(大、倒刺锋利、钓绳粗、包着铜片)体会西沙渔人的“智”。

  5、方法巧妙:先引导学生读懂用什么方法钓鲨鱼,然后思考为什么采用这种方法。要点:

  ⑴让鲨鱼拖着小帆船狂奔,(结合理解“风驰电掣”)是为了消耗鲨鱼的体力,使鲨鱼疲劳,表现了西沙渔人的“智”;小帆船在惊涛骇浪中风驰电掣,万分惊险,表现西沙渔人的“悍”。(结合理解“惊涛骇浪”)

  ⑵“鲨鱼一露出水面,还来不及挣扎,一柄利斧劈下去,鲨鱼顿时断了气”中的'“顿时”(说明时间之短)不仅写出了斧子的锋利和西沙渔人动作的利索,还表现了西沙渔人的机智和果断。

  ⑶引导学生读出和鲨鱼搏斗时的惊险,杀鲨鱼时的利索,以及对西沙渔人的敬佩之情。

  6、从少年相约钓鲨可看出什么?(第五自然段略读)

  四、实践表达。

  1、看课题“我西沙渔人,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学生写一句话。反馈交流。

  2、任选一题说说,

  ⑴我是西沙日报的记者,来采访西沙渔人。

  预计问题:你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钓鲨鱼?为什么把钓鲨鱼当作少年作为够资格西沙渔人的入门考试……(如生回答困难师引入高尔基的《海燕》中的“……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

  ⑵一艘捕鲨船来招工,我是剽悍、机智的西沙渔人,向他们推荐自己。

  ⑶一群意气风发的西沙少年又要出航,临行前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

  ⑷从西沙渔人身上你看到了谁?

  五、延伸扩展。

  1、根据⑷学生的回答相机简介高尔基的《海燕》或《武松打虎》及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引导学生课外阅读。

  2、师在课题上加读《西沙渔人》问学生什么意思,让学生课后写读后感。

  3、课后查查如今的西沙为什么会绿树成荫?请教:是否有必要?

《西沙渔人》教案3

  1、教学内容:

  《西沙渔人》第二、三节

  2、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了解剽悍的西沙渔人捕鲨鱼的紧张激烈。

  (2)通过朗读句子,了解钓钩的特点。

  (3)积累语言,整合运用。

  3、教学过程:

  (1)充分朗读第2节

  让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朗读西沙渔人捕鲨鱼时最紧张最激烈的片段。

  ①出示:放尽钓绳,小帆船就被强有力的鲨鱼拖着在海上风驰电掣般奔驰,在蓝得发黑的海面上激起了惊涛骇浪。巨大的鲨鱼能拖着小帆船奔上三五十里,甚至一二百里。

  ②朗读体现西沙渔人机智勇敢的'语句并体会。

  ③朗读体现西沙渔人机智勇敢的语句并体会。

  (2)通过朗读句子,体会钓钩的特点,并画出来。

  ①交流、评价学生画的钓钩,并与课文进行比较。

  ②师生共同.总结钓钩特点:比普通的钓钩(大),有锋利的(倒刺),钓绳(粗),靠*钓钩的地方包有(铜片)。

  ③练*说话,出示:

  钓钩大、倒刺锋利,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钓绳粗,能_________________;靠*钓钩的地方包铜片,能________________。

  钓钩小、倒刺不锋利,就___________________;钓绳不粗,就________________,靠*钓钩的地方不包铜片,就_______________。

  (3)创设情境,运用课文语言练*说话。

  出示:

  小朋友(指着钓钩):叔叔,这是什么?

  讲解员(指着钓钩):这是钓钩,看________。(介绍钓钩形状)

  小朋友(惊奇地):为什么这钓钩这么特殊?

  讲解员(耐心地):钓钩大、倒刺锋利,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介绍钓钩特点及作用)

  小朋友(好奇地):叔叔,能放一段西沙渔人钓鲨鱼的影片吗?

  讲解员(抱歉地):对不起,暂时没有,但我可以生动地向你描述一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朋友(赞美地,钦佩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教学新意:

  体现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重积累,重运用,指导学生综合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读、自悟,通过朗读促进理解,通过积累,形成语感,迁移运用,掌握语言。

《西沙渔人》教案4

  设计理念: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突出研读重点,引导学生围绕重点句进行尝试阅读,充分发挥研读对全篇课文的穿透力。

  教学目标:

  1、通过研读课文,能尝试解决自己提出的两个问题。

  2、感受西沙渔人的机智、剽悍的性格,培养学生的阳刚之气。

  教学过程:

  一、再现问题,确立尝试中心

  1、谈话导入,再现问题: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第22课《西沙渔人》。上一节课中,大家提出了许多问题。

  老师把大家的问题做了整理、分类,请看……(课件出示,学生自由读)

  这么多问题中哪一个问题是有关于西沙渔人特点的?学生自由回答。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研究课文,重点解决这个问题,看看大家能不能自己尝试解决。

  2、出示中心句:“这里的渔人,都是些久经风浪锻炼,机智剽悍的海猎手。”

  (1)指名读,读正确

  (2)理解词语“剽悍”、“机智剽悍”

  二、开展尝试活动,解决问题

  1、初步梳理,了解渔人为什么是机智剽悍的

  过渡引入:课文哪些地方体现出渔人的`机智剽悍呢?这个问题,老师还没教,同学们能不能自己尝试着解决?请你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边读边划出有关语句。

  (1)自由读课文,师巡视。

  (2)汇报交流。学生读句子,老师随机点评板书

  (板:鲨鱼凶猛、钓钩特殊、浪中钓鲨)

  (3)这三方面,哪一方面最能体现西沙渔人的机智、剽悍?(学生自由答)

  2、深入研究,学*语言

  (1)哪些句子是具体描写渔人只身钓鲨鱼?请你找一找,并联系上下文体会一下,自己先试一试。有困难时,可以同桌讨论体会。

  (2)学生尝试读课文

  (3)汇报交流(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

  (4)出示句子:“等到它无力再拖动小帆船时,……鲨鱼顿时断了气”

  ①朗读训练

  ②你读这句体会到了什么?

  ③男生读、齐读

  (5)发散辐射:同学们,这是怎样的鲨鱼呀?(凶猛)我们刚才是从哪句中体会到的?请你找一找、读一读。

  (6)学*句子:“尖利的牙齿……血肉模糊。”(课件出示)

  ①指名读,读正确;

  ②创设情境:就让我们来亲眼目睹一下鲨鱼的凶猛!(出示课件)看了课件,相信大家会读得更好!

  ③朗读体会:大组比赛读、齐读

  (7)重现“等到它无力再拖动小帆船时,……鲨鱼顿时断了气”一句,体会朗读

  (8)学*句子:“被倒刺扎痛的鲨鱼发疯似的……甚至一二百里。”

  ①过渡:这么凶猛的鲨鱼怎么会无力再拖动了呢?(课件出示)

  ②你能读好这句吗?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抓住关键词:风驰电掣、惊涛骇浪、发疯似的、强有力、拖着……

  ③出示课件,再指名读,学生点评

  ④前后联系:同学们读得真好!其实呀,要读好课文,我们还可以抓住重点词,联系上下文来体会。比如说:鲨鱼原先是“发疯似的逃窜”,到后来怎么会“无力再拖动”呢?从这个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名说)

  ⑤师小结

  (9)再重现“等到它无力再拖动小帆船时,……鲨鱼顿时断了气”一句,体会朗读。

  (10)出示“他们敢于潜入……只身去钓鲨鱼。”

  师引读,再齐读。

  (11)重现“这里的渔人,都是些久经风浪锻炼,机智剽悍的海猎手。”

  齐读

  (12)小结:

  三、课外延伸,升华情感:

  1、课件出示两句名言:尝试读、齐读

  2、介绍课外阅读《老人与海》

  这是我校一位老师的教案,是经过周一贯老师指导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西沙渔人》教案5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能回答课后问题,感受西沙渔人勇敢、机智、剽悍的品格,培养学生的阳刚之气。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挣"、"扎";理解18个新词语的意思;会用"甚至"、"顿时"造句。

  3、能正确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体会西沙渔人的机智剽悍。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总体感知,学会10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语的意思;

  2、学*第一自然段,完成作业本1、2、3题。

  二、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总体感知。

  1、揭示课题后,学生自由读,读通课文。

  2、运用工具书,同桌合作学*,读准生字、新词字音。

  (二)、再读课文,学*字词。

  1、用"--?"画出自己难以读准的字,难以理解的词。(如:多音字"挣"、"扎"的读音,"锻炼"、"剽悍"、"风驰电掣"、"惊涛骇浪"等词的词义。)

  2、分小组共同交流自己的疑难点,能解决的最好在小组内解决。

  3、师生交流,着重解决小组内难以解决的疑难点,并加以强化巩固。(自我发现问题,自行解决疑难点。)

  (三)、三读课文,理清层次。

  1、文章主要写了有关西沙渔人的哪些内容?

  2、学生读文交流。(初步总体感知文意,进而分清主次。)

  (四)、四读课文,质疑问难。

  1、默读课文,用"――?"画出自己对课文内容不理解的地方。

  2、生生互动交流。

  3、师生释疑、存疑。

  (五)、欣赏美丽的西沙群岛,学*课文第一自然段。

  1、图片欣赏美丽的西沙群岛,谈谈自己的感受。

  2、找出课文描写西沙群岛的句子,理解比喻的'作用。(绿宝石般)

  3、朗读指导,读出西沙群岛的美。

  (六)、作业设计:

  1、用最适合自己的记字方法记住本课所学生字新词。

  2、写近义词:

  锋利——( ) 机智——( ) 凶猛——( ) 特殊——( )

  第2课时

  设计理念: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突出研读重点,引导学生围绕重点句进行尝试阅读,充分发挥研读对全篇课文的穿透力。

  教学目标:

  1、理解"剽悍"、"惊涛骇浪"、"风驰电掣"等词语的意思,积累词语。会用"甚至"、"顿时"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能回答课后问题,感受古沙渔人勇敢、机智、剽悍的品格,培养学生的阳刚之气。

  教学过程:

  (一)、揭题,激**趣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西沙渔人》,谁能用一两个词来评价西沙渔人?(机智剽悍)

  板书:机智剽悍

  2、什么叫"剽悍"?看到"剽悍"这个词你脑子里出现了哪些剽悍的人物?

  3、西沙渔人的剽悍又表现在什么地方呢?这是我们本堂课要研究的,研究之前要学会一个新的阅读方法。

  (二)、初读,提出问题:

  1、指名读"学*提示"。归纳:要养成边读边思考的*惯,先要提出问题,然后要寻找答案。

  2、默读课文,自由提问题,写在黑板上。

  3、确定主问题:这么多问题,你认为哪个问题是最主要的?为什么?(从哪些地方看出西沙渔人的机智剽悍?)

  (三)、研读,感悟形象

  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哪件事最能看出西沙渔人的机智剽悍?

  (1)学生自由读;(2)汇报:钓鲨鱼(板书:钓鲨鱼)

  2、西沙渔人是怎样钓鲨鱼的呢?看录像。

  3、课文又是怎么写的呢?请大家读课文第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钓鲨鱼可以分成几步?

  (板书:请鲨上钓、被拖等待、提绳砍鲨)

  4、哪一步最能表现西沙渔人机智剽悍呢?

  (1)学*"被拖等待":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西沙渔人的机智剽悍?

  ①说理体会。

  A、抓重点词:"风驰电掣"什么意思?你还见过哪些风驰电掣的镜头?"惊涛骇浪",换个词怎么说?"三五十里,一二百里"有多远?

  B、联系上下文,体会鲨鱼的凶猛,为什么要写如何凶猛的鲨鱼?

  ②带着紧张而敬佩的心情读读。自由读,指名读评价;齐读。

  (2)学*"诱鲨上钓,提绳砍鲨":

  ①刚才我们从"被拖等待"体会出西沙渔人的机智剽悍?其它两步又是怎样表现出西沙渔人的机智剽悍?

  ②读选其中的一步,先独立思考、体会。(结合"顿时"的造句训练。)

  ③四人小组合作交流。(可以说说、演演、读读等)

  ④汇报。

  5、同学们真能干,用多种方法体会到西沙渔人在钓鲨鱼时表现出来的机智剽悍,课文从哪些地方还可以看出西沙渔人的机智剽悍?

  ①指名读;(课文2、3自然段内容)

  ②你从哪里体会到西沙渔人的机智剽悍?(结合"甚至"的造句训练。)

  ③朗读指导。

  (四)、考试、深化主题

  1、同学们,机智剽悍的西沙渔人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西沙远洋发展公司要举行一次西沙渔人资格考试。还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那里还聘我当主考官。考试形式:开卷考试。题目:(可以自己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任选其中的一个),考合格的同学发给资格证书。准备时间:2分钟,开始!

  2、汇报,发证书。

  3、.总结。

  (五)、设计作业:

  1、为自己设计一份作业。设计的形式:可以说说、演演、读读等。

  2、老师布置:讲述西沙渔人钓鲨鱼的事。

  3、正确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板书设计:

  诱鲨上钓 放绳 逃窜 提绳 劈鲨

  西沙渔人 钓鲨鱼

《西沙渔人》教案6

  教材分析:

  《西沙渔人》(浙教版第七册)这篇课文记叙了西沙渔人下海捕鲨的情景,赞扬了他们机智剽悍的品格,《西沙渔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全文脉络清晰,语言优美,适宜于学生朗读。文章围绕“机智剽悍”,先概括介绍西沙渔人是久经风浪锻炼、机智、剽悍的海猎手,再具体介绍西沙渔人是怎样钓鲨鱼的,最后写西沙少年相约钓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中心,通过研读写“鲨鱼凶猛异常”及“渔人捕鲨鱼”的段落,感受鲨鱼的凶猛可怕,进而体会西沙渔人的机智剽悍的形象。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西沙渔人敬佩的感情,引导学生学*西沙渔人机智、勇敢的品格。

  能力目标: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在读中琢磨语言,积累语言; 在读中深悟西沙渔人的品格,提高整体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研读写“鲨鱼凶猛异常”及“渔人捕鲨鱼”的段落,感受西沙渔人机智剽悍的形象。

  难点:通过咬文嚼字,深入体会西沙渔人机智、勇猛的特点。

  课前准备:课件、引导学生搜集、了解有关西沙群岛及西沙渔人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同学们,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那是一个——(学生齐答:美丽、富饶)的地方。是呀(边欣赏录象,边朗诵),在祖国南海湛蓝的海面上,撒着几十个绿宝石般的珊瑚岛,这就是——(生说:西沙群岛)这节课老师想带同学们去认识一下生活在那里的人,他们是——(学生齐答:西沙渔人)什么叫渔人?

  读了课题后,想知道什么?(质疑)

  二、初读课文:

  1、同学们很会动脑筋,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读读课文。

  2、反馈:

  A、读完了吗?刚才同学们提了很多问题。现在,你知道了什么?

  B、同学们真能干,只读一遍就知道这么多。读了课文以后,我们也初步认识了西沙渔人,谁来说说你心目中的西沙渔人是怎样的?(理解“机智剽悍”:“剽”怎么写?“悍”怎么写?你认为剽悍的人应该是怎么样的?谁来做个动作看,指一名)我们暂且这么认为吧,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西沙渔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那么,你是从课文描写的哪些事情感受到西沙渔人是机智剽悍的?其中,你对西沙渔人的哪件事情印象很深?

  三、学*“鲨鱼”凶猛这一段:

  1、谈话,引出这一环节:我们这里的渔人钓的是一般的鲫鱼、鲢鱼、黑鱼之类的`,而西沙渔人钓的却是——(生说:“鲨鱼!”板书:鲨鱼。)

  2、这是一种怎样的鱼啊?看看课文中是怎样写鲨鱼的?(学生找)

  3、学生回答之后出示写鲨鱼的句子:你读读这段话。

  读完后问:你觉得鲨鱼怎么样?(可能的答案:很凶、很可怕、很恐怖等)

  4、课文中讲这些鲨鱼真实是——(凶猛异常)?“异常”指的是——,“凶猛异常”指的是——(凶猛到极点)

  5、这鲨鱼到底怎么凶猛到何种程度呢?我们来看录象。

  老师也有同样的感受,这鲨鱼实在太可怕了,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自己读——指名读(谁来读给大家听)——男生、女生比赛读。

  四、深入研究、体会西沙渔人的“机智剽悍”的个性:

  1、谈话引出:这么凶猛可怕的鲨鱼,西沙渔人会怎么钓呢?我们来读读课文,看看哪些内容写了西沙渔人去钓鲨鱼的。

  学生找。

  2、整体感知:

  A、学们也来读读这段话,想想自己对哪句话很感兴趣。

  B、读完了吗?把你最感兴趣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3、深入理解这段话:

  A、再来反复读读自己感兴趣的句子,圈出有关词语,想一想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然后把自己的看法说给同学听。

  B、全班交流。

  重点句指导:

  放尽钓绳,小帆船就被强有力的鲨鱼拖着在海上风驰电掣般奔驰,在蓝得发黑的海面上激起惊涛骇浪。

  如果有学生提到这句,就顺便研读这句,指导如下:学生可能说:我从“风驰电掣”这个词体会到了鲨鱼奔驰的速度相当快。引导:

  “风驰电掣”指的是——(生说意思)。

  你是怎么理解的?理解这个词语的关键是理解哪个字?小结:像风那样刮过,像闪电那样闪过,就叫做——风驰电掣(生说)想想看,小帆船像风那样刮过,像闪电那样闪过,会是一种什么感受?再读读看,还有什么体会?

  惊涛骇浪:什么叫“惊涛骇浪”?“骇”什么意思?可怕的大浪就叫做“惊涛骇浪”,同学们再来想想,小帆船在惊涛骇浪中像风刮过、像闪电闪过那样飞奔,有什么感觉?

  你知道小帆船奔了有多远吗?生说:三五十里,或一二百里。

  一二百里有多远啊?西塘到海盐才二十里左右,一二百里该有多远啊?差不多到杭州到上海了。

  你来读读这句话,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你还对哪句话或哪个词语感受很深?(指名说)

  “等到它无力再拖动小帆船是时,剽悍的渔人便提起钓绳,鲨鱼一露出水面,还来不及挣扎,一柄利斧劈下去,鲨鱼顿时断了气。

  读了这句话后,有什么感受?(提:这么大的鲨鱼能提起来,可见渔人的力量太大了;“一露出水面,还来不及挣扎,一柄利斧劈下去”:写出了西沙渔人动作利索,下手狠;“顿时”:这么大的鲨鱼,立即断气,写出了渔人力大无比。)

  (2)读一读: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西沙渔人很勇敢、力大无比,你来读读看(自由读),指名读(二名),齐读。

  5、重点句讨论完后,提问:其他感受深的句子或词语还有吗?

  学生继续发表自己的观点。

  6、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讨论知道了西沙渔人钓鲨鱼是非常危险的,西沙渔人是很勇敢、很勇敢的。下面,我们再来读读这些句子,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自由读)。选择你喜欢句子读给大家听(自由读)——你愿意读给大家听吗?——我们来起来把这段话连起来读一读。

  7、同学们,学到这里,我们已了解了西沙渔人是怎样钓鲨鱼的,对西沙渔人相对来说也比较熟悉了。现在,你对“剽悍”这个词有没有更深刻的理解?(生说)

  小结:是呀,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像西沙渔人那样聪明、勇猛、敏捷的人就可以称得上是“机智剽悍”(生说)的人。

  五、小结:同学们,课文中还有很多句子反映了西沙渔人“机智剽悍”的个性我们下节课再来细细研究吧。

  板书:

  22西沙渔人

  鲨鱼 渔人

  凶猛异常 机智剽悍

  《西沙渔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西沙渔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西沙渔人》教案7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能回答课后问题;感受西沙渔人勇敢、机智、剽悍的品格,培养学生的阳刚之气。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挣"、"扎";理解18个新词语的意思;会用"甚至"、"顿时"造句。

  3、能正确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默读课文,能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感受西沙渔人勇敢、机智、剽悍的品格。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读通课文,学会10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语的意思;完成作业本第1、2、3题。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读题,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2、--出示课文插图。通过看图,问学生这里描绘了怎样一幅场景?

  二、自学课文,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通读课文。

  2、--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尝试自己解决。

  3、--默读"自学提示",提出疑难问题。

  三、检查自学。

  1、--出示带生字的词,读一读。

  2、--请学生挑选易读错的生字词领读。

  3、--板书"炼",注意不要写成"练",可结合"锻炼"的本义来理解。

  4、--讨论难理解的词语。

  5、--学*"自学提示",明确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

  让学生认真默读课文,自己先提出问题,在教师帮助下筛选、归类、整理。然后讨论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些问题。学生的提问经梳理后主要可能有以下几个:

  (1)西沙渔人设计的钓钩是怎样的?

  (2)西沙渔人是怎样钓鲨鱼的?

  (3)为什么说西沙渔人是机智、剽悍的海猎手?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第一段(第1、2自然段)概括介绍西沙渔人是久经风浪锻炼,机智、剽悍的海猎手。

  第二段(第3、4自然段)具体介绍西沙渔人是怎样钓鲨鱼的。

  第三段(第5自然段)讲西沙少年相约钓鲨鱼。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作业本第1、2、3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边读边思考,正确回答课后第3题和学生提出的问题;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完成作业本第6题。

  一、复*回顾。

  1、--西沙渔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什么叫"机智"、"剽悍"?

  二、学*课文第一段。

  1、--默读第1、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西沙渔人的`机智、剽悍?

  2、--讨论交流,理解句子。

  (1)他们驾一叶扁舟就敢出没在波涛险恶的南海上。

  重点词语:一叶扁舟,波涛险恶

  (2)他们敢于潜入几十米深的海底采集海参、珊瑚,敢于下海擒拿七八百斤重的大海龟,甚至敢于只身去钓鲨鱼。

  重点理解:敢于……敢于……敢于,只身、甚至

  (3)但西沙渔人偏偏喜欢钓鲨鱼。

  A、哪个词语体现了西沙渔人的剽悍?(偏偏)

  B、鲨鱼很凶猛异常,从哪儿可以看出?

  C、指导朗读。

  三、深入阅读第二段。

  1、--自读第3自然段,思考:西沙渔人设计了一种怎样特殊的钓钩?

  (1)"特殊"在哪儿呢?请学生找出文中句子读一读。

  (2)让学生用简笔画试着画画这种特殊的钓钩。

  (3)想象说话:从西沙渔人设计的这种特殊钓钩,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2、--指名朗读第4自然段,看看西沙渔人是怎么钓鲨鱼的?

  (1)四人小组展开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钓鲨鱼的过程。

  (2)比较:这种钓鱼的方法与我们*时所见的钓鱼法一样吗?

  (3)讨论:西沙渔人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可见西沙渔人是怎样的?(让鲨鱼拖着小帆船狂奔,是为了消耗鲨鱼的体力,使鲨鱼疲劳,表现了西沙渔人的"智"。)

  (4)除了看出西沙渔人非常机智,你还看出了什么?(西沙渔人的"剽悍")从哪些句子可以体现出?

  A、放尽钓绳,小帆船就被强有力的鲨鱼拖着在海上风驰电掣般奔驰,在蓝得发黑的海面上激起惊涛骇浪。

  B、等到它无力再拖动小帆船时,剽悍的渔人便提起钓绳,鲨鱼一露出水面,还来不及挣扎,一柄利虎劈下去,鲨鱼顿时断了气。

  (5)--指导朗读句子。

  3、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6题。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会用"甚至"、"顿时"造句;正确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完成作业本第4、5题。

  一、复*导人。

  1、--听写词语。

  2、--你敬佩西沙渔人吗?为什么?

  3、--导人:跟我们差不多年龄的西沙少年,他们的童年时光是怎样度过的呢?

  二、学*第5自然段。

  1、--齐读这一自然段。

  2、--讨论交流。

  (1)西沙渔人的入门考试是什么?

  (2)西沙少年到了几岁时,就相约去钓鲨鱼了?

  A、联系自己,谈谈感受。

  B、比较童年生活,加深体会。

  (3)怎样才会被公认是够资格的西沙渔人呢?

  3、--学生自由背诵第5自然段并尝试听写。

  三、--布置作业。

  1、--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完成作业本第4、5题。

《西沙渔人》教案8

  一、教材分析

  《西沙渔人》(浙教版第七册)这篇课文记叙了西沙渔人下海捕鲨的情景,赞扬了他们机智剽悍的品格。全文脉络清晰,语言优美,适宜于学生朗读。文章围绕机智剽悍,先概括介绍西沙渔人是久经风浪锻炼、机智、剽悍的海猎手,再具体介绍西沙渔人是怎样钓鲨鱼的,最后写西沙少年相约钓鲨。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西沙渔人的剽悍。

  2、积累剽悍风驰电掣惊涛骇浪等好词,记诵敢于敢于甚至敢于这一典范句式。

  3、感受西沙渔人的剽悍形象,开展模拟招聘演员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

  (一)背诵导入,激**趣

  1、背诵古诗《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2、教师导语: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写那些出没风波里久经风浪锻炼的西沙渔人。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提炼主题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准确,不添字不漏字,读完后用课本里或课外的`词语概括西沙渔人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并把这个词写在课文插图边的空白处。教师巡视,请两位学生把词语写到黑板上(可能会写:机智、剽悍、聪明、勇敢等)

  (三)自主研读,感悟形象

  1、剽悍是什么意思?不翻词典,仔细看这两个字,你能猜猜是什么意思吗?(引导学生思考,赞赏正确的有创意的见解)有没有同学从词典里查过这个词的意思?(交流后,教师用大屏幕出示词语意思:敏捷而勇猛)

  2、生活中见过的哪些人可以称得上剽悍?如三轮车夫,可让学生围绕这个词来描述一下。

  3、课文说西沙渔人剽悍,是怎样来写的呢?仔细读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在词句旁注上一些自己的理解。

  ①教师用屏幕出示:西沙渔人真剽悍啊!你看,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③交流研读结果:渔人的剽悍主要表现在一叶扁舟波涛险恶等词及三个敢于上。

  ④指导朗读。你认为该怎样读好他们敢于只身去钓鲨鱼这句话?为什么要这样读?(明确:应该读出层次,语势层层递进。)学生练读。

  ⑤积累句式:敢于敢于甚至敢于是一个很常用的句式,我们一起试着来写一段话。教师根据实际提供语境,写完后交流点评。

  4、了解烘托法的运用

  (1)读了这一段,你还有什么问题吗?(如果学生提出:课文是写西沙渔人的,为什么还要写鲨鱼?教师就顺势深入学*;反之则由教师提问。)

  (2)课文是怎样写鲨鱼的?朗读句子,体会鲨鱼的凶猛。再读句子,一下子立刻等词要重读。

  (3)讨论课文描写鲨鱼凶猛的用意。明确:这是一种烘托法,意在进一步表现西沙渔人的剽悍。

  5、小结:这一段中渔人的剽悍主要表现在:船小浪大,海深鱼猛。(板书)

  6、回读全文,由点及面除了刚才我们讨论的,课文的其它地方也描绘了西沙渔人的剽悍,默读全文,从文中找一找。如:小帆船就被强有力的鲨鱼拖着在海上风驰电掣般奔驰鲨鱼一露出水面,还来不及挣扎,一柄利斧劈下去,鲨鱼顿时断了气。等句子都反映出渔人的剽悍。(读度句,记住)理解风驰电掣惊涛骇浪的意思。

  7、积累好词,将这两个词写一遍。

  (四)品画设境,加深理解

  1、教师将事先印好的四幅不同形象的渔人简笔画发给学生,让学生评一评,哪一幅画与课文的渔人形象比较吻合,为什么?如果满意的话,请根据自己的理解给画涂上颜色;如果认为自己能画得比这幅更好,就再画一幅。

  2、今天我们一起探讨学*了西沙渔人的剽悍,有一位导演想把这篇课文拍成一个解说片,现要招聘一位演员来演西沙渔人,同学们认为这个演员应该具备哪些条件?组织学生讨论,而后屏幕出示:年龄、身材、外貌、性格、发型等,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梳理。最后表扬学生:你们比这位导演的眼光还准,真有水*。


《西沙渔人》教案实用十篇(扩展4)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案设计优选【十】份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案设计 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富”等11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富”等12个字和“群岛”等27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正确认读多音字“参”在本课的读音,能据音组词或据词定音。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学*梳理课文条理,概括各自然段意思,知道一个自然段讲一个中心意思,讲这个中心意思的句子叫关键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别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4.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和课文的语句,向别人介绍西沙群岛。

  5.在教科书中选一幅图,写几句话。

  重点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2、3、4。

  难点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4、5。

  教学准备:

  教师:“富”等11个会认读的字的字卡(不注音),教学PPT。

  学生:每人一套“富”等11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的)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注:1.教学过程中的“反馈指导”指的是采用班级的组织形式进行交流汇报,以获取学生学*结果以及思维过程,相机进行指导达标。2.学生答案,注意指导符合语法规范;并只要求意思相同,不要求文字雷同,设计中不再说明。)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要教学目标。

  1.出示任务:默读单元导读的两段话,想一想,这个单元学*的是关于什么内容的课文?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有哪些?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示出来。

  2.反馈指导。(PPT出示单元导读)

  预设:

  这个单元学*的是关于祖国美好山河的内容和热爱、赞美祖国美好山河情感的课文。

  这个单元的主要学*目标有两个: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作要围绕一个意思写。

  3.小结:通过对单元导读的学*了解,我们知道,这个单元的课文内容,都是关于祖国美好山河的内容,以及表达热爱、赞美祖国美好山河的情感的。这个单元有两个主要教学目标:(1)通过课文的学*,要知道什么是关键语句及其在阅读理解上的作用;(2)*作要尝围绕一个意思来写。

  (二)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1.导入释题。

  导语:那么,我们今天先来学*这个单元的第二篇课文,看看作者向我们介绍的是祖国的什么地方。

  1.板书课题:18富饶的西沙群岛

  2.齐读课题。

  3.释题。

  提问:同学们,读了课题,通过课题,你知道作者向我们介绍的是祖国的什么地方吗?(指名回答。预设:通过课题,我知道作者向我们介绍的是祖国的西沙群岛。)通过课题,你知道作者想向我们介绍西沙群岛其中的一个什么内容?(指名回答。预设:通过课题,我知道作者想向我们介绍西沙群岛其中的一个内容是富饶。)

  4.明确主要教学目标。

  导语:通过课题,我们知道作者向我们介绍的是西沙群岛,其中的一个内容就是西沙群岛的富饶。那么,西沙群岛的富饶指的是什么,作者还向我们介绍了西沙群岛的什么内容,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我们学*了这课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确通顺了,了解了课文内容,进行了有关的练*,就能知道了。

  二、指导预*,粗知课文大意(或整体感知课文)。

  (一)指导预*。

  1.出示预*任务。

  (1)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一下字上的音节,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朗读下来。

  (2)读完课文后,把会认读的字词圈画出来,借助拼音,把生字词读准。

  (3)思考:西沙群岛在我国的什么地方?西沙群岛的“富饶”在课文里指的是什么?课文除了介绍西沙群岛的富饶,还介绍了西沙群岛的什么?

  2.反馈指导。

  (1)PPT出示会认读的生字词(注音)。通过个别指名检查等方法,指导读准生字读音。

  (2)说说哪个生字容易读错,指导读准音难字。预设:“饶”“设”“瑰”。

  (3)多音字学*。

  ①副板书出示多音字“参”本课的词语,注本课的读音,个别指名检查读准字音,读字读词。

  ②指名说出“参”已学过的读音,并组词语,读字读词。

  ③小结:“参”不同读音的意思及用法。

  (3)PPT出示会写字词“浅绿、交错、挺、鼓起、数不清、厚厚的、宝贵”复*认读。

  提示:会认读的字词和会写的字词中红色的字,学*完课文,就要求正确书写。

  3. 导语:我们学*了课文会认读的字,复*了会写的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下面我们继续预*课文。

  出示任务:朗读课文,注意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注意做到标点符号的正确停顿和句子中间的正确停顿。继续思考预*任务3。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预*任务3。

  4.反馈指导。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评议是否读准、读通顺,听的同时继续思考预*任务3。

  (二)反馈预*任务3,粗知课文大意(整体感知课文)。

  1.反馈指导预*任务3。

  预设:

  问题1:西沙群岛在我国南海的西北部,是海南省三沙市的一部分。(追问:你是从课文的哪句话知道的?指名回答。预设:我是从课文的第1句话知道的。PPT出示中国地图,简介西沙群岛地理位置,及行政所属。)

  问题2:西沙群岛的“富饶”在课文里指的是物产丰富。

  问题3:课文除了介绍西沙群岛的富饶,还介绍了西沙群岛风景优美。(追问:你是从课文的哪句话知道的?指名回答。预设:我是从课文的这句话知道: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2.粗知课文大意。

  出示任务:借助这些问题的答案,同桌议一议,课文讲了西沙群岛是什么样的地方?(提示用“什么怎么样”的句式简单说一说。)

  3.反馈指导。

  预设:课文讲了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4.小结:阅读写景状物的课文,在初读课文时,抓住描写的景或物,用简单句式说说这个景或物怎么样,这样,就粗知写景状物的课文大意(或整体感知课文)了。同学们做的真好。接下来,我们要继续学*,通过梳理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了。

  三、梳理课文条理,了解课文内容。

  1.出示任务: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一个什么意思?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第1自然段: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第2自然段: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第3自然段:西沙群岛海底景象奇丽。

  第4自然段:西沙群岛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或:西沙群岛海里鱼非常多)。

  第5自然段: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

  第6自然段:西沙群岛将变得更加美丽富饶。

  3.小结:课文第1自然段,告诉我们西沙群岛在祖国领域中的位置,点出了西沙群岛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然后第2—5自然段通过具体的描写,告诉我们,西沙群岛是怎样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点明了西沙群岛是我国固有的领土,展望了西沙群岛美好的前景——更加美丽富饶,与第1自然段呼应,课文的结构就非常严谨。

  四、学*“关键语句”。

  (一)感知“关键语句”。

  1. 导语:我们通过梳理课文条理,了解了课文内容,接下来,我们就要学*一个新的知识了。

  出示任务:(PPT出示课文第5自然段)默读第5自然段,联系下文想一想,“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这句话是说西沙群岛的鸟怎么样?

  个体操作。

  2.反馈指导。

  预设:

  这句话是说西沙群岛的鸟很多。

  3.出示任务: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读后想一想,这个自然段里具体写鸟多的句子有哪些?按顺序标上序号。然后读一读,看看你是从哪些词语读出鸟多的?点出有关词语。

  个体学*,同桌交流。

  4.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这个自然段里具体写鸟多的句子是第2、3、4句(即除了第1句)。

  表现鸟多的词语:各种海鸟遍地鸟蛋厚厚的鸟粪

  追问:这三句话,围绕这个自然段哪句话写?(指名回答。预设:这三句话,围绕这个自然段的第1句话:“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写的。)

  5.小结:(以这个自然段为例说明)一个自然段讲一个中心意思。如果这个自然段里有一句话直接写出中心意思的话,那么这句话我们叫它做“关键语句”。在阅读时,我们可以借助这句关键语句来理解这段话的意思;*作时,我们可以利用关键语句来写一段话。

  (二)阅读课文,继续了解“关键语句”。

  1. 导语:除了第5自然段有关键语句,这篇课文其他自然段有没有呢?我们一起来探索吧。

  出示任务:默读第2、3、4自然段,根据梳理课文条理的结果想一想,它们有没有关键语句?如果有,用横线画出来,看看其他句子怎样围绕关键语句写的;如果没有,你能写出来吗?

  个体操作,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2.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第2自然段:

  关键语句: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接着的句子,例举了具体的颜色,颜色的具体状况以及造成五光十色的原因。

  第3自然段:

  没有关键语句;可在段首补上:西沙群岛海底景象真奇丽!(追问:如果在这个自然段后补上,可以怎样写?指名回答。预设:西沙群岛海底景象多奇丽啊!)

  第4自然段:

  关键语句:西沙群岛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第1句话说西沙群岛的鱼成群结队;第2句列举了各种各样鱼的样子;第3句说西沙群岛的鱼多得数不清。

  3.小结:同学们真会运用学到的新知来读书!关键语句有时会在一段话的开头,比如第2、5自然段;有时会在一段话的末尾,例如第3自然段。由于关键语句概括了这段话的意思,我们可以利用它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利用它概括一段话的意思。

  五、小结:(学*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第二课时

  一、复*。

  (一)复*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

  PPT出示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指名认读,齐读。

  (二)复*上一节课学*的有关内容。

  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了一个新知识——关键语句。谁能说说什么叫关键语句,它有什么作用吗?(指名回答。预设:见上一课教学过程。)

  二、体会“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说话练*,感悟主题。

  (一)了解“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1. 导语:上一课,通过梳理课文条理和了解“关键语句”,我们对课文内容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理解了。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了解我们祖国的西沙群岛是怎样“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好吗?

  出示任务:有感情地朗读第2—5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的?画出有关语句,然后说一说。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先订正画出有关语句,然后才说话练*。说话评议标准:内容完整,语句通顺连贯。

  有关语句: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

  第3自然段的语句。

  第4自然段的第1、2句。

  说话指名2、3位同学汇报,评议后根据评议个体再练说,再指名汇报。

  3.出示任务:有感情地朗读第2—5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西沙群岛物产丰富的?画出有关语句,然后说一说。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4.反馈指导。

  先订正画出有关语句,然后才说话练*。说话评议标准:内容完整,语句通顺连贯。

  有关语句:

  第3自然段的语句。

  第4自然段的语句。

  第5自然段的语句

  说话,指名2、3位同学汇报,评议后根据评议个体再练说,再指名汇报。

  5. 导语:是啊,西沙群岛真是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啊!难怪作者在第1自然段会发出这样的感叹——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PPT出示这句话,齐感情朗读。)

  提问: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西沙群岛什么样的情感呢?

  指名回答。预设: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西沙群岛的喜爱和赞美。

  6.小结:这句话概括了课文全文的内容,所以它是这篇课文的关键语句。

  (二)介绍西沙群岛。

  1. 导语:让我们也像作者那样,怀着对西沙群岛的喜爱和赞美,向别人介绍西沙群岛,好吗?

  出示任务:根据自己的喜欢,在“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中选择一个方面,用上下面的起始句或结束句,向别人介绍西沙群岛。注意用上自己的话和课文的语句,做到内容完整,语句通顺连贯。(提示:可以自己起一个起始句或结束句。)

  起始句:西沙群岛的风景是那么的优美!……西沙群岛的物产是那么的丰富!……

  结束句:……西沙群岛的风景真优美!……西沙群岛的物产真丰富!

  个体操作,四人小组交流。

  2.反馈指导。

  指名2、3位同学汇报,根据评议标准评议后,依据评议意见个体再练说,再指名汇报。

  三、小结:(学*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第三课时

  一、运用关键语句小练笔。

  (一)看图说图意,形成关键语句。

  1.通过两节课的学*,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关键语句”,及其在阅读和写作上的作用,并且利用课文内容,用“关键语句”进行了说话练*。接下来,我们就要尝试用关键语句写几句话了。

  出示任务:(PPT出示课后四幅图画)仔细观察这四幅图画,思考:它们呈现的分别是什么地方?各表现的是什么动物?这些动物怎么样?然后用一句话说说每一幅图画的图意。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图1:海底礁石上,一群黑黄相间的鱼在游来游去。

  图2:海底珊瑚丛中,红黑白相间的小鱼在穿梭。

  图3:在海底,一只海龟伸长脖子在觅食。

  图4:海面上,一群海鸥在飞翔。

  (二)选一幅图,用关键语句,先说后写。

  1.出示任务:选其中的一幅图仔细观察,根据关键语句,想象动物是怎样活动的,然后用关键语句为起始句,说几句话。

  个体操作;四人小组交流评议,提建议:(1)是否围绕关键语句的意思说;(2)语句是否通顺连贯;(3)可以怎么修改或补充。

  2.反馈指导。

  指名2、3位同学汇报,根据小组评议标准评议后,依据评议意见个体再练说,再指名汇报。

  3.出示任务:根据两次评议的意见,自己再说一说,然后写下来。

  个体操作。写完后读给同桌听,互相提建议,再改一改,然后誊抄下来。

  二、总结。

  通过《富饶的西沙群岛》学*,我们学到了一个新知识——关键语句。“关键语句”是指能概括表达一段话主要意思(或全文内容)的句子。它可能在一段话(或课文)的开头,也可能在一段话的末尾(或课文的结尾)。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一段话的意思(或课文全文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把一段话或*作写好。

  三、会认读的字认字的评价与词语表词语读记。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认字评价(注:所出示的字脱音节,关注学*慢的学生。)。

  (三)PPT示词语表词语,自由读记。

  (四)反馈读记(注:关注学*慢的学生。)。

  四、写字教学。

  (一)字形教学。

  1.PPT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2.观察字形,思考容易与学过的哪个字混淆,同桌说一说。

  3.反馈指导。

  指名说并板书,然后读一读:

  例:优(优美) 犹(犹有) 浅(浅绿) 钱(金钱) 挺(挺威武) 蜓(蜻蜓)

  4.指名说说哪个字容易写错,会错在哪里。

  例:“挺”,右边不是走之底“辶”,是建字底“廴”(音:yǐn)。

  (二)写字指导。

  1.观察并说说字的各部件相互位置,笔画的变形、退让、延伸等。

  2.各写一个,反馈评议。

  3.按评议对照修改,然后每个字在写两个。

  五、总结。(学*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六、写字练*和抄写词语表词语。

  作业设计: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把你向别人介绍西沙群岛的话写下来。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案设计 2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2、学*1、2两段,知道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初步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第2段,初步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

  难点:学*第1段,知道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祖国地图。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西沙群岛吗?请看,这是一幅我们伟大祖国的地图,谁能从地图上找到西沙群岛的位置?

  2、课件播放风光片。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游览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吧!美吗?如果我们读了课文,一定会有更美妙的感受的。

  (二)初读课文

  1、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学生质疑。)

  2、学生自由读课文。

  (1)明确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边读边想刚才提出的问题,在读懂的地方可以用笔注一注。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生字新词。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说说通过读课文知道了什么。

  (三)重点探究

  1、凸显重点。

  (1)课文是围绕哪几方面描写西沙群岛可爱的呢?学生交流后,教师板书: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2)文中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两方面的?

  2、自主感悟。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方面,轻声读一读,把自己特别喜欢的语句画下来,仔细想一想为什么喜欢它。

  (2)小组内相互交流,相互指点。

  3、合作探究。

  探究一:(课件出示)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因为海底高低不*,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上看,色彩就不同了。

  ①你读到这段话时,有什么样的感觉?(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海面、五光十色、瑰丽无比。)你能把海水的美读出来吗?

  ②海水真美呀!说说为什么这么美?(学生读)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学生回答后,教师画图讲解。

  人教课标三上:《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2)

  ③这么美的海水,让人一看,就觉得西沙群岛是个什么样的地方?(教师指导,板书:风景优美的地方。)

  探究二:(课件出示)

  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①你为什么喜欢这两段话?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②教师小结:海底真是个大宝库,有谁喜欢珊瑚的,请举手;有谁喜欢海参的,请举手。请把你们的喜欢之情读出来!

  ③学生朗读体验。重点理解“蠕动”“威武”;重点体会“有的……有的……有的”句式。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游览了西沙群岛的海面,知道──(学生齐读);走进了海底,欣赏了──;西沙群岛的海滩上怎样呢?海岛上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游览。

  (五)布置作业

  1、练*朗读1~4自然段。

  2、抄写生字,每个字写2遍。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案设计 3

  教学目的:

  1.在读中品词品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2.认识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在读中品词品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2.通过理解词句,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教学准备:

  1.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西沙群岛的图片,资料。

  2.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距海南岛180多海里的东南海面上,有一片岛屿像朵朵星莲,颗颗珍珠浮于万倾碧波之中,那就是令人向往而又充满色彩的西沙群岛。今天,老师就要带着大家到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游览一番。

  2.欣赏课件,师解说。

  3.看得出,大家都被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深深吸引了,此时,你最想说什么?

  板书: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那么课文又是怎样描写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呢?我们一起去看看,请打开书,齐读课题。自由读文,提个小小的要求:边读边思考课文介绍了那些风景和物产,请用△△标出来。

  2.指名说,板书。

  三.讲读第二自然段

  1.首先来看看西沙群岛的海水怎么样,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用_勾画出描写海水的句子。

  2.指名读,评一评。

  3.看课件,问:海水有那些颜色?自由说一说。这么多颜色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指名说。

  4.课文用了哪个词?板书,你是怎么理解的?指名说。

  5.西沙群岛的海水那么美,怎么把它读出来,自由读一读。

  6.分组读。看谁读得最美。

  7.为什么西沙群岛的海水会呈现出不同色彩?指名答。

  四.西沙群岛不仅风景优美,而且物产丰富,瞧!刚才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下面请选着你最喜欢的物产,用勾画出书中是怎样描写的,分小组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最喜欢它?

  1.把你最喜欢的物产根据课文的'描写给大家介绍介绍,指名读,评一评。

  2.读珊瑚,海参,大龙虾时,要求边读边做动作。

  3.读鱼时,看课件感受鱼多而美,从哪些词体会到鱼多而美?介绍了那几种鱼,师导读。

  4.读贝壳,海龟时,引导生读出喜爱,有趣的感情。

  5.读海鸟时,感受鸟多。齐读。

  五.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去领阅了西沙群岛五光十色的海水,海底的珊瑚,海参,大龙虾,鱼,海滩上的贝壳,海龟,海岛上的鸟儿,西沙群岛真不愧为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我们为之感到骄傲,自豪,同学们,让我们共同祝愿祖国的西沙群岛吧!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

  六.扩展训练。

  同学们,当一群游客来到西沙群岛,你学了这一课后该怎么向游客们介绍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呢?想一想,自己小声说一说,下面请同学上来当小导游,把下面所有的老师和同学当作游客,行吗?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案设计 4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祖国的西沙群岛富饶美丽。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句子。

  3、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4、运用课文中重点词语说话。

  二、教学重点

  指导诵读课文,理解课文。

  三、教学难点

  理解大海五光十色的色彩,海底动物特点。

  四、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CAI课件。

  五、教学时间

  二课时。

  (一)创设情景,解题兴趣

  1、用课件播放大海,海上的岛、岛屿、群岛及岛上风光。教师随机导入新课:我们祖国海疆非常广阔,无边无际的大海上有许多陆地,大的叫岛,小的叫屿,许多岛屿集中在一起叫群岛。我国有许多群岛,如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等。同学们,我们今天就学*第22课《富饶的西沙群岛》。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读完课题同学们有什么问题没有?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初读情况?提问:“西沙群岛给你什么印象?”学生根据自己读书得到的信息,谈自己的印象。(据学生回答板书: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三)细读课文,质疑问难

  1、要求学生认真细致自读课文,用“——”线画出生字新词,结合注音自主识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

  2、在不明白的地方标上小问号,多读两遍。

  3、检查生字、卡片出示:

  读字组词。

  4、质疑问难:有的问题当时解决,典型的问题放到指导阅读中解决。

  (四)指导朗读,感悟品评

  1、逐段指名读、或齐读,学生评议,教师相机指导,解决疑问,学生练读。

  第一自然段:指导理解岛屿、重点读好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第二自然段:重点指导读好描写海水的各种颜色的句子。借助CAI课件帮助理解“五光十色”,并与“五颜六色”作对比,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播放课件:阳光照耀下的大海?,***广场的灯火??,正月十五的烟花,商店各种颜色的布匹??,各种颜色的纸张? 。学生选用“五光十色”或“五颜六色”填空。(板书:五光十色)

  进一步理解海水五光十色形成的原因。(海水真的具有各种不同的颜色?为什么?)

  第三自然段:先让学生试读,播放CAI课件帮助理解海底神奇世界。指导学生读出珊瑚及各种鱼类不同的情态。指导理解:“绽开”、“糯动”、“威武”等词语。(板书:珊瑚、海参、鱼)

  第四自然段:指导读出贝壳的千奇百怪,海龟的有趣。(板书:贝壳、海龟)

  第五自然段:指导读出:海鸟多、鸟蛋多的感觉,理解“栖息”。(板书:鸟)

  第六自然段:齐读,指导读出西沙群岛的美好前景,读出我们的自信。(板书:美丽富饶)

  2、推荐学生接读课文。

  3、根据板书总结结构:总—分—总。

  (五)赏读课文,发展个性

  向同学们展示自己读得最好的片断,读出感情。读出韵味,读出个性。采用擂台比赛的方法,每节2—3个同学赛读,重点读2—3自然段。

  (六)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指导背诵第三自然段。

  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课文。

  2、出示背诵提示:……珊瑚,有的……,有的……。海参……,在海底……。大龙虾……,……,……。一群群的鱼……,有的……,有的……。飞虎鱼……,……。气鼓鱼……,……,……,……。各种各样的鱼……。正像……,……,……,……。

  (七)复述课文,鼓励创新。

  采取争当导游的方法调动学生复述课文的积极性。分组练*,每组一个自然段,开头要有导语,结束要有结束语。

  学生练*,教师指导。复述课文,师生评议。

  (八)读写结合,指导运用

  1、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西沙群岛真是太美了,太富饶了。面对美丽、富饶的群岛,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呢?写几句赞美西沙群岛的话,可以用书上的优美词语和句子。

  2、学生动手写话,教师随机指导。

  3、写完后提名三至五名同学读,师生共同赏析。

  作业:把写好的那段话整理后写在日记本上。

  课堂小结:西沙群岛是那样美丽富饶。我想现在的西沙群岛,在祖国人民的建设下,一定更加美丽富饶。同学们有机会可到西沙群岛去看一看,写出新的西沙群岛。

  六、板书设计

  13富饶的西沙群岛,

  风景优美五光十色

  珊瑚、鱼、海参美丽富饶

  特产丰富

  贝壳、海龟、鸟

  七、教案简评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案设计,是按照:创设情景、引发兴趣,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细读课文、质疑问难,指导朗读、理解课文,赏读课文、发展个性,复述课文、鼓励创新,训练*作、指导运用这条线索来设计的。教案思路清晰,便于操作应用,解决了语文学科阅读教学“老虎吃天,无处下口”的弊端,这无疑是对阅读教学模式的有益探索。

  教案体现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通篇教案把指导学生读书放到首要位置,指导学生读通、读熟、读懂,读出感情来,读出个性来,读中求悟,读中求解,完全符合新课标精神。教案还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目标的实现都是通过学生自主学*,合作学*完成的,教师只起启发、引导、评价激励的作用,教师的教学功能得到根本转变。教案凸现了语文教学实践性的特征。学生听说读写语文素养是在具体的听说读写实践中获得的,教案在以读为本的前提下,注重了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运用。让学生比赛背诵课文精彩片断,争当小导游,写赞美西沙群岛的片段,这都是适应儿童心理特点的语文实践活动,学生学以致用,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案还体现了传统语文教学和现代手段的完美结合。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案设计 5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文中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收集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并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丰富语言的积累。

  4.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理解词句,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1.出示“珊瑚、海参、大龙虾、贝壳”等实物标本和“飞虎鱼”、“气鼓鱼”等挂图。

  2.问:谁认识这些水产品?它们都是什么?谁知道它们产在什么地方?

  二、揭示课题,师生畅谈

  出示课题:富饶的西沙群岛。

  知识备查:西沙群岛:我国南海中四大群岛(东沙群岛、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之一。主要岛屿有永兴岛、赵述岛、珊瑚岛等。盛产鱼类、鸟类、海参、海龟等。南海诸岛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太*洋的交通咽喉,自古就是我国的领海,是我国的海防前哨。

  1.审题:什么是岛?什么是群岛?

  2.出示中国地图。

  3.简介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

  4.这个课题的中心词是什么?(富饶)

  5.从课题中你知道什么?(全文应主要围绕“富饶”来写)

  三、学*生字词,重点指导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字,示范书写。

  富、优、浅、错、岩、虾

  挺、鼓、数、厚、宝、贵

  半包围结构:厚;

  上下结构:富、岩、宝、贵。

  四、初读课文

  1.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西沙群岛?西沙群岛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西沙群岛印象:美丽、富饶、物产丰富、鸟类繁多。

  2.仔细再读课文,思考:西沙群岛有哪些魅力?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听写生字词,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二、深入讲读课文

  1.同学们,找一找全文是围绕哪一句来描写的?

  生: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师:没错,这就是全文的中心句,概括写出了西沙群岛的富饶、美丽。

  板书: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

  2.指名朗读第二段。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因为海底高低不*,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师:这一段介绍西沙群岛的______是__________。

  生:这一段介绍西沙群岛的海水是五光十色的。

  师:思考、为什么海水会呈现不同的颜色?

  3.师范读第三段。

  (1)这一段主要讲了海底的哪些动物?

  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课件出示:珊瑚、海参、大龙虾……

  拓展:海参一般体长10—20厘米,特大的可达30厘米,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三米左右,比蜗牛还慢。

  (2)(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想象一下,珊瑚还像什么?用“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说句子。

  (珊瑚有的像蘑菇,有的像云朵,有的像树枝,有的像蜂窝,真是千姿百态。)

  (3)小组讨论:课文中说海参是怎么移动的?“蠕动”给人一种什么感觉?“到处都是”说明什么?

  蠕动,懒洋洋,多且物产丰富。

  4.细读课文。

  (1)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介绍鱼多的?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

  “成群结队”形容物种聚集的样子。从这个词我们可以体会到海里的鱼的数量非常多。

  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这句话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了海里的鱼外形好看,而且品种多。

  (2)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为什么人们会说“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这句话写西沙群岛里的鱼非常多,并非真的是水和鱼各占一半,而是运用夸张的手法,强调了西沙群岛“物产丰富”的特点,显得恰当而形象。

  (3)课文是怎样介绍西沙群岛的鸟多的?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遍地都是鸟蛋。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由上到下的顺序:树多、鸟多、蛋多、粪多。

  5.全班同学齐读最后一段。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我们祖祖辈辈生长的地方。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结尾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首尾呼应:结尾与开头相互照应,突出了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三、布置作业。

  1.课后练*题1、2、3。

  2.背诵第二、第三段。

  四 、课后小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不仅游览了西沙群岛这个美丽的地方,还学会了一种很好的写作方法、围绕中心句把事物写具体。大家在以后的*作中可以多多运用这种写法。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案设计 6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祖国的西沙群岛富饶美丽。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句子。

  3、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4、运用课文中重点词语说话。

  二、教学重点

  指导诵读课文,理解课文。

  三、教学难点

  理解大海五光十色的色彩,海底动物特点。

  四、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CAI课件。

  五、教学时间

  二课时。

  (一)创设情景,解题兴趣

  1、用课件播放大海,海上的岛、岛屿、群岛及岛上风光。教师随机导入新课:我们祖国海疆非常广阔,无边无际的大海上有许多陆地,大的叫岛,小的叫屿,许多岛屿集中在一起叫群岛。我国有许多群岛,如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等。同学们,我们今天就学*第22课《富饶的西沙群岛》。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读完课题同学们有什么问题没有?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初读情况?提问:“西沙群岛给你什么印象?”学生根据自己读书得到的信息,谈自己的印象。(据学生回答板书: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三)细读课文,质疑问难

  1、要求学生认真细致自读课文,用“——”线画出生字新词,结合注音自主识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

  2、在不明白的地方标上小问号,多读两遍。

  3、检查生字、卡片出示:读字组词。

  4、质疑问难:有的问题当时解决,典型的问题放到指导阅读中解决。

  (四)指导朗读,感悟品评

  1、逐段指名读、或齐读,学生评议,教师相机指导,解决疑问,学生练读。

  第一自然段:指导理解岛屿、重点读好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第二自然段:重点指导读好描写海水的各种颜色的句子。借助CAI课件帮助理解“五光十色”,并与“五颜六色”作对比,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播放课件:阳光照耀下的大海?,***广场的灯火,正月十五的烟花,商店各种颜色的布匹,各种颜色的纸张? 。学生选用“五光十色”或“五颜六色”填空。(板书:五光十色)

  进一步理解海水五光十色形成的原因。(海水真的具有各种不同的颜色?为什么?)

  第三自然段:先让学生试读,播放CAI课件帮助理解海底神奇世界。指导学生读出珊瑚及各种鱼类不同的情态。指导理解:“绽开”、“糯动”、“威武”等词语。(板书:珊瑚、海参、鱼)

  第四自然段:指导读出贝壳的千奇百怪,海龟的有趣。(板书:贝壳、海龟)

  第五自然段:指导读出:海鸟多、鸟蛋多的感觉,理解“栖息”。(板书:鸟)

  第六自然段:齐读,指导读出西沙群岛的美好前景,读出我们的自信。(板书:美丽富饶)

  2、推荐学生接读课文。

  3、根据板书总结结构:总—分—总。

  (五)赏读课文,发展个性

  向同学们展示自己读得最好的片断,读出感情。读出韵味,读出个性。采用擂台比赛的方法,每节2—3个同学赛读,重点读2—3自然段。

  (六)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指导背诵第三自然段。

  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课文。

  2、出示背诵提示:……珊瑚,有的……,有的……。海参……,在海底……。大龙虾……,……,……。一群群的鱼……,有的……,有的……。飞虎鱼……,……。气鼓鱼……,……,……,……。各种各样的鱼……。正像……,……,……,……。

  (七)复述课文,鼓励创新。

  采取争当导游的方法调动学生复述课文的积极性。分组练*,每组一个自然段,开头要有导语,结束要有结束语。

  学生练*,教师指导。复述课文,师生评议。

  (八)读写结合,指导运用

  1、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西沙群岛真是太美了,太富饶了。面对美丽、富饶的群岛,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呢?写几句赞美西沙群岛的话,可以用书上的优美词语和句子。

  2、学生动手写话,教师随机指导。

  3、写完后提名三至五名同学读,师生共同赏析。

  作业:把写好的那段话整理后写在日记本上。

  课堂小结:西沙群岛是那样美丽富饶。我想现在的西沙群岛,在祖国人民的建设下,一定更加美丽富饶。同学们有机会可到西沙群岛去看一看,写出新的西沙群岛。

  六、板书设计

  13富饶的西沙群岛,

  风景优美五光十色

  珊瑚、鱼、海参美丽富饶

  特产丰富

  贝壳、海龟、鸟

  七、教案简评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案设计,是按照:创设情景、引发兴趣,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细读课文、质疑问难,指导朗读、理解课文,赏读课文、发展个性,复述课文、鼓励创新,训练*作、指导运用这条线索来设计的。教案思路清晰,便于操作应用,解决了语文学科阅读教学“老虎吃天,无处下口”的弊端,这无疑是对阅读教学模式的有益探索。

  教案体现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通篇教案把指导学生读书放到首要位置,指导学生读通、读熟、读懂,读出感情来,读出个性来,读中求悟,读中求解,完全符合新课标精神。教案还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目标的实现都是通过学生自主学*,合作学*完成的,教师只起启发、引导、评价激励的作用,教师的教学功能得到根本转变。教案凸现了语文教学实践性的特征。学生听说读写语文素养是在具体的听说读写实践中获得的,教案在以读为本的前提下,注重了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运用。让学生比赛背诵课文精彩片断,争当小导游,写赞美西沙群岛的片段,这都是适应儿童心理特点的语文实践活动,学生学以致用,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案还体现了传统语文教学和现代手段的完美结合。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案设计 7

  评委老师:早上好!我说课的课文是《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通过介绍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课文先讲西沙群岛的位置,再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与物产。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二是学*课文中的优美语言,积累好词佳句。

  因此,根据课标对中年级的具体要求,结合本组和本课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我拟定如下几个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正确“珊瑚、绽开、蠕动、栖息”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的积累。

  针对以上目标,我把教学重难点确定为: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

  说教法、学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声音、形式、色彩、语言’思维的”。教师的教要遵循儿童学的规律。因此,结合本课特点,我在教学中拟用: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情境朗读这几种教学方法,且这些方法将在我以下饿教学过程中具体体现。

  说教学过程:

  在学*完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依照本课教学重难点,我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一、整体入手,组织自学

  学生是语文学*主人,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自主解读文本能力的训练。因此我在学生明确了课文是从三个方面对西沙群岛进行介绍和说明后,组织学生按小组选择喜欢的方面合作学*。并根据班级学生实际给出学*提示:1、你们最喜欢西沙群岛哪方面,读一读,读出喜爱感情?2、合作中你们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遗留问题?3、你们想如何展示学*成果:读一读?写一写?还是画一画?这样进行把目标转化成任务驱动,可以驱动学*的学*。

  二、汇报展示、品位重点

  在学生的汇报交流中,充分尊重学生汇报、交流方式的多样化、个性化并且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读书,理解关键词句。如交流学*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时,让学生结合地图理解,体会西沙群岛位置的重要性。而理解描述西沙群岛美丽、富饶的'段落既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如学生学*、交流“因为海底高低不*,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这句时,教师可展示图片资料,图文结合,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当学生交流西沙群岛海里鱼多、海鸟多时,教师可以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和学生交流。展示相关资料、图片,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加深理解。

  三、回归全文,丰富积累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用词准确、生动,所以我在回归全文时学生伴着音乐一边读课文中第一段和最后一段,一边想象西沙群岛的物产、风光,让学生明确文章首尾呼应写法并能有意识借鉴到写作中。好词佳句的积累也是本课的一个重要内容,这里我通过范读、学生练读、小组赛读的方式,并配上音乐和图片,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西沙群岛景色优美、物产丰富。这样进行多种感官刺激,在理解、欣赏、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评委老师!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案设计 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富”等11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富”等12个字和“群岛”等27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正确认读多音字“参”在本课的读音,能据音组词或据词定音。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学*梳理课文条理,概括各自然段意思,知道一个自然段讲一个中心意思,讲这个中心意思的句子叫关键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别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4.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和课文的语句,向别人介绍西沙群岛。

  5.在教科书中选一幅图,写几句话。

  重点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2、3、4。

  难点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4、5。

  教学准备:

  教师:“富”等11个会认读的字的字卡(不注音),教学PPT。

  学生:每人一套“富”等11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的)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注:

  1.教学过程中的“反馈指导”指的是采用班级的组织形式进行交流汇报,以获取学生学*结果以及思维过程,相机进行指导达标。

  2.学生答案,注意指导符合语法规范;并只要求意思相同,不要求文字雷同,设计中不再说明。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要教学目标。

  1.出示任务:默读单元导读的两段话,想一想,这个单元学*的是关于什么内容的课文?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有哪些?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示出来。

  2.反馈指导。(PPT出示单元导读)

  预设:

  这个单元学*的是关于祖国美好山河的内容和热爱、赞美祖国美好山河情感的课文。

  这个单元的主要学*目标有两个: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作要围绕一个意思写。

  3.小结:通过对单元导读的学*了解,我们知道,这个单元的课文内容,都是关于祖国美好山河的内容,以及表达热爱、赞美祖国美好山河的情感的。这个单元有两个主要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的学*,要知道什么是关键语句及其在阅读理解上的作用;

  (2)*作要尝围绕一个意思来写。

  (二)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1.导入释题。

  导语:那么,我们今天先来学*这个单元的第二篇课文,看看作者向我们介绍的是祖国的什么地方。

  2.板书课题:18富饶的西沙群岛

  3.齐读课题。

  4.释题。

  提问:同学们,读了课题,通过课题,你知道作者向我们介绍的是祖国的什么地方吗?(指名回答。预设:通过课题,我知道作者向我们介绍的是祖国的西沙群岛。)通过课题,你知道作者想向我们介绍西沙群岛其中的一个什么内容?(指名回答。预设:通过课题,我知道作者想向我们介绍西沙群岛其中的一个内容是富饶。)

  5.明确主要教学目标。

  导语:通过课题,我们知道作者向我们介绍的是西沙群岛,其中的一个内容就是西沙群岛的富饶。那么,西沙群岛的富饶指的是什么,作者还向我们介绍了西沙群岛的什么内容,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我们学*了这课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确通顺了,了解了课文内容,进行了有关的练*,就能知道了。

  二、指导预*,粗知课文大意(或整体感知课文)。

  (一)指导预*。

  1.出示预*任务。

  (1)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一下字上的音节,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朗读下来。

  (2)读完课文后,把会认读的字词圈画出来,借助拼音,把生字词读准。

  (3)思考:西沙群岛在我国的什么地方?西沙群岛的“富饶”在课文里指的是什么?课文除了介绍西沙群岛的富饶,还介绍了西沙群岛的什么?

  2.反馈指导。

  (1)PPT出示会认读的生字词(注音)。通过个别指名检查等方法,指导读准生字读音。

  (2)说说哪个生字容易读错,指导读准音难字。预设:“饶”“设”“瑰”。

  (3)多音字学*。

  ①副板书出示多音字“参”本课的词语,注本课的读音,个别指名检查读准字音,读字读词。

  ②指名说出“参”已学过的读音,并组词语,读字读词。

  ③小结:“参”不同读音的意思及用法。

  (3)PPT出示会写字词“浅绿、交错、挺、鼓起、数不清、厚厚的、宝贵”复*认读。

  提示:会认读的字词和会写的字词中红色的字,学*完课文,就要求正确书写。

  3. 导语:我们学*了课文会认读的字,复*了会写的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下面我们继续预*课文。

  出示任务:朗读课文,注意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注意做到标点符号的正确停顿和句子中间的正确停顿。继续思考预*任务3。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预*任务3。

  4.反馈指导。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评议是否读准、读通顺,听的同时继续思考预*任务3。

  (二)反馈预*任务3,粗知课文大意(整体感知课文)。

  1.反馈指导预*任务3。

  预设:

  问题1:西沙群岛在我国南海的西北部,是海南省三沙市的一部分。(追问:你是从课文的哪句话知道的?指名回答。预设:我是从课文的第1句话知道的。PPT出示中国地图,简介西沙群岛地理位置,及行政所属。)

  问题2:西沙群岛的“富饶”在课文里指的是物产丰富。

  问题3:课文除了介绍西沙群岛的富饶,还介绍了西沙群岛风景优美。(追问:你是从课文的哪句话知道的?指名回答。预设:我是从课文的这句话知道: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2.粗知课文大意。

  出示任务:借助这些问题的答案,同桌议一议,课文讲了西沙群岛是什么样的地方?(提示用“什么怎么样”的句式简单说一说。)

  3.反馈指导。

  预设:课文讲了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4.小结:阅读写景状物的课文,在初读课文时,抓住描写的景或物,用简单句式说说这个景或物怎么样,这样,就粗知写景状物的课文大意(或整体感知课文)了。同学们做的真好。接下来,我们要继续学*,通过梳理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了。

  三、梳理课文条理,了解课文内容。

  1.出示任务: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一个什么意思?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第1自然段: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第2自然段: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第3自然段:西沙群岛海底景象奇丽。

  第4自然段:西沙群岛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或:西沙群岛海里鱼非常多)。

  第5自然段: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

  第6自然段:西沙群岛将变得更加美丽富饶。

  3.小结:课文第1自然段,告诉我们西沙群岛在祖国领域中的位置,点出了西沙群岛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然后第2—5自然段通过具体的描写,告诉我们,西沙群岛是怎样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点明了西沙群岛是我国固有的领土,展望了西沙群岛美好的前景——更加美丽富饶,与第1自然段呼应,课文的结构就非常严谨。

  四、学*“关键语句”。

  (一)感知“关键语句”。

  1. 导语:我们通过梳理课文条理,了解了课文内容,接下来,我们就要学*一个新的知识了。

  出示任务:(PPT出示课文第5自然段)默读第5自然段,联系下文想一想,“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这句话是说西沙群岛的鸟怎么样?

  个体操作。

  2.反馈指导。

  预设:

  这句话是说西沙群岛的鸟很多。

  3.出示任务: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读后想一想,这个自然段里具体写鸟多的句子有哪些?按顺序标上序号。然后读一读,看看你是从哪些词语读出鸟多的?点出有关词语。

  个体学*,同桌交流。

  4.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这个自然段里具体写鸟多的句子是第2、3、4句(即除了第1句)。

  表现鸟多的词语:各种海鸟遍地鸟蛋厚厚的鸟粪

  追问:这三句话,围绕这个自然段哪句话写?(指名回答。预设:这三句话,围绕这个自然段的第1句话:“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写的。)

  5.小结:(以这个自然段为例说明)一个自然段讲一个中心意思。如果这个自然段里有一句话直接写出中心意思的话,那么这句话我们叫它做“关键语句”。在阅读时,我们可以借助这句关键语句来理解这段话的意思;*作时,我们可以利用关键语句来写一段话。

  (二)阅读课文,继续了解“关键语句”。

  1. 导语:除了第5自然段有关键语句,这篇课文其他自然段有没有呢?我们一起来探索吧。

  出示任务:默读第2、3、4自然段,根据梳理课文条理的结果想一想,它们有没有关键语句?如果有,用横线画出来,看看其他句子怎样围绕关键语句写的;如果没有,你能写出来吗?

  个体操作,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2.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第2自然段:

  关键语句: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接着的句子,例举了具体的颜色,颜色的具体状况以及造成五光十色的原因。

  第3自然段:

  没有关键语句;可在段首补上:西沙群岛海底景象真奇丽!(追问:如果在这个自然段后补上,可以怎样写?指名回答。预设:西沙群岛海底景象多奇丽啊!)

  第4自然段:

  关键语句:西沙群岛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第1句话说西沙群岛的鱼成群结队;第2句列举了各种各样鱼的样子;第3句说西沙群岛的鱼多得数不清。

  3.小结:同学们真会运用学到的新知来读书!关键语句有时会在一段话的开头,比如第2、5自然段;有时会在一段话的末尾,例如第3自然段。由于关键语句概括了这段话的意思,我们可以利用它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利用它概括一段话的意思。

  五、小结:(学*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第二课时

  一、复*。

  (一)复*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

  PPT出示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指名认读,齐读。

  (二)复*上一节课学*的有关内容。

  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了一个新知识——关键语句。谁能说说什么叫关键语句,它有什么作用吗?(指名回答。预设:见上一课教学过程。)

  二、体会“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说话练*,感悟主题。

  (一)了解“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1. 导语:上一课,通过梳理课文条理和了解“关键语句”,我们对课文内容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理解了。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了解我们祖国的西沙群岛是怎样“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好吗?

  出示任务:有感情地朗读第2—5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的?画出有关语句,然后说一说。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先订正画出有关语句,然后才说话练*。说话评议标准:内容完整,语句通顺连贯。

  有关语句: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

  第3自然段的语句。

  第4自然段的第1、2句。

  说话指名2、3位同学汇报,评议后根据评议个体再练说,再指名汇报。

  3.出示任务:有感情地朗读第2—5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西沙群岛物产丰富的?画出有关语句,然后说一说。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4.反馈指导。

  先订正画出有关语句,然后才说话练*。说话评议标准:内容完整,语句通顺连贯。

  有关语句:

  第3自然段的语句。

  第4自然段的语句。

  第5自然段的语句

  说话,指名2、3位同学汇报,评议后根据评议个体再练说,再指名汇报。

  5. 导语:是啊,西沙群岛真是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啊!难怪作者在第1自然段会发出这样的感叹——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PPT出示这句话,齐感情朗读。)

  提问: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西沙群岛什么样的情感呢?

  指名回答。预设: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西沙群岛的喜爱和赞美。

  6.小结:这句话概括了课文全文的内容,所以它是这篇课文的关键语句。

  (二)介绍西沙群岛。

  1. 导语:让我们也像作者那样,怀着对西沙群岛的喜爱和赞美,向别人介绍西沙群岛,好吗?

  出示任务:根据自己的喜欢,在“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中选择一个方面,用上下面的起始句或结束句,向别人介绍西沙群岛。注意用上自己的话和课文的语句,做到内容完整,语句通顺连贯。(提示:可以自己起一个起始句或结束句。)

  起始句:西沙群岛的风景是那么的优美!……西沙群岛的物产是那么的丰富!……

  结束句:……西沙群岛的风景真优美!……西沙群岛的物产真丰富!

  个体操作,四人小组交流。

  2.反馈指导。

  指名2、3位同学汇报,根据评议标准评议后,依据评议意见个体再练说,再指名汇报。

  三、小结:(学*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第三课时

  一、运用关键语句小练笔。

  (一)看图说图意,形成关键语句。

  1.通过两节课的学*,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关键语句”,及其在阅读和写作上的作用,并且利用课文内容,用“关键语句”进行了说话练*。接下来,我们就要尝试用关键语句写几句话了。

  出示任务:(PPT出示课后四幅图画)仔细观察这四幅图画,思考:它们呈现的分别是什么地方?各表现的是什么动物?这些动物怎么样?然后用一句话说说每一幅图画的图意。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图1:海底礁石上,一群黑黄相间的鱼在游来游去。

  图2:海底珊瑚丛中,红黑白相间的小鱼在穿梭。

  图3:在海底,一只海龟伸长脖子在觅食。

  图4:海面上,一群海鸥在飞翔。

  (二)选一幅图,用关键语句,先说后写。

  1.出示任务:选其中的一幅图仔细观察,根据关键语句,想象动物是怎样活动的,然后用关键语句为起始句,说几句话。

  个体操作;四人小组交流评议,提建议:

  (1)是否围绕关键语句的意思说;

  (2)语句是否通顺连贯;

  (3)可以怎么修改或补充。

  2.反馈指导。

  指名2、3位同学汇报,根据小组评议标准评议后,依据评议意见个体再练说,再指名汇报。

  3.出示任务:根据两次评议的意见,自己再说一说,然后写下来。

  个体操作。写完后读给同桌听,互相提建议,再改一改,然后誊抄下来。

  二、总结。

  通过《富饶的西沙群岛》学*,我们学到了一个新知识——关键语句。“关键语句”是指能概括表达一段话主要意思(或全文内容)的句子。它可能在一段话(或课文)的开头,也可能在一段话的末尾(或课文的结尾)。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一段话的意思(或课文全文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把一段话或*作写好。

  三、会认读的字认字的评价与词语表词语读记。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认字评价(注:所出示的字脱音节,关注学*慢的学生。)。

  (三)PPT示词语表词语,自由读记。

  (四)反馈读记(注:关注学*慢的学生。)。

  四、写字教学。

  (一)字形教学。

  1.PPT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2.观察字形,思考容易与学过的哪个字混淆,同桌说一说。

  3.反馈指导。

  指名说并板书,然后读一读:

  例:优(优美) 犹(犹有) 浅(浅绿) 钱(金钱) 挺(挺威武) 蜓(蜻蜓)

  4.指名说说哪个字容易写错,会错在哪里。

  例:“挺”,右边不是走之底“辶”,是建字底“廴”(音:yǐn)。

  (二)写字指导。

  1.观察并说说字的各部件相互位置,笔画的变形、退让、延伸等。

  2.各写一个,反馈评议。

  3.按评议对照修改,然后每个字在写两个。

  五、总结。(学*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六、写字练*和抄写词语表词语。

  作业设计: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把你向别人介绍西沙群岛的话写下来。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案设计 9

  教学目标:

  1、走进西沙群岛的海水和海底,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2、利用多媒体,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不同的鱼,写一段描写鱼的话,有能力的学生可以把它写成一篇文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他们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品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抓重点词句,从中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

  教学难点:以读促写,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完成片段写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师:同学们,在我国东南海面上有一片岛屿,像颗颗珍珠,那就是——西沙群岛(指课题)

  生:西沙群岛

  师: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师:通过昨天的学*,我们知道课文是从哪四个方面写出了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指名学生说)

  生: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师随机板书)

  师:西沙群岛是美丽的,那儿的海水也是独特的,找到描写海水

  的那一段,读一读,想一想:西沙群岛的海水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二、精度课文,感受“海水”、“海底”的美丽

  (一)感受海水的“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师:来,说一说你感受到的海水是?

  预设:五光十色等(出示课件)

  师:五光十色是什么意思?

  生:很多颜色

  师:都有哪些颜色?

  生: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

  师:还有?

  生:学生汇报。

  师:这么多颜色,我们还可以用什么词?

  预设: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等

  师:那课文为什么不用“五颜六色”,而用“五光十色”呢?(引导学生了解在阳光的照射下,海水会闪着光,所以用五光十色更恰当)(出示“五光十色”)

  师:是呀,这么多颜色,还闪着光,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美吗?

  师:那就美美地读一读。(齐读)

  师:谁来试试?(指名读)

  师:文中有几个表示颜色的词,我们读的时候可以有轻有重或越来越轻或者越来越重,来,去试试,或许你会读得更美。

  师:谁来美美地读一读?(指名读)

  师:学着他的样子,我们一起读出它的美。(齐读)

  师:多美呀,为什么这里的海水那么独特?谁知道其中的奥秘? 生:因为海底高低不*,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师:谁能用上因为……所以……再来说一遍。

  (二)感受海底的富饶

  师: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海底世界更是精彩纷呈,让我们穿上潜水服潜到这五光十色的海水中去探宝吧!自由读第三自然段,看看海底都有什么宝贝?用笔圈一圈。(生自由读课文)

  师:都有什么宝贝?

  生:珊瑚、海参、大龙虾

  (师课件出示珊瑚、海参、大龙虾)

  师:选择你喜欢的一种加上读一读。

  生:我喜欢珊瑚

  师:出现珊瑚,指名表演。(指名一、两位同学读)

  师:珊瑚的形状还有很多呢。你们看(出示珊瑚图片)

  说一说各种各样的珊瑚让人眼花缭乱,瞧,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先一个一个说,再连成一段话说)

  师:谁能一口气说三个,把这段话说完整。

  师:你喜欢什么?

  生:海参

  师:你来加上动作读一读吧。

  评价:多像一只懒洋洋的海参呀!(你这只海参还不够懒洋洋,谁再来。)

  师:女孩子加上动作一起来读一读。(女生读)

  师:你喜欢什么?

  生:大龙虾

  师:你来演一演。(生读)

  评价:好一只威武的大龙虾呀。(哪只大龙虾更威武?)

  男孩子来加上动作,读出大龙虾的威武。(男生读)

  (三)感受鱼多,仿写一段话

  师:海底有美丽的珊瑚,有懒洋洋的海参,还有威武的大龙虾,不过最多的还是要数鱼了,赶紧去读一读,找一找哪句话写出鱼很多。

  生: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师:像这样表示鱼很多,你还能用一个词语来说一说吗?

  预设:数不清、成群结队、各种各样等。(把一句话读成一个词) 师:看,还有呢?(积累词语)

  师:西沙群岛的鱼不仅很多,还很独特呢。你们看(出示四幅鱼的图片)

  师:课文是怎么描写这四种鱼的呢?去课文中找一找。

  师:指鱼1,引读( 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

  指鱼2,引读(头上长着一簇红缨)

  指鱼3,引读(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指鱼4,引读(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师:你喜欢哪种鱼?读一读,为什么喜欢他?

  随学生回答,总结归纳板书:颜色、外形、动作

  师:对,课文从颜色、外形、动作三方面来写,还用了比喻,这样就把鱼也得更有趣了。来,一起读一读可爱的鱼吧。(齐读)

  师:多有趣啊。有趣的鱼还多着呢。想不想看?

  师:现在你就动笔从颜色、外形、动作三个方面写下你喜欢的鱼,再用上比喻、拟人把它写得更生动。

  (学生写作)

  师:来,把你写的鱼介绍给大家。(展示两到三篇学生*作) 师:从同学们的笔中,我们又见到了这么多种鱼,不过就算我们全班人一起写,写个几天也写不完西沙群岛的鱼。怪不得人们都说——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三、课堂小结。

  师:西沙群岛不但风景优美,而且物产丰富,正是因为这样,一些国家就想来和我们抢夺这个美丽的地方,所以我们现在要学好知识,长大以后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为保卫国家出一份力。好,下课!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案设计 10

  学*目标

  1、认识“饶、屿”等10个生字。会写“蓝、赖”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2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摘抄课文中优美语句,丰富语言积累。

  课前准备

  1、让学生自读课文,搜集与西沙群岛有关的图片与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风光片或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多媒体出示祖国地图。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西沙群岛吗?请看这是一幅我们伟大祖国的地图,谁能从地图上找到西沙群岛的位置?

  2、多媒体播放风光片。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游览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吧!(播放完)美吗?如果我们读了课文,一定会有更美妙的感受的。

  二、初读课文

  1、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学生质疑)

  2、学生自由读课文:

  ⑴明确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边读边想刚才提出的问题,在读懂的地方可以用笔注一注。

  ⑵学生自由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⑴检查生字新词。

  ⑵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说说通过读课文知道了什么。

  三、重点探究

  1、凸现重点:

  ⑴课文是围绕哪几方面描写西沙群岛可爱的呢?学生交流后教师板书:风景优美物产丰

  ⑵文中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两方面的?

  2、自主感悟:

  ⑴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方面,轻声读一读,把自己特别喜欢的语句画下来,仔细想一想为什么喜欢它。

  ⑵小组内相互交流,相互指点。

  3、合作探究:

  探究一:(根据学生回答,多媒体出示)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因为海底高低不*,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上看,色彩就不同了。

  ①你读到这段话时,有什么样的感觉?(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海面五光十色瑰丽无比)你能把海水的美读出来吗?

  ②海水真美呀!说说瞃,为什么这么美?(学生读──)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

  ③这么美的海水,让人一看,就觉得西沙群岛是个──(教师指板书)风景优美的地方。

  探究二:(根据学生回人,多媒体出示)

  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①你为什么喜欢这两段话?(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海底珊瑚各种各样海参到处都是大龙虾样子威武鱼多得数不清)

  ②教师小结:海底真是个大宝库,有谁喜欢珊瑚的,请举手;有谁喜欢海参的,请举手……请把你们的喜欢之情读出来!

  ③学生朗读体验。重点理解“蠕动”“威武”;重点体会“有的……有的……有的”句式。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游览了西沙群岛的海面,知道了──(学生齐读);走进了海底,欣赏了──西沙群岛的海滩上怎样呢?海岛上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游览。

  五、布置作业

  1、练*朗读第一至四自然段。

  2、抄写生字,每个字写两遍。


《西沙渔人》教案实用十篇(扩展5)

——《漫画》教案实用十篇

  《漫画》教案 1

  活动目标:

  1、理解漫画作品内容,尝试运用语言和图画刨编故事结尾。

  2、通过漫画欣赏、初步了解漫画的基本特点,更加喜欢漫画这一艺术形式。

  3、养成细致观察和大胆想像的*惯。

  活动准备:

  1、漫画书《父与子》一本,完整的4幅漫画作品、不加背景的图4一幅。

  2、供幼儿续编添画的作业纸每人一张、黑色水笔每人一根。

  3、布置一个漫画墙,上面贴有许多有代表性的漫画作品(单幅的、连环的、黑白的、彩色的、有趣可笑的、充满幻想的、讽刺褒贬的)。

  活动过程:

  1、幼儿在漫画墙前面自由欣赏漫画。

  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看漫画吗?为什么喜欢?(可根据幼儿回答归纳漫画的部分特点:幽默,夸张;文字很少,小朋友、外国人不识字也能看懂;有彩色,有黑白:简单,一目了然……)

  2.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再次感知漫画的特点。

  介绍漫画书《父与子》及作者,为幼儿理解作品做铺垫。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本漫画书。作者是德国著名漫画家卜劳恩,卜劳恩很爱自己的儿子,常常把父子之间发生的有趣的事画下来。

  介绍漫画作品名称《假日的第一天》,出示图片1~3幅,引导幼儿观察、讲述。

  讲述参考

  第一幅:假日的第一天早晨,儿子还在唾梦中,爸爸和一个叔叔轻手轻脚地走进儿子的房间,要给儿子一个惊喜。

  提问:你从哪里看出来他们是“轻手轻脚”?还可以用什么词?

  第二幅:他们轻轻地把儿子抬上了汽车。

  第三幅:儿子睡得可真香,还没有醒。汽车开在马路上,马路上的人都奇怪地看着他们。父亲把手指放在嘴上示意大家别吵醒儿子,指挥交通的警察也让大家保持安静。

  师:猜一猜,爸爸究竟要把儿子抬到哪儿呢?

  出示第四幅没有背景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儿子的表情,想像、讲述。

  分组讨论:每组一名幼儿将自己小组讨论中最“惊奇、大胆、浪漫”的情景,讲给大家听。

  出示漫画原稿,感受漫画带来的惊喜与幽默。

  提问:这是什么地方,景色怎么样?

  讲述参考:父亲把儿子抬到了森林里(或公园里、牧场)。太阳出来了,儿子醒来一看吃惊极了:“咦,我是在梦中吗?”他看到了…….以为在做梦呢。爸爸躲在树后悄悄地笑了。

  3.教师和幼儿一起小结:假期到森林里玩正是儿子的心愿,这幅漫画体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4.幼儿完整讲述漫画作品。

  延伸活动:

  幼儿尝试用漫画的手法创作故事结尾。

  教师:今天,小朋友通过自己的想像,编出了和画家不一样的故事,非常了不起!我们也来做个小画家,把你们编的故事画下来,好吗?

  给每个幼儿一张缺少背景的作业纸.幼儿创作漫画结尾。

  《漫画》教案 2

  活动目标:

  1、欣赏漫画,理解漫画作品内容,初步了解漫画特点。

  2、感受漫画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乐意自己创作各种形式多样的漫画。

  3、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大胆创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图片:漫画作品(单幅、多幅;黑白、彩色;有趣的、夸张的、充满幻想的等)。

  2、ppt:姚明、刘谦漫画及照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谈话导入,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讲述人物的特点。

  提问:生活中你最喜欢谁?他长得什么样子?

  2、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理解图画、感知漫画特点。

  (1)出示图一,幼儿观察。

  提问:猜猜他是谁?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喜不喜欢这幅画,为什么喜欢?

  (2)出示图二,幼儿观察。

  提问:这张图片上画的是谁,你怎么发现的?

  和我们*时画的画一样吗?什么地方不同?

  小结:漫画和我们*时画的画不一样,突出明显的特点,很有趣,用简单、夸张的方法表现人或事。

  3、引导幼儿观察漫画图片,讲述自己对漫画的理解。

  提问:你对哪幅画印象最深?发现了漫画的什么特点?

  你喜欢看漫画吗?为什么喜欢?

  小结:漫画幽默、夸张,有彩色的、黑白的,有单幅的、多幅的,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二、基本部分:

  1、讨论漫画特点,提出绘画要求:

  提问:漫画中的人物为什么一下就被我们认出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谁来说说自己身上特别的地方?

  你想画谁?你想怎样表现他特别、有趣的地方?

  除了画人物, 还可以画什么?

  2、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三、结束部分:

  1、鼓励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作品。

  提问:猜猜看,他画的是谁?为什么你一眼就认出来了?哪里最特别?

  喜欢漫画吗?为什么?

  2、生活中有很多人和事我们都可以试着画一画。

  《漫画》教案 3

  1、知识与技能:了解由于自然条件、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人类历史上的古老文明所孕育出的艺术作品表现出的多样化。

  2、过程与方法:欣赏不同艺术流派和现代艺术作品,感受各自的艺术特点

  3、尊重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审美情趣,促**生观、世界观的完善和情感与道德认识的不断提升

  课堂学*过程与方法设计

  学*过程

  方法设计

  收集有关艺术方面的资料

  交流收集的资料

  1、课件展示不同形式流派的美术作品、现代产品

  2、总结现代艺术的特点

  3、就艺术多元化的问题开展讨论

  为你校的校园艺术节的活动设计一份海报

  学*本课的感受

  课前布置

  引导学生交流

  播放课件

  出示问题:不同艺术流派的美术作品有何不同?

  补充小结

  如何面对艺术的多元化

  抛出设计题

  反思本课目标达成情况

  对古代多元艺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认识多元化的艺术

  营造多元艺术的氛围

  体会艺术创作的不同特点

  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学生通过辩论,得出的结论不止一个,这实际上正是艺术多与阿华影射的现状。

  体会艺术创作的多样性

  加深对艺术多元化学*的体会。

  教后反思

  1、承认艺术多元化的事实。

  2、肯定自我的审美感受。

  3、尊重他人的审美选择和个性。

  《漫画》教案 4

  现在的初三美术教学设计内容更多的是来源于生活联系到实际。让学生具备,观察周边事物的审美能力和丰富的联想力。不但具备这些能力后,学生还要有大胆的描述所要构思的内容,与文学二者的结合。如今的教学美术不再是以前让学生单一的临摹一幅绘画作品。而是以审美能力为主观的去欣赏周边的美然后转换成自己的思想的再创作后描绘在纸上。这样要求对老师让学生在绘画作业上就有更高的创作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和老师的绘画素质的要求。比如:我在教初三4课的《漫画》,不光只是画漫画人物,还要有故事内容,《漫画》的内容一般以讽刺内容的较多,而内容上简单让大众看的明白。但在制定教学设计上就要让学生了解《漫画》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事项。

  一、教学目标:

  1、 欣赏漫画作品的构思特点,表现方式和艺术效果。

  2、 了解漫画的一些基本常识。

  3、 初步掌握漫画创作的常用手法。

  二、教学内容:

  1、 认识漫画这种艺术形式,了解漫画除了具体特有的讽丑恶、弘正气、扬美善的社会功能和教化功能、娱乐功能、审美功能。

  2、 漫画尤其独创性,画漫画就应该有些个性化的东西在里面,巧妙的构思,画一幅活一组与众不同的漫画。

  3、 漫画是一种艺术形式,用简单夸张的手法了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一般运用变形、比拟、象征、暗示、影射的方法,构成幽默诙谐的画面或画面组,已取得的讽刺或歌颂的效果。

  三、教学难点、重点:

  1、 让学生们打破漫画创作的神秘感。漫画创作就是通过联想将生活中纷繁的素材,放在脑子里经过提炼加工,然后用夸张等手法加以讽刺幽默。

  2、 让同学们多注意观察周边的事物,大胆的作画。

  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互动。

  教学反思:

  在讲完课后,不是讲完就到此位置。还要经过教学反思,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教学理论、学*方法的认知变化。

  1、反思教学设计的落实情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生明白绘画的作业没有。向学生提问,让学生勤动脑、动手。

  2、对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尤其是对以前教学方式进行的改进,通过设计教学反馈,实际的改进效果如何。有些还要根据当时授课气氛来调整授课的内容。

  《漫画》教案 5

  活动目标

  1、理解漫画的特点,培养幼儿对漫画的兴趣。

  2、根据自己脸部特征,用简单的线条画一张有趣的漫画头像。

  3、提高观察力,发展创造力。

  活动准备

  1、图画:漫画头像

  2、小镜子、水彩笔、画纸。

  活动过程

  一、欣赏漫画头像,引导观察,了解漫画特点。

  1、图片:阿凡提

  教师:他是谁?长得怎样?眼睛像什么?

  2、图片:三毛(不同表情的三毛)

  教师:他为什么叫三毛?哭的时候像什么?笑的时候像什么?你见过其他的漫画头像吗?

  3、教师小结漫画的特点。

  二、画漫画

  为老师画漫画头像,说说老师的头及五官像什么?

  三、激发创造x,学*画自己的头像

  1、教师:知道自己的头和五官长得什么样吗?

  幼儿对镜观察。

  2、引导幼儿用比喻的方法说说同伴的形象,做做各种表情。

  3、幼儿自由作画。

  4、看漫画

  把幼儿的作品一张接着一张,写上数字。

  幼儿观看漫画电影。

  四、游戏:好朋友的相片是哪张

  幼儿就根据老师指定的头像或数字,猜猜是谁。

  经作者证实后,游戏继续。

  (用观看电影的方式猜测头像是谁,使幼儿处于积极参与状态并自然地评价作品。)

  《漫画》教案 6

  教学目标

  1. 借助“漫画”这一主题设计*作教学,进行*作练*。

  2. 进一步

  3. 进一步领会*作要有具体的内容,要有真切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学生创作漫画并积极介绍漫画。引导学生“独特的思维,独特的创意。”

  *作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个各类漫画等。

  教学时间:约 分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展示漫画

  1. 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漫画。

  (1) 指名学生介绍自己的漫画,着重介绍最有特色的地方。

  (2) 师生评价

  (从创意、介绍时的言行、介绍时的情感等角度进行)

  (3) 同学或小组之间相互介绍,相互评价。

  (4) 教师小结

  三:创作漫画

  1. 根据前图创作

  2. 交流自己创作时的感受

  四:自由*作

  1. 谈话讨论*作题材

  2. 多角度写片段

  3. 评改 (1)选代表性片段进行评析(评析标准是有无将内容写具体,有无表达自己真切的感情)

  (2)学生朗读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句子,进行评点

  4. 小结

  五:拓展延伸

  教学目标

  4. 借助“漫画”这一主题设计*作教学,进行*作练*。

  5. 进一步

  6. 进一步领会*作要有具体的内容,要有真切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学生创作漫画并积极介绍漫画。引导学生“独特的思维,独特的创意。”

  *作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个各类漫画等。

  教学时间:约 分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展示漫画

  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漫画。

  (5) 指名学生介绍自己的漫画,着重介绍最有特色的地方。

  (6) 师生评价

  (从创意、介绍时的言行、介绍时的情感等角度进行)

  (7) 同学或小组之间相互介绍,相互评价。

  (8) 教师小结

  三:创作漫画

  3. 根据前图创作

  4. 交流自己创作时的感受

  四:自由*作

  5. 谈话讨论*作题材

  6. 多角度写片段

  7. 评改 (1)选代表性片段进行评析(评析标准是有无将内容写具体,有无表达自己真切的感情)

  (2)学生朗读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句子,进行评点

  8. 小结

  五:拓展延伸

  一:创设情境:

  1. 我们每一位同学都是一名很能干的小说家,以前我们用笔描写了充满欢笑的劳动场面,又抒发了对家乡的一份份热爱。今天,我们再一起聊聊另一个话题。(板书):漫画。

  2. 20xx年,五洲漫画高峰会议在我们中国举行,中国记者就问日本漫画家木村忠夫:“为什么日本人那么喜欢漫画呢?是不是漫画曾引导了一种时尚吗?”

  木村忠夫就说:“是呀,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也正想知道。现在中国的年轻人、小孩不是越来越喜欢漫画了吗?你能告诉我这是为什么?”

  记者回答:“就是不明白啊,突然之间发现周围的人都开始看漫画了,从而还引导了一种时尚。”

  3. 说到这里,我想问在座的同学,你看了漫画以后,感觉怎么样?

  (预设:好玩、好看、幽默、很好笑、……)

  4. 老师今天就把这又……又……的漫画带来了,你看看、想想,漫画的特点是什么?

  二:欣赏漫画

  1. 展示课件——漫画欣赏)

  2. 提问:漫画的特点是什么呢?

  (预设:夸张、变形、幽默、好笑、诙谐有趣、妙趣横生、讥刺性、教育性……)

  (1.漫画的读者对象。

  2.内容生动有趣。

  3.获得一点启迪。

  4.漫画中的主人公。

  5.通过想象,编出情节。)

  3. 小结:漫画的特点

  三:解说漫画

  1. 请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幅漫画,上台为大家介绍一下。

  浅入:1.漫画画了些什么?主要画的是什么?只要事物有什么突出特点或表现

  指导“说”

  深入:1.充分发挥联想,说出漫画的画面之意或图中的意蕴。

  2.着重引导第一个;评价第二……个。)

  四 写写漫画

  让“图象”成为另一种清新舒洁的文字语言,变无声图画变有声语言。

  讨论写什么?

  怎么写?

  五 交流心得

  1. 小组交流一下,谁写得好?上台交流

  六 小结

  1. 向学生推荐我们嘉兴市的漫画家的作品

  2. 在最后,木村忠夫跟记者说:在北京开办漫画讲座,主要帮助中国提高漫画业的水*,让更多的喜欢漫画的朋友们得以一起交流,也让更多喜欢漫画的读者看到好的漫画书,并提出了他自己的想法:中国要自己创作更多更好的故事,中国的漫画文化在年轻一代身上一定要发展。

  《漫画》教案 7

  [教学目标]

  1、体验漫画艺术的魅力,知道漫画艺术根源于生活,服务与生活。

  2、尝试运用夸张和变形的手法设计一个自己的漫画肖像。

  3、欣赏自己和他人的漫画作品,交流不同见解知道漫画艺术与我们生 活紧密关系,能用正确眼光去分析漫画作品。

  [教学重点]

  学*肖像漫画夸张和变形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抓住特征进行夸张变形。

  [教具准备]

  教师:课件、作画工具、漫画作品等。

  学生:漫画的资料、绘画工具、照片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学*用具的准备,并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二、导入

  感受漫画的魅力。出现一些人物的漫画像。提问:这些人物你们都熟悉吗?你觉得他们的画像怎么样?跟*时的画像有什么区别? 小结:这些是漫画像。(出现课题)人们看了会想笑,并能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

  三、交流

  1、说说你所知道的印象较深的漫画。

  2、出示漫画的概念:漫画是卡通的一种,它是一种具有强烈的讽刺性 或幽默性的绘画,它还是一种艺术的夸张,夸张与变形突出了人的个性特点。

  3、漫画种类有很多,今天我要学*的是肖像漫画。

  四、比较与发现

  1、请几个同学上讲台来互相寻找彼此的脸部特点。

  2、下面让我们来研究一下肖像漫画。

  3、出示的照片和漫画作比较:

  “出示的肖像漫画与照片有何区别?”(鼻子大、头发乱、身体小因为夸张了某一特征,所以整个比例变了,就是变形了)

  4、夸张与变形是漫画的重要表现手法。学生欣赏其它漫画肖像。(如:成龙、陈佩斯等)

  结论:肖像漫画是强调人物形象特征,甚至加上动作、表情来夸张表现。

  五、教师示范

  1、 展示教师漫画

  问:这个人物有什么特点?

  出示步骤:

  步骤1 :

  步骤2:

  步骤3:

  (1) 脸型

  (2) 五官

  (3) 头发

  (4) 身体动作

  2、表情

  问:“影响表情的因素有哪些?”(五官的变化)所选表情也是为了突出人物形象特征。

  六、布置作业:

  对你感受最深的一个人设计一幅肖像漫画。

  作业要求:幽默夸张,突出个性,表现手法不限。

  七、总结展评

  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对自己喜爱的作品风格及独特的表现方法进行评述。

  2、 教师总结,表扬全班学生,激励学生对美术学*的热情。

  《漫画》教案 8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漫画,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尽量做到构思巧妙,语言通顺,能够结合生活实际,揭示漫画当中蕴含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难点:

  1.仔细观察漫画中人物的神态,动作,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漫画的内容;

  2.展开大胆想象,结合生活实际来阐释漫画中所揭示的内涵。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漫画吗?那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几幅漫画!

  那么,什么叫做漫画呢?

  课件出示:

  漫画是一种具有强烈讽刺性或批评性的画面。画家从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来表现幽默、风趣的画面,来讽刺、批评或表扬某些人或事,引人深思,给人以启示。

  二、出示漫画一

  1.第一步:把握内容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组漫画,谁能说说这组漫画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

  指名说说。

  师:看来,同学们都能够——板书:把握内容

  2.第二步:读懂意蕴

  师:这是一组多么有意思的漫画呀,你们知道这组漫画主要是想表达什么样的意思吗?

  指名说说(爸爸的权力实在是太大了!)

  师:真棒!我们在读漫画的时候,不仅要能够把握内容,还要能够——板书:读懂意蕴

  3.第三步:结合实际

  小组讨论:请同学们想一想,在现实生活中,哪些地方让你们觉得爸爸的权力实在是太大了?

  师:看来,同学们不仅读懂了漫画的意蕴,还能够——结合实际

  一幅好的漫画,能够开发我们无限的想象力;一幅好的漫画,还有深刻的内涵在里面,我们联系实际就能把它品出来。

  三、出示范文

  我们每一位同学都想畅所欲言,诉诉苦水,有一位同学将漫画转换成了书面语言:

  今天,我们上了一节漫画作文课,其中有一个情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爸爸希望他的孩子长大后不仅能成为总统,还要成为艺术家和科学家,他爸爸的权力太大,期待太高了,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孩子想要成为什么。别人问这个孩子想做什么的时候,你猜他是怎么回答的?他说: “我想当爸爸,因为爸爸的权利实在太大了!”读到这里,我情不自禁的笑出声来。笑过之后,我陷入了沉思。

  是啊!爸爸的权利的确很大。大人们总说,孩子是我生出来的,要把他培养成了不起的大人物,现在就得给他们报各种课外班:英语班、奥数班等等。学*学*再学*,做题做题再做题,弄得我们负担很重,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就说我吧,兴趣爱好很广泛,特别向往能在周末的时候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或者疯狂地读各种小说,兴致来的时候把小说中的人物画下来,自得其乐;或者制作各种各样的纸服装,在大衣柜前一展风采;或者对照着棋谱仔细琢磨,来一个“自杀”,偶尔约上好友来一个“他杀”……可是一切美好的愿望都因为爸爸的“权力”化为泡沫了……

  爸爸的权力,就像一张巨大的无形的网将我紧紧的束缚,而我就如同一只被困的鸟儿。我多么希望爸爸的权力能够小一些,再小一些,好让我有舒展羽翼的机会。

  师小结:说出你们的心声了吗?通过刚才的学*,我们知道了,把一幅漫画转化为文字,首先要把握内容,然后读懂漫画所包含的意蕴,最后还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拓展。

  板书课题:漫画作文

  四、写作练*

  欣赏视频、看漫画二

  师:请同学们根据第一组漫画的写作手法,尝试完成第二组漫画作文。

  学生自由*作,老师巡视指导

  五、成果分享

  师:请同学们停下手中的笔,我们一起来欣赏几篇*作。

  六、鼓励修改

  用红笔修改

  七、布置作业

  根据今天所学的内容以及方法,将课堂上写好的作文再次修改,写成一篇完整的作文,字数在500字左右。

  八、推荐阅读

  漫画集:《父与子》《三毛流浪记》

  《漫画》教案 9

  1、体验漫画艺术的魅力,知道漫画艺术根源于生活,服务与生活。

  2、尝试运用夸张和变形的手法设计一个自己的漫画肖像。

  3、欣赏自己和他人的漫画作品,交流不同见解知道漫画艺术与我们生 活紧密关系,能用正确眼光去分析漫画作品。

  学*肖像漫画夸张和变形的表现手法。

  抓住特征进行夸张变形。

  教师:课件、作画工具、漫画作品等。

  学生:漫画的资料、绘画工具、照片等。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学*用具的准备,并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二、导入

  感受漫画的魅力。出现一些人物的漫画像。

  提问:这些人物你们都熟悉吗?你觉得他们的画像怎么样?跟*时的画像有什么区别?

  小结:这些是漫画像。(出现课题)人们看了会想笑,并能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

  三、交流

  1、说说你所知道的印象较深的漫画。

  2、出示漫画的概念:漫画是卡通的一种,它是一种具有强烈的讽刺性 或幽默性的绘画,它还是一种艺术的夸张,夸张与变形突出了人的个性特点。

  3、漫画种类有很多,今天我要学*的是肖像漫画。

  四、比较与发现

  1、请几个同学上讲台来互相寻找彼此的脸部特点。

  2、下面让我们来研究一下肖像漫画。

  3、出示的照片和漫画作比较:

  “出示的肖像漫画与照片有何区别?”(鼻子大、头发乱、身体小

  因为夸张了某一特征,所以整个比例变了,就

  是变形了)

  4、夸张与变形是漫画的重要表现手法。

  学生欣赏其它漫画肖像。(如:成龙、陈佩斯等)

  结论:肖像漫画是强调人物形象特征,甚至加上动作、表情来夸张

  表现。

  五、教师示范

  1、 展示教师漫画

  问:这个人物有什么特点?

  出示步骤:

  步骤1 : 步骤2:

  步骤3:

  (1) 脸型

  (2) 五官

  (3) 头发

  (4) 身体动作

  2、表情

  问:“影响表情的因素有哪些?”(五官的变化)

  所选表情也是为了突出人物形象特征。

  六、布置作业:

  对你感受最深的一个人设计一幅肖像漫画。

  作业要求:幽默夸张,突出个性,表现手法不限。

  七、总结展评

  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对自己喜爱的作品风格及独特的表现方法

  进行评述。

  2、 教师总结,表扬全班学生,激励学生对美术学*的热情。

  《漫画》教案 10

  活动目标

  1、通过对比明星的照片和漫画,了解漫画夸张、变形手法。

  2、认真观察自己的特征,用夸张、变形的画法,画一幅漫画像。

  活动准备

  1、人物漫画像

  2、幼儿每人一份操作材料:小镜子、水彩笔、画纸;两个星星贴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照片和漫画的区别

  1、出示幼儿熟悉的人物照片和漫画像,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这些人物你们都认识吗?你觉得他们的画像怎么样?跟*时的画像有什么区别?

  2、教师小结:这些是漫画像,人们看了会想笑,并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通过观察和比较,分析人物照片和漫画的区别,找出漫画的特点。

  1、再次引导幼儿观察照片和漫画

  提问:我们来看一看这些人物的照片,再看一看他们的漫画像。你能找出漫画的特点吗?

  幼儿间可以先互相讨论一下,然后请部分幼儿说说他的观点。

  2、教师小结:漫画的特点是把人物外形及表情夸张变形了。把人物最有特点的地方表现出来。

  比如:xx的眼睛小,把它画得更小;

  xx的下巴长,把它画得更长;

  xx鼻子又大又高,把它画得更大更高等。

  三、通过教师演示画李咏的漫画,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漫画的表现手法。

  1、教师出示xx的照片,请幼儿观察脸部特征,说一说什么地方最特别,如果你来画,

  你会夸张李咏的哪个部位。

  2、教师示范画一幅xx的漫画像,边画边告诉幼儿抓住突出的特点,从整体入手,不要从小部分画。

  四、通过观察镜子里的自己,找出自己脸部的特点。

  1、教师:我们今天也来画一画自己的漫画像。你想为自己画一幅什么样的漫画像呢?

  先来看看自己有什么特点。

  2、拿出镜子对照着观察自己。

  还可以让幼儿之间互相找特点。

  最后请部分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发现,教师点评。

  五、给自己画一张漫画像,体验创作的乐趣。

  1、在认真观察自己的特征之后,用变形、夸张的手法给自己画一张漫画像。

  2、教师巡回观察,适时的加以指导:

  (1)鼓励不敢动笔的幼儿,引导他找到自己的脸部物征;

  (2)提醒幼儿不管把自己的脸部怎样变形、夸张,最终还是要像自己;

  (3)要求幼儿保持画面和桌面及周围环境的整洁;

  (4)请作完画的幼儿把材料和工具放回原处,并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到黑板上。

  六、展示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和交流。

  教师把幼儿的漫画像在黑板上展示出来,幼儿用星星贴纸给自己认为好的漫画像投票,

  并说一说这张漫画像哪里画得好,最后根据票数的多少评出一、二、三等奖,给幼儿发小礼物。


《西沙渔人》教案实用十篇(扩展6)

——《雨中》教案实用十篇

  《雨中》教案 1

  活动设计:

  下雨时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而孩子也异常喜爱雨天,他们常常兴奋的谈论着。我想不妨抓住这一季节特征,利用这一自然资源,引导幼儿有意识地去观察、了解雨。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多种感官感受雨声,下雨时的景象,能大胆用语言说出自己的感受。

  2、培养幼儿对雨的喜爱之情及对大自然现象的关注。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活动准备:

  大雨和小雨的图片、大雨和小雨的声音、儿歌《大雨小雨》

  活动过程:

  一、直接导入课题出示图片师:小朋友们,老师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喜不喜欢下雨啊!为什么?

  小结:因为下雨过后的空气特别的清新,小朋友还可以穿着雨衣或者打着雨伞出去踩雨玩。

  【老师今天带来几张图片请小朋友猜一猜那个是大雨、那个是小雨。】

  1、出示大雨的图片让幼儿观察提问

  1)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这个是什么雨?(对这是大雨)提问

  2)你看到的大雨是什么样子的?当大雨落在地上的时候出现里什么?

  小结:大雨的.线条很粗,雨点落在地上的时候很大,有时候还能溅起水花来。

  【我们再看看下面一幅图是什么雨?】

  2、出示小雨图片让幼儿观察提问

  1)出示小雨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对,这是小雨)提问

  2)你看到的小雨是什么样子的?当小雨落在地上的时候出现里什么?

  小结:小雨的线条很紧密,小雨的雨点落在地上的时候,会出现一圈一圈的水圈,像小鱼吐得鱼圈。

  【刚刚小朋友都认识了大雨和小雨,那你们有没有听过它们唱歌的声音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看看那个小朋友能听出来。】

  二、听雨

  1、播放大雨的声音提问

  1)这是谁在唱歌?(哦,这是大雨在唱歌)提问

  2)大雨唱歌是什么声音?(哗啦啦,)【请小朋友用自己的小嘴巴学一学大雨唱歌的声音】

  小结:因为下大雨的声音"哗啦啦"的,有时候还会出现打雷的声音。

  【小朋友,仔细听听这有是谁在唱歌?】

  2、播放小雨的声音提问

  1)这是谁在唱歌?(这次是小雨在唱歌)提问

  2)小雨唱歌是什么声音?它和大雨的声音一样吗?(滴滴答答,和大雨的声音不一样。)【请小朋友用自己的小嘴巴学一学小雨唱歌的声音】

  小结:小雨的声音是"滴滴答答"的,它的声音要比大雨的声音小。

  三、播放儿歌《大雨和小雨》让幼儿用舞蹈来模仿大雨和小雨。

  【小朋友你们知道吗?大雨小雨除了会唱歌,它们还会跳舞呢!我们也一起跳跳舞吧!】

  四、活动结束【小朋友开心吗?我们今天认识了大雨和小雨,跟它们一起唱歌,一起跳舞,特别的快乐对不对!那我们回到班里告诉其他的小朋友,让他们也和大雨、小雨做朋友。】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幼儿积极配合,认真尝试,在自主练*里获取了经验,又在集体练*里感受到了快乐和喜悦,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教学目标也得到了圆满的完成。

  《雨中》教案 2

  【故事导读】

  哗啦啦,下雨了,雨下得可真大呀!花草上面都挂满了水珠。两只小蚂蚁急急忙忙地往前跑着。前面有一个小蘑菇,两只小蚂蚁就一起挤到了小蘑菇下面避雨。蘑菇虽小,但挤一挤,两只蚂蚁躲雨刚刚好,再也淋不着雨了。雨水打在蘑菇上,渐渐地流下来,在地上汇聚成了一滩水,两只小蚂蚁显得都很高兴。

  一只小老鼠跑过来了,他被雨淋得浑身湿透了,他站在蘑菇前,问蚂蚁们:“能让我躲到蘑菇下吗?我浑身都湿透了。”两只小蚂蚁挤了挤,让小老鼠躲了进来。蘑菇虽小,但三个小动物挤一挤,大家都不用淋雨了。又有一只小鸟跳过来,小鸟的毛都被打湿了,飞不动了,“能让我躲到蘑菇下吗?我浑身都湿透了。”老鼠和蚂蚁们一起挤了挤,让小鸟躲了进来。蘑菇虽然小,但大家挤一挤,都不用淋雨了。一只小兔跳过来,请求让他避雨,因为他全身也被雨水淋湿了。蚂蚁、老鼠和小鸟又挤了挤,让小兔躲了进来。虽然有点挤,但大家都不用淋雨了。突然大家都觉得很惊讶,不约而同地说:“我们怎么都能挤进小蘑菇下面呢?”

  雨过天晴,太阳出来了。大家从蘑菇下面走了出来,回头一看,他们刚才避雨的那个小蘑菇,长大了,长成了大蘑菇!蚂蚁还惊喜地发现,地上又长出了好几个小蘑菇呢!

  【活动目标】

  1、懂得倾听意见,能理解别人的语言信息,尝试与别人协商。

  2、学*多方面考虑问题,并能清楚、大方、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懂得换位思考,想到别人的处境,知道包容与接纳,体验友爱互助的情感。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故事ppt,黄蓝两种底板的展示板,地板上画好黄蓝两种线,每个幼儿的名字胸卡(圆形,白底黑字)。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2、阅读和讨论:

  l出示P1:“两只蚂蚁在做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画面信息:蚂蚁跑得快;雨下得很大;路边有蘑菇……)

  Δ第一个问题:“假如你是蚂蚁,想留下来躲雨呢还是赶快回家?

  要求:幼儿认真思考后,再作选择。

  交流:自己的选择及理由。

  互动要点:鼓励幼儿勇敢说出自己的选择和理由。

  l出示P2:“两只蚂蚁选择了躲雨。蘑菇够两只蚂蚁躲雨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画面信息:蘑菇够大;蚂蚁的表情)

  l出示P3:“一只小老鼠过来了,他想干什麽?”“两只蚂蚁是怎么想的?”

  (画面信息:老鼠浑身湿透,两只蚂蚁表情不一)

  Δ第二个问题:“假如你是蚂蚁,想让老鼠留下来一起躲雨还是叫他另找地方?

  要求:幼儿两两讨论,自己做出选择。作出选择后,按地上标志线分开站立。

  交流:不同选择的幼儿交流自己的选择和理由。

  互动要点:抛出问题,引导幼儿关注事情的不同方面……

  情景:老师扮演老鼠,“亲爱的小蚂蚁,你好,雨下得很大,我全身淋湿了,能不能让我进来躲雨,我们挤一挤,行不行?”

  互动要点:强调“挤一挤”,从语言到动作感受。

  l出示P4:“谁又来了?”“小鸟想干什麽?”

  (画面信息:大家挤了挤,都躲进蘑菇里了;小鸟飞来了,浑身湿透,叽叽喳喳地叫着)

  Δ第三个问题:“假如你是蚂蚁和老鼠,想让小鸟留下来一起躲雨还是叫他另找地方?

  要求:四个小伙伴一组(座位稍作调整,形成圆弧状),商量以后,做出你们小组的选择。

  交流:每组选一名幼儿交流小组的`选择,并说出理由。

  互动要点:了解一组意见是否一致及如何达成一致的。

  l出示P5:“谁又来了?”“小兔也想,也想……”“蚂蚁、老鼠、小鸟会怎么想?”

  (画面信息:大家又挤了挤,小兔很大,蚂蚁的表情……)

  Δ第四个问题:“假如你是蚂蚁、老鼠和小鸟,想让小兔留下来一起躲雨还是叫他另找地方?要求:幼儿相互商量,自己做出选择,并把自己的名字卡贴到不同选择的板上。

  交流:不同选择的幼儿交流自己的理由。

  互动要点:鼓励肯定勇敢表达自己想法的幼儿。

  l出示P6:“小兔也挤进蘑菇里面躲雨了。小动物们是怎样的表情?”

  (画面信息:小动物们的疑惑“我们怎么都能挤进小蘑菇里呢?)

  l出示P7:“为什麽蘑菇变大了?”

  l出示P8(和P6相同):(画面信息:雨还没停……)

  Δ第五个问题:“小动物们,是继续留下来躲雨呢还是赶快回家?”

  要求:考虑到各种可能性,续编故事的结尾。

  交流:幼儿续编的故事结尾。(看时间而定,是否进行)

  3、教师小结:

  《雨中》教案 3

  教学要求

  1、熟悉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事情的经过。

  4、体会比喻的含义。

  重点、难点

  1、了解事情的经过。

  2、体会比喻的含义。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学课程

  一、导入。

  1、出示《雨中》挂图。

  2、看图,说图。

  3、过渡:这样一幅图会有怎样的故事,我们来学*《雨中》。

  二、学*课文。

  1、自由读生字词,能够读通课文。

  2、自由读课文,完成以下练*。

  ①每个自然段写什么?

  ②了解运苹果姑娘的心情。

  ③了解事情的经过。

  ④了解“闪闪发光的河”“点点花”“穿梭的小船”各指什么?

  3、汇报学*情况

  ①解决第1题

  ②解决第3题:事情的经过在第4--5自然段,写小男孩子和同学、司机、行人们一起帮助姑娘捡起苹果。

  三、体会文章表现的。(简要讲)

  大家这样帮助姑娘,体现了什么?(助人为乐的)

  四、仔细读课文,把每一个自然段都想象成一个画面。

  助人为乐的画面。

  热心助人的画面。

  义务助人的画面。

  五、自由读自己喜欢的句、段。

  六、:

  课文描绘了美丽的雨中画面,记叙了一个助人的故事,在生活中,大家有没有遇到这样的事,你们会怎么做?

  七、板书:

  撒苹果

  雨中助人为乐

  捡苹果

  《雨中》教案 4

  《雨中》是浙江省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课本(试用版)第七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课文以雨中为背景,记叙了一群放学的孩子和过路的行人帮助蹬三轮车的姑娘捡翻倒在马路上的一筐苹果的事,通过具体细节的描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助人为乐的社会主义新风尚。

  全文可按苹果旅行的过程——“倒、捡、回”这三步曲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写了一个蹬三轮车的姑娘倒翻了一筐苹果。课文的第1自然段点明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天气和人物。第2自然段先写姑娘倒翻一筐苹果的原因,再写倒翻一筐苹果的场面。

  第二段(第34自然段),写放学的孩子和过路的行人帮姑娘捡苹果的经过。还写了在孩子们的带动下卡车司机、小轿车里的白发老人以及过往行人帮助捡苹果的情景。

  第三段(第5自然段),写帮助捡苹果的'人们消散在雨帘中。

  从通篇课文来看,有两个方面的描写不容忽视。一是环境描写,烘托心灵美。第一自然段写“热闹了一天的城市,在雨中渐渐安静下来。”;“马路上,一群撑着伞放学回家的孩子,仿佛是浮动的点点花瓣。”两个句子生动地描绘了雨中美景,为下文苹果的“倒、捡、回”作了铺垫,为人们的活动安排了一个美好的环境。二是行为描写,突出心灵美。当一筐苹果翻倒在地上,姑娘“捡起这个,那个又滚走了”时,“一群孩子跑过来,七手八脚地捡起苹果来。”“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说:‘别着急,大姐姐,一个苹果也不会少!’他解下脖子上的红领巾,大声叫……”“几个小伙伴立刻站成一排,不停地挥动着红领巾”“封锁交通”。这些细节描写说明了少先队员诚实、聪明,遇到事情肯动脑筋,想办法,善于为别人解难的美好心灵。同时,卡车司机、白发老人、过往行人也都一起来捡苹果。众人的行为体现了助人为乐的社会主义新风尚。课文还准确地用了“捡”“说”、“解”“叫道”、“喊”“站”“挥动”一系列动词生动地描绘了少先队员的言行,从孩子们“说”“叫道”“喊”的目的不难看出孩子乐于助人的品质及所刻画出人物的思想境界;由卡车司机的“笑了、跳下、捡”白发老人及行人的“走下、走过来、捡”同样也不难看出人们乐于助人的品质。而从姑娘“慌手慌脚地捡苹果”的动作,“皱起眉头”的神态及心理活动的描写,反衬出了少先队员和其他人的心灵美。课文结尾处孩子们“嘻笑着”、“唱着歌儿”说明了孩子们帮助有困难的人做了一件好事之后愉快的心情,体现了“助人为乐”的好思想好品德。

  二、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阅读,以较好地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在教学中,确立“那一筐大苹果的旅行过程”这个研读点,让学生主体有充裕的时间去读去练,更好调动学生学*能动性和主动性。从而在分段释疑的实践活动中领悟到孩子们和行人助人为乐的品质,体味到文章结尾深刻的含义。

  (二)教学流程。

  1、激趣导入。

  (1)大家经常看到许多自然现象,比如雨雾、风雪、雷电……你留心观察过吗?谈谈你的见闻和当时的感受。

  (2)观看课文插图,填空导入新课。

  天气时间谁谁地点谁干什么。

  一个( )的( ),( )和( )在( )帮助( )姑娘( )的事。

  2、初读课文,学*字词。

  3、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出示句子:那一筐大苹果,经过这小小的旅行,又回到了姑娘的车上。

  (2)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出三个字来说明苹果旅行的过程。(“倒、捡、回”)看板书简述过程。

  (3)指导学*单元“学*提示”研读分段。

  4、研读释疑。

  (1)这筐苹果经过旅行后回到了筐中,体现了捡苹果的人的什么精神?

  (2)抓重点句“宁静的马路顿时又热闹起来。”研读第二段。

  (研读时重点抓行为描写,突出心灵美。)

  5、深化中心。

  为什么说这一切发生得这样突然,又结束得这样迅速?

  (谁感到突然?谁感到迅速?为什么?你认为这件事奇怪吗?为什么?以使学生明白,这件麻烦事这么快就顺利得到解决,这是姑娘没有料到的,因此她感到“这一切发生得这样突然,又结束得这样迅速。”)

  6、回读苹果“倒”的原因。

  7、抓环境描写,体会美好心灵。

  8、交际训练。

  姑娘感动极了,她多想对孩子们说,对司机说,对老人说,对所有过往的行人说,如果你就是那位姑娘,你会怎么说?(合作完成活动)

  《雨中》教案 5

  活动名称:

  夏天的雨

  活动目标:

  1. 通过运用多彩的短线和圆点创造出富有个性的七彩雨及多样的小水花。

  2. 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画面。

  3. 能充分发挥想象力,不断变换颜色,大胆表现。

  活动准备:

  油画棒 各色水粉颜料 纸 棉签 范画

  活动过程:

  一. 引出话题

  滴答滴答下雨啦,雨是从哪里掉下来的呢?你见到的雨是什么样子的`?

  夏天的时候,我们经常听到“轰隆隆 轰隆隆”是什么声音?接着就会怎么样?大雨是什么样子的?

  (伸出手指一起画雨点)

  你的雨点掉到哪去了?

  老师的雨点掉到池塘里了,池塘会变的怎么样?

  二. 教师示范作画

  三. 你们看夏天的雨漂亮吗?咦?夏天的雨为什么是五颜六色的呢?

  这么漂亮的雨我们给它取个什么名字呢?

  四. 交代要求,幼儿作画,教师帮助指导。

  五. 讲评作品。

  《雨中》教案 6

  【故事导读】

  哗啦啦,下雨了,雨下得可真大呀!花草上面都挂满了水珠。两只小蚂蚁急急忙忙地往前跑着。前面有一个小蘑菇,两只小蚂蚁就一起挤到了小蘑菇下面避雨。蘑菇虽小,但挤一挤,两只蚂蚁躲雨刚刚好,再也淋不着雨了。雨水打在蘑菇上,渐渐地流下来,在地上汇聚成了一滩水,两只小蚂蚁显得都很高兴。

  一只小老鼠跑过来了,他被雨淋得浑身湿透了,他站在蘑菇前,问蚂蚁们:“能让我躲到蘑菇下吗?我浑身都湿透了。”两只小蚂蚁挤了挤,让小老鼠躲了进来。蘑菇虽小,但三个小动物挤一挤,大家都不用淋雨了。又有一只小鸟跳过来,小鸟的毛都被打湿了,飞不动了,“能让我躲到蘑菇下吗?我浑身都湿透了。”老鼠和蚂蚁们一起挤了挤,让小鸟躲了进来。蘑菇虽然小,但大家挤一挤,都不用淋雨了。一只小兔跳过来,请求让他避雨,因为他全身也被雨水淋湿了。蚂蚁、老鼠和小鸟又挤了挤,让小兔躲了进来。虽然有点挤,但大家都不用淋雨了。突然大家都觉得很惊讶,不约而同地说:“我们怎么都能挤进小蘑菇下面呢?”

  雨过天晴,太阳出来了。大家从蘑菇下面走了出来,回头一看,他们刚才避雨的那个小蘑菇,长大了,长成了大蘑菇!蚂蚁还惊喜地发现,地上又长出了好几个小蘑菇呢!

  【活动目标】

  1、懂得倾听意见,能理解别人的语言信息,尝试与别人协商。

  2、学*多方面考虑问题,并能清楚、大方、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懂得换位思考,想到别人的处境,知道包容与接纳,体验友爱互助的情感。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故事ppt,黄蓝两种底板的展示板,地板上画好黄蓝两种线,每个幼儿的名字胸卡(圆形,白底黑字)。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2、阅读和讨论:

  l出示P1:“两只蚂蚁在做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画面信息:蚂蚁跑得快;雨下得很大;路边有蘑菇……)

  Δ第一个问题:“假如你是蚂蚁,想留下来躲雨呢还是赶快回家?

  要求:幼儿认真思考后,再作选择。

  交流:自己的选择及理由。

  互动要点:鼓励幼儿勇敢说出自己的选择和理由。

  l出示P2:“两只蚂蚁选择了躲雨。蘑菇够两只蚂蚁躲雨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画面信息:蘑菇够大;蚂蚁的表情)

  l出示P3:“一只小老鼠过来了,他想干什麽?”“两只蚂蚁是怎么想的?”

  (画面信息:老鼠浑身湿透,两只蚂蚁表情不一)

  Δ第二个问题:“假如你是蚂蚁,想让老鼠留下来一起躲雨还是叫他另找地方?

  要求:幼儿两两讨论,自己做出选择。作出选择后,按地上标志线分开站立。

  交流:不同选择的幼儿交流自己的选择和理由。

  互动要点:抛出问题,引导幼儿关注事情的不同方面……

  情景:老师扮演老鼠,“亲爱的.小蚂蚁,你好,雨下得很大,我全身淋湿了,能不能让我进来躲雨,我们挤一挤,行不行?”

  互动要点:强调“挤一挤”,从语言到动作感受。

  l出示P4:“谁又来了?”“小鸟想干什麽?”

  (画面信息:大家挤了挤,都躲进蘑菇里了;小鸟飞来了,浑身湿透,叽叽喳喳地叫着)

  Δ第三个问题:“假如你是蚂蚁和老鼠,想让小鸟留下来一起躲雨还是叫他另找地方?

  要求:四个小伙伴一组(座位稍作调整,形成圆弧状),商量以后,做出你们小组的选择。

  交流:每组选一名幼儿交流小组的选择,并说出理由。

  互动要点:了解一组意见是否一致及如何达成一致的。

  l出示P5:“谁又来了?”“小兔也想,也想……”“蚂蚁、老鼠、小鸟会怎么想?”

  (画面信息:大家又挤了挤,小兔很大,蚂蚁的表情……)

  Δ第四个问题:“假如你是蚂蚁、老鼠和小鸟,想让小兔留下来一起躲雨还是叫他另找地方?要求:幼儿相互商量,自己做出选择,并把自己的名字卡贴到不同选择的板上。

  交流:不同选择的幼儿交流自己的理由。

  互动要点:鼓励肯定勇敢表达自己想法的幼儿。

  l出示P6:“小兔也挤进蘑菇里面躲雨了。小动物们是怎样的表情?”

  (画面信息:小动物们的疑惑“我们怎么都能挤进小蘑菇里呢?)

  l出示P7:“为什麽蘑菇变大了?”

  l出示P8(和P6相同):(画面信息:雨还没停……)

  Δ第五个问题:“小动物们,是继续留下来躲雨呢还是赶快回家?”

  要求:考虑到各种可能性,续编故事的结尾。

  交流:幼儿续编的故事结尾。(看时间而定,是否进行)

  3、教师小结:

  《雨中》教案 7

  活动目标:

  1、熟悉歌词、旋律,初步学唱歌曲。

  2、通过情景表演的方法帮助幼儿理解歌词。

  3、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4、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活动准备:

  钢琴等。

  活动过程:

  一、律动:

  《你的眼里有个我》、《**》、《手腕转动》。

  二、练声:《山谷回音真好听》、《小鸟醒来了》。

  三、学*歌曲《雨中接妈妈》。

  1、下雨的时候,我们回家谁来接我们?(妈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很特别的歌曲,名字叫《雨中接妈妈》

  想知道歌曲里上怎么唱的吗?听完老师的演唱你们就知道了。

  2、教师演唱歌曲,幼儿欣赏。

  歌曲的名字叫什么?(个别幼儿回答)

  3,、你们从歌曲里听到了什么?(去接妈妈)

  还有谁听到了不一样的吗?(请幼儿回答)

  4、教师再次演唱歌曲。

  5、你听到雨点声是什么样的?脚步呢?是怎样去接妈妈的呢?(拿起大伞,撑起小伞)去哪里接妈妈?(车站)

  6、你们想学这首好听的歌曲吗?先跟老师把这首歌曲的歌词先来念一念吧!

  7、老师带领幼儿学念歌词。

  8、教师带领幼儿学唱歌曲。

  9、幼儿随音乐节奏演唱歌曲。

  四、复*歌曲《铃儿响叮当》

  《雨中》教案 8

  一、作品(略)二、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目标】

  1、感受《雨中曲》诙谐幽默、自由的舞蹈风格,体验踢踏舞带来的乐趣。

  2、尝试用脚尖、脚、脚掌等部位以踢踏舞的形式表达自我、创造快乐。

  3、初步了解踢踏舞轻松活泼、节奏感十足的基本特点,感受《雨中曲》音乐与舞蹈的配合。

  4、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5、鼓励幼儿大胆仿编儿歌,根据儿歌内容用恰当的动作表现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音乐《雨中曲》,剪辑视频。

  2、经验准备:幼儿有在雨中玩耍的经验。

  【活动过程】

  1、玩游戏"脚的律动",感受用脚舞蹈的趣味性。

  2、欣赏"雨中曲"视频,初步感受踢踏诙谐幽默、自由的舞蹈风格。

  3、再次完整欣赏《雨中曲》视频,了解新的舞蹈形式。

  4、分段欣赏《雨中曲》片段,尝试模仿几个典型的动作。

  5、尝试以踢踏舞的形式表达自我,创造快乐,进一步了解踢踏舞的特点。

  (1)玩"带头人"游戏,在集体舞蹈中自由探索、创造快乐。

  (2)合作表演踢踏舞。

  教学反思:

  在这次教学活动中,难点在角色表演中解决了,又利用图谱教学让幼儿轻松的记住了歌词和二分音符,因为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目标达到了所以幼儿能在活动中始终保持愉悦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和歌唱的兴趣,透过幼儿动听的歌声,准确的节奏,我们一起享受到了音乐赋予生活的情趣,我想这就是艺术活动最大的乐趣。

  《雨中》教案 9

  教学目的:

  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感情,引导他们树立不畏艰险、百折不回、奋勇登攀的凌云壮志。

  二、学*本文描绘景物抓住特征,剪裁疏密有致,叙述旁征博引的写作方法。

  三、进行口头训练,发展想象能力。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重点:

  一、“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

  二、课文写雨的方法与作用。

  三、登攀“十八盘”的精神。

  难点:

  文章中的引文、典故。

  教学方法:

  讲读法、讨论法

  教学程序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你们游览过祖国的名山大川吗?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万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孕育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一想到它们,民族自豪感就会充盈心头。请说说看,谁游览过名山?游览过哪些山?(学生答)在所有的名山中,五岳为最。哪五岳呢?(学生试答: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五岳之长呢?也在泰山。泰山有拔地通天之势,擎天捧日之举,历代多少文人墨客写诗撰文讴歌、赞美,杜甫的五言古诗《望岳》就是其中之一。(学生背诵《望岳》)

  古往今来,记述登临泰山的文字不少,但“雨中登泰山”的倒不多。物以稀为贵,文以奇取胜。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不仅描述了雨中泰山的独特风姿,更记录了雨中登山的独特情趣。让我们追寻作者的足迹,沿着他的游踪,领略雨中泰山的神韵,与作者分享雨中登山的收获。

  李健吾,山西省运城县人,现代戏剧家、翻译家。**以后,致力于外国文学的研究和编译工作,1982年逝世。

  1961年,正当我们国家面对空前的困难,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遇严重挫折的时刻,作者写出这样的文章,抒发战胜艰难险阻的豪情,鼓吹“登泰山而小天

  下”,曾经给读者以强烈的“鞭策”与“鼓励”。今天,我们学*这篇课文,仍然可以从中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

  二、学生默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弄清课文结构。

  1.借助工具书及课文注释,通读课文。(给生字、词注音、释义。)

  2.讨论课文的结构:课文由几部分构成?每一部分各写了些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课文由三部分构成。l、2两段为第一部分,写冒雨登泰山的缘由;第3—9段为第二部分,写雨中登泰山的情景;第10、11两段为第三部分,写“雨中登泰山”的感受。文章从“几十年来”“好些次”“都当面错过了”登泰山的机会起笔,粗看似乎离题远了点,仔细一想,错过机会的次数越多,希

  望弥补的欲望就越强烈。作家正是用了一个极为贴切的比喻来形容这一心情;“像是欠了悠久的文化传统—笔债似的、”欠债哪有不偿还的道理?第2段,机会终于来了,“偏偏天公不作美”;一个“偏偏”,急切之情跃然纸上。那雨点“淅淅沥沥”,下个不停,“不像落在地上,倒像落在心里”,“等”又“渺茫”。“盼到十一点半钟”终于迫不及待“喊了一句:‘走吧!’”这些文字更是极细腻地描述了作者焦虑、渴望以至按捺不住的心情。冒雨在泰山既是理智的选择,也是感情的驱使。两段文字即交待了“冒雨出发”的缘由,也巧妙地为雨中奋力攀登作了铺垫。第三部分以雨天后下山所见之“*

  淡”(相对而言)反衬山中雨景之“壮丽”,点明“雨中登泰山”、“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确有“独得之乐”。这一切又归结于一个“敢”字。“敢于在雨中登泰山”,才能“独得其乐”,否则,机会又将错过,“债”仍然不能偿还。这样安排,一切顺乎自然,首尾呼应,文气贯通。游记文章大多这样结

  构,值得我们仿效。

  三、讨论、讲析“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第二部分,讨论“思考和练*”第二题。(答案是《教参》第18页)

  2.联系课文第二部分,讲析“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

  本文写景以“移步换景”之法为主.所谓“移步”是指观察者立足点的变化;所谓“换景”则指景

  观不同,或观察对象的变换,或是由于距离、角度的变化,同一观察对象,面目姿态也会大不相同。这种以观察者立足点的变化为线索,描述所见景物的方法,通称“移步换景”。例如,课文中对“岱

  宗坊”至“南天门”诸多景点的描述,就是以作者的游踪的线索串联起来的.作者走一路,看一路,依次记述了沿途种种景观.正是运用了“移步换景”之法。又如对“紧十八盘”,既有远处眺望(“仿佛一条灰白大蟒,匍匍在山峡当中”),也有下边仰视(“仿佛一架长梯,搭在南天门口”),更有紧贴其前立于其上的精确描述(石级窄窄的,搁不下半只脚)。多角度的描述,给读者留下了立体的印象,给人以亲目所睹如历其境的感觉。

  3.学生阅读课文,划出运用“移步换景”之法的地方并用简洁文字标注出来。

  四、布置作业:阅读课文,解答“思考和练*”第一题。

  第二课时

  一、指名朗读课文第3、5、8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

  二、讨论课文怎样写“雨”,弄清课文写“雨”的作用。

  1。课文是怎样写“雨”的?

  课文紧扣一个”雨”字,既有正面明写,又有侧面暗写。“淅淅沥沥”、“越下越大”、“斜风细雨”等等是正面明写。但正面直接写“雨”,难度极大,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作者十分精明,集中笔墨致力于侧面暗写。那“灰蒙蒙”的雨烟雾气,“把老大一座高山,上上下下,裹了一个严实”,那虎山水库七股大水的声威,山上山下大大小小的瀑布,“飘来飘去”的云雾,都是侧面写“雨”。(《教参》认为这些都是正面明写,似可商榷。)那道旁的野花野草,“挨挨挤挤,芋芋莽莽”,岩上古松怪柏,潇洒多姿,奇形怪状的山石也都神态毕现,无不暗扣一个”雨”宇,虽不着痕迹,却明明白白。

  2.指名口述山中雨景,顺序可作适当调整甚至重新组合,精采词语要充分运用。

  3.课文写“雨”,有什么作用?

  ①创设特定的意境,借“雨”抒情。

  莽莽苍苍的大山。朦朦胧胧的烟雨,创设了一种诗的意境。作者好不容易抓到一个机会,可以一偿宿愿了,“偏偏”遇上这无情的“雨”,一下就是几个小时,“不像落在地上,倒像落在人的心里”,怎不叫人心焦意躁?但是,这淅淅沥沥的雨”,道是无情却又有情。不是这“雨”,那流泉飞瀑、奇树怪石又怎能分外壮丽妖烧?虽然增加了几多艰难,却让你享受到战而胜之的喜悦,为你提供了仔细观赏七真祠中那些塑像的机会,没有让你受到“淋漓之苦”。至于文中的“水”(其实是“雨”),更是情切切、意绵绵。先是“把我们吸引到虎山水库的大坝前面”,后是“陪我们一直陪到二天门”,而后又“跟我们跟到南天门”。可以说,课文中无一景不写“雨“,无一景不合情,情景交融,尽在“雨”中。

  ②设悬念,生波澜,引人人胜。

  文章开头借“雨”设置悬念,中间借“雨”生出波澜,结尾借“雨”抒发感慨。文章的一步步推进,起起伏伏都与“雨”息息相关密不可分。(详见《教参》第15页)

  三、讨论课文的深层内涵;课文开头引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又引杜甫诗句“一览众山小”,用意何在?中间写攀登艰难有无必要?结尾部分“敢于”一词能否删去?

  课文开头引用古诗文,实际上是定下了全篇的感情基调,冒雨登山.既不是寻常的游山玩水,也不是“发思古之幽情”,作者追求的是向艰难险阻挑战。登上泰山极顶“而小天下”!正因为如此,文中写登山之险,“雨”中之难就不是闲笔了。结尾“敢于”一词正是“点睛”之笔。这个“敢于”呼应全篇,揭示了文章的主题。“敢于”冒雨攀登,战胜艰难险阻,才能领略无限风光,才能“感到意兴盎然.”

  课文中写两位老人雨中登山,一位“穿花一般”,一位虽是小脚.却也”稳稳当当”,既交待作者是在他们的“鞭策”与“鼓励“之下,奋力向上的,也是为了以此“鞭策”、“鼓励”读者.

  对课文的深层内涵要在反复诵读课文的基础上仔细品味,深入领悟。

  四、讨论“思考和练*”第四、五两题。(答案见《教参》第19页)

  五、布置作业。

  1.完成“思考和练*”第三题。

  2。作者把人生比作登山,试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感想,写一则读书笔记.

  《雨中》教案 10

  活动名称:

  夏天的雨

  活动目标:

  1. 通过运用多彩的短线和圆点创造出富有个性的七彩雨及多样的小水花。

  2. 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画面。

  3. 能充分发挥想象力,不断变换颜色,大胆表现。

  活动准备:

  油画棒 各色水粉颜料 纸 棉签 范画

  活动过程:

  一. 引出话题

  滴答滴答下雨啦,雨是从哪里掉下来的呢?你见到的雨是什么样子的?

  夏天的时候,我们经常听到“轰隆隆 轰隆隆”是什么声音?接着就会怎么样?大雨是什么样子的?

  (伸出手指一起画雨点)

  你的雨点掉到哪去了?

  老师的雨点掉到池塘里了,池塘会变的怎么样?

  二. 教师示范作画

  三. 你们看夏天的雨漂亮吗?咦?夏天的雨为什么是五颜六色的呢?

  这么漂亮的雨我们给它取个什么名字呢?

  四. 交代要求,幼儿作画,教师帮助指导。

  五. 讲评作品。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