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总结(5)份

首页 / 总结 /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总结 1

  我校进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是在启动新课程实验的背景下开始进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本次课程改革新设置的一门必修课,一本教材,没有教参,课程资源要靠师生共同去开发,如何实施要靠教师去探索。我们边学边做边研究,摸着石头过河,在艰难中起步。现在回想期间艰难探索的历程,酸甜苦辣尽在其中。如果说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已经初见成效的话,我觉得主要得益于以下几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一、专题讲座,学科网站理论先行

  如何使教师们很快地熟悉综合实践活动,这门新课程中的“新”课程,了解它与传统的语文、数学学科有着很大的不同,首先要求教师认真学*理论,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了解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性质、特点、目标、内容、原则、评价及管理。鉴于此,上学期初,我们对全校教师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学生成长的绿洲》专题学*讲座,并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实施做了周密部署,使教师对本课程有了系统的认识和了解,同时还组织任课老师认真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为此项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学校还组织教师登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网站”,及时捕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发展的新理论、新动态,学*其中的优秀案例,借鉴成功经验,为学生自主活动、教师学*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提供帮助。

  二、结合校本,整合创新积极行动

  (一)整合学校特色,创新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课要有生命力,要凸显特色,就得与校本课程、学校特色结合起来,所以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又一大特色是:制定凸显学校特色的活动设计。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我校教学特色。我们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创建了两个标准化的多媒体教室,并开通了校园网,电脑进教室,实现了“班班通”。教师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时,有意识地将计算机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机地整合,使课堂小天地连接着网络大世界。如在多媒体网络教室里,五年级学生正在教师引导下点击鼠标,打开走进维也纳”。随着舒缓轻柔的音乐,配着优美清晰的多媒体画面,教师引领着学生走进“音乐之都维也纳”,了解奥地利风景如画的地理环境,欣赏连绵不绝的维也纳森林,风姿卓越的蓝色多瑙河;瞻仰造型逼真的音乐家雕像;聆听着巴赫、莫扎特、肖邦等音乐家的旷世杰作天籁之音;流连于金碧辉煌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陶醉于气势磅礴高雅热烈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随后让学生们交流对这座音乐之都的总体印象。

  欣赏中国名菊的风姿绰约,品评菊花美名的诗情画意,感受给菊花命名的喜悦兴奋……

  思维在点击中跳跃,情感在欣赏中升华,个性在交流中飞扬,无拘无束,跨越中外的网络课堂成了学生们综合实践活动的乐园,放飞个性驰骋想象的天堂。

  (二)结合校本教材,展示多彩活动

  我校组织教师利用假期编写了《启蒙》系列校本教材。这六册校本教材选取了一些千古传诵的名家名篇,让孩子在记忆的最佳年龄段积累这些古诗文,培养他们对语言的感受、领悟和想象能力,帮助他们加厚和刷新人生的底色,提高文化品位,增强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我们也围绕校本教材开展系列综合实践活动:一年级“《三字经》诵读比赛”;二年级“小小成语摘录卡评比”;三年级“《弟子规》表演背”;四年级“趣游古诗园”;五年级“名言警句书签制作”;六年级“古诗新唱”等。在这些学生们喜闻乐见的读读,背背,画画,演演,写写,唱唱活动中,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古文化,从中积淀古文的形式,受到思想的熏陶,更重要的是丰富多彩的活动给了学生一个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展示自己个性的舞台,回忆七彩童年的一段经历。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令老师们刮目相看。

  (三)围绕地方特色,开展系列活动

  我们在充分利用学校的已有设备的基础上,加强与当地企事业单位等活动基地建立长期联系,开辟校外活动基地,发挥社区教育优势,加强学校、家庭与社会三者之间的联系。

  三月,为了让学生深切的体验母爱的伟大,体验母亲十月怀胎的艰辛,在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学校开展了“护蛋体验活动”。每个学生当一周“鸡妈妈”,写《护蛋日记》和《给妈妈的感恩信》,争当“护蛋英雄”,从护蛋体验中感受母亲养育自己的不易,懂得孝亲敬长的道理,从和母亲的互动交流中,促进沟通,学会感恩。

  四月,为了配合校大队部“看家乡新貌、寻家乡名人、做校园小名人”方案的实施,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了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与探索活动,

  1、参观家乡名企业江苏省名企业苏青集团;

  2、瞻仰家乡名址张大烈纪念馆;

  3、调查家乡名河富贝河;

  4、访家乡名人“剪纸能人”钱仁祖老师;

  5、做校园小名人我是河小“小明星”等系列活动。这些活动给学生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总结 2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必修课程,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和附庸,为此,我们梅堰中学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始终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作为一个重点来抓,有专职分管校长,有教务处主任具体落实,下面就学校这方面的工作作一汇报:

  一、信息技术教育:

  目前学校有专职计算机教师2人,兼职1人,学校现有学生机房二个,10M校园网,信息技术教育基本设施到位,信息技术教育也有序的进行。

  1.加强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在教师和学生具备必须的信息素养的基础上,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的普遍应用。学校要求每个教研组,每学期开一节网络教学课,着力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和学*的有效整合模式,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

  2.建立实用、丰富的校级资源库

  利用网络教学,可以指导学生直接在网上查询资料,但有时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让学生去寻找需要的素材,教学时效颇低,同学科组也可通过素材库的建立达到资源共享。目前几个学科组的题库建设及备课的教案库已初见雏形,〖LL〗学校还将建立多媒体课件资源库等。

  3.探索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

  在网络上大量的知识库、资源库,拥有丰富的信息,因而比较适合于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究”式学*,网络教学时,让学生浏览,在此过程中,有价值的东西,下载到自己的条件夹内,遇到问题,通过网络求助、讨论,学生至少掌握了一条能解决问题的途径。

  4.兴趣小组活动项目化

  往年的兴趣小组活动,学生往往没有明确的任务,因此活动内容比较零乱。在为了加强兴趣小组活动的实效性,学校也以“项目学*”的形式组织兴趣小组活动,基本项目有:课件制作,电子报刊制作及网页制作。

  二、研究性学*

  研究性学*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领域,学校在实施过程中结合课程实际问题和学校实际,贯彻落实。

  1.课时安排作调整

  按照初一年级的课时计划,每周一节研究性学*课。但大都课题的研究需要学生走出校门,走上社会进行调查访问。因此,零碎的课时安排不利于研究性学*的开展,为此学校对课时的安排作调整,把每周一节课集中安排一学期中的两天时间,在作好课题研究准备工作后,集中二天进行活动,以保证研究性学*有成效。

  2.人员安排抓“两全”

  在初一年级的研究性学*中,学校主要抓好“两全”即全体学生参与,全体教师参与,研究性学*课程有一种深层的教育民主的追求,绝不是“优等生”的专利,因此做到学生人人参与。教师的参与不是指研究性学*的开展的一定要教师来教,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索课题,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探究方式和学*方式。

  3.研究性学*评价的过程化

  研究性学*课程要求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反对通过考试等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己反思性评价。确实,我们有的组在进行课题研究时,得到的结论有时是错误的,在学生现有的知识范围,认识水*内,也很正常,研究性学*关注的是:自主参与。

  三、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领域。它与研究性学*、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及信息技术教育共同构成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部分,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服从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同时更为注重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参与意识、公民责任感及创新意识的培养。它的基本目标是拓展知识,增长经验,增进学生的社会适应与创新能力;融入生活,获得感受,形成学生健康、进取的生活态度;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增强学生公民意识和责任感;使学生自觉服务社会,对他人、对社会富有爱心;让学生亲*、关爱自然,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学生自己了解,肯定自己价值,发展兴趣与专长。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工作的通知》和吴江市教育局《关于在我市小学、初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工作的意见》精神,积极推进综合实践的实验工作。以“实践、创新、发展”为主线,把学生在校内的学*同校外的生活以及需要和兴趣紧密结合,让学生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获得积极的全面的发展。

  (二)、基本目标

  1.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兴趣。2.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3.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研究探索、实验证实的方法。4.获得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美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关爱和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干。

  (三)、实施措施

  1.成立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领导小组

  组长:周惠良(副校长)

  副组长:沈明荣(德育处主任)

  孙向红(德育处副主任兼团总支**)

  金兴发(德育处干事)

  沈伟明(德育处干事)

  组员:各班班主任老师

  2.实践活动的安排

  根据活动内容可按星期、按月进行,可以分散进行、可以合并进行。

  3.实践活动的基地

  敬老院、德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

  4.实践活动的管理措施

  (1)师资配备。按照要求,班主任作为活动召集人,具体负责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全体教师“配合指导,协同教学”。(2)项目责任书。考虑到学生活动小组的数量,学校规定每位班主任必须参与小组的活动。(3)奖励。根据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以及指导学生的态度、能力和效果等对指导教师进行考核评估,并予以相应的奖励。(4)学*。定期召开研讨会,讨论课程进展中出现的问题和需协调解决的有关事宜等。(5)学生安全保障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走*自然,走入社区,走向社会,在开放的时空中开展实践性的学*活动,因而,安全保障是实施实践活动中不能忽视的问题。

  1、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自己保护能力,是教师指导学生活动的重要内容。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一方面要利用开放的活动空间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引导学生预防事故,注意自己保护。

  2、精心规划和组织学生校外活动。学生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实践活动的安全问题主要来自于校外活动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要注意学生校外活动中安全问题,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校外活动进行精心规划和组织。首先要对校外活动的空间范围、活动情境进行合理的规划。学生在什么情境中进行调查、观察、考察,在多大的地理范围、哪些机构、单位、自然条件下开展活动,教师和学生经事先加以规划,对活动范围、条件、背景等因素作周密的设计和安排。在活动空间上,坚持“就*"原则,尽量在学生生活的社区内开展活动,预防可能发生的问题或事故。第二,提高校外活动的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校外活动时间。第三,学生的校外活动应该在指导教师参与的情况下展开,学生的校外活动尽可能采取小组协作方式来进行,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相互关心的意识。

  3、争取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参与要确保学生在开展实践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安全,学校和教师要尽可能地争取社会有关部门和学生家长的支持,鼓励一部分学生家长在可能的前提下,参与学生的校外活动,协同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实践活动。

  四、劳动与技术教育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以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为主的学*领域。使学生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的技术意识和技术能力。劳动技术教育,我校与科技教育相整合,以项目学*为切入口,逐步形成了学校的办学优势。

  1、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劳技课中积极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对强化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兴趣和课堂教学实效大有裨益。如笔者在教授电子电工课的焊接技术一课,制作了多媒体课件,使原来学生原本看不大清楚的教师示范,变为一个个分解的动作和连续播放的电影及简单的操作步骤,在银幕上滚动播出。这样学生看得清楚,不会时可以再看一遍。学生很快掌握了技能,同时教师也可以腾出时间来个别辅导。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劳技课教学中积极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对强化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效率是大有帮助的。现代教育技术是学生认识客观事物的重要工具。用教学媒体等构成环境来改变教学,在人与媒体的互动中,让学生深切体会到科技的发展给教学带来的福音。

  2、创设灵活的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1)更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科技意识。以初一工艺课为例,按照工艺教学的要求是利用一些简易的材料制作工艺品。课程安排很好,制作也很精美。比如用易拉罐制作小凳子、狮子,用可乐瓶制作花篮、果铲等。但教学中发现学生对此热情不高,许多同学敷衍了事,作品质量可想而知,通过与同学谈心、调研,笔者发现教材内容的陈旧是学生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学生比较偏爱于有点“水*”的内容。在制作中同时让他们探究,进一步对作品进行修改、完善,让他们有所创新,以制作飞机模型为例,不仅引导他们如何去做,还让他们探索如何让飞机模型飞得好。(*稳且滞空时间长)于是学生通过图书馆、上网、实验、问老师等多种途径各显神通去探求。在探求的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地体会到了劳技和科技的结合点,学到了一些飞行原理,有些学生还写出了一定水*的科技小论文。在以后的几年中我校参加大市级航模比赛和江苏省科技发明创新大赛中屡屡获奖与此举不无关系。

  (2)在劳技课教学中结合所学内容,引导、培养学生关注科技信息。根据劳技课的特点,要求学生知识面广而且要具有掌握科技信息的能力和意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为此笔者在课上实行“一分种科技信息”活动。利用劳技课前少量时间请同学们发言,谈最新科技信息,这项活动受到学生的重视。还以飞机模型制作为例,因为有这样一个专题,所以课后同学们格外关注这方面的科技信息,上课时每个同学都要求让他发言,大大出乎老师的意料。同学们谈到了世界武器大国最先进的飞机,使全体同学了解了兵器世界的科技动态。初二的一位同学对垂直起降飞机情有独钟,为此他收集了十几页的有关垂直起降飞机的资料,并写了一篇详细介绍这种飞机发展史和性能等的文章,我请他利用活动课时间在班上作了专题讲座,受到全体学生的热烈欢迎。

  通过这一活动,同学们扩大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培养了关心科技信息的*惯,提高了综合素质。

  3、采用“项目引导”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科技素质的形成。在以高质量的技术教育著称的德国,项目课程被推崇为技术教育领域中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它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活动为载体,通过师生之间的亲密合作来解决跨专业问题的教学活动形式。我们在劳技教学中引入“项目引导”教学模式,通过“做项目”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相关知识、发展相应能力,比如:组织学生自己设计项目产品、制定计划、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存在问题、试验、实践或制作,对工作过程和产品进行评价等。整个综合实践活动过程完全体现了科学探索的模式,促进了学生手、脑、心协调全面发展。在制作产品的过程中涉及到许多科学领域,如技术史、技术原理、技术标准、产品和原料、信息、产品形象和设计、信息交流技术、社会分工、经济学、生态学等。学生通过“做项目”不仅仅是为完成一个作品而操作,更广泛、深刻的是接触到各种信息,促使学生切切实实地进行多方位的、立体性的学*,从而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素质的提高。一位同学在学期小结中写道“……通过项目活动,我们不但学到了各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们科学探究的能力”。我们认为在劳技教学中,“项目引导”教学模式是体现现代科技教育的重要形式。

  通过实践,我们充分认识到劳技教育中渗透科技教育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充分发挥劳技教学在培养学生科技素质方面的优势,以强化劳技教育在基础教育、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在学科教育教学改革中,大胆创新,闯出新路。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总结 3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首次将综合实践活动列入中小学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成为小学三年级至高中设置的必修课程,成为新课程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实践活动将以一种与学科课程有着本质区别的崭新课程形态出现在我们面前,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如何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几年来,我校以“课程落实、机制保障、师资建设”为抓手,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逐渐走向“常态化”。

  一、课程落实

  我校根据《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纲要》和课程设置计划要求,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安排到课程表中,3-6年级每班每周半天,1-2年级每班每周为一节课。3-6年级每周半天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一般我们都安排在下午进行,开始是一个年级段三个班级同时开展活动,后来,我们发现由于活动场地、小组指导教师和活动内容相同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要开展研究性调查,整个年级段安排在同一时间是不可科学的。至于整个年级段需要开展集体性活动,可以临时调课。1-2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时间段根据课程安排需要,有的班级安排在上午,有的班级安排在下午。*时不经教导处同意,课任教师不能将综合实践活动课改上其他课,也不能随意调课。该科的课任教师一般由班主任老师担任,因为综合实践活动不但内容丰富,而且组织管理难度较大。

  综合实践活动课课时落实了,教师有了,那上什么内容呢?

  我们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主要分班级综合实践活动、年级段综合实践活动和学校综合实践活动三级。每学期学校结合大队部活动和学校的教育需要开展2次以上全校性的综合实践活动,如“参观”、“秋游”和“阳光体育”等。年级段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根据年级段综合实践活动的需要进行,如:“开展小制作竞赛”和参观“新农村建设”等。班级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研究性课题,每个班级每学期有一则课题;二是班队课;三是地方课程。三方面内容的课时数如何安排?开学初,学校就制定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的计划或出台指导性文件,明确了各年级段各类内容占综合实践活动周次数,如下表就是20xx学年第一学期各内容所占的周次数。活动内容年级动研究性一二年级课研究性三四年级课研究性五六年级课周周周周8种植周5班队活动周3-4周8会参观周2班队活动周5-6研究活间6人.自然.社时地方课间6班队活动时班队活动间3-4时各年级段和各班根据学校计划,结合年级段和班级实际安排学期活动计划,要求做到周周有内容,并将活动计划上传到教导处。教导处对各班的综合实践活动计划进行审查,并汇总,按照周次将各班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在学校周工作安排中展示,以便于教导处随堂听课和开展相关的教研活动。到期末,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优秀班级评比,评比结果对优秀班级和年级段进行奖励。通过评比和奖励进一步促进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规范、有序和扎实的开展,从而推经我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二、制度保障

  制度政策是综合实践活动该课程走向“规范化”、“常态化”的根本,也是的必备条件。要使综合实践活动该课程像数学、语文等课程一样成为“常态课”,光靠领导的良知,教师的责任感是不行的,必须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或激励机制。

  (1)成立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为了使综合实践课程有效的推行,学校建立了一套健全的课程实施组织网络。在这个网络中,校长室负责课程实施的全盘领导,教导处负责活动研究、指导培训、鉴定、资料管理等活动,教导处、大队部协助活动,各年级研究组负责确定、协调活动计划,班主任及其他指导教师是具体实施者。在计划制定方面,我们注重全员参与,自主制定。即校领导、教师、学生都参加到学校计划制定的活动中来,它经过了由上而下、由下而上两个轮次。由上而下,即由学校领导、教导处将确定的我校综合实践的课程理念、目标向下传达,组织教师学*领悟,让每一位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充分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本校的活动特色等;由下而上是指内容的制定全员参与,由学生到指导教师最后再汇总到主管的教导处。

  (2)建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组长由学校的中层领导担任,主要协调全校课程安排。有一名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负责全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和实施方案的制订。

  (3)各班建立综合实践活动分组指导教师。除综合实践活动科任教师外,学校为3-6年级各班配备了3名分组指导教师,学校规定分组指导教师的职责是活动前要指导小组学生的活动方案,实地勘察活动场地,活动时要确保学生的安全,并指导学生有序地开展活动,并出台了《综合实践活动分组指导教师规范指导意见》,对指导教师的职责任务要求做了明确的规定。

  (4)建立中层领导与年级段综合实践活动结对制。为了切实了解各班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并予以及时的指导和监督,学校为各年级段安排1个中层领导,做到每周要与本年级段的各个班级联系一次,如果本周某个班级的活动内容与计划不符,督促该班级课任教师及时更正。每位领导一学期须对联系的年级段中的各个班级听课3次以上。三到六年级的每位领导必须参加该年级段四个班级的课题开题课和课题结题课,中途须参加班级课题的交流课,此外,*时随时了解联系班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任教师有无教案和有无在上其他课,做到课课落实,事事清楚。

  (5)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考评制度。每学期,各班的研究性课题必须经历开题课、活动课和结题课三个阶段,缺一不可。每到期末,学校就组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优秀班级评比”活动:先是班内自评,即以班为单位开展自评、互评和师评活动,组与组之间开展优秀综合实践活动小组评比等活动,通过评比,让每个学生发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让每个小组感受到自己组的优点和缺陷。学生个人的考核结果直接记录学生素质发展报告单中。然后学校评,学校根据综合实践活动优秀班级考核细则对3-6年级各班进行逐一的考核,根据得分多少来确定综合实践活动优秀班级,并与学校优秀班级的评比挂钩,对课任教师和小组指导教师给予适当的奖励,这样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有效地促进了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规范有效的进行。

  三、力保学生全员参与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必修课,也就是每个学生必须参与的课,因而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力保学生人人参与是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教学的一项主要指标。为保证学生能人人积极参与,几年来,我们对综合实践活动一些环节做了深入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让学生自行组织研究性小组。根据研究课题相同组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一般分为6-8组不等,每组人数*均在7-10人。对于个别比较“弱势”的学生和组员过多的组,教师做好小组和“弱势”学生的思想工作,确保每个学生都在一定的小组中活动,每个小组有比较合理的人数。但对一、二年级外出活动,一般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考虑到年龄小,学生自主能力差,一般不分活动小组进行活动,由综合实践活动课任教师或班主任带领全班性开展活动,学校为每班配备1-2名跟班教师。

  第二,学校为3-6年级各班配备四位教师作为小组活动指导教师。我们学校的每位教师都是相应班级的指导教师,每学期都要跟班外出活动2次以上,指导学生开展活动,确保学生外出活动安排、有序、规范。

  第三,三至六年级各班每学期必须有一个研究性课题,确定研究课题时,首先课题要由学生提出,再由全班讨论;筛选;多进行几轮选择;以提高了课题研究的可行度。选题宜小不宜大。选题必须适合学生的年龄层次、知识结构、能力。班级课题确定后,要分组切块研究,即把班级课题分成几个方面,让每各小组自己选定其中的一个子课题进行研究。结题时,指导教师要精心布置,力保参与该课题研究的所有学生必须全部参与课题汇报。课题要由学生提出来,统一提交全班讨论,多进行几轮选择。

  四、紧抓开题活动结题三个环节。

  上好综合实践活动开题指导课是很重要的,这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第一步,是在选定课题后进行探究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学校多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题课教研活动。

  活动课是综合实践活动具体开展的真实展现,我校十分重视对活动课的监管,根据课程安排对各班进行随堂听课,及时了解各班研究课题的进行情况,并给予必要的指导。

  每到期末,我校3-6年级各班都要上综合实践活动结题汇报课,学校行政领导分别到指定的班级去听课,通过听、问、查,了解该班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情况,评比出综合实践活动优秀班级。

  五、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教研活动。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全新的学科,很多方面都没有现成可以操作的办法,尤其是在研究性课的开题、活动和结题的教学模式方面更是一头雾水,一些教师产生了畏难情绪,为此,我校组织教师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教研活动,首现提高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认识。理念是教育改革的阳光,有了阳光,才能有教育的春天,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同样要求教师有坚实的理论、先进的理念作基础。我们利用周前会议时间和专用的教研时间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有关上级文件要求,并从网络上下载了许多有关综合实践活动的相关文章供教师们学*。其次我们多次组织教师看综合实践活动优秀课改蝶片,通过课堂观摩,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基本模式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校大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优课评选活动。通过学、看、上,我校教师逐渐从模仿走向独立,从独立走向创新,综合实践活动课生生、师生互动频繁,气氛活跃,效果良好。

  几年来,由于我校注重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教学管理和制度建设,大力开展综合实践教研活动,产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能规范有序地进行,教师们能严格执行教学计划。私自占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情况基本杜绝。

  第二,综合实践活动结题课形式日趋多样灵活,内容日趋丰富。开题教学模式也日益完美,由过去的师生问答式逐渐形成为生生、师生多向参与式。

  第三,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力不断提高。如几位学生想了解擦鞋民工生活和年收入方面的情况,他们事先设计好几个问题,可是访问几位擦鞋民工时碰了钉子,当学生说明来意,后来其他学生向他问问题后,他不再要钱了。这件事,给学生的感触较深,回来后,小组内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有学生说:“没有金钱万万不能”,有学生说:“他们生活在社会的底层,连生计都成问题,哪能不要钱,可以理解”……通过参访,许多学生深感礼貌用语的重要,也熟悉了哪些容易接受参访的对象等。学生信息技能有了较大提高,他们网上信息搜索又快又准,结题汇报时,各小组能独立制作课件进行展示,汇报组织工作安排井然有序。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希望学校再多些时间让我们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随着综合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深层次的问题也渐渐凸现:

  教师怕上综合实践课,究其原因主要有:

  (1)教师对该课程从理念上还未真正把握,感觉还是有些虚幻。没有现成的教材体系和指导体系,学*还不够。

  (2)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该课程实施还未匹配,该课程实施需要全方位的素质和较强的能力,在实践操作中教师觉得无从着手,业务素质不够;

  (3)现有的对教师评价体系仍强调学科教学质量,该课程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窘境,重视不够,付出多回报少;

  (4)由于是一门开放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外出活动存在一定安全隐患,而一旦出了事,那还是不开展活动的好;

  (5)学生与家长由于受社会传统教育和学校教育宣传上的影响,仍觉得考分最重要,学好语文、数学就行了,对综合实践或活动开展意识不强,应该完成的任务不主动,不及时,质量不高,准备不够。

  第四、针对以上现状,在新学期中我校将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做好工作:

  1、转变观念,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必须让教师的教育思想进行一次深刻的革命,要让教师站在未来人才的需要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上来认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是关键,教师的作用是有效的指导,要大胆地让学生去闯,失败了也是一种体验、一种收获,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科学态度和科学规范,体现与人合作和分享成果的乐趣。通过举办学*沙龙,开展与新课程一起成长的研讨活动,让教师深入新课程。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注重发挥教师群体力量,倡导教师之间的合作,成立综合实践活动“智囊团”。

  2、拓展外部环境,营造有利于教学的氛围。学校将积极主动与周边单位及相关行业进行联系,探求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有利氛围。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综合实践活动不仅仅是学校、教育部门的事,而应当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全社会人人有责,我们要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下一代,为孩子们提供必要的学*环境。另外,学校将把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教学工作检查的重点,以此推动综合实践的改革的不断深入。

  3、建立切实可行的评价办法。积极探索将综合实践活动纳入教师年度考核挂钩的考核机制。让教师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来。此外,进一步健全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小组互评甚至邀请家长一同参与评价开放式的多元评价体系,将使评价更加科学,更加全面,更加真实。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总结 4

  在新课程改革的前期,我校作为南*市综合实践活动市级试点校,立足于学校实际,贯彻落实了南*市教育局关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试点研究方案》的有关精神,进行了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建立了一支稳定的指导教师队伍,也涌现出一批优秀案例和优秀论文。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将以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为指导,按照市局工作部署,结合学校教学教研工作思路,深入开展和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常态化实施,将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在原有基础上再上一个台阶。

  一、多方整合,落实常态

  综合实践是涵盖最为广阔的学科,它是各学科领域知识的综合载体,也是各学科领域知识进行重组和拓展的沃土。在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就明确指出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的关系:“各学科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提升;综合实践活动中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在各学科教学中拓展加深;在某些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可以与学科打通进行。”因此,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本学期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要将综合实践与学科进行整合,又要避免学科化倾向,同时也要注重常态化。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互相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学生会由本学科生成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时,指导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提炼加工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每一位教师都要在教学中培养自己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使学科教学深入、彻底,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具有广泛性。

  2、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生活,是学生学*的大舞台。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惯。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意义。指导教师可开展赏识活动课:即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赏识活动课,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赏识自己、赏识别人、赏识自我,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进而关注个人专长、能力、树立自信心,赏识别人,让孩子发现别人长处,学会与别人合作,发展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人际沟通能力。

  3、与学校工作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并不是没有目标。而这些目标和要求往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要达到的。因此,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与学校德育、少先队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起来,互相借鉴、互相渗透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比如可结合班队会活动、**下的讲话内容、红领巾广播栏目,开展行为*惯系列、文明道德系列、我能行自主管理系列等相关主题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

  二、明确目标、体现常态

  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目标是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学校真正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的关键。本学期我校综合实践将立足学校实际,开展校本研究,使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真正进入常态化。为此,我校将1~6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目标进行具体划分和规定,各年级指导教师要认真参照执行。具体目标划分如下:

  (一)综合实践活动总目标

  1、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

  2、形成对自然、社会、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

  3、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5、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综合实践活动分段目标

  1、低年段目标(1~2年级)

  ①培养儿童愉快、美好的生活体验和积极的生活、学*态度。

  ②培养儿童参与探究活动的兴趣和初步能力。

  ③初步的责任感和行为规范。

  ④独立、安全生活的基本能力和技能。

  2、中年段目标(3~4年级)

  亲*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如:

  ①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

  ②欣赏自然世界,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

  ③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④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

  3、高年段目标(5~6年级)

  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养成生活自理的*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如:

  ①了解社会资源,并能有效利用。

  ②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

  ③发展人际交往,养成合作品质,融入集体。

  三、注重实践、形式活泼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多种形式交融使用,但必须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安全有效地开展。由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有时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走*自然,走入社区,走向社会,在开放的时空中开展实践性的学*活动。因而教师要对学生安全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教师要协助学生精心规划和组织学生校外活动,要对校外活动的空间范围、活动情境进行合理的规划,尽可能采取小组协作的方式来进行,指导教师要尽可能的争取社会有关部门和学生家长的支持,鼓励一部分学生家长在可能的前提下,参与学生的校外活动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安全、有效地开展。一般可采取三种组织形式:

  1、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小组的构成由学生自己协商后确定,教师不过多介入他们的选择。小组成员的组成不限于班级内,为使实践与探究走向深入,允许并鼓励各班之间、不同年级之间、甚至不同学校、不同地域之间学生的组合。

  2、个人活动

  个人活动是在个别学生对某一问题有特别的兴趣,并且对该问题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能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活动。个人活动的组织形式能够有利于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应允许学生独立地进行活动,并完成活动任务。在学生个人完成活动后,应鼓励学生积极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分享。

  3、全班或全年级活动

  全班或全年级活动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一般来说,一些跨领域、周期长的项目或课题,也需要采取班级活动这种组织形式。

  四、加强管理,提高效率

  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将结合学校教学教研及德育工作,科学合理安排教研活动,着手狠抓综合实践活动常态课的实施,全体指导要树立教育创新的观念,发挥自身的特长,提高活动指导的有效性。同时本学期将进一步提高学生学*和使用信息技术与多媒体的操作能力,为学生展示才华、凸显个性掌握必要的技能。

  1、科学合理安排课时。综合实践活动课时安排为低年段每周一课时,中高年段每周二课时,课时可弹性使用,即:每周可集中活动也可分散活动,无论集中还是分散都必须保证给足课时,不能无故减少课时。

  2、提高教研活动质量。综合实践教研每月根据实际进展情况至少开展教研活动一次以上,时间为周三下午第三节,教研活动一个小时左右。同时加强对日常综合实践活动的随堂听课,倡导教师之间的相互听课。

  3、继续深入开展“五个一”活动。即:①课题方案计划表②小组(班级)活动过程记录表②方案实施小结③学生活动的体会、反思④实物资料和图像照片资料⑤一堂成果展示课。期末各年段班级需上交以上“五个一”材料,同时由教务处针对以上内容对各班各年级活动实施进行相应的检查。

  4、确保活动落实到位。学校各年段班级至少有一次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展示,可与学科、班队活动整合进行,各班成果展示活动需提前一天通知教研组长,再由教导务处组织人员参加活动给予评定。

  5、本学期将进一步提高学生学*和使用信息技术获取知识和整理展示成果的能力。具体要求有:

  模块一:信息技术初步。

  (1)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如计算机、雷达、电视、电话等。

  (2)了解计算机各个部件的作用,掌握键盘和鼠标器的基本操作。

  (3)认识多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其他学科学*中的一些应用。

  (4)认识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和责任;

  模块二:操作系统简单介绍

  (1)汉字输入。

  (2)掌握操作系统的简单使用。

  (3)学会对文件和文件夹(目录)的基本操作;

  模块三:用计算机画画

  (1)绘图工具的使用。

  (2)图形的制作。

  (3)图形的着色。

  (4)图形的修改、复制、组合等处理;

  模块四:用计算机作文

  (1)文字处理的基本操作。

  (2)文章的编辑、排版和保存。

  模块五:网络的简单应用

  (1)学会用浏览器收集材料。

  (2)学会使用电子邮件。

  模块六: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

  (1)多媒体作品的简单介绍。

  (2)多媒体作品的编辑。

  (3)多媒体作品的展示。

  6、充分利用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同时,开发家庭、社会的教育资源。首先要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通过充分利用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等设备,使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发挥最大的教育功能。其次,利用好社区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周围的工厂企业、商店、大自然、传统文化等教育资源,精心安排和组织学生校外活动并注意安全。通过家长会或其它途径做好家长、社会的宣传工作,争取社会和家长的支持、配合、参与,使家长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得力助手。

  7、建立激励机制。创设有利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顺利实施的良好环境。学校提供必要的经费,提供教师外出学*、参观等机会,购买参考资料、光盘,请进来走出去,对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的工作量给予肯定,计分奖励,对表现突出,做出成绩的教师、学生、社会人士要给予表彰与奖励。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总结 5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而组织起来的综合课程。这是*几年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中涌现出来的一种崭新的课程形态,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机构成。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这门必修课程,是让学生联系社会,通过亲自体验进行学*,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和终身学*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根据上级教育部门的有关精神,我校开设综合实践活动已有四个年头,我们在不断加强理论学*的基础上,加强领导,扎实实施,充分发掘课程内容,不断进行反思调整,收到了一定的实效,现作如下简要的总结,同大家讨论研究,以期今后能更好地开展对这一学科的研究、实践。

  一、加强理论学*,明确课程涵义。

  教师是课程的主体之一,实施新课程,教师培训要先行。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新课程,对于这门新兴课程,教师们还缺乏正确的认识,往往会同以往的劳技课、活动课相混淆。为使教师能清楚地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产生的背景,它的性质与特点,目标与内容,实施与评价等相关内容,我们首先组织了全辅导组教师的学*培训,认真学*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以及基础教育新课程培训资料中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辅导材料,学*培训使教师们了解了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要围绕四条线索进行,即学*者与自然的关系、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与文化的关系、与自己的关系;知道了课程的四大领域:研究性学*活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以及课程所要求的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教师们对新课程内涵有了全面的了解,认识到课程的实施,能使学生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获得积极的、全面的发展。学*和培训为教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打下了较为扎实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作好了师资储备。

  二、加强组织领导,确保顺利实施。

  为使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科学、规范、扎实、有效、顺利地开展起来,学校行政一班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十分重视,校长在行政会议和教师大会上多次进行课程实施动员,并成立了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教导处人员、教科室人员、教研组长为成员的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校长室负责全员的宣传发动,并提供必要的经济保证,教导处全面负责课程的开展及研究工作,定期和任课教师进行课程开展情况的研讨。可以说,领导小组的成立为课程的正常开展打下了基础,提供了保障。

  在课程实施之初,因为没有现成的教材体系和指导体系,教师们感到还是无从下手,不好确定较为详细、可行的活动计划,活动内容较为凌乱,在活动的时间,具体的组织开展方面随意性较大。对此,教导处经过讨论研究,首先是统一了备课方案,明确了一定的内容及格式,其次是根据各年级的不同情况,组织教师讨论,制定不同年级的工作计划,讨论活动选题和方案,这样使各年级能针对各自特点灵活多样地开展活动,一方面降低了活动开展的难度,有一定的弹性,另一方面确保了各年级活动的有序进行。在教学工作“六认真”检查时,我们把教师的综合实践活动备课也纳入检查范围之列。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和其他课程有不同的特点,教导处在排课时严格执行上级教育部门的规定,将综合实践课纳入课程安排中,同时明确,有一定的灵活性,任课教师可根据具体活动课题的情况,同教导处协调,做到统一与自主相结合,分散与集中相结合。这样,全校上下目标明确,统一要求,把课程实施落到实处。

  三、重视过程管理,开展实践探索。

  1、注重发掘课程内容。

  通过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培训,教师参加课改的积极性较高,我们要求教师根据本地实际、学校条件和学生实际,制定教学活动计划,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从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活动主题,开发和利用广泛存在的课程资源。强调跨学科、跨领域、强调学科间的渗透,没有现存的教材,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难度,也给教师带去了广阔的空间。结合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内容: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汇聚着师生智慧的一些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使学生“活”了起来,“动”了起来。如研究性学*课题《白茆塘水的污染与治理》。我们知道,研究性学*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学*领域,是学生基于自身的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文化和学*者自身生活中选取有意义的主题,进行跨学科探究的过程,它对变革学生的学*方式,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白茆塘水的污染与治理》课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组织下,通过实地观察、取样,调查、访问、资料搜集等手段,收集了大量的事实资料,并撰写调查报告,提出合理的治理方案,向社会发出呼吁。该课题研究方案获苏州市一等奖,并做了交流。此外,还有像《废旧电池的危害及合理回收》、《家乡的红豆山庄》、《绿色食品》、《学生视力情况的调查与研究》、《白茆山歌》、《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家乡的骄傲――波司登》等课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涨,不仅可以发展学生探究欲望和创新精神,而且可以深刻理解自然、社会、自己、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除了研究性学*,其他活动内容也都在实践中一一得到有效落实。信息技术教育不仅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而且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我们在操作中注意时间的保证,师资力量的保证,同时对不同年级分别要求,中年级以学*信息技术为主,着重学*必要的计算机操作技术,能进行文字输入、进行文本处理、上网查找资料;高年级则要求在已有的基础上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其他实践领域,进行信息的搜集与分析处理,操作要求相对要求熟练。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在教师的指导下,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等过程,以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并形成良好技术素养。我们结合学校的打扫除活动、简单的种植、养殖活动、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科技活动等,强调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体验性学*、操作性学*、研究性学*、强调手脑结合。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我们立足开发校内资源,充分挖掘校外资源,开展一系列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如开展校内中队值日,安排小警员、开展红领巾广播等。到校外进行义务宣传,培养活动能力;去烈士陵园扫墓,继承烈士遗志;去波司登集团参观,了解工人劳动情况;去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为他们服务,为他们表演节目等,了解老人的生活,懂得要尊敬老人。

  综合实践课程还包括大量非指定领域,如: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等,对此,学校结合“大阅览”课题研究,营造书香校园,开展“好书推荐会”、“故事大王比赛”、“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等活动;结合“山歌文化”课题,学校开展山歌文化艺术周、艺术节活动,康博少儿山歌艺术团进行演出活动,评选校园“十佳小山歌手”,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主题活动,这些极为广泛的活动,几乎班班都有开展,人人参与其中,大大丰富了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

  2、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和其他课程一样,学校对于综合实践活动同样加强教学研究,探索如何有效地进行主题活动,也定期举行教研活动。只有通过教学研究活动,以鲜活的实例剖析,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认识深化,促进教师对活动的设计、组织及实施更趋合理化,从而克服随意性。

  在课程实施初期,教导处就组织骨干教师及相关学科教师进行专题讨论,集思广益,确定一些适合学校实际、学生实际、本地区实际的活动课题,明确大致的活动思路,供不同年级的教师参考。此外,通过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学*,定期组织专题学*讨论,提高教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教导处多次组织辅导组的综合实践活动公开课,如一位教师上“眼睛的保健”,开课教师确定了主题后,组织学生讨论,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相应的内容,同学们相互合作,齐心协力,通过上网搜集资料,到各班调查实际情况,下发师生问卷,结果在课堂上师生结合多媒体技术,以具体的数据统计,生动的事例,完成了一堂生动有趣的眼睛保健课。这样的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多种能力,同时也切实教育了广大师生,注意用眼科学,用眼卫生,保护自己的眼睛。在教育局教研室来校的一次教学检查中,一位教师上了“绿色食品”一课,同样发挥了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到超市去寻找,到网上去搜集,理论结合实际,使学生对绿色食品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达到了培养能力,关注生活的目的。

  3、深入反思加以调整。

  随着课程的实施,存在的问题也渐渐凸现,我们发现在活动中存在一些困惑和误区,主要是教师怕上综合实践课,甚至干脆占用,上成其他课。原因主要有:

  (1)教师对课程从理念上还未真正把握,或仍视为单纯的活动课,或等同于学科课程。

  (2)部分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该课程实施还未匹配,或一包到底,或觉得无从着手,业务素质不够。

  (3)现有对教师的评价仍强调学科教学质量,对课程实施带来影响。

  (4)考虑到活动过程中的安全因素及其他社会原因,给课程实施带来难度。

  要走出综合实践活动的误区,必须进行深入反思,明确努力方向:

  (1)要切实转变观念,要让教师站在未来人才需要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上来认识,课程的实施是教师与学生一起成长的过程。

  (2)要积极拓展外部环境,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活动开展的有利氛围。

  (3)建立切实可行的评价办法。

  4、加强课程评价管理。

  评价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中发挥着导向和激励功能,其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但目前评价却是综合实践活动中较薄弱的环节。在评价过程中我们突出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即教师、学生、家长、校外指导均可成为评价者。评价以形成性、发展性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注意评价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采用作品评价(绘画、手工、调查报告、研究性小论文等)、展示与交流、成果汇报活动、技能比赛等多种方法进行。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采用即时评语的方式记录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行为、情感、参与程度、努力程度等表现,将其作为评价的标准。同样,学校也对教师实施课程情况,从多方面进行客观的评价,以激励教师的积极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如何上好这门课还有很多事情等着广大教师去探讨去摸索,其实施之路任重道远。以上便是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几年来的一些做法,其中有许多不成熟之处。但我们相信,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我们的不断探索不断研究下,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将不断向前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总结(5)份扩展阅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总结(5)份(扩展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菁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11篇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起点,来为今后的学*制定一份计划。好的计划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1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中的必修课程,根据综合实践课程的性质以及学校,老师的资源情况,对综合实践课进行研究,籍此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目标

  (一) 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增强学生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学*科学研究方法,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处理能力,交流处理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 具体目标:

  八年级

  激发学生对学*知识的兴趣,掌握一定的电工的`知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

  三、课时安排

  十六课时 (上13课时,机动2课时,评价1课时)

  课程内容具体安排

  第一周 对上学期的综合课的反思,

  第二周 调查统计校园内花草树木的种类、名称、*性、产地等

  第三周 对上节课的调查结果进行交流

  第四周 画出学校的*面图

  第五周 电子、电工 认识常见的电源

  第六周 安全用电常识

  第七周 家庭电路与插座

  第八周 白炽灯的安装

  第九周 两地控制一盏灯

  第十周 日光灯的安装

  十一周 电风扇的维修与检修

  十二周 科技制作 橡筋动力车

  十三周 简易收音机

  十四周 气垫船

  十五周 风力万花筒

  十六周 考核,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2

  一、指导思想

  在区教研室的指导下,以《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为依据,结合建国六十周年庆祝活动、创建省绿色学校、创建市健康促进学校等多项实践活动,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在脚踏实地、加强常规管理的基础上,锐意进取,力求以校本化、生本化的内容开发来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

  二、工作思路与目标

  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已经进入了一个高原期,对课程的深入研究一时难以出现明显的效果。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不断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开发,坚持推广四种课型等已有研究成果,加强微型活动的探索,全面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效益。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在这方面进行有效的探索,不断努力实现以下具体的任务:

  1、积极探索常态化的微型活动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实际效果,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结合建国六十周年活动,各年级可以自行开发相关的调查、访问等实践性活动,认真开展研究型学*的活动,侧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研究精神。

  3、结合绿色学校、健康促进学校的创建,各年级课开发适合学生实际的微型活动,做到一课一研究,一课一收获,努力培养学生的研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4、加强活动过程资料的积累,积极研讨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校本化开发过程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创新与积累的关系,提高活动效果。

  三、工作措施

  1、突出研究性学*,着力开发研究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着眼于学生探究能力和实践意识的培养,要帮助学生从其生活世界中有机生成他们自己感兴趣的具体活动内容;要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并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富有创意地生活。

  过去我们在开展研究性学*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也曾经探索过短*快式的微型活动研究,在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的研究方面先走了一步。本学期,我们仍然要突出研究性学*的地位,各年级要着力开发研究主题。对于过去成功的课题,可以继续深入研究,学生特别感兴趣的问题也可以成为新的研究主题。在实践中我们要明确,活动的`实施关键是要关注学生的需要,注重活动的效果,做到活动过程不千篇一律。在开发内容的时候,要注意坚持着眼生活、立足兴趣、依托学校资源、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原则。

  2、重视劳动实践,开展劳动技术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过去我们有的老师开发的剪纸等活动等也得到了学生的欢迎,培养了他们的制作能力。本学期我们可以继续依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劳动与技术》教材,利用现成的制作材料开展活动,进行专项的劳动技能训练。

  3、加强制度建设,稳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本学期我们将通过听评课活动,使综合实践的课堂教学做到科学、务实、创新,既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又使学生能在课堂上学有所得,真正地走向生活,走向实践,走向创新。

  继续认真积累好过程性资料,具体包括:

  (1)每月活动掠影:每个月我们都要求把本学的综合实践活动照片、记录等以照片的方式上传到学校网站的综合实践活动专栏,一方面宣传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另一方面也方便大家全面了解活动开展情况,有利于反思总结。

  (2)1学期1个案例:每个学期,老师们要根据活动情况及时撰写活动案例,记录活动中的收获、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今后的改进措施等,对这一阶段的活动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

  四、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订计划(学校计划、年级计划)

  2、综合实践活动听课活动

  十月份:

  1、9月份资料上传。

  十一月份:

  1、10月资料上传;

  2、任课教师完成1篇案例或者论文,准备四优工程作品评比。

  十二月份:

  1、11月资料上传。

  一月份:

  1、12月资料上传

  2、各年级过程性资料上交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3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和贯彻国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以本地区的自然、历史、人文为研究背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实验为基础,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科有效整合和教师文化沟通,帮助学生学*、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更新教师与学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形成区域办学特色而不懈努力。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区域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学科整合,学生实践,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一、亲*周围的自然环境,结合学科课程的学*,有效进行学科知识的整合与沟通,教育和引导学生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走进自然、主动实践,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和合理开发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二、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见识和行为辨析能力,初步养成服务社会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三、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积极的、科学的人生观。

  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按照《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的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3—6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每周*均3课时。依据《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指导》的精神,结合我校教学的实际,综合实践活动全校自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固定1课时,根据需要每周可加2课时的“1+2”课时设置。

  四、具体工作及措施

  (一)师资建设

  由于我校师资力量薄弱,由班主任老师兼任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

  一、加强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关键,学校要十分重视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教师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促进教师教育观念转变同时,要鼓励、支持教师去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规律,提高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

  二、注意开发利用多种教育资源

  学校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落实课程计划的要求。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学校还要注意发展校外指导教师队伍,构建起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人才资源库。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过程中要用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

  一、评价理念

  a、整体观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整体观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统整,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穿到活动进行中去。

  b、多元化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肯定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

  c、过程性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要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对学生进行评定的`作业应该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仅仅是针对他们得出的结论。

  二、评价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式多种多样。在具体操作中,“档案袋评定”和“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被认为是非常有效的评价方法。教师在运用这些方法时要注意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总之,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档案,以便使学生深入的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及进步的喜悦

  五、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中心的综合实践领导小组,在教导处、教研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该活动具体由实践活动指导老师负责日常工作,各任课老师协同配合,确保活动正常有序地进行。

  六、活动安排

  1、9月:制订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组织教师学*《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和与综合实践活动相关的一些案例,激发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热情,召开家长会取得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支持。

  2、10月:指导学生确立研究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3、11月:进行阶段性成果展示。

  4、12月:四、五、六年级各推出一节研究课,大家谈体会。

  5、关于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研讨会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4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计划规定的中小学必修的一门新课程。它的实施不是既定课程计划和教学方案的落实,而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开发、设计、实施、评价的整体过程,从而是一个探究、发现、创新的过程。经过*十年的探索,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得到了一致认可,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学校和教师,也开发出大量的经典案例。然而,部分学校领导、教师、学生乃至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存在差异,师资配备明显不足,兼职教师居多,造成该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不均衡。因此,研究并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模式及其特征,对于该课程的常态化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实践操作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在于“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开放式的综合应用实践活动中,通过切身的身心体验,从而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多方面能力的协调发展”。正如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说:“个体要获得真知,就必须在活动中主动体验、尝试、改造,必须去做”,其主要精神就是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

  什么是体验?从教育的角度看,体验是一种亲历亲为的活动,是一种积极参与活动的学*方式,是一种从整体上把握客观事物与自身意义关联的活动过程。它常常从整体的角度去理解对象的意义与价值,及其与自身的关系。通常而言,体验的意义是内隐的。因而可以说,体验是自主的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中,为了获取客观事物与自身意义关联与价值关涉而历经接受、批判、反思和建构这一过程的主观内省活动。一般来说,体验具有建立在客观基础之上的主观性特征。

  一、“实践体验”模式以及师生活动流程图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在的基本理念(学生的主体性,课程的实践性、活动性,知识的整合性,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多样性),在大量课例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实践体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模式,并拟定了该模式的基本操作结构及师生活动流程图,图示如下:

  二、“实践体验”模式基本操作结构及师生活动流程说明

  “实践体验”模式的基本操作结构包括五个阶段:确定主题阶段、设计准备阶段、自主活动阶段、交流评价阶段、拓展延伸阶段。

  在这五个阶段中,学生活动的流程是:提出问题、筛选问题——制定计划、提出假设——具体行动、过程展开——展示成果、形成结论——应用实践、生成问题。教师的指导活动有:营造情境、引发问题——提供背景、指导计划——提出建议、参与活动——提炼方法、测查评价——创造条件、拓展提升。

  第一个阶段是确定主题。其中,学生选择和提出活动的主题或课题的过程,就是学生体验活动的过程,对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提高从实际中分析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发展价值。在确定主题阶段,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地选择、提出和确定活动的主题或课题。教师要善于营造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提出相关问题,并对学生提出的活动主题给予充分的肯定,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加以完善。

  第二个阶段是设计准备。教师首先要采取多种形式,提供与活动主题相关的背景资料,使学生明确活动的任务。一般可以讲故事、开设讲座、组织参观访问等,目的在于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提供研究活动的范围,诱发学生探究活动的动机。与此同时,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学*从多个角度去发现问题和分析思考问题,制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形成最基本的目标和思路,邀请校内外指导教师提供帮助并共同参与研究活动。

  制定活动方案的过程,也是发展学生的规划和组织能力的过程。因而,在准备阶段,教师应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制定活动方案或研究方案。只有学生自主制定活动方案,他们才能更加明确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一般包括:

  ①活动的主题或课题;

  ②活动的内容;

  ③活动的具体目的和任务;

  ④活动的对象、情境、时间和空间;

  ⑤活动的具体过程;

  ⑥任务和分工;

  ⑦保证条件。

  在学生制定活动方案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加以指导,引导学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

  第三个阶段是自主活动,也叫做实践体验、解决问题阶段。在确定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以后,学生要进入具体的实践活动,也就是解决问题过程,通过实践体验,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掌握一定的方法。

  本阶段中,学生实践、体验的内容包括:在开放情境中主动搜集和处理文献资料或研究素材,小组合作与各种形式的人际交往、沟通,以科学态度解决实际问题,从一定角度认识环境、了解社会、发现自我。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碰到各种困难,小学生兴趣激发快、变化也快的特点容易使他们的探究活动不能持久,需要得到教师的及时关心、指导和督促。

  第四个阶段是交流评价。学生要有始有终地完成活动项目任务,争取达到预期的目标。但是,经过努力仍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也是正常的,并不意味着学*的失败。

  在这一阶段,学生要将自己或小组经过实践、体验所取得的收获进行整理、加工,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成果的表达方式要多样化,除了按一定要求撰写实验报告、

  调查报告以外,还可以通过开辩论会、研讨会、搞展览、编刊物、制作网页等方式加以表达。将研究成果整理以后还必须以口头报告的方式表达。

  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分享成果,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在交流、研讨中,学生要学会理解和宽容、赞美与分享,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的思考,也要敢于和善于申辩。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是贯穿于学生活动全过程的多元评价,不仅仅只局限在交流评价阶段,评价的内容与形式,应充分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取向,促进综合实践活动目标的达成。

  第五个阶段是拓展延伸。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提供场所,让学生能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中,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应用中,学生的认识得到拓展和提升,同时又有可能生成更多新的.问题,有待于我们开展新的研究活动。

  当然,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成性问题,不仅仅体现在活动的拓展延伸阶段,他应该体现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每一个活动环节之中,在活动的任何一个阶段,学生都有可能在研究既定主题的同时,生成一些新的问题来开展研究,甚至有的同学还会放弃原有的研究主体,去研究活动过程中生成的新的问题,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遇到这种情况,教师不要批评学生,要保护学生的这种善于思考、敢于尝试的积极性,并且指导学生重新调整自己的研究活动方案,引导他们按照新的方案开展自己的活动。

  三、“实践体验”模式的实施建议

  1.此模式适用于小学3~6年级不同形式和内容的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主题活动、课题研究、作品制作、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

  2.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实践活动过程,关注学生实践活动的亲身体验,既要体验成功的喜悦,也要反思失败的教训。

  3.此模式中表述了一个完整活动过程的五个阶段,实际操作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以及具体的活动形式和内容灵活处理,活动时间可以是短期、中期和长期;活动空间可以是室内、室外或室内外结合;活动过程可以是完整的五个阶段,也可以选择性地引导学生重点经历某些阶段。

  4.教师要深刻理解师生活动流程图,正确处理师生关系,把握好组织与引导的时机和尺度,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活动氛围,确保活动得以深度开展。

  5.要强调主体,关注生成。既要关注学生亲历活动过程后的收获与体验,还要重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生成的新问题。因此,活动流程和教学结构不能机械照办,学生活动流程可能因生成新的问题而发生改变,教学结构也就有可能因此而进行调整,可以是顺序的调整,也可以循环反复,还可以从活动的某一个阶段回到上一个阶段或前几个阶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5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和贯彻国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以本地区的自然、历史、人文为研究背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实验为基础,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科有效整合和教师文化沟通,帮助学生学*、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更新教师与学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形成区域办学特色而不懈努力。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区域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学科整合,学生实践,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亲*周围的自然环境,结合学科课程的学*,有效进行学科知识的'整合与沟通,教育和引导学生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走进自然、主动实践,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和合理开发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见识和行为辨析能力,初步养成服务社会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积极的、科学的人生观。

  4、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按照《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的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3-6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每周*均3课时。依据《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指导》的精神,结合我校教学的实际,综合实践活动全校自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固定1课时,根据需要每周可加2课时的“1+2”课时设置。

  四、具体工作及措施

  (一)师资建设

  由于我校师资力量薄弱,由班主任老师兼任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

  1、加强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关键,学校要十分重视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教师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促进教师教育观念转变同时,要鼓励、支持教师去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规律,提高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

  2、注意开发利用多种教育资源

  学校要因地制宜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落实课程计划的要求。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

  学校还要注意发展校外指导教师队伍,构建起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人才资源库。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过程中要用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

  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

  1、评价理念

  a、整体观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整体观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统整,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穿到活动进行中去。

  b、多元化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肯定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

  c、过程性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要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对学生进行评定的作业应该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仅仅是针对他们得出的结论。

  2、评价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式多种多样。在具体操作中,“档案袋评定”和“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被认为是非常有效的评价方法。教师在运用这些方法时要注意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6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教会的精神,积极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有关目标,根据市教育局教研室的工作要求,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学*力度,创新学*的形式,推进学*沙龙的活动,发挥课题的导向作用,汲取兄弟学校的宝贵经验。结合本校的特色,加强学科间的整合,积极构建活动的评价体系。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力争让综合实践活动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

  二、时间安排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极具开放性,它需要打破传统的学校教学时间管理策略,因此本学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的安排上,我们采用弹性课时制,即“2+1”的模式。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将每周3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教师组织学生全员参与,及时对班级或小组的活动情况加以指导。当需要走出校门开展实地活动时,可以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与某学科打通使用,或者将几周的时间集中在一天使用。

  三、实施策略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互相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学生会由本学科生成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提炼加工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每一个教师都要在教学中培养自己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 使学科教学深入、彻底,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具有广泛性。如结合语文的阅读教学可开展阅读实践: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阅读材料、开展大量语文阅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各类读物和阅读活动的强烈兴趣,使之养成良好的阅读*惯,形成优良的阅读品质,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和阅读能力,可采用室内与室外相结合、个体与群体相结合、小组与班级相结合等多种形式提供阅读素材展开阅读。

  2、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生活,是学生学*的大舞台。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惯。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如开展赏识活动课:即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赏识活动课,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赏识自己、赏识别人、赏识自我,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进而关注个人专长、能力、树立自信心,赏识别人,让孩子发现别人长处,学会与别人合作,发展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人际沟通能力。

  3、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

  现在的学生不再是只会读书的机器了,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的焦点问题。对一些公众现象,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渴望被大人们认同,希望得到和大人们一样的成就。我们把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校园,指导他们采用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从而获得自己独创性的理解。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如通过对自然界观察、参观、饲养、调查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让学生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中获得美的体验。

  4、与传统节日相结合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泱泱大国,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是学生学*的极佳资源,为了让学生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结合传统的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由中秋节、重阳节引申开来的以敬老爱老为主题系列活动。

  5、与学校工作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并不是没有目标。而这些目标和要求往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要达到的。因此,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与学校德育、少先队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起来,互相借鉴、互相渗透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可结合**下的讲话内容、红领巾广播栏目, 开展行为*惯系列、 文明道德系列、 时事热点系列、 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四、评价体系

  1、强调课程、教学、评价的整体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不止是外在于课程、教学、学*的环节,而是与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活动融为一体的有机整体,三者是同时发生与发展的。一方面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成果作为评价他们学*情况的依据;另一方面,注重把评价作为师生共同学*的机会,提供对课程修改有用的信息,实践与教学。档案袋的使用及每一个领域最后的反思环节无不体现出这一特征。

  2、重视评价的过程性

  在传统评价中,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答案,而对学生获得答案的过程却无任何要求。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要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参与程度、投入程度、学*方式等表现,及时评价将促进学生学力的发展,保证活动的顺利展开。

  3、倡导评价的多样性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也就决定了评价的多样性。首先是评价的多样化,对学生的评价可采用自评、伙伴评、教师评、家长等不同形式;其次是评价对象多样:可以是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可以是模型、展版、研究日记、设计说明,还可以是主题演讲、口头汇报……;再次是评价的方法和手段多样:方法上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定性描述为主;过程与结果相结合,以过程为主;主体与客体相结合,以主体为主。手段上是开展辩论会、成果展览会、表彰先进、公布评价成果等。

  4、注重评价的宽容性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不能用**的标准去要求学生。对学生学*的评价要宽容一些。从尊重学生的尊严、尊重学生的人格、热爱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发展的观点,正确地对待学生在学*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杜绝评价中经常出现的“贬损性”评价,强调评价始终在宽容、友爱、信任、尊重的气愤中进行,多肯定、多指导,使评价更具有教育、激励的功能。

  5、关注评价的反思性

  在每一次活动的进行过程中或结束后,要经常采用发放问卷、同学辩论会、师生访谈会等形式来引导学生在评价的基础上反思自己在实践活动的得失,恰当规划未来的行动。这样评价能突破原有意义上判别的概念,而真正体现了利用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思想。与此同时,教师则用撰写案例,在特定现象的基础上反思自己的指导策略,做到教学相长。

  五、机构建设

  罗村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

  组员:李辉明 周夕中 刘国勇

  戴留松

  罗村小学综合实践教研组

  蹲点领导:

  组长:

  组员:

  六、具体安排

  周次

  主要内容

  参与实施人

  1

  ①参加市综合实践活动开学工作会;

  ②制定并下发综合实践活动校级工作计划;

  2

  ①教研组成员例会;

  ②各班制定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

  ③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研讨会,下发主题推荐表;

  ④征集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

  教研组成员及部分学生代表

  3

  ①各班确定活动的主题(偶发性、即兴生成活动另作安排)并着手设计;

  各班任科教师

  4

  ①安排教师外出听课并作听课汇报;

  待定

  5

  ①举行题为“综合实践对转变学生学*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学*沙龙活动;

  ②上交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

  6

  ①迎接市教研室的常规调研;

  全体任科教师

  7

  ①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

  8

  ①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

  三(1)班

  9

  ①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

  待定

  10

  ①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

  待定

  11

  ①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

  12

  ①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

  五(3)班

  14

  ①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

  15

  ①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

  六(4)班

  16

  ①综合实践活动观摩周;

  待定

  17

  ①各班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周;

  三至六年级各班

  18

  ①课题研讨活动,围绕课题谈谈活动中的得失,并形成书面材料;

  课题组成员

  19

  ①上交各类案例,论文及学生活动体验文章;

  各任科教师

  20

  ①编辑校优秀案例集,论文集,学生*作集;

  21

  ①学期工作总结;

  ②各类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7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教会的精神,积极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有关目标,根据市教育局教研室的工作要求,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学*力度,创新学*的形式,推进学*沙龙的活动,发挥课题的导向作用,汲取兄弟学校的宝贵经验。结合本校的特色,加强学科间的整合,积极构建活动的评价体系。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力争让综合实践活动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

  二、时间安排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极具开放性,它需要打破传统的学校教学时间管理策略,因此本学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的安排上,我们采用弹性课时制,即“2+1”的模式。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将每周3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教师组织学生全员参与,及时对班级或小组的活动情况加以指导。当需要走出校门开展实地活动时,可以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与某学科打通使用,或者将几周的时间集中在一天使用。

  三、实施策略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互相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学生会由本学科生成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提炼加工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每一个教师都要在教学中培养自己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 使学科教学深入、彻底,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具有广泛性。如结合语文的阅读教学可开展阅读实践: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阅读材料、开展大量语文阅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各类读物和阅读活动的强烈兴趣,使之养成良好的阅读*惯,形成优良的阅读品质,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和阅读能力,可采用室内与室外相结合、个体与群体相结合、小组与班级相结合等多种形式提供阅读素材展开阅读。

  2、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生活,是学生学*的大舞台。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惯。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如开展赏识活动课:即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赏识活动课,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赏识自己、赏识别人、赏识自我,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进而关注个人专长、能力、树立自信心,赏识别人,让孩子发现别人长处,学会与别人合作,发展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人际沟通能力。

  3、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

  现在的学生不再是只会读书的机器了,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的焦点问题。对一些公众现象,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渴望被大人们认同,希望得到和大人们一样的.成就。我们把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校园,指导他们采用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从而获得自己独创性的理解。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如通过对自然界观察、参观、饲养、调查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让学生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中获得美的体验。

  4、与传统节日相结合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泱泱大国,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是学生学*的极佳资源,为了让学生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结合传统的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由中秋节、重阳节引申开来的以敬老爱老为主题系列活动。

  5、与学校工作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并不是没有目标。而这些目标和要求往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要达到的。因此,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与学校德育、少先队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起来,互相借鉴、互相渗透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可结合**下的讲话内容、红领巾广播栏目, 开展行为*惯系列、 文明道德系列、 系列、 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四、评价体系

  1、强调课程、教学、评价的整体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不止是外在于课程、教学、学*的环节,而是与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活动融为一体的有机整体,三者是同时发生与发展的。一方面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成果作为评价他们学*情况的依据;另一方面,注重把评价作为师生共同学*的机会,提供对课程修改有用的信息,实践与教学。档案袋的使用及每一个领域最后的反思环节无不体现出这一特征。

  2、重视评价的过程性

  在传统评价中,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答案,而对学生获得答案的过程却无任何要求。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要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参与程度、投入程度、学*方式等表现,及时评价将促进学生学力的发展,保证活动的顺利展开。

  3、倡导评价的多样性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也就决定了评价的多样性。首先是评价的多样化,对学生的评价可采用自评、伙伴评、教师评、家长等不同形式;其次是评价对象多样:可以是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可以是模型、展版、研究日记、设计说明,还可以是主题演讲、口头汇报……;再次是评价的方法和手段多样:方法上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定性描述为主;过程与结果相结合,以过程为主;主体与客体相结合,以主体为主。手段上是开展辩论会、成果展览会、表彰先进、公布评价成果等。

  4、注重评价的宽容性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不能用**的标准去要求学生。对学生学*的评价要宽容一些。从尊重学生的尊严、尊重学生的人格、热爱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发展的观点,正确地对待学生在学*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杜绝评价中经常出现的“贬损性”评价,强调评价始终在宽容、友爱、信任、尊重的气愤中进行,多肯定、多指导,使评价更具有教育、激励的功能。

  5、关注评价的反思性

  在每一次活动的进行过程中或结束后,要经常采用发放问卷、同学辩论会、师生访谈会等形式来引导学生在评价的基础上反思自己在实践活动的得失,恰当规划未来的行动。这样评价能突破原有意义上判别的概念,而真正体现了利用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思想。与此同时,教师则用撰写案例,在特定现象的基础上反思自己的指导策略,做到教学相长。

  五、机构建设

  罗村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朱**

  组员:李辉明 周夕中 刘国勇

  张卫华 戴留松

  罗村小学综合实践教研组

  蹲点领导:朱**

  组长:张卫华

  组员:陈静茹 朱洪明 鲍梅英 武留华 柴松青 吴永前

  傅光辉 夏春梅 杨春华 章 卉 吴粉珍 马旺*

  六、具体安排

  周次:1

  主要内容:

  ①参加市综合实践活动开学工作会;

  ②制定并下发综合实践活动校级工作计划;

  参与实施人:张卫华

  周次:2

  主要内容:①教研组成员例会;

  ②各班制定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

  ③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研讨会,下发主题推荐表;

  ④征集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

  参与实施人:教研组成员及部分学生代表

  周次:3

  主要内容:①各班确定活动的主题(偶发性、即兴生成活动另作安排)并着手设计;

  参与实施人:各班任科教师

  周次:4

  主要内容:①安排教师外出听课并作听课汇报;

  参与实施人:待定

  周次:5

  主要内容:①举行题为“综合实践对转变学生学*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学*沙龙活动;

  ②上交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

  参与实施人:薛金妹

  周次:6

  主要内容:①迎接市教研室的常规调研;

  参与实施人:全体任科教师

  周次:7

  主要内容:①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

  参与实施人:朱俊毅

  周次:8

  主要内容:①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

  参与实施人:三(1)班朱俊毅

  周次:9

  主要内容:①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

  参与实施人:待定

  周次:10

  主要内容:①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

  参与实施人:待定

  周次:11

  主要内容:①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

  参与实施人:陈静茹

  周次:12

  主要内容:①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

  参与实施人:五(3)班陈静茹

  周次:14

  主要内容:①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

  参与实施人:吴粉珍

  周次:15

  主要内容:①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

  主要实施人:六(4)班吴粉珍

  周次:16

  主要内容:①综合实践活动观摩周;

  主要实施人:待定

  周次:17

  主要内容:①各班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周;

  主要实施人:三至六年级各班

  周次:18

  主要内容:①课题研讨活动,围绕课题谈谈活动中的得失,并形成书面材料;

  主要实施人:课题组成员

  周次:19

  主要内容:①上交各类案例,论文及学生活动体验文章;

  主要实施人:各任科教师

  周次:20

  主要内容:①编辑校优秀案例集,论文集,学生*作集;

  主要实施人:张卫华

  周次:21

  主要内容:①学期工作总结;

  ②各类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

  主要实施人:张卫华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8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背景及理论依据

  (一)实施的背景: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它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小学3—6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新课程实施以来,课程的价值取向已由以知识为中心转移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上,提出了课程内容选择与自然、生活、社会实践相联系,使自然、生活、社会成为课程资源,这意味着课程已不再是一份教材,自然即课程,生活即课程,社会即课程。我们在对部分学校的调查中发现:在偌大的校园里,虽然进行了全面的多种类植被绿化和一些校园景点的布置,但缺少能让学生自主探究、观察体验、动手实践的资源中心和活动基地。在新课程实施的大背景下,建立校园实践基地,开展实践体验活动,既是促进国家课程计划的全面落实,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也是开展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基于此,学校根据周边经济、文化等社区资源,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化、全面化、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决定建设一个有效的转变学生的学*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校园种植实践活动基地,研发《综合实践基地活动手册》,以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二)实施的理论依据:

  1、教育家米尔曾经说:“所有现存的好东西都是创造的果实。”华中师大教授杨再隋说:“要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生活,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境还原为生活情境,把教学活动还原为儿童的生命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国家课程,是学校必须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地方管理、学校开发的三级管理课程。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其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具有开放性;随着每一个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也随着过程取向变化而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学生会在这个进程中,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

  2、当今教育改革的新趋势——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实践活动反映了学生个性发展的内在需要,体现了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具体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长,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学*方式,他们的发展不仅仅是通过书本知识的学*而获得的。综合实践活动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空间。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克服书本知识和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在实践中发展。当今社会迅猛发展,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如环境问题、道德问题、国际理解问题、信息科技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具有跨学科的性质,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参与、探究、理解这些新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机会。结合学校实际和周边环境的优势,开发校园实践基地,可以为新课程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工作抓手,通过此抓手达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乃至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目标。

  3、现在世界各地都在重视劳动技术教育,尤其是联邦德国。他们有句名言,“我们的学生考试考不过你们,我们的学生做的产品专门卖给你们。”可见德国人十分重视学生的劳动技术并非常有成就。他们的学生的劳动技术在学校就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学生的劳动素养非常高。我们的学校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适应高考方面做的很多,恰恰忘记了“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千年古训。导致小学生不会做家务,不会自我服务,在考上大学就是成功的背景下,“劳动最光荣”已经是口号、摆设。今天的教育已不能仅满足于课堂,应该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把广阔的生活空间作为师生共同生长的天地。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一项全新的课程已开始显露其勃勃生机,那就是新课程改革中所设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4、心理学、教育学理论。有研究表明:人的.生活*惯和技能,3岁前形成50%;6岁时形成30%;其余20%是20岁前形成的。儿童和少年精力旺盛,接受新鲜事物快,可塑性强。如果他们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实践教育,则对于他们以后的学*与生活能力将有深远的影响。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目标与内容

  (一)课程实施的总目标

  整体规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序列,形成学校、家庭与社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教育实施体系。通过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开发和研究,进一步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构,丰富新课程资源。“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开辟、各学科研究性学*的渗透延伸、信息技术的学*利用、社区服务的开展,有效地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和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技能,培养学生亲*土地、热爱大自然、关爱社会的思想感情,切实加强和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工作。

  (二)课程实施的具体目标和内容

  1、综合实践活动(校内基地)课程研究的实施目标和内容

  (1)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开发,引导学生了解关于种植方面的知识,认识并学会使用各种劳动工具进行简单的劳动实践,体验劳动的快乐。

  (2)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开发,丰富植物类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实践体验中加深对自然的认识。同时通过花卉类植物的种植活动,绿化和美化校园,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9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国定校行的必修课,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后的一门核心课程。它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它包含了经历——感受——探究——了解——理解——掌握——运用这一全过程,把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全面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以“学生为本,重在实践,重在体验,重在发展”为指导思想,认真开展三——六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增强孩子的探究和创新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转变孩子的学*方式和生活方式,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实践的能力。

  二、组织成员

  以下是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师资配备: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由鄂汉东校长领导,丁红芳老师分管,教研组长宣洪波老师负责制订实施计划,印丽华老师负责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日常运作,宣纪珍老师具体负责课时安排以及调、代课。三、四年级由印丽华老师具体负责,五、六年级分别由刘彩娣老师负责,其他各班任课老师与班主任组成“导师团”对学生活动的开展进行研究性和指导。

  三、研究目标

  1、力求开展的活动丰富多彩,做到短线、长线活动相结合,使每位学生能将自己学*活动的过程形成比较完整的系列素材,并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出活动的实际情况,引起同班和评价者的重视,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独立思考、主体性判断以及更好地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能通过利用各种符号与工具,表达个人的思想和观念。善与他人沟通,并能与他人分享不同的见解与资讯。

  3、帮助学生在活动中树立起自己是记录自己学*过程资料的著作者和负责人的意识,逐步养成不断反省学*活动,评价学*成果,改进学*方式的学**惯。发展学生的规划组织与实践能力。

  4、通过对教师的月考核,进一步端正教师的教学思路,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从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研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观察力,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并促使学生在生活中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

  5、评价侧重于过程,体现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学生与他人的一种*等对话精神。

  四、研究内容

  1、主题生成

  (1)依托学科课程生成综合实践活动课题

  学科的综合性学*主要体现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整体发展,课程间的整合,书本学*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以及探索与研究精神。开学初,我们利用集体备课时间,由学科组商讨,确定各学科中以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更好教学的活动内容:(英语)3A:用各种材料制作字母小卡片;4A:shopping跳蚤市场;5A:制作卡片;6A:搜集身边的英语,以交通标志为主。(数学)三数:调查周末一天的安排,摸牌和下棋游戏;四数:怎样滚得圆?了解自己,关爱自己;六数:大树有多高?(语文)三语:小小读书交流会,指导做采蜜集的方法;调查了解119、120、110等号码的功能,学会求救;寻找秋天的足迹;走进水果的世界;制作动物名片等;四语:“老师,您好”主题教育活动;“我骄傲,我是中国人”系列活动;神话、寓言故事交流会;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网络知多少调查研究。五语:研究神奇的变色龙;我读书我快乐:《水浒传》、说名道姓。六语:学剪纸、读报和剪报等。

  其他学科,如美术、科学,也可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开展相应的学科活动。活动主题、内容、方式自定。每次实践活动后,语文教师要注重学生*作的指导,记录下活动的过程及学生的感受。

  (2)依托社会生活、社区资源生成综合实践活动课题

  人们经常说“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的*惯。这是我们在这一方面确定课题的用意所在。例如:中国传统节日的研究(本学期的中秋节、重阳节等)、家乡的桥等。

  (3)依托已有的综合实践活动生成新的课题。对原来开展过的有价值的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可以进一步挖掘,生成新的课题。例如“日食知识”,以它为载体,生成新的课题,例如:了解星空、认识星座等。

  2、参考主题

  (1)传统节日研究(三年级本学期研究主题)

  低年级以掌握节日时间、有哪些风俗*惯等为目标;中高年级除了达到低年级的目标外,增加传统节日的历史由来研究、动手做节日食品等实践活动。本学期对我国传统节日中秋节、重阳节等作长线研究。

  (2)传统游戏研究(四年级本学期研究主题)

  低年级以了解过去的一些传统游戏、规则并做一些与年龄段适合的游戏为目标;中高年级增加研究传统游戏与现代游戏的不同、自己动手做游戏工具等实践活动。本学期把滚铁环、玩沙包作为重点研究、开展活动的主题。

  (3)农器具的研究(五年级本学期研究主题)

  低年级以认识常用的农器具,了解常用农器具的名称、作用为目的;中高年级增加操作、使用的实践活动(“乐乐种植园”种植实践活动)。

  (4)日食的研究(六年级本学期研究主题)

  低年级以调查、了解历史上发生的日食现象为主,辅以观看影像资料;中高年级拓展到认识宇宙、星空,丰富天文科学知识,发展科学、创新意识。

  (5)校园资源的研究

  如“走廊文化的研究”、“科学宫动、植物主题研究”等,如“走廊文化的研究”:低年级以了解走廊挂图中的科学家、文学家等名人生*事迹、著名成果为目的;中高年级则增加阅读他们的著作、学*他们的研究精神等内容。

  (6)节日的研究

  如:日食知识、了解世博会、建国六十周年等,任课教师根据社会、国家、国际发生的热点事件开展研究、实践活动,具体内容、目标可根据学生的年龄、能力等适当制定。

  任课教师也可根据自己的特点或专长,充分挖掘有意义的、可行性强的主题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然后根据活动效果同年级推荐或全校推荐。

  3、校本课程

  本学期校本课程实施内容和方式有所改变,具体情况如下:

  校本1课程内容仍然为“植物与生活”,依托原有的校本教材,一年级的研究内容为:走*身边的植物,二年级:认识植物的组成部分,三年级:植物的分类,四年级:植物的作用,五年级:植物的种植与栽培,六年级:植物与文化。校本2课程内容则由原来的“让生活充满爱”改为走班形式的各类项目训练和学*,具体课程项目有:手工制作、篆刻、国际数棋、刻纸、口琴、编织、剪纸、古诗词赏析、经典阅读、思维训练、阅读与写作、七巧板等。

  五、研究策略

  1、进行有效的管理。

  学校计划、年级计划层层落实。在学校综合实践教研组的带领下,各年级由年级负责人为小组长,带领教师认真制订年级计划,带着问题积极、认真地开展小组教研活动,提高实践指导水*。学校定期组织检查,提出意见,从而达到优化的目的。

  2、组织有意义的校外活动。

  适当组织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校外活动,如参观博物馆、江边污水处理厂、社区调查等。但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精心规划和组织学生校外活动,争取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参与。

  3、开展好教研活动

  (1)学期教研组每月进行一次综合课研讨活动,课后进行研讨和评议。同时坚持每月一次的例会活动,及时分析总结工作中的得失,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查漏补缺,不断完善提高。本学期每班至少需上交学生研究性项目作业、教学活动设计方案各两份,教学反思一份。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新老师要在课前向同年级组教师学*。这一学期,本教研组的每位老师都要上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同年级组老师观摩、评议,共同探讨,共同提高。

  (3)认真进行总结和评价。在活动过程中注重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每班在学期末提供至少一份项目作业参与评选,优秀的项目作业将对指导老师进行奖励。通过展板,力求实事求是地把每一个活动情况及经验及时、准确地记载下来。在此基础上,组织全校老师、学生参观,交流。另外,每个教师结合教学实践和自身的研究,写好研究性的文章,积极向有关杂志和报纸投稿。

  (4)加强研究,优化教学。我们把每个月最后一个星期五下午作为综合实践活动沙龙研讨日,教师们一起学*相关理论,提出活动中的困惑,共同解决问题,并把活动中好的做法与大家分享。

  4、完善学生、教师评价制度。

  活动后师生正确的评价有利于及时总结经验得失,有利于提高今后活动的质量。本学期我们将进行多角度的反思活动,努力提高实践水*。

  对学生的评价通过三个方面来进行,首先是学生互评;其次是家长评价;最后是教师评价。这样,不但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而且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

  对教师的评价,除了延续上学期使用的月考核制度外,还将随机进行学生调查问卷,从而促进任课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始终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另外,本学期将更加注重活动成果评价,学期末学校将通过调查问卷抽查的方式进行全面评价。

  六、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定校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并组织学*。

  2、各年级、各班制定实践活动简要计划。

  3、理论学*内容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策略》等。

  4、教研活动:分组研讨本月综合课程的上课内容。

  5、开展庆祝建国六十周年的相关实践活动。

  6、上交综合实践活动资料(月末)。

  十月份:

  1、各班按计划开展活动,学校组织检查。

  2、教研活动:吴海燕老师上一节综合研讨课。

  3、教研组例会:对综合实践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共同探讨,共同研究,以便提高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4、相关年级开展日食的研究、科学宫动植物主题研究。

  5、上交综合实践活动资料。

  十一月份:

  1、各班按计划开展活动,注意收集和整理过程性资料,组织检查。

  2、教研活动:印丽华老师上一节校本研讨课。

  3、有关年级开展传统节日的研究活动。

  4、教研组例会:半学期小结,下半学期综合活动内容设计,上交过程性资料。

  十二月份:

  1、教研组例会:研究如何认真办好活动成果的展板。

  2、学生总结汇报交流活动,以及学生活动成果的展示。

  3、教研活动:倪华玉老师上一节校本研讨课。

  4、有关年级开展制作传统游戏工具(如铁环、沙包等),玩传统游戏的实践活动。

  4、各班上交案例、论文、活动总结(反思)及学生活动过程的资料。

  一月份:

  1、总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撰写专题总结,整理好研究的成果材料。

  2、期末抽测调查,考核评比。

  3、资料汇总归档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10

  一、实验研究目标

  在三年级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学期围绕“美化校园”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校园绿化。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实验研究内容

  (一)课程特征

  1、通过“校园绿化”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情意,能力和认知诸方面得到全面的和谐发展。

  在校内外分别设绿化实践基地,鼓励学生搞各类调查活动,做到校内外紧密结合,强调语文,数学,自然,美术,劳动等学间的渗透与整合。

  运用调查,研究,观察,积累等各种方法与形式,重视知识,经验,技能的综合运用。

  2、让学生在研究性学*,调查报告,实际栽种,规划设计等实践活动中获得亲身感受和直接经验,并养成实践意识,形成综合实践能力;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让学生进行有计划,有成效的实践活动。

  3、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内容

  本学期“校园绿化”综合实践活动分为三个方面来开展:

  1、专题研究:本学期开展两次专题研究活动,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实践在老师帮助下确定自己感兴趣的有关校园绿化的研究专题。上网或到图书馆查找资料进行文献研究,到花圃内进行实地的调查和行动研究,小组合作。

  2、操作实践:

  春天来临了,调查适合野外栽种的花木,买花种在校内,外,花圃里栽种,定期养护。

  2、学生小组合作,并在美术老师指导下为绿地进行花圃设计,选出一两套较好的花圃设计图,按图纸进行实地花圃种植。

  3、植树节前后,组织一次植树活动。

  4、在各合作小组之间或班级之间进行盆花栽种比赛。

  5、进行市场热销花木调查,调查热销花木名称,热销原因,养护方法,写出调查报告。

  (三)课程实施

  1、课时:

  每周二课时,安排在周四下午第一、二节。

  2、课型:

  ⑴方案设计型——学生在学*了简单园艺知识及美术图案知识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花圃设计,校园绿化总体规划设计等,要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自主设计和民主交流。

  ⑵知识普及型——鼓励学生上网,到图书馆吸取有关知识,教师也可把自己的经验介绍给学生,要注重学生对普及知识意义的自主建构和运用。

  ⑶实践活动型——组织参观访问,实际练*栽种花草,进行花圃养护等活动。要关注学生对实践活动过程的经历,体验,感悟和探究。

  ⑷专题研讨型——进行校内绿化情况的专题研讨,要引导并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在独立或合作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充分而民主的讨论。

  ⑸成果交流型——既要有物化成果的交流,更要有成功过程经验和失败过程教训的交流。对学生的发展来讲,成功过程的经验和失败过程的.教训,是综合实践活动以后,学生取得的比物化成果更重要的“成果”。

  ⑹论文答辩型——要提倡让学生组成“专家组”,对学生撰写的专题研究论文提问和答辩,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惯,思辩能力和自信心理是让学生经历“答辩”过程的最终目的。

  3、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心研究小组,校长为实验研究组负责人。

  三年级班主任及综合实践课老师、自然、劳动、音乐,美术、科技、体育组成课题小组成员。

  (四)课程评价:

  该课程评价由学生,教师和课程本身的评价三部分组成。

  重点在评价学生在发展层次和发展水*上。评价标准应是“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校园绿化”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即以学生已有的发展基础为评价标准,并突出学*过程的意识、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综合能力、思维、方法。

  评价方式多种多样,评价方式运用的先决条件是观察,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的基础。在具体操作中,可运用“档案袋评定”与“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教师运用这些方法时要注意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以便学生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以及进步的喜悦,档案袋收集资料如下:

  (1)学生成果:标本,校园绿化规划设计图,调查报告,专题研究等。

  (2)获奖证书:

  (3)各种评价:应以学生的自评为主,应允许学生对不满意的他评进行重新学*直至获得满意的他评为止。对教师的评价应由学校行政和学生评价两部分组成。

  三、实验研究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安排

  1、九月

  综合实践活动老师组织学生到花卉种植基地参观。

  老师上一节花圃设计指导课。

  做好组织工作。

  2、十月

  学生画花圃设计图。

  学生种植盆花。

  确定一个研究课题。

  优秀花圃设计图评比。

  开展一次花卉种植比赛。

  各指导老师协助学生确定课题。

  在学生中开展指导老师测评。

  3、十一月

  设计研究方案,在辅导老师指导下开展综合性研究学*。

  写一份研究报告。

  进行室内种植,定期养护。

  在学生中开展指导老师测评。

  4、十二月

  植物知识智力竞赛。

  花木市场热销花木调查,(热销花木名称,热销原因,养护方法)

  在老师指导下再次确立一个研究课题。

  做好两次活动的组织工作。

  在学生中开展指导老师测评。

  5、一月

  在辅导老师指导下设计研究方案,开展综合实践性研究活动,写出研究报告。

  整理材料袋。

  做好总结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11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本学期,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深化素质教育,形成办学特色。

  (一)总目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与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和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畅想乒乓未来,感悟国球精神,使学生能作为活动的主人,积极地开展活动;能对学*具有信心,提高效率;能对自然和社会的具有好奇心;能自我规范,与队友友好相处。

  2、关注自我,关注学校,关注自然,关注社会,设计自己喜欢的校园。进行探究,积极体验,在“发现问题——团队策划——探究实践——行动反思——分享对话”的科学研究过程中提高探究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与学*兴趣,意识到食品安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养成注意饮食安全卫生的*惯。

  4、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刻苦锻炼,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增强健康意识。

  二、具体措施:

  (一)根据学校实际,科学确定活动内容。

  在确定本学期的活动内容时,我们根据我校乒乓特色,将原有的课题成果进行多角度的活动外展,首先在学生中展开广泛的讨论,让他们围绕原有的课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再由指导教师根据汇总的情况进行梳理、筛选、归类,上报科学的、可行的研究内容。根据各年级确定的研究主题进行统一的规划安排,制定活动方案。力求贴*学生的生活,体现学生的需求,体现了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特色。内容框架如下:

  我校是乒乓特色学校,乒乓活动也在校内广泛开展,因此有很好的研究资源和研究环境。况且乒乓已成为我校学生生活世界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所以,在三年级将继续开展“小小银球,知识无限”的乒乓实践活动。

  兰陵小学即将扩建,如果我们把握时机,让学生从关注校园入手,开发、设计他们喜欢的校园,将有利于学生渐渐体验到学校生活中的主人感觉,提高各方面的实际能力。所以本学期四年级将在上学期《绿色交响曲——让校园更美丽的》基础上继续延续,以《我的校园我设计,兰小的明天更美好》为主题,开展一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

  市场上那些身穿“五彩”外衣的“彩色”食品,看似诱人,却潜伏着危害人体健康的隐患。五年级根据这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设计了“‘美丽’的食品”的综合实践活动。

  本学期六年级以“球之韵”为主题,主要是结合本校乒乓球体育特色,结合校第四届乒乓节活动,开展球文化、体育精神、体育与读书等活动,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刻苦锻炼,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

  (二)进行有效的管理,优化实践指导。

  1、引导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让学生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个性。在活动中让每一名学生都有收获,体验成功的喜悦,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并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精心规划和组织学生校内外活动,争取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及参与。

  2、学校计划、年级计划层层落实。在学校综合实践教研组的带领下,各年级由年级组长为小组长,带领教师认真认真制订年级计划,带着问题积极、认真地开展小组教研活动,提高实践指导水*。

  3、保证师资力量,配备各课专职教师。以下是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师资配备表。

  4、加强研究,提高质量。我们把每个月最后一个星期一下午作为综合实践活动沙龙研讨日,教师们一起学*相关理论,提出活动中的困惑,共同解决问题,并把活动中好的做法与大家分享。

  三、进行多角度反思,提高实践水*:

  活动后师生正确的评价有利于及时总结经验得失,有利于提高今后活动的质量。本学期我们将进行多角度的反思活动,努力提高实践水*。

  (一)学生评价

  1、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

  2、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3、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

  (二)教师评价

  1、关注学生的发展,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

  2、转变学生的学*方式,发展学生的愿望及创新精神。

  3、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发展。

  (三)课程评价

  1、立足综合性

  2、突出活动性

  3、体现主体性

  4、注重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总结(5)份(扩展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菁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11篇)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我们要好好计划今后的学*,制定一份计划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计划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欢迎阅读与收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1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本学期,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深化素质教育,形成办学特色。

  (一)总目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与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和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畅想乒乓未来,感悟国球精神,使学生能作为活动的主人,积极地开展活动;能对学*具有信心,提高效率;能对自然和社会的具有好奇心;能自我规范,与队友友好相处。

  2、关注自我,关注学校,关注自然,关注社会,设计自己喜欢的校园。进行探究,积极体验,在“发现问题——团队策划——探究实践——行动反思——分享对话”的科学研究过程中提高探究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与学*兴趣,意识到食品安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养成注意饮食安全卫生的*惯。

  4、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刻苦锻炼,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增强健康意识。

  二、具体措施:

  (一)根据学校实际,科学确定活动内容。

  在确定本学期的活动内容时,我们根据我校乒乓特色,将原有的课题成果进行多角度的活动外展,首先在学生中展开广泛的讨论,让他们围绕原有的课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再由指导教师根据汇总的情况进行梳理、筛选、归类,上报科学的、可行的研究内容。根据各年级确定的研究主题进行统一的规划安排,制定活动方案。力求贴*学生的生活,体现学生的需求,体现了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特色。内容框架如下:

  我校是乒乓特色学校,乒乓活动也在校内广泛开展,因此有很好的.研究资源和研究环境。况且乒乓已成为我校学生生活世界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所以,在三年级将继续开展“小小银球,知识无限”的乒乓实践活动。

  兰陵小学即将扩建,如果我们把握时机,让学生从关注校园入手,开发、设计他们喜欢的校园,将有利于学生渐渐体验到学校生活中的主人感觉,提高各方面的实际能力。所以本学期四年级将在上学期《绿色交响曲——让校园更美丽的》基础上继续延续,以《我的校园我设计,兰小的明天更美好》为主题,开展一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

  市场上那些身穿“五彩”外衣的“彩色”食品,看似诱人,却潜伏着危害人体健康的隐患。五年级根据这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设计了“‘美丽’的食品”的综合实践活动。

  本学期六年级以“球之韵”为主题,主要是结合本校乒乓球体育特色,结合校第四届乒乓节活动,开展球文化、体育精神、体育与读书等活动,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刻苦锻炼,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

  (二)进行有效的管理,优化实践指导。

  1、引导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让学生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个性。在活动中让每一名学生都有收获,体验成功的喜悦,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并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精心规划和组织学生校内外活动,争取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及参与。

  2、学校计划、年级计划层层落实。在学校综合实践教研组的带领下,各年级由年级组长为小组长,带领教师认真认真制订年级计划,带着问题积极、认真地开展小组教研活动,提高实践指导水*。

  3、保证师资力量,配备各课专职教师。以下是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师资配备表。

  4、加强研究,提高质量。我们把每个月最后一个星期一下午作为综合实践活动沙龙研讨日,教师们一起学*相关理论,提出活动中的困惑,共同解决问题,并把活动中好的做法与大家分享。

  三、进行多角度反思,提高实践水*:

  活动后师生正确的评价有利于及时总结经验得失,有利于提高今后活动的质量。本学期我们将进行多角度的反思活动,努力提高实践水*。

  (一)学生评价

  1、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

  2、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3、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

  (二)教师评价

  1、关注学生的发展,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

  2、转变学生的学*方式,发展学生的愿望及创新精神。

  3、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发展。

  (三)课程评价

  1、立足综合性

  2、突出活动性

  3、体现主体性

  4、注重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2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和贯彻国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以本地区的自然、历史、人文为研究背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实验为基础,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科有效整合和教师文化沟通,帮助学生学*、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更新教师与学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形成区域办学特色而不懈努力。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区域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学科整合,学生实践,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一、亲*周围的自然环境,结合学科课程的学*,有效进行学科知识的整合与沟通,教育和引导学生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走进自然、主动实践,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和合理开发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二、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见识和行为辨析能力,初步养成服务社会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三、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积极的、科学的人生观。

  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按照《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的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3—6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每周*均3课时。依据《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指导》的精神,结合我校教学的实际,综合实践活动全校自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固定1课时,根据需要每周可加2课时的“1+2”课时设置。

  四、具体工作及措施

  (一)师资建设

  由于我校师资力量薄弱,由班主任老师兼任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

  一、加强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关键,学校要十分重视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教师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促进教师教育观念转变同时,要鼓励、支持教师去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规律,提高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

  二、注意开发利用多种教育资源

  学校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落实课程计划的要求。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学校还要注意发展校外指导教师队伍,构建起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人才资源库。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过程中要用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

  一、评价理念

  a、整体观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整体观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统整,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穿到活动进行中去。

  b、多元化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肯定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

  c、过程性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要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对学生进行评定的'作业应该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仅仅是针对他们得出的结论。

  二、评价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式多种多样。在具体操作中,“档案袋评定”和“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被认为是非常有效的评价方法。教师在运用这些方法时要注意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总之,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档案,以便使学生深入的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及进步的喜悦

  五、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中心的综合实践领导小组,在教导处、教研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该活动具体由实践活动指导老师负责日常工作,各任课老师协同配合,确保活动正常有序地进行。

  六、活动安排

  1、9月:制订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组织教师学*《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和与综合实践活动相关的一些案例,激发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热情,召开家长会取得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支持。

  2、10月:指导学生确立研究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3、11月:进行阶段性成果展示。

  4、12月:四、五、六年级各推出一节研究课,大家谈体会。

  5、关于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研讨会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3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和贯彻国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以本地区的自然、历史、人文为研究背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实验为基础,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科有效整合和教师文化沟通,帮助学生学*、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更新教师与学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形成区域办学特色而不懈努力。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区域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学科整合,学生实践,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亲*周围的自然环境,结合学科课程的学*,有效进行学科知识的整合与沟通,教育和引导学生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走进自然、主动实践,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和合理开发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见识和行为辨析能力,初步养成服务社会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积极的、科学的人生观。

  4、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按照《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的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3-6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每周*均3课时。依据《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指导》的精神,结合我校教学的实际,综合实践活动全校自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固定1课时,根据需要每周可加2课时的“1+2”课时设置。

  四、具体工作及措施

  (一)师资建设

  由于我校师资力量薄弱,由班主任老师兼任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

  1、加强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关键,学校要十分重视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教师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促进教师教育观念转变同时,要鼓励、支持教师去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规律,提高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

  2、注意开发利用多种教育资源

  学校要因地制宜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落实课程计划的要求。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

  学校还要注意发展校外指导教师队伍,构建起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人才资源库。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过程中要用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

  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

  1、评价理念

  a、整体观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整体观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统整,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穿到活动进行中去。

  b、多元化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肯定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

  c、过程性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要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对学生进行评定的作业应该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仅仅是针对他们得出的结论。

  2、评价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式多种多样。在具体操作中,“档案袋评定”和“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被认为是非常有效的评价方法。教师在运用这些方法时要注意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4

  一、指导思想

  在区教研室的指导下,以《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为依据,结合建国六十周年庆祝活动、创建省绿色学校、创建市健康促进学校等多项实践活动,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在脚踏实地、加强常规管理的基础上,锐意进取,力求以校本化、生本化的内容开发来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

  二、工作思路与目标

  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已经进入了一个高原期,对课程的深入研究一时难以出现明显的效果。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不断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开发,坚持推广四种课型等已有研究成果,加强微型活动的探索,全面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效益。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在这方面进行有效的探索,不断努力实现以下具体的任务:

  1、积极探索常态化的微型活动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实际效果,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结合建国六十周年活动,各年级可以自行开发相关的`调查、访问等实践性活动,认真开展研究型学*的活动,侧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研究精神。

  3、结合绿色学校、健康促进学校的创建,各年级课开发适合学生实际的微型活动,做到一课一研究,一课一收获,努力培养学生的研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4、加强活动过程资料的积累,积极研讨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校本化开发过程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创新与积累的关系,提高活动效果。

  三、工作措施

  1、突出研究性学*,着力开发研究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着眼于学生探究能力和实践意识的培养,要帮助学生从其生活世界中有机生成他们自己感兴趣的具体活动内容;要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并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富有创意地生活。

  过去我们在开展研究性学*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也曾经探索过短*快式的微型活动研究,在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的研究方面先走了一步。本学期,我们仍然要突出研究性学*的地位,各年级要着力开发研究主题。对于过去成功的课题,可以继续深入研究,学生特别感兴趣的问题也可以成为新的研究主题。在实践中我们要明确,活动的实施关键是要关注学生的需要,注重活动的效果,做到活动过程不千篇一律。在开发内容的时候,要注意坚持着眼生活、立足兴趣、依托学校资源、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原则。

  2、重视劳动实践,开展劳动技术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过去我们有的老师开发的剪纸等活动等也得到了学生的欢迎,培养了他们的制作能力。本学期我们可以继续依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劳动与技术》教材,利用现成的制作材料开展活动,进行专项的劳动技能训练。

  3、加强制度建设,稳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本学期我们将通过听评课活动,使综合实践的课堂教学做到科学、务实、创新,既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又使学生能在课堂上学有所得,真正地走向生活,走向实践,走向创新。

  继续认真积累好过程性资料,具体包括:

  (1)每月活动掠影:每个月我们都要求把本学的综合实践活动照片、记录等以照片的方式上传到学校网站的综合实践活动专栏,一方面宣传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另一方面也方便大家全面了解活动开展情况,有利于反思总结。

  (2)1学期1个案例:每个学期,老师们要根据活动情况及时撰写活动案例,记录活动中的收获、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今后的改进措施等,对这一阶段的活动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

  四、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订计划(学校计划、年级计划)

  2、综合实践活动听课活动

  十月份:

  1、9月份资料上传。

  十一月份:

  1、10月资料上传;

  2、任课教师完成1篇案例或者论文,准备四优工程作品评比。

  十二月份:

  1、11月资料上传。

  一月份:

  1、12月资料上传

  2、各年级过程性资料上交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5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计划规定的中小学必修的一门新课程。它的实施不是既定课程计划和教学方案的落实,而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开发、设计、实施、评价的整体过程,从而是一个探究、发现、创新的过程。经过*十年的探索,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得到了一致认可,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学校和教师,也开发出大量的经典案例。然而,部分学校领导、教师、学生乃至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存在差异,师资配备明显不足,兼职教师居多,造成该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不均衡。因此,研究并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模式及其特征,对于该课程的常态化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实践操作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在于“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开放式的综合应用实践活动中,通过切身的身心体验,从而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多方面能力的协调发展”。正如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说:“个体要获得真知,就必须在活动中主动体验、尝试、改造,必须去做”,其主要精神就是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

  什么是体验?从教育的角度看,体验是一种亲历亲为的活动,是一种积极参与活动的学*方式,是一种从整体上把握客观事物与自身意义关联的活动过程。它常常从整体的角度去理解对象的意义与价值,及其与自身的关系。通常而言,体验的意义是内隐的。因而可以说,体验是自主的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中,为了获取客观事物与自身意义关联与价值关涉而历经接受、批判、反思和建构这一过程的主观内省活动。一般来说,体验具有建立在客观基础之上的主观性特征。

  一、“实践体验”模式以及师生活动流程图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在的基本理念(学生的主体性,课程的实践性、活动性,知识的整合性,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多样性),在大量课例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实践体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模式,并拟定了该模式的基本操作结构及师生活动流程图,图示如下:

  二、“实践体验”模式基本操作结构及师生活动流程说明

  “实践体验”模式的基本操作结构包括五个阶段:确定主题阶段、设计准备阶段、自主活动阶段、交流评价阶段、拓展延伸阶段。

  在这五个阶段中,学生活动的流程是:提出问题、筛选问题——制定计划、提出假设——具体行动、过程展开——展示成果、形成结论——应用实践、生成问题。教师的指导活动有:营造情境、引发问题——提供背景、指导计划——提出建议、参与活动——提炼方法、测查评价——创造条件、拓展提升。

  第一个阶段是确定主题。其中,学生选择和提出活动的主题或课题的过程,就是学生体验活动的过程,对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提高从实际中分析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发展价值。在确定主题阶段,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地选择、提出和确定活动的主题或课题。教师要善于营造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提出相关问题,并对学生提出的活动主题给予充分的肯定,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加以完善。

  第二个阶段是设计准备。教师首先要采取多种形式,提供与活动主题相关的背景资料,使学生明确活动的任务。一般可以讲故事、开设讲座、组织参观访问等,目的在于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提供研究活动的范围,诱发学生探究活动的动机。与此同时,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学*从多个角度去发现问题和分析思考问题,制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形成最基本的目标和思路,邀请校内外指导教师提供帮助并共同参与研究活动。

  制定活动方案的过程,也是发展学生的规划和组织能力的过程。因而,在准备阶段,教师应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制定活动方案或研究方案。只有学生自主制定活动方案,他们才能更加明确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一般包括:

  ①活动的主题或课题;

  ②活动的内容;

  ③活动的具体目的和任务;

  ④活动的`对象、情境、时间和空间;

  ⑤活动的具体过程;

  ⑥任务和分工;

  ⑦保证条件。

  在学生制定活动方案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加以指导,引导学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

  第三个阶段是自主活动,也叫做实践体验、解决问题阶段。在确定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以后,学生要进入具体的实践活动,也就是解决问题过程,通过实践体验,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掌握一定的方法。

  本阶段中,学生实践、体验的内容包括:在开放情境中主动搜集和处理文献资料或研究素材,小组合作与各种形式的人际交往、沟通,以科学态度解决实际问题,从一定角度认识环境、了解社会、发现自我。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碰到各种困难,小学生兴趣激发快、变化也快的特点容易使他们的探究活动不能持久,需要得到教师的及时关心、指导和督促。

  第四个阶段是交流评价。学生要有始有终地完成活动项目任务,争取达到预期的目标。但是,经过努力仍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也是正常的,并不意味着学*的失败。

  在这一阶段,学生要将自己或小组经过实践、体验所取得的收获进行整理、加工,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成果的表达方式要多样化,除了按一定要求撰写实验报告、

  调查报告以外,还可以通过开辩论会、研讨会、搞展览、编刊物、制作网页等方式加以表达。将研究成果整理以后还必须以口头报告的方式表达。

  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分享成果,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在交流、研讨中,学生要学会理解和宽容、赞美与分享,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的思考,也要敢于和善于申辩。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是贯穿于学生活动全过程的多元评价,不仅仅只局限在交流评价阶段,评价的内容与形式,应充分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取向,促进综合实践活动目标的达成。

  第五个阶段是拓展延伸。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提供场所,让学生能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中,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应用中,学生的认识得到拓展和提升,同时又有可能生成更多新的问题,有待于我们开展新的研究活动。

  当然,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成性问题,不仅仅体现在活动的拓展延伸阶段,他应该体现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每一个活动环节之中,在活动的任何一个阶段,学生都有可能在研究既定主题的同时,生成一些新的问题来开展研究,甚至有的同学还会放弃原有的研究主体,去研究活动过程中生成的新的问题,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遇到这种情况,教师不要批评学生,要保护学生的这种善于思考、敢于尝试的积极性,并且指导学生重新调整自己的研究活动方案,引导他们按照新的方案开展自己的活动。

  三、“实践体验”模式的实施建议

  1.此模式适用于小学3~6年级不同形式和内容的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主题活动、课题研究、作品制作、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

  2.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实践活动过程,关注学生实践活动的亲身体验,既要体验成功的喜悦,也要反思失败的教训。

  3.此模式中表述了一个完整活动过程的五个阶段,实际操作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以及具体的活动形式和内容灵活处理,活动时间可以是短期、中期和长期;活动空间可以是室内、室外或室内外结合;活动过程可以是完整的五个阶段,也可以选择性地引导学生重点经历某些阶段。

  4.教师要深刻理解师生活动流程图,正确处理师生关系,把握好组织与引导的时机和尺度,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活动氛围,确保活动得以深度开展。

  5.要强调主体,关注生成。既要关注学生亲历活动过程后的收获与体验,还要重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生成的新问题。因此,活动流程和教学结构不能机械照办,学生活动流程可能因生成新的问题而发生改变,教学结构也就有可能因此而进行调整,可以是顺序的调整,也可以循环反复,还可以从活动的某一个阶段回到上一个阶段或前几个阶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6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国定校行的必修课,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后的一门核心课程。它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它包含了经历——感受——探究——了解——理解——掌握——运用这一全过程,把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全面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以“学生为本,重在实践,重在体验,重在发展”为指导思想,认真开展三——六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增强孩子的探究和创新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转变孩子的学*方式和生活方式,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实践的能力。

  二、组织成员

  以下是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师资配备: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由鄂汉东校长领导,丁红芳老师分管,教研组长宣洪波老师负责制订实施计划,印丽华老师负责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日常运作,宣纪珍老师具体负责课时安排以及调、代课。三、四年级由印丽华老师具体负责,五、六年级分别由刘彩娣老师负责,其他各班任课老师与班主任组成“导师团”对学生活动的开展进行研究性和指导。

  三、研究目标

  1、力求开展的活动丰富多彩,做到短线、长线活动相结合,使每位学生能将自己学*活动的过程形成比较完整的系列素材,并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出活动的实际情况,引起同班和评价者的重视,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独立思考、主体性判断以及更好地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能通过利用各种符号与工具,表达个人的思想和观念。善与他人沟通,并能与他人分享不同的见解与资讯。

  3、帮助学生在活动中树立起自己是记录自己学*过程资料的著作者和负责人的意识,逐步养成不断反省学*活动,评价学*成果,改进学*方式的学**惯。发展学生的规划组织与实践能力。

  4、通过对教师的月考核,进一步端正教师的教学思路,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从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研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观察力,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并促使学生在生活中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

  5、评价侧重于过程,体现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学生与他人的一种*等对话精神。

  四、研究内容

  1、主题生成

  (1)依托学科课程生成综合实践活动课题

  学科的综合性学*主要体现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整体发展,课程间的整合,书本学*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以及探索与研究精神。开学初,我们利用集体备课时间,由学科组商讨,确定各学科中以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更好教学的活动内容:(英语)3A:用各种材料制作字母小卡片;4A:shopping跳蚤市场;5A:制作卡片;6A:搜集身边的英语,以交通标志为主。(数学)三数:调查周末一天的安排,摸牌和下棋游戏;四数:怎样滚得圆?了解自己,关爱自己;六数:大树有多高?(语文)三语:小小读书交流会,指导做采蜜集的方法;调查了解119、120、110等号码的功能,学会求救;寻找秋天的足迹;走进水果的世界;制作动物名片等;四语:“老师,您好”主题教育活动;“我骄傲,我是中国人”系列活动;神话、寓言故事交流会;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网络知多少调查研究。五语:研究神奇的变色龙;我读书我快乐:《水浒传》、说名道姓。六语:学剪纸、读报和剪报等。

  其他学科,如美术、科学,也可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开展相应的学科活动。活动主题、内容、方式自定。每次实践活动后,语文教师要注重学生*作的指导,记录下活动的过程及学生的感受。

  (2)依托社会生活、社区资源生成综合实践活动课题

  人们经常说“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的*惯。这是我们在这一方面确定课题的用意所在。例如:中国传统节日的研究(本学期的中秋节、重阳节等)、家乡的桥等。

  (3)依托已有的综合实践活动生成新的课题。对原来开展过的有价值的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可以进一步挖掘,生成新的课题。例如“日食知识”,以它为载体,生成新的课题,例如:了解星空、认识星座等。

  2、参考主题

  (1)传统节日研究(三年级本学期研究主题)

  低年级以掌握节日时间、有哪些风俗*惯等为目标;中高年级除了达到低年级的目标外,增加传统节日的历史由来研究、动手做节日食品等实践活动。本学期对我国传统节日中秋节、重阳节等作长线研究。

  (2)传统游戏研究(四年级本学期研究主题)

  低年级以了解过去的一些传统游戏、规则并做一些与年龄段适合的游戏为目标;中高年级增加研究传统游戏与现代游戏的不同、自己动手做游戏工具等实践活动。本学期把滚铁环、玩沙包作为重点研究、开展活动的主题。

  (3)农器具的研究(五年级本学期研究主题)

  低年级以认识常用的农器具,了解常用农器具的名称、作用为目的;中高年级增加操作、使用的实践活动(“乐乐种植园”种植实践活动)。

  (4)日食的研究(六年级本学期研究主题)

  低年级以调查、了解历史上发生的日食现象为主,辅以观看影像资料;中高年级拓展到认识宇宙、星空,丰富天文科学知识,发展科学、创新意识。

  (5)校园资源的研究

  如“走廊文化的研究”、“科学宫动、植物主题研究”等,如“走廊文化的研究”:低年级以了解走廊挂图中的科学家、文学家等名人生*事迹、著名成果为目的;中高年级则增加阅读他们的著作、学*他们的研究精神等内容。

  (6)节日的研究

  如:日食知识、了解世博会、建国六十周年等,任课教师根据社会、国家、国际发生的热点事件开展研究、实践活动,具体内容、目标可根据学生的年龄、能力等适当制定。

  任课教师也可根据自己的特点或专长,充分挖掘有意义的、可行性强的主题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然后根据活动效果同年级推荐或全校推荐。

  3、校本课程

  本学期校本课程实施内容和方式有所改变,具体情况如下:

  校本1课程内容仍然为“植物与生活”,依托原有的校本教材,一年级的研究内容为:走*身边的植物,二年级:认识植物的组成部分,三年级:植物的分类,四年级:植物的作用,五年级:植物的种植与栽培,六年级:植物与文化。校本2课程内容则由原来的“让生活充满爱”改为走班形式的各类项目训练和学*,具体课程项目有:手工制作、篆刻、国际数棋、刻纸、口琴、编织、剪纸、古诗词赏析、经典阅读、思维训练、阅读与写作、七巧板等。

  五、研究策略

  1、进行有效的管理。

  学校计划、年级计划层层落实。在学校综合实践教研组的带领下,各年级由年级负责人为小组长,带领教师认真制订年级计划,带着问题积极、认真地开展小组教研活动,提高实践指导水*。学校定期组织检查,提出意见,从而达到优化的目的。

  2、组织有意义的校外活动。

  适当组织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校外活动,如参观博物馆、江边污水处理厂、社区调查等。但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精心规划和组织学生校外活动,争取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参与。

  3、开展好教研活动

  (1)学期教研组每月进行一次综合课研讨活动,课后进行研讨和评议。同时坚持每月一次的例会活动,及时分析总结工作中的得失,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查漏补缺,不断完善提高。本学期每班至少需上交学生研究性项目作业、教学活动设计方案各两份,教学反思一份。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新老师要在课前向同年级组教师学*。这一学期,本教研组的'每位老师都要上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同年级组老师观摩、评议,共同探讨,共同提高。

  (3)认真进行总结和评价。在活动过程中注重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每班在学期末提供至少一份项目作业参与评选,优秀的项目作业将对指导老师进行奖励。通过展板,力求实事求是地把每一个活动情况及经验及时、准确地记载下来。在此基础上,组织全校老师、学生参观,交流。另外,每个教师结合教学实践和自身的研究,写好研究性的文章,积极向有关杂志和报纸投稿。

  (4)加强研究,优化教学。我们把每个月最后一个星期五下午作为综合实践活动沙龙研讨日,教师们一起学*相关理论,提出活动中的困惑,共同解决问题,并把活动中好的做法与大家分享。

  4、完善学生、教师评价制度。

  活动后师生正确的评价有利于及时总结经验得失,有利于提高今后活动的质量。本学期我们将进行多角度的反思活动,努力提高实践水*。

  对学生的评价通过三个方面来进行,首先是学生互评;其次是家长评价;最后是教师评价。这样,不但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而且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

  对教师的评价,除了延续上学期使用的月考核制度外,还将随机进行学生调查问卷,从而促进任课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始终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另外,本学期将更加注重活动成果评价,学期末学校将通过调查问卷抽查的方式进行全面评价。

  六、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定校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并组织学*。

  2、各年级、各班制定实践活动简要计划。

  3、理论学*内容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策略》等。

  4、教研活动:分组研讨本月综合课程的上课内容。

  5、开展庆祝建国六十周年的相关实践活动。

  6、上交综合实践活动资料(月末)。

  十月份:

  1、各班按计划开展活动,学校组织检查。

  2、教研活动:吴海燕老师上一节综合研讨课。

  3、教研组例会:对综合实践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共同探讨,共同研究,以便提高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4、相关年级开展日食的研究、科学宫动植物主题研究。

  5、上交综合实践活动资料。

  十一月份:

  1、各班按计划开展活动,注意收集和整理过程性资料,组织检查。

  2、教研活动:印丽华老师上一节校本研讨课。

  3、有关年级开展传统节日的研究活动。

  4、教研组例会:半学期小结,下半学期综合活动内容设计,上交过程性资料。

  十二月份:

  1、教研组例会:研究如何认真办好活动成果的展板。

  2、学生总结汇报交流活动,以及学生活动成果的展示。

  3、教研活动:倪华玉老师上一节校本研讨课。

  4、有关年级开展制作传统游戏工具(如铁环、沙包等),玩传统游戏的实践活动。

  4、各班上交案例、论文、活动总结(反思)及学生活动过程的资料。

  一月份:

  1、总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撰写专题总结,整理好研究的成果材料。

  2、期末抽测调查,考核评比。

  3、资料汇总归档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7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教会的精神,积极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有关目标,根据市教育局教研室的工作要求,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学*力度,创新学*的形式,推进学*沙龙的活动,发挥课题的导向作用,汲取兄弟学校的宝贵经验。结合本校的特色,加强学科间的整合,积极构建活动的评价体系。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力争让综合实践活动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

  二、时间安排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极具开放性,它需要打破传统的学校教学时间管理策略,因此本学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的安排上,我们采用弹性课时制,即“2+1”的模式。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将每周3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教师组织学生全员参与,及时对班级或小组的活动情况加以指导。当需要走出校门开展实地活动时,可以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与某学科打通使用,或者将几周的时间集中在一天使用。

  三、实施策略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互相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学生会由本学科生成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提炼加工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每一个教师都要在教学中培养自己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 使学科教学深入、彻底,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具有广泛性。如结合语文的阅读教学可开展阅读实践: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阅读材料、开展大量语文阅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各类读物和阅读活动的强烈兴趣,使之养成良好的阅读*惯,形成优良的阅读品质,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和阅读能力,可采用室内与室外相结合、个体与群体相结合、小组与班级相结合等多种形式提供阅读素材展开阅读。

  2、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生活,是学生学*的大舞台。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惯。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如开展赏识活动课:即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赏识活动课,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赏识自己、赏识别人、赏识自我,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进而关注个人专长、能力、树立自信心,赏识别人,让孩子发现别人长处,学会与别人合作,发展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人际沟通能力。

  3、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

  现在的学生不再是只会读书的机器了,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的焦点问题。对一些公众现象,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渴望被大人们认同,希望得到和大人们一样的成就。我们把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校园,指导他们采用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从而获得自己独创性的理解。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如通过对自然界观察、参观、饲养、调查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让学生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中获得美的体验。

  4、与传统节日相结合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泱泱大国,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是学生学*的极佳资源,为了让学生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结合传统的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由中秋节、重阳节引申开来的以敬老爱老为主题系列活动。

  5、与学校工作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并不是没有目标。而这些目标和要求往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要达到的。因此,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与学校德育、少先队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起来,互相借鉴、互相渗透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可结合**下的讲话内容、红领巾广播栏目, 开展行为*惯系列、 文明道德系列、 时事热点系列、 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四、评价体系

  1、强调课程、教学、评价的整体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不止是外在于课程、教学、学*的环节,而是与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活动融为一体的有机整体,三者是同时发生与发展的。一方面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成果作为评价他们学*情况的依据;另一方面,注重把评价作为师生共同学*的机会,提供对课程修改有用的信息,实践与教学。档案袋的使用及每一个领域最后的反思环节无不体现出这一特征。

  2、重视评价的过程性

  在传统评价中,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答案,而对学生获得答案的过程却无任何要求。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要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参与程度、投入程度、学*方式等表现,及时评价将促进学生学力的.发展,保证活动的顺利展开。

  3、倡导评价的多样性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也就决定了评价的多样性。首先是评价的多样化,对学生的评价可采用自评、伙伴评、教师评、家长等不同形式;其次是评价对象多样:可以是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可以是模型、展版、研究日记、设计说明,还可以是主题演讲、口头汇报……;再次是评价的方法和手段多样:方法上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定性描述为主;过程与结果相结合,以过程为主;主体与客体相结合,以主体为主。手段上是开展辩论会、成果展览会、表彰先进、公布评价成果等。

  4、注重评价的宽容性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不能用**的标准去要求学生。对学生学*的评价要宽容一些。从尊重学生的尊严、尊重学生的人格、热爱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发展的观点,正确地对待学生在学*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杜绝评价中经常出现的“贬损性”评价,强调评价始终在宽容、友爱、信任、尊重的气愤中进行,多肯定、多指导,使评价更具有教育、激励的功能。

  5、关注评价的反思性

  在每一次活动的进行过程中或结束后,要经常采用发放问卷、同学辩论会、师生访谈会等形式来引导学生在评价的基础上反思自己在实践活动的得失,恰当规划未来的行动。这样评价能突破原有意义上判别的概念,而真正体现了利用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思想。与此同时,教师则用撰写案例,在特定现象的基础上反思自己的指导策略,做到教学相长。

  五、机构建设

  罗村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

  组员:李辉明 周夕中 刘国勇

  戴留松

  罗村小学综合实践教研组

  蹲点领导:

  组长:

  组员:

  六、具体安排

  周次

  主要内容

  参与实施人

  1

  ①参加市综合实践活动开学工作会;

  ②制定并下发综合实践活动校级工作计划;

  2

  ①教研组成员例会;

  ②各班制定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

  ③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研讨会,下发主题推荐表;

  ④征集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

  教研组成员及部分学生代表

  3

  ①各班确定活动的主题(偶发性、即兴生成活动另作安排)并着手设计;

  各班任科教师

  4

  ①安排教师外出听课并作听课汇报;

  待定

  5

  ①举行题为“综合实践对转变学生学*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学*沙龙活动;

  ②上交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

  6

  ①迎接市教研室的常规调研;

  全体任科教师

  7

  ①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

  8

  ①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

  三(1)班

  9

  ①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

  待定

  10

  ①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

  待定

  11

  ①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

  12

  ①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

  五(3)班

  14

  ①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

  15

  ①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

  六(4)班

  16

  ①综合实践活动观摩周;

  待定

  17

  ①各班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周;

  三至六年级各班

  18

  ①课题研讨活动,围绕课题谈谈活动中的得失,并形成书面材料;

  课题组成员

  19

  ①上交各类案例,论文及学生活动体验文章;

  各任科教师

  20

  ①编辑校优秀案例集,论文集,学生*作集;

  21

  ①学期工作总结;

  ②各类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8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背景及理论依据

  (一)实施的背景: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它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小学3—6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新课程实施以来,课程的价值取向已由以知识为中心转移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上,提出了课程内容选择与自然、生活、社会实践相联系,使自然、生活、社会成为课程资源,这意味着课程已不再是一份教材,自然即课程,生活即课程,社会即课程。我们在对部分学校的调查中发现:在偌大的校园里,虽然进行了全面的多种类植被绿化和一些校园景点的布置,但缺少能让学生自主探究、观察体验、动手实践的资源中心和活动基地。在新课程实施的大背景下,建立校园实践基地,开展实践体验活动,既是促进国家课程计划的全面落实,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也是开展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基于此,学校根据周边经济、文化等社区资源,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化、全面化、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决定建设一个有效的转变学生的学*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校园种植实践活动基地,研发《综合实践基地活动手册》,以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二)实施的理论依据:

  1、教育家米尔曾经说:“所有现存的好东西都是创造的果实。”华中师大教授杨再隋说:“要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生活,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境还原为生活情境,把教学活动还原为儿童的生命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国家课程,是学校必须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地方管理、学校开发的三级管理课程。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其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具有开放性;随着每一个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也随着过程取向变化而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学生会在这个进程中,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

  2、当今教育改革的新趋势——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实践活动反映了学生个性发展的内在需要,体现了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具体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长,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学*方式,他们的发展不仅仅是通过书本知识的学*而获得的.。综合实践活动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空间。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克服书本知识和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在实践中发展。当今社会迅猛发展,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如环境问题、道德问题、国际理解问题、信息科技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具有跨学科的性质,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参与、探究、理解这些新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机会。结合学校实际和周边环境的优势,开发校园实践基地,可以为新课程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工作抓手,通过此抓手达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乃至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目标。

  3、现在世界各地都在重视劳动技术教育,尤其是联邦德国。他们有句名言,“我们的学生考试考不过你们,我们的学生做的产品专门卖给你们。”可见德国人十分重视学生的劳动技术并非常有成就。他们的学生的劳动技术在学校就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学生的劳动素养非常高。我们的学校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适应高考方面做的很多,恰恰忘记了“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千年古训。导致小学生不会做家务,不会自我服务,在考上大学就是成功的背景下,“劳动最光荣”已经是口号、摆设。今天的教育已不能仅满足于课堂,应该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把广阔的生活空间作为师生共同生长的天地。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一项全新的课程已开始显露其勃勃生机,那就是新课程改革中所设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4、心理学、教育学理论。有研究表明:人的生活*惯和技能,3岁前形成50%;6岁时形成30%;其余20%是20岁前形成的。儿童和少年精力旺盛,接受新鲜事物快,可塑性强。如果他们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实践教育,则对于他们以后的学*与生活能力将有深远的影响。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目标与内容

  (一)课程实施的总目标

  整体规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序列,形成学校、家庭与社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教育实施体系。通过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开发和研究,进一步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构,丰富新课程资源。“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开辟、各学科研究性学*的渗透延伸、信息技术的学*利用、社区服务的开展,有效地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和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技能,培养学生亲*土地、热爱大自然、关爱社会的思想感情,切实加强和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工作。

  (二)课程实施的具体目标和内容

  1、综合实践活动(校内基地)课程研究的实施目标和内容

  (1)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开发,引导学生了解关于种植方面的知识,认识并学会使用各种劳动工具进行简单的劳动实践,体验劳动的快乐。

  (2)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开发,丰富植物类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实践体验中加深对自然的认识。同时通过花卉类植物的种植活动,绿化和美化校园,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9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教会的精神,积极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有关目标,根据市教育局教研室的工作要求,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学*力度,创新学*的形式,推进学*沙龙的活动,发挥课题的导向作用,汲取兄弟学校的宝贵经验。结合本校的特色,加强学科间的整合,积极构建活动的评价体系。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力争让综合实践活动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

  二、时间安排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极具开放性,它需要打破传统的学校教学时间管理策略,因此本学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的安排上,我们采用弹性课时制,即“2+1”的模式。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将每周3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教师组织学生全员参与,及时对班级或小组的活动情况加以指导。当需要走出校门开展实地活动时,可以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与某学科打通使用,或者将几周的时间集中在一天使用。

  三、实施策略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互相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学生会由本学科生成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提炼加工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每一个教师都要在教学中培养自己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 使学科教学深入、彻底,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具有广泛性。如结合语文的阅读教学可开展阅读实践: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阅读材料、开展大量语文阅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各类读物和阅读活动的强烈兴趣,使之养成良好的阅读*惯,形成优良的阅读品质,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和阅读能力,可采用室内与室外相结合、个体与群体相结合、小组与班级相结合等多种形式提供阅读素材展开阅读。

  2、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生活,是学生学*的大舞台。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惯。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如开展赏识活动课:即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赏识活动课,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赏识自己、赏识别人、赏识自我,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进而关注个人专长、能力、树立自信心,赏识别人,让孩子发现别人长处,学会与别人合作,发展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人际沟通能力。

  3、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

  现在的学生不再是只会读书的机器了,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的焦点问题。对一些公众现象,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渴望被大人们认同,希望得到和大人们一样的成就。我们把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校园,指导他们采用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从而获得自己独创性的理解。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如通过对自然界观察、参观、饲养、调查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让学生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中获得美的体验。

  4、与传统节日相结合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泱泱大国,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是学生学*的极佳资源,为了让学生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结合传统的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由中秋节、重阳节引申开来的以敬老爱老为主题系列活动。

  5、与学校工作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并不是没有目标。而这些目标和要求往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要达到的。因此,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与学校德育、少先队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起来,互相借鉴、互相渗透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可结合**下的讲话内容、红领巾广播栏目, 开展行为*惯系列、 文明道德系列、 系列、 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四、评价体系

  1、强调课程、教学、评价的整体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不止是外在于课程、教学、学*的环节,而是与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活动融为一体的有机整体,三者是同时发生与发展的。一方面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成果作为评价他们学*情况的依据;另一方面,注重把评价作为师生共同学*的机会,提供对课程修改有用的信息,实践与教学。档案袋的.使用及每一个领域最后的反思环节无不体现出这一特征。

  2、重视评价的过程性

  在传统评价中,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答案,而对学生获得答案的过程却无任何要求。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要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参与程度、投入程度、学*方式等表现,及时评价将促进学生学力的发展,保证活动的顺利展开。

  3、倡导评价的多样性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也就决定了评价的多样性。首先是评价的多样化,对学生的评价可采用自评、伙伴评、教师评、家长等不同形式;其次是评价对象多样:可以是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可以是模型、展版、研究日记、设计说明,还可以是主题演讲、口头汇报……;再次是评价的方法和手段多样:方法上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定性描述为主;过程与结果相结合,以过程为主;主体与客体相结合,以主体为主。手段上是开展辩论会、成果展览会、表彰先进、公布评价成果等。

  4、注重评价的宽容性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不能用**的标准去要求学生。对学生学*的评价要宽容一些。从尊重学生的尊严、尊重学生的人格、热爱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发展的观点,正确地对待学生在学*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杜绝评价中经常出现的“贬损性”评价,强调评价始终在宽容、友爱、信任、尊重的气愤中进行,多肯定、多指导,使评价更具有教育、激励的功能。

  5、关注评价的反思性

  在每一次活动的进行过程中或结束后,要经常采用发放问卷、同学辩论会、师生访谈会等形式来引导学生在评价的基础上反思自己在实践活动的得失,恰当规划未来的行动。这样评价能突破原有意义上判别的概念,而真正体现了利用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思想。与此同时,教师则用撰写案例,在特定现象的基础上反思自己的指导策略,做到教学相长。

  五、机构建设

  罗村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朱**

  组员:李辉明 周夕中 刘国勇

  张卫华 戴留松

  罗村小学综合实践教研组

  蹲点领导:朱**

  组长:张卫华

  组员:陈静茹 朱洪明 鲍梅英 武留华 柴松青 吴永前

  傅光辉 夏春梅 杨春华 章 卉 吴粉珍 马旺*

  六、具体安排

  周次:1

  主要内容:

  ①参加市综合实践活动开学工作会;

  ②制定并下发综合实践活动校级工作计划;

  参与实施人:张卫华

  周次:2

  主要内容:①教研组成员例会;

  ②各班制定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

  ③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研讨会,下发主题推荐表;

  ④征集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

  参与实施人:教研组成员及部分学生代表

  周次:3

  主要内容:①各班确定活动的主题(偶发性、即兴生成活动另作安排)并着手设计;

  参与实施人:各班任科教师

  周次:4

  主要内容:①安排教师外出听课并作听课汇报;

  参与实施人:待定

  周次:5

  主要内容:①举行题为“综合实践对转变学生学*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学*沙龙活动;

  ②上交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

  参与实施人:薛金妹

  周次:6

  主要内容:①迎接市教研室的常规调研;

  参与实施人:全体任科教师

  周次:7

  主要内容:①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

  参与实施人:朱俊毅

  周次:8

  主要内容:①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

  参与实施人:三(1)班朱俊毅

  周次:9

  主要内容:①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

  参与实施人:待定

  周次:10

  主要内容:①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

  参与实施人:待定

  周次:11

  主要内容:①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

  参与实施人:陈静茹

  周次:12

  主要内容:①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

  参与实施人:五(3)班陈静茹

  周次:14

  主要内容:①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

  参与实施人:吴粉珍

  周次:15

  主要内容:①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

  主要实施人:六(4)班吴粉珍

  周次:16

  主要内容:①综合实践活动观摩周;

  主要实施人:待定

  周次:17

  主要内容:①各班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周;

  主要实施人:三至六年级各班

  周次:18

  主要内容:①课题研讨活动,围绕课题谈谈活动中的得失,并形成书面材料;

  主要实施人:课题组成员

  周次:19

  主要内容:①上交各类案例,论文及学生活动体验文章;

  主要实施人:各任科教师

  周次:20

  主要内容:①编辑校优秀案例集,论文集,学生*作集;

  主要实施人:张卫华

  周次:21

  主要内容:①学期工作总结;

  ②各类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

  主要实施人:张卫华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10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中的必修课程,根据综合实践课程的性质以及学校,老师的资源情况,对综合实践课进行研究,籍此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目标

  (一) 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增强学生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学*科学研究方法,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处理能力,交流处理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 具体目标:

  八年级

  激发学生对学*知识的兴趣,掌握一定的电工的知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

  三、课时安排

  十六课时 (上13课时,机动2课时,评价1课时)

  课程内容具体安排

  第一周 对上学期的综合课的反思,

  第二周 调查统计校园内花草树木的种类、名称、*性、产地等

  第三周 对上节课的.调查结果进行交流

  第四周 画出学校的*面图

  第五周 电子、电工 认识常见的电源

  第六周 安全用电常识

  第七周 家庭电路与插座

  第八周 白炽灯的安装

  第九周 两地控制一盏灯

  第十周 日光灯的安装

  十一周 电风扇的维修与检修

  十二周 科技制作 橡筋动力车

  十三周 简易收音机

  十四周 气垫船

  十五周 风力万花筒

  十六周 考核,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11

  一、实验研究目标

  在三年级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学期围绕“美化校园”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校园绿化。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实验研究内容

  (一)课程特征

  1、通过“校园绿化”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情意,能力和认知诸方面得到全面的和谐发展。

  在校内外分别设绿化实践基地,鼓励学生搞各类调查活动,做到校内外紧密结合,强调语文,数学,自然,美术,劳动等学间的渗透与整合。

  运用调查,研究,观察,积累等各种方法与形式,重视知识,经验,技能的综合运用。

  2、让学生在研究性学*,调查报告,实际栽种,规划设计等实践活动中获得亲身感受和直接经验,并养成实践意识,形成综合实践能力;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让学生进行有计划,有成效的实践活动。

  3、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内容

  本学期“校园绿化”综合实践活动分为三个方面来开展:

  1、专题研究:本学期开展两次专题研究活动,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实践在老师帮助下确定自己感兴趣的有关校园绿化的研究专题。上网或到图书馆查找资料进行文献研究,到花圃内进行实地的调查和行动研究,小组合作。

  2、操作实践:

  春天来临了,调查适合野外栽种的花木,买花种在校内,外,花圃里栽种,定期养护。

  2、学生小组合作,并在美术老师指导下为绿地进行花圃设计,选出一两套较好的花圃设计图,按图纸进行实地花圃种植。

  3、植树节前后,组织一次植树活动。

  4、在各合作小组之间或班级之间进行盆花栽种比赛。

  5、进行市场热销花木调查,调查热销花木名称,热销原因,养护方法,写出调查报告。

  (三)课程实施

  1、课时:

  每周二课时,安排在周四下午第一、二节。

  2、课型:

  ⑴方案设计型——学生在学*了简单园艺知识及美术图案知识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花圃设计,校园绿化总体规划设计等,要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自主设计和民主交流。

  ⑵知识普及型——鼓励学生上网,到图书馆吸取有关知识,教师也可把自己的经验介绍给学生,要注重学生对普及知识意义的`自主建构和运用。

  ⑶实践活动型——组织参观访问,实际练*栽种花草,进行花圃养护等活动。要关注学生对实践活动过程的经历,体验,感悟和探究。

  ⑷专题研讨型——进行校内绿化情况的专题研讨,要引导并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在独立或合作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充分而民主的讨论。

  ⑸成果交流型——既要有物化成果的交流,更要有成功过程经验和失败过程教训的交流。对学生的发展来讲,成功过程的经验和失败过程的教训,是综合实践活动以后,学生取得的比物化成果更重要的“成果”。

  ⑹论文答辩型——要提倡让学生组成“专家组”,对学生撰写的专题研究论文提问和答辩,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惯,思辩能力和自信心理是让学生经历“答辩”过程的最终目的。

  3、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心研究小组,校长为实验研究组负责人。

  三年级班主任及综合实践课老师、自然、劳动、音乐,美术、科技、体育组成课题小组成员。

  (四)课程评价:

  该课程评价由学生,教师和课程本身的评价三部分组成。

  重点在评价学生在发展层次和发展水*上。评价标准应是“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校园绿化”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即以学生已有的发展基础为评价标准,并突出学*过程的意识、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综合能力、思维、方法。

  评价方式多种多样,评价方式运用的先决条件是观察,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的基础。在具体操作中,可运用“档案袋评定”与“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教师运用这些方法时要注意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以便学生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以及进步的喜悦,档案袋收集资料如下:

  (1)学生成果:标本,校园绿化规划设计图,调查报告,专题研究等。

  (2)获奖证书:

  (3)各种评价:应以学生的自评为主,应允许学生对不满意的他评进行重新学*直至获得满意的他评为止。对教师的评价应由学校行政和学生评价两部分组成。

  三、实验研究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安排

  1、九月

  综合实践活动老师组织学生到花卉种植基地参观。

  老师上一节花圃设计指导课。

  做好组织工作。

  2、十月

  学生画花圃设计图。

  学生种植盆花。

  确定一个研究课题。

  优秀花圃设计图评比。

  开展一次花卉种植比赛。

  各指导老师协助学生确定课题。

  在学生中开展指导老师测评。

  3、十一月

  设计研究方案,在辅导老师指导下开展综合性研究学*。

  写一份研究报告。

  进行室内种植,定期养护。

  在学生中开展指导老师测评。

  4、十二月

  植物知识智力竞赛。

  花木市场热销花木调查,(热销花木名称,热销原因,养护方法)

  在老师指导下再次确立一个研究课题。

  做好两次活动的组织工作。

  在学生中开展指导老师测评。

  5、一月

  在辅导老师指导下设计研究方案,开展综合实践性研究活动,写出研究报告。

  整理材料袋。

  做好总结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总结(5)份(扩展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十)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1

  一、实验研究目标

  在三年级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学期围绕“美化校园”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校园绿化。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实验研究内容

  (一)课程特征

  1、通过“校园绿化”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情意,能力和认知诸方面得到全面的和谐发展。

  在校内外分别设绿化实践基地,鼓励学生搞各类调查活动,做到校内外紧密结合,强调语文,数学,自然,美术,劳动等学间的渗透与整合。

  运用调查,研究,观察,积累等各种方法与形式,重视知识,经验,技能的综合运用。

  2、让学生在研究性学*,调查报告,实际栽种,规划设计等实践活动中获得亲身感受和直接经验,并养成实践意识,形成综合实践能力;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让学生进行有计划,有成效的实践活动。

  3、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内容

  本学期“校园绿化”综合实践活动分为三个方面来开展:

  1、专题研究:本学期开展两次专题研究活动,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实践在老师帮助下确定自己感兴趣的有关校园绿化的研究专题。上网或到图书馆查找资料进行文献研究,到花圃内进行实地的调查和行动研究,小组合作。

  2、操作实践:

  春天来临了,调查适合野外栽种的花木,买花种在校内,外,花圃里栽种,定期养护。

  2、学生小组合作,并在美术老师指导下为绿地进行花圃设计,选出一两套较好的花圃设计图,按图纸进行实地花圃种植。

  3、植树节前后,组织一次植树活动。

  4、在各合作小组之间或班级之间进行盆花栽种比赛。

  5、进行市场热销花木调查,调查热销花木名称,热销原因,养护方法,写出调查报告。

  (三)课程实施

  1、课时:

  每周二课时,安排在周四下午第一、二节。

  2、课型:

  ⑴方案设计型——学生在学*了简单园艺知识及美术图案知识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花圃设计,校园绿化总体规划设计等,要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自主设计和民主交流。

  ⑵知识普及型——鼓励学生上网,到图书馆吸取有关知识,教师也可把自己的经验介绍给学生,要注重学生对普及知识意义的自主建构和运用。

  ⑶实践活动型——组织参观访问,实际练*栽种花草,进行花圃养护等活动。要关注学生对实践活动过程的经历,体验,感悟和探究。

  ⑷专题研讨型——进行校内绿化情况的专题研讨,要引导并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在独立或合作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充分而民主的讨论。

  ⑸成果交流型——既要有物化成果的交流,更要有成功过程经验和失败过程教训的交流。对学生的发展来讲,成功过程的经验和失败过程的教训,是综合实践活动以后,学生取得的比物化成果更重要的“成果”。

  ⑹论文答辩型——要提倡让学生组成“专家组”,对学生撰写的专题研究论文提问和答辩,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惯,思辩能力和自信心理是让学生经历“答辩”过程的最终目的。

  3、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心研究小组,校长为实验研究组负责人。

  三年级班主任及综合实践课老师、自然、劳动、音乐,美术、科技、体育组成课题小组成员。

  (四)课程评价:

  该课程评价由学生,教师和课程本身的评价三部分组成。

  重点在评价学生在发展层次和发展水*上。评价标准应是“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校园绿化”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即以学生已有的发展基础为评价标准,并突出学*过程的意识、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综合能力、思维、方法。

  评价方式多种多样,评价方式运用的先决条件是观察,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的基础。在具体操作中,可运用“档案袋评定”与“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教师运用这些方法时要注意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以便学生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以及进步的喜悦,档案袋收集资料如下:

  (1)学生成果:标本,校园绿化规划设计图,调查报告,专题研究等。

  (2)获奖证书:

  (3)各种评价:应以学生的自评为主,应允许学生对不满意的他评进行重新学*直至获得满意的他评为止。对教师的评价应由学校行政和学生评价两部分组成。

  三、实验研究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安排

  1、九月

  综合实践活动老师组织学生到花卉种植基地参观。

  老师上一节花圃设计指导课。

  做好组织工作。

  2、十月

  学生画花圃设计图。

  学生种植盆花。

  确定一个研究课题。

  优秀花圃设计图评比。

  开展一次花卉种植比赛。

  各指导老师协助学生确定课题。

  在学生中开展指导老师测评。

  3、十一月

  设计研究方案,在辅导老师指导下开展综合性研究学*。

  写一份研究报告。

  进行室内种植,定期养护。

  在学生中开展指导老师测评。

  4、十二月

  植物知识智力竞赛。

  花木市场热销花木调查,(热销花木名称,热销原因,养护方法)

  在老师指导下再次确立一个研究课题。

  做好两次活动的组织工作。

  在学生中开展指导老师测评。

  5、一月

  在辅导老师指导下设计研究方案,开展综合实践性研究活动,写出研究报告。

  整理材料袋。

  做好总结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2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和贯彻国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以本地区的自然、历史、人文为研究背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实验为基础,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科有效整合和教师文化沟通,帮助学生学*、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更新教师与学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形成区域办学特色而不懈努力。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区域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学科整合,学生实践,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一、亲*周围的自然环境,结合学科课程的学*,有效进行学科知识的整合与沟通,教育和引导学生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走进自然、主动实践,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和合理开发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二、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见识和行为辨析能力,初步养成服务社会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三、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积极的、科学的人生观。

  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按照《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的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3—6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每周*均3课时。依据《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指导》的精神,结合我校教学的实际,综合实践活动全校自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固定1课时,根据需要每周可加2课时的“1+2”课时设置。

  四、具体工作及措施

  (一)师资建设

  由于我校师资力量薄弱,由班主任老师兼任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

  一、加强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关键,学校要十分重视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教师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促进教师教育观念转变同时,要鼓励、支持教师去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规律,提高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

  二、注意开发利用多种教育资源

  学校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落实课程计划的要求。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学校还要注意发展校外指导教师队伍,构建起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人才资源库。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过程中要用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

  一、评价理念

  a、整体观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整体观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统整,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穿到活动进行中去。

  b、多元化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肯定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

  c、过程性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要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对学生进行评定的作业应该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仅仅是针对他们得出的结论。

  二、评价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式多种多样。在具体操作中,“档案袋评定”和“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被认为是非常有效的评价方法。教师在运用这些方法时要注意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总之,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档案,以便使学生深入的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及进步的喜悦

  五、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中心的综合实践领导小组,在教导处、教研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该活动具体由实践活动指导老师负责日常工作,各任课老师协同配合,确保活动正常有序地进行。

  六、活动安排

  1、9月:制订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组织教师学*《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和与综合实践活动相关的一些案例,激发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热情,召开家长会取得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支持。

  2、10月:指导学生确立研究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3、11月:进行阶段性成果展示。

  4、12月:四、五、六年级各推出一节研究课,大家谈体会。

  5、关于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研讨会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3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背景及理论依据

  (一)实施的背景: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它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小学3—6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新课程实施以来,课程的价值取向已由以知识为中心转移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上,提出了课程内容选择与自然、生活、社会实践相联系,使自然、生活、社会成为课程资源,这意味着课程已不再是一份教材,自然即课程,生活即课程,社会即课程。我们在对部分学校的调查中发现:在偌大的校园里,虽然进行了全面的多种类植被绿化和一些校园景点的布置,但缺少能让学生自主探究、观察体验、动手实践的资源中心和活动基地。在新课程实施的大背景下,建立校园实践基地,开展实践体验活动,既是促进国家课程计划的全面落实,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也是开展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基于此,学校根据周边经济、文化等社区资源,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化、全面化、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决定建设一个有效的转变学生的学*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校园种植实践活动基地,研发《综合实践基地活动手册》,以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二)实施的理论依据:

  1、教育家米尔曾经说:“所有现存的好东西都是创造的果实。”华中师大教授杨再隋说:“要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生活,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境还原为生活情境,把教学活动还原为儿童的生命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国家课程,是学校必须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地方管理、学校开发的三级管理课程。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其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具有开放性;随着每一个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也随着过程取向变化而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学生会在这个进程中,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

  2、当今教育改革的新趋势——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实践活动反映了学生个性发展的内在需要,体现了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具体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长,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学*方式,他们的发展不仅仅是通过书本知识的`学*而获得的。综合实践活动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空间。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克服书本知识和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在实践中发展。当今社会迅猛发展,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如环境问题、道德问题、国际理解问题、信息科技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具有跨学科的性质,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参与、探究、理解这些新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机会。结合学校实际和周边环境的优势,开发校园实践基地,可以为新课程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工作抓手,通过此抓手达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乃至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目标。

  3、现在世界各地都在重视劳动技术教育,尤其是联邦德国。他们有句名言,“我们的学生考试考不过你们,我们的学生做的产品专门卖给你们。”可见德国人十分重视学生的劳动技术并非常有成就。他们的学生的劳动技术在学校就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学生的劳动素养非常高。我们的学校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适应高考方面做的很多,恰恰忘记了“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千年古训。导致小学生不会做家务,不会自我服务,在考上大学就是成功的背景下,“劳动最光荣”已经是口号、摆设。今天的教育已不能仅满足于课堂,应该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把广阔的生活空间作为师生共同生长的天地。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一项全新的课程已开始显露其勃勃生机,那就是新课程改革中所设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4、心理学、教育学理论。有研究表明:人的生活*惯和技能,3岁前形成50%;6岁时形成30%;其余20%是20岁前形成的。儿童和少年精力旺盛,接受新鲜事物快,可塑性强。如果他们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实践教育,则对于他们以后的学*与生活能力将有深远的影响。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目标与内容

  (一)课程实施的总目标

  整体规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序列,形成学校、家庭与社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教育实施体系。通过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开发和研究,进一步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构,丰富新课程资源。“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开辟、各学科研究性学*的渗透延伸、信息技术的学*利用、社区服务的开展,有效地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和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技能,培养学生亲*土地、热爱大自然、关爱社会的思想感情,切实加强和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工作。

  (二)课程实施的具体目标和内容

  1、综合实践活动(校内基地)课程研究的实施目标和内容

  (1)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开发,引导学生了解关于种植方面的知识,认识并学会使用各种劳动工具进行简单的劳动实践,体验劳动的快乐。

  (2)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开发,丰富植物类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实践体验中加深对自然的认识。同时通过花卉类植物的种植活动,绿化和美化校园,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4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本学期,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深化素质教育,形成办学特色。

  (一)总目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与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和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畅想乒乓未来,感悟国球精神,使学生能作为活动的主人,积极地开展活动;能对学*具有信心,提高效率;能对自然和社会的具有好奇心;能自我规范,与队友友好相处。

  2、关注自我,关注学校,关注自然,关注社会,设计自己喜欢的校园。进行探究,积极体验,在“发现问题——团队策划——探究实践——行动反思——分享对话”的科学研究过程中提高探究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与学*兴趣,意识到食品安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养成注意饮食安全卫生的*惯。

  4、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刻苦锻炼,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增强健康意识。

  二、具体措施:

  (一)根据学校实际,科学确定活动内容。

  在确定本学期的活动内容时,我们根据我校乒乓特色,将原有的课题成果进行多角度的活动外展,首先在学生中展开广泛的讨论,让他们围绕原有的课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再由指导教师根据汇总的情况进行梳理、筛选、归类,上报科学的、可行的研究内容。根据各年级确定的研究主题进行统一的规划安排,制定活动方案。力求贴*学生的生活,体现学生的需求,体现了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特色。内容框架如下:

  我校是乒乓特色学校,乒乓活动也在校内广泛开展,因此有很好的研究资源和研究环境。况且乒乓已成为我校学生生活世界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所以,在三年级将继续开展“小小银球,知识无限”的乒乓实践活动。

  兰陵小学即将扩建,如果我们把握时机,让学生从关注校园入手,开发、设计他们喜欢的校园,将有利于学生渐渐体验到学校生活中的.主人感觉,提高各方面的实际能力。所以本学期四年级将在上学期《绿色交响曲——让校园更美丽的》基础上继续延续,以《我的校园我设计,兰小的明天更美好》为主题,开展一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

  市场上那些身穿“五彩”外衣的“彩色”食品,看似诱人,却潜伏着危害人体健康的隐患。五年级根据这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设计了“‘美丽’的食品”的综合实践活动。

  本学期六年级以“球之韵”为主题,主要是结合本校乒乓球体育特色,结合校第四届乒乓节活动,开展球文化、体育精神、体育与读书等活动,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刻苦锻炼,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

  (二)进行有效的管理,优化实践指导。

  1、引导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让学生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个性。在活动中让每一名学生都有收获,体验成功的喜悦,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并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精心规划和组织学生校内外活动,争取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及参与。

  2、学校计划、年级计划层层落实。在学校综合实践教研组的带领下,各年级由年级组长为小组长,带领教师认真认真制订年级计划,带着问题积极、认真地开展小组教研活动,提高实践指导水*。

  3、保证师资力量,配备各课专职教师。以下是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师资配备表。

  4、加强研究,提高质量。我们把每个月最后一个星期一下午作为综合实践活动沙龙研讨日,教师们一起学*相关理论,提出活动中的困惑,共同解决问题,并把活动中好的做法与大家分享。

  三、进行多角度反思,提高实践水*:

  活动后师生正确的评价有利于及时总结经验得失,有利于提高今后活动的质量。本学期我们将进行多角度的反思活动,努力提高实践水*。

  (一)学生评价

  1、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

  2、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3、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

  (二)教师评价

  1、关注学生的发展,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

  2、转变学生的学*方式,发展学生的愿望及创新精神。

  3、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发展。

  (三)课程评价

  1、立足综合性

  2、突出活动性

  3、体现主体性

  4、注重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5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教会的精神,积极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有关目标,根据市教育局教研室的工作要求,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学*力度,创新学*的形式,推进学*沙龙的活动,发挥课题的导向作用,汲取兄弟学校的宝贵经验。结合本校的特色,加强学科间的整合,积极构建活动的评价体系。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力争让综合实践活动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

  二、时间安排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极具开放性,它需要打破传统的学校教学时间管理策略,因此本学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的安排上,我们采用弹性课时制,即“2+1”的模式。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将每周3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教师组织学生全员参与,及时对班级或小组的活动情况加以指导。当需要走出校门开展实地活动时,可以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与某学科打通使用,或者将几周的时间集中在一天使用。

  三、实施策略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互相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学生会由本学科生成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提炼加工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每一个教师都要在教学中培养自己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 使学科教学深入、彻底,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具有广泛性。如结合语文的阅读教学可开展阅读实践: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阅读材料、开展大量语文阅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各类读物和阅读活动的强烈兴趣,使之养成良好的阅读*惯,形成优良的阅读品质,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和阅读能力,可采用室内与室外相结合、个体与群体相结合、小组与班级相结合等多种形式提供阅读素材展开阅读。

  2、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生活,是学生学*的大舞台。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惯。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如开展赏识活动课:即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赏识活动课,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赏识自己、赏识别人、赏识自我,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进而关注个人专长、能力、树立自信心,赏识别人,让孩子发现别人长处,学会与别人合作,发展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人际沟通能力。

  3、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

  现在的学生不再是只会读书的机器了,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的焦点问题。对一些公众现象,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渴望被大人们认同,希望得到和大人们一样的成就。我们把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校园,指导他们采用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从而获得自己独创性的理解。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如通过对自然界观察、参观、饲养、调查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让学生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中获得美的体验。

  4、与传统节日相结合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泱泱大国,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是学生学*的极佳资源,为了让学生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结合传统的.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由中秋节、重阳节引申开来的以敬老爱老为主题系列活动。

  5、与学校工作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并不是没有目标。而这些目标和要求往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要达到的。因此,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与学校德育、少先队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起来,互相借鉴、互相渗透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可结合**下的讲话内容、红领巾广播栏目, 开展行为*惯系列、 文明道德系列、 时事热点系列、 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四、评价体系

  1、强调课程、教学、评价的整体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不止是外在于课程、教学、学*的环节,而是与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活动融为一体的有机整体,三者是同时发生与发展的。一方面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成果作为评价他们学*情况的依据;另一方面,注重把评价作为师生共同学*的机会,提供对课程修改有用的信息,实践与教学。档案袋的使用及每一个领域最后的反思环节无不体现出这一特征。

  2、重视评价的过程性

  在传统评价中,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答案,而对学生获得答案的过程却无任何要求。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要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参与程度、投入程度、学*方式等表现,及时评价将促进学生学力的发展,保证活动的顺利展开。

  3、倡导评价的多样性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也就决定了评价的多样性。首先是评价的多样化,对学生的评价可采用自评、伙伴评、教师评、家长等不同形式;其次是评价对象多样:可以是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可以是模型、展版、研究日记、设计说明,还可以是主题演讲、口头汇报……;再次是评价的方法和手段多样:方法上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定性描述为主;过程与结果相结合,以过程为主;主体与客体相结合,以主体为主。手段上是开展辩论会、成果展览会、表彰先进、公布评价成果等。

  4、注重评价的宽容性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不能用**的标准去要求学生。对学生学*的评价要宽容一些。从尊重学生的尊严、尊重学生的人格、热爱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发展的观点,正确地对待学生在学*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杜绝评价中经常出现的“贬损性”评价,强调评价始终在宽容、友爱、信任、尊重的气愤中进行,多肯定、多指导,使评价更具有教育、激励的功能。

  5、关注评价的反思性

  在每一次活动的进行过程中或结束后,要经常采用发放问卷、同学辩论会、师生访谈会等形式来引导学生在评价的基础上反思自己在实践活动的得失,恰当规划未来的行动。这样评价能突破原有意义上判别的概念,而真正体现了利用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思想。与此同时,教师则用撰写案例,在特定现象的基础上反思自己的指导策略,做到教学相长。

  五、机构建设

  罗村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

  组员:李辉明 周夕中 刘国勇

  戴留松

  罗村小学综合实践教研组

  蹲点领导:

  组长:

  组员:

  六、具体安排

  周次

  主要内容

  参与实施人

  1

  ①参加市综合实践活动开学工作会;

  ②制定并下发综合实践活动校级工作计划;

  2

  ①教研组成员例会;

  ②各班制定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

  ③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研讨会,下发主题推荐表;

  ④征集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

  教研组成员及部分学生代表

  3

  ①各班确定活动的主题(偶发性、即兴生成活动另作安排)并着手设计;

  各班任科教师

  4

  ①安排教师外出听课并作听课汇报;

  待定

  5

  ①举行题为“综合实践对转变学生学*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学*沙龙活动;

  ②上交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

  6

  ①迎接市教研室的常规调研;

  全体任科教师

  7

  ①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

  8

  ①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

  三(1)班

  9

  ①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

  待定

  10

  ①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

  待定

  11

  ①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

  12

  ①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

  五(3)班

  14

  ①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

  15

  ①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

  六(4)班

  16

  ①综合实践活动观摩周;

  待定

  17

  ①各班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周;

  三至六年级各班

  18

  ①课题研讨活动,围绕课题谈谈活动中的得失,并形成书面材料;

  课题组成员

  19

  ①上交各类案例,论文及学生活动体验文章;

  各任科教师

  20

  ①编辑校优秀案例集,论文集,学生*作集;

  21

  ①学期工作总结;

  ②各类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6

  一、指导思想

  在区教研室的指导下,以《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为依据,结合建国六十周年庆祝活动、创建省绿色学校、创建市健康促进学校等多项实践活动,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在脚踏实地、加强常规管理的基础上,锐意进取,力求以校本化、生本化的内容开发来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

  二、工作思路与目标

  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已经进入了一个高原期,对课程的深入研究一时难以出现明显的效果。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不断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开发,坚持推广四种课型等已有研究成果,加强微型活动的探索,全面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效益。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在这方面进行有效的探索,不断努力实现以下具体的任务:

  1、积极探索常态化的微型活动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实际效果,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结合建国六十周年活动,各年级可以自行开发相关的调查、访问等实践性活动,认真开展研究型学*的活动,侧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研究精神。

  3、结合绿色学校、健康促进学校的创建,各年级课开发适合学生实际的微型活动,做到一课一研究,一课一收获,努力培养学生的研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4、加强活动过程资料的积累,积极研讨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校本化开发过程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创新与积累的关系,提高活动效果。

  三、工作措施

  1、突出研究性学*,着力开发研究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着眼于学生探究能力和实践意识的培养,要帮助学生从其生活世界中有机生成他们自己感兴趣的具体活动内容;要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并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富有创意地生活。

  过去我们在开展研究性学*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也曾经探索过短*快式的微型活动研究,在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的研究方面先走了一步。本学期,我们仍然要突出研究性学*的地位,各年级要着力开发研究主题。对于过去成功的课题,可以继续深入研究,学生特别感兴趣的问题也可以成为新的研究主题。在实践中我们要明确,活动的实施关键是要关注学生的需要,注重活动的效果,做到活动过程不千篇一律。在开发内容的时候,要注意坚持着眼生活、立足兴趣、依托学校资源、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原则。

  2、重视劳动实践,开展劳动技术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过去我们有的老师开发的剪纸等活动等也得到了学生的欢迎,培养了他们的制作能力。本学期我们可以继续依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劳动与技术》教材,利用现成的制作材料开展活动,进行专项的劳动技能训练。

  3、加强制度建设,稳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本学期我们将通过听评课活动,使综合实践的课堂教学做到科学、务实、创新,既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又使学生能在课堂上学有所得,真正地走向生活,走向实践,走向创新。

  继续认真积累好过程性资料,具体包括:

  (1)每月活动掠影:每个月我们都要求把本学的综合实践活动照片、记录等以照片的方式上传到学校网站的综合实践活动专栏,一方面宣传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另一方面也方便大家全面了解活动开展情况,有利于反思总结。

  (2)1学期1个案例:每个学期,老师们要根据活动情况及时撰写活动案例,记录活动中的收获、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今后的改进措施等,对这一阶段的活动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

  四、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订计划(学校计划、年级计划)

  2、综合实践活动听课活动

  十月份:

  1、9月份资料上传。

  十一月份:

  1、10月资料上传;

  2、任课教师完成1篇案例或者论文,准备四优工程作品评比。

  十二月份:

  1、11月资料上传。

  一月份:

  1、12月资料上传

  2、各年级过程性资料上交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7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和贯彻国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以本地区的自然、历史、人文为研究背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实验为基础,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科有效整合和教师文化沟通,帮助学生学*、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更新教师与学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形成区域办学特色而不懈努力。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区域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学科整合,学生实践,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亲*周围的自然环境,结合学科课程的学*,有效进行学科知识的整合与沟通,教育和引导学生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走进自然、主动实践,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和合理开发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见识和行为辨析能力,初步养成服务社会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积极的、科学的人生观。

  4、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按照《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的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3-6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每周*均3课时。依据《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指导》的精神,结合我校教学的实际,综合实践活动全校自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固定1课时,根据需要每周可加2课时的“1+2”课时设置。

  四、具体工作及措施

  (一)师资建设

  由于我校师资力量薄弱,由班主任老师兼任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

  1、加强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关键,学校要十分重视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教师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促进教师教育观念转变同时,要鼓励、支持教师去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规律,提高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

  2、注意开发利用多种教育资源

  学校要因地制宜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落实课程计划的要求。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

  学校还要注意发展校外指导教师队伍,构建起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人才资源库。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过程中要用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

  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

  1、评价理念

  a、整体观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整体观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统整,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穿到活动进行中去。

  b、多元化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肯定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

  c、过程性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要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对学生进行评定的作业应该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仅仅是针对他们得出的结论。

  2、评价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式多种多样。在具体操作中,“档案袋评定”和“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被认为是非常有效的评价方法。教师在运用这些方法时要注意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8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和贯彻国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以本地区的自然、历史、人文为研究背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实验为基础,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科有效整合和教师文化沟通,帮助学生学*、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更新教师与学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形成区域办学特色而不懈努力。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区域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学科整合,学生实践,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亲*周围的自然环境,结合学科课程的学*,有效进行学科知识的整合与沟通,教育和引导学生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走进自然、主动实践,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和合理开发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见识和行为辨析能力,初步养成服务社会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积极的、科学的人生观。

  4、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按照《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的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3-6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每周*均3课时。依据《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指导》的精神,结合我校教学的实际,综合实践活动全校自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固定1课时,根据需要每周可加2课时的“1+2”课时设置。

  四、具体工作及措施

  (一)师资建设

  由于我校师资力量薄弱,由班主任老师兼任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

  1、加强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关键,学校要十分重视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教师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促进教师教育观念转变同时,要鼓励、支持教师去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规律,提高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

  2、注意开发利用多种教育资源

  学校要因地制宜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落实课程计划的要求。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

  学校还要注意发展校外指导教师队伍,构建起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人才资源库。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过程中要用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

  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

  1、评价理念

  a、整体观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整体观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统整,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穿到活动进行中去。

  b、多元化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肯定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

  c、过程性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要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对学生进行评定的作业应该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仅仅是针对他们得出的结论。

  2、评价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式多种多样。在具体操作中,“档案袋评定”和“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被认为是非常有效的评价方法。教师在运用这些方法时要注意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9

  一、指导思想

  在区教研室的指导下,以《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为依据,结合建国六十周年庆祝活动、创建省绿色学校、创建市健康促进学校等多项实践活动,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在脚踏实地、加强常规管理的基础上,锐意进取,力求以校本化、生本化的内容开发来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

  二、工作思路与目标

  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已经进入了一个高原期,对课程的深入研究一时难以出现明显的效果。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不断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开发,坚持推广四种课型等已有研究成果,加强微型活动的探索,全面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效益。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在这方面进行有效的探索,不断努力实现以下具体的任务:

  1、积极探索常态化的微型活动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实际效果,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结合建国六十周年活动,各年级可以自行开发相关的调查、访问等实践性活动,认真开展研究型学*的活动,侧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研究精神。

  3、结合绿色学校、健康促进学校的创建,各年级课开发适合学生实际的微型活动,做到一课一研究,一课一收获,努力培养学生的研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4、加强活动过程资料的积累,积极研讨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校本化开发过程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创新与积累的关系,提高活动效果。

  三、工作措施

  1、突出研究性学*,着力开发研究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着眼于学生探究能力和实践意识的.培养,要帮助学生从其生活世界中有机生成他们自己感兴趣的具体活动内容;要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并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富有创意地生活。

  过去我们在开展研究性学*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也曾经探索过短*快式的微型活动研究,在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的研究方面先走了一步。本学期,我们仍然要突出研究性学*的地位,各年级要着力开发研究主题。对于过去成功的课题,可以继续深入研究,学生特别感兴趣的问题也可以成为新的研究主题。在实践中我们要明确,活动的实施关键是要关注学生的需要,注重活动的效果,做到活动过程不千篇一律。在开发内容的时候,要注意坚持着眼生活、立足兴趣、依托学校资源、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原则。

  2、重视劳动实践,开展劳动技术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过去我们有的老师开发的剪纸等活动等也得到了学生的欢迎,培养了他们的制作能力。本学期我们可以继续依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劳动与技术》教材,利用现成的制作材料开展活动,进行专项的劳动技能训练。

  3、加强制度建设,稳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本学期我们将通过听评课活动,使综合实践的课堂教学做到科学、务实、创新,既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又使学生能在课堂上学有所得,真正地走向生活,走向实践,走向创新。

  继续认真积累好过程性资料,具体包括:

  (1)每月活动掠影:每个月我们都要求把本学的综合实践活动照片、记录等以照片的方式上传到学校网站的综合实践活动专栏,一方面宣传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另一方面也方便大家全面了解活动开展情况,有利于反思总结。

  (2)1学期1个案例:每个学期,老师们要根据活动情况及时撰写活动案例,记录活动中的收获、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今后的改进措施等,对这一阶段的活动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

  四、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订计划(学校计划、年级计划)

  2、综合实践活动听课活动

  十月份:

  1、9月份资料上传。

  十一月份:

  1、10月资料上传;

  2、任课教师完成1篇案例或者论文,准备四优工程作品评比。

  十二月份:

  1、11月资料上传。

  一月份:

  1、12月资料上传

  2、各年级过程性资料上交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10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和贯彻国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以本地区的自然、历史、人文为研究背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实验为基础,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科有效整合和教师文化沟通,帮助学生学*、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更新教师与学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形成区域办学特色而不懈努力。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区域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学科整合,学生实践,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亲*周围的自然环境,结合学科课程的学*,有效进行学科知识的.整合与沟通,教育和引导学生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走进自然、主动实践,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和合理开发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见识和行为辨析能力,初步养成服务社会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积极的、科学的人生观。

  4、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按照《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的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3-6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每周*均3课时。依据《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指导》的精神,结合我校教学的实际,综合实践活动全校自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固定1课时,根据需要每周可加2课时的“1+2”课时设置。

  四、具体工作及措施

  (一)师资建设

  由于我校师资力量薄弱,由班主任老师兼任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

  1、加强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关键,学校要十分重视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教师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促进教师教育观念转变同时,要鼓励、支持教师去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规律,提高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

  2、注意开发利用多种教育资源

  学校要因地制宜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落实课程计划的要求。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

  学校还要注意发展校外指导教师队伍,构建起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人才资源库。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过程中要用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

  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

  1、评价理念

  a、整体观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整体观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统整,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穿到活动进行中去。

  b、多元化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肯定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

  c、过程性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要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对学生进行评定的作业应该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仅仅是针对他们得出的结论。

  2、评价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式多种多样。在具体操作中,“档案袋评定”和“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被认为是非常有效的评价方法。教师在运用这些方法时要注意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总结(5)份(扩展4)

——五一劳动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 (菁华3篇)

五一劳动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1

  一、指导思想

  劳动是生活的基础,是幸福的源泉,也是每个人走向成功和辉煌的唯一途径。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我校少先队通过开展以“我劳动我快乐”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让同学们了解“劳动节”的由来,了解我国不同时代的劳模风采,将“劳动最光荣”这个主题思想转化到我们每个少先队员的实际行动中,通过在学校、家庭、社区三个层面参与不同类型的劳动,培养少先队员积极劳动的热情,养成爱劳动的好*惯,并能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二、活动主题

  我劳动,我快乐

  三、活动时间

  20xx年4月30日——20xx年5月2日

  四、活动内容

  1.在“五一”放假期间与爸爸妈妈一起对自己的家进行一次彻底的大扫除;

  2.学会自己穿衣服;

  3.学会自己整理书包;

  4.能帮爸爸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5.设计”国际劳动节”主题手抄报

  6.“我和妈妈换一天岗”,做一天妈妈每天要做的家务活,体验劳动的甘苦;

五一劳动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2

  活动目的:

  认知目标:使学生认识到没有劳动,人类就无法生存,社会就不能发展的道理,帮助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的观念。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自立,并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情感目标:使学生体会到爸爸妈妈劳动的辛苦,做到尊敬长辈,热爱长辈,

  活动准备:

  小品、舞蹈、劳动技能竞赛等。

  活动过程

  出旗仪式

  一、整队集合,各小组清点人数、征求辅导员意见、中队长宣布开始

  二、出旗、敬队礼

  三、齐唱队歌

  活动内容

  在《劳动最光荣》乐曲声中,主持人走上讲台。

  主持人:《劳动最光荣》主题队会现在开始!请听歌曲《好妈妈》。

  全班同学听录音。

  主持人:我们的妈妈白天工作了一天,晚上回到家还得干家务活,确实很辛苦。作为子女,我们应该怎样帮助妈妈呢?

  同学甲:我们应帮妈妈整理房间。

  同学乙:我们应帮助妈妈抹桌,扫地。

  同学丙:我们应帮助妈妈洗衣服,做饭。

五一劳动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3

  一、活动目的

  劳动是生活的基础,是幸福的源泉,也是每个人走向成功和辉煌的惟一途径。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我校决定开展以“红领巾爱劳动”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让同学们了解“劳动节”的由来,了解我国不同时代的劳模风采,将“劳动最光荣”这个主题思想转化到我们每位少先队员的实际行动中,通过在学校、家庭、社会三个层面参与不同类型的劳动,培养少先队员积极劳动的热情,养成爱劳动的好*惯,并能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在劳动的过程中,注意文明礼仪的养成。

  二、活动主题:

  爱劳动明礼仪

  三、活动时间:

  20xx年x月x日——20xx年x月x日

  四、活动内容

  (一)低年级

  1.在“五一”放假期间与爸爸妈妈一起对自己的家进行一次彻底的大扫除;

  2.知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并能做到我的餐桌上没有一粒剩饭(菜);

  3.学会自己整理小书桌;

  (二)中高年级

  1.了解3-4个全国劳模的名字和他们的事迹,制作成手抄报;

  2.清理自己的“小天地”(铺床、叠被子、整理书桌、打扫自己的房间等);

  3.帮爸爸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洗菜、淘米、洗碗、扫地、拖地等;

  4.在父母的协助下,会蒸米饭,学会做一道菜等。

  5.节假日期间,以志愿者的身份积极参加服务他人、奉献社会活动。(参与活动学生佩戴红领巾,留好活动照片)

  五、材料上交要求

  以上所有实践作业以学段部为单位在5月4日下午收齐送交德育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总结(5)份(扩展5)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方案 (菁华3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方案1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本学期,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市、局精神为指导,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课程改革。

  二、总体目标:

  1、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4、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5、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6、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具体措施:

  (一)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加强理论在实际中的作用。

  1、利用开学初时间,集体学*课标,领会新课改理念。

  2、集体讨论各年级主题设定的可行性,制定主题研究方案。

  3、随时根据活动的开展情况更改活动计划、提出活动过程中问题,集体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4、经常听课、评课,开展校内教研课活动,共同提高进步。

  5、任课教师及时认真地记好教学反思,不断累积教学经验,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共同交流,使全体受益。

  (二)加大组内教研力度,提高教师教学水*。

  积极参加校外的教研活动,及时地将最新的教学理念上传下达,做到有继承、有突破、有创新。

  (三)以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开展实践探究活动,初步形成我校研究特色。

  1、活动以问题和项目为中心,结合学生特点、学校特点、地域特色,将多学科知识整合,将个人与社会整合。

  2、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使每一名的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并能够充分认识自身的价值,在活动中使每一名学生都有收获,体验成功的喜悦,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3、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搜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在活动开展中锻炼学生的与人交往的能力、社会实践的能力、抗受挫折的能力;发展学生终身学*的能力。

  四、过程开展:

  1、明确活动主题: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实际,学期初选定好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

  2、制定活动计划、方案:根据活动主题,认真制定好计划,对于每次活动都要制定详实活动方案,明确目的、内容、方法、步骤、注意事项及预期成果等,做到活动前心中有数。

  3、组织活动:教师要根据计划和方案,同学生一起亲历实践并给予学生及时恰当指导以解决实际困难,并注意生成性专题以完善活动内涵。

  4、总结反思:帮助学生及时活动总结,积累经验弥补不足,提出建议,展示成果,发展能力。

  五、实施保障:

  1、教师要进行专业理论学*,提高思想认识和业务水*,为课程的成功实施奠定基础。

  2、及时制定各级各类实施计划和方案,做到有的放矢。

  3、实行弹性课时制,依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

  4、评价创新:建立学生评价表,对每位学生参加的每一项活动,做好详细记录,从学*态度、学*能力、自身发展、学*成果等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激励。

  5、强调合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就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课程,因而学科之间的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他不仅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关键,更是课程实施成功与否的前提,因而本学期我们对此项工作尤为重视,并将之列之工作的重中之重。

  6、舆论宣传:加大宣传力度,积极争取家长及社会的密切配合,提高活动效率。

  7、资源保障:开放校图书馆、实验室、微机室等作为活动基地,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的科学性。

  8、加强管理:落实课程实施责任制,强化过程管理,确保综合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做到每一次活动全程万无一失,不出事故。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方案2

  一、实施目的:

  (一)体验生活,优化知识建构过程。

  随着现代文明社会的飞速发展,学生吸收获取知识的途径已突破原来的认知模式,呈现为多渠道、全方位和信息化的态势,这对学生的知识建构起到不可否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学生的这种知识建构架空了经历感受、思考探究、发现创新的过程,不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积极发展。在中小学开设综合实践活动,除了撼动原有的教育观念、内容、方法乃至体系,又积极地修补了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脱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不足,起到帮助学生从其生活世界中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注重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注重创设学生亲身体验的过程,促进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能力的形成。

  (二)引导实践,培养探究意识。

  尽管学科的文本教学现在也强调促进学生的参与实践,体验感受。因受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制约,在实践面的广度和深度远不如综合实践活动。而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更有利于学生学*活动的自主性、实践性、探究性,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发展个性,促进全面发展。

  学生按规定学好学科课程,初步具备了由“通才“向”特才“发展的基本条件与能力,而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就是为学生提供更为开放的、可选择的学*空间。由此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和实施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为其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

  (四)更新观念,勤于探究,提高育人水*。

  综合实践活动不仅是一种新的课程形态,更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这种理念引导着实质性地教育改革。通过学*理论,学*外地先进校的教改经验,结合本校实际,进行认真而又慎重的思考,构建出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新方案,认真落实,强势推进。在本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进一步树立全体教师的现代教育理念,强化课题研究中课堂教学中动用综合实践活动的思想,逐步探索出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系列内容和实践方法。

  二、实施原则:

  (一)回归生活。课程建设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课程设计向真实生活情景转化,是当前课改的一大趋势。综合实践活动必须最大限度地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现实性、生活实践性的问题、事件、角度来设计课程内容。

  (二)关注兴趣。基于学*者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课程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有别于学科课程的一个基本标志,在关注学生兴趣和直接经验的基础上来实现对传统学科知识结构与逻辑体系的超越,以达到对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求知探索欲望。

  (三)立足体验。综合实践活动的最大特点是有别于偏重书本知识传授的课堂教学,更侧重于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经历体验,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水*。学校要为学生营造实践场景,让学生通过调查、参观、访问、实验、讨论等活动中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促进自主。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和指导,在辅导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活动时,能给予学生较多的选择活动和自己设计、组织、主持开展活动的机会,尽可能发挥其自主性。

  (五)着眼创新。着眼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与目标最本质的体现。由学生来自主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施形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倡导和促进学生学*活动方式的多样化,达到学生学*方式的真正转变。综合实践活动要引导学生开展基于课题的研究性学*,参与社会的体验性学*,社会活动的实践性学*,生活技能的操作性学*等。在每一项活动中,要求学生自主设计活动内容,多渠道搜集资料,认真调查考察,积极实验观察,乐于表演交流,善于反思答辩,勤于笔记整理。

  四、主要措施:

  (一)选定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以专题探究的形式开展,研究专题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践,专题确定须经历由教师提供选题向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过渡,同时研究专题又是动态生成的,即在研究过程中又会出现许多值得探究的问题。目前根据本校实际提出以下范围的选题,供学生选择。

  1、在劳技教育中提炼活动主题。

  2、在学科整合中提炼主题。

  3、在网络环境中提炼主题。

  4、在社会生活中提炼主题。

  (二)分年级开展探究。

  三年级:

  1、队员生活小体验。

  2、校园绿化的养育与呵护。

  四年级:

  1、网络环境下的语文阅读。

  2、果树的栽培与管理。

  五年级:

  1、网络环境下学科知识的拓展学*。

  2、本地水资源现状的调查。

  六年级:

  1、不良生活行为*惯的调查。

  2、环保小卫士。

  以上是分年级研究课题,所在年级的各班可分列出子课题进行活动研究。

  (三)加强领导,规范管理,促进发展。

  (1)健全组织,学*理论。

  成立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织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外地校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先进经验。

  综合实践活动分年级组织实施,设立负责人和实验班老师。

  (2)明确任务,制定计划。

  对照实施目标,明确实验任务,制订综合实践活动分年级实施纲要。

  (3)编写实施指导方案的框架。

  以贴*生活、学科综合、学会学*、学会生存为指导思想,编辑教学内容。以形式课堂为主,向非形式课堂延伸,使学*来自生活,又把学*与实践相联系。

  (4)检查实施情况,总结评比。

  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进行反思、总结和检查,是再提高新的起点,有利于完善机制,提高质量。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方案3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更多的蔬菜,并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营养价值,食用方法,以及栽培方法等。

  2、让学生亲*自然,热爱大自然,并动手实践,亲身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3、培养动手实践能力,以及运用统计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方法:观察法,询问法,上网查询,实验法等。

  活动对象:

  二年级2班全体学生

  活动过程:

  一大自然的馈赠——认识各种蔬菜(分组进行)

  1、让学生走*大自然,搜寻身边有哪些蔬菜?(包括名称及基本形状)

  2、收集各种蔬菜的图片(也可以画下来),并向有经验的老农询问其生长过程(最好是自己能从始至终观察一种蔬菜的生长),写下观察日记或了解到的内容。二我和蔬菜交朋友——了解各种蔬菜的营养价值,统计大家最喜欢的蔬菜。

  1、各小组根据收集到的蔬菜的情况进行汇报,交流,让同学们能认识更多的蔬菜,了解关于蔬菜更多的知识。

  2、游戏:猜一猜出示一些蔬菜的图片或特征,让同学认一认,猜一猜。

  3、统计”最喜欢吃的蔬菜”性别茄子黄瓜白菜番茄红萝卜冬瓜南瓜扁豆空心菜土豆生菜男生女生

  4、上网查询:它们的营养价值(分组查询→汇报,交流)提示:要多吃蔬菜,促进健康!

  实践活动:

  今日我当家

  1、根据蔬菜的食用方法,选择一样或几样蔬菜来烹饪一种食品(主要是拼盘等简单的菜,要在父母帮助下进行)

  2、品尝并请父母指导评分

  3、向同学介绍自己的烹饪经过和自己做菜的感受。

  活动总结反思

  1、是否积极去参与实践(观察,询问,查询)。

  2、是否能积极与人合作交流,体验合作的乐趣。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总结(5)份(扩展6)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工作总结(10)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工作总结 1

  本学期,四年级的同学们接触到了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比起其他课,这门课更具实践性、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同学们对这门课投入了巨大的热情,每一次活动都是那么积极踊跃。通过半个多学期的实践,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走进大自然,开阔了眼界,丰富了见识,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与快乐。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要重视对学生的评价。

  一、重视过程评价

  评价时,不应该过于看重于学生所获得的知识的多少及作品的优劣,而应特别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关注学*的过程和方法,关注交流与合作,关注动手实践以及所获得的经验与教训。因此要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己、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要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二、以学生自己评价为主

  评价可采用多种方式,如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的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小组的评价与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等。其中以学生的自己评价为主。由于是让学生自己评价,其压力较小,学生可以充分地畅谈自己参与活动的体验、经验和教训,自由地交换意见。同时,这种集体和个人的自己评价也可以使学生享受到健康的民主风气的熏陶和教育。

  三、评价的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评价也应该具有开放性,在学生自己评价的基础上,应尽可能采用集体讨论和交流的形式,将个人和小组的经验及成果展示出来,并鼓励相互之间充分发表意见和评论。这样的评论不仅可以使学生吸收他人的有益经验,而且还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问题的认识,有助于培养学生敢于和善于发现问题并发表个人见解的优良品质。反思本学期的综合实践工作,我想有成功也有不足!

  四、成功之处是

  1、激发了学生对综合实践的巨大热情。

  2、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五、不足之处有

  1、面对这门课程,深深了解到自己知识储备的不足,以后还需在*时的生活、学*中给自己不断充电。

  2、对于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光有热情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更好的主动学*、主动发现、主动研究的精神。

  3、对于身边的资源利用的还不够,我想在以后的活动中要努力争取家长的支持和帮助,寻求其他相关人士的帮助。

  展望下学期的工作,发扬优势,改进不足吧,尽我的所能把这门课教好,使学生获得发展与进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工作总结 2

  小学教学工作总结,本学期我校继续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南,进一步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学*,结合本校的实际,加强学科间的整合,加强与生活的密切整合,努力构建活动的评价体系,同时通过改变学生的学*方式,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经验和真切的体验。我们的活动重心放在了学生能力培养上,结合学校大课题研究设定了自己的研究内容“提高小组合作学*的实效性”。我们将课堂作为实践基地,关注学生的活动细节,注重教学目标的达成,落实具体的研究内容。

  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开发课程资源。本学期我们开发了短线——《走进花的世界》、《贴画》、《树叶贴画》、《折纸》等多项活动。总的来说,在实施中,这些活动都能够可以顺利开展、落实,因为它们既贴*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学*兴趣;又给了学生充分活动、体验的过程,学生能够从中有所收获、有所感悟。

  2、常规教学是学校工作的重点。每周二下午第三节课是全校集中上综合实践课的时间。老师们认真履行学校学*制定的集体备课制度,提前一周钻研教材,探讨学生,力求将每一节课都落到实处。分管主任和巡课领导会及时反馈各班综合实践课的开展情况,表扬优秀,指出不足。尤其分管综合实践活动的王泳主任更是考虑周到,在校园网上提供了很好的选题,大大开阔了老师们的视野,老师们开展活动的主动性和针对性就更强了。同时学校认真组织教研组学*、研讨活动。分别以*行班、年级组、全校性三种集合学*研讨方式展开。安排一个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展示活动,并组织教师进行听课、评课活动,以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在活动的时间上,不再占用双休日时间,而是在安排课务上,注重全盘考虑,集中在星期五内开展,使活动时间更加充足、更加有规律,从而优化教师的教育和成长方式。这进一步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使教师不断更新和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能力,提升实践和反思能力。

  3、特色活动特色活动一直是我们的坚持,本学期我们除了常规教学外继续保持了长线——“竹韵”的研究活动。各年级根据校本教材进行有机地系列学*。

  4、注重过程,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实际体验、变化和表现。全面评价,反映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各方面的个性表现,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情绪情感反应、参与程度、努力程度、合作程度等等。尊重多元,教师、教师集体、学生个人、学生集体、家长与社区成员等,都是学生评价活动的主体,都应该参与到对学生的评价中来。引导反思,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增强他们对自己所进行的活动的信心,学会在与人相处中,发现自己和他人的长处,提高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水*。

  在这一学期,我们的同学实践热情一直很高,并且在同学们的身上也发生了很多可喜的变化。在同学们浓厚的实践氛围中,我们也体会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魅力所在:综合实践活动室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但也有不足,表现如下:

  1、由于学校和学生个人的条件所限,某些可以采集的实况却

  不能如实地采集下来。这也是我们需要共同努力的。

  2、学生在活动设计过程中计划的不够详细,在采访中问题设

  置目的性不明显,层次不分明。这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改进。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观察、访问、动手、动脑、体验等实践手段,来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自理自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活动课程的一种特殊发展形态,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备受关注,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现实复杂性大量存在,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迷茫、忧虑和担心,但是我们坚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会做得更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工作总结 3

  本学期,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工作,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中心,以“创新、实践、发展”为主线,采取“点上深化、面上拓展、纵深推进”的措施,深化课程研究,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和有效化实施,全面提高课程实施水*。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观察、体验与思考,从发现中提出问题,然后积极主动地去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下面对本学期综合实践课工作做一下 总结:

  一、给学生 提供自由学*的空间

  对教师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最好不用“上课”或“教”这样的字眼,而是用“做”“实施”或“开展”更合适。因为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是“上出来”的,也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在活动期间,让学生尽情地观赏一切,分析一切,这一切原本对他们来说,确实是陌生的,但正因为陌生,恰恰给了他们以新奇的感觉,学生透过疑云看本质,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活动,开展广泛的交流,并对获得的种种信息和现象进行充分的,毫无拘束的争辩,在争论中认识,在争辩中深化。这对于我们也提出了一个严厉的挑战,因为综合实践活动可体现学生学*的主体性、主动性和探究性,学生带着问题来研究,带着准备来探索,一切也都是新的,这样一来,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可得到提高,也有利于拓展文化结构和自身素质。在五年级的综合实践主题活动中,一些学*并不是很好的学生,却对染纸的研究表现出非同一般的激情和能力,让人欣喜而欣慰。他们那种敏锐的洞察力,那种高超的探究能力,那种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都充分展示出了,活动给了他们欣然求知的乐趣,活动教会了他们做人的道理。

  二、给学生搭建主动学*的舞台

  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在具体的实施中,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 总结交流阶段。对于这些活动内容,一节课完成是不现实的,为此两周围绕一个内容展开,让学生有足够时间、空间,深度参与实践过程,获得丰富体验。

  在准备阶段,在学生对身边的社会、自然现象有了初步观察的基础上,在教室里讨论,指导学生提出问题,确定主题,做出活动 方案。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孩子将模糊的问题有效合理地表述出来,并帮助与指导学生准备工具与材料。

  在实施阶段,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去经历与体验。因为学生的能力有限,还有安全问题,活动是以小组的方式进行。我在实施过程中进行一些指导,对一些必要的专题讲解和方法的介绍,并对学生活动的整个过程进行观察,善于发现学生的特点,对学生做出恰当的 评价。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自由自在的组织活动小组,确定好自己研究的主题及内容,确定研究的目标体系。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我 精心设计过程,并对学生的学*活动及学*过程进行严格的调控。在综合实践中,研究方式的选择,学*小组的组成,活动过程中的计划、活动成果的构想,都完全在学生自己手上。

  三、让学生加强资料的收集和 整理,分享成果

  综合实践活动这一门课程以“实践”为主,为了更好地对学生的活动成果进行 评价和反思。我指导学生要注意收集、 整理各种相关的活动资料,如照片、录像、 日记、采访和调查记录、小报等,并在每次活动结束后,让学生撰写活动 日记和 心得体会,将活动的一刻永远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家长老师分享活动的成果。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探索过程,是一种实践过程,也是一种开放性思维过程,在实践活动中,最重要的是不重结果,而重过程,只要我们的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成长起来了,这就是成功。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工作总结 4

  我县20xx年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建设优秀成果评选活动已顺利结束,今年的申报材料从内容到装订都比去年有了很大改善,涌现出一大批活动质量上乘,活动内容丰富,活动形式多样,活动效果显著的优秀成果。但在评选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为了进一步做好明年的评选工作,现把在评选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总结如下,并提出一些改正的意见措施。

  1.申报教师填写的《商丘市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成果申

  报表》中“成果简介”一栏,有的太简单,只有少半页,三四百字;有的太复杂,含有目录、图片等,长达十余页。

  (只需从活动选题背景、活动实施过程、活动收获等诸方面写出文字简介,800至1000字即可)

  2.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体规划方案标有年份,比如“某某学校20xx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总体方案”;课程规划总体方案没有学校自己的特色;课程总体规划方案没有具体到年级。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总体方案是一个学校的长期规划,可以有落款日期,但不能有年份;应该体现学校自己的特点,比如地域、文化、学生的年龄等;应该是一个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系统又具体的规划)

  3.教师一学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内容太简单;两个人只有一份。

  (教师一学年综合实践活动规划要与学校的总体规划一致,要能体现教师所在年级的特点,还可以体现教师所教学科的特点,要能体现教师对学生成长的设想;规划每人一份,而且各不相同)

  4.教师一学年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有的没有,有的内容简单,页数太少,有的就是应付。

  (教师的教案提倡手写,应该是教师对学生的整个活动分环节进行指导的设想和规划)

  5.学生确定的研究主题,有的过于宽泛,没有针对性,不好开展活动;有的不合实际,无法开展活动;有的与学生的年龄阶段不符。

  (学生确定的研究主题应该是学生感兴趣的、能驾驭的、符合学生年龄阶段的、能让学生得到成长的。)

  6.学生制定的研究方案不细致,内容太少。

  (学生制定的研究方案应该细致到每一小组的任务、人员安排、时间地点甚至活动方式方法的确定。让每一个参与者都能明白自己的内容。要根据活动内容和目标设计方法指导课.)

  7.学生实施的研究过程的图片资料与别人重合,或是从网

  上下载,或是抄袭别人;同一所学校相*研究内容,照片相同。一个县不同学校,课题内容相*,照片相同。

  过程材料体现的研究途径、方法单一,多是资料查询和采访。缺少综合实践认识课和方法指导课。

  (为了杜绝抄袭,活动图片要求四个板块(主题确定、方案制定、活动实施、成果展示)均要有黑板背景,而且黑板上标明与教师申报材料相一致的活动标题和第几课时,课外图上片要尽量体现学校所在地的风貌和与主题有关的学生活动。

  为了提高申报材料的质量,研究活动进行的途径、方法要尽量丰富,比如资料查阅、实地调查、问卷、数据分析、访谈、讨论、板报、测试、演讲、试验等并举.另从明年起申请表有所调整,指导教师贴照片。)

  8.研究成果写成了结题论文。

  (研究成果应以总结论文的形式呈现,即对整个活动过程各个环节进行概括总结,署名是某某班级。)

  9.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管理办公室对教师指导学生研究性学*的效果的评价意见没有加盖学校公章;教师获奖证书不显示申报活动的标题。

  (教师或学生的获奖证书应标明活动主题,主题要与申报的活动一致。)

  10.仍然有单面印刷现象。(必须双面打印)

  评选程序:申请――开课――上报成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工作总结 5

  一、师德建设:

  全组团结协作,师德好,关心学生,不私自向学生收费,无体罚现象,无教学事故。教师钻研意识浓厚。能自觉学*相关理论。

  二、常规管理:

  学期初有教研组计划,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方案,期中有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挂牌方案,有学生外出实践活动方案;期末按要求完成总结。

  每月至少一次教研活动,校内教研活动共6次,有教材开发的讨论,学生资料包设计的研讨;教师素质赛课的集体备课;课例学*;学生外出实践活动方案的制订等。

  根据学校计划定期对教师的备课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做好特色课程的特色备课,每位教师备课前有每一研究主题的方案设计要求、有对教师备课背景资料提供的要求等,以彰显该课程的独特性。

  三、本学期所取得的成果:

  沈婕撰写的《调查问卷》案例在省综合实践活动课例会上交流,并载入《江苏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案例集》。黄伟华、将静霞两位青年教师参加片区青年教师素质赛取得了理想的'成绩。

  四、 前景展望:

  因课程需要,教研组与学校行政商量,吸纳王琼老师加入本教研组,为我们增添活力;为进一步开发课程资源,将区文化馆、塘桥老哥饭店和,运河五号等地作为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并进行了挂牌活动。学生的主题研究资源不断扩充,形成以“走*常州”为抓手,配合书法校本课程做好常州书法特色研究,结合市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趋势进行劳科技研究的三大课程资源研究系列,将我校综合实践研究从单一走向多元。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工作总结 6

  本学期我校继续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南,进一步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学*,结合本校的实际,加强学科间的整合,加强与生活的密切整合,努力构建活动的评价体系,同时通过改变学生的学*方式,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经验和真切的体验。我们的活动重心放在了学生能力培养上,结合学校大课题研究设定了自己的研究内容“提高小组合作学*的实效性”。我们将课堂作为实践基地,关注学生的活动细节,注重教学目标的达成,落实具体的研究内容。

  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开发课程资源。本学期我们开发了短线――《走进花的世界》、《贴画》、《树叶贴画》、《折纸》等多项活动。总的来说,在实施中,这些活动都能够可以顺利开展、落实,因为它们既贴*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学*兴趣;又给了学生充分活动、体验的过程,学生能够从中有所收获、有所感悟。

  2、常规教学是学校工作的重点。每周二下午第三节课是全校集中上综合实践课的时间。老师们认真履行学校学*制定的集体备课制度,提前一周钻研教材,探讨学生,力求将每一节课都落到实处。分管主任和巡课领导会及时反馈各班综合实践课的开展情况,表扬优秀,指出不足。尤其分管综合实践活动的王泳主任更是考虑周到,在校园网上提供了很好的选题,大大开阔了老师们的视野,老师们开展活动的主动性和针对性就更强了。同时学校认真组织教研组学*、研讨活动。分别以*行班、年级组、全校性三种集合学*研讨方式展开。安排一个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展示活动,并组织教师进行听课、评课活动,以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在活动的时间上,不再占用双休日时间,而是在安排课务上,注重全盘考虑,集中在星期五内开展,使活动时间更加充足、更加有规律,从而优化教师的教育和成长方式。这进一步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使教师不断更新和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能力,提升实践和反思能力。

  3、特色活动特色活动一直是我们的坚持,本学期我们除了常规教学外继续保持了长线――“竹韵”的研究活动。各年级根据校本教材进行有机地系列学*。

  4、注重过程,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实际体验、变化和表现。全面评价,反映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各方面的个性表现,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情绪情感反应、参与程度、努力程度、合作程度等等。尊重多元,教师、教师集体、学生个人、学生集体、家长与社区成员等,都是学生评价活动的主体,都应该参与到对学生的评价中来。引导反思,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增强他们对自己所进行的活动的信心,学会在与人相处中,发现自己和他人的长处,提高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水*。

  在这一学期,我们的同学实践热情一直很高,并且在同学们的身上也发生了很多可喜的变化。在同学们浓厚的实践氛围中,我们也体会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魅力所在:综合实践活动室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但也有不足,表现如下:

  1、由于学校和学生个人的条件所限,某些可以采集的实况却不能如实地采集下来。这也是我们需要共同努力的。

  2、学生在活动设计过程中计划的不够详细,在采访中问题设置目的性不明显,层次不分明。这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改进。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观察、访问、动手、动脑、体验等实践手段,来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自理自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活动课程的一种特殊发展形态,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备受关注,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现实复杂性大量存在,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迷茫、忧虑和担心,但是我们坚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会做得更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工作总结 7

  本学期,四年级的同学们接触到了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比起其他课,这门课更具实践性、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同学们对这门课投入了巨大的热情,每一次活动都是那么积极踊跃。通过半个多学期的实践,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走进大自然,开阔了眼界,丰富了见识,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与快乐。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要重视对学生的评价。

  一、重视过程评价

  评价时,不应该过于看重于学生所获得的知识的多少及作品的优劣,而应特别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关注学*的过程和方法,关注交流与合作,关注动手实践以及所获得的经验与教训。因此要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己、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要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二、以学生自己评价为主

  评价可采用多种方式,如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的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小组的评价与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等。其中以学生的自己评价为主。由于是让学生自己评价,其压力较小,学生可以充分地畅谈自己参与活动的体验、经验和教训,自由地交换意见。同时,这种集体和个人的自己评价也可以使学生享受到健康的民主风气的熏陶和教育。

  三、评价的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评价也应该具有开放性,在学生自己评价的基础上,应尽可能采用集体讨论和交流的形式,将个人和小组的经验及成果展示出来,并鼓励相互之间充分发表意见和评论。这样的评论不仅可以使学生吸收他人的有益经验,而且还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问题的认识,有助于培养学生敢于和善于发现问题并发表个人见解的优良品质。反思本学期的综合实践工作,我想有成功也有不足!

  四、成功之处是

  1、激发了学生对综合实践的巨大热情。

  2、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五、不足之处有

  1、面对这门课程,深深了解到自己知识储备的不足,以后还需在*时的生活、学*中给自己不断充电。

  2、对于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光有热情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更好的主动学*、主动发现、主动研究的精神。

  3、对于身边的资源利用的还不够,我想在以后的活动中要努力争取家长的支持和帮助,寻求其他相关人士的帮助。

  展望下学期的工作,发扬优势,改进不足吧,尽我的所能把这门课教好,使学生获得发展与进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工作总结 8

  (1)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而非在学科知识的逻辑序列中构建课程和实施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综合实践活动体现学生活动的自主性、实践性,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性学*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实践,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学*,引导学生自觉地把直接经验学*和间接经验学*相结合。

  与综合实践活动相适应的基本学*方式是实践性学*。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通过探究性学*、社会参与性学*、体验性学*和操作性学*等多种实践性学*活动,对课堂教学空间和教材加以拓展,改变学生在教育中的学*方式和生活方式,把学生的探究发现、大胆质疑、调查研究、实验论证、合作交流、社会参与、社区服务以及劳动和技术实践等作为重要的发展性教育活动。与各门学科课程相比较,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学*活动方式不是以掌握系统化的书本知识为主要目的,而是以发展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在学科课程中,练*、操作,甚至实践,都难以真正超越特定的学科固有的知识体系,都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学科课程的知识,形成基本技能。但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学*是为了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本身。我校在开发和实施以“围棋”为主的校本课程中,正是从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基础等方面考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的空间。培养了兴趣,锻炼了能力。

  (2)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开放的课程领域,它具有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活动方式等方面都具有开放性特点。综合实践活动考虑学生的现实生活的需要和社会需要,立足于时代对学生素质发展的挑战和需要,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总的目的。在内容上,综合实践活动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它随着学生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其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只要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关联,只要是学生自主地提出或自主选择的活动主题,都可以作为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这种在内容上的开放性特点,是其它任何课程的内容所不具备的。综合实践活动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活动过程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在学*活动方式和活动过程上,学生可以根据现有的课程资源、自身已有的经验,采取不同的方式。通过这种开放的活动过程,鼓励学生亲身体验,发展创新精神。我校的围棋活动由来已久,而且多次在县级正式竞赛中夺取名次,因此,广泛而深厚的氛围自然地形成了。

  (3)生成性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生成性。

  这是由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取向和该课程的开发所决定的。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强调学生亲身经历,并获得实际的发展性的体验,因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就是在该课程的实施过程之中。学生参与了活动过程本身,也就在过程中获得逐步的发展,并且学生通过对过程中的体验进行反思,有利于觉醒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能力。如果学生游离于活动过程,那么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究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综合实践能力是难以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发展起来的。因此,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就在于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地形成良好的行为意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不断地建构自我的整个精神世界,发展实践能力;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就是学生自我生成的过程,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动态体现的过程。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来看,综合实践活动成为一种对学生发展具有价值的课程,本身就是不断生成的,是教师和学生一道创生的课程。

  每一个活动都是一个有机整体,而非根据预定模式的机械装配过程。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活动方式、活动过程,都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他们的现实生活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活动的主题,从而自主确定或选择的。在活动的展开过程中,学生又从他所能接触的情境和资源中收集解决问题的资料,并自主地制定活动方案或活动计划。正是在自主制定活动方案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实际的体验和发展。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兴趣盎然的过程,学生在其中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认识不断深化,体验不断丰富,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生成性的集中表现。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和周密设计不是限制其生成性,而是为了使其生成性发挥得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因而,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和教师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动态生成和发展。五年级语文第九册第一单元的实践活动:以手抄报的方式举办一期有关中秋节、国庆节、教师节的板报展览。这其实就是学生的学*经历、生活的环境等生成的,很自然的内容。学生也极有兴趣和动力。学生在进行这项活动的过程中,充分地进行研究和体验,能说他们没有收获吗?

  (4)自主性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的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他们自己选择学*的目标、内容及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方案和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工作。综合实践活动开放的活动领域或活动内容、开放的活动方式和活动过程,为发挥学生学*的自主性创造了条件。同样,在上例的活动中教师只是布置了一下内容,确定了一个负责人,告诉学生自愿参与。但学生却几乎全部都参加了。他们有自己的理解,有自己的认识,虽然一开始七嘴八舌,但最终的结果是喜人的。收获最多的还是孩子们。

  (5)综合性校本课程的开设目标及内容和形式之间应有机结合,以求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

  因此将学生置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调动学生多种器官协同参与,促进各种素质的和谐发展。首先活动目标的综合,不仅有社会意识、科学精神等情感目标,也有搜集信息、处理问题等能力目标,还有各种知识性目标;其次,活动内容综合,围绕活动主题,包含社会、环境、自然、农业、科技等各种知识;再次,活动方式也是综合的。根据主题需要,采用参观、调查、讨论、设计等多种活动形式,自主探究,积极建构。我校的综合实践课和以围棋、信息技术、兴趣体育、电子琴、研究性学*、少先队活动、以及各学科课程等都参与到了其中,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

  当然,如果能开发出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将更加科学地促进学校对人才的建设和培养。这将是我们下一阶段继续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阳邑学校

  20xx年9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工作总结 9

  本学期我校继续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南,进一步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学*,结合本校的实际,加强学科间的整合,加强与生活的密切整合,努力构建活动的评价体系,同时通过改变学生的学*方式,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经验和真切的体验。我们的活动重心放在了学生能力培养上,结合学校大课题研究设定了自己的研究内容“提高小组合作学*的实效性”。我们将课堂作为实践基地,关注学生的活动细节,注重教学目标的达成,落实具体的研究内容。

  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开发课程资源。本学期我们开发了短线——《走进花的世界》、《贴画》、《树叶贴画》、《折纸》等多项活动。总的.来说,在实施中,这些活动都能够可以顺利开展、落实,因为它们既贴*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学*兴趣;又给了学生充分活动、体验的过程,学生能够从中有所收获、有所感悟。

  2、常规教学是学校工作的重点。每周二下午第三节课是全校集中上综合实践课的时间。老师们认真履行学校学*制定的集体备课制度,提前一周钻研教材,探讨学生,力求将每一节课都落到实处。分管主任和巡课领导会及时反馈各班综合实践课的开展情况,表扬优秀,指出不足。尤其分管综合实践活动的王泳主任更是考虑周到,在校园网上提供了很好的选题,大大开阔了老师们的视野,老师们开展活动的主动性和针对性就更强了。同时学校认真组织教研组学*、研讨活动。分别以*行班、年级组、全校性三种集合学*研讨方式展开。安排一个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展示活动,并组织教师进行听课、评课活动,以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在活动的时间上,不再占用双休日时间,而是在安排课务上,注重全盘考虑,集中在星期五内开展,使活动时间更加充足、更加有规律,从而优化教师的教育和成长方式。这进一步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使教师不断更新和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能力,提升实践和反思能力。

  3、特色活动特色活动一直是我们的坚持,本学期我们除了常规教学外继续保持了长线——“竹韵”的研究活动。各年级根据校本教材进行有机地系列学*。

  4、注重过程,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实际体验、变化和表现。全面评价,反映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各方面的个性表现,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情绪情感反应、参与程度、努力程度、合作程度等等。尊重多元,教师、教师集体、学生个人、学生集体、家长与社区成员等,都是学生评价活动的主体,都应该参与到对学生的评价中来。引导反思,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增强他们对自己所进行的活动的信心,学会在与人相处中,发现自己和他人的长处,提高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水*。

  在这一学期,我们的同学实践热情一直很高,并且在同学们的身上也发生了很多可喜的变化。在同学们浓厚的实践氛围中,我们也体会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魅力所在:综合实践活动室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但也有不足,表现如下:

  1、由于学校和学生个人的条件所限,某些可以采集的实况却不能如实地采集下来。这也是我们需要共同努力的。

  2、学生在活动设计过程中计划的不够详细,在采访中问题设置目的性不明显,层次不分明。这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改进。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观察、访问、动手、动脑、体验等实践手段,来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自理自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活动课程的一种特殊发展形态,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备受关注,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现实复杂性大量存在,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迷茫、忧虑和担心,但是我们坚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会做得更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工作总结 10

  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两年半,我校做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样本校,为此,我们采取的策略是:边学*、边研究、边实践。前一阶段我们在学生评价工作和校本课程方面工作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认可。我校的综合实践教师们在参与中学到了许多新的理念及教学方式。为了把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深入地开展下去,本学期我们做了如下工作。

  一、实践方面

  首先,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与实施小组,制定了学*和研究计划,并按计划开展了多次学*与研讨活动,进一步强化了课程理念,明确了课程实施方向、组织形式,尤其是学生的学*活动形式。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基于学*者的直接体验,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社会,在以学生自主活动为特征的实践操作中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科学结论、发现新知识的课程形态。其基本理念包蕴着三种教育思想的融合,即综合教育的思想、实践教育的思想、主体教育的思想的有机融合。结合课本内容及学校政教处、少先队大队部的工作,对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重新作了调整。本学期拟对“养成良好卫生*惯”、“校园万花筒”、“书海踏浪”、“果味飘香”、“多民族大家庭”、“购物讲价”、“吃的文化”这些主题进行研究。

  其次,经过前一阶段的实践研究,老师们对主题的开发,研究的方式方法有了更多的认识,学*中更关注学生的喜好、个性、原有知识层面。本学期我们拟以五年级综合实践小组为龙头,带动其他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研究走到评价阶段,目前正在讨论,拟定出一个能突出我校特点、个性化的综合实践学生成长记录册,以便能更好的指导检查学生的实践活动。

  在对一、二年级学生的知识、水*、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结合学校特色、周边环境特点和依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相关理论,制定了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二年级的活动实施方案,经过科任的教师实践与修改,使之趋于科学、合理,更能贴*学生、贴*教师、贴*学校。

  第三,我们考虑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的.一些实践活动,需要得到社会、家长的支持与合作。为此,我们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了广泛的宣传,使社会及家长也充分认识到: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为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十分必要和及时,为此,我们营造了课程实施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四,在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十分注重教师的角色把握,要求教师首先是与学生一样,是实践活动的参与者,其次才是实践活动的指导者。学生的学*方式必须得以转变,必须是多种学*方式的综合运用,要让不同水*的学生都能有实践活动过程的切身体验,而且,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也应呈多样性,如个人独立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师生共同探究、班级集体探究等。配合全市课改样本校的调研工作,我们工作的重点放在如何用好我们的成长记录册这一方面上。我校三、四、五年级的综合实践课教师以“学生发展性评价”为主题,进行深入探讨与研究,指导学生有创造性的使用“小学生综合实践评价手册”。注意运用“自评”、“他评”、“集体评”、“再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及时对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包括知识、水*、能力、成果、情感、态度等)进行恰当的评价,并与学生的实践活动成果一起存入学生的课程材料袋。通过使用手册与未使用手册两种班级的实验对比,我们发现,手册非常适用于中年级,能有效的指导学生开展活动。对高年级同学用评价手册已显示不出太大的激励作用,对高年级同学的活动评价是否可以考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电脑进行,使之更趋向于现代化、个性化,在这方面还有待研究。

  二、思考

  回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引起了我们的几点思考:

  1、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过程中,如果完全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而独立自主地选择并确定研究主题,则会影响课程实施与管理的有序性,影响学生研究的深度和教师指导的有效性;如果是教师为学生预先选择并设定研究主题,则又将遏制学生自主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从而影响学生对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如何使两者有机融合,相得益彰,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2、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明确区别于传统的“兴趣课”、“自然课”、“制作课”等,我们如何使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加强“实践”体验,真正使教师和学生“活动”起来,将要作出进一步的思考与实践。

  3、对于课程的管理与评价,如何做到科学、有效、持续,需要我们的思考和实践,逐步建立并完善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与评价体系。

  4、活动研究的深度、广度,教师如何把握?

  5、如何调动学生全员参与面,特别是一些有困难的学生?如何把评价工作做得公正、全面?操作起来简单可行?这都是我们今后要解决的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总结(5)份(扩展7)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精选五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1

  中心小学为了加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采取“点班带动,面上推广”的工作策略,采取措施稳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进程。

  一、组建机构。

  学校建立以国明政校长为组长,张文渻为副组长,7位教师为成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科研课题组。国明政校长负责全面工作,张文渻为业务指导,其余几位教师为主研教师。

  二、建立一支相对固定的教师队伍。

  1、在校教师均有承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责任和义务。学校安排各班班主任为任课教师,同时还积极利用当地的社会资源,聘请社会人员兼职。注重教师的培训与培养,不断调整教师的知识结构,建设一专多能型的教师队伍。

  2、对教师们进行规范性,灵活性培训。规范性培训,就是把老师送到市级进行专题培训,充实理论,丰富内涵。灵活性培训,第一就是校内培训老师,蔺国明老师先后组织老师们学*综合实践课程标准,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点,明白了这门课程应该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同时学*其他地区综合实践活动经验,弄清了具体的操作方法。第二,就是让教师走出去,多走走,多看看,见多识广,学*为我所用的东西。

  三、按课程表,科**用活动课时。

  按照《纲要》要求,小学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一般每周为3课时,同时开发利用周末、节假日等课外时间,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在具体课时分配上,研究性学*每学期组织1-2个研究课题或项目;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每学期2-3次活动,每学年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少于10天;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可按集中或分散的方式,统筹安排课时。

  四、充分利用现有地方教材。

  学校以寿光市教研室开发的小学3-5年级(6年级正在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作为指导性教材,各班班主任充分借助这一有利资源,创造性地组织好、实施好本班的综合实践活动。

  五、形式多样化

  1、在校内开展。注重开发优势教学资源,学校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各具特长的教职员工以及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房、校园设施、场地和设备等。

  2、在校外开展。一是发挥校外实践基地的作用。二是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开展实践活动。

  六、保证活动经费投入,顺利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

  综合实践活动课,不象其它学科,它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向自然环境,向学生的生活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这就需要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拍照、摄像、购买资料、奖励师生等,都需要经费开支,尽管我们学校财力有限,但是,学校也拨出相应的资金投入,确保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七、值得思考的地方。

  我校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过程中,有许多地方做得不很理想。大家都知道,综合实践活动应该让学生自己去组合,自己去活动,但我们的教师也出现过牵着学生鼻子走的情况,另外,在管理上我们也感到困惑:参加综合实践的老师工作量很大,至今我校没有找到合理计算方法。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2

  一、问题的提出

  21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综合国力竞争实质就是劳动者素质的竞争。而国民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劳动者真正素质和能力的重要表现。而我国原有的基础教育体制明显存在部分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脱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脱离了社会实际。这样的教学往往以学校、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校要通过积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来克服以往课程中脱离学生自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形成学生勇于实践的意识和善于实践的能力。同时,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培养学生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实施的主要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探究性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

  1、实施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以往几种课程的随意叠加,它的内容和形

  式和其他课程有交叉,但价值取向和功能是相对独立的。我们在实施中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关注兴趣。基于学*者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课程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有别于学科课程的一个基本标志。充分关注学*者的兴趣和直接经验,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对传统学科知识结构与逻辑体系的超越,建立一个更接*学生真实学*世界的创新课程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确立自身存在合理性的必然选择。

  (2)回归生活。学校课程建设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课程设计向真实生活情景转化,是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一大趋势。综合实践活动必须最大限度地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当今学*理论表明,只有当学*发生在有意义中和有背景中,即与学*者的生活世界发生密却联系时,才是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客观上决定了这类课程在确定课程内容时必须真正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的、现象来设计课程内容。这是综合实践活动选择课程内容时必须坚持的一条最基本的准则。

  (3)立足实践。不在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最根本特点。需要指出的是,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为学生营造实践情景,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历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

  (4)着眼创新。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与目标最本质的体现。与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它不受学科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的限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收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充分发挥出来。着眼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要以培养今天的学生适应明天的社会生活为己任,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积极探索、主动实际的过程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具备初步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2、实施途径

  (1)信息技术教育

  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即获取、传递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素质。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组织引导学生接触大自然,参加实际,使书本知识在运用的过程中成为活知识,使实践能力和创造性得到培养。

  (3)劳动与技术教育

  增加科技含量,赋予劳动教育更多发明创造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给学生让出创造的空间。将发明创造赋予动手实践的过程,使劳动技术变得富有生命力。

  3、实施步骤

  (1)加强学*,更新观念

  加强学*,转变教育观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成败的关键。这不是几个担任该课程教师的事,而是全体教师的事。通过学*和研究,要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教育观、人才观和学*观,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渗透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之中。

  (2)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立是一种新生事物,必须动员全员参与,全社会参与和支持。以协调和组织顺利开展各项活动,必须健全组织,加强领导。学校设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领导小组与协作小组,制定具体工作计划,落实各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内容。

  (3)选好主题,落实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合作开发和实施的。教师和学生既是活动方案的开发者,又是活动方案的实施者。选题既要体现学校特色(文学)和社区实际情况(城乡结合部),又要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

  (4)加强联系,取得支持

  综合实践活动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要探究建立社区、家长有多效参与实践活动的新机制,积极利用各种社会资源,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课程实施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应以主体性、过程性、形成性和发展性评价为主,它应根据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取得的成果和表现状况,对其优点、学*态度和进步情况进行多样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鉴赏。以形成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手段多样,评价方式灵活,注重学*过程,注重情感表现,注重实际环节的开放性评价体系。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3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学生参与、探究、理解新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机会。为了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培养学生要有时空观念,明确课程目标和实施策略,对于实现新一轮课改有着重要的意义。曾经有位教育专家说过,“没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成功,不能说课改获得成功;没有亲自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就不能完整的理解课改的理念。”于是,为了更好的深入新课程,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在慢慢的起步,力争在探索中发展,在实践中结出果实。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基本原则

  1、要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探究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

  2、 恰当的处理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的深层性目标、深层性主题的关系。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教师首先认识到新目标、新课题的必然性,并充分肯定其产生的价值。应该特别强调在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产生的生成性目标和生成性主题的核心地位。

  3、课时的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4、任何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要整合。

  5、以融合的方式来制定三大知识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要求。根据地方与学校的课程资源,以总和主题或总和项目的形式将三大领域的教育融合在一起,达到总和理想状态。

  6、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内容及过程有机结合起来。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策略的研究方向

  1、亲身经历、深入探究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主要形式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去做,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获得对于实际的真实感受,这种内心感受是学生形成认识、转化行为能力的原动力,也使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健康发展的基础。在实施过程中,让学生亲自参与科学探究的活动,体验科学活动的艰辛与愉悦,让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去感知各种人和事,获得丰富的人生经历和体验。

  实施要点:

  (1) 立足于学生的生活世界,自主去选择,把学科知识加以融合并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回归于生活、回归儿童、回归自然,使学生顺利的投入到各种实践活动中去。

  (2) 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走出课堂,置身于广阔的大自然和丰富的社会生活中,通过亲身经历和实际操作与活动等获得丰富的体验。

  (3)在活动方式中尽量采取参观、访问、调查、实验、采访、上网、设计操作获得信息,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方式。

  2、自主发展、提供空间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重视学生的观点和行为,鼓励学生自主选择、独立创造。根据自己兴趣爱好确定活动内容及方式,让学生自主活动、自主学*,教师只是学生学*的促进者和合作者。

  实施要点:

  (1)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建立一种真诚*等、信任的相互关系,为学生主动发展提供一种宽松的环境和心理氛围。

  (2)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要适当安排学*材料和活动情境,帮助学生澄清自己想要学什么,想要做什么;而不是规定他们学什么,做什么。帮助学生找准自己的位置和活动方式,能够发现自己所学内容的用途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3)学生在具体活动情境中,随着问题的解决和引发的兴趣而产生一些新的目标和新的课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去研究,肯定其研究价值。鼓励学生不断发现问题,获得新的感受,达到持续的自我教育的目的。这样我们的教育才有发展,科技研究领域才有所突破,研究成果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4)学生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教师给予适当帮助,但不能急于求成、包办代替,应导航指路,教给方法,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去解决问题,依靠自己的力量,越过障碍,知道自身的价值和自身的意义,从而更愿意深入、更持久的投入到学*中去。

  (5) 教师在活动中不能“授人以鱼”,而是要“教人以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更重要的是应传授“养鱼技术”,使之终身受益无穷。

  3、探索发现、拓展提升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注重学生在学*过程中的探索与发现,在探索研究过程中,学生的学*围绕某一主题或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来展开。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给出现成的答案,而是为学生的探究发现提供机会和帮助,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和调查,解决实际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简便方法和技巧。

  实施要点:

  (1)通过多种方式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考察、社会调查以及实验,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诱发探究动力。

  (2)使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多种渠道在开放性的情境中自觉收集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协助学生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注重启发思路,提供线索,不能把学生的探究引入一个已有的结论。

  (4)对学生的探究发现进行评价时,注重探究学*过程,不能完全看结果,结果可能是多种答案。注重知识、技能的综合应用和各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的掌握,不能只看掌握知识量多少。注重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的体验和感悟,不能只看别人传授知识掌握多少。注重探究过程和方式的独立性、创造性、开放性,不能只看固定程序的再现和重复。注重探究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4、交往合作、融于社会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把教学过程视为一种交往、合作的过程。是师生在社会中进行多边的、多向的、多方面的人际交往和互相作用的过程。强调把学*活动和社会结合起来,把学术的目的和社会的目的、个人的目的和群体的目的协调起来,这种交往不限于课堂,而是要走进社会进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交流。这种交流也不限于师生、生生交往。一项研究课题、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考察与调查需要多人合作,多组配合,多方面人员的参与才能完成。这种交往合作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和智力的发展,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有利于学生人格健全,正确评价认识自己,懂得尊重理解他人,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自主合作探究,形成民主素养和团队精神。

  实施要点:

  (1)由于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开放性、综合性、实践性、生成性的特点,要求教师与社会各方面人员,为学生提供多种的条件和机会,融洽合作形成合力。

  (2)注重帮助学生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随机调整。

  (3)当学生以合作小组的形式开展活动时,引导学生制订小组本资。共同目标,拟定活动方案,做到分工合作,不同的学生在活动中分担不同角色及承担相应的责任。收集资料,组织小组成果交流汇报,让学生共享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归因。

  三、各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

  三,四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科学的问题意识,增强学生的综合、整体认识能力,以人文精神与科学态度从社会生活的现实与未来中发现、提出问题,抓住主题的本质,判断问题的价值,使学生逐步形成善于质疑、善于探究,用于实践、勤于求知、积极向上的精神。

  五年级着重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培养学生收集、分析、综合信息,具有初步设计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包括实验设计方案),构建知识模型,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的思辨力与批判性反思,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学会科学的思维和条件的方法,为学生研究问题思维模式上的创新意识打下一定的基础,为学生研究的发展方向奠定初步的基础。

  四、规范课程管理,建立激励机制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整合程度很高的新课程,制度政策是综合实践活动走向“规范化”、“常态化”的根本,也是必备的条件。要使综合实践活动该课程象语文、数学等课程一样成为“常态课”,我们深知,光靠领导和教师的热情、责任感是不行的必须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

  1、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组织设施和考核机构,明确了各自的分工与职责,制定了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和学期的活动计划。

  2、课时的保证,确保每周每班的信息课、劳技课、研究性学*课、综合实践活动课,另外每班还设有一节科技活动课作为机动调配。

  3、制定评价制度,建立了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评价、中学综合活动课程老师考评、教学过程的评价等制度。每学期学校举办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五、注意事项

  1、学生利用双休日在校外开展活动的时候,要让父母知道,最好有家长陪同,保证安全。

  2、课程表上安排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要充分利用,让学生进行活动情况的交流,方案的调整,教师进行指导、点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4

  以认真的态度、务实的措施,规划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断提升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解水*和实践能力。

  在课程实施中强调“整合”,注重“实践”,突出“开放”,关注“过程”,提倡“自主”。进一步关注学生的经历体验,追求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核心能力的发展;进一步强化学校管理,追求课程的常态化实施;进一步优化教师指导,努力提高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围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和管理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开展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实践中寻找切实可行的办法;积极挖掘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已有资源和成功经验并加以提炼,逐步形成特色。

  1、加强学*,努力提高课程理解和实施能力。

  ⑴继续引导广大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认真学*《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综合实践活动》,增强对学生活动过程以及教师指导任务、方式的理解与认识,提高课程实施能力。

  ⑵组织学校课程管理人员及全体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老师认真学*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学*各地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经验,及时把握课程发展的最新动态。

  ⑶引导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教师努力学*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师队伍信息素养的提高。

  2、强化管理,努力实现课程实施的常态化。

  ⑴进一步加强教研组建设,优化师资配置方式。学校重视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的建设和发展,不断优化课程的管理、实施和研究。应确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针对学生活动各环节进行指导、并承担相关组织协调考评等职能的过程指导教师、针对具体学生及具体实践活动方式的项目指导教师和在分组活动或大型集体活动中承担组织管理责任的协同指导教师,共同构成学校活动指导教师小组;要规定每位教师需承担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任务,列入考核目标,确保课程的真正落实。

  ⑵认真制定并落实课程的三级计划。学校要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明确本学期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和基本思路,落实教师和课时,认真制订好本学期实施计划。同时,要求有关教师在充分进行学生需求评估和同伴交流协商的基础上,认真制订好“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和“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作为课程实施以及学校管理和检查课程实施情况的依据。

  ⑶认真及时积累有关资料。对于学校来说,主要是计划、教师管理、课时管理、检查调研等过程管理方面的资料;对于教师来说,主要是实施方案、活动设计、活动案例和专题性总结等实施过程以及反思成果方面的资料;对于学生来说,主要是建好、管好“综合实践活动档案袋”,设计并用好方案卡、行动卡、反思卡等。

  3、落实过程,努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⑴每学期3-6年级、7-8年级每个学生至少完整地经历一个活动主题的全部过程(选题、策划——活动展开——交流展示——总结评价);不能把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变成纯粹的课外学*活动,除单设的信息技术课程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际使用的教学时间不应少于24课时,并注意确保用于研究性学*的时间;要有比较详细的活动过程记录、活动报告等结果性文本;要有指导教师对每个学期综合实践活动的评语和等级评定的结果。

  ⑵重视学生实践活动核心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课程实施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获取和使用信息、沟通交流、计划与监控、方法选择、资料整理与处理、分析综合、评价反思、操作与实验等方面的能力。

  ⑶进一步优化活动中的教师指导,提高活动的实效性。根据实践活动各阶段的任务和重点,指导学生充分经历活动过程,提高研究和实践的水*。结合具体活动进程,适时上好选题指导课、方法指导课、过程反馈课、信息整理课、成果汇报课、总结评价课。

  4、深化研究,努力提高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⑴各学段继续围绕“综合实践活动常态课型及教学结构”、“教师的指导规范与策略”、“方法指导的序列化、生活化”、“学生评价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等专题开展积极的行动研究,组织好形式多样的现场观摩和研讨活动,加强对教学过程的指导,全面推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践的发展。

  ⑵各教研协作片本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小学、初中的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研讨或观摩活动。各校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每月举行一次研讨活动,各校分管领导每学期对综合实践活动落实情况至少进行一次调研。各位指导教师每学期综合实践活动随堂听课至少一次。

  ⑶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研究。各中小学要确立具体的研究专题进行有效的研究,针对活动实施过程的基本环节,总结和提炼师生活动的基本规范,在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和管理水*的同时,创造性地解决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深入实施积累经验。充分利用省教研室“教学新时空”*台,积极参与网络教研活动,充分利用*台提供的各种优质资源组织开展校本培训和专题研究活动。加强生命教育等重点项目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有效渗透和融合,引导学校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有选择地创建课程与教学特色。

  5、活化交流,努力促进区域课程实施的均衡化。

  ⑴继续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网页的建设,促进互动和交流,为共享课程资源搭建*台。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及时提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的新理论、新动态;丰富各种形式的资源,为学生自主活动、教师学*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提供支持和帮助;及时交流一线教师的经验和体会、问题与困惑。

  ⑵继续加强对不同类型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的调研,在对话和研讨的过程中推动课程发展。进一步关注农村学校在课程实施方面的特点,总结优势与不足,加强农村学校的校际研讨和区域交流,为农村学校的课程发展提供更多支持,并进一步寻找综合实践活动适合于不同类型学校的不同实施方式和发展途径。

  ⑶进一步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地学校的建设,注重发挥基地学校的示范和辐射功能,加强校际间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骨干教师培养工作,引导更多有热情、有潜力的学科教师关注综合实践活动、走进综合实践活动,利用区、教研协作片活动*台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研讨活动,并切实加强在课堂教学、课题研究、撰写论文等方面的针对性指导,推动其在专业上有大的提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5

  一、研究背景: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这个世界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科技和信息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地悄然兴起,知识产品生产和脑力劳动在整个社会生产系统中占据了主导地位,知识上升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地位;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家与国家、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可持续发展观念和战略既要求社会成员具有终身发展的愿望和能力,又要求发展和保护并重。面对全新的社会背景,基础教育如何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健全的价值观和负责的生活态度,具有创造意识和能力,善于发现和探究,具有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善于和他人共同生活、工作,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生态伦理意识,能够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成为各国课程改革的核心命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观照欧美各国和日本、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的课程改革的基础上适时地提出了在我国中小学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但是,在国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特别是小学。目前全国第一批三十八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在课改中碰到的最大困难即是如何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方面,教育部下发给各实验区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仅仅给出了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的一些大的要求和原则,缺乏大量的可供借鉴的案例,给课程实施带来了操作上的重大困难;另一方面,综合实践活动从课程资源上说具有极强的地方性,不同地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文化状况、文化传统千差万别,使得综合实践活动在具体的课程内容上不可能统一,无法形成统一的教材或参考资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特有的生成性也拒绝固定的***材,这对于*惯了以教科书和教参为教学原点的小学教师来说,一下子无所适从;第三,*年来,高中段的研究性学*蓬勃开展,已经有了一批成果,出了不少书,但是,以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知识、能力储备,根本无法搬用高中研究性学*的经验。因此,加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探索,积累课程实施经验,对于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分重要而迫切,而且,从课程本身的特点来讲,每所学校必须在经历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后才能获得课程实施的经验,才可能在新课程全面推行的时候不致于手忙脚乱,无所适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可能按照别人探索出来的现成模式去套用,只能从同类型学校的经验中得到一定的借鉴。所以,不管是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经验的积累还是对课程实施规律的探索,作为xx小学,非常有必要化力气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和实践。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

  1、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2、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提升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积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育经验,为课程的正式实施做好师资准备。

  3、以课题研究带动学校在教育质量、教育科研、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管理等方面的全面提高,提升办学层次。

  4、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有效案例,提供xx地区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些共性经验。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1、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资源开发

  (1)小学低年级主题实践活动资源开发

  (2)小学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资源开发及学*包编写

  (3)小学高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资源开发

  2、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组织实施

  (1)小学低年级主题实践活动课程的组织实施

  (2)小学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组织实施

  (3)小学高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组织实施

  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评价

  4、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组织管理

  5、信息技术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作用

  四、研究的主要步骤

  1、准备阶段(xxxx年3月-xxxx年8月):

  (1)成立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

  (2)分层次学*课程改革的相关理论,做好教师培训;

  (3)送骨干教师到上海参观学*;

  (4)强化劳技学科、信息技术学科师资队伍;

  (5)建好校园网,构建初步的校园网络文化,建好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网站;

  (6)制定详细的研究实施方案,分年级编写好综合实践活动学*包;

  (7)成立少年海洋科学院,落实社区综合实践活动基地;

  (8)准备好综合实践活动管理的各种表册。

  2、组织实施阶段(xxxx年9月—xxxx年7月):

  (1)举行课题开题仪式;

  (2)分年段按计划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3)对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进行动态管理和调控;

  (4)定期组织综合实践活动工作交流和阶段成果汇报观摩活动;

  (5)在实施过程中组织教师动态培训,外出参观学*;

  (6)采集研究有关数据,积累资料,完成研究内容中规定的五大块研究任务。

  3、总结阶段(xxxx年8月):完成课题研究主报告,完成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网络化辅助管理软件。

  五、研究的主要方法:

  行动研究法

  六、研究的条件分析:

  1、学校主要领导对研究课题高度重视,有一定的教育科研经验,承担过多项省规划课题的研究,而且研究课题获得过省基础教育成果二等奖;校长本人对信息技术教育、小学劳技教育、社会实践活动比较熟悉,有过十年的小学海洋教育活动课程研究经历,接受过为期一年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

  2、综合实践活动所包含的四大指定性学*领域学校都已陆续开展,最短的也已有一年的工作积累。

  3、学校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方面后来居上,建成了功能完备的校园网,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准备了优良的网络条件。

  4、*两年,教师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青年教师在教师队伍中占了绝大多数,为教育科研提供了师资队伍基本素质上的保证。

  5、学校所在的沈家门街道对社区管理作了重大改革,一大批热心教育工作的青年社区干部充实到各社区管理层,客观上为学校开展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七、研究的组织管理:

  1、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组长:周旭光,校长,负责课题研究方案的制订和课程研究的全面领导,在总结阶段撰写课题研究的主报告;

  副组长:徐海兵,**,负责课题组各成员、学校相关的各部门、各子课题组的协调工作;

  成员:张朋军,教导主任,负责信息技术教育,为课题研究提供技术保障,领导完成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辅助管理软件的设计、编写;

  翁舟梁,办公室主任,领导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工作;负责课程评价;

  张英,教科室副主任,负责课题研究的资料积累和分析,课题档案管理。

  2、根据研究内容规定的五大块,按年级段建立子课题组。

  3、按教师个人特长,建立指导教师组,并在组内按年级进行相对指导分工。

  4、班主任组织班内综合实践活动分组管理和协调。

  八、研究的主要措施:

  1、根据学校现有条件,合理安排综合实践活动指定学*领域的时间。

  信息技术课:一、二年级每周安排2节信息技术课,其中1节为汉字输入技能训练;三、四、五、六年级每周开设1节信息技术课,其中五、六年级可以根据课题研究情况调剂使用,重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技术手段整合到整个课题研究中去。三年级开始使用的信息技术教材提前到一年级使用。

  劳动与技术课:一、二、三、四年级每周单独开设1节劳技课,五、六年级劳技课并入课题研究,作为研究中的实际应用来体现。

  一、二年级以班级为单位每学期安排4次统一的主题活动,其中2次为自然考察,2次为社会考察;三、四年级每学期安排2次主题活动,尽可能做到自然和社会和自我发展研究*衡;五、六年级每学期安排1次自选课题的研究活动。

  2、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知识背景,在活动安排上由浅入深,体现由扶到放。

  一、二年级段以教师主导的集体活动为主,以口头表达教师要求的活动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尽可能地让学生在表达时有自由选择的余地;

  三、四年级学生能按照学*包所规定的范围和提示的要求相对独立地完成活动,在规定范围内有自己选择研究、体验对象的自由,有书面的活动记录和认识体会,有活动过程中必要的设计活动和实践服务活动,必须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掌握基本的调查、资料收集的方法,并注意科学性;

  五、六年级则在学校提供的大的选题范围内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研究课题,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完成研究活动,要求整个过程符合科学研究的一般规范。

  一、二年级注重的是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初步感知;三、四年级注重的是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进一步认识、体验,并能参加符合自身年龄特点的实践,把自己的想法运用在实践中;五、六年级则侧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的能力,强调理性思维和综合性。

  3、在综合实践活动大的思想框架内,对学生的体验性、实践性学*进行有分有合的安排,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除了在活动中作为主要的载体之外,从一到六年级进行系列安排,规定服务和实践的总课时,保证每位学生有足够的参与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的量。

  4、除在课题实施之前对教师进行的一系列有关课程改革的理论培训之外,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同步进行具体的操作培训,保证教师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指导和对研究过程的有效监控。

  九、研究的成果表述:

  研究报告、论文、辅助管理软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总结(5)份(扩展8)

——第一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实施计划实用五份

  第一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1

  一、指导思想

  1、以人为本,尊重个性,发展特长,全面提高。

  2、重塑校园文化,提升校本特色,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教学方式,推进基础教育改革进程。

  二、目标任务

  1、立足生活教育,深化课程改革,探索综合实践活动方式及途径。

  2、以校本为本,以教师为本,拓展第二课堂教学,通过多种形式、活动的开展,弘扬学生个性,发展其特长。

  3、以创新教育为主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经历、体验、感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挖掘其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探索校本课程开发新领域、新途径、新方法,丰富校本课程内涵。

  5、以研究性学*为重点,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以适应未来社会对人生存能力的要求。

  6、通过多种实践活动的开展,丰富学校文化建设内涵,重塑学校特色,为未来学校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7、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开展,逐步探索出一条科学规范的活动课程评价体系。

  三、活动内容

  (一)绿色教育板块

  我们学校现在正在创建区绿色学校,结合这项工作,我们打算开展一系列的生实践活动:1、如组织高年级学生进行参观“大地之春”农业示范园区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去感受自然的绿色。活动的主要内容有:学生听取有关工作人员的介绍;参观园区部分种植基地;学生田间实践活动;活动后的感想等几个方面;2、学生绿色种植活动。本学期我们要继续好好利用学校操场的空地,发动部分学生去进行种植,学校也把它作为创绿的一项工作纳入到管理的范畴;3、开展多种形式的环保活动。如“制作环保贺卡”、写“环保征文、儿歌”、“自创环保标语”、开展“社会调查”、参加社会实践“清除牛皮癣”、“回收废物”、“变废为宝”等,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在活动中成长,达到自己教育自己的目的。

  (二)自主发展板块

  “自主发展板块”的活动内容根据学校设施、师资特点、学生的兴趣爱好,共设置9个活动小组包括:阅读与写作、围棋、绘画、舞蹈、器乐、声乐、英语交际、体育与健康、计算机等;尽量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了适合其自身特点的活动天地,让孩子都能充分体验到学*的乐趣,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每一个人的潜能。

  四、活动要求

  (一)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过程,要求评价的重点放在评价学生的发展层次和发展水*上,评价标准应是“自己参照”标准,而不是“科学参照”标准,而以学生已有的发展基础为评价标准,并突出学*过程的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综合能力,不过分强调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1、注重过程

  教师要通过观察,采用即时评语的方式记录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行为、情感、参与程度、努力程度等表现,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的活动档案,包括相关数据、观察记录、调查报告、研究成果等。

  学生的每次活动要有:学期活动计划、活动方案设计、活动内容配档、活动记录、活动小结。教师以搜集到的学生资料的信息进行针对性过程评价。

  2、尊重多元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要鼓励并尊重学生极富个性的自己表达方式,提倡采用多种活动形式。例如:活动后的感受、种植中的一份观察记录或报告、一幅画、一首小诗等等;

  (二)加强活动过程的管理

  1、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任何教师不得随意挪用挤占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指导教师认真做好活动记录,以备学校抽查、考核。

  2、由于各活动小组人员相对较多,要求指导教师严密组织,有效调控,杜绝一窝蜂、走过场、搞形式等不良现象,各个活动要尽量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讲求实效。

  3、分管人员要严格把关,合理调控,及时解决学校工作与小组活动的矛盾,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4、负责教师要按学校要求按时到位组织学生,课任教师不得随意拖堂,以免影响小组活动时间,否则,一经核实,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5、每次活动,负责教师要有活动设计或总体思路、教案及过程记录,以备学校存档、核查。

  6、活动小组指导教师要定期总结经验,纠正不足,不断完善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丰富活动内容。

  五、工作行事历:

  九月份:

  1、制定综合教研组工作计划;

  2、学生环保卡片制作;

  3、成立学校绿色种植小组;

  十月份:

  1、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2、开展社会调查,参加社会实践“清除牛皮癣”、“回收废物”、“变废为宝”等活动;

  3、绿色种植小组活动;

  十一月份:

  1、家长会及绿色家庭环保知识竞赛活动;

  2、科学种植小组活动;

  3、做好一次校园学生紧急疏散演练

  十二月份;

  1、种植小组活动小结;

  2、教研组学期总结;

  第一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2

  一、教学目标分析:

  1、发展人际交往,养成合作品质,融入集体。

  2、亲*并探究自然,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3、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

  4、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初步形成反思、探究社会问题的*惯,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初步养成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5、在问题情境中,善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积极完善它。

  6、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

  7、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形成亲社会的态度和热爱社会的情怀。

  8、认识自己的爱好、兴趣、特长和不足,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9、认识各种灾害及危险情境,学会自己保护。

  10、关注日常生活及周围环境中的问题,激发探究的热情。

  二、教材内容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为每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空间。综合实践活动超越了封闭的学科知识体系和单一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综合实践活动继承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秀传统,体现了当前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作为一种综合实践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价值。

  教学重点:

  1、探究生活,热爱生活。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初步形成反思、探究社会问题的*惯,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初步养成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在问题情境中,善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积极完善它。

  4、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形成亲社会的态度和热爱社会的情怀。

  5、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初步形成反思、探究社会问题的*惯,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初步养成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6、亲*并探究自然,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7、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

  8、亲身实践,学会使用一些最基本的工具和仪器。

  9、认识各种灾害及危险情境,学会自己保护。认识自己的爱好、兴趣、特长和不足,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10、关注日常生活及周围环境中的问题,激发探究的热情。

  教学难点:

  1、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形成亲社会的态度和热爱社会的情怀。

  2、亲*并探究自然,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3、亲身实践,学会使用一些最基本的工具和仪器。

  4、关注日常生活及周围环境中的问题,激发探究的热情。

  三、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在老师、父母及校外辅导员的指导下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如班队活动、雏鹰假日小队活动等。特别是从三年级开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经使他们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探究方法,能通过自主合作确定活动主题、活动方式、组织活动的具体开展,最后形成活动的具体成果。这一切为了学生继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发现学生发言积极不积极,表现欲望差,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

  四、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和措施

  意见:综合实践活动是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为主导学*方式,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旨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和对自己的责任感,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在实践中学*,在应用中学*,并主动参与社会、生活。

  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儿童是学*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教师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4、充实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感。

  5、拓展教学空间: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为此,教师应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方式的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五教学进度、每周课时进度安排:

  时间

  周次

  主要内容

  课时

  备注

  9月1日

  ————

  9月21日

  1—3

  一、茶与生活

  6

  9月22日———

  10月19日

  4—7

  二、知识产权的保护

  6

  10月20日——

  11月9日

  8—10

  三、中秋节

  4

  11月10日

  11月30日

  11-13

  四、岭南佳果

  6

  12月1日—

  12月21日

  14-16

  五、环保调查

  6

  12月22日———

  17-18

  六、网吧的探究

  七、教学计划反思

  第一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3

  一、学术条件分析

  六年级四班39人,因为学生来源复杂,基础不同。所以他们虽然是大四学生,但是有一定的实践能力,但是不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设置。因此,在这一学期中,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从生活和学*中挖掘有趣的活动话题,在小组学*中尽量与学生合作,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潜力。

  二、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包括研究性学*、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

  总体指导思想:一是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为指导,积极探索课程改革新途径,着力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缺乏整合的现状,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满足学生成长需要,培养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促进办学特色形成。二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体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现实的、综合性的、实践性的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为主导的学*模式,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开设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通过个人经验学*,并结合实际生活和社会现实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己的责任感;拓展教学活动的空间和内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实践和应用,积极参与社会和生活。它为学*知识、生活和技能的整合建立了一个操作*台,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了可能。

  三、活动要求的目的

  1.增强学生对自然的认识,增强他们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强对自然的认识,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关系。

  (2)关心自然环境,独立探索自然问题,有环境意识;

  (3)参与环保活动,增强环保能力。

  2、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强对社会的理解和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进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关注社会现实,积极探索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培养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和工作;

  (4)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具有服务社会、对社会负责的意识。

  3、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能,具备自己意识的能力,养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1)自己反思,自己意识,自信,人生理想,积极上进。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3)了解和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正确劳动

  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惯。

  4、进行课题实验和课题研究等。在广泛的调查、采访和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丰富的各种知识,撰写实践性的记录和报告、论文等。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获得信息的学**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1)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制定获得方案,并组织实施;

  (2)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开展问题探究,体验探究过程,对感兴趣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和自己问题进行深度探究;

  (4)养成主动探究的*惯,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亲身体验实践,开阔视野,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索,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践实证的方法。

  4、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的良好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五、实践途径和活动安排

  我们将在研究性学*、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三部分内容中筛选出一些有价值的实践活动以竞赛或专题汇报的形式展开,再综合生成出一些专题实践活动,其具体安排如下:

  研究性学*:尝试以研究性学*为重点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合作精神,培养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本学期开展的研究性学*课题是:甲型H1N1调查。

  活动侧重:留心周围的一切,善于观察与思考,从生活中产生问题,转化成课题,让学生自己动手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参加社会实践,解决问题

  社区服务:参加社区服务,定期为环保做力所能及的事,并能做好宣传工作,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活动侧重:绿色环保、慰问孤老、创建知识宣传、卫生清扫等志愿服务活动

  社会实践:*社会、学*知识、开阔眼界;为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学*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提高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本学期开展的社会调查活动是:《走*中秋》。

  活动侧重: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接触生活,了解祖国日新月异的计划,了解经济改革的情况,了解我们的国情情况。

  六、活动措施和注意事项

  1、课题的选择力求从本地资源入手,从培养学生应具备哪些方面的综合能力进行全盘考虑,要对提出的课题进行反复的论证,在开展活动课之前,要尽可能地激发。

  2、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学*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积极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初步形成具有本地、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4、注重与其它学科领域的合理整合,提高综合实践活动实效。

  5、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发具有学校特色、本地资源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内容,与教导处、德育处联手,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

  6、努力探索对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活动情况的评价机制,注重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性评价。

  7、努力体现学生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活动评价方面

  1、注重过程性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生评价以过程评价为主,看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的深浅、经历的状态。因此,我们要认真搞好每次活动,不搞走过场,不做表面文章,以学生的真实体验、具体收获为目标,多角度,多层面的合理、客观地评价学生。

  2、注重多元化评价。教师对学生活动评价就注重多元化评价。采用教师点评、学生互评、班级互评、请家长评等多种方式进行。在评价的内容上,应分别从能力、知识、品德、技能、情感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第一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4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国定校行的必修课,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后的一门核心课程。它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它包含了经历——感受——探究——了解——理解——掌握——运用这一全过程,把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全面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以“学生为本,重在实践,重在体验,重在发展”为指导思想,认真开展三——六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增强孩子的探究和创新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转变孩子的学*方式和生活方式,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实践的能力。

  二、组织成员

  以下是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师资配备: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由鄂汉东校长领导,丁红芳老师分管,教研组长宣洪波老师负责制订实施计划,印丽华老师负责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日常运作,宣纪珍老师具体负责课时安排以及调、代课。三、四年级由印丽华老师具体负责,五、六年级分别由刘彩娣老师负责,其他各班任课老师与班主任组成“导师团”对学生活动的开展进行研究性和指导。

  三、研究目标

  1、力求开展的活动丰富多彩,做到短线、长线活动相结合,使每位学生能将自己学*活动的过程形成比较完整的系列素材,并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出活动的实际情况,引起同班和评价者的重视,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独立思考、主体性判断以及更好地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能通过利用各种符号与工具,表达个人的思想和观念。善与他人沟通,并能与他人分享不同的见解与资讯。

  3、帮助学生在活动中树立起自己是记录自己学*过程资料的著作者和负责人的意识,逐步养成不断反省学*活动,评价学*成果,改进学*方式的学**惯。发展学生的规划组织与实践能力。

  4、通过对教师的月考核,进一步端正教师的教学思路,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从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研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观察力,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并促使学生在生活中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

  5、评价侧重于过程,体现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学生与他人的一种*等对话精神。

  四、研究内容

  1、主题生成

  (1)依托学科课程生成综合实践活动课题

  学科的综合性学*主要体现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整体发展,课程间的整合,书本学*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以及探索与研究精神。开学初,我们利用集体备课时间,由学科组商讨,确定各学科中以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更好教学的活动内容:(英语)3A:用各种材料制作字母小卡片;4A:shopping跳蚤市场;5A:制作卡片;6A:搜集身边的英语,以交通标志为主。(数学)三数:调查周末一天的安排,摸牌和下棋游戏;四数:怎样滚得圆?了解自己,关爱自己;六数:大树有多高?(语文)三语:小小读书交流会,指导做采蜜集的方法;调查了解119、120、110等号码的功能,学会求救;寻找秋天的足迹;走进水果的世界;制作动物名片等;四语:“老师,您好”主题教育活动;“我骄傲,我是中国人”系列活动;神话、寓言故事交流会;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网络知多少调查研究。五语:研究神奇的变色龙;我读书我快乐:《水浒传》、说名道姓。六语:学剪纸、读报和剪报等。

  其他学科,如美术、科学,也可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开展相应的学科活动。活动主题、内容、方式自定。每次实践活动后,语文教师要注重学生*作的指导,记录下活动的过程及学生的感受。

  (2)依托社会生活、社区资源生成综合实践活动课题

  人们经常说“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的*惯。这是我们在这一方面确定课题的用意所在。例如:中国传统节日的研究(本学期的中秋节、重阳节等)、家乡的桥等。

  (3)依托已有的综合实践活动生成新的课题。对原来开展过的有价值的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可以进一步挖掘,生成新的课题。例如“日食知识”,以它为载体,生成新的课题,例如:了解星空、认识星座等。

  2、参考主题

  (1)传统节日研究(三年级本学期研究主题)

  低年级以掌握节日时间、有哪些风俗*惯等为目标;中高年级除了达到低年级的目标外,增加传统节日的历史由来研究、动手做节日食品等实践活动。本学期对我国传统节日中秋节、重阳节等作长线研究。

  (2)传统游戏研究(四年级本学期研究主题)

  低年级以了解过去的一些传统游戏、规则并做一些与年龄段适合的游戏为目标;中高年级增加研究传统游戏与现代游戏的不同、自己动手做游戏工具等实践活动。本学期把滚铁环、玩沙包作为重点研究、开展活动的主题。

  (3)农器具的研究(五年级本学期研究主题)

  低年级以认识常用的农器具,了解常用农器具的名称、作用为目的;中高年级增加操作、使用的实践活动(“乐乐种植园”种植实践活动)。

  (4)日食的研究(六年级本学期研究主题)

  低年级以调查、了解历史上发生的日食现象为主,辅以观看影像资料;中高年级拓展到认识宇宙、星空,丰富天文科学知识,发展科学、创新意识。

  (5)校园资源的研究

  如“走廊文化的研究”、“科学宫动、植物主题研究”等,如“走廊文化的研究”:低年级以了解走廊挂图中的科学家、文学家等名人生*事迹、著名成果为目的;中高年级则增加阅读他们的著作、学*他们的研究精神等内容。

  (6)节日的研究

  如:日食知识、了解世博会、建国六十周年等,任课教师根据社会、国家、国际发生的热点事件开展研究、实践活动,具体内容、目标可根据学生的年龄、能力等适当制定。

  任课教师也可根据自己的特点或专长,充分挖掘有意义的、可行性强的主题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然后根据活动效果同年级推荐或全校推荐。

  3、校本课程

  本学期校本课程实施内容和方式有所改变,具体情况如下:

  校本1课程内容仍然为“植物与生活”,依托原有的校本教材,一年级的研究内容为:走*身边的植物,二年级:认识植物的组成部分,三年级:植物的分类,四年级:植物的作用,五年级:植物的种植与栽培,六年级:植物与文化。校本2课程内容则由原来的“让生活充满爱”改为走班形式的各类项目训练和学*,具体课程项目有:手工制作、篆刻、国际数棋、刻纸、口琴、编织、剪纸、古诗词赏析、经典阅读、思维训练、阅读与写作、七巧板等。

  五、研究策略

  1、进行有效的管理。

  学校计划、年级计划层层落实。在学校综合实践教研组的带领下,各年级由年级负责人为小组长,带领教师认真制订年级计划,带着问题积极、认真地开展小组教研活动,提高实践指导水*。学校定期组织检查,提出意见,从而达到优化的目的。

  2、组织有意义的校外活动。

  适当组织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校外活动,如参观博物馆、江边污水处理厂、社区调查等。但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精心规划和组织学生校外活动,争取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参与。

  3、开展好教研活动

  (1)学期教研组每月进行一次综合课研讨活动,课后进行研讨和评议。同时坚持每月一次的例会活动,及时分析总结工作中的得失,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查漏补缺,不断完善提高。本学期每班至少需上交学生研究性项目作业、教学活动设计方案各两份,教学反思一份。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新老师要在课前向同年级组教师学*。这一学期,本教研组的每位老师都要上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同年级组老师观摩、评议,共同探讨,共同提高。

  (3)认真进行总结和评价。在活动过程中注重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每班在学期末提供至少一份项目作业参与评选,优秀的项目作业将对指导老师进行奖励。通过展板,力求实事求是地把每一个活动情况及经验及时、准确地记载下来。在此基础上,组织全校老师、学生参观,交流。另外,每个教师结合教学实践和自身的研究,写好研究性的文章,积极向有关杂志和报纸投稿。

  (4)加强研究,优化教学。我们把每个月最后一个星期五下午作为综合实践活动沙龙研讨日,教师们一起学*相关理论,提出活动中的困惑,共同解决问题,并把活动中好的做法与大家分享。

  4、完善学生、教师评价制度。

  活动后师生正确的评价有利于及时总结经验得失,有利于提高今后活动的质量。本学期我们将进行多角度的反思活动,努力提高实践水*。

  对学生的评价通过三个方面来进行,首先是学生互评;其次是家长评价;最后是教师评价。这样,不但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而且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

  对教师的评价,除了延续上学期使用的月考核制度外,还将随机进行学生调查问卷,从而促进任课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始终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另外,本学期将更加注重活动成果评价,学期末学校将通过调查问卷抽查的方式进行全面评价。

  六、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定校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并组织学*。

  2、各年级、各班制定实践活动简要计划。

  3、理论学*内容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策略》等。

  4、教研活动:分组研讨本月综合课程的上课内容。

  5、开展庆祝建国六十周年的相关实践活动。

  6、上交综合实践活动资料(月末)。

  十月份:

  1、各班按计划开展活动,学校组织检查。

  2、教研活动:吴海燕老师上一节综合研讨课。

  3、教研组例会:对综合实践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共同探讨,共同研究,以便提高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4、相关年级开展日食的研究、科学宫动植物主题研究。

  5、上交综合实践活动资料。

  十一月份:

  1、各班按计划开展活动,注意收集和整理过程性资料,组织检查。

  2、教研活动:印丽华老师上一节校本研讨课。

  3、有关年级开展传统节日的研究活动。

  4、教研组例会:半学期小结,下半学期综合活动内容设计,上交过程性资料。

  十二月份:

  1、教研组例会:研究如何认真办好活动成果的展板。

  2、学生总结汇报交流活动,以及学生活动成果的展示。

  3、教研活动:倪华玉老师上一节校本研讨课。

  4、有关年级开展制作传统游戏工具(如铁环、沙包等),玩传统游戏的实践活动。

  4、各班上交案例、论文、活动总结(反思)及学生活动过程的资料。

  一月份:

  1、总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撰写专题总结,整理好研究的成果材料。

  2、期末抽测调查,考核评比。

  3、资料汇总归档。

  第一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5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我国当前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该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索和创新意识,学*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而这种教育功能的实现要求该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有正确的目标定位,先进的教育理念,适宜的实践主题,良构的实施环境和发展性的学*评价。

  二、活动目标

  1、在情感态度方面:

  重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己发展意识;培养学生珍视生活、陶冶性情、热爱生活。

  2、在能力方面:

  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3、在知识方面:

  主要是通过学生探究学*,发现和获得知识。即不再是以间接经验为主,而是直接经验为主。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社会生活、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

  三、学生分析

  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四、具体措施

  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过程,对整个活动操作做到心中有数。

  2、努力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时有所创造,有所收获。3、利用现代化

  媒体,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4、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五、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在评价时应重过程轻结果,特别要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关注学*的过程和方法。应采用“自己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己反思性评价”。要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己、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总结(5)份(扩展9)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心得汇总五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心得 1

  综合实践培训为老师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丰富了学*活动。它的价值取向已由以知识为中心转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上,强调学生多样化发展。将自然、社会、劳动、科技等课程中应用性、生活化的内容,乃至语文、数学、美术、音乐等相关知识汇合于实践,使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更为丰富。我们应从适应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出发,以学生自主发展为目标,横跨学科,吸纳最新科技成果和地方文化,在构建开放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自然界本身就是一本神秘又生动的活教材,只有让孩子走出课堂,到大自然去开展活动,去学*科学知识,培养勇于探究、勇于创新的理想素质,才能使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获得更丰富的知识。

  综合实践活动它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活生生的现实,也为孩子们的活动贡献出了比教科书更详尽、更感性、更生动、更富有人情味的环境。社会课程反映的是社会事物和社会现象,它本来就来源于社会。因此,只有把社会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在社会中学*“社会”,才能提高学生认识社会的能力,使课本的知识变得“活”起来,在社会中得到拓宽、发展、延伸。孩子们在实践活动中对社会有了更充分的

  感性认识,培养孩子们对社会的责任感以及团结、合作、交往、创新的能力和精神,这是给孩子们的最大的财富。

  综合实践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应有的生活能力,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的人生观念,使学*时间由青少年延伸到人的整个一生,使学*场所由学校发展为整个社会,使学*成为学生维持生计和创造新生活的手段。以儿童生活世界、以学生熟悉的活动和环境为背景,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为活动背景,使儿童能够主动地将自己导入其中,按照自身的发展需要塑造自己、改变自己,在实际问题中获得全面进步,最终形成适应未来生活所需要的各种素质,使儿童了解生活、热爱生活、适应生活,形成创造新生活的能力,迎接未来,驾驭未来、创造未来。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我们把现实生活作为教育的源泉,带学生融进去。通过学生自己观察、交流、调查、访问等多种体现主体精神的学*方式,获得对生活中许多问题的正解认识。生活中处处有学问的理解不言而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心得 2

  在学*《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之后,我知道了综合实践活动打破了传统学科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以间接经验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教室、走出学校以学生的亲自实践和亲身体验来获得知识,获得发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设计与学科课程有很大的不同,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素质,对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在这门课程中,第二部分“综合实践活动创新教学设计与评析”,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展示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设计与活动过程。对于以前没有接触过这门课程的`我,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对于怎样进行学生实践活动有了一些思路。案例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综合活动”四个领域,其中,综合活动展示的是综合实践活动非指定领域——主题班会与学校大型活动的活动设计与流程,更便于我们教师有针对性地借鉴。

  人与自我教学案例中,“学生与网吧”这一主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展示了活动设计:主题的提出、活动目标、活动设计、活动过程(活动计划和活动展开两个方面)教师反思、点评。在这一部分里,不仅学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方法,而且明确了一种让我的学生能更好的对待网吧使用网络的教育方法,学生在实践中自我教育比老师家长的说教更有效果。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锻炼了能力。 “学生与网吧”的课题,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到网吧对未成年人的危害,从而主动拒绝网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生*惯接受老师或者书本的知识,在综合实践活动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心得 3

  寒假放假回家,没有住在学校,家中没电脑,没能及时进行课程培训,真的好心急的。现在回到学校,教学也走上了正轨,这几天晚上,我把《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关系》这一课程内容通过反复听讲座、学*其中的教学案例的听—学—思学*方式,明白了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的联系是紧密的。其中《三次遇到“蛇”》和《小公园要设一盏街灯》这两个教学案例我看后,深受启发。

  例如:案例《三次遇到“蛇”》讲了何捷老师在语文课程改革中,同一篇课文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活动空间上的诸多转变,这些转变正是因为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和优势,使得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成为教学改革自然的结果。

  又如,《小公园要设一盏街灯》中的同学们,提高解决生活中的一个实际问题,在综合实践中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学生们获得了多方面的.知识,获得了多方面的发展,正如案例中所说:这种整合是“双赢”的。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有必要对学科课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发现、提出来,挖掘课程整合的有用价值,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有效结合,从而真正得到“双赢”!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心得 4

  通过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的阅读,拨开了我心头的迷雾,了解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理念,使我更清楚地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意义及必要性。这次学*对我来说就是一次思想上的冲击,一次头脑的洗礼,更是一次顿悟的点拨。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综合实践活动对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起的重要作用。让我明确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以下特性。

  一、综合性――取长补短树优势。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的实践活动,其中一点,它实现了对学科的跨越。长期以来我们的本本主义资源观,曾使我们变得那样*视和弱视,以至于看不到也想不到在咫尺之间也能实现学科的融合和互补,可以让原本干瘪的教科书变得那样厚实起来,可以让原本单一的课堂变得那样丰满起来。计算机学科的搜索技能,语文学科的辩辩论论,演演说说,数学学科的数据罗列,美术学科的绘图与设计,音乐学科的说拉弹唱……都在同一方空间里,显现着优势,绽放着孩子们的兴奋和激动,一种全新的实践方式正在被我们认同并付诸实施。

  二、生活性DD实际生活促发现。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注重学生对实际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是一种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的综合性课程,应贴*学生实际,挖掘生活中的素材,指导学生从自己的学*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自然生活中提出有生命力的鲜活的活动主题,使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在学生的生活中来,越是贴*学生的生活,贴*学生的经验,贴*社会现实,学生就越能较好地操作,越有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在生活中实践,立足实践和探究,倡导学生的主动学*、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引导学生经历多样化实践学*方式,体验问题探究、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充分开发学生潜能,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

  三、自主性――自主空间展个性。

  自主性是小学综合实践的一个显著特性,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和需要,发挥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这也是孩子们自己的实践,他们是自己课程的主体。在这里,他们能感觉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被充分地尊重着,自己的自主性发挥着广阔的空间;在这里,他们能自主地选择学*的目标、内容、形式及校外辅导员,自已来决定活动成果的呈现方式;在这里,每一个孩子的学*方式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

  四、开放性――大课堂中拓视野。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是一种多么开放的实践,通过开展访谈、调查、宣传,我们深深地感觉到,孩子们的视野拓宽了,教育的渠道受得更加丰富多彩了。就空间而言,包括了课堂、校园、社会,这学*的空间不再局限于教室、校园,而是拓展到了图书馆、社区……认识的对象也不再局限于事物的现实状态,而是还会去追寻昨天、今天和明天,显然,这是十分有意义的。因为一旦实现了从长期以来教材是学生的世界转变为世界成为孩子们的教材,那么,才有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五、生成性――出其不意增才干。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过程强调孩子亲身经历,并获得实际的发展性的体验,活动本身就是不断生成的。活动中,有着无数的出其不意,这些出其不意是孩子们在实践中智慧火花的迸现,或许只是如一点流星一闪而过,也像一棵嫩芽悄然冒出。发现它、捕捉它,不但要有敏锐的教育机智,而且要有超前的教育理念:应特别强调在实践具体展开过程中产生的生成性目标和生成性主题的核心地位。

  六、评价性DD以人为本显价值。

  评价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中发挥着极大的导向和激励功能,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不再是外在于教学与学*的环节,而是与教师的指导、学生的学*活动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三者是同时发生与发展的。在教学中,鼓励小学生多样的活动方式以及成果表达方式,采用档案袋评价、展示性评价、研讨式评价等多元的评价方式。追求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对学生的评价包括来自家长、学生自己以及指导老师等多方面的信息。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用学*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我的实际教学,在先进理念的影响下共同提高,和谐发展,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我坚信,有了课程标准的引领,在学校的组织与协调下,不久的将来,综合实践活动之花必将迎来万紫千红的春天!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心得 5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崭新的课程走到了教师与学生的中间,它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生活,也彻底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生活,让教师与学生共同学*、共同探究、共同发展、共同创造。那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需要把握哪些关键环节,针对本案例,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与体会:

  一、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指导”作用的再认识。

  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开发与实施的,作为教师,不言而喻要参加活动的全过程,问题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该怎样定位?惯常的观点是指导者、引领者、帮助者。这无可厚非,但在实践中,或许是出于对学生能力的不信任,我总感觉到是指导有余,引领不足,帮助基本无从谈起。,这实际上就是要真正把握“指导”意义的问题。我着重说明的是:指导决不能演化成替换,帮助不能蜕变为“亲躬”,要知道,以前我们的教学,过多地去关注教师怎样教,很少去关注学生怎样学,结果造成两者割裂,实际结果与教育目的背道而驰。这次新课程改革的新生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我以为,正好是联结两者的桥梁,它既注重教师的教(指导),更注重学生如何去学(实践体验),如果过份偏向哪一极,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综合实践活动,因此我想表达的是: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中,教师决不能趋厨代庖。打个比方来说,小孩要玩沙,教师只能把他引领到沙滩上,至于在沙滩上怎样玩,那完全是小孩个人的事情,最多,当他堆的沙人不好看时,在旁边提出一些建议,但决不是叫你去帮他堆,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充分的享受 体验,在体验中领悟真知,有人说:只有亲身经历的才难以忘怀。在本案例的实施过程中,我是怀着这样的认识来定位我的身份的。

  二、研究性学*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大放光彩。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显著特点之一就在于它的综合性,表现在知识面广、层次多、跨学科的内容比较多,因此我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特点就要求研究性学*应为其基本的实施形式。我们可否这样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就是研究性的学*,因为任何一项活动,都少不了这样一些环节:确定课题、制定方案、进行研究、得出结果,这是与研究性学*的实质内涵是一致的。本案例中设计的六个小组活动,哪一个小组不需要进行研究性的学*能得以完成?正因为需要研究问题才能得以解决,学生在合作研究的过程中活动就比较充分,很多观点、观念、*惯在研究的过程中得以纠正、补充、更新,知识不再是静态地呈现,被动地接受,而变成动态地展现,主动地吸纳。有感于美国的一道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导师说,你去调查一下,你所在的城市有哪些人文景观,有哪些旅游资源,然后撰写一份研究报告,三个月后交来,如果合格,你就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了。这本身就是一个以研究性学*为特征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大家都知道,研究性学*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丰富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现实体验和经验等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个人以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魅力,就在于它的研究性学*的本质上。表现在实践中,就是学生对参与这种综合性活动的兴趣高、热情浓,积极性强,学生在这种研究性学*过程中获得的知识,锻炼的能力,增强的素质,这是一般的学*形式远远不能比拟的。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迅速提高教师对资源整合的能力。

  就以本次案例活动为例,涉及化学、历史、政治等众多学科的相关知识,对于初二年级的学生来讲,知识的储备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不论是对学生,还是教师,收集大量相关的知识,并对之进行梳理、分析、筛选、研究,就是非常必要的。在具体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深深感到,提高教师对资源整合的能力,将是多么必要。于是我郑重地提出这个论题。以前我听到过这样一种论调: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的特点就是太综合,这种特点要求任教这门课程的教师的素质也必须要全面、综合(即是要精通多学科、多层面的知识)。而这样的`教师实在太少,因此这门课程迟早要夭折。在指导这次综合性学*活动的过程中,我也确实感到个人胸中的墨水太少,特长太单一,真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我们要承认,具有这种综合素质的人才确实是太少,但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不可能等到这些具有综合素质的人都齐备的时候才开设啊,那我们眼下又怎样才能应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挑战呢?我觉得,提高教师对资源的整合能力是一大捷径(因为资源好找,但对资源进行整合只能在实践中培养提高)。这是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理论相通的。经常听到有的教师抱怨,收集了与活动相关的各种知识、材料一大堆,究竟该怎样充分利用这些知识和材料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他们往往感到束手无策。因此我认为,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任教教师的资源整合能力,实在是迫在眉睫。

  四、制定规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顺利实施的保证。

  众所周知,综合实践活动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让学生做出来的,是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经验重组的活动,一般经历的时间都比较长,少则几个周,多则上月,而且头绪多、涉及面广。要让学生在调查、访问、资料收集、演示、操作、表演、交流与讨论、反思、创作、体会中进行学*探究;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其调查研究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严格的规则、规定等规章制度作纪律保障,那显然是不可能的。针对本案例中各活动的开展要求,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活动特点、活动步骤,以及学生在活动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或现象,制定了较为完备的规章制度,并要求每位学生都必须严格遵守。比如:活动三,我就制定了以下的纪律要求:

  ①务必注意安全,一切工作以安全为前提;

  ②尽可能收集第一手资料;

  ③取样分析一定要准确,合乎规范;

  ④注意不要与相关单位及其人员发生冲突;

  ⑤要坚持客观、公正、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

  我之所以这样要求,是因为我认为人们在做任何一项活动中都可能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而影响活动的正常进行,况且在这种长时间的复杂活动中人也是会有惰性的,如果没有细致、具体的要求,只是让学生完全自主的活动,结果很可能就是一场闹剧,学生在互相影响的混乱中任意放纵自己的个性,使活动无法按既定方案进行,合作的研究也必将无从谈起,教师的作用也会因此而变得苍白无力,教学实效便会是零,甚至对学生还会产生负面影响。“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实践证明:由于课前对活动要求设计得周到具体,才使研究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学生不仅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也表现出对自己行为的约束和对他人的宽容、忍让,致使自己的道德品质与合作能力得到相应的发展。因此我认为,活动规则的制定,是综合实践课程活动课程顺利实施的保证。

  五、不断完善对学生的评价,是提高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能力的必要因素。

  综合实践课程的评价一定要及时,有针对性,对个别小组的评价有助于其他小组活动质量的提高,也让孩子们学会了如何去进行实践。因此在这节课上,我的评价过于笼统,没能更具体化。例如80年代小组的同学在整个展示过程里做的最好,使用了先进的方式,而且总结的具体,突出了时代的特点。应该具体评价一下。所以在今后的综合实践课上一定要注意方法的指导与评价,更多的参与到活动中去,更好的体现教师评价的作用。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因其“综合”而对教师、学生要求甚高,但只要我们认真地探索,在研究性学*中必定能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益,为课改春天的早日到来做好奠基性的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总结(5)份(扩展1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心得(精选5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心得 1

经过几天这样的探访,我们已经“娇弱”了,筋疲力尽。我们的脸和脖子被晒黑了,有些甚至脱皮了,但我们没有一个人抱怨或说累了。我们以为可以借此展示自己的新技能,但遇到实际问题时,挖空脑袋也找不到答案。我经常感到尴尬,也总是在这个时候,我才真正意识到我的知识是如此有限。

虽然我遇到过很多以前没见过的问题,也有很多无法当场解决的问题,经常感到无助和尴尬,有一个团结向上的团队,所有的问题都不在,所有不知道的事情都会被人知道。可以说很多人很厉害,很多人很容易做事。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坚韧而谦逊的人。在一起的七天里,我觉得难免会有一些摩擦,偶尔也会有一些争执,但我们似乎都有很好的理解。是的,即使有不同的意见或看法,我们也会相互理解和比较,最终得到一致的答案。半个月的暑期社会实践就这样结束了。然而,活动的每一个场景都深深地印在我的故海里。虽然是15天的艰苦和疲劳,但我认为这是一次很好的经历。我认识了几个新朋友,开阔了视野。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也增长了自己的才能。

这个社会实践,我有一个很大的感触: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学校永远不是一个真正的学校,而只有一个真正的学校,那就是社会。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的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加入社会的良好形式。也是激励大学生投身改革建设、向工农学*、培养培养能力的良好渠道。也是提升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修养,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大学生在新思想中吸收新思想、新知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心得 2

  一年一度的综合实践课又开始了,周一早上我们坐着校车来到了职业技术学校实践基地。由于这是第二次来参加综合实践活动了,学生不再是以往的那样新鲜。简简单单的开营仪式之后便回到宿舍,学生自由组合构成一个个温馨的小群众,也让我再一次想起了上师范学校时的情景。那时的我们也是这样天真无邪、阳光灿烂,但过去的就是过去了,就远也找不回来了!

  这次综合实践活动课与以往有所不同,开设了几门新课程,学生从中能够学到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有:科普、木工、电工、手工、雕刻、花木栽培、内务整理。学生每一天能够按时排队去上课,放学排队回宿舍,每一天都能按时打扫宿舍卫生,按顺序排队去食堂打饭,每一天放学后到操场集合跑两圈,晚上静静地在大厅里上晚自*。这一切的一切真的让我省了不少心,这些孩子真的长大了,真是越看越喜欢!

  即使那里的条件很艰苦,宿舍很冷,但没有一个孩子吵着要回家,都表示必须要坚持到最后。但是还是有两个孩子感冒太严重了,我还是决定让家长把孩子接走了。周二晚8:00查寝发现吕福星发高烧,被爸爸接走,周三晚8点查寝,发现刘震不舒服,但孩子还是表示要坚持下去,半夜11:30仍然难受,被妈妈接走。

  这天周四了,晚上组织学生在大厅写参加综合实践的心得体会。我把每一个孩子的心得体会全都看了一遍,真是各有千秋啊!都说出了自己的心声,把几天来的想法一并写了下来。有的学生认为收获很大,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学会了与人交往过群众生活,有的学生体验到了父母的辛劳、老师的关爱。当然也有的学生不想再来了,感觉那里吃的不好,睡的不暖。呵呵~~看了这些小孩儿的心得体会,我也不由得来到那里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虽然有一万个不愿意,一心想不如在校学*,提高学生的学*成绩!但转念一想领学生出来还是对的,虽然条件很艰苦,在学生们身上操了很多心,自己的小孩还得托付给别人照顾,增添了许多麻烦,但这将是学生们一生就远的回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心得 3

学期考试结束后,我们学生开始安排回家的行程。说实话,我不知道什么样的工作适合我,也不知道能找到什么样的工作。在我心里,我只想找一份简单轻松的工作。毕竟寒假期间可以工作一个月左右,过年还要探亲,所以不需要找一些需要长时间学*的工作。带着这个想法,我回家了。先是让亲戚朋友给我推荐了一份工作,然后去街上看看哪里还缺人。这次拜访只持续了几天,我也发现我家附*只有几家店面,比如商店、餐馆、服装店等。但是经过各种考虑,我觉得我更适合在手机店工作。毕竟我对手机等电子产品比较熟悉,在给别人介绍手机的时候可以自信一点。如果我做其他事情,我真的不确定。

就这样,我来到了一家正在招人的手机店。与我交谈后,经理似乎对我的表现相当满意。而且,这里的年假期间经常会发现一些冬夏工人,所以各方面的工作都做得很细致。听完工作要求,我决定第二天开始工作。这份工作对我们学生来说真的不算太难。毕竟我们从来不离开手机,我很喜欢看一些新的手机信息,所以大部分手机我都很熟悉。我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让客户购买手机。一部手机带给我的佣金还是比较客观的。如果我一天能卖出几部手机,那么这个月我会收获很多。然而,所有这些事情都要慢慢来。我对促销真的不熟悉。有时候,说得太多会让顾客不开心。而且,如何给客户适当的折扣和礼物也是我想考虑的事情,但我相信这些问题都会得到解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心得 4

  7月29日到8月11日,我有幸参加了20__―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短期培训的的学*,通过十几节课的学*,我懂得了很多,对综合实践这门课程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在选择综合实践课时,应该寻找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综合实践课的实质就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综合性学*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随着学生实践能力的逐步提高,教师不再是传授者,而是促进者。作为促进者的关键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促使学生自己去感知体验,实验观察、探究研讨。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一个充满主动精神的主体,师生之间是合作的关系,共同投身于问题的研究过程,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悦。

  观摩的这几节课使我受益匪浅:首先,这几节课无不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让学生自己提出想法并实施,提高了积极性,学生走入社会亲身参与实践才能让他们获得真正的知识。其次,活动主题的设立非常符合学生的实际,也都能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如《美丽的扎染》、《魔罐》都激起了学生们深入研究的信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兴趣,才能从中获取知识。另外,综合实践活动课动手能力比较多,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还培养学生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也深刻意识到: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很重要,从主题的确立,到方案、分组以及查找资料,及至最后的成果展示,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看似没有做什么,但实际上,每一个环节的顺利进行都有着教师的参与和指导。所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十分重要!

  通过这短短十几天的学*,使我了解到综合实践整合了各门学科的知识,有语文、数学、科学、品生、品社等,可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就拿开原实验小学举办的远足综合实践活动,其中涵盖了数学中一千米有多长,语文中体会红军长征,品社中团队活动及科学中家乡植物种类生长情况等,学生在此次的综合实践中得到了各方面能力的锻炼和发展,也掌握了各学科的知识。

  此次学*活动,我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让学生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这样的活动真好,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增长学生们的学识,开阔视野,让孩子在实践中学到一些书本上没有的东西。另外,综合实践锻炼学生多学科知识的`整合、掌握与自觉探索、主动学*的积极性真的值得借鉴。通过听来自辽宁省的14位老师讲课,我也对综合实践这门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今后的综合实践课中,要认真的寻找适合学生上的综合实践课,争取上好综合实践这门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心得 5

暑假里,我们团队去了云南的山区支教。

来到羊街乡之前,就在想:千里迢迢来到这里,我们要给孩子带去什么?因为并不想以一种“体验生活、丰富人生履历”的心态来面对孩子们。这个年龄的孩子,可塑性很强。作为短期支教的老师,应当像一束阳光,照亮孩子们的世界,开阔他们的视野。而*时为他们教课的老师,则像是汩汩清泉,润物细无声。

在学校门口为孩子们登记时,是和他们第一次见面。小小的人背着小小的书包,走过山路来到学校,大部分没有家长接送。他们的眼睫毛长长的,眼睛很清澈,忽闪忽闪。而在接下来几日中,带他们转动地球仪了解外面的世界,和他们一起在海拔*两千米的操场上打篮球,和夏天老师一起教他们班歌:《没有什么不同》。我和他们越来越熟悉,也收到了孩子们送的千纸鹤,甚至还有菠萝蜜籽籽。记得最感动的一次,下午第一节来到教室上课,看到黑板上画的兔子和小爱心,下面还有歪歪扭扭的字:“送给老师”。

作为教他们的老师,一言一行都会影响他们。我一直希望,可以以身作则,给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可以带他们多看看不一样的世界。多一个是非分明、品行端正的孩子,这个社会就会美好一分。即使不能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多么巨大的改变,至少在他们心里埋下一颗种子,生根,发芽,在适当的时机,破土而出。

最后引用一段话作结:“我一直认为,能够不计回报、投身公益的人,都是’傻瓜’。这个喧嚣的世界,需要更多这样的‘傻瓜’,因为他们永远内心强大。永远向*庸和伪合理开战,永远积极和纯粹的让周遭自惭形秽。亲爱的你们,请万分珍惜这份‘傻劲’和‘纯粹’,在生命的远行中,时不时抬头看看,是否仍有一颗明亮的星在上空闪耀。”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