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菁选

首页 / 活动计划 / | 2023-02-27 00:00:0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11篇)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我们要好好计划今后的学*,制定一份计划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计划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欢迎阅读与收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1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本学期,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深化素质教育,形成办学特色。

  (一)总目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与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和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畅想乒乓未来,感悟国球精神,使学生能作为活动的主人,积极地开展活动;能对学*具有信心,提高效率;能对自然和社会的具有好奇心;能自我规范,与队友友好相处。

  2、关注自我,关注学校,关注自然,关注社会,设计自己喜欢的校园。进行探究,积极体验,在“发现问题——团队策划——探究实践——行动反思——分享对话”的科学研究过程中提高探究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与学*兴趣,意识到食品安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养成注意饮食安全卫生的*惯。

  4、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刻苦锻炼,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增强健康意识。

  二、具体措施:

  (一)根据学校实际,科学确定活动内容。

  在确定本学期的活动内容时,我们根据我校乒乓特色,将原有的课题成果进行多角度的活动外展,首先在学生中展开广泛的讨论,让他们围绕原有的课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再由指导教师根据汇总的情况进行梳理、筛选、归类,上报科学的、可行的研究内容。根据各年级确定的研究主题进行统一的规划安排,制定活动方案。力求贴*学生的生活,体现学生的需求,体现了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特色。内容框架如下:

  我校是乒乓特色学校,乒乓活动也在校内广泛开展,因此有很好的.研究资源和研究环境。况且乒乓已成为我校学生生活世界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所以,在三年级将继续开展“小小银球,知识无限”的乒乓实践活动。

  兰陵小学即将扩建,如果我们把握时机,让学生从关注校园入手,开发、设计他们喜欢的校园,将有利于学生渐渐体验到学校生活中的主人感觉,提高各方面的实际能力。所以本学期四年级将在上学期《绿色交响曲——让校园更美丽的》基础上继续延续,以《我的校园我设计,兰小的明天更美好》为主题,开展一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

  市场上那些身穿“五彩”外衣的“彩色”食品,看似诱人,却潜伏着危害人体健康的隐患。五年级根据这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设计了“‘美丽’的食品”的综合实践活动。

  本学期六年级以“球之韵”为主题,主要是结合本校乒乓球体育特色,结合校第四届乒乓节活动,开展球文化、体育精神、体育与读书等活动,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刻苦锻炼,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

  (二)进行有效的管理,优化实践指导。

  1、引导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让学生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个性。在活动中让每一名学生都有收获,体验成功的喜悦,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并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精心规划和组织学生校内外活动,争取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及参与。

  2、学校计划、年级计划层层落实。在学校综合实践教研组的带领下,各年级由年级组长为小组长,带领教师认真认真制订年级计划,带着问题积极、认真地开展小组教研活动,提高实践指导水*。

  3、保证师资力量,配备各课专职教师。以下是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师资配备表。

  4、加强研究,提高质量。我们把每个月最后一个星期一下午作为综合实践活动沙龙研讨日,教师们一起学*相关理论,提出活动中的困惑,共同解决问题,并把活动中好的做法与大家分享。

  三、进行多角度反思,提高实践水*:

  活动后师生正确的评价有利于及时总结经验得失,有利于提高今后活动的质量。本学期我们将进行多角度的反思活动,努力提高实践水*。

  (一)学生评价

  1、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

  2、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3、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

  (二)教师评价

  1、关注学生的发展,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

  2、转变学生的学*方式,发展学生的愿望及创新精神。

  3、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发展。

  (三)课程评价

  1、立足综合性

  2、突出活动性

  3、体现主体性

  4、注重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2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和贯彻国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以本地区的自然、历史、人文为研究背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实验为基础,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科有效整合和教师文化沟通,帮助学生学*、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更新教师与学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形成区域办学特色而不懈努力。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区域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学科整合,学生实践,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一、亲*周围的自然环境,结合学科课程的学*,有效进行学科知识的整合与沟通,教育和引导学生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走进自然、主动实践,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和合理开发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二、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见识和行为辨析能力,初步养成服务社会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三、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积极的、科学的人生观。

  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按照《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的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3—6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每周*均3课时。依据《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指导》的精神,结合我校教学的实际,综合实践活动全校自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固定1课时,根据需要每周可加2课时的“1+2”课时设置。

  四、具体工作及措施

  (一)师资建设

  由于我校师资力量薄弱,由班主任老师兼任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

  一、加强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关键,学校要十分重视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教师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促进教师教育观念转变同时,要鼓励、支持教师去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规律,提高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

  二、注意开发利用多种教育资源

  学校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落实课程计划的要求。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学校还要注意发展校外指导教师队伍,构建起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人才资源库。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过程中要用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

  一、评价理念

  a、整体观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整体观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统整,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穿到活动进行中去。

  b、多元化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肯定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

  c、过程性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要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对学生进行评定的'作业应该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仅仅是针对他们得出的结论。

  二、评价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式多种多样。在具体操作中,“档案袋评定”和“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被认为是非常有效的评价方法。教师在运用这些方法时要注意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总之,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档案,以便使学生深入的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及进步的喜悦

  五、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中心的综合实践领导小组,在教导处、教研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该活动具体由实践活动指导老师负责日常工作,各任课老师协同配合,确保活动正常有序地进行。

  六、活动安排

  1、9月:制订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组织教师学*《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和与综合实践活动相关的一些案例,激发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热情,召开家长会取得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支持。

  2、10月:指导学生确立研究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3、11月:进行阶段性成果展示。

  4、12月:四、五、六年级各推出一节研究课,大家谈体会。

  5、关于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研讨会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3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和贯彻国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以本地区的自然、历史、人文为研究背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实验为基础,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科有效整合和教师文化沟通,帮助学生学*、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更新教师与学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形成区域办学特色而不懈努力。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区域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学科整合,学生实践,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亲*周围的自然环境,结合学科课程的学*,有效进行学科知识的整合与沟通,教育和引导学生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走进自然、主动实践,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和合理开发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见识和行为辨析能力,初步养成服务社会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积极的、科学的人生观。

  4、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按照《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的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3-6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每周*均3课时。依据《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指导》的精神,结合我校教学的实际,综合实践活动全校自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固定1课时,根据需要每周可加2课时的“1+2”课时设置。

  四、具体工作及措施

  (一)师资建设

  由于我校师资力量薄弱,由班主任老师兼任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

  1、加强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关键,学校要十分重视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教师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促进教师教育观念转变同时,要鼓励、支持教师去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规律,提高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

  2、注意开发利用多种教育资源

  学校要因地制宜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落实课程计划的要求。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

  学校还要注意发展校外指导教师队伍,构建起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人才资源库。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过程中要用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

  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

  1、评价理念

  a、整体观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整体观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统整,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穿到活动进行中去。

  b、多元化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肯定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

  c、过程性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要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对学生进行评定的作业应该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仅仅是针对他们得出的结论。

  2、评价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式多种多样。在具体操作中,“档案袋评定”和“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被认为是非常有效的评价方法。教师在运用这些方法时要注意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4

  一、指导思想

  在区教研室的指导下,以《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为依据,结合建国六十周年庆祝活动、创建省绿色学校、创建市健康促进学校等多项实践活动,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在脚踏实地、加强常规管理的基础上,锐意进取,力求以校本化、生本化的内容开发来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

  二、工作思路与目标

  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已经进入了一个高原期,对课程的深入研究一时难以出现明显的效果。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不断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开发,坚持推广四种课型等已有研究成果,加强微型活动的探索,全面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效益。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在这方面进行有效的探索,不断努力实现以下具体的任务:

  1、积极探索常态化的微型活动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实际效果,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结合建国六十周年活动,各年级可以自行开发相关的`调查、访问等实践性活动,认真开展研究型学*的活动,侧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研究精神。

  3、结合绿色学校、健康促进学校的创建,各年级课开发适合学生实际的微型活动,做到一课一研究,一课一收获,努力培养学生的研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4、加强活动过程资料的积累,积极研讨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校本化开发过程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创新与积累的关系,提高活动效果。

  三、工作措施

  1、突出研究性学*,着力开发研究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着眼于学生探究能力和实践意识的培养,要帮助学生从其生活世界中有机生成他们自己感兴趣的具体活动内容;要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并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富有创意地生活。

  过去我们在开展研究性学*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也曾经探索过短*快式的微型活动研究,在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的研究方面先走了一步。本学期,我们仍然要突出研究性学*的地位,各年级要着力开发研究主题。对于过去成功的课题,可以继续深入研究,学生特别感兴趣的问题也可以成为新的研究主题。在实践中我们要明确,活动的实施关键是要关注学生的需要,注重活动的效果,做到活动过程不千篇一律。在开发内容的时候,要注意坚持着眼生活、立足兴趣、依托学校资源、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原则。

  2、重视劳动实践,开展劳动技术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过去我们有的老师开发的剪纸等活动等也得到了学生的欢迎,培养了他们的制作能力。本学期我们可以继续依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劳动与技术》教材,利用现成的制作材料开展活动,进行专项的劳动技能训练。

  3、加强制度建设,稳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本学期我们将通过听评课活动,使综合实践的课堂教学做到科学、务实、创新,既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又使学生能在课堂上学有所得,真正地走向生活,走向实践,走向创新。

  继续认真积累好过程性资料,具体包括:

  (1)每月活动掠影:每个月我们都要求把本学的综合实践活动照片、记录等以照片的方式上传到学校网站的综合实践活动专栏,一方面宣传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另一方面也方便大家全面了解活动开展情况,有利于反思总结。

  (2)1学期1个案例:每个学期,老师们要根据活动情况及时撰写活动案例,记录活动中的收获、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今后的改进措施等,对这一阶段的活动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

  四、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订计划(学校计划、年级计划)

  2、综合实践活动听课活动

  十月份:

  1、9月份资料上传。

  十一月份:

  1、10月资料上传;

  2、任课教师完成1篇案例或者论文,准备四优工程作品评比。

  十二月份:

  1、11月资料上传。

  一月份:

  1、12月资料上传

  2、各年级过程性资料上交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5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计划规定的中小学必修的一门新课程。它的实施不是既定课程计划和教学方案的落实,而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开发、设计、实施、评价的整体过程,从而是一个探究、发现、创新的过程。经过*十年的探索,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得到了一致认可,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学校和教师,也开发出大量的经典案例。然而,部分学校领导、教师、学生乃至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存在差异,师资配备明显不足,兼职教师居多,造成该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不均衡。因此,研究并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模式及其特征,对于该课程的常态化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实践操作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在于“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开放式的综合应用实践活动中,通过切身的身心体验,从而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多方面能力的协调发展”。正如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说:“个体要获得真知,就必须在活动中主动体验、尝试、改造,必须去做”,其主要精神就是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

  什么是体验?从教育的角度看,体验是一种亲历亲为的活动,是一种积极参与活动的学*方式,是一种从整体上把握客观事物与自身意义关联的活动过程。它常常从整体的角度去理解对象的意义与价值,及其与自身的关系。通常而言,体验的意义是内隐的。因而可以说,体验是自主的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中,为了获取客观事物与自身意义关联与价值关涉而历经接受、批判、反思和建构这一过程的主观内省活动。一般来说,体验具有建立在客观基础之上的主观性特征。

  一、“实践体验”模式以及师生活动流程图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在的基本理念(学生的主体性,课程的实践性、活动性,知识的整合性,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多样性),在大量课例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实践体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模式,并拟定了该模式的基本操作结构及师生活动流程图,图示如下:

  二、“实践体验”模式基本操作结构及师生活动流程说明

  “实践体验”模式的基本操作结构包括五个阶段:确定主题阶段、设计准备阶段、自主活动阶段、交流评价阶段、拓展延伸阶段。

  在这五个阶段中,学生活动的流程是:提出问题、筛选问题——制定计划、提出假设——具体行动、过程展开——展示成果、形成结论——应用实践、生成问题。教师的指导活动有:营造情境、引发问题——提供背景、指导计划——提出建议、参与活动——提炼方法、测查评价——创造条件、拓展提升。

  第一个阶段是确定主题。其中,学生选择和提出活动的主题或课题的过程,就是学生体验活动的过程,对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提高从实际中分析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发展价值。在确定主题阶段,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地选择、提出和确定活动的主题或课题。教师要善于营造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提出相关问题,并对学生提出的活动主题给予充分的肯定,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加以完善。

  第二个阶段是设计准备。教师首先要采取多种形式,提供与活动主题相关的背景资料,使学生明确活动的任务。一般可以讲故事、开设讲座、组织参观访问等,目的在于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提供研究活动的范围,诱发学生探究活动的动机。与此同时,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学*从多个角度去发现问题和分析思考问题,制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形成最基本的目标和思路,邀请校内外指导教师提供帮助并共同参与研究活动。

  制定活动方案的过程,也是发展学生的规划和组织能力的过程。因而,在准备阶段,教师应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制定活动方案或研究方案。只有学生自主制定活动方案,他们才能更加明确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一般包括:

  ①活动的主题或课题;

  ②活动的内容;

  ③活动的具体目的和任务;

  ④活动的`对象、情境、时间和空间;

  ⑤活动的具体过程;

  ⑥任务和分工;

  ⑦保证条件。

  在学生制定活动方案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加以指导,引导学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

  第三个阶段是自主活动,也叫做实践体验、解决问题阶段。在确定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以后,学生要进入具体的实践活动,也就是解决问题过程,通过实践体验,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掌握一定的方法。

  本阶段中,学生实践、体验的内容包括:在开放情境中主动搜集和处理文献资料或研究素材,小组合作与各种形式的人际交往、沟通,以科学态度解决实际问题,从一定角度认识环境、了解社会、发现自我。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碰到各种困难,小学生兴趣激发快、变化也快的特点容易使他们的探究活动不能持久,需要得到教师的及时关心、指导和督促。

  第四个阶段是交流评价。学生要有始有终地完成活动项目任务,争取达到预期的目标。但是,经过努力仍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也是正常的,并不意味着学*的失败。

  在这一阶段,学生要将自己或小组经过实践、体验所取得的收获进行整理、加工,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成果的表达方式要多样化,除了按一定要求撰写实验报告、

  调查报告以外,还可以通过开辩论会、研讨会、搞展览、编刊物、制作网页等方式加以表达。将研究成果整理以后还必须以口头报告的方式表达。

  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分享成果,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在交流、研讨中,学生要学会理解和宽容、赞美与分享,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的思考,也要敢于和善于申辩。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是贯穿于学生活动全过程的多元评价,不仅仅只局限在交流评价阶段,评价的内容与形式,应充分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取向,促进综合实践活动目标的达成。

  第五个阶段是拓展延伸。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提供场所,让学生能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中,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应用中,学生的认识得到拓展和提升,同时又有可能生成更多新的问题,有待于我们开展新的研究活动。

  当然,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成性问题,不仅仅体现在活动的拓展延伸阶段,他应该体现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每一个活动环节之中,在活动的任何一个阶段,学生都有可能在研究既定主题的同时,生成一些新的问题来开展研究,甚至有的同学还会放弃原有的研究主体,去研究活动过程中生成的新的问题,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遇到这种情况,教师不要批评学生,要保护学生的这种善于思考、敢于尝试的积极性,并且指导学生重新调整自己的研究活动方案,引导他们按照新的方案开展自己的活动。

  三、“实践体验”模式的实施建议

  1.此模式适用于小学3~6年级不同形式和内容的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主题活动、课题研究、作品制作、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

  2.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实践活动过程,关注学生实践活动的亲身体验,既要体验成功的喜悦,也要反思失败的教训。

  3.此模式中表述了一个完整活动过程的五个阶段,实际操作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以及具体的活动形式和内容灵活处理,活动时间可以是短期、中期和长期;活动空间可以是室内、室外或室内外结合;活动过程可以是完整的五个阶段,也可以选择性地引导学生重点经历某些阶段。

  4.教师要深刻理解师生活动流程图,正确处理师生关系,把握好组织与引导的时机和尺度,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活动氛围,确保活动得以深度开展。

  5.要强调主体,关注生成。既要关注学生亲历活动过程后的收获与体验,还要重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生成的新问题。因此,活动流程和教学结构不能机械照办,学生活动流程可能因生成新的问题而发生改变,教学结构也就有可能因此而进行调整,可以是顺序的调整,也可以循环反复,还可以从活动的某一个阶段回到上一个阶段或前几个阶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6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国定校行的必修课,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后的一门核心课程。它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它包含了经历——感受——探究——了解——理解——掌握——运用这一全过程,把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全面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以“学生为本,重在实践,重在体验,重在发展”为指导思想,认真开展三——六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增强孩子的探究和创新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转变孩子的学*方式和生活方式,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实践的能力。

  二、组织成员

  以下是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师资配备: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由鄂汉东校长领导,丁红芳老师分管,教研组长宣洪波老师负责制订实施计划,印丽华老师负责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日常运作,宣纪珍老师具体负责课时安排以及调、代课。三、四年级由印丽华老师具体负责,五、六年级分别由刘彩娣老师负责,其他各班任课老师与班主任组成“导师团”对学生活动的开展进行研究性和指导。

  三、研究目标

  1、力求开展的活动丰富多彩,做到短线、长线活动相结合,使每位学生能将自己学*活动的过程形成比较完整的系列素材,并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出活动的实际情况,引起同班和评价者的重视,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独立思考、主体性判断以及更好地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能通过利用各种符号与工具,表达个人的思想和观念。善与他人沟通,并能与他人分享不同的见解与资讯。

  3、帮助学生在活动中树立起自己是记录自己学*过程资料的著作者和负责人的意识,逐步养成不断反省学*活动,评价学*成果,改进学*方式的学**惯。发展学生的规划组织与实践能力。

  4、通过对教师的月考核,进一步端正教师的教学思路,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从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研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观察力,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并促使学生在生活中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

  5、评价侧重于过程,体现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学生与他人的一种*等对话精神。

  四、研究内容

  1、主题生成

  (1)依托学科课程生成综合实践活动课题

  学科的综合性学*主要体现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整体发展,课程间的整合,书本学*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以及探索与研究精神。开学初,我们利用集体备课时间,由学科组商讨,确定各学科中以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更好教学的活动内容:(英语)3A:用各种材料制作字母小卡片;4A:shopping跳蚤市场;5A:制作卡片;6A:搜集身边的英语,以交通标志为主。(数学)三数:调查周末一天的安排,摸牌和下棋游戏;四数:怎样滚得圆?了解自己,关爱自己;六数:大树有多高?(语文)三语:小小读书交流会,指导做采蜜集的方法;调查了解119、120、110等号码的功能,学会求救;寻找秋天的足迹;走进水果的世界;制作动物名片等;四语:“老师,您好”主题教育活动;“我骄傲,我是中国人”系列活动;神话、寓言故事交流会;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网络知多少调查研究。五语:研究神奇的变色龙;我读书我快乐:《水浒传》、说名道姓。六语:学剪纸、读报和剪报等。

  其他学科,如美术、科学,也可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开展相应的学科活动。活动主题、内容、方式自定。每次实践活动后,语文教师要注重学生*作的指导,记录下活动的过程及学生的感受。

  (2)依托社会生活、社区资源生成综合实践活动课题

  人们经常说“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的*惯。这是我们在这一方面确定课题的用意所在。例如:中国传统节日的研究(本学期的中秋节、重阳节等)、家乡的桥等。

  (3)依托已有的综合实践活动生成新的课题。对原来开展过的有价值的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可以进一步挖掘,生成新的课题。例如“日食知识”,以它为载体,生成新的课题,例如:了解星空、认识星座等。

  2、参考主题

  (1)传统节日研究(三年级本学期研究主题)

  低年级以掌握节日时间、有哪些风俗*惯等为目标;中高年级除了达到低年级的目标外,增加传统节日的历史由来研究、动手做节日食品等实践活动。本学期对我国传统节日中秋节、重阳节等作长线研究。

  (2)传统游戏研究(四年级本学期研究主题)

  低年级以了解过去的一些传统游戏、规则并做一些与年龄段适合的游戏为目标;中高年级增加研究传统游戏与现代游戏的不同、自己动手做游戏工具等实践活动。本学期把滚铁环、玩沙包作为重点研究、开展活动的主题。

  (3)农器具的研究(五年级本学期研究主题)

  低年级以认识常用的农器具,了解常用农器具的名称、作用为目的;中高年级增加操作、使用的实践活动(“乐乐种植园”种植实践活动)。

  (4)日食的研究(六年级本学期研究主题)

  低年级以调查、了解历史上发生的日食现象为主,辅以观看影像资料;中高年级拓展到认识宇宙、星空,丰富天文科学知识,发展科学、创新意识。

  (5)校园资源的研究

  如“走廊文化的研究”、“科学宫动、植物主题研究”等,如“走廊文化的研究”:低年级以了解走廊挂图中的科学家、文学家等名人生*事迹、著名成果为目的;中高年级则增加阅读他们的著作、学*他们的研究精神等内容。

  (6)节日的研究

  如:日食知识、了解世博会、建国六十周年等,任课教师根据社会、国家、国际发生的热点事件开展研究、实践活动,具体内容、目标可根据学生的年龄、能力等适当制定。

  任课教师也可根据自己的特点或专长,充分挖掘有意义的、可行性强的主题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然后根据活动效果同年级推荐或全校推荐。

  3、校本课程

  本学期校本课程实施内容和方式有所改变,具体情况如下:

  校本1课程内容仍然为“植物与生活”,依托原有的校本教材,一年级的研究内容为:走*身边的植物,二年级:认识植物的组成部分,三年级:植物的分类,四年级:植物的作用,五年级:植物的种植与栽培,六年级:植物与文化。校本2课程内容则由原来的“让生活充满爱”改为走班形式的各类项目训练和学*,具体课程项目有:手工制作、篆刻、国际数棋、刻纸、口琴、编织、剪纸、古诗词赏析、经典阅读、思维训练、阅读与写作、七巧板等。

  五、研究策略

  1、进行有效的管理。

  学校计划、年级计划层层落实。在学校综合实践教研组的带领下,各年级由年级负责人为小组长,带领教师认真制订年级计划,带着问题积极、认真地开展小组教研活动,提高实践指导水*。学校定期组织检查,提出意见,从而达到优化的目的。

  2、组织有意义的校外活动。

  适当组织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校外活动,如参观博物馆、江边污水处理厂、社区调查等。但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精心规划和组织学生校外活动,争取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参与。

  3、开展好教研活动

  (1)学期教研组每月进行一次综合课研讨活动,课后进行研讨和评议。同时坚持每月一次的例会活动,及时分析总结工作中的得失,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查漏补缺,不断完善提高。本学期每班至少需上交学生研究性项目作业、教学活动设计方案各两份,教学反思一份。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新老师要在课前向同年级组教师学*。这一学期,本教研组的'每位老师都要上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同年级组老师观摩、评议,共同探讨,共同提高。

  (3)认真进行总结和评价。在活动过程中注重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每班在学期末提供至少一份项目作业参与评选,优秀的项目作业将对指导老师进行奖励。通过展板,力求实事求是地把每一个活动情况及经验及时、准确地记载下来。在此基础上,组织全校老师、学生参观,交流。另外,每个教师结合教学实践和自身的研究,写好研究性的文章,积极向有关杂志和报纸投稿。

  (4)加强研究,优化教学。我们把每个月最后一个星期五下午作为综合实践活动沙龙研讨日,教师们一起学*相关理论,提出活动中的困惑,共同解决问题,并把活动中好的做法与大家分享。

  4、完善学生、教师评价制度。

  活动后师生正确的评价有利于及时总结经验得失,有利于提高今后活动的质量。本学期我们将进行多角度的反思活动,努力提高实践水*。

  对学生的评价通过三个方面来进行,首先是学生互评;其次是家长评价;最后是教师评价。这样,不但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而且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

  对教师的评价,除了延续上学期使用的月考核制度外,还将随机进行学生调查问卷,从而促进任课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始终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另外,本学期将更加注重活动成果评价,学期末学校将通过调查问卷抽查的方式进行全面评价。

  六、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定校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并组织学*。

  2、各年级、各班制定实践活动简要计划。

  3、理论学*内容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策略》等。

  4、教研活动:分组研讨本月综合课程的上课内容。

  5、开展庆祝建国六十周年的相关实践活动。

  6、上交综合实践活动资料(月末)。

  十月份:

  1、各班按计划开展活动,学校组织检查。

  2、教研活动:吴海燕老师上一节综合研讨课。

  3、教研组例会:对综合实践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共同探讨,共同研究,以便提高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4、相关年级开展日食的研究、科学宫动植物主题研究。

  5、上交综合实践活动资料。

  十一月份:

  1、各班按计划开展活动,注意收集和整理过程性资料,组织检查。

  2、教研活动:印丽华老师上一节校本研讨课。

  3、有关年级开展传统节日的研究活动。

  4、教研组例会:半学期小结,下半学期综合活动内容设计,上交过程性资料。

  十二月份:

  1、教研组例会:研究如何认真办好活动成果的展板。

  2、学生总结汇报交流活动,以及学生活动成果的展示。

  3、教研活动:倪华玉老师上一节校本研讨课。

  4、有关年级开展制作传统游戏工具(如铁环、沙包等),玩传统游戏的实践活动。

  4、各班上交案例、论文、活动总结(反思)及学生活动过程的资料。

  一月份:

  1、总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撰写专题总结,整理好研究的成果材料。

  2、期末抽测调查,考核评比。

  3、资料汇总归档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7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教会的精神,积极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有关目标,根据市教育局教研室的工作要求,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学*力度,创新学*的形式,推进学*沙龙的活动,发挥课题的导向作用,汲取兄弟学校的宝贵经验。结合本校的特色,加强学科间的整合,积极构建活动的评价体系。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力争让综合实践活动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

  二、时间安排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极具开放性,它需要打破传统的学校教学时间管理策略,因此本学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的安排上,我们采用弹性课时制,即“2+1”的模式。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将每周3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教师组织学生全员参与,及时对班级或小组的活动情况加以指导。当需要走出校门开展实地活动时,可以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与某学科打通使用,或者将几周的时间集中在一天使用。

  三、实施策略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互相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学生会由本学科生成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提炼加工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每一个教师都要在教学中培养自己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 使学科教学深入、彻底,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具有广泛性。如结合语文的阅读教学可开展阅读实践: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阅读材料、开展大量语文阅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各类读物和阅读活动的强烈兴趣,使之养成良好的阅读*惯,形成优良的阅读品质,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和阅读能力,可采用室内与室外相结合、个体与群体相结合、小组与班级相结合等多种形式提供阅读素材展开阅读。

  2、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生活,是学生学*的大舞台。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惯。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如开展赏识活动课:即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赏识活动课,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赏识自己、赏识别人、赏识自我,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进而关注个人专长、能力、树立自信心,赏识别人,让孩子发现别人长处,学会与别人合作,发展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人际沟通能力。

  3、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

  现在的学生不再是只会读书的机器了,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的焦点问题。对一些公众现象,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渴望被大人们认同,希望得到和大人们一样的成就。我们把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校园,指导他们采用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从而获得自己独创性的理解。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如通过对自然界观察、参观、饲养、调查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让学生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中获得美的体验。

  4、与传统节日相结合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泱泱大国,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是学生学*的极佳资源,为了让学生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结合传统的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由中秋节、重阳节引申开来的以敬老爱老为主题系列活动。

  5、与学校工作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并不是没有目标。而这些目标和要求往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要达到的。因此,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与学校德育、少先队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起来,互相借鉴、互相渗透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可结合**下的讲话内容、红领巾广播栏目, 开展行为*惯系列、 文明道德系列、 时事热点系列、 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四、评价体系

  1、强调课程、教学、评价的整体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不止是外在于课程、教学、学*的环节,而是与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活动融为一体的有机整体,三者是同时发生与发展的。一方面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成果作为评价他们学*情况的依据;另一方面,注重把评价作为师生共同学*的机会,提供对课程修改有用的信息,实践与教学。档案袋的使用及每一个领域最后的反思环节无不体现出这一特征。

  2、重视评价的过程性

  在传统评价中,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答案,而对学生获得答案的过程却无任何要求。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要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参与程度、投入程度、学*方式等表现,及时评价将促进学生学力的.发展,保证活动的顺利展开。

  3、倡导评价的多样性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也就决定了评价的多样性。首先是评价的多样化,对学生的评价可采用自评、伙伴评、教师评、家长等不同形式;其次是评价对象多样:可以是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可以是模型、展版、研究日记、设计说明,还可以是主题演讲、口头汇报……;再次是评价的方法和手段多样:方法上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定性描述为主;过程与结果相结合,以过程为主;主体与客体相结合,以主体为主。手段上是开展辩论会、成果展览会、表彰先进、公布评价成果等。

  4、注重评价的宽容性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不能用**的标准去要求学生。对学生学*的评价要宽容一些。从尊重学生的尊严、尊重学生的人格、热爱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发展的观点,正确地对待学生在学*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杜绝评价中经常出现的“贬损性”评价,强调评价始终在宽容、友爱、信任、尊重的气愤中进行,多肯定、多指导,使评价更具有教育、激励的功能。

  5、关注评价的反思性

  在每一次活动的进行过程中或结束后,要经常采用发放问卷、同学辩论会、师生访谈会等形式来引导学生在评价的基础上反思自己在实践活动的得失,恰当规划未来的行动。这样评价能突破原有意义上判别的概念,而真正体现了利用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思想。与此同时,教师则用撰写案例,在特定现象的基础上反思自己的指导策略,做到教学相长。

  五、机构建设

  罗村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

  组员:李辉明 周夕中 刘国勇

  戴留松

  罗村小学综合实践教研组

  蹲点领导:

  组长:

  组员:

  六、具体安排

  周次

  主要内容

  参与实施人

  1

  ①参加市综合实践活动开学工作会;

  ②制定并下发综合实践活动校级工作计划;

  2

  ①教研组成员例会;

  ②各班制定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

  ③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研讨会,下发主题推荐表;

  ④征集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

  教研组成员及部分学生代表

  3

  ①各班确定活动的主题(偶发性、即兴生成活动另作安排)并着手设计;

  各班任科教师

  4

  ①安排教师外出听课并作听课汇报;

  待定

  5

  ①举行题为“综合实践对转变学生学*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学*沙龙活动;

  ②上交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

  6

  ①迎接市教研室的常规调研;

  全体任科教师

  7

  ①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

  8

  ①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

  三(1)班

  9

  ①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

  待定

  10

  ①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

  待定

  11

  ①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

  12

  ①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

  五(3)班

  14

  ①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

  15

  ①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

  六(4)班

  16

  ①综合实践活动观摩周;

  待定

  17

  ①各班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周;

  三至六年级各班

  18

  ①课题研讨活动,围绕课题谈谈活动中的得失,并形成书面材料;

  课题组成员

  19

  ①上交各类案例,论文及学生活动体验文章;

  各任科教师

  20

  ①编辑校优秀案例集,论文集,学生*作集;

  21

  ①学期工作总结;

  ②各类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8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背景及理论依据

  (一)实施的背景: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它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小学3—6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新课程实施以来,课程的价值取向已由以知识为中心转移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上,提出了课程内容选择与自然、生活、社会实践相联系,使自然、生活、社会成为课程资源,这意味着课程已不再是一份教材,自然即课程,生活即课程,社会即课程。我们在对部分学校的调查中发现:在偌大的校园里,虽然进行了全面的多种类植被绿化和一些校园景点的布置,但缺少能让学生自主探究、观察体验、动手实践的资源中心和活动基地。在新课程实施的大背景下,建立校园实践基地,开展实践体验活动,既是促进国家课程计划的全面落实,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也是开展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基于此,学校根据周边经济、文化等社区资源,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化、全面化、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决定建设一个有效的转变学生的学*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校园种植实践活动基地,研发《综合实践基地活动手册》,以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二)实施的理论依据:

  1、教育家米尔曾经说:“所有现存的好东西都是创造的果实。”华中师大教授杨再隋说:“要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生活,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境还原为生活情境,把教学活动还原为儿童的生命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国家课程,是学校必须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地方管理、学校开发的三级管理课程。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其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具有开放性;随着每一个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也随着过程取向变化而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学生会在这个进程中,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

  2、当今教育改革的新趋势——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实践活动反映了学生个性发展的内在需要,体现了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具体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长,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学*方式,他们的发展不仅仅是通过书本知识的学*而获得的.。综合实践活动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空间。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克服书本知识和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在实践中发展。当今社会迅猛发展,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如环境问题、道德问题、国际理解问题、信息科技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具有跨学科的性质,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参与、探究、理解这些新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机会。结合学校实际和周边环境的优势,开发校园实践基地,可以为新课程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工作抓手,通过此抓手达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乃至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目标。

  3、现在世界各地都在重视劳动技术教育,尤其是联邦德国。他们有句名言,“我们的学生考试考不过你们,我们的学生做的产品专门卖给你们。”可见德国人十分重视学生的劳动技术并非常有成就。他们的学生的劳动技术在学校就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学生的劳动素养非常高。我们的学校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适应高考方面做的很多,恰恰忘记了“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千年古训。导致小学生不会做家务,不会自我服务,在考上大学就是成功的背景下,“劳动最光荣”已经是口号、摆设。今天的教育已不能仅满足于课堂,应该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把广阔的生活空间作为师生共同生长的天地。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一项全新的课程已开始显露其勃勃生机,那就是新课程改革中所设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4、心理学、教育学理论。有研究表明:人的生活*惯和技能,3岁前形成50%;6岁时形成30%;其余20%是20岁前形成的。儿童和少年精力旺盛,接受新鲜事物快,可塑性强。如果他们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实践教育,则对于他们以后的学*与生活能力将有深远的影响。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目标与内容

  (一)课程实施的总目标

  整体规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序列,形成学校、家庭与社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教育实施体系。通过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开发和研究,进一步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构,丰富新课程资源。“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开辟、各学科研究性学*的渗透延伸、信息技术的学*利用、社区服务的开展,有效地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和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技能,培养学生亲*土地、热爱大自然、关爱社会的思想感情,切实加强和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工作。

  (二)课程实施的具体目标和内容

  1、综合实践活动(校内基地)课程研究的实施目标和内容

  (1)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开发,引导学生了解关于种植方面的知识,认识并学会使用各种劳动工具进行简单的劳动实践,体验劳动的快乐。

  (2)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开发,丰富植物类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实践体验中加深对自然的认识。同时通过花卉类植物的种植活动,绿化和美化校园,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9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教会的精神,积极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有关目标,根据市教育局教研室的工作要求,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学*力度,创新学*的形式,推进学*沙龙的活动,发挥课题的导向作用,汲取兄弟学校的宝贵经验。结合本校的特色,加强学科间的整合,积极构建活动的评价体系。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力争让综合实践活动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

  二、时间安排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极具开放性,它需要打破传统的学校教学时间管理策略,因此本学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的安排上,我们采用弹性课时制,即“2+1”的模式。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将每周3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教师组织学生全员参与,及时对班级或小组的活动情况加以指导。当需要走出校门开展实地活动时,可以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与某学科打通使用,或者将几周的时间集中在一天使用。

  三、实施策略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互相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学生会由本学科生成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提炼加工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每一个教师都要在教学中培养自己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 使学科教学深入、彻底,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具有广泛性。如结合语文的阅读教学可开展阅读实践: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阅读材料、开展大量语文阅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各类读物和阅读活动的强烈兴趣,使之养成良好的阅读*惯,形成优良的阅读品质,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和阅读能力,可采用室内与室外相结合、个体与群体相结合、小组与班级相结合等多种形式提供阅读素材展开阅读。

  2、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生活,是学生学*的大舞台。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惯。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如开展赏识活动课:即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赏识活动课,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赏识自己、赏识别人、赏识自我,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进而关注个人专长、能力、树立自信心,赏识别人,让孩子发现别人长处,学会与别人合作,发展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人际沟通能力。

  3、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

  现在的学生不再是只会读书的机器了,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的焦点问题。对一些公众现象,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渴望被大人们认同,希望得到和大人们一样的成就。我们把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校园,指导他们采用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从而获得自己独创性的理解。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如通过对自然界观察、参观、饲养、调查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让学生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中获得美的体验。

  4、与传统节日相结合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泱泱大国,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是学生学*的极佳资源,为了让学生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结合传统的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由中秋节、重阳节引申开来的以敬老爱老为主题系列活动。

  5、与学校工作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并不是没有目标。而这些目标和要求往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要达到的。因此,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与学校德育、少先队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起来,互相借鉴、互相渗透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可结合**下的讲话内容、红领巾广播栏目, 开展行为*惯系列、 文明道德系列、 系列、 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四、评价体系

  1、强调课程、教学、评价的整体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不止是外在于课程、教学、学*的环节,而是与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活动融为一体的有机整体,三者是同时发生与发展的。一方面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成果作为评价他们学*情况的依据;另一方面,注重把评价作为师生共同学*的机会,提供对课程修改有用的信息,实践与教学。档案袋的.使用及每一个领域最后的反思环节无不体现出这一特征。

  2、重视评价的过程性

  在传统评价中,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答案,而对学生获得答案的过程却无任何要求。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要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参与程度、投入程度、学*方式等表现,及时评价将促进学生学力的发展,保证活动的顺利展开。

  3、倡导评价的多样性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也就决定了评价的多样性。首先是评价的多样化,对学生的评价可采用自评、伙伴评、教师评、家长等不同形式;其次是评价对象多样:可以是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可以是模型、展版、研究日记、设计说明,还可以是主题演讲、口头汇报……;再次是评价的方法和手段多样:方法上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定性描述为主;过程与结果相结合,以过程为主;主体与客体相结合,以主体为主。手段上是开展辩论会、成果展览会、表彰先进、公布评价成果等。

  4、注重评价的宽容性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不能用**的标准去要求学生。对学生学*的评价要宽容一些。从尊重学生的尊严、尊重学生的人格、热爱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发展的观点,正确地对待学生在学*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杜绝评价中经常出现的“贬损性”评价,强调评价始终在宽容、友爱、信任、尊重的气愤中进行,多肯定、多指导,使评价更具有教育、激励的功能。

  5、关注评价的反思性

  在每一次活动的进行过程中或结束后,要经常采用发放问卷、同学辩论会、师生访谈会等形式来引导学生在评价的基础上反思自己在实践活动的得失,恰当规划未来的行动。这样评价能突破原有意义上判别的概念,而真正体现了利用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思想。与此同时,教师则用撰写案例,在特定现象的基础上反思自己的指导策略,做到教学相长。

  五、机构建设

  罗村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朱**

  组员:李辉明 周夕中 刘国勇

  张卫华 戴留松

  罗村小学综合实践教研组

  蹲点领导:朱**

  组长:张卫华

  组员:陈静茹 朱洪明 鲍梅英 武留华 柴松青 吴永前

  傅光辉 夏春梅 杨春华 章 卉 吴粉珍 马旺*

  六、具体安排

  周次:1

  主要内容:

  ①参加市综合实践活动开学工作会;

  ②制定并下发综合实践活动校级工作计划;

  参与实施人:张卫华

  周次:2

  主要内容:①教研组成员例会;

  ②各班制定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

  ③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研讨会,下发主题推荐表;

  ④征集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

  参与实施人:教研组成员及部分学生代表

  周次:3

  主要内容:①各班确定活动的主题(偶发性、即兴生成活动另作安排)并着手设计;

  参与实施人:各班任科教师

  周次:4

  主要内容:①安排教师外出听课并作听课汇报;

  参与实施人:待定

  周次:5

  主要内容:①举行题为“综合实践对转变学生学*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学*沙龙活动;

  ②上交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

  参与实施人:薛金妹

  周次:6

  主要内容:①迎接市教研室的常规调研;

  参与实施人:全体任科教师

  周次:7

  主要内容:①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

  参与实施人:朱俊毅

  周次:8

  主要内容:①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

  参与实施人:三(1)班朱俊毅

  周次:9

  主要内容:①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

  参与实施人:待定

  周次:10

  主要内容:①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

  参与实施人:待定

  周次:11

  主要内容:①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

  参与实施人:陈静茹

  周次:12

  主要内容:①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

  参与实施人:五(3)班陈静茹

  周次:14

  主要内容:①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

  参与实施人:吴粉珍

  周次:15

  主要内容:①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

  主要实施人:六(4)班吴粉珍

  周次:16

  主要内容:①综合实践活动观摩周;

  主要实施人:待定

  周次:17

  主要内容:①各班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周;

  主要实施人:三至六年级各班

  周次:18

  主要内容:①课题研讨活动,围绕课题谈谈活动中的得失,并形成书面材料;

  主要实施人:课题组成员

  周次:19

  主要内容:①上交各类案例,论文及学生活动体验文章;

  主要实施人:各任科教师

  周次:20

  主要内容:①编辑校优秀案例集,论文集,学生*作集;

  主要实施人:张卫华

  周次:21

  主要内容:①学期工作总结;

  ②各类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

  主要实施人:张卫华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10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中的必修课程,根据综合实践课程的性质以及学校,老师的资源情况,对综合实践课进行研究,籍此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目标

  (一) 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增强学生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学*科学研究方法,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处理能力,交流处理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 具体目标:

  八年级

  激发学生对学*知识的兴趣,掌握一定的电工的知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

  三、课时安排

  十六课时 (上13课时,机动2课时,评价1课时)

  课程内容具体安排

  第一周 对上学期的综合课的反思,

  第二周 调查统计校园内花草树木的种类、名称、*性、产地等

  第三周 对上节课的.调查结果进行交流

  第四周 画出学校的*面图

  第五周 电子、电工 认识常见的电源

  第六周 安全用电常识

  第七周 家庭电路与插座

  第八周 白炽灯的安装

  第九周 两地控制一盏灯

  第十周 日光灯的安装

  十一周 电风扇的维修与检修

  十二周 科技制作 橡筋动力车

  十三周 简易收音机

  十四周 气垫船

  十五周 风力万花筒

  十六周 考核,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11

  一、实验研究目标

  在三年级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学期围绕“美化校园”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校园绿化。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实验研究内容

  (一)课程特征

  1、通过“校园绿化”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情意,能力和认知诸方面得到全面的和谐发展。

  在校内外分别设绿化实践基地,鼓励学生搞各类调查活动,做到校内外紧密结合,强调语文,数学,自然,美术,劳动等学间的渗透与整合。

  运用调查,研究,观察,积累等各种方法与形式,重视知识,经验,技能的综合运用。

  2、让学生在研究性学*,调查报告,实际栽种,规划设计等实践活动中获得亲身感受和直接经验,并养成实践意识,形成综合实践能力;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让学生进行有计划,有成效的实践活动。

  3、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内容

  本学期“校园绿化”综合实践活动分为三个方面来开展:

  1、专题研究:本学期开展两次专题研究活动,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实践在老师帮助下确定自己感兴趣的有关校园绿化的研究专题。上网或到图书馆查找资料进行文献研究,到花圃内进行实地的调查和行动研究,小组合作。

  2、操作实践:

  春天来临了,调查适合野外栽种的花木,买花种在校内,外,花圃里栽种,定期养护。

  2、学生小组合作,并在美术老师指导下为绿地进行花圃设计,选出一两套较好的花圃设计图,按图纸进行实地花圃种植。

  3、植树节前后,组织一次植树活动。

  4、在各合作小组之间或班级之间进行盆花栽种比赛。

  5、进行市场热销花木调查,调查热销花木名称,热销原因,养护方法,写出调查报告。

  (三)课程实施

  1、课时:

  每周二课时,安排在周四下午第一、二节。

  2、课型:

  ⑴方案设计型——学生在学*了简单园艺知识及美术图案知识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花圃设计,校园绿化总体规划设计等,要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自主设计和民主交流。

  ⑵知识普及型——鼓励学生上网,到图书馆吸取有关知识,教师也可把自己的经验介绍给学生,要注重学生对普及知识意义的`自主建构和运用。

  ⑶实践活动型——组织参观访问,实际练*栽种花草,进行花圃养护等活动。要关注学生对实践活动过程的经历,体验,感悟和探究。

  ⑷专题研讨型——进行校内绿化情况的专题研讨,要引导并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在独立或合作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充分而民主的讨论。

  ⑸成果交流型——既要有物化成果的交流,更要有成功过程经验和失败过程教训的交流。对学生的发展来讲,成功过程的经验和失败过程的教训,是综合实践活动以后,学生取得的比物化成果更重要的“成果”。

  ⑹论文答辩型——要提倡让学生组成“专家组”,对学生撰写的专题研究论文提问和答辩,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惯,思辩能力和自信心理是让学生经历“答辩”过程的最终目的。

  3、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心研究小组,校长为实验研究组负责人。

  三年级班主任及综合实践课老师、自然、劳动、音乐,美术、科技、体育组成课题小组成员。

  (四)课程评价:

  该课程评价由学生,教师和课程本身的评价三部分组成。

  重点在评价学生在发展层次和发展水*上。评价标准应是“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校园绿化”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即以学生已有的发展基础为评价标准,并突出学*过程的意识、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综合能力、思维、方法。

  评价方式多种多样,评价方式运用的先决条件是观察,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的基础。在具体操作中,可运用“档案袋评定”与“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教师运用这些方法时要注意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以便学生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以及进步的喜悦,档案袋收集资料如下:

  (1)学生成果:标本,校园绿化规划设计图,调查报告,专题研究等。

  (2)获奖证书:

  (3)各种评价:应以学生的自评为主,应允许学生对不满意的他评进行重新学*直至获得满意的他评为止。对教师的评价应由学校行政和学生评价两部分组成。

  三、实验研究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安排

  1、九月

  综合实践活动老师组织学生到花卉种植基地参观。

  老师上一节花圃设计指导课。

  做好组织工作。

  2、十月

  学生画花圃设计图。

  学生种植盆花。

  确定一个研究课题。

  优秀花圃设计图评比。

  开展一次花卉种植比赛。

  各指导老师协助学生确定课题。

  在学生中开展指导老师测评。

  3、十一月

  设计研究方案,在辅导老师指导下开展综合性研究学*。

  写一份研究报告。

  进行室内种植,定期养护。

  在学生中开展指导老师测评。

  4、十二月

  植物知识智力竞赛。

  花木市场热销花木调查,(热销花木名称,热销原因,养护方法)

  在老师指导下再次确立一个研究课题。

  做好两次活动的组织工作。

  在学生中开展指导老师测评。

  5、一月

  在辅导老师指导下设计研究方案,开展综合实践性研究活动,写出研究报告。

  整理材料袋。

  做好总结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菁选扩展阅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菁选(扩展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菁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11篇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起点,来为今后的学*制定一份计划。好的计划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1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中的必修课程,根据综合实践课程的性质以及学校,老师的资源情况,对综合实践课进行研究,籍此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目标

  (一) 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增强学生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学*科学研究方法,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处理能力,交流处理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 具体目标:

  八年级

  激发学生对学*知识的兴趣,掌握一定的电工的`知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

  三、课时安排

  十六课时 (上13课时,机动2课时,评价1课时)

  课程内容具体安排

  第一周 对上学期的综合课的反思,

  第二周 调查统计校园内花草树木的种类、名称、*性、产地等

  第三周 对上节课的调查结果进行交流

  第四周 画出学校的*面图

  第五周 电子、电工 认识常见的电源

  第六周 安全用电常识

  第七周 家庭电路与插座

  第八周 白炽灯的安装

  第九周 两地控制一盏灯

  第十周 日光灯的安装

  十一周 电风扇的维修与检修

  十二周 科技制作 橡筋动力车

  十三周 简易收音机

  十四周 气垫船

  十五周 风力万花筒

  十六周 考核,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2

  一、指导思想

  在区教研室的指导下,以《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为依据,结合建国六十周年庆祝活动、创建省绿色学校、创建市健康促进学校等多项实践活动,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在脚踏实地、加强常规管理的基础上,锐意进取,力求以校本化、生本化的内容开发来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

  二、工作思路与目标

  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已经进入了一个高原期,对课程的深入研究一时难以出现明显的效果。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不断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开发,坚持推广四种课型等已有研究成果,加强微型活动的探索,全面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效益。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在这方面进行有效的探索,不断努力实现以下具体的任务:

  1、积极探索常态化的微型活动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实际效果,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结合建国六十周年活动,各年级可以自行开发相关的调查、访问等实践性活动,认真开展研究型学*的活动,侧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研究精神。

  3、结合绿色学校、健康促进学校的创建,各年级课开发适合学生实际的微型活动,做到一课一研究,一课一收获,努力培养学生的研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4、加强活动过程资料的积累,积极研讨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校本化开发过程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创新与积累的关系,提高活动效果。

  三、工作措施

  1、突出研究性学*,着力开发研究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着眼于学生探究能力和实践意识的培养,要帮助学生从其生活世界中有机生成他们自己感兴趣的具体活动内容;要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并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富有创意地生活。

  过去我们在开展研究性学*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也曾经探索过短*快式的微型活动研究,在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的研究方面先走了一步。本学期,我们仍然要突出研究性学*的地位,各年级要着力开发研究主题。对于过去成功的课题,可以继续深入研究,学生特别感兴趣的问题也可以成为新的研究主题。在实践中我们要明确,活动的`实施关键是要关注学生的需要,注重活动的效果,做到活动过程不千篇一律。在开发内容的时候,要注意坚持着眼生活、立足兴趣、依托学校资源、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原则。

  2、重视劳动实践,开展劳动技术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过去我们有的老师开发的剪纸等活动等也得到了学生的欢迎,培养了他们的制作能力。本学期我们可以继续依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劳动与技术》教材,利用现成的制作材料开展活动,进行专项的劳动技能训练。

  3、加强制度建设,稳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本学期我们将通过听评课活动,使综合实践的课堂教学做到科学、务实、创新,既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又使学生能在课堂上学有所得,真正地走向生活,走向实践,走向创新。

  继续认真积累好过程性资料,具体包括:

  (1)每月活动掠影:每个月我们都要求把本学的综合实践活动照片、记录等以照片的方式上传到学校网站的综合实践活动专栏,一方面宣传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另一方面也方便大家全面了解活动开展情况,有利于反思总结。

  (2)1学期1个案例:每个学期,老师们要根据活动情况及时撰写活动案例,记录活动中的收获、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今后的改进措施等,对这一阶段的活动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

  四、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订计划(学校计划、年级计划)

  2、综合实践活动听课活动

  十月份:

  1、9月份资料上传。

  十一月份:

  1、10月资料上传;

  2、任课教师完成1篇案例或者论文,准备四优工程作品评比。

  十二月份:

  1、11月资料上传。

  一月份:

  1、12月资料上传

  2、各年级过程性资料上交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3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和贯彻国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以本地区的自然、历史、人文为研究背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实验为基础,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科有效整合和教师文化沟通,帮助学生学*、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更新教师与学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形成区域办学特色而不懈努力。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区域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学科整合,学生实践,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一、亲*周围的自然环境,结合学科课程的学*,有效进行学科知识的整合与沟通,教育和引导学生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走进自然、主动实践,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和合理开发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二、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见识和行为辨析能力,初步养成服务社会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三、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积极的、科学的人生观。

  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按照《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的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3—6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每周*均3课时。依据《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指导》的精神,结合我校教学的实际,综合实践活动全校自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固定1课时,根据需要每周可加2课时的“1+2”课时设置。

  四、具体工作及措施

  (一)师资建设

  由于我校师资力量薄弱,由班主任老师兼任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

  一、加强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关键,学校要十分重视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教师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促进教师教育观念转变同时,要鼓励、支持教师去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规律,提高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

  二、注意开发利用多种教育资源

  学校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落实课程计划的要求。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学校还要注意发展校外指导教师队伍,构建起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人才资源库。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过程中要用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

  一、评价理念

  a、整体观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整体观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统整,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穿到活动进行中去。

  b、多元化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肯定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

  c、过程性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要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对学生进行评定的`作业应该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仅仅是针对他们得出的结论。

  二、评价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式多种多样。在具体操作中,“档案袋评定”和“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被认为是非常有效的评价方法。教师在运用这些方法时要注意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总之,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档案,以便使学生深入的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及进步的喜悦

  五、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中心的综合实践领导小组,在教导处、教研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该活动具体由实践活动指导老师负责日常工作,各任课老师协同配合,确保活动正常有序地进行。

  六、活动安排

  1、9月:制订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组织教师学*《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和与综合实践活动相关的一些案例,激发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热情,召开家长会取得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支持。

  2、10月:指导学生确立研究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3、11月:进行阶段性成果展示。

  4、12月:四、五、六年级各推出一节研究课,大家谈体会。

  5、关于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研讨会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4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计划规定的中小学必修的一门新课程。它的实施不是既定课程计划和教学方案的落实,而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开发、设计、实施、评价的整体过程,从而是一个探究、发现、创新的过程。经过*十年的探索,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得到了一致认可,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学校和教师,也开发出大量的经典案例。然而,部分学校领导、教师、学生乃至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存在差异,师资配备明显不足,兼职教师居多,造成该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不均衡。因此,研究并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模式及其特征,对于该课程的常态化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实践操作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在于“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开放式的综合应用实践活动中,通过切身的身心体验,从而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多方面能力的协调发展”。正如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说:“个体要获得真知,就必须在活动中主动体验、尝试、改造,必须去做”,其主要精神就是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

  什么是体验?从教育的角度看,体验是一种亲历亲为的活动,是一种积极参与活动的学*方式,是一种从整体上把握客观事物与自身意义关联的活动过程。它常常从整体的角度去理解对象的意义与价值,及其与自身的关系。通常而言,体验的意义是内隐的。因而可以说,体验是自主的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中,为了获取客观事物与自身意义关联与价值关涉而历经接受、批判、反思和建构这一过程的主观内省活动。一般来说,体验具有建立在客观基础之上的主观性特征。

  一、“实践体验”模式以及师生活动流程图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在的基本理念(学生的主体性,课程的实践性、活动性,知识的整合性,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多样性),在大量课例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实践体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模式,并拟定了该模式的基本操作结构及师生活动流程图,图示如下:

  二、“实践体验”模式基本操作结构及师生活动流程说明

  “实践体验”模式的基本操作结构包括五个阶段:确定主题阶段、设计准备阶段、自主活动阶段、交流评价阶段、拓展延伸阶段。

  在这五个阶段中,学生活动的流程是:提出问题、筛选问题——制定计划、提出假设——具体行动、过程展开——展示成果、形成结论——应用实践、生成问题。教师的指导活动有:营造情境、引发问题——提供背景、指导计划——提出建议、参与活动——提炼方法、测查评价——创造条件、拓展提升。

  第一个阶段是确定主题。其中,学生选择和提出活动的主题或课题的过程,就是学生体验活动的过程,对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提高从实际中分析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发展价值。在确定主题阶段,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地选择、提出和确定活动的主题或课题。教师要善于营造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提出相关问题,并对学生提出的活动主题给予充分的肯定,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加以完善。

  第二个阶段是设计准备。教师首先要采取多种形式,提供与活动主题相关的背景资料,使学生明确活动的任务。一般可以讲故事、开设讲座、组织参观访问等,目的在于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提供研究活动的范围,诱发学生探究活动的动机。与此同时,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学*从多个角度去发现问题和分析思考问题,制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形成最基本的目标和思路,邀请校内外指导教师提供帮助并共同参与研究活动。

  制定活动方案的过程,也是发展学生的规划和组织能力的过程。因而,在准备阶段,教师应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制定活动方案或研究方案。只有学生自主制定活动方案,他们才能更加明确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一般包括:

  ①活动的主题或课题;

  ②活动的内容;

  ③活动的具体目的和任务;

  ④活动的对象、情境、时间和空间;

  ⑤活动的具体过程;

  ⑥任务和分工;

  ⑦保证条件。

  在学生制定活动方案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加以指导,引导学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

  第三个阶段是自主活动,也叫做实践体验、解决问题阶段。在确定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以后,学生要进入具体的实践活动,也就是解决问题过程,通过实践体验,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掌握一定的方法。

  本阶段中,学生实践、体验的内容包括:在开放情境中主动搜集和处理文献资料或研究素材,小组合作与各种形式的人际交往、沟通,以科学态度解决实际问题,从一定角度认识环境、了解社会、发现自我。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碰到各种困难,小学生兴趣激发快、变化也快的特点容易使他们的探究活动不能持久,需要得到教师的及时关心、指导和督促。

  第四个阶段是交流评价。学生要有始有终地完成活动项目任务,争取达到预期的目标。但是,经过努力仍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也是正常的,并不意味着学*的失败。

  在这一阶段,学生要将自己或小组经过实践、体验所取得的收获进行整理、加工,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成果的表达方式要多样化,除了按一定要求撰写实验报告、

  调查报告以外,还可以通过开辩论会、研讨会、搞展览、编刊物、制作网页等方式加以表达。将研究成果整理以后还必须以口头报告的方式表达。

  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分享成果,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在交流、研讨中,学生要学会理解和宽容、赞美与分享,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的思考,也要敢于和善于申辩。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是贯穿于学生活动全过程的多元评价,不仅仅只局限在交流评价阶段,评价的内容与形式,应充分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取向,促进综合实践活动目标的达成。

  第五个阶段是拓展延伸。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提供场所,让学生能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中,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应用中,学生的认识得到拓展和提升,同时又有可能生成更多新的.问题,有待于我们开展新的研究活动。

  当然,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成性问题,不仅仅体现在活动的拓展延伸阶段,他应该体现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每一个活动环节之中,在活动的任何一个阶段,学生都有可能在研究既定主题的同时,生成一些新的问题来开展研究,甚至有的同学还会放弃原有的研究主体,去研究活动过程中生成的新的问题,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遇到这种情况,教师不要批评学生,要保护学生的这种善于思考、敢于尝试的积极性,并且指导学生重新调整自己的研究活动方案,引导他们按照新的方案开展自己的活动。

  三、“实践体验”模式的实施建议

  1.此模式适用于小学3~6年级不同形式和内容的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主题活动、课题研究、作品制作、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

  2.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实践活动过程,关注学生实践活动的亲身体验,既要体验成功的喜悦,也要反思失败的教训。

  3.此模式中表述了一个完整活动过程的五个阶段,实际操作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以及具体的活动形式和内容灵活处理,活动时间可以是短期、中期和长期;活动空间可以是室内、室外或室内外结合;活动过程可以是完整的五个阶段,也可以选择性地引导学生重点经历某些阶段。

  4.教师要深刻理解师生活动流程图,正确处理师生关系,把握好组织与引导的时机和尺度,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活动氛围,确保活动得以深度开展。

  5.要强调主体,关注生成。既要关注学生亲历活动过程后的收获与体验,还要重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生成的新问题。因此,活动流程和教学结构不能机械照办,学生活动流程可能因生成新的问题而发生改变,教学结构也就有可能因此而进行调整,可以是顺序的调整,也可以循环反复,还可以从活动的某一个阶段回到上一个阶段或前几个阶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5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和贯彻国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以本地区的自然、历史、人文为研究背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实验为基础,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科有效整合和教师文化沟通,帮助学生学*、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更新教师与学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形成区域办学特色而不懈努力。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区域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学科整合,学生实践,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亲*周围的自然环境,结合学科课程的学*,有效进行学科知识的'整合与沟通,教育和引导学生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走进自然、主动实践,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和合理开发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见识和行为辨析能力,初步养成服务社会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积极的、科学的人生观。

  4、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按照《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的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3-6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每周*均3课时。依据《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指导》的精神,结合我校教学的实际,综合实践活动全校自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固定1课时,根据需要每周可加2课时的“1+2”课时设置。

  四、具体工作及措施

  (一)师资建设

  由于我校师资力量薄弱,由班主任老师兼任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

  1、加强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关键,学校要十分重视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教师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促进教师教育观念转变同时,要鼓励、支持教师去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规律,提高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

  2、注意开发利用多种教育资源

  学校要因地制宜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落实课程计划的要求。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

  学校还要注意发展校外指导教师队伍,构建起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人才资源库。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过程中要用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

  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

  1、评价理念

  a、整体观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整体观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统整,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穿到活动进行中去。

  b、多元化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肯定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

  c、过程性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要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对学生进行评定的作业应该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仅仅是针对他们得出的结论。

  2、评价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式多种多样。在具体操作中,“档案袋评定”和“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被认为是非常有效的评价方法。教师在运用这些方法时要注意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6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教会的精神,积极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有关目标,根据市教育局教研室的工作要求,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学*力度,创新学*的形式,推进学*沙龙的活动,发挥课题的导向作用,汲取兄弟学校的宝贵经验。结合本校的特色,加强学科间的整合,积极构建活动的评价体系。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力争让综合实践活动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

  二、时间安排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极具开放性,它需要打破传统的学校教学时间管理策略,因此本学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的安排上,我们采用弹性课时制,即“2+1”的模式。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将每周3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教师组织学生全员参与,及时对班级或小组的活动情况加以指导。当需要走出校门开展实地活动时,可以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与某学科打通使用,或者将几周的时间集中在一天使用。

  三、实施策略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互相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学生会由本学科生成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提炼加工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每一个教师都要在教学中培养自己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 使学科教学深入、彻底,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具有广泛性。如结合语文的阅读教学可开展阅读实践: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阅读材料、开展大量语文阅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各类读物和阅读活动的强烈兴趣,使之养成良好的阅读*惯,形成优良的阅读品质,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和阅读能力,可采用室内与室外相结合、个体与群体相结合、小组与班级相结合等多种形式提供阅读素材展开阅读。

  2、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生活,是学生学*的大舞台。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惯。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如开展赏识活动课:即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赏识活动课,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赏识自己、赏识别人、赏识自我,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进而关注个人专长、能力、树立自信心,赏识别人,让孩子发现别人长处,学会与别人合作,发展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人际沟通能力。

  3、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

  现在的学生不再是只会读书的机器了,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的焦点问题。对一些公众现象,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渴望被大人们认同,希望得到和大人们一样的成就。我们把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校园,指导他们采用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从而获得自己独创性的理解。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如通过对自然界观察、参观、饲养、调查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让学生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中获得美的体验。

  4、与传统节日相结合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泱泱大国,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是学生学*的极佳资源,为了让学生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结合传统的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由中秋节、重阳节引申开来的以敬老爱老为主题系列活动。

  5、与学校工作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并不是没有目标。而这些目标和要求往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要达到的。因此,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与学校德育、少先队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起来,互相借鉴、互相渗透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可结合**下的讲话内容、红领巾广播栏目, 开展行为*惯系列、 文明道德系列、 时事热点系列、 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四、评价体系

  1、强调课程、教学、评价的整体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不止是外在于课程、教学、学*的环节,而是与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活动融为一体的有机整体,三者是同时发生与发展的。一方面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成果作为评价他们学*情况的依据;另一方面,注重把评价作为师生共同学*的机会,提供对课程修改有用的信息,实践与教学。档案袋的使用及每一个领域最后的反思环节无不体现出这一特征。

  2、重视评价的过程性

  在传统评价中,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答案,而对学生获得答案的过程却无任何要求。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要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参与程度、投入程度、学*方式等表现,及时评价将促进学生学力的发展,保证活动的顺利展开。

  3、倡导评价的多样性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也就决定了评价的多样性。首先是评价的多样化,对学生的评价可采用自评、伙伴评、教师评、家长等不同形式;其次是评价对象多样:可以是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可以是模型、展版、研究日记、设计说明,还可以是主题演讲、口头汇报……;再次是评价的方法和手段多样:方法上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定性描述为主;过程与结果相结合,以过程为主;主体与客体相结合,以主体为主。手段上是开展辩论会、成果展览会、表彰先进、公布评价成果等。

  4、注重评价的宽容性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不能用**的标准去要求学生。对学生学*的评价要宽容一些。从尊重学生的尊严、尊重学生的人格、热爱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发展的观点,正确地对待学生在学*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杜绝评价中经常出现的“贬损性”评价,强调评价始终在宽容、友爱、信任、尊重的气愤中进行,多肯定、多指导,使评价更具有教育、激励的功能。

  5、关注评价的反思性

  在每一次活动的进行过程中或结束后,要经常采用发放问卷、同学辩论会、师生访谈会等形式来引导学生在评价的基础上反思自己在实践活动的得失,恰当规划未来的行动。这样评价能突破原有意义上判别的概念,而真正体现了利用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思想。与此同时,教师则用撰写案例,在特定现象的基础上反思自己的指导策略,做到教学相长。

  五、机构建设

  罗村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

  组员:李辉明 周夕中 刘国勇

  戴留松

  罗村小学综合实践教研组

  蹲点领导:

  组长:

  组员:

  六、具体安排

  周次

  主要内容

  参与实施人

  1

  ①参加市综合实践活动开学工作会;

  ②制定并下发综合实践活动校级工作计划;

  2

  ①教研组成员例会;

  ②各班制定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

  ③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研讨会,下发主题推荐表;

  ④征集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

  教研组成员及部分学生代表

  3

  ①各班确定活动的主题(偶发性、即兴生成活动另作安排)并着手设计;

  各班任科教师

  4

  ①安排教师外出听课并作听课汇报;

  待定

  5

  ①举行题为“综合实践对转变学生学*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学*沙龙活动;

  ②上交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

  6

  ①迎接市教研室的常规调研;

  全体任科教师

  7

  ①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

  8

  ①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

  三(1)班

  9

  ①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

  待定

  10

  ①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

  待定

  11

  ①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

  12

  ①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

  五(3)班

  14

  ①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

  15

  ①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

  六(4)班

  16

  ①综合实践活动观摩周;

  待定

  17

  ①各班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周;

  三至六年级各班

  18

  ①课题研讨活动,围绕课题谈谈活动中的得失,并形成书面材料;

  课题组成员

  19

  ①上交各类案例,论文及学生活动体验文章;

  各任科教师

  20

  ①编辑校优秀案例集,论文集,学生*作集;

  21

  ①学期工作总结;

  ②各类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7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教会的精神,积极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有关目标,根据市教育局教研室的工作要求,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学*力度,创新学*的形式,推进学*沙龙的活动,发挥课题的导向作用,汲取兄弟学校的宝贵经验。结合本校的特色,加强学科间的整合,积极构建活动的评价体系。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力争让综合实践活动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

  二、时间安排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极具开放性,它需要打破传统的学校教学时间管理策略,因此本学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的安排上,我们采用弹性课时制,即“2+1”的模式。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将每周3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教师组织学生全员参与,及时对班级或小组的活动情况加以指导。当需要走出校门开展实地活动时,可以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与某学科打通使用,或者将几周的时间集中在一天使用。

  三、实施策略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互相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学生会由本学科生成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提炼加工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每一个教师都要在教学中培养自己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 使学科教学深入、彻底,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具有广泛性。如结合语文的阅读教学可开展阅读实践: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阅读材料、开展大量语文阅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各类读物和阅读活动的强烈兴趣,使之养成良好的阅读*惯,形成优良的阅读品质,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和阅读能力,可采用室内与室外相结合、个体与群体相结合、小组与班级相结合等多种形式提供阅读素材展开阅读。

  2、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生活,是学生学*的大舞台。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惯。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如开展赏识活动课:即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赏识活动课,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赏识自己、赏识别人、赏识自我,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进而关注个人专长、能力、树立自信心,赏识别人,让孩子发现别人长处,学会与别人合作,发展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人际沟通能力。

  3、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

  现在的学生不再是只会读书的机器了,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的焦点问题。对一些公众现象,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渴望被大人们认同,希望得到和大人们一样的.成就。我们把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校园,指导他们采用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从而获得自己独创性的理解。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如通过对自然界观察、参观、饲养、调查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让学生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中获得美的体验。

  4、与传统节日相结合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泱泱大国,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是学生学*的极佳资源,为了让学生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结合传统的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由中秋节、重阳节引申开来的以敬老爱老为主题系列活动。

  5、与学校工作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并不是没有目标。而这些目标和要求往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要达到的。因此,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与学校德育、少先队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起来,互相借鉴、互相渗透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可结合**下的讲话内容、红领巾广播栏目, 开展行为*惯系列、 文明道德系列、 系列、 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四、评价体系

  1、强调课程、教学、评价的整体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不止是外在于课程、教学、学*的环节,而是与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活动融为一体的有机整体,三者是同时发生与发展的。一方面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成果作为评价他们学*情况的依据;另一方面,注重把评价作为师生共同学*的机会,提供对课程修改有用的信息,实践与教学。档案袋的使用及每一个领域最后的反思环节无不体现出这一特征。

  2、重视评价的过程性

  在传统评价中,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答案,而对学生获得答案的过程却无任何要求。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要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参与程度、投入程度、学*方式等表现,及时评价将促进学生学力的发展,保证活动的顺利展开。

  3、倡导评价的多样性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也就决定了评价的多样性。首先是评价的多样化,对学生的评价可采用自评、伙伴评、教师评、家长等不同形式;其次是评价对象多样:可以是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可以是模型、展版、研究日记、设计说明,还可以是主题演讲、口头汇报……;再次是评价的方法和手段多样:方法上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定性描述为主;过程与结果相结合,以过程为主;主体与客体相结合,以主体为主。手段上是开展辩论会、成果展览会、表彰先进、公布评价成果等。

  4、注重评价的宽容性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不能用**的标准去要求学生。对学生学*的评价要宽容一些。从尊重学生的尊严、尊重学生的人格、热爱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发展的观点,正确地对待学生在学*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杜绝评价中经常出现的“贬损性”评价,强调评价始终在宽容、友爱、信任、尊重的气愤中进行,多肯定、多指导,使评价更具有教育、激励的功能。

  5、关注评价的反思性

  在每一次活动的进行过程中或结束后,要经常采用发放问卷、同学辩论会、师生访谈会等形式来引导学生在评价的基础上反思自己在实践活动的得失,恰当规划未来的行动。这样评价能突破原有意义上判别的概念,而真正体现了利用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思想。与此同时,教师则用撰写案例,在特定现象的基础上反思自己的指导策略,做到教学相长。

  五、机构建设

  罗村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朱**

  组员:李辉明 周夕中 刘国勇

  张卫华 戴留松

  罗村小学综合实践教研组

  蹲点领导:朱**

  组长:张卫华

  组员:陈静茹 朱洪明 鲍梅英 武留华 柴松青 吴永前

  傅光辉 夏春梅 杨春华 章 卉 吴粉珍 马旺*

  六、具体安排

  周次:1

  主要内容:

  ①参加市综合实践活动开学工作会;

  ②制定并下发综合实践活动校级工作计划;

  参与实施人:张卫华

  周次:2

  主要内容:①教研组成员例会;

  ②各班制定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

  ③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研讨会,下发主题推荐表;

  ④征集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

  参与实施人:教研组成员及部分学生代表

  周次:3

  主要内容:①各班确定活动的主题(偶发性、即兴生成活动另作安排)并着手设计;

  参与实施人:各班任科教师

  周次:4

  主要内容:①安排教师外出听课并作听课汇报;

  参与实施人:待定

  周次:5

  主要内容:①举行题为“综合实践对转变学生学*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学*沙龙活动;

  ②上交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

  参与实施人:薛金妹

  周次:6

  主要内容:①迎接市教研室的常规调研;

  参与实施人:全体任科教师

  周次:7

  主要内容:①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

  参与实施人:朱俊毅

  周次:8

  主要内容:①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

  参与实施人:三(1)班朱俊毅

  周次:9

  主要内容:①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

  参与实施人:待定

  周次:10

  主要内容:①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

  参与实施人:待定

  周次:11

  主要内容:①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

  参与实施人:陈静茹

  周次:12

  主要内容:①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

  参与实施人:五(3)班陈静茹

  周次:14

  主要内容:①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

  参与实施人:吴粉珍

  周次:15

  主要内容:①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

  主要实施人:六(4)班吴粉珍

  周次:16

  主要内容:①综合实践活动观摩周;

  主要实施人:待定

  周次:17

  主要内容:①各班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周;

  主要实施人:三至六年级各班

  周次:18

  主要内容:①课题研讨活动,围绕课题谈谈活动中的得失,并形成书面材料;

  主要实施人:课题组成员

  周次:19

  主要内容:①上交各类案例,论文及学生活动体验文章;

  主要实施人:各任科教师

  周次:20

  主要内容:①编辑校优秀案例集,论文集,学生*作集;

  主要实施人:张卫华

  周次:21

  主要内容:①学期工作总结;

  ②各类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

  主要实施人:张卫华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8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背景及理论依据

  (一)实施的背景: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它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小学3—6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新课程实施以来,课程的价值取向已由以知识为中心转移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上,提出了课程内容选择与自然、生活、社会实践相联系,使自然、生活、社会成为课程资源,这意味着课程已不再是一份教材,自然即课程,生活即课程,社会即课程。我们在对部分学校的调查中发现:在偌大的校园里,虽然进行了全面的多种类植被绿化和一些校园景点的布置,但缺少能让学生自主探究、观察体验、动手实践的资源中心和活动基地。在新课程实施的大背景下,建立校园实践基地,开展实践体验活动,既是促进国家课程计划的全面落实,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也是开展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基于此,学校根据周边经济、文化等社区资源,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化、全面化、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决定建设一个有效的转变学生的学*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校园种植实践活动基地,研发《综合实践基地活动手册》,以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二)实施的理论依据:

  1、教育家米尔曾经说:“所有现存的好东西都是创造的果实。”华中师大教授杨再隋说:“要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生活,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境还原为生活情境,把教学活动还原为儿童的生命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国家课程,是学校必须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地方管理、学校开发的三级管理课程。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其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具有开放性;随着每一个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也随着过程取向变化而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学生会在这个进程中,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

  2、当今教育改革的新趋势——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实践活动反映了学生个性发展的内在需要,体现了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具体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长,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学*方式,他们的发展不仅仅是通过书本知识的学*而获得的。综合实践活动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空间。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克服书本知识和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在实践中发展。当今社会迅猛发展,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如环境问题、道德问题、国际理解问题、信息科技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具有跨学科的性质,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参与、探究、理解这些新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机会。结合学校实际和周边环境的优势,开发校园实践基地,可以为新课程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工作抓手,通过此抓手达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乃至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目标。

  3、现在世界各地都在重视劳动技术教育,尤其是联邦德国。他们有句名言,“我们的学生考试考不过你们,我们的学生做的产品专门卖给你们。”可见德国人十分重视学生的劳动技术并非常有成就。他们的学生的劳动技术在学校就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学生的劳动素养非常高。我们的学校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适应高考方面做的很多,恰恰忘记了“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千年古训。导致小学生不会做家务,不会自我服务,在考上大学就是成功的背景下,“劳动最光荣”已经是口号、摆设。今天的教育已不能仅满足于课堂,应该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把广阔的生活空间作为师生共同生长的天地。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一项全新的课程已开始显露其勃勃生机,那就是新课程改革中所设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4、心理学、教育学理论。有研究表明:人的.生活*惯和技能,3岁前形成50%;6岁时形成30%;其余20%是20岁前形成的。儿童和少年精力旺盛,接受新鲜事物快,可塑性强。如果他们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实践教育,则对于他们以后的学*与生活能力将有深远的影响。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目标与内容

  (一)课程实施的总目标

  整体规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序列,形成学校、家庭与社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教育实施体系。通过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开发和研究,进一步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构,丰富新课程资源。“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开辟、各学科研究性学*的渗透延伸、信息技术的学*利用、社区服务的开展,有效地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和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技能,培养学生亲*土地、热爱大自然、关爱社会的思想感情,切实加强和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工作。

  (二)课程实施的具体目标和内容

  1、综合实践活动(校内基地)课程研究的实施目标和内容

  (1)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开发,引导学生了解关于种植方面的知识,认识并学会使用各种劳动工具进行简单的劳动实践,体验劳动的快乐。

  (2)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开发,丰富植物类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实践体验中加深对自然的认识。同时通过花卉类植物的种植活动,绿化和美化校园,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9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国定校行的必修课,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后的一门核心课程。它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它包含了经历——感受——探究——了解——理解——掌握——运用这一全过程,把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全面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以“学生为本,重在实践,重在体验,重在发展”为指导思想,认真开展三——六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增强孩子的探究和创新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转变孩子的学*方式和生活方式,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实践的能力。

  二、组织成员

  以下是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师资配备: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由鄂汉东校长领导,丁红芳老师分管,教研组长宣洪波老师负责制订实施计划,印丽华老师负责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日常运作,宣纪珍老师具体负责课时安排以及调、代课。三、四年级由印丽华老师具体负责,五、六年级分别由刘彩娣老师负责,其他各班任课老师与班主任组成“导师团”对学生活动的开展进行研究性和指导。

  三、研究目标

  1、力求开展的活动丰富多彩,做到短线、长线活动相结合,使每位学生能将自己学*活动的过程形成比较完整的系列素材,并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出活动的实际情况,引起同班和评价者的重视,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独立思考、主体性判断以及更好地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能通过利用各种符号与工具,表达个人的思想和观念。善与他人沟通,并能与他人分享不同的见解与资讯。

  3、帮助学生在活动中树立起自己是记录自己学*过程资料的著作者和负责人的意识,逐步养成不断反省学*活动,评价学*成果,改进学*方式的学**惯。发展学生的规划组织与实践能力。

  4、通过对教师的月考核,进一步端正教师的教学思路,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从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研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观察力,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并促使学生在生活中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

  5、评价侧重于过程,体现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学生与他人的一种*等对话精神。

  四、研究内容

  1、主题生成

  (1)依托学科课程生成综合实践活动课题

  学科的综合性学*主要体现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整体发展,课程间的整合,书本学*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以及探索与研究精神。开学初,我们利用集体备课时间,由学科组商讨,确定各学科中以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更好教学的活动内容:(英语)3A:用各种材料制作字母小卡片;4A:shopping跳蚤市场;5A:制作卡片;6A:搜集身边的英语,以交通标志为主。(数学)三数:调查周末一天的安排,摸牌和下棋游戏;四数:怎样滚得圆?了解自己,关爱自己;六数:大树有多高?(语文)三语:小小读书交流会,指导做采蜜集的方法;调查了解119、120、110等号码的功能,学会求救;寻找秋天的足迹;走进水果的世界;制作动物名片等;四语:“老师,您好”主题教育活动;“我骄傲,我是中国人”系列活动;神话、寓言故事交流会;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网络知多少调查研究。五语:研究神奇的变色龙;我读书我快乐:《水浒传》、说名道姓。六语:学剪纸、读报和剪报等。

  其他学科,如美术、科学,也可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开展相应的学科活动。活动主题、内容、方式自定。每次实践活动后,语文教师要注重学生*作的指导,记录下活动的过程及学生的感受。

  (2)依托社会生活、社区资源生成综合实践活动课题

  人们经常说“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的*惯。这是我们在这一方面确定课题的用意所在。例如:中国传统节日的研究(本学期的中秋节、重阳节等)、家乡的桥等。

  (3)依托已有的综合实践活动生成新的课题。对原来开展过的有价值的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可以进一步挖掘,生成新的课题。例如“日食知识”,以它为载体,生成新的课题,例如:了解星空、认识星座等。

  2、参考主题

  (1)传统节日研究(三年级本学期研究主题)

  低年级以掌握节日时间、有哪些风俗*惯等为目标;中高年级除了达到低年级的目标外,增加传统节日的历史由来研究、动手做节日食品等实践活动。本学期对我国传统节日中秋节、重阳节等作长线研究。

  (2)传统游戏研究(四年级本学期研究主题)

  低年级以了解过去的一些传统游戏、规则并做一些与年龄段适合的游戏为目标;中高年级增加研究传统游戏与现代游戏的不同、自己动手做游戏工具等实践活动。本学期把滚铁环、玩沙包作为重点研究、开展活动的主题。

  (3)农器具的研究(五年级本学期研究主题)

  低年级以认识常用的农器具,了解常用农器具的名称、作用为目的;中高年级增加操作、使用的实践活动(“乐乐种植园”种植实践活动)。

  (4)日食的研究(六年级本学期研究主题)

  低年级以调查、了解历史上发生的日食现象为主,辅以观看影像资料;中高年级拓展到认识宇宙、星空,丰富天文科学知识,发展科学、创新意识。

  (5)校园资源的研究

  如“走廊文化的研究”、“科学宫动、植物主题研究”等,如“走廊文化的研究”:低年级以了解走廊挂图中的科学家、文学家等名人生*事迹、著名成果为目的;中高年级则增加阅读他们的著作、学*他们的研究精神等内容。

  (6)节日的研究

  如:日食知识、了解世博会、建国六十周年等,任课教师根据社会、国家、国际发生的热点事件开展研究、实践活动,具体内容、目标可根据学生的年龄、能力等适当制定。

  任课教师也可根据自己的特点或专长,充分挖掘有意义的、可行性强的主题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然后根据活动效果同年级推荐或全校推荐。

  3、校本课程

  本学期校本课程实施内容和方式有所改变,具体情况如下:

  校本1课程内容仍然为“植物与生活”,依托原有的校本教材,一年级的研究内容为:走*身边的植物,二年级:认识植物的组成部分,三年级:植物的分类,四年级:植物的作用,五年级:植物的种植与栽培,六年级:植物与文化。校本2课程内容则由原来的“让生活充满爱”改为走班形式的各类项目训练和学*,具体课程项目有:手工制作、篆刻、国际数棋、刻纸、口琴、编织、剪纸、古诗词赏析、经典阅读、思维训练、阅读与写作、七巧板等。

  五、研究策略

  1、进行有效的管理。

  学校计划、年级计划层层落实。在学校综合实践教研组的带领下,各年级由年级负责人为小组长,带领教师认真制订年级计划,带着问题积极、认真地开展小组教研活动,提高实践指导水*。学校定期组织检查,提出意见,从而达到优化的目的。

  2、组织有意义的校外活动。

  适当组织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校外活动,如参观博物馆、江边污水处理厂、社区调查等。但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精心规划和组织学生校外活动,争取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参与。

  3、开展好教研活动

  (1)学期教研组每月进行一次综合课研讨活动,课后进行研讨和评议。同时坚持每月一次的例会活动,及时分析总结工作中的得失,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查漏补缺,不断完善提高。本学期每班至少需上交学生研究性项目作业、教学活动设计方案各两份,教学反思一份。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新老师要在课前向同年级组教师学*。这一学期,本教研组的每位老师都要上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同年级组老师观摩、评议,共同探讨,共同提高。

  (3)认真进行总结和评价。在活动过程中注重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每班在学期末提供至少一份项目作业参与评选,优秀的项目作业将对指导老师进行奖励。通过展板,力求实事求是地把每一个活动情况及经验及时、准确地记载下来。在此基础上,组织全校老师、学生参观,交流。另外,每个教师结合教学实践和自身的研究,写好研究性的文章,积极向有关杂志和报纸投稿。

  (4)加强研究,优化教学。我们把每个月最后一个星期五下午作为综合实践活动沙龙研讨日,教师们一起学*相关理论,提出活动中的困惑,共同解决问题,并把活动中好的做法与大家分享。

  4、完善学生、教师评价制度。

  活动后师生正确的评价有利于及时总结经验得失,有利于提高今后活动的质量。本学期我们将进行多角度的反思活动,努力提高实践水*。

  对学生的评价通过三个方面来进行,首先是学生互评;其次是家长评价;最后是教师评价。这样,不但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而且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

  对教师的评价,除了延续上学期使用的月考核制度外,还将随机进行学生调查问卷,从而促进任课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始终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另外,本学期将更加注重活动成果评价,学期末学校将通过调查问卷抽查的方式进行全面评价。

  六、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定校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并组织学*。

  2、各年级、各班制定实践活动简要计划。

  3、理论学*内容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策略》等。

  4、教研活动:分组研讨本月综合课程的上课内容。

  5、开展庆祝建国六十周年的相关实践活动。

  6、上交综合实践活动资料(月末)。

  十月份:

  1、各班按计划开展活动,学校组织检查。

  2、教研活动:吴海燕老师上一节综合研讨课。

  3、教研组例会:对综合实践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共同探讨,共同研究,以便提高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4、相关年级开展日食的研究、科学宫动植物主题研究。

  5、上交综合实践活动资料。

  十一月份:

  1、各班按计划开展活动,注意收集和整理过程性资料,组织检查。

  2、教研活动:印丽华老师上一节校本研讨课。

  3、有关年级开展传统节日的研究活动。

  4、教研组例会:半学期小结,下半学期综合活动内容设计,上交过程性资料。

  十二月份:

  1、教研组例会:研究如何认真办好活动成果的展板。

  2、学生总结汇报交流活动,以及学生活动成果的展示。

  3、教研活动:倪华玉老师上一节校本研讨课。

  4、有关年级开展制作传统游戏工具(如铁环、沙包等),玩传统游戏的实践活动。

  4、各班上交案例、论文、活动总结(反思)及学生活动过程的资料。

  一月份:

  1、总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撰写专题总结,整理好研究的成果材料。

  2、期末抽测调查,考核评比。

  3、资料汇总归档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10

  一、实验研究目标

  在三年级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学期围绕“美化校园”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校园绿化。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实验研究内容

  (一)课程特征

  1、通过“校园绿化”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情意,能力和认知诸方面得到全面的和谐发展。

  在校内外分别设绿化实践基地,鼓励学生搞各类调查活动,做到校内外紧密结合,强调语文,数学,自然,美术,劳动等学间的渗透与整合。

  运用调查,研究,观察,积累等各种方法与形式,重视知识,经验,技能的综合运用。

  2、让学生在研究性学*,调查报告,实际栽种,规划设计等实践活动中获得亲身感受和直接经验,并养成实践意识,形成综合实践能力;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让学生进行有计划,有成效的实践活动。

  3、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内容

  本学期“校园绿化”综合实践活动分为三个方面来开展:

  1、专题研究:本学期开展两次专题研究活动,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实践在老师帮助下确定自己感兴趣的有关校园绿化的研究专题。上网或到图书馆查找资料进行文献研究,到花圃内进行实地的调查和行动研究,小组合作。

  2、操作实践:

  春天来临了,调查适合野外栽种的花木,买花种在校内,外,花圃里栽种,定期养护。

  2、学生小组合作,并在美术老师指导下为绿地进行花圃设计,选出一两套较好的花圃设计图,按图纸进行实地花圃种植。

  3、植树节前后,组织一次植树活动。

  4、在各合作小组之间或班级之间进行盆花栽种比赛。

  5、进行市场热销花木调查,调查热销花木名称,热销原因,养护方法,写出调查报告。

  (三)课程实施

  1、课时:

  每周二课时,安排在周四下午第一、二节。

  2、课型:

  ⑴方案设计型——学生在学*了简单园艺知识及美术图案知识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花圃设计,校园绿化总体规划设计等,要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自主设计和民主交流。

  ⑵知识普及型——鼓励学生上网,到图书馆吸取有关知识,教师也可把自己的经验介绍给学生,要注重学生对普及知识意义的自主建构和运用。

  ⑶实践活动型——组织参观访问,实际练*栽种花草,进行花圃养护等活动。要关注学生对实践活动过程的经历,体验,感悟和探究。

  ⑷专题研讨型——进行校内绿化情况的专题研讨,要引导并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在独立或合作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充分而民主的讨论。

  ⑸成果交流型——既要有物化成果的交流,更要有成功过程经验和失败过程教训的交流。对学生的发展来讲,成功过程的经验和失败过程的.教训,是综合实践活动以后,学生取得的比物化成果更重要的“成果”。

  ⑹论文答辩型——要提倡让学生组成“专家组”,对学生撰写的专题研究论文提问和答辩,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惯,思辩能力和自信心理是让学生经历“答辩”过程的最终目的。

  3、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心研究小组,校长为实验研究组负责人。

  三年级班主任及综合实践课老师、自然、劳动、音乐,美术、科技、体育组成课题小组成员。

  (四)课程评价:

  该课程评价由学生,教师和课程本身的评价三部分组成。

  重点在评价学生在发展层次和发展水*上。评价标准应是“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校园绿化”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即以学生已有的发展基础为评价标准,并突出学*过程的意识、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综合能力、思维、方法。

  评价方式多种多样,评价方式运用的先决条件是观察,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的基础。在具体操作中,可运用“档案袋评定”与“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教师运用这些方法时要注意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以便学生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以及进步的喜悦,档案袋收集资料如下:

  (1)学生成果:标本,校园绿化规划设计图,调查报告,专题研究等。

  (2)获奖证书:

  (3)各种评价:应以学生的自评为主,应允许学生对不满意的他评进行重新学*直至获得满意的他评为止。对教师的评价应由学校行政和学生评价两部分组成。

  三、实验研究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安排

  1、九月

  综合实践活动老师组织学生到花卉种植基地参观。

  老师上一节花圃设计指导课。

  做好组织工作。

  2、十月

  学生画花圃设计图。

  学生种植盆花。

  确定一个研究课题。

  优秀花圃设计图评比。

  开展一次花卉种植比赛。

  各指导老师协助学生确定课题。

  在学生中开展指导老师测评。

  3、十一月

  设计研究方案,在辅导老师指导下开展综合性研究学*。

  写一份研究报告。

  进行室内种植,定期养护。

  在学生中开展指导老师测评。

  4、十二月

  植物知识智力竞赛。

  花木市场热销花木调查,(热销花木名称,热销原因,养护方法)

  在老师指导下再次确立一个研究课题。

  做好两次活动的组织工作。

  在学生中开展指导老师测评。

  5、一月

  在辅导老师指导下设计研究方案,开展综合实践性研究活动,写出研究报告。

  整理材料袋。

  做好总结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11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本学期,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深化素质教育,形成办学特色。

  (一)总目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与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和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畅想乒乓未来,感悟国球精神,使学生能作为活动的主人,积极地开展活动;能对学*具有信心,提高效率;能对自然和社会的具有好奇心;能自我规范,与队友友好相处。

  2、关注自我,关注学校,关注自然,关注社会,设计自己喜欢的校园。进行探究,积极体验,在“发现问题——团队策划——探究实践——行动反思——分享对话”的科学研究过程中提高探究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与学*兴趣,意识到食品安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养成注意饮食安全卫生的*惯。

  4、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刻苦锻炼,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增强健康意识。

  二、具体措施:

  (一)根据学校实际,科学确定活动内容。

  在确定本学期的活动内容时,我们根据我校乒乓特色,将原有的课题成果进行多角度的活动外展,首先在学生中展开广泛的讨论,让他们围绕原有的课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再由指导教师根据汇总的情况进行梳理、筛选、归类,上报科学的、可行的研究内容。根据各年级确定的研究主题进行统一的规划安排,制定活动方案。力求贴*学生的生活,体现学生的需求,体现了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特色。内容框架如下:

  我校是乒乓特色学校,乒乓活动也在校内广泛开展,因此有很好的研究资源和研究环境。况且乒乓已成为我校学生生活世界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所以,在三年级将继续开展“小小银球,知识无限”的乒乓实践活动。

  兰陵小学即将扩建,如果我们把握时机,让学生从关注校园入手,开发、设计他们喜欢的校园,将有利于学生渐渐体验到学校生活中的主人感觉,提高各方面的实际能力。所以本学期四年级将在上学期《绿色交响曲——让校园更美丽的》基础上继续延续,以《我的校园我设计,兰小的明天更美好》为主题,开展一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

  市场上那些身穿“五彩”外衣的“彩色”食品,看似诱人,却潜伏着危害人体健康的隐患。五年级根据这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设计了“‘美丽’的食品”的综合实践活动。

  本学期六年级以“球之韵”为主题,主要是结合本校乒乓球体育特色,结合校第四届乒乓节活动,开展球文化、体育精神、体育与读书等活动,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刻苦锻炼,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

  (二)进行有效的管理,优化实践指导。

  1、引导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让学生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个性。在活动中让每一名学生都有收获,体验成功的喜悦,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并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精心规划和组织学生校内外活动,争取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及参与。

  2、学校计划、年级计划层层落实。在学校综合实践教研组的带领下,各年级由年级组长为小组长,带领教师认真认真制订年级计划,带着问题积极、认真地开展小组教研活动,提高实践指导水*。

  3、保证师资力量,配备各课专职教师。以下是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师资配备表。

  4、加强研究,提高质量。我们把每个月最后一个星期一下午作为综合实践活动沙龙研讨日,教师们一起学*相关理论,提出活动中的困惑,共同解决问题,并把活动中好的做法与大家分享。

  三、进行多角度反思,提高实践水*:

  活动后师生正确的评价有利于及时总结经验得失,有利于提高今后活动的质量。本学期我们将进行多角度的反思活动,努力提高实践水*。

  (一)学生评价

  1、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

  2、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3、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

  (二)教师评价

  1、关注学生的发展,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

  2、转变学生的学*方式,发展学生的愿望及创新精神。

  3、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发展。

  (三)课程评价

  1、立足综合性

  2、突出活动性

  3、体现主体性

  4、注重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菁选(扩展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菁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11篇

  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它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的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是时候开始制定计划了。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计划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1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教会的精神,积极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有关目标,根据市教育局教研室的工作要求,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学*力度,创新学*的形式,推进学*沙龙的活动,发挥课题的导向作用,汲取兄弟学校的宝贵经验。结合本校的特色,加强学科间的整合,积极构建活动的评价体系。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力争让综合实践活动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

  二、时间安排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极具开放性,它需要打破传统的学校教学时间管理策略,因此本学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的安排上,我们采用弹性课时制,即“2+1”的模式。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将每周3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教师组织学生全员参与,及时对班级或小组的活动情况加以指导。当需要走出校门开展实地活动时,可以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与某学科打通使用,或者将几周的时间集中在一天使用。

  三、实施策略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互相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学生会由本学科生成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提炼加工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每一个教师都要在教学中培养自己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 使学科教学深入、彻底,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具有广泛性。如结合语文的阅读教学可开展阅读实践: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阅读材料、开展大量语文阅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各类读物和阅读活动的强烈兴趣,使之养成良好的阅读*惯,形成优良的阅读品质,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和阅读能力,可采用室内与室外相结合、个体与群体相结合、小组与班级相结合等多种形式提供阅读素材展开阅读。

  2、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生活,是学生学*的大舞台。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惯。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如开展赏识活动课:即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赏识活动课,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赏识自己、赏识别人、赏识自我,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进而关注个人专长、能力、树立自信心,赏识别人,让孩子发现别人长处,学会与别人合作,发展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人际沟通能力。

  3、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

  现在的学生不再是只会读书的机器了,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的焦点问题。对一些公众现象,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渴望被大人们认同,希望得到和大人们一样的成就。我们把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校园,指导他们采用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从而获得自己独创性的理解。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如通过对自然界观察、参观、饲养、调查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让学生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中获得美的体验。

  4、与传统节日相结合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泱泱大国,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是学生学*的极佳资源,为了让学生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结合传统的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由中秋节、重阳节引申开来的以敬老爱老为主题系列活动。

  5、与学校工作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并不是没有目标。而这些目标和要求往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要达到的。因此,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与学校德育、少先队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起来,互相借鉴、互相渗透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可结合**下的讲话内容、红领巾广播栏目, 开展行为*惯系列、 文明道德系列、 系列、 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四、评价体系

  1、强调课程、教学、评价的整体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不止是外在于课程、教学、学*的环节,而是与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活动融为一体的有机整体,三者是同时发生与发展的。一方面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成果作为评价他们学*情况的`依据;另一方面,注重把评价作为师生共同学*的机会,提供对课程修改有用的信息,实践与教学。档案袋的使用及每一个领域最后的反思环节无不体现出这一特征。

  2、重视评价的过程性

  在传统评价中,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答案,而对学生获得答案的过程却无任何要求。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要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参与程度、投入程度、学*方式等表现,及时评价将促进学生学力的发展,保证活动的顺利展开。

  3、倡导评价的多样性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也就决定了评价的多样性。首先是评价的多样化,对学生的评价可采用自评、伙伴评、教师评、家长等不同形式;其次是评价对象多样:可以是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可以是模型、展版、研究日记、设计说明,还可以是主题演讲、口头汇报……;再次是评价的方法和手段多样:方法上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定性描述为主;过程与结果相结合,以过程为主;主体与客体相结合,以主体为主。手段上是开展辩论会、成果展览会、表彰先进、公布评价成果等。

  4、注重评价的宽容性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不能用**的标准去要求学生。对学生学*的评价要宽容一些。从尊重学生的尊严、尊重学生的人格、热爱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发展的观点,正确地对待学生在学*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杜绝评价中经常出现的“贬损性”评价,强调评价始终在宽容、友爱、信任、尊重的气愤中进行,多肯定、多指导,使评价更具有教育、激励的功能。

  5、关注评价的反思性

  在每一次活动的进行过程中或结束后,要经常采用发放问卷、同学辩论会、师生访谈会等形式来引导学生在评价的基础上反思自己在实践活动的得失,恰当规划未来的行动。这样评价能突破原有意义上判别的概念,而真正体现了利用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思想。与此同时,教师则用撰写案例,在特定现象的基础上反思自己的指导策略,做到教学相长。

  五、机构建设

  罗村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朱**

  组员:李辉明 周夕中 刘国勇

  张卫华 戴留松

  罗村小学综合实践教研组

  蹲点领导:朱**

  组长:张卫华

  组员:陈静茹 朱洪明 鲍梅英 武留华 柴松青 吴永前

  傅光辉 夏春梅 杨春华 章 卉 吴粉珍 马旺*

  六、具体安排

  周次:1

  主要内容:

  ①参加市综合实践活动开学工作会;

  ②制定并下发综合实践活动校级工作计划;

  参与实施人:张卫华

  周次:2

  主要内容:①教研组成员例会;

  ②各班制定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

  ③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研讨会,下发主题推荐表;

  ④征集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

  参与实施人:教研组成员及部分学生代表

  周次:3

  主要内容:①各班确定活动的主题(偶发性、即兴生成活动另作安排)并着手设计;

  参与实施人:各班任科教师

  周次:4

  主要内容:①安排教师外出听课并作听课汇报;

  参与实施人:待定

  周次:5

  主要内容:①举行题为“综合实践对转变学生学*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学*沙龙活动;

  ②上交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

  参与实施人:薛金妹

  周次:6

  主要内容:①迎接市教研室的常规调研;

  参与实施人:全体任科教师

  周次:7

  主要内容:①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

  参与实施人:朱俊毅

  周次:8

  主要内容:①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

  参与实施人:三(1)班朱俊毅

  周次:9

  主要内容:①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

  参与实施人:待定

  周次:10

  主要内容:①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

  参与实施人:待定

  周次:11

  主要内容:①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

  参与实施人:陈静茹

  周次:12

  主要内容:①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

  参与实施人:五(3)班陈静茹

  周次:14

  主要内容:①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

  参与实施人:吴粉珍

  周次:15

  主要内容:①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

  主要实施人:六(4)班吴粉珍

  周次:16

  主要内容:①综合实践活动观摩周;

  主要实施人:待定

  周次:17

  主要内容:①各班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周;

  主要实施人:三至六年级各班

  周次:18

  主要内容:①课题研讨活动,围绕课题谈谈活动中的得失,并形成书面材料;

  主要实施人:课题组成员

  周次:19

  主要内容:①上交各类案例,论文及学生活动体验文章;

  主要实施人:各任科教师

  周次:20

  主要内容:①编辑校优秀案例集,论文集,学生*作集;

  主要实施人:张卫华

  周次:21

  主要内容:①学期工作总结;

  ②各类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

  主要实施人:张卫华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2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国定校行的必修课,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后的一门核心课程。它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它包含了经历——感受——探究——了解——理解——掌握——运用这一全过程,把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全面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以“学生为本,重在实践,重在体验,重在发展”为指导思想,认真开展三——六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增强孩子的探究和创新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转变孩子的学*方式和生活方式,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实践的能力。

  二、组织成员

  以下是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师资配备: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由鄂汉东校长领导,丁红芳老师分管,教研组长宣洪波老师负责制订实施计划,印丽华老师负责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日常运作,宣纪珍老师具体负责课时安排以及调、代课。三、四年级由印丽华老师具体负责,五、六年级分别由刘彩娣老师负责,其他各班任课老师与班主任组成“导师团”对学生活动的开展进行研究性和指导。

  三、研究目标

  1、力求开展的活动丰富多彩,做到短线、长线活动相结合,使每位学生能将自己学*活动的过程形成比较完整的系列素材,并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出活动的实际情况,引起同班和评价者的重视,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独立思考、主体性判断以及更好地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能通过利用各种符号与工具,表达个人的思想和观念。善与他人沟通,并能与他人分享不同的见解与资讯。

  3、帮助学生在活动中树立起自己是记录自己学*过程资料的著作者和负责人的意识,逐步养成不断反省学*活动,评价学*成果,改进学*方式的学**惯。发展学生的规划组织与实践能力。

  4、通过对教师的月考核,进一步端正教师的教学思路,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从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研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观察力,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并促使学生在生活中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

  5、评价侧重于过程,体现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学生与他人的一种*等对话精神。

  四、研究内容

  1、主题生成

  (1)依托学科课程生成综合实践活动课题

  学科的综合性学*主要体现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整体发展,课程间的整合,书本学*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以及探索与研究精神。开学初,我们利用集体备课时间,由学科组商讨,确定各学科中以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更好教学的活动内容:(英语)3A:用各种材料制作字母小卡片;4A:shopping跳蚤市场;5A:制作卡片;6A:搜集身边的英语,以交通标志为主。(数学)三数:调查周末一天的安排,摸牌和下棋游戏;四数:怎样滚得圆?了解自己,关爱自己;六数:大树有多高?(语文)三语:小小读书交流会,指导做采蜜集的方法;调查了解119、120、110等号码的功能,学会求救;寻找秋天的足迹;走进水果的世界;制作动物名片等;四语:“老师,您好”主题教育活动;“我骄傲,我是中国人”系列活动;神话、寓言故事交流会;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网络知多少调查研究。五语:研究神奇的变色龙;我读书我快乐:《水浒传》、说名道姓。六语:学剪纸、读报和剪报等。

  其他学科,如美术、科学,也可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开展相应的学科活动。活动主题、内容、方式自定。每次实践活动后,语文教师要注重学生*作的指导,记录下活动的过程及学生的感受。

  (2)依托社会生活、社区资源生成综合实践活动课题

  人们经常说“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的*惯。这是我们在这一方面确定课题的用意所在。例如:中国传统节日的研究(本学期的中秋节、重阳节等)、家乡的桥等。

  (3)依托已有的综合实践活动生成新的课题。对原来开展过的有价值的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可以进一步挖掘,生成新的课题。例如“日食知识”,以它为载体,生成新的课题,例如:了解星空、认识星座等。

  2、参考主题

  (1)传统节日研究(三年级本学期研究主题)

  低年级以掌握节日时间、有哪些风俗*惯等为目标;中高年级除了达到低年级的目标外,增加传统节日的历史由来研究、动手做节日食品等实践活动。本学期对我国传统节日中秋节、重阳节等作长线研究。

  (2)传统游戏研究(四年级本学期研究主题)

  低年级以了解过去的一些传统游戏、规则并做一些与年龄段适合的游戏为目标;中高年级增加研究传统游戏与现代游戏的不同、自己动手做游戏工具等实践活动。本学期把滚铁环、玩沙包作为重点研究、开展活动的主题。

  (3)农器具的研究(五年级本学期研究主题)

  低年级以认识常用的农器具,了解常用农器具的名称、作用为目的;中高年级增加操作、使用的实践活动(“乐乐种植园”种植实践活动)。

  (4)日食的研究(六年级本学期研究主题)

  低年级以调查、了解历史上发生的日食现象为主,辅以观看影像资料;中高年级拓展到认识宇宙、星空,丰富天文科学知识,发展科学、创新意识。

  (5)校园资源的研究

  如“走廊文化的研究”、“科学宫动、植物主题研究”等,如“走廊文化的研究”:低年级以了解走廊挂图中的科学家、文学家等名人生*事迹、著名成果为目的;中高年级则增加阅读他们的著作、学*他们的研究精神等内容。

  (6)节日的研究

  如:日食知识、了解世博会、建国六十周年等,任课教师根据社会、国家、国际发生的热点事件开展研究、实践活动,具体内容、目标可根据学生的年龄、能力等适当制定。

  任课教师也可根据自己的特点或专长,充分挖掘有意义的、可行性强的主题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然后根据活动效果同年级推荐或全校推荐。

  3、校本课程

  本学期校本课程实施内容和方式有所改变,具体情况如下:

  校本1课程内容仍然为“植物与生活”,依托原有的校本教材,一年级的`研究内容为:走*身边的植物,二年级:认识植物的组成部分,三年级:植物的分类,四年级:植物的作用,五年级:植物的种植与栽培,六年级:植物与文化。校本2课程内容则由原来的“让生活充满爱”改为走班形式的各类项目训练和学*,具体课程项目有:手工制作、篆刻、国际数棋、刻纸、口琴、编织、剪纸、古诗词赏析、经典阅读、思维训练、阅读与写作、七巧板等。

  五、研究策略

  1、进行有效的管理。

  学校计划、年级计划层层落实。在学校综合实践教研组的带领下,各年级由年级负责人为小组长,带领教师认真制订年级计划,带着问题积极、认真地开展小组教研活动,提高实践指导水*。学校定期组织检查,提出意见,从而达到优化的目的。

  2、组织有意义的校外活动。

  适当组织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校外活动,如参观博物馆、江边污水处理厂、社区调查等。但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精心规划和组织学生校外活动,争取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参与。

  3、开展好教研活动

  (1)学期教研组每月进行一次综合课研讨活动,课后进行研讨和评议。同时坚持每月一次的例会活动,及时分析总结工作中的得失,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查漏补缺,不断完善提高。本学期每班至少需上交学生研究性项目作业、教学活动设计方案各两份,教学反思一份。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新老师要在课前向同年级组教师学*。这一学期,本教研组的每位老师都要上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同年级组老师观摩、评议,共同探讨,共同提高。

  (3)认真进行总结和评价。在活动过程中注重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每班在学期末提供至少一份项目作业参与评选,优秀的项目作业将对指导老师进行奖励。通过展板,力求实事求是地把每一个活动情况及经验及时、准确地记载下来。在此基础上,组织全校老师、学生参观,交流。另外,每个教师结合教学实践和自身的研究,写好研究性的文章,积极向有关杂志和报纸投稿。

  (4)加强研究,优化教学。我们把每个月最后一个星期五下午作为综合实践活动沙龙研讨日,教师们一起学*相关理论,提出活动中的困惑,共同解决问题,并把活动中好的做法与大家分享。

  4、完善学生、教师评价制度。

  活动后师生正确的评价有利于及时总结经验得失,有利于提高今后活动的质量。本学期我们将进行多角度的反思活动,努力提高实践水*。

  对学生的评价通过三个方面来进行,首先是学生互评;其次是家长评价;最后是教师评价。这样,不但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而且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

  对教师的评价,除了延续上学期使用的月考核制度外,还将随机进行学生调查问卷,从而促进任课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始终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另外,本学期将更加注重活动成果评价,学期末学校将通过调查问卷抽查的方式进行全面评价。

  六、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定校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并组织学*。

  2、各年级、各班制定实践活动简要计划。

  3、理论学*内容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策略》等。

  4、教研活动:分组研讨本月综合课程的上课内容。

  5、开展庆祝建国六十周年的相关实践活动。

  6、上交综合实践活动资料(月末)。

  十月份:

  1、各班按计划开展活动,学校组织检查。

  2、教研活动:吴海燕老师上一节综合研讨课。

  3、教研组例会:对综合实践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共同探讨,共同研究,以便提高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4、相关年级开展日食的研究、科学宫动植物主题研究。

  5、上交综合实践活动资料。

  十一月份:

  1、各班按计划开展活动,注意收集和整理过程性资料,组织检查。

  2、教研活动:印丽华老师上一节校本研讨课。

  3、有关年级开展传统节日的研究活动。

  4、教研组例会:半学期小结,下半学期综合活动内容设计,上交过程性资料。

  十二月份:

  1、教研组例会:研究如何认真办好活动成果的展板。

  2、学生总结汇报交流活动,以及学生活动成果的展示。

  3、教研活动:倪华玉老师上一节校本研讨课。

  4、有关年级开展制作传统游戏工具(如铁环、沙包等),玩传统游戏的实践活动。

  4、各班上交案例、论文、活动总结(反思)及学生活动过程的资料。

  一月份:

  1、总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撰写专题总结,整理好研究的成果材料。

  2、期末抽测调查,考核评比。

  3、资料汇总归档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3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本学期,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深化素质教育,形成办学特色。

  (一)总目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与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和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畅想乒乓未来,感悟国球精神,使学生能作为活动的主人,积极地开展活动;能对学*具有信心,提高效率;能对自然和社会的具有好奇心;能自我规范,与队友友好相处。

  2、关注自我,关注学校,关注自然,关注社会,设计自己喜欢的校园。进行探究,积极体验,在“发现问题——团队策划——探究实践——行动反思——分享对话”的科学研究过程中提高探究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与学*兴趣,意识到食品安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养成注意饮食安全卫生的*惯。

  4、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刻苦锻炼,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增强健康意识。

  二、具体措施:

  (一)根据学校实际,科学确定活动内容。

  在确定本学期的活动内容时,我们根据我校乒乓特色,将原有的`课题成果进行多角度的活动外展,首先在学生中展开广泛的讨论,让他们围绕原有的课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再由指导教师根据汇总的情况进行梳理、筛选、归类,上报科学的、可行的研究内容。根据各年级确定的研究主题进行统一的规划安排,制定活动方案。力求贴*学生的生活,体现学生的需求,体现了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特色。内容框架如下:

  我校是乒乓特色学校,乒乓活动也在校内广泛开展,因此有很好的研究资源和研究环境。况且乒乓已成为我校学生生活世界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所以,在三年级将继续开展“小小银球,知识无限”的乒乓实践活动。

  兰陵小学即将扩建,如果我们把握时机,让学生从关注校园入手,开发、设计他们喜欢的校园,将有利于学生渐渐体验到学校生活中的主人感觉,提高各方面的实际能力。所以本学期四年级将在上学期《绿色交响曲——让校园更美丽的》基础上继续延续,以《我的校园我设计,兰小的明天更美好》为主题,开展一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

  市场上那些身穿“五彩”外衣的“彩色”食品,看似诱人,却潜伏着危害人体健康的隐患。五年级根据这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设计了“‘美丽’的食品”的综合实践活动。

  本学期六年级以“球之韵”为主题,主要是结合本校乒乓球体育特色,结合校第四届乒乓节活动,开展球文化、体育精神、体育与读书等活动,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刻苦锻炼,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

  (二)进行有效的管理,优化实践指导。

  1、引导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让学生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个性。在活动中让每一名学生都有收获,体验成功的喜悦,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并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精心规划和组织学生校内外活动,争取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及参与。

  2、学校计划、年级计划层层落实。在学校综合实践教研组的带领下,各年级由年级组长为小组长,带领教师认真认真制订年级计划,带着问题积极、认真地开展小组教研活动,提高实践指导水*。

  3、保证师资力量,配备各课专职教师。以下是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师资配备表。

  4、加强研究,提高质量。我们把每个月最后一个星期一下午作为综合实践活动沙龙研讨日,教师们一起学*相关理论,提出活动中的困惑,共同解决问题,并把活动中好的做法与大家分享。

  三、进行多角度反思,提高实践水*:

  活动后师生正确的评价有利于及时总结经验得失,有利于提高今后活动的质量。本学期我们将进行多角度的反思活动,努力提高实践水*。

  (一)学生评价

  1、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

  2、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3、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

  (二)教师评价

  1、关注学生的发展,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

  2、转变学生的学*方式,发展学生的愿望及创新精神。

  3、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发展。

  (三)课程评价

  1、立足综合性

  2、突出活动性

  3、体现主体性

  4、注重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4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和贯彻国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以本地区的自然、历史、人文为研究背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实验为基础,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科有效整合和教师文化沟通,帮助学生学*、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更新教师与学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形成区域办学特色而不懈努力。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区域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学科整合,学生实践,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亲*周围的自然环境,结合学科课程的学*,有效进行学科知识的整合与沟通,教育和引导学生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走进自然、主动实践,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和合理开发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见识和行为辨析能力,初步养成服务社会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积极的、科学的人生观。

  4、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按照《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的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3-6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每周*均3课时。依据《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指导》的精神,结合我校教学的实际,综合实践活动全校自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固定1课时,根据需要每周可加2课时的“1+2”课时设置。

  四、具体工作及措施

  (一)师资建设

  由于我校师资力量薄弱,由班主任老师兼任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

  1、加强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关键,学校要十分重视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教师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促进教师教育观念转变同时,要鼓励、支持教师去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规律,提高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

  2、注意开发利用多种教育资源

  学校要因地制宜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落实课程计划的要求。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

  学校还要注意发展校外指导教师队伍,构建起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人才资源库。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过程中要用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

  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

  1、评价理念

  a、整体观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整体观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统整,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穿到活动进行中去。

  b、多元化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肯定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

  c、过程性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要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对学生进行评定的作业应该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仅仅是针对他们得出的结论。

  2、评价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式多种多样。在具体操作中,“档案袋评定”和“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被认为是非常有效的评价方法。教师在运用这些方法时要注意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5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中的必修课程,根据综合实践课程的性质以及学校,老师的资源情况,对综合实践课进行研究,籍此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目标

  (一) 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增强学生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学*科学研究方法,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处理能力,交流处理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 具体目标:

  八年级

  激发学生对学*知识的兴趣,掌握一定的电工的知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

  三、课时安排

  十六课时 (上13课时,机动2课时,评价1课时)

  课程内容具体安排

  第一周 对上学期的综合课的.反思,

  第二周 调查统计校园内花草树木的种类、名称、*性、产地等

  第三周 对上节课的调查结果进行交流

  第四周 画出学校的*面图

  第五周 电子、电工 认识常见的电源

  第六周 安全用电常识

  第七周 家庭电路与插座

  第八周 白炽灯的安装

  第九周 两地控制一盏灯

  第十周 日光灯的安装

  十一周 电风扇的维修与检修

  十二周 科技制作 橡筋动力车

  十三周 简易收音机

  十四周 气垫船

  十五周 风力万花筒

  十六周 考核,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6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计划规定的中小学必修的一门新课程。它的实施不是既定课程计划和教学方案的落实,而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开发、设计、实施、评价的整体过程,从而是一个探究、发现、创新的过程。经过*十年的探索,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得到了一致认可,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学校和教师,也开发出大量的经典案例。然而,部分学校领导、教师、学生乃至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存在差异,师资配备明显不足,兼职教师居多,造成该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不均衡。因此,研究并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模式及其特征,对于该课程的常态化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实践操作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在于“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开放式的综合应用实践活动中,通过切身的身心体验,从而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多方面能力的协调发展”。正如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说:“个体要获得真知,就必须在活动中主动体验、尝试、改造,必须去做”,其主要精神就是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

  什么是体验?从教育的角度看,体验是一种亲历亲为的活动,是一种积极参与活动的学*方式,是一种从整体上把握客观事物与自身意义关联的活动过程。它常常从整体的角度去理解对象的意义与价值,及其与自身的关系。通常而言,体验的意义是内隐的。因而可以说,体验是自主的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中,为了获取客观事物与自身意义关联与价值关涉而历经接受、批判、反思和建构这一过程的主观内省活动。一般来说,体验具有建立在客观基础之上的主观性特征。

  一、“实践体验”模式以及师生活动流程图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在的基本理念(学生的主体性,课程的实践性、活动性,知识的整合性,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多样性),在大量课例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实践体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模式,并拟定了该模式的基本操作结构及师生活动流程图,图示如下:

  二、“实践体验”模式基本操作结构及师生活动流程说明

  “实践体验”模式的基本操作结构包括五个阶段:确定主题阶段、设计准备阶段、自主活动阶段、交流评价阶段、拓展延伸阶段。

  在这五个阶段中,学生活动的流程是:提出问题、筛选问题——制定计划、提出假设——具体行动、过程展开——展示成果、形成结论——应用实践、生成问题。教师的指导活动有:营造情境、引发问题——提供背景、指导计划——提出建议、参与活动——提炼方法、测查评价——创造条件、拓展提升。

  第一个阶段是确定主题。其中,学生选择和提出活动的主题或课题的过程,就是学生体验活动的过程,对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提高从实际中分析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发展价值。在确定主题阶段,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地选择、提出和确定活动的主题或课题。教师要善于营造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提出相关问题,并对学生提出的活动主题给予充分的肯定,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加以完善。

  第二个阶段是设计准备。教师首先要采取多种形式,提供与活动主题相关的背景资料,使学生明确活动的任务。一般可以讲故事、开设讲座、组织参观访问等,目的在于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提供研究活动的范围,诱发学生探究活动的动机。与此同时,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学*从多个角度去发现问题和分析思考问题,制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形成最基本的目标和思路,邀请校内外指导教师提供帮助并共同参与研究活动。

  制定活动方案的过程,也是发展学生的规划和组织能力的过程。因而,在准备阶段,教师应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制定活动方案或研究方案。只有学生自主制定活动方案,他们才能更加明确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一般包括:

  ①活动的主题或课题;

  ②活动的内容;

  ③活动的具体目的和任务;

  ④活动的对象、情境、时间和空间;

  ⑤活动的具体过程;

  ⑥任务和分工;

  ⑦保证条件。

  在学生制定活动方案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加以指导,引导学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

  第三个阶段是自主活动,也叫做实践体验、解决问题阶段。在确定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以后,学生要进入具体的实践活动,也就是解决问题过程,通过实践体验,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掌握一定的方法。

  本阶段中,学生实践、体验的内容包括:在开放情境中主动搜集和处理文献资料或研究素材,小组合作与各种形式的人际交往、沟通,以科学态度解决实际问题,从一定角度认识环境、了解社会、发现自我。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碰到各种困难,小学生兴趣激发快、变化也快的特点容易使他们的探究活动不能持久,需要得到教师的及时关心、指导和督促。

  第四个阶段是交流评价。学生要有始有终地完成活动项目任务,争取达到预期的目标。但是,经过努力仍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也是正常的,并不意味着学*的失败。

  在这一阶段,学生要将自己或小组经过实践、体验所取得的收获进行整理、加工,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成果的表达方式要多样化,除了按一定要求撰写实验报告、

  调查报告以外,还可以通过开辩论会、研讨会、搞展览、编刊物、制作网页等方式加以表达。将研究成果整理以后还必须以口头报告的方式表达。

  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分享成果,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在交流、研讨中,学生要学会理解和宽容、赞美与分享,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的思考,也要敢于和善于申辩。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是贯穿于学生活动全过程的多元评价,不仅仅只局限在交流评价阶段,评价的内容与形式,应充分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取向,促进综合实践活动目标的达成。

  第五个阶段是拓展延伸。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提供场所,让学生能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中,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应用中,学生的认识得到拓展和提升,同时又有可能生成更多新的问题,有待于我们开展新的研究活动。

  当然,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成性问题,不仅仅体现在活动的拓展延伸阶段,他应该体现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每一个活动环节之中,在活动的任何一个阶段,学生都有可能在研究既定主题的同时,生成一些新的问题来开展研究,甚至有的同学还会放弃原有的研究主体,去研究活动过程中生成的新的问题,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遇到这种情况,教师不要批评学生,要保护学生的这种善于思考、敢于尝试的积极性,并且指导学生重新调整自己的研究活动方案,引导他们按照新的方案开展自己的活动。

  三、“实践体验”模式的实施建议

  1.此模式适用于小学3~6年级不同形式和内容的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主题活动、课题研究、作品制作、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

  2.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实践活动过程,关注学生实践活动的亲身体验,既要体验成功的喜悦,也要反思失败的教训。

  3.此模式中表述了一个完整活动过程的五个阶段,实际操作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以及具体的活动形式和内容灵活处理,活动时间可以是短期、中期和长期;活动空间可以是室内、室外或室内外结合;活动过程可以是完整的五个阶段,也可以选择性地引导学生重点经历某些阶段。

  4.教师要深刻理解师生活动流程图,正确处理师生关系,把握好组织与引导的时机和尺度,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活动氛围,确保活动得以深度开展。

  5.要强调主体,关注生成。既要关注学生亲历活动过程后的收获与体验,还要重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生成的新问题。因此,活动流程和教学结构不能机械照办,学生活动流程可能因生成新的问题而发生改变,教学结构也就有可能因此而进行调整,可以是顺序的调整,也可以循环反复,还可以从活动的某一个阶段回到上一个阶段或前几个阶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7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和贯彻国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以本地区的自然、历史、人文为研究背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实验为基础,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科有效整合和教师文化沟通,帮助学生学*、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更新教师与学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形成区域办学特色而不懈努力。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区域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学科整合,学生实践,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一、亲*周围的自然环境,结合学科课程的学*,有效进行学科知识的整合与沟通,教育和引导学生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走进自然、主动实践,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和合理开发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二、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见识和行为辨析能力,初步养成服务社会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三、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积极的、科学的`人生观。

  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按照《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的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3—6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每周*均3课时。依据《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指导》的精神,结合我校教学的实际,综合实践活动全校自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固定1课时,根据需要每周可加2课时的“1+2”课时设置。

  四、具体工作及措施

  (一)师资建设

  由于我校师资力量薄弱,由班主任老师兼任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

  一、加强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关键,学校要十分重视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教师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促进教师教育观念转变同时,要鼓励、支持教师去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规律,提高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

  二、注意开发利用多种教育资源

  学校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落实课程计划的要求。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学校还要注意发展校外指导教师队伍,构建起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人才资源库。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过程中要用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

  一、评价理念

  a、整体观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整体观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统整,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穿到活动进行中去。

  b、多元化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肯定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

  c、过程性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要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对学生进行评定的作业应该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仅仅是针对他们得出的结论。

  二、评价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式多种多样。在具体操作中,“档案袋评定”和“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被认为是非常有效的评价方法。教师在运用这些方法时要注意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总之,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档案,以便使学生深入的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及进步的喜悦

  五、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中心的综合实践领导小组,在教导处、教研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该活动具体由实践活动指导老师负责日常工作,各任课老师协同配合,确保活动正常有序地进行。

  六、活动安排

  1、9月:制订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组织教师学*《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和与综合实践活动相关的一些案例,激发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热情,召开家长会取得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支持。

  2、10月:指导学生确立研究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3、11月:进行阶段性成果展示。

  4、12月:四、五、六年级各推出一节研究课,大家谈体会。

  5、关于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研讨会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8

  一、实验研究目标

  在三年级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学期围绕“美化校园”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校园绿化。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实验研究内容

  (一)课程特征

  1、通过“校园绿化”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情意,能力和认知诸方面得到全面的和谐发展。

  在校内外分别设绿化实践基地,鼓励学生搞各类调查活动,做到校内外紧密结合,强调语文,数学,自然,美术,劳动等学间的渗透与整合。

  运用调查,研究,观察,积累等各种方法与形式,重视知识,经验,技能的综合运用。

  2、让学生在研究性学*,调查报告,实际栽种,规划设计等实践活动中获得亲身感受和直接经验,并养成实践意识,形成综合实践能力;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让学生进行有计划,有成效的实践活动。

  3、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内容

  本学期“校园绿化”综合实践活动分为三个方面来开展:

  1、专题研究:本学期开展两次专题研究活动,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实践在老师帮助下确定自己感兴趣的有关校园绿化的研究专题。上网或到图书馆查找资料进行文献研究,到花圃内进行实地的调查和行动研究,小组合作。

  2、操作实践:

  春天来临了,调查适合野外栽种的花木,买花种在校内,外,花圃里栽种,定期养护。

  2、学生小组合作,并在美术老师指导下为绿地进行花圃设计,选出一两套较好的花圃设计图,按图纸进行实地花圃种植。

  3、植树节前后,组织一次植树活动。

  4、在各合作小组之间或班级之间进行盆花栽种比赛。

  5、进行市场热销花木调查,调查热销花木名称,热销原因,养护方法,写出调查报告。

  (三)课程实施

  1、课时:

  每周二课时,安排在周四下午第一、二节。

  2、课型:

  ⑴方案设计型——学生在学*了简单园艺知识及美术图案知识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花圃设计,校园绿化总体规划设计等,要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自主设计和民主交流。

  ⑵知识普及型——鼓励学生上网,到图书馆吸取有关知识,教师也可把自己的经验介绍给学生,要注重学生对普及知识意义的自主建构和运用。

  ⑶实践活动型——组织参观访问,实际练*栽种花草,进行花圃养护等活动。要关注学生对实践活动过程的经历,体验,感悟和探究。

  ⑷专题研讨型——进行校内绿化情况的专题研讨,要引导并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在独立或合作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充分而民主的讨论。

  ⑸成果交流型——既要有物化成果的交流,更要有成功过程经验和失败过程教训的交流。对学生的发展来讲,成功过程的经验和失败过程的教训,是综合实践活动以后,学生取得的比物化成果更重要的“成果”。

  ⑹论文答辩型——要提倡让学生组成“专家组”,对学生撰写的专题研究论文提问和答辩,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惯,思辩能力和自信心理是让学生经历“答辩”过程的最终目的。

  3、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心研究小组,校长为实验研究组负责人。

  三年级班主任及综合实践课老师、自然、劳动、音乐,美术、科技、体育组成课题小组成员。

  (四)课程评价:

  该课程评价由学生,教师和课程本身的评价三部分组成。

  重点在评价学生在发展层次和发展水*上。评价标准应是“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校园绿化”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即以学生已有的发展基础为评价标准,并突出学*过程的意识、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综合能力、思维、方法。

  评价方式多种多样,评价方式运用的先决条件是观察,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的基础。在具体操作中,可运用“档案袋评定”与“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教师运用这些方法时要注意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以便学生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以及进步的喜悦,档案袋收集资料如下:

  (1)学生成果:标本,校园绿化规划设计图,调查报告,专题研究等。

  (2)获奖证书:

  (3)各种评价:应以学生的自评为主,应允许学生对不满意的他评进行重新学*直至获得满意的他评为止。对教师的评价应由学校行政和学生评价两部分组成。

  三、实验研究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安排

  1、九月

  综合实践活动老师组织学生到花卉种植基地参观。

  老师上一节花圃设计指导课。

  做好组织工作。

  2、十月

  学生画花圃设计图。

  学生种植盆花。

  确定一个研究课题。

  优秀花圃设计图评比。

  开展一次花卉种植比赛。

  各指导老师协助学生确定课题。

  在学生中开展指导老师测评。

  3、十一月

  设计研究方案,在辅导老师指导下开展综合性研究学*。

  写一份研究报告。

  进行室内种植,定期养护。

  在学生中开展指导老师测评。

  4、十二月

  植物知识智力竞赛。

  花木市场热销花木调查,(热销花木名称,热销原因,养护方法)

  在老师指导下再次确立一个研究课题。

  做好两次活动的组织工作。

  在学生中开展指导老师测评。

  5、一月

  在辅导老师指导下设计研究方案,开展综合实践性研究活动,写出研究报告。

  整理材料袋。

  做好总结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9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教会的精神,积极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有关目标,根据市教育局教研室的工作要求,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学*力度,创新学*的形式,推进学*沙龙的活动,发挥课题的导向作用,汲取兄弟学校的宝贵经验。结合本校的特色,加强学科间的整合,积极构建活动的评价体系。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力争让综合实践活动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

  二、时间安排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极具开放性,它需要打破传统的学校教学时间管理策略,因此本学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的安排上,我们采用弹性课时制,即“2+1”的模式。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将每周3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教师组织学生全员参与,及时对班级或小组的活动情况加以指导。当需要走出校门开展实地活动时,可以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与某学科打通使用,或者将几周的时间集中在一天使用。

  三、实施策略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互相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学生会由本学科生成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提炼加工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每一个教师都要在教学中培养自己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 使学科教学深入、彻底,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具有广泛性。如结合语文的阅读教学可开展阅读实践: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阅读材料、开展大量语文阅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各类读物和阅读活动的强烈兴趣,使之养成良好的阅读*惯,形成优良的阅读品质,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和阅读能力,可采用室内与室外相结合、个体与群体相结合、小组与班级相结合等多种形式提供阅读素材展开阅读。

  2、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生活,是学生学*的大舞台。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惯。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如开展赏识活动课:即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赏识活动课,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赏识自己、赏识别人、赏识自我,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进而关注个人专长、能力、树立自信心,赏识别人,让孩子发现别人长处,学会与别人合作,发展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人际沟通能力。

  3、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

  现在的学生不再是只会读书的机器了,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的焦点问题。对一些公众现象,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渴望被大人们认同,希望得到和大人们一样的成就。我们把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校园,指导他们采用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从而获得自己独创性的理解。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如通过对自然界观察、参观、饲养、调查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让学生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中获得美的体验。

  4、与传统节日相结合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泱泱大国,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是学生学*的极佳资源,为了让学生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结合传统的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由中秋节、重阳节引申开来的以敬老爱老为主题系列活动。

  5、与学校工作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并不是没有目标。而这些目标和要求往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要达到的。因此,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与学校德育、少先队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起来,互相借鉴、互相渗透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可结合**下的讲话内容、红领巾广播栏目, 开展行为*惯系列、 文明道德系列、 时事热点系列、 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四、评价体系

  1、强调课程、教学、评价的整体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不止是外在于课程、教学、学*的环节,而是与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活动融为一体的有机整体,三者是同时发生与发展的。一方面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成果作为评价他们学*情况的依据;另一方面,注重把评价作为师生共同学*的机会,提供对课程修改有用的信息,实践与教学。档案袋的使用及每一个领域最后的反思环节无不体现出这一特征。

  2、重视评价的过程性

  在传统评价中,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答案,而对学生获得答案的过程却无任何要求。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要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参与程度、投入程度、学*方式等表现,及时评价将促进学生学力的发展,保证活动的顺利展开。

  3、倡导评价的多样性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也就决定了评价的多样性。首先是评价的多样化,对学生的评价可采用自评、伙伴评、教师评、家长等不同形式;其次是评价对象多样:可以是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可以是模型、展版、研究日记、设计说明,还可以是主题演讲、口头汇报……;再次是评价的方法和手段多样:方法上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定性描述为主;过程与结果相结合,以过程为主;主体与客体相结合,以主体为主。手段上是开展辩论会、成果展览会、表彰先进、公布评价成果等。

  4、注重评价的宽容性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不能用**的标准去要求学生。对学生学*的评价要宽容一些。从尊重学生的尊严、尊重学生的人格、热爱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发展的观点,正确地对待学生在学*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杜绝评价中经常出现的“贬损性”评价,强调评价始终在宽容、友爱、信任、尊重的气愤中进行,多肯定、多指导,使评价更具有教育、激励的功能。

  5、关注评价的反思性

  在每一次活动的进行过程中或结束后,要经常采用发放问卷、同学辩论会、师生访谈会等形式来引导学生在评价的基础上反思自己在实践活动的得失,恰当规划未来的行动。这样评价能突破原有意义上判别的概念,而真正体现了利用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思想。与此同时,教师则用撰写案例,在特定现象的基础上反思自己的指导策略,做到教学相长。

  五、机构建设

  罗村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

  组员:李辉明 周夕中 刘国勇

  戴留松

  罗村小学综合实践教研组

  蹲点领导:

  组长:

  组员:

  六、具体安排

  周次

  主要内容

  参与实施人

  1

  ①参加市综合实践活动开学工作会;

  ②制定并下发综合实践活动校级工作计划;

  2

  ①教研组成员例会;

  ②各班制定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

  ③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研讨会,下发主题推荐表;

  ④征集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

  教研组成员及部分学生代表

  3

  ①各班确定活动的主题(偶发性、即兴生成活动另作安排)并着手设计;

  各班任科教师

  4

  ①安排教师外出听课并作听课汇报;

  待定

  5

  ①举行题为“综合实践对转变学生学*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学*沙龙活动;

  ②上交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

  6

  ①迎接市教研室的常规调研;

  全体任科教师

  7

  ①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

  8

  ①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

  三(1)班

  9

  ①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

  待定

  10

  ①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

  待定

  11

  ①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

  12

  ①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

  五(3)班

  14

  ①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

  15

  ①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

  六(4)班

  16

  ①综合实践活动观摩周;

  待定

  17

  ①各班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周;

  三至六年级各班

  18

  ①课题研讨活动,围绕课题谈谈活动中的得失,并形成书面材料;

  课题组成员

  19

  ①上交各类案例,论文及学生活动体验文章;

  各任科教师

  20

  ①编辑校优秀案例集,论文集,学生*作集;

  21

  ①学期工作总结;

  ②各类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10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背景及理论依据

  (一)实施的背景: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它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小学3—6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新课程实施以来,课程的价值取向已由以知识为中心转移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上,提出了课程内容选择与自然、生活、社会实践相联系,使自然、生活、社会成为课程资源,这意味着课程已不再是一份教材,自然即课程,生活即课程,社会即课程。我们在对部分学校的调查中发现:在偌大的校园里,虽然进行了全面的多种类植被绿化和一些校园景点的布置,但缺少能让学生自主探究、观察体验、动手实践的资源中心和活动基地。在新课程实施的大背景下,建立校园实践基地,开展实践体验活动,既是促进国家课程计划的全面落实,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也是开展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基于此,学校根据周边经济、文化等社区资源,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化、全面化、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决定建设一个有效的转变学生的学*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校园种植实践活动基地,研发《综合实践基地活动手册》,以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二)实施的理论依据:

  1、教育家米尔曾经说:“所有现存的好东西都是创造的果实。”华中师大教授杨再隋说:“要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生活,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境还原为生活情境,把教学活动还原为儿童的生命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国家课程,是学校必须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地方管理、学校开发的三级管理课程。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其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具有开放性;随着每一个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也随着过程取向变化而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学生会在这个进程中,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

  2、当今教育改革的新趋势——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实践活动反映了学生个性发展的内在需要,体现了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具体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长,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学*方式,他们的发展不仅仅是通过书本知识的学*而获得的。综合实践活动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空间。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克服书本知识和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在实践中发展。当今社会迅猛发展,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如环境问题、道德问题、国际理解问题、信息科技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具有跨学科的性质,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参与、探究、理解这些新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机会。结合学校实际和周边环境的优势,开发校园实践基地,可以为新课程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工作抓手,通过此抓手达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乃至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目标。

  3、现在世界各地都在重视劳动技术教育,尤其是联邦德国。他们有句名言,“我们的学生考试考不过你们,我们的学生做的产品专门卖给你们。”可见德国人十分重视学生的劳动技术并非常有成就。他们的学生的劳动技术在学校就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学生的劳动素养非常高。我们的学校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适应高考方面做的很多,恰恰忘记了“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千年古训。导致小学生不会做家务,不会自我服务,在考上大学就是成功的背景下,“劳动最光荣”已经是口号、摆设。今天的教育已不能仅满足于课堂,应该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把广阔的生活空间作为师生共同生长的.天地。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一项全新的课程已开始显露其勃勃生机,那就是新课程改革中所设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4、心理学、教育学理论。有研究表明:人的生活*惯和技能,3岁前形成50%;6岁时形成30%;其余20%是20岁前形成的。儿童和少年精力旺盛,接受新鲜事物快,可塑性强。如果他们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实践教育,则对于他们以后的学*与生活能力将有深远的影响。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目标与内容

  (一)课程实施的总目标

  整体规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序列,形成学校、家庭与社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教育实施体系。通过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开发和研究,进一步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构,丰富新课程资源。“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开辟、各学科研究性学*的渗透延伸、信息技术的学*利用、社区服务的开展,有效地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和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技能,培养学生亲*土地、热爱大自然、关爱社会的思想感情,切实加强和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工作。

  (二)课程实施的具体目标和内容

  1、综合实践活动(校内基地)课程研究的实施目标和内容

  (1)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开发,引导学生了解关于种植方面的知识,认识并学会使用各种劳动工具进行简单的劳动实践,体验劳动的快乐。

  (2)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开发,丰富植物类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实践体验中加深对自然的认识。同时通过花卉类植物的种植活动,绿化和美化校园,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11

  一、指导思想

  在区教研室的指导下,以《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为依据,结合建国六十周年庆祝活动、创建省绿色学校、创建市健康促进学校等多项实践活动,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在脚踏实地、加强常规管理的基础上,锐意进取,力求以校本化、生本化的内容开发来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

  二、工作思路与目标

  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已经进入了一个高原期,对课程的深入研究一时难以出现明显的效果。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不断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开发,坚持推广四种课型等已有研究成果,加强微型活动的探索,全面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效益。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在这方面进行有效的探索,不断努力实现以下具体的任务:

  1、积极探索常态化的微型活动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实际效果,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结合建国六十周年活动,各年级可以自行开发相关的调查、访问等实践性活动,认真开展研究型学*的活动,侧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研究精神。

  3、结合绿色学校、健康促进学校的`创建,各年级课开发适合学生实际的微型活动,做到一课一研究,一课一收获,努力培养学生的研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4、加强活动过程资料的积累,积极研讨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校本化开发过程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创新与积累的关系,提高活动效果。

  三、工作措施

  1、突出研究性学*,着力开发研究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着眼于学生探究能力和实践意识的培养,要帮助学生从其生活世界中有机生成他们自己感兴趣的具体活动内容;要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并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富有创意地生活。

  过去我们在开展研究性学*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也曾经探索过短*快式的微型活动研究,在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的研究方面先走了一步。本学期,我们仍然要突出研究性学*的地位,各年级要着力开发研究主题。对于过去成功的课题,可以继续深入研究,学生特别感兴趣的问题也可以成为新的研究主题。在实践中我们要明确,活动的实施关键是要关注学生的需要,注重活动的效果,做到活动过程不千篇一律。在开发内容的时候,要注意坚持着眼生活、立足兴趣、依托学校资源、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原则。

  2、重视劳动实践,开展劳动技术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过去我们有的老师开发的剪纸等活动等也得到了学生的欢迎,培养了他们的制作能力。本学期我们可以继续依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劳动与技术》教材,利用现成的制作材料开展活动,进行专项的劳动技能训练。

  3、加强制度建设,稳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本学期我们将通过听评课活动,使综合实践的课堂教学做到科学、务实、创新,既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又使学生能在课堂上学有所得,真正地走向生活,走向实践,走向创新。

  继续认真积累好过程性资料,具体包括:

  (1)每月活动掠影:每个月我们都要求把本学的综合实践活动照片、记录等以照片的方式上传到学校网站的综合实践活动专栏,一方面宣传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另一方面也方便大家全面了解活动开展情况,有利于反思总结。

  (2)1学期1个案例:每个学期,老师们要根据活动情况及时撰写活动案例,记录活动中的收获、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今后的改进措施等,对这一阶段的活动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

  四、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订计划(学校计划、年级计划)

  2、综合实践活动听课活动

  十月份:

  1、9月份资料上传。

  十一月份:

  1、10月资料上传;

  2、任课教师完成1篇案例或者论文,准备四优工程作品评比。

  十二月份:

  1、11月资料上传。

  一月份:

  1、12月资料上传

  2、各年级过程性资料上交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菁选(扩展3)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菁选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成绩已属于过去,新一轮的工作即将来临,该为接下来的学*制定一个计划了。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制定计划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1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和贯彻国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以本地区的自然、历史、人文为研究背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实验为基础,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科有效整合和教师文化沟通,帮助学生学*、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更新教师与学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形成区域办学特色而不懈努力。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区域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学科整合,学生实践,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一、亲*周围的自然环境,结合学科课程的学*,有效进行学科知识的整合与沟通,教育和引导学生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走进自然、主动实践,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和合理开发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二、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见识和行为辨析能力,初步养成服务社会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三、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积极的、科学的人生观。

  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按照《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的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3—6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每周*均3课时。依据《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指导》的精神,结合我校教学的实际,综合实践活动全校自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固定1课时,根据需要每周可加2课时的“1+2”课时设置。

  四、具体工作及措施

  (一)师资建设

  由于我校师资力量薄弱,由班主任老师兼任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

  一、加强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关键,学校要十分重视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教师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促进教师教育观念转变同时,要鼓励、支持教师去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规律,提高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

  二、注意开发利用多种教育资源

  学校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落实课程计划的要求。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学校还要注意发展校外指导教师队伍,构建起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人才资源库。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过程中要用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

  一、评价理念

  a、整体观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整体观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统整,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穿到活动进行中去。

  b、多元化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肯定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

  c、过程性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要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对学生进行评定的'作业应该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仅仅是针对他们得出的结论。

  二、评价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式多种多样。在具体操作中,“档案袋评定”和“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被认为是非常有效的评价方法。教师在运用这些方法时要注意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总之,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档案,以便使学生深入的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及进步的喜悦

  五、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中心的综合实践领导小组,在教导处、教研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该活动具体由实践活动指导老师负责日常工作,各任课老师协同配合,确保活动正常有序地进行。

  六、活动安排

  1、9月:制订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组织教师学*《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和与综合实践活动相关的一些案例,激发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热情,召开家长会取得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支持。

  2、10月:指导学生确立研究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3、11月:进行阶段性成果展示。

  4、12月:四、五、六年级各推出一节研究课,大家谈体会。

  5、关于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研讨会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2

  一、实验研究目标

  在三年级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学期围绕“美化校园”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校园绿化。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实验研究内容

  (一)课程特征

  1、通过“校园绿化”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情意,能力和认知诸方面得到全面的和谐发展。

  在校内外分别设绿化实践基地,鼓励学生搞各类调查活动,做到校内外紧密结合,强调语文,数学,自然,美术,劳动等学间的渗透与整合。

  运用调查,研究,观察,积累等各种方法与形式,重视知识,经验,技能的综合运用。

  2、让学生在研究性学*,调查报告,实际栽种,规划设计等实践活动中获得亲身感受和直接经验,并养成实践意识,形成综合实践能力;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让学生进行有计划,有成效的实践活动。

  3、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内容

  本学期“校园绿化”综合实践活动分为三个方面来开展:

  1、专题研究:本学期开展两次专题研究活动,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实践在老师帮助下确定自己感兴趣的有关校园绿化的研究专题。上网或到图书馆查找资料进行文献研究,到花圃内进行实地的调查和行动研究,小组合作。

  2、操作实践:

  春天来临了,调查适合野外栽种的花木,买花种在校内,外,花圃里栽种,定期养护。

  2、学生小组合作,并在美术老师指导下为绿地进行花圃设计,选出一两套较好的花圃设计图,按图纸进行实地花圃种植。

  3、植树节前后,组织一次植树活动。

  4、在各合作小组之间或班级之间进行盆花栽种比赛。

  5、进行市场热销花木调查,调查热销花木名称,热销原因,养护方法,写出调查报告。

  (三)课程实施

  1、课时:

  每周二课时,安排在周四下午第一、二节。

  2、课型:

  ⑴方案设计型——学生在学*了简单园艺知识及美术图案知识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花圃设计,校园绿化总体规划设计等,要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自主设计和民主交流。

  ⑵知识普及型——鼓励学生上网,到图书馆吸取有关知识,教师也可把自己的经验介绍给学生,要注重学生对普及知识意义的自主建构和运用。

  ⑶实践活动型——组织参观访问,实际练*栽种花草,进行花圃养护等活动。要关注学生对实践活动过程的经历,体验,感悟和探究。

  ⑷专题研讨型——进行校内绿化情况的.专题研讨,要引导并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在独立或合作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充分而民主的讨论。

  ⑸成果交流型——既要有物化成果的交流,更要有成功过程经验和失败过程教训的交流。对学生的发展来讲,成功过程的经验和失败过程的教训,是综合实践活动以后,学生取得的比物化成果更重要的“成果”。

  ⑹论文答辩型——要提倡让学生组成“专家组”,对学生撰写的专题研究论文提问和答辩,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惯,思辩能力和自信心理是让学生经历“答辩”过程的最终目的。

  3、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心研究小组,校长为实验研究组负责人。

  三年级班主任及综合实践课老师、自然、劳动、音乐,美术、科技、体育组成课题小组成员。

  (四)课程评价:

  该课程评价由学生,教师和课程本身的评价三部分组成。

  重点在评价学生在发展层次和发展水*上。评价标准应是“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校园绿化”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即以学生已有的发展基础为评价标准,并突出学*过程的意识、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综合能力、思维、方法。

  评价方式多种多样,评价方式运用的先决条件是观察,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的基础。在具体操作中,可运用“档案袋评定”与“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教师运用这些方法时要注意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以便学生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以及进步的喜悦,档案袋收集资料如下:

  (1)学生成果:标本,校园绿化规划设计图,调查报告,专题研究等。

  (2)获奖证书:

  (3)各种评价:应以学生的自评为主,应允许学生对不满意的他评进行重新学*直至获得满意的他评为止。对教师的评价应由学校行政和学生评价两部分组成。

  三、实验研究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安排

  1、九月

  综合实践活动老师组织学生到花卉种植基地参观。

  老师上一节花圃设计指导课。

  做好组织工作。

  2、十月

  学生画花圃设计图。

  学生种植盆花。

  确定一个研究课题。

  优秀花圃设计图评比。

  开展一次花卉种植比赛。

  各指导老师协助学生确定课题。

  在学生中开展指导老师测评。

  3、十一月

  设计研究方案,在辅导老师指导下开展综合性研究学*。

  写一份研究报告。

  进行室内种植,定期养护。

  在学生中开展指导老师测评。

  4、十二月

  植物知识智力竞赛。

  花木市场热销花木调查,(热销花木名称,热销原因,养护方法)

  在老师指导下再次确立一个研究课题。

  做好两次活动的组织工作。

  在学生中开展指导老师测评。

  5、一月

  在辅导老师指导下设计研究方案,开展综合实践性研究活动,写出研究报告。

  整理材料袋。

  做好总结工作。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3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计划规定的中小学必修的一门新课程。它的实施不是既定课程计划和教学方案的落实,而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开发、设计、实施、评价的整体过程,从而是一个探究、发现、创新的过程。经过*十年的探索,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得到了一致认可,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学校和教师,也开发出大量的经典案例。然而,部分学校领导、教师、学生乃至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存在差异,师资配备明显不足,兼职教师居多,造成该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不均衡。因此,研究并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模式及其特征,对于该课程的常态化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实践操作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在于“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开放式的综合应用实践活动中,通过切身的身心体验,从而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多方面能力的协调发展”。正如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说:“个体要获得真知,就必须在活动中主动体验、尝试、改造,必须去做”,其主要精神就是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

  什么是体验?从教育的角度看,体验是一种亲历亲为的活动,是一种积极参与活动的学*方式,是一种从整体上把握客观事物与自身意义关联的活动过程。它常常从整体的角度去理解对象的意义与价值,及其与自身的关系。通常而言,体验的意义是内隐的。因而可以说,体验是自主的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中,为了获取客观事物与自身意义关联与价值关涉而历经接受、批判、反思和建构这一过程的主观内省活动。一般来说,体验具有建立在客观基础之上的主观性特征。

  一、“实践体验”模式以及师生活动流程图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在的基本理念(学生的主体性,课程的实践性、活动性,知识的整合性,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多样性),在大量课例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实践体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模式,并拟定了该模式的基本操作结构及师生活动流程图,图示如下:

  二、“实践体验”模式基本操作结构及师生活动流程说明

  “实践体验”模式的基本操作结构包括五个阶段:确定主题阶段、设计准备阶段、自主活动阶段、交流评价阶段、拓展延伸阶段。

  在这五个阶段中,学生活动的流程是:提出问题、筛选问题——制定计划、提出假设——具体行动、过程展开——展示成果、形成结论——应用实践、生成问题。教师的指导活动有:营造情境、引发问题——提供背景、指导计划——提出建议、参与活动——提炼方法、测查评价——创造条件、拓展提升。

  第一个阶段是确定主题。其中,学生选择和提出活动的主题或课题的过程,就是学生体验活动的过程,对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提高从实际中分析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发展价值。在确定主题阶段,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地选择、提出和确定活动的主题或课题。教师要善于营造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提出相关问题,并对学生提出的活动主题给予充分的肯定,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加以完善。

  第二个阶段是设计准备。教师首先要采取多种形式,提供与活动主题相关的背景资料,使学生明确活动的任务。一般可以讲故事、开设讲座、组织参观访问等,目的在于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提供研究活动的范围,诱发学生探究活动的动机。与此同时,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学*从多个角度去发现问题和分析思考问题,制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形成最基本的目标和思路,邀请校内外指导教师提供帮助并共同参与研究活动。

  制定活动方案的过程,也是发展学生的规划和组织能力的过程。因而,在准备阶段,教师应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制定活动方案或研究方案。只有学生自主制定活动方案,他们才能更加明确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一般包括:

  ①活动的主题或课题;

  ②活动的内容;

  ③活动的具体目的和任务;

  ④活动的对象、情境、时间和空间;

  ⑤活动的具体过程;

  ⑥任务和分工;

  ⑦保证条件。

  在学生制定活动方案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加以指导,引导学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

  第三个阶段是自主活动,也叫做实践体验、解决问题阶段。在确定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以后,学生要进入具体的实践活动,也就是解决问题过程,通过实践体验,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掌握一定的方法。

  本阶段中,学生实践、体验的内容包括:在开放情境中主动搜集和处理文献资料或研究素材,小组合作与各种形式的人际交往、沟通,以科学态度解决实际问题,从一定角度认识环境、了解社会、发现自我。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碰到各种困难,小学生兴趣激发快、变化也快的特点容易使他们的探究活动不能持久,需要得到教师的及时关心、指导和督促。

  第四个阶段是交流评价。学生要有始有终地完成活动项目任务,争取达到预期的目标。但是,经过努力仍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也是正常的,并不意味着学*的失败。

  在这一阶段,学生要将自己或小组经过实践、体验所取得的收获进行整理、加工,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成果的表达方式要多样化,除了按一定要求撰写实验报告、

  调查报告以外,还可以通过开辩论会、研讨会、搞展览、编刊物、制作网页等方式加以表达。将研究成果整理以后还必须以口头报告的方式表达。

  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分享成果,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在交流、研讨中,学生要学会理解和宽容、赞美与分享,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的思考,也要敢于和善于申辩。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是贯穿于学生活动全过程的`多元评价,不仅仅只局限在交流评价阶段,评价的内容与形式,应充分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取向,促进综合实践活动目标的达成。

  第五个阶段是拓展延伸。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提供场所,让学生能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中,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应用中,学生的认识得到拓展和提升,同时又有可能生成更多新的问题,有待于我们开展新的研究活动。

  当然,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成性问题,不仅仅体现在活动的拓展延伸阶段,他应该体现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每一个活动环节之中,在活动的任何一个阶段,学生都有可能在研究既定主题的同时,生成一些新的问题来开展研究,甚至有的同学还会放弃原有的研究主体,去研究活动过程中生成的新的问题,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遇到这种情况,教师不要批评学生,要保护学生的这种善于思考、敢于尝试的积极性,并且指导学生重新调整自己的研究活动方案,引导他们按照新的方案开展自己的活动。

  三、“实践体验”模式的实施建议

  1.此模式适用于小学3~6年级不同形式和内容的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主题活动、课题研究、作品制作、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

  2.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实践活动过程,关注学生实践活动的亲身体验,既要体验成功的喜悦,也要反思失败的教训。

  3.此模式中表述了一个完整活动过程的五个阶段,实际操作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以及具体的活动形式和内容灵活处理,活动时间可以是短期、中期和长期;活动空间可以是室内、室外或室内外结合;活动过程可以是完整的五个阶段,也可以选择性地引导学生重点经历某些阶段。

  4.教师要深刻理解师生活动流程图,正确处理师生关系,把握好组织与引导的时机和尺度,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活动氛围,确保活动得以深度开展。

  5.要强调主体,关注生成。既要关注学生亲历活动过程后的收获与体验,还要重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生成的新问题。因此,活动流程和教学结构不能机械照办,学生活动流程可能因生成新的问题而发生改变,教学结构也就有可能因此而进行调整,可以是顺序的调整,也可以循环反复,还可以从活动的某一个阶段回到上一个阶段或前几个阶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4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本学期,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深化素质教育,形成办学特色。

  (一)总目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与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和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畅想乒乓未来,感悟国球精神,使学生能作为活动的主人,积极地开展活动;能对学*具有信心,提高效率;能对自然和社会的具有好奇心;能自我规范,与队友友好相处。

  2、关注自我,关注学校,关注自然,关注社会,设计自己喜欢的校园。进行探究,积极体验,在“发现问题——团队策划——探究实践——行动反思——分享对话”的科学研究过程中提高探究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与学*兴趣,意识到食品安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养成注意饮食安全卫生的.*惯。

  4、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刻苦锻炼,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增强健康意识。

  二、具体措施:

  (一)根据学校实际,科学确定活动内容。

  在确定本学期的活动内容时,我们根据我校乒乓特色,将原有的课题成果进行多角度的活动外展,首先在学生中展开广泛的讨论,让他们围绕原有的课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再由指导教师根据汇总的情况进行梳理、筛选、归类,上报科学的、可行的研究内容。根据各年级确定的研究主题进行统一的规划安排,制定活动方案。力求贴*学生的生活,体现学生的需求,体现了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特色。内容框架如下:

  我校是乒乓特色学校,乒乓活动也在校内广泛开展,因此有很好的研究资源和研究环境。况且乒乓已成为我校学生生活世界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所以,在三年级将继续开展“小小银球,知识无限”的乒乓实践活动。

  兰陵小学即将扩建,如果我们把握时机,让学生从关注校园入手,开发、设计他们喜欢的校园,将有利于学生渐渐体验到学校生活中的主人感觉,提高各方面的实际能力。所以本学期四年级将在上学期《绿色交响曲——让校园更美丽的》基础上继续延续,以《我的校园我设计,兰小的明天更美好》为主题,开展一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

  市场上那些身穿“五彩”外衣的“彩色”食品,看似诱人,却潜伏着危害人体健康的隐患。五年级根据这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设计了“‘美丽’的食品”的综合实践活动。

  本学期六年级以“球之韵”为主题,主要是结合本校乒乓球体育特色,结合校第四届乒乓节活动,开展球文化、体育精神、体育与读书等活动,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刻苦锻炼,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

  (二)进行有效的管理,优化实践指导。

  1、引导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让学生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个性。在活动中让每一名学生都有收获,体验成功的喜悦,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并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精心规划和组织学生校内外活动,争取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及参与。

  2、学校计划、年级计划层层落实。在学校综合实践教研组的带领下,各年级由年级组长为小组长,带领教师认真认真制订年级计划,带着问题积极、认真地开展小组教研活动,提高实践指导水*。

  3、保证师资力量,配备各课专职教师。以下是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师资配备表。

  4、加强研究,提高质量。我们把每个月最后一个星期一下午作为综合实践活动沙龙研讨日,教师们一起学*相关理论,提出活动中的困惑,共同解决问题,并把活动中好的做法与大家分享。

  三、进行多角度反思,提高实践水*:

  活动后师生正确的评价有利于及时总结经验得失,有利于提高今后活动的质量。本学期我们将进行多角度的反思活动,努力提高实践水*。

  (一)学生评价

  1、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

  2、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3、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

  (二)教师评价

  1、关注学生的发展,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

  2、转变学生的学*方式,发展学生的愿望及创新精神。

  3、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发展。

  (三)课程评价

  1、立足综合性

  2、突出活动性

  3、体现主体性

  4、注重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菁选(扩展4)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方案 (菁华3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方案1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本学期,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市、局精神为指导,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课程改革。

  二、总体目标:

  1、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4、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5、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6、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具体措施:

  (一)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加强理论在实际中的作用。

  1、利用开学初时间,集体学*课标,领会新课改理念。

  2、集体讨论各年级主题设定的可行性,制定主题研究方案。

  3、随时根据活动的开展情况更改活动计划、提出活动过程中问题,集体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4、经常听课、评课,开展校内教研课活动,共同提高进步。

  5、任课教师及时认真地记好教学反思,不断累积教学经验,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共同交流,使全体受益。

  (二)加大组内教研力度,提高教师教学水*。

  积极参加校外的教研活动,及时地将最新的教学理念上传下达,做到有继承、有突破、有创新。

  (三)以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开展实践探究活动,初步形成我校研究特色。

  1、活动以问题和项目为中心,结合学生特点、学校特点、地域特色,将多学科知识整合,将个人与社会整合。

  2、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使每一名的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并能够充分认识自身的价值,在活动中使每一名学生都有收获,体验成功的喜悦,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3、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搜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在活动开展中锻炼学生的与人交往的能力、社会实践的能力、抗受挫折的能力;发展学生终身学*的能力。

  四、过程开展:

  1、明确活动主题: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实际,学期初选定好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

  2、制定活动计划、方案:根据活动主题,认真制定好计划,对于每次活动都要制定详实活动方案,明确目的、内容、方法、步骤、注意事项及预期成果等,做到活动前心中有数。

  3、组织活动:教师要根据计划和方案,同学生一起亲历实践并给予学生及时恰当指导以解决实际困难,并注意生成性专题以完善活动内涵。

  4、总结反思:帮助学生及时活动总结,积累经验弥补不足,提出建议,展示成果,发展能力。

  五、实施保障:

  1、教师要进行专业理论学*,提高思想认识和业务水*,为课程的成功实施奠定基础。

  2、及时制定各级各类实施计划和方案,做到有的放矢。

  3、实行弹性课时制,依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

  4、评价创新:建立学生评价表,对每位学生参加的每一项活动,做好详细记录,从学*态度、学*能力、自身发展、学*成果等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激励。

  5、强调合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就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课程,因而学科之间的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他不仅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关键,更是课程实施成功与否的前提,因而本学期我们对此项工作尤为重视,并将之列之工作的重中之重。

  6、舆论宣传:加大宣传力度,积极争取家长及社会的密切配合,提高活动效率。

  7、资源保障:开放校图书馆、实验室、微机室等作为活动基地,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的科学性。

  8、加强管理:落实课程实施责任制,强化过程管理,确保综合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做到每一次活动全程万无一失,不出事故。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方案2

  一、实施目的:

  (一)体验生活,优化知识建构过程。

  随着现代文明社会的飞速发展,学生吸收获取知识的途径已突破原来的认知模式,呈现为多渠道、全方位和信息化的态势,这对学生的知识建构起到不可否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学生的这种知识建构架空了经历感受、思考探究、发现创新的过程,不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积极发展。在中小学开设综合实践活动,除了撼动原有的教育观念、内容、方法乃至体系,又积极地修补了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脱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不足,起到帮助学生从其生活世界中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注重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注重创设学生亲身体验的过程,促进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能力的形成。

  (二)引导实践,培养探究意识。

  尽管学科的文本教学现在也强调促进学生的参与实践,体验感受。因受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制约,在实践面的广度和深度远不如综合实践活动。而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更有利于学生学*活动的自主性、实践性、探究性,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发展个性,促进全面发展。

  学生按规定学好学科课程,初步具备了由“通才“向”特才“发展的基本条件与能力,而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就是为学生提供更为开放的、可选择的学*空间。由此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和实施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为其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

  (四)更新观念,勤于探究,提高育人水*。

  综合实践活动不仅是一种新的课程形态,更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这种理念引导着实质性地教育改革。通过学*理论,学*外地先进校的教改经验,结合本校实际,进行认真而又慎重的思考,构建出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新方案,认真落实,强势推进。在本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进一步树立全体教师的现代教育理念,强化课题研究中课堂教学中动用综合实践活动的思想,逐步探索出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系列内容和实践方法。

  二、实施原则:

  (一)回归生活。课程建设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课程设计向真实生活情景转化,是当前课改的一大趋势。综合实践活动必须最大限度地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现实性、生活实践性的问题、事件、角度来设计课程内容。

  (二)关注兴趣。基于学*者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课程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有别于学科课程的一个基本标志,在关注学生兴趣和直接经验的基础上来实现对传统学科知识结构与逻辑体系的超越,以达到对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求知探索欲望。

  (三)立足体验。综合实践活动的最大特点是有别于偏重书本知识传授的课堂教学,更侧重于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经历体验,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水*。学校要为学生营造实践场景,让学生通过调查、参观、访问、实验、讨论等活动中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促进自主。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和指导,在辅导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活动时,能给予学生较多的选择活动和自己设计、组织、主持开展活动的机会,尽可能发挥其自主性。

  (五)着眼创新。着眼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与目标最本质的体现。由学生来自主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施形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倡导和促进学生学*活动方式的多样化,达到学生学*方式的真正转变。综合实践活动要引导学生开展基于课题的研究性学*,参与社会的体验性学*,社会活动的实践性学*,生活技能的操作性学*等。在每一项活动中,要求学生自主设计活动内容,多渠道搜集资料,认真调查考察,积极实验观察,乐于表演交流,善于反思答辩,勤于笔记整理。

  四、主要措施:

  (一)选定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以专题探究的形式开展,研究专题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践,专题确定须经历由教师提供选题向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过渡,同时研究专题又是动态生成的,即在研究过程中又会出现许多值得探究的问题。目前根据本校实际提出以下范围的选题,供学生选择。

  1、在劳技教育中提炼活动主题。

  2、在学科整合中提炼主题。

  3、在网络环境中提炼主题。

  4、在社会生活中提炼主题。

  (二)分年级开展探究。

  三年级:

  1、队员生活小体验。

  2、校园绿化的养育与呵护。

  四年级:

  1、网络环境下的语文阅读。

  2、果树的栽培与管理。

  五年级:

  1、网络环境下学科知识的拓展学*。

  2、本地水资源现状的调查。

  六年级:

  1、不良生活行为*惯的调查。

  2、环保小卫士。

  以上是分年级研究课题,所在年级的各班可分列出子课题进行活动研究。

  (三)加强领导,规范管理,促进发展。

  (1)健全组织,学*理论。

  成立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织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外地校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先进经验。

  综合实践活动分年级组织实施,设立负责人和实验班老师。

  (2)明确任务,制定计划。

  对照实施目标,明确实验任务,制订综合实践活动分年级实施纲要。

  (3)编写实施指导方案的框架。

  以贴*生活、学科综合、学会学*、学会生存为指导思想,编辑教学内容。以形式课堂为主,向非形式课堂延伸,使学*来自生活,又把学*与实践相联系。

  (4)检查实施情况,总结评比。

  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进行反思、总结和检查,是再提高新的起点,有利于完善机制,提高质量。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方案3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更多的蔬菜,并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营养价值,食用方法,以及栽培方法等。

  2、让学生亲*自然,热爱大自然,并动手实践,亲身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3、培养动手实践能力,以及运用统计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方法:观察法,询问法,上网查询,实验法等。

  活动对象:

  二年级2班全体学生

  活动过程:

  一大自然的馈赠——认识各种蔬菜(分组进行)

  1、让学生走*大自然,搜寻身边有哪些蔬菜?(包括名称及基本形状)

  2、收集各种蔬菜的图片(也可以画下来),并向有经验的老农询问其生长过程(最好是自己能从始至终观察一种蔬菜的生长),写下观察日记或了解到的内容。二我和蔬菜交朋友——了解各种蔬菜的营养价值,统计大家最喜欢的蔬菜。

  1、各小组根据收集到的蔬菜的情况进行汇报,交流,让同学们能认识更多的蔬菜,了解关于蔬菜更多的知识。

  2、游戏:猜一猜出示一些蔬菜的图片或特征,让同学认一认,猜一猜。

  3、统计”最喜欢吃的蔬菜”性别茄子黄瓜白菜番茄红萝卜冬瓜南瓜扁豆空心菜土豆生菜男生女生

  4、上网查询:它们的营养价值(分组查询→汇报,交流)提示:要多吃蔬菜,促进健康!

  实践活动:

  今日我当家

  1、根据蔬菜的食用方法,选择一样或几样蔬菜来烹饪一种食品(主要是拼盘等简单的菜,要在父母帮助下进行)

  2、品尝并请父母指导评分

  3、向同学介绍自己的烹饪经过和自己做菜的感受。

  活动总结反思

  1、是否积极去参与实践(观察,询问,查询)。

  2、是否能积极与人合作交流,体验合作的乐趣。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菁选(扩展5)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阶段总结菁选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阶段总结

  总结是在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是增长才干的一种好办法,不如静下心来好好写写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阶段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阶段总结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而组织起来的综合课程。这是*几年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中涌现出来的一种崭新的课程形态,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机构成。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这门必修课程,是让学生联系社会,通过亲自体验进行学*,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和终身学*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根据上级教育部门的有关精神,我校开设综合实践活动已有四个年头,我们在不断加强理论学*的基础上,加强领导,扎实实施,充分发掘课程内容,不断进行反思调整,收到了一定的实效,现作如下简要的总结,同大家讨论研究,以期今后能更好地开展对这一学科的研究、实践。

  一、加强理论学*,明确课程涵义。

  教师是课程的主体之一,实施新课程,教师培训要先行。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新课程,对于这门新兴课程,教师们还缺乏正确的认识,往往会同以往的劳技课、活动课相混淆。为使教师能清楚地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产生的背景,它的性质与特点,目标与内容,实施与评价等相关内容,我们首先组织了全辅导组教师的学*培训,认真学*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以及基础教育新课程培训资料中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辅导材料,学*培训使教师们了解了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要围绕四条线索进行,即学*者与自然的关系、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与文化的关系、与自我的关系;知道了课程的四大领域:研究性学*活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以及课程所要求的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教师们对新课程内涵有了全面的了解,认识到课程的实施,能使学生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获得积极的、全面的发展。学*和培训为教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打下了较为扎实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作好了师资储备。

  二、加强组织领导,确保顺利实施。

  为使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科学、规范、扎实、有效、顺利地开展起来,学校行政一班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十分重视,校长在行政会议和教师大会上多次进行课程实施动员,并成立了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教导处人员、教科室人员、教研组长为成员的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校长室负责全员的宣传发动,并提供必要的经济保证,教导处全面负责课程的开展及研究工作,定期和任课教师进行课程开展情况的研讨。可以说,领导小组的成立为课程的正常开展打下了基础,提供了保障。

  在课程实施之初,因为没有现成的教材体系和指导体系,教师们感到还是无从下手,不好确定较为详细、可行的活动计划,活动内容较为凌乱,在活动的时间,具体的组织开展方面随意性较大。对此,教导处经过讨论研究,首先是统一了备课方案,明确了一定的内容及格式,其次是根据各年级的不同情况,组织教师讨论,制定不同年级的工作计划,讨论活动选题和方案,这样使各年级能针对各自特点灵活多样地开展活动,一方面降低了活动开展的难度,有一定的弹性,另一方面确保了各年级活动的有序进行。在教学工作“六认真”检查时,我们把教师的综合实践活动备课也纳入检查范围之列。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和其他课程有不同的特点,教导处在排课时严格执行上级教育部门的规定,将综合实践课纳入课程安排中,同时明确,有一定的灵活性,任课教师可根据具体活动课题的情况,同教导处协调,做到统一与自主相结合,分散与集中相结合。这样,全校上下目标明确,统一要求,把课程实施落到实处。

  三、重视过程管理,开展实践探索。

  1、注重发掘课程内容。

  通过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培训,教师参加课改的积极性较高,我们要求教师根据本地实际、学校条件和学生实际,制定教学活动计划,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从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活动主题,开发和利用广泛存在的课程资源。强调跨学科、跨领域、强调学科间的渗透,没有现存的教材,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难度,也给教师带去了广阔的空间。结合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内容: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汇聚着师生智慧的一些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使学生“活”了起来,“动”了起来。如研究性学*课题《白茆塘水的污染与治理》。我们知道,研究性学*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学*领域,是学生基于自身的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文化和学*者自身生活中选取有意义的主题,进行跨学科探究的过程,它对变革学生的学*方式,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白茆塘水的污染与治理》课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组织下,通过实地观察、取样,调查、访问、资料搜集等手段,收集了大量的事实资料,并撰写调查报告,提出合理的治理方案,向社会发出呼吁。该课题研究方案获苏州市一等奖,并做了交流。此外,还有像《废旧电池的危害及合理回收》、《家乡的红豆山庄》、《绿色食品》、《学生视力情况的调查与研究》、《白茆山歌》、《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家乡的骄傲——波司登》等课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涨,不仅可以发展学生探究欲望和创新精神,而且可以深刻理解自然、社会、自我、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除了研究性学*,其他活动内容也都在实践中一一得到有效落实。信息技术教育不仅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而且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我们在操作中注意时间的保证,师资力量的保证,同时对不同年级分别要求,中年级以学*信息技术为主,着重学*必要的计算机操作技术,能进行文字输入、进行文本处理、上网查找资料;高年级则要求在已有的基础上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其他实践领域,进行信息的'搜集与分析处理,操作要求相对要求熟练。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在教师的指导下,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等过程,以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并形成良好技术素养。我们结合学校的打扫除活动、简单的种植、养殖活动、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科技活动等,强调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体验性学*、操作性学*、研究性学*、强调手脑结合。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我们立足开发校内资源,充分挖掘校外资源,开展一系列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如开展校内中队值日,安排小警员、开展红领巾广播等。到校外进行义务宣传,培养活动能力;去烈士陵园扫墓,继承烈士遗志;去波司登集团参观,了解工人劳动情况;去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为他们服务,为他们表演节目等,了解老人的生活,懂得要尊敬老人。

  综合实践课程还包括大量非指定领域,如: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等,对此,学校结合“大阅览”课题研究,营造书香校园,开展“好书推荐会”、“故事大王比赛”、“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等活动;结合“山歌文化”课题,学校开展山歌文化艺术周、艺术节活动,康博少儿山歌艺术团进行演出活动,评选校园“十佳小山歌手”,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主题活动,这些极为广泛的活动,几乎班班都有开展,人人参与其中,大大丰富了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

  2、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和其他课程一样,学校对于综合实践活动同样加强教学研究,探索如何有效地进行主题活动,也定期举行教研活动。只有通过教学研究活动,以鲜活的实例剖析,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认识深化,促进教师对活动的设计、组织及实施更趋合理化,从而克服随意性。

  在课程实施初期,教导处就组织骨干教师及相关学科教师进行专题讨论,集思广益,确定一些适合学校实际、学生实际、本地区实际的活动课题,明确大致的活动思路,供不同年级的教师参考。此外,通过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学*,定期组织专题学*讨论,提高教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教导处多次组织辅导组的综合实践活动公开课,如一位教师上“眼睛的保健”,开课教师确定了主题后,组织学生讨论,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相应的内容,同学们相互合作,齐心协力,通过上网搜集资料,到各班调查实际情况,下发师生问卷,结果在课堂上师生结合多媒体技术,以具体的数据统计,生动的事例,完成了一堂生动有趣的眼睛保健课。这样的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多种能力,同时也切实教育了广大师生,注意用眼科学,用眼卫生,保护自己的眼睛。在教育局教研室来校的一次教学检查中,一位教师上了“绿色食品”一课,同样发挥了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到超市去寻找,到网上去搜集,理论结合实际,使学生对绿色食品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达到了培养能力,关注生活的目的。

  3、深入反思加以调整。

  随着课程的实施,存在的问题也渐渐凸现,我们发现在活动中存在一些困惑和误区,主要是教师怕上综合实践课,甚至干脆占用,上成其他课。原因主要有:

  (1)教师对课程从理念上还未真正把握,或仍视为单纯的活动课,或等同于学科课程。

  (2)部分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该课程实施还未匹配,或一包到底,或觉得无从着手,业务素质不够。

  (3)现有对教师的评价仍强调学科教学质量,对课程实施带来影响。

  (4)考虑到活动过程中的安全因素及其他社会原因,给课程实施带来难度。

  要走出综合实践活动的误区,必须进行深入反思,明确努力方向:

  (1)要切实转变观念,要让教师站在未来人才需要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上来认识,课程的实施是教师与学生一起成长的过程。

  (2)要积极拓展外部环境,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活动开展的有利氛围。

  (3)建立切实可行的评价办法。

  4、加强课程评价管理。

  评价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中发挥着导向和激励功能,其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但目前评价却是综合实践活动中较薄弱的环节。在评价过程中我们突出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即教师、学生、家长、校外指导均可成为评价者。评价以形成性、发展性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注意评价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采用作品评价(绘画、手工、调查报告、研究性小论文等)、展示与交流、成果汇报活动、技能比赛等多种方法进行。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采用即时评语的方式记录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行为、情感、参与程度、努力程度等表现,将其作为评价的标准。同样,学校也对教师实施课程情况,从多方面进行客观的评价,以激励教师的积极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如何上好这门课还有很多事情等着广大教师去探讨去摸索,其实施之路任重道远。以上便是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几年来的一些做法,其中有许多不成熟之处。但我们相信,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我们的不断探索不断研究下,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将不断向前发展。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阶段总结2

  我校进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是在启动新课程实验的背景下开始进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本次课程改革新设置的一门必修课,一本教材,没有教参,课程资源要靠师生共同去开发,如何实施要靠教师去探索。我们边学边做边研究,摸着石头过河,在艰难中起步。现在回想期间艰难探索的历程,酸甜苦辣尽在其中。如果说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已经初见成效的话,我觉得主要得益于以下几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一、专题讲座,学科网站——理论先行

  如何使教师们很快地熟悉综合实践活动,这门新课程中的“新”课程,了解它与传统的语文、数学学科有着很大的不同,首先要求教师认真学*理论,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了解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性质、特点、目标、内容、原则、评价及管理。鉴于此,上学期初,我们对全校教师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学生成长的绿洲》专题学*讲座,并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实施做了周密部署,使教师对本课程有了系统的认识和了解,同时还组织任课老师认真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为此项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学校还组织教师登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网站”,及时捕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发展的新理论、新动态,学*其中的优秀案例,借鉴成功经验,为学生自主活动、教师学*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提供帮助。

  二、结合校本,整合创新——积极行动

  (一)整合学校特色,创新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课要有生命力,要凸显特色,就得与校本课程、学校特色结合起来,所以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又一大特色是:制定凸显学校特色的活动设计方案。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我校教学特色。我们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创建了两个标准化的多媒体教室,并开通了校园网,电脑进教室,实现了“班班通”。教师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时,有意识地将计算机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机地整合,使课堂小天地连接着网络大世界。如

  ——在多媒体网络教室里,五年级学生正在教师引导下点击鼠标,进入“《音乐之都维也纳》专题学*网站——走进维也纳”。随着舒缓轻柔的音乐,配着优美清晰的多媒体画面,教师引领着学生走进“音乐之都维也纳”,了解奥地利风景如画的地理环境,欣赏连绵不绝的维也纳森林,风姿卓越的蓝色多瑙河;瞻仰造型逼真的音乐家雕像;聆听着巴赫、莫扎特、肖邦等音乐家的旷世杰作天籁之音;流连于金碧辉煌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陶醉于气势磅礴高雅热烈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随后让学生们交流对这座音乐之都的总体印象。

  ——四年级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网上搜索,《走进菊的世界》综合实践活动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欣赏中国名菊的风姿绰约,品评菊花美名的诗情画意,感受给菊花命名的喜悦兴奋……

  思维在点击中跳跃,情感在欣赏中升华,个性在交流中飞扬,无拘无束,跨越中外的网络课堂成了学生们综合实践活动的乐园,放飞个性驰骋想象的天堂。

  (二)结合校本教材,展示多彩活动

  我校组织教师利用假期编写了《启蒙》系列校本教材。这六册校本教材选取了一些千古传诵的名家名篇,让孩子在记忆的最佳年龄段积累这些古诗文,培养他们对语言的感受、领悟和想象能力,帮助他们加厚和刷新人生的底色,提高文化品位,增强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我们也围绕校本教材开展系列综合实践活动:一年级“《三字经》诵读比赛”;二年级“小小成语摘录卡评比”;三年级“《弟子规》表演背”;四年级“趣游古诗园”;五年级“名言警句书签制作”;六年级“古诗新唱”等。在这些学生们喜闻乐见的读读,背背,画画,演演,写写,唱唱活动中,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古文化,从中积淀古文的形式,受到思想的熏陶,更重要的是丰富多彩的活动给了学生一个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展示自己个性的舞台,回忆七彩童年的一段经历。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令老师们刮目相看。

  (三)围绕地方特色,开展系列活动

  我们在充分利用学校的已有设备的基础上,加强与当地企事业单位等活动基地建立长期联系,开辟校外活动基地,发挥社区教育优势,加强学校、家庭与社会三者之间的联系。

  三月,为了让学生深切的体验母爱的伟大,体验母亲十月怀胎的艰辛,在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学校开展了“护蛋体验活动”。每个学生当一周“鸡妈妈”,写《护蛋日记》和《给妈妈的感恩信》,争当“护蛋英雄”,从护蛋体验中感受母亲养育自己的不易,懂得孝亲敬长的道理,从和母亲的互动交流中,促进沟通,学会感恩。

  四月,为了配合校大队部“看家乡新貌、寻家乡名人、做校园小名人”方案的实施,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了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与探索活动,

  1、参观家乡名企业——江苏省名企业苏青集团;

  2、瞻仰家乡名址——张大烈纪念馆;

  3、调查家乡名河——富贝河;

  4、访家乡名人——“剪纸能人”钱仁祖老师;

  5、做校园小名人——我是河小“小明星”等系列活动。这些活动给学生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深入探索,及时反思——初显成效

  综合实践活动课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和趣味性,所以,获得了学生的喜欢,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学生都从活动中收获颇丰。

  本学期,有两个河小学生的命运紧紧牵动着全校师生的心。三月,钱甜甜同学患骨癌,四月,孟春亚同学右腿患恶性肿瘤,消息震惊了河小校园,我们组织学生开展“爱心捐款活动”。在《爱的奉献》序曲中,全校师生为她们倾情捐款,学生们经受了一番爱的洗礼,涌现出了大批“爱心小天使”,我们还带领学生去医院看望生病的同学,给他们带去爱心,带去鼓励,带去希望;开展“小记者采访活动”,采访捐款最多的“爱心小天使”,把活动推向高潮。活动过后,学生们泪流满面,感慨万千——

  ——庄小桐说,真没想到,两个星期前,还跟我们一起快乐地跳皮筋,顽皮地捉迷藏的钱甜甜突然患上这样可怕的疾病,看着她昔日漂亮的马尾辫现在变成了光头,我的心里难过极了……

  ——袁烟灵说,孟春亚实在是太可怜了。命运对她太不公*了,她是我们班最能干的劳动委员,每次劳动,她总是干得汗流浃背的,可是总不说声“苦”。今天,我们去看望她时,她虽然在对我们笑,可我们却都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

  从这一句句情真意切的表白中,我们难道不能看到“综合实践活动”已经散发出它的魅力,已经撞击到了学生的心灵?这样的活动效果,岂是我们在课堂上苦口婆心的说教能媲美的'?

  在活动中,学生们学会礼貌待人、学会分工合作、学会积累资料、学会调查研究,学*设计活动方案、学*记录活动资料、学*撰写调查报告、学*运用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常常体验着活动的快乐,保持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我们鼓励教师开研讨课、写典型案例、写经验总结,多组织评奖活动,适时给教师搭建展示成果、相互交流的*台。我们举行了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论文、案例等项目的评优活动,极大地调动了一线教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并推荐优秀案例、教学设计向上级部门参评、报刊杂志投稿。有一则案例获得江阴市“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评比三等奖,一则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发表于《中小学语文教学案例》杂志。

  四、主动参与,总结提高——多元评价

  我们学校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们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促进学*方式的变革。综合实践的开展,使学生的能力在活动中不断得到提升,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因此,我们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在实践中主要采用学生自我报告(问卷调查、考核、同辈评鉴),行动观察(轶事记录、角色扮演)等定性评价方法,做到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等相结合。具体做法: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给予记录打分;根据评价指标的内容,设计针对性强的实验、*题进行评价;老师的记录力求及时公正;运用传统的答卷形式考核学生知识技能,分为a、b、c三级。最后以手抄报、图画、调查表、表演吟唱等展现学生一学期的活动成果。根据表中各项内容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通过前后评价结果的比较反映学生和教师的进步情况。

  回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验,我们算是跨出了艰难的第一步,成绩告慰我们:汗水没有白流!但是我们也遇到很多问题和困惑,如:在活动中,教师怎样适时适度地指导?如何保证全体学生有效地参与?……但我们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问题和困难会得到解决,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将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同健康成长!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阶段总结3

  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两年半,我校做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样本校,为此,我们采取的策略是:边学*、边研究、边实践。前一阶段我们在学生评价工作和校本课程方面工作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认可。我校的综合实践教师们在参与中学到了许多新的理念及教学方式。为了把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深入地开展下去,本学期我们做了如下工作。

  一、实践方面

  首先,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与实施小组,制定了学*和研究计划,并按计划开展了多次学*与研讨活动,进一步强化了课程理念,明确了课程实施方向、组织形式,尤其是学生的学*活动形式。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基于学*者的直接体验,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社会,在以学生自主活动为特征的实践操作中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科学结论、发现新知识的课程形态。其基本理念包蕴着三种教育思想的融合,即综合教育的思想、实践教育的思想、主体教育的思想的有机融合。结合课本内容及学校政教处、少先队大队部的工作,对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重新作了调整。本学期拟对“养成良好卫生*惯”、“校园万花筒”、“书海踏浪”、“果味飘香”、“多民族大家庭”、“购物讲价”、“吃的文化”这些主题进行研究。

  其次,经过前一阶段的实践研究,老师们对主题的开发,研究的方式方法有了更多的认识,学*中更关注学生的喜好、个性、原有知识层面。本学期我们拟以五年级综合实践小组为龙头,带动其他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研究走到评价阶段,目前正在讨论,拟定出一个能突出我校特点、个性化的综合实践学生成长记录册,以便能更好的指导检查学生的实践活动。

  在对一、二年级学生的知识、水*、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结合学校特色、周边环境特点和依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相关理论,制定了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二年级的活动实施方案,经过科任的教师实践与修改,使之趋于科学、合理,更能贴*学生、贴*教师、贴*学校。

  第三,我们考虑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当中,学生的一些实践活动,需要得到社会、家长的支持与合作。为此,我们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了广泛的宣传,使社会及家长也充分认识到: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为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十分必要和及时,为此,我们营造了课程实施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四,在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当中,我们十分注重教师的角色把握,要求教师首先是与学生一样,是实践活动的参与者,其次才是实践活动的指导者。学生的学*方式必须得以转变,必须是多种学*方式的`综合运用,要让不同水*的学生都能有实践活动过程的切身体验,而且,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也应呈多样性,如个人独立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师生共同探究、班级集体探究等。配合全市课改样本校的调研工作,我们工作的重点放在如何用好我们的成长记录册这一方面上。我校三、四、五年级的综合实践课教师以“学生发展性评价”为主题,进行深入探讨与研究,指导学生有创造性的使用“小学生综合实践评价手册”。注意运用“自评”、“他评”、“集体评”、“再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及时对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当中的表现(包括知识、水*、能力、成果、情感、态度等)进行恰当的评价,并与学生的实践活动成果一起存入学生的课程材料袋。通过使用手册与未使用手册两种班级的实验对比,我们发现,手册非常适用于中年级,能有效的指导学生开展活动。对高年级同学用评价手册已显示不出太大的激励作用,对高年级同学的活动评价是否可以考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电脑进行,使之更趋向于现代化、个性化,在这方面还有待研究。

  二、思考

  回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引起了我们的几点思考:

  1、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过程当中,如果完全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而独立自主地选择并确定研究主题,则会影响课程实施与管理的有序性,影响学生研究的深度和教师指导的有效性;如果是教师为学生预先选择并设定研究主题,则又将遏制学生自主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从而影响学生对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如何使两者有机融合,相得益彰,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2、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明确区别于传统的“兴趣课”、“自然课”、“制作课”等,我们如何使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加强“实践”体验,真正使教师和学生“活动”起来,将要作出进一步的思考与实践。

  3、对于课程的管理与评价,如何做到科学、有效、持续,需要我们的思考和实践,逐步建立并完善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与评价体系。

  4、活动研究的深度、广度,教师如何把握?

  5、如何调动学生全员参与面,特别是一些有困难的学生?如何把评价工作做得公正、全面?操作起来简单可行?这都是我们今后要解决的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菁选(扩展6)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工作总结(10)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工作总结 1

  本学期,四年级的同学们接触到了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比起其他课,这门课更具实践性、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同学们对这门课投入了巨大的热情,每一次活动都是那么积极踊跃。通过半个多学期的实践,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走进大自然,开阔了眼界,丰富了见识,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与快乐。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要重视对学生的评价。

  一、重视过程评价

  评价时,不应该过于看重于学生所获得的知识的多少及作品的优劣,而应特别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关注学*的过程和方法,关注交流与合作,关注动手实践以及所获得的经验与教训。因此要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己、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要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二、以学生自己评价为主

  评价可采用多种方式,如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的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小组的评价与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等。其中以学生的自己评价为主。由于是让学生自己评价,其压力较小,学生可以充分地畅谈自己参与活动的体验、经验和教训,自由地交换意见。同时,这种集体和个人的自己评价也可以使学生享受到健康的民主风气的熏陶和教育。

  三、评价的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评价也应该具有开放性,在学生自己评价的基础上,应尽可能采用集体讨论和交流的形式,将个人和小组的经验及成果展示出来,并鼓励相互之间充分发表意见和评论。这样的评论不仅可以使学生吸收他人的有益经验,而且还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问题的认识,有助于培养学生敢于和善于发现问题并发表个人见解的优良品质。反思本学期的综合实践工作,我想有成功也有不足!

  四、成功之处是

  1、激发了学生对综合实践的巨大热情。

  2、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五、不足之处有

  1、面对这门课程,深深了解到自己知识储备的不足,以后还需在*时的生活、学*中给自己不断充电。

  2、对于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光有热情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更好的主动学*、主动发现、主动研究的精神。

  3、对于身边的资源利用的还不够,我想在以后的活动中要努力争取家长的支持和帮助,寻求其他相关人士的帮助。

  展望下学期的工作,发扬优势,改进不足吧,尽我的所能把这门课教好,使学生获得发展与进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工作总结 2

  小学教学工作总结,本学期我校继续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南,进一步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学*,结合本校的实际,加强学科间的整合,加强与生活的密切整合,努力构建活动的评价体系,同时通过改变学生的学*方式,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经验和真切的体验。我们的活动重心放在了学生能力培养上,结合学校大课题研究设定了自己的研究内容“提高小组合作学*的实效性”。我们将课堂作为实践基地,关注学生的活动细节,注重教学目标的达成,落实具体的研究内容。

  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开发课程资源。本学期我们开发了短线——《走进花的世界》、《贴画》、《树叶贴画》、《折纸》等多项活动。总的来说,在实施中,这些活动都能够可以顺利开展、落实,因为它们既贴*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学*兴趣;又给了学生充分活动、体验的过程,学生能够从中有所收获、有所感悟。

  2、常规教学是学校工作的重点。每周二下午第三节课是全校集中上综合实践课的时间。老师们认真履行学校学*制定的集体备课制度,提前一周钻研教材,探讨学生,力求将每一节课都落到实处。分管主任和巡课领导会及时反馈各班综合实践课的开展情况,表扬优秀,指出不足。尤其分管综合实践活动的王泳主任更是考虑周到,在校园网上提供了很好的选题,大大开阔了老师们的视野,老师们开展活动的主动性和针对性就更强了。同时学校认真组织教研组学*、研讨活动。分别以*行班、年级组、全校性三种集合学*研讨方式展开。安排一个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展示活动,并组织教师进行听课、评课活动,以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在活动的时间上,不再占用双休日时间,而是在安排课务上,注重全盘考虑,集中在星期五内开展,使活动时间更加充足、更加有规律,从而优化教师的教育和成长方式。这进一步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使教师不断更新和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能力,提升实践和反思能力。

  3、特色活动特色活动一直是我们的坚持,本学期我们除了常规教学外继续保持了长线——“竹韵”的研究活动。各年级根据校本教材进行有机地系列学*。

  4、注重过程,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实际体验、变化和表现。全面评价,反映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各方面的个性表现,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情绪情感反应、参与程度、努力程度、合作程度等等。尊重多元,教师、教师集体、学生个人、学生集体、家长与社区成员等,都是学生评价活动的主体,都应该参与到对学生的评价中来。引导反思,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增强他们对自己所进行的活动的信心,学会在与人相处中,发现自己和他人的长处,提高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水*。

  在这一学期,我们的同学实践热情一直很高,并且在同学们的身上也发生了很多可喜的变化。在同学们浓厚的实践氛围中,我们也体会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魅力所在:综合实践活动室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但也有不足,表现如下:

  1、由于学校和学生个人的条件所限,某些可以采集的实况却

  不能如实地采集下来。这也是我们需要共同努力的。

  2、学生在活动设计过程中计划的不够详细,在采访中问题设

  置目的性不明显,层次不分明。这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改进。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观察、访问、动手、动脑、体验等实践手段,来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自理自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活动课程的一种特殊发展形态,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备受关注,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现实复杂性大量存在,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迷茫、忧虑和担心,但是我们坚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会做得更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工作总结 3

  本学期,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工作,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中心,以“创新、实践、发展”为主线,采取“点上深化、面上拓展、纵深推进”的措施,深化课程研究,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和有效化实施,全面提高课程实施水*。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观察、体验与思考,从发现中提出问题,然后积极主动地去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下面对本学期综合实践课工作做一下 总结:

  一、给学生 提供自由学*的空间

  对教师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最好不用“上课”或“教”这样的字眼,而是用“做”“实施”或“开展”更合适。因为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是“上出来”的,也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在活动期间,让学生尽情地观赏一切,分析一切,这一切原本对他们来说,确实是陌生的,但正因为陌生,恰恰给了他们以新奇的感觉,学生透过疑云看本质,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活动,开展广泛的交流,并对获得的种种信息和现象进行充分的,毫无拘束的争辩,在争论中认识,在争辩中深化。这对于我们也提出了一个严厉的挑战,因为综合实践活动可体现学生学*的主体性、主动性和探究性,学生带着问题来研究,带着准备来探索,一切也都是新的,这样一来,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可得到提高,也有利于拓展文化结构和自身素质。在五年级的综合实践主题活动中,一些学*并不是很好的学生,却对染纸的研究表现出非同一般的激情和能力,让人欣喜而欣慰。他们那种敏锐的洞察力,那种高超的探究能力,那种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都充分展示出了,活动给了他们欣然求知的乐趣,活动教会了他们做人的道理。

  二、给学生搭建主动学*的舞台

  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在具体的实施中,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 总结交流阶段。对于这些活动内容,一节课完成是不现实的,为此两周围绕一个内容展开,让学生有足够时间、空间,深度参与实践过程,获得丰富体验。

  在准备阶段,在学生对身边的社会、自然现象有了初步观察的基础上,在教室里讨论,指导学生提出问题,确定主题,做出活动 方案。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孩子将模糊的问题有效合理地表述出来,并帮助与指导学生准备工具与材料。

  在实施阶段,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去经历与体验。因为学生的能力有限,还有安全问题,活动是以小组的方式进行。我在实施过程中进行一些指导,对一些必要的专题讲解和方法的介绍,并对学生活动的整个过程进行观察,善于发现学生的特点,对学生做出恰当的 评价。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自由自在的组织活动小组,确定好自己研究的主题及内容,确定研究的目标体系。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我 精心设计过程,并对学生的学*活动及学*过程进行严格的调控。在综合实践中,研究方式的选择,学*小组的组成,活动过程中的计划、活动成果的构想,都完全在学生自己手上。

  三、让学生加强资料的收集和 整理,分享成果

  综合实践活动这一门课程以“实践”为主,为了更好地对学生的活动成果进行 评价和反思。我指导学生要注意收集、 整理各种相关的活动资料,如照片、录像、 日记、采访和调查记录、小报等,并在每次活动结束后,让学生撰写活动 日记和 心得体会,将活动的一刻永远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家长老师分享活动的成果。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探索过程,是一种实践过程,也是一种开放性思维过程,在实践活动中,最重要的是不重结果,而重过程,只要我们的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成长起来了,这就是成功。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工作总结 4

  我县20xx年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建设优秀成果评选活动已顺利结束,今年的申报材料从内容到装订都比去年有了很大改善,涌现出一大批活动质量上乘,活动内容丰富,活动形式多样,活动效果显著的优秀成果。但在评选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为了进一步做好明年的评选工作,现把在评选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总结如下,并提出一些改正的意见措施。

  1.申报教师填写的《商丘市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成果申

  报表》中“成果简介”一栏,有的太简单,只有少半页,三四百字;有的太复杂,含有目录、图片等,长达十余页。

  (只需从活动选题背景、活动实施过程、活动收获等诸方面写出文字简介,800至1000字即可)

  2.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体规划方案标有年份,比如“某某学校20xx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总体方案”;课程规划总体方案没有学校自己的特色;课程总体规划方案没有具体到年级。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总体方案是一个学校的长期规划,可以有落款日期,但不能有年份;应该体现学校自己的特点,比如地域、文化、学生的年龄等;应该是一个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系统又具体的规划)

  3.教师一学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内容太简单;两个人只有一份。

  (教师一学年综合实践活动规划要与学校的总体规划一致,要能体现教师所在年级的特点,还可以体现教师所教学科的特点,要能体现教师对学生成长的设想;规划每人一份,而且各不相同)

  4.教师一学年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有的没有,有的内容简单,页数太少,有的就是应付。

  (教师的教案提倡手写,应该是教师对学生的整个活动分环节进行指导的设想和规划)

  5.学生确定的研究主题,有的过于宽泛,没有针对性,不好开展活动;有的不合实际,无法开展活动;有的与学生的年龄阶段不符。

  (学生确定的研究主题应该是学生感兴趣的、能驾驭的、符合学生年龄阶段的、能让学生得到成长的。)

  6.学生制定的研究方案不细致,内容太少。

  (学生制定的研究方案应该细致到每一小组的任务、人员安排、时间地点甚至活动方式方法的确定。让每一个参与者都能明白自己的内容。要根据活动内容和目标设计方法指导课.)

  7.学生实施的研究过程的图片资料与别人重合,或是从网

  上下载,或是抄袭别人;同一所学校相*研究内容,照片相同。一个县不同学校,课题内容相*,照片相同。

  过程材料体现的研究途径、方法单一,多是资料查询和采访。缺少综合实践认识课和方法指导课。

  (为了杜绝抄袭,活动图片要求四个板块(主题确定、方案制定、活动实施、成果展示)均要有黑板背景,而且黑板上标明与教师申报材料相一致的活动标题和第几课时,课外图上片要尽量体现学校所在地的风貌和与主题有关的学生活动。

  为了提高申报材料的质量,研究活动进行的途径、方法要尽量丰富,比如资料查阅、实地调查、问卷、数据分析、访谈、讨论、板报、测试、演讲、试验等并举.另从明年起申请表有所调整,指导教师贴照片。)

  8.研究成果写成了结题论文。

  (研究成果应以总结论文的形式呈现,即对整个活动过程各个环节进行概括总结,署名是某某班级。)

  9.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管理办公室对教师指导学生研究性学*的效果的评价意见没有加盖学校公章;教师获奖证书不显示申报活动的标题。

  (教师或学生的获奖证书应标明活动主题,主题要与申报的活动一致。)

  10.仍然有单面印刷现象。(必须双面打印)

  评选程序:申请――开课――上报成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工作总结 5

  一、师德建设:

  全组团结协作,师德好,关心学生,不私自向学生收费,无体罚现象,无教学事故。教师钻研意识浓厚。能自觉学*相关理论。

  二、常规管理:

  学期初有教研组计划,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方案,期中有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挂牌方案,有学生外出实践活动方案;期末按要求完成总结。

  每月至少一次教研活动,校内教研活动共6次,有教材开发的讨论,学生资料包设计的研讨;教师素质赛课的集体备课;课例学*;学生外出实践活动方案的制订等。

  根据学校计划定期对教师的备课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做好特色课程的特色备课,每位教师备课前有每一研究主题的方案设计要求、有对教师备课背景资料提供的要求等,以彰显该课程的独特性。

  三、本学期所取得的成果:

  沈婕撰写的《调查问卷》案例在省综合实践活动课例会上交流,并载入《江苏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案例集》。黄伟华、将静霞两位青年教师参加片区青年教师素质赛取得了理想的'成绩。

  四、 前景展望:

  因课程需要,教研组与学校行政商量,吸纳王琼老师加入本教研组,为我们增添活力;为进一步开发课程资源,将区文化馆、塘桥老哥饭店和,运河五号等地作为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并进行了挂牌活动。学生的主题研究资源不断扩充,形成以“走*常州”为抓手,配合书法校本课程做好常州书法特色研究,结合市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趋势进行劳科技研究的三大课程资源研究系列,将我校综合实践研究从单一走向多元。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工作总结 6

  本学期我校继续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南,进一步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学*,结合本校的实际,加强学科间的整合,加强与生活的密切整合,努力构建活动的评价体系,同时通过改变学生的学*方式,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经验和真切的体验。我们的活动重心放在了学生能力培养上,结合学校大课题研究设定了自己的研究内容“提高小组合作学*的实效性”。我们将课堂作为实践基地,关注学生的活动细节,注重教学目标的达成,落实具体的研究内容。

  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开发课程资源。本学期我们开发了短线――《走进花的世界》、《贴画》、《树叶贴画》、《折纸》等多项活动。总的来说,在实施中,这些活动都能够可以顺利开展、落实,因为它们既贴*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学*兴趣;又给了学生充分活动、体验的过程,学生能够从中有所收获、有所感悟。

  2、常规教学是学校工作的重点。每周二下午第三节课是全校集中上综合实践课的时间。老师们认真履行学校学*制定的集体备课制度,提前一周钻研教材,探讨学生,力求将每一节课都落到实处。分管主任和巡课领导会及时反馈各班综合实践课的开展情况,表扬优秀,指出不足。尤其分管综合实践活动的王泳主任更是考虑周到,在校园网上提供了很好的选题,大大开阔了老师们的视野,老师们开展活动的主动性和针对性就更强了。同时学校认真组织教研组学*、研讨活动。分别以*行班、年级组、全校性三种集合学*研讨方式展开。安排一个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展示活动,并组织教师进行听课、评课活动,以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在活动的时间上,不再占用双休日时间,而是在安排课务上,注重全盘考虑,集中在星期五内开展,使活动时间更加充足、更加有规律,从而优化教师的教育和成长方式。这进一步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使教师不断更新和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能力,提升实践和反思能力。

  3、特色活动特色活动一直是我们的坚持,本学期我们除了常规教学外继续保持了长线――“竹韵”的研究活动。各年级根据校本教材进行有机地系列学*。

  4、注重过程,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实际体验、变化和表现。全面评价,反映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各方面的个性表现,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情绪情感反应、参与程度、努力程度、合作程度等等。尊重多元,教师、教师集体、学生个人、学生集体、家长与社区成员等,都是学生评价活动的主体,都应该参与到对学生的评价中来。引导反思,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增强他们对自己所进行的活动的信心,学会在与人相处中,发现自己和他人的长处,提高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水*。

  在这一学期,我们的同学实践热情一直很高,并且在同学们的身上也发生了很多可喜的变化。在同学们浓厚的实践氛围中,我们也体会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魅力所在:综合实践活动室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但也有不足,表现如下:

  1、由于学校和学生个人的条件所限,某些可以采集的实况却不能如实地采集下来。这也是我们需要共同努力的。

  2、学生在活动设计过程中计划的不够详细,在采访中问题设置目的性不明显,层次不分明。这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改进。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观察、访问、动手、动脑、体验等实践手段,来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自理自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活动课程的一种特殊发展形态,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备受关注,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现实复杂性大量存在,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迷茫、忧虑和担心,但是我们坚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会做得更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工作总结 7

  本学期,四年级的同学们接触到了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比起其他课,这门课更具实践性、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同学们对这门课投入了巨大的热情,每一次活动都是那么积极踊跃。通过半个多学期的实践,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走进大自然,开阔了眼界,丰富了见识,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与快乐。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要重视对学生的评价。

  一、重视过程评价

  评价时,不应该过于看重于学生所获得的知识的多少及作品的优劣,而应特别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关注学*的过程和方法,关注交流与合作,关注动手实践以及所获得的经验与教训。因此要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己、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要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二、以学生自己评价为主

  评价可采用多种方式,如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的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小组的评价与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等。其中以学生的自己评价为主。由于是让学生自己评价,其压力较小,学生可以充分地畅谈自己参与活动的体验、经验和教训,自由地交换意见。同时,这种集体和个人的自己评价也可以使学生享受到健康的民主风气的熏陶和教育。

  三、评价的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评价也应该具有开放性,在学生自己评价的基础上,应尽可能采用集体讨论和交流的形式,将个人和小组的经验及成果展示出来,并鼓励相互之间充分发表意见和评论。这样的评论不仅可以使学生吸收他人的有益经验,而且还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问题的认识,有助于培养学生敢于和善于发现问题并发表个人见解的优良品质。反思本学期的综合实践工作,我想有成功也有不足!

  四、成功之处是

  1、激发了学生对综合实践的巨大热情。

  2、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五、不足之处有

  1、面对这门课程,深深了解到自己知识储备的不足,以后还需在*时的生活、学*中给自己不断充电。

  2、对于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光有热情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更好的主动学*、主动发现、主动研究的精神。

  3、对于身边的资源利用的还不够,我想在以后的活动中要努力争取家长的支持和帮助,寻求其他相关人士的帮助。

  展望下学期的工作,发扬优势,改进不足吧,尽我的所能把这门课教好,使学生获得发展与进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工作总结 8

  (1)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而非在学科知识的逻辑序列中构建课程和实施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综合实践活动体现学生活动的自主性、实践性,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性学*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实践,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学*,引导学生自觉地把直接经验学*和间接经验学*相结合。

  与综合实践活动相适应的基本学*方式是实践性学*。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通过探究性学*、社会参与性学*、体验性学*和操作性学*等多种实践性学*活动,对课堂教学空间和教材加以拓展,改变学生在教育中的学*方式和生活方式,把学生的探究发现、大胆质疑、调查研究、实验论证、合作交流、社会参与、社区服务以及劳动和技术实践等作为重要的发展性教育活动。与各门学科课程相比较,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学*活动方式不是以掌握系统化的书本知识为主要目的,而是以发展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在学科课程中,练*、操作,甚至实践,都难以真正超越特定的学科固有的知识体系,都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学科课程的知识,形成基本技能。但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学*是为了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本身。我校在开发和实施以“围棋”为主的校本课程中,正是从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基础等方面考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的空间。培养了兴趣,锻炼了能力。

  (2)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开放的课程领域,它具有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活动方式等方面都具有开放性特点。综合实践活动考虑学生的现实生活的需要和社会需要,立足于时代对学生素质发展的挑战和需要,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总的目的。在内容上,综合实践活动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它随着学生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其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只要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关联,只要是学生自主地提出或自主选择的活动主题,都可以作为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这种在内容上的开放性特点,是其它任何课程的内容所不具备的。综合实践活动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活动过程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在学*活动方式和活动过程上,学生可以根据现有的课程资源、自身已有的经验,采取不同的方式。通过这种开放的活动过程,鼓励学生亲身体验,发展创新精神。我校的围棋活动由来已久,而且多次在县级正式竞赛中夺取名次,因此,广泛而深厚的氛围自然地形成了。

  (3)生成性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生成性。

  这是由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取向和该课程的开发所决定的。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强调学生亲身经历,并获得实际的发展性的体验,因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就是在该课程的实施过程之中。学生参与了活动过程本身,也就在过程中获得逐步的发展,并且学生通过对过程中的体验进行反思,有利于觉醒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能力。如果学生游离于活动过程,那么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究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综合实践能力是难以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发展起来的。因此,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就在于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地形成良好的行为意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不断地建构自我的整个精神世界,发展实践能力;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就是学生自我生成的过程,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动态体现的过程。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来看,综合实践活动成为一种对学生发展具有价值的课程,本身就是不断生成的,是教师和学生一道创生的课程。

  每一个活动都是一个有机整体,而非根据预定模式的机械装配过程。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活动方式、活动过程,都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他们的现实生活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活动的主题,从而自主确定或选择的。在活动的展开过程中,学生又从他所能接触的情境和资源中收集解决问题的资料,并自主地制定活动方案或活动计划。正是在自主制定活动方案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实际的体验和发展。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兴趣盎然的过程,学生在其中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认识不断深化,体验不断丰富,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生成性的集中表现。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和周密设计不是限制其生成性,而是为了使其生成性发挥得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因而,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和教师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动态生成和发展。五年级语文第九册第一单元的实践活动:以手抄报的方式举办一期有关中秋节、国庆节、教师节的板报展览。这其实就是学生的学*经历、生活的环境等生成的,很自然的内容。学生也极有兴趣和动力。学生在进行这项活动的过程中,充分地进行研究和体验,能说他们没有收获吗?

  (4)自主性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的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他们自己选择学*的目标、内容及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方案和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工作。综合实践活动开放的活动领域或活动内容、开放的活动方式和活动过程,为发挥学生学*的自主性创造了条件。同样,在上例的活动中教师只是布置了一下内容,确定了一个负责人,告诉学生自愿参与。但学生却几乎全部都参加了。他们有自己的理解,有自己的认识,虽然一开始七嘴八舌,但最终的结果是喜人的。收获最多的还是孩子们。

  (5)综合性校本课程的开设目标及内容和形式之间应有机结合,以求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

  因此将学生置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调动学生多种器官协同参与,促进各种素质的和谐发展。首先活动目标的综合,不仅有社会意识、科学精神等情感目标,也有搜集信息、处理问题等能力目标,还有各种知识性目标;其次,活动内容综合,围绕活动主题,包含社会、环境、自然、农业、科技等各种知识;再次,活动方式也是综合的。根据主题需要,采用参观、调查、讨论、设计等多种活动形式,自主探究,积极建构。我校的综合实践课和以围棋、信息技术、兴趣体育、电子琴、研究性学*、少先队活动、以及各学科课程等都参与到了其中,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

  当然,如果能开发出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将更加科学地促进学校对人才的建设和培养。这将是我们下一阶段继续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阳邑学校

  20xx年9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工作总结 9

  本学期我校继续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南,进一步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学*,结合本校的实际,加强学科间的整合,加强与生活的密切整合,努力构建活动的评价体系,同时通过改变学生的学*方式,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经验和真切的体验。我们的活动重心放在了学生能力培养上,结合学校大课题研究设定了自己的研究内容“提高小组合作学*的实效性”。我们将课堂作为实践基地,关注学生的活动细节,注重教学目标的达成,落实具体的研究内容。

  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开发课程资源。本学期我们开发了短线——《走进花的世界》、《贴画》、《树叶贴画》、《折纸》等多项活动。总的.来说,在实施中,这些活动都能够可以顺利开展、落实,因为它们既贴*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学*兴趣;又给了学生充分活动、体验的过程,学生能够从中有所收获、有所感悟。

  2、常规教学是学校工作的重点。每周二下午第三节课是全校集中上综合实践课的时间。老师们认真履行学校学*制定的集体备课制度,提前一周钻研教材,探讨学生,力求将每一节课都落到实处。分管主任和巡课领导会及时反馈各班综合实践课的开展情况,表扬优秀,指出不足。尤其分管综合实践活动的王泳主任更是考虑周到,在校园网上提供了很好的选题,大大开阔了老师们的视野,老师们开展活动的主动性和针对性就更强了。同时学校认真组织教研组学*、研讨活动。分别以*行班、年级组、全校性三种集合学*研讨方式展开。安排一个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展示活动,并组织教师进行听课、评课活动,以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在活动的时间上,不再占用双休日时间,而是在安排课务上,注重全盘考虑,集中在星期五内开展,使活动时间更加充足、更加有规律,从而优化教师的教育和成长方式。这进一步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使教师不断更新和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能力,提升实践和反思能力。

  3、特色活动特色活动一直是我们的坚持,本学期我们除了常规教学外继续保持了长线——“竹韵”的研究活动。各年级根据校本教材进行有机地系列学*。

  4、注重过程,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实际体验、变化和表现。全面评价,反映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各方面的个性表现,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情绪情感反应、参与程度、努力程度、合作程度等等。尊重多元,教师、教师集体、学生个人、学生集体、家长与社区成员等,都是学生评价活动的主体,都应该参与到对学生的评价中来。引导反思,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增强他们对自己所进行的活动的信心,学会在与人相处中,发现自己和他人的长处,提高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水*。

  在这一学期,我们的同学实践热情一直很高,并且在同学们的身上也发生了很多可喜的变化。在同学们浓厚的实践氛围中,我们也体会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魅力所在:综合实践活动室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但也有不足,表现如下:

  1、由于学校和学生个人的条件所限,某些可以采集的实况却不能如实地采集下来。这也是我们需要共同努力的。

  2、学生在活动设计过程中计划的不够详细,在采访中问题设置目的性不明显,层次不分明。这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改进。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观察、访问、动手、动脑、体验等实践手段,来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自理自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活动课程的一种特殊发展形态,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备受关注,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现实复杂性大量存在,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迷茫、忧虑和担心,但是我们坚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会做得更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工作总结 10

  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两年半,我校做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样本校,为此,我们采取的策略是:边学*、边研究、边实践。前一阶段我们在学生评价工作和校本课程方面工作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认可。我校的综合实践教师们在参与中学到了许多新的理念及教学方式。为了把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深入地开展下去,本学期我们做了如下工作。

  一、实践方面

  首先,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与实施小组,制定了学*和研究计划,并按计划开展了多次学*与研讨活动,进一步强化了课程理念,明确了课程实施方向、组织形式,尤其是学生的学*活动形式。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基于学*者的直接体验,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社会,在以学生自主活动为特征的实践操作中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科学结论、发现新知识的课程形态。其基本理念包蕴着三种教育思想的融合,即综合教育的思想、实践教育的思想、主体教育的思想的有机融合。结合课本内容及学校政教处、少先队大队部的工作,对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重新作了调整。本学期拟对“养成良好卫生*惯”、“校园万花筒”、“书海踏浪”、“果味飘香”、“多民族大家庭”、“购物讲价”、“吃的文化”这些主题进行研究。

  其次,经过前一阶段的实践研究,老师们对主题的开发,研究的方式方法有了更多的认识,学*中更关注学生的喜好、个性、原有知识层面。本学期我们拟以五年级综合实践小组为龙头,带动其他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研究走到评价阶段,目前正在讨论,拟定出一个能突出我校特点、个性化的综合实践学生成长记录册,以便能更好的指导检查学生的实践活动。

  在对一、二年级学生的知识、水*、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结合学校特色、周边环境特点和依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相关理论,制定了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二年级的活动实施方案,经过科任的教师实践与修改,使之趋于科学、合理,更能贴*学生、贴*教师、贴*学校。

  第三,我们考虑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的.一些实践活动,需要得到社会、家长的支持与合作。为此,我们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了广泛的宣传,使社会及家长也充分认识到: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为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十分必要和及时,为此,我们营造了课程实施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四,在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十分注重教师的角色把握,要求教师首先是与学生一样,是实践活动的参与者,其次才是实践活动的指导者。学生的学*方式必须得以转变,必须是多种学*方式的综合运用,要让不同水*的学生都能有实践活动过程的切身体验,而且,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也应呈多样性,如个人独立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师生共同探究、班级集体探究等。配合全市课改样本校的调研工作,我们工作的重点放在如何用好我们的成长记录册这一方面上。我校三、四、五年级的综合实践课教师以“学生发展性评价”为主题,进行深入探讨与研究,指导学生有创造性的使用“小学生综合实践评价手册”。注意运用“自评”、“他评”、“集体评”、“再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及时对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包括知识、水*、能力、成果、情感、态度等)进行恰当的评价,并与学生的实践活动成果一起存入学生的课程材料袋。通过使用手册与未使用手册两种班级的实验对比,我们发现,手册非常适用于中年级,能有效的指导学生开展活动。对高年级同学用评价手册已显示不出太大的激励作用,对高年级同学的活动评价是否可以考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电脑进行,使之更趋向于现代化、个性化,在这方面还有待研究。

  二、思考

  回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引起了我们的几点思考:

  1、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过程中,如果完全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而独立自主地选择并确定研究主题,则会影响课程实施与管理的有序性,影响学生研究的深度和教师指导的有效性;如果是教师为学生预先选择并设定研究主题,则又将遏制学生自主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从而影响学生对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如何使两者有机融合,相得益彰,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2、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明确区别于传统的“兴趣课”、“自然课”、“制作课”等,我们如何使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加强“实践”体验,真正使教师和学生“活动”起来,将要作出进一步的思考与实践。

  3、对于课程的管理与评价,如何做到科学、有效、持续,需要我们的思考和实践,逐步建立并完善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与评价体系。

  4、活动研究的深度、广度,教师如何把握?

  5、如何调动学生全员参与面,特别是一些有困难的学生?如何把评价工作做得公正、全面?操作起来简单可行?这都是我们今后要解决的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菁选(扩展7)

——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精选10篇)

  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1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本学期,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深化素质教育,形成办学特色。

  (一)总目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与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和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畅想乒乓未来,感悟国球精神,使学生能作为活动的主人,积极地开展活动;能对学*具有信心,提高效率;能对自然和社会的具有好奇心;能自我规范,与队友友好相处。

  2、关注自我,关注学校,关注自然,关注社会,设计自己喜欢的校园。进行探究,积极体验,在"发现问题——团队策划——探究实践——行动反思——分享对话"的科学研究过程中提高探究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与学*兴趣,意识到食品安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养成注意饮食安全卫生的*惯。

  4、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刻苦锻炼,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增强健康意识。

  二、具体措施:

  (一)根据学校实际,科学确定活动内容。

  在确定本学期的活动内容时,我们根据我校乒乓特色,将原有的课题成果进行多角度的活动外展,首先在学生中展开广泛的讨论,让他们围绕原有的课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再由指导教师根据汇总的情况进行梳理、筛选、归类,上报科学的、可行的研究内容。根据各年级确定的研究主题进行统一的规划安排,制定活动方案。力求贴*学生的生活,体现学生的需求,体现了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特色。内容框架如下:

  我校是乒乓特色学校,乒乓活动也在校内广泛开展,因此有很好的研究资源和研究环境。况且乒乓已成为我校学生生活世界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所以,在三年级将继续开展"小小银球,知识无限"的乒乓实践活动。

  兰陵小学即将扩建,如果我们把握时机,让学生从关注校园入手,开发、设计他们喜欢的校园,将有利于学生渐渐体验到学校生活中的主人感觉,提高各方面的'实际能力。所以本学期四年级将在上学期《绿色交响曲——让校园更美丽的》基础上继续延续,以《我的校园我设计,兰小的明天更美好》为主题,开展一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

  市场上那些身穿"五彩"外衣的"彩色"食品,看似诱人,却潜伏着危害人体健康的隐患。五年级根据这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设计了"‘美丽’的食品"的综合实践活动。

  本学期六年级以"球之韵"为主题,主要是结合本校乒乓球体育特色,结合校第四届乒乓节活动,开展球文化、体育精神、体育与读书等活动,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刻苦锻炼,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

  (二)进行有效的管理,优化实践指导。

  1、引导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让学生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个性。在活动中让每一名学生都有收获,体验成功的喜悦,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并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精心规划和组织学生校内外活动,争取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及参与。

  2、学校计划、年级计划层层落实。在学校综合实践教研组的带领下,各年级由年级组长为小组长,带领教师认真认真制订年级计划,带着问题积极、认真地开展小组教研活动,提高实践指导水*。

  3、保证师资力量,配备各课专职教师。以下是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师资配备表。

  4、加强研究,提高质量。我们把每个月最后一个星期一下午作为综合实践活动沙龙研讨日,教师们一起学*相关理论,提出活动中的困惑,共同解决问题,并把活动中好的做法与大家分享。

  三、进行多角度反思,提高实践水*:

  活动后师生正确的评价有利于及时总结经验得失,有利于提高今后活动的质量。本学期我们将进行多角度的反思活动,努力提高实践水*。

  (一)学生评价

  1、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

  2、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3、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

  (二)教师评价

  1、关注学生的发展,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

  2、转变学生的学*方式,发展学生的愿望及创新精神。

  3、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发展。

  (三)课程评价

  1、立足综合性

  2、突出活动性

  3、体现主体性

  4、注重实践性

  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2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国定校行的必修课,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后的一门核心课程。它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它包含了经历——感受——探究——了解——理解——掌握——运用这一全过程,把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全面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以“学生为本,重在实践,重在体验,重在发展”为指导思想,认真开展三——六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增强孩子的探究和创新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转变孩子的学*方式和生活方式,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实践的能力。

  二、组织成员

  以下是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师资配备: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由鄂汉东校长领导,丁红芳老师分管,教研组长宣洪波老师负责制订实施计划,印丽华老师负责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日常运作,宣纪珍老师具体负责课时安排以及调、代课。三、四年级由印丽华老师具体负责,五、六年级分别由刘彩娣老师负责,其他各班任课老师与班主任组成“导师团”对学生活动的开展进行研究性和指导。

  三、研究目标

  1、力求开展的活动丰富多彩,做到短线、长线活动相结合,使每位学生能将自己学*活动的过程形成比较完整的系列素材,并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出活动的实际情况,引起同班和评价者的重视,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独立思考、主体性判断以及更好地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能通过利用各种符号与工具,表达个人的思想和观念。善与他人沟通,并能与他人分享不同的见解与资讯。

  3、帮助学生在活动中树立起自己是记录自己学*过程资料的著作者和负责人的意识,逐步养成不断反省学*活动,评价学*成果,改进学*方式的学**惯。发展学生的规划组织与实践能力。

  4、通过对教师的月考核,进一步端正教师的教学思路,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从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研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观察力,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并促使学生在生活中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

  5、评价侧重于过程,体现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学生与他人的一种*等对话精神。

  四、研究内容

  1、主题生成

  (1)依托学科课程生成综合实践活动课题

  学科的综合性学*主要体现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整体发展,课程间的整合,书本学*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以及探索与研究精神。开学初,我们利用集体备课时间,由学科组商讨,确定各学科中以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更好教学的活动内容:(英语)3A:用各种材料制作字母小卡片;4A:shopping跳蚤市场;5A:制作卡片;6A:搜集身边的英语,以交通标志为主。(数学)三数:调查周末一天的安排,摸牌和下棋游戏;四数:怎样滚得圆?了解自己,关爱自己;六数:大树有多高?(语文)三语:小小读书交流会,指导做采蜜集的方法;调查了解119、120、110等号码的功能,学会求救;寻找秋天的足迹;走进水果的世界;制作动物名片等;四语:“老师,您好”主题教育活动;“我骄傲,我是中国人”系列活动;神话、寓言故事交流会;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网络知多少调查研究。五语:研究神奇的变色龙;我读书我快乐:《水浒传》、说名道姓。六语:学剪纸、读报和剪报等。

  其他学科,如美术、科学,也可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开展相应的学科活动。活动主题、内容、方式自定。每次实践活动后,语文教师要注重学生*作的指导,记录下活动的过程及学生的感受。

  (2)依托社会生活、社区资源生成综合实践活动课题

  人们经常说“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的*惯。这是我们在这一方面确定课题的用意所在。例如:中国传统节日的研究(本学期的中秋节、重阳节等)、家乡的桥等。

  (3)依托已有的综合实践活动生成新的课题。对原来开展过的有价值的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可以进一步挖掘,生成新的课题。例如“日食知识”,以它为载体,生成新的课题,例如:了解星空、认识星座等。

  2、参考主题

  (1)传统节日研究(三年级本学期研究主题)

  低年级以掌握节日时间、有哪些风俗*惯等为目标;中高年级除了达到低年级的目标外,增加传统节日的历史由来研究、动手做节日食品等实践活动。本学期对我国传统节日中秋节、重阳节等作长线研究。

  (2)传统游戏研究(四年级本学期研究主题)

  低年级以了解过去的一些传统游戏、规则并做一些与年龄段适合的游戏为目标;中高年级增加研究传统游戏与现代游戏的不同、自己动手做游戏工具等实践活动。本学期把滚铁环、玩沙包作为重点研究、开展活动的主题。

  (3)农器具的研究(五年级本学期研究主题)

  低年级以认识常用的农器具,了解常用农器具的名称、作用为目的;中高年级增加操作、使用的实践活动(“乐乐种植园”种植实践活动)。

  (4)日食的研究(六年级本学期研究主题)

  低年级以调查、了解历史上发生的日食现象为主,辅以观看影像资料;中高年级拓展到认识宇宙、星空,丰富天文科学知识,发展科学、创新意识。

  (5)校园资源的研究

  如“走廊文化的研究”、“科学宫动、植物主题研究”等,如“走廊文化的研究”:低年级以了解走廊挂图中的科学家、文学家等名人生*事迹、著名成果为目的;中高年级则增加阅读他们的著作、学*他们的研究精神等内容。

  (6)节日的研究

  如:日食知识、了解世博会、建国六十周年等,任课教师根据社会、国家、国际发生的热点事件开展研究、实践活动,具体内容、目标可根据学生的年龄、能力等适当制定。

  任课教师也可根据自己的特点或专长,充分挖掘有意义的、可行性强的主题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然后根据活动效果同年级推荐或全校推荐。

  3、校本课程

  本学期校本课程实施内容和方式有所改变,具体情况如下:

  校本1课程内容仍然为“植物与生活”,依托原有的校本教材,一年级的研究内容为:走*身边的植物,二年级:认识植物的组成部分,三年级:植物的分类,四年级:植物的作用,五年级:植物的种植与栽培,六年级:植物与文化。校本2课程内容则由原来的.“让生活充满爱”改为走班形式的各类项目训练和学*,具体课程项目有:手工制作、篆刻、国际数棋、刻纸、口琴、编织、剪纸、古诗词赏析、经典阅读、思维训练、阅读与写作、七巧板等。

  五、研究策略

  1、进行有效的管理。

  学校计划、年级计划层层落实。在学校综合实践教研组的带领下,各年级由年级负责人为小组长,带领教师认真制订年级计划,带着问题积极、认真地开展小组教研活动,提高实践指导水*。学校定期组织检查,提出意见,从而达到优化的目的。

  2、组织有意义的校外活动。

  适当组织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校外活动,如参观博物馆、江边污水处理厂、社区调查等。但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精心规划和组织学生校外活动,争取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参与。

  3、开展好教研活动

  (1)学期教研组每月进行一次综合课研讨活动,课后进行研讨和评议。同时坚持每月一次的例会活动,及时分析总结工作中的得失,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查漏补缺,不断完善提高。本学期每班至少需上交学生研究性项目作业、教学活动设计方案各两份,教学反思一份。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新老师要在课前向同年级组教师学*。这一学期,本教研组的每位老师都要上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同年级组老师观摩、评议,共同探讨,共同提高。

  (3)认真进行总结和评价。在活动过程中注重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每班在学期末提供至少一份项目作业参与评选,优秀的项目作业将对指导老师进行奖励。通过展板,力求实事求是地把每一个活动情况及经验及时、准确地记载下来。在此基础上,组织全校老师、学生参观,交流。另外,每个教师结合教学实践和自身的研究,写好研究性的文章,积极向有关杂志和报纸投稿。

  (4)加强研究,优化教学。我们把每个月最后一个星期五下午作为综合实践活动沙龙研讨日,教师们一起学*相关理论,提出活动中的困惑,共同解决问题,并把活动中好的做法与大家分享。

  4、完善学生、教师评价制度。

  活动后师生正确的评价有利于及时总结经验得失,有利于提高今后活动的质量。本学期我们将进行多角度的反思活动,努力提高实践水*。

  对学生的评价通过三个方面来进行,首先是学生互评;其次是家长评价;最后是教师评价。这样,不但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而且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

  对教师的评价,除了延续上学期使用的月考核制度外,还将随机进行学生调查问卷,从而促进任课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始终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另外,本学期将更加注重活动成果评价,学期末学校将通过调查问卷抽查的方式进行全面评价。

  六、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定校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并组织学*。

  2、各年级、各班制定实践活动简要计划。

  3、理论学*内容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策略》等。

  4、教研活动:分组研讨本月综合课程的上课内容。

  5、开展庆祝建国六十周年的相关实践活动。

  6、上交综合实践活动资料(月末)。

  十月份:

  1、各班按计划开展活动,学校组织检查。

  2、教研活动:吴海燕老师上一节综合研讨课。

  3、教研组例会:对综合实践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共同探讨,共同研究,以便提高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4、相关年级开展日食的研究、科学宫动植物主题研究。

  5、上交综合实践活动资料。

  十一月份:

  1、各班按计划开展活动,注意收集和整理过程性资料,组织检查。

  2、教研活动:印丽华老师上一节校本研讨课。

  3、有关年级开展传统节日的研究活动。

  4、教研组例会:半学期小结,下半学期综合活动内容设计,上交过程性资料。

  十二月份:

  1、教研组例会:研究如何认真办好活动成果的展板。

  2、学生总结汇报交流活动,以及学生活动成果的展示。

  3、教研活动:倪华玉老师上一节校本研讨课。

  4、有关年级开展制作传统游戏工具(如铁环、沙包等),玩传统游戏的实践活动。

  4、各班上交案例、论文、活动总结(反思)及学生活动过程的资料。

  一月份:

  1、总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撰写专题总结,整理好研究的成果材料。

  2、期末抽测调查,考核评比。

  3、资料汇总归档 。

  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3

  一、指导思想

  在区教研室的指导下,以《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为依据,结合建国六十周年庆祝活动、创建省绿色学校、创建市健康促进学校等多项实践活动,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在脚踏实地、加强常规管理的基础上,锐意进取,力求以校本化、生本化的内容开发来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

  二、工作思路与目标

  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已经进入了一个高原期,对课程的深入研究一时难以出现明显的效果。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不断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开发,坚持推广四种课型等已有研究成果,加强微型活动的探索,全面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效益。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在这方面进行有效的探索,不断努力实现以下具体的任务:

  1、积极探索常态化的微型活动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实际效果,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结合建国六十周年活动,各年级可以自行开发相关的调查、访问等实践性活动,认真开展研究型学*的活动,侧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研究精神。

  3、结合绿色学校、健康促进学校的创建,各年级课开发适合学生实际的微型活动,做到一课一研究,一课一收获,努力培养学生的研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4、加强活动过程资料的积累,积极研讨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校本化开发过程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创新与积累的关系,提高活动效果。

  三、工作措施

  1、突出研究性学*,着力开发研究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着眼于学生探究能力和实践意识的培养,要帮助学生从其生活世界中有机生成他们自己感兴趣的具体活动内容;要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并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富有创意地生活。

  过去我们在开展研究性学*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也曾经探索过短*快式的微型活动研究,在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的研究方面先走了一步。本学期,我们仍然要突出研究性学*的地位,各年级要着力开发研究主题。对于过去成功的课题,可以继续深入研究,学生特别感兴趣的问题也可以成为新的研究主题。在实践中我们要明确,活动的实施关键是要关注学生的需要,注重活动的效果,做到活动过程不千篇一律。在开发内容的时候,要注意坚持着眼生活、立足兴趣、依托学校资源、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原则。

  2、重视劳动实践,开展劳动技术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过去我们有的老师开发的剪纸等活动等也得到了学生的欢迎,培养了他们的制作能力。本学期我们可以继续依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劳动与技术》教材,利用现成的制作材料开展活动,进行专项的劳动技能训练。

  3、加强制度建设,稳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本学期我们将通过听评课活动,使综合实践的课堂教学做到科学、务实、创新,既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又使学生能在课堂上学有所得,真正地走向生活,走向实践,走向创新。

  继续认真积累好过程性资料,具体包括:

  (1)每月活动掠影:每个月我们都要求把本学的综合实践活动照片、记录等以照片的方式上传到学校网站的综合实践活动专栏,一方面宣传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另一方面也方便大家全面了解活动开展情况,有利于反思总结。

  (2)1学期1个案例:每个学期,老师们要根据活动情况及时撰写活动案例,记录活动中的收获、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今后的改进措施等,对这一阶段的活动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

  四、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订计划(学校计划、年级计划)

  2、综合实践活动听课活动

  十月份:

  1、9月份资料上传。

  十一月份:

  1、10月资料上传;

  2、任课教师完成1篇案例或者论文,准备四优工程作品评比。

  十二月份:

  1、11月资料上传。

  一月份:

  1、12月资料上传

  2、各年级过程性资料上交

  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4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国定校行的必修课,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后的一门核心课程。它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它包含了经历——感受——探究——了解——理解——掌握——运用这一全过程,把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全面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以“学生为本,重在实践,重在体验,重在发展”为指导思想,认真开展三——六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增强孩子的探究和创新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转变孩子的学*方式和生活方式,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实践的能力。

  二、组织成员

  以下是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师资配备: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由鄂汉东校长领导,丁红芳老师分管,教研组长宣洪波老师负责制订实施计划,印丽华老师负责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日常运作,宣纪珍老师具体负责课时安排以及调、代课。三、四年级由印丽华老师具体负责,五、六年级分别由刘彩娣老师负责,其他各班任课老师与班主任组成“导师团”对学生活动的开展进行研究性和指导。

  三、研究目标

  1、力求开展的活动丰富多彩,做到短线、长线活动相结合,使每位学生能将自己学*活动的过程形成比较完整的系列素材,并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出活动的实际情况,引起同班和评价者的重视,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独立思考、主体性判断以及更好地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能通过利用各种符号与工具,表达个人的思想和观念。善与他人沟通,并能与他人分享不同的见解与资讯。

  3、帮助学生在活动中树立起自己是记录自己学*过程资料的著作者和负责人的意识,逐步养成不断反省学*活动,评价学*成果,改进学*方式的学**惯。发展学生的规划组织与实践能力。

  4、通过对教师的月考核,进一步端正教师的教学思路,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从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研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观察力,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并促使学生在生活中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

  5、评价侧重于过程,体现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学生与他人的一种*等对话精神。

  四、研究内容

  1、主题生成

  (1)依托学科课程生成综合实践活动课题

  学科的综合性学*主要体现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整体发展,课程间的整合,书本学*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以及探索与研究精神。开学初,我们利用集体备课时间,由学科组商讨,确定各学科中以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更好教学的活动内容:(英语)3A:用各种材料制作字母小卡片;4A:shopping跳蚤市场;5A:制作卡片;6A:搜集身边的英语,以交通标志为主。(数学)三数:调查周末一天的安排,摸牌和下棋游戏;四数:怎样滚得圆?了解自己,关爱自己;六数:大树有多高?(语文)三语:小小读书交流会,指导做采蜜集的方法;调查了解119、120、110等号码的功能,学会求救;寻找秋天的足迹;走进水果的`世界;制作动物名片等;四语:“老师,您好”主题教育活动;“我骄傲,我是中国人”系列活动;神话、寓言故事交流会;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网络知多少调查研究。五语:研究神奇的变色龙;我读书我快乐:《水浒传》、说名道姓。六语:学剪纸、读报和剪报等。

  其他学科,如美术、科学,也可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开展相应的学科活动。活动主题、内容、方式自定。每次实践活动后,语文教师要注重学生*作的指导,记录下活动的过程及学生的感受。

  (2)依托社会生活、社区资源生成综合实践活动课题

  人们经常说“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的*惯。这是我们在这一方面确定课题的用意所在。例如:中国传统节日的研究(本学期的中秋节、重阳节等)、家乡的桥等。

  (3)依托已有的综合实践活动生成新的课题。对原来开展过的有价值的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可以进一步挖掘,生成新的课题。例如“日食知识”,以它为载体,生成新的课题,例如:了解星空、认识星座等。

  2、参考主题

  (1)传统节日研究(三年级本学期研究主题)

  低年级以掌握节日时间、有哪些风俗*惯等为目标;中高年级除了达到低年级的目标外,增加传统节日的历史由来研究、动手做节日食品等实践活动。本学期对我国传统节日中秋节、重阳节等作长线研究。

  (2)传统游戏研究(四年级本学期研究主题)

  低年级以了解过去的一些传统游戏、规则并做一些与年龄段适合的游戏为目标;中高年级增加研究传统游戏与现代游戏的不同、自己动手做游戏工具等实践活动。本学期把滚铁环、玩沙包作为重点研究、开展活动的主题。

  (3)农器具的研究(五年级本学期研究主题)

  低年级以认识常用的农器具,了解常用农器具的名称、作用为目的;中高年级增加操作、使用的实践活动(“乐乐种植园”种植实践活动)。

  (4)日食的研究(六年级本学期研究主题)

  低年级以调查、了解历史上发生的日食现象为主,辅以观看影像资料;中高年级拓展到认识宇宙、星空,丰富天文科学知识,发展科学、创新意识。

  (5)校园资源的研究

  如“走廊文化的研究”、“科学宫动、植物主题研究”等,如“走廊文化的研究”:低年级以了解走廊挂图中的科学家、文学家等名人生*事迹、著名成果为目的;中高年级则增加阅读他们的著作、学*他们的研究精神等内容。

  (6)节日的研究

  如:日食知识、了解世博会、建国六十周年等,任课教师根据社会、国家、国际发生的热点事件开展研究、实践活动,具体内容、目标可根据学生的年龄、能力等适当制定。

  任课教师也可根据自己的特点或专长,充分挖掘有意义的、可行性强的主题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然后根据活动效果同年级推荐或全校推荐。

  3、校本课程

  本学期校本课程实施内容和方式有所改变,具体情况如下:

  校本1课程内容仍然为“植物与生活”,依托原有的校本教材,一年级的研究内容为:走*身边的植物,二年级:认识植物的组成部分,三年级:植物的分类,四年级:植物的作用,五年级:植物的种植与栽培,六年级:植物与文化。校本2课程内容则由原来的“让生活充满爱”改为走班形式的各类项目训练和学*,具体课程项目有:手工制作、篆刻、国际数棋、刻纸、口琴、编织、剪纸、古诗词赏析、经典阅读、思维训练、阅读与写作、七巧板等。

  五、研究策略

  1、进行有效的管理。

  学校计划、年级计划层层落实。在学校综合实践教研组的带领下,各年级由年级负责人为小组长,带领教师认真制订年级计划,带着问题积极、认真地开展小组教研活动,提高实践指导水*。学校定期组织检查,提出意见,从而达到优化的目的。

  2、组织有意义的校外活动。

  适当组织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校外活动,如参观博物馆、江边污水处理厂、社区调查等。但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精心规划和组织学生校外活动,争取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参与。

  3、开展好教研活动

  (1)学期教研组每月进行一次综合课研讨活动,课后进行研讨和评议。同时坚持每月一次的例会活动,及时分析总结工作中的得失,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查漏补缺,不断完善提高。本学期每班至少需上交学生研究性项目作业、教学活动设计方案各两份,教学反思一份。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新老师要在课前向同年级组教师学*。这一学期,本教研组的每位老师都要上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同年级组老师观摩、评议,共同探讨,共同提高。

  (3)认真进行总结和评价。在活动过程中注重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每班在学期末提供至少一份项目作业参与评选,优秀的项目作业将对指导老师进行奖励。通过展板,力求实事求是地把每一个活动情况及经验及时、准确地记载下来。在此基础上,组织全校老师、学生参观,交流。另外,每个教师结合教学实践和自身的研究,写好研究性的文章,积极向有关杂志和报纸投稿。

  (4)加强研究,优化教学。我们把每个月最后一个星期五下午作为综合实践活动沙龙研讨日,教师们一起学*相关理论,提出活动中的困惑,共同解决问题,并把活动中好的做法与大家分享。

  4、完善学生、教师评价制度。

  活动后师生正确的评价有利于及时总结经验得失,有利于提高今后活动的质量。本学期我们将进行多角度的反思活动,努力提高实践水*。

  对学生的评价通过三个方面来进行,首先是学生互评;其次是家长评价;最后是教师评价。这样,不但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而且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

  对教师的评价,除了延续上学期使用的月考核制度外,还将随机进行学生调查问卷,从而促进任课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始终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另外,本学期将更加注重活动成果评价,学期末学校将通过调查问卷抽查的方式进行全面评价。

  六、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定校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并组织学*。

  2、各年级、各班制定实践活动简要计划。

  3、理论学*内容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策略》等。

  4、教研活动:分组研讨本月综合课程的上课内容。

  5、开展庆祝建国六十周年的相关实践活动。

  6、上交综合实践活动资料(月末)。

  十月份:

  1、各班按计划开展活动,学校组织检查。

  2、教研活动:吴海燕老师上一节综合研讨课。

  3、教研组例会:对综合实践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共同探讨,共同研究,以便提高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4、相关年级开展日食的研究、科学宫动植物主题研究。

  5、上交综合实践活动资料。

  十一月份:

  1、各班按计划开展活动,注意收集和整理过程性资料,组织检查。

  2、教研活动:印丽华老师上一节校本研讨课。

  3、有关年级开展传统节日的研究活动。

  4、教研组例会:半学期小结,下半学期综合活动内容设计,上交过程性资料。

  十二月份:

  1、教研组例会:研究如何认真办好活动成果的展板。

  2、学生总结汇报交流活动,以及学生活动成果的展示。

  3、教研活动:倪华玉老师上一节校本研讨课。

  4、有关年级开展制作传统游戏工具(如铁环、沙包等),玩传统游戏的实践活动。

  4、各班上交案例、论文、活动总结(反思)及学生活动过程的资料。

  一月份:

  1、总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撰写专题总结,整理好研究的成果材料。

  2、期末抽测调查,考核评比。

  3、资料汇总归档 。

  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5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和贯彻国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以本地区的自然、历史、人文为研究背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实验为基础,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科有效整合和教师文化沟通,帮助学生学*、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更新教师与学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形成区域办学特色而不懈努力。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区域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学科整合,学生实践,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一、亲*周围的自然环境,结合学科课程的学*,有效进行学科知识的整合与沟通,教育和引导学生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走进自然、主动实践,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和合理开发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二、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见识和行为辨析能力,初步养成服务社会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三、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积极的、科学的人生观。

  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按照《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的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3—6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每周*均3课时。依据《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指导》的精神,结合我校教学的实际,综合实践活动全校自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固定1课时,根据需要每周可加2课时的“1+2”课时设置。

  四、具体工作及措施

  (一)师资建设

  由于我校师资力量薄弱,由班主任老师兼任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

  一、加强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关键,学校要十分重视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教师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促进教师教育观念转变同时,要鼓励、支持教师去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规律,提高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

  二、注意开发利用多种教育资源

  学校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落实课程计划的要求。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学校还要注意发展校外指导教师队伍,构建起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人才资源库。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过程中要用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

  一、评价理念

  a、整体观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整体观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统整,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穿到活动进行中去。

  b、多元化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肯定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

  c、过程性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要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对学生进行评定的作业应该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仅仅是针对他们得出的结论。

  二、评价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式多种多样。在具体操作中,“档案袋评定”和“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被认为是非常有效的评价方法。教师在运用这些方法时要注意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总之,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档案,以便使学生深入的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及进步的喜悦

  五、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中心的综合实践领导小组,在教导处、教研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该活动具体由实践活动指导老师负责日常工作,各任课老师协同配合,确保活动正常有序地进行。

  六、活动安排

  1、9月:制订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组织教师学*《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和与综合实践活动相关的一些案例,激发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热情,召开家长会取得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支持。

  2、10月:指导学生确立研究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3、11月:进行阶段性成果展示。

  4、12月:四、五、六年级各推出一节研究课,大家谈体会。

  5、关于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研讨会

  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6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国定校行的必修课,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后的一门核心课程。它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它包含了经历——感受——探究——了解——理解——掌握——运用这一全过程,把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全面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以“学生为本,重在实践,重在体验,重在发展”为指导思想,认真开展三——六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增强孩子的探究和创新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转变孩子的学*方式和生活方式,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实践的能力。

  二、组织成员

  以下是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师资配备: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由鄂汉东校长领导,丁红芳老师分管,教研组长宣洪波老师负责制订实施计划,印丽华老师负责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日常运作,宣纪珍老师具体负责课时安排以及调、代课。三、四年级由印丽华老师具体负责,五、六年级分别由刘彩娣老师负责,其他各班任课老师与班主任组成“导师团”对学生活动的开展进行研究性和指导。

  三、研究目标

  1、力求开展的活动丰富多彩,做到短线、长线活动相结合,使每位学生能将自己学*活动的过程形成比较完整的系列素材,并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出活动的实际情况,引起同班和评价者的重视,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独立思考、主体性判断以及更好地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能通过利用各种符号与工具,表达个人的思想和观念。善与他人沟通,并能与他人分享不同的见解与资讯。

  3、帮助学生在活动中树立起自己是记录自己学*过程资料的著作者和负责人的意识,逐步养成不断反省学*活动,评价学*成果,改进学*方式的学**惯。发展学生的规划组织与实践能力。

  4、通过对教师的月考核,进一步端正教师的教学思路,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从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研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观察力,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并促使学生在生活中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

  5、评价侧重于过程,体现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学生与他人的一种*等对话精神。

  四、研究内容

  1、主题生成

  (1)依托学科课程生成综合实践活动课题

  学科的综合性学*主要体现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整体发展,课程间的整合,书本学*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以及探索与研究精神。开学初,我们利用集体备课时间,由学科组商讨,确定各学科中以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更好教学的活动内容:(英语)3A:用各种材料制作字母小卡片;4A:shopping跳蚤市场;5A:制作卡片;6A:搜集身边的英语,以交通标志为主。(数学)三数:调查周末一天的安排,摸牌和下棋游戏;四数:怎样滚得圆?了解自己,关爱自己;六数:大树有多高?(语文)三语:小小读书交流会,指导做采蜜集的方法;调查了解119、120、110等号码的功能,学会求救;寻找秋天的足迹;走进水果的世界;制作动物名片等;四语:“老师,您好”主题教育活动;“我骄傲,我是中国人”系列活动;神话、寓言故事交流会;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网络知多少调查研究。五语:研究神奇的变色龙;我读书我快乐:《水浒传》、说名道姓。六语:学剪纸、读报和剪报等。

  其他学科,如美术、科学,也可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开展相应的学科活动。活动主题、内容、方式自定。每次实践活动后,语文教师要注重学生*作的指导,记录下活动的过程及学生的感受。

  (2)依托社会生活、社区资源生成综合实践活动课题

  人们经常说“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的*惯。这是我们在这一方面确定课题的用意所在。例如:中国传统节日的研究(本学期的中秋节、重阳节等)、家乡的桥等。

  (3)依托已有的综合实践活动生成新的课题。对原来开展过的有价值的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可以进一步挖掘,生成新的课题。例如“日食知识”,以它为载体,生成新的课题,例如:了解星空、认识星座等。

  2、参考主题

  (1)传统节日研究(三年级本学期研究主题)

  低年级以掌握节日时间、有哪些风俗*惯等为目标;中高年级除了达到低年级的目标外,增加传统节日的历史由来研究、动手做节日食品等实践活动。本学期对我国传统节日中秋节、重阳节等作长线研究。

  (2)传统游戏研究(四年级本学期研究主题)

  低年级以了解过去的一些传统游戏、规则并做一些与年龄段适合的游戏为目标;中高年级增加研究传统游戏与现代游戏的不同、自己动手做游戏工具等实践活动。本学期把滚铁环、玩沙包作为重点研究、开展活动的主题。

  (3)农器具的研究(五年级本学期研究主题)

  低年级以认识常用的农器具,了解常用农器具的名称、作用为目的;中高年级增加操作、使用的实践活动(“乐乐种植园”种植实践活动)。

  (4)日食的'研究(六年级本学期研究主题)

  低年级以调查、了解历史上发生的日食现象为主,辅以观看影像资料;中高年级拓展到认识宇宙、星空,丰富天文科学知识,发展科学、创新意识。

  (5)校园资源的研究

  如“走廊文化的研究”、“科学宫动、植物主题研究”等,如“走廊文化的研究”:低年级以了解走廊挂图中的科学家、文学家等名人生*事迹、著名成果为目的;中高年级则增加阅读他们的著作、学*他们的研究精神等内容。

  (6)节日的研究

  如:日食知识、了解世博会、建国六十周年等,任课教师根据社会、国家、国际发生的热点事件开展研究、实践活动,具体内容、目标可根据学生的年龄、能力等适当制定。

  任课教师也可根据自己的特点或专长,充分挖掘有意义的、可行性强的主题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然后根据活动效果同年级推荐或全校推荐。

  3、校本课程

  本学期校本课程实施内容和方式有所改变,具体情况如下:

  校本1课程内容仍然为“植物与生活”,依托原有的校本教材,一年级的研究内容为:走*身边的植物,二年级:认识植物的组成部分,三年级:植物的分类,四年级:植物的作用,五年级:植物的种植与栽培,六年级:植物与文化。校本2课程内容则由原来的“让生活充满爱”改为走班形式的各类项目训练和学*,具体课程项目有:手工制作、篆刻、国际数棋、刻纸、口琴、编织、剪纸、古诗词赏析、经典阅读、思维训练、阅读与写作、七巧板等。

  五、研究策略

  1、进行有效的管理。

  学校计划、年级计划层层落实。在学校综合实践教研组的带领下,各年级由年级负责人为小组长,带领教师认真制订年级计划,带着问题积极、认真地开展小组教研活动,提高实践指导水*。学校定期组织检查,提出意见,从而达到优化的目的。

  2、组织有意义的校外活动。

  适当组织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校外活动,如参观博物馆、江边污水处理厂、社区调查等。但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精心规划和组织学生校外活动,争取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参与。

  3、开展好教研活动

  (1)学期教研组每月进行一次综合课研讨活动,课后进行研讨和评议。同时坚持每月一次的例会活动,及时分析总结工作中的得失,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查漏补缺,不断完善提高。本学期每班至少需上交学生研究性项目作业、教学活动设计方案各两份,教学反思一份。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新老师要在课前向同年级组教师学*。这一学期,本教研组的每位老师都要上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同年级组老师观摩、评议,共同探讨,共同提高。

  (3)认真进行总结和评价。在活动过程中注重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每班在学期末提供至少一份项目作业参与评选,优秀的项目作业将对指导老师进行奖励。通过展板,力求实事求是地把每一个活动情况及经验及时、准确地记载下来。在此基础上,组织全校老师、学生参观,交流。另外,每个教师结合教学实践和自身的研究,写好研究性的文章,积极向有关杂志和报纸投稿。

  (4)加强研究,优化教学。我们把每个月最后一个星期五下午作为综合实践活动沙龙研讨日,教师们一起学*相关理论,提出活动中的困惑,共同解决问题,并把活动中好的做法与大家分享。

  4、完善学生、教师评价制度。

  活动后师生正确的评价有利于及时总结经验得失,有利于提高今后活动的质量。本学期我们将进行多角度的反思活动,努力提高实践水*。

  对学生的评价通过三个方面来进行,首先是学生互评;其次是家长评价;最后是教师评价。这样,不但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而且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

  对教师的评价,除了延续上学期使用的月考核制度外,还将随机进行学生调查问卷,从而促进任课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始终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另外,本学期将更加注重活动成果评价,学期末学校将通过调查问卷抽查的方式进行全面评价。

  六、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定校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并组织学*。

  2、各年级、各班制定实践活动简要计划。

  3、理论学*内容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策略》等。

  4、教研活动:分组研讨本月综合课程的上课内容。

  5、开展庆祝建国六十周年的相关实践活动。

  6、上交综合实践活动资料(月末)。

  十月份:

  1、各班按计划开展活动,学校组织检查。

  2、教研活动:吴海燕老师上一节综合研讨课。

  3、教研组例会:对综合实践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共同探讨,共同研究,以便提高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4、相关年级开展日食的研究、科学宫动植物主题研究。

  5、上交综合实践活动资料。

  十一月份:

  1、各班按计划开展活动,注意收集和整理过程性资料,组织检查。

  2、教研活动:印丽华老师上一节校本研讨课。

  3、有关年级开展传统节日的研究活动。

  4、教研组例会:半学期小结,下半学期综合活动内容设计,上交过程性资料。

  十二月份:

  1、教研组例会:研究如何认真办好活动成果的展板。

  2、学生总结汇报交流活动,以及学生活动成果的展示。

  3、教研活动:倪华玉老师上一节校本研讨课。

  4、有关年级开展制作传统游戏工具(如铁环、沙包等),玩传统游戏的实践活动。

  4、各班上交案例、论文、活动总结(反思)及学生活动过程的资料。

  一月份:

  1、总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撰写专题总结,整理好研究的成果材料。

  2、期末抽测调查,考核评比。

  3、资料汇总归档 。

  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7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和贯彻国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以本地区的自然、历史、人文为研究背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实验为基础,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科有效整合和教师文化沟通,帮助学生学*、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更新教师与学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形成区域办学特色而不懈努力。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区域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学科整合,学生实践,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一、亲*周围的自然环境,结合学科课程的学*,有效进行学科知识的整合与沟通,教育和引导学生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走进自然、主动实践,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和合理开发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二、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见识和行为辨析能力,初步养成服务社会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三、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积极的、科学的人生观。

  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按照《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的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3—6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每周*均3课时。依据《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指导》的精神,结合我校教学的实际,综合实践活动全校自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固定1课时,根据需要每周可加2课时的“1+2”课时设置。

  四、具体工作及措施

  (一)师资建设

  由于我校师资力量薄弱,由班主任老师兼任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

  一、加强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关键,学校要十分重视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教师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促进教师教育观念转变同时,要鼓励、支持教师去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规律,提高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

  二、注意开发利用多种教育资源

  学校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落实课程计划的要求。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学校还要注意发展校外指导教师队伍,构建起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人才资源库。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过程中要用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

  一、评价理念

  a、整体观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整体观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统整,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穿到活动进行中去。

  b、多元化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肯定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

  c、过程性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要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对学生进行评定的作业应该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仅仅是针对他们得出的结论。

  二、评价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式多种多样。在具体操作中,“档案袋评定”和“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被认为是非常有效的评价方法。教师在运用这些方法时要注意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总之,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档案,以便使学生深入的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及进步的喜悦

  五、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中心的综合实践领导小组,在教导处、教研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该活动具体由实践活动指导老师负责日常工作,各任课老师协同配合,确保活动正常有序地进行。

  六、活动安排

  1、9月:制订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组织教师学*《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和与综合实践活动相关的一些案例,激发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热情,召开家长会取得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支持。

  2、10月:指导学生确立研究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3、11月:进行阶段性成果展示。

  4、12月:四、五、六年级各推出一节研究课,大家谈体会。

  5、关于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研讨会

  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8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将以本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的有关要求,结合本年级实际,认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发挥学生主人翁的意识,在活动中展示个性和才华。以"实践、开放、自主"为主线,使学生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获得积极的、全面的发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活动目标:

  1、亲*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了解绿色植物对环境的保护作用,学会种植一种植物的方法,为学校提供一株花苗或一棵树苗,美化校园环境,逐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初步能力。

  2、了解母亲的辛劳,在母亲节期间为母亲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培养学生孝敬长辈的优良品质。

  3、关注文明、卫生的校园环境建设,通过调查,知道校园浪费的现象与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培养良好的卫生的*惯,形成自觉保护校园环境的意识,积极投身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为校园文化建设出一份力。

  三、活动安排:

  三月份:万紫千红总是春

  1、发动学生在家前屋后种花植树,美化周边环境

  2、为学校提供一株花卉,了解其种植方法,栽种在校园里观察其生长,保证成活,为美化校园出力。

  四月份:亲*自然

  1、春游:欣赏家乡的自然风光,陶冶学生情操

  2、游正润生态园:通过正润生态园二日游,让学生感受集体活动的快乐,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的观念

  五月份:感恩母亲

  1、举办"三个一"活动:为母亲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制作一份贺卡,写一篇赞颂母亲的作文

  2、参加学校举办的征文、演讲活动,推荐优秀作品报县参赛

  六月份:学校是我家,爱护靠大家

  1、开展"清理一处杂草,拾起一张废纸,清除一处墨迹"活动,净化校园环境

  2、从我做起,不吃零食,不乱扔废纸,不随意涂抹墙壁,不踩塌花草

  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9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将以本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的有关要求,结合本年级实际,认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发挥学生主人翁的意识,在活动中展示个性和才华。以"实践、开放、自主"为主线,使学生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获得积极的、全面的发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活动目标:

  1、亲*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了解绿色植物对环境的保护作用,学会种植一种植物的方法,为学校提供一株花苗或一棵树苗,美化校园环境,逐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初步能力。

  2、了解母亲的辛劳,在母亲节期间为母亲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培养学生孝敬长辈的优良品质。

  3、关注文明、卫生的校园环境建设,通过调查,知道校园浪费的现象与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培养良好的卫生的*惯,形成自觉保护校园环境的意识,积极投身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为校园文化建设出一份力。

  三、活动安排:

  三月份:万紫千红总是春

  1、发动学生在家前屋后种花植树,美化周边环境

  2、为学校提供一株花卉,了解其种植方法,栽种在校园里观察其生长,保证成活,为美化校园出力。

  四月份:亲*自然

  1、春游:欣赏家乡的自然风光,陶冶学生情操

  2、游正润生态园:通过正润生态园二日游,让学生感受集体活动的快乐,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的观念

  五月份:感恩母亲

  1、举办"三个一"活动:为母亲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制作一份贺卡,写一篇赞颂母亲的作文

  2、参加学校举办的征文、演讲活动,推荐优秀作品报县参赛

  六月份:学校是我家,爱护靠大家

  1、开展"清理一处杂草,拾起一张废纸,清除一处墨迹"活动,净化校园环境

  2、从我做起,不吃零食,不乱扔废纸,不随意涂抹墙壁,不踩塌花草

  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10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计划规定的中小学必修的一门新课程。它的实施不是既定课程计划和教学方案的落实,而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开发、设计、实施、评价的整体过程,从而是一个探究、发现、创新的过程。经过*十年的探索,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得到了一致认可,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学校和教师,也开发出大量的经典案例。然而,部分学校领导、教师、学生乃至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存在差异,师资配备明显不足,兼职教师居多,造成该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不均衡。因此,研究并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模式及其特征,对于该课程的常态化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实践操作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在于“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开放式的综合应用实践活动中,通过切身的身心体验,从而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多方面能力的协调发展”。正如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说:“个体要获得真知,就必须在活动中主动体验、尝试、改造,必须去做”,其主要精神就是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

  什么是体验?从教育的角度看,体验是一种亲历亲为的活动,是一种积极参与活动的学*方式,是一种从整体上把握客观事物与自身意义关联的活动过程。它常常从整体的角度去理解对象的意义与价值,及其与自身的关系。通常而言,体验的意义是内隐的。因而可以说,体验是自主的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中,为了获取客观事物与自身意义关联与价值关涉而历经接受、批判、反思和建构这一过程的主观内省活动。一般来说,体验具有建立在客观基础之上的主观性特征。

  一、“实践体验”模式以及师生活动流程图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在的基本理念(学生的主体性,课程的实践性、活动性,知识的整合性,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多样性),在大量课例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实践体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模式,并拟定了该模式的基本操作结构及师生活动流程图,图示如下:

  二、“实践体验”模式基本操作结构及师生活动流程说明

  “实践体验”模式的'基本操作结构包括五个阶段:确定主题阶段、设计准备阶段、自主活动阶段、交流评价阶段、拓展延伸阶段。

  在这五个阶段中,学生活动的流程是:提出问题、筛选问题——制定计划、提出假设——具体行动、过程展开——展示成果、形成结论——应用实践、生成问题。教师的指导活动有:营造情境、引发问题——提供背景、指导计划——提出建议、参与活动——提炼方法、测查评价——创造条件、拓展提升。

  第一个阶段是确定主题。其中,学生选择和提出活动的主题或课题的过程,就是学生体验活动的过程,对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提高从实际中分析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发展价值。在确定主题阶段,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地选择、提出和确定活动的主题或课题。教师要善于营造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提出相关问题,并对学生提出的活动主题给予充分的肯定,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加以完善。

  第二个阶段是设计准备。教师首先要采取多种形式,提供与活动主题相关的背景资料,使学生明确活动的任务。一般可以讲故事、开设讲座、组织参观访问等,目的在于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提供研究活动的范围,诱发学生探究活动的动机。与此同时,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学*从多个角度去发现问题和分析思考问题,制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形成最基本的目标和思路,邀请校内外指导教师提供帮助并共同参与研究活动。

  制定活动方案的过程,也是发展学生的规划和组织能力的过程。因而,在准备阶段,教师应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制定活动方案或研究方案。只有学生自主制定活动方案,他们才能更加明确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一般包括:

  ①活动的主题或课题;

  ②活动的内容;

  ③活动的具体目的和任务;

  ④活动的对象、情境、时间和空间;

  ⑤活动的具体过程;

  ⑥任务和分工;

  ⑦保证条件。

  在学生制定活动方案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加以指导,引导学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

  第三个阶段是自主活动,也叫做实践体验、解决问题阶段。在确定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以后,学生要进入具体的实践活动,也就是解决问题过程,通过实践体验,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掌握一定的方法。

  本阶段中,学生实践、体验的内容包括:在开放情境中主动搜集和处理文献资料或研究素材,小组合作与各种形式的人际交往、沟通,以科学态度解决实际问题,从一定角度认识环境、了解社会、发现自我。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碰到各种困难,小学生兴趣激发快、变化也快的特点容易使他们的探究活动不能持久,需要得到教师的及时关心、指导和督促。

  第四个阶段是交流评价。学生要有始有终地完成活动项目任务,争取达到预期的目标。但是,经过努力仍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也是正常的,并不意味着学*的失败。

  在这一阶段,学生要将自己或小组经过实践、体验所取得的收获进行整理、加工,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成果的表达方式要多样化,除了按一定要求撰写实验报告、

  调查报告以外,还可以通过开辩论会、研讨会、搞展览、编刊物、制作网页等方式加以表达。将研究成果整理以后还必须以口头报告的方式表达。

  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分享成果,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在交流、研讨中,学生要学会理解和宽容、赞美与分享,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的思考,也要敢于和善于申辩。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是贯穿于学生活动全过程的多元评价,不仅仅只局限在交流评价阶段,评价的内容与形式,应充分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取向,促进综合实践活动目标的达成。

  第五个阶段是拓展延伸。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提供场所,让学生能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中,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应用中,学生的认识得到拓展和提升,同时又有可能生成更多新的问题,有待于我们开展新的研究活动。

  当然,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成性问题,不仅仅体现在活动的拓展延伸阶段,他应该体现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每一个活动环节之中,在活动的任何一个阶段,学生都有可能在研究既定主题的同时,生成一些新的问题来开展研究,甚至有的同学还会放弃原有的研究主体,去研究活动过程中生成的新的问题,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遇到这种情况,教师不要批评学生,要保护学生的这种善于思考、敢于尝试的积极性,并且指导学生重新调整自己的研究活动方案,引导他们按照新的方案开展自己的活动。

  三、“实践体验”模式的实施建议

  1.此模式适用于小学3~6年级不同形式和内容的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主题活动、课题研究、作品制作、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

  2.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实践活动过程,关注学生实践活动的亲身体验,既要体验成功的喜悦,也要反思失败的教训。

  3.此模式中表述了一个完整活动过程的五个阶段,实际操作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以及具体的活动形式和内容灵活处理,活动时间可以是短期、中期和长期;活动空间可以是室内、室外或室内外结合;活动过程可以是完整的五个阶段,也可以选择性地引导学生重点经历某些阶段。

  4.教师要深刻理解师生活动流程图,正确处理师生关系,把握好组织与引导的时机和尺度,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活动氛围,确保活动得以深度开展。

  5.要强调主体,关注生成。既要关注学生亲历活动过程后的收获与体验,还要重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生成的新问题。因此,活动流程和教学结构不能机械照办,学生活动流程可能因生成新的问题而发生改变,教学结构也就有可能因此而进行调整,可以是顺序的调整,也可以循环反复,还可以从活动的某一个阶段回到上一个阶段或前几个阶段。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