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教案 (菁华5篇)

首页 / 教案 / | 教案

《将进酒》教案1

  1.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翻译诗文。了解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教学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素有“诗仙”之称的诗人是谁吗?(李白)我们以前已经学过很多李白的诗了,那你们知道李白的诗有什么特点吗?(浪漫,飘逸,豪放)李白的一生是在入世和出世的矛盾中度过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他的这一首《将进酒》。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先世于隋时因罪徙居中亚。白于武后长安元年(701)出生在安西都护府碎叶城(今苏联吉尔吉斯加盟共和国托克马克城),约五岁时,随父迁居蜀中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李白少年时期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十岁诵诗书,观百家,作诗赋,学剑术,爱好十分广泛。十五岁左右就写得一手出色的好文章。二十岁以后,在蜀中漫游,饱览了四川的壮丽景色,接触了社会生活,开阔了视野,培养了热爱祖国的思想和豪放爽朗、酷爱自由的性格,也种下了游仙出世的消极思想的根苗。开元十四年(726),二十六岁的李白便“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开始了以安陆(今属湖北)为中心的十六年的大漫游,历两湖、江浙、河南、山西等地区,足迹踏遍*半个*。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天宝十一载,距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达八年之久。诗人虽未涉及朝廷的黑暗以及自身傲岸不屈的性格和现实的矛盾。但可以一看出对时政治现实的彻底失望和对人生意义的怀疑。从表面上看,歌咏的是饮酒作乐和人生如梦的主题,但却在实质上对摧残人才的社会给以有力的控诉,不能以消极情调来简单否定。

  分析:

  第一句内容:时间飞逝——感叹人生的短促,生命的短暂

  ------空间:句式工整

  表现手法:夸张{

  ------时间

  兴:先言黄河再言人

  对比:“朝如青丝暮成雪”

  文章主旨:“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说明诗人对现实不满

  注意:“沽”通“酤”,买的意思。

  “儿”指身边侍童。

  感情基调:悲壮豪放:

  慷慨生悲--尽欢畅饮--愤激之情--狂放至极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成为主旨句的原因:

  1.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情感。

  2.“醉”与“与尔同销万古愁”照应扣住诗题的“酒”,点明此诗的思想感情

  思考:

  1.为什么“愁”令李白难以释怀,要借酒来消?

  (为自己情才不遇的悲伤叹息;为古来圣贤不得重用而扼腕悲叹。)

  2.诗人说到“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为什么单举曹植为例?

  (钦佩他的才华;同情他的不幸;兼以自况。)

  比较阅读: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两者在感情和写作技巧上有什么不同?

  感情:前者愤激中显消沉,后者激中见昂扬。

  技巧:前者运用借代修辞;后者直白。

  课后练*:

  1、给下面加线字注音:

  A、馔玉()

  B、恣意()

  C、将进酒()

  D、欢谑()

  E、沽()

  F、烹()

  G、酌()

  H、裘()

  2、读准、解释下面的“将”:①将进酒。②呼儿将出换美酒。③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④王侯将相宁有种乎?⑤彼所将*人不过十五六万。⑥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不得惜。⑦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①qiāng请;②jiāng拿;③jiāng扶持;

  ④jiàng带兵的人;⑤jiàng带领;

  ⑥jiāng助词,在动词后,没实在意义;

  ⑦jiāng希望

  课后作业:背诵这首诗

《将进酒》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主要字词,进行必要的词语积累。

  2、能力目标

  声情并茂的品读诗词,培养学生朗诵诗歌、鉴赏诗歌的能力。

  3、素养教育目标

  了解作者怀才不遇的苦闷和豪放不羁、乐观自信的情怀。

  【教学重点】

  品读诗词,培养学生朗诵诗歌、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由悲而欢而愤而狂放的复杂矛盾的思想情感。

  【教学设想】

  通过诵读与探究讨论来鉴赏作品。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授课步骤 自主地带 互动空间 教师站点

  导入新课

  回忆*古典咏酒诗,以酒与诗的“缘分”导入新课。

  诗歌初读

  此诗气势豪壮,又情感起伏较大,学生自由诵读,初步感悟。

  讨论并把握诗人复杂多变的思想情感

  教师指导下,学生可个别诵读,可集体诵读。

  1. 校正字词。

  2. 个别诵读,教师指导。

  3. 齐读。

  4. 体会文章情感。

  教师适当指导,各组代表各抒己见。情感脉络如下:

  1、感伤之情:如“君不见”两句。

  2、欢乐之情:如“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

  3、愤激之情:如“钟鼓馔玉不足贵──斗酒十千自欢谑”。

  4、狂放之情:如“主人何为言少钱──与尔同销万古愁”。

  教师根据学生朗读情况及时指导诱发,营造高昂活跃的课堂氛围。

  教师适当引导,并相应补正。

  诵读指导

  在教师的适当指导下,掌握诗歌朗诵的相关技巧,学会声情并茂地朗诵诗歌。

  适应着诗人情感的变化,朗诵时,可注意以下技巧:

  1、 注意节奏:例,“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节奏要适当加快。师范读,生跟读。

  2、 读重音:例,“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三百杯”须重读,要读得铿锵有力。生读,师范读,生集体跟读。

  3、 读四声:例,“将进酒”,三字声调要读足,饱满,教师示范。

  4、 拖长调:例,“五花马,千斤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五花马,千斤裘,呼儿将出换美酒”节奏要加快,“与尔同销万古愁”可两字一顿,并加长音调。师范读,生自读。

  在教师指导的基础上,学生有感情的诵读,学生代表展示诵读。

  根据诗人情感,点拨朗诵技巧,并示范诵读。

  课堂拓展、引申

  艺术特色

  分组讨论,深入探究,赏析诗中经典名句。

  相互讨论

  展示答案

  例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对于上述经典诗句,你是怎样认识和理解的?(适当结合自己的专业)

  根据教师引导,学生引申发挥。

  学生思考:

  本首诗歌哪些诗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分别写出了什么?

  参考答案如下: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言黄河源头之高。

  2、会须一饮三百杯:言饮酒之多。

  3、斗酒十千自欢鳕:言酒价之高。

  4、与尔同销万古愁:言愁怨之深。

  师生共同赏析经典名句。

  引导、分析、补充

  小结

  号召学生继承和发扬*古典文化精华

  布置作业 结合自己的专业和本文作者所表现出来的乐观自信的精神,写一段文字来谈谈自己的感想。

  检测题目:

  一、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将领(jiàng) 将出(jiāng) 将进酒(jiāng)

  B.金樽(zūn) 酌酒(zhuó) 千金裘(qiú)

  C.馔玉(zhuàn) 戏谑(nuè) 岑夫子(cēn)

  二、填空题

  在这首诗中,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开头四句写__,一落笔就写黄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人生”以下六句写___,“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主人”句至结尾写_____之情。

  三、下列对诗中的诗人形象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诗人怀着*生之得志,又逢老友相聚,纵酒狂歌,互诉衷肠,感到无限快乐。

  B. 诗人大声呼喊不喝上“三百杯”誓不罢休,表现他已暂时从悲感中突破,豪气洋溢。

  C. 诗人频频举杯相邀,气氛热烈,酒到高潮,情不自禁狂歌起来。

  D.诗人高歌后酒兴更浓,不惜宝马金裘换酒畅饮,活现慷慨爽快之态。

《将进酒》教案3

  教学目的:

  背诵全篇,了解文意

  教学手段:

  介绍背景及相关知识,学生自己理解掌握

  一、解析文题

  将进酒,注意读音,“将”的意思就是“请”,连起来解释就是“请喝酒”。原来这是一首劝酒诗。李白为什么写劝酒诗,他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诗的呢?

  二、文化背景

  大诗人李白(701———762)出生于四川,自称汉将李广之后(一说与大唐皇族同宗),继承了先祖的豪迈狂放,加上先天的聪慧(文才),以及后天的勤奋(阅历)——“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他成了“诗圣”。725年辞亲远游,乘船经三峡出蜀,经历了结婚生子等人生大事。742天宝元年赴长安求官,贺之章见《蜀道难》等诗,惊呼太白为“谪仙人”,并说“此诗可以泣鬼神矣!”后受诏入朝,供奉翰林。醉酒使高力士脱靴,杨贵妃捧砚,再加遭奸佞谗毁,被“赐金放还”。744李白与杜甫在洛阳相遇,同游同咏,亲如弟兄。750漫游复漫游,南北飘流,隐居或修炼,作《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759蒙冤流放,行至白帝城遇赦。作《早发白帝城》。晚年写出《秋浦歌》、《赠汪伦》。762太白逝世。

  书上交代,到写这首诗为止,李白已经被“赐金放还”八年,仕途是没指望了,所以他索性隐居或修炼。可最要命的是他还嗜酒,常常酩酊大醉,这说明他“有情”,他是一个性情中人。那么他的情是什么情呢?学*这首诗我们或许可以略知一二。

  三、解读全诗

  (一)朗读课文(正音)(结合课后练*一)

  1、开头两联均用“君不见”领出,“君”,按岑夫子、丹丘生。要读得从容、亲切。“黄河之水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发源于昆仑山,地势极高),“不复回”——不再返回,均须重读。“不复回”隐含何意?——韶光易逝之意。类似还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高堂”一联系承“不复回”而来,说及人生。“悲白发”,我们头脑中应出现了这样一幅图景:高堂之上,人们对镜自视,“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歌十五》),犹言人生苦短,“悲”字当重读。韶光易逝和人生苦短本是一回事,所以第一联用的是古代民歌中的比兴手法,即用眼前景物起兴,引出所咏之词,而又具有比喻的作用。类似还有: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诗经氓》这两联把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极其阔大,应当读得很有声势。

  2、以下节奏逐渐加快。“人生”一联重音当落在“尽欢”和“空对月”上。正因为韶光易逝、人生苦短,所以要及时行乐。诗人深知“白发如丝悲何益”(《前有樽酒行》),因而立即转悲为欢。尽管诗人在政治上并不“得意”,但此时兴致高涨,在他看来,朋友间的聚会也同样是人生中的快事,大家何不高高兴兴地痛饮一场呢!想到这,他顿生豪情,把希望寄托在未来,“天生”一联更追加了“须尽欢”的理由,显示了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应当读得掷地有声;读后宜作一顿(这里的潜台词是“既如此,那就……”),为诗中策一个高潮蓄势。于是连呼“烹羊宰牛”,第一个高潮在“会当一饮三百杯”这句上,应当读得豪气十足,要用升调读,“三百杯”一语尤当着力加以渲染。以上是诗的铺垫部分,读后可作稍长停顿。

  3、酒到酣处,意兴遄飞,李白禁不住呼朋引伴。“岑夫子”以下六句为诗意转换处,亦可视为下面劝酒歌的引语,应当读得亲切,节奏逐渐加快,重音依次落在“将”“莫停”“歌”“倾耳听”等字上,突出敬请之意。读完,稍作停顿。俗话说酒多话多,歌的内容其实就是诗人借题发挥的牢骚话,也就是酒后吐真言。

  4“钟鼓”一句至结尾为诗的主体部分,诗人借此尽吐胸中块垒,必须读得酣畅淋漓,再现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钟鼓”二句是这支劝酒歌的主题,也是全诗主旨所在。这两句有着明显的`取舍,他鄙弃“钟鼓馔玉”的官宦仕途,当然也有部分自嘲;他选择逃避,不满,反抗。

  鲜明的爱憎道出了诗人长期郁积在胸的不*之气,感情突然由欢乐转为愤激。

  为了让自己“长醉不醒”的愿望名正言顺,他还援引“古来圣贤”来证明,比如孔子、孟子,屈原、贾生一类人,他们有经天纬地的才能而不为统治者所用。诗人说他们“寂寞”,实际是说他们被世人冷落,是为他们惋惜乃至抱不*。这是从反面来论证,“皆”体现了愤激。更有曹植——这是他十分景仰的人,他赞扬曹植的豪华酒宴,其实是为曹植的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而叹惋,而不*,同时兼以自况。这就加深了诗人的愤激之情。

  5、既然明鉴历史,选择了长醉不醒,于是就痛饮狂欢了。“主人”两句诗人反客为主,直命沽酒,把值钱的家当全拿出去买酒,豪放之态如见。这种狂放,从实质上看,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读后应稍作停顿,至“与尔同销”可两字一顿并放慢速度,再用夸张语调读最后三字,“古”“愁”之后皆当有延长音——这是全诗的高潮。用全部家当买酒,不是消一般的儿女情愁,而是积淀了很多年很多世代的怀才不遇的郁闷。所以须有强大的声势,才能显示诗人的飘逸的风格。

  (二)内容感知

  《将进酒》是汉乐府曲名,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题以积极的内容,这是值得重视的。

  台北学者散文家颜昆阳《想醉》中有一句话:“非醉不可的理由尽管很多,但眼泪与笑声便可以说明一切,因此人们非醉不可的理由其实只有一个:有情。”

  那么请问这首诗中诗人的情到底包含那些呢?

  首先对国家有情:忠君报国之情,不满失望之情,

  其次对自己有情:自我肯定之情,快意身心之情,也有志不得伸的苦痛。

  四、艺术手法

  1.夸张的写法

  诗中的有些夸张写法是凭借数字来表现的,例如用“一饮三百杯”表现豪饮,用“斗酒十千”表现酒价的昂贵,用“万古愁”表现愁的深广;有些则属于感觉的夸大,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朝如青丝葛成雪”极言人生短促。诸如此类的夸张句都有力地说明诗人横放杰出,用辞大胆,他人莫及,也表现了他那豪放飘逸的诗风。

  2.起兴(略)

  五、板书

  及时行乐,销万古愁

  欢狂

  韶光易逝,长醉不醒

  人生苦短,斗酒十千

  悲愤

  六、作业(背诵全诗)

《将进酒》教案4

  教学目的:

  背诵全篇,了解文意

  教学手段:

  介绍背景及相关知识,学生自己理解掌握

  一、解析文题

  将进酒,注意读音,“将”的意思就是“请”,连起来解释就是“请喝酒”。原来这是一首劝酒诗。李白为什么写劝酒诗,他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诗的呢?

  二、文化背景

  大诗人李白(701———762)出生于四川,自称汉将李广之后(一说与大唐皇族同宗),继承了先祖的豪迈狂放,加上先天的聪慧(文才),以及后天的勤奋(阅历)——“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他成了“诗圣”。725年辞亲远游,乘船经三峡出蜀,经历了结婚生子等人生大事。742天宝元年赴长安求官,贺之章见《蜀道难》等诗,惊呼太白为“谪仙人”,并说“此诗可以泣鬼神矣!”后受诏入朝,供奉翰林。醉酒使高力士脱靴,杨贵妃捧砚,再加遭奸佞谗毁,被“赐金放还”。744李白与杜甫在洛阳相遇,同游同咏,亲如弟兄。750漫游复漫游,南北飘流,隐居或修炼,作《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759蒙冤流放,行至白帝城遇赦。作《早发白帝城》。晚年写出《秋浦歌》、《赠汪伦》。762太白逝世。

  书上交代,到写这首诗为止,李白已经被“赐金放还”八年,仕途是没指望了,所以他索性隐居或修炼。可最要命的是他还嗜酒,常常酩酊大醉,这说明他“有情”,他是一个性情中人。那么他的情是什么情呢?学*这首诗我们或许可以略知一二。

  三、解读全诗

  (一)朗读课文(正音)(结合课后练*一)

  1、开头两联均用“君不见”领出,“君”,按岑夫子、丹丘生。要读得从容、亲切。“黄河之水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发源于昆仑山,地势极高),“不复回”——不再返回,均须重读。“不复回”隐含何意?——韶光易逝之意。类似还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高堂”一联系承“不复回”而来,说及人生。“悲白发”,我们头脑中应出现了这样一幅图景:高堂之上,人们对镜自视,“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歌十五》),犹言人生苦短,“悲”字当重读。韶光易逝和人生苦短本是一回事,所以第一联用的是古代民歌中的比兴手法,即用眼前景物起兴,引出所咏之词,而又具有比喻的作用。类似还有: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诗经氓》这两联把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极其阔大,应当读得很有声势。

  2、以下节奏逐渐加快。“人生”一联重音当落在“尽欢”和“空对月”上。正因为韶光易逝、人生苦短,所以要及时行乐。诗人深知“白发如丝悲何益”(《前有樽酒行》),因而立即转悲为欢。尽管诗人在政治上并不“得意”,但此时兴致高涨,在他看来,朋友间的聚会也同样是人生中的快事,大家何不高高兴兴地痛饮一场呢!想到这,他顿生豪情,把希望寄托在未来,“天生”一联更追加了“须尽欢”的理由,显示了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应当读得掷地有声;读后宜作一顿(这里的潜台词是“既如此,那就……”),为诗中策一个高潮蓄势。于是连呼“烹羊宰牛”,第一个高潮在“会当一饮三百杯”这句上,应当读得豪气十足,要用升调读,“三百杯”一语尤当着力加以渲染。以上是诗的铺垫部分,读后可作稍长停顿。

  3、酒到酣处,意兴遄飞,李白禁不住呼朋引伴。“岑夫子”以下六句为诗意转换处,亦可视为下面劝酒歌的引语,应当读得亲切,节奏逐渐加快,重音依次落在“将”“莫停”“歌”“倾耳听”等字上,突出敬请之意。读完,稍作停顿。俗话说酒多话多,歌的.内容其实就是诗人借题发挥的牢骚话,也就是酒后吐真言。

  4“钟鼓”一句至结尾为诗的主体部分,诗人借此尽吐胸中块垒,必须读得酣畅淋漓,再现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钟鼓”二句是这支劝酒歌的主题,也是全诗主旨所在。这两句有着明显的取舍,他鄙弃“钟鼓馔玉”的官宦仕途,当然也有部分自嘲;他选择逃避,不满,反抗。

  鲜明的爱憎道出了诗人长期郁积在胸的不*之气,感情突然由欢乐转为愤激。

  为了让自己“长醉不醒”的愿望名正言顺,他还援引“古来圣贤”来证明,比如孔子、孟子,屈原、贾生一类人,他们有经天纬地的才能而不为统治者所用。诗人说他们“寂寞”,实际是说他们被世人冷落,是为他们惋惜乃至抱不*。这是从反面来论证,“皆”体现了愤激。更有曹植——这是他十分景仰的人,他赞扬曹植的豪华酒宴,其实是为曹植的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而叹惋,而不*,同时兼以自况。这就加深了诗人的愤激之情。

  5、既然明鉴历史,选择了长醉不醒,于是就痛饮狂欢了。“主人”两句诗人反客为主,直命沽酒,把值钱的家当全拿出去买酒,豪放之态如见。这种狂放,从实质上看,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读后应稍作停顿,至“与尔同销”可两字一顿并放慢速度,再用夸张语调读最后三字,“古”“愁”之后皆当有延长音——这是全诗的高潮。用全部家当买酒,不是消一般的儿女情愁,而是积淀了很多年很多世代的怀才不遇的郁闷。所以须有强大的声势,才能显示诗人的飘逸的风格。

  (二)内容感知

  《将进酒》是汉乐府曲名,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题以积极的内容,这是值得重视的。

  台北学者散文家颜昆阳《想醉》中有一句话:“非醉不可的理由尽管很多,但眼泪与笑声便可以说明一切,因此人们非醉不可的理由其实只有一个:有情。”

  那么请问这首诗中诗人的情到底包含那些呢?

  首先对国家有情:忠君报国之情,不满失望之情,

  其次对自己有情:自我肯定之情,快意身心之情,也有志不得伸的苦痛。

  四、艺术手法

  1.夸张的写法

  诗中的有些夸张写法是凭借数字来表现的,例如用“一饮三百杯”表现豪饮,用“斗酒十千”表现酒价的昂贵,用“万古愁”表现愁的深广;有些则属于感觉的夸大,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朝如青丝葛成雪”极言人生短促。诸如此类的夸张句都有力地说明诗人横放杰出,用辞大胆,他人莫及,也表现了他那豪放飘逸的诗风。

  2.起兴(略)

  五、板书

  及时行乐,销万古愁

  欢狂

  韶光易逝,长醉不醒

  人生苦短,斗酒十千

  悲愤

  六、作业(背诵全诗)

《将进酒》教案5

  【教学目标】:

  1、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感受诗人情感变化。(重点)

  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背诵全诗。(重点)

  3、正确认识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难点)

  【教学设想】:

  本单元的主题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就是让学生通过吟咏和诵读从而领悟古典诗歌的韵律感和音乐美,读出诗歌特有的诗境和诗情。本文时而奔放,时而深沉,感情大起大落,学生容易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感受诗人情感变化。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五千年文明史,时时洋溢着诗情,处处弥漫着酒香,而论诗酒之道,当首推李白。他爱诗若痴,嗜酒成狂,一生与酒结下不解之缘。酒中有他涌动的生命,奔腾的激情,还有那无尽的愁绪。我们今天学*的就是李白咏酒诗中的代表作——《将进酒》。

  二、欣赏名家诵读 初步感知:

  我们这一单元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就是通过吟咏和诵读领悟诗歌的韵律感和音乐美,体会诗歌特有的诗境和诗情。

  欣赏中央电视台著名支持人任志宏的朗诵。

  朗诵的怎么样?感情是不是特别投入?话剧演员濮存昕的朗诵感情更投入。

  播放濮存昕的朗诵,进一步感知。

  三、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通过欣赏名家的诵读,我们对这首诗歌的重音、声调等有了比较深的印象,老师在多媒体上把重音、声调也做了标注。下面请学生结合注释,自由大声地朗读,过一会找同学展示。

  四、分析问题 鉴赏诗歌:

  刚才同学读的很好,但和名家的演绎还是有一些差距,一是因为我们的基本功不如他们,再就是对文本理解不够透彻。接下来我们共同分析这首诗的内容。

  题目“将进酒”是什么意思?将进酒就是请喝酒,这是一首“劝酒歌”。

  1、谁劝谁喝酒?

  一开始应该是丹丘生劝李白和岑夫子,后来是李白劝岑夫子和丹丘生喝酒。

  2、为何喝酒?

  “人生得意须尽欢”——恰逢知己

  “与尔同销万古愁”——借酒消愁

  3、怎样喝酒的?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喝的多

  “将进酒,杯莫停。”——喝的快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喝的'豪爽

  4、《将进酒》感情奔放,气势雄浑。请你找出诗中带有情感色彩的字词。

  悲:“君不见,……朝如青丝暮成雪。”

  欢:“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

  愤:“钟鼓馔玉不足贵,……斗酒十千恣欢谑。”

  狂:“主人何为言少钱,……与尔同销万古愁。”

  5、名句赏析

  ①“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前一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为空间范畴的夸张,后一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

  ②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天地造就我的才干,必有它的用处,即使千金耗尽,还会重新再来。“有用”而“必”,一何自信!体现了诗人的旷达豪放,透露出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态度。

  ③“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在封建时代,只有衣食无忧的达官贵人才有闲情逸致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享受山珍海味之美。不羡慕达官贵人的生活,实际是对豪门权贵的蔑视、否定,这是李白最可宝贵的性格。

  ④“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乐,斗酒十千恣欢谑。”——曹植举行宴会畅饮,为的是空有超群才华,却遭兄、侄猜忌,不得用,借酒浇愁。作者和曹植一样的才思敏捷,一样的遭人妒忌排挤,有志难展 。既是对陈王昔时宴饮的倾慕,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更是对现实遭遇的愤恨与控诉,兼以自况。

  6、好友相聚,本来是人生快事;宴逢知己,更应该把酒言欢。狂放的李白却为何有违常情,不喜反愁呢?

  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政治抱负不得施展,心中难免郁闷。《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八年来,李白忧国忧民的心情一直未变,可是又无用武之地,52岁的他,只能寄情于山水之间,放浪于形骸之外。这一年,他跟好朋友岑勋曾多次应邀到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着酒兴,淋漓尽致地抒发不*之气。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易老,青春不再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壮志未酬,怀才不遇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圣贤寂寞,陈王失意

  7、豪放飘逸的李白内心为何激愤?天生我材必有用与但愿长醉不愿醒相互矛盾,如何理解?

  李白的身上浸透着儒家思想的血液,他*生的追求有两个,一是追求精神自由,二是建立丰功伟业。追求精神自由导致他的一系列行为:反抗传统,蔑视权贵,理想超出于王法所规定的社会等级秩序之外;建立丰功伟业,又使他与传统妥协,求助于权贵,回到王法所规定的社会秩序之中。但现实中又不可能同时占有以上二者。

  李白执着的两种东西是悖论式的人生追求。两者相互矛盾、冲突,使他在外在社会(人类社会)撞得头破血流,内心世界则长期处于矛盾冲突骚动焦虑之中。这也使李白真正体验到人生的大喜和大悲。正由于内心世界长期处于高度紧张,不同情绪总是处于高度碰撞,所以他的情感变化比较大,甚至相互矛盾。

  8、小结:

  ①人物:狂放不羁、豪放洒脱

  ②语言:奔放直率、浑厚雄壮

  ③艺术手法

  夸张:“朝如青丝暮成雪”“会须一饮三百杯”“斗酒十千”“五花马,千金裘”“万古愁”。

  比喻、反衬:“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借代:“钟鼓馔玉”

  用典:陈王曹植。用以自比,一样的才思敏捷,一样的遭人妒忌排挤,有志难展。既是对陈王昔时宴饮的倾慕,更是对现实遭遇的愤激。

  ④情感

  全诗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欢乐—愤激—狂放,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表现了一种怀才不遇又渴望用世的矛盾复杂的情感。

  9、当堂背诵

  按情感流程分4个小节背诵。

  五、结束语:

  《将进酒》是灵与肉、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猛烈碰撞的巨响,是一曲不羁灵魂的慷慨悲歌。李白是我们这个民族,尤其是盛唐民族活力的典型代表和最深刻的体现者。

  “天生我材必有用”,祝愿同学们以自信豁达的人生姿态尽情的谱写出你独具特色的青春之歌。

  六、作业:

  默写这首诗。


《将进酒》教案 (菁华5篇)扩展阅读


《将进酒》教案 (菁华5篇)(扩展1)

——将进酒教案 (菁华5篇)

将进酒教案1

  1.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翻译诗文。了解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教学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素有“诗仙”之称的诗人是谁吗?(李白)我们以前已经学过很多李白的诗了,那你们知道李白的诗有什么特点吗?(浪漫,飘逸,豪放)李白的一生是在入世和出世的矛盾中度过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他的这一首《将进酒》。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先世于隋时因罪徙居中亚。白于武后长安元年(701)出生在安西都护府碎叶城(今苏联吉尔吉斯加盟共和国托克马克城),约五岁时,随父迁居蜀中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李白少年时期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十岁诵诗书,观百家,作诗赋,学剑术,爱好十分广泛。十五岁左右就写得一手出色的好文章。二十岁以后,在蜀中漫游,饱览了四川的壮丽景色,接触了社会生活,开阔了视野,培养了热爱祖国的思想和豪放爽朗、酷爱自由的性格,也种下了游仙出世的消极思想的根苗。开元十四年(726),二十六岁的李白便“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开始了以安陆(今属湖北)为中心的十六年的大漫游,历两湖、江浙、河南、山西等地区,足迹踏遍*半个*。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天宝十一载,距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达八年之久。 诗人虽未涉及朝廷的黑暗以及自身傲岸不屈的性格和现实的矛盾。但可以一看出对时政治现实的彻底失望和对人生意义的怀疑。从表面上看,歌咏的是饮酒作乐和人生如梦的主题,但却在实质上对摧残人才的社会给以有力的控诉,不能以消极情调来简单否定。

  分析:

  第一句 内容 : 时间飞逝——感叹人生的短促,生命的短暂

  ------空间:句式工整

  表现手法:夸张{

  ------时间

  兴:先言黄河再言人

  对比:“朝如青丝暮成雪”

  文章主旨:“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 -----------------------说明诗人对现实不满

  *注意:“沽”通“酤”,买的意思。

  “儿”指身边侍童。

  *感情基调:悲壮豪放:

  慷慨生悲--尽欢畅饮--愤激之情--狂放至极

  *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成为主旨句的原因:

  1.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情感。

  2.“醉”与“与尔同销万古愁”照应扣住诗题的“酒”,点明此诗的思想感情

  思考 :

  1.为什么“愁”令李白难以释怀,要借酒来消?

  (为自己情才不遇的悲伤叹息;为古来圣贤不得重用而扼腕悲叹。)

  2.诗人说到“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为什么单举曹植为例?

  (钦佩他的才华;同情他的不幸;兼以自况。)

  比较阅读 :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两者在感情和写作技巧上有什么不同?

  *感情:前者愤激中显消沉, 后者激中见昂扬。

  *技巧:前者运用借代修辞; 后者直白。

  课后练*:

  1、给下面加线字注音:

  A、馔玉( )

  B、恣意( )

  C、将进酒( )

  D、欢谑( )

  E、沽( )

  F、烹( )

  G、酌( )

  H、裘( )

  2、读准、解释下面的“将”:①将进酒。②呼儿将出换美酒。③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④王侯将相宁有种乎?⑤ 彼所将*人不过十五六万。⑥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不得惜。 ⑦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① qiāng请;② jiāng拿;③ jiāng扶持;

  ④ jiàng带兵的人;⑤ jiàng带领;

  ⑥ jiāng助词,在动词后,没实在意义;

  ⑦jiāng希望

  课后作业:背诵这首诗

将进酒教案2

  教学目的

  (1)理清诗歌情感变化线索,理解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用世的复杂情感,《将进酒》教案(网友来稿)教案。

  (2)体味诗歌颇具特色的起兴和夸张手法的运用,领会李白淋漓畅快的浪漫主义诗风。

  (3)了解相关的咏酒诗篇及酒文化。

  (4)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难点:体味诗人感情的跌宕起伏,探究诗歌的艺术手法。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印发有关材料。

  材料一:李白生*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二十五岁起“辞亲远游”,仗剑出蜀。天宝初供奉翰林,因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璘幕僚,因璘败系浔阳狱,远谪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投奔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后卒于当涂,葬龙山。唐元和十二年(817),宣歙池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其墓迁至青山。有《李太白文集》三十卷行世。

  材料二:李白诗作选

  客 中 作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瑚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山中与幽人对酌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哭宣城善酿纪叟

  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

  注:(1)老春,酒。(2)夜台,阴间。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筹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临路歌》

  骅骝拳跼不能食,蹇驴得志鸣春风,高中三年级语文教案《《将进酒》教案(网友来稿)教案》。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江上吟》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赠裴十四》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西岳云台歌》

  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 ——《送蔡山人》

  才力犹可倚,不惭世上英 ——《东武吟》

  材料三:杜甫诗二首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饮中八仙歌》

  不见 杜甫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教学过程

  课间音乐(幻灯片1、2)

  一、导入新课

  请大家猜一个简单的谜语:酉时下大雨(酒)

  “酒”是一种文化,它与*古代诗人似乎结上了不解之缘。他们或仗酒力助发豪兴,举杯而灵感纷来;或借酒来排遣愁绪,饮酣而笔底奔腾。无数名句佳篇都与滟滟美酒相互辉映。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在《不见》还用“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来概括他的一生。(幻灯片3)

  同学们能说出李白的关于酒的诗句吗?(学生发言,幻灯片4、5、6)

  现在就让我们来欣赏李白的一首劝酒诗《将进酒》。(板书课题:将进酒)

  二、学*目标(幻灯片7)

  本堂课我们争取达成以下学*目标

  (1)理清诗歌情感变化线索,理解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用世的复杂情感。

  (2)体味诗歌颇具特色的起兴和夸张手法的运用,领会李白淋漓畅快的浪漫主义诗风。

  (3)了解相关的咏酒诗篇及酒文化。

  (4)背诵全诗。

  三、配乐朗诵(幻灯片8)

  四、学生自读,整体感知

  1.布置思考题:如何鉴赏诗歌,今年的高考题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途径,就是抓住“诗眼”。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一句呢?下面请同学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诗歌,整体感知。(板书:感知思想内容)

  2.学生自读

  3.学生回答思考结果(估计回答有多种)

  4.讨论:你为什么找这一句?联系你所学过的、知道的李白诗歌稍加说明。

  回答一:“人生得意须尽欢,

将进酒教案3

  教学目标:

  1、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清诗歌情感变化线索,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用世)。

  2、探究诗人狂放性格的由来,体味本诗体现的浪漫主义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

  体味诗人跌宕起伏的感情;探究诗人狂放性格的由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大家猜一个简单的谜语:酉时下大雨。(酒)

  “酒”是一种文化,它与*古代诗人似乎结上了不解之缘。他们或仗酒力助发豪兴,举杯而灵感纷来;或借酒来排遣愁绪,饮酣而笔底奔腾。无数名句佳篇都与滟滟美酒相互辉映。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在《不见》还用“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来概括他的一生。现在就让我们来欣赏李白的一首劝酒诗《将进酒》。(朗诵全诗)

  (二)简介背景

  我们在学*《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时候知道,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应邀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怀。

  (三)解题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将,读qiāng,“请”“愿”的意思。“将进酒”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四)整体感知

  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题以积极的内容,这是值得重视的。但是,李白的狂歌痛饮毕竟是一种消极行为,这是他的傲世态度和豪放不羁的个性使然,是无法改变的。杜甫在结识他之初就看出了这一点,曾试图说服他,写道:“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赠李白》)杜甫这个批评是正确的,但我们也不可忽视李白的饮酒诗中仍包含着积极的内容。

  给学生五分钟朗诵全文(先自由读,再1齐读),要求其注意作者的感情变化(读后点评)。

  (五)鉴赏要点

  1、三种主要情感

  (1)显示了诗人对未来充满无限的信心: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流露出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之意: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3)表达诗人蔑视权贵,尽吐郁积在胸的不*之气: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2、感情上大起大落

  这首诗中,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可分四个层次:

  开头四句写悲壮之情。

  (诗人一落笔就写黄河景象)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作者似乎一下子就把读者指引到波涛汹涌的黄河岸边,观赏水从天来,东流入海的壮观景象。)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两句极言人生短促。)

  开头四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有慷慨生悲之意,这是非同寻常的。

  之前,诗人写黄河,颇能显示它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如“黄河如丝天际来”“洪波奔流射东海”(《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公无渡河》)等,其基调是壮;这次则不同——诗人仿佛站在高山之巅,顷刻间就着遍了它的万里流程,因有“不复回”之叹,尽管也写出了黄河的气魄之大,其基调却是悲。由此联想人生,诗人头脑中便出现了这样一幅图景:高堂之上,人们对镜自视,两鬓斑斑,真是“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歌其十五》)。流光易逝,人的一生竟像朝暮之间一样短促啊!至此,诗人的悲意更浓了。

  感情朗读(自己先示范,后学生齐读)

  但诗人深知“白发如丝悲何益”(《前有樽酒行》),因而立即转悲为欢。所以“人生”以下六句转而写欢乐之情。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尽管诗人在政治上并不“得意”,但在他看来,朋友间的聚会也同样是人生中的快事,大家何不高高兴兴地痛饮一场呢!想到这,他顿生豪情,相信自己将来必能作出一番事业,对区区金钱也毫不在意。于是连呼“烹羊宰牛”(此处用典:“烹羊宰牛且为乐”语本曹植《箜篌引》),准备像东汉大学者郑玄那样“一饮三百杯”。“且为乐”就是姑且作乐,也就是把不愉快的事情丢开不想。(提问:诗人的这种欢乐是真实的吗?仅仅为了一醉方休吗?)诗人这种欢乐感情是真实的,也是高尚的,不同于凡夫俗子的只图一醉方休,因为他说出了“尽欢”的正当理由。

  女生感情朗读。

  “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钟鼓”本意指乐器,这里做“击鼓作乐”解;“馔玉”指精美的食品。“钟鼓馔玉”在这里是富贵利禄的代称。

  待到酒宴开始,诗人举杯劝饮,他的感情突然由欢乐转为愤激,这是因为他要借此把长期郁积在胸的不*之气一齐宣泄出来。他鄙弃那结党营私、排斥贤能的豪门贵族集团,因而说“钟鼓馔玉不足贵”;他憎恨这些人的黑暗卑污行径,因而说“但愿长醉不复醒”—一这两句诗可以说集中地表现了他自离开长安至今的愤激之情。但这又不仅是为了一己遭遇,他还想到了“古来圣贤”(其中大概有孔子、孟子一类人,也有屈原、贾生一类人),他们有经天纬地的才能而不为统治者所用。(提问:诗人说他们“古来圣贤皆寂寞”,是不是否定他们呢?)不是!这是为他们惋惜乃至抱不*。尤其是曹植——这是他十分景仰的人,他赞扬曹植的豪华酒宴,其实是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兼以自况。这就加深了诗人的愤激之情,为结尾说的“万古愁”埋下了伏笔。(这里要注意,此处用典:“陈王昔时宴*乐”语出曹植《名都赋》:“归来宴*乐,美酒斗十千”。)

  男生感情朗读

  “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

  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五花马:唐朝开元天宝年间讲究马的装饰,会把马的鬣鬃剪成花瓣,剪成三瓣的叫三花马,五瓣的就叫五花马。在这里指名贵的马。

  这一层写诗人要将一切价值昂贵之物都拿来“换美酒”,而且是“径须沽取”,要毫不犹豫的去买,这就反客为主了,真是狂放到了极点。(提问:这种狂放是不是可信的,为什么?)这是可信的,因为上文说过“千金散尽还复来”。这种狂放,从实质上看,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至此,再用“同销万古愁”来结束全诗,自有水到渠成之效。

  全体齐读。

  3、小结:

  全诗紧紧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壮——欢乐——愤激——狂放(初读一两遍,会觉得它豪气十足,但弄清诗人感情发展的脉络以后,就会看出诗人的愤激之情是占主导地位的。确切地说,豪放只是它的外壳,而内核则是愤激)。

  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

  这万古的愁从何而来呢?请同学们结合背景,结合你所了解的李白。(找同学回答)

  4、探究诗人狂放性格的由来。

  (1)政治遭遇(诗人李白的政治梦想与诗人的秉性、情趣、个性的人格)

  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年),这一年,李白已经51岁,八年之前,李白到长安寻求功名,进入到统治中心以后,他原本以为能够干一番事业。然而现实却不容许他这样做,所以现实的政治遭遇使他郁郁不得志。

  (2)人生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李白的身上浸透着儒家思想的血液,“修身齐家治国*天下”是李白毕生的追求,是李白的一个梦,然而,当无法企及的现实无情地摆在李白面前时,他的梦碎了。于是,他开始纵酒,他开始狂歌,开始了永远没有尽头的愁苦。文中他以圣贤自称,以喝酒排解内心的苦闷,以纵酒来对抗现实的龌龊,以精神的旷达来张扬自己的个性。因为他是谪仙人,所以他必定拥有恣情傲物的权利。酒是引子,愁是血液,狂是脊梁。

  (3)对绝对自由的向往与现实性的矛盾

  钱穆先生的《*文学论丛》中这样写到“……(李白)自己的生命还想要超出世间。……他的境界之高,正高在他这个超人生的人生上。”他内心深处所期望的不是在现世规则之下对他人的控制,而是扔掉规则对宇宙万物的掌握。或者说,他最想做的不是可做之事,而是不可完成之事。他因“不可完成”而豪情万丈,也由于相同的缘故而倍受打击。

  正是以上的种种原因是的李白成为了一个复杂的、立体的自我,成为了宇宙间一个大写的“人”字。

  这种复杂的个性体现在诗歌之中,则是快、狂、逸、达。

  (再根据遭遇和矛盾齐读课文)

  (六)全文总结:

  李白是诗人,是酒仙。诗人的思维是穿越今古的罗盘,承前一千年,启后一千年。诗人摇摆的身躯不羁于长安城内的莺歌曼舞,犀利的目光明亮于唐代以后悠悠千载。诗人放荡的思绪飘荡于崇山峻岭之间,游弋于碧波万倾之中,面对无人理解的苦恼、伤楚、迷顿,还不如“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来得潇洒自在。即使是酩酊大醉,忘记昨天今天和明天,把历史当作下酒菜,裹卷在酒杯中颓然而废,只在某个月夜轻轻叹息一声,吟起“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就是李白,这就是那个把包罗万象的躯体释放于长天大地的李白,这就是那个醉出一个诗仙,洒出千古诗章的李白。

  让我们还是用余光中先生的诗句来结束我们的李白之旅吧: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给学生十分钟,练*背诵。注意作者的感情。)

  (七)布置作业:

  1、背诵

  2、小作文:我眼中的李白

将进酒教案4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教学重、难点:

  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教学方法:

  诵读、讨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有很多特色文化,而“酒”文化就是其中之一。在*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诗人与酒之间似乎有一种不解之缘。古来文人骚客,凭酒赋诗,留下多少名篇佳句。

  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杜甫:“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刘禹锡:“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然而,其中饮酒诗做得最好,也是最多的,恐怕要推诗仙李太白了。

  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在其《不见》中,杜甫还用“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来概括李白的一生。

  可见,酒似乎与李白的一生紧密相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这首劝酒诗《将进酒》。

  二、整体感知

  过渡:学*诗歌的方法,重在诵读。通过诵读,我们才能感受到诗歌的音乐美和节奏美;通过诵读,我们才能用我们的情感和心声去感受诗人的情感和心声。

  下面,我们就来听听著名演员濮存昕是如何用他的声音来诠释李白含蕴于《将进酒》一诗中的情感的。

  播放录音。(点评:濮存昕的朗诵,带有明显的表演性质,虽非尽善尽美,但他对诗歌的节奏与情感的把握还是很不错的)

  在我们刚才的听读过程中,濮存昕的朗诵在节奏和语调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在节奏和语调上有一个快慢高低的.变化起伏过程。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与起伏?

  明确:源于情感的变化与起伏。

  那么,诗人的情感又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变化过程呢?

  板书:情感发展

  下面请大家把你们的音腔打开,把你们的情感释放出来,我们一起来把《将进酒》朗诵一遍。在诵读的过程中,请大家用你们敏锐的直觉感知一下,诗人的情感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

  如果不能,学生自由诵读,然后可以同桌之间讨论,拟出作者情感发展线索。(3分钟)

  三、课文分析

  悲伤

  包括哪些句子?(前四句)

  诗人“悲伤”什么?(韶光易逝,人生短暂)

  这种“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悲伤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黄河水的“不复回”,表现韶光易逝。

  以水来表现时光短暂。(《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头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表现人生短暂。

  在表现“悲”的时候,运用了哪些手法呢?(夸张、比喻、对比)

  还有一种手法。诗人通过对黄河这一自然景物的描写,渲染出一种悲伤的气氛,寄寓了诗人的情思。这样的手法是?(起兴。《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小结:诗歌前四句,综合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对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伤。那么,诵读时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调?(如课后诵读提示所言:前两句有挟天风海雨而来之势,故慷慨有之。但诗人这里是慷慨生悲——沉郁)(单读,点评)

  那么,作者在文中一直感伤下去了吗?

  欢悦(洒脱)

  你是怎么看出诗人并没有把对人生短暂的感伤继续下去的?

  明确:“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这一句表现的是怎样的人生态度?

  明确:及时行乐。

  过渡:有诗云:“一杯清酒聚知音,半生相知有几人。”如今,三位挚友相聚在一起,正好开怀畅饮,故而要“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夸张,表现友人相聚之乐)所以,这一个小节,表现的情感应该是?(关键词)

  板书:欢悦(或洒脱或欢乐)

  那么,这一小节应该以怎样的语调来读?(慷慨激昂,读出欢悦与洒脱劲)(齐读)

  不经意中,哪一个句子被大家重读了?(“天生我材必有用”)

  “天生我材必有用”是什么意思?你认为这一句包含哪些含义?

  1.表现出诗人充分的自信,从“必”可以看出。表现出诗人儒家的那种渴望积极用世的心情。正所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那么,又为何不为这样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而举杯痛饮呢?即使破费千金又算得了什么——“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又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能驱使金钱却又不被金钱所驱使,足令天下的凡夫俗子咋舌啊。

  2.结合当时诗人的生活背景,词句也暗示了诗人的怀才不遇。

  小结:但无论是自信,还是自伤怀才不遇。我想,这也许都会是李白饮酒的一个诱因吧。

  过渡:(教师读劝酒过程)中间是劝酒的过程,引出劝酒辞。(学生齐读劝酒辞的内容)

将进酒教案5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把握诗歌的声韵特点;

  2、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把握诗歌感情的基调和变化的线索。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反复诵读以把握诗歌音韵,老师讲解点拨以明白诗人的情感变化,合作探究以把握人生该如何面对生命中的不如意,拓展延伸以巩固所学知识。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的胸襟。

  课型新授课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对诗歌思想和艺术的感知与欣赏。

  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对于李白复杂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2、如何引导学生对于李白嗜酒与狂放行为的理解。

  教学方法

  讲解法、诵读法、探究合作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公元762年秋,病骨支离的李白什么都不需要了,惟有酒。酒,他的一生醉得太多了,但这是最后一次。他举杯邀月,却发现月亮在水里,他就悠悠忽忽扑进水中,抱月而眠,抱月而终。谁像他这样认真又天真了一生?他连死都是一首诗,一首醉酒的诗。

  看来,李白天生就是为诗为酒而来,为后人读这样优美的诗酒篇而来。今天我们就来读他的劝酒诗——《将进酒》。

  二、解题,介绍背景。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三、初读出韵律:(老师背诗)

  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感悟诗歌的韵律美。

  1、指名读,读准字音、节奏(点评后过渡)。

  2、刚才请同学读了一遍,下面来听朗读,请你们来评一评。

  过渡:感觉读得怎样?想不想读出这样的水*,甚至超过他。要真正读好一首诗,能读准字音、节奏这是很不够的,还必须读懂这首诗,把握好作者的情感变化。现在,老师就带领大家再来读一读诗歌,来看看诗中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感?

  四、再读明诗情

  一)首先我们从诗题读起

  请同学们看文章的标题《将进酒》,那就是请喝酒!那从诗题里我们就会想:

  1、谁请谁喝酒?

  明确:元丹丘请李白、岑夫子喝酒。

  2、为什么喝酒?你能不能从诗中找到答案?

  明确:借酒消愁,“与尔同销万古愁!”

  二)请依据诗歌的内容作一个大胆的推测:宴饮后的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激动的(找出对应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悲壮的(找出对应诗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欢快的(找出对应诗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自信的(找出对应诗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愤慨的(找出对应诗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狂放的(找出对应诗句)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愁苦的(找出对应诗句)与尔同销万古愁。

  4、那李白到底有哪些愁?请同学们再读诗歌,从具体诗句中说出你体悟到的是何种愁情?并说说你的理由!(联系李白的生活背景、人生遭遇、人生理想)

  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年),这一年,李白已经51岁,八年之前,李白到长安寻求功名,进入到统治中心以后,他原本以为能够干一番事业。然而现实却不容许他这样做,所以现实的政治遭遇使他郁郁不得志。李白的身上浸透着儒家思想的血液,“修身齐家治国*天下”是李白毕生的追求,是李白的一个梦。

  A、“人生苦短之愁”(联系创作时间、人生经历)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B“怀才不遇之愁”(联系时代背景、人生经历)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C“圣贤寂寞之愁”(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知音难觅)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过渡:那么,此时的李白愁肠百结,那他该如何来排解内心的万千愁绪呢?

  5、何以解愁?

  唯有杜康,那我们就跟随李白一起去丹丘生家喝酒去怎样?下面我们再来品读课文,体悟诗人的酒兴!

  五、品读出酒兴

  ①李白他们是怎样喝酒的?请找出有关喝酒的诗句,并说说都喝得怎样?

  明确:

  a、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喝得尽兴

  b、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喝得多

  c、将进酒,杯莫停。——喝得急

  d、但愿长醉不愿醒。——喝得纵情

  e、斗酒十千恣欢谑。——喝得放纵,

  f、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喝得专注,喝得任性。

  这就是李白。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种喝法,莫过于“狂饮”。

  ②分组讨论质疑手法,语言等鉴赏(先请同学们准备1—2分钟,后提问)

  小结:刚才,同学们表演让我们似乎闻到了一股浓浓的酒香,太精彩了!的确,全诗围绕一个“愁”字展开,作者因愁而悲叹人生短暂,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壮志难酬、圣贤寂寞,也因愁而癫狂失态,真是怎一个“愁”字了得?

  六、拓展探究:

  自古以来你,像李白这样的有志之士怀才不遇的很多,人生不如意者十有八九,面对人生的不如意,我们该怎么办?

  七、结语:

  这首诗虽然篇幅不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尤其是音韵、节奏随着诗情的起伏,时缓时急,忽高忽低,曲折回环,奔腾向前。我们只有思随情转,音以律动,才能读此诗于“雄快之中”,从而“得其深远宕逸之神”。

  八、作业:课外写作训练

  要求:如何看待生活中的不如意?

  1、主要以李白的豪情和怀才不遇为事例,并点评事例;

  2、引用一句名言;

  3、联系现实。

  4、1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将进酒

  李白

  愁人生苦短怀才不遇圣贤寂寞

  感情变化:悲壮——欢乐——愤激——癫狂——深愁

  教学后记:本文主要是让学生诵读,学生表现积极大胆,在台上声情并茂,效果极好,通过老师讲解点拨,学生明白了李白嗜酒与狂放的行为,认识和理解了李白复杂思想的形成,更理解了在人生中不免有许多挫折与困难,要有乐观豁达的胸襟去面对,就一定能迎来人生的艳阳天。


《将进酒》教案 (菁华5篇)(扩展2)

——《将进酒》诗词鉴赏 (菁华3篇)

《将进酒》诗词鉴赏1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注解】:

  1、将:请。

  2、会须:正应当。

  3、岑夫子:岑勋。丹丘生,元丹丘。李集中提到元丹丘的有多处。他也是一个学道谈玄的人,李白称之为“逸人”,并有“吾将(与)元夫子,异姓为天伦”(《

  颍阳别元丹丘之淮阳》)及“故交深情,出处无间”(《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并序》)之语,可见李白和他的友好。

  4、钟鼓馔玉:泛指豪门贵族的奢华生活。钟鼓:富贵人家宴会时用的乐器。馔玉:

  梁戴嵩《煌煌京洛行》:“挥金留客坐,馔玉待钟鸣。”馔:吃喝。

  5、陈王:三国魏曹植,曾被封为陈王。

  6、*乐:*乐观。

  【韵译】:

  你没看见吗?

  黄河之水是由天上而来。

  波涛滚滚奔向东海,永不回头。

  你没看见吗?

  可悲的是高堂明镜照见了白发,早晨如青丝般乌黑,傍晚白得如雪。

  人生得意时,要尽情地寻欢作乐,别让金杯玉露,空对天上明月。

  天地造就我的才干,必有它的用处,即使千金耗尽,还会重新再来。

  烹羊宰牛,且图眼前欢乐,应该痛痛快快一口气喝它三百杯。

  岑勋先生呵,丹邱先生呵,快快进酒吧,杯儿不要停!

  让我为你们唱一曲,请你们侧耳仔细听:

  钟鸣鼓响饮食如玉,何足珍贵?

  我只愿长醉享乐,不愿醒来受罪!

  古来圣贤,生活恐怕都寂寞,世上唯有酒徒,他们却芳名永驻。

  古时陈王曹植曾在*乐观宴饮寻欢,斗酒十千不嫌贵,任性地享乐一番。

  主人呵,为何说我少银钱?

  直接沽取醇酒,咱对饮个醉意绵绵,这一匹名贵的五花马,这一件价值千金的皮裘,叫孩儿们拿去换美酒吧,我与你喝个大醉,同消万古长愁。

  【评析】:

  这首诗意在表达人寿几何,及时行乐,圣者寂寞,饮者留名的虚无消沉思想,愿在长醉中了却一切。诗的开头六句,写人生寿命如黄河之水奔流入海,一去不复重返,如此,应及时行乐,莫负光阴。“天生”十六句,写人生富贵不能长保,因而“千金散尽”“且为乐”。同时指出“自古圣贤皆寂寞”,只有“饮者留名”千古,并以陈王曹植为例,抒发了诗人内心的不*。“主人”六句结局,写诗人酒兴大作,“五花马”、“千金裘”都不足惜,只图一醉方休。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怀。“天生我材必有用”句,是诗人自信为人的自我价值,也流露怀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积极思想感情。

  诗深沉浑厚,气象不凡。情极悲愤狂放,语极豪纵沉着,大起大落,奔放跌宕。

  诗句长短不一,参差错综;节奏快慢多变,一泻千里。

《将进酒》诗词鉴赏2

  《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作品赏析

  【注释】:

  陈王:即

  曹植

  ,

  曹操

  的第三子。

  【简析】:

  《将进酒》属汉乐府《鼓吹曲·铙歌》旧题,内容多写宴饮游乐。诗中表达了对怀才不遇的感叹,又抱着乐观、通达的情怀,也流露了人生几何当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但全诗洋溢着豪情逸兴,取得出色的艺术成就。

  李白咏酒的诗篇极能表现他的个性,这类诗固然数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内容更为深沉,艺术表现更为成熟。《将进酒》即其代表作。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绎即“劝酒歌”,故古词有“将进酒,乘大白”云。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萧士赟)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抒。

  诗篇发端就是两组排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颍阳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故借以起兴。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如此壮浪景象,定非肉眼可以穷极,作者是想落天外,“自道所得”,语带夸张。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味,是短促的单句(如“黄河落天走东海”)所没有的。紧接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恰似一波未*、一波又起。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与前两句把本来壮浪的说得更壮浪,是“反向”的夸张。于是,开篇的这组排比长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衬作用──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却不堕纤弱,可说是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同时也是由长句排比开篇的气势感造成的。这种开篇的手法作者常用,他如“弃我去者,咋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将进酒》诗词鉴赏3

  原文

  宋代:贺铸

  城下路,凄风露,今人犁田古人墓。岸头沙,带蒹葭,漫漫昔时流水今人家。黄埃赤日长安道,倦客无浆马无草。开函关,掩函关,千古如何不见一人闲?

  六国扰,三秦扫,初谓商山遗四老。驰单车,致缄书,裂荷焚芰接武曳长裾。高流端得酒中趣,深入醉乡安稳处。生忘形,死忘名。谁论二豪初不数刘伶?

  译文

  城下的道路,凄冷的风露,今人的耕田原是古人的坟墓。岸边滩头的白沙,连接着成片的蒙葭。昔日漫漫江河流水如今已成陆地,住满了人家。通往长安韵大道,黄尘滚滚,烈日炎炎,疲倦的过客人无水饮马不料草。天下太*又变乱,函谷打开又闭关。千百年来怎见不到一人有空闲?

  秦末时群雄纷争国家大扰,汉高祖刘邦把天下横扫。本以为世风转好,出了不慕荣华的商山四皓。谁知派一介使臣,送一封邀请书,他们就撕下伪装忙不迭地到侯门居住。只有高人名士才能真正领会酒的情趣,沉入醉乡睡到安稳宁静之处。活着放浪忘形,死后无需留名。谁说公子、处士胜过萧洒爱酒的刘伶。

  注释

  将进酒:实名《小梅花》。“将进酒”是作者改题的新名。

  “今人”句:顾况《短歌行》:“城边路,今人犁田古人墓。”顾况:顾况(约727—约815)字逋翁,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晚年自号悲翁,汉族,苏州海盐横山人(今在浙江海宁境内),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

  “岸头沙”三句:顾况《短歌行》:“岸上沙,昔时江水今人家。”蒹葭:一种像芦苇的草。

  “黄埃”句:顾况《长安道》:“长安道,人无衣,马无草。”

  函关:即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县东北,函关为战国秦之东方门户,时*则开,时乱则闭。

  六国扰:指秦末复起之齐、楚、燕、韩,赵、魏。

  三秦扫:指刘邦灭项羽,建立汉朝。

  商山遗四老:又称“商山四皓”。西汉初立,他们四人隐居商山,不为汉臣。这四人是: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角里先生。

  “驰单车”二句:《史记·留侯世家》载:刘邦欲废太子,吕后为保住太子地位,让太子卑辞修书派人请四皓,四皓应请而至。单车:指使者。

  “裂荷”句:芰荷制衣为高士之象征。语出《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此处说“裂荷焚芰”,是指四皓应聘出山自毁高洁,语本孔稚圭《北山移文》“焚芰制而裂荷衣”。接武:犹言接踵。武:足迹。曳长裙:指依附于王侯权贵,裾:衣服的前襟。

  高流:指阮籍、陶渊明、刘伶、王绩等。

  端:真。

  “二豪”句:指贵介公子、缙绅处士。见刘伶《酒德倾》。刘伶:晋“竹林七贤”之一,以嗜酒著称。

  鉴赏

  此词是作者在饱经人生忧患之后对历史、社会的沉思和对人生的抉择。历史、社会是虚幻变化的:古人的坟墓变成了今人的耕田,昔日的江河流水如今变成了村落住上了人家:社会动乱又太*,太*了又动乱:整个人生又是那么劳碌奔忙,疲惫不堪,就像长安道上人无水马无草的倦客。在这虚幻变化的社会历史中,摆在作者面渐的只有荫条路:一是遁入深山做隐士,一是沉入醉乡做酒徒,因为仕进之路早巳堵塞。而追思往古,历史上的所谓高人隐士多属虚伪,君不见秦末汉初的商山四皓,一度以隐居深山不仕新朝而名扬四海,可不久就撕下伪装住进了侯门。看来唯一的人生选择只有像刘伶那样沉入醉乡;旋浪形髌,且尽生前一杯酒,也不管死后有无名。不过,作者表面上看破红尘,实质上他难以看破,也难以真正忘名,不然他就不会这么激愤了。

  自然界的变化,一般比人事变化迟缓。如果自然界都发生了变化,那人事变化之大就可想而知了。沧海桑田的典故,就是说的这种情况。这首词一上来的六句,也是就自然与人事两方面合写这个意思。词句用顾况《悲歌》“边城路,今人犁田昔人墓;岸上沙,昔时流水今人家”,而略加增改。前三句写陆上之变化,墓已成田(用《古诗》“古墓犁为田”之意),有人耕;后三句写水中之变化,水已成陆,有人住。下面“黄埃”二句也从顾况《长安道》“长安道,人无衣,马无草”来,接得十分陡峭。看了墓成田,水成陆。他们依旧为了自己的打算,不顾一切地奔忙着。函谷关是进入长安的必由之路。关开关掩,改朝换代,然而长安道上还是充满了人渴马饥的执迷不悟之徒。歇拍用一问句收束,讥讽之意自见。

  “六国扰”,概括了七雄争霸到秦帝国的统一,“三秦扫”,概括了秦末动乱到汉帝国的统一。“初谓”四句,是指在秦、汉帝国通过长期战争而完成统一事业的过程中,几乎所有人都被卷进去了。词人说,他最初还以为商山中还留下了东园公、角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这四老。谁知道经过统治者写信派车敦请以后,就也撕下了隐士的服饰,一个跟着一个地穿起官服,在帝王门下行走起来了。(商山四皓最初不肯臣事汉高祖,后被张良用计请之出山,保护太子,见《史记·留侯世家》。南齐周彦伦隐居钟山,后应诏出来做官,孔稚圭作《北山移文》来讥讽他,中有“焚芰制而裂荷衣,抗尘容而走俗状”之语。又汉邹阳《上吴王书》中句:“何王之门不可曳长裾乎?”)这四句专写名利场中的隐士,表面上很恬淡,实则非常热中。隐居,只是他们的一种姿态、一种向统治者讨价还价的手段,一到条件讲好,就把原来自我标榜的高洁全部丢了。上面的“初”字、“遗”字和下面的“裂”字、“焚”字、“接”字、“曳”字,不但生动准确,而且相映成趣,既达到嘲讽的目的,也显示了作者的幽默感。不加评论,而这般欺世盗名的人物的'丑态自然如在眼前。

  “高流”以下,正面结出本意。《醉乡记》,隋、唐之际的王绩作,《酒德颂》,晋刘伶作,都是古来赞美饮酒的著名文章。在《记》中,王绩曾假设“阮嗣宗、陶渊明等十数人并游于醉乡,没身不反,死葬其壤,*以为酒仙。”在《颂》中,刘伶曾假设有贵介公子和搢绅处士各一人,起先反对饮酒,后来反而被专门痛饮的那位大人先生所感化。高流,指阮、陶、刘、王一辈人,当然也包括自己在内。末三句是说,酒徒既外生死、忘名利,那么公子、处士这二豪最初不赞成刘伶那位先生,没有人会去计较这些。肯定阮、刘等,也就是否定“长安道”上的“倦客”、“裂荷焚芰”的隐士。(“生忘形”,用杜甫《醉时歌》:“忘形到尔汝,痛饮真吾师。”“死忘名”,用《世说新语·任诞篇》载晋张翰语:“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均与“高流端得酒中趣”切合。)方伯海《〈文选〉集成》评《酒德颂》云:“古人遭逢不幸,多托与酒,谓非此无以隐其干济之略,释其悲愤之怀。”此词以饮酒与争权势、夺名利对立,也是此意。

  此词针对这种普遍存在的历史现象而发出的不*之鸣。作品中所表现的对于那样一些统治者及其帮忙、帮闲们的鄙视,是有其进步意义的。但由于阶级性和世界观的限制,他又只知道向“醉乡”中逃避,即采取不合作的态度,这种消极的生活态度和思想感情又显示了这种进步意义的局限性很大。

  以愤慨、嘲讽的口吻来描写历史上那些一生忙着追求权势和名利的人,占了此词的大部分篇幅。但起笔却从人事无常写起,这样,就好比釜底抽薪,把那些热衷于富贵功名的人都看得冷淡了,从而为下文揭露这些人的丑态埋下伏线,同时也为作者自己最后表示的消极逃避思想埋下伏线。

  张耒《〈东山词〉序》曾指出贺词风格多样化的特点:“夫其盛丽如游金、张之堂,而妖冶如揽嫱、施之袂,幽洁如屈、宋,悲壮如苏、李,览者自知之。”此词和前几首截然不同,也可证明此点。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苏轼的作品在词坛出现以后,其影响是相当广泛的。

  创作背景

  《将进酒·城下路》创作于嘉佑年间。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和贪欲,总是不断地争城夺地,至少也是争名夺利。这种争夺的结果,不但使广大人民遭殃,也使统治阶级中某些道德和才能出众的成员受到压抑和排斥。贺铸就是其中的一个。

  作者介绍

  贺铸(1052~1125) 北宋词人。字方回,号庆湖遗老。汉族,卫州(今河南卫辉)人。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


《将进酒》教案 (菁华5篇)(扩展3)

——《将进酒》教学反思 (菁华3篇)

《将进酒》教学反思1

  《将进酒》这首诗是千古名篇,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内涵丰富、历久弥新。要想上好这堂课,真的很难。诗歌教学究竟如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我深知: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老师要有一桶水。所以我看了《百家讲坛》——“诗仙李白”、“诗歌唐朝”,《唐之韵》——“一代诗仙”等视频,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李白。在此基础上我反复揣摩每一句诗、每一个词,把备课的归属点定位在李白的诗歌魅力和人格魅力上。我决定以读为基本线索,重在对诗歌进行理性思考,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来理解诗歌的内容,体悟诗人的情感。

  可以肯定的几点:

  1、在教学目标的完成上、教学进度的推进上,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际的教学中没有刻意赶教学进度、完成教学环节,而是按学生活动的自然生成来推进课堂,并没有严格的划分各环节的时间。

  2、老师的主导地位没有因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丧失。老师投入激情去带动学生,用鼓励和赞许给学生创造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尽情展示自己。在总结提升阶段,老师的主导地位尤显重要,一句话就有可能成为课堂的亮点。

  课堂效果总体上来看还可以,但仍有不少遗憾:

  1、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没有最大限度的`被激发出来。

  2、诵读指点不够到位。老师在诵读指导上如蜻蜓点水,如落实到具体词语上,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3、这首诗本应让学生当堂背诵,但由于时间关系,设计的背诵环节没来得及进行。

  总的看来,我个人的收获还是很大的,备课的过程就是自我修炼的过程,从中悟出的很多东西对以后的工作和学*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将进酒》教学反思2

  学生都爱读李白的诗,而且觉得读起来很过瘾。李白诗歌的洒脱豪放就像青春对禁忌的叛逆让人快意,究其深一层次的原因,李白的诗歌里是有一种生命的状态的。这是我们年轻时最渴望达到的,不是伦理,不是爱情,不是法律,不是道德,是一个生命对完成生命过程的渴望。在教学时不应仅局限于他的风格、性格的度量,满足于主题的探讨,更应在生命追求上多一些探讨。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得有失,其中一些重要的思路一定会给我的教学带来更多的思考。

  一、“人文之本”——古诗词的归宿

  诗词体现着很多文化价值,它可以内化为“素养”的积淀。教师更应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关注自身道德的完善。在设计教学时,我特别在以下几方面做了强化和引导。

  1。 梳理情感的发展脉络,窥探诗人的诗兴与性灵

  李白的诗往往有点不遵守人间规则,难怪所有评论李白诗的人,到最后都说“瞬息千里若有神助”。所以,李白的诗难工摹,最不可学。他的情感可以随时随地的转,他的诗兴可以随时随处的燃。这首诗除让我们看到狂放愤激外,还让我们看到华丽背后的愁。此处,恰恰是可以辐射的地方。我总结提问道:我们在李白的很多诗中都看到了他的自负、孤独,即使常常面对最豪华的物质。但我们也很少会看见他悲哀愁苦到底,他总会给生命一个巨大的希望。本诗是如何体现的?学生通过对其他诗作的回顾,看到了他精神世界里自信等一些积极的东西。

  2。 哲学性的思考诗情,探讨生命存在的意义

  人往往在凝视时间时,才容易对生命进行领悟。李白也感受到了时间的压迫性,看到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在“将进酒,杯莫停”的豪饮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他极其显露的享乐主义倾向。但如果仅仅停留在这样的归结里,那么我们对于人性的理解就多了些武断。所以我让学生结合古今认识和个人经验来谈我们对生命的选择和担待。课堂上学生的确触思如泉涌,曹操、苏轼、辛弃疾、晏殊等人成了学生热议的对象。在人物、诗词的品评中,学生对生命的看待也多了一些选择。

  但是反观教学,我引导学生在人文性的解读探讨中,还是有很多的不足。主要表现为简单的问题重复化,深入的问题单薄化。引用蒋勋老师的话说“单纯在文学上努力是不够的,还要关注文化,只有整个文化格局发展到一定程度,文学才能应运而生。我们一直在做文艺,其实是没用的。因为大的文化框架不完整,文学会无所依附。”,那么我想教师在教学时多一些对文化的忧患意识,多一些对格局的关注,始终是大有裨益的。在丰富学生认知的同时,还能够建构起学生的思维框架,何乐而不为呢。

  二、“反复吟咏”——古诗的立足点

  这首诗本就是可以在生活中大声唱出来的,它又是首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劝酒歌,所以在设计时,我试图在民间化、民俗味的氛围营造中,让学生带着生活体验走进诗歌的学*。课堂上学生的兴趣马上被激发起来,参与到了行酒令唱酒歌的活动中。

  在品读的过程中,还是有太多遗憾的。为了课程目标的顺利完成,为了学生的迁移思考多些体现,我剥夺了学生的大量诵读时间,因此诵读只流于形式,无法贯穿始终。

  三、“定位不等于定向”——诗无达诂

  上完这节课,总觉得欠缺一些东西的植入。在和组内老师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后,我也做了深入的整理和反思,我认为是少了一些诗人个体差异性的比较。在我们的文学中,激情常常被压抑,会以比较含蓄的方法处理,而李白是唯一能把激情释放出来的人。我们总会把李白创造出的风格迥异的诗歌形式归结为他的情感饱满、洋溢到形式无法容纳,所以有了这样浪漫而不拘泥的表达。因而,也就完全认为是他洒脱狂放的个性使然。那么,若要论及个性,他的个性可不是这一两个词语能概括的。所以,在教学时应在诗人不同诗歌的比较中扭转对诗人的定向认识,丰富对诗人、时代的多元化看待。比如在《月下独酌》中,我们可以看到李白骄傲到喝酒只跟月亮喝,他的孤独在和宇宙的对话中消解了。《蜀道难》简直将浪漫诗发挥到了极致,他不是在写文字,他会把我们带到视觉和听觉的震荡中。写《将进酒》的李白豪迈粗犷,而写《长干行》的李白却成了一个哀怨的女子。所以他生命的丰富性就在于他能够多样的转换角色,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大唐”的豁达、包容以及时代文化的多样性。

  全世界知名度最高的汉语诗人是李白,他的诗被翻译成很多语言,他的创作不仅将汉语诗推到了极致,而且抵达了其他语言系统。他创造了许多我们今天都在用的成语,即使他用到了典故,我们依然能够读的明白晓畅。因此,激发引导学生读李白的不同类型的诗作,也应是我们教学的波及点。

  当然,教学是门遗憾的艺术,正因为遗憾,我们才可以有更多的思考和创造。反思是促进教学成效的有力武器,我想,努力思索如何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才是师生共同的追求。

《将进酒》教学反思3

  《将进酒》这首诗是千古名篇,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内涵丰富、历久弥新。要想上好这堂课,真的很难。诗歌教学究竟如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我深知: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老师要有一桶水。所以我看了《百家讲坛》——“诗仙李白”、“诗歌唐朝”,《唐之韵》——“一代诗仙”等视频,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李白。在此基础上我反复揣摩每一句诗、每一个词,把备课的归属点定位在李白的诗歌魅力和人格魅力上。我决定以读为基本线索,重在对诗歌进行理性思考,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来理解诗歌的内容,体悟诗人的情感。

  可以肯定的几点:

  1、在教学目标的完成上、教学进度的推进上,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际的教学中没有刻意赶教学进度、完成教学环节,而是按学生活动的自然生成来推进课堂,并没有严格的划分各环节的时间。

  2、老师的主导地位没有因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丧失。老师投入激情去带动学生,用鼓励和赞许给学生创造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尽情展示自己。在总结提升阶段,老师的主导地位尤显重要,一句话就有可能成为课堂的亮点。

  课堂效果总体上来看还可以,但仍有不少遗憾:

  1、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没有最大限度的被激发出来。

  2、诵读指点不够到位。老师在诵读指导上如蜻蜓点水,如落实到具体词语上,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3、这首诗本应让学生当堂背诵,但由于时间关系,设计的背诵环节没来得及进行。

  总的看来,我个人的收获还是很大的,备课的过程就是自我修炼的过程,从中悟出的很多东西对以后的工作和学*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将进酒》教案 (菁华5篇)(扩展4)

——将进酒原文翻译 (菁华5篇)

将进酒原文翻译1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倾耳听 一作: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不足贵 一作:何足贵;不复醒 一作:不愿醒/不用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古来 一作:自古;惟 通:唯)

  陈王昔时宴*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译文

  你难道看不见那黄河之水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从不再往回流。

  你难道看不见那年迈的父母,对着明镜悲叹自己的白发,早晨还是满头的黑发,怎么才到傍晚就变成了雪白一片。

  每个人的出生都一定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黄金千两(就算)一挥而尽,它也还是能够再得来。

  我们烹羊宰牛姑且作乐,(今天)一次性痛快地饮三百杯也不为多!

  岑夫子,丹丘生啊!快喝酒吧!不要停下来。

  让我来为你们高歌一曲,请你们为我倾耳细听:

  整天吃山珍海味的豪华生活有何珍贵,只希望醉生梦死而不愿清醒。

  自古以来圣贤无不是冷落寂寞的,只有那会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

  陈王曹植当年宴设*乐观的事迹你可知道,斗酒万千也豪饮,让宾主尽情欢乐。

  主人呀,你为何说钱不多?只管买酒来让我们一起痛饮。

  那些什么名贵的五花良马,昂贵的千金狐裘,把你的小儿喊出来,都让他拿去换美酒来吧,让我们一起来消除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

  注释

  ⑴将进酒:属汉乐府旧题。将(qiāng):愿,请。

  《将进酒》选自《李太白全集》。

  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岑勋曾多次应邀到嵩山(在今河南登封市境内)元丹丘家里做客。

  ⑵君不见:你没有看见吗?是乐府体诗中提唱的常用语。君:你,此为泛指。

  天上来:黄河发源于青海,因那里地势极高,故称。

  ⑶高堂:在高堂上。另译为父母。

  朝:早晨。青丝:黑发。此句意为在高堂上面对明镜,深沉悲叹那一头白发。

  ⑷得意:适意高兴的时候。

  ⑸须:应当。尽欢:纵情欢乐。千金:大量钱财。还复来:还会再来。且为乐:姑且作乐。会须:应当。

  ⑹岑夫子:指岑(cén)勋。丹丘生:元丹丘。二人均为李白的好友。

  ⑺杯莫停:一作“君莫停”。

  ⑻与君:给你们,为你们。君,指岑、元二人。

  ⑼倾耳听:一作“侧耳听”。倾耳:表示注意去听。

  ⑽钟鼓:富贵人家宴会中奏乐使用的乐器。

  馔(zhuàn)玉:美好的食物。形容食物如玉一样精美。馔,食物。玉,像玉一般美好。

  ⑾不愿醒:也有版本为“不用醒”或“不复醒”。(现高中教材之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古代诗歌诗歌散文欣赏中是----但愿长醉不愿醒)

  ⑿陈王:指陈思王曹植。

  *乐:*乐观,宫殿名。在洛阳西门外,为汉代富豪显贵的娱乐场所。

  恣(zì):放纵,无拘无束。

  谑(xuè):玩笑 。

  ⒀言少钱:一作“言钱少”。

  ⒁径须:干脆,只管,尽管。

  沽(gū):通“酤”,买或卖,这里指买。

  ⒂五花马:指名贵的马。一说毛色作五花纹,一说颈上长毛修剪成五瓣。千金裘:价值千金的皮衣。将出:拿去。

  ⒃尔:你们,指岑夫子和丹丘夫。

  销:同“消”。万古愁:无穷无尽的愁闷。

  ⒄圣贤:一般指圣人贤士,又另指古时的酒名

  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由道士吴人筠推荐,由唐玄宗招进京,命李白为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谗悔,于天宝三年(744年),李白被排挤出京,唐玄宗赐金放还。此后,李白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

  关于这首的写作时间,说法不一。黄锡珪《李太白编年诗集目录》系于天宝十一载(752)。一般认为这是李白天宝年间离京后,漫游梁、宋,与友人岑勋、元丹丘相会时所作。

  此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8年之久。这一时期,李白多次与友人岑勋(岑夫子)应邀到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丹丘生)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借酒放歌。诗人在政治上被排挤,受打击,理想不能实现,常常借饮酒来发泄胸中的郁积。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以抒发满腔不*之气。

将进酒原文翻译2

  将进酒·琉璃钟 唐朝 李贺

  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

  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将进酒》译文

  酒杯用的是琉璃钟,酒是琥珀色的,还有珠红的。经过烹、炮的马肉(龙)和雄雉(凤)拿到口中吃的时候,还能听到油脂被烧烤时的油爆声,像是在哭泣。用绫罗锦绣做的帷幕中充满了香气。罗帏之中,除了食品与酒的香气外,还有白齿的歌伎的吟唱和细腰的舞女和着龙笛的吹奏、鼍鼓的敲击在舞蹈。宴饮的时间是一个春天的黄昏,他们已欢乐终日了,他们饮掉了青春,玩去了如花的大好时光。桃花被鼓声震散了,被舞袖拂乱了,落如红雨,他们把如花的青春白白地浪费了。我奉劝你们要像他们那样,终日喝个酩酊大醉吧,由于酒已被你们喝光,酒鬼刘伶坟上已经无酒可洒了!

  《将进酒》译文二

  明净的琉璃杯中,斟满琥珀色的美酒,淅淅沥沥槽床滴,浓红恰似火齐珠,煮龙肝,爆凤髓,油脂白,点点又似泪珠涌,锦乡帷帘挂厅堂,春意呵浓浓,笛声悠扬如龙吟,敲起皮鼓响咚咚,吴娃楚女,轻歌软舞,其乐也融融,何况春光渐老日将暮,桃花如雨,飘落满地红,劝世人,不如终日醉呵呵,一日归黄土,纵是酒仙如刘伶,望一杯,也只是,痴人说梦。

  《将进酒》注释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萧铙歌的曲调,这里意为“劝酒歌”。

  琉璃钟:形容酒杯之名贵。钟:盛酒的器皿。

  琥珀:色黄净,喻指美酒。琥珀是数千万年前的树脂被埋藏于地下,经过一定的化学变化后形成的一种树脂化石,是一种有机的似矿物。琥珀的形状多种多样,表面常保留着当初树脂流动时产生的纹路,内部经常可见气泡及古老昆虫或植物碎屑。颜色一般为黄红色,透明到半透明。这里借喻酒色透明香醇。

  真珠红:真珠即珍珠,这里借喻酒色。

  烹是炮凤:指厨肴珍异。

  槽酒:酿酒的器皿。真珠:喻酒色的柔润莹洁。真珠红:名贵的红酒。

  玉脂泣:比喻油脂在烹煮时发出的声音。

  罗帏:一作“罗屏”。

  龙笛:长笛。

  鼍(tuó)鼓:用鼍皮制作的鼓。鼍:扬子鳄。

  酩酊:大醉。

  刘伶:晋人,“竹林七贤”之一,以嗜酒著称,著有《酒德颂》。

  《将进酒》鉴赏

  这首诗将一个宴饮歌舞的场面写的缤纷绚烂,有声有色,形神兼备,兴会淋漓,写且以精湛的艺术技巧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切体验。

  这首诗的前五句描写一幅奇丽熏人的酒宴图,场面绚丽斑斓,有声有色,给读者极强烈的感官刺激。作者似乎不遗余奇地搬出华艳词藻、精美名作,目不暇接:“琉璃钟”、“琥珀浓”、“真珠红”、“烹龙炮风”、“罗帏绣幕”,作者用这样密集的华丽字眼描绘了一场华贵丰盛的筵宴。其作象之华美,色泽之瑰丽,简直无以复加。

  诸作象之间没有动词连接,就像一组蒙太奇镜头,将画面与画面按照内在逻辑顺序一一呈现出来。杯、酒、滴酒的槽床……这些具体意象的相继出现,给读者酒宴进行着的意念。这种省略叙写语言的手法,不但大大增加了形象的密度,同时也能启迪读者活跃的联想,使之主动地去填补、丰富那作象之间的空白。

  “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四句写宴乐的鼓点愈来愈急,连串三字句法衬得歌繁舞急,仅十二字,就将音乐歌舞之美妙写得尽态极妍。不仅让读者目不暇视,甚至耳不暇接。这似乎已不是普通宴饮,而是抵液的狂欢。下面的诗句作者开始解释这炊金馔玉,浩歌狂舞的原因。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春光正美,太阳却冷酷地移向地*线;青春正美,白发却已在悄悄滋长。曾在繁茂的桃花园中,看花瓣随风如雨而落,那真是令人目眩神迷的美。但每一秒的美丽,都是以液亡为代价的。何等奢侈的美丽。人们伸出手想挽留残春,但最终留下的,只是那空荡荡的枝头和指间的几片残红。在这凄艳的花雨中,在这渐渐拉长的日影下,愈转愈急的歌弦舞步是想追上时间的脚步,在时间鼓点均匀而无情的敲击声中,入唇的玉液琼浆己变得苦逃。

  “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诗的前一部分是大段关于人间乐事瑰丽夸张的描写:美酒佳肴,欢歌曼舞,人生之乐似乎莫过于此。但结尾笔锋倏转,出人意料地出现了液的意念和“坟上土”的惨淡形象,透露出一片苦逃幽怨的意绪。时光难逗留,诗人遂道,罢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既是壶中日月长,就多喝几杯,终日酩酊吧,无知无觉也就没有困扰了。何况哪怕好酒如刘伶,液后想喝酒亦不可得。可酒写不是真的就能令人忘忧。刘伶“一醉一石,五斗解醒”也未必真的逃避了痛苦。狂呼痛饮,及时行乐固然痛快,但是,即使秉烛夜游,人生又有几何,再回首已百年身,酒闲人寂之后,留下的只有深沉的孤独和空虚之感。况且生时的辉煌更加衬托出液后的悲凉,正是前后这种极度的反差和不协调给读者带来极大的震撼。人间乐事极奇地反衬出液的可悲,终日醉酒和暮春之愁思又回过来表露出生的无聊,这就是诗人内心深处所隐藏的液既可悲而生亦无聊的最大的矛盾和苦闷。人生总难免面对差别,在差别面前,庄子喜欢否定它,以求心灵的宽慰和淡泊;作者李贺则喜欢确认它、甚至放大它,以强化主体对生命、生活的敏感和执著。他为此宁愿悲愤伤感,宁愿陷入感性的深渊而不愿自拔。

  这首诗以幽遽朦胧、瑰艳凄冷的意境,生动灵澈、神奇超常的意象,构设意与境浑的美学特质,充分表达诗人身处病态社会的烦闷、压抑、凄凉与愤激心绪,给读者以深刻的精神启示和审美感受。

  《将进酒》简析

  此诗用大量篇幅烘托及时行乐的情景,作者似乎不遗余力地搬出华艳词藻、精美名物。这是一首讽喻诗,既形象夸张地反映了统治者的豪华奢侈,又从跳跃的蒙太奇镜头中开拓了读者的联想,并写出了自己对生活“死既可悲,生也无聊”的苦闷心理。

将进酒原文翻译3

  原文:

  将(qiāng)进酒

  〖唐〗李白

  {乐府诗集}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huán)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会须:应当)

  岑(cén)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高中教材也用作:“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注:此处也可作“倾耳听”)

  钟鼓馔(zhuàn)玉何足贵(注:此处也可作“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注:“复”在人教版高中选修教材中作“用”,也有版本为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乐(lè),斗酒十千恣(zì)欢谑(xuè)。

  主人何为言少钱(注:此处也可作“言钱少”),径(jìng)须沽(gū)取对君酌(zhuó)。(径须:直截了当。)

  五花马,千金裘(qiú),呼儿将(jiāng)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词语解释:

  青丝:喻指黑发。

  雪:指白发。

  会须:正应当。

  岑夫子:指岑勋,李白之友。夫子是尊称。

  丹丘生:元丹丘,李白好友。也是当时的隐士。生,是对*辈朋友的称呼。

  杯莫停:又作“君莫停”。

  钟鼓馔玉:泛指豪门贵族的奢华生活。钟鼓,鸣钟击鼓作乐。馔(zhuàn)玉:精美的饭食。

  高堂:有时可指父母,在此指高高的厅堂。

  沽:通“酤”买。

  销:同“消”。

  恣:纵情任意。

  诗文解释:

  [泛指]你(或我)没有看到汹涌的黄河之水是从天上倾覆而下,滚滚东去,奔腾至海,永不复还。

  [泛指]你(或我)没有看到正直和邪恶得到公正的对待而慷慨悲愤白了头发,晨曦还恰似青丝,入暮便已如皓然霜雪。

  人生得意之时既需纵情欢乐,莫让金樽空淌一波月色。

  苍天造就我雄才伟略就必有用武之地,千金散尽亦有失而复得之日。

  烹羊宰牛聊以享乐,只一豪饮便应当是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继续喝啊,切莫停下。

  我要为你们唱一曲,请你为我倾耳细细听:

  钟鸣鼎食有何富足,只但愿长久沉醉下去再也不复清醒。

  自古以来圣人贤子皆被世人冷落,唯有寄情于酒的饮者才能留下美名。

  陈王曹植曾在*乐观大摆酒宴,畅饮名贵好酒,尽情欢乐。

  主人啊,为什么说钱已经不多了呢,那就应当买了酒来让我们恣意畅饮啊!

  牵来名贵的五花马,取出豪奢的千金裘,叫孩子们拿去统统换了美酒,

  我要与你们一起借这千杯美酒,消融那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

将进酒原文翻译4

  原文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注释

  ⑴将进酒:属汉乐府旧题。将(qiāng):请。将进酒选自《李太白全集》。这首大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岑勋曾多次应邀到嵩山(在今河南登封市境内)元丹丘家里做客。

  ⑵君不见:乐府中常用的一种夸语。天上来:黄河发源于青海,因那里地势极高,故称。

  ⑶高堂:指的是父母。青丝:黑发。此句意为年迈的父母明镜中看到了自己的白发而悲伤。

  ⑷得意:适意高兴的时候。

  ⑸会须:应当。会,须,皆有应当的意思。

  ⑹岑夫子:指岑(cén)勋。丹丘生:元丹丘。二人均为李白的好友。

  ⑺杯莫停:一作“君莫停”。

  ⑻与君:给你们,为你们。君,指岑、元二人。

  ⑼倾耳听:一作“侧耳听”。

  ⑽钟鼓:富贵人家宴会中奏乐使用的乐器。馔(zhuàn)玉:美好的食物。形容食物如玉一样精美。馔,吃喝。玉,像玉一般美好。

  ⑾不复醒:也有版本为“不用醒”或“不愿醒”。(现高中教材之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古代诗歌诗歌散文欣赏中是----但愿长醉不愿醒)

  ⑿陈王:指陈思王曹植。*乐:观名。在洛阳西门外,为汉代富豪显贵的娱乐场所。恣(zì):放纵,无拘无束。谑(xuè):玩笑。

  ⒀言少钱:一作“言钱少”。

  ⒁径须:干脆,只管。沽(gū):通“酤”,买或卖,这里指买。

  ⒂五花马:指名贵的马。一说毛色作五花纹,一说颈上长毛修剪成五瓣。

  ⒃尔:你。销:同“消”。

  译文

  你没见那黄河之水从天上奔腾而来,

  波涛翻滚直奔东海,再也没有回来。

  你没见那年迈的父母,对着明镜感叹自己的白发,

  年轻时候的满头青丝如今已是雪白一片。

  人生得意之时应当纵情欢乐,

  莫要让这金杯无酒空对明月。

  每个人只要生下来就必有用处,

  黄金千两一挥而尽还能够再来。

  我们烹羊宰牛姑且作乐,

  一次痛饮三百杯也不为多!

  岑夫子和丹丘生啊!

  快喝吧!别停下杯子。

  我为你们高歌一曲,

  请你们都来侧耳倾听:

  钟鸣馔食的豪华生活有何珍贵,

  只希望长驻醉乡不再清醒。

  自古以来圣贤这两种酒是寂寞的,

  只有那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

  陈王曹植当年宴设乐*关你可知道,

  斗酒万钱也豪饮宾主尽情欢乐。

  主人呀,你为何说我的钱不多?

  你只管端出酒来让我喝。

  五花千里马,千金狐皮裘,

  快叫那侍儿拿去换美酒,

  我和你们共同消解这万古愁!

  赏析

  李白咏酒的诗篇极能表现他的个性,这类诗固然数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内容更为深沉,艺术表现更为成熟。《将进酒》即其代表作。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绎即“劝酒歌”,故古词有“将进酒,乘大白”云。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萧士赟)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抒发。

  诗篇发端就是两组排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颍阳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故借以起兴。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如此壮浪景象,定非肉眼可以穷极,作者是想落天外,“自道所得”,语带夸张。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味,是短促的单句(如“黄河落天走东海”)所没有的。紧接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恰似一波未*、一波又起。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之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与前两句把本来壮浪的说得更壮浪,是“反向”的夸张。于是,开篇的这组排比长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衬作用——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却不堕纤弱,可说是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同时也是由长句排比开篇的气势感造成的。这种开篇的手法作者常用,他如“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沈德潜说:“此种格调,太白从心化出”,可见其颇具创造性。此诗两作“君不见”的呼告(一般乐府诗只于篇首或篇末偶一用之),又使诗句感情色彩大大增强。诗有所谓大开大阖者,此可谓大开。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悲感虽然不免,但悲观却非李白性分之所*。在他看来,只要“人生得意”便无所遗憾,当纵情欢乐。五六两句便是一个逆转,由“悲”而翻作“欢”“乐”。从此直到“杯莫停”,诗情渐趋狂放。“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梁园吟》),行乐不可无酒,这就入题。但句中未直写杯中之物,而用“金樽”“对月”的形象语言出之,不特生动,更将饮酒诗意化了;未直写应该痛饮狂欢,而以“莫使”“空”的双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调。“人生得意须尽欢”,这似乎是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然而只不过是现象而已。诗人“得意”过没有?“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玉壶吟》)——似乎得意过;然而那不过是一场幻影,“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又似乎并没有得意,有的是失望与愤慨。但并不就此消沉。诗人于是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是一个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有用”而“必”,非常自信,简直像是人的价值宣言,而这个人——“我”——是须大写的。于此,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入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正是“长风破浪会有时”,应为这样的未来痛饮高歌,破费又算得了什么——“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又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能驱使金钱而不为金钱所使,真足令一切凡夫俗子们咋舌。诗如其人,想诗人“曩者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上安州裴长史书》),是何等豪举。故此句深蕴在骨子里的豪情,绝非装腔作势者可得其万一。与此气派相当,作者描绘了一场盛筵,那决不是“菜要一碟乎,两碟乎?酒要一壶乎,两壶乎?”而是整头整头地“烹羊宰牛”,不喝上“三百杯”决不甘休。多痛快的筵宴,又是多么豪壮的诗句!

  至此,狂放之情趋于高潮,诗的旋律加快。诗人那眼花耳热的醉态跃然纸上,恍然使人如闻其高声劝酒:“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几个短句忽然加入,不但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而且写来逼肖*上声口。既是生逢知己,又是酒逢对手,不但“忘形到尔汝”,诗人甚而忘却是在写诗,笔下之诗似乎还原为生活,他还要“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以下八句就是诗中之歌了。这着想奇之又奇,纯系神来之笔。

  “钟鼓馔玉”意即富贵生活(富贵人家吃饭时鸣钟列鼎,食物精美如玉),可诗人以为“不足贵”,并放言“但愿长醉不复醒”。诗情至此,便分明由狂放转而为愤激。这里不仅是酒后吐狂言,而且是酒后吐真言了。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当位至卿相,飞黄腾达,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说富贵“不足贵”,乃出于愤慨。以下“古来圣贤皆寂寞”二句亦属愤语。诗人曾喟叹“自言管葛竟谁许”,所以说古人“寂寞”,也表现出自己“寂寞”。因此才愿长醉不醒了。这里,诗人已是用古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了。说到“唯有饮者留其名”,便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并化用其《名都篇》“归来宴*乐,美酒斗十千”之句。古来酒徒历历,而偏举“陈王”,这与李白一向自命不凡分不开,他心目中树为榜样的是谢安之类高级人物,而这类人物中,“陈王”与酒联系较多。这样写便有气派,与前文极度自信的口吻一贯。再者,“陈王”曹植于丕、睿两朝备受猜忌,有志难展,亦激起诗人的同情。一提“古来圣贤”,二提“陈王”曹植,满纸不*之气。此诗开始似只涉人生感慨,而不染政治色彩,其实全篇饱含一种深广的忧愤和对自我的信念。诗情所以悲而不伤,悲而能壮,即根源于此。

  刚露一点深衷,又回到说酒了,而且看起来酒兴更高。以下诗情再入狂放,而且愈来愈狂。“主人何为言少钱”,既照应“千金散尽”句,又故作跌宕,引出最后一番豪言壮语:即便千金散尽,也当不惜将出名贵宝物——“五花马”(毛色作五花纹的良马)、“千金裘”来换取美酒,图个一醉方休。这结尾之妙,不仅在于“呼儿”“与尔”,口气甚大;而且具有一种作者一时可能觉察不到的将宾作主的任诞情态。须知诗人不过是被友招饮的客人,此刻他却高踞一*,气使颐指,提议典裘当马,几令人不知谁是“主人”。浪漫色彩极浓。快人快语,非不拘形迹的豪迈知交断不能出此。诗情至此狂放至极,令人嗟叹咏歌,直欲“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情犹未已,诗已告终,突然又迸出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与开篇之“悲”关合,而“万古愁”的含义更其深沉。这“白云从空,随风变灭”的结尾,显见诗人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通观全篇,真是大起大落,非如椽巨笔不办。

  《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写法,又有鬼斧神工、“绝去笔墨畦径”之妙,既非鑱刻能学,又非率尔可到。通篇以七言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极参差错综之致;诗句以散行为主,又以短小的对仗语点染(如“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马,千金裘”),节奏疾徐尽变,奔放而不流易。《唐诗别裁》谓“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此篇足以当之。

将进酒原文翻译5

  将进酒·琉璃钟 唐朝 李贺

  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

  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将进酒》译文

  酒杯用的是琉璃钟,酒是琥珀色的,还有珠红的。经过烹、炮的马肉(龙)和雄雉(凤)拿到口中吃的.时候,还能听到油脂被烧烤时的油爆声,像是在哭泣。用绫罗锦绣做的帷幕中充满了香气。罗帏之中,除了食品与酒的香气外,还有白齿的歌伎的吟唱和细腰的舞女和着龙笛的吹奏、鼍鼓的敲击在舞蹈。宴饮的时间是一个春天的黄昏,他们已欢乐终日了,他们饮掉了青春,玩去了如花的大好时光。桃花被鼓声震散了,被舞袖拂乱了,落如红雨,他们把如花的青春白白地浪费了。我奉劝你们要像他们那样,终日喝个酩酊大醉吧,由于酒已被你们喝光,酒鬼刘伶坟上已经无酒可洒了!

  《将进酒》译文二

  明净的琉璃杯中,斟满琥珀色的美酒,淅淅沥沥槽床滴,浓红恰似火齐珠,煮龙肝,爆凤髓,油脂白,点点又似泪珠涌,锦乡帷帘挂厅堂,春意呵浓浓,笛声悠扬如龙吟,敲起皮鼓响咚咚,吴娃楚女,轻歌软舞,其乐也融融,何况春光渐老日将暮,桃花如雨,飘落满地红,劝世人,不如终日醉呵呵,一日归黄土,纵是酒仙如刘伶,望一杯,也只是,痴人说梦。

  《将进酒》注释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萧铙歌的曲调,这里意为“劝酒歌”。

  琉璃钟:形容酒杯之名贵。钟:盛酒的器皿。

  琥珀:色黄净,喻指美酒。琥珀是数千万年前的树脂被埋藏于地下,经过一定的化学变化后形成的一种树脂化石,是一种有机的似矿物。琥珀的形状多种多样,表面常保留着当初树脂流动时产生的纹路,内部经常可见气泡及古老昆虫或植物碎屑。颜色一般为黄红色,透明到半透明。这里借喻酒色透明香醇。

  真珠红:真珠即珍珠,这里借喻酒色。

  烹是炮凤:指厨肴珍异。

  槽酒:酿酒的器皿。真珠:喻酒色的柔润莹洁。真珠红:名贵的红酒。

  玉脂泣:比喻油脂在烹煮时发出的声音。

  罗帏:一作“罗屏”。

  龙笛:长笛。

  鼍(tuó)鼓:用鼍皮制作的鼓。鼍:扬子鳄。

  酩酊:大醉。

  刘伶:晋人,“竹林七贤”之一,以嗜酒著称,著有《酒德颂》。

  《将进酒》鉴赏

  这首诗将一个宴饮歌舞的场面写的缤纷绚烂,有声有色,形神兼备,兴会淋漓,写且以精湛的艺术技巧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切体验。

  这首诗的前五句描写一幅奇丽熏人的酒宴图,场面绚丽斑斓,有声有色,给读者极强烈的感官刺激。作者似乎不遗余奇地搬出华艳词藻、精美名作,目不暇接:“琉璃钟”、“琥珀浓”、“真珠红”、“烹龙炮风”、“罗帏绣幕”,作者用这样密集的华丽字眼描绘了一场华贵丰盛的筵宴。其作象之华美,色泽之瑰丽,简直无以复加。

  诸作象之间没有动词连接,就像一组蒙太奇镜头,将画面与画面按照内在逻辑顺序一一呈现出来。杯、酒、滴酒的槽床……这些具体意象的相继出现,给读者酒宴进行着的意念。这种省略叙写语言的手法,不但大大增加了形象的密度,同时也能启迪读者活跃的联想,使之主动地去填补、丰富那作象之间的空白。

  “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四句写宴乐的鼓点愈来愈急,连串三字句法衬得歌繁舞急,仅十二字,就将音乐歌舞之美妙写得尽态极妍。不仅让读者目不暇视,甚至耳不暇接。这似乎已不是普通宴饮,而是抵液的狂欢。下面的诗句作者开始解释这炊金馔玉,浩歌狂舞的原因。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春光正美,太阳却冷酷地移向地*线;青春正美,白发却已在悄悄滋长。曾在繁茂的桃花园中,看花瓣随风如雨而落,那真是令人目眩神迷的美。但每一秒的美丽,都是以液亡为代价的。何等奢侈的美丽。人们伸出手想挽留残春,但最终留下的,只是那空荡荡的枝头和指间的几片残红。在这凄艳的花雨中,在这渐渐拉长的日影下,愈转愈急的歌弦舞步是想追上时间的脚步,在时间鼓点均匀而无情的敲击声中,入唇的玉液琼浆己变得苦逃。

  “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诗的前一部分是大段关于人间乐事瑰丽夸张的描写:美酒佳肴,欢歌曼舞,人生之乐似乎莫过于此。但结尾笔锋倏转,出人意料地出现了液的意念和“坟上土”的惨淡形象,透露出一片苦逃幽怨的意绪。时光难逗留,诗人遂道,罢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既是壶中日月长,就多喝几杯,终日酩酊吧,无知无觉也就没有困扰了。何况哪怕好酒如刘伶,液后想喝酒亦不可得。可酒写不是真的就能令人忘忧。刘伶“一醉一石,五斗解醒”也未必真的逃避了痛苦。狂呼痛饮,及时行乐固然痛快,但是,即使秉烛夜游,人生又有几何,再回首已百年身,酒闲人寂之后,留下的只有深沉的孤独和空虚之感。况且生时的辉煌更加衬托出液后的悲凉,正是前后这种极度的反差和不协调给读者带来极大的震撼。人间乐事极奇地反衬出液的可悲,终日醉酒和暮春之愁思又回过来表露出生的无聊,这就是诗人内心深处所隐藏的液既可悲而生亦无聊的最大的矛盾和苦闷。人生总难免面对差别,在差别面前,庄子喜欢否定它,以求心灵的宽慰和淡泊;作者李贺则喜欢确认它、甚至放大它,以强化主体对生命、生活的敏感和执著。他为此宁愿悲愤伤感,宁愿陷入感性的深渊而不愿自拔。

  这首诗以幽遽朦胧、瑰艳凄冷的意境,生动灵澈、神奇超常的意象,构设意与境浑的美学特质,充分表达诗人身处病态社会的烦闷、压抑、凄凉与愤激心绪,给读者以深刻的精神启示和审美感受。

  《将进酒》简析

  此诗用大量篇幅烘托及时行乐的情景,作者似乎不遗余力地搬出华艳词藻、精美名物。这是一首讽喻诗,既形象夸张地反映了统治者的豪华奢侈,又从跳跃的蒙太奇镜头中开拓了读者的联想,并写出了自己对生活“死既可悲,生也无聊”的苦闷心理。


《将进酒》教案 (菁华5篇)(扩展5)

——将进酒优秀教案 (菁华3篇)

将进酒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1、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清诗歌情感变化线索,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用世)。

  2、探究诗人狂放性格的由来,体味本诗体现的浪漫主义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

  体味诗人跌宕起伏的感情;探究诗人狂放性格的由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大家猜一个简单的谜语:酉时下大雨。(酒)

  “酒”是一种文化,它与*古代诗人似乎结上了不解之缘。他们或仗酒力助发豪兴,举杯而灵感纷来;或借酒来排遣愁绪,饮酣而笔底奔腾。无数名句佳篇都与滟滟美酒相互辉映。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在《不见》还用“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来概括他的一生。现在就让我们来欣赏李白的一首劝酒诗《将进酒》。(朗诵全诗)

  (二)简介背景

  我们在学*《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时候知道,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应邀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怀。

  (三)解题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将,读qiāng,“请”“愿”的意思。“将进酒”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四)整体感知

  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题以积极的内容,这是值得重视的。但是,李白的狂歌痛饮毕竟是一种消极行为,这是他的傲世态度和豪放不羁的个性使然,是无法改变的。杜甫在结识他之初就看出了这一点,曾试图说服他,写道:“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赠李白》)杜甫这个批评是正确的,但我们也不可忽视李白的饮酒诗中仍包含着积极的内容。

  给学生五分钟朗诵全文(先自由读,再1齐读),要求其注意作者的感情变化(读后点评)。

  (五)鉴赏要点

  1、三种主要情感

  (1)显示了诗人对未来充满无限的信心: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流露出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之意: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3)表达诗人蔑视权贵,尽吐郁积在胸的不*之气: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2、感情上大起大落

  这首诗中,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可分四个层次:

  开头四句写悲壮之情。

  (诗人一落笔就写黄河景象)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作者似乎一下子就把读者指引到波涛汹涌的黄河岸边,观赏水从天来,东流入海的壮观景象。)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两句极言人生短促。)

  开头四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有慷慨生悲之意,这是非同寻常的。

  之前,诗人写黄河,颇能显示它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如“黄河如丝天际来”“洪波奔流射东海”(《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公无渡河》)等,其基调是壮;这次则不同——诗人仿佛站在高山之巅,顷刻间就着遍了它的万里流程,因有“不复回”之叹,尽管也写出了黄河的气魄之大,其基调却是悲。由此联想人生,诗人头脑中便出现了这样一幅图景:高堂之上,人们对镜自视,两鬓斑斑,真是“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歌其十五》)。流光易逝,人的一生竟像朝暮之间一样短促啊!至此,诗人的悲意更浓了。

  感情朗读(自己先示范,后学生齐读)

  但诗人深知“白发如丝悲何益”(《前有樽酒行》),因而立即转悲为欢。所以“人生”以下六句转而写欢乐之情。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尽管诗人在政治上并不“得意”,但在他看来,朋友间的聚会也同样是人生中的快事,大家何不高高兴兴地痛饮一场呢!想到这,他顿生豪情,相信自己将来必能作出一番事业,对区区金钱也毫不在意。于是连呼“烹羊宰牛”(此处用典:“烹羊宰牛且为乐”语本曹植《箜篌引》),准备像东汉大学者郑玄那样“一饮三百杯”。“且为乐”就是姑且作乐,也就是把不愉快的事情丢开不想。(提问:诗人的这种欢乐是真实的吗?仅仅为了一醉方休吗?)诗人这种欢乐感情是真实的,也是高尚的,不同于凡夫俗子的只图一醉方休,因为他说出了“尽欢”的正当理由。

  女生感情朗读。

  “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钟鼓”本意指乐器,这里做“击鼓作乐”解;“馔玉”指精美的食品。“钟鼓馔玉”在这里是富贵利禄的代称。

  待到酒宴开始,诗人举杯劝饮,他的感情突然由欢乐转为愤激,这是因为他要借此把长期郁积在胸的不*之气一齐宣泄出来。他鄙弃那结党营私、排斥贤能的豪门贵族集团,因而说“钟鼓馔玉不足贵”;他憎恨这些人的黑暗卑污行径,因而说“但愿长醉不复醒”—一这两句诗可以说集中地表现了他自离开长安至今的愤激之情。但这又不仅是为了一己遭遇,他还想到了“古来圣贤”(其中大概有孔子、孟子一类人,也有屈原、贾生一类人),他们有经天纬地的才能而不为统治者所用。(提问:诗人说他们“古来圣贤皆寂寞”,是不是否定他们呢?)不是!这是为他们惋惜乃至抱不*。尤其是曹植——这是他十分景仰的人,他赞扬曹植的豪华酒宴,其实是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兼以自况。这就加深了诗人的愤激之情,为结尾说的“万古愁”埋下了伏笔。(这里要注意,此处用典:“陈王昔时宴*乐”语出曹植《名都赋》:“归来宴*乐,美酒斗十千”。)

  男生感情朗读

  “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

  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五花马:唐朝开元天宝年间讲究马的装饰,会把马的鬣鬃剪成花瓣,剪成三瓣的叫三花马,五瓣的就叫五花马。在这里指名贵的马。

  这一层写诗人要将一切价值昂贵之物都拿来“换美酒”,而且是“径须沽取”,要毫不犹豫的去买,这就反客为主了,真是狂放到了极点。(提问:这种狂放是不是可信的,为什么?)这是可信的,因为上文说过“千金散尽还复来”。这种狂放,从实质上看,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至此,再用“同销万古愁”来结束全诗,自有水到渠成之效。

  全体齐读。

  3、小结:

  全诗紧紧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壮——欢乐——愤激——狂放(初读一两遍,会觉得它豪气十足,但弄清诗人感情发展的脉络以后,就会看出诗人的愤激之情是占主导地位的。确切地说,豪放只是它的外壳,而内核则是愤激)。

  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

  这万古的愁从何而来呢?请同学们结合背景,结合你所了解的李白。(找同学回答)

  4、探究诗人狂放性格的由来。

  (1)政治遭遇(诗人李白的政治梦想与诗人的秉性、情趣、个性的人格)

  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年),这一年,李白已经51岁,八年之前,李白到长安寻求功名,进入到统治中心以后,他原本以为能够干一番事业。然而现实却不容许他这样做,所以现实的政治遭遇使他郁郁不得志。

  (2)人生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李白的身上浸透着儒家思想的血液,“修身齐家治国*天下”是李白毕生的追求,是李白的一个梦,然而,当无法企及的现实无情地摆在李白面前时,他的梦碎了。于是,他开始纵酒,他开始狂歌,开始了永远没有尽头的愁苦。文中他以圣贤自称,以喝酒排解内心的苦闷,以纵酒来对抗现实的龌龊,以精神的旷达来张扬自己的个性。因为他是谪仙人,所以他必定拥有恣情傲物的权利。酒是引子,愁是血液,狂是脊梁。

  (3)对绝对自由的向往与现实性的矛盾

  钱穆先生的《*文学论丛》中这样写到“……(李白)自己的生命还想要超出世间。……他的境界之高,正高在他这个超人生的人生上。”他内心深处所期望的不是在现世规则之下对他人的控制,而是扔掉规则对宇宙万物的掌握。或者说,他最想做的不是可做之事,而是不可完成之事。他因“不可完成”而豪情万丈,也由于相同的缘故而倍受打击。

  正是以上的种种原因是的李白成为了一个复杂的、立体的自我,成为了宇宙间一个大写的“人”字。

  这种复杂的个性体现在诗歌之中,则是快、狂、逸、达。

  (再根据遭遇和矛盾齐读课文)

  (六)全文总结:

  李白是诗人,是酒仙。诗人的思维是穿越今古的罗盘,承前一千年,启后一千年。诗人摇摆的身躯不羁于长安城内的莺歌曼舞,犀利的目光明亮于唐代以后悠悠千载。诗人放荡的思绪飘荡于崇山峻岭之间,游弋于碧波万倾之中,面对无人理解的苦恼、伤楚、迷顿,还不如“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来得潇洒自在。即使是酩酊大醉,忘记昨天今天和明天,把历史当作下酒菜,裹卷在酒杯中颓然而废,只在某个月夜轻轻叹息一声,吟起“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就是李白,这就是那个把包罗万象的躯体释放于长天大地的李白,这就是那个醉出一个诗仙,洒出千古诗章的李白。

  让我们还是用余光中先生的诗句来结束我们的李白之旅吧: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给学生十分钟,练*背诵。注意作者的感情。)

  (七)布置作业:

  1、背诵

  2、小作文:我眼中的李白

将进酒优秀教案2

  【教学目标】:

  1、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感受诗人情感变化。(重点)

  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背诵全诗。(重点)

  3、正确认识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难点)

  【教学设想】:

  本单元的主题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就是让学生通过吟咏和诵读从而领悟古典诗歌的韵律感和音乐美,读出诗歌特有的诗境和诗情。本文时而奔放,时而深沉,感情大起大落,学生容易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感受诗人情感变化。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五千年文明史,时时洋溢着诗情,处处弥漫着酒香,而论诗酒之道,当首推李白。他爱诗若痴,嗜酒成狂,一生与酒结下不解之缘。酒中有他涌动的生命,奔腾的激情,还有那无尽的愁绪。我们今天学*的就是李白咏酒诗中的代表作——《将进酒》。

  二、欣赏名家诵读 初步感知:

  我们这一单元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就是通过吟咏和诵读领悟诗歌的韵律感和音乐美,体会诗歌特有的诗境和诗情。

  欣赏中央电视台著名支持人任志宏的朗诵。

  朗诵的怎么样?感情是不是特别投入?话剧演员濮存昕的朗诵感情更投入。

  播放濮存昕的朗诵,进一步感知。

  三、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通过欣赏名家的诵读,我们对这首诗歌的重音、声调等有了比较深的印象,老师在多媒体上把重音、声调也做了标注。下面请学生结合注释,自由大声地朗读,过一会找同学展示。

  四、分析问题 鉴赏诗歌:

  刚才同学读的很好,但和名家的演绎还是有一些差距,一是因为我们的基本功不如他们,再就是对文本理解不够透彻。接下来我们共同分析这首诗的内容。

  题目“将进酒”是什么意思?将进酒就是请喝酒,这是一首“劝酒歌”。

  1、谁劝谁喝酒?

  一开始应该是丹丘生劝李白和岑夫子,后来是李白劝岑夫子和丹丘生喝酒。

  2、为何喝酒?

  “人生得意须尽欢”——恰逢知己

  “与尔同销万古愁”——借酒消愁

  3、怎样喝酒的?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喝的多

  “将进酒,杯莫停。”——喝的快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喝的豪爽

  4、《将进酒》感情奔放,气势雄浑。请你找出诗中带有情感色彩的字词。

  悲:“君不见,……朝如青丝暮成雪。”

  欢:“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

  愤:“钟鼓馔玉不足贵,……斗酒十千恣欢谑。”

  狂:“主人何为言少钱,……与尔同销万古愁。”

  5、名句赏析

  ①“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前一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为空间范畴的夸张,后一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

  ②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天地造就我的才干,必有它的用处,即使千金耗尽,还会重新再来。“有用”而“必”,一何自信!体现了诗人的旷达豪放,透露出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态度。

  ③“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在封建时代,只有衣食无忧的达官贵人才有闲情逸致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享受山珍海味之美。不羡慕达官贵人的生活,实际是对豪门权贵的蔑视、否定,这是李白最可宝贵的性格。

  ④“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乐,斗酒十千恣欢谑。”——曹植举行宴会畅饮,为的是空有超群才华,却遭兄、侄猜忌,不得用,借酒浇愁。作者和曹植一样的才思敏捷,一样的遭人妒忌排挤,有志难展 。既是对陈王昔时宴饮的倾慕,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更是对现实遭遇的愤恨与控诉,兼以自况。

  6、好友相聚,本来是人生快事;宴逢知己,更应该把酒言欢。狂放的李白却为何有违常情,不喜反愁呢?

  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政治抱负不得施展,心中难免郁闷。《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八年来,李白忧国忧民的心情一直未变,可是又无用武之地,52岁的他,只能寄情于山水之间,放浪于形骸之外。这一年,他跟好朋友岑勋曾多次应邀到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着酒兴,淋漓尽致地抒发不*之气。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易老,青春不再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壮志未酬,怀才不遇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圣贤寂寞,陈王失意

  7、豪放飘逸的李白内心为何激愤?天生我材必有用与但愿长醉不愿醒相互矛盾,如何理解?

  李白的身上浸透着儒家思想的血液,他*生的追求有两个,一是追求精神自由,二是建立丰功伟业。追求精神自由导致他的一系列行为:反抗传统,蔑视权贵,理想超出于王法所规定的社会等级秩序之外;建立丰功伟业,又使他与传统妥协,求助于权贵,回到王法所规定的社会秩序之中。但现实中又不可能同时占有以上二者。

  李白执着的两种东西是悖论式的人生追求。两者相互矛盾、冲突,使他在外在社会(人类社会)撞得头破血流,内心世界则长期处于矛盾冲突骚动焦虑之中。这也使李白真正体验到人生的大喜和大悲。正由于内心世界长期处于高度紧张,不同情绪总是处于高度碰撞,所以他的情感变化比较大,甚至相互矛盾。

  8、小结:

  ①人物:狂放不羁、豪放洒脱

  ②语言:奔放直率、浑厚雄壮

  ③艺术手法

  夸张:“朝如青丝暮成雪”“会须一饮三百杯”“斗酒十千”“五花马,千金裘”“万古愁”。

  比喻、反衬:“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借代:“钟鼓馔玉”

  用典:陈王曹植。用以自比,一样的才思敏捷,一样的遭人妒忌排挤,有志难展。既是对陈王昔时宴饮的倾慕,更是对现实遭遇的愤激。

  ④情感

  全诗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欢乐—愤激—狂放,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表现了一种怀才不遇又渴望用世的矛盾复杂的情感。

  9、当堂背诵

  按情感流程分4个小节背诵。

  五、结束语:

  《将进酒》是灵与肉、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猛烈碰撞的巨响,是一曲不羁灵魂的慷慨悲歌。李白是我们这个民族,尤其是盛唐民族活力的典型代表和最深刻的体现者。

  “天生我材必有用”,祝愿同学们以自信豁达的人生姿态尽情的谱写出你独具特色的青春之歌。

  六、作业:

  默写这首诗。

将进酒优秀教案3

  教学目的:

  背诵全篇,了解文意

  教学手段:

  介绍背景及相关知识,学生自己理解掌握

  一、解析文题

  将进酒,注意读音,“将”的意思就是“请”,连起来解释就是“请喝酒”。原来这是一首劝酒诗。李白为什么写劝酒诗,他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诗的呢?

  二、文化背景

  大诗人李白(701———762)出生于四川,自称汉将李广之后(一说与大唐皇族同宗),继承了先祖的豪迈狂放,加上先天的聪慧(文才),以及后天的勤奋(阅历)——“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他成了“诗圣”。725年辞亲远游,乘船经三峡出蜀,经历了结婚生子等人生大事。742天宝元年赴长安求官,贺之章见《蜀道难》等诗,惊呼太白为“谪仙人”,并说“此诗可以泣鬼神矣!”后受诏入朝,供奉翰林。醉酒使高力士脱靴,杨贵妃捧砚,再加遭奸佞谗毁,被“赐金放还”。744李白与杜甫在洛阳相遇,同游同咏,亲如弟兄。750漫游复漫游,南北飘流,隐居或修炼,作《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759蒙冤流放,行至白帝城遇赦。作《早发白帝城》。晚年写出《秋浦歌》、《赠汪伦》。762太白逝世。

  书上交代,到写这首诗为止,李白已经被“赐金放还”八年,仕途是没指望了,所以他索性隐居或修炼。可最要命的是他还嗜酒,常常酩酊大醉,这说明他“有情”,他是一个性情中人。那么他的情是什么情呢?学*这首诗我们或许可以略知一二。

  三、解读全诗

  (一)朗读课文(正音)(结合课后练*一)

  1、开头两联均用“君不见”领出,“君”,按岑夫子、丹丘生。要读得从容、亲切。“黄河之水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发源于昆仑山,地势极高),“不复回”——不再返回,均须重读。“不复回”隐含何意?——韶光易逝之意。类似还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高堂”一联系承“不复回”而来,说及人生。“悲白发”,我们头脑中应出现了这样一幅图景:高堂之上,人们对镜自视,“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歌十五》),犹言人生苦短,“悲”字当重读。韶光易逝和人生苦短本是一回事,所以第一联用的是古代民歌中的比兴手法,即用眼前景物起兴,引出所咏之词,而又具有比喻的作用。类似还有: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诗经氓》这两联把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极其阔大,应当读得很有声势。

  2、以下节奏逐渐加快。“人生”一联重音当落在“尽欢”和“空对月”上。正因为韶光易逝、人生苦短,所以要及时行乐。诗人深知“白发如丝悲何益”(《前有樽酒行》),因而立即转悲为欢。尽管诗人在政治上并不“得意”,但此时兴致高涨,在他看来,朋友间的'聚会也同样是人生中的快事,大家何不高高兴兴地痛饮一场呢!想到这,他顿生豪情,把希望寄托在未来,“天生”一联更追加了“须尽欢”的理由,显示了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应当读得掷地有声;读后宜作一顿(这里的潜台词是“既如此,那就……”),为诗中策一个高潮蓄势。于是连呼“烹羊宰牛”,第一个高潮在“会当一饮三百杯”这句上,应当读得豪气十足,要用升调读,“三百杯”一语尤当着力加以渲染。以上是诗的铺垫部分,读后可作稍长停顿。

  3、酒到酣处,意兴遄飞,李白禁不住呼朋引伴。“岑夫子”以下六句为诗意转换处,亦可视为下面劝酒歌的引语,应当读得亲切,节奏逐渐加快,重音依次落在“将”“莫停”“歌”“倾耳听”等字上,突出敬请之意。读完,稍作停顿。俗话说酒多话多,歌的内容其实就是诗人借题发挥的牢骚话,也就是酒后吐真言。

  4“钟鼓”一句至结尾为诗的主体部分,诗人借此尽吐胸中块垒,必须读得酣畅淋漓,再现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钟鼓”二句是这支劝酒歌的主题,也是全诗主旨所在。这两句有着明显的取舍,他鄙弃“钟鼓馔玉”的官宦仕途,当然也有部分自嘲;他选择逃避,不满,反抗。

  鲜明的爱憎道出了诗人长期郁积在胸的不*之气,感情突然由欢乐转为愤激。

  为了让自己“长醉不醒”的愿望名正言顺,他还援引“古来圣贤”来证明,比如孔子、孟子,屈原、贾生一类人,他们有经天纬地的才能而不为统治者所用。诗人说他们“寂寞”,实际是说他们被世人冷落,是为他们惋惜乃至抱不*。这是从反面来论证,“皆”体现了愤激。更有曹植——这是他十分景仰的人,他赞扬曹植的豪华酒宴,其实是为曹植的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而叹惋,而不*,同时兼以自况。这就加深了诗人的愤激之情。

  5、既然明鉴历史,选择了长醉不醒,于是就痛饮狂欢了。“主人”两句诗人反客为主,直命沽酒,把值钱的家当全拿出去买酒,豪放之态如见。这种狂放,从实质上看,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读后应稍作停顿,至“与尔同销”可两字一顿并放慢速度,再用夸张语调读最后三字,“古”“愁”之后皆当有延长音——这是全诗的高潮。用全部家当买酒,不是消一般的儿女情愁,而是积淀了很多年很多世代的怀才不遇的郁闷。所以须有强大的声势,才能显示诗人的飘逸的风格。

  (二)内容感知

  《将进酒》是汉乐府曲名,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题以积极的内容,这是值得重视的。

  台北学者散文家颜昆阳《想醉》中有一句话:“非醉不可的理由尽管很多,但眼泪与笑声便可以说明一切,因此人们非醉不可的理由其实只有一个:有情。”

  那么请问这首诗中诗人的情到底包含那些呢?

  首先对国家有情:忠君报国之情,不满失望之情,

  其次对自己有情:自我肯定之情,快意身心之情,也有志不得伸的苦痛。

  四、艺术手法

  1.夸张的写法

  诗中的有些夸张写法是凭借数字来表现的,例如用“一饮三百杯”表现豪饮,用“斗酒十千”表现酒价的昂贵,用“万古愁”表现愁的深广;有些则属于感觉的夸大,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朝如青丝葛成雪”极言人生短促。诸如此类的夸张句都有力地说明诗人横放杰出,用辞大胆,他人莫及,也表现了他那豪放飘逸的诗风。

  2.起兴(略)

  五、板书

  及时行乐,销万古愁

  欢狂

  韶光易逝,长醉不醒

  人生苦短,斗酒十千

  悲愤

  六、作业(背诵全诗)


《将进酒》教案 (菁华5篇)(扩展6)

——将进酒赏析实用五篇

  将进酒赏析 1

  (一)这首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至“千金散尽还复来”),写人生短暂,要及时行乐,但又表现出对理想和事业的自信。作品起笔即感叹时光流逝,一去不复返,人很快就会由年轻变为衰老。因时光流失快,人生也是瞬息,所以不要辜负良辰美景,有兴致的时候应该及时饮酒尽情行乐。但是笔锋一转,“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虽然是诗人的安慰之词,但不难看出,诗人一方面并不甘心就在这种及时行乐中虚度自己短暂的一生,他相信,将来一定会有所作为。

  第二部分(从“烹羊宰牛且为乐”至“惟有饮者留其名”),写痛饮狂歌,但又表现出不慕功名富贵,愤世嫉俗的精神。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前一句表现出诗人不慕富贵,藐视功名利禄;后一句将“古来圣贤”与“饮者”做比,进一步否定了功名与富贵,在痛饮狂歌之中表现出一种“浮云富贵,粪土王侯”的气概。

  第三部分(从“陈王昔时宴*乐”至篇末),写要以尽情饮酒来消散心中的忧愁,同时又表现了在黑暗现实中的苦闷。诗人不惜一切代价买酒痛饮的情状与气概,更能看出其心中愁苦至极。诗人以一个“愁” 字结束全篇,更加有力地突现了作品的主题。

  (二)两处用典:

  1、烹羊宰牛且为乐。(语本曹植《箜篌引》)

  2、陈王昔时宴*乐。(语出曹植《名都赋》)

  (三)三种主要心态:

  1、显示了诗人对未来充满无限希望的自信之心。(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流露出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之愉悦之心。(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3、表达诗人蔑视权贵,尽吐郁积在胸的愤懑不*之心。(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将进酒赏析 2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咏酒的诗篇极能表现他的个性,这类诗固然数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内容更为深沉,艺术表现更为成熟。《将进酒》即其代表作。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绎即“劝酒歌”,故古词有“将进酒,乘大白”云。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萧士赟)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抒发。

  诗篇发端就是两组排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颍阳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故借以起兴。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如此壮浪景象,定非肉眼可以穷极,作者是想落天外,“自道所得”,语带夸张。

  将进酒赏析 3

  《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写法,又有鬼斧神工、“绝去笔墨畦径”之妙,既非鑱刻能学,又非率尔可到。通篇以七言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极参差错综之致;诗句以散行为主,又以短小的对仗语点染(如“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马,千金裘”),节奏疾徐尽变,奔放而不流易。《唐诗别裁》谓“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此篇足以当之。

  很久地沉浸于那奔放奇特绚丽的诗境中,苏醒过来,我却不禁要问,李白的愁到底解决了吗?没有,那是一种万古悲,要经过万古的沉寂后方能消去。李白的悲实际是一种极其强烈的反差,即远大的社会理想和黑暗的社会现实之间的反差。诗人在这种反差间找不到出路,而流露出一种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但李白太伟大了,能把这种复杂的思想表达得如此富有魅力,这就是李白留给后人的无奈!

  将进酒赏析 4

  杜甫曾赞李白的诗说“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白自己也十分自负地说“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州。” 而奔腾不息的《将进酒》,挥洒着李白的诗酒大自在,与其说这是一首劝酒歌,不如说它是李白对自己一生追求的一次总结。 叔本华说,“使我们生存充满烦恼与苦痛的东西,无一不是出自时间无休止的压迫。”于是,有历史情怀的李白就在时间无休止的压迫中唱出了生命的绝望之歌——《将进酒》。 青丝白发悄悄交替着,时空流转的记忆里,“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悲而能壮,哀而不伤,这就是巨人式的伤感,饮着,唱着,感叹着,却不见颓废,诗如其人,千金以买一醉是何等豪举!情感与诗句的结合,生动详细。

  得意与悲壮既矛盾又统一,在这种矛盾与统一的交织中,显出诗人只有对看美酒与知己时才会意兴扬飞,强烈的**和愤怒的撕吼化入字里行间,击动人们的心弦。难怪有人说道,这使人感到似乎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冲向封建黑暗势力,冲向黑暗势力加在人才头上的像磐石一样的重压。 干杯,干杯,还要一连干它三百杯!没有比饮酒更为欢畅的人生,为何不倾其所有以尽今日之欢?在极度痛苦之中,他的自信与狂傲,依然故我,千古一人……作者深切地感受到了李白的情感。 一壶浊酒,歌遍山河八万里,一叶轻舟,惟见长江天际流。《将进酒》,李白挥洒着灵魂的笔触把一个真实的.自己写进了历史。

  将进酒赏析 5

  这首诗中,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可分四个层次:

  (一)感伤之情:如“君不见”两句。

  (二)欢乐之情:如“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

  (三)愤激之情:如“钟鼓馔玉不足贵──斗酒十千恣欢谑”。

  (四)狂放之情:如“主人何为言少钱──与尔同销万古愁”。

  开头四句写悲。

  一落笔就写黄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这是非同寻常的。诗人写黄河,颇能显示它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诗人仿佛站在高山之巅,顷刻间就着遍了它的万里流程,因有“不复回”之叹,尽管也写出了黄河的气魄之大,其基调却是悲。

  “人生”以下六句写欢。

  尽管诗人在政治上并不“得意”,但在他看来,朋友间的聚会也同样是人生中的快事,大家何不高高兴兴地痛饮一场呢!诗人这种欢乐感情是真实的,也是高尚的,不同于凡夫俗子的只图一醉方休,因为他说出了“尽欢”的正当理由。

  “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

  待到酒宴开始,诗人举杯劝饮,他的感情突然由欢乐转为愤激,这是因为他要借此把长期郁积在胸的不*之气渲泄出来。他鄙弃那结党营私、排斥贤能的豪门贵族集团,因而说“钟鼓馔玉不足贵”;他憎恨这些人的黑暗卑污行径,因而说“但愿长醉不复醒”―一这两句诗可以说集中地表现了他自离开长安至今的愤激之情。

  “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这一层写诗人要将一切价值昂贵之物都拿来“换美酒”,真是狂放到了极点。这是可信的,因为上文说过“千金散尽还复来”。这种狂放,从实质上看,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