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教案范文十份

首页 / 教案 / |

  《将进酒》教案 1

  教学目的:

  背诵全篇,了解文意

  教学手段:

  介绍背景及相关知识,学生自己理解掌握

  一、解析文题

  将进酒,注意读音,“将”的意思就是“请”,连起来解释就是“请喝酒”。原来这是一首劝酒诗。李白为什么写劝酒诗,他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诗的呢?

  二、文化背景

  大诗人李白(701———762)出生于四川,自称汉将李广之后(一说与大唐皇族同宗),继承了先祖的豪迈狂放,加上先天的聪慧(文才),以及后天的勤奋(阅历)——“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他成了“诗圣”。725年辞亲远游,乘船经三峡出蜀,经历了结婚生子等人生大事。742天宝元年赴长安求官,贺之章见《蜀道难》等诗,惊呼太白为“谪仙人”,并说“此诗可以泣鬼神矣!”后受诏入朝,供奉翰林。醉酒使高力士脱靴,杨贵妃捧砚,再加遭奸佞谗毁,被“赐金放还”。744李白与杜甫在洛阳相遇,同游同咏,亲如弟兄。750漫游复漫游,南北飘流,隐居或修炼,作《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759蒙冤流放,行至白帝城遇赦。作《早发白帝城》。晚年写出《秋浦歌》、《赠汪伦》。762太白逝世。

  书上交代,到写这首诗为止,李白已经被“赐金放还”八年,仕途是没指望了,所以他索性隐居或修炼。可最要命的是他还嗜酒,常常酩酊大醉,这说明他“有情”,他是一个性情中人。那么他的情是什么情呢?学*这首诗我们或许可以略知一二。

  三、解读全诗

  (一)朗读课文(正音)(结合课后练*一)

  1、开头两联均用“君不见”领出,“君”,按岑夫子、丹丘生。要读得从容、亲切。“黄河之水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发源于昆仑山,地势极高),“不复回”——不再返回,均须重读。“不复回”隐含何意?——韶光易逝之意。类似还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高堂”一联系承“不复回”而来,说及人生。“悲白发”,我们头脑中应出现了这样一幅图景:高堂之上,人们对镜自视,“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歌十五》),犹言人生苦短,“悲”字当重读。韶光易逝和人生苦短本是一回事,所以第一联用的是古代民歌中的比兴手法,即用眼前景物起兴,引出所咏之词,而又具有比喻的作用。类似还有: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诗经氓》这两联把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极其阔大,应当读得很有声势。

  2、以下节奏逐渐加快。“人生”一联重音当落在“尽欢”和“空对月”上。正因为韶光易逝、人生苦短,所以要及时行乐。诗人深知“白发如丝悲何益”(《前有樽酒行》),因而立即转悲为欢。尽管诗人在政治上并不“得意”,但此时兴致高涨,在他看来,朋友间的聚会也同样是人生中的快事,大家何不高高兴兴地痛饮一场呢!想到这,他顿生豪情,把希望寄托在未来,“天生”一联更追加了“须尽欢”的'理由,显示了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应当读得掷地有声;读后宜作一顿(这里的潜台词是“既如此,那就……”),为诗中策一个高潮蓄势。于是连呼“烹羊宰牛”,第一个高潮在“会当一饮三百杯”这句上,应当读得豪气十足,要用升调读,“三百杯”一语尤当着力加以渲染。以上是诗的铺垫部分,读后可作稍长停顿。

  3、酒到酣处,意兴遄飞,李白禁不住呼朋引伴。“岑夫子”以下六句为诗意转换处,亦可视为下面劝酒歌的引语,应当读得亲切,节奏逐渐加快,重音依次落在“将”“莫停”“歌”“倾耳听”等字上,突出敬请之意。读完,稍作停顿。俗话说酒多话多,歌的内容其实就是诗人借题发挥的牢骚话,也就是酒后吐真言。

  4“钟鼓”一句至结尾为诗的主体部分,诗人借此尽吐胸中块垒,必须读得酣畅淋漓,再现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钟鼓”二句是这支劝酒歌的主题,也是全诗主旨所在。这两句有着明显的取舍,他鄙弃“钟鼓馔玉”的官宦仕途,当然也有部分自嘲;他选择逃避,不满,反抗。

  鲜明的爱憎道出了诗人长期郁积在胸的不*之气,感情突然由欢乐转为愤激。

  为了让自己“长醉不醒”的愿望名正言顺,他还援引“古来圣贤”来证明,比如孔子、孟子,屈原、贾生一类人,他们有经天纬地的才能而不为统治者所用。诗人说他们“寂寞”,实际是说他们被世人冷落,是为他们惋惜乃至抱不*。这是从反面来论证,“皆”体现了愤激。更有曹植——这是他十分景仰的人,他赞扬曹植的豪华酒宴,其实是为曹植的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而叹惋,而不*,同时兼以自况。这就加深了诗人的愤激之情。

  5、既然明鉴历史,选择了长醉不醒,于是就痛饮狂欢了。“主人”两句诗人反客为主,直命沽酒,把值钱的家当全拿出去买酒,豪放之态如见。这种狂放,从实质上看,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读后应稍作停顿,至“与尔同销”可两字一顿并放慢速度,再用夸张语调读最后三字,“古”“愁”之后皆当有延长音——这是全诗的高潮。用全部家当买酒,不是消一般的儿女情愁,而是积淀了很多年很多世代的怀才不遇的郁闷。所以须有强大的声势,才能显示诗人的飘逸的风格。

  (二)内容感知

  《将进酒》是汉乐府曲名,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题以积极的内容,这是值得重视的。

  台北学者散文家颜昆阳《想醉》中有一句话:“非醉不可的理由尽管很多,但眼泪与笑声便可以说明一切,因此人们非醉不可的理由其实只有一个:有情。”

  那么请问这首诗中诗人的情到底包含那些呢?

  首先对国家有情:忠君报国之情,不满失望之情,

  其次对自己有情:自我肯定之情,快意身心之情,也有志不得伸的苦痛。

  四、艺术手法

  1.夸张的写法

  诗中的有些夸张写法是凭借数字来表现的,例如用“一饮三百杯”表现豪饮,用“斗酒十千”表现酒价的昂贵,用“万古愁”表现愁的深广;有些则属于感觉的夸大,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朝如青丝葛成雪”极言人生短促。诸如此类的夸张句都有力地说明诗人横放杰出,用辞大胆,他人莫及,也表现了他那豪放飘逸的诗风。

  2.起兴(略)

  五、板书

  及时行乐,销万古愁

  欢狂

  韶光易逝,长醉不醒

  人生苦短,斗酒十千

  悲愤

  六、作业(背诵全诗)

  《将进酒》教案 2

  【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能准确把握情感基调并背诵全诗。

  学*起兴、用典、夸张手法在诗中的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赏析诗中情感脉络之变化,能用准确流畅的语言概括全诗内容与情感。

  能品味诗人婉曲语言中的深层含义,并学会联想比较的鉴赏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正确认识诗人对自我的肯定与对现实不满的矛盾思想,认识“以酒销愁”的历史文化背景与人文精神。

  【教学方法】

  诵读法 品味鉴赏法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以杜甫《饮中八仙歌》导入,谈谈诗中礼拜形象。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二、背景简介(略),联系《梦游天姥吟留别》名句。

  1、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时何时换?

  2、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3、

  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三、朗读全诗,教师范读。

  (注意节奏点,用韵、语调变化)

  四、分层赏析,理清脉络,帮助诵读记忆。

  感情线索:悲——欢——乐←—歌—→愿——恣——愁(首尾呼应)

  ↑↓

  自己高|潮 转折 万古(愤激、无奈——豪爽、旷达)

  (自信)

  全诗诗眼:悲愁——感情基调:愤激。

  全诗中心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品味思考交流】

  开头四句与全诗主旨关系

  渲染慷慨悲凉气氛,为第二段“歌弦”作铺垫,也与“天生我材必有用”构成对比反衬效果。

  “天生我材必有用”与开头之“悲”,后来之“愿”有矛盾吗?你怎样理解?

  思想情感的矛盾统一: 入世思想:我必有用——突出愤激之情

  出世思想:圣贤寂寞

  作者为什么举“曹植”为例,说明“古来圣贤皆寂寞”?(略)

  “与尔同销万古愁”中“愁”的对象范围有多大?试举例。

  往古圣贤不被君王赏析之人。

  自己与自己同时代人。

  以后和自己同命运之人。

  五、练*背诵。

  第二课时

  一、练*默写全诗。

  二、谈谈你最欣赏的名句与欣赏的原因,说说若在作文中引用,可以适合什么话题。

  【把讨论结果写出提纲,课后整理与同学交流】

  三、预*《兵车行》

  读懂诗句,初步掌握内容及情感基调。

  《将进酒》教案 3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理清诗歌情感变化线索,理解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用世的复杂情感。

  (2)背诵全诗。

  2、能力目标体味诗歌颇具特色的起兴和夸张手法的运用,领会李白淋漓畅快的浪漫主义诗风。

  3、情感目标:了解相关的咏酒诗篇及酒文化。

  4、教学重点:探究诗歌的艺术手法。

  5、教学难点:体味诗人感情的跌宕起伏。

  6、教学方法:师生探讨法

  导入新课

  请大家猜一个简单的谜语:酉时下大雨。“酒”是一种文化,它与中国古代诗人似乎结上了不解之缘。他们或仗酒力助发豪兴,举杯而灵感纷来;或借酒来排遣愁绪,饮酣而笔底奔腾。无数名句佳篇都与滟滟美酒相互辉映。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在《不见》还用“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来概括他的一生。现在就让我们来欣赏李白的一首劝酒诗《将进酒》。(朗诵全诗)

  一、整体感知

  《将进酒》是汉乐府曲名,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将,请、愿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句。这个“将”与诗句“呼儿将出换美酒”的“将”音义不同。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题以积极的内容,这是值得重视的。但是,李白的狂歌痛饮毕竟是一种消极行为,但这是他的傲世态度和豪放不羁的个性所使然,是无法改变的。杜甫在结识他之初就看出了这一点,曾试图说服他,写道:“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赠李白》)杜甫这个批评是正确的,但我们也不可忽视李白的饮酒诗中仍包含着积极的内容。

  (给学生五分钟朗诵全文,要求其注意作者的感情变化。)

  二、鉴赏要点

  1、三种主要情感:

  (1)、显示了诗人对未来充满无限的信心。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流露出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之意。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3)、表达诗人蔑视权贵,尽吐郁积在胸的不*之气。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2、感情上大起大落

  这首诗中,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可分四个层次:

  开头四句写感伤之情。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里的“高堂明镜”并非指母亲,而是悬于高堂之上的镜子。

  诗人一落笔就写黄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这是非同寻常的。诗人写黄河,颇能显示它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如“黄河如丝天际来”“洪波奔流射东海”(《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公无渡河》)等,其基调是壮;这次则不同——诗人仿佛站在高山之巅,顷刻间就着遍了它的万里流程,因有“不复回”之叹,尽管也写出了黄河的气魄之大,其基调却是悲。由此联想人生,诗人头脑中便出现了这样一幅图景:高堂之上,人们对镜自视,两鬓斑斑,真是“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歌·其十五》)。流光易逝,人的一生竟像朝暮之间一样短促啊!至此,诗人的悲意更浓了。

  但诗人深知“白发如丝悲何益”(《前有樽酒行》),因而立即转悲为欢。所以“人生”以下六句转而写欢。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尽管诗人在政治上并不“得意”,但在他看来,朋友间的聚会也同样是人生中的快事,大家何不高高兴兴地痛饮一场呢!想到这,他顿生豪情,相信自己将来必能作出一番事业,对区区金钱也毫不在意。于是连呼“烹羊宰牛”(此处用典:“烹羊宰牛且为乐”语本曹植《箜篌引》),准备像东汉大学者郑玄那样“一饮三百杯”。“且为乐”就是姑且作乐,也就是把不愉快的事情丢开不想。(提问:诗人的这种欢乐是真实的吗?仅仅为了一醉方休吗?)诗人这种欢乐感情是真实的,也是高尚的,不同于凡夫俗子的只图一醉方休,因为他说出了“尽欢”的正当理由。

  “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钟鼓”本意指乐器,这里做“击鼓作乐”解;“馔玉”指精美的食品。“钟鼓馔玉”在这里是富贵利禄的代称。

  待到酒宴开始,诗人举杯劝饮,他的感情突然由欢乐转为愤激,这是因为他要借此把长期郁积在胸的不*之气一齐宣泄出来。他鄙弃那结党营私、排斥贤能的豪门贵族集团,因而说“钟鼓馔玉不足贵”;他憎恨这些人的黑暗卑污行径,因而说“但愿长醉不复醒”—一这两句诗可以说集中地表现了他自离开长安至今的愤激之情。但这又不仅是为了一己遭遇,他还想到了“古来圣贤”(其中大概有孔子、孟子一类人,也有屈原、贾生一类人),他们有经天纬地的才能而不为统治者所用。(提问:诗人说他们“古来圣贤皆寂寞”,是不是否定他们呢?)不是!这是为他们惋惜乃至抱不*。尤其是曹植——这是他十分景仰的人,他赞扬曹植的豪华酒宴,其实是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兼以自况。这就加深了诗人的愤激之情,为结尾说的“万古愁”埋下了伏笔。(这里要注意,此处用典:“陈王昔时宴*乐”语出曹植《名都赋》:“归来宴*乐,美酒斗十千”。)

  “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

  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五花马:唐朝开元天宝年间讲究马的装饰,会把马的鬣鬃剪成花瓣,剪成三瓣的叫三花马,五瓣的就叫五花马。在这里指名贵的马。

  这一层写诗人要将一切价值昂贵之物都拿来“换美酒”,而且是“径须沽取”,要毫不犹豫的去买,这就反客为主了,真是狂放到了极点。(提问:这种狂放是不是可信的.,为什么?)这是可信的,因为上文说过“千金散尽还复来”。这种狂放,从实质上看,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至此,再用“同销万古愁”来结束全诗,自有水到渠成之效。

  (给学生十分钟,练*背诵。注意作者的感情。)

  提问:

  1.基调,指的是一篇作品整体上的感情色彩或氛围。基调常常可以凭直观被感知,但只有经过分析才能得出确切的结论。例如这首诗,初读一两遍,会觉得它豪气十足,但弄清诗人感情发展的脉络以后,就会看出诗人的愤激之情是占主导地位的。确切地说,豪放只是它的外壳,而内核则是愤激。

  2.首先要正确理解“古来”二句的意思;“圣贤”,不是单指孔孟,也包括所有“抱利器而无所施”的贤能之士;“饮者”,决非一般酒徒,而是“圣贤”中逃之于醉乡的人。说圣贤“寂寞”,并非贬抑,不过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之意;说饮者“留名”,固属偏激之辞,表现了诗人的狂放,但既在酒宴上,自然要强调饮酒的意义,也是可以理解的。这样来解释这两句,则诗人以曹植为例的意图就昭然若揭了。

  3、夸张的运用是李白诗歌的重要特色之一。要启发学生对此作一点比较深入的分析,从诗人的思想性格、气质修养等方面了解这种写法的实质。这首诗具有震撼古今的气势和力量,与夸张手法的运用不无关系。诗中的有些夸张写法是凭借数字来表现的,例如用“一饮三百杯”表现豪饮,用“斗酒十千”表现酒价的昂贵,用“万古愁”表现愁的深广;有些则属于感觉的夸大,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作者似乎一下子就把读者指引到波涛汹涌的黄河岸边,观赏水从天来,东流入海的壮观景象,“朝如青丝暮成雪”则极言人生短促。诸如此类的夸张句都有力地说明诗人飘逸不群,用辞大胆,他人莫及,也表现了他那豪放飘逸的诗风,我们在领略诗句内涵的同时,也感受到其中的艺术魅力。

 (提问:学了这首诗,大家觉得李白是个什么样性格的人?学生回答后,说一下李白在华阴县的逸事。)李白的“痛饮狂歌”是他的局限性的表现,学生对此可能有各种不同的见解,让他们说出来比不说好。教师可以有选择地看几篇,做一个小结,帮助学生认识诗人局限性之所在,以消除负面影响。

  作业:

  背诵该诗;完成练*册该课内容;预*《兵车行》。

  《将进酒》教案 4

  【教学目标】

  A、知识与能力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B、方法和过程

  1、因声求气,诵读全诗,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

  2、在有感情、得法的诵读中,体会全诗思随情转,音以律变。

  3、在诵读中感悟诗句间蕴含的诗人李白跌宕起伏的感情激流。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诗人借着酒兴,淋漓尽致抒发不*之气。

  2、探究诗意,认识到李白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在劝酒放歌中,吐胸中块垒,抒发多种人生感慨。

  3、引导学生充分占有资源,聆听名家朗诵全诗,融入诗境,吟咏诗韵。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因声求气,诵读全诗,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在有感情、得法的诵读中,感悟诗句间蕴含的诗人李白跌宕起伏的感情激流。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充分占有资源,聆听名家朗诵全诗,融入诗境,吟咏诗韵,认识到李白在劝酒放歌中,吐胸中块垒,抒发多种人生感慨。

  【教学方法

  诵读、讨论、探究

  【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自主学*,引导学生走*李白,主动搜集占有相关资源。

  2、师生共读文本,利用视频、音频和图片等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吟咏诗韵,营造氛围,做到有感情诵读。

  3、针对学情,突破难点。充分利用课外名家朗诵资源及教师范读,引导学生因声求气,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诵读时有激情而得法。

  4、合作、探究学*法。学生分组合作,根据兴趣,选择诗中精彩的名句仔细解读,讨论、交流、探究、质疑,整合资源,认识、感受全诗复杂多变的节奏和情感。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唐之韵 第七集 一代诗仙(上篇)》(视频)、配乐朗诵1(康桥朗诵,视频)、配乐朗诵2(濮存昕朗诵,乐队现场伴奏)、 现场朗诵(濮存昕在晚会现场深情朗诵,无配乐,视频,现场感很强)、央视“子午书简”《唐诗十家·李白(<将进酒>)》(高峰朗诵,视频,节奏明快,声音厚实)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唐之韵 第七集 一代诗仙(上篇)》(视频),创设情境,深情导入:

  1、四川江油县青莲乡,虽然只是个小地方,但却是一代大诗人李白的故里。一代诗仙就从这里起步,以隐隐雷声的脚步闯进诗坛,在中国诗歌史上留下了一座永远闪耀着宝石红光的诗碑,留下一个永不褪色的名字。

  2、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写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读过这首诗,你感觉李白是怎样一个人?——豪放,嗜酒,有才。是啊,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李白喝酒,那是多多益善,有十分酒便有十分才情。他嗜酒如命,自言“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将进酒》就是他酒酣之时嚷出来的杰作。明人徐增认为“太白此歌,最为豪放,才气千古无双。”

  3、余光中先生有一首诗《寻李白》,其中有几句是这样写的。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在中国文学史上,“酒”可以说是留下了千古美名。许多文人,都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比如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曹孟德横槊赋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李白的“兰陵美酒郁金香”还有范仲淹的“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等等。

  在这些人中,有一位伟大的诗人,因为他的诗写得独绝千古而获得了“诗仙”的称号,而且也因为他的酒而留下了“酒仙”的美名,说到这里,大家都知道了,他就是——李白

  那么,李白是如何使他的酒和他的诗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又有怎样的感情倾注于其中呢?今天我们师生就通过一首诗来走*李白。这就是他的《将进酒》。(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

  1、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 太白 ,号 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户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天宝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屈原而后,他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杜甫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 浪漫主义 主义诗人,有“ 诗仙 ”之称。与杜甫齐名,并称 “大 李杜 ”,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有《李太白集》。

  2、写作背景:

  《 将进酒》是汉乐府旧题,题意为“劝酒歌”。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开始了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当时,他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之情。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

  3、“酒”是一种文化,它与中国古代诗人似乎结上了不解之缘。他们或仗酒力助发豪兴,举杯而灵感纷来;或借酒来排遣愁绪,饮酣而笔底奔腾。无数名句佳篇都与滟滟美酒相互辉映。 收集与酒有关的诗词名句。

  掀开中国文坛的红盖头,酒香随清风徐来。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且看——

  (课堂展示)

  ①、诗→“酒”

  (1) 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2)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3)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4)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 。

  (5)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6)兰陵美酒郁香, 玉碗盛来琥珀光 。 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处是他乡。

  (7)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

  (8)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9).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牧《江南春绝句》)(10)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11)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12)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

  ②、“酒” → 诗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自称“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

  公元762年秋,病骨支离的李白什么都不需要了,惟要酒,酒。他一生醉得太多了,但这是最后一次。他举杯邀月,却发现月在水里,他悠悠忽忽扑进水中,抱月而眠。谁像他这样认真又天真一生?连死都是一首诗,一首醉酒的诗。看来,李白天生为诗酒而来,为后人读诗酒篇而来。今天我们就来读他的劝酒诗。

  4、初读解字词知韵律——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掌握字词文意。

  ①、教师范读,学生正音。

  ②、播放配乐朗诵1(康桥朗诵,视频),初步感知全诗的韵律和气势。

  ③、分组诵读,画出韵脚。明确:韵脚:来、回、发、雪、月、来、杯、生、停、听、醒(作*声)、名、乐、谑、酌、裘、愁。

  5、识记字音。(给加点的字注音)

  将进酒(qiāng) 莫使金樽空对月(zūn ) 烹羊宰牛且为乐( pēng )

  岑夫子( cén ) 钟鼓馔玉 ( zhuàn ) 斗酒十千恣欢谑( zì xuù )

  呼儿将出换美酒( jiāng )千斤散尽还复来( huán )。

  三、引领探究

  ㈠、二读品酒兴,读出酒意。

  1、诵读指导:

  ①、播放配乐朗诵2(濮存昕朗诵,乐队现场伴奏),理解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有感情、得法诵读全诗。

  ②、因声求气: 诵读时充分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

  指导示例:开篇两句长句,犹如挟天风裹海雨,迎面扑来,第一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第二句“奔流到海不复回”,言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韵律。接着,又是两个同样的长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感叹岁月流逝,人生易老,一波未*、一波又起。但五六句,诗人感情由“悲”而“欢”,节奏顿转和缓,句式也变为七言,“须”“莫”“必”“还”“且”将欢畅之情推进、提升、积聚成高亢、嘹亮的“会须一饮三百杯”这样的豪歌壮举,至此,诗人狂放之情渐趋高潮,诗的旋律愈益加快,“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忽然加入四个短句,不仅诗的节奏变化,也仿佛听到酒*上频频的劝酒声。更甚者,诗人连声劝酒,诗兴大发,引吭高歌。之后,诗人感情由狂放转为愤懑、激越,发出最后的豪言壮语:千金散尽还复来,一醉方休,同销万古愁呢!诵读至此,我们的身体里、声音里好像也奔涌着诗人跌宕起伏的感情激流。

  ③、分组诵读。

  君不见/黄河/之水//上来,奔流/到海//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白发,朝如/青丝//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百杯。 /夫子,/丘生,/进酒,/莫停。与君//一曲,请君/为我//耳听。钟鼓/馔玉/足贵,但愿/长醉//复醒。古来/圣贤/寂寞,惟有/饮者//其名。陈王/昔时/*乐,斗酒/十千//欢谑。主人/何为/少钱,径须/沽取//君酌。/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美酒,与尔/同销/古愁。

  注:加粗字重读

  2、分组讨论:

  ①、整体感知:整体感知,把握全诗结构。

  明确:起兴→饮酒作乐→劝酒→酒后吐真言

  ②、李白怎样劝友人喝酒?为此找了那些理由?(学生讨论归纳,教师补充)

  明确:会须一饮三百杯,人生得意须尽欢,将进酒,杯莫停。

  要饮,要狂饮,人生得意要饮,现在不得意要饮,人生短暂,及时行乐。

  劝饮,劝豪饮,富贵不足取,饮酒可留名(历史),怀才不遇,借酒浇愁。

  ㈡、三读赏酒情

  1、诵读赏析:

  ①、播放现场朗诵(濮存昕在晚会现场深情朗诵,无配乐,视频,现场感很强)

  ②、学生自由诵读,体会诗兴酒情。

  ③、吟咏诗韵:在诵读中发现,全诗以七言为主,以三、五、十言句“破”之,参差错综,以散行为主,用短小的对仗点缀,节奏徐疾变化,奔放不随性。这首诗篇幅不长,而五音繁会,气象不凡,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尤其是音韵、节奏随诗情起伏,缓急高低,曲折回环,奔腾向前。只有思随情转,音以律变,才能读此诗“于雄快之中”,从而“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沈德潜《唐诗别裁集》)

  2、讨论探究:

  ①、诗歌开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采用了古代民歌中的什么手法?抒发了李白怎样的感叹?

  明确:起兴——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

  比喻——以黄河一去不复返比喻青春难在

  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夸张——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 “黄河如丝天上来,洪波东流射大海。”“黄河西来绝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写出了黄河的气魄之大,但又有“不复回”之叹。以黄河起兴感叹时光易逝。

  以水来比喻时间的流逝,非李白独创。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

  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诗人在24岁上“辞亲去国,仗剑远游”,是“以当世之务自负”的,欲以布衣取卿相之位。如今,25年过去了,他已满头白发,功业上却毫无成就。回首往事,难免有人生短促之叹,也表达了怀才不遇的苦闷。

  两组长句表达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

  ②、“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采用什么修辞手法?请找出分析。

  明确:夸张,痛快的筵宴,豪壮的诗句,烹羊宰牛,一饮三百杯,狂放之情趋于高潮,诗的旋律加快,知己相逢,倾吐怀抱,实为痛快事,得意事,不仅是品味美酒佳肴,更为了表现豪情。

  ③、李白因何要如此纵情于酒,透过这些“劝酒词”你读到了李白什么样的情感?请举诗中诗句分析李白思想感情上的变化起伏。

  明确:

  奔流到海不复回,高堂明镜悲白发 悲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千樽空对月 喜(乐)(欢)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狂 ↓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愤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狂

  全诗的感情变化:悲—→乐—→愤—→狂 感情主基调:愤慨

  ㈢、四读话酒话,吐真言。

  1、诵读品析:

  ①、播放央视“子午书简”《唐诗十家·李白(<将进酒>)》(高峰朗诵,视频,节奏明快,声音厚实)。

  ②、学生自主诵读喜欢的诗句,试着背诵全诗。

  2、讨论探究:

  ①、面对时光流逝,作者首先想到什么?

  明确:作者认为只要人生暂时得意,就可以纵情高歌,要有坚定信念。

  ②、全诗围绕一个“酒”字,而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何而愁?此“愁”的实质是什么?

  一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易老,青春不再;二愁: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壮志未酬,怀才不遇;三愁: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圣贤寂寞,陈王失意。

  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表现了一种怀才不遇又渴望用世的矛盾复杂的情感。豪放是它的外壳,愤激才是它的内核。

  ③、理解“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中“圣贤”的含义,分析用典的作用。

  明确:“圣贤”不仅指孔孟,还包括那些不能施展自己抱负的贤士。他们被排挤,遭冷落。作者对封建统治阶级埋没人才的行经,不再抱幻想,决心逃于酒乡。

  陈王,即曹植。遭其兄曹丕猜忌,监视,一生才学无可施展,遂借酒销愁。其狂放不羁的性格与李白极为相似。

  一提“古来圣贤”,二提“陈王”曹植,满纸不*之气。

  ④、你认为《将进酒》这首诗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主旨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钟鼓馔玉”“不足贵” 是诗人仕途失意,志不得抒的愤激之词!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当位至卿相,飞黄腾达,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 ” 。 在封建时代,只有衣食无忧的达官贵人才有闲情逸致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享受山珍海味之美。不羡慕达官贵人的生活,实际是对豪门权贵的蔑视、否定。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鄙弃和蔑视。表达了作者的痛苦、愤慨。全篇饱含一种深广的忧愤和对自我的信念。诗情悲而不伤,悲而能壮。

  ⑤、如何看待李白的嗜酒如命的放浪行为?请你说几句话安慰安慰他。

  明确:李白嗜酒,更多的是他人生志向不得施展的体现。借饮酒来反抗险恶的现实社会,寄托情怀,是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的常用方法。李白也继承了这种做法,借酒浇愁,发泄情感。

  四、训练检测:

  1将这首诗歌背诵下来。

  2、课堂检测:

  ①、这首诗的基调是愤慨。在这首诗中,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开头四句写悲,一落笔就写黄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人生”以下六句写欢,“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②、本诗的主旨句是: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表达了诗人对权贵的鄙视和蔑视的态度。

  ③、李白的浪漫气质和狂放的性格充分体现在诗中对夸张的运用,如朝如青丝暮如雪,与尔同销万古愁等。

  五、总结升华:

  李白的身上浸透着儒家思想的血液,他*生的追求有两个,一是追求精神自由,二是建立丰功伟业。追求精神自由导致他的一系列行为:反抗传统,蔑视权贵,理想超出于王法所规定的社会等级秩序之外;建立丰功伟业,又使他与传统妥协,求助于权贵,回到王法所规定的社会秩序之中。但现实中又不可能同时占有以上二者。他的梦碎了,于是,他开始纵酒,他开始狂歌,开始了永远没有尽头的愁苦。文中他以圣贤自称,以喝酒排解内心的苦闷,以纵酒来对抗现实的龌龊,以精神的旷达来张扬自己的个性。因为他是谪仙人,所以他必定拥有恣情傲物的权利。酒是引子,愁是血液,狂是脊梁。

  《将进酒》是灵与肉、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猛烈碰撞的巨响低回,是一曲不羁灵魂的慷慨悲歌。

  六、拓展材料:

  1、人生短短几个秋,不醉不罢休,东边我的美人,西边黄河流,来呀来个酒呀,不醉不罢休,愁情烦事别放心头。

  2、《将进酒》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与夸张手法有关,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 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

  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写法,又有鬼斧神工、“绝去笔墨畦径”之妙,既非刻能学,又非率尔可到。

  3、李白对黄河素来怀有深厚的感情,他曾多次以极为豪放热情的诗句歌颂黄河。在《将进酒》诗中,诗人又一次歌颂了黄河,并与自己的身世之感、傲然之志相互映衬,抒发其热爱生活、蔑视权贵的感情。饮酒行乐既是抒愤,又从愤慨中显示豪迈乐观精神,而不流于伤感。 以乐写哀,以豪放衬悲慨,因此,从而构成乐观的豪放的基调,从中显示出诗人可贵的傲骨精神。

  4、《唐之韵 第七集一代诗仙(上篇)》:宋代著名诗歌评论家严羽,说别人写诗是用笔一句一句写下来,李白则只要把心里那股气一张口喷出来就行了,这个比喻真是恰到好处。诗人站在黄河边上看着「黄河之水天上来」,忽然心情一激动,想到这黄河之水就像人类的生命系列,一代一代一去不复返,但依旧滔滔滚滚而来。然而,人生又是如此短暂,明镜中的头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一转眼就是一次生老病死的轮回!面对这无限与有限的矛盾,人活着为什么不尽情享受生活!「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诗人对自己生命价值的实现,是如此自信。正由于这首诗强烈地呼唤真实的人生,才使多少被强行压缩的灵魂都到诗里来享受那足以舒筋活血的通畅。

  七、布置作业:

  1、收集有关写“酒”的古诗词。

  2、背诵并默写全诗。

  八、板书设计:

  将进酒

  李白

  自主学*

  引领探究 奔流到海不复回,高堂明镜悲白发 悲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千樽空对月 喜(乐)(欢)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狂 ↓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愤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狂

  全诗的感情变化:悲—→乐—→愤—→狂 感情主基调:愤慨

  训练检测

  总结升华

  九、教学反思:

  李白咏酒的诗篇极能表现他的个性,思想内容更为深沉,艺术表现更为成熟。《将进酒》即其代表作。

  宋人严羽评点李白这首诗说:“一往豪情,使人不能句字赏摘。盖他人作诗用笔想,太白但用胸口一喷即是,此其所长。”

  《唐诗别裁》中说:“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

  这次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把《将进酒》编入“诗歌之部”第三单元,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及重点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作为赏析示例,在实际教学时,应该以诵读指导为重点,设计课堂,师生互动,充分利用课文的各种音视频资源,结合名家朗诵,具体指导学生的诵读技巧,即引导学生充分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做到有感情、得法的诵读诗句,在诵读中,师生感悟诗句间蕴含的诗人李白跌宕起伏的感情激流,把握诗歌感情基调,讨论探究有关问题,理解诗歌主旨及深厚的底蕴。

  切忌面面俱到,全面分析诗歌内容和表现手法,如果这样,就会本末倒置,也不能准确理解教材编者的编写意图,作为单元的赏析示例也就起不到示例应有的作用。

  当然,名家的朗诵很到位,学生诵读很给力,作为学*的主体,地位是突出了,但学生的节奏稍显缓慢,以后要做适当调整。

  《将进酒》教案 5

  教学目的:

  背诵全篇,了解文意

  教学手段:

  介绍背景及相关知识,学生自己理解掌握

  一、解析文题

  将进酒,注意读音,“将”的意思就是“请”,连起来解释就是“请喝酒”。原来这是一首劝酒诗。李白为什么写劝酒诗,他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诗的呢?

  二、文化背景

  大诗人李白(701———762)出生于四川,自称汉将李广之后(一说与大唐皇族同宗),继承了先祖的豪迈狂放,加上先天的聪慧(文才),以及后天的勤奋(阅历)——“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他成了“诗圣”。725年辞亲远游,乘船经三峡出蜀,经历了结婚生子等人生大事。742天宝元年赴长安求官,贺之章见《蜀道难》等诗,惊呼太白为“谪仙人”,并说“此诗可以泣鬼神矣!”后受诏入朝,供奉翰林。醉酒使高力士脱靴,杨贵妃捧砚,再加遭奸佞谗毁,被“赐金放还”。744李白与杜甫在洛阳相遇,同游同咏,亲如弟兄。750漫游复漫游,南北飘流,隐居或修炼,作《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759蒙冤流放,行至白帝城遇赦。作《早发白帝城》。晚年写出《秋浦歌》、《赠汪伦》。762太白逝世。

  书上交代,到写这首诗为止,李白已经被“赐金放还”八年,仕途是没指望了,所以他索性隐居或修炼。可最要命的是他还嗜酒,常常酩酊大醉,这说明他“有情”,他是一个性情中人。那么他的情是什么情呢?学*这首诗我们或许可以略知一二。

  三、解读全诗

  (一)朗读课文(正音)(结合课后练*一)

  1、开头两联均用“君不见”领出,“君”,按岑夫子、丹丘生。要读得从容、亲切。“黄河之水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发源于昆仑山,地势极高),“不复回”——不再返回,均须重读。“不复回”隐含何意?——韶光易逝之意。类似还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高堂”一联系承“不复回”而来,说及人生。“悲白发”,我们头脑中应出现了这样一幅图景:高堂之上,人们对镜自视,“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歌十五》),犹言人生苦短,“悲”字当重读。韶光易逝和人生苦短本是一回事,所以第一联用的是古代民歌中的比兴手法,即用眼前景物起兴,引出所咏之词,而又具有比喻的作用。类似还有: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诗经氓》这两联把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极其阔大,应当读得很有声势。

  2、以下节奏逐渐加快。“人生”一联重音当落在“尽欢”和“空对月”上。正因为韶光易逝、人生苦短,所以要及时行乐。诗人深知“白发如丝悲何益”(《前有樽酒行》),因而立即转悲为欢。尽管诗人在政治上并不“得意”,但此时兴致高涨,在他看来,朋友间的聚会也同样是人生中的快事,大家何不高高兴兴地痛饮一场呢!想到这,他顿生豪情,把希望寄托在未来,“天生”一联更追加了“须尽欢”的理由,显示了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应当读得掷地有声;读后宜作一顿(这里的潜台词是“既如此,那就……”),为诗中策一个高潮蓄势。于是连呼“烹羊宰牛”,第一个高潮在“会当一饮三百杯”这句上,应当读得豪气十足,要用升调读,“三百杯”一语尤当着力加以渲染。以上是诗的铺垫部分,读后可作稍长停顿。

  3、酒到酣处,意兴遄飞,李白禁不住呼朋引伴。“岑夫子”以下六句为诗意转换处,亦可视为下面劝酒歌的引语,应当读得亲切,节奏逐渐加快,重音依次落在“将”“莫停”“歌”“倾耳听”等字上,突出敬请之意。读完,稍作停顿。俗话说酒多话多,歌的内容其实就是诗人借题发挥的牢骚话,也就是酒后吐真言。

  4“钟鼓”一句至结尾为诗的主体部分,诗人借此尽吐胸中块垒,必须读得酣畅淋漓,再现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钟鼓”二句是这支劝酒歌的主题,也是全诗主旨所在。这两句有着明显的取舍,他鄙弃“钟鼓馔玉”的官宦仕途,当然也有部分自嘲;他选择逃避,不满,反抗。

  鲜明的'爱憎道出了诗人长期郁积在胸的不*之气,感情突然由欢乐转为愤激。

  为了让自己“长醉不醒”的愿望名正言顺,他还援引“古来圣贤”来证明,比如孔子、孟子,屈原、贾生一类人,他们有经天纬地的才能而不为统治者所用。诗人说他们“寂寞”,实际是说他们被世人冷落,是为他们惋惜乃至抱不*。这是从反面来论证,“皆”体现了愤激。更有曹植——这是他十分景仰的人,他赞扬曹植的豪华酒宴,其实是为曹植的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而叹惋,而不*,同时兼以自况。这就加深了诗人的愤激之情。

  5、既然明鉴历史,选择了长醉不醒,于是就痛饮狂欢了。“主人”两句诗人反客为主,直命沽酒,把值钱的家当全拿出去买酒,豪放之态如见。这种狂放,从实质上看,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读后应稍作停顿,至“与尔同销”可两字一顿并放慢速度,再用夸张语调读最后三字,“古”“愁”之后皆当有延长音——这是全诗的高潮。用全部家当买酒,不是消一般的儿女情愁,而是积淀了很多年很多世代的怀才不遇的郁闷。所以须有强大的声势,才能显示诗人的飘逸的风格。

  (二)内容感知

  《将进酒》是汉乐府曲名,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题以积极的内容,这是值得重视的。

  台北学者散文家颜昆阳《想醉》中有一句话:“非醉不可的理由尽管很多,但眼泪与笑声便可以说明一切,因此人们非醉不可的理由其实只有一个:有情。”

  那么请问这首诗中诗人的情到底包含那些呢?

  首先对国家有情:忠君报国之情,不满失望之情,

  其次对自己有情:自我肯定之情,快意身心之情,也有志不得伸的苦痛。

  四、艺术手法

  1.夸张的写法

  诗中的有些夸张写法是凭借数字来表现的,例如用“一饮三百杯”表现豪饮,用“斗酒十千”表现酒价的昂贵,用“万古愁”表现愁的深广;有些则属于感觉的夸大,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朝如青丝葛成雪”极言人生短促。诸如此类的夸张句都有力地说明诗人横放杰出,用辞大胆,他人莫及,也表现了他那豪放飘逸的诗风。

  2.起兴(略)

  五、板书

  及时行乐,销万古愁

  欢狂

  韶光易逝,长醉不醒

  人生苦短,斗酒十千

  悲愤

  六、作业(背诵全诗)

  《将进酒》教案 6

  教学重点

  1.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2.了解李白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和激愤之情

  3.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

  教学难点

  1.把握全诗由悲而欢而激愤而狂放的感情基调

  2.鉴赏全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杜甫有一首诗为《饮中八仙歌》,内容如下: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提问:读过诗后,你能通过这四句诗感受到李白的形象吗?

  明确:诗酒同李白结了不解之缘,李白自己曾说过“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兴酣落笔摇五岳”。杜甫描写李白的几句诗,笑出了李白的嗜好和诗才。李白嗜酒,醉中往往在“长安市上酒家眠”。李白醉后,豪气纵横,狂放不羁,即使天子召见,也不是那么毕恭毕敬,诚惶诚恐,而是自豪地说:“臣是酒中仙!”而这首《将进酒》正是李白所作的一首劝酒歌。

  二、写作背景介绍

  本诗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年)李白“赐金还山”之后。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这首诗可能是三人饮酒宴上的祝酒辞。

  三、分析鉴赏

  提问:李白的诗歌风格一向是豪迈不羁的,你认为这首诗和他的一贯风格有区别吗?

  明确:这首诗有豪放之情,但又不只于豪放之情。这首诗中诗人的.感情变化极快。

  (参见人教社《教师教学用书》152页)

  提问:你能简单总结一下这首诗感情的起伏变化吗?

  明确:诗的开头悲叹人生短促,转眼即是百年。接着因悲寻欢,想要痛饮一场。然后转入正题,联系自己遭遇,借酒抒发愤世嫉俗之情。结尾变得狂放,要将这种种复杂的心绪统一为“万古愁”,一同消除、忘却。

  四、写作特点

  提问:本诗你读来有何感觉?

  明确:略

  提问:以往我们学*的古诗多以七言为主,那么这首诗有什么特点呢?

  明确:通篇以七言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参差错落。且诗句以散行为主,又以短小的对仗语点染、节奏疾徐多变,奔

  放而流畅。

  五、学生诵读全诗

  六、作业

  课后练*第二题。

  板书设计

  将进酒

  李白

  《将进酒》教案 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主要字词,进行必要的词语积累。

  2、能力目标

  声情并茂的品读诗词,培养学生朗诵诗歌、鉴赏诗歌的能力。

  3、素养教育目标

  了解作者怀才不遇的苦闷和豪放不羁、乐观自信的情怀。

  【教学重点】

  品读诗词,培养学生朗诵诗歌、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由悲而欢而愤而狂放的复杂矛盾的思想情感。

  【教学设想】

  通过诵读与探究讨论来鉴赏作品。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授课步骤 自主地带 互动空间 教师站点

  导入新课

  回忆中国古典咏酒诗,以酒与诗的“缘分”导入新课。

  诗歌初读

  此诗气势豪壮,又情感起伏较大,学生自由诵读,初步感悟。

  讨论并把握诗人复杂多变的思想情感

  教师指导下,学生可个别诵读,可集体诵读。

  1. 校正字词。

  2. 个别诵读,教师指导。

  3. 齐读。

  4. 体会文章情感。

  教师适当指导,各组代表各抒己见。情感脉络如下:

  1、感伤之情:如“君不见”两句。

  2、欢乐之情:如“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

  3、愤激之情:如“钟鼓馔玉不足贵──斗酒十千自欢谑”。

  4、狂放之情:如“主人何为言少钱──与尔同销万古愁”。

  教师根据学生朗读情况及时指导诱发,营造高昂活跃的'课堂氛围。

  教师适当引导,并相应补正。

  诵读指导

  在教师的适当指导下,掌握诗歌朗诵的相关技巧,学会声情并茂地朗诵诗歌。

  适应着诗人情感的变化,朗诵时,可注意以下技巧:

  1、 注意节奏:例,“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节奏要适当加快。师范读,生跟读。

  2、 读重音:例,“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三百杯”须重读,要读得铿锵有力。生读,师范读,生集体跟读。

  3、 读四声:例,“将进酒”,三字声调要读足,饱满,教师示范。

  4、 拖长调:例,“五花马,千斤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五花马,千斤裘,呼儿将出换美酒”节奏要加快,“与尔同销万古愁”可两字一顿,并加长音调。师范读,生自读。

  在教师指导的基础上,学生有感情的诵读,学生代表展示诵读。

  根据诗人情感,点拨朗诵技巧,并示范诵读。

  课堂拓展、引申

  艺术特色

  分组讨论,深入探究,赏析诗中经典名句。

  相互讨论

  展示答案

  例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对于上述经典诗句,你是怎样认识和理解的?(适当结合自己的专业)

  根据教师引导,学生引申发挥。

  学生思考:

  本首诗歌哪些诗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分别写出了什么?

  参考答案如下: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言黄河源头之高。

  2、会须一饮三百杯:言饮酒之多。

  3、斗酒十千自欢鳕:言酒价之高。

  4、与尔同销万古愁:言愁怨之深。

  师生共同赏析经典名句。

  引导、分析、补充

  小结

  号召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国古典文化精华

  布置作业 结合自己的专业和本文作者所表现出来的乐观自信的精神,写一段文字来谈谈自己的感想。

  检测题目:

  一、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将领(jiàng) 将出(jiāng) 将进酒(jiāng)

  B.金樽(zūn) 酌酒(zhuó) 千金裘(qiú)

  C.馔玉(zhuàn) 戏谑(nuè) 岑夫子(cēn)

  二、填空题

  在这首诗中,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开头四句写__,一落笔就写黄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人生”以下六句写___,“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主人”句至结尾写_____之情。

  三、下列对诗中的诗人形象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诗人怀着*生之得志,又逢老友相聚,纵酒狂歌,互诉衷肠,感到无限快乐。

  B. 诗人大声呼喊不喝上“三百杯”誓不罢休,表现他已暂时从悲感中突破,豪气洋溢。

  C. 诗人频频举杯相邀,气氛热烈,酒到高潮,情不自禁狂歌起来。

  D.诗人高歌后酒兴更浓,不惜宝马金裘换酒畅饮,活现慷慨爽快之态。

  《将进酒》教案 8

  【教学目标】

  1、促进学生学*古典诗歌的热情,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

  2、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并能进行恰当的评价。

  3、探究诗人狂放性格的由来,体味本诗所体现的浪漫主义风格。

  4、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风格;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风格;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质疑法。

  3、比较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大诗人李白因遭权贵排挤离开长安开始了他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我们学过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即写于这一时期,今天我们学*的《将进酒》也是此间的作品。大诗人李白又将向我们展示些什么呢?

  二、疏通。

  三、诵读。

  (一)读懂内容

  《将进酒》是写劝酒、对酌的诗,本属汉乐府鼓吹铙歌。李白沿用旧题,借与友人岑勋、元丹丘饮酒之机,发泄心中的郁积。

  (1)开头两联均用“君不见”领出,“黄河”一联用的是古代民歌中的比兴手法,既用眼前景物起兴又具有比喻的作用。“高堂”一联说及人生,采用夸张手法,极言人生短促。

  (2)“人生得意”以下六句,极写痛饮狂饮。“天生”一联说明“须尽欢”的理由,显示了诗人对未来的信心。

  (3)“岑夫子”以下六句为诗意转折处,亦可视为下面劝酒歌的引语。诗人在力劝“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之后,放杯高歌,吐露心声:“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4)“古来圣贤”以下四句,诗人将“饮者”与“圣贤”作比,引出“陈王”曹植来。曹植《名都篇》有云:“归来宴*乐,美酒斗十千。”看来这位陈王确是在“恣而欢谑”了。然而,在他这欢乐中,包含着何等巨大的痛苦!他是在备受猜忌、压抑的险恶环境中,因大志难骋而沉溺酒乡的,在这一点上,李白与曹植颇为相似,故化用曹诗,明写欢乐而暗寓愤激。

  (5)“主人何为”二句以反诘之句振起文意,以使令语气引出下文:“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这是全诗的高潮。

  (二)读出感情

  通观全诗,有如怒涛奔涌,其气势之壮阔,情感之激昂,风格之豪放,确是前无古人。在这首诗中,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可分四个层次:

  开头四句写悲。

  一落笔就写黄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诗人仿佛站在高山之巅,顷刻间就看遍了它的万里流程,因有“不复回”之叹。由此想到人生,诗人头脑中便出现了这样的图景:高堂之上,人们对镜自视。“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真是流光易逝,人的一生竟像朝暮之间一样短促啊。至此,悲意更浓。

  “人生”以下六句写欢。

  “天生我材必有用”写出了作者的豪情,“必有用”,固然充满了对自我的坚定信念,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此材”以前是没有被用的。所以此句也道出了作者的苦衷。

  “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

  富贵、豪华生活“不足贵”,诗人鄙弃那结党营私、排斥贤能的豪门贵族集团,希望“长醉”,不愿醒来,显见世事之混浊,诗人厌恶之深彻。诗人赞扬曹植的豪华酒宴,其实是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兼以自况。

  “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诗人要将一切价值昂贵之物都拿来换酒,诗情至此,更趋豪放,直令人有“意气凌云”之感。可是,结尾的一个“愁”字,却给这豪放之中加入了一丝悲凉之意。悲凉,说明诗人并非一个忘世事的酒徒,他有着强烈的忧愤和苦闷;豪放,说明诗人胸怀极为阔大,他具有从苦闷中摆脱出来的勇气和力量。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在那“与尔同销万古愁”的高唱中,既受到了情的感染,又受到了力的震撼。

  在“读出感情”这一环节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可以采用竞赛的形式让学生比着读,看谁能读出诗原有的感情。教师充当评委,对学生的朗读作出评判,标准是上面的分析。

  四、背诵:可采用比赛的形式。

  五、重点解读:

  1、具体研*,攻克重难点。

  (1)诗歌开头“黄河”和“人生”之间有何联系?这四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两句用的是古代民歌中的比兴手法。李白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颍阳去黄河不远,故借以起兴。这两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似乎从天而降,东入大海,势不可回;紧接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感叹人生易老不过朝暮间事,因而“不复回”又隐含了韶光易逝,青春难再之喻意。雄伟永恒的黄河尚且如此,人生更是渺小短暂,开头四句,令人顿生悲意。诗人的这种悲感不仅仅是因为自己两鬓染霜,英雄老去,更是由当时朝廷腐败、自身的政治抱负无从实现的愤慨而来,极有气势。其中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阔大。前两句将空间层层放大,后两句把时间紧紧压缩,时空上的夸张,开篇就给人灵动飞扬,横空出世之感。

  (2)当时李白已是两鬓染霜,在政治上极其失意,浪迹于江湖,然而他却说“人生得意须尽欢”“天生我材必有用”。如何理解这种思想感情?

  明确:诗人尽管年华老去,政治上极度失意,但“白发如丝悲何益”,竟日穷愁并非其本性,既然此处失意,就另外去寻找寄托。于是在他看来,朋友间的聚会欢饮也算是人生一大得意事。不如今朝有酒今朝醉,及时行乐,“莫使金樽空对月”。但是人并不因此消沉。一方面英雄老去,难有作为的悲叹与愤激,另一方面他又不甘沉沦,对政治也没有完全绝望。于是迸发出自信好强,高度乐观的呐喊——“天生我材必有用”,算是对未来的一个期许。强烈的自信转眼代替了消极的悲叹。这种矛盾的协调方式与《行路难》如出一辙。这种诗情既体现了诗人的旷达豪放,实际上也是他愤激中的无奈与自我安慰;即是他人生价值的铿锵宣言,同时也是他抑郁情绪的快意释放。

  (3)李白本是在元丹丘家作客,为何反而对着元丹丘和岑勋劝起酒来?

  明确:李白与元丹丘是知交好友,关系亲密随意。而李白本就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洒脱与狂傲,再加上兴之所致,自然愈加狂放不羁,因而反客为主。

  (4)如何理解诗末的“万古愁”?并试分析此诗的感情基调。

  明确:诗末“与尔同销万古愁”之“愁”与开篇之“悲”关合照应,而“万古愁”的含义更为深沉。愁若止于一身是豪无意义的,难以引起他人共鸣。若只叹韶光飞逝,那也易于浅薄与单调乏味。诗人叹“古来圣贤皆寂寞”,又为陈思王曹植的遭遇抱不*,都表现了愁的深广。用历史的眼光看,“抱利器而无所施”的贤能之士古代有,今日有,将来也一定还有——这样的愁情惟“万古愁”一语才可当之。关于感情基调,本诗尽管多次出现豪情万丈,洒脱不羁的诗句,有悲、有乐、有愤、有狂,但情感的源头还在于愤激,豪放洒脱只是外壳,而内核则是愤激之情。

  六、揣摩本诗的主旨句。

  1、本诗的主旨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2、如何理解这两句诗?

  这两句诗可以说集中表现了李白自离开长安以来的愤激之情。他鄙视那些结党营私、排斥贤能的豪门贵族集团,因而说“钟鼓馔玉不足贵”;他憎恨那些人的黑暗卑污行径,因而说“但愿长醉不复醒。”

  3、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主旨句)比较异同。

  内容上相同的是,都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鄙弃和蔑视的态度;所不同的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于愤激中略见昂扬,本诗中“长醉不复醒”显得消极一些,于愤激中略见低沉。

  在表达形式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句是直白,锋芒直指“权贵”;“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是曲达,以“钟鼓馔玉”借代权贵。

  《将进酒》教案 9

  1.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翻译诗文。了解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教学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素有“诗仙”之称的诗人是谁吗?(李白)我们以前已经学过很多李白的诗了,那你们知道李白的诗有什么特点吗?(浪漫,飘逸,豪放)李白的一生是在入世和出世的矛盾中度过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他的这一首《将进酒》。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先世于隋时因罪徙居中亚。白于武后长安元年(701)出生在安西都护府碎叶城(今苏联吉尔吉斯加盟共和国托克马克城),约五岁时,随父迁居蜀中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李白少年时期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十岁诵诗书,观百家,作诗赋,学剑术,爱好十分广泛。十五岁左右就写得一手出色的好文章。二十岁以后,在蜀中漫游,饱览了四川的壮丽景色,接触了社会生活,开阔了视野,培养了热爱祖国的思想和豪放爽朗、酷爱自由的性格,也种下了游仙出世的消极思想的根苗。开元十四年(726),二十六岁的李白便“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开始了以安陆(今属湖北)为中心的十六年的大漫游,历两湖、江浙、河南、山西等地区,足迹踏遍*半个中国。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天宝十一载,距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达八年之久。 诗人虽未涉及朝廷的黑暗以及自身傲岸不屈的性格和现实的矛盾。但可以一看出对时政治现实的彻底失望和对人生意义的怀疑。从表面上看,歌咏的是饮酒作乐和人生如梦的主题,但却在实质上对摧残人才的社会给以有力的控诉,不能以消极情调来简单否定。

  分析:

  第一句 内容 : 时间飞逝——感叹人生的短促,生命的短暂

  ——空间:句式工整

  表现手法:夸张

  ——时间

  兴:先言黄河再言人

  对比:“朝如青丝暮成雪”

  文章主旨:“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说明诗人对现实不满

  *注意:“沽”通“酤”,买的意思。

  “儿”指身边侍童。

  *感情基调:悲壮豪放:

  慷慨生悲--尽欢畅饮--愤激之情--狂放至极

  *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成为主旨句的原因:

  1.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情感。

  2.“醉”与“与尔同销万古愁”照应扣住诗题的“酒”,点明此诗的思想感情

  思考 :

  1.为什么“愁”令李白难以释怀,要借酒来消?

  (为自己情才不遇的悲伤叹息;为古来圣贤不得重用而扼腕悲叹。)

  2.诗人说到“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为什么单举曹植为例?

  (钦佩他的才华;同情他的不幸;兼以自况。)

  比较阅读 :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两者在感情和写作技巧上有什么不同?

  *感情:前者愤激中显消沉, 后者激中见昂扬。

  *技巧:前者运用借代修辞; 后者直白。

  课后练*:

  1、给下面加线字注音:

  A、馔玉( )

  B、恣意( )

  C、将进酒( )

  D、欢谑( )

  E、沽( )

  F、烹( )

  G、酌( )

  H、裘( )

  2、读准、解释下面的“将”:①将进酒。②呼儿将出换美酒。③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④王侯将相宁有种乎?⑤ 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⑥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不得惜。 ⑦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① qiāng请;② jiāng拿;③ jiāng扶持;

  ④ jiàng带兵的人;⑤ jiàng带领;

  ⑥ jiāng助词,在动词后,没实在意义;

  ⑦jiāng希望

  课后作业:背诵这首诗

  《将进酒》教案 10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调,题目的意思是“劝酒歌”。作者的这首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年,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曾登高饮宴。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抒。

  教学目标

  1.通过李白“借酒浇愁”的虚无消沉的消极反抗,以及他自信和对现实的忧患思想,了解“酒”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殊涵义。

  2.鉴赏“将进酒”的意境及在矛盾中展示内心的诗歌特色。

  3.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即大胆的夸张和丰富的想象。

  教学重点:

  1.了解李白的生*事迹及其人格魅力,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从而把握本诗的题旨。。

  2.把握本体意境张扬、夸张大胆、想象丰富的浪漫主义的手法。

  教学难点: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诗美特点并对其内涵有所了解。

  教学方法:赏析与讨论

  【教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然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且多半是因为“愁”了才喝酒,为何愁?多得很,仕途失意、功业未成、思妻念子,一言概之,就是生活不如意。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生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有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为“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直至现在。

  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说: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2、唐诗是中国诗歌的顶峰。在灿若群星的诗人中,李白恰如夜空中的太白金星,尤为耀眼夺目。李白一生诗酒相依,杜甫赞叹:“李白斗酒诗百篇”。杜康造酒,真是对人类的一大贡献,否则,生活将缺多少情趣,诗人将缺多少灵感,人类将缺多少美文诗篇。酒与诗,好像天生就结缘,酒催诗生,诗随酒发,相伴而留香千古。同学们都知道哪些咏酒的`诗句?

  二、写作背景

  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此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此时,诗人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萧士赟)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抒。

  《将进酒》,乐府旧题,内容多写饮酒放歌时的情感。

  三.诵读感知

  1.诗中一会儿“高堂明镜悲白发”“与尔同销万古愁”,一会儿又“人生得意须尽欢”“烹羊宰牛且为乐”,到底是“悲愁”还是“欢乐”?

  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喜、转狂放、转激愤、再转狂放,最后归结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纵横捭阖,力能扛鼎。于豪放不羁之中深蕴情才不遇、时光易逝之深沉悲哀。所以读的时候要于狂饮纵歌之中把握好诗人深沉的愁绪。

  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感慨时光流逝,应该用什么语调来读?

  深沉悲怆,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要有气势。

  3.“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才必有用,黄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应该怎样读?

  这几句是李白自信、狂放的体现,于深沉的悲绪中洋溢着暂时的欢乐,应读得充满喜悦,而且是稍带夸张的喜悦。其中“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四个三字句,酒酣之时,喜悦之至,短句叠用,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要读得充满喜悦之情,节奏要快,声音有力。

  4.“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后两句是全诗的中心句,也是李白在诗中表明志向的主旨句,该怎样去读?


《将进酒》教案范文十份扩展阅读


《将进酒》教案范文十份(扩展1)

——将进酒原文、翻译及赏析范文十份

  将进酒原文、翻译及赏析 1

  将进酒原文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将进酒》注解:

  ⑴将进酒:属汉乐府旧题。将(qiāng):愿,请。

  《将进酒》选自《李太白全集》。

  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岑勋曾多次应邀到嵩山(在今河南登封市境内)元丹丘家里做客。

  ⑵君不见:你没有看见吗?是乐府体诗中提唱的常用语。君:你,此为泛指。

  天上来:黄河发源于青海,因那里地势极高,故称。

  ⑶高堂:在高堂上。另译为父母。

  朝:早晨。青丝:黑发。此句意为在高堂上面对明镜,深沉悲叹那一头白发。

  ⑷得意:适意高兴的时候。

  ⑸须:应当。尽欢:纵情欢乐。千金:大量钱财。还复来:还会再来。且为乐:姑且作乐。会须:应当。

  ⑹岑夫子:指岑(cén)勋。丹丘生:元丹丘。二人均为李白的好友。

  ⑺杯莫停:一作“君莫停”。

  ⑻与君:给你们,为你们。君,指岑、元二人。

  ⑼倾耳听:一作“侧耳听”。倾耳:表示注意去听。

  ⑽钟鼓:富贵人家宴会中奏乐使用的乐器。

  馔(zhuàn)玉:美好的食物[4]。形容食物如玉一样精美。馔,食物。玉,像玉一般美好。

  ⑾不愿醒:也有版本为“不用醒”或“不复醒”。(现高中教材之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古代诗歌诗歌散文欣赏中是----但愿长醉不愿醒)

  ⑿陈王:指陈思王曹植。

  *乐:*乐观,宫殿名。在洛阳西门外,为汉代富豪显贵的娱乐场所。

  恣(zì):放纵,无拘无束。

  谑(xuè):玩笑 。

  ⒀言少钱:一作“言钱少”。

  ⒁径须:干脆,只管,尽管。

  沽(gū):通“酤”,买或卖,这里指买。

  ⒂五花马:指名贵的马。一说毛色作五花纹,一说颈上长毛修剪成五瓣。千金裘:价值千金的皮衣。将出:拿去。

  ⒃尔:你们,指岑夫子和丹丘夫。

  销:同“消”。万古愁:无穷无尽的愁闷。

  ⒄圣贤:一般指圣人贤士,又另指古时的酒名。

  《将进酒》翻译:

  你难道看不见?

  那黄河之水从天上奔腾而来,

  波涛翻滚直奔东海,从不掉头返回。

  你难道看不见?

  那年迈的父母,对着明镜悲叹自己的白发,

  早晨的满头青丝,怎么才到傍晚就变成雪白一片。

  人生得意之时应当纵情欢乐,

  不要让这金杯无酒空对明月。

  每个人只要生下来就必有用处,

  黄金千两一挥而尽还能够再来。

  我们烹羊宰牛姑且作乐,

  一次痛饮三百杯也不为多!

  岑夫子和丹丘生啊!

  快喝吧!不要停下来。

  让我来为你们高歌一曲,

  《将进酒》

  请你们为我倾耳细听:

  整天吃山珍海味的豪华生活有何珍贵,

  只希望长驻醉乡而不愿清醒。

  自古以来圣贤无不是冷落寂寞的,

  只有那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

  陈王曹植当年宴设*乐观你可知道,

  斗酒万千也豪饮宾主尽情欢乐。

  主人呀,你为何说钱不多?

  只管买酒来让我们一起痛饮。

  什么名贵的五花良马,昂贵的千金狐裘,

  都让令儿拿去换美酒来吧。

  让我们共同来消除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是一首乐府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载(公元752年),时李白在政治上失意之后,离开长安,漫游梁宋,在嵩山与友人元丹丘和岑勋相会。此时,诗人在政治上受到打击和排挤,找不到出路,心中充满悲愤和苦恼,常借酒浇愁,发泄心中的积郁,表现对现实的不满。两句中前句表现了对自己才能的高度自信,并非大言不惭,而是积极进取精神的自然流露,是为壮志;后句显示为了实现抱负,广结有识之士,为朋友慷慨解囊,轻财仗义,挥金如土,是为豪情。在豪迈旷达气概下,透露“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的悲慨。气势雄浑,感情奔放,语言*易自然,显出深厚的功力,为后世传诵之千古名句。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这两句诗表现了李白怀才不遇、仕途蹭蹬的愤慨情绪。世之所重也,李白之所轻,诗人在这里对圣贤表示了大不恭。他说,自古以来的圣贤,都已变得默默无闻,非常寂寞,他们生受尊荣,死受冷落,只有善于饮酒的写诗人,死后才能留下盛名。诗人的愤懑情绪升华到如此程度,说明了他的叛逆精神和反抗情绪十分强烈,这是封建社会对人才压抑的结果。情发于衷,满纸不*,一语千钧,气度豪纵。

  将进酒原文、翻译及赏析 2

  将进酒·琉璃钟 唐朝 李贺

  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

  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将进酒》译文

  酒杯用的是琉璃钟,酒是琥珀色的,还有珠红的。经过烹、炮的马肉(龙)和雄雉(凤)拿到口中吃的时候,还能听到油脂被烧烤时的油爆声,像是在哭泣。用绫罗锦绣做的帷幕中充满了香气。罗帏之中,除了食品与酒的香气外,还有白齿的歌伎的吟唱和细腰的舞女和着龙笛的吹奏、鼍鼓的敲击在舞蹈。宴饮的时间是一个春天的黄昏,他们已欢乐终日了,他们饮掉了青春,玩去了如花的大好时光。桃花被鼓声震散了,被舞袖拂乱了,落如红雨,他们把如花的青春白白地浪费了。我奉劝你们要像他们那样,终日喝个酩酊大醉吧,由于酒已被你们喝光,酒鬼刘伶坟上已经无酒可洒了!

  《将进酒》译文二

  明净的琉璃杯中,斟满琥珀色的美酒,淅淅沥沥槽床滴,浓红恰似火齐珠,煮龙肝,爆凤髓,油脂白,点点又似泪珠涌,锦乡帷帘挂厅堂,春意呵浓浓,笛声悠扬如龙吟,敲起皮鼓响咚咚,吴娃楚女,轻歌软舞,其乐也融融,何况春光渐老日将暮,桃花如雨,飘落满地红,劝世人,不如终日醉呵呵,一日归黄土,纵是酒仙如刘伶,望一杯,也只是,痴人说梦。

  《将进酒》注释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萧铙歌的曲调,这里意为“劝酒歌”。

  琉璃钟:形容酒杯之名贵。钟:盛酒的器皿。

  琥珀:色黄净,喻指美酒。琥珀是数千万年前的树脂被埋藏于地下,经过一定的化学变化后形成的一种树脂化石,是一种有机的似矿物。琥珀的形状多种多样,表面常保留着当初树脂流动时产生的纹路,内部经常可见气泡及古老昆虫或植物碎屑。颜色一般为黄红色,透明到半透明。这里借喻酒色透明香醇。

  真珠红:真珠即珍珠,这里借喻酒色。

  烹是炮凤:指厨肴珍异。

  槽酒:酿酒的器皿。真珠:喻酒色的柔润莹洁。真珠红:名贵的红酒。

  玉脂泣:比喻油脂在烹煮时发出的声音。

  罗帏:一作“罗屏”。

  龙笛:长笛。

  鼍(tuó)鼓:用鼍皮制作的鼓。鼍:扬子鳄。

  酩酊:大醉。

  刘伶:晋人,“竹林七贤”之一,以嗜酒著称,著有《酒德颂》。

  《将进酒》鉴赏

  这首诗将一个宴饮歌舞的场面写的缤纷绚烂,有声有色,形神兼备,兴会淋漓,写且以精湛的艺术技巧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切体验。

  这首诗的前五句描写一幅奇丽熏人的酒宴图,场面绚丽斑斓,有声有色,给读者极强烈的感官刺激。作者似乎不遗余奇地搬出华艳词藻、精美名作,目不暇接:“琉璃钟”、“琥珀浓”、“真珠红”、“烹龙炮风”、“罗帏绣幕”,作者用这样密集的华丽字眼描绘了一场华贵丰盛的筵宴。其作象之华美,色泽之瑰丽,简直无以复加。

  诸作象之间没有动词连接,就像一组蒙太奇镜头,将画面与画面按照内在逻辑顺序一一呈现出来。杯、酒、滴酒的槽床……这些具体意象的相继出现,给读者酒宴进行着的意念。这种省略叙写语言的手法,不但大大增加了形象的密度,同时也能启迪读者活跃的联想,使之主动地去填补、丰富那作象之间的空白。

  “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四句写宴乐的鼓点愈来愈急,连串三字句法衬得歌繁舞急,仅十二字,就将音乐歌舞之美妙写得尽态极妍。不仅让读者目不暇视,甚至耳不暇接。这似乎已不是普通宴饮,而是抵液的狂欢。下面的诗句作者开始解释这炊金馔玉,浩歌狂舞的原因。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春光正美,太阳却冷酷地移向地*线;青春正美,白发却已在悄悄滋长。曾在繁茂的桃花园中,看花瓣随风如雨而落,那真是令人目眩神迷的美。但每一秒的美丽,都是以液亡为代价的。何等奢侈的美丽。人们伸出手想挽留残春,但最终留下的,只是那空荡荡的枝头和指间的几片残红。在这凄艳的花雨中,在这渐渐拉长的日影下,愈转愈急的歌弦舞步是想追上时间的脚步,在时间鼓点均匀而无情的敲击声中,入唇的玉液琼浆己变得苦逃。

  “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诗的前一部分是大段关于人间乐事瑰丽夸张的描写:美酒佳肴,欢歌曼舞,人生之乐似乎莫过于此。但结尾笔锋倏转,出人意料地出现了液的意念和“坟上土”的惨淡形象,透露出一片苦逃幽怨的意绪。时光难逗留,诗人遂道,罢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既是壶中日月长,就多喝几杯,终日酩酊吧,无知无觉也就没有困扰了。何况哪怕好酒如刘伶,液后想喝酒亦不可得。可酒写不是真的就能令人忘忧。刘伶“一醉一石,五斗解醒”也未必真的逃避了痛苦。狂呼痛饮,及时行乐固然痛快,但是,即使秉烛夜游,人生又有几何,再回首已百年身,酒闲人寂之后,留下的只有深沉的孤独和空虚之感。况且生时的辉煌更加衬托出液后的悲凉,正是前后这种极度的反差和不协调给读者带来极大的震撼。人间乐事极奇地反衬出液的可悲,终日醉酒和暮春之愁思又回过来表露出生的无聊,这就是诗人内心深处所隐藏的液既可悲而生亦无聊的最大的矛盾和苦闷。人生总难免面对差别,在差别面前,庄子喜欢否定它,以求心灵的宽慰和淡泊;作者李贺则喜欢确认它、甚至放大它,以强化主体对生命、生活的敏感和执著。他为此宁愿悲愤伤感,宁愿陷入感性的深渊而不愿自拔。

  这首诗以幽遽朦胧、瑰艳凄冷的意境,生动灵澈、神奇超常的意象,构设意与境浑的美学特质,充分表达诗人身处病态社会的烦闷、压抑、凄凉与愤激心绪,给读者以深刻的精神启示和审美感受。

  《将进酒》简析

  此诗用大量篇幅烘托及时行乐的情景,作者似乎不遗余力地搬出华艳词藻、精美名物。这是一首讽喻诗,既形象夸张地反映了统治者的豪华奢侈,又从跳跃的蒙太奇镜头中开拓了读者的联想,并写出了自己对生活“死既可悲,生也无聊”的苦闷心理。

  将进酒原文、翻译及赏析 3

  唐代:李贺

  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

  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译文

  酒杯用的是琉璃钟,酒是琥珀色的,还有珠红的。经过烹、炮的马肉(龙)和雄雉(凤)拿到口中吃的时候,还能听到油脂被烧烤时的油爆声,像是在哭泣。用绫罗锦绣做的帷幕中充满了香气。罗帏之中,除了食品与酒的香气外,还有白齿的歌伎的吟唱和细腰的舞女和着龙笛的吹奏、鼍鼓的敲击在舞蹈。宴饮的时间是一个春天的黄昏,他们已欢乐终日了,他们饮掉了青春,玩去了如花的大好时光。桃花被鼓声震散了,被舞袖拂乱了,落如红雨,他们把如花的青春白白地浪费了。我奉劝你们要像他们那样,终日喝个酩酊大醉吧,由于酒已被你们喝光,酒鬼刘伶坟上已经无酒可洒了!

  注释

  ①琉璃钟:形容酒杯之名贵。

  ②琥珀:琥珀是数千万年前的树脂被埋藏于地下,经过一定的化学变化后形成的一种树脂化石,是一种有机的似矿物。琥珀的形状多种多样,表面常保留着当初树脂流动时产生的纹路,内部经常可见气泡及古老昆虫或植物碎屑。颜色一般为黄红色,透明到半透明。这里借喻酒色透明香醇。

  ③真珠红:真珠即珍珠,这里借喻酒色。

  ④烹龙炮凤:指厨肴珍异。

  译文及注释二

  译文

  明净的琉璃杯中,斟满琥珀色的美酒,淅淅沥沥槽床滴,浓红恰似火齐珠,煮龙肝,爆凤髓,油脂白,点点又似泪珠涌,锦乡帷帘挂厅堂,春意呵浓浓,笛声悠扬如龙吟,敲起皮鼓响咚咚,吴娃楚女,轻歌软舞,其乐也融融,何况春光渐老日将暮,桃花如雨,飘落满地红,劝世人,不如终日醉呵呵,一日归黄土,纵是酒仙如刘伶,望一杯,也只是,痴人说梦。

  注释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萧铙歌的曲调,这里意为“劝酒歌”。

  钟:盛酒的器皿。

  琥珀:色黄净,喻指美酒。

  槽酒:酿酒的器皿。真珠:喻酒色的柔润莹洁。真珠红:名贵的红酒。

  玉脂泣:比喻油脂在烹煮时发出的声音。

  罗帏:一作“罗屏”。

  龙笛:长笛。

  鼍(tuó)鼓:用鼍皮制作的鼓。鼍:扬子鳄。

  酩酊:大醉。

  刘伶:晋人,“竹林七贤”之一,以嗜酒著称,著有《酒德颂》。

  参考资料:

  1、 林庚 .林庚诗文集 第7卷 .北京市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xx年 :452页 .

  2、 李哲 .古诗词经典 唐诗 宋词 .西宁市 :青海人民出版社 ,20xx年 :68-69页 .

  鉴赏

  这首诗将一个宴饮歌舞的场面写的缤纷绚烂,有声有色,形神兼备,兴会淋漓,并且以精湛的艺术技巧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切体验。

  这首诗的前五句描写一幅奇丽熏人的酒宴图,场面绚丽斑斓,有声有色,给读者极强烈的感官刺激。作者似乎不遗余力地搬出华艳词藻、精美名物,目不暇接:“琉璃钟”、“琥珀浓”、“真珠红”、“烹龙炮风”、“罗帏绣幕”,作者用这样密集的华丽字眼描绘了一场华贵丰盛的筵宴。其物象之华美,色泽之瑰丽,简直无以复加。

  诸物象之间没有动词连接,就像一组蒙太奇镜头,将画面与画面按照内在逻辑顺序一一呈现出来。杯、酒、滴酒的槽床……这些具体意象的相继出现,给读者酒宴进行着的意念。这种省略叙写语言的手法,不但大大增加了形象的密度,同时也能启迪读者活跃的联想,使之主动地去填补、丰富那物象之间的空白。

  “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四句写宴乐的鼓点愈来愈急,连串三字句法衬得歌繁舞急,仅十二字,就将音乐歌舞之美妙写得尽态极妍。不仅让读者目不暇视,甚至耳不暇接。这似乎已不是普通宴饮,而是抵死的狂欢。下面的诗句作者开始解释这炊金馔玉,浩歌狂舞的原因。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春光正美,太阳却冷酷地移向地*线;青春正美,白发却已在悄悄滋长。曾在繁茂的桃花园中,看花瓣随风如雨而落,那真是令人目眩神迷的美。但每一秒的美丽,都是以死亡为代价的。何等奢侈的美丽。人们伸出手想挽留残春,但最终留下的,只是那空荡荡的枝头和指间的几片残红。在这凄艳的花雨中,在这渐渐拉长的日影下,愈转愈急的歌弦舞步是想追上时间的脚步,在时间鼓点均匀而无情的敲击声中,入唇的玉液琼浆己变得苦涩。

  “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诗的前一部分是大段关于人间乐事瑰丽夸张的描写:美酒佳肴,欢歌曼舞,人生之乐似乎莫过于此。但结尾笔锋倏转,出人意料地出现了死的意念和“坟上土”的惨淡形象,透露出一片苦涩幽怨的意绪。时光难逗留,诗人遂道,罢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既是壶中日月长,就多喝几杯,终日酩酊吧,无知无觉也就没有困扰了。何况哪怕好酒如刘伶,死后想喝酒亦不可得。可酒并不是真的就能令人忘忧。刘伶“一醉一石,五斗解醒”也未必真的逃避了痛苦。狂呼痛饮,及时行乐固然痛快,但是,即使秉烛夜游,人生又有几何,再回首已百年身,酒闲人寂之后,留下的只有深沉的孤独和空虚之感。况且生时的辉煌更加衬托出死后的悲凉,正是前后这种极度的反差和不协调给读者带来极大的震撼。人间乐事极力地反衬出死的可悲,终日醉酒和暮春之愁思又回过来表露出生的无聊,这就是诗人内心深处所隐藏的死既可悲而生亦无聊的最大的矛盾和苦闷。人生总难免面对差别,在差别面前,庄子喜欢否定它,以求心灵的宽慰和淡泊;作者李贺则喜欢确认它、甚至放大它,以强化主体对生命、生活的敏感和执著。他为此宁愿悲愤伤感,宁愿陷入感性的深渊而不愿自拔。

  这首诗以幽遽朦胧、瑰艳凄冷的意境,生动灵澈、神奇超常的意象,构设意与境浑的美学特质,充分表达诗人身处病态社会的烦闷、压抑、凄凉与愤激心绪,给读者以深刻的精神启示和审美感受。

  参考资料:

  1、 谢真元 .一生必读唐诗三百首鉴赏 汉英对照 .北京市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xx年 :656-658页 .

  简析

  此诗用大量篇幅烘托及时行乐的情景,作者似乎不遗余力地搬出华艳词藻、精美名物。这是一首讽喻诗,既形象夸张地反映了统治者的豪华奢侈,又从跳跃的蒙太奇镜头中开拓了读者的联想,并写出了自己对生活“死既可悲,生也无聊”的苦闷心理。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艳歌何尝行

  未知:佚名

  飞来双白鹄,乃从西北来。十十五五,罗列成行。妻卒被病,行不能相随。五里一返顾,六里一徘徊。“吾欲衔汝去,口噤不能开;吾欲负汝去,毛羽何摧颓。乐哉新相知,忧来生别离。躇蹰顾群侣,泪下不自知。”“念与君别离,气结不能言。各各重自爱,道远归还难。”“妾当守空房,闭门下重关。若生当相见,亡者会黄泉。”今日乐相乐,延年万岁期。

  横江词六首

  唐代:李白

  人道横江好,侬道横江恶。

  一风三日吹倒山,白浪高于瓦官阁。

  海潮南去过浔阳,牛渚由来险马当。

  横江欲渡风波恶,一水牵愁万里长。

  横江西望阻西秦,汉水东连扬子津。

  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

  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

  浙**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

  横江馆前津吏迎,向余东指海云生。

  郎今欲渡缘何事?如此风波不可行!

  月晕天风雾不开,海鲸东蹙百川回。

  惊波一起三山动,公无渡河归去来。

  将进酒原文、翻译及赏析 4

  原文:

  将(qiāng)进酒

  〖唐〗李白

  {乐府诗集}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huán)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会须:应当)

  岑(cén)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高中教材也用作:“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注:此处也可作“倾耳听”)

  钟鼓馔(zhuàn)玉何足贵(注:此处也可作“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注:“复”在人教版高中选修教材中作“用”,也有版本为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乐(lè),斗酒十千恣(zì)欢谑(xuè)。

  主人何为言少钱(注:此处也可作“言钱少”),径(jìng)须沽(gū)取对君酌(zhuó)。(径须:直截了当。)

  五花马,千金裘(qiú),呼儿将(jiāng)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词语解释:

  青丝:喻指黑发。

  雪:指白发。

  会须:正应当。

  岑夫子:指岑勋,李白之友。夫子是尊称。

  丹丘生:元丹丘,李白好友。也是当时的隐士。生,是对*辈朋友的称呼。

  杯莫停:又作“君莫停”。

  钟鼓馔玉:泛指豪门贵族的奢华生活。钟鼓,鸣钟击鼓作乐。馔(zhuàn)玉:精美的饭食。

  高堂:有时可指父母,在此指高高的厅堂。

  沽:通“酤”买。

  销:同“消”。

  恣:纵情任意。

  诗文解释:

  [泛指]你(或我)没有看到汹涌的黄河之水是从天上倾覆而下,滚滚东去,奔腾至海,永不复还。

  [泛指]你(或我)没有看到正直和邪恶得到公正的对待而慷慨悲愤白了头发,晨曦还恰似青丝,入暮便已如皓然霜雪。

  人生得意之时既需纵情欢乐,莫让金樽空淌一波月色。

  苍天造就我雄才伟略就必有用武之地,千金散尽亦有失而复得之日。

  烹羊宰牛聊以享乐,只一豪饮便应当是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继续喝啊,切莫停下。

  我要为你们唱一曲,请你为我倾耳细细听:

  钟鸣鼎食有何富足,只但愿长久沉醉下去再也不复清醒。

  自古以来圣人贤子皆被世人冷落,唯有寄情于酒的饮者才能留下美名。

  陈王曹植曾在*乐观大摆酒宴,畅饮名贵好酒,尽情欢乐。

  主人啊,为什么说钱已经不多了呢,那就应当买了酒来让我们恣意畅饮啊!

  牵来名贵的五花马,取出豪奢的千金裘,叫孩子们拿去统统换了美酒,

  我要与你们一起借这千杯美酒,消融那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

  将进酒原文、翻译及赏析 5

  原文:

  《将进酒》——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倾耳听 一作: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不足贵 一作:何足贵;不复醒 一作:不愿醒/不用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古来 一作:自古;惟 通:唯)

  陈王昔时宴*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参考翻译:

  你难道看不见那黄河之水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从不再往回流。

  你难道看不见那年迈的父母,对着明镜悲叹自己的白发,早晨还是满头的黑发,怎么才到傍晚就变成了雪白一片。

  (所以)人生得意之时就应当纵情欢乐,不要让这金杯无酒空对明月。

  每个人的出生都一定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黄金千两(就算)一挥而尽,它也还是能够再得来。

  我们烹羊宰牛姑且作乐,(今天)一次性痛快地饮三百杯也不为多!

  岑夫子,丹丘生啊!快喝酒吧!不要停下来。

  让我来为你们高歌一曲,请你们为我倾耳细听:

  整天吃山珍海味的豪华生活有何珍贵,只希望醉生梦死而不愿清醒。

  自古以来圣贤无不是冷落寂寞的,只有那会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

  陈王曹植当年宴设*乐观的事迹你可知道,斗酒万千也豪饮,让宾主尽情欢乐。

  主人呀,你为何说钱不多?只管买酒来让我们一起痛饮。

  那些什么名贵的五花良马,昂贵的千金狐裘,把你的小儿喊出来,都让他拿去换美酒来吧,让我们一起来消除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

  注释:

  ⑴将进酒:属乐府旧题。将(qiāng):请。

  ⑵君不见:乐府中常用的一种夸语。天上来:黄河发源于青海,因那里地势极高,故称。

  ⑶高堂:高大的厅堂。青丝:黑发。此句意为在高堂上的明镜中看到了自己的白发而悲伤。

  ⑷得意:适意高兴的时候。

  ⑸会须:正应当。

  ⑹岑夫子:岑勋。丹丘生:元丹丘。二人均为李白的好友。

  ⑺杯莫停:一作“君莫停”。

  ⑻与君:给你们,为你们。君,指岑、元二人。

  ⑼倾耳听:一作“侧耳听”。

  ⑽钟鼓:富贵人家宴会中奏乐使用的乐器。馔(zhuàn)玉:形容食物如玉一样精美。

  ⑾不复醒:也有版本为“不用醒”或“不愿醒”。

  ⑿陈王:指陈思王曹植。*乐:观名。在洛阳西门外,为汉代富豪显贵的娱乐场所。恣季深业书法《将进酒》季深业书法《将进酒》:纵情任意。谑(xuè):戏。⒀言少钱:一作“言钱少”。

  ⒁径须:干脆,只管。沽:买。

  ⒂五花马:指名贵的马。一说毛色作五花纹,一说颈上长毛修剪成五瓣。

  ⒃尔:你。销:同“消”。

  ⒄也有说法作“但愿长醉不愿醒”。

  参考赏析:

  这首诗非常形象的表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一方面对自己充满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现波折后,又流露出纵情享乐之情。在这首诗里,他演绎庄子的乐生哲学,表示对富贵、圣贤的藐视。而在豪饮行乐中,实则深含怀才不遇之情。全诗气势豪迈,感情奔放,语言流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李白“借题发挥”借酒浇愁,抒发自己的愤激情绪。

  时光流逝,如江河入海一去无回;人生苦短,看朝暮间青丝白雪;生命的渺小似乎是个无法挽救的悲剧,能够解忧的惟有金樽美酒。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悲而能壮,哀而不伤,极愤慨而又极豪放。表是在感叹人生易老,里则在感叹怀才不遇。诗篇开头是两组排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气势豪迈。“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此时在颍阳山,距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所以借黄河来起兴。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景象之壮阔,并不是肉眼可见,所以此情此景是李白幻想的,“自道所得”,言语中带有夸张。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味,是短促的单句(如“黄河落天走东海”)所没有的。

  紧接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恰似一波未*、一波又起。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接说出自己感伤生命短暂而人一下就会变老,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显现出一种对镜自照手抚两鬓、却无可奈何的情态。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之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与前两句把本来壮浪的说得更壮浪,是“反向”的夸张。于是,开篇的这组排比长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衬作用;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却不堕纤弱,可说是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同时也是由长句排比开篇的气势感造成的。这种开篇的手法作者常用,他如“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沈德潜说:“此种格调,太白从心化出”,可见其颇具创造性。此诗两作“君不见”的呼告(一般乐府诗只于篇首或篇末偶一用之),又使诗句感情色彩大大增强。诗有所谓大开大阖者,此可谓大开。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悲感虽然不免,但悲观却非李白性分之所*。在他看来,只要“人生得意”便无所遗憾,当纵情欢乐。

  五六两句便是一个逆转,由“悲”而翻作“欢“”乐”。从此直到“杯莫停”,诗情渐趋狂放。“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梁园吟》),行乐不可无酒,这就入题。但句中没有直写杯中之物,而用“金樽”、“对月”的形象语言来突出隐喻,更将饮酒诗意化了;未直写应该痛饮狂欢,而以“莫使”、“空”的双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调。“人生得意须尽欢”,这似乎是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然而只不过是现象而已。诗人此时郁郁不得志。“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玉壶吟》),奉诏进京、皇帝赐宴的时候似乎得意过,然而那不过是一场幻影。再到“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行路难·其二》),古时冯谖在孟尝君门下作客,觉得孟尝君对自己不够礼遇,开始时经常弹剑而歌,表示要回去。李白希望“*交王侯”的`,而在长安,权贵们并不把他当一回事,李白借冯谖的典故比喻自己的处境。这时又似乎并没有得意,有的是失望与愤慨。

  但并不就此消沉。诗人于是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是一个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有用”而“必”,非常自信,简直像是人的价值宣言,而这个人——“我”——是须大写的。于此,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入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正是“长风破浪会有时”,实现自我理想的这一天总会来到的,应为这样的未来痛饮高歌,破费又算得了什么。“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又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能驱使金钱而不为金钱所使,真足令一切凡夫俗子们咋舌。诗如其人,想诗人“曩者(过去)游维扬,不逾一年(不到一年),散金三十余万”(《上安州裴长史书》),是何等豪举。故此句深蕴在骨子里的豪情,绝非装腔作势者可得其万一。

  与此气派相当,作者描绘了一场盛筵,那决不是“菜要一碟乎,两碟乎?酒要一壶乎,两壶乎?”而是整头整头地“烹羊宰牛”,不喝上“三百杯”决不甘休。筵宴中展示的痛快气氛,诗句豪壮。

  至此,狂放之情趋于高潮,诗的旋律加快。诗人那眼花耳热的醉态跃然纸上,恍然使人如闻其高声劝酒:“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几个短句忽然加入,不但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而且写来逼肖*上声口。既是生逢知己,又是酒逢对手,不但“忘形到尔汝”,诗人甚而忘却是在写诗,笔下之诗似乎还原为生活,他还要“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以下八句就是诗中之歌了。这着想奇之又奇,纯系神来之笔。

  “钟鼓馔玉”意即富贵生活(富贵人家吃饭时鸣钟列鼎,食物精美如玉),可诗人以为“不足贵”,并放言“但愿长醉不复醒”。诗情至此,便分明由狂放转而为愤激。这里不仅是酒后吐狂言,而且是酒后吐真言了。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当位至卿相,飞黄腾达,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说富贵“不足贵”,乃出于愤慨。以下“古来圣贤皆寂寞”二句亦属愤语。李白曾喟叹“自言管葛竟谁许”,称自己有管仲之才,诸葛亮之智却没人相信,所以说古人“寂寞”,同时表现出自己“寂寞”。因此才情愿醉生梦死长醉不醒了。这里,诗人已是用古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了。

  说到“唯有饮者留其名”,便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并化用其《名都篇》“归来宴*乐,美酒斗十千”之句。古来酒徒历历,而偏举“陈王”,这与李白一向自命不凡分不开,他心目中树为榜样的是谢安之类高级人物,而这类人物中,“陈王”与酒联系较多。这样写便有气派,与前文极度自信的口吻一贯。三国诗人曹植在《名都篇》中描写洛阳饮宴时说:“归来宴*乐,美酒斗十千。”曹植被称为才高八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尽管身怀利器,抱负不凡,却在政治上受到来自亲哥哥魏文帝曹丕的打击,郁郁不得志。“陈王”曹植于丕、睿两朝备受猜忌,有志难展,亦激起诗人的同情。一提“古来圣贤”,二提“陈王”曹植,满纸不*之气。此诗开始似只涉人生感慨,而不染政治色彩,其实全篇饱含一种深广的忧愤和对自我的信念。诗情所以悲而不伤,悲而能壮,即根源于此。

  刚露一点深衷,又回到说酒了,酒兴更高。以下诗情再入狂放,而且愈来愈狂。“主人何为言少钱”,既照应“千金散尽”句,又故作跌宕,引出最后一番豪言壮语:即便千金散尽,也当不惜将出名贵宝物——“五花马”(毛色作五花纹的良马)、“千金裘”来换取美酒,图个一醉方休。这结尾之妙,不仅在于“呼儿”、“与尔”,口气甚大;而且具有一种作者一时可能觉察不到的将宾作主的任诞情态。须知诗人不过是被友招饮的客人,此刻他却高踞一*,气使颐指,提议典裘当马,几令人不知谁是“主人”。浪漫色彩极浓。快人快语,非不拘形迹的豪迈知交断不能出此。诗情至此狂放至极,令人嗟叹咏歌,直欲“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情犹未已,诗已告终,突然又迸出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与开篇之“悲”关合,而“万古愁”的含义更其深沉。这“白云从空,随风变灭”的结尾,显见诗人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通观全篇,真是大起大落,非如椽巨笔不办。

  《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写法,又有鬼斧神工、“绝去笔墨畦径”之妙,既不是刻意刻画和雕凿能学到的,也不是草率就可达到的境界。通篇以七言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极参差错综之致;诗句以散行为主,又以短小的对仗语点染(如“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马,千金裘”),节奏疾徐尽变,奔放而不流易。

  将进酒原文、翻译及赏析 6

  将进酒原文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译文

  你难道看不见那黄河之水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再也没有回来。你没见那年迈的父母,对着明镜感叹自己的白发。年轻时的满头青丝如今已是雪白一片。(喻意青春短暂)(所以)人生得意之时就应当纵情欢乐, 不要让这金杯无酒空对明月。每个人的出生都一定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黄金千两(就算)一挥而尽,它也还是能够再得来。我们烹羊宰牛姑且作乐,(今天)一次性痛快地饮三百杯也不为多!岑夫子和丹丘生啊!快喝酒吧!不要停下来。让我来为你们高歌一曲,请你们为我倾耳细听:整天吃山珍海味的豪华生活有何珍贵,只希望醉生梦死而不愿清醒。自古以来圣贤无不是冷落寂寞的,只有那会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陈王曹植当年宴设*乐观的事迹你可知道,斗酒万千也豪饮,让宾主尽情欢乐。主人呀,你为何说我的钱不多?只管买酒来让我们一起痛饮。那些什么名贵的五花良马,昂贵的千金狐裘,把你的小儿喊出来,都让他拿去换美酒来吧。让我们一起来消除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

  注释

  ⑴将进酒:属汉乐府旧题。将(qiāng):愿,请。 《将进酒》选自《李太白全集》。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岑勋曾多次应邀到嵩山(在今河南登封市境内)元丹丘家里做客。⑵君不见:你没有看见吗?是乐府体诗中提唱的常用语。君:你,此为泛指。天上来:黄河发源于青海,因那里地势极高,故称。⑶高堂:在高堂上。另译为父母。朝:早晨。青丝:黑发。此句意为在高堂上面对明镜,深沉悲叹那一头白发。⑷得意:适意高兴的时候。⑸须:应当。尽欢:纵情欢乐。千金:大量钱财。还复来:还会再来。且为乐:姑且作乐。会须:应当。⑹岑夫子:指岑(cén)勋。丹丘生:元丹丘。二人均为李白的好友。⑺杯莫停:一作“君莫停”。⑻与君:给你们,为你们。君,指岑、元二人。⑼倾耳听:一作“侧耳听”。倾耳:表示注意去听。⑽钟鼓:富贵人家宴会中奏乐使用的乐器。馔(zhuàn)玉:美好的食物。形容食物如玉一样精美。馔,食物。玉,像玉一般美好。⑾不愿醒:也有版本为“不用醒”或“不复醒”。(现高中教材之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古代诗歌诗歌散文欣赏中是----但愿长醉不愿醒)⑿陈王:指陈思王曹植。*乐:*乐观,宫殿名。在洛阳西门外,为汉代富豪显贵的娱乐场所。恣(zì):放纵,无拘无束。谑(xuè):玩笑 。⒀言少钱:一作“言钱少”。⒁径须:干脆,只管,尽管。沽(gū):通“酤”,买或卖,这里指买。⒂五花马:指名贵的马。一说毛色作五花纹,一说颈上长毛修剪成五瓣。千金裘:价值千金的皮衣。将出:拿去。⒃尔:你们,指岑夫子和丹丘夫。销:同“消”。万古愁:无穷无尽的愁闷。⒄圣贤:一般指圣人贤士,又另指古时的酒名。

  将进酒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由道士吴人筠推荐,由唐玄宗招进京,命李白为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谗悔,于天宝三年(744年),李白被排挤出京,唐玄宗赐金放还。此后,李白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

  关于这首诗的写作时间,说法不一。黄锡珪《李太白编年诗集目录》系于天宝十一载(752)。一般认为这是李白天宝年间离京后,漫游梁、宋,与友人岑勋、元丹丘相会时所作。

  此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8年之久。这一时期,李白多次与友人岑勋(岑夫子)应邀到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丹丘生)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借酒放歌。诗人在政治上被排挤,受打击,理想不能实现,常常借饮酒来发泄胸中的郁积。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以抒发满腔不*之气。

  将进酒鉴赏

  将进酒,唐代以前乐府歌曲的一个题目,内容大多咏唱饮酒放歌之事。在这首诗里,李白“借题发挥”借酒浇愁,抒发自己的愤激情绪。这首诗非常形象的表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一方面对自己充满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现波折后,又流露出纵情享乐之情。全诗气势豪迈,感情奔放,语言流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李白咏酒的诗篇极能表现他的个性,这类诗固然属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内容更为深沉,艺术表现更为成熟。《将进酒》即其代表作。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绎即“劝酒歌”,故古词有“将进酒,乘大白”云。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萧士赟)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抒发。

  诗篇发端就是两组排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颍阳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故借以起兴。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如此壮阔景象,绝对不是肉眼可以看到的,作者是幻想的,“自道所得”,言语带有夸张。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味,是短促的单句(如“黄河落天走东海”)所没有的。紧接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恰似一波未*、一波又起。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之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与前两句把本来壮浪的说得更壮浪,是“反向”的`夸张。于是,开篇的这组排比长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衬作用——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却不堕纤弱,可说是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同时也是由长句排比开篇的气势感造成的。这种开篇的手法作者常用,他如“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沈德潜说:“此种格调,太白从心化出”,可见其颇具创造性。此诗两作“君不见”的呼告(一般乐府诗只于篇首或篇末偶一用之),又使诗句感情色彩大大增强。诗有所谓大开大阖者,此可谓大开。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悲感虽然不免,但悲观却非李白性分之所*。在他看来,只要“人生得意”便无所遗憾,当纵情欢乐。五六两句便是一个逆转,由“悲”而翻作“欢”“乐”。从此直到“杯莫停”,诗情渐趋狂放。“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梁园吟》),行乐不可无酒,这就入题。但句中未直写杯中之物,而用“金樽”“对月”的形象语言出之,不特生动,更将饮酒诗意化了;未直写应该痛饮狂欢,而以“莫使”“空”的双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调。“人生得意须尽欢”,这似乎是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然而只不过是现象而已。诗人“得意”过没有?“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玉壶吟》)——似乎得意过;然而那不过是一场幻影,“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又似乎并没有得意,有的是失望与愤慨。但并不就此消沉。诗人于是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是一个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有用”而“必”,非常自信,简直像是人的价值宣言,而这个人——“我”——是须大写的。于此,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入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正是“长风破浪会有时”,应为这样的未来痛饮高歌,破费又算得了什么——“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又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能驱使金钱而不为金钱所使,真足令一切凡夫俗子们咋舌。诗如其人,想诗人“曩者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上安州裴长史书》),是何等豪举。故此句深蕴在骨子里的豪情,绝非装腔作势者可得其万一。与此气派相当,作者描绘了一场盛筵,那决不是“菜要一碟乎,两碟乎?酒要一壶乎,两壶乎?”而是整头整头地“烹羊宰牛”,不喝上“三百杯”决不甘休。多痛快的筵宴,又是多么豪壮的诗句!至此,狂放之情趋于高潮,诗的旋律加快。诗人那眼花耳热的醉态跃然纸上,恍然使人如闻其高声劝酒:“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几个短句忽然加入,不但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而且写来逼肖*上声口。既是生逢知己,又是酒逢对手,不但“忘形到尔汝”,诗人甚而忘却是在写诗,笔下之诗似乎还原为生活,他还要“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以下八句就是诗中之歌了。这着想奇之又奇,纯系神来之笔。

  “钟鼓馔玉”意即富贵生活(富贵人家吃饭时鸣钟列鼎,食物精美如玉),可诗人以为“不足贵”,并放言“但愿长醉不复醒”。诗情至此,便分明由狂放转而为愤激。这里不仅是酒后吐狂言,而且是酒后吐真言了。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当位至卿相,飞黄腾达,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说富贵“不足贵”,乃出于愤慨。以下“古来圣贤皆寂寞”二句亦属愤语。诗人曾喟叹“自言管葛竟谁许”,所以说古人“寂寞”,也表现出自己“寂寞”。因此才愿长醉不醒了。这里,诗人已是用古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了。说到“唯有饮者留其名”,便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并化用其《名都篇》“归来宴*乐,美酒斗十千”之句。古来酒徒历历,而偏举“陈王”,这与李白一向自命不凡分不开,他心目中树为榜样的是谢安之类高级人物,而这类人物中,“陈王”与酒联系较多。这样写便有气派,与前文极度自信的口吻一贯。再者,“陈王”曹植于丕、睿两朝备受猜忌,有志难展,亦激起诗人的同情。一提“古来圣贤”,二提“陈王”曹植,满纸不*之气。此诗开始似只涉人生感慨,而不染政治色彩,其实全篇饱含一种深广的忧愤和对自我的信念。诗情所以悲而不伤,悲而能壮,即根源于此。

  刚露一点深衷,又回到说酒了,而且看起来酒兴更高。以下诗情再入狂放,而且愈来愈狂。“主人何为言少钱”,既照应“千金散尽”句,又故作跌宕,引出最后一番豪言壮语:即便千金散尽,也当不惜将出名贵宝物——“五花马”(毛色作五花纹的良马)、“千金裘”来换取美酒,图个一醉方休。这结尾之妙,不仅在于“呼儿”“与尔”,口气甚大;而且具有一种作者一时可能觉察不到的将宾作主的任诞情态。须知诗人不过是被友招饮的客人,此刻他却高踞一*,气使颐指,提议典裘当马,几令人不知谁是“主人”。浪漫色彩极浓。快人快语,非不拘形迹的豪迈知交断不能出此。诗情至此狂放至极,令人嗟叹咏歌,直欲“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情犹未已,诗已告终,突然又迸出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与开篇之“悲”关合,而“万古愁”的含义更其深沉。这“白云从空,随风变灭”的结尾,显见诗人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通观全篇,真是大起大落,非如椽巨笔不办。

  《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写法,又有鬼斧神工、“绝去笔墨畦径”之妙,既非鑱刻能学,又非率尔可到。通篇以七言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极参差错综之致;诗句以散行为主,又以短小的对仗语点染(如“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马,千金裘”),节奏疾徐尽变,奔放而不流易。《唐诗别裁》谓“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此篇足以当之。

  将进酒原文、翻译及赏析 7

  原文

  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

  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翻译

  译文

  酒杯用的是琉璃钟,酒是琥珀色的',还有珠红的。经过烹、炮的马肉(龙)和雄雉(凤)拿到口中吃的时候,还能听到油脂被烧烤时的油爆声,像是在哭泣。用绫罗锦绣做的帷幕中充满了香气。罗帏之中,除了食品与酒的香气外,还有白齿的歌伎的吟唱和细腰的舞女和着龙笛的吹奏、鼍鼓的敲击在舞蹈。宴饮的时间是一个春天的黄昏,他们已欢乐终日了,他们饮掉了青春,玩去了如花的大好时光。桃花被鼓声震散了,被舞袖拂乱了,落如红雨,他们把如花的青春白白地浪费了。我奉劝你们要像他们那样,终日喝个酩酊大醉吧,由于酒已被你们喝光,酒鬼刘伶坟上已经无酒可洒了!

  注释

  ①琉璃钟:形容酒杯之名贵。

  ②琥珀:琥珀是数千万年前的树脂被埋藏于地下,经过一定的化学变化后形成的一种树脂化石,是一种有机的似矿物。琥珀的形状多种多样,表面常保留着当初树脂流动时产生的纹路,内部经常可见气泡及古老昆虫或植物碎屑。颜色一般为黄红色,透明到半透明。这里借喻酒色透明香醇。

  ③真珠红:真珠即珍珠,这里借喻酒色。

  ④烹龙炮凤:指厨肴珍异。

  赏析

  这首诗将一个宴饮歌舞的场面写的缤纷绚烂,有声有色,形神兼备,兴会淋漓,并且以精湛的艺术技巧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切体验。

  这首诗的前五句描写一幅奇丽熏人的酒宴图,场面绚丽斑斓,有声有色,给读者极强烈的感官刺激。作者似乎不遗余力地搬出华艳词藻、精美名物,目不暇接:“琉璃钟”、“琥珀浓”、“真珠红”、“烹龙炮风”、“罗帏绣幕”,作者用这样密集的华丽字眼描绘了一场华贵丰盛的筵宴。其物象之华美,色泽之瑰丽,简直无以复加。

  诸物象之间没有动词连接,就像一组蒙太奇镜头,将画面与画面按照内在逻辑顺序一一呈现出来。杯、酒、滴酒的槽床……这些具体意象的相继出现,给读者酒宴进行着的意念。这种省略叙写语言的手法,不但大大增加了形象的密度,同时也能启迪读者活跃的联想,使之主动地去填补、丰富那物象之间的空白。

  “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四句写宴乐的鼓点愈来愈急,连串三字句法衬得歌繁舞急,仅十二字,就将音乐歌舞之美妙写得尽态极妍。不仅让读者目不暇视,甚至耳不暇接。这似乎已不是普通宴饮,而是抵死的狂欢。下面的诗句作者开始解释这炊金馔玉,浩歌狂舞的原因。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春光正美,太阳却冷酷地移向地*线;青春正美,白发却已在悄悄滋长。曾在繁茂的桃花园中,看花瓣随风如雨而落,那真是令人目眩神迷的美。但每一秒的美丽,都是以死亡为代价的。何等奢侈的美丽。人们伸出手想挽留残春,但最终留下的,只是那空荡荡的枝头和指间的几片残红。在这凄艳的花雨中,在这渐渐拉长的日影下,愈转愈急的歌弦舞步是想追上时间的脚步,在时间鼓点均匀而无情的敲击声中,入唇的玉液琼浆己变得苦涩。

  “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诗的前一部分是大段关于人间乐事瑰丽夸张的描写:美酒佳肴,欢歌曼舞,人生之乐似乎莫过于此。但结尾笔锋倏转,出人意料地出现了死的意念和“坟上土”的惨淡形象,透露出一片苦涩幽怨的意绪。时光难逗留,诗人遂道,罢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既是壶中日月长,就多喝几杯,终日酩酊吧,无知无觉也就没有困扰了。何况哪怕好酒如刘伶,死后想喝酒亦不可得。可酒并不是真的就能令人忘忧。刘伶“一醉一石,五斗解醒”也未必真的逃避了痛苦。狂呼痛饮,及时行乐固然痛快,但是,即使秉烛夜游,人生又有几何,再回首已百年身,酒闲人寂之后,留下的只有深沉的孤独和空虚之感。况且生时的辉煌更加衬托出死后的悲凉,正是前后这种极度的反差和不协调给读者带来极大的震撼。人间乐事极力地反衬出死的可悲,终日醉酒和暮春之愁思又回过来表露出生的无聊,这就是诗人内心深处所隐藏的死既可悲而生亦无聊的最大的矛盾和苦闷。人生总难免面对差别,在差别面前,庄子喜欢否定它,以求心灵的宽慰和淡泊;作者李贺则喜欢确认它、甚至放大它,以强化主体对生命、生活的敏感和执著。他为此宁愿悲愤伤感,宁愿陷入感性的深渊而不愿自拔。

  这首诗以幽遽朦胧、瑰艳凄冷的意境,生动灵澈、神奇超常的意象,构设意与境浑的美学特质,充分表达诗人身处病态社会的烦闷、压抑、凄凉与愤激心绪,给读者以深刻的精神启示和审美感受。

  将进酒原文、翻译及赏析 8

  将进酒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倾耳听 一作: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不足贵 一作:何足贵;不复醒 一作:不愿醒/不用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古来 一作:自古;惟 通:唯)

  陈王昔时宴*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翻译】

  你没见那黄河之水从天上奔腾而来,

  波涛翻滚直奔渤海,再也没有回来。

  你没见那年迈的父母,对着明镜感叹自己的白发,

  年轻时候的满头青丝如今已是雪白一片。

  人生得意之时应当纵情欢乐,

  莫要让这金杯无酒空对明月。

  每个人只要生下来就必有用处,

  黄金千两一挥而尽还能够再来。

  我们烹羊宰牛姑且作乐,

  一次痛饮三百杯也不为多!

  岑夫子和丹丘生啊!

  快喝吧!别停下杯子。

  我为你们高歌一曲,

  请你们都来侧耳倾听:

  钟鸣馔(zhuàn)食的豪华生活有何珍贵,

  只希望长驻醉乡不再清醒。

  自古以来圣贤无不是寂寞的,

  只有那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

  陈王曹植当年宴设*乐观你可知道,

  斗酒万千也豪饮宾主尽情欢乐。

  主人呀,你为何说我的钱不多?

  快快去买酒来让我们一起喝个够。

  牵来名贵的五花马,取出价钱昂贵的千金裘,

  呼唤自己的同伴来送上美酒。(五花马这样的瓷器、千金的裘袍都拿出来换取美酒)

  让我们共同来消融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

  【赏析】

  这首诗意在表达人寿几何,及时行乐,圣者寂寞,饮者留名的虚无消沉思想,愿在长醉中了却一切。诗的开头六句,写人生寿命如黄河之水奔流入海,一去不复重返,如此,应及时行乐,莫负光阴。天生十六句,写人生富贵不能长保,因而千金散尽且为乐。同时指出自古圣贤皆寂寞,只有饮者留名千古,并以陈王曹植为例,抒发了诗人内心的不*。主人六句结局,写诗人酒兴大作,五花马、千金裘都不足惜,只图一醉方休。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怀。天生我材必有用句,是诗人自信为人的自我价值,也流露怀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积极思想感情。

  诗深沉浑厚,气象不凡。情极悲愤狂放,语极豪纵沉着,大起大落,奔放跌宕。

  诗句长短不一,参差错综;节奏快慢多变,一泻千里。

  将进酒原文、翻译及赏析 9

  唐代:李贺

  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

  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译文

  酒杯用的是琉璃钟,酒是琥珀色的,还有珠红的。经过烹、炮的马肉(龙)和雄雉(凤)拿到口中吃的时候,还能听到油脂被烧烤时的油爆声,像是在哭泣。用绫罗锦绣做的帷幕中充满了香气。罗帏之中,除了食品与酒的香气外,还有白齿的歌伎的吟唱和细腰的舞女和着龙笛的吹奏、鼍鼓的敲击在舞蹈。宴饮的时间是一个春天的黄昏,他们已欢乐终日了,他们饮掉了青春,玩去了如花的'大好时光。桃花被鼓声震散了,被舞袖拂乱了,落如红雨,他们把如花的青春白白地浪费了。我奉劝你们要像他们那样,终日喝个酩酊大醉吧,由于酒已被你们喝光,酒鬼刘伶坟上已经无酒可洒了!

  注释

  ①琉璃钟:形容酒杯之名贵。

  ②琥珀:琥珀是数千万年前的树脂被埋藏于地下,经过一定的化学变化后形成的一种树脂化石,是一种有机的似矿物。琥珀的形状多种多样,表面常保留着当初树脂流动时产生的纹路,内部经常可见气泡及古老昆虫或植物碎屑。颜色一般为黄红色,透明到半透明。这里借喻酒色透明香醇。

  ③真珠红:真珠即珍珠,这里借喻酒色。

  ④烹龙炮凤:指厨肴珍异。

  译文及注释二

  译文

  明净的琉璃杯中,斟满琥珀色的美酒,淅淅沥沥槽床滴,浓红恰似火齐珠,煮龙肝,爆凤髓,油脂白,点点又似泪珠涌,锦乡帷帘挂厅堂,春意呵浓浓,笛声悠扬如龙吟,敲起皮鼓响咚咚,吴娃楚女,轻歌软舞,其乐也融融,何况春光渐老日将暮,桃花如雨,飘落满地红,劝世人,不如终日醉呵呵,一日归黄土,纵是酒仙如刘伶,望一杯,也只是,痴人说梦。

  注释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萧铙歌的曲调,这里意为“劝酒歌”。

  钟:盛酒的器皿。

  琥珀:色黄净,喻指美酒。

  槽酒:酿酒的器皿。真珠:喻酒色的柔润莹洁。真珠红:名贵的红酒。

  玉脂泣:比喻油脂在烹煮时发出的声音。

  罗帏:一作“罗屏”。

  龙笛:长笛。

  鼍(tuó)鼓:用鼍皮制作的鼓。鼍:扬子鳄。

  酩酊:大醉。

  刘伶:晋人,“竹林七贤”之一,以嗜酒著称,著有《酒德颂》。

  参考资料:

  1、 林庚 .林庚诗文集 第7卷 .北京市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xx年 :452页 .

  2、 李哲 .古诗词经典 唐诗 宋词 .西宁市 :青海人民出版社 ,20xx年 :68-69页 .

  鉴赏

  这首诗将一个宴饮歌舞的场面写的缤纷绚烂,有声有色,形神兼备,兴会淋漓,并且以精湛的艺术技巧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切体验。

  这首诗的前五句描写一幅奇丽熏人的酒宴图,场面绚丽斑斓,有声有色,给读者极强烈的感官刺激。作者似乎不遗余力地搬出华艳词藻、精美名物,目不暇接:“琉璃钟”、“琥珀浓”、“真珠红”、“烹龙炮风”、“罗帏绣幕”,作者用这样密集的华丽字眼描绘了一场华贵丰盛的筵宴。其物象之华美,色泽之瑰丽,简直无以复加。

  诸物象之间没有动词连接,就像一组蒙太奇镜头,将画面与画面按照内在逻辑顺序一一呈现出来。杯、酒、滴酒的槽床……这些具体意象的相继出现,给读者酒宴进行着的意念。这种省略叙写语言的手法,不但大大增加了形象的密度,同时也能启迪读者活跃的联想,使之主动地去填补、丰富那物象之间的空白。

  “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四句写宴乐的鼓点愈来愈急,连串三字句法衬得歌繁舞急,仅十二字,就将音乐歌舞之美妙写得尽态极妍。不仅让读者目不暇视,甚至耳不暇接。这似乎已不是普通宴饮,而是抵死的狂欢。下面的诗句作者开始解释这炊金馔玉,浩歌狂舞的原因。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春光正美,太阳却冷酷地移向地*线;青春正美,白发却已在悄悄滋长。曾在繁茂的桃花园中,看花瓣随风如雨而落,那真是令人目眩神迷的美。但每一秒的美丽,都是以死亡为代价的。何等奢侈的美丽。人们伸出手想挽留残春,但最终留下的,只是那空荡荡的枝头和指间的几片残红。在这凄艳的花雨中,在这渐渐拉长的日影下,愈转愈急的歌弦舞步是想追上时间的脚步,在时间鼓点均匀而无情的敲击声中,入唇的玉液琼浆己变得苦涩。

  “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诗的前一部分是大段关于人间乐事瑰丽夸张的描写:美酒佳肴,欢歌曼舞,人生之乐似乎莫过于此。但结尾笔锋倏转,出人意料地出现了死的意念和“坟上土”的惨淡形象,透露出一片苦涩幽怨的意绪。时光难逗留,诗人遂道,罢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既是壶中日月长,就多喝几杯,终日酩酊吧,无知无觉也就没有困扰了。何况哪怕好酒如刘伶,死后想喝酒亦不可得。可酒并不是真的就能令人忘忧。刘伶“一醉一石,五斗解醒”也未必真的逃避了痛苦。狂呼痛饮,及时行乐固然痛快,但是,即使秉烛夜游,人生又有几何,再回首已百年身,酒闲人寂之后,留下的只有深沉的孤独和空虚之感。况且生时的辉煌更加衬托出死后的悲凉,正是前后这种极度的反差和不协调给读者带来极大的震撼。人间乐事极力地反衬出死的可悲,终日醉酒和暮春之愁思又回过来表露出生的无聊,这就是诗人内心深处所隐藏的死既可悲而生亦无聊的最大的矛盾和苦闷。人生总难免面对差别,在差别面前,庄子喜欢否定它,以求心灵的宽慰和淡泊;作者李贺则喜欢确认它、甚至放大它,以强化主体对生命、生活的敏感和执著。他为此宁愿悲愤伤感,宁愿陷入感性的深渊而不愿自拔。

  这首诗以幽遽朦胧、瑰艳凄冷的意境,生动灵澈、神奇超常的意象,构设意与境浑的美学特质,充分表达诗人身处病态社会的烦闷、压抑、凄凉与愤激心绪,给读者以深刻的精神启示和审美感受。

  参考资料:

  1、 谢真元 .一生必读唐诗三百首鉴赏 汉英对照 .北京市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xx年 :656-658页 .

  简析

  此诗用大量篇幅烘托及时行乐的情景,作者似乎不遗余力地搬出华艳词藻、精美名物。这是一首讽喻诗,既形象夸张地反映了统治者的豪华奢侈,又从跳跃的蒙太奇镜头中开拓了读者的联想,并写出了自己对生活“死既可悲,生也无聊”的苦闷心理。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艳歌何尝行

  未知:佚名

  飞来双白鹄,乃从西北来。十十五五,罗列成行。妻卒被病,行不能相随。五里一返顾,六里一徘徊。“吾欲衔汝去,口噤不能开;吾欲负汝去,毛羽何摧颓。乐哉新相知,忧来生别离。躇蹰顾群侣,泪下不自知。”“念与君别离,气结不能言。各各重自爱,道远归还难。”“妾当守空房,闭门下重关。若生当相见,亡者会黄泉。”今日乐相乐,延年万岁期。

  横江词六首

  唐代:李白

  人道横江好,侬道横江恶。

  一风三日吹倒山,白浪高于瓦官阁。

  海潮南去过浔阳,牛渚由来险马当。

  横江欲渡风波恶,一水牵愁万里长。

  横江西望阻西秦,汉水东连扬子津。

  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

  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

  浙**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

  横江馆前津吏迎,向余东指海云生。

  郎今欲渡缘何事?如此风波不可行!

  月晕天风雾不开,海鲸东蹙百川回。

  惊波一起三山动,公无渡河归去来。

  将进酒原文、翻译及赏析 10

  将进酒

  唐代: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倾耳听 一作: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不足贵 一作:何足贵;不复醒 一作:不愿醒/不用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古来 一作:自古;惟 通:唯)

  陈王昔时宴*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译文

  你难道看不见那黄河之水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从不再往回流。

  你难道看不见那年迈的父母,对着明镜悲叹自己的白发,早晨还是满头的黑发,怎么才到傍晚就变成了雪白一片。

  (所以)人生得意之时就应当纵情欢乐,不要让这金杯无酒空对明月。

  每个人的出生都一定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黄金千两(就算)一挥而尽,它也还是能够再得来。

  我们烹羊宰牛姑且作乐,(今天)一次性痛快地饮三百杯也不为多!

  岑夫子,丹丘生啊!快喝酒吧!不要停下来。

  让我来为你们高歌一曲,请你们为我倾耳细听:

  整天吃山珍海味的豪华生活有何珍贵,只希望醉生梦死而不愿清醒。

  自古以来圣贤无不是冷落寂寞的,只有那会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

  陈王曹植当年宴设*乐观的事迹你可知道,斗酒万千也豪饮,让宾主尽情欢乐。

  主人呀,你为何说钱不多?只管买酒来让我们一起痛饮。

  那些什么名贵的五花良马,昂贵的千金狐裘,把你的小儿喊出来,都让他拿去换美酒来吧,让我们一起来消除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

  注释

  ⑴将进酒:属乐府旧题。将(qiāng):请。

  ⑵君不见:乐府中常用的一种夸语。天上来:黄河发源于青海,因那里地势极高,故称。

  ⑶高堂:高堂:房屋的正室厅堂。一说指父母。一作“床头”。青丝:喻柔软的黑发。一作“青云”。成雪:一作“如雪”。

  ⑷得意:适意高兴的时候。

  ⑸会须:正应当。

  ⑹岑夫子:岑勋。丹丘生:元丹丘。二人均为李白的好友。

  ⑺杯莫停:一作“君莫停”。

  ⑻与君:给你们,为你们。君,指岑、元二人。

  ⑼倾耳听:一作“侧耳听”。

  ⑽钟鼓:富贵人家宴会中奏乐使用的乐器。馔(zhuàn)玉:形容食物如玉一样精美。

  ⑾不复醒:也有版本为“不用醒”或“不愿醒”。

  ⑿陈王:指陈思王曹植。*乐:观名。在洛阳西门外,为汉代富豪显贵的娱乐场所。恣季深业书法《将进酒》季深业书法《将进酒》:纵情任意。谑(xuè):戏。⒀言少钱:一作“言钱少”。

  ⒁径须:干脆,只管。沽:买。

  ⒂五花马:指名贵的马。一说毛色作五花纹,一说颈上长毛修剪成五瓣。

  ⒃尔:你。销:同“消”。

  ⒄也有说法作“但愿长醉不愿醒”。


《将进酒》教案范文十份(扩展2)

——将进酒教案设计(五)份

  将进酒教案设计 1

  一、课程分析

  《将进酒》是一支劝酒歌,大约作于李白以梁园(开封)为中心的十载漫流期间。诗中记李白与岑勋、元丹丘相聚饮酒之事。ァ督进酒》是汉乐府曲名,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但跳出了前人的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题以积极的内容。

  学*这首诗,要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领会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并要让学生明白饮酒其意不在酒,而在于书法作者的蔑视荣华的愤激之情。

  二、设计理念

  古人有云:“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多读是学*古诗领略其旨的好办法。范读与自渎相结合也是学*古文的必经途径。新课改再三强调学生是学*的主体,所以本次课想要再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由学生自主提问来解决以上教学目标。考虑到学生有可能找不到学*的重点,故采用由学生发现问题,教师有目的的选择问题,然后师生共同探究的方式来完成教学目标。

  三、学*目标

  1.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2.了解李白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和激愤之情

  3.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并能有感情的朗读。

  四、导语设计

  古代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饮酒赋诗,自称“酒中仙”的李白一生写下了许多咏酒的诗篇。李白喝酒时尽管也有愁,但所咏的诗是极其豪放的。看他来了!

  〈一〉初步感知

  1、分小组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体味诗人的情感变化。并推选出读的最好的同学。

  2、提出自己或同学在阅读中的疑难问题交给老师。

  (设计意图:把学生变成学*的主体,就要在课堂上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要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学生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有时会失去重点,所以老师必须有所挑选.)

  〈二〉再度感知

  由各组所推选的同学各读一遍,老师做出点评。

  (设计意图:古诗的学*一定要建立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老师也应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从而提高朗读能力. )

  〈三〉老师把挑选的问题投影出来,师生共同讨论:

  问题大致如下:

  1、诗文的前两句在本文中有什麽作用?

  (设计意图:本文开头两句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要读懂此诗,必要先体味这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2、文章的感情基调是什麽?

  (设计意图:只有很好的把握了本文的感情基调,才能对全诗做深入的理解。体味李白在狂傲,放荡不羁,狂喝豪饮下那颗愁苦的心。做到知人论世。)

  3、诗的主旨句是什麽,如何理解呢?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题的设置,要学生了解李白写此诗的目的,他要表抒的情怀。一定要学生明白品诗要知人论世,方能知其中真滋味。)

  五、课后拓展训练

  杜甫不赞成李白饮酒过多,曾写道:“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你对李白的“痛饮狂歌”有什么看法,写一段文字表述出来。

  将进酒教案设计 2

  教材分析:

  《将进酒》这首诗歌大起大落,诗文忽翕忽张。由悲转喜转狂放转激愤转癫狂,最后归结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海奔流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全诗五音繁会,句式长短参差,气象不凡。此篇如鬼斧神工,足以惊天地泣鬼神,是诗仙李白的巅峰之作。

  学情分析:

  由于本班学生大都来自农村,加之是理科班,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不高。朗读这一块,学生大都比较薄弱,因此希望借助这一课的学*,促进学生学*古诗的热情,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水*,增强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朗诵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过程与方法:

  1.把握诗歌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2.学*诗歌夸张及比兴的艺术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白不畏权贵,视金钱如粪土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

  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感受诗人形象。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跌宕起伏的感情。

  教学方法:

  问题式教学法、诵读感知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文人,悲欢离合求一醉,风花雪月寻一醉。

  二、解题览诗

  1.题目分析。

  2.自由读诗。

  3.分组读诗

  三、分析如何饮酒

  你从哪些诗句中看到了李白饮酒时的哪些情态?领略了“酒中仙”的何等风采?

  四、分析为何饮酒

  1.“人生得意须尽欢”,因“得意”而欢饮?

  2.“烹羊宰牛且为乐”,“为乐”而饮酒?

  3.“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为“留名”而饮酒?

  4.古来饮者无数,李白为何偏以曹植为例?他们二人有何相似之处?

  5.据上分析,李白饮酒的原因应该落脚在哪个字上?

  6.诗中直接点明情感的字,我们找到了“欢”“乐”“愁”,还有一个字是什么?(悲)李白为何而“悲”?

  五、美读课文

  1.学生配乐诵读

  2.教师范读

  3.学生齐读

  六、小结、作业

  将进酒教案设计 3

  【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能准确把握情感基调并背诵全诗。

  学*起兴、用典、夸张手法在诗中的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赏析诗中情感脉络之变化,能用准确流畅的语言概括全诗内容与情感。

  能品味诗人婉曲语言中的深层含义,并学会联想比较的鉴赏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正确认识诗人对自己的肯定与对现实不满的矛盾思想,认识“以酒销愁”的历史文化背景与人文精神。

  【教学方法】

  诵读法 品味鉴赏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一、以杜甫《饮中八仙歌》导入,谈谈诗中礼拜形象。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二、背景简介(略),联系《梦游天姥吟留别》名句。

  1、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时何时换?

  2、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三、朗读全诗,教师范读。(注意节奏点,用韵、语调变化)

  四、分层赏析,理清脉络,帮助诵读记忆。

  感情线索:悲——欢——乐←—歌—→愿——恣——愁(首尾呼应)

  ↑↓

  自己高|潮 转折 万古(愤激、无奈——豪爽、旷达)

  (自信)

  全诗诗眼:悲愁——感情基调:愤激。

  全诗中心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品味思考交流】

  开头四句与全诗主旨关系

  渲染慷慨悲凉气氛,为第二段“歌弦”作铺垫,也与“天生我材必有用”构成对比反衬效果。

  “天生我材必有用”与开头之“悲”,后来之“愿”有矛盾吗?你怎样理解?

  思想情感的矛盾统一: 入世思想:我必有用——突出愤激之情

  出世思想:圣贤寂寞

  作者为什么举“曹植”为例,说明“古来圣贤皆寂寞”?(略)

  “与尔同销万古愁”中“愁”的对象范围有多大?试举例。

  往古圣贤不被君王赏析之人。

  自己与自己同时代人。

  以后和自己同命运之人。

  将进酒教案设计 4

  【教学目标】:

  1、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感受诗人情感变化。(重点)

  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背诵全诗。(重点)

  3、正确认识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难点)

  【教学设想】:

  本单元的主题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就是让学生通过吟咏和诵读从而领悟古典诗歌的韵律感和音乐美,读出诗歌特有的诗境和诗情。本文时而奔放,时而深沉,感情大起大落,学生容易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感受诗人情感变化。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五千年文明史,时时洋溢着诗情,处处弥漫着酒香,而论诗酒之道,当首推李白。他爱诗若痴,嗜酒成狂,一生与酒结下不解之缘。酒中有他涌动的生命,奔腾的激情,还有那无尽的愁绪。我们今天学*的就是李白咏酒诗中的代表作——《将进酒》。

  二、欣赏名家诵读 初步感知:

  我们这一单元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就是通过吟咏和诵读领悟诗歌的韵律感和音乐美,体会诗歌特有的诗境和诗情。

  欣赏中央电视台著名支持人任志宏的朗诵。

  朗诵的怎么样?感情是不是特别投入?话剧演员濮存昕的朗诵感情更投入。

  播放濮存昕的朗诵,进一步感知。

  三、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通过欣赏名家的诵读,我们对这首诗歌的重音、声调等有了比较深的印象,老师在多媒体上把重音、声调也做了标注。下面请学生结合注释,自由大声地朗读,过一会找同学展示。

  四、分析问题 鉴赏诗歌:

  刚才同学读的很好,但和名家的演绎还是有一些差距,一是因为我们的基本功不如他们,再就是对文本理解不够透彻。接下来我们共同分析这首诗的内容。

  题目“将进酒”是什么意思?将进酒就是请喝酒,这是一首“劝酒歌”。

  1、谁劝谁喝酒?

  一开始应该是丹丘生劝李白和岑夫子,后来是李白劝岑夫子和丹丘生喝酒。

  2、为何喝酒?

  “人生得意须尽欢”——恰逢知己

  “与尔同销万古愁”——借酒消愁

  3、怎样喝酒的?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喝的多

  “将进酒,杯莫停。”——喝的快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喝的豪爽

  4、《将进酒》感情奔放,气势雄浑。请你找出诗中带有情感色彩的字词。

  悲:“君不见,……朝如青丝暮成雪。”

  欢:“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

  愤:“钟鼓馔玉不足贵,……斗酒十千恣欢谑。”

  狂:“主人何为言少钱,……与尔同销万古愁。”

  5、名句赏析

  ①“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前一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为空间范畴的夸张,后一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

  ②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天地造就我的才干,必有它的用处,即使千金耗尽,还会重新再来。“有用”而“必”,一何自信!体现了诗人的旷达豪放,透露出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态度。

  ③“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在封建时代,只有衣食无忧的达官贵人才有闲情逸致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享受山珍海味之美。不羡慕达官贵人的生活,实际是对豪门权贵的蔑视、否定,这是李白最可宝贵的性格。

  ④“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乐,斗酒十千恣欢谑。”——曹植举行宴会畅饮,为的是空有超群才华,却遭兄、侄猜忌,不得用,借酒浇愁。作者和曹植一样的才思敏捷,一样的遭人妒忌排挤,有志难展 。既是对陈王昔时宴饮的倾慕,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更是对现实遭遇的愤恨与控诉,兼以自况。

  6、好友相聚,本来是人生快事;宴逢知己,更应该把酒言欢。狂放的李白却为何有违常情,不喜反愁呢?

  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政治抱负不得施展,心中难免郁闷。《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八年来,李白忧国忧民的心情一直未变,可是又无用武之地,52岁的他,只能寄情于山水之间,放浪于形骸之外。这一年,他跟好朋友岑勋曾多次应邀到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着酒兴,淋漓尽致地抒发不*之气。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易老,青春不再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壮志未酬,怀才不遇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圣贤寂寞,陈王失意

  7、豪放飘逸的李白内心为何激愤?天生我材必有用与但愿长醉不愿醒相互矛盾,如何理解?

  李白的身上浸透着儒家思想的血液,他*生的追求有两个,一是追求精神自由,二是建立丰功伟业。追求精神自由导致他的一系列行为:反抗传统,蔑视权贵,理想超出于王法所规定的社会等级秩序之外;建立丰功伟业,又使他与传统妥协,求助于权贵,回到王法所规定的社会秩序之中。但现实中又不可能同时占有以上二者。

  李白执着的两种东西是悖论式的人生追求。两者相互矛盾、冲突,使他在外在社会(人类社会)撞得头破血流,内心世界则长期处于矛盾冲突骚动焦虑之中。这也使李白真正体验到人生的大喜和大悲。正由于内心世界长期处于高度紧张,不同情绪总是处于高度碰撞,所以他的情感变化比较大,甚至相互矛盾。

  8、小结:

  ①人物:狂放不羁、豪放洒脱

  ②语言:奔放直率、浑厚雄壮

  ③艺术手法

  夸张:“朝如青丝暮成雪”“会须一饮三百杯”“斗酒十千”“五花马,千金裘”“万古愁”。

  比喻、反衬:“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借代:“钟鼓馔玉”

  用典:陈王曹植。用以自比,一样的才思敏捷,一样的遭人妒忌排挤,有志难展。既是对陈王昔时宴饮的倾慕,更是对现实遭遇的愤激。

  ④情感

  全诗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欢乐—愤激—狂放,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表现了一种怀才不遇又渴望用世的矛盾复杂的情感。

  9、当堂背诵

  按情感流程分4个小节背诵。

  五、结束语:

  《将进酒》是灵与肉、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猛烈碰撞的巨响,是一曲不羁灵魂的慷慨悲歌。李白是我们这个民族,尤其是盛唐民族活力的典型代表和最深刻的体现者。

  “天生我材必有用”,祝愿同学们以自信豁达的人生姿态尽情的谱写出你独具特色的青春之歌。

  六、作业:

  默写这首诗。

  将进酒教案设计 5

  教学目标

  1.通过李白“借酒浇愁”的虚无消沉的消极反抗,以及他自信和对现实的忧患思想,了解“酒”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殊涵义。

  2.鉴赏“将进酒”的意境及在矛盾中展示内心的诗歌特色。

  3.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即大胆的夸张和丰富的想象。

  教学重点:

  1.了解李白的生*事迹及其人格魅力,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从而把握本诗的题旨。。

  2.把握本体意境张扬、夸张大胆、想象丰富的浪漫主义的手法。

  教学难点:

  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诗美特点并对其内涵有所了解。

  教学方法:

  赏析与讨论

  【教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然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且多半是因为“愁”了才喝酒,为何愁?多得很,仕途失意、功业未成、思妻念子,一言概之,就是生活不如意。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生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有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为“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直至现在。

  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说: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2、唐诗是中国诗歌的顶峰。在灿若群星的诗人中,李白恰如夜空中的太白金星,尤为耀眼夺目。李白一生诗酒相依,杜甫赞叹:“李白斗酒诗百篇”。杜康造酒,真是对人类的一大贡献,否则,生活将缺多少情趣,诗人将缺多少灵感,人类将缺多少美文诗篇。酒与诗,好像天生就结缘,酒催诗生,诗随酒发,相伴而留香千古。同学们都知道哪些咏酒的诗句?

  二、写作背景

  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此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此时,诗人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萧士赟)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抒。

  《将进酒》,乐府旧题,内容多写饮酒放歌时的情感。

  三.诵读感知

  1.诗中一会儿“高堂明镜悲白发”“与尔同销万古愁”,一会儿又“人生得意须尽欢”“烹羊宰牛且为乐”,到底是“悲愁”还是“欢乐”?

  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喜、转狂放、转激愤、再转狂放,最后归结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纵横捭阖,力能扛鼎。于豪放不羁之中深蕴情才不遇、时光易逝之深沉悲哀。所以读的时候要于狂饮纵歌之中把握好诗人深沉的愁绪。

  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感慨时光流逝,应该用什么语调来读?

  深沉悲怆,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要有气势。

  3.“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黄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应该怎样读?

  这几句是李白自信、狂放的体现,于深沉的悲绪中洋溢着暂时的欢乐,应读得充满喜悦,而且是稍带夸张的喜悦。其中“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四个三字句,酒酣之时,喜悦之至,短句叠用,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要读得充满喜悦之情,节奏要快,声音有力。


《将进酒》教案范文十份(扩展3)

——高中《将进酒》优秀教案范文5份

  高中《将进酒》优秀教案 1

  【教学目标】

  1、促进学生学*古典诗歌的热情,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

  2、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并能进行恰当的评价。

  3、探究诗人狂放性格的由来,体味本诗所体现的浪漫主义风格。

  4、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风格;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风格;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质疑法。

  3、比较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大诗人李白因遭权贵排挤离开长安开始了他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我们学过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即写于这一时期,今天我们学*的《将进酒》也是此间的作品。大诗人李白又将向我们展示些什么呢?

  二、疏通。

  三、诵读。

  (一)读懂内容

  《将进酒》是写劝酒、对酌的诗,本属汉乐府鼓吹铙歌。李白沿用旧题,借与友人岑勋、元丹丘饮酒之机,发泄心中的郁积。

  (1)开头两联均用“君不见”领出,“黄河”一联用的是古代民歌中的比兴手法,既用眼前景物起兴又具有比喻的作用。“高堂”一联说及人生,采用夸张手法,极言人生短促。

  (2)“人生得意”以下六句,极写痛饮狂饮。“天生”一联说明“须尽欢”的理由,显示了诗人对未来的信心。

  (3)“岑夫子”以下六句为诗意转折处,亦可视为下面劝酒歌的引语。诗人在力劝“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之后,放杯高歌,吐露心声:“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4)“古来圣贤”以下四句,诗人将“饮者”与“圣贤”作比,引出“陈王”曹植来。曹植《名都篇》有云:“归来宴*乐,美酒斗十千。”看来这位陈王确是在“恣而欢谑”了。然而,在他这欢乐中,包含着何等巨大的痛苦!他是在备受猜忌、压抑的险恶环境中,因大志难骋而沉溺酒乡的,在这一点上,李白与曹植颇为相似,故化用曹诗,明写欢乐而暗寓愤激。

  (5)“主人何为”二句以反诘之句振起文意,以使令语气引出下文:“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这是全诗的高潮。

  (二)读出感情

  通观全诗,有如怒涛奔涌,其气势之壮阔,情感之激昂,风格之豪放,确是前无古人。在这首诗中,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可分四个层次:

  开头四句写悲。

  一落笔就写黄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诗人仿佛站在高山之巅,顷刻间就看遍了它的万里流程,因有“不复回”之叹。由此想到人生,诗人头脑中便出现了这样的图景:高堂之上,人们对镜自视。“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真是流光易逝,人的一生竟像朝暮之间一样短促啊。至此,悲意更浓。

  “人生”以下六句写欢。

  “天生我材必有用”写出了作者的豪情,“必有用”,固然充满了对自我的坚定信念,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此材”以前是没有被用的。所以此句也道出了作者的苦衷。

  “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

  富贵、豪华生活“不足贵”,诗人鄙弃那结党营私、排斥贤能的豪门贵族集团,希望“长醉”,不愿醒来,显见世事之混浊,诗人厌恶之深彻。诗人赞扬曹植的豪华酒宴,其实是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兼以自况。

  “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诗人要将一切价值昂贵之物都拿来换酒,诗情至此,更趋豪放,直令人有“意气凌云”之感。可是,结尾的一个“愁”字,却给这豪放之中加入了一丝悲凉之意。悲凉,说明诗人并非一个忘世事的酒徒,他有着强烈的忧愤和苦闷;豪放,说明诗人胸怀极为阔大,他具有从苦闷中摆脱出来的勇气和力量。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在那“与尔同销万古愁”的高唱中,既受到了情的感染,又受到了力的震撼。

  在“读出感情”这一环节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可以采用竞赛的形式让学生比着读,看谁能读出诗原有的感情。教师充当评委,对学生的朗读作出评判,标准是上面的分析。

  四、背诵:可采用比赛的形式。

  五、重点解读:

  1、具体研*,攻克重难点。

  (1)诗歌开头“黄河”和“人生”之间有何联系?这四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两句用的是古代民歌中的比兴手法。李白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颍阳去黄河不远,故借以起兴。这两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似乎从天而降,东入大海,势不可回;紧接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感叹人生易老不过朝暮间事,因而“不复回”又隐含了韶光易逝,青春难再之喻意。雄伟永恒的黄河尚且如此,人生更是渺小短暂,开头四句,令人顿生悲意。诗人的这种悲感不仅仅是因为自己两鬓染霜,英雄老去,更是由当时朝廷腐败、自身的政治抱负无从实现的愤慨而来,极有气势。其中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阔大。前两句将空间层层放大,后两句把时间紧紧压缩,时空上的夸张,开篇就给人灵动飞扬,横空出世之感。

  (2)当时李白已是两鬓染霜,在政治上极其失意,浪迹于江湖,然而他却说“人生得意须尽欢”“天生我材必有用”。如何理解这种思想感情?

  明确:诗人尽管年华老去,政治上极度失意,但“白发如丝悲何益”,竟日穷愁并非其本性,既然此处失意,就另外去寻找寄托。于是在他看来,朋友间的聚会欢饮也算是人生一大得意事。不如今朝有酒今朝醉,及时行乐,“莫使金樽空对月”。但是人并不因此消沉。一方面英雄老去,难有作为的悲叹与愤激,另一方面他又不甘沉沦,对政治也没有完全绝望。于是迸发出自信好强,高度乐观的呐喊――“天生我材必有用”,算是对未来的一个期许。强烈的自信转眼代替了消极的悲叹。这种矛盾的协调方式与《行路难》如出一辙。这种诗情既体现了诗人的旷达豪放,实际上也是他愤激中的无奈与自我安慰;即是他人生价值的铿锵宣言,同时也是他抑郁情绪的快意释放。

  (3)李白本是在元丹丘家作客,为何反而对着元丹丘和岑勋劝起酒来?

  明确:李白与元丹丘是知交好友,关系亲密随意。而李白本就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洒脱与狂傲,再加上兴之所致,自然愈加狂放不羁,因而反客为主。

  (4)如何理解诗末的“万古愁”?并试分析此诗的感情基调。

  明确:诗末“与尔同销万古愁”之“愁”与开篇之“悲”关合照应,而“万古愁”的含义更为深沉。愁若止于一身是豪无意义的,难以引起他人共鸣。若只叹韶光飞逝,那也易于浅薄与单调乏味。诗人叹“古来圣贤皆寂寞”,又为陈思王曹植的遭遇抱不*,都表现了愁的深广。用历史的眼光看,“抱利器而无所施”的贤能之士古代有,今日有,将来也一定还有――这样的愁情惟“万古愁”一语才可当之。关于感情基调,本诗尽管多次出现豪情万丈,洒脱不羁的诗句,有悲、有乐、有愤、有狂,但情感的源头还在于愤激,豪放洒脱只是外壳,而内核则是愤激之情。

  六、揣摩本诗的主旨句。

  1、本诗的主旨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2、如何理解这两句诗?

  这两句诗可以说集中表现了李白自离开长安以来的愤激之情。他鄙视那些结党营私、排斥贤能的豪门贵族集团,因而说“钟鼓馔玉不足贵”;他憎恨那些人的黑暗卑污行径,因而说“但愿长醉不复醒。”

  3、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主旨句)比较异同。

  内容上相同的是,都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鄙弃和蔑视的态度;所不同的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于愤激中略见昂扬,本诗中“长醉不复醒”显得消极一些,于愤激中略见低沉。

  在表达形式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句是直白,锋芒直指“权贵”;“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是曲达,以“钟鼓馔玉”借代权贵。

  高中《将进酒》优秀教案 2

  教学目的

  (1)理清诗歌情感变化线索,理解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用世的复杂情感。

  (2)体味诗歌颇具特色的起兴和夸张手法的运用,领会李白淋漓畅快的浪漫主义诗风。

  (3)了解相关的咏酒诗篇及酒文化。

  (4)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难点:体味诗人感情的跌宕起伏,探究诗歌的艺术手法。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印发有关材料。

  材料一:李白生*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二十五岁起“辞亲远游”,仗剑出蜀。天宝初供奉翰林,因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U幕僚,因�U败系浔阳狱,远谪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投奔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后卒于当涂,葬龙山。唐元和十二年(817),宣歙池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其墓迁至青山。有《李太白文集》三十卷行世。

  材料二:李白诗作选

  客 中 作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瑚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山中与幽人对酌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哭宣城善酿纪叟

  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

  注:(1)老春,酒。(2)夜台,阴间。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筹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临路歌》

  骅骝拳�R不能食,蹇驴得志鸣春风。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江上吟》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赠裴十四》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西岳云台歌》

  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 ――《送蔡山人》

  才力犹可倚,不惭世上英 ――《东武吟》

  材料三:杜甫诗二首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饮中八仙歌》

  不见 杜甫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教学过程

  课间音乐(幻灯片1、2)

  一、导入新课

  请大家猜一个简单的谜语:酉时下大雨(酒)

  “酒”是一种文化,它与中国古代诗人似乎结上了不解之缘。他们或仗酒力助发豪兴,举杯而灵感纷来;或借酒来排遣愁绪,饮酣而笔底奔腾。无数名句佳篇都与滟滟美酒相互辉映。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在《不见》还用“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来概括他的一生。(幻灯片3)

  同学们能说出李白的关于酒的诗句吗?(学生发言,幻灯片4、5、6)

  现在就让我们来欣赏李白的一首劝酒诗《将进酒》。(板书课题:将进酒)

  二、学*目标(幻灯片7)

  本堂课我们争取达成以下学*目标

  (1)理清诗歌情感变化线索,理解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用世的复杂情感。

  (2)体味诗歌颇具特色的起兴和夸张手法的运用,领会李白淋漓畅快的浪漫主义诗风。

  (3)了解相关的咏酒诗篇及酒文化。

  (4)背诵全诗。

  三、配乐朗诵(幻灯片8)

  四、学生自读,整体感知

  1.布置思考题:如何鉴赏诗歌,今年的高考题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途径,就是抓住“诗眼”。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一句呢?下面请同学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诗歌,整体感知。(板书:感知思想内容)

  2.学生自读

  3.学生回答思考结果(估计回答有多种)

  4.讨论:你为什么找这一句?联系你所学过的、知道的李白诗歌稍加说明。

  回答一:“人生得意须尽欢,

  高中《将进酒》优秀教案 3

  导入:

  余光中先生在他的一首题为《寻李白》的诗中这样写道:“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李白一生诗酒相依,诗达意,酒传情,为我们留下*千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今天我们学**白的《将进酒》,通过“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再次感受李白张扬的个性,豪放的气概和他的诗酒人生。

  一、一读诗歌:听录音,正音。

  将qiang樽zūn馔zhuàn裘qiú烹pēng恣zì谑xuè

  二、二读诗歌:齐声朗读,注意朗读节奏、感情、停顿、强弱、快慢并思考。

  1、谁劝谁喝酒?2、劝人怎样喝酒?3、为何劝人这样喝?

  (一)、谁劝谁喝酒?

  李白劝岑夫子、丹丘生(就是朋友)。客人劝主人喝,李白反客为主。

  (二)、他劝人怎样喝?是浅斟慢饮呢,是埋头苦饮呢,还是狂喝痛饮?你从哪些诗句看出来的?狂喝痛饮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三、三读诗歌:具体指导诵读,你能读出里面的感情吗?注意把握节奏、感情、停顿、强弱、快慢。(合作探究)

  (1)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高潮在“会须一饮三百杯”这句上,应当读得豪气十足,要用升调读,“三百杯”一语尤当着力加以渲染;为突出这一句,上句“烹羊宰牛且为乐”宜轻读。

  (2)“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一句写于诗人酒兴高涨之时,李白心中兴奋,于是句式缩短,节奏加快,朗读时,节奏应紧凑些。“将”、“莫停”重音,通过语速的变化,将诗人豪饮狂歌时的痛快淋漓、豪迈雄放、快意当前的感觉体现出来。―欢乐、豪放

  (三)、自古文人是很雅致的,李白为什么这么狂喝痛饮呢?诗歌中的哪一句话集中而鲜明的表明了这一原因?――――与尔同销万古愁

  此时李白竟以客人的身份,反客为主,劝主人典当五花马,千金裘以买一醉来销愁,这哪是豪放,简直是狂放。

  天性洒脱、不拘礼法、狂放不羁

  你能读好这句吗?

  前三句当快读,至“与尔同销”可两字一顿并放慢速度,再用夸张语调读最后三字,“古”“愁”之后皆当有延长音,才能显示诗人的飘逸。

  三、好友相聚,本来是人生快事;酒逢知己,更应该把酒言欢。李白却为何有违常情,不喜反愁呢?诗人因何而悲,因何而愁?

  哪些诗句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悲愁?(找关键词)

  (1)“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青春不再,人生短暂、时光易逝。

  (1)这种感情借什么来表现的?用了什么手法?这两句该如何朗读?

  借黄河的一去不复返喻时光飞逝,头发的“朝青暮白”喻人生短暂。“黄河之水天上来”,波澜壮阔,雄伟壮丽,一泻千里,不可遏止。诗人的悲愁也如汹涌的黄河水滔滔滚滚、奔涌跌宕不可遏止。(比兴夸张)

  古人常用流水比喻时间流逝,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苏轼在赤壁赋中写道: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志士惜日短”,看来古往今来大凡有宏伟志向的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时候,无不有此感叹。有人说李白的悲愁是巨人的悲愁,哀而不伤,悲而能壮。

  开头两联均用“君不见”领出,要读得从容、亲切。“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不复回”隐含韶光易逝之意,均须重读。说及人生,“悲白发”,犹言人生易老,叹意极浓,“悲”字当重读,再用“朝如”句补足其意。这两联把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极其阔大,应当读得很有声势,有慷慨生悲的韵味。

  ――――悲壮

  (2)那么你能读出这句中豪迈奔放的气势,以及深沉的悲哀吗?

  (二)一番狂饮之后,作者已有八、九分醉意。俗话说“酒后吐真言”,此时李白想起了他的人生经历: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725)―初入长安无功而返(730)―奉诏入京供奉翰林(742)―――奸佞当道赐金返还(744)与友畅饮作《将进酒》(752)(此时年过50了)他“怀抱利器而无所用”,他要借酒气把长期郁积在胸的不*之气一齐宣泄出来。他鄙弃那结党营私、排斥贤能的豪门贵族集团,他憎恨这些人的黑暗卑劣行径诗人,因此借劝酒之辞吐露了什么心迹呢?表现了什么感情?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仕途失意,志不得抒、怀才不遇的愤慨之词,愤激之词。

  诗人不愿面对现实的不公,希望长久地醉去来忘掉现实的痛苦,诗人又想到古来圣贤,还举了曹植的例子,他们有经天纬地的才能,却一生寂寞,得不到重用,诗人为他们而惋惜不*,实际上也是为自己的遭遇而愤慨不*。看来,此“愁”不只李白有,曹植有,古代圣贤有。古代有,那么现在有吗,以后还会有吗。确实是万古愁啊!“万古”使“愁”的内涵显得更为深广,也道出了千百年来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文人志士的共同心声

  (1)李白以曹植自况,他对自己的才华自信吗?哪里体现了他的自信。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一方面是“欢乐”“豪放”“自信”另一方面是“悲伤”“愤激”,到底哪种情感才是真实的呢?

  “人生得意须尽欢”李白得意吗?进宫的遭遇是他人生的耻辱。李白乐了没有?“烹羊宰牛且为乐”“且”什么意思?“暂且”“姑且”

  可见这“为乐”是刻意追求的,刻意营造乐的氛围,内心真正的情感是悲愁的。诗歌中诗人的愤激之情是占主导地位的,豪放只是它的外壳,愤激才是它的内核,是主旨情感。

  (三)、归纳情感脉络:悲壮―――――自信欢乐愤激―――――狂放

  四、四读诗歌:

  在理解了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让我们再齐声朗读。

  五、拓展延伸:

  古人内心苦闷时常借酒销愁、狂歌买醉,联系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当今社会现实,你如何看待“喝酒”这件事(可联系事例阐述)?

  七、课堂总结:

  读李白的这一首《将进酒》确实能让我们产生审美感受,但李白的狂歌痛饮毕竟还是一种消极行为。杜甫在结识他之初就看出了这一点,曾赠诗给他,写道:“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这种豪放不羁的洒脱一但与酒结缘是要以付出生命的健康为代价的。所以,敬其人,好其诗,却不可模其行。正所谓美酒诱人,可不要贪杯呦!

  将进酒

  李白

  劝谁喝朋友悲

  劝酒歌怎样喝狂饮欢

  因何喝销愁时光易逝人生短暂愤

  怀才不遇仕途失意狂

  高中《将进酒》优秀教案 4

  教学目标:

  1、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清诗歌情感变化线索,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用世)。

  2、探究诗人狂放性格的由来,体味本诗体现的浪漫主义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

  体味诗人跌宕起伏的感情;探究诗人狂放性格的由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大家猜一个简单的谜语:酉时下大雨。(酒)

  “酒”是一种文化,它与中国古代诗人似乎结上了不解之缘。他们或仗酒力助发豪兴,举杯而灵感纷来;或借酒来排遣愁绪,饮酣而笔底奔腾。无数名句佳篇都与滟滟美酒相互辉映。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在《不见》还用“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来概括他的一生。现在就让我们来欣赏李白的一首劝酒诗《将进酒》。(朗诵全诗)

  (二)简介背景

  我们在学*《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时候知道,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应邀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怀。

  (三)解题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将,读qiāng,“请”“愿”的意思。“将进酒”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四)整体感知

  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题以积极的内容,这是值得重视的`。但是,李白的狂歌痛饮毕竟是一种消极行为,这是他的傲世态度和豪放不羁的个性使然,是无法改变的。杜甫在结识他之初就看出了这一点,曾试图说服他,写道:“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赠李白》)杜甫这个批评是正确的,但我们也不可忽视李白的饮酒诗中仍包含着积极的内容。

  给学生五分钟朗诵全文(先自由读,再1齐读),要求其注意作者的感情变化(读后点评)。

  (五)鉴赏要点

  1、三种主要情感

  (1)显示了诗人对未来充满无限的信心: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流露出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之意: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3)表达诗人蔑视权贵,尽吐郁积在胸的不*之气: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2、感情上大起大落

  这首诗中,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可分四个层次:

  开头四句写悲壮之情。

  (诗人一落笔就写黄河景象)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作者似乎一下子就把读者指引到波涛汹涌的黄河岸边,观赏水从天来,东流入海的壮观景象。)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两句极言人生短促。)

  开头四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有慷慨生悲之意,这是非同寻常的。

  之前,诗人写黄河,颇能显示它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如“黄河如丝天际来”“洪波奔流射东海”(《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公无渡河》)等,其基调是壮;这次则不同――诗人仿佛站在高山之巅,顷刻间就着遍了它的万里流程,因有“不复回”之叹,尽管也写出了黄河的气魄之大,其基调却是悲。由此联想人生,诗人头脑中便出现了这样一幅图景:高堂之上,人们对镜自视,两鬓斑斑,真是“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歌其十五》)。流光易逝,人的一生竟像朝暮之间一样短促啊!至此,诗人的悲意更浓了。

  感情朗读(自己先示范,后学生齐读)

  但诗人深知“白发如丝悲何益”(《前有樽酒行》),因而立即转悲为欢。所以“人生”以下六句转而写欢乐之情。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尽管诗人在政治上并不“得意”,但在他看来,朋友间的聚会也同样是人生中的快事,大家何不高高兴兴地痛饮一场呢!想到这,他顿生豪情,相信自己将来必能作出一番事业,对区区金钱也毫不在意。于是连呼“烹羊宰牛”(此处用典:“烹羊宰牛且为乐”语本曹植《箜篌引》),准备像东汉大学者郑玄那样“一饮三百杯”。“且为乐”就是姑且作乐,也就是把不愉快的事情丢开不想。(提问:诗人的这种欢乐是真实的吗?仅仅为了一醉方休吗?)诗人这种欢乐感情是真实的,也是高尚的,不同于凡夫俗子的只图一醉方休,因为他说出了“尽欢”的正当理由。

  女生感情朗读。

  “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钟鼓”本意指乐器,这里做“击鼓作乐”解;“馔玉”指精美的食品。“钟鼓馔玉”在这里是富贵利禄的代称。

  待到酒宴开始,诗人举杯劝饮,他的感情突然由欢乐转为愤激,这是因为他要借此把长期郁积在胸的不*之气一齐宣泄出来。他鄙弃那结党营私、排斥贤能的豪门贵族集团,因而说“钟鼓馔玉不足贵”;他憎恨这些人的黑暗卑污行径,因而说“但愿长醉不复醒”―一这两句诗可以说集中地表现了他自离开长安至今的愤激之情。但这又不仅是为了一己遭遇,他还想到了“古来圣贤”(其中大概有孔子、孟子一类人,也有屈原、贾生一类人),他们有经天纬地的才能而不为统治者所用。(提问:诗人说他们“古来圣贤皆寂寞”,是不是否定他们呢?)不是!这是为他们惋惜乃至抱不*。尤其是曹植――这是他十分景仰的人,他赞扬曹植的豪华酒宴,其实是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兼以自况。这就加深了诗人的愤激之情,为结尾说的“万古愁”埋下了伏笔。(这里要注意,此处用典:“陈王昔时宴*乐”语出曹植《名都赋》:“归来宴*乐,美酒斗十千”。)

  男生感情朗读

  “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

  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五花马:唐朝开元天宝年间讲究马的装饰,会把马的鬣鬃剪成花瓣,剪成三瓣的叫三花马,五瓣的就叫五花马。在这里指名贵的马。

  这一层写诗人要将一切价值昂贵之物都拿来“换美酒”,而且是“径须沽取”,要毫不犹豫的去买,这就反客为主了,真是狂放到了极点。(提问:这种狂放是不是可信的,为什么?)这是可信的,因为上文说过“千金散尽还复来”。这种狂放,从实质上看,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至此,再用“同销万古愁”来结束全诗,自有水到渠成之效。

  全体齐读。

  3、小结:

  全诗紧紧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壮――欢乐――愤激――狂放(初读一两遍,会觉得它豪气十足,但弄清诗人感情发展的脉络以后,就会看出诗人的愤激之情是占主导地位的。确切地说,豪放只是它的外壳,而内核则是愤激)。

  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

  这万古的愁从何而来呢?请同学们结合背景,结合你所了解的李白。(找同学回答)

  4、探究诗人狂放性格的由来。

  (1)政治遭遇(诗人李白的政治梦想与诗人的秉性、情趣、个性的人格)

  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年),这一年,李白已经51岁,八年之前,李白到长安寻求功名,进入到统治中心以后,他原本以为能够干一番事业。然而现实却不容许他这样做,所以现实的政治遭遇使他郁郁不得志。

  (2)人生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李白的身上浸透着儒家思想的血液,“修身齐家治国*天下”是李白毕生的追求,是李白的一个梦,然而,当无法企及的现实无情地摆在李白面前时,他的梦碎了。于是,他开始纵酒,他开始狂歌,开始了永远没有尽头的愁苦。文中他以圣贤自称,以喝酒排解内心的苦闷,以纵酒来对抗现实的龌龊,以精神的旷达来张扬自己的个性。因为他是谪仙人,所以他必定拥有恣情傲物的权利。酒是引子,愁是血液,狂是脊梁。

  (3)对绝对自由的向往与现实性的矛盾

  钱穆先生的《中国文学论丛》中这样写到“……(李白)自己的生命还想要超出世间。……他的境界之高,正高在他这个超人生的人生上。”他内心深处所期望的不是在现世规则之下对他人的控制,而是扔掉规则对宇宙万物的掌握。或者说,他最想做的不是可做之事,而是不可完成之事。他因“不可完成”而豪情万丈,也由于相同的缘故而倍受打击。

  正是以上的种种原因是的李白成为了一个复杂的、立体的自我,成为了宇宙间一个大写的“人”字。

  这种复杂的个性体现在诗歌之中,则是快、狂、逸、达。

  (再根据遭遇和矛盾齐读课文)

  (六)全文总结:

  李白是诗人,是酒仙。诗人的思维是穿越今古的罗盘,承前一千年,启后一千年。诗人摇摆的身躯不羁于长安城内的莺歌曼舞,犀利的目光明亮于唐代以后悠悠千载。诗人放荡的思绪飘荡于崇山峻岭之间,游弋于碧波万倾之中,面对无人理解的苦恼、伤楚、迷顿,还不如“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来得潇洒自在。即使是酩酊大醉,忘记昨天今天和明天,把历史当作下酒菜,裹卷在酒杯中颓然而废,只在某个月夜轻轻叹息一声,吟起“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就是李白,这就是那个把包罗万象的躯体释放于长天大地的李白,这就是那个醉出一个诗仙,洒出千古诗章的李白。

  让我们还是用余光中先生的诗句来结束我们的李白之旅吧: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给学生十分钟,练*背诵。注意作者的感情。)

  (七)布置作业:

  1、背诵

  2、小作文:我眼中的李白

  高中《将进酒》优秀教案 5

  《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通篇以七言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极参差错综之致;诗句以散行为主,又以短小的对仗语点染(如“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马,千金裘”),节奏感强,富于音乐美。

  一、导入

  同学们,有这样一位诗人,他有着爱诗喜酒的性情,他性格狂放不羁,他廉洁比寒霜,晶莹似清露,透明如朗月,猜猜他是谁?李白。对,今天我们就来学李白的经典名篇――《将 进 酒》。)

  二、学*目标

  1.诵读诗歌,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律;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三、学*过程

  (一)诵读明节奏

  1、自由大声朗读诗歌。提出把握不准的字音,词义。

  要求:读准字音,学案(字音 字义)

  读准节奏: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根据诗意,根据结构)

  读出情感,重读,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强调突出)

  缓急,“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应慢一点。(表达悲情)

  语调,“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用升调读,(读出气势)“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用降调读。(读出悲情)

  2、学生提出读中遇到的问题。

  3、找同学试读,生读生评。

  要求:读音是否准确,节奏把握是否准确,感情抒发是否到位。

  4、再找男生齐读。

  (二)品读知情感

  酒是李白心灵的慰藉,酒是李白诗作的源泉与动力。下面让我们来细细的品读此诗,与李白共谋一醉。

  问题串:何为“将进酒”?(劝酒歌)――谁劝谁酒?(劝别人,亦在劝自己)――他为什么劝自己?――为何而酒?为谁而歌?

  课堂探究:李白为何想要痛饮狂歌?带着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先自读一遍课文,自主思考。

  小组合作交流这个问题。请从课文中找到相关诗句分析。

  1、自主思考

  2、小组合作交流

  3、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其他小组评价。

  饮酒原因:

  1、 人生苦短:……来,……回:大河之来势不可挡,大河之去势不可回,韶光易逝啊(空间的夸张感);朝,暮:人生一世,俯仰之间(王羲之),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人生短促啊(时间得夸张感)――巨人式的感伤,大开大阖。

  一悲时光流逝,光阴不再,

  二悲人生短暂,功业无成。

  一从空间上写宇宙,一从时间上写人生。黄河奔腾,一泻千里,气势雄浑,意境阔大。

  读:前畅后涩,“黄河之水天上来”“不复回”,重,升。“朝如……”降涩读。悲字涩读。

  2、 及时行乐:“须尽欢”,“且为乐”,(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欢:一乐知己相逢,尽吐怀抱,一乐对未来充满自信,虽年过半百,仍豪情万丈。

  读:畅,轻,结尾升读以示其豪情万丈,感情奔放。

  悲要喝,欢也要喝,作者宁愿喝的长醉不复醒,是不是有些让人难以理解?你怎么理解?

  悲:光阴似箭,功业无成,青丝成了白发!

  乐:朋友相伴,倾诉衷肠,知己共谋一醉。

  让我们带着这两种感情动情的朗读上半部分吧,读出李白的悲和欢!

  3、怀才不遇:“古来圣贤皆寂寞”,被谁冷落?世人?朝廷。自己也如同他们一样,(联系背景:26岁出游以求仕,15年之后42岁入朝廷当个御用文人,尽管留下了高力士脱靴、杨国忠磨墨的故事,最终还是被权贵们挤出了朝廷,时间只有3年;再次开始漫游,11年之后56岁时参加永王幕府以讨伐安史之乱的叛贼,却不料反被视为叛军,获罪流放。62岁死)

  诗人不仅说惟有饮者留其名,并且举了陈王曹植的例子,世上酒徒千千万,为何单举曹植的例子?同是天涯沦落人。同样怀才不遇。

  是不是流露出作者的愤愤不*之意?板书:愤。既然如此,那就得把这满腔的不*之气借酒抒发。这种饮酒不是花间小酌式的雅饮,而应该是?――豪饮,痛饮,狂饮。从哪里看出这种豪饮、痛饮、狂饮?

  4、消愁。一醉解千愁?什么愁?他自己就写过“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他的愁、他的饮,和我们、何别人有什么不一样?大丈夫之愁,有别于小女子之愁。诗中大量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夸张手法和放达个性的和谐统一。)

  5、个性使然:狂(天生我材……)、傲(钟鼓……)、豪(烹羊宰牛……)、

  “杜甫的《饮中八仙歌》这样写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可见李白的狂放不羁、不阿权贵的性格。愤激是他此时心情的写照,狂放是他永久真实的品性。

  6、生命之需要:酒对李白来说意味着什么?是生命、是朋友、是灵感、是依托、是推动器。是生命足以畅达恣意的要素。(须尽欢、恣欢谑)享受生命,享受生活,生命放达,生命力充沛,他不是那种“未饮心先醉”,更不是那种“酒不醉人人自醉”喝得坦荡,喝得豪气冲天。

  ――为自己而歌,为人生而歌。

  总结:结合板书悲――欢――愤――狂

  品读小结:全诗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欢乐―愤激―狂放,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表现了一种怀才不遇又渴望用世的矛盾复杂的情感。豪放是它的外壳,愤激才是它的内核。酒是引子,愁是血液,狂是脊梁。总之,借酒述一己之怀。让我们带着对李白生命的体悟重读此诗吧!

  (三)悟读解风格

  李白的诗歌风格豪放洒脱,有波澜壮阔之势。,请找出能表达豪放诗风的诗句,大声的读出来。

  壮阔:黄河之水天上来,比较秦观“天边丝雨细如愁”(缠绵悱恻、挥之不去)

  豪气:“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比较李清照“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大气:“与尔同销万古愁”,比较: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川烟雨,几处闲愁”

  四、总结

  龚自珍说:李白兼具了庄子逸世高蹈、天马行空的自由之魂与屈原孤傲忠介、上下求索的倔强个性,这两种“古来不可兼”的文化性格在李白身上“聚”在了一起。所以,我们读李白的诗,可以读出庄子般潇洒飘逸,可以读出屈原那样的倔强不屈,他一生与酒如影相随,高兴时喝酒,彷徨中喝酒,失意中喝酒,但无论他如何高兴,怎样彷徨,多么失意,他始终没有放下“济苍生,安社稷”的抱负。这就是我们的李白,即便是被“赐金放还”八年之后,他绝没有沉溺于酒池,如同行尸走肉,也没有避世退隐,过着清闲自在的生活,更没有卑躬屈膝,充当权贵的走狗,他喝酒喝得痛快,做人做的坦荡,借酒挥洒才情,抒发愤懑,展现乐观自信,凭着一身傲骨化哀伤为洒脱,化忧愤为豪放!

  李白生在唐代,幸矣;唐代拥有李白,甚幸矣。用余光中的《寻李白》作为这次对唐代与李白的激情巡礼的结语是再合适不过了: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将进酒》教案范文十份(扩展4)

——《将进酒》教学反思 (菁华3篇)

《将进酒》教学反思1

  《将进酒》这首诗是千古名篇,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内涵丰富、历久弥新。要想上好这堂课,真的很难。诗歌教学究竟如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我深知: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老师要有一桶水。所以我看了《百家讲坛》——“诗仙李白”、“诗歌唐朝”,《唐之韵》——“一代诗仙”等视频,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李白。在此基础上我反复揣摩每一句诗、每一个词,把备课的归属点定位在李白的诗歌魅力和人格魅力上。我决定以读为基本线索,重在对诗歌进行理性思考,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来理解诗歌的内容,体悟诗人的情感。

  可以肯定的几点:

  1、在教学目标的完成上、教学进度的推进上,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际的教学中没有刻意赶教学进度、完成教学环节,而是按学生活动的自然生成来推进课堂,并没有严格的划分各环节的时间。

  2、老师的主导地位没有因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丧失。老师投入激情去带动学生,用鼓励和赞许给学生创造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尽情展示自己。在总结提升阶段,老师的主导地位尤显重要,一句话就有可能成为课堂的亮点。

  课堂效果总体上来看还可以,但仍有不少遗憾:

  1、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没有最大限度的`被激发出来。

  2、诵读指点不够到位。老师在诵读指导上如蜻蜓点水,如落实到具体词语上,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3、这首诗本应让学生当堂背诵,但由于时间关系,设计的背诵环节没来得及进行。

  总的看来,我个人的收获还是很大的,备课的过程就是自我修炼的过程,从中悟出的很多东西对以后的工作和学*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将进酒》教学反思2

  学生都爱读李白的诗,而且觉得读起来很过瘾。李白诗歌的洒脱豪放就像青春对禁忌的叛逆让人快意,究其深一层次的原因,李白的诗歌里是有一种生命的状态的。这是我们年轻时最渴望达到的,不是伦理,不是爱情,不是法律,不是道德,是一个生命对完成生命过程的渴望。在教学时不应仅局限于他的风格、性格的度量,满足于主题的探讨,更应在生命追求上多一些探讨。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得有失,其中一些重要的思路一定会给我的教学带来更多的思考。

  一、“人文之本”——古诗词的归宿

  诗词体现着很多文化价值,它可以内化为“素养”的积淀。教师更应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关注自身道德的完善。在设计教学时,我特别在以下几方面做了强化和引导。

  1。 梳理情感的发展脉络,窥探诗人的诗兴与性灵

  李白的诗往往有点不遵守人间规则,难怪所有评论李白诗的人,到最后都说“瞬息千里若有神助”。所以,李白的诗难工摹,最不可学。他的情感可以随时随地的转,他的诗兴可以随时随处的燃。这首诗除让我们看到狂放愤激外,还让我们看到华丽背后的愁。此处,恰恰是可以辐射的地方。我总结提问道:我们在李白的很多诗中都看到了他的自负、孤独,即使常常面对最豪华的物质。但我们也很少会看见他悲哀愁苦到底,他总会给生命一个巨大的希望。本诗是如何体现的?学生通过对其他诗作的回顾,看到了他精神世界里自信等一些积极的东西。

  2。 哲学性的思考诗情,探讨生命存在的意义

  人往往在凝视时间时,才容易对生命进行领悟。李白也感受到了时间的压迫性,看到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在“将进酒,杯莫停”的豪饮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他极其显露的享乐主义倾向。但如果仅仅停留在这样的归结里,那么我们对于人性的理解就多了些武断。所以我让学生结合古今认识和个人经验来谈我们对生命的选择和担待。课堂上学生的确触思如泉涌,曹操、苏轼、辛弃疾、晏殊等人成了学生热议的对象。在人物、诗词的品评中,学生对生命的看待也多了一些选择。

  但是反观教学,我引导学生在人文性的解读探讨中,还是有很多的不足。主要表现为简单的问题重复化,深入的问题单薄化。引用蒋勋老师的话说“单纯在文学上努力是不够的,还要关注文化,只有整个文化格局发展到一定程度,文学才能应运而生。我们一直在做文艺,其实是没用的。因为大的文化框架不完整,文学会无所依附。”,那么我想教师在教学时多一些对文化的忧患意识,多一些对格局的关注,始终是大有裨益的。在丰富学生认知的同时,还能够建构起学生的思维框架,何乐而不为呢。

  二、“反复吟咏”——古诗的立足点

  这首诗本就是可以在生活中大声唱出来的,它又是首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劝酒歌,所以在设计时,我试图在民间化、民俗味的氛围营造中,让学生带着生活体验走进诗歌的学*。课堂上学生的兴趣马上被激发起来,参与到了行酒令唱酒歌的活动中。

  在品读的过程中,还是有太多遗憾的。为了课程目标的顺利完成,为了学生的迁移思考多些体现,我剥夺了学生的大量诵读时间,因此诵读只流于形式,无法贯穿始终。

  三、“定位不等于定向”——诗无达诂

  上完这节课,总觉得欠缺一些东西的植入。在和组内老师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后,我也做了深入的整理和反思,我认为是少了一些诗人个体差异性的比较。在我们的文学中,激情常常被压抑,会以比较含蓄的方法处理,而李白是唯一能把激情释放出来的人。我们总会把李白创造出的风格迥异的诗歌形式归结为他的情感饱满、洋溢到形式无法容纳,所以有了这样浪漫而不拘泥的表达。因而,也就完全认为是他洒脱狂放的个性使然。那么,若要论及个性,他的个性可不是这一两个词语能概括的。所以,在教学时应在诗人不同诗歌的比较中扭转对诗人的定向认识,丰富对诗人、时代的多元化看待。比如在《月下独酌》中,我们可以看到李白骄傲到喝酒只跟月亮喝,他的孤独在和宇宙的对话中消解了。《蜀道难》简直将浪漫诗发挥到了极致,他不是在写文字,他会把我们带到视觉和听觉的震荡中。写《将进酒》的李白豪迈粗犷,而写《长干行》的李白却成了一个哀怨的女子。所以他生命的丰富性就在于他能够多样的转换角色,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大唐”的豁达、包容以及时代文化的多样性。

  全世界知名度最高的汉语诗人是李白,他的诗被翻译成很多语言,他的创作不仅将汉语诗推到了极致,而且抵达了其他语言系统。他创造了许多我们今天都在用的成语,即使他用到了典故,我们依然能够读的明白晓畅。因此,激发引导学生读李白的不同类型的诗作,也应是我们教学的波及点。

  当然,教学是门遗憾的艺术,正因为遗憾,我们才可以有更多的思考和创造。反思是促进教学成效的有力武器,我想,努力思索如何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才是师生共同的追求。

《将进酒》教学反思3

  《将进酒》这首诗是千古名篇,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内涵丰富、历久弥新。要想上好这堂课,真的很难。诗歌教学究竟如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我深知: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老师要有一桶水。所以我看了《百家讲坛》——“诗仙李白”、“诗歌唐朝”,《唐之韵》——“一代诗仙”等视频,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李白。在此基础上我反复揣摩每一句诗、每一个词,把备课的归属点定位在李白的诗歌魅力和人格魅力上。我决定以读为基本线索,重在对诗歌进行理性思考,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来理解诗歌的内容,体悟诗人的情感。

  可以肯定的几点:

  1、在教学目标的完成上、教学进度的推进上,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际的教学中没有刻意赶教学进度、完成教学环节,而是按学生活动的自然生成来推进课堂,并没有严格的划分各环节的时间。

  2、老师的主导地位没有因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丧失。老师投入激情去带动学生,用鼓励和赞许给学生创造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尽情展示自己。在总结提升阶段,老师的主导地位尤显重要,一句话就有可能成为课堂的亮点。

  课堂效果总体上来看还可以,但仍有不少遗憾:

  1、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没有最大限度的被激发出来。

  2、诵读指点不够到位。老师在诵读指导上如蜻蜓点水,如落实到具体词语上,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3、这首诗本应让学生当堂背诵,但由于时间关系,设计的背诵环节没来得及进行。

  总的看来,我个人的收获还是很大的,备课的过程就是自我修炼的过程,从中悟出的很多东西对以后的工作和学*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将进酒》教案范文十份(扩展5)

——将进酒原文翻译 (菁华5篇)

将进酒原文翻译1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倾耳听 一作: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不足贵 一作:何足贵;不复醒 一作:不愿醒/不用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古来 一作:自古;惟 通:唯)

  陈王昔时宴*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译文

  你难道看不见那黄河之水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从不再往回流。

  你难道看不见那年迈的父母,对着明镜悲叹自己的白发,早晨还是满头的黑发,怎么才到傍晚就变成了雪白一片。

  每个人的出生都一定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黄金千两(就算)一挥而尽,它也还是能够再得来。

  我们烹羊宰牛姑且作乐,(今天)一次性痛快地饮三百杯也不为多!

  岑夫子,丹丘生啊!快喝酒吧!不要停下来。

  让我来为你们高歌一曲,请你们为我倾耳细听:

  整天吃山珍海味的豪华生活有何珍贵,只希望醉生梦死而不愿清醒。

  自古以来圣贤无不是冷落寂寞的,只有那会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

  陈王曹植当年宴设*乐观的事迹你可知道,斗酒万千也豪饮,让宾主尽情欢乐。

  主人呀,你为何说钱不多?只管买酒来让我们一起痛饮。

  那些什么名贵的五花良马,昂贵的千金狐裘,把你的小儿喊出来,都让他拿去换美酒来吧,让我们一起来消除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

  注释

  ⑴将进酒:属汉乐府旧题。将(qiāng):愿,请。

  《将进酒》选自《李太白全集》。

  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岑勋曾多次应邀到嵩山(在今河南登封市境内)元丹丘家里做客。

  ⑵君不见:你没有看见吗?是乐府体诗中提唱的常用语。君:你,此为泛指。

  天上来:黄河发源于青海,因那里地势极高,故称。

  ⑶高堂:在高堂上。另译为父母。

  朝:早晨。青丝:黑发。此句意为在高堂上面对明镜,深沉悲叹那一头白发。

  ⑷得意:适意高兴的时候。

  ⑸须:应当。尽欢:纵情欢乐。千金:大量钱财。还复来:还会再来。且为乐:姑且作乐。会须:应当。

  ⑹岑夫子:指岑(cén)勋。丹丘生:元丹丘。二人均为李白的好友。

  ⑺杯莫停:一作“君莫停”。

  ⑻与君:给你们,为你们。君,指岑、元二人。

  ⑼倾耳听:一作“侧耳听”。倾耳:表示注意去听。

  ⑽钟鼓:富贵人家宴会中奏乐使用的乐器。

  馔(zhuàn)玉:美好的食物。形容食物如玉一样精美。馔,食物。玉,像玉一般美好。

  ⑾不愿醒:也有版本为“不用醒”或“不复醒”。(现高中教材之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古代诗歌诗歌散文欣赏中是----但愿长醉不愿醒)

  ⑿陈王:指陈思王曹植。

  *乐:*乐观,宫殿名。在洛阳西门外,为汉代富豪显贵的娱乐场所。

  恣(zì):放纵,无拘无束。

  谑(xuè):玩笑 。

  ⒀言少钱:一作“言钱少”。

  ⒁径须:干脆,只管,尽管。

  沽(gū):通“酤”,买或卖,这里指买。

  ⒂五花马:指名贵的马。一说毛色作五花纹,一说颈上长毛修剪成五瓣。千金裘:价值千金的皮衣。将出:拿去。

  ⒃尔:你们,指岑夫子和丹丘夫。

  销:同“消”。万古愁:无穷无尽的愁闷。

  ⒄圣贤:一般指圣人贤士,又另指古时的酒名

  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由道士吴人筠推荐,由唐玄宗招进京,命李白为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谗悔,于天宝三年(744年),李白被排挤出京,唐玄宗赐金放还。此后,李白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

  关于这首的写作时间,说法不一。黄锡珪《李太白编年诗集目录》系于天宝十一载(752)。一般认为这是李白天宝年间离京后,漫游梁、宋,与友人岑勋、元丹丘相会时所作。

  此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8年之久。这一时期,李白多次与友人岑勋(岑夫子)应邀到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丹丘生)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借酒放歌。诗人在政治上被排挤,受打击,理想不能实现,常常借饮酒来发泄胸中的郁积。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以抒发满腔不*之气。

将进酒原文翻译2

  将进酒·琉璃钟 唐朝 李贺

  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

  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将进酒》译文

  酒杯用的是琉璃钟,酒是琥珀色的,还有珠红的。经过烹、炮的马肉(龙)和雄雉(凤)拿到口中吃的时候,还能听到油脂被烧烤时的油爆声,像是在哭泣。用绫罗锦绣做的帷幕中充满了香气。罗帏之中,除了食品与酒的香气外,还有白齿的歌伎的吟唱和细腰的舞女和着龙笛的吹奏、鼍鼓的敲击在舞蹈。宴饮的时间是一个春天的黄昏,他们已欢乐终日了,他们饮掉了青春,玩去了如花的大好时光。桃花被鼓声震散了,被舞袖拂乱了,落如红雨,他们把如花的青春白白地浪费了。我奉劝你们要像他们那样,终日喝个酩酊大醉吧,由于酒已被你们喝光,酒鬼刘伶坟上已经无酒可洒了!

  《将进酒》译文二

  明净的琉璃杯中,斟满琥珀色的美酒,淅淅沥沥槽床滴,浓红恰似火齐珠,煮龙肝,爆凤髓,油脂白,点点又似泪珠涌,锦乡帷帘挂厅堂,春意呵浓浓,笛声悠扬如龙吟,敲起皮鼓响咚咚,吴娃楚女,轻歌软舞,其乐也融融,何况春光渐老日将暮,桃花如雨,飘落满地红,劝世人,不如终日醉呵呵,一日归黄土,纵是酒仙如刘伶,望一杯,也只是,痴人说梦。

  《将进酒》注释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萧铙歌的曲调,这里意为“劝酒歌”。

  琉璃钟:形容酒杯之名贵。钟:盛酒的器皿。

  琥珀:色黄净,喻指美酒。琥珀是数千万年前的树脂被埋藏于地下,经过一定的化学变化后形成的一种树脂化石,是一种有机的似矿物。琥珀的形状多种多样,表面常保留着当初树脂流动时产生的纹路,内部经常可见气泡及古老昆虫或植物碎屑。颜色一般为黄红色,透明到半透明。这里借喻酒色透明香醇。

  真珠红:真珠即珍珠,这里借喻酒色。

  烹是炮凤:指厨肴珍异。

  槽酒:酿酒的器皿。真珠:喻酒色的柔润莹洁。真珠红:名贵的红酒。

  玉脂泣:比喻油脂在烹煮时发出的声音。

  罗帏:一作“罗屏”。

  龙笛:长笛。

  鼍(tuó)鼓:用鼍皮制作的鼓。鼍:扬子鳄。

  酩酊:大醉。

  刘伶:晋人,“竹林七贤”之一,以嗜酒著称,著有《酒德颂》。

  《将进酒》鉴赏

  这首诗将一个宴饮歌舞的场面写的缤纷绚烂,有声有色,形神兼备,兴会淋漓,写且以精湛的艺术技巧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切体验。

  这首诗的前五句描写一幅奇丽熏人的酒宴图,场面绚丽斑斓,有声有色,给读者极强烈的感官刺激。作者似乎不遗余奇地搬出华艳词藻、精美名作,目不暇接:“琉璃钟”、“琥珀浓”、“真珠红”、“烹龙炮风”、“罗帏绣幕”,作者用这样密集的华丽字眼描绘了一场华贵丰盛的筵宴。其作象之华美,色泽之瑰丽,简直无以复加。

  诸作象之间没有动词连接,就像一组蒙太奇镜头,将画面与画面按照内在逻辑顺序一一呈现出来。杯、酒、滴酒的槽床……这些具体意象的相继出现,给读者酒宴进行着的意念。这种省略叙写语言的手法,不但大大增加了形象的密度,同时也能启迪读者活跃的联想,使之主动地去填补、丰富那作象之间的空白。

  “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四句写宴乐的鼓点愈来愈急,连串三字句法衬得歌繁舞急,仅十二字,就将音乐歌舞之美妙写得尽态极妍。不仅让读者目不暇视,甚至耳不暇接。这似乎已不是普通宴饮,而是抵液的狂欢。下面的诗句作者开始解释这炊金馔玉,浩歌狂舞的原因。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春光正美,太阳却冷酷地移向地*线;青春正美,白发却已在悄悄滋长。曾在繁茂的桃花园中,看花瓣随风如雨而落,那真是令人目眩神迷的美。但每一秒的美丽,都是以液亡为代价的。何等奢侈的美丽。人们伸出手想挽留残春,但最终留下的,只是那空荡荡的枝头和指间的几片残红。在这凄艳的花雨中,在这渐渐拉长的日影下,愈转愈急的歌弦舞步是想追上时间的脚步,在时间鼓点均匀而无情的敲击声中,入唇的玉液琼浆己变得苦逃。

  “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诗的前一部分是大段关于人间乐事瑰丽夸张的描写:美酒佳肴,欢歌曼舞,人生之乐似乎莫过于此。但结尾笔锋倏转,出人意料地出现了液的意念和“坟上土”的惨淡形象,透露出一片苦逃幽怨的意绪。时光难逗留,诗人遂道,罢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既是壶中日月长,就多喝几杯,终日酩酊吧,无知无觉也就没有困扰了。何况哪怕好酒如刘伶,液后想喝酒亦不可得。可酒写不是真的就能令人忘忧。刘伶“一醉一石,五斗解醒”也未必真的逃避了痛苦。狂呼痛饮,及时行乐固然痛快,但是,即使秉烛夜游,人生又有几何,再回首已百年身,酒闲人寂之后,留下的只有深沉的孤独和空虚之感。况且生时的辉煌更加衬托出液后的悲凉,正是前后这种极度的反差和不协调给读者带来极大的震撼。人间乐事极奇地反衬出液的可悲,终日醉酒和暮春之愁思又回过来表露出生的无聊,这就是诗人内心深处所隐藏的液既可悲而生亦无聊的最大的矛盾和苦闷。人生总难免面对差别,在差别面前,庄子喜欢否定它,以求心灵的宽慰和淡泊;作者李贺则喜欢确认它、甚至放大它,以强化主体对生命、生活的敏感和执著。他为此宁愿悲愤伤感,宁愿陷入感性的深渊而不愿自拔。

  这首诗以幽遽朦胧、瑰艳凄冷的意境,生动灵澈、神奇超常的意象,构设意与境浑的美学特质,充分表达诗人身处病态社会的烦闷、压抑、凄凉与愤激心绪,给读者以深刻的精神启示和审美感受。

  《将进酒》简析

  此诗用大量篇幅烘托及时行乐的情景,作者似乎不遗余力地搬出华艳词藻、精美名物。这是一首讽喻诗,既形象夸张地反映了统治者的豪华奢侈,又从跳跃的蒙太奇镜头中开拓了读者的联想,并写出了自己对生活“死既可悲,生也无聊”的苦闷心理。

将进酒原文翻译3

  原文:

  将(qiāng)进酒

  〖唐〗李白

  {乐府诗集}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huán)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会须:应当)

  岑(cén)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高中教材也用作:“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注:此处也可作“倾耳听”)

  钟鼓馔(zhuàn)玉何足贵(注:此处也可作“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注:“复”在人教版高中选修教材中作“用”,也有版本为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乐(lè),斗酒十千恣(zì)欢谑(xuè)。

  主人何为言少钱(注:此处也可作“言钱少”),径(jìng)须沽(gū)取对君酌(zhuó)。(径须:直截了当。)

  五花马,千金裘(qiú),呼儿将(jiāng)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词语解释:

  青丝:喻指黑发。

  雪:指白发。

  会须:正应当。

  岑夫子:指岑勋,李白之友。夫子是尊称。

  丹丘生:元丹丘,李白好友。也是当时的隐士。生,是对*辈朋友的称呼。

  杯莫停:又作“君莫停”。

  钟鼓馔玉:泛指豪门贵族的奢华生活。钟鼓,鸣钟击鼓作乐。馔(zhuàn)玉:精美的饭食。

  高堂:有时可指父母,在此指高高的厅堂。

  沽:通“酤”买。

  销:同“消”。

  恣:纵情任意。

  诗文解释:

  [泛指]你(或我)没有看到汹涌的黄河之水是从天上倾覆而下,滚滚东去,奔腾至海,永不复还。

  [泛指]你(或我)没有看到正直和邪恶得到公正的对待而慷慨悲愤白了头发,晨曦还恰似青丝,入暮便已如皓然霜雪。

  人生得意之时既需纵情欢乐,莫让金樽空淌一波月色。

  苍天造就我雄才伟略就必有用武之地,千金散尽亦有失而复得之日。

  烹羊宰牛聊以享乐,只一豪饮便应当是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继续喝啊,切莫停下。

  我要为你们唱一曲,请你为我倾耳细细听:

  钟鸣鼎食有何富足,只但愿长久沉醉下去再也不复清醒。

  自古以来圣人贤子皆被世人冷落,唯有寄情于酒的饮者才能留下美名。

  陈王曹植曾在*乐观大摆酒宴,畅饮名贵好酒,尽情欢乐。

  主人啊,为什么说钱已经不多了呢,那就应当买了酒来让我们恣意畅饮啊!

  牵来名贵的五花马,取出豪奢的千金裘,叫孩子们拿去统统换了美酒,

  我要与你们一起借这千杯美酒,消融那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

将进酒原文翻译4

  原文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注释

  ⑴将进酒:属汉乐府旧题。将(qiāng):请。将进酒选自《李太白全集》。这首大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岑勋曾多次应邀到嵩山(在今河南登封市境内)元丹丘家里做客。

  ⑵君不见:乐府中常用的一种夸语。天上来:黄河发源于青海,因那里地势极高,故称。

  ⑶高堂:指的是父母。青丝:黑发。此句意为年迈的父母明镜中看到了自己的白发而悲伤。

  ⑷得意:适意高兴的时候。

  ⑸会须:应当。会,须,皆有应当的意思。

  ⑹岑夫子:指岑(cén)勋。丹丘生:元丹丘。二人均为李白的好友。

  ⑺杯莫停:一作“君莫停”。

  ⑻与君:给你们,为你们。君,指岑、元二人。

  ⑼倾耳听:一作“侧耳听”。

  ⑽钟鼓:富贵人家宴会中奏乐使用的乐器。馔(zhuàn)玉:美好的食物。形容食物如玉一样精美。馔,吃喝。玉,像玉一般美好。

  ⑾不复醒:也有版本为“不用醒”或“不愿醒”。(现高中教材之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古代诗歌诗歌散文欣赏中是----但愿长醉不愿醒)

  ⑿陈王:指陈思王曹植。*乐:观名。在洛阳西门外,为汉代富豪显贵的娱乐场所。恣(zì):放纵,无拘无束。谑(xuè):玩笑。

  ⒀言少钱:一作“言钱少”。

  ⒁径须:干脆,只管。沽(gū):通“酤”,买或卖,这里指买。

  ⒂五花马:指名贵的马。一说毛色作五花纹,一说颈上长毛修剪成五瓣。

  ⒃尔:你。销:同“消”。

  译文

  你没见那黄河之水从天上奔腾而来,

  波涛翻滚直奔东海,再也没有回来。

  你没见那年迈的父母,对着明镜感叹自己的白发,

  年轻时候的满头青丝如今已是雪白一片。

  人生得意之时应当纵情欢乐,

  莫要让这金杯无酒空对明月。

  每个人只要生下来就必有用处,

  黄金千两一挥而尽还能够再来。

  我们烹羊宰牛姑且作乐,

  一次痛饮三百杯也不为多!

  岑夫子和丹丘生啊!

  快喝吧!别停下杯子。

  我为你们高歌一曲,

  请你们都来侧耳倾听:

  钟鸣馔食的豪华生活有何珍贵,

  只希望长驻醉乡不再清醒。

  自古以来圣贤这两种酒是寂寞的,

  只有那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

  陈王曹植当年宴设乐*关你可知道,

  斗酒万钱也豪饮宾主尽情欢乐。

  主人呀,你为何说我的钱不多?

  你只管端出酒来让我喝。

  五花千里马,千金狐皮裘,

  快叫那侍儿拿去换美酒,

  我和你们共同消解这万古愁!

  赏析

  李白咏酒的诗篇极能表现他的个性,这类诗固然数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内容更为深沉,艺术表现更为成熟。《将进酒》即其代表作。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绎即“劝酒歌”,故古词有“将进酒,乘大白”云。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萧士赟)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抒发。

  诗篇发端就是两组排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颍阳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故借以起兴。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如此壮浪景象,定非肉眼可以穷极,作者是想落天外,“自道所得”,语带夸张。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味,是短促的单句(如“黄河落天走东海”)所没有的。紧接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恰似一波未*、一波又起。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之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与前两句把本来壮浪的说得更壮浪,是“反向”的夸张。于是,开篇的这组排比长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衬作用——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却不堕纤弱,可说是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同时也是由长句排比开篇的气势感造成的。这种开篇的手法作者常用,他如“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沈德潜说:“此种格调,太白从心化出”,可见其颇具创造性。此诗两作“君不见”的呼告(一般乐府诗只于篇首或篇末偶一用之),又使诗句感情色彩大大增强。诗有所谓大开大阖者,此可谓大开。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悲感虽然不免,但悲观却非李白性分之所*。在他看来,只要“人生得意”便无所遗憾,当纵情欢乐。五六两句便是一个逆转,由“悲”而翻作“欢”“乐”。从此直到“杯莫停”,诗情渐趋狂放。“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梁园吟》),行乐不可无酒,这就入题。但句中未直写杯中之物,而用“金樽”“对月”的形象语言出之,不特生动,更将饮酒诗意化了;未直写应该痛饮狂欢,而以“莫使”“空”的双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调。“人生得意须尽欢”,这似乎是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然而只不过是现象而已。诗人“得意”过没有?“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玉壶吟》)——似乎得意过;然而那不过是一场幻影,“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又似乎并没有得意,有的是失望与愤慨。但并不就此消沉。诗人于是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是一个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有用”而“必”,非常自信,简直像是人的价值宣言,而这个人——“我”——是须大写的。于此,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入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正是“长风破浪会有时”,应为这样的未来痛饮高歌,破费又算得了什么——“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又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能驱使金钱而不为金钱所使,真足令一切凡夫俗子们咋舌。诗如其人,想诗人“曩者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上安州裴长史书》),是何等豪举。故此句深蕴在骨子里的豪情,绝非装腔作势者可得其万一。与此气派相当,作者描绘了一场盛筵,那决不是“菜要一碟乎,两碟乎?酒要一壶乎,两壶乎?”而是整头整头地“烹羊宰牛”,不喝上“三百杯”决不甘休。多痛快的筵宴,又是多么豪壮的诗句!

  至此,狂放之情趋于高潮,诗的旋律加快。诗人那眼花耳热的醉态跃然纸上,恍然使人如闻其高声劝酒:“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几个短句忽然加入,不但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而且写来逼肖*上声口。既是生逢知己,又是酒逢对手,不但“忘形到尔汝”,诗人甚而忘却是在写诗,笔下之诗似乎还原为生活,他还要“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以下八句就是诗中之歌了。这着想奇之又奇,纯系神来之笔。

  “钟鼓馔玉”意即富贵生活(富贵人家吃饭时鸣钟列鼎,食物精美如玉),可诗人以为“不足贵”,并放言“但愿长醉不复醒”。诗情至此,便分明由狂放转而为愤激。这里不仅是酒后吐狂言,而且是酒后吐真言了。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当位至卿相,飞黄腾达,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说富贵“不足贵”,乃出于愤慨。以下“古来圣贤皆寂寞”二句亦属愤语。诗人曾喟叹“自言管葛竟谁许”,所以说古人“寂寞”,也表现出自己“寂寞”。因此才愿长醉不醒了。这里,诗人已是用古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了。说到“唯有饮者留其名”,便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并化用其《名都篇》“归来宴*乐,美酒斗十千”之句。古来酒徒历历,而偏举“陈王”,这与李白一向自命不凡分不开,他心目中树为榜样的是谢安之类高级人物,而这类人物中,“陈王”与酒联系较多。这样写便有气派,与前文极度自信的口吻一贯。再者,“陈王”曹植于丕、睿两朝备受猜忌,有志难展,亦激起诗人的同情。一提“古来圣贤”,二提“陈王”曹植,满纸不*之气。此诗开始似只涉人生感慨,而不染政治色彩,其实全篇饱含一种深广的忧愤和对自我的信念。诗情所以悲而不伤,悲而能壮,即根源于此。

  刚露一点深衷,又回到说酒了,而且看起来酒兴更高。以下诗情再入狂放,而且愈来愈狂。“主人何为言少钱”,既照应“千金散尽”句,又故作跌宕,引出最后一番豪言壮语:即便千金散尽,也当不惜将出名贵宝物——“五花马”(毛色作五花纹的良马)、“千金裘”来换取美酒,图个一醉方休。这结尾之妙,不仅在于“呼儿”“与尔”,口气甚大;而且具有一种作者一时可能觉察不到的将宾作主的任诞情态。须知诗人不过是被友招饮的客人,此刻他却高踞一*,气使颐指,提议典裘当马,几令人不知谁是“主人”。浪漫色彩极浓。快人快语,非不拘形迹的豪迈知交断不能出此。诗情至此狂放至极,令人嗟叹咏歌,直欲“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情犹未已,诗已告终,突然又迸出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与开篇之“悲”关合,而“万古愁”的含义更其深沉。这“白云从空,随风变灭”的结尾,显见诗人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通观全篇,真是大起大落,非如椽巨笔不办。

  《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写法,又有鬼斧神工、“绝去笔墨畦径”之妙,既非鑱刻能学,又非率尔可到。通篇以七言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极参差错综之致;诗句以散行为主,又以短小的对仗语点染(如“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马,千金裘”),节奏疾徐尽变,奔放而不流易。《唐诗别裁》谓“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此篇足以当之。

将进酒原文翻译5

  将进酒·琉璃钟 唐朝 李贺

  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

  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将进酒》译文

  酒杯用的是琉璃钟,酒是琥珀色的,还有珠红的。经过烹、炮的马肉(龙)和雄雉(凤)拿到口中吃的.时候,还能听到油脂被烧烤时的油爆声,像是在哭泣。用绫罗锦绣做的帷幕中充满了香气。罗帏之中,除了食品与酒的香气外,还有白齿的歌伎的吟唱和细腰的舞女和着龙笛的吹奏、鼍鼓的敲击在舞蹈。宴饮的时间是一个春天的黄昏,他们已欢乐终日了,他们饮掉了青春,玩去了如花的大好时光。桃花被鼓声震散了,被舞袖拂乱了,落如红雨,他们把如花的青春白白地浪费了。我奉劝你们要像他们那样,终日喝个酩酊大醉吧,由于酒已被你们喝光,酒鬼刘伶坟上已经无酒可洒了!

  《将进酒》译文二

  明净的琉璃杯中,斟满琥珀色的美酒,淅淅沥沥槽床滴,浓红恰似火齐珠,煮龙肝,爆凤髓,油脂白,点点又似泪珠涌,锦乡帷帘挂厅堂,春意呵浓浓,笛声悠扬如龙吟,敲起皮鼓响咚咚,吴娃楚女,轻歌软舞,其乐也融融,何况春光渐老日将暮,桃花如雨,飘落满地红,劝世人,不如终日醉呵呵,一日归黄土,纵是酒仙如刘伶,望一杯,也只是,痴人说梦。

  《将进酒》注释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萧铙歌的曲调,这里意为“劝酒歌”。

  琉璃钟:形容酒杯之名贵。钟:盛酒的器皿。

  琥珀:色黄净,喻指美酒。琥珀是数千万年前的树脂被埋藏于地下,经过一定的化学变化后形成的一种树脂化石,是一种有机的似矿物。琥珀的形状多种多样,表面常保留着当初树脂流动时产生的纹路,内部经常可见气泡及古老昆虫或植物碎屑。颜色一般为黄红色,透明到半透明。这里借喻酒色透明香醇。

  真珠红:真珠即珍珠,这里借喻酒色。

  烹是炮凤:指厨肴珍异。

  槽酒:酿酒的器皿。真珠:喻酒色的柔润莹洁。真珠红:名贵的红酒。

  玉脂泣:比喻油脂在烹煮时发出的声音。

  罗帏:一作“罗屏”。

  龙笛:长笛。

  鼍(tuó)鼓:用鼍皮制作的鼓。鼍:扬子鳄。

  酩酊:大醉。

  刘伶:晋人,“竹林七贤”之一,以嗜酒著称,著有《酒德颂》。

  《将进酒》鉴赏

  这首诗将一个宴饮歌舞的场面写的缤纷绚烂,有声有色,形神兼备,兴会淋漓,写且以精湛的艺术技巧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切体验。

  这首诗的前五句描写一幅奇丽熏人的酒宴图,场面绚丽斑斓,有声有色,给读者极强烈的感官刺激。作者似乎不遗余奇地搬出华艳词藻、精美名作,目不暇接:“琉璃钟”、“琥珀浓”、“真珠红”、“烹龙炮风”、“罗帏绣幕”,作者用这样密集的华丽字眼描绘了一场华贵丰盛的筵宴。其作象之华美,色泽之瑰丽,简直无以复加。

  诸作象之间没有动词连接,就像一组蒙太奇镜头,将画面与画面按照内在逻辑顺序一一呈现出来。杯、酒、滴酒的槽床……这些具体意象的相继出现,给读者酒宴进行着的意念。这种省略叙写语言的手法,不但大大增加了形象的密度,同时也能启迪读者活跃的联想,使之主动地去填补、丰富那作象之间的空白。

  “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四句写宴乐的鼓点愈来愈急,连串三字句法衬得歌繁舞急,仅十二字,就将音乐歌舞之美妙写得尽态极妍。不仅让读者目不暇视,甚至耳不暇接。这似乎已不是普通宴饮,而是抵液的狂欢。下面的诗句作者开始解释这炊金馔玉,浩歌狂舞的原因。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春光正美,太阳却冷酷地移向地*线;青春正美,白发却已在悄悄滋长。曾在繁茂的桃花园中,看花瓣随风如雨而落,那真是令人目眩神迷的美。但每一秒的美丽,都是以液亡为代价的。何等奢侈的美丽。人们伸出手想挽留残春,但最终留下的,只是那空荡荡的枝头和指间的几片残红。在这凄艳的花雨中,在这渐渐拉长的日影下,愈转愈急的歌弦舞步是想追上时间的脚步,在时间鼓点均匀而无情的敲击声中,入唇的玉液琼浆己变得苦逃。

  “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诗的前一部分是大段关于人间乐事瑰丽夸张的描写:美酒佳肴,欢歌曼舞,人生之乐似乎莫过于此。但结尾笔锋倏转,出人意料地出现了液的意念和“坟上土”的惨淡形象,透露出一片苦逃幽怨的意绪。时光难逗留,诗人遂道,罢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既是壶中日月长,就多喝几杯,终日酩酊吧,无知无觉也就没有困扰了。何况哪怕好酒如刘伶,液后想喝酒亦不可得。可酒写不是真的就能令人忘忧。刘伶“一醉一石,五斗解醒”也未必真的逃避了痛苦。狂呼痛饮,及时行乐固然痛快,但是,即使秉烛夜游,人生又有几何,再回首已百年身,酒闲人寂之后,留下的只有深沉的孤独和空虚之感。况且生时的辉煌更加衬托出液后的悲凉,正是前后这种极度的反差和不协调给读者带来极大的震撼。人间乐事极奇地反衬出液的可悲,终日醉酒和暮春之愁思又回过来表露出生的无聊,这就是诗人内心深处所隐藏的液既可悲而生亦无聊的最大的矛盾和苦闷。人生总难免面对差别,在差别面前,庄子喜欢否定它,以求心灵的宽慰和淡泊;作者李贺则喜欢确认它、甚至放大它,以强化主体对生命、生活的敏感和执著。他为此宁愿悲愤伤感,宁愿陷入感性的深渊而不愿自拔。

  这首诗以幽遽朦胧、瑰艳凄冷的意境,生动灵澈、神奇超常的意象,构设意与境浑的美学特质,充分表达诗人身处病态社会的烦闷、压抑、凄凉与愤激心绪,给读者以深刻的精神启示和审美感受。

  《将进酒》简析

  此诗用大量篇幅烘托及时行乐的情景,作者似乎不遗余力地搬出华艳词藻、精美名物。这是一首讽喻诗,既形象夸张地反映了统治者的豪华奢侈,又从跳跃的蒙太奇镜头中开拓了读者的联想,并写出了自己对生活“死既可悲,生也无聊”的苦闷心理。


《将进酒》教案范文十份(扩展6)

——李白诗作《将进酒》教案范本五份

  李白诗作《将进酒》教案 1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理清诗歌情感变化线索,理解作者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用世的复杂情感。

  (2)有感情地吟诵全诗。

  2.能力目标:把握诗歌抑扬顿挫的吟诵方式。

  3.情感目标:了解诗人感情变化的原因。

  4.教学重点:诗歌的吟诵方法。

  5.教学难点:体味诗人跌宕起伏的情感。

  6.教学方法:师生探讨法、吟诵法。

  一、导入新课

  初中学过的李白诗歌:《赠汪伦》《静夜思》《行路难》《秋浦歌》 ?? 李白诗歌的基本特点:豪放、潇洒、飘逸、清新??

  二、整体感知

  (一)诗人写作的时间及背景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李白35岁,不得志下与朋友饮酒而作。

  (二)学生朗读全诗,共同为诗歌正音。

  三、设计要点

  情感大起大落的四个阶段:

  (一)时光流逝、人生短暂的悲叹。

  1.两个“君不见”领起两组天风海雨似的排比长句

  诗人落笔从空间上写黄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基调悲壮;顷刻间黄河流程万里“不复回”,基调又是悲。由此,从时间上联想人生:高堂之上,对镜自视,两鬓斑白,流光易逝,人生如朝暮间短促!悲意甚浓!

  2.吟诵“天上来”高亢,水天相接、滔滔而来之壮阔;“不复回”短促,现势不可回之斩钉截铁般慨叹;“悲白发”“青丝”“成雪”缓重低沉,叹鬓发斑白之巨人式感伤。

  (二)豪情自信、痛饮高歌的欢乐。

  1.李白胸中没有喁喁而泣的纤弱,消极中深藏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政治上不“得意”,朋友间的聚会同样也是人生中的快事;此时不得志,“长风破浪会有时”“烹羊宰牛”,不喝上“三百杯”绝不甘休!

  2.吟诵“得意”“必”读得坚定,凸显李白之自信与坚定 ; “散尽”“还”“三百杯”读得潇洒,极尽“散*三十余万”“斗酒诗百篇”之豪情。

  “将进酒,杯莫停”读得舒缓,双重否定为后文高潮的到来蓄势。

  (三)不屑富贵、有志难展的愤激

  1.李白鄙弃结党营私、排斥贤能的豪门贵族,因而说“钟鼓馔玉不足贵”,憎恨他们卑污之行径;他不仅为一己遭遇,还想到“古来圣贤”怀经天纬地之才而不为所用;表面赞曹植豪华酒宴,其实为子建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兼以自况。这就加深了诗人的愤

  激之情,为结尾说的“万古愁”埋下伏笔。

  2.吟诵

  “谪仙人”已醉,表现愤激之情亦有其特殊方式。此阶段“醉”读何如:“长醉”是真醉,“饮者”即是*间你我,“陈王盛宴”,笑中含悲,“欢谑”不免放浪,悲而能壮。

  (四)反客为主、恣意妄为的狂诞。

  1.诗人已酩酊大醉,要将一切价值昂贵之物“五花马”“千金裘”都拿来“换美酒”,而且是“径须沽取”,这样将宾作主,真是狂放到了极点。这一切不免让人想象,诗人正“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放浪形骸。诗已至此,情已至此,意犹未尽,戛然而止。突然,又如神来之笔,迸发出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与开篇之“悲”关合,将与仙人同悲、同乐、同醉、同狂的读者拉回,悲凉而深沉。

  2.吟诵

  整体语速加快,甚至不留缝隙,表现诗人大醉后的“发狂吟”;一气呵至“换美酒”,作大停顿,三至五秒亦可,为收束全篇蓄势;尾句是全诗的终结,诗人即便大醉发狂,亦挥之不去“皆寂寞”之惆怅,反之,更浓、更烈、更厚、更重。读时可缓进促收!

  四、本课设计构想

  1.基调

  基调是一篇作品整体上的感情色彩或氛围。它的理解过程常表现为,由直观感知到分析领悟。这首诗,初读豪气十足,深入探究后就会看出,诗人的愤激之情是主导。豪放是外壳,激愤是内核。 如

  “古来”二句,“圣贤”不单指孔孟,也包括所有“抱利器而无所施”的贤能之士;“饮者”,决非酒徒,而是“圣贤”中逃之于醉乡的人。说圣贤“寂寞”,并非贬抑,不过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之意;说饮者“留名”,固属偏激之辞,表现了诗人的狂放,但既在酒宴上,自然要强调饮酒的意义,又可理解。诗人再以曹植为例的意图就昭然明示了。

  2.吟诵

  吟诵是学*诗歌最好的方法,它要运声发气,它要情通古人。中学生学*大量的古今诗词,放声吟诵必不可少。但多数的吟诵限于诗词背诵、考试得分,如此功利抹杀了诗词吟诵的浸染、熏陶目的。本课是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的第一篇,我的设计意图就是让学生明白,朗诵、吟诵诗词绝不是背课文,它是情发于声,声凝于情;它有高低起伏,轻重缓急;它要抑扬顿挫甚至摇头摆身,它可模仿学*,更可自成曲调。就课堂来讲,引导学生如何去读;就*惯来讲,长期如此,可披文入情。

  五、教学反思

  (一)这堂课的成功之处

  1.在于让学生明白,诗歌原来“可以这样读”,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比较热烈,为下一步诗歌教学的展开起到良好的领起作用。

  2.进一步了解了李白诗歌的特点,以及朗诵其诗歌应具有的基本情感对教师能示范朗读而不是录音听读学生反响较好,特别是诗歌首尾的处理,让学生耳目一新。

  3.对吟诵的方法进行了宏观指导,使学生明白诗歌吟诵的高低起伏、轻重缓急,指导学生声情并茂地吟诵诗歌。

  (二)但本堂课也有缺憾,一些地方处理不是很到位

  1.节奏稍显拖沓,时间有些超出规定。

  2.学生读的还是少,教师说的还是多。

  3.课堂气氛的渲染烘托还不够,如再热烈,效果会更好。

  李白诗作《将进酒》教案 2

  教学目标

  A、知识与能力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B、方法和过程

  1、因声求气,诵读全诗,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

  2、在有感情、得法的诵读中,体会全诗思随情转,音以律变。

  3、在诵读中感悟诗句间蕴含的诗人李白跌宕起伏的感情激流。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诗人借着酒兴,淋漓尽致抒发不*之气。

  2、探究诗意,认识到李白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在劝酒放歌中,吐胸中块垒,抒发多种人生感慨。

  3、引导学生充分占有资源,聆听名家朗诵全诗,融入诗境,吟咏诗韵。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因声求气,诵读全诗,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在有感情、得法的诵读中,感悟诗句间蕴含的诗人李白跌宕起伏的感情激流。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充分占有资源,聆听名家朗诵全诗,融入诗境,吟咏诗韵,认识到李白在劝酒放歌中,吐胸中块垒,抒发多种人生感慨。

  教学方法

  诵读、讨论、探究

  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自主学*,引导学生走*李白,主动搜集占有相关资源。

  2、师生共读文本,利用视频、音频和图片等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吟咏诗韵,营造氛围,做到有感情诵读。

  3、针对学情,突破难点。充分利用课外名家朗诵资源及教师范读,引导学生因声求气,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诵读时有激情而得法。

  4、合作、探究学*法。学生分组合作,根据兴趣,选择诗中精彩的名句仔细解读,讨论、交流、探究、质疑,整合资源,认识、感受全诗复杂多变的节奏和情感。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唐之韵 第七集 一代诗仙(上篇)》(视频)、配乐朗诵1(康桥朗诵,视频)、配乐朗诵2(濮存昕朗诵,乐队现场伴奏)、 现场朗诵(濮存昕在晚会现场深情朗诵,无配乐,视频,现场感很强)、央视“子午书简”《唐诗十家·李白(<将进酒>)》(高峰朗诵,视频,节奏明快,声音厚实)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唐之韵 第七集 一代诗仙(上篇)》(视频),创设情境,深情导入:

  1、四川江油县青莲乡,虽然只是个小地方,但却是一代大诗人李白的故里。一代诗仙就从这里起步,以隐隐雷声的脚步闯进诗坛,在中国诗歌史上留下了一座永远闪耀着宝石红光的诗碑,留下一个永不褪色的名字。

  2、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写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读过这首诗,你感觉李白是怎样一个人?——豪放,嗜酒,有才。是啊,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李白喝酒,那是多多益善,有十分酒便有十分才情。他嗜酒如命,自言“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将进酒》就是他酒酣之时嚷出来的杰作。明人徐增认为“太白此歌,最为豪放,才气千古无双。”

  3、余光中先生有一首诗《寻李白》,其中有几句是这样写的。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在中国文学史上,“酒”可以说是留下了千古美名。许多文人,都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比如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曹孟德横槊赋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李白的“兰陵美酒郁金香”还有范仲淹的“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等等。

  在这些人中,有一位伟大的诗人,因为他的诗写得独绝千古而获得了“诗仙”的称号,而且也因为他的酒而留下了“酒仙”的美名,说到这里,大家都知道了,他就是——李白

  那么,李白是如何使他的酒和他的诗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又有怎样的感情倾注于其中呢?今天我们师生就通过一首诗来走*李白。这就是他的《将进酒》。(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

  1、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 太白 ,号 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户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天宝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屈原而后,他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杜甫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 浪漫主义 主义诗人,有“ 诗仙 ”之称。与杜甫齐名,并称 “大 李杜 ”,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有《李太白集》。

  2、写作背景:

  《 将进酒》是汉乐府旧题,题意为“劝酒歌”。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开始了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当时,他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之情。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

  3、“酒”是一种文化,它与中国古代诗人似乎结上了不解之缘。他们或仗酒力助发豪兴,举杯而灵感纷来;或借酒来排遣愁绪,饮酣而笔底奔腾。无数名句佳篇都与滟滟美酒相互辉映。 收集与酒有关的诗词名句。

  掀开中国文坛的红盖头,酒香随清风徐来。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且看——

  (课堂展示)

  ①、诗→“酒”

  (1) 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2)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3)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4)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 。

  (5)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6)兰陵美酒郁香, 玉碗盛来琥珀光 。 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处是他乡。

  (7)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

  (8)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9).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牧《江南春绝句》)(10)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11)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12)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

  ②、“酒” → 诗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自称“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

  公元762年秋,病骨支离的李白什么都不需要了,惟要酒,酒。他一生醉得太多了,但这是最后一次。他举杯邀月,却发现月在水里,他悠悠忽忽扑进水中,抱月而眠。谁像他这样认真又天真一生?连死都是一首诗,一首醉酒的诗。看来,李白天生为诗酒而来,为后人读诗酒篇而来。今天我们就来读他的劝酒诗。

  4、初读解字词知韵律——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掌握字词文意。

  ①、教师范读,学生正音。

  ②、播放配乐朗诵1(康桥朗诵,视频),初步感知全诗的韵律和气势。

  ③、分组诵读,画出韵脚。明确:韵脚:来、回、发、雪、月、来、杯、生、停、听、醒(作*声)、名、乐、谑、酌、裘、愁。

  5、识记字音。(给加点的字注音)

  将进酒(qiāng) 莫使金樽空对月(zūn ) 烹羊宰牛且为乐( pēng )

  岑夫子( cén ) 钟鼓馔玉 ( zhuàn ) 斗酒十千恣欢谑( zì xuù )

  呼儿将出换美酒( jiāng )千斤散尽还复来( huán )。

  三、引领探究

  ㈠、二读品酒兴,读出酒意。

  1、诵读指导:

  ①、播放配乐朗诵2(濮存昕朗诵,乐队现场伴奏),理解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有感情、得法诵读全诗。

  ②、因声求气: 诵读时充分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

  指导示例:开篇两句长句,犹如挟天风裹海雨,迎面扑来,第一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第二句“奔流到海不复回”,言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韵律。接着,又是两个同样的长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感叹岁月流逝,人生易老,一波未*、一波又起。但五六句,诗人感情由“悲”而“欢”,节奏顿转和缓,句式也变为七言,“须”“莫”“必”“还”“且”将欢畅之情推进、提升、积聚成高亢、嘹亮的“会须一饮三百杯”这样的豪歌壮举,至此,诗人狂放之情渐趋高潮,诗的旋律愈益加快,“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忽然加入四个短句,不仅诗的节奏变化,也仿佛听到酒*上频频的劝酒声。更甚者,诗人连声劝酒,诗兴大发,引吭高歌。之后,诗人感情由狂放转为愤懑、激越,发出最后的豪言壮语:千金散尽还复来,一醉方休,同销万古愁呢!诵读至此,我们的身体里、声音里好像也奔涌着诗人跌宕起伏的感情激流。

  ③、分组诵读。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2、分组讨论:

  ①、整体感知:整体感知,把握全诗结构。

  明确:起兴→饮酒作乐→劝酒→酒后吐真言

  ②、李白怎样劝友人喝酒?为此找了那些理由?(学生讨论归纳,教师补充)

  明确:会须一饮三百杯,人生得意须尽欢,将进酒,杯莫停。

  要饮,要狂饮,人生得意要饮,现在不得意要饮,人生短暂,及时行乐。

  劝饮,劝豪饮,富贵不足取,饮酒可留名(历史),怀才不遇,借酒浇愁。

  ㈡、三读赏酒情

  1、诵读赏析:

  ①、播放现场朗诵(濮存昕在晚会现场深情朗诵,无配乐,视频,现场感很强)

  ②、学生自由诵读,体会诗兴酒情。

  ③、吟咏诗韵:在诵读中发现,全诗以七言为主,以三、五、十言句“破”之,参差错综,以散行为主,用短小的对仗点缀,节奏徐疾变化,奔放不随性。这首诗篇幅不长,而五音繁会,气象不凡,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尤其是音韵、节奏随诗情起伏,缓急高低,曲折回环,奔腾向前。只有思随情转,音以律变,才能读此诗“于雄快之中”,从而“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沈德潜《唐诗别裁集》)

  2、讨论探究:

  ①、诗歌开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采用了古代民歌中的什么手法?抒发了李白怎样的感叹?

  明确:起兴——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

  比喻——以黄河一去不复返比喻青春难在

  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夸张——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 “黄河如丝天上来,洪波东流射大海。”“黄河西来绝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写出了黄河的气魄之大,但又有“不复回”之叹。以黄河起兴感叹时光易逝。

  以水来比喻时间的流逝,非李白独创。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

  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诗人在24岁上“辞亲去国,仗剑远游”,是“以当世之务自负”的,欲以布衣取卿相之位。如今,25年过去了,他已满头白发,功业上却毫无成就。回首往事,难免有人生短促之叹,也表达了怀才不遇的苦闷。

  两组长句表达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

  ②、“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采用什么修辞手法?请找出分析。

  明确:夸张,痛快的筵宴,豪壮的诗句,烹羊宰牛,一饮三百杯,狂放之情趋于高潮,诗的旋律加快,知己相逢,倾吐怀抱,实为痛快事,得意事,不仅是品味美酒佳肴,更为了表现豪情。

  ③、李白因何要如此纵情于酒,透过这些“劝酒词”你读到了李白什么样的情感?请举诗中诗句分析李白思想感情上的变化起伏。

  明确:

  奔流到海不复回,高堂明镜悲白发 悲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千樽空对月 喜(乐)(欢)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狂 ↓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愤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狂

  全诗的感情变化:悲—→乐—→愤—→狂 感情主基调:愤慨

  ㈢、四读话酒话,吐真言。

  1、诵读品析:

  ①、播放央视“子午书简”《唐诗十家·李白(<将进酒>)》(高峰朗诵,视频,节奏明快,声音厚实)。

  ②、学生自主诵读喜欢的诗句,试着背诵全诗。

  2、讨论探究:

  ①、面对时光流逝,作者首先想到什么?

  明确:作者认为只要人生暂时得意,就可以纵情高歌,要有坚定信念。

  ②、全诗围绕一个“酒”字,而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何而愁?此“愁”的实质是什么?

  一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易老,青春不再;二愁: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壮志未酬,怀才不遇;三愁: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圣贤寂寞,陈王失意。

  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表现了一种怀才不遇又渴望用世的矛盾复杂的情感。豪放是它的外壳,愤激才是它的内核。

  ③、理解“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中“圣贤”的含义,分析用典的作用。

  明确:“圣贤”不仅指孔孟,还包括那些不能施展自己抱负的贤士。他们被排挤,遭冷落。作者对封建统治阶级埋没人才的行经,不再抱幻想,决心逃于酒乡。

  陈王,即曹植。遭其兄曹丕猜忌,监视,一生才学无可施展,遂借酒销愁。其狂放不羁的性格与李白极为相似。

  一提“古来圣贤”,二提“陈王”曹植,满纸不*之气。

  ④、你认为《将进酒》这首诗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主旨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钟鼓馔玉”“不足贵” 是诗人仕途失意,志不得抒的愤激之词!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当位至卿相,飞黄腾达,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 ” 。 在封建时代,只有衣食无忧的达官贵人才有闲情逸致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享受山珍海味之美。不羡慕达官贵人的生活,实际是对豪门权贵的蔑视、否定。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鄙弃和蔑视。表达了作者的痛苦、愤慨。全篇饱含一种深广的忧愤和对自我的信念。诗情悲而不伤,悲而能壮。

  ⑤、如何看待李白的嗜酒如命的放浪行为?请你说几句话安慰安慰他。

  明确:李白嗜酒,更多的是他人生志向不得施展的体现。借饮酒来反抗险恶的现实社会,寄托情怀,是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的常用方法。李白也继承了这种做法,借酒浇愁,发泄情感。

  四、训练检测:

  1、将这首诗歌背诵下来。

  2、课堂检测:

  ①、这首诗的基调是愤慨。在这首诗中,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开头四句写悲,一落笔就写黄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人生”以下六句写欢,“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②、本诗的主旨句是: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表达了诗人对权贵的鄙视和蔑视的态度。

  ③、李白的浪漫气质和狂放的性格充分体现在诗中对夸张的运用,如朝如青丝暮如雪,与尔同销万古愁等。

  五、总结升华:

  李白的身上浸透着儒家思想的血液,他*生的追求有两个,一是追求精神自由,二是建立丰功伟业。追求精神自由导致他的一系列行为:反抗传统,蔑视权贵,理想超出于王法所规定的`社会等级秩序之外;建立丰功伟业,又使他与传统妥协,求助于权贵,回到王法所规定的社会秩序之中。但现实中又不可能同时占有以上二者。他的梦碎了,于是,他开始纵酒,他开始狂歌,开始了永远没有尽头的愁苦。文中他以圣贤自称,以喝酒排解内心的苦闷,以纵酒来对抗现实的龌龊,以精神的旷达来张扬自己的个性。因为他是谪仙人,所以他必定拥有恣情傲物的权利。酒是引子,愁是血液,狂是脊梁。

  《将进酒》是灵与肉、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猛烈碰撞的巨响低回,是一曲不羁灵魂的慷慨悲歌。

  六、拓展材料:

  1、人生短短几个秋,不醉不罢休,东边我的美人,西边黄河流,来呀来个酒呀,不醉不罢休,愁情烦事别放心头。

  2、《将进酒》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与夸张手法有关,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 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

  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写法,又有鬼斧神工、“绝去笔墨畦径”之妙,既非刻能学,又非率尔可到。

  3、李白对黄河素来怀有深厚的感情,他曾多次以极为豪放热情的诗句歌颂黄河。在《将进酒》诗中,诗人又一次歌颂了黄河,并与自己的身世之感、傲然之志相互映衬,抒发其热爱生活、蔑视权贵的感情。饮酒行乐既是抒愤,又从愤慨中显示豪迈乐观精神,而不流于伤感。 以乐写哀,以豪放衬悲慨,因此,从而构成乐观的豪放的基调,从中显示出诗人可贵的傲骨精神。

  4、《唐之韵 第七集一代诗仙(上篇)》:宋代著名诗歌评论家严羽,说别人写诗是用笔一句一句写下来,李白则只要把心里那股气一张口喷出来就行了,这个比喻真是恰到好处。诗人站在黄河边上看着「黄河之水天上来」,忽然心情一激动,想到这黄河之水就像人类的生命系列,一代一代一去不复返,但依旧滔滔滚滚而来。然而,人生又是如此短暂,明镜中的头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一转眼就是一次生老病死的轮回!面对这无限与有限的矛盾,人活着为什么不尽情享受生活!‘’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诗人对自己生命价值的实现,是如此自信。正由于这首诗强烈地呼唤真实的人生,才使多少被强行压缩的灵魂都到诗里来享受那足以舒筋活血的通畅。

  七、布置作业:

  1、收集有关写“酒”的古诗词。

  2、背诵并默写全诗。

  八、板书设计:

  将进酒

  李白

  自主学*

  引领探究 奔流到海不复回,高堂明镜悲白发 悲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千樽空对月 喜(乐)(欢)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狂 ↓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愤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狂

  全诗的感情变化:悲—→乐—→愤—→狂 感情主基调:愤慨

  训练检测

  总结升华

  九、教学反思:

  李白咏酒的诗篇极能表现他的个性,思想内容更为深沉,艺术表现更为成熟。《将进酒》即其代表作。

  宋人严羽评点李白这首诗说:“一往豪情,使人不能句字赏摘。盖他人作诗用笔想,太白但用胸口一喷即是,此其所长。”

  《唐诗别裁》中说:“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

  这次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把《将进酒》编入“诗歌之部”第三单元,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及重点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作为赏析示例,在实际教学时,应该以诵读指导为重点,设计课堂,师生互动,充分利用课文的各种音视频资源,结合名家朗诵,具体指导学生的诵读技巧,即引导学生充分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做到有感情、得法的诵读诗句,在诵读中,师生感悟诗句间蕴含的诗人李白跌宕起伏的感情激流,把握诗歌感情基调,讨论探究有关问题,理解诗歌主旨及深厚的底蕴。

  切忌面面俱到,全面分析诗歌内容和表现手法,如果这样,就会本末倒置,也不能准确理解教材编者的编写意图,作为单元的赏析示例也就起不到示例应有的作用。

  当然,名家的朗诵很到位,学生诵读很给力,作为学*的主体,地位是突出了,但学生的节奏稍显缓慢,以后要做适当调整。

  李白诗作《将进酒》教案 3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吟诵,把握诗歌感情脉络

  2、把握诗人形象

  3、体会比兴、夸张艺术手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读、赏、品、悟过程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趣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白乐观思想并感受其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

  1、吟诵,赏析。

  2、把握诗人情感变化线索。

  3、品味比兴、夸张等艺术手法。

  4、感受李白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

  把握诗人情感变化线索。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诗仙、酒中仙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饮中八仙哥》)

  二、读一读

  自由读

  齐读

  朗诵

  学生评价、老师指导

  听名家配乐朗诵

  三、赏一赏,自主探究

  理解赏析诗句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水——人生

  比兴、夸张

  感情:悲

  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表达哪种感情,为什么?(联系文本中诗句回答)

  A、沉沦消极,及时行乐

  B、怀才不遇,积极用事

  3、有人认为“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就是李白“赐金放还”后的人生追求。你同意么?为什么?

  (1)、为什么作者会产生这种想法?

  因为“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寂寞:_________。皆:__________。

  (2)、这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a、蔑视权贵

  b、消极避世,麻醉自己

  c、不*,愤恨。

  4、为什么单单举陈王曹植宴*乐的典故?(讨论探究)

  四、品一品:解读艺术手法

  比兴

  夸张

  小结:浪漫风格、豪迈气概(正如一头受伤的雄狮的悲吼)

  五、悟一悟:

  课堂总结:回顾全篇,授之以渔

  诗仙酒仙

  读、赏、品、悟

  六、作业布置:

  1、有感情朗诵《将进酒》

  2、联系学过的李白诗歌,走进李白,以“我心中的李白”为题,写一篇200字的鉴赏文章。

  李白诗作《将进酒》教案 4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教学重、难点:

  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教学方法:

  诵读、讨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中国有很多特色文化,而“酒”文化就是其中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诗人与酒之间似乎有一种不解之缘。古来文人骚客,凭酒赋诗,留下多少名篇佳句。

  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杜甫:“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刘禹锡:“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然而,其中饮酒诗做得最好,也是最多的,恐怕要推诗仙李太白了。

  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在其《不见》中,杜甫还用“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来概括李白的一生。

  可见,酒似乎与李白的一生紧密相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这首劝酒诗《将进酒》。

  二、整体感知

  过渡:学*诗歌的方法,重在诵读。通过诵读,我们才能感受到诗歌的音乐美和节奏美;通过诵读,我们才能用我们的情感和心声去感受诗人的情感和心声。

  下面,我们就来听听著名演员濮存昕是如何用他的声音来诠释李白含蕴于《将进酒》一诗中的情感的。

  播放录音。(点评:濮存昕的朗诵,带有明显的表演性质,虽非尽善尽美,但他对诗歌的节奏与情感的把握还是很不错的)

  在我们刚才的听读过程中,濮存昕的朗诵在节奏和语调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在节奏和语调上有一个快慢高低的变化起伏过程。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与起伏?

  明确:源于情感的变化与起伏。

  那么,诗人的情感又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变化过程呢?

  板书:情感发展

  下面请大家把你们的音腔打开,把你们的情感释放出来,我们一起来把《将进酒》朗诵一遍。在诵读的过程中,请大家用你们敏锐的直觉感知一下,诗人的情感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

  如果不能,学生自由诵读,然后可以同桌之间讨论,拟出作者情感发展线索。(3分钟)

  三、课文分析

  悲伤

  包括哪些句子?(前四句)

  诗人“悲伤”什么?(韶光易逝,人生短暂)

  这种“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悲伤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黄河水的“不复回”,表现韶光易逝。

  以水来表现时光短暂。(《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头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表现人生短暂。

  在表现“悲”的时候,运用了哪些手法呢?(夸张、比喻、对比)

  还有一种手法。诗人通过对黄河这一自然景物的描写,渲染出一种悲伤的气氛,寄寓了诗人的情思。这样的手法是?(起兴。《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小结:诗歌前四句,综合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对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伤。那么,诵读时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调?(如课后诵读提示所言:前两句有挟天风海雨而来之势,故慷慨有之。但诗人这里是慷慨生悲——沉郁)(单读,点评)

  那么,作者在文中一直感伤下去了吗?

  欢悦(洒脱)

  你是怎么看出诗人并没有把对人生短暂的感伤继续下去的?

  明确:“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这一句表现的是怎样的人生态度?

  明确:及时行乐。

  过渡:有诗云:“一杯清酒聚知音,半生相知有几人。”如今,三位挚友相聚在一起,正好开怀畅饮,故而要“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夸张,表现友人相聚之乐)所以,这一个小节,表现的情感应该是?(关键词)

  板书:欢悦(或洒脱或欢乐)

  那么,这一小节应该以怎样的语调来读?(慷慨激昂,读出欢悦与洒脱劲)(齐读)

  不经意中,哪一个句子被大家重读了?(“天生我材必有用”)

  “天生我材必有用”是什么意思?你认为这一句包含哪些含义?

  1.表现出诗人充分的自信,从“必”可以看出。表现出诗人儒家的那种渴望积极用世的心情。正所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那么,又为何不为这样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而举杯痛饮呢?即使破费千金又算得了什么——“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又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能驱使金钱却又不被金钱所驱使,足令天下的凡夫俗子咋舌啊。

  2.结合当时诗人的生活背景,词句也暗示了诗人的怀才不遇。

  小结:但无论是自信,还是自伤怀才不遇。我想,这也许都会是李白饮酒的一个诱因吧。

  过渡:(教师读劝酒过程)中间是劝酒的过程,引出劝酒辞。(学生齐读劝酒辞的内容)

  李白诗作《将进酒》教案 5

  教学目标

  A、知识与能力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B、方法和过程

  1、因声求气,诵读全诗,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

  2、在有感情、得法的诵读中,体会全诗思随情转,音以律变。

  3、在诵读中感悟诗句间蕴含的诗人李白跌宕起伏的感情激流。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诗人借着酒兴,淋漓尽致抒发不*之气。

  2、探究诗意,认识到李白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在劝酒放歌中,吐胸中块垒,抒发多种人生感慨。

  3、引导学生充分占有资源,聆听名家朗诵全诗,融入诗境,吟咏诗韵。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因声求气,诵读全诗,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在有感情、得法的诵读中,感悟诗句间蕴含的诗人李白跌宕起伏的感情激流。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充分占有资源,聆听名家朗诵全诗,融入诗境,吟咏诗韵,认识到李白在劝酒放歌中,吐胸中块垒,抒发多种人生感慨。

  教学方法

  诵读、讨论、探究

  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自主学*,引导学生走*李白,主动搜集占有相关资源。

  2、师生共读文本,利用视频、音频和图片等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吟咏诗韵,营造氛围,做到有感情诵读。

  3、针对学情,突破难点。充分利用课外名家朗诵资源及教师范读,引导学生因声求气,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诵读时有激情而得法。

  4、合作、探究学*法。学生分组合作,根据兴趣,选择诗中精彩的名句仔细解读,讨论、交流、探究、质疑,整合资源,认识、感受全诗复杂多变的节奏和情感。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唐之韵 第七集 一代诗仙(上篇)》(视频)、配乐朗诵1(康桥朗诵,视频)、配乐朗诵2(濮存昕朗诵,乐队现场伴奏)、 现场朗诵(濮存昕在晚会现场深情朗诵,无配乐,视频,现场感很强)、央视“子午书简”《唐诗十家·李白(<将进酒>)》(高峰朗诵,视频,节奏明快,声音厚实)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唐之韵 第七集 一代诗仙(上篇)》(视频),创设情境,深情导入:

  1、四川江油县青莲乡,虽然只是个小地方,但却是一代大诗人李白的故里。一代诗仙就从这里起步,以隐隐雷声的脚步闯进诗坛,在中国诗歌史上留下了一座永远闪耀着宝石红光的诗碑,留下一个永不褪色的名字。

  2、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写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读过这首诗,你感觉李白是怎样一个人?——豪放,嗜酒,有才。是啊,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李白喝酒,那是多多益善,有十分酒便有十分才情。他嗜酒如命,自言“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将进酒》就是他酒酣之时嚷出来的杰作。明人徐增认为“太白此歌,最为豪放,才气千古无双。”

  3、余光中先生有一首诗《寻李白》,其中有几句是这样写的。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在中国文学史上,“酒”可以说是留下了千古美名。许多文人,都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比如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曹孟德横槊赋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李白的“兰陵美酒郁金香”还有范仲淹的“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等等。

  在这些人中,有一位伟大的诗人,因为他的诗写得独绝千古而获得了“诗仙”的称号,而且也因为他的酒而留下了“酒仙”的美名,说到这里,大家都知道了,他就是——李白

  那么,李白是如何使他的酒和他的诗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又有怎样的感情倾注于其中呢?今天我们师生就通过一首诗来走*李白。这就是他的《将进酒》。(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

  1、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 太白 ,号 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户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天宝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屈原而后,他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杜甫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 浪漫主义 主义诗人,有“ 诗仙 ”之称。与杜甫齐名,并称 “大 李杜 ”,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有《李太白集》。

  2、写作背景:

  《 将进酒》是汉乐府旧题,题意为“劝酒歌”。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开始了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当时,他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之情。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

  3、“酒”是一种文化,它与中国古代诗人似乎结上了不解之缘。他们或仗酒力助发豪兴,举杯而灵感纷来;或借酒来排遣愁绪,饮酣而笔底奔腾。无数名句佳篇都与滟滟美酒相互辉映。 收集与酒有关的诗词名句。

  掀开中国文坛的红盖头,酒香随清风徐来。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且看——

  (课堂展示)

  ①、诗→“酒”

  (1) 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2)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3)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4)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 。

  (5)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6)兰陵美酒郁香, 玉碗盛来琥珀光 。 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处是他乡。

  (7)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

  (8)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9).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牧《江南春绝句》)(10)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11)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12)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

  ②、“酒” → 诗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自称“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

  公元762年秋,病骨支离的李白什么都不需要了,惟要酒,酒。他一生醉得太多了,但这是最后一次。他举杯邀月,却发现月在水里,他悠悠忽忽扑进水中,抱月而眠。谁像他这样认真又天真一生?连死都是一首诗,一首醉酒的诗。看来,李白天生为诗酒而来,为后人读诗酒篇而来。今天我们就来读他的劝酒诗。

  4、初读解字词知韵律——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掌握字词文意。

  ①、教师范读,学生正音。

  ②、播放配乐朗诵1(康桥朗诵,视频),初步感知全诗的韵律和气势。

  ③、分组诵读,画出韵脚。明确:韵脚:来、回、发、雪、月、来、杯、生、停、听、醒(作*声)、名、乐、谑、酌、裘、愁。

  5、识记字音。(给加点的字注音)

  将进酒(qiāng) 莫使金樽空对月(zūn ) 烹羊宰牛且为乐( pēng )

  岑夫子( cén ) 钟鼓馔玉 ( zhuàn ) 斗酒十千恣欢谑( zì xuù )

  呼儿将出换美酒( jiāng )千斤散尽还复来( huán )。

  三、引领探究

  ㈠、二读品酒兴,读出酒意。

  1、诵读指导:

  ①、播放配乐朗诵2(濮存昕朗诵,乐队现场伴奏),理解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有感情、得法诵读全诗。

  ②、因声求气: 诵读时充分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

  指导示例:开篇两句长句,犹如挟天风裹海雨,迎面扑来,第一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第二句“奔流到海不复回”,言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韵律。接着,又是两个同样的长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感叹岁月流逝,人生易老,一波未*、一波又起。但五六句,诗人感情由“悲”而“欢”,节奏顿转和缓,句式也变为七言,“须”“莫”“必”“还”“且”将欢畅之情推进、提升、积聚成高亢、嘹亮的“会须一饮三百杯”这样的豪歌壮举,至此,诗人狂放之情渐趋高潮,诗的旋律愈益加快,“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忽然加入四个短句,不仅诗的节奏变化,也仿佛听到酒*上频频的劝酒声。更甚者,诗人连声劝酒,诗兴大发,引吭高歌。之后,诗人感情由狂放转为愤懑、激越,发出最后的豪言壮语:千金散尽还复来,一醉方休,同销万古愁呢!诵读至此,我们的身体里、声音里好像也奔涌着诗人跌宕起伏的感情激流。

  ③、分组诵读。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2、分组讨论:

  ①、整体感知:整体感知,把握全诗结构。

  明确:起兴→饮酒作乐→劝酒→酒后吐真言

  ②、李白怎样劝友人喝酒?为此找了那些理由?(学生讨论归纳,教师补充)

  明确:会须一饮三百杯,人生得意须尽欢,将进酒,杯莫停。

  要饮,要狂饮,人生得意要饮,现在不得意要饮,人生短暂,及时行乐。

  劝饮,劝豪饮,富贵不足取,饮酒可留名(历史),怀才不遇,借酒浇愁。

  ㈡、三读赏酒情

  1、诵读赏析:

  ①、播放现场朗诵(濮存昕在晚会现场深情朗诵,无配乐,视频,现场感很强)

  ②、学生自由诵读,体会诗兴酒情。

  ③、吟咏诗韵:在诵读中发现,全诗以七言为主,以三、五、十言句“破”之,参差错综,以散行为主,用短小的对仗点缀,节奏徐疾变化,奔放不随性。这首诗篇幅不长,而五音繁会,气象不凡,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尤其是音韵、节奏随诗情起伏,缓急高低,曲折回环,奔腾向前。只有思随情转,音以律变,才能读此诗“于雄快之中”,从而“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沈德潜《唐诗别裁集》)

  2、讨论探究:

  ①、诗歌开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采用了古代民歌中的什么手法?抒发了李白怎样的感叹?

  明确:起兴——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

  比喻——以黄河一去不复返比喻青春难在

  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夸张——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 “黄河如丝天上来,洪波东流射大海。”“黄河西来绝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写出了黄河的气魄之大,但又有“不复回”之叹。以黄河起兴感叹时光易逝。

  以水来比喻时间的流逝,非李白独创。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

  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诗人在24岁上“辞亲去国,仗剑远游”,是“以当世之务自负”的,欲以布衣取卿相之位。如今,25年过去了,他已满头白发,功业上却毫无成就。回首往事,难免有人生短促之叹,也表达了怀才不遇的苦闷。

  两组长句表达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

  ②、“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采用什么修辞手法?请找出分析。

  明确:夸张,痛快的筵宴,豪壮的诗句,烹羊宰牛,一饮三百杯,狂放之情趋于高潮,诗的旋律加快,知己相逢,倾吐怀抱,实为痛快事,得意事,不仅是品味美酒佳肴,更为了表现豪情。

  ③、李白因何要如此纵情于酒,透过这些“劝酒词”你读到了李白什么样的情感?请举诗中诗句分析李白思想感情上的变化起伏。

  明确:

  奔流到海不复回,高堂明镜悲白发 悲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千樽空对月 喜(乐)(欢)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狂 ↓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愤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狂

  全诗的感情变化:悲—→乐—→愤—→狂 感情主基调:愤慨

  ㈢、四读话酒话,吐真言。

  1、诵读品析:

  ①、播放央视“子午书简”《唐诗十家·李白(<将进酒>)》(高峰朗诵,视频,节奏明快,声音厚实)。

  ②、学生自主诵读喜欢的诗句,试着背诵全诗。

  2、讨论探究:

  ①、面对时光流逝,作者首先想到什么?

  明确:作者认为只要人生暂时得意,就可以纵情高歌,要有坚定信念。

  ②、全诗围绕一个“酒”字,而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何而愁?此“愁”的实质是什么?

  一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易老,青春不再;二愁: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壮志未酬,怀才不遇;三愁: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圣贤寂寞,陈王失意。

  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表现了一种怀才不遇又渴望用世的矛盾复杂的情感。豪放是它的外壳,愤激才是它的内核。

  ③、理解“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中“圣贤”的含义,分析用典的作用。

  明确:“圣贤”不仅指孔孟,还包括那些不能施展自己抱负的贤士。他们被排挤,遭冷落。作者对封建统治阶级埋没人才的行经,不再抱幻想,决心逃于酒乡。

  陈王,即曹植。遭其兄曹丕猜忌,监视,一生才学无可施展,遂借酒销愁。其狂放不羁的性格与李白极为相似。

  一提“古来圣贤”,二提“陈王”曹植,满纸不*之气。

  ④、你认为《将进酒》这首诗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主旨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钟鼓馔玉”“不足贵” 是诗人仕途失意,志不得抒的愤激之词!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当位至卿相,飞黄腾达,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 ” 。 在封建时代,只有衣食无忧的达官贵人才有闲情逸致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享受山珍海味之美。不羡慕达官贵人的生活,实际是对豪门权贵的蔑视、否定。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鄙弃和蔑视。表达了作者的痛苦、愤慨。全篇饱含一种深广的忧愤和对自我的信念。诗情悲而不伤,悲而能壮。

  ⑤、如何看待李白的嗜酒如命的放浪行为?请你说几句话安慰安慰他。

  明确:李白嗜酒,更多的是他人生志向不得施展的体现。借饮酒来反抗险恶的现实社会,寄托情怀,是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的常用方法。李白也继承了这种做法,借酒浇愁,发泄情感。

  四、训练检测:

  1、将这首诗歌背诵下来。

  2、课堂检测:

  ①、这首诗的基调是愤慨。在这首诗中,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开头四句写悲,一落笔就写黄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人生”以下六句写欢,“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②、本诗的主旨句是: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表达了诗人对权贵的鄙视和蔑视的态度。

  ③、李白的浪漫气质和狂放的性格充分体现在诗中对夸张的运用,如朝如青丝暮如雪,与尔同销万古愁等。

  五、总结升华:

  李白的身上浸透着儒家思想的血液,他*生的追求有两个,一是追求精神自由,二是建立丰功伟业。追求精神自由导致他的一系列行为:反抗传统,蔑视权贵,理想超出于王法所规定的社会等级秩序之外;建立丰功伟业,又使他与传统妥协,求助于权贵,回到王法所规定的社会秩序之中。但现实中又不可能同时占有以上二者。他的梦碎了,于是,他开始纵酒,他开始狂歌,开始了永远没有尽头的愁苦。文中他以圣贤自称,以喝酒排解内心的苦闷,以纵酒来对抗现实的龌龊,以精神的旷达来张扬自己的个性。因为他是谪仙人,所以他必定拥有恣情傲物的权利。酒是引子,愁是血液,狂是脊梁。

  《将进酒》是灵与肉、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猛烈碰撞的巨响低回,是一曲不羁灵魂的慷慨悲歌。

  六、拓展材料:

  1、人生短短几个秋,不醉不罢休,东边我的美人,西边黄河流,来呀来个酒呀,不醉不罢休,愁情烦事别放心头。

  2、《将进酒》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与夸张手法有关,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 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

  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写法,又有鬼斧神工、“绝去笔墨畦径”之妙,既非刻能学,又非率尔可到。

  3、李白对黄河素来怀有深厚的感情,他曾多次以极为豪放热情的诗句歌颂黄河。在《将进酒》诗中,诗人又一次歌颂了黄河,并与自己的身世之感、傲然之志相互映衬,抒发其热爱生活、蔑视权贵的感情。饮酒行乐既是抒愤,又从愤慨中显示豪迈乐观精神,而不流于伤感。 以乐写哀,以豪放衬悲慨,因此,从而构成乐观的豪放的基调,从中显示出诗人可贵的傲骨精神。

  4、《唐之韵 第七集一代诗仙(上篇)》:宋代著名诗歌评论家严羽,说别人写诗是用笔一句一句写下来,李白则只要把心里那股气一张口喷出来就行了,这个比喻真是恰到好处。诗人站在黄河边上看着「黄河之水天上来」,忽然心情一激动,想到这黄河之水就像人类的生命系列,一代一代一去不复返,但依旧滔滔滚滚而来。然而,人生又是如此短暂,明镜中的头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一转眼就是一次生老病死的轮回!面对这无限与有限的矛盾,人活着为什么不尽情享受生活!‘’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诗人对自己生命价值的实现,是如此自信。正由于这首诗强烈地呼唤真实的人生,才使多少被强行压缩的灵魂都到诗里来享受那足以舒筋活血的通畅。

  七、布置作业:

  1、收集有关写“酒”的古诗词。

  2、背诵并默写全诗。

  八、板书设计:

  将进酒

  李白

  自主学*

  引领探究 奔流到海不复回,高堂明镜悲白发 悲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千樽空对月 喜(乐)(欢)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狂 ↓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愤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狂

  全诗的感情变化:悲—→乐—→愤—→狂 感情主基调:愤慨

  训练检测

  总结升华

  九、教学反思:

  李白咏酒的诗篇极能表现他的个性,思想内容更为深沉,艺术表现更为成熟。《将进酒》即其代表作。

  宋人严羽评点李白这首诗说:“一往豪情,使人不能句字赏摘。盖他人作诗用笔想,太白但用胸口一喷即是,此其所长。”

  《唐诗别裁》中说:“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

  这次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把《将进酒》编入“诗歌之部”第三单元,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及重点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作为赏析示例,在实际教学时,应该以诵读指导为重点,设计课堂,师生互动,充分利用课文的各种音视频资源,结合名家朗诵,具体指导学生的诵读技巧,即引导学生充分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做到有感情、得法的诵读诗句,在诵读中,师生感悟诗句间蕴含的诗人李白跌宕起伏的感情激流,把握诗歌感情基调,讨论探究有关问题,理解诗歌主旨及深厚的底蕴。

  切忌面面俱到,全面分析诗歌内容和表现手法,如果这样,就会本末倒置,也不能准确理解教材编者的编写意图,作为单元的赏析示例也就起不到示例应有的作用。

  当然,名家的朗诵很到位,学生诵读很给力,作为学*的主体,地位是突出了,但学生的节奏稍显缓慢,以后要做适当调整。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