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与问教案范文10份

首页 / 教案 / |

  学与问教案 1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重点: 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

  教学难点 : 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具准备: 光盘、挂图、录音机。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激发兴趣,设疑

  1、讲述哥白尼小时候的故事,导入 新课。

  2、揭示课题:18 学与问

  3、提问:学与问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

  钥匙、芳菲、翱翔、强健、哥白尼、五彩缤纷、

  殿堂、好奇、瞬息万变、相辅相成、日新月异

  (2)大致交流词义。

  (3)指名读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第1自然段: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

  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邀请叫别人,拜能者为师。

  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第5自然段:养成勤学好问的*惯,才能成为学*的主人。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四、写字指导

  1、指导要点:钥缤瞬辅翱

  2、学生在书上描红。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钥匙 疑团 殿堂 日新月异 好奇 强健 探求 瞬息万变

  二、精读课文

  1、学*第1、2自然段。

  (1)学生自己读,思考:哥白尼是怎样走上科学探究之路的?

  (2) 理解不懈追求。

  (3) 简介哥白尼及其地动说。

  (4) 结合科学家哥白尼的事例,启发学生谈谈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的含义。

  2、学*第3自然段。

  (1)知名朗读。

  (2)结合上下文,理解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3)提问:我们新一代的小学生面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应该怎么办?

  (4)问:向谁问?

  (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能者为师的理解。

  (6)引读第3自然段。

  3、学*第4自然段。

  (1)过渡: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联系起来,在这方面,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小时候是怎么做的呢?

  (2)自己读第4自然段。

  (3)沈括小时候对什么产生疑问?

  理解古诗意思,知道身阔的疑问:为什么同是套话,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

  (4)沈括问妈妈,妈妈是怎么回答的?

  (5)后来沈括是怎样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6)从这个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

  4、学*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讨论:学与问是什么关系?怎样才能成为学*的`主人?

  三、朗读课文,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指名读课问。

  2、指名说说主要内容。

  3、说一说自己搜集的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写下来。

  板书: 18 学与问

  勤学 问思结合 养成*惯

  好问

  教学后记:

  学与问教案 2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围绕“勤学好问”这一中心论点,通过中外两个具体的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惯。文章说理全面深刻,令人信服。

  本课的教学中,可以围绕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共同探究:“学”除了贵在“问”之外,还贵在哪些地方?什么样的学*者才能称为“真正”的“学*的主人”?在合作探究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各抒己见www.520xy8.com,畅谈自己对学问之道的见解。学问之道既贵问,也贵勤,还贵恒,等等。

  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的字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4、 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通过阅读本文,知道问与思的密切关系,养成良好的勤学好问的*惯,做学*的主人。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小故事。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学*文中的生字、新词。

  2.把课文读熟、读正确,理清课文段落。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知识是怎样得来的吗?——

  知识是学*得来的,也是问来的。所以有人把知识又叫做“学问”。

  板书: 23、学与问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

  1、 划出生字,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 用简洁的话,概括每一个自然段的内容。

  3、 学与问有什么关系?www.520xy8.com/sjbwz/找出课文中的有关内容回答问题。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出示生字,指名读生字,词语。

  “鸡 缤 瞬 察 菲 辅 翱 翔”

  “缤纷 瞬息万变 翱翔 辅导 观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时的词语积累情况,将生字组成新的词语或成语跟大家交流。)

  2、指名朗读课文。

  师:化那么短的时间能把课文中的部分段落读通顺,读流利,是一件不简单的事,谁来朗读课文(自己选择认为读得比较流利的段)

  学生分段朗读课文,组织评价。

  4、 交流初读课文后的感受收获。

  (什么是学问?知识与学问之间有什么关系?)

  四、精度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 指名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出示:“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读句子,交流自己对这个句子的理解。

  2、你知道哥白尼吗?(师简要介绍哥白尼)哥白尼成为一个伟大的天文学家,其最初的原由是什么?

  以什么来证明这一个观点呢?课文是从那几个方面来讲述这一个问题的呢?

  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下面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课文下面内容的要点。

  五、指导生字书写

  六、完成课堂作业。

  抄写生字词语。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朗读课文,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在学中问,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培养崇尚科学、热爱探究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什么是“学问”?

  2、出示: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齐读上面的句子。

  讨论:什么叫“相辅相成”?

  你能根据你的学*经历,举例说明什么是“学中问”?什么是“问中学”?

  3、课文又是怎样说明的呢?

  二、指名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出示:

  “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大门的铺路石。

  谁能举例来说明这句话的意思?(可以哥白尼为例说一说这句话的含义。)

  齐声再读该句。

  三、 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引读第三自然段。

  师:哥白尼生活的时代与现在已经大不相同了。我们面对的是怎样的世界?我们又应该如何去正确面对这样一个世界呢?

  1、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2、出示: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3、 讨论:

  联系课文或者生活实际,www.520xy8.com/sjbwz/说说你是如何理解“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

  面对这样一个世界,我们应该怎么办?(学生朗读课文有关内容,并结合自己的学*经历,谈谈自己的体会感受。)

  4、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四、学*课文第四自然段。

  1、过渡导读:当我们心中有疑问时,积极地请教别人,从而获得问题的答案,这固然是一种非常好的学*态度。但是,在求知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要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去获得问题的答案。

  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的第四段,准备把沈括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2、指名讲故事。

  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什么意思?为什么会形成这一现象? 沈括又是怎样解开疑团的呢?

  从沈括身上你学到了什么?像沈括这样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努力求得问题的答案的故事,你还知道些吗?讲给大家听听。

  五、学*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这段话。

  2、出示:

  “到那时,知识的天空将任你翱翔,宇宙的奥秘将任你探求,你将成为学*的主人。”

  “学*的主人”是什么意思?说说你觉得这句话什么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全段。

  六、总结全文。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 交流:读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你的学*将产生怎样的变化?

  3、 质疑:

  学完了课文,你还想要跟大家交流些什么?

  学与问教案 3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重点:

  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

  教学难点:

  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具准备:

  光盘、挂图、录音机。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设疑

  1、讲述哥白尼小时候的故事,导入新课。

  2、揭示课题:18学与问

  3、提问:学与问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

  钥匙、芳菲、翱翔、强健、哥白尼、五彩缤纷、

  殿堂、好奇、瞬息万变、相辅相成、日新月异

  (2)大致交流词义。

  (3)指名读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第1自然段:“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

  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邀请叫别人,拜能者为师。

  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第5自然段:养成勤学好问的*惯,才能成为学*的主人。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四、写字指导

  1、指导要点:钥缤瞬辅翱

  2、学生在书上描红。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钥匙疑团殿堂日新月异好奇强健探求瞬息万变

  二、精读课文

  1、学*第1、2自然段。

  (1)学生自己读,思考:哥白尼是怎样走上科学探究之路的?

  (2)理解“不懈追求”。

  (3)简介哥白尼及其地动说。

  (4)结合科学家哥白尼的事例,启发学生谈谈“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的含义。

  2、学*第3自然段。

  (1)知名朗读。

  (2)结合上下文,理解“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3)提问:我们新一代的小学生面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应该怎么办?

  (4)问:向谁问?

  (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能者为师”的理解。

  (6)引读第3自然段。

  3、学*第4自然段。

  (1)过渡: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联系起来,在这方面,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小时候是怎么做的呢?

  (2)自己读第4自然段。

  (3)沈括小时候对什么产生疑问?

  理解古诗意思,知道身阔的疑问:为什么同是套话,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

  (4)沈括问妈妈,妈妈是怎么回答的?

  (5)后来沈括是怎样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6)从这个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

  4、学*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讨论:学与问是什么关系?怎样才能成为“学*的主人”?

  三、朗读课文,.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指名读课问。

  2、指名说说主要内容。

  3、说一说自己搜集的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写下来。

  学与问教案 4

  【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课文脉络,精读课文1—3节。

  【课前预*】

  1、读准、读通、读熟课文。(不少于3遍)

  (1)标出小节号;

  (2)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会生字,理解新词。

  (1)识记生字,描红后再将生字组词各写2遍。

  【方法小贴士】:虽然课文中的生字都是左窄右宽,但左右部件所占比例略有不同,“瞬”字右半部分的笔画较复杂,可要仔细观察、准确书写哟!

  (2)补充下列成语,并用合适的方法理解成语的意思。(标注在字里行间。)

  坚持不()五彩()()()新()异

  ()()万变相()相成

  3、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课文讲了一个什么道理?又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清楚的?

  (1)在文中的开头和结尾分别画出全文的中心句。;

  (2)每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请用铅笔在段尾分别写一句话概括。)

  【方法小贴士】:摘句法、串联法、取舍法、综合法,你要根据情况使用哟!

  4、搜集哥白尼的资料,准备在小组内交流。

  【知识链接】

  说理文的方法:①、举例论证;②、道理论证;③、比喻论证;④、对比论证;⑤、引用论证。

  【预*反馈】

  1、读课文给小组内同学听(相互正音,相互评点);

  2、小组内书写生字词展评,评出“书写之星”;

  3、交流已经理解的新词,提出不理解的词语,相互讨论;

  4、交流:课文讲了一个什么道理?又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清楚的?

  5、参加全班交流:哥白尼人物资料

  【质疑探究】

  1、哥白尼是怎样走上科学探究之路的?哪些词语最能看出哥白尼好问?朗读第2段,注意重点读好这些词语。

  2、结合科学家哥白尼的事例,谈谈“‘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这句话的含义。

  3、搜集名人勤学好问的小故事或名言,与同学交流。

  4、我们新一代的小学生面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应该怎么办?

  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能者为师”的理解。

  【当堂检测】

  1、用“”画去不合适的汉字或读音。

  (翱遨)翔不(邂懈)奥(秘密)

  钥匙(chi shi)兴(xìng xīng)许包括(guō kuò)

  2、根据课文内容和你的理解填空。

  ⑴人们常把有知识说成“有学问”,这是很有道理的。这是因为

  。

  ⑵文章为了充分说明要讲的道理,作者还举了中外著名科学家的两个事例:①;

  ② 。

  3、我对“能者为师”的理解:

  【课后预*】

  1、精读课文4—5自然段。

  2、搜集沈括的资料,准备小组内交流。会背、能理解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全诗。

  3、思考书后第2题。

  4、领悟“例举典型事例表达观点”的写作方法。

  学与问教案 5

  一、教学目标

  C: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B: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流感情地朗读课文。

  A: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只有在学中问,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热爱探究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C:了解课文大概内容,认识到“问”的作用。

  B:通过读文品句,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只有在学中问,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

  A:体会“学”与“问”的关系,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做知识的主人。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师讲述哥白尼小时候的.故事。

  2. 板书课题:学与问,齐读题目。

  3. 围绕题目质疑:自己读了题目知道了什么或想知道什么?

  师:同学们读了题目已经知道了些知识,也有许多的疑问,那么学与问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读了课文同学们的疑问就会弄明白了。

  (三)初读课文

  1. 自由读课文。

  C:边读边画出生字。

  B:边读边理解生词的意思。

  C:边读边思考全文共分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解层次

  1. 再读课文

  B:学与问有什么关系?(:人在学*知识,探索奥秘的过程中,“问”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 默读课文

  A: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连一段话说说。

  :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学与问”中“问”的重要性,然后用具体事例说明了“问”在探索奥秘,求得新知中的作用;最后全文。提出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惯,才能‘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B、A:根据刚才所说把课文分为三段。

  3. C读全文

  (四)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表中生字的笔画与结构

  2、C:交流:每个生字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3、A、B指导C书写。

  (五)达标测评与拓展

  C:抄写生字新词

  B:熟读课文

  A: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探求( ) 疑问( ) 兴许( )

  奥秘( ) 启发( ) 强健( )

  第2课时

  一、复*导入新知

  1、自由读全文

  2、C:认读生字新词、说说课文列举了几个事例来说明?

  B:分别是什么事例?

  二、精读课文,深入悟解

  (一)学*第二自然段。

  过渡:我们先学*作者引用的第一个事例。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事?

  2、交流。

  3、哥白尼“喜欢问”表现在什么地方?课文里找答案。

  4、交流。

  5、因为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因此他成了伟大的天文学家,你们还知道哥白尼的哪些情况呢?

  6、交流。

  7、B、A:从哥白尼这个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学会发现问题,多多提问,才能 ……问是成功的开始,只有学会问才会成功。)

  (二)学*第三自然段

  过渡:所以,我们小学生应该怎么做了?看课文第三自然段。

  1、C:指名读、思考:当今世界有什么特点?小学生该怎么做?(文中找答案)

  2、B、A交流。

  A:理解“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3、B:向谁问?

  B、A:理解。“能者为师”(联系上下文理解)

  (三)学*第四自然段。

  过渡:在求知过程中,光向别人请教行了吗?不行,我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我们再来学*作者引用的第二个事例。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C:沈括小时候对什么产生疑问?

  B:他又是怎样解开疑团的呢?

  2、交流。

  A:(理解诗意)课件出示古诗。

  3、A:以这个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不仅要勤学好问,还要善于思考)

  (四)精读第五段

  过渡:通过2、3、4自然段的学*,“学”与“问”之间有什么联系呢?继续学*第五自然段。

  1、C:指名读,B、A: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学与问有什么联系?怎样才能成为学*的主人?

  2、交流。

  四、拓展交流

  1、四人小组交流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或名言。

  2、全班交流反馈。

  五、全文

  1、小组轮流读课文。

  2、师:这是一明事理的文章,文章强调了人在学*知识,探索奥秘的过程中,“问”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过列举科学家的事例,说明“勤”学好问的*惯必须从小养成。

  六、板书设计

  23、学与问

  勤学

  问思结合 养成*惯

  好问

  学与问教案 6

  活动目的:

  1、通过制作安全标志,粘贴安全标志,引导幼儿知道要保护自己身体的安全。

  2、初步懂得避开危险物,不做危险动作。

  活动准备:

  安全标志一个、蜡笔、纸。

  活动过程:

  (一)讲讲:

  出示安全标志

  a.小朋友,这是什么?

  b.这是安全标志,有了这个标志,可以提醒大家这个地方要小心

  c.这是警告标志,有了这个标志,代表这里有电,要小心!不要碰。

  d.上个月,孙艳小朋友在厕所摔了一跤,如果,厕所里贴了这个安全标志,她肯定会小心的走上台阶,就不会摔跤了。

  e.现在我们把这个标志贴在厕所门上,提醒大家小心好不好?(请一幼儿去贴)

  f.我们教室里还有许多需要提醒的地方,大家动动脑筋自己来做一个安全标志。

  (二)做做:

  1、幼儿设计制作,老师巡回指导,重点提醒园点在下方。

  2、鼓励幼儿制作与老师不同的安全标志。

  3、帮助个别完成作品。

  (三)贴贴:

  1、贴到你认为不安全的地方。

  2、请幼儿说说自己设计制作的标记,为什么贴在这里?

  3、我们幼儿园还有许多需要提醒的地方,以后,我们在多做几个安全标志去提醒其他小朋友,好吗?

  学与问教案 7

  《学与问》一课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紧紧抓住“勤学好问”这一点进行叙述。先写“问”的重要性,再举例子来证实;接着写向谁“问”;然后写“问”与“思”要结合;最后有理有据的提出观点:养成勤学好问的*惯,才能成为学*的主任。整个课文叙述,言简意明,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问”的重要性,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坻。第二自然段写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例如他对科学的不懈探求。第三自然段写小学生有问题要请教别人,拜能者为师。第四自然段写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第五自然段写养成勤学好问的*惯,才能做学*的主人。

  我想,这篇课文层次清楚,中心鲜明,是篇很好的范文。所以,在上课伊始,我就请学生划出每段的段落大意,然后指导总结。学生根据我的指导,分别把课文的五个部分归纳出来,分别是:1、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2、哥白尼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正是从这些稀奇古怪的“为什么”开始的;3、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我们更应该像哥白尼一样,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从*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4、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5、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学生归纳后,我要求大家看书,然后把课文的五个部分联系课文说说,力求每个学生都能清晰地说出作者的思路。这样的好处是能统领全局,清楚地了解课文内容。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学*课文就很轻松,也很明白了。

  教学这篇课文之后,我感觉到,根据不同的文章定下不同的教学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我的.教学步骤是:

  一、激趣导入

  1、(师板书“学”、“问”)师: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词——学问,你知道什么叫学问吗?(知识、学识、文化……)

  2、(师在“学”与“问”之间板书一个“与”字)师:老师在中间加上了一个“与”,那又该是什么意思呢?(生答)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文章,叫《学与问》。那么,学、问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共同学*这篇课文。

  二、初读感知,理清脉络

  1、师:我知道大家一定预*过了这篇课文,那么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呀?(5个自然段)那我想请5位同学分别来读一遍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同学们预*得怎么样。(读完后及时评点朗读)

  2、师:每一次的朗读,我们都会有不同的体会,现在我想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遍全文,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很多有学问的人,小时候都是非常好问的;学和问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多问问题,才能学到知识;学和问不能分开;……)

  3、小结:通过预*,大家就了解了这么多,说明大家真的做到了边读边想,这是一种很好的学**惯。接下来,我们将认真地去学*、体会课文,相信大家对两者关系的感悟会更加清楚、明白。

  4、大家把课文的每段内容用书上的话概括出来。并记熟它。

  5、交流。

  三、学*课文1、2自然段

  1、师: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然后看看这道填空题,把它完成。

  填空:知识就是指有(),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常常是(),是()。

  (指名读一读练*的答案,教师相机理解后评点,最后齐读)

  2、师:对于整篇文章来说,第一自然段是最重要的,因为它是文章的总起段,

  下面的文字都是为了说明第一自然段,作者在下面用了一些例子来证明第一自然段所说的道理,那么我们就先看看其中的一个事例。课文先说了谁呀?

  那我们就一起走*哥白尼。你们了解哥白尼吗?(指名说完后,教师出示投影)老师也找了一些材料,请同学们看一看。(见附录一)

  3、师:听了大家对哥白尼的介绍,你对哥白尼有什么印象呀?(勤学好问;爱提问题;留心观察;充满好奇……)

  4、师:是呀,哥白尼能成为一名伟大的天文学家是和他小时候的这些*惯分不开的,让我们继续走*哥白尼。

  5、师:请大家先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他从小爱问问题;他什么都爱问;他问的问题都跟自己的生活有关……)

  (板书:好问)

  6、师:你从这段中的哪些词句感受到哥白尼好奇、好问的?

  (小时候就喜欢问、经常缠着、世界、问这问那、省略号)

  (相机读句子,注意读出哥白尼的好奇、好问。指导朗读。)

  (指导理解:不懈探求、稀奇古怪)

  (联系哥白尼提出的问题,理解后补充省略号中省略的内容再指名读、齐读)

  7、师:小小的哥白尼和咱们差不多大,老师相信在*时,你也一定提过问题吧?能说说你提过哪些问题吗?(指名回答)

  8、师:从哥白尼的事例中你读懂了什么?(问是成功的开始;只有学会问,才能取得成功……)

  9、师:我想大家对这些话肯定有自己的理解了。(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10、师:这是一篇议论文,议论文就是要通过大量的例子来证明作者的观点。这篇文章中作者的观点就是第一段,那么列举哥白尼的例子就是为了证明第一段。下面,作者又列举了一位名人的例子,他是谁呀?

  四、自学第4段

  1、(出示沈括的简介,详见附录二)师读简介后说:沈括是多么优秀呀,咱们一起回到沈括小时候生活的那个年代吧,看看他小时候是什么样的?

  2、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第4自然段,试着完成黑板上的题目。(出示阅读训练题,详见附录三)

  (1)同桌交流答案

  (2)指名回答(理解,朗读)

  3、小结:看完这段文字,你觉得沈括又是个怎样的人呢?(勤学好问;留心观察;爱动脑筋……)是呀,课文中列举了沈括和哥白尼的事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五、学*课文第3自然段

  1、教师导入:无论是哥白尼生活的世界,还是沈括生活的世界,它们距离我们已经有好长时间了,我们现在面对的又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又该怎么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三自然段。

  2、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哪几个词最能概括我们面对的世界的特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3、老师找了几幅图片,一起来看看。出示投影。

  (1)指名说感受。

  (2)是啊,对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我们有新奇,有疑惑。那么,有了问题,我们该怎么做?

  4、自由读3自然段。问:读了这一段,你们知道可以怎么做吗?(我们应该多提问题)

  5、是呀,古人云:“能者为师”,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书上是如何来解释它的意思的?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指名回答,然后齐读一遍)

  6、老师这里也有孔子的两句名言,谁能结合刚才我们读的这句话,说说是什么意思吗?

  投影出示: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

  7、小结:看来,遇到了问题,我们应该多向人请教,拜能者为师,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愉快地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

  六、总结

  1、同学们,今天我们从中外名人的身上,知道了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现在老师也送你们一把金钥匙。(老师发有关好问名言的小卡片,详见附录四)只要你拿到了这把金钥匙,并且知道怎么去用它,那我相信你一定能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

  2、好,打开看看这是把这是把什么样的金钥匙?你喜欢老师送给你的金钥匙吗?来,谁来读给大家听听,你的金钥匙是什么?(指名读名言)

  3、老师这里还有金钥匙呢,看!(出示陶行知的两段话,详见附录五)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这就是他所写的关于勤学好问的两首小诗,希望同学们课后读一读并去了解这两首诗,相信对你们会有所帮助。

  学与问教案 8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什么是学问?

  2、学与问之间存在什么样的联系?

  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

  1、请五位同学分小节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由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三、学*课文

  1、学*第一节

  自由读第一节,完成填空。

  2、学*第二节

  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二节,思考:

  (1)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2)那些词句反映哥白尼好奇、好问?理解:希奇古怪

  (3)指导朗读

  (4)小结:从哥白尼的事例中,你读懂了什么?

  3、学*第四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这一节,完成*题。

  (2)小结:课文列举沈括小时侯的故事,是为了证明什么呢?

  4、学*第三节

  自由朗读第三节,说说读了这一节,你有什么收获。讨论:

  (1)我们所面临的是个怎样的世界?理解: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2)那么我们又该怎么做呢?理解:能者为师

  四、课堂小结

  1、分发“金钥匙”。(有关问的名言)

  2、学*教育家陶行知写的关于好问的两首小诗。

  五、学*生字

  1、同桌互相揣摩,学*生字。

  2、师生交流,学*生字。

  3、描红、反馈。

  以上教学设计是我镇教师优秀课评选一等奖的教学设计。

  教后思考:

  这是一篇议论文,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着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

  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需求。在本节课中,教学第四节和写字时,我真正把学*的自**还给了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学*方式来完成作业;鼓励学生自主识字,互相交流识字方法与写字注意点,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在第三节的教学中,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质疑,使学生感受到了更多的学*乐趣。

  总之,在这一节课中,我努力创造一种师生*等,生生*等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互相交流学*的收获,互相启发,发挥了合力的作用,让每个学生都能最大限都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从而享受到学*的快乐。

  学与问教案 9

  活动目的:

  1、在玩玩、做做的过程中探索万花筒的主要构造。

  2、能在活动中积极思考万花筒的制作方法,并与同伴合作制作万花筒。

  3、体验参与科学小制作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自制的万花筒若干。

  2、制作万花筒的材料包(玻璃、塑料纸、胶布、彩色纸等)

  活动过程:

  1、玩万花筒。

  (1) 看看、说说、玩玩万花筒。

  (2) 问:请你说说,万花筒是用哪些材料做成的?

  (3) 记录幼儿的发现。

  2、做万花筒。

  (1) 介绍材料,讨论万花筒的制作方法。

  (2) 幼儿三人一组,尝试制作万花筒。

  3、交流分享

  (1) 展示小组记录单。

  (2) 问:你们的万花筒是一个人做出来的吗?几个人做的?

  那你们三个人是怎样做万花筒的?

  在做的时候碰到困难了吗?怎么解决的?

  (3) 小结:实际上,在我们身边,很多东西里都藏着科学小秘密,万花筒也一样,它为什么转动就会出现许多花纹呢?

  学与问教案 10

  【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课文脉络,精读课文1—3节。

  【课前预*】

  1、读准、读通、读熟课文。(不少于3遍)

  (1)标出小节号;

  (2)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会生字,理解新词。

  (1)识记生字,描红后再将生字组词各写2遍。

  【方法小贴士】:虽然课文中的生字都是左窄右宽,但左右部件所占比例略有不同,“瞬”字右半部分的笔画较复杂,可要仔细观察、准确书写哟!

  (2)补充下列成语,并用合适的方法理解成语的意思。(标注在字里行间。)

  坚持不()五彩()()()新()异

  ()()万变相()相成

  3、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课文讲了一个什么道理?又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清楚的?

  (1)在文中的开头和结尾分别画出全文的中心句。;

  (2)每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请用铅笔在段尾分别写一句话概括。)

  【方法小贴士】:摘句法、串联法、取舍法、综合法,你要根据情况使用哟!

  4、搜集哥白尼的资料,准备在小组内交流。

  【知识链接】

  说理文的'方法:①、举例论证;②、道理论证;③、比喻论证;④、对比论证;⑤、引用论证。

  【预*反馈】

  1、读课文给小组内同学听(相互正音,相互评点);

  2、小组内书写生字词展评,评出“书写之星”;

  3、交流已经理解的新词,提出不理解的词语,相互讨论;

  4、交流:课文讲了一个什么道理?又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清楚的?

  5、参加全班交流:哥白尼人物资料

  【质疑探究】

  1、哥白尼是怎样走上科学探究之路的?哪些词语最能看出哥白尼好问?朗读第2段,注意重点读好这些词语。

  2、结合科学家哥白尼的事例,谈谈“‘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这句话的含义。

  3、搜集名人勤学好问的小故事或名言,与同学交流。

  4、我们新一代的小学生面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应该怎么办?

  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能者为师”的理解。

  【当堂检测】

  1、用“”画去不合适的汉字或读音。

  (翱遨)翔不(邂懈)奥(秘密)

  钥匙(chi shi)兴(xìng xīng)许包括(guō kuò)

  2、根据课文内容和你的理解填空。

  ⑴人们常把有知识说成“有学问”,这是很有道理的。这是因为

  。

  ⑵文章为了充分说明要讲的道理,作者还举了中外著名科学家的两个事例:①;

  ② 。

  3、我对“能者为师”的理解:

  【课后预*】

  1、精读课文4—5自然段。

  2、搜集沈括的资料,准备小组内交流。会背、能理解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全诗。

  3、思考书后第2题。

  4、领悟“例举典型事例表达观点”的写作方法。


学与问教案范文10份扩展阅读


学与问教案范文10份(扩展1)

——《学与问》教案菁选

《学与问》教案15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与问》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与问》教案1

  教学重点:

  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

  教学难点:

  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具准备:

  光盘、挂图、录音机。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设疑

  1、讲述哥白尼小时候的故事,导入新课。

  2、揭示课题:18

  学与问

  3、提问:学与问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

  钥匙、芳菲、翱翔、强健、哥白尼、五彩缤纷、

  殿堂、好奇、瞬息万变、相辅相成、日新月异

  (2)大致交流词义。

  (3)指名读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第1自然段:“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

  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邀请叫别人,拜能者为师。

  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第5自然段:养成勤学好问的*惯,才能成为学*的`主人。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四、写字指导

  1、指导要点:钥缤瞬辅翱

  2、学生在书上描红。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钥匙

  疑团

  殿堂

  日新月异

  好奇

  强健

  探求

  瞬息万变

  二、精读课文

  1、学*第1、2自然段。

  (1)学生自己读,思考:哥白尼是怎样走上科学探究之路的?

  (2)理解“不懈追求”。

  (3)简介哥白尼及其地动说。

  (4)结合科学家哥白尼的事例,启发学生谈谈“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的含义。

  2、学*第3自然段。

  (1)知名朗读。

  (2)结合上下文,理解“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3)提问:我们新一代的小学生面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应该怎么办?

  (4)问:向谁问?

  (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能者为师”的理解。

  (6)引读第3自然段。

  3、学*第4自然段。

  (1)过渡: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联系起来,在这方面,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小时候是怎么做的呢?

  (2)自己读第4自然段。

  (3)沈括小时候对什么产生疑问?

  理解古诗意思,知道身阔的疑问:为什么同是套话,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

  (4)沈括问妈妈,妈妈是怎么回答的?

  (5)后来沈括是怎样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6)从这个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

  4、学*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讨论:学与问是什么关系?怎样才能成为“学*的主人”?

  三、朗读课文,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指名读课问。

  2、指名说说主要内容。

  3、说一说自己搜集的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写下来。

《学与问》教案2

  《学与问》一课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紧紧抓住“勤学好问”这一点进行叙述。先写“问”的重要性,再举例子来证实;接着写向谁“问”;然后写“问”与“思”要结合;最后有理有据的提出观点:养成勤学好问的*惯,才能成为学*的主任。整个课文叙述,言简意明,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问”的重要性,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坻。第二自然段写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例如他对科学的不懈探求。第三自然段写小学生有问题要请教别人,拜能者为师。第四自然段写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第五自然段写养成勤学好问的*惯,才能做学*的主人。

  我想,这篇课文层次清楚,中心鲜明,是篇很好的范文。所以,在上课伊始,我就请学生划出每段的段落大意,然后指导总结。学生根据我的指导,分别把课文的五个部分归纳出来,分别是:1、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2、哥白尼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正是从这些稀奇古怪的“为什么”开始的;3、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我们更应该像哥白尼一样,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从*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4、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5、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学生归纳后,我要求大家看书,然后把课文的五个部分联系课文说说,力求每个学生都能清晰地说出作者的思路。这样的好处是能统领全局,清楚地了解课文内容。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学*课文就很轻松,也很明白了。

  教学这篇课文之后,我感觉到,根据不同的文章定下不同的教学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我的教学步骤是:

  一、激趣导入

  1、(师板书“学”、“问”)师: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词——学问,你知道什么叫学问吗?(知识、学识、文化……)

  2、(师在“学”与“问”之间板书一个“与”字)师:老师在中间加上了一个“与”,那又该是什么意思呢?(生答)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文章,叫《学与问》。那么,学、问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共同学*这篇课文。

  二、初读感知,理清脉络

  1、师:我知道大家一定预*过了这篇课文,那么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呀?(5个自然段)那我想请5位同学分别来读一遍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同学们预*得怎么样。(读完后及时评点朗读)

  2、师:每一次的朗读,我们都会有不同的体会,现在我想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遍全文,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很多有学问的人,小时候都是非常好问的;学和问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多问问题,才能学到知识;学和问不能分开;……)

  3、小结:通过预*,大家就了解了这么多,说明大家真的做到了边读边想,这是一种很好的学**惯。接下来,我们将认真地去学*、体会课文,相信大家对两者关系的感悟会更加清楚、明白。

  4、大家把课文的每段内容用书上的话概括出来。并记熟它。

  5、交流。

  三、学*课文1、2自然段

  1、师: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然后看看这道填空题,把它完成。

  填空:知识就是指有(),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常常是(),是()。

  (指名读一读练*的答案,教师相机理解后评点,最后齐读)

  2、师:对于整篇文章来说,第一自然段是最重要的,因为它是文章的总起段,

  下面的文字都是为了说明第一自然段,作者在下面用了一些例子来证明第一自然段所说的道理,那么我们就先看看其中的一个事例。课文先说了谁呀?

  那我们就一起走*哥白尼。你们了解哥白尼吗?(指名说完后,教师出示投影)老师也找了一些材料,请同学们看一看。(见附录一)

  3、师:听了大家对哥白尼的介绍,你对哥白尼有什么印象呀?(勤学好问;爱提问题;留心观察;充满好奇……)

  4、师:是呀,哥白尼能成为一名伟大的天文学家是和他小时候的这些*惯分不开的,让我们继续走*哥白尼。

  5、师:请大家先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他从小爱问问题;他什么都爱问;他问的问题都跟自己的生活有关……)

  (板书:好问)

  6、师:你从这段中的哪些词句感受到哥白尼好奇、好问的?

  (小时候就喜欢问、经常缠着、世界、问这问那、省略号)

  (相机读句子,注意读出哥白尼的好奇、好问。指导朗读。)

  (指导理解:不懈探求、稀奇古怪)

  (联系哥白尼提出的问题,理解后补充省略号中省略的内容再指名读、齐读)

  7、师:小小的哥白尼和咱们差不多大,老师相信在*时,你也一定提过问题吧?能说说你提过哪些问题吗?(指名回答)

  8、师:从哥白尼的事例中你读懂了什么?(问是成功的开始;只有学会问,才能取得成功……)

  9、师:我想大家对这些话肯定有自己的理解了。(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10、师:这是一篇议论文,议论文就是要通过大量的例子来证明作者的观点。这篇文章中作者的观点就是第一段,那么列举哥白尼的例子就是为了证明第一段。下面,作者又列举了一位名人的例子,他是谁呀?

  四、自学第4段

  1、(出示沈括的简介,详见附录二)师读简介后说:沈括是多么优秀呀,咱们一起回到沈括小时候生活的那个年代吧,看看他小时候是什么样的?

  2、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第4自然段,试着完成黑板上的题目。(出示阅读训练题,详见附录三)

  (1)同桌交流答案

  (2)指名回答(理解,朗读)

  3、小结:看完这段文字,你觉得沈括又是个怎样的人呢?(勤学好问;留心观察;爱动脑筋……)是呀,课文中列举了沈括和哥白尼的事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五、学*课文第3自然段

  1、教师导入:无论是哥白尼生活的世界,还是沈括生活的世界,它们距离我们已经有好长时间了,我们现在面对的又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又该怎么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三自然段。

  2、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哪几个词最能概括我们面对的世界的特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3、老师找了几幅图片,一起来看看。出示投影。

  (1)指名说感受。

  (2)是啊,对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我们有新奇,有疑惑。那么,有了问题,我们该怎么做?

  4、自由读3自然段。问:读了这一段,你们知道可以怎么做吗?(我们应该多提问题)

  5、是呀,古人云:“能者为师”,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书上是如何来解释它的意思的?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指名回答,然后齐读一遍)

  6、老师这里也有孔子的两句名言,谁能结合刚才我们读的这句话,说说是什么意思吗?

  投影出示: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

  7、小结:看来,遇到了问题,我们应该多向人请教,拜能者为师,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愉快地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

  六、总结

  1、同学们,今天我们从中外名人的身上,知道了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现在老师也送你们一把金钥匙。(老师发有关好问名言的小卡片,详见附录四)只要你拿到了这把金钥匙,并且知道怎么去用它,那我相信你一定能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

  2、好,打开看看这是把这是把什么样的金钥匙?你喜欢老师送给你的金钥匙吗?来,谁来读给大家听听,你的金钥匙是什么?(指名读名言)

  3、老师这里还有金钥匙呢,看!(出示陶行知的两段话,详见附录五)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这就是他所写的关于勤学好问的两首小诗,希望同学们课后读一读并去了解这两首诗,相信对你们会有所帮助。

《学与问》教案3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什么是学问?

  2、学与问之间存在什么样的联系?

  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

  1、请五位同学分小节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由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三、学*课文

  1、学*第一节

  自由读第一节,完成填空。

  2、学*第二节

  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二节,思考:

  (1)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2)那些词句反映哥白尼好奇、好问?理解:希奇古怪

  (3)指导朗读

  (4)小结:从哥白尼的事例中,你读懂了什么?

  3、学*第四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这一节,完成*题。

  (2)小结:课文列举沈括小时侯的故事,是为了证明什么呢?

  4、学*第三节

  自由朗读第三节,说说读了这一节,你有什么收获。讨论:

  (1)我们所面临的是个怎样的世界?理解: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2)那么我们又该怎么做呢?理解:能者为师

  四、课堂小结

  1、分发“金钥匙”。(有关问的名言)

  2、学*教育家陶行知写的关于好问的两首小诗。

  五、学*生字

  1、同桌互相揣摩,学*生字。

  2、师生交流,学*生字。

  3、描红、反馈。

  以上教学设计是我镇教师优秀课评选一等奖的教学设计。

  教后思考:

  这是一篇议论文,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着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

  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需求。在本节课中,教学第四节和写字时,我真正把学*的自**还给了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学*方式来完成作业;鼓励学生自主识字,互相交流识字方法与写字注意点,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在第三节的.教学中,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质疑,使学生感受到了更多的学*乐趣。

  总之,在这一节课中,我努力创造一种师生*等,生生*等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互相交流学*的收获,互相启发,发挥了合力的作用,让每个学生都能最大限都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从而享受到学*的快乐。

《学与问》教案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通过阅读本文,知道问与思的密切关系,养成良好的勤学好问的*惯,做学*的主人。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板书学、问)师: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词学问,你知道什么叫学问吗?(知识、学识、文化)

  2、(师在学与问之间板书一个与字)师:老师在中间加上了一个与,那又该是什么意思呢?(生答)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文章,叫《学与问》。那么,学、问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共同学*这篇课文。

  二、初读感知,理清脉络

  1、师:我知道大家一定预*过了这篇课文,那么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呀?(5个自然段)那我想请5位同学分别来读一遍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同学们预*得怎么样。(读完后及时评点朗读)2、师:每一次的朗读,我们都会有不同的体会,现在我想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遍全文,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很多有学问的人,小时候都是非常好问的;学和问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多问问题,才能学到知识;学和问不能分开;)

  3、小结:通过预*,大家就了解了这么多,说明大家真的做到了边读边想,这是一种很好的学**惯。接下来,我们将认真地去学*、体会课文,相信大家对两者关系的感悟会更加清楚、明白。

  三、学*课文1、2自然段

  1、为了说明这些道理,课文用了两个小故事来证实。那么我们就先看看其中的一个事例。课文先介绍了谁?那我们就一起走进哥白尼,了解哥白尼。

  2、师:请大家先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他从小爱问问题;他什么都爱问;他问的问题都跟自己的生活有关)

  (板书:好问)

  3、师:听了大家对哥白尼的介绍,你对哥白尼有什么印象呀?(勤学好问;爱提问题;留心观察;充满好奇)

  4、师:是呀,哥白尼能成为一名伟大的天文学家是和他小时候的这些*惯分不开的。

  5、师:你从这段中的哪些词句感受到哥白尼好奇、好问的?

  (小时候就喜欢问、经常缠着、世界、问这问那、省略号)

  (相机读句子,注意读出哥白尼的好奇、好问。指导朗读。)

  (指导理解:不懈探求、稀奇古怪)

  (联系哥白尼提出的问题,理解后补充省略号中省略的内容再指名读、齐读)

  6、师:从哥白尼的事例中你读懂了什么?(问是成功的.开始;只有学会问,才能取得成功)

  7、师:我想大家对这些话肯定有自己的理解了。(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四、自学第4段

  1、过渡: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联系起来,在这方面,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小时候是怎么做的呢?

  2、小结:看完这段文字,你觉得沈括又是个怎样的人呢?(勤学好问;留心观察;爱动脑筋)是呀,课文中列举了沈括和哥白尼的事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五、学*课文第3自然段

  1、教师导入:无论是哥白尼生活的世界,还是沈括生活的世界,它们距离我们已经有好长时间了,我们现在面对的又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又该怎么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三自然段。

  2、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哪几个词最能概括我们面对的世界的特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3、是啊,对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我们有新奇,有疑惑。那么,有了问题,我们该怎么做?

  4、自由读3自然段。问:读了这一段,你们知道可以怎么做吗?(我们应该多提问题)

  5、是呀,古人云:能者为师,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书上是如何来解释它的意思的?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指名回答,然后齐读一遍)

  6、老师这里也有孔子的两句名言,谁能结合刚才我们读的这句话,说说是什么意思吗?

  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

  过渡:课文学到这里,我想同学们一定也懂得我们从小应该养成勤学好问的*惯,因为(导读)我们从小应该养成勤学好问的*惯

  五、了解结构,借鉴写法

  1、学完了《学与问》这篇说道理的文章,我们不难发现作者除了和我们讲道理,还举了哥白尼、沈括的两个事例介绍,这种写法是说理性文章最常用的:摆事实,讲道理。以后想要和别人讲道理时,可以想想这篇文章的写法。

  2、考考大家活学活用的本领,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古时候有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家,得到了个当朝宰相赠送的书有学问两字的金匾。这家主人过世后,他的两个儿子分家,谁都想得到那块能带来学问的金匾,互不相让。结果两人只好找来工匠把匾从中一分为二。老二得到了有学字的半块。于是他就扛着这半块匾到处求学,见什么学什么,从不多问。几年下来,却一无所获。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位智者

  各位同学你们现在就是这位智者,我就是这家的老二,你该如何帮助我这位只知学的青年呢!

  六、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学与问的名人名言或谚语。

《学与问》教案5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通过阅读本文,知道问与思的密切关系,养成良好的勤学好问的*惯,做学*的主人。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板书“学问”一词,指名读,你知道什么叫学问吗?(生:知识、学识、文化……)

  2、板书“学与问”,老师在中间加上了一个“与”,又是什么意思呢?(生:学*与提问)

  3、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学*的文章,叫《学与问》。齐读课题。

  4、介绍文体及写作方法

  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议论文。议论文通常在开头鲜明地提出观点,然后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结论。

  5、那么,本文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又是怎样把这个观点说清楚的呢?让我们共同走进第二十三课。

  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在这篇文章里,作者提出了一个怎样的观点?讨论:

  出示1:“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齐读

  课文还有一处也说了作者这个观点,请同学找一找。

  出示2:“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齐读

  2、这两句话一句在开头,起的作用是——总领,一句在结尾起的作用是——总结。两句话又形成的关系是——首尾呼应。

  3、这两句话的意思用一个四字词语来说就是要——勤学好问。

  板书:勤学好问

  “好”就是“喜欢、喜爱”的意思。齐读词语两遍

  4、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第一、第五小节摆出了勤学好问这个观点,围绕这个观点,课文中间三小节各写了什么?(请学生朗读回答。)

  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相机理解“不懈探求”懈,松懈。不断探索。

  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要请教别人,拜能者为师。

  相机理解“瞬息万变”指变化速度快。“日新月异”指变化大。

  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三、学*课文第二自然段。

  1、过渡:这三个小节中,写到了两个人物,一个是哥白尼,一个是沈括,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哥白尼。

  2、(课件出示图片及人物的生*简介)看,这就是哥白尼。请同学把这段文字读一读,想一想,他给你怎样的印象?

  3、同学们,看了刚才的简介,请你谈谈哥白尼给你的印象。(哥白尼是一位伟大的人物,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4、为什么哥白尼会有这么大的成就?拿起书,一起来看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讨论。

  (好问。)

  5、你从哪里体会到他的好问的?

  出示“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晴朗的夜空有那么多星星,为什么到了白天却无影无踪了?小鸡为什么要从鸡蛋里出来,而不从母鸡的肚子里出来?……”

  ①经常:说明他思考的问题多,提出的问题多。

  ②缠着:A、什么叫缠着?

  B、说明哥白尼有韧劲;问问题一定要问出个所以然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对问题的不懈探求。

  ③省略号:表示什么?也说明了什么?(省略了许多其它问题;也说明哥白尼“非常喜欢问”。)

  如果你是小哥白尼,你还会提哪些问题呢?

  3、指导朗读。

  从“经常”、“缠着”、省略号都可以看出哥白尼好问,下面我们来朗读这段话,注意读好这些词。

  4、从哥白尼的事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正如书上所说:(出示句子:“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5、同学们,你们能举出一些名人勤学好问的例子吗?(牛顿根据苹果下落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根据水壶的蒸汽发明了蒸汽机)

  6、小结:从哥白尼和同学们刚才所列举的事例上,我们真正认识了“问”在成功道路上的重要性。

  四、学*课文第3自然段

  1、现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我们有疑惑,我们该怎么做?——(教师接读——拜“能者为师”)

  2、找一找,书上哪句话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能者为师”的意思。

  出示:“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

  ① 朗读

  ② 理解:什么叫“能者”?(确实能给别人启发,给别人帮助的人)

  说明:根据书上的句子解释词语是一种好方法,但有时应稍作修改。

  ③什么叫“能者为师”? (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确实能给别人启发,给别人帮助的人,都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

  3、关于这个道理,孔子也说过这样两句话。

  出示:三人行,必有我师。

  不耻下问。

  讲解: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说明应该虚心向别人学*。

  不认为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是耻辱。

  齐读

  4、小结:看来,遇到了问题,我们应该多向人请教,拜能者为师,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

  五、学*课文第4自然段

  1、过渡:拜能者为师固然是一种非常好的学*态度。但是,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去获得问题的答案。这一点沈括是我们的榜样。

  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的第四段,完成练*。

  2、练*

  A、这段话中的总起句是( )。

  [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B、说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意思。

  C、( )时期的沈括是个( ),他读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时,产生了一个疑问:( )?但是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后来他在深山的寺庙里观察思考发现了:原来( )。

  [北宋;大科学家;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深山上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

  六、总结拓展:

  1、过渡:课文学到这里,我想同学们一定也懂得我们从小应该养成勤学好问的*惯,因为(导读)“我们从小应该养成勤学好问的*惯……”

  2、是的,勤学好问,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学*方法,更是一种良好的学*品质,有许多的名人名言也验证了这一点,下面请大家看几则名人名言。(出示名人名言:)

  (1)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汉 王充

  (2)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 ——清 郑燮(xiè)

  (3)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

  (4)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七、作业:

  过渡:下面老师想检验一下大家活学活用的能力:

  出示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家,得到了一块当朝宰相赠送的书有“学问”两个字的金匾。这家主人过世后,他的两个儿子分家,谁都想得到那块能带来学问的金匾,互不相让。结果两人只好找来工匠把匾从中一分为二。老二得到了有“学”字的半块。于是他就扛着这半块匾到处求学,见什么学什么,从不多问。几年下来,却一无所获。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位智者……

  各位同学假如你是这位智者,你会怎样来说服这位只知“学”的老二呢!

  友情提醒:不仅可以用书上原文、原故事来说服“老二”,还利用自己所知道的名人名言、名人故事来说服“老二”。

《学与问》教案6

  【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课文脉络,精读课文1—3节。

  【课前预*】

  1、读准、读通、读熟课文。(不少于3遍)

  (1)标出小节号;

  (2)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会生字,理解新词。

  (1)识记生字,描红后再将生字组词各写2遍。

  【方法小贴士】:虽然课文中的生字都是左窄右宽,但左右部件所占比例略有不同,“瞬”字右半部分的笔画较复杂,可要仔细观察、准确书写哟!

  (2)补充下列成语,并用合适的方法理解成语的意思。(标注在字里行间。)

  坚持不()五彩()()()新()异

  ()()万变相()相成

  3、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课文讲了一个什么道理?又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清楚的?

  (1)在文中的开头和结尾分别画出全文的中心句。;

  (2)每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请用铅笔在段尾分别写一句话概括。)

  【方法小贴士】:摘句法、串联法、取舍法、综合法,你要根据情况使用哟!

  4、搜集哥白尼的资料,准备在小组内交流。

  【知识链接】

  说理文的方法:①、举例论证;②、道理论证;③、比喻论证;④、对比论证;⑤、引用论证。

  【预*反馈】

  1、读课文给小组内同学听(相互正音,相互评点);

  2、小组内书写生字词展评,评出“书写之星”;

  3、交流已经理解的新词,提出不理解的词语,相互讨论;

  4、交流:课文讲了一个什么道理?又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清楚的?

  5、参加全班交流:哥白尼人物资料

  【质疑探究】

  1、哥白尼是怎样走上科学探究之路的?哪些词语最能看出哥白尼好问?朗读第2段,注意重点读好这些词语。

  2、结合科学家哥白尼的事例,谈谈“‘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这句话的含义。

  3、搜集名人勤学好问的小故事或名言,与同学交流。

  4、我们新一代的小学生面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应该怎么办?

  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能者为师”的理解。

  【当堂检测】

  1、用“”画去不合适的汉字或读音。

  (翱遨)翔不(邂懈)奥(秘密)

  钥匙(chi shi)兴(xìng xīng)许包括(guō kuò)

  2、根据课文内容和你的理解填空。

  ⑴人们常把有知识说成“有学问”,这是很有道理的。这是因为

  。

  ⑵文章为了充分说明要讲的道理,作者还举了中外著名科学家的两个事例:①;

  ② 。

  3、我对“能者为师”的理解:

  【课后预*】

  1、精读课文4—5自然段。

  2、搜集沈括的资料,准备小组内交流。会背、能理解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全诗。

  3、思考书后第2题。

  4、领悟“例举典型事例表达观点”的写作方法。

《学与问》教案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的字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时间:共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设疑

  1、讲述哥白尼小时候的故事,导入新课。

  2、揭示课题:18 学与问

  3、提问:学与问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

  (2)大致交流词义。

  (3)指名读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第1自然段: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

  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邀请叫别人,拜能者为师。

  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第5自然段:养成勤学好问的*惯,才能成为学*的主人。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四、写字指导

  1、指导要点:钥缤瞬辅翱

  2、学生在书上描红。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的字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过程:

  一、复*词语(指名读齐读)

  钥匙 (轻声) 日新月异 坚持不懈

  翱翔 瞬息万变 (翘舌音) 相辅相成

  二、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一)、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要点:先写问的重要性;再写向谁问;接着写怎样问?最后教育学生要养成勤学好问的*惯。

  (二)、精读课文,深入悟解

  1、学*课文1、2自然段

  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思考:然后看看这道填空题,把它完成。

  填空:知识就是指有(),知识是学来的,也是()。

《学与问》教案8

  一、教学目标

  C: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B: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流感情地朗读课文。

  A: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只有在学中问,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热爱探究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C:了解课文大概内容,认识到“问”的作用。

  B:通过读文品句,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只有在学中问,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

  A:体会“学”与“问”的关系,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做知识的主人。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师讲述哥白尼小时候的故事。

  2. 板书课题:学与问,齐读题目。

  3. 围绕题目质疑:自己读了题目知道了什么或想知道什么?

  师:同学们读了题目已经知道了些知识,也有许多的疑问,那么学与问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读了课文同学们的`疑问就会弄明白了。

  (三)初读课文

  1. 自由读课文。

  C:边读边画出生字。

  B:边读边理解生词的意思。

  C:边读边思考全文共分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解层次

  1. 再读课文

  B:学与问有什么关系?(:人在学*知识,探索奥秘的过程中,“问”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 默读课文

  A: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连一段话说说。

  :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学与问”中“问”的重要性,然后用具体事例说明了“问”在探索奥秘,求得新知中的作用;最后全文。提出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惯,才能‘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B、A:根据刚才所说把课文分为三段。

  3. C读全文

  (四)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表中生字的笔画与结构

  2、C:交流:每个生字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3、A、B指导C书写。

  (五)达标测评与拓展

  C:抄写生字新词

  B:熟读课文

  A: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探求( ) 疑问( ) 兴许( )

  奥秘( ) 启发( ) 强健( )

  第2课时

  一、复*导入新知

  1、自由读全文

  2、C:认读生字新词、说说课文列举了几个事例来说明?

  B:分别是什么事例?

  二、精读课文,深入悟解

  (一)学*第二自然段。

  过渡:我们先学*作者引用的第一个事例。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事?

  2、交流。

  3、哥白尼“喜欢问”表现在什么地方?课文里找答案。

  4、交流。

  5、因为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因此他成了伟大的天文学家,你们还知道哥白尼的哪些情况呢?

  6、交流。

  7、B、A:从哥白尼这个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学会发现问题,多多提问,才能 ……问是成功的开始,只有学会问才会成功。)

  (二)学*第三自然段

  过渡:所以,我们小学生应该怎么做了?看课文第三自然段。

  1、C:指名读、思考:当今世界有什么特点?小学生该怎么做?(文中找答案)

  2、B、A交流。

  A:理解“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3、B:向谁问?

  B、A:理解。“能者为师”(联系上下文理解)

  (三)学*第四自然段。

  过渡:在求知过程中,光向别人请教行了吗?不行,我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我们再来学*作者引用的第二个事例。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C:沈括小时候对什么产生疑问?

  B:他又是怎样解开疑团的呢?

  2、交流。

  A:(理解诗意)课件出示古诗。

  3、A:以这个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不仅要勤学好问,还要善于思考)

  (四)精读第五段

  过渡:通过2、3、4自然段的学*,“学”与“问”之间有什么联系呢?继续学*第五自然段。

  1、C:指名读,B、A: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学与问有什么联系?怎样才能成为学*的主人?

  2、交流。

  四、拓展交流

  1、四人小组交流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或名言。

  2、全班交流反馈。

  五、全文

  1、小组轮流读课文。

  2、师:这是一明事理的文章,文章强调了人在学*知识,探索奥秘的过程中,“问”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过列举科学家的事例,说明“勤”学好问的*惯必须从小养成。

  六、板书设计

  23、学与问

  勤学

  问思结合 养成*惯

  好问

《学与问》教案9

  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文的5个生字,理解“不懈探求”“相辅相成”等词的意思。

  2、梳理文章脉络,明白“摆事实讲道理”是说理文的一大特点。

  3、通过比较引用具体事例的段落,感悟论证的严密性。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自学反馈。

  1、读课题,听写词语,纠正读音和字形。

  金钥匙铺路石相辅相成

  哥白尼稀奇古怪不懈探求

  沈括勤学好问观察思考

  2、课件出示词语,理解了字词意思帮助记忆词语;相机讲解词语意思(不懈探求:懈怠,松懈;不断地探索追求。相辅相成:辅助;成全;互相补充,互相配合。)

  3、齐读词串,用上一两个词语说说文章的内容。(初步探知文章内容)

  二、结合说理文特点,梳理文脉,概括段落大意。

  1、教师: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课文,说理的课文最大的特点是摆事实,讲道理。(板书:摆事实、讲道理)

  2、教师: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又摆了哪些事实呢?(直接交流,节约时间)

  3、交流:

  相机出示:

  (1)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陈述观点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总结观点

  (2)(注意这里要提示:概括大意一定要说清人物、事情和结果。)

  哥白尼从小喜欢“问”,促使他对科学不懈探求。

  沈括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解开了大林寺桃花开花迟的谜团。

  (3)(教师引导:第三自然段则告诉小学生遇到问题需要——)

  小学生有问题要请教别人,拜能者为师。

  4、小结:文章开头提出观点,中间通过实例证明观点,结尾总结观点,说理文结构完整,层次清晰,特点鲜明。

  三、自主学*。

  1、教师:课文又是怎样通过摆事实来讲道理的呢?(重点学*第2—4自然段)

  出示自学任务:

  自学2—4自然段,完成学*任务:

  1、自由朗读两个事例,想一想:每个事例侧重说明什么?从文章的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

  2、对比朗读两个事例,想一想:为什么选取这两个事例?

  自学过程中可以作适当圈画批注,想好后也可以同桌讨论讨论。

  四、任务一。

  1、自由朗读两个事例,想一想:每个事例侧重说明什么?从文章的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

  2、摆事实是很讲究的,先看课文摆的第一个事实。

  (出示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思考:这个例子侧重说明了什么呢?(喜欢问)

  (2)从文中哪些词语、句子感受到哥白尼喜欢问?(放手让学生发言,教师及时点拨即可)

  (抓“缠”“经常”两个词语,感受到哥白尼问得多,问得彻底,不解决问题不罢休——不懈探求)

  (抓“三问”句子,——指名读三问,——一问,问天上的太阳;二问,问天上的星星;三问,问地上的小鸡;有意思的问题,从课文列举的三个问题中你发现了什么?(1、范围广,天上、地下,宇宙中的一切问题都爱问;2、……问题多的数也数不清;3、问题是我们司空见惯,*以为常的现象)(充分说明了哥白尼喜欢问,乐于追问到底呀!)

  (2)练*朗读出他的好奇。指名读

  (3)哥白尼后来从事科学研究以及他取得的成绩,课文为什么不写?

  (4)由此可见,摆事实要注意(具有典型性,所举的.例子所摆的事实证实要讲的道理,事实和道理是相互印证的)

  3、再看第二个例子

  (1)(出示第四自然段)

  (2)这个例子侧重说明了什么呢?沈括观察了吗?思考了吗?(仍然、放在心上、发现、才)

  (3)说理的课文应该怎样朗读呢?我们来看第四自然段,这一段包含两个部分,一是讲道理,一是讲故事,朗读时有区别,讲道理就要讲得言辞恳切;语重心长,讲故事要讲得生动,绘声绘色;人物的语言要读出相应的语气,有一句诗要吟诵;心里想的要读低一些。

  (4)先练一练,再指名读,齐读。

  五、任务二。

  1、对比朗读两个事例,想一想:为什么选取这两个事例?(你又有什么发现?)

  在总体来看课文所摆的两个事实,(都是古代科学家,一个中国,一个外国;他们的研究领域不同;都是勤学好问的典范,一个侧重多问,一个侧重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2、教师小结:摆了两个事实由浅入深、层层深入说明了课文所要阐述的道理,也就是(齐读第一自然段)也是本课结尾总结的观点,齐读。

  六、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

  七、布置作业。

  1、课后学*《大林寺桃花》

  2、搜集关于勤学好问的小故事和名言警句

  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清郑燮

  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汉王允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陶行知

  板书:

  学与问

  (典型性)摆事实讲道理

《学与问》教案10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围绕“勤学好问”这一中心论点,通过中外两个具体的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惯。文章说理全面深刻,令人信服。

  本课的教学中,可以围绕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共同探究:“学”除了贵在“问”之外,还贵在哪些地方?什么样的学*者才能称为“真正”的“学*的主人”?在合作探究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各抒己见www.520xy8.com,畅谈自己对学问之道的见解。学问之道既贵问,也贵勤,还贵恒,等等。

  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的字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4、 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通过阅读本文,知道问与思的密切关系,养成良好的勤学好问的*惯,做学*的'主人。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小故事。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学*文中的生字、新词。

  2.把课文读熟、读正确,理清课文段落。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知识是怎样得来的吗?——

  知识是学*得来的,也是问来的。所以有人把知识又叫做“学问”。

  板书: 23、学与问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

  1、 划出生字,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 用简洁的话,概括每一个自然段的内容。

  3、 学与问有什么关系?www.520xy8.com/sjbwz/找出课文中的有关内容回答问题。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出示生字,指名读生字,词语。

  “鸡 缤 瞬 察 菲 辅 翱 翔”

  “缤纷 瞬息万变 翱翔 辅导 观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时的词语积累情况,将生字组成新的词语或成语跟大家交流。)

  2、指名朗读课文。

  师:化那么短的时间能把课文中的部分段落读通顺,读流利,是一件不简单的事,谁来朗读课文(自己选择认为读得比较流利的段)

  学生分段朗读课文,组织评价。

  4、 交流初读课文后的感受收获。

  (什么是学问?知识与学问之间有什么关系?)

  四、精度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 指名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出示:“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读句子,交流自己对这个句子的理解。

  2、你知道哥白尼吗?(师简要介绍哥白尼)哥白尼成为一个伟大的天文学家,其最初的原由是什么?

  以什么来证明这一个观点呢?课文是从那几个方面来讲述这一个问题的呢?

  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下面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课文下面内容的要点。

  五、指导生字书写

  六、完成课堂作业。

  抄写生字词语。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朗读课文,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在学中问,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培养崇尚科学、热爱探究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什么是“学问”?

  2、出示: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齐读上面的句子。

  讨论:什么叫“相辅相成”?

  你能根据你的学*经历,举例说明什么是“学中问”?什么是“问中学”?

  3、课文又是怎样说明的呢?

  二、指名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出示:

  “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大门的铺路石。

  谁能举例来说明这句话的意思?(可以哥白尼为例说一说这句话的含义。)

  齐声再读该句。

  三、 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引读第三自然段。

  师:哥白尼生活的时代与现在已经大不相同了。我们面对的是怎样的世界?我们又应该如何去正确面对这样一个世界呢?

  1、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2、出示: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3、 讨论:

  联系课文或者生活实际,www.520xy8.com/sjbwz/说说你是如何理解“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

  面对这样一个世界,我们应该怎么办?(学生朗读课文有关内容,并结合自己的学*经历,谈谈自己的体会感受。)

  4、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四、学*课文第四自然段。

  1、过渡导读:当我们心中有疑问时,积极地请教别人,从而获得问题的答案,这固然是一种非常好的学*态度。但是,在求知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要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去获得问题的答案。

  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的第四段,准备把沈括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2、指名讲故事。

  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什么意思?为什么会形成这一现象? 沈括又是怎样解开疑团的呢?

  从沈括身上你学到了什么?像沈括这样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努力求得问题的答案的故事,你还知道些吗?讲给大家听听。

  五、学*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这段话。

  2、出示:

  “到那时,知识的天空将任你翱翔,宇宙的奥秘将任你探求,你将成为学*的主人。”

  “学*的主人”是什么意思?说说你觉得这句话什么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全段。

  六、总结全文。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 交流:读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你的学*将产生怎样的变化?

  3、 质疑:

  学完了课文,你还想要跟大家交流些什么?

《学与问》教案11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设疑

  1、讲述哥白尼小时候的故事,导入新课。

  2、揭示课题:18

  学与问

  3、提问:学与问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

  (2)大致交流词义。

  (3)指名读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第1自然段: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

  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邀请叫别人,拜能者为师。

  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第5自然段:养成勤学好问的*惯,才能成为学*的主人。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四、写字指导

  1、指导要点:钥缤瞬辅翱

  2、学生在书上描红。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的字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过程:

  一、复*词语(指名读齐读)

  钥匙

  (轻声)

  日新月异

  坚持不懈

  翱翔

  瞬息万变

  (翘舌音)

  相辅相成

   二、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一)、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要点:先写问的重要性;再写向谁问;接着写怎样问?最后教育学生要养成勤学好问的*惯。

  (二)、精读课文,深入悟解

  1、学*课文1、2自然段

  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思考:然后看看这道填空题,把它完成。

  填空:知识就是指有(),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常常是(),是()。

  (指名读一读练*的答案,教师相机理解后评点,(重点讲比喻,明确问的重要性)最后齐读)把什么比作什么?

  1)对于整篇文章来说,第一自然段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是文章的总起段,直接表明了作者的观点。作者在下面用了一些例子来证明第一自然段所说的道理,那么我们就先看看其中的一个事例。

  让我们就一起走*哥白尼。你们了解哥白尼吗?(生自由回答)

  (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情况介绍指名说)

  介绍资料:杰出的天文学家哥白尼是波兰人。他从小热爱科学,大学读书时萌发了地球是运动的思想。20多岁去意大利留学,攻读数学、天文学、法律学、哲学和医学,并获得博士学位。他的大部分时间是潜心于天文学的观察和研究,不论寒暑,每天,都用自己制造的天文仪器来观测、计算、研究,30年如一日。根据丰富的观测资料和细致的计算研究,写出了划时代的巨著〈天体运行论〉。哥白尼的日心说,第一次冲破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是啊,哥白尼能成为伟大的天文学家是和他小时侯的学*好*惯分不开的,让我们继续走进哥白尼。看课文第二段。

  2)请大家先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作批注,及时记下自己的所思所想。(他从小爱问问题;他什么都爱问;他问的问题都跟自己的生活有关)

  (板书:好问)

  3)你从这段中的哪些词句感受到哥白尼好奇、好问的?

  (小时候就喜欢问、经常缠着、世界、问这问那、省略号)

  (相机读句子,注意读出哥白尼的好奇、好问。指导朗读。)

  (指导理解:不懈探求、稀奇古怪)

  (联系哥白尼提出的问题,理解后补充省略号中省略的内容再指名读、齐读这一自然段,要求读出哥白尼的好奇的语气。)

  不懈探求(理解懈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4)小小的哥白尼和咱们差不多大,老师相信在*时,你也一定提过问题吧?能说说你提过哪些问题吗?(指名回答)

  5)从哥白尼的事例中你读懂了什么?(问是成功的开始;只有学会问,才能取得成功)

  6)我想大家对这些话肯定有自己的理解了。(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7)结合科学家哥白尼的事例,谈谈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的含义。

  这是一篇说理性文章,议论文就是要通过大量的例子来证明作者的观点。这篇文章中作者的观点就是第一段,那么列举哥白尼的例子就是为了证明第一段。

  2、学*课文第3自然段

  1)教师导入:哥白尼生活的世界,距离我们已经有好长时间了,我们现在面对的又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又该怎么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三自然段。

  2)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哪几个词最能概括我们面对的世界的特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1)具体举例子说明对这两个词语的感受。

  (2)是啊,对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我们有新奇,有疑惑。那么,有了问题,我们该怎么做?

  3)自由读3自然段。问:读了这一段,你们知道可以怎么做吗?(我们应该多提问题)

  4)是呀,古人云:能者为师,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书上是如何来解释它的意思的?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指名回答,然后齐读一遍)

  5)谁能结合刚才我们读的这句话,想到什么名言?说说是什么意思吗?

  投影出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

  7)小结:看来,遇到了问题,我们应该多向人请教,拜能者为师,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愉快地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板书:勤学)

  3、自学第4段

  过渡:刚才我们学*了哥白尼的故事,下面请看沈括的故事。

  1)(直接出示沈括的简介)师读简介。读了介绍后你有什么感受?

  (沈括很有成就、了不起)沈括是多么优秀呀,咱们一起回到沈括小时候生活的那个年代吧,看看他小时候是什么样的?

  2)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第4自然段,试着完成屏目上的题目。

  题目:

  (1)、沈括小时候对什么产生疑问?(理解诗句)

  (2)、后来沈括是怎样解开这个疑问的?

  (3)、从这个事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3)(勤学好问;留心观察;爱动脑筋)是呀,课文中列举了沈括的`事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读第一句话)

  三、总结

  1、同学们,今天我们从中外名人的身上,知道了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那就是:(勤学、好问)

  2、那学与问是什么关系呢?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板书:学与问结合)

  3、怎样才能成为学*的主人呢?(板书:养成*惯)

  4、你知道以后你怎么做了吗?

  5、同学们,刚才你们大胆地畅谈了学*〈学与问〉这一课后,自己学*的收获,情真意切。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课文,不难发现,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都在第一、第三、五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还要在文中插入两个小故事呢?好好想想,与周围的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是有力的证据,证明的作者的观点。)

  是啊!这两个故事对于这篇文章很重要,这就是说理性文章所具有的写作特色,大家今后讲故事或教育帮助别人时可要多想想这篇课文的写法。

  四、拓展:

  1、讲故事,学生讨论。

  (可用搜集的名言、用文中的语言、用名人的事例)

  2、为感谢大家的帮助,老师搜集了几句名言共享。

  五、课外:结合四年级学的《说勤奋》和五年级学的《谈礼貌》,寻找说理性文章的特点。

  附板书:

  勤学

  23、学与问

  学与问结合

  养成良好*惯

  好问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的字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学与问》教案12

  一、导入

  板书课题:学问

  你们是怎么理解“学问”?

  生1:学问就是既要学,又要问。

  教师相机板书:与学与问

  生2:学问就是知识

  生3:学问就是博古通今

  咱们今天我们就来学*学与问,在学中问,在问中学。请大家拿出学案。

  出示学案要求

  二、初读课文

  (一)检查读书

  指名读第一小节。点评:很流利,开门红。

  接着文章写了两个事例。哪两上事例?

  生哥白尼沈括

  请两位同学上黑板写这两个名字。

  指名读第二小节。点评:他和*时比有没有进步?我听出来了。

  指名读第三小节。点评:读得很流畅。

  指名读第四小节。

  过渡:通过这两个事例我们能明白一些道理,谁来读最后一节。

  指名读第五小节。

  总评:同学们课前做了充分的预*,读得流畅。

  (二)教学生字,初步

  指导写懈、翔、翱,指名说容易写错的地方。描一个写一个。

  (三)了解文章内容

  请同学们概括地说说文章中写了哪两个事例?

  生回答。

  师:把话说全面,不一定要啰嗦。

  生:沈括小时候问妈妈为什么山寺中的桃花开得迟,妈妈没有予以解答,后来他自己探索出了答案。

  师:学与问为什么是相辅相成的?小组合作学*。

  指名读同学读学案,弄清学案中的要求。

  请同学中在自己研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时间为15分钟。

  1、汇总《学案》中提出的不懂的问题,进行小组内的`自问答。

  2、弄懂了、解决了的问题就划去。

  3、每组选择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写在题板上。

  重点探讨:什么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每组组长、时间监督员、记录员请举手。老师给每个小组发一块小黑板。

  (三)小组合作学*交流

  教师板书:发现问题讨论问题

  请七个小组把小黑板贴在大黑板上。先看看有没有重复的。

  拿出其中一个小组的问题:你们认为是先学再问还是先问再学?

  生各抒己见。

  引导学生认识到无论是先学再问还是先问再学都是一种学*,他们是相辅相成的。

  第二个问题:问是得不到精确的答案的,关键要看书。

  第三个问题:为什么说在求知过程中要把勤学好问把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生1:沈括问了妈妈问题,这是他勤学好问的表现,妈妈没有解答出来,他最后通过观察思考解决了问题,所以要两者结合。

  师追加一个问题:为什么课文中要举这两个例子呢?

  生1:因为课题就是学与问,这两个例子都是学与问相结合的。

  生2:哥白尼小时候非常喜欢问问题,最后才成了天学学家。

  师:把从文阐述道理的句子划下来。

  生1:第1小节

  你是怎么理解这个道理的?

  引导:可以从句式和关键词理解。

  生1:把问比作金钥匙。说明要学*就必须要问,否则就没有办法走进知识的殿堂。

  生3:第3小节“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

  生4:第3小节“无论地位高低……”

  师问个智慧含量高的:学问贵在学,贵在问,还贵在什么?

  生1:实践。

  生2:不懈探求的精神。

  生3:思考

  生4:发现问题

  生5:观察

  生6:勤奋

  生7:写

  生8:触类旁通

  生9:拼博

  生10:坚持

  ……[m1]

  (四)观看视频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的视频

  (五)填写表格

《学与问》教案13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通过阅读本文,知道问与思的密切关系,养成良好的勤学好问的*惯,做学*的主人.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板书"学问"一词,指名读,你知道什么叫学问吗(生:知识,学识,文化)

  2,板书"学与问",老师在中间加上了一个"与",又是什么意思呢(生:学*与提问)

  3,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学*的文章,叫《学与问》.齐读课题.

  4,介绍文体及写作方法

  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也就是议论文.议论文通常在开头鲜明地提出观点,然后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结论.

  5,那么,本文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又是怎样把这个观点说清楚的呢让我们共同走进第二十三课.

  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在这篇文章里,作者提出了一个怎样的观点讨论:

  出示1:"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齐读

  课文还有一处也说了作者这个观点,请同学们找一找.

  出示2:"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齐读

  2,这两句话一句在开头,起的作用是——总领,一句在结尾起的作用是——总结.两句话又形成的关系是——首尾呼应.

  3,这两句话的意思用一个四字词语来说就是要——勤学好问.

  板书:勤学好问

  "好"就是"喜欢,喜爱"的意思.齐读词语两遍

  4,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第一,第五小节摆出了勤学好问这个观点,围绕这个观点,课文中间三小节各写了什么(指名朗读回答.)

  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相机理解"不懈探求"懈,松懈.不断探索.

  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要请教别人,拜能者为师.

  相机理解"瞬息万变"指变化速度快."日新月异"指变化大.

  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过渡:这三小节中,写到了两个伟人,一个是哥白尼,一个是沈括,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哥白尼.

  三,学*课文第二自然段.

  1,(课件出示图片及人物的生*简介)看,这就是哥白尼.请同学把这段文字读一读,想一想,他给你怎样的印象

  2,同学们,看了刚才的简介,我们知道了哥白尼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什么他会有这么大的成就我们一起来看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讨论.

  (好问.)

  3,你从哪些地方看出他的好问的

  从省略号你想象小哥白尼还会提哪些问题呢

  4,指导朗读.

  5,从哥白尼的事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正如书上所说:(出示句子:"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6,同学们,你们能举出一些名人勤学好问的例子吗(牛顿根据苹果下落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根据水壶的蒸汽发明了蒸汽机)

  7,小结:从哥白尼和同学们刚才所列举的事例上,我们真正认识了"问"在成功道路上的重要性.

  四,学*课文第四自然段

  1,过渡:作者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还列举了北宋时的大科学家沈括的例子,请大家自由读第四段,完成练*.

  出示练*

  (1),这段话中的.总起句是( ).

  (2),说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意思.

  (3),( )时期的沈括是个( ),他读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时,产生了一个疑问:()但是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后来他在深山的寺庙里观察思考发现了:原来( ).

  2,交流上述问题.

  过渡:无论是哥白尼生活的世界,还是沈括生活的世界,它们距离我们已经有好长时间了,我们现在面对的又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又该怎么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三自然段.

  五,学*课文第3自然段

  1,默读课文,看看哪几个词最能概括我们面对的世界的特点(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2,现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我们有疑惑,我们该怎么做——(教师接读——拜"能者为师")

  3,找一找,书上哪句话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能者为师"的意思.

  出示:"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

  朗读

  理解:什么叫"能者" (确实能给别人启发,给别人帮助的人)

  说明:根据书上的句子解释词语是一种好方法,但有时应稍作修改.

  ③什么叫"能者为师" (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确实能给别人启发,给别人帮助的人,都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

  4,关于这个道理,孔子也说过这样两句话.

  出示:三人行,必有我师.

  不耻下问.

  讲解: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说明应该虚心向别人学*.

  不认为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是耻辱.

  齐读

  5,小结:看来,遇到了问题,我们应该多向人请教,拜能者为师,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

  六,总结拓展:

  1,过渡:课文学到这里,我想同学们一定也懂得我们从小应该养成勤学好问的*惯,因为(导读)"我们从小应该养成勤学好问的*惯"

  2,是的,勤学好问,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学*方法,更是一种良好的学*品质,有许多的名人名言也验证了这一点,下面请大家看几则名人名言.(出示名人名言:)

  (1)不学不成,不问不知.——王充

  (2)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 ——清郑燮(xiè)

  (3)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

  (4)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学与问》教案1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3、探索问的方法,激发学生问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

  教学难点: 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具准备: 课件

  一、揭题,析题

  1、师板书“学”,问:同学们,从你们哇哇落地,一无所知到现在,说说你学会了什么?

  生:我学会了写字,我学会了扫地, 我学会了唱歌,我学会了说话…

  师:从不会写到会写,我们成长着,从不会说到会说,我们生活着,你发现没有(课件出示: 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 过程。 生活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 的过程。)

  生:成长的过程是一个学*的过程,生活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学*的过程。

  师:真会思考!我们一起来读读。(课件出示:成长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学*的过程,生活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学*的过程。)从这句话中,你们发现了我们的成长和生活都离不开?生:学。

  师:“学”常常和哪个字连在一起啊?

  生:问。(师板书:问)

  师:你能从这个字的字形上给大家一点启示吗?

  生:问要用嘴来问!

  师:你真会观察!你真有学问!学和问连在一起就组成了“学问”,我们常常把“学问”说成“知识”,把有知识说成有“学问”。

  2、古往今来,在你的心目中哪些人可以真正称得上有学问的人呢?

  生:司马光。

  生:司马迁。

  生:孔子。

  生:贾岛……

  师:你们是不是有学问的人啊?

  生齐答:不是。(笑)

  师:有学问的人一定是喜欢问问题的人,你们*时就喜欢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刚才还说了那么多有学问的人,老师觉得你们也是有学问的人。(生显得很开心。)今天这堂课老师也想来做一次一个有学问的人。老师想和同学们互换一下角色,在学*的同时,老师有不懂的问题就会向你们发问,可以吗?

  二、预*检测,找准起点

  (1) 师:这篇课文讲了两个有学问的人,你们知道他们是谁吗?(哥白尼和沈括)了解他们吗?让我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情况。

  课件出示词语:不懈探求 沈括 瞬息万变 相辅相成 翱翔

  A、 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这个词,通过预*你知道这个词是描写谁的吗?(哥白尼)请你用这个词来形容一下哥白尼。

  师:除此之外,通过课前查阅的资料你对哥白尼还有那些了解?(师相机出示课件)

  生:我了解哥白尼,我知道他创立了“日心说”。

  师:你能具体说说什么是“日心说”吗?

  生:“日心说”就是地球绕着太阳转。

  (是啊,在日心说创立之前,人们一直都认为太阳绕着地球转,这叫“地心说”,一字之差,可是整整等待了一千多年啊。)

  生:我还知道哥白尼写了本《天体运行论》,我知道哥白尼最后被教会残害死了。

  师:是的。要想成为真正有学问的人,还需要有不懈探求真理的勇气。

  B、 课前让大家搜集了有关沈括的资料,能用一两句话介绍一下他吗?

  生:我知道沈括写了本《梦溪笔谈》,我知道沈括是物理学家。

  师:沈括不仅是物理学家,还是化学家、军事家、文学家、立法学家、天文学家、乐律学家……他还写了《长兴集》、《苏沈良方》等著作。(课件出示)

  生:不由自主发出感慨——真是个大学问家。

  C、师:“瞬”为什么是“目”字旁啊? 生:眼睛看着千变万化的事物。

  师:千变万化,眼睛怎么来得及看啊? 生:“瞬息万变”的意思是“一眨眼的工夫就发生了千变万化”,“瞬息”就是一眨眼,所以“瞬”是“目”字旁。

  师:你能根据词语的偏旁部首来思考,学*方法很好。

  D、“相辅相成”这个词是什么结构,能再说几个同结构的词吗?

  E、文章哪个句子含有“翱翔”这个词,读一读。“翱翔”就是?什么会“翱翔”呢?学了课文大家将了解的更为深入。

  (2)朗读哥白尼和沈括两个小故事

  刚才通过对这几些词语的了解,我们已初步认识了哥白尼和沈括这两个大学问家,老师想请你们推荐两位朗读好的同学,来读读文中发生在这两个大学问家身上的两个故事。

  生:相互推荐,朗读故事。

  三、深入学*课文,探究体会

  1、学*两个名人故事

  (1)感悟体会学与问的关系

  A.师:老师在我们班上课的时侯,有同学说——哥白尼的学问是学来的,沈括的学问是问来的?

  生:(有几个学生面露疑惑,插嘴表示反对。)

  师:你为什么不同意啊?你的观点是什么呢?

  生:我认为哥白尼的学问是问来的,沈括的学问是学来的。因为书上说:“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方升起,从西边落下?晴朗的夜空有那么多星星,为什么到了白天却无影无踪了?小鸡为什么……所以我认为哥白尼的学问是问来的。”

  师:对啊!从你的回答中老师感觉到哥白尼的学问的确是问来的。那些词最能体现?(经常、缠着、省略号都可看出学问是问来的)让我们来读读这段话。

  生:读——“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方升起,从西边落下?晴朗的夜空有那么多星星,为什么到了白天却无影无踪了?小鸡为什么……”

  师:还可以从哪里看出哥白尼的学问也是问来的?

  生:我还从“哥白尼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正是从这些稀奇古怪的‘为什么’开始的。”看出他的学问也是问来的。

  生:老师,我觉得沈括的学问是学来的。我们可以从“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他仍然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有一次,他随大人到深山的寺庙里去,发现那里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看出来沈括的学问是自己学来的。

  生:对,另外还有通过观察思考。(板书:观察思考)

  师:哦,老师现在“终于”明白了:要想成为哥白尼,只要问;要想成为沈括,只要学……

  生:不对,不对!

  师:怎么又不对啊?你们自己说的啊,哥白尼的学问是问来的,沈括的学问是学来的。

  生:我们是说——哥白尼的学问是问来的,但不仅仅是问来的;沈括的学问是学来的,也不仅仅是学来的。

  师:那他们的学问到底怎么来的呢?

  生:他们的学问既是问来的,也是学来的。

  B.思考:为什么说他们的学问既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呢?

  生:沈括是先问妈妈,妈妈没能解开他的谜团,然后他就自己学*。终于发现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原因,所以说沈括的学问是问来的,也是学来的。

  师:妈妈不是已经告诉他答案了吗?

  生:妈妈的答案太模糊了,不够准确。

  师: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生:我是从“兴许”这个词看出来的。

  出示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唐白居易 小解诗句意思:四月,*地上正是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但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刚刚开始盛放。我常常为春天的逝去,为其无处寻觅而伤感,此时重遇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到:原来春天是转到这里来了。

  师:(恍然大悟状)哦,我终于明白了。看来做学问还得抓住关键。你也是个有学问的人,能抓住关键词来体会。

  生:哥白尼的学问也是这样:既是问来的,也是学来的。他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说明是问来的。我还从“不懈追求”这个词看出他的学问也是学来的,不懈追求就是学*。

  生:书上不是说了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师:我被你们说服了,正如你们所说: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师:(出示——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读读看。

  生:齐读。

  师:你从这句话里读出问题来了吗?

  生:(鸦雀无声。)

  师:再读,边读变思考。

  生:齐读,有个别学生举手。

  师:学*就是要发现问题,再认真地读读这句话。

  生:读,静静思考,举手的同学越来越多。

  生:刚才说学问是问来的,也是学来的,怎么这里说,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师:会问问题了,书上说:有知识就是有学问,那么学问就可以说成——

  生:知识。

  师:是啊,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非常重要,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课件)

  师:理解这句话吗?这里有个关联词语“是……也是……”说明什么/

  生:”学”与“问”就好像小鸟的两只翅膀,少了一只都不可以飞。

  师:老师真的佩服你,佩服你会学*。有时候深奥的道理就可以通过举简单的例子来说明清楚。

  师:课文学到现在,“学”与“问”到底是什么关系呢?板书——与

  生:我觉得学与问是并列关系。

  师:能具体点讲吗?

  生:“学”与“问”是连在一起的,不可以分割。

  生:“学”与“问”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生:“学”与“问”是一对孪生兄弟,缺一不可。

  师:你们想说的是不是这些话啊?读读看,出示——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课件出示)

  师:你们怎么就不能像书上这样说得清清楚楚呢?要不要再读一遍啊?

  生:(很乐意)再读了一遍。

  师:谁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学”与“问”之间的关系?

  生:相辅相成。

  师:对了。你能结合课文说说相辅相成的意思吗?

  生: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生:还有——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

  师:哦,我现在明白了:学与问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板书——相辅相成

  师:同学们,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你们以后在学*、生活中每天都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哥白尼和沈括是古人,他们就那样勤学好问,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我们该怎么做呢?

  生:读——我们更应当像哥白尼那样,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从*常事物中发现问题。有了问题,可随时随地请教别人。

  师:向谁请教呢?(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生:继续读——你可以请教父母 和老师,也可以请教同学和朋友。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古人说的“能者为师”就是这个道理。(课件出示)

  师:想想看,“请教”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问。

  师:那我来问你,神七有多少零件啊?

  生:(笑)不知道。

  师:哦,那就算了。我这样是请教吗?

  生:(笑)不算。应该虚心点。

  师:请问神七有多少零件?您能告诉我吗?

  生:(笑)不知道。

  师:不知道就算了。我这样是真正的请教吗?

  生:不算。请教应该打破沙锅问到底,真正把问题弄懂。

  生:请教就是虚心地向别人讨教,最好学会为止。

  师:“能者为师”的意思懂吗?

  生: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这就是“能者为师”的意思。

  师:对了,这是书上的.解释。我们读读看。(课件出示: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红色字体)

  生:齐读。

  师:农民可以成为你的老师吗?

  生:可以啊。

  师:农民哪些方面可以成为你们的老师啊?

  生:农业知识方面。

  师:比你小的学生可以成为你们的老师吗?

  生:可以。

  师:为什么呢?

  生:只要他们有可以值得我们学*的地方,都可以成为我们的老师。

  师:是啊。只要——

  生:再读——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这也是我们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多说过的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课文学到这儿了,我这个大学生也有个问题:书上都是说别人成为我们的老师,我们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吗?

  生:也可以的,只要我们可以给别人启发,给别人帮助。

  师:现在我们再来说说“能者为师”的意思好吗?

  生:不管是谁,只要可以给人以启发,给人以帮助就可以做老师。

  生:只要有一技之长的人,就可以做老师。

  四、小结

  师:从这节课中老师发现你们真是勤学好问的孩子。是啊! 我们小学生从小养成了勤学好问的*惯,就好比——

  生:继续读——插上了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到那时,知识的天空将任你翱翔,宇宙的奥妙将任你探求,你将真正成为学*的主人。(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现在能来说说还有什么可以“翱翔”啊?

  生:我们可以“翱翔”,在知识的海洋里翱翔。

  师:是的。我们的思想也可以“翱翔”,可以翱翔于遥远的古代,也可以翱翔到未知的将来。

  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课文学到这儿。你们认为在我们*时的学*与生活中,当我们遇到问题时我们该怎样去学,怎样去问,怎样去处理好学与问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呢?师:在“学与问”、“相辅相成”上打了个大大的问号,然后静静地看着学生。

  生:我准备自己去学*,遇到不懂的就去请教别人。

  生:我以后在学*中也要勤学好问,解决这些问题。师:今天勤学好问,明天睡懒觉吗?

  生:不是的,还要坚持勤学好问。

  师:是的,只要坚持勤学好问就一定能成为学*的主人,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

  老师我这个大学生为了将来能够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勤学还要好问嘛,所以想在最后再文大家一个问题:这篇课文和我们前面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同,他在写作上又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下节课一起交流好吗?

  六、赠

  同学们,课文学到这儿了,老师想送大家几句话(出示名人名言:)

  (1)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汉 王充

  (2)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 ——清 郑燮(xiè)

  (3)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

  (4)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 5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陶行知 《每事问》

  七、作业

  1、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家,得到了一块当朝宰相赠送的书有“学问”两个字的金匾。这家主人过世后,他的两个儿子分家,谁都想得到那块能带来学问的金匾,互不相让。结果两人只好找来工匠把匾从中一分为二。老二得到了有“学”字的半块。于是他就扛着这半块匾到处求学,见什么学什么,从不多问。几年下来,却一无所获。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位智者……

  各位同学假如你是这位智者,你会怎样来说服这位只知“学”的老二呢!

  (友情提醒:不仅可以用书上原文、原故事来说服“老二”,还利用自己所知道的名人名言、名人故事来说服“老二”。)

  2、选做题(二选一)

  (1)写一段话。利用搜集来的有关学与问的小故事说明“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并在结尾用上这句话,下节课与同学交流。

  (2)搜集名人勤学好问的小故事或名言,下节课与同学交流。

《学与问》教案15

  教材分析:

  六年级(上)册,是一阐明事理的课文。

  这课文提出了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养成勤学好问的*惯,才能求得真知的观点,举出了中外著名科学家勤学好问、问思结合的事例来加以证明,给我们以深刻启发。

  课文第一自然段提出观点。这一自然段有如高屋建瓴,树起了全文的中心。第二至四自然段论证观点。这一部分是全文主体:举例证明成功是从问开始的,世界千变万化必须“问”,而且要以“能者为师”,接着又举例证明问思结合。第五自然段作出结论。这一段对应开头观点、中间论证的结论,给我们指明了方向,使我们对这一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提观点——做论证——下结论,结构上符合一般阐明事理文章的特点,同时例证充分,说理有据,更添说服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中诗句的意思。

  3.学会收集勤学好问的小故事或名言,懂得与同学交流。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重点:

  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

  教学难点:

  发扬勤学好问的,做知识的主人。

  设计理念及思路: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指出:在语文阅读中,文本语言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它仍然是信息的载体,认识的工具,学生必须以它为凭借,披文得意,入情悟理,学*;另一方面,它又是认识,学*的对象。阅读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论述方法。从整体入手,是阅读的一般规律。在揭题时,就要让学生阅读全文,抓住中心,知道作者在文章中说明的道理。然后,采用直奔中心的方法,培养学生“整体感悟”的能力。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自读感悟,合作交流;拓展,实践升华。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揭示文体。

  同学们,我们在四、五年级学过《说勤奋》、《滴水穿石的启示》,这两课文有相似之处,它们都是什么文?(板书:说理文)说理文往往有这样的规律:作者一般都是在开头提己的观点,然后通过名人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结论,给我们读者以启发,使我们对他的观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板书:提出观点 事例证明 得出结论)

  今天我们又要学一说理文,齐读《学与问》。

  二、整体感知,亮出观点。

  过渡: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共同触摸作者的脉搏。

  快速浏览,整体感知,看看作者介绍了哪些名人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了结论。(板书:哥白尼 沈括)

  同学们轻声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作者亮出了怎样的观点?

  这段话作者把“问”比作________、________,说明了______________。

  (板书:金钥匙 铺路石)

  三、阅读事例,感悟。

  1.是啊!“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出示句子,齐读,读出重要性。)相信同学们学了哥白尼的事例后一定会更明白“问”为什么这么重要。

  2.请同学们阅读了哥白尼的资料(出示) ,谁来说说你知道他有哪些成就?

  (指名学生简介哥白尼)

  3.哥白尼真是一位伟大的天文学家!他是怎样走上探求科学奥秘的道路的?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二节,思考。

  4.指名回答:你从这一节中知道了什么?

  5.师:你从这段中的哪些词句感受到哥白尼好奇、好问的?

  (小时候就喜欢问、经常缠着、世界、问这问那、省略号)

  (联系哥白尼提出的问题,理解后补充省略的内容再指名读、齐读)

  6.你还知道哪些名人好问的故事?(学生根据的资料说一说)

  这些名人的事例,使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指名说。

  (学生可能说到:要爱问问题,要多问问题,要敢于问问题等)

  7.这么多名人的成功都离不开问,看来引读…… “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让我们牢牢记住这句话好吗?再次出示齐读。

  8.名人好问的故事让我想起这样两句名言: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不让,然后为德。 ——荀况

  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异议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 ——巴尔扎克

  (出示,指名读,齐读)。

  四、交流探讨,深入理解。

  过渡:现在,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世界……学会从*常事物中发现问题。(课文第三节前四句话)

  1.有了问题该向谁请教呢?你们以前都向谁请教过?(指名学生说)

  2.课文中告诉我们要向谁请教呢?

  3.指名说什么叫“能者为师”。(出示文字)

  4.说到能者为师,老师想送两句名言:

  三人行, 必有我师。——孔子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5.这两句名言就是告诉我们要不问年龄,不看地位,以能者为师。把这几句话说给自己听好吗?

  出示:有了问题,可随时随地请教别人。你可以请教父母和老师,也可以请教同学和朋友。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古人说的“能者为师”就是这个道理。

  指名说,齐说。(说时把“你”改成“我”)

  五、自学质疑,学思结合。

  1.过渡:有了问题要向别人请教,不过有时问题不能完全靠别人来解答,因为别人也有不知道的时候。遇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呢?

  (默读第4自然段,看看沈括小时侯碰到什么疑问,他是怎么做的?)

  2.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时间相差这么远呢?

  3.北宋科学家沈括小时侯是怎么解决这个疑问的呢?(自由读第四节思考)

  A.指名回答

  B.从这件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一个善问的人,不会满足于别人给的模糊的解释,而是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自己的大脑去思考, 得出科学的答案。(板书:观察思考)

  出示: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沈括就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我们就现学现问。

  4.(学生质疑) 相机出示: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这句诗____代诗人__________的《 》。

  “尽”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始盛开”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后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让我们记住这句名言吧: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齐读总起句: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六、全文,理性升华。

  1.最后作者得出了一个怎样的结论呢?你是怎样理解的?

  出示最后一段。

  指名说说“相辅相成”的意思。(他们谁也离不开谁……),因此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2.怪不得作者说:我们从小养成了勤学好问的*惯,就好比插上了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到那时,知识的天空将任你翱翔,宇宙的奥秘将任你探求,你将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A.“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指的是什么?(板书:勤学、好问的*惯)

  指名读好这句话,突出强健有力。指导朗读,齐读。

  B.能够自由地翱翔知识的天空,探求宇宙的奥秘你会感到怎样?(高兴、自豪……)就把这种感情融入到你的朗读当中。指名读,齐读。

  3.全文:学完了《学与问》这说道理的文章,我们不难发现作者除了和我们讲道理,还举了哥白尼、沈括的两个事例介绍,这种写法是说理性文章最常用的:摆事实,讲道理。这样文章才有说服力。以后想要和别人讲道理时,可以想想这文章的写法。

  4.最后老师要送一首小诗

  问到底

  (陶行知)

  天地是个闷葫芦,

  闷葫芦里有妙理。

  你若不问你怕它,

  它一被问它怕你。

  你若愿意问问看,

  一问直须问到底。

  指名读,齐读。

  5.送三张电子书签。名言指读,谁读送给谁。

  七、课外作业,拓展实践。

  1.选择你喜欢的勤学好问名言摘抄下来,做成书签,送给同学和朋友。

  2.写话练*:古时候有一户很有学问的人家,得到了个当朝宰相赠送的书有“学问”两字的金匾。这家主人过世后,他的两个儿子分家,谁都想得到那块能带来学问的金匾,互不相让。结果两人只好找来工匠把匾从中一分为二。老二得到了有“学”字的半块。于是他就扛着这半块匾到处求学,见什么学什么,从不多问。几年下来,却一无所获。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位智者……

  各位同学,你们现在就是这位智者,你该如何帮助这位只知“学”的青年呢!(友情提示:可以利用课文内容及自己搜集的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名言等写劝说的话。)

  板书设计 :

  23. 学与问

  提出观点 金钥匙 铺路石

  哥白尼

  说理文 举例证明 勤学好问 观察思考

  沈 括

  得出结论 相辅相成 养成*惯


学与问教案范文10份(扩展2)

——《学与问》教案菁选

《学与问》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与问》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学与问》教案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中诗句的意思。

  3.学会收集勤学好问的小故事或名言,懂得与同学交流。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重点:

  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

  教学难点:

  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设计理念及思路: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指出:在语文阅读中,文本语言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它仍然是信息的载体,认识的工具,学生必须以它为凭借,披文得意,入情悟理,学***;另一方面,它又是认识,学*的对象。阅读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论述方法。从整体入手,是阅读的一般规律。在揭题时,就要让学生阅读全文,抓住中心,知道作者在文章中说明的道理。然后,采用直奔中心的方法,培养学生“整体感悟”的能力。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自读感悟,合作交流;总结拓展,实践升华。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揭示文体。

  同学们,我们在四、五年级学过《说勤奋》、《滴水穿石的启示》,这两篇课文有相似之处,它们都是什么文?(板书:说理文)说理文往往有这样的规律:作者一般都是在开头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通过名人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结论,给我们读者以启发,使我们对他的观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板书:提出观点事例证明得出结论)

  今天我们又要学一篇说理文,齐读《学与问》。

  二、整体感知,亮出观点。

  过渡: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共同触摸作者的思想脉搏。

  快速浏览,整体感知,看看作者介绍了哪些名人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了结论。(板书:哥白尼沈括)

  同学们轻声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作者亮出了怎样的观点?

  这段话作者把“问”比作________、________,说明了______________。

  (板书:金钥匙铺路石)

  三、阅读事例,感悟思想。

  1.是啊!“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出示句子,齐读,读出重要性。)相信同学们学了哥白尼的事例后一定会更明白“问”为什么这么重要。

  2.请同学们阅读了哥白尼的资料(出示),谁来说说你知道他有哪些成就?

  (指名学生简介哥白尼)

  3.哥白尼真是一位伟大的天文学家!他是怎样走上探求科学奥秘的道路的?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二节,思考。

  4.指名回答:你从这一节中知道了什么?

  5.师:你从这段中的哪些词句感受到哥白尼好奇、好问的?

  (小时候就喜欢问、经常缠着、世界、问这问那、省略号)

  (联系哥白尼提出的问题,理解后补充省略的内容再指名读、齐读)

  6.你还知道哪些名人好问的故事?(学生根据提供的资料说一说)

  这些名人的事例,使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指名说。

  (学生可能说到:要爱问问题,要多问问题,要敢于问问题等)

  7.这么多名人的成功都离不开问,看来引读…… “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让我们牢牢记住这句话好吗?再次出示齐读。

  8.名人好问的故事让我想起这样两句名言: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不让,然后为德。    ——荀况

  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异议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

  (出示,指名读,齐读)。

  四、交流探讨,深入理解。

  过渡:现在,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世界……学会从*常事物中发现问题。(课文第三节前四句话)

  1.有了问题该向谁请教呢?你们以前都向谁请教过?(指名学生说)

  2.课文中告诉我们要向谁请教呢?

  3.指名说什么叫“能者为师”。(出示文字)

  4.说到能者为师,老师想送给大家两句名言:

  三人行,必有我师。——孔子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5.这两句名言就是告诉我们要不问年龄,不看地位,以能者为师。把这几句话说给自己听好吗?

  出示:有了问题,可随时随地请教别人。你可以请教父母和老师,也可以请教同学和朋友。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古人说的“能者为师”就是这个道理。

  指名说,齐说。(说时把“你”改成“我”)

  五、自学质疑,学思结合。

  1.过渡:有了问题要向别人请教,不过有时问题不能完全靠别人来解答,因为别人也有不知道的时候。遇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呢?

  (默读第4自然段,看看沈括小时侯碰到什么疑问,他是怎么做的?)

  2.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时间相差这么远呢?

  3.北宋科学家沈括小时侯是怎么解决这个疑问的呢?(自由读第四节思考)

  A.指名回答

  B.从这件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小结:一个善问的人,不会满足于别人给的模糊的解释,而是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自己的大脑去思考,得出科学的答案。(板书:观察思考)

  出示: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沈括就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我们就现学现问。

  4.(学生质疑)相机出示: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这句诗出自____代诗人__________的《      》。

  “尽”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始盛开”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后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让我们记住这句名言吧: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齐读总起句: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六、总结全文,理性升华。

  1.最后作者得出了一个怎样的结论呢?你是怎样理解的?

  出示最后一段。

  指名说说“相辅相成”的意思。(他们谁也离不开谁……),因此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2.怪不得作者说:我们从小养成了勤学好问的*惯,就好比插上了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到那时,知识的天空将任你翱翔,宇宙的奥秘将任你探求,你将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A.“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指的是什么?(板书:勤学、好问的*惯)

  指名读好这句话,突出强健有力。指导朗读,齐读。

  B.能够自由地翱翔知识的天空,探求宇宙的奥秘你会感到怎样?(高兴、自豪……)就把这种感情融入到你的朗读当中。指名读,齐读。

  3.总结全文:学完了《学与问》这篇说道理的文章,我们不难发现作者除了和我们讲道理,还举了哥白尼、沈括的两个事例介绍,这种写法是说理性文章最常用的:摆事实,讲道理。这样文章才有说服力。以后想要和别人讲道理时,可以想想这篇文章的写法。

  4.最后老师要送给大家一首小诗

  问到底

  (陶行知)

  天地是个闷葫芦,

  闷葫芦里有妙理。

  你若不问你怕它,

  它一被问它怕你。

  你若愿意问问看,

  一问直须问到底。

  指名读,齐读。

  5.送三张电子书签。名言指读,谁读送给谁。

  七、课外作业,拓展实践。

  1.选择你喜欢的勤学好问名言摘抄下来,做成书签,送给同学和朋友。

  2.写话练*:古时候有一户很有学问的人家,得到了个当朝宰相赠送的书有“学问”两字的金匾。这家主人过世后,他的两个儿子分家,谁都想得到那块能带来学问的金匾,互不相让。结果两人只好找来工匠把匾从中一分为二。老二得到了有“学”字的半块。于是他就扛着这半块匾到处求学,见什么学什么,从不多问。几年下来,却一无所获。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位智者……

  各位同学,你们现在就是这位智者,你该如何帮助这位只知“学”的青年呢!(友情提示:可以利用课文内容及自己搜集的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名言等写劝说的话。)

《学与问》教案2

  教学重点:

  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

  教学难点:

  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具准备:

  光盘、挂图、录音机。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设疑

  1、讲述哥白尼小时候的故事,导入新课。

  2、揭示课题:18

  学与问

  3、提问:学与问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

  钥匙、芳菲、翱翔、强健、哥白尼、五彩缤纷、

  殿堂、好奇、瞬息万变、相辅相成、日新月异

  (2)大致交流词义。

  (3)指名读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第1自然段:“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

  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邀请叫别人,拜能者为师。

  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第5自然段:养成勤学好问的*惯,才能成为学*的主人。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四、写字指导

  1、指导要点:钥缤瞬辅翱

  2、学生在书上描红。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钥匙

  疑团

  殿堂

  日新月异

  好奇

  强健

  探求

  瞬息万变

  二、精读课文

  1、学*第1、2自然段。

  (1)学生自己读,思考:哥白尼是怎样走上科学探究之路的?

  (2)

  理解“不懈追求”。

  (3)

  简介哥白尼及其地动说。

  (4)

  结合科学家哥白尼的事例,启发学生谈谈“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的`含义。

  2、学*第3自然段。

  (1)知名朗读。

  (2)结合上下文,理解“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3)提问:我们新一代的小学生面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应该怎么办?

  (4)问:向谁问?

  (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能者为师”的理解。

  (6)引读第3自然段。

  3、学*第4自然段。

  (1)过渡: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联系起来,在这方面,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小时候是怎么做的呢?

  (2)自己读第4自然段。

  (3)沈括小时候对什么产生疑问?

  理解古诗意思,知道身阔的疑问:为什么同是套话,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

  (4)沈括问妈妈,妈妈是怎么回答的?

  (5)后来沈括是怎样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6)从这个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

  4、学*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讨论:学与问是什么关系?怎样才能成为“学*的主人”?

  三、朗读课文,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指名读课问。

  2、指名说说主要内容。

  3、说一说自己搜集的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写下来。

《学与问》教案3

  一、教学目标

  C: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B: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流感情地朗读课文。

  A: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只有在学中问,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热爱探究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C:了解课文大概内容,认识到“问”的作用。

  B:通过读文品句,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只有在学中问,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

  A:体会“学”与“问”的关系,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做知识的主人。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师讲述哥白尼小时候的故事。

  2. 板书课题:学与问,齐读题目。

  3. 围绕题目质疑:自己读了题目知道了什么或想知道什么?

  师:同学们读了题目已经知道了些知识,也有许多的疑问,那么学与问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读了课文同学们的疑问就会弄明白了。

  (三)初读课文

  1. 自由读课文。

  C:边读边画出生字。

  B:边读边理解生词的意思。

  C:边读边思考全文共分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解层次

  1. 再读课文

  B:学与问有什么关系?(:人在学*知识,探索奥秘的过程中,“问”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 默读课文

  A: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连一段话说说。

  :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学与问”中“问”的重要性,然后用具体事例说明了“问”在探索奥秘,求得新知中的作用;最后全文。提出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惯,才能‘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B、A:根据刚才所说把课文分为三段。

  3. C读全文

  (四)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表中生字的笔画与结构

  2、C:交流:每个生字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3、A、B指导C书写。

  (五)达标测评与拓展

  C:抄写生字新词

  B:熟读课文

  A: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探求( ) 疑问( ) 兴许( )

  奥秘( ) 启发( ) 强健( )

  第2课时

  一、复*导入新知

  1、自由读全文

  2、C:认读生字新词、说说课文列举了几个事例来说明?

  B:分别是什么事例?

  二、精读课文,深入悟解

  (一)学*第二自然段。

  过渡:我们先学*作者引用的第一个事例。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事?

  2、交流。

  3、哥白尼“喜欢问”表现在什么地方?课文里找答案。

  4、交流。

  5、因为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因此他成了伟大的天文学家,你们还知道哥白尼的哪些情况呢?

  6、交流。

  7、B、A:从哥白尼这个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学会发现问题,多多提问,才能 ……问是成功的开始,只有学会问才会成功。)

  (二)学*第三自然段

  过渡:所以,我们小学生应该怎么做了?看课文第三自然段。

  1、C:指名读、思考:当今世界有什么特点?小学生该怎么做?(文中找答案)

  2、B、A交流。

  A:理解“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3、B:向谁问?

  B、A:理解。“能者为师”(联系上下文理解)

  (三)学*第四自然段。

  过渡:在求知过程中,光向别人请教行了吗?不行,我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我们再来学*作者引用的第二个事例。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C:沈括小时候对什么产生疑问?

  B:他又是怎样解开疑团的呢?

  2、交流。

  A:(理解诗意)课件出示古诗。

  3、A:以这个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不仅要勤学好问,还要善于思考)

  (四)精读第五段

  过渡:通过2、3、4自然段的学*,“学”与“问”之间有什么联系呢?继续学*第五自然段。

  1、C:指名读,B、A: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学与问有什么联系?怎样才能成为学*的主人?

  2、交流。

  四、拓展交流

  1、四人小组交流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或名言。

  2、全班交流反馈。

  五、全文

  1、小组轮流读课文。

  2、师:这是一明事理的文章,文章强调了人在学*知识,探索奥秘的过程中,“问”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过列举科学家的事例,说明“勤”学好问的*惯必须从小养成。

  六、板书设计

  23、学与问

  勤学

  问思结合 养成*惯

  好问

《学与问》教案4

  【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课文脉络,精读课文1—3节。

  【课前预*】

  1、读准、读通、读熟课文。(不少于3遍)

  (1)标出小节号;

  (2)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会生字,理解新词。

  (1)识记生字,描红后再将生字组词各写2遍。

  【方法小贴士】:虽然课文中的生字都是左窄右宽,但左右部件所占比例略有不同,“瞬”字右半部分的笔画较复杂,可要仔细观察、准确书写哟!

  (2)补充下列成语,并用合适的方法理解成语的意思。(标注在字里行间。)

  坚持不()五彩()()()新()异

  ()()万变相()相成

  3、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课文讲了一个什么道理?又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清楚的?

  (1)在文中的开头和结尾分别画出全文的中心句。;

  (2)每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请用铅笔在段尾分别写一句话概括。)

  【方法小贴士】:摘句法、串联法、取舍法、综合法,你要根据情况使用哟!

  4、搜集哥白尼的资料,准备在小组内交流。

  【知识链接】

  说理文的方法:①、举例论证;②、道理论证;③、比喻论证;④、对比论证;⑤、引用论证。

  【预*反馈】

  1、读课文给小组内同学听(相互正音,相互评点);

  2、小组内书写生字词展评,评出“书写之星”;

  3、交流已经理解的'新词,提出不理解的词语,相互讨论;

  4、交流:课文讲了一个什么道理?又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清楚的?

  5、参加全班交流:哥白尼人物资料

  【质疑探究】

  1、哥白尼是怎样走上科学探究之路的?哪些词语最能看出哥白尼好问?朗读第2段,注意重点读好这些词语。

  2、结合科学家哥白尼的事例,谈谈“‘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这句话的含义。

  3、搜集名人勤学好问的小故事或名言,与同学交流。

  4、我们新一代的小学生面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应该怎么办?

  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能者为师”的理解。

  【当堂检测】

  1、用“”画去不合适的汉字或读音。

  (翱遨)翔不(邂懈)奥(秘密)

  钥匙(chi shi)兴(xìng xīng)许包括(guō kuò)

  2、根据课文内容和你的理解填空。

  ⑴人们常把有知识说成“有学问”,这是很有道理的。这是因为

  。

  ⑵文章为了充分说明要讲的道理,作者还举了中外著名科学家的两个事例:①;

  ② 。

  3、我对“能者为师”的理解:

  【课后预*】

  1、精读课文4—5自然段。

  2、搜集沈括的资料,准备小组内交流。会背、能理解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全诗。

  3、思考书后第2题。

  4、领悟“例举典型事例表达观点”的写作方法。

《学与问》教案5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什么是学问?

  2、学与问之间存在什么样的联系?

  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

  1、请五位同学分小节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由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三、学*课文

  1、学*第一节

  自由读第一节,完成填空。

  2、学*第二节

  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二节,思考:

  (1)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2)那些词句反映哥白尼好奇、好问?理解:希奇古怪

  (3)指导朗读

  (4)小结:从哥白尼的事例中,你读懂了什么?

  3、学*第四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这一节,完成*题。

  (2)小结:课文列举沈括小时侯的故事,是为了证明什么呢?

  4、学*第三节

  自由朗读第三节,说说读了这一节,你有什么收获。讨论:

  (1)我们所面临的是个怎样的世界?理解: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2)那么我们又该怎么做呢?理解:能者为师

  四、课堂小结

  1、分发“金钥匙”。(有关问的名言)

  2、学*教育家陶行知写的关于好问的两首小诗。

  五、学*生字

  1、同桌互相揣摩,学*生字。

  2、师生交流,学*生字。

  3、描红、反馈。

  以上教学设计是我镇教师优秀课评选一等奖的教学设计。

  教后思考:

  这是一篇议论文,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着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

  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需求。在本节课中,教学第四节和写字时,我真正把学*的自**还给了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学*方式来完成作业;鼓励学生自主识字,互相交流识字方法与写字注意点,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在第三节的教学中,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质疑,使学生感受到了更多的学*乐趣。

  总之,在这一节课中,我努力创造一种师生*等,生生*等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互相交流学*的收获,互相启发,发挥了合力的作用,让每个学生都能最大限都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从而享受到学*的快乐。

《学与问》教案6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围绕“勤学好问”这一中心论点,通过中外两个具体的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惯。文章说理全面深刻,令人信服。

  本课的教学中,可以围绕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共同探究:“学”除了贵在“问”之外,还贵在哪些地方?什么样的学*者才能称为“真正”的“学*的主人”?在合作探究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各抒己见www.520xy8.com,畅谈自己对学问之道的见解。学问之道既贵问,也贵勤,还贵恒,等等。

  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的字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4、 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通过阅读本文,知道问与思的密切关系,养成良好的勤学好问的*惯,做学*的主人。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小故事。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学*文中的生字、新词。

  2.把课文读熟、读正确,理清课文段落。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知识是怎样得来的吗?——

  知识是学*得来的,也是问来的。所以有人把知识又叫做“学问”。

  板书: 23、学与问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

  1、 划出生字,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 用简洁的话,概括每一个自然段的内容。

  3、 学与问有什么关系?www.520xy8.com/sjbwz/找出课文中的有关内容回答问题。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出示生字,指名读生字,词语。

  “鸡 缤 瞬 察 菲 辅 翱 翔”

  “缤纷 瞬息万变 翱翔 辅导 观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时的词语积累情况,将生字组成新的词语或成语跟大家交流。)

  2、指名朗读课文。

  师:化那么短的时间能把课文中的部分段落读通顺,读流利,是一件不简单的事,谁来朗读课文(自己选择认为读得比较流利的段)

  学生分段朗读课文,组织评价。

  4、 交流初读课文后的感受收获。

  (什么是学问?知识与学问之间有什么关系?)

  四、精度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 指名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出示:“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读句子,交流自己对这个句子的理解。

  2、你知道哥白尼吗?(师简要介绍哥白尼)哥白尼成为一个伟大的天文学家,其最初的原由是什么?

  以什么来证明这一个观点呢?课文是从那几个方面来讲述这一个问题的呢?

  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下面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课文下面内容的要点。

  五、指导生字书写

  六、完成课堂作业。

  抄写生字词语。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朗读课文,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在学中问,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培养崇尚科学、热爱探究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什么是“学问”?

  2、出示: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齐读上面的句子。

  讨论:什么叫“相辅相成”?

  你能根据你的学*经历,举例说明什么是“学中问”?什么是“问中学”?

  3、课文又是怎样说明的呢?

  二、指名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出示:

  “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大门的铺路石。

  谁能举例来说明这句话的意思?(可以哥白尼为例说一说这句话的含义。)

  齐声再读该句。

  三、 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引读第三自然段。

  师:哥白尼生活的时代与现在已经大不相同了。我们面对的是怎样的世界?我们又应该如何去正确面对这样一个世界呢?

  1、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2、出示: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3、 讨论:

  联系课文或者生活实际,www.520xy8.com/sjbwz/说说你是如何理解“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

  面对这样一个世界,我们应该怎么办?(学生朗读课文有关内容,并结合自己的学*经历,谈谈自己的体会感受。)

  4、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四、学*课文第四自然段。

  1、过渡导读:当我们心中有疑问时,积极地请教别人,从而获得问题的答案,这固然是一种非常好的学*态度。但是,在求知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要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去获得问题的答案。

  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的第四段,准备把沈括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2、指名讲故事。

  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什么意思?为什么会形成这一现象? 沈括又是怎样解开疑团的呢?

  从沈括身上你学到了什么?像沈括这样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努力求得问题的答案的故事,你还知道些吗?讲给大家听听。

  五、学*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这段话。

  2、出示:

  “到那时,知识的天空将任你翱翔,宇宙的奥秘将任你探求,你将成为学*的主人。”

  “学*的主人”是什么意思?说说你觉得这句话什么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全段。

  六、总结全文。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 交流:读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你的学*将产生怎样的变化?

  3、 质疑:

  学完了课文,你还想要跟大家交流些什么?

《学与问》教案7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通过阅读本文,知道问与思的密切关系,养成良好的勤学好问的*惯,做学*的主人。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板书“学问”一词,指名读,你知道什么叫学问吗?(生:知识、学识、文化……)

  2、板书“学与问”,老师在中间加上了一个“与”,又是什么意思呢?(生:学*与提问)

  3、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学*的文章,叫《学与问》。齐读课题。

  4、介绍文体及写作方法

  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议论文。议论文通常在开头鲜明地提出观点,然后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结论。

  5、那么,本文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又是怎样把这个观点说清楚的呢?让我们共同走进第二十三课。

  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在这篇文章里,作者提出了一个怎样的观点?讨论:

  出示1:“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齐读

  课文还有一处也说了作者这个观点,请同学找一找。

  出示2:“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齐读

  2、这两句话一句在开头,起的作用是——总领,一句在结尾起的作用是——总结。两句话又形成的关系是——首尾呼应。

  3、这两句话的意思用一个四字词语来说就是要——勤学好问。

  板书:勤学好问

  “好”就是“喜欢、喜爱”的意思。齐读词语两遍

  4、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第一、第五小节摆出了勤学好问这个观点,围绕这个观点,课文中间三小节各写了什么?(请学生朗读回答。)

  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相机理解“不懈探求”懈,松懈。不断探索。

  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要请教别人,拜能者为师。

  相机理解“瞬息万变”指变化速度快。“日新月异”指变化大。

  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三、学*课文第二自然段。

  1、过渡:这三个小节中,写到了两个人物,一个是哥白尼,一个是沈括,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哥白尼。

  2、(课件出示图片及人物的生*简介)看,这就是哥白尼。请同学把这段文字读一读,想一想,他给你怎样的印象?

  3、同学们,看了刚才的简介,请你谈谈哥白尼给你的印象。(哥白尼是一位伟大的人物,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4、为什么哥白尼会有这么大的成就?拿起书,一起来看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讨论。

  (好问。)

  5、你从哪里体会到他的好问的?

  出示“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晴朗的夜空有那么多星星,为什么到了白天却无影无踪了?小鸡为什么要从鸡蛋里出来,而不从母鸡的肚子里出来?……”

  ①经常:说明他思考的问题多,提出的问题多。

  ②缠着:A、什么叫缠着?

  B、说明哥白尼有韧劲;问问题一定要问出个所以然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对问题的不懈探求。

  ③省略号:表示什么?也说明了什么?(省略了许多其它问题;也说明哥白尼“非常喜欢问”。)

  如果你是小哥白尼,你还会提哪些问题呢?

  3、指导朗读。

  从“经常”、“缠着”、省略号都可以看出哥白尼好问,下面我们来朗读这段话,注意读好这些词。

  4、从哥白尼的事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正如书上所说:(出示句子:“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5、同学们,你们能举出一些名人勤学好问的例子吗?(牛顿根据苹果下落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根据水壶的蒸汽发明了蒸汽机)

  6、小结:从哥白尼和同学们刚才所列举的事例上,我们真正认识了“问”在成功道路上的重要性。

  四、学*课文第3自然段

  1、现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我们有疑惑,我们该怎么做?——(教师接读——拜“能者为师”)

  2、找一找,书上哪句话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能者为师”的意思。

  出示:“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

  ① 朗读

  ② 理解:什么叫“能者”?(确实能给别人启发,给别人帮助的人)

  说明:根据书上的句子解释词语是一种好方法,但有时应稍作修改。

  ③什么叫“能者为师”? (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确实能给别人启发,给别人帮助的人,都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

  3、关于这个道理,孔子也说过这样两句话。

  出示:三人行,必有我师。

  不耻下问。

  讲解: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说明应该虚心向别人学*。

  不认为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是耻辱。

  齐读

  4、小结:看来,遇到了问题,我们应该多向人请教,拜能者为师,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

  五、学*课文第4自然段

  1、过渡:拜能者为师固然是一种非常好的学*态度。但是,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去获得问题的答案。这一点沈括是我们的榜样。

  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的'第四段,完成练*。

  2、练*

  A、这段话中的总起句是( )。

  [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B、说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意思。

  C、( )时期的沈括是个( ),他读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时,产生了一个疑问:( )?但是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后来他在深山的寺庙里观察思考发现了:原来( )。

  [北宋;大科学家;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深山上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

  六、总结拓展:

  1、过渡:课文学到这里,我想同学们一定也懂得我们从小应该养成勤学好问的*惯,因为(导读)“我们从小应该养成勤学好问的*惯……”

  2、是的,勤学好问,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学*方法,更是一种良好的学*品质,有许多的名人名言也验证了这一点,下面请大家看几则名人名言。(出示名人名言:)

  (1)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汉 王充

  (2)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 ——清 郑燮(xiè)

  (3)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

  (4)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七、作业:

  过渡:下面老师想检验一下大家活学活用的能力:

  出示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家,得到了一块当朝宰相赠送的书有“学问”两个字的金匾。这家主人过世后,他的两个儿子分家,谁都想得到那块能带来学问的金匾,互不相让。结果两人只好找来工匠把匾从中一分为二。老二得到了有“学”字的半块。于是他就扛着这半块匾到处求学,见什么学什么,从不多问。几年下来,却一无所获。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位智者……

  各位同学假如你是这位智者,你会怎样来说服这位只知“学”的老二呢!

  友情提醒:不仅可以用书上原文、原故事来说服“老二”,还利用自己所知道的名人名言、名人故事来说服“老二”。

《学与问》教案8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重点: 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

  教学难点 : 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具准备: 光盘、挂图、录音机。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激发兴趣,设疑

  1、讲述哥白尼小时候的故事,导入 新课。

  2、揭示课题:18 学与问

  3、提问:学与问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

  钥匙、芳菲、翱翔、强健、哥白尼、五彩缤纷、

  殿堂、好奇、瞬息万变、相辅相成、日新月异

  (2)大致交流词义。

  (3)指名读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第1自然段: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

  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邀请叫别人,拜能者为师。

  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第5自然段:养成勤学好问的*惯,才能成为学*的主人。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四、写字指导

  1、指导要点:钥缤瞬辅翱

  2、学生在书上描红。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钥匙 疑团 殿堂 日新月异 好奇 强健 探求 瞬息万变

  二、精读课文

  1、学*第1、2自然段。

  (1)学生自己读,思考:哥白尼是怎样走上科学探究之路的?

  (2) 理解不懈追求。

  (3) 简介哥白尼及其地动说。

  (4) 结合科学家哥白尼的`事例,启发学生谈谈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的含义。

  2、学*第3自然段。

  (1)知名朗读。

  (2)结合上下文,理解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3)提问:我们新一代的小学生面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应该怎么办?

  (4)问:向谁问?

  (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能者为师的理解。

  (6)引读第3自然段。

  3、学*第4自然段。

  (1)过渡: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联系起来,在这方面,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小时候是怎么做的呢?

  (2)自己读第4自然段。

  (3)沈括小时候对什么产生疑问?

  理解古诗意思,知道身阔的疑问:为什么同是套话,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

  (4)沈括问妈妈,妈妈是怎么回答的?

  (5)后来沈括是怎样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6)从这个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

  4、学*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讨论:学与问是什么关系?怎样才能成为学*的主人?

  三、朗读课文,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指名读课问。

  2、指名说说主要内容。

  3、说一说自己搜集的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写下来。

  板书: 18 学与问

  勤学 问思结合 养成*惯

  好问

  教学后记:

《学与问》教案9

  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文的5个生字,理解“不懈探求”“相辅相成”等词的意思。

  2、梳理文章脉络,明白“摆事实讲道理”是说理文的一大特点。

  3、通过比较引用具体事例的段落,感悟论证的严密性。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自学反馈。

  1、读课题,听写词语,纠正读音和字形。

  金钥匙铺路石相辅相成

  哥白尼稀奇古怪不懈探求

  沈括勤学好问观察思考

  2、课件出示词语,理解了字词意思帮助记忆词语;相机讲解词语意思(不懈探求:懈怠,松懈;不断地探索追求。相辅相成:辅助;成全;互相补充,互相配合。)

  3、齐读词串,用上一两个词语说说文章的内容。(初步探知文章内容)

  二、结合说理文特点,梳理文脉,概括段落大意。

  1、教师: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课文,说理的课文最大的特点是摆事实,讲道理。(板书:摆事实、讲道理)

  2、教师: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又摆了哪些事实呢?(直接交流,节约时间)

  3、交流:

  相机出示:

  (1)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陈述观点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总结观点

  (2)(注意这里要提示:概括大意一定要说清人物、事情和结果。)

  哥白尼从小喜欢“问”,促使他对科学不懈探求。

  沈括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解开了大林寺桃花开花迟的谜团。

  (3)(教师引导:第三自然段则告诉小学生遇到问题需要——)

  小学生有问题要请教别人,拜能者为师。

  4、小结:文章开头提出观点,中间通过实例证明观点,结尾总结观点,说理文结构完整,层次清晰,特点鲜明。

  三、自主学*。

  1、教师:课文又是怎样通过摆事实来讲道理的呢?(重点学*第2—4自然段)

  出示自学任务:

  自学2—4自然段,完成学*任务:

  1、自由朗读两个事例,想一想:每个事例侧重说明什么?从文章的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

  2、对比朗读两个事例,想一想:为什么选取这两个事例?

  自学过程中可以作适当圈画批注,想好后也可以同桌讨论讨论。

  四、任务一。

  1、自由朗读两个事例,想一想:每个事例侧重说明什么?从文章的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

  2、摆事实是很讲究的,先看课文摆的第一个事实。

  (出示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思考:这个例子侧重说明了什么呢?(喜欢问)

  (2)从文中哪些词语、句子感受到哥白尼喜欢问?(放手让学生发言,教师及时点拨即可)

  (抓“缠”“经常”两个词语,感受到哥白尼问得多,问得彻底,不解决问题不罢休——不懈探求)

  (抓“三问”句子,——指名读三问,——一问,问天上的太阳;二问,问天上的星星;三问,问地上的小鸡;有意思的问题,从课文列举的三个问题中你发现了什么?(1、范围广,天上、地下,宇宙中的一切问题都爱问;2、……问题多的数也数不清;3、问题是我们司空见惯,*以为常的现象)(充分说明了哥白尼喜欢问,乐于追问到底呀!)

  (2)练*朗读出他的好奇。指名读

  (3)哥白尼后来从事科学研究以及他取得的成绩,课文为什么不写?

  (4)由此可见,摆事实要注意(具有典型性,所举的例子所摆的事实证实要讲的.道理,事实和道理是相互印证的)

  3、再看第二个例子

  (1)(出示第四自然段)

  (2)这个例子侧重说明了什么呢?沈括观察了吗?思考了吗?(仍然、放在心上、发现、才)

  (3)说理的课文应该怎样朗读呢?我们来看第四自然段,这一段包含两个部分,一是讲道理,一是讲故事,朗读时有区别,讲道理就要讲得言辞恳切;语重心长,讲故事要讲得生动,绘声绘色;人物的语言要读出相应的语气,有一句诗要吟诵;心里想的要读低一些。

  (4)先练一练,再指名读,齐读。

  五、任务二。

  1、对比朗读两个事例,想一想:为什么选取这两个事例?(你又有什么发现?)

  在总体来看课文所摆的两个事实,(都是古代科学家,一个中国,一个外国;他们的研究领域不同;都是勤学好问的典范,一个侧重多问,一个侧重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2、教师小结:摆了两个事实由浅入深、层层深入说明了课文所要阐述的道理,也就是(齐读第一自然段)也是本课结尾总结的观点,齐读。

  六、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

  七、布置作业。

  1、课后学*《大林寺桃花》

  2、搜集关于勤学好问的小故事和名言警句

  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清郑燮

  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汉王允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陶行知

  板书:

  学与问

  (典型性)摆事实讲道理

《学与问》教案10

  一、导入

  板书课题:学问

  你们是怎么理解“学问”?

  生1:学问就是既要学,又要问。

  教师相机板书:与学与问

  生2:学问就是知识

  生3:学问就是博古通今

  咱们今天我们就来学*学与问,在学中问,在问中学。请大家拿出学案。

  出示学案要求

  二、初读课文

  (一)检查读书

  指名读第一小节。点评:很流利,开门红。

  接着文章写了两个事例。哪两上事例?

  生哥白尼沈括

  请两位同学上黑板写这两个名字。

  指名读第二小节。点评:他和*时比有没有进步?我听出来了。

  指名读第三小节。点评:读得很流畅。

  指名读第四小节。

  过渡:通过这两个事例我们能明白一些道理,谁来读最后一节。

  指名读第五小节。

  总评:同学们课前做了充分的预*,读得流畅。

  (二)教学生字,初步

  指导写懈、翔、翱,指名说容易写错的地方。描一个写一个。

  (三)了解文章内容

  请同学们概括地说说文章中写了哪两个事例?

  生回答。

  师:把话说全面,不一定要啰嗦。

  生:沈括小时候问妈妈为什么山寺中的桃花开得迟,妈妈没有予以解答,后来他自己探索出了答案。

  师:学与问为什么是相辅相成的?小组合作学*。

  指名读同学读学案,弄清学案中的要求。

  请同学中在自己研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时间为15分钟。

  1、汇总《学案》中提出的不懂的问题,进行小组内的自问答。

  2、弄懂了、解决了的问题就划去。

  3、每组选择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写在题板上。

  重点探讨:什么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每组组长、时间监督员、记录员请举手。老师给每个小组发一块小黑板。

  (三)小组合作学*交流

  教师板书:发现问题讨论问题

  请七个小组把小黑板贴在大黑板上。先看看有没有重复的。

  拿出其中一个小组的问题:你们认为是先学再问还是先问再学?

  生各抒己见。

  引导学生认识到无论是先学再问还是先问再学都是一种学*,他们是相辅相成的。

  第二个问题:问是得不到精确的答案的,关键要看书。

  第三个问题:为什么说在求知过程中要把勤学好问把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生1:沈括问了妈妈问题,这是他勤学好问的表现,妈妈没有解答出来,他最后通过观察思考解决了问题,所以要两者结合。

  师追加一个问题:为什么课文中要举这两个例子呢?

  生1:因为课题就是学与问,这两个例子都是学与问相结合的。

  生2:哥白尼小时候非常喜欢问问题,最后才成了天学学家。

  师:把从文阐述道理的句子划下来。

  生1:第1小节

  你是怎么理解这个道理的.?

  引导:可以从句式和关键词理解。

  生1:把问比作金钥匙。说明要学*就必须要问,否则就没有办法走进知识的殿堂。

  生3:第3小节“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

  生4:第3小节“无论地位高低……”

  师问个智慧含量高的:学问贵在学,贵在问,还贵在什么?

  生1:实践。

  生2:不懈探求的精神。

  生3:思考

  生4:发现问题

  生5:观察

  生6:勤奋

  生7:写

  生8:触类旁通

  生9:拼博

  生10:坚持

  ……[m1]

  (四)观看视频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的视频

  (五)填写表格

《学与问》教案1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的字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时间:共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设疑

  1、讲述哥白尼小时候的故事,导入新课。

  2、揭示课题:18 学与问

  3、提问:学与问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

  (2)大致交流词义。

  (3)指名读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第1自然段: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

  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邀请叫别人,拜能者为师。

  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第5自然段:养成勤学好问的*惯,才能成为学*的主人。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四、写字指导

  1、指导要点:钥缤瞬辅翱

  2、学生在书上描红。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的'字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过程:

  一、复*词语(指名读齐读)

  钥匙 (轻声) 日新月异 坚持不懈

  翱翔 瞬息万变 (翘舌音) 相辅相成

  二、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一)、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要点:先写问的重要性;再写向谁问;接着写怎样问?最后教育学生要养成勤学好问的*惯。

  (二)、精读课文,深入悟解

  1、学*课文1、2自然段

  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思考:然后看看这道填空题,把它完成。

  填空:知识就是指有(),知识是学来的,也是()。

《学与问》教案12

  《学与问》一课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紧紧抓住“勤学好问”这一点进行叙述。先写“问”的重要性,再举例子来证实;接着写向谁“问”;然后写“问”与“思”要结合;最后有理有据的提出观点:养成勤学好问的*惯,才能成为学*的主任。整个课文叙述,言简意明,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问”的重要性,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坻。第二自然段写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例如他对科学的不懈探求。第三自然段写小学生有问题要请教别人,拜能者为师。第四自然段写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第五自然段写养成勤学好问的*惯,才能做学*的主人。

  我想,这篇课文层次清楚,中心鲜明,是篇很好的范文。所以,在上课伊始,我就请学生划出每段的段落大意,然后指导总结。学生根据我的指导,分别把课文的五个部分归纳出来,分别是:1、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2、哥白尼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正是从这些稀奇古怪的“为什么”开始的;3、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我们更应该像哥白尼一样,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从*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4、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5、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学生归纳后,我要求大家看书,然后把课文的五个部分联系课文说说,力求每个学生都能清晰地说出作者的思路。这样的好处是能统领全局,清楚地了解课文内容。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学*课文就很轻松,也很明白了。

  教学这篇课文之后,我感觉到,根据不同的文章定下不同的教学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我的教学步骤是:

  一、激趣导入

  1、(师板书“学”、“问”)师: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词——学问,你知道什么叫学问吗?(知识、学识、文化……)

  2、(师在“学”与“问”之间板书一个“与”字)师:老师在中间加上了一个“与”,那又该是什么意思呢?(生答)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文章,叫《学与问》。那么,学、问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共同学*这篇课文。

  二、初读感知,理清脉络

  1、师:我知道大家一定预*过了这篇课文,那么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呀?(5个自然段)那我想请5位同学分别来读一遍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同学们预*得怎么样。(读完后及时评点朗读)

  2、师:每一次的朗读,我们都会有不同的体会,现在我想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遍全文,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很多有学问的人,小时候都是非常好问的;学和问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多问问题,才能学到知识;学和问不能分开;……)

  3、小结:通过预*,大家就了解了这么多,说明大家真的做到了边读边想,这是一种很好的学**惯。接下来,我们将认真地去学*、体会课文,相信大家对两者关系的感悟会更加清楚、明白。

  4、大家把课文的每段内容用书上的话概括出来。并记熟它。

  5、交流。

  三、学*课文1、2自然段

  1、师: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然后看看这道填空题,把它完成。

  填空:知识就是指有(),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常常是(),是()。

  (指名读一读练*的答案,教师相机理解后评点,最后齐读)

  2、师:对于整篇文章来说,第一自然段是最重要的,因为它是文章的总起段,

  下面的文字都是为了说明第一自然段,作者在下面用了一些例子来证明第一自然段所说的道理,那么我们就先看看其中的一个事例。课文先说了谁呀?

  那我们就一起走*哥白尼。你们了解哥白尼吗?(指名说完后,教师出示投影)老师也找了一些材料,请同学们看一看。(见附录一)

  3、师:听了大家对哥白尼的介绍,你对哥白尼有什么印象呀?(勤学好问;爱提问题;留心观察;充满好奇……)

  4、师:是呀,哥白尼能成为一名伟大的天文学家是和他小时候的这些*惯分不开的,让我们继续走*哥白尼。

  5、师:请大家先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他从小爱问问题;他什么都爱问;他问的问题都跟自己的生活有关……)

  (板书:好问)

  6、师:你从这段中的哪些词句感受到哥白尼好奇、好问的?

  (小时候就喜欢问、经常缠着、世界、问这问那、省略号)

  (相机读句子,注意读出哥白尼的好奇、好问。指导朗读。)

  (指导理解:不懈探求、稀奇古怪)

  (联系哥白尼提出的问题,理解后补充省略号中省略的'内容再指名读、齐读)

  7、师:小小的哥白尼和咱们差不多大,老师相信在*时,你也一定提过问题吧?能说说你提过哪些问题吗?(指名回答)

  8、师:从哥白尼的事例中你读懂了什么?(问是成功的开始;只有学会问,才能取得成功……)

  9、师:我想大家对这些话肯定有自己的理解了。(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10、师:这是一篇议论文,议论文就是要通过大量的例子来证明作者的观点。这篇文章中作者的观点就是第一段,那么列举哥白尼的例子就是为了证明第一段。下面,作者又列举了一位名人的例子,他是谁呀?

  四、自学第4段

  1、(出示沈括的简介,详见附录二)师读简介后说:沈括是多么优秀呀,咱们一起回到沈括小时候生活的那个年代吧,看看他小时候是什么样的?

  2、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第4自然段,试着完成黑板上的题目。(出示阅读训练题,详见附录三)

  (1)同桌交流答案

  (2)指名回答(理解,朗读)

  3、小结:看完这段文字,你觉得沈括又是个怎样的人呢?(勤学好问;留心观察;爱动脑筋……)是呀,课文中列举了沈括和哥白尼的事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五、学*课文第3自然段

  1、教师导入:无论是哥白尼生活的世界,还是沈括生活的世界,它们距离我们已经有好长时间了,我们现在面对的又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又该怎么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三自然段。

  2、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哪几个词最能概括我们面对的世界的特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3、老师找了几幅图片,一起来看看。出示投影。

  (1)指名说感受。

  (2)是啊,对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我们有新奇,有疑惑。那么,有了问题,我们该怎么做?

  4、自由读3自然段。问:读了这一段,你们知道可以怎么做吗?(我们应该多提问题)

  5、是呀,古人云:“能者为师”,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书上是如何来解释它的意思的?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指名回答,然后齐读一遍)

  6、老师这里也有孔子的两句名言,谁能结合刚才我们读的这句话,说说是什么意思吗?

  投影出示: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

  7、小结:看来,遇到了问题,我们应该多向人请教,拜能者为师,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愉快地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

  六、总结

  1、同学们,今天我们从中外名人的身上,知道了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现在老师也送你们一把金钥匙。(老师发有关好问名言的小卡片,详见附录四)只要你拿到了这把金钥匙,并且知道怎么去用它,那我相信你一定能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

  2、好,打开看看这是把这是把什么样的金钥匙?你喜欢老师送给你的金钥匙吗?来,谁来读给大家听听,你的金钥匙是什么?(指名读名言)

  3、老师这里还有金钥匙呢,看!(出示陶行知的两段话,详见附录五)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这就是他所写的关于勤学好问的两首小诗,希望同学们课后读一读并去了解这两首诗,相信对你们会有所帮助。

《学与问》教案1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3、探索问的方法,激发学生问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

  教学难点: 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具准备: 课件

  一、揭题,析题

  1、师板书“学”,问:同学们,从你们哇哇落地,一无所知到现在,说说你学会了什么?

  生:我学会了写字,我学会了扫地, 我学会了唱歌,我学会了说话…

  师:从不会写到会写,我们成长着,从不会说到会说,我们生活着,你发现没有(课件出示: 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 过程。 生活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 的过程。)

  生:成长的过程是一个学*的过程,生活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学*的过程。

  师:真会思考!我们一起来读读。(课件出示:成长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学*的过程,生活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学*的过程。)从这句话中,你们发现了我们的成长和生活都离不开?生:学。

  师:“学”常常和哪个字连在一起啊?

  生:问。(师板书:问)

  师:你能从这个字的字形上给大家一点启示吗?

  生:问要用嘴来问!

  师:你真会观察!你真有学问!学和问连在一起就组成了“学问”,我们常常把“学问”说成“知识”,把有知识说成有“学问”。

  2、古往今来,在你的心目中哪些人可以真正称得上有学问的人呢?

  生:司马光。

  生:司马迁。

  生:孔子。

  生:贾岛……

  师:你们是不是有学问的人啊?

  生齐答:不是。(笑)

  师:有学问的人一定是喜欢问问题的人,你们*时就喜欢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刚才还说了那么多有学问的人,老师觉得你们也是有学问的人。(生显得很开心。)今天这堂课老师也想来做一次一个有学问的人。老师想和同学们互换一下角色,在学*的同时,老师有不懂的问题就会向你们发问,可以吗?

  二、预*检测,找准起点

  (1) 师:这篇课文讲了两个有学问的人,你们知道他们是谁吗?(哥白尼和沈括)了解他们吗?让我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情况。

  课件出示词语:不懈探求 沈括 瞬息万变 相辅相成 翱翔

  A、 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这个词,通过预*你知道这个词是描写谁的吗?(哥白尼)请你用这个词来形容一下哥白尼。

  师:除此之外,通过课前查阅的资料你对哥白尼还有那些了解?(师相机出示课件)

  生:我了解哥白尼,我知道他创立了“日心说”。

  师:你能具体说说什么是“日心说”吗?

  生:“日心说”就是地球绕着太阳转。

  (是啊,在日心说创立之前,人们一直都认为太阳绕着地球转,这叫“地心说”,一字之差,可是整整等待了一千多年啊。)

  生:我还知道哥白尼写了本《天体运行论》,我知道哥白尼最后被教会残害死了。

  师:是的。要想成为真正有学问的人,还需要有不懈探求真理的勇气。

  B、 课前让大家搜集了有关沈括的资料,能用一两句话介绍一下他吗?

  生:我知道沈括写了本《梦溪笔谈》,我知道沈括是物理学家。

  师:沈括不仅是物理学家,还是化学家、军事家、文学家、立法学家、天文学家、乐律学家……他还写了《长兴集》、《苏沈良方》等著作。(课件出示)

  生:不由自主发出感慨——真是个大学问家。

  C、师:“瞬”为什么是“目”字旁啊? 生:眼睛看着千变万化的事物。

  师:千变万化,眼睛怎么来得及看啊? 生:“瞬息万变”的意思是“一眨眼的工夫就发生了千变万化”,“瞬息”就是一眨眼,所以“瞬”是“目”字旁。

  师:你能根据词语的偏旁部首来思考,学*方法很好。

  D、“相辅相成”这个词是什么结构,能再说几个同结构的词吗?

  E、文章哪个句子含有“翱翔”这个词,读一读。“翱翔”就是?什么会“翱翔”呢?学了课文大家将了解的更为深入。

  (2)朗读哥白尼和沈括两个小故事

  刚才通过对这几些词语的了解,我们已初步认识了哥白尼和沈括这两个大学问家,老师想请你们推荐两位朗读好的同学,来读读文中发生在这两个大学问家身上的两个故事。

  生:相互推荐,朗读故事。

  三、深入学*课文,探究体会

  1、学*两个名人故事

  (1)感悟体会学与问的关系

  A.师:老师在我们班上课的时侯,有同学说——哥白尼的学问是学来的,沈括的学问是问来的?

  生:(有几个学生面露疑惑,插嘴表示反对。)

  师:你为什么不同意啊?你的观点是什么呢?

  生:我认为哥白尼的学问是问来的,沈括的学问是学来的。因为书上说:“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方升起,从西边落下?晴朗的夜空有那么多星星,为什么到了白天却无影无踪了?小鸡为什么……所以我认为哥白尼的学问是问来的。”

  师:对啊!从你的回答中老师感觉到哥白尼的学问的确是问来的。那些词最能体现?(经常、缠着、省略号都可看出学问是问来的)让我们来读读这段话。

  生:读——“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方升起,从西边落下?晴朗的夜空有那么多星星,为什么到了白天却无影无踪了?小鸡为什么……”

  师:还可以从哪里看出哥白尼的学问也是问来的?

  生:我还从“哥白尼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正是从这些稀奇古怪的‘为什么’开始的。”看出他的学问也是问来的。

  生:老师,我觉得沈括的学问是学来的。我们可以从“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他仍然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有一次,他随大人到深山的寺庙里去,发现那里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看出来沈括的学问是自己学来的。

  生:对,另外还有通过观察思考。(板书:观察思考)

  师:哦,老师现在“终于”明白了:要想成为哥白尼,只要问;要想成为沈括,只要学……

  生:不对,不对!

  师:怎么又不对啊?你们自己说的啊,哥白尼的学问是问来的,沈括的学问是学来的。

  生:我们是说——哥白尼的学问是问来的,但不仅仅是问来的;沈括的学问是学来的,也不仅仅是学来的。

  师:那他们的学问到底怎么来的呢?

  生:他们的学问既是问来的,也是学来的。

  B.思考:为什么说他们的学问既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呢?

  生:沈括是先问妈妈,妈妈没能解开他的谜团,然后他就自己学*。终于发现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原因,所以说沈括的学问是问来的,也是学来的。

  师:妈妈不是已经告诉他答案了吗?

  生:妈妈的答案太模糊了,不够准确。

  师: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生:我是从“兴许”这个词看出来的。

  出示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唐白居易 小解诗句意思:四月,*地上正是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但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刚刚开始盛放。我常常为春天的逝去,为其无处寻觅而伤感,此时重遇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到:原来春天是转到这里来了。

  师:(恍然大悟状)哦,我终于明白了。看来做学问还得抓住关键。你也是个有学问的人,能抓住关键词来体会。

  生:哥白尼的学问也是这样:既是问来的,也是学来的。他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说明是问来的。我还从“不懈追求”这个词看出他的学问也是学来的,不懈追求就是学*。

  生:书上不是说了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师:我被你们说服了,正如你们所说: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师:(出示——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读读看。

  生:齐读。

  师:你从这句话里读出问题来了吗?

  生:(鸦雀无声。)

  师:再读,边读变思考。

  生:齐读,有个别学生举手。

  师:学*就是要发现问题,再认真地读读这句话。

  生:读,静静思考,举手的同学越来越多。

  生:刚才说学问是问来的,也是学来的,怎么这里说,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师:会问问题了,书上说:有知识就是有学问,那么学问就可以说成——

  生:知识。

  师:是啊,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非常重要,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课件)

  师:理解这句话吗?这里有个关联词语“是……也是……”说明什么/

  生:”学”与“问”就好像小鸟的两只翅膀,少了一只都不可以飞。

  师:老师真的佩服你,佩服你会学*。有时候深奥的道理就可以通过举简单的例子来说明清楚。

  师:课文学到现在,“学”与“问”到底是什么关系呢?板书——与

  生:我觉得学与问是并列关系。

  师:能具体点讲吗?

  生:“学”与“问”是连在一起的,不可以分割。

  生:“学”与“问”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生:“学”与“问”是一对孪生兄弟,缺一不可。

  师:你们想说的是不是这些话啊?读读看,出示——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课件出示)

  师:你们怎么就不能像书上这样说得清清楚楚呢?要不要再读一遍啊?

  生:(很乐意)再读了一遍。

  师:谁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学”与“问”之间的关系?

  生:相辅相成。

  师:对了。你能结合课文说说相辅相成的意思吗?

  生: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生:还有——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

  师:哦,我现在明白了:学与问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板书——相辅相成

  师:同学们,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你们以后在学*、生活中每天都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哥白尼和沈括是古人,他们就那样勤学好问,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我们该怎么做呢?

  生:读——我们更应当像哥白尼那样,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从*常事物中发现问题。有了问题,可随时随地请教别人。

  师:向谁请教呢?(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生:继续读——你可以请教父母 和老师,也可以请教同学和朋友。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古人说的“能者为师”就是这个道理。(课件出示)

  师:想想看,“请教”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问。

  师:那我来问你,神七有多少零件啊?

  生:(笑)不知道。

  师:哦,那就算了。我这样是请教吗?

  生:(笑)不算。应该虚心点。

  师:请问神七有多少零件?您能告诉我吗?

  生:(笑)不知道。

  师:不知道就算了。我这样是真正的请教吗?

  生:不算。请教应该打破沙锅问到底,真正把问题弄懂。

  生:请教就是虚心地向别人讨教,最好学会为止。

  师:“能者为师”的意思懂吗?

  生: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这就是“能者为师”的意思。

  师:对了,这是书上的解释。我们读读看。(课件出示: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红色字体)

  生:齐读。

  师:农民可以成为你的老师吗?

  生:可以啊。

  师:农民哪些方面可以成为你们的老师啊?

  生:农业知识方面。

  师:比你小的学生可以成为你们的老师吗?

  生:可以。

  师:为什么呢?

  生:只要他们有可以值得我们学*的地方,都可以成为我们的老师。

  师:是啊。只要——

  生:再读——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这也是我们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多说过的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课文学到这儿了,我这个大学生也有个问题:书上都是说别人成为我们的老师,我们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吗?

  生:也可以的,只要我们可以给别人启发,给别人帮助。

  师:现在我们再来说说“能者为师”的意思好吗?

  生:不管是谁,只要可以给人以启发,给人以帮助就可以做老师。

  生:只要有一技之长的人,就可以做老师。

  四、小结

  师:从这节课中老师发现你们真是勤学好问的孩子。是啊! 我们小学生从小养成了勤学好问的*惯,就好比——

  生:继续读——插上了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到那时,知识的天空将任你翱翔,宇宙的奥妙将任你探求,你将真正成为学*的主人。(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现在能来说说还有什么可以“翱翔”啊?

  生:我们可以“翱翔”,在知识的海洋里翱翔。

  师:是的。我们的思想也可以“翱翔”,可以翱翔于遥远的古代,也可以翱翔到未知的将来。

  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课文学到这儿。你们认为在我们*时的学*与生活中,当我们遇到问题时我们该怎样去学,怎样去问,怎样去处理好学与问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呢?师:在“学与问”、“相辅相成”上打了个大大的问号,然后静静地看着学生。

  生:我准备自己去学*,遇到不懂的就去请教别人。

  生:我以后在学*中也要勤学好问,解决这些问题。师:今天勤学好问,明天睡懒觉吗?

  生:不是的,还要坚持勤学好问。

  师:是的,只要坚持勤学好问就一定能成为学*的主人,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

  老师我这个大学生为了将来能够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勤学还要好问嘛,所以想在最后再文大家一个问题:这篇课文和我们前面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同,他在写作上又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下节课一起交流好吗?

  六、赠

  同学们,课文学到这儿了,老师想送大家几句话(出示名人名言:)

  (1)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汉 王充

  (2)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 ——清 郑燮(xiè)

  (3)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

  (4)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 5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陶行知 《每事问》

  七、作业

  1、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家,得到了一块当朝宰相赠送的书有“学问”两个字的金匾。这家主人过世后,他的两个儿子分家,谁都想得到那块能带来学问的金匾,互不相让。结果两人只好找来工匠把匾从中一分为二。老二得到了有“学”字的半块。于是他就扛着这半块匾到处求学,见什么学什么,从不多问。几年下来,却一无所获。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位智者……

  各位同学假如你是这位智者,你会怎样来说服这位只知“学”的老二呢!

  (友情提醒:不仅可以用书上原文、原故事来说服“老二”,还利用自己所知道的名人名言、名人故事来说服“老二”。)

  2、选做题(二选一)

  (1)写一段话。利用搜集来的有关学与问的小故事说明“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并在结尾用上这句话,下节课与同学交流。

  (2)搜集名人勤学好问的小故事或名言,下节课与同学交流。

《学与问》教案1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通过阅读本文,知道问与思的密切关系,养成良好的勤学好问的*惯,做学*的主人。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板书学、问)师: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词学问,你知道什么叫学问吗?(知识、学识、文化)

  2、(师在学与问之间板书一个与字)师:老师在中间加上了一个与,那又该是什么意思呢?(生答)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文章,叫《学与问》。那么,学、问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共同学*这篇课文。

  二、初读感知,理清脉络

  1、师:我知道大家一定预*过了这篇课文,那么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呀?(5个自然段)那我想请5位同学分别来读一遍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同学们预*得怎么样。(读完后及时评点朗读)2、师:每一次的朗读,我们都会有不同的体会,现在我想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遍全文,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很多有学问的人,小时候都是非常好问的;学和问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多问问题,才能学到知识;学和问不能分开;)

  3、小结:通过预*,大家就了解了这么多,说明大家真的做到了边读边想,这是一种很好的学**惯。接下来,我们将认真地去学*、体会课文,相信大家对两者关系的感悟会更加清楚、明白。

  三、学*课文1、2自然段

  1、为了说明这些道理,课文用了两个小故事来证实。那么我们就先看看其中的一个事例。课文先介绍了谁?那我们就一起走进哥白尼,了解哥白尼。

  2、师:请大家先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他从小爱问问题;他什么都爱问;他问的问题都跟自己的.生活有关)

  (板书:好问)

  3、师:听了大家对哥白尼的介绍,你对哥白尼有什么印象呀?(勤学好问;爱提问题;留心观察;充满好奇)

  4、师:是呀,哥白尼能成为一名伟大的天文学家是和他小时候的这些*惯分不开的。

  5、师:你从这段中的哪些词句感受到哥白尼好奇、好问的?

  (小时候就喜欢问、经常缠着、世界、问这问那、省略号)

  (相机读句子,注意读出哥白尼的好奇、好问。指导朗读。)

  (指导理解:不懈探求、稀奇古怪)

  (联系哥白尼提出的问题,理解后补充省略号中省略的内容再指名读、齐读)

  6、师:从哥白尼的事例中你读懂了什么?(问是成功的开始;只有学会问,才能取得成功)

  7、师:我想大家对这些话肯定有自己的理解了。(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四、自学第4段

  1、过渡: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联系起来,在这方面,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小时候是怎么做的呢?

  2、小结:看完这段文字,你觉得沈括又是个怎样的人呢?(勤学好问;留心观察;爱动脑筋)是呀,课文中列举了沈括和哥白尼的事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五、学*课文第3自然段

  1、教师导入:无论是哥白尼生活的世界,还是沈括生活的世界,它们距离我们已经有好长时间了,我们现在面对的又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又该怎么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三自然段。

  2、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哪几个词最能概括我们面对的世界的特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3、是啊,对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我们有新奇,有疑惑。那么,有了问题,我们该怎么做?

  4、自由读3自然段。问:读了这一段,你们知道可以怎么做吗?(我们应该多提问题)

  5、是呀,古人云:能者为师,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书上是如何来解释它的意思的?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指名回答,然后齐读一遍)

  6、老师这里也有孔子的两句名言,谁能结合刚才我们读的这句话,说说是什么意思吗?

  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

  过渡:课文学到这里,我想同学们一定也懂得我们从小应该养成勤学好问的*惯,因为(导读)我们从小应该养成勤学好问的*惯

  五、了解结构,借鉴写法

  1、学完了《学与问》这篇说道理的文章,我们不难发现作者除了和我们讲道理,还举了哥白尼、沈括的两个事例介绍,这种写法是说理性文章最常用的:摆事实,讲道理。以后想要和别人讲道理时,可以想想这篇文章的写法。

  2、考考大家活学活用的本领,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古时候有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家,得到了个当朝宰相赠送的书有学问两字的金匾。这家主人过世后,他的两个儿子分家,谁都想得到那块能带来学问的金匾,互不相让。结果两人只好找来工匠把匾从中一分为二。老二得到了有学字的半块。于是他就扛着这半块匾到处求学,见什么学什么,从不多问。几年下来,却一无所获。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位智者

  各位同学你们现在就是这位智者,我就是这家的老二,你该如何帮助我这位只知学的青年呢!

  六、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学与问的名人名言或谚语。

《学与问》教案15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设疑

  1、讲述哥白尼小时候的故事,导入新课。

  2、揭示课题:18

  学与问

  3、提问:学与问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

  (2)大致交流词义。

  (3)指名读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第1自然段: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

  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邀请叫别人,拜能者为师。

  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第5自然段:养成勤学好问的*惯,才能成为学*的主人。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四、写字指导

  1、指导要点:钥缤瞬辅翱

  2、学生在书上描红。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的字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过程:

  一、复*词语(指名读齐读)

  钥匙

  (轻声)

  日新月异

  坚持不懈

  翱翔

  瞬息万变

  (翘舌音)

  相辅相成

   二、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一)、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要点:先写问的重要性;再写向谁问;接着写怎样问?最后教育学生要养成勤学好问的*惯。

  (二)、精读课文,深入悟解

  1、学*课文1、2自然段

  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思考:然后看看这道填空题,把它完成。

  填空:知识就是指有(),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常常是(),是()。

  (指名读一读练*的答案,教师相机理解后评点,(重点讲比喻,明确问的重要性)最后齐读)把什么比作什么?

  1)对于整篇文章来说,第一自然段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是文章的总起段,直接表明了作者的观点。作者在下面用了一些例子来证明第一自然段所说的道理,那么我们就先看看其中的一个事例。

  让我们就一起走*哥白尼。你们了解哥白尼吗?(生自由回答)

  (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情况介绍指名说)

  介绍资料:杰出的天文学家哥白尼是波兰人。他从小热爱科学,大学读书时萌发了地球是运动的思想。20多岁去意大利留学,攻读数学、天文学、法律学、哲学和医学,并获得博士学位。他的大部分时间是潜心于天文学的观察和研究,不论寒暑,每天,都用自己制造的天文仪器来观测、计算、研究,30年如一日。根据丰富的观测资料和细致的'计算研究,写出了划时代的巨著〈天体运行论〉。哥白尼的日心说,第一次冲破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是啊,哥白尼能成为伟大的天文学家是和他小时侯的学*好*惯分不开的,让我们继续走进哥白尼。看课文第二段。

  2)请大家先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作批注,及时记下自己的所思所想。(他从小爱问问题;他什么都爱问;他问的问题都跟自己的生活有关)

  (板书:好问)

  3)你从这段中的哪些词句感受到哥白尼好奇、好问的?

  (小时候就喜欢问、经常缠着、世界、问这问那、省略号)

  (相机读句子,注意读出哥白尼的好奇、好问。指导朗读。)

  (指导理解:不懈探求、稀奇古怪)

  (联系哥白尼提出的问题,理解后补充省略号中省略的内容再指名读、齐读这一自然段,要求读出哥白尼的好奇的语气。)

  不懈探求(理解懈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4)小小的哥白尼和咱们差不多大,老师相信在*时,你也一定提过问题吧?能说说你提过哪些问题吗?(指名回答)

  5)从哥白尼的事例中你读懂了什么?(问是成功的开始;只有学会问,才能取得成功)

  6)我想大家对这些话肯定有自己的理解了。(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7)结合科学家哥白尼的事例,谈谈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的含义。

  这是一篇说理性文章,议论文就是要通过大量的例子来证明作者的观点。这篇文章中作者的观点就是第一段,那么列举哥白尼的例子就是为了证明第一段。

  2、学*课文第3自然段

  1)教师导入:哥白尼生活的世界,距离我们已经有好长时间了,我们现在面对的又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又该怎么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三自然段。

  2)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哪几个词最能概括我们面对的世界的特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1)具体举例子说明对这两个词语的感受。

  (2)是啊,对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我们有新奇,有疑惑。那么,有了问题,我们该怎么做?

  3)自由读3自然段。问:读了这一段,你们知道可以怎么做吗?(我们应该多提问题)

  4)是呀,古人云:能者为师,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书上是如何来解释它的意思的?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指名回答,然后齐读一遍)

  5)谁能结合刚才我们读的这句话,想到什么名言?说说是什么意思吗?

  投影出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

  7)小结:看来,遇到了问题,我们应该多向人请教,拜能者为师,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愉快地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板书:勤学)

  3、自学第4段

  过渡:刚才我们学*了哥白尼的故事,下面请看沈括的故事。

  1)(直接出示沈括的简介)师读简介。读了介绍后你有什么感受?

  (沈括很有成就、了不起)沈括是多么优秀呀,咱们一起回到沈括小时候生活的那个年代吧,看看他小时候是什么样的?

  2)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第4自然段,试着完成屏目上的题目。

  题目:

  (1)、沈括小时候对什么产生疑问?(理解诗句)

  (2)、后来沈括是怎样解开这个疑问的?

  (3)、从这个事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3)(勤学好问;留心观察;爱动脑筋)是呀,课文中列举了沈括的事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读第一句话)

  三、总结

  1、同学们,今天我们从中外名人的身上,知道了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那就是:(勤学、好问)

  2、那学与问是什么关系呢?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板书:学与问结合)

  3、怎样才能成为学*的主人呢?(板书:养成*惯)

  4、你知道以后你怎么做了吗?

  5、同学们,刚才你们大胆地畅谈了学*〈学与问〉这一课后,自己学*的收获,情真意切。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课文,不难发现,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都在第一、第三、五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还要在文中插入两个小故事呢?好好想想,与周围的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是有力的证据,证明的作者的观点。)

  是啊!这两个故事对于这篇文章很重要,这就是说理性文章所具有的写作特色,大家今后讲故事或教育帮助别人时可要多想想这篇课文的写法。

  四、拓展:

  1、讲故事,学生讨论。

  (可用搜集的名言、用文中的语言、用名人的事例)

  2、为感谢大家的帮助,老师搜集了几句名言共享。

  五、课外:结合四年级学的《说勤奋》和五年级学的《谈礼貌》,寻找说理性文章的特点。

  附板书:

  勤学

  23、学与问

  学与问结合

  养成良好*惯

  好问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的字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学与问教案范文10份(扩展3)

——《学与问》教案汇总10篇

  《学与问》教案 1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通过阅读本文,知道问与思的密切关系,养成良好的勤学好问的*惯,做学*的主人。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板书“学问”一词,指名读,你知道什么叫学问吗?(生:知识、学识、文化……)

  2、板书“学与问”,老师在中间加上了一个“与”,又是什么意思呢?(生:学*与提问)

  3、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学*的文章,叫《学与问》。齐读课题。

  4、介绍文体及写作方法

  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议论文。议论文通常在开头鲜明地提出观点,然后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结论。

  5、那么,本文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又是怎样把这个观点说清楚的呢?让我们共同走进第二十三课。

  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在这篇文章里,作者提出了一个怎样的观点?讨论:

  出示1:“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齐读

  课文还有一处也说了作者这个观点,请同学找一找。

  出示2:“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齐读

  2、这两句话一句在开头,起的作用是——总领,一句在结尾起的作用是——总结。两句话又形成的关系是——首尾呼应。

  3、这两句话的意思用一个四字词语来说就是要——勤学好问。

  板书:勤学好问

  “好”就是“喜欢、喜爱”的意思。齐读词语两遍

  4、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第一、第五小节摆出了勤学好问这个观点,围绕这个观点,课文中间三小节各写了什么?(请学生朗读回答。)

  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相机理解“不懈探求”懈,松懈。不断探索。

  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要请教别人,拜能者为师。

  相机理解“瞬息万变”指变化速度快。“日新月异”指变化大。

  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三、学*课文第二自然段。

  1、过渡:这三个小节中,写到了两个人物,一个是哥白尼,一个是沈括,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哥白尼。

  2、(课件出示图片及人物的生*简介)看,这就是哥白尼。请同学把这段文字读一读,想一想,他给你怎样的印象?

  3、同学们,看了刚才的简介,请你谈谈哥白尼给你的印象。(哥白尼是一位伟大的人物,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4、为什么哥白尼会有这么大的成就?拿起书,一起来看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讨论。

  (好问。)

  5、你从哪里体会到他的好问的?

  出示“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晴朗的夜空有那么多星星,为什么到了白天却无影无踪了?小鸡为什么要从鸡蛋里出来,而不从母鸡的肚子里出来?……”

  ①经常:说明他思考的问题多,提出的问题多。

  ②缠着:A、什么叫缠着?

  B、说明哥白尼有韧劲;问问题一定要问出个所以然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对问题的不懈探求。

  ③省略号:表示什么?也说明了什么?(省略了许多其它问题;也说明哥白尼“非常喜欢问”。)

  如果你是小哥白尼,你还会提哪些问题呢?

  3、指导朗读。

  从“经常”、“缠着”、省略号都可以看出哥白尼好问,下面我们来朗读这段话,注意读好这些词。

  4、从哥白尼的事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正如书上所说:(出示句子:“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5、同学们,你们能举出一些名人勤学好问的例子吗?(牛顿根据苹果下落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根据水壶的蒸汽发明了蒸汽机)

  6、小结:从哥白尼和同学们刚才所列举的事例上,我们真正认识了“问”在成功道路上的重要性。

  四、学*课文第3自然段

  1、现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我们有疑惑,我们该怎么做?——(教师接读——拜“能者为师”)

  2、找一找,书上哪句话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能者为师”的意思。

  出示:“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

  ① 朗读

  ② 理解:什么叫“能者”?(确实能给别人启发,给别人帮助的人)

  说明:根据书上的句子解释词语是一种好方法,但有时应稍作修改。

  ③什么叫“能者为师”? (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确实能给别人启发,给别人帮助的人,都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

  3、关于这个道理,孔子也说过这样两句话。

  出示:三人行,必有我师。

  不耻下问。

  讲解: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说明应该虚心向别人学*。

  不认为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是耻辱。

  齐读

  4、小结:看来,遇到了问题,我们应该多向人请教,拜能者为师,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

  五、学*课文第4自然段

  1、过渡:拜能者为师固然是一种非常好的学*态度。但是,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去获得问题的答案。这一点沈括是我们的榜样。

  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的'第四段,完成练*。

  2、练*

  A、这段话中的总起句是( )。

  [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B、说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意思。

  C、( )时期的沈括是个( ),他读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时,产生了一个疑问:( )?但是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后来他在深山的寺庙里观察思考发现了:原来( )。

  [北宋;大科学家;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深山上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

  六、总结拓展:

  1、过渡:课文学到这里,我想同学们一定也懂得我们从小应该养成勤学好问的*惯,因为(导读)“我们从小应该养成勤学好问的*惯……”

  2、是的,勤学好问,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学*方法,更是一种良好的学*品质,有许多的名人名言也验证了这一点,下面请大家看几则名人名言。(出示名人名言:)

  (1)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汉 王充

  (2)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 ——清 郑燮(xiè)

  (3)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

  (4)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七、作业:

  过渡:下面老师想检验一下大家活学活用的能力:

  出示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家,得到了一块当朝宰相赠送的书有“学问”两个字的金匾。这家主人过世后,他的两个儿子分家,谁都想得到那块能带来学问的金匾,互不相让。结果两人只好找来工匠把匾从中一分为二。老二得到了有“学”字的半块。于是他就扛着这半块匾到处求学,见什么学什么,从不多问。几年下来,却一无所获。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位智者……

  各位同学假如你是这位智者,你会怎样来说服这位只知“学”的老二呢!

  友情提醒:不仅可以用书上原文、原故事来说服“老二”,还利用自己所知道的名人名言、名人故事来说服“老二”。

  《学与问》教案 2

  一、导入

  板书课题:学问

  你们是怎么理解“学问”?

  生1:学问就是既要学,又要问。

  教师相机板书:与学与问

  生2:学问就是知识

  生3:学问就是博古通今

  咱们今天我们就来学*学与问,在学中问,在问中学。请大家拿出学案。

  出示学案要求

  二、初读课文

  (一)检查读书

  指名读第一小节。点评:很流利,开门红。

  接着文章写了两个事例。哪两上事例?

  生哥白尼沈括

  请两位同学上黑板写这两个名字。

  指名读第二小节。点评:他和*时比有没有进步?我听出来了。

  指名读第三小节。点评:读得很流畅。

  指名读第四小节。

  过渡:通过这两个事例我们能明白一些道理,谁来读最后一节。

  指名读第五小节。

  总评:同学们课前做了充分的预*,读得流畅。

  (二)教学生字,初步

  指导写懈、翔、翱,指名说容易写错的地方。描一个写一个。

  (三)了解文章内容

  请同学们概括地说说文章中写了哪两个事例?

  生回答。

  师:把话说全面,不一定要啰嗦。

  生:沈括小时候问妈妈为什么山寺中的桃花开得迟,妈妈没有予以解答,后来他自己探索出了答案。

  师:学与问为什么是相辅相成的?小组合作学*。

  指名读同学读学案,弄清学案中的要求。

  请同学中在自己研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时间为15分钟。

  1、汇总《学案》中提出的不懂的问题,进行小组内的自问答。

  2、弄懂了、解决了的问题就划去。

  3、每组选择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写在题板上。

  重点探讨:什么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每组组长、时间监督员、记录员请举手。老师给每个小组发一块小黑板。

  (三)小组合作学*交流

  教师板书:发现问题讨论问题

  请七个小组把小黑板贴在大黑板上。先看看有没有重复的。

  拿出其中一个小组的问题:你们认为是先学再问还是先问再学?

  生各抒己见。

  引导学生认识到无论是先学再问还是先问再学都是一种学*,他们是相辅相成的。

  第二个问题:问是得不到精确的答案的,关键要看书。

  第三个问题:为什么说在求知过程中要把勤学好问把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生1:沈括问了妈妈问题,这是他勤学好问的表现,妈妈没有解答出来,他最后通过观察思考解决了问题,所以要两者结合。

  师追加一个问题:为什么课文中要举这两个例子呢?

  生1:因为课题就是学与问,这两个例子都是学与问相结合的。

  生2:哥白尼小时候非常喜欢问问题,最后才成了天学学家。

  师:把从文阐述道理的句子划下来。

  生1:第1小节

  你是怎么理解这个道理的.?

  引导:可以从句式和关键词理解。

  生1:把问比作金钥匙。说明要学*就必须要问,否则就没有办法走进知识的殿堂。

  生3:第3小节“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

  生4:第3小节“无论地位高低……”

  师问个智慧含量高的:学问贵在学,贵在问,还贵在什么?

  生1:实践。

  生2:不懈探求的精神。

  生3:思考

  生4:发现问题

  生5:观察

  生6:勤奋

  生7:写

  生8:触类旁通

  生9:拼博

  生10:坚持

  ……[m1]

  (四)观看视频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的视频

  (五)填写表格

  《学与问》教案 3

  教学重点:

  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

  教学难点:

  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具准备:

  光盘、挂图、录音机。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设疑

  1、讲述哥白尼小时候的故事,导入新课。

  2、揭示课题:18

  学与问

  3、提问:学与问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

  钥匙、芳菲、翱翔、强健、哥白尼、五彩缤纷、

  殿堂、好奇、瞬息万变、相辅相成、日新月异

  (2)大致交流词义。

  (3)指名读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第1自然段:“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

  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邀请叫别人,拜能者为师。

  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第5自然段:养成勤学好问的*惯,才能成为学*的主人。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四、写字指导

  1、指导要点:钥缤瞬辅翱

  2、学生在书上描红。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钥匙

  疑团

  殿堂

  日新月异

  好奇

  强健

  探求

  瞬息万变

  二、精读课文

  1、学*第1、2自然段。

  (1)学生自己读,思考:哥白尼是怎样走上科学探究之路的?

  (2)

  理解“不懈追求”。

  (3)

  简介哥白尼及其地动说。

  (4)

  结合科学家哥白尼的'事例,启发学生谈谈“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的含义。

  2、学*第3自然段。

  (1)知名朗读。

  (2)结合上下文,理解“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3)提问:我们新一代的小学生面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应该怎么办?

  (4)问:向谁问?

  (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能者为师”的理解。

  (6)引读第3自然段。

  3、学*第4自然段。

  (1)过渡: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联系起来,在这方面,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小时候是怎么做的呢?

  (2)自己读第4自然段。

  (3)沈括小时候对什么产生疑问?

  理解古诗意思,知道身阔的疑问:为什么同是套话,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

  (4)沈括问妈妈,妈妈是怎么回答的?

  (5)后来沈括是怎样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6)从这个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

  4、学*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讨论:学与问是什么关系?怎样才能成为“学*的主人”?

  三、朗读课文,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指名读课问。

  2、指名说说主要内容。

  3、说一说自己搜集的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写下来。

  《学与问》教案 4

  《学与问》一课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紧紧抓住“勤学好问”这一点进行叙述。先写“问”的重要性,再举例子来证实;接着写向谁“问”;然后写“问”与“思”要结合;最后有理有据的提出观点:养成勤学好问的*惯,才能成为学*的主任。整个课文叙述,言简意明,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问”的重要性,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坻。第二自然段写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例如他对科学的不懈探求。第三自然段写小学生有问题要请教别人,拜能者为师。第四自然段写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第五自然段写养成勤学好问的*惯,才能做学*的主人。

  我想,这篇课文层次清楚,中心鲜明,是篇很好的范文。所以,在上课伊始,我就请学生划出每段的段落大意,然后指导总结。学生根据我的指导,分别把课文的五个部分归纳出来,分别是:1、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2、哥白尼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正是从这些稀奇古怪的“为什么”开始的;3、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我们更应该像哥白尼一样,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从*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4、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5、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学生归纳后,我要求大家看书,然后把课文的五个部分联系课文说说,力求每个学生都能清晰地说出作者的思路。这样的好处是能统领全局,清楚地了解课文内容。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学*课文就很轻松,也很明白了。

  教学这篇课文之后,我感觉到,根据不同的文章定下不同的教学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我的教学步骤是:

  一、激趣导入

  1、(师板书“学”、“问”)师: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词——学问,你知道什么叫学问吗?(知识、学识、文化……)

  2、(师在“学”与“问”之间板书一个“与”字)师:老师在中间加上了一个“与”,那又该是什么意思呢?(生答)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文章,叫《学与问》。那么,学、问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共同学*这篇课文。

  二、初读感知,理清脉络

  1、师:我知道大家一定预*过了这篇课文,那么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呀?(5个自然段)那我想请5位同学分别来读一遍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同学们预*得怎么样。(读完后及时评点朗读)

  2、师:每一次的朗读,我们都会有不同的体会,现在我想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遍全文,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很多有学问的人,小时候都是非常好问的;学和问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多问问题,才能学到知识;学和问不能分开;……)

  3、小结:通过预*,大家就了解了这么多,说明大家真的做到了边读边想,这是一种很好的学**惯。接下来,我们将认真地去学*、体会课文,相信大家对两者关系的感悟会更加清楚、明白。

  4、大家把课文的每段内容用书上的话概括出来。并记熟它。

  5、交流。

  三、学*课文1、2自然段

  1、师: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然后看看这道填空题,把它完成。

  填空:知识就是指有(),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常常是(),是()。

  (指名读一读练*的答案,教师相机理解后评点,最后齐读)

  2、师:对于整篇文章来说,第一自然段是最重要的,因为它是文章的总起段,

  下面的文字都是为了说明第一自然段,作者在下面用了一些例子来证明第一自然段所说的道理,那么我们就先看看其中的一个事例。课文先说了谁呀?

  那我们就一起走*哥白尼。你们了解哥白尼吗?(指名说完后,教师出示投影)老师也找了一些材料,请同学们看一看。(见附录一)

  3、师:听了大家对哥白尼的介绍,你对哥白尼有什么印象呀?(勤学好问;爱提问题;留心观察;充满好奇……)

  4、师:是呀,哥白尼能成为一名伟大的天文学家是和他小时候的`这些*惯分不开的,让我们继续走*哥白尼。

  5、师:请大家先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他从小爱问问题;他什么都爱问;他问的问题都跟自己的生活有关……)

  (板书:好问)

  6、师:你从这段中的哪些词句感受到哥白尼好奇、好问的?

  (小时候就喜欢问、经常缠着、世界、问这问那、省略号)

  (相机读句子,注意读出哥白尼的好奇、好问。指导朗读。)

  (指导理解:不懈探求、稀奇古怪)

  (联系哥白尼提出的问题,理解后补充省略号中省略的内容再指名读、齐读)

  7、师:小小的哥白尼和咱们差不多大,老师相信在*时,你也一定提过问题吧?能说说你提过哪些问题吗?(指名回答)

  8、师:从哥白尼的事例中你读懂了什么?(问是成功的开始;只有学会问,才能取得成功……)

  9、师:我想大家对这些话肯定有自己的理解了。(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10、师:这是一篇议论文,议论文就是要通过大量的例子来证明作者的观点。这篇文章中作者的观点就是第一段,那么列举哥白尼的例子就是为了证明第一段。下面,作者又列举了一位名人的例子,他是谁呀?

  四、自学第4段

  1、(出示沈括的简介,详见附录二)师读简介后说:沈括是多么优秀呀,咱们一起回到沈括小时候生活的那个年代吧,看看他小时候是什么样的?

  2、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第4自然段,试着完成黑板上的题目。(出示阅读训练题,详见附录三)

  (1)同桌交流答案

  (2)指名回答(理解,朗读)

  3、小结:看完这段文字,你觉得沈括又是个怎样的人呢?(勤学好问;留心观察;爱动脑筋……)是呀,课文中列举了沈括和哥白尼的事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五、学*课文第3自然段

  1、教师导入:无论是哥白尼生活的世界,还是沈括生活的世界,它们距离我们已经有好长时间了,我们现在面对的又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又该怎么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三自然段。

  2、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哪几个词最能概括我们面对的世界的特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3、老师找了几幅图片,一起来看看。出示投影。

  (1)指名说感受。

  (2)是啊,对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我们有新奇,有疑惑。那么,有了问题,我们该怎么做?

  4、自由读3自然段。问:读了这一段,你们知道可以怎么做吗?(我们应该多提问题)

  5、是呀,古人云:“能者为师”,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书上是如何来解释它的意思的?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指名回答,然后齐读一遍)

  6、老师这里也有孔子的两句名言,谁能结合刚才我们读的这句话,说说是什么意思吗?

  投影出示: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

  7、小结:看来,遇到了问题,我们应该多向人请教,拜能者为师,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愉快地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

  六、总结

  1、同学们,今天我们从中外名人的身上,知道了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现在老师也送你们一把金钥匙。(老师发有关好问名言的小卡片,详见附录四)只要你拿到了这把金钥匙,并且知道怎么去用它,那我相信你一定能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

  2、好,打开看看这是把这是把什么样的金钥匙?你喜欢老师送给你的金钥匙吗?来,谁来读给大家听听,你的金钥匙是什么?(指名读名言)

  3、老师这里还有金钥匙呢,看!(出示陶行知的两段话,详见附录五)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这就是他所写的关于勤学好问的两首小诗,希望同学们课后读一读并去了解这两首诗,相信对你们会有所帮助。

  《学与问》教案 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3、探索问的方法,激发学生问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

  教学难点: 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具准备: 课件

  一、揭题,析题

  1、师板书“学”,问:同学们,从你们哇哇落地,一无所知到现在,说说你学会了什么?

  生:我学会了写字,我学会了扫地, 我学会了唱歌,我学会了说话…

  师:从不会写到会写,我们成长着,从不会说到会说,我们生活着,你发现没有(课件出示: 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 过程。 生活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 的过程。)

  生:成长的过程是一个学*的过程,生活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学*的过程。

  师:真会思考!我们一起来读读。(课件出示:成长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学*的过程,生活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学*的过程。)从这句话中,你们发现了我们的成长和生活都离不开?生:学。

  师:“学”常常和哪个字连在一起啊?

  生:问。(师板书:问)

  师:你能从这个字的字形上给大家一点启示吗?

  生:问要用嘴来问!

  师:你真会观察!你真有学问!学和问连在一起就组成了“学问”,我们常常把“学问”说成“知识”,把有知识说成有“学问”。

  2、古往今来,在你的心目中哪些人可以真正称得上有学问的人呢?

  生:司马光。

  生:司马迁。

  生:孔子。

  生:贾岛……

  师:你们是不是有学问的人啊?

  生齐答:不是。(笑)

  师:有学问的人一定是喜欢问问题的人,你们*时就喜欢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刚才还说了那么多有学问的人,老师觉得你们也是有学问的人。(生显得很开心。)今天这堂课老师也想来做一次一个有学问的人。老师想和同学们互换一下角色,在学*的同时,老师有不懂的问题就会向你们发问,可以吗?

  二、预*检测,找准起点

  (1) 师:这篇课文讲了两个有学问的人,你们知道他们是谁吗?(哥白尼和沈括)了解他们吗?让我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情况。

  课件出示词语:不懈探求 沈括 瞬息万变 相辅相成 翱翔

  A、 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这个词,通过预*你知道这个词是描写谁的吗?(哥白尼)请你用这个词来形容一下哥白尼。

  师:除此之外,通过课前查阅的资料你对哥白尼还有那些了解?(师相机出示课件)

  生:我了解哥白尼,我知道他创立了“日心说”。

  师:你能具体说说什么是“日心说”吗?

  生:“日心说”就是地球绕着太阳转。

  (是啊,在日心说创立之前,人们一直都认为太阳绕着地球转,这叫“地心说”,一字之差,可是整整等待了一千多年啊。)

  生:我还知道哥白尼写了本《天体运行论》,我知道哥白尼最后被教会残害死了。

  师:是的。要想成为真正有学问的人,还需要有不懈探求真理的勇气。

  B、 课前让大家搜集了有关沈括的资料,能用一两句话介绍一下他吗?

  生:我知道沈括写了本《梦溪笔谈》,我知道沈括是物理学家。

  师:沈括不仅是物理学家,还是化学家、军事家、文学家、立法学家、天文学家、乐律学家……他还写了《长兴集》、《苏沈良方》等著作。(课件出示)

  生:不由自主发出感慨——真是个大学问家。

  C、师:“瞬”为什么是“目”字旁啊? 生:眼睛看着千变万化的事物。

  师:千变万化,眼睛怎么来得及看啊? 生:“瞬息万变”的意思是“一眨眼的工夫就发生了千变万化”,“瞬息”就是一眨眼,所以“瞬”是“目”字旁。

  师:你能根据词语的偏旁部首来思考,学*方法很好。

  D、“相辅相成”这个词是什么结构,能再说几个同结构的词吗?

  E、文章哪个句子含有“翱翔”这个词,读一读。“翱翔”就是?什么会“翱翔”呢?学了课文大家将了解的更为深入。

  (2)朗读哥白尼和沈括两个小故事

  刚才通过对这几些词语的了解,我们已初步认识了哥白尼和沈括这两个大学问家,老师想请你们推荐两位朗读好的同学,来读读文中发生在这两个大学问家身上的两个故事。

  生:相互推荐,朗读故事。

  三、深入学*课文,探究体会

  1、学*两个名人故事

  (1)感悟体会学与问的关系

  A.师:老师在我们班上课的时侯,有同学说——哥白尼的学问是学来的,沈括的学问是问来的?

  生:(有几个学生面露疑惑,插嘴表示反对。)

  师:你为什么不同意啊?你的观点是什么呢?

  生:我认为哥白尼的学问是问来的,沈括的学问是学来的。因为书上说:“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方升起,从西边落下?晴朗的夜空有那么多星星,为什么到了白天却无影无踪了?小鸡为什么……所以我认为哥白尼的学问是问来的。”

  师:对啊!从你的回答中老师感觉到哥白尼的学问的确是问来的。那些词最能体现?(经常、缠着、省略号都可看出学问是问来的)让我们来读读这段话。

  生:读——“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方升起,从西边落下?晴朗的夜空有那么多星星,为什么到了白天却无影无踪了?小鸡为什么……”

  师:还可以从哪里看出哥白尼的学问也是问来的?

  生:我还从“哥白尼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正是从这些稀奇古怪的‘为什么’开始的。”看出他的学问也是问来的。

  生:老师,我觉得沈括的学问是学来的。我们可以从“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他仍然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有一次,他随大人到深山的寺庙里去,发现那里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看出来沈括的学问是自己学来的。

  生:对,另外还有通过观察思考。(板书:观察思考)

  师:哦,老师现在“终于”明白了:要想成为哥白尼,只要问;要想成为沈括,只要学……

  生:不对,不对!

  师:怎么又不对啊?你们自己说的啊,哥白尼的学问是问来的,沈括的学问是学来的。

  生:我们是说——哥白尼的学问是问来的,但不仅仅是问来的;沈括的学问是学来的,也不仅仅是学来的。

  师:那他们的学问到底怎么来的呢?

  生:他们的学问既是问来的,也是学来的。

  B.思考:为什么说他们的学问既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呢?

  生:沈括是先问妈妈,妈妈没能解开他的谜团,然后他就自己学*。终于发现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原因,所以说沈括的学问是问来的,也是学来的。

  师:妈妈不是已经告诉他答案了吗?

  生:妈妈的答案太模糊了,不够准确。

  师: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生:我是从“兴许”这个词看出来的。

  出示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唐白居易 小解诗句意思:四月,*地上正是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但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刚刚开始盛放。我常常为春天的逝去,为其无处寻觅而伤感,此时重遇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到:原来春天是转到这里来了。

  师:(恍然大悟状)哦,我终于明白了。看来做学问还得抓住关键。你也是个有学问的人,能抓住关键词来体会。

  生:哥白尼的学问也是这样:既是问来的,也是学来的。他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说明是问来的。我还从“不懈追求”这个词看出他的学问也是学来的,不懈追求就是学*。

  生:书上不是说了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师:我被你们说服了,正如你们所说: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师:(出示——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读读看。

  生:齐读。

  师:你从这句话里读出问题来了吗?

  生:(鸦雀无声。)

  师:再读,边读变思考。

  生:齐读,有个别学生举手。

  师:学*就是要发现问题,再认真地读读这句话。

  生:读,静静思考,举手的同学越来越多。

  生:刚才说学问是问来的,也是学来的,怎么这里说,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师:会问问题了,书上说:有知识就是有学问,那么学问就可以说成——

  生:知识。

  师:是啊,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非常重要,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课件)

  师:理解这句话吗?这里有个关联词语“是……也是……”说明什么/

  生:”学”与“问”就好像小鸟的两只翅膀,少了一只都不可以飞。

  师:老师真的佩服你,佩服你会学*。有时候深奥的道理就可以通过举简单的例子来说明清楚。

  师:课文学到现在,“学”与“问”到底是什么关系呢?板书——与

  生:我觉得学与问是并列关系。

  师:能具体点讲吗?

  生:“学”与“问”是连在一起的,不可以分割。

  生:“学”与“问”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生:“学”与“问”是一对孪生兄弟,缺一不可。

  师:你们想说的是不是这些话啊?读读看,出示——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课件出示)

  师:你们怎么就不能像书上这样说得清清楚楚呢?要不要再读一遍啊?

  生:(很乐意)再读了一遍。

  师:谁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学”与“问”之间的关系?

  生:相辅相成。

  师:对了。你能结合课文说说相辅相成的意思吗?

  生: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生:还有——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

  师:哦,我现在明白了:学与问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板书——相辅相成

  师:同学们,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你们以后在学*、生活中每天都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哥白尼和沈括是古人,他们就那样勤学好问,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我们该怎么做呢?

  生:读——我们更应当像哥白尼那样,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从*常事物中发现问题。有了问题,可随时随地请教别人。

  师:向谁请教呢?(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生:继续读——你可以请教父母 和老师,也可以请教同学和朋友。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古人说的“能者为师”就是这个道理。(课件出示)

  师:想想看,“请教”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问。

  师:那我来问你,神七有多少零件啊?

  生:(笑)不知道。

  师:哦,那就算了。我这样是请教吗?

  生:(笑)不算。应该虚心点。

  师:请问神七有多少零件?您能告诉我吗?

  生:(笑)不知道。

  师:不知道就算了。我这样是真正的请教吗?

  生:不算。请教应该打破沙锅问到底,真正把问题弄懂。

  生:请教就是虚心地向别人讨教,最好学会为止。

  师:“能者为师”的意思懂吗?

  生: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这就是“能者为师”的.意思。

  师:对了,这是书上的解释。我们读读看。(课件出示: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红色字体)

  生:齐读。

  师:农民可以成为你的老师吗?

  生:可以啊。

  师:农民哪些方面可以成为你们的老师啊?

  生:农业知识方面。

  师:比你小的学生可以成为你们的老师吗?

  生:可以。

  师:为什么呢?

  生:只要他们有可以值得我们学*的地方,都可以成为我们的老师。

  师:是啊。只要——

  生:再读——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这也是我们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多说过的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课文学到这儿了,我这个大学生也有个问题:书上都是说别人成为我们的老师,我们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吗?

  生:也可以的,只要我们可以给别人启发,给别人帮助。

  师:现在我们再来说说“能者为师”的意思好吗?

  生:不管是谁,只要可以给人以启发,给人以帮助就可以做老师。

  生:只要有一技之长的人,就可以做老师。

  四、小结

  师:从这节课中老师发现你们真是勤学好问的孩子。是啊! 我们小学生从小养成了勤学好问的*惯,就好比——

  生:继续读——插上了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到那时,知识的天空将任你翱翔,宇宙的奥妙将任你探求,你将真正成为学*的主人。(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现在能来说说还有什么可以“翱翔”啊?

  生:我们可以“翱翔”,在知识的海洋里翱翔。

  师:是的。我们的思想也可以“翱翔”,可以翱翔于遥远的古代,也可以翱翔到未知的将来。

  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课文学到这儿。你们认为在我们*时的学*与生活中,当我们遇到问题时我们该怎样去学,怎样去问,怎样去处理好学与问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呢?师:在“学与问”、“相辅相成”上打了个大大的问号,然后静静地看着学生。

  生:我准备自己去学*,遇到不懂的就去请教别人。

  生:我以后在学*中也要勤学好问,解决这些问题。师:今天勤学好问,明天睡懒觉吗?

  生:不是的,还要坚持勤学好问。

  师:是的,只要坚持勤学好问就一定能成为学*的主人,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

  老师我这个大学生为了将来能够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勤学还要好问嘛,所以想在最后再文大家一个问题:这篇课文和我们前面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同,他在写作上又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下节课一起交流好吗?

  六、赠

  同学们,课文学到这儿了,老师想送大家几句话(出示名人名言:)

  (1)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汉 王充

  (2)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 ——清 郑燮(xiè)

  (3)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

  (4)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 5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陶行知 《每事问》

  七、作业

  1、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家,得到了一块当朝宰相赠送的书有“学问”两个字的金匾。这家主人过世后,他的两个儿子分家,谁都想得到那块能带来学问的金匾,互不相让。结果两人只好找来工匠把匾从中一分为二。老二得到了有“学”字的半块。于是他就扛着这半块匾到处求学,见什么学什么,从不多问。几年下来,却一无所获。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位智者……

  各位同学假如你是这位智者,你会怎样来说服这位只知“学”的老二呢!

  (友情提醒:不仅可以用书上原文、原故事来说服“老二”,还利用自己所知道的名人名言、名人故事来说服“老二”。)

  2、选做题(二选一)

  (1)写一段话。利用搜集来的有关学与问的小故事说明“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并在结尾用上这句话,下节课与同学交流。

  (2)搜集名人勤学好问的小故事或名言,下节课与同学交流。

  《学与问》教案 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3、探索问的方法,激发学生问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

  教学难点: 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具准备: 课件

  一、揭题,析题

  1、师板书“学”,问:同学们,从你们哇哇落地,一无所知到现在,说说你学会了什么?

  生:我学会了写字,我学会了扫地, 我学会了唱歌,我学会了说话…

  师:从不会写到会写,我们成长着,从不会说到会说,我们生活着,你发现没有(课件出示: 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 过程。 生活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 的过程。)

  生:成长的过程是一个学*的过程,生活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学*的过程。

  师:真会思考!我们一起来读读。(课件出示:成长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学*的过程,生活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学*的过程。)从这句话中,你们发现了我们的成长和生活都离不开?生:学。

  师:“学”常常和哪个字连在一起啊?

  生:问。(师板书:问)

  师:你能从这个字的字形上给大家一点启示吗?

  生:问要用嘴来问!

  师:你真会观察!你真有学问!学和问连在一起就组成了“学问”,我们常常把“学问”说成“知识”,把有知识说成有“学问”。

  2、古往今来,在你的心目中哪些人可以真正称得上有学问的人呢?

  生:司马光。

  生:司马迁。

  生:孔子。

  生:贾岛……

  师:你们是不是有学问的人啊?

  生齐答:不是。(笑)

  师:有学问的人一定是喜欢问问题的人,你们*时就喜欢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刚才还说了那么多有学问的人,老师觉得你们也是有学问的人。(生显得很开心。)今天这堂课老师也想来做一次一个有学问的人。老师想和同学们互换一下角色,在学*的同时,老师有不懂的问题就会向你们发问,可以吗?

  二、预*检测,找准起点

  (1) 师:这篇课文讲了两个有学问的人,你们知道他们是谁吗?(哥白尼和沈括)了解他们吗?让我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情况。

  课件出示词语:不懈探求 沈括 瞬息万变 相辅相成 翱翔

  A、 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这个词,通过预*你知道这个词是描写谁的吗?(哥白尼)请你用这个词来形容一下哥白尼。

  师:除此之外,通过课前查阅的资料你对哥白尼还有那些了解?(师相机出示课件)

  生:我了解哥白尼,我知道他创立了“日心说”。

  师:你能具体说说什么是“日心说”吗?

  生:“日心说”就是地球绕着太阳转。

  (是啊,在日心说创立之前,人们一直都认为太阳绕着地球转,这叫“地心说”,一字之差,可是整整等待了一千多年啊。)

  生:我还知道哥白尼写了本《天体运行论》,我知道哥白尼最后被教会残害死了。

  师:是的。要想成为真正有学问的人,还需要有不懈探求真理的勇气。

  B、 课前让大家搜集了有关沈括的资料,能用一两句话介绍一下他吗?

  生:我知道沈括写了本《梦溪笔谈》,我知道沈括是物理学家。

  师:沈括不仅是物理学家,还是化学家、军事家、文学家、立法学家、天文学家、乐律学家……他还写了《长兴集》、《苏沈良方》等著作。(课件出示)

  生:不由自主发出感慨——真是个大学问家。

  C、师:“瞬”为什么是“目”字旁啊? 生:眼睛看着千变万化的事物。

  师:千变万化,眼睛怎么来得及看啊? 生:“瞬息万变”的意思是“一眨眼的工夫就发生了千变万化”,“瞬息”就是一眨眼,所以“瞬”是“目”字旁。

  师:你能根据词语的偏旁部首来思考,学*方法很好。

  D、“相辅相成”这个词是什么结构,能再说几个同结构的词吗?

  E、文章哪个句子含有“翱翔”这个词,读一读。“翱翔”就是?什么会“翱翔”呢?学了课文大家将了解的更为深入。

  (2)朗读哥白尼和沈括两个小故事

  刚才通过对这几些词语的了解,我们已初步认识了哥白尼和沈括这两个大学问家,老师想请你们推荐两位朗读好的同学,来读读文中发生在这两个大学问家身上的两个故事。

  生:相互推荐,朗读故事。

  三、深入学*课文,探究体会

  1、学*两个名人故事

  (1)感悟体会学与问的关系

  A.师:老师在我们班上课的时侯,有同学说——哥白尼的学问是学来的,沈括的学问是问来的?

  生:(有几个学生面露疑惑,插嘴表示反对。)

  师:你为什么不同意啊?你的观点是什么呢?

  生:我认为哥白尼的学问是问来的,沈括的学问是学来的。因为书上说:“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方升起,从西边落下?晴朗的夜空有那么多星星,为什么到了白天却无影无踪了?小鸡为什么……所以我认为哥白尼的学问是问来的。”

  师:对啊!从你的回答中老师感觉到哥白尼的学问的确是问来的。那些词最能体现?(经常、缠着、省略号都可看出学问是问来的)让我们来读读这段话。

  生:读——“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方升起,从西边落下?晴朗的夜空有那么多星星,为什么到了白天却无影无踪了?小鸡为什么……”

  师:还可以从哪里看出哥白尼的学问也是问来的?

  生:我还从“哥白尼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正是从这些稀奇古怪的‘为什么’开始的。”看出他的学问也是问来的。

  生:老师,我觉得沈括的学问是学来的。我们可以从“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他仍然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有一次,他随大人到深山的寺庙里去,发现那里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看出来沈括的学问是自己学来的。

  生:对,另外还有通过观察思考。(板书:观察思考)

  师:哦,老师现在“终于”明白了:要想成为哥白尼,只要问;要想成为沈括,只要学……

  生:不对,不对!

  师:怎么又不对啊?你们自己说的啊,哥白尼的学问是问来的,沈括的学问是学来的。

  生:我们是说——哥白尼的学问是问来的,但不仅仅是问来的;沈括的学问是学来的,也不仅仅是学来的。

  师:那他们的学问到底怎么来的呢?

  生:他们的学问既是问来的,也是学来的。

  B.思考:为什么说他们的学问既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呢?

  生:沈括是先问妈妈,妈妈没能解开他的谜团,然后他就自己学*。终于发现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原因,所以说沈括的学问是问来的,也是学来的。

  师:妈妈不是已经告诉他答案了吗?

  生:妈妈的答案太模糊了,不够准确。

  师: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生:我是从“兴许”这个词看出来的。

  出示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唐白居易 小解诗句意思:四月,*地上正是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但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刚刚开始盛放。我常常为春天的逝去,为其无处寻觅而伤感,此时重遇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到:原来春天是转到这里来了。

  师:(恍然大悟状)哦,我终于明白了。看来做学问还得抓住关键。你也是个有学问的人,能抓住关键词来体会。

  生:哥白尼的学问也是这样:既是问来的,也是学来的。他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说明是问来的。我还从“不懈追求”这个词看出他的学问也是学来的,不懈追求就是学*。

  生:书上不是说了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师:我被你们说服了,正如你们所说: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师:(出示——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读读看。

  生:齐读。

  师:你从这句话里读出问题来了吗?

  生:(鸦雀无声。)

  师:再读,边读变思考。

  生:齐读,有个别学生举手。

  师:学*就是要发现问题,再认真地读读这句话。

  生:读,静静思考,举手的同学越来越多。

  生:刚才说学问是问来的,也是学来的,怎么这里说,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师:会问问题了,书上说:有知识就是有学问,那么学问就可以说成——

  生:知识。

  师:是啊,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非常重要,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课件)

  师:理解这句话吗?这里有个关联词语“是……也是……”说明什么/

  生:”学”与“问”就好像小鸟的两只翅膀,少了一只都不可以飞。

  师:老师真的佩服你,佩服你会学*。有时候深奥的道理就可以通过举简单的例子来说明清楚。

  师:课文学到现在,“学”与“问”到底是什么关系呢?板书——与

  生:我觉得学与问是并列关系。

  师:能具体点讲吗?

  生:“学”与“问”是连在一起的,不可以分割。

  生:“学”与“问”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生:“学”与“问”是一对孪生兄弟,缺一不可。

  师:你们想说的是不是这些话啊?读读看,出示——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课件出示)

  师:你们怎么就不能像书上这样说得清清楚楚呢?要不要再读一遍啊?

  生:(很乐意)再读了一遍。

  师:谁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学”与“问”之间的关系?

  生:相辅相成。

  师:对了。你能结合课文说说相辅相成的意思吗?

  生: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生:还有——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

  师:哦,我现在明白了:学与问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板书——相辅相成

  师:同学们,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你们以后在学*、生活中每天都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哥白尼和沈括是古人,他们就那样勤学好问,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我们该怎么做呢?

  生:读——我们更应当像哥白尼那样,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从*常事物中发现问题。有了问题,可随时随地请教别人。

  师:向谁请教呢?(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生:继续读——你可以请教父母 和老师,也可以请教同学和朋友。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古人说的“能者为师”就是这个道理。(课件出示)

  师:想想看,“请教”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问。

  师:那我来问你,神七有多少零件啊?

  生:(笑)不知道。

  师:哦,那就算了。我这样是请教吗?

  生:(笑)不算。应该虚心点。

  师:请问神七有多少零件?您能告诉我吗?

  生:(笑)不知道。

  师:不知道就算了。我这样是真正的请教吗?

  生:不算。请教应该打破沙锅问到底,真正把问题弄懂。

  生:请教就是虚心地向别人讨教,最好学会为止。

  师:“能者为师”的意思懂吗?

  生: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这就是“能者为师”的意思。

  师:对了,这是书上的解释。我们读读看。(课件出示: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红色字体)

  生:齐读。

  师:农民可以成为你的老师吗?

  生:可以啊。

  师:农民哪些方面可以成为你们的老师啊?

  生:农业知识方面。

  师:比你小的学生可以成为你们的老师吗?

  生:可以。

  师:为什么呢?

  生:只要他们有可以值得我们学*的地方,都可以成为我们的老师。

  师:是啊。只要——

  生:再读——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这也是我们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多说过的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课文学到这儿了,我这个大学生也有个问题:书上都是说别人成为我们的老师,我们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吗?

  生:也可以的,只要我们可以给别人启发,给别人帮助。

  师:现在我们再来说说“能者为师”的意思好吗?

  生:不管是谁,只要可以给人以启发,给人以帮助就可以做老师。

  生:只要有一技之长的人,就可以做老师。

  四、小结

  师:从这节课中老师发现你们真是勤学好问的孩子。是啊! 我们小学生从小养成了勤学好问的*惯,就好比——

  生:继续读——插上了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到那时,知识的天空将任你翱翔,宇宙的奥妙将任你探求,你将真正成为学*的主人。(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现在能来说说还有什么可以“翱翔”啊?

  生:我们可以“翱翔”,在知识的海洋里翱翔。

  师:是的。我们的思想也可以“翱翔”,可以翱翔于遥远的古代,也可以翱翔到未知的将来。

  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课文学到这儿。你们认为在我们*时的学*与生活中,当我们遇到问题时我们该怎样去学,怎样去问,怎样去处理好学与问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呢?师:在“学与问”、“相辅相成”上打了个大大的问号,然后静静地看着学生。

  生:我准备自己去学*,遇到不懂的就去请教别人。

  生:我以后在学*中也要勤学好问,解决这些问题。师:今天勤学好问,明天睡懒觉吗?

  生:不是的,还要坚持勤学好问。

  师:是的,只要坚持勤学好问就一定能成为学*的主人,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

  老师我这个大学生为了将来能够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勤学还要好问嘛,所以想在最后再文大家一个问题:这篇课文和我们前面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同,他在写作上又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下节课一起交流好吗?

  六、赠言

  同学们,课文学到这儿了,老师想送大家几句话(出示名人名言:)

  (1)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汉 王充

  (2)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 ——清 郑燮(xiè)

  (3)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

  (4)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 5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陶行知 《每事问》

  七、作业

  1、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家,得到了一块当朝宰相赠送的书有“学问”两个字的金匾。这家主人过世后,他的两个儿子分家,谁都想得到那块能带来学问的金匾,互不相让。结果两人只好找来工匠把匾从中一分为二。老二得到了有“学”字的半块。于是他就扛着这半块匾到处求学,见什么学什么,从不多问。几年下来,却一无所获。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位智者……

  各位同学假如你是这位智者,你会怎样来说服这位只知“学”的老二呢!

  (友情提醒:不仅可以用书上原文、原故事来说服“老二”,还利用自己所知道的名人名言、名人故事来说服“老二”。)

  2、选做题(二选一)

  (1)写一段话。利用搜集来的有关学与问的小故事说明“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并在结尾用上这句话,下节课与同学交流。

  (2)搜集名人勤学好问的小故事或名言,下节课与同学交流。

  《学与问》教案 7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设疑

  1、讲述哥白尼小时候的故事,导入新课。

  2、揭示课题:18

  学与问

  3、提问:学与问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

  (2)大致交流词义。

  (3)指名读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第1自然段: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

  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邀请叫别人,拜能者为师。

  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第5自然段:养成勤学好问的*惯,才能成为学*的主人。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四、写字指导

  1、指导要点:钥缤瞬辅翱

  2、学生在书上描红。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的字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过程:

  一、复*词语(指名读齐读)

  钥匙

  (轻声)

  日新月异

  坚持不懈

  翱翔

  瞬息万变

  (翘舌音)

  相辅相成

   二、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一)、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要点:先写问的重要性;再写向谁问;接着写怎样问?最后教育学生要养成勤学好问的*惯。

  (二)、精读课文,深入悟解

  1、学*课文1、2自然段

  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思考:然后看看这道填空题,把它完成。

  填空:知识就是指有(),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常常是(),是()。

  (指名读一读练*的答案,教师相机理解后评点,(重点讲比喻,明确问的重要性)最后齐读)把什么比作什么?

  1)对于整篇文章来说,第一自然段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是文章的总起段,直接表明了作者的观点。作者在下面用了一些例子来证明第一自然段所说的道理,那么我们就先看看其中的一个事例。

  让我们就一起走*哥白尼。你们了解哥白尼吗?(生自由回答)

  (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情况介绍指名说)

  介绍资料:杰出的天文学家哥白尼是波兰人。他从小热爱科学,大学读书时萌发了地球是运动的思想。20多岁去意大利留学,攻读数学、天文学、法律学、哲学和医学,并获得博士学位。他的大部分时间是潜心于天文学的观察和研究,不论寒暑,每天,都用自己制造的天文仪器来观测、计算、研究,30年如一日。根据丰富的观测资料和细致的计算研究,写出了划时代的巨著〈天体运行论〉。哥白尼的日心说,第一次冲破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是啊,哥白尼能成为伟大的天文学家是和他小时侯的学*好*惯分不开的,让我们继续走进哥白尼。看课文第二段。

  2)请大家先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作批注,及时记下自己的所思所想。(他从小爱问问题;他什么都爱问;他问的问题都跟自己的生活有关)

  (板书:好问)

  3)你从这段中的哪些词句感受到哥白尼好奇、好问的?

  (小时候就喜欢问、经常缠着、世界、问这问那、省略号)

  (相机读句子,注意读出哥白尼的好奇、好问。指导朗读。)

  (指导理解:不懈探求、稀奇古怪)

  (联系哥白尼提出的问题,理解后补充省略号中省略的内容再指名读、齐读这一自然段,要求读出哥白尼的好奇的语气。)

  不懈探求(理解懈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4)小小的哥白尼和咱们差不多大,老师相信在*时,你也一定提过问题吧?能说说你提过哪些问题吗?(指名回答)

  5)从哥白尼的事例中你读懂了什么?(问是成功的开始;只有学会问,才能取得成功)

  6)我想大家对这些话肯定有自己的理解了。(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7)结合科学家哥白尼的事例,谈谈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的含义。

  这是一篇说理性文章,议论文就是要通过大量的例子来证明作者的观点。这篇文章中作者的观点就是第一段,那么列举哥白尼的例子就是为了证明第一段。

  2、学*课文第3自然段

  1)教师导入:哥白尼生活的世界,距离我们已经有好长时间了,我们现在面对的又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又该怎么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三自然段。

  2)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哪几个词最能概括我们面对的世界的特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1)具体举例子说明对这两个词语的感受。

  (2)是啊,对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我们有新奇,有疑惑。那么,有了问题,我们该怎么做?

  3)自由读3自然段。问:读了这一段,你们知道可以怎么做吗?(我们应该多提问题)

  4)是呀,古人云:能者为师,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书上是如何来解释它的意思的?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指名回答,然后齐读一遍)

  5)谁能结合刚才我们读的这句话,想到什么名言?说说是什么意思吗?

  投影出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

  7)小结:看来,遇到了问题,我们应该多向人请教,拜能者为师,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愉快地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板书:勤学)

  3、自学第4段

  过渡:刚才我们学*了哥白尼的故事,下面请看沈括的故事。

  1)(直接出示沈括的简介)师读简介。读了介绍后你有什么感受?

  (沈括很有成就、了不起)沈括是多么优秀呀,咱们一起回到沈括小时候生活的那个年代吧,看看他小时候是什么样的?

  2)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第4自然段,试着完成屏目上的题目。

  题目:

  (1)、沈括小时候对什么产生疑问?(理解诗句)

  (2)、后来沈括是怎样解开这个疑问的?

  (3)、从这个事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3)(勤学好问;留心观察;爱动脑筋)是呀,课文中列举了沈括的事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读第一句话)

  三、总结

  1、同学们,今天我们从中外名人的身上,知道了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那就是:(勤学、好问)

  2、那学与问是什么关系呢?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板书:学与问结合)

  3、怎样才能成为学*的主人呢?(板书:养成*惯)

  4、你知道以后你怎么做了吗?

  5、同学们,刚才你们大胆地畅谈了学*〈学与问〉这一课后,自己学*的收获,情真意切。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课文,不难发现,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都在第一、第三、五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还要在文中插入两个小故事呢?好好想想,与周围的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是有力的证据,证明的作者的观点。)

  是啊!这两个故事对于这篇文章很重要,这就是说理性文章所具有的写作特色,大家今后讲故事或教育帮助别人时可要多想想这篇课文的写法。

  四、拓展:

  1、讲故事,学生讨论。

  (可用搜集的名言、用文中的语言、用名人的事例)

  2、为感谢大家的帮助,老师搜集了几句名言共享。

  五、课外:结合四年级学的《说勤奋》和五年级学的《谈礼貌》,寻找说理性文章的特点。

  附板书:

  勤学

  23、学与问

  学与问结合

  养成良好*惯

  好问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的字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学与问》教案 8

  《学与问》一课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紧紧抓住“勤学好问”这一点进行叙述。先写“问”的重要性,再举例子来证实;接着写向谁“问”;然后写“问”与“思”要结合;最后有理有据的提出观点:养成勤学好问的*惯,才能成为学*的主任。整个课文叙述,言简意明,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问”的重要性,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坻。第二自然段写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例如他对科学的不懈探求。第三自然段写小学生有问题要请教别人,拜能者为师。第四自然段写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第五自然段写养成勤学好问的*惯,才能做学*的主人。

  我想,这篇课文层次清楚,中心鲜明,是篇很好的范文。所以,在上课伊始,我就请学生划出每段的段落大意,然后指导总结。学生根据我的指导,分别把课文的五个部分归纳出来,分别是:1、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2、哥白尼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正是从这些稀奇古怪的“为什么”开始的;3、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我们更应该像哥白尼一样,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从*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4、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5、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学生归纳后,我要求大家看书,然后把课文的五个部分联系课文说说,力求每个学生都能清晰地说出作者的思路。这样的好处是能统领全局,清楚地了解课文内容。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学*课文就很轻松,也很明白了。

  教学这篇课文之后,我感觉到,根据不同的文章定下不同的教学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我的教学步骤是:

  一、激趣导入

  1、(师板书“学”、“问”)师: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词——学问,你知道什么叫学问吗?(知识、学识、文化……)

  2、(师在“学”与“问”之间板书一个“与”字)师:老师在中间加上了一个“与”,那又该是什么意思呢?(生答)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文章,叫《学与问》。那么,学、问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共同学*这篇课文。

  二、初读感知,理清脉络

  1、师:我知道大家一定预*过了这篇课文,那么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呀?(5个自然段)那我想请5位同学分别来读一遍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同学们预*得怎么样。(读完后及时评点朗读)

  2、师:每一次的朗读,我们都会有不同的体会,现在我想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遍全文,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很多有学问的人,小时候都是非常好问的;学和问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多问问题,才能学到知识;学和问不能分开;……)

  3、小结:通过预*,大家就了解了这么多,说明大家真的做到了边读边想,这是一种很好的学**惯。接下来,我们将认真地去学*、体会课文,相信大家对两者关系的感悟会更加清楚、明白。

  4、大家把课文的每段内容用书上的话概括出来。并记熟它。

  5、交流。

  三、学*课文1、2自然段

  1、师: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然后看看这道填空题,把它完成。

  填空:知识就是指有(),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常常是(),是()。

  (指名读一读练*的答案,教师相机理解后评点,最后齐读)

  2、师:对于整篇文章来说,第一自然段是最重要的,因为它是文章的总起段,

  下面的文字都是为了说明第一自然段,作者在下面用了一些例子来证明第一自然段所说的道理,那么我们就先看看其中的一个事例。课文先说了谁呀?

  那我们就一起走*哥白尼。你们了解哥白尼吗?(指名说完后,教师出示投影)老师也找了一些材料,请同学们看一看。(见附录一)

  3、师:听了大家对哥白尼的介绍,你对哥白尼有什么印象呀?(勤学好问;爱提问题;留心观察;充满好奇……)

  4、师:是呀,哥白尼能成为一名伟大的天文学家是和他小时候的这些*惯分不开的,让我们继续走*哥白尼。

  5、师:请大家先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他从小爱问问题;他什么都爱问;他问的问题都跟自己的生活有关……)

  (板书:好问)

  6、师:你从这段中的哪些词句感受到哥白尼好奇、好问的?

  (小时候就喜欢问、经常缠着、世界、问这问那、省略号)

  (相机读句子,注意读出哥白尼的好奇、好问。指导朗读。)

  (指导理解:不懈探求、稀奇古怪)

  (联系哥白尼提出的问题,理解后补充省略号中省略的.内容再指名读、齐读)

  7、师:小小的哥白尼和咱们差不多大,老师相信在*时,你也一定提过问题吧?能说说你提过哪些问题吗?(指名回答)

  8、师:从哥白尼的事例中你读懂了什么?(问是成功的开始;只有学会问,才能取得成功……)

  9、师:我想大家对这些话肯定有自己的理解了。(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10、师:这是一篇议论文,议论文就是要通过大量的例子来证明作者的观点。这篇文章中作者的观点就是第一段,那么列举哥白尼的例子就是为了证明第一段。下面,作者又列举了一位名人的例子,他是谁呀?

  四、自学第4段

  1、(出示沈括的简介,详见附录二)师读简介后说:沈括是多么优秀呀,咱们一起回到沈括小时候生活的那个年代吧,看看他小时候是什么样的?

  2、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第4自然段,试着完成黑板上的题目。(出示阅读训练题,详见附录三)

  (1)同桌交流答案

  (2)指名回答(理解,朗读)

  3、小结:看完这段文字,你觉得沈括又是个怎样的人呢?(勤学好问;留心观察;爱动脑筋……)是呀,课文中列举了沈括和哥白尼的事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五、学*课文第3自然段

  1、教师导入:无论是哥白尼生活的世界,还是沈括生活的世界,它们距离我们已经有好长时间了,我们现在面对的又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又该怎么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三自然段。

  2、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哪几个词最能概括我们面对的世界的特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3、老师找了几幅图片,一起来看看。出示投影。

  (1)指名说感受。

  (2)是啊,对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我们有新奇,有疑惑。那么,有了问题,我们该怎么做?

  4、自由读3自然段。问:读了这一段,你们知道可以怎么做吗?(我们应该多提问题)

  5、是呀,古人云:“能者为师”,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书上是如何来解释它的意思的?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指名回答,然后齐读一遍)

  6、老师这里也有孔子的两句名言,谁能结合刚才我们读的这句话,说说是什么意思吗?

  投影出示: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

  7、小结:看来,遇到了问题,我们应该多向人请教,拜能者为师,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愉快地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

  六、总结

  1、同学们,今天我们从中外名人的身上,知道了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现在老师也送你们一把金钥匙。(老师发有关好问名言的小卡片,详见附录四)只要你拿到了这把金钥匙,并且知道怎么去用它,那我相信你一定能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

  2、好,打开看看这是把这是把什么样的金钥匙?你喜欢老师送给你的金钥匙吗?来,谁来读给大家听听,你的金钥匙是什么?(指名读名言)

  3、老师这里还有金钥匙呢,看!(出示陶行知的两段话,详见附录五)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这就是他所写的关于勤学好问的两首小诗,希望同学们课后读一读并去了解这两首诗,相信对你们会有所帮助。

  《学与问》教案 9

  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文的5个生字,理解“不懈探求”“相辅相成”等词的意思。

  2、梳理文章脉络,明白“摆事实讲道理”是说理文的一大特点。

  3、通过比较引用具体事例的段落,感悟论证的严密性。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自学反馈。

  1、读课题,听写词语,纠正读音和字形。

  金钥匙铺路石相辅相成

  哥白尼稀奇古怪不懈探求

  沈括勤学好问观察思考

  2、课件出示词语,理解了字词意思帮助记忆词语;相机讲解词语意思(不懈探求:懈怠,松懈;不断地探索追求。相辅相成:辅助;成全;互相补充,互相配合。)

  3、齐读词串,用上一两个词语说说文章的内容。(初步探知文章内容)

  二、结合说理文特点,梳理文脉,概括段落大意。

  1、教师: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课文,说理的课文最大的特点是摆事实,讲道理。(板书:摆事实、讲道理)

  2、教师: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又摆了哪些事实呢?(直接交流,节约时间)

  3、交流:

  相机出示:

  (1)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陈述观点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总结观点

  (2)(注意这里要提示:概括大意一定要说清人物、事情和结果。)

  哥白尼从小喜欢“问”,促使他对科学不懈探求。

  沈括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解开了大林寺桃花开花迟的谜团。

  (3)(教师引导:第三自然段则告诉小学生遇到问题需要——)

  小学生有问题要请教别人,拜能者为师。

  4、小结:文章开头提出观点,中间通过实例证明观点,结尾总结观点,说理文结构完整,层次清晰,特点鲜明。

  三、自主学*。

  1、教师:课文又是怎样通过摆事实来讲道理的呢?(重点学*第2—4自然段)

  出示自学任务:

  自学2—4自然段,完成学*任务:

  1、自由朗读两个事例,想一想:每个事例侧重说明什么?从文章的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

  2、对比朗读两个事例,想一想:为什么选取这两个事例?

  自学过程中可以作适当圈画批注,想好后也可以同桌讨论讨论。

  四、任务一。

  1、自由朗读两个事例,想一想:每个事例侧重说明什么?从文章的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

  2、摆事实是很讲究的,先看课文摆的第一个事实。

  (出示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思考:这个例子侧重说明了什么呢?(喜欢问)

  (2)从文中哪些词语、句子感受到哥白尼喜欢问?(放手让学生发言,教师及时点拨即可)

  (抓“缠”“经常”两个词语,感受到哥白尼问得多,问得彻底,不解决问题不罢休——不懈探求)

  (抓“三问”句子,——指名读三问,——一问,问天上的太阳;二问,问天上的星星;三问,问地上的小鸡;有意思的问题,从课文列举的三个问题中你发现了什么?(1、范围广,天上、地下,宇宙中的一切问题都爱问;2、……问题多的数也数不清;3、问题是我们司空见惯,*以为常的现象)(充分说明了哥白尼喜欢问,乐于追问到底呀!)

  (2)练*朗读出他的好奇。指名读

  (3)哥白尼后来从事科学研究以及他取得的成绩,课文为什么不写?

  (4)由此可见,摆事实要注意(具有典型性,所举的例子所摆的事实证实要讲的.道理,事实和道理是相互印证的)

  3、再看第二个例子

  (1)(出示第四自然段)

  (2)这个例子侧重说明了什么呢?沈括观察了吗?思考了吗?(仍然、放在心上、发现、才)

  (3)说理的课文应该怎样朗读呢?我们来看第四自然段,这一段包含两个部分,一是讲道理,一是讲故事,朗读时有区别,讲道理就要讲得言辞恳切;语重心长,讲故事要讲得生动,绘声绘色;人物的语言要读出相应的语气,有一句诗要吟诵;心里想的要读低一些。

  (4)先练一练,再指名读,齐读。

  五、任务二。

  1、对比朗读两个事例,想一想:为什么选取这两个事例?(你又有什么发现?)

  在总体来看课文所摆的两个事实,(都是古代科学家,一个中国,一个外国;他们的研究领域不同;都是勤学好问的典范,一个侧重多问,一个侧重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2、教师小结:摆了两个事实由浅入深、层层深入说明了课文所要阐述的道理,也就是(齐读第一自然段)也是本课结尾总结的观点,齐读。

  六、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

  七、布置作业。

  1、课后学*《大林寺桃花》

  2、搜集关于勤学好问的小故事和名言警句

  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清郑燮

  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汉王允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陶行知

  板书:

  学与问

  (典型性)摆事实讲道理

  《学与问》教案 10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重点: 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

  教学难点 : 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具准备: 光盘、挂图、录音机。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激发兴趣,设疑

  1、讲述哥白尼小时候的`故事,导入 新课。

  2、揭示课题:18 学与问

  3、提问:学与问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

  钥匙、芳菲、翱翔、强健、哥白尼、五彩缤纷、

  殿堂、好奇、瞬息万变、相辅相成、日新月异

  (2)大致交流词义。

  (3)指名读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第1自然段: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

  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邀请叫别人,拜能者为师。

  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第5自然段:养成勤学好问的*惯,才能成为学*的主人。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四、写字指导

  1、指导要点:钥缤瞬辅翱

  2、学生在书上描红。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钥匙 疑团 殿堂 日新月异 好奇 强健 探求 瞬息万变

  二、精读课文

  1、学*第1、2自然段。

  (1)学生自己读,思考:哥白尼是怎样走上科学探究之路的?

  (2) 理解不懈追求。

  (3) 简介哥白尼及其地动说。

  (4) 结合科学家哥白尼的事例,启发学生谈谈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的含义。

  2、学*第3自然段。

  (1)知名朗读。

  (2)结合上下文,理解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3)提问:我们新一代的小学生面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应该怎么办?

  (4)问:向谁问?

  (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能者为师的理解。

  (6)引读第3自然段。

  3、学*第4自然段。

  (1)过渡: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联系起来,在这方面,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小时候是怎么做的呢?

  (2)自己读第4自然段。

  (3)沈括小时候对什么产生疑问?

  理解古诗意思,知道身阔的疑问:为什么同是套话,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

  (4)沈括问妈妈,妈妈是怎么回答的?

  (5)后来沈括是怎样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6)从这个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

  4、学*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讨论:学与问是什么关系?怎样才能成为学*的主人?

  三、朗读课文,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指名读课问。

  2、指名说说主要内容。

  3、说一说自己搜集的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写下来。

  板书: 18 学与问

  勤学 问思结合 养成*惯

  好问

  教学后记:


学与问教案范文10份(扩展4)

——《学与问》读书笔记 (菁华3篇)

《学与问》读书笔记1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如果只学*而不去思考,不问自己为什么,那么就会感到很疑惑,得不到真正的思想。

  今天,老师给我们讲了一篇课文是《学与问》。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从*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有了问题,可随时随地请教别人,你可以请教父母和老师,也可以请教同学和朋友,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

  这篇议论文主要*,正是从这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开始的才会有后来的成就。*小时候读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其中有一句写:“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我喜欢这篇课文,它使我知道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不会时,不管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

  只有学与问结合到了一起,才会成功;边学边问,养成良好*惯,才会从问中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才会从学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才会慢慢积累,获得成功。

  人们常叫有知识的为有学问。对这句话,我百思不得其解,直到今天,读到了这篇文章后,我才明白了,原来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学与问》读书笔记2

  我看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学与问》,这个故事个故事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

  故事讲的是:知识妈妈有两个孩子一个是学,一个是问,第一个是光学不问,另一个是光问不学,这兄弟俩很孝顺,可是有一天,一对好兄弟却吵起了架,都说自己的学*方法好,两兄弟吵得不可开交,所以来找知识妈妈评理,妈妈说;“你们先暂时分开,都按照自己的学*方法去做。”于是两兄弟就按照自己的方法去做了。可是学看的书很多反而越来越糊涂,问不看书问题也提不出来了,两人又去找知识妈妈。妈妈说;“既然这样,那么你们交换彼此的学*方法。”最后学开始问,问开始学。他们明白了妈妈对他们的教育。

  读了这篇文章,我深有感触。同学们,要想成为真正的人才,就得多学多问,不要像学和问。学是光学不问,问是光问不学。我也希望你们要做一个多学多问的好孩子,同时你们在进步别人也在进步还有我也在进步。不学不问是最愚蠢的人,千万不要像这样的人学*,多学多问,我也相信这也是家长对我们的期望。

  所以我们要不光学还要多问,光学不问,只会变成呆子。光问不学,只会变成傻瓜,又学又问,才是正确的学*方法。

《学与问》读书笔记3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诉我们学*和思考的道理,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巩固和提高,要有学问必须兼学兼问,只学不思或只思不学都不能成其学问。这里的问不仅是提问,更是疑问,有疑而生的问,需要思考去解决。

  学贵有疑,这是广大学者公认的道理。一个不会用自己思想的人是不会进步的,他所学的充其量也只是一些死板的道道,是不能致用的条条框框而已。疑是什么?疑在哪里?疑是徜徉在知识海洋边时被浪花溅湿的样子,疑是登攀在知识的奇峰险壑中莫名的惊叹,疑是仰望星空时发现熟稔的影子又变了模样,疑是凝神于花开花落时叩问生命的变化。疑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知与未知,在偶一低头的刹那,在注目凝视的恒久中,在擦肩而过的飞鸟里,在静静伫立的槐树下,疑在心头闪过,在口中念叨,在眼里迷失,似虹般绚丽多彩又生命短暂,连起似不可能连接的两端,串起属于它们的精彩。

  学因疑而生动有趣,因疑而丰富多变。知识是点,疑是线,将它们串成玉泽般光亮的金石。学生的学因有疑而快乐,认知加上自己的思考,继而在探索中求解,豁然开朗时乐趣顿生,进而乐学喜研,学*不催而自动。有好问的学生,虽然纪律欠佳,每有问题总喜欢插嘴发表个人观点意见,但成绩往往出色,就因其善思有问,在学的过程中主动积极地产生问题并寻求解决,自然,这样的学*效果比只听不思的好上几倍,而且还可以为以后的学*打下基础,让自己在存疑析疑解疑中学会思考、学会学*。

  学*上我们应当更多地去问,问课本,问自己,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问课外书,问社会。只有这样,我们的学*才会更有效,更快乐,也才会有更大的人生潜力。


学与问教案范文10份(扩展5)

——六年级上册《学与问》教学反思 (菁华3篇)

六年级上册《学与问》教学反思1

  《学与问》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围绕“勤学好问”这一中心论点,通过中外两个具体的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好*惯。

  刚拿到这篇文章,通读一篇。与我们学过的《说勤奋》《滴水穿石的启示》很相似,在文体和结构方面几乎都如出一辙。应该说这篇文章脉络清晰,内容简单。

  课文第一个事例是*的例子,我引导学生抓住“经常”和“缠着”理解*非常喜欢问。“这对*后来的成长有什么影响吗?”与下文的“不懈追求”联系起来。“这些问题呢?”读一读这些问题。抓住省略号让学生说说*还可能提哪些问题。并列举古今中外名人因为勤学好问而成功的例子。让学生把握这些稀奇古怪的问题与他成就的联系。

  第二个事例是沈括的例子。他就是通过自己的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想结合解开了心中的疑团。最终成为了一个了不起的科学家。(“*科学史上的坐标”、《梦溪笔谈》)

  我们现在现在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我们应该怎么办?(多问)问谁呢?怎样问呢?自然过渡到第三自然段的学*中去。(要学会发现问题,随时随地提出问题,拜能者为师。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在由“能者为师”让学生说说与之相*的名言警句,如“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等。

  最后回到文章的中心观点,让学生将学与问结合起来,养成勤学好问的好*惯,做学*的主人。

六年级上册《学与问》教学反思2

  《学与问》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围绕“勤学好问”这一中心论点,通过中外两个具体的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好*惯。

  教学此课时,我从谈话导入。板书“学”、“问”,人们常把有知识的人说成“有学问”,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今天我们来学*《学与问》。告诉学生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课文,也就是议论文。然后与学生一起回忆学过的议论文。(《说勤奋》《谈礼貌》《滴水穿石的启示》),总结出议论文的一般特点:提出观点——证明观点——得出观点。

  接着让学生自学,读课文,找出文章的观点,同时给文章分段。应该说这篇文章的脉络是非常清晰的。学生很快就找出了文章的中心观点: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分段也是很简单的。

  第一个事例是*的例子,我引导学生抓住“经常”和“缠着”理解*非常喜欢问。“这对*后来的成长有什么影响吗?”与下文的“不懈追求”联系起来。“这些问题呢?”读一读这些问题,通过对*事迹的简介(《天体运行论》、“日心说”),让学生把握这些稀奇古怪的问题与他成就的联系。

  我们现在要不要多问呢?问谁呢?怎样问呢?自然过渡到对3、4两段的学*中去。(要学会发现问题,随时随地提出问题,拜能者为师。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第二个事例是沈括的例子。他就是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了心中的疑团。最终成为了一个了不起的科学家。

  总之,整堂课教学思路很清晰。

六年级上册《学与问》教学反思3

  《学与问》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围绕“勤学好问”这一中心论点,通过中外两个具体的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好*惯。

  教学此课时,我从谈话导入。板书“学”、“问”,人们常把有知识的人说成“有学问”,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今天我们来学*《学与问》。告诉学生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课文,也就是议论文。然后与学生一起回忆学过的议论文。(《说勤奋》《谈礼貌》《滴水穿石的启示》),总结出议论文的一般特点:提出观点——证明观点——得出观点。

  接着让学生自学,读课文,找出文章的观点,同时给文章分段。应该说这篇文章的脉络是非常清晰的。学生很快就找出了文章的中心观点: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分段也是很简单的。

  第一个事例是*的例子,我引导学生抓住“经常”和“缠着”理解*非常喜欢问。“这对*后来的成长有什么影响吗?”与下文的“不懈追求”联系起来。“这些问题呢?”读一读这些问题,通过对*事迹的简介(《天体运行论》、“日心说”),让学生把握这些稀奇古怪的问题与他成就的联系。

  我们现在要不要多问呢?问谁呢?怎样问呢?自然过渡到对3、4两段的学*中去。(要学会发现问题,随时随地提出问题,拜能者为师。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第二个事例是沈括的例子。他就是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了心中的疑团。最终成为了一个了不起的科学家。

  总之,整堂课教学思路很清晰。


学与问教案范文10份(扩展6)

——《学与问》教案 (菁华6篇)

《学与问》教案1

  【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课文脉络,精读课文1—3节。

  【课前预*】

  1、读准、读通、读熟课文。(不少于3遍)

  (1)标出小节号;

  (2)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会生字,理解新词。

  (1)识记生字,描红后再将生字组词各写2遍。

  【方法小贴士】:虽然课文中的生字都是左窄右宽,但左右部件所占比例略有不同,“瞬”字右半部分的笔画较复杂,可要仔细观察、准确书写哟!

  (2)补充下列成语,并用合适的方法理解成语的意思。(标注在字里行间。)

  坚持不()五彩()()()新()异

  ()()万变相()相成

  3、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课文讲了一个什么道理?又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清楚的?

  (1)在文中的开头和结尾分别画出全文的中心句。;

  (2)每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请用铅笔在段尾分别写一句话概括。)

  【方法小贴士】:摘句法、串联法、取舍法、综合法,你要根据情况使用哟!

  4、搜集*的资料,准备在小组内交流。

  【知识链接】

  说理文的方法:①、举例论证;②、道理论证;③、比喻论证;④、对比论证;⑤、引用论证。

  【预*反馈】

  1、读课文给小组内同学听(相互正音,相互评点);

  2、小组内书写生字词展评,评出“书写之星”;

  3、交流已经理解的新词,提出不理解的词语,相互讨论;

  4、交流:课文讲了一个什么道理?又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清楚的?

  5、参加全班交流:*人物资料

  【质疑探究】

  1、*是怎样走上科学探究之路的?哪些词语最能看出*好问?朗读第2段,注意重点读好这些词语。

  2、结合科学家*的事例,谈谈“‘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这句话的含义。

  3、搜集名人勤学好问的小故事或名言,与同学交流。

  4、我们新一代的小学生面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应该怎么办?

  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能者为师”的理解。

  【当堂检测】

  1、用“”画去不合适的汉字或读音。

  (翱遨)翔不(邂懈)奥(秘密)

  钥匙(chi shi)兴(xìng xīng)许包括(guō kuò)

  2、根据课文内容和你的理解填空。

  ⑴人们常把有知识说成“有学问”,这是很有道理的。这是因为

  。

  ⑵文章为了充分说明要讲的道理,作者还举了中外著名科学家的两个事例:①;

  ② 。

  3、我对“能者为师”的理解:

  【课后预*】

  1、精读课文4—5自然段。

  2、搜集沈括的资料,准备小组内交流。会背、能理解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全诗。

  3、思考书后第2题。

  4、领悟“例举典型事例表达观点”的写作方法。

《学与问》教案2

  《学与问》一课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紧紧抓住“勤学好问”这一点进行叙述。先写“问”的重要性,再举例子来证实;接着写向谁“问”;然后写“问”与“思”要结合;最后有理有据的提出观点:养成勤学好问的*惯,才能成为学*的主任。整个课文叙述,言简意明,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问”的重要性,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坻。第二自然段写*从小喜欢“问”,导致例如他对科学的不懈探求。第三自然段写小学生有问题要请教别人,拜能者为师。第四自然段写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第五自然段写养成勤学好问的*惯,才能做学*的主人。

  我想,这篇课文层次清楚,中心鲜明,是篇很好的范文。所以,在上课伊始,我就请学生划出每段的段落大意,然后指导总结。学生根据我的指导,分别把课文的五个部分归纳出来,分别是:1、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2、*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正是从这些稀奇古怪的“为什么”开始的;3、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我们更应该像*一样,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从*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4、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5、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学生归纳后,我要求大家看书,然后把课文的五个部分联系课文说说,力求每个学生都能清晰地说出作者的思路。这样的好处是能统领全局,清楚地了解课文内容。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学*课文就很轻松,也很明白了。

  教学这篇课文之后,我感觉到,根据不同的文章定下不同的教学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我的教学步骤是:

  一、激趣导入

  1、(师板书“学”、“问”)师: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词——学问,你知道什么叫学问吗?(知识、学识、文化……)

  2、(师在“学”与“问”之间板书一个“与”字)师:老师在中间加上了一个“与”,那又该是什么意思呢?(生答)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文章,叫《学与问》。那么,学、问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共同学*这篇课文。

  二、初读感知,理清脉络

  1、师:我知道大家一定预*过了这篇课文,那么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呀?(5个自然段)那我想请5位同学分别来读一遍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同学们预*得怎么样。(读完后及时评点朗读)

  2、师:每一次的朗读,我们都会有不同的体会,现在我想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遍全文,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很多有学问的人,小时候都是非常好问的;学和问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多问问题,才能学到知识;学和问不能分开;……)

  3、小结:通过预*,大家就了解了这么多,说明大家真的做到了边读边想,这是一种很好的学**惯。接下来,我们将认真地去学*、体会课文,相信大家对两者关系的感悟会更加清楚、明白。

  4、大家把课文的每段内容用书上的话概括出来。并记熟它。

  5、交流。

  三、学*课文1、2自然段

  1、师: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然后看看这道填空题,把它完成。

  填空:知识就是指有(),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常常是(),是()。

  (指名读一读练*的答案,教师相机理解后评点,最后齐读)

  2、师:对于整篇文章来说,第一自然段是最重要的,因为它是文章的总起段,

  下面的文字都是为了说明第一自然段,作者在下面用了一些例子来证明第一自然段所说的道理,那么我们就先看看其中的一个事例。课文先说了谁呀?

  那我们就一起走**。你们了解*吗?(指名说完后,教师出示投影)老师也找了一些材料,请同学们看一看。(见附录一)

  3、师:听了大家对*的介绍,你对*有什么印象呀?(勤学好问;爱提问题;留心观察;充满好奇……)

  4、师:是呀,*能成为一名伟大的天文学家是和他小时候的这些*惯分不开的,让我们继续走**。

  5、师:请大家先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他从小爱问问题;他什么都爱问;他问的问题都跟自己的生活有关……)

  (板书:好问)

  6、师:你从这段中的哪些词句感受到*好奇、好问的?

  (小时候就喜欢问、经常缠着、世界、问这问那、省略号)

  (相机读句子,注意读出*的好奇、好问。指导朗读。)

  (指导理解:不懈探求、稀奇古怪)

  (联系*提出的问题,理解后补充省略号中省略的内容再指名读、齐读)

  7、师:小小的*和咱们差不多大,老师相信在*时,你也一定提过问题吧?能说说你提过哪些问题吗?(指名回答)

  8、师:从*的事例中你读懂了什么?(问是成功的开始;只有学会问,才能取得成功……)

  9、师:我想大家对这些话肯定有自己的理解了。(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10、师:这是一篇议论文,议论文就是要通过大量的例子来证明作者的观点。这篇文章中作者的观点就是第一段,那么列举*的例子就是为了证明第一段。下面,作者又列举了一位名人的例子,他是谁呀?

  四、自学第4段

  1、(出示沈括的简介,详见附录二)师读简介后说:沈括是多么优秀呀,咱们一起回到沈括小时候生活的那个年代吧,看看他小时候是什么样的?

  2、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第4自然段,试着完成黑板上的题目。(出示阅读训练题,详见附录三)

  (1)同桌交流答案

  (2)指名回答(理解,朗读)

  3、小结:看完这段文字,你觉得沈括又是个怎样的人呢?(勤学好问;留心观察;爱动脑筋……)是呀,课文中列举了沈括和*的事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五、学*课文第3自然段

  1、教师导入:无论是*生活的世界,还是沈括生活的世界,它们距离我们已经有好长时间了,我们现在面对的又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又该怎么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三自然段。

  2、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哪几个词最能概括我们面对的世界的特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3、老师找了几幅图片,一起来看看。出示投影。

  (1)指名说感受。

  (2)是啊,对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我们有新奇,有疑惑。那么,有了问题,我们该怎么做?

  4、自由读3自然段。问:读了这一段,你们知道可以怎么做吗?(我们应该多提问题)

  5、是呀,古人云:“能者为师”,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书上是如何来解释它的意思的?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指名回答,然后齐读一遍)

  6、老师这里也有孔子的两句名言,谁能结合刚才我们读的这句话,说说是什么意思吗?

  投影出示: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

  7、小结:看来,遇到了问题,我们应该多向人请教,拜能者为师,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愉快地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

  六、总结

  1、同学们,今天我们从中外名人的身上,知道了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现在老师也送你们一把金钥匙。(老师发有关好问名言的小卡片,详见附录四)只要你拿到了这把金钥匙,并且知道怎么去用它,那我相信你一定能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

  2、好,打开看看这是把这是把什么样的金钥匙?你喜欢老师送给你的金钥匙吗?来,谁来读给大家听听,你的金钥匙是什么?(指名读名言)

  3、老师这里还有金钥匙呢,看!(出示陶行知的两段话,详见附录五)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这就是他所写的关于勤学好问的两首小诗,希望同学们课后读一读并去了解这两首诗,相信对你们会有所帮助。

《学与问》教案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通过阅读本文,知道问与思的密切关系,养成良好的勤学好问的*惯,做学*的主人。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板书学、问)师: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词学问,你知道什么叫学问吗?(知识、学识、文化)

  2、(师在学与问之间板书一个与字)师:老师在中间加上了一个与,那又该是什么意思呢?(生答)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文章,叫《学与问》。那么,学、问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共同学*这篇课文。

  二、初读感知,理清脉络

  1、师:我知道大家一定预*过了这篇课文,那么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呀?(5个自然段)那我想请5位同学分别来读一遍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同学们预*得怎么样。(读完后及时评点朗读)2、师:每一次的朗读,我们都会有不同的体会,现在我想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遍全文,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很多有学问的人,小时候都是非常好问的;学和问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多问问题,才能学到知识;学和问不能分开;)

  3、小结:通过预*,大家就了解了这么多,说明大家真的做到了边读边想,这是一种很好的学**惯。接下来,我们将认真地去学*、体会课文,相信大家对两者关系的感悟会更加清楚、明白。

  三、学*课文1、2自然段

  1、为了说明这些道理,课文用了两个小故事来证实。那么我们就先看看其中的一个事例。课文先介绍了谁?那我们就一起走进*,了解*。

  2、师:请大家先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他从小爱问问题;他什么都爱问;他问的问题都跟自己的生活有关)

  (板书:好问)

  3、师:听了大家对*的介绍,你对*有什么印象呀?(勤学好问;爱提问题;留心观察;充满好奇)

  4、师:是呀,*能成为一名伟大的天文学家是和他小时候的这些*惯分不开的。

  5、师:你从这段中的哪些词句感受到*好奇、好问的?

  (小时候就喜欢问、经常缠着、世界、问这问那、省略号)

  (相机读句子,注意读出*的好奇、好问。指导朗读。)

  (指导理解:不懈探求、稀奇古怪)

  (联系*提出的问题,理解后补充省略号中省略的内容再指名读、齐读)

  6、师:从*的事例中你读懂了什么?(问是成功的开始;只有学会问,才能取得成功)

  7、师:我想大家对这些话肯定有自己的理解了。(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四、自学第4段

  1、过渡: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联系起来,在这方面,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小时候是怎么做的呢?

  2、小结:看完这段文字,你觉得沈括又是个怎样的人呢?(勤学好问;留心观察;爱动脑筋)是呀,课文中列举了沈括和*的事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五、学*课文第3自然段

  1、教师导入:无论是*生活的世界,还是沈括生活的世界,它们距离我们已经有好长时间了,我们现在面对的又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又该怎么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三自然段。

  2、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哪几个词最能概括我们面对的世界的特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3、是啊,对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我们有新奇,有疑惑。那么,有了问题,我们该怎么做?

  4、自由读3自然段。问:读了这一段,你们知道可以怎么做吗?(我们应该多提问题)

  5、是呀,古人云:能者为师,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书上是如何来解释它的意思的?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指名回答,然后齐读一遍)

  6、老师这里也有孔子的两句名言,谁能结合刚才我们读的这句话,说说是什么意思吗?

  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

  过渡:课文学到这里,我想同学们一定也懂得我们从小应该养成勤学好问的*惯,因为(导读)我们从小应该养成勤学好问的*惯

  五、了解结构,借鉴写法

  1、学完了《学与问》这篇说道理的文章,我们不难发现作者除了和我们讲道理,还举了*、沈括的两个事例介绍,这种写法是说理性文章最常用的:摆事实,讲道理。以后想要和别人讲道理时,可以想想这篇文章的写法。

  2、考考大家活学活用的本领,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古时候有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家,得到了个当朝宰相赠送的书有学问两字的金匾。这家主人过世后,他的两个儿子分家,谁都想得到那块能带来学问的金匾,互不相让。结果两人只好找来工匠把匾从中一分为二。老二得到了有学字的半块。于是他就扛着这半块匾到处求学,见什么学什么,从不多问。几年下来,却一无所获。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位智者

  各位同学你们现在就是这位智者,我就是这家的老二,你该如何帮助我这位只知学的青年呢!

  六、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学与问的名人名言或谚语。

《学与问》教案4

  一、教学目标

  C: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B: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流感情地朗读课文。

  A: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只有在学中问,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热爱探究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C:了解课文大概内容,认识到“问”的作用。

  B:通过读文品句,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只有在学中问,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

  A:体会“学”与“问”的关系,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做知识的主人。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师讲述*小时候的故事。

  2. 板书课题:学与问,齐读题目。

  3. 围绕题目质疑:自己读了题目知道了什么或想知道什么?

  师:同学们读了题目已经知道了些知识,也有许多的疑问,那么学与问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读了课文同学们的疑问就会弄明白了。

  (三)初读课文

  1. 自由读课文。

  C:边读边画出生字。

  B:边读边理解生词的意思。

  C:边读边思考全文共分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解层次

  1. 再读课文

  B:学与问有什么关系?(:人在学*知识,探索奥秘的过程中,“问”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 默读课文

  A: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连一段话说说。

  :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学与问”中“问”的重要性,然后用具体事例说明了“问”在探索奥秘,求得新知中的作用;最后全文。提出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惯,才能‘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B、A:根据刚才所说把课文分为三段。

  3. C读全文

  (四)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表中生字的笔画与结构

  2、C:交流:每个生字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3、A、B指导C书写。

  (五)达标测评与拓展

  C:抄写生字新词

  B:熟读课文

  A: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探求( ) 疑问( ) 兴许( )

  奥秘( ) 启发( ) 强健( )

  第2课时

  一、复*导入新知

  1、自由读全文

  2、C:认读生字新词、说说课文列举了几个事例来说明?

  B:分别是什么事例?

  二、精读课文,深入悟解

  (一)学*第二自然段。

  过渡:我们先学*作者引用的第一个事例。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事?

  2、交流。

  3、*“喜欢问”表现在什么地方?课文里找答案。

  4、交流。

  5、因为*从小喜欢问,因此他成了伟大的天文学家,你们还知道*的哪些情况呢?

  6、交流。

  7、B、A:从*这个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学会发现问题,多多提问,才能 ……问是成功的开始,只有学会问才会成功。)

  (二)学*第三自然段

  过渡:所以,我们小学生应该怎么做了?看课文第三自然段。

  1、C:指名读、思考:当今世界有什么特点?小学生该怎么做?(文中找答案)

  2、B、A交流。

  A:理解“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3、B:向谁问?

  B、A:理解。“能者为师”(联系上下文理解)

  (三)学*第四自然段。

  过渡:在求知过程中,光向别人请教行了吗?不行,我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我们再来学*作者引用的第二个事例。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C:沈括小时候对什么产生疑问?

  B:他又是怎样解开疑团的呢?

  2、交流。

  A:(理解诗意)课件出示古诗。

  3、A:以这个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不仅要勤学好问,还要善于思考)

  (四)精读第五段

  过渡:通过2、3、4自然段的学*,“学”与“问”之间有什么联系呢?继续学*第五自然段。

  1、C:指名读,B、A: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学与问有什么联系?怎样才能成为学*的主人?

  2、交流。

  四、拓展交流

  1、四人小组交流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或名言。

  2、全班交流反馈。

  五、全文

  1、小组轮流读课文。

  2、师:这是一明事理的文章,文章强调了人在学*知识,探索奥秘的过程中,“问”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过列举科学家的事例,说明“勤”学好问的*惯必须从小养成。

  六、板书设计

  23、学与问

  勤学

  问思结合 养成*惯

  好问

《学与问》教案5

  【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课文脉络,精读课文1—3节。

  【课前预*】

  1、读准、读通、读熟课文。(不少于3遍)

  (1)标出小节号;

  (2)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会生字,理解新词。

  (1)识记生字,描红后再将生字组词各写2遍。

  【方法小贴士】:虽然课文中的生字都是左窄右宽,但左右部件所占比例略有不同,“瞬”字右半部分的笔画较复杂,可要仔细观察、准确书写哟!

  (2)补充下列成语,并用合适的方法理解成语的意思。(标注在字里行间。)

  坚持不()五彩()()()新()异

  ()()万变相()相成

  3、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课文讲了一个什么道理?又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清楚的?

  (1)在文中的开头和结尾分别画出全文的中心句。;

  (2)每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请用铅笔在段尾分别写一句话概括。)

  【方法小贴士】:摘句法、串联法、取舍法、综合法,你要根据情况使用哟!

  4、搜集*的资料,准备在小组内交流。

  【知识链接】

  说理文的方法:①、举例论证;②、道理论证;③、比喻论证;④、对比论证;⑤、引用论证。

  【预*反馈】

  1、读课文给小组内同学听(相互正音,相互评点);

  2、小组内书写生字词展评,评出“书写之星”;

  3、交流已经理解的新词,提出不理解的词语,相互讨论;

  4、交流:课文讲了一个什么道理?又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清楚的?

  5、参加全班交流:*人物资料

  【质疑探究】

  1、*是怎样走上科学探究之路的?哪些词语最能看出*好问?朗读第2段,注意重点读好这些词语。

  2、结合科学家*的事例,谈谈“‘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这句话的含义。

  3、搜集名人勤学好问的小故事或名言,与同学交流。

  4、我们新一代的小学生面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应该怎么办?

  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能者为师”的理解。

  【当堂检测】

  1、用“”画去不合适的汉字或读音。

  (翱遨)翔不(邂懈)奥(秘密)

  钥匙(chi shi)兴(xìng xīng)许包括(guō kuò)

  2、根据课文内容和你的理解填空。

  ⑴人们常把有知识说成“有学问”,这是很有道理的。这是因为

  。

  ⑵文章为了充分说明要讲的道理,作者还举了中外著名科学家的两个事例:①;

  ② 。

  3、我对“能者为师”的理解:

  【课后预*】

  1、精读课文4—5自然段。

  2、搜集沈括的资料,准备小组内交流。会背、能理解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全诗。

  3、思考书后第2题。

  4、领悟“例举典型事例表达观点”的写作方法。

《学与问》教案6

  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文的5个生字,理解“不懈探求”“相辅相成”等词的意思。

  2、梳理文章脉络,明白“摆事实讲道理”是说理文的一大特点。

  3、通过比较引用具体事例的段落,感悟论证的严密性。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自学反馈。

  1、读课题,听写词语,纠正读音和字形。

  金钥匙铺路石相辅相成

  *稀奇古怪不懈探求

  沈括勤学好问观察思考

  2、课件出示词语,理解了字词意思帮助记忆词语;相机讲解词语意思(不懈探求:懈怠,松懈;不断地探索追求。相辅相成:辅助;成全;互相补充,互相配合。)

  3、齐读词串,用上一两个词语说说文章的内容。(初步探知文章内容)

  二、结合说理文特点,梳理文脉,概括段落大意。

  1、教师: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课文,说理的课文最大的特点是摆事实,讲道理。(板书:摆事实、讲道理)

  2、教师: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又摆了哪些事实呢?(直接交流,节约时间)

  3、交流:

  相机出示:

  (1)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陈述观点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总结观点

  (2)(注意这里要提示:概括大意一定要说清人物、事情和结果。)

  *从小喜欢“问”,促使他对科学不懈探求。

  沈括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解开了大林寺桃花开花迟的谜团。

  (3)(教师引导:第三自然段则告诉小学生遇到问题需要——)

  小学生有问题要请教别人,拜能者为师。

  4、小结:文章开头提出观点,中间通过实例证明观点,结尾总结观点,说理文结构完整,层次清晰,特点鲜明。

  三、自主学*。

  1、教师:课文又是怎样通过摆事实来讲道理的呢?(重点学*第2—4自然段)

  出示自学任务:

  自学2—4自然段,完成学*任务:

  1、自由朗读两个事例,想一想:每个事例侧重说明什么?从文章的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

  2、对比朗读两个事例,想一想:为什么选取这两个事例?

  自学过程中可以作适当圈画批注,想好后也可以同桌讨论讨论。

  四、任务一。

  1、自由朗读两个事例,想一想:每个事例侧重说明什么?从文章的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

  2、摆事实是很讲究的,先看课文摆的第一个事实。

  (出示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思考:这个例子侧重说明了什么呢?(喜欢问)

  (2)从文中哪些词语、句子感受到*喜欢问?(放手让学生发言,教师及时点拨即可)

  (抓“缠”“经常”两个词语,感受到*问得多,问得彻底,不解决问题不罢休——不懈探求)

  (抓“三问”句子,——指名读三问,——一问,问天上的太阳;二问,问天上的星星;三问,问地上的小鸡;有意思的问题,从课文列举的三个问题中你发现了什么?(1、范围广,天上、地下,宇宙中的一切问题都爱问;2、……问题多的数也数不清;3、问题是我们司空见惯,*以为常的现象)(充分说明了*喜欢问,乐于追问到底呀!)

  (2)练*朗读出他的好奇。指名读

  (3)*后来从事科学研究以及他取得的成绩,课文为什么不写?

  (4)由此可见,摆事实要注意(具有典型性,所举的例子所摆的事实证实要讲的道理,事实和道理是相互印证的)

  3、再看第二个例子

  (1)(出示第四自然段)

  (2)这个例子侧重说明了什么呢?沈括观察了吗?思考了吗?(仍然、放在心上、发现、才)

  (3)说理的课文应该怎样朗读呢?我们来看第四自然段,这一段包含两个部分,一是讲道理,一是讲故事,朗读时有区别,讲道理就要讲得言辞恳切;语重心长,讲故事要讲得生动,绘声绘色;人物的语言要读出相应的语气,有一句诗要吟诵;心里想的要读低一些。

  (4)先练一练,再指名读,齐读。

  五、任务二。

  1、对比朗读两个事例,想一想:为什么选取这两个事例?(你又有什么发现?)

  在总体来看课文所摆的两个事实,(都是古代科学家,一个*,一个外国;他们的研究领域不同;都是勤学好问的典范,一个侧重多问,一个侧重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2、教师小结:摆了两个事实由浅入深、层层深入说明了课文所要阐述的道理,也就是(齐读第一自然段)也是本课结尾总结的观点,齐读。

  六、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

  七、布置作业。

  1、课后学*《大林寺桃花》

  2、搜集关于勤学好问的小故事和名言警句

  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清郑燮

  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汉王允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陶行知

  板书:

  学与问

  (典型性)摆事实讲道理


学与问教案范文10份(扩展7)

——关于学与问的名言 30句菁华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一个聪明人,永远会发问。——印度

3、一无所知的人不会怀疑任何事物。——英国

4、我们愈是学*,愈觉得自己的贫乏。——雪莱

5、许多年轻人在学*音乐时学会了爱。——莱杰

6、学*要有三心,一信心,二决心,三恒心。——陈景润

7、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动机。——赞科夫

8、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去实践,去观察。——鲍波尔

9、青年是学*智慧的时期,中年是付诸实践的时期。——卢梭

10、人永远是要学*的。死的时候,才是毕业的时候。——萧楚女

11、构成我们学*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贝尔纳

12、为了正确地认识真理,我们首先必须怀疑它并同它并同它辩论。——诺瓦利斯

13、情况是在不断地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

14、游手好闲地学*,并不比学*游手好闲好。——约翰·贝勒斯

15、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学*,第二是学*,第三还是学*。——列宁

16、保持和培养每个学生的自尊心,取决于教师如何看待学生的个人学*成绩。——苏霍姆林斯基

17、必须记住我们学*的时间有限的。时间有限,不只由于人生短促,更由于人事纷繁。——斯宾塞

18、在学*中,在劳动中,在科学中,在为人民的忘我服务中,你可以找到自己的幸福。——捷连斯基

19、我们应该赞美岩石的坚定。我们应该学*岩石的坚定。我们应该对**有着坚强的信念。——陶铸

20、礼貌是一种语言。它的规则与实行,主要要从观察,从那些有教养的人们举止上去学*。——洛克

21、学*外语并不难,学*外语就像交朋友一样,朋友是越交越熟的,天天见面,朋友之间就亲密无间了。——高士其

22、要解决问题,还须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工作和研究工作,这就是分析的过程。提出问题即矛盾的所在。——*

23、学*有如母亲一般慈爱,它用纯洁和温柔的欢乐来哺育孩子,如果向它要求额外的报酬,也许就是罪过。——巴尔扎克

24、要在座的人都停止了说话的时候,有了机会,方才可以谦逊地把问题提出,向人学*。——约翰·洛克

25、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

26、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朱熹

27、我们全都要从前辈和同辈学*到一些东西。就连最大的天才,如果想单凭他所特有的内在自我去对付一切,他也决不会有多大成就。——歌德

28、为了成功地生活,少年人必须学*自立,铲除埋伏各处的障碍,在家庭要教养他,使他具有为人所认可的独立人格。——戴尔·卡耐基

29、学*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成的,特别是诗。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囫囵吞枣或走马观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朱自清

30、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如果教师诱导儿童学*好榜样,鼓励仿效一切好的行为,那末,儿童身上的所有缺点就会没有痛苦和创伤地不觉得难受地逐渐消失。——苏霍姆林斯基


学与问教案范文10份(扩展8)

——学与问教学反思 (菁华3篇)

学与问教学反思1

  《学与问》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围绕“勤学好问”这一观点,叙述了“问”的重要性、向谁“问”,怎样“问”,教育学生要养成勤学好问的*惯。这篇课文语言直白、简洁,结构清晰、明了,我是这样设计我的教学思路的:

  一、读题——构想

  让学生读题目,想一想:看了这个题目如果你是作者准备怎样告诉大家“学与问”呢?问题引起了学生兴味,都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为什么要“学与问”?我们该怎样学,怎么问?向谁问,向谁学?学与问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学与问了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通过学生一系列的思考,然后我告诉学生这么多问题,我们该怎样一步一步告诉大家呢?让学生讨论,让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观点。然后让学生走进文本,充分与文本交流,看看自己的观点和文本的叙述是不是吻合,如果不吻合,你觉得学到了什么?

  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自觉与文本交流的积极性提高了,同时还学会了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结构等,这样对学生理解文本将会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在学生与文本的交流过程中,自然地将自己的思考和作者的构想结合起来,找到异同,融会贯通地感悟、评析、甄别、梳理。

  二、分享——互辩

  在学生理解了课文的写作结构,熟读了课文以后,我让学生自由谈谈自己的收获,把自己的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同时倾听的同学可以提出不同的见解或者补充的建议。这样让学生在分享的同时,也能使自己的收获变得更多丰厚、深入,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引导,给予合理的评价、赏识,学生的学*积极性比较高。

  通过这样的分享交流,学生的学*成功得到展示并且在分享的过程中有深化、有补充、也有质疑,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的思维得到碰撞、交流,大家在这样的收获中,也逐渐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三、拓展——想象

  在学生的交流中,分享中,设计几个训练点,这也是非常必要的。在学生们的交流中,学生对“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影响比较深刻,我是这样设计的:如果说“问”是金钥匙,铺路石,那么“思考”“学*”就是就是什么呢?学生的表达也都非常形象,有“思考就是一艘劈波斩浪的航船。”“思考就是一盏永不熄灭的航灯,指引我们前进。”“思考就是推开知识大门的巨手。”“思考就是一座驾起的通往知识海洋的金桥。”“思考就是我们腾飞的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任我们翱翔。”……

  通过这样的想象拓展,学生不光认识了“问”的重要,同样也知道了善于思考、善于学*的重要。然后让学生理解“相辅相成”的意思,理解“学”与“问”的联系,就水到渠成了。

学与问教学反思2

  《学与问》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围绕“勤学好问”这一观点,叙述了“问”的重要性、向谁“问”,怎样“问”,教育学生要养成勤学好问的*惯。这篇课文语言直白、简洁,结构清晰、明了,我是这样设计我的教学思路的:

  一、读题——构想

  让学生读题目,想一想:看了这个题目如果你是作者准备怎样告诉大家“学与问”呢?问题引起了学生兴味,都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为什么要“学与问”?我们该怎样学,怎么问?向谁问,向谁学?学与问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学与问了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通过学生一系列的思考,然后我告诉学生这么多问题,我们该怎样一步一步告诉大家呢?让学生讨论,让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观点。然后让学生走进文本,充分与文本交流,看看自己的观点和文本的叙述是不是吻合,如果不吻合,你觉得学到了什么?

  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自觉与文本交流的积极性提高了,同时还学会了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结构等,这样对学生理解文本将会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在学生与文本的交流过程中,自然地将自己的思考和作者的构想结合起来,找到异同,融会贯通地感悟、评析、甄别、梳理。

  二、分享——互辩

  在学生理解了课文的写作结构,熟读了课文以后,我让学生自由谈谈自己的收获,把自己的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同时倾听的同学可以提出不同的见解或者补充的建议。这样让学生在分享的同时,也能使自己的收获变得更多丰厚、深入,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引导,给予合理的评价、赏识,学生的学*积极性比较高。

  通过这样的分享交流,学生的学*成功得到展示并且在分享的过程中有深化、有补充、也有质疑,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的思维得到碰撞、交流,大家在这样的收获中,也逐渐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三、拓展——想象

  在学生的交流中,分享中,设计几个训练点,这也是非常必要的。在学生们的交流中,学生对“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影响比较深刻,我是这样设计的:如果说“问”是金钥匙,铺路石,那么“思考”“学*”就是就是什么呢?学生的表达也都非常形象,有“思考就是一艘劈波斩浪的航船。”“思考就是一盏永不熄灭的航灯,指引我们前进。”“思考就是推开知识大门的巨手。”“思考就是一座驾起的通往知识海洋的'金桥。”“思考就是我们腾飞的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任我们翱翔。”……

  通过这样的想象拓展,学生不光认识了“问”的重要,同样也知道了善于思考、善于学*的重要。然后让学生理解“相辅相成”的意思,理解“学”与“问”的联系,就水到渠成了。

学与问教学反思3

  一、以“文脉”为基础,设计教学环节。

  课文按“摆出观点——列据析理——总结提升”的结构展开描述,那么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就围绕课文的结构进行设计,首先让孩子们通过和课文的对话,摆出课文的观点,接着品读文中事例,使观点深入人心,最后在感知内化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运用,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学生在简洁明快的教学环节的设计的带领下,读悟、读说、读写相结合,学得轻松,学得高效,使原本可能出现的说教式的课堂教学变得有声有色。

  二、以“写法”为依据,展开细节设计。

  课文围绕“勤学好问”这个中心论点,通过中外两个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非常典型的“摆事实,讲道理”的写作方法,那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说话板块的教学,让学生更加真切的感受到“摆事实,讲道理”的优势,也进一步知道了课文的写作方法。板书的设计也围绕课文的描述进行。力求课堂教学的精致。

  三、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课堂教学。

  新课标更倾向于开放的课堂,让教师“用”教科书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互相合作、自我探究的良好氛围中使学生的思维充满安全感。整节课学生围绕两个大的问题,要么阅读,要么思考,要么交流,由被动的接受学*转变为主动的研究性学*。这节课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站在导学、助学的位置,把课堂教学的主阵地留给了学生,尤其是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处处流露出对学生的期待、鼓励,*等、民主的课堂氛围给学生的身心极大地鼓舞。真正实现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学与问教案范文10份(扩展9)

——六年级上册《学与问》教学反思菁选

六年级上册《学与问》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六年级上册《学与问》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六年级上册《学与问》教学反思1

  《学与问》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围绕“勤学好问”列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另一个是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感悟:“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让学生明白“只有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惯,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勤学好问固然重要,但在求知的过程中,还要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去获得答案。

  在课堂上,学生乐于思考,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不仅巩固了课本知识,体验了文体的结构,更重要的是学生将已有的`知识与新知识相结合,更加能体会课文所蕴含的哲理:“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只有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惯,才能在知识的天地飞得更远。”学生领会了文章的主旨,再联系实际生活,才能学以至用。

  学生对课外知识的阅读积累很有限,在提问到相关课外知识时,只有个别学生能够回答完整,这说明以后要注重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并形成良好的积累*惯。

六年级上册《学与问》教学反思2

  《学与问》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围绕“勤学好问”这一中心论点,通过中外两个具体的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好*惯。

  刚拿到这篇文章,通读一篇。与我们学过的《说勤奋》《滴水穿石的启示》很相似,在文体和结构方面几乎都如出一辙。应该说这篇文章脉络清晰,内容简单。

  课文第一个事例是哥白尼的例子,我引导学生抓住“经常”和“缠着”理解哥白尼非常喜欢问。“这对哥白尼后来的成长有什么影响吗?”与下文的.“不懈追求”联系起来。“这些问题呢?”读一读这些问题。抓住省略号让学生说说哥白尼还可能提哪些问题。并列举古今中外名人因为勤学好问而成功的例子。让学生把握这些稀奇古怪的问题与他成就的联系。

  第二个事例是沈括的例子。他就是通过自己的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想结合解开了心中的疑团。最终成为了一个了不起的科学家。(“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梦溪笔谈》)

  我们现在现在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我们应该怎么办?(多问)问谁呢?怎样问呢?自然过渡到第三自然段的学*中去。(要学会发现问题,随时随地提出问题,拜能者为师。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在由“能者为师”让学生说说与之相*的名言警句,如“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等。

  最后回到文章的中心观点,让学生将学与问结合起来,养成勤学好问的好*惯,做学*的主人。

六年级上册《学与问》教学反思3

  《学与问》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围绕“勤学好问”这一中心论点,通过中外两个具体的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好*惯。

  教学此课时,我从谈话导入。板书“学”、“问”,人们常把有知识的人说成“有学问”,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今天我们来学*《学与问》。告诉学生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课文,也就是议论文。然后与学生一起回忆学过的议论文。(《说勤奋》《谈礼貌》《滴水穿石的`启示》),总结出议论文的一般特点:提出观点——证明观点——得出观点。

  接着让学生自学,读课文,找出文章的观点,同时给文章分段。应该说这篇文章的脉络是非常清晰的。学生很快就找出了文章的中心观点: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分段也是很简单的。

  第一个事例是哥白尼的例子,我引导学生抓住“经常”和“缠着”理解哥白尼非常喜欢问。“这对哥白尼后来的成长有什么影响吗?”与下文的“不懈追求”联系起来。“这些问题呢?”读一读这些问题,通过对哥白尼事迹的简介(《天体运行论》、“日心说”),让学生把握这些稀奇古怪的问题与他成就的联系。

  我们现在要不要多问呢?问谁呢?怎样问呢?自然过渡到对3、4两段的学*中去。(要学会发现问题,随时随地提出问题,拜能者为师。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第二个事例是沈括的例子。他就是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了心中的疑团。最终成为了一个了不起的科学家。

  总之,整堂课教学思路很清晰。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