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菁选

首页 / 活动计划 / | 2023-02-27 00:00:0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11篇

  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它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的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是时候开始制定计划了。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计划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1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教会的精神,积极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有关目标,根据市教育局教研室的工作要求,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学*力度,创新学*的形式,推进学*沙龙的活动,发挥课题的导向作用,汲取兄弟学校的宝贵经验。结合本校的特色,加强学科间的整合,积极构建活动的评价体系。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力争让综合实践活动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

  二、时间安排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极具开放性,它需要打破传统的学校教学时间管理策略,因此本学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的安排上,我们采用弹性课时制,即“2+1”的模式。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将每周3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教师组织学生全员参与,及时对班级或小组的活动情况加以指导。当需要走出校门开展实地活动时,可以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与某学科打通使用,或者将几周的时间集中在一天使用。

  三、实施策略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互相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学生会由本学科生成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提炼加工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每一个教师都要在教学中培养自己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 使学科教学深入、彻底,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具有广泛性。如结合语文的阅读教学可开展阅读实践: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阅读材料、开展大量语文阅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各类读物和阅读活动的强烈兴趣,使之养成良好的阅读*惯,形成优良的阅读品质,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和阅读能力,可采用室内与室外相结合、个体与群体相结合、小组与班级相结合等多种形式提供阅读素材展开阅读。

  2、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生活,是学生学*的大舞台。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惯。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如开展赏识活动课:即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赏识活动课,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赏识自己、赏识别人、赏识自我,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进而关注个人专长、能力、树立自信心,赏识别人,让孩子发现别人长处,学会与别人合作,发展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人际沟通能力。

  3、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

  现在的学生不再是只会读书的机器了,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的焦点问题。对一些公众现象,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渴望被大人们认同,希望得到和大人们一样的成就。我们把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校园,指导他们采用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从而获得自己独创性的理解。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如通过对自然界观察、参观、饲养、调查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让学生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中获得美的体验。

  4、与传统节日相结合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泱泱大国,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是学生学*的极佳资源,为了让学生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结合传统的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由中秋节、重阳节引申开来的以敬老爱老为主题系列活动。

  5、与学校工作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并不是没有目标。而这些目标和要求往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要达到的。因此,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与学校德育、少先队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起来,互相借鉴、互相渗透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可结合**下的讲话内容、红领巾广播栏目, 开展行为*惯系列、 文明道德系列、 系列、 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四、评价体系

  1、强调课程、教学、评价的整体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不止是外在于课程、教学、学*的环节,而是与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活动融为一体的有机整体,三者是同时发生与发展的。一方面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成果作为评价他们学*情况的`依据;另一方面,注重把评价作为师生共同学*的机会,提供对课程修改有用的信息,实践与教学。档案袋的使用及每一个领域最后的反思环节无不体现出这一特征。

  2、重视评价的过程性

  在传统评价中,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答案,而对学生获得答案的过程却无任何要求。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要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参与程度、投入程度、学*方式等表现,及时评价将促进学生学力的发展,保证活动的顺利展开。

  3、倡导评价的多样性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也就决定了评价的多样性。首先是评价的多样化,对学生的评价可采用自评、伙伴评、教师评、家长等不同形式;其次是评价对象多样:可以是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可以是模型、展版、研究日记、设计说明,还可以是主题演讲、口头汇报……;再次是评价的方法和手段多样:方法上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定性描述为主;过程与结果相结合,以过程为主;主体与客体相结合,以主体为主。手段上是开展辩论会、成果展览会、表彰先进、公布评价成果等。

  4、注重评价的宽容性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不能用**的标准去要求学生。对学生学*的评价要宽容一些。从尊重学生的尊严、尊重学生的人格、热爱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发展的观点,正确地对待学生在学*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杜绝评价中经常出现的“贬损性”评价,强调评价始终在宽容、友爱、信任、尊重的气愤中进行,多肯定、多指导,使评价更具有教育、激励的功能。

  5、关注评价的反思性

  在每一次活动的进行过程中或结束后,要经常采用发放问卷、同学辩论会、师生访谈会等形式来引导学生在评价的基础上反思自己在实践活动的得失,恰当规划未来的行动。这样评价能突破原有意义上判别的概念,而真正体现了利用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思想。与此同时,教师则用撰写案例,在特定现象的基础上反思自己的指导策略,做到教学相长。

  五、机构建设

  罗村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朱**

  组员:李辉明 周夕中 刘国勇

  张卫华 戴留松

  罗村小学综合实践教研组

  蹲点领导:朱**

  组长:张卫华

  组员:陈静茹 朱洪明 鲍梅英 武留华 柴松青 吴永前

  傅光辉 夏春梅 杨春华 章 卉 吴粉珍 马旺*

  六、具体安排

  周次:1

  主要内容:

  ①参加市综合实践活动开学工作会;

  ②制定并下发综合实践活动校级工作计划;

  参与实施人:张卫华

  周次:2

  主要内容:①教研组成员例会;

  ②各班制定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

  ③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研讨会,下发主题推荐表;

  ④征集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

  参与实施人:教研组成员及部分学生代表

  周次:3

  主要内容:①各班确定活动的主题(偶发性、即兴生成活动另作安排)并着手设计;

  参与实施人:各班任科教师

  周次:4

  主要内容:①安排教师外出听课并作听课汇报;

  参与实施人:待定

  周次:5

  主要内容:①举行题为“综合实践对转变学生学*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学*沙龙活动;

  ②上交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

  参与实施人:薛金妹

  周次:6

  主要内容:①迎接市教研室的常规调研;

  参与实施人:全体任科教师

  周次:7

  主要内容:①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

  参与实施人:朱俊毅

  周次:8

  主要内容:①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

  参与实施人:三(1)班朱俊毅

  周次:9

  主要内容:①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

  参与实施人:待定

  周次:10

  主要内容:①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

  参与实施人:待定

  周次:11

  主要内容:①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

  参与实施人:陈静茹

  周次:12

  主要内容:①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

  参与实施人:五(3)班陈静茹

  周次:14

  主要内容:①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

  参与实施人:吴粉珍

  周次:15

  主要内容:①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

  主要实施人:六(4)班吴粉珍

  周次:16

  主要内容:①综合实践活动观摩周;

  主要实施人:待定

  周次:17

  主要内容:①各班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周;

  主要实施人:三至六年级各班

  周次:18

  主要内容:①课题研讨活动,围绕课题谈谈活动中的得失,并形成书面材料;

  主要实施人:课题组成员

  周次:19

  主要内容:①上交各类案例,论文及学生活动体验文章;

  主要实施人:各任科教师

  周次:20

  主要内容:①编辑校优秀案例集,论文集,学生*作集;

  主要实施人:张卫华

  周次:21

  主要内容:①学期工作总结;

  ②各类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

  主要实施人:张卫华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2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国定校行的必修课,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后的一门核心课程。它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它包含了经历——感受——探究——了解——理解——掌握——运用这一全过程,把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全面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以“学生为本,重在实践,重在体验,重在发展”为指导思想,认真开展三——六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增强孩子的探究和创新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转变孩子的学*方式和生活方式,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实践的能力。

  二、组织成员

  以下是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师资配备: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由鄂汉东校长领导,丁红芳老师分管,教研组长宣洪波老师负责制订实施计划,印丽华老师负责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日常运作,宣纪珍老师具体负责课时安排以及调、代课。三、四年级由印丽华老师具体负责,五、六年级分别由刘彩娣老师负责,其他各班任课老师与班主任组成“导师团”对学生活动的开展进行研究性和指导。

  三、研究目标

  1、力求开展的活动丰富多彩,做到短线、长线活动相结合,使每位学生能将自己学*活动的过程形成比较完整的系列素材,并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出活动的实际情况,引起同班和评价者的重视,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独立思考、主体性判断以及更好地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能通过利用各种符号与工具,表达个人的思想和观念。善与他人沟通,并能与他人分享不同的见解与资讯。

  3、帮助学生在活动中树立起自己是记录自己学*过程资料的著作者和负责人的意识,逐步养成不断反省学*活动,评价学*成果,改进学*方式的学**惯。发展学生的规划组织与实践能力。

  4、通过对教师的月考核,进一步端正教师的教学思路,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从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研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观察力,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并促使学生在生活中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

  5、评价侧重于过程,体现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学生与他人的一种*等对话精神。

  四、研究内容

  1、主题生成

  (1)依托学科课程生成综合实践活动课题

  学科的综合性学*主要体现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整体发展,课程间的整合,书本学*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以及探索与研究精神。开学初,我们利用集体备课时间,由学科组商讨,确定各学科中以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更好教学的活动内容:(英语)3A:用各种材料制作字母小卡片;4A:shopping跳蚤市场;5A:制作卡片;6A:搜集身边的英语,以交通标志为主。(数学)三数:调查周末一天的安排,摸牌和下棋游戏;四数:怎样滚得圆?了解自己,关爱自己;六数:大树有多高?(语文)三语:小小读书交流会,指导做采蜜集的方法;调查了解119、120、110等号码的功能,学会求救;寻找秋天的足迹;走进水果的世界;制作动物名片等;四语:“老师,您好”主题教育活动;“我骄傲,我是中国人”系列活动;神话、寓言故事交流会;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网络知多少调查研究。五语:研究神奇的变色龙;我读书我快乐:《水浒传》、说名道姓。六语:学剪纸、读报和剪报等。

  其他学科,如美术、科学,也可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开展相应的学科活动。活动主题、内容、方式自定。每次实践活动后,语文教师要注重学生*作的指导,记录下活动的过程及学生的感受。

  (2)依托社会生活、社区资源生成综合实践活动课题

  人们经常说“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的*惯。这是我们在这一方面确定课题的用意所在。例如:中国传统节日的研究(本学期的中秋节、重阳节等)、家乡的桥等。

  (3)依托已有的综合实践活动生成新的课题。对原来开展过的有价值的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可以进一步挖掘,生成新的课题。例如“日食知识”,以它为载体,生成新的课题,例如:了解星空、认识星座等。

  2、参考主题

  (1)传统节日研究(三年级本学期研究主题)

  低年级以掌握节日时间、有哪些风俗*惯等为目标;中高年级除了达到低年级的目标外,增加传统节日的历史由来研究、动手做节日食品等实践活动。本学期对我国传统节日中秋节、重阳节等作长线研究。

  (2)传统游戏研究(四年级本学期研究主题)

  低年级以了解过去的一些传统游戏、规则并做一些与年龄段适合的游戏为目标;中高年级增加研究传统游戏与现代游戏的不同、自己动手做游戏工具等实践活动。本学期把滚铁环、玩沙包作为重点研究、开展活动的主题。

  (3)农器具的研究(五年级本学期研究主题)

  低年级以认识常用的农器具,了解常用农器具的名称、作用为目的;中高年级增加操作、使用的实践活动(“乐乐种植园”种植实践活动)。

  (4)日食的研究(六年级本学期研究主题)

  低年级以调查、了解历史上发生的日食现象为主,辅以观看影像资料;中高年级拓展到认识宇宙、星空,丰富天文科学知识,发展科学、创新意识。

  (5)校园资源的研究

  如“走廊文化的研究”、“科学宫动、植物主题研究”等,如“走廊文化的研究”:低年级以了解走廊挂图中的科学家、文学家等名人生*事迹、著名成果为目的;中高年级则增加阅读他们的著作、学*他们的研究精神等内容。

  (6)节日的研究

  如:日食知识、了解世博会、建国六十周年等,任课教师根据社会、国家、国际发生的热点事件开展研究、实践活动,具体内容、目标可根据学生的年龄、能力等适当制定。

  任课教师也可根据自己的特点或专长,充分挖掘有意义的、可行性强的主题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然后根据活动效果同年级推荐或全校推荐。

  3、校本课程

  本学期校本课程实施内容和方式有所改变,具体情况如下:

  校本1课程内容仍然为“植物与生活”,依托原有的校本教材,一年级的`研究内容为:走*身边的植物,二年级:认识植物的组成部分,三年级:植物的分类,四年级:植物的作用,五年级:植物的种植与栽培,六年级:植物与文化。校本2课程内容则由原来的“让生活充满爱”改为走班形式的各类项目训练和学*,具体课程项目有:手工制作、篆刻、国际数棋、刻纸、口琴、编织、剪纸、古诗词赏析、经典阅读、思维训练、阅读与写作、七巧板等。

  五、研究策略

  1、进行有效的管理。

  学校计划、年级计划层层落实。在学校综合实践教研组的带领下,各年级由年级负责人为小组长,带领教师认真制订年级计划,带着问题积极、认真地开展小组教研活动,提高实践指导水*。学校定期组织检查,提出意见,从而达到优化的目的。

  2、组织有意义的校外活动。

  适当组织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校外活动,如参观博物馆、江边污水处理厂、社区调查等。但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精心规划和组织学生校外活动,争取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参与。

  3、开展好教研活动

  (1)学期教研组每月进行一次综合课研讨活动,课后进行研讨和评议。同时坚持每月一次的例会活动,及时分析总结工作中的得失,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查漏补缺,不断完善提高。本学期每班至少需上交学生研究性项目作业、教学活动设计方案各两份,教学反思一份。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新老师要在课前向同年级组教师学*。这一学期,本教研组的每位老师都要上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同年级组老师观摩、评议,共同探讨,共同提高。

  (3)认真进行总结和评价。在活动过程中注重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每班在学期末提供至少一份项目作业参与评选,优秀的项目作业将对指导老师进行奖励。通过展板,力求实事求是地把每一个活动情况及经验及时、准确地记载下来。在此基础上,组织全校老师、学生参观,交流。另外,每个教师结合教学实践和自身的研究,写好研究性的文章,积极向有关杂志和报纸投稿。

  (4)加强研究,优化教学。我们把每个月最后一个星期五下午作为综合实践活动沙龙研讨日,教师们一起学*相关理论,提出活动中的困惑,共同解决问题,并把活动中好的做法与大家分享。

  4、完善学生、教师评价制度。

  活动后师生正确的评价有利于及时总结经验得失,有利于提高今后活动的质量。本学期我们将进行多角度的反思活动,努力提高实践水*。

  对学生的评价通过三个方面来进行,首先是学生互评;其次是家长评价;最后是教师评价。这样,不但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而且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

  对教师的评价,除了延续上学期使用的月考核制度外,还将随机进行学生调查问卷,从而促进任课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始终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另外,本学期将更加注重活动成果评价,学期末学校将通过调查问卷抽查的方式进行全面评价。

  六、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定校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并组织学*。

  2、各年级、各班制定实践活动简要计划。

  3、理论学*内容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策略》等。

  4、教研活动:分组研讨本月综合课程的上课内容。

  5、开展庆祝建国六十周年的相关实践活动。

  6、上交综合实践活动资料(月末)。

  十月份:

  1、各班按计划开展活动,学校组织检查。

  2、教研活动:吴海燕老师上一节综合研讨课。

  3、教研组例会:对综合实践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共同探讨,共同研究,以便提高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4、相关年级开展日食的研究、科学宫动植物主题研究。

  5、上交综合实践活动资料。

  十一月份:

  1、各班按计划开展活动,注意收集和整理过程性资料,组织检查。

  2、教研活动:印丽华老师上一节校本研讨课。

  3、有关年级开展传统节日的研究活动。

  4、教研组例会:半学期小结,下半学期综合活动内容设计,上交过程性资料。

  十二月份:

  1、教研组例会:研究如何认真办好活动成果的展板。

  2、学生总结汇报交流活动,以及学生活动成果的展示。

  3、教研活动:倪华玉老师上一节校本研讨课。

  4、有关年级开展制作传统游戏工具(如铁环、沙包等),玩传统游戏的实践活动。

  4、各班上交案例、论文、活动总结(反思)及学生活动过程的资料。

  一月份:

  1、总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撰写专题总结,整理好研究的成果材料。

  2、期末抽测调查,考核评比。

  3、资料汇总归档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3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本学期,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深化素质教育,形成办学特色。

  (一)总目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与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和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畅想乒乓未来,感悟国球精神,使学生能作为活动的主人,积极地开展活动;能对学*具有信心,提高效率;能对自然和社会的具有好奇心;能自我规范,与队友友好相处。

  2、关注自我,关注学校,关注自然,关注社会,设计自己喜欢的校园。进行探究,积极体验,在“发现问题——团队策划——探究实践——行动反思——分享对话”的科学研究过程中提高探究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与学*兴趣,意识到食品安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养成注意饮食安全卫生的*惯。

  4、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刻苦锻炼,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增强健康意识。

  二、具体措施:

  (一)根据学校实际,科学确定活动内容。

  在确定本学期的活动内容时,我们根据我校乒乓特色,将原有的`课题成果进行多角度的活动外展,首先在学生中展开广泛的讨论,让他们围绕原有的课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再由指导教师根据汇总的情况进行梳理、筛选、归类,上报科学的、可行的研究内容。根据各年级确定的研究主题进行统一的规划安排,制定活动方案。力求贴*学生的生活,体现学生的需求,体现了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特色。内容框架如下:

  我校是乒乓特色学校,乒乓活动也在校内广泛开展,因此有很好的研究资源和研究环境。况且乒乓已成为我校学生生活世界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所以,在三年级将继续开展“小小银球,知识无限”的乒乓实践活动。

  兰陵小学即将扩建,如果我们把握时机,让学生从关注校园入手,开发、设计他们喜欢的校园,将有利于学生渐渐体验到学校生活中的主人感觉,提高各方面的实际能力。所以本学期四年级将在上学期《绿色交响曲——让校园更美丽的》基础上继续延续,以《我的校园我设计,兰小的明天更美好》为主题,开展一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

  市场上那些身穿“五彩”外衣的“彩色”食品,看似诱人,却潜伏着危害人体健康的隐患。五年级根据这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设计了“‘美丽’的食品”的综合实践活动。

  本学期六年级以“球之韵”为主题,主要是结合本校乒乓球体育特色,结合校第四届乒乓节活动,开展球文化、体育精神、体育与读书等活动,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刻苦锻炼,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

  (二)进行有效的管理,优化实践指导。

  1、引导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让学生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个性。在活动中让每一名学生都有收获,体验成功的喜悦,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并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精心规划和组织学生校内外活动,争取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及参与。

  2、学校计划、年级计划层层落实。在学校综合实践教研组的带领下,各年级由年级组长为小组长,带领教师认真认真制订年级计划,带着问题积极、认真地开展小组教研活动,提高实践指导水*。

  3、保证师资力量,配备各课专职教师。以下是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师资配备表。

  4、加强研究,提高质量。我们把每个月最后一个星期一下午作为综合实践活动沙龙研讨日,教师们一起学*相关理论,提出活动中的困惑,共同解决问题,并把活动中好的做法与大家分享。

  三、进行多角度反思,提高实践水*:

  活动后师生正确的评价有利于及时总结经验得失,有利于提高今后活动的质量。本学期我们将进行多角度的反思活动,努力提高实践水*。

  (一)学生评价

  1、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

  2、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3、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

  (二)教师评价

  1、关注学生的发展,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

  2、转变学生的学*方式,发展学生的愿望及创新精神。

  3、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发展。

  (三)课程评价

  1、立足综合性

  2、突出活动性

  3、体现主体性

  4、注重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4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和贯彻国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以本地区的自然、历史、人文为研究背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实验为基础,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科有效整合和教师文化沟通,帮助学生学*、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更新教师与学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形成区域办学特色而不懈努力。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区域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学科整合,学生实践,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亲*周围的自然环境,结合学科课程的学*,有效进行学科知识的整合与沟通,教育和引导学生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走进自然、主动实践,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和合理开发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见识和行为辨析能力,初步养成服务社会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积极的、科学的人生观。

  4、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按照《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的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3-6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每周*均3课时。依据《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指导》的精神,结合我校教学的实际,综合实践活动全校自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固定1课时,根据需要每周可加2课时的“1+2”课时设置。

  四、具体工作及措施

  (一)师资建设

  由于我校师资力量薄弱,由班主任老师兼任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

  1、加强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关键,学校要十分重视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教师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促进教师教育观念转变同时,要鼓励、支持教师去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规律,提高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

  2、注意开发利用多种教育资源

  学校要因地制宜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落实课程计划的要求。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

  学校还要注意发展校外指导教师队伍,构建起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人才资源库。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过程中要用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

  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

  1、评价理念

  a、整体观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整体观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统整,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穿到活动进行中去。

  b、多元化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肯定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

  c、过程性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要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对学生进行评定的作业应该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仅仅是针对他们得出的结论。

  2、评价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式多种多样。在具体操作中,“档案袋评定”和“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被认为是非常有效的评价方法。教师在运用这些方法时要注意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5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中的必修课程,根据综合实践课程的性质以及学校,老师的资源情况,对综合实践课进行研究,籍此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目标

  (一) 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增强学生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学*科学研究方法,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处理能力,交流处理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 具体目标:

  八年级

  激发学生对学*知识的兴趣,掌握一定的电工的知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

  三、课时安排

  十六课时 (上13课时,机动2课时,评价1课时)

  课程内容具体安排

  第一周 对上学期的综合课的.反思,

  第二周 调查统计校园内花草树木的种类、名称、*性、产地等

  第三周 对上节课的调查结果进行交流

  第四周 画出学校的*面图

  第五周 电子、电工 认识常见的电源

  第六周 安全用电常识

  第七周 家庭电路与插座

  第八周 白炽灯的安装

  第九周 两地控制一盏灯

  第十周 日光灯的安装

  十一周 电风扇的维修与检修

  十二周 科技制作 橡筋动力车

  十三周 简易收音机

  十四周 气垫船

  十五周 风力万花筒

  十六周 考核,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6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计划规定的中小学必修的一门新课程。它的实施不是既定课程计划和教学方案的落实,而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开发、设计、实施、评价的整体过程,从而是一个探究、发现、创新的过程。经过*十年的探索,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得到了一致认可,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学校和教师,也开发出大量的经典案例。然而,部分学校领导、教师、学生乃至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存在差异,师资配备明显不足,兼职教师居多,造成该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不均衡。因此,研究并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模式及其特征,对于该课程的常态化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实践操作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在于“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开放式的综合应用实践活动中,通过切身的身心体验,从而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多方面能力的协调发展”。正如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说:“个体要获得真知,就必须在活动中主动体验、尝试、改造,必须去做”,其主要精神就是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

  什么是体验?从教育的角度看,体验是一种亲历亲为的活动,是一种积极参与活动的学*方式,是一种从整体上把握客观事物与自身意义关联的活动过程。它常常从整体的角度去理解对象的意义与价值,及其与自身的关系。通常而言,体验的意义是内隐的。因而可以说,体验是自主的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中,为了获取客观事物与自身意义关联与价值关涉而历经接受、批判、反思和建构这一过程的主观内省活动。一般来说,体验具有建立在客观基础之上的主观性特征。

  一、“实践体验”模式以及师生活动流程图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在的基本理念(学生的主体性,课程的实践性、活动性,知识的整合性,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多样性),在大量课例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实践体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模式,并拟定了该模式的基本操作结构及师生活动流程图,图示如下:

  二、“实践体验”模式基本操作结构及师生活动流程说明

  “实践体验”模式的基本操作结构包括五个阶段:确定主题阶段、设计准备阶段、自主活动阶段、交流评价阶段、拓展延伸阶段。

  在这五个阶段中,学生活动的流程是:提出问题、筛选问题——制定计划、提出假设——具体行动、过程展开——展示成果、形成结论——应用实践、生成问题。教师的指导活动有:营造情境、引发问题——提供背景、指导计划——提出建议、参与活动——提炼方法、测查评价——创造条件、拓展提升。

  第一个阶段是确定主题。其中,学生选择和提出活动的主题或课题的过程,就是学生体验活动的过程,对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提高从实际中分析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发展价值。在确定主题阶段,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地选择、提出和确定活动的主题或课题。教师要善于营造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提出相关问题,并对学生提出的活动主题给予充分的肯定,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加以完善。

  第二个阶段是设计准备。教师首先要采取多种形式,提供与活动主题相关的背景资料,使学生明确活动的任务。一般可以讲故事、开设讲座、组织参观访问等,目的在于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提供研究活动的范围,诱发学生探究活动的动机。与此同时,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学*从多个角度去发现问题和分析思考问题,制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形成最基本的目标和思路,邀请校内外指导教师提供帮助并共同参与研究活动。

  制定活动方案的过程,也是发展学生的规划和组织能力的过程。因而,在准备阶段,教师应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制定活动方案或研究方案。只有学生自主制定活动方案,他们才能更加明确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一般包括:

  ①活动的主题或课题;

  ②活动的内容;

  ③活动的具体目的和任务;

  ④活动的对象、情境、时间和空间;

  ⑤活动的具体过程;

  ⑥任务和分工;

  ⑦保证条件。

  在学生制定活动方案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加以指导,引导学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

  第三个阶段是自主活动,也叫做实践体验、解决问题阶段。在确定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以后,学生要进入具体的实践活动,也就是解决问题过程,通过实践体验,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掌握一定的方法。

  本阶段中,学生实践、体验的内容包括:在开放情境中主动搜集和处理文献资料或研究素材,小组合作与各种形式的人际交往、沟通,以科学态度解决实际问题,从一定角度认识环境、了解社会、发现自我。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碰到各种困难,小学生兴趣激发快、变化也快的特点容易使他们的探究活动不能持久,需要得到教师的及时关心、指导和督促。

  第四个阶段是交流评价。学生要有始有终地完成活动项目任务,争取达到预期的目标。但是,经过努力仍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也是正常的,并不意味着学*的失败。

  在这一阶段,学生要将自己或小组经过实践、体验所取得的收获进行整理、加工,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成果的表达方式要多样化,除了按一定要求撰写实验报告、

  调查报告以外,还可以通过开辩论会、研讨会、搞展览、编刊物、制作网页等方式加以表达。将研究成果整理以后还必须以口头报告的方式表达。

  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分享成果,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在交流、研讨中,学生要学会理解和宽容、赞美与分享,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的思考,也要敢于和善于申辩。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是贯穿于学生活动全过程的多元评价,不仅仅只局限在交流评价阶段,评价的内容与形式,应充分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取向,促进综合实践活动目标的达成。

  第五个阶段是拓展延伸。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提供场所,让学生能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中,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应用中,学生的认识得到拓展和提升,同时又有可能生成更多新的问题,有待于我们开展新的研究活动。

  当然,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成性问题,不仅仅体现在活动的拓展延伸阶段,他应该体现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每一个活动环节之中,在活动的任何一个阶段,学生都有可能在研究既定主题的同时,生成一些新的问题来开展研究,甚至有的同学还会放弃原有的研究主体,去研究活动过程中生成的新的问题,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遇到这种情况,教师不要批评学生,要保护学生的这种善于思考、敢于尝试的积极性,并且指导学生重新调整自己的研究活动方案,引导他们按照新的方案开展自己的活动。

  三、“实践体验”模式的实施建议

  1.此模式适用于小学3~6年级不同形式和内容的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主题活动、课题研究、作品制作、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

  2.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实践活动过程,关注学生实践活动的亲身体验,既要体验成功的喜悦,也要反思失败的教训。

  3.此模式中表述了一个完整活动过程的五个阶段,实际操作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以及具体的活动形式和内容灵活处理,活动时间可以是短期、中期和长期;活动空间可以是室内、室外或室内外结合;活动过程可以是完整的五个阶段,也可以选择性地引导学生重点经历某些阶段。

  4.教师要深刻理解师生活动流程图,正确处理师生关系,把握好组织与引导的时机和尺度,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活动氛围,确保活动得以深度开展。

  5.要强调主体,关注生成。既要关注学生亲历活动过程后的收获与体验,还要重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生成的新问题。因此,活动流程和教学结构不能机械照办,学生活动流程可能因生成新的问题而发生改变,教学结构也就有可能因此而进行调整,可以是顺序的调整,也可以循环反复,还可以从活动的某一个阶段回到上一个阶段或前几个阶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7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和贯彻国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以本地区的自然、历史、人文为研究背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实验为基础,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科有效整合和教师文化沟通,帮助学生学*、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更新教师与学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形成区域办学特色而不懈努力。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区域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学科整合,学生实践,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一、亲*周围的自然环境,结合学科课程的学*,有效进行学科知识的整合与沟通,教育和引导学生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走进自然、主动实践,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和合理开发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二、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见识和行为辨析能力,初步养成服务社会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三、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积极的、科学的`人生观。

  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按照《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的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3—6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每周*均3课时。依据《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指导》的精神,结合我校教学的实际,综合实践活动全校自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固定1课时,根据需要每周可加2课时的“1+2”课时设置。

  四、具体工作及措施

  (一)师资建设

  由于我校师资力量薄弱,由班主任老师兼任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

  一、加强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关键,学校要十分重视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教师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促进教师教育观念转变同时,要鼓励、支持教师去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规律,提高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

  二、注意开发利用多种教育资源

  学校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落实课程计划的要求。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学校还要注意发展校外指导教师队伍,构建起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人才资源库。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过程中要用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

  一、评价理念

  a、整体观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整体观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统整,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穿到活动进行中去。

  b、多元化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肯定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

  c、过程性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要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对学生进行评定的作业应该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仅仅是针对他们得出的结论。

  二、评价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式多种多样。在具体操作中,“档案袋评定”和“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被认为是非常有效的评价方法。教师在运用这些方法时要注意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总之,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档案,以便使学生深入的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及进步的喜悦

  五、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中心的综合实践领导小组,在教导处、教研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该活动具体由实践活动指导老师负责日常工作,各任课老师协同配合,确保活动正常有序地进行。

  六、活动安排

  1、9月:制订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组织教师学*《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和与综合实践活动相关的一些案例,激发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热情,召开家长会取得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支持。

  2、10月:指导学生确立研究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3、11月:进行阶段性成果展示。

  4、12月:四、五、六年级各推出一节研究课,大家谈体会。

  5、关于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研讨会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8

  一、实验研究目标

  在三年级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学期围绕“美化校园”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校园绿化。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实验研究内容

  (一)课程特征

  1、通过“校园绿化”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情意,能力和认知诸方面得到全面的和谐发展。

  在校内外分别设绿化实践基地,鼓励学生搞各类调查活动,做到校内外紧密结合,强调语文,数学,自然,美术,劳动等学间的渗透与整合。

  运用调查,研究,观察,积累等各种方法与形式,重视知识,经验,技能的综合运用。

  2、让学生在研究性学*,调查报告,实际栽种,规划设计等实践活动中获得亲身感受和直接经验,并养成实践意识,形成综合实践能力;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让学生进行有计划,有成效的实践活动。

  3、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内容

  本学期“校园绿化”综合实践活动分为三个方面来开展:

  1、专题研究:本学期开展两次专题研究活动,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实践在老师帮助下确定自己感兴趣的有关校园绿化的研究专题。上网或到图书馆查找资料进行文献研究,到花圃内进行实地的调查和行动研究,小组合作。

  2、操作实践:

  春天来临了,调查适合野外栽种的花木,买花种在校内,外,花圃里栽种,定期养护。

  2、学生小组合作,并在美术老师指导下为绿地进行花圃设计,选出一两套较好的花圃设计图,按图纸进行实地花圃种植。

  3、植树节前后,组织一次植树活动。

  4、在各合作小组之间或班级之间进行盆花栽种比赛。

  5、进行市场热销花木调查,调查热销花木名称,热销原因,养护方法,写出调查报告。

  (三)课程实施

  1、课时:

  每周二课时,安排在周四下午第一、二节。

  2、课型:

  ⑴方案设计型——学生在学*了简单园艺知识及美术图案知识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花圃设计,校园绿化总体规划设计等,要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自主设计和民主交流。

  ⑵知识普及型——鼓励学生上网,到图书馆吸取有关知识,教师也可把自己的经验介绍给学生,要注重学生对普及知识意义的自主建构和运用。

  ⑶实践活动型——组织参观访问,实际练*栽种花草,进行花圃养护等活动。要关注学生对实践活动过程的经历,体验,感悟和探究。

  ⑷专题研讨型——进行校内绿化情况的专题研讨,要引导并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在独立或合作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充分而民主的讨论。

  ⑸成果交流型——既要有物化成果的交流,更要有成功过程经验和失败过程教训的交流。对学生的发展来讲,成功过程的经验和失败过程的教训,是综合实践活动以后,学生取得的比物化成果更重要的“成果”。

  ⑹论文答辩型——要提倡让学生组成“专家组”,对学生撰写的专题研究论文提问和答辩,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惯,思辩能力和自信心理是让学生经历“答辩”过程的最终目的。

  3、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心研究小组,校长为实验研究组负责人。

  三年级班主任及综合实践课老师、自然、劳动、音乐,美术、科技、体育组成课题小组成员。

  (四)课程评价:

  该课程评价由学生,教师和课程本身的评价三部分组成。

  重点在评价学生在发展层次和发展水*上。评价标准应是“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校园绿化”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即以学生已有的发展基础为评价标准,并突出学*过程的意识、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综合能力、思维、方法。

  评价方式多种多样,评价方式运用的先决条件是观察,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的基础。在具体操作中,可运用“档案袋评定”与“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教师运用这些方法时要注意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以便学生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以及进步的喜悦,档案袋收集资料如下:

  (1)学生成果:标本,校园绿化规划设计图,调查报告,专题研究等。

  (2)获奖证书:

  (3)各种评价:应以学生的自评为主,应允许学生对不满意的他评进行重新学*直至获得满意的他评为止。对教师的评价应由学校行政和学生评价两部分组成。

  三、实验研究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安排

  1、九月

  综合实践活动老师组织学生到花卉种植基地参观。

  老师上一节花圃设计指导课。

  做好组织工作。

  2、十月

  学生画花圃设计图。

  学生种植盆花。

  确定一个研究课题。

  优秀花圃设计图评比。

  开展一次花卉种植比赛。

  各指导老师协助学生确定课题。

  在学生中开展指导老师测评。

  3、十一月

  设计研究方案,在辅导老师指导下开展综合性研究学*。

  写一份研究报告。

  进行室内种植,定期养护。

  在学生中开展指导老师测评。

  4、十二月

  植物知识智力竞赛。

  花木市场热销花木调查,(热销花木名称,热销原因,养护方法)

  在老师指导下再次确立一个研究课题。

  做好两次活动的组织工作。

  在学生中开展指导老师测评。

  5、一月

  在辅导老师指导下设计研究方案,开展综合实践性研究活动,写出研究报告。

  整理材料袋。

  做好总结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9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教会的精神,积极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有关目标,根据市教育局教研室的工作要求,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学*力度,创新学*的形式,推进学*沙龙的活动,发挥课题的导向作用,汲取兄弟学校的宝贵经验。结合本校的特色,加强学科间的整合,积极构建活动的评价体系。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力争让综合实践活动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

  二、时间安排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极具开放性,它需要打破传统的学校教学时间管理策略,因此本学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的安排上,我们采用弹性课时制,即“2+1”的模式。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将每周3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教师组织学生全员参与,及时对班级或小组的活动情况加以指导。当需要走出校门开展实地活动时,可以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与某学科打通使用,或者将几周的时间集中在一天使用。

  三、实施策略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互相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学生会由本学科生成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提炼加工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每一个教师都要在教学中培养自己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 使学科教学深入、彻底,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具有广泛性。如结合语文的阅读教学可开展阅读实践: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阅读材料、开展大量语文阅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各类读物和阅读活动的强烈兴趣,使之养成良好的阅读*惯,形成优良的阅读品质,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和阅读能力,可采用室内与室外相结合、个体与群体相结合、小组与班级相结合等多种形式提供阅读素材展开阅读。

  2、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生活,是学生学*的大舞台。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惯。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如开展赏识活动课:即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赏识活动课,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赏识自己、赏识别人、赏识自我,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进而关注个人专长、能力、树立自信心,赏识别人,让孩子发现别人长处,学会与别人合作,发展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人际沟通能力。

  3、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

  现在的学生不再是只会读书的机器了,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的焦点问题。对一些公众现象,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渴望被大人们认同,希望得到和大人们一样的成就。我们把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校园,指导他们采用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从而获得自己独创性的理解。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如通过对自然界观察、参观、饲养、调查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让学生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中获得美的体验。

  4、与传统节日相结合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泱泱大国,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是学生学*的极佳资源,为了让学生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结合传统的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由中秋节、重阳节引申开来的以敬老爱老为主题系列活动。

  5、与学校工作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并不是没有目标。而这些目标和要求往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要达到的。因此,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与学校德育、少先队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起来,互相借鉴、互相渗透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可结合**下的讲话内容、红领巾广播栏目, 开展行为*惯系列、 文明道德系列、 时事热点系列、 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四、评价体系

  1、强调课程、教学、评价的整体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不止是外在于课程、教学、学*的环节,而是与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活动融为一体的有机整体,三者是同时发生与发展的。一方面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成果作为评价他们学*情况的依据;另一方面,注重把评价作为师生共同学*的机会,提供对课程修改有用的信息,实践与教学。档案袋的使用及每一个领域最后的反思环节无不体现出这一特征。

  2、重视评价的过程性

  在传统评价中,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答案,而对学生获得答案的过程却无任何要求。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要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参与程度、投入程度、学*方式等表现,及时评价将促进学生学力的发展,保证活动的顺利展开。

  3、倡导评价的多样性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也就决定了评价的多样性。首先是评价的多样化,对学生的评价可采用自评、伙伴评、教师评、家长等不同形式;其次是评价对象多样:可以是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可以是模型、展版、研究日记、设计说明,还可以是主题演讲、口头汇报……;再次是评价的方法和手段多样:方法上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定性描述为主;过程与结果相结合,以过程为主;主体与客体相结合,以主体为主。手段上是开展辩论会、成果展览会、表彰先进、公布评价成果等。

  4、注重评价的宽容性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不能用**的标准去要求学生。对学生学*的评价要宽容一些。从尊重学生的尊严、尊重学生的人格、热爱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发展的观点,正确地对待学生在学*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杜绝评价中经常出现的“贬损性”评价,强调评价始终在宽容、友爱、信任、尊重的气愤中进行,多肯定、多指导,使评价更具有教育、激励的功能。

  5、关注评价的反思性

  在每一次活动的进行过程中或结束后,要经常采用发放问卷、同学辩论会、师生访谈会等形式来引导学生在评价的基础上反思自己在实践活动的得失,恰当规划未来的行动。这样评价能突破原有意义上判别的概念,而真正体现了利用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思想。与此同时,教师则用撰写案例,在特定现象的基础上反思自己的指导策略,做到教学相长。

  五、机构建设

  罗村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

  组员:李辉明 周夕中 刘国勇

  戴留松

  罗村小学综合实践教研组

  蹲点领导:

  组长:

  组员:

  六、具体安排

  周次

  主要内容

  参与实施人

  1

  ①参加市综合实践活动开学工作会;

  ②制定并下发综合实践活动校级工作计划;

  2

  ①教研组成员例会;

  ②各班制定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

  ③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研讨会,下发主题推荐表;

  ④征集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

  教研组成员及部分学生代表

  3

  ①各班确定活动的主题(偶发性、即兴生成活动另作安排)并着手设计;

  各班任科教师

  4

  ①安排教师外出听课并作听课汇报;

  待定

  5

  ①举行题为“综合实践对转变学生学*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学*沙龙活动;

  ②上交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

  6

  ①迎接市教研室的常规调研;

  全体任科教师

  7

  ①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

  8

  ①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

  三(1)班

  9

  ①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

  待定

  10

  ①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

  待定

  11

  ①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

  12

  ①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

  五(3)班

  14

  ①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

  15

  ①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

  六(4)班

  16

  ①综合实践活动观摩周;

  待定

  17

  ①各班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周;

  三至六年级各班

  18

  ①课题研讨活动,围绕课题谈谈活动中的得失,并形成书面材料;

  课题组成员

  19

  ①上交各类案例,论文及学生活动体验文章;

  各任科教师

  20

  ①编辑校优秀案例集,论文集,学生*作集;

  21

  ①学期工作总结;

  ②各类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10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背景及理论依据

  (一)实施的背景: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它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小学3—6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新课程实施以来,课程的价值取向已由以知识为中心转移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上,提出了课程内容选择与自然、生活、社会实践相联系,使自然、生活、社会成为课程资源,这意味着课程已不再是一份教材,自然即课程,生活即课程,社会即课程。我们在对部分学校的调查中发现:在偌大的校园里,虽然进行了全面的多种类植被绿化和一些校园景点的布置,但缺少能让学生自主探究、观察体验、动手实践的资源中心和活动基地。在新课程实施的大背景下,建立校园实践基地,开展实践体验活动,既是促进国家课程计划的全面落实,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也是开展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基于此,学校根据周边经济、文化等社区资源,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化、全面化、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决定建设一个有效的转变学生的学*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校园种植实践活动基地,研发《综合实践基地活动手册》,以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二)实施的理论依据:

  1、教育家米尔曾经说:“所有现存的好东西都是创造的果实。”华中师大教授杨再隋说:“要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生活,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境还原为生活情境,把教学活动还原为儿童的生命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国家课程,是学校必须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地方管理、学校开发的三级管理课程。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其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具有开放性;随着每一个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也随着过程取向变化而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学生会在这个进程中,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

  2、当今教育改革的新趋势——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实践活动反映了学生个性发展的内在需要,体现了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具体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长,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学*方式,他们的发展不仅仅是通过书本知识的学*而获得的。综合实践活动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空间。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克服书本知识和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在实践中发展。当今社会迅猛发展,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如环境问题、道德问题、国际理解问题、信息科技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具有跨学科的性质,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参与、探究、理解这些新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机会。结合学校实际和周边环境的优势,开发校园实践基地,可以为新课程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工作抓手,通过此抓手达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乃至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目标。

  3、现在世界各地都在重视劳动技术教育,尤其是联邦德国。他们有句名言,“我们的学生考试考不过你们,我们的学生做的产品专门卖给你们。”可见德国人十分重视学生的劳动技术并非常有成就。他们的学生的劳动技术在学校就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学生的劳动素养非常高。我们的学校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适应高考方面做的很多,恰恰忘记了“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千年古训。导致小学生不会做家务,不会自我服务,在考上大学就是成功的背景下,“劳动最光荣”已经是口号、摆设。今天的教育已不能仅满足于课堂,应该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把广阔的生活空间作为师生共同生长的.天地。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一项全新的课程已开始显露其勃勃生机,那就是新课程改革中所设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4、心理学、教育学理论。有研究表明:人的生活*惯和技能,3岁前形成50%;6岁时形成30%;其余20%是20岁前形成的。儿童和少年精力旺盛,接受新鲜事物快,可塑性强。如果他们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实践教育,则对于他们以后的学*与生活能力将有深远的影响。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目标与内容

  (一)课程实施的总目标

  整体规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序列,形成学校、家庭与社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教育实施体系。通过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开发和研究,进一步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构,丰富新课程资源。“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开辟、各学科研究性学*的渗透延伸、信息技术的学*利用、社区服务的开展,有效地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和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技能,培养学生亲*土地、热爱大自然、关爱社会的思想感情,切实加强和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工作。

  (二)课程实施的具体目标和内容

  1、综合实践活动(校内基地)课程研究的实施目标和内容

  (1)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开发,引导学生了解关于种植方面的知识,认识并学会使用各种劳动工具进行简单的劳动实践,体验劳动的快乐。

  (2)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开发,丰富植物类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实践体验中加深对自然的认识。同时通过花卉类植物的种植活动,绿化和美化校园,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11

  一、指导思想

  在区教研室的指导下,以《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为依据,结合建国六十周年庆祝活动、创建省绿色学校、创建市健康促进学校等多项实践活动,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在脚踏实地、加强常规管理的基础上,锐意进取,力求以校本化、生本化的内容开发来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

  二、工作思路与目标

  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已经进入了一个高原期,对课程的深入研究一时难以出现明显的效果。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不断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开发,坚持推广四种课型等已有研究成果,加强微型活动的探索,全面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效益。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在这方面进行有效的探索,不断努力实现以下具体的任务:

  1、积极探索常态化的微型活动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实际效果,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结合建国六十周年活动,各年级可以自行开发相关的调查、访问等实践性活动,认真开展研究型学*的活动,侧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研究精神。

  3、结合绿色学校、健康促进学校的`创建,各年级课开发适合学生实际的微型活动,做到一课一研究,一课一收获,努力培养学生的研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4、加强活动过程资料的积累,积极研讨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校本化开发过程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创新与积累的关系,提高活动效果。

  三、工作措施

  1、突出研究性学*,着力开发研究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着眼于学生探究能力和实践意识的培养,要帮助学生从其生活世界中有机生成他们自己感兴趣的具体活动内容;要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并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富有创意地生活。

  过去我们在开展研究性学*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也曾经探索过短*快式的微型活动研究,在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的研究方面先走了一步。本学期,我们仍然要突出研究性学*的地位,各年级要着力开发研究主题。对于过去成功的课题,可以继续深入研究,学生特别感兴趣的问题也可以成为新的研究主题。在实践中我们要明确,活动的实施关键是要关注学生的需要,注重活动的效果,做到活动过程不千篇一律。在开发内容的时候,要注意坚持着眼生活、立足兴趣、依托学校资源、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原则。

  2、重视劳动实践,开展劳动技术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过去我们有的老师开发的剪纸等活动等也得到了学生的欢迎,培养了他们的制作能力。本学期我们可以继续依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劳动与技术》教材,利用现成的制作材料开展活动,进行专项的劳动技能训练。

  3、加强制度建设,稳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本学期我们将通过听评课活动,使综合实践的课堂教学做到科学、务实、创新,既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又使学生能在课堂上学有所得,真正地走向生活,走向实践,走向创新。

  继续认真积累好过程性资料,具体包括:

  (1)每月活动掠影:每个月我们都要求把本学的综合实践活动照片、记录等以照片的方式上传到学校网站的综合实践活动专栏,一方面宣传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另一方面也方便大家全面了解活动开展情况,有利于反思总结。

  (2)1学期1个案例:每个学期,老师们要根据活动情况及时撰写活动案例,记录活动中的收获、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今后的改进措施等,对这一阶段的活动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

  四、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订计划(学校计划、年级计划)

  2、综合实践活动听课活动

  十月份:

  1、9月份资料上传。

  十一月份:

  1、10月资料上传;

  2、任课教师完成1篇案例或者论文,准备四优工程作品评比。

  十二月份:

  1、11月资料上传。

  一月份:

  1、12月资料上传

  2、各年级过程性资料上交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菁选扩展阅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菁选(扩展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菁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11篇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起点,来为今后的学*制定一份计划。好的计划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1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中的必修课程,根据综合实践课程的性质以及学校,老师的资源情况,对综合实践课进行研究,籍此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目标

  (一) 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增强学生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学*科学研究方法,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处理能力,交流处理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 具体目标:

  八年级

  激发学生对学*知识的兴趣,掌握一定的电工的`知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

  三、课时安排

  十六课时 (上13课时,机动2课时,评价1课时)

  课程内容具体安排

  第一周 对上学期的综合课的反思,

  第二周 调查统计校园内花草树木的种类、名称、*性、产地等

  第三周 对上节课的调查结果进行交流

  第四周 画出学校的*面图

  第五周 电子、电工 认识常见的电源

  第六周 安全用电常识

  第七周 家庭电路与插座

  第八周 白炽灯的安装

  第九周 两地控制一盏灯

  第十周 日光灯的安装

  十一周 电风扇的维修与检修

  十二周 科技制作 橡筋动力车

  十三周 简易收音机

  十四周 气垫船

  十五周 风力万花筒

  十六周 考核,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2

  一、指导思想

  在区教研室的指导下,以《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为依据,结合建国六十周年庆祝活动、创建省绿色学校、创建市健康促进学校等多项实践活动,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在脚踏实地、加强常规管理的基础上,锐意进取,力求以校本化、生本化的内容开发来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

  二、工作思路与目标

  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已经进入了一个高原期,对课程的深入研究一时难以出现明显的效果。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不断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开发,坚持推广四种课型等已有研究成果,加强微型活动的探索,全面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效益。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在这方面进行有效的探索,不断努力实现以下具体的任务:

  1、积极探索常态化的微型活动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实际效果,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结合建国六十周年活动,各年级可以自行开发相关的调查、访问等实践性活动,认真开展研究型学*的活动,侧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研究精神。

  3、结合绿色学校、健康促进学校的创建,各年级课开发适合学生实际的微型活动,做到一课一研究,一课一收获,努力培养学生的研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4、加强活动过程资料的积累,积极研讨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校本化开发过程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创新与积累的关系,提高活动效果。

  三、工作措施

  1、突出研究性学*,着力开发研究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着眼于学生探究能力和实践意识的培养,要帮助学生从其生活世界中有机生成他们自己感兴趣的具体活动内容;要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并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富有创意地生活。

  过去我们在开展研究性学*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也曾经探索过短*快式的微型活动研究,在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的研究方面先走了一步。本学期,我们仍然要突出研究性学*的地位,各年级要着力开发研究主题。对于过去成功的课题,可以继续深入研究,学生特别感兴趣的问题也可以成为新的研究主题。在实践中我们要明确,活动的`实施关键是要关注学生的需要,注重活动的效果,做到活动过程不千篇一律。在开发内容的时候,要注意坚持着眼生活、立足兴趣、依托学校资源、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原则。

  2、重视劳动实践,开展劳动技术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过去我们有的老师开发的剪纸等活动等也得到了学生的欢迎,培养了他们的制作能力。本学期我们可以继续依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劳动与技术》教材,利用现成的制作材料开展活动,进行专项的劳动技能训练。

  3、加强制度建设,稳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本学期我们将通过听评课活动,使综合实践的课堂教学做到科学、务实、创新,既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又使学生能在课堂上学有所得,真正地走向生活,走向实践,走向创新。

  继续认真积累好过程性资料,具体包括:

  (1)每月活动掠影:每个月我们都要求把本学的综合实践活动照片、记录等以照片的方式上传到学校网站的综合实践活动专栏,一方面宣传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另一方面也方便大家全面了解活动开展情况,有利于反思总结。

  (2)1学期1个案例:每个学期,老师们要根据活动情况及时撰写活动案例,记录活动中的收获、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今后的改进措施等,对这一阶段的活动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

  四、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订计划(学校计划、年级计划)

  2、综合实践活动听课活动

  十月份:

  1、9月份资料上传。

  十一月份:

  1、10月资料上传;

  2、任课教师完成1篇案例或者论文,准备四优工程作品评比。

  十二月份:

  1、11月资料上传。

  一月份:

  1、12月资料上传

  2、各年级过程性资料上交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3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和贯彻国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以本地区的自然、历史、人文为研究背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实验为基础,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科有效整合和教师文化沟通,帮助学生学*、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更新教师与学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形成区域办学特色而不懈努力。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区域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学科整合,学生实践,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一、亲*周围的自然环境,结合学科课程的学*,有效进行学科知识的整合与沟通,教育和引导学生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走进自然、主动实践,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和合理开发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二、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见识和行为辨析能力,初步养成服务社会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三、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积极的、科学的人生观。

  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按照《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的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3—6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每周*均3课时。依据《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指导》的精神,结合我校教学的实际,综合实践活动全校自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固定1课时,根据需要每周可加2课时的“1+2”课时设置。

  四、具体工作及措施

  (一)师资建设

  由于我校师资力量薄弱,由班主任老师兼任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

  一、加强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关键,学校要十分重视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教师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促进教师教育观念转变同时,要鼓励、支持教师去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规律,提高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

  二、注意开发利用多种教育资源

  学校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落实课程计划的要求。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学校还要注意发展校外指导教师队伍,构建起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人才资源库。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过程中要用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

  一、评价理念

  a、整体观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整体观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统整,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穿到活动进行中去。

  b、多元化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肯定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

  c、过程性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要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对学生进行评定的`作业应该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仅仅是针对他们得出的结论。

  二、评价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式多种多样。在具体操作中,“档案袋评定”和“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被认为是非常有效的评价方法。教师在运用这些方法时要注意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总之,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档案,以便使学生深入的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及进步的喜悦

  五、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中心的综合实践领导小组,在教导处、教研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该活动具体由实践活动指导老师负责日常工作,各任课老师协同配合,确保活动正常有序地进行。

  六、活动安排

  1、9月:制订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组织教师学*《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和与综合实践活动相关的一些案例,激发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热情,召开家长会取得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支持。

  2、10月:指导学生确立研究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3、11月:进行阶段性成果展示。

  4、12月:四、五、六年级各推出一节研究课,大家谈体会。

  5、关于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研讨会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4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计划规定的中小学必修的一门新课程。它的实施不是既定课程计划和教学方案的落实,而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开发、设计、实施、评价的整体过程,从而是一个探究、发现、创新的过程。经过*十年的探索,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得到了一致认可,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学校和教师,也开发出大量的经典案例。然而,部分学校领导、教师、学生乃至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存在差异,师资配备明显不足,兼职教师居多,造成该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不均衡。因此,研究并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模式及其特征,对于该课程的常态化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实践操作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在于“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开放式的综合应用实践活动中,通过切身的身心体验,从而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多方面能力的协调发展”。正如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说:“个体要获得真知,就必须在活动中主动体验、尝试、改造,必须去做”,其主要精神就是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

  什么是体验?从教育的角度看,体验是一种亲历亲为的活动,是一种积极参与活动的学*方式,是一种从整体上把握客观事物与自身意义关联的活动过程。它常常从整体的角度去理解对象的意义与价值,及其与自身的关系。通常而言,体验的意义是内隐的。因而可以说,体验是自主的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中,为了获取客观事物与自身意义关联与价值关涉而历经接受、批判、反思和建构这一过程的主观内省活动。一般来说,体验具有建立在客观基础之上的主观性特征。

  一、“实践体验”模式以及师生活动流程图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在的基本理念(学生的主体性,课程的实践性、活动性,知识的整合性,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多样性),在大量课例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实践体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模式,并拟定了该模式的基本操作结构及师生活动流程图,图示如下:

  二、“实践体验”模式基本操作结构及师生活动流程说明

  “实践体验”模式的基本操作结构包括五个阶段:确定主题阶段、设计准备阶段、自主活动阶段、交流评价阶段、拓展延伸阶段。

  在这五个阶段中,学生活动的流程是:提出问题、筛选问题——制定计划、提出假设——具体行动、过程展开——展示成果、形成结论——应用实践、生成问题。教师的指导活动有:营造情境、引发问题——提供背景、指导计划——提出建议、参与活动——提炼方法、测查评价——创造条件、拓展提升。

  第一个阶段是确定主题。其中,学生选择和提出活动的主题或课题的过程,就是学生体验活动的过程,对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提高从实际中分析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发展价值。在确定主题阶段,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地选择、提出和确定活动的主题或课题。教师要善于营造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提出相关问题,并对学生提出的活动主题给予充分的肯定,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加以完善。

  第二个阶段是设计准备。教师首先要采取多种形式,提供与活动主题相关的背景资料,使学生明确活动的任务。一般可以讲故事、开设讲座、组织参观访问等,目的在于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提供研究活动的范围,诱发学生探究活动的动机。与此同时,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学*从多个角度去发现问题和分析思考问题,制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形成最基本的目标和思路,邀请校内外指导教师提供帮助并共同参与研究活动。

  制定活动方案的过程,也是发展学生的规划和组织能力的过程。因而,在准备阶段,教师应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制定活动方案或研究方案。只有学生自主制定活动方案,他们才能更加明确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一般包括:

  ①活动的主题或课题;

  ②活动的内容;

  ③活动的具体目的和任务;

  ④活动的对象、情境、时间和空间;

  ⑤活动的具体过程;

  ⑥任务和分工;

  ⑦保证条件。

  在学生制定活动方案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加以指导,引导学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

  第三个阶段是自主活动,也叫做实践体验、解决问题阶段。在确定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以后,学生要进入具体的实践活动,也就是解决问题过程,通过实践体验,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掌握一定的方法。

  本阶段中,学生实践、体验的内容包括:在开放情境中主动搜集和处理文献资料或研究素材,小组合作与各种形式的人际交往、沟通,以科学态度解决实际问题,从一定角度认识环境、了解社会、发现自我。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碰到各种困难,小学生兴趣激发快、变化也快的特点容易使他们的探究活动不能持久,需要得到教师的及时关心、指导和督促。

  第四个阶段是交流评价。学生要有始有终地完成活动项目任务,争取达到预期的目标。但是,经过努力仍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也是正常的,并不意味着学*的失败。

  在这一阶段,学生要将自己或小组经过实践、体验所取得的收获进行整理、加工,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成果的表达方式要多样化,除了按一定要求撰写实验报告、

  调查报告以外,还可以通过开辩论会、研讨会、搞展览、编刊物、制作网页等方式加以表达。将研究成果整理以后还必须以口头报告的方式表达。

  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分享成果,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在交流、研讨中,学生要学会理解和宽容、赞美与分享,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的思考,也要敢于和善于申辩。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是贯穿于学生活动全过程的多元评价,不仅仅只局限在交流评价阶段,评价的内容与形式,应充分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取向,促进综合实践活动目标的达成。

  第五个阶段是拓展延伸。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提供场所,让学生能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中,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应用中,学生的认识得到拓展和提升,同时又有可能生成更多新的.问题,有待于我们开展新的研究活动。

  当然,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成性问题,不仅仅体现在活动的拓展延伸阶段,他应该体现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每一个活动环节之中,在活动的任何一个阶段,学生都有可能在研究既定主题的同时,生成一些新的问题来开展研究,甚至有的同学还会放弃原有的研究主体,去研究活动过程中生成的新的问题,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遇到这种情况,教师不要批评学生,要保护学生的这种善于思考、敢于尝试的积极性,并且指导学生重新调整自己的研究活动方案,引导他们按照新的方案开展自己的活动。

  三、“实践体验”模式的实施建议

  1.此模式适用于小学3~6年级不同形式和内容的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主题活动、课题研究、作品制作、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

  2.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实践活动过程,关注学生实践活动的亲身体验,既要体验成功的喜悦,也要反思失败的教训。

  3.此模式中表述了一个完整活动过程的五个阶段,实际操作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以及具体的活动形式和内容灵活处理,活动时间可以是短期、中期和长期;活动空间可以是室内、室外或室内外结合;活动过程可以是完整的五个阶段,也可以选择性地引导学生重点经历某些阶段。

  4.教师要深刻理解师生活动流程图,正确处理师生关系,把握好组织与引导的时机和尺度,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活动氛围,确保活动得以深度开展。

  5.要强调主体,关注生成。既要关注学生亲历活动过程后的收获与体验,还要重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生成的新问题。因此,活动流程和教学结构不能机械照办,学生活动流程可能因生成新的问题而发生改变,教学结构也就有可能因此而进行调整,可以是顺序的调整,也可以循环反复,还可以从活动的某一个阶段回到上一个阶段或前几个阶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5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和贯彻国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以本地区的自然、历史、人文为研究背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实验为基础,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科有效整合和教师文化沟通,帮助学生学*、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更新教师与学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形成区域办学特色而不懈努力。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区域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学科整合,学生实践,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亲*周围的自然环境,结合学科课程的学*,有效进行学科知识的'整合与沟通,教育和引导学生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走进自然、主动实践,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和合理开发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见识和行为辨析能力,初步养成服务社会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积极的、科学的人生观。

  4、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按照《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的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3-6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每周*均3课时。依据《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指导》的精神,结合我校教学的实际,综合实践活动全校自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固定1课时,根据需要每周可加2课时的“1+2”课时设置。

  四、具体工作及措施

  (一)师资建设

  由于我校师资力量薄弱,由班主任老师兼任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

  1、加强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关键,学校要十分重视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教师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促进教师教育观念转变同时,要鼓励、支持教师去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规律,提高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

  2、注意开发利用多种教育资源

  学校要因地制宜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落实课程计划的要求。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

  学校还要注意发展校外指导教师队伍,构建起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人才资源库。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过程中要用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

  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

  1、评价理念

  a、整体观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整体观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统整,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穿到活动进行中去。

  b、多元化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肯定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

  c、过程性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要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对学生进行评定的作业应该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仅仅是针对他们得出的结论。

  2、评价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式多种多样。在具体操作中,“档案袋评定”和“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被认为是非常有效的评价方法。教师在运用这些方法时要注意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6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教会的精神,积极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有关目标,根据市教育局教研室的工作要求,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学*力度,创新学*的形式,推进学*沙龙的活动,发挥课题的导向作用,汲取兄弟学校的宝贵经验。结合本校的特色,加强学科间的整合,积极构建活动的评价体系。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力争让综合实践活动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

  二、时间安排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极具开放性,它需要打破传统的学校教学时间管理策略,因此本学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的安排上,我们采用弹性课时制,即“2+1”的模式。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将每周3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教师组织学生全员参与,及时对班级或小组的活动情况加以指导。当需要走出校门开展实地活动时,可以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与某学科打通使用,或者将几周的时间集中在一天使用。

  三、实施策略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互相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学生会由本学科生成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提炼加工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每一个教师都要在教学中培养自己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 使学科教学深入、彻底,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具有广泛性。如结合语文的阅读教学可开展阅读实践: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阅读材料、开展大量语文阅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各类读物和阅读活动的强烈兴趣,使之养成良好的阅读*惯,形成优良的阅读品质,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和阅读能力,可采用室内与室外相结合、个体与群体相结合、小组与班级相结合等多种形式提供阅读素材展开阅读。

  2、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生活,是学生学*的大舞台。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惯。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如开展赏识活动课:即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赏识活动课,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赏识自己、赏识别人、赏识自我,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进而关注个人专长、能力、树立自信心,赏识别人,让孩子发现别人长处,学会与别人合作,发展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人际沟通能力。

  3、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

  现在的学生不再是只会读书的机器了,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的焦点问题。对一些公众现象,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渴望被大人们认同,希望得到和大人们一样的成就。我们把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校园,指导他们采用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从而获得自己独创性的理解。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如通过对自然界观察、参观、饲养、调查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让学生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中获得美的体验。

  4、与传统节日相结合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泱泱大国,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是学生学*的极佳资源,为了让学生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结合传统的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由中秋节、重阳节引申开来的以敬老爱老为主题系列活动。

  5、与学校工作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并不是没有目标。而这些目标和要求往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要达到的。因此,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与学校德育、少先队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起来,互相借鉴、互相渗透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可结合**下的讲话内容、红领巾广播栏目, 开展行为*惯系列、 文明道德系列、 时事热点系列、 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四、评价体系

  1、强调课程、教学、评价的整体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不止是外在于课程、教学、学*的环节,而是与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活动融为一体的有机整体,三者是同时发生与发展的。一方面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成果作为评价他们学*情况的依据;另一方面,注重把评价作为师生共同学*的机会,提供对课程修改有用的信息,实践与教学。档案袋的使用及每一个领域最后的反思环节无不体现出这一特征。

  2、重视评价的过程性

  在传统评价中,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答案,而对学生获得答案的过程却无任何要求。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要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参与程度、投入程度、学*方式等表现,及时评价将促进学生学力的发展,保证活动的顺利展开。

  3、倡导评价的多样性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也就决定了评价的多样性。首先是评价的多样化,对学生的评价可采用自评、伙伴评、教师评、家长等不同形式;其次是评价对象多样:可以是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可以是模型、展版、研究日记、设计说明,还可以是主题演讲、口头汇报……;再次是评价的方法和手段多样:方法上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定性描述为主;过程与结果相结合,以过程为主;主体与客体相结合,以主体为主。手段上是开展辩论会、成果展览会、表彰先进、公布评价成果等。

  4、注重评价的宽容性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不能用**的标准去要求学生。对学生学*的评价要宽容一些。从尊重学生的尊严、尊重学生的人格、热爱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发展的观点,正确地对待学生在学*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杜绝评价中经常出现的“贬损性”评价,强调评价始终在宽容、友爱、信任、尊重的气愤中进行,多肯定、多指导,使评价更具有教育、激励的功能。

  5、关注评价的反思性

  在每一次活动的进行过程中或结束后,要经常采用发放问卷、同学辩论会、师生访谈会等形式来引导学生在评价的基础上反思自己在实践活动的得失,恰当规划未来的行动。这样评价能突破原有意义上判别的概念,而真正体现了利用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思想。与此同时,教师则用撰写案例,在特定现象的基础上反思自己的指导策略,做到教学相长。

  五、机构建设

  罗村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

  组员:李辉明 周夕中 刘国勇

  戴留松

  罗村小学综合实践教研组

  蹲点领导:

  组长:

  组员:

  六、具体安排

  周次

  主要内容

  参与实施人

  1

  ①参加市综合实践活动开学工作会;

  ②制定并下发综合实践活动校级工作计划;

  2

  ①教研组成员例会;

  ②各班制定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

  ③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研讨会,下发主题推荐表;

  ④征集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

  教研组成员及部分学生代表

  3

  ①各班确定活动的主题(偶发性、即兴生成活动另作安排)并着手设计;

  各班任科教师

  4

  ①安排教师外出听课并作听课汇报;

  待定

  5

  ①举行题为“综合实践对转变学生学*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学*沙龙活动;

  ②上交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

  6

  ①迎接市教研室的常规调研;

  全体任科教师

  7

  ①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

  8

  ①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

  三(1)班

  9

  ①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

  待定

  10

  ①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

  待定

  11

  ①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

  12

  ①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

  五(3)班

  14

  ①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

  15

  ①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

  六(4)班

  16

  ①综合实践活动观摩周;

  待定

  17

  ①各班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周;

  三至六年级各班

  18

  ①课题研讨活动,围绕课题谈谈活动中的得失,并形成书面材料;

  课题组成员

  19

  ①上交各类案例,论文及学生活动体验文章;

  各任科教师

  20

  ①编辑校优秀案例集,论文集,学生*作集;

  21

  ①学期工作总结;

  ②各类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7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教会的精神,积极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有关目标,根据市教育局教研室的工作要求,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学*力度,创新学*的形式,推进学*沙龙的活动,发挥课题的导向作用,汲取兄弟学校的宝贵经验。结合本校的特色,加强学科间的整合,积极构建活动的评价体系。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力争让综合实践活动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

  二、时间安排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极具开放性,它需要打破传统的学校教学时间管理策略,因此本学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的安排上,我们采用弹性课时制,即“2+1”的模式。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将每周3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教师组织学生全员参与,及时对班级或小组的活动情况加以指导。当需要走出校门开展实地活动时,可以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与某学科打通使用,或者将几周的时间集中在一天使用。

  三、实施策略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互相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学生会由本学科生成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提炼加工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每一个教师都要在教学中培养自己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 使学科教学深入、彻底,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具有广泛性。如结合语文的阅读教学可开展阅读实践: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阅读材料、开展大量语文阅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各类读物和阅读活动的强烈兴趣,使之养成良好的阅读*惯,形成优良的阅读品质,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和阅读能力,可采用室内与室外相结合、个体与群体相结合、小组与班级相结合等多种形式提供阅读素材展开阅读。

  2、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生活,是学生学*的大舞台。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惯。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如开展赏识活动课:即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赏识活动课,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赏识自己、赏识别人、赏识自我,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进而关注个人专长、能力、树立自信心,赏识别人,让孩子发现别人长处,学会与别人合作,发展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人际沟通能力。

  3、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

  现在的学生不再是只会读书的机器了,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的焦点问题。对一些公众现象,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渴望被大人们认同,希望得到和大人们一样的.成就。我们把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校园,指导他们采用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从而获得自己独创性的理解。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如通过对自然界观察、参观、饲养、调查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让学生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中获得美的体验。

  4、与传统节日相结合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泱泱大国,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是学生学*的极佳资源,为了让学生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结合传统的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由中秋节、重阳节引申开来的以敬老爱老为主题系列活动。

  5、与学校工作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并不是没有目标。而这些目标和要求往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要达到的。因此,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与学校德育、少先队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起来,互相借鉴、互相渗透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可结合**下的讲话内容、红领巾广播栏目, 开展行为*惯系列、 文明道德系列、 系列、 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四、评价体系

  1、强调课程、教学、评价的整体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不止是外在于课程、教学、学*的环节,而是与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活动融为一体的有机整体,三者是同时发生与发展的。一方面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成果作为评价他们学*情况的依据;另一方面,注重把评价作为师生共同学*的机会,提供对课程修改有用的信息,实践与教学。档案袋的使用及每一个领域最后的反思环节无不体现出这一特征。

  2、重视评价的过程性

  在传统评价中,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答案,而对学生获得答案的过程却无任何要求。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要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参与程度、投入程度、学*方式等表现,及时评价将促进学生学力的发展,保证活动的顺利展开。

  3、倡导评价的多样性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也就决定了评价的多样性。首先是评价的多样化,对学生的评价可采用自评、伙伴评、教师评、家长等不同形式;其次是评价对象多样:可以是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可以是模型、展版、研究日记、设计说明,还可以是主题演讲、口头汇报……;再次是评价的方法和手段多样:方法上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定性描述为主;过程与结果相结合,以过程为主;主体与客体相结合,以主体为主。手段上是开展辩论会、成果展览会、表彰先进、公布评价成果等。

  4、注重评价的宽容性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不能用**的标准去要求学生。对学生学*的评价要宽容一些。从尊重学生的尊严、尊重学生的人格、热爱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发展的观点,正确地对待学生在学*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杜绝评价中经常出现的“贬损性”评价,强调评价始终在宽容、友爱、信任、尊重的气愤中进行,多肯定、多指导,使评价更具有教育、激励的功能。

  5、关注评价的反思性

  在每一次活动的进行过程中或结束后,要经常采用发放问卷、同学辩论会、师生访谈会等形式来引导学生在评价的基础上反思自己在实践活动的得失,恰当规划未来的行动。这样评价能突破原有意义上判别的概念,而真正体现了利用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思想。与此同时,教师则用撰写案例,在特定现象的基础上反思自己的指导策略,做到教学相长。

  五、机构建设

  罗村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朱**

  组员:李辉明 周夕中 刘国勇

  张卫华 戴留松

  罗村小学综合实践教研组

  蹲点领导:朱**

  组长:张卫华

  组员:陈静茹 朱洪明 鲍梅英 武留华 柴松青 吴永前

  傅光辉 夏春梅 杨春华 章 卉 吴粉珍 马旺*

  六、具体安排

  周次:1

  主要内容:

  ①参加市综合实践活动开学工作会;

  ②制定并下发综合实践活动校级工作计划;

  参与实施人:张卫华

  周次:2

  主要内容:①教研组成员例会;

  ②各班制定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

  ③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研讨会,下发主题推荐表;

  ④征集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

  参与实施人:教研组成员及部分学生代表

  周次:3

  主要内容:①各班确定活动的主题(偶发性、即兴生成活动另作安排)并着手设计;

  参与实施人:各班任科教师

  周次:4

  主要内容:①安排教师外出听课并作听课汇报;

  参与实施人:待定

  周次:5

  主要内容:①举行题为“综合实践对转变学生学*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学*沙龙活动;

  ②上交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

  参与实施人:薛金妹

  周次:6

  主要内容:①迎接市教研室的常规调研;

  参与实施人:全体任科教师

  周次:7

  主要内容:①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

  参与实施人:朱俊毅

  周次:8

  主要内容:①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

  参与实施人:三(1)班朱俊毅

  周次:9

  主要内容:①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

  参与实施人:待定

  周次:10

  主要内容:①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

  参与实施人:待定

  周次:11

  主要内容:①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

  参与实施人:陈静茹

  周次:12

  主要内容:①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

  参与实施人:五(3)班陈静茹

  周次:14

  主要内容:①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

  参与实施人:吴粉珍

  周次:15

  主要内容:①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

  主要实施人:六(4)班吴粉珍

  周次:16

  主要内容:①综合实践活动观摩周;

  主要实施人:待定

  周次:17

  主要内容:①各班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周;

  主要实施人:三至六年级各班

  周次:18

  主要内容:①课题研讨活动,围绕课题谈谈活动中的得失,并形成书面材料;

  主要实施人:课题组成员

  周次:19

  主要内容:①上交各类案例,论文及学生活动体验文章;

  主要实施人:各任科教师

  周次:20

  主要内容:①编辑校优秀案例集,论文集,学生*作集;

  主要实施人:张卫华

  周次:21

  主要内容:①学期工作总结;

  ②各类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

  主要实施人:张卫华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8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背景及理论依据

  (一)实施的背景: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它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小学3—6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新课程实施以来,课程的价值取向已由以知识为中心转移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上,提出了课程内容选择与自然、生活、社会实践相联系,使自然、生活、社会成为课程资源,这意味着课程已不再是一份教材,自然即课程,生活即课程,社会即课程。我们在对部分学校的调查中发现:在偌大的校园里,虽然进行了全面的多种类植被绿化和一些校园景点的布置,但缺少能让学生自主探究、观察体验、动手实践的资源中心和活动基地。在新课程实施的大背景下,建立校园实践基地,开展实践体验活动,既是促进国家课程计划的全面落实,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也是开展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基于此,学校根据周边经济、文化等社区资源,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化、全面化、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决定建设一个有效的转变学生的学*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校园种植实践活动基地,研发《综合实践基地活动手册》,以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二)实施的理论依据:

  1、教育家米尔曾经说:“所有现存的好东西都是创造的果实。”华中师大教授杨再隋说:“要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生活,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境还原为生活情境,把教学活动还原为儿童的生命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国家课程,是学校必须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地方管理、学校开发的三级管理课程。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其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具有开放性;随着每一个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也随着过程取向变化而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学生会在这个进程中,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

  2、当今教育改革的新趋势——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实践活动反映了学生个性发展的内在需要,体现了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具体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长,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学*方式,他们的发展不仅仅是通过书本知识的学*而获得的。综合实践活动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空间。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克服书本知识和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在实践中发展。当今社会迅猛发展,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如环境问题、道德问题、国际理解问题、信息科技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具有跨学科的性质,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参与、探究、理解这些新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机会。结合学校实际和周边环境的优势,开发校园实践基地,可以为新课程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工作抓手,通过此抓手达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乃至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目标。

  3、现在世界各地都在重视劳动技术教育,尤其是联邦德国。他们有句名言,“我们的学生考试考不过你们,我们的学生做的产品专门卖给你们。”可见德国人十分重视学生的劳动技术并非常有成就。他们的学生的劳动技术在学校就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学生的劳动素养非常高。我们的学校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适应高考方面做的很多,恰恰忘记了“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千年古训。导致小学生不会做家务,不会自我服务,在考上大学就是成功的背景下,“劳动最光荣”已经是口号、摆设。今天的教育已不能仅满足于课堂,应该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把广阔的生活空间作为师生共同生长的天地。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一项全新的课程已开始显露其勃勃生机,那就是新课程改革中所设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4、心理学、教育学理论。有研究表明:人的.生活*惯和技能,3岁前形成50%;6岁时形成30%;其余20%是20岁前形成的。儿童和少年精力旺盛,接受新鲜事物快,可塑性强。如果他们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实践教育,则对于他们以后的学*与生活能力将有深远的影响。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目标与内容

  (一)课程实施的总目标

  整体规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序列,形成学校、家庭与社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教育实施体系。通过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开发和研究,进一步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构,丰富新课程资源。“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开辟、各学科研究性学*的渗透延伸、信息技术的学*利用、社区服务的开展,有效地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和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技能,培养学生亲*土地、热爱大自然、关爱社会的思想感情,切实加强和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工作。

  (二)课程实施的具体目标和内容

  1、综合实践活动(校内基地)课程研究的实施目标和内容

  (1)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开发,引导学生了解关于种植方面的知识,认识并学会使用各种劳动工具进行简单的劳动实践,体验劳动的快乐。

  (2)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开发,丰富植物类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实践体验中加深对自然的认识。同时通过花卉类植物的种植活动,绿化和美化校园,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9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国定校行的必修课,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后的一门核心课程。它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它包含了经历——感受——探究——了解——理解——掌握——运用这一全过程,把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全面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以“学生为本,重在实践,重在体验,重在发展”为指导思想,认真开展三——六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增强孩子的探究和创新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转变孩子的学*方式和生活方式,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实践的能力。

  二、组织成员

  以下是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师资配备: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由鄂汉东校长领导,丁红芳老师分管,教研组长宣洪波老师负责制订实施计划,印丽华老师负责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日常运作,宣纪珍老师具体负责课时安排以及调、代课。三、四年级由印丽华老师具体负责,五、六年级分别由刘彩娣老师负责,其他各班任课老师与班主任组成“导师团”对学生活动的开展进行研究性和指导。

  三、研究目标

  1、力求开展的活动丰富多彩,做到短线、长线活动相结合,使每位学生能将自己学*活动的过程形成比较完整的系列素材,并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出活动的实际情况,引起同班和评价者的重视,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独立思考、主体性判断以及更好地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能通过利用各种符号与工具,表达个人的思想和观念。善与他人沟通,并能与他人分享不同的见解与资讯。

  3、帮助学生在活动中树立起自己是记录自己学*过程资料的著作者和负责人的意识,逐步养成不断反省学*活动,评价学*成果,改进学*方式的学**惯。发展学生的规划组织与实践能力。

  4、通过对教师的月考核,进一步端正教师的教学思路,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从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研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观察力,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并促使学生在生活中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

  5、评价侧重于过程,体现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学生与他人的一种*等对话精神。

  四、研究内容

  1、主题生成

  (1)依托学科课程生成综合实践活动课题

  学科的综合性学*主要体现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整体发展,课程间的整合,书本学*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以及探索与研究精神。开学初,我们利用集体备课时间,由学科组商讨,确定各学科中以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更好教学的活动内容:(英语)3A:用各种材料制作字母小卡片;4A:shopping跳蚤市场;5A:制作卡片;6A:搜集身边的英语,以交通标志为主。(数学)三数:调查周末一天的安排,摸牌和下棋游戏;四数:怎样滚得圆?了解自己,关爱自己;六数:大树有多高?(语文)三语:小小读书交流会,指导做采蜜集的方法;调查了解119、120、110等号码的功能,学会求救;寻找秋天的足迹;走进水果的世界;制作动物名片等;四语:“老师,您好”主题教育活动;“我骄傲,我是中国人”系列活动;神话、寓言故事交流会;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网络知多少调查研究。五语:研究神奇的变色龙;我读书我快乐:《水浒传》、说名道姓。六语:学剪纸、读报和剪报等。

  其他学科,如美术、科学,也可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开展相应的学科活动。活动主题、内容、方式自定。每次实践活动后,语文教师要注重学生*作的指导,记录下活动的过程及学生的感受。

  (2)依托社会生活、社区资源生成综合实践活动课题

  人们经常说“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的*惯。这是我们在这一方面确定课题的用意所在。例如:中国传统节日的研究(本学期的中秋节、重阳节等)、家乡的桥等。

  (3)依托已有的综合实践活动生成新的课题。对原来开展过的有价值的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可以进一步挖掘,生成新的课题。例如“日食知识”,以它为载体,生成新的课题,例如:了解星空、认识星座等。

  2、参考主题

  (1)传统节日研究(三年级本学期研究主题)

  低年级以掌握节日时间、有哪些风俗*惯等为目标;中高年级除了达到低年级的目标外,增加传统节日的历史由来研究、动手做节日食品等实践活动。本学期对我国传统节日中秋节、重阳节等作长线研究。

  (2)传统游戏研究(四年级本学期研究主题)

  低年级以了解过去的一些传统游戏、规则并做一些与年龄段适合的游戏为目标;中高年级增加研究传统游戏与现代游戏的不同、自己动手做游戏工具等实践活动。本学期把滚铁环、玩沙包作为重点研究、开展活动的主题。

  (3)农器具的研究(五年级本学期研究主题)

  低年级以认识常用的农器具,了解常用农器具的名称、作用为目的;中高年级增加操作、使用的实践活动(“乐乐种植园”种植实践活动)。

  (4)日食的研究(六年级本学期研究主题)

  低年级以调查、了解历史上发生的日食现象为主,辅以观看影像资料;中高年级拓展到认识宇宙、星空,丰富天文科学知识,发展科学、创新意识。

  (5)校园资源的研究

  如“走廊文化的研究”、“科学宫动、植物主题研究”等,如“走廊文化的研究”:低年级以了解走廊挂图中的科学家、文学家等名人生*事迹、著名成果为目的;中高年级则增加阅读他们的著作、学*他们的研究精神等内容。

  (6)节日的研究

  如:日食知识、了解世博会、建国六十周年等,任课教师根据社会、国家、国际发生的热点事件开展研究、实践活动,具体内容、目标可根据学生的年龄、能力等适当制定。

  任课教师也可根据自己的特点或专长,充分挖掘有意义的、可行性强的主题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然后根据活动效果同年级推荐或全校推荐。

  3、校本课程

  本学期校本课程实施内容和方式有所改变,具体情况如下:

  校本1课程内容仍然为“植物与生活”,依托原有的校本教材,一年级的研究内容为:走*身边的植物,二年级:认识植物的组成部分,三年级:植物的分类,四年级:植物的作用,五年级:植物的种植与栽培,六年级:植物与文化。校本2课程内容则由原来的“让生活充满爱”改为走班形式的各类项目训练和学*,具体课程项目有:手工制作、篆刻、国际数棋、刻纸、口琴、编织、剪纸、古诗词赏析、经典阅读、思维训练、阅读与写作、七巧板等。

  五、研究策略

  1、进行有效的管理。

  学校计划、年级计划层层落实。在学校综合实践教研组的带领下,各年级由年级负责人为小组长,带领教师认真制订年级计划,带着问题积极、认真地开展小组教研活动,提高实践指导水*。学校定期组织检查,提出意见,从而达到优化的目的。

  2、组织有意义的校外活动。

  适当组织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校外活动,如参观博物馆、江边污水处理厂、社区调查等。但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精心规划和组织学生校外活动,争取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参与。

  3、开展好教研活动

  (1)学期教研组每月进行一次综合课研讨活动,课后进行研讨和评议。同时坚持每月一次的例会活动,及时分析总结工作中的得失,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查漏补缺,不断完善提高。本学期每班至少需上交学生研究性项目作业、教学活动设计方案各两份,教学反思一份。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新老师要在课前向同年级组教师学*。这一学期,本教研组的每位老师都要上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同年级组老师观摩、评议,共同探讨,共同提高。

  (3)认真进行总结和评价。在活动过程中注重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每班在学期末提供至少一份项目作业参与评选,优秀的项目作业将对指导老师进行奖励。通过展板,力求实事求是地把每一个活动情况及经验及时、准确地记载下来。在此基础上,组织全校老师、学生参观,交流。另外,每个教师结合教学实践和自身的研究,写好研究性的文章,积极向有关杂志和报纸投稿。

  (4)加强研究,优化教学。我们把每个月最后一个星期五下午作为综合实践活动沙龙研讨日,教师们一起学*相关理论,提出活动中的困惑,共同解决问题,并把活动中好的做法与大家分享。

  4、完善学生、教师评价制度。

  活动后师生正确的评价有利于及时总结经验得失,有利于提高今后活动的质量。本学期我们将进行多角度的反思活动,努力提高实践水*。

  对学生的评价通过三个方面来进行,首先是学生互评;其次是家长评价;最后是教师评价。这样,不但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而且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

  对教师的评价,除了延续上学期使用的月考核制度外,还将随机进行学生调查问卷,从而促进任课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始终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另外,本学期将更加注重活动成果评价,学期末学校将通过调查问卷抽查的方式进行全面评价。

  六、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定校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并组织学*。

  2、各年级、各班制定实践活动简要计划。

  3、理论学*内容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策略》等。

  4、教研活动:分组研讨本月综合课程的上课内容。

  5、开展庆祝建国六十周年的相关实践活动。

  6、上交综合实践活动资料(月末)。

  十月份:

  1、各班按计划开展活动,学校组织检查。

  2、教研活动:吴海燕老师上一节综合研讨课。

  3、教研组例会:对综合实践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共同探讨,共同研究,以便提高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4、相关年级开展日食的研究、科学宫动植物主题研究。

  5、上交综合实践活动资料。

  十一月份:

  1、各班按计划开展活动,注意收集和整理过程性资料,组织检查。

  2、教研活动:印丽华老师上一节校本研讨课。

  3、有关年级开展传统节日的研究活动。

  4、教研组例会:半学期小结,下半学期综合活动内容设计,上交过程性资料。

  十二月份:

  1、教研组例会:研究如何认真办好活动成果的展板。

  2、学生总结汇报交流活动,以及学生活动成果的展示。

  3、教研活动:倪华玉老师上一节校本研讨课。

  4、有关年级开展制作传统游戏工具(如铁环、沙包等),玩传统游戏的实践活动。

  4、各班上交案例、论文、活动总结(反思)及学生活动过程的资料。

  一月份:

  1、总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撰写专题总结,整理好研究的成果材料。

  2、期末抽测调查,考核评比。

  3、资料汇总归档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10

  一、实验研究目标

  在三年级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学期围绕“美化校园”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校园绿化。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实验研究内容

  (一)课程特征

  1、通过“校园绿化”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情意,能力和认知诸方面得到全面的和谐发展。

  在校内外分别设绿化实践基地,鼓励学生搞各类调查活动,做到校内外紧密结合,强调语文,数学,自然,美术,劳动等学间的渗透与整合。

  运用调查,研究,观察,积累等各种方法与形式,重视知识,经验,技能的综合运用。

  2、让学生在研究性学*,调查报告,实际栽种,规划设计等实践活动中获得亲身感受和直接经验,并养成实践意识,形成综合实践能力;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让学生进行有计划,有成效的实践活动。

  3、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内容

  本学期“校园绿化”综合实践活动分为三个方面来开展:

  1、专题研究:本学期开展两次专题研究活动,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实践在老师帮助下确定自己感兴趣的有关校园绿化的研究专题。上网或到图书馆查找资料进行文献研究,到花圃内进行实地的调查和行动研究,小组合作。

  2、操作实践:

  春天来临了,调查适合野外栽种的花木,买花种在校内,外,花圃里栽种,定期养护。

  2、学生小组合作,并在美术老师指导下为绿地进行花圃设计,选出一两套较好的花圃设计图,按图纸进行实地花圃种植。

  3、植树节前后,组织一次植树活动。

  4、在各合作小组之间或班级之间进行盆花栽种比赛。

  5、进行市场热销花木调查,调查热销花木名称,热销原因,养护方法,写出调查报告。

  (三)课程实施

  1、课时:

  每周二课时,安排在周四下午第一、二节。

  2、课型:

  ⑴方案设计型——学生在学*了简单园艺知识及美术图案知识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花圃设计,校园绿化总体规划设计等,要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自主设计和民主交流。

  ⑵知识普及型——鼓励学生上网,到图书馆吸取有关知识,教师也可把自己的经验介绍给学生,要注重学生对普及知识意义的自主建构和运用。

  ⑶实践活动型——组织参观访问,实际练*栽种花草,进行花圃养护等活动。要关注学生对实践活动过程的经历,体验,感悟和探究。

  ⑷专题研讨型——进行校内绿化情况的专题研讨,要引导并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在独立或合作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充分而民主的讨论。

  ⑸成果交流型——既要有物化成果的交流,更要有成功过程经验和失败过程教训的交流。对学生的发展来讲,成功过程的经验和失败过程的.教训,是综合实践活动以后,学生取得的比物化成果更重要的“成果”。

  ⑹论文答辩型——要提倡让学生组成“专家组”,对学生撰写的专题研究论文提问和答辩,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惯,思辩能力和自信心理是让学生经历“答辩”过程的最终目的。

  3、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心研究小组,校长为实验研究组负责人。

  三年级班主任及综合实践课老师、自然、劳动、音乐,美术、科技、体育组成课题小组成员。

  (四)课程评价:

  该课程评价由学生,教师和课程本身的评价三部分组成。

  重点在评价学生在发展层次和发展水*上。评价标准应是“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校园绿化”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即以学生已有的发展基础为评价标准,并突出学*过程的意识、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综合能力、思维、方法。

  评价方式多种多样,评价方式运用的先决条件是观察,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的基础。在具体操作中,可运用“档案袋评定”与“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教师运用这些方法时要注意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以便学生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以及进步的喜悦,档案袋收集资料如下:

  (1)学生成果:标本,校园绿化规划设计图,调查报告,专题研究等。

  (2)获奖证书:

  (3)各种评价:应以学生的自评为主,应允许学生对不满意的他评进行重新学*直至获得满意的他评为止。对教师的评价应由学校行政和学生评价两部分组成。

  三、实验研究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安排

  1、九月

  综合实践活动老师组织学生到花卉种植基地参观。

  老师上一节花圃设计指导课。

  做好组织工作。

  2、十月

  学生画花圃设计图。

  学生种植盆花。

  确定一个研究课题。

  优秀花圃设计图评比。

  开展一次花卉种植比赛。

  各指导老师协助学生确定课题。

  在学生中开展指导老师测评。

  3、十一月

  设计研究方案,在辅导老师指导下开展综合性研究学*。

  写一份研究报告。

  进行室内种植,定期养护。

  在学生中开展指导老师测评。

  4、十二月

  植物知识智力竞赛。

  花木市场热销花木调查,(热销花木名称,热销原因,养护方法)

  在老师指导下再次确立一个研究课题。

  做好两次活动的组织工作。

  在学生中开展指导老师测评。

  5、一月

  在辅导老师指导下设计研究方案,开展综合实践性研究活动,写出研究报告。

  整理材料袋。

  做好总结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11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本学期,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深化素质教育,形成办学特色。

  (一)总目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与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和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畅想乒乓未来,感悟国球精神,使学生能作为活动的主人,积极地开展活动;能对学*具有信心,提高效率;能对自然和社会的具有好奇心;能自我规范,与队友友好相处。

  2、关注自我,关注学校,关注自然,关注社会,设计自己喜欢的校园。进行探究,积极体验,在“发现问题——团队策划——探究实践——行动反思——分享对话”的科学研究过程中提高探究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与学*兴趣,意识到食品安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养成注意饮食安全卫生的*惯。

  4、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刻苦锻炼,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增强健康意识。

  二、具体措施:

  (一)根据学校实际,科学确定活动内容。

  在确定本学期的活动内容时,我们根据我校乒乓特色,将原有的课题成果进行多角度的活动外展,首先在学生中展开广泛的讨论,让他们围绕原有的课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再由指导教师根据汇总的情况进行梳理、筛选、归类,上报科学的、可行的研究内容。根据各年级确定的研究主题进行统一的规划安排,制定活动方案。力求贴*学生的生活,体现学生的需求,体现了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特色。内容框架如下:

  我校是乒乓特色学校,乒乓活动也在校内广泛开展,因此有很好的研究资源和研究环境。况且乒乓已成为我校学生生活世界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所以,在三年级将继续开展“小小银球,知识无限”的乒乓实践活动。

  兰陵小学即将扩建,如果我们把握时机,让学生从关注校园入手,开发、设计他们喜欢的校园,将有利于学生渐渐体验到学校生活中的主人感觉,提高各方面的实际能力。所以本学期四年级将在上学期《绿色交响曲——让校园更美丽的》基础上继续延续,以《我的校园我设计,兰小的明天更美好》为主题,开展一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

  市场上那些身穿“五彩”外衣的“彩色”食品,看似诱人,却潜伏着危害人体健康的隐患。五年级根据这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设计了“‘美丽’的食品”的综合实践活动。

  本学期六年级以“球之韵”为主题,主要是结合本校乒乓球体育特色,结合校第四届乒乓节活动,开展球文化、体育精神、体育与读书等活动,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刻苦锻炼,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

  (二)进行有效的管理,优化实践指导。

  1、引导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让学生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个性。在活动中让每一名学生都有收获,体验成功的喜悦,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并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精心规划和组织学生校内外活动,争取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及参与。

  2、学校计划、年级计划层层落实。在学校综合实践教研组的带领下,各年级由年级组长为小组长,带领教师认真认真制订年级计划,带着问题积极、认真地开展小组教研活动,提高实践指导水*。

  3、保证师资力量,配备各课专职教师。以下是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师资配备表。

  4、加强研究,提高质量。我们把每个月最后一个星期一下午作为综合实践活动沙龙研讨日,教师们一起学*相关理论,提出活动中的困惑,共同解决问题,并把活动中好的做法与大家分享。

  三、进行多角度反思,提高实践水*:

  活动后师生正确的评价有利于及时总结经验得失,有利于提高今后活动的质量。本学期我们将进行多角度的反思活动,努力提高实践水*。

  (一)学生评价

  1、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

  2、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3、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

  (二)教师评价

  1、关注学生的发展,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

  2、转变学生的学*方式,发展学生的愿望及创新精神。

  3、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发展。

  (三)课程评价

  1、立足综合性

  2、突出活动性

  3、体现主体性

  4、注重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菁选(扩展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菁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11篇)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我们要好好计划今后的学*,制定一份计划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计划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欢迎阅读与收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1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本学期,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深化素质教育,形成办学特色。

  (一)总目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与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和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畅想乒乓未来,感悟国球精神,使学生能作为活动的主人,积极地开展活动;能对学*具有信心,提高效率;能对自然和社会的具有好奇心;能自我规范,与队友友好相处。

  2、关注自我,关注学校,关注自然,关注社会,设计自己喜欢的校园。进行探究,积极体验,在“发现问题——团队策划——探究实践——行动反思——分享对话”的科学研究过程中提高探究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与学*兴趣,意识到食品安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养成注意饮食安全卫生的*惯。

  4、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刻苦锻炼,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增强健康意识。

  二、具体措施:

  (一)根据学校实际,科学确定活动内容。

  在确定本学期的活动内容时,我们根据我校乒乓特色,将原有的课题成果进行多角度的活动外展,首先在学生中展开广泛的讨论,让他们围绕原有的课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再由指导教师根据汇总的情况进行梳理、筛选、归类,上报科学的、可行的研究内容。根据各年级确定的研究主题进行统一的规划安排,制定活动方案。力求贴*学生的生活,体现学生的需求,体现了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特色。内容框架如下:

  我校是乒乓特色学校,乒乓活动也在校内广泛开展,因此有很好的.研究资源和研究环境。况且乒乓已成为我校学生生活世界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所以,在三年级将继续开展“小小银球,知识无限”的乒乓实践活动。

  兰陵小学即将扩建,如果我们把握时机,让学生从关注校园入手,开发、设计他们喜欢的校园,将有利于学生渐渐体验到学校生活中的主人感觉,提高各方面的实际能力。所以本学期四年级将在上学期《绿色交响曲——让校园更美丽的》基础上继续延续,以《我的校园我设计,兰小的明天更美好》为主题,开展一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

  市场上那些身穿“五彩”外衣的“彩色”食品,看似诱人,却潜伏着危害人体健康的隐患。五年级根据这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设计了“‘美丽’的食品”的综合实践活动。

  本学期六年级以“球之韵”为主题,主要是结合本校乒乓球体育特色,结合校第四届乒乓节活动,开展球文化、体育精神、体育与读书等活动,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刻苦锻炼,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

  (二)进行有效的管理,优化实践指导。

  1、引导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让学生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个性。在活动中让每一名学生都有收获,体验成功的喜悦,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并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精心规划和组织学生校内外活动,争取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及参与。

  2、学校计划、年级计划层层落实。在学校综合实践教研组的带领下,各年级由年级组长为小组长,带领教师认真认真制订年级计划,带着问题积极、认真地开展小组教研活动,提高实践指导水*。

  3、保证师资力量,配备各课专职教师。以下是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师资配备表。

  4、加强研究,提高质量。我们把每个月最后一个星期一下午作为综合实践活动沙龙研讨日,教师们一起学*相关理论,提出活动中的困惑,共同解决问题,并把活动中好的做法与大家分享。

  三、进行多角度反思,提高实践水*:

  活动后师生正确的评价有利于及时总结经验得失,有利于提高今后活动的质量。本学期我们将进行多角度的反思活动,努力提高实践水*。

  (一)学生评价

  1、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

  2、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3、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

  (二)教师评价

  1、关注学生的发展,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

  2、转变学生的学*方式,发展学生的愿望及创新精神。

  3、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发展。

  (三)课程评价

  1、立足综合性

  2、突出活动性

  3、体现主体性

  4、注重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2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和贯彻国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以本地区的自然、历史、人文为研究背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实验为基础,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科有效整合和教师文化沟通,帮助学生学*、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更新教师与学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形成区域办学特色而不懈努力。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区域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学科整合,学生实践,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一、亲*周围的自然环境,结合学科课程的学*,有效进行学科知识的整合与沟通,教育和引导学生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走进自然、主动实践,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和合理开发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二、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见识和行为辨析能力,初步养成服务社会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三、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积极的、科学的人生观。

  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按照《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的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3—6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每周*均3课时。依据《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指导》的精神,结合我校教学的实际,综合实践活动全校自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固定1课时,根据需要每周可加2课时的“1+2”课时设置。

  四、具体工作及措施

  (一)师资建设

  由于我校师资力量薄弱,由班主任老师兼任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

  一、加强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关键,学校要十分重视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教师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促进教师教育观念转变同时,要鼓励、支持教师去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规律,提高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

  二、注意开发利用多种教育资源

  学校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落实课程计划的要求。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学校还要注意发展校外指导教师队伍,构建起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人才资源库。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过程中要用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

  一、评价理念

  a、整体观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整体观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统整,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穿到活动进行中去。

  b、多元化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肯定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

  c、过程性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要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对学生进行评定的'作业应该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仅仅是针对他们得出的结论。

  二、评价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式多种多样。在具体操作中,“档案袋评定”和“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被认为是非常有效的评价方法。教师在运用这些方法时要注意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总之,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档案,以便使学生深入的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及进步的喜悦

  五、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中心的综合实践领导小组,在教导处、教研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该活动具体由实践活动指导老师负责日常工作,各任课老师协同配合,确保活动正常有序地进行。

  六、活动安排

  1、9月:制订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组织教师学*《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和与综合实践活动相关的一些案例,激发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热情,召开家长会取得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支持。

  2、10月:指导学生确立研究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3、11月:进行阶段性成果展示。

  4、12月:四、五、六年级各推出一节研究课,大家谈体会。

  5、关于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研讨会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3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和贯彻国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以本地区的自然、历史、人文为研究背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实验为基础,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科有效整合和教师文化沟通,帮助学生学*、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更新教师与学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形成区域办学特色而不懈努力。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区域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学科整合,学生实践,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亲*周围的自然环境,结合学科课程的学*,有效进行学科知识的整合与沟通,教育和引导学生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走进自然、主动实践,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和合理开发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见识和行为辨析能力,初步养成服务社会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积极的、科学的人生观。

  4、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按照《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的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3-6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每周*均3课时。依据《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指导》的精神,结合我校教学的实际,综合实践活动全校自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固定1课时,根据需要每周可加2课时的“1+2”课时设置。

  四、具体工作及措施

  (一)师资建设

  由于我校师资力量薄弱,由班主任老师兼任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

  1、加强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关键,学校要十分重视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教师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促进教师教育观念转变同时,要鼓励、支持教师去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规律,提高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

  2、注意开发利用多种教育资源

  学校要因地制宜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落实课程计划的要求。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

  学校还要注意发展校外指导教师队伍,构建起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人才资源库。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过程中要用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

  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

  1、评价理念

  a、整体观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整体观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统整,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穿到活动进行中去。

  b、多元化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肯定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

  c、过程性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要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对学生进行评定的作业应该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仅仅是针对他们得出的结论。

  2、评价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式多种多样。在具体操作中,“档案袋评定”和“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被认为是非常有效的评价方法。教师在运用这些方法时要注意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4

  一、指导思想

  在区教研室的指导下,以《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为依据,结合建国六十周年庆祝活动、创建省绿色学校、创建市健康促进学校等多项实践活动,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在脚踏实地、加强常规管理的基础上,锐意进取,力求以校本化、生本化的内容开发来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

  二、工作思路与目标

  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已经进入了一个高原期,对课程的深入研究一时难以出现明显的效果。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不断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开发,坚持推广四种课型等已有研究成果,加强微型活动的探索,全面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效益。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在这方面进行有效的探索,不断努力实现以下具体的任务:

  1、积极探索常态化的微型活动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实际效果,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结合建国六十周年活动,各年级可以自行开发相关的`调查、访问等实践性活动,认真开展研究型学*的活动,侧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研究精神。

  3、结合绿色学校、健康促进学校的创建,各年级课开发适合学生实际的微型活动,做到一课一研究,一课一收获,努力培养学生的研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4、加强活动过程资料的积累,积极研讨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校本化开发过程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创新与积累的关系,提高活动效果。

  三、工作措施

  1、突出研究性学*,着力开发研究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着眼于学生探究能力和实践意识的培养,要帮助学生从其生活世界中有机生成他们自己感兴趣的具体活动内容;要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并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富有创意地生活。

  过去我们在开展研究性学*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也曾经探索过短*快式的微型活动研究,在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的研究方面先走了一步。本学期,我们仍然要突出研究性学*的地位,各年级要着力开发研究主题。对于过去成功的课题,可以继续深入研究,学生特别感兴趣的问题也可以成为新的研究主题。在实践中我们要明确,活动的实施关键是要关注学生的需要,注重活动的效果,做到活动过程不千篇一律。在开发内容的时候,要注意坚持着眼生活、立足兴趣、依托学校资源、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原则。

  2、重视劳动实践,开展劳动技术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过去我们有的老师开发的剪纸等活动等也得到了学生的欢迎,培养了他们的制作能力。本学期我们可以继续依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劳动与技术》教材,利用现成的制作材料开展活动,进行专项的劳动技能训练。

  3、加强制度建设,稳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本学期我们将通过听评课活动,使综合实践的课堂教学做到科学、务实、创新,既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又使学生能在课堂上学有所得,真正地走向生活,走向实践,走向创新。

  继续认真积累好过程性资料,具体包括:

  (1)每月活动掠影:每个月我们都要求把本学的综合实践活动照片、记录等以照片的方式上传到学校网站的综合实践活动专栏,一方面宣传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另一方面也方便大家全面了解活动开展情况,有利于反思总结。

  (2)1学期1个案例:每个学期,老师们要根据活动情况及时撰写活动案例,记录活动中的收获、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今后的改进措施等,对这一阶段的活动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

  四、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订计划(学校计划、年级计划)

  2、综合实践活动听课活动

  十月份:

  1、9月份资料上传。

  十一月份:

  1、10月资料上传;

  2、任课教师完成1篇案例或者论文,准备四优工程作品评比。

  十二月份:

  1、11月资料上传。

  一月份:

  1、12月资料上传

  2、各年级过程性资料上交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5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计划规定的中小学必修的一门新课程。它的实施不是既定课程计划和教学方案的落实,而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开发、设计、实施、评价的整体过程,从而是一个探究、发现、创新的过程。经过*十年的探索,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得到了一致认可,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学校和教师,也开发出大量的经典案例。然而,部分学校领导、教师、学生乃至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存在差异,师资配备明显不足,兼职教师居多,造成该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不均衡。因此,研究并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模式及其特征,对于该课程的常态化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实践操作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在于“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开放式的综合应用实践活动中,通过切身的身心体验,从而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多方面能力的协调发展”。正如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说:“个体要获得真知,就必须在活动中主动体验、尝试、改造,必须去做”,其主要精神就是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

  什么是体验?从教育的角度看,体验是一种亲历亲为的活动,是一种积极参与活动的学*方式,是一种从整体上把握客观事物与自身意义关联的活动过程。它常常从整体的角度去理解对象的意义与价值,及其与自身的关系。通常而言,体验的意义是内隐的。因而可以说,体验是自主的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中,为了获取客观事物与自身意义关联与价值关涉而历经接受、批判、反思和建构这一过程的主观内省活动。一般来说,体验具有建立在客观基础之上的主观性特征。

  一、“实践体验”模式以及师生活动流程图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在的基本理念(学生的主体性,课程的实践性、活动性,知识的整合性,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多样性),在大量课例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实践体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模式,并拟定了该模式的基本操作结构及师生活动流程图,图示如下:

  二、“实践体验”模式基本操作结构及师生活动流程说明

  “实践体验”模式的基本操作结构包括五个阶段:确定主题阶段、设计准备阶段、自主活动阶段、交流评价阶段、拓展延伸阶段。

  在这五个阶段中,学生活动的流程是:提出问题、筛选问题——制定计划、提出假设——具体行动、过程展开——展示成果、形成结论——应用实践、生成问题。教师的指导活动有:营造情境、引发问题——提供背景、指导计划——提出建议、参与活动——提炼方法、测查评价——创造条件、拓展提升。

  第一个阶段是确定主题。其中,学生选择和提出活动的主题或课题的过程,就是学生体验活动的过程,对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提高从实际中分析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发展价值。在确定主题阶段,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地选择、提出和确定活动的主题或课题。教师要善于营造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提出相关问题,并对学生提出的活动主题给予充分的肯定,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加以完善。

  第二个阶段是设计准备。教师首先要采取多种形式,提供与活动主题相关的背景资料,使学生明确活动的任务。一般可以讲故事、开设讲座、组织参观访问等,目的在于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提供研究活动的范围,诱发学生探究活动的动机。与此同时,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学*从多个角度去发现问题和分析思考问题,制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形成最基本的目标和思路,邀请校内外指导教师提供帮助并共同参与研究活动。

  制定活动方案的过程,也是发展学生的规划和组织能力的过程。因而,在准备阶段,教师应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制定活动方案或研究方案。只有学生自主制定活动方案,他们才能更加明确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一般包括:

  ①活动的主题或课题;

  ②活动的内容;

  ③活动的具体目的和任务;

  ④活动的`对象、情境、时间和空间;

  ⑤活动的具体过程;

  ⑥任务和分工;

  ⑦保证条件。

  在学生制定活动方案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加以指导,引导学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

  第三个阶段是自主活动,也叫做实践体验、解决问题阶段。在确定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以后,学生要进入具体的实践活动,也就是解决问题过程,通过实践体验,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掌握一定的方法。

  本阶段中,学生实践、体验的内容包括:在开放情境中主动搜集和处理文献资料或研究素材,小组合作与各种形式的人际交往、沟通,以科学态度解决实际问题,从一定角度认识环境、了解社会、发现自我。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碰到各种困难,小学生兴趣激发快、变化也快的特点容易使他们的探究活动不能持久,需要得到教师的及时关心、指导和督促。

  第四个阶段是交流评价。学生要有始有终地完成活动项目任务,争取达到预期的目标。但是,经过努力仍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也是正常的,并不意味着学*的失败。

  在这一阶段,学生要将自己或小组经过实践、体验所取得的收获进行整理、加工,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成果的表达方式要多样化,除了按一定要求撰写实验报告、

  调查报告以外,还可以通过开辩论会、研讨会、搞展览、编刊物、制作网页等方式加以表达。将研究成果整理以后还必须以口头报告的方式表达。

  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分享成果,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在交流、研讨中,学生要学会理解和宽容、赞美与分享,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的思考,也要敢于和善于申辩。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是贯穿于学生活动全过程的多元评价,不仅仅只局限在交流评价阶段,评价的内容与形式,应充分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取向,促进综合实践活动目标的达成。

  第五个阶段是拓展延伸。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提供场所,让学生能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中,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应用中,学生的认识得到拓展和提升,同时又有可能生成更多新的问题,有待于我们开展新的研究活动。

  当然,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成性问题,不仅仅体现在活动的拓展延伸阶段,他应该体现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每一个活动环节之中,在活动的任何一个阶段,学生都有可能在研究既定主题的同时,生成一些新的问题来开展研究,甚至有的同学还会放弃原有的研究主体,去研究活动过程中生成的新的问题,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遇到这种情况,教师不要批评学生,要保护学生的这种善于思考、敢于尝试的积极性,并且指导学生重新调整自己的研究活动方案,引导他们按照新的方案开展自己的活动。

  三、“实践体验”模式的实施建议

  1.此模式适用于小学3~6年级不同形式和内容的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主题活动、课题研究、作品制作、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

  2.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实践活动过程,关注学生实践活动的亲身体验,既要体验成功的喜悦,也要反思失败的教训。

  3.此模式中表述了一个完整活动过程的五个阶段,实际操作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以及具体的活动形式和内容灵活处理,活动时间可以是短期、中期和长期;活动空间可以是室内、室外或室内外结合;活动过程可以是完整的五个阶段,也可以选择性地引导学生重点经历某些阶段。

  4.教师要深刻理解师生活动流程图,正确处理师生关系,把握好组织与引导的时机和尺度,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活动氛围,确保活动得以深度开展。

  5.要强调主体,关注生成。既要关注学生亲历活动过程后的收获与体验,还要重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生成的新问题。因此,活动流程和教学结构不能机械照办,学生活动流程可能因生成新的问题而发生改变,教学结构也就有可能因此而进行调整,可以是顺序的调整,也可以循环反复,还可以从活动的某一个阶段回到上一个阶段或前几个阶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6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国定校行的必修课,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后的一门核心课程。它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它包含了经历——感受——探究——了解——理解——掌握——运用这一全过程,把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全面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以“学生为本,重在实践,重在体验,重在发展”为指导思想,认真开展三——六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增强孩子的探究和创新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转变孩子的学*方式和生活方式,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实践的能力。

  二、组织成员

  以下是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师资配备: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由鄂汉东校长领导,丁红芳老师分管,教研组长宣洪波老师负责制订实施计划,印丽华老师负责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日常运作,宣纪珍老师具体负责课时安排以及调、代课。三、四年级由印丽华老师具体负责,五、六年级分别由刘彩娣老师负责,其他各班任课老师与班主任组成“导师团”对学生活动的开展进行研究性和指导。

  三、研究目标

  1、力求开展的活动丰富多彩,做到短线、长线活动相结合,使每位学生能将自己学*活动的过程形成比较完整的系列素材,并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出活动的实际情况,引起同班和评价者的重视,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独立思考、主体性判断以及更好地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能通过利用各种符号与工具,表达个人的思想和观念。善与他人沟通,并能与他人分享不同的见解与资讯。

  3、帮助学生在活动中树立起自己是记录自己学*过程资料的著作者和负责人的意识,逐步养成不断反省学*活动,评价学*成果,改进学*方式的学**惯。发展学生的规划组织与实践能力。

  4、通过对教师的月考核,进一步端正教师的教学思路,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从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研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观察力,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并促使学生在生活中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

  5、评价侧重于过程,体现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学生与他人的一种*等对话精神。

  四、研究内容

  1、主题生成

  (1)依托学科课程生成综合实践活动课题

  学科的综合性学*主要体现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整体发展,课程间的整合,书本学*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以及探索与研究精神。开学初,我们利用集体备课时间,由学科组商讨,确定各学科中以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更好教学的活动内容:(英语)3A:用各种材料制作字母小卡片;4A:shopping跳蚤市场;5A:制作卡片;6A:搜集身边的英语,以交通标志为主。(数学)三数:调查周末一天的安排,摸牌和下棋游戏;四数:怎样滚得圆?了解自己,关爱自己;六数:大树有多高?(语文)三语:小小读书交流会,指导做采蜜集的方法;调查了解119、120、110等号码的功能,学会求救;寻找秋天的足迹;走进水果的世界;制作动物名片等;四语:“老师,您好”主题教育活动;“我骄傲,我是中国人”系列活动;神话、寓言故事交流会;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网络知多少调查研究。五语:研究神奇的变色龙;我读书我快乐:《水浒传》、说名道姓。六语:学剪纸、读报和剪报等。

  其他学科,如美术、科学,也可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开展相应的学科活动。活动主题、内容、方式自定。每次实践活动后,语文教师要注重学生*作的指导,记录下活动的过程及学生的感受。

  (2)依托社会生活、社区资源生成综合实践活动课题

  人们经常说“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的*惯。这是我们在这一方面确定课题的用意所在。例如:中国传统节日的研究(本学期的中秋节、重阳节等)、家乡的桥等。

  (3)依托已有的综合实践活动生成新的课题。对原来开展过的有价值的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可以进一步挖掘,生成新的课题。例如“日食知识”,以它为载体,生成新的课题,例如:了解星空、认识星座等。

  2、参考主题

  (1)传统节日研究(三年级本学期研究主题)

  低年级以掌握节日时间、有哪些风俗*惯等为目标;中高年级除了达到低年级的目标外,增加传统节日的历史由来研究、动手做节日食品等实践活动。本学期对我国传统节日中秋节、重阳节等作长线研究。

  (2)传统游戏研究(四年级本学期研究主题)

  低年级以了解过去的一些传统游戏、规则并做一些与年龄段适合的游戏为目标;中高年级增加研究传统游戏与现代游戏的不同、自己动手做游戏工具等实践活动。本学期把滚铁环、玩沙包作为重点研究、开展活动的主题。

  (3)农器具的研究(五年级本学期研究主题)

  低年级以认识常用的农器具,了解常用农器具的名称、作用为目的;中高年级增加操作、使用的实践活动(“乐乐种植园”种植实践活动)。

  (4)日食的研究(六年级本学期研究主题)

  低年级以调查、了解历史上发生的日食现象为主,辅以观看影像资料;中高年级拓展到认识宇宙、星空,丰富天文科学知识,发展科学、创新意识。

  (5)校园资源的研究

  如“走廊文化的研究”、“科学宫动、植物主题研究”等,如“走廊文化的研究”:低年级以了解走廊挂图中的科学家、文学家等名人生*事迹、著名成果为目的;中高年级则增加阅读他们的著作、学*他们的研究精神等内容。

  (6)节日的研究

  如:日食知识、了解世博会、建国六十周年等,任课教师根据社会、国家、国际发生的热点事件开展研究、实践活动,具体内容、目标可根据学生的年龄、能力等适当制定。

  任课教师也可根据自己的特点或专长,充分挖掘有意义的、可行性强的主题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然后根据活动效果同年级推荐或全校推荐。

  3、校本课程

  本学期校本课程实施内容和方式有所改变,具体情况如下:

  校本1课程内容仍然为“植物与生活”,依托原有的校本教材,一年级的研究内容为:走*身边的植物,二年级:认识植物的组成部分,三年级:植物的分类,四年级:植物的作用,五年级:植物的种植与栽培,六年级:植物与文化。校本2课程内容则由原来的“让生活充满爱”改为走班形式的各类项目训练和学*,具体课程项目有:手工制作、篆刻、国际数棋、刻纸、口琴、编织、剪纸、古诗词赏析、经典阅读、思维训练、阅读与写作、七巧板等。

  五、研究策略

  1、进行有效的管理。

  学校计划、年级计划层层落实。在学校综合实践教研组的带领下,各年级由年级负责人为小组长,带领教师认真制订年级计划,带着问题积极、认真地开展小组教研活动,提高实践指导水*。学校定期组织检查,提出意见,从而达到优化的目的。

  2、组织有意义的校外活动。

  适当组织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校外活动,如参观博物馆、江边污水处理厂、社区调查等。但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精心规划和组织学生校外活动,争取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参与。

  3、开展好教研活动

  (1)学期教研组每月进行一次综合课研讨活动,课后进行研讨和评议。同时坚持每月一次的例会活动,及时分析总结工作中的得失,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查漏补缺,不断完善提高。本学期每班至少需上交学生研究性项目作业、教学活动设计方案各两份,教学反思一份。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新老师要在课前向同年级组教师学*。这一学期,本教研组的'每位老师都要上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同年级组老师观摩、评议,共同探讨,共同提高。

  (3)认真进行总结和评价。在活动过程中注重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每班在学期末提供至少一份项目作业参与评选,优秀的项目作业将对指导老师进行奖励。通过展板,力求实事求是地把每一个活动情况及经验及时、准确地记载下来。在此基础上,组织全校老师、学生参观,交流。另外,每个教师结合教学实践和自身的研究,写好研究性的文章,积极向有关杂志和报纸投稿。

  (4)加强研究,优化教学。我们把每个月最后一个星期五下午作为综合实践活动沙龙研讨日,教师们一起学*相关理论,提出活动中的困惑,共同解决问题,并把活动中好的做法与大家分享。

  4、完善学生、教师评价制度。

  活动后师生正确的评价有利于及时总结经验得失,有利于提高今后活动的质量。本学期我们将进行多角度的反思活动,努力提高实践水*。

  对学生的评价通过三个方面来进行,首先是学生互评;其次是家长评价;最后是教师评价。这样,不但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而且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

  对教师的评价,除了延续上学期使用的月考核制度外,还将随机进行学生调查问卷,从而促进任课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始终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另外,本学期将更加注重活动成果评价,学期末学校将通过调查问卷抽查的方式进行全面评价。

  六、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定校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并组织学*。

  2、各年级、各班制定实践活动简要计划。

  3、理论学*内容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策略》等。

  4、教研活动:分组研讨本月综合课程的上课内容。

  5、开展庆祝建国六十周年的相关实践活动。

  6、上交综合实践活动资料(月末)。

  十月份:

  1、各班按计划开展活动,学校组织检查。

  2、教研活动:吴海燕老师上一节综合研讨课。

  3、教研组例会:对综合实践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共同探讨,共同研究,以便提高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4、相关年级开展日食的研究、科学宫动植物主题研究。

  5、上交综合实践活动资料。

  十一月份:

  1、各班按计划开展活动,注意收集和整理过程性资料,组织检查。

  2、教研活动:印丽华老师上一节校本研讨课。

  3、有关年级开展传统节日的研究活动。

  4、教研组例会:半学期小结,下半学期综合活动内容设计,上交过程性资料。

  十二月份:

  1、教研组例会:研究如何认真办好活动成果的展板。

  2、学生总结汇报交流活动,以及学生活动成果的展示。

  3、教研活动:倪华玉老师上一节校本研讨课。

  4、有关年级开展制作传统游戏工具(如铁环、沙包等),玩传统游戏的实践活动。

  4、各班上交案例、论文、活动总结(反思)及学生活动过程的资料。

  一月份:

  1、总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撰写专题总结,整理好研究的成果材料。

  2、期末抽测调查,考核评比。

  3、资料汇总归档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7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教会的精神,积极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有关目标,根据市教育局教研室的工作要求,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学*力度,创新学*的形式,推进学*沙龙的活动,发挥课题的导向作用,汲取兄弟学校的宝贵经验。结合本校的特色,加强学科间的整合,积极构建活动的评价体系。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力争让综合实践活动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

  二、时间安排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极具开放性,它需要打破传统的学校教学时间管理策略,因此本学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的安排上,我们采用弹性课时制,即“2+1”的模式。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将每周3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教师组织学生全员参与,及时对班级或小组的活动情况加以指导。当需要走出校门开展实地活动时,可以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与某学科打通使用,或者将几周的时间集中在一天使用。

  三、实施策略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互相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学生会由本学科生成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提炼加工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每一个教师都要在教学中培养自己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 使学科教学深入、彻底,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具有广泛性。如结合语文的阅读教学可开展阅读实践: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阅读材料、开展大量语文阅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各类读物和阅读活动的强烈兴趣,使之养成良好的阅读*惯,形成优良的阅读品质,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和阅读能力,可采用室内与室外相结合、个体与群体相结合、小组与班级相结合等多种形式提供阅读素材展开阅读。

  2、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生活,是学生学*的大舞台。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惯。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如开展赏识活动课:即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赏识活动课,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赏识自己、赏识别人、赏识自我,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进而关注个人专长、能力、树立自信心,赏识别人,让孩子发现别人长处,学会与别人合作,发展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人际沟通能力。

  3、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

  现在的学生不再是只会读书的机器了,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的焦点问题。对一些公众现象,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渴望被大人们认同,希望得到和大人们一样的成就。我们把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校园,指导他们采用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从而获得自己独创性的理解。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如通过对自然界观察、参观、饲养、调查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让学生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中获得美的体验。

  4、与传统节日相结合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泱泱大国,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是学生学*的极佳资源,为了让学生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结合传统的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由中秋节、重阳节引申开来的以敬老爱老为主题系列活动。

  5、与学校工作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并不是没有目标。而这些目标和要求往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要达到的。因此,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与学校德育、少先队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起来,互相借鉴、互相渗透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可结合**下的讲话内容、红领巾广播栏目, 开展行为*惯系列、 文明道德系列、 时事热点系列、 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四、评价体系

  1、强调课程、教学、评价的整体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不止是外在于课程、教学、学*的环节,而是与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活动融为一体的有机整体,三者是同时发生与发展的。一方面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成果作为评价他们学*情况的依据;另一方面,注重把评价作为师生共同学*的机会,提供对课程修改有用的信息,实践与教学。档案袋的使用及每一个领域最后的反思环节无不体现出这一特征。

  2、重视评价的过程性

  在传统评价中,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答案,而对学生获得答案的过程却无任何要求。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要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参与程度、投入程度、学*方式等表现,及时评价将促进学生学力的.发展,保证活动的顺利展开。

  3、倡导评价的多样性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也就决定了评价的多样性。首先是评价的多样化,对学生的评价可采用自评、伙伴评、教师评、家长等不同形式;其次是评价对象多样:可以是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可以是模型、展版、研究日记、设计说明,还可以是主题演讲、口头汇报……;再次是评价的方法和手段多样:方法上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定性描述为主;过程与结果相结合,以过程为主;主体与客体相结合,以主体为主。手段上是开展辩论会、成果展览会、表彰先进、公布评价成果等。

  4、注重评价的宽容性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不能用**的标准去要求学生。对学生学*的评价要宽容一些。从尊重学生的尊严、尊重学生的人格、热爱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发展的观点,正确地对待学生在学*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杜绝评价中经常出现的“贬损性”评价,强调评价始终在宽容、友爱、信任、尊重的气愤中进行,多肯定、多指导,使评价更具有教育、激励的功能。

  5、关注评价的反思性

  在每一次活动的进行过程中或结束后,要经常采用发放问卷、同学辩论会、师生访谈会等形式来引导学生在评价的基础上反思自己在实践活动的得失,恰当规划未来的行动。这样评价能突破原有意义上判别的概念,而真正体现了利用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思想。与此同时,教师则用撰写案例,在特定现象的基础上反思自己的指导策略,做到教学相长。

  五、机构建设

  罗村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

  组员:李辉明 周夕中 刘国勇

  戴留松

  罗村小学综合实践教研组

  蹲点领导:

  组长:

  组员:

  六、具体安排

  周次

  主要内容

  参与实施人

  1

  ①参加市综合实践活动开学工作会;

  ②制定并下发综合实践活动校级工作计划;

  2

  ①教研组成员例会;

  ②各班制定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

  ③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研讨会,下发主题推荐表;

  ④征集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

  教研组成员及部分学生代表

  3

  ①各班确定活动的主题(偶发性、即兴生成活动另作安排)并着手设计;

  各班任科教师

  4

  ①安排教师外出听课并作听课汇报;

  待定

  5

  ①举行题为“综合实践对转变学生学*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学*沙龙活动;

  ②上交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

  6

  ①迎接市教研室的常规调研;

  全体任科教师

  7

  ①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

  8

  ①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

  三(1)班

  9

  ①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

  待定

  10

  ①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

  待定

  11

  ①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

  12

  ①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

  五(3)班

  14

  ①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

  15

  ①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

  六(4)班

  16

  ①综合实践活动观摩周;

  待定

  17

  ①各班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周;

  三至六年级各班

  18

  ①课题研讨活动,围绕课题谈谈活动中的得失,并形成书面材料;

  课题组成员

  19

  ①上交各类案例,论文及学生活动体验文章;

  各任科教师

  20

  ①编辑校优秀案例集,论文集,学生*作集;

  21

  ①学期工作总结;

  ②各类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8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背景及理论依据

  (一)实施的背景: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它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小学3—6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新课程实施以来,课程的价值取向已由以知识为中心转移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上,提出了课程内容选择与自然、生活、社会实践相联系,使自然、生活、社会成为课程资源,这意味着课程已不再是一份教材,自然即课程,生活即课程,社会即课程。我们在对部分学校的调查中发现:在偌大的校园里,虽然进行了全面的多种类植被绿化和一些校园景点的布置,但缺少能让学生自主探究、观察体验、动手实践的资源中心和活动基地。在新课程实施的大背景下,建立校园实践基地,开展实践体验活动,既是促进国家课程计划的全面落实,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也是开展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基于此,学校根据周边经济、文化等社区资源,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化、全面化、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决定建设一个有效的转变学生的学*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校园种植实践活动基地,研发《综合实践基地活动手册》,以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二)实施的理论依据:

  1、教育家米尔曾经说:“所有现存的好东西都是创造的果实。”华中师大教授杨再隋说:“要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生活,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境还原为生活情境,把教学活动还原为儿童的生命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国家课程,是学校必须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地方管理、学校开发的三级管理课程。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其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具有开放性;随着每一个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也随着过程取向变化而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学生会在这个进程中,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

  2、当今教育改革的新趋势——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实践活动反映了学生个性发展的内在需要,体现了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具体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长,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学*方式,他们的发展不仅仅是通过书本知识的学*而获得的.。综合实践活动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空间。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克服书本知识和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在实践中发展。当今社会迅猛发展,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如环境问题、道德问题、国际理解问题、信息科技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具有跨学科的性质,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参与、探究、理解这些新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机会。结合学校实际和周边环境的优势,开发校园实践基地,可以为新课程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工作抓手,通过此抓手达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乃至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目标。

  3、现在世界各地都在重视劳动技术教育,尤其是联邦德国。他们有句名言,“我们的学生考试考不过你们,我们的学生做的产品专门卖给你们。”可见德国人十分重视学生的劳动技术并非常有成就。他们的学生的劳动技术在学校就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学生的劳动素养非常高。我们的学校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适应高考方面做的很多,恰恰忘记了“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千年古训。导致小学生不会做家务,不会自我服务,在考上大学就是成功的背景下,“劳动最光荣”已经是口号、摆设。今天的教育已不能仅满足于课堂,应该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把广阔的生活空间作为师生共同生长的天地。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一项全新的课程已开始显露其勃勃生机,那就是新课程改革中所设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4、心理学、教育学理论。有研究表明:人的生活*惯和技能,3岁前形成50%;6岁时形成30%;其余20%是20岁前形成的。儿童和少年精力旺盛,接受新鲜事物快,可塑性强。如果他们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实践教育,则对于他们以后的学*与生活能力将有深远的影响。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目标与内容

  (一)课程实施的总目标

  整体规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序列,形成学校、家庭与社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教育实施体系。通过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开发和研究,进一步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构,丰富新课程资源。“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开辟、各学科研究性学*的渗透延伸、信息技术的学*利用、社区服务的开展,有效地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和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技能,培养学生亲*土地、热爱大自然、关爱社会的思想感情,切实加强和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工作。

  (二)课程实施的具体目标和内容

  1、综合实践活动(校内基地)课程研究的实施目标和内容

  (1)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开发,引导学生了解关于种植方面的知识,认识并学会使用各种劳动工具进行简单的劳动实践,体验劳动的快乐。

  (2)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开发,丰富植物类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实践体验中加深对自然的认识。同时通过花卉类植物的种植活动,绿化和美化校园,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9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教会的精神,积极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有关目标,根据市教育局教研室的工作要求,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学*力度,创新学*的形式,推进学*沙龙的活动,发挥课题的导向作用,汲取兄弟学校的宝贵经验。结合本校的特色,加强学科间的整合,积极构建活动的评价体系。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力争让综合实践活动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

  二、时间安排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极具开放性,它需要打破传统的学校教学时间管理策略,因此本学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的安排上,我们采用弹性课时制,即“2+1”的模式。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将每周3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教师组织学生全员参与,及时对班级或小组的活动情况加以指导。当需要走出校门开展实地活动时,可以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与某学科打通使用,或者将几周的时间集中在一天使用。

  三、实施策略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互相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学生会由本学科生成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提炼加工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每一个教师都要在教学中培养自己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 使学科教学深入、彻底,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具有广泛性。如结合语文的阅读教学可开展阅读实践: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阅读材料、开展大量语文阅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各类读物和阅读活动的强烈兴趣,使之养成良好的阅读*惯,形成优良的阅读品质,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和阅读能力,可采用室内与室外相结合、个体与群体相结合、小组与班级相结合等多种形式提供阅读素材展开阅读。

  2、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生活,是学生学*的大舞台。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惯。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如开展赏识活动课:即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赏识活动课,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赏识自己、赏识别人、赏识自我,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进而关注个人专长、能力、树立自信心,赏识别人,让孩子发现别人长处,学会与别人合作,发展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人际沟通能力。

  3、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

  现在的学生不再是只会读书的机器了,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的焦点问题。对一些公众现象,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渴望被大人们认同,希望得到和大人们一样的成就。我们把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校园,指导他们采用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从而获得自己独创性的理解。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如通过对自然界观察、参观、饲养、调查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让学生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中获得美的体验。

  4、与传统节日相结合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泱泱大国,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是学生学*的极佳资源,为了让学生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结合传统的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由中秋节、重阳节引申开来的以敬老爱老为主题系列活动。

  5、与学校工作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并不是没有目标。而这些目标和要求往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要达到的。因此,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与学校德育、少先队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起来,互相借鉴、互相渗透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可结合**下的讲话内容、红领巾广播栏目, 开展行为*惯系列、 文明道德系列、 系列、 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四、评价体系

  1、强调课程、教学、评价的整体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不止是外在于课程、教学、学*的环节,而是与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活动融为一体的有机整体,三者是同时发生与发展的。一方面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成果作为评价他们学*情况的依据;另一方面,注重把评价作为师生共同学*的机会,提供对课程修改有用的信息,实践与教学。档案袋的.使用及每一个领域最后的反思环节无不体现出这一特征。

  2、重视评价的过程性

  在传统评价中,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答案,而对学生获得答案的过程却无任何要求。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要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参与程度、投入程度、学*方式等表现,及时评价将促进学生学力的发展,保证活动的顺利展开。

  3、倡导评价的多样性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也就决定了评价的多样性。首先是评价的多样化,对学生的评价可采用自评、伙伴评、教师评、家长等不同形式;其次是评价对象多样:可以是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可以是模型、展版、研究日记、设计说明,还可以是主题演讲、口头汇报……;再次是评价的方法和手段多样:方法上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定性描述为主;过程与结果相结合,以过程为主;主体与客体相结合,以主体为主。手段上是开展辩论会、成果展览会、表彰先进、公布评价成果等。

  4、注重评价的宽容性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不能用**的标准去要求学生。对学生学*的评价要宽容一些。从尊重学生的尊严、尊重学生的人格、热爱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发展的观点,正确地对待学生在学*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杜绝评价中经常出现的“贬损性”评价,强调评价始终在宽容、友爱、信任、尊重的气愤中进行,多肯定、多指导,使评价更具有教育、激励的功能。

  5、关注评价的反思性

  在每一次活动的进行过程中或结束后,要经常采用发放问卷、同学辩论会、师生访谈会等形式来引导学生在评价的基础上反思自己在实践活动的得失,恰当规划未来的行动。这样评价能突破原有意义上判别的概念,而真正体现了利用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思想。与此同时,教师则用撰写案例,在特定现象的基础上反思自己的指导策略,做到教学相长。

  五、机构建设

  罗村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朱**

  组员:李辉明 周夕中 刘国勇

  张卫华 戴留松

  罗村小学综合实践教研组

  蹲点领导:朱**

  组长:张卫华

  组员:陈静茹 朱洪明 鲍梅英 武留华 柴松青 吴永前

  傅光辉 夏春梅 杨春华 章 卉 吴粉珍 马旺*

  六、具体安排

  周次:1

  主要内容:

  ①参加市综合实践活动开学工作会;

  ②制定并下发综合实践活动校级工作计划;

  参与实施人:张卫华

  周次:2

  主要内容:①教研组成员例会;

  ②各班制定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

  ③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研讨会,下发主题推荐表;

  ④征集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

  参与实施人:教研组成员及部分学生代表

  周次:3

  主要内容:①各班确定活动的主题(偶发性、即兴生成活动另作安排)并着手设计;

  参与实施人:各班任科教师

  周次:4

  主要内容:①安排教师外出听课并作听课汇报;

  参与实施人:待定

  周次:5

  主要内容:①举行题为“综合实践对转变学生学*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学*沙龙活动;

  ②上交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

  参与实施人:薛金妹

  周次:6

  主要内容:①迎接市教研室的常规调研;

  参与实施人:全体任科教师

  周次:7

  主要内容:①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

  参与实施人:朱俊毅

  周次:8

  主要内容:①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

  参与实施人:三(1)班朱俊毅

  周次:9

  主要内容:①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

  参与实施人:待定

  周次:10

  主要内容:①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

  参与实施人:待定

  周次:11

  主要内容:①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

  参与实施人:陈静茹

  周次:12

  主要内容:①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

  参与实施人:五(3)班陈静茹

  周次:14

  主要内容:①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

  参与实施人:吴粉珍

  周次:15

  主要内容:①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

  主要实施人:六(4)班吴粉珍

  周次:16

  主要内容:①综合实践活动观摩周;

  主要实施人:待定

  周次:17

  主要内容:①各班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周;

  主要实施人:三至六年级各班

  周次:18

  主要内容:①课题研讨活动,围绕课题谈谈活动中的得失,并形成书面材料;

  主要实施人:课题组成员

  周次:19

  主要内容:①上交各类案例,论文及学生活动体验文章;

  主要实施人:各任科教师

  周次:20

  主要内容:①编辑校优秀案例集,论文集,学生*作集;

  主要实施人:张卫华

  周次:21

  主要内容:①学期工作总结;

  ②各类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

  主要实施人:张卫华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10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中的必修课程,根据综合实践课程的性质以及学校,老师的资源情况,对综合实践课进行研究,籍此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目标

  (一) 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增强学生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学*科学研究方法,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处理能力,交流处理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 具体目标:

  八年级

  激发学生对学*知识的兴趣,掌握一定的电工的知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

  三、课时安排

  十六课时 (上13课时,机动2课时,评价1课时)

  课程内容具体安排

  第一周 对上学期的综合课的反思,

  第二周 调查统计校园内花草树木的种类、名称、*性、产地等

  第三周 对上节课的.调查结果进行交流

  第四周 画出学校的*面图

  第五周 电子、电工 认识常见的电源

  第六周 安全用电常识

  第七周 家庭电路与插座

  第八周 白炽灯的安装

  第九周 两地控制一盏灯

  第十周 日光灯的安装

  十一周 电风扇的维修与检修

  十二周 科技制作 橡筋动力车

  十三周 简易收音机

  十四周 气垫船

  十五周 风力万花筒

  十六周 考核,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11

  一、实验研究目标

  在三年级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学期围绕“美化校园”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校园绿化。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实验研究内容

  (一)课程特征

  1、通过“校园绿化”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情意,能力和认知诸方面得到全面的和谐发展。

  在校内外分别设绿化实践基地,鼓励学生搞各类调查活动,做到校内外紧密结合,强调语文,数学,自然,美术,劳动等学间的渗透与整合。

  运用调查,研究,观察,积累等各种方法与形式,重视知识,经验,技能的综合运用。

  2、让学生在研究性学*,调查报告,实际栽种,规划设计等实践活动中获得亲身感受和直接经验,并养成实践意识,形成综合实践能力;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让学生进行有计划,有成效的实践活动。

  3、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内容

  本学期“校园绿化”综合实践活动分为三个方面来开展:

  1、专题研究:本学期开展两次专题研究活动,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实践在老师帮助下确定自己感兴趣的有关校园绿化的研究专题。上网或到图书馆查找资料进行文献研究,到花圃内进行实地的调查和行动研究,小组合作。

  2、操作实践:

  春天来临了,调查适合野外栽种的花木,买花种在校内,外,花圃里栽种,定期养护。

  2、学生小组合作,并在美术老师指导下为绿地进行花圃设计,选出一两套较好的花圃设计图,按图纸进行实地花圃种植。

  3、植树节前后,组织一次植树活动。

  4、在各合作小组之间或班级之间进行盆花栽种比赛。

  5、进行市场热销花木调查,调查热销花木名称,热销原因,养护方法,写出调查报告。

  (三)课程实施

  1、课时:

  每周二课时,安排在周四下午第一、二节。

  2、课型:

  ⑴方案设计型——学生在学*了简单园艺知识及美术图案知识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花圃设计,校园绿化总体规划设计等,要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自主设计和民主交流。

  ⑵知识普及型——鼓励学生上网,到图书馆吸取有关知识,教师也可把自己的经验介绍给学生,要注重学生对普及知识意义的`自主建构和运用。

  ⑶实践活动型——组织参观访问,实际练*栽种花草,进行花圃养护等活动。要关注学生对实践活动过程的经历,体验,感悟和探究。

  ⑷专题研讨型——进行校内绿化情况的专题研讨,要引导并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在独立或合作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充分而民主的讨论。

  ⑸成果交流型——既要有物化成果的交流,更要有成功过程经验和失败过程教训的交流。对学生的发展来讲,成功过程的经验和失败过程的教训,是综合实践活动以后,学生取得的比物化成果更重要的“成果”。

  ⑹论文答辩型——要提倡让学生组成“专家组”,对学生撰写的专题研究论文提问和答辩,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惯,思辩能力和自信心理是让学生经历“答辩”过程的最终目的。

  3、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心研究小组,校长为实验研究组负责人。

  三年级班主任及综合实践课老师、自然、劳动、音乐,美术、科技、体育组成课题小组成员。

  (四)课程评价:

  该课程评价由学生,教师和课程本身的评价三部分组成。

  重点在评价学生在发展层次和发展水*上。评价标准应是“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校园绿化”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即以学生已有的发展基础为评价标准,并突出学*过程的意识、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综合能力、思维、方法。

  评价方式多种多样,评价方式运用的先决条件是观察,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的基础。在具体操作中,可运用“档案袋评定”与“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教师运用这些方法时要注意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以便学生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以及进步的喜悦,档案袋收集资料如下:

  (1)学生成果:标本,校园绿化规划设计图,调查报告,专题研究等。

  (2)获奖证书:

  (3)各种评价:应以学生的自评为主,应允许学生对不满意的他评进行重新学*直至获得满意的他评为止。对教师的评价应由学校行政和学生评价两部分组成。

  三、实验研究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安排

  1、九月

  综合实践活动老师组织学生到花卉种植基地参观。

  老师上一节花圃设计指导课。

  做好组织工作。

  2、十月

  学生画花圃设计图。

  学生种植盆花。

  确定一个研究课题。

  优秀花圃设计图评比。

  开展一次花卉种植比赛。

  各指导老师协助学生确定课题。

  在学生中开展指导老师测评。

  3、十一月

  设计研究方案,在辅导老师指导下开展综合性研究学*。

  写一份研究报告。

  进行室内种植,定期养护。

  在学生中开展指导老师测评。

  4、十二月

  植物知识智力竞赛。

  花木市场热销花木调查,(热销花木名称,热销原因,养护方法)

  在老师指导下再次确立一个研究课题。

  做好两次活动的组织工作。

  在学生中开展指导老师测评。

  5、一月

  在辅导老师指导下设计研究方案,开展综合实践性研究活动,写出研究报告。

  整理材料袋。

  做好总结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菁选(扩展3)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菁选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成绩已属于过去,新一轮的工作即将来临,该为接下来的学*制定一个计划了。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制定计划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1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和贯彻国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以本地区的自然、历史、人文为研究背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实验为基础,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科有效整合和教师文化沟通,帮助学生学*、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更新教师与学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形成区域办学特色而不懈努力。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区域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学科整合,学生实践,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一、亲*周围的自然环境,结合学科课程的学*,有效进行学科知识的整合与沟通,教育和引导学生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走进自然、主动实践,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和合理开发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二、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见识和行为辨析能力,初步养成服务社会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三、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积极的、科学的人生观。

  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按照《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的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3—6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每周*均3课时。依据《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指导》的精神,结合我校教学的实际,综合实践活动全校自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固定1课时,根据需要每周可加2课时的“1+2”课时设置。

  四、具体工作及措施

  (一)师资建设

  由于我校师资力量薄弱,由班主任老师兼任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

  一、加强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关键,学校要十分重视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教师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促进教师教育观念转变同时,要鼓励、支持教师去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规律,提高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

  二、注意开发利用多种教育资源

  学校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落实课程计划的要求。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学校还要注意发展校外指导教师队伍,构建起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人才资源库。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过程中要用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

  一、评价理念

  a、整体观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整体观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统整,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穿到活动进行中去。

  b、多元化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肯定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

  c、过程性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要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对学生进行评定的'作业应该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仅仅是针对他们得出的结论。

  二、评价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式多种多样。在具体操作中,“档案袋评定”和“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被认为是非常有效的评价方法。教师在运用这些方法时要注意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总之,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档案,以便使学生深入的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及进步的喜悦

  五、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中心的综合实践领导小组,在教导处、教研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该活动具体由实践活动指导老师负责日常工作,各任课老师协同配合,确保活动正常有序地进行。

  六、活动安排

  1、9月:制订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组织教师学*《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和与综合实践活动相关的一些案例,激发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热情,召开家长会取得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支持。

  2、10月:指导学生确立研究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3、11月:进行阶段性成果展示。

  4、12月:四、五、六年级各推出一节研究课,大家谈体会。

  5、关于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研讨会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2

  一、实验研究目标

  在三年级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学期围绕“美化校园”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校园绿化。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实验研究内容

  (一)课程特征

  1、通过“校园绿化”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情意,能力和认知诸方面得到全面的和谐发展。

  在校内外分别设绿化实践基地,鼓励学生搞各类调查活动,做到校内外紧密结合,强调语文,数学,自然,美术,劳动等学间的渗透与整合。

  运用调查,研究,观察,积累等各种方法与形式,重视知识,经验,技能的综合运用。

  2、让学生在研究性学*,调查报告,实际栽种,规划设计等实践活动中获得亲身感受和直接经验,并养成实践意识,形成综合实践能力;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让学生进行有计划,有成效的实践活动。

  3、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内容

  本学期“校园绿化”综合实践活动分为三个方面来开展:

  1、专题研究:本学期开展两次专题研究活动,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实践在老师帮助下确定自己感兴趣的有关校园绿化的研究专题。上网或到图书馆查找资料进行文献研究,到花圃内进行实地的调查和行动研究,小组合作。

  2、操作实践:

  春天来临了,调查适合野外栽种的花木,买花种在校内,外,花圃里栽种,定期养护。

  2、学生小组合作,并在美术老师指导下为绿地进行花圃设计,选出一两套较好的花圃设计图,按图纸进行实地花圃种植。

  3、植树节前后,组织一次植树活动。

  4、在各合作小组之间或班级之间进行盆花栽种比赛。

  5、进行市场热销花木调查,调查热销花木名称,热销原因,养护方法,写出调查报告。

  (三)课程实施

  1、课时:

  每周二课时,安排在周四下午第一、二节。

  2、课型:

  ⑴方案设计型——学生在学*了简单园艺知识及美术图案知识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花圃设计,校园绿化总体规划设计等,要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自主设计和民主交流。

  ⑵知识普及型——鼓励学生上网,到图书馆吸取有关知识,教师也可把自己的经验介绍给学生,要注重学生对普及知识意义的自主建构和运用。

  ⑶实践活动型——组织参观访问,实际练*栽种花草,进行花圃养护等活动。要关注学生对实践活动过程的经历,体验,感悟和探究。

  ⑷专题研讨型——进行校内绿化情况的.专题研讨,要引导并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在独立或合作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充分而民主的讨论。

  ⑸成果交流型——既要有物化成果的交流,更要有成功过程经验和失败过程教训的交流。对学生的发展来讲,成功过程的经验和失败过程的教训,是综合实践活动以后,学生取得的比物化成果更重要的“成果”。

  ⑹论文答辩型——要提倡让学生组成“专家组”,对学生撰写的专题研究论文提问和答辩,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惯,思辩能力和自信心理是让学生经历“答辩”过程的最终目的。

  3、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心研究小组,校长为实验研究组负责人。

  三年级班主任及综合实践课老师、自然、劳动、音乐,美术、科技、体育组成课题小组成员。

  (四)课程评价:

  该课程评价由学生,教师和课程本身的评价三部分组成。

  重点在评价学生在发展层次和发展水*上。评价标准应是“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校园绿化”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即以学生已有的发展基础为评价标准,并突出学*过程的意识、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综合能力、思维、方法。

  评价方式多种多样,评价方式运用的先决条件是观察,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的基础。在具体操作中,可运用“档案袋评定”与“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教师运用这些方法时要注意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以便学生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以及进步的喜悦,档案袋收集资料如下:

  (1)学生成果:标本,校园绿化规划设计图,调查报告,专题研究等。

  (2)获奖证书:

  (3)各种评价:应以学生的自评为主,应允许学生对不满意的他评进行重新学*直至获得满意的他评为止。对教师的评价应由学校行政和学生评价两部分组成。

  三、实验研究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安排

  1、九月

  综合实践活动老师组织学生到花卉种植基地参观。

  老师上一节花圃设计指导课。

  做好组织工作。

  2、十月

  学生画花圃设计图。

  学生种植盆花。

  确定一个研究课题。

  优秀花圃设计图评比。

  开展一次花卉种植比赛。

  各指导老师协助学生确定课题。

  在学生中开展指导老师测评。

  3、十一月

  设计研究方案,在辅导老师指导下开展综合性研究学*。

  写一份研究报告。

  进行室内种植,定期养护。

  在学生中开展指导老师测评。

  4、十二月

  植物知识智力竞赛。

  花木市场热销花木调查,(热销花木名称,热销原因,养护方法)

  在老师指导下再次确立一个研究课题。

  做好两次活动的组织工作。

  在学生中开展指导老师测评。

  5、一月

  在辅导老师指导下设计研究方案,开展综合实践性研究活动,写出研究报告。

  整理材料袋。

  做好总结工作。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3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计划规定的中小学必修的一门新课程。它的实施不是既定课程计划和教学方案的落实,而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开发、设计、实施、评价的整体过程,从而是一个探究、发现、创新的过程。经过*十年的探索,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得到了一致认可,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学校和教师,也开发出大量的经典案例。然而,部分学校领导、教师、学生乃至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存在差异,师资配备明显不足,兼职教师居多,造成该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不均衡。因此,研究并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模式及其特征,对于该课程的常态化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实践操作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在于“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开放式的综合应用实践活动中,通过切身的身心体验,从而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多方面能力的协调发展”。正如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说:“个体要获得真知,就必须在活动中主动体验、尝试、改造,必须去做”,其主要精神就是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

  什么是体验?从教育的角度看,体验是一种亲历亲为的活动,是一种积极参与活动的学*方式,是一种从整体上把握客观事物与自身意义关联的活动过程。它常常从整体的角度去理解对象的意义与价值,及其与自身的关系。通常而言,体验的意义是内隐的。因而可以说,体验是自主的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中,为了获取客观事物与自身意义关联与价值关涉而历经接受、批判、反思和建构这一过程的主观内省活动。一般来说,体验具有建立在客观基础之上的主观性特征。

  一、“实践体验”模式以及师生活动流程图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在的基本理念(学生的主体性,课程的实践性、活动性,知识的整合性,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多样性),在大量课例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实践体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模式,并拟定了该模式的基本操作结构及师生活动流程图,图示如下:

  二、“实践体验”模式基本操作结构及师生活动流程说明

  “实践体验”模式的基本操作结构包括五个阶段:确定主题阶段、设计准备阶段、自主活动阶段、交流评价阶段、拓展延伸阶段。

  在这五个阶段中,学生活动的流程是:提出问题、筛选问题——制定计划、提出假设——具体行动、过程展开——展示成果、形成结论——应用实践、生成问题。教师的指导活动有:营造情境、引发问题——提供背景、指导计划——提出建议、参与活动——提炼方法、测查评价——创造条件、拓展提升。

  第一个阶段是确定主题。其中,学生选择和提出活动的主题或课题的过程,就是学生体验活动的过程,对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提高从实际中分析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发展价值。在确定主题阶段,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地选择、提出和确定活动的主题或课题。教师要善于营造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提出相关问题,并对学生提出的活动主题给予充分的肯定,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加以完善。

  第二个阶段是设计准备。教师首先要采取多种形式,提供与活动主题相关的背景资料,使学生明确活动的任务。一般可以讲故事、开设讲座、组织参观访问等,目的在于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提供研究活动的范围,诱发学生探究活动的动机。与此同时,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学*从多个角度去发现问题和分析思考问题,制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形成最基本的目标和思路,邀请校内外指导教师提供帮助并共同参与研究活动。

  制定活动方案的过程,也是发展学生的规划和组织能力的过程。因而,在准备阶段,教师应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制定活动方案或研究方案。只有学生自主制定活动方案,他们才能更加明确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一般包括:

  ①活动的主题或课题;

  ②活动的内容;

  ③活动的具体目的和任务;

  ④活动的对象、情境、时间和空间;

  ⑤活动的具体过程;

  ⑥任务和分工;

  ⑦保证条件。

  在学生制定活动方案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加以指导,引导学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

  第三个阶段是自主活动,也叫做实践体验、解决问题阶段。在确定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以后,学生要进入具体的实践活动,也就是解决问题过程,通过实践体验,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掌握一定的方法。

  本阶段中,学生实践、体验的内容包括:在开放情境中主动搜集和处理文献资料或研究素材,小组合作与各种形式的人际交往、沟通,以科学态度解决实际问题,从一定角度认识环境、了解社会、发现自我。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碰到各种困难,小学生兴趣激发快、变化也快的特点容易使他们的探究活动不能持久,需要得到教师的及时关心、指导和督促。

  第四个阶段是交流评价。学生要有始有终地完成活动项目任务,争取达到预期的目标。但是,经过努力仍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也是正常的,并不意味着学*的失败。

  在这一阶段,学生要将自己或小组经过实践、体验所取得的收获进行整理、加工,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成果的表达方式要多样化,除了按一定要求撰写实验报告、

  调查报告以外,还可以通过开辩论会、研讨会、搞展览、编刊物、制作网页等方式加以表达。将研究成果整理以后还必须以口头报告的方式表达。

  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分享成果,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在交流、研讨中,学生要学会理解和宽容、赞美与分享,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的思考,也要敢于和善于申辩。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是贯穿于学生活动全过程的`多元评价,不仅仅只局限在交流评价阶段,评价的内容与形式,应充分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取向,促进综合实践活动目标的达成。

  第五个阶段是拓展延伸。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提供场所,让学生能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中,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应用中,学生的认识得到拓展和提升,同时又有可能生成更多新的问题,有待于我们开展新的研究活动。

  当然,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成性问题,不仅仅体现在活动的拓展延伸阶段,他应该体现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每一个活动环节之中,在活动的任何一个阶段,学生都有可能在研究既定主题的同时,生成一些新的问题来开展研究,甚至有的同学还会放弃原有的研究主体,去研究活动过程中生成的新的问题,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遇到这种情况,教师不要批评学生,要保护学生的这种善于思考、敢于尝试的积极性,并且指导学生重新调整自己的研究活动方案,引导他们按照新的方案开展自己的活动。

  三、“实践体验”模式的实施建议

  1.此模式适用于小学3~6年级不同形式和内容的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主题活动、课题研究、作品制作、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

  2.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实践活动过程,关注学生实践活动的亲身体验,既要体验成功的喜悦,也要反思失败的教训。

  3.此模式中表述了一个完整活动过程的五个阶段,实际操作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以及具体的活动形式和内容灵活处理,活动时间可以是短期、中期和长期;活动空间可以是室内、室外或室内外结合;活动过程可以是完整的五个阶段,也可以选择性地引导学生重点经历某些阶段。

  4.教师要深刻理解师生活动流程图,正确处理师生关系,把握好组织与引导的时机和尺度,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活动氛围,确保活动得以深度开展。

  5.要强调主体,关注生成。既要关注学生亲历活动过程后的收获与体验,还要重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生成的新问题。因此,活动流程和教学结构不能机械照办,学生活动流程可能因生成新的问题而发生改变,教学结构也就有可能因此而进行调整,可以是顺序的调整,也可以循环反复,还可以从活动的某一个阶段回到上一个阶段或前几个阶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4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本学期,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深化素质教育,形成办学特色。

  (一)总目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与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和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畅想乒乓未来,感悟国球精神,使学生能作为活动的主人,积极地开展活动;能对学*具有信心,提高效率;能对自然和社会的具有好奇心;能自我规范,与队友友好相处。

  2、关注自我,关注学校,关注自然,关注社会,设计自己喜欢的校园。进行探究,积极体验,在“发现问题——团队策划——探究实践——行动反思——分享对话”的科学研究过程中提高探究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与学*兴趣,意识到食品安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养成注意饮食安全卫生的.*惯。

  4、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刻苦锻炼,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增强健康意识。

  二、具体措施:

  (一)根据学校实际,科学确定活动内容。

  在确定本学期的活动内容时,我们根据我校乒乓特色,将原有的课题成果进行多角度的活动外展,首先在学生中展开广泛的讨论,让他们围绕原有的课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再由指导教师根据汇总的情况进行梳理、筛选、归类,上报科学的、可行的研究内容。根据各年级确定的研究主题进行统一的规划安排,制定活动方案。力求贴*学生的生活,体现学生的需求,体现了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特色。内容框架如下:

  我校是乒乓特色学校,乒乓活动也在校内广泛开展,因此有很好的研究资源和研究环境。况且乒乓已成为我校学生生活世界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所以,在三年级将继续开展“小小银球,知识无限”的乒乓实践活动。

  兰陵小学即将扩建,如果我们把握时机,让学生从关注校园入手,开发、设计他们喜欢的校园,将有利于学生渐渐体验到学校生活中的主人感觉,提高各方面的实际能力。所以本学期四年级将在上学期《绿色交响曲——让校园更美丽的》基础上继续延续,以《我的校园我设计,兰小的明天更美好》为主题,开展一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

  市场上那些身穿“五彩”外衣的“彩色”食品,看似诱人,却潜伏着危害人体健康的隐患。五年级根据这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设计了“‘美丽’的食品”的综合实践活动。

  本学期六年级以“球之韵”为主题,主要是结合本校乒乓球体育特色,结合校第四届乒乓节活动,开展球文化、体育精神、体育与读书等活动,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刻苦锻炼,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

  (二)进行有效的管理,优化实践指导。

  1、引导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让学生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个性。在活动中让每一名学生都有收获,体验成功的喜悦,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并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精心规划和组织学生校内外活动,争取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及参与。

  2、学校计划、年级计划层层落实。在学校综合实践教研组的带领下,各年级由年级组长为小组长,带领教师认真认真制订年级计划,带着问题积极、认真地开展小组教研活动,提高实践指导水*。

  3、保证师资力量,配备各课专职教师。以下是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师资配备表。

  4、加强研究,提高质量。我们把每个月最后一个星期一下午作为综合实践活动沙龙研讨日,教师们一起学*相关理论,提出活动中的困惑,共同解决问题,并把活动中好的做法与大家分享。

  三、进行多角度反思,提高实践水*:

  活动后师生正确的评价有利于及时总结经验得失,有利于提高今后活动的质量。本学期我们将进行多角度的反思活动,努力提高实践水*。

  (一)学生评价

  1、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

  2、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3、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

  (二)教师评价

  1、关注学生的发展,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

  2、转变学生的学*方式,发展学生的愿望及创新精神。

  3、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发展。

  (三)课程评价

  1、立足综合性

  2、突出活动性

  3、体现主体性

  4、注重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菁选(扩展4)

——综合实践活动计划菁选

综合实践活动计划集锦15篇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我们的工作同时也在不断更新迭代中,该为接下来的学*制定一个计划了。想学*拟定计划却不知道该请教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欢迎大家分享。

综合实践活动计划1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科技特色,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素质教育,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主要工作任务:

  1、构建出“以研究性学*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补充与拓展,以劳动与技术教育及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本模式。

  2、在校内和社区开辟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

  3、提供若干综合实践活动备选主题,选择一个进行研究,注意活动过程中资料的积累,期末整理好资料上交。

  四、具体工作:

  1、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

  开发学校资源。一是学校的图书室进一步增添藏书量并发挥好现有图书的功能,提高图书的流通率;二是中午休息时间和下午放学时间开放阅览室,供学生博览群书和查找资料;三是开辟“红领巾种植园”和“小动物饲养角”;四是继续武装好以科技教育为特色的各类专用教室和宣传阵地,“科技室”“自然室”“科技苑”“机器人教室”“手工室”“美工室”,为学生的科技活动和制作提供展示成果的舞台。

  2、安排好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等。在实践过程中,要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四大指定领域融合在一起实施,使之彼此渗透,形成整合。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与学校自主使用的课时结合在一起使用,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使用,内容有分有合,灵活掌握。

  3、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制定好实施计划

  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确定好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围绕主题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以保证活动有序深入地开展。现结合我校科技特色教育,提供如下备选课题,与学生商讨选择其中一个课题,制定好相应的活动计划。

  主题一:环保小卫士(环境污染情况调查、整治环境的举措与建议)

  主题二:小小发明家(废纸的利用、巧用易拉罐、酒瓶的妙用、碎木块的利用等)

  4、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四大领域。

  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妥善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的各指定领域的关系,将研究性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融合为一个整体。

  在实施具体的活动主题与活动项目的过程中,不应仅仅局限在完成某一领域的具体任务上,而应注重各领域任务和内容的相互渗透和延伸。如学生开展关于绿化与环保问题的研究性学*,学生了解了绿化的分布情况、种类、好处、破坏情况等,得出了加强绿化、保护绿化的治理方案或建议,教师可根据实际,引导学生做些环境保护法律的社会宣传活动,开展力所能及的环境治理的义务劳动,这样较好地把研究性学*与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结合起来,使得三类活动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既达到了研究性学*的具体目标,又达成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总体发展目标。

  5、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老师,其指导任务贯穿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对学生活动主题、项目确定的指导、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总结和交流阶段的指导。

  (1)在活动的主题、项目的确定阶段,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基础及兴趣爱好、学生所处的特定社区背景和自然条件,引导学生确定合理的活动主题、项目。

  (2)在活动实施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针对学生的实际和相关的课程资源,在活动开始阶段,可以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基础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工具书、使用视听媒体、做笔记、进行访谈、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方面的技能。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事实材料,指导学生运用调查、观察、访问、测量等方法;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引导学生形成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要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积极性;对有特殊困难的小组要进行个别辅导。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开发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有价值的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学生开展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还要指导学生注意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防止意外的安全事故发生。

  (3)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结论,指导学生着重对活动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

  6、丰富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活动的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倡导学生学*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学*方式的变革。在每一项活动主题的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活动设计、资料搜集、调查、考察、参观、访问、实验、测量、服务、制作、社会宣传、演示、表演、总结、交流、答辩、反思等学*活动。通过学*活动方式的多样化,促进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之间的整合。

  7、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评价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应以形成性、发展性评价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的意识。评价应注意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可自评、生评和师评相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采用书面考试的方法,可采用作品(手工、劳技、科技作品、调查报告、研究性学*小论文等)评价、展示与交流、成果汇报活动、技能比赛等多种方法进行。

综合实践活动计划2

  一.指导思想:

  继续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思想,实施素质教育,更好的培养学生各方面综合实践的能力,带领学生走入更广阔的社会活动空间,丰富学生的知识、情感等方面的体验。围绕“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让学生在活动学*”的教育理念,进行《我爱家乡》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建立一支稳定的指导教师队伍,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实施的研究》的课题研究为抓手,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实施。

  二.主要措施:

  (一)教师指导要落到实处: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老师指导不能只偏重活动形式,忽略具体活动方法的指导;偏重活动过程与阶段,忽略活动的具体落实程度;偏重书面的方案完成,忽视过程性资料的积累;主题活动不能浮于表面,缺少深度。

  1.指导教师要制定学生活动主题的具体指导方案,编写活动设计,参考设计:主题来源、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

  2.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活动展开过程可能遇到哪些问题和困难应有预先的设想和解决方案。

  3.指导教师要明确具体任务:

  指导如何选择主题,到哪里去找问题?怎样把问题变成研究课题?指导制订活动方案,活动方案包zuowen.括的内容,如要做什么?怎样做?做成什么?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指导查阅文献资料,需要哪些资料?可以从哪里找到这些资料?如何整理资料?指导学会社会调查,如确定调查的内容,确定调查的对象,设计调查问卷,发放调查问卷,整理调查数据,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等。指导学会整理和分析资料,对记录的目的,记录的原则,记录的方法进行辅导。指导选择成果表现形式,有文字类:课题研究论文;有实物类:模型,音像制品,多媒体制品,网页,广告;在选择成果表现形式的原则、方式方面给予指导。指导学生评价自己的表现和研究成果:可以写小论文、活动日记等。

  4.指导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科学评价。

  (二)管理落到实处

  1.细化管理制度

  (1)制订实施计划:全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计划;年段实施计划;班级实施计划。

  (2)成立年级研究组,确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年级负责人、班级负责人。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各个环节都落到实处。

  (3)建立随堂听课制度,将该课程列入六认真检查和考核的项目。加强对该课程实施的随机检查,努力杜绝随意占用该课的情况发生。

  (4)提倡集体备课制度,但不提倡案例共享,每位老师应根据班内实际情况,独立设计特色性方案,积累规范的资料。

  (5)制定奖励制度:制定科学的考核奖励办法,教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质量,作为教师教学业务考核、晋级、职称评定、评选先进的依据之一。对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做出成绩的教师,给予表扬和奖励。

  2.细化研讨制度:

  (1)每学期学校都要开展一次校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面向全校开放,及时作好活动的总结、评价和记录。

  (2)年级组两周一次研讨形成制度,每学年每位老师在校内上一节研讨课。

  (3)注重规范的积累过程性资料,如:学生活动活动方案、活动日记、学生搜集的资料卡、学生调查表等。

  (4)细化学生评价:对学生的 评价要注重形成性评价,让学生在课堂观察、开放作业、专题汇报、个案调查、实际操作等评价过程中互相评价,让家长、社会力量参与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计划3

  为了贯彻新的课程标准,着眼于每一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强调通过学生实践,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和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具备健全的价值观和负责的生活态度,具有创造意识,善于发现和探究,善于和他人共同生活、工作,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综合性人才。

  一、具体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充分展示自己才干。

  (2)培养学生围绕一个主题,学会必要的科学研究方法,会搜集与处理资料。

  (3)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能写研究方案。学会写研究报告。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将生动的课外实践活动与丰富的课内活动结合,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教学活动是引导儿童自己去感受、领悟、表达的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兴趣,对周围事物产生探究的欲望,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他人、对自我的责任感。

  3、社会实践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兴趣,对周围事物产生探究的欲望,增长社会的沟通能力。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有集体主义精神,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他人、对自我的责任感。

  (2)培养学生调查、访问、分析、综合、社交、表达、写作等多种能力。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能写研究方案。

  二、活动内容:

  《生活中识字》、《让孩子学会表达爱》

综合实践活动计划4

  一、养正系列活动: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九月十日是教师节,在这个月开展尊师、敬师活动,无疑是很有意义的。在此次活动中,学生将通过“做一天老师”、“上一节课”等形式,体会老师的辛劳,并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1、老师的辛苦

  2、今天,我来上课

  3、做一天老师

  4、谢谢您,老师!

  二、养正系列活动:金秋在召唤

  秋天的校园,树叶黄了,桂花开了,而秋天的田野,一定更加热闹啦!在这个活动中,老师将引领学生探访校园秋色,并走出校园,寻访田野秋色。在这个过程中,学古诗、收藏种子,快乐无边。

  1、金秋在召唤

  2、金秋诗文诵

  3、金秋种子展

  4、金秋交流会

  三、养正系列活动:无敌小当家

  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是现代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这个活动,将丰富学生的生活,为他们提供实践锻炼,培养他们节约资源、循环使用的'意识,学*勤俭持家的家庭美德,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做小当家”,提高综合素质。

  1、分组订计划

  2、我做小厨师

  3、时装设计师

  4、“小当家”发布会

  四、小课题研究

  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小课题,并尽量成组,制定活动计划,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到最后进行成果的展示。

  1、选择课题,有序组合

  2、制定计划

  3、开展活动

  4、展示成果

综合实践活动计划5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

  地球被厚厚的大气包围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由人类活动等各种原因产生的废气,烟尘和其它污染物质,被排放到大气中,当它们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以致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活的条件,对人类和动植物造成危害的现象时,称为大气污染,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空气污染.我们根据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及其基础,确定以人与大气为课题,指导学生进行研究、写记录并向学校进行汇报.

  二、研究方案:

  (一)实施目标:

  知识能力:

  1、使学生认识到大气环境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了解人类健康生活需要清新的空气

  2、了解什么是大气污染以及目前大气污染的严重程度.

  3、了解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大气污染现象.

  情感态度:

  1、积极参与小组学*讨论,认真完成小组分派的任务.

  2、通过参与此次实践活动提高对大气的认识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价值取向:

  1、小组分工明确,能团结本组成员,互帮互助共同完成实践活动.

  2、加强交流,在跨组交流中实现资源共享,使双方达到""双赢"".

  (二)活动内容:

  1、活动前的准备工作

  (1)确定研究对象及目的

  (2)确定研究小组成员

  (3)制定研究计划

  (4)提出具体要求

  a、小组成员积极参与,高度重视研究该问题的全过程.

  b、服从组长分配,遵守纪律,团结协作.

  c、注重研究的.方法,以解决问题为最终目的.

  d、随时做好记录,保留好第一手资料.

  2、课题研究步骤

  (1)、第一阶段:增强对大气的了解,懂得的重要性.

  (2)、第二阶段:通过调查了解我们周围大气的状况,解什么是大气污染以及目前大气污染的严重程度.

  (3)、第三阶段:研究汇报对大气的综合认识

  3、课题研究的方法

  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成员积极开展活动,以调查法、问题分析法为主.

  (三)活动过程:

  1、第一阶段:

  增加对大气的感性认识(什么是大气,有何作用等)

  查找有关大气的资料

  向同伴介绍大气

  2、第二阶段:

  寻找有关大气污染的资料,并进行交流展示.

  3、第三阶段:

  汇报对大气的研究结果

  制作小报.

  三、成果展示:

  关于大气的资料

  资料分析展示

  畅谈活动中的感受

  小报展示"

综合实践活动计划6

  一.指导思想:

  继续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思想,实施素质教育,更好的培养学生各方面综合实践的能力,带领学生走入更广阔的社会活动空间,丰富学生的知识、情感等方面的体验。围绕“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让学生在活动学*”的教育理念,进行《我爱家乡》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建立一支稳定的指导教师队伍,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实施的研究》的课题研究为抓手,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实施。

  二.主要措施:

  (一)教师指导要落到实处: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老师指导不能只偏重活动形式,忽略具体活动方法的指导;偏重活动过程与阶段,忽略活动的具体落实程度;偏重书面的完成,忽视过程性资料的积累;主题活动不能浮于表面,缺少深度。

  1.指导教师要制定学生活动主题的`具体指导方案,编写活动设计,参考设计:主题来源、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

  2.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活动展开过程可能遇到哪些问题和困难应有预先的设想和解决方案。

  3.指导教师要明确具体任务:

  指导如何选择主题,到哪里去找问题?怎样把问题变成研究课题?指导制订,包括的内容,如要做什么?怎样做?做成什么?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指导查阅文献资料,需要哪些资料?可以从哪里找到这些资料?如何整理资料?指导学会社会调查,如确定调查的内容,确定调查的对象,设计调查问卷,发放调查问卷,整理调查数据,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等。指导学会整理和分析资料,对记录的目的,记录的原则,记录的方法进行辅导。指导选择成果表现形式,有文字类:课题研究论文;有实物类:模型,音像制品,多媒体制品,网页,广告;在选择成果表现形式的原则、方式方面给予指导。指导学生评价自己的表现和研究成果:可以写小论文、活动日记等。

  4.指导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科学评价。

  (二)管理落到实处

  1.细化管理制度

  (1)制订实施计划:全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计划;年段实施计划;班级实施计划。

  (2)成立年级研究组,确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年级负责人、班级负责人。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各个环节都落到实处。

  建立随堂听课制度,将该课程列入六认真检查和考核的项目。加强对该课程实施的随机检查,努力杜绝随意占用该课的情况发生。

  提倡集体备课制度,但不提倡案例共享,每位老师应根据班内实际情况,独立设计特色性方案,积累规范的资料。

  (5)制定奖励制度:制定科学的考核奖励办法,教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质量,作为教师教学业务考核、晋级、职称评定、评选先进的依据之一。对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做出成绩的教师,给予表扬和奖励。

  2.细化研讨制度:

  (1)每学期学校都要开展一次校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面向全校开放,及时作好活动的、评价和记录。

  (2)年级组两周一次研讨形成制度,每学年每位老师在校内上一节研讨课。

  注重规范的积累过程性资料,如:学生活动活动方案、活动日记、学生搜集的资料卡、学生调查表等。

  细化学生评价:对学生的 评价要注重形成性评价,让学生在课堂观察、开放作业、专题汇报、个案调查、实际操作等评价过程中互相评价,让家长、社会力量参与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计划7

  一、指导思想:

  为落实新课程改革思想,实施素质教育,更好的培养学生各方面综合实践的能力,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社会、生活和科学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动手动脑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带领学生走入更广阔的社会活动空间,丰富学生的知识、情感等方面的体验,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目标: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和实践,在开放的学*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的态度和*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活动重点、难点:

  1.注重实践的过程,实事求是地反映生活。

  2.走向社会,开展活动的方式方法。

  3.组织有关的活动素材。

  4、引导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让学生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个性。

  四、教学措施

  1、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和课题的选定一定以学生为本,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相联,使学生有兴趣。

  2、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以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方式。

  3、做好物质准备,提供工具、图书、信息等,为学生研究活动提供各种方便。

  4、争取各任课教师及校领导的支持,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宽广领域所必须的。

  5、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6、要精心规划和组织学生校外活动,确保顺利进行。

  7、争取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参与。

  8、对学生的调查、研究成果要及时展示,并予以恰当的鼓励,使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充分展示它的魅力。

  五、主题内容安排

  九月份:手抄报:老师,您辛苦了

  十月份:手抄报:祖国在我心中

  十一月份:冬韵飘香

  十二月份:庆祝元旦.

综合实践活动计划8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南”有关要求和本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指导纲要征求意见稿为指导,结合本年级实际,认真开展综合时间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强调“整合”,注重“实践”,突出“开放”,关注“过程”,提倡“民主”,积极进行专题研究,不断提高课程实施水*,促使我校课程改革不断走向深入。

  二、学段目标

  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三年级老师进一步学*新课程标准,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目标,在其他年级研究实践的基础上,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引导本年级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深切的体验,产生积极的感情,激发孩子研究生活和科学的欲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从而进一步加强人际交往的能力。

  三、具体安排:

  时间

  主题

  活动目的

  聘请老师

  九月

  庆贺教师节

  培养自信心;对教师的爱;

  合理计划学会节约

  十月

  我是妈妈的小帮手

  学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培养热爱劳动之情。

  十一月

  我们的学校

  了解自己所在的学校,培养对学校的热爱之情,让学生融入社会、关注他人、学会关心。

  十二月

  1、废品变礼品

  2、小小义务工作者

  增强环保意识体验为他人服务的快乐

综合实践活动计划9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年,也是十四五筹划年,为贯彻落实**中央***系列文件和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精神,围绕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开展教学研究,聚焦基层、聚焦课堂,认真谋划、精心设计,不断探索与实践,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 指导思想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中央***《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和《大连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业质量标准》为依据,创新综合实践教研工作方式方法,不断提高综合实践活动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 工作目标

  主动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以我县教与学行为方式转变为根本出发点,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要求,以课堂为主阵地,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三、 重点工作

  1.锤炼队伍。通过目标牵引、问题牵动、任务驱动、典型示范、总结提升等措施,进一步打造 “师德优良、业务过硬”的长海县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团队,切实增强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深化研究。继续开展“122 ”主题化系列化教研活动,即每学期1次集中、2次网络、2次片际,以“聚焦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设计与评价”为主题,深化课程建设,引领全县学科教师关注如何基于核心素养和课程标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3.工作创新。结合“思维导图”能力训练和培训活动,在学科教学和教研活动中灵活运用思维导图,努力实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式创新和实践成果创新。

  四、工作内容

  发挥学科育人功能。坚持德育为先,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引导教师加强研究,挖掘教材的德育元素,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既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培养学生认同自己的国家、认同自己的文化。

  2.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引导教师围绕学科课程目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挖掘课程思想内涵,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发展学生道德认知,增强育人实效,从而培树典型,汇集优秀学科德育案例。

  3.加强综合实践活动。

  教研工作制度常态化建设,定期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教研活动,关注教师在课堂中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要素;关注教师在课堂中对核心概念的把握和应用;关注课堂中师生互动的真实情境;关注课堂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 切实解决“学什么”和“怎么学”两个关键问题,从而保证课程改革良性发展,进而培养典型,汇集优秀的学科教研案例。根据市院统一部署,本学期组织县域内的学科评优(隔年一次,今年是县优评选,只有被选为县优才能够晋级评选市级优质课),希望所有学科教师能把握机会,给自己压担子,主动承担教学任务。

  4.下校调研与菜单服务。

  围绕年度工作目标,采取集中与分散的'形式,分层分类地深入各校开展调研活动,了解学科教师工作常态与专业发展需求,做好各校不同的菜单服务。

  五、*期工作

  新学期工作已经开启,我们在期待疫情早日结束的同时,也务必在*期做好防范与应对,尤其要按照根据《教育部办公厅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教基厅函〔2020〕3号)等文件精神和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工作部署,全面做好我县中小学(幼儿园)延期开学期间的教学准备工作,结合《大连市教育局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中小学生学*安排的通知》和《大连市中小学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有关工作要求,采取居家办公的方式,积极参加学科网络教研活动,加强学*和自我修炼,为学生到校做好充分的准备。

综合实践活动计划10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刚走进校门,他们对学校所有的感觉都是新鲜的,更希望学校生活能带给他们更有趣、更有意义的事情。这个年龄的孩子玩心还是很重,对待学*没有一定的认识,只是年龄到了该上学了,并没有觉得应该多学点知识,所以实践课一方面要带领孩子走进有趣的活动中,另一方面要教育孩子形成正确的规范和*惯。

  二、指导思想

  实践活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三、教学目标

  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认识、体验、发现、探究、操作等多种学*和活动方式,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进而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具体为:

  1、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4、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5、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6、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四、基本要求

  1、以转变学生的学*方式为出发点。研究性学*是对传统的接受式学*的一种变革,实施研究性学*的根本目的和价值不在于让学生获取多么高深的研究成果,而在于让他们在研究过程中获得一种积极的学*体验,受到新的方法的熏陶,从而改变长期以来*惯的偏重知识接受的学*方式,实现学*方式的有效转变。

  2、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由于研究性学*涉及的学*内容大多来自学生周围的现实生活,许多问题自身带有很强的综合性,这些问题的解决自然要求学生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并综合运用这些知识于问题解决过程中。

  3、注重过程。淡化知识目标,强调对过程的参与、理解与体验,是研究性学*的一大特色。从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两方面来看,注重学*者对过程的参与和在过程中的表现,都应是研究性学*坚持的一条基本原则。对研究性学*而言,学生的广泛参与就是目的,在过程中获得了积极的体验就是成功。

  4、强调开放。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的目标、过程、评价诸环节都呈现出很强的开放性,为师生自主选择活动和创造性地设计、组织、实施、评价活动留下了必要的空间。

  5、重视师生互动。研究性学*要求师生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关系:教师不再以知识权威的.身份将预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也不再作为被动的接受者接受教师发出的指令。在开放的情境中,师生将共同作为课程的开发者、创造者和实施主体,依赖自己的智慧和创意,在交互过程**同构建课程的内容,设计实施的方案,完成课程的评价。

  五、教学重点、难点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形态,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的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形态,它与其他课程领域具有等价性与互补性。为了增强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本学期,教学重点是:

  1、与读书活动整合

  2、与语文教材的实践活动结合

  3、走进校园文化

  六、具体教学计划

  时间安排(教学时间共16周,第周2节课,共计32节)

  1、 (第一二周) 4课时

  2、 (第三周) 2课时

  3、 (第四周) 2课时

  4、 (第五周) 2课时

  5、 (第六七周) 4课时

  6、 (第八九周) 4课时

  7、 (第十十一周) 4课时

  8、 (第十二周) 2课时

  9、 (第十三周) 2课时

  10、 (第十四周) 2课时

  11、 (第十五周) 2课时

  12、 (第十六周) 2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计划11

  盘街小学 代梦妮 为了认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强调“整合”,注重“实践”,突出“开放”,关注“过程”,提倡“民主”,积极进行专题研究,不断提高课程实施水*,促使我校课程改革不断走向深入。特拟定本期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本学期不仅要进行实践活动,更要在体验的基础上加强实践研究。同时也将结合校本课程、学科内容进行合理的资源整合,开展相应的学*研究。

  二、教学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从课本走向实践,在活动中逐步养成具有基本的生活,劳动能力,观赏和辨别的能力,同学之间互相间的交往、协作能力,逐步的观察分析,采访、调查等能力,以及能初步掌握对小课题的研究、探索、实验的方法,把在各科中学到的`技能,在实践中能综合运用,同时又不断增加知识,拓展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三、教学措施:

  1.认真选择、认真准备每一堂实践课活动内容,让学生真正能在实践课堂中通过动手、动脑,有感悟,有收获,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

  2.进一步开展体验活动。为让学生的体验活动不留于形式,更有实践意义,改善体验条件和体验方式,让学生活动更多更贴*生活实际的情感体验。实践活动管理、评价更到位。

  3.认真开展小课题研究。加强这方面能力的培养,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研究,学会寻找问题,研究问题,结合实践体验活动,结合学科知识,更大范围地做好小课题研究工作。

  四、教学进度:

  时 间 教学内容

  九月份 主题活动一、主题活动二

  十月份 主题活动三、主题活动四 十一月份 主题活动五、主题活动六

  十二月份 主题活动七、主题活动八

  20xx年一月份 期末复*及测试

综合实践活动计划12

  一、活动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环境保护、名人风学*、家乡支柱经济、自然实践操作”为主题,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素质教育,形成我校办学特色。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帮助学生学*、掌握和运用一种主动探求、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现代学*方式,促使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升综合素质,自觉推进素质教育。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主要工作任务:

  1、构建出“以研究性学*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补充与拓展,以劳动与技术教育及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本模式。

  2、小学一二年级主要开展以家庭活动和校内活动为主,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根据班级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规划,每周以2课时为宜。其他年级小学部每学期不小于10天的活动时间,初中部七年级每学期不少于20天,任课老师要以布置综合实践性作业为主要形式,指导学生开展好学科型综合实践活动。

  3、在校内和社区开辟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

  4、提供若干综合实践活动备选主题,注意活动过程中资料的积累,期末整理好资料上交。

  5、各年级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作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老师,全程指导各班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

  6、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开发校本资源、社区资源结合起来,也要与学校“十五”省级科技课题的研究结合起来,办出学校特色。

  四、课型及步骤:

  1、方案设计型:指导老师从“亲*自然、发展自我、社会、科学、文化”等方面设立活动主题供学生选择,讨论制定活动的指导思想和实施方案

  2、方法知识普及型:在活动前对学生的活动方法进行具体的指导,在活动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及时进行解决。

  3、实践活动型:学生的每一次活动都应有活动的详细记录,活动后的心得体会,指导教师也要作出科学的评价

  4、专题研讨型:引导并鼓励学生提出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研究过程中的发现等,并在学生中充分讨论,得出结论。这是活动的最终目的。

  五、具体活动安排:

  1、九月上旬:以校内劳动园地为主要活动基地,各班级将承包的园地整理好,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热爱劳动的好*惯

  2、九月中旬:我校位于矿区周围,这里的空气、水质等环境问题都是倍受人们关心的话题。组织学生走出校园,看看家乡的环境变化,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家乡,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同时渗透环保意识,建立起全新的人与环境的观念,这是很值得研究的课题。

  3、九月下旬:中秋过后,国庆将至,组织学生在校内进行研讨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中秋、端午、清明)的认识,以及引导学生对比中国的传统节日与外国节日(如圣诞节)的区别,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4、十月中下旬:国庆节开学后,让学生利用星期天以小组为单位,深入到村庄和家庭中了解*几年来农村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增强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师最后进行数据汇总。

  5、十一月上旬和中旬,组织年级的学生到**中专进行参观学*,时间两天,让学生深入到实*车间进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同时组织低年级的学生到就*的贤都水库调研水库的水文情况和周边的环境情况,要求学生写出调查报告,形成书面材料,培养学生的环保观念和意识

  6、十一月下旬,组织五年级学生和八年级学生到莱西市青少年活动中心进行为期一天的培训学*,通过学*,让学生开阔眼界,是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得到提升。

  7、十二月上旬,在全校学生范围内,在校内开展手工制作和设计等一系列比赛活动,提高学生的科技制作和创新能力。

  8、十二月中下旬,带领学生参观草华山,让学生看看冬天里草画山的萧条状况,同时让学生思考要想让草画山变得山清水秀,我们应该怎么办?

  9、20xx年一月份:教师引导学生对一学期的情况进行汇总,让学生写出心得体会,同时在班级内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讨论一学期活动的收获,为下一学期的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综合实践活动计划13

  指导思想: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实践,我校综合实践课逐步建成了一种以校为本、校内外兼承的研究性学*的道路。为了使我们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得以更广泛的铺开,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利用学校及周边有利环境,开展以学科教学为龙头,辅助实践性研究的综合实践课及以校本专题研究为主要内容的相关主题活动。因此,本学期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是:通过实践研究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能力方法和知识经验,以学科实践活动为基点,把学科教学的知识点融进实践活动中去,产生主题性实践活动,开展系统性的综合实践活动,让更多的老师参与进来,以推动学生综合学*和实践研究的能力。

  课程实施:

  (一)课时安排:

  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与学校自主使用的课时结合在一起使用,可以分散安排,也可集中使用,内容有分有合,灵活掌握。在具体实施时三到六年级每周安排两节,并严格规定综合实践活动的所有课时不得移作它用,教导处将不定时进行随堂听课检查。

  另外,除了课表上安排的课时,鼓励指导教师要有吃苦精神,鼓励他们还要充分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充足的时间资源和丰富的校外资源,指导学生以活动小组的形式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期间,不可忽视发挥校外辅导员和家长的指导作用,以保证活动的质量和学生的安全。

  (二)教师落实情况: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没有现成的教材,没有专职的老师,没有统一的模式,因此对从事这门课程的任何一个教师来讲,都将面临着极大的困难和挑战。从本校实际情况出发,目前还没有专职的教师,在这样的困难面前,我们学校在教师落实上作了如下安排:

  1、三、四、五、六年级各班班主任(多数为语文教师);

  2、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学生、家长及教师组成“导师团” ,共同参与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三)实施策略:

  1、制定活动目标:

  (1)跳出以往研究的小圈。前面的探索我们走的路可谓是举步维艰,成绩也取得了一点,经验也积累了一点,但综观综合实践活动的各个领域,我们的研究更多的还是停留在研究性学*中,通过资料探索的方法做研究的层面,具有很大的狭隘性,故我们要让学生在这学期通过观察、调查、研讨、实践等多种方法,从更广的角度去研究和开发这们课程。

  (2)继续走学科整合之路。学生在学科学*的过程中会不断地产生自己感兴趣的、想研究的主题,所有任课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捕捉这些主题,积极参与课程内容的建设。这不是几个教师的任务,每个教师都要求带着综合实践活动的意识进入课堂。各班在整合的基础上选出2-3个有价值的研究主题开展研究活动。

  (3)要充分发掘和利用学校、校外、家庭的资源服务于课程的建设,学校、校外有丰富的资源可以为我们所用,另外,我们要充分利用农村的特色,在这一块上好好地动一番脑筋,做做文章。

  (4)构建出以研究性学*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补充与拓展,以劳动与技术教育及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本模式。

  (5)三、四、五年级提供一个大的研究主题,每一个班再根据学生实际,班级实际生成小的研究主题,这作为体现学校科技特色的必选课题。之外每班还可自选1-2个课题进行研究,要充分体现“问题从学生中来”的选题原则。

  2、开展具体工作:

  (1)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

  开发学校资源 :一是发挥好现有图书的功能,提高图书的流通率;二是建设好能体现科技特色、学校特色的宣传阵地。

  开发农村资源 : 一是与本乡企业挂钩,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采访、调查;二是聘请关心学校教育又有特长的社会各界人士和家长担任我校的校外辅导员,定期指导学生开展活动,这一点这一学期要引起重视。

  (2)定活动的主题并制定好实施计划开展活动。

  本学期,各年级可以以班为单位,也可以年级为单位开展,各班、各年级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确定好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围绕主题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以保证活动有序深入地开展。并要教师坚持边实践边反思的原则,根据计划富有创造性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及时整理课程内容和学生在过程中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在学期末完成各班的综合实践活动资料汇编工作。

  (3)加强学*与指导。

  对教师的提升,这学期不仅要加大对教师理论学*的力度,且要有的放矢地利用家长会等机会向价值大力宣传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关理念等。在学期中,学期末各年级各推荐一堂面向全体教师展示,其余教师也要认真上好这门课,不得移作他用。再则,要组织教师研讨优秀案例,定期反思总结,还要开展自由式研讨活动和辩论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提升教师的素质及时对这门课程的全新认识。

  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材料并加以整理,指导学生能运用调查、观察、询问、测量等方法;指导学生写好观察日记,调查报告,研究小论文等,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防止意外的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研究活动安排:

  1、必选课题:

  现在为每个年级提供一个必选课题。各班可在这一课题下自主选择确定一个小主题展开研究。如以班为单位,班与班之间不能重复,如以年级为单位,年级与年级之间不可重复,制订好相应的活动计划:

  三年级:我们的校园(历史、植物、教师、学生、食堂??)

  四年级:快乐的节日(由来、风俗??)

  五、六年级:我爱我家乡(历史故事、环境卫生??)

  2、自选课题:

  本着“问题从学生中来,研究在学生中进行”的原则,从第一堂课开始,教师就要求每个学生从学*、生活、娱乐中,从学校、家庭、校外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或是不明白的问题,每人至少三个。然后,带领学生先来筛选,再进行整理,自主选择,最后组成研究小组开展“我想研究??”的研究活动。

  (五)评价措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以形成性和发展性评价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性和个性化。建好师生成长记录袋是我们评价的主要方式。对于每个学生和教师,要能及时保存好活动过程的经历,及时总结活动过程的实际体会。主要采用汇报、成果作品展示、研究报告、观察日记、竞赛等。要求做到三个认真:一是认真准备,计划;二是认真上课;三是认真总结。

综合实践活动计划14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为主导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

  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和对自我的责任感;拓展教学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在实践中学*、在应用中学*,并主动参与社会、生活。为学知识、生活、技能的整合建立了操作*台,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二、具体目标:

  1、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3、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4、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获得信息的学**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三、实施措施:

  1、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

  研究性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以融合的'方式设计与实施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根据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以研究性学*为主线,用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四者融合在一起实施,使四大领域的内容彼此渗透,达到理想的整合状态。

  2、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

  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局域网、校园网,以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范围,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

  3、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

  把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整合起来,把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融合起来。建立稳定的训练基地充分利用劳动技术训练基地对学生进行训练。

  4、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包括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班级合作探究的方式、跨班级与跨年级合作探究的方式等。

  四、活动安排

综合实践活动计划15

  一、教材分析:

  《综合学*与实践》是正在探索中的一类新型课程。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课程的选择是从学生身边事物开始,涉及到生活教育、心理教育、环境教育、安全教育、国防教育、科技教育。其主要思路是围绕“我与家庭、我与学校 、我与社会、我与自然”等综合性实践活动,以研究性学*为主要学*形式,以“实践、创新、发展”为主线展开。同时渗透相关法制教育内容。

  二、学生分析:

  1、通过半学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学生们对《综合实践活动课》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本学科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2、虽然经过一学年多的学*,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学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3、对活动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4、本年级大部分学生的都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而且喜欢综合实践活动,爱动脑、爱动手。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时的学**惯较差,以往的基础知识不是很扎实,再加自己不严格要求,所以教师*时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教学活动目标:

  1、学生的发展,围绕发展学生潜能这一核心,正确处理学生、教师、教材、学校、社会之间的关系,始终把学生当作学*的主人。

  2、重视学生实践活动的过程,使其获得参与研究的积极体验。要求学生主动参与,自由活动,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和探索欲望。

  3、重视学生知识、经验、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多思路、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求学生不仅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4、重视学生全体参与,学会共处、学会分享、学会合作。

  5、使学生在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探索、尝试、参与和解决的自由中获得积极的、生动活泼地发展。

  四、教学活动的具体措施

  1、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认真备课,收集各种资料,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并且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2、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进行探究性的学*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3.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活动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等,让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思考、探索尝试、参与和解决的`自由中获得积极的、生动活泼地发展。

  4.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累感性经验,运用和验证益友的学科知识经验和技能,多思路、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5. 采用独立活动和合作活动的紧密结合,让学生学会与人共处,学会沟通合作,学会互相交流,学会与大家分享研究成果。

  6、充分运用教具、挂图、音像教材进行直观教学,尤其要组织好每一个观察认识活动,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每一个活动。

  7、发挥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又密切联系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尤其重视解决那些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实际问题,从中让学生体会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价值。

  五、教学进度安排:

  1、迎接新学期————————————————————1课时

  2、温暖的家庭——————————————————————2课时

  3、庄稼的保护神———————————————————————2课时

  4、认识自己——————————————————————1课时

  5、猜字谜—————————————————————1课时

  6、爱护公共财物——————————————————————1课时

  7、昆虫大家族———————————————————————2课时

  8、和好书交朋友——————————————————————2课时

  9、奇妙的指南————————————————————1课时

  10、谁最美———————————————————————2课时

  11、小心火烛—————————————————————1课时

  12、纸杯工艺——————————————————1课时

  13、注意食品卫生——————————————————1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菁选(扩展5)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工作总结(10)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工作总结 1

  本学期,四年级的同学们接触到了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比起其他课,这门课更具实践性、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同学们对这门课投入了巨大的热情,每一次活动都是那么积极踊跃。通过半个多学期的实践,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走进大自然,开阔了眼界,丰富了见识,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与快乐。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要重视对学生的评价。

  一、重视过程评价

  评价时,不应该过于看重于学生所获得的知识的多少及作品的优劣,而应特别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关注学*的过程和方法,关注交流与合作,关注动手实践以及所获得的经验与教训。因此要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己、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要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二、以学生自己评价为主

  评价可采用多种方式,如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的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小组的评价与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等。其中以学生的自己评价为主。由于是让学生自己评价,其压力较小,学生可以充分地畅谈自己参与活动的体验、经验和教训,自由地交换意见。同时,这种集体和个人的自己评价也可以使学生享受到健康的民主风气的熏陶和教育。

  三、评价的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评价也应该具有开放性,在学生自己评价的基础上,应尽可能采用集体讨论和交流的形式,将个人和小组的经验及成果展示出来,并鼓励相互之间充分发表意见和评论。这样的评论不仅可以使学生吸收他人的有益经验,而且还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问题的认识,有助于培养学生敢于和善于发现问题并发表个人见解的优良品质。反思本学期的综合实践工作,我想有成功也有不足!

  四、成功之处是

  1、激发了学生对综合实践的巨大热情。

  2、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五、不足之处有

  1、面对这门课程,深深了解到自己知识储备的不足,以后还需在*时的生活、学*中给自己不断充电。

  2、对于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光有热情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更好的主动学*、主动发现、主动研究的精神。

  3、对于身边的资源利用的还不够,我想在以后的活动中要努力争取家长的支持和帮助,寻求其他相关人士的帮助。

  展望下学期的工作,发扬优势,改进不足吧,尽我的所能把这门课教好,使学生获得发展与进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工作总结 2

  小学教学工作总结,本学期我校继续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南,进一步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学*,结合本校的实际,加强学科间的整合,加强与生活的密切整合,努力构建活动的评价体系,同时通过改变学生的学*方式,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经验和真切的体验。我们的活动重心放在了学生能力培养上,结合学校大课题研究设定了自己的研究内容“提高小组合作学*的实效性”。我们将课堂作为实践基地,关注学生的活动细节,注重教学目标的达成,落实具体的研究内容。

  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开发课程资源。本学期我们开发了短线——《走进花的世界》、《贴画》、《树叶贴画》、《折纸》等多项活动。总的来说,在实施中,这些活动都能够可以顺利开展、落实,因为它们既贴*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学*兴趣;又给了学生充分活动、体验的过程,学生能够从中有所收获、有所感悟。

  2、常规教学是学校工作的重点。每周二下午第三节课是全校集中上综合实践课的时间。老师们认真履行学校学*制定的集体备课制度,提前一周钻研教材,探讨学生,力求将每一节课都落到实处。分管主任和巡课领导会及时反馈各班综合实践课的开展情况,表扬优秀,指出不足。尤其分管综合实践活动的王泳主任更是考虑周到,在校园网上提供了很好的选题,大大开阔了老师们的视野,老师们开展活动的主动性和针对性就更强了。同时学校认真组织教研组学*、研讨活动。分别以*行班、年级组、全校性三种集合学*研讨方式展开。安排一个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展示活动,并组织教师进行听课、评课活动,以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在活动的时间上,不再占用双休日时间,而是在安排课务上,注重全盘考虑,集中在星期五内开展,使活动时间更加充足、更加有规律,从而优化教师的教育和成长方式。这进一步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使教师不断更新和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能力,提升实践和反思能力。

  3、特色活动特色活动一直是我们的坚持,本学期我们除了常规教学外继续保持了长线——“竹韵”的研究活动。各年级根据校本教材进行有机地系列学*。

  4、注重过程,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实际体验、变化和表现。全面评价,反映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各方面的个性表现,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情绪情感反应、参与程度、努力程度、合作程度等等。尊重多元,教师、教师集体、学生个人、学生集体、家长与社区成员等,都是学生评价活动的主体,都应该参与到对学生的评价中来。引导反思,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增强他们对自己所进行的活动的信心,学会在与人相处中,发现自己和他人的长处,提高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水*。

  在这一学期,我们的同学实践热情一直很高,并且在同学们的身上也发生了很多可喜的变化。在同学们浓厚的实践氛围中,我们也体会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魅力所在:综合实践活动室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但也有不足,表现如下:

  1、由于学校和学生个人的条件所限,某些可以采集的实况却

  不能如实地采集下来。这也是我们需要共同努力的。

  2、学生在活动设计过程中计划的不够详细,在采访中问题设

  置目的性不明显,层次不分明。这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改进。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观察、访问、动手、动脑、体验等实践手段,来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自理自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活动课程的一种特殊发展形态,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备受关注,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现实复杂性大量存在,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迷茫、忧虑和担心,但是我们坚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会做得更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工作总结 3

  本学期,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工作,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中心,以“创新、实践、发展”为主线,采取“点上深化、面上拓展、纵深推进”的措施,深化课程研究,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和有效化实施,全面提高课程实施水*。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观察、体验与思考,从发现中提出问题,然后积极主动地去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下面对本学期综合实践课工作做一下 总结:

  一、给学生 提供自由学*的空间

  对教师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最好不用“上课”或“教”这样的字眼,而是用“做”“实施”或“开展”更合适。因为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是“上出来”的,也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在活动期间,让学生尽情地观赏一切,分析一切,这一切原本对他们来说,确实是陌生的,但正因为陌生,恰恰给了他们以新奇的感觉,学生透过疑云看本质,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活动,开展广泛的交流,并对获得的种种信息和现象进行充分的,毫无拘束的争辩,在争论中认识,在争辩中深化。这对于我们也提出了一个严厉的挑战,因为综合实践活动可体现学生学*的主体性、主动性和探究性,学生带着问题来研究,带着准备来探索,一切也都是新的,这样一来,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可得到提高,也有利于拓展文化结构和自身素质。在五年级的综合实践主题活动中,一些学*并不是很好的学生,却对染纸的研究表现出非同一般的激情和能力,让人欣喜而欣慰。他们那种敏锐的洞察力,那种高超的探究能力,那种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都充分展示出了,活动给了他们欣然求知的乐趣,活动教会了他们做人的道理。

  二、给学生搭建主动学*的舞台

  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在具体的实施中,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 总结交流阶段。对于这些活动内容,一节课完成是不现实的,为此两周围绕一个内容展开,让学生有足够时间、空间,深度参与实践过程,获得丰富体验。

  在准备阶段,在学生对身边的社会、自然现象有了初步观察的基础上,在教室里讨论,指导学生提出问题,确定主题,做出活动 方案。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孩子将模糊的问题有效合理地表述出来,并帮助与指导学生准备工具与材料。

  在实施阶段,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去经历与体验。因为学生的能力有限,还有安全问题,活动是以小组的方式进行。我在实施过程中进行一些指导,对一些必要的专题讲解和方法的介绍,并对学生活动的整个过程进行观察,善于发现学生的特点,对学生做出恰当的 评价。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自由自在的组织活动小组,确定好自己研究的主题及内容,确定研究的目标体系。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我 精心设计过程,并对学生的学*活动及学*过程进行严格的调控。在综合实践中,研究方式的选择,学*小组的组成,活动过程中的计划、活动成果的构想,都完全在学生自己手上。

  三、让学生加强资料的收集和 整理,分享成果

  综合实践活动这一门课程以“实践”为主,为了更好地对学生的活动成果进行 评价和反思。我指导学生要注意收集、 整理各种相关的活动资料,如照片、录像、 日记、采访和调查记录、小报等,并在每次活动结束后,让学生撰写活动 日记和 心得体会,将活动的一刻永远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家长老师分享活动的成果。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探索过程,是一种实践过程,也是一种开放性思维过程,在实践活动中,最重要的是不重结果,而重过程,只要我们的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成长起来了,这就是成功。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工作总结 4

  我县20xx年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建设优秀成果评选活动已顺利结束,今年的申报材料从内容到装订都比去年有了很大改善,涌现出一大批活动质量上乘,活动内容丰富,活动形式多样,活动效果显著的优秀成果。但在评选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为了进一步做好明年的评选工作,现把在评选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总结如下,并提出一些改正的意见措施。

  1.申报教师填写的《商丘市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成果申

  报表》中“成果简介”一栏,有的太简单,只有少半页,三四百字;有的太复杂,含有目录、图片等,长达十余页。

  (只需从活动选题背景、活动实施过程、活动收获等诸方面写出文字简介,800至1000字即可)

  2.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体规划方案标有年份,比如“某某学校20xx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总体方案”;课程规划总体方案没有学校自己的特色;课程总体规划方案没有具体到年级。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总体方案是一个学校的长期规划,可以有落款日期,但不能有年份;应该体现学校自己的特点,比如地域、文化、学生的年龄等;应该是一个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系统又具体的规划)

  3.教师一学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内容太简单;两个人只有一份。

  (教师一学年综合实践活动规划要与学校的总体规划一致,要能体现教师所在年级的特点,还可以体现教师所教学科的特点,要能体现教师对学生成长的设想;规划每人一份,而且各不相同)

  4.教师一学年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有的没有,有的内容简单,页数太少,有的就是应付。

  (教师的教案提倡手写,应该是教师对学生的整个活动分环节进行指导的设想和规划)

  5.学生确定的研究主题,有的过于宽泛,没有针对性,不好开展活动;有的不合实际,无法开展活动;有的与学生的年龄阶段不符。

  (学生确定的研究主题应该是学生感兴趣的、能驾驭的、符合学生年龄阶段的、能让学生得到成长的。)

  6.学生制定的研究方案不细致,内容太少。

  (学生制定的研究方案应该细致到每一小组的任务、人员安排、时间地点甚至活动方式方法的确定。让每一个参与者都能明白自己的内容。要根据活动内容和目标设计方法指导课.)

  7.学生实施的研究过程的图片资料与别人重合,或是从网

  上下载,或是抄袭别人;同一所学校相*研究内容,照片相同。一个县不同学校,课题内容相*,照片相同。

  过程材料体现的研究途径、方法单一,多是资料查询和采访。缺少综合实践认识课和方法指导课。

  (为了杜绝抄袭,活动图片要求四个板块(主题确定、方案制定、活动实施、成果展示)均要有黑板背景,而且黑板上标明与教师申报材料相一致的活动标题和第几课时,课外图上片要尽量体现学校所在地的风貌和与主题有关的学生活动。

  为了提高申报材料的质量,研究活动进行的途径、方法要尽量丰富,比如资料查阅、实地调查、问卷、数据分析、访谈、讨论、板报、测试、演讲、试验等并举.另从明年起申请表有所调整,指导教师贴照片。)

  8.研究成果写成了结题论文。

  (研究成果应以总结论文的形式呈现,即对整个活动过程各个环节进行概括总结,署名是某某班级。)

  9.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管理办公室对教师指导学生研究性学*的效果的评价意见没有加盖学校公章;教师获奖证书不显示申报活动的标题。

  (教师或学生的获奖证书应标明活动主题,主题要与申报的活动一致。)

  10.仍然有单面印刷现象。(必须双面打印)

  评选程序:申请――开课――上报成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工作总结 5

  一、师德建设:

  全组团结协作,师德好,关心学生,不私自向学生收费,无体罚现象,无教学事故。教师钻研意识浓厚。能自觉学*相关理论。

  二、常规管理:

  学期初有教研组计划,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方案,期中有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挂牌方案,有学生外出实践活动方案;期末按要求完成总结。

  每月至少一次教研活动,校内教研活动共6次,有教材开发的讨论,学生资料包设计的研讨;教师素质赛课的集体备课;课例学*;学生外出实践活动方案的制订等。

  根据学校计划定期对教师的备课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做好特色课程的特色备课,每位教师备课前有每一研究主题的方案设计要求、有对教师备课背景资料提供的要求等,以彰显该课程的独特性。

  三、本学期所取得的成果:

  沈婕撰写的《调查问卷》案例在省综合实践活动课例会上交流,并载入《江苏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案例集》。黄伟华、将静霞两位青年教师参加片区青年教师素质赛取得了理想的'成绩。

  四、 前景展望:

  因课程需要,教研组与学校行政商量,吸纳王琼老师加入本教研组,为我们增添活力;为进一步开发课程资源,将区文化馆、塘桥老哥饭店和,运河五号等地作为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并进行了挂牌活动。学生的主题研究资源不断扩充,形成以“走*常州”为抓手,配合书法校本课程做好常州书法特色研究,结合市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趋势进行劳科技研究的三大课程资源研究系列,将我校综合实践研究从单一走向多元。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工作总结 6

  本学期我校继续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南,进一步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学*,结合本校的实际,加强学科间的整合,加强与生活的密切整合,努力构建活动的评价体系,同时通过改变学生的学*方式,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经验和真切的体验。我们的活动重心放在了学生能力培养上,结合学校大课题研究设定了自己的研究内容“提高小组合作学*的实效性”。我们将课堂作为实践基地,关注学生的活动细节,注重教学目标的达成,落实具体的研究内容。

  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开发课程资源。本学期我们开发了短线――《走进花的世界》、《贴画》、《树叶贴画》、《折纸》等多项活动。总的来说,在实施中,这些活动都能够可以顺利开展、落实,因为它们既贴*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学*兴趣;又给了学生充分活动、体验的过程,学生能够从中有所收获、有所感悟。

  2、常规教学是学校工作的重点。每周二下午第三节课是全校集中上综合实践课的时间。老师们认真履行学校学*制定的集体备课制度,提前一周钻研教材,探讨学生,力求将每一节课都落到实处。分管主任和巡课领导会及时反馈各班综合实践课的开展情况,表扬优秀,指出不足。尤其分管综合实践活动的王泳主任更是考虑周到,在校园网上提供了很好的选题,大大开阔了老师们的视野,老师们开展活动的主动性和针对性就更强了。同时学校认真组织教研组学*、研讨活动。分别以*行班、年级组、全校性三种集合学*研讨方式展开。安排一个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展示活动,并组织教师进行听课、评课活动,以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在活动的时间上,不再占用双休日时间,而是在安排课务上,注重全盘考虑,集中在星期五内开展,使活动时间更加充足、更加有规律,从而优化教师的教育和成长方式。这进一步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使教师不断更新和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能力,提升实践和反思能力。

  3、特色活动特色活动一直是我们的坚持,本学期我们除了常规教学外继续保持了长线――“竹韵”的研究活动。各年级根据校本教材进行有机地系列学*。

  4、注重过程,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实际体验、变化和表现。全面评价,反映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各方面的个性表现,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情绪情感反应、参与程度、努力程度、合作程度等等。尊重多元,教师、教师集体、学生个人、学生集体、家长与社区成员等,都是学生评价活动的主体,都应该参与到对学生的评价中来。引导反思,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增强他们对自己所进行的活动的信心,学会在与人相处中,发现自己和他人的长处,提高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水*。

  在这一学期,我们的同学实践热情一直很高,并且在同学们的身上也发生了很多可喜的变化。在同学们浓厚的实践氛围中,我们也体会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魅力所在:综合实践活动室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但也有不足,表现如下:

  1、由于学校和学生个人的条件所限,某些可以采集的实况却不能如实地采集下来。这也是我们需要共同努力的。

  2、学生在活动设计过程中计划的不够详细,在采访中问题设置目的性不明显,层次不分明。这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改进。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观察、访问、动手、动脑、体验等实践手段,来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自理自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活动课程的一种特殊发展形态,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备受关注,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现实复杂性大量存在,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迷茫、忧虑和担心,但是我们坚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会做得更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工作总结 7

  本学期,四年级的同学们接触到了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比起其他课,这门课更具实践性、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同学们对这门课投入了巨大的热情,每一次活动都是那么积极踊跃。通过半个多学期的实践,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走进大自然,开阔了眼界,丰富了见识,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与快乐。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要重视对学生的评价。

  一、重视过程评价

  评价时,不应该过于看重于学生所获得的知识的多少及作品的优劣,而应特别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关注学*的过程和方法,关注交流与合作,关注动手实践以及所获得的经验与教训。因此要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己、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要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二、以学生自己评价为主

  评价可采用多种方式,如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的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小组的评价与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等。其中以学生的自己评价为主。由于是让学生自己评价,其压力较小,学生可以充分地畅谈自己参与活动的体验、经验和教训,自由地交换意见。同时,这种集体和个人的自己评价也可以使学生享受到健康的民主风气的熏陶和教育。

  三、评价的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评价也应该具有开放性,在学生自己评价的基础上,应尽可能采用集体讨论和交流的形式,将个人和小组的经验及成果展示出来,并鼓励相互之间充分发表意见和评论。这样的评论不仅可以使学生吸收他人的有益经验,而且还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问题的认识,有助于培养学生敢于和善于发现问题并发表个人见解的优良品质。反思本学期的综合实践工作,我想有成功也有不足!

  四、成功之处是

  1、激发了学生对综合实践的巨大热情。

  2、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五、不足之处有

  1、面对这门课程,深深了解到自己知识储备的不足,以后还需在*时的生活、学*中给自己不断充电。

  2、对于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光有热情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更好的主动学*、主动发现、主动研究的精神。

  3、对于身边的资源利用的还不够,我想在以后的活动中要努力争取家长的支持和帮助,寻求其他相关人士的帮助。

  展望下学期的工作,发扬优势,改进不足吧,尽我的所能把这门课教好,使学生获得发展与进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工作总结 8

  (1)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而非在学科知识的逻辑序列中构建课程和实施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综合实践活动体现学生活动的自主性、实践性,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性学*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实践,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学*,引导学生自觉地把直接经验学*和间接经验学*相结合。

  与综合实践活动相适应的基本学*方式是实践性学*。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通过探究性学*、社会参与性学*、体验性学*和操作性学*等多种实践性学*活动,对课堂教学空间和教材加以拓展,改变学生在教育中的学*方式和生活方式,把学生的探究发现、大胆质疑、调查研究、实验论证、合作交流、社会参与、社区服务以及劳动和技术实践等作为重要的发展性教育活动。与各门学科课程相比较,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学*活动方式不是以掌握系统化的书本知识为主要目的,而是以发展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在学科课程中,练*、操作,甚至实践,都难以真正超越特定的学科固有的知识体系,都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学科课程的知识,形成基本技能。但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学*是为了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本身。我校在开发和实施以“围棋”为主的校本课程中,正是从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基础等方面考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的空间。培养了兴趣,锻炼了能力。

  (2)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开放的课程领域,它具有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活动方式等方面都具有开放性特点。综合实践活动考虑学生的现实生活的需要和社会需要,立足于时代对学生素质发展的挑战和需要,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总的目的。在内容上,综合实践活动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它随着学生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其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只要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关联,只要是学生自主地提出或自主选择的活动主题,都可以作为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这种在内容上的开放性特点,是其它任何课程的内容所不具备的。综合实践活动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活动过程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在学*活动方式和活动过程上,学生可以根据现有的课程资源、自身已有的经验,采取不同的方式。通过这种开放的活动过程,鼓励学生亲身体验,发展创新精神。我校的围棋活动由来已久,而且多次在县级正式竞赛中夺取名次,因此,广泛而深厚的氛围自然地形成了。

  (3)生成性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生成性。

  这是由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取向和该课程的开发所决定的。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强调学生亲身经历,并获得实际的发展性的体验,因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就是在该课程的实施过程之中。学生参与了活动过程本身,也就在过程中获得逐步的发展,并且学生通过对过程中的体验进行反思,有利于觉醒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能力。如果学生游离于活动过程,那么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究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综合实践能力是难以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发展起来的。因此,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就在于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地形成良好的行为意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不断地建构自我的整个精神世界,发展实践能力;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就是学生自我生成的过程,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动态体现的过程。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来看,综合实践活动成为一种对学生发展具有价值的课程,本身就是不断生成的,是教师和学生一道创生的课程。

  每一个活动都是一个有机整体,而非根据预定模式的机械装配过程。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活动方式、活动过程,都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他们的现实生活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活动的主题,从而自主确定或选择的。在活动的展开过程中,学生又从他所能接触的情境和资源中收集解决问题的资料,并自主地制定活动方案或活动计划。正是在自主制定活动方案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实际的体验和发展。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兴趣盎然的过程,学生在其中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认识不断深化,体验不断丰富,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生成性的集中表现。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和周密设计不是限制其生成性,而是为了使其生成性发挥得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因而,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和教师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动态生成和发展。五年级语文第九册第一单元的实践活动:以手抄报的方式举办一期有关中秋节、国庆节、教师节的板报展览。这其实就是学生的学*经历、生活的环境等生成的,很自然的内容。学生也极有兴趣和动力。学生在进行这项活动的过程中,充分地进行研究和体验,能说他们没有收获吗?

  (4)自主性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的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他们自己选择学*的目标、内容及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方案和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工作。综合实践活动开放的活动领域或活动内容、开放的活动方式和活动过程,为发挥学生学*的自主性创造了条件。同样,在上例的活动中教师只是布置了一下内容,确定了一个负责人,告诉学生自愿参与。但学生却几乎全部都参加了。他们有自己的理解,有自己的认识,虽然一开始七嘴八舌,但最终的结果是喜人的。收获最多的还是孩子们。

  (5)综合性校本课程的开设目标及内容和形式之间应有机结合,以求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

  因此将学生置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调动学生多种器官协同参与,促进各种素质的和谐发展。首先活动目标的综合,不仅有社会意识、科学精神等情感目标,也有搜集信息、处理问题等能力目标,还有各种知识性目标;其次,活动内容综合,围绕活动主题,包含社会、环境、自然、农业、科技等各种知识;再次,活动方式也是综合的。根据主题需要,采用参观、调查、讨论、设计等多种活动形式,自主探究,积极建构。我校的综合实践课和以围棋、信息技术、兴趣体育、电子琴、研究性学*、少先队活动、以及各学科课程等都参与到了其中,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

  当然,如果能开发出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将更加科学地促进学校对人才的建设和培养。这将是我们下一阶段继续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阳邑学校

  20xx年9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工作总结 9

  本学期我校继续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南,进一步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学*,结合本校的实际,加强学科间的整合,加强与生活的密切整合,努力构建活动的评价体系,同时通过改变学生的学*方式,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经验和真切的体验。我们的活动重心放在了学生能力培养上,结合学校大课题研究设定了自己的研究内容“提高小组合作学*的实效性”。我们将课堂作为实践基地,关注学生的活动细节,注重教学目标的达成,落实具体的研究内容。

  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开发课程资源。本学期我们开发了短线——《走进花的世界》、《贴画》、《树叶贴画》、《折纸》等多项活动。总的.来说,在实施中,这些活动都能够可以顺利开展、落实,因为它们既贴*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学*兴趣;又给了学生充分活动、体验的过程,学生能够从中有所收获、有所感悟。

  2、常规教学是学校工作的重点。每周二下午第三节课是全校集中上综合实践课的时间。老师们认真履行学校学*制定的集体备课制度,提前一周钻研教材,探讨学生,力求将每一节课都落到实处。分管主任和巡课领导会及时反馈各班综合实践课的开展情况,表扬优秀,指出不足。尤其分管综合实践活动的王泳主任更是考虑周到,在校园网上提供了很好的选题,大大开阔了老师们的视野,老师们开展活动的主动性和针对性就更强了。同时学校认真组织教研组学*、研讨活动。分别以*行班、年级组、全校性三种集合学*研讨方式展开。安排一个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展示活动,并组织教师进行听课、评课活动,以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在活动的时间上,不再占用双休日时间,而是在安排课务上,注重全盘考虑,集中在星期五内开展,使活动时间更加充足、更加有规律,从而优化教师的教育和成长方式。这进一步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使教师不断更新和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能力,提升实践和反思能力。

  3、特色活动特色活动一直是我们的坚持,本学期我们除了常规教学外继续保持了长线——“竹韵”的研究活动。各年级根据校本教材进行有机地系列学*。

  4、注重过程,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实际体验、变化和表现。全面评价,反映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各方面的个性表现,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情绪情感反应、参与程度、努力程度、合作程度等等。尊重多元,教师、教师集体、学生个人、学生集体、家长与社区成员等,都是学生评价活动的主体,都应该参与到对学生的评价中来。引导反思,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增强他们对自己所进行的活动的信心,学会在与人相处中,发现自己和他人的长处,提高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水*。

  在这一学期,我们的同学实践热情一直很高,并且在同学们的身上也发生了很多可喜的变化。在同学们浓厚的实践氛围中,我们也体会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魅力所在:综合实践活动室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但也有不足,表现如下:

  1、由于学校和学生个人的条件所限,某些可以采集的实况却不能如实地采集下来。这也是我们需要共同努力的。

  2、学生在活动设计过程中计划的不够详细,在采访中问题设置目的性不明显,层次不分明。这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改进。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观察、访问、动手、动脑、体验等实践手段,来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自理自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活动课程的一种特殊发展形态,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备受关注,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现实复杂性大量存在,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迷茫、忧虑和担心,但是我们坚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会做得更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工作总结 10

  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两年半,我校做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样本校,为此,我们采取的策略是:边学*、边研究、边实践。前一阶段我们在学生评价工作和校本课程方面工作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认可。我校的综合实践教师们在参与中学到了许多新的理念及教学方式。为了把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深入地开展下去,本学期我们做了如下工作。

  一、实践方面

  首先,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与实施小组,制定了学*和研究计划,并按计划开展了多次学*与研讨活动,进一步强化了课程理念,明确了课程实施方向、组织形式,尤其是学生的学*活动形式。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基于学*者的直接体验,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社会,在以学生自主活动为特征的实践操作中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科学结论、发现新知识的课程形态。其基本理念包蕴着三种教育思想的融合,即综合教育的思想、实践教育的思想、主体教育的思想的有机融合。结合课本内容及学校政教处、少先队大队部的工作,对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重新作了调整。本学期拟对“养成良好卫生*惯”、“校园万花筒”、“书海踏浪”、“果味飘香”、“多民族大家庭”、“购物讲价”、“吃的文化”这些主题进行研究。

  其次,经过前一阶段的实践研究,老师们对主题的开发,研究的方式方法有了更多的认识,学*中更关注学生的喜好、个性、原有知识层面。本学期我们拟以五年级综合实践小组为龙头,带动其他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研究走到评价阶段,目前正在讨论,拟定出一个能突出我校特点、个性化的综合实践学生成长记录册,以便能更好的指导检查学生的实践活动。

  在对一、二年级学生的知识、水*、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结合学校特色、周边环境特点和依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相关理论,制定了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二年级的活动实施方案,经过科任的教师实践与修改,使之趋于科学、合理,更能贴*学生、贴*教师、贴*学校。

  第三,我们考虑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的.一些实践活动,需要得到社会、家长的支持与合作。为此,我们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了广泛的宣传,使社会及家长也充分认识到: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为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十分必要和及时,为此,我们营造了课程实施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四,在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十分注重教师的角色把握,要求教师首先是与学生一样,是实践活动的参与者,其次才是实践活动的指导者。学生的学*方式必须得以转变,必须是多种学*方式的综合运用,要让不同水*的学生都能有实践活动过程的切身体验,而且,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也应呈多样性,如个人独立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师生共同探究、班级集体探究等。配合全市课改样本校的调研工作,我们工作的重点放在如何用好我们的成长记录册这一方面上。我校三、四、五年级的综合实践课教师以“学生发展性评价”为主题,进行深入探讨与研究,指导学生有创造性的使用“小学生综合实践评价手册”。注意运用“自评”、“他评”、“集体评”、“再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及时对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包括知识、水*、能力、成果、情感、态度等)进行恰当的评价,并与学生的实践活动成果一起存入学生的课程材料袋。通过使用手册与未使用手册两种班级的实验对比,我们发现,手册非常适用于中年级,能有效的指导学生开展活动。对高年级同学用评价手册已显示不出太大的激励作用,对高年级同学的活动评价是否可以考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电脑进行,使之更趋向于现代化、个性化,在这方面还有待研究。

  二、思考

  回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引起了我们的几点思考:

  1、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过程中,如果完全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而独立自主地选择并确定研究主题,则会影响课程实施与管理的有序性,影响学生研究的深度和教师指导的有效性;如果是教师为学生预先选择并设定研究主题,则又将遏制学生自主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从而影响学生对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如何使两者有机融合,相得益彰,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2、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明确区别于传统的“兴趣课”、“自然课”、“制作课”等,我们如何使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加强“实践”体验,真正使教师和学生“活动”起来,将要作出进一步的思考与实践。

  3、对于课程的管理与评价,如何做到科学、有效、持续,需要我们的思考和实践,逐步建立并完善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与评价体系。

  4、活动研究的深度、广度,教师如何把握?

  5、如何调动学生全员参与面,特别是一些有困难的学生?如何把评价工作做得公正、全面?操作起来简单可行?这都是我们今后要解决的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菁选(扩展6)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通用5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1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和贯彻国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以本地区的自然、历史、人文为研究背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实验为基础,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科有效整合和教师文化沟通,帮助学生学*、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更新教师与学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形成区域办学特色而不懈努力。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区域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学科整合,学生实践,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一、亲*周围的自然环境,结合学科课程的学*,有效进行学科知识的整合与沟通,教育和引导学生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走进自然、主动实践,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和合理开发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二、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见识和行为辨析能力,初步养成服务社会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三、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积极的、科学的人生观。

  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按照《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的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3—6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每周*均3课时。依据《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指导》的精神,结合我校教学的实际,综合实践活动全校自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固定1课时,根据需要每周可加2课时的“1+2”课时设置。

  四、具体工作及措施

  (一)师资建设

  由于我校师资力量薄弱,由班主任老师兼任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

  一、加强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关键,学校要十分重视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教师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促进教师教育观念转变同时,要鼓励、支持教师去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规律,提高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

  二、注意开发利用多种教育资源

  学校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落实课程计划的要求。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学校还要注意发展校外指导教师队伍,构建起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人才资源库。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过程中要用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

  一、评价理念

  a、整体观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整体观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统整,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穿到活动进行中去。

  b、多元化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肯定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

  c、过程性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要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对学生进行评定的作业应该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仅仅是针对他们得出的结论。

  二、评价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式多种多样。在具体操作中,“档案袋评定”和“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被认为是非常有效的评价方法。教师在运用这些方法时要注意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总之,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档案,以便使学生深入的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及进步的喜悦

  五、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中心的综合实践领导小组,在教导处、教研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该活动具体由实践活动指导老师负责日常工作,各任课老师协同配合,确保活动正常有序地进行。

  六、活动安排

  1、9月:制订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组织教师学*《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和与综合实践活动相关的一些案例,激发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热情,召开家长会取得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支持。

  2、10月:指导学生确立研究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3、11月:进行阶段性成果展示。

  4、12月:四、五、六年级各推出一节研究课,大家谈体会。

  5、关于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研讨会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2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将以本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的有关要求,结合本年级实际,认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发挥学生主人翁的意识,在活动中展示个性和才华。以“实践、开放、自主”为主线,使学生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获得积极的、全面的发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活动目标:

  1、亲*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了解绿色植物对环境的保护作用,学会种植一种植物的方法,为学校提供一株花苗或一棵树苗,美化校园环境,逐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初步能力。

  2、了解母亲的辛劳,在母亲节期间为母亲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培养学生孝敬长辈的优良品质。

  3、关注文明、卫生的校园环境建设,通过调查,知道校园浪费的现象与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培养良好的卫生的*惯,形成自觉保护校园环境的意识,积极投身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为校园文化建设出一份力。

  三、活动安排:

  三月份:万紫千红总是春

  1、发动学生在家前屋后种花植树,美化周边环境

  2、为学校提供一株花卉,了解其种植方法,栽种在校园里观察其生长,保证成活,为美化校园出力

  四月份:亲*自然

  1、 春游:欣赏家乡的自然风光,陶冶学生情操

  2、 游正润生态园:通过正润生态园二日游,让学生感受集体活动的快乐,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的观念

  五月份:感恩母亲

  1、 举办“三个一”活动:为母亲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制作一份贺卡,写一篇赞颂母亲的作文

  2、参加学校举办的征文、演讲活动,推荐优秀作品报县参赛

  六月份:学校是我家,爱护靠大家

  1、开展“清理一处杂草,拾起一张废纸,清除一处墨迹”活动,净化校园环境

  2、从我做起,不吃零食,不乱扔废纸,不随意涂抹墙壁,不踩塌花草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3

  一、实验研究目标

  在三年级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学期围绕“美化校园”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校园绿化。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实验研究内容

  (一)课程特征

  1、通过“校园绿化”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情意,能力和认知诸方面得到全面的和谐发展。

  在校内外分别设绿化实践基地,鼓励学生搞各类调查活动,做到校内外紧密结合,强调语文,数学,自然,美术,劳动等学间的渗透与整合。

  运用调查,研究,观察,积累等各种方法与形式,重视知识,经验,技能的综合运用。

  2、让学生在研究性学*,调查报告,实际栽种,规划设计等实践活动中获得亲身感受和直接经验,并养成实践意识,形成综合实践能力;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让学生进行有计划,有成效的实践活动。

  3、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内容

  本学期“校园绿化”综合实践活动分为三个方面来开展:

  1、专题研究:本学期开展两次专题研究活动,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实践在老师帮助下确定自己感兴趣的有关校园绿化的研究专题。上网或到图书馆查找资料进行文献研究,到花圃内进行实地的调查和行动研究,小组合作。

  2、操作实践:

  春天来临了,调查适合野外栽种的花木,买花种在校内,外,花圃里栽种,定期养护。

  2、学生小组合作,并在美术老师指导下为绿地进行花圃设计,选出一两套较好的花圃设计图,按图纸进行实地花圃种植。

  3、植树节前后,组织一次植树活动。

  4、在各合作小组之间或班级之间进行盆花栽种比赛。

  5、进行市场热销花木调查,调查热销花木名称,热销原因,养护方法,写出调查报告。

  (三)课程实施

  1、课时:

  每周二课时,安排在周四下午第一、二节。

  2、课型:

  ⑴方案设计型——学生在学*了简单园艺知识及美术图案知识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花圃设计,校园绿化总体规划设计等,要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自主设计和民主交流。

  ⑵知识普及型——鼓励学生上网,到图书馆吸取有关知识,教师也可把自己的经验介绍给学生,要注重学生对普及知识意义的自主建构和运用。

  ⑶实践活动型——组织参观访问,实际练*栽种花草,进行花圃养护等活动。要关注学生对实践活动过程的经历,体验,感悟和探究。

  ⑷专题研讨型——进行校内绿化情况的专题研讨,要引导并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在独立或合作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充分而民主的讨论。

  ⑸成果交流型——既要有物化成果的交流,更要有成功过程经验和失败过程教训的'交流。对学生的发展来讲,成功过程的经验和失败过程的教训,是综合实践活动以后,学生取得的比物化成果更重要的“成果”。

  ⑹论文答辩型——要提倡让学生组成“专家组”,对学生撰写的专题研究论文提问和答辩,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惯,思辩能力和自信心理是让学生经历“答辩”过程的最终目的。

  3、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心研究小组,校长为实验研究组负责人。

  三年级班主任及综合实践课老师、自然、劳动、音乐,美术、科技、体育组成课题小组成员。

  (四)课程评价:

  该课程评价由学生,教师和课程本身的评价三部分组成。

  重点在评价学生在发展层次和发展水*上。评价标准应是“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校园绿化”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即以学生已有的发展基础为评价标准,并突出学*过程的意识、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综合能力、思维、方法。

  评价方式多种多样,评价方式运用的先决条件是观察,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的基础。在具体操作中,可运用“档案袋评定”与“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教师运用这些方法时要注意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以便学生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以及进步的喜悦,档案袋收集资料如下:

  (1)学生成果:标本,校园绿化规划设计图,调查报告,专题研究等。

  (2)获奖证书:

  (3)各种评价:应以学生的自评为主,应允许学生对不满意的他评进行重新学*直至获得满意的他评为止。对教师的评价应由学校行政和学生评价两部分组成。

  三、实验研究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安排

  1、九月

  综合实践活动老师组织学生到花卉种植基地参观。

  老师上一节花圃设计指导课。

  做好组织工作。

  2、十月

  学生画花圃设计图。

  学生种植盆花。

  确定一个研究课题。

  优秀花圃设计图评比。

  开展一次花卉种植比赛。

  各指导老师协助学生确定课题。

  在学生中开展指导老师测评。

  3、十一月

  设计研究方案,在辅导老师指导下开展综合性研究学*。

  写一份研究报告。

  进行室内种植,定期养护。

  在学生中开展指导老师测评。

  4、十二月

  植物知识智力竞赛。

  花木市场热销花木调查,(热销花木名称,热销原因,养护方法)

  在老师指导下再次确立一个研究课题。

  做好两次活动的组织工作。

  在学生中开展指导老师测评。

  5、一月

  在辅导老师指导下设计研究方案,开展综合实践性研究活动,写出研究报告。

  整理材料袋。

  做好总结工作。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4

  一、实验研究目标

  在三年级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学期围绕“美化校园”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校园绿化。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实验研究内容

  (一)课程特征

  1、通过“校园绿化”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情意,能力和认知诸方面得到全面的和谐发展。

  在校内外分别设绿化实践基地,鼓励学生搞各类调查活动,做到校内外紧密结合,强调语文,数学,自然,美术,劳动等学间的渗透与整合。

  运用调查,研究,观察,积累等各种方法与形式,重视知识,经验,技能的综合运用。

  2、让学生在研究性学*,调查报告,实际栽种,规划设计等实践活动中获得亲身感受和直接经验,并养成实践意识,形成综合实践能力;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让学生进行有计划,有成效的实践活动。

  3、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内容

  本学期“校园绿化”综合实践活动分为三个方面来开展:

  1、专题研究:本学期开展两次专题研究活动,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实践在老师帮助下确定自己感兴趣的有关校园绿化的研究专题。上网或到图书馆查找资料进行文献研究,到花圃内进行实地的'调查和行动研究,小组合作。

  2、操作实践:

  春天来临了,调查适合野外栽种的花木,买花种在校内,外,花圃里栽种,定期养护。

  2、学生小组合作,并在美术老师指导下为绿地进行花圃设计,选出一两套较好的花圃设计图,按图纸进行实地花圃种植。

  3、植树节前后,组织一次植树活动。

  4、在各合作小组之间或班级之间进行盆花栽种比赛。

  5、进行市场热销花木调查,调查热销花木名称,热销原因,养护方法,写出调查报告。

  (三)课程实施

  1、课时:

  每周二课时,安排在周四下午第一、二节。

  2、课型:

  ⑴方案设计型——学生在学*了简单园艺知识及美术图案知识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花圃设计,校园绿化总体规划设计等,要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自主设计和民主交流。

  ⑵知识普及型——鼓励学生上网,到图书馆吸取有关知识,教师也可把自己的经验介绍给学生,要注重学生对普及知识意义的自主建构和运用。

  ⑶实践活动型——组织参观访问,实际练*栽种花草,进行花圃养护等活动。要关注学生对实践活动过程的经历,体验,感悟和探究。

  ⑷专题研讨型——进行校内绿化情况的专题研讨,要引导并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在独立或合作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充分而民主的讨论。

  ⑸成果交流型——既要有物化成果的交流,更要有成功过程经验和失败过程教训的交流。对学生的发展来讲,成功过程的经验和失败过程的教训,是综合实践活动以后,学生取得的比物化成果更重要的“成果”。

  ⑹论文答辩型——要提倡让学生组成“专家组”,对学生撰写的专题研究论文提问和答辩,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惯,思辩能力和自信心理是让学生经历“答辩”过程的最终目的。

  3、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心研究小组,校长为实验研究组负责人。

  三年级班主任及综合实践课老师、自然、劳动、音乐,美术、科技、体育组成课题小组成员。

  (四)课程评价:

  该课程评价由学生,教师和课程本身的评价三部分组成。

  重点在评价学生在发展层次和发展水*上。评价标准应是“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校园绿化”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即以学生已有的发展基础为评价标准,并突出学*过程的意识、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综合能力、思维、方法。

  评价方式多种多样,评价方式运用的先决条件是观察,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的基础。在具体操作中,可运用“档案袋评定”与“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教师运用这些方法时要注意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以便学生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以及进步的喜悦,档案袋收集资料如下:

  (1)学生成果:标本,校园绿化规划设计图,调查报告,专题研究等。

  (2)获奖证书:

  (3)各种评价:应以学生的自评为主,应允许学生对不满意的他评进行重新学*直至获得满意的他评为止。对教师的评价应由学校行政和学生评价两部分组成。

  三、实验研究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安排

  1、九月

  综合实践活动老师组织学生到花卉种植基地参观。

  老师上一节花圃设计指导课。

  做好组织工作。

  2、十月

  学生画花圃设计图。

  学生种植盆花。

  确定一个研究课题。

  优秀花圃设计图评比。

  开展一次花卉种植比赛。

  各指导老师协助学生确定课题。

  在学生中开展指导老师测评。

  3、十一月

  设计研究方案,在辅导老师指导下开展综合性研究学*。

  写一份研究报告。

  进行室内种植,定期养护。

  在学生中开展指导老师测评。

  4、十二月

  植物知识智力竞赛。

  花木市场热销花木调查,(热销花木名称,热销原因,养护方法)

  在老师指导下再次确立一个研究课题。

  做好两次活动的组织工作。

  在学生中开展指导老师测评。

  5、一月

  在辅导老师指导下设计研究方案,开展综合实践性研究活动,写出研究报告。

  整理材料袋。

  做好总结工作。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5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计划规定的中小学必修的一门新课程。它的实施不是既定课程计划和教学方案的落实,而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开发、设计、实施、评价的整体过程,从而是一个探究、发现、创新的过程。经过*十年的探索,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得到了一致认可,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学校和教师,也开发出大量的经典案例。然而,部分学校领导、教师、学生乃至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存在差异,师资配备明显不足,兼职教师居多,造成该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不均衡。因此,研究并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模式及其特征,对于该课程的常态化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实践操作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在于“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开放式的综合应用实践活动中,通过切身的身心体验,从而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多方面能力的协调发展”。正如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说:“个体要获得真知,就必须在活动中主动体验、尝试、改造,必须去做”,其主要精神就是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

  什么是体验?从教育的角度看,体验是一种亲历亲为的活动,是一种积极参与活动的学*方式,是一种从整体上把握客观事物与自身意义关联的活动过程。它常常从整体的角度去理解对象的意义与价值,及其与自身的关系。通常而言,体验的意义是内隐的。因而可以说,体验是自主的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中,为了获取客观事物与自身意义关联与价值关涉而历经接受、批判、反思和建构这一过程的.主观内省活动。一般来说,体验具有建立在客观基础之上的主观性特征。

  一、“实践体验”模式以及师生活动流程图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在的基本理念(学生的主体性,课程的实践性、活动性,知识的整合性,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多样性),在大量课例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实践体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模式,并拟定了该模式的基本操作结构及师生活动流程图,图示如下:

  二、“实践体验”模式基本操作结构及师生活动流程说明

  “实践体验”模式的基本操作结构包括五个阶段:确定主题阶段、设计准备阶段、自主活动阶段、交流评价阶段、拓展延伸阶段。

  在这五个阶段中,学生活动的流程是:提出问题、筛选问题——制定计划、提出假设——具体行动、过程展开——展示成果、形成结论——应用实践、生成问题。教师的指导活动有:营造情境、引发问题——提供背景、指导计划——提出建议、参与活动——提炼方法、测查评价——创造条件、拓展提升。

  第一个阶段是确定主题。其中,学生选择和提出活动的主题或课题的过程,就是学生体验活动的过程,对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提高从实际中分析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发展价值。在确定主题阶段,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地选择、提出和确定活动的主题或课题。教师要善于营造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提出相关问题,并对学生提出的活动主题给予充分的肯定,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加以完善。

  第二个阶段是设计准备。教师首先要采取多种形式,提供与活动主题相关的背景资料,使学生明确活动的任务。一般可以讲故事、开设讲座、组织参观访问等,目的在于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提供研究活动的范围,诱发学生探究活动的动机。与此同时,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学*从多个角度去发现问题和分析思考问题,制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形成最基本的目标和思路,邀请校内外指导教师提供帮助并共同参与研究活动。

  制定活动方案的过程,也是发展学生的规划和组织能力的过程。因而,在准备阶段,教师应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制定活动方案或研究方案。只有学生自主制定活动方案,他们才能更加明确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一般包括:

  ①活动的主题或课题;

  ②活动的内容;

  ③活动的具体目的和任务;

  ④活动的对象、情境、时间和空间;

  ⑤活动的具体过程;

  ⑥任务和分工;

  ⑦保证条件。

  在学生制定活动方案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加以指导,引导学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

  第三个阶段是自主活动,也叫做实践体验、解决问题阶段。在确定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以后,学生要进入具体的实践活动,也就是解决问题过程,通过实践体验,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掌握一定的方法。

  本阶段中,学生实践、体验的内容包括:在开放情境中主动搜集和处理文献资料或研究素材,小组合作与各种形式的人际交往、沟通,以科学态度解决实际问题,从一定角度认识环境、了解社会、发现自我。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碰到各种困难,小学生兴趣激发快、变化也快的特点容易使他们的探究活动不能持久,需要得到教师的及时关心、指导和督促。

  第四个阶段是交流评价。学生要有始有终地完成活动项目任务,争取达到预期的目标。但是,经过努力仍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也是正常的,并不意味着学*的失败。

  在这一阶段,学生要将自己或小组经过实践、体验所取得的收获进行整理、加工,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成果的表达方式要多样化,除了按一定要求撰写实验报告、

  调查报告以外,还可以通过开辩论会、研讨会、搞展览、编刊物、制作网页等方式加以表达。将研究成果整理以后还必须以口头报告的方式表达。

  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分享成果,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在交流、研讨中,学生要学会理解和宽容、赞美与分享,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的思考,也要敢于和善于申辩。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是贯穿于学生活动全过程的多元评价,不仅仅只局限在交流评价阶段,评价的内容与形式,应充分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取向,促进综合实践活动目标的达成。

  第五个阶段是拓展延伸。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提供场所,让学生能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中,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应用中,学生的认识得到拓展和提升,同时又有可能生成更多新的问题,有待于我们开展新的研究活动。

  当然,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成性问题,不仅仅体现在活动的拓展延伸阶段,他应该体现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每一个活动环节之中,在活动的任何一个阶段,学生都有可能在研究既定主题的同时,生成一些新的问题来开展研究,甚至有的同学还会放弃原有的研究主体,去研究活动过程中生成的新的问题,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遇到这种情况,教师不要批评学生,要保护学生的这种善于思考、敢于尝试的积极性,并且指导学生重新调整自己的研究活动方案,引导他们按照新的方案开展自己的活动。

  三、“实践体验”模式的实施建议

  1.此模式适用于小学3~6年级不同形式和内容的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主题活动、课题研究、作品制作、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

  2.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实践活动过程,关注学生实践活动的亲身体验,既要体验成功的喜悦,也要反思失败的教训。

  3.此模式中表述了一个完整活动过程的五个阶段,实际操作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以及具体的活动形式和内容灵活处理,活动时间可以是短期、中期和长期;活动空间可以是室内、室外或室内外结合;活动过程可以是完整的五个阶段,也可以选择性地引导学生重点经历某些阶段。

  4.教师要深刻理解师生活动流程图,正确处理师生关系,把握好组织与引导的时机和尺度,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活动氛围,确保活动得以深度开展。

  5.要强调主体,关注生成。既要关注学生亲历活动过程后的收获与体验,还要重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生成的新问题。因此,活动流程和教学结构不能机械照办,学生活动流程可能因生成新的问题而发生改变,教学结构也就有可能因此而进行调整,可以是顺序的调整,也可以循环反复,还可以从活动的某一个阶段回到上一个阶段或前几个阶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菁选(扩展7)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体方案范本五份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体方案 1

  为进一步贯彻《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意见(试行)》(京教基[2007]16号附件8)精神,有效落实《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3—9年级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要点》,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和任务,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学校自主开发与实施的必修课程。包括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等四部分内容。

  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贯彻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为指导,以建设具有鲜明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文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及良好的个性品质为目标,以形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资源充足的课程体系和培养专兼职相结合的具有专业素养的课程教师队伍为重点,规范课程实施与管理,全面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要求。

  我校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努力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实践性原则: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要特别关注实践过程的充分程度、丰富程度、深刻程度,学生的亲身体验和主观感受应成为学*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综合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所面对的是完整的生活世界,是各学段学生文化课学*与非智力品质发展的综合表现与应用,应切合该学段学生综合发展水*。同时,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强调其主题性,主题的确定应充分考虑时代性、生活性、真实性。

  开放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开放的课程领域,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活动方式等都具有开放性。它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应在活动方式的选择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上充分体现开放性。

  发展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与学*方式立足于学生独立自主、积极主动的学*态度。综合实践实施应根据学生活动主体意识与能力的发展程度,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教师指导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体、发展的主体。

  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任务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与社会的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小学3-6年级的学生认识发展上呈现出具体性和形象性,社会性发展上具有协调性、开放性和可塑性等特点。这个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可以以教师组织的集体活动为主,以学生直接感受生活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为主,并逐步增加对学生学*内容和活动方式的选择机会。保持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良好的行为*惯;养成初步的社会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

  小学3-6年级的学段目标:

  1、了解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责任的态度;

  2、了解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惯,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3、发展人际交往,增强人际沟通能力,养成合作的品质,融入集体;

  4、保持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实事求是的正确态度,初步了解科学的基本方法,发展探索问题的初步能力;

  5、亲*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三、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措施及要求

  (一)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管理

  学校要建立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明确职责、健全管理制度、并以必要的经费为保障,要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统筹规划、总体设计,在师资配备、资源统筹、课程实施、目标落实等方面严格管理。

  学校成立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小组,由教学干部、骨干教师参加,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与实施。要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体安排和统筹考虑,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学校及时掌握教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情况,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进行有效的评价,督促教师按课程计划的要求实施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定期组织经验交流及研讨活动,总结典型经验、以点带面推进此项工作。

  (二)全面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要求

  学校要按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要求开齐、开足所规定的课时。劳动技术教育在3-6年级为110课时,信息技术教育在3-6年级为70课时,研究性学*、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在3-6年级为140学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应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弹性课时制,由学校集中安排或分散使用。在内容安排上可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有机结合。

  学年初,学校要制定“年度课程实施计划”,对全校综合实践活动进行通盘考虑、整体安排。学校干部要指导教师做好各年级综合实践课程实施计划,以“周”为单位落实综合实践的活动内容,及时监督、检查课程实施与计划执行情况,做到专时专用,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落实。

  (三)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工作

  要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队伍。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的指导与培训,指导教师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和原则,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案,掌握课程实施中的各种方法,按照课程要求规范、有效地开展教学及教学研究活动,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要注重骨干教师的培养,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优秀课例、典型经验及时向全校传播、推广。

  (四)开发利用资源,创新教学方式

  深入了解学生的需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建立比较系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要积极发挥教师在课程建设上的积极作用,广泛开展校本教研活动,鼓励和帮助教师不断创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方式。发挥市、区“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资源”的作用,学校确立1-2个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满足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需要。

  (五)探索并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机制

  结合“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的实施,参照“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管理监控*台”提供的数据,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有效评价。评价应侧重于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组织、规划、设计、指导、管理、工作态度等方面的能力、实效的评价。通过检查学期活动计划、系列活动方案设计情况,考察活动准备情况、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评定,参照“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管理监控*台”提供的数据,以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并体现激励机制。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办法和小学生质量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学生可以通过小论文、专题报告、实践日志,以及电子书刊、网页、网站等多种形式,并通过活动积累和收获成果,展示主体发展过程。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结果,可通过记录卡、档案袋等进行认定和考核,将考核的结果纳入小学生质量综合评价手册。

  (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与德育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

  教师要深入挖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蕴涵的德育价值。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学生德育活动的重要领域,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同时,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每一个学生在实践体验中不断提升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行为能力,完善人格,最终促进个性健康发展。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体方案 2

  教学目标:

  1、经过活动让学生明白以礼待人是一种美德,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自尊及尊重他人的意识。

  2、经过活动让学生明白怎样去尊重别人,并在生活中能主动加以运用。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自尊及尊重他人的意识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生活中明白怎样去尊重别人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出示背景资料中的第3幅图提问:“这位学生在做什么?他的行为说明了什么?”请学生思考。

  二、活动过程

  1、讲故事。

  讲讲古人和现代人尊重别人的故事。

  教师先讲列宁的卫兵而理解检查的故事,讲完这个故事后,让学生体会到尊重他人是不分职位高底贵贱的。

  让学生讲讲学材中另一幅图的故事,中国古代的老学者向青年学者请教,使学生体会到老年学者对知识和人的尊重。

  2、议一议。

  (1)先选择其中几个有代表性的图在全班范围内辨析,其他图在小组内讨论。

  (2)教师加进与本班、本校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图进行分析,在分析几幅图后,能够点明:如果我们也有过类似不尊重别人的行为,应当立刻改正。

  3、说一说。

  第1幅与第2幅图的资料能够让学生把自我的做法表演出来后阐述理由。第3幅图和第4幅图的资料能够让学生自我先进行充分的想象: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有什么人、正在干什么,同学们为什么这么做。然后再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经过看图,说说应对这些情景,自我会怎样做,目的是为学生树立行为上的榜样。

  三、活动评价

  主要请学生谈谈经过活动获得的情感上、思想上的收获。为学生树立学*的榜样,激励每一个学生都去做有礼貌的人。

  引导学生从这两方面去谈。也能够自由谈自我经过活动的收获。

  四、活动延伸

  请学生在家中与父母一齐讨论一下,在家庭生活中如何互相尊重。讨论在家庭生活中如何互相尊重。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体方案 3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更多的蔬菜,并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营养价值,食用方法,以及栽培方法等。

  2、让学生亲*自然,热爱大自然,并动手实践,亲身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3、培养动手实践能力,以及运用统计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方法:观察法,询问法,上网查询,实验法等。

  活动对象:

  二年级2班全体学生

  活动过程:

  一、大自然的馈赠——认识各种蔬菜(分组进行)

  1、让学生走*大自然,搜寻身边有哪些蔬菜?(包括名称及基本形状)

  2、收集各种蔬菜的图片(也可以画下来),并向有经验的老农询问其生长过程(最好是自己能从始至终观察一种蔬菜的生长),写下观察日记或了解到的内容。

  二、我和蔬菜交朋友——了解各种蔬菜的营养价值,统计大家最喜欢的蔬菜。

  1、各小组根据收集到的蔬菜的情况进行汇报,交流,让同学们能认识更多的蔬菜,了解关于蔬菜更多的知识。

  2、游戏:猜一猜出示一些蔬菜的图片或特征,让同学认一认,猜一猜。

  3、统计”最喜欢吃的蔬菜”性别茄子黄瓜白菜番茄红萝卜冬瓜南瓜扁豆空心菜土豆生菜男生女生

  4、上网查询:它们的营养价值(分组查询→汇报,交流)提示:要多吃蔬菜,促进健康!

  实践活动:

  今日我当家

  1、根据蔬菜的食用方法,选择一样或几样蔬菜来烹饪一种食品(主要是拼盘等简单的菜,要在父母帮助下进行)

  2、品尝并请父母指导评分

  3、向同学介绍自己的烹饪经过和自己做菜的感受。

  活动总结反思

  1、是否积极去参与实践(观察,询问,查询)。

  2、是否能积极与人合作交流,体验合作的乐趣。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体方案 4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懂得吃瓜果的卫生。

  2、让学生懂得吃不干净的瓜果有害健康。

  教学重点:

  生吃瓜果必须要洗干净。

  教学难点:

  生吃瓜果必须要洗干净。

  教学辅助:

  多媒体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你们爱吃水果吗?吃水果前洗不洗手?削不削皮?

  二、探究新知

  1、吃瓜果有什么好处呢?

  瓜果的营养丰富、香甜可口,有助于消化,人人都喜欢吃。

  2、生吃瓜果为什么要彻底洗干净呢?

  3、吃了不干净的水果有什么危害呢?

  4、学生讨论回答。

  5、教师小结:

  瓜果蔬菜在生长中除了需要阳光、水分外,还需要很多的粪便和农药,粪便中有很多的细菌、虫卵,很容易污染瓜果蔬菜,农药也残留在上头。另外,在运输和销售过程中,也易被病菌污染。假如我们生吃这些食物时没有洗干净,很容易把细菌、虫卵及残留农药吃到肚子里,引起肠道传染病和其他疾病。

  所以,当我们生吃这些食品时,必须要用流动水彻底洗干净,能削皮的削皮,不能削皮的用热水烫一烫。道“病从口入”,像肠炎、痢疾、肝炎、蛔虫病等,就是嘴巴这个唯一的入口吃进去的,所以,当我们伸手去拿西红柿、黄瓜、苹果、桃子、杏、梨等瓜果时,先要问问自我“我们的手是不是彻底洗干净了?这些瓜果是不是洗干净了?”必须保证洗净手、洗净瓜果再吃。

  6、吃瓜果什么时间吃有利于健康呢?

  7、一次能不能吃太多呢?为什么?

  8、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

  9、教师小结:

  瓜果中有丰富的有机酸,可促进消化液的分泌,而瓜果中的纤维素和果胶能促进胃肠蠕动,所以,应在饭后吃适量的瓜果利于食物的消化。但不可在饭前把水果当零食吃,更不可过量,以免影响正常进食。

  有胃病的学生要少吃或不吃含酸性较多或带刺激性的水果,如杨梅、李子、柠檬等。经常大便干燥的学生要少吃莲子、苹果,而应多吃香蕉和梨。对因维生素C缺乏而常有牙龈出血、皮下出血或伤口不愈合的学生应多吃含维生素C丰富的鲜枣、山楂、柑、柠檬、草莓等。天气炎热可吃西瓜、黄瓜解署。

  三、巩固练*

  1、吃水果时要注意什么?

  2、吃水果前你是怎样做的呢?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体方案 5

  一、活动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的提高,金钱越来越来成为评价一个人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因而,家长给学生零花钱也越来越多,很多孩子养成了看不起小钱;部分家庭用金钱代替了对子女的教育,让孩子们形成了不正确的的价值观,也使一些学生从小养成了追求享受、铺张浪费的不良*惯,以及会养成孩子们相互攀比的坏*惯。为了让学生认识到手中的零花钱来之不易,挣钱很辛苦,及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惯,我想通过此课题的研究规范小学生的消费行为,正确引导消费方向,培养良好的金钱观,更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

  二、活动方案

  1、活动主题:我对零花钱的体验

  2、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手中的零花钱来之不易,养成勤俭节约的好*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2)通过活动,发展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形成从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养成自主、合作、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3)通过活动纠正一些学生的不良*惯,培养学生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从引导学生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

  3、活动形式

  ⑴、组织形式

  ①个人、小组、班级活动相结合 ②邀请家长

  ⑵、实践形式

  ①调查访问

  ②研究、设计和劳动

  ③小组合作交流

  ④规划、表达、反思

  4、活动安排

  本次活动计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确定课题,分组制定活动计划。

  第二阶段:深入实际调查、访问,总结交流。

  第三阶段:体验赚钱,体会赚钱的艰辛。

  第四阶段:花自己赚的钱,说说和花以前父母给的钱有何不同。

  三、活动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确定课题,制定活动计划

  1、课题的确定

  最*发现一种现象:每当上学、放学的这段时间,学校商店里总是挤满了学生,争着购买各种各样的零食。我心中产生了疑问:“同学们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零花钱这些钱是从哪里来的可不可以把这个现象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主题”于是,我就把这情景拍下来,再组织大家谈论。实践活动课上,我让同学们看这情景,发现同学们也都有同样的疑问,因此我决定以此开展《小学生零花钱情况调查与研究》的实践活动。

  2、分组制定计划

  课题确定后,与全班同学展开了讨论,经过讨论,决定分为两组。一组用问卷调查、采访的形式对全校学生的零花钱来源、数目、用途进行调查;二组用问卷调查和采访的形式对家长的收入及给孩子零花钱的态度等情况进行调查。

  第二阶段:调查研究

  1、学生情况调查

  ⑴问卷调查各年级学生零花钱来源、用途

  制定完计划,一组几位同学对中高年级的200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问卷调查情况进行统计。同学们发现在调查的200人当中有194人的零花钱是从父母或长辈那里要来的,没有自己试着赚过零花钱;200位同学中竟有150位用零花钱买了零食或玩具。统计完后,同学们都惊讶不已。

  ⑵采访调查同学们零花钱来源、数目、用途的情况

  采访中,被采访的同学都觉得零花钱来的非常容易,因为每次向父母要父母就给了!而且父母给的钱还不是少数,每次至少是五元以上,更让我们惊讶的是父母很少问他们用来干什么,好像这点钱不放在眼里一样。我们采访小组成员在采访后产生了疑问:这零花钱真的就象同学们说的来的那么容易吗

  2、家长情况调查

  在放学后,采访小组成员在校门口对家长进行采访。调查后进行统计,令他们吃惊的是家长的收入并不是象同学们调查前想象的那样收入很高。宁愿自己受点苦也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去吃苦。调查完家长后,同学们一起交流时,心灵上受到了很大的震撼

  3、交流探讨

  调查结束了,全班同学坐在一起交流。几个小组的同学反应:在调查的过程中被调查的同学都认为零花钱来的很容易。采访组的同学还对我们班的同学进行了现场调查,发现本班的同学大多数也都用零花钱买了零食或玩具,大家自己也说不出赚钱到底有多辛苦,忽然有一位同学说:“我们可以自己去试一试呀,体验赚钱。”新的实践内容又产生了,引导学生亲身体验赚钱,在我的指导建议下,自己去赚钱,体验零花钱的来之不易,感受父母挣钱的辛酸。

  第三阶段:体验赚钱

  1、组织讨论

  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都提出了自己认为可行的方法:捡废纸、卖蔬菜、卖水果等。同学们自愿组成了赚钱小组,制定了行动计划,做了一些行动前的准备工作。开始行动以前,要求学生在体验劳动中随时写好体验日记。

  2、交流赚钱的体会

  同学们每个双休日去体验赚钱,终于到了集中活动的时间,同学们坐在一起似乎有说不完的话,体验是那么的深刻:成功的喜悦,失败的烦恼

  第四阶段:花自己赚的钱

  “用自己赚的钱,感觉怎么样”

  学生都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了消费,活动后同学们在一起畅谈了自己购物感受。有的同学说:“花自己的钱,很有些舍不得,不像以前爸爸妈妈给钱的时候想也不想就花光了。”有的说:“到商店里买东西总是觉得东西太贵了,现在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妈妈给我买衣服的时候总会给我买些便宜的了,因为赚钱太不容易了。”

  四、活动反思与评价

  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都长大了、懂事了。懂得关心、体贴父母了,懂得如何合理利用零花钱了。在今后的生活中同学们打算怎样做有的说:“我们要利用课余的时间去赚零花钱,把它花在有用的地方”。有的说:“我们可以把这些零花钱积攒起来把它捐给失学儿童,让他们像我们一样快乐地学*、成长。”

  1、学生的评价

  2、教师评价

  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开放性是全方位的,本活动让学生回归真实的生活,力求把学生生活的环境变成一个大课堂,让学生在对零花钱的调查和自己挣钱的过程中掌握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德育评价上,本活动培养学生的勤俭节约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本次活动以学生为中心,让他们从生活中以自己最感兴趣的事为着眼点,取材、定题,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主题中进行实践体验,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学生在此次的活动中动手动脑的地方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尤其是*时一些学*成绩差,但又聪明好动的学生,在这次活动中更是表现出色,动手实践能力相当强,可见“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学*成绩差一些的学生并不是没有能力,关键是如何挖掘他们的潜在能力,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同学们采访、调查、设计统计图,遇到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显示了他们强烈的主人翁意识。

  此外,能邀请家长参与这次活动,让家长真切地感受到综合实践活动带给学生的变化,更使学生有了深深的体验,这是本次活动的一个亮点。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