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教案优选【十】份

首页 / 教案 / |

  隆中对教案 1

  (一)教学背景分析

  这节课是在新课程理念下设计的,围绕新课标,教师转变传统的文言文教学观念,冲破文言文的考试评价体系的规囿,构建新的教学模式(问题――活动教学模式),按照“见仁见智”的阅读原理,实行“师与生、生与生”的多向交流,先让学生各抒已见,再由教师相机点拨,从而让学生在“读读议议”中撞击阅读心得的火花。这也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精神,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尊重学生并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的进行学*。

  (二)教材分析

  《隆中对》出自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这篇课文是人物传记节选,但它的核心部分却是一篇才华横溢的对策――诸葛亮对刘备“信大义于天下”而问“计”所作的回答。因为对策的地点在诸葛亮的隐居地隆中,所以后人称之为“隆中对”。这是诸葛亮在精辟分析当时形势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是对战略形势所作的天才预见。人们常说“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就是指这篇对策而言。

  因此,学*这篇文章,既可以感受到诸葛亮作为“智慧之化身”的聪明才智,也可以体会到刘备做为一代枭雄的非同寻常的气质,更可以借此感受整个的三国文化,还可以为下一课《出师表》的学*垫定基础。

  (三)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应该学什么?他们与七、八年级学生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我想一是知识容量的拓宽,二是学*深度的增加。对于九年级的文言文教学,仅仅围绕一篇课文对字词意义和句子翻译,是无法满足他们的学*要求的。文言文教学应该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入的思考。同时,九年级课文文言文课文较长,“句句串讲,字字落实”的模式高耗低效,效果不明显。学生“只是用耳,用手,耳听手记,惟独不用口与心,思维禁锢了,积极性压抑了,学*能力泯灭了”只有找到一个教学新的教学模式才能适应九年级学生学*文言文的需要。

  (四)教学重点及确定

  文章通过隆中对策,给读者塑造了这一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形象,他善于审时度势,观察分析形势,并能高瞻远瞩,推知未来,这个形象的塑造是逐步深入完成的,所以教学重点是:对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

  (五)教学难点及确立

  作者始终围绕着诸葛亮对策这个中心思想,围绕着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进行叙写议论。结构布局为清晰十分严谨,这是学生学*全文的一个关键,更是一个难点。

  (六)说学法

  初三学生已完全具备搜集信息的能力,有一定的语文综合能力,但如何更好地解决调动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动脑、动手,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制定如下学法指导: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我先通过《三国演义》主题歌激起学生学*兴趣,再出示三国挂图分析形势,导入新课。

  2、通读课文,读通课文。通过多种多样的朗读,或齐读,或默读,将生字词意义,疑难语句的学*权交给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解决,个别示范等多种形式并举,教师仅仅是一个引导者。学生的参与度高。教师培养了学生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隆中对》说课稿》,来自网!

  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力,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使他们不仅能真正学懂大纲要求的文言知识,还能迁移所学知识,阅读课外文言文文段。

  3.初步感知,互动感悟。

  我依据学生自己的*惯、情趣和对课文的熟悉程度,让学生边读边想边记,获取阅读本文的初步印象――题材、内容、思想情感、艺术手法。然后把阅读所得在全班进行交流,生生、师生之间相互补充,相互提高,形成对文章内容、结构等全面深刻的认识,同时通过复读印证别人的见解,完善自己的认识,或提出更新更深的感悟。尤其是对诸葛这一人物的分析就是师生互动的结晶。

  4、研读“对策”,角色演读。

  我针对学*重难点,找到局部突破口――“隆中对策”进行引导分析,采用角色演读的方法。这既是阅读技巧的指导,又是文言字词句含义理解的检查。

  在这环节中使用大屏幕展示重点问题,使教学生动形象,也可加深印象,更好地进行赏析。

  5、我评“对策”,拓展思维。

  为使学生能主动探究的学*,我设计迁移训练,以此来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的能力,以便能正确看待历史,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教学反思

  一直以来,初中文言文教学,都是采取“教师讲、学生背”的注入式教学。这种把原本鲜美的食物嚼得稀粑烂,然后再灌给学生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处于被动学*的状态,造成了学生对文言文的厌学心理。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尝试进行了“问题――活动”文言文教学模式。

  我首先抓住了一些兴奋点来设计教案,并在授课的适当时机恰如其分地制造兴奋点。如“激趣导入”部分“三国地图”,都极大地激活了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跨越了时空的阻隔,仿佛置身于古三国时期,目睹诸葛亮笑谈“天下三分”的策略。在“角色演读”的环节中,要想成功扮演好你的角色,就必须认真研读课文,揣摩人物心理、琢磨人物表情,当然,这少不了他人的帮助。这一环节使学生感受到了“团队精神”的重要,这和诸葛亮“隆中对策”中所提倡的“用贤”有很多相似之处。“我评‘对策’”环节再次调动了学生的热情,使学生更好地发挥了其“主角”的作用,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补缺者,学生思维的活跃远远超出了老师预先的估计,这其中也少不了课前广泛阅读所起的作用。

  这种方式的学*,降低了文言文学*的难度,增加了文言文学*的乐趣。其要义是进入文本所描述的具体情境,因知世、论世而评人,又因评人而反观课文的用语,咀嚼语句中的真实内涵――最终实现对文言文的有效学*。文言文的理解应该是和阅读始终结合在一起的。通过朗读来增进理解,在理解中推动朗读,二者就会形成解读的合力。

  “问题――活动”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一种新型学*文言文的方式。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正视当前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的方法。*年来,笔者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运用讨论阅读法进行教学,收到了一点收获,在此抛砖引玉,与同行们共同商榷。

  隆中对教案 2

  教学设想

  《隆中对》是《诸葛亮传》的前一部分文字,题目是后加的。虽是节选,但充分表现了诸葛亮的洞察时势和远见卓识,表现他善于根据客观形势制定建国方针,以统一天下。

  文章第4段“隆中对策’’摆事实,讲道理,理由充足,结论明确,对训练学生逻辑思维和说理能力大有好处。教学时应结合这一段进行必要的读写训练。

  文言文中一词多义,古今词义变化现象,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应结合课文,并联系过去学过的文言文讲正确,讲清楚。

  学*本文还应注意引导学生认识诸葛亮在青年时期就有远大抱负、非凡才能和卓越见识,并从中受到教益,立志培养自己成为有用之才。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课前准备,布置预*要求

  1.准备一幅《三国形势图》,标明课文中提到的这些人当时所占据的地盘。

  2.要求学生课前认真朗读课文,结合看注释,查字典,初步体会各段的主要意思。

  二、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解题。

  引导学生看课文注释①,补充以下要点:

  1.陈寿,曾在蜀任观阁令史,蜀亡后,仁晋任著作郎,*阳侯相,累官至治书侍御史。他博采旧闻,综合当时各国史料,进行考核取舍,著《三国志》,与《史记》《前汉书》《后汉书》合称《四史》,南北朝时宋裴松之为它作注,亦颇有名。

  2.“对”,对策。古代臣子回答君王所问的政治、军事、经济方面的策略叫“对策”。《隆中对》是汉献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20xx年)十月刘备第三次访问诸葛亮时,诸葛亮针对刘备所提的问题陈述其对策,当时诸葛亮只有26岁。此后,诸葛亮即出山辅佐刘备,做刘备的军师(后为丞相),帮助刘备建立蜀汉**。

  三、结合《三国形势图》,简介当时的政治形势

  1.东汉末年政治腐败,广大农民不堪忍受统治者的残酷压迫和剥削,纷纷举行起义,规模的为公元184年的黄巾起义。

  2.各地豪强武装在镇压农民起义军过程中,占据地盘,互相混战,形成割据局面。当时势力较大的军阀有袁绍、袁术、公孙瓒、刘表、孙坚和他的儿子孙策、孙权、吕布、张鲁、刘璋、马腾、曹操等。以袁绍势力为,占有现在中国北方的大部分土地,刘表占有现在湖北省荆州一带,孙坚占有长江下游的南部,张鲁占有现在陕南川北的汉中一带,刘璋占有现在的四川。

  3.曹操有雄才大略,又利用他的特殊地位(汉献帝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公元220xx年官渡之战中,以几万兵力击败袁绍的几十万大军,到了公元220xx年,完全占有袁绍的地盘,几乎控制了整个黄河流域,成为势力的军阀。

  4.刘备靠镇压黄巾起家,纠集了几千人马,但没有地盘,先后依附曹操、袁绍等人,公元220xx年,到荆州依附刘表。公元220xx年,经徐庶推荐,三次到隆中(襄阳县城西二十里)访问诸葛亮(“三顾茅庐”),向诸葛亮请教复兴汉室的大计,并请他出山辅佐自己。课文即记载了第三次会见时谈话的内容。

  四、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在听课时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并结合注释及工具书掌握下列生字、通假字的音、形、义。

  ⑴陇:lǒng,通“垄”。田地分界的稍稍高起的小路(《陈涉世家》“辍耕之陇上”),在耕地上培成一行一行的土埂,在上面种植农作物。本文中“陇”和“亩”结合在一起,泛指田地。

  ⑵好:hǎo,喜欢。

  ⑶颍:yǐng,不要写成“颖”

  ⑷就:接*,趋往,动词,与现代汉语作副词“就”的解释不同。

  ⑸诣:yì去到,一般用于到上级或所尊敬的人的地方去。

  ⑹屏:bǐng,屏弃,这里是命人退避的意思。

  ⑺颓:tuí,崩坏,倒塌。

  ⑻度:duó,估计、衡量。

  ⑼信:通“伸”,伸张。

  ⑽用:因(此)。

  ⑾猖獗:颠簸受挫。和现在的通用义不同,要特别注意。

  ⑿胜:shēng,尽。

  ⒀数:shǔ,计算。

  ⒁挟:xié,挟持,控制。

  ⒂沔:miǎn,水名。

  ⒃会:guì,指会稽郡,今浙江北部。

  ⒄殆:dài,大概(另一义为危险)。

  ⒅资:资助,给予,动词,现在通常和别的词结合作名词用。

  ⒆暗:àn,昏暗,愚昧。

  ⒇殷:yīn,富裕。

  五、教师逐句领读课文,学生在跟读时要注意句中的停顿和重音

  六、学生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重音和停顿

  七、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对着注释,试着口译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本堂课引导学生边读边口译课文,要求采用直译法,忠实原意,字字落实;针对学生理解的不确切或有困难的地方加以点拨,并重点提示下列词、句,要求学生加深理解,注意积累,掌握规律。

  一、介宾短语作补语,翻译时要移到谓语前。

  1.“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毅相比。

  2.“欲信大义〈于天下〉)”——想要在天下人面前伸张大义。

  3.“曹操比〈于袁绍〉”——曹操和袁绍相比。

  4.“信义著〈于四海〉——威信和正义在全国都很显著。

  二、几个难句

  1.“跨州连郡者”——指控制几个州郡的地方军阀。州、郡,均为当时的地方行政区域。

  2.“将军岂愿见之乎?”“将军岂有意乎?”——两个“岂”字都不能译为“难道”,应译为“可”,表示一种委婉而期待的语气。(一说“岂”,相当于“其”,表语气,亦通。)

  三、学生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1.整理笔记,掌握并积累重点提示的词和句子。

  2.熟读第3、4段。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初步理清全文思路

  全文可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简述诸葛亮的为人。

  第二部分(第2段):写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

  第三部分(第3、4、5段):写刘备三顾草庐,着重写诸葛亮的隆中对策。

  第四部分(第6段):写刘备对诸葛亮的倚重和信赖。

  三、精讲课文第三部分

  1.思考:“凡三往,乃见。”五个字,表现了刘备对诸葛亮怎样的态度?刘备的话有哪几层意思?

  明确:五个宇表明了刘备求贤若渴的态度,又表现了诸葛亮对进退出处大节十分慎重,必得贤明知遇的君主然后才肯出山的态度。这一段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用了“刘玄德三顾草庐”,“对隆中三分决策”两个回目来写。“三顾草庐”一回,写得曲折起伏有声有色,而本文是历史著作,只用了五个字就把过程交待清楚,文字极其简炼。刘备此时的心情是十分焦急的,但态度谦虚诚恳,语气委婉有致,措辞简明得体。分三层意思:(1)概述当前政治形势,站在汉王朝的立场,对曹操等人表示了强烈的愤恨,对汉王朝的命运表示深切关注。(2)申述自己的抱负和处境,俨然以兴复汉室、剪除奸恶为己任。(3)表明几次相访的意图,询问诸葛亮除奸兴汉的大计。这番表白,恰合诸葛亮的抱负,于是他才提出了的“对策”。

  2.思考:诸葛亮的对策为什么要先从形势谈起?他又是怎样有理有据地分析各方面的

  政治军事力量,为刘备作出除奸兴汉的决策的?

  明确:先从形势谈起,是对刘备说话时对形势的说明而发,同时分析形势也是为下文确定策略提供根据。

  诸葛亮的应对可分两层来分析:

  前一层是对时局以及曹操、孙权、荆、益二州的政治、经济、军事力量、地理形势等的分析及对策。

  (1)论曹操:曹操是“兴复汉室”的主要障碍,是刘备的头号敌人,也是诸葛亮出山后直至逝世前坚持讨伐的惟一目标(包括以后的曹魏**)。对曹操的分析是:先以袁绍作反衬,突出了曹操的谋略出众,能以少胜多,转弱为强;次写曹操军事力量的雄厚(“百万之众”);再次写曹操政治地位优越(“挟天子以令诸侯”),然后得出结论:“此诚不可与争锋。”这里所说“不可与争锋”,是指刘备的力量暂时还不能胜过他,因此,不能硬拼,要待机而动,不要误解成不能和曹操交锋。

  (2)论孙权:孙权是刘备另一个强有力的对手,也是诸葛亮心目中在未剪除曹魏以前要倚为外援的惟一对象。孙吴方面**巩固(“已历三世”——孙坚、孙策、孙权),地理条件优越(“据有江东”,“国险”),人心归附(“民附”,“贤能为之用”),由此得出结论:“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3)论荆、益二州:曹操既不可争,孙权又不可图,为刘备计,出路究竟何在呢?于是诸葛亮就着眼于另外两个地盘:荆州和益州。荆州是刘备目前栖身的地方,刘备在患难之际投奔刘表,受到上宾的礼遇,所以诸葛亮在分析了荆州的地理形势、物资条件,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证明完全正确,就在下一年,曹操就率兵攻打荆州,以后曹、孙、刘三方为争夺荆州,发生过多次纠纷和战争),而其主又无能之后,用委婉的语气表达了荆州可取,失良机(“此殆天……岂有意乎?”)的结论。最后分析益州。益州和荆州不同,荆州是四通八达的军事要地,易于攻敌,也易于受敌;益州是天府之国,是最理想的根据地。所以诸葛亮着重指出它的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物产丰饶,是“天府之土”,并举汉的始祖刘邦的史实作证,又指出刘璋昏庸懦弱,与张鲁不和,且不知存恤国力民力,因此**不稳,民心已失,人才思得明主而事。这里,结论——是建立帝业的理想根据地,又有可乘之机——虽未明确提出,但不言而喻了。

  后一层是诸葛亮为刘备制定的建国方针政策,以及伐曹进军的路线。

  诸葛亮先分析了刘备现有的优越条件:政治上有号召力(“帝王之胄”),社会上有威望(“信义著于四海”),又虚心求贤,人才荟集。再指出应如何准备创造新的条件:①建立根据地(“跨有荆、益,保其岩阻”),积蓄力量;②搞好和西南各民族的关系(“西和诸戎,南和夷越”),解除后顾之忧;③联合孙权(“外结好孙权”),争取同盟者;④革新政治(“内修政理”),取得各阶层的支持。然后提出伐曹兴汉的时机和步骤。如前所述,曹操这时已很强大,所以要等到“天下有变”,即有了可乘之机,才进行讨伐。在军事行动上,诸葛亮提出兵分两路,像钳子一样夹攻敌人的高想,并用反问句强调这一行动必然会得到人民拥护(对此决策,诸葛亮身体力行,付出毕生精力)。最后,用预言的形式,作出整个对策的结论——“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圆满地回答了“君谓计将安出”的发问。“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表明了刘备内心的无限喜悦和赞赏,也表明了两人的政治见解完全一致。

  3.小结这一部分。

  在这段对策里,年仅26岁的诸葛亮,准确而深刻地分析了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预见到今后将会出现的鼎足三分的局面,并事先为刘备规划了战略决策,以后事态的发展,基本上符合隆中对策的预言。这就充分显示了这位青年政治家、军事家的卓越见识和非凡才能。从某种意义上说,刘备如果没有诸葛亮的赞助,就不能成就他以后的霸业。当然,诸葛亮之所以能作出这样的分析和规划,是他密切注意时局及其他有关资料,深入观察和研究时局的动态和发展的结果。不关心和观察时局,胸无大志,鼠目寸光,是不可能作出这的对策的。在对策中,还可看到诸葛亮主张爱恤民力,信用贤才,革新政治,争取同盟者,认真研究各种力量的特点及其矛盾关系,作出相应的战略决策,这些在当时及此后都有一定的进步意义。这一段不仅内容精辟,而且论证严密,对每种力量的分析,都是先举出充足的论据,进行推理,然后作出明确的结论。这种说理方法和严密的逻辑思维,很值得学*和借鉴。

  四、简析课文第一、二、四部分

  思考:这几部分在全文中各起什么作用?从中可以看出本文在叙事上有何特点?

  明确:

  1.第一部分(第1段):写诸葛亮“躬耕”而“好为《梁父吟》”“自比管仲、乐毅”,是正面写他有不凡的抱负;“时人莫之许”从反面衬托,说明一般人不了解他;“惟……谓为信然”一句则从侧面写出只有知己才真正了解他。这一段使人们对诸葛亮有一个初步认识。为下文刘备的出场作铺垫,为徐庶荐诸葛亮埋下伏笔。

  2.第二部分(第2段):徐庶把诸葛亮比作“卧龙”,这一比喻形象地显示了诸葛亮是一个隐居山野而具有超人才智的非凡人物(“龙”是传说中的动物,“卧龙”是说它目前虽然卧伏在草野之间,一旦风云际会,就会飞腾九天的)。刘备的“君与俱来”四字,既表明他希望招致人才,又反映了他对诸葛亮还没有真正了解和高度重视。徐庶建议刘备亲自往访,“不可屈致”,就进一步说明诸葛亮的卓越不群,从而提高了诸葛亮在刘备心目中的地位,并为下文“凡三往,乃见”埋下伏笔。’

  3.第四部分(第6段):写关、张不悦和刘备称他得亮“犹鱼之有水”,照应开头,再次从侧面衬托出诸葛亮的卓越才能。这一比喻也写出了刘备对诸葛亮的信赖和极为满意的心情。

  从这几段文章中可以看出本文在叙事上既简洁又生动,虽系节选,但有首有尾,独立成篇,全文过渡自然,联系紧密,重点突出,结构完整,值得学*借鉴。

  五、简要小结全文的写法

  《隆中对》一文仅用五百余字,材料又以对话居多,但能鲜明地树立起诸葛亮的形象,这是只有大手笔才能做到的。一方面由于作者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等手法,从不同角度来突出诸葛亮的品行、性格、远见和才能,另一方面又处处围绕诸葛亮进行详略得当的剪裁,使得重点突出,中心明确。

  六、学生齐诵第4段

  七、布置作业

  1.背诵第4段。

  2.课外阅读《三国演义》中“徐庶走马荐诸葛”“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对隆中三分决策”等有关回目,并与课文比较两者写法的异同。

  隆中对教案 3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积累文言实词,掌握常见文言句式,培养文言语感。

  2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脉络。结合《三国演义》第37和第38回,引导学生了解史家笔法和小说家笔法的异同。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现文中人物的闪光点,教育学生做热爱祖国、志向远大、有理想有抱负有智慧有胆识的人;做尊重知识,重视人才,虚怀若谷,不耻下问的人。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分析理清诸葛亮一番话的核心方针依据。

  【教学难点】

教材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及背景。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方法】

朗读法提问法讨论分析法多媒体演示等

  【教材及学情分析】

本文中的故事在《出师表》和《三国演义》中都有不同角度的描写,九年级的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已经有一定水*,因此对教材的横向联系和纵向拓展可适当加宽加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用课件播放《三国演义》片尾曲《历史的天空》,教师提问:“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请问,你的脑海里都装着三国中的哪些英雄?你最喜欢谁?为什么?通过提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思维迅速活跃起来。

  然后出示课件:杜甫《蜀相》中的诗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提问,诗中写的人是谁?――诸葛亮。我们学过他的哪篇文章?――《出师表》。试试能不能背诵一下其中的第六段:“臣本布衣……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提示学生背诵之后,提问:这一段中“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讲的是哪一件事?学生很容易回答:三顾茅庐。教师接着明确:对,这是诸葛亮自己深情回顾的,三顾茅庐的故事,相信同学们在小说和电视剧中也都有所了解。那么,历史书上又是怎样记载的呢?今天我们来学*《隆中对》这篇文章,它节选自史书《三国志》。

  【评价】我认为,导语不仅仅是只起导入作用,它起温故而知新的`复*作用;起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起知识的横向拓展和纵向延深的作用。所以,如果有必要,导语的设计可以稍长一些。

  《隆中对》文言知识梳理

  一、背景常识。

  1.“三顾频繁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草堂献策,一段千古佳话留名青史。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就记载了这段佳话。陈寿,西晋史学,他博采旧闻,综合当时各国史料,进行考核取舍,著《三国志》,它以记言为主,集中体现了古代人物传记的艺术成就。《三国志》,与《史记》《前汉书》《后汉书》合称四史。

  二、字词归类。

  1.生字识记。

  好(hào)为乐(yuè)毅诣(yì)屏(bǐnɡ)人

  度(duó)德量力存恤(xù)胄(zhòu)箪(dān)食壶浆

  倾颓(tuí)屯(tún)新野

  2.通假字

  ①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伸张

  ②自董卓已来:“已”通“以”

  ③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阙”通“缺”,缺点

  ④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通“检”,挑选

  ⑤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

  3.一词多义。

  ①已:a.停止:然志犹未已

  b通“以”:自董卓已来

  ②遂:a.就:由是先主遂诣亮

  b因此:遂用猖蹶

  ③因:a.凭,凭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b于是:因屏人曰

  ④为:a.动词,吟诵:好为《梁父吟》

  b判断词,是:谓为信然

  c.表被动,被、替:贤能为之用

  d.动词,作为: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⑤于:a.连词,跟、和: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b介词,在:欲信大义于天下

  c.介词,向: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4.古今异义。

  ①猖蹶:a.古义:失败,例句:遂用猖蹶

  b.今义:凶猛而放肆

  ②许:a.古义:承认,例句:时人莫之许也

  b.今义:允许,赞许

  ③就:a.古义:接*,靠*,例句:此人可就见

  b.今义:多用作连词

  ④可以:a.古义:可以把(它),例句: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b.今义:助动词,表示可能或能够。

  ⑤国:a.古义:地势,例句:国险而民附

  b.今义:国家

  三、重点语句解析。

  1.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常把自己比作齐国名相管仲、燕国名将乐毅,当时的人没有承认他这种说法。此句乃本文的“文眼”,全文围绕此句,安排悬念,引人入胜。写诸葛亮自比管、乐,设置悬念,而后以徐庶推荐,刘备“遂诣亮,凡三往”强化悬念。也记述了诸葛亮胸怀大志,不同于芸芸众生。

  2.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这人只可以到他那儿见他,不可以委屈(他)来。写出了诸葛亮决不屈身俯就的品质和至高无上的尊严,为刘备屈身亲往隆中求见诸葛亮作了铺垫。

  3.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我有诸葛亮,就如同鱼儿得到水一样。这一比喻,生动形象地道尽了他们之间不可分割的亲密关系,从侧面烘托出诸葛亮的非凡才能。

  四、课外知识拓展

  学了《隆中对》,你知道诸葛亮三顾茅庐的故事,你还知道诸葛亮的其他故事吗?请以小标题的形式写出2~4个。

  七擒孟获、火烧赤壁、草船借箭、六出祁山、挥泪斩马谡

  隆中对教案 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 学*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② 学*说理的一些方法,提高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① 了解文章结构严谨、主次分明的说理方法;学会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人物的方法;

  ② 抓住“诸葛亮对策要点是什么、提出了哪些战略方针、根据是什么”三个问题,揣摩文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 发现文中人物的闪光点,教育学生做热爱祖国、志向远大、有理想有抱负有智慧有胆识的人;

  ② 做尊重知识,重视人 才,虚怀若谷,不耻下问 的人。

  【教学内容及过程】

  课时1

  教学要点:背景简介;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译读课文,把握文意,划分段落,理清诸葛亮隆中对策的思路,把握对策的核心内容和战略方针。

  一、导入新课:

  《蜀相》云:“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青山依旧夕阳依旧,英雄生命已逝,但却活在后世人的记忆里,诸葛亮就是这样一个英雄。今天我们要通过《隆中对》这篇文章来了解他。

  二、多媒体显示课文背景资料。

  1、《三国志》及陈寿简介:

  《三国志》是记载魏、蜀、吴三国对峙时期 历史事件较为完整的一部史书,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为“前四史”。陈寿,西晋史学家,主要著作有《三国志》、《古国志》等。

  2、《隆中对》是其中诸葛亮传的开头部分。隆中是诸葛亮的隐居地,而“对”有对策的意思,指诸葛亮对刘备兴复汉室这一问题作出的回答。公元207 年,刘备屡败,只好投靠刘表,寄居新野,势单力孤。渴求贤者辅佐其成就大业,于是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诸葛亮被刘备的三顾之情所打动。这篇《隆中对》,就是诸葛亮当时纵谈天下大事的一段记载。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历史上的名相。现在,“诸葛亮”这个名字已经成为了智慧的象征。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正音。

  好(hào) 为《梁父( fǔ )吟》 遂( suì) 诣( yì)亮 屏 (bǐng)人 倾(qīng 颓( tuí)

  度(duó)德量力 信( shēn)大义 于天下 猖 獗 (chāngjué) ) 吴 会(kuài) 殆 ( dài )

  民殷(yīn )国富 存恤( xù ) 帝室之胄( zhu) 诸 戎( zhū róng) 箪( dān)食壶浆

  2、学生自由读课文,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翻译课文。

  注意下列难句翻译:

  ① 因屏人也。 ② 君与俱来。 ③ 时人莫之许也。

  ④ 欲信大义于天下。 ⑤ 贤能为之用。 ⑥ 孤不度德量力。

  ⑦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⑧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3、朗读课文,实行个别读,齐读与教师范读相结合。

  4、小组讨论题展示:

  1、 是谁在问?——先主刘备。

  2 、问谁?————问诸葛亮。

  3 、问什么?“君谓计将安出”中的“计”——欲信大义于天下的大计——消灭奸贼,匡扶汉室的大计。

  4 、为什么问?——A 、有徐庶的推荐。B 、先主的话“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

  5、 是谁在回答——诸葛亮。

  ◎ 全文结构概括

  ① 诸葛亮年轻时事情, 着重表现诸葛亮的抱负。

  ②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 诸葛亮的才能

  ③ 刘备问计,诸葛亮对策。

  ④ 刘备以“鱼之有水”为喻,说明诸葛亮对于他的重要性。

  课时2

  四、熟读课文,探究交流。

  6、他答了些什么?试概括他答话的要点:

  (1)分析对手的形势及应对的策略:

  A、曹操拥百万之众(军事上),挟天子而令诸侯(政治上)——不可与争锋;

  B、孙权据有江东(天险),已历三世(历史),国险而民附(民心),贤能为之用(人才)——可以为援而不可图。

  (2)分析有利的地势及利用的策略:

  荆州用武之国,益州天府之土。——跨有荆益,保其岩阻。

  (3)分析刘备的优势:

  帝室之胄,信义著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4)确定霸业兴汉的策略:

  A、做好准备: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B、等待时机:天下有变。

  C、起兵出伐: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7 、他为什么要这样答?也就是他答话的依据是什么?

  诸葛亮其实是在分析天下大势的基础上为刘备做了一系列精心的谋划:

  ① 看清对手——曹操抢占天时,孙权坐拥地势,因此应把握好“人和”,即“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联吴抗曹)

  ② 在人和的基础上也要占有地利:跨有荆益,保其岩阻。

  ③ 看清自己:“将军既帝室……”因为看清自己才能增强自信,才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④ 相时而动,准确用兵:天下有变……

  8 、这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① 从诸葛亮的“对”,也就是诸葛亮的一番答话,即诸葛亮为刘备对天下大势的精彩分析和对战略战策的精心谋划可以看出,诸葛亮胸怀大志,高瞻远瞩,雄才大略,富有智慧,头脑清醒,目光长远。是一个有高瞻远瞩的战略思想的军事家和有注重实际的政治才能的政治家。

  ② 还能从其他哪些地方看出诸葛亮的非凡之处?

  A、 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自比管仲,乐毅。——胸怀大志,有自信有抱负。

  B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避世待时而飞.

  C、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矜持自重。

  D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见解高明,令人折服。

  E 、关张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治国之栋梁。

  9、对人物的刻划可以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看看以上对诸葛亮的性格刻划,哪些是正面描写,哪些是侧面烘托?

  诸葛亮的答话和A 属于正面描写,而B、C、D、E则属于侧面烘托。

  10、文中的刘备是怎样一个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刘备是一个有雄心有抱负,有号召力有威望,能虚心求贤,礼贤下士的人。

  A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

  B、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C、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君谓计将↗安出?”

  D、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E 、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

  五、课堂总结

  (一)与课文相关的知识

  1、三顾茅庐:诚心诚意一再邀请。

  2、初出茅庐:比喻刚到新手缺乏经验。

  3、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大家商量,就能想出好办法。

  4、赞诸葛亮的诗:“堪爱南阳美丈夫,愿将弱主整匡扶。片言妙论三分定,一*高论自古无。先取荆州为家业,后吞巴蜀建皇都。要知鼎足为形势,须向茅庐指画图。”

  (二)板书设计:

  本文结构

  一、诸葛亮青年时代之事→→抱负→→作铺垫

  二、徐庶推荐诸葛亮→→侧面烘托

  1、不具备向东或向北

  三、刘 备 问 计 ↗ 发展的可能性 ↘

  诸葛亮对策 → 2、夺取荆、益州二州 → 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

  ↘ 作为根基 ↗

  3、修明内政,联吴抗曹

  四、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侧面烘托

  隆中对教案 5

  教学依据

  “三顾频繁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草堂献策,一段千古佳话留名青史。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就记载了这段佳话。文章在介绍了卧龙怀才不遇,刘备思贤如渴的基础上详尽地叙述了二人会面的对话,对会面的经过则一笔带过,借诸葛亮之口道出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群雄逐鹿的形势,同时也展现出一位身处荒野但胸怀天下、未出草堂但乾坤已定的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形象。这种“记言”的写法极好地实现了对历史人物的精神风貌的重现,是我国史传文学的一个传统与特色。

  “三顾茅庐”的故事和诸葛亮的形象虽千百年来广为人们传颂,但正史丹青与故事传说的笔触是各有千秋的。本文是史书中最早记载诸葛亮的篇章,它为后人生发故事提供了借鉴和依据。

  新课标要求7—9年级要“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并提倡教师“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这些都为本课教学提供了极好的思路指导。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体会“记言”的史传写法

  这篇文章对刘、诸葛二人会面的经过写得相当简略,大部分笔墨都用来写二人的对话,这种“记言”的写法是我国史传的特色,它降低了文章故事的情节性,但却将故事中的人物的精神和思想反映得清晰明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体会这种特点。

  理解诸葛亮特有的精神个性

  “记言”写法有效地突出了诸葛亮的宏韬伟略和超群才干。他身居乡野而指点江山、定鼎天下。教学中,要能领会这种杰出人物的非凡之处,欣赏和追慕历史天空永恒星座的光彩。

  学*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中应教会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积累古代词语,尝试和练*辨析词的古今意义的差别,辨析相同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下的不同意义,在把握大体内容的基础上,对精彩环节和重点内容要能够复述甚至诵记,以不断增强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教学方式

  推动合作学*

  文言文的学*要加强诵读,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这个过程可以同伴互教、互读、互评、互议等方式实现,相互促进、提高学*效率。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推动学生形成合作学**惯,指导多种方式的互助学*。

  组织阅读比较

  通过史传文学《隆中对》和小说《三国演义》(片段)的比较阅读,让学生在对照中辨别和体会史传文学的特点,了解它对小说等其他语言艺术方式的影响。

  启发思考感悟

  学*者的学*,不应该是教师的灌输和给予。学生的主动探究是实现学*目标的关键,教师是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学*过程中应该不断为学生创设情境,启发学生针对性的思考和感悟。教学构思

  欲识他年分鼎处——诗为引子。导入

  通过吟诗,勾起学生的好奇心,把学生关注的目光逐步引到隆中和隆中对上。

  文从句顺辨读疑——合作为旋律。疏通

  通过合作讨论、交流分享朗读疑难文

  言语句,辨析字形相同的文言词语存在的多种意义,辨析词语古今的变化,为深入阅读课**进一步的铺垫。

  先生分鼎画图中——对话为重点,品读

  引导学生理清刘备、诸葛亮二人对话的含义,重点品读诸葛亮话语的深刻含义和政治价值,体会其超群的政治智慧。

  他山奇石巧攻玉——小说为参照。对比

  延伸阅读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片段),通过课文与小说片段的比较,体会史传文学的特点和小说与史传文学的渊源。

  缭绕清流牵一脉——读物为活水,推舟

  交流自己对诸葛亮这个人物的印象和感受,布置学生搜集整理诸葛亮的故事的课外作业 。

  课堂实录

  欲识他年分鼎处——诗为引子。导入

  师:“豫州当日叹孤穷,何幸南阳有卧龙!欲识他年份鼎处,先生笑指画图中。”轻松短小四句诗,却颂赞了《隆中对》里惊天动地的一桩事啊。同学们知道是什么事吗?

  生: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事。

  师:你从这诗中哪里看出来的呢?

  生:“豫州”指的就是刘备,“卧龙”谁不知道啊,诸葛亮呗。

  师:看来,“三顾茅庐”的故事是家喻户晓、深人人心,但是刘备三顾茅庐之后的事情和收获却往往被人们忽略了啊。这首诗可不只是写到“茅庐三顾心相知”的佳话,写的还有“先生分鼎画图中”啊!

  生:这几句诗是在写刘备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为他制定三国鼎立大计的事。

  师:不错,正是写诸葛亮为刘备筹划天下大事一事。《隆中对》也就是在写这次诸葛亮如何“画纸之上分天下,谈笑之间定乾坤”。让我们随着陈寿的《三国志》去回访那一次令后人赞叹不已的会面吧!

  文从旬顺辨读疑——合作为旋律,疏通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把不会读的字,读不顺的句子勾画下来,一会儿大家共同解答。(生自由朗读,然后提出朗读中的疑难字句,教师组织同学们相互帮助解答。长句如“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等)

  师:本文长句不多,朗读起来比较顺畅。那我们就重点来扫除一下理解上的障碍。老师将课文朗读一遍,同学们一边听,一边理解大致的含义,概括一下文章先后写了哪些内容?如果不太理解的词句,就标记下来,我们共同讨论。(师范读)

  生:文章第一段介绍了这个诸葛亮的基本情况,第2段是写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的事,第3、4段写三顾茅庐见面后的一番对话,第5、6段写刘备得到诸葛亮后的感受。

  师:这位同学已经把文章的大意逐层进行了准确的概括。文章中还有哪些词句你不太理解,请提出来向大家请教。(学生就“时人莫之许也”“遂用猖獗”“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等语句的理解提出质疑在同学中进行讨论和解答)

  师:扫除了阅读的障碍,让我们回到阅读的主阵地上来,欣赏这为后人景仰的会面。

  先生分鼎画图中——对话为重点。品读

  师:隆中对的关键就在于刘备与诸葛亮的一番对话。这番对话是否确实让刘备有如获至宝之感呢?如果让你通过阅读来判断这一点,你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观察?

  生1:我会分析诸葛亮是否解答了刘备急需解决的问题?

  生2:我会分析诸葛亮的筹划究竟有没有道理?

  师: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呢?

  生:还可以观察刘备在隆中会面前后对诸葛亮有怎样的变化。

  师:这三位同学说的都很有道理。请同学们从这三个方面中选择一个阅读任务和方向,根据自己的兴趣组合成小组,认真阅读课文,共同发现,一会儿,结合原文或者你了解的资料把你们的收获谈出来让大家鉴别和分享。(生分组,自由阅读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参与,重点参与从“诸葛亮的筹划是否有道理”的角度来思考的同学的讨论)

  生:我们是从诸葛亮的筹划究竟有没有道理这个角度来阅读的。我们共同阅读了第4段,感到诸葛亮的分析是面对现实、讲求实际的。

  师:为什么说是“面对现实”的呢?

  生:诸葛亮分析了刘备面临的现状只有一种发展方向,就是占领荆州和益州。因为,背面的曹操十分强大,“已拥有百万之众”,军事力量强大,而且“挟天子以令诸侯”,有舆论优势;而东边的孙权,“国险而民附”,也是很难战胜的。而荆州的占领者“不能守”,益州的刘璋“暗弱”,“智能之士思得明君”,最适合刘备去发展。

  师:为什么说诸葛亮的分析是“讲求实际”的呢?

  生1:诸葛亮指给刘备的出路是一个退可守,进可攻的地方。益州拥有有利的地形条件——“岩阻”,可很好地“内修政理”,而荆州四通八达,是“用武之国”,“天下有变”则可以“向宛、洛”,益州之军也可以“出于秦川”。这样的**所在地可谓攻守兼备。

  生2:我们是从“诸葛亮是否解答了刘备急需解决的问题?”的角度来看的。刘备在寻找诸葛亮时已经是一败再败了,只能在小小的新野县藏身。这时候他最需要的是有一块稳定之所,而自己又无计可施,就向诸葛亮求教。诸葛亮的分析指明了他的出路。

  生3:我们感到刘备在与诸葛亮会面前后的态度变化明显。先前,刘备对诸葛亮还有轻视之心,在别人推荐时,根本就没有打算去请,只是说了句:“君与俱来”;在徐庶的劝告下才发生了变化。三顾茅庐之后,与诸葛亮情感“犹鱼之有水”,显得十分欣喜和满足。

  师:大家的发言都说明诸葛亮隆中一*话确实有充分的价值。除了像刚才同学们谈到的那样解决了刘备安身之所外,还有哪些值得称道的呢?我们再听听这段谋略,结合自己了解的历史和课文,辨别出这番话中还有哪一条治国良策?(师朗读)

  生:诸葛亮还向刘备提出了“与孙权联合”的思路一“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师:这条谋略有什么价值呢?结合课文的分析谈一谈。

  生: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可与争锋”,他强大的军事力量依靠单个力量是难以应付的。

  师:“东联孙权,北拒曹操”,这也正是诸葛亮谋划的“三国鼎立”的局面的关键所在。

  他山奇石巧攻玉——小说为参照,对比

  师:刚才我们阅读了晋代史籍《三国志》里的隆中对,明代的罗贯中以此作为影子,创作了小说《三国演义》里的隆中对,让我们来读一读小说里的文字,看看小说与史籍在写法上各有什么特点呢?(下发小说片段,学生阅读,讨论)

  生:小说比史籍的故事性更强了,而且从很多细节上进行了文学加工,而史籍很少注意事件发展中的细节,但是对人物的语言表述得十分详细。

  师:把事件的经过简略带过,但把人物的语言记载得十分详尽,这是我国史**实的一种方式,成为“记言”。大家可以讨论一下,史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生讨论)

  生:清楚地记下历史人物的语言,可以帮助人们准确地理解人物的思想。

  师:那,小说有更多的细节描绘和加工的写法有什么作用呢?

  生:读起来有吸引力。

  师:大家一定更喜欢读这段摘出来的小说喽。那我们就来看看它在史籍纪录的事实基础上做了哪些加工?为什么要这样加工?

  生1:小说写诸葛亮卧睡草堂让刘备一行人在雪中一再等候的细节,这样就使二人的见面更有戏剧性了。

  生2:小说详细写了三顾茅庐时关羽和张飞的表现。特别是张飞,开始大骂诸葛亮是“村夫”,还说要用绳子把诸葛亮捆来;后来又一再忍耐不住要耍横,这样就衬托了刘备求贤若渴的真诚态度。

  师:课文里有没有使用过这样的衬托手法呢?

  生l:有。课文最后两段中写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日益密切时,“关羽、张飞不悦”,此时刘备放下三人过去长期形成的友谊,表明自己“有孑L明,犹鱼之有水“。这个细节有力衬托出刘备对诸葛亮的倚重。

  生2:小说还刻画了诸葛亮的个性,他在刘备的请求面前一再推辞,表现出一副隐士风范。

  生3:诸葛亮推辞刘备,并不是真的推辞不受,而是试探刘备邀请自己的诚意罢了。

  师:你从什么地方得到这样的感受呢?

  生:“玄德日:‘大丈夫抱经世奇才,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开备愚鲁而赐教。’孔明笑日:‘愿闻将军之志。”’当刘备一再恳求的时候,诸葛亮就改变了态度。

  师:课文中的诸葛亮有哪些特点呢?你从哪些话语中感受到这些特点?

  生1:课文中的诸葛亮拥有过人的智慧和才干,他为刘备确定政治路线时的一番话分析非常深刻。此外,诸葛亮给人的印象还有孤傲的特点,这可以从课文两处地方看出来:一是第l段中写他“每自比管仲、乐毅“,”然而“时人莫之许”,只有少数几个朋友了解。常人不了解他的才干,说明他很少与常人接*,当然就难以被大家所熟悉了。

  生2:诸葛亮的孤傲还有一处体现,徐庶说“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他不像有的人追名逐利,不向有权势的人低头求荣。

  师:想不到,通过小说的启发,我们还得到了对史籍中的人物的很多新发现。读了《隆中对》,读了《三国演义》,你对诸葛亮有怎样的感受呢?请用一段精练的话表达你对他的感受。

  缭绕清流牵一脉——课外为活水。推舟

  生1:诸葛亮神机妙算,深谋远虑,沉着果断,战无不胜,是人们心目中智慧的代名词和化身。

  生2:诸葛亮是一个令人忧伤的悲剧,他为刘氏王朝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然而懦弱无能的后主刘禅是一个扶不起来***,他不仅不能继承他父亲的宏图伟业,而且连自己的德性都不能约束好,最终成为别人的阶下囚,让诸葛亮的一生心血付诸东流。历史好像给超凡脱俗的诸葛亮开了一个苦涩的玩笑。

  生3:他有空城计退敌的镇定,有草船借箭的神机,有七星坛借风的诡异,有挥泪斩马谡的柔情,有火烧赤壁的刚毅,有三气周瑜的尖锐,……他,诸葛亮,一生就是一场精彩的戏剧。

  师:我发现大家对诸葛亮的感受,很多都来自于历史小说《三国演义》,而历史中那个真实的诸葛亮呢?他就隐藏在我们熟悉的这个诸葛亮之后。不过,不要紧,“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千个人眼中也会有一千个诸葛亮。让我们多多搜集和整理诸葛亮的故事,让我们自己心目中的那个“诸葛亮”成为最精彩的一个吧。

  教学反思

  本文文字较为*易,学生的合作学*应有效组织,否则变成文言疏通串讲,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感。

  对比阅读对彰显出原文本的特色极为有利。这样的教学方式首先要选择好拓展阅读的对比文本,形成风格反差;其次,在教学过程 中要把握对比阅读的最终目的是原文本的解读而不是其他,否则原文本会被淡化,会成为一道引子,教学就偏离了应有的轨道。

  要充分珍视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和感悟,从表达者的认识水*、知识结构、生活阅历、思想需求等角度去理解他对文本的诠释,理解他对对象的感悟。同时,要因势利导,不断提升他们的表达水*和思维视角.

  隆中对教案 6

  教学目标

  1.学*古人按一定顺序说理论事的方式。

  2. 掌握文章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中心人物的方法。

  3.通过诵读品味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诸葛亮怎样提出自己的策略?

  2.诸葛亮为什么提出这样的策略?

  (解说:语文学*的目的,不应仅仅停留在“知”的基础上,更重要的在于让学生提高能力,学以致 用。通过本文学*,指导说理方法, 提高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以中国古代智者谋士的故事引出诸葛亮,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2.学生交流自己从文学作品、民间传说、影视戏剧中了解的诸葛形象,可讲故事,可说成语,可谈典故,为下一步自读做好充分准备。

  二、初读,感知课文

  1.对照注释疏通词句,了解文章大意。

  2.通过自读,基本熟悉文章的内容。

  3.师生同读,通过范读、齐读,规范字音、句读、语气。

  三、诵读,思考问题

  1.根据课后*题一,明确自读要求。

  2.学生诵读,全面理解文章内容,并用原文回答问题。

  四、品读,探究交流

  1.以小组为单位,质疑解难,鼓励学生对一些重点语句进行探究,品味,通过自主学*、自主发现、自主交流,为进一步探究做好准备。

  2.设置问题,进一步交流:你如何评价诸葛亮,请说出自己的理由。

  五、研读,比较延伸

  参考问题:

  1.诸葛亮是如何分析形势的,他怎样一步步通过说理提出策略的?

  明确:天下形势——对曹操,不可与之争锋;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对荆、益二州,可夺之。三步走战略——主攻荆州;夺取益州;联吴灭曹,统一全国。

  2.既然是写诸葛亮,为什么要花笔墨写徐庶、张飞、关羽等人?

  明确:对诸葛亮言行的描写,既有正面的,又有侧面的,使人物形象丰满。徐庶有引出情节的作用,关、张二人又埋下伏笔。

  3.本文对我们写作文有何启发?自由发表看法。

  4.鼓励课后通过图书馆、网络等多种渠道,对文中涉及人物进行了解;阅读《三国演义》,研究“三步走”战略在小说中是如何演绎的。

  (解说:若想达到“缩小距离,贴*学生”的文言文教学目的,则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对三国故事和已有的文言文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使学生产生参与学*的兴趣;必须充分尊重学生在诵读认知、体会感悟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必须充分引导学生在自我解读、产生认同感基础上对文章写作方法的掌握。为此,以上“自读程序”的设计力求突出学生参与、探究、发现的自读会读能力,力求达到师生*等、合作、和谐的教学效果。)

  [点拨]

  一、《隆中对》

  《隆中对》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的开头部分。标题为后人所加,有的选本亦题为《草庐对》。本文写的是刘备第三次到草庐时与诸葛亮的谈话。“对”,是下对上的回答,这里有“对策”的意思,指诸葛亮对刘备提出兴复大业这一问题作出的回答。诸葛亮的对策,为刘备规划了分三步走的切实可行的策略,是指导刘备今后若干年行动的纲领,后来成为刘备的国策。

  二、历史背景

  东汉末年,汉室倾颓,局势混乱,各地群雄割据,人才择主而事。汉室后裔刘备怀有兴复汉室之志,但势单力薄,无法与群雄抗衡。为实现统一大业,刘备广揽人才,筹谋大计。而此时诸葛亮“躬耕陇亩”,避世待时。刘备三顾茅庐,以诚纳贤,终于请得卧龙出山,并按照诸葛亮的意见开始了光复大业。

  三、“文眼”

  本文一开始简单地交代诸葛亮隐居隆中,继而点出他“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此句乃本文的“文眼”,全文围绕此句,安排悬念,引人人胜。文章先将“躬耕陇亩”与自比管、乐对比,设置悬念,而后以徐庶推荐,刘备“遂诣亮,凡三往”强化悬念。再引出俩人对答,通过诸葛亮提出的策略显示诸葛亮的高瞻远瞩和雄才大略,完成对诸葛亮形象的塑造。文章在起伏中推进,在矛盾中展开,刘备和诸葛亮的一问一答是本文中心,对话中提示两个人物的思想性格,更使文章生动严密。

  四、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从各方面描写诸葛亮这个中心人物,是本文最主要的写作特点。开头一段写诸葛亮隐居,从正面写他的不凡抱负;徐庶向刘备推荐,则是从侧面表现。刘备与诸葛亮问答的'过程是从正面通过人物自己的行动和语言塑造形象,而刘备三顾茅庐,密谈后“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不悦后,刘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的回答,都从侧面表现诸葛亮的非凡才能。全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互相照应,使诸葛亮人物形象亲切可感,这是文章的成功之处。

  五、诸葛亮的策略

  诸葛亮虽“躬耕陇亩”,却对全国的形势了如指掌,对当时政坛人物如数家珍,可见其的确足智多谋。而他的规划和策略完全可以看作是严密的说理论事:首先他先分析曹操战胜袁绍,以弱制胜,指出曹操具有卓越才能,且已经“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国险而民附”,“以为援而不可图也”。然后基于对形势的分析,他规划了“三步走”的策略:第一步主攻地理位置重要“其主不能守”的荆州;第二步夺取“刘璋暗弱”的益州,以荆、益两州作根据地;最后,

  “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实现消灭曹操进而统一全国的第三步计划。整个规划严密合理,这是非常值得学*的说理方法。

  (解说:“点拔”的目的在于导学。以上几个问题都是为了让学生阅读时真正掌握方法而应注意的重点,但这绝不能成为教师“讲深讲透”的依据。教学过程中,尤应鼓励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情感体验,自主解读,自主探究,自主发现,教师“点到为止”即可,而不能包办代替。)

  板书设计

  天下形势——对曹操,不可与之争锋;

  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

  对荆、益二州,可夺之。

  三步走战略——主攻荆州;夺取益州;联吴灭曹,统一全国。

  隆中对教案 7

  课前准备

  课前查阅,了解诸葛亮的简单生*事迹、东汉末诸侯割据的状况和三国鼎立的形势图,以期对文本的背景资料有一些基本的感性接触。

  创意说明

  变换角色,激发学生参与学*的兴趣;虚拟对话,领略古人情怀。

  教学目标

  1深入钻研,理解和领会本传节选部分详言略事的特点与严整的行文结构。

  2感受诸葛亮非凡的政治军事才能和卓越的远见。

  3感悟和把握诸葛亮垄亩隐居却全知天下的青年政治家的胸襟韬略,获得年少奋发可为的人生启迪。

  教学过程

  一、歌词导入,营造气氛

  《三国演义》开篇有一首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青山依旧夕阳依旧,英雄生命已逝,但却活在后世人的记忆里英雄的诸葛亮成功预测了天下三分,并造就了刘备以一个极弱现实实现最终与曹魏、孙吴分庭抗礼的建国神话,成为千百年来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古今战略决策经典。

  二、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1、读课文(默读、齐读、跳读、研读、自由读、指名读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感受语言,体会文意,进行文化的熏染)

  2、找出不懂的字词句,先和同桌交流,如果还解决不了,稍后全班交流。

  3、交流不懂的字词句。(形式:学生提出,学生解答,最后老师点评。)

  4、老师提出重点字词,要求学生作答。(可以当堂提问,也可以出示幻灯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的文眼是哪句话?为什么?

  2.趣味感知隆中方略。教师出示古三国军事地图,要求学生转变角色充当诸葛亮为台下的刘备(由同学们充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策略应对

  1.每自比于管仲、乐毅为全文的纲,全文就是围绕着这一句来写的。这样的句子是好找的,但是怎样围绕这句话来写的呢,学生可能无从下手了,这时,老师应适时点拨。隆中对前,诸葛亮的好友崔州*、徐庶却谓为信然,为文章的蓄势内容; 隆中对时,诸葛亮分析透彻,逻辑严密,语言畅达,从中可以想像到诸葛亮讲话时意气风发的神态,对策本身那不容置疑的力量更足以证明诸葛亮自比管、乐并非妄说,此段仍扣紧每自比于管仲、乐毅一句 ;隆中对后,关、张对刘备和诸葛亮的情好日密却不悦,刘备便对他们解释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这一反一正,犹如高潮之后的余波,把诸葛亮的形象映衬得更加光彩夺目

  2.学生对照地图解说的时候,要启发学生说出诸葛亮那种意气风发的神采,说出诸葛亮那种酣畅淋漓的气势,还要注意说话的层次性和逻辑性。

  ( 四人小组在台下练*,然后派几个代表上台说,同学们结合课文点评代表们的优劣所在。)

  四、品读课文,揣摩妙点

  同学们精读课文,就文章的结构、条理、语言、详略、战略思想等方面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以下品读仅供参考:

  A.结构:蓄势--高潮--余波

  B.条理:隆中对话的条理性,不可争、不可图--可争、可图--争与图的具体步骤和规划(按照这个条理指导背诵)

  C.详略:隆中对话正面详写突出诸葛亮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侧面略写他人的评论、语言、行为烘托诸葛亮的形象。。

  D.语言:(要引导学生品味言简而意丰的特点)

  1.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仅仅用22个字,就把诸葛亮的生活状况、思想状貌、体躯外貌以及生*抱负勾画出来。

  2.再如诸葛亮对策后写刘备的反响,只用一个善字

  把刘备对诸葛亮的高度评价和他此时此刻的心境写了出来。

  3.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生动形象地道尽了他们之间不可分割的`亲密关系。

  E.思想: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两点是最可贵的,实事求是和强调人的因素。曹操的实力又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诸葛亮认为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语气侧重在人谋的正确。这里,诸葛亮指出了人的因素所起的作用。

  从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的实际情况出发,诸葛亮制定了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的方案。在制定这一方案时,主要也是从人的因素来考虑的。

  诸葛亮在分析曹操和孙权的情况以后指出:刘备只能在曹操、孙权的势力范围之外谋出路--首先夺荆州这个用武之国和沃野千里的益州。诸葛亮制定这一方案时,更充分地考虑到人的因素:荆州的刘表不能守益州的刘璋又暗弱汉中的张鲁不知爱抚人民,有本领的人都不想为他出力而思得明君。这就提供了夺取荆、益的客观条件。

  天时,地利,人和中,人和是最重要的,只有人和,才能成就霸业,这样的思想表现了诸葛亮作为政治家的远见卓识。

  五、虚拟对话,思接千载

  由精通三国的同学演绎诸葛亮(也可把全班分成两组),同学们可根据课文提炼有趣话题,虚拟对话,古今碰撞,更深刻领会课文内容和古人情怀。

  教师可提供以下话题:

  1.在《隆中对》中,您很重视人的力量,为何在您去世后竟出现蜀中无大将,廖化充先锋的局面?

  2.操既拥百万之众,此诚不可与争锋,你为什么不投奔曹操尽快统一中国结束民不聊生的日子?

  3.你说,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兵分两路,形成钳形之势,这种形势为何没出现?

  六、背读课文,积累语言

  根据隆中对策的思路,进行背诵。

  相关链接:

  (一)

  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8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琼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27,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后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

  思考:从这段文字中,诸葛亮是如何帮助刘备摆脱困境,跨有荆、益的?

  (二)

  阅读《三国演义》中的第三十七回、三十八回

  思考:明代的罗贯中以《三国志》中的《隆中对》作为蓝本,创作了小说《三国演义》里的隆中对,让我们来读一读罗贯中的小说,看看小说和史籍在写法上各有什么特点?

  隆中对教案 8

  [自读导言]

  自读要求

  1、学*古人按一定顺序说理论事的方式。

  2、掌握文章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中心人物的方法。

  3、通过诵读品味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学*重点]

  1、诸葛亮怎样提出自己的策略?

  2、诸葛亮为什么提出这样的策略?

  (解说:语文学*的目的,不应仅仅停留在“知”的基础上,更重要的在于让学生提高能力,学以致用。通过本文学*,指导说理方法,提高思维能力。);

  [自读程序]

  一、备读,内引激趣

  1、以中国古代智者谋士的故事引出诸葛亮,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2、学生交流自己从文学作品、民间传说、影视戏剧中了解的诸葛形象,可讲故事,可说成语,可谈典故,为下一步自读做好充分准备。

  二、初读,感知课文

  1、对照注释疏通词句,了解文章大意。

  2、通过自读,基本熟悉文章的内容。

  3、师生同读,通过范读、齐读,规范字音、句读、语气。

  三、诵读,思考问题

  1、根据课后*题一,明确自读要求。

  2、学生诵读,全面理解文章内容,并用原文回答问题。

  四、品读,探究交流

  1、以小组为单位,质疑解难,鼓励学生对一些重点语句进行探究,品味,通过自主学*、自主发现、自主交流,为进一步探究做好准备。

  2、设置问题,进一步交流:你如何评价诸葛亮,请说出自己的理由。

  五、研读,比较延伸

  参考问题:

  1。诸葛亮是如何分析形势的,他怎样一步步通过说理提出策略的?

  明确:天下形势——对曹操,不可与之争锋;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对荆、益二州,可夺之。三步走战略——主攻荆州;夺取益州;联吴灭曹,统一全国。

  2、既然是写诸葛亮,为什么要花笔墨写徐庶、张飞、关羽等人?

  明确:对诸葛亮言行的描写,既有正面的,又有侧面的,使人物形象丰满。徐庶有引出情节的作用,关、张二人又埋下伏笔。

  3、本文对我们写作文有何启发?自由发表看法。

  4、鼓励课后通过图书馆、网络等多种渠道,对文中涉及人物进行了解;阅读《三国演义》,研究“三步走”战略在小说中是如何演绎的。

  (解说:若想达到“缩小距离,贴*学生”的文言文教学目的,则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对三国故事和已有的文言文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使学生产生参与学*的兴趣;必须充分尊重学生在诵读认知、体会感悟过程当中产生的情感体验;必须充分引导学生在自我解读、产生认同感基础上对文章写作方法的.掌握。为此,以上“自读程序”的设计力求突出学生参与、探究、发现的自读会读能力,力求达到师生*等、合作、和谐的教学效果。)

  [自读点拨]

  一、《隆中对》

  《隆中对》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的开头部分。标题为后人所加,有的选本亦题为《草庐对》。本文写的是刘备第三次到草庐时与诸葛亮的谈话。“对”,是下对上的回答,这里有“对策”的意思,指诸葛亮对刘备提出兴复大业这一问题作出的回答。诸葛亮的对策,为刘备规划了分三步走的切实可行的策略,是指导刘备今后若干年行动的纲领,后来成为刘备的国策。

  二、历史背景

  东汉末年,汉室倾颓,局势混乱,各地群雄割据,人才择主而事。汉室后裔刘备怀有兴复汉室之志,但势单力薄,无法与群雄抗衡。为实现统一大业,刘备广揽人才,筹谋大计。而此时诸葛亮“躬耕陇亩”,避世待时。刘备三顾茅庐,以诚纳贤,终于请得卧龙出山,并按照诸葛亮的意见开始了光复大业。

  三、“文眼”

  本文一开始简单地交代诸葛亮隐居隆中,继而点出他“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此句乃本文的“文眼”,全文围绕此句,安排悬念,引人人胜。文章先将“躬耕陇亩”与自比管、乐对比,设置悬念,而后以徐庶推荐,刘备“遂诣亮,凡三往”强化悬念。再引出俩人对答,通过诸葛亮提出的策略显示诸葛亮的高瞻远瞩和雄才大略,完成对诸葛亮形象的塑造。文章在起伏中推进,在矛盾中展开,刘备和诸葛亮的一问一答是本文中心,对话中提示两个人物的思想性格,更使文章生动严密。

  四、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从各方面描写诸葛亮这个中心人物,是本文最主要的写作特点。开头一段写诸葛亮隐居,从正面写他的不凡抱负;徐庶向刘备推荐,则是从侧面表现。刘备与诸葛亮问答的过程是从正面通过人物自己的行动和语言塑造形象,而刘备三顾茅庐,密谈后“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不悦后,刘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的回答,都从侧面表现诸葛亮的非凡才能。全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互相照应,使诸葛亮人物形象亲切可感,这是文章的成功之处。

  五、诸葛亮的策略

  诸葛亮虽“躬耕陇亩”,却对全国的形势了如指掌,对当时政坛人物如数家珍,可见其的确足智多谋。而他的规划和策略完全可以看作是严密的说理论事:首先他先分析曹操战胜袁绍,以弱制胜,指出曹操具有卓越才能,且已经“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国险而民附”,“以为援而不可图也”。然后基于对形势的分析,他规划了“三步走”的策略:第一步主攻地理位置重要“其主不能守”的荆州;第二步夺取“刘璋暗弱”的益州,以荆、益两州作根据地;最后,

  “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实现消灭曹操进而统一全国的第三步计划。整个规划严密合理,这是非常值得学*的说理方法。

  (解说:“点拔”的目的在于导学。以上几个问题都是为了让学生阅读时真正掌握方法而应注意的重点,但这绝不能成为教师“讲深讲透”的依据。教学过程中,尤应鼓励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情感体验,自主解读,自主探究,自主发现,教师“点到为止”即可,而不能包办代替。)

  [自读思考]

  阅读下列文段,按要求思考答题。

  关羽号称神勇,但其种种作为却令人颇有些不解:降曹后斩颜良诛文丑,明知当时刘备在袁绍手下,却杀袁绍大将,等于将刘备推向虎口。华容道放曹,诸葛亮审时度势当然知道曹操不能杀,一旦杀了则北方群雄并起,又将陷入更大的混战,只有三足鼎立,方能给刘备以喘息之机。所以,诸葛亮明知关羽会因情放了曹操,而故意派他去还这个人情。但关键在于,关羽却不知其中奥妙,仅因个人恩怨就不顾大局。此后,又与黄忠争先,大意失荆州前的“虎女不嫁犬子”之类言论,都不能不说是与忠义仁相悖的。关羽虽然神勇,却骄傲居功,刚愎自用,最后只能败走麦城,并连带引发了张飞、刘备之死。蜀国从此元气大伤,再也无力与其他两大集团争衡了。每读至此,令人神伤。

  张飞勇猛暴躁,在刘氏集团中虽不起决定性作用,但他是刘备赖以牵制诸葛亮的最主要的制衡力量。

  诸葛亮最欣赏赵云,同时他也是赵云最欣赏的人。刘备长于心计,关羽傲物,张飞暴戾。赵云无法和他们肝胆相照,惟有诸葛亮智慧绝伦,是人中精华,深为赵云所信赖诚服。刘备虽然也对赵云恩宠有加,但他深知赵云是诸葛亮的人,虽放心让赵云去办任何事,但似乎并不把他当作兄弟。诸葛亮信任赵云,不管干什么,身边总带着赵云,连刘备去东昊招亲,诸葛亮也派赵云相随。他早已将一切计算得清清楚楚,安排得妥妥贴贴,而只有赵云能按他的旨意去行事,只有赵云会将他的锦囊妙计当作圣旨,关、张二人都不会。

  1、勾划出又段中与话葛亮相关的语句,谈谈你对诸葛亮的看法。

  2、依据阅读,你同意作者对关、张、刘、赵的评价吗?请任选其中之一,发表你的见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3、查阅有关资料,结合自己学*《隆中对》和阅读上文的体会,围绕“诸葛亮”这个话题,写一篇小论文或小随笔。

  (解说:“自读思考”采用与课文对比阅读的形式,既引导学生扩大阅读,又促使学生在自主阅读基础上,进行思维的延展训练,对学生探究式学*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答案

  1、关于诸葛亮的语句(略)。

  2、对诸葛亮的看法:只要能从“可敬”的角度答出其足智多谋,从“可悲”的角度答出不被刘、关、张三人信任,才华不能充分施展即可。

  3、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延伸思考,开展研究活动

  隆中对教案 9

  教学依据

  “三顾频繁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草堂献策,一段千古佳话留名青史。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就记载了这段佳话。文章在介绍了卧龙怀才不遇,刘备思贤如渴的基础上详尽地叙述了二人会面的对话,对会面的经过则一笔带过,借诸葛亮之口道出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群雄逐鹿的形势,同时也展现出一位身处荒野但胸怀天下、未出草堂但乾坤已定的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形象。这种“记言”的写法极好地实现了对历史人物的精神风貌的重现,是我国史传文学的一个传统与特色。

  “三顾茅庐”的故事和诸葛亮的形象虽千百年来广为人们传颂,但正史丹青与故事传说的笔触是各有千秋的。本文是史书中最早记载诸葛亮的篇章,它为后人生发故事提供了借鉴和依据。

  新课标要求7—9年级要“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并提倡教师“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这些都为本课教学提供了极好的思路指导。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体会“记言”的史传写法

  这篇文章对刘、诸葛二人会面的经过写得相当简略,大部分笔墨都用来写二人的对话,这种“记言”的写法是我国史传的特色,它降低了文章故事的情节性,但却将故事中的人物的精神和思想反映得清晰明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体会这种特点。

  理解诸葛亮特有的精神个性

  “记言”写法有效地突出了诸葛亮的宏韬伟略和超群才干。他身居乡野而指点江山、定鼎天下。教学中,要能领会这种杰出人物的非凡之处,欣赏和追慕历史天空永恒星座的光彩。

  学*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中应教会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积累古代词语,尝试和练*辨析词的古今意义的差别,辨析相同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下的不同意义,在把握大体内容的基础上,对精彩环节和重点内容要能够复述甚至诵记,以不断增强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教学方式

  推动合作学*

  文言文的学*要加强诵读,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这个过程可以同伴互教、互读、互评、互议等方式实现,相互促进、提高学*效率。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推动学生形成合作学**惯,指导多种方式的互助学*。

  组织阅读比较

  通过史传文学《隆中对》和小说《三国演义》(片段)的比较阅读,让学生在对照中辨别和体会史传文学的特点,了解它对小说等其他语言艺术方式的影响。

  启发思考感悟

  学*者的学*,不应该是教师的灌输和给予。学生的主动探究是实现学*目标的关键,教师是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学*过程中应该不断为学生创设情境,启发学生针对性的思考和感悟。教学构思

  欲识他年分鼎处——诗为引子。导入

  通过吟诗,勾起学生的好奇心,把学生关注的目光逐步引到隆中和隆中对上。

  文从句顺辨读疑——合作为旋律。疏通

  通过合作讨论、交流分享朗读疑难文

  言语句,辨析字形相同的文言词语存在的多种意义,辨析词语古今的变化,为深入阅读课**进一步的铺垫。

  先生分鼎画图中——对话为重点,品读

  引导学生理清刘备、诸葛亮二人对话的含义,重点品读诸葛亮话语的深刻含义和政治价值,体会其超群的政治智慧。

  他山奇石巧攻玉——小说为参照。对比

  延伸阅读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片段),通过课文与小说片段的比较,体会史传文学的特点和小说与史传文学的渊源。

  缭绕清流牵一脉——读物为活水,推舟

  交流自己对诸葛亮这个人物的印象和感受,布置学生搜集整理诸葛亮的故事的课外作业 。

  课堂实录

  欲识他年分鼎处——诗为引子。导入

  师:“豫州当日叹孤穷,何幸南阳有卧龙!欲识他年份鼎处,先生笑指画图中。”轻松短小四句诗,却颂赞了《隆中对》里惊天动地的一桩事啊。同学们知道是什么事吗?

  生: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事。

  师:你从这诗中哪里看出来的呢?

  生:“豫州”指的就是刘备,“卧龙”谁不知道啊,诸葛亮呗。

  师:看来,“三顾茅庐”的故事是家喻户晓、深人人心,但是刘备三顾茅庐之后的事情和收获却往往被人们忽略了啊。这首诗可不只是写到“茅庐三顾心相知”的佳话,写的还有“先生分鼎画图中”啊!

  生:这几句诗是在写刘备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为他制定三国鼎立大计的事。

  师:不错,正是写诸葛亮为刘备筹划天下大事一事。《隆中对》也就是在写这次诸葛亮如何“画纸之上分天下,谈笑之间定乾坤”。让我们随着陈寿的《三国志》去回访那一次令后人赞叹不已的会面吧!

  文从旬顺辨读疑——合作为旋律,疏通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把不会读的字,读不顺的句子勾画下来,一会儿大家共同解答。(生自由朗读,然后提出朗读中的疑难字句,教师组织同学们相互帮助解答。长句如“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等)

  师:本文长句不多,朗读起来比较顺畅。那我们就重点来扫除一下理解上的障碍。老师将课文朗读一遍,同学们一边听,一边理解大致的含义,概括一下文章先后写了哪些内容?如果不太理解的词句,就标记下来,我们共同讨论。(师范读)

  生:文章第一段介绍了这个诸葛亮的基本情况,第2段是写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的事,第3、4段写三顾茅庐见面后的一番对话,第5、6段写刘备得到诸葛亮后的感受。

  师:这位同学已经把文章的大意逐层进行了准确的概括。文章中还有哪些词句你不太理解,请提出来向大家请教。(学生就“时人莫之许也”“遂用猖獗”“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等语句的理解提出质疑在同学中进行讨论和解答)

  师:扫除了阅读的障碍,让我们回到阅读的主阵地上来,欣赏这为后人景仰的会面。

  先生分鼎画图中——对话为重点。品读

  师:隆中对的关键就在于刘备与诸葛亮的一番对话。这番对话是否确实让刘备有如获至宝之感呢?如果让你通过阅读来判断这一点,你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观察?

  生1:我会分析诸葛亮是否解答了刘备急需解决的问题?

  生2:我会分析诸葛亮的筹划究竟有没有道理?

  师: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呢?

  生:还可以观察刘备在隆中会面前后对诸葛亮有怎样的变化。

  师:这三位同学说的都很有道理。请同学们从这三个方面中选择一个阅读任务和方向,根据自己的兴趣组合成小组,认真阅读课文,共同发现,一会儿,结合原文或者你了解的资料把你们的收获谈出来让大家鉴别和分享。(生分组,自由阅读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参与,重点参与从“诸葛亮的筹划是否有道理”的角度来思考的同学的讨论)

  生:我们是从诸葛亮的筹划究竟有没有道理这个角度来阅读的。我们共同阅读了第4段,感到诸葛亮的分析是面对现实、讲求实际的。

  师:为什么说是“面对现实”的呢?

  生:诸葛亮分析了刘备面临的现状只有一种发展方向,就是占领荆州和益州。因为,背面的曹操十分强大,“已拥有百万之众”,军事力量强大,而且“挟天子以令诸侯”,有舆论优势;而东边的孙权,“国险而民附”,也是很难战胜的。而荆州的占领者“不能守”,益州的刘璋“暗弱”,“智能之士思得明君”,最适合刘备去发展。

  师:为什么说诸葛亮的分析是“讲求实际”的呢?

  生1:诸葛亮指给刘备的出路是一个退可守,进可攻的地方。益州拥有有利的地形条件——“岩阻”,可很好地“内修政理”,而荆州四通八达,是“用武之国”,“天下有变”则可以“向宛、洛”,益州之军也可以“出于秦川”。这样的**所在地可谓攻守兼备。

  生2:我们是从“诸葛亮是否解答了刘备急需解决的问题?”的角度来看的。刘备在寻找诸葛亮时已经是一败再败了,只能在小小的新野县藏身。这时候他最需要的是有一块稳定之所,而自己又无计可施,就向诸葛亮求教。诸葛亮的分析指明了他的出路。

  生3:我们感到刘备在与诸葛亮会面前后的态度变化明显。先前,刘备对诸葛亮还有轻视之心,在别人推荐时,根本就没有打算去请,只是说了句:“君与俱来”;在徐庶的劝告下才发生了变化。三顾茅庐之后,与诸葛亮情感“犹鱼之有水”,显得十分欣喜和满足。

  师:大家的发言都说明诸葛亮隆中一*话确实有充分的价值。除了像刚才同学们谈到的那样解决了刘备安身之所外,还有哪些值得称道的呢?我们再听听这段谋略,结合自己了解的历史和课文,辨别出这番话中还有哪一条治国良策?(师朗读)

  生:诸葛亮还向刘备提出了“与孙权联合”的思路一“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师:这条谋略有什么价值呢?结合课文的分析谈一谈。

  生: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可与争锋”,他强大的军事力量依靠单个力量是难以应付的。

  师:“东联孙权,北拒曹操”,这也正是诸葛亮谋划的“三国鼎立”的局面的关键所在。

  他山奇石巧攻玉——小说为参照,对比

  师:刚才我们阅读了晋代史籍《三国志》里的隆中对,明代的罗贯中以此作为影子,创作了小说《三国演义》里的隆中对,让我们来读一读小说里的文字,看看小说与史籍在写法上各有什么特点呢?(下发小说片段,学生阅读,讨论)

  生:小说比史籍的故事性更强了,而且从很多细节上进行了文学加工,而史籍很少注意事件发展中的细节,但是对人物的语言表述得十分详细。

  师:把事件的经过简略带过,但把人物的语言记载得十分详尽,这是我国史**实的一种方式,成为“记言”。大家可以讨论一下,史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生讨论)

  生:清楚地记下历史人物的语言,可以帮助人们准确地理解人物的思想。

  师:那,小说有更多的细节描绘和加工的写法有什么作用呢?

  生:读起来有吸引力。

  师:大家一定更喜欢读这段摘出来的小说喽。那我们就来看看它在史籍纪录的事实基础上做了哪些加工?为什么要这样加工?

  生1:小说写诸葛亮卧睡草堂让刘备一行人在雪中一再等候的细节,这样就使二人的见面更有戏剧性了。

  生2:小说详细写了三顾茅庐时关羽和张飞的表现。特别是张飞,开始大骂诸葛亮是“村夫”,还说要用绳子把诸葛亮捆来;后来又一再忍耐不住要耍横,这样就衬托了刘备求贤若渴的真诚态度。

  师:课文里有没有使用过这样的衬托手法呢?

  生l:有。课文最后两段中写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日益密切时,“关羽、张飞不悦”,此时刘备放下三人过去长期形成的友谊,表明自己“有孑L明,犹鱼之有水“。这个细节有力衬托出刘备对诸葛亮的倚重。

  生2:小说还刻画了诸葛亮的个性,他在刘备的请求面前一再推辞,表现出一副隐士风范。

  生3:诸葛亮推辞刘备,并不是真的推辞不受,而是试探刘备邀请自己的诚意罢了。

  师:你从什么地方得到这样的感受呢?

  生:“玄德日:‘大丈夫抱经世奇才,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开备愚鲁而赐教。’孔明笑日:‘愿闻将军之志。”’当刘备一再恳求的时候,诸葛亮就改变了态度。

  师:课文中的诸葛亮有哪些特点呢?你从哪些话语中感受到这些特点?

  生1:课文中的诸葛亮拥有过人的智慧和才干,他为刘备确定政治路线时的一番话分析非常深刻。此外,诸葛亮给人的印象还有孤傲的特点,这可以从课文两处地方看出来:一是第l段中写他“每自比管仲、乐毅“,”然而“时人莫之许”,只有少数几个朋友了解。常人不了解他的才干,说明他很少与常人接*,当然就难以被大家所熟悉了。

  生2:诸葛亮的孤傲还有一处体现,徐庶说“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他不像有的人追名逐利,不向有权势的人低头求荣。

  师:想不到,通过小说的启发,我们还得到了对史籍中的人物的很多新发现。读了《隆中对》,读了《三国演义》,你对诸葛亮有怎样的感受呢?请用一段精练的话表达你对他的感受。

  缭绕清流牵一脉——课外为活水。推舟

  生1:诸葛亮神机妙算,深谋远虑,沉着果断,战无不胜,是人们心目中智慧的代名词和化身。

  生2:诸葛亮是一个令人忧伤的悲剧,他为刘氏王朝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然而懦弱无能的后主刘禅是一个扶不起来***,他不仅不能继承他父亲的宏图伟业,而且连自己的德性都不能约束好,最终成为别人的阶下囚,让诸葛亮的一生心血付诸东流。历史好像给超凡脱俗的诸葛亮开了一个苦涩的玩笑。

  生3:他有空城计退敌的镇定,有草船借箭的神机,有七星坛借风的诡异,有挥泪斩马谡的柔情,有火烧赤壁的刚毅,有三气周瑜的尖锐,……他,诸葛亮,一生就是一场精彩的戏剧。

  师:我发现大家对诸葛亮的感受,很多都来自于历史小说《三国演义》,而历史中那个真实的诸葛亮呢?他就隐藏在我们熟悉的这个诸葛亮之后。不过,不要紧,“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千个人眼中也会有一千个诸葛亮。让我们多多搜集和整理诸葛亮的故事,让我们自己心目中的那个“诸葛亮”成为最精彩的一个吧。

  教学反思

  本文文字较为*易,学生的合作学*应有效组织,否则变成文言疏通串讲,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感。

  对比阅读对彰显出原文本的特色极为有利。这样的教学方式首先要选择好拓展阅读的对比文本,形成风格反差;其次,在教学过程 中要把握对比阅读的最终目的是原文本的解读而不是其他,否则原文本会被淡化,会成为一道引子,教学就偏离了应有的轨道。

  要充分珍视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和感悟,从表达者的认识水*、知识结构、生活阅历、思想需求等角度去理解他对文本的诠释,理解他对对象的感悟。同时,要因势利导,不断提升他们的表达水*和思维视角.

  隆中对教案 10

  教学设想: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这篇教学设计旨在立足文本本身,教师适度的引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目的:

  一、明确诸葛亮的政治蓝图及策略;

  二、了解诸葛亮的远见卓识以及锐利深刻的战略眼光。

  教学难点:

  目的1。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提起诸葛亮,我想大家都知道,你记得哪些关于诸葛亮的词语、诗句、故事、对联,说出来让同学们一起分享。今天我们学*新课文《隆中对》,你们肯定会对诸葛亮有进一步的了解。

  (以故事、对联等引起学生求知的兴趣)

  二、老师介绍《三国志》,范读课文。

  三、生准备分小组比赛朗读课文,为课文正音、正字。

  四、学生分成四人小组,参照课文注释,自己解读课文,有问题的,做上记号。老师巡视指导,然后集中解答疑难字句,充分相信学生通过自主学*、自主发现、自主交流,能够解决疑难问题,为进一步探究做好准备。

  五、布置作业: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研读课文,了解诸葛亮的政治蓝图及策略,解决课后*题一。

  一、请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讨论:

  (用原文回答)

  1.刘备的现状:刘备为什么会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2.天下的形势:曹操、孙权、荆益二州。

  3.在此形势下,诸葛亮为刘备设计的策略及政治蓝图是什么?

  二、再读课文,你如何评价诸葛亮?与同学交流一下。

  三、布置作业:完成短文:我眼中的诸葛亮。

  第三课时

  一、本节课进行比较阅读,将小说中的诸葛亮与史书中的诸葛亮相比较,小说家进行了哪些艺术加工?

  二、关于诸葛亮还有哪些故事?请同学们课后阅读《三国演义》,研究诸葛亮的战略在小说中是如何演绎的。通过图书馆、网络等多种渠道,进一步了解诸葛亮的一生,谈谈你的感受,写在周记本上。


隆中对教案优选【十】份扩展阅读


隆中对教案优选【十】份(扩展1)

——《隆中对》教案 (菁华5篇)

《隆中对》教案1

  教学设想: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这篇教学设计旨在立足文本本身,教师适度的引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目的:

  一、明确诸葛亮的政治蓝图及策略;

  二、了解诸葛亮的远见卓识以及锐利深刻的战略眼光。

  教学难点:

  目的1。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提起诸葛亮,我想大家都知道,你记得哪些关于诸葛亮的词语、诗句、故事、对联,说出来让同学们一起分享。今天我们学*新课文《隆中对》,你们肯定会对诸葛亮有进一步的了解。(以故事、对联等引起学生求知的兴趣)

  二、老师介绍《三国志》,范读课文。

  三、生准备分小组比赛朗读课文,为课文正音、正字。

  四、学生分成四人小组,参照课文注释,自己解读课文,有问题的,做上记号。老师巡视指导,然后集中解答疑难字句,充分相信学生通过自主学*、自主发现、自主交流,能够解决疑难问题,为进一步探究做好准备。

  五、布置作业: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研读课文,了解诸葛亮的政治蓝图及策略,解决课后*题一。

  一、请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讨论:(用原文回答)

  1。刘备的现状:刘备为什么会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2。天下的形势:曹操、孙权、荆益二州。

  3。在此形势下,诸葛亮为刘备设计的策略及政治蓝图是什么?

  二、再读课文,你如何评价诸葛亮?与同学交流一下。

  三、布置作业:完成短文:我眼中的诸葛亮。

  第三课时

  一、本节课进行比较阅读,将小说中的诸葛亮与史书中的诸葛亮相比较,小说家进行了哪些艺术加工?

  二、关于诸葛亮还有哪些故事?请同学们课后阅读《三国演义》,研究诸葛亮的战略在小说中是如何演绎的`。通过图书馆、网络等多种渠道,进一步了解诸葛亮的一生,谈谈你的感受,写在周记本上。

《隆中对》教案2

  【学*目标】

  1、能够结合语境准确的说出课文中文言词语的一次多义,辨析、说出词类活用现象。

  2、能够把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通过讨论,用自己的`话概括归纳要旨及战略方针。

  4、交流总结本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中心人物的写法。

  【学*重点】

  熟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了解诸葛亮对当时时局的超前分析和应对策略的提出。

  【学*难点】

  了解作者从正面和侧面来表现诸葛亮形象的写法。

  【学法导引】

  尝试“角色演读”法学*,认真研读课文,揣摩人物心理、琢磨人物表情,有选择地扮演角色,发挥自己“主角”的作用。这种方式的学*,降低了文言文学*的难度,增加了文言文学*的乐趣。其要义是进入文本所描述的具体情境,因知世、论世而评人,又因评人而反观课文的用语,咀嚼语句中的真实内涵——最终实现对文言文的有效学*。

  文言文的理解应该是和阅读始终结合在一起的,通过朗读来增进理解,在理解中推动朗读,二者就会形成解读的合力。

  【知识链接】

  1、教材分析

  课文节选的《隆中对》片断集中表现了诸葛亮高超的分析能力和卓越的政治远见。学*这篇文章,既可以感受到诸葛亮作为“智慧之化身”的聪明才智,也可以体会到刘备作为一代枭雄的非同寻常的气质,更可以借此感受整个的三国文化,把智、诚作为我们后人终身追求的典范。

  2、社会形势

  东汉末年,朝廷中政治腐败,民间爆发黄巾起义,许多豪强武装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占据地盘,互相混战,形成割据局面。较为强大的有袁绍、刘表、孙坚、吕布、张鲁、刘璋、曹操等,而汉室皇族后裔的刘备也有匡汉室之志。刘备靠镇压黄巾起义,纠集了几千人马,但没有地盘,先后依附曹操、袁绍等人,公元201年,到荆州依附刘表,屯兵于新野县已有七年了。公元207年,经徐庶推荐,三次到隆中(襄阳县城西二十里)访问诸葛亮(“三顾茅庐”),向诸葛亮请教复兴汉室的大计,并请他出山辅佐自己。

  【学*过程】

  一、课前导学

  基础知识

  (1)通假字

  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伸张】自董卓已来【“已”通“以”】

  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阙”通“缺”,缺点】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通“检”,挑选】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

  (2)词类活用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名词作动词:用箪盛,用壶装】

  (3)古今异义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古:常常;今:每当】

  此人可就见【古:接*,趋向;今:副词,表结果】

  将军宜枉驾顾之【古:拜访;今:照顾,回顾】

  主上蒙尘【蒙受风光,专指皇帝遭难出;今:蒙上灰尘】

  遂用猖獗【古:失败;今:猖狂】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古:一天天;今:太阳,天日】

  二、课堂导学

  1、诸葛亮怎样分析当时形势?为刘备提出了什么策略?(要有原文根据)

  曹操:孙权:

  刘表:刘璋:

  张鲁:

  2、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

  3、诸葛亮为达到这个目标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根据是什么?

  内政和外交方面应遵循的方针是:

  诸葛亮先论述了占据荆州的必要性:

  再论述占据荆州的可能性:

  最后论述占据益州的可能性:

  4、分析刘备和诸葛亮这两个人的人物形象。

  刘备:是一个思贤若渴、以复兴汉室为己任的英雄形象

  诸葛亮:是一个自视甚高、富有雄才大略的谋臣形象

  5、体会作者从正面和侧面来表现诸葛亮的写作方法。

  从各个方面描写刻画诸葛亮这个中心人物,是本文最主要的写作特点。开头一段写诸葛亮,从正面写他的非凡抱负;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则从侧面来写。请再找出文中正面和侧面描写的例子。

《隆中对》教案3

  [自读导言]

  自读要求

  1、学*古人按一定顺序说理论事的方式。

  2、掌握文章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中心人物的方法。

  3、通过诵读品味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学*重点]

  1、诸葛亮怎样提出自己的策略?

  2、诸葛亮为什么提出这样的策略?

  (解说:语文学*的目的,不应仅仅停留在“知”的基础上,更重要的在于让学生提高能力,学以致用。通过本文学*,指导说理方法,提高思维能力。);

  [自读程序]

  一、备读,内引激趣

  1、以*古代智者谋士的故事引出诸葛亮,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2、学生交流自己从文学作品、民间传说、影视戏剧中了解的诸葛形象,可讲故事,可说成语,可谈典故,为下一步自读做好充分准备。

  二、初读,感知课文

  1、对照注释疏通词句,了解文章大意。

  2、通过自读,基本熟悉文章的内容。

  3、师生同读,通过范读、齐读,规范字音、句读、语气。

  三、诵读,思考问题

  1、根据课后*题一,明确自读要求。

  2、学生诵读,全面理解文章内容,并用原文回答问题。

  四、品读,探究交流

  1、以小组为单位,质疑解难,鼓励学生对一些重点语句进行探究,品味,通过自主学*、自主发现、自主交流,为进一步探究做好准备。

  2、设置问题,进一步交流:你如何评价诸葛亮,请说出自己的理由。

  五、研读,比较延伸

  参考问题:

  1。诸葛亮是如何分析形势的,他怎样一步步通过说理提出策略的?

  明确:天下形势——对曹操,不可与之争锋;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对荆、益二州,可夺之。三步走战略——主攻荆州;夺取益州;联吴灭曹,统一全国。

  2、既然是写诸葛亮,为什么要花笔墨写徐庶、张飞、关羽等人?

  明确:对诸葛亮言行的描写,既有正面的,又有侧面的,使人物形象丰满。徐庶有引出情节的作用,关、张二人又埋下伏笔。

  3、本文对我们写作文有何启发?自由发表看法。

  4、鼓励课后通过图书馆、网络等多种渠道,对文中涉及人物进行了解;阅读《三国演义》,研究“三步走”战略在小说中是如何演绎的。

  (解说:若想达到“缩小距离,贴*学生”的文言文教学目的,则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对三国故事和已有的文言文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使学生产生参与学*的兴趣;必须充分尊重学生在诵读认知、体会感悟过程当中产生的情感体验;必须充分引导学生在自我解读、产生认同感基础上对文章写作方法的掌握。为此,以上“自读程序”的设计力求突出学生参与、探究、发现的自读会读能力,力求达到师生*等、合作、和谐的教学效果。)

  [自读点拨]

  一、《隆中对》

  《隆中对》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的开头部分。标题为后人所加,有的选本亦题为《草庐对》。本文写的是刘备第三次到草庐时与诸葛亮的谈话。“对”,是下对上的回答,这里有“对策”的意思,指诸葛亮对刘备提出兴复大业这一问题作出的回答。诸葛亮的对策,为刘备规划了分三步走的切实可行的策略,是指导刘备今后若干年行动的纲领,后来成为刘备的国策。

  二、历史背景

  东汉末年,汉室倾颓,局势混乱,各地群雄割据,人才择主而事。汉室后裔刘备怀有兴复汉室之志,但势单力薄,无法与群雄抗衡。为实现统一大业,刘备广揽人才,筹谋大计。而此时诸葛亮“躬耕陇亩”,避世待时。刘备三顾茅庐,以诚纳贤,终于请得卧龙出山,并按照诸葛亮的意见开始了光复大业。

  三、“文眼”

  本文一开始简单地交代诸葛亮隐居隆中,继而点出他“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此句乃本文的“文眼”,全文围绕此句,安排悬念,引人人胜。文章先将“躬耕陇亩”与自比管、乐对比,设置悬念,而后以徐庶推荐,刘备“遂诣亮,凡三往”强化悬念。再引出俩人对答,通过诸葛亮提出的策略显示诸葛亮的高瞻远瞩和雄才大略,完成对诸葛亮形象的塑造。文章在起伏中推进,在矛盾中展开,刘备和诸葛亮的一问一答是本文中心,对话中提示两个人物的思想性格,更使文章生动严密。

  四、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从各方面描写诸葛亮这个中心人物,是本文最主要的写作特点。开头一段写诸葛亮隐居,从正面写他的不凡抱负;徐庶向刘备推荐,则是从侧面表现。刘备与诸葛亮问答的过程是从正面通过人物自己的行动和语言塑造形象,而刘备三顾茅庐,密谈后“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不悦后,刘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的回答,都从侧面表现诸葛亮的非凡才能。全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互相照应,使诸葛亮人物形象亲切可感,这是文章的成功之处。

  五、诸葛亮的策略

  诸葛亮虽“躬耕陇亩”,却对全国的形势了如指掌,对当时政坛人物如数家珍,可见其的确足智多谋。而他的规划和策略完全可以看作是严密的说理论事:首先他先分析曹操战胜袁绍,以弱制胜,指出曹操具有卓越才能,且已经“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国险而民附”,“以为援而不可图也”。然后基于对形势的分析,他规划了“三步走”的策略:第一步主攻地理位置重要“其主不能守”的荆州;第二步夺取“刘璋暗弱”的益州,以荆、益两州作根据地;最后,

  “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实现消灭曹操进而统一全国的第三步计划。整个规划严密合理,这是非常值得学*的说理方法。

  (解说:“点拔”的目的在于导学。以上几个问题都是为了让学生阅读时真正掌握方法而应注意的重点,但这绝不能成为教师“讲深讲透”的依据。教学过程中,尤应鼓励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情感体验,自主解读,自主探究,自主发现,教师“点到为止”即可,而不能包办代替。)

  [自读思考]

  阅读下列文段,按要求思考答题。

  关羽号称神勇,但其种种作为却令人颇有些不解:降曹后斩颜良诛文丑,明知当时刘备在袁绍手下,却杀袁绍大将,等于将刘备推向虎口。华容道放曹,诸葛亮审时度势当然知道曹操不能杀,一旦杀了则北方群雄并起,又将陷入更大的混战,只有三足鼎立,方能给刘备以喘息之机。所以,诸葛亮明知关羽会因情放了曹操,而故意派他去还这个人情。但关键在于,关羽却不知其中奥妙,仅因个人恩怨就不顾大局。此后,又与黄忠争先,大意失荆州前的“虎女不嫁犬子”之类言论,都不能不说是与忠义仁相悖的。关羽虽然神勇,却骄傲居功,刚愎自用,最后只能败走麦城,并连带引发了张飞、刘备之死。蜀国从此元气大伤,再也无力与其他两大集团争衡了。每读至此,令人神伤。

  张飞勇猛暴躁,在刘氏集团中虽不起决定性作用,但他是刘备赖以牵制诸葛亮的最主要的制衡力量。

  诸葛亮最欣赏赵云,同时他也是赵云最欣赏的人。刘备长于心计,关羽傲物,张飞暴戾。赵云无法和他们肝胆相照,惟有诸葛亮智慧绝伦,是人中精华,深为赵云所信赖诚服。刘备虽然也对赵云恩宠有加,但他深知赵云是诸葛亮的人,虽放心让赵云去办任何事,但似乎并不把他当作兄弟。诸葛亮信任赵云,不管干什么,身边总带着赵云,连刘备去东昊招亲,诸葛亮也派赵云相随。他早已将一切计算得清清楚楚,安排得妥妥贴贴,而只有赵云能按他的旨意去行事,只有赵云会将他的锦囊妙计当作圣旨,关、张二人都不会。

  1、勾划出又段中与话葛亮相关的语句,谈谈你对诸葛亮的看法。

  2、依据阅读,你同意作者对关、张、刘、赵的评价吗?请任选其中之一,发表你的见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3、查阅有关资料,结合自己学*《隆中对》和阅读上文的体会,围绕“诸葛亮”这个话题,写一篇小论文或小随笔。

  (解说:“自读思考”采用与课文对比阅读的形式,既引导学生扩大阅读,又促使学生在自主阅读基础上,进行思维的延展训练,对学生探究式学*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答案

  1、关于诸葛亮的语句(略)。

  2、对诸葛亮的看法:只要能从“可敬”的角度答出其足智多谋,从“可悲”的角度答出不被刘、关、张三人信任,才华不能充分施展即可。

  3、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延伸思考,开展研究活动

《隆中对》教案4

  教学建议

  一、课文题解

  《隆中对》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的开头部分。标题为后人所加,有的选本亦题为《草庐对》。本文写的是刘备第三次到草庐时与诸葛亮的谈话。对,是下对上的回答,这里有对策的意思,指诸葛亮对刘备提出兴复大业这一问题作出的回答。诸葛亮的对策,为刘备规划了分三步走的切实可行的策略,是指导刘备今后若干年行动的纲领,后来成为刘备的国策。

  二、 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对诸葛亮隆中对策的叙述,表现了诸葛亮能从客观实际出发,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分析各方面的力量,估计未来形势的发展并据此以确定蜀汉建国的政策、策略的远见,赞扬了诸葛亮非凡的政治才能。

  三、结构内容

  全文共六个自然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概述诸葛亮的远大抱负,使人们对他有初步的认识。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叙述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从侧面进一步写诸葛亮是个很有才能的人物。

  第三部分(第三至第五自然段),写诸葛亮隆中对策。诸葛亮扼要地分析了当时天下的形势,并推测了未来形势的发展。

  第四部分(第六自然段)写刘备非常重视诸葛亮的才能。

  课文中诸葛亮的规划和策略部分完全可以看作是严密的说理论事:首先他先分析曹操战胜袁绍,以弱制胜,指出曹操具有卓越才能,且已经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国险而民附,以为援而不可图也。然后基于对形势的分析,他规划了三步走的策略:第一步主攻地理位置重要其主不能守的荆州;第二步夺取刘璋暗弱的益州,以荆、益两州作根据地;最后, 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实现消灭曹操进而统一全国的第三步计划。整个规划严密合理,这是非常值得学*的说理方法。

  四、课文中心与人物性格特征

  本文一开始简单地交代诸葛亮隐居隆中,继而点出他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此句乃本文的文眼,全文围绕此句,安排悬念,引人人胜。文章先将躬耕陇亩与自比管、乐对比,设置悬念,而后以徐庶推荐,刘备遂诣亮,凡三往强化悬念。再引出俩人对答,通过诸葛亮提出的策略显示诸葛亮的高瞻远瞩和雄才大略,完成对诸葛亮形象的塑造。文章在起伏中推进,在矛盾中展开,刘备和诸葛亮的一问一答是本文中心,对话中提示两个人物的思想性格,更使文章生动严密。

  五、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从各方面描写诸葛亮这个中心人物,是本文最主要的写作特点。开头一段写诸葛亮隐居,从正面写他的不凡抱负;徐庶向刘备推荐,则是从侧面表现。刘备与诸葛亮问答的过程是从正面通过人物自己的行动和语言塑造形象,而刘备三顾茅庐,密谈后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不悦后,刘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的回答,都从侧面表现诸葛亮的非凡才能。全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互相照应,使诸葛亮人物形象亲切可感,这是文章的成功之处。

  六、简洁生动的语言

  课文语言简洁流畅,生动准确,朴素自然。

  如刘备对诸葛亮隆中决策的`反应只用一个字善!便将刘备的感动,敬佩、赞叹之情充分表达了出来,真可以说是惜默如金。又如,在《三国演义》中用了那么多篇幅描述三顾草庐,而在《三国志》中仅用了五个字:凡三往,乃见。刘备的思贤如渴,虔敬、殷勤,诸葛亮的自尊自重,清高自许,谨慎持重的心理、神态、身份特点都概括天遗地表达出来了,真是言简意赅,一字不可增删。此外,文章中不少字句如天府之土、挟天子以令诸侯、犹鱼之有水也等富有生命力的语汇一直流传至今,脍炙人口

  教学设计示例

  一、备读,内引激趣

  1.以*古代智者谋士的故事引出诸葛亮,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2.学生交流自己从文学作品、民间传说、影视戏剧中了解的诸葛形象,可讲故事,可说成语,可谈典故,为下一步自读做好充分准备。

  二、初读,感知课文

  1.对照注释疏通词句,了解文章大意。

  2.通过自读,基本熟悉文章的内容。

  3.师生同读,通过范读、齐读,规范字音、句读、语气。

  三、诵读,思考问题

  1.根据课后*题一,明确自读要求。

  2.学生诵读,全面理解文章内容,并用原文回答问题。

  四、品读,探究交流

  1.以小组为单位,质疑解难,鼓励学生对一些重点语句进行探究,品味,通过自主学*、自主发现、自主交流,为进一步探究做好准备。

  2.设置问题,进一步交流:你如何评价诸葛亮,请说出自己的理由。

  五、研读,比较延伸

  参考问题:

  1.诸葛亮是如何分析形势的,他怎样一步步通过说理提出策略的?

  明确:天下形势对曹操,不可与之争锋;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对荆、益二州,可夺之。三步走战略主攻荆州;夺取益州;联吴灭曹,统一全国。

  2.既然是写诸葛亮,为什么要花笔墨写徐庶、张飞、关羽等人?

  明确:对诸葛亮言行的描写,既有正面的,又有侧面的,使人物形象丰满。徐庶有引出情节的作用,关、张二人又埋下伏笔。

  3.本文对我们写作文有何启发?自由发表看法。

  4.鼓励课后通过图书馆、网络等多种渠道,对文中涉及人物进行了解;阅读《三国演义》,研究三步走战略在小说中是如何演绎的。

  (解说:若想达到缩小距离,贴*学生的文言文教学目的,则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对三国故事和已有的文言文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使学生产生参与学*的兴趣;必须充分尊重学生在诵读认知、体会感悟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必须充分引导学生在自我解读、产生认同感基础上对文章写作方法的掌握。为此,以上自读程序的设计力求突出学生参与、探究、发现的自读会读能力,力求达到师生*等、合作、和谐的教学效果。)

  《隆中对》教学设计示例 2

  设计思路:

  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发现问题,疑难字、词、句意的理解,可以放手让学生在自学中发现问题,互相讨论后,教师精要讲解的方法学*。

  2.诸葛亮提出的策略是学*本文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教师应通过设计带有启发性问题的形式,让学生讨论分析来解决。

  教学过程 :

  一、明确目标

  1.疏通文意,准确翻译课文,解决书后练*二。

  2.深刻体会诸葛亮在课文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点。

  二、整体感知

  这篇传记,记叙了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生*事迹片段,反映了诸葛亮

  的雄才大略和高度的预见性,以及刘备渴求贤才的谦逊风度。

  介绍作者,初步了解陈寿的创作风格。

  接着教师范读课文,注意正音、正字。

  然后学生跟读课文,掌握句读。

  下面借助工具书和课文下面解释,学生边读边译,教师点拨重点词句。

  三、讨论分析

  教师设计问题学生讨论。

  (1)文章每部分的内容。

  (2)三节之间的关系,详写了哪一内容。

  (3)分析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归纳得出答案:

  (l)第一部分(l)写诸葛亮隐居隆中和不*凡的政治抱负。

  第二部分(2)写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

  第三部分(3-5)叙述诸葛亮在隆中向刘备提出的对策。

  第四部分(6)写隆中对的余波一一关、张不悦。

  (2)第三部分写得最详,因为第一、二、四从侧面烘托诸葛亮,而第三部分隆中对是正面描写。

  (3)诸葛亮是为了使刘备能欲信大义于天下提出了联吴抗魏的策略,可见他是历史上的一位杰出卓越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四、总结、扩展

  做课后练*三。

  五、布置作业

  1.从文中找出5-8句重点语句,翻

  2.课后练*一。

《隆中对》教案5

  教学目的:

  1.通过课文,了解当时的天下形势,诸葛亮提出的政治蓝图,计谋及策略。

  2.理解时年27岁的诸葛亮的远见卓识、极其锐利的战略眼光。

  教学重点:

  当时的天下形势,诸葛亮提出的政治蓝图,计谋及策略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放录音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青山依旧夕阳依旧,英雄生命已逝,但却活在后世人的记忆里,诸葛亮就是这样一个英雄。今天我们要通过《隆中对》这篇文章来了解他,在学*之前,问一问学生,了解哪些关于诸葛亮的词语、对联、诗歌、故事?

  二、检查预*,学生齐读课文。

  三、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找出文中所有的人物名字。

  四、学生讨论回答:

  亮、管仲、乐毅、崔州*、徐庶元直、先主(刘备)、董卓、曹操、袁绍、孙权、高祖、刘邦、刘表、刘璋、张鲁、关羽、张飞

  五、如此众多的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他们的身份、地位是怎样?请同学们分成四人小组,探讨这个问题,记得提供原文根据。

  诸葛亮:隐居隆中,种田人。(亮躬耕陇亩)

  管仲、乐毅:春秋战国有名的将相,辅佐国君成霸业,诸葛亮自比二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崔州*、徐庶元直:是诸葛亮的朋友(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先主(刘备):是帝室的后代,其父中山靖王刘胜是汉景帝刘启的儿子,以光复汉室为由屯兵新野,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为什么?请在原文中找答案。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短浅,遂用猖撅,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

  董卓:杀死东汉少帝刘辩,独掌大权,导致天下大乱。(自董卓以来不可胜数)

  曹操:开始没有名声,兵力也弱,现在有百万军队,挟持皇帝号令诸侯。(曹操比于袁绍挟天子而令诸侯)

  袁绍:汉末冀州牧,几十万军队与几万人作战,大败(老师补充官渡之战)。

  孙权:继承父兄之业占据江东,是江东之主。(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

  高祖:刘邦,西汉开国皇帝。

  刘表:荆州牧

  刘漳:益州牧,昏庸懦弱。(刘璋暗弱)

  张鲁:占据汉中,在益州的北面,国富民强却不知爱惜。(张鲁在北,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关羽、张飞:师补充:是刘备的手下。(关羽、张飞等不悦羽、飞乃止)

  六、人物的身份、地位现在都清楚了,问问学生,对于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刘备来说,哪些人特别重要?(曹操和孙权、刘表、刘漳、张鲁)

  七、布置作业:熟读课文,进一步熟悉人物,自己查阅相关历史书籍,了解当时的背景。找出文中的地名,画一张地形草图,能体现大致方位即可。

  第二课时

  一,学生交流所找的地名,根据课文,分析当时情形。(这部分以学生分组讨论为主,需要老师的引导)

  博陵、颖、新野、江东、荆州、南海、吴公、巴蜀、益州

  1.亚.博陵、颖川:分别是崔州*徐庶的家乡。提一下即可,古人常将家乡级在人名前面。

  2.新野:刘备屯兵之所。为什么刘备会屯兵这里?他怎么会见到诸葛亮?用文中话回答,并解释清楚。(这个问题有助于理解课文第二、三段)

  3.江东:孙权占据的地方。

  4.荆州:北面靠着汉水、沔水;东面与吴会相连,西面与巴郡蜀郡相通,是大家都要争夺的地方。(北据汉、沔??此用武之国)

  5.益州、地势险要,土地肥沃,自然条件优越。

  二、出示三国形势图,(虽此时还没有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但可以帮助学生有大致的方位概念)‘

  三、请学生分成四人小组,将上节课的人物与本节课的地名结合起来,参照地图,分析形势,当一回军事指挥家,为处在困境中的刘备出一条妙计。

  曹操北方(兵力雄厚,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江东,已经三世,国显民附可以为援

  刘表据荆州用武之国,不能守

  刘璋据益州险塞,暗弱可攻荆益

  张鲁在益州北面,民殷国富却不知存恤

  有利条件

  刘备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思贤如渴

  四、参照课文,将你的计策与诸葛亮的对照一下,看看诸葛亮对天下形势有怎样的分析。

  五、诸葛亮为刘备提出了什么策略?(要有原文根据)

  曹操:今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民附,任用贤能可援不可图

  刘表:据荆州用武之国,却不能守。

  刘漳:据益州险塞,暗弱

  张鲁:在益州之北,民殷国富却不知存恤。

  第三课时

  一、再读课文,体会文章语言的精妙。

  二、通过一番精彩的对话,我们初步了解了诸葛亮,你如何评价他?与同学交流一下。

  三、完成课后练*一、三。

  四、发《三国演义》第37、38回的资料,做比较阅读。课下写小短文,探讨一下史学家和文学家笔下的诸葛亮有什么不同?

  五、建议:学完《出师表》一文,可与本文结合,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再次解读历史人物诸葛亮。


隆中对教案优选【十】份(扩展2)

——《隆中对》教案实用十篇

  《隆中对》教案 1

  教学目标:

  1、学*古人按一定顺序说理论事的方式。

  2、掌握文章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中心人物的方法。

  3、通过诵读品味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诸葛亮怎样提出自己的策略?

  2、全文主要运用了什么写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学生交流自己从文学作品、民间传说、影视戏剧中了解的诸葛形象,可讲故事,可说成语,可谈典故。

  2、历史背景

  东汉末年,汉室倾颓,局势混乱,各地群雄割据,人才择主而事。汉室后裔刘备怀有兴复汉室之志,但势单力薄,无法与群雄抗衡。为实现统一大业,刘备广揽人才,筹谋大计。而此时诸葛亮“躬耕陇亩”,避世待时。刘备三顾茅庐,以诚纳贤,终于请得卧龙出山,并按照诸葛亮的意见开始了光复大业。

  3、解题

  本文写的是刘备第三次到草庐时与诸葛亮的谈话。“对”,是下对上的回答,这里有“对策”的意思,指诸葛亮对刘备提出兴复大业这一问题作出的回答。诸葛亮的对策,为刘备规划了分三步走的切实可行的策略,是指导刘备今后若干年行动的纲领,后来成为刘备的国策。

  二、初读,感知课文

  1、对照注释疏通词句,了解文章大意。

  2、通过自读,基本熟悉文章的内容。

  三、诵读,思考问题

  1、诸葛亮是如何分析形势的,他怎样一步步通过说理提出策略的?

  明确:天下形势――对曹操,不可与之争锋;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对荆、益二州,可夺之。三步走战略――主攻荆州;夺取益州;联吴灭曹,统一全国。

  2、既然是写诸葛亮,为什么要花笔墨写徐庶、张飞、关羽等人?

  明确:对诸葛亮言行的描写,既有正面的,又有侧面的,使人物形象丰满。徐庶有引出情节的作用,关、张二人又埋下伏笔。

  3、本文的“文眼”是什么?

  本文一开始简单地交代诸葛亮隐居隆中,继而点出他“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此句乃本文的“文眼”,全文围绕此句,安排悬念,引人人胜。

  4、徐庶把诸葛亮比作“卧龙”,说明了什么?

  这一比喻形象地显示了诸葛亮是一个隐居山野而具有超人才智的非凡人物(“龙”是传说中的动物,“卧龙”是说它目前虽然卧伏在草野之间,一旦风云际会,就会飞腾九天的)。

  5、刘备称他得亮“犹鱼之有水”,说明了什么?

  照应开头,再次从侧面衬托出诸葛亮的卓越才能。这一比喻也写出了刘备对诸葛亮的信赖和极为满意的心情。

  6、全文主要运用了什么写法?

  一是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等手法,从不同角度来突出诸葛亮的品行、性格、远见和才能。

  二是处处围绕诸葛亮进行详略得当的剪裁,使得重点突出,中心明确。

  四、教师小结

  五、布置作业

  《隆中对》教案 2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积累文言实词,掌握常见文言句式,培养文言语感。

  2、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脉络。结合《三国演义》第37和第38回,引导学生了解史家笔法和小说家笔法的异同。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现文中人物的闪光点,教育学生做热爱祖国、志向远大、有理想有抱负有智慧有胆识的人;做尊重知识,重视人才,虚怀若谷,不耻下问的人。

  【教学重点】让学生分析理清诸葛亮一番话的核心、方针依据。

  【教学难点】教材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及背景。

  【教学过程】

  《隆中对》第一课时

  一、预*导学

  1、导入新课

  用课件播放《三国演义》片尾曲《历史的天空》,教师提问:"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请问,你的脑海里都装着三国中的哪些英雄?你最喜欢谁?为什么?通过提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思维迅速活跃起来。

  然后出示课件:杜甫《蜀相》中的诗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提问,诗中写的人是谁?�D�D诸葛亮。

  2、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好《梁父吟》()因屏人()猖蹶()()屯新野先()

  主遂诣亮()倾颓()陇亩()不可胜数()

  乐毅()欲信大义()存恤()帝室之胄()

  颍川()殆()刘璋()北据汉沔()

  二、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解题。

  引导学生看课文注释①,补充以下要点:

  1)、陈寿,曾在蜀任观阁令史,蜀亡后,仁晋任着作郎,*阳侯相,累官至治书侍御史。他博采旧闻,综合当时各国史料,进行考核取舍,着《三国志》,与《史记》《前汉书》《后汉书》合称《四史》,南北朝时宋裴松之为它作注,亦颇有名。

  2)、"对",对策。古代臣子回答君王所问的政治、军事、经济方面的策略叫"对策"。《隆中对》是汉献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十月刘备第三次访问诸葛亮时,诸葛亮针对刘备所提的问题陈述其对策,当时诸葛亮只有26岁。此后,诸葛亮即出山辅佐刘备,做刘备的军师(后为丞相),帮助刘备建立蜀汉**。

  2、结合《三国形势图》,简介当时的政治形势

  东汉末年政治腐败,广大农民不堪忍受统治者的残酷压迫和剥削,纷纷举行起义,规模最大的为公元184年的黄巾起义。各地豪强武装在镇压农民起义军过程中,占据地盘,互相混战,形成割据局面。当时势力较大的军阀有袁绍、袁术、公孙瓒、刘表、孙坚和他的儿子孙策、孙权、吕布、张鲁、刘璋、马腾、曹操等。以袁绍势力为最大,占有现在中国北方的大部分土地,刘表占有现在湖北省荆州一带,孙坚占有长江下游的南部,张鲁占有现在陕南川北的汉中一带,刘璋占有现在的四川。曹操有雄才大略,又利用他的特殊地位(汉献帝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公元200年官渡之战中,以几万兵力击败袁绍的几十万大军,到了公元206年,完全占有袁绍的地盘,几乎控制了整个黄河流域,成为势力最强的军阀。刘备靠镇压黄巾起家,纠集了几千人马,但没有地盘,先后依附曹操、袁绍等人,公元201年,到荆州依附刘表。公元207年,经徐庶推荐,三次到隆中(襄阳县城西二十里)访问诸葛亮("三顾茅庐"),向诸葛亮请教复兴汉室的大计,并请他出山辅佐自己。课文即记载了第三次会见时谈话的内容。

  3、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三、合作探究

  1、学生结合注释及工具书掌握下列生字、通假字的音、形、义。

  ⑴陇:lǒng,通"垄"。田地分界的稍稍高起的小路(《陈涉世家》"辍耕之陇上"),在耕地上培成一行一行的土埂,在上面种植农作物。本文中"陇"和"亩"结合在一起,泛指田地。

  ⑵好:hǎo,喜欢。⑶颍:yǐng,不要写成"颖"

  ⑷就:接*,趋往,动词,与现代汉语作副词"就"的解释不同。

  ⑸诣:yì去到,一般用于到上级或所尊敬的人的地方去。

  ⑹屏:bǐng,屏弃,这里是命人退避的意思。⑺颓:tuí,崩坏,倒塌。

  ⑻度:duó,估计、衡量。⑼信:通"伸",伸张。⑽用:因(此)。

  ⑾猖獗:颠簸受挫。和现在的通用义不同,要特别注意。⑿胜:shēng,尽。

  ⒀数:shǔ,计算。⒁挟:xié,挟持,控制。⒂沔:miǎn,水名。

  ⒃会:guì,指会稽郡,今浙江北部。⒄殆:dài,大概(另一义为危险)。

  ⒅资:资助,给予,动词,现在通常和别的词结合作名词用。⒆暗:àn,昏暗,愚昧。

  ⒇殷:yīn,富裕。

  2、学生熟读并翻译课文。

  四、达标提升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①每自此于管仲、乐毅()②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

  ③此殆天所以资将军()④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⑤谓为信然()⑥此人可就见()

  2、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是()

  A自董卓已来B欲信大义于天下

  C故患有所不辟也D西和诸戎,南抚吴越

  3、下面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着于四海

  B时人莫之许也高可二黍许

  C惟博陵崔川*、颖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D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全石以为底,*岸,卷石底以出

  4、下列"以"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它项的是()

  A、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B、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C、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D、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5、(1)《隆中对》节选自《》,作者,字,朝史学家。所着《》记载了三国的历史。

  (2)曹操比于袁绍,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

  《隆中对》教案 3

  【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了解当时的天下形势,诸葛亮提出的政治蓝图,计谋及策略。

  2、理解时年27岁的诸葛亮的远见卓识、极其锐利的战略眼光。

  【教学重点】:

  1、朗读文言课文。

  2、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

  【教学难点】:

  1、学会翻译文言文,了解文章大义。

  2、了解诸葛亮的卓越才能。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 时】:两课时

  【教 具】:小黑板

  【教学内容及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三国演义》开篇有一首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青山依旧夕阳依旧,英雄生命已逝,但却活在后世人的记忆里,诸葛亮就是这样一个英雄。今天我们要通过《隆中对》这篇文章来了解他。

  二、解题:

  1.陈寿著《三国志》,与《史记》《前汉书》《后汉书》合称《四史》,南北朝时宋裴松之为它作注,亦颇有名。

  2.“对”,对策。古代臣子回答君王所问的政治、军事、经济方面的策略叫“对策”。《隆中对》是汉献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十月刘备第三次访问诸葛亮时,诸葛亮针对刘备所提的问题陈述其对策,当时诸葛亮只有26岁。此后,诸葛亮即出山辅佐刘备,做刘备的军师(后为丞相),帮助刘备建立蜀汉**。

  三、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在听课时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并结合注释及工具书掌握下列生字、通假字的音、形、义。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划分朗读节奏。(完成课后练*题一)

  4、齐读课文。

  四、新课讲授:

  (一)、疏通文意。

  1、请学生翻译第1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躬]亲自。[陇亩]田地。[好]喜欢。[每]常常。 [时]当时。[莫之许]就是“莫许之”。许,承认。 [友善]友好。 [信然]确实这样。

  2、请学生翻译第2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屯】驻军防守。 [器]器重、重视。【谓……曰】对……说。 [与俱来]与(之)俱来。俱。一起。 [就见]到那里拜访。就,接*,趋向。[屈致]委屈(他)召他来。致,招致,引来。[枉]委屈。[驾]车马,借车马指刘备。[顾]拜访。

  《隆中对》教案 4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

  2、把握文章脉络,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1、朗读

  2、诸葛亮对天下大势的分析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内容和程序

  第1课时

  教学任务:初读课文,朗读,积累文言词语。

  一、导入新课(1分钟)

  由诸葛亮足智多谋导入

  二、有关内容介绍(4分钟)

  1、隆中,山名,在今湖北,刘备当年三次到此请诸葛亮出山。

  对,回答,应对。

  古代臣民回答统治者所问的政治、军事方面的策略叫对策。《隆中对》是刘备在公元207年(汉献帝建安十二年)10月第三次访问诸葛亮时,诸葛亮就刘备提出的问题所陈的对策。

  2、背景

  东汉末年,汉室倾颓,局势混乱,各地群雄割据,人才择主而事。汉室后裔刘备怀有兴复汉室之志,但势单力薄,无法与群雄抗衡。为实现统一大业,刘备广揽人才,筹谋大计。而此时诸葛亮躬耕陇亩,避世待时。刘备三顾茅庐,以诚纳贤,终于请得卧龙出山,并按照诸葛亮的意见开始了光复大业。

  3、陈寿,史学家《三国志》

  4、明确学*任务

  三、正音与朗读(30分钟)

  1、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借助注释,默读课文。

  陇亩lǒng mǔ 父 fǔ 颍yǐng 庶 shù

  屯tún 卧wò 枉wǎng

  窃 qiè 度duó 信shēn

  胜shēng 抑yì 挟xié 塞sài 沃wò 殷yīn 戎róng 将jiǎng 荆jīng

  2、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全文。

  3、学生个别朗读,其余学生认真听。要求读准音,断准句,明确句读,不读破句。

  4.学生齐读全文。

  四、重点字词(10分钟)

  1、见课文注解,补充于下:

  将军岂愿见之乎 岂,可。

  然操遂能克绍 遂,竟然。

  2、特殊句式

  时人莫之许也 宾语前置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判断句

  君与俱来 省略句

  3、练*二

  度,估计。 遂,于是、就。

  挟,挟持、控制。 诚,的确。

  就,接*。枉,委屈。顾,看望。

  箪,用竹筐装着。壶,用水壶盛着水酒。 (名词作动词)

  五、课堂小结

  第2课时

  教学任务:再读课文,理清课文内容。

  一、导入新课

  检查朗读

  二、理清文章结构

  1、第一部分(第1段):简述诸葛亮的抱负。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2、第二部分(第2段):写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3、第三部分(第3、4、5段):写刘备问计,诸葛亮对策。

  君谓计将安出?

  答曰:天下形势:豪杰并起。

  曹操,不可与之争锋;

  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

  荆(刘表)

  益(刘璋),可夺之。

  将军,跨有西和南抚外结内修

  4、第四部分(第6段):写刘备对诸葛亮的器重。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三、讨论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运用

  明确:从各方面描写诸葛亮这个中心人物,是本文最主要的写作特点。开头一段写诸葛亮隐居,从正面写他的不凡抱负;刘备与诸葛亮问答的过程是从正面通过人物自己的行动和语言塑造形象。

  徐庶向刘备推荐,则是从侧面表现。刘备三顾茅庐,密谈后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不悦后,刘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的回答,都从侧面表现诸葛亮的非凡才能。

  四、练*一

  1、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2、内政与外交: 内修政理 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孙权

  夺取荆益、联吴灭曹、统一全国 (必要性→可行性)

  五、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隆 中 对

  (一)简述诸葛亮的抱负。①

  (二)写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②

  (三)写刘备问计,诸葛亮对策。③④⑤

  (四)写刘备对诸葛亮的器重。⑥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结合→诸葛亮(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事)

  《隆中对》教案 5

  课前准备

  课前查阅,了解诸葛亮的简单生*事迹、东汉末诸侯割据的状况和三国鼎立的形势图,以期对文本的背景资料有一些基本的感性接触。

  创意说明

  变换角色,激发学生参与学*的兴趣;虚拟对话,领略古人情怀。

  教学目标

  1深入钻研,理解和领会本传节选部分详言略事的特点与严整的行文结构。

  2感受诸葛亮非凡的政治军事才能和卓越的远见。

  3感悟和把握诸葛亮垄亩隐居却全知天下的青年政治家的胸襟韬略,获得年少奋发可为的人生启迪。

  教学过程

  一、歌词导入,营造气氛

  《三国演义》开篇有一首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青山依旧夕阳依旧,英雄生命已逝,但却活在后世人的记忆里英雄的诸葛亮成功预测了天下三分,并造就了刘备以一个极弱现实实现最终与曹魏、孙吴分庭抗礼的建国神话,成为千百年来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古今战略决策经典。

  二、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1、读课文(默读、齐读、跳读、研读、自由读、指名读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感受语言,体会文意,进行文化的熏染)

  2、找出不懂的字词句,先和同桌交流,如果还解决不了,稍后全班交流。

  3、交流不懂的字词句。(形式:学生提出,学生解答,最后老师点评。)

  4、老师提出重点字词,要求学生作答。(可以当堂提问,也可以出示幻灯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的文眼是哪句话?为什么?

  2.趣味感知隆中方略。教师出示古三国军事地图,要求学生转变角色充当诸葛亮为台下的刘备(由同学们充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策略应对

  1.每自比于管仲、乐毅为全文的纲,全文就是围绕着这一句来写的。这样的句子是好找的,但是怎样围绕这句话来写的呢,学生可能无从下手了,这时,老师应适时点拨。隆中对前,诸葛亮的好友崔州*、徐庶却谓为信然,为文章的蓄势内容; 隆中对时,诸葛亮分析透彻,逻辑严密,语言畅达,从中可以想像到诸葛亮讲话时意气风发的神态,对策本身那不容置疑的力量更足以证明诸葛亮自比管、乐并非妄说,此段仍扣紧每自比于管仲、乐毅一句 ;隆中对后,关、张对刘备和诸葛亮的情好日密却不悦,刘备便对他们解释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这一反一正,犹如高潮之后的余波,把诸葛亮的形象映衬得更加光彩夺目

  2.学生对照地图解说的时候,要启发学生说出诸葛亮那种意气风发的神采,说出诸葛亮那种酣畅淋漓的气势,还要注意说话的层次性和逻辑性。

  ( 四人小组在台下练*,然后派几个代表上台说,同学们结合课文点评代表们的优劣所在。)

  四、品读课文,揣摩妙点

  同学们精读课文,就文章的结构、条理、语言、详略、战略思想等方面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以下品读仅供参考:

  A.结构:蓄势--高潮--余波

  B.条理:隆中对话的条理性,不可争、不可图--可争、可图--争与图的具体步骤和规划(按照这个条理指导背诵)

  C.详略:隆中对话正面详写突出诸葛亮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侧面略写他人的评论、语言、行为烘托诸葛亮的形象。。

  D.语言:(要引导学生品味言简而意丰的特点)

  1.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仅仅用22个字,就把诸葛亮的生活状况、思想状貌、体躯外貌以及生*抱负勾画出来。

  2.再如诸葛亮对策后写刘备的反响,只用一个善字

  把刘备对诸葛亮的高度评价和他此时此刻的心境写了出来。

  3.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生动形象地道尽了他们之间不可分割的亲密关系。

  E.思想: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两点是最可贵的,实事求是和强调人的因素。曹操的实力又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诸葛亮认为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语气侧重在人谋的正确。这里,诸葛亮指出了人的因素所起的作用。

  从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的实际情况出发,诸葛亮制定了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的方案。在制定这一方案时,主要也是从人的因素来考虑的。

  诸葛亮在分析曹操和孙权的情况以后指出:刘备只能在曹操、孙权的势力范围之外谋出路--首先夺荆州这个用武之国和沃野千里的益州。诸葛亮制定这一方案时,更充分地考虑到人的因素:荆州的刘表不能守益州的刘璋又暗弱汉中的张鲁不知爱抚人民,有本领的人都不想为他出力而思得明君。这就提供了夺取荆、益的客观条件。

  天时,地利,人和中,人和是最重要的,只有人和,才能成就霸业,这样的思想表现了诸葛亮作为政治家的远见卓识。

  五、虚拟对话,思接千载

  由精通三国的同学演绎诸葛亮(也可把全班分成两组),同学们可根据课文提炼有趣话题,虚拟对话,古今碰撞,更深刻领会课文内容和古人情怀。

  教师可提供以下话题:

  1.在《隆中对》中,您很重视人的力量,为何在您去世后竟出现蜀中无大将,廖化充先锋的局面?

  2.操既拥百万之众,此诚不可与争锋,你为什么不投奔曹操尽快统一中国结束民不聊生的日子?

  3.你说,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兵分两路,形成钳形之势,这种形势为何没出现?

  六、背读课文,积累语言

  根据隆中对策的思路,进行背诵。

  相关链接:

  (一)

  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8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琼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27,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后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

  思考:从这段文字中,诸葛亮是如何帮助刘备摆脱困境,跨有荆、益的?

  (二)

  阅读《三国演义》中的第三十七回、三十八回

  思考:明代的罗贯中以《三国志》中的《隆中对》作为蓝本,创作了小说《三国演义》里的隆中对,让我们来读一读罗贯中的小说,看看小说和史籍在写法上各有什么特点?

  《隆中对》教案 6

  教学立意和要求:

  秉五柳先生“不求甚解”和诸葛亮自己“观其大略”的读书方法,总体感悟和把握诸葛亮垄亩隐居却全知天下的青年政治家的胸襟韬略,获得年少奋发可为的人生启迪。深入钻研,理解和领会本传节选部分详言略事的特点与严整的行文结构。反复诵读,于情感熏陶之外,培养文言语感,积累相应的语言材料。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步骤:

  要求学生课前查阅,了解诸葛亮的简单生*事迹、东汉末诸侯割据的状况和三国鼎立的形势图,以期对文本教学的背景资料有一些基本的感性接触。

  第二步 课堂演绎

  一、导课。以“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开场,点明诸葛亮这个名字在民族历史传统中作为智慧符号的现象和意义。

  二、开读。作为感悟领会的重要环节,要求用重视历史沧桑的心态和模拟特定人物口吻的语调来读。首先,用录音范读或教师范读。再学生齐声通读课文一遍,教师根据具体情况,纠正相关误读和心态语调不到位的地方。继而,给足时间,让学生对照课文和字典词典,在读准字音和粗通文意的基础上,分角色(陈寿、刘备和诸葛亮)自主或教师点名朗读。

  三、感知。从最后一段开始,抓住刘备比喻,确定君臣二者鱼水相得的关系。此处可略做阐发:“鱼水”之喻于后代影响至巨,唐太宗将君民比喻为“船与水的关系”,***将军民比喻为“鱼水关系”。本文以“鱼水相得”为小结,我们的研读可看作事物发展之果,再回溯到篇首,探究事物发展形成之因。教师或引导学生杂说,或点名个别回答,归纳总结全文的基本内容:

  第一段:诸葛为人,蓄“水”待发。作为传记的基本要素,这一段依次介绍了传主的职业身份、爱好、身高、志向和交友,塑造的是一个隆中十年、淡泊明志却又高远雅怀的隐士形象。

  结合本段内容,引导学生结合网上查阅,简单介绍诸葛亮的生*。可提出三个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一是“好为《梁父吟》”说明诸葛亮的什么特点?二是“身长八尺”的介绍仅仅就身高而身高吗?三是对诸葛亮自比而起的友与时人、众与寡的评价的含义是什么?

  第二段:先主器友,荐“水”将用。这一段有别于上段的正面介绍,而做侧面展示,通过其朋友徐庶的推荐来渲染诸葛天才难得的人物性格。以写法而言,既是变化,又是照应承接。

  第三、四两段:鱼儿问计,放“水”对策。这两段是文章的重心部分,刘备的三顾茅庐而问计,既是他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广告姿态,又是他考察真伪、试探深浅的手段。“三往”,见其诚:“屏人”状其密;言说内容,可以看出他的急不可耐(由短句和语意体现)。刘备所说,分三个方面,首是严峻局面,次是承担己责,后是求计问策。诸葛亮的回答,胸有成竹,从容不迫,以十年的潜心修为,解刘备的长期困惑。

  以写法而言,这一部分又为正面展现。

  最后两段,用刘备的称善和形象比喻,再一次侧面烘托诸葛亮英明睿智的形象。

  通过以上串讲和粗略分析,板书本文的思路结构:

  ①蓄水静待(正)

  ②荐水替用(侧)

  ③问水求计

  ④放水对策

  ⑤称善情好

  ⑥鱼水相得

  四、精研。把第四段作为精读详解的对象。为了获得直观效果,让学生提供从网上查得的东汉末各地豪强的割据图和三国鼎立图,前者照应诸葛亮指定蓝图方略时的天下形势,后者印证诸葛亮终生为之奋斗而形成的实际局面。同时,引导和组织学生运用多种诵读方式,将文字读顺,大意读懂;再师生合作探究;诸葛亮隆中潜卧十年,精心为刘皇叔度身打造的战略蓝图是什么?对于天下形势,诸葛亮是如何依次进行分析的?刘备的优势及其一统天下的策略方针是怎样的?在充分思考讨论的.基础上,达成大体的共识,板书如下:曹操人谋转强百万之众挟天子不可争锋孙权贤能为用国险民富江东三世为援不图

  荆州 其主不守 用武之国 环境优越

  益州 璋弱鲁北 人思明君 高祖成业

  优势:帝室 信义

  策略:西和南抚 外结内修

  蓝图:霸业可成 汉室可兴

  严密的推理分析,具有谨严的逻辑结构。诸葛亮身居茅庐,何以能够如此明察天下呢?引导学生就文章和诸葛亮自身的修养寻找答案。第一段中透露有二:一是高远的志向;二是高朋相交。就修为说,诸葛亮《诫子书》有云,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羽扇纶巾,雄姿英发”,十年隐居,一朝出山,浓墨重彩写春秋,诸葛亮在躬耕垄亩、立志远图之初,实在比我们同学大不了几岁。此中启迪在哪?当要提及。

  五、背诵。师生同背,重申开读时的要求。

  第三步 影视放映

  将《三国演义》电视剧中有关诸葛亮出山的内容于课堂上放映,要求学生将直观形象和根据文字所想像的形象两相比较,看看何处是严格依据史实,哪些地方有较大的艺术加工。

  第四步 基础检验

  1、注音:垄 诣 胄 沔 箪

  2、解释几组多义词:

  为 ①好为《梁父吟》 ②谓为信然 ③以弱为强者 ④贤能为之用

  谓 ①谓为信然 ②谓先主曰

  已 ①自董卓已来 ②已拥百万之众 ③志犹未已

  将 ①则命一上将 ②将荆州之军 ③计将安出

  3、整理归纳本文的通假字

  第五步 拓展延伸

  1、利用网络或图书,搜集后人吟咏诸葛亮的诗词或对联五首(副)以上。

  2、本文“凡三往,乃见”只五个字,《三国演义》在37和38回里写成五千余字。

  要求学生必读这两回的相关文字,感悟小说作者的创造虚构。有余力和兴趣者,可通读《三国志·诸葛亮传》。

  3、与家人交流对诸葛亮的看法,尤其注意倾听父母的意见。

  《隆中对》古今异义

  【将军宜枉驾顾之】

  古义:拜访

  今义:照顾

  【凡三往】

  古义:总共

  今义:*凡

  【孤不度德量力】

  古义:我,古代王侯的自称

  今义:孤立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古义:大概

  今义:危险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古义:一天天

  今义:太阳

  【遂用猖獗】

  古义:因此

  今义:使用

  【遂用猖獗】

  古义:失败

  今义:凶狠而放肆

  【抑亦人谋也】

  古义:而且

  今义:压抑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古义:可以把

  今义:表示许可

  《隆中对》词类活用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箪:用革,名词作状语

  壶:用水壶,名词作状语

  《隆中对》通假字

  【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通“伸”,伸张

  【自董卓已来】

  “已”通“以”

  《隆中对》字词归类复*

  读一读写一写

  好(hào)为 乐(yuè)毅 诣(yì) 屏(bǐnɡ)人 倾颓(tuí)

  度(duó)德量力 存恤(xù) 胄(zhòu) 箪(dān)食壶浆 屯(tún)新野

  (2)通假字

  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通“伸”,伸张】

  自董卓已来 【“已”通“以”】

  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阙”通“缺”,缺点】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简”通“检”,挑选】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有”通“又”】

  (3)词类活用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 【名词作动词:用箪盛,用壶装】

  (4)一词多义

  已【a、停止:然志犹未已 b通“以”:自董卓已来 c已经:今操已拥百万之众】

  遂【a、就:由是先主遂诣亮 b因此:遂用猖蹶】

  因【a、凭,凭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b于是:因屏人曰】

  为【a、 动词,吟诵:好为《梁父吟》 b判断词,是:谓为信然 c、表被动,被、替:贤能为之用 d、动词,作为: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于【a、连词,跟、和: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b介词,在:欲信大义于天下 c、介词,向: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

  将【a将领:则命一上将 b调动,率领:将荆州之军 c君谓计将安出】

  (5)古今异义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古:常常;  今:每当】

  此人可就见 【古:接*,趋向;   今:副词,表结果】

  将军宜枉驾顾之 【古:拜访;    今:照顾,回顾】

  主上蒙尘 【蒙受风光,专指皇帝遭难出; 今:蒙上灰尘】

  遂用猖獗 【古:失败;   今: 猖狂】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古:一天天;  今:太阳,天日】

  《隆中对》教案 7

  教学建议

  一、课文题解

  《隆中对》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的开头部分。标题为后人所加,有的选本亦题为《草庐对》。本文写的是刘备第三次到草庐时与诸葛亮的谈话。对,是下对上的回答,这里有对策的意思,指诸葛亮对刘备提出兴复大业这一问题作出的回答。诸葛亮的对策,为刘备规划了分三步走的切实可行的策略,是指导刘备今后若干年行动的纲领,后来成为刘备的国策。

  二、 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对诸葛亮隆中对策的叙述,表现了诸葛亮能从客观实际出发,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分析各方面的力量,估计未来形势的发展并据此以确定蜀汉建国的政策、策略的远见,赞扬了诸葛亮非凡的政治才能。

  三、结构内容

  全文共六个自然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概述诸葛亮的远大抱负,使人们对他有初步的认识。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叙述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从侧面进一步写诸葛亮是个很有才能的人物。

  第三部分(第三至第五自然段),写诸葛亮隆中对策。诸葛亮扼要地分析了当时天下的形势,并推测了未来形势的发展。

  第四部分(第六自然段)写刘备非常重视诸葛亮的才能。

  课文中诸葛亮的规划和策略部分完全可以看作是严密的说理论事:首先他先分析曹操战胜袁绍,以弱制胜,指出曹操具有卓越才能,且已经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国险而民附,以为援而不可图也。然后基于对形势的分析,他规划了三步走的策略:第一步主攻地理位置重要其主不能守的荆州;第二步夺取刘璋暗弱的益州,以荆、益两州作根据地;最后, 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实现消灭曹操进而统一全国的第三步计划。整个规划严密合理,这是非常值得学*的说理方法。

  四、课文中心与人物性格特征

  本文一开始简单地交代诸葛亮隐居隆中,继而点出他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此句乃本文的文眼,全文围绕此句,安排悬念,引人人胜。文章先将躬耕陇亩与自比管、乐对比,设置悬念,而后以徐庶推荐,刘备遂诣亮,凡三往强化悬念。再引出俩人对答,通过诸葛亮提出的策略显示诸葛亮的高瞻远瞩和雄才大略,完成对诸葛亮形象的塑造。文章在起伏中推进,在矛盾中展开,刘备和诸葛亮的一问一答是本文中心,对话中提示两个人物的思想性格,更使文章生动严密。

  五、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从各方面描写诸葛亮这个中心人物,是本文最主要的写作特点。开头一段写诸葛亮隐居,从正面写他的不凡抱负;徐庶向刘备推荐,则是从侧面表现。刘备与诸葛亮问答的过程是从正面通过人物自己的行动和语言塑造形象,而刘备三顾茅庐,密谈后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不悦后,刘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的回答,都从侧面表现诸葛亮的非凡才能。全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互相照应,使诸葛亮人物形象亲切可感,这是文章的成功之处。

  六、简洁生动的语言

  课文语言简洁流畅,生动准确,朴素自然。

  如刘备对诸葛亮隆中决策的反应只用一个字善!便将刘备的感动,敬佩、赞叹之情充分表达了出来,真可以说是惜默如金。又如,在《三国演义》中用了那么多篇幅描述三顾草庐,而在《三国志》中仅用了五个字:凡三往,乃见。刘备的思贤如渴,虔敬、殷勤,诸葛亮的自尊自重,清高自许,谨慎持重的心理、神态、身份特点都概括天遗地表达出来了,真是言简意赅,一字不可增删。此外,文章中不少字句如天府之土、挟天子以令诸侯、犹鱼之有水也等富有生命力的语汇一直流传至今,脍炙人口

  教学设计示例

  一、备读,内引激趣

  1.以中国古代智者谋士的故事引出诸葛亮,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2.学生交流自己从文学作品、民间传说、影视戏剧中了解的诸葛形象,可讲故事,可说成语,可谈典故,为下一步自读做好充分准备。

  二、初读,感知课文

  1.对照注释疏通词句,了解文章大意。

  2.通过自读,基本熟悉文章的内容。

  3.师生同读,通过范读、齐读,规范字音、句读、语气。

  三、诵读,思考问题

  1.根据课后*题一,明确自读要求。

  2.学生诵读,全面理解文章内容,并用原文回答问题。

  四、品读,探究交流

  1.以小组为单位,质疑解难,鼓励学生对一些重点语句进行探究,品味,通过自主学*、自主发现、自主交流,为进一步探究做好准备。

  2.设置问题,进一步交流:你如何评价诸葛亮,请说出自己的理由。

  五、研读,比较延伸

  参考问题:

  1.诸葛亮是如何分析形势的,他怎样一步步通过说理提出策略的?

  明确:天下形势对曹操,不可与之争锋;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对荆、益二州,可夺之。三步走战略主攻荆州;夺取益州;联吴灭曹,统一全国。

  2.既然是写诸葛亮,为什么要花笔墨写徐庶、张飞、关羽等人?

  明确:对诸葛亮言行的描写,既有正面的,又有侧面的,使人物形象丰满。徐庶有引出情节的作用,关、张二人又埋下伏笔。

  3.本文对我们写作文有何启发?自由发表看法。

  4.鼓励课后通过图书馆、网络等多种渠道,对文中涉及人物进行了解;阅读《三国演义》,研究三步走战略在小说中是如何演绎的。

  (解说:若想达到缩小距离,贴*学生的文言文教学目的,则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对三国故事和已有的文言文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使学生产生参与学*的兴趣;必须充分尊重学生在诵读认知、体会感悟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必须充分引导学生在自我解读、产生认同感基础上对文章写作方法的掌握。为此,以上自读程序的设计力求突出学生参与、探究、发现的自读会读能力,力求达到师生*等、合作、和谐的教学效果。)

  《隆中对》教学设计示例 2

  设计思路:

  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发现问题,疑难字、词、句意的理解,可以放手让学生在自学中发现问题,互相讨论后,教师精要讲解的方法学*。

  2.诸葛亮提出的策略是学*本文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教师应通过设计带有启发性问题的形式,让学生讨论分析来解决。

  教学过程 :

  一、明确目标

  1.疏通文意,准确翻译课文,解决书后练*二。

  2.深刻体会诸葛亮在课文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点。

  二、整体感知

  这篇传记,记叙了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生*事迹片段,反映了诸葛亮

  的雄才大略和高度的预见性,以及刘备渴求贤才的谦逊风度。

  介绍作者,初步了解陈寿的创作风格。

  接着教师范读课文,注意正音、正字。

  然后学生跟读课文,掌握句读。

  下面借助工具书和课文下面解释,学生边读边译,教师点拨重点词句。

  三、讨论分析

  教师设计问题学生讨论。

  (1)文章每部分的内容。

  (2)三节之间的关系,详写了哪一内容。

  (3)分析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归纳得出答案:

  (l)第一部分(l)写诸葛亮隐居隆中和不*凡的政治抱负。

  第二部分(2)写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

  第三部分(3-5)叙述诸葛亮在隆中向刘备提出的对策。

  第四部分(6)写隆中对的余波一一关、张不悦。

  (2)第三部分写得最详,因为第一、二、四从侧面烘托诸葛亮,而第三部分隆中对是正面描写。

  (3)诸葛亮是为了使刘备能欲信大义于天下提出了联吴抗魏的策略,可见他是历史上的一位杰出卓越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四、总结、扩展

  做课后练*三。

  五、布置作业

  1.从文中找出5-8句重点语句,翻

  2.课后练*一。

  《隆中对》教案 8

  【教学目标】

  1.体会和学*“记言”的史家笔法。

  2.巩固学*阅读文言文的方法。

  3.理解和感悟诸葛亮的精神品质和人格魅力。

  【教学重难点】

  1.本文“记言”的写法极好地再现了历史人物的精神风貌,是我国史传文学的一个鲜明的特色,值得体会与学*。

  2.在学*中,除继续巩固阅读文言文的方法以外,还可选取不同版本进行比较阅读,更为深入地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从而把握人物形象,领略人物魅力。

  3.进一步推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法,启发感悟思考。在疏通文意,理清思路,积累文言词汇,背诵精彩段落等方面放手组织合作学*,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同时鼓励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鼓励新的发现和新的认识。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观赏视频,导入新课学*。

  1.多媒体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三顾茅庐”片断。

  2.请同学们说一说,电视剧讲的是什么内容?

  明确:三国时刘备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

  3.看来,“三顾茅庐”的故事是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但是刘备三顾茅庐真正的收获是什么?同学们知道吗?

  明确:是诸葛亮在隆中为他制定三国鼎立大计的事。

  4.老师评价,导入新课学*。

  正所谓“画纸之上分天下,谈笑之间定乾坤”。让我们走进陈寿的《三国志》,去重温那一次伟大的会谈吧!

  二、走进课文,合作疏通文意。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把不会读的字,读不顺的句子勾画下来,大家共同解答。

  2.生自由朗读,然后提出朗读中的疑难字句,教师组织同学们相互帮助解答。

  准确断句如:长句“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等等。

  3.长句不多,容易读顺畅,齐读课文。

  正音:好(hào)为乐(yuè)毅诣(yì)屏(bǐnɡ)人

  度(duó)德量力存恤(xù)胄(zhòu)箪(dān)食壶浆

  4.老师范读课文,同学们结合注解听读理解,初步把握大意,概括段落层次。不太理解的词句,就勾画下来共同讨论。

  (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勾画。

  (2)请同学概括文章层次内容。

  明确:(参考)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段)介绍诸葛亮基本情况。

  第二部分:(2段)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

  第三部分:(3<4段)三顾茅庐后的隆中对策。

  第四部分:(5<6段)刘备得到诸葛亮后的感受。

  (3)交流文章中不理解的词句。

  可能提出的句子有:“时人莫之许也”、“遂用猖獗”、“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等等

  三、品读对话,领略智者胸怀。

  1.课文最后,刘备感叹道:“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是什么让刘备有如此之感受呢?

  学生可能会说:是诸葛亮解答了刘备急需解决的问题,是诸葛亮的筹划很有道理,是诸葛亮的分析坚定了刘备的信心,等等。

  2.老师适时引导:隆中对的关键就在于刘备与诸葛亮的一番对话。下面就让我们分小组进行品读,参考刚才同学们提出的一些想法,看看会从对话中发现些什么?

  3.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重点阅读课文第4段,共同发现。教师巡回指导,可参与到其中一个小组的讨论中。

  4.分享交流合作学*的探究成果,提高阅读的深入度,充分把握文章内容。

  学生可能有的思考:

  我们发现诸葛亮的分析是面对现实,讲求实际的。理由是当时北面的曹操十分强大,“已拥有百万之众”,军事力量强大,而且“挟天子以令诸侯”,有舆论优势;而东边的孙权,“国险而民附”,也是很难战胜的。只有荆州的占领者“不能守”,益州的刘璋“暗弱”,而“智能之士思得明君”,所以诸葛亮分析:刘备只有一种发展方向——就是占领荆益。另外,“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可很好地“内修政理”,而且荆州四通八达,“天下有变”则可以“向宛、洛”,益州之军也可以“出于秦川”。这样的**所在地有利于成就霸业。

  我们发现诸葛亮确实解了刘备的“燃眉之急”。刘备见诸葛亮之前已经失败了,只能在小小的新野县藏身。这时候他最需要的是建立自己的根据地,诸葛亮的分析指明了他的出路,正好解决了他的大问题,使他看到了光明的前途,重拾了兴复汉室的信心。

  5.老师恰当评价,引导同学进行深入地探讨:这些发现很好地体现了“隆中对策”的作用,那么,诸葛亮除了为刘备谋得成就霸业的根据地外,还从哪些方面表现了他的雄才伟略呢?

  学生再次回到课文,进行思考讨论。

  诸葛亮提出了一条至关重要的建议,那就是——北拒曹操,东联孙权的战略主张。这条主张说明了诸葛亮的目光远大,身居荒野而心怀天下。因为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可与争锋”,他强大的军事力量依靠单个力量是难以应付的。只在与东吴联合抗曹,才有可能成就霸业。

  “东联孙权,北拒曹操”,这也正是诸葛亮谋划的“三国鼎立”的局面的关键所在。

  第二课时

  一、比较阅读,丰富认知视野。

  1.上节课我们观看的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是改编自明代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它又是以陈寿的《三国志》为蓝本创作的。下面我们来读一读小说里的文字,看看小说与史籍在写法上各有什么特点呢?

  2.下发小说片段,学生阅读,讨论。

  3.交流阅读感受,老师适时评价。

  学生可能有的感受:

  小说比史籍的故事性更强了,注重细节的文学性,而史籍则重在记人物的语言。

  老师可点示一下:“记言”是我国史**实的一种方式,作者通过记下历史人物的语言,帮助人们准确地理解人物的思想。还可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小说的细节描绘和文学加工的作用:如增强可读性等等。还可引导学生对照课文,看看小说在哪些方面进行了加工,为什么要这样加工,以便更好地体会不同体裁的特点。如:小说细致描写了诸葛亮卧睡草堂让刘备一行人在雪中一再等候的细节,这样就使二人的见面更有戏剧性了,也表现了刘备的求贤若渴。又如:小说详细加工了三顾茅庐时关羽和张飞的表现。特别是张飞,开始大骂诸葛亮是“村夫”,还说要用绳子把诸葛亮捆来;后来又一再忍耐不住要耍横,这样就更好地衬托了刘备的真挚情义。

  课文仅从语言上刻画了诸葛亮的形象,而小说还从多方面展现了诸葛亮的个性,如他在刘备的请求面前一再推辞,表现出一副隐士风范。这样再回到课文中,对诸葛亮的认识就不在是*面的,而是立体的了。比如:他有过人的智慧和才干勿庸质疑,另外还感受到了他的清高和孤傲,如他“每自比管仲<乐毅”,然而“时人莫之许”,说明他很少与常人接*。再如:徐庶说“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说明他不追名逐利,不向有权势的人低头求荣。

  二、巧妙延伸,感悟人物风采。

  1.看来,不同的版本还能触类旁通,通过小说和史籍的对比阅读,我们还有了对人物的很多新发现。读了《隆中对》,又读了《三国演义》,你对诸葛亮有怎样的感受呢?请用一段精练的话表达你对他的感受。

  此项旨在引导学生的个性评价,鼓励多角度,同时训练口头表达的精炼顺畅。

  2.同学们谈感受。

  学生可能谈到的内容:智慧谋略方面,悲剧命运方面,忠心耿耿方面,镇定兼具温情方面,传说中神奇的方面等等。

  3.教师小结。

  每个人眼中的诸葛亮都是各具丰采的,希望同学们在课后多搜集和整理诸葛亮的故事,以及后世对他的评价,更好地认识他,使自己心中的诸葛亮形象更加丰满。

  《隆中对》教案 9

  [自读导言]

  自读要求

  1、学*古人按一定顺序说理论事的方式。

  2、掌握文章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中心人物的方法。

  3、通过诵读品味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学*重点]

  1、诸葛亮怎样提出自己的策略?

  2、诸葛亮为什么提出这样的策略?

  (解说:语文学*的目的,不应仅仅停留在“知”的基础上,更重要的在于让学生提高能力,学以致用。通过本文学*,指导说理方法,提高思维能力。);

  [自读程序]

  一、备读,内引激趣

  1、以中国古代智者谋士的故事引出诸葛亮,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2、学生交流自己从文学作品、民间传说、影视戏剧中了解的诸葛形象,可讲故事,可说成语,可谈典故,为下一步自读做好充分准备。

  二、初读,感知课文

  1、对照注释疏通词句,了解文章大意。

  2、通过自读,基本熟悉文章的内容。

  3、师生同读,通过范读、齐读,规范字音、句读、语气。

  三、诵读,思考问题

  1、根据课后*题一,明确自读要求。

  2、学生诵读,全面理解文章内容,并用原文回答问题。

  四、品读,探究交流

  1、以小组为单位,质疑解难,鼓励学生对一些重点语句进行探究,品味,通过自主学*、自主发现、自主交流,为进一步探究做好准备。

  2、设置问题,进一步交流:你如何评价诸葛亮,请说出自己的理由。

  五、研读,比较延伸

  参考问题:

  1。诸葛亮是如何分析形势的,他怎样一步步通过说理提出策略的?

  明确:天下形势——对曹操,不可与之争锋;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对荆、益二州,可夺之。三步走战略——主攻荆州;夺取益州;联吴灭曹,统一全国。

  2、既然是写诸葛亮,为什么要花笔墨写徐庶、张飞、关羽等人?

  明确:对诸葛亮言行的描写,既有正面的,又有侧面的,使人物形象丰满。徐庶有引出情节的作用,关、张二人又埋下伏笔。

  3、本文对我们写作文有何启发?自由发表看法。

  4、鼓励课后通过图书馆、网络等多种渠道,对文中涉及人物进行了解;阅读《三国演义》,研究“三步走”战略在小说中是如何演绎的。

  (解说:若想达到“缩小距离,贴*学生”的文言文教学目的,则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对三国故事和已有的文言文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使学生产生参与学*的兴趣;必须充分尊重学生在诵读认知、体会感悟过程当中产生的情感体验;必须充分引导学生在自我解读、产生认同感基础上对文章写作方法的掌握。为此,以上“自读程序”的设计力求突出学生参与、探究、发现的自读会读能力,力求达到师生*等、合作、和谐的教学效果。)

  [自读点拨]

  一、《隆中对》

  《隆中对》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的开头部分。标题为后人所加,有的选本亦题为《草庐对》。本文写的是刘备第三次到草庐时与诸葛亮的谈话。“对”,是下对上的回答,这里有“对策”的意思,指诸葛亮对刘备提出兴复大业这一问题作出的回答。诸葛亮的对策,为刘备规划了分三步走的切实可行的策略,是指导刘备今后若干年行动的纲领,后来成为刘备的国策。

  二、历史背景

  东汉末年,汉室倾颓,局势混乱,各地群雄割据,人才择主而事。汉室后裔刘备怀有兴复汉室之志,但势单力薄,无法与群雄抗衡。为实现统一大业,刘备广揽人才,筹谋大计。而此时诸葛亮“躬耕陇亩”,避世待时。刘备三顾茅庐,以诚纳贤,终于请得卧龙出山,并按照诸葛亮的意见开始了光复大业。

  三、“文眼”

  本文一开始简单地交代诸葛亮隐居隆中,继而点出他“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此句乃本文的“文眼”,全文围绕此句,安排悬念,引人人胜。文章先将“躬耕陇亩”与自比管、乐对比,设置悬念,而后以徐庶推荐,刘备“遂诣亮,凡三往”强化悬念。再引出俩人对答,通过诸葛亮提出的策略显示诸葛亮的高瞻远瞩和雄才大略,完成对诸葛亮形象的塑造。文章在起伏中推进,在矛盾中展开,刘备和诸葛亮的一问一答是本文中心,对话中提示两个人物的思想性格,更使文章生动严密。

  四、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从各方面描写诸葛亮这个中心人物,是本文最主要的写作特点。开头一段写诸葛亮隐居,从正面写他的'不凡抱负;徐庶向刘备推荐,则是从侧面表现。刘备与诸葛亮问答的过程是从正面通过人物自己的行动和语言塑造形象,而刘备三顾茅庐,密谈后“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不悦后,刘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的回答,都从侧面表现诸葛亮的非凡才能。全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互相照应,使诸葛亮人物形象亲切可感,这是文章的成功之处。

  五、诸葛亮的策略

  诸葛亮虽“躬耕陇亩”,却对全国的形势了如指掌,对当时政坛人物如数家珍,可见其的确足智多谋。而他的规划和策略完全可以看作是严密的说理论事:首先他先分析曹操战胜袁绍,以弱制胜,指出曹操具有卓越才能,且已经“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国险而民附”,“以为援而不可图也”。然后基于对形势的分析,他规划了“三步走”的策略:第一步主攻地理位置重要“其主不能守”的荆州;第二步夺取“刘璋暗弱”的益州,以荆、益两州作根据地;最后,

  “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实现消灭曹操进而统一全国的第三步计划。整个规划严密合理,这是非常值得学*的说理方法。

  (解说:“点拔”的目的在于导学。以上几个问题都是为了让学生阅读时真正掌握方法而应注意的重点,但这绝不能成为教师“讲深讲透”的依据。教学过程中,尤应鼓励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情感体验,自主解读,自主探究,自主发现,教师“点到为止”即可,而不能包办代替。)

  [自读思考]

  阅读下列文段,按要求思考答题。

  关羽号称神勇,但其种种作为却令人颇有些不解:降曹后斩颜良诛文丑,明知当时刘备在袁绍手下,却杀袁绍大将,等于将刘备推向虎口。华容道放曹,诸葛亮审时度势当然知道曹操不能杀,一旦杀了则北方群雄并起,又将陷入更大的混战,只有三足鼎立,方能给刘备以喘息之机。所以,诸葛亮明知关羽会因情放了曹操,而故意派他去还这个人情。但关键在于,关羽却不知其中奥妙,仅因个人恩怨就不顾大局。此后,又与黄忠争先,大意失荆州前的“虎女不嫁犬子”之类言论,都不能不说是与忠义仁相悖的。关羽虽然神勇,却骄傲居功,刚愎自用,最后只能败走麦城,并连带引发了张飞、刘备之死。蜀国从此元气大伤,再也无力与其他两大集团争衡了。每读至此,令人神伤。

  张飞勇猛暴躁,在刘氏集团中虽不起决定性作用,但他是刘备赖以牵制诸葛亮的最主要的制衡力量。

  诸葛亮最欣赏赵云,同时他也是赵云最欣赏的人。刘备长于心计,关羽傲物,张飞暴戾。赵云无法和他们肝胆相照,惟有诸葛亮智慧绝伦,是人中精华,深为赵云所信赖诚服。刘备虽然也对赵云恩宠有加,但他深知赵云是诸葛亮的人,虽放心让赵云去办任何事,但似乎并不把他当作兄弟。诸葛亮信任赵云,不管干什么,身边总带着赵云,连刘备去东昊招亲,诸葛亮也派赵云相随。他早已将一切计算得清清楚楚,安排得妥妥贴贴,而只有赵云能按他的旨意去行事,只有赵云会将他的锦囊妙计当作圣旨,关、张二人都不会。

  1、勾划出又段中与话葛亮相关的语句,谈谈你对诸葛亮的看法。

  2、依据阅读,你同意作者对关、张、刘、赵的评价吗?请任选其中之一,发表你的见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3、查阅有关资料,结合自己学*《隆中对》和阅读上文的体会,围绕“诸葛亮”这个话题,写一篇小论文或小随笔。

  (解说:“自读思考”采用与课文对比阅读的形式,既引导学生扩大阅读,又促使学生在自主阅读基础上,进行思维的延展训练,对学生探究式学*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答案

  1、关于诸葛亮的语句(略)。

  2、对诸葛亮的看法:只要能从“可敬”的角度答出其足智多谋,从“可悲”的角度答出不被刘、关、张三人信任,才华不能充分施展即可。

  3、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延伸思考,开展研究活动

  《隆中对》教案 10

  教学建议

  一、课文题解

  《隆中对》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的开头部分,语文教案-隆中对。标题为后人所加,有的选本亦题为《草庐对》。本文写的是刘备第三次到草庐时与诸葛亮的谈话。“对”,是下对上的回答,这里有“对策”的意思,指诸葛亮对刘备提出兴复大业这一问题作出的回答。诸葛亮的对策,为刘备规划了分三步走的切实可行的策略,是指导刘备今后若干年行动的纲领,后来成为刘备的国策。

  二、 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对诸葛亮隆中对策的叙述,表现了诸葛亮能从客观实际出发,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分析各方面的力量,估计未来形势的发展并据此以确定蜀汉建国的'政策、策略的远见,赞扬了诸葛亮非凡的政治才能。

  三、结构内容

  全文共六个自然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概述诸葛亮的远大抱负,使人们对他有初步的认识。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叙述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从侧面进一步写诸葛亮是个很有才能的人物。

  第三部分(第三至第五自然段),写诸葛亮隆中对策。诸葛亮扼要地分析了当时天下的形势,并推测了未来形势的发展。

  第四部分(第六自然段)写刘备非常重视诸葛亮的才能。

  课文中诸葛亮的规划和策略部分完全可以看作是严密的说理论事:首先他先分析曹操战胜袁绍,以弱制胜,指出曹操具有卓越才能,且已经“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国险而民附”,“以为援而不可图也”。然后基于对形势的分析,他规划了“三步走”的策略:第一步主攻地理位置重要“其主不能守”的荆州;第二步夺取“刘璋暗弱”的益州,以荆、益两州作根据地;最后, “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实现消灭曹操进而统一全国的第三步计划。整个规划严密合理,这是非常值得学*的说理方法。

  四、课文中心与人物性格特征

  本文一开始简单地交代诸葛亮隐居隆中,继而点出他“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此句乃本文的“文眼”,全文围绕此句,安排悬念,引人人胜。文章先将“躬耕陇亩”与自比管、乐对比,设置悬念,而后以徐庶推荐,刘备“遂诣亮,凡三往”强化悬念。再引出俩人对答,通过诸葛亮提出的策略显示诸葛亮的高瞻远瞩和雄才大略,完成对诸葛亮形象的塑造。文章在起伏中推进,在矛盾中展开,刘备和诸葛亮的一问一答是本文中心,对话中提示两个人物的思想性格,更使文章生动严密。

  五、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从各方面描写诸葛亮这个中心人物,是本文最主要的写作特点。开头一段写诸葛亮隐居,从正面写他的不凡抱负;徐庶向刘备推荐,则是从侧面表现。刘备与诸葛亮问答的过程是从正面通过人物自己的行动和语言塑造形象,而刘备三顾茅庐,密谈后“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不悦后,刘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的回答,都从侧面表现诸葛亮的非凡才能。全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互相照应,使诸葛亮人物形象亲切可感,这是文章的成功之处。

  六、简洁生动的语言

  课文语言简洁流畅,生动准确,朴素自然。

  如刘备对诸葛亮隆中决策的反应只用一个字“善!”便将刘备的感动,敬佩、赞叹之情充分表达了出来,真可以说是惜默如金。又如,在《三国演义》中用了那么多篇幅描述三顾草庐,而在《三国志》中仅用了五个字:“凡三往,乃见,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隆中对》。”刘备的思贤如渴,虔敬、殷勤,诸葛亮的自尊自重,清高自许,谨慎持重的心理、神态、身份特点都概括天遗地表达出来了,真是言简意赅,一字不可增删。此外,文章中不少字句如“天府之土”、“挟天子以令诸侯”、“犹鱼之有水也”等富有生命力的语汇一直流传至今,脍炙人口

  教学设计示例

  一、备读,内引激趣

  1.以中国古代智者谋士的故事引出诸葛亮,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2.学生交流自己从文学作品、民间传说、影视戏剧中了解的诸葛形象,可讲故事,可说成语,可谈典故,为下一步自读做好充分准备。

  二、初读,感知课文

  1.对照注释疏通词句,了解文章大意。

  2.通过自读,基本熟悉文章的内容。

  3.师生同读,通过范读、齐读,规范字音、句读、语气。

  三、诵读,思考问题

  1.根据课后*题一,明确自读要求。

  2.学生诵读,全面理解文章内容,并用原文回答问题。

  四、品读,探究交流

  1.以小组为单位,质疑解难,鼓励学生对一些重点语句进行探究,品味,通过自主学*、自主发现、自主交流,为进一步探究做好准备。

  2.设置问题,进一步交流:你如何评价诸葛亮,请说出自己的理由。

  五、研读,比较延伸

  参考问题:

  1.诸葛亮是如何分析形势的,他怎样一步步通过说理提出策略的?

  明确:天下形势——对曹操,不可与之争锋;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对荆、益二州,可夺之。三步走战略——主攻荆州;夺取益州;联吴灭曹,统一全国。

  2.既然是写诸葛亮,为什么要花笔墨写徐庶、张飞、关羽等人?

  明确:对诸葛亮言行的描写,既有正面的,又有侧面的,使人物形象丰满。徐庶有引出情节的作用,关、张二人又埋下伏笔。

  3.本文对我们写作文有何启发?自由发表看法。

  4.鼓励课后通过图书馆、网络等多种渠道,对文中涉及人物进行了解;阅读《三国演义》,研究“三步走”战略在小说中是如何演绎的。

  (解说:若想达到“缩小距离,贴*学生”的文言文教学目的,则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对三国故事和已有的文言文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使学生产生参与学*的兴趣;必须充分尊重学生在诵读认知、体会感悟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必须充分引导学生在自我解读、产生认同感基础上对文章写作方法的掌握。为此,以上“自读程序”的设计力求突出学生参与、探究、发现的自读会读能力,力求达到师生*等、合作、和谐的教学效果。)


隆中对教案优选【十】份(扩展3)

——《隆中对》阅读答案优选【十】篇

  《隆中对》阅读答案 1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选自《出师表》)

  [乙]时先主(刘备)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日:“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日:“君与俱来。”庶日:“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选自《隆中对》)

  【小题1】《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三条修明政治的主张,即 、 、其中最主要的是 。 (2分)

  【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的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2分)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将军宜枉驾顾之 B.时先主屯新野发闾左逋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C.遂许先帝以驱驰高可二黍许D.咨臣以当世之事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小题3】下列句中的“以”与“先帝不以臣卑鄙”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咨臣以当世之事B.扶苏以数谏故 C.遂许先帝以驱驰 D.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小题4】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词指代的对象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臣本布衣(诸葛亮自称B.遂许先帝以驱驰(刘备 C.孤不度德量力(刘备自称) D.君谓计将安出(徐庶

  【小题5】甲、乙两段叙述了同一件事,但内容侧重点不同,请各用一句话概括大意。(2分)

  甲文: _____ 乙文:

  【小题6】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2分)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译文:

  (2)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题1】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亲贤远佞。

  【小题1】C

  【小题1】B

  【小题1】D

  【小题1】甲文:诸葛亮自述经历 乙文:刘备思贤若渴,三顾茅庐

  【小题1】略

  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亲贤臣,远小人”等方面的内容来概括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三条修明政治的主张。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A、拜访。B、驻扎。C、答应,大约。D咨询。经过分析,应选C。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A、拿。B、因为。C、来。D、凭借。例句中“以”的意思为“因为”,所以选“B”。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D.君谓计将安出(诸葛亮)。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甲文中诸葛亮的生*介绍“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以及出世的原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已文中“刘备拜访诸葛亮时所说的内容“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来概括甲乙两段的大概内容为甲文:诸葛亮自述经历 乙文:刘备思贤若渴,三顾茅庐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句子时,第一步:联系语境明大意。联系具体语境,把握句子大意,写出主干。第二步:字句落实莫疏漏。注意重要实词、虚词,看清语法现象,如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偏义复词等;明确特殊句式如省略、倒装、固定句式等。第三步:翻译句子要得法。文言文“六字翻译法”:留、替、补、删、移、猜。“留”,指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皆保留不动;“替”,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凡该换的,一律换之;“补”,即补出所省略或隐含的内容,特别是对省略句;“删”,指删去那些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虚词;“移”,指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猜”,指文言句中多义实词、带修辞的句子,要根据上下文灵活猜测处理。第四步:隐性失分要避免。回顾原文,检查是否符合语境——“看”;再读一遍,保证句子准确通顺——“念”;誊上卷子,字迹清楚端正无误——“写”。所以翻译时,除了注意“于是在的意思、孤作者自称、度是估计的意思、于是在的意思”等重点字的意思,还要补充出省略的成份,比如(1)句就要补出省略的主语“诸葛亮”,同时还要保证整个句子翻译的流畅性、准确性。

  《隆中对》阅读答案 2

  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后面题目。(21分)

  【甲】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选自《隆中对》)

  【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选自)

  小题1:解释加点字词。(6分) A.此殆天所以资将军()B.既帝室之胄()

  C.总揽英雄( )D.夙夜忧叹 ( )

  E.庶竭驽钝( ) F.攘除奸凶(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以迎将军者乎?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B.今操已拥百万之众以伤先帝之明

  C.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当奖率三军

  D.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先帝知臣谨慎

  小题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小题4:【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示的共同目标是什么?(用原文或自己的话均可) (2分)

  小题5:“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甲】文段正体现了前半句中的“ ”,【乙】文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 。 (2分)

  小题6:诸葛亮备受后世推崇,而【甲】【乙】两段文字正好体现了他最受推崇的两个方面特点,你认为是哪两个方面呢?请结合文段加以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A大概B后代 C招致 D早 E比喻才能*庸 F铲除

  小题2:A

  小题3:(1)不仅仅是时机好,也是人谋划得当。

  (2)这些就是我(诸葛亮)用来报答先帝(刘备)并且尽忠于陛下(刘禅)的职责与本分。

  小题4: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小题5: “天下计”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小题6:【甲】远见卓识【乙】忠心耿耿,需结合文段加以分析

  试题分析:

  小题1:文言文词语,*时有应多识记积累。“驽”本义是劣马,在此处用的是比喻意义。

  小题2:A

  试题分析: A项中的“以”,前一个是“来、用来”的意思,后一个是“把”的意思。B项中的“之”意思都是“的”。C项中的“率”都是“率领”的意思。D项中的“知”意思都是“知道”。

  小题3:(1)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了解了关键字词的意思,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注意“非惟……抑亦……”固定句式的翻译。②翻译时要注意“所以”字在句中表示目的,是“用来”的意思。

  小题4:根据两文比较可知,两段文字所展示的共同目标是:“兴复汉室,还于旧都”“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回答时用原文或自己的话均可

  小题5:通读甲乙两文,根据题目的要求可用原文来回答问题。

  小题6:读懂文意,分析并提炼出人物的高贵品质,尽量结合文章的内容来谈,注意语言的简洁通顺。

  《隆中对》阅读答案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2分)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yì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小题1:下列词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由是先主遂诣亮(告诉)B.此人可就见(接*、趋向)

  C.先主器之(器重,重视)D.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

  小题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则名微而众寡而其主不能守

  B.此用武之国或置酒而招之

  C.因屏人曰:“汉室倾颓……”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D.信义著于四海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小题3:翻译下面文言文语句。(4分)

  ① 将军宜枉驾顾之。 (2分)

  译文:

  ②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2分)

  译文:

  小题4:下列有关选段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从分析天下形势,并提出对策、蓝图中,可见诸葛亮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军事家、具有天才的预见能力。

  B.谈到建立“霸业”根基,诸葛亮先集中论述了占据荆州、益州的可能性,再紧承论述占据两州的必要性。

  C.选段层次清晰,结构严谨,围绕“隆中对”的“对”前、 “对”中、“对”后依次写来,且详略得当。

  D.选段语言“言简而意丰,文省而深刻”,如结尾一个“善”字,就把刘备对诸葛亮的高度评价准确地表达了出来。

  小题5: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同。根据文意,分别用一个字概括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能用原文中的词。)(2分)

  ①孙权: ②益州: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①将军应该屈尊亲自拜访他。②然而(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你说该采取怎样的办法?

  小题4:B

  小题5:①联(合) ②夺(取、占)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A项中的“诣”应该解释为“拜访,请教”,所以选A。

  小题2:

  试题分析:A项中的“而”,第一个表并列,第二个表转折;B项中的“之”,第一个是 “结构助词,的”,第二个是代词;C项中的“因”,第一个是“于是”的意思,第二个是“凭借,靠”的意思;D项中的“于”都有“在”的意思,所以选D。

  小题3:

  试题分析:第一句翻译时要注意“宜”和“顾”的意思必须要翻译出来。第二句翻译时要注意这是一个问句,译文也必须为问句形式,同时需注意“然”和“谓”的意思。

  小题4:

  试题分析:对照原文分析,B项中应该是先谈“必要生”,再谈“可能性”。

  小题5:

  试题分析:此题要注意“一个字”的要求和“不能用原文中的词”这一限制条件。由原文“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这两句话我们可以概括出对孙权是“联(合)”的态度,对益州则是“夺(取,占)”的态度。

  《隆中对》阅读答案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22—24题(10分)

  【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选自晋朝.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隆中对》)

  【乙】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赵括之母也。秦攻赵,孝成王使括代廉颇为将。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赐币帛,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尽藏之;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王以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执心各异。愿勿遣!王曰:母置之,吾计已决矣。括母曰: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乎?王曰:不也。

  括既行,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王以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选自西汉.刘向《烈女传.赵将括母》)

  2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将军宜枉驾顾之

  顾:

  (2)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

  (3)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

  用:

  (4)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

  日:

  2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

  王以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2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凡三往,乃见、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两句中的乃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王以为若其父乎、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两句中的若的意义和用法也不同。

  B.刘备善于听从他人意见,以诚心求得人才,终成就三国鼎立之势;而孝成王不听从他人意见,最终兵败。

  C.两段选文在塑造人物时都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甲文徐庶极力向刘备推荐诸葛亮,侧面表现了诸葛亮的谋略与才干,乙文第一段写括母分析赵括父子是侧面表现括母仁智。

  D.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两件事三顾茅庐和长*之战在两段选文中仅以凡三往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就概括了,这是因为这两件事本身与突出两篇传记的主人公的性格关系不大,这也告诉了我们写文章时与中心关系不大的事件要略写。

  参考答案:

  22.(4分,每小题1分)(1) 拜访

  (2)通伸,伸张(须写出本字和解释。)

  (3)因此

  (4)每天

  23.(3分)孝成王因为赵括的母亲有言在先,因此最终没有加罪于她。(以卒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4.(3分)C

  《隆中对》阅读答案 5

  阅读《隆中对》选段,完成15—18题。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

  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15.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度德量力:

  (2)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1)挟天子而令诸侯

  (2)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17.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曹操比于袁绍 比至陈

  B.欲信大义于天下 愿陛下亲之信之

  C.贤能为之用 士卒多为用者

  D.豪杰并起 广起,夺而杀尉

  18.结合选段内容,说说诸葛亮认为应该占有荆、益二州的理由是什么?(2分)

  答案:

  15.答案:(1)衡量 (2)大概、恐怕

  评分标准:本小题2分。每小题1分。

  16.答案:

  (1)(曹操)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

  (2)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筐盛着食物、用壶装着水来迎接将军呢?

  评分标准:本小题4分。每小题2分。(1)题“挟”和“令”的翻译各占1分;(2)题翻译出“箪”、“壶”的活用占1分、反问句式占1分。

  17.答案:C

  评分标准:本小题2分。

  18.答案要点:

  ①荆、益二州的地理位置很重要,是用武之地;②荆、益二州的拥有者昏庸无能,不

  能守。

  《隆中对》阅读答案 6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苑、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小题1】解释下列词语(4分)

  ①豪杰并起 ( ) ②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 ( )

  ③利尽南海 ( ) ④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 )

  【小题2】.翻译下列语句(4分)

  A.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译文:

  B.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译文:

  【小题3】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采取的对策不同。说说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别是什么?(用原文回答)(4分)

  ①曹操:

  ②诸戎、夷越:

  【小题4】诸葛亮替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2分)

  【小题5】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等还有很多,请列举两个。(4分)(不必每项都列出,只要写出两个即可)

  答案【小题1】①起兵、起事 ②图谋 ③物资 ④爱抚、爱惜

  【小题2】A曹操于是能够战胜袁绍,从弱小变为强大,不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

  B挟持天子来命令诸侯各国,(我们)的确不能与之争强夺势。

  【小题3】此诚不可与争锋 西和诸戎,南抚夷越

  【小题4】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小题5】诸葛亮舌战群儒,火烧赤壁,草船借箭;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锦囊妙计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起 图 恤”根据语境即可推断出意思。“利”是注解中的重点字,也是极需注意的字,此句中是名词用法,即“物资”之意。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非惟”“抑亦”‘ 争锋’等。“非惟”是不仅,不只的意思,“抑亦”是而且的意思,和前面的“非惟”是固定搭配。‘争锋’是争强,争胜的意思。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小题3】试题分析:根据原文中的“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可知,句子前半部分分析曹操的状况,最后提出对待曹操的策略,即“此诚不可与争锋”。 根据语句“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可知,对待诸戎、夷越要“西和诸戎,南抚夷越”。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信息的提取能力。

  点评:整体理解文章,到问题出现的语段去寻找答案,要求用原文语句回答的原文中一定有答案,我们一定认真去提取,务必用原文语句作答。

  【小题4】试题分析:理解文章内容内容,可知语段先分析曹操,接着分析孙权,后分析荆益二州。

  在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最终的战略方针,继而写出了最终的战略目标即结尾处“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的语句,即这个句子就是答案。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及提取概括信息的能力。

  点评:做题时,要先审题,再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确定答题范围。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做题道理是一样的,只不过文言文理解起来更要根据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来做推断,做到整体感知。

  【小题5】试题分析:学*〈出师表〉和〈隆中对》时老师们都会补充,即使没有补充,在*时看的

  电视剧《三国》里,也有一定的积累。如:有关诸葛亮的故事火烧赤壁 草船借箭 舌战群儒 三气

  周瑜 六出祁山 七擒孟获等,有关诸葛亮的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等,有关诸葛亮的歇后语三个

  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名人故事的积累和概括能力。

  点评:学*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尤其是文言文课后作业里面出现的积累题一定要做,并且及时复*,做到积少成多,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隆中对》阅读答案 7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小题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欲信大义于天下 ②挟天子而令诸侯

  ③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④将军既帝室之胄

  小题2:下面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贤能为之用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B.①曹操比于袁绍②信义著于四海

  C.①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②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D.①今操已拥百万之众②辍耕之垄上

  小题3:句子翻译。(4分)

  ①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②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小题4:诸葛亮为刘备设计的最终战略目标是什么?为达到这个目标,诸葛亮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通“伸”,伸张 挟持 大概 后代(2分)

  小题2:C(2分)

  小题3:(1)不仅仅是时机好,也是人谋划得当。(2分)(2)这大概是老天拿它来资助将军,将军难道没有夺取它的意图吗?(2分)

  小题4:目标:成就霸业、兴复汉室。战略方针: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2分)

  小题1:

  试题分析: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比如本题中的通假字“信”,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

  小题2: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可用排除法,将明显不符合答案的项先行排除。A项“为”一是“被”一是“对”,B项“于”一是“与”一是“在”,D项“之”一是“的”一是“到”,故C对。

  小题3:

  试题分析:根据文章的语境,了解句子大意,准确理解关键字词,比如“惟”“ 抑亦”“谋”“殆”“资”“所以”等,翻译后疏通语句。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小题4:

  试题分析:从文段中最后几句“若……”中概括,注意这几句是先说策略后说目的的,与题目提问的顺序相反。

  《隆中对》阅读答案 8

  阅读甲、乙两选文,回答11--13题。(10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 君与俱来。庶曰: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11.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4分)

  (1)躬耕于南阳 躬:

  (2)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

  (3)由是先主遂诣亮 诣:

  (4)此人可就见 就:

  1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将军宜枉驾顾之。

  13.根据甲乙两选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对诸葛亮其人作出评价。(2分)

  [答案]11.躬:亲自,自身。卑鄙:低微鄙陋。诣:拜访。就:接*。(每词1分) 12.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难的时候奉命出使。

  将军应该委屈自己亲自去拜访他。(每句2分) 13.出身卑微,少有大志,知恩图报,鞠躬尽瘁。(答出两点即可)。(2分)

  《隆中对》阅读答案 9

  备由是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日:“今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与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内修政治,外观时变,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下列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备由是诣亮 诣太守,说如此

  B.欲信大义于天下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C.将军既帝室之胄 无丝竹之乱耳

  D.信义著于四海皆以美于徐公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外交政策是“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其中“结好孙权”的依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面这段文字节选自__________主编的《__________》一书。

  参考答案:

  1.A

  2.(1)可是(我)智短谋浅,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

  (2)这大概是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

  3.孙权的**,已历三世,**巩固;孙权占据的江东,地形险要(地理条件优越),人才众多(人心归附)。

  4.司马光 资治通鉴

  《隆中对》阅读答案 10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4题。

  备由是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曰:“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戎越,结好孙权,内修政治,外观时变,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备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选自司马光《隆中对》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欲信大义于天下___________________

  (2)智术浅短,遂用猖蹶___________________

  (3)利尽南海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加粗“而”的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和( )。

  A.挟天子而令诸侯

  B.此可与为援而不可图也

  C.国险而民附

  D.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3.翻译下列句子。

  (1)备由是诣亮,凡三往,乃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同。说说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别是什么?用精炼的语言加以概括。

  (1)曹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孙权: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荆州、益州: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戎越: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刘备听了诸葛亮一番话后,只说了一个“善”字,联系上下文,用第一人称描写一下此时此刻刘备的心理活动。(不超过4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通“伸”,伸张。

  (2)同“猖獗”,颠覆,失败。

  (3)物资。

  2.B和D

  3(1)刘备按此去拜见诸葛亮,总共三次前往,才得以见到。

  (2)这是兵家必争之地,而主人不善守治,这大概是上天用来资助将军的。(意思对即可)

  4.(1)此诚不可与争锋

  (2)可以为援(结好)

  (3)夺取、占领(跨有)

  (4)抚和(意思到即可)

  5.示例:

  太精彩了,孔明真是神人啊!真乃天助我也!有了孔明,不愁大业不成!(意思到即可)


隆中对教案优选【十】份(扩展4)

——《隆中对》的教案设计 (菁华3篇)

《隆中对》的教案设计1

  教学设想: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这篇教学设计旨在立足文本本身,教师适度的引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目的:

  一、明确诸葛亮的政治蓝图及策略;

  二、了解诸葛亮的远见卓识以及锐利深刻的战略眼光。

  教学难点:

  目的1。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提起诸葛亮,我想大家都知道,你记得哪些关于诸葛亮的词语、诗句、故事、对联,说出来让同学们一起分享。今天我们学*新课文《隆中对》,你们肯定会对诸葛亮有进一步的了解。(以故事、对联等引起学生求知的兴趣)

  二、老师介绍《三国志》,范读课文。

  三、生准备分小组比赛朗读课文,为课文正音、正字。

  四、学生分成四人小组,参照课文注释,自己解读课文,有问题的,做上记号。老师巡视指导,然后集中解答疑难字句,充分相信学生通过自主学*、自主发现、自主交流,能够解决疑难问题,为进一步探究做好准备。

  五、布置作业: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研读课文,了解诸葛亮的政治蓝图及策略,解决课后*题一。

  一、请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讨论:(用原文回答)

  1、刘备的现状:刘备为什么会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2、天下的形势:曹操、孙权、荆益二州。

  3、在此形势下,诸葛亮为刘备设计的策略及政治蓝图是什么?

  二、再读课文,你如何评价诸葛亮?与同学交流一下。

  三、布置作业:完成短文:我眼中的诸葛亮。

  第三课时

  一、本节课进行比较阅读,将小说中的诸葛亮与史书中的诸葛亮相比较,小说家进行了哪些艺术加工?

  二、关于诸葛亮还有哪些故事?请同学们课后阅读《三国演义》,研究诸葛亮的战略在小说中是如何演绎的。通过图书馆、网络等多种渠道,进一步了解诸葛亮的一生,谈谈你的感受,写在周记本上。

《隆中对》的教案设计2

  【教学目标】

  1.体会和学*“记言”的史家笔法。

  2.巩固学*阅读文言文的方法。

  3.理解和感悟诸葛亮的精神品质和人格魅力。

  【教学重难点】

  1.本文“记言”的写法极好地再现了历史人物的精神风貌,是我国史传文学的一个鲜明的特色,值得体会与学*。

  2.在学*中,除继续巩固阅读文言文的方法以外,还可选取不同版本进行比较阅读,更为深入地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从而把握人物形象,领略人物魅力。

  3.进一步推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法,启发感悟思考。在疏通文意,理清思路,积累文言词汇,背诵精彩段落等方面放手组织合作学*,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同时鼓励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鼓励新的发现和新的认识。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观赏视频,导入新课学*。

  1.多媒体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三顾茅庐”片断。

  2.请同学们说一说,电视剧讲的是什么内容?

  明确:三国时刘备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

  3.看来,“三顾茅庐”的故事是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但是刘备三顾茅庐真正的收获是什么?同学们知道吗?

  明确:是诸葛亮在隆中为他制定三国鼎立大计的事。

  4.老师评价,导入新课学*。

  正所谓“画纸之上分天下,谈笑之间定乾坤”。让我们走进陈寿的《三国志》,去重温那一次伟大的会谈吧!

  二、走进课文,合作疏通文意。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把不会读的字,读不顺的句子勾画下来,大家共同解答。

  2.生自由朗读,然后提出朗读中的疑难字句,教师组织同学们相互帮助解答。

  准确断句如:长句“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等等。

  3.长句不多,容易读顺畅,齐读课文。

  正音:好(hào)为乐(yuè)毅诣(yì)屏(bǐnɡ)人

  度(duó)德量力存恤(xù)胄(zhòu)箪(dān)食壶浆

  4.老师范读课文,同学们结合注解听读理解,初步把握大意,概括段落层次。不太理解的词句,就勾画下来共同讨论。

  (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勾画。

  (2)请同学概括文章层次内容。

  明确:(参考)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段)介绍诸葛亮基本情况。

  第二部分:(2段)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

  第三部分:(3<4段)三顾茅庐后的隆中对策。

  第四部分:(5<6段)刘备得到诸葛亮后的感受。

  (3)交流文章中不理解的词句。

  可能提出的句子有:“时人莫之许也”、“遂用猖獗”、“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等等

  三、品读对话,领略智者胸怀。

  1.课文最后,刘备感叹道:“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是什么让刘备有如此之感受呢?

  学生可能会说:是诸葛亮解答了刘备急需解决的问题,是诸葛亮的筹划很有道理,是诸葛亮的分析坚定了刘备的信心,等等。

  2.老师适时引导:隆中对的关键就在于刘备与诸葛亮的一番对话。下面就让我们分小组进行品读,参考刚才同学们提出的一些想法,看看会从对话中发现些什么?

  3.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重点阅读课文第4段,共同发现。教师巡回指导,可参与到其中一个小组的讨论中。

  4.分享交流合作学*的探究成果,提高阅读的深入度,充分把握文章内容。

  学生可能有的思考:

  我们发现诸葛亮的分析是面对现实,讲求实际的。理由是当时北面的曹操十分强大,“已拥有百万之众”,军事力量强大,而且“挟天子以令诸侯”,有舆论优势;而东边的孙权,“国险而民附”,也是很难战胜的。只有荆州的占领者“不能守”,益州的刘璋“暗弱”,而“智能之士思得明君”,所以诸葛亮分析:刘备只有一种发展方向——就是占领荆益。另外,“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可很好地“内修政理”,而且荆州四通八达,“天下有变”则可以“向宛、洛”,益州之军也可以“出于秦川”。这样的**所在地有利于成就霸业。

  我们发现诸葛亮确实解了刘备的“燃眉之急”。刘备见诸葛亮之前已经失败了,只能在小小的新野县藏身。这时候他最需要的是建立自己的根据地,诸葛亮的分析指明了他的出路,正好解决了他的大问题,使他看到了光明的前途,重拾了兴复汉室的信心。

  5.老师恰当评价,引导同学进行深入地探讨:这些发现很好地体现了“隆中对策”的作用,那么,诸葛亮除了为刘备谋得成就霸业的根据地外,还从哪些方面表现了他的雄才伟略呢?

  学生再次回到课文,进行思考讨论。

  诸葛亮提出了一条至关重要的建议,那就是——北拒曹操,东联孙权的战略主张。这条主张说明了诸葛亮的目光远大,身居荒野而心怀天下。因为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可与争锋”,他强大的.军事力量依靠单个力量是难以应付的。只在与东吴联合抗曹,才有可能成就霸业。

  “东联孙权,北拒曹操”,这也正是诸葛亮谋划的“三国鼎立”的局面的关键所在。

  第二课时

  一、比较阅读,丰富认知视野。

  1.上节课我们观看的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是改编自明代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它又是以陈寿的《三国志》为蓝本创作的。下面我们来读一读小说里的文字,看看小说与史籍在写法上各有什么特点呢?

  2.下发小说片段,学生阅读,讨论。

  3.交流阅读感受,老师适时评价。

  学生可能有的感受:

  小说比史籍的故事性更强了,注重细节的文学性,而史籍则重在记人物的语言。

  老师可点示一下:“记言”是我国史*实的一种方式,作者通过记下历史人物的语言,帮助人们准确地理解人物的思想。还可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小说的细节描绘和文学加工的作用:如增强可读性等等。还可引导学生对照课文,看看小说在哪些方面进行了加工,为什么要这样加工,以便更好地体会不同体裁的特点。如:小说细致描写了诸葛亮卧睡草堂让刘备一行人在雪中一再等候的细节,这样就使二人的见面更有戏剧性了,也表现了刘备的求贤若渴。又如:小说详细加工了三顾茅庐时关羽和张飞的表现。特别是张飞,开始大骂诸葛亮是“村夫”,还说要用绳子把诸葛亮捆来;后来又一再忍耐不住要耍横,这样就更好地衬托了刘备的真挚情义。

  课文仅从语言上刻画了诸葛亮的形象,而小说还从多方面展现了诸葛亮的个性,如他在刘备的请求面前一再推辞,表现出一副隐士风范。这样再回到课文中,对诸葛亮的认识就不在是*面的,而是立体的了。比如:他有过人的智慧和才干勿庸质疑,另外还感受到了他的清高和孤傲,如他“每自比管仲<乐毅”,然而“时人莫之许”,说明他很少与常人接*。再如:徐庶说“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说明他不追名逐利,不向有权势的人低头求荣。

  二、巧妙延伸,感悟人物风采。

  1.看来,不同的版本还能触类旁通,通过小说和史籍的对比阅读,我们还有了对人物的很多新发现。读了《隆中对》,又读了《三国演义》,你对诸葛亮有怎样的感受呢?请用一段精练的话表达你对他的感受。

  此项旨在引导学生的个性评价,鼓励多角度,同时训练口头表达的精炼顺畅。

  2.同学们谈感受。

  学生可能谈到的内容:智慧谋略方面,悲剧命运方面,忠心耿耿方面,镇定兼具温情方面,传说中神奇的方面等等。

  3.教师小结。

  每个人眼中的诸葛亮都是各具丰采的,希望同学们在课后多搜集和整理诸葛亮的故事,以及后世对他的评价,更好地认识他,使自己心中的诸葛亮形象更加丰满。

《隆中对》的教案设计3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积累文言实词,掌握常见文言句式,培养文言语感。

  2、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脉络。结合《三国演义》第37和第38回,引导学生了解史家笔法和小说家笔法的异同。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现文中人物的闪光点,教育学生做热爱祖国、志向远大、有理想有抱负有智慧有胆识的人;做尊重知识,重视人才,虚怀若谷,不耻下问的人。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分析理清诸葛亮一番话的核心、方针依据。

  【教学难点】

  教材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及背景。

  【教学过程】

  《隆中对》第一课时

  一、预*导学

  1、导入新课

  用课件播放《三国演义》片尾曲《历史的天空》,教师提问:"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请问,你的脑海里都装着三国中的哪些英雄?你最喜欢谁?为什么?通过提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思维迅速活跃起来。

  然后出示课件:杜甫《蜀相》中的诗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提问,诗中写的人是谁?――诸葛亮。

  2、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好《梁父吟》()因屏人()猖蹶()()屯新野先()

  主遂诣亮()倾颓()陇亩()不可胜数()

  乐毅()欲信大义()存恤()帝室之胄()

  颍川()殆()刘璋()北据汉沔()

  二、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解题。

  引导学生看课文注释①,补充以下要点:

  1)、陈寿,曾在蜀任观阁令史,蜀亡后,仁晋任着作郎,*阳侯相,累官至治书侍御史。他博采旧闻,综合当时各国史料,进行考核取舍,着《三国志》,与《史记》《前汉书》《后汉书》合称《四史》,南北朝时宋裴松之为它作注,亦颇有名。

  2)、"对",对策。古代臣子回答君王所问的政治、军事、经济方面的策略叫"对策"。《隆中对》是汉献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十月刘备第三次访问诸葛亮时,诸葛亮针对刘备所提的问题陈述其对策,当时诸葛亮只有26岁。此后,诸葛亮即出山辅佐刘备,做刘备的军师(后为丞相),帮助刘备建立蜀汉*。

  2、结合《三国形势图》,简介当时的政治形势

  东汉末年政治腐败,广大农民不堪忍受统治者的残酷压迫和剥削,纷纷举行起义,规模最大的为公元184年的黄巾起义。各地豪强武装在镇压农民起义军过程中,占据地盘,互相混战,形成割据局面。当时势力较大的军阀有袁绍、袁术、公孙瓒、刘表、孙坚和他的儿子孙策、孙权、吕布、张鲁、刘璋、马腾、曹操等。以袁绍势力为最大,占有现在*北方的大部分土地,刘表占有现在湖北省荆州一带,孙坚占有长江下游的南部,张鲁占有现在陕南川北的汉中一带,刘璋占有现在的四川。曹操有雄才大略,又利用他的特殊地位(汉献帝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公元200年官渡之战中,以几万兵力击败袁绍的几十万大军,到了公元206年,完全占有袁绍的地盘,几乎控制了整个黄河流域,成为势力最强的军阀。刘备靠镇压黄巾起家,纠集了几千人马,但没有地盘,先后依附曹操、袁绍等人,公元201年,到荆州依附刘表。公元207年,经徐庶推荐,三次到隆中(襄阳县城西二十里)访问诸葛亮("三顾茅庐"),向诸葛亮请教复兴汉室的大计,并请他出山辅佐自己。课文即记载了第三次会见时谈话的内容。

  3、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三、合作探究

  1、学生结合注释及工具书掌握下列生字、通假字的音、形、义。

  ⑴陇:lǒng,通"垄"。田地分界的稍稍高起的小路(《陈涉世家》"辍耕之陇上"),在耕地上培成一行一行的土埂,在上面种植农作物。本文中"陇"和"亩"结合在一起,泛指田地。

  ⑵好:hǎo,喜欢。⑶颍:yǐng,不要写成"颖"

  ⑷就:接*,趋往,动词,与现代汉语作副词"就"的解释不同。

  ⑸诣:yì去到,一般用于到上级或所尊敬的人的地方去。

  ⑹屏:bǐng,屏弃,这里是命人退避的意思。⑺颓:tuí,崩坏,倒塌。

  ⑻度:duó,估计、衡量。⑼信:通"伸",伸张。⑽用:因(此)。

  ⑾猖獗:颠簸受挫。和现在的通用义不同,要特别注意。⑿胜:shēng,尽。

  ⒀数:shǔ,计算。⒁挟:xié,挟持,控制。⒂沔:miǎn,水名。

  ⒃会:guì,指会稽郡,今浙江北部。⒄殆:dài,大概(另一义为危险)。

  ⒅资:资助,给予,动词,现在通常和别的词结合作名词用。⒆暗:àn,昏暗,愚昧。

  ⒇殷:yīn,富裕。

  2、学生熟读并翻译课文。

  四、达标提升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①每自此于管仲、乐毅()

  ②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

  ③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④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⑤谓为信然()

  ⑥此人可就见()

  2、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是()

  A自董卓已来

  B欲信大义于天下

  C故患有所不辟也

  D西和诸戎,南抚吴越

  3、下面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着于四海

  B时人莫之许也高可二黍许

  C惟博陵崔川*、颖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D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全石以为底,*岸,卷石底以出

  4、下列"以"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它项的是()

  A、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B、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C、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D、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5、(1)《隆中对》节选自《》,作者,字,朝史学家。所着《》记载了三国的历史。

  (2)曹操比于袁绍,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


隆中对教案优选【十】份(扩展5)

——《隆中对》教学设计 (菁华5篇)

《隆中对》教学设计1

  教学设想

  《隆中对》是《诸葛亮传》的前一部分文字,题目是后加的。虽是节选,但充分表现了诸葛亮的洞察时势和远见卓识,表现他善于根据客观形势制定建国方针,以统一天下。

  文章第4段“隆中对策’’摆事实,讲道理,理由充足,结论明确,对训练学生逻辑思维和说理能力大有好处。教学时应结合这一段进行必要的读写训练。

  文言文中一词多义,古今词义变化现象,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应结合课文,并联系过去学过的文言文讲正确,讲清楚。

  学*本文还应注意引导学生认识诸葛亮在青年时期就有远大抱负、非凡才能和卓越见识,并从中受到教益,立志培养自己成为有用之才。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课前准备,布置预*要求

  1.准备一幅《三国形势图》,标明课文中提到的这些人当时所占据的地盘。

  2.要求学生课前认真朗读课文,结合看注释,查字典,初步体会各段的主要意思。

  二、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解题。

  引导学生看课文注释①,补充以下要点:

  1.陈寿,曾在蜀任观阁令史,蜀亡后,仁晋任著作郎,*阳侯相,累官至治书侍御史。他博采旧闻,综合当时各国史料,进行考核取舍,著《三国志》,与《史记》《前汉书》《后汉书》合称《四史》,南北朝时宋裴松之为它作注,亦颇有名。

  2.“对”,对策。古代臣子回答君王所问的政治、军事、经济方面的策略叫“对策”。《隆中对》是汉献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十月刘备第三次访问诸葛亮时,诸葛亮针对刘备所提的问题陈述其对策,当时诸葛亮只有26岁。此后,诸葛亮即出山辅佐刘备,做刘备的军师(后为丞相),帮助刘备建立蜀汉*。

  三、结合《三国形势图》,简介当时的政治形势

  1.东汉末年政治腐f败,广大农民不堪忍受统治者的残酷压迫和剥削,纷纷举行起义,规模最大的为公元184年的黄巾起义。

  2.各地豪强武装在镇压农民起义军过程中,占据地盘,互相混战,形成割据局面。当时势力较大的军阀有袁绍、袁术、公孙瓒、刘表、孙坚和他的儿子孙策、孙权、吕布、张鲁、刘璋、马腾、曹操等。以袁绍势力为最大,占有现在*北方的大部分土地,刘表占有现在湖北省荆州一带,孙坚占有长江下游的南部,张鲁占有现在陕南川北的汉中一带,刘璋占有现在的四川。

  3.曹操有雄才大略,又利用他的特殊地位(汉献帝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公元200年官渡之战中,以几万兵力击败袁绍的几十万大军,到了公元206年,完全占有袁绍的地盘,几乎控制了整个黄河流域,成为势力最强的军阀。

  4.刘备靠镇压黄巾起义,纠集了几千人马,但没有地盘,先后依附曹操、袁绍等人,公元201年,到荆州依附刘表。公元207年,经徐庶推荐,三次到隆中(襄阳县城西二十里)访问诸葛亮(“三顾茅庐”),向诸葛亮请教复兴汉室的大计,并请他出山辅佐自己。课文即记载了第三次会见时谈话的内容。

  四、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在听课时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并结合注释及工具书掌握下列生字、通假字的音、形、义。

  五、教师逐句领读课文,学生在跟读时要注意句中的停顿和重音

  六、学生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重音和停顿

  七、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对着注释,试着口译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本堂课引导学生边读边口译课文,要求采用直译法,忠实原意,字字落实;针对学生理解的不确切或有困难的地方加以点拨,并重点提示下列词、句,要求学生加深理解,注意积累,掌握规律。

  一、介宾短语作补语,翻译时要移到谓语前。

  1.“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毅相比。

  2.“欲信大义〈于天下〉)”——想要在天下人面前伸张大义。

  3.“曹操比〈于袁绍〉”——曹操和袁绍相比。

  4.“信义著〈于四海〉——威信和正义在全国都很显著。

  二、几个难句

  1.“跨州连郡者”——指控制几个州郡的地方军阀。州、郡,均为当时的地方行政区域。

  2.“将军岂愿见之乎?”“将军岂有意乎?”——两个“岂”字都不能译为“难道”,应译为“可”,表示一种委婉而期待的语气。(一说“岂”,相当于“其”,表语气,亦通。)

  三、学生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1.整理笔记,掌握并积累重点提示的词和句子。

  2.熟读第3、4段。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初步理清全文思路全文可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简述诸葛亮的为人。

  第二部分(第2段):写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

  第三部分(第3、4、5段):写刘备三顾草庐,着重写诸葛亮的隆中对策。

  第四部分(第6段):写刘备对诸葛亮的倚重和信赖。

  三、精讲课文第三部分

  1.思考:“凡三往,乃见。”五个字,表现了刘备对诸葛亮怎样的态度?刘备的话有哪几层意思?

  明确:五个宇表明了刘备求贤若渴的态度,又表现了诸葛亮对进退出处大节十分慎重,必得贤明知遇的君主然后才肯出山的态度。这一段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用了“刘玄德三顾草庐”,“对隆中三分决策”两个回目来写。“三顾草庐”一回,写得曲折起伏有声有色,而本文是历史著作,只用了五个字就把过程交待清楚,文字极其简炼。刘备此时的心情是十分焦急的,但态度谦虚诚恳,语气委婉有致,措辞简明得体。分三层意思:(1)概述当前政治形势,站在汉王朝的立场,对曹操等人表示了强烈的愤恨,对汉王朝的命运表示深切关注。(2)申述自己的抱负和处境,俨然以兴复汉室、剪除奸恶为己任。(3)表明几次相访的意图,询问诸葛亮除奸兴汉的大计。这番表白,恰合诸葛亮的抱负,于是他才提出了著名的“对策”。

  2.思考:诸葛亮的对策为什么要先从形势谈起?他又是怎样有理有据地分析各方面的

  政治军事力量,为刘备作出除奸兴汉的决策的?

  明确:先从形势谈起,是对刘备说话时对形势的说明而发,同时分析形势也是为下文确定策略提供根据。

  诸葛亮的应对可分两层来分析:

  前一层是对时局以及曹操、孙权、荆、益二州的政治、经济、军事力量、地理形势等的分析及对策。

  (1)论曹操:曹操是“兴复汉室”的主要障碍,是刘备的头号敌人,也是诸葛亮出山后直至逝世前坚持讨伐的惟一目标(包括以后的曹魏*)。对曹操的分析是:先以袁绍作反衬,突出了曹操的谋略出众,能以少胜多,转弱为强;次写曹操军事力量的雄厚(“百万之众”);再次写曹操政治地位优越(“挟天子以令诸侯”),然后得出结论:“此诚不可与争锋。”这里所说“不可与争锋”,是指刘备的力量暂时还不能胜过他,因此,不能硬拼,要待机而动,不要误解成不能和曹操交锋。

  (2)论孙权:孙权是刘备另一个强有力的对手,也是诸葛亮心目中在未剪除曹魏以前要倚为外援的惟一对象。孙吴方面*巩固(“已历三世”——孙坚、孙策、孙权),地理条件优越(“据有江东”,“国险”),人心归附(“民附”,“贤能为之用”),由此得出结论:“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3)论荆、益二州:曹操既不可争,孙权又不可图,为刘备计,出路究竟何在呢?于是诸葛亮就着眼于另外两个地盘:荆州和益州。荆州是刘备目前栖身的地方,刘备在患难之际投奔刘表,受到上宾的礼遇,所以诸葛亮在分析了荆州的地理形势、物资条件,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证明完全正确,就在下一年,曹操就率兵攻打荆州,以后曹、孙、刘三方为争夺荆州,发生过多次纠纷和战争),而其主又无能之后,用委婉的语气表达了荆州可取,失良机(“此殆天……岂有意乎?”)的结论。最后分析益州。益州和荆州不同,荆州是四通八达的军事要地,易于攻敌,也易于受敌;益州是天府之国,是最理想的根据地。所以诸葛亮着重指出它的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物产丰饶,是“天府之土”,并举汉的始祖刘邦的史实作证,又指出刘璋昏庸懦弱,与张鲁不和,且不知存恤国力民力,因此*不稳,民心已失,人才思得明主而事。这里,结论——是建立帝业的理想根据地,又有可乘之机——虽未明确提出,但不言而喻了。

  后一层是诸葛亮为刘备制定的建国方针政策,以及伐曹进军的路线。

  诸葛亮先分析了刘备现有的优越条件:政治上有号召力(“帝王之胄”),社会上有威望(“信义著于四海”),又虚心求贤,人才荟集。再指出应如何准备创造新的条件:①建立根据地(“跨有荆、益,保其岩阻”),积蓄力量;②搞好和西南各民族的关系(“西和诸戎,南和夷越”),解除后顾之忧;③联合孙权(“外结好孙权”),争取同盟者;④革新政治(“内修政理”),取得各阶层的支持。然后提出伐曹兴汉的时机和步骤。如前所述,曹操这时已很强大,所以要等到“天下有变”,即有了可乘之机,才进行讨伐。在军事行动上,诸葛亮提出兵分两路,像钳子一样夹攻敌人的高想,并用反问句强调这一行动必然会得到人民拥护(对此决策,诸葛亮身体力行,付出毕生精力)。最后,用预言的形式,作出整个对策的结论——“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圆满地回答了“君谓计将安出”的发问。“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表明了刘备内心的无限喜悦和赞赏,也表明了两人的政治见解完全一致。

  3.小结这一部分。

  在这段对策里,年仅26岁的诸葛亮,准确而深刻地分析了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预见到今后将会出现的鼎足三分的局面,并事先为刘备规划了战略决策,以后事态的.发展,基本上符合隆中对策的预言。这就充分显示了这位青年政治家、军事家的卓越见识和非凡才能。从某种意义上说,刘备如果没有诸葛亮的赞助,就不能成就他以后的霸业。当然,诸葛亮之所以能作出这样的分析和规划,是他密切注意时局及其他有关资料,深入观察和研究时局的动态和发展的结果。不关心和观察时局,胸无大志,鼠目寸光,是不可能作出这的对策的。在对策中,还可看到诸葛亮主张爱恤民力,信用贤才,革新政治,争取同盟者,认真研究各种力量的特点及其矛盾关系,作出相应的战略决策,这些在当时及此后都有一定的进步意义。这一段不仅内容精辟,而且论证严密,对每种力量的分析,都是先举出充足的论据,进行推理,然后作出明确的结论。这种说理方法和严密的逻辑思维,很值得学*和借鉴。

  四、简析课文第一、二、四部分

  思考:这几部分在全文中各起什么作用?从中可以看出本文在叙事上有何特点?

  明确:

  1.第一部分(第1段):写诸葛亮“躬耕”而“好为《梁父吟》”“自比管仲、乐毅”,是正面写他有不凡的抱负;“时人莫之许”从反面衬托,说明一般人不了解他;“惟……谓为信然”一句则从侧面写出只有知己才真正了解他。这一段使人们对诸葛亮有一个初步认识。为下文刘备的出场作铺垫,为徐庶荐诸葛亮埋下伏笔。

  2.第二部分(第2段):徐庶把诸葛亮比作“卧龙”,这一比喻形象地显示了诸葛亮是一个隐居山野而具有超人才智的非凡人物(“龙”是传说中的动物,“卧龙”是说它目前虽然卧伏在草野之间,一旦风云际会,就会飞腾九天的)。刘备的“君与俱来”四字,既表明他希望招致人才,又反映了他对诸葛亮还没有真正了解和高度重视。徐庶建议刘备亲自往访,“不可屈致”,就进一步说明诸葛亮的卓越不群,从而提高了诸葛亮在刘备心目中的地位,并为下文“凡三往,乃见”埋下伏笔。’

  3.第四部分(第6段):写关、张不悦和刘备称他得亮“犹鱼之有水”,照应开头,再次从侧面衬托出诸葛亮的卓越才能。这一比喻也写出了刘备对诸葛亮的信赖和极为满意的心情。

  从这几段文章中可以看出本文在叙事上既简洁又生动,虽系节选,但有首有尾,独立成篇,全文过渡自然,联系紧密,重点突出,结构完整,值得学*借鉴。

  五、简要小结全文的写法

  《隆中对》一文仅用五百余字,材料又以对话居多,但能鲜明地树立起诸葛亮的形象,这是只有大手笔才能做到的。一方面由于作者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等手法,从不同角度来突出诸葛亮的品行、性格、远见和才能,另一方面又处处围绕诸葛亮进行详略得当的剪裁,使得重点突出,中心明确。

  六、学生齐诵第4段

  七、布置作业

  1.背诵第4段。

  2.课外阅读《三国演义》中“徐庶走马荐诸葛”“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对隆中三分决策”等有关回目,并与课文比较两者写法的异同。

《隆中对》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

  1、通过课文,了解当时的天下形势,诸葛亮提出的政治蓝图,计谋及策略。

  2、理解时年27岁的诸葛亮的远见卓识、极其锐利的战略眼光。

  教学难点:

  1、 重点字词及句子的理解。

  2、 有关历史人名及故事。

  3、 当时的天下形势,诸葛亮提出的政治蓝图,计谋及策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三国演义》开篇有一首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青山依旧夕阳依旧,英雄生命已逝,但却活在后世人的记忆里,诸葛亮就是这样一个英雄。今天我们要通过《隆中对》这篇文章来了解他,在学*之前,问一问学生,了解哪些关于诸葛亮的词语、对联、诗歌、故事?(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二、课文朗读。(范读,齐读,指名读相关段落)

  三、作家与作品。

  1、 文章出处。(本文节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作者是陈寿,字承祚,晋朝安*,所著《三国志》共65卷,记载三国时期魏、蜀 、吴的历史。)

  2、 介绍关于《三国志》:《三国志》是历史散文。记载魏、蜀、吴三国的历史。

  《三国志》分为《魏书》、《蜀书》、《吴书》。属纪传体的分国史。它善于叙事,总是选取最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情节,进行简洁描述和重点刻划,从而突出中心,表现人物性格物征,文学价值很高。

  《三国志》在二十四史中,与《史记》、《汉书》、《后汉书》一起被称为“四史”(前四史)。

  3、文中当时的人物介绍:

  曹操:汉室丞相,挟天子而令诸侯 (200年官渡之战击败袁绍,基本统一黄河流域;207年北征乌桓,取得胜利,为统一全国准备了条件。)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

  (牢固地占有长江下游南部地区。)

  刘备:出身于贩屦织*之辈

  (相继投靠陶谦、曹操,一度任豫州刺史;199年起兵攻打曹操失败,依附袁绍;次年因袁绍全军覆没,逃往荆州依附刘表,受排挤被送到新野小县屯兵——虽号称“帝室之胄”而二十余年流亡各地。)

  4、时代背景。

  东汉末年朝廷政治日趋黑暗,官府徭役繁重、刑罚极其苛刻,广大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这时,爆发了一场规模巨大的农民起义——黄巾起义。在镇压黄巾起义过程中产生和壮大起来的大小武装力量,为了取代东汉王朝,争夺势力范围,进行了勾心斗角的政治斗争和频繁的军事混战。在镇压黄巾起义中起家的曹操、刘备和孙坚,在多次战争中,一步步扩大势力。赤壁大战之后,形成了曹操、刘备和孙权三国鼎立的形势。

  5、解题

  公元207 年,刘备屡败,只好投靠刘表,寄居新野,势单力孤。渴求贤者辅佐其成就大业,于是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诸葛亮被刘备的三顾之情所打动,为他对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做分析。“对”:回答,应对。

  四、再读课文,弄准字音。

  陇亩(lǒng) 倾颓(tuí) 猖蹶(chāng jué) 存恤(xù) 夷越(yí)

  胄(zhòu) 殆(dài) 沔(miǎn) 诣(yì)

  五、利用课文注释或《教材全解》弄清课文大意。

  六、自学效果抽查。

  七、再次朗读体会。

  八、作业。

  将自学或抽查中重点的字词解释在作业本上。

  第二课时

  一、朗读激趣。

  学生自选你最喜欢的一段当堂朗读。

  二、抽查消化情况。

  昨天作业本上字词的抽查。

  三、文章脉络。

  1、诸葛亮青年时代之事 一论曹操——不可争锋 未出茅庐而

  2、徐庶推荐诸葛亮 二论孙权——为援不图 知天下天分

  3、刘备问计,诸葛亮对策 三论荆益——天所以资

  4、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孔明之重要性) 四论策略修明内政,联吴抗曹

  四、逐段深研。

  第一段:简介诸葛亮的身份以及他远大的抱负。

  1、为什么交待这个?——与《陈涉世家》联系:

  ①写人物传记首先要交待身份,符合传记的写法。

  ②为下文作铺垫。

  2、诸葛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说明他什么?

  说明他志向远大,自认为有出将入相的才能。

  3、为什么“时人莫之许”,只有崔州*和徐庶“谓为信然”?

  因为当时人们还不了解他,只有跟他十分友好的朋友

  才知道他确有出将入相的才能。

  第二段:写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

  1、徐庶为什么说诸葛亮只可“就见”“不可屈致”?

  ⑴有才能的人往往恃才自傲,如果不够尊重地请他,他肯定不会来。⑵亲自前往拜访,才能显示思贤若渴,才能表现对人才的尊重。(3)通过徐庶的话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能。

  第三段:写刘备三顾茅庐问策。

  1、“三顾茅庐”为什么不详细介绍?

  隆中的对策才是要点,这样安排详略得当。

  (1.小说 比史籍的故事性更强;从很多细节上进行文学加工,如写诸葛亮卧睡草堂让刘备一行人在雪中一再等候的细节,这样使二人的见面更有戏剧性了。2.小说详细写了三顾茅庐时关羽和张飞的表现,以衬托刘备求贤若渴的真诚态度。3.小说还刻画了诸葛亮的个性,他在刘备的请求面前一再推辞,表现出一副隐士风范。)

  第四段:写隆中对策。

  一论曹操 军事优势——拥百万之众 政治优势——挟天子而令诸侯

  结论——此诚不可与争锋

  二论孙权 地位巩固——已历三世 地理优势——国险 政治优势——民附,贤能为之用

  结论——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三论荆益 (荆州) 地理优势——用武之国 交通便利(易攻难守) 政治形势 ——其主不能守(既不会用兵,又不会用人) 结论——可争,但作为根据地不保险。

  (益州)地势险要——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政治形势——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结论——可图,作为根据地。

  第五段:侧写羽、飞,体现对其器重与信任。

  五、作业。

  完成课后作业2题

  第三课时

  一、深入探讨。

  1、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诸葛亮为达到这个目的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根据是什么?

  蓝图:“霸业可成 ” “汉室可兴”

  方针:“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接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根据:占据荆州和益州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 、对诸葛亮的这番话,刘备是什么态度?从这番话看,应怎样评价诸葛亮?

  刘备是持肯定、赞同的观点。诸葛亮是个有卓越政治才能的人。

  3、在对前景形势的分析中,诸葛亮特别强调了什么因素的作用?你是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来的?

  特别强调了“人谋”的作用 “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贤能为之用”“ 总揽英雄”。

  4、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刘备和诸葛亮这两个人的人物形象。

  刘 备:是一个思贤若渴、以复兴汉室为己任的英雄形象。

  诸葛亮:是一个富有雄才大略的谋臣形象。(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5、结尾写“关羽、张飞等不悦”有什么作用?

  引出刘备对诸葛亮的评价,说明他的“自比”并非虚夸,从侧面突出了诸葛亮的杰出才能;同时照应了前文,使文章显得结构严谨。

  二、体会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运用。

  正面:诸葛亮隐居及答问过程 体现:不凡抱负和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

  侧面:徐庶的推荐、关与张的不悦、刘备的回答 体现:表现诸葛亮的非凡才能。

  三、拓展练兵。

  1、通假字:①欲伸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伸张。②自董卓已来 :已,通“以”。

  2、词类活用:

  ①名作动:箪食壶浆:箪,用箪盛,名词作动词。 壶,用壶盛。

  信义著于四海:信,讲信用。

  ②名作状。:于是与亮情好日密:日,一天天。西和诸戎:西,向西。

  3、一词多义:

  ①信:谓为信然——确实 信义著于四海——诚信 欲信大义于天下——同“伸”,伸张

  ②因:因屏人曰——于是 因以为号焉。《五柳先生传》——因此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凭借 余因得遍观群书——因此 罔不因势象形——就着,根据

  ③遂:由是先主遂诣亮——于是,就 然操遂能克绍——终于、最终

  遂迷,不复得路。——终于、竟然

  ④诚: 此诚不可与争锋。——加强肯定语气,的确、实在。 诚如是——如果

  ⑤已:然志犹未已——停止 自董卓已来——通“以” 已历三世——已经

  ⑥谓:谓为信然——认为 谓先主曰——对……说

  ⑦然: 谓为信然——这样 然志犹未已——然而,但是

  ⑧用: 遂用猖蹶——因此 贤能为之用——利用 此用武之国 ——运用

  4、句式:

  ⑴判断句: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此用武之国。

  ⑵省略句:君与俱来。

  ⑶倒装句: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时人莫之许也。

  ⑷递进复句: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⑸被动句:贤能为之用。

  5、古今异义

  顾 古义,拜访。将军宜枉驾顾之。 今义,照顾。

  凡 古义,总共。凡三往。 今义,*常的。

  孤 古义,我,古代王侯的自称。 今义,孤立。

  殆 古义,大概。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今义,危险。(百战不殆)

  日 古义,一天天。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今义,太阳或日子

  四、出自本文的成语。

  度德量力 箪食壶浆 挟天子而令诸侯

  五、用法迁移。

  将下列字组成语并要求用法一样:

  ①躬:亲自。(事必躬亲:不管什么事情都一定要亲自去做。)

  ②身:身临其境、身体力行、身先士卒、身经百战

  ③度:审时度势、以己度人

  六、视野扩展。

  收集有关诸葛亮的故事、成语或名句。(每生至少收集3条)

《隆中对》教学设计3

  教学目的:

  一、明确诸葛亮的政治蓝图及策略;

  二、了解诸葛亮的远见卓识以及锐利深刻的战略眼光。

  教学设想:

  这篇文言文涉及许多历史人物,字句较难,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怎么讲好这篇名文呢?新课标要求教师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即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学生是学*主体的学生观;发挥师生两个主动性、创造性的教学观;开放的、与现实生活和儿童实际紧密联系的大语文教育观,《隆中对》教学设计4。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的探究式学*,我决定一改以往的逐字翻译的传统讲法,从启发学生根据课文弄清历史人物的身份、关系入手,进而理解课文,了解诸葛亮的远见卓识。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提起诸葛亮,我想大家都知道,你记得哪些关于诸葛亮的词语、诗句、故事、对联,说出来让同学们一起分享。今天我们学*新课文《隆中对》,你们肯定会对诸葛亮有进一步的了解。

  (以故事、对联等引起学生求知的兴趣)

  二、老师介绍《三国志》,范读课文。

  三、生准备分小组比赛朗读课文,为课文正音、正字。

  四、学生分成四人小组,参照课文注释,自己解读课文,有问题的,做上记号。老师巡视指导,然后集中解答疑难字句,充分相信学生通过自主学*、自主发现、自主交流,能够解决疑难问题,为进一步探究做好准备。

  五、布置作业: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研读课文,了解诸葛亮的政治蓝图及策略,解决课后*题一。

  一、请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讨论:

  (用原文回答)

  1.刘备的现状:刘备为什么会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2.天下的形势:曹操、孙权、荆益二州。

  3.在此形势下,诸葛亮为刘备设计的策略及政治蓝图是什么?

  二、再读课文,你如何评价诸葛亮?与同学交流一下。

  三、布置作业:完成短文:我眼中的诸葛亮。

  第三课时

  一、本节课进行比较阅读,将小说中的诸葛亮与史书中的诸葛亮相比较,小说家进行了哪些艺术加工?

  二、关于诸葛亮还有哪些故事?请同学们课后阅读《三国演义》,研究诸葛亮的战略在小说中是如何演绎的。通过图书馆、网络等多种渠道,进一步了解诸葛亮的一生,谈谈你的感受,写在周记本上。

《隆中对》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 学*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② 学*说理的一些方法,提高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① 了解文章结构严谨、主次分明的说理方法;学会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人物的方法;

  ② 抓住“诸葛亮对策要点是什么、提出了哪些战略方针、根据是什么”三个问题,揣摩文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 发现文中人物的闪光点,教育学生做热爱祖国、志向远大、有理想有抱负有智慧有胆识的人;

  ② 做尊重知识,重视人 才,虚怀若谷,不耻下问 的人。

  【教学内容及过程】

  课时1

  教学要点:背景简介;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译读课文,把握文意,划分段落,理清诸葛亮隆中对策的思路,把握对策的核心内容和战略方针。

  一、导入新课:

  《蜀相》云:“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青山依旧夕阳依旧,英雄生命已逝,但却活在后世人的记忆里,诸葛亮就是这样一个英雄。今天我们要通过《隆中对》这篇文章来了解他。

  二、多媒体显示课文背景资料。

  1、《三国志》及陈寿简介:

  《三国志》是记载魏、蜀、吴三国对峙时期 历史事件较为完整的一部史书,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为“前四史”。陈寿,西晋史学家,主要著作有《三国志》、《古国志》等。

  2、《隆中对》是其中诸葛亮传的开头部分。隆中是诸葛亮的隐居地,而“对”有对策的意思,指诸葛亮对刘备兴复汉室这一问题作出的回答。公元207 年,刘备屡败,只好投靠刘表,寄居新野,势单力孤。渴求贤者辅佐其成就大业,于是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诸葛亮被刘备的三顾之情所打动。这篇《隆中对》,就是诸葛亮当时纵谈天下大事的一段记载。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历史上的名相。现在,“诸葛亮”这个名字已经成为了智慧的象征。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正音。

  好(hào) 为《梁父( fǔ )吟》 遂( suì) 诣( yì)亮 屏 (bǐng)人 倾(qīng 颓( tuí)

  度(duó)德量力 信( shēn)大义 于天下 猖 獗 (chāngjué) ) 吴 会(kuài) 殆 ( dài )

  民殷(yīn )国富 存恤( xù ) 帝室之胄( zhu) 诸 戎( zhū róng) 箪( dān)食壶浆

  2、学生自由读课文,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翻译课文。

  注意下列难句翻译:

  ① 因屏人也。 ② 君与俱来。 ③ 时人莫之许也。

  ④ 欲信大义于天下。 ⑤ 贤能为之用。 ⑥ 孤不度德量力。

  ⑦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⑧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3、朗读课文,实行个别读,齐读与教师范读相结合。

  4、小组讨论题展示:

  1、 是谁在问?——先主刘备。

  2 、问谁?————问诸葛亮。

  3 、问什么?“君谓计将安出”中的“计”——欲信大义于天下的大计——消灭奸贼,匡扶汉室的大计。

  4 、为什么问?——A 、有徐庶的推荐。B 、先主的话“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

  5、 是谁在回答——诸葛亮。

  ◎ 全文结构概括

  ① 诸葛亮年轻时事情, 着重表现诸葛亮的抱负。

  ②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 诸葛亮的才能

  ③ 刘备问计,诸葛亮对策。

  ④ 刘备以“鱼之有水”为喻,说明诸葛亮对于他的重要性。

  课时2

  四、熟读课文,探究交流。

  6、他答了些什么?试概括他答话的要点:

  (1)分析对手的形势及应对的策略:

  A、曹操拥百万之众(军事上),挟天子而令诸侯(政治上)——不可与争锋;

  B、孙权据有江东(天险),已历三世(历史),国险而民附(民心),贤能为之用(人才)——可以为援而不可图。

  (2)分析有利的地势及利用的策略:

  荆州用武之国,益州天府之土。——跨有荆益,保其岩阻。

  (3)分析刘备的优势:

  帝室之胄,信义著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4)确定霸业兴汉的策略:

  A、做好准备: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B、等待时机:天下有变。

  C、起兵出伐: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7 、他为什么要这样答?也就是他答话的依据是什么?

  诸葛亮其实是在分析天下大势的基础上为刘备做了一系列精心的谋划:

  ① 看清对手——曹操抢占天时,孙权坐拥地势,因此应把握好“人和”,即“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联吴抗曹)

  ② 在人和的基础上也要占有地利:跨有荆益,保其岩阻。

  ③ 看清自己:“将军既帝室……”因为看清自己才能增强自信,才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④ 相时而动,准确用兵:天下有变……

  8 、这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① 从诸葛亮的“对”,也就是诸葛亮的一番答话,即诸葛亮为刘备对天下大势的精彩分析和对战略战策的精心谋划可以看出,诸葛亮胸怀大志,高瞻远瞩,雄才大略,富有智慧,头脑清醒,目光长远。是一个有高瞻远瞩的战略思想的军事家和有注重实际的政治才能的政治家。

  ② 还能从其他哪些地方看出诸葛亮的非凡之处?

  A、 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自比管仲,乐毅。——胸怀大志,有自信有抱负。

  B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避世待时而飞.

  C、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矜持自重。

  D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见解高明,令人折服。

  E 、关张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治国之栋梁。

  9、对人物的刻划可以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看看以上对诸葛亮的性格刻划,哪些是正面描写,哪些是侧面烘托?

  诸葛亮的答话和A 属于正面描写,而B、C、D、E则属于侧面烘托。

  10、文中的刘备是怎样一个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刘备是一个有雄心有抱负,有号召力有威望,能虚心求贤,礼贤下士的人。

  A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

  B、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C、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君谓计将↗安出?”

  D、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E 、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

  五、课堂总结

  (一)与课文相关的知识

  1、三顾茅庐:诚心诚意一再邀请。

  2、初出茅庐:比喻刚到新手缺乏经验。

  3、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大家商量,就能想出好办法。

  4、赞诸葛亮的诗:“堪爱南阳美丈夫,愿将弱主整匡扶。片言妙论三分定,一*高论自古无。先取荆州为家业,后吞巴蜀建皇都。要知鼎足为形势,须向茅庐指画图。”

  (二)板书设计:

  本文结构

  一、诸葛亮青年时代之事→→抱负→→作铺垫

  二、徐庶推荐诸葛亮→→侧面烘托

  1、不具备向东或向北

  三、刘 备 问 计 ↗ 发展的可能性 ↘

  诸葛亮对策 → 2、夺取荆、益州二州 → 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

  ↘ 作为根基 ↗

  3、修明内政,联吴抗曹

  四、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侧面烘托

《隆中对》教学设计5

  【教学依据】

  “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草堂献策,一段千古佳话青史留名。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就记载这段佳话。文章在介绍了卧龙怀才不遇,刘备思贤如渴的基础上详尽地叙述了二人会面的对话,对会面的经过则一笔带过,借诸葛亮之口道出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群雄逐鹿的形势,同时也展现出一位身处荒野但胸怀天下、未出草堂但乾坤已定的出色政治家、军事家形象。这种“记言”的写法极好地实现了对历史人物的精神风貌的重现,是我国史传文学的一个传统与特色。

  “三顾茅庐”的故事和诸葛亮的形象虽千百年来广为人们传颂,但正史丹青与故事传说的笔触是各有千秋的。本文是史书中极早记载诸葛亮的篇段,它为后人生发故事提供了借鉴和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要“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并提倡教师“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这些都为本课教学提供了极好的思路指导。

  〖教学目标〗

  1.体会“记言”的史传写法

  这篇文章对刘、诸二人会面的经过写得相当简略,大部分笔墨都用来写二人的对话,这种“记言”的写法是我国史传的特色,它降低了文章故事的情节性,但却将故事中的人物的精神和思想浮映得清晰明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体会这种特点。

  2.理解诸葛亮特有的精神个性

  “记言”写法有效地突出了诸葛亮的宏韬伟略和超群才干。他身居乡野而指点江山、定鼎天下,是*古代优秀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教学中,要能领会这种杰出人物的非凡之处,欣赏和追慕历史天空永恒星座的光彩。

  3.学*阅读浅易文言文方法

  教学中应教会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积累古代词语,尝试和练*辨析词的古今意义的差别,辨析相同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下的不同意义,在把握大体内容的基础上,对精彩环节和重点内容要能够复述甚至诵记,以不断增强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方式〗

  1.推动合作学*

  文言文的学*要加强诵读,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这个过程可以同伴互助的互教、互读、互评、互议等方式实现相互促进、提高学*效率。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推动学生形成合作学**惯,指导多种方式的互助学*。

  2.组织阅读比较

  通过史传文学《隆中对》和小说《三国演义》(片断)的比较阅读,让学生在对照中辨别和体会史传文学的特点,了解它对小说等其他语言艺术方式的影响。

  3.启发思考感悟

  学*者是学*者的学*,而不应该是教师的灌输和给予。学生的主动探究是实现学*目标的关键,教师是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学*过程中应该不断为学生创设情境,启发学生针对性的思考和感悟。

  〖教学过程〗

  一、欲识他年分鼎处──趣事为引子,导入

  讲述与教材编写中与课文有关的一则现代趣事,勾起学生的好奇心,把学生关注的目光逐步引到隆中和隆中对策上。

  二、文从句顺辨读疑──合作为旋律,疏通

  通过合作讨论、交流分享朗读疑难文言语句,辨析字形相同的文言词语存在的多种意义,辨析词语古今的变化,为深入阅读课**进一步铺垫。

  三、先生分鼎画图中──对话为重点,品读

  引导学生理清刘备、诸葛亮二人对话的含义,重点品读诸葛亮话语的深刻含义和政治价值,体会其超群的政治智慧。

  四、它山奇石巧攻玉──小说为参照,对比

  延伸阅读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片断),通过课文与小说片断的比较,体会史传文学的特点和小说与史传文学的渊源。

  五、缭绕清流牵*──读物为活水,推舟

  交流自己对诸葛亮这个人物的印象和感受,布置学生收集整理诸葛亮的故事的课外作业

  【教学实录】

  一、欲识他年分鼎处──趣事为引子,导入

  师:今天先给大家说件新鲜事:20xx年,湖北省襄樊市半年内5次进京奔走,甚至*都亲自出马了。有关领导看到了他们以教研报告形式提交的汇报材料感到很惊奇,笑着对他们说:“地方上来找我们都是为了要项目,搞创收,你们为了一篇课文能上教材跑到北京来,我们真是第一次碰到。”20xx年春,这篇课文出现在我们大家现在使用的这册教材中。可河南省南阳市又发起举行了“万人签名活动”,他们认为这一课的一个注释出现了错误,并要求“尊重史实,捍卫历史”,纠正这个注释。究竟是哪一篇课文让这两个地方“大动干戈”呢?(生满腹疑惑,议论纷纷)

  师:呵呵,新鲜事的谜底有点难猜吧。请大家把课文打开第23课。这篇课文下面有一个注解。“隆中,地名,在现在湖北襄樊。”就是这一句话引发了南阳人的万人签名活动,因为他们坚持认为隆中应该在他们的家乡;而那篇让*奔走的课文就是我们今天来学*的──《隆中对》。

  师:“豫州当日叹孤穷,何幸南阳有卧龙!欲识他年分鼎处,先生笑指画图中。”轻松短小四句诗,却颂赞了《隆中对》里惊天动地的一桩事啊。同学们知道是什么事吗?

  生:刘备三顾茅庐的请诸葛亮出山的事。

  师:你从这诗中哪里看出来的呢?

  生:“豫州”指的就是刘备,“卧龙”谁不知道啊,诸葛亮呗。

  师:看来,“三顾茅庐”的故事是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但是刘备三顾茅庐之后的事情和收获却往往被人们忽略了啊。这首诗可不只是写到“茅庐三顾心相知”的佳话,写的还有“先生分鼎画图中”啊!

  生:这几句诗是在写刘备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为他制定三国鼎立大计的事。

  师:不错,正是写诸葛亮为刘备筹划天下大事一事。《隆中对》也就是在写这次诸葛亮如何“画纸之上分天下,谈笑之间定乾坤”。让我们随着陈寿的《三国志》去回访那一次令后人赞叹不已的会面吧。

  〖点评〗两地争名,其实是争名人,争一种文化传统和底蕴。生活的趣事增添课堂的趣味,激发学生学*的情趣。

  二、文从句顺辨读疑──合作为旋律,疏通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把不会读的字,读不顺的句子勾画下来,一会大家共同解答。(生自由朗读,然后提出朗读中的疑难字句,教师组织同学们相互帮助解答。长句如“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等)

  师:本文长句不多,朗读起来比较顺畅。那我们就重点来扫除一下理解上的障碍。老师将课文朗读一遍,同学们一边听,一边理解大致的含义,概括一下文章先后写了哪些内容?如果不太理解的词句,就标记下来,我们共同讨论。(师范读)

  生:文章第一段介绍了这个诸葛亮的基本情况,第二段是写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的事,第三、四段写三顾茅庐见面后的一番对话,第五、六段写刘备得到诸葛亮后的感受。

  师:这位同学们已经把文章的大意逐层予以了准确的概括。文章中还有哪些词句你不太理解,请提出来向大家请教。

  (学生就“时人莫之许也”、“遂用猖獗”、“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等语句的理解提出质疑在同学中进行讨论和解答。)

  师:扫除了阅读的障碍,让我们回到阅读的主阵地上来,欣赏这为后人景仰的会面。

  〖点评〗以读通句读、解释疑难字词为学*任务来训练学生合作学*的*惯,并以把握文章大意为前提来理解疏通文言词语,符合文言语言学*的规律。

  三、先生分鼎画图中──对话为重点,品读

  师:隆中对的关键就在于刘备与诸葛亮一番对话。这番对话是否确实让刘备有如获至宝之感呢?如果让你通过阅读来判断这一点,你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观察?

  生:我会诸葛亮是否解答了刘备急需解决的问题?

  生:我会分析诸葛亮的筹划究竟有没有道理?

  师: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呢?

  生:还可以观察刘备在隆中会面前后对诸葛亮有怎样的变化。

  师:这三位同学说的都很有道理。请同学们从这三个方面自己选择一个阅读任务和方向,根据自己的兴趣组合成小组,认真阅读课文,共同发现,一会儿,结合原文或者你了解的资料把你们的收获谈出来让大家鉴别和分享。(生分组,自由阅读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参与,重点参与从“诸葛亮的筹划是否有道理”的角度来思考的同学)

  生:我们是从诸葛亮才筹划究竟有没有道理这个角度来阅读的。我们共同阅读了文章第四段,感到诸葛亮的分析是面对现实、讲求实际的。

  师:为什么说是“面对现实”的呢?

  生:诸葛亮分析了刘备面临的现状只有一种发展方向,就是占领荆州和益州。因为,背面的曹操十分强大,“已拥百万之众”,军事力量强大,而且“挟天子以令诸侯”,有舆论优势;而东边的孙权,“国险而民附”,也是很难战胜。而荆州的占领者“不能守”,益州的刘璋“暗弱”,“智能之士思得明君”,最适合刘备去发展。

  师:为什么说诸葛亮的分析是“讲求实际”的呢?

  生:诸葛亮指给刘备的出路是一个退可守,进可攻的地方。益州拥有有利的地形条件──“岩阻”,可很好地“内修政理”,而荆州四通八达,是“用武之国”,“天下有变”则可以“向宛、洛”,益州之军也可以“出于秦川”。这样的*所在地可谓攻守兼备。

  生:我们是从“诸葛亮是否解答了刘备急需解决的问题?”的角度来看的。刘备在寻找诸葛亮时已经是一败再败了,只能在小小的新野县藏身。这时候他最需要的是有一块稳定之所,而自己有无计可施,就向诸葛亮求教。刘备的话指出了他的出路。

  生:我们感到刘备在与诸葛亮会面前后的态度变化明显。先前,刘备对诸葛亮还有轻视之心,在别人推荐时,根本请没有打算去请,只是说了句:“君与具来”;在徐庶的劝告下才发生了变化。三顾茅庐之后,与诸葛亮情感“犹鱼之有水”,显得十分欣喜和满足。

  师:大家的发言都说明诸葛亮隆中一*话确实有充分的价值。除了象刚才同学们谈到的那样解决了刘备安身之所外,还有哪些值得称道的呢?我们在听听这段谋略,结合自己了解的历史和课文,辨别出这番话中还有哪一条治国良策?(师朗读)

  生:诸葛亮还向刘备提出了“与孙权联合”的思路──“可一为援而不可图也”。

  师:这条谋略有什么价值呢?结合课文的分析谈以谈。

  生: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可与争锋”,他强大的军事力量依靠单个力量是难以应付的。

  师:“东联孙权,北拒曹操”,这也正是诸葛亮谋划的“三国鼎立”的局面的关键所在。

  〖点评〗通过朗读、自由阅读、合作品读、交流共读等多种方式来理解文章重点内容,把握其中的思想。

  四、它山奇石巧攻玉──小说为参照,对比

  师:刚才我们阅读了晋代史籍《三国志》里的隆中对,明代的罗贯中以这些作为影子,创作了小说《三国演义》里的隆重对,让我们来读一读小说里的状况,看看小说与史籍在写法上各有什么特点呢?(下发小说片断,学生阅读,讨论)

  生:小说比史籍的故事性更强了,而且从很多细节上进行了更文学加工,而史籍很少注意事件发展中的细节,但是对人物的语言表述得十分详细。

  师:把事件的经过简略带过,但把人物的语言记载的十分详尽,这是我国史*实的一种方式,成为“记言”。大家可以讨论一下,史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生讨论)

  生:清楚地记下历史人物的语言,可以帮助人们准确地理解人物的思想。

  师:那,小说有更多的细节描绘和加工的写法有什么作用呢?

  生:读起来有吸引力。

  师:大家一定更喜欢读这段摘出来的小说喽。那我们就来看看它在在史籍纪录的事实基础上做了哪些加工?为什么要这样加工?

  生:小说写诸葛亮卧睡草堂让刘备一行人在雪中一再等候的细节,这样就使二人的见面更有戏剧性了。

  生:小说详细写了三顾茅庐时关羽和张飞的表现。特别是张飞,开始大骂诸葛亮是“村夫”,还说要用绳子把诸葛亮捆来;后来又一再忍耐不住要耍横,这样就衬托了刘备求贤若渴的真诚态度。

  师:课文里有没有使用过这样的衬托手法呢?

  生:有。课文最后两段中写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日益密切时,“关羽、张飞不悦”,此时刘备放下三人过去长期形成的友谊,表明自己“有孔明,犹鱼之有水“。这个细节有力衬托出刘备对诸葛亮的倚重。

  生:小说还刻画了诸葛亮一种个性,他在刘备的请求面前一再推辞,表现出一副隐士风范。

  生:诸葛亮推辞刘备,并不是真的推辞不受,而是试探刘备邀请自己的诚意罢了。

  师:你从什么地方得到这样的感受呢?

  生:“玄德曰:‘大丈夫抱经世奇才,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开备愚鲁而赐教。’孔明笑曰:‘愿闻将军之志。’”当刘备一再恳求的时候,诸葛亮就改变了态度。

  师:课文中的诸葛亮有哪些特点呢?你从哪些话语中感受到这些特点?

  生:课文中的诸葛亮拥有过人的智慧和才干,就象小说中一样外,他为刘备确定的政治路线的一番话分析非常深刻。此外,诸葛亮给人的印象还有孤傲的特点,这可以从课文两处地方看出来:一是第一段中写他“每自比管仲、乐毅“,”然而“时人莫之许”,只有少数几个朋友了解。常人不了解他的才干,说明他很少与常人接*,当然就难以被大家所熟悉了。

  生:诸葛亮的孤傲还有一处体现,徐庶说“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他不象有的人追名逐利,不向有权势的人低头求荣。

  师:想不到,通过小说的启发,我们还得到了对史籍中的人物的很多新发现。读了《隆中对》,读了《三国演义》,你对诸葛亮有怎样的感受呢?请用一段精炼的话表达你对他的感受。

  〖点评〗两种风格文字的对比阅读,可以凸显出各自的表达风格和语言特色,在相互参照中,阅读既能撩开拓展性文本的面纱,更能够深入原文本的肌理甚至骨髓。

  五、缭绕清流牵一脉──课外为活水,推舟

  生:诸葛亮神机妙算,深谋远虑,沉着果断,战无不胜,是人们心目中智慧的代名词和化身。

  生:诸葛亮是一个令人忧伤的悲剧,他为刘氏王朝殚精竭力,呕心沥血,然而懦弱无能的后主刘禅是一个扶不上墙*,他不仅不能继承他父亲的宏图伟业,而且连自己的德性都不能约束好,最终成为别人的阶下囚,让诸葛亮的一生心血付诸东流。历史好像给超凡脱俗的诸葛亮开了一个苦涩的玩笑。

  生:他有空城计退敌的镇定,有草船借箭的神机,有七星坛借风的诡异,有挥泪斩马谡的柔情,有火烧赤壁的刚毅,有三气周瑜的尖锐,……他,诸葛亮,一生就是一场精彩的戏剧。

  生:一个在战争和谋略中的长胜者一样有失掉街亭的时候,诸葛亮的遭遇时刻提醒我们每一个人:“智者千虑”,原来“终有一失”。

  生:……

  师:我发现大家对诸葛亮的感受,很多都来自于历史小说《三国演义》,而历史中那个真实的诸葛亮呢?他就隐藏在我们熟悉的这个诸葛亮之后。不过,不要紧,“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千个人眼中也会有一千个诸葛亮。让我们多多收集和整理诸葛亮的故事,让我们自己心目中的那个“诸葛亮”成为最精彩的一个吧。

  〖点评〗个性化的感悟唤醒了学生对感悟对象的固有积累,也激活了他们有感而发、大胆表达自我观点和看法的思维;而将学*延伸到课后,则是为下一次的感悟做好信息和资源的储备。

  【教学反思】

  1.本文文字较为*易,学生的合作学*应有效组织,否则变成文言疏通串讲,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感;

  2.对比阅读对“显影”出原文本的特色极为有利。这样的教学方式首先要选择好拓展阅读的对比文本,形成风格反差;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对比阅读的最终目的是原文本的解读而不是其他,否则原文本会被淡化,会成为一道引子,教学就偏离了应有的轨道。

  3.要充分珍视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和感悟,从表达者的认识水*、知识结构、生活阅历、思想需求等角度去理解他对文本的诠释,理解他对对象的感悟。同时,要因势利导,不断提升他们表达水*和思维视角。


隆中对教案优选【十】份(扩展6)

——《对韵歌》教案范本十份

  《对韵歌》教案 1

  教学目标:

  1. 通过运用生活中认识的字,以及请教老师同学或猜读等方式方法,学*用普通话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插图和生活实际,了解词句意思和课文内容,感知我国古人对世界的认识。

  3.正确认读“一”等7个生字。

  4.认识田字格,知道写字要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位置的要求,感知一看二写三对照四改正的书写要求;学*在田字格上写字,努力按照书写要求以及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5.认识笔画“横”“竖”和知道笔顺规则“从上到下”,正确书写“一”等4个生字。

  教学重点:

  1.学*用普通话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正确认读“一”等7个生字。

  3.认识田字格,知道写字要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位置的要求,正确书写“一”等4个生字。

  教学难点:

  1.结合插图和生活实际,了解词句意思和课文内容。

  2. 学*在田字格上写字,努力按照书写要求以及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教学准备:

  教师:“一”等7个生字字卡,傅抱石国画PPT,四幅傅抱石国画的小画。

  学生:每人一套“一”等7个生字字卡。

  教学时数:

  两―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激趣导入,明确主要教学目标。

  (一)复*(PPT示):

  1.认读以下生字。

  天 你 他 地 人 我

  2.示傅抱石纸质图画,指名在上面摆放“天、地、人”三个生字。

  3.朗读课文《天地人》

  (二)激趣导入,明确主要学*目标:

  导语:同学们真聪明,通过学*课文《天地人》,不但会认读了6个字宝宝,还结合自己生活的体验了解了“天、地、人”的意思,知道了“天”在上,“地”在下,“人”在中间,“人”与“天、地”共生共长,和谐发展。那么,这个世界宇宙除了有天地人以外,你们还知道有什么呢?(学生发言、小结)同学们知道得真多,在古人眼里,这世界宇宙万物是由什么构成的呢,我们学*了这个单元的第二篇识字课文,再认识一些字宝宝,就能知道了,有兴趣了解吗?请看老师板书课文题目。

  (三)板书课题,要求学生留心观看。(板书:② 金木水火土)

  (四)学*读课题。

  1.出示任务:这个课题由5个字宝宝组成,同学们看看这5个字宝宝,有哪个字宝宝你会读,轻声读一读。

  个体尝试读。

  2.反馈指导:

  指名汇报会认读的字,正音,范读带读。如有学生不认识的,教师直接范读带读。

  3.带读课题:②金木水火土

  4.齐读课题,要求注意停顿。

  (五)小结:刚才我们学*了读课题,接下来,我们就要通过学*读课文继续学*生字宝宝了。

  二、集中识字,学*朗读。

  (一)尝试读文,学*生字。

  1.出示任务:翻开课本第6页,自己读读课文(提示课题下面的就是课文。)除了刚才已经会读的5个字宝宝外,看看自己还会读哪个字宝宝,不会读哪个字宝宝,在不会读的字宝宝下面点上小圆点,然后请教同桌。

  个体尝试读文,同桌互教。

  2. 反馈指导:

  指名汇报会认读的字,正音,范读带读。如有学生不认识的,教师直接范读带读。(相机出示字卡:一、二、三、四、五、上、下)

  3.小结:这7个字宝宝,就是我们通过这篇课文要能认读的字宝宝了,课文下面用两条横线告诉我们,让我们把它们再读一遍吧。

  4.看黑板字卡,指名读,齐读。注意提示正音:“二、十”翘舌音,“四”舌尖前音。

  (二)会认字的音难字教学。

  1.出示任务:刚才我们已经读准了课文的7个生字宝宝,下面请你将课文读给同桌听,要把字的读音读准;同桌要留心听,如果有哪个生字宝宝读不准,你就在哪个生字宝宝下面画个三角形,同桌读完后告诉他正确的读音。

  同桌互读互纠。

  2. 反馈指导:

  指名汇报帮助同学读准的字。

  预设:音难字:二、四、上。

  相机进行音难字教学。

  用多种形式认读7个会认读的字。

  (三)读准课文,了解会认字意思。

  导语:同学们真用心,很快就把7个生字宝宝读准了,那么你们能把课文读准吗?知道这些生字宝宝在儿歌里是什么意思吗?我们继续学*。

  1.出示任务: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宝宝的读音。

  个体练读。

  2.反馈指导。

  指名朗读课文,相机指导读准会认读的字和课文。

  个体自由练读。

  3.连一连,了解“一、二、三、四、五”。

  (1)出示任务:(PPT示“一、二、三、四、五”)这五个字,是我们汉字表示数字的字,同学们在数学课上和生活中,也学*认识了1―5这些表示数字的字(PPT示打乱顺序的1―5数字)你能分别把它们用直线一一对应连起来吗?(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提供范例:用直线把“五”与“5”连起来。)

  个体思考操作。

  (2)反馈指导。

  指名汇报,教师相机指导并通过PPT呈示。订正后齐读一次。

  (3)小结:“一―五”是汉字表示数字的字,“1―5”是数学上表示数字的字,也叫***数字。表示数字的字在不同语言有不同的书写形式,有兴趣的同学课外可以搜一搜、找一找,了解了解。

  4.口头组词,了解“上、下”。

  (1)(呈示复*时贴上“天、地、人”的傅抱石画)出示任务:在课文《天地人》的学*中,同学们知道了“天”在上,“地”在下,“人”在中间,“人”与“天、地”共生共长,和谐发展。那么,在生活中,你们还知道“上”和“下”还会与哪个字宝宝做好朋友,组成词语呢?

  个体思考后,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①逐一反馈,学生组词正确的,就以字卡为中心板书成词语;如学生用同音字组词的,则把这个词语板书在副板书位置,以示区别和纠正。

  ②如果学生组的词语是日常常用词语,可相机让学生口头用词语说一句话。(注意说话数量的把控,不要喧宾夺主。)

  ③将学生组的词语带读一、两遍。

  ④小结:通过组词,同学们了解到“上”和“下”在课文里表示位置、方位的意思了。同学们真用心,能在生活中知道那么多的词语,其实生活就是一个大课堂,我们可以通过生活认识很多字,知道很多词语的。接下来有信心把课文读好吗?

  (四)尝试有节奏朗读课文。

  1.出示任务:课文是一首儿歌,朗读儿歌就像我们唱歌一样要有节奏,请同学们一边击掌一边朗读课文,看看自己能不能有节奏地读这首儿歌。

  个体尝试击掌有节奏读文。

  2.反馈指导。

  指名击掌读文,相机指导。

  3.一齐击掌有节奏朗读课文。

  (三)会认读的字认字的初步评价。

  1.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2.游戏认字

  (1)我说号码,你读字。(将生字编上序号,老师说序号,会读的学生站起来读。通过是否站起来或站起的快慢观察学生掌握的情况,对没有站起的或站起慢的,指名再认读。)

  (2)我举字卡,你读字。(老师举起呈示字卡,会读的学生站起来读。通过是否站起来或站起的快慢观察学生掌握的情况,对没有站起的或站起慢的,指名再认读。)

  三、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一)了解第一、二行儿歌,并背诵。

  1.(PPT示两行儿歌)出示任务1:“一、二、三、四、五”我们已经知道是汉字表示数字的字,也知道了它们对应的数字了。那么,在古人眼里,这世界宇宙万物是由什么构成的呢?答案就在这两行儿歌里。朗读这两行儿歌,想一想:你知道什么事物是由“金、木、水、土”做成的,或者含有“金、木、水、土”的?

  个体朗读思考,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采用边读边说、边说边读的策略进行。)

  (1)相机指出“金”指的是“金属”,如,金、银、铜、铁等。

  (2)相机指出“木”指的是“植物”,花草树木。

  (3)相机指出不但植物要依赖“土”生存,人和动物实际也是依赖“土”才能生存。

  3.出示任务2:朗读这两行儿歌,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中做什么要用到“火”呢?

  个体朗读思考,同桌交流。

  4.反馈指导。(采用边读边说、边说边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煮饭炒菜,冶炼钢铁……

  5.小结:在古人眼里,“金、木、水、火、土”形成了宇宙的万物,并且相互联系作用构成了我们这个大千世界。

  6.背诵第一、二行儿歌。

  个体试背。指名检查指导。

  (二)了解第三、四行儿歌,并背诵。

  1.(PPT示两行儿歌和复*时贴上“天、地、人”的傅抱石画)出示任务1:朗读这两行儿歌,结合课文的这幅插图,你从“天地分上下”里知道了什么?

  个体朗读思考。

  2.反馈指导。(采用边读边说、边说边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天在上,地在下,是分开的。(学生答案,只要求意思相同,不要求文字雷同。后面的要求相同,不再说明。)

  3.出示任务2:朗读这两行儿歌,想一想:“今”和“古”分别指的是什么?

  个体朗读思考。

  4.反馈指导。(采用边读边说、边说边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今”指的是现在;“古”指的是古代。

  5.小结:是呀。天在上面,包裹着大地;大地在下面,繁衍着万物;太阳、月亮从古到今一直映照着大地万物。

  6.背诵第三、四行儿歌。

  个体试背。指名检查指导。

  (三)背诵课文。

  出示任务:刚才我们把儿歌分成两部分分别背诵下来了,合起来,能背诵吗?同学们试一试。

  个体试背。指名检查指导。班级齐背诵。

  四、认字评价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游戏认字。(方法见上。)

  五、写字指导。

  1.认识田字格。

  (1)导语:从这一课开始,我们就要学*写字了。要把字写好,写漂亮,我们就要清楚一个好帮手――田字格。(PPT示田字格)因为这个格子像田字,所以叫“田字格”。

  (PPT示带有各方位名称的田字格)讲解田字格各方位名称。

  (2)带读、诵读《田字格拍手歌》

  田字格拍手歌

  田字格,四方方,

  写好汉字它来帮。

  左上格、右上格,

  左下格、右下格,

  横中线、竖中线,

  各个方位记心间。

  2.回忆并练*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

  3.指导写“一、二、三”。

  (1)认识笔画“横”,指导写“一”。

  ①学*及书写“横”。

  A.导语:(PPT示“一、二、三”,齐读后)这三个字都是由一个笔画构成的,这个笔画叫做“横”。“横”怎么写才能写好呢?看老师写。

  范写,边写边解说书写方法――起笔轻按成点,再迅速向右运笔,到达终点停住笔,轻按成点,笔尖倒回来从横里提离纸面。

  B.学生在桌面用食指按方法尝试写“横”。

  ②指导书写“一”。

  A.(PPT示教科书“一”田字格学写部分)出示任务:观察“一”在田字格起笔和收笔的位置,说一说。

  个体观察思考,同桌交流。

  B.小结并范写: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请看老师写。“一”在横中线左下格的中间位置起笔,到横中线右上格的中间位置收笔,稍稍有点斜。

  C.学生先描后写。(学生动笔写字前,先提醒执笔和写字姿势,做好后才让动笔写。以下相同,不再说明。)

  D.反馈指导。

  示有毛病的例子,指出错误,然后学生修改。

  (2)认识笔顺“从上到下”,指导写“二、三”。

  ①学*笔顺“从上到下”。

  A.导语:“二、三”是由两个以及以上的笔画组成,写的时候,就会有一个书写笔画顺序的要求了。“笔画顺序”我们简称为“笔顺”(学生跟老师读一次“笔顺”)根据这两个字,今天我们学*的笔顺是“从上到下”,也就是说要先写上面的笔画,才接着写下面的笔画(学生跟老师读一次“从上到下”)。

  B.范写“二”,边写边解说笔画和笔顺:先写上面的短横,再写下面的长横。学生接着边说边书空。

  C. 范写“三”,边写边解说笔画和笔顺:先顺序写上面的两个短横,再写下面的长横。学生接着边说边书空。

  ②指导书写“二”。

  A.(PPT示教科书“二”田字格学写部分)出示任务:观察“二”各笔画在田字格起笔和收笔的位置,说一说。

  个体观察思考,同桌交流。

  B.小结并范写: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请看老师写。“二”上横短,写在上半格;下横长,写在下半格,两横斜度一致,与横中线距离相等。字要居中。

  C.学生先描后写。

  D.反馈指导。

  示有毛病的例子,指出错误,然后学生修改。

  ③指导书写“三”。

  A.(PPT示教科书“三”田字格学写部分)出示任务:观察“三”各笔画在田字格起笔和收笔的位置,说一说。

  个体观察思考,同桌交流。

  B.小结并范写: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请看老师写。“三”第二横最短,写在横中线上;三横斜度一致,距离相等。字要居中。

  C.学生先描后写。

  D.反馈指导。

  示有毛病的例子,指出错误,然后学生修改。

  (3)认识笔画“竖”,指导书写“上”。

  ①学*及书写“竖”。

  A.导语:(PPT示“上”,齐读后)“上”字除了有笔画“横”之外,还出现了一个新笔画,这个笔画叫做“竖”。“竖”怎么写才能写好呢?看老师写。

  范写,边写边解说书写方法――轻按成点再快速直往下,笔尖顺势离开纸面。

  B.学生在桌面用食指按方法尝试写“竖”。

  ②指导书写“上”。

  A.(PPT示教科书“一”田字格学写部分)出示任务:观察“上”各笔画在田字格起笔和收笔的位置,说一说。

  个体观察思考,同桌交流。

  B.小结并范写: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请看老师写。“上”的 “竖”写在竖中线上;在竖中线上半部分起笔,到下半部分收笔。短横写在横中线上方,稍稍离开。长横左下格的中间位置起笔,右下格的中间位置稍上收笔,稍稍有点斜。

  C.学生先描后写。

  D.反馈指导。

  示有毛病的例子,指出错误,然后学生修改。

  六、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第二篇的识字课文,结合生活实际,认识了7个生字宝宝,背诵课文;学*了两个笔画“横”“竖”以及一个写字的笔顺“从上到下”,学写了四个字。(注意总结学生学*的课堂常规、守纪、读书握笔等情况)

  七、写字练*。

  作业设计:

  (一)向家长汇报背诵课文。

  (二)请家长用字卡考考自己对7个生字宝宝的认读。

  《对韵歌》教案 2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会写3个生字。

  2、认识笔画“提”“撇折”“竖折”。

  3、朗读《对韵歌》,感悟韵律美。

  【教学重点】通过听读、看图想象等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读准“风、虫”的字音。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会写3个生字。

  2、认识笔画“提”“撇折”“竖折”。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你们想不想对对子?那老师就出两个满足你们的愿望,我们一起来做“找朋友”的游戏。天对(地),黑对(白),花对(树)。看来咱们班的小朋友也很聪明,对子对得真不错。今天,我们来学一首儿歌《对韵歌》。(板书课文题目:对韵歌。)

  2、展示图片:根据图片说出对子。

  (热)对(冷)(低)对(高)

  3、出示本课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设计意图:游戏导入,展示图片,引入对对子,引起学生学*兴趣,激发学生学*的热情。】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

  出示朗读视频,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

  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三、学*字词

  1、认读生字

  出示四个会认生字“对、雨、风、花、鸟”的组词、识记等,让学生认读,识记生字。

  注意读准:后鼻音“风”,鼻音“鸟”。

  你还有什么好办法识记这4个生字?

  鼓励自主识记生字:

  (1)图文对照,理解字义。“鸟”字可回顾前一课的连线练*感受象形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呈现象形字“云、雨、风、虫”的图片及古今汉字,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找到对应的图片和字。再引导学生结合字形,理解字义。

  (2)抓特点,形象化识记。引导学生在整体识记汉字的基础上,抓住每个生字的特点来识记。如,“雨”的四个点好像雨点从云朵里飘落下来;“风”中间的撇和点就像刮风的情景;“鸟”中间的一点好像它的眼睛,促进字形识记,字义理解。

  (3)组词拓展。如“花”,可以列举“玫瑰花、荷花、桂花、牡丹花、菊花、梨花”等词语,还可以列举生活中样子像花的词语“浪花、雪花、棉花、火花、礼花”等,在拓展中识记。其他词语列举:

  云:乌云、白云、彩云

  雨:暴雨、毛毛雨、雷雨

  风:东风、南风、北风

  (4)可以结合生活,积累由熟字组成的新词,如“风雨、风云、对手、水花、火花、山花、花鸟”。

  2、学生玩识字游戏。

  摘苹果游戏,学生先读生字,谁读对了苹果就归谁,看谁的苹果最多。

  3、指导书写“虫云山”。

  (1)动画展示“虫云山”的笔顺,学生一边观察一边用右手模仿书空。

  (2)学*新笔画“提”“撇折”“竖折”。

  在刚才的书空练*中,你发现那些笔画不认识?

  教师相机强调三个新笔画。“云”字第三笔是“撇折”;“虫”字的第五笔是“提”;“山”的第二笔是“竖折”。

  指导三个新笔画的写法:

  “提”下笔从左到右,从重到轻,收笔要出尖。

  “撇折”下笔从重到轻,撇与提交接时,转换方向从重到轻,稍稍往上斜。

  “竖折”下笔先写短竖,稍稍停顿改变方向写横。

  (3)指导书写生字

  书写时注意:

  “虫”竖写在竖中线上,虫的“口”要写得扁一些,注意第五笔是提,点略长。

  “云”上横短,下横长,撇折从下横的中心点起笔,与点对应,合成一个稳稳的三角形。

  “山”中间的竖最长,竖折的竖最短,第三竖下端略出头。竖与竖之间等距。

  (4)学生完成书中写字练*,先书空笔顺,再观察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看清难写笔画的写法,然后描红,最后练*书写。

  (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三个一”:执笔位置离笔尖一寸,胸离桌子一拳,眼离桌面一尺。)

  (5)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予以指导。

  (6)利用投影仪进行书写展评,鼓励学生多观察。

  【设计意图:初读感知,自主探究,解决字词,扫除阅读障碍,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新型教学理念。】

  四、课堂小结

  本课学*,我们认识了很多生字朋友,扫除了阅读的障碍,积累了字词,了解了对韵歌。

  五、当堂检测

  六、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狼的课文、背诵课文。

  2、看图想象,识记生字。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导入学*

  1.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指名读,评价读。

  2.抽读生字卡片。

  3.出示本课教学目标。

  二、品读释疑

  1.下面我们来一起学*课文。

  自由读课文。

  2.出示第一、二句:

  “云对雨,雪对风。花对树,鸟对虫。”

  每个对子间的词语是什么关系?(都是同一类别的词语。)

  这些词语可以分成哪些类别?

  教师出示“自然现象”“动物”“植物”3个词语,请学生将生字卡片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归类,发现“云、雨、雪、风”都是自然现象,“花、树”是“植物类”,“鸟、虫”都是“动物类”。

  同一类别组成新词读一读,如“云雨、风雪、花树、虫鸟”。(板书:云雨、风雪、花树、虫鸟)

  3。学*最后一句

  (1)出示最后一句,指生朗读。

  出示山清水秀水墨画和柳绿桃红水墨画,引导学生看图找对子。(山对水、柳对桃、红对绿、清对秀)

  (2)去掉“对”字,再指生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成语:山清水秀、桃红柳绿。(板书:山清水秀、桃红柳绿)

  (3)理解“山清水秀”的意思。

  ①出示课件。(播放春季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

  ②学生交流欣赏感受。教师启发:当你看到类似这样的美景时就可以说“山清水秀”。

  ③介绍家乡山清水秀的地方。

  (4)理解“桃红柳绿”。

  练①出示图片,看图片读词。

  ②说一说:( )的桃花,( )的柳树。

  ③个别读,齐读。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朗读时,可以把对应的事物名称略读重一点儿,“对”字轻读,感受汉语言的音韵美。

  (2)背诵时,按第一句自然现象相对,第二句动植物相对,第三句景色相对的思路。

  【设计意图:结合课件,联系生活实际,在互动交流中获得对对子的了解,让学生自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对子词之间的关系。】

  三、课堂拓展

  推荐阅读儿歌《对韵歌》。

  播放儿歌《对韵歌》的范读音频。

  学生跟读,指名读。

  四、课堂小结

  《对韵歌》共3句。第一、二两句以单字对的形式,包罗自然现象“云、雨、雪、风”和动植物“花、树、鸟、虫”。第三句是双字对的形式,呈现山清水秀和柳绿桃红的美丽景色。整篇课文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五、当堂检测

  六、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5对韵歌

  云雨风雪花树虫鸟

  山清水秀桃红柳绿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诵读多形式,熟读巧背诵

  “学*用普通话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这个目标,是教学难点,而且对于这首对韵歌,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背诵下来,就需要老师的多种形式,让学生产生对韵文的兴趣,掌握韵文的节奏,达到熟能成诵。本课中,采用范读、领读、指读、分组读、接龙读等多种形式,重复而不机械,让学生读出兴趣,读出节奏,在读中达到背诵。

  2。识字与阅读,游戏巧安排

  本课中,老师设计了“读生字,摘苹果”、“找朋友”的游戏。学生非常喜欢“摘苹果”这个游戏。老师只有读准“苹果”上的字,才能将桃子摘下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认识了生字,又调整了自己的听课状态。然后,师生、生生玩“找朋友”的游戏,老师大声对着全班说“云对……”,同学大声说“雨”。两个人再一起说“云对雨”。这样的活动,除了让学生认生字,读生字,找生字,还培养了学生大声朗读和与同学互动的人际交往能力,更好的巩固了对儿歌的背诵。

  不足之处:

  今天上课忽视了强调常规问题,纪律表现还算不错,但是还是要不停的强调不停的改正,为了给孩子们形成一个良好的学*生活的*惯。

  《对韵歌》教案 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3个生字,认识3种笔画。

  2、过程与方法:注重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识字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地读儿歌,结合插图了解句子的意思。

  教学重点:

  正确掌握3个生字的音、形、义,能正确书写3个字。

  教学难点:

  正确书写3个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感悟汉字的演变过程。

  二、读儿歌

  1、自己读儿歌,把读不准的字画上小问号。

  2、学生质疑读不准的字,其他同学帮助解疑。

  3、同桌同学互读小儿歌,相互纠正读音。

  4、指名读儿歌,其他同学听听读音是否正确?

  5、通过读儿歌,你知道了什么?借助插图理解句子的意思。

  三、学*生字。

  1、学生读准每个生字的音。

  2、小伙伴互相读一读,比比谁读得好。

  3、教师抽读卡片,顺读,逆读,打乱读。

  4、巩固生字的读音,做贴字游戏。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请学生读,读后把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再指名读生字卡片,读对的就把卡片奖励给他,让他把生字贴在拼音下面,其他同学当裁判共同参与。

  四、了解字义。

  这些生字大家读得真棒,那么你们在生活中用过这些字吗?想想,一会儿说给大家听一听。

  五、记忆生字的字形

  板书设计:

  对 韵 歌

  虫 云 山

  《对韵歌》教案 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一、二、上”等7个生字,会写“一、二”等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认识田字格,并能在田字格中正确、美观地书写汉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激发学*汉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

  一、直接导入,学*对韵歌

  1、课件出示: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天地分上下,日月照今古。

  2、教师范读一遍,简单讲解:第一句是数数;第二句讲的是五行;第三句是介绍天地和上下的;第四句“日月”照应“天地”,今古押韵,介绍了时间概念。

  3、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将课文读熟,字音读准确。

  4、学生自己朗读,对照生字表圈出课文生字。自己读一读。

  二、学*生字

  1、教师板书课文会认生字:一、二、三、四、五、上、下。

  2、认读生字。教师范读字音,学生认真听,练*读,教师指导发音。

  3、识记字形。

  (1)识记“一”,教师点拨引导:

  设置情境引导:出示一根小木棒,引导认知。(木棒竖起来是“1”,横着也是“一”。)记忆:一根木棒“111”,一根木棒“一一一”。

  (2)一根木棒是“一”,那么两根木棒呢?(引导学生知道两根木棒叠加是“二”,认读、识记。)

  (3)识记“三”。(方法同上)

  (4)那么“四”和“五”还是在上面加横吗?(教学“四、五”,引导识记)

  (5)“上”和“下”对比区分识记。

  4、出示会认字,指名学生认读,巩固字音。

  三、指导书写

  1、出示:一、二、三、上,指名认读,巩固字音。

  2、我们已经会认这些生字了,并能准确地读出来,那你们想把它们写好吗?

  3、认识田字格。(课件出示课后*题2中的田字格图片,引导认识竖中线和横中线。观察“上”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教师在黑板上范写“上”。(师边写边提示:先写竖,再写右边短横,最后写长横收笔。)

  5、教学其他生字。(注意先教学笔顺,然后再引导书写。)

  6、学生自由练*,师巡视针对指导。

  四、小结

  1、教师:今天我们学*了一首对韵歌《金木水火土》,并且会认、会写课文中的生字了,大家真是太棒了。现在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读准、读顺。

  2、再读课文,练*背诵。

  《对韵歌》教案 5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 在对对子的过程中,产生识字兴趣。

  三、教学准备

  1、识字卡片。

  2、幻灯片。

  四、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我们都共同生活在美丽的地球上,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在这个美丽的家园中同,我们可以乍到许多美丽的景象和把地球妈妈打扮得漂亮的花草树木。说说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象。

  那课文中又介绍了哪些美丽的景象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提问:你们愿不愿意自己先读读?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怎么办?

  小结:借助拼音来帮助或者向老师、同学请教都是好办法。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轻声。

  (2)检查读书。

  指名读。

  3、再读课文,了解字词的意思,感受对子的形式。

  (1)学生轻声读课文,一边读一过标出生字。标完后,同桌互相考一考。

  (2)说说你画了哪些生字,大声读出来。

  (3)学*第一小节。

  老师出示生字,让学生读出来。

  出示生字“雾”。指名读,集体读。

  提问:你见过雾吗?什么样?什么时候见到的?

  出示词语:晨雾

  学生读词。

  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山栏着什么样的水,什么样的水伴着什么样的山?你觉得这样的词美不美?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用上面的方法学*其他的'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小节。

  (4)学*第二小节。

  学生自由读第二小节,认读下面的生词。

  白菜 红椒 蒜苗 红薯 豆芽 李子

  让学生读这些词语。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记字。

  让让学生读这一小节。

  4、巩固识字。

  出示幻灯片,指名读字和词。

  5、作业。

  把这些字认会。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巩固会认字,进一步记忆字形。

  2、会写8个字。

  二、教学重点

  写好每个字。

  三、教学难点

  掌握字形,把字写

  美观。

  四、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幻灯片

  五、教学过程

  1、复*会认字,自主记忆字形。

  抽取卡片检查。说说自己是如何记住这些字的。

  口头组词。

  读“我的词语库”中的词语。

  2、学*会写字。

  巩固认读。

  指导学生书写。

  读帖观察、总结规律、练*书写。

  练*书写时强调一写二看三对照。

  3、在听写本上听写这8个生字。

  《对韵歌》教案 6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虫、云、山,认识3种笔画。

  2.注重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识字能力。

  3.正确地读儿歌,结合插图了解句子的意思。

  【教学重点】

  正确掌握3个生字的音、形、义,能正确书写3个字。

  【教学难点】

  正确书写3个字。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教法学法】小组合作、朗读法、比赛法、指导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感悟汉字的演变过程。

  二、读儿歌

  1.自己读儿歌,把读不准的字画上小问号。

  2.学生质疑读不准的字,其他同学帮助解疑。

  3.同桌同学互读小儿歌,相互纠正读音。

  4.指名读儿歌,其他同学听听读音是否正确?

  5.通过读儿歌,你知道了什么?借助插图理解句子的意思。

  三、学*生字。

  1.学生读准每个生字的音。

  2.小伙伴互相读一读,比比谁读得好。

  3.教师抽读卡片,顺读,逆读,打乱读。

  4.巩固生字的读音,做贴字游戏。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请学生读,读后把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再指名读生字卡片,读对

  的就把卡片奖励给他,让他把生字贴在拼音下面,其他同学当裁判共同参与。

  四、了解字义。

  这些生字大家读得真棒,那么你们在生活中用过这些字吗?想想,一会儿说给大家听一听。

  五、记忆生字的字形

  第二课时

  一、复*

  1.读不带拼音的生字卡片。

  2.指名读儿歌。

  二、书写生字,识记字形。

  1.要想写好每个字,光能按笔顺描下来是不够的,还要认真观察每笔在田格中的位置,

  这样才能把字写得更好。

  2. 认识新笔画,请大家先认真观察3个字的每一笔在田格中的位置,然后独立写一个。(书上田格中的字)

  3. 让学生当小老师,说说怎样记住虫、云、山,书空。学生提出认为难写的字,师问:你们认为哪个字难写?

  4.学生看老师是怎样写的? 学写生字,

  5.在书上描红2个,自写1个。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6.展示作业,学生评议,口头组词。

  三、总结课文,齐读课文。

  四、作业:

  把《对韵歌》背下来,课外收集一两首。

  板书设计:

  5 对韵歌

  虫 云 山

  《对韵歌》教案 7

  一、我会写

  虫chóng(小虫、虫儿、虫子)

  云yún(白云、云朵、乌云)

  山shān(大山、山上、下山)

  二、我会认

  对duì(一对、对手对白)

  雨yǔ(大雨、下雨、小雨)

  凤fēng(大风、风雨、风光)

  花huā(白花、小花、花朵)

  鸟niǎo(鸟儿、小鸟、一只鸟)

  三、品读课文

  “云、雨、雪、风”是自然现象。

  “花、树、鸟、虫”是自然现象。

  “山清对水秀”突出了自然风光的美。

  “柳绿对桃红”突出了春天景色的美丽。

  《对韵歌》共3句。第一、二两句以单字对的形式,包罗自然现象“云、雨、雪、风”和动植物“花、树、鸟、虫”。第三句是双字对的形式,呈现山清水秀和柳绿桃红的美丽景色。整篇课文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四、教材课后*题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朗读时,可以把对应的事物名称略读重一点儿,“对”字轻读,感受汉语言的音韵美。

  五、推荐阅读

  对韵歌

  葡萄架,苹果园,

  李苦对瓜甜。

  风**,雨绵绵,

  地北对天南。

  《对韵歌》教案 8

  一、学*要求会写的生字。

  (一)、学*书写生字“云”

  1、课件出示“云”字,说一说“云”字部首、结构。

  2、 引导生说出“云”的读音。

  3、我们用先学本义识字法来学*“云”这个字。

  4、同学们我们来观察这个字有几个部件组成?分别是什么?(由“二”和“厶”组成)

  5、【部件本义】

  ①“二”(同“上”)表示天空。

  ②“厶”(胎儿)表示像胎儿那样的云团。

  6、你能根据这两个部件的本义试着说一说“云”本义是什么?

  7、师小结:天空的云团,水蒸气上升遇冷凝聚成微小的水点成团地在空中飘浮叫“云”:云对雨。

  8、指导书写“云”字。强调“云”新笔画撇折。

  ①指导、示范书写生字。

  ②组织学生描红、临写。

  (三)用相似的方法学*以下生字:

  chònɡ甲秾稀

  【字形】甲骨文像蛇之形。

  【本义】蛇,俗称“长虫”。

  指导书写时强调“虫”的笔画提。

  shān甲金苩

  【字形】甲骨文、金文像山峰连绵之形。

  【本义】连绵的山峰。

  指导书写时强调“山”的新笔画竖折。

  1、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生字进行组词、口头造句。

  2、课件出示词语。

  二、学*我会认的生字。

  课件逐一出示认读生字“对、雨、风、花、鸟” 5个字。

  1、指名认读,纠正字音。

  2、多种形式朗读识记字形

  3、交流识记生字方法。

  三、课堂小结。

  巩固练*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对韵歌》教案 9

  教学目标:

  1. 通过运用生活中认识的字,以及请教老师同学或猜读等方式方法,学*用普通话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插图和生活实际,了解词句意思和课文内容,感知我国古人对世界的认识。

  3.正确认读“一”等7个生字。

  4.认识田字格,知道写字要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位置的要求,感知一看二写三对照四改正的书写要求;学*在田字格上写字,努力按照书写要求以及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5.认识笔画“横”“竖”和知道笔顺规则“从上到下”,正确书写“一”等4个生字。

  教学重点:

  1.学*用普通话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正确认读“一”等7个生字。

  3.认识田字格,知道写字要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位置的要求,正确书写“一”等4个生字。

  教学难点:

  1.结合插图和生活实际,了解词句意思和课文内容。

  2. 学*在田字格上写字,努力按照书写要求以及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教学准备:

  教师:“一”等7个生字字卡,傅抱石国画PPT,四幅傅抱石国画的小画。

  学生:每人一套“一”等7个生字字卡。

  教学时数:

  两—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激趣导入,明确主要教学目标。

  (一)复*(PPT示):

  1.认读以下生字。

  天 你 他 地 人 我

  2.示傅抱石纸质图画,指名在上面摆放“天、地、人”三个生字。

  3.朗读课文《天地人》

  (二)激趣导入,明确主要学*目标:

  导语:同学们真聪明,通过学*课文《天地人》,不但会认读了6个字宝宝,还结合自己生活的体验了解了“天、地、人”的意思,知道了“天”在上,“地”在下,“人”在中间,“人”与“天、地”共生共长,和谐发展。那么,这个世界宇宙除了有天地人以外,你们还知道有什么呢?(学生发言、小结)同学们知道得真多,在古人眼里,这世界宇宙万物是由什么构成的呢,我们学*了这个单元的第二篇识字课文,再认识一些字宝宝,就能知道了,有兴趣了解吗?请看老师板书课文题目。

  (三)板书课题,要求学生留心观看。(板书:② 金木水火土)

  (四)学*读课题。

  1.出示任务:这个课题由5个字宝宝组成,同学们看看这5个字宝宝,有哪个字宝宝你会读,轻声读一读。

  个体尝试读。

  2.反馈指导:

  指名汇报会认读的字,正音,范读带读。如有学生不认识的,教师直接范读带读。

  3.带读课题:②金木水火土

  4.齐读课题,要求注意停顿。

  (五)小结:刚才我们学*了读课题,接下来,我们就要通过学*读课文继续学*生字宝宝了。

  二、集中识字,学*朗读。

  (一)尝试读文,学*生字。

  1.出示任务:翻开课本第6页,自己读读课文(提示课题下面的就是课文。)除了刚才已经会读的5个字宝宝外,看看自己还会读哪个字宝宝,不会读哪个字宝宝,在不会读的字宝宝下面点上小圆点,然后请教同桌。

  个体尝试读文,同桌互教。

  2. 反馈指导:

  指名汇报会认读的字,正音,范读带读。如有学生不认识的,教师直接范读带读。(相机出示字卡:一、二、三、四、五、上、下)

  3.小结:这7个字宝宝,就是我们通过这篇课文要能认读的字宝宝了,课文下面用两条横线告诉我们,让我们把它们再读一遍吧。

  4.看黑板字卡,指名读,齐读。注意提示正音:“二、十”翘舌音,“四”舌尖前音。

  (二)会认字的音难字教学。

  1.出示任务:刚才我们已经读准了课文的7个生字宝宝,下面请你将课文读给同桌听,要把字的读音读准;同桌要留心听,如果有哪个生字宝宝读不准,你就在哪个生字宝宝下面画个三角形,同桌读完后告诉他正确的读音。

  同桌互读互纠。

  2. 反馈指导:

  指名汇报帮助同学读准的字。

  预设:音难字:二、四、上。

  相机进行音难字教学。

  用多种形式认读7个会认读的字。

  (三)读准课文,了解会认字意思。

  导语:同学们真用心,很快就把7个生字宝宝读准了,那么你们能把课文读准吗?知道这些生字宝宝在儿歌里是什么意思吗?我们继续学*。

  1.出示任务: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宝宝的读音。

  个体练读。

  2.反馈指导。

  指名朗读课文,相机指导读准会认读的字和课文。

  个体自由练读。

  3.连一连,了解“一、二、三、四、五”。

  (1)出示任务:(PPT示“一、二、三、四、五”)这五个字,是我们汉字表示数字的字,同学们在数学课上和生活中,也学*认识了1—5这些表示数字的字(PPT示打乱顺序的1—5数字)你能分别把它们用直线一一对应连起来吗?(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提供范例:用直线把“五”与“5”连起来。)

  个体思考操作。

  (2)反馈指导。

  指名汇报,教师相机指导并通过PPT呈示。订正后齐读一次。

  (3)小结:“一—五”是汉字表示数字的字,“1—5”是数学上表示数字的字,也叫***数字。表示数字的字在不同语言有不同的书写形式,有兴趣的同学课外可以搜一搜、找一找,了解了解。

  4.口头组词,了解“上、下”。

  (1)(呈示复*时贴上“天、地、人”的傅抱石画)出示任务:在课文《天地人》的学*中,同学们知道了“天”在上,“地”在下,“人”在中间,“人”与“天、地”共生共长,和谐发展。那么,在生活中,你们还知道“上”和“下”还会与哪个字宝宝做好朋友,组成词语呢?

  个体思考后,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①逐一反馈,学生组词正确的,就以字卡为中心板书成词语;如学生用同音字组词的,则把这个词语板书在副板书位置,以示区别和纠正。

  ②如果学生组的词语是日常常用词语,可相机让学生口头用词语说一句话。(注意说话数量的把控,不要喧宾夺主。)

  ③将学生组的词语带读一、两遍。

  ④小结:通过组词,同学们了解到“上”和“下”在课文里表示位置、方位的意思了。同学们真用心,能在生活中知道那么多的词语,其实生活就是一个大课堂,我们可以通过生活认识很多字,知道很多词语的。接下来有信心把课文读好吗?

  (四)尝试有节奏朗读课文。

  1.出示任务:课文是一首儿歌,朗读儿歌就像我们唱歌一样要有节奏,请同学们一边击掌一边朗读课文,看看自己能不能有节奏地读这首儿歌。

  个体尝试击掌有节奏读文。

  2.反馈指导。

  指名击掌读文,相机指导。

  3.一齐击掌有节奏朗读课文。

  (三)会认读的字认字的初步评价。

  1.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2.游戏认字

  (1)我说号码,你读字。(将生字编上序号,老师说序号,会读的学生站起来读。通过是否站起来或站起的快慢观察学生掌握的情况,对没有站起的或站起慢的,指名再认读。)

  (2)我举字卡,你读字。(老师举起呈示字卡,会读的学生站起来读。通过是否站起来或站起的快慢观察学生掌握的情况,对没有站起的或站起慢的,指名再认读。)

  三、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一)了解第一、二行儿歌,并背诵。

  1.(PPT示两行儿歌)出示任务1:“一、二、三、四、五”我们已经知道是汉字表示数字的字,也知道了它们对应的数字了。那么,在古人眼里,这世界宇宙万物是由什么构成的呢?答案就在这两行儿歌里。朗读这两行儿歌,想一想:你知道什么事物是由“金、木、水、土”做成的,或者含有“金、木、水、土”的?

  个体朗读思考,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采用边读边说、边说边读的策略进行。)

  (1)相机指出“金”指的是“金属”,如,金、银、铜、铁等。

  (2)相机指出“木”指的是“植物”,花草树木。

  (3)相机指出不但植物要依赖“土”生存,人和动物实际也是依赖“土”才能生存。

  3.出示任务2:朗读这两行儿歌,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中做什么要用到“火”呢?

  个体朗读思考,同桌交流。

  4.反馈指导。(采用边读边说、边说边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煮饭炒菜,冶炼钢铁……

  5.小结:在古人眼里,“金、木、水、火、土”形成了宇宙的万物,并且相互联系作用构成了我们这个大千世界。

  6.背诵第一、二行儿歌。

  个体试背。指名检查指导。

  (二)了解第三、四行儿歌,并背诵。

  1.(PPT示两行儿歌和复*时贴上“天、地、人”的傅抱石画)出示任务1:朗读这两行儿歌,结合课文的这幅插图,你从“天地分上下”里知道了什么?

  个体朗读思考。

  2.反馈指导。(采用边读边说、边说边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天在上,地在下,是分开的。(学生答案,只要求意思相同,不要求文字雷同。后面的要求相同,不再说明。)

  3.出示任务2:朗读这两行儿歌,想一想:“今”和“古”分别指的是什么?

  个体朗读思考。

  4.反馈指导。(采用边读边说、边说边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今”指的是现在;“古”指的是古代。

  5.小结:是呀。天在上面,包裹着大地;大地在下面,繁衍着万物;太阳、月亮从古到今一直映照着大地万物。

  6.背诵第三、四行儿歌。

  个体试背。指名检查指导。

  (三)背诵课文。

  出示任务:刚才我们把儿歌分成两部分分别背诵下来了,合起来,能背诵吗?同学们试一试。

  个体试背。指名检查指导。班级齐背诵。

  四、认字评价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游戏认字。(方法见上。)

  五、写字指导。

  1.认识田字格。

  (1)导语:从这一课开始,我们就要学*写字了。要把字写好,写漂亮,我们就要清楚一个好帮手——田字格。(PPT示田字格)因为这个格子像田字,所以叫“田字格”。

  (PPT示带有各方位名称的田字格)讲解田字格各方位名称。

  (2)带读、诵读《田字格拍手歌》

  田字格拍手歌

  田字格,四方方,

  写好汉字它来帮。

  左上格、右上格,

  左下格、右下格,

  横中线、竖中线,

  各个方位记心间。

  2.回忆并练*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

  3.指导写“一、二、三”。

  (1)认识笔画“横”,指导写“一”。

  ①学*及书写“横”。

  A.导语:(PPT示“一、二、三”,齐读后)这三个字都是由一个笔画构成的,这个笔画叫做“横”。“横”怎么写才能写好呢?看老师写。

  范写,边写边解说书写方法——起笔轻按成点,再迅速向右运笔,到达终点停住笔,轻按成点,笔尖倒回来从横里提离纸面。

  B.学生在桌面用食指按方法尝试写“横”。

  ②指导书写“一”。

  A.(PPT示教科书“一”田字格学写部分)出示任务:观察“一”在田字格起笔和收笔的位置,说一说。

  个体观察思考,同桌交流。

  B.小结并范写: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请看老师写。“一”在横中线左下格的中间位置起笔,到横中线右上格的中间位置收笔,稍稍有点斜。

  C.学生先描后写。(学生动笔写字前,先提醒执笔和写字姿势,做好后才让动笔写。以下相同,不再说明。)

  D.反馈指导。

  示有毛病的例子,指出错误,然后学生修改。

  (2)认识笔顺“从上到下”,指导写“二、三”。

  ①学*笔顺“从上到下”。

  A.导语:“二、三”是由两个以及以上的笔画组成,写的时候,就会有一个书写笔画顺序的要求了。“笔画顺序”我们简称为“笔顺”(学生跟老师读一次“笔顺”)根据这两个字,今天我们学*的笔顺是“从上到下”,也就是说要先写上面的笔画,才接着写下面的笔画(学生跟老师读一次“从上到下”)。

  B.范写“二”,边写边解说笔画和笔顺:先写上面的短横,再写下面的长横。学生接着边说边书空。

  C. 范写“三”,边写边解说笔画和笔顺:先顺序写上面的两个短横,再写下面的长横。学生接着边说边书空。

  ②指导书写“二”。

  A.(PPT示教科书“二”田字格学写部分)出示任务:观察“二”各笔画在田字格起笔和收笔的位置,说一说。

  个体观察思考,同桌交流。

  B.小结并范写: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请看老师写。“二”上横短,写在上半格;下横长,写在下半格,两横斜度一致,与横中线距离相等。字要居中。

  C.学生先描后写。

  D.反馈指导。

  示有毛病的例子,指出错误,然后学生修改。

  ③指导书写“三”。

  A.(PPT示教科书“三”田字格学写部分)出示任务:观察“三”各笔画在田字格起笔和收笔的位置,说一说。

  个体观察思考,同桌交流。

  B.小结并范写: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请看老师写。“三”第二横最短,写在横中线上;三横斜度一致,距离相等。字要居中。

  C.学生先描后写。

  D.反馈指导。

  示有毛病的例子,指出错误,然后学生修改。

  (3)认识笔画“竖”,指导书写“上”。

  ①学*及书写“竖”。

  A.导语:(PPT示“上”,齐读后)“上”字除了有笔画“横”之外,还出现了一个新笔画,这个笔画叫做“竖”。“竖”怎么写才能写好呢?看老师写。

  范写,边写边解说书写方法——轻按成点再快速直往下,笔尖顺势离开纸面。

  B.学生在桌面用食指按方法尝试写“竖”。

  ②指导书写“上”。

  A.(PPT示教科书“一”田字格学写部分)出示任务:观察“上”各笔画在田字格起笔和收笔的位置,说一说。

  个体观察思考,同桌交流。

  B.小结并范写: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请看老师写。“上”的 “竖”写在竖中线上;在竖中线上半部分起笔,到下半部分收笔。短横写在横中线上方,稍稍离开。长横左下格的中间位置起笔,右下格的中间位置稍上收笔,稍稍有点斜。

  C.学生先描后写。

  D.反馈指导。

  示有毛病的例子,指出错误,然后学生修改。

  六、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第二篇的识字课文,结合生活实际,认识了7个生字宝宝,背诵课文;学*了两个笔画“横”“竖”以及一个写字的笔顺“从上到下”,学写了四个字。(注意总结学生学*的课堂常规、守纪、读书握笔等情况)

  七、写字练*。

  作业设计:

  (一)向家长汇报背诵课文。

  (二)请家长用字卡考考自己对7个生字宝宝的认读。

  《对韵歌》教案 10

  一、教学目标:

  1、认识7个字,会写4个字。认识笔画撇折“ㄥ”。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感受小诗中蕴含的对对子知识。

  二、教学重点:认字和写字。

  三、教学难点:书写汉字

  四、课前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课件

  五、教学时间:三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7个字,认识笔画撇折“ㄥ”。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小诗中蕴含的对对子知识。

  一、对子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古代有一个叫陈文杰的人,他非常聪明,因为对对子对得好而当上了钦差。你们想不想像他一样来对对子?那老师就出两个满足你们的愿望。天对(地),黑对(白),花对(树)。看来咱们班的小朋友也很聪明,对子对得真不错。今天,我们来学一首儿歌《对韵歌》。(板书课文题目:对韵歌。)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孩子都喜欢受到表扬,课前布置孩子动手搜集生活中的资料,对于激发学生学*兴趣和为新课做铺垫,有着一举多得的作用。

  二、识字教学,图文结合

  1、试读对韵歌,并交流在试读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2、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画本课的生字,不会的请教同桌或老师。

  3、指生读课文,纠正朗读不正确的字音。

  4、指导学生学*“对”字。

  (1)屏显第一句,指生朗读。

  (2)出示“对”字。个别读,齐读。

  (3)认识“对”字的部首,指导书空。

  (4)启发学生说一说“对”的反义词。

  5、指导学*“云”“山”“虫”。

  (1)出示一组图片(大屏幕出示图片:图上有云、山、虫),让学生猜一猜这是文中的哪一句?不知道的可以看一看课文。

  (2)学生汇报这是哪一句,并齐读。

  (3)交流画了哪几个生字。

  (4)指生领读这三个生字。重点指导“云”和“虫”。

  (5)学*“云”和“虫”的字理。

  激趣:这几个字你们都已经认识了,这几个字还非常有趣呢!大家认真观察,看看它们是怎样变来的。(屏幕出示“云”和“虫”的字理演变图)

  学生发表感想。

  小结:古人特别聪明,根据物体的某一部分的特点,一点点写出了汉字,汉字多有趣呀!我们在以后的学*中,还会学到更多的汉字知识呢!

  (6)给“云”和“虫”两个字扩词。

  (7)把生字放回句子中指生个别读,齐读。

  6、指导学*“雨”“风”“花”“鸟”。

  7、理解词语。

  (1)出示最后一句,指生朗读。

  (2)去掉“对”字,再指生朗读。教师相机出示成语:山清水秀、桃红柳绿。

  (3)理解“山清水秀”的意思。

  出示课件。(播放春季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

  学生交流欣赏感受。教师启发:当你看到类似这样的美景时就可以说“山清水秀”。

  介绍家乡山清水秀的地方。

  (4)理解“桃红柳绿”。

  出示图片,看图片读词。

  说一说:( )的桃花,( )的柳树。

  齐读最后一行。去掉“对”字再读。

  个别读,齐读。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重视突出识字教学。教师出示美丽的图片,并紧密地联系生活实际,巧妙地引导学生识记生字,加深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有效避免了学*的枯燥,使教学变化灵活,生动活泼。


隆中对教案优选【十】份(扩展7)

——对美的感言优选【十】份

  对美的感言 1

  四年前第一次走进校门的欣喜;第一次住进集体宿舍的无眠;第一次走上学生会的竞选台告诉大家,请相信我会做得很好;第一次庆祝到很晚以至于翻墙进宿舍;第一次凭着自己的努力和汗水可以挣钱了;第一次在一天之中独立处理n个问题,却还算顺利;第一次告诉弟弟妹妹,你们要努力,我会一直支持你们,无比的自豪;第一次,第一次,第一次……四年中有太多的第一次,每次都会发生什么、改变什么,每次都是很努力才会做到,每次过后都会兴奋很久。如今往事已成往事,很多事情已做成了*惯,很多记忆已成永恒,很多美好已经定格。

  阳光灿烂的三月,我走在学校的林荫大道上,看着这个我学*生活了四年的校园,心中感慨万分。篮球场上,学弟们在挥洒着热情的汗水。我们班和其他班打比赛时,我也曾站在场边大喊加油。图书馆门口,同学们进进出出,那里我也曾捧起一本书看得忘了时间。教学楼的教室里,大家正上着课,我也曾在老师上着课的时候在下面偷偷玩着手机。一些模糊的记忆,此刻在我的脑海里又鲜活起来。同学间相处的点点滴滴,老师课上讲的那些有趣的事。我知道,这些已经写进我的生命里了。学生走了一批又来了一批,校园里活跃着的永远是年轻的身影,那里也曾有一个我。

  敬爱的母校,就如我们的第二个家.在这里,我们收获了知识,收获了友谊,收获了人生的道理.它无声地为我们提供了学*的绿荫.而现在,当我们要离开这片再熟悉不过的沃土,才发现,它是多么的令人留恋和不舍. 老师,您就如辛勤的园丁,教予我们知识,教会我们做人。没有浮华的言语,不用绚丽的辞藻.我们记得的,是我们犯错时您的教导;是我们进步时您的笑脸。您都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对我们的关心..这一切,都将深深刻在我的脑海.

  对美的感言 2

  1、做事就像下象棋,必须得走一步看两步想三步,未雨绸缪,运筹帷幄,成竹在胸,才能有将死对方的把握。

  2、每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里,都有一个你爱的人不爱你,爱你的人你不爱,不肯将就,却也没有守得云开见月明。

  3、我们都是孤独的旅行者,人生这条路就得自己背上行囊,越过河流,走过*地,攀上高峰,停不下脚步。

  4、但凡能自己扛的事就别声张,听众不一定就能懂你的喜怒哀乐,明白你的爱恨情仇,多得只是看热闹的,听八卦的人。

  5、累了就就好好的放空一下自己,狗想吃骨头还得摇尾巴呢,何况人呢,哪能享受嗟来之食。

  6、离心机重的人远点,你的不是他们的对手;离结婚的人远点,你要脸且自重;离薄情寡义的人远点,你伤不起。

  7、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有时候放开会比紧握更让自己轻松。

  8、握不住的沙,不如趁早扬了它,有的人就像沙一样,紧握,它会从指缝溜走;摊开,它会随风而去。

  9、都说人生如酒,可苦可辣,苦的是生活,辣的是人;可我觉得人生如茶,苦中带甜,甘之如饴,芳香四溢,就看品茶的人如何品。

  10、就是因为有了畏畏缩缩、怕这怕那的性格,所以才有了吵吵嚷嚷、斤两必究的生活。

  11、华华初上,满目的烟火中透着孤单;霓虹灯下,那踽踽独行的身影是你吗?看起来倔强而又美丽……人生路漫漫,谁?将伴你左右。

  12、读万卷书还须行万里路,再忙也要出去走走,困在一个地方迟早会发霉的。

  13、记住自己是一个有原则的人,别太好说话了。不要不管什么事,不管什么人,一找帮忙就答应,塑造一个没了原则,没了底线的自己,那么没人会在意你的感受。

  14、做的事一定不要拖泥带水,拒绝的人一定要当机立断,拖拖拉拉的后果只会让自己陷入不必要的麻烦里。

  15、人都说:“群聚守住嘴,独处守住心”,管住自己的嘴,该说的说,不确定的不乱说,不该说的更不要说,祸从口出。

  16、人都是带着面具生活,是个多面体,白天衣冠楚楚、彬彬有礼,晚上可能又是另一幅样子,不以貌取人,不片面断事。

  17、能力很重要,但人品更重要,当人品不行时,能力也就显得无足轻重了。

  18、什么时候也别忘记学*,因为学*是提高能力的阶梯。

  19、适应很重要,没有改变世界的能力,那就必须改变自己,这样处境才会越来越顺利。

  20、多一点包容,生活会越来越美的。

  对美的感言 3

  幸福就是当我看不到你的时候,我还是安慰自己,能静静地这样想你也是挺好的。

  幸福就是当我想起你的是时候,一股春天的暖流钻进心窝。

  幸福就是有天走到天台上看星星时,突然下起了流星雨。

  幸福就是当你看到一幅秀丽风景画时,两人异口同声地说:我们去这里游玩吧!

  幸福就是一起看烟花,在最绚烂的烟花下一起感觉到我们的爱情永不消散。

  幸福就是当戒指套入你的无名指时,你不会害怕被套,而是觉得很甜蜜。

  幸福就是哪怕生活再艰辛每天都会抽出一个小时的时间和你拉家常。

  幸福就是不管你有多么地野蛮,爱人都会像往常一样支持你。

  对美的感言 4

  1.她忧伤而美丽的面容,是我一辈子都读不厌倦的诗。

  2.活着的气度则是要刚柔并济,胸中有天地。要坚韧不拔,顽强不屈。要傲骨侠肠,正直勇敢。

  3.一生中,只要心淡如菊,声名显著,就会守之以敛藏;人生,顺其自然,淡然处之,你的生活就会充满阳光,人生就会幸福快乐,生命就会精彩灿烂。

  4.香烟爱上火柴,就注定要被伤害!一只风筝一辈子只会为一根钱冒险!在爱的世界里,没有谁对不起谁,只有谁不懂得珍惜谁!

  5.我爱你时,你说什么就是什么。我不爱你,你说你是什么。

  6.大海的宽广在于汇集大大小小的川流,生命的汪洋在于包容深深浅浅的缘分。

  7.人生就像弈棋,一步失误,全盘皆输。但不同的是,人生不如弈棋,任何人都没有再来一局的机会。因此,在每一个阶段,都要用心思考和感悟。

  8.节约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就等于延长了人的寿命。

  9.当我们懂得了爱的真谛,学会了珍惜,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遗失的就会少很多。

  10.让人把话讲完,是大度是谦恭,是强而不锐,也是有力量的体现。容言要有勇气,没有勇气则听不得诤言;容言要有耐心。

  11.我年轻时想变成任何一个人,除了我自己。

  12.一个人只有时刻保持幸福快乐的感觉,才会使自己更加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只有快乐,愉快的,才是创造力和人生动力的源泉;只有不断自己创造快乐,与自己快乐相处的人,才能远离痛苦与烦恼,才能拥有快乐的人生。

  13.耶稣在星期五被钉死在十字架上,那是全世界最绝望的一天。可是三天后就是复活节——所以,人在困境中应学会,至少再等三天!

  14.走*原野,才能饱赏春天的美色;融入江河,才能感知夏水的温柔;采摘硕果,才能品尝秋天的味道;走过寒冬,才能感知春天的温暖!

  15.一棵小草,也许永远不能成为参天大树,但它可能做最绿最坚强的小草;一滴水,也许永远不能像长江大河一样奔腾,但它可以成为所有水中的最纯的那一滴

  16.最浪漫的三个字,不是“我爱你”,而是“在一起”。

  17.要相信自己,即使身处逆境,也不要轻言放弃。

  18.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19.我不知道我现在做的'哪些是对的,那些是错的,而当我终于老死的时候我才知道这些。所以我现在所能做的就是尽力做好每一件事,然后等待着老死。

  20.要想走好人生的每一步都难乎其难,做事只能谨言慎行,闲暇时还得常思己过,莫论人非!

  21.现实的城市犹如雾中的风景,隐隐地散发着忧郁的美,承载着没有承诺的梦。

  22.也许有些人很可恶,有些人很卑鄙。而当我设身为他想象的时候,我才知道:他比我还可怜。所以请原谅所有你见过的人,好人或者坏人

  23.没有一种好生活是一帆风顺的,没有一种幸福是不经历痛苦的,没有一种成长是不需要努力锤炼的,没有一种收获是不需要努力耕耘的。

  24.我们就是沿着过去的轨迹,走向明天,那些美好纵然留在心中,但毕竟属于曾经,挥手走好。回望过去,曾经的那些都已过去,不管是酸甜,还是苦辣,都在岁月中慢慢消逝,成为历史,成为记忆。

  25.人可以不美丽,但要健康;人可以不伟大,但要快乐;人可以不完美,但要追求。

  对美的感言 5

  1、学会开始爱自己,世界才会开始爱你。

  2、**是过期的儿童,老人是失效的**。

  3、生活就是要逼自己变得逆来顺受,宠辱不惊。

  4、你叫嚣着要活得光辉灿烂,到头来,你却只是*凡普通。

  5、生活不易,全靠演技。把角色演成自己,把自己演到失忆。

  6、农民的生活非常不容易,因为他(她)们必须夜以继日地工作。

  7、社会不留无能之人,现实逼着我们成长,不努力,拿什么对待明天。

  8、他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安定的工作,希望从此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

  9、原来生活里处处是陷阱,而我却无知无畏的深一脚浅一脚的走到现在,真不容易。

  10、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谁都有自己扮演的角色,不要轻易去评论一个人,生活真的很不容易。

  11、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不例外,目的性越强就越不容易成功。作者:李家晔出处:有一种智慧叫以退为进

  12、难过了悲伤一下没关系,想哭了哭一下没关系,一个人孤单一下没关系,给时间一点时间,一切都会过去。

  13、总有那么一些歌,让我们悲伤,让我们哭泣但其实让我们哭泣的并不是那些歌本身,而是藏在回忆里的那些人。

  14、不要在喝醉时联系任何人,不要在深夜做任何决定。矫情的话要尽量憋在心里,天亮了你会庆幸当时没有说出口。

  15、人生就是如此。理想和现实之间,总是有太遥远的距离。这个距离,让多少人望而却步,让多少人忘了走路时的初衷。

  16、生活本就不容易,不必事事渴求别人的理解和认同,静静的过自己的生活。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伤,岁月无恙。

  17、人生是否有奇迹,且看自己去努力,前方或许有荆棘,千万不要去躲避,生活一点不容易,前途如何看自己,拼搏才是真实力。

  18、第一步,抬头。第二步,闭眼。这样,眼泪就都流进心里了。我想起来了我从来没有不喜欢你,那些让你伤心的.难听话,全是我撒谎。

  19、人活着就是一辈子,生活不易,人生就是无止境的漂泊。岁月就是贼,总是不经意间偷去了你许多,美好的容颜,真实的情感,幸福的生活。

  20、其实,生活只有三件事,自己的事,别人的事和老天爷的事,你要知道,你只需要做好自己的事,老天爷的事你管不了,别人的事与你无关。

  对美的感言 6

  1. 几个人用同样的钥匙,打开同一扇门。几个人用同样的目光,跟空荡的寝室说再见。

  2. 毕业了,曾经那些不在意的人和事,现在想来多么珍贵

  3. 和大学说再见,却不跟青春道别

  4. 毕业了,曾经在一起的打打闹闹也已经远去。

  5. 也许ー个转身,真的是永远恴别离毕业赠言。

  6. 毕业了,真的就这样,也就是这样,也只有这样!

  7. 我们一起奋斗的日子,一起跑过的日子是最值得怀念的。

  8. 毕业了,没有所谓的逃课了,给自由和散漫道别了。

  9. 六月的风中飘散着麦子熟透的气息---又一个毕业的季节来临了

  10. 日出日落,月圆月缺,总叫人期待,期待一次惊喜的通话,一封意外的信件,一刻相聚的欢愉,一夕促膝的长谈,一束鲜花的清香 ……日后,我最爱的同学们啊,我期待的一丝喜悦都来自于你。让时间老去,让激情回归!愿事业一帆风顺,爱情甜甜美美,请带着我的期冀幸福一生!写不完的句子,但终一句话,我爱你们!

  11. 我们即将步入新的生活,前面的路还很长很长,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所拥有的青春和友谊,用真情去浇灌友谊的花蕾

  12. 聚也不是开始,散也不是结束。同窗数载凝的无数美好,将永远铭刻我心!

  13.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岁月荏苒,青春行走在时间的河岸,渐行渐远。

  14. 同窗数载少年情长,望征程千种思绪,愿友情化为奋进的力量!

  15. 大学是不变的庄园,我们都只是过客。无论是风云还是坎坷,抛开外面的缤纷,留下的都只是生活,过去的不用太执着,放开手为未来一搏以下届毕业轻轻的挥一挥手,四载的同窗将分离,道一声*安,说一声珍重,带上兄弟姐妹的情谊,一路走好!再见了,眷恋的校园!再见了,美好的时光!

  对美的感言 7

  1.人生最大的骄傲,就是在成年时实现童年的梦想。

  2.很多大事往往败在小人物手里,因为做大事情的人总是容易忽视小人物。

  3.人生最高之理想,在求达于真理。

  4.我们确实活得艰难,一要承受种种外部的压力,更要面对自己内心的困惑。在苦苦挣扎中,如果有人向你投以理解的目光,你会感到一种生命的暖意,或许仅有短暂的一瞥,就足以使我感奋不已。

  5.也许你的得到与失去并不相称,也许你的失去与得到并不对等。但是要记住的是,祸为福之起,福为祸之因。

  6.人生十字路口是一道选择题,谨慎选择才能确保正确方向,糊涂选择就易步入歧途,放弃选择就会迷失方向。

  7.自由是最伟大的礼物。而自我满足则是最伟大的自由。

  8.关于感情,我们每次都是真心。关于付出,我们都很真诚。关于伤害,彼此都很疼痛。关于眼泪,彼此都要珍惜。

  9.和阳光的人一起,心里就不会晦暗;和睿智的人一起,遇事就不会迷茫;和快乐的人一起,嘴角就会常带微笑。愿你笑容灿,心情媚!

  10.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验。不经意间听到某一首歌,某一段旋律,就会瞬间回忆起某段时光里的自己。或大学,或高中,或看见曾经在自己座位旁,那张用粉笔划下着白线的青涩脸孔。

  对美的感言 8

  幸福是我讲一个笑话,对方也讲一个笑话,然后后两人在街上笑得当其他人不存在。

  幸福是听他乐于和你分享他小时候的趣事。

  幸福是逛商场,看男装时,也会想象衣服穿在他身上的样子。

  幸福是你给朋友说他有多可爱,朋友半天没有笑,而你却笑得合不拢嘴。

  幸福是他不停的帮我整理被大风刮乱的头发,悄悄留下一个吻。

  幸福是双手拼命地挡住他那双眼睛,红着脸喊到:不准你这样看着我!

  对美的感言 9

  1. 如果要给他什么东西他才对你好,不给他东西就对你不好,这样的朋友千万别交。

  2. 游手好闲会使人心智生锈。

  3. 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

  4. 早荣亦早枯,易得还易失。

  5. 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

  6. 人生最好是一座永远也爬不到顶的山,不过,还是先做好走下坡路的准备吧。

  7. 居高位者易骄,处佚乐者易侈。

  8. 做事不考虑后果,就会受到惩罚,别人没法代替承担。

  9. 幸灾不仁,乘危不武。

  10. 漫无目的的生活,就像出海航行而没有指南针。

  11.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快乐本由心决定,一如空气存在,用力呼吸才会发觉,但用力呼吸到喘息,便生了害怕失去之心,执著于快乐,便不快乐。

  12. 年轻是本钱,但不努力就不值钱。

  13. 有些事看起来无关紧要,但其实正是你的要害所在,如果你忽视了它,那么最终倒霉的就是你自己。

  14. 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不要因为世界虚伪,你也变的虚伪了。

  15. 绝不能为了成功而不择手段,刻薄成家,理无久享。

  16. 不要走得太急,有些东西总要经历,明天会更好。有些事情要自己走过,走错了就当是一个经历,记得以后不要重复。

  17. 自私的爱永远是零结果。

  18. 如果我们当官的自己先富起来了,而不去管那些穷人,这就违背了我们当年革命的宗旨,人民就不会再拥护我们,我们自己就要**的!就是我们富足了,为官之人也要注意节俭,节俭养性,奢侈丧德,这是封建皇帝朱元璋都明白的道理。

  19. 有时候明明已经认识到了错误,但很多人并不会马上改正,直到丧失了改正的机会,悔之晚矣!

  20. 对人诚恳,做事负责,多结善缘,自然多得人的帮助。淡泊明志,随遇而安,不作非分之想,心境安泰,必少许多失意之苦。

  21. 学未至而好语变者,必知终有患。盖变不可轻议,若骤然语变,则知操术已不正。

  22. 事情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也不是等出来的。守株待兔,是一种无结果的行为,坐以待毙,就是等死。

  23. 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24. 不要把宽容当作软弱,不要把帮助当成责任,不要把同情当作亏欠。

  25. 贪婪是最真实的贫穷,满足是最真实的财富。

  对美的感言 10

  1、以前觉得不想和他们待在一起,可是毕业之后特别特别想他们

  2、开心的时候要想起我,难受的时候要记得你还有我。———致闺蜜

  3、等毕业了,我们一起去旅行!

  4、想想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的子,真的好快乐,-------致刚毕业的xx同学,

  5、我有个计划,关于未来、关于梦想。

  6、明年的夏天就是我们毕业的时候了,不得不感叹时间流逝之快,突然发现自己有多么不舍。

  7、毕业后、你不是我的。

  8、突然想到我们正青春,为何不疯狂,去做那些不切实际的事情。

  9、离开了我不会忘记。 - 毕业季

  10、我们之间的差别就在于,我是发神经病了才会不理你,你是只有发神经病了才会想到要理我......

  11、毕业以后,我们即将分离

  12、奇葩一样的我们,就要毕业了学毕业还恍惚如昨、还没缓和过来就即将要被卷入下一个分道扬镳的毕业漩涡里

  13、等我们毕业的那一天 不管男生女生 不要害羞 都给彼此一个拥抱好不好 很纯洁的拥抱

  14、相得益彰 毕业 不要哭 微笑 我们珍重再见

  15、你以为对女生好就是给她买好吃的,陪她一起玩吗,其实是你要更加的努力学*,要有好的成绩才是对她真正的好

  16、总有一些句子会滴墨成伤,总有一个人会在记忆里站成永恒。

  17、我们的相遇在这里,我们的离别也在这里。再见了,亲爱的同桌

  18、酷霸、一定要加油!

  19、还有两个我们就会与生物地理分别 还有四个升入恐怖的初三 还有一年我们去毕业考

  20、过完这个夏天、我们就各奔东西。不论你爱或讨厌。我们都将可能再不相见。我能保证、终不想念!


隆中对教案优选【十】份(扩展8)

——对员工的评语优选【十】份

  对员工的评语 1

  员工评语1:良好的个人形象和素养,专业技能或业务水*优秀,为公司利益不计个人得失,对本职工作兢兢业业,锐意进取,为公司员工树立良好形象并起到带头作用;为公司创造出较好的企业效益或社会效益

  员工评语2:良好的个人形象和素养,专业技能或业务水*优秀,为公司业务创造更多机会和效益,受公司客户及合作企业好评,为公司创造出较好的企业效益或社会效益;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服从整体安排,爱岗敬业,乐于助人,与同事相处融洽,业务知识扎实,业务水*优秀,能带动东区的给为同事积极工作,胜任东区大区经理工作;工作出色,业务熟悉,为我们成立起榜样。

  员工评语3: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服从整体安排,爱岗敬业,业务知识扎实,业务水*优秀,与北区各位经理相处融洽,树立榜样,胜任北区大区经理工作;人品端正、做事塌实、行为规范、对待所负责区域进行有效指导,并提出建设性意见;高度敬业,表现出色

  员工评语4:工作认真刻苦,服务态度非常好,使经理在XXXXX的时候没有后顾之忧;工作积极,热情周到,有一定的领导能力,专业技能业务水*优秀,业务水*也在不断提高,关心每一位合鑫人,是我们大家学*的榜样;能胜任本职工作,爱岗敬业、乐于助人,与同事相处融洽,服从整体安排,对本职工作兢兢业业,锐意进取,起榜样作用,为我们树立良好形象

  员工评语5:工作热情高;人品端正、德行优良、自身修养较高、对待客户诚信;对待工作严谨、处处为公司考虑,能够虚心接受同事给予的建议并改正;学*进步较快、受到大多数客户的好评

  员工评语6:工作认真负责,爱岗敬业,服从整体安排,形象良好;对本职工作兢兢业业,锐意进取,乐于助人,关心同事,与同事相处融洽,善于合作,起带头作用

  员工评语7:优秀的业务水*,为公司创造出较好的企业效益,与同事相处和谐

  员工评语8: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能完全胜任本职工作,爱岗敬业,乐于助人,与同事相处融洽,善于合作

  员工评语9:对本职工作兢兢业业,锐意进取,起到带头作用

  对员工的评语 2

  1.对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更有公而忘私,以大局为重的精神,在*时的工作中不仅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的精益求精,还能主动协助其它的岗位把工作作好,值得我们好好学*。

  2.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能完全胜任本职工作,爱岗敬业,乐于助人,与同事相处融洽,善于合作。

  3.工作成绩进步大,悟性较强,能很快适应新的岗位,能随时根据工作需要调整工作方法和端正心态,不断反思自己,注重个人成长,能有效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从而在工作中收到良好效果。

  4.该员工*时工作仔细认真负责,不但执行力强,且工作配合度也好,有积极向上的工作心态,能主动协助其他同事工作,并且能按时完成上级领导安排的相关工作!

  5.该员工*时工作认真,有高速度高效率高质量的工作表现,且在日常生活中能与其他同事团结友爱,互助进取!

  6.该员工*时积极向上,不仅配合度较好,且*时工作表现也很努力,在工作时能以认真仔细负责的心度去做好自己的工作。

  7.该员工*时工作能将自己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不仅工作认真做事效率好,而且上班的纪律也很好,值得各位同事学*,望各位同事以以上人员为榜样,在今后的工作中,把自身的发展与公司的发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8. XXX在我司工作期间,严格遵守我司的各种规章制度,积极主动向同事请教工作的各种知识,服从安排,踏实肯干,开拓视野,丰富了工作经验,为我司创造了更多的价值。望在以后的工作学*中更加的努力。

  9.望各位同事以以上人员为榜样,在今后的工作中,把自身的发展与公司的发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一起创造什么什么公司辉煌的明天!

  10.良好的个人形象和素养,专业技能或业务水*优秀,为公司利益不计个人得失,对本职工作兢兢业业,锐意进取,为公司员工树立良好形象并起到带头作用;为公司创造出较好的企业效益或社会效益

  11.良好的个人形象和素养,专业技能或业务水*优秀,为公司业务创造更多机会和效益,受公司客户及合作企业好评,为公司创造出较好的企业效益或社会效益;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服从整体安排,爱岗敬业,乐于助人,与同事相处融洽,业务知识扎实,业务水*优秀,能带动东区的给为同事积极工作,胜任东区大区经理工作;工作出色,业务熟悉,为我们成立起榜样。

  12.她负责集团行政工作以及对外宣传,工作认真负责,海华二十年周年庆典期间,她辛勤付出,圆满完成集团20xx年度工作目标之一,获得肯定。

  13.她责任心强工作认真细致。*时严把工程质量关,在预决算方面为公司核减不少资金,在公司创精品理念下,积极贡献了自己的一份气力。

  14.勤恳务实,善于学*,对本职工作兢兢业业,注重个人成长;工作成绩进步大,业绩发展迅速,或有效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从而在工作中收到良好效果;悟性较强,能很快适应新的岗位,在新的业务区域可以立即开展工作;能随时根据工作需要调整工作方法和端正心态,不断反思自己,注重个人成长;能在业余时间精专业务知识,提高工作能力;悟性高,工作认真勤奋,吃苦耐劳,进步很快,在新人中起到了榜样作用

  15.他爱岗敬业忠诚企业,精于暖通设备,是优秀的技能人员。*时工作不但以身作则,还积极帮助部分同事掌握提高技能,与各人共同进步。

  16.作为一名老员工,他工作勤勤恳恳,不论是部分一样*常工作,还是在PA需要的时间,他都能挺身而出,带领团队共同完成任务。

  17.该员工*时工作仔细。

  18.该员工*时工作能将自己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不仅工作认。

  19.勤恳务实,善于学*,对本职工作兢兢业业,注重个人成长。

  对员工的评语 3

  1. 身为主管,关心员工。经常顶服务员的岗位,连续两个多月都没有工休。

  2. 在餐厅曾多次被评为最佳领班,为人不错,与同事相处融洽。

  3. 工作认真负责,人很和蔼,对同事关心,晚上值班即使回去的再晚也无怨言,默默无闻。

  4. 工作积极热情度高,能吃苦耐劳,每次在门口挽留顾客的激情很浓。

  5. 在最忙的时候一个人做两个人的工作,从无怨言。

  6. 作为领班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7. 协作意识特别强,哪儿需要哪儿去,休息也心系酒店。

  8. ,在日常工作中能团结同事,互帮互助。实干精神强,得到全体员工的好评,是酒店的好榜样。

  9. 不怕苦不怕累,对工作兢兢业业,在春节期间一个人做凉菜,每天所有工作一个人完成,在质量和速度上都有保证,天天加班加点,连中午都不休息,从来不在领导面前说“不”。

  10. 工作认真负责,在收银这个岗位上表现很优秀,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团结员工,品德高尚,*时收银不忙时经常到前厅为顾客服务。

  11. 领导在不在都一样,出色完成工作。

  12. 作为一名迎宾,工作上进,各方面业务能力强,不论服务还是工作技巧都是餐厅员工学*的榜样,爱岗敬业。

  13. 工作雷厉风行,高效快捷,在餐厅有“霸王花”的美称。

  14. 对客服务热情周到细心,让客人很满意,在接待全球骨科会议时,给来自各国的外宾留下深刻印象。客人表示下次来一定要住你们酒店。

  15. 不断学*充实自己,利用业余时间学*英语,在她(寝室长的带动下,同寝室来自各部门的员工掀起学*英语的热潮。

  16. 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工作和生活,带领舍友做好内务,宿舍多次被评为优秀宿舍。

  17. 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在培训中提升自我,在参加业主方组织的拓展训练中勇于接受挑战甚至超过男孩子,受到酒店领导的表扬,称赞其不愧是“霸王花”。在勇登天梯环节,和另五名同事短短分钟登顶,王总当场拿出元钱对其进行奖励。

  18. 身为出品部员工,注意节约材料,控制成本。使公司利益最大化。将作果盘剩下的水果边角废料榨成鲜榨果汁,上一餐剩的咖啡红茶和已开瓶快变质的红酒添加其他成分变成特饮出售,各种果皮雕刻成装饰物,变废为宝。

  19. 在回收废品的工作中表现突出,从肮脏的垃圾桶中将能卖得废纸皮瓶子捡起来,整齐摆放,统一出售。

  20. 虚心学*,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各项业务技能,来酒店半个月就能独立上岗。

  对员工的评语 4

  在**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评语吧,评语能够帮助被评价对象不断地接*于目标、达到目标,使取向目标的行为得到强化,背离目标的行为得到弱化。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评语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对员工的评语,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是搞清楚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弄清楚自己是“卖”什么的,摆正自己的位置,明晰主管的主要任务,站在什么样的立场,才不至于“错位”,做不该做的.事,说不该说的话。主管应该扮演领导者、教练、绩效伙伴、变革者四种角色,作为经营者的代言人,站在公司的角度来看问题处理事,领导激励下属完成任务,训练下属,提高他们的技术和能力,共同完成组织部门的绩效。

  二是学些时间管理的知识和技能,管理者应该紧扣要事,要事第一,根据时间管理工具原则方法来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知道那些事是重点应该自己亲自去做的,那些事应该授权别人去做的,那些事是应该拒绝的,那些事在浪费自己的时间,使自己工作效率低下,提高做事的效能效率。

  三是学会和上下左右的沟通技巧,尤其和下属的沟通,了解下属的心里所想,工作所需,会倾心长谈,及时表扬,发现错误及时批评,定期对下属工作进行绩效评估、谈话,指出他工作中优缺点,帮他改正进步。同时掌握公司内外部沟通渠道、方式,开会、写报告等,来进行组织流畅沟通。

  能够遵守公司纪律,不迟到、不早退,在工作时间内能坚守岗位,对工作负责;工作上主观能动性强,能够较为全面的掌握本岗位业务,能够较为迅速的执行领导的具体工作要求,并能很好的配合好其它部门完成工作;思想认识上主观辨别能力与分析能力较强,对待问题能准确及时辨别对错,思想上成熟;工作上能够主动的进行学*,并且在具体工作中能积极发挥创造性思维,注重观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并时而与其它同事探讨管理水*的如何提高等问题,考虑问题、处理问题稳妥;人际交往上能很快的融入到整个团队之中,能与其它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是不是因为你相信“工作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所以你总能坚持着努力工作?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你已成为全校闻名的好学生。新的工作生活已经在你面前展开,愿你驾驶着装满知识的巨轮,树起理想的风帆,擎着奋斗的指南针,抵达成功的彼岸。

  “哪怕我是一颗小星星,我也要让它闪光发亮!”为此,你默默地努力凝聚力量。也许,那句“原谅自己就是堕落的开始”让我有找到了知音的感觉,特希望你能一直考最优秀的成绩。希望今后在工作能更大胆地表现自己,多思考,相信,成功的花朵在汗水的浇灌中会更加鲜艳。

  对员工的评语 5

  公司员工评语大全【1】

  该同事工作认真负责,待人热情,积极参加公司举办的各项活动,关心同事,具有良好的个人素质,服从上级安排,对工作认真负责。工作经验丰富,技术水*较高,有问题能及时处理或向上级反映。团结同事,一视同仁,对新员工耐心指导,热心传授技术和安全操作流程。

  该同事在20**年的时间里,工作认真负责,待人热情,积极参加公司举办的各项活动,关心同事,发扬互助友爱的精神,主动协助其他同事的工作。凭借几年实际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能够做到物品进仓熟练、准确率高。

  该员工自入职以来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在缩水岗位上工作认真积极,服从管理,虚心好学,团结同事。由于*时的工作表现出色且准确率高,多次在部门月工作会上得到上级表扬。她为人谦和,对新员工的辅导耐心细致,与工作相关部门配合良好。综合以上表现在这次优秀员工的选举会上得到了部门全体员工的一致赞同。

  该员工入厂3年来工作勤恳,团结同事,服从性强,关心集体,为人本份,做事从不斤斤计较,在自己机台没有任务的情况下,主动帮助其他同事,具有一定的团队精神。所以大家一致推荐他为优秀员工。

  该员工做事认真,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服从上级安排,在人手紧张的情况下,能主动帮助其它岗位,工作态度端正,心胸开阔,关心和热爱集体,是一名称职的好员工。

  该员工在工作上任劳任怨,勤快务实,服从领导,团结同事,能认真执行干布工艺标准,自我检讨意识较强,发现工作中的缺点能及时改正,对新员工耐心辅导,互助友爱。在车间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

  该员工在司炉工作岗位上,认真负责,积极配合班组工作,工作中不怕脏、不怕累,在锅炉设备维修保养时,主动下炉底清除煤渣。在技能上精益求精,善于学*,很快掌握了新锅炉的经济运行方法,为公司节能方面发挥了自己的作用。

  该员工热爱工作岗位,以身作则,个人技术强。在日常维修中主动想法设法做到节约,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充分利用、重复利用、修旧利废。运用深厚的电工技能,攻克好修复了许多被认为报废的电子元件,电子开关插座等。

  工作成绩进步大,悟性较强,能很快适应新的岗位,能随时根据工作需要调整工作方法和端正心态,不断反思自己,注重个人成长,能有效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从而在工作中收到良好效果。

  该员工自觉遵守厂规厂纪,工作积极,服从工作安排,主动协助组长完成下达的任务,积极帮助新员工培训,在车间起到模范带头作用,201*年总产量为525391磅,因此被评为优秀员工。

  该员工工作认真,脚踏实地,关心同事。虽然工作性质繁琐、复杂,但她能*和的对待,处理事情有条不紊,工作总能自觉、认真、细致地完成,受到办公室成员一致好评。工作中她能够站在公司的角度,经常提出合理化建议,为部门的管理出谋策划,是领导的好助手。

  该员工工作经验丰富且熟练,不论是本职工作还是辅助其他岗位的工作,从不斤斤计较。工作认真、负责,能主动帮助其他工友。本着要做就一定要做好的原则,工作中不怕累、不怕苦、善于钻研,是本部门员工学*的榜样。

  该员工工作认真,服从分配,能够按时完成领班交待的工作任务。虚心好学,凭借自己的努力学*和自我总结,很快从一名新员工成为QC骨干,误检和漏检率低,在新员工流动性大的情况下,能够耐心细致地指导新员工的日常工作,为部门主管排忧解难。

  物业公司优秀员工评语【2】

  1) 该员工*时积极向上,不仅配合度较好,且*时工作表现也很努力,在工作时能以认真仔细负责的.心度去做好自己的工作。

  2) xx在我司工作期间,严格遵守我司的各种规章制度,积极主动向同事请教工作的各种知识,服从安排,踏实肯干,开拓视野,丰富了工作经验,为我司创造了更多的价值。望在以后的工作学*中更加的努力。

  3) 良好的个人形象和素养,专业技能或业务水*优秀,为公司利益不计个人得失,对本职工作兢兢业业,锐意进取,为公司员工树立良好形象并起到带头作用;为公司创造出较好的企业效益或社会效益

  4) 工作认真刻苦,服务态度非常好,使经理在xx的时候没有后顾之忧;工作积极,热情周到,有一定的领导能力,专业技能业务水*优秀,业务水*也在不断提高,关心每一位合鑫人,是我们大家学*的榜样;能胜任本职工作,爱岗敬业乐于助人,与同事相处融洽,服从整体安排,对本职工作兢兢业业,锐意进取,起榜样作用,为我们树立良好形象。

  5) 该员工在工作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认真负责,工作能力也在学*中不断提高,关心同事,非常值得大家学*。

  6) 工作认真刻苦,服务态度非常好,使经理在XXXXX的时候没有后顾之忧;工作积极,热情周到,有一定的领导能力,专业技能业务水*优秀,业务水*也在不断提高,关心每一位合鑫人,是我们大家学*的榜样;能胜任本职工作,爱岗敬业乐于助人,与同事相处融洽,服从整体安排,对本职工作兢兢业业,锐意进取,起榜样作用,为我们树立良好形象

  7) 该员工*时工作能将自己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不仅工作认真做事效率好,而且上班的纪律也很好,值得各位同事学*

  8) 工作热情高;人品端正德行优良自身修养较高对待客户诚信;对待工作严谨处处为公司考虑,能够虚心接受同事给予的建议并改正;学*进步较快受到大多数客户的好评

  9) 该员工*时工作认真,有高速度高效率高质量的工作表现,且在日常生活中能与其他同事团结友爱,互助进取!

  10) 工作成绩进步大,悟性较强,能很快适应新的岗位,能随时根据工作需要调整工作方法和端正心态,不断反思自己,注重个人成长,能有效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从而在工作中收到良好效果。

  年度优秀员工评语【3】

  该员工*时工作仔细、认真、负责,不但执行力强,且工作配合度也好,有积极向上的工作心态,能主动协助其他同事工作,并且能按时完成上级领导安排的相关工作!

  该员工*时工作认真,有高速度、高效率、高质量的工作表现,且在日常生活中能与其他同事团结友爱,互助进取!

  该员工*时积极向上,不仅配合度较好,且*时工作表现也很努力,在工作时能以认真、仔细、负责的心该员工*时工作能将自己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不仅工作认真、做事效率好,而且上班的纪律也很好,值得各位同事学*。

  她责任心强、工作认真细致。*时严把工程质量关,在预决算方面为公司核减不少资金,在公司创精品理念下,积极贡献了自己的一份气力。

  勤恳务实,善于学*,对本职工作兢兢业业,注重个人成长;工作成绩进步大,业绩发展迅速,或有效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从而在工作中收到良好效果;悟性较强,能很快适应新的岗位,在新的业务区域可以立即开展工作;能随时根据工作需要调整工作方法和端正心态,不断反思自己,注重个人成长;能在业余时间精专业务知识,提高工作能力;悟性高,工作认真勤奋,吃苦耐劳,进步很快,在新人中起到了榜样作用。

  他爱岗敬业、忠诚企业,精于暖通设备,是优秀的技能人员。*时工作不但以身作则,还积极帮助部分同事掌握、提高技能,与各人共同进步。

  XXX专业技术水*优秀,为人诚实正直,处事公正。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服从整体安排,爱岗敬业,乐于助人,与同事相处融洽,能带领全体组员积极工作,保质保量完成生产任务,深得员工的尊敬和信任。

  XXX与公司同行十多年,对公司有归属感,对本职工作兢兢业业,能顾全大局、不计个人得失,具有良好的个人素养和优秀的技术水*,班组管理中公*、公正,在员工中有一定的威信,取得了员工的信任和支持。

  XXX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勤恳务实,善于学*,注重个人成长,善于管理本班员工,对员工一视同仁,在工作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对员工的评语 6

  1、进步:工作态度端正;工作标准有提升;对细节的关注加强;工作流程熟练;能够正确引导下属工作。

  优点:工作认真负责,执行力较好;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布置工作简单易懂;关心下属进步。

  建议:布置工作跟进不及时;多与员工沟通,并注意沟通方式;控制早会时间。

  2、进步:与下属沟通较好,能够听取下属意见;更加活泼,表扬下属多,能够培养下属进步;业务技能提升快,工作流程执行好。

  优点:思路清晰,计划性强;乐观上进、不服输,执行力强;爱岗敬业,关爱员工。

  建议:容易情绪化,说话不注意方式;注意更加公*公正公开;注意多关心下属,也多关心自己。

  3、进步:不再感情用事,比较理智;关心下属的工作和生活,同员工沟通多了,指责少了;公司制度执行较好,发现问题整改及时。

  优点:处事公*、公正;善于学;能够笑待员工。

  建议:合理安排员工的班次;更深层次地关心员工。

  4、进步:工作效率高;能够耐心培训员工;理解下属;敢于创新;能同员工一起出台;布置工作跟进及时了;开会时间短了。

  优点:工作积极主动,有激情,有感染力;工作计划性强,执行力强;处事公*公正,奖罚分明;有错就改。

  建议:批评员工不讲场合;同员工多沟通,多了解员工,改善沟通态度;脾气急,生气时不理智。

  5、进步:和蔼可亲,对员工态度好;工作标准较以前有提升;对自己严格要求方面有进步。

  优点:遇事冷静,能够为员工着想;做事有计划,工作有方法,灵活性较好;公*公正;公司思想传达及时。

  建议:更加关心员工,多与员工沟通,多激励员工,能把员工的心团结起来;加强对下属的培训;控制开会时间;节约用钱。

  6、进步:关爱员工,对员工态度好,与员工沟通及时;开会能够鼓舞士气;给员工空间和机会,不抛弃不放弃;工作认真,沟通主动;对于脱差部门指导较好。

  优点:工作有方法,*易*人;宽容大度,能及时帮助员工解决困难;工作有计划、有重点;善于沟通。

  建议:对下属要更加严格;给员工更多发挥的空间;了解员工心中更真实的想法;加强对课长的培训;爱惜自己,锻炼身体。

  7、进步:管理技能开会、总结、表扬;监督检查进步大;沟通更加主动,沟通方式改善大;电脑知识进步快。

  优点:心态积极,自信,有激情;思路清晰,执行力强,原则性强,能够以身作则;关心员工,*易*人,善于表扬员工;工作认真负责,能吃苦。

  建议:性格急躁,遇事不够冷静;注意公*公正公开;对一楼关注不够。

  8、进步:同员工沟通多了,对待工作热情、尽心,考虑事情全面;与员工沟通增加;专业技能提升大。

  优点:关心员工,尊重员工,能主动帮助员工解决困难;做工作雷厉风行,要求严格。

  建议:工作热情要注意保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

  9、进步:员工上班时间缩短了;关注员工的技能培训,对员工要求严格;安排工作较合理,跟进及时,执行力提升;与员工沟通较好,学*后能与员工分享。

  优点:工作认真负责,吃苦耐劳;处事公*,有耐心;关爱员工,事事能起表率作用。

  建议:提高自身的领导力。

  10、进步:关爱员工;能坚持巡场,对基础工作要求严格;布置工作跟进及时;处事果断,办事效率高,缩短员工上班时间;关注员工技能。

  优点:工作有计划,有目标,执行力强;对事不对人;善于学*;*易*人;敢创新。

  建议:更多地了解员工;对服装部门关注少,建议参加服装会议;工作容易情绪化。

  11、进步:关心员工,*易*人;专业技能又提高,工作思路改善;及时表扬下属。

  优点:执行力强,效率高;布置工作跟进及时;能耐心指导下属进步。

  建议:与员工多沟通,多鼓励;加强巡场频率;加强员工培训;及时解决员工反映的问题;提高开会效率;改进批评和表扬的方式。

  12、进步:工作标准高,要求严格;学*上进,能够有效调动员工激情;协调能力较好;熟悉大店工作流程快。

  优点:工作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善于总结;安排工作检查及时并有回复;注重培养下属的学*能力,对新干部帮助大;*易*人。

  建议:须提高工作计划性,提高工作效率;更加关心、理解员工,与干部及员工多沟通;开会注意简明扼要,调动会场气氛;对基础工作的关注不够;多与下属分享工作经验;多关注促销员;及时解决下属反映的问题。

  13、优点:工作认真负责,有激情;熟悉流程,能及时传达公司精神;*易*人,关心员工,与员工沟通较好;工作执行力较强;公私分明,工作对事不对人,公*公正。

  建议:提高开会效率,减少员工加班;避免在客流高峰期给干部开会;对新员工关注少,需加强培训,提高工作标准;对干部的要求应更加严格;注意身体。

  14、王*:进步:肯学*,不耻下问;严格要求自己;工作思路有进步;与下属沟通多了,笑容多了,把情绪带到工作中的现象少了;电脑知识提升很大。

  优点:工作实干,执行力强;处事对事不对人,公*、公正、公开;上进心强,不服输;责任心强;能够自我批评。

  建议:多同员工沟通,了解员工的真实想法;对下属多表扬,少批评;开会时间控制不好,重点不明确;工作需更细致;专业技能需提升;改善心态,多点笑容。

  15、进步:关心下属,和员工沟通多了;执行力有提升,效率高了;专业技能有提高;过季商品处理及时。

  优点:心态乐观,认真踏实,能吃苦耐劳;关爱员工,沟通能力强;对下属要求严格,公*公正。

  建议:开会效率低,员工排班不合理;对员工多鼓励,少批评;严格要求自己,不能太随意,要起表率作用。

  16、进步:关爱员工,为员工着想;给员工空间;工作效率有提升;有创新意识。

  优点:工作认真负责,吃苦肯干,能够与员工同甘共苦;*易*人,能够听取员工意见;敢于大胆尝试,敢作敢当;能够把公司理念运用到工作中,顾全大局。

  建议:要注意微笑待人;多与员工分享个人成长经历与经验教训;加强员工培训;注意做到对事不对人,一视同仁。

  17、进步:工作认真细心;能更好地运用公司理念企业文化理念,更加理解员工,与员工沟通时态度改变大,关心下属;开会时间控制比以前好;工作思路较以前清晰。

  优点:和蔼可亲,善于沟通;工作态度积极,效率高,办事果断,对公司的制度执行力较好;能够主动向别的门店学*不足之处,并与员工分享工作经验。

  建议:注意控制开会时间和频率;培训下属要有耐心,要注意多听员工的心声;对于员工提出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对新员工的培训、指导不够;要注意体谅员工的困难,管理更加人性化;遇到问题要注意做到对事不对人;注意个人形象。

  18、进步:能调动员工积极性;工作计划性加强。

  优点:做事有原则,奖罚分明;能用企业理念同员工沟通,关心下属;执行力强。

  建议:多与员工沟通,了解员工的真实心声;对下属培训不够;对小部门关注较少;开会方式须改进;注意身体。

  19、进步:能严格要求自己,并严格要求下属;虚心学*,不懂就问;工作积极性提高了,执行力加强了;工作标准提高了;时间观念更强。

  优点:善于分析,思路较清晰,能抓住工作重点;关心下属。

  建议:工作效率再高点;布置工作跟进不够及时;加强流程化建设;员工反映问题能及时回复;多同员工沟通;过于严肃,不够开朗。

  处事要公*公正;多关心夜班人员。

  20、进步:工作积极,以身作则;重视产品质量;积极完成公司任务。

  优点:工作认真负责;成本意识较强。

  建议:与员工沟通较少;对员工提出的问题应及时解决;对下属缺乏信任;过于严肃,不够活泼;不断学*。

  对员工的评语 7

  传承着您明矾般纯净的品质,始于选择母婴之家的华丽转身,一切因为经历,所以博爱;因为博爱,所以收获。您是一个婉约可人的江南女孩,浅笑盈盈,满面春风,深得网络客户的首肯;您是一个勤奋踏实的优秀员工,精神抖擞,任劳任怨,赢取身边同事的赞誉。

  从客户需求的最深处,继续挖掘您的潜力吧。但愿您不但完善与提高自我,让荣誉力量的大旗在心灵的天空高高飞扬,让xxxx的口碑在网络的空间猎猎作响。

  对员工的评语 8

  1) 该员工入职五年来,始终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工作细心,团结同事,不计较个人得失,具有较强的主人翁意识和奉献精神,能积极主动的承担责任,连续7个月无疵布,全年总疵布率0.5‰,达到了产量和质量上的双赢,是员工学*的榜样。

  2) 该员工工作一贯积极,爱岗敬业,服从整体安排;对本职工作兢兢业业,有上进心,乐于助人,与同事相处融洽,各月产量及质量均名列前茅,全年度总产量为部门第一,是员工学*的好榜样。

  3) 该员工值机技术娴熟,责任心强,工作态度端正,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服从班组安排,各月产量及质量均名列前茅,全年总产量为部门第二,工作效率达99.729%。热心帮助新入职员工,主动配合组长的工作,能够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4) 该员工自20xx年进厂至今一直表现良好,能够服从安排,工作积极带头,与员工团结互助,配合默契,主动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保证了车间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为车间产量、质量、效率做出了贡献,获同事、质检及上级的一致好评。

  5) 该员工自进厂以来,工作态度认真,服从安排,表现良好,关心和团结同事。自今年提升保全职位后,表现尤为突出,工作积极,努力学*技术,进步很快,把本人的责任区域管理得井井有条,是员工学*的好榜样。

  6) 该员工自20xx年进厂以来,为人忠厚诚实,在普通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任劳任怨,服从分配及安排,与同事团结合作,积极配合生产,努力为生产做好服务。

  7) 该员工热爱本职工作,服从安排,工作态度好,团结同事,积极配合其他岗位同事的工作,在人员紧缺的情况下主动帮助开幅卷布。全年验布无误检、漏检等情况发生,是员工学*的好榜样。

  8) 该员工进厂五年以来,工作态度良好,团结同事,服从安排,责任心强,能独立完成组长分配的各项工作,认真执行重点检验规定,能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对新入职同事能主动、热情给予引导,无保留的培养新手,在本部门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9) 该员工工作认真,服从分配,能够按时完成领班交待的工作任务。虚心好学,凭借自己的努力学*和,很快从一名新员工成为QC骨干,误检和漏检率低,在新员工流动性大的情况下,能够耐心细致地指导新员工的日常工作,为部门主管排忧解难。

  10) 该员工具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在炎热的夏天车间温度高,但他能克服困难坚持岗位,任劳任怨保证开边的正常生产,最多时能供应10台开幅机的备布,他这种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思想,值得每一位员工学*。同时,能够积极参加公司举办的各种活动,在象棋比赛中荣获第二名。

  11) 该员工自入厂以来服从工作安排,自觉遵守厂规厂纪,团结同事,乐于助人,有较强的集体观念;工作勤奋踏实,积极主动的配合他人的工作,产量、质量达到双优,多次被评为月度生产明星,为公司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值得针织车间员工学*。

  12) 该员工对工作认真负责,服从领导安排,主动配合车间的现场管理。有一定的成本节约意识,自觉自愿先用散装纱和纱头、纱尾,始终保持机边卫生、整洁。个人的生产技术熟练,全年产量高,次布率低,用针少,多次荣获月度生产明星。

  13) 该员工从20xx年入厂以来,工作认真负责,能自觉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对待他人热情耐心,积极辅导新员工,在生产中主动协助组长做好现场的卫生,并坚持做到“三勤”:勤吹机、勤查布头和中途勤查布,保证了产品的质量,是我们大家学*的榜样。

  14) 该同事在20xx年的时间里,工作认真负责,待人热情,积极参加公司举办的各项活动,关心同事,发扬互助友爱的精神,主动协助其他同事的工作。凭借几年实际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能够做到物品进仓熟练、准确率高。

  15) 该员工自入厂4年多以来,在本职岗位上思想态度端正,服从管理,凡事能以大局出发,不搞个人主义,本位主义。工作中不怕苦不怕累,做事抢在别人前头,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配合仓库的管理工作,发挥了一定的模范带头作用。

  16) 该员工具有良好的个人素质,服从上级安排,对工作认真负责。工作经验丰富,技术水*较高,有问题能及时处理或向上级反映。团结同事,一视同仁,对新员工耐心指导,热心传授技术和安全操作流程。

  17) 该员工热爱本职工作,作风正派,团结同事,善于管理。带领全体人员严格执行《锅炉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努力降低原燃料消耗,出色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未发生过违纪现象,消防事故和工伤事故为零,设备完好率100%。特别是在节能环保工作中,他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18) 该组长服从上级安排,按时完成生产任务。能够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发挥了领头羊的作用。他在用人留人方面具有一定的经验,具有一定的沟通技巧,为车间员工队伍的稳定做出了成绩。在他的领导下,班组生产效率提高,所织疵片最少,受到部门员工的一致好评。

  19) 该组长专业技术水*优秀,为人诚实正直,处事公正。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服从整体安排,爱岗敬业,乐于助人,与同事相处融洽,能带领全体组员积极工作,保质保量完成生产任务,深得员工的尊敬和信任。

  20) 该组长与利达同行十多年,对公司有归属感,对本职工作兢兢业业,能顾全大局、不计个人得失,具有良好的个人素养和优秀的技术水*,班组管理中公*、公正,在员工中有一定的威信,取得了员工的信任和支持。

  对员工的评语 9

  1.该工作认真负责,爱岗敬业,服从整体安排,形象良好;对本职工作兢兢业业,锐意进取,乐于助人,关心同事,与同事相处融洽,善于合作,起带头作用

  2. 该良好的个人形象和素养,专业技能或业务水*优秀,为公司业务创造更多机会和效益,受公司客户及合作企业好评,为公司创造出较好的企业效益或社会效益;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服从整体安排,爱岗敬业,乐于助人,与同事相处融洽,业务知识扎实,业务水*优秀,能带动东区的给为同事积极工作,胜任东区大区经理工作;工作出色,业务熟悉,为我们成立起榜样。

  3.能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工作热情高,有强烈的责任感,在文化中心、图书馆、条件下拆除了一个剧团、组织工作努力发展新的职位,组织人员农村 “三下乡”活动,参与城市”金土地杯”、“三”在文学艺术创作三等奖赢得2个,第二种各省的孩子们的美术展览18赢得了一等奖、二等奖28、三等奖24, 并获得优秀组织奖。诚实,这部分,维修团队组织,主要领导人支持配合工作。希望能进一步提高文化艺术中心准备工作力度。

  4. 该工作认真刻苦,服务态度非常好,使经理在xxxxx的时候没有后顾之忧;工作积极,热情周到,有一定的领导能力,专业技能业务水*优秀,业务水*也在不断提高,关心每一位合鑫人,是我们大家学*的榜样;能胜任本职工作,爱岗敬业、乐于助人,与同事相处融洽,服从整体安排,对本职工作兢兢业业,锐意进取,起榜样作用,为我们树立良好形象

  5. 该工作热情高;人品端正、德行优良、自身修养较高、对待客户诚信;对待工作严谨、处处为公 司考虑,能够虚心接受同事给予的建议并改正;学*进步较快、受到大多数客户的好评

  6. 该良好的个人形象和素养,专业技能或业务水*优秀,为公司利益不计个人得失,对本职工作兢兢业业,锐意进取,为公司员工树立良好形象并起到带头作用;为公司创造出较好的企业效益或社会效益

  7. 该工作热情高;人品端正、德行优良、自身修养较高、对待客户诚信;对待工作严谨、处处为公 司考虑,能够虚心接受同事给予的建议并改正;学*进步较快、受到大多数客户的好评

  8、该工作认真,负责;工作认真负责,爱岗敬业,服从整体安排,形象良好;对本职工作兢兢业业,锐意进取,乐于助人,关心同事,与同事相处融洽,善于合作,起带头作用。

  9.长期扎根边远山区工作,毫无怨言。农村工作经验,思维清晰,做事谨慎、细致、讲究方式方法,负责农业、统计学、土观和公*的建设实施工作认真,经常深入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工作有强烈的责任感,做事认真,勤劳,诚实的人这个副本,对于你来说,为了公*起见,团结,廉洁。希望今后工作的一些更加大胆。

  10. 该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服从整体安排,爱岗敬业,业务知识扎实,业务水*优秀,与北区各位经理相处融洽,树立榜样,胜任北区大区经理工作;人品端正、做事踏实、行为规范、对待所负责区域进行有效指导,并提出建设性意见;高度敬业,表现出色。

  11.xxx注重学*、政治素质较高,大图画是强大的,而且保持团队合作,明确工作思路方法得当,廉洁自律,较好地完成了工作由甲方指定抽签的各项任务。

  对员工的评语 10

  1.该员工*时工作能将自己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不仅工作认真做事效率好,而且上班的纪律也很好,值得各位同事学*。

  2.作为一名老师傅,除了作好本职工作外,经常主动帮助其他岗位,责任心强,工作踏实,从无怨言。

  3.工作认真刻苦,服务态度非常好,使经理在__x的时候没有后顾之忧;工作积极,热情周到,有一定的领导能力,专业技能业务水*优秀,业务水*也在不断提高,关心每一位合鑫人,是我们大家学*的榜样;能胜任本职工作,爱岗敬业乐于助人,与同事相处融洽,服从整体安排,对本职工作兢兢业业,锐意进取,起榜样作用,为我们树立良好形象。

  4.好的个人形象和素养,专业技能或业务水*优秀,为公司利益不计个人得失,对本职工作兢兢业业,锐意进取,为公司员工树立良好形象并起到带头作用;为公司创造出较好的企业效益或社会效益。

  5.对本职工作兢兢业业,锐意进取,起到带头作用。

  6.勤恳务实,善于学*,对本职工作兢兢业业,注重个人成长;工作成绩进步大,业绩发展迅速,或有效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从而在工作中收到良好效果;悟性较强,能很快适应新的岗位,在新的业务区域可以立即开展工作;能随时根据工作需要调整工作方法和端正心态,不断反思自己,注重个人成长;能在业余时间精专业务知识,提高工作能力;悟性高,工作认真勤奋,吃苦耐劳,进步很快,在新人中起到了榜样作用。

  7.工作认真,负责;工作认真负责,爱岗敬业,服从整体安排,形象良好;对本职工作兢兢业业,锐意进取,乐于助人,关心同事,与同事相处融洽,善于合作,起带头作用。

  8.工作态度端正,业绩比较突出。

  9.对本职工作兢兢业业,锐意进取,起到带头作用成长员工。

  10.工作热情高;人品端正德行优良自身修养较高对待客户诚信;对待工作严谨处处为公司考虑,能够虚心接受同事给予的建议并改正;学*进步较快受到大多数客户的好评。

  11. _在工作上勤勤恳恳,在思想上也是严格要求自己,他认真学*遵守公司的各项规定,团结同事,乐观上进,始终保持着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用他自己的话说:要时刻牢记顺泰文员工的责任和义务,在任何时候都把集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张_被评选为_年度优秀员工,是公司企业文化精神的熏染,也是他自己努力的结果。这不仅是他个人的荣誉,同时也是整个综合部的光荣。希望张_在新的一年里发扬成绩,随着顺泰文的不断发展而提高自己,更加勤奋的工作,争取更大的进步。

  12. _是综合部的一名员工,_年月来到公司,主要负责公司电脑打印机等设备的技术维护工作,几年来始终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的工作着。特别是在_年的工作中表现较为突出,得到了员工的一致好评,被评选为_年度公司优秀员工。

  13. _全年工作中,钟欣桐作为公司销售部的一名营业人员,她勤劳真诚,敢于面对,睿智进取地努力工作,表现优异。她时刻心系客户交货所需,为厂内争取合理生产时间,积极做好公司内部与客户的桥梁作用,主动配合各项管理工作值得我们学*。

  14.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服从整体安排,爱岗敬业,业务知识扎实,业务水*优秀,与北区各位经理相处融洽,树立榜样,胜任北区大区经理工作;人品端正做事塌实行为规范对待所负责区域进行有效指导,并提出建设性意见;高度敬业,表现出色。

  15.该员工*时工作能将自己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不仅工作认真做事效率好,而且上班的纪律也很好,值得各位同事学*。望各位同事以以上人员为榜样,在今后的工作中,把自身的发展与公司的发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一起创造什么什么公司辉煌的明天!


隆中对教案优选【十】份(扩展9)

——对爱情渴望的说说优选【十】份

  对爱情渴望的说说 1

  有一个人去喜欢去珍惜去爱护是很幸福的事。当你一个人以后,风雨都是自己的,看不到信念和希望。

  果然是到点了吗?我真的好想哭,想把每天的不开心都喊出来,想要试一下被人喜欢的感觉,想要尝试手被紧紧握住的感觉,真的,好想。

  等我牵起了能陪我混日的人的手时,我就不熬这该死的夜了。

  一边羡慕别人又甜甜的恋爱,一边又渴望遇到那个她,但是却又恐惧结婚,我到底是怎么了。

  我希望能够有这样一个人,春天陪我去看烟雨江南弱柳扶风,夏天二人泛舟湖上,赏十里荷花,秋天一起踩在梧桐纷飞的青石小道,听着同一首山有木兮,严冬时候依偎在廊下煮酒赏梅,看遍雪中红尘。

  多想有一个让我觉得心动的人,让我朝思暮想。

  在茫茫人海中守候自己的憧憬,等你来到我的身边,总有一天。

  到了这个年纪,却没有一个能让自己认真的人。

  我想找一个能懂我的种种细节,互相包容,互相爱着彼此的人,我真的想。

  到了一个尴尬的年龄,谈轰轰烈烈的恋爱太晚,结婚太早;喜欢的人不知道在哪里,喜欢我的人没有感觉。多想,遇到一个对的人,谈一场简单难忘的恋爱,然后结婚。多久,都等你来。

  想找你聊天,但又不知要怎么开话题。每次看那敷衍的字词,我自己都讨厌自己。可我真的好喜欢你啊!也真的好想让你也喜欢上我啊!

  双手放开,想你在我眼前,无所谓,永远还是瞬间,璀璨星河流星划过,一起许愿祈祷,不老的童年,离开的终会离开,该来的总会到来,不悲不喜不叹,总有一天你会在我生命中出现,天涯亦于心,待到鲜花开满山坡,你一定会出现,我想在悬崖翘壁上等待你的归来。

  希望早遇见另一个他,知我爱我的他。

  学会好好爱自己,遇见更好的自己,然后遇见你。

  我们都活成了一座孤岛,当黑夜来临时无人能依靠,但愿明天天亮时,能遇到那只带我飞离这里的鸟。

  我想恋爱了,这一辈子缺失的东西太多了,想有个温暖的人出现在生命里。

  我想找到一个人,他陪我走过青春,陪我见过校园里的每一场黄昏,陪我在绿茵地上站过很久,陪我长大。不过我好像已经错过了。

  希望能有超好的男生来打破我的心如止水。

  好想有个人能打破我如死水般的生活,枯燥无味单调的日复一日。

  重感情,怕失去,不善表达,只会默默等待,渴望爱情却怕失去爱情,所以不适合谈恋爱,这就是我。

  如果可以相遇,最后走到一起,都会是最好的每一天,可能会有争吵,可能会有心酸,可能会有失望,不过最后肯定是理解,包容,依赖,长久的相伴。

  不知道下一个四季是否还能遇到你,等你来了一年又一年,你还不知道,真的只能在心里说抱歉。

  16岁的我,梦想22岁的你,有一天为我披上婚纱。

  曾经很怕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去看一场电影,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总想着有个人可以陪着自己,分享我的快乐,分担我的难过,可当真正体会过一个人的时候,才发现孤独也是一种让人上瘾的毒药,一旦深入便无法自拔。

  四年了,我想谈恋爱了,爸妈催我了,我已不小了,为什么我就忘不了你。

  往后余生,我希望我可以得到很多的爱,我希望早一点找到那个男孩子,我也快熬不下去了。

  山水相逢一场,只可惜有缘无分啊!相思树,我苦求能有一场相遇,可谁知天不待我,她回眸一笑,填我千年的空缺,我只求,有缘有分。

  我如那条找不到家的鱼,渴望你的一个拥抱,一个微笑。

  过了年,我就26岁了,我不想一个人了,单身的日子我已经过够了!

  尝遍人生百态,终抵不过你的怀,你在哪里?

  要努力到什么地步,才会有人愿意收藏好我的一生啊。

  春天,我在寂寞的风里等那一树桃花。

  该经历的都经历了,老天是不是该派个知心的人给我了。

  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感情,才能让我们甘心付出一切。

  希望爱我那个男孩赶快找到我,因为我等你等得好心痛,每天都在被别人折磨中。

  我也渴望爱情,你能不能给我往前一步的理由。

  希望可以找到那个相处不累的人,懂我的笑点,泪点,我可以把心靠过去的人。

  怪我太在意你,忘不了你也放不下你,陌生的你过的还好吗,希望能在这人海茫茫中遇到你,从陌生到熟悉,从情侣装到婚纱,从相识到相知再到相守,希望一辈子都有你的陪伴,简简单单,有你就好。

  该经历的都经历了,老天是不是该派个爱我的人给我了。

  我也想有一个女孩,用嘴抚*我一天的疲劳。

  想和他走在海水漫过脚面的沙滩上,风吹过来是甜甜的,和他的味道一样的甜,然后日落也会很美,最好阳光和海草都安静,然后拍一张美美的照片,我会穿着美美的裙子,你会穿着休闲的衣服,眼睛带笑的望着我,然后,多年

  昨晚真真切切的梦到你,一起过着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子。

  我要找到你,多少年不管,无论你还在,世界那一端,你要找到我,拨开了人海,到你的身边来,不离开。

  希望有一天也能有个人在我身后,我转过头,他就在,我就踏实。

  希望在未来的人生中,能出现一个让我每次都想要怀着雀跃的心情、跑着去见的人,不管十年几十年,那该有多好啊!

  对爱情渴望的说说 2

  1、分手时,不哭。当然,不是要你一点都不哭。当着面,别哭,背地里,往死里哭。

  2、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能失去对生活的热情。

  3、站在你前面,拿着枪的人不可怕,可怕的是那种笑着、拿着刀往你肚子上捅的人。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4、一个成功的男人的背后总有一个懂事贤惠的女人。

  5、一个人最大的缺点,不是自私,野蛮,任性,而是偏执的爱着一个不爱自己的人。

  6、有时候一句轻轻的“没关系”里面,总是蕴含着“操尼玛真想分分钟砍死你”的力量。

  7、 “你睡了我那么多次却从不说爱我,我决定离开你了!”掉在地上的枕头恶狠狠的对我说。

  8、一颗心只为你而活。

  9、你喜欢我这件事,我允许了。

  10、踏遍万水千山,却始终走不出你眉眼。

  11、小确幸在做好的饭菜里,在减轻的体重里,在亲人的信任里,在爱人的重视里。

  12、已经*惯你的双手牵着我的那种温柔

  13、能一直陪伴在你的身旁,那便是最美的天堂。

  14、我要收你的房租,期限一辈子,房主爱你的人。

  对爱情渴望的说说 3

  1、我愿一辈子和你搞怪与深爱。

  2、你的心我的手人海中心牵着你的手,不后悔跟你走。

  3、感谢上帝将你赐予我,让我尝知了幸福的滋味。

  4、你是我嘴上说着放弃,可心里却还是念念不忘的人。

  5、你不会知道一个见你就笑的人是有多么喜欢你。

  6、我非常想你,但我不会说的,你已经这么牛逼了,不能让你太骄傲。

  7、太繁华的城市不适合看星星,就像你的心不适合谈安定。

  8、你的名字一竖一横一撇一捺有棱有角正好触动我心跳。

  9、其实你根本就不是我喜欢的类型只是碰巧撞进了我的心。

  10、因为主动的人是我,所以你就有了伤害我的筹码?

  11、还喜欢还在意只是不渴望和你在一起了。

  12、如果有一天,我消失在远方,你会不会想我。

  13、你在人潮不知所措,我却跟在你身后,伸手怕犯错,缩手怕错过。

  14、别等爱你的姑娘离开了才回头去找,别等浪够了才发现家没了。

  15、把前任的一切删除干净,是对下一任的尊重。

  对爱情渴望的说说 4

  1.我这人很善变的,比如上一秒我还很喜欢你,但下一秒就变得更喜欢你啦。

  2.一首简单的小情歌,唱出我们心中的曲折。

  3.可是亲爱的, 全世界只有你才是我的奇迹

  4.如此不堪一击的爱,在一起了又如何。

  5.爱情, 莫非从古至今一直是一种单一形式 ,不然怎会让人要死要活

  6.幸福它真的不容易,在你的背影里有我爱你

  7.我和他私奔海角天涯,我们的爱多完美无瑕。

  8.爱情就像一部影片,影片结束时,所以人都会散去。

  9.错过了, 就再也回不来了, 只要有你, 我愿意。

  10.真正爱上一个人的时候,一切都那么值得,包括不可避免的伤害。

  11.可爱中透漏丝丝傻气, 我喜欢,

  12.浮沉而来的爱,渐渐散去。

  13.在爱的世界里,没有谁对不起谁,只有谁不懂得珍惜。

  14.从前的我,遇到爱,不会爱,直到有了你。

  15.颜玉树,我愿意为你安定,为你*凡,永远守护着你。

  对爱情渴望的说说 5

  1、想了想,要是想脱单早脱了,只是不想而已,现在的状态挺好,只是有时会被强喂狗粮谢谢那些人愿意亲*我,但还是同学或朋友就好,因为大学没有过多的相处,没有太多真实情感,至少于我而言是这样,太腻了或许就是一种打扰,嗯嗯,是哒,目前就很好。

  2、跨年的时候许了个愿望,能有钱,不用多够花就行。岁生日许愿,想脱单然后一直幸福下去。如今年要结束了,岁生日也不远了,我一个愿望也没实现。

  3、二十每次睡觉的时候都好想脱单被男友搂着抱着,又害怕再次受伤害。好想回家,又害怕一个人在四室一厅的房子里睡一寒假。好想看烟花,又害怕过年又是独自一人。

  4、我会把你记在心里,一辈子都不能忘记。我曾听说过,人的一生道路分为许多段,而每一段都由不同的人陪你走过,人的一生也不可能只爱一个人,只能说他在这一段只爱你一个人,我想你的这一段爱情就属于我,你的生命我曾经来过,你的爱我曾经拥有过,在你生命漫漫长河里,有那么一小段,一小段,哪怕是一个小时的时间是我陪你共同渡过。不想做你爱的第一个,只想做你爱的最后一个只想做你其中的一个。时光飞逝岁月如梭,也许此生不会再牵手,也许来生也是无缘,亲爱的,不要忘了我们曾经的好……

  5、我有一个梦,梦中有你,有你幸福的微笑,却没有我。于是,我便成了局外人,我不知你有没有一个梦,梦中是否有一个飞逝的流星,我知道,这梦永远是梦,不会有成真的一刻,所以我选择逃避,想要忘了你的一切一切……

  6、想恋爱想脱单,却一直没有遇见对眼的人,总觉得合适比喜欢更重要,聊得来比有默契更重要,总觉得还没有变成最好的自己哪来的资格去遇见更优秀的'去取悦他人,或许已经过了为了所谓的喜欢失去自我为了恋爱而在一的年纪,总想踏实一点现实一点,宁缺毋滥。

  7、我愿做一颗流星,消逝在天空,虽然再现的只是几秒钟的时间,但如果有你的欣赏许愿,便也足够。恒星虽然恒久不变,但不及流星的是*淡,辉煌的只有一瞬。所以,我选择做流星,转瞬即逝。就像在你短暂的生命中,我只是过客而已。

  8、谢谢曾经的你,给了我想念的理由。寂寞处,有泪流,皆因思君苦。人不在,繁华走,真情心中驻。念君情,思君意,来生伴君行。寂寞的时候会流泪,流泪的时候,才知道,不曾恨你的决绝,却爱你更深。曾发誓随着你的脚步走遍天涯海角,曾努力牵你的手要和你走过千山万水。在我决定随着你远走的时候,你还是挣脱了我拉着你的手,任凭我在自己的世界绝望的呼唤。

  9、被身边的人刺激的,想脱单了,可是对象又难找,哎,我怎么办哎……

  10、爱情,从相遇开始。我打着伞,在晚秋的烟雨中找寻与你的一场邂逅。一场雨落,一场相遇,遇见,太美。如天空中的秋雨落在我想你的柔情里,溢满了与你的惊喜与幸福。我愿意将我的新放在帘外的雨中,化作缕缕的牵挂与点点的相思泪,落入你温柔的眸中,伴你走过秋凉的雨季,共你在流年的辗转中迁伴。

  对爱情渴望的说说 6

  1、我的相思,轻飘飘地落在你的身上,轻得如飞鸟的足迹,让你毫不知觉,偷偷地抱走你所有的呼吸。

  2、浪费时间也是一种能力,有人叫无所事事,有人叫怡然自得。

  3、不是哥想寂寞,只是寂寞看上了哥。

  4、说过要留长发,可还是熬不过夏天;就像说过要一直喜欢,却敌不过时间。

  5、这些年、这几天、那语言,都恍如昨天,这些年、这几天、这语言,你让我失眠!

  6、我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倒退。

  7、怎样文绉绉地指出一个人长得难看?此颜差矣。

  8、现在你给的回忆,是我最难以忘记的痛楚。

  9、有一种可以跟爱情比较的情感虽然不细腻但是长久,它叫友情。

  10、我吃不下和不喜欢吃的饭,他会毫不犹豫的塞进肚子。

  11、茫茫人海,俩个人的相遇,第一次是偶然,第二次是必然,第三次是命中注定!

  12、中考结束。所有人都会问你考的好不好,估计多少分,打算上哪个高中,但是却没有人问你这些年累不累。

  13、我想牵你的`手,从心动,到古稀。

  14、一个人那里在哭泣,就象被时间遗弃,被记忆遗忘。

  15、你要将我拉入阳光下直面我的痛苦,却不想我已在黑暗的深渊里欢歌成瘾。所有此时伸出手来的都以为自己是天地的唯一光源,我已然看透了你们的双手如浮光掠影。———荒木泽代《倾泻的颜色》

  16、成长,归根结底就是四个字,控制情绪。

  17、因为你的出现,使我爱你。如果下一辈可以,我选择当一条鱼,因为鱼只有七秒钟的记忆。

  18、许下我第一千零一个愿望,有一天你总会上我的当,到时你亲手为我煲汤,穿上绝美的新装,做我幸福的新娘。

  19、我对于你,只是一场意外;你对于我,却是一场爱情。

  20、如果成长永远是一个模式,顺理成章,阳光灿烂,洁白无瑕,那不是成长,那是不合格的文学创作。成长是真是立体的,也会让人有些担心,但不出格,守住底线就行。

  对爱情渴望的说说 7

  1、我的相思,轻飘飘地落在你的身上,轻得如飞鸟的足迹,让你毫不知觉,偷偷地抱走你所有的呼吸。

  2、浪费时间也是一种能力,有人叫无所事事,有人叫怡然自得。

  3、不是哥想寂寞,只是寂寞看上了哥。

  4、说过要留长发,可还是熬不过夏天;就像说过要一直喜欢,却敌不过时间。

  5、这些年、这几天、那语言,都恍如昨天,这些年、这几天、这语言,你让我失眠!

  6、我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倒退。

  7、怎样文绉绉地指出一个人长得难看?此颜差矣。

  8、现在你给的回忆,是我最难以忘记的痛楚。

  9、有一种可以跟爱情比较的情感虽然不细腻但是长久,它叫友情。

  10、我吃不下和不喜欢吃的饭,他会毫不犹豫的塞进肚子。

  11、茫茫人海,俩个人的相遇,第一次是偶然,第二次是必然,第三次是命中注定!

  12、中考结束。所有人都会问你考的好不好,估计多少分,打算上哪个高中,但是却没有人问你这些年累不累。

  13、我想牵你的手,从心动,到古稀。

  14、一个人那里在哭泣,就象被时间遗弃,被记忆遗忘。

  15、你要将我拉入阳光下直面我的痛苦,却不想我已在黑暗的深渊里欢歌成瘾。所有此时伸出手来的都以为自己是天地的唯一光源,我已然看透了你们的双手如浮光掠影。———荒木泽代《倾泻的颜色》

  16、成长,归根结底就是四个字,控制情绪。

  17、因为你的出现,使我爱你。如果下一辈可以,我选择当一条鱼,因为鱼只有七秒钟的记忆。

  18、许下我第一千零一个愿望,有一天你总会上我的当,到时你亲手为我煲汤,穿上绝美的新装,做我幸福的新娘。

  19、我对于你,只是一场意外;你对于我,却是一场爱情。

  20、如果成长永远是一个模式,顺理成章,阳光灿烂,洁白无瑕,那不是成长,那是不合格的文学创作。成长是真是立体的,也会让人有些担心,但不出格,守住底线就行。

  对爱情渴望的说说 8

  有一个人去喜欢去珍惜去爱护是很幸福的事。当你一个人以后,风雨都是自己的,看不到信念和希望。

  果然是到点了吗?我真的好想哭,想把每天的不开心都喊出来,想要试一下被人喜欢的感觉,想要尝试手被紧紧握住的感觉,真的,好想。

  等我牵起了能陪我混日的人的手时,我就不熬这该死的夜了。

  一边羡慕别人又甜甜的恋爱,一边又渴望遇到那个她,但是却又恐惧结婚,我到底是怎么了。

  我希望能够有这样一个人,春天陪我去看烟雨江南弱柳扶风,夏天二人泛舟湖上,赏十里荷花,秋天一起踩在梧桐纷飞的青石小道,听着同一首山有木兮,严冬时候依偎在廊下煮酒赏梅,看遍雪中红尘。

  多想有一个让我觉得心动的人,让我朝思暮想。

  在茫茫人海中守候自己的憧憬,等你来到我的身边,总有一天。

  到了这个年纪,却没有一个能让自己认真的人。

  我想找一个能懂我的种种细节,互相包容,互相爱着彼此的人,我真的想。

  到了一个尴尬的年龄,谈轰轰烈烈的恋爱太晚,结婚太早;喜欢的人不知道在哪里,喜欢我的人没有感觉。多想,遇到一个对的人,谈一场简单难忘的恋爱,然后结婚。多久,都等你来。

  想找你聊天,但又不知要怎么开话题。每次看那敷衍的字词,我自己都讨厌自己。可我真的好喜欢你啊!也真的好想让你也喜欢上我啊!

  双手放开,想你在我眼前,无所谓,永远还是瞬间,璀璨星河流星划过,一起许愿祈祷,不老的童年,离开的终会离开,该来的总会到来,不悲不喜不叹,总有一天你会在我生命中出现,天涯亦于心,待到鲜花开满山坡,你一定会出现,我想在悬崖翘壁上等待你的归来。

  希望早遇见另一个他,知我爱我的他。

  学会好好爱自己,遇见更好的自己,然后遇见你。

  我们都活成了一座孤岛,当黑夜来临时无人能依靠,但愿明天天亮时,能遇到那只带我飞离这里的鸟。

  我想恋爱了,这一辈子缺失的东西太多了,想有个温暖的人出现在生命里。

  我想找到一个人,他陪我走过青春,陪我见过校园里的每一场黄昏,陪我在绿茵地上站过很久,陪我长大。不过我好像已经错过了。

  希望能有超好的男生来打破我的心如止水。

  好想有个人能打破我如死水般的生活,枯燥无味单调的日复一日。

  重感情,怕失去,不善表达,只会默默等待,渴望爱情却怕失去爱情,所以不适合谈恋爱,这就是我。

  如果可以相遇,最后走到一起,都会是最好的每一天,可能会有争吵,可能会有心酸,可能会有失望,不过最后肯定是理解,包容,依赖,长久的相伴。

  不知道下一个四季是否还能遇到你,等你来了一年又一年,你还不知道,真的只能在心里说抱歉。

  16岁的我,梦想22岁的你,有一天为我披上婚纱。

  曾经很怕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去看一场电影,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总想着有个人可以陪着自己,分享我的快乐,分担我的难过,可当真正体会过一个人的时候,才发现孤独也是一种让人上瘾的毒药,一旦深入便无法自拔。

  四年了,我想谈恋爱了,爸妈催我了,我已不小了,为什么我就忘不了你。

  往后余生,我希望我可以得到很多的爱,我希望早一点找到那个男孩子,我也快熬不下去了。

  山水相逢一场,只可惜有缘无分啊!相思树,我苦求能有一场相遇,可谁知天不待我,她回眸一笑,填我千年的空缺,我只求,有缘有分。

  我如那条找不到家的鱼,渴望你的一个拥抱,一个微笑。

  过了年,我就26岁了,我不想一个人了,单身的日子我已经过够了!

  尝遍人生百态,终抵不过你的怀,你在哪里?

  要努力到什么地步,才会有人愿意收藏好我的一生啊。

  春天,我在寂寞的风里等那一树桃花。

  该经历的都经历了,老天是不是该派个知心的人给我了。

  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感情,才能让我们甘心付出一切。

  希望爱我那个男孩赶快找到我,因为我等你等得好心痛,每天都在被别人折磨中。

  我也渴望爱情,你能不能给我往前一步的理由。

  希望可以找到那个相处不累的人,懂我的笑点,泪点,我可以把心靠过去的人。

  怪我太在意你,忘不了你也放不下你,陌生的你过的还好吗,希望能在这人海茫茫中遇到你,从陌生到熟悉,从情侣装到婚纱,从相识到相知再到相守,希望一辈子都有你的陪伴,简简单单,有你就好。

  该经历的都经历了,老天是不是该派个爱我的人给我了。

  我也想有一个女孩,用嘴抚*我一天的疲劳。

  想和他走在海水漫过脚面的沙滩上,风吹过来是甜甜的,和他的味道一样的甜,然后日落也会很美,最好阳光和海草都安静,然后拍一张美美的照片,我会穿着美美的裙子,你会穿着休闲的衣服,眼睛带笑的望着我,然后,多年

  昨晚真真切切的梦到你,一起过着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子。

  我要找到你,多少年不管,无论你还在,世界那一端,你要找到我,拨开了人海,到你的身边来,不离开。

  希望有一天也能有个人在我身后,我转过头,他就在,我就踏实。

  希望在未来的人生中,能出现一个让我每次都想要怀着雀跃的心情、跑着去见的人,不管十年几十年,那该有多好啊!

  对爱情渴望的说说 9

  1、如果可以,我宁愿是个孩子,空着双手站在你面前,期待你的怜悯;如果可以,我宁愿是个乞丐,从你的门前走过,我渴望,我的空碗能盛上你的爱!

  2、我怀念的是,用5毛钱可以买到2条的冰棍的时候。

  3、我说不清爱情到底是什么,它也许只是男人女人间最简单自然的情感流露;是我们对幸福理解的一种概念。爱与孤独总是如影随形,我们在孤独中强烈的渴望爱。

  4、说好的承诺,我看到的却是感情的蜕变。

  5、孤单时,仍要守护心中的思念,有阴影的地方,必定有光。———几米《星空》

  6、女人能给予男人最温暖的两个字是我懂,男人能给予女人最温暖的两个字是我在。感情中,男人渴望理解、女人需要陪伴。男人最需要的理想爱情,是失意时有我懂你。女人能想象的最好未来,是每一天都在一起。

  7、爱你一万年,是我的追求;恋你一千年,是我的渴望;而吻你一次,则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答应我,嫁给我吧!

  8、而那眼眸深沉我看不透也不渴望出现我的身影自是无缘。

  9、阳光的暖里,那金黄的光线在脑海里勾画出了一个有着淡淡微笑淡淡忧郁使人温暖的少女形象,确切的说应该是女子。那是我的心愿是我的追求。一直渴望自己就是那样的女子,是个拥有淡淡微笑淡淡忧郁的女子,是个有着浪漫气息有着优雅气质的诗意女子。

  10、一种思念,刻骨铭心;一种等待,望穿天涯。生命中,总有一个人,缠绕在心头,挥之不去;总有一段情,旖旎在眉间,念了又念。所有的欢喜,都是一个方向;所有的落寞,都是一个位置。为了牵念,可以低到尘埃;为了期盼,可以忘却自己。渴望着温馨相伴,等待着真情相拥。

  11、有时候,爱情就像一颗微弱的灯泡。未来太远,照不到。

  12、有没有和我一样,听见谁的名字,笑会僵在脸上。

  13、在某年的雨季,我们丢失在彼此的回忆。

  14、寂寞的人总是会用心的记住他性命中出现过的每一个人,于是我总是意犹未尽地想起你在每个星光陨落的晚上一遍。

  15、一个人好想找个人来陪。一个人失去了自己。不知还有没有要再追的渴望。

  16、他还在等待吗,她还在渴望吗,他们擦身而过,时间的旋转会消失一切。你在岁月中来来去去,任我把你放所缩在深深的瞳孔,难道你的出现,仅是上帝安插在我眼中的风景?我一直站在那个窗口,你远去的足音一直响彻我的心房,生命中涌动着一种渴望,该不是那份时刻拥有的孤独?你应该早已看见,我是风中一棵心神不宁的小草,花事频繁的季节,我却无声的受伤!

  17、多少友情摆在距离,多少爱情输在细节。

  18、遇见你,犹如被拔了羚角的鹿,疯狂渴望一片森林,待我温柔容我栖息。

  19、一声叹息,如风,轻刮而过。思念,如行驶的列车,不知疲惫的`前行,心,始终在四月的路上煎熬,踏着北方的凛冽,我遥望着水乡,侧耳聆听江南春语,再次轻轻的把你的名字念起,我仿佛又看到你,脉脉含情的目光,深深的将我凝望,于是,笑意从唇角爬入眼底,若寒冬乍暖,荡漾了一池的春意盎然,一遍遍在心头飘落。

  20、相信我,上天会厚待那些勇敢的、坚强的、多情的人。如果你们爱什么东西,渴望什么东西,相信我,你就去爱吧、去渴望吧!只要你有足够强大的愿望,你就是不可战胜的。——廖一梅

  对爱情渴望的说说 10

  1、爱一个人就是无论什么都会对对方付出一切,不管对方爱不爱自己都不怨悔。

  2、和喜欢的人发消息,脸上总有种无法掩饰的喜悦。

  3、想谈恋爱了,大家快劝劝我。

  4、其实最幸福的事是:你喜欢的人,比你更加喜欢你。

  5、既然遇见了,就不应该在错过。

  6、容易伤害别人和自己的,总是对距离的边缘模糊不清的人。

  7、我愛的人他在多遠的未來。

  8、恋爱是幸福是的起点,可是我却找不到那个人在哪。

  9、我仅仅只是想谈一场简简单单的恋爱,无关其他的人,只在最美的时光遇见最好的你。

  10、找一个自己喜欢的人,找一个喜欢自己的人。

  11、我喜欢和你在一起,不仅因为你有正能量,还因为你能让我释放正能量。

  12、乌云过后阳光更欢,不和之后爱情愈甜。

  13、用我的诚心许一个愿,希望那个人早日出现。

  14、简单的欢欣弥漫出幸福的微光,这一刻,悸动闪亮。

  15、跟帅气的男孩子谈恋爱是什么感觉?神回复:吵架的时候,看着那张帅脸,气就消了。

  16、我们之间的不合适不过是,你爱清风醉酒,我爱烈风自由。

  17、真正的恋爱,是从组合了家才开始的,开初的`一切,都只是爱的序幕,厚实而精彩的内容,在以后的章节。

  18、人就是那么奇怪,有时候刚准备自觉去做某件事,突然有人催你去做,瞬间就不想做了。

  19、我需要的也只不过是一个,护我周全,免我惊慌,舍不得我受半点委屈难过,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我的人。

  20、我的大英雄,你现在在哪里呢?

  21、有没有人愿意在我孤单的时候陪陪我,有没有人愿意在我难过的时候安慰我。

  22、已经等待了好多年,我的另一半你在哪里。

  23、再累,再苦,再疼,也只是为了你能喜欢我而已。

  24、喜欢上一个人,就想尽一切办法关注他,哪怕只是望一眼也各种开心满足,看着他就好似也参与了他的生活。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