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别人没想到的》说课稿 (菁华3篇)

首页 / 说课稿 / | 说课稿

《想别人没想到的》说课稿1

  一、教材简介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新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六册中的一篇选学课文。内容比较简单。讲的是一个画师考三个徒弟,看谁骆驼画得多,结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法赢得了称赞的故事。从而教育学生要爱动脑筋,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这样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课文内容。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会用“虽然……但是……”“不但……而且……”说话。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过程与方法:

  ①以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②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文本对话,感悟课文内容;

  ③巧设空白,通过对比探究,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④通过拓展资料,丰富知识,扩大阅读面,体验创新。

  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能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并树立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悟小徒弟以少代多的画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难点:用“虽然……但是……”来评价三位徒弟的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人一张白纸

  四、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课文

  宋朝有个皇帝叫赵佶,他很喜欢画画,常常出一句诗,让前来考试的人画画,以此来选拔人才。有一次,他出了一句“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诗句。那些考生不是画了一片草地加上一朵红花,就是许多绿叶中插着一朵花。虽然他们的画也符合诗意,但宋徽宗没有一个满意。但他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不禁连声叫好。只见画上画着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一位少女穿着一身绿装在林子里荡秋千,只有那张小嘴是红红的。

  请问,宋徽宗刚开始为什么不满意?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为什么又连声叫好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这是一篇选学课文。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反馈交流

  (三)、随题读文,重点研读小徒弟的画

  1、画师要考徒弟什么?读出相应的段落。(板书:画多)

  2、画师考得结果怎样?哪一句是写结果的?

  屏幕显示: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

  读一读,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三个徒弟各画了什么?为什么画师不满意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而对小徒弟的画却点头称赞?)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这些问题自己去找一找。

  3、根据问题研读课文

  (1)、大徒弟画了什么?要读出“多”要强调哪些字词?指名读(板书;很多小骆驼)

  (2)、二徒弟画了什么?从哪里看出多?(板书:许多骆驼头)

  (3)、三徒弟画了什么?读一读画的内容(板书:两只在山谷中走)

  小徒弟画得多吗?从哪里看出很少?(几条、一只、另一只)

  4、比较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课件显示三幅画)

  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更多,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反而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画师却点头称赞?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

  画师是怎么评画的呢?老师故意把画师的话隐去,请你们当小画师用“虽然……但是……”“不但……而且……”“因为……所以……”来评评三位徒弟的画,把画师的话补充完整。

  5、画师是怎么评价的?(显示画师的话)

  ⑴读一读画师的话

  ⑵理解“若隐若现”

  课件显示:“若”的意思①要是②你③好像应选择哪一种?连起来说意思。

  ⑶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

  6、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吗?

  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个字看出来?

  什么叫“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用“原来——”说话

  7、小徒弟是怎样表现出骆驼多的?(板书:以少代多)

  8、齐读课文

  下面,把你悟到的东西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

  (四)、拓展内容

  引言: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再来学一篇。

  ⑴《踏花归来马蹄香》

  你从哪里看出这个人的画很有创意?他是怎么表现出香的?

  ⑵引言:关于赵佶皇帝以诗做画的故事还有许多,比较有名的还有这一篇。有一次,他出了一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

  下面四幅图,哪一幅最适合"深山藏古寺"的画面,为什么?

  第一幅:一座深山前画着一座寺庙.(深山有古寺)

  第二幅:一座深山(深山无古寺)

  第三幅:一座深山后露出寺庙的一个角(深山露古寺)

  第四幅:一座深山,一道弯弯曲曲的石阶上,一个和尚挑着水(深山藏古寺)

  (3)说说你收集来的有关创新的故事

  你有没有听到过类似的故事?或者你有没有想到别人没想到的事?

  (五)、考考你

  1、导语:讲了这么多创新的故事,老师也想考考你们有没有创新思维。我们也来“画骆驼”,比比谁画得骆驼大。

  启发:课文中,小徒弟是用“以少代多”的方法赢得了称赞,现在我们要画大,我们可以用——“以小衬大”的方法来表现。

  2、每人在白纸上画,而后交流

  3、总结道理:创新的头脑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要想拥有创新的头脑,我们应该怎么做?(*时多动脑筋,多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五、板书设计:

  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大徒弟许多小骆驼

  画多

  二徒弟许多骆驼头

  小徒弟两只在山谷中走以少代多(妙)

  六、设计意图

  根据课改精神,针对教材特点,并联系学生实际,我对本课教材做了如下处理:

  一、故事连故事,让学生入情入境,自主学*

  新课标倡导的是自主学*的精神。或许,很多人认为自主学*就是“自己学*”或“自由学*”。我的理解是,自主学*应该是师生互动,积极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因此,上课伊始,我就用一个故事导入课文,激起学生的兴趣。接着学*课文中的故事,学完后又引出类似创新的故事。整堂课,学生都在听故事,学故事、用故事中增长知识,为学生创设了一种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我想,这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既符合他们那种的爱听故事的心理,又是一种愉悦的享受。学生会非常自觉、主动地学*。

  二、文中留空白,让学生动脑动口,主动探究

  文中,画师评画是全文的重点。在复印教材时,我故意把它隐去,目的就是给学生一次思考练说的机会: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多,为什么画师对他们两个人的画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加以称赞呢?由于文章在关键之处嘎然而止,这样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理,产生急于补充教材的冲动。而后,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这三幅画,自己去体验小徒弟画的妙处,明白师父称赞小徒弟的原因。最后引导学生当小画师用“虽然……但是—”“不但……而且……”“因为……所以……”来说一说,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还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究的能力,使他们的思维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我想,这比直接让他们去读画师的话要好的多。

  三、课后设拓展,让学生动手实践,主动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对此,学完课文后,我穿插了两个故事。它们既是对课内知识的补充,又是课外知识的延伸。我想这对学生在写作文时如何构思、选材都会有一定的好处。当然,如果一味地听故事,未免太枯燥,太单一。最后,我在新课快要结束时,安排了一个实践操作:书中比赛看谁骆驼画得多,我们就来比赛看谁骆驼画得大。(对采用何种比赛,我思考了很多,但很得意于忽然蹦出来的思维火花——比赛骆驼画得大)这样的题材,有顺手捏来之妙处,不会有牵强附会之嫌疑。通过比赛,鼓起了学生想创新的欲望,学到一点点以小见大这种创新的方法,体验到创新的滋味,又在创新的过程中明白了道理:创新头脑不是一朝一夕培养出来的,要*时积极动脑,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想别人没想到的》说课稿2

  一、教材简介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新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六册中的一篇选学课文。内容比较简单。讲的是一个画师考三个徒弟,看谁骆驼画得多,结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法赢得了称赞的故事。从而教育学生要爱动脑筋,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这样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课文内容。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会用“虽然……但是……”“不但……而且……”说话。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过程与方法:

  ①以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②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文本对话,感悟课文内容;

  ③巧设空白,通过对比探究,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④通过拓展资料,丰富知识,扩大阅读面,体验创新。

  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能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并树立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悟小徒弟以少代多的画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难点:用“虽然……但是……”来评价三位徒弟的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人一张白纸

  四、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课文

  宋朝有个皇帝叫赵佶,他很喜欢画画,常常出一句诗,让前来考试的人画画,以此来选拔人才。有一次,他出了一句“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诗句。那些考生不是画了一片草地加上一朵红花,就是许多绿叶中插着一朵花。虽然他们的画也符合诗意,但宋徽宗没有一个满意。但他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不禁连声叫好。只见画上画着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一位少女穿着一身绿装在林子里荡秋千,只有那张小嘴是红红的。

  请问,宋徽宗刚开始为什么不满意?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为什么又连声叫好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这是一篇选学课文。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反馈交流

  (三)、随题读文,重点研读小徒弟的画

  1、画师要考徒弟什么?读出相应的段落。(板书:画多)

  2、画师考得结果怎样?哪一句是写结果的?

  屏幕显示: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

  读一读,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三个徒弟各画了什么?为什么画师不满意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而对小徒弟的画却点头称赞?)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这些问题自己去找一找。

  3、根据问题研读课文

  (1)、大徒弟画了什么?要读出“多”要强调哪些字词?指名读(板书;很多小骆驼)

  (2)、二徒弟画了什么?从哪里看出多?(板书:许多骆驼头)

  (3)、三徒弟画了什么?读一读画的内容(板书:两只在山谷中走)

  小徒弟画得多吗?从哪里看出很少?(几条、一只、另一只)

  4、比较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课件显示三幅画)

  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更多,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反而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画师却点头称赞?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

  画师是怎么评画的呢?老师故意把画师的话隐去,请你们当小画师用“虽然……但是……”“不但……而且……”“因为……所以……”来评评三位徒弟的画,把画师的话补充完整。

  5、画师是怎么评价的?(显示画师的话)

  ⑴读一读画师的话

  ⑵理解“若隐若现”

  课件显示:“若”的意思①要是②你③好像应选择哪一种?连起来说意思。

  ⑶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

  6、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吗?

  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个字看出来?

  什么叫“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用“原来——”说话

  7、小徒弟是怎样表现出骆驼多的?(板书:以少代多)

  8、齐读课文

  下面,把你悟到的东西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

  (四)、拓展内容

  引言: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再来学一篇。

  ⑴《踏花归来马蹄香》

  你从哪里看出这个人的画很有创意?他是怎么表现出香的?

  ⑵引言:关于赵佶皇帝以诗做画的故事还有许多,比较有名的还有这一篇。有一次,他出了一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

  下面四幅图,哪一幅最适合"深山藏古寺"的画面,为什么?

  第一幅:一座深山前画着一座寺庙.(深山有古寺)

  第二幅:一座深山(深山无古寺)

  第三幅:一座深山后露出寺庙的一个角(深山露古寺)

  第四幅:一座深山,一道弯弯曲曲的石阶上,一个和尚挑着水(深山藏古寺)

  (3)说说你收集来的有关创新的故事

  你有没有听到过类似的故事?或者你有没有想到别人没想到的事?

  (五)、考考你

  1、导语:讲了这么多创新的故事,老师也想考考你们有没有创新思维。我们也来“画骆驼”,比比谁画得骆驼大。

  启发:课文中,小徒弟是用“以少代多”的方法赢得了称赞,现在我们要画大,我们可以用——“以小衬大”的方法来表现。

  2、每人在白纸上画,而后交流

  3、总结道理:创新的头脑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要想拥有创新的头脑,我们应该怎么做?(*时多动脑筋,多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五、板书设计:

  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大徒弟许多小骆驼

  画多

  二徒弟许多骆驼头

  小徒弟两只在山谷中走以少代多(妙)

  六、设计意图

  根据课改精神,针对教材特点,并联系学生实际,我对本课教材做了如下处理:

  一、故事连故事,让学生入情入境,自主学*

  新课标倡导的是自主学*的精神。或许,很多人认为自主学*就是“自己学*”或“自由学*”。我的理解是,自主学*应该是师生互动,积极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因此,上课伊始,我就用一个故事导入课文,激起学生的兴趣。接着学*课文中的故事,学完后又引出类似创新的故事。整堂课,学生都在听故事,学故事、用故事中增长知识,为学生创设了一种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我想,这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既符合他们那种的爱听故事的心理,又是一种愉悦的享受。学生会非常自觉、主动地学*。

  二、文中留空白,让学生动脑动口,主动探究

  文中,画师评画是全文的重点。在复印教材时,我故意把它隐去,目的就是给学生一次思考练说的机会: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多,为什么画师对他们两个人的画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加以称赞呢?由于文章在关键之处嘎然而止,这样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理,产生急于补充教材的冲动。而后,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这三幅画,自己去体验小徒弟画的妙处,明白师父称赞小徒弟的原因。最后引导学生当小画师用“虽然……但是—”“不但……而且……”“因为……所以……”来说一说,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还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究的能力,使他们的思维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我想,这比直接让他们去读画师的话要好的多。

  三、课后设拓展,让学生动手实践,主动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对此,学完课文后,我穿插了两个故事。它们既是对课内知识的补充,又是课外知识的延伸。我想这对学生在写作文时如何构思、选材都会有一定的好处。当然,如果一味地听故事,未免太枯燥,太单一。最后,我在新课快要结束时,安排了一个实践操作:书中比赛看谁骆驼画得多,我们就来比赛看谁骆驼画得大。(对采用何种比赛,我思考了很多,但很得意于忽然蹦出来的思维火花——比赛骆驼画得大)这样的题材,有顺手捏来之妙处,不会有牵强附会之嫌疑。通过比赛,鼓起了学生想创新的欲望,学到一点点以小见大这种创新的方法,体验到创新的滋味,又在创新的过程中明白了道理:创新头脑不是一朝一夕培养出来的,要*时积极动脑,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想别人没想到的》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教科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组的一篇略读课文。

  这一组教材围绕“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这个专题编写,都是在用具体的事情来说一个道理。所说明的道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丰富学生的思想方法。

  《想别人没想到的》讲述的是一位画师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大徒弟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二徒弟画的是许许多多骆驼的头,小徒弟虽然只画了两只骆驼,一只完整,一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但画面却营造出数不尽的骆驼的情境,让人拍案叫绝。课文的题目揭示了这篇文章的中心,插图揭示了小徒弟画面的内容。课文虽然篇幅短小,讲述的道理却很有现实意义,学生读后能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选编本课的意图,是进一步训练学生默读的能力,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并结合课文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

  根据这样的教材理解,我制定了我的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召集、骆驼、得意、禁不住、恰好”等词语;正确理解“密密麻麻、连绵不断、若隐若现、恍然大悟”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3、结合生活实践,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的创新意识。

  而我的教学重点则是:通过师父(画师)的话,来体会小徒弟画的巧妙之处。

  二、教学方法

  依据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和三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我在教学中采用了故事导入、口头复述、图文对照、朗读训练等方法。

  三、教学流程

  (一)、情趣导入,引出课题。

  这里通过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故事《司马光砸缸》作为这节课的导入,能够让学生对以前的知识有进一步回顾。并且因此引出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

  (二)、感知课文,简单讲述。

  1、让学生默读课文,再熟悉故事,并加深对生词的印象。

  [这样的环节设计,是要让学生养成快速默读的*惯,并能准确把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朗读生词,并运用词语简单地讲述故事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考虑到后进生,因为生词对他们来说是最重要的,认真就不难,所以我选择几位成绩不怎么好的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中也有一次表现的机会;而简单讲述故事,则是考虑到成绩比较拔尖的同学,能够锻炼口才,学会复述课文。]

  (三)、抓住重点,深入探究。

  1、抓住三个徒弟画画结果的句子。

  (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

  2、学生针对上面两句话,自由提问。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考虑到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求学生要自己去发现问题。]

  3、根据问题研读课文

  ①了解大徒弟和二徒弟分别怎么画?

  ②知道小徒弟是怎么画的?

  [这是让学生自己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自己去寻找答案。]

  4、重点知道画师的话。

  (四)、结合生活,拓展延伸。

  1、讲述在生活中,我们有遇到这样的事情吗?有想别人没想到的吗?

  2、师: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再来学一篇。

  师讲述《踏花归去马蹄香》故事,请学生选择。

  (五)、总结道理:

  师:创新的头脑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要想拥有创新的头脑,我们应该怎么做?(*时多动脑筋,多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四、说教学反思

  1、个性化学*是一种自主性学*

  我所教学的《想别人没想到的》一课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了画师收了三个徒弟,他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多,三个徒弟画了不同的画,只有小徒弟得到了师傅的称赞。这篇课文故事性强,文字浅显,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阅读和理解。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主学*。围绕着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这一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学生将精读课文中所学*的分段、理解课文等语文基本功,用于了本课的阅读实践中,逐步培养了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

  2、个性化学*要重视学生体验

  让学生富有个性地学*语文,必须加强体验性学*。然而,由于学生个体认知水*的不同,体验和感悟也就不一样,学生的理解就显示出多样化的特点。学生如何交流和展示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感悟?如何深化对教材的理解与认识?在本节教学中我采用了生生对话、生本对话的形式。


《想别人没想到的》说课稿 (菁华3篇)扩展阅读


《想别人没想到的》说课稿 (菁华3篇)(扩展1)

——《想别人没想到的》说课稿 (菁华3篇)

《想别人没想到的》说课稿1

  一、教材简介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新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六册中的一篇选学课文。内容比较简单。讲的是一个画师考三个徒弟,看谁骆驼画得多,结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法赢得了称赞的故事。从而教育学生要爱动脑筋,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这样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课文内容。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会用“虽然……但是……”“不但……而且……”说话。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过程与方法:

  ①以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②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文本对话,感悟课文内容;

  ③巧设空白,通过对比探究,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④通过拓展资料,丰富知识,扩大阅读面,体验创新。

  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能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并树立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悟小徒弟以少代多的画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难点:用“虽然……但是……”来评价三位徒弟的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人一张白纸

  四、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课文

  宋朝有个皇帝叫赵佶,他很喜欢画画,常常出一句诗,让前来考试的人画画,以此来选拔人才。有一次,他出了一句“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诗句。那些考生不是画了一片草地加上一朵红花,就是许多绿叶中插着一朵花。虽然他们的画也符合诗意,但宋徽宗没有一个满意。但他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不禁连声叫好。只见画上画着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一位少女穿着一身绿装在林子里荡秋千,只有那张小嘴是红红的。

  请问,宋徽宗刚开始为什么不满意?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为什么又连声叫好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这是一篇选学课文。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反馈交流

  (三)、随题读文,重点研读小徒弟的画

  1、画师要考徒弟什么?读出相应的段落。(板书:画多)

  2、画师考得结果怎样?哪一句是写结果的?

  屏幕显示: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

  读一读,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三个徒弟各画了什么?为什么画师不满意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而对小徒弟的画却点头称赞?)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这些问题自己去找一找。

  3、根据问题研读课文

  (1)、大徒弟画了什么?要读出“多”要强调哪些字词?指名读(板书;很多小骆驼)

  (2)、二徒弟画了什么?从哪里看出多?(板书:许多骆驼头)

  (3)、三徒弟画了什么?读一读画的内容(板书:两只在山谷中走)

  小徒弟画得多吗?从哪里看出很少?(几条、一只、另一只)

  4、比较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课件显示三幅画)

  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更多,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反而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画师却点头称赞?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

  画师是怎么评画的呢?老师故意把画师的话隐去,请你们当小画师用“虽然……但是……”“不但……而且……”“因为……所以……”来评评三位徒弟的画,把画师的话补充完整。

  5、画师是怎么评价的?(显示画师的话)

  ⑴读一读画师的话

  ⑵理解“若隐若现”

  课件显示:“若”的意思①要是②你③好像应选择哪一种?连起来说意思。

  ⑶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

  6、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吗?

  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个字看出来?

  什么叫“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用“原来——”说话

  7、小徒弟是怎样表现出骆驼多的?(板书:以少代多)

  8、齐读课文

  下面,把你悟到的东西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

  (四)、拓展内容

  引言: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再来学一篇。

  ⑴《踏花归来马蹄香》

  你从哪里看出这个人的画很有创意?他是怎么表现出香的?

  ⑵引言:关于赵佶皇帝以诗做画的故事还有许多,比较有名的还有这一篇。有一次,他出了一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

  下面四幅图,哪一幅最适合"深山藏古寺"的画面,为什么?

  第一幅:一座深山前画着一座寺庙.(深山有古寺)

  第二幅:一座深山(深山无古寺)

  第三幅:一座深山后露出寺庙的一个角(深山露古寺)

  第四幅:一座深山,一道弯弯曲曲的石阶上,一个和尚挑着水(深山藏古寺)

  (3)说说你收集来的有关创新的故事

  你有没有听到过类似的故事?或者你有没有想到别人没想到的事?

  (五)、考考你

  1、导语:讲了这么多创新的故事,老师也想考考你们有没有创新思维。我们也来“画骆驼”,比比谁画得骆驼大。

  启发:课文中,小徒弟是用“以少代多”的方法赢得了称赞,现在我们要画大,我们可以用——“以小衬大”的方法来表现。

  2、每人在白纸上画,而后交流

  3、总结道理:创新的头脑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要想拥有创新的头脑,我们应该怎么做?(*时多动脑筋,多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五、板书设计:

  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大徒弟许多小骆驼

  画多

  二徒弟许多骆驼头

  小徒弟两只在山谷中走以少代多(妙)

  六、设计意图

  根据课改精神,针对教材特点,并联系学生实际,我对本课教材做了如下处理:

  一、故事连故事,让学生入情入境,自主学*

  新课标倡导的是自主学*的精神。或许,很多人认为自主学*就是“自己学*”或“自由学*”。我的理解是,自主学*应该是师生互动,积极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因此,上课伊始,我就用一个故事导入课文,激起学生的兴趣。接着学*课文中的故事,学完后又引出类似创新的故事。整堂课,学生都在听故事,学故事、用故事中增长知识,为学生创设了一种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我想,这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既符合他们那种的爱听故事的心理,又是一种愉悦的享受。学生会非常自觉、主动地学*。

  二、文中留空白,让学生动脑动口,主动探究

  文中,画师评画是全文的重点。在复印教材时,我故意把它隐去,目的就是给学生一次思考练说的机会: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多,为什么画师对他们两个人的画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加以称赞呢?由于文章在关键之处嘎然而止,这样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理,产生急于补充教材的冲动。而后,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这三幅画,自己去体验小徒弟画的妙处,明白师父称赞小徒弟的原因。最后引导学生当小画师用“虽然……但是—”“不但……而且……”“因为……所以……”来说一说,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还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究的能力,使他们的思维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我想,这比直接让他们去读画师的话要好的多。

  三、课后设拓展,让学生动手实践,主动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对此,学完课文后,我穿插了两个故事。它们既是对课内知识的补充,又是课外知识的延伸。我想这对学生在写作文时如何构思、选材都会有一定的好处。当然,如果一味地听故事,未免太枯燥,太单一。最后,我在新课快要结束时,安排了一个实践操作:书中比赛看谁骆驼画得多,我们就来比赛看谁骆驼画得大。(对采用何种比赛,我思考了很多,但很得意于忽然蹦出来的思维火花——比赛骆驼画得大)这样的题材,有顺手捏来之妙处,不会有牵强附会之嫌疑。通过比赛,鼓起了学生想创新的欲望,学到一点点以小见大这种创新的方法,体验到创新的滋味,又在创新的过程中明白了道理:创新头脑不是一朝一夕培养出来的,要*时积极动脑,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想别人没想到的》说课稿2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想别人没想到的》。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这一组教材围绕“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这个专题编写,都是在用具体的事情来说一个道理。所说明的道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丰富学生的思想方法。在此之前学生学过《画杨桃》,这为过渡到本课的学*起到了铺垫的作用。而本课的学*更能为本单元“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的主题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

  《想别人没想到的》讲述的是一位画师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大徒弟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二徒弟画的是许许多多骆驼的头,小徒弟虽然只画了两只骆驼,一只完整,一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但画面却营造出数不尽的骆驼的情境,让人拍案叫绝。课文的题目揭示了这篇文章的中心,插图揭示了小徒弟画面的内容。课文虽然篇幅短小,讲述的道理却很有现实意义,学生读后能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选编本课的意图,是进一步训练学生默读的能力,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并结合课文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三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认读“召集、骆驼、得意、禁不住、恰好”等词语;正确理解“密密麻麻、连绵不断、若隐若现、恍然大悟”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何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结合生活实践,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的创新意识。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三个徒弟是怎样画骆驼的,理解小徒弟画的巧妙之处。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丰富认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语文是一门培养人的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考虑到3年级学生的现状,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语境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的真正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2~3分钟)故事激趣,谈话导入。通过脑筋急转弯和《深山藏古寺》引起学生思考,并且因此引出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

  2、讲授新课:(35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按照学*要求自学课文。

  教师用课件出示学*要求,并给足阅读时间引导学生按照学*要求认真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课件出示学*要求:

  (1)听录音,学*朗读。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3)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想一想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画出文中使你感悟最深的句子。

  <二>、品读课文,感悟妙处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三个徒弟分别是怎么画的?用-------做上不同的记号。

  (2)三个徒弟谁画的骆驼最多?为什么画师称赞小徒弟的画?

  2、交流

  (1)大徒弟画了什么?他想怎样表现骆驼的多?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指名读(板书:密密麻麻、画满、很小很小的骆驼)

  (2)二徒弟画了什么?他想怎样表现骆驼的多?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板书:许许多多骆驼头)

  (3)小徒弟怎么画的?画了几只骆驼?读一读相关的句子。(板书:只、几条线、两只)小徒弟画得多吗?从哪里看出很少?

  再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多而三徒弟画得少,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不满意,反而对小徒弟的画却点头称赞?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

  3、理解画师的话,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读画师评价小徒弟的话,并通过读让学生领会其中的含义。

  4、从大徒弟与二徒弟的反应中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听了画师的话。大家一定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那么大徒弟与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个词语看出来?(恍然大悟)理解“恍然大悟”

  教师小结:虽然大徒弟和二徒弟画的骆驼比较多,但是他们画出的骆驼数都是能数清的。与他们相比,小徒弟的办法之所以最好,是因为他用两只骆驼代表了无限的可能,谁也说不清究竟会有多少只骆驼,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因此,他的画最好。

  <四>、课外延伸,丰富认识

  拓展引导。

  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如,宋代的宋太祖赵匡胤开国以后,特别设立了翰林书画院,并用考画来取仕。有一年,考画的内容是“踏花归来马蹄香。”这里的“花”、“归来”、“马蹄”都好表现,唯有“香”是无形的东西,用画很难表现,这就得让考生们动一动脑筋了。

  A有的画是骑马人踏春归来,手里捏一枝花;

  B有的还在马蹄上画上沾着的几片花瓣。

  C只有一位考生画了几只蝴蝶绕着马蹄翻飞。显然是马儿踏花归来,马蹄上花香犹存,才招引来了蝴蝶。主考官见了十分欣喜,当众表扬了他。

  联系实际。

  你有没有听到过类似的故事?或者你有没有想到别人没想到的事?说给大家听听。如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

  3、课堂小结:(2~3分钟)

  课堂小结的.目的是强化认识,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

  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在今后的学*、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动脑筋,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孩子。

  4、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地、系统的板书设计,并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设计是:

  想别人没想到的

  大徒弟许多小骆驼

  二徒弟许多骆驼头

  小徒弟两只在山谷中走(以少代多)妙

  5、布置作业。

  针对三年级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进行了分层训练,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我布置的课堂作业是:一摘抄好词好句,复述课文内容。(必做)二试着在一张白纸上画出最多的花

  七、结束语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想别人没想到的》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教科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组的一篇略读课文。

  这一组教材围绕“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这个专题编写,都是在用具体的事情来说一个道理。所说明的道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丰富学生的思想方法。

  《想别人没想到的》讲述的是一位画师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大徒弟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二徒弟画的是许许多多骆驼的头,小徒弟虽然只画了两只骆驼,一只完整,一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但画面却营造出数不尽的骆驼的情境,让人拍案叫绝。课文的题目揭示了这篇文章的中心,插图揭示了小徒弟画面的内容。课文虽然篇幅短小,讲述的道理却很有现实意义,学生读后能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选编本课的意图,是进一步训练学生默读的能力,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并结合课文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

  根据这样的教材理解,我制定了我的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召集、骆驼、得意、禁不住、恰好”等词语;正确理解“密密麻麻、连绵不断、若隐若现、恍然大悟”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3、结合生活实践,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的创新意识。

  而我的教学重点则是:通过师父(画师)的话,来体会小徒弟画的巧妙之处。

  二、教学方法

  依据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和三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我在教学中采用了故事导入、口头复述、图文对照、朗读训练等方法。

  三、教学流程

  (一)、情趣导入,引出课题。

  这里通过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故事《司马光砸缸》作为这节课的导入,能够让学生对以前的知识有进一步回顾。并且因此引出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

  (二)、感知课文,简单讲述。

  1、让学生默读课文,再熟悉故事,并加深对生词的印象。

  [这样的环节设计,是要让学生养成快速默读的*惯,并能准确把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朗读生词,并运用词语简单地讲述故事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考虑到后进生,因为生词对他们来说是最重要的,认真就不难,所以我选择几位成绩不怎么好的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中也有一次表现的机会;而简单讲述故事,则是考虑到成绩比较拔尖的同学,能够锻炼口才,学会复述课文。]

  (三)、抓住重点,深入探究。

  1、抓住三个徒弟画画结果的句子。

  (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

  2、学生针对上面两句话,自由提问。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考虑到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求学生要自己去发现问题。]

  3、根据问题研读课文

  ①了解大徒弟和二徒弟分别怎么画?

  ②知道小徒弟是怎么画的?

  [这是让学生自己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自己去寻找答案。]

  4、重点知道画师的话。

  (四)、结合生活,拓展延伸。

  1、讲述在生活中,我们有遇到这样的事情吗?有想别人没想到的吗?

  2、师: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再来学一篇。

  师讲述《踏花归去马蹄香》故事,请学生选择。

  (五)、总结道理:

  师:创新的头脑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要想拥有创新的头脑,我们应该怎么做?(*时多动脑筋,多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四、说教学反思

  1、个性化学*是一种自主性学*

  我所教学的《想别人没想到的》一课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了画师收了三个徒弟,他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多,三个徒弟画了不同的画,只有小徒弟得到了师傅的称赞。这篇课文故事性强,文字浅显,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阅读和理解。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主学*。围绕着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这一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学生将精读课文中所学*的分段、理解课文等语文基本功,用于了本课的阅读实践中,逐步培养了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

  2、个性化学*要重视学生体验

  让学生富有个性地学*语文,必须加强体验性学*。然而,由于学生个体认知水*的不同,体验和感悟也就不一样,学生的理解就显示出多样化的特点。学生如何交流和展示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感悟?如何深化对教材的理解与认识?在本节教学中我采用了生生对话、生本对话的形式。


《想别人没想到的》说课稿 (菁华3篇)(扩展2)

——没想到真没想到作文 (菁华9篇)

没想到真没想到作文1

  夜深了,星星困得睁不开眼睛,月亮也不知道去哪儿了,天空早已不知道被哪个淘气包涂上了黑色,只留下了我一个人在挑灯夜战。

  “老师布置这么多作业,这么难的题,什么时候才能做起啊!”望着身旁如山的试卷如海的*题,我小声地抱怨到。但,抱怨归抱怨,师命难违,老老实实地写吧。

  咦!这首诗是谁写的?我仔细的翻阅着记忆的书籍,可怎么找也没找到,几乎要绝望了。我的记忆力怎么这么差啊!我沮丧的扔下了笔,那笔暴怒地跳了起来,作业本也随之落地,凌乱了我的课桌,凌乱了卧室的地面。

  我无助地在卧室里乱窜,一种挫败感油然而生。

  抬起头,不经意间,瞟了一眼阳台,一抹粉红映入我的眼帘。

  那不是前几天快要枯死的月季吗?我惊讶地瞪大了眼睛。

  妈妈爱花,也爱买花。这不,她又买了一盆月季。妈妈刚把月季拿了出来,才发现没有空盆了。“明天再买吧!”可妈妈转身就把月季忘的一干二净了。这几天没有了土壤的保护,阳光的照耀,雨露的滋润,月季像一位有气无力的病人奄奄地躺在地上,茎中有些星星点点的黄色,叶子上已经没有了一点青绿,有的还被虫子蛀了几个小洞。花朵从萼上掉了下来,好像刚刚下了一场花雨,也像铺了一个花毡。妈妈终于买花盆了。“这花还能活吗?”但妈妈还是把它种进了花盆。

  这几天月季努力的生长,不放过一丝生存的希望。借着昏暗的灯光看了看,月季的花茎立了起来,像一位窈窕淑女亭亭玉立,茎上有一些新绿在颤动,萼上长出了一个粉嘟嘟的花骨朵,含苞欲放,像一位刚刚出浴的美少女。

  看看月季,再想想我,学*上的一点小挫折,就把我打败了。难道我连一株小小的月季也比不上吗?于是,我又捡起了笔,继续思考。一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二十分钟过去了,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这首诗的作者不是那个……那个……刘著吗?呼……我顺利的写完了这道题。

  月亮终于醒了,轻柔的月光洒在月季身上,月季也在月光的抚摸下进入了甜甜的梦乡…… 没想到,真没想到,小小的月季不仅打开了我的思维,还给我上了生动精彩的一课,让我知道“人,不能轻易被困难打败”。

没想到真没想到作文2

  在我的记忆中,姥姥给我的爱很少很少。妈妈总对我说:“你小时候穿的衣服鞋子,无一不是你姥姥一针一线给你缝制的,怎么能说姥姥不爱你呢?”也许因为那时年纪还小,不懂得爱是什么,这次,姥姥给我的那种强烈的爱,直扎的心房。让我明白姥姥依旧是那个疼爱我的人。

  假日,我与久别重逢的姥姥又团聚在一起。看着姥姥满头闪着光芒的银发,看着他那布满褶皱的脸颊,看着她那沧桑的面容,微驼的后背,和那灿烂的笑容,让我心里一阵酸痛。姥姥为了这个家,不知道操了多少心,弯了多少次腰……

  夜晚,星星像黑幕布上嵌着的万颗闪闪发光的宝石,金黄的月亮散发着明亮的光芒,凉风**,叶子莎莎作响,姥姥已把被褥铺好,钻了进去。屋里冷得像地窖。虽然有暖气,但一如既往的姥姥为了节省煤炭,忍受严寒,在这折磨人的屋里躺了一夜又一夜。

  我感到很冷,将手抽尽了袖子里,跺着脚对姥姥说:“这么冷,您每天还在这睡,有暖气也不烧,叫你去市里住也不愿意,哎!真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姥姥连忙说:“没事儿,我不冷,你快睡吧。”

  我哆哆嗦嗦地将衣服脱下,身体顿时起了鸡皮疙瘩。我将脚伸进了被子里,一股暖流涌过来,啊!这么暖和?我惊讶起来,心想:为什么会这么暖和呢?我问姥姥,姥姥说让我别管,话音刚落,姥姥就把灯关了,屋子里一片漆黑。

  第二天早晨,我被明亮的阳光叫醒了。看到妈妈和姥姥都不在,我忙穿上衣服,忽然听到咳嗽声……是姥姥的声音,我跑了出去。看见妈妈正搀扶着姥姥走了过来。我问她们是怎么回事?姥姥说:“没事儿,感冒了。”我同妈妈一起将姥姥扶进屋,躺在床上,当我要给姥姥盖被子的时候,发现姥姥的被子好薄啊!分明就是秋季的被子,而且才只有我盖的被子一半的厚度。这,这……我不敢出声,忙把我的被子给姥姥盖上。

  顿时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凉凉的滑过腮边,我的心沉下来,真没想到,姥姥竟为我不受冷,而不惜身体,把厚被子让给我盖,她那年迈的身体,还要在加上病痛……我羞愧及了,斥责自己为什么没有注意姥姥盖的是什么被子,姥姥轻轻地抚摸着我的手,微微的笑了。

  真没想到,姥姥能为了我,而不顾惜自己的身体。姥姥对我的爱,像母亲一样温暖伟大,又像父亲一样,那么无言。假如我是池塘里一朵绽放的睡莲,那姥姥对我的爱就是那深深地潭水,在我心中溅起朵朵美丽的涟漪!

没想到真没想到作文3

  一棵垂柳映在水边,千年前或许曾有人在此嗟叹,有人在此明志,有人在此怀人。时光越过千年,杨柳依旧,树叶的经纶清晰地记录下时光的折痕,周围的一切日新月异却变了味道,或许这是古人们未想到的,于是只得叹一句“没想到,真没想到。”

  镜头一

  汨罗江畔一位蹒跚老人的行吟回荡在层峦叠嶂间,高呼一句:“长太息以掩涕,哀民生之多艰。”屈子心怀国家,心怀楚国山河,愁白了头,就如同《抽思》里的佩兰,可是天不佑楚。无奈屈原留下绝笔愤然投江,冀以警醒昏聩的君王,保全楚国河山。

  千年后,端午佳节。汨罗江依旧呼啸翻腾,一江春水东流去。可是有一些信仰却悄然改变了。对面不那么苍翠的山上树立起了“欢迎来到____五A级景区”的广告牌。水面上被过度装饰的龙舟旁站着个高瘦的男人,吆喝着“200元划一次”。汨罗江不再是充满悲恸,有着浓浓家国情怀的地方,而是一个巨大的商场。商业文化渐渐代替了传统,商家们打着缅怀屈原的幌子各处收费。

  回望云淡风轻处,千年前的屈原怎会料到?

  镜头二

  长安街上重兵把守,战火纷飞满目疮痍,杜甫抱着因饥饿而死的幼子,仰天长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昔日,长安街上也曾灯火摇曳,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而今马蹄声铮铮,安禄山和史思明的军队沿街而立,树枝上连鸟儿都在哀啼,满城春色尽萧然。

  千百年后,当杜甫白发的形象与那首著名的《春望》被印在课本上时,原本应该被触发的家国情怀,悄然改变了。学生们注重的并非是诗中“国破家亡”的感伤,悲叹世人的胸怀,而是杜甫的形象。于是网络上出现了“杜甫很忙”这样的热议话题,本该被我们尊重的形象,正被随意改画成一个笑料。

  还是当年的长安城里,穷困的杜甫怎会想到千百年后引人瞩目的不是诗句而是肆意涂改的形象?

  前人,即使是圣贤也难以预知后事,铁口直断,但时光总能很清晰地直击要害。所以我们要做的是传承与尊重,传承前人的信仰,尊重古人的心血,不要只换回一句“没想到,真没想到。”

  一棵垂柳映在水边,我把他想成他们写诗的模样。

没想到真没想到作文4

  我是一名料事如神的中学生,但是有一件事我却怎么也没有想到!那天家里停电了!

  彼时,我还是个未黯世故的小屁孩,以为停电是好事儿。就在停电的瞬间,我以为自己瞎了!便“哇哇”的叫了起来,慢慢适应啦,才能隐隐约约的看清周围事物的轮廓。

  这时奶奶拿着一根点燃的蜡烛走来,我妹妹也醒了,“哦,怎么不开灯奶奶?点蜡烛干嘛?”我妹妹问,“停电了!”,我说,“我作业还没写呢!”

  这时妈妈打来了电话,我于是把停电的事告诉了她,“妈妈,你快回来吧!”我说,可心里很明白,妈妈绝不可能回来。

  蜡烛那么弱的光,根本不能写作业。于是我让奶奶举着手电筒,不一会儿手电筒就没电了,这也在我的预料之内,毕竟这个手电让我和妹妹玩了很久,能坚持到现在已经是奇迹了。

  最后一根蜡烛也完成了它的使命,奶奶说:“我们睡觉吧。”

  这时,我爷爷拿着一个大型手电筒来啦,直到我写完所有作业,还有电,真是神奇!

  现在我和妹妹可欢了,但是手电筒的充电量也是有限的,最后,手电筒彻底没电了,我们彻底绝望了,正准备睡觉,奶奶家的门开了

  天哪!是我的爸爸妈妈回来了!

  妈妈手里还有五只蜡烛呢!我和妹妹欢呼起来,点上所有的蜡烛,屋里顿时亮了起来。烛光看起来很温暖,也很明亮!我就奇怪,刚刚点的那支蜡烛怎么没有那么亮?怎么妈妈带来的蜡烛却这么亮?

  我真的没有想到爸爸妈妈能回来他们在漆黑的夜里穿越了50多里路!给我们送来了蜡烛!给我们送来了光明!解决了我们老的、小的燃眉之急!

  这件事让我体会到父母对我们深深的爱。真没想到,意外停电,让我懂得了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

  那就是爱!

没想到真没想到作文5

  “明日会迎来大降温,昼夜温差较大,请大家做好保暖准备。”广播里无一不是这个话题——降温。

  “叮铃铃”闹钟又不知天高地厚的扯着脖子嚷起来了,老妈立刻像救火一样冲进我的房间。只见她穿着棉衣棉裤,手上还捧着一个暖手壶。唉!老妈呀!你若再系一条腰带,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粽子”啦!老妈把我的被子掀起来,二话不说,拎起一个毛衣就往我头上套,我硕大的脑袋从一个小小的毛衣领口里“挤”出来,显得滑稽而可笑。我恼羞成怒,说:“这么小的衣服,想把我**吗?”妈妈尴尬地笑了笑:“降温来的太突然了,今年的秋衣秋裤还没买呢!”我生气极了,赌气似的套上紧绷绷的、去年的、过时的秋衣秋裤,往镜前一站。天呐!镜中那个圆滚滚、紧绷绷的球居然是我!

  我走出家门,令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太阳仍挂在天上,散发着温暖的光芒。似乎对我这个“球儿”特别关注,一个劲儿的往我身上照。我的背后出了一层汗,把衣服更加紧的黏在我身上,脱也脱不掉,真气人!

  来到学校,只见同学们个个和企鹅似的,连*时很瘦的人都显得胖乎乎的。调皮的太阳似乎跑错了地方,开朗的冲我们笑。我想,也许有一个地区天气预报中说的是升温,而太阳却在南京待着,他们也许正穿着t恤在寒风下锻炼吧!

  天气预报和太阳公公第一次闹矛盾,真让我想不到!

没想到真没想到作文6

  “叮铃铃”,“快起床”。我的小闹钟又高声叫了起来。唉!真没办法,只能老老实实的起床了。我无精打采地洗着脸,心里不禁埋怨起来:为什么上学要这么早,学校怎么这么无情啊!吃完早饭,我就去上学了。语文、数学、英语……都快烦死人了。好不容易等到一节体育课,可那体育老师竟然没来,而且天也不作美,下起了毛毛细雨。这节体育课就这样跑到语文老师手里去了。

  放学了,我疲劳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二个眼皮子不停地打着架。心里想:回家还要做那么多的家庭作业。我越想越没力气,好不容易到家了,我打开书包,慢吞吞地拿出家庭作业,我坐在窗前的书桌上无力的做起了起来。天已有点晚了,可爸爸妈妈还没回来,“今天他们回家怎会这么晚啊!”我正想着,突然灯被灭关掉了,有人唱起了生日快乐歌,同时几支蜡烛出现在我的眼前,接着是一个大大的生日蛋糕,爸爸妈妈等人也出现在我的面前。我好奇的问妈妈“妈妈,今天是谁过生日啊?”妈妈笑着说:“小傻瓜,是你呀。”我吃惊的看了一下日历,果然今天是我的生日。我真没想到,我连自己的生日都忘了!可妈妈却记得清清楚楚。要知他们从来不为自己过生日的啊。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今晚,是我最幸福的一个晚上,也是我最难忘的一个晚上!

  简评: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但是希望能多从积极的方面看待事情!

没想到真没想到作文7

  童年就像五味瓶,酸、甜、苦、辣我们都会品尝到。现在回想起来,有一件事至今都令我难以忘怀,“真没想到,真没想到……”

  一次,表弟妹们到我家里玩,我正在家里玩电脑游戏,所以没有管那三个“小顽皮”,妈妈说“姣姣,带妹妹们下去玩吧。”我说:“楼下有什么好玩的,不如在家玩玩电脑。”我便不理睬弟弟、妹妹,继续玩起电脑来。

  过了好久,妈妈和三个“小顽皮”不知跑到哪去了?我正疑惑不解的时候,门铃响了,打开门一看,他们一个个都兴高采烈的,而且每人手上都有玩具。我大声说:“老实招来,你们三个小东西跑到哪去了?”妈妈说:“我带他们先去吃麦当劳,然后还去了玩具店,给他们每人买个玩具。”我怒发冲冠,大吼道:“你们怎么不带我去?”这时三个“小顽皮”挤进门来说:“你这傻瓜还真笨。”“你说谁笨?”我气冲冲地说道。“其实阿姨老早就给你买了。”妹妹说。我一听,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脸色从苍白到粉红,精神从无精打采到活力四射。后来我听妈妈说:“妹妹很关心你的,说必须要给你买一个很好看的玩具,你别老玩你的电脑,你要学会关心你的妹妹。”我听了,连连点头。

  生活中,我觉得我好象没有什么事不知道,但是从这件小事中,我明白了其实并不是什么事都知道,我太自私了。哎,没想到的事还真多!

没想到真没想到作文8

  当天边那颗星出现,你可曾知我又开始思念?有多少人能陪我天长地久。姥姥,您一路走好。——题记

  五岁时,姥姥走了。

  小的时候,我时常在姥姥的身边玩耍,与姥姥一同唱儿歌。“编编,编花篮,花篮里面有小孩。小孩的名字叫小兰。蹲!起!”虽然没有同龄的玩伴,但我却唱得很开心。在我的印象里,这是童年最美好的记忆。

  夜里,我和姥姥在茫茫夜空下数星星。当我数得正欢时,姥姥突然问我:“如果有一天,姥姥死了,你会怎么办?”我露出天真无邪的笑脸,摇摇头:“姥姥是好人,好人永远不会死的,姥姥可以陪伴我一生的,对不对?”姥姥笑着又满脸无奈地摇了摇头。

  暑假快要结束了,爸妈来接我回上虞了。临行前,姥姥来车站送我们回家。我眼含泪水,充满了不舍,心中大喊着:姥姥,我想继续留在这儿,和您在一起。姥姥似乎也明白了我的心思,她说:“等到过了这一学期,你拿到了优异的成绩,才能再来看姥姥哦。”

  没想到,真没想到,这是我们的最后一次见面,竟成了我们永远的诀别……

  回到上虞,我开始了忙碌的生活,在那一学期,我十分努力,不但获得了“十佳小舞蹈家”称号,还得了“礼仪小标兵”的荣誉,我把两张奖状整整齐齐地叠在一起,准备放假了去给姥姥看。

  没想到,真没想到,从老家竟传来了噩耗:姥姥因高血压突发去世了。

  我们全家都悲痛欲绝,草草收拾好行李,快马加鞭赶回老家参加姥姥的葬礼。照片上的姥姥依旧是那么慈祥、和蔼,如冬日里的一抹阳光,照亮了我的心,我默默地满怀虔诚地跪下……

  走出老屋,我再也忍不住,抬头,闭眼,眼泪如断线的项链上的珠子般滚落,任它肆意流淌,打湿我的脸。

  姥姥,您一路走好!

  夜幕渐渐降临,天边又出现了星星。我又想起姥姥和我一起数星星。怅望远方的星空,月光撒在我脸上,如水一般,春风拂面……

没想到真没想到作文9

  六年级了,德智体美劳要全面发展,共同学*,共同进步。新重视的一向科目——综合。所谓综合,就是思品和科学。老师可说了,这两门课的考试成绩也是要算到总分里的,要是语数外好,而综合考的一塌糊涂,那也不行。这无疑让我们重视起了综合。

  我们的综合老师是一位女老师,嗓音又细又尖.第一次上课,老师问我们,有没有综合课代表,我们的一致回答说明没有。大家异口同声的讨论起来,“上个学期好像是张鑫垚是课代表吧。”“什么什么呀,李奎铮也是。”“那你们才谁这次是课代表啊。”“还能有谁,肯定是那几个好学生呗!”大家七嘴八舌的讨论。这是,李欣睿那是一个兴高采烈,手往天上举得老高,没错,李欣睿也是有目标的,人家也相当课代表,老师一看都乱哄哄的,就一个同学举手,老师就说了,好,就那位举手的同学来当课代表吧,大家把目光一齐投向了李欣睿,就这样,李欣睿就这样轻松的当上了综合科代表。

  因为综合成绩是要算进总分里的,老师也格外重视,特意把语文中午的午读时间让给了综合,那么,读综合,背综合当然是综合课代表——李欣睿登场了。我和王雅萱看李欣睿第一次领读,他还有点紧张,就善意的帮李欣睿管了一下纪律。我和王雅萱就坐到了座位上,这时,赵老师走了进来,看到李欣睿站到那里,就笑着对同学们说:“都别吵了,李欣睿以前不是综合不好吗,说不定自己这一锻炼,自己好好读了,成绩也上去了。”老师还对李欣睿说:“来站中间,正对着观众。”了李欣睿害羞的*移到了中间,看我们都准备好,他就开始领读,这声音,科比上课回答问题大声多了。李欣睿一直把头埋在纸底下,不敢抬头看同学们。但是因为是站在了前面,读得也认真,要给同学们起好带头作用嘛!在同学们自由背的时候,李欣睿到处转悠,转悠到我这的时候,还给我说,你和田佳林也可以互相提着这样背。这还真有点领导的风范了。

  刚开始时,谁都不相信他可以领好头可事实证明,李欣睿也可以领好头,这真没想到!


《想别人没想到的》说课稿 (菁华3篇)(扩展3)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 (菁华5篇)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1

  【教材简介】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六册中的一篇略读课文,内容比较简单。讲的是一位画师考三个徒弟,看谁骆驼画得多,结果小徒弟用以创新思维的方法赢得了称赞的故事。课文的题目也揭示了这篇文章的中心,插图揭示了小徒弟画面的内容。从而教育学生要爱动脑筋,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这样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

  【学情分析】

  三年级下学期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在前面三篇精读课文的学*中,学生初步掌握了默读方法,能边读边想,抓住文中主要人物的描写来体会课文表达的意思。在这一课的学*中,学生将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自主探究,在学*中巩固和提高。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2、感悟小徒弟的创新精神,教育学生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才能有新颖的思维。

  3、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抓住关键的语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难点:理解小徒弟画的蕴意及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人一张白纸。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宋太祖赵匡胤开国以后,特别设立了翰林图画院,并用考画来取仕。考题都是一句诗,让考生根据诗句的内容作画。有一年,考画的内容是“踏花归来马蹄香。”这里“花”、“归来”、“马蹄”都好表现,唯有“香”是无形的东西,用画很难表现,这就得考生们动一动脑筋了。有的画是骑马人踏春归来,手里捏一枝花;有的还在马蹄上画上沾着的几片花瓣,只有一位考生他画了几只蝴蝶飞舞在奔走的马蹄周围。假如你是皇上,你觉得哪幅画画得最好呢?为什么?

  2、导入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

  3、出示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自由读文,自读自悟

  1、整体感知课文,出示读书要求。

  (1)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出示概括提示。

  2、汇报交流。

  三、细读感悟,理解课文

  1、出示默读要求,自读自悟

  (1)画师给徒弟们出了一道什么考题?

  (2)他的三个徒弟分别是怎么画的?请用不同的符号画出三个徒弟各是怎样作画的句子。

  2、根据问题研读课文:

  (1)第一个问题汇报交流(指名回答,相机朗读)

  (2)第二个问题汇报交流(指名回答,相机朗读)

  ①大徒弟是怎么画的?要读出“多”,强调重读哪些字词,指导读。猜猜大徒弟是怎么想的,揣摩人物心理活动。

  ②二徒弟是怎么画的?多吗?从哪里看出多?猜猜他又是怎么想的?

  ③出示小徒弟的.画,你看到了什么?

  3、比较三幅画,哪个徒弟画的最多?

  4、当画师面对三幅画时,他是怎样的表现?想一想: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是偏心还是另有原因?

  5、画师是怎么评价的?(出示画师的话)

  ⑴指名读。

  ⑵理解画师的话。(解释“若隐若现”)

  6、现在你能明白画师为什么会称赞小徒弟的画了吗?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吗?从哪个词看出来?(恍然大悟)

  7、你还有没有其他办法画出更多的骆驼?

  8、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呢?(学过的课文: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爱迪生救妈妈等)

  四、总结全文,领悟启示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2

  【教学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落实在教学中就是达成“三维”目标。《想别人没想到的》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为此在教学设计中,我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围绕主要问题,自主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感悟语言,学*朗读,表达;提供*台,引导学生在默读中边读边想,发挥联想与想像,练*说、写。在抓好语文基础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对象分析】

  三年级下学期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能在阅读时围绕课文的主要内容,提出问题,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在前面三篇精读课文的学*中,学生初步掌握了默读方法,能边读边想,抓住文中主要人物的描写来体会课文表达的意思。在这一课的学*中,学生将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自主探究,在学*中巩固和提高。

  【教学内容分析】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新课标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第六册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的是一个画师考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结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法赢得了称赞的故事。课文虽然篇幅短小,但讲述的道理却很有现实意义,教育学生要爱动脑筋,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这样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教材选编本课的意图,是进一步训练学生默读的能力,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并结合课文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自学生字词。

  (2)理解课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过程与方法:

  (1)直接导入课文;

  (2)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自学,掌握生字词;通过诵读品味,合作学*,体会小徒弟为何会被画师称赞。;

  (3)通过对比探究,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4)通过拓展资料,体验创新。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课文中加深体会,明白要勇于开拓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所想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画师称赞小徒弟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难点: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

  1.预*课文。

  2.收集一些 “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

  [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2、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的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课文

  我们知道第三组课文就是要告诉我们一些看问题、想问题、做事情的一些方法。例如《画杨桃》告诉我们,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那么《想别人没想到的》又要告诉我们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一下这篇课文。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 反馈交流

  (三)、随题读文,重点研读小徒弟的画

  1、 画师要考徒弟什么?读出相应的段落。(板书:画多)

  2、 画师考得结果怎样?哪一句是写结果的?

  3、屏幕显示: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

  4、 读一读,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三个徒弟各画了什么?为什么画师不满意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而对小徒弟的画却点头称赞?)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这些问题自己去找一找。

  5、 根据问题研读课文

  (1)、大徒弟画了什么?要读出“多”要强调哪些字词?指名读(板书;很多)

  (2)、二徒弟画了什么?从哪里看出多?(板书:许多)

  (3)、三徒弟画了什么?读一读画的内容(板书:两只)

  小徒弟画得多吗?从哪里看出很少?(几条、一只、另一只)

  6、比较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更多,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反而不满意,画师是怎么评画的呢?

  请你们当小画师用“虽然……但是……”“因为……所以……”来评评小徒弟的画,把画师的话补充完整。

  7、画师是怎么评价的?(显示画师的话)

  ⑴读一读画师的话

  ⑵理解“若隐若现”

  ⑶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

  8、 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吗?

  9、 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看出来的?

  10、 什么叫“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用“原来——”说话。

  11、小徒弟是怎样表现出骆驼多的?(板书:以少代多)道理说出来。

  12、 完整地读课文。把你悟到的东西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

  (四)、拓展内容

  通过这个故事后,作为大徒弟和二徒弟非常不服气,纷纷要求师傅再出一道题,于是画师又出了这样一道题——画风,看看谁画的风大。

  指名发表意见,假如是你准备怎么画这幅画?(学生画画、评画)

  (五)、总结道理:

  创新的头脑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要想拥有创新的头脑,我们应该怎么做?(*时多动脑筋,多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六)推荐作业:

  1、你也想到过别人没有想到的事情吗?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

  2、回忆一下你学*过的课文,如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爱迪生救妈妈、充气雨衣等故事,学*他们的创新经验。

  五、板书设计:

  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大徒弟 很多 有限

  二徒弟 许多 有限 }创新

  小徒弟 两只 以少代多 (妙)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3

  【教材简介】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六册中的一篇略读课文,内容比较简单。讲的是一位画师考三个徒弟,看谁骆驼画得多,结果小徒弟用以创新思维的方法赢得了称赞的故事。课文的题目也揭示了这篇文章的中心,插图揭示了小徒弟画面的内容。从而教育学生要爱动脑筋,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这样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

  【学情分析】

  三年级下学期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在前面三篇精读课文的学*中,学生初步掌握了默读方法,能边读边想,抓住文中主要人物的描写来体会课文表达的意思。在这一课的学*中,学生将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自主探究,在学*中巩固和提高。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2、感悟小徒弟的创新精神,教育学生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才能有新颖的思维。

  3、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抓住关键的语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难点:理解小徒弟画的蕴意及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人一张白纸。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宋太祖赵匡胤开国以后,特别设立了翰林图画院,并用考画来取仕。考题都是一句诗,让考生根据诗句的内容作画。有一年,考画的内容是“踏花归来马蹄香。”这里“花”、“归来”、“马蹄”都好表现,唯有“香”是无形的东西,用画很难表现,这就得考生们动一动脑筋了。有的画是骑马人踏春归来,手里捏一枝花;有的还在马蹄上画上沾着的几片花瓣,只有一位考生他画了几只蝴蝶飞舞在奔走的马蹄周围。假如你是皇上,你觉得哪幅画画得最好呢?为什么?

  2、导入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

  3、出示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自由读文,自读自悟

  1、整体感知课文,出示读书要求。

  (1)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出示概括提示。

  2、汇报交流。

  三、细读感悟,理解课文

  1、出示默读要求,自读自悟

  (1)画师给徒弟们出了一道什么考题?

  (2)他的三个徒弟分别是怎么画的?请用不同的符号画出三个徒弟各是怎样作画的句子。

  2、根据问题研读课文:

  (1)第一个问题汇报交流(指名回答,相机朗读)

  (2)第二个问题汇报交流(指名回答,相机朗读)

  ①大徒弟是怎么画的?要读出“多”,强调重读哪些字词,指导读。猜猜大徒弟是怎么想的,揣摩人物心理活动。

  ②二徒弟是怎么画的?多吗?从哪里看出多?猜猜他又是怎么想的?

  ③出示小徒弟的画,你看到了什么?

  3、比较三幅画,哪个徒弟画的最多?

  4、当画师面对三幅画时,他是怎样的表现?想一想: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是偏心还是另有原因?

  5、画师是怎么评价的?(出示画师的话)

  ⑴指名读。

  ⑵理解画师的话。(解释“若隐若现”)

  6、现在你能明白画师为什么会称赞小徒弟的画了吗?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吗?从哪个词看出来?(恍然大悟)

  7、你还有没有其他办法画出更多的骆驼?

  8、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呢?(学过的课文: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爱迪生救妈妈等)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4

  教学说明: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了画师收了三个徒弟,他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多,三个徒弟画了不同的画,只有小徒弟得到了师傅的称赞。文章告诉人们:做事情要善于开动脑筋,想别人没想到的。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本文故事性强,文字浅显,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阅读和理解。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召集、骆驼、得意、禁不住、恰好”等词语;正确理解“密密麻麻、连绵不断、若隐若现、恍然大悟”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3.结合生活实践,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

  教学难点:

  感悟小徒弟以少代多的画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准备:

  收集一些 “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

  教学过程:

  一、情趣导入,引出课题。

  这里通过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故事《司马光砸缸》作为这节课的导入,能够让学生对以前的知识有进一步回顾。并且因此引出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 二、感知课文,简单讲述。

  1.让学生默读课文,再熟悉故事,并加深对生词的印象。

  这样的环节设计,是要让学生养成快速默读的*惯,并能准确把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朗读生词,并运用词语简单地讲述故事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考虑到后进生,因为生词对他们来说是最重要的,认真就不难,所以我选择几位成绩不怎么好的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中也有一次表现的机会;而简单讲述故事,则是考虑到成绩比较拔尖的同学,能够锻炼口才,学会复述课文。

  二、抓住重点,深入探究。

  1.抓住三个徒弟画画结果的句子。 (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

  2.学生针对上面两句话,自由提问。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考虑到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求学生要自己去发现问题。

  3.根据问题研读课文。

  ①了解大徒弟和二徒弟分别怎么画?

  ②知道小徒弟是怎么画的?

  这是让学生自己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自己去寻找答案。

  4.重点知道画师的话。

  三、结合生活,拓展延伸。

  1.讲述在生活中,我们有遇到这样的事情吗?有想别人没想到的吗?

  2.师: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再来学一篇。 师讲述《踏花归去马蹄香》故事,请学生选择。

  四、总结道理。

  师:创新的头脑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要想拥有创新的头脑,我们应该怎么做?(*时多动脑筋,多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板书设计:

  12、 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大徒弟 画满 二徒弟 许多

  小徒弟 两只——以少代多(妙)!

  布置作业

  1.摘抄好词好句。(必做)

  2.请你以“我想设计一种新的”为开头写一段话。

  3.试着在一张白纸上画出最多的花。(二选一)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的是一个画师考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结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法赢得了称赞的故事。课文虽然篇幅短小,但讲述的道理却很有现实意义,教育学生要爱动脑筋,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这样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教材选编本课的意图,是进一步训练学生默读的能力,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并结合课文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

  学生分析:

  三年级下学期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能在阅读时围绕课文的主要内容,提出问题,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在前面三篇精读课文的学*中,学生初步掌握了默读方法,能边读边想,抓住文中主要人物的描写来体会课文表达的意思。在这一课的学*中,学生将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自主探究,在学*中巩固和提高。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合作学*,掌握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2、默读课文,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3、明白在日常生活中,要勇于开拓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做到别人做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

  教学重、难点:

  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

  教学流程:

  一、故事激趣,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都很喜欢听故事,所以今天又带来了一个,想听吗?

  宋朝有个皇帝叫赵佶,他非常喜欢画画。每当选拔人才的时候,他常常会让前来考试的人根据他所出的一句诗画一幅画。有一次,他出了一句“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诗句。那些考生不是画了一片草地加上一朵红花,就是许多绿叶中插着一朵花。虽然他们的画也符合诗意,但皇帝没有一个满意的。但是,当他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不禁连声叫好。只见画上画着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一位少女穿着一身绿装在林子里荡秋千,只有那张小嘴是红红的。

  请问同学们,为什么皇帝刚开始不满意,当他看到最后一张画时又连声叫好呢?

  师:对,因为最后一幅画的作者想到了别人没想到的画法,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一个《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板题)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参照课文前面的提示语首先进行三读:(读准确、读流利、读感情)

  大屏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理解词意。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与同桌讨论解决。

  师:老师看大家已经把生词画出来了,请同学们看大屏上的词语,你能准确地读出来吗?

  大屏出示:召集 连绵不断 连绵起伏 半截

  恰好 若隐若现 恍然大悟 称赞

  师:谁愿意把这个故事读给大家听?

  师:刚才同学们都已经读了课文,有谁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看来同学们都很聪明,老师根据大家刚才讲的归纳整理了一下(大屏出示),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三、默读课文,分组讨论

  师:画师让三个徒弟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骆驼,看谁画的多。那么三个徒弟是怎么画的呢?倒底是谁画的多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并完成这个表格。

  1、小组讨论交流,完成表格。

  2、小徒弟的画为什么得到画师的称赞?

  3、你们还有其他的办法也可以画出更多的骆驼吗?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学*成果?(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更多,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反而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却点头称赞呢?

  师:画师是怎么评价的?(显示画师的话:这不恰恰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变换句式)

  师:谁知道“若隐若现”是什么意思?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这样画有什么妙处?

  师:我们请一位同学来扮演画师,用“虽然……但是……”“不但……而且……”“因为……所以……”来评价三个徒弟的画好不好?

  师: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吗?

  师: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什么叫“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用“原来──”说话。

  师:让我们齐读课文,把你悟到的东西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

  师:如果你是大徒弟或二徒弟,你会对小徒弟说什么呢?谁来表演一下。

  3、你们还有其他的办法也可以画出更多的骆驼吗?

  师:同学们,课文中作者不急于告诉我们该怎样画出最多的骆驼,而是一步步地展示三个徒弟所画的画,让人迫不急待地往下读,最后揭开奥秘,说明小徒弟画的是最好的,这种写法是:设置悬念的写作手法。

  四、感悟道理、升华主题

  师:同学们,读了这个故事使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把你的感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好吗?

  师:同学们,通过这个故事后,其实大徒弟和二徒弟并不服气,纷纷要求师傅再出一道题,于是画师又出了这样一道题——深山藏古寺。假如是你你准备怎么画这幅画?可以小组同学商量一下。

  出示三个徒弟的画,分小组讨论点评,再指名点评。

  大徒弟:一座茂密的森林里画着一座寺庙.(深山有古寺)

  二徒弟:一座深山后露出寺庙的一个角(深山露古寺)

  小徒弟::一座深山,一道弯弯曲曲的石阶上,一个和尚挑着水(深山藏古寺)

  师:画师的小徒弟想到了别人没想到的事,你们*时是不是也有想到过别人没有想到过的事呢?或者谁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哪些课文是写想到别人没想到的事?

  师:其实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课下请同学们也收集一些创新故事,和同学们交流好吗?

  五、全文总结

  师:同学们,一张纸,即使画满了骆驼,也是有限的,而小徒弟不仅画法简洁,而且利用山路转弯,只画了两头行走的骆驼,意味深长,给人无限想象。这就是想别人没想到的,通过刚才的学*,我们知道了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在今后的学*、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动脑筋,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孩子。

  板书设计: 12 想别人没想到的

  大徒弟 许多小骆驼 不满意

  二徒弟 许多骆驼头 不满意

  小徒弟 两只在山谷中走 称 赞


《想别人没想到的》说课稿 (菁华3篇)(扩展4)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 (菁华3篇)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1

  一、教材简介

  《想别人没想到的事》是新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六册中的一篇选学课文。内容比较简单。讲的是一个画师考三个徒弟,看谁骆驼画得多,结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法赢得了称赞的故事。从而教育学生要爱动脑筋,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这样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课文内容。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会用“虽然……但是……”“不但……而且……”说话。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过程与方法:①以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②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文本对话,感悟课文内容;

  ③巧设空白,通过对比探究,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④通过拓展资料,丰富知识,扩大阅读面,体验创新。

  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能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并树立创新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悟小徒弟以少代多的画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难点:用“虽然……但是……”来评价三位徒弟的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人一张白纸

  五、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课文

  宋朝有个皇帝叫赵佶,他很喜欢画画,常常出一句诗,让前来考试的人画画,以此来选拔人才。有一次,他出了一句“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诗句。那些考生不是画了一片草地加上一朵红花,就是许多绿叶中插着一朵花。虽然他们的画也符合诗意,但宋徽宗没有一个满意。但他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不禁连声叫好。只见画上画着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一位少女穿着一身绿装在林子里荡秋千,只有那张小嘴是红红的。

  请问,宋徽宗刚开始为什么不满意?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为什么又连声叫好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这是一篇选学课文。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反馈交流

  (三)、随题读文,重点研读小徒弟的画

  1、画师要考徒弟什么?读出相应的段落。(板书:画多)

  2、画师考得结果怎样?哪一句是写结果的?

  屏幕显示: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

  读一读,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三个徒弟各画了什么?为什么画师不满意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而对小徒弟的画却点头称赞?)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这些问题自己去找一找。

  3、根据问题研读课文

  (1)、大徒弟画了什么?要读出“多”要强调哪些字词?指名读(板书;很多小骆驼)

  (2)、二徒弟画了什么?从哪里看出多?(板书:许多骆驼头)

  (3)、三徒弟画了什么?读一读画的内容(板书:两只在山谷中走)

  小徒弟画得多吗?从哪里看出很少?(几条、一只、另一只)

  4、比较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课件显示三幅画)

  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更多,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反而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画师却点头称赞?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

  画师是怎么评画的呢?老师故意把画师的话隐去,请你们当小画师用“虽然……但是……”“不但……而且……”“因为……所以……”来评评三位徒弟的画,把画师的话补充完整。

  5、画师是怎么评价的?(显示画师的话)

  ⑴读一读画师的话

  ⑵理解“若隐若现”

  课件显示:“若”的意思① 要是 ② 你 ③好像应选择哪一种?连起来说意思。

  ⑶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

  6、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吗?

  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个字看出来?

  什么叫“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用“原来——”说话

  7、小徒弟是怎样表现出骆驼多的?(板书:以少代多)

  8、齐读课文

  下面,把你悟到的东西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

  (四)、拓展内容

  引言: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再来学一篇。

  ⑴《踏花归来马蹄香》

  你从哪里看出这个人的画很有创意?他是怎么表现出香的?

  ⑵引言:关于赵佶皇帝以诗做画的故事还有许多,比较有名的还有这一篇。有一次,他出了一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

  下面四幅图,哪一幅最适合"深山藏古寺"的画面,为什么?

  第一幅:一座深山前画着一座寺庙.(深山有古寺)

  第二幅:一座深山(深山无古寺)

  第三幅:一座深山后露出寺庙的一个角(深山露古寺)

  第四幅:一座深山,一道弯弯曲曲的石阶上,一个和尚挑着水(深山藏古寺)

  (3)说说你收集来的有关创新的故事

  你有没有听到过类似的故事?或者你有没有想到别人没想到的事?

  (五)、考考你

  1、导语:讲了这么多创新的故事,老师也想考考你们有没有创新思维。我们也来“画骆驼”,比比谁画得骆驼大。

  启发:课文中,小徒弟是用“以少代多”的方法赢得了称赞,现在我们要画大,我们可以用——“以小衬大”的方法来表现。

  2、每人在白纸上画,而后交流

  3、总结道理:创新的头脑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要想拥有创新的头脑,我们应该怎么做?(*时多动脑筋,多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五、板书设计: 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大徒弟 许多小骆驼

  画多 二徒弟 许多骆驼头

  小徒弟 两只在山谷中走 以少代多(妙)

  六、设计意图

  根据课改精神,针对教材特点,并联系学生实际,我对本课教材做了如下处理:

  一、故事连故事,让学生入情入境,自主学*

  新课标倡导的是自主学*的精神。或许,很多人认为自主学*就是“自己学*”或“自由学*”。我的理解是,自主学*应该是师生互动,积极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因此,上课伊始,我就用一个故事导入课文,激起学生的兴趣。接着学*课文中的故事,学完后又引出类似创新的故事。整堂课,学生都在听故事,学故事、用故事中增长知识,为学生创设了一种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我想,这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既符合他们那种的爱听故事的心理,又是一种愉悦的享受。学生会非常自觉、主动地学*。

  二、文中留空白,让学生动脑动口,主动探究

  文中,画师评画是全文的重点。在复印教材时,我故意把它隐去,目的就是给学生一次思考练说的机会: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多,为什么画师对他们两个人的画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加以称赞呢?由于文章在关键之处嘎然而止,这样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理,产生急于补充教材的冲动。而后,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这三幅画,自己去体验小徒弟画的妙处,明白师父称赞小徒弟的原因。最后引导学生当小画师用“虽然……但是—”“不但……而且……”“因为……所以……”来说一说,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还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究的能力,使他们的思维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我想,这比直接让他们去读画师的话要好的多。

  三、课后设拓展,让学生动手实践,主动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对此,学完课文后,我穿插了两个故事。它们既是对课内知识的补充,又是课外知识的延伸。我想这对学生在写作文时如何构思、选材都会有一定的好处。当然,如果一味地听故事,未免太枯燥,太单一。最后,我在新课快要结束时,安排了一个实践操作:书中比赛看谁骆驼画得多,我们就来比赛看谁骆驼画得大。(对采用何种比赛,我思考了很多,但很得意于忽然蹦出来的思维火花——比赛骆驼画得大)这样的题材,有顺手捏来之妙处,不会有牵强附会之嫌疑。通过比赛,鼓起了学生想创新的欲望,学到一点点以小见大这种创新的方法,体验到创新的滋味,又在创新的过程中明白了道理:创新头脑不是一朝一夕培养出来的,要*时积极动脑,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2

  课时:1课时

  教学目的: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2、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画师最后所说的那段话。

  教学难点:理解画师最后所说的那段话。

  教学准备:卡片、挂图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意图

  时间

  一、导入:

  1、有一位画师收了三个徒弟。有一天,画师出了一个题目,让他们在同样大小的一张上画骆驼,看谁画得多?徒弟们想了一会儿,便画了起来。到底谁画的多,请你来读一读《想别人没想到的》。

  2、板书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

  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分

  二、初读

  1、第一遍阅读课文。

  要求:借助拼音注释或字典,正确朗读课文。比比谁最先达到要求。

  检查:

  (1)恰好 连绵起伏

  (2)有一天,画师把三个徒弟召集在一起,要考考他们。

  原来,小徒弟只画了几条弯弯曲曲的线,表示连绵不断的山峰,一只骆驼从山中走出来另一只骆驼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

  根据学生的情况来进行评价。

  2、第二遍阅读课文。

  要求:正确流利的朗读两则寓言故事,比比谁读得最好。

  检查:每人读一句,读得最好,做到正确流利的学生免做当天的朗读作业。

  学生自由读、集体读、比赛读

  学生自己读课文,用自己的方法做到正确流利。

  扫清文字障碍,能过读准生字生词。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能过正确的断句停顿。

  8分

  三、自学

  要求: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画批。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学情况,帮助学困生。

  学生自学课文,进行画批。

  (1)不懂的地方 画横线打?

  (2)查字典,简单注明意思。

  (3)根据书中的提示自学。

  (4)读后想法或感受。

  帮助学生学会自学的方法,提高学*效率,培养学*兴趣。

  8分

  四、读中悟、悟中读

  1、学生根据自学情况进行交流。

  教师注意听学生发言,对于问题要及时引导。

  2、补充:

  (1)在巡视中发现的比较好的学*方法或理解。

  (2)三个徒弟是怎样画的?

  (3)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3、再读课文,体会课文为什么用“想别人没想到的”这个题目。

  学生提出自己在自学中产生的疑问,学生之间互相解答。同时记下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用三种不同的线段画。

  分段读课文。

  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

  引导学生互学有价值的问题,学*他人的学*方法。

  培养学生读中悟、悟中读的*惯。

  15分

  五、练*

  1、找出描写山峰的词语。

  2、词语替换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3

  一、根据自学提示,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用笔画出三个徒弟各是怎样画骆驼的句子。

  3、说说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4、想想有哪些地方读得不明白,做上记号。

  二、讨论与交流。

  1、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师引导说清人物、事情、结果)

  师:读了课文后,有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吗?

  2、交流自读疑难。

  3、重点计论交流为什么小徒弟的画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4、拓展思维:还有其他的办法能画出更多的骆驼吗?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展示:学生读课文,其他同学参与评价。

  3、重点读好三个徒弟各是怎么画的,以及师父的话。

  四、综合拓展。

  1、交流:与同学交流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

  (1)小组交流。(2)全班交流。

  2、教师小结:

  一张纸,即使画满了骆驼,也是有数的。小徒弟不仅画法简洁,而且利用山路转弯,只画了两头行走的骆驼,意味深长,给人无限的想象。这就是想别人没想到的,只有这样,才会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创新。

  3、你通过读书或在生活中发现还有没有这样的事?

  4、课外拓展

  (1)课外搜集一个这样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2)把课文中的事像画师那样考考家人,看他们谁想得更妙。

  五、巩固作业

  1、写出你积累的含有下列字的词。

  悦()()()()

  熟()()()()

  肃()()()()

  嘱()()()()

  审()()()()

  2、随文阅读《踏花归去马蹄香》,看看谁想别人没想到的`。


《想别人没想到的》说课稿 (菁华3篇)(扩展5)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菁选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1

  一、教材简介

  《想别人没想到的事》是新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六册中的一篇选学课文。内容比较简单。讲的是一个画师考三个徒弟,看谁骆驼画得多,结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法赢得了称赞的故事。从而教育学生要爱动脑筋,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这样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

  二、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2、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悟小徒弟以少代多的画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难点:用虽然......但是......因为......所以......来评价三位徒弟的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课文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谁能讲一讲大家都熟悉的《曹冲称象》的故事。指名讲故事,要求讲得清楚、简洁。

  说说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或者说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这是一篇选学课文。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反馈交流

  3、用课件出示填空,来帮助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随题读文,重点研读小徒弟的`画

  1、画师要考徒弟什么?读出相应的段落。(板书:画多)

  2、画师考得结果怎样?哪一句是写结果的?

  3、屏幕显示: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

  4、读一读,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三个徒弟各画了什么?为什么画师不满意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而对小徒弟的画却点头称赞?)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这些问题自己去找一找。

  5、根据问题研读课文

  (1)、大徒弟画了什么?要读出多要强调哪些字词?指名读(板书;很多)

  (2)、二徒弟画了什么?从哪里看出多?(板书:许多)

  (3)、三徒弟画了什么?读一读画的内容(板书:两只)

  小徒弟画得多吗?从哪里看出很少?(几条、一只、另一只)

  6、比较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更多,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反而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画师却点头称赞?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

  画师是怎么评画的呢?老师故意把画师的话隐去,请你们当小画师用虽然......但是......因为......所以......来评评小徒弟的画,把画师的话补充完整。

  7、画师是怎么评价的?(显示画师的话)

  ⑴读一读画师的话

  ⑵理解若隐若现

  ⑶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

  8、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吗?

  9、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个字看出来?

  10、什么叫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用原来--说话

  11、小徒弟是怎样表现出骆驼多的?(板书:以少代多)

  12、完整地读课文。把你悟到的东西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

  (四)、拓展内容

  引言: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再来学一篇。

  1、引言:宋代的赵佶皇帝喜欢以诗做画。比较有名的还有这一篇。有一次,他出了一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课件出示:

  下面四幅图,哪一幅最适合深山藏古寺的画面,为什么?

  第一幅:一座深山前画着一座寺庙.(深山有古寺)

  第二幅:一座深山(深山无古寺)

  第三幅:一座深山后露出寺庙的一个角(深山露古寺)

  第四幅:一座深山,一道弯弯曲曲的石阶上,一个和尚挑着水(深山藏古寺)

  2、说说你收集来的有关创新的故事

  你有没有听到过类似的故事?或者你有没有想到别人没想到的事?

  (五)、总结道理:

  创新的头脑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要想拥有创新的头脑,我们应该怎么做?(*时多动脑筋,多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五、板书设计:

  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大徒弟很多

  二徒弟许多

  小徒弟两只

  以少代多(妙)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2

  一、教材分析: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的是一个画师考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结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法赢得了称赞的故事。课文虽然篇幅短小,但讲述的道理却很有现实意义,教育学生要爱动脑筋,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这样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教材选编本课的意图,是进一步训练学生默读的能力,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并结合课文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下学期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能在阅读时围绕课文的主要内容,提出问题,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在前面三篇精读课文的学*中,学生初步掌握了默读方法,能边读边想,抓住文中主要人物的描写来体会课文表达的意思。在这一课的学*中,学生将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自主探究,在学*中巩固和提高。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合作学*,掌握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2.默读课文,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3.明白在日常生活中,要勇于开拓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做到别人做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

  四、教学重、难点:

  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

  五、教学准备:课件

  六、教学时间:1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激趣,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都很喜欢听故事,所以今天又带来了一个,想听吗?宋朝有个皇帝叫赵佶,他非常喜欢画画。每当选拔人才的时候,他常常会让前来考试的人根据他所出的一句诗画一幅画。有一次,他出了一句“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诗句。那些考生不是画了一片草地加上一朵红花,就是许多绿叶中插着一朵花。虽然他们的画也符合诗意,但皇帝没有一个满意的。但是,当他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不禁连声叫好。只见画上画着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一位少女穿着一身绿装在林子里荡秋千,只有那张小嘴是红红的。

  请问同学们,为什么皇帝刚开始不满意,当他看到最后一张画时又连声叫好呢?

  师:对,因为最后一幅画的作者想到了别人没想到的画法,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一个《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板题)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参照课文前面的提示语首先进行三读:(读准确、读流利、读感情)

  大屏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理解词意。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与同桌讨论解决。

  师:老师看大家已经把生词画出来了,请同学们看大屏上的词语,你能准确地读出来吗?

  大屏出示:召集 连绵不断 连绵起伏 半截

  恰好 若隐若现 恍然大悟 称赞

  师:谁愿意把这个故事读给大家听?

  师:刚才同学们都已经读了课文,有谁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看来同学们都很聪明,老师根据大家刚才讲的归纳整理了一下(大屏出示),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三、默读课文,分组讨论

  师:画师让三个徒弟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骆驼,看谁画的多。那么三个徒弟是怎么画的呢?倒底是谁画的多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并完成这个表格。

  1.小组讨论交流,完成表格。

  考题:

  徒 弟

  画 了什么

  自我感觉

  画师评价

  大徒弟

  二徒弟

  小徒弟

  2.小徒弟的画为什么得到画师的称赞?

  3.你们还有其他的办法也可以画出更多的骆驼吗?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学*成果?(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更多,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反而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却点头称赞呢?

  师:画师是怎么评价的?(显示画师的话:这不恰恰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变换句式)

  师:谁知道“若隐若现”是什么意思?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这样画有什么妙处?

  师:我们请一位同学来扮演画师,用“虽然……但是……”“不但……而且……”“因为……所以……”来评价三个徒弟的画好不好?

  师: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吗?

  师: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什么叫“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用“原来──”说话。

  师:让我们齐读课文,把你悟到的东西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

  师:如果你是大徒弟或二徒弟,你会对小徒弟说什么呢?谁来表演一下。

  3.你们还有其他的办法也可以画出更多的骆驼吗?

  师:同学们,课文中作者不急于告诉我们该怎样画出最多的骆驼,而是一步步地展示三个徒弟所画的画,让人迫不急待地往下读,最后揭开奥秘,说明小徒弟画的是最好的,这种写法是:设置悬念的写作手法。

  四、感悟道理、升华主题

  师:同学们,读了这个故事使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把你的感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好吗?

  师:同学们,通过这个故事后,其实大徒弟和二徒弟并不服气,纷纷要求师傅再出一道题,于是画师又出了这样一道题——深山藏古寺。假如是你你准备怎么画这幅画?可以小组同学商量一下。

  出示三个徒弟的画,分小组讨论点评,再指名点评。

  大徒弟:一座茂密的森林里画着一座寺庙.(深山有古寺)

  二徒弟:一座深山后露出寺庙的一个角(深山露古寺)

  小徒弟::一座深山,一道弯弯曲曲的石阶上,一个和尚挑着水(深山藏古寺)

  师:画师的小徒弟想到了别人没想到的事,你们*时是不是也有想到过别人没有想到过的事呢?或者谁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哪些课文是写想到别人没想到的事?

  师:其实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课下请同学们也收集一些创新故事,和同学们交流好吗?

  五、全文总结

  师:同学们,一张纸,即使画满了骆驼,也是有限的,而小徒弟不仅画法简洁,而且利用山路转弯,只画了两头行走的骆驼,意味深长,给人无限想象。这就是想别人没想到的,通过刚才的学*,我们知道了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在今后的学*、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动脑筋,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孩子。

  六、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第7自然段。

  2.搜集具有创新思维精神的故事。

  七、板书设计:

  12 想别人没想到的

  大徒弟 许多小骆驼 不满意

  二徒弟 许多骆驼头 不满意

  小徒弟 两只在山谷中走 称 赞(妙在创新)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自学生字词。

  (2)理解课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过程与方法:

  (1)以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2)通过自学,掌握生字词;通过诵读品味,合作学*,体会小徒弟为何会被画师称赞。;

  (3)通过对比探究,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4)通过拓展资料,丰富知识,扩大阅读面,体验创新。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课文中加深体会,明白要勇于开拓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所想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画师称赞小徒弟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难点: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师准备:挂图

  学生准备:

  1.预*课文。

  2.收集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课文

  同学们,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大家一定都知道吧。当他的小伙伴不慎掉入又大又深的水缸之中,其他的小朋友吓得束手无策,司马光却想到别人没想到的办法,让身处险境的小伙伴安然无恙,多么令人钦佩啊!今天我们再来学*一个这样的故事。

  (出示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事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反馈交流自学情况。

  三、随问题读文,重点研读小徒弟的画

  1、画师要考徒弟什么?读出相应的段落。(板书:画多)

  2、画师考得结果怎样?哪一句是写结果的?

  小黑板出示: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

  读一读,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三个徒弟各画了什么?为什么画师不满意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而对小徒弟的画却点头称赞?)

  3、根据问题研读课文:

  谁读懂了第一个问题?汇报一下:(指名汇报,相机朗读)

  ⑴大徒弟画了什么?要读出“多”要强调哪些字词?指名读(板书;很多小骆驼)

  ⑵二徒弟画了什么?从哪里看出多?(板书:许多骆驼头)

  ⑶三徒弟画了什么?读一读画的内容(板书:两只在山谷中走)

  小徒弟画得多吗?从哪里看出很少?(几条、一只、另一只)

  那么你们认为谁画得好呢?(生答小徒弟)看来同学们有画师一样的眼光。可大徒弟二徒弟明白吗?(不明白)

  从哪里看出来的?此时他俩可能会怎么想呢?(生想象说)

  4、比较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更多,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反而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画师却点头称赞?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四人小组讨论,然后交流)

  请你们当小画师来评评三位徒弟的画。

  5、画师是怎么评价的?(显示画师的话)

  ⑴读一读画师的话。

  ⑵理解“若隐若现”。

  ⑶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这样画有什么妙处?

  6、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吗?

  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个词看出来?

  什么叫“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

  7、小徒弟是怎样表现出骆驼多的?(板书:以少代多)

  8、齐读课文,把你悟到的东西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4

  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2、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

  教学准备:相关的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故事激趣,谈话导入

  1、教师讲故事:

  2、板书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学生齐读课题。

  3、交流读书经验。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反馈交流。课件出示下列句式,帮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

  画师让三个徒弟 ,看谁 。大徒弟 ,二徒弟 ,而三徒弟 ,却得到了画师的高度赞扬。

  请学生按照句式的提示自由发言,教师进行指导,主要让学生讲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 品读课文,感悟妙处

  1.画师要考徒弟什么?课文哪一段是写这个问题的,找出来读一读。指名读。

  2.画师考的结果怎样?哪一句是写结果的?

  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

  学生自由读这段话,思考:根据这段话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三个徒弟各画了什么?为什么画师不满意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而对小徒弟的话却点头称赞?)

  3.学生默读课文,根据问题在文中找一找,并用笔勾画出来。

  4.交流阅读感受,对比探究,重点感知三徒弟的画面。

  (1)大徒弟画的.什么?要读出多应强调哪些字词?指名读(板书:密密麻麻 很小很小)

  (2)二徒弟画了什么?从哪些字词看出多?指名答(板书:许许多多 果然)

  猜想:二徒弟可能画了多少只骆驼?

  (3)三徒弟是怎样画的?读一读相关的句子。指名读后提问:小徒弟画的多吗?哪里看出不多(板书:两只 一只 另一只)

  5.对比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的更多,为什么画师对他们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点头称赞?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你还有什么好办法画出更多的骆驼吗?

  四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6.理解画师的话,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1)读一读画师的话,指名读,齐读。

  (2)理解“若隐若现”(课件出示:若 要是;你;好像)应选择哪一个,连起来说说意思。

  (3)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画中那只若隐若现的骆驼有什么作用?(课件出示小徒弟的画)学生发言后再齐读画师的话。

  (4)从大徒弟和二徒弟的反应中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了吗?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理解“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用“原来……”练*说话。

  (5)教师小结:虽然大徒弟和二徒弟画的骆驼比较多,但是他们画的骆驼数毕竟是有限的。而小徒弟却用有限的两只骆驼代表了无限的可能,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因此,他的画才会得到师傅的赏识。

  四、拓展延伸,丰富认识

  引言: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

  1、《踏花归来马蹄香》:

  你从哪里看出这个人的画很有创意?他是怎么表现出香的?

  2、联系实际:你有没有听到过类似的故事?你有没有想到别人没想到的事?

  五、考考你

  1、导语:讲了这么多创新的故事,老师也想考考你们有没有创新思维。我们也来“画骆驼”,比比谁画得骆驼多。

  2、每人在白纸上画,而后交流。

  3、总结:创新的头脑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要想拥有创新的头脑,我们应该怎么做?(*时多动脑筋,多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六、板书设计:

  想别人没想到的

  大徒弟 许多小骆驼

  画师 二徒弟 许多骆驼头

  小徒弟 两只在山谷中走 以少代多(妙)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5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3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

  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句话。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课文

  宋朝有个皇帝叫赵佶,他很喜欢画画,常常出一句诗,让前来考试的人画画,以此来选拔人才。有一次,他出了一句“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诗句。那些考生不是画了一片草地加上一朵红花,就是许多绿叶中插着一朵花。虽然他们的画也符合诗意,但宋徽宗没有一个满意。但他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不禁连声叫好。只见画上画着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一位少女穿着一身绿装在林子里荡秋千,只有那张小嘴是红红的。

  请问,宋徽宗刚开始为什么不满意?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为什么又连声叫好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古时候,有一位的画师要考考他的三位徒弟,他让徒弟们在同样大小的纸上画骆驼,看谁画的多。结果是,纸上画骆驼最少的徒弟却受到了画师的称赞,想知道是为什么吗?下面我们就学*这个故事——《想别人没想到的》。

  二、自读课文,粗知大意

  1、自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认读词语,纠正读音。

  (课件出示)

  zhào luò tuo mián qǐ fú ruò

  召集骆驼连绵不断起伏若隐若现

  3、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召集:招呼集合在一起

  连绵不断:绵,延续不断。文中指山峰一座连一座,不间断。

  起伏:伏,低下去。文中指山峰有高有低。

  若隐若现:若,如,像。隐,不显露。现,显露。文中指群山中的骆驼有时看得清楚,有时又看不清,看不清究竟有多少只

  4、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然后用简练的语言叙述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课件出示填空练*)

  故事的起因:(画师)要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经过:大徒弟(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二徒弟(画的是许许多多的骆驼的头),小徒弟(画了一只骆驼从山中走出来,另一只骆驼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结果:(小徒弟)的画得到了画师的称赞。

  三、讨论交流,领会内涵

  故事的`结果真让人感到意外,想知道为什么小徒弟的画能得到画师的称赞吗?

  1、指名读大徒弟画的内容,你来帮大徒弟说一说绘画构思。

  (要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尽可能多的骆驼,“我”的想法就是把骆驼画的小一点,这样就能在纸上多画骆驼了)

  大徒弟的想法最简单,也是常人的想法

  2、指名读二徒弟画的内容,他的想法好在哪?

  (二徒弟的方法和大徒弟的相比,有一定的进步,他用骆驼的头来代表整个骆驼,这样他画的骆驼数就比大徒弟多了)

  大徒弟和二徒弟究竟可以画多少只骆驼?

  (无论大徒弟还是二徒弟,他们画的骆驼毕竟受到纸张的限制,骆驼的数量是有限的。)

  他们俩的画法有什么缺陷?

  (无论是画骆驼,还是画骆驼头,太麻烦,要花费很长时间)

  3、那么,小徒弟画了什么,好在哪?指名读小徒弟画的内容。

  (小徒弟只画了一只完整的骆驼和一只不完整的骆驼。)

  读读画师说的话,你有哪些收获?

  (小徒弟的办法之所以好,是因为他用有限的两只骆驼代表了无限的可能,谁也说不清楚究竟有多少只骆驼,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小徒弟思考的角度和别人不一样,是想别人想不到的事。)

  如果让你画,你想怎么样画?

  (可以画许多骆驼的脚印……)

  四、广泛思考,课外延伸

  通过刚才的学*,我们知道了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在今后的学*、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动脑筋,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孩子。

  引言: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再来学一篇。

  ⑴<<踏花归来马蹄香>>

  你从哪里看出这个人的画很有创意?他是怎么表现出香的?

  ⑵引言:关于赵佶皇帝以诗做画的故事还有许多,比较有名的还有这一篇。有一次,他出了一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

  下面四幅图,哪一幅最适合"深山藏古寺"的画面,为什么?

  第一幅:一座深山前画着一座寺庙。(深山有古寺)

  第二幅:一座深山(深山无古寺)

  第三幅:一座深山后露出寺庙的一个角(深山露古寺)

  第四幅:一座深山,一道弯弯曲曲的石阶上,一个和尚挑着水(深山藏古寺)

  下面,老师给大家留一个思考题:画风,你将怎样画呢?

  总结道理:创新的头脑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要想拥有创新的头脑,我们应该怎么做?(*时多动脑筋,多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五、板书

  12想别人没想到的

  大徒弟——用细笔画满

  二徒弟——画许多头

  小徒弟——只画山、一头骆驼——画师满意

  (动脑、创新)

  六、课堂练*

  1、照样子,写词语。

  密密麻麻:

  若隐若现:

  2、补充词语。

  连绵()自()为()()大悟

  情()禁若()若()惊()鸟

  3、按要求写句子。

  (1)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改成陈述句)

  (2)少先队员应该助人为乐。(改成反问句)

  (3)草地上开满花。(扩句)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合作学*,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诵读品味,体会小徒弟为何会被画师称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课文中加深体会,明白要勇于开拓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所想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学*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础,在阅读方面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但部分内容还需老师指导。本课内容较简单,但让学生真切体会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却并不容易。因此,本课设计本着“把语文课上到学生心里”的追求目标,努力体现三个“基于”:一是基于学生,二是基于文本,三是基于生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画师称赞小徒弟的原因。

  【教学难点】 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

  教学过程

  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

  【导入】故事导入

  一、故事激趣,导入课文

  宋朝有个皇帝叫赵佶,他很喜欢画画,常常出一句诗,让前来考试的人画画,以此来选拔人才。有一次,他出了一句“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诗句。那些考生不是画了一片草地加上一朵红花,就是许多绿叶中插着一朵花。虽然他们的画也符合诗意,但宋徽宗没有一个满意。但他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不禁连声叫好。只见画上画着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一位少女穿着一身绿装在林子里荡秋千,只有那张小嘴是红红的。

  请问,宋徽宗刚开始为什么不满意?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为什么又连声叫好呢?

  活动2

  【讲授】自由读文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做出标记,自己想办法解决,解决不了的举手询问老师。

  这些词语可能是:连绵不断、若隐若现、恍然大悟

  (意图:落实第一个教学目标。学生是学*的主人,能让他们自己完成的任务教师一定不要过多插手。对生字词的学*,学生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也掌握了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理解词语的方法,因此,让学生自己解释生词是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也是对已有能力的巩固运用。)

  2、学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是一篇选学课文。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反馈交流。

  三、自读读文,重点研读小徒弟的画

  1、画师要考徒弟什么?读出相应的段落。(板书:画多)

  2、画师考得结果怎样?哪一句是写结果的?

  屏幕显示: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

  读一读,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三个徒弟各画了什么?为什么画师不满意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而对小徒弟的画却点头称赞?)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这些问题自己去找一找。

  3、根据问题研读课文:

  ⑴大徒弟画了什么?要读出“多”要强调哪些字词?指名读(板书;很多小骆驼)

  ⑵二徒弟画了什么?从哪里看出多?(板书:许多骆驼头)

  ⑶三徒弟画了什么?读一读画的内容(板书:两只在山谷中走)

  小徒弟画得多吗?从哪里看出很少?(几条、一只、另一只)

  4、比较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课件显示三幅画)

  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更多,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反而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画师却点头称赞?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

  画师是怎么评画的呢?老师故意把画师的话隐去,请你们当小画师用“虽然……但是……”“不但……而且……”“因为……所以……”来评评三位徒弟的画,把画师的话补充完整。

  5、画师是怎么评价的?(显示画师的话)

  ⑴读一读画师的话。

  ⑵理解“若隐若现”。

  课件显示:“若”的意思:①要是;②你;③好像。应选择哪一种?连起来说意思。

  ⑶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

  6、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吗?

  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个字看出来?

  什么叫“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用“原来──”说话。

  7、小徒弟是怎样表现出骆驼多的?(板书:以少代多)

  8、齐读课文:

  下面,把你悟到的东西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

  活动3

  【活动】拓展

  四、拓展延伸

  引言: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再来学一篇。

  1、《踏花归来马蹄香》:

  2、说说你收集来的有关创新的故事:

  你有没有听到过类似的故事?或者你有没有想到别人没想到的事?

  活动4

  【测试】检测

  【检测评价】

  1、导语:讲了这么多创新的故事,老师也想考考你们有没有创新思维。我们也来“画骆驼”,比比谁画得骆驼大。

  启发:课文中,小徒弟是用“以少代多”的方法赢得了称赞,现在我们要画大,我们可以用──“以小衬大”的方法来表现。

  2、每人在白纸上画,而后交流。

  3、总结道理:创新的头脑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要想拥有创新的头脑,我们应该怎么做?(*时多动脑筋,多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7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懂得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能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并树立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感悟小徒弟以少代多的画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难点

  用“虽然……但是……”来评价三位徒弟的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人一张白纸

  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一、故事激趣,导入课文

  宋朝有个皇帝叫赵佶,他很喜欢画画,常常出一句诗,让前来考试的人画画,以此来选拔人才。有一次,他出了一句“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诗句。那些考生不是画了一片草地加上一朵红花,就是许多绿叶中插着一朵花。虽然他们的画也符合诗意,但宋徽宗没有一个满意。但他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不禁连声叫好。只见画上画着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一位少女穿着一身绿装在林子里荡秋千,只有那张小嘴是红红的。

  请问,宋徽宗刚开始为什么不满意?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为什么又连声叫好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这是一篇选学课文。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反馈交流

  三、随题读文,重点研读小徒弟的画

  1、画师要考徒弟什么?读出相应的段落。(板书:画多)

  2、画师考得结果怎样?哪一句是写结果的?屏幕显示: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读一读,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三个徒弟各画了什么?为什么画师不满意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而对小徒弟的画却点头称赞?)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这些问题自己去找一找。

  3、根据问题研读课文

  (1)、大徒弟画了什么?要读出“多”要强调哪些字词?指名读(板书;很多小骆驼)

  (2)、二徒弟画了什么?从哪里看出多?(板书:许多骆驼头) (3)、三徒弟画了什么?读一读画的内容(板书:两只在山谷中走)小徒弟画得多吗?从哪里看出很少?(几条、一只、另一只)

  4、比较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课件显示三幅画)

  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更多,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反而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画师却点头称赞?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画师是怎么评画的呢?老师故意把画师的话隐去,请你们当小画师用“虽然……但是……”“不但……而且……”“因为……所以……”来评评三位徒弟的画,把画师的话补充完整。

  5、画师是怎么评价的?(显示画师的话)

  ⑴读一读画师的话

  ⑵理解“若隐若现”课件显示:“若”的'意思① 要是 ② 你 ③好像应选择哪一种?连起来说意思。

  ⑶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

  6、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吗?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个字看出来?什么叫“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用“原来——”说话

  7、小徒弟是怎样表现出骆驼多的?(板书:以少代多)

  8、齐读课文,把你悟到的东西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

  四、拓展内容

  引言: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再来学一篇。

  ⑴《踏花归来马蹄香》 你从哪里看出这个人的画很有创意?他是怎么表现出香的?

  ⑵引言:关于赵佶皇帝以诗做画的故事还有许多,比较有名的还有这一篇。有一次,他出了一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 下面四幅图,哪一幅最适合"深山藏古寺"的画面,为什么?

  第一幅:一座深山前画着一座寺庙.(深山有古寺)

  第二幅:一座深山(深山无古寺)

  第三幅:一座深山后露出寺庙的一个角(深山露古寺)

  第四幅:一座深山,一道弯弯曲曲的石阶上,一个和尚挑着水(深山藏古寺)

  (3)说说你收集来的有关创新的故事 ,你有没有听到过类似的故事?或者你有没有想到别人没想到的事?

  五、考考你

  1、导语:讲了这么多创新的故事,老师也想考考你们有没有创新思维。我们也来“画骆驼”,比比谁画得骆驼大。 启发:课文中,小徒弟是用“以少代多”的方法赢得了称赞,现在我们要画大,我们可以用——“以小衬大”的方法来表现。

  2、每人在白纸上画,而后交流

  3、总结道理:创新的头脑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要想拥有创新的头脑,我们应该怎么做?(*时多动脑筋,多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8

  一、设计理念:

  提倡个性化学*,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思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阐述教学过程时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

  《想别人没想到的》一课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了画师收了三个徒弟,他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多,三个徒弟画了不同的画,只有小徒弟得到了师傅的称赞。这篇课文故事性强,文字浅显,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阅读和理解。为了体现略读教学特点,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主学*。围绕着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这一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让学生将精读课文中所学*的分段、理解课文等语文基本功,用于本课的阅读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

  二、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2、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感悟小徒弟以少代多的画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难点:用“虽然……但是……”来评价三位徒弟的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1、同学们,喜欢脑筋急转弯吗?下面老师就来考考大家吧,全世界各国之间通用的话是什么?(答案:电话)我再出示一道题:狼来了(打一水果)。(答案:杨桃)通过回答这两个问题,告诉大家:“有时,思考问题要换一个角度,想别人没想到的。”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同学们看一看文中的阅读提示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学这篇课文?

  2、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 反馈交流

  (三)随题读文,重点研读小徒弟的画

  1、 画师要考徒弟什么?读出相应的段落。(板书:画多)

  2、 画师考得结果怎样?哪一句是写结果的?

  3、 屏幕显示: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

  4、 读一读,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三个徒弟各画了什么?为什么画师不满意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而对小徒弟的画却点头称赞?)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这些问题自己去找一找。

  5、 根据问题研读课文

  (1)大徒弟画了什么?要读出“多”要强调哪些字词?指名读(板书;很多)

  (2)二徒弟画了什么?从哪里看出多?(板书:许多)

  (3)小徒弟画了什么?读一读画的内容(板书:两只)

  (4)小徒弟画得多吗?从哪里看出很少?(几条、一只、另一只)

  6、比较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更多,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反而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画师却点头称赞?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

  7、画师是怎么评价的?(显示画师的话)

  ⑴读一读画师的话

  ⑵理解“若隐若现”

  ⑶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

  ⑷理解“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的意思。

  ⑸学着画师的口气,用“虽然……但是”评价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

  8、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吗?

  9、小徒弟是怎样表现出骆驼多的?(板书:以少代多)

  10齐读画师的话(用欣赏、赞美的语气)

  11、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个词看出来?

  12、什么叫“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用“原来——”说话

  (四)拓展延伸

  1、引言:宋代的赵佶皇帝喜欢以诗做画。有一次,他出了一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课件出示:

  下面四幅图,哪一幅最适合深山藏古寺的画面,为什么?

  第一幅:一座深山前画着一座寺庙.(深山有古寺)

  第二幅:一座深山(深山无古寺)

  第三幅:一座深山后露出寺庙的一个角(深山露古寺)

  第四幅:一座深山,一道弯弯曲曲的石阶上,一个和尚挑着水(深山藏古寺)

  2、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中,也有像小徒弟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事吗?

  在生活中,你也想到过别人没想到过的事情吗,联系实际想一想,说一说。

  (五)总结道理:

  创新的头脑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要想拥有创新的头脑,我们应该怎么做?(*时多动脑筋,多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五、板书设计:

  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大徒弟 很多

  二徒弟 许多

  小徒弟 两只

  以少代多 (妙)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9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2、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向别人没想到的”这样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根据自学提示,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边读边想,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用笔画出三个徒弟各是怎样画的句子。

  3、说说小徒弟的`一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二、汇报交流

  1、 同桌互相检查

  2、指旬读,想机指导读流利。

  交流思考问题: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说说为什么师父夸小徒弟画得好?好在哪里? (根据交流,重点读师父说的话,体会好在哪里?)

  三、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读好三徒弟各是怎么画的,以及师父的话。 四、总结,随文阅读

  总结:一张纸,即使画满了骆驼,也是有数的,两小徒弟不公画法简洁,而且利用山路转弯,只画了两头行走的骆驼,意味深长,给人无限想象。这就是想别人没想到的,只有这样,才会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创新。你通过读书或在生活中发现还有没有这样的事?(自主谈,教师也交流自己知道的事)

  随文阅读《踏花归去马蹄香》,画一画,看看谁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五、课外拓展。

  课外收集一个这样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把课文中的事像画师那样考考家人,看他们谁想得更妙。

  【教学评价方案】

  1 达标测评

  参评人数( )

  注:表内【人数】为达标人数。

  2 教学反思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若隐若现”、“恍然大悟”等词语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意识和能力。

  过程与方法:

  ①以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兴趣,导入课文内容。

  ②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文本对话,感悟课文内容。

  ③通过对比探究,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④通过拓展资料,丰富知识,扩大阅读面,体验创新。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能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并树立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认真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

  感悟小徒弟以少代多的画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出示一张白纸)同学们,如果要让你们在这么大一张纸上画尽可能多的骆驼,你会怎样画?(学生自由作答)

  2.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画师的三个徒弟是怎么画的。(板书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齐读课题。)

  二、学*课文

  1.按自学提示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同桌合作,识记字形,理解词意。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与同桌讨论解决。

  2.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学*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学*情况。指名读,齐读。(小黑板出示)

  召(zhào)集骆(luò)驼(tuo)连绵(mián)起伏(fú)若(ruò)隐若现恰(qià)好

  (2)生交流词意,掌握字形。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1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自学生字词。

  (2)理解课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过程与方法:

  (1)以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2)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自学,掌握生字词;通过诵读品味,合作学*,体会小徒弟为何会被画师称赞。;

  (3)通过对比探究,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4)通过拓展资料,丰富知识,扩大阅读面,体验创新。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课文中加深体会,明白要勇于开拓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所想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画师称赞小徒弟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难点: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预*课文。

  2.收集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课文

  课件出示:(故事连连看一)宋朝有个皇帝叫赵佶,他很喜欢画画,常常出一句诗,让前来考试的人画画,以此来选拔人才。有一次,他出了一句“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诗句。那些考生不是画了一片草地加上一朵红花,就是许多绿叶中插着一朵花。虽然他们的画也符合诗意,但宋徽宗没有一个满意。但他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不禁连声叫好。只见画上画着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一位少女穿着一身绿装在林子里荡秋千,只有那张小嘴是红红的。

  请问,宋徽宗刚开始为什么不满意?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为什么又连声叫好呢?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同学们按自学提示初读课文。

  课件出示:(故事连连看二)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同桌合作,识记字形,理解词意。

  (3)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与同桌讨解决。

  2.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学*有困难的学生。

  3.反馈交流自学情况。

  课件出示:

  (1)交流词意,掌握字形。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随问题读文,重点研读小徒弟的画

  1、画师要考徒弟什么?读出相应的段落。(板书:画多)

  2、画师考得结果怎样?哪一句是写结果的?

  课件显示: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

  读一读,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三个徒弟各画了什么?为什么画师不满意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而对小徒弟的画却点头称赞?)

  3、根据问题研读课文:

  谁读懂了第一个问题?汇报一下:(指名汇报,相机朗读)

  ⑴大徒弟画了什么?要读出“多”要强调哪些字词?指名读(板书;很多小骆驼)

  ⑵二徒弟画了什么?从哪里看出多?(板书:许多骆驼头)

  ⑶三徒弟画了什么?读一读画的内容(板书:两只在山谷中走)

  小徒弟画得多吗?从哪里看出很少?(几条、一只、另一只)

  4、比较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课件显示三幅画

  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更多,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反而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画师却点头称赞?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四人小组讨论,然后交流)

  请你们当小画师用“虽然……但是……”评评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用“不但……而且……”“因为……所以……”来评评小徒弟的画。

  5、画师是怎么评价的?(显示画师的话)

  ⑴读一读画师的话。

  ⑵理解“若隐若现”。

  课件显示:“若”的意思:

  ①要是;

  ②你;

  ③好像。

  应选择哪一种?连起来说意思。

  ⑶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这样画有什么妙处?

  6、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吗?

  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个字看出来?

  什么叫“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用“原来──”说话。

  7、小徒弟是怎样表现出骆驼多的?(板书:以少代多)

  8、齐读课文,把你悟到的东西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

  9、课件出示:你还有其他办法画出更多的骆驼吗?

  四、拓展内容

  引言: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再来学一篇。

  课件出示:(故事连连看三)《踏花归来马蹄香》:

  你从哪里看出这个人的画很有创意?他是怎么表现出香的?

  课件出示:说说你收集来的`有关创新的故事:

  你有没有听到过类似的故事?(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或者你有没有想到别人没想到的事?

  五、拓展练*

  1、导语:这一单元讲了这么多的故事,我们也来练*写个故事吧。

  2、课件出示:(故事连连看四)《十里蛙声出山泉》的画及简介

  启发:课文中,作者是怎样把一个故事写得引人入胜的呢?。

  3、每人在本上写故事,而后交流。

  4、总结全文

  通过刚才的学*,我们知道了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在今后的学*、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动脑筋,多想别人没想到的事,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孩子。

  板书设计

  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不满意)大徒弟,许多小骆驼

  画师(不满意)二徒弟,许多骆驼头

  (称赞)小徒弟,两只在山谷中走(妙在创新)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12

  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教育学生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

  学*重点:

  学*他人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

  学*时间:

  一课时

  学*过程:

  一、根据自学提示,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边读边想,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用笔画出三个徒弟各是怎样画的句子。

  3、说说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二、汇报交流

  1、同桌互相检查

  2、指旬读,想机指导读流利。

  交流思考问题: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说说为什么师父夸小徒弟画得好?好在哪里?

  (根据交流,重点读师父说的话,体会好在哪里?)

  三、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读好三徒弟各是怎么画的,以及师父的话。

  四、总结,随文阅读

  总结:一张纸,即使画满了骆驼,也是有数的,两小徒弟不公画法简洁,而且利用山路转弯,只画了两头行走的骆驼,意味深长,给人无限想象。这就是想别人没想到的,只有这样,才会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创新。你通过读书或在生活中发现还有没有这样的事?(自主谈,教师也交流自己知道的事)

  随文阅读《踏花归去马蹄香》,画一画,看看谁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踏花归去马蹄香(写作趣谈)

  伍玉成

  宋朝时候,有一次画院招考。考试是命题作画,题目是一句古诗:“踏花归去马蹄香”。

  考场上安静极了,应考者都在认真思索。有的认为诗句的`重点在“踏花”二字。于是就画了一些花瓣,让一青年骑着马在花瓣上行走。他想这不正是踏花么?表现了那春游之后的愉快心情。

  有的在分析之后,觉得重点是在“马”上。踏花也好,归去也好,马蹄也好,都离不开“马”。于是就精心地画了一匹骏马,一青年骑在马上从花丛中疾驰,显得很有气势。

  也有的人琢磨“马蹄”应是重点,因此在画纸上突出那腾空的马蹄,并在“马蹄”旁画着纷飞的花瓣。他想花瓣都被扬了起来,马蹄还不会“香”么!

  众多的应考者中,只有一位画得很特别。他的画卷上根本没画花瓣。他画的是:夕阳西下之时,一位英俊少年骑在一匹骏马上。马在奔腾着,马蹄高高扬起,一些蝴蝶紧紧地追逐着,在马蹄的周围飞舞。

  考生交卷后,考官一张张评选。当他看到那张蝴蝶纷飞的画卷时,就会心地笑了。这张画被评为。

  为什么呢?考官作了一番评说,应考者也都非常佩服。

  这考生的成功,关键在于他仔细地分析了题目,全面领会了诗句的含义,并找到了体现题意的巧妙的方法。

  画题中的“踏花、归去、马蹄”都是具体的事物,容易用图形表现,所以一般人都在这表面上下功夫。而题中的重点在“香”字上。这“香”是一种感觉,凭嗅觉所得,而绘画是让人从视觉上感受。如何在画面上体现出“马蹄香”来就很不容易了。让马踏花瓣太表面、也太直接了,也难突出那“香”味。用蝴蝶来烘托真是想法新颖。蝴蝶为什么追逐马蹄呢?不正是体现“马蹄”的香么。这“香”不是直接画出来的,而是观画者很自然能想到的,所感受到的。

  写作也是一样,作文之初要仔细分析题意,这就是审题。它是动笔的基础。然后精心地构思,寻找体现题意的表现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写出符合题目要求的好文章。

  一、读一读,写一写。

  召集骆驼得意称赞群山

  连绵起伏若隐若现恍然大悟

  二、照样子,写一写。

  密密麻麻()()()

  整理整理()()()

  三、不改变原意,把下面句子换个说法

  1、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2、画师把三个徒弟召集在一起。

  3、怎么能这样做?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1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自学生字词。

  (2)理解课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合作学*,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诵读品味,体会小徒弟为何会被画师称赞。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课文中加深体会,明白要勇于开拓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所想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画师称赞小徒弟的原因。

  教学难点:

  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写有生字词、自学提示的小黑板。

  2.收集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

  3.布置学生预*课文。

  学生准备

  1.预*课文。

  2.收集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出示一张白纸)同学们,如果要让你们在这么大一张纸上画尽可能多的骆驼,你会怎样画?(学生自由作答)

  2.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画师的三个徒弟是怎么画的。(板书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齐读课题。)

  二、学*课文

  1.按自学提示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同桌合作,识记字形,理解词意。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与同桌讨论解决。

  2.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学*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学*情况。指名读,齐读。(小黑板出示)

  召(zhào)集骆(luò)驼(tuo)连绵(mián)起伏(fú)若(ruò)隐若现恰(qià)好

  (2)生交流词意,掌握字形。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再读课文,分组讨论:

  (1)三个徒弟的画分别是什么样的?

  (2)你觉得谁画得最棒?为什么?

  (3)从三个徒弟的画中,你体会到什么?

  5.学生读课文,讨论。

  6.学生汇报。

  7.说得真棒!谁能读一读画师的话,看谁读得最像,最有感情。

  8.指名读,师生评价。齐读。

  三、拓展延伸

  1.你们*时是不是也有想到过别人没有想到过的`事?

  2.你还知道哪些想过别人没有想到的故事?

  四、总结全文

  通过刚才的学*,我们知道了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在今后的学*、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动脑筋,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孩子。

  五、作业设计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试一试,在一张白纸上怎样画出最多的花?

  板书设计:

  12想别人没想到的

  大徒弟——用细笔画满

  二徒弟——画许多头

  小徒弟——只画山、一头骆驼——画师满意

  (动脑、创新)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14

  1. 、三徒弟画了什么?读一读画的内容(板书:两只在山谷中走)

  小徒弟画得多吗?从哪里看出很少?(几条、一只、另一只)

  2、比较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更多,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反而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画师却点头称赞?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

  师:现在请你们当小画师,用“虽然……但是……”、“因为……所以……”来评评三位徒弟的画,把画师的话补充完整。

  3、师:是啊,你们评价的真好。你们把画师想说的话都说出来了。

  (显示画师的话:你们看这幅画,画上虽然只有两只骆驼,但它们在连绵起伏的群山里走着,若隐若现,谁也说不清会从山谷里走出多少只骆驼,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⑴读一读画师的话

  ⑵理解“若隐若现”

  ⑶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

  4、反问句的改写。

  5、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吗?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个字看出来?(生:恍然大悟)什么叫“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生用“原来——”说话)。

  6、小徒弟是怎样表现出骆驼多的?(板书:以少代多)

  7、齐读课文

  下面,把你们悟到的东西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

  (四)、拓展内容

  引言: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

  ①故事:宋太祖赵匡胤开国以后,特别设立了翰林书画院,并用考画来取仕。有一年,考画的`内容是“踏花归来马蹄香”。这里的“花”、“归来”、“马蹄”都好表现,唯有“香”是无形的东西,用画很难表现,这就得让考生们动一动脑筋了。有的画是骑马人踏春归来,手里捏一枝花;有的还在马蹄上画上沾着的几片花瓣。只有一位考生画了几只蝴蝶绕着马蹄翻飞。显然是马儿踏花归来,马蹄上花香犹存,才招引来了蝴蝶。主考官见了十分欣喜,当众表扬了他。

  ②说说你收集来的有关创新的故事

  你有没有听到过类似的故事?(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爱迪生救妈妈、鲁班造锯)

  (五)、考考你

  1、导语:讲了这么多创新的故事,老师也想考考你们的创新能力,我们也来“画花”,比比谁画得花多。

  启发:课文中,小徒弟大胆的创新赢得了画师称赞,希望同学们多动脑筋,用最巧妙的方法画出最多的花。

  2、每人在白纸上画,而后交流。

  3、总结: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在今后的学*、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动脑筋,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孩子。

  (六)作业:配套练*册。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1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3

  教学难点:2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读课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今天请同学们自己来读懂这篇课文。

  二、回忆学法、自学课文

  想想读懂一篇的步骤是什么?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2、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围绕问题读课文,理解课文。

  4、感情朗读,谈体会

  三、反馈

  1、同桌互读

  2、抽生读,检测读音

  3、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从前,有位画师叫他的三个徒弟画很多的骆驼,大徒弟画了许多骆驼,二徒弟画了许多骆驼的头,小徒弟只在山间画了

  两头骆驼,却得到了师傅的赞扬的`事。)

  4、为什么小徒弟会得到师傅的赞扬呢?

  (因为他思维独特,想到了别人没想到的,有创新能力。所以受到赞扬。)

  5、联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篇课文,有何想法?

  6、分角色表演。

  四、小结


《想别人没想到的》说课稿 (菁华3篇)(扩展6)

——语文《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范文十份

  语文《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 1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创新似乎成了一个永恒的话题,怎样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创新精神呢?我觉得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是我在听了《想别人没想到的》一课的课堂教学后所想到的。

  这堂课中,执教老师能十分注重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力求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无论是课前的导入“脑筋急转弯”后,教师问“你是怎么思考的”,还是教学之重点的突破“画师是怎样评价三个徒弟的画的;为什么小徒弟的画画得最好”?这些问题都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教师也力求“授之以渔”。

  但是,我觉得三年级的学生对思维方式的了解还不够,如在课前导入后教师问学生:“你是怎么知道脑筋急转弯的答案的?你是怎么思考的?”学生有的说是书上看到过,有的说是瞎猜的,有的说是别人告诉的……这些话都说明学生对思维方式还缺少一些认识,此时,教师可介绍一些方法,如多角度思考(可换位、逆向、侧向思考),不按常规去思考等,真正授之以渔。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去收集一些有关智力开发的故事,想想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

  又如,在评析三个徒弟三副画的时候,可以抓住三个徒弟不同的思考问题的方式而导致不同的结果来展开讨论。教师可问:三个徒弟拿到师傅的.考题后,是怎么想的呢?让学生写写说说三个徒弟的想法,体会大徒弟和二徒弟只想到“多”,而小徒弟想到了“数不尽”,别出心裁,想别人没想到的。

  课外收集一些思维方式的知识或有关的故事,这体现了学科的整合,促使学生综合性学*,更有助于学生拓展思维,即使这些方法对学生来说当时不是很理解,但只要“授之以渔”,总有一天,学生能学会“捕鱼”。

  语文《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 2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述的是一位老师要考考三位徒弟的画艺,看谁能在同样大小的一张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大徒弟,想了想在纸上画满了密密麻麻的小骆驼。二徒弟比大徒弟有了进步,在纸上画了许多骆驼头。小徒弟则在纸上画了几条弯弯曲曲的线,表示连绵起伏的山峰,还画了两只骆驼,一只骆驼在山路上走着,另一只骆驼却只露出一个脑袋和半截身子。可以看出前两位徒弟在纸上画的骆驼是可以数出来的,是有限的。而小徒弟的画面上虽然只有两只骆驼,但他却给我们留下了空白,也许那只骆驼的后面还跟着无数只骆驼,这是以少代多,是无限的。

  这篇课文故事性强,文字浅显,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阅读和理解。在教学时我主要是指导学生自学。在教学中,我始终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学生学法的培养。读文之前,我引导学生通过回顾略读课文的自学方法使其明确该如何去自学之后再放手让学生自主学*,紧接着是检查他们对字词的掌握情况,接着是让他们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给以提示该如何去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最后就是围绕着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这一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学生将精读课文中所学*的自学方法、理解课文等语文基本功,用于了本课的阅读实践中,逐步培养了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

  文中,画师评画是全文的重点。在挖掘教材时,我把它设计成一个思维训练点,故设疑问: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多,为什么画师对他们两个人的画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加以称赞呢?而后,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这三幅画,自己去体验小徒弟画的妙处。通过引领学生把握三徒弟的画为什么与众不同,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想别人没想到的”的.深层意义。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才,锻炼学生的语言智能,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还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究的能力,使他们的思维上升到一个新的 高度。

  拓展延伸部分,我先以曹冲称象去加深学生对课文主题思想的理解,这一环节不仅在于抛砖引玉,更在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为紧接着让他们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我们身边的“想别人没想到的”有关创新的事例,体会故事中的道理的重要性,旨在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的说来我这堂课还有许多败笔,如对学生的引导不够;在教学重点这块显得有些匆忙,拓展延伸这块也没进行完就下课了;板书不是很规范等。我将本着虚心请教的心态继续努力。

  语文《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 3

  教学本文,指导预*时,我让学生自主了解了本文主要内容,根据内容查找资料,从同学们的作业反馈意见可以看出,文中内容的理解对于学生来说不是一件难事,也因为本文本身就是一片略读课文。但从查找的资料看出,学生时查找了很多名画,却没有理解到文照所讲的作画时构思之妙。于是,我做了调整,抓住了拓展来理解课文。因为俗话说:“不懂是因为见的少,见得多了就懂了。”于是,在理解本文的基础上,我出示了 “深山藏古寺”一画,让学生先谈自己的理解,怎么画这幅画,然后出示名家作品,再次对名家作品进行分析,带领孩子们在“藏”上下功夫。接着出示了“踏花归来马蹄香”,让同学们理解如何表现“香”,通过观察名画,学生还谈出了如何画“风”。

  最后,我留给同学们的作业是如何表现在一张纸上划出更多的人.留这个作业的目的是再次考察同学对课文中所讲的.如何把握主题,如何去想得更妙,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力。

  另外,本文中还有一个还重要的作业,理解小伙伴的话,在理解课文时,我们回忆了“曹冲称象”的故事。让同学们回忆还有哪些这样的故事。

  语文《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 4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一篇略读课文。

  这篇课文故事性强,文字浅显,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阅读和理解。在教学时我主要是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同桌合作来完成。在教学中,我始终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自主学*。读文之前,我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进行质疑,再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启发学生再次提出自己的问题,组织学生围绕一定的学*任务进行合作学*,并围绕着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这一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学生将精读课文中所学*的分段、理解课文等语文基本功,用于了本课的阅读实践中,逐步培养了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

  文中,画师评画是全文的重点。在挖掘教材时,我把它设计成一个思维训练点,故设疑问: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多,为什么画师对他们两个人的画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加以称赞呢?而后,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这三幅画,自己去体验小徒弟画的妙处,然后引导学生用“虽然……但是……”“不但……而且……”来说一说这三幅画。通过多层面感悟引领学生把握三徒弟的画为什么与众不同,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想别人没想到的”的深层意义。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才,锻炼学生的语言智能,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还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究的能力,使他们的思维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拓展延伸部分,先要学生为“深山藏古寺”诗句选择一幅最适合的'图画,并让学生品评画妙在何处,想象当自己是当时的画师又会怎样画?然后请学生说说收集的有关创新的故事。这一环节不仅在于抛砖引玉,更在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最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故事中的道理的重要性,旨在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语文《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 5

  教学本文,指导预*时,我让学生自主了解了本文主要内容,根据内容查找资料,从同学们的作业反馈意见可以看出,文中内容的理解对于学生来说不是一件难事,也因为本文本身就是一片略读课文。但从查找的资料看出,学生时查找了很多名画,却没有理解到文照所讲的作画时构思之妙。于是,我做了调整,抓住了拓展来理解课文。因为俗话说:“不懂是因为见的少,见得多了就懂了。”于是,在理解本文的基础上,我出示了 “深山藏古寺”一画,让学生先谈自己的理解,怎么画这幅画,然后出示名家作品,再次对名家作品进行分析,带领孩子们在“藏”上下功夫。接着出示了“踏花归来马蹄香”,让同学们理解如何表现“香”,通过观察名画,学生还谈出了如何画“风”。

  最后,我留给同学们的作业是如何表现在一张纸上划出更多的人.留这个作业的目的是再次考察同学对课文中所讲的`如何把握主题,如何去想得更妙,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力。

  另外,本文中还有一个还重要的作业,理解小伙伴的话,在理解课文时,我们回忆了“曹冲称象”的故事。让同学们回忆还有哪些这样的故事。

  语文《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 6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述的是一位老师要考考三位徒弟的画艺,看谁能在同样大小的一张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大徒弟,想了想在纸上画满了密密麻麻的小骆驼。二徒弟比大徒弟有了进步,在纸上画了许多骆驼头。小徒弟则在纸上画了几条弯弯曲曲的线,表示连绵起伏的山峰,还画了两只骆驼,一只骆驼在山路上走着,另一只骆驼却只露出一个脑袋和半截身子。可以看出前两位徒弟在纸上画的骆驼是可以数出来的,是有限的。而小徒弟的画面上虽然只有两只骆驼,但他却给我们留下了空白,也许那只骆驼的后面还跟着无数只骆驼,这是以少代多,是无限的。

  这篇课文故事性强,文字浅显,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阅读和理解。在教学时我主要是指导学生自学。在教学中,我始终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学生学法的培养。读文之前,我引导学生通过回顾略读课文的自学方法使其明确该如何去自学之后再放手让学生自主学*,紧接着是检查他们对字词的掌握情况,接着是让他们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给以提示该如何去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最后就是围绕着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这一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学生将精读课文中所学*的自学方法、理解课文等语文基本功,用于了本课的阅读实践中,逐步培养了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

  文中,画师评画是全文的重点。在挖掘教材时,我把它设计成一个思维训练点,故设疑问: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多,为什么画师对他们两个人的画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加以称赞呢?而后,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这三幅画,自己去体验小徒弟画的妙处。通过引领学生把握三徒弟的画为什么与众不同,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想别人没想到的”的深层意义。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才,锻炼学生的语言智能,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还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究的能力,使他们的思维上升到一个新的 高度。

  拓展延伸部分,我先以曹冲称象去加深学生对课文主题思想的理解,这一环节不仅在于抛砖引玉,更在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为紧接着让他们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我们身边的“想别人没想到的”有关创新的事例,体会故事中的道理的重要性,旨在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的说来我这堂课还有许多败笔,如对学生的引导不够;在教学重点这块显得有些匆忙,拓展延伸这块也没进行完就下课了;板书不是很规范等。我将本着虚心请教的心态继续努力。

  语文《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 7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创新似乎成了一个永恒的话题,怎样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创新精神呢?我觉得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是我在听了《想别人没想到的》一课的课堂教学后所想到的。

  这堂课中,执教老师能十分注重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力求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无论是课前的导入“脑筋急转弯”后,教师问“你是怎么思考的”,还是教学之重点的突破“画师是怎样评价三个徒弟的画的;为什么小徒弟的画画得最好”?这些问题都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教师也力求“授之以渔”。

  但是,我觉得三年级的学生对思维方式的了解还不够,如在课前导入后教师问学生:“你是怎么知道脑筋急转弯的答案的?你是怎么思考的?”学生有的说是书上看到过,有的说是瞎猜的,有的说是别人告诉的……这些话都说明学生对思维方式还缺少一些认识,此时,教师可介绍一些方法,如多角度思考(可换位、逆向、侧向思考),不按常规去思考等,真正授之以渔。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去收集一些有关智力开发的故事,想想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

  又如,在评析三个徒弟三副画的时候,可以抓住三个徒弟不同的思考问题的方式而导致不同的结果来展开讨论。教师可问:三个徒弟拿到师傅的考题后,是怎么想的呢?让学生写写说说三个徒弟的想法,体会大徒弟和二徒弟只想到“多”,而小徒弟想到了“数不尽”,别出心裁,想别人没想到的。

  课外收集一些思维方式的知识或有关的故事,这体现了学科的整合,促使学生综合性学*,更有助于学生拓展思维,即使这些方法对学生来说当时不是很理解,但只要“授之以渔”,总有一天,学生能学会“捕鱼”。

  语文《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 8

  导入新课时,我就以故事开头,说一位师父给了三个徒弟同样大的一张纸,让三个徒弟比赛谁画的骆驼多。接着课件出示了大徒弟画的密密麻麻的,很小很小的骆驼;二徒弟画的许许多多的骆驼头;三徒弟画的几条弯弯曲曲的线,表示连绵不断的山峰,一只骆驼从山中走出来,一只骆驼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这三张画时,我问:“你们说说谁画得多?”

  生1:二徒弟画得最多。(出乎意料,原以为学生一看就明白。)

  生2:我同意,我也认为二徒弟画得多些。(没想到还不只一个学生这样认为。)

  师:再看看究竟是谁画得多?

  生4:二徒弟画得多,他画的都是骆驼头,占的地方小些,所以画得多些。(还说得有条有理呢!)

  师:你们都同意吗?

  生5:大徒弟画得多。(看见老师这样问,想必不对吧,换个答案。)

  许多学生叫起来:不对,二徒弟画得多。(总算没糊涂到家。)

  师:那么,师父夸奖了谁?(只有引导了。)

  生7:夸奖了三徒弟。(是呀,想出原因了吗?)

  师:想想,师父为什么夸奖三徒弟?

  生8:我知道,哪些大山里面还有许多骆驼。(这才对呀!)

  生9:对,那些山挡住了,我知道骆驼一般是一个队一起行动。走出一只,还会走出一只。(有帮腔的了。)

  师:知道会走出多少只吗?

  生10:不知道。老师不知道多少,就是最多的。(聪明的登台了。)

  师:谁最聪明?为什么?(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反思】

  1、为什么学生看图不能准确地找到答案?

  本节课,教师设计的这个环节,让学生通过看图比较,希望能为学*课文作好铺垫。学生在学*课文之前,自己通过看图,讨论,明白了为什么三徒弟画的两只骆驼是最多的,对后面课文的理解打下了基础。在讨论与辩论中各抒己见,感受到了快乐。而且,当课题出示,学生读题后教师问:“为什么以《想别人没想到的》为题?是谁“想别人没想到的”学生虽然还没读课文,但显得十分活跃,抢着回答。这篇课文上完后,我有出示了这样的“想别人没有想到的”两个故事。

  故事一,宋朝有个皇帝叫赵佶,他很喜欢画画,常常出一句诗,让前来考试的人画,以此来选拔人才。有一次,他出了一句 “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诗句。那些考生看了题目,不是画了一片草地加上一朵红花,就是许多绿叶中插着一朵花。皇帝看着都不满意。当他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不禁连声叫好。只见画上画着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一位少女穿着一身绿装在林子里荡秋千,只有那张小嘴是红红的。

  故事二,还是宋代,还是以诗句为题作画考试。说的是有一年,考画的内容是“踏花归来马蹄香”。考生们绞尽脑汁想起来,想好了,就开始画。有的画骑马人踏春归来,手里拿着一枝花;有的还在马蹄上画上沾着的几片花瓣,对于这些画,主考官都不太满意。只有一位考生别出心裁,他没有画花,只是画了几只蝴蝶,在绕着马蹄翻飞。主考官一见这画,十分喜欢,连声称妙,并录取了这个人。这两个故事也就是为了进一步说明我们做什么事要“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课文的导入,学生为什么不能准确的找到答案?我想,一是学生缺乏这方面的生活经验,二是课件的制作还不能让学生一目了然。如果能将三徒弟的画意用FLcsh动画演示一下,就没有前面的一幕了。

  2、是不是没有“拓展”内容的课就不是一节上得很成功的课?

  听了许多老师的课,都给学生一个拓展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我的这一节课,虽然给学生增添了两个“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加深对文章中心的理解,但没有给学生一个拓展的舞台,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有没有想到过别人没想到的事。新课标中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那么我们每一节课是不是都应设计拓展的内容?

  语文《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 9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位画师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最后小徒弟的画得到画师的称赞。故事启发我们要开阔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学*本课的目标是:

  1、读通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进一步训练学生默读的能力,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得到画师的称赞?

  3、结合课文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文的重难点是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画师的话只有一句,但这句话是全文的核心,要认真帮助学生认真理会。

  鉴于文本是略读课文,也是一篇开发智力的有趣故事。教学时,我以故事导入,来启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导入本课的学*。在学*课文时,放手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在大致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有位伟人说过,没有对常规的挑战,就没有创造。而对常规的挑战的第一步,就是提问。通过学生提问,让学生自读自悟,品词、品句、讨论、交流,促进学生提有价值的问题和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提升学生的学*力。在学生广泛思考、交流的基础上,再拓展延伸,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一些例子,从中受到启发。

  本着这样的理念设计教学,我们边实践边修改,边研磨边完善,经历了以下过程:

  【研磨反思一】

  精彩亮点:

  1、教学目标明确,内容安排合理。

  2、故事导入创设情境,启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3、充分利用插图,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4、教学内容注重内外结合。

  存在问题:

  1、不够大胆放手,被老师设计的表格牵引,把时间花在过多地讲解课文上,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没有得到体现。

  2、因为每位学生手中都有一个表格,大家没有讨论而是各自完成后才交流的,没有真正发挥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3、让学生品读词语、品读句子不够,学生对画师的话理解不透。

  解决策略:

  1、把握好略读课文的特点,略读课文要求教师在讲略读课文时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自读自悟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2、发给四人小组一张表格,让学生小组讨论后填表,帮助学生学*三个徒弟是怎么画骆驼,怎么想的?真正发挥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3、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充分品词品句后,在理解中读,认真领会画师的话。

  【研磨反思二】

  精彩亮点:

  1、善用激励性语言,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与体验。

  2、抓主线,突破文章的重难点。通过表格来对比三个徒弟的画,帮助学生学*三个徒弟是怎么画骆驼,怎么想的?

  3、拓展延伸,设计了两部分内容,学生举出了很多这样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体现了小组合作学*的探究方式,真正发挥小组合作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学*力。

  存在问题:

  1、时间把握不够好,安排显得前松后紧。

  2、小组汇报交流时没有关注到全体成员。

  3、用关联词“虽然……但是……”“因为……所以……”评价三位徒弟的画时,显得有点突然,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

  解决策略:

  1、控制好时间,课文内容的讲解控制在30分钟内,拓展延伸部分控制在10分钟内。。

  2、小组汇报交流要关注到全体成员,有组员没有发表意见的,可提示本组成员互相补充,或者让其他组同学向他们质疑。

  3、充分利用好插图,帮助学生理解三位徒弟是怎么画骆驼的,再让学生用关联词“虽然……但是……”“因为……所以……”评价三位徒弟的画,先同桌互说,再提问,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研磨反思三】

  精彩亮点:

  1、教学主线清晰,紧紧扣住“小徒弟的画为什么受到画师的称赞”展开教学。

  2、体现了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教会学生自主学*的方法,真正发挥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3、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扶、放处理得体,学生经历了由不会到会的自学过程。

  4、充分挖掘教材可以利用的部分,引导学生在观察、想象、说话的基础上理解文本。

  5、通过让学生自读自悟的方式,促进学生提有价值的问题和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提升学生的自主学*能力。

  6、课后的拓展延伸,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7、注重朗读训练,读书形式多样,通过抓重点词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存在问题:

  1、板书设计不够精炼,要突出中心。

  2、画师的话还要结合插图理解、读透。

  解决策略:

  1、板书设计可修改如下:

  想别人没想到的

  大徒弟很多

  二徒弟许多

  小徒弟两只以少代多

  勤动脑善思考

  2、当学生对画师的话质疑后,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为什么小徒弟的画受到画师的称赞?充分让学生动脑动口,在提问个别学生,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充分朗读画师的画,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文章

  语文《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 10

  核心提示:《想别人没想到的》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一位画师要考查三位徒弟,看谁能在同样大小的一张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大徒弟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二徒弟画的是许许多多骆驼的头,比大徒弟有了进步。小徒弟虽然只画...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一位画师要考查三位徒弟,看谁能在同样大小的一张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大徒弟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二徒弟画的是许许多多骆驼的头,比大徒弟有了进步。小徒弟虽然只画了则在纸两只骆驼,一只完整,一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但数不尽的骆驼的情境,让人拍案叫绝。课文的题目揭示了这篇课文的中心,插图揭示了小徒弟画面的内容。

  这篇课文篇幅短小,文字也比较浅显,但讲述的道理却很有启发性。教学时,我首先放手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在大致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体会到为什么小徒弟的画能得到画师的称赞。在教学过程中,重点突破两个词语“连绵起伏”、“若隐若现”,用鲜明的插图向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并通过联系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理解小徒弟的画与两位师兄的不同之处在于能够给人以想象,想象到在那山后还会走出许许多多的骆驼。这样,既化解了词语理解的困难,又领会了课文内容。

  学完了《想别人没想到的》,学生们纷纷表示明白了学*、生活中要多动脑筋,勤于思考,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而我讲完了《想别人没想到的》,也更加明白教学中更要有所创新,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


《想别人没想到的》说课稿 (菁华3篇)(扩展7)

——三年级语文《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范本五份

  三年级语文《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自学生字词。

  (2)理解课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合作学*,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诵读品味,体会小徒弟为何会被画师称赞。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课文中加深体会,明白要勇于开拓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所想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画师称赞小徒弟的原因。

  教学难点:

  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写有生字词、自学提示的小黑板。

  2、收集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

  3、布置学生预*课文。

  学生准备

  1、预*课文。

  2、收集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出示一张白纸)同学们,如果要让你们在这么大一张纸上画尽可能多的骆驼,你会怎样画?(学生自由作答)

  2、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画师的三个徒弟是怎么画的。(板书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齐读课题。)

  二、学*课文

  1、按自学提示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同桌合作,识记字形,理解词意。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与同桌讨论解决。

  2、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学*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学*情况。指名读,齐读。(小黑板出示)

  召(zhào)集骆(luò)驼(tuo)连绵(mián)起伏(fú)若(ruò)隐若现恰(qià)好

  (2)生交流词意,掌握字形。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再读课文,分组讨论:

  (1)三个徒弟的画分别是什么样的?

  (2)你觉得谁画得最棒?为什么?

  (3)从三个徒弟的画中,你体会到什么?

  5、学生读课文,讨论。

  6、学生汇报。

  7、说得真棒!谁能读一读画师的话,看谁读得最像,最有感情。

  8、指名读,师生评价。齐读。

  三、拓展延伸

  1、你们*时是不是也有想到过别人没有想到过的事?

  2、你还知道哪些想过别人没有想到的故事?

  四、总结全文

  通过刚才的学*,我们知道了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在今后的学*、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动脑筋,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孩子。

  五、作业设计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试一试,在一张白纸上怎样画出最多的花?

  三年级语文《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 2

  一、教材简介

  《想别人没想到的事》是新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六册中的一篇选学课文。内容比较简单。讲的是一个画师考三个徒弟,看谁骆驼画得多,结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法赢得了称赞的故事。从而教育学生要爱动脑筋,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这样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

  二、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2、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悟小徒弟以少代多的画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难点:用“虽然……但是……”“因为……所以……来评价三位徒弟的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课文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谁能讲一讲大家都熟悉的《曹冲称象》的故事。指名讲故事,讲得清楚、简洁。

  说说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或者说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这是一篇选学课文。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反馈交流

  3、用课件出示填空,来帮助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随题读文,重点研读小徒弟的画

  1、画师要考徒弟什么?读出相应的段落。(板书:画多)

  2、画师考得结果怎样?哪一句是写结果的?

  3、屏幕显示: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

  4、读一读,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三个徒弟各画了什么?为什么画师不满意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而对小徒弟的画却点头称赞?)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这些问题自己去找一找。

  5、根据问题研读课文

  (1)、大徒弟画了什么?要读出“多”要强调哪些字词?指名读(板书;很多)

  (2)、二徒弟画了什么?从哪里看出多?(板书:许多)

  (3)、三徒弟画了什么?读一读画的内容(板书:两只)

  小徒弟画得多吗?从哪里看出很少?(几条、一只、另一只)

  6、比较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更多,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反而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画师却点头称赞?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

  画师是怎么评画的呢?老师故意把画师的话隐去,请你们当小画师用“虽然……但是……”“因为……所以……”来评评小徒弟的画,把画师的话补充完整。

  7、画师是怎么评价的?(显示画师的话)

  ⑴读一读画师的话

  ⑵理解“若隐若现”

  ⑶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

  8、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吗?

  9、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个字看出来?

  10、什么叫“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用“原来——”说话

  11、小徒弟是怎样表现出骆驼多的?(板书:以少代多)

  12、完整地读课文。把你悟到的东西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

  (四)、拓展内容

  引言: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再来学一篇。

  1、引言:宋代的赵佶皇帝喜欢以诗做画。比较有名的还有这一篇。有一次,他出了一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课件出示:

  下面四幅图,哪一幅最适合"深山藏古寺"的画面,为什么?

  第一幅:一座深山前画着一座寺庙。(深山有古寺)

  第二幅:一座深山(深山无古寺)

  第三幅:一座深山后露出寺庙的一个角(深山露古寺)

  第四幅:一座深山,一道弯弯曲曲的石阶上,一个和尚挑着水(深山藏古寺)

  2、说说你收集来的有关创新的故事你有没有听到过类似的故事?或者你有没有想到别人没想到的事?

  (五)、总结道理:

  创新的头脑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要想拥有创新的头脑,我们应该怎么做?(*时多动脑筋,多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三年级语文《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 3

  1.知识与技能

  (1)自学生字词。

  (2)理解课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合作学*,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诵读品味,体会小徒弟为何会被画师称赞。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课文中加深体会,明白要勇于开拓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所想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画师称赞小徒弟的原因。

  教学难点

  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

  教学准备

  1.写有生字词、自学提示的'小黑板。

  2.收集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

  3.布置学生预*课文。

  4.教学演示课件《想别人没想到的》。

  学生准备:

  1.预*课文。

  2.收集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出示一张白纸)同学们,如果要让你们在这么大一张纸上画尽可能多的骆驼,你会怎样画?(学生自由作答)

  2.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画师的三个徒弟是怎么画的。(板书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齐读课题。)

  二、学*课文

  1.按自学提示初读课文。

  (1)先观看教学演示课件《想别人没想到的》中“读一读”部分,再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同桌合作,识记字形,理解词意。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与同桌讨论解决。

  2.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学*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学*情况。指名读,齐读。(小黑板出示)

  召(zhào)集骆(lu)驼(tuo)连绵(mián)起伏(fú)若(ru)隐若现恰(qià)好

  (2)生交流词意,掌握字形。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再读课文,分组讨论:

  (1)三个徒弟的画分别是什么样的?

  (2)你觉得谁画得最棒?为什么?

  (3)从三个徒弟的画中,你体会到什么?

  5.学生读课文,讨论。

  6.学生汇报。

  7.说得真棒!谁能读一读画师的话,看谁读得最像,最有感情。

  8.指名读,师生评价。齐读。

  三、拓展延伸

  1.你们*时是不是也有想到过别人没有想到过的事?

  2.你还知道哪些想过别人没有想到的故事?

  四、总结全文

  通过刚才的学*,我们知道了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在今后的学*、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动脑筋,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孩子。

  五、作业设计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试一试,在一张白纸上怎样画出最多的花?

  板书设计:

  12想别人没想到的

  大徒弟——用细笔画满

  二徒弟——画许多头

  小徒弟——只画山、一头骆驼——画师满意

  (动脑、创新)

  三年级语文《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 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自学生字词。

  (2)理解课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合作学*,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诵读品味,体会小徒弟为何会被画师称赞。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课文中加深体会,明白要勇于开拓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所想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画师称赞小徒弟的原因。

  教学难点

  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

  教学准备

  1.写有生字词、自学提示的小黑板。

  2.收集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

  3.布置学生预*课文。

  4.教学演示课件《想别人没想到的》。

  学生准备:

  1.预*课文。

  2.收集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出示一张白纸)同学们,如果要让你们在这么大一张纸上画尽可能多的骆驼,你会怎样画?(学生自由作答)

  2.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画师的三个徒弟是怎么画的。(板书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齐读课题。)

  二、学*课文

  1.按自学提示初读课文。

  (1)先观看教学演示课件《想别人没想到的》中“读一读”部分,再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同桌合作,识记字形,理解词意。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与同桌讨论解决。

  2.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学*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学*情况。指名读,齐读。(小黑板出示)

  召(zhào)集骆(lu)驼(tuo)连绵(mián)起伏(fú)若(ru)隐若现恰(qià)好

  (2)生交流词意,掌握字形。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再读课文,分组讨论:

  (1)三个徒弟的画分别是什么样的?

  (2)你觉得谁画得最棒?为什么?

  (3)从三个徒弟的画中,你体会到什么?

  5.学生读课文,讨论。

  6.学生汇报。

  7.说得真棒!谁能读一读画师的话,看谁读得最像,最有感情。

  8.指名读,师生评价。齐读。

  三、拓展延伸

  1.你们*时是不是也有想到过别人没有想到过的事?

  2.你还知道哪些想过别人没有想到的故事?

  四、总结全文

  通过刚才的学*,我们知道了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在今后的学*、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动脑筋,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孩子。

  五、作业设计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试一试,在一张白纸上怎样画出最多的花?

  板书设计:

  12想别人没想到的

  大徒弟——用细笔画满

  二徒弟——画许多头

  小徒弟——只画山、一头骆驼——画师满意

  (动脑、创新)

  三年级语文《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 5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3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

  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句话。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课文

  宋朝有个皇帝叫赵佶,他很喜欢画画,常常出一句诗,让前来考试的人画画,以此来选拔人才。有一次,他出了一句“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诗句。那些考生不是画了一片草地加上一朵红花,就是许多绿叶中插着一朵花。虽然他们的画也符合诗意,但宋徽宗没有一个满意。但他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不禁连声叫好。只见画上画着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一位少女穿着一身绿装在林子里荡秋千,只有那张小嘴是红红的。

  请问,宋徽宗刚开始为什么不满意?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为什么又连声叫好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古时候,有一位的画师要考考他的三位徒弟,他让徒弟们在同样大小的纸上画骆驼,看谁画的多。结果是,纸上画骆驼最少的徒弟却受到了画师的称赞,想知道是为什么吗?下面我们就学*这个故事——《想别人没想到的》。

  二、自读课文,粗知大意

  1、自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认读词语,纠正读音。

  (课件出示)

  zhào luò tuo mián qǐ fú ruò

  召集骆驼连绵不断起伏若隐若现

  3、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召集:招呼集合在一起

  连绵不断:绵,延续不断。文中指山峰一座连一座,不间断。

  起伏:伏,低下去。文中指山峰有高有低。

  若隐若现:若,如,像。隐,不显露。现,显露。文中指群山中的骆驼有时看得清楚,有时又看不清,看不清究竟有多少只

  4、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然后用简练的语言叙述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课件出示填空练*)

  故事的起因:(画师)要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经过:大徒弟(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二徒弟(画的是许许多多的骆驼的头),小徒弟(画了一只骆驼从山中走出来,另一只骆驼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结果:(小徒弟)的画得到了画师的称赞。

  三、讨论交流,领会内涵

  故事的结果真让人感到意外,想知道为什么小徒弟的画能得到画师的称赞吗?

  1、指名读大徒弟画的内容,你来帮大徒弟说一说绘画构思。

  (要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尽可能多的骆驼,“我”的想法就是把骆驼画的小一点,这样就能在纸上多画骆驼了)

  大徒弟的想法最简单,也是常人的想法

  2、指名读二徒弟画的内容,他的想法好在哪?

  (二徒弟的方法和大徒弟的相比,有一定的进步,他用骆驼的头来代表整个骆驼,这样他画的骆驼数就比大徒弟多了)

  大徒弟和二徒弟究竟可以画多少只骆驼?

  (无论大徒弟还是二徒弟,他们画的骆驼毕竟受到纸张的限制,骆驼的数量是有限的。)

  他们俩的画法有什么缺陷?

  (无论是画骆驼,还是画骆驼头,太麻烦,要花费很长时间)

  3、那么,小徒弟画了什么,好在哪?指名读小徒弟画的内容。

  (小徒弟只画了一只完整的骆驼和一只不完整的骆驼。)

  读读画师说的话,你有哪些收获?

  (小徒弟的办法之所以好,是因为他用有限的两只骆驼代表了无限的可能,谁也说不清楚究竟有多少只骆驼,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小徒弟思考的角度和别人不一样,是想别人想不到的事。)

  如果让你画,你想怎么样画?

  (可以画许多骆驼的脚印……)

  四、广泛思考,课外延伸

  通过刚才的学*,我们知道了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在今后的学*、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动脑筋,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孩子。

  引言: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再来学一篇。

  ⑴<<踏花归来马蹄香>>

  你从哪里看出这个人的画很有创意?他是怎么表现出香的?

  ⑵引言:关于赵佶皇帝以诗做画的故事还有许多,比较有名的还有这一篇。有一次,他出了一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

  下面四幅图,哪一幅最适合"深山藏古寺"的画面,为什么?

  第一幅:一座深山前画着一座寺庙。(深山有古寺)

  第二幅:一座深山(深山无古寺)

  第三幅:一座深山后露出寺庙的一个角(深山露古寺)

  第四幅:一座深山,一道弯弯曲曲的石阶上,一个和尚挑着水(深山藏古寺)

  下面,老师给大家留一个思考题:画风,你将怎样画呢?

  总结道理:创新的头脑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要想拥有创新的头脑,我们应该怎么做?(*时多动脑筋,多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五、板书

  12想别人没想到的

  大徒弟——用细笔画满

  二徒弟——画许多头

  小徒弟——只画山、一头骆驼——画师满意

  (动脑、创新)

  六、课堂练*

  1、照样子,写词语。

  密密麻麻:

  若隐若现:

  2、补充词语。

  连绵()自()为()()大悟

  情()禁若()若()惊()鸟

  3、按要求写句子。

  (1)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改成陈述句)

  (2)少先队员应该助人为乐。(改成反问句)

  (3)草地上开满花。(扩句)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