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复*课教案通用十篇

首页 / 教案 / |

  二年级数学下册复*课教案 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回顾整理

  教材简析:

  这是一节复*课,是学生在掌握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和运用多位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之后安排的,是对本阶段学*的回顾和整理,使这部分知识能通过梳理归纳形成网络,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展示一幅生活中熟悉的画面,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搜集信息提出问题,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另外,教材在71页第四题还设计了一个猜数游戏,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本单元所学的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另一方面也复*了求 “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问题的解答方法。72页第六题是以连环画形式呈现了学生向福利院的小朋友献爱心的情境,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综合复*。四幅图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数学信息,练*时,要指导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本回顾整理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整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第二课时复*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

  第一课时

  复*内容:

  万以内数加减法

  复*目标:

  能熟练掌握的计算方法并能又对又快地进行计算。

  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复*重点:

  有条理再现旧知,正确熟练计算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复*过程:

  一、回忆呈现,查漏补缺

  谈话:同学们我们再一次学*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那么到现在为止,你对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你都记着那些知识,老师出个题考考大家好吗?

  小黑板出示:计算下面各题,你喜欢用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算。

  (1)32+47

  (2)546+217

  (3)497+139

  580-200 912-804 603-205

  学生可能出现:用口算、估算、笔算或用拨计数器等方法算。

  (让学生各自说出不同算法的思路过程)

  谈话:通过刚才计算大家观察比较一下,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可能说:

  ●发现这三组题有加法也有减法。

  ●发现第一组是不进(退)位加减法,第二组是一次进位和一次退位加减法,第三组是两次进位和两次退位的加减法。

  (此处,学生用“一次、两次”表示,老师可适时点拨用“不连续、连续”表示更规范)。

  [设计意图:通过本练*,检查学生对万以内数加减法计算知识的掌握情况,达到对学过的知识查漏补缺与再现,并体现算法多样化,尊重了学生的个性特长。]

  二、比较深化 加深理解

  谈话:刚才同学们采用了不同方法进行了计算,也发现了这么多知识。下面大家用笔算计算下列各题并演算:

  837-205 329+182 306-97

  (指3名同学板演)

  计算后在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再讨论一下用笔算计算万以内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先让板演的三名同学向全班同学说说是怎样算的。

  交流讨论结果,学生可能:

  ①只说加法计算法则。

  ②只说减法计算法则。

  谈话:同学们再动动脑筋连起来想一想,笔算万以内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可能说:

  相同点:都应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算。

  不同点:计算加法时,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计算减法时,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

  (此处学生只要能用自己的话说明白即可。)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比较,加深对万以内数加减法笔算计算方法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实际应用,拓展延伸

  1、以组为单位互相出题进行练*,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时间大约8分钟)

  2、开放题:

  方框里可以填那些数?并计算出结果。

  342-12 =21

  只改变1473+378中第一个加数的最后数字3,使它仍是连续进位加法。

  开放性题目不做统一性要求,根据学生差异,有的可能全部做出来,也可能只做出几个来。

  [设计意图: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好胜心,让学生互相出题,人人当“小老师”,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开放性题目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又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对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进行了整理与复*,你学得开心吗?有哪些收获?

  课后反思:

  1、教学目标注重基础性与发展性

  本节课的设计立足学生的发展,根据教材与新课标的要求,提出了两个层次的目标——基础目标和发展目标。基础目标是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程度的要求,发展目标是对学生个性的发展、能力的提高而设计的(与练*中开放性的设计)。教学过程中这两个层次的目标体现得很好。

  2、创造了学生主体参与的民主氛围

  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主体性得以实现的基本保证。这节课明显感到学生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很高。学生为活动所吸引,主动、自觉地投入到活动过程中,教师在整个活动中很少干预,课堂中进行的是真正的师生、生生间*等的交流。同时,展示交流活动给予了学生自由表现自己成果和表达自己情感的机会,在无形中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形成。

  3、课堂教学以小组合作交流为主,提高了全员参与度

  根据本课内容与复*目标,依据学生的兴趣、经验、能力水*,教师设计、组织了学生的自主性活动,尤其是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从而最大限度地尊重和保证了学生的主体性、差异性,使学生在亲自动手算一算、看一看、说一说、想一想中,激发了学生学*的内在动机,教师没有受教材的束缚,而是积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寻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通过交流辩论达到自我提高的目的。

  二年级数学下册复*课教案 2

  【教学内容】

  教科书100页。

  【教学目标】

  1.整理、归纳本册教科书所学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有关知识间的联系。

  2.经历整理与复*所学知识的过程,初步学会一些整理数学知识的方法,培养自觉整理与复*的意识和*惯。

  3.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概括能力,养成合作学*和勇于探索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1.经历整理与复*所学知识的过程,初步学会一些整理数学知识的方法。

  2.掌握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读写方法、大小比较等知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这学期的新课学*已结束,从现在开始,我们将对本学期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复*。(板书课题)

  二、整理全册所学内容

  1.小组合作,初步整理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本学期我们学*了哪些内容?(学生回答)

  (2)想一想:你能用我们学过的整理知识的方法把这些内容整理出来吗?怎样整理才能使这些内容比较清楚地展现出来呢?先独立思考,然后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3)小组合作:小组内的同学商量一下,选择你们喜欢的方法整理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

  整理要求:

  A?整理结果要简洁、清晰、有条理。

  B?整理完后,要能说出整理的过程。

  2.全班汇报交流、完善整理结果

  (1)各小组选一名代表展示、交流整理的过程、结果。

  (2)结合展示、交流的过程,师生共同评价各组的整理情况:你喜欢哪种整理方法?为什么?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地方?哪些内容还需进一步调整?

  (3)根据评价结果,可选一种有代表性的板书。如:全册内容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

  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

  有余数的除法

  计量单位长度单位:千米、毫米

  时间单位:时、分、秒

  认识图形: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

  三、整理复*万以内数的认识

  1.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

  (1)出示数5555,从右往左,你能依次说出每一个数位上的“5”各表示多少吗?

  (2)填空: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百是(),10个千是()。

  (3)让学生做教科书131页第1题,然后交流。

  2.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九百九十八数到一千零一十二。

  一十一十地数,从一千九百八十数到二千一百。

  一百一百地数,从一千七百数到三千。

  一千一千地数,从一千数到一万。

  (2)写出3408后面的三个数和3001前面的三个数。

  (3)让学生做教科书135页第3题,并交流填的结果。

  3.读写方法

  (1)读出下列各数:教科书135页第1题。指名读,然后说一说:怎样读万以内的数。(特别强调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

  (2)写出下列各数:教科书135页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一说:怎样写万以内的数。

  4.大小比较

  (1)写出下列各数,并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三千零二三百零二二千三百三千二百三千零二十

  (2)说一说万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3)做教科书第136页第5题。

  5.较大数的估计

  一个数比400大得多,比2000少一些,这个数可能是:(在正确的数下打?)999138019005000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还有什么疑惑?

  二年级数学下册复*课教案 3

  一、复*引入课题:

  1、上学期我们一起认识了四个描述方向的方位词语,谁来说说是哪几个词?

  学生说一说。

  2、在生活中我们又是怎样来辨认这些方向的呢?

  学生做一做。

  3、在地图上我们又是怎样确定位置的呢?

  教师课件展示四个方向,学生看一看。

  4、今天我们继续学*“辨认方向”。

  二、探究新知:

  1、教师引语:同学们真棒!为了奖励你们,老师准备带大家到笑笑的学校去参观。

  教师课件展示学校及周围建筑物图。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从画面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一下,然后与同桌交流一下,最后老师要请同学们向全班汇报。

  3、学生汇报观察到的信息。教师将汇报到的建筑物贴片贴在黑板上。

  4、怎样描述更清楚一些呢?

  教师将另外的四个方向统一为: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5、请同学们用描述方向的八个词来说一说笑笑学校四周的建筑物。

  教师课件展示题,让学生说一说。

  三、制作方向板:

  1、教师展示方向板,学生观看。

  2、教师指导方向板的制作方法:拿出一张正方形纸,先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最后把纸摊开后再对角对折。在出现的八条折痕上标出八个方向。

  3、同学交流谁的方向板做得好,谁的需要改进。

  四、利用方向板:

  1、在教室里辨认八个方向。

  2、坐在座位上,说一说你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方向分别是哪位同学。

  五、实践综合应用:

  1、教师课件展示中国地图,学生观察。

  2、请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北京、吉林、上海、四川和自己的家乡。

  3、完成书上第23页的第1题。

  4、学生看书第23页第2题,说一说图中建筑物的方向。

  5、教师课件展示图片,学生做游戏:说一说小乌龟的周围的数字各在小乌龟的什么方向。

  6、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让学生说一说校园内各方向分别有些什么。

  六、全课小结:

  1、除了今天在课堂上学*的关于方向的例子,你们在生活中还了解到哪些和方向有关的知识或者例子吗?

  2、说说你在今天的课堂上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你认为自己哪些地方表现最棒?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再努力。

  七、作业:

  请同学们根据今天学*的知识和自己每天放学回家所走的路线,设计出自己的回家路线图。

  教学反思:

  1、我以“参观笑笑的学校”为引子,以解决“笑笑学校的四周有哪些建筑”为导线,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并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形成能力。

  2、教学设计时我积极关注学生的认知背景和生活经验,在教学中创设了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情境,引起学生高度的兴趣和注意力。

  3、为了对生活中的数学进行提升、建模,抽象出数学的规律、方法,我在体验环节中设计了一个制作方向板的练*。

  4、在“说说你的周围什么方向上有哪些同学”的过程中,我请相邻的'的同学说方向,从而让学生感知方向的相对性,知道以不同的事物为中心,同一事物会处在不同的方向上。

  二年级数学下册复*课教案 4

  一、复*引入课题:

  1、上学期我们一起认识了四个描述方向的方位词语,谁来说说是哪几个词?

  学生说一说。

  2、在生活中我们又是怎样来辨认这些方向的呢?

  学生做一做。

  3、在地图上我们又是怎样确定位置的呢?

  教师课件展示四个方向,学生看一看。

  4、今天我们继续学*“辨认方向”。

  二、探究新知:

  1、教师引语:同学们真棒!为了奖励你们,老师准备带大家到笑笑的学校去参观。

  教师课件展示学校及周围建筑物图。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从画面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一下,然后与同桌交流一下,最后老师要请同学们向全班汇报。

  3、学生汇报观察到的信息。教师将汇报到的建筑物贴片贴在黑板上。

  4、怎样描述更清楚一些呢?

  教师将另外的四个方向统一为: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5、请同学们用描述方向的八个词来说一说笑笑学校四周的.建筑物。

  教师课件展示题,让学生说一说。

  三、制作方向板:

  1、教师展示方向板,学生观看。

  2、教师指导方向板的制作方法:拿出一张正方形纸,先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最后把纸摊开后再对角对折。在出现的八条折痕上标出八个方向。

  3、同学交流谁的方向板做得好,谁的需要改进。

  四、利用方向板:

  1、在教室里辨认八个方向。

  2、坐在座位上,说一说你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方向分别是哪位同学。

  五、实践综合应用:

  1、教师课件展示中国地图,学生观察。

  2、请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北京、吉林、上海、四川和自己的家乡。

  3、完成书上第23页的第1题。

  4、学生看书第23页第2题,说一说图中建筑物的方向。

  5、教师课件展示图片,学生做游戏:说一说小乌龟的周围的数字各在小乌龟的什么方向。

  6、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让学生说一说校园内各方向分别有些什么。

  六、全课小结:

  1、除了今天在课堂上学*的关于方向的例子,你们在生活中还了解到哪些和方向有关的知识或者例子吗?

  2、说说你在今天的课堂上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你认为自己哪些地方表现最棒?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再努力。

  七、作业:

  请同学们根据今天学*的知识和自己每天放学回家所走的路线,设计出自己的回家路线图。

  教学反思:

  1、我以“参观笑笑的学校”为引子,以解决“笑笑学校的四周有哪些建筑”为导线,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并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形成能力。

  2、教学设计时我积极关注学生的认知背景和生活经验,在教学中创设了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情境,引起学生高度的兴趣和注意力。

  3、为了对生活中的数学进行提升、建模,抽象出数学的规律、方法,我在体验环节中设计了一个制作方向板的练*。

  4、在“说说你的周围什么方向上有哪些同学”的过程中,我请相邻的的同学说方向,从而让学生感知方向的相对性,知道以不同的事物为中心,同一事物会处在不同的方向上。

  二年级数学下册复*课教案 5

  一、复*引入课题:

  1、上学期我们一起认识了四个描述方向的方位词语,谁来说说是哪几个词?

  学生说一说。

  2、在生活中我们又是怎样来辨认这些方向的呢?

  学生做一做。

  3、在地图上我们又是怎样确定位置的呢?

  教师课件展示四个方向,学生看一看。

  4、今天我们继续学*“辨认方向”。

  二、探究新知:

  1、教师引语:同学们真棒!为了奖励你们,老师准备带大家到笑笑的学校去参观。

  教师课件展示学校及周围建筑物图。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从画面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一下,然后与同桌交流一下,最后老师要请同学们向全班汇报。

  3、学生汇报观察到的信息。教师将汇报到的建筑物贴片贴在黑板上。

  4、怎样描述更清楚一些呢?

  教师将另外的四个方向统一为: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5、请同学们用描述方向的八个词来说一说笑笑学校四周的建筑物。

  教师课件展示题,让学生说一说。

  三、制作方向板:

  1、教师展示方向板,学生观看。

  2、教师指导方向板的制作方法:拿出一张正方形纸,先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最后把纸摊开后再对角对折。在出现的八条折痕上标出八个方向。

  3、同学交流谁的方向板做得好,谁的需要改进。

  四、利用方向板:

  1、在教室里辨认八个方向。

  2、坐在座位上,说一说你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方向分别是哪位同学。

  五、实践综合应用:

  1、教师课件展示中国地图,学生观察。

  2、请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北京、吉林、上海、四川和自己的家乡。

  3、完成书上第23页的第1题。

  4、学生看书第23页第2题,说一说图中建筑物的方向。

  5、教师课件展示图片,学生做游戏:说一说小乌龟的周围的数字各在小乌龟的什么方向。

  6、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让学生说一说校园内各方向分别有些什么。

  六、全课小结:

  1、除了今天在课堂上学*的关于方向的例子,你们在生活中还了解到哪些和方向有关的知识或者例子吗?

  2、说说你在今天的课堂上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你认为自己哪些地方表现最棒?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再努力。

  七、作业:

  请同学们根据今天学*的知识和自己每天放学回家所走的路线,设计出自己的回家路线图。

  教学反思:

  1、我以“参观笑笑的学校”为引子,以解决“笑笑学校的四周有哪些建筑”为导线,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并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形成能力。

  2、教学设计时我积极关注学生的认知背景和生活经验,在教学中创设了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情境,引起学生高度的兴趣和注意力。

  3、为了对生活中的数学进行提升、建模,抽象出数学的规律、方法,我在体验环节中设计了一个制作方向板的练*。

  4、在“说说你的周围什么方向上有哪些同学”的过程中,我请相邻的的同学说方向,从而让学生感知方向的相对性,知道以不同的事物为中心,同一事物会处在不同的方向上。

  二年级数学下册复*课教案 6

  教学内容:

  课本第22页~第23页例题、试一试、练一练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能力目标:通过借助认识路线的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难点:

  根据路线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

  教学准备:挂图、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复*

  教师告诉学生班级所面向的方向,开展师生互动活动,教师说一个方向,学生马上伸手指向相应的方向,要求学生指得又对又快。

  如教师说:“东南方向。”学生马上伸手指向东南方向。

  进行方向练*后,教师让同桌一名学生用学过的方向词描述摆的位置,另一名学生用学具摆。

  同桌活动后,教师让学生上台示范。

  二、新授

  1、引入。

  上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辨认了方向,同学们认识了方向后就可以利用方向来认识路线了。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路线吧!

  2、认识路线。

  教师出示书中例图。教师向学生介绍这是1路车的行车路线图。教师请学生观察图,说一说从图中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学生打开书读一读淘气和笑笑都说了些什么呢?学生读懂后,教师先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淘气从广场出发到动物园的行车路线,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小组讨论后,教师请学生上台边讲边指路线图,重点强调行车路线的方向。

  学生回答后.教师请学生在课本第22页填一填,填后再让学读一读。

  再看图,4人一组说一说笑笑从动物园出发到广场的行车路线。

  学生讨论时,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指名让学生上台当小小解说员,说出行车方向和路线。

  教师让学生想一想这两条路线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学生讨论后,教师指名让学生说一说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教师让学生想一想如果自己要坐车,想从哪一站上车到哪一站下车呢?行车的路线是怎样的?

  4人一组讨论,每个同学轮流说,其他同学帮忙将行车路线写下来。再请学生上台指图说自己是怎么坐车的。

  3、试一试。

  学生小组交流第(1)题和第(2)题后,教师指名让学生上台回答第(1)题。教师指导学生一起数4站,找出在哪站下车。

  第(2)题,教师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想法,有的学生向前数3站,认为是从光明街上车的,有的学生向后数3站,认为是在育才路上车的。

  三、练一练

  1、做第1题。

  教师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教师让学生观察路线图,说一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还可以让学生在图中标出小红行走的路线方向。

  教师让学生4人一组说一说小红是如何上学、放学的?可以说说小故事。比一比,看谁说得好。

  学生小组讨论后,教师让学生上台说一说小红上学、放学的路线,书在说时,教师应注意学生所说的行走路线是否正确,还可以让学生结合沿途景物说故事。

  学生说后,教师让学生说一说上学、放学两条路线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讨论后,教师指名回答。

  2、做第2题。

  教师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教师出示挂图。

  首先,教师让学生观察这张图,并且让学生说一说在图中都看到什么?获得了什么信息?

  学生仔细观察图后,教师指名让学生上台说一说。

  第(1)小题,教师让学生读题后,懂得要把自己放在“中心公园”观察海底世界、海上乐园、居民区、果树林。观察它们分别在中心公园的什么方向。教师先让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交流后,教师指名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得好,教师应该给予鼓励。

  第(2)小题,居民区的居民怎样走可以到达海底世界?教师让利小组内进行讨论,每个同学都说说自己的想法。

  可以在图中标出路当方向,也可以将路线方向写在纸上。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活动后,教师让学生当回岛上的居民,说一说自己要去海底世界该怎么走。

  3、做第3题

  让学生画出自己回家的路线图

  四、小结

  说一说今天你学*到哪些数学知识?

  二年级数学下册复*课教案 7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第四册第三单元第二节:认识路线。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在辨认方向的基础上,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距离和经过的地方。

  2.借助认识路线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感受到合作交流的重要,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的乐趣,增强学*数学的信心。

  重点: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运用方位词语描述行走路线。

  难点:能根据路线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经过的地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笑笑一家特别喜欢旅游,他们听说抚顺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就决定开车到抚顺来旅行,可是他们没来过,不知道车往哪开,谁能帮着想想办法?

  有了路线图,还要认识路线图才能不迷路,所以认识路线很重要,这节课我们就来学*“认识路线”。

  到了抚顺,笑笑住在十道街的叔叔家里,她想到去劳动公园去玩,应该做几路公交车?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一)从十道街到新华大街的行驶路线

  (1)从十道街出发向行驶站到三道街,再向行驶站到西一路,再向行驶站到百货大楼,再向行驶站到友谊宾馆,再向行驶站到劳动公园。

  1、瞧,这里是一张1路车从十道街到新华大街一段的公交路线图。仔细看图,你能按照1路公交车的路线说一说,我们乘车从十道街按照什么方向,怎么走到劳动公园?请你当小司机,手握方向盘自己说一说。

  2、小组讨论,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课件演示。

  (二)从劳动公园到十道街的行驶路线

  1、笑笑游完劳动公园要回到十道街又该怎么走呢?同桌互相说一说。

  (2)从劳动公园出发向行驶站到友谊宾馆,再向行驶站到百货大楼,再向行驶站到西一路,再向行驶站到三道街,再向行驶站到十道街。

  2、把结果记录在练*卡上。

  3、学生汇报,课件演示。

  4、对照答案订正错误。

  (三)看路线图回答问题

  (1)小明从三道街出发坐了4站,他是在哪站下车的?说说他的行车路线。

  (2)小红坐了3站在百货大楼下车,她可能是在哪站上车的?她又是怎样走的呢?让我们来验证一下,课件演示。

  (3)你想从哪儿到哪儿去?在小组内交流你的行车路线。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在小组内交流。

  小结:我们在乘车的时候,首先要了解车的行驶方向,然后根据需要,正确的选择乘几路公交车和下车地点。

  三、自主参与、拓展练*。

  1、这是笑笑的小表妹小红上学和放学的回家的路线图。

  说出小红上学和放学的回家的路线,同桌互相说一说,再填在书上。

  学生汇报,课件演示。订正错误。

  2、笑笑为了感谢同学们为他指路,请你们到“海上乐园“去游玩,但是我们要先弄清它的内部路线图,防止迷路。我想这一定难不倒大家的。(出示”海上乐园“彩图)

  提问:a海底世界,海上乐园,居民区,果树林分别在中心公园的什么方向?

  b居民区的居民怎么走可以到山洞?

  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笑笑游完抚顺要回北京,途中她想到龙潭大峡谷游玩,这是龙潭大峡谷的路线图,她应该怎样走?

  五、总结评价。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一张从家到学校的导游路线

  二年级数学下册复*课教案 8

  教学内容:

  课本第22页~第23页例题、试一试、练一练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能力目标:通过借助认识路线的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难点:

  根据路线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

  教学准备:挂图、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复*

  教师告诉学生班级所面向的方向,开展师生互动活动,教师说一个方向,学生马上伸手指向相应的方向,要求学生指得又对又快。

  如教师说:“东南方向。”学生马上伸手指向东南方向。

  进行方向练*后,教师让同桌一名学生用学过的方向词描述摆的位置,另一名学生用学具摆。

  同桌活动后,教师让学生上台示范。

  二、新授

  1、引入。

  上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辨认了方向,同学们认识了方向后就可以利用方向来认识路线了。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路线吧!

  2、认识路线。

  教师出示书中例图。教师向学生介绍这是1路车的行车路线图。教师请学生观察图,说一说从图中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学生打开书读一读淘气和笑笑都说了些什么呢?学生读懂后,教师先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淘气从广场出发到动物园的行车路线,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小组讨论后,教师请学生上台边讲边指路线图,重点强调行车路线的方向。

  学生回答后.教师请学生在课本第22页填一填,填后再让学读一读。

  再看图,4人一组说一说笑笑从动物园出发到广场的行车路线。

  学生讨论时,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指名让学生上台当小小解说员,说出行车方向和路线。

  教师让学生想一想这两条路线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学生讨论后,教师指名让学生说一说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教师让学生想一想如果自己要坐车,想从哪一站上车到哪一站下车呢?行车的路线是怎样的?

  4人一组讨论,每个同学轮流说,其他同学帮忙将行车路线写下来。再请学生上台指图说自己是怎么坐车的。

  3、试一试。

  学生小组交流第(1)题和第(2)题后,教师指名让学生上台回答第(1)题。教师指导学生一起数4站,找出在哪站下车。

  第(2)题,教师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想法,有的学生向前数3站,认为是从光明街上车的,有的学生向后数3站,认为是在育才路上车的。

  三、练一练

  1、做第1题。

  教师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教师让学生观察路线图,说一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还可以让学生在图中标出小红行走的路线方向。

  教师让学生4人一组说一说小红是如何上学、放学的?可以说说小故事。比一比,看谁说得好。

  学生小组讨论后,教师让学生上台说一说小红上学、放学的路线,书在说时,教师应注意学生所说的行走路线是否正确,还可以让学生结合沿途景物说故事。

  学生说后,教师让学生说一说上学、放学两条路线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讨论后,教师指名回答。

  2、做第2题。

  教师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教师出示挂图。

  首先,教师让学生观察这张图,并且让学生说一说在图中都看到什么?获得了什么信息?

  学生仔细观察图后,教师指名让学生上台说一说。

  第(1)小题,教师让学生读题后,懂得要把自己放在“中心公园”观察海底世界、海上乐园、居民区、果树林。观察它们分别在中心公园的什么方向。教师先让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交流后,教师指名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得好,教师应该给予鼓励。

  第(2)小题,居民区的居民怎样走可以到达海底世界?教师让利小组内进行讨论,每个同学都说说自己的想法。

  可以在图中标出路当方向,也可以将路线方向写在纸上。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活动后,教师让学生当回岛上的居民,说一说自己要去海底世界该怎么走。

  3、做第3题

  让学生画出自己回家的路线图

  四、小结

  说一说今天你学*到哪些数学知识?

  二年级数学下册复*课教案 9

  一、复*引入课题:

  1、上学期我们一起认识了四个描述方向的方位词语,谁来说说是哪几个词?

  学生说一说。

  2、在生活中我们又是怎样来辨认这些方向的呢?

  学生做一做。

  3、在地图上我们又是怎样确定位置的呢?

  教师课件展示四个方向,学生看一看。

  4、今天我们继续学*“辨认方向”。

  二、探究新知:

  1、教师引语:同学们真棒!为了奖励你们,老师准备带大家到笑笑的学校去参观。

  教师课件展示学校及周围建筑物图。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从画面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一下,然后与同桌交流一下,最后老师要请同学们向全班汇报。

  3、学生汇报观察到的信息。教师将汇报到的建筑物贴片贴在黑板上。

  4、怎样描述更清楚一些呢?

  教师将另外的四个方向统一为: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5、请同学们用描述方向的八个词来说一说笑笑学校四周的建筑物。

  教师课件展示题,让学生说一说。

  三、制作方向板:

  1、教师展示方向板,学生观看。

  2、教师指导方向板的制作方法:拿出一张正方形纸,先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最后把纸摊开后再对角对折。在出现的八条折痕上标出八个方向。

  3、同学交流谁的方向板做得好,谁的需要改进。

  四、利用方向板:

  1、在教室里辨认八个方向。

  2、坐在座位上,说一说你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方向分别是哪位同学。

  五、实践综合应用:

  1、教师课件展示中国地图,学生观察。

  2、请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北京、吉林、上海、四川和自己的家乡。

  3、完成书上第23页的第1题。

  4、学生看书第23页第2题,说一说图中建筑物的方向。

  5、教师课件展示图片,学生做游戏:说一说小乌龟的周围的数字各在小乌龟的什么方向。

  6、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让学生说一说校园内各方向分别有些什么。

  六、全课小结:

  1、除了今天在课堂上学*的关于方向的例子,你们在生活中还了解到哪些和方向有关的知识或者例子吗?

  2、说说你在今天的课堂上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你认为自己哪些地方表现最棒?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再努力。

  七、作业:

  请同学们根据今天学*的知识和自己每天放学回家所走的路线,设计出自己的回家路线图。

  教学反思:

  1、我以“参观笑笑的学校”为引子,以解决“笑笑学校的四周有哪些建筑”为导线,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并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形成能力。

  2、教学设计时我积极关注学生的认知背景和生活经验,在教学中创设了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情境,引起学生高度的兴趣和注意力。

  3、为了对生活中的数学进行提升、建模,抽象出数学的规律、方法,我在体验环节中设计了一个制作方向板的练*。

  4、在“说说你的周围什么方向上有哪些同学”的过程中,我请相邻的的同学说方向,从而让学生感知方向的相对性,知道以不同的事物为中心,同一事物会处在不同的方向上。

  二年级数学下册复*课教案 10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回顾整理

  教材简析:

  这是一节复*课,是学生在掌握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和运用多位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之后安排的,是对本阶段学*的回顾和整理,使这部分知识能通过梳理归纳形成网络,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展示一幅生活中熟悉的画面,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搜集信息提出问题,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另外,教材在71页第四题还设计了一个猜数游戏,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本单元所学的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另一方面也复*了求 “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问题的解答方法。72页第六题是以连环画形式呈现了学生向福利院的小朋友献爱心的情境,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综合复*。四幅图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数学信息,练*时,要指导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本回顾整理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整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第二课时复*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

  第一课时

  复*内容:

  万以内数加减法

  复*目标:

  能熟练掌握的计算方法并能又对又快地进行计算。

  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复*重点:

  有条理再现旧知,正确熟练计算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复*过程:

  一、回忆呈现,查漏补缺

  谈话:同学们我们再一次学*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那么到现在为止,你对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你都记着那些知识,老师出个题考考大家好吗?

  小黑板出示:计算下面各题,你喜欢用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算。

  (1)32+47

  (2)546+217

  (3)497+139

  580-200 912-804 603-205

  学生可能出现:用口算、估算、笔算或用拨计数器等方法算。

  (让学生各自说出不同算法的思路过程)

  谈话:通过刚才计算大家观察比较一下,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可能说:

  ●发现这三组题有加法也有减法。

  ●发现第一组是不进(退)位加减法,第二组是一次进位和一次退位加减法,第三组是两次进位和两次退位的加减法。

  (此处,学生用“一次、两次”表示,老师可适时点拨用“不连续、连续”表示更规范)。

  [设计意图:通过本练*,检查学生对万以内数加减法计算知识的掌握情况,达到对学过的知识查漏补缺与再现,并体现算法多样化,尊重了学生的个性特长。]

  二、比较深化 加深理解

  谈话:刚才同学们采用了不同方法进行了计算,也发现了这么多知识。下面大家用笔算计算下列各题并演算:

  837-205 329+182 306-97

  (指3名同学板演)

  计算后在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再讨论一下用笔算计算万以内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先让板演的三名同学向全班同学说说是怎样算的。

  交流讨论结果,学生可能:

  ①只说加法计算法则。

  ②只说减法计算法则。

  谈话:同学们再动动脑筋连起来想一想,笔算万以内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可能说:

  相同点:都应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算。

  不同点:计算加法时,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计算减法时,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

  (此处学生只要能用自己的话说明白即可。)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比较,加深对万以内数加减法笔算计算方法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实际应用,拓展延伸

  1、以组为单位互相出题进行练*,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时间大约8分钟)

  2、开放题:

  方框里可以填那些数?并计算出结果。

  342-12 =21

  只改变1473+378中第一个加数的最后数字3,使它仍是连续进位加法。

  开放性题目不做统一性要求,根据学生差异,有的可能全部做出来,也可能只做出几个来。

  [设计意图: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好胜心,让学生互相出题,人人当“小老师”,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开放性题目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又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对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进行了整理与复*,你学得开心吗?有哪些收获?

  课后反思:

  1、教学目标注重基础性与发展性

  本节课的设计立足学生的发展,根据教材与新课标的要求,提出了两个层次的目标——基础目标和发展目标。基础目标是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程度的要求,发展目标是对学生个性的发展、能力的提高而设计的(与练*中开放性的设计)。教学过程中这两个层次的目标体现得很好。

  2、创造了学生主体参与的民主氛围

  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主体性得以实现的基本保证。这节课明显感到学生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很高。学生为活动所吸引,主动、自觉地投入到活动过程中,教师在整个活动中很少干预,课堂中进行的是真正的师生、生生间*等的交流。同时,展示交流活动给予了学生自由表现自己成果和表达自己情感的机会,在无形中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形成。

  3、课堂教学以小组合作交流为主,提高了全员参与度

  根据本课内容与复*目标,依据学生的兴趣、经验、能力水*,教师设计、组织了学生的自主性活动,尤其是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从而最大限度地尊重和保证了学生的主体性、差异性,使学生在亲自动手算一算、看一看、说一说、想一想中,激发了学生学*的内在动机,教师没有受教材的束缚,而是积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寻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通过交流辩论达到自我提高的目的。


二年级数学下册复*课教案通用十篇扩展阅读


二年级数学下册复*课教案通用十篇(扩展1)

——二年级数学下册复*课教案 (菁华5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复*课教案1

  一、复*引入课题:

  1、上学期我们一起认识了四个描述方向的方位词语,谁来说说是哪几个词?

  学生说一说。

  2、在生活中我们又是怎样来辨认这些方向的呢?

  学生做一做。

  3、在地图上我们又是怎样确定位置的呢?

  教师课件展示四个方向,学生看一看。

  4、今天我们继续学*“辨认方向”。

  二、探究新知:

  1、教师引语:同学们真棒!为了奖励你们,老师准备带大家到笑笑的学校去参观。

  教师课件展示学校及周围建筑物图。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从画面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一下,然后与同桌交流一下,最后老师要请同学们向全班汇报。

  3、学生汇报观察到的信息。教师将汇报到的建筑物贴片贴在黑板上。

  4、怎样描述更清楚一些呢?

  教师将另外的四个方向统一为: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5、请同学们用描述方向的八个词来说一说笑笑学校四周的建筑物。

  教师课件展示题,让学生说一说。

  三、制作方向板:

  1、教师展示方向板,学生观看。

  2、教师指导方向板的制作方法:拿出一张正方形纸,先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最后把纸摊开后再对角对折。在出现的八条折痕上标出八个方向。

  3、同学交流谁的方向板做得好,谁的需要改进。

  四、利用方向板:

  1、在教室里辨认八个方向。

  2、坐在座位上,说一说你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方向分别是哪位同学。

  五、实践综合应用:

  1、教师课件展示*地图,学生观察。

  2、请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北京、吉林、上海、四川和自己的家乡。

  3、完成书上第23页的第1题。

  4、学生看书第23页第2题,说一说图中建筑物的方向。

  5、教师课件展示图片,学生做游戏:说一说小乌龟的周围的数字各在小乌龟的什么方向。

  6、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让学生说一说校园内各方向分别有些什么。

  六、全课小结:

  1、除了今天在课堂上学*的关于方向的例子,你们在生活中还了解到哪些和方向有关的知识或者例子吗?

  2、说说你在今天的课堂上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你认为自己哪些地方表现最棒?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再努力。

  七、作业:

  请同学们根据今天学*的知识和自己每天放学回家所走的路线,设计出自己的回家路线图。

  教学反思:

  1、我以“参观笑笑的学校”为引子,以解决“笑笑学校的四周有哪些建筑”为导线,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并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形成能力。

  2、教学设计时我积极关注学生的认知背景和生活经验,在教学中创设了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情境,引起学生高度的兴趣和注意力。

  3、为了对生活中的数学进行提升、建模,抽象出数学的规律、方法,我在体验环节中设计了一个制作方向板的练*。

  4、在“说说你的周围什么方向上有哪些同学”的过程中,我请相邻的的同学说方向,从而让学生感知方向的相对性,知道以不同的事物为中心,同一事物会处在不同的方向上。

二年级数学下册复*课教案2

  教学内容:

  课本第22页~第23页例题、试一试、练一练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能力目标:通过借助认识路线的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难点:

  根据路线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

  教学准备:挂图、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复*

  教师告诉学生班级所面向的方向,开展师生互动活动,教师说一个方向,学生马上伸手指向相应的方向,要求学生指得又对又快。

  如教师说:“东南方向。”学生马上伸手指向东南方向。

  进行方向练*后,教师让同桌一名学生用学过的方向词描述摆的位置,另一名学生用学具摆。

  同桌活动后,教师让学生上台示范。

  二、新授

  1、引入。

  上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辨认了方向,同学们认识了方向后就可以利用方向来认识路线了。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路线吧!

  2、认识路线。

  教师出示书中例图。教师向学生介绍这是1路车的行车路线图。教师请学生观察图,说一说从图中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学生打开书读一读淘气和笑笑都说了些什么呢?学生读懂后,教师先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淘气从广场出发到动物园的行车路线,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小组讨论后,教师请学生上台边讲边指路线图,重点强调行车路线的方向。

  学生回答后.教师请学生在课本第22页填一填,填后再让学读一读。

  再看图,4人一组说一说笑笑从动物园出发到广场的行车路线。

  学生讨论时,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指名让学生上台当小小解说员,说出行车方向和路线。

  教师让学生想一想这两条路线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学生讨论后,教师指名让学生说一说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教师让学生想一想如果自己要坐车,想从哪一站上车到哪一站下车呢?行车的路线是怎样的?

  4人一组讨论,每个同学轮流说,其他同学帮忙将行车路线写下来。再请学生上台指图说自己是怎么坐车的。

  3、试一试。

  学生小组交流第(1)题和第(2)题后,教师指名让学生上台回答第(1)题。教师指导学生一起数4站,找出在哪站下车。

  第(2)题,教师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想法,有的学生向前数3站,认为是从光明街上车的,有的学生向后数3站,认为是在育才路上车的。

  三、练一练

  1、做第1题。

  教师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教师让学生观察路线图,说一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还可以让学生在图中标出小红行走的路线方向。

  教师让学生4人一组说一说小红是如何上学、放学的?可以说说小故事。比一比,看谁说得好。

  学生小组讨论后,教师让学生上台说一说小红上学、放学的路线,书在说时,教师应注意学生所说的行走路线是否正确,还可以让学生结合沿途景物说故事。

  学生说后,教师让学生说一说上学、放学两条路线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讨论后,教师指名回答。

  2、做第2题。

  教师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教师出示挂图。

  首先,教师让学生观察这张图,并且让学生说一说在图中都看到什么?获得了什么信息?

  学生仔细观察图后,教师指名让学生上台说一说。

  第(1)小题,教师让学生读题后,懂得要把自己放在“中心公园”观察海底世界、海上乐园、居民区、果树林。观察它们分别在中心公园的什么方向。教师先让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交流后,教师指名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得好,教师应该给予鼓励。

  第(2)小题,居民区的居民怎样走可以到达海底世界?教师让利小组内进行讨论,每个同学都说说自己的想法。

  可以在图中标出路当方向,也可以将路线方向写在纸上。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活动后,教师让学生当回岛上的居民,说一说自己要去海底世界该怎么走。

  3、做第3题

  让学生画出自己回家的路线图

  四、小结

  说一说今天你学*到哪些数学知识?

二年级数学下册复*课教案3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第四册第三单元第二节:认识路线。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在辨认方向的基础上,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距离和经过的地方。

  2.借助认识路线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感受到合作交流的重要,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的乐趣,增强学*数学的信心。

  重点: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运用方位词语描述行走路线。

  难点:能根据路线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经过的地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笑笑一家特别喜欢旅游,他们听说抚顺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就决定开车到抚顺来旅行,可是他们没来过,不知道车往哪开,谁能帮着想想办法?

  有了路线图,还要认识路线图才能不迷路,所以认识路线很重要,这节课我们就来学*“认识路线”。

  到了抚顺,笑笑住在十道街的叔叔家里,她想到去劳动公园去玩,应该做几路公交车?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一)从十道街到新华大街的行驶路线

  (1)从十道街出发向行驶站到三道街,再向行驶站到西一路,再向行驶站到百货大楼,再向行驶站到友谊宾馆,再向行驶站到劳动公园。

  1、瞧,这里是一张1路车从十道街到新华大街一段的公交路线图。仔细看图,你能按照1路公交车的路线说一说,我们乘车从十道街按照什么方向,怎么走到劳动公园?请你当小司机,手握方向盘自己说一说。

  2、小组讨论,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课件演示。

  (二)从劳动公园到十道街的行驶路线

  1、笑笑游完劳动公园要回到十道街又该怎么走呢?同桌互相说一说。

  (2)从劳动公园出发向行驶站到友谊宾馆,再向行驶站到百货大楼,再向行驶站到西一路,再向行驶站到三道街,再向行驶站到十道街。

  2、把结果记录在练*卡上。

  3、学生汇报,课件演示。

  4、对照答案订正错误。

  (三)看路线图回答问题

  (1)小明从三道街出发坐了4站,他是在哪站下车的?说说他的行车路线。

  (2)小红坐了3站在百货大楼下车,她可能是在哪站上车的?她又是怎样走的呢?让我们来验证一下,课件演示。

  (3)你想从哪儿到哪儿去?在小组内交流你的行车路线。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在小组内交流。

  小结:我们在乘车的时候,首先要了解车的行驶方向,然后根据需要,正确的选择乘几路公交车和下车地点。

  三、自主参与、拓展练*。

  1、这是笑笑的小表妹小红上学和放学的回家的路线图。

  说出小红上学和放学的回家的路线,同桌互相说一说,再填在书上。

  学生汇报,课件演示。订正错误。

  2、笑笑为了感谢同学们为他指路,请你们到“海上乐园“去游玩,但是我们要先弄清它的内部路线图,防止迷路。我想这一定难不倒大家的。(出示”海上乐园“彩图)

  提问:a海底世界,海上乐园,居民区,果树林分别在中心公园的什么方向?

  b居民区的居民怎么走可以到山洞?

  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笑笑游完抚顺要回北京,途中她想到龙潭大峡谷游玩,这是龙潭大峡谷的路线图,她应该怎样走?

  五、总结评价。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一张从家到学校的导游路线

二年级数学下册复*课教案4

  【教学内容】

  教科书100页。

  【教学目标】

  1.整理、归纳本册教科书所学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有关知识间的联系。

  2.经历整理与复*所学知识的过程,初步学会一些整理数学知识的方法,培养自觉整理与复*的意识和*惯。

  3.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概括能力,养成合作学*和勇于探索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1.经历整理与复*所学知识的过程,初步学会一些整理数学知识的方法。

  2.掌握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读写方法、大小比较等知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这学期的新课学*已结束,从现在开始,我们将对本学期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复*。(板书课题)

  二、整理全册所学内容

  1.小组合作,初步整理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本学期我们学*了哪些内容?(学生回答)

  (2)想一想:你能用我们学过的整理知识的方法把这些内容整理出来吗?怎样整理才能使这些内容比较清楚地展现出来呢?先独立思考,然后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3)小组合作:小组内的同学商量一下,选择你们喜欢的方法整理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

  整理要求:

  A?整理结果要简洁、清晰、有条理。

  B?整理完后,要能说出整理的过程。

  2.全班汇报交流、完善整理结果

  (1)各小组选一名代表展示、交流整理的过程、结果。

  (2)结合展示、交流的过程,师生共同评价各组的整理情况:你喜欢哪种整理方法?为什么?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地方?哪些内容还需进一步调整?

  (3)根据评价结果,可选一种有代表性的板书。如:全册内容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

  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

  有余数的除法

  计量单位长度单位:千米、毫米

  时间单位:时、分、秒

  认识图形: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

  三、整理复*万以内数的认识

  1.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

  (1)出示数5555,从右往左,你能依次说出每一个数位上的“5”各表示多少吗?

  (2)填空: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百是(),10个千是()。

  (3)让学生做教科书131页第1题,然后交流。

  2.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九百九十八数到一千零一十二。

  一十一十地数,从一千九百八十数到二千一百。

  一百一百地数,从一千七百数到三千。

  一千一千地数,从一千数到一万。

  (2)写出3408后面的三个数和3001前面的三个数。

  (3)让学生做教科书135页第3题,并交流填的结果。

  3.读写方法

  (1)读出下列各数:教科书135页第1题。指名读,然后说一说:怎样读万以内的数。(特别强调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

  (2)写出下列各数:教科书135页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一说:怎样写万以内的数。

  4.大小比较

  (1)写出下列各数,并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三千零二三百零二二千三百三千二百三千零二十

  (2)说一说万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3)做教科书第136页第5题。

  5.较大数的估计

  一个数比400大得多,比2000少一些,这个数可能是:(在正确的数下打?)999138019005000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还有什么疑惑?

二年级数学下册复*课教案5

  一、复*引入课题:

  1、上学期我们一起认识了四个描述方向的方位词语,谁来说说是哪几个词?

  学生说一说。

  2、在生活中我们又是怎样来辨认这些方向的呢?

  学生做一做。

  3、在地图上我们又是怎样确定位置的呢?

  教师课件展示四个方向,学生看一看。

  4、今天我们继续学*“辨认方向”。

  二、探究新知:

  1、教师引语:同学们真棒!为了奖励你们,老师准备带大家到笑笑的学校去参观。

  教师课件展示学校及周围建筑物图。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从画面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一下,然后与同桌交流一下,最后老师要请同学们向全班汇报。

  3、学生汇报观察到的信息。教师将汇报到的建筑物贴片贴在黑板上。

  4、怎样描述更清楚一些呢?

  教师将另外的四个方向统一为: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5、请同学们用描述方向的八个词来说一说笑笑学校四周的建筑物。

  教师课件展示题,让学生说一说。

  三、制作方向板:

  1、教师展示方向板,学生观看。

  2、教师指导方向板的制作方法:拿出一张正方形纸,先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最后把纸摊开后再对角对折。在出现的八条折痕上标出八个方向。

  3、同学交流谁的方向板做得好,谁的需要改进。

  四、利用方向板:

  1、在教室里辨认八个方向。

  2、坐在座位上,说一说你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方向分别是哪位同学。

  五、实践综合应用:

  1、教师课件展示*地图,学生观察。

  2、请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北京、吉林、上海、四川和自己的家乡。

  3、完成书上第23页的第1题。

  4、学生看书第23页第2题,说一说图中建筑物的方向。

  5、教师课件展示图片,学生做游戏:说一说小乌龟的周围的数字各在小乌龟的什么方向。

  6、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让学生说一说校园内各方向分别有些什么。

  六、全课小结:

  1、除了今天在课堂上学*的关于方向的例子,你们在生活中还了解到哪些和方向有关的知识或者例子吗?

  2、说说你在今天的课堂上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你认为自己哪些地方表现最棒?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再努力。

  七、作业:

  请同学们根据今天学*的知识和自己每天放学回家所走的路线,设计出自己的回家路线图。

  教学反思:

  1、我以“参观笑笑的学校”为引子,以解决“笑笑学校的四周有哪些建筑”为导线,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并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形成能力。

  2、教学设计时我积极关注学生的认知背景和生活经验,在教学中创设了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情境,引起学生高度的兴趣和注意力。

  3、为了对生活中的数学进行提升、建模,抽象出数学的规律、方法,我在体验环节中设计了一个制作方向板的练*。

  4、在“说说你的周围什么方向上有哪些同学”的过程中,我请相邻的的同学说方向,从而让学生感知方向的相对性,知道以不同的事物为中心,同一事物会处在不同的方向上。


二年级数学下册复*课教案通用十篇(扩展2)

——二年级数学复*教案汇总十篇

  二年级数学复*教案 1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1页总复*第2题及练*二十五第4、6、7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及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和熟记乘法口诀表,并能熟练地利用乘法口诀表求积,提高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提高学生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惯。

  教学重、难点:

  熟记乘法口诀并利用口诀求积。

  教法与学法:

  教法:尝试指导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口算。(出示卡片)

  9×5= 8×7= 7×6= 4×9= 3×6= 5×7=

  4×8= 3×4= 6×8= 4×7= 9×9= 8×5=

  3×7= 4×5= 5×6= 8×9=

  (2)引出课题。

  板书课题:表内乘法的复*。

  二、复*旧知

  (1)复*乘法的意义及各部分的名称。

  多媒体出示下图:

  ○ ○ ○ ○ ○ ○ ○ ○

  ○ ○ ○ ○

  ○ ○ ○ ○ ○ ○ ○ ○

  问:求一共有多少个,用加法计算怎么列式?用简洁计算怎么列式?

  5+5+5=5=20(个)

  5×4=20(个)

  指名说出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5 × 4 = 20

  乘数 乘号 乘数 积

  教师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复*乘法口诀。

  ①背乘法口诀。采取多种形式背乘法口诀。

  ②根据“六九五十四”这句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③口算。

  7×8= 9×4= 6×7= 8×8= 6×5= 7×4=

  6×9= 9×8= 5×5= 8×6= 3×2= 7×7=

  三、巩固练*

  (1)完成练*二十五第4题。

  以开火车的`形式练*。

  (2)完成练*二十五第6题。

  仔细看题,独立完成。

  (3)完成练*二十五第7题。

  引导学生认真审题,读懂题意,然后独立完成。

  四、总结提升

  这节课我们对乘法进行了复*,你们有什么新收获?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

  板书设计

  表内乘法的复*

  一、乘法的意义及各部分的名称

  5 × 4 = 20

  乘数 乘号 乘数 积

  二、乘法口诀

  背诵1—9的乘法口诀。

  二年级数学复*教案 2

  【教学内容】

  绿色出行。

  【教学目的】

  通过计算,设计调查表,分析调查结果联系交通现状,体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进一步应用代数及统计等知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复*讲授】

  教师:同学们今天都是怎么来到学校的呀?是坐汽车的多呢还是骑自行车或者步行的多呢?翻开课本105页,我们一起

  来学*一下绿色出行。

  1.组织学生阅读绿色出行相关材料,相互交流。指名学生汇报对材料的理解,其他同学补充。

  2.讲授第1题。

  教师:根据题中要求的'数据,我们需要用到材料中的哪些已知量?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举手回答。

  学生:①----年末汽车数量;②一辆汽车*均每年行驶路程;③----年末私人轿车数量。

  教师:很好,那么请同学们用上述数据求出第1题的结果。

  汽车:49620000×0.16kg=7939200千克=7939.2吨

  7932.2×15000=119088000吨

  私人轿车:43220000×0.16kg=6915200千克=6915.2吨,

  6915.2×15000=103728000吨

  3.讲授第2题。

  教师:刚才我们求出了全国的排放量,下面我们帮小明算一下,他们家的排放量。

  学生独立思考,交流检查,教师评讲。

  板书:小明爸爸从家到单位的距离:

  20÷60×45=15千米

  一年上下班行驶路程:15×2×245=7350千米

  排放的二氧化碳量:7350×0.16=1176千克

  4.反思。

  教师:根据前面的信息,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①妈妈的单位和爸爸的单位一样远;

  ②妈妈坐地铁比爸爸开车快;

  ③小明的交通方式最环保。

  5.组织学生设计调查表,调查本班学生及家长的交通出行方式。

  6.讲解第106页阅读材料“你知道吗?”。

  组织学生就“绿色出行”展开小组讨论,相互交流。

  教师讲解统计材料中的同比和环比。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册中本课时的练*。

  第1课时绿色出行

  小明爸爸从家到单位距离:

  20÷60×45=15千米

  小明爸爸一年上下班行驶路程:

  15×2×245=7350千米

  排放的二氧化碳量:7350×0.16=1176千克

  二年级数学复*教案 3

  一、填空。

  1.○○○

  △△△△△△△△△△△△

  △的个数比○的个数多( )个。

  2. 量一量,左边这条线长( )厘米。

  3.把1米长的电线剪去40厘米,还剩( )厘米。

  4.□×3>25 □÷9<9

  5.青青每天吃两个水果,一星期要吃( )个水果。

  6.按规律接着填,并统计出每种字母的个数。(一条线上写一个字母)

  (1)a b b a b b a

  (2)b c c d b c c

  a ( )个 b ( )个 c ( )个 d ( )个 合计( )个

  7. 右图第( )层第( )个是五边形,第3层第3个是( )边形,线段在第( )层第( )个。

  二、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果果每分钟大约走60( )。

  ①米 ② 厘米

  2.方方家请的钟点工每天工作2( )。

  ①秒 ②分 ③小时

  3.钟面上的时刻是( )。

  ① 9:5 ②9时05分 ③9:05

  4.得数是四十几的算式是( )

  ① 32+18 ②62-15 ③48÷8

  三、判断题。

  1.每张邮票8角钱,3元最多能买3张这样的邮票。( )

  2.被减数是八十几,减数是二十几,差一定是六十几。( )

  3.在装有红、黄两种球的袋子里,任意摸一次,摸到的球一定是红球。( )

  4.手工艺品展。

  瓷器展 竹编展

  绣花展 剪纸展

  石雕展 景泰蓝展

  (1)石雕展的北面是绣花展。( )

  (2)竹编展在瓷器展的西面。( )

  (3)从景泰蓝展到绣花展一定经过石雕展。( )

  (4)从石雕展到竹编展不一定要经过绣花展。( )

  四、解决实际问题。

  买1棵小圣诞树的钱可以买4件相同的圣诞礼物。

  (1)买5棵小圣诞树的钱可以买多少件圣诞礼物。

  (2)如果每棵小圣诞树36元,每件圣诞礼物多少元?

  二年级数学复*教案 4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0~101页期末复*第1~7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通过复*,进一步理解千以内数的含义,掌握和在1000以内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能正确地进行相关的口算、笔算和估算,提高运算能力。

  教学准备:0~9数字卡片、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本学期的新课教学已经全部完成,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进入期末复*阶段,希望小朋友们利用最后复*阶段好好复*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争取期末测试中取得满意的成绩。

  二、复*1000以内数的知识

  1.读数方法的.复*。

  出示计数器。请学生从右向左,依次说一说位数位顺序的排列情况。

  提问:从右边起到第三位是?百位的右边一位是哪一位?左边一位呢?千位是右起第几位?

  计数器拨出四十七。

  提问: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如果在百位上再拨3个百。

  提问;现在这个数是多少?为什么是三百四十七?指出这个数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就是几百几十几。

  出示:657、972,指名读一读。提问;想一想,像这样的数要怎样读?

  想一想:如果一个数的中间有0要怎样读?

  出示:906、605。指名学生读一读,再齐读。说一说:中间有0的数要怎样读?

  再出示:230、800请学生先说一说数的组成,再读一读。提问:末尾有0的数怎样读?

  2.写数方法的复*。

  出示:二百六十三。

  请学生说一说它的组成,该如何写这个数?先写什么?在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出示;三百二十五、六百一十七。

  ①请学生说一说每个数的组成。

  ②说一说每个数是怎样写的。(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出示:五百零七、九百零三。

  ①请学生说一说每个数的组成。

  ②说说每个数是怎样写的。(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如果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出示:六百二十、一千。

  ①学生写数。

  ②提问:为什么这两个数末尾的0的个数不一样呢?

  ③请学生:如何写一个千以内的数。

  3.完成复*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组织交流:如何连线的。

  4.完成复*第2题。

  用数字卡片0、2、5、8摆一摆,组成一个三位数,并读一读。找出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引导学生要有序思考,怎样找到最大的和最小的三位数。

  5.完成复*第3题。

  学生先读一读图上的文字,再写出横线上的数。

  三、复*计算

  1.完成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比比谁做的又对又快。集体订正,说说想的过程。

  2.完成第5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边做边比较每组题的不同点。分组交流,你发现每组题的不同点是什么?(不连续进位和连续进位)、(不连续退位和连续退位)、(退位减和隔位退位减)集体交流计算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3.完成第6题,指名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说算理。教师提醒学生加法和减法分别怎样进行验算。

  四、全课

  五、作业:期末复*第7题。

  二年级数学复*教案 5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通过练*,巩固整十、整百数的加减的口算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3、通过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除加、除减混合运算题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除加、除减混合运算题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运用计算相关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复*要点:加减混合运算,角的知识等。

  1、复*角的知识:

  回忆学过哪些角?

  什么是锐角、直角、钝角?

  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独立完成第八题

  校对

  2、怎样买袋子合适?

  弄清题意

  独立填写

  组织交流补评:

  3、复*加法完成第10题

  独立完成,

  同桌互相交流

  4、独立作业

  复*三位数加减法,完成第7题。

  二年级数学复*教案 6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教学*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相关内容,例1教学认识图形的*移、在方格纸上将图形*移;例2认识图形的旋转;例3在方格纸上将图形旋转90°;例4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例5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通过学*进一步认识图形的*移及旋转以及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为第三学段进一步学*有关内容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已经这是初步认识了生活中的*移和旋转现象以及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学生已经知道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以及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还知道长方形、正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在三年级(上册)学生初步感知了生活中常见的旋转现象。

  三、教学要求: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图形的*移和旋转,能在方格纸上按水*或垂直方向将简单图形*移,会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及其对称轴,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使学生经历从*移、旋转、轴对称的角度欣赏和设计图案的过程,积累一些图形变换的`经验,初步感受图形运动的结构美,体验*移、旋转、轴对称的应用价值,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认识*移、旋转和轴对称的过程中,感受与他人合作的乐趣,获得学*成功的愉悦体验,增强对图形变化的兴趣。

  四、教学关键:

  1.教学图形的*移时,要将着力点放在确定*移的距离上。

  2.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交流,充分感知图形旋转的基本特征,初步建立图形旋转的概念,为进一步探索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旋转90°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教学重点:

  1.经历发现长方形、正方形对称轴条数的过程,画*面图形的对称轴。

  2.将图形按水*或竖直方向*移到指定位置,正确判断*移的距离。

  六、教学难点:

  认识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的含义,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七、教学方法与措施:

  1.基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合理设置认知起点。

  2.紧扣图形运动的最本质特征,引导学生探索画运动后图形的方法。

  3.设计丰富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美。

  八、课时安排:

  1.*移 1课时

  2.旋转 1课时

  3.轴对称 1课时

  4.练* 1课时

  二年级数学复*教案 7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8~6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回顾本单元学*内容的基础上,总结自己的收获,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2.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估算和笔算的方法,并感受算法的多样化。

  3.能根据现实生活情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并能解决问题。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整理知识、回顾学法的学**惯。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回顾学法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这一单元主要学*了哪些内容?你又有什么收获呢?学生可能回答:我们学*了解决问题;我们可以解决简单的买文具的问题;我们可以简单地记账;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租船……今天我们就来把这些内容进行整理与复*。(揭示并板书课题)

  (2)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吗?

  二、结合实际,解决问题

  1.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出示:小明家有图书587本,小红家有图书239本。

  教师:同学们,根据这两个条件,你想到些什么?

  学生可能想到:小明家和小红家的图书很多,小明和小红都喜欢看书……

  教师: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可能回答:小明家和小红家一共有多少本图书?小明家比小红家的图书多多少本?小红家比小明家的图书少多少本?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列出算式。

  587+239 587-239

  学生估算第1个算式,说一说估算的方法。

  学生1:587+239≈800,我把587看成600,把239看成200,600+200=800。

  学生2:587+239≈850,我把587看成600,把239看成250,600+250=850。

  学生3:587+239≈830,我把587看成590,把239看成240,590+240=830。

  教师:谁估算的答案与正确答案最接*呢?该怎么办?学生4:同学3估算得比较接*。

  学生5: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来进行比较,看谁估算的答案与正确答案最接*。

  学生用竖式计算,一人板演,全班齐练。587+239/826

  集体订正后,说说计算时要同学们注意什么。

  学生: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应该向前一位进1。

  学生计算第2个减法算式,要求先估算,再用竖式计算,看自己的计算是否正确。

  2.根据现实生活情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并能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下面的动画:小明的爸爸和小明一起到超市买东西,刚好买了50元的商品,小明的爸爸从钱包里摸出了一些钱,发现只有2元和5元的面值。同学们猜一猜,小明的爸爸可以怎样付钱?

  (1)学生独立思考。

  (2)学生汇报。(略)

  (3)怎样才能得出尽量多的答案而又不重复呢?小组讨论交流,并完成如下的表格:

  2元的张数(张)5元的张数(张)第1种第2种第3种第4种

  (4)学生汇报,出示表格:

  2元的张数(张)5元的张数(张)第1种58第2种106第3种154第4种202

  (5)仔细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2元的张数如果增加,5元的张数就减少;2元的张数如果增加5张,5元的张数就减少2张;2元的张数只能5张5张的数;5元的张数都是双数……

  三、反馈练*,拓展运用

  (1)明明一家3人到动物园去参观,参观的门票有两种:价格最低的为30元,价格最高的为50元。明明买了3张票,一共可能用去多少元?

  (2)完成教科书练*十二的思考题。

  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复*教案 8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0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整理与复*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三位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在整理和复*中初步感悟整理知识的方法和策略。

  3.在合作过程中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复*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复*了万以内数的认识,这节课我们接着复*有关数的运算。(板书课题:数的运算)让同学想一想,在本册中学*了哪些数的运算。

  学生经过回忆答出:

  (1)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口算。

  (2)加、减法的估算。

  (3)三位数加、减法的笔算。

  (4)有余数的除法。

  二、整理与复*数的运算

  1.复*口算

  以卡片的形式出示教科书136页第8题。学生抢答,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

  2.复*估算

  出示教科书131页第2题。375+287526-339

  教师:如果我们想知道它们的结果大约是多少,有办法吗?(估算)指名两人说出估算的结果,集体订正时,说估算过程。

  指出:估算时,要把每个数看成跟它接*的整百数进行口算,这是估算的方法。

  3.复*加、减法的笔算

  教师:如果我们还想知道精确的结果,又该怎么办?(笔算)

  找两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做在练*本上。

  集体订正。

  教师:看着黑板上的竖式,小朋友想一想,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时应注意什么?

  当学生有了想法后,首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这时应留出充足的时间,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从而使学生学会与人交流,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

  经过讨论,小组统一认识,然后进行全班交流,估计会有以下说法:

  (1)首先要书写认真,相同数位对齐。

  (2)计算时应从个位加起或减起。

  (3)计算三位数加法时,哪一位上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一,下一位相加时不要忘了加上进位的“1”。

  (4)计算三位数减法时,哪一位上不够减,就要向前一位上借“1”当“10”,和这一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减。经过讨论交流,全班统一认识。

  4.巩固练*

  教师:小朋友们已经知道了在计算三位数加减法时,应注意什么,现在请大家计算下面的题目,完成教科书136页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复*有余数的除法

  教师:小朋友们已经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了,下面有两道填空题,会填吗?

  出示教科书132页第5题。

  学生纷纷举手,指名回答。

  教师:有不同意见吗?你能根据这两句话列出算式吗?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写在练*本上。

  集体订正时,指出列出的算式是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并让学生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我们应注意什么?为什么?

  强调: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小于除数。可结合两道填空题加深理解。

  三、综合练*

  1.教科书103页第10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教科书105页第16、1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全课小结(略)

  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复*教案 9

  教学目标

  1.通过复*整理,进一步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通过知识的系统复*,沟通乘法口诀与乘法算式之间的联系,发现并整理乘法表中的规律,能正确、合理、灵活地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

  2.在经历整理、找规律、合作研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惯,体会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思想。

  3.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感受数学规律美。

  学情分析

  这节课是学生已经学*了1~9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对乘法口诀进行整理与复*。人教版教材第101页第2题主要安排了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借助乘法数表巩固乘法口诀,使得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乘法口诀。二是发现规律。通过观察发现乘法数表中的规律,进一步熟记乘法口诀,并感受其中的思想方法。三是运用规律。应用发现的规律完成一些变式练*。在学*本课内容时,学生已系统地学*完了表内乘法,对乘法口诀基本上都已熟悉,学生基本上已了解乘法的意义,乘法口诀的含义,也进行了关于乘法口诀的各种形式的练*。

  重点难点

  重点:

  进一步理解乘法口诀与乘法算式之间的联系,发现乘法表中的规律

  难点:

  运用乘法表中的规律进行填数

  教学过程

  活动1【活动】一、建构乘法数表

  1.出示1、4、9、16、25、36、49、64、81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9个数宝宝,我们一起轻轻地读一读这些数。

  生读

  师:这些数让你想到了什么?

  生:乘法口诀、乘法算式

  2.揭题:今天我们要对表内乘法进行复*,板书:表内乘法复*

  3.沟通乘法口诀与乘法算式的联系

  出示空的表格

  师:你看得懂这张表格吗?如果现在要把9填在表格中,你知道它在哪儿吗?为什么填在这儿?

  生可能有:1×9=9?????9×1=9?????3×3=9

  师:1×9=9?和?9×1=9都可以用哪句口诀计算?3×3=9呢?

  师:9我们找到了3个位置,那16呢?你又能找到几个位置呢?

  指名上来指一指

  师:猜他可能想到了哪句口诀?

  根据生的交流板书:四四十六????二八十六

  师:看来有时候看到一个数可以让我们想到两句不同的口诀。

  师:那你知道二八十六可以计算哪两道算式吗?四四十六呢?为什么二八十六可以计算两道算式,而四四十六只能计算一道算式呢?

  生:四四十六是同数相乘。

  师:二八十六这句口诀表示什么意思呢?你能画图表示它的意思吗?

  生画图后展示

  师:看来二八十六既可能表示2个8相加,也可以表示8个2相加。

  4.指导填表

  师:1、4、25、36、49、64、81这7个数宝宝,它们的位置又在哪儿呢?你能找到它们的位置吗?

  师:看到25,让你想到了几和几?看到36呢,你又想到了哪句口诀?

  指名指一指,师课件演示7个数宝宝的位置。

  师小结:看来想口诀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这些数宝宝的位置。

  5.独立填写表格

  出示要求:

  ①想一想,怎样填又对又快。

  ②查一查,是否已全部填对。(同桌检查)

  ③找一找,有什么规律。

  师:你觉得怎样填可以填得又对又快?

  指名交流,生交流师课件演示

  师:我们可以一行一行地填,也可以一列一列地填。

  师:现在你能独立完成这张表格吗?我们来比赛看谁填得又对又快,计时开始。

  生独立填写后同桌检查。(预计4分钟)

  师出示完整的口诀表

  师:说说你是怎么填得那么快的?引导学生说出口诀和顺序。

  师小结:看来乘法口诀非常重要,想口诀可以快速完成表格。

  活动2【活动】二、探究规律

  1.自主探究规律

  师:刚才在填表格的时候,有很多小朋友发现了许多秘密,现在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看谁找的规律多。

  活动规则:

  ①找一找,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②与同桌说一说你发现的规律

  2.反馈:

  预设:①横着看,第一行逐渐加1,第二行逐渐加2……

  追问:你知道为什么第二行为逐渐加2吗?

  生:第二行都是与2有关的口诀。

  师追问:第5行会逐渐加几?

  师小结:横着看,第几行就是几的乘法口诀,所以就多几。

  ②竖着看,第一列逐渐加1,第二列逐渐加2……

  追问:你知道为什么第四列为逐渐加4吗?

  生:第四列都是与4有关的口诀。

  追问:第8列会逐渐加几?

  根据学生的交流课件演示

  师小结:竖着看,第几列就是几的乘法口诀,所以就多几。

  师:原来横着看和竖着看的规律是一样的(课件将两张横看竖看的表格合并在一起)

  师小结:不管是横着看还是竖着看,第几行或第几列就会多几。

  ③斜着看,1、4、9、16、25、36、49、64、81都是同数相乘的.积。

  生说出相应的口诀。

  师:这些口诀能计算几道乘法算式?为什么?

  师:斜线上的这些数都是由两个相同的乘数相乘得到的积。像这样的数叫做正方形数。

  师:1、4、9、16、25、36……都是正方形数。?想一想,还有哪些数也是正方形数?

  学生交流后课件演示正方形数。

  3.师:认识了这些特殊的正方形数宝宝,我们再来看看这张表格,如果以这些正方形数为界线,仔细观察斜线两边的数,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生:1、4、9、16、…、81这一斜行两边的数是相同的。

  课件演示把它沿着这一斜行对折,引导学生观察重叠在一起的数都是相同的。

  师:原来,斜线左边的数和右边的数是一样的,那这张表只要记一半就可以了。

  4.出示乘法口诀表,沟通乘法数表与乘法口诀表的联系。

  师:其实这和乘法口诀表是一样,同样我们只要记住这45句口诀,就可以计算81道算式。

  活动3活动】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复*了什么?我们先由数想到了乘法口诀表,并在乘法表中找到规律,并应用规律填数。

  二年级数学复*教案 10

  教学内容:

  P19—P21,整理与复*,练*三1、2、3、4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整理的过程,尝试整理的方法,体验整理的优越。

  2、进一步掌握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能熟练地读、写万以 内的数,以及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数的大小。

  3、通过回忆、整理、复*和练*,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 形成知识网络。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技能。

  教具准备:

  图片、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整理与复*

  (一)请学生回忆本单元主要学*了哪些内容?

  生可以看书回忆,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数数 写数 读数 大小比较 较大数的估计

  1、师:在数数时我们认识了哪些计数单位?

  生:认识了个、十、百、千、万这五种计数单位。

  师:这五种计数单位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

  生: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2、生做P19第2题,再集体订正。

  3、师:我们是怎样写万以内的.数,读万以内数的呢?

  指名生说出万以内写数、读数的方法。

  4、生做P19第4题。

  5、师:怎样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呢?

  指名生说出比较万以内数的方法,再做P19第3题(做在作业本上)然后再集体评讲。

  6、师:怎样估计较大数呢?

  生回答后,做P19第5题。

  师:你是怎样估计出这所学校的学生人数的?

  生:先估计一个班的人数,再估计出一个年级的人数,最后估计出 全校的学生人数。

  (二)师:刚才通过回忆、复*,我们知道了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写 数、读数,大小比较和较大数的估计。现在老师就来检查小 朋友是不是这些知识都学得很好。

  二、课堂练*

  1、写数。P20第1题(让学生说出填数的方法)

  2、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在( )内打“√”。(P20第2题)

  3、比较快慢。(P21第3题),让学生说出理由。

  4、P21第4题,学生先独立填写,再指名学生说出理由。

  5、补充:

  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⑴一个一万就是一万个一。 ( )

  ⑵最大的四位数是1000。 ( )

  ⑶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按顺序读、写。 ( )

  ⑷一个四位数,不管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

  ⑸五千零八十写作5000080。 ( )

  ⑹306是一个两位数。 ( )

  ⑺个位上的1,十位上的1,百位上的1,千位上的1,表示的意义 同都是“1”。 ( )

  6、拓展练*(P21—思考题)

  四人小组合作讨论,再填空。指名说出是怎样想的。


二年级数学下册复*课教案通用十篇(扩展3)

——二年级数学下册复*计划 (菁华3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复*计划1

  紧张而充实的一学期即将结束。为了在的期末复*中使学生能够更加科学、高效地进行复*,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制定一下复*计划:

  一、指导思想:

  结合我们*时的教学,以教材和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区毕业复*建议为指导,充分利用现有的教材,根据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性的复*,积极引导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帮助学生不断总结,及时反馈,以使我们的复*体现实效性,使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二、复*内容:

  本学期我们学*了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特征及图形与拼组,图形的周长,混合计算,时、分、秒的认识,分段统计。

  三、复*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本学期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经历知识的整理与复*的全过程,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加深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对知识的整理与复*,逐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惯,增强学*数学的自信心,感受学*数学的乐趣。

  四、复*重、难点:

  重点:

  1、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养成良好的计算*惯。

  2、进一步明确长度单位、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能正确选择并合理运用。

  难点:通过复*进一步熟悉数量间的基本关系,能正确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两个班,二年级五班和六班,共有学生141人。五班的学**惯比较好,知识掌握扎实,中间生比较多。特别拔尖的学生有5人,占7%,优等生占31%,中等生占57%,还有5个学生学**惯差,自觉性差,不愿学*,造成成绩在七十分左右盘旋,但有提升的空间,还有2名学生,智力水*较低,学*跟不上,成绩不理想。

  六班在全年级中是比较差的班,大部分学生学*积极性高涨,学**惯较好,掌握知识比较扎实,但是这学期总的来说比较浮躁。特别是在计算中错题太多。优等生占27%,中等生占48%,但是有5名学生非常懒,学**惯差,2名学生做题速度慢,经常做不完卷子,还有2名特殊的学生,在成绩的提高上有困难。

  通过*时的作业情况和考试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学*积极性较高,知识掌握比较扎实。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

  1、学生都能掌握计算方法,但计算能力差,常出现抄错数字、看错符号的现象,没有养成检查的好*惯。

  2、在解决问题中,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但举一反三的能力还要提高。

  3、学生在长度单位的学*上,掌握不扎实。所以通过期未总复*,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逻辑思维方面都有一定的提高。

  六、方法措施:

  1、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反思的*惯。扎扎实实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学*数学的兴趣。通过总复*使学生在本学期学*到的知识系统化。把握好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学生容易出错,学生掌握不好的地方,缺漏的知识,在复*时,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加强,使学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2、对于解决问题的复*,可灵活运用教材,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就*取材创设情境。复*时不能局限于就题论题,应着重分析题目里的数量关系,了解条件与问题的关系,能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还要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解题能力。

  3、根据学生的学*情况精选*题,设计多种形式进行复*。如通过游戏、实践操作和设计综合性的复*题,提高学生复*的兴趣,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以提高复*的效率。还要反思错题(如:计算类、解决问题类),找出错误原因,吸取教训。

  4、对于基础知识如:竖式、验算、估算、脱式计算等常规性题目,实行天天练*,准备一个练*本,每天练*5道题。

  5、注意因材施教,加强培优补差。复*要面向全体学生。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让他们通过复*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在课堂上要特别注意学*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多想,多说、多做,能在小老师的帮助下认真及时地完成作业。对学困生的每天作业做到面批面改,及时过关。做到每天堂堂清,不拖欠。对学困生要有爱心和耐心,要对他们温和,循循善诱,让他们喜欢数学,帮助他们掌握好最基本的知识和形成最基本的技能。

  6、不仅要扎实学生的基础知识,还要提升学生的思维,所以收集书上、练*册和试卷上聪明小屋的题,进行分类,每天先让学生做2道,第二天再讲解。这些题要求优等生都要做,中等生可以选择1或2道做,鼓励有困难的学生做,也可以不做。通过做这些题培养学生爱动脑、善动脑,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维能力。

  总之,在最后的总复*阶段就是要做到:讲练结合,点线结合。先各个知识点突破,再知识点综合,最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七、时间安排:

  1、万以内数的认识与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1课时

  2、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乘法和混合运算——2课时

  3、图形与拼组和图形的周长——1课时

  4、时、分、秒的认识和分段统计——1课时

  5、解决问题——2课时

  6、综合复*——6课时

二年级数学下册复*计划2

  为了在的期末复*中使学生能够更加科学、高效地进行复*,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制定复*计划:

  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数学学*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部分学生的口算速度比较慢,笔算的正确率不高;

  (2)不能正确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 学生的学*自觉性还比较差;

  (4) 学生的学**惯还不够好,学*的积极性也不高;

  (5)学生独立审题的能力还有待加强训练.

  二、复*内容:

  一、万以内数的认识;

  二、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三、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

  四、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

  五、图形与拼组;

  六、克、千克、吨的认识;

  七、两位数乘一位数;

  八、三位数乘一位数;

  九、统计;

  十、总复*。

  三、复*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本学期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经历知识的整理与复*的全过程,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加深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对知识的整理与复*,逐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惯,增强学*数学的自信心,感受学*数学的乐趣。

  四、复*重、难点:

  重点:1.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养成良好的计算*惯。

  2.进一步明确长度单位、重量单位之间的关系能正确选择并合理运用。

  难点:通过复*进一步熟悉数量间的基本关系,能正确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方法措施:

  1.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反思的*惯。扎扎实实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学*数学的兴趣。通过总复*使学生在本学期学*到的知识系统化。把握好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学生容易出错,学生掌握不好的地方,缺漏的知识,在复*时,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加强,使学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2.对于解决问题的复*,可灵活运用教材,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就*取材创设情境。复*时不能局限于就题论题,应着重分析题目里的数量关系,了解条件与问题的关系,能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还要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解题能力。

  3.根据学生的学*情况精选*题,设计多种形式进行复*。如通过游戏、实践操作和设计综合性的复*题,提高学生复*的兴趣,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以提高复*的效率。还要反思错题(如:计算类、解决问题类),找出错误原因,吸取教训。

  4.对于基础知识如:竖式、验算、估算等常规性题目,实行天天练*,准备一个练*本,每天练*5道题。

  5.注意因材施教,加强培优补差。复*要面向全体学生。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让他们通过复*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在课堂上要特别注意学*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多想,多说、多做,能在小老师的帮助下认真及时地完成作业。对学困生的每天作业做到面批面改,及时过关。做到每天堂堂清,不拖欠。对学困生要有爱心和耐心,要对他们温和,循循善诱,让他们喜欢数学,帮助他们掌握好最基本的知识和形成最基本的技能。

  总之,在最后的总复*阶段就是要做到:讲练结合,点线结合。先各个知识点突破,再知识点综合,最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六、复*步骤:

  1、单元复*。

  2、知识块综合复*+ 模拟测试

  3、考前动员

二年级数学下册复*计划3

  一、学情分析:

  我任教的是二(3)班,这个班共有56人。本班级在数学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部分学生的口算速度比较慢,笔算的正确率不高;

  (2)不能正确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 学生的学*自觉性还比较差;

  (4) 学生的学**惯还不够好,,学*的积极性也不高;

  (5)学生独立审题的能力还有待加强训练.

  二、复*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的加、减法、克和千克、图形与变换、解决问题、

  下面就各部分内容的`复*作一简要说明。

  1.“表内除法”的复*。

  通过一学期的学*,学生对除法的意义和计算已经比较熟悉了。教材中安排了两道题,分别对除法的意义和计算进行总复*。目的是使学生清楚什么样的实际问题要用除法解决,同时,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除法计算。

  2.“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复*。

  万以内数认识的重点是数的读、写和数的组成。教材分别安排题目进行复*。另外,结合实际数据,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准确数与*似数不同,知道*似数的作用,从而对数有更全面的认识。

  3.“万以内的加、减法”的复*。

  本学期所学的万以内的加、减法计算与100以内的加、减法有很多联系。因此,这部分内容复*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每一个计算的问题,学生应能根据已学知识正确计算。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另外,还要特别注意对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

  4.“克和千克”的复*。

  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形成对克和千克的观念,知道它们的作用,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单位。

  5.“图形与变换”的复*。

  本学期所学的图形(锐角和钝角)与变换(*移和旋转)都是实际情境中学*的。因此,复*的重点也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对图形和变换进行描述,加深对这些知识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有意识地用数学语言表达生活中现象的意识和*惯。

  6.“解决问题”的复*。

  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通过本学期的学*,学生已经能够根据情境中给出的资源(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本单元的复*中,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是使学生能够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正确选择解决方法。对同一问题的解决方法不止一种,不要求学生都掌握,只要学生用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解答即可。

  7.“统计”的复*。

  统计知识复*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数据的分析能力。

  三、复*重点:

  1、 通过复*、练*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1000以内的进位加、退位减、)

  2、通过复*、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含义、能熟练正确地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四、复*难点:

  1、进一步明确重量单位之间的关系能正确选择并运用恰当的重量单位。

  2、通过复*进一步熟悉数量间的基本关系,能正确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五、复*措施:

  1、走进新课程。找要质量。继续认真学*和领会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理清各单元知识要点。在复*过程中查漏补缺,抓学生的薄弱环节。

  2、多与联系,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反馈信息。

  3、采用‘一帮一“互助活动,成立学生互助小组,让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评比,培养优生,鼓励后进生。

  4、在复*中重视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中学*和理解教学。

  5、在复*中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数学的兴趣。

  6、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7、认真落实作业这一环节,及时做好作业情况记载。并对问题学生及时提醒,限时改正。

  8、复*时少讲精讲,让学生多练,在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9、重点指导学困生,缩小他们与优生的差距。

  10、复*时有张有弛,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快乐学*,快乐成长。

  补缺措施:

  1、在上要特别注意学*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多想,多说、多做,能在小老师的帮助下认真及时地完成作业。

  2、每天作业做到面批面改,及时过关。多到每天堂堂清,不拖欠。

  3、对学困生要有爱心和耐心,要对他们温和,循循善诱,让他们喜欢数学。

  六.复*时间安排

  1.表内除法 1课时

  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1课时

  3、克和千克和图形与变换 1课时

  4. 解决问题和统计 1课时

  5. 综合 10课时


二年级数学下册复*课教案通用十篇(扩展4)

——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教案 (菁华3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教案1

  教学内容:

  新课标人教板二年级下册第122页第13、14题,练*二十四第11~14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复*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使学生能够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正确选择解题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参与复*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认真审题的好*惯,激发学生热爱数学。

  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正确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

  难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以及课件准备:

  情境图、自测题卡、小黑板等。

  教学方法:

  教法:创设情境、引导发现、启发谈话、尝试指导法。

  学法:小组讨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练*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

  你们喜欢去公园玩吗?公园里有好多好玩的地方,你最喜欢玩什么?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去玩一玩。(出示小朋友玩碰碰车的情境图)

  看!他们玩得多快活呀!

  出示问题:玩碰碰车每人一次3元,小明共花了12元。小明共玩了几次?

  学生尝试独立计算后汇报。

  太棒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我们前面学*的一些知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进行整理和复*。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创设玩滑梯这一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对解决问题的复*中来。)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一)自主整理,实施创造

  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回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进行整理与复*,现在给大家一些时间,把整理的结果在小组内相互交流一下,小组长作好记录。

  学生相互交流,教师巡视,掌握学生整理的情况。

  (二)交流矫正,优化再建

  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整理的.结果?

  小组长1:我们小组是这样整理的……

  小组长2:我们小组是这样整理的……

  小组长3:……

  展示各小组整理的结果,全班同学欣赏交流。

  师生共同总结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1)要认真看题,收集信息。

  (2)分析问题,确定运算步骤。

  (3)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算式,计算出结果。

  (4)检查,写答。

  同学们都整理得非常全面,形成了这么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让我们对本册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有了全面的认识。接下来,我们就针对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来进行重点复*。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间的相互回忆、小组间的合作交流,既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和梳理,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又培养了学生间的合作交流,体验到了同伴相互交流的学*乐趣。学生在整理中让旧知识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三、重点复*,强化提高

  (一)分层练*,重点突破

  1.总复*第13题

  引导学生观察题目中的图画,并说出从图画中你获得哪些信息和问题?

  让学生根据从题目中了解的信息和所要求的问题,独立列算式解答出来。

  2.总复*第14题

  先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要求一共花多少钱,怎样求呢?使学生明确解决这个问题的步骤。再让学生列算式解答出来。

  (二)拓展延伸,整体深化

  1.练*二十四第11题。

  先跟据图画中小朋友的想法,使学生明确:一位客人一个碗、两根筷子。

  再让学生根据碗和筷子的数量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8个碗可以给8位客人。

  14根筷子可以给7(14÷2=7)位客人。

  所以这些碗筷只能给7位客人。

  2.练*二十四第12题。

  先让学生根据画面上两位同学的对话,掌握信息。

  再引导学生分析:要把全班分成7名同学一组,可以分几组?要先知道什么?怎样解决呢?

  组织学生独立列算式解答,并在小组中交流。

  3.练*二十四第13题。

  怎样才能知道哪一种袜子便宜?

  让学生通过讨论明确:通过比较三种袜子每一双的价钱,才能知道哪一种袜子便宜。再让学生算一算,比一比。

  (设计意图:为了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给学生创造一个用眼观察,动脑思考的的机会。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只有充分掌握原来的知识,才能挖掘新的知识。培养了学生初步归纳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一)自主检测

  出示检测题,学生独立完成。

  自测题

  1.铅笔3角钱一支,要买3支,给售货员1元钱,应找回多少钱?

  2.班上男生有26人,女生有22人。体育课上要站成6排,每排站几人?

  3.从家里到学校需要8分钟,每天上学共要走多少分钟?

  4.一本故事书有98页,小莉看了4天,每天看5页,她还剩多少页没看?

  5.一个毽子3元,一根跳绳5元。

  (1)小青买4个毽子和1根跳绳,共用去多少元?

  (2)你有30元钱,你准备怎样买呢?应找回你多少钱?

  6.冰激凌零售价每个7元,批发每箱6个,共30元。算一算按箱买每个比零售价便宜多少钱?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

  (二)评价完善

  1、通过这节课的复*,你又有什么收获?对自己、小组的表现哪些地方最满意?

  2、教师评价总结。

  今天我们班的每一个同学都表现得很出色,大家不仅学会很多了知识,还愿意和同学们在一起分享所学到的知识,老师真高兴呀!通过你们的发言,我知道你们有又学到了很多的,希望你们能灵活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检测,给学生一个准确的评价,让学生正确的评价自己、正确的评价他人,进一步激励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上进行自我完善。)

  板书设计:

  复*解决问题

  13.12÷3=4(次)

  答:小明共玩了4次。

  14.8×3+6=30(角)

  30角=3元

  答:一共要花3元钱。

  教后反思:

  通过复*,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和方法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是对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有些学生无处下手,比如126页的11题,学生就不知道到底分给几个人?课本上这几道题不全面,课下还需要补充。

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教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三种角的特点,会辨认直角、钝角、锐角,能够尺子画角。

  2、渗透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能在生活中找出三种角。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交流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与直角比较辨认锐角和钝角。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老师穿西服(很多角)出现在课堂上,今天老师带了一个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学知识来到教室里,这个老朋友就在老师的衣服上,请你仔细观察。

  1、让学生说说角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都有些什么特点。

  2、

  二、观察主题图

  1、请学生观察主题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有角吗?说说在哪里。

  2、除了我们认识过的过的直角,还有什么些什么样子的角?

  三、体会比较钝角和锐角

  1、请你用身体来表示出这些角来。

  2、用三角板的直角比较一下主题图上这些角,你发现可以把图上的这些分分成几类?

  3、这些比直角要小的角书上把它们叫作什么角?比直角要大的这些角叫什么角?

  4、那你能用纸折出锐角吗?你怎么知你折的角就是锐角?让学生边比边说。

  5、折出钝角说说

  6、找出生活中的三种角。

  7、完成39页第1题。

  四、动手画角

  1、动手试画,说说你是怎么样画角的。要注意什么。

  2、根据老师的要求画角。

  五、完成39页第2题。

  六、用三角板拼出钝角,看谁拼的多。

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道一个个地数,10个一是十,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百,一百一百地数,十个百是千。

  2.知道并能说出数位顺序表的排列及每位的实际意义。

  3.会用正方体积木块、千数简图、人民币等不同方式表达数。

  教具:

  方块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

  内容教师活动

  一、情境引入

  1.出示多媒体花图

  师:这些花多美,想知道究竟有多少,可以怎么办?根据学生回答小结:一朵一朵地数用.表示十朵十朵地数用-表示一百朵一百朵地数用□表示这是上节课学*千数简图的知识。

  出示:□□□师:看简图你就知道花的朵数了,先写数再读数。(师出示答案校对)

  2.揭示课题:数可以用千数简图表示,还可以怎样表示?今天我们继续探究千以内的数。(板书:小探究)

  二、探究过程

  1.认识十进制数位表,会用正方体积木块表示数。

  引:我们先看看小丁丁在做什么?演示媒体,提示学生轻轻地跟着数。

  问:看了电脑演示,你知道了些什么知识?根据回答,小结并输入结果。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百),十个百是(千)。

  小结:用正方体积木块也可以表示数。

  尝试表示数。

  A板书:312,要求:从学具中挑出合适的表示。(校对,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B问:4种学具中还有一种未使用过的,让312变大,并写出这个数。

  小结:(出示表格)通过动手摆学具我们已经知道4种学具各代表什么,请试着再说说。(输入结果)针对练*:比比谁摆得又快又对?205出示答案(说说哪种学具未用到,为什么?哪一位上没有单位?

  板书:(个位、十位)根据你所掌握的本领与刚才学到的结论,你能说说还有哪些数位吗?按一定的顺序说出。出示数位顺序表,请学生提问。

  小结:从左到右变大,满十个千还有更大的,所以用省略号。

  2.练*运用要求将引入题改为用正方体表示,并说组成,检验自己对否。出示结果校对。

  A完成书3(1),先说组成再写数。

  出示:243

  要求:用手中的学具或桌上的笔纸等材料,自己试着表示这个数。出示媒体,看看你与谁的想法一致。介绍人民币的表示法,想想怎样准备。

  小结:同一个数可以用多种方法表示。

  B针对练*:书3(2)(3)口头说说302改用正方体表示如何改?230改用人民币表示如何改?501改用千数简图表示如何改?

  小结:大家学得真不错。

  三、综合运用

  按1到4号编一题,考考其他3人,可以是读数、写数、分拆或说组成,也可以是今天所学的内容。

  四、课堂小结说说今天学到的本领。


二年级数学下册复*课教案通用十篇(扩展5)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菁华12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索出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经历求商的一般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在议中学,激发学生学*数学知识的兴趣。

  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掌握了乘法口诀和会运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激发学生学*的求知欲。然后让学生收集图画中的数学信息,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感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再引导学生提炼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法:

  迁移法,观察讨论、比较分析法。

  学法:

  自主探究学*,小组合作学*。

  教学重、难点:

  1、能较熟练地用7、8、9的乘法口诀正确求商。

  2、运用已有知识与经验自主探究“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以旧引新,激发学生兴趣。

  1、对口令。

  二七()六九()

  ()八五十六六八()

  ()八三十二九九()

  ()九四十五()七二十一

  2、口算。

  12÷6=()36÷6=()

  30÷5=()24÷6=()

  18÷6=()8÷2=()

  3÷1=()12÷4=()

  师:你们用的是什么方法求商的?

  生:想乘法口诀。算除法想乘法,口诀缺几商是几。

  除数是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商就是几。

  师:看来同学们基本掌握了用“算除法想乘法,口诀缺几商是几”这些方法来求商。这节课我们就用这种方法,一起学*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你们有信心学会吗?(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合作探究新知。

  1、师:同学们知道属于你们的节日吗?

  生:(六月一日儿童节)

  师:为了庆祝六一儿童节,小朋友正在布置他们的教室呢,同学们,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情境图

  2、引导观察,收集信息

  提问: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有的在做彩旗,有的在做五角星,还有的在准备爱心气球。)

  通过观察,你获得了什么数学信息?(指名回答)

  (生:第一组做了56面彩旗,要挂成8行。

  生:第二组做了49颗五角星,分给7个小组。

  生:第三组带来27个爱心球,每9个摆一行。)

  3、梳理信息,提出问题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先让学生想一想,再同桌互相说一说)

  4、学生汇报

  指名汇报问题,教师板书“*均每行几面?”“*均每组几个?”“可以摆几行?”

  三、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探究56÷8的口算方法。(从主题图中点取出例1)

  (1)请一人读题,提问:56÷8=?怎么解答列式?你能不能独立试着做做?(学生独立试算,并和同桌说说是怎么算的?)

  (2)指名汇报(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

  (3)问:“用哪种方法最简便?(用乘法口诀求商)

  引导学生小结:求56÷8的商,想()乘八得五十六,用乘法口诀想,就是()八五十六,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56÷8的商是7。

  师:我们*时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列玩算式要在后面写上什么?(单位)一起说这道题的单位是什么?(面)今天我们要探究学*的是除法算式求商的方法,所以它的单位同学们在口头上说出来就可以了。下面的题目也一样,清楚了吗?

  2、(1)师:这56面小旗,要是挂成7行,*均每行几面?

  怎么列式?

  列出算式:56÷7=,能用乘法口诀求出这个算式的商吗?

  让学生独立试算。

  (2)交流: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3、比较56÷8和56÷7两个算式的联系。

  (让学生明白,用一句口诀可以列出两个除法算式)

  4、完成主题图中另外两个数学问题。

  (1)男生一道,女生一道。教师巡视。

  (2)说说你是如何求出商的?

  5、小结: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除数是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商就是几。我们把求商的方法编成了一首儿歌。(课件:乘法口诀求商歌:算除法想乘法,口诀缺几商是几。)一起读读。

  三、反馈练*(课件出示)

  1、选择题:用“七九六十三”这句口诀求商的算式是:

  A、7+9 B、7×9 C、36÷9 D、63÷7

  2、请大家完成书上49页做一做的*题。

  (学生汇报)

  师:通过这一组*题,你们又发现了什么呢?

  生:我发现,乘法算式里的积,在除法里做被除数。

  生:乘法算式里的因数在除法里做除数和商。

  生:这3个算式可以用一句乘法口诀来计算。

  师:同学们有这么多的发现真了不起!乘法和除法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在以后的学*中将会继续学*。

  3、巩固练*

  (1)练*:小猴摘桃子(课件9)

  师:其实,儿童节不仅是我们小朋友们喜爱的节日,就连森林里的动物宝宝也喜欢出来看热闹。这几只可爱的猴宝宝想在“六一儿童节”上给同学们送上又大又红的桃子,可是当他们来到桃树下面正准备上梯子的时候,才发现梯子上早已站好了除法算式,要算对了才能往上爬,小猴子怎么也算不出来,同学们你们愿不愿意帮帮小猴子?

  (2)练*:小猪吹泡泡

  出示课件10:小猪吹泡泡的情境

  师:小猴的问题解决了,小猪被同学们助人为乐的精神感动了,它特别吹了一些泡泡来送给大家,如果你们把提算对了泡泡会飞的又高又远。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第一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内容:

  第四教时 加、减法估算

  教学内容:

  第五课时 几百几十的加、减

  (综合练*)

  教学内容:

  综合练*(教材第99页练*二十第3、4、8、9、10、11、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进一步巩固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以及相应的估算。

  2、使学生更加明确估算策略可以不同,只要合理就行,要与实际情况相符。

  3、渗透培养学生将数学应用于生活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

  1、能熟练计算几百几十的加、减。

  2、能运用正确的估算策略进行加、减法的估算。

  教学难点:

  1、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2、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相关练*题的情景图,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算式卡。

  教学过程:

  一、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练*

  1.完成教材第99页练*二十第3题。

  2.独立完成教材第101页练*二十的第9题。

  1.完成教材第99页练*二十第4题。

  (1)大屏幕出示第4题情景图,要求学生认真看图、读题。说一说题中说的是什么?怎样列式?

  (2)讨论交流后引导学生列出算式300—150=150(度),教育学生要保护自己的视力。

  2.独立完成教材第101页练*二十第10题。

  三、技能训练。

  1.完成练*二十第11题的估算。

  (1)完成练*二十第8题、12题

  四、练*结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教材分析:

  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注重结合具体的情境,将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内容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加强对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

  学情分析:

  有余数的除法是以表内除法知识作为基础来进行学*的,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过程。

  教学目标:

  1. 通过设计情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 通过自主探究,明确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3.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

  教学重点:

  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约3分钟)

  今天的草莓特别新鲜,我买了一些准备分给大家。你认为怎样分才是最公*的呢?什么是*均分?

  二、自主学*

  (约7分钟)

  1.6个草莓,每人分2个,可以分给几人?谁来分一分?

  2.怎样列算式?

  3.如果不是6个草莓,而是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谁来分一分?怎样列式?

  4.7个草莓,每人分2个不能正好分完,最多只能分给3人,这余下的1个又不够再分给一人,剩下的这个数在数学上就叫余数,它表示*均分完之后剩余的数。

  5.带有余数,我们就叫它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我们学*的就是《有余数的除法》。

  三、合作交流

  (约10分钟)

  1. 如果每人分4个草莓,8个草莓,9个草莓?10个草莓?11个草莓?12个草莓?分别可以分给几人?你们会分吗?有没有信心?好,现在咱们就拿起手中的学具代替草莓分一分。

  2.生动手分。

  3.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讲评。

  4. 你能将下面5个算式分类吗?

  84=2 (人)

  94=2(人)1(个)

  104=2(人)2(个)

  124=3 (人)

  114=2(人)3(个)

  5.观察每道题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四、精讲点拨

  (约8分钟)

  1.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要在余数和商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除法。

  2.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五、测评总结(约12分钟)

  1.达标练*

  (1)完成课后做一做。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最后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2)练*十四第1题。

  (3)( )6 = 5 ( )

  2.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你们有什么收获?

  3.作业布置

  练*十四第2题。

  板书设计: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没有余数 有余数

  62=3(人) 72=3(人)1(个)

  陈娅《认识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余数

  读作:7除以2等于3余1

  84=2 (人) 94=2(人)1(个)

  124=3 (人) 104=2(人)2(个)

  114=2(人)3(个)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二单元18页《除法》。

  2、教材分析:

  除法的认识是建立在*均分的基础之上的。为此,教材中把对除法的初步认识设计在*均分的后面。本节教材主要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明确*均分的含义,而我所说课的除法是在此基础上的升华。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并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教材中特别注重学生在情境中学*,创设一个生动的情景,有利于学生很快地进入课堂。教材能按照儿童的认知规律来编写内容,先比较抽象地了解除法的含义,再到具体地写除号、除法算式以及读除法算式等等。

  3、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和教材的编排特点,我从素质教育的三方面知识、能力、思想情感方面制定了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初步会读写除法算式,能规范地书写除号。

  (2)能力方面:通过创设情景学*,培养学生认真听、细心观察的能力,在动手分小棒的过程中培养动手能力。

  (3)思想方面:创设公*积极向上的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是学生初步接触除法,对除法很陌生,因此我把本节课的重点设为认识除号并正确读写除法算式,难点是让学生理解除法运算的含义。

  二、说教法和学法

  1 、激发学*兴趣,创设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教学中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资源,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我创设了小朋友们最喜欢的喜洋洋请客这一情境。选取了学生既熟悉又喜欢的素材为教学资源。

  2 、注重直观形象,从抽象到集体

  对概念的理解对低年级儿童来说比较抽象,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除法”的含义,我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教学功能,通过形、色、动的变化,*均分一分青草,形成鲜明的表现。体会“*均分成几份”,从而理解除法。

  3、重视学生动手动口能力。

  为了巩固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请学生多说说算式表示什么,根据题意、图意写出除法算式,多写多练,对于除法算式中不能得出的商,请学生动手分一分小棒。

  4、教学中面向全体,人人参与。

  根据问题的不同难度,教学中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学有所得,提问时做到人人参与,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生谈话

  师:小朋友看过什么动画片?

  学生交流看了哪些动画片,说说自己喜欢的人物。

  有学生会提到《喜羊羊与灰太狼》,在此,老师引出故事:喜羊羊请客,同时伴随电脑课件展示。

  师:喜羊羊今天过生日,他请来了三位好朋友(同时课件出示),他为大家准备了12捆青草,在餐桌上他们要*均分这些青草,每只小羊都分数量相同的青草。

  设计理念:创设了一个儿童乐于接受的故事情景,很轻松地进入课堂,在故事中学*,体会到学*并不是一件枯燥的事。同时借助课件,由虚拟的故事进入到有色有型的情景中,更加直观、形象。

  2、探究新知:

  ①根据课件画面定格,师板书:12捆青草*均放在个盘子里,每盘放()捆。

  师:*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

  学生说一说*均分。

  ②学生独立用学具分一分。

  汇报结果:说一说是怎么分的?

  小结:每盘放3捆,并引出一种新的方法——除法。

  师板书课题:除法

  设计理念: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均分,并能正确地*均分,,在此环节,我要求学生再次动手分一分,对*均分加以巩固,在分的过程中感受除法的含义,得出准确的结果。我并作出及时的总结,引出除法,既教学了除法的含义,又引出了课题。

  ③学*除号。

  师:加减乘法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我们学*除法,它也有自己的符号是除号。指导书写:先画一短横,再在其上下各点一点,横线要*直,两点上下对齐。

  ④学*除法算式的写法。

  师边说边板书:要分的青草是几捆(12捆),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把12*均分成几份?(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每份是几?(3),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12÷4=3

  学生回想是如何列算式的.。

  ⑤学*读写除法算式。

  12÷4=3师解说算式的含义:表示把12*均分成4份,每份是3。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

  学生自己说一说算式表示什么?并读一读算式。

  师课件出示:18÷3=6 14÷7=2 8÷8=1

  学生读一读,并说说其中的一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设计理念:小学数学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同学们还有哪些弄不明白的问题”,接着教师及时解答或请同学帮助解答。在教学中,该出现小组合作的地方一定要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决不能流于形式。在教学除号的书写、除法算式的读写时,我都采用的是老师口述,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及时响应教师的引导,对于除号的书写,将影响到学生的一生,因此我做了很详细的指导。

  3、巩固练*。

  课件出示:

  ①读写除法算式。

  ②分糖葫芦

  ③分气球。分别*均分成6份、4份、3份。

  设计理念:

  以上的3小题所反映的事实都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第③题的列式以及算式的比较,有利于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水*,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的精神。

  4、总结。

  今天我们知道了*均分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同学们都学得很好,我们对除法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下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学*除法的有关知识。

  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学*情况,并预告下一节课学*的内容,做到了承先启后。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

  教学内容:

  新课标人教板二年级下册第122页第13、14题,练*二十四第11~14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复*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使学生能够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正确选择解题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参与复*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认真审题的好*惯,激发学生热爱数学。

  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正确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

  难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以及课件准备:

  情境图、自测题卡、小黑板等。

  教学方法:

  教法:创设情境、引导发现、启发谈话、尝试指导法。

  学法:小组讨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练*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

  你们喜欢去公园玩吗?公园里有好多好玩的地方,你最喜欢玩什么?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去玩一玩。(出示小朋友玩碰碰车的情境图)

  看!他们玩得多快活呀!

  出示问题:玩碰碰车每人一次3元,小明共花了12元。小明共玩了几次?

  学生尝试独立计算后汇报。

  太棒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我们前面学*的一些知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进行整理和复*。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创设玩滑梯这一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对解决问题的复*中来。)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一)自主整理,实施创造

  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回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进行整理与复*,现在给大家一些时间,把整理的结果在小组内相互交流一下,小组长作好记录。

  学生相互交流,教师巡视,掌握学生整理的情况。

  (二)交流矫正,优化再建

  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整理的结果?

  小组长1:我们小组是这样整理的……

  小组长2:我们小组是这样整理的……

  小组长3:……

  展示各小组整理的结果,全班同学欣赏交流。

  师生共同总结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1)要认真看题,收集信息。

  (2)分析问题,确定运算步骤。

  (3)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算式,计算出结果。

  (4)检查,写答。

  同学们都整理得非常全面,形成了这么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让我们对本册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有了全面的认识。接下来,我们就针对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来进行重点复*。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间的相互回忆、小组间的合作交流,既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和梳理,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又培养了学生间的合作交流,体验到了同伴相互交流的学*乐趣。学生在整理中让旧知识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三、重点复*,强化提高

  (一)分层练*,重点突破

  1.总复*第13题

  引导学生观察题目中的图画,并说出从图画中你获得哪些信息和问题?

  让学生根据从题目中了解的信息和所要求的问题,独立列算式解答出来。

  2.总复*第14题

  先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要求一共花多少钱,怎样求呢?使学生明确解决这个问题的步骤。再让学生列算式解答出来。

  (二)拓展延伸,整体深化

  1.练*二十四第11题。

  先跟据图画中小朋友的想法,使学生明确:一位客人一个碗、两根筷子。

  再让学生根据碗和筷子的数量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8个碗可以给8位客人。

  14根筷子可以给7(14÷2=7)位客人。

  所以这些碗筷只能给7位客人。

  2.练*二十四第12题。

  先让学生根据画面上两位同学的对话,掌握信息。

  再引导学生分析:要把全班分成7名同学一组,可以分几组?要先知道什么?怎样解决呢?

  组织学生独立列算式解答,并在小组中交流。

  3.练*二十四第13题。

  怎样才能知道哪一种袜子便宜?

  让学生通过讨论明确:通过比较三种袜子每一双的价钱,才能知道哪一种袜子便宜。再让学生算一算,比一比。

  (设计意图:为了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给学生创造一个用眼观察,动脑思考的的机会。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只有充分掌握原来的知识,才能挖掘新的知识。培养了学生初步归纳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一)自主检测

  出示检测题,学生独立完成。

  自测题

  1.铅笔3角钱一支,要买3支,给售货员1元钱,应找回多少钱?

  2.班上男生有26人,女生有22人。体育课上要站成6排,每排站几人?

  3.从家里到学校需要8分钟,每天上学共要走多少分钟?

  4.一本故事书有98页,小莉看了4天,每天看5页,她还剩多少页没看?

  5.一个毽子3元,一根跳绳5元。

  (1)小青买4个毽子和1根跳绳,共用去多少元?

  (2)你有30元钱,你准备怎样买呢?应找回你多少钱?

  6.冰激凌零售价每个7元,批发每箱6个,共30元。算一算按箱买每个比零售价便宜多少钱?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

  (二)评价完善

  1、通过这节课的复*,你又有什么收获?对自己、小组的表现哪些地方最满意?

  2、教师评价总结。

  今天我们班的每一个同学都表现得很出色,大家不仅学会很多了知识,还愿意和同学们在一起分享所学到的知识,老师真高兴呀!通过你们的发言,我知道你们有又学到了很多的,希望你们能灵活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检测,给学生一个准确的评价,让学生正确的评价自己、正确的评价他人,进一步激励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上进行自我完善。)

  板书设计:

  复*解决问题

  13.12÷3=4(次)

  答:小明共玩了4次。

  14.8×3+6=30(角)

  30角=3元

  答:一共要花3元钱。

  教后反思:

  通过复*,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和方法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是对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有些学生无处下手,比如126页的11题,学生就不知道到底分给几个人?课本上这几道题不全面,课下还需要补充。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运算。

  2、能在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生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出去玩吗?都是怎么去的?你们坐过船吗?有一些小朋友正要乘船出去玩呢!(出示课件:过河)

  教师:看看这幅图,讲一讲发生了什么事。说一说图意、数学信息及问题,相互补充。

  教师引导学生表达清楚、说完整。

  (二)解决问题,探索新知

  1、独立探索

  试着独立解决问题,将算式写在练*本上。关注学生参与情况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方法。

  2、小组交流算法

  组内交流解决问题的办法,相互比较、借鉴、反思。

  3、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不同的算式,可能有:

  A、29+25=54(人)54÷9=6(只)

  B、29+25÷9

  C、(29+25)÷9

  D、29÷9+25÷9

  教师:看看这些不同的算式,你想说点什么吗?请与组内同学说一说。

  学生活动1:小组合作交流,讨论不同的算式,对每种方法的正误交换意见,并进行解释。

  学生活动2:指名汇报讨论结果,说一说想法与理由。其他小组可以赞成,可以反对,进行辩论。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给予适当点拨。

  教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新朋友吧?叫什么名字?有了小括号的算式怎么读呢?

  学生:认识小括号的学生介绍小括号的名称及读法。

  4、探索出有小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学生在本子上脱式计算(29+25)÷9。教师展示一名学生的书写,并请这名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是先算小括号里的。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教师:加上小括号就可以先算加法了,小括号的作用大不大?想一想身边的数学问题,有哪些能用到它?

  学生独立思考,可以相互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2、算一算,比较:94-(25+19),94-25+19。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逻辑推理是进一步学*数学的基础,为打好这个基础,本设计注重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体验推理的过程。同时帮助学生建立多种推理模式,并学会用语言表述推理过程。

  1、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兴趣,经历推理过程,理解推理含义。

  低年级的学生对游戏永远充满了兴趣。首先出示双胞胎的照片,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让学生进行猜想,进而引导学生了解要想猜对必须要有提示,体验所给的提示不同,所猜的结果也不一样,调动学生猜的兴趣和积极性。然后通过猜书活动、填数活动,引导学生根据已知条件进行判断并得出结论,使学生经历推理过程,并初步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即推理就是我们根据已知条件获得一个结论的方法。

  2、帮助学生建立多种推理模式,并学会用语言表达推理过程。

  在小学阶段主要是发展学生合情推理的能力。合情推理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某种情境和过程中推出可能性结论的推理。由于学生在推理的过程中基本都是借助语言表述,因此本设计注重引导他们借助表格来推理,也可以借助连线来推理,简化了推理过程,感受思考问题方式的多样性和简洁性。同时培养学生在推理的过程中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让学生根据所给的提示,清晰地表述自己在推理过程中的想法。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只有想得清,才能说得明。最后在教学中给学生留下一部分空间让其交流、表达,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表格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导语:新学期开始,班里来了一对双胞胎兄弟,哥哥叫大壮,弟弟叫小壮(课件出示),你能分清谁是哥哥,谁是弟弟吗?为什么?

  (学生自由讨论,汇报)

  生:我分不清,因为他们长得一模一样。

  2、过渡:老师帮你们一下。(课件演示)其中的一个说:“我不是哥哥。”现在你们能分清谁是哥哥,谁是弟弟吗? 说明理由,为什么作出这样的判断。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3、揭示课题:刚才同学们根据双胞胎兄弟中一人的话,判断出了谁是哥哥,谁是弟弟,这种推理方法叫排除法。你们能根据老师给出的提示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的思维过程叫推理。其实这样的推理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得非常广泛,生活中有许多的事情需要我们根据已知条件来进行推理,今天我们就来学*简单的推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常见的实际问题引入,判断哪个人是哥哥,哪个人是弟弟,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自主学*,探究新知

  一、教学教材109页例1。

  1、课件出示教材109页例1,整理信息。

  (1)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把整理出的数学信息进行交流。

  (2)学生反馈:有语文、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三本书,小红、小丽和小刚各拿一本。小红说:“我拿的是语文书。” 小丽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 问题是小刚拿的是什么书,小丽拿的是什么书。

  (3)教师提示:刚才的这段话里包含着一些信息,我们需要把这几句话整理一下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这就是整理信息。

  2、探究方法。

  (1)教师组织学生先独立思考,把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然后小组交流。

  (2)指名汇报。

  预设

  生1:可以把人名和书名写成两行,根据条件连线。小红拿的是语文书,就直接连线,剩下的小丽和小刚就只能连数学书和品德与生活书。小丽说她拿的不是数学书,那小刚拿的就是数学书,把小刚和数学书连上。最后把小丽和品德与生活书连上。

  生2:通过分析,我知道小红拿的是语文书,那小丽和小刚拿的就是数学书和品德与生活书。小丽说她没拿数学书,那就是说小丽拿的是品德与生活书,则小刚拿的是数学书。

  3、明确思考关键。

  (1)质疑:为什么几位同学叙述自己的思考过程时都从“小红拿的是语文书”开始呢?

  (2)学生小组交流,汇报。明确推理应抓住关键信息,层层分析,最终推导出结论。

  (3)师生共同总结:推理时,一般先找到最关键的条件,根据这个条件往往能得到一个结论,这个结论可以帮助我们进行下一步推理。实际推理时,方法有很多,边读边思考是推理的一种方法。连线法和列表法能让我们的推理过程更简洁、直观,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推理方法。

  二、教学教材110页例2。

  1、课件出示教材110页例2。

  (1)读题思考,然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提示:你们首先能确定哪行哪列的数?

  (先看哪一个空格所在的行和列出现了三个不同的数,这样就能确定这个空格应填的数)

  A是几?你是怎么想的?B是几?你是怎么想的?接着该怎么填?

  2、探究方法。

  (1)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指名汇报。

  (3)小组派代表上台讲解。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

  一、教学内容:P56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引导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三、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计数器

  四、教学过程:

  (一)复*

  1、口算

  2、用竖式计算

  注意问题:(1)相同数位要对齐;

  (2)从个位减起;

  (3)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上加10再减。

  (二)设境导入

  1、获取信息

  (1)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2)能提出什么问题?

  2、提取、整理信息

  (三)探索新知

  1、解决:故事书比连环画多多少本?

  2、列出算式,小组合作,交流算法

  3、交流计算方法

  4、独立练*,让学生独立解答

  (1)连环画比科技书多多少本?

  (2)故事书比科技书多多少本?

  5、小结:

  竖式计算三位数的减法要注意什么问题

  (三)巩固练*

  (四)全课总结:怎样才能算得又快又好?

  (五)作业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9

  第1课时 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内容

  人教二年级下册教材第37~38页例1及“做一做”。

  内容简析

  例1 与主题图中做小旗的情境紧密相连,教学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在编排上分为三个层次。首先,将第一组学生所做的56面旗子用矩形模型呈现出来,为学生沟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具体形象的支撑;其次,用乘法算式表征一共有多少面旗子,激活学生用乘法口诀求积的已有知识,确定用哪句乘法口诀计算,为用乘法口诀求商奠定基础;最后,呈现了两个有联系的除法算式,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进行求商的计算,并感受用同一句乘法口诀计算3个算式的道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2.借助矩形模型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乘法与除法间的关系。

  3.初步学会运用迁移的方法进行探究,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

  教法与学法

  1.本课主要采用迁移规律,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及实物投影,运用引导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合作、讨论、自主探究、比较分析等方式进行学*。

  2.本课时学生的学*主要是自主合作探究,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自主探究“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课件展示法:

  师:同学们,我们将要迎来一个节日,一个属于同学们的节日,你们知道那叫什么节吗?

  生:六一儿童节。

  师:同学们喜欢过六一儿童节吗?为了准备这个属于我们小朋友自己的节日,二(1)班的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忙着准备布置教室要用的东西。瞧,他们在干什么呢?(课件出示第37页情景图)【品析:直接用课件出示主题图,充分利用主题图,让学生经历从情景中发现信息、提出问题的过程。既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又为新知的构建搭建了桥梁。】 任务实践法:老师拿着叠小旗,挥动手中穿小旗的绳子说:“马上要过六一儿童节啦!我们打算用小旗串布置一下我们的教室。老师这里一共有56面小旗,我们要把它们*均穿在7条绳子上,每条绳子上要穿几面小旗?如果每条绳子上穿8面小旗,需要几根绳子?谁最先解决这两个问题,谁就担任这项任务的小组长。”【品析:以任务实践法导入,非常有挑战性,学生会跃跃欲试,积极开动脑筋,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进入学*亢奋状态之中。】 口算竞赛法:老师用卡片制作竞赛题,按要求说答案和应用的口诀:

  (1)①7×7=( ) 口诀:

  ②8×7=( ) 口诀:

  ③8×8=( ) 口诀:

  (2)①3×( )=21 口诀:

  ②( )×6=48 口诀:

  (3)将12个桃子*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多少个?

  用( )法计算,列式( ),口诀:

  在学生兴奋的竞赛抢答后,教师揭示课题。今天学*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品析:竞赛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动性,气氛热烈,每个学生都会积极参与其中,全身心投入。同时梳理已学的知识,激活已有的经验,为学生进一步探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一)引导解决挂小旗的情景问题。

  1.课件出示例1情景图,学生说说看到的信息。

  明确:8行小旗,每行7面。

  2.学生回答:怎样很快知道共有多少面小旗?

  (1)算一算:学生列式计算共有多少面小旗。如:7×8=56或8×7=56。

  (2)想一想:你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用了哪句口诀?

  3.改变条件并探究。

  结合情景图,教师提问:如果我们做了56面小旗,要挂8行,每行挂几面?

  (1)数一数: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发现每行7面。

  (2)算一算:根据除法意义,引导学生列式。(56÷8)

  (3)说一说:怎样求商,汇报交流想法。(用七八五十六的口诀)

  结合情景图,引导学生提问:如果我们做了56面小旗,每行挂7面,可以挂几行?

  (1)学生独立解决。

  (2)反馈各自想法。

  4.引导比较,提炼方法。

  (1)比较:两道除法算式的计算过程。

  (2)提炼:用七八五十六的口诀可以解决这两道除法计算。

  (二)自主解决分星星的情景问题。

  1.课件出示:我们做了49颗星星,*均分给7个小组。每组分了多少颗?

  2.独立完成。

  3.学生列式计算:49÷7=7。

  4.学生比较小结:用七七四十九的口诀只能写一道除法算式,因为写出的除数和商相同。

  5.学生举例:哪些口诀只能写一道除法算式。【品析:通过情景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经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在比较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与除法的联系,体会一道乘法算式有的能改成两道除法算式,有的只能改成一道除法算式。同时在教学中体现由扶到放的过程,引导学生利用知识迁移进行独立探究。】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在学*完例1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及时消化吸收,请学生同桌之间互相叙述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和算法。然后教师提出质疑问题,引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系统整理。

  质疑一: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与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

  相同点:

  ①用乘法口诀求商时,都是想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

  ②解决有关*均分问题的方法: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不同点: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用2~6的乘法口诀;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使用7、8的乘法口诀。

  质疑二: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是什么?

  这个问题可以指导学生组内讨论,归纳总结。

  ①找出已知条件;

  ②找出所求的问题;

  ③分析条件与问题间的关系。

  ④列式计算解决问题。【品析:本环节设置在本课新授知识完成之后,通过“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与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形成系统知识链。】

  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在师生共同总结之后,简单回顾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想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商就是几。

  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在新授部分,为了让学生了解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我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同时要求学生说说图中出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用小黑板出示相关的内容,然后让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问题。通过以上的引导进入例1的教学,也就是第一个数学信息。为了让学生掌

  握解答实际问题的方法,我先让学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条件、问题,由问题的分析找到所需要的条件。使学生初步掌握解答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同时也让学生明白要求*均每行挂几面小旗,也就是求56里面有几个8,用除法计算,让学生熟练掌握包含除法的题型。怎样计算56÷8呢?学生先回忆前面学过的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即想乘算除。为了便于解答方法的学*,我教给学生一些通俗的语言,如:看着被除数背除数的乘法口诀。其次,通过改变条件的办法,让学生明白一句乘法口诀可以写两道除法算式。其余的两道题放手让学生自己解答,同时提出要求:边算边想用了哪句口诀。

  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

  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7×8=56 口诀:七八五十六

  56÷8=7 口诀:(七)八五十六

  56÷7=88 口诀:七(八)五十六

  ↑ ↑

  除数是几就说几的乘法口诀

  第2课时 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内容

  人教二年级下册教材第39页例2及“做一做”。

  内容简析

  例2 教学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其呈现方式与例1相同,继续利用矩形模型引出除法算式,只是将乘法算式去掉了,让学生继续利用迁移学*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进一步形成“用一句乘法口诀可以计算两个除法算式”的认知结构。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借助矩形模型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乘法与除法间的关系,培养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

  3.初步学会运用迁移的方法进行探究,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自我探究中掌握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正确运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法与学法

  1.本节课求商的思路和方法与前面是一致的`,教学中采用谈话、指导相结合的数学方法,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中归纳出求商的方法,利用所学的知识更进一步地了解乘除法的内在联系,并在游戏中巩固新知。

  2.本课时在学生掌握了用2~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小组合作研讨法,让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比较和推理,自主探究用9的口诀求商的方法。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课件展示法:课件出示主题图片。上节课我们一起探索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但是主题图片上还布置了很多心形的气球,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特写问题图片: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我们带来27个心形气球,每9个摆一行。问题:根据信息,你能利用手上的学具摆一摆吗?课件出示例题2图片。【品析:这种导入方式,与课本例题内容贴合,可直接过渡到教材例题中。】 故事描述法:嗨,小朋友们,过六一啦,我们心形气球来给小朋友们庆祝六一,要装扮咱们的教室,我们一共来了27个伙伴,怎么站呢?站9列,那要站成几行?站3行,每行要站几个?怎么计算,我头都大了。哈哈,其实我的头本来就大!我们只会飞,我们可以不会数学,现在都讲究合作共赢。哪位小朋友能帮我们解决这些数学问题,我们就跟他一起玩,庆祝我们的六一儿童节。【品析:把心形气球卡通拟人化,用故事的形式引出问题,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进入数学情境中,开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为后面开启生动活跃的课堂氛围做了铺垫。】 趣味儿歌法:同学们喜欢儿歌吗?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首非常优美的儿歌,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多媒体出示《数九歌》,配乐朗读,并一一出示相对应的景色)学生说说听儿歌的感受。这首《数九歌》告诉了我们数九寒天的一些天气变化,你们知道吗?这首儿歌里还有很多的数学知识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品析:用学生喜爱的儿歌导入新课,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兴趣和探究欲望,又为后面练*的设计做好了铺垫。】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例2情景图。

  (1)看图填一填。

  ( )×( )=( )

  ( )÷( )=( )

  ( )÷( )=( )

  (2)汇报交流。

  ①彩球的总个数。

  提问:用什么方法求的,你是怎样想的?

  预设:用乘法求。从行数考虑,每行摆9个,摆了3行,共27个;从颜色考虑,红、紫、绿三种颜色,每种颜色9个,共27个。

  ②看图提问题。

  预设:有27个心形气球,每行9个,可以求什么?(能摆多少行?)

  如果知道有27个气球,每行摆9个,怎么求一共可以摆几行呢?

  学生提问并列式,集体交流,27÷9怎么计算,用哪句口诀呢?(三九二十七)

  追问:根据“三九二十七”,你还能想到和它有关的另一道除法算式吗?

  如果知道有27个气球,摆了3行,怎么求每行摆几个呢?(列式27÷3,根据口诀“三九二十七”可以计算出结果是9)

  是不是所有的乘法口诀和所有的乘法算式都能写出两道除法算式呢?

  2.学生举例。

  像例题一样用9的乘法口诀写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并注意特殊情况。(如九九八十一的口诀)

  3.感悟算理。

  让学生明白用一句9的乘法口诀可以计算三道算式的道理。【品析:通过在情景图下面直接给出三组算式的形式,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直接得出结论。在汇报交流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与除法的联系,充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的能力。】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在学*完例2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及时消化吸收,请学生同桌之间互相叙述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和算理。然后教师提出质疑问题,引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系统整理。

  质疑一:用9的乘法口诀与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

  相同点:①用乘法口诀求商时,都是想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

  ②解决有关*均分问题的方法: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不同点: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使用7、8的乘法口诀;用9的乘法口诀求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

  教学目标 :

  1、参与测定方向的实践活动,能在给定的场景中或在自己的校园里利用指南针辨认八个方向

  2、通过辨认书上场景图中各建筑物的方位和在校园中进行实际测定活动,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3、使学生在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应用生活经验帮助思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在活动中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学*与他人合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能解决实际测量中出现的问题。

  教学资源:学生自制方向板,每组带指南针。

  教学过程:

  一、室内活动

  1、看方向板指方向。(学生面向东方坐)

  提问 : 大家现在面对的是什么方向?

  让学生把方向板按实际的方向放在桌上,

  提问: 你能根据方向板指出其他的七个方向吗?

  同座互相指、说。

  2、说一说同学之间的位置关系。

  谈话:请坐在教室中间的一位小朋友起立,再请坐在他北面、东面、南面、西面的小朋友听口令起立。

  提问东北面的学生:你坐在他的哪一面?

  再分别请坐在东南面的,两北面的,西南面的学生说出自已在他的哪个方向。

  任意找一个学生,让他说说自己和好朋友的位置关系。

  3、在教材呈现的场景里辨认方向。

  谈话:同学们在教室里已经能正确地辨认方向,你们想不想到校园里去辨认一下方向?在去校园之前,我们先帮助书上的

  朋友测定他们学校的方向。呈现教材中的场景图。

  提问:在这幅图上,你们看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这幅图上的正北方向和我们以往看到的*面图有什么不同?

  这幅图上的正北方向在哪里?你是怎么知道的?(小组交流后再

  指名回答)

  讲述:以往我们看到的*面图,都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而这幅图上的正北方向指向图的左上方,这从指南针和小朋友的话中都能看出来。找到了正北方向,看看图中的指南针,你们说说图中学校的景物各在小朋友的哪一面?

  小组交流,再指名回答。

  二、室外活动

  l、在校园里测定方向。

  谈话:从刚才我们帮助小朋友解决的问题可以看出,用指南

  针测定学校的方向,不少学校的房屋不一定都是面向正南、正北或正东、正西的,我们学校的方向如何呢?我们现在走出教室一起去测定。请大家带上指南针、老师发给你们的表格和钢笔。为了不

  影响其他班学生上课,请大家尽量保持安静。

  走到操场后,谈话:我们每四人一小组,商量一下,你们这组想在校园的什么地方测定方向?也就是选择测量地点,然后分工测量,把表填好。我们看哪一组测得又快又好。测好以后赶快到操场中间集中,老师还有新的任务。大家分头行动吧。

  学生活动。

  汇报测定结果。

  2、相互检查测定情况,

  谈话:下面请第一小组带第二小组的小朋友到你们测定的地

  点,介绍一下你们测得的结果,第二小组看看他们测的对不对;然后两个组再交换。其他的小组也是两两合作,相互检查。检查以后再回到操场集合。

  再次集合后,让各小组汇报被检查的小组测定方向的情况,如有不同意见,全班同学再去共同验证。

  三、活动总结

  谈话:对这次实践活动,你有什么看法?你还想不想继续进行测定方向的活动?如果想测定方向,可以几个同学结合,放学后在你们居住的地方测定,可以自己画一个表格,把测定的情况装入成长记录袋或拿给家里人看。活动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不退位减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1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学情分析

  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本单元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如,学生的校服、讲故事比赛、春游的人数情况统计等,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法:

  谈话、指导相结合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情境问题的探讨,师生互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指名3~5个学生说一说)。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张三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么样?你有什么意见?

  教师小结:你们刚才说的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颜色,不能代表学校大多数同学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呢?(学生可能回答,调查全校学生喜欢的颜色。)

  教师追问:如果我们现在要马上把信息反馈给服装厂,你觉得调查全校的学生这个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全校学生那么多,要调查全校的学生,范围太广了,我们可以先在班级里调查,通过班级中的数据作为代表,找出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数学生喜欢的颜色。那这节课就以我们班级为单位,在班级中进行调查统计,看看在这四种颜色中,大多数同学最喜欢哪种颜色。

  二、互动新授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该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

  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

  (3)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方法。(学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纸张上、举手、小调查等。每人报喜欢的颜色,我们在自己的表中做记号,如画“正”;举手表示自己在哪一个范围的,老师数一下,再把结果填在表中??)

  (4)教师提问: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

  师:在这些方法里,举手表示是比较简便的方法,现在由老师发布指令,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哪种颜色就举手表示。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教师说颜色,学生举手,教师数人数,学生填表格。

  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发现。)

  (1)师: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把每种颜色喜欢的人数加起来,如果与全班人数不相符,说明我们在统计的过程中出现了错

  误。)

  (2)师:喜欢说明颜色的人数最多,那么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该种颜色,那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组织学生分析表格,教师根据分析的情况加以引导,突出统计的意义。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

  (1)要完成这张表格,你准备怎么办?

  (要引导学生找出一些容易操作的方法:举手报名,汇报填写等)并说出统计的过程;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2)采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强调数据的准确性),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的填写”。

  (3)小组内讨论完成“表格的分析”。

  最喜欢去()的人数最多,最喜欢去()的人数最少。

  最喜欢去植物园的右()人。

  你最喜欢去(),喜欢去这里的同学有()人。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全班进行反馈。)

  2、完成教材“练*一”的第1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

  (1)课件出示第1题的表格图。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共同填表格。

  (2)根据表格内容回答问题。

  参加()小组的人数最多,参加()小组的人数最少。

  我们班参加计算机小组的有()人。

  我喜欢()小组,喜欢这个小组的有()人。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统计了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校服的颜色,最喜欢去哪里春游,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活动,这个方法简便,易操作,下次我们班级调查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板书设计:

  数据收集整理(一)

  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

  红黄蓝白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根据统计结果回答问题、发现问题,进行简单的预测和较为合理的判断。

  2、让学生进行一些社会调查,体验实践性和现实性,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并接受其中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选择记录方法作记录,并体会哪种记录方法既清楚又方便。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教法: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发现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的主人,将学*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水*有效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引导中探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学生掌握7的乘法口诀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抽出两个数的关系进行分析。

  2、解决问题:在问题情景中能准确地捕捉数学信息,主动解决问题。

  3、情感与态度:让学生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培养其热爱劳动的感情。

  重难点:

  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计算思路。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口算:

  2×7=6×5=7×4=4×4=5×7=

  7×1=2×7=7×7=6×6=3×6=

  2、摆一摆:

  (1)蓝色的五角星有2个,红色的五角星有3个2,红色的五角星有几个?

  ?个

  (问:红色五角星有几个?算式怎么列?(3×2=6)3个2也可以说成是2的几倍?

  (2)黄色笑脸有5个,红色笑脸有2个5只,红色笑脸有几个?

  我有几个?

  师::同学们真聪明,从刚才的猜数游戏中老师就看出,大家不仅知道求几个几要用乘法计算,而且还知道了倍的含义,生活中有很多有关倍的问题,今天,我们就用倍的知识一起去解决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好不好?(板书课题: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4

  (1)(出示课件)并口述:今天是大扫除的日子,老师呀同学们啊早早的来到了教室,瞧!他们都在干什么?图上告诉我们扫地的有多少人?擦桌椅的有多少人?(图上告诉我们扫地的有7人,擦桌椅的是扫地的二倍。)

  你们能提出一个什么问题?(板书:擦桌椅的有多少人?)

  (2)如果让你用小棒摆出擦桌子的人数,你会怎么摆?为什么?

  ①.一根小棒代表一个学生:扫地的:1111111

  擦桌椅的:11111111111111

  ②把小棒横过来,一根小棒代表7个学生:扫地:

  擦桌椅:

  师:两种方法你喜欢那一种?为什么?

  刚才同学们的想法都不错,第二位同学的想法更简单便于操作,那我们就选用他这种摆法。如果把小棒换成线段,我们一起看看应该怎么画。

  师:扫地有7人,我们可以用这么长的线段表示(出示线段图)

  师:那擦桌椅的应该用多长的线段表示呢?(2个扫地的那么长)

  师:为什么呢?(因为擦桌椅的是扫地的二倍,也就是2个7,所以应该画2个那么长的线段)。要板书线段

  师:我们能用不一样长的线段表示吗?(不能,因为一段线段表示的就是一个7,不一样的线段表示的数不一样。)

  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扫地的有几人,擦桌椅是扫地的几倍呢?求擦桌椅的有几人,我们可以怎样列出算式呢?

  生回答师板书:2×7=14或7×2=14(人)

  :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同学们可以根据图上的数字信息来解决问题,根据图意画出了线段,我们可以简单的看出擦桌椅的人数实际上也就是求二个7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3、练*

  7只

  (1)?只

  (2)完成课后*题“做一做”(P77)

  玩转椅的小兔有3只,跳蹦床的是玩转椅的5倍。跳蹦床的小兔有多少只?

  分析数量关系:

  ?只

  3只

  玩转椅:

  跳蹦床:

  求3的5倍是多少,就是求5个3是多少,用乘法算。

  列式:5×3=15或3×5=15

  (3)练*十七第二题:停车场卡车的辆数是客车的6倍,客车有七辆,卡车有多少辆?

  (4)练*十七第三题:小明有5本故事书,连环画的本书是故事书的7倍。小明有多少本连环画?

  (5)独立完成练*十七第四题。

  三、实践活动

  1、课件出示米奇音乐会图片

  师:今天米妮要举行音乐会想邀请咱们班的小朋友一起来参加。她走不开,就让米奇来请大家,但是在人数上她有个小小的要求把米奇给难住了。她说,要请3位女生,男生是女生的三倍。小朋友能帮帮米奇吗?

  老师请学生自己组合,让后到讲台上集体订正。

  2、实际运用

  师:第一个舞曲结束后,米妮觉得人太少了,她又有个要求。现在男生是女生的3倍了,那再请多少个男生才能是女生的5倍呢?

  四、课堂:

  师:今天的收获是什么?

  五、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擦桌椅的的有多少人?

  2×7=14(人)或7×2=14(人)

  答:擦桌椅的有14人。


二年级数学下册复*课教案通用十篇(扩展6)

——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教案 (菁华3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教案1

  复*内容:

  综合复*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复*目标:

  引导学生回顾整理综合运用多位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熟悉这类题目的结构(即条件和问题)。

  比较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与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总结出解决这类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

  让学生学会合作,大胆交流,能完整的分析应用题。

  使学生学会归纳与总结,学会有条理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

  复*过程:

  一、 回顾呈现。

  1、揭示课题

  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在第六单元学完万以内的数的加减法之后,还学会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整理一下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方法。[板书课题]

  2、回顾呈现

  ① 出示教材70页第三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图:

  图中有三个小朋友,你能分别给他们起个名字吗?

  生可能回答:穿绿衣服的小男孩叫小明;穿蓝衣服的小女孩叫小青;穿黄衣服的小男孩叫小新等。

  (教师在图中板书三个名字)

  ② 搜集信息提出问题

  师:现在三个小朋友都有名字了,你能从图中搜集有关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吗?(思考一会儿)把你搜集的信息和提出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好吗?

  ③ 全班交流

  学生交流可能会出现如下情况:

  ●小明有16张卡片,小新的卡片比小明多25张,小新有多少张卡片?

  ●小明有16张卡片,小青的卡片比小明少7张,小青有多少张卡片?

  教师板书这两个应用题。

  [设计意图:回顾整理不能按照新授课的思路教学,既然是复*课就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做课堂的真正主人。通过信息图使学生回顾再现所学知识,逐渐激活学生的思维。]

  二、梳理归纳

  1、独立思考,组内交流

  ⑴学生读题,比较两题,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生可能有如下想法)

  ●都是知道了小明有16张卡片,求另一个人有几张卡片。

  ●这两个题都是和小明的卡片数做比较。

  ●第一题是“小新的卡片比小明多25张”,第二题是“小青的卡片比小明少7张”。

  小结:相同点都是已经知道了“小明有16张卡片”,要求另外一个同学有多少张卡片。不同点是第一题是“小新的卡片比小明多25张”,第二题是“小青的卡片比小明少7张”。

  ⑵分析这两道题,小组内交流思考方法。

  2、全班交流,展示思维过程

  (1)交流第一题,学生有可能出现如下想法:

  ●用画线段图的方式来分析第一题。(展示线段图)

  所以要求小新的就是把16和25合起来

  ●用在脑子中画图的方式分析第一题。

  ●没有画图,这样想,小新的卡片比小明多25张,说明小新的多,小明的少,要求小新有多少张卡片,就要把16和25合起来。

  (2)交流第二题的解题方法。

  (3)学生口述算式。

  3、分析比较,揭示解题思路

  有的学生用画线段图帮助理解的方法解答;有的学生根据题意直接写出算式。

  引导学生说出解答这类实际问题时应该注意:(1)知道谁和谁比。(2)知道谁多谁少。(3)知道要求谁。(4)根据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确定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新授课中,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已经通过学具(纸条)的操作,以及操作过程的思考与表达有一定的理解。因此,在复*课中这已经不是难点,而让学生通过把实际问题“画”出来,一步一步的分析比较,最后得出思考的方法和注意的问题,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而最终由学生自己总结出解决这类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会使学生理解得更加透彻,掌握得更加扎实]。

  三、拓展应用

  1、师生共同游戏,提出要求:老师在黑板上用磁卡片组成数403,学生在桌子上组成另一个数,你告诉大家,你的数比老师的数大几还是小几,其他同学猜一猜你组成一个什么数。

  2、72页第六题信息图

  ①教师谈话:快到六一儿童节了,你想怎样庆祝一下自己的节日?二年级一班的同学开展了向福利院的小朋友献爱心的活动,他们通过什么方式来表示自己的爱心呢?

  ②出示信息图,学生观察。

  ③要求学生独立收集信息,在本子上提出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④ 全班交流。(可能有如下想法)

  ●一组做剪纸123张,二组比一组多做58张,二组做多少张?123+58=181(张)

  ●一组卖剪纸320元,二组卖剪纸200元,一组比二组多卖多少元?(二组比一组少卖多少元?)320―200=120(元)

  ●一组卖剪纸320元,二组卖剪纸200元,两组共卖多少元?

  320+200=520(元)

  ●154+160=314(元) 115+80=195(元) 154+115=269(元)160+115=275(元) 154+80=234(元) 160+80=240(元)一组可以买一种礼物,也可以买任意两种礼物。

  ●115+80=195(元)二组可以买一种礼物,最多能买两种笔。

  ●把18支钢笔*均分给9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支?

  18÷9=2(支)

  [设计意图:学生在独立分析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总结出了方法。在这里安排两组练*加深理解,巩固方法,形成技能,再次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知识和实践的联系,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使学生感觉数学是现实的数学,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了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通过这节课的复*你有什么收获?还有疑问吗?请提出来。

  2、作业:完成72页6题。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不仅使学生有知识上的收获,而且能有复*方法上的收获,从而增加学*的经验,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教学反思:

  综合运用多位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回顾整理课,关键是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形成网络,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数学课程标准》关于“解决问题”目标中要求“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分析思考。低年级的学生遇到这类实际问题不知从何入手或不能准确的'列式计算,原因是他们不能有条理的分析思考这类问题,没能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我在这节整理复*课中,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取长补短,引导帮助学生理清了这类问题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有条理的分析问题的良好*惯。

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教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三种角的特点,会辨认直角、钝角、锐角,能够尺子画角。

  2、渗透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能在生活中找出三种角。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交流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与直角比较辨认锐角和钝角。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老师穿西服(很多角)出现在课堂上,今天老师带了一个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学知识来到教室里,这个老朋友就在老师的'衣服上,请你仔细观察。

  1、让学生说说角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都有些什么特点。

  2、

  二、观察主题图

  1、请学生观察主题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有角吗?说说在哪里。

  2、除了我们认识过的过的直角,还有什么些什么样子的角?

  三、体会比较钝角和锐角

  1、请你用身体来表示出这些角来。

  2、用三角板的直角比较一下主题图上这些角,你发现可以把图上的这些分分成几类?

  3、这些比直角要小的角书上把它们叫作什么角?比直角要大的这些角叫什么角?

  4、那你能用纸折出锐角吗?你怎么知你折的角就是锐角?让学生边比边说。

  5、折出钝角说说

  6、找出生活中的三种角。

  7、完成39页第1题。

  四、动手画角

  1、动手试画,说说你是怎么样画角的。要注意什么。

  2、根据老师的要求画角。

  五、完成39页第2题。

  六、用三角板拼出钝角,看谁拼的多。

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教案3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十进制的数学建模能力,用自己喜欢的模型来表达数,建构适合自己的数世界。

  2.认识数位顺序表。

  3.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操作、探究,培养学生协作与交流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上节课我们学*了用千数图的简图来表示千及千以内的数,你知道这张图表示哪个数吗?(出示图)它表示(),由()个百、()个十和()个一组成。写作(),读作()。

  2.能不能用其它的方法来表示千以内的数?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用其它的数学模型来表达数。出示课题:小探究。

  二、探究新知

  1.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用小正方体积木块来建构千以内的数。

  (1)请小朋友仔细看看能不能用桌上的学具小正方体来表示数呢?

  引导:一个一个地数10个小方块组成一条10个一就是十十个十个地数10个条组成一板10个十是一百一百个一百个地数10个百组成一大块10个一百是一千多媒体演示,完成表格。你们知道一块、一条、一板、一大块分别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吗?请你填入表格。导出数位顺序表:……千位百位十位个位

  (2)练*:它表示哪个数?书最后一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2.用货币来表示数(课前准备好面值一百元、十元、一元的人民币)

  (1)小朋友请你数一数学具*有多少人民币?

  (2)你是怎样数的?个别交流。

  (3)你们小组一共有多少钱?它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三、综合应用

  1.请小朋友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表达243。你怎样表示243?学生交流。多媒体演示。小胖:用货币来表达243。小巧:用小正方体组成的块、条、板来表达243。小亚:用千数图的简图来表示243。

  2.现在我们来看图写数。书第三题,个别完成后交流,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3.游戏:同桌互动,说说我摆的数或者我说数你来摆。

  4.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

  四、拓展提高可以合成几(必须合成三位数)?

  比一比、赛一赛,你能写出几种?

  9 400 30

  8 70 500


二年级数学下册复*课教案通用十篇(扩展7)

——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教案最新 (菁华5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教案最新1

  教学目标:

  1.知道一个个地数,10个一是十,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百,一百一百地数,十个百是千。

  2.知道并能说出数位顺序表的排列及每位的实际意义。

  3.会用正方体积木块、千数简图、人民币等不同方式表达数。

  教学教具:

  方块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

  内容教师活动

  一、情境引入

  1.出示多媒体花图

  师:这些花多美,想知道究竟有多少,可以怎么办?根据学生回答小结:一朵一朵地数用.表示十朵十朵地数用-表示一百朵一百朵地数用□表示这是上节课学*千数简图的知识。

  出示:□□□师:看简图你就知道花的朵数了,先写数再读数。(师出示答案校对)

  2.揭示课题:数可以用千数简图表示,还可以怎样表示?今天我们继续探究千以内的数。(板书:小探究)

  二、探究过程

  1.认识十进制数位表,会用正方体积木块表示数。

  引:我们先看看小丁丁在做什么?演示媒体,提示学生轻轻地跟着数。

  问:看了电脑演示,你知道了些什么知识?根据回答,小结并输入结果。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百),十个百是(千)。

  小结:用正方体积木块也可以表示数。

  尝试表示数。

  A板书:312,要求:从学具中挑出合适的表示。(校对,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B问:4种学具中还有一种未使用过的,让312变大,并写出这个数。

  小结:(出示表格)通过动手摆学具我们已经知道4种学具各代表什么,请试着再说说。(输入结果)针对练*:比比谁摆得又快又对?205出示答案(说说哪种学具未用到,为什么?哪一位上没有单位?

  板书:(个位、十位)根据你所掌握的本领与刚才学到的结论,你能说说还有哪些数位吗?按一定的顺序说出。出示数位顺序表,请学生提问。

  小结:从左到右变大,满十个千还有更大的,所以用省略号。

  2.练*运用要求将引入题改为用正方体表示,并说组成,检验自己对否。出示结果校对。

  A完成书3(1),先说组成再写数。

  出示:243

  要求:用手中的学具或桌上的笔纸等材料,自己试着表示这个数。出示媒体,看看你与谁的想法一致。介绍人民币的表示法,想想怎样准备。

  小结:同一个数可以用多种方法表示。

  B针对练*:书3(2)(3)口头说说302改用正方体表示如何改?230改用人民币表示如何改?501改用千数简图表示如何改?

  小结:大家学得真不错。

  三、综合运用

  按1到4号编一题,考考其他3人,可以是读数、写数、分拆或说组成,也可以是今天所学的内容。

  四、课堂小结说说今天学到的本领。

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教案最新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0.1与1之间的进率是10。

  2.使学生理解1.1只能是1+0.1,也即1+1/10。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再一次加深对0.1、0.01、0.001之间的进率认识,加强学生十进制的观念。

  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阶段:

  1.用小数表示数射线中的分数(p18/2)

  我们已经知道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0.1,0.01,0.001,……都是小数的计数单位。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教师直接告诉学生“0.1,0.01,0.001,……都是小数的计数单位”,开门见山地讲授知识。]

  中心阶段:

  利用导入阶段的数射线。

  (一)出示p18图1:提出疑问

  学生讨论汇总

  10个0.1是——“零点拾”

  10个0.1是1

  请学生说说各自的理由。

  0.1就是1/10,10个1/10就是10/10,也就是“1”

  出示p18图2,引导学生理解。

  出示,提出下一个问题

  学生讨论汇总

  11个0.1就是10个0.1再加上1个0.1,就是1.1。

  (三)出示p18图3,引导学生理解

  [通过学生看图,同桌讨论,自己得出结论,充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练*阶段

  1.P18试一试

  [在练*中,巩固知识点,帮助学*困难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总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了哪些内容?

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教案最新3

  复*内容:

  综合复*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复*目标:

  引导学生回顾整理综合运用多位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熟悉这类题目的结构(即条件和问题)。

  比较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与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总结出解决这类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

  让学生学会合作,大胆交流,能完整的分析应用题。

  使学生学会归纳与总结,学会有条理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

  复*过程:

  一、 回顾呈现。

  1、揭示课题

  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在第六单元学完万以内的数的加减法之后,还学会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整理一下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方法。[板书课题]

  2、回顾呈现

  ① 出示教材70页第三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图:

  图中有三个小朋友,你能分别给他们起个名字吗?

  生可能回答:穿绿衣服的小男孩叫小明;穿蓝衣服的小女孩叫小青;穿黄衣服的小男孩叫小新等。

  (教师在图中板书三个名字)

  ② 搜集信息提出问题

  师:现在三个小朋友都有名字了,你能从图中搜集有关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吗?(思考一会儿)把你搜集的信息和提出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好吗?

  ③ 全班交流

  学生交流可能会出现如下情况:

  ●小明有16张卡片,小新的卡片比小明多25张,小新有多少张卡片?

  ●小明有16张卡片,小青的卡片比小明少7张,小青有多少张卡片?

  教师板书这两个应用题。

  [设计意图:回顾整理不能按照新授课的思路教学,既然是复*课就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做课堂的真正主人。通过信息图使学生回顾再现所学知识,逐渐激活学生的思维。]

  二、梳理归纳

  1、独立思考,组内交流

  ⑴学生读题,比较两题,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生可能有如下想法)

  ●都是知道了小明有16张卡片,求另一个人有几张卡片。

  ●这两个题都是和小明的卡片数做比较。

  ●第一题是“小新的卡片比小明多25张”,第二题是“小青的卡片比小明少7张”。

  小结:相同点都是已经知道了“小明有16张卡片”,要求另外一个同学有多少张卡片。不同点是第一题是“小新的卡片比小明多25张”,第二题是“小青的卡片比小明少7张”。

  ⑵分析这两道题,小组内交流思考方法。

  2、全班交流,展示思维过程

  (1)交流第一题,学生有可能出现如下想法:

  ●用画线段图的方式来分析第一题。(展示线段图)

  所以要求小新的就是把16和25合起来

  ●用在脑子中画图的方式分析第一题。

  ●没有画图,这样想,小新的卡片比小明多25张,说明小新的多,小明的少,要求小新有多少张卡片,就要把16和25合起来。

  (2)交流第二题的解题方法。

  (3)学生口述算式。

  3、分析比较,揭示解题思路

  有的学生用画线段图帮助理解的方法解答;有的学生根据题意直接写出算式。

  引导学生说出解答这类实际问题时应该注意:(1)知道谁和谁比。(2)知道谁多谁少。(3)知道要求谁。(4)根据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确定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新授课中,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已经通过学具(纸条)的操作,以及操作过程的思考与表达有一定的理解。因此,在复*课中这已经不是难点,而让学生通过把实际问题“画”出来,一步一步的分析比较,最后得出思考的方法和注意的问题,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而最终由学生自己总结出解决这类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会使学生理解得更加透彻,掌握得更加扎实]。

  三、拓展应用

  1、师生共同游戏,提出要求:老师在黑板上用磁卡片组成数403,学生在桌子上组成另一个数,你告诉大家,你的数比老师的数大几还是小几,其他同学猜一猜你组成一个什么数。

  2、72页第六题信息图

  ①教师谈话:快到六一儿童节了,你想怎样庆祝一下自己的节日?二年级一班的同学开展了向福利院的小朋友献爱心的活动,他们通过什么方式来表示自己的爱心呢?

  ②出示信息图,学生观察。

  ③要求学生独立收集信息,在本子上提出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④ 全班交流。(可能有如下想法)

  ●一组做剪纸123张,二组比一组多做58张,二组做多少张?123+58=181(张)

  ●一组卖剪纸320元,二组卖剪纸200元,一组比二组多卖多少元?(二组比一组少卖多少元?)320―200=120(元)

  ●一组卖剪纸320元,二组卖剪纸200元,两组共卖多少元?

  320+200=520(元)

  ●154+160=314(元) 115+80=195(元) 154+115=269(元)160+115=275(元) 154+80=234(元) 160+80=240(元)一组可以买一种礼物,也可以买任意两种礼物。

  ●115+80=195(元)二组可以买一种礼物,最多能买两种笔。

  ●把18支钢笔*均分给9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支?

  18÷9=2(支)

  [设计意图:学生在独立分析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总结出了方法。在这里安排两组练*加深理解,巩固方法,形成技能,再次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知识和实践的联系,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使学生感觉数学是现实的数学,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了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通过这节课的复*你有什么收获?还有疑问吗?请提出来。

  2、作业:完成72页6题。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不仅使学生有知识上的收获,而且能有复*方法上的收获,从而增加学*的经验,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教学反思:

  综合运用多位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回顾整理课,关键是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形成网络,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数学课程标准》关于“解决问题”目标中要求“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分析思考。低年级的学生遇到这类实际问题不知从何入手或不能准确的列式计算,原因是他们不能有条理的分析思考这类问题,没能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我在这节整理复*课中,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取长补短,引导帮助学生理清了这类问题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有条理的分析问题的良好*惯。

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教案最新4

  教学内容:

  P19—P21,整理与复*,练*三1、2、3、4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整理的过程,尝试整理的方法,体验整理的优越。

  2、进一步掌握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能熟练地读、写万以 内的数,以及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数的大小。

  3、通过回忆、整理、复*和练*,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 形成知识网络。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技能。

  教具准备:

  图片、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整理与复*

  (一)请学生回忆本单元主要学*了哪些内容?

  生可以看书回忆,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数数 写数 读数 大小比较 较大数的估计

  1、师:在数数时我们认识了哪些计数单位?

  生:认识了个、十、百、千、万这五种计数单位。

  师:这五种计数单位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

  生: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2、生做P19第2题,再集体订正。

  3、师:我们是怎样写万以内的数,读万以内数的呢?

  指名生说出万以内写数、读数的方法。

  4、生做P19第4题。

  5、师:怎样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呢?

  指名生说出比较万以内数的方法,再做P19第3题(做在作业本上)然后再集体评讲。

  6、师:怎样估计较大数呢?

  生回答后,做P19第5题。

  师:你是怎样估计出这所学校的学生人数的?

  生:先估计一个班的人数,再估计出一个年级的人数,最后估计出 全校的学生人数。

  (二)师:刚才通过回忆、复*,我们知道了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写 数、读数,大小比较和较大数的估计。现在老师就来检查小 朋友是不是这些知识都学得很好。

  二、课堂练*

  1、写数。P20第1题(让学生说出填数的方法)

  2、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在( )内打“√”。(P20第2题)

  3、比较快慢。(P21第3题),让学生说出理由。

  4、P21第4题,学生先独立填写,再指名学生说出理由。

  5、补充:

  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⑴一个一万就是一万个一。 ( )

  ⑵最大的四位数是1000。 ( )

  ⑶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按顺序读、写。 ( )

  ⑷一个四位数,不管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

  ⑸五千零八十写作5000080。 ( )

  ⑹306是一个两位数。 ( )

  ⑺个位上的1,十位上的1,百位上的1,千位上的1,表示的意义 同都是“1”。 ( )

  6、拓展练*(P21—思考题)

  四人小组合作讨论,再填空。指名说出是怎样想的。

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教案最新5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0~101页期末复*第1~7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通过复*,进一步理解千以内数的含义,掌握和在1000以内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能正确地进行相关的口算、笔算和估算,提高运算能力。

  教学准备:0~9数字卡片、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本学期的新课教学已经全部完成,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进入期末复*阶段,希望小朋友们利用最后复*阶段好好复*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争取期末测试中取得满意的成绩。

  二、复*1000以内数的知识

  1.读数方法的复*。

  出示计数器。请学生从右向左,依次说一说位数位顺序的排列情况。

  提问:从右边起到第三位是?百位的右边一位是哪一位?左边一位呢?千位是右起第几位?

  计数器拨出四十七。

  提问: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如果在百位上再拨3个百。

  提问;现在这个数是多少?为什么是三百四十七?指出这个数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就是几百几十几。

  出示:657、972,指名读一读。提问;想一想,像这样的数要怎样读?

  想一想:如果一个数的中间有0要怎样读?

  出示:906、605。指名学生读一读,再齐读。说一说:中间有0的数要怎样读?

  再出示:230、800请学生先说一说数的组成,再读一读。提问:末尾有0的数怎样读?

  2.写数方法的复*。

  出示:二百六十三。

  请学生说一说它的组成,该如何写这个数?先写什么?在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出示;三百二十五、六百一十七。

  ①请学生说一说每个数的组成。

  ②说一说每个数是怎样写的。(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出示:五百零七、九百零三。

  ①请学生说一说每个数的组成。

  ②说说每个数是怎样写的。(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如果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出示:六百二十、一千。

  ①学生写数。

  ②提问:为什么这两个数末尾的0的个数不一样呢?

  ③请学生:如何写一个千以内的数。

  3.完成复*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组织交流:如何连线的。

  4.完成复*第2题。

  用数字卡片0、2、5、8摆一摆,组成一个三位数,并读一读。找出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引导学生要有序思考,怎样找到最大的和最小的三位数。

  5.完成复*第3题。

  学生先读一读图上的文字,再写出横线上的数。

  三、复*计算

  1.完成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比比谁做的又对又快。集体订正,说说想的过程。

  2.完成第5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边做边比较每组题的不同点。分组交流,你发现每组题的不同点是什么?(不连续进位和连续进位)、(不连续退位和连续退位)、(退位减和隔位退位减)集体交流计算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3.完成第6题,指名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说算理。教师提醒学生加法和减法分别怎样进行验算。

  四、全课

  五、作业:期末复*第7题。


二年级数学下册复*课教案通用十篇(扩展8)

——二年级数学下册的复*计划实用十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的复*计划 1

  一、指导思想:

  通过调查发现本年级在数学学*上存在以下问题:

  1、部分学生的口算速度比较慢,笔算的正确率不高;

  2、不能正确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学生的学*自觉性还比较差;

  4、学生已养成比较良好的学**惯,但学*的积极性不高;

  5、学生独立审题的能力还有待加强训练。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整理和复*所学过的知识,让把知识进行总结和联系,使学生更好的掌握重点知识和技能,并且有所提高,查漏补缺,提高学*成绩,因此制定了此次复*计划。

  二、复*要求:

  通过总复*,把本学期所学内容进行系统地、有针对性地整理和复*,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学期所学的有余数的除法、认数、分米和毫米、加法、认识方向,减法、认识角、乘法、统计、这九个单元的内容。明晰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促进各项数学技能的形成,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进一步的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圆满完成本学期的学*任务。

  三、复*重点:

  1、通过复*、练*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1000以内的进位加、退位减、进位乘。

  2、通过复*、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含义、能熟练正确地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四、复*难点:

  1、进一步明确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能正确选择并运用恰当的长度单位。

  2、通过复*进一步熟悉数量间的基本关系,能正确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五、方法提示:

  1、围绕课本为中心,以《练*与测试》为辅导资料进行复*、巩固。

  2、选题型(例题)、拓展知识点、整合知识、举一反三、升华运用。

  3、讲——练——测——评——思(总结)——再测。

  4、综合知识的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5、个别——全体——个别(针对易错的知识及题型)。

  六、复*日程安排:

  6月18日:复*千以内数的认识和千以内加、减法的计算,完成复*第1——7题。

  6月19日:复*认识方向、分米和毫米、角和直角,完成复*第8——12题。

  6月20日:复*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有余数除法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以及用乘、除法解决的简单实际问题,完成复*第13——19题。

  6月21日:复*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以及用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完成复*第20——24题。

  6月22日:做教研室的综合练*卷。

  6月25日:做整理的综合练*卷,教师讲评、分析。

  6月26日:做整理的综合练*卷,教师讲评、分析。

  6月27日:查漏补缺。

  七、温馨提示:

  1、因人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特别是对学困生要降底要求,可针对理解能力较弱,从计算题入手来提高成绩,如计算的准确性及速度。

  2、家校结合:加强学*目的的教育,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学*积极性,让学生想学*、爱学*、会学*。时刻关注学生的学*状态,多做家访,与家长密切配合,共同督促学生学*。

  二年级数学下册的复*计划 2

  一、学情分析:

  我任教的是二年级数学,本班共有学生29人。本班级在数学学*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部分学生的口算速度比较慢,笔算的正确率不高;

  (2)不能正确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学生的学*自觉性还比较差;

  (4)学生的学**惯还不够好,学*的积极性也不高;

  (5)学生独立审题的能力还有待加强训练。

  二、复*目标:

  1.通过总复*,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2.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4.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复*内容:

  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的加、减法、克和千克、图形与变换、解决问题、统计

  下面就各部分内容的复*作一简要说明。

  1.“表内除法”的复*。

  通过一学期的学*,学生对除法的意义和计算已经比较熟悉了。教材中安排了两道题,分别对除法的意义和计算进行总复*。目的是使学生清楚什么样的实际问题要用除法解决,同时,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除法计算。

  2.“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复*。

  万以内数认识的重点是数的读、写和数的组成。教材分别安排题目进行复*。另外,结合实际数据,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准确数与*似数不同,知道*似数的作用,从而对数有更全面的认识。

  3.“万以内的加、减法”的复*。

  本学期所学的万以内的加、减法计算与100以内的加、减法有很多联系。因此,这部分内容复*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每一个计算的问题,学生应能根据已学知识正确计算。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另外,还要特别注意对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

  4.“克和千克”的复*。

  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形成对克和千克的观念,知道它们的作用,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单位。

  5.“图形与变换”的复*。

  本学期所学的图形(锐角和钝角)与变换(*移和旋转)都是实际情境中学*的。因此,复*的重点也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对图形和变换进行描述,加深对这些知识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有意识地用数学语言表达生活中现象的意识和*惯。

  6.“解决问题”的复*。

  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通过本学期的学*,学生已经能够根据情境中给出的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本单元的复*中,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是使学生能够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正确选择解决方法。对同一问题的解决方法不止一种,不要求学生都掌握,只要学生用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解答即可。

  7.“统计”的复*。

  统计知识复*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数据的分析能力。

  四、复*重点:

  1、通过复*、练*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

  2、通过复*、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含义、能熟练正确地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五、复*难点:

  1、进一步明确质量单位之间的关系能正确选择并运用恰当的质量单位。

  2、通过复*进一步熟悉数量间的基本关系,能正确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六、复*措施:

  1.复*前,根据学生*时学*的情况,制订适合全班实际的复*计划,以使复*更有针对性。理清各单元知识要点,在复*过程中查漏补缺,抓学生的薄弱环节。

  2.多与家长联系,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反馈信息。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采取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4.采用“一帮一”互助活动,成立学生互助小组,让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评比,培养优生,鼓励后进生。

  5.在复*中重视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中学*和理解教学。

  6.在复*中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数学的兴趣。

  7.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8.复*时少讲精讲,让学生多练,在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9、认真落实作业辅导这一环节,及时做好作业情况记载。并对问题学生及时提醒,限时改正。

  10.重点指导学困生,缩小他们与优生的差距。。

  七、补缺措施:

  1、在课堂上要特别注意学*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多想,多说、多做,能在老师的帮助下认真及时地完成作业。

  2、每天作业做到面批面改,及时过关。多到每天堂堂清,不拖欠。

  3、对学困生要有爱心和耐心,要对他们温和,循循善诱,让他们喜欢数学。

  八.复*时间安排

  1.表内除法6月5日—7日

  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6月8日—10日

  3、克和千克和图形与变换6月11日—13日

  4.解决问题和统计6月14日—16日

  5.综合试卷6月17日—25日

  二年级数学下册的复*计划 3

  一、复*目的

  1、使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含义、1000以内的数等只是有进一步的认识,巩固本学期学*的基础知识。

  2、使学生对三位数与两、三位数相加减,两位数和一位数相乘,以及有余数的除法等计算,在正确率和速度两方面都能达到基本的要求,使计算能力进一步的提高。

  3、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米和毫米、确定位置和认识角等基础知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4、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和价值,增强数学意识,提高数学思维的能力。

  二、复*内容

  第一部分复*认数和统计知识;(第二、九单元)

  第二部分复*空间与图形方面的知识;(第三、五、七单元)

  第三部分复*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以及有关的实际问题;(第四、六单元)

  第四部分复*有余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第一、八单元)

  通过复*,可以帮助学生系统整理所学知识。沟通有关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本学期所学的概念、法则、公式等数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要求。

  三、复*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数与代数:

  1、在把若干个物体*均分的活动中认识“剩余”现象,理解余数的含义,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规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会列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学具操作认识千位,知道计数单位百和千的关系,掌握三位数的组成,会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会对千以内的数的大小进行简单的估计和判断。

  3、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探索三位数加、减笔算方法,掌握计算要领,并进行相关的估算和验算。

  4、会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和不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会估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的范围。

  空间与图形:

  1、通过有效的学*活动,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能根据给定的东、南、西、北某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能运用方位词语清楚地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能看懂、会设计简单的路线图。

  2、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会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初步认识直角,会利用直角判定锐角和钝角。

  3、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的关系。会恰当选用长度单位计量并表述物体的长度,会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统计与概率:

  1、会对同一组数据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

  2、知道填表格和描方块都是呈现统计结果的.方法,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判断、联想和预测。

  (二)、情感与态度方面。

  1、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意义与作用。在教师的组织下,能积极参与数学学*活动,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2、初步具有认真思考的*惯,在教师、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努力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复*重点

  1、有余数的除法;1000以内的三位数加减法以及乘法的笔算。

  2、认识东、南、西、北以外的其它四个方向;确定位置与方向。

  3、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获得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良好学**惯

  五、复*难点

  1、能数出复杂图形中角的个数,正确画出直角。

  2、联系实际生活判断合适的单位名称的填写。

  3、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统计表的填写。

  六、复*措施

  1、了解学生的学*掌握情况,针对性地组织复*。

  2、重视基本的计算练*,重视算法交流,重视计算错误原因分析,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3、避免机械重复的练*,练*设计形式多样,注重从学生生活中选取素材。

  4、注重学生的思考、分析和交流,多读、多想、多说,提高学生说理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5、注重分层,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增强学*数学的自信心。

  6、加强个别辅导。

  7、重视学**惯的养成教育,指导学生做题时要认真分析题意,强调读题——要多读几遍要读明白,强调细心抄写数字,细心计算。

  8、关注学生在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班级的学*氛围,适当采用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在学**惯、学*态度等多方面得到形成和提高,圆满完成本学期的数学学*。

  七、复*的课时安排

  6月23日——7月4日

  二年级数学下册的复*计划 4

  为了在的期末复*中使学生能够更加科学、高效地进行复*,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制定复*计划:

  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数学学*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部分学生的口算速度比较慢,笔算的正确率不高;

  (2)不能正确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 学生的学*自觉性还比较差;

  (4) 学生的学**惯还不够好,学*的积极性也不高;

  (5)学生独立审题的能力还有待加强训练.

  二、复*内容:

  一、万以内数的认识;

  二、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三、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

  四、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

  五、图形与拼组;

  六、克、千克、吨的认识;

  七、两位数乘一位数;

  八、三位数乘一位数;

  九、统计;

  十、总复*。

  三、复*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本学期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经历知识的整理与复*的全过程,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加深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对知识的整理与复*,逐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惯,增强学*数学的自信心,感受学*数学的乐趣。

  四、复*重、难点:

  重点:1.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养成良好的计算*惯。

  2.进一步明确长度单位、重量单位之间的关系能正确选择并合理运用。

  难点:通过复*进一步熟悉数量间的基本关系,能正确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方法措施:

  1.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反思的*惯。扎扎实实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学*数学的兴趣。通过总复*使学生在本学期学*到的知识系统化。把握好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学生容易出错,学生掌握不好的地方,缺漏的知识,在复*时,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加强,使学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2.对于解决问题的复*,可灵活运用教材,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就*取材创设情境。复*时不能局限于就题论题,应着重分析题目里的数量关系,了解条件与问题的关系,能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还要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解题能力。

  3.根据学生的学*情况精选*题,设计多种形式进行复*。如通过游戏、实践操作和设计综合性的复*题,提高学生复*的兴趣,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以提高复*的效率。还要反思错题(如:计算类、解决问题类),找出错误原因,吸取教训。

  4.对于基础知识如:竖式、验算、估算等常规性题目,实行天天练*,准备一个练*本,每天练*5道题。

  5.注意因材施教,加强培优补差。复*要面向全体学生。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让他们通过复*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在课堂上要特别注意学*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多想,多说、多做,能在小老师的帮助下认真及时地完成作业。对学困生的每天作业做到面批面改,及时过关。做到每天堂堂清,不拖欠。对学困生要有爱心和耐心,要对他们温和,循循善诱,让他们喜欢数学,帮助他们掌握好最基本的知识和形成最基本的技能。

  总之,在最后的总复*阶段就是要做到:讲练结合,点线结合。先各个知识点突破,再知识点综合,最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六、复*步骤:

  1、单元复*。

  2、知识块综合复*+ 模拟测试

  3、考前动员

  二年级数学下册的复*计划 5

  一、复*目的

  1、使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含义、1000以内的数等只是有进一步的认识,巩固本学期学*的基础知识。

  2、使学生对三位数与两、三位数相加减,两位数和一位数相乘,以及有余数的除法等计算,在正确率和速度两方面都能达到基本的要求,使计算能力进一步的提高。

  3、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米和毫米、确定位置和认识角等基础知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4、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和价值,增强数学意识,提高数学思维的能力。

  二、复*内容

  第一部分复*认数和统计知识;(第二、九单元)

  第二部分复*空间与图形方面的知识;(第三、五、七单元)

  第三部分复*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以及有关的实际问题;(第四、六单元)

  第四部分复*有余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第一、八单元)

  通过复*,可以帮助学生系统整理所学知识。沟通有关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本学期所学的概念、法则、公式等数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要求。

  三、复*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数与代数:

  1、在把若干个物体*均分的活动中认识“剩余”现象,理解余数的含义,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规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会列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学具操作认识千位,知道计数单位百和千的关系,掌握三位数的组成,会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会对千以内的数的大小进行简单的估计和判断。

  3、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探索三位数加、减笔算方法,掌握计算要领,并进行相关的估算和验算。

  4、会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和不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会估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的范围。

  空间与图形:

  1、通过有效的学*活动,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能根据给定的东、南、西、北某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能运用方位词语清楚地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能看懂、会设计简单的路线图。

  2、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会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初步认识直角,会利用直角判定锐角和钝角。

  3、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的关系。会恰当选用长度单位计量并表述物体的长度,会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统计与概率:

  1、会对同一组数据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

  2、知道填表格和描方块都是呈现统计结果的方法,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判断、联想和预测。

  (二)、情感与态度方面。

  1、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意义与作用。在教师的组织下,能积极参与数学学*活动,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2、初步具有认真思考的*惯,在教师、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努力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复*重点

  1、有余数的除法;1000以内的三位数加减法以及乘法的笔算。

  2、认识东、南、西、北以外的其它四个方向;确定位置与方向。

  3、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获得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良好学**惯

  五、复*难点

  1、能数出复杂图形中角的个数,正确画出直角。

  2、联系实际生活判断合适的单位名称的填写。

  3、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统计表的填写。

  六、复*措施

  1、了解学生的学*掌握情况,针对性地组织复*。

  2、重视基本的计算练*,重视算法交流,重视计算错误原因分析,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3、避免机械重复的练*,练*设计形式多样,注重从学生生活中选取素材。

  4、注重学生的思考、分析和交流,多读、多想、多说,提高学生说理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5、注重分层,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增强学*数学的自信心。

  6、加强个别辅导。

  7、重视学**惯的养成教育,指导学生做题时要认真分析题意,强调读题——要多读几遍要读明白,强调细心抄写数字,细心计算。

  8、关注学生在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班级的学*氛围,适当采用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在学**惯、学*态度等多方面得到形成和提高,圆满完成本学期的数学学*。

  七、复*的课时安排

  6月23日——7月4日

  二年级数学下册的复*计划 6

  复*内容: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全册内容。有余数的除法,时、分、秒,认识方向,认识万以内的数,分米和毫米,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角的初步认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

  复*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万以内的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掌握万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能正确、熟练地读、写万以内数的大小;能正确写出接*整百、整千数的*似数。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能正确理解并解答*均分后还有剩余的简单实际问题。

  3、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与相应的减法口算方法,以及三位数的加、减法笔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能正确解答两步计算地加减法实际问题。

  4、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建立相应地时间观念,知道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能正确认、读钟面上表示的时间,会用两种方式表示时间。

  5、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东、南、西、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能用这些方向正确描述物体间地位置关系;能根据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确定其他三个方向,发展初步地空间观念。

  6、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分米和毫米的实际长度,知道毫米、厘米、分米和米等长度单位中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能正确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或估计物体地长度,能正确进行单位间地简单换算。

  7、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根据不同标准对简单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初步了解一些收集数据的方法,能用自己地方式描述数据,进一步增强数据意识,发展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复*重点、难点:

  重点:重视基础知识的复*,注意知识间的联系,使概念、法则和性质系统化、网络化。

  难点:在基础知识复*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复*的具体措施:

  1、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复*课与新授课不同,复*课没有初步获得知识的新鲜感,所以要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复*兴趣,如让学生树立一段时间的目标,不断给学生以成功的喜悦。

  2、倡导解题方法多样化,提高解题的灵活性。解题方法多样化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解题的能力。不同的分析思路,列式不同,结果相同,收到殊途同归的效果,同时也给其他的学生以启迪,开阔解题思路。复*时,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引导学生对各类*题进行归类,这样才能使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提高解题的灵活性。

  3、有的放矢,挖掘创新。数学复*不是机械的重复。复*题的设计不宜搞拉网式,什么都讲,什么都练是复*的大忌。复*一定要做到精要,有目的、有重点,要让学生在练*中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概括。题目的设计要新颖,具有开放性、创新性,能多角度、多方位地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他们多思考,使思维得到充分发展,学到更多的解题技能。

  4、教师事先对复*内容有全盘的把握。精心备好复*课,课前充分准备,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摸清学生知识掌握现状,对于薄弱环节进行强化训练,注意训练形式的多样化,合理安排分类练*和综合练*。在基础知识扎实时,适当的将知识向纵深拓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5、做好提优补差工作。制订课时目标、组织课堂教学、安排课堂练*都照顾到学生的差异,特别是差生的辅导。因材施教,适当补*,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对成绩较差的学生给与更多的关心。对他们的知识欠缺应及时给以补课,使他们系统地掌握知识,达到应该达到的小学数学水*。

  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6月11日~6月12日)复*万以内数的认识和有余数的除法

  第二阶段:(6月13日~6月15日)复*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第三阶段:(6月18日~)复*时间单位、长度单位、图形的认识以及方向的认识、复*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二年级数学下册的复*计划 7

  一、复*指导思想

  这一册教材内容涉及的面比较广,很多内容都是今后进一步学*的基础知识。通过总复*,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另外通过总复*,查缺补漏,使学*比较吃力的孩子,能弥补当初没学会的知识,打好基础。

  二、、复*主要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惯。

  2、通过总复*使学生在本学期学*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三、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二年级(3)班的学生整体成绩较好,在课堂上多数学生积极性较高。大部分学生学*能够主动学*,但是有少数几个没有养成良好的学**惯,基础知识也不扎实。少数学生对于独立解决问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由于不能很好的理解题意导致。另外还有要老师和家长做好思想引导工作。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制定相应的复*计划,尽量争取到一个令人满意的效果。

  四、复*措施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采取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2、引导学生归纳,整理所学知识,帮助学生系统地把握知识。

  3、复*时,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本学期的重点内容是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以及表内乘法,这些知识是进一步学*的基础,要使学生切实掌握好。“厘米和米”、“观察物体”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复*过程中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4、注重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在课堂上要加强关注程度,多进行思想交流,并和家长进行沟通,最大限度地转化他们的学*态度,争取借助期末考试的压力,让这部分学生有所进步。

  5、注意针对学生复*过程实际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复*计划。

  五、复*内容

  (一)数与代数

  1、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内容包括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解决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以及估算。

  2、表内乘法,内容包括运用口诀计算,用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厘米和米

  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内容包括了解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认识线段,会画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具有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三)空间与图形

  1、多边形、四边形、*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2、观察物体,内容包括不同位置观察物体。

  (四)综合练*和测试

  复*各单元的同时,通过综合练*试卷,再进一步发现薄弱环节,加强练*,争取期末考试得到理想的成绩。

  六、复*课时安排

  1、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2课时

  2、表内乘法……………………………………2课时

  3、米和厘米、………………………………2课时

  4、观察物体…………………………………2课时

  5、专项复*1:口算练*……………………2课时

  二年级数学下册的复*计划 8

  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数学学*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部分学生的口算速度比较慢,笔算的正确率不高;

  (2)不能正确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学生的学**惯还不够好,学生独立审题的能力还有待加强训练.

  二、复*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的加、减法、克和千克、图形与变换、解决问题、统计。

  下面就各部分内容的复*作一简要说明。

  1.“表内除法”的复*。

  通过一学期的学*,学生对除法的意义和计算已经比较熟悉了。教材中安排了两道题,分别对除法的意义和计算进行总复*。目的是使学生清楚什么样的实际问题要用除法解决,同时,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除法计算。

  2.“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复*。

  万以内数认识的重点是数的读、写和数的组成。教材分别安排题目进行复*。另外,结合实际数据,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准确数与*似数不同,知道*似数的作用,从而对数有更全面的认识。

  3.“万以内的加、减法”的复*。

  本学期所学的万以内的加、减法计算与100以内的加、减法有很多联系。因此,这部分内容复*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每一个计算的问题,学生应能根据已学知识正确计算。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另外,还要特别注意对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

  4.“克和千克”的复*。

  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形成对克和千克的观念,知道它们的作用,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单位。5.“图形与变换”的复*。

  本学期所学的图形(锐角和钝角)与变换(*移和旋转)都是实际情境中学*的。因此,复*的重点也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对图形和变换进行描述,加深对这些知识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有意识地用数学语言表达生活中现象的意识和*惯。

  6.“解决问题”的复*。

  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通过本学期的学*,学生已经能够根据情境中给出的资源(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本单元的复*中,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是使学生能够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正确选择解决方法。对同一问题的解决方法不止一种,不要求学生都掌握,只要学生用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解答即可。

  7.“统计”的复*。

  统计知识复*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数据的分析能力。

  三、复*重点:

  1、通过复*、练*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1000以内的进位加、退位减、)

  2、通过复*、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含义、能熟练正确地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四、复*难点:

  1、进一步明确重量单位之间的关系能正确选择并运用恰当的重量单位。

  2、通过复*进一步熟悉数量间的基本关系,能正确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五、复*措施:

  1、走进新课程。找课堂要质量。继续认真学*和领会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理清各单元知识要点。在复*过程中查漏补缺,抓学生的薄弱环节。

  2、多与家长联系,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反馈信息。

  3、采用“一帮一”互助活动,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评比,培养优生,鼓励后进生。

  4、在复*中重视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中学*和理解教学。

  5、在复*中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数学的兴趣。

  6、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7、认真落实作业辅导这一环节,及时做好作业情况记载。并对问题学生及时提醒,限时改正。

  六、补缺措施:

  1、在课堂上要特别注意学*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多说、多做,能在同伴的帮助下认真及时地完成作业。

  2、每天作业做到面批面改,及时过关。做到每天堂堂清,不拖欠。

  3、对学困生要有爱心和耐心,要对他们温和,循循善诱,让他们喜欢数学。

  复*时间表:18周:8课时

  1.“表内除法”的复*。

  2.“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复*。

  3.“万以内的加、减法”的复*。

  4.“克和千克”的复*。19周:8课时

  5.“图形与变换”的复*。

  6.“解决问题”的复*。

  7.“统计”的复*。

  二年级数学下册的复*计划 9

  一、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xx名,其中男生xx名,女生xx名。该班学生多数思维活跃,有较强的表现欲和竞争意识。像于伟铭、侯晶蕾、黄陈洁、谭杰等。少数学生的思维反应较慢,堂学*能力较弱。经过一年的学*,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学**惯,学*较为努力,目前在低年级段班级学*成绩较*均。

  二、复*内容:

  长度单位,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观察物体,统计和数学广角。

  三、复*目标:

  1、进一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的计算方法和估算方法,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和进一步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熟练运用乘法口决进行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通过复*进一步理解米和厘米厘米的长度概念,熟记1米=100厘米,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并形成估计长度的意识。

  4、进一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熟悉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三角板迅速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和画线段、角和直角。

  5、继续辩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和进一步认识轴对称现象。

  6、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继续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并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认识条形统计图形(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问题。

  7、进一步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形成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四、复*重、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笔算加减法,乘法口决表是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画直角,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及推力能力。

  五、复*的具体措施

  1.面向全体,整体把握学生的学*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组织复*。

  2.重视基本概念、基本的计算的复*,不断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速度,形成一定的计算技能。

  3.避免机械重复的练*,练*设计形式多样,在复*巩固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学*兴趣,增强学*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复*效率。

  4.注重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的培养,逐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5.加强个别辅导。

  6.重视学**惯的养成教育,指导学生做题时要认真分析题意,强调读题-定要多读几遍要读明白,强调细心抄写数字,细心计算。

  7.关注学生在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班级的学*氛围,适当采用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在学**惯、学*态度等多方面得到形成和提高,圆满完成本学期的数学学*。

  8、复*结束时,让学生在全班中交流问题中的哪些问题在总复*中得到解决。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复*收获。

  六、复*时间安排:

  1、长度单位1课时

  2,100以内的加减法2课时

  3、角的初步认识1课时

  4、表内乘法(一)(二)2课时

  5、观察物体和统计1课时

  6、数学广角1课时

  7、应用题1课时

  8、综合复*、查漏补缺5课时

  二年级数学下册的复*计划 10

  一、复*目标

  通过总复*,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1、通过复*,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算。

  3、通过复*,加深对除法的含义的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进一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准确辨认锐角、钝角;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6、理解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复*内容

  复*共分为七部分: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的加、减法,克和千克,图形与变换,解决问题,统计。本学期所学的“找规律”内容,目的是开阔学生的思路,不作为基本要求。因此,在总复*没有单独安排复*,只是在练*中带着练*。

  总复*的编排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如把数概念、计算和解决问题分别集中起来复*。这样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学期分散学*的各部分知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生情况分析

  本有16人,经过一学期的学*,大部分学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计算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但还是有一部分学生,学**惯及基础都比较弱,年龄较小或智力发育较同龄孩子晚,造成学*困难,尤其是解决问题部分,读不懂题意或不明白文字所表达的意思,针对这些情况,我在复*阶段也作了相应的复*调整,努力做好提优补差工作,争取达到一个满意的效果。

  四、复*重点、难点

  本次复*的重点是复*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以及根据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表内除法”的复*。

  通过一学期的学*,学生对除法的意义和计算已经比较熟悉了。教材中安排了两道题,分别对除法的意义和计算进行总复*。目的是使学生清楚什么样的实际问题要用除法解决,同时,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除法计算。

  2.“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复*。

  万以内数认识的重点是数的读、写和数的组成。教材分别安排题目进行复*。另外,结合实际数据,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准确数与*似数不同,知道*似数的作用,从而对数有更全面的认识。

  3.“万以内的加、减法”的复*。

  本学期所学的万以内的加、减法计算与100以内的加、减法有很多联系。因此,这部分内容复*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每一个计算的问题,学生应能根据已学知识正确计算。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另外,还要特别注意对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

  4.“克和千克”的复*。

  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形成对克和千克的观念,知道它们的作用,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单位。

  5.“图形与变换”的复*。

  本学期所学的图形(锐角和钝角)与变换(*移和旋转)都是实际情境中学*的。因此,复*的重点也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对图形和变换进行描述,加深对这些知识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有意识地用数学语言表达生活中现象的意识和*惯。

  6.“解决问题”的复*。

  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通过本学期的学*,学生已经能够根据情境中给出的资源(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本单元的复*中,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是使学生能够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正确选择解决方法。对同一问题的解决方法不止一种,不要求学生都掌握,只要学生用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解答即可。

  7.“统计”的复*。

  统计知识复*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数据的分析能力。

  8、“找规律”的复*。

  重点复*图形的排列规律和数列的排列规律。

  五、具体复*安排

  1.“表内除法”的复*。(1课时)

  开始复*表内除法时,可以通过第119页第1题所提供的情境复*除法的含义。使学生更加明确在什么样的情境下要用除法解决问题。在复*除法计算时,可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一道除法式题,然后再进行巩固练*。教师应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既要进行全面的、基本的练*,也要对一些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目进行针对性的练*,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教师还可以借助乘法表对表内除法进行适当整理,引导学生发现简单的规律,从而更好的掌握表内除法。练*形式注意多样化,除教材中的练*形式,教师还可以补充其他的学生比较有兴趣的练*方式。对于计算方法,不作统一要求,只要学生能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就可以了。

  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复*。(2课时)

  复*万以内数的认识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回忆万以内数的有关知识,然后再分别复*。读、写数可以像教材中的看计数器,也可以采取其他形式,注意学生间的活动,既要提高学生的兴趣,又要注意练*的效率。*似数的复*,要让学生认真看教材中提供的素材,仔细辨别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似数。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似数。

  复*万以内的加、减法时,结合第120页的第6、7题,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计算应注意的问题。对于学生中出现的错误,教师要及时了解错误的原因,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订正。第121页的第8题,是让学生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学生估算的方法可能不同,只要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教师就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3.“克和千克及图形的变换”的复*。(1课时)

  复*“克和千克”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第121页的第9题,在学生作出选择后,让学生说一说选择(或不选择)的理由,从而加深对克和千克的认识。除了让学生根据数据进行判断外,还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些实物,用手掂一掂,估一估,再用秤称一称,看自己估得是否正确,以便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复*“图形与变换”时,可以采取小组活动的方式,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锐角和钝角、*移和旋转。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对学生的语言表达不必要求过高,只要意思正确就可以了。

  4.“解决问题和统计”的复*。(2课时)

  复*“解决问题”(第122页的第13、14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看题,知道题中所说的事理,正确选择解决的方法。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如果班级情况比较好,可先让学生独立解决,再让学生说一说解答的思路。如果学生独立看题还有一定的困难,可先让学生讨论,说明题目所表示的意思,再让学生解答。

  复*“统计”时,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可先让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然后根据讨论的结果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完成统计表。对于统计表的分析,可以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在小组中得出一个结论,再在全班进行交流。

  六、复*阶段提优补差的措施:

  1、努力提高课堂效率,认真学*和领会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理清各单元知识要点。在复*过程中查漏补缺,抓学生的薄弱环节。

  2、多与家长联系,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反馈信息。

  3、采用‘一帮一“互助活动,成立学生互助小组,让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评比,培养优生,鼓励后进生。

  4、在复*中重视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中学*和理解教学。

  5、在复*中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数学的兴趣。

  6、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7、认真落实作业辅导这一环节,及时做好作业情况记载。并对问题学生及时提醒,限时改正。

  8、复*时少讲精讲,让学生多练,在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9、重点指导学困生,缩小他们与优生的差距。

  10、复*时有张有弛,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快乐学*,快乐成长。


二年级数学下册复*课教案通用十篇(扩展9)

——二年级数学《整理与复*二》教案通用5篇

  二年级数学《整理与复*二》教案 1

  教学内容:

  课本P63页第1题及练*十四的第1、2、4、5、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学过的数学问题,并能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活动的兴趣,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交流中养成倾听他人想法以及尊重他人与人进行合作的良好*惯。

  教学重点:

  沟通乘、除法的联系,掌握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所学解决简单问题,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考,探究合作学*,

  教学准备:每人一张空白纸,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复*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前几天学过了哪些知识,谁能说一下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

  (设计意图:直奔主题,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直接明确学*的内容和任务。)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教学第63页主题图(课件出示)

  师:你看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同桌互相说一说题意。

  生:把除法算式有规律地排一下,还可以利用乘法口诀表的排列方式整理除法算式。

  师:(1)发下一张空白的表格纸

  (2)组织学生根据45句乘法口诀写出45道除法算式

  (3)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一定的规律合作整理除法算式,或者按除数相同的规律进行整理,培养学生井井有条的思维*惯,按规律办事的思想方法。

  (4)归纳整理:一是把除数相同的算式归类。二是按商相同的算式归类(对于其他的方式也给予肯定)

  (设计意图:利用乘法口诀的排列方式以小组为单位按一定的规律合作整理除法算式,培养学生井井有条的思维*惯,按规律办事的思想方法。)

  三、重点复*,强化提高

  学生做第64页的第1题

  先算出每道算式的结果,写在对应动物的下面,然后再将所得7个结果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要求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同时学会有序地思考问题的方法。

  游戏形式做第64页第2题

  先让学生看清加、减、乘、除的运算符号

  使学生初步形成百以内四则运算的口算技能

  学生独立完成第65页第4、6题,完成后找学生起来回答他是怎样做的。

  做第65页中第5题

  先让学生看懂图意

  再让同桌两人为一组进行对口令活动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理解“倍”的意义。

  (设计意图:用多种形式进行练*,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巩固学生对表内除法计算的理解与熟练。)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1、27÷9=36÷4=56÷8=35÷7=42÷6=64÷8=

  45÷5=8÷8=14÷7=18÷3=28÷7=54÷6=

  2、你能给下面这些算式排排队吗?

  7÷721÷345÷972÷936÷4

  ()>()>()>()>()

  3、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一)

  除数相同商相同

  18÷9=2

  想:(二)九十八或9×()=18

  18是9得2倍

  教后反思:

  本节课的复*中,在引导学生复*用乘法口诀求商时,可以利用乘法口诀表的排列方式,整理除法算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一定的规律合作整理除法算式。如,按除数相同的规律进行整理或按商相同的规律进行整理等。通过这样的整理培养学生井井有条的思维*惯,按规律办事的思想方法。同时,通过运算题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使学生对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理解得更牢靠。

  二年级数学《整理与复*二》教案 2

  第四单元课时备课教案

  课题 整理与复*

  1.教学目标:

  复*巩固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口决表的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通过2-6的乘法口决和6以内的两个数相乘的练*,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教学重点、难点:

  能快速准确的进行计算。

  3.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投影机

  4.教学过程:

  步骤师生活动修改意见

  一.复*1-6

  的乘法口决:出示表,找规律.

  二、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2×2 1×6 3×4 4×2 6+6 2×4 4×1

  乘法的意义

  三.看图列出加法和乘法算式

  四、做66第1题

  五、复*填括号练*1.看乘法式题卡片写得数

  3×2 4×4 3×6 2×2 6×5

  3×4 6×6 2×4 2×6 1×6

  2.先把有关的条件和问题连起来,再计算妈

  妈买来4袋桔子,每袋5斤,一共几袋?妈妈买来4袋桔子,5袋苹果,一共有几斤?

  3.提出问题或条件再算出来

  ①6个少先队员做纸花,每人做4朵( )?

  ②少先队员做了24朵纸花,送给幼儿园小朋友8朵,( )?

  4.口算

  3×3 4×5 6×2 30-7

  3+3 5×4 1×4 48-2

  5. ①学校买来4只小篮球,每只6元( )?

  ②学校买来4只小篮球,( )共买多少只?

  ③用两种方法解答

  小方小明和小光各有5张邮票,他们一共有几张邮票?

  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整理与复*二》教案 3

  一、教学内容:

  P83~84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对第七单元(认识图形和第八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与整理,巩固所学的知识。

  2、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在学*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激发学生学*数学的情感,体验成功的快乐。

  3、进一步发展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整理与回顾

  1、回顾与整理“认识图形”知识

  课件演示课本P83***图,指导观察

  看到这幅图,你联想到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

  2、在认识图形这一章中,你还学到什么知识?

  3、针对“认识图形”这一章,你还想提出什么问题?

  4、回顾与整理“加与减(二)”知识

  课件显示课本P83页统计表,指导学生观察。

  (1)看到这张统计表,你联想到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

  (2)引导学生回忆加与减的知识。

  (3)在“加与减(二)”这一章中你学到了什么?

  让学生回忆,接着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时,引导整理如下:

  A、学会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学会了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

  B、学会了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C、感知、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进一步认识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3)针对这张统计表,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4)“加与减(二)”这一章的内容,你还想提出什么问题?鼓励学生多提问,并引导学生加以解决。

  (二)谈话体会,并说说收获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以下三个问题:

  A、我最满意的一次数学活动是什么?

  B、我最满意的一件作品是什么?

  C、我自己发现生活中的一个数学问题是什么?

  (1)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倾听学生的讨论过程

  (2)教师组织学生在全班进行集体交流

  (三)课堂练*

  1、指导学生完成“练一练”第1小题

  2、指导学生完成“练一练”第2小题

  (1)320+200+400+210+320=1450(人)

  (2)300+200+400+200+300=1400(人)

  都可以算是正确的

  3、指导学生做“练一练”第3题

  本题是复*认识图形的内容,让学生独立完成在进行全班集体交流。

  (四)全课总结

  你有什么新收获?

  (五)作业

  二年级数学《整理与复*二》教案 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有序整理和复*表内除法,发现除法算式的一些规律,加强学生对表内除法计算的掌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惯。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活动的兴趣,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交流中养成倾听他们的想法以及尊重他人、与他人进行合作的良好*惯。

  [教学重点]

  通过有序地整理和复*,能熟练正确地运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

  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卡片纸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师:同学们,大家还记得我们前几节课学的有关除法的一些知识吗?

  (1)要计算除法算式的商需要请谁来帮忙?(乘法口诀)

  (2)1-9的乘法口诀集体背诵一遍(共45句)

  2、师:好,这节课我们就来把这些乘法口诀能解决的除法算式进行归纳和总结。

  师:这么多的算式卡片怎样整理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欢欢和乐乐是怎样整理的,请观察

  生:欢欢,他是按得数相同来整理的,这些算式的得数都是2

  师:乐乐又是怎样整理的呢?

  生:她是按除数相同来整理的,这些算式的除数都是2

  师: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比较好整理?(乐乐的比较好整理)

  那我们就按乐乐的方法把卡片在桌上摆一摆吧!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中的表格,组织学生观察。

  (1)一共有多少张算式卡片?45句口诀为什么有81张卡片

  生:每句口诀能写两道除法算式,乘数相同的除外,比如(略)

  (2)竖着看,你发现了什么?

  生:每一数列的除数都相同,并且按照除数是1--9的顺序从左至右排列。

  (3)横着看,你发现了什么?

  生:每一横行的得数相等,按照得数是1--9的顺序从上至下排列。

  (4)整个看,你觉得哪行哪列比较特别?用自己的话总结

  生:除数是1,商和被除数相同。举例

  生:被除数和除数相同,商是1。

  2、游戏

  组织学生根据写出的卡片进行下面的活动。

  同学们真棒,下面我们利用这些卡片做两个游戏吧!

  (1)同桌考一考

  一名学生随意拿出一道算式卡片,说出算式,另外一名学生说得数。同桌之间互问互答,看谁答得又快又准。

  (2)看谁最会找

  以小组为单位,找出得数相同的所有算式卡片。

  三、巩固练*

  完成教材“练*十”第3题。

  (1)观察教材情境图,说一说从图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2)独立思考,指名回答。

  (3)讨论交流,还能提出哪些用乘法或除法解决的问题,并解答

  师:请在卡片中选一张关于信息的除法算式卡片,提问并解答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你有什么收获?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

  学生交流,集体总结。

  二年级数学《整理与复*二》教案 5

  复*内容:二年级上册表内乘除计算

  复*目标:

  1、学生进一步熟记乘法口诀,掌握乘、除法计算方法。

  2、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表内乘、除法计算,提高计算的能力。

  3、对前期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查缺补漏。

  教具准备:课件、宝物盒、智慧老人图片、色子、*题卷。

  复*过程:

  一、明确复*内容,导入复*

  龙老师给同学们猜个谜语:符号妈妈有四个孩子,它们是两对双胞胎,你们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吗?(加、减、乘、除)本学期我们学得最多的是哪一对双胞胎,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对乘除计算进行和复*。

  课件:(出示6×8=48和27÷3=9)

  同学们还记得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吗?课件(乘数、乘数、积),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那除法算式呢?课件(被除数、除数、商)

  二、复*闯关

  (一)第一关:神机妙算(加、减、乘、除口算)

  1、请同学们计算第一关的口算题,时间为2分钟,能做多少做多少,要求在计算准确的基础上比速度。

  28÷7=7×8=27÷3=45+5=56÷8=32÷4=9×6=20÷4=35÷5=48+6=27÷3=9×4=40÷5=24-6=7×6=16÷4=18-3=36÷4=72÷8=54÷9=8×9=9×5=64÷8=20-4=

  2、汇报:

  (1)请同桌两人交换,听老师读答案,你来改对错并统计做对的题数。

  (2)课件:

  你觉得计算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要提醒同学的吗?

  你是使用什么方法算出除法算式的商的呢?(请四人小组讨论)

  (3)学生汇报,

  (4)课件:出示小提示

  同学们成功闯过了第一关,获得智慧老爷爷送出的第一个宝盒。

  (二)第二关:智慧之门

  下面进入第二关,有信心获得更多的宝盒吗?

  课件:请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6+6+6+6=()×()

  3+3+3+3+3+3+3=()×()

  10+10+10+10+10=()×()

  5×4=()+()+()+()

  3×7=()+()+()

  ()×()=2412=()×()

  7×()=56()×8=4845÷()=9()÷9=8

  汇报:

  (1)有哪道题目同学们觉得有困难的?

  (2)10+10+10+10+10=()×()这道该填什么?你是怎样想出来的?

  3×7=()+()+()这题呢?

  ()÷9=8这题呢?

  同学们真棒,又可获得智慧老爷爷送出的两个宝盒了,下面要增加难度了,要加油哦!请看第三关。

  (三)第三关:造房小超人(看得数,写除法算式)

  你能写出商是6的除法算式吗?能写多少就写多少,看哪个小超人造的房子高。

  6

  汇报:

  课件出示:

  利用6的乘法口诀想:6×1=6,可以写出除法算式6÷1=6,同样:6×2=12也可以写出除法算式12÷2=6,如此类推。

  6×1=66÷1=6

  6×2=1212÷2=6

  6×3=1818÷3=6

  你也能照样子说几个吗?(生小组内说)老师发现同学们真是越来越聪明了。大家又可以获得两个宝盒了。

  下面我们来轻松轻松,玩个游戏好吗?游戏名叫......

  (四)第四关:游戏--夺宝奇兵

  游戏要求:与飞行棋玩法类似,同桌两人合作,轮流掷骰子,掷到什么数就向前走几步,并算出该算式题答案,掷到0代表算原地的题目,同桌判断,算对就奖励往前一步,算错就后退两步。谁先到达终点,就可奖励一面红旗画在横线上,然后两人又从起点开始玩。(用一张游戏纸就可以了)

  汇报:

  1、有谁进入宝藏夺宝了?有两次进入的吗?......

  2、有没有觉得哪道题比较难算的?

  3、谁能说说这几道题该如何想?(课件一题一题出示)

  ()×2=4×()

  4×6=()×8

  3×()<20

  你能尝试解决这几题吗?

  5×()=4×()()×2=3×6

  3×3=()÷648÷8=()÷2

  4×()<286×()>32

  同学们真厉害,智慧老爷爷送出了最后一个宝物盒。你能猜到宝物盒里藏着什么秘密吗?

  :乘除要算准口诀是基本

  四、: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1、口算

  2、复*册内容

  (附游戏题目)

  耶!我进入宝藏啦!

  终点

  ()×2=4×()4×6=()×83×()<20

  35÷()=7

  8×6=7×()=2135÷7=

  9×7=()×8=24

  45+9=54÷6=63-9=()÷()=4

  ()×()=1248÷8=9+3=

  32÷()=821+3=45-5=

  9×8=()×9=6342÷7=

  ()÷()=68×8=

  起点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