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菁选

首页 / 教案 / | 2023-03-07 00:00:00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1

  1. 、三徒弟画了什么?读一读画的内容(板书:两只在山谷中走)

  小徒弟画得多吗?从哪里看出很少?(几条、一只、另一只)

  2、比较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更多,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反而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画师却点头称赞?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

  师:现在请你们当小画师,用“虽然……但是……”、“因为……所以……”来评评三位徒弟的画,把画师的话补充完整。

  3、师:是啊,你们评价的真好。你们把画师想说的话都说出来了。

  (显示画师的话:你们看这幅画,画上虽然只有两只骆驼,但它们在连绵起伏的群山里走着,若隐若现,谁也说不清会从山谷里走出多少只骆驼,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⑴读一读画师的话

  ⑵理解“若隐若现”

  ⑶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

  4、反问句的改写。

  5、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吗?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个字看出来?(生:恍然大悟)什么叫“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生用“原来——”说话)。

  6、小徒弟是怎样表现出骆驼多的?(板书:以少代多)

  7、齐读课文

  下面,把你们悟到的东西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

  (四)、拓展内容

  引言: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

  ①故事:宋太祖赵匡胤开国以后,特别设立了翰林书画院,并用考画来取仕。有一年,考画的内容是“踏花归来马蹄香”。这里的“花”、“归来”、“马蹄”都好表现,唯有“香”是无形的东西,用画很难表现,这就得让考生们动一动脑筋了。有的画是骑马人踏春归来,手里捏一枝花;有的还在马蹄上画上沾着的几片花瓣。只有一位考生画了几只蝴蝶绕着马蹄翻飞。显然是马儿踏花归来,马蹄上花香犹存,才招引来了蝴蝶。主考官见了十分欣喜,当众表扬了他。

  ②说说你收集来的有关创新的.故事

  你有没有听到过类似的故事?(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爱迪生救妈妈、鲁班造锯)

  (五)、考考你

  1、导语:讲了这么多创新的故事,老师也想考考你们的创新能力,我们也来“画花”,比比谁画得花多。

  启发:课文中,小徒弟大胆的创新赢得了画师称赞,希望同学们多动脑筋,用最巧妙的方法画出最多的花。

  2、每人在白纸上画,而后交流。

  3、总结: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在今后的学*、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动脑筋,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孩子。

  (六)作业:配套练*册。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若隐若现”、“恍然大悟”等词语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意识和能力。

  过程与方法:

  ①以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兴趣,导入课文内容。

  ②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文本对话,感悟课文内容。

  ③通过对比探究,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④通过拓展资料,丰富知识,扩大阅读面,体验创新。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能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并树立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认真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

  感悟小徒弟以少代多的画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出示一张白纸)同学们,如果要让你们在这么大一张纸上画尽可能多的骆驼,你会怎样画?(学生自由作答)

  2.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画师的三个徒弟是怎么画的。(板书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齐读课题。)

  二、学*课文

  1.按自学提示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同桌合作,识记字形,理解词意。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与同桌讨论解决。

  2.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学*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学*情况。指名读,齐读。(小黑板出示)

  召(zhào)集骆(luò)驼(tuo)连绵(mián)起伏(fú)若(ruò)隐若现恰(qià)好

  (2)生交流词意,掌握字形。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自学生字词。

  (2)理解课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合作学*,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诵读品味,体会小徒弟为何会被画师称赞。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课文中加深体会,明白要勇于开拓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所想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画师称赞小徒弟的原因。

  教学难点:

  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写有生字词、自学提示的小黑板。

  2.收集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

  3.布置学生预*课文。

  学生准备

  1.预*课文。

  2.收集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出示一张白纸)同学们,如果要让你们在这么大一张纸上画尽可能多的骆驼,你会怎样画?(学生自由作答)

  2.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画师的三个徒弟是怎么画的。(板书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齐读课题。)

  二、学*课文

  1.按自学提示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同桌合作,识记字形,理解词意。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与同桌讨论解决。

  2.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学*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学*情况。指名读,齐读。(小黑板出示)

  召(zhào)集骆(luò)驼(tuo)连绵(mián)起伏(fú)若(ruò)隐若现恰(qià)好

  (2)生交流词意,掌握字形。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再读课文,分组讨论:

  (1)三个徒弟的`画分别是什么样的?

  (2)你觉得谁画得最棒?为什么?

  (3)从三个徒弟的画中,你体会到什么?

  5.学生读课文,讨论。

  6.学生汇报。

  7.说得真棒!谁能读一读画师的话,看谁读得最像,最有感情。

  8.指名读,师生评价。齐读。

  三、拓展延伸

  1.你们*时是不是也有想到过别人没有想到过的事?

  2.你还知道哪些想过别人没有想到的故事?

  四、总结全文

  通过刚才的学*,我们知道了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在今后的学*、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动脑筋,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孩子。

  五、作业设计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试一试,在一张白纸上怎样画出最多的花?

  板书设计:

  12想别人没想到的

  大徒弟——用细笔画满

  二徒弟——画许多头

  小徒弟——只画山、一头骆驼——画师满意

  (动脑、创新)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4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3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

  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句话。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课文

  宋朝有个皇帝叫赵佶,他很喜欢画画,常常出一句诗,让前来考试的人画画,以此来选拔人才。有一次,他出了一句“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诗句。那些考生不是画了一片草地加上一朵红花,就是许多绿叶中插着一朵花。虽然他们的画也符合诗意,但宋徽宗没有一个满意。但他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不禁连声叫好。只见画上画着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一位少女穿着一身绿装在林子里荡秋千,只有那张小嘴是红红的。

  请问,宋徽宗刚开始为什么不满意?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为什么又连声叫好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古时候,有一位的画师要考考他的三位徒弟,他让徒弟们在同样大小的纸上画骆驼,看谁画的多。结果是,纸上画骆驼最少的徒弟却受到了画师的称赞,想知道是为什么吗?下面我们就学*这个故事——《想别人没想到的》。

  二、自读课文,粗知大意

  1、自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认读词语,纠正读音。

  (课件出示)

  zhào luò tuo mián qǐ fú ruò

  召集骆驼连绵不断起伏若隐若现

  3、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召集:招呼集合在一起

  连绵不断:绵,延续不断。文中指山峰一座连一座,不间断。

  起伏:伏,低下去。文中指山峰有高有低。

  若隐若现:若,如,像。隐,不显露。现,显露。文中指群山中的骆驼有时看得清楚,有时又看不清,看不清究竟有多少只

  4、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然后用简练的语言叙述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课件出示填空练*)

  故事的起因:(画师)要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经过:大徒弟(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二徒弟(画的是许许多多的骆驼的头),小徒弟(画了一只骆驼从山中走出来,另一只骆驼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结果:(小徒弟)的画得到了画师的称赞。

  三、讨论交流,领会内涵

  故事的结果真让人感到意外,想知道为什么小徒弟的画能得到画师的称赞吗?

  1、指名读大徒弟画的内容,你来帮大徒弟说一说绘画构思。

  (要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尽可能多的骆驼,“我”的想法就是把骆驼画的小一点,这样就能在纸上多画骆驼了)

  大徒弟的想法最简单,也是常人的想法

  2、指名读二徒弟画的内容,他的想法好在哪?

  (二徒弟的方法和大徒弟的相比,有一定的进步,他用骆驼的头来代表整个骆驼,这样他画的骆驼数就比大徒弟多了)

  大徒弟和二徒弟究竟可以画多少只骆驼?

  (无论大徒弟还是二徒弟,他们画的骆驼毕竟受到纸张的限制,骆驼的数量是有限的。)

  他们俩的画法有什么缺陷?

  (无论是画骆驼,还是画骆驼头,太麻烦,要花费很长时间)

  3、那么,小徒弟画了什么,好在哪?指名读小徒弟画的内容。

  (小徒弟只画了一只完整的骆驼和一只不完整的骆驼。)

  读读画师说的话,你有哪些收获?

  (小徒弟的办法之所以好,是因为他用有限的两只骆驼代表了无限的可能,谁也说不清楚究竟有多少只骆驼,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小徒弟思考的'角度和别人不一样,是想别人想不到的事。)

  如果让你画,你想怎么样画?

  (可以画许多骆驼的脚印……)

  四、广泛思考,课外延伸

  通过刚才的学*,我们知道了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在今后的学*、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动脑筋,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孩子。

  引言: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再来学一篇。

  ⑴<<踏花归来马蹄香>>

  你从哪里看出这个人的画很有创意?他是怎么表现出香的?

  ⑵引言:关于赵佶皇帝以诗做画的故事还有许多,比较有名的还有这一篇。有一次,他出了一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

  下面四幅图,哪一幅最适合"深山藏古寺"的画面,为什么?

  第一幅:一座深山前画着一座寺庙。(深山有古寺)

  第二幅:一座深山(深山无古寺)

  第三幅:一座深山后露出寺庙的一个角(深山露古寺)

  第四幅:一座深山,一道弯弯曲曲的石阶上,一个和尚挑着水(深山藏古寺)

  下面,老师给大家留一个思考题:画风,你将怎样画呢?

  总结道理:创新的头脑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要想拥有创新的头脑,我们应该怎么做?(*时多动脑筋,多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五、板书

  12想别人没想到的

  大徒弟——用细笔画满

  二徒弟——画许多头

  小徒弟——只画山、一头骆驼——画师满意

  (动脑、创新)

  六、课堂练*

  1、照样子,写词语。

  密密麻麻:

  若隐若现:

  2、补充词语。

  连绵()自()为()()大悟

  情()禁若()若()惊()鸟

  3、按要求写句子。

  (1)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改成陈述句)

  (2)少先队员应该助人为乐。(改成反问句)

  (3)草地上开满花。(扩句)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3

  教学难点:2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读课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今天请同学们自己来读懂这篇课文。

  二、回忆学法、自学课文

  想想读懂一篇的步骤是什么?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2、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围绕问题读课文,理解课文。

  4、感情朗读,谈体会

  三、反馈

  1、同桌互读

  2、抽生读,检测读音

  3、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从前,有位画师叫他的三个徒弟画很多的骆驼,大徒弟画了许多骆驼,二徒弟画了许多骆驼的头,小徒弟只在山间画了

  两头骆驼,却得到了师傅的赞扬的'事。)

  4、为什么小徒弟会得到师傅的赞扬呢?

  (因为他思维独特,想到了别人没想到的,有创新能力。所以受到赞扬。)

  5、联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篇课文,有何想法?

  6、分角色表演。

  四、小结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6

  一、教材分析: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的是一个画师考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结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法赢得了称赞的故事。课文虽然篇幅短小,但讲述的道理却很有现实意义,教育学生要爱动脑筋,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这样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教材选编本课的意图,是进一步训练学生默读的能力,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并结合课文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下学期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能在阅读时围绕课文的主要内容,提出问题,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在前面三篇精读课文的'学*中,学生初步掌握了默读方法,能边读边想,抓住文中主要人物的描写来体会课文表达的意思。在这一课的学*中,学生将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自主探究,在学*中巩固和提高。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合作学*,掌握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2.默读课文,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3.明白在日常生活中,要勇于开拓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做到别人做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

  四、教学重、难点:

  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

  五、教学准备:课件

  六、教学时间:1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激趣,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都很喜欢听故事,所以今天又带来了一个,想听吗?宋朝有个皇帝叫赵佶,他非常喜欢画画。每当选拔人才的时候,他常常会让前来考试的人根据他所出的一句诗画一幅画。有一次,他出了一句“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诗句。那些考生不是画了一片草地加上一朵红花,就是许多绿叶中插着一朵花。虽然他们的画也符合诗意,但皇帝没有一个满意的。但是,当他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不禁连声叫好。只见画上画着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一位少女穿着一身绿装在林子里荡秋千,只有那张小嘴是红红的。

  请问同学们,为什么皇帝刚开始不满意,当他看到最后一张画时又连声叫好呢?

  师:对,因为最后一幅画的作者想到了别人没想到的画法,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一个《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板题)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参照课文前面的提示语首先进行三读:(读准确、读流利、读感情)

  大屏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理解词意。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与同桌讨论解决。

  师:老师看大家已经把生词画出来了,请同学们看大屏上的词语,你能准确地读出来吗?

  大屏出示:召集 连绵不断 连绵起伏 半截

  恰好 若隐若现 恍然大悟 称赞

  师:谁愿意把这个故事读给大家听?

  师:刚才同学们都已经读了课文,有谁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看来同学们都很聪明,老师根据大家刚才讲的归纳整理了一下(大屏出示),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三、默读课文,分组讨论

  师:画师让三个徒弟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骆驼,看谁画的多。那么三个徒弟是怎么画的呢?倒底是谁画的多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并完成这个表格。

  1.小组讨论交流,完成表格。

  考题:

  徒 弟

  画 了什么

  自我感觉

  画师评价

  大徒弟

  二徒弟

  小徒弟

  2.小徒弟的画为什么得到画师的称赞?

  3.你们还有其他的办法也可以画出更多的骆驼吗?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学*成果?(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更多,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反而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却点头称赞呢?

  师:画师是怎么评价的?(显示画师的话:这不恰恰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变换句式)

  师:谁知道“若隐若现”是什么意思?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这样画有什么妙处?

  师:我们请一位同学来扮演画师,用“虽然……但是……”“不但……而且……”“因为……所以……”来评价三个徒弟的画好不好?

  师: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吗?

  师: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什么叫“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用“原来──”说话。

  师:让我们齐读课文,把你悟到的东西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

  师:如果你是大徒弟或二徒弟,你会对小徒弟说什么呢?谁来表演一下。

  3.你们还有其他的办法也可以画出更多的骆驼吗?

  师:同学们,课文中作者不急于告诉我们该怎样画出最多的骆驼,而是一步步地展示三个徒弟所画的画,让人迫不急待地往下读,最后揭开奥秘,说明小徒弟画的是最好的,这种写法是:设置悬念的写作手法。

  四、感悟道理、升华主题

  师:同学们,读了这个故事使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把你的感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好吗?

  师:同学们,通过这个故事后,其实大徒弟和二徒弟并不服气,纷纷要求师傅再出一道题,于是画师又出了这样一道题——深山藏古寺。假如是你你准备怎么画这幅画?可以小组同学商量一下。

  出示三个徒弟的画,分小组讨论点评,再指名点评。

  大徒弟:一座茂密的森林里画着一座寺庙.(深山有古寺)

  二徒弟:一座深山后露出寺庙的一个角(深山露古寺)

  小徒弟::一座深山,一道弯弯曲曲的石阶上,一个和尚挑着水(深山藏古寺)

  师:画师的小徒弟想到了别人没想到的事,你们*时是不是也有想到过别人没有想到过的事呢?或者谁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哪些课文是写想到别人没想到的事?

  师:其实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课下请同学们也收集一些创新故事,和同学们交流好吗?

  五、全文总结

  师:同学们,一张纸,即使画满了骆驼,也是有限的,而小徒弟不仅画法简洁,而且利用山路转弯,只画了两头行走的骆驼,意味深长,给人无限想象。这就是想别人没想到的,通过刚才的学*,我们知道了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在今后的学*、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动脑筋,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孩子。

  六、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第7自然段。

  2.搜集具有创新思维精神的故事。

  七、板书设计:

  12 想别人没想到的

  大徒弟 许多小骆驼 不满意

  二徒弟 许多骆驼头 不满意

  小徒弟 两只在山谷中走 称 赞(妙在创新)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7

  一、教材简介

  《想别人没想到的事》是新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六册中的一篇选学课文。内容比较简单。讲的是一个画师考三个徒弟,看谁骆驼画得多,结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法赢得了称赞的故事。从而教育学生要爱动脑筋,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这样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

  二、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2、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悟小徒弟以少代多的画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难点:用虽然......但是......因为......所以......来评价三位徒弟的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课文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谁能讲一讲大家都熟悉的《曹冲称象》的故事。指名讲故事,要求讲得清楚、简洁。

  说说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或者说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这是一篇选学课文。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反馈交流

  3、用课件出示填空,来帮助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随题读文,重点研读小徒弟的画

  1、画师要考徒弟什么?读出相应的段落。(板书:画多)

  2、画师考得结果怎样?哪一句是写结果的?

  3、屏幕显示: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

  4、读一读,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三个徒弟各画了什么?为什么画师不满意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而对小徒弟的画却点头称赞?)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这些问题自己去找一找。

  5、根据问题研读课文

  (1)、大徒弟画了什么?要读出多要强调哪些字词?指名读(板书;很多)

  (2)、二徒弟画了什么?从哪里看出多?(板书:许多)

  (3)、三徒弟画了什么?读一读画的内容(板书:两只)

  小徒弟画得多吗?从哪里看出很少?(几条、一只、另一只)

  6、比较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更多,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反而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画师却点头称赞?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

  画师是怎么评画的呢?老师故意把画师的话隐去,请你们当小画师用虽然......但是......因为......所以......来评评小徒弟的画,把画师的话补充完整。

  7、画师是怎么评价的?(显示画师的.话)

  ⑴读一读画师的话

  ⑵理解若隐若现

  ⑶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

  8、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吗?

  9、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个字看出来?

  10、什么叫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用原来--说话

  11、小徒弟是怎样表现出骆驼多的?(板书:以少代多)

  12、完整地读课文。把你悟到的东西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

  (四)、拓展内容

  引言: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再来学一篇。

  1、引言:宋代的赵佶皇帝喜欢以诗做画。比较有名的还有这一篇。有一次,他出了一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课件出示:

  下面四幅图,哪一幅最适合深山藏古寺的画面,为什么?

  第一幅:一座深山前画着一座寺庙.(深山有古寺)

  第二幅:一座深山(深山无古寺)

  第三幅:一座深山后露出寺庙的一个角(深山露古寺)

  第四幅:一座深山,一道弯弯曲曲的石阶上,一个和尚挑着水(深山藏古寺)

  2、说说你收集来的有关创新的故事

  你有没有听到过类似的故事?或者你有没有想到别人没想到的事?

  (五)、总结道理:

  创新的头脑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要想拥有创新的头脑,我们应该怎么做?(*时多动脑筋,多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五、板书设计:

  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大徒弟很多

  二徒弟许多

  小徒弟两只

  以少代多(妙)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自学生字词。

  (2)理解课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过程与方法:

  (1)以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2)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自学,掌握生字词;通过诵读品味,合作学*,体会小徒弟为何会被画师称赞。;

  (3)通过对比探究,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4)通过拓展资料,丰富知识,扩大阅读面,体验创新。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课文中加深体会,明白要勇于开拓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所想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画师称赞小徒弟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难点: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预*课文。

  2.收集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课文

  课件出示:(故事连连看一)宋朝有个皇帝叫赵佶,他很喜欢画画,常常出一句诗,让前来考试的人画画,以此来选拔人才。有一次,他出了一句“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诗句。那些考生不是画了一片草地加上一朵红花,就是许多绿叶中插着一朵花。虽然他们的画也符合诗意,但宋徽宗没有一个满意。但他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不禁连声叫好。只见画上画着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一位少女穿着一身绿装在林子里荡秋千,只有那张小嘴是红红的。

  请问,宋徽宗刚开始为什么不满意?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为什么又连声叫好呢?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同学们按自学提示初读课文。

  课件出示:(故事连连看二)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同桌合作,识记字形,理解词意。

  (3)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与同桌讨解决。

  2.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学*有困难的学生。

  3.反馈交流自学情况。

  课件出示:

  (1)交流词意,掌握字形。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随问题读文,重点研读小徒弟的画

  1、画师要考徒弟什么?读出相应的段落。(板书:画多)

  2、画师考得结果怎样?哪一句是写结果的?

  课件显示: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

  读一读,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三个徒弟各画了什么?为什么画师不满意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而对小徒弟的画却点头称赞?)

  3、根据问题研读课文:

  谁读懂了第一个问题?汇报一下:(指名汇报,相机朗读)

  ⑴大徒弟画了什么?要读出“多”要强调哪些字词?指名读(板书;很多小骆驼)

  ⑵二徒弟画了什么?从哪里看出多?(板书:许多骆驼头)

  ⑶三徒弟画了什么?读一读画的内容(板书:两只在山谷中走)

  小徒弟画得多吗?从哪里看出很少?(几条、一只、另一只)

  4、比较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课件显示三幅画

  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更多,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反而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画师却点头称赞?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四人小组讨论,然后交流)

  请你们当小画师用“虽然……但是……”评评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用“不但……而且……”“因为……所以……”来评评小徒弟的画。

  5、画师是怎么评价的?(显示画师的话)

  ⑴读一读画师的话。

  ⑵理解“若隐若现”。

  课件显示:“若”的意思:

  ①要是;

  ②你;

  ③好像。

  应选择哪一种?连起来说意思。

  ⑶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这样画有什么妙处?

  6、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吗?

  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个字看出来?

  什么叫“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用“原来──”说话。

  7、小徒弟是怎样表现出骆驼多的?(板书:以少代多)

  8、齐读课文,把你悟到的东西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

  9、课件出示:你还有其他办法画出更多的骆驼吗?

  四、拓展内容

  引言: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再来学一篇。

  课件出示:(故事连连看三)《踏花归来马蹄香》:

  你从哪里看出这个人的画很有创意?他是怎么表现出香的?

  课件出示:说说你收集来的有关创新的故事:

  你有没有听到过类似的故事?(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或者你有没有想到别人没想到的事?

  五、拓展练*

  1、导语:这一单元讲了这么多的故事,我们也来练*写个故事吧。

  2、课件出示:(故事连连看四)《十里蛙声出山泉》的画及简介

  启发:课文中,作者是怎样把一个故事写得引人入胜的呢?。

  3、每人在本上写故事,而后交流。

  4、总结全文

  通过刚才的学*,我们知道了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在今后的学*、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动脑筋,多想别人没想到的事,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孩子。

  板书设计

  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不满意)大徒弟,许多小骆驼

  画师(不满意)二徒弟,许多骆驼头

  (称赞)小徒弟,两只在山谷中走(妙在创新)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9

  一、设计理念:

  提倡个性化学*,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思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阐述教学过程时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

  《想别人没想到的》一课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了画师收了三个徒弟,他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多,三个徒弟画了不同的画,只有小徒弟得到了师傅的称赞。这篇课文故事性强,文字浅显,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阅读和理解。为了体现略读教学特点,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主学*。围绕着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这一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让学生将精读课文中所学*的分段、理解课文等语文基本功,用于本课的阅读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

  二、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2、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感悟小徒弟以少代多的画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难点:用“虽然……但是……”来评价三位徒弟的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1、同学们,喜欢脑筋急转弯吗?下面老师就来考考大家吧,全世界各国之间通用的话是什么?(答案:电话)我再出示一道题:狼来了(打一水果)。(答案:杨桃)通过回答这两个问题,告诉大家:“有时,思考问题要换一个角度,想别人没想到的。”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同学们看一看文中的阅读提示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学这篇课文?

  2、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 反馈交流

  (三)随题读文,重点研读小徒弟的画

  1、 画师要考徒弟什么?读出相应的段落。(板书:画多)

  2、 画师考得结果怎样?哪一句是写结果的?

  3、 屏幕显示: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

  4、 读一读,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三个徒弟各画了什么?为什么画师不满意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而对小徒弟的画却点头称赞?)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这些问题自己去找一找。

  5、 根据问题研读课文

  (1)大徒弟画了什么?要读出“多”要强调哪些字词?指名读(板书;很多)

  (2)二徒弟画了什么?从哪里看出多?(板书:许多)

  (3)小徒弟画了什么?读一读画的内容(板书:两只)

  (4)小徒弟画得多吗?从哪里看出很少?(几条、一只、另一只)

  6、比较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更多,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反而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画师却点头称赞?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

  7、画师是怎么评价的?(显示画师的话)

  ⑴读一读画师的话

  ⑵理解“若隐若现”

  ⑶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

  ⑷理解“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的意思。

  ⑸学着画师的口气,用“虽然……但是”评价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

  8、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吗?

  9、小徒弟是怎样表现出骆驼多的?(板书:以少代多)

  10齐读画师的话(用欣赏、赞美的语气)

  11、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个词看出来?

  12、什么叫“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用“原来——”说话

  (四)拓展延伸

  1、引言:宋代的赵佶皇帝喜欢以诗做画。有一次,他出了一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课件出示:

  下面四幅图,哪一幅最适合深山藏古寺的画面,为什么?

  第一幅:一座深山前画着一座寺庙.(深山有古寺)

  第二幅:一座深山(深山无古寺)

  第三幅:一座深山后露出寺庙的一个角(深山露古寺)

  第四幅:一座深山,一道弯弯曲曲的石阶上,一个和尚挑着水(深山藏古寺)

  2、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中,也有像小徒弟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事吗?

  在生活中,你也想到过别人没想到过的事情吗,联系实际想一想,说一说。

  (五)总结道理:

  创新的头脑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要想拥有创新的头脑,我们应该怎么做?(*时多动脑筋,多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五、板书设计:

  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大徒弟 很多

  二徒弟 许多

  小徒弟 两只

  以少代多 (妙)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10

  一、教材简介

  《想别人没想到的事》是新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六册中的一篇选学课文。内容比较简单。讲的是一个画师考三个徒弟,看谁骆驼画得多,结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法赢得了称赞的故事。从而教育学生要爱动脑筋,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这样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课文内容。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会用“虽然……但是……”“不但……而且……”说话。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过程与方法:①以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②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文本对话,感悟课文内容;

  ③巧设空白,通过对比探究,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④通过拓展资料,丰富知识,扩大阅读面,体验创新。

  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能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并树立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悟小徒弟以少代多的画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难点:用“虽然……但是……”来评价三位徒弟的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人一张白纸

  四、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课文

  宋朝有个皇帝叫赵佶,他很喜欢画画,常常出一句诗,让前来考试的人画画,以此来选拔人才。有一次,他出了一句“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诗句。那些考生不是画了一片草地加上一朵红花,就是许多绿叶中插着一朵花。虽然他们的画也符合诗意,但宋徽宗没有一个满意。但他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不禁连声叫好。只见画上画着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一位少女穿着一身绿装在林子里荡秋千,只有那张小嘴是红红的。

  请问,宋徽宗刚开始为什么不满意?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为什么又连声叫好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这是一篇选学课文。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反馈交流

  (三)、随题读文,重点研读小徒弟的画

  1、画师要考徒弟什么?读出相应的段落。(板书:画多)

  2、画师考得结果怎样?哪一句是写结果的?

  屏幕显示: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

  读一读,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三个徒弟各画了什么?为什么画师不满意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而对小徒弟的画却点头称赞?)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这些问题自己去找一找。

  3、根据问题研读课文

  (1)、大徒弟画了什么?要读出“多”要强调哪些字词?指名读(板书;很多小骆驼)

  (2)、二徒弟画了什么?从哪里看出多?(板书:许多骆驼头)

  (3)、三徒弟画了什么?读一读画的内容(板书:两只在山谷中走)

  小徒弟画得多吗?从哪里看出很少?(几条、一只、另一只)

  4、比较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课件显示三幅画)

  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更多,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反而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画师却点头称赞?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

  画师是怎么评画的呢?老师故意把画师的'话隐去,请你们当小画师用“虽然……但是……”“不但……而且……”“因为……所以……”来评评三位徒弟的画,把画师的话补充完整。

  5、画师是怎么评价的?(显示画师的话)

  ⑴读一读画师的话

  ⑵理解“若隐若现”

  课件显示:“若”的意思①要是②你③好像应选择哪一种?连起来说意思。

  ⑶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

  6、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吗?

  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个字看出来?

  什么叫“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用“原来——”说话

  7、小徒弟是怎样表现出骆驼多的?(板书:以少代多)

  8、齐读课文

  下面,把你悟到的东西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

  (四)、拓展内容

  引言: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再来学一篇。

  ⑴《踏花归来马蹄香》

  你从哪里看出这个人的画很有创意?他是怎么表现出香的?

  ⑵引言:关于赵佶皇帝以诗做画的故事还有许多,比较有名的还有这一篇。有一次,他出了一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

  下面四幅图,哪一幅最适合深山藏古寺的画面,为什么?

  第一幅:一座深山前画着一座寺庙.(深山有古寺)

  第二幅:一座深山(深山无古寺)

  第三幅:一座深山后露出寺庙的一个角(深山露古寺)

  第四幅:一座深山,一道弯弯曲曲的石阶上,一个和尚挑着水(深山藏古寺)

  (3)说说你收集来的有关创新的故事

  你有没有听到过类似的故事?或者你有没有想到别人没想到的事?

  (五)、考考你

  1、导语:讲了这么多创新的故事,老师也想考考你们有没有创新思维。我们也来“画骆驼”,比比谁画得骆驼大。

  启发:课文中,小徒弟是用“以少代多”的方法赢得了称赞,现在我们要画大,我们可以用——“以小衬大”的方法来表现。

  2、每人在白纸上画,而后交流

  3、总结道理:创新的头脑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要想拥有创新的头脑,我们应该怎么做?(*时多动脑筋,多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五、板书设计:

  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大徒弟

  许多小骆驼

  画多

  二徒弟

  许多骆驼头

  小徒弟

  两只在山谷中走

  以少代多(妙)

  六、设计意图

  根据课改精神,针对教材特点,并联系学生实际,我对本课教材做了如下处理:

  一、故事连故事,让学生入情入境,自主学*

  新课标倡导的是自主学*的精神。或许,很多人认为自主学*就是“自己学*”或“自由学*”。我的理解是,自主学*应该是师生互动,积极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因此,上课伊始,我就用一个故事导入课文,激起学生的兴趣。接着学*课文中的故事,学完后又引出类似创新的故事。整堂课,学生都在听故事,学故事、用故事中增长知识,为学生创设了一种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我想,这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既符合他们那种的爱听故事的心理,又是一种愉悦的享受。学生会非常自觉、主动地学*。

  二、文中留空白,让学生动脑动口,主动探究

  文中,画师评画是全文的重点。在复印教材时,我故意把它隐去,目的就是给学生一次思考练说的机会: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多,为什么画师对他们两个人的画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加以称赞呢?由于文章在关键之处嘎然而止,这样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理,产生急于补充教材的冲动。而后,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这三幅画,自己去体验小徒弟画的妙处,明白师父称赞小徒弟的原因。最后引导学生当小画师用“虽然……但是—”“不但……而且……”“因为……所以……”来说一说,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还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究的能力,使他们的思维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我想,这比直接让他们去读画师的话要好的多。

  三、课后设拓展,让学生动手实践,主动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对此,学完课文后,我穿插了两个故事。它们既是对课内知识的补充,又是课外知识的延伸。我想这对学生在写作文时如何构思、选材都会有一定的好处。当然,如果一味地听故事,未免太枯燥,太单一。最后,我在新课快要结束时,安排了一个实践操作:书中比赛看谁骆驼画得多,我们就来比赛看谁骆驼画得大。(对采用何种比赛,我思考了很多,但很得意于忽然蹦出来的思维火花——比赛骆驼画得大)这样的题材,有顺手捏来之妙处,不会有牵强附会之嫌疑。通过比赛,鼓起了学生想创新的欲望,学到一点点以小见大这种创新的方法,体验到创新的滋味,又在创新的过程中明白了道理:创新头脑不是一朝一夕培养出来的,要*时积极动脑,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11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懂得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能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并树立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感悟小徒弟以少代多的画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难点

  用“虽然……但是……”来评价三位徒弟的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人一张白纸

  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一、故事激趣,导入课文

  宋朝有个皇帝叫赵佶,他很喜欢画画,常常出一句诗,让前来考试的人画画,以此来选拔人才。有一次,他出了一句“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诗句。那些考生不是画了一片草地加上一朵红花,就是许多绿叶中插着一朵花。虽然他们的画也符合诗意,但宋徽宗没有一个满意。但他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不禁连声叫好。只见画上画着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一位少女穿着一身绿装在林子里荡秋千,只有那张小嘴是红红的。

  请问,宋徽宗刚开始为什么不满意?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为什么又连声叫好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这是一篇选学课文。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反馈交流

  三、随题读文,重点研读小徒弟的画

  1、画师要考徒弟什么?读出相应的段落。(板书:画多)

  2、画师考得结果怎样?哪一句是写结果的?屏幕显示: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读一读,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三个徒弟各画了什么?为什么画师不满意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而对小徒弟的画却点头称赞?)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这些问题自己去找一找。

  3、根据问题研读课文

  (1)、大徒弟画了什么?要读出“多”要强调哪些字词?指名读(板书;很多小骆驼)

  (2)、二徒弟画了什么?从哪里看出多?(板书:许多骆驼头) (3)、三徒弟画了什么?读一读画的内容(板书:两只在山谷中走)小徒弟画得多吗?从哪里看出很少?(几条、一只、另一只)

  4、比较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课件显示三幅画)

  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更多,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反而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画师却点头称赞?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画师是怎么评画的呢?老师故意把画师的话隐去,请你们当小画师用“虽然……但是……”“不但……而且……”“因为……所以……”来评评三位徒弟的画,把画师的话补充完整。

  5、画师是怎么评价的?(显示画师的话)

  ⑴读一读画师的话

  ⑵理解“若隐若现”课件显示:“若”的意思① 要是 ② 你 ③好像应选择哪一种?连起来说意思。

  ⑶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

  6、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吗?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个字看出来?什么叫“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用“原来——”说话

  7、小徒弟是怎样表现出骆驼多的?(板书:以少代多)

  8、齐读课文,把你悟到的东西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

  四、拓展内容

  引言: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再来学一篇。

  ⑴《踏花归来马蹄香》 你从哪里看出这个人的画很有创意?他是怎么表现出香的'?

  ⑵引言:关于赵佶皇帝以诗做画的故事还有许多,比较有名的还有这一篇。有一次,他出了一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 下面四幅图,哪一幅最适合"深山藏古寺"的画面,为什么?

  第一幅:一座深山前画着一座寺庙.(深山有古寺)

  第二幅:一座深山(深山无古寺)

  第三幅:一座深山后露出寺庙的一个角(深山露古寺)

  第四幅:一座深山,一道弯弯曲曲的石阶上,一个和尚挑着水(深山藏古寺)

  (3)说说你收集来的有关创新的故事 ,你有没有听到过类似的故事?或者你有没有想到别人没想到的事?

  五、考考你

  1、导语:讲了这么多创新的故事,老师也想考考你们有没有创新思维。我们也来“画骆驼”,比比谁画得骆驼大。 启发:课文中,小徒弟是用“以少代多”的方法赢得了称赞,现在我们要画大,我们可以用——“以小衬大”的方法来表现。

  2、每人在白纸上画,而后交流

  3、总结道理:创新的头脑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要想拥有创新的头脑,我们应该怎么做?(*时多动脑筋,多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12

  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教育学生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

  学*重点:

  学*他人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

  学*时间:

  一课时

  学*过程:

  一、根据自学提示,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边读边想,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用笔画出三个徒弟各是怎样画的句子。

  3、说说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二、汇报交流

  1、同桌互相检查

  2、指旬读,想机指导读流利。

  交流思考问题: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说说为什么师父夸小徒弟画得好?好在哪里?

  (根据交流,重点读师父说的话,体会好在哪里?)

  三、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读好三徒弟各是怎么画的,以及师父的话。

  四、总结,随文阅读

  总结:一张纸,即使画满了骆驼,也是有数的,两小徒弟不公画法简洁,而且利用山路转弯,只画了两头行走的骆驼,意味深长,给人无限想象。这就是想别人没想到的,只有这样,才会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创新。你通过读书或在生活中发现还有没有这样的事?(自主谈,教师也交流自己知道的事)

  随文阅读《踏花归去马蹄香》,画一画,看看谁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踏花归去马蹄香(写作趣谈)

  伍玉成

  宋朝时候,有一次画院招考。考试是命题作画,题目是一句古诗:“踏花归去马蹄香”。

  考场上安静极了,应考者都在认真思索。有的认为诗句的重点在“踏花”二字。于是就画了一些花瓣,让一青年骑着马在花瓣上行走。他想这不正是踏花么?表现了那春游之后的愉快心情。

  有的在分析之后,觉得重点是在“马”上。踏花也好,归去也好,马蹄也好,都离不开“马”。于是就精心地画了一匹骏马,一青年骑在马上从花丛中疾驰,显得很有气势。

  也有的人琢磨“马蹄”应是重点,因此在画纸上突出那腾空的马蹄,并在“马蹄”旁画着纷飞的花瓣。他想花瓣都被扬了起来,马蹄还不会“香”么!

  众多的应考者中,只有一位画得很特别。他的画卷上根本没画花瓣。他画的是:夕阳西下之时,一位英俊少年骑在一匹骏马上。马在奔腾着,马蹄高高扬起,一些蝴蝶紧紧地追逐着,在马蹄的周围飞舞。

  考生交卷后,考官一张张评选。当他看到那张蝴蝶纷飞的画卷时,就会心地笑了。这张画被评为。

  为什么呢?考官作了一番评说,应考者也都非常佩服。

  这考生的.成功,关键在于他仔细地分析了题目,全面领会了诗句的含义,并找到了体现题意的巧妙的方法。

  画题中的“踏花、归去、马蹄”都是具体的事物,容易用图形表现,所以一般人都在这表面上下功夫。而题中的重点在“香”字上。这“香”是一种感觉,凭嗅觉所得,而绘画是让人从视觉上感受。如何在画面上体现出“马蹄香”来就很不容易了。让马踏花瓣太表面、也太直接了,也难突出那“香”味。用蝴蝶来烘托真是想法新颖。蝴蝶为什么追逐马蹄呢?不正是体现“马蹄”的香么。这“香”不是直接画出来的,而是观画者很自然能想到的,所感受到的。

  写作也是一样,作文之初要仔细分析题意,这就是审题。它是动笔的基础。然后精心地构思,寻找体现题意的表现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写出符合题目要求的好文章。

  一、读一读,写一写。

  召集骆驼得意称赞群山

  连绵起伏若隐若现恍然大悟

  二、照样子,写一写。

  密密麻麻()()()

  整理整理()()()

  三、不改变原意,把下面句子换个说法

  1、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2、画师把三个徒弟召集在一起。

  3、怎么能这样做?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13

  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2、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

  教学准备:相关的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故事激趣,谈话导入

  1、教师讲故事:

  2、板书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学生齐读课题。

  3、交流读书经验。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反馈交流。课件出示下列句式,帮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

  画师让三个徒弟 ,看谁 。大徒弟 ,二徒弟 ,而三徒弟 ,却得到了画师的高度赞扬。

  请学生按照句式的提示自由发言,教师进行指导,主要让学生讲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 品读课文,感悟妙处

  1.画师要考徒弟什么?课文哪一段是写这个问题的,找出来读一读。指名读。

  2.画师考的结果怎样?哪一句是写结果的?

  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

  学生自由读这段话,思考:根据这段话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三个徒弟各画了什么?为什么画师不满意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而对小徒弟的话却点头称赞?)

  3.学生默读课文,根据问题在文中找一找,并用笔勾画出来。

  4.交流阅读感受,对比探究,重点感知三徒弟的画面。

  (1)大徒弟画的什么?要读出多应强调哪些字词?指名读(板书:密密麻麻 很小很小)

  (2)二徒弟画了什么?从哪些字词看出多?指名答(板书:许许多多 果然)

  猜想:二徒弟可能画了多少只骆驼?

  (3)三徒弟是怎样画的?读一读相关的句子。指名读后提问:小徒弟画的多吗?哪里看出不多(板书:两只 一只 另一只)

  5.对比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的更多,为什么画师对他们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点头称赞?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你还有什么好办法画出更多的骆驼吗?

  四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6.理解画师的话,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1)读一读画师的话,指名读,齐读。

  (2)理解“若隐若现”(课件出示:若 要是;你;好像)应选择哪一个,连起来说说意思。

  (3)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画中那只若隐若现的骆驼有什么作用?(课件出示小徒弟的.画)学生发言后再齐读画师的话。

  (4)从大徒弟和二徒弟的反应中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了吗?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理解“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用“原来……”练*说话。

  (5)教师小结:虽然大徒弟和二徒弟画的骆驼比较多,但是他们画的骆驼数毕竟是有限的。而小徒弟却用有限的两只骆驼代表了无限的可能,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因此,他的画才会得到师傅的赏识。

  四、拓展延伸,丰富认识

  引言: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

  1、《踏花归来马蹄香》:

  你从哪里看出这个人的画很有创意?他是怎么表现出香的?

  2、联系实际:你有没有听到过类似的故事?你有没有想到别人没想到的事?

  五、考考你

  1、导语:讲了这么多创新的故事,老师也想考考你们有没有创新思维。我们也来“画骆驼”,比比谁画得骆驼多。

  2、每人在白纸上画,而后交流。

  3、总结:创新的头脑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要想拥有创新的头脑,我们应该怎么做?(*时多动脑筋,多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六、板书设计:

  想别人没想到的

  大徒弟 许多小骆驼

  画师 二徒弟 许多骆驼头

  小徒弟 两只在山谷中走 以少代多(妙)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1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合作学*,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诵读品味,体会小徒弟为何会被画师称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课文中加深体会,明白要勇于开拓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所想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学*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础,在阅读方面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但部分内容还需老师指导。本课内容较简单,但让学生真切体会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却并不容易。因此,本课设计本着“把语文课上到学生心里”的追求目标,努力体现三个“基于”:一是基于学生,二是基于文本,三是基于生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画师称赞小徒弟的原因。

  【教学难点】 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

  教学过程

  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

  【导入】故事导入

  一、故事激趣,导入课文

  宋朝有个皇帝叫赵佶,他很喜欢画画,常常出一句诗,让前来考试的人画画,以此来选拔人才。有一次,他出了一句“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诗句。那些考生不是画了一片草地加上一朵红花,就是许多绿叶中插着一朵花。虽然他们的画也符合诗意,但宋徽宗没有一个满意。但他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不禁连声叫好。只见画上画着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一位少女穿着一身绿装在林子里荡秋千,只有那张小嘴是红红的。

  请问,宋徽宗刚开始为什么不满意?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为什么又连声叫好呢?

  活动2

  【讲授】自由读文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做出标记,自己想办法解决,解决不了的举手询问老师。

  这些词语可能是:连绵不断、若隐若现、恍然大悟

  (意图:落实第一个教学目标。学生是学*的主人,能让他们自己完成的任务教师一定不要过多插手。对生字词的学*,学生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也掌握了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理解词语的方法,因此,让学生自己解释生词是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也是对已有能力的巩固运用。)

  2、学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是一篇选学课文。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反馈交流。

  三、自读读文,重点研读小徒弟的画

  1、画师要考徒弟什么?读出相应的段落。(板书:画多)

  2、画师考得结果怎样?哪一句是写结果的?

  屏幕显示: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

  读一读,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三个徒弟各画了什么?为什么画师不满意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而对小徒弟的画却点头称赞?)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这些问题自己去找一找。

  3、根据问题研读课文:

  ⑴大徒弟画了什么?要读出“多”要强调哪些字词?指名读(板书;很多小骆驼)

  ⑵二徒弟画了什么?从哪里看出多?(板书:许多骆驼头)

  ⑶三徒弟画了什么?读一读画的内容(板书:两只在山谷中走)

  小徒弟画得多吗?从哪里看出很少?(几条、一只、另一只)

  4、比较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课件显示三幅画)

  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更多,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反而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画师却点头称赞?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

  画师是怎么评画的呢?老师故意把画师的话隐去,请你们当小画师用“虽然……但是……”“不但……而且……”“因为……所以……”来评评三位徒弟的画,把画师的话补充完整。

  5、画师是怎么评价的?(显示画师的话)

  ⑴读一读画师的话。

  ⑵理解“若隐若现”。

  课件显示:“若”的意思:①要是;②你;③好像。应选择哪一种?连起来说意思。

  ⑶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

  6、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吗?

  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个字看出来?

  什么叫“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用“原来──”说话。

  7、小徒弟是怎样表现出骆驼多的?(板书:以少代多)

  8、齐读课文:

  下面,把你悟到的东西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

  活动3

  【活动】拓展

  四、拓展延伸

  引言: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再来学一篇。

  1、《踏花归来马蹄香》:

  2、说说你收集来的有关创新的故事:

  你有没有听到过类似的故事?或者你有没有想到别人没想到的事?

  活动4

  【测试】检测

  【检测评价】

  1、导语:讲了这么多创新的故事,老师也想考考你们有没有创新思维。我们也来“画骆驼”,比比谁画得骆驼大。

  启发:课文中,小徒弟是用“以少代多”的方法赢得了称赞,现在我们要画大,我们可以用──“以小衬大”的方法来表现。

  2、每人在白纸上画,而后交流。

  3、总结道理:创新的头脑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要想拥有创新的头脑,我们应该怎么做?(*时多动脑筋,多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15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2、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向别人没想到的”这样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根据自学提示,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边读边想,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用笔画出三个徒弟各是怎样画的句子。

  3、说说小徒弟的一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二、汇报交流

  1、 同桌互相检查

  2、指旬读,想机指导读流利。

  交流思考问题: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说说为什么师父夸小徒弟画得好?好在哪里? (根据交流,重点读师父说的话,体会好在哪里?)

  三、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读好三徒弟各是怎么画的,以及师父的话。 四、总结,随文阅读

  总结:一张纸,即使画满了骆驼,也是有数的,两小徒弟不公画法简洁,而且利用山路转弯,只画了两头行走的.骆驼,意味深长,给人无限想象。这就是想别人没想到的,只有这样,才会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创新。你通过读书或在生活中发现还有没有这样的事?(自主谈,教师也交流自己知道的事)

  随文阅读《踏花归去马蹄香》,画一画,看看谁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五、课外拓展。

  课外收集一个这样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把课文中的事像画师那样考考家人,看他们谁想得更妙。

  【教学评价方案】

  1 达标测评

  参评人数( )

  注:表内【人数】为达标人数。

  2 教学反思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菁选扩展阅读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菁选(扩展1)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菁选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1

  一、教材简介

  《想别人没想到的事》是新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六册中的一篇选学课文。内容比较简单。讲的是一个画师考三个徒弟,看谁骆驼画得多,结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法赢得了称赞的故事。从而教育学生要爱动脑筋,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这样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

  二、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2、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悟小徒弟以少代多的画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难点:用虽然......但是......因为......所以......来评价三位徒弟的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课文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谁能讲一讲大家都熟悉的《曹冲称象》的故事。指名讲故事,要求讲得清楚、简洁。

  说说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或者说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这是一篇选学课文。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反馈交流

  3、用课件出示填空,来帮助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随题读文,重点研读小徒弟的`画

  1、画师要考徒弟什么?读出相应的段落。(板书:画多)

  2、画师考得结果怎样?哪一句是写结果的?

  3、屏幕显示: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

  4、读一读,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三个徒弟各画了什么?为什么画师不满意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而对小徒弟的画却点头称赞?)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这些问题自己去找一找。

  5、根据问题研读课文

  (1)、大徒弟画了什么?要读出多要强调哪些字词?指名读(板书;很多)

  (2)、二徒弟画了什么?从哪里看出多?(板书:许多)

  (3)、三徒弟画了什么?读一读画的内容(板书:两只)

  小徒弟画得多吗?从哪里看出很少?(几条、一只、另一只)

  6、比较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更多,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反而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画师却点头称赞?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

  画师是怎么评画的呢?老师故意把画师的话隐去,请你们当小画师用虽然......但是......因为......所以......来评评小徒弟的画,把画师的话补充完整。

  7、画师是怎么评价的?(显示画师的话)

  ⑴读一读画师的话

  ⑵理解若隐若现

  ⑶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

  8、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吗?

  9、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个字看出来?

  10、什么叫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用原来--说话

  11、小徒弟是怎样表现出骆驼多的?(板书:以少代多)

  12、完整地读课文。把你悟到的东西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

  (四)、拓展内容

  引言: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再来学一篇。

  1、引言:宋代的赵佶皇帝喜欢以诗做画。比较有名的还有这一篇。有一次,他出了一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课件出示:

  下面四幅图,哪一幅最适合深山藏古寺的画面,为什么?

  第一幅:一座深山前画着一座寺庙.(深山有古寺)

  第二幅:一座深山(深山无古寺)

  第三幅:一座深山后露出寺庙的一个角(深山露古寺)

  第四幅:一座深山,一道弯弯曲曲的石阶上,一个和尚挑着水(深山藏古寺)

  2、说说你收集来的有关创新的故事

  你有没有听到过类似的故事?或者你有没有想到别人没想到的事?

  (五)、总结道理:

  创新的头脑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要想拥有创新的头脑,我们应该怎么做?(*时多动脑筋,多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五、板书设计:

  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大徒弟很多

  二徒弟许多

  小徒弟两只

  以少代多(妙)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2

  一、教材分析: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的是一个画师考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结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法赢得了称赞的故事。课文虽然篇幅短小,但讲述的道理却很有现实意义,教育学生要爱动脑筋,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这样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教材选编本课的意图,是进一步训练学生默读的能力,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并结合课文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下学期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能在阅读时围绕课文的主要内容,提出问题,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在前面三篇精读课文的学*中,学生初步掌握了默读方法,能边读边想,抓住文中主要人物的描写来体会课文表达的意思。在这一课的学*中,学生将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自主探究,在学*中巩固和提高。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合作学*,掌握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2.默读课文,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3.明白在日常生活中,要勇于开拓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做到别人做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

  四、教学重、难点:

  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

  五、教学准备:课件

  六、教学时间:1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激趣,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都很喜欢听故事,所以今天又带来了一个,想听吗?宋朝有个皇帝叫赵佶,他非常喜欢画画。每当选拔人才的时候,他常常会让前来考试的人根据他所出的一句诗画一幅画。有一次,他出了一句“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诗句。那些考生不是画了一片草地加上一朵红花,就是许多绿叶中插着一朵花。虽然他们的画也符合诗意,但皇帝没有一个满意的。但是,当他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不禁连声叫好。只见画上画着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一位少女穿着一身绿装在林子里荡秋千,只有那张小嘴是红红的。

  请问同学们,为什么皇帝刚开始不满意,当他看到最后一张画时又连声叫好呢?

  师:对,因为最后一幅画的作者想到了别人没想到的画法,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一个《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板题)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参照课文前面的提示语首先进行三读:(读准确、读流利、读感情)

  大屏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理解词意。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与同桌讨论解决。

  师:老师看大家已经把生词画出来了,请同学们看大屏上的词语,你能准确地读出来吗?

  大屏出示:召集 连绵不断 连绵起伏 半截

  恰好 若隐若现 恍然大悟 称赞

  师:谁愿意把这个故事读给大家听?

  师:刚才同学们都已经读了课文,有谁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看来同学们都很聪明,老师根据大家刚才讲的归纳整理了一下(大屏出示),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三、默读课文,分组讨论

  师:画师让三个徒弟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骆驼,看谁画的多。那么三个徒弟是怎么画的呢?倒底是谁画的多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并完成这个表格。

  1.小组讨论交流,完成表格。

  考题:

  徒 弟

  画 了什么

  自我感觉

  画师评价

  大徒弟

  二徒弟

  小徒弟

  2.小徒弟的画为什么得到画师的称赞?

  3.你们还有其他的办法也可以画出更多的骆驼吗?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学*成果?(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更多,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反而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却点头称赞呢?

  师:画师是怎么评价的?(显示画师的话:这不恰恰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变换句式)

  师:谁知道“若隐若现”是什么意思?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这样画有什么妙处?

  师:我们请一位同学来扮演画师,用“虽然……但是……”“不但……而且……”“因为……所以……”来评价三个徒弟的画好不好?

  师: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吗?

  师: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什么叫“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用“原来──”说话。

  师:让我们齐读课文,把你悟到的东西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

  师:如果你是大徒弟或二徒弟,你会对小徒弟说什么呢?谁来表演一下。

  3.你们还有其他的办法也可以画出更多的骆驼吗?

  师:同学们,课文中作者不急于告诉我们该怎样画出最多的骆驼,而是一步步地展示三个徒弟所画的画,让人迫不急待地往下读,最后揭开奥秘,说明小徒弟画的是最好的,这种写法是:设置悬念的写作手法。

  四、感悟道理、升华主题

  师:同学们,读了这个故事使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把你的感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好吗?

  师:同学们,通过这个故事后,其实大徒弟和二徒弟并不服气,纷纷要求师傅再出一道题,于是画师又出了这样一道题——深山藏古寺。假如是你你准备怎么画这幅画?可以小组同学商量一下。

  出示三个徒弟的画,分小组讨论点评,再指名点评。

  大徒弟:一座茂密的森林里画着一座寺庙.(深山有古寺)

  二徒弟:一座深山后露出寺庙的一个角(深山露古寺)

  小徒弟::一座深山,一道弯弯曲曲的石阶上,一个和尚挑着水(深山藏古寺)

  师:画师的小徒弟想到了别人没想到的事,你们*时是不是也有想到过别人没有想到过的事呢?或者谁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哪些课文是写想到别人没想到的事?

  师:其实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课下请同学们也收集一些创新故事,和同学们交流好吗?

  五、全文总结

  师:同学们,一张纸,即使画满了骆驼,也是有限的,而小徒弟不仅画法简洁,而且利用山路转弯,只画了两头行走的骆驼,意味深长,给人无限想象。这就是想别人没想到的,通过刚才的学*,我们知道了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在今后的学*、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动脑筋,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孩子。

  六、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第7自然段。

  2.搜集具有创新思维精神的故事。

  七、板书设计:

  12 想别人没想到的

  大徒弟 许多小骆驼 不满意

  二徒弟 许多骆驼头 不满意

  小徒弟 两只在山谷中走 称 赞(妙在创新)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自学生字词。

  (2)理解课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过程与方法:

  (1)以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2)通过自学,掌握生字词;通过诵读品味,合作学*,体会小徒弟为何会被画师称赞。;

  (3)通过对比探究,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4)通过拓展资料,丰富知识,扩大阅读面,体验创新。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课文中加深体会,明白要勇于开拓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所想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画师称赞小徒弟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难点: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师准备:挂图

  学生准备:

  1.预*课文。

  2.收集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课文

  同学们,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大家一定都知道吧。当他的小伙伴不慎掉入又大又深的水缸之中,其他的小朋友吓得束手无策,司马光却想到别人没想到的办法,让身处险境的小伙伴安然无恙,多么令人钦佩啊!今天我们再来学*一个这样的故事。

  (出示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事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反馈交流自学情况。

  三、随问题读文,重点研读小徒弟的画

  1、画师要考徒弟什么?读出相应的段落。(板书:画多)

  2、画师考得结果怎样?哪一句是写结果的?

  小黑板出示: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

  读一读,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三个徒弟各画了什么?为什么画师不满意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而对小徒弟的画却点头称赞?)

  3、根据问题研读课文:

  谁读懂了第一个问题?汇报一下:(指名汇报,相机朗读)

  ⑴大徒弟画了什么?要读出“多”要强调哪些字词?指名读(板书;很多小骆驼)

  ⑵二徒弟画了什么?从哪里看出多?(板书:许多骆驼头)

  ⑶三徒弟画了什么?读一读画的内容(板书:两只在山谷中走)

  小徒弟画得多吗?从哪里看出很少?(几条、一只、另一只)

  那么你们认为谁画得好呢?(生答小徒弟)看来同学们有画师一样的眼光。可大徒弟二徒弟明白吗?(不明白)

  从哪里看出来的?此时他俩可能会怎么想呢?(生想象说)

  4、比较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更多,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反而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画师却点头称赞?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四人小组讨论,然后交流)

  请你们当小画师来评评三位徒弟的画。

  5、画师是怎么评价的?(显示画师的话)

  ⑴读一读画师的话。

  ⑵理解“若隐若现”。

  ⑶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这样画有什么妙处?

  6、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吗?

  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个词看出来?

  什么叫“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

  7、小徒弟是怎样表现出骆驼多的?(板书:以少代多)

  8、齐读课文,把你悟到的东西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4

  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2、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

  教学准备:相关的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故事激趣,谈话导入

  1、教师讲故事:

  2、板书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学生齐读课题。

  3、交流读书经验。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反馈交流。课件出示下列句式,帮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

  画师让三个徒弟 ,看谁 。大徒弟 ,二徒弟 ,而三徒弟 ,却得到了画师的高度赞扬。

  请学生按照句式的提示自由发言,教师进行指导,主要让学生讲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 品读课文,感悟妙处

  1.画师要考徒弟什么?课文哪一段是写这个问题的,找出来读一读。指名读。

  2.画师考的结果怎样?哪一句是写结果的?

  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

  学生自由读这段话,思考:根据这段话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三个徒弟各画了什么?为什么画师不满意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而对小徒弟的话却点头称赞?)

  3.学生默读课文,根据问题在文中找一找,并用笔勾画出来。

  4.交流阅读感受,对比探究,重点感知三徒弟的画面。

  (1)大徒弟画的.什么?要读出多应强调哪些字词?指名读(板书:密密麻麻 很小很小)

  (2)二徒弟画了什么?从哪些字词看出多?指名答(板书:许许多多 果然)

  猜想:二徒弟可能画了多少只骆驼?

  (3)三徒弟是怎样画的?读一读相关的句子。指名读后提问:小徒弟画的多吗?哪里看出不多(板书:两只 一只 另一只)

  5.对比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的更多,为什么画师对他们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点头称赞?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你还有什么好办法画出更多的骆驼吗?

  四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6.理解画师的话,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1)读一读画师的话,指名读,齐读。

  (2)理解“若隐若现”(课件出示:若 要是;你;好像)应选择哪一个,连起来说说意思。

  (3)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画中那只若隐若现的骆驼有什么作用?(课件出示小徒弟的画)学生发言后再齐读画师的话。

  (4)从大徒弟和二徒弟的反应中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了吗?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理解“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用“原来……”练*说话。

  (5)教师小结:虽然大徒弟和二徒弟画的骆驼比较多,但是他们画的骆驼数毕竟是有限的。而小徒弟却用有限的两只骆驼代表了无限的可能,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因此,他的画才会得到师傅的赏识。

  四、拓展延伸,丰富认识

  引言: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

  1、《踏花归来马蹄香》:

  你从哪里看出这个人的画很有创意?他是怎么表现出香的?

  2、联系实际:你有没有听到过类似的故事?你有没有想到别人没想到的事?

  五、考考你

  1、导语:讲了这么多创新的故事,老师也想考考你们有没有创新思维。我们也来“画骆驼”,比比谁画得骆驼多。

  2、每人在白纸上画,而后交流。

  3、总结:创新的头脑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要想拥有创新的头脑,我们应该怎么做?(*时多动脑筋,多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六、板书设计:

  想别人没想到的

  大徒弟 许多小骆驼

  画师 二徒弟 许多骆驼头

  小徒弟 两只在山谷中走 以少代多(妙)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5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3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

  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句话。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课文

  宋朝有个皇帝叫赵佶,他很喜欢画画,常常出一句诗,让前来考试的人画画,以此来选拔人才。有一次,他出了一句“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诗句。那些考生不是画了一片草地加上一朵红花,就是许多绿叶中插着一朵花。虽然他们的画也符合诗意,但宋徽宗没有一个满意。但他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不禁连声叫好。只见画上画着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一位少女穿着一身绿装在林子里荡秋千,只有那张小嘴是红红的。

  请问,宋徽宗刚开始为什么不满意?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为什么又连声叫好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古时候,有一位的画师要考考他的三位徒弟,他让徒弟们在同样大小的纸上画骆驼,看谁画的多。结果是,纸上画骆驼最少的徒弟却受到了画师的称赞,想知道是为什么吗?下面我们就学*这个故事——《想别人没想到的》。

  二、自读课文,粗知大意

  1、自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认读词语,纠正读音。

  (课件出示)

  zhào luò tuo mián qǐ fú ruò

  召集骆驼连绵不断起伏若隐若现

  3、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召集:招呼集合在一起

  连绵不断:绵,延续不断。文中指山峰一座连一座,不间断。

  起伏:伏,低下去。文中指山峰有高有低。

  若隐若现:若,如,像。隐,不显露。现,显露。文中指群山中的骆驼有时看得清楚,有时又看不清,看不清究竟有多少只

  4、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然后用简练的语言叙述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课件出示填空练*)

  故事的起因:(画师)要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经过:大徒弟(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二徒弟(画的是许许多多的骆驼的头),小徒弟(画了一只骆驼从山中走出来,另一只骆驼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结果:(小徒弟)的画得到了画师的称赞。

  三、讨论交流,领会内涵

  故事的`结果真让人感到意外,想知道为什么小徒弟的画能得到画师的称赞吗?

  1、指名读大徒弟画的内容,你来帮大徒弟说一说绘画构思。

  (要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尽可能多的骆驼,“我”的想法就是把骆驼画的小一点,这样就能在纸上多画骆驼了)

  大徒弟的想法最简单,也是常人的想法

  2、指名读二徒弟画的内容,他的想法好在哪?

  (二徒弟的方法和大徒弟的相比,有一定的进步,他用骆驼的头来代表整个骆驼,这样他画的骆驼数就比大徒弟多了)

  大徒弟和二徒弟究竟可以画多少只骆驼?

  (无论大徒弟还是二徒弟,他们画的骆驼毕竟受到纸张的限制,骆驼的数量是有限的。)

  他们俩的画法有什么缺陷?

  (无论是画骆驼,还是画骆驼头,太麻烦,要花费很长时间)

  3、那么,小徒弟画了什么,好在哪?指名读小徒弟画的内容。

  (小徒弟只画了一只完整的骆驼和一只不完整的骆驼。)

  读读画师说的话,你有哪些收获?

  (小徒弟的办法之所以好,是因为他用有限的两只骆驼代表了无限的可能,谁也说不清楚究竟有多少只骆驼,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小徒弟思考的角度和别人不一样,是想别人想不到的事。)

  如果让你画,你想怎么样画?

  (可以画许多骆驼的脚印……)

  四、广泛思考,课外延伸

  通过刚才的学*,我们知道了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在今后的学*、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动脑筋,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孩子。

  引言: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再来学一篇。

  ⑴<<踏花归来马蹄香>>

  你从哪里看出这个人的画很有创意?他是怎么表现出香的?

  ⑵引言:关于赵佶皇帝以诗做画的故事还有许多,比较有名的还有这一篇。有一次,他出了一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

  下面四幅图,哪一幅最适合"深山藏古寺"的画面,为什么?

  第一幅:一座深山前画着一座寺庙。(深山有古寺)

  第二幅:一座深山(深山无古寺)

  第三幅:一座深山后露出寺庙的一个角(深山露古寺)

  第四幅:一座深山,一道弯弯曲曲的石阶上,一个和尚挑着水(深山藏古寺)

  下面,老师给大家留一个思考题:画风,你将怎样画呢?

  总结道理:创新的头脑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要想拥有创新的头脑,我们应该怎么做?(*时多动脑筋,多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五、板书

  12想别人没想到的

  大徒弟——用细笔画满

  二徒弟——画许多头

  小徒弟——只画山、一头骆驼——画师满意

  (动脑、创新)

  六、课堂练*

  1、照样子,写词语。

  密密麻麻:

  若隐若现:

  2、补充词语。

  连绵()自()为()()大悟

  情()禁若()若()惊()鸟

  3、按要求写句子。

  (1)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改成陈述句)

  (2)少先队员应该助人为乐。(改成反问句)

  (3)草地上开满花。(扩句)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合作学*,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诵读品味,体会小徒弟为何会被画师称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课文中加深体会,明白要勇于开拓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所想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学*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础,在阅读方面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但部分内容还需老师指导。本课内容较简单,但让学生真切体会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却并不容易。因此,本课设计本着“把语文课上到学生心里”的追求目标,努力体现三个“基于”:一是基于学生,二是基于文本,三是基于生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画师称赞小徒弟的原因。

  【教学难点】 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

  教学过程

  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

  【导入】故事导入

  一、故事激趣,导入课文

  宋朝有个皇帝叫赵佶,他很喜欢画画,常常出一句诗,让前来考试的人画画,以此来选拔人才。有一次,他出了一句“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诗句。那些考生不是画了一片草地加上一朵红花,就是许多绿叶中插着一朵花。虽然他们的画也符合诗意,但宋徽宗没有一个满意。但他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不禁连声叫好。只见画上画着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一位少女穿着一身绿装在林子里荡秋千,只有那张小嘴是红红的。

  请问,宋徽宗刚开始为什么不满意?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为什么又连声叫好呢?

  活动2

  【讲授】自由读文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做出标记,自己想办法解决,解决不了的举手询问老师。

  这些词语可能是:连绵不断、若隐若现、恍然大悟

  (意图:落实第一个教学目标。学生是学*的主人,能让他们自己完成的任务教师一定不要过多插手。对生字词的学*,学生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也掌握了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理解词语的方法,因此,让学生自己解释生词是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也是对已有能力的巩固运用。)

  2、学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是一篇选学课文。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反馈交流。

  三、自读读文,重点研读小徒弟的画

  1、画师要考徒弟什么?读出相应的段落。(板书:画多)

  2、画师考得结果怎样?哪一句是写结果的?

  屏幕显示: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

  读一读,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三个徒弟各画了什么?为什么画师不满意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而对小徒弟的画却点头称赞?)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这些问题自己去找一找。

  3、根据问题研读课文:

  ⑴大徒弟画了什么?要读出“多”要强调哪些字词?指名读(板书;很多小骆驼)

  ⑵二徒弟画了什么?从哪里看出多?(板书:许多骆驼头)

  ⑶三徒弟画了什么?读一读画的内容(板书:两只在山谷中走)

  小徒弟画得多吗?从哪里看出很少?(几条、一只、另一只)

  4、比较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课件显示三幅画)

  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更多,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反而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画师却点头称赞?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

  画师是怎么评画的呢?老师故意把画师的话隐去,请你们当小画师用“虽然……但是……”“不但……而且……”“因为……所以……”来评评三位徒弟的画,把画师的话补充完整。

  5、画师是怎么评价的?(显示画师的话)

  ⑴读一读画师的话。

  ⑵理解“若隐若现”。

  课件显示:“若”的意思:①要是;②你;③好像。应选择哪一种?连起来说意思。

  ⑶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

  6、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吗?

  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个字看出来?

  什么叫“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用“原来──”说话。

  7、小徒弟是怎样表现出骆驼多的?(板书:以少代多)

  8、齐读课文:

  下面,把你悟到的东西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

  活动3

  【活动】拓展

  四、拓展延伸

  引言: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再来学一篇。

  1、《踏花归来马蹄香》:

  2、说说你收集来的有关创新的故事:

  你有没有听到过类似的故事?或者你有没有想到别人没想到的事?

  活动4

  【测试】检测

  【检测评价】

  1、导语:讲了这么多创新的故事,老师也想考考你们有没有创新思维。我们也来“画骆驼”,比比谁画得骆驼大。

  启发:课文中,小徒弟是用“以少代多”的方法赢得了称赞,现在我们要画大,我们可以用──“以小衬大”的方法来表现。

  2、每人在白纸上画,而后交流。

  3、总结道理:创新的头脑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要想拥有创新的头脑,我们应该怎么做?(*时多动脑筋,多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7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懂得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能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并树立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感悟小徒弟以少代多的画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难点

  用“虽然……但是……”来评价三位徒弟的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人一张白纸

  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一、故事激趣,导入课文

  宋朝有个皇帝叫赵佶,他很喜欢画画,常常出一句诗,让前来考试的人画画,以此来选拔人才。有一次,他出了一句“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诗句。那些考生不是画了一片草地加上一朵红花,就是许多绿叶中插着一朵花。虽然他们的画也符合诗意,但宋徽宗没有一个满意。但他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不禁连声叫好。只见画上画着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一位少女穿着一身绿装在林子里荡秋千,只有那张小嘴是红红的。

  请问,宋徽宗刚开始为什么不满意?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为什么又连声叫好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这是一篇选学课文。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反馈交流

  三、随题读文,重点研读小徒弟的画

  1、画师要考徒弟什么?读出相应的段落。(板书:画多)

  2、画师考得结果怎样?哪一句是写结果的?屏幕显示: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读一读,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三个徒弟各画了什么?为什么画师不满意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而对小徒弟的画却点头称赞?)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这些问题自己去找一找。

  3、根据问题研读课文

  (1)、大徒弟画了什么?要读出“多”要强调哪些字词?指名读(板书;很多小骆驼)

  (2)、二徒弟画了什么?从哪里看出多?(板书:许多骆驼头) (3)、三徒弟画了什么?读一读画的内容(板书:两只在山谷中走)小徒弟画得多吗?从哪里看出很少?(几条、一只、另一只)

  4、比较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课件显示三幅画)

  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更多,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反而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画师却点头称赞?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画师是怎么评画的呢?老师故意把画师的话隐去,请你们当小画师用“虽然……但是……”“不但……而且……”“因为……所以……”来评评三位徒弟的画,把画师的话补充完整。

  5、画师是怎么评价的?(显示画师的话)

  ⑴读一读画师的话

  ⑵理解“若隐若现”课件显示:“若”的'意思① 要是 ② 你 ③好像应选择哪一种?连起来说意思。

  ⑶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

  6、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吗?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个字看出来?什么叫“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用“原来——”说话

  7、小徒弟是怎样表现出骆驼多的?(板书:以少代多)

  8、齐读课文,把你悟到的东西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

  四、拓展内容

  引言: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再来学一篇。

  ⑴《踏花归来马蹄香》 你从哪里看出这个人的画很有创意?他是怎么表现出香的?

  ⑵引言:关于赵佶皇帝以诗做画的故事还有许多,比较有名的还有这一篇。有一次,他出了一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 下面四幅图,哪一幅最适合"深山藏古寺"的画面,为什么?

  第一幅:一座深山前画着一座寺庙.(深山有古寺)

  第二幅:一座深山(深山无古寺)

  第三幅:一座深山后露出寺庙的一个角(深山露古寺)

  第四幅:一座深山,一道弯弯曲曲的石阶上,一个和尚挑着水(深山藏古寺)

  (3)说说你收集来的有关创新的故事 ,你有没有听到过类似的故事?或者你有没有想到别人没想到的事?

  五、考考你

  1、导语:讲了这么多创新的故事,老师也想考考你们有没有创新思维。我们也来“画骆驼”,比比谁画得骆驼大。 启发:课文中,小徒弟是用“以少代多”的方法赢得了称赞,现在我们要画大,我们可以用——“以小衬大”的方法来表现。

  2、每人在白纸上画,而后交流

  3、总结道理:创新的头脑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要想拥有创新的头脑,我们应该怎么做?(*时多动脑筋,多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8

  一、设计理念:

  提倡个性化学*,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思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阐述教学过程时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

  《想别人没想到的》一课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了画师收了三个徒弟,他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多,三个徒弟画了不同的画,只有小徒弟得到了师傅的称赞。这篇课文故事性强,文字浅显,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阅读和理解。为了体现略读教学特点,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主学*。围绕着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这一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让学生将精读课文中所学*的分段、理解课文等语文基本功,用于本课的阅读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

  二、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2、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感悟小徒弟以少代多的画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难点:用“虽然……但是……”来评价三位徒弟的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1、同学们,喜欢脑筋急转弯吗?下面老师就来考考大家吧,全世界各国之间通用的话是什么?(答案:电话)我再出示一道题:狼来了(打一水果)。(答案:杨桃)通过回答这两个问题,告诉大家:“有时,思考问题要换一个角度,想别人没想到的。”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同学们看一看文中的阅读提示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学这篇课文?

  2、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 反馈交流

  (三)随题读文,重点研读小徒弟的画

  1、 画师要考徒弟什么?读出相应的段落。(板书:画多)

  2、 画师考得结果怎样?哪一句是写结果的?

  3、 屏幕显示: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

  4、 读一读,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三个徒弟各画了什么?为什么画师不满意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而对小徒弟的画却点头称赞?)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这些问题自己去找一找。

  5、 根据问题研读课文

  (1)大徒弟画了什么?要读出“多”要强调哪些字词?指名读(板书;很多)

  (2)二徒弟画了什么?从哪里看出多?(板书:许多)

  (3)小徒弟画了什么?读一读画的内容(板书:两只)

  (4)小徒弟画得多吗?从哪里看出很少?(几条、一只、另一只)

  6、比较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更多,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反而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画师却点头称赞?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

  7、画师是怎么评价的?(显示画师的话)

  ⑴读一读画师的话

  ⑵理解“若隐若现”

  ⑶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

  ⑷理解“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的意思。

  ⑸学着画师的口气,用“虽然……但是”评价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

  8、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吗?

  9、小徒弟是怎样表现出骆驼多的?(板书:以少代多)

  10齐读画师的话(用欣赏、赞美的语气)

  11、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个词看出来?

  12、什么叫“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用“原来——”说话

  (四)拓展延伸

  1、引言:宋代的赵佶皇帝喜欢以诗做画。有一次,他出了一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课件出示:

  下面四幅图,哪一幅最适合深山藏古寺的画面,为什么?

  第一幅:一座深山前画着一座寺庙.(深山有古寺)

  第二幅:一座深山(深山无古寺)

  第三幅:一座深山后露出寺庙的一个角(深山露古寺)

  第四幅:一座深山,一道弯弯曲曲的石阶上,一个和尚挑着水(深山藏古寺)

  2、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中,也有像小徒弟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事吗?

  在生活中,你也想到过别人没想到过的事情吗,联系实际想一想,说一说。

  (五)总结道理:

  创新的头脑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要想拥有创新的头脑,我们应该怎么做?(*时多动脑筋,多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五、板书设计:

  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大徒弟 很多

  二徒弟 许多

  小徒弟 两只

  以少代多 (妙)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9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2、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向别人没想到的”这样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根据自学提示,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边读边想,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用笔画出三个徒弟各是怎样画的句子。

  3、说说小徒弟的`一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二、汇报交流

  1、 同桌互相检查

  2、指旬读,想机指导读流利。

  交流思考问题: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说说为什么师父夸小徒弟画得好?好在哪里? (根据交流,重点读师父说的话,体会好在哪里?)

  三、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读好三徒弟各是怎么画的,以及师父的话。 四、总结,随文阅读

  总结:一张纸,即使画满了骆驼,也是有数的,两小徒弟不公画法简洁,而且利用山路转弯,只画了两头行走的骆驼,意味深长,给人无限想象。这就是想别人没想到的,只有这样,才会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创新。你通过读书或在生活中发现还有没有这样的事?(自主谈,教师也交流自己知道的事)

  随文阅读《踏花归去马蹄香》,画一画,看看谁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五、课外拓展。

  课外收集一个这样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把课文中的事像画师那样考考家人,看他们谁想得更妙。

  【教学评价方案】

  1 达标测评

  参评人数( )

  注:表内【人数】为达标人数。

  2 教学反思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若隐若现”、“恍然大悟”等词语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意识和能力。

  过程与方法:

  ①以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兴趣,导入课文内容。

  ②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文本对话,感悟课文内容。

  ③通过对比探究,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④通过拓展资料,丰富知识,扩大阅读面,体验创新。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能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并树立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认真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

  感悟小徒弟以少代多的画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出示一张白纸)同学们,如果要让你们在这么大一张纸上画尽可能多的骆驼,你会怎样画?(学生自由作答)

  2.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画师的三个徒弟是怎么画的。(板书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齐读课题。)

  二、学*课文

  1.按自学提示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同桌合作,识记字形,理解词意。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与同桌讨论解决。

  2.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学*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学*情况。指名读,齐读。(小黑板出示)

  召(zhào)集骆(luò)驼(tuo)连绵(mián)起伏(fú)若(ruò)隐若现恰(qià)好

  (2)生交流词意,掌握字形。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1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自学生字词。

  (2)理解课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过程与方法:

  (1)以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2)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自学,掌握生字词;通过诵读品味,合作学*,体会小徒弟为何会被画师称赞。;

  (3)通过对比探究,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4)通过拓展资料,丰富知识,扩大阅读面,体验创新。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课文中加深体会,明白要勇于开拓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所想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画师称赞小徒弟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难点: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预*课文。

  2.收集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课文

  课件出示:(故事连连看一)宋朝有个皇帝叫赵佶,他很喜欢画画,常常出一句诗,让前来考试的人画画,以此来选拔人才。有一次,他出了一句“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诗句。那些考生不是画了一片草地加上一朵红花,就是许多绿叶中插着一朵花。虽然他们的画也符合诗意,但宋徽宗没有一个满意。但他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不禁连声叫好。只见画上画着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一位少女穿着一身绿装在林子里荡秋千,只有那张小嘴是红红的。

  请问,宋徽宗刚开始为什么不满意?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为什么又连声叫好呢?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同学们按自学提示初读课文。

  课件出示:(故事连连看二)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同桌合作,识记字形,理解词意。

  (3)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与同桌讨解决。

  2.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学*有困难的学生。

  3.反馈交流自学情况。

  课件出示:

  (1)交流词意,掌握字形。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随问题读文,重点研读小徒弟的画

  1、画师要考徒弟什么?读出相应的段落。(板书:画多)

  2、画师考得结果怎样?哪一句是写结果的?

  课件显示: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

  读一读,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三个徒弟各画了什么?为什么画师不满意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而对小徒弟的画却点头称赞?)

  3、根据问题研读课文:

  谁读懂了第一个问题?汇报一下:(指名汇报,相机朗读)

  ⑴大徒弟画了什么?要读出“多”要强调哪些字词?指名读(板书;很多小骆驼)

  ⑵二徒弟画了什么?从哪里看出多?(板书:许多骆驼头)

  ⑶三徒弟画了什么?读一读画的内容(板书:两只在山谷中走)

  小徒弟画得多吗?从哪里看出很少?(几条、一只、另一只)

  4、比较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课件显示三幅画

  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更多,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反而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画师却点头称赞?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四人小组讨论,然后交流)

  请你们当小画师用“虽然……但是……”评评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用“不但……而且……”“因为……所以……”来评评小徒弟的画。

  5、画师是怎么评价的?(显示画师的话)

  ⑴读一读画师的话。

  ⑵理解“若隐若现”。

  课件显示:“若”的意思:

  ①要是;

  ②你;

  ③好像。

  应选择哪一种?连起来说意思。

  ⑶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这样画有什么妙处?

  6、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吗?

  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个字看出来?

  什么叫“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用“原来──”说话。

  7、小徒弟是怎样表现出骆驼多的?(板书:以少代多)

  8、齐读课文,把你悟到的东西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

  9、课件出示:你还有其他办法画出更多的骆驼吗?

  四、拓展内容

  引言: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再来学一篇。

  课件出示:(故事连连看三)《踏花归来马蹄香》:

  你从哪里看出这个人的画很有创意?他是怎么表现出香的?

  课件出示:说说你收集来的`有关创新的故事:

  你有没有听到过类似的故事?(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或者你有没有想到别人没想到的事?

  五、拓展练*

  1、导语:这一单元讲了这么多的故事,我们也来练*写个故事吧。

  2、课件出示:(故事连连看四)《十里蛙声出山泉》的画及简介

  启发:课文中,作者是怎样把一个故事写得引人入胜的呢?。

  3、每人在本上写故事,而后交流。

  4、总结全文

  通过刚才的学*,我们知道了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在今后的学*、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动脑筋,多想别人没想到的事,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孩子。

  板书设计

  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不满意)大徒弟,许多小骆驼

  画师(不满意)二徒弟,许多骆驼头

  (称赞)小徒弟,两只在山谷中走(妙在创新)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12

  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教育学生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

  学*重点:

  学*他人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

  学*时间:

  一课时

  学*过程:

  一、根据自学提示,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边读边想,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用笔画出三个徒弟各是怎样画的句子。

  3、说说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二、汇报交流

  1、同桌互相检查

  2、指旬读,想机指导读流利。

  交流思考问题: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说说为什么师父夸小徒弟画得好?好在哪里?

  (根据交流,重点读师父说的话,体会好在哪里?)

  三、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读好三徒弟各是怎么画的,以及师父的话。

  四、总结,随文阅读

  总结:一张纸,即使画满了骆驼,也是有数的,两小徒弟不公画法简洁,而且利用山路转弯,只画了两头行走的骆驼,意味深长,给人无限想象。这就是想别人没想到的,只有这样,才会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创新。你通过读书或在生活中发现还有没有这样的事?(自主谈,教师也交流自己知道的事)

  随文阅读《踏花归去马蹄香》,画一画,看看谁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踏花归去马蹄香(写作趣谈)

  伍玉成

  宋朝时候,有一次画院招考。考试是命题作画,题目是一句古诗:“踏花归去马蹄香”。

  考场上安静极了,应考者都在认真思索。有的认为诗句的`重点在“踏花”二字。于是就画了一些花瓣,让一青年骑着马在花瓣上行走。他想这不正是踏花么?表现了那春游之后的愉快心情。

  有的在分析之后,觉得重点是在“马”上。踏花也好,归去也好,马蹄也好,都离不开“马”。于是就精心地画了一匹骏马,一青年骑在马上从花丛中疾驰,显得很有气势。

  也有的人琢磨“马蹄”应是重点,因此在画纸上突出那腾空的马蹄,并在“马蹄”旁画着纷飞的花瓣。他想花瓣都被扬了起来,马蹄还不会“香”么!

  众多的应考者中,只有一位画得很特别。他的画卷上根本没画花瓣。他画的是:夕阳西下之时,一位英俊少年骑在一匹骏马上。马在奔腾着,马蹄高高扬起,一些蝴蝶紧紧地追逐着,在马蹄的周围飞舞。

  考生交卷后,考官一张张评选。当他看到那张蝴蝶纷飞的画卷时,就会心地笑了。这张画被评为。

  为什么呢?考官作了一番评说,应考者也都非常佩服。

  这考生的成功,关键在于他仔细地分析了题目,全面领会了诗句的含义,并找到了体现题意的巧妙的方法。

  画题中的“踏花、归去、马蹄”都是具体的事物,容易用图形表现,所以一般人都在这表面上下功夫。而题中的重点在“香”字上。这“香”是一种感觉,凭嗅觉所得,而绘画是让人从视觉上感受。如何在画面上体现出“马蹄香”来就很不容易了。让马踏花瓣太表面、也太直接了,也难突出那“香”味。用蝴蝶来烘托真是想法新颖。蝴蝶为什么追逐马蹄呢?不正是体现“马蹄”的香么。这“香”不是直接画出来的,而是观画者很自然能想到的,所感受到的。

  写作也是一样,作文之初要仔细分析题意,这就是审题。它是动笔的基础。然后精心地构思,寻找体现题意的表现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写出符合题目要求的好文章。

  一、读一读,写一写。

  召集骆驼得意称赞群山

  连绵起伏若隐若现恍然大悟

  二、照样子,写一写。

  密密麻麻()()()

  整理整理()()()

  三、不改变原意,把下面句子换个说法

  1、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2、画师把三个徒弟召集在一起。

  3、怎么能这样做?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1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自学生字词。

  (2)理解课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合作学*,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诵读品味,体会小徒弟为何会被画师称赞。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课文中加深体会,明白要勇于开拓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所想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画师称赞小徒弟的原因。

  教学难点:

  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写有生字词、自学提示的小黑板。

  2.收集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

  3.布置学生预*课文。

  学生准备

  1.预*课文。

  2.收集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出示一张白纸)同学们,如果要让你们在这么大一张纸上画尽可能多的骆驼,你会怎样画?(学生自由作答)

  2.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画师的三个徒弟是怎么画的。(板书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齐读课题。)

  二、学*课文

  1.按自学提示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同桌合作,识记字形,理解词意。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与同桌讨论解决。

  2.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学*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学*情况。指名读,齐读。(小黑板出示)

  召(zhào)集骆(luò)驼(tuo)连绵(mián)起伏(fú)若(ruò)隐若现恰(qià)好

  (2)生交流词意,掌握字形。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再读课文,分组讨论:

  (1)三个徒弟的画分别是什么样的?

  (2)你觉得谁画得最棒?为什么?

  (3)从三个徒弟的画中,你体会到什么?

  5.学生读课文,讨论。

  6.学生汇报。

  7.说得真棒!谁能读一读画师的话,看谁读得最像,最有感情。

  8.指名读,师生评价。齐读。

  三、拓展延伸

  1.你们*时是不是也有想到过别人没有想到过的`事?

  2.你还知道哪些想过别人没有想到的故事?

  四、总结全文

  通过刚才的学*,我们知道了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在今后的学*、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动脑筋,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孩子。

  五、作业设计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试一试,在一张白纸上怎样画出最多的花?

  板书设计:

  12想别人没想到的

  大徒弟——用细笔画满

  二徒弟——画许多头

  小徒弟——只画山、一头骆驼——画师满意

  (动脑、创新)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14

  1. 、三徒弟画了什么?读一读画的内容(板书:两只在山谷中走)

  小徒弟画得多吗?从哪里看出很少?(几条、一只、另一只)

  2、比较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更多,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反而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画师却点头称赞?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

  师:现在请你们当小画师,用“虽然……但是……”、“因为……所以……”来评评三位徒弟的画,把画师的话补充完整。

  3、师:是啊,你们评价的真好。你们把画师想说的话都说出来了。

  (显示画师的话:你们看这幅画,画上虽然只有两只骆驼,但它们在连绵起伏的群山里走着,若隐若现,谁也说不清会从山谷里走出多少只骆驼,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⑴读一读画师的话

  ⑵理解“若隐若现”

  ⑶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

  4、反问句的改写。

  5、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吗?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个字看出来?(生:恍然大悟)什么叫“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生用“原来——”说话)。

  6、小徒弟是怎样表现出骆驼多的?(板书:以少代多)

  7、齐读课文

  下面,把你们悟到的东西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

  (四)、拓展内容

  引言: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

  ①故事:宋太祖赵匡胤开国以后,特别设立了翰林书画院,并用考画来取仕。有一年,考画的`内容是“踏花归来马蹄香”。这里的“花”、“归来”、“马蹄”都好表现,唯有“香”是无形的东西,用画很难表现,这就得让考生们动一动脑筋了。有的画是骑马人踏春归来,手里捏一枝花;有的还在马蹄上画上沾着的几片花瓣。只有一位考生画了几只蝴蝶绕着马蹄翻飞。显然是马儿踏花归来,马蹄上花香犹存,才招引来了蝴蝶。主考官见了十分欣喜,当众表扬了他。

  ②说说你收集来的有关创新的故事

  你有没有听到过类似的故事?(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爱迪生救妈妈、鲁班造锯)

  (五)、考考你

  1、导语:讲了这么多创新的故事,老师也想考考你们的创新能力,我们也来“画花”,比比谁画得花多。

  启发:课文中,小徒弟大胆的创新赢得了画师称赞,希望同学们多动脑筋,用最巧妙的方法画出最多的花。

  2、每人在白纸上画,而后交流。

  3、总结: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在今后的学*、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动脑筋,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孩子。

  (六)作业:配套练*册。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1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3

  教学难点:2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读课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今天请同学们自己来读懂这篇课文。

  二、回忆学法、自学课文

  想想读懂一篇的步骤是什么?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2、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围绕问题读课文,理解课文。

  4、感情朗读,谈体会

  三、反馈

  1、同桌互读

  2、抽生读,检测读音

  3、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从前,有位画师叫他的三个徒弟画很多的骆驼,大徒弟画了许多骆驼,二徒弟画了许多骆驼的头,小徒弟只在山间画了

  两头骆驼,却得到了师傅的赞扬的`事。)

  4、为什么小徒弟会得到师傅的赞扬呢?

  (因为他思维独特,想到了别人没想到的,有创新能力。所以受到赞扬。)

  5、联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篇课文,有何想法?

  6、分角色表演。

  四、小结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菁选(扩展2)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10)份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 1

  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教育学生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

  学*重点:

  学*他人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

  学*时间:

  一课时

  学*过程:

  一、根据自学提示,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边读边想,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用笔画出三个徒弟各是怎样画的句子。

  3、说说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二、汇报交流

  1、同桌互相检查

  2、指旬读,想机指导读流利。

  交流思考问题: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说说为什么师父夸小徒弟画得好?好在哪里?

  (根据交流,重点读师父说的话,体会好在哪里?)

  三、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读好三徒弟各是怎么画的,以及师父的话。

  四、总结,随文阅读

  总结:一张纸,即使画满了骆驼,也是有数的,两小徒弟不公画法简洁,而且利用山路转弯,只画了两头行走的骆驼,意味深长,给人无限想象。这就是想别人没想到的,只有这样,才会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创新。你通过读书或在生活中发现还有没有这样的'事?(自主谈,教师也交流自己知道的事)

  随文阅读《踏花归去马蹄香》,画一画,看看谁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踏花归去马蹄香(写作趣谈)

  伍玉成

  宋朝时候,有一次画院招考。考试是命题作画,题目是一句古诗:“踏花归去马蹄香”。

  考场上安静极了,应考者都在认真思索。有的认为诗句的重点在“踏花”二字。于是就画了一些花瓣,让一青年骑着马在花瓣上行走。他想这不正是踏花么?表现了那春游之后的愉快心情。

  有的在分析之后,觉得重点是在“马”上。踏花也好,归去也好,马蹄也好,都离不开“马”。于是就精心地画了一匹骏马,一青年骑在马上从花丛中疾驰,显得很有气势。

  也有的人琢磨“马蹄”应是重点,因此在画纸上突出那腾空的马蹄,并在“马蹄”旁画着纷飞的花瓣。他想花瓣都被扬了起来,马蹄还不会“香”么!

  众多的应考者中,只有一位画得很特别。他的画卷上根本没画花瓣。他画的是:夕阳西下之时,一位英俊少年骑在一匹骏马上。马在奔腾着,马蹄高高扬起,一些蝴蝶紧紧地追逐着,在马蹄的周围飞舞。

  考生交卷后,考官一张张评选。当他看到那张蝴蝶纷飞的画卷时,就会心地笑了。这张画被评为。

  为什么呢?考官作了一番评说,应考者也都非常佩服。

  这考生的成功,关键在于他仔细地分析了题目,全面领会了诗句的含义,并找到了体现题意的巧妙的方法。

  画题中的“踏花、归去、马蹄”都是具体的事物,容易用图形表现,所以一般人都在这表面上下功夫。而题中的重点在“香”字上。这“香”是一种感觉,凭嗅觉所得,而绘画是让人从视觉上感受。如何在画面上体现出“马蹄香”来就很不容易了。让马踏花瓣太表面、也太直接了,也难突出那“香”味。用蝴蝶来烘托真是想法新颖。蝴蝶为什么追逐马蹄呢?不正是体现“马蹄”的香么。这“香”不是直接画出来的,而是观画者很自然能想到的,所感受到的。

  写作也是一样,作文之初要仔细分析题意,这就是审题。它是动笔的基础。然后精心地构思,寻找体现题意的表现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写出符合题目要求的好文章。

  一、读一读,写一写。

  召集骆驼得意称赞群山

  连绵起伏若隐若现恍然大悟

  二、照样子,写一写。

  密密麻麻()()()

  整理整理()()()

  三、不改变原意,把下面句子换个说法

  1、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2、画师把三个徒弟召集在一起。

  3、怎么能这样做?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 2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懂得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能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并树立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感悟小徒弟以少代多的画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难点

  用“虽然……但是……”来评价三位徒弟的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人一张白纸

  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一、故事激趣,导入课文

  宋朝有个皇帝叫赵佶,他很喜欢画画,常常出一句诗,让前来考试的人画画,以此来选拔人才。有一次,他出了一句“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诗句。那些考生不是画了一片草地加上一朵红花,就是许多绿叶中插着一朵花。虽然他们的画也符合诗意,但宋徽宗没有一个满意。但他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不禁连声叫好。只见画上画着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一位少女穿着一身绿装在林子里荡秋千,只有那张小嘴是红红的。

  请问,宋徽宗刚开始为什么不满意?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为什么又连声叫好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这是一篇选学课文。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反馈交流

  三、随题读文,重点研读小徒弟的画

  1、画师要考徒弟什么?读出相应的段落。(板书:画多)

  2、画师考得结果怎样?哪一句是写结果的?屏幕显示: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读一读,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三个徒弟各画了什么?为什么画师不满意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而对小徒弟的画却点头称赞?)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这些问题自己去找一找。

  3、根据问题研读课文

  (1)、大徒弟画了什么?要读出“多”要强调哪些字词?指名读(板书;很多小骆驼)

  (2)、二徒弟画了什么?从哪里看出多?(板书:许多骆驼头) (3)、三徒弟画了什么?读一读画的内容(板书:两只在山谷中走)小徒弟画得多吗?从哪里看出很少?(几条、一只、另一只)

  4、比较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课件显示三幅画)

  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更多,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反而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画师却点头称赞?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画师是怎么评画的呢?老师故意把画师的话隐去,请你们当小画师用“虽然……但是……”“不但……而且……”“因为……所以……”来评评三位徒弟的画,把画师的话补充完整。

  5、画师是怎么评价的?(显示画师的话)

  ⑴读一读画师的话

  ⑵理解“若隐若现”课件显示:“若”的意思① 要是 ② 你 ③好像应选择哪一种?连起来说意思。

  ⑶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

  6、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吗?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个字看出来?什么叫“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用“原来——”说话

  7、小徒弟是怎样表现出骆驼多的?(板书:以少代多)

  8、齐读课文,把你悟到的东西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

  四、拓展内容

  引言: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再来学一篇。

  ⑴《踏花归来马蹄香》 你从哪里看出这个人的画很有创意?他是怎么表现出香的.?

  ⑵引言:关于赵佶皇帝以诗做画的故事还有许多,比较有名的还有这一篇。有一次,他出了一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 下面四幅图,哪一幅最适合"深山藏古寺"的画面,为什么?

  第一幅:一座深山前画着一座寺庙.(深山有古寺)

  第二幅:一座深山(深山无古寺)

  第三幅:一座深山后露出寺庙的一个角(深山露古寺)

  第四幅:一座深山,一道弯弯曲曲的石阶上,一个和尚挑着水(深山藏古寺)

  (3)说说你收集来的有关创新的故事 ,你有没有听到过类似的故事?或者你有没有想到别人没想到的事?

  五、考考你

  1、导语:讲了这么多创新的故事,老师也想考考你们有没有创新思维。我们也来“画骆驼”,比比谁画得骆驼大。 启发:课文中,小徒弟是用“以少代多”的方法赢得了称赞,现在我们要画大,我们可以用——“以小衬大”的方法来表现。

  2、每人在白纸上画,而后交流

  3、总结道理:创新的头脑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要想拥有创新的头脑,我们应该怎么做?(*时多动脑筋,多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 3

  一、教材简介

  《想别人没想到的事》是新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六册中的一篇选学课文。内容比较简单。讲的是一个画师考三个徒弟,看谁骆驼画得多,结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法赢得了称赞的故事。从而教育学生要爱动脑筋,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这样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

  二、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2、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悟小徒弟以少代多的画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难点:用虽然......但是......因为......所以......来评价三位徒弟的.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课文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谁能讲一讲大家都熟悉的《曹冲称象》的故事。指名讲故事,要求讲得清楚、简洁。

  说说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或者说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这是一篇选学课文。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反馈交流

  3、用课件出示填空,来帮助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随题读文,重点研读小徒弟的画

  1、画师要考徒弟什么?读出相应的段落。(板书:画多)

  2、画师考得结果怎样?哪一句是写结果的?

  3、屏幕显示: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

  4、读一读,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三个徒弟各画了什么?为什么画师不满意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而对小徒弟的画却点头称赞?)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这些问题自己去找一找。

  5、根据问题研读课文

  (1)、大徒弟画了什么?要读出多要强调哪些字词?指名读(板书;很多)

  (2)、二徒弟画了什么?从哪里看出多?(板书:许多)

  (3)、三徒弟画了什么?读一读画的内容(板书:两只)

  小徒弟画得多吗?从哪里看出很少?(几条、一只、另一只)

  6、比较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更多,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反而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画师却点头称赞?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

  画师是怎么评画的呢?老师故意把画师的话隐去,请你们当小画师用虽然......但是......因为......所以......来评评小徒弟的画,把画师的话补充完整。

  7、画师是怎么评价的?(显示画师的话)

  ⑴读一读画师的话

  ⑵理解若隐若现

  ⑶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

  8、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吗?

  9、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个字看出来?

  10、什么叫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用原来--说话

  11、小徒弟是怎样表现出骆驼多的?(板书:以少代多)

  12、完整地读课文。把你悟到的东西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

  (四)、拓展内容

  引言: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再来学一篇。

  1、引言:宋代的赵佶皇帝喜欢以诗做画。比较有名的还有这一篇。有一次,他出了一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课件出示:

  下面四幅图,哪一幅最适合深山藏古寺的画面,为什么?

  第一幅:一座深山前画着一座寺庙.(深山有古寺)

  第二幅:一座深山(深山无古寺)

  第三幅:一座深山后露出寺庙的一个角(深山露古寺)

  第四幅:一座深山,一道弯弯曲曲的石阶上,一个和尚挑着水(深山藏古寺)

  2、说说你收集来的有关创新的故事

  你有没有听到过类似的故事?或者你有没有想到别人没想到的事?

  (五)、总结道理:

  创新的头脑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要想拥有创新的头脑,我们应该怎么做?(*时多动脑筋,多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五、板书设计:

  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大徒弟很多

  二徒弟许多

  小徒弟两只

  以少代多(妙)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 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自学生字词。

  (2)理解课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过程与方法:

  (1)以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2)通过自学,掌握生字词;通过诵读品味,合作学*,体会小徒弟为何会被画师称赞。;

  (3)通过对比探究,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4)通过拓展资料,丰富知识,扩大阅读面,体验创新。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课文中加深体会,明白要勇于开拓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所想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画师称赞小徒弟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难点: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师准备:挂图

  学生准备:

  1.预*课文。

  2.收集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课文

  同学们,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大家一定都知道吧。当他的小伙伴不慎掉入又大又深的水缸之中,其他的小朋友吓得束手无策,司马光却想到别人没想到的办法,让身处险境的小伙伴安然无恙,多么令人钦佩啊!今天我们再来学*一个这样的故事。

  (出示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事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反馈交流自学情况。

  三、随问题读文,重点研读小徒弟的画

  1、画师要考徒弟什么?读出相应的段落。(板书:画多)

  2、画师考得结果怎样?哪一句是写结果的?

  小黑板出示: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

  读一读,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三个徒弟各画了什么?为什么画师不满意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而对小徒弟的画却点头称赞?)

  3、根据问题研读课文:

  谁读懂了第一个问题?汇报一下:(指名汇报,相机朗读)

  ⑴大徒弟画了什么?要读出“多”要强调哪些字词?指名读(板书;很多小骆驼)

  ⑵二徒弟画了什么?从哪里看出多?(板书:许多骆驼头)

  ⑶三徒弟画了什么?读一读画的内容(板书:两只在山谷中走)

  小徒弟画得多吗?从哪里看出很少?(几条、一只、另一只)

  那么你们认为谁画得好呢?(生答小徒弟)看来同学们有画师一样的眼光。可大徒弟二徒弟明白吗?(不明白)

  从哪里看出来的?此时他俩可能会怎么想呢?(生想象说)

  4、比较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更多,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反而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画师却点头称赞?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四人小组讨论,然后交流)

  请你们当小画师来评评三位徒弟的画。

  5、画师是怎么评价的?(显示画师的话)

  ⑴读一读画师的话。

  ⑵理解“若隐若现”。

  ⑶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这样画有什么妙处?

  6、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吗?

  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个词看出来?

  什么叫“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

  7、小徒弟是怎样表现出骆驼多的?(板书:以少代多)

  8、齐读课文,把你悟到的东西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 5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教育学生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

  学*重点:

  学*他人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

  学*时间:一课时

  学*过程:

  一、根据自学提示,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边读边想,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用笔画出三个徒弟各是怎样画的句子。

  3、说说小徒弟的一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二、汇报交流

  1、同桌互相检查

  2、指旬读,想机指导读流利。

  交流思考问题: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说说为什么师父夸小徒弟画得好?好在哪里?

  (根据交流,重点读师父说的话,体会好在哪里?)

  三、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读好三徒弟各是怎么画的,以及师父的话。

  四、.总结,随文阅读

  .总结:一张纸,即使画满了骆驼,也是有数的,两小徒弟不公画法简洁,而且利用山路转弯,只画了两头行走的骆驼,意味深长,给人无限想象。这就是想别人没想到的,只有这样,才会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创新。你通过读书或在生活中发现还有没有这样的`事?(自主谈,教师也交流自己知道的事)

  随文阅读《踏花归去马蹄香》,画一画,看看谁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五、课外拓展。

  课外收集一个这样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把课文中的事像画师那样考考家人,看他们谁想得更妙。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 6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3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

  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句话。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课文

  宋朝有个皇帝叫赵佶,他很喜欢画画,常常出一句诗,让前来考试的人画画,以此来选拔人才。有一次,他出了一句“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诗句。那些考生不是画了一片草地加上一朵红花,就是许多绿叶中插着一朵花。虽然他们的画也符合诗意,但宋徽宗没有一个满意。但他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不禁连声叫好。只见画上画着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一位少女穿着一身绿装在林子里荡秋千,只有那张小嘴是红红的。

  请问,宋徽宗刚开始为什么不满意?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为什么又连声叫好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古时候,有一位的画师要考考他的三位徒弟,他让徒弟们在同样大小的纸上画骆驼,看谁画的多。结果是,纸上画骆驼最少的徒弟却受到了画师的称赞,想知道是为什么吗?下面我们就学*这个故事——《想别人没想到的》。

  二、自读课文,粗知大意

  1、自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认读词语,纠正读音。

  (课件出示)

  zhào luò tuo mián qǐ fú ruò

  召集骆驼连绵不断起伏若隐若现

  3、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召集:招呼集合在一起

  连绵不断:绵,延续不断。文中指山峰一座连一座,不间断。

  起伏:伏,低下去。文中指山峰有高有低。

  若隐若现:若,如,像。隐,不显露。现,显露。文中指群山中的骆驼有时看得清楚,有时又看不清,看不清究竟有多少只

  4、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然后用简练的语言叙述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课件出示填空练*)

  故事的起因:(画师)要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经过:大徒弟(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二徒弟(画的是许许多多的骆驼的头),小徒弟(画了一只骆驼从山中走出来,另一只骆驼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结果:(小徒弟)的画得到了画师的称赞。

  三、讨论交流,领会内涵

  故事的结果真让人感到意外,想知道为什么小徒弟的画能得到画师的称赞吗?

  1、指名读大徒弟画的内容,你来帮大徒弟说一说绘画构思。

  (要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尽可能多的骆驼,“我”的想法就是把骆驼画的小一点,这样就能在纸上多画骆驼了)

  大徒弟的想法最简单,也是常人的想法

  2、指名读二徒弟画的内容,他的想法好在哪?

  (二徒弟的方法和大徒弟的相比,有一定的进步,他用骆驼的`头来代表整个骆驼,这样他画的骆驼数就比大徒弟多了)

  大徒弟和二徒弟究竟可以画多少只骆驼?

  (无论大徒弟还是二徒弟,他们画的骆驼毕竟受到纸张的限制,骆驼的数量是有限的。)

  他们俩的画法有什么缺陷?

  (无论是画骆驼,还是画骆驼头,太麻烦,要花费很长时间)

  3、那么,小徒弟画了什么,好在哪?指名读小徒弟画的内容。

  (小徒弟只画了一只完整的骆驼和一只不完整的骆驼。)

  读读画师说的话,你有哪些收获?

  (小徒弟的办法之所以好,是因为他用有限的两只骆驼代表了无限的可能,谁也说不清楚究竟有多少只骆驼,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小徒弟思考的角度和别人不一样,是想别人想不到的事。)

  如果让你画,你想怎么样画?

  (可以画许多骆驼的脚印……)

  四、广泛思考,课外延伸

  通过刚才的学*,我们知道了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在今后的学*、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动脑筋,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孩子。

  引言: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再来学一篇。

  ⑴<<踏花归来马蹄香>>

  你从哪里看出这个人的画很有创意?他是怎么表现出香的?

  ⑵引言:关于赵佶皇帝以诗做画的故事还有许多,比较有名的还有这一篇。有一次,他出了一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

  下面四幅图,哪一幅最适合"深山藏古寺"的画面,为什么?

  第一幅:一座深山前画着一座寺庙。(深山有古寺)

  第二幅:一座深山(深山无古寺)

  第三幅:一座深山后露出寺庙的一个角(深山露古寺)

  第四幅:一座深山,一道弯弯曲曲的石阶上,一个和尚挑着水(深山藏古寺)

  下面,老师给大家留一个思考题:画风,你将怎样画呢?

  总结道理:创新的头脑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要想拥有创新的头脑,我们应该怎么做?(*时多动脑筋,多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五、板书

  12想别人没想到的

  大徒弟——用细笔画满

  二徒弟——画许多头

  小徒弟——只画山、一头骆驼——画师满意

  (动脑、创新)

  六、课堂练*

  1、照样子,写词语。

  密密麻麻:

  若隐若现:

  2、补充词语。

  连绵()自()为()()大悟

  情()禁若()若()惊()鸟

  3、按要求写句子。

  (1)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改成陈述句)

  (2)少先队员应该助人为乐。(改成反问句)

  (3)草地上开满花。(扩句)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 7

  一、教材简介

  《想别人没想到的事》是新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六册中的一篇选学课文。内容比较简单。讲的是一个画师考三个徒弟,看谁骆驼画得多,结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法赢得了称赞的故事。从而教育学生要爱动脑筋,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这样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课文内容。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会用“虽然……但是……”“不但……而且……”说话。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过程与方法:①以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②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文本对话,感悟课文内容;

  ③巧设空白,通过对比探究,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④通过拓展资料,丰富知识,扩大阅读面,体验创新。

  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能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并树立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悟小徒弟以少代多的画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难点:用“虽然……但是……”来评价三位徒弟的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人一张白纸

  四、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课文

  宋朝有个皇帝叫赵佶,他很喜欢画画,常常出一句诗,让前来考试的人画画,以此来选拔人才。有一次,他出了一句“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诗句。那些考生不是画了一片草地加上一朵红花,就是许多绿叶中插着一朵花。虽然他们的画也符合诗意,但宋徽宗没有一个满意。但他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不禁连声叫好。只见画上画着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一位少女穿着一身绿装在林子里荡秋千,只有那张小嘴是红红的。

  请问,宋徽宗刚开始为什么不满意?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为什么又连声叫好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这是一篇选学课文。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反馈交流

  (三)、随题读文,重点研读小徒弟的画

  1、画师要考徒弟什么?读出相应的段落。(板书:画多)

  2、画师考得结果怎样?哪一句是写结果的?

  屏幕显示: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

  读一读,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三个徒弟各画了什么?为什么画师不满意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而对小徒弟的画却点头称赞?)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这些问题自己去找一找。

  3、根据问题研读课文

  (1)、大徒弟画了什么?要读出“多”要强调哪些字词?指名读(板书;很多小骆驼)

  (2)、二徒弟画了什么?从哪里看出多?(板书:许多骆驼头)

  (3)、三徒弟画了什么?读一读画的内容(板书:两只在山谷中走)

  小徒弟画得多吗?从哪里看出很少?(几条、一只、另一只)

  4、比较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课件显示三幅画)

  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更多,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反而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画师却点头称赞?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

  画师是怎么评画的呢?老师故意把画师的话隐去,请你们当小画师用“虽然……但是……”“不但……而且……”“因为……所以……”来评评三位徒弟的画,把画师的话补充完整。

  5、画师是怎么评价的?(显示画师的话)

  ⑴读一读画师的话

  ⑵理解“若隐若现”

  课件显示:“若”的意思①要是②你③好像应选择哪一种?连起来说意思。

  ⑶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

  6、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吗?

  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个字看出来?

  什么叫“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用“原来——”说话

  7、小徒弟是怎样表现出骆驼多的?(板书:以少代多)

  8、齐读课文

  下面,把你悟到的东西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

  (四)、拓展内容

  引言: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再来学一篇。

  ⑴《踏花归来马蹄香》

  你从哪里看出这个人的画很有创意?他是怎么表现出香的?

  ⑵引言:关于赵佶皇帝以诗做画的`故事还有许多,比较有名的还有这一篇。有一次,他出了一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

  下面四幅图,哪一幅最适合深山藏古寺的画面,为什么?

  第一幅:一座深山前画着一座寺庙.(深山有古寺)

  第二幅:一座深山(深山无古寺)

  第三幅:一座深山后露出寺庙的一个角(深山露古寺)

  第四幅:一座深山,一道弯弯曲曲的石阶上,一个和尚挑着水(深山藏古寺)

  (3)说说你收集来的有关创新的故事

  你有没有听到过类似的故事?或者你有没有想到别人没想到的事?

  (五)、考考你

  1、导语:讲了这么多创新的故事,老师也想考考你们有没有创新思维。我们也来“画骆驼”,比比谁画得骆驼大。

  启发:课文中,小徒弟是用“以少代多”的方法赢得了称赞,现在我们要画大,我们可以用——“以小衬大”的方法来表现。

  2、每人在白纸上画,而后交流

  3、总结道理:创新的头脑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要想拥有创新的头脑,我们应该怎么做?(*时多动脑筋,多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五、板书设计:

  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大徒弟

  许多小骆驼

  画多

  二徒弟

  许多骆驼头

  小徒弟

  两只在山谷中走

  以少代多(妙)

  六、设计意图

  根据课改精神,针对教材特点,并联系学生实际,我对本课教材做了如下处理:

  一、故事连故事,让学生入情入境,自主学*

  新课标倡导的是自主学*的精神。或许,很多人认为自主学*就是“自己学*”或“自由学*”。我的理解是,自主学*应该是师生互动,积极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因此,上课伊始,我就用一个故事导入课文,激起学生的兴趣。接着学*课文中的故事,学完后又引出类似创新的故事。整堂课,学生都在听故事,学故事、用故事中增长知识,为学生创设了一种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我想,这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既符合他们那种的爱听故事的心理,又是一种愉悦的享受。学生会非常自觉、主动地学*。

  二、文中留空白,让学生动脑动口,主动探究

  文中,画师评画是全文的重点。在复印教材时,我故意把它隐去,目的就是给学生一次思考练说的机会: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多,为什么画师对他们两个人的画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加以称赞呢?由于文章在关键之处嘎然而止,这样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理,产生急于补充教材的冲动。而后,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这三幅画,自己去体验小徒弟画的妙处,明白师父称赞小徒弟的原因。最后引导学生当小画师用“虽然……但是—”“不但……而且……”“因为……所以……”来说一说,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还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究的能力,使他们的思维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我想,这比直接让他们去读画师的话要好的多。

  三、课后设拓展,让学生动手实践,主动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对此,学完课文后,我穿插了两个故事。它们既是对课内知识的补充,又是课外知识的延伸。我想这对学生在写作文时如何构思、选材都会有一定的好处。当然,如果一味地听故事,未免太枯燥,太单一。最后,我在新课快要结束时,安排了一个实践操作:书中比赛看谁骆驼画得多,我们就来比赛看谁骆驼画得大。(对采用何种比赛,我思考了很多,但很得意于忽然蹦出来的思维火花——比赛骆驼画得大)这样的题材,有顺手捏来之妙处,不会有牵强附会之嫌疑。通过比赛,鼓起了学生想创新的欲望,学到一点点以小见大这种创新的方法,体验到创新的滋味,又在创新的过程中明白了道理:创新头脑不是一朝一夕培养出来的,要*时积极动脑,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 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3

  教学难点:2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读课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今天请同学们自己来读懂这篇课文。

  二、回忆学法、自学课文

  想想读懂一篇的步骤是什么?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2、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围绕问题读课文,理解课文。

  4、感情朗读,谈体会

  三、反馈

  1、同桌互读

  2、抽生读,检测读音

  3、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从前,有位画师叫他的三个徒弟画很多的骆驼,大徒弟画了许多骆驼,二徒弟画了许多骆驼的头,小徒弟只在山间画了

  两头骆驼,却得到了师傅的'赞扬的事。)

  4、为什么小徒弟会得到师傅的赞扬呢?

  (因为他思维独特,想到了别人没想到的,有创新能力。所以受到赞扬。)

  5、联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篇课文,有何想法?

  6、分角色表演。

  四、小结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 9

  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2、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

  教学准备:相关的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故事激趣,谈话导入

  1、教师讲故事:

  2、板书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学生齐读课题。

  3、交流读书经验。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反馈交流。课件出示下列句式,帮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

  画师让三个徒弟 ,看谁 。大徒弟 ,二徒弟 ,而三徒弟 ,却得到了画师的高度赞扬。

  请学生按照句式的提示自由发言,教师进行指导,主要让学生讲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 品读课文,感悟妙处

  1.画师要考徒弟什么?课文哪一段是写这个问题的,找出来读一读。指名读。

  2.画师考的结果怎样?哪一句是写结果的?

  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

  学生自由读这段话,思考:根据这段话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三个徒弟各画了什么?为什么画师不满意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而对小徒弟的话却点头称赞?)

  3.学生默读课文,根据问题在文中找一找,并用笔勾画出来。

  4.交流阅读感受,对比探究,重点感知三徒弟的画面。

  (1)大徒弟画的什么?要读出多应强调哪些字词?指名读(板书:密密麻麻 很小很小)

  (2)二徒弟画了什么?从哪些字词看出多?指名答(板书:许许多多 果然)

  猜想:二徒弟可能画了多少只骆驼?

  (3)三徒弟是怎样画的?读一读相关的句子。指名读后提问:小徒弟画的多吗?哪里看出不多(板书:两只 一只 另一只)

  5.对比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的更多,为什么画师对他们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点头称赞?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你还有什么好办法画出更多的骆驼吗?

  四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6.理解画师的话,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1)读一读画师的话,指名读,齐读。

  (2)理解“若隐若现”(课件出示:若 要是;你;好像)应选择哪一个,连起来说说意思。

  (3)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画中那只若隐若现的骆驼有什么作用?(课件出示小徒弟的画)学生发言后再齐读画师的话。

  (4)从大徒弟和二徒弟的反应中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了吗?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理解“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用“原来……”练*说话。

  (5)教师小结:虽然大徒弟和二徒弟画的骆驼比较多,但是他们画的骆驼数毕竟是有限的。而小徒弟却用有限的两只骆驼代表了无限的可能,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因此,他的画才会得到师傅的赏识。

  四、拓展延伸,丰富认识

  引言: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

  1、《踏花归来马蹄香》:

  你从哪里看出这个人的画很有创意?他是怎么表现出香的?

  2、联系实际:你有没有听到过类似的故事?你有没有想到别人没想到的事?

  五、考考你

  1、导语:讲了这么多创新的故事,老师也想考考你们有没有创新思维。我们也来“画骆驼”,比比谁画得骆驼多。

  2、每人在白纸上画,而后交流。

  3、总结:创新的头脑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要想拥有创新的头脑,我们应该怎么做?(*时多动脑筋,多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六、板书设计:

  想别人没想到的

  大徒弟 许多小骆驼

  画师 二徒弟 许多骆驼头

  小徒弟 两只在山谷中走 以少代多(妙)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 10

  一、教材简介

  《想别人没想到的事》是新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六册中的一篇选学课文。内容比较简单。讲的是一个画师考三个徒弟,看谁骆驼画得多,结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法赢得了称赞的故事。从而教育学生要爱动脑筋,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这样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

  二、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2、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悟小徒弟以少代多的画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难点:用虽然......但是......因为......所以......来评价三位徒弟的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课文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谁能讲一讲大家都熟悉的《曹冲称象》的故事。指名讲故事,要求讲得清楚、简洁。

  说说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或者说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这是一篇选学课文。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反馈交流

  3、用课件出示填空,来帮助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随题读文,重点研读小徒弟的画

  1、画师要考徒弟什么?读出相应的段落。(板书:画多)

  2、画师考得结果怎样?哪一句是写结果的?

  3、屏幕显示: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

  4、读一读,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三个徒弟各画了什么?为什么画师不满意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而对小徒弟的画却点头称赞?)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这些问题自己去找一找。

  5、根据问题研读课文

  (1)、大徒弟画了什么?要读出多要强调哪些字词?指名读(板书;很多)

  (2)、二徒弟画了什么?从哪里看出多?(板书:许多)

  (3)、三徒弟画了什么?读一读画的内容(板书:两只)

  小徒弟画得多吗?从哪里看出很少?(几条、一只、另一只)

  6、比较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更多,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反而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画师却点头称赞?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

  画师是怎么评画的呢?老师故意把画师的话隐去,请你们当小画师用虽然......但是......因为......所以......来评评小徒弟的画,把画师的话补充完整。

  7、画师是怎么评价的?(显示画师的话)

  ⑴读一读画师的话

  ⑵理解若隐若现

  ⑶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

  8、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吗?

  9、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个字看出来?

  10、什么叫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用原来--说话

  11、小徒弟是怎样表现出骆驼多的?(板书:以少代多)

  12、完整地读课文。把你悟到的东西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

  (四)、拓展内容

  引言: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再来学一篇。

  1、引言:宋代的赵佶皇帝喜欢以诗做画。比较有名的还有这一篇。有一次,他出了一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课件出示:

  下面四幅图,哪一幅最适合深山藏古寺的画面,为什么?

  第一幅:一座深山前画着一座寺庙.(深山有古寺)

  第二幅:一座深山(深山无古寺)

  第三幅:一座深山后露出寺庙的一个角(深山露古寺)

  第四幅:一座深山,一道弯弯曲曲的石阶上,一个和尚挑着水(深山藏古寺)

  2、说说你收集来的有关创新的故事

  你有没有听到过类似的故事?或者你有没有想到别人没想到的事?

  (五)、总结道理:

  创新的头脑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要想拥有创新的头脑,我们应该怎么做?(*时多动脑筋,多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五、板书设计:

  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大徒弟很多

  二徒弟许多

  小徒弟两只

  以少代多(妙)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菁选(扩展3)

——《想别人没想到的》 教案优选【五】份

  《想别人没想到的》 教案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自学生字词。

  (2)理解课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过程与方法:

  (1)以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2)通过自学,掌握生字词;通过诵读品味,合作学*,体会小徒弟为何会被画师称赞。;

  (3)通过对比探究,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4)通过拓展资料,丰富知识,扩大阅读面,体验创新。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课文中加深体会,明白要勇于开拓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所想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画师称赞小徒弟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难点: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师准备:挂图

  学生准备:

  1.预*课文。

  2.收集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课文

  同学们,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大家一定都知道吧。当他的小伙伴不慎掉入又大又深的水缸之中,其他的小朋友吓得束手无策,司马光却想到别人没想到的办法,让身处险境的小伙伴安然无恙,多么令人钦佩啊!今天我们再来学*一个这样的故事。

  (出示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事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反馈交流自学情况。

  三、随问题读文,重点研读小徒弟的画

  1、画师要考徒弟什么?读出相应的段落。(板书:画多)

  2、画师考得结果怎样?哪一句是写结果的?

  小黑板出示: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

  读一读,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三个徒弟各画了什么?为什么画师不满意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而对小徒弟的画却点头称赞?)

  3、根据问题研读课文:

  谁读懂了第一个问题?汇报一下:(指名汇报,相机朗读)

  ⑴大徒弟画了什么?要读出“多”要强调哪些字词?指名读(板书;很多小骆驼)

  ⑵二徒弟画了什么?从哪里看出多?(板书:许多骆驼头)

  ⑶三徒弟画了什么?读一读画的内容(板书:两只在山谷中走)

  小徒弟画得多吗?从哪里看出很少?(几条、一只、另一只)

  那么你们认为谁画得好呢?(生答小徒弟)看来同学们有画师一样的眼光。可大徒弟二徒弟明白吗?(不明白)

  从哪里看出来的?此时他俩可能会怎么想呢?(生想象说)

  4、比较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更多,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反而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画师却点头称赞?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四人小组讨论,然后交流)

  请你们当小画师来评评三位徒弟的画。

  5、画师是怎么评价的?(显示画师的话)

  ⑴读一读画师的话。

  ⑵理解“若隐若现”。

  ⑶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这样画有什么妙处?

  6、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吗?

  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个词看出来?

  什么叫“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

  7、小徒弟是怎样表现出骆驼多的?(板书:以少代多)

  8、齐读课文,把你悟到的东西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

  《想别人没想到的》 教案 2

  一、教材简介

  《想别人没想到的事》是新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六册中的一篇选学课文。内容比较简单。讲的是一个画师考三个徒弟,看谁骆驼画得多,结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法赢得了称赞的故事。从而教育学生要爱动脑筋,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这样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课文内容。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会用“虽然……但是……”“不但……而且……”说话。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过程与方法:①以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②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文本对话,感悟课文内容;

  ③巧设空白,通过对比探究,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④通过拓展资料,丰富知识,扩大阅读面,体验创新。

  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能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并树立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悟小徒弟以少代多的画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难点:用“虽然……但是……”来评价三位徒弟的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人一张白纸

  四、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课文

  宋朝有个皇帝叫赵佶,他很喜欢画画,常常出一句诗,让前来考试的人画画,以此来选拔人才。有一次,他出了一句“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诗句。那些考生不是画了一片草地加上一朵红花,就是许多绿叶中插着一朵花。虽然他们的画也符合诗意,但宋徽宗没有一个满意。但他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不禁连声叫好。只见画上画着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一位少女穿着一身绿装在林子里荡秋千,只有那张小嘴是红红的。

  请问,宋徽宗刚开始为什么不满意?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为什么又连声叫好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这是一篇选学课文。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反馈交流

  (三)、随题读文,重点研读小徒弟的画

  1、画师要考徒弟什么?读出相应的段落。(板书:画多)

  2、画师考得结果怎样?哪一句是写结果的?

  屏幕显示: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

  读一读,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三个徒弟各画了什么?为什么画师不满意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而对小徒弟的画却点头称赞?)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这些问题自己去找一找。

  3、根据问题研读课文

  (1)、大徒弟画了什么?要读出“多”要强调哪些字词?指名读(板书;很多小骆驼)

  (2)、二徒弟画了什么?从哪里看出多?(板书:许多骆驼头)

  (3)、三徒弟画了什么?读一读画的内容(板书:两只在山谷中走)

  小徒弟画得多吗?从哪里看出很少?(几条、一只、另一只)

  4、比较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课件显示三幅画)

  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更多,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反而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画师却点头称赞?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

  画师是怎么评画的呢?老师故意把画师的话隐去,请你们当小画师用“虽然……但是……”“不但……而且……”“因为……所以……”来评评三位徒弟的画,把画师的话补充完整。

  5、画师是怎么评价的?(显示画师的话)

  ⑴读一读画师的话

  ⑵理解“若隐若现”

  课件显示:“若”的意思①要是②你③好像应选择哪一种?连起来说意思。

  ⑶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

  6、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吗?

  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个字看出来?

  什么叫“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用“原来——”说话

  7、小徒弟是怎样表现出骆驼多的?(板书:以少代多)

  8、齐读课文

  下面,把你悟到的东西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

  (四)、拓展内容

  引言: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再来学一篇。

  ⑴《踏花归来马蹄香》

  你从哪里看出这个人的画很有创意?他是怎么表现出香的?

  ⑵引言:关于赵佶皇帝以诗做画的故事还有许多,比较有名的还有这一篇。有一次,他出了一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

  下面四幅图,哪一幅最适合深山藏古寺的画面,为什么?

  第一幅:一座深山前画着一座寺庙.(深山有古寺)

  第二幅:一座深山(深山无古寺)

  第三幅:一座深山后露出寺庙的一个角(深山露古寺)

  第四幅:一座深山,一道弯弯曲曲的石阶上,一个和尚挑着水(深山藏古寺)

  (3)说说你收集来的有关创新的故事

  你有没有听到过类似的故事?或者你有没有想到别人没想到的事?

  (五)、考考你

  1、导语:讲了这么多创新的故事,老师也想考考你们有没有创新思维。我们也来“画骆驼”,比比谁画得骆驼大。

  启发:课文中,小徒弟是用“以少代多”的方法赢得了称赞,现在我们要画大,我们可以用——“以小衬大”的方法来表现。

  2、每人在白纸上画,而后交流

  3、总结道理:创新的头脑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要想拥有创新的头脑,我们应该怎么做?(*时多动脑筋,多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五、板书设计:

  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大徒弟

  许多小骆驼

  画多

  二徒弟

  许多骆驼头

  小徒弟

  两只在山谷中走

  以少代多(妙)

  六、设计意图

  根据课改精神,针对教材特点,并联系学生实际,我对本课教材做了如下处理:

  一、故事连故事,让学生入情入境,自主学*

  新课标倡导的是自主学*的精神。或许,很多人认为自主学*就是“自己学*”或“自由学*”。我的理解是,自主学*应该是师生互动,积极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因此,上课伊始,我就用一个故事导入课文,激起学生的兴趣。接着学*课文中的故事,学完后又引出类似创新的故事。整堂课,学生都在听故事,学故事、用故事中增长知识,为学生创设了一种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我想,这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既符合他们那种的爱听故事的心理,又是一种愉悦的享受。学生会非常自觉、主动地学*。

  二、文中留空白,让学生动脑动口,主动探究

  文中,画师评画是全文的重点。在复印教材时,我故意把它隐去,目的就是给学生一次思考练说的机会: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多,为什么画师对他们两个人的画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加以称赞呢?由于文章在关键之处嘎然而止,这样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理,产生急于补充教材的冲动。而后,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这三幅画,自己去体验小徒弟画的妙处,明白师父称赞小徒弟的原因。最后引导学生当小画师用“虽然……但是—”“不但……而且……”“因为……所以……”来说一说,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还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究的能力,使他们的思维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我想,这比直接让他们去读画师的话要好的多。

  三、课后设拓展,让学生动手实践,主动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对此,学完课文后,我穿插了两个故事。它们既是对课内知识的补充,又是课外知识的延伸。我想这对学生在写作文时如何构思、选材都会有一定的好处。当然,如果一味地听故事,未免太枯燥,太单一。最后,我在新课快要结束时,安排了一个实践操作:书中比赛看谁骆驼画得多,我们就来比赛看谁骆驼画得大。(对采用何种比赛,我思考了很多,但很得意于忽然蹦出来的思维火花——比赛骆驼画得大)这样的题材,有顺手捏来之妙处,不会有牵强附会之嫌疑。通过比赛,鼓起了学生想创新的欲望,学到一点点以小见大这种创新的方法,体验到创新的滋味,又在创新的过程中明白了道理:创新头脑不是一朝一夕培养出来的,要*时积极动脑,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想别人没想到的》 教案 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自学生字词。

  (2)理解课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过程与方法:

  (1)以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2)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自学,掌握生字词;通过诵读品味,合作学*,体会小徒弟为何会被画师称赞。;

  (3)通过对比探究,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4)通过拓展资料,丰富知识,扩大阅读面,体验创新。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课文中加深体会,明白要勇于开拓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所想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画师称赞小徒弟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难点: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预*课文。

  2.收集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课文

  课件出示:(故事连连看一)宋朝有个皇帝叫赵佶,他很喜欢画画,常常出一句诗,让前来考试的人画画,以此来选拔人才。有一次,他出了一句“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诗句。那些考生不是画了一片草地加上一朵红花,就是许多绿叶中插着一朵花。虽然他们的画也符合诗意,但宋徽宗没有一个满意。但他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不禁连声叫好。只见画上画着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一位少女穿着一身绿装在林子里荡秋千,只有那张小嘴是红红的。

  请问,宋徽宗刚开始为什么不满意?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为什么又连声叫好呢?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同学们按自学提示初读课文。

  课件出示:(故事连连看二)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同桌合作,识记字形,理解词意。

  (3)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与同桌讨解决。

  2.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学*有困难的学生。

  3.反馈交流自学情况。

  课件出示:

  (1)交流词意,掌握字形。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随问题读文,重点研读小徒弟的画

  1、画师要考徒弟什么?读出相应的段落。(板书:画多)

  2、画师考得结果怎样?哪一句是写结果的?

  课件显示: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

  读一读,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三个徒弟各画了什么?为什么画师不满意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而对小徒弟的画却点头称赞?)

  3、根据问题研读课文:

  谁读懂了第一个问题?汇报一下:(指名汇报,相机朗读)

  ⑴大徒弟画了什么?要读出“多”要强调哪些字词?指名读(板书;很多小骆驼)

  ⑵二徒弟画了什么?从哪里看出多?(板书:许多骆驼头)

  ⑶三徒弟画了什么?读一读画的内容(板书:两只在山谷中走)

  小徒弟画得多吗?从哪里看出很少?(几条、一只、另一只)

  4、比较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课件显示三幅画

  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更多,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反而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画师却点头称赞?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四人小组讨论,然后交流)

  请你们当小画师用“虽然……但是……”评评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用“不但……而且……”“因为……所以……”来评评小徒弟的画。

  5、画师是怎么评价的?(显示画师的话)

  ⑴读一读画师的话。

  ⑵理解“若隐若现”。

  课件显示:“若”的意思:

  ①要是;

  ②你;

  ③好像。

  应选择哪一种?连起来说意思。

  ⑶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这样画有什么妙处?

  6、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吗?

  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个字看出来?

  什么叫“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用“原来──”说话。

  7、小徒弟是怎样表现出骆驼多的?(板书:以少代多)

  8、齐读课文,把你悟到的东西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

  9、课件出示:你还有其他办法画出更多的骆驼吗?

  四、拓展内容

  引言: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再来学一篇。

  课件出示:(故事连连看三)《踏花归来马蹄香》:

  你从哪里看出这个人的画很有创意?他是怎么表现出香的?

  课件出示:说说你收集来的有关创新的故事:

  你有没有听到过类似的故事?(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或者你有没有想到别人没想到的事?

  五、拓展练*

  1、导语:这一单元讲了这么多的故事,我们也来练*写个故事吧。

  2、课件出示:(故事连连看四)《十里蛙声出山泉》的画及简介

  启发:课文中,作者是怎样把一个故事写得引人入胜的呢?。

  3、每人在本上写故事,而后交流。

  4、总结全文

  通过刚才的学*,我们知道了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在今后的学*、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动脑筋,多想别人没想到的事,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孩子。

  板书设计

  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不满意)大徒弟,许多小骆驼

  画师(不满意)二徒弟,许多骆驼头

  (称赞)小徒弟,两只在山谷中走(妙在创新)

  《想别人没想到的》 教案 4

  一、教材分析: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的是一个画师考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结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法赢得了称赞的故事。课文虽然篇幅短小,但讲述的道理却很有现实意义,教育学生要爱动脑筋,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这样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教材选编本课的意图,是进一步训练学生默读的能力,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并结合课文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下学期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能在阅读时围绕课文的主要内容,提出问题,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在前面三篇精读课文的学*中,学生初步掌握了默读方法,能边读边想,抓住文中主要人物的描写来体会课文表达的意思。在这一课的学*中,学生将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自主探究,在学*中巩固和提高。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合作学*,掌握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2.默读课文,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3.明白在日常生活中,要勇于开拓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做到别人做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

  四、教学重、难点:

  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

  五、教学准备:课件

  六、教学时间:1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激趣,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都很喜欢听故事,所以今天又带来了一个,想听吗?宋朝有个皇帝叫赵佶,他非常喜欢画画。每当选拔人才的时候,他常常会让前来考试的人根据他所出的一句诗画一幅画。有一次,他出了一句“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诗句。那些考生不是画了一片草地加上一朵红花,就是许多绿叶中插着一朵花。虽然他们的画也符合诗意,但皇帝没有一个满意的。但是,当他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不禁连声叫好。只见画上画着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一位少女穿着一身绿装在林子里荡秋千,只有那张小嘴是红红的。

  请问同学们,为什么皇帝刚开始不满意,当他看到最后一张画时又连声叫好呢?

  师:对,因为最后一幅画的作者想到了别人没想到的画法,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一个《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板题)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参照课文前面的提示语首先进行三读:(读准确、读流利、读感情)

  大屏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理解词意。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与同桌讨论解决。

  师:老师看大家已经把生词画出来了,请同学们看大屏上的词语,你能准确地读出来吗?

  大屏出示:召集 连绵不断 连绵起伏 半截

  恰好 若隐若现 恍然大悟 称赞

  师:谁愿意把这个故事读给大家听?

  师:刚才同学们都已经读了课文,有谁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看来同学们都很聪明,老师根据大家刚才讲的归纳整理了一下(大屏出示),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三、默读课文,分组讨论

  师:画师让三个徒弟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骆驼,看谁画的多。那么三个徒弟是怎么画的呢?倒底是谁画的多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并完成这个表格。

  1.小组讨论交流,完成表格。

  考题:

  徒 弟

  画 了什么

  自我感觉

  画师评价

  大徒弟

  二徒弟

  小徒弟

  2.小徒弟的画为什么得到画师的称赞?

  3.你们还有其他的办法也可以画出更多的骆驼吗?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学*成果?(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更多,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反而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却点头称赞呢?

  师:画师是怎么评价的?(显示画师的话:这不恰恰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变换句式)

  师:谁知道“若隐若现”是什么意思?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这样画有什么妙处?

  师:我们请一位同学来扮演画师,用“虽然……但是……”“不但……而且……”“因为……所以……”来评价三个徒弟的画好不好?

  师: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吗?

  师: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什么叫“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用“原来──”说话。

  师:让我们齐读课文,把你悟到的东西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

  师:如果你是大徒弟或二徒弟,你会对小徒弟说什么呢?谁来表演一下。

  3.你们还有其他的办法也可以画出更多的骆驼吗?

  师:同学们,课文中作者不急于告诉我们该怎样画出最多的骆驼,而是一步步地展示三个徒弟所画的画,让人迫不急待地往下读,最后揭开奥秘,说明小徒弟画的是最好的,这种写法是:设置悬念的写作手法。

  四、感悟道理、升华主题

  师:同学们,读了这个故事使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把你的感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好吗?

  师:同学们,通过这个故事后,其实大徒弟和二徒弟并不服气,纷纷要求师傅再出一道题,于是画师又出了这样一道题——深山藏古寺。假如是你你准备怎么画这幅画?可以小组同学商量一下。

  出示三个徒弟的画,分小组讨论点评,再指名点评。

  大徒弟:一座茂密的森林里画着一座寺庙.(深山有古寺)

  二徒弟:一座深山后露出寺庙的一个角(深山露古寺)

  小徒弟::一座深山,一道弯弯曲曲的石阶上,一个和尚挑着水(深山藏古寺)

  师:画师的小徒弟想到了别人没想到的事,你们*时是不是也有想到过别人没有想到过的事呢?或者谁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哪些课文是写想到别人没想到的事?

  师:其实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课下请同学们也收集一些创新故事,和同学们交流好吗?

  五、全文总结

  师:同学们,一张纸,即使画满了骆驼,也是有限的,而小徒弟不仅画法简洁,而且利用山路转弯,只画了两头行走的骆驼,意味深长,给人无限想象。这就是想别人没想到的,通过刚才的学*,我们知道了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在今后的学*、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动脑筋,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孩子。

  六、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第7自然段。

  2.搜集具有创新思维精神的故事。

  七、板书设计:

  12 想别人没想到的

  大徒弟 许多小骆驼 不满意

  二徒弟 许多骆驼头 不满意

  小徒弟 两只在山谷中走 称 赞(妙在创新)

  《想别人没想到的》 教案 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自学生字词。

  (2)理解课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合作学*,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诵读品味,体会小徒弟为何会被画师称赞。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课文中加深体会,明白要勇于开拓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所想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画师称赞小徒弟的原因。

  教学难点:

  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写有生字词、自学提示的小黑板。

  2.收集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

  3.布置学生预*课文。

  学生准备

  1.预*课文。

  2.收集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出示一张白纸)同学们,如果要让你们在这么大一张纸上画尽可能多的骆驼,你会怎样画?(学生自由作答)

  2.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画师的三个徒弟是怎么画的。(板书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齐读课题。)

  二、学*课文

  1.按自学提示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同桌合作,识记字形,理解词意。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与同桌讨论解决。

  2.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学*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学*情况。指名读,齐读。(小黑板出示)

  召(zhào)集骆(luò)

  驼(tuo)

  连绵(mián)起伏(fú)

  若(ruò)隐若现恰(qià)好

  (2)生交流词意,掌握字形。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再读课文,分组讨论:

  (1)三个徒弟的画分别是什么样的'?

  (2)你觉得谁画得最棒?为什么?

  (3)从三个徒弟的画中,你体会到什么?

  5.学生读课文,讨论。

  6.学生汇报。

  7.说得真棒!谁能读一读画师的话,看谁读得最像,最有感情。

  8.指名读,师生评价。齐读。

  三、拓展延伸

  1.你们*时是不是也有想到过别人没有想到过的事?

  2.你还知道哪些想过别人没有想到的故事?

  四、总结全文

  通过刚才的学*,我们知道了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在今后的学*、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动脑筋,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孩子。

  五、作业设计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试一试,在一张白纸上怎样画出最多的花?

  板书设计:

  12

  想别人没想到的

  大徒弟——用细笔画满

  二徒弟——画许多头

  小徒弟——只画山、一头骆驼——画师满意

  (动脑、创新)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二,想别人没想到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菁选(扩展4)

——没想到真没想到作文 (菁华10篇)

没想到真没想到作文1

  在我的记忆中,姥姥给我的爱很少很少。妈妈总对我说:“你小时候穿的衣服鞋子,无一不是你姥姥一针一线给你缝制的,怎么能说姥姥不爱你呢?”也许因为那时年纪还小,不懂得爱是什么,这次,姥姥给我的那种强烈的爱,直扎的心房。让我明白姥姥依旧是那个疼爱我的人。

  假日,我与久别重逢的姥姥又团聚在一起。看着姥姥满头闪着光芒的银发,看着他那布满褶皱的脸颊,看着她那沧桑的面容,微驼的后背,和那灿烂的笑容,让我心里一阵酸痛。姥姥为了这个家,不知道操了多少心,弯了多少次腰……

  夜晚,星星像黑幕布上嵌着的万颗闪闪发光的宝石,金黄的月亮散发着明亮的光芒,凉风**,叶子莎莎作响,姥姥已把被褥铺好,钻了进去。屋里冷得像地窖。虽然有暖气,但一如既往的姥姥为了节省煤炭,忍受严寒,在这折磨人的屋里躺了一夜又一夜。

  我感到很冷,将手抽尽了袖子里,跺着脚对姥姥说:“这么冷,您每天还在这睡,有暖气也不烧,叫你去市里住也不愿意,哎!真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姥姥连忙说:“没事儿,我不冷,你快睡吧。”

  我哆哆嗦嗦地将衣服脱下,身体顿时起了鸡皮疙瘩。我将脚伸进了被子里,一股暖流涌过来,啊!这么暖和?我惊讶起来,心想:为什么会这么暖和呢?我问姥姥,姥姥说让我别管,话音刚落,姥姥就把灯关了,屋子里一片漆黑。

  第二天早晨,我被明亮的阳光叫醒了。看到妈妈和姥姥都不在,我忙穿上衣服,忽然听到咳嗽声……是姥姥的声音,我跑了出去。看见妈妈正搀扶着姥姥走了过来。我问她们是怎么回事?姥姥说:“没事儿,感冒了。”我同妈妈一起将姥姥扶进屋,躺在床上,当我要给姥姥盖被子的时候,发现姥姥的被子好薄啊!分明就是秋季的被子,而且才只有我盖的被子一半的厚度。这,这……我不敢出声,忙把我的被子给姥姥盖上。

  顿时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凉凉的滑过腮边,我的心沉下来,真没想到,姥姥竟为我不受冷,而不惜身体,把厚被子让给我盖,她那年迈的身体,还要在加上病痛……我羞愧及了,斥责自己为什么没有注意姥姥盖的是什么被子,姥姥轻轻地抚摸着我的手,微微的笑了。

  真没想到,姥姥能为了我,而不顾惜自己的身体。姥姥对我的爱,像母亲一样温暖伟大,又像父亲一样,那么无言。假如我是池塘里一朵绽放的睡莲,那姥姥对我的爱就是那深深地潭水,在我心中溅起朵朵美丽的涟漪!

没想到真没想到作文2

  当你失落时,朋友送来一丝安慰,父母送来一丝关怀,陌生人给你一句亲切的问候,这些就是幸福。

  不知什么时候,感觉身边好冷清,没有小时候的热情,没有秋天太阳的温暖,只有冬天时的寒冷。把自己锁在瓶子里,对外面的世界浑然不知,虽然知道这样不好,还是情不自禁,唉,有什么办法呢?

  初一的最后一学期,扑天卷地地向我涌来,记得当时,没有抱怨,只有无奈,紧张的考试早已把人窒息,几天过去,考试终于过去了,终于可以松口气了,可不到一周,成绩出来了,我上网查询了我的成绩,什么?二十名?真是晴天霹雳!一时,我坐在电脑前不知所措,失望,难过,窒息一齐向我涌来,我呆呆地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当父母走过来时,我不禁心中一抖,低下了头,父母看了我的成绩后,拍着我的肩说:“没关系,幸好不是中考,吸取教训,下次一定要努力呀!”听了他们的话,我的心中如同塞了一团棉花,无法呼吸,没想到*时严厉的父母竟然没有责怪我,而是让我努力加油。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心中暗暗地说:努力!

  几天后,在网上遇到了小学同学,她问我成绩时,我犹豫了好久,才告诉她,毕竟不想让她知道我考这么差,但还是说了,因为我无法欺骗我自己,当她知道了时,对我说:“没关系,下次加油呀!”我不禁一阵感动,不知是为了什么,也许是那句“加油”,真没想到,我告诉了她真正的成绩,她没有嘲笑反倒鼓励我让我继续加油。此时,我感到一种无名的感觉从心底油然而生,我不禁一笑,原来那种感觉叫幸福。没想到,真没想到被父母同学关心的感觉竟是如此温暖,或许瓶子的壁罩也会被这温暖所融化。

  其实我们一直处在幸福之中,只是我们没有想到罢了,不要因为一点挫折就丧失信心,生活中我们没想到的还有很多很多,让我们找回小时候的热情继续享受生活。

没想到真没想到作文3

  紧张又激动的中考终于结束,四年寒窗,只为证明自己的实力不容小觑。六月的热血拼搏,在等待成绩的七月里消磨殆尽,心中五味杂陈,有对那纸录取通知书的殷切期望,也有对可能落榜的丝丝不安。

  心情烦躁不安,为了排遣抑郁之情,我打算到超市溜达一圈。到了超市,买了一大包零食。结账时,工作人员告诉我,我的消费金额已满一百元,可以参加抽奖活动。我漫不经心地随便抽了一张,打开一看,真没想到,我竟获得了一等奖——"棋山两日游"的门票。真是太幸运了!烦恼顿时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惊喜。这是一个好兆头,说不定会双喜临门,考取我最渴望的凤城高中呢!

  满怀喜悦踏上了"棋山两日游"的旅程,快快乐乐地逍遥了一把。疯玩两天后回到家,喜气还停留在眉梢,妈妈就扔给我了一个大炸弹:"听说今天下午中考成绩就出来了,赶紧查询一下!"我突然紧张起来,小心翼翼地拿起电话开始查询,手在颤,心在抖。由于占线,拨打了一遍又一遍,不断重复着那五位数,终于,滴——滴——电话通了:"20xx年初中学业考试成绩查询……下面给您播报成绩……"成绩播报完毕后,电话"滴"的一声被挂断。空气瞬间凝固,我呆住了,真没想到,我考砸了,向往已久的凤城高中与我擦肩而过。泪喷涌而出,妈妈也哭了,紧紧把我拥在怀中,轻声安慰道:"别哭了,妈妈知道你尽力了,尽力了就不后悔。再说,虽然没考上重点高中,可普通高中还是没问题的,考上就好!"

  亲戚们纷纷打电话来询问成绩,我没有勇气接,总是妈妈出面答复,高兴地告诉亲戚们:"考上了,放心吧!"看着妈妈的笑脸,听着妈妈的回答,我明白,妈妈是在维护我的自尊心,我更羞愧了,觉得对不起妈妈。妈妈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温柔地鼓励我:"宇,成绩已经这样了,别再难过了。关键是看准以后的路,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好。妈妈相信你,你一定会努力的,对吗?"我望着妈妈期待的眼神,坚定地点点头。是的,我会做到的,因为我:NeverGiveUp!永不言败!

没想到真没想到作文4

  看着校园里的.古樟,它们还是那样沧桑而坚强,顶着刺骨的冷空气傲立在寒风中。我盯着它们看了很久,很久……

  一晃,我仿佛又回到了开学初,又看到了那张数学试卷……

  那是我上中学来数学的第一次小测,我还是像小学生时一样,“唰唰唰”没半节课就考完了,然后也不检查,便休息起来了。

  那时,我一点儿也不在乎,反正小学就是这样,从不检查,从不验算,也能轻松地考95分以上。所以我根本不用担心,马马虎虎应付了考试便信心满满地交了上去。

  上午考完,下午就把试卷发下来了。我回到座位上,不经意地拿起一看,试卷头上一个鲜红醒目的“88”分赫然摆在我眼前。我愣了一下,瞪大了眼睛,嘴也惊讶得张开。“88”!我的心跳迅速加快,揉了揉眼睛,没错啊,是我的,“88”!我一下子重重地跌坐在椅子上,双眼无神地盯着眼前的卷子,好久都没有缓过神来。

  终于,我拿起卷子认真地看了看,不是这里漏了一个负号,就是那里把加减算成乘法,一张试卷下来,这里扣一分,那里扣两分,再加上有一题不会做,12分便扣完了。我坐在位置上,盯着窗外使劲摇头,我不敢相信这是事实,我没有想到,绝没有想到。我使劲地咬着嘴唇,忍着不认那不争气的眼泪流下。我突然觉得自己很没用,这么简单的试卷我连90分都考不到!这些运算小学都教过,我居然因为粗心全扣了,我真不争气!

  窗外的风吹进来,吹干了我的泪,扬起试卷的一角,把它吹散在角落。那鲜红的“88”是那么刺眼,我猛地闭上了眼,紧握拳头,有种想撕了它的冲动。我连做梦都没有想到会有这么一天,绝没有想到。

  窗外古樟树叶“沙沙”作响,打断了我的自责,古障树那沧桑的躯干更是触动了我的心弦。那古樟傲立风中的坚强使我心灵受到震撼,它历经多少年的风雨才会成长,而我难道就因为这没想到失去了信心?

  我思考了很久,终于振作起来,树立了信心。

  现如今,我的数学吸取了那次没想到的教训成绩提高了不少。窗外的那棵古樟树也越来越挺拔,仍在寒风中傲立……

没想到真没想到作文5

  小升初的那个暑假我面对了许多的困扰,同学间是否会因年龄的成长,心智的成熟,互相竞争的对手,没有其他人优秀,互相之间的嫉妒而失去同学间原本应存的友情。

  不出我所料,第一个学期并不怎么令人满意。然而第二个学期所发生的事却让我有所转变。

  那天是我生日,按照我们小学的*俗,其他的同学应该主动地向那位小寿星送上礼物,可是我笑眯眯地等了一整天,也没见着一份礼物,更没听见一句祝福的话。只好耷拉着脸回家。回到家,甚至都没人开门,打电话给我妈,从一片欢声笑语和卡拉欧卡厅嘈杂的音乐声中勉强的凑出了几个字:“我在和大学同学聚会,钥匙放储藏室里了,你今天自己在家乖乖做作业哦!晚饭我会给你叫外卖。爸爸今天会加班到很晚,记得要早早睡觉哦!还有,不准玩游戏,否则你就惨了!”我整个人僵在那里。我甚至都没来得及告诉她我作业在学校就做完了,想出去吃饭庆生,手机的那头就忽然间没有了声音,就像我此时此刻的心里一样,不再是热闹的欢笑声,取而代之的,只有冰冷的静寂。

  进了门,书包一扔,就躺在沙发上,发呆,两眼笔直地盯着客厅的天花板,思考着这些事情,突然感觉人生没有了意义。好在外卖小哥及时地用响亮的嗓子和敲门声打断了我的思考,打开门,呆滞的接过快递,关上门,把快递扔在桌上,顺势坐下,埋头继续思考前面的问题。

  这时,我的手机莫名响起了接收到消息的铃声,我点开一看,原来是同学发给我的祝福

  “生快!”

  “祝张雨杰生日快乐!”

  “哎,你生日礼物我已经快递到你们家了哦!你自己去储藏室里拿一下,我让快递小哥放在储藏室里了。对了,生日快乐哈!”

  莫名的惊喜爬上了我的脸颊,真的吗?这是真的吗?

  真没想到,他们用这样的方式给我祝福。

  我出去一看,果真如此。面对同学们的千言万语和以礼物,我紧紧地抱住了手机,流下了眼泪。真没想到,我之前所设想的同学之间的那种互相帮助、互相鼓励的精神会消失的情况并不存在,而是隐藏了起来,日益壮大,不再出现在表面上,而是在每位同学的心底里。

  没有猜忌,只有友情。

没想到真没想到作文6

  生活有点滴的记忆组成,他们有的温馨,有的深刻,有的令人在回忆时则不由得摇摇头,在心里长叹一声:唉,真没想到!

  那一天天气忽然转凉,刺骨的寒风夹带着毛毛细雨,人们又穿得较少,所以都缩着脖子快步往家里赶。

  我和妈妈在等公交车,忽然出现一位“贵妇”,穿着厚厚的衣服,手上的金戒指都亮瞎眼了。看她那正经样子,这人应该是一个品质很好的人吧?

  “车来了!”不知谁叫了一声,大家不约而同的看去。

  车门缓缓的开了,大家一刻也不想呆在这个地方,争先恐后的上车上跑去,我一上去就被那“贵妇”挤了下来,我好半天才上了车。

  车上位子都快满了,我眼睁睁的见“贵妇”像一个位子走去,慵懒的靠在车窗上。

  还好,车上不太挤,我就站在那儿,有点尴尬。

  过了一会儿又上来一位话都说不好的老人,我本以为那“贵妇”会赶紧起来让座,没想到她好像连看都没看见一样,懒散的打了个哈欠,还肆无忌惮的放了好几个喷嚏,正确的公共场合诶,也不知道回避一下。

  她在我心中的好形象瞬间破裂了,真没想到,真没想到!

  本来以为品质很好,衣冠整齐的“贵妇”居然对“让座”这件小事无动于衷,视而不见,要是我,我都感到无地自容。

  生活中这样的事还少吗?大家欢迎一个愿意让座、看起来不是好人的好人,还是不愿意让做的衣冠整齐的人?这“贵妇”是千千万万的人的缩影哪!

  我没想到,真没想到!

没想到真没想到作文7

  生活中,有许多意想不到。做错事承认反被表扬,好心帮忙却办了坏事……这样的例子不胜其数。我今天就要给大家讲讲我的“意想不到”。

  那是一个冬日,全家都挤在打着肯空调房间的被子里。九点十分了,还没有人自愿起来烧饭。大家都不想从暖和的被子中起来,到外面冰冷的空气中烧早餐,以往,爸爸早就起床做饭了。可今天这么晚他都没有起来,我们一点怨言都没有是有原因的。昨天刚下过雪米,天冷得不得了。自然而然,我们就没有责怪他了。

  到九点半时,我实在是饿得不行,于是自告奋勇去烧饭。

  一出房门,我立刻就知道刚刚的奋勇是有代价的——怎么这么冷啊!@#—……可没办法,谁叫自己自告奋勇说自己要做饭的呢?唉呀唉……

  点了火,倒了油,打了蛋,准备炒蛋做菜。我把蛋液倒入锅中,谁知这蛋液一进锅中,就“哧哧”地响起,我慌了,*常我爸爸炒蛋都不会这样的呀?就在这时,我耳畔响起一个声音:“快翻炒啊!再不翻,蛋就要糊了!”原来是爸色!有他在,我心中骤然升起一股勇气。我一把抓起锅铲,翻炒起来。

  过了几分钟,我手有些撑不住了,而且后背还开始冒汗了。这时,一直站在一边的爸爸发话了:“好了,可以了。”我如释重负,关了火,把蛋倒在碗里,端了出来。而粥,我实在不愿意做了,就将这项任务交给爸爸了。

  唉,没想到做一顿饭这么难啊!

没想到真没想到作文8

  我们的课上有一个很顽皮、淘气的小朋友。他的名字叫金润祺,现在是三年级的小朋友。在我们班上,他的绰号叫“淘气王”。可是有一天我发现了一个秘密。接下来我要揭秘咯!

  有一天,上好课,我们就放学了。为了能快点回家吃饭,一下课我就急忙背起书包走回家。

  走了一会儿,我听到了金润祺的声音。我停住了脚步,扭头一看。果然是他。可是我没想到的是,他正搀扶着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奶奶,一步一步地穿过马路。当时我就觉得特别惊讶,他可是我们班上最调皮的学生啊。而且是出了名的淘气。

  我要是把这件事告诉班上的同学的话,我相信大家肯定会大吃一惊的。因为除了淘气,金润祺还是一个不讲卫生、爱流鼻涕却不用纸巾擦一擦的男生。大家都比较排斥他。可是现在,让我没想到的是他居然还有另一面。

  金润祺把老奶奶扶到了马路对面的时候,老奶奶笑了笑。连声说“谢谢,谢谢!”我跑到金润祺旁边,对他竖起了大拇指说“你真是太棒了!”

  同学们总是说金润祺,说他很脏,很笨,很土。可是我没有想到的是,金润祺是一个乐于助人的男生。在这一点上,我要向金润祺学*。

  后来我把这件事情跟老师说了,老师也非常惊讶。之后,我又把这件事跟跟班上的同学们说了。大家都是一副惊奇不已的样子。

  我很高兴我重新认识了金润祺。

  我觉得以后大家看人不能只看表面,就像金润祺也有不为人知的一面。

没想到真没想到作文9

  星期天,爸爸出差,妈妈马上去上班,到晚上才能回来,,哈!太棒了!家里只有我一个人,我自由了!

  “在家里要安静点,不要吵到隔壁邻居,小声点……”我心里祈求妈妈快走,别唠叨了,终于,妈妈把门关上,上班去了。

  我把*板打开,放着音乐,把音量调到最响,边吃零食边看电脑,丝毫不理会邻居的*。过了一会儿,我觉得没劲,便找到住在楼上的同学玩,我和她在屋里玩起了排球,“噼!”“哗!”“咚!”可想而知屋里被糟蹋成什么样了。盘子碎了,一小块一小块的散落在地板上;水果从桌上滚落到地板上;雪白的衣服被我们留下许多黑脚印。

  一直到中午,同学回了家,我想:屋里这么乱,反正妈妈晚上才回来,不急,我坐在上发上看着电视。突然,门开了,妈妈回来了,我的嘴巴能塞下一个鸵鸟蛋,好一会才结结巴巴地说:“妈妈你怎么回来了?”妈妈环视了一下屋子,这时,屋里的*板还在“唱歌”,她脸气得发红。糟了,老虎下山了,快逃。可是老虎才不会放走口中的猎物,像抓一只蜗牛一样,把我轻而易举地抓了起来,我连忙捧着切好的西瓜谢罪才逃过了一劫。

  妈妈看我一个人在家不放心,又回了家,看到了这一幕,我在家干活腰酸腿疼,又向邻居道歉,唉,真没想到妈妈会提早回来!真没想到!

没想到真没想到作文10

  人的一生会碰到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人,我们不能因为他们表面的一些行为,外貌就判断他的性格或品行。

  邻居王叔叔在一家国营公司上班,尽管工资不高,但经济还是很宽松的。但是,别人都说小王叔叔十分小气,我也在与王叔叔的儿子小王玩耍的时候发现的确如此。

  暑假的一天,家里没人,于是到小王家玩。到了下午,温度渐渐升高,我对小王说:“好热啊,你开个空调吧。”“我家没有空调啊。”小王有些尴尬地说,“我爸爸说没必要浪费那钱,要不我们去我房间吧,我房间有风扇。”于是只好去小房间吹风扇了。

  爸爸妈妈一回家,我就赶紧回家吹空调了。吃饭时,我把这件事告诉爸爸妈妈,妈妈说:“老王也真是个‘守财奴’啊,不仅房子不好好装修,没想到连空调都没有,听说他给小王买的文具都是最便宜的。”我听了这话,更加认为王叔叔小气贪财了。

  居委会举办了慈善会,希望业主捐钱给贫困山区的孩子,我们这些孩子也都捐出了自己的书。我捐完厚厚的一打书,这时看见一个穿着穿着极为朴素的人,细细一看,咦!那不是王叔叔吗?他怎么会来?正当我疑惑时,我看见他捐出了三张一百,周围的人也都在议论着:“哎,看哪,铁公鸡老王竟然捐了三百?是来装装样子的吧?”听到这里,说实话,虽然我觉得此时的议论不是太合适,但我并不反对大家的见解,因为我也心里这么认为。

  七年级暑假,应学校要求,我开始参加志愿活动,比如为社区老人和环卫工人倒倒水啊,递一块毛巾之类的。

  有一天,我在一堆绿色的志愿服里看到了王叔叔。后来,志愿者都和我认识,也开始和我聊天。一天,一个叔叔指着王叔叔说:“小金啊,那看看那个王叔叔,你以后一定要向他学*啊,他已经连续当志愿者五六年了,当初和他一起的人,大多都放弃了。”“王叔叔不是十分小气吗?可能干力气活还比较慷慨?”我有些疑问。“他那哪里是小气啊,他每个月都会向贫困山区捐五六百元呢,知道真相的叔叔阿姨都称赞他。”

  这时,我有些诧异不已,原来看起来小气的王叔叔,其实都是默默无闻的付出啊。

  没想到,为人小气的王叔叔,他不是小气而不肯装修花钱,而是因为生活的朴实;更没想到的是他默默地为贫困山区的同学付出了那么多,面对大家的不解和非议却不为自己辩解。

  王叔叔的行为也给我上了一课:不是所有的出手阔气就叫大方,也不是所有的节衣缩食都叫小气,只有心底有爱的人才能禁得住物质的诱惑。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菁选(扩展5)

——三年级语文《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 (菁华3篇)

三年级语文《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自学生字词。

  (2)理解课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合作学*,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诵读品味,体会小徒弟为何会被画师称赞。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课文中加深体会,明白要勇于开拓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所想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画师称赞小徒弟的原因。

  教学难点:

  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写有生字词、自学提示的小黑板。

  2、收集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

  3、布置学生预*课文。

  学生准备

  1、预*课文。

  2、收集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出示一张白纸)同学们,如果要让你们在这么大一张纸上画尽可能多的骆驼,你会怎样画?(学生自由作答)

  2、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画师的三个徒弟是怎么画的。(板书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齐读课题。)

  二、学*课文

  1、按自学提示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同桌合作,识记字形,理解词意。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与同桌讨论解决。

  2、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学*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学*情况。指名读,齐读。(小黑板出示)

  召(zhào)集骆(luò)驼(tuo)连绵(mián)起伏(fú)若(ruò)隐若现恰(qià)好

  (2)生交流词意,掌握字形。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再读课文,分组讨论:

  (1)三个徒弟的画分别是什么样的?

  (2)你觉得谁画得最棒?为什么?

  (3)从三个徒弟的画中,你体会到什么?

  5、学生读课文,讨论。

  6、学生汇报。

  7、说得真棒!谁能读一读画师的话,看谁读得最像,最有感情。

  8、指名读,师生评价。齐读。

  三、拓展延伸

  1、你们*时是不是也有想到过别人没有想到过的事?

  2、你还知道哪些想过别人没有想到的故事?

  四、总结全文

  通过刚才的学*,我们知道了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在今后的学*、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动脑筋,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孩子。

  五、作业设计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试一试,在一张白纸上怎样画出最多的花?

三年级语文《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2

  1. 、三徒弟画了什么?读一读画的内容(板书:两只在山谷中走)

  小徒弟画得多吗?从哪里看出很少?(几条、一只、另一只)

  2、比较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更多,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反而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画师却点头称赞?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

  师:现在请你们当小画师,用“虽然……但是……”、“因为……所以……”来评评三位徒弟的画,把画师的话补充完整。

  3、师:是啊,你们评价的真好。你们把画师想说的话都说出来了。

  (显示画师的话:你们看这幅画,画上虽然只有两只骆驼,但它们在连绵起伏的群山里走着,若隐若现,谁也说不清会从山谷里走出多少只骆驼,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⑴读一读画师的话

  ⑵理解“若隐若现”

  ⑶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

  4、反问句的改写。

  5、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吗?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个字看出来?(生:恍然大悟)什么叫“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生用“原来——”说话)。

  6、小徒弟是怎样表现出骆驼多的?(板书:以少代多)

  7、齐读课文

  下面,把你们悟到的东西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

  (四)、拓展内容

  引言: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

  ①故事:宋太祖赵匡胤开国以后,特别设立了翰林书画院,并用考画来取仕。有一年,考画的内容是“踏花归来马蹄香”。这里的“花”、“归来”、“马蹄”都好表现,唯有“香”是无形的东西,用画很难表现,这就得让考生们动一动脑筋了。有的画是骑马人踏春归来,手里捏一枝花;有的还在马蹄上画上沾着的几片花瓣。只有一位考生画了几只蝴蝶绕着马蹄翻飞。显然是马儿踏花归来,马蹄上花香犹存,才招引来了蝴蝶。主考官见了十分欣喜,当众表扬了他。

  ②说说你收集来的有关创新的故事

  你有没有听到过类似的故事?(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爱迪生救妈妈、鲁班造锯)

  (五)、考考你

  1、导语:讲了这么多创新的故事,老师也想考考你们的创新能力,我们也来“画花”,比比谁画得花多。

  启发:课文中,小徒弟大胆的创新赢得了画师称赞,希望同学们多动脑筋,用最巧妙的方法画出最多的花。

  2、每人在白纸上画,而后交流。

  3、总结: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在今后的学*、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动脑筋,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孩子。

  (六)作业:配套练*册。

三年级语文《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3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3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

  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句话。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课文

  宋朝有个皇帝叫赵佶,他很喜欢画画,常常出一句诗,让前来考试的人画画,以此来选拔人才。有一次,他出了一句“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诗句。那些考生不是画了一片草地加上一朵红花,就是许多绿叶中插着一朵花。虽然他们的画也符合诗意,但宋徽宗没有一个满意。但他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不禁连声叫好。只见画上画着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一位少女穿着一身绿装在林子里荡秋千,只有那张小嘴是红红的。

  请问,宋徽宗刚开始为什么不满意?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为什么又连声叫好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古时候,有一位的画师要考考他的三位徒弟,他让徒弟们在同样大小的纸上画骆驼,看谁画的多。结果是,纸上画骆驼最少的徒弟却受到了画师的称赞,想知道是为什么吗?下面我们就学*这个故事——《想别人没想到的》。

  二、自读课文,粗知大意

  1、自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认读词语,纠正读音。

  (课件出示)

  zhào luò tuo mián qǐ fú ruò

  召集骆驼连绵不断起伏若隐若现

  3、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召集:招呼集合在一起

  连绵不断:绵,延续不断。文中指山峰一座连一座,不间断。

  起伏:伏,低下去。文中指山峰有高有低。

  若隐若现:若,如,像。隐,不显露。现,显露。文中指群山中的骆驼有时看得清楚,有时又看不清,看不清究竟有多少只

  4、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然后用简练的语言叙述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课件出示填空练*)

  故事的起因:(画师)要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经过:大徒弟(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二徒弟(画的是许许多多的骆驼的头),小徒弟(画了一只骆驼从山中走出来,另一只骆驼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结果:(小徒弟)的画得到了画师的称赞。

  三、讨论交流,领会内涵

  故事的结果真让人感到意外,想知道为什么小徒弟的画能得到画师的称赞吗?

  1、指名读大徒弟画的内容,你来帮大徒弟说一说绘画构思。

  (要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尽可能多的骆驼,“我”的想法就是把骆驼画的小一点,这样就能在纸上多画骆驼了)

  大徒弟的想法最简单,也是常人的想法

  2、指名读二徒弟画的内容,他的想法好在哪?

  (二徒弟的方法和大徒弟的相比,有一定的进步,他用骆驼的头来代表整个骆驼,这样他画的骆驼数就比大徒弟多了)

  大徒弟和二徒弟究竟可以画多少只骆驼?

  (无论大徒弟还是二徒弟,他们画的骆驼毕竟受到纸张的限制,骆驼的数量是有限的。)

  他们俩的画法有什么缺陷?

  (无论是画骆驼,还是画骆驼头,太麻烦,要花费很长时间)

  3、那么,小徒弟画了什么,好在哪?指名读小徒弟画的内容。

  (小徒弟只画了一只完整的骆驼和一只不完整的骆驼。)

  读读画师说的话,你有哪些收获?

  (小徒弟的办法之所以好,是因为他用有限的两只骆驼代表了无限的可能,谁也说不清楚究竟有多少只骆驼,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小徒弟思考的角度和别人不一样,是想别人想不到的事。)

  如果让你画,你想怎么样画?

  (可以画许多骆驼的脚印……)

  四、广泛思考,课外延伸

  通过刚才的学*,我们知道了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在今后的学*、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动脑筋,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孩子。

  引言: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再来学一篇。

  ⑴<<踏花归来马蹄香>>

  你从哪里看出这个人的画很有创意?他是怎么表现出香的?

  ⑵引言:关于赵佶皇帝以诗做画的故事还有许多,比较有名的还有这一篇。有一次,他出了一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

  下面四幅图,哪一幅最适合"深山藏古寺"的画面,为什么?

  第一幅:一座深山前画着一座寺庙。(深山有古寺)

  第二幅:一座深山(深山无古寺)

  第三幅:一座深山后露出寺庙的一个角(深山露古寺)

  第四幅:一座深山,一道弯弯曲曲的石阶上,一个和尚挑着水(深山藏古寺)

  下面,老师给大家留一个思考题:画风,你将怎样画呢?

  总结道理:创新的头脑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要想拥有创新的头脑,我们应该怎么做?(*时多动脑筋,多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五、板书

  12想别人没想到的

  大徒弟——用细笔画满

  二徒弟——画许多头

  小徒弟——只画山、一头骆驼——画师满意

  (动脑、创新)

  六、课堂练*

  1、照样子,写词语。

  密密麻麻:

  若隐若现:

  2、补充词语。

  连绵()自()为()()大悟

  情()禁若()若()惊()鸟

  3、按要求写句子。

  (1)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改成陈述句)

  (2)少先队员应该助人为乐。(改成反问句)

  (3)草地上开满花。(扩句)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菁选(扩展6)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 (菁华9篇)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1

  导入新课时,我就以故事开头,说一位师父给了三个徒弟同样大的一张纸,让三个徒弟比赛谁画的骆驼多。接着课件出示了大徒弟画的密密麻麻的,很小很小的骆驼;二徒弟画的许许多多的骆驼头;三徒弟画的几条弯弯曲曲的线,表示连绵不断的山峰,一只骆驼从山中走出来,一只骆驼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这三张画时,我问:“你们说说谁画得多?”

  生1:二徒弟画得最多。(出乎意料,原以为学生一看就明白。)

  生2:我同意,我也认为二徒弟画得多些。(没想到还不只一个学生这样认为。)

  师:再看看究竟是谁画得多?

  生4:二徒弟画得多,他画的都是骆驼头,占的地方小些,所以画得多些。(还说得有条有理呢!)

  师:你们都同意吗?

  生5:大徒弟画得多。(看见老师这样问,想必不对吧,换个答案。)

  许多学生叫起来:不对,二徒弟画得多。(总算没糊涂到家。)

  师:那么,师父夸奖了谁?(只有引导了。)

  生7:夸奖了三徒弟。(是呀,想出原因了吗?)

  师:想想,师父为什么夸奖三徒弟?

  生8:我知道,哪些大山里面还有许多骆驼。(这才对呀!)

  生9:对,那些山挡住了,我知道骆驼一般是一个队一起行动。走出一只,还会走出一只。(有帮腔的了。)

  师:知道会走出多少只吗?

  生10:不知道。老师不知道多少,就是最多的。(聪明的登台了。)

  师:谁最聪明?为什么?(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反思】

  1、为什么学生看图不能准确地找到答案?

  本节课,教师设计的这个环节,让学生通过看图比较,希望能为学*课文作好铺垫。学生在学*课文之前,自己通过看图,讨论,明白了为什么三徒弟画的两只骆驼是最多的,对后面课文的理解打下了基础。在讨论与辩论中各抒己见,感受到了快乐。而且,当课题出示,学生读题后教师问:“为什么以《想别人没想到的》为题?是谁“想别人没想到的”学生虽然还没读课文,但显得十分活跃,抢着回答。这篇课文上完后,我有出示了这样的“想别人没有想到的”两个故事。

  故事一,宋朝有个皇帝叫赵佶,他很喜欢画画,常常出一句诗,让前来考试的人画,以此来选拔人才。有一次,他出了一句 “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诗句。那些考生看了题目,不是画了一片草地加上一朵红花,就是许多绿叶中插着一朵花。皇帝看着都不满意。当他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不禁连声叫好。只见画上画着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一位少女穿着一身绿装在林子里荡秋千,只有那张小嘴是红红的。

  故事二,还是宋代,还是以诗句为题作画考试。说的是有一年,考画的内容是“踏花归来马蹄香”。考生们绞尽脑汁想起来,想好了,就开始画。有的画骑马人踏春归来,手里拿着一枝花;有的还在马蹄上画上沾着的几片花瓣,对于这些画,主考官都不太满意。只有一位考生别出心裁,他没有画花,只是画了几只蝴蝶,在绕着马蹄翻飞。主考官一见这画,十分喜欢,连声称妙,并录取了这个人。这两个故事也就是为了进一步说明我们做什么事要“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课文的导入,学生为什么不能准确的找到答案?我想,一是学生缺乏这方面的生活经验,二是课件的制作还不能让学生一目了然。如果能将三徒弟的画意用FLcsh动画演示一下,就没有前面的一幕了。

  2、是不是没有“拓展”内容的课就不是一节上得很成功的`课?

  听了许多老师的课,都给学生一个拓展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我的这一节课,虽然给学生增添了两个“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加深对文章中心的理解,但没有给学生一个拓展的舞台,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有没有想到过别人没想到的事。新课标中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那么我们每一节课是不是都应设计拓展的内容?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2

  这是一个开发学生智力的有趣的故事。我首先创设一个类似情景:如何用最少的钱装满整间屋子?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从而导入本课的学*。

  课文篇幅短小,文字也比较浅显,但讲述的道理很有启发性。我就放手让学生把课文读懂,让学生先参照课文提示,明确学*要求,独立阅读、思考,在大体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全班学生交流、讨论。

  在学生广泛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提示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开阔学生的思维。如:画出《山深藏古刹》《十里传蛙鸣》 。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3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①以谈话的形式,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②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文本对话,感悟课文内容。

  ③巧设空白,通过对比探究,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④通过拓展资料,丰富知识,扩大阅读面,体验创新。

  3、在学*课文中加深体会,明白要勇于开拓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所想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

  教学过程:

  (一) 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上回书说到:在洛阳城中有位画师,画技一流 ,许多人都慕名前来买画。有这么三个年轻人,一起来学画,他们都非常诚心。画师被三个感动了,遂收下三人为徒。三年时间弹指一挥间,就要出师了,画师召集三人出了一道题目,要考考三人。

  如果要让你们在这么大一张纸上画尽可能多的骆驼,你会怎样画?(学生自由作答)

  2.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画师的三个徒弟是怎么画。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反馈交流

  (三)细读全文 明确课文的主要内容。

  1、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出示课件)

  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文,并把找到的理由划出来。

  小组先讨论,后推荐代表在班上说一说。

  2、三个徒弟作画的不同构思和结果。(出示课件)

  (1)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三个徒弟分别是怎么画的?请你把划出来的段落读一读。

  (2)比较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课件显示三幅画)

  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更多,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反而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画师却点头称赞?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

  (3)你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也可以画出更多的骆驼?

  (4)三个徒弟的画,画师又是怎么评价的?(课件显示画师的话)(5)谁能读一读画师的话,看谁读得最像,最有感情。

  (6)指名读,师生评价。齐读。

  (7)听了画师的话,我们来看看这幅受到称赞的画吧。现在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吗?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课文的哪个词看出来?(恍然大悟)

  (6)小徒弟是怎样表现出骆驼多的?(板书:以少代多)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总结,随文阅读

  总结:一张纸,即使画满了骆驼,也是有数的,小徒弟不仅画法简洁,而且利用山路转弯,只画了两头行走的骆驼,意味深长,给人无限想象。这就是想别人没想到的,只有这样,才会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创新。

  (1)你通过读书或在生活中有没有发现这样的事?(自主谈,教师也交流自己知道的事)

  (2)听故事《聪明的乌龟》

  (3)随文阅读《踏花归去马蹄香》,你从哪里看出这个人的画很有创意?他是怎么表现出香的?

  (4)画一画花,比比谁画得花多。看看谁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五)课外拓展

  课外收集一个这样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把课文中的事像画师那样考考家人,看他们谁想得更妙。

  教学反思:

  备课时受到一句话的提醒,说要把课文讲的有意思些,我想到了评书这种形式,于是在备课的时候我就这样的准备了:上回书说到,有这样一位技艺高超的画家,他的画那可真是惟妙惟肖。(尽量用上孩子们熟悉的词语来介绍)上课时虽然我的声音不高,但是我用评书这种形式来开头,很多孩子都很喜欢,而且脸上带着笑容,看来他们是很喜欢的。在课堂上出现了一点创新就可以让自己的教学产生巨大的变化,如果肯动脑筋我想这种变化不会仅仅是物理变化,而会产生力量无穷的化学变化。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4

  核心提示:《想别人没想到的》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一位画师要考查三位徒弟,看谁能在同样大小的一张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大徒弟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二徒弟画的是许许多多骆驼的头,比大徒弟有了进步。小徒弟虽然只画...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一位画师要考查三位徒弟,看谁能在同样大小的一张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大徒弟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二徒弟画的是许许多多骆驼的头,比大徒弟有了进步。小徒弟虽然只画了则在纸两只骆驼,一只完整,一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但数不尽的骆驼的情境,让人拍案叫绝。课文的题目揭示了这篇课文的中心,插图揭示了小徒弟画面的内容。

  这篇课文篇幅短小,文字也比较浅显,但讲述的道理却很有启发性。教学时,我首先放手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在大致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体会到为什么小徒弟的画能得到画师的称赞。在教学过程中,重点突破两个词语“连绵起伏”、“若隐若现”,用鲜明的插图向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并通过联系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理解小徒弟的画与两位师兄的不同之处在于能够给人以想象,想象到在那山后还会走出许许多多的骆驼。这样,既化解了词语理解的困难,又领会了课文内容。

  学完了《想别人没想到的》,学生们纷纷表示明白了学*、生活中要多动脑筋,勤于思考,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而我讲完了《想别人没想到的》,也更加明白教学中更要有所创新,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5

  今天,我执教了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想别人没想到的》,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的是一个画师考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结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法赢得了称赞的故事。这篇课文故事性强,文字浅显,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阅读和理解。

  通过自己的课堂实践和领导的点评,我有几点体会:

  新课程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

  在教学中,我始终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自主学*。读文之前,我用《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故事吸引学生,让他们以浓厚的兴趣投入到课堂中来。听完故事,问:“你们知道为什么皇帝刚开始不满意,当他看到最后一幅画的时候又连声叫好吗?”学生回答后,自然导入到新课:“是啊,最后一幅画的作者想到了别人没想到的,所以取得了成功,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一个《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

  教材要求教师在讲略读课文时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不必把每一句话都搞清楚,大的方面搞清楚了,有些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可以留着今后解决。正是由于这一思想指引,我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组织学生围绕一定的学*任务进行合作学*,并围绕着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这一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主要是想让学生把前面精读课文中所学*的分段、理解课文等语文基本功,用于本课的阅读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为了节省时间,我设计了一个表格,目的是让学生小组讨论后填表,但可能是因为每人手中都有一个表格,大家没有讨论而是各自完成后才交流的。如果再上我会给每小组发一张表格,真正发挥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在拓展环节,我把教学创新点放在以教材为基点,向生活、向课外延伸,为学生提供大量的阅读内容,开阅学生的朗读视野。

  然而,这是一节语文课,虽然是一篇略读课文,但也要让学生在课文学*中品味语言,加强语感,加深体验。因此,在教学时,同样应该注重学生的朗读指导,主要指导学生读好三位徒弟的画和画师的称赞。可是,我却把这种读设计、实践为学生的默读全全代替了,使课堂上没有听见一次完整的或个人的或集体的朗读声。今后不管再上任何语文课,我都不会忘了朗读在语文中的作用。当学生读完一篇文章或一个故事,更要注意引导学生按课型的特点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今天这节课上回答的几个学生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语言都不是十分简练,遇到这种情况应及时给他们一个思路,一条线索,让他们准确地说出文章的大意。

  孩子们学完了《想别人没想到的》,纷纷表示明白了学*、生活中要多动脑筋,勤于思考,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而我讲完了《想别人没想到的》,则更加明白教学中更要有所创新,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6

  《想别人没想到的》这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第12课。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张淑霞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找出三个徒弟如何画骆驼的语句,看谁的办法好,为什么师傅称赞小徒弟画得好?学生们通过交流、讨论。都说小徒弟画得好,并且找到画得好的原因。“原来小徒弟只画了条弯弯曲曲的线,表示连绵起伏的山峰,一只骆驼从山中走出来,另一只骆驼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画师解释说:“你们看这幅画,画上虽然只有两只骆驼,但它们在连绵起伏的群山里走着,若隐若现,谁也说不清会从山谷里走出多少只骆驼,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从而引出“这是想别人没想到的”——这就是创新。而后让学生找找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情?学生说出了许多事例。最后老师又出示了两个关于创新的事例——《创新事例》《踏花归去马蹄香》。让学生进一步地理解创新的含义。

  这堂课教师以“想别人没想到的事”为线索,通过多种思路让学生独立领悟课文的道理。在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学*中拓展开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7

  今天,我执教了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想别人没想到的》,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的是一个画师考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结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法赢得了称赞的故事。这篇课文故事性强,文字浅显,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阅读和理解。

  通过自己的课堂实践和领导的点评,我有几点体会:

  新课程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

  在教学中,我始终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自主学*。读文之前,我用《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故事吸引学生,让他们以浓厚的兴趣投入到课堂中来。听完故事,问:“你们知道为什么皇帝刚开始不满意,当他看到最后一幅画的时候又连声叫好吗?”学生回答后,自然导入到新课:“是啊,最后一幅画的作者想到了别人没想到的,所以取得了成功,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一个《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

  教材要求教师在讲略读课文时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不必把每一句话都搞清楚,大的方面搞清楚了,有些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可以留着今后解决。正是由于这一思想指引,我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组织学生围绕一定的学*任务进行合作学*,并围绕着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这一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主要是想让学生把前面精读课文中所学*的分段、理解课文等语文基本功,用于本课的阅读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为了节省时间,我设计了一个表格,目的是让学生小组讨论后填表,但可能是因为每人手中都有一个表格,大家没有讨论而是各自完成后才交流的。如果再上我会给每小组发一张表格,真正发挥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在拓展环节,我把教学创新点放在以教材为基点,向生活、向课外延伸,为学生提供大量的阅读内容,开阅学生的朗读视野。

  然而,这是一节语文课,虽然是一篇略读课文,但也要让学生在课文学*中品味语言,加强语感,加深体验。因此,在教学时,同样应该注重学生的朗读指导,主要指导学生读好三位徒弟的画和画师的称赞。可是,我却把这种读设计、实践为学生的默读全全代替了,使课堂上没有听见一次完整的或个人的或集体的朗读声。今后不管再上任何语文课,我都不会忘了朗读在语文中的作用。当学生读完一篇文章或一个故事,更要注意引导学生按课型的特点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今天这节课上回答的几个学生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语言都不是十分简练,遇到这种情况应及时给他们一个思路,一条线索,让他们准确地说出文章的大意。

  孩子们学完了《想别人没想到的》,纷纷表示明白了学*、生活中要多动脑筋,勤于思考,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而我讲完了《想别人没想到的》,则更加明白教学中更要有所创新,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8

  今天,我执教了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想别人没想到的》,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的是一个画师考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结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法赢得了称赞的故事。这篇课文故事性强,文字浅显,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阅读和理解。

  通过自己的课堂实践和领导的点评,我有几点体会:

  新课程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

  在教学中,我始终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自主学*。读文之前,我用《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故事吸引学生,让他们以浓厚的兴趣投入到课堂中来。听完故事,问:“你们知道为什么皇帝刚开始不满意,当他看到最后一幅画的时候又连声叫好吗?”学生回答后,自然导入到新课:“是啊,最后一幅画的作者想到了别人没想到的,所以取得了成功,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一个《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

  教材要求教师在讲略读课文时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不必把每一句话都搞清楚,大的方面搞清楚了,有些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可以留着今后解决。正是由于这一思想指引,我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组织学生围绕一定的学*任务进行合作学*,并围绕着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这一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主要是想让学生把前面精读课文中所学*的分段、理解课文等语文基本功,用于本课的阅读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为了节省时间,我设计了一个表格,目的是让学生小组讨论后填表,但可能是因为每人手中都有一个表格,大家没有讨论而是各自完成后才交流的。如果再上我会给每小组发一张表格,真正发挥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在拓展环节,我把教学创新点放在以教材为基点,向生活、向课外延伸,为学生提供大量的阅读内容,开阅学生的朗读视野。

  然而,这是一节语文课,虽然是一篇略读课文,但也要让学生在课文学*中品味语言,加强语感,加深体验。因此,在教学时,同样应该注重学生的朗读指导,主要指导学生读好三位徒弟的画和画师的称赞。可是,我却把这种读设计、实践为学生的默读全全代替了,使课堂上没有听见一次完整的或个人的或集体的朗读声。今后不管再上任何语文课,我都不会忘了朗读在语文中的作用。当学生读完一篇文章或一个故事,更要注意引导学生按课型的特点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今天这节课上回答的几个学生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语言都不是十分简练,遇到这种情况应及时给他们一个思路,一条线索,让他们准确地说出文章的大意。

  孩子们学完了《想别人没想到的》,纷纷表示明白了学*、生活中要多动脑筋,勤于思考,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而我讲完了《想别人没想到的》,则更加明白教学中更要有所创新,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9

  教学本文,我主要从拓展的觉度进行的。

  教学本文,指导预*时,我让学生自主了解了本文主要内容,根据内容查找资料,从同学们的作业反馈意见可以看出,文中内容的理解对于学生来说不是一件难事,也因为本文本身就是一片略读课文。但从查找的资料看出,学生时查找了很多名画,却没有理解到文照所讲的作画时构思之妙。于是,我做了调整,抓住了拓展来理解课文。因为俗话说:“不懂是因为见的少,见得多了就懂了。”于是,在理解本文的基础上,我出示了 “深山藏古寺”一画,让学生先谈自己的理解,怎么画这幅画,然后出示名家作品,再次对名家作品进行分析,带领孩子们在“藏”上下功夫。接着出示了“踏花归来马蹄香”,让同学们理解如何表现“香”,通过观察名画,学生还谈出了如何画“风”。

  最后,我留给同学们的作业是如何表现在一张纸上划出更多的人。留这个作业的目的是再次考察同学对课文中所讲的如何把握主题,如何去想得更妙,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力。

  另外,本文中还有一个还重要的作业,理解小伙伴的话,在理解课文时,我们回忆了“曹冲称象”的故事。让同学们回忆还有哪些这样的故事。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菁选(扩展7)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 (菁华5篇)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召集、骆驼、得意、禁不住、恰好”等词语;正确理解“密密麻麻、连绵不断、若隐若现、恍然大悟”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3.结合生活实践,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师父(画师)的话,来体会小徒弟画的巧妙之处。

  【教学难点】

  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

  【教学准备】

  收集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师:上课之前,老师想考考大家,同学们敢挑战吗?谁来说说,全*用的话是什么话?妈妈最讨厌什么蛋?(电话、人话、妈妈 鸭蛋、捣蛋、笨蛋、坏蛋 )

  师: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也都是自己的想法,老师引入这一问题,是想告诉大家:有时候思考问题,不妨换一个角度,想别人没想到的。(板书课题,齐读)

  【教学反思】这样一种富于情趣的设计,既调动了学生兴趣,活跃了思维,更是契合了本单元的主题——多动脑、思考问题,让学生能在一种正确的导向下进入到对本课的学*中。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

  2.听课文录音,概括文意:

  师: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自由答)

  课文主要写了一位画师想考查(),看谁能在同样大的纸上画出( )。最后( )的画得到了画师( )。

  【教学反思】在这里让学生以填空的形式概括内容,让学生从整体上对课文内容有个了解。从课堂上学生的回答来看,这个对他们并不难,只是后来在老师的评课中得知,其实此处可以不用填空形式概括内容,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根据概括内容的方法,自己来概括,或者给学生提供一些词语,让学生选择部分词语来概括。

  概括课文内容是高年级学生的一个重要能力,从三年级下学期我们也需要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在此向学生慢慢渗透概括的方法。

  三、品读课文,感悟妙处

  1、默读课文,找出三个徒弟的画的不同表现意图,并圈出重点词语进行说明。

  2、交流阅读感受,重点感知三位徒弟的`画面。

  (1)大徒弟画了什么?他想怎样表现骆驼多?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指名读(板书:密密麻麻 画满)

  猜想:大徒弟可能画了多少只骆驼?

  (2)二徒弟画了什么?他想怎样表现骆驼的多?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板书:许许多多 果然)

  猜想:二徒弟可能画了多少只骆驼?

  (3)三徒弟怎么画的?画了几只骆驼?读一读相关的句子。(板书:两只)

  指名读后问:小徒弟画的多吗?从哪里看出很少?(几条、一只、另一只)

  【教学反思】此处是以四人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的,合作中为学生提供了表格,让学生在合作完成表格中明确三位徒弟各自是怎样画骆驼的,并能通过圈画关键词,体悟情感,进而读出骆驼的多。

  3.看了这三幅画,你觉得谁画的骆驼最多,那师傅又最欣赏哪位徒弟的画呢,你从哪里知道的,请把它找出来。

  4.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不明明是大徒弟、二徒弟画的多吗?师傅又是怎样解释的呢?

  你们看这幅画,画上虽然只有两只骆驼,但它们在连绵起伏(fú)的群山里走着,若(ruò)隐若现,谁也说不清会从山谷里走出多少只骆驼,这不恰(qià)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5、引入师傅的话,你明白了,两位徒弟明白了吗?你从哪个词看出,恍然大悟的意思是?

  6.总结:小徒弟的画,用有限的两只骆驼代替了无限的可能,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而大徒弟和二徒弟,他们画骆驼受到了纸张的限制,数量有限。

  板书:创新,奇特(以少代多)

  7.假如你也是其中的一员,你能否比小徒弟画得更妙?

  【教学反思】在此给学生提供了想象空间,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从课堂反应来看,还是有部分学生是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的,但是一大部分学生还是不行的。这也让我觉得*时我们在学*中,应多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训练,为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供各种可能的学*资料和资源。

  四、拓展延伸,发散思维

  1.联系我们学过的课文,有没有想别人没有想到的这样的课文。

  2.说说你有没有想到过别人没想到的事。

  3.拓展古代故事

  以诗作画的故事:

  宋太祖——踏花归来马蹄香

  4.总结:通过课文的学*,你明白了什么?(生自由答)

  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发现,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六、板书设计

  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大徒弟 密密麻麻

  考画多 二徒弟 许许多多 创新精神

  小徒弟 一只……另一只 以少代多

  【教学反思】此处意在让学生能从课堂拓展到生活,从课堂走到课外,但是课堂上发现学生在此能说的话是不多的,一与他们自身的经历有关,二与孩子的课外阅读少有关,所以*时我们应丰富孩子们这两方面的内容。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2

  导入新课时,我就以故事开头,说一位师父给了三个徒弟同样大的一张纸,让三个徒弟比赛谁画的骆驼多。接着课件出示了大徒弟画的密密麻麻的,很小很小的骆驼;二徒弟画的许许多多的骆驼头;三徒弟画的几条弯弯曲曲的线,表示连绵不断的山峰,一只骆驼从山中走出来,一只骆驼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这三张画时,我问:“你们说说谁画得多?”

  生1:二徒弟画得最多。(出乎意料,原以为学生一看就明白。)

  生2:我同意,我也认为二徒弟画得多些。(没想到还不只一个学生这样认为。)

  师:再看看究竟是谁画得多?

  生4:二徒弟画得多,他画的都是骆驼头,占的地方小些,所以画得多些。(还说得有条有理呢!)

  师:你们都同意吗?

  生5:大徒弟画得多。(看见老师这样问,想必不对吧,换个答案。)

  许多学生叫起来:不对,二徒弟画得多。(总算没糊涂到家。)

  师:那么,师父夸奖了谁?(只有引导了。)

  生7:夸奖了三徒弟。(是呀,想出原因了吗?)

  师:想想,师父为什么夸奖三徒弟?

  生8:我知道,哪些大山里面还有许多骆驼。(这才对呀!)

  生9:对,那些山挡住了,我知道骆驼一般是一个队一起行动。走出一只,还会走出一只。(有帮腔的了。)

  师:知道会走出多少只吗?

  生10:不知道。老师不知道多少,就是最多的。(聪明的登台了。)

  师:谁最聪明?为什么?(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反思】

  1、为什么学生看图不能准确地找到答案?

  本节课,教师设计的这个环节,让学生通过看图比较,希望能为学*课文作好铺垫。学生在学*课文之前,自己通过看图,讨论,明白了为什么三徒弟画的两只骆驼是最多的,对后面课文的理解打下了基础。在讨论与辩论中各抒己见,感受到了快乐。而且,当课题出示,学生读题后教师问:“为什么以《想别人没想到的》为题?是谁“想别人没想到的”学生虽然还没读课文,但显得十分活跃,抢着回答。这篇课文上完后,我有出示了这样的“想别人没有想到的”两个故事。

  故事一,宋朝有个皇帝叫赵佶,他很喜欢画画,常常出一句诗,让前来考试的人画,以此来选拔人才。有一次,他出了一句 “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诗句。那些考生看了题目,不是画了一片草地加上一朵红花,就是许多绿叶中插着一朵花。皇帝看着都不满意。当他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不禁连声叫好。只见画上画着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一位少女穿着一身绿装在林子里荡秋千,只有那张小嘴是红红的。

  故事二,还是宋代,还是以诗句为题作画考试。说的是有一年,考画的内容是“踏花归来马蹄香”。考生们绞尽脑汁想起来,想好了,就开始画。有的画骑马人踏春归来,手里拿着一枝花;有的还在马蹄上画上沾着的几片花瓣,对于这些画,主考官都不太满意。只有一位考生别出心裁,他没有画花,只是画了几只蝴蝶,在绕着马蹄翻飞。主考官一见这画,十分喜欢,连声称妙,并录取了这个人。这两个故事也就是为了进一步说明我们做什么事要“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课文的导入,学生为什么不能准确的找到答案?我想,一是学生缺乏这方面的生活经验,二是课件的制作还不能让学生一目了然。如果能将三徒弟的画意用FLcsh动画演示一下,就没有前面的一幕了。

  2、是不是没有“拓展”内容的课就不是一节上得很成功的课?

  听了许多老师的课,都给学生一个拓展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我的这一节课,虽然给学生增添了两个“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加深对文章中心的理解,但没有给学生一个拓展的舞台,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有没有想到过别人没想到的事。新课标中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那么我们每一节课是不是都应设计拓展的内容?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3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也是一篇 开发智力的有趣故事。教学时,我以故事导入,来启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在学生的思维和兴趣充分调动起来的基础上,导入本课的学*。

  虽然课文的篇幅短小,文字也比较浅显,但讲述的道理很有启发性。我首先放手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在大致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体会到为什么小徒弟的画能得到画师的称赞。要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仅可能多的骆驼。大徒弟想的办法最简单,也是常人一般的想法。二徒弟与大徒弟相比,有一定的进步,用头来代替整个骆驼。无论是大徒弟还是二徒弟画的骆驼数毕竟都是有限的。都没有脱出俗套。小徒弟与他们相比,办法之所以好,是因为他用有限的两只骆驼代表无限的可能,谁也说不清到底有多少只骆驼,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因此,他的画最好。为了开拓学生的思维,我让学生 进一步去探讨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也可以画出更多的骆驼。同时,又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4

  今天,我执教了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想别人没想到的》,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的是一个画师考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结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法赢得了称赞的故事。这篇课文故事性强,文字浅显,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阅读和理解。

  通过自己的课堂实践和领导的点评,我有几点体会:

  新课程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

  在教学中,我始终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自主学*。读文之前,我用《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故事吸引学生,让他们以浓厚的兴趣投入到课堂中来。听完故事,问:“你们知道为什么皇帝刚开始不满意,当他看到最后一幅画的时候又连声叫好吗?”学生回答后,自然导入到新课:“是啊,最后一幅画的作者想到了别人没想到的,所以取得了成功,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一个《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

  教材要求教师在讲略读课文时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不必把每一句话都搞清楚,大的方面搞清楚了,有些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可以留着今后解决。正是由于这一思想指引,我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组织学生围绕一定的学*任务进行合作学*,并围绕着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这一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主要是想让学生把前面精读课文中所学*的分段、理解课文等语文基本功,用于本课的阅读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为了节省时间,我设计了一个表格,目的是让学生小组讨论后填表,但可能是因为每人手中都有一个表格,大家没有讨论而是各自完成后才交流的。如果再上我会给每小组发一张表格,真正发挥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在拓展环节,我把教学创新点放在以教材为基点,向生活、向课外延伸,为学生提供大量的阅读内容,开阅学生的.朗读视野。

  然而,这是一节语文课,虽然是一篇略读课文,但也要让学生在课文学*中品味语言,加强语感,加深体验。因此,在教学时,同样应该注重学生的朗读指导,主要指导学生读好三位徒弟的画和画师的称赞。可是,我却把这种读设计、实践为学生的默读全全代替了,使课堂上没有听见一次完整的或个人的或集体的朗读声。今后不管再上任何语文课,我都不会忘了朗读在语文中的作用。当学生读完一篇文章或一个故事,更要注意引导学生按课型的特点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今天这节课上回答的几个学生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语言都不是十分简练,遇到这种情况应及时给他们一个思路,一条线索,让他们准确地说出文章的大意。

  孩子们学完了《想别人没想到的》,纷纷表示明白了学*、生活中要多动脑筋,勤于思考,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而我讲完了《想别人没想到的》,则更加明白教学中更要有所创新,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5

  《想别人没想到的》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一位画师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大徒弟用细笔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二徒弟画的是许许多多骆驼的头,小徒弟虽然只画了两只骆驼,一只完整,一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但画面营造出数不尽的骆驼情境,让人拍案叫绝。可以看出前两位徒弟在纸上画的骆驼是可以数出来的,是有限的。而小徒弟的画面上虽然只有两只骆驼,但他却给我们留下了空白,也许那只骆驼的后面还跟着无数只骆驼,这是以少代多,是无限的。

  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 ,学生只需读几遍就可理解,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几个环节,一是以故事开头,以启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在学生的思维和兴趣充分调动的基础上,导入本课的学*,让他们以浓厚的兴趣进入到课堂中来。二是抓住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小徒弟是怎么画的,为什么他的画受到称赞?学生结合书本和插图讨论交流,总结他是想别人没想到的,那么这时候,别人又是怎么想的呢?引向大徒弟和二徒弟是怎么画的?三是拓展延伸。学完课文后,请孩子们说说,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想别人没想到的这样的故事。学生纷纷举手,举出了很多我们学过的课文:《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爱迪生救妈妈》等,结束时,我又问学生,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可以画出更多的骆驼吗?学生们思维活跃,想出了很多好办法。如:画上一座山,写上“骆驼洞”;在沙漠中画上很多很多脚印等等。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明白教师在教学中应多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也可以从生活实际中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学生提出改进或解决的办法。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生活中,把自己随时想到的一些好点子记录下来。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菁选(扩展8)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范本十份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 1

  《想别人没想到的》人教版三年级下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位画师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最后小徒弟的画得到画师的称赞。故事启发我们要开阔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

  在课文的教学中,我始终坚持新课标中对于中年段语文教学的要求,让我的课堂充满语文味,具体做到了以下几点:

  1、注重孩子们朗读水*的提高。因为朗读在任何一个年级都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课文中很多的内容和作者表达的感情等等都能够通过读体会出来,所以这节课我始终引导学生读。比如说在教学的一开始让他们默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接着让他们自由读课文,划出三个徒弟是怎么画骆驼的?你认为谁画的骆驼多?为什么?教授过程中,也是无时不在指导他们用各种方法朗读课文,尤其在理解画师说的话的含义时,多种形式让孩子们读,先指名读,小组赛读、男女生比赛读,读着读着孩子们就明白了。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2、发掘教材训练点,让学生动脑动口,主动探究。文中,画师评画是全文的重点。在发掘教材时,我把它设计成一个思维训练点,故设疑问: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多,为什么画师对他们两个人的画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加以称赞呢?而后,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这三幅画,自己去体验小徒弟画的妙处,然后引导学生用“虽然……但是……”“不但……而且……”来说一说这三幅画。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还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究的能力,使他们的思维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3、利用课文插图理解词语,让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在教学过程中,我重点突破两个词语“连绵起伏”、“若隐若现”。在教学“连绵起伏”一词中,让学生看课件图片,当学生看到一座座起伏的山峰,自然就水到渠成地领悟了“连绵起伏”的含义。接着我再让学生理解小徒弟为什么要画连绵不断的山峰。“若隐若现”一词的教学方法也是如此。在理解词语后,我便问学生看着这幅图,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让学生闭眼想象画面给我们带来的意境。

  但是本课也存在一些不足;

  1、导入时应从类似的民间故事入手,以启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在学生的.思维和兴趣充分调动的基础上,再导入本课的学*,可能学生兴趣会更浓。

  2、课堂上缺失学生间、师生间的评价。在今后的教学中,如果能在学生汇报朗读后,组员、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就会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及学*兴趣。

  3、用关联词“尽管……但是……”“虽然……但是……”评价三位徒弟的画时,显得有点突然,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应充分利用好插图,帮助学生理解三位徒弟是怎么画骆驼的,再让学生用关联词“虽然……但是……”“因为……所以……”评价三位徒弟的画,先同桌互说,再提问,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4、小组汇报交流要关注到全体成员,有组员没有发表意见的,可提示本组成员互相补充。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针对课堂中出现的这些问题一个一个解决,脚踏实地地将小组建设推向成熟化。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 2

  《12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第六册第三组的最后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开发学生智力的有趣故事,它采用了悬念的手法,文章一开头并不急于告诉我们究竟怎样才能画出最多的骆驼,而是一步步地展示三个徒弟所画的画,让人迫不急待地往下读,最后才揭开奥秘。基于这点的考虑,我也在教学中力图准确把握略读课文的'特点,只做“提纲挈领”的指导,运用课件引导学生围绕“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这一主要问题自主探究。在探究中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叶圣陶先生说得好,略读课文不是不咬文嚼字,只是精读时候出于努力钻研,从困勉达到解悟,略读时候就已经熟能生巧,不需多用心,自会随机肆应。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对课文的理解水到渠成。

  在课堂上,我也力求能做到“一课一得”,我有意识地设计了三个词语理解(换词)的小环节:

  1、连绵起伏——连绵不断;

  2、禁不住——情不自禁;

  3、用一个字夸夸小徒弟。希望学生在学*中也能积累丰富的词汇。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 3

  1.《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

  新课程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

  在教学中,我始终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自主学*。读文之前,我用《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故事吸引学生,让他们以浓厚的兴趣投入到课堂中来。听完故事,问:“你们知道为什么皇帝刚开始不满意,当他看到最后一幅画的时候又连声叫好吗?”学生回答后,自然导入到新课:“是啊,最后一幅画的作者想到了别人没想到的,所以取得了成功,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一个《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

  教材要求教师在讲略读课文时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不必把每一句话都搞清楚,大的方面搞清楚了,有些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可以留着今后解决。正是由于这一思想指引,我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组织学生围绕一定的学*任务进行合作学*,并围绕着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这一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主要是想让学生把前面精读课文中所学*的分段、理解课文等语文基本功,用于本课的阅读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为了节省时间,我设计了一个表格,目的是让学生小组讨论后填表,但可能是因为每人手中都有一个表格,大家没有讨论而是各自完成后才交流的。如果再上我会给每小组发一张表格,真正发挥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在拓展环节,我把教学创新点放在以教材为基点,向生活、向课外延伸,为学生提供大量的阅读内容,开阅学生的朗读视野。

  然而,这是一节语文课,虽然是一篇略读课文,但也要让学生在课文学*中品味语言,加强语感,加深体验。因此,在教学时,同样应该注重学生的朗读指导,主要指导学生读好三位徒弟的画和画师的称赞。可是,我却把这种读设计、实践为学生的默读全全代替了,使课堂上没有听见一次完整的或个人的或集体的朗读声。今后不管再上任何语文课,我都不会忘了朗读在语文中的作用。当学生读完一篇文章或一个故事,更要注意引导学生按课型的特点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今天这节课上回答的几个学生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语言都不是十分简练,遇到这种情况应及时给他们一个思路,一条线索,让他们准确地说出文章的`大意。

  孩子们学完了《想别人没想到的》,纷纷表示明白了学*、生活中要多动脑筋,勤于思考,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而我讲完了《想别人没想到的》,则更加明白教学中更要有所创新,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

  2.《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的是一位画师考察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大徒弟画了很小很小的骆驼,二徒弟画的是许许多多骆驼的头,小徒弟虽然只画了两只骆驼,一只完整的,一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但画面却营造出数不尽的骆驼的情境,让人拍案叫绝,得到画师的称赞。课文虽然篇幅短小,讲的道理却很有现实意义,学生读后能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我在教学这一课时,从几下几点入手,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知道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吗?”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我让一名同学讲了这个故事,他讲的绘声绘色。我表扬了他,接着说:“司马光聪明过人,令人称赞。今天,我们学*一篇三个徒弟画骆驼的故事,看看哪个徒弟最聪明。”同学们带着浓浓的兴趣认认真真地读起文章。

  二、巧用插图理解课文。课文的题目揭示了文章的中心。为了让学生悟出这个中心,我让学生边读边画,画出三个徒弟是怎样画骆驼的,学生很快画了出来。三个徒弟画完后,画师称赞谁?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小徒弟。”“为什么称赞他?”我引导学生看插图读课文,领悟了小徒弟之所以最好,是因为他用有限的两只骆驼代表了无数只骆驼,重重叠叠的群山里隐藏着无穷无尽的骆驼。学生通过仔细看图领悟到这个道理。

  三、联系实际,大胆想象,培养创新意识。学*完课文,我让学生谈谈你也想到过别人没有想到的事。学生大胆想象,踊跃发言。有的同学想到了安全方便的盲人专用杯,会发光、带音乐的鞋,会纠正坐姿、防止驼背的椅子······学生奇思妙想,想到了很多很多别人没想到的事。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培养了创新意识。

  3.《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

  《想别人没想到的》这篇课文是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三组课文里的一篇课文,是略读课文。其内容描写的是一位画师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骆驼最多,徒弟用细笔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二徒弟画的是许许多多骆驼的头,小徒弟虽然只画了两只骆驼,一只完整,一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但画面营造出数不尽的骆驼情境,让人拍案叫绝。试想。如果让学生了解故事内容,学生相当容易理解,但感受不会很深。如何让学生拓展思维,唤起学生对周围世界的感知和思维拓展与创新意识,从而初步培养学生爱动脑的*惯,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另外设计了几个环节,一是以故事开头。我在新课前用了一个与课文类似的故事(假如给你一张纸,一支笔, 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最多的人。) 孩子们的答案五花八门,看来我们班的孩子还是爱动脑筋的。这一课前的热身运动启发了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兴趣。在学生的思维和兴趣充分调动的基础上,导入本课的学*。二是拓展延伸。学完课文后,请孩子们说说,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想别人没想到的这样的故事(生活中碰到的和已经学过的故事) 学生纷纷举手,举出了很多这样的故事:《司马光砸缸》、《找骆驼》、《聪明的一休》、《爱迪生救妈妈》…… 。

  随后,我又趁热打铁,鼓励学生从生活实际中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学生提出改进或解决的办法。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生活中,把自己随时想到的一些好点子记录下来。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 4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位画师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最后小徒弟的画得到画师的称赞。故事启发我们要开阔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学*本课的目标是:

  1、读通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进一步训练学生默读的能力,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得到画师的称赞?

  3、结合课文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课文的重难点是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画师的话只有一句,但这句话是全文的核心,要认真帮助学生认真理会。

  鉴于文本是略读课文,也是一篇开发智力的有趣故事。教学时,我以故事导入,来启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导入本课的学*。在学*课文时,放手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在大致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有位伟人说过,没有对常规的挑战,就没有创造。而对常规的挑战的第一步,就是提问。通过学生提问,让学生自读自悟,品词、品句、讨论、交流,促进学生提有价值的问题和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提升学生的学*力。在学生广泛思考、交流的基础上,再拓展延伸,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一些例子,从中受到启发。

  本着这样的理念设计教学,我们边实践边修改,边研磨边完善,经历了以下过程:

  【研磨反思一】

  精彩亮点:

  1、教学目标明确,内容安排合理。

  2、故事导入创设情境,启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3、充分利用插图,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4、教学内容注重内外结合。

  存在问题:

  1、不够大胆放手,被老师设计的表格牵引,把时间花在过多地讲解课文上,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没有得到体现。

  2、因为每位学生手中都有一个表格,大家没有讨论而是各自完成后才交流的,没有真正发挥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3、让学生品读词语、品读句子不够,学生对画师的话理解不透。

  解决策略:

  1、把握好略读课文的特点,略读课文要求教师在讲略读课文时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自读自悟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2、发给四人小组一张表格,让学生小组讨论后填表,帮助学生学*三个徒弟是怎么画骆驼,怎么想的?真正发挥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3、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充分品词品句后,在理解中读,认真领会画师的话。

  【研磨反思二】

  精彩亮点:

  1、善用激励性语言,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与体验。

  2、抓主线,突破文章的重难点。通过表格来对比三个徒弟的画,帮助学生学*三个徒弟是怎么画骆驼,怎么想的?

  3、拓展延伸,设计了两部分内容,学生举出了很多这样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体现了小组合作学*的探究方式,真正发挥小组合作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学*力。

  存在问题:

  1、时间把握不够好,安排显得前松后紧。

  2、小组汇报交流时没有关注到全体成员。

  3、用关联词“虽然……但是……”“因为……所以……”评价三位徒弟的画时,显得有点突然,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

  解决策略:

  1、控制好时间,课文内容的讲解控制在30分钟内,拓展延伸部分控制在10分钟内。。

  2、小组汇报交流要关注到全体成员,有组员没有发表意见的,可提示本组成员互相补充,或者让其他组同学向他们质疑。

  3、充分利用好插图,帮助学生理解三位徒弟是怎么画骆驼的,再让学生用关联词“虽然……但是……”“因为……所以……”评价三位徒弟的画,先同桌互说,再提问,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研磨反思三】

  精彩亮点:

  1、教学主线清晰,紧紧扣住“小徒弟的画为什么受到画师的称赞”展开教学。

  2、体现了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教会学生自主学*的方法,真正发挥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3、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扶、放处理得体,学生经历了由不会到会的自学过程。

  4、充分挖掘教材可以利用的部分,引导学生在观察、想象、说话的基础上理解文本。

  5、通过让学生自读自悟的方式,促进学生提有价值的问题和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提升学生的自主学*能力。

  6、课后的拓展延伸,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7、注重朗读训练,读书形式多样,通过抓重点词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存在问题:

  1、板书设计不够精炼,要突出中心。

  2、画师的话还要结合插图理解、读透。

  解决策略:

  1、板书设计可修改如下:

  想别人没想到的

  大徒弟很多

  二徒弟许多

  小徒弟两只以少代多

  勤动脑善思考

  2、当学生对画师的话质疑后,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为什么小徒弟的画受到画师的称赞?充分让学生动脑动口,在提问个别学生,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充分朗读画师的画,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 5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中的一篇略读课文,分为8个自然段。课文讲的是一个画师考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结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法赢得了称赞的故事。课文虽然篇幅短小,但讲述的道理却很有现实意义,旨在教育学生要爱动脑筋,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从而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

  今天是我第一次正式上台讲课,虽然之前也试讲过,录过一次微格课,但是这种感觉和正式上课还是不一样的。正式上课总是有一些自己之前没有预料到的情况发生,以至于要改变一下原来的计划。现在就通过以下几点来反思一下自己这节课的情况。

  1.在导入课的时候,我本来是想在正式上课之前先说几句话,告诉同学们他们在上周三位实*老师上课的时候,表现的都很好,期望这节课能再接再厉,然后再正式上课。但是,今天上课前同学们有些乱,我想说安静一下,要上课了。结果同学们就直接说了“起立,老师好”,我当时是没有预料到是这样的情况,所以不得以就放弃了之前的一段,直接上课了。在正式导入时,应该让同学们起来回答问题的,却被我自己给说出来了,使得同学们也没有真正安静下来。在这一点上,我以后还要注意要在同学们安静下来后才开始正式上课。

  2.因为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所以在读课文之前可以让同学们先读一下前面的导语,看看这篇课文到底要让我们了解些什么,再让他们根据老师的学*提示去读课文。而我直接忽略了课前导语这一部分内容,这一点以后我会改正的。

  3.在学*生字词的时候,我让同学们自己找一找里面的多音字。其实对于三年级的同学来说,这一点对他们还不是很容易,这一部分内容可有可无。但是,不得不说,同学们都有一双发现的眼睛,有几个多音字我都没有注意到,却被他们提出来了,现在我已深刻地感觉到教学是老师和学生双向学*的活动。

  4.在讲述这篇课文讲了什么事的时候,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整合能力,只叫了两个同学回答,而这两个同学讲的过于繁琐,我也没有再让同学们继续整合,就直接展示了自己的答案,这一点做的不够好。

  5.讲述课文时有些急躁,重难点没有突出出来,同学们读的也不够多,而且没有注意让同学们自己去发现。在课文感悟方面,总是在同学找出段落之后我就已经把关键词标出来了,而没有让同学自己找出关键词并通过关键词感悟主人公的情感,这一点我以后会注意锻炼同学们提炼关键词的能力。这一段的板书本来是忘记了,后来是又想到补得,但是没有抓住文章的重点“创新”而只写了“动脑”,而且前面在板书课题的时候,写的字太小,笔迹太清,以至于再让同学读课文时,有同学反映说看不清楚黑板上的字。

  6.整个课堂上,讲述课文这一部分用时有点短,以至于后面拓展的这一部分时间太长,有点本末倒置了。其中有一个问题,由于考虑时间的关系,我让同学们讨论的时间过长,对同学们的引导不够,使得后面的交流也没有抓住文章“创新”这一主题,单单是从“想别人没想到的”这个字面意思上进行的探讨,没有真正做到升华主题。

  总之,这一次的讲课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准备总算结束,虽然算不上圆满,但是总也没有出现太大的问题。通过这次课,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一些问题,也学到了很多上课的技巧。比如在同学听课不认真,没有真正安静下来,或者没有认真听别人讲话时,可以通过表扬几位表现好的同学来激励其他同学,而不是只一味地说要认真听讲。而且,这节课要特别表扬孙正宇、牛俊豪这两位同学,他们在这节课上听课很认真,发言也很积极,使我感觉心里暖暖的。

  以后,我会努力纠正自己的错误,尽量做到不犯同样的错误。认真对待每一堂课,备好每一份教案,使自己做得越来越好。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 6

  今天,我执教了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想别人没想到的》,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的是一个画师考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结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法赢得了称赞的故事。这篇课文故事性强,文字浅显,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阅读和理解。

  通过自己的课堂实践和领导的点评,我有几点体会:

  新课程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

  在教学中,我始终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自主学*。读文之前,我用《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故事吸引学生,让他们以浓厚的兴趣投入到课堂中来。听完故事,问:“你们知道为什么皇帝刚开始不满意,当他看到最后一幅画的时候又连声叫好吗?”学生回答后,自然导入到新课:“是啊,最后一幅画的作者想到了别人没想到的,所以取得了成功,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一个《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

  教材要求教师在讲略读课文时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不必把每一句话都搞清楚,大的方面搞清楚了,有些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可以留着今后解决。正是由于这一思想指引,我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组织学生围绕一定的学*任务进行合作学*,并围绕着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这一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主要是想让学生把前面精读课文中所学*的分段、理解课文等语文基本功,用于本课的阅读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为了节省时间,我设计了一个表格,目的是让学生小组讨论后填表,但可能是因为每人手中都有一个表格,大家没有讨论而是各自完成后才交流的。如果再上我会给每小组发一张表格,真正发挥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在拓展环节,我把教学创新点放在以教材为基点,向生活、向课外延伸,为学生提供大量的阅读内容,开阅学生的朗读视野。

  然而,这是一节语文课,虽然是一篇略读课文,但也要让学生在课文学*中品味语言,加强语感,加深体验。因此,在教学时,同样应该注重学生的朗读指导,主要指导学生读好三位徒弟的画和画师的称赞。可是,我却把这种读设计、实践为学生的默读全全代替了,使课堂上没有听见一次完整的或个人的或集体的朗读声。今后不管再上任何语文课,我都不会忘了朗读在语文中的作用。当学生读完一篇文章或一个故事,更要注意引导学生按课型的特点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今天这节课上回答的几个学生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语言都不是十分简练,遇到这种情况应及时给他们一个思路,一条线索,让他们准确地说出文章的大意。

  孩子们学完了《想别人没想到的》,纷纷表示明白了学*、生活中要多动脑筋,勤于思考,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而我讲完了《想别人没想到的》,则更加明白教学中更要有所创新,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 7

  导入新课时,我就以故事开头,说一位师父给了三个徒弟同样大的一张纸,让三个徒弟比赛谁画的骆驼多。接着课件出示了大徒弟画的密密麻麻的,很小很小的骆驼;二徒弟画的许许多多的骆驼头;三徒弟画的几条弯弯曲曲的线,表示连绵不断的山峰,一只骆驼从山中走出来,一只骆驼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这三张画时,我问:“你们说说谁画得多?”

  生1:二徒弟画得最多。(出乎意料,原以为学生一看就明白。)

  生2:我同意,我也认为二徒弟画得多些。(没想到还不只一个学生这样认为。)

  师:再看看究竟是谁画得多?

  生4:二徒弟画得多,他画的都是骆驼头,占的地方小些,所以画得多些。(还说得有条有理呢!)

  师:你们都同意吗?

  生5:大徒弟画得多。(看见老师这样问,想必不对吧,换个答案。)

  许多学生叫起来:不对,二徒弟画得多。(总算没糊涂到家。)

  师:那么,师父夸奖了谁?(只有引导了。)

  生7:夸奖了三徒弟。(是呀,想出原因了吗?)

  师:想想,师父为什么夸奖三徒弟?

  生8:我知道,哪些大山里面还有许多骆驼。(这才对呀!)

  生9:对,那些山挡住了,我知道骆驼一般是一个队一起行动。走出一只,还会走出一只。(有帮腔的了。)

  师:知道会走出多少只吗?

  生10:不知道。老师不知道多少,就是最多的。(聪明的登台了。)

  师:谁最聪明?为什么?(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反思】

  1、为什么学生看图不能准确地找到答案?

  本节课,教师设计的这个环节,让学生通过看图比较,希望能为学*课文作好铺垫。学生在学*课文之前,自己通过看图,讨论,明白了为什么三徒弟画的两只骆驼是最多的,对后面课文的理解打下了基础。在讨论与辩论中各抒己见,感受到了快乐。而且,当课题出示,学生读题后教师问:“为什么以《想别人没想到的》为题?是谁“想别人没想到的”学生虽然还没读课文,但显得十分活跃,抢着回答。这篇课文上完后,我有出示了这样的“想别人没有想到的”两个故事。

  故事一,宋朝有个皇帝叫赵佶,他很喜欢画画,常常出一句诗,让前来考试的人画,以此来选拔人才。有一次,他出了一句 “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诗句。那些考生看了题目,不是画了一片草地加上一朵红花,就是许多绿叶中插着一朵花。皇帝看着都不满意。当他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不禁连声叫好。只见画上画着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一位少女穿着一身绿装在林子里荡秋千,只有那张小嘴是红红的。

  故事二,还是宋代,还是以诗句为题作画考试。说的是有一年,考画的内容是“踏花归来马蹄香”。考生们绞尽脑汁想起来,想好了,就开始画。有的画骑马人踏春归来,手里拿着一枝花;有的还在马蹄上画上沾着的几片花瓣,对于这些画,主考官都不太满意。只有一位考生别出心裁,他没有画花,只是画了几只蝴蝶,在绕着马蹄翻飞。主考官一见这画,十分喜欢,连声称妙,并录取了这个人。这两个故事也就是为了进一步说明我们做什么事要“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课文的导入,学生为什么不能准确的找到答案?我想,一是学生缺乏这方面的生活经验,二是课件的制作还不能让学生一目了然。如果能将三徒弟的画意用FLcsh动画演示一下,就没有前面的一幕了。

  2、是不是没有“拓展”内容的课就不是一节上得很成功的课?

  听了许多老师的课,都给学生一个拓展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我的这一节课,虽然给学生增添了两个“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加深对文章中心的理解,但没有给学生一个拓展的舞台,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有没有想到过别人没想到的事。新课标中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那么我们每一节课是不是都应设计拓展的内容?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 8

  在教学《想别人没想到的》这篇文章时,因为课文内容较为简单,我让学生作了全面了解之后,问:“我认为二徒弟画的骆驼最多,你们为什么认为小徒弟的画最好?”学生找出了文章的关键段落,也就是画师的话,都赞同画师的意见。小徒弟虽然只画了两只骆驼,但从深山里可以走出无限多的骆驼,具有代表性。同学们到此也体会到了小徒弟的构思的独到之处,想别人没想到的,才可以有惊人之作,惊人之举。

  为了让学生再次体会到想别人没想到的奇妙,我准备向同学们讲几个经典实例,再让他们自己讲一讲在自己身上发生的独特之举。我先讲了一个小故事,富翁为了考验三个儿子是否聪明,于是把同样多的钱给了他的三个儿子,让他们不管买什么都必须填满一间屋子。最终,只有小儿子买了一根蜡烛,让光亮充满了整间房屋。小儿子是三个儿子中最聪明,最会动脑子的。

  第二个例子是宋代皇帝赵佶考验画师出的一道题:深山藏古寺。

  第一个画师:画了一座深山,前面一座寺庙。

  第二个画师:画了一座深山。

  第三个画师:画了一座深山,露出寺庙的一角。

  第四个画师:画了一座深山,深山上面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小路上一个和尚正在挑水。

  我问:“你认为那幅画好?”

  学生异口同声:“第四幅画的好。”

  我追问:“为什么?”

  学生说:“第一幅画,寺庙在外面,没有藏起来。第二幅画没有寺庙。”

  学生:“第四幅画中有和尚,有和尚就有寺庙。”

  “第三幅画也只画了寺庙一角呀,怎么不好了?”

  学生:“第三幅画中的寺庙没藏起来,它还露出来一角。”

  (没想到学生对“藏”字理解这么深,知道抓关键字来欣赏画。同时,也说明了他们已经懂得,想别人没想到的就会有出人意料的效果。)

  原本打算讲“踏花归来马蹄香”的典故,当我把这句诗写到黑板上时,改变了主意:“如果是你,你准备画什么?做到想别人没想到的。”

  许多学生举手,纷纷发表看法。

  学生:“我准备画一地的花,上面走着一匹马。”

  学生:“我准备画一片桃花林,落花缤纷,一匹马从这儿经过。”

  学生:“我画一匹马,马身上都是花。”

  学生:“我在地上画许多花草,再画一个马蹄印。”

  ……

  最终,候源说:“我画一匹马,再画许多蝴蝶和蜜蜂。”

  我不由得“太好了!竟然和古时候的大画家不谋而合。”

  为了再次体会出奇制胜的妙处,我再次问道:“好在哪?”

  学生:“有蝴蝶蜜蜂,就有花香了。”

  ……

  真的没有想到,学生的想象力竟如此丰富,如此奇妙。只要给学生想象的余地,必能迸发思维的火花。我们的课堂也要“想别人没想到的”,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 9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也是一篇 开发智力的有趣故事。教学时,我以故事导入,来启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在学生的思维和兴趣充分调动起来的基础上,导入本课的学*。

  虽然课文的篇幅短小,文字也比较浅显,但讲述的道理很有启发性。我首先放手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在大致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体会到为什么小徒弟的画能得到画师的称赞。要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仅可能多的骆驼。大徒弟想的办法最简单,也是常人一般的想法。二徒弟与大徒弟相比,有一定的.进步,用头来代替整个骆驼。无论是大徒弟还是二徒弟画的骆驼数毕竟都是有限的。都没有脱出俗套。小徒弟与他们相比,办法之所以好,是因为他用有限的两只骆驼代表无限的可能,谁也说不清到底有多少只骆驼,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因此,他的画最好。为了开拓学生的思维,我让学生 进一步去探讨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也可以画出更多的骆驼。同时,又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 10

  导入新课时,我就以故事开头,说一位师父给了三个徒弟同样大的一张纸,让三个徒弟比赛谁画的骆驼多。接着课件出示了大徒弟画的密密麻麻的,很小很小的骆驼;二徒弟画的许许多多的骆驼头;三徒弟画的几条弯弯曲曲的线,表示连绵不断的山峰,一只骆驼从山中走出来,一只骆驼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这三张画时,我问:“你们说说谁画得多?”

  生1:二徒弟画得最多。(出乎意料,原以为学生一看就明白。)

  生2:我同意,我也认为二徒弟画得多些。(没想到还不只一个学生这样认为。)

  师:再看看究竟是谁画得多?

  生4:二徒弟画得多,他画的都是骆驼头,占的地方小些,所以画得多些。(还说得有条有理呢!)

  师:你们都同意吗?

  生5:大徒弟画得多。(看见老师这样问,想必不对吧,换个答案。)

  许多学生叫起来:不对,二徒弟画得多。(总算没糊涂到家。)

  师:那么,师父夸奖了谁?(只有引导了。)

  生7:夸奖了三徒弟。(是呀,想出原因了吗?)

  师:想想,师父为什么夸奖三徒弟?

  生8:我知道,哪些大山里面还有许多骆驼。(这才对呀!)

  生9:对,那些山挡住了,我知道骆驼一般是一个队一起行动。走出一只,还会走出一只。(有帮腔的了。)

  师:知道会走出多少只吗?

  生10:不知道。老师不知道多少,就是最多的。(聪明的'登台了。)

  师:谁最聪明?为什么?(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反思】

  1、为什么学生看图不能准确地找到答案?

  本节课,教师设计的这个环节,让学生通过看图比较,希望能为学*课文作好铺垫。学生在学*课文之前,自己通过看图,讨论,明白了为什么三徒弟画的两只骆驼是最多的,对后面课文的理解打下了基础。在讨论与辩论中各抒己见,感受到了快乐。而且,当课题出示,学生读题后教师问:“为什么以《想别人没想到的》为题?是谁“想别人没想到的”学生虽然还没读课文,但显得十分活跃,抢着回答。这篇课文上完后,我有出示了这样的“想别人没有想到的”两个故事。

  故事一,宋朝有个皇帝叫赵佶,他很喜欢画画,常常出一句诗,让前来考试的人画,以此来选拔人才。有一次,他出了一句 “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诗句。那些考生看了题目,不是画了一片草地加上一朵红花,就是许多绿叶中插着一朵花。皇帝看着都不满意。当他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不禁连声叫好。只见画上画着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一位少女穿着一身绿装在林子里荡秋千,只有那张小嘴是红红的。

  故事二,还是宋代,还是以诗句为题作画考试。说的是有一年,考画的内容是“踏花归来马蹄香”。考生们绞尽脑汁想起来,想好了,就开始画。有的画骑马人踏春归来,手里拿着一枝花;有的还在马蹄上画上沾着的几片花瓣,对于这些画,主考官都不太满意。只有一位考生别出心裁,他没有画花,只是画了几只蝴蝶,在绕着马蹄翻飞。主考官一见这画,十分喜欢,连声称妙,并录取了这个人。这两个故事也就是为了进一步说明我们做什么事要“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课文的导入,学生为什么不能准确的找到答案?我想,一是学生缺乏这方面的生活经验,二是课件的制作还不能让学生一目了然。如果能将三徒弟的画意用FLcsh动画演示一下,就没有前面的一幕了。

  2、是不是没有“拓展”内容的课就不是一节上得很成功的课?

  听了许多老师的课,都给学生一个拓展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我的这一节课,虽然给学生增添了两个“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加深对文章中心的理解,但没有给学生一个拓展的舞台,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有没有想到过别人没想到的事。新课标中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那么我们每一节课是不是都应设计拓展的内容?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菁选(扩展9)

——没想到真没想到(精选10篇)

  没想到真没想到 1

  一株小小的枝叶,从毫无生机的墙角探出头来,绚人眼目。虽然微小却生气勃勃,便是一株奇迹,一族——-生命草。

  阴暗潮湿的角落中,不知谁撒下了一个小小的生命,永远的沉睡着,黑暗,笼罩着大地,“砰”仿佛一个微小的声音,那个无比坚硬的种子,裂开了一条小小的缝,那么渺小,但是生命已经开始。在这一片黑暗中,一颗小小的苗冒了出来,绿得无比耀眼。之前,她沉睡在无比坚硬的泥土中,谁也没有注意到。

  雨渐渐地下着,苗渐渐地长着,阳光冲破黑暗,照射大地。生命冲破黑暗,迎接光明。在那贫瘠的墙脚。冒出了一株小小的枝叶。在是在啊,在这没有阳光的院子的角落里,所发生的奇迹。

  当那些纤弱的小芽终于钻出泥土,在阳光下舒展着青嫩的叶瓣时,我高兴极了!仿佛在那一瞬间,光秃秃的凉台上,赫然出现了几盆青翠而又茂盛的植物。细而长的叶子,形状有点像三叶草,却比三叶草的叶子还厚实。

  我不禁被打动了,之前我养的花花草草如此娇嫩,有时忘记了浇水竟死去了。但这生命草,却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却生气勃勃!真没想到,弱小的生命既能创造奇迹!

  我心头一震,想起“十年动乱”时期,经历那些年代的人们都知道,艳丽的花草是不准养殖的。动荡的岁月,百花凋零,生命隆重的浓重的灰色。整整一代年轻人,就像无人照看的花草,自生自灭。有的时候过早委顿了,干枯了,而有的却像这株草一样,在绝境中不放弃心中的理想,心灵是一株会开花的树,他们用纯洁的善良的心灵冲破了层层黑暗,活的蓬勃而有生气。他们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着,努力着,憧憬着,用生命创造奇迹!

  抬起头,一株绿色的小苗体正钻出泥土,露出最灿烂的笑脸,天真无邪,欣然面对生活,不顾困难。迎接它的是新世纪的一缕阳光!

  真没想到,它是如此的坚强!我不禁暗暗鼓励那些流落在荒野的生命,大可不必自卑!

  望它们始终牢记:“最困难之时就是离成功不远之日。

  没想到真没想到 2

  太好了,今天又是星期天,爸爸去买防盗门,我缠着爸爸带上我,爸爸没办法只好带上我。

  天啊!

  今天街上的人可真多呀!

  我和爸爸选了好久终于选中了一个棕色的防盗门,这时店员走过来问:“你好,喜欢哪一款的防盗门?”爸爸看了看说:“这一款多少钱?”“3900!

  我听了叫了起来:“太贵了吧!”

  那店员瞪了我一眼说:“小孩子懂什么!”

  爸爸没有说什么又看了看问:“能不能少一点?”“最低3100元!”

  爸爸听了便掏钱结帐。我心里十分生气,想:“嗯,这一定不是什么好货。爸爸和店员定好了日期来安装。”

  在回家的路上爸爸总觉得好像少了什么东西似的,当我和爸爸准备去买菜庆祝一下才发现,爸爸的钱包不见了,我让爸爸好好想想,爸爸说可能忘在买防盗门的地方。我说:“这下你的钱就别想要回来,你没看见刚刚你掏钱的时候,那个店员恨不得把你的包给抢过去自己拿钱。邻居陈阿姨家的防盗门只花了20xx元,而我家的防盗门比她家的贵那么多,唉……”

  我和爸爸刚到家,就有人来敲门,呀!

  原来是那个店员,只见她拿着爸爸的钱包,气喘吁吁的说:“你…的…包!”爸爸接过包,连谢谢还没来不及说,那个店员早就跑远了。邻居陈阿姨的防盗门才装了两个星期,锁就坏了。而我家的门到今天还没坏过。我以后再也不门缝里看人了!

  真没想到,那个店员将爸爸的钱包送回来,我十分惭愧。

  没想到真没想到 3

  那是清明假期中的一天,我们全家人一起去了一个叫“九渡”的小山村里烧烤游玩。

  九渡是个有山有水,空气清新的人间仙境。水清澈的能看到水底,鱼儿自由地在水中游来游去,看得自己也想跳到水里痛快的游一把。

  当我还想在水边玩一些游戏时,一个声音将我招了回去,那就是开始烧烤的声音,但我的目光却无法从水面上移开。

  我拿起五花肉放在烧烤架上开始烧烤,油滴到火炭上时偶尔还会冒出些小火苗,肉也时不时发出“嗤嗤”的声音,引得人口水直往下流,但我心中却还放不下那一潭的清水,这不就是老师常常说我们的那句话——人在曹营心在汉吗?在我的漫不经心下,五花肉被我烤的一面糊了另一面还没开始烤呢,全家人笑弯了腰,我也借此机会溜会了岸边。

  我飞快的找到表弟,让他帮我找一些又扁又小的石头,然后我们一起开始里一场打水漂比赛,看谁打的水漂多。

  表弟第一次就打了两个,当我准备打时,重心突然往前一倾,吓得我大叫一声,两个胳膊在空中慌乱的画着圈,可还是无济于事,只听“扑通”一声,我毫无防备地掉进了一直想跳进去游泳的河水里,一股清凉的感觉传遍身体的每个部位,大脑里一片空白,3秒后,我快速地向岸边游去,心里的第一个念头就是马上上岸,找到当时碰我的那个人。

  浑身湿透的我上岸后,左瞅右寻就是没发现哪个人像是碰我的人,很明显,他已经离开“作案”现场啦,可能他是不小心,也没想到会把我碰到水里,上车换了身衣服后,我继续和表弟打起了水漂……

  游玩时的时间总是感觉过得飞快,今天是个难忘的一天,全家人都没想到我会掉到水里,估计那位碰到我的人也没想到他今天会把一个小男孩碰到水里,当然,我更没想到,我想跳到河水里游泳的冲动想法居然在外力的作用下真的实现啦!

  人生中有太多的事情无法预料,也许正是这些没想到的遭遇,才让人的一生充满魅力变得更加精彩吧!

  没想到真没想到 4

  严冬的一天,我与母亲一起去乡下看望外婆外公。

  洁白冰冷的小雪在寒风中漫天飞舞,飘落在街头巷口,飘飞在车水马龙中,穿行在人山人海中,好像每一阵风都吹到了骨头里。我和母亲在公交车站,焦急地等待着公交车的到来。

  车来了,大家不约而同的向驶来的客车望去。那是一辆古老破旧的车,周围的支架似乎已经受不住车顶的压迫,马上就裂开了。车门在刺骨的寒风中摇摇晃晃地打开,人群瞬间蜂拥而至,争先恐后,似乎外面的世界就是冰窖,是魔窟,是阴冷的地狱。我刚进车门,一位长发年轻人就把我挤了出来,那位年轻人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抢夺了公交车紧挨窗子的第一位,而且身体还紧贴窗边,就怕他的好位置被别人抢去。“真没礼貌。”我心里暗暗吐槽。

  车开了,车内的气温渐渐回升。一路上大雪纷飞,窗外成了一个白色的世界。只是有些煞风景的是那位年轻人一直紧靠在窗边。汽车渐渐地停了下来,这时,一位老人颤颤巍巍地挤上了公交车,站在了紧靠窗边第一位的旁边,那位年轻人撇了一眼老人,但却并没有让坐,反而又往窗口挤了挤,目光移向了窗外。

  车开得飞快,景物不断在我眼前飞逝,老人摇摇晃晃,险些摔倒,我急忙将老人扶上了我的座位,同时鄙夷地看了年轻人一眼。“真没礼貌,中华五千年的美德被你浪费了。”

  车再一次停下,年轻人恋恋不舍地下了车,还看了座位一眼,我的心中对他的行为充满了不屑。可是当他走了我才发现我错了。刺骨的寒风迎面扑来,原来他所在的位置有一个大洞,是他挡住人刺骨的寒风和无尽的寒冷。那位年轻人并不是为了抢占位置,而是在用他那单薄的身躯为我们挡住了无情的'寒风,为我们守住了一片温暖的天地。

  车里没有一个人继续他的工作,为大家挡住寒风,也包括我。但无情的人心才是散播寒冷的罪魁祸首。没挡住的寒风,在控诉着被欲望笼罩着的,这车厢中最后残留着的美德啊。

  神说,欲望是原罪……

  年轻人冰冷的面具下藏着一颗温暖的心。真没想到,我们和蔼的面貌下包着一颗由原罪凝结的心

  没想到真没想到 5

  他是从四年级时转来的,个子中等,貌不惊人,成绩不突出,上课时也很少发言,也很少有同学找他玩,他一直是那副样子,安静不张扬,干干净净的。

  他的家离学校很远,爸爸在外打工,母亲重病卧床,每天放学,他要一路小跑回家,给妈妈做饭。每天上学时,也会在铃声响起的那一刻冲进屋,脸上总是汗津津的,*时话不多,在班里几乎是个透明人,没有人留意他。所以,他在班中普通得像一滴水,融进大海后,就会消失不见。

  然而那一次,他却用实际行动,刷新了我们对他的认识。

  四年级时,学校举办趣味运动会,100米长跑,每个班级出三名同学,到了我们班,前两名同学都顺利定下来了,可到了第三名时却出了问题,再没有人愿意报名。同学们都把目光投向一直在我们班跑得快,知名度高的小泽同学。他一见,连忙摆手说:“我不行。”老师头上渐渐冒出了汗珠,她凝神思考了一会儿,突然现出了一丝笑容。我们顺着她的目光望去,发现在角落里坐着的一个人,当他看到老师期待的目光时,坚定地举起了手。同学们忍不住发出疑问:“他……他能行吗?”老师虽也半信半疑,却态度肯定地一挥手,说:“就他了!”

  比赛开始了,有的参赛选手摩拳擦掌,自信满满,有的还向自己班中摆pose。他依然是那样面无表情,一声不响。同学们也没对他抱太大,希望目光都盯在了另两名同学的身上。“砰”地一声枪响,比赛开始了,同学们都激动地喊着那两个同学的名字。前70米,他处于相对落后状态,但落得也并不是很远。而另两位同学也不负众望,保持在第一和第三名。而仅剩30米,有些同学已经体力不支,腿脚发沉,速度也慢下来,另两位同学也退到了三和五名。而他却均匀地摆着双臂开始发力,向前面冲了上去……20米,10米,5米,冲啊,再冲!只见他率先冲开了一缕红带,鲜红的丝带在他的腰间飘动,他赢了,他居然赢了!同学们激动地冲上前去,抬起他,把把他抛向空中……

  当老师说出选择他上场的理由时,大家也不禁发出一片嘘声。没想到,每天赶着跑回家给妈妈做饭,竟然让他练出了超人的速度;没想到,生活的艰难,竟然磨练了他的意志,让他在关键的时刻,绽放出最夺目的色彩。默默无闻的他,竟是如此的不*凡!

  没想到真没想到 6

  时间就像一块橡皮擦,擦去了许多或悲伤或美好的回忆,可唯独那件事一直深深地烙在我心里。没想到,真没想到一向胆小的弟弟竟会为我们挡住了疯狗。

  树上的知了不停地抱怨天气的炎热,太阳公公并没有因此收回热量,而是更加肆意地散发出光来,烤得大地直冒烟。一瞧,就知道有什么不寻常的事要发生了。

  “走,我们去放风筝,今天天气真好!”姐姐叉着腰,昂起头傲慢地说。还没等我回答,她就拉着我们往公园跑去,这时,一条大狗突然跳出来,它的尾巴竖得直直的,像一根炸了毛的鸡毛棒,双眼恶狠狠地瞪着我们,做出一副要攻击的姿势。哥哥吓得直哆嗦,不停向后退,弟弟被吓得脸色苍白,头上直冒汗。“汪”的一声,那狗突然扑了上来,把姐姐的风筝抓破了,然后用嘴不停地撕咬风筝。接着,又突然面向我们,我被吓得魂飞魄散。就在这时,弟弟突然窜了出来,挡在我们面前。他双手张开,胸挺得直直的,恶狠狠地盯着那狗。哇!这还是那个胆小的弟弟吗?还是那个见到虫子就要哭的弟弟吗?我们都被弟弟的这一举动震惊了,心里暗暗地佩服他。“汪、汪……”疯狗朝着弟弟吼道,它向前走了一步,又走了一步,就要扑上来了!“旺财,乖,不要吓人!”一位叔叔终于牵住狗。我们见狗主人来了,撒腿就跑。弟弟到了公园,双腿不停地抖,他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说:“啊!刚刚吓死我了!”“那你为什么要挡在前面呢?”姐姐微笑地问。弟弟说:“我怕狗伤害了你们。顿时,一股暖流涌进心里,转身处,我的眼眶湿润了。

  没想到,真没想到,一向胆小的弟弟竟会为了我们挡住疯狗。

  没想到真没想到 7

  它真乖,真可爱,我真没想到!

  一天早晨,我准备去上学。正在穿鞋的时候,妈妈为我把门打开了,本来是想方便我出去,谁知道“嗖”的一声,我们家的小狗飞似的冲了出去。它一出去就像重获自由的小鸟,在我们家院子里乱跑,窜来窜去。我和妈妈都急了,因为小狗买回来才一个礼拜,它出去不听话,“满世界”乱跑,必须给它系上狗链才能放它出去。而且它太灵活了,如果没系上狗链就让他跑出去,我们连抓都抓不到他。我也准备去上学了,没时间抓他,不然会迟到的,我一咬牙,心想:算了,让他跑吧,耽误了我上学可不行啊!就这样,我上学去了,妈妈则跟在我后面追它。我走向二十二路车站,它一直跟在我后面。我一追它,它就跑,弄的我焦头烂额。这时,车来了,我只好坐车向学校出发了。坐上车,透过玻璃窗,我看见它追着我坐的车跑。它跑了两步就停下了,我真担心它会丢掉啊!

  中午放学推开家门时,熟悉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汪!汪!汪!”这不是小狗的叫声吗?难道它回来了?进去一看,它真的在家,我高兴极了。

  它回来了,我真没想到!

  没想到真没想到 8

  潋滟春光,春色撩人。校园的树木葱茏,浓密的枝叶被风吹动,发出窸窸窣窣的声响,春天的绿意在校园蔓延,还捎带些许欢声笑语。

  晨光还未透过云层抵达校园,就见班上几位同学满脸焦虑地跑去办公室。“林老师!”一声略带心慌的声音响起,坐在办公桌边的林老师抬头看向几位同学,心中不免“咯噔”一下,似乎有什么不好的事即将发生。“林老师,不好了,我们班扣了好多分!”一位同学说道,其余学生纷纷点头。林老师一惊,未经三思,赶忙问:“怎么回事?在哪扣的分?”同学们皆摇头,但好像在努力掩饰着别的情绪。林老师知晓后,便叫他们先**室,或许是内心焦急的缘故,没太在意怪异的地方,林老师急急忙忙去问清楚情况。

  可辗转多处,都没发现有扣分的迹象,林老师觉得十分奇怪,正百思不得其解时,突然意识到什么,林老师勾了勾嘴角,心中的石头落了地,一身轻松。

  上午第二节课是林老师的课,在即将下课之时,林老师走上讲台,严肃地宣布了一件事,她因为嗓子的原因要动手术,所以不能教我们了,希望我们能好好听代课老师的话。教室里鸦雀无声,就连*常喜欢调皮捣蛋的同学也安静了下来,气氛低沉静默,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流露出不舍与悲伤,大家都不想林老师离开。

  时间缓慢推移。黄昏薄暮,苍苍茫茫,夕陽的余晖带着迷人的色调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渲染着温情。要放学了,林老师步入教室,进行最后的小结。同学们都沉默着,只能听见微风掠过的声音与桌椅时不时发出的“吱呀”声,教室里依旧持续着还未消逝的低沉。有人忍不住打破了沉默的氛围:“林老师,别走好吗?”这句话像是触发了所有的同学,一时间,大家都说着挽留林老师的话语。

  倏然,一声浅笑在悲声连连中显得如此突兀,林老师终是绷不住脸上的表情,笑了。同学们错愕不已,随即,林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写下几个大字:愚人节快乐!“风水轮流转啊,早上你们还戏耍我来着,没想到,你们也有被我耍得团团转的一天呀!”林老师俏皮地感叹道。同学们瞬间明了,彼此相视,开怀大笑。

  真是没想到,愚人不成反被愚啊!

  没想到真没想到 9

  期中考试马上就要降临了,可是李苏突然得了肺炎。听同学们说,李苏可能不能来参加考试了。我想,期中考试就是小学生的“噩梦”,李苏不用来考试就等于逃离了这场“噩梦”,我要是李苏该多好啊,就可以逃离这场“噩梦”了。

  期中考试那天,我踏进校门的时候,学校还是和*常一样,同学们也是像原来那样热情,只是我的心跳加速了。我看到同学们都成群结队的在议论着什么,我上前一打听,原来同学们也在为考试担心呢。

  在考试前,老师数了一下人数,发现少了一个人。同学们都感觉很奇怪,难道李苏没有告诉老师她生病了,同学们刚想给老师说说李苏生病的事。突然,有一名戴着口罩的女生,跑了进来,很急切的对老师说:“老师,对不起,我来晚了。”说完便跑到座位上。原来,这名女生就是李苏啊。同学们都很惊讶,李苏得了肺炎,怎么还来考试呢?这件事让同学们感到很奇怪。

  到了休息的时候,同学们都围着李苏,问她:“你不是得了肺炎吗?怎么还来考试呢?”同学们的问题都是这个。

  李苏笑着说:“我虽然生病了,但是也不能不来考这么重要的测试吧,再说了这又不是什么大病。”同学们听了都很惭愧。

  李苏做的这件事让同学们很佩服。李苏是我们的榜样,我们都要向李苏学*。

  没想到真没想到 10

  在我家的旁边有一棵葡萄树。葡萄架,在花房的架子上爬,看着硕大无比,甚是有点醒目。

  我的家在农村,家门口有个院子,几乎人人都会在地里种菜养花,我也不例外。我家原先没有葡萄树,只是不知道某天谁将葡萄树种在了我种菜的地方。一开始没留意,我还特地给葡萄树留了空位。但不久,突然发现我的菜花有点生了病的样子,我很奇怪,也没想太多,便继续养着。不多久,菜花很快都死了,我很生气,开始愤怒地想为什么?最终我猜想到的原因就是那棵葡萄树,是不是它把养分都吸收走了,我踢了它几脚,生气地走开了,打算让它自生自灭。

  到了深秋,大多数果树都结了果儿,可这棵葡萄树却一粒葡萄都没看见。我更生气了,真想拿着一把菜刀把它砍了,心动不如行动,我说干就干,在砍了几根树枝下来后,才大快人心地唱着欢快的小曲,走了。

  而我没想到接下来的事情却让我意料之外。

  那是七八月时节,台风一如既往地叫嚣着,窗户在痛苦的吼叫着,树木随时都有可能被吹倒。整个院子在经历一场磨难,实在太恐怖了。台风过后窗户上黏着的树枝,我看了看楼下的花园,竟然屋顶都被掀没了,我赶忙下楼去看,本来威风凛凛的大树成了毫无生机的树干,花儿耷拉着脑袋,奄奄地在地上躺着。但令人意外,葡萄树却存活了下来,它摇曳着枝干,像个英勇的战士深深地扎根在这片土地上。

  一想到,在这之前我还砍了它几下,心里顿时有点后悔。我真没想到这棵葡萄竟然是这场暴风雨中的英雄。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