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共同体活动方案范本5份

首页 / 活动方案 / |

  数学共同体活动方案 1

  设计意图:

  孩子们很快就要进入小学学*了,对数量关系的理解能力、规则意识、竞争意识等方面的进一步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最*,我发现班上的孩子对下棋非常感兴趣,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棋,并且对用一个骰子的玩法已经很熟悉,都能快速反应出该怎样走、走几步。我想,何不抓住幼儿的兴趣点来提升他们的经验呢!因此我设计了“造彩砖”这节活动,旨在借鉴棋类游戏的竞赛形式来巩固幼儿对10以内加减运算的理解及运用,并采用了两粒骰子一起掷的新玩法,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和难度,对于幼儿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大家一定会感兴趣的。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复*10以内的加减,感知面积的大小。

  2、尝试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初步掌握了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2、物质材料准备:

  1)幼儿两人一组,每组一个操作篮,内装自制骰子2粒(六个面上分别写上数字1—6、7—12)、格子纸一张、2支不同色的油画棒。剪刀若干。

  2)示范用大骰子两个、大格子纸一张。

  活动过程:

  1、展示“操作篮”,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

  看看里面有些什么,想想可以怎么玩?

  2、简要介绍游戏玩法,边示范边引导幼儿制定游戏规则。

  如:

  1)两人中谁先掷骰子

  2)若同时掷出一个“1”、一个“12”时该如何操作

  3)若骰子掷到地上去了怎么算

  ……

  玩法示例:两人猜拳,胜者先掷骰子(把两粒骰子同时往桌面上一掷),然后将骰子两个面上的数字相加或相减(得数不能大于10),按照得数在方格纸上涂相应的格子数表示自己造的彩砖数,另一人接着掷骰子、涂格子,两人轮流,直至将所有格子涂满。

  3、分组游戏竞赛“造彩砖”

  要求:

  1)遵守共同制定出的玩法与规则。

  2)掷完骰子后必须先念出自己所列算式和得数才能进行涂色,两人互相监督纠正。

  教师巡视并适时介入指导。

  4、比比谁造的“彩砖”面积大

  “彩砖”造好后(两人将格子纸涂满颜色),想办法比比谁造的彩砖面积大,看谁想的办法多。

  (如:数格子或各自剪下自己涂色的部分,用四格拼成正方形或六格拼成长方形为一个单位来比较总面积的大小等。)

  图例:

  活动延伸:

  1、艺术活动“漆地板”,填画色块组合成各种图案,注重整体效果。

  2、“拷贝不走样”,看方格图案找出规律并复制。

  3、感知和测量桌面、椅面等身边物品的面积大小等。

  数学共同体活动方案 2

  教学内容

  比较大小、长短、高矮

  教学目的:

  1、使幼儿联系生活经验认识大小.长短和高矮的含义,体会比较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和高矮。

  2、使幼儿经过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大小长短和高矮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知道长短、高矮、大小的含义。

  2、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大小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

  1、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比较的方法。

  2、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仪器:实物

  教学过程:

  一、复*了解幼儿对实际生活中大小.长短、高矮已有的感性认识。

  二、新课导入

  1、取出一把尺子,问:这把尺子长还是短?

  2、当幼儿说出答案或争论时,再分别拿出比它短和比它长的尺子,引起幼儿对刚才答案的怀疑,从而导入新课。

  3、出示课题,明确目标。

  三、新课教学

  1、明确比较的要求。

  (1)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对单个物件不存在什么比较。

  (2)确定什么和什么比较,比较的标准是什么。

  (3)比较时,要把两种物体的一端对齐,然后再看它们的另一端是否对齐,从而进行比较。

  2、教学"大小长短"、" 高矮"。

  (1)提问:图中画了些什么?你能说一说吗?

  (2)比一比让幼儿看图找一找、比一比。同桌小朋友互相交流。

  3、练*

  4、小结比较大小长短和高矮都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单个物件不存在大小.长短、高矮的,比较大小长短和高矮的方法一样,一定要把一头对齐,才能正确比较出大小长短和高矮。

  5、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实物,分组进行比较,相互讲出比较的结果。

  六、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谈谈你的收获。

  七、作业运用已学的知识,找身边熟识的事物比一比,说一说。

  数学共同体活动方案 3

  一、活动宗旨:

  数学是神奇的世界,肯定有不少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此,训练学生的思维活动是重中之重。在数学教学课堂中探求问题的思考、推理、论证的过程等一系列数学活动都是数学教学中实施思维训练的理论依据。因此,趣味数学,一是能更好的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符合课改的要求;二是填补了我们课改中的弱项。

  二、活动口号

  “展现数学的美,尽显理性的魅力!”

  三、活动目标

  使全校学生对数学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感受到数学之精确、数学之周密、数学之趣味、数学之美感,同时激发学生们学*数学的积极性。

  四、活动方式与要求

  活动内容:数学趣味问题解答。

  活动方式:本次数学趣味活动采用答题方式进行。

  要求:闭卷答题,作弊者不计名次。

  地点:六二班教室

  时间:xxxx年12月5日课外活动

  五、前期宣传工作安排

  1、对学生进行宣传,了解活动内容。

  2、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确定参赛学生(限前20名)。

  六、参赛流程

  1、本次活动由周国强老师命题。

  2、竞赛结束后,由社团组老师根据标准答案统一阅卷。

  七、监考、阅卷人员安排

  监考:周国强

  阅卷:周国强张治水

  八、奖项设置

  此次比赛决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数学共同体活动方案 4

  一、活动目标:

  为了丰富校园数学学科的学*形式,实践与体会数学的功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激发学数学的热情,参与数学研究活动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学校拟在5月17日——5月30日举行“我们爱数学”活动。

  二、活动宗旨:

  激发学生数学学*的欲望,为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提供机会,让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爱数学。

  三、活动口号:精彩数学,乐趣无穷。

  四、活动要求:

  1.坚持全员参与、点面结合。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乐中学。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在活动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2.学校大队部利用学校黑板报、宣传栏进行动员宣传。各班做好宣传发动,利用班会课进行动员。通过对数学家、数学史料的查找让家长知道本次活动,营造一个较浓厚的活动氛围。要做到:环境宣传与多彩活动相结合,数学故事阅读与书的应用、形的拼合等活动相结合。

  3.突出年级特性,各年级要根据学生实际,做到以学生为本,紧密结合我校数学教育方面的特色,注意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拓展学生的思维。

  五、活动内容及时间:

  1、数学乐园:各班利用班级教室的墙壁布置数学乐园,张贴一些数学趣题、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些题目,让学生课余时间解答讨论。数学乐园的题目是以年级为单位,数学老师发动学生家长与孩子共同出题、老师出题。(各班班主任与数学老师共同参与,根据本班实际情况自主完成。)

  2、实践活动:数学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个实践活动方案,并进行实施。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3、数学课外延伸:

  (1)一、二年级“亲子活动记事”。在家长带领下共同经历一次有数学内容的活动,如:简单的购物活动、找找家中的*面图形、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等,并和家长共同写出记事。每班选出优秀作品张贴于数学园地中。

  (2)三、四、五年级“我的数学体验”征文活动。学生可根据自己生活中经历的一次数学体验,写出自己的感悟。如:安排星期天的作息时间、找找身边的1千克等。每班选出优秀作品张贴于数学园地中。

  4、校级比赛。

  (1)一、二年级口算比赛。全班参加,暂定5月26日午读时间举行。

  (2)四年级举行“计算能力大闯关”(笔算、口算、简便运算等混合)。全班参加,暂定5月26日午读时间。

  (3)五年级举行“数独比赛”(出一定数量的数独题目,在规定的时间比比那个班级的正确率高)。全班参加,暂定5月26日午读时间。

  (4)三年级推选两名学生参加“数学小故事演讲比赛”,暂定5月27日午读时间举行。

  (5)三年级举行“巧算24点大擂台赛”(淘汰赛),暂定5月27日下午第三节课举行。

  (6)五年级举行“数学课外知识大搜索”数学小报评比,每班上交三幅作品,可合作,作品上交截稿日期为5月28日中午前。

  数学共同体活动方案 5

  一、活动宗旨:

  数学是神奇的世界,肯定有不少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此,训练学生的思维活动是重中之重。在数学教学课堂中探求问题的思考、推理、论证的过程等一系列数学活动都是数学教学中实施思维训练的理论依据。

  因此,趣味数学,一是能更好的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符合课改的要求;

  二是填补了我们课改中的弱项。

  二、活动口号

  “展现数学的美,尽显理性的魅力!”

  三、活动目标

  使全校学生对数学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感受到数学之精确、数学之周密、数学之趣味、数学之美感,同时激发学生们学*数学的积极性。

  四、活动方式与要求

  活动内容:数学趣味问题解答。

  活动方式:本次数学趣味活动采用答题方式进行。

  要求:闭卷答题,作弊者不计名次。

  地点:六二班教室

  时间:xxxx年12月5日课外活动

  五、前期宣传工作安排

  1、对学生进行宣传,了解活动内容。

  2、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确定参赛学生(限前20名)。

  六、参赛流程

  1、本次活动由周国强老师命题。

  2、竞赛结束后,由社团组老师根据标准答案统一阅卷。

  七、监考、阅卷人员安排

  监考:周国强

  阅卷:周国强张治水

  八、奖项设置

  此次比赛决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数学共同体活动方案范本5份扩展阅读


数学共同体活动方案范本5份(扩展1)

——教育共同体活动方案范本五份

  教育共同体活动方案 1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临沭县教育体育局关于组建城乡教学共同体的实施意见》精神,按照教体局要求建立教学共同体,本着*等、互助、民主、尊重的原则,以教师专业发展为重点,强化专业引领和同伴互助;以加强课堂教学改革为主线,推进有效教学行动;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为*台,加强横向交流,以促进学校均衡发展为目标,构建和谐教育,提高办学水*。

  二、工作原则

  共建、共享、共赢原则:理念共享、资源共享、管理共享、成果共享。

  三、工作目标

  1、教师互相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学生互相交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学校互相促进,提升学校办学水*。

  四、工作任务

  1、教学共同体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中层以上干部参加的共同体学校发展研讨工作会议,积极进行教学管理的交流。

  2、教学共同体每学期组织一次以上相互的教学调研交流活动,相互学*,取长补短。

  3、教学共同体每学期组织2次以上学校教师参与的教学研究、观摩活动。

  4、教学共同体每学期组织一次各学科教师集体备课活动。

  5、教学共同体构建各级网络交流*台,及时交流教学信息。

  6、教学共同体每学年开展一次“手拉手、共进步、同成长”活动。

  7、教学共同体每学年组织一次学生素质交流展示活动。

  8、教学共同体每学年组织一次外出考察学*交流活动。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1、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工作领导小组。认真分析共同体间各学校的办学风格特点,找到相互间协作的最佳结合点、增长点,制定方案,认真组织实施。

  组 长:xx

  副组长:xxx xxx xx

  成 员:xxx xxx xx

  2、建立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协调组织机构。按照职责分工,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配套制度,共同做好共同体发展的工作。

  (二)健全保障机制,确保互助共同体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显著成效。

  建立学校共同管理机制。共同体的成员单位由共同体统一管理,各成员单位对共同体负责。校长、中层管理干部定期交流,互相学*先进管理经验,共同探索构建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共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切实提高共同体内所有学校的管理水*。

  (三)加强教学交流,促进共同成长。

  立足课堂,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教研组长、班主任定期交流经验,探索高效教学研究活动和班级建设新思路、新举措;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作用,定期举行公开课、课堂教学比赛、教学技能比赛活动,开展相互听课评课等活动;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发挥网络设备优势,实现信息共享,促进各学校教师之间相互学*共同提高。

  (四)加强城乡联动,促进学生交流与成长。

  1、组织城市学生体验乡村生活,爱心回报社会。

  组织部分学生到乡镇学校和社区、学生家中体验和学*。通过向困难农村学生捐献书包、书籍等奉献爱心;通过城乡学生联谊、手拉手活动,让他们相互交流,共同学*,激发向上的信心和意志。通过组织学生到农村社区、敬老院等参与爱心活动,让他们学会关爱、学会尊重、学会感恩。

  2、组织乡镇学生到城区学校参与活动,开阔他们视野。

  定期组织乡镇学校选拔优秀学生到第一初中参加文体、读书、演讲等活动,增进友谊,相互学*。条件允许时可共同组织部分学生到青少年活动中心、市科技馆等参观考察、共同活动,增长智慧,渗透教育。

  3、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拓展学生交流*台。

  第一初中有丰富的家长资源,由家长委员会组织动员家长与孩子一起,进行城乡学校交流互动,让城乡学生逐渐相识、相知,开展“年级与年级结对”、“班级与班级结对”、“学生与学生结对”、“家庭与家庭结对”的联谊活动,建立稳定的互访交流机制。通过“走进乡村、享受自然”和“走出乡村,体验城市”同吃同住同学*系列活动,让城市通过家长提供的机会和场地,让学生体验大自然的美好,让乡村学生感悟城市文化的发展,增强对社会的认识,提高融入社会的能力。城里学生还要通过亲身体验农作物栽培、家畜养殖、果树管护等,培养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劳动价值观。充分利用第一初中的家长资源,对共同体内家庭困难学生实行救助、帮扶。

  4、充分利用现代教育资源强化城乡学生交流互动。

  在老师和家长的正确指导和监控下,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让城乡孩子利用现代技术进行网上学*、网上交流活动,加强城乡学生的联系,互相切磋学*方法、生活经验、*惯养成等方面的内容,形成善于沟通,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个性品质。

  5、组织共同体内城乡学生开展各项主题教育活动。

  共同开展德育主题教育活动。按照每月活动主题,共同体内制定统一的活动方案、活动内容、城乡学生共同参与,共同开展活动展示与评价。组织艺体特长交流、综合素质展示、科学制作、学科竞赛等联谊交流活动,促进城乡学生相互学*、相互帮助、共同提高。城乡学校评选出的书法、绘画、小制作小发明等作品,要在城乡学校间公开展示,互相交流切磋。

  6、组织共同体内城乡师生开展丰富多采的文体活动。

  充分利用第一初中的优质资源,良好的体育设施、达标的器材配备,组织共同体城乡师生在第一初中校园内定期开展各种丰富多采的文体活动,如文艺演出、运动会、乒乓球赛、篮球赛等,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五)认真搞好活动评价,激励师生积极参与。

  共同体各学校要及时总结共同体实施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对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人员(学校校长、中层干部、班主任、教研组长、骨干教师)进行表彰奖励并在学期末个人量化中原有成绩基础上再进行10%的奖励。

  9月:

  1、共同体学校之间教学观摩活动、教学能手示范课。

  2、学生*惯培养经验交流及展示、观摩活动。

  3、举行中层管理干部、年级主任、班主任教育管理经验交流活动。

  10月:

  1、班主任、教研组长论坛。

  2、教师个性教学法展示。

  3、第一初中“小组合作学*”教学模式研讨、展示活动。

  4、联合体学生“我爱祖国”演讲活动及征文比赛。

  11月:

  1、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同课异构。

  2、阶段监测交流活动。

  3、举行教研组长、骨干教师课改经验交流。

  12月:

  1、联合体学校精致化管理观摩。

  2、优秀校本教材交流展示及经验介绍。

  3、优秀校本课程课堂教学观摩活动。

  4、教师优秀博客、随笔、网页等展示活动,及实践经验交流。

  教育共同体活动方案 2

  为贯彻落实《浙江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关于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浙教基〔20xx〕70号)和《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落实20xx年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组建任务的通知》(浙教办函〔20xx〕243号)精神,加快我县义务教育优质化、均衡化、现代化进程,满足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现就我县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以下简称教共体)办学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目标,以优扶弱、优质均衡、共同发展的工作方向,通过党建统领、数字赋能、系统集成,大力推进教共体建设,将城镇优质教育资源下沉到乡村义务教育学校,激发乡村学校办学活力,提升乡村学校师资、管理、质量、文化等整体水*,着力破解义务教育在均衡、质量方面“乡村弱”的突出问题,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乡村学校与城镇学校基本达到同一教育质量水*,让乡村孩子就*“上好学”,促进我县乡村教育振兴和教育现代化。

  二、总体目标

  通过组建融合型、共建型和协作型三种模式教共体,实现教共体内教育资源均衡化、优质化,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的满意度、美誉度不断提高。

  三、基本原则

  (一)共享优质资源的原则。以优质学校为龙头,组建教共体,带动其他学校共同发展,努力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

  (二) 帮扶和就*组合的原则。将农村学校与城区优质学校组建成教共体,通过组建将方便教共体内理念提升、教师交流、教学研讨、学生互动等活动。

  (三)办学模式多样化的原则。根据各学校的实际情况,采取包括融合型、共建型、协作型三种模式,有效推进所有成员校均衡发展、优质发展、共同发展。

  (四)数字赋能的原则。立足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发展的新阶段,基于我省全面推行“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工作的全新基础,依托教共体智慧服务*台,在教育资源推送,大数据精准诊断、教育质量评价、城乡教师流动管理等方面数字赋能教共体建设。

  四、组建模式

  (一) 融合型教共体。融合型教共体是指一所城镇优质学校与一两所乡村学校全面重组,融合成“一校二区”或“一校多区”,开展同步化办学。融合型教共体城乡各校区合为一个法人单位,人事、财务、管理统一,实行“师资同盘、教学同步、培训同频、文化同系、考核一体”的`管理模式,实现一体化发展。融合后的各校区可按原学区划分独立招生;达成扶弱提升目标后,合并的校区可重新分设独立。按照党组织领导下的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实行,核心校发挥协调、统筹成员校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工作,督促检查成员校党组织决议贯彻落实,主动协调与成员校校长之间的工作关系,支持各成员校校长开展工作,学校党组织设置一个校党总支、多个成员校党支部,由党总支总协调党建工作,党员数达不到50人以上,多个支部成立党建联盟,一个核心校负责多个成员校党建联盟的总协调工作。

  (二) 共建型教共体。共建型教共体是指将乡村学校的教育教学业务委托给城镇优质学校管理,或城乡若干所学校结为紧密型教育集团办学。由一所城镇核心校牵头,各成员校实行“资源共享、管理共进、教学共研、文化共生、考核捆绑”的管理模式,在办学理念、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学校特色等各方面实现共同发展。按照党组织领导下的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实行,各校党组织协调本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工作,督促检查本学校党组织决议贯彻落实,主动协调与校长之间的工作关系,支持校长开展工作,学校党组织按照要求各自成立党组织,一并成立党建联盟,核心校做好各成员校的互建互帮互助共同发展工作。共建型教共体各成员校法人独立、财务独立,但工作统整。

  (三) 协作型教共体。协作型教共体是指一所城镇学校与一所或若干所乡村学校结对联盟,不打破原有学校各自的人事、管理体制,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项目协作,由核心校对成员校在业务上给予引领、指导和帮扶。协作型教共体实行“愿景协同、机制协同、研训协同、教学协同、项目评估”的协作模式,以项目化推进的方式,在学校建设顶层设计、教师交流培养、课堂教学研讨、集体备课校本教研等方面实现借力发展。按照党组织领导下的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实行,各校党组织协调本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工作,督促检查本学校党组织决议贯彻落实,主动协调与校长之间的工作关系,支持校长开展工作,学校党组织按照要求各自成立党组织,一并成立党建联盟,核心校学校做好各成员校的互建互帮互助共同发展工作。协作型教共体适宜县域内或跨县(市)域施行。

  五、组建方案

  (一)组建方案

  1.“融合型”教共体:

  组建庆元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由实验小学(核心校)、坑西小学(校区)组建成为实验小学教共体。

  组建庆元县城东小学教育集团,由城东小学(核心校)、大济小学(校区)组建成为城东小学教共体。

  2.“共建型”教共体:

  组建庆元二中教育集团,由庆元二中(核心校)、黄田中心学校初中部(成员校)组建成为庆元二中教共体。

  组建庆元三中教育集团,由庆元三中(核心校)、竹口中心学校初中部(成员校)组建成为庆元三中教共体。

  组建菊隆中学教育集团,由菊隆中学(核心校)、蔚文学校初中部(成员校)组建成为庆元菊隆中学教共体。

  组建庆元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由实验小学(核心校)、举水乡小(成员校)、竹口镇校小学部(成员校)组建成为实验小学教共体。

  组建庆元县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由实验二小(核心校)、蔚文学校小学部(成员校)、江根乡小(成员校)组建成为庆元县第二实验小学教共体。

  组建江滨小学教育集团,由江滨小学(核心校)、淤上乡小(成员校)、黄田镇校小学部(成员校)组建成为庆元县江滨小学教共体。

  组建城东小学教育集团,由城东小学(核心校)、五大堡乡小(成员校)、荷地镇小(成员校)组建成为庆元县城东小学教共体。

  组建屏都小学教育集团,由屏都小学(核心校)、安南乡小(成员校)组建成为庆元县屏都小学教共体。

  组建五都小学教育集团,由五都小学(核心校)、隆宫乡小(成员校)组建成为庆元县五都小学教共体。

  3.协作型教共体。协作型教共体适宜县域内或跨县(市)域施行。县外的按省市要求建设,县内未安排此类别建设。

  六、建设要求

  (一)“融合型”教共体。

  1.师资同盘。建立教共体各校区内部教师流动机制,按教师配置相关要求,统筹安排,无障碍调配各校区教师。校区内因学科不足等原因造成的教师短缺,由校区间以驻教、走教形式统一调配。

  2.教学同步。教共体内各校区实行教学常规、教学进度、教学检测等同步。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制定、教学内容实施、教学常规检查、教学质量评价以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在基本标准要求的前提下,促进各校区个性化发展。教共体各校区共建共享设施设备、课程资源等,充分依托网络设备和技术,积极开展远程教学、教研与管理。通过大型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推动教共体各校区师生交流互动。

  3.培训同频。教共体统筹教师培训工作,组织教共体培训活动,共建共享优质培训资源。建立学科教研组,开展教共体内校本研修活动,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更为丰富的*台。制定好教共体内部教师培养计划,组织教师开展各类教育教学研讨、评比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

  4.文化同系。加强教共体校园文化共商共建机制,建成标识明显的教共体文化体系。各校区在办学思想、管理理念等方面统一实施,以“移植+嫁接”的方式培育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学校文化。教共体学校通过开展城乡研学旅行、劳动实践、联谊互助、家庭结对等形式,共同组织交流活动,促进城乡学生的相互了解、共同进步。教共体之间互为提供教育基地和实践空间。

  5.考核一体。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方案,建立健全各校区一体化考核评价机制。教共体内各校区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质量提升、教育特色形成、绩效奖励等方面实现全方位、一体化考核,真正形成利益共享、荣辱与共的共同体。

  (二)“共建型”教共体。

  1.资源共享。推动教共体内教师的有序流动、均衡配置、培训培养、整体评价等机制。鼓励各校培育特色学科,形成优质教师团队,引领学生发展。充分借助教育信息化的力量,整合核心校和各成员校的优质资源,实现教共体内师德建设、课堂教学、校本教研、课题研究等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2.管理共进。构建合作交流*台。建立以教共体核心校牵头的学校日常教学管理和学校发展通报、研讨例会制度。实施教共体内教学协同管理,做到常规制度、课程建设、教学进度、作息时间、质量检测等基本同步。组织各校名师成立学科建设指导小组,指导教共体内学校的各门学科建设。

  3.教学共研。核心校以项目合作方式接纳成员校教师参与教科研,由骨干教师帮扶成员校开展富有针对性的研究,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诊断监控机制,实施统一的质量检测管理,制定各学科质量保障制度,指导并督促各校学科教育。加强教学经验交流,提升教共体内学校的教学管理水*、教师发展水*、学生发展水*。

  4.文化共生。教共体通过资源共享、活动共建、质量共评,助推文化渗透。核心校立足地域文化和学校教育资源,培育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教共体各学校通过城乡学生“手拉手”、家庭结对等形式,组织交流活动,促进城乡学生的相互了解、共同进步。教共体之间力所能及地为对方提供教育基地和实践空间。

  5.考核捆绑。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方案,建立健全教共体一体化考核评价机制。教共体内各成员校在特色发展、校园文化、学科建设、教研活动、教学协同等方面实行捆绑式考核,成员校的发展情况作为核心校相关考核的主要依据。形成利益共享、荣辱与共的共同体。

  (三)“协作型”教共体。

  1.愿景协同。由核心校牵头,调研、指导、组织各成员校理清学校发展现状与背景,确立学校发展愿景,明确学校发展目标,制订质量提升路径。借助核心校先进办学理念的引领与辐射,结合成员校的办学基础,充分挖掘成员校的特有办学资源,对成员校的办学进行整体规划、顶层设计,实现理念与规划上的“补短提升”。

  2.机制协同。建立核心校与各成员校之间互促发展、合作共赢的协同管理机制。基于各校优势,协同构建教师交流培养机制、跨校集体备课机制、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机制、师生文化联谊机制等,促进成员校在制度建设、教育管理、队伍建设、教学质量、课题研究、校外实践等多方面协调联动发展,推进共建共享、互利互补,不断提升成员校教育品质。

  3.研训协同。由核心校牵头成立教共体教研联盟,协商制订教师梯队培养计划、教育教学业务培训方案,采用“线上+线下”的方式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教学观摩、名师讲座、课堂比武、论坛沙龙等活动,创新教共体教师研训、校本研修的方式,促进教共体各校之间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差异互补,以研促教,以教师专业素养、业务水*的提升来推动教共体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4.教学协同。主要可以“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的形式开展教共体各学校间的教学协同。要借助各校的优势学科开展同步课堂、远程专递课堂等线上教育教学活动,共享课堂导学单、教学设计、教学资源、课堂练*等教学资源。开学排课表时,教共体要协商制定同步课堂“一张表”,以确保教学协同的有序推进;同步课堂结束后,要针对双边课堂情况及时开展同步教学研讨,以取得教学协同的最大效益。

  5.项目评估。以项目化的方式对协同型教共体的工作成效进行评估。由核心校自行选择成效明显的工作项目向县教育局提出评估申请。县教育局根据项目工作实施情况与成员校的项目质量提升效果进行现场评审,视协作成效纳入相关考核体系,予以奖励。

  七、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切实将推进教共体办学工作作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促进义务教育高水*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认真组织实施。县教育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办公室、人事科、计财科、教育科、教育督导服务中心、学校建设和安全管理服务中心、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教师进修学校等科室负责人和教共体核心校负责人为成员的教共体办学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教育科长担任,领导小组负责领导、规划、协调、组织、实施全县义务教育教共体办学工作。各教共体核心校也要成立领导小组,统筹做好教共体办学工作。核心校领导成员校,核心校向教育局负责,成员校向核心校负责。

  (二)突出党建引领。各教共体要注重发挥学校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引领党员干部教师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构建党建统领教共体建设的工作格局。融合型教共体党组织要加强统一领导、实现党建一体化;共建型教共体可组建党建联盟,常态化开展党建共建;协作型教共体可协同开展党建活动。

  (三)理顺管理体制。融合型教共体建立党政工一套班子,实行统一领导,由1名校长负总责;人财物重组后由教共体统一调配和使用;校级班子职数可按合并前各校的职数为基数核定,学校内设机构组织架构及中层职数按精简高效的原则结合实际确定;教师统一招聘,统一培养,跨校区无障碍调配;各校区的学区范围应相对独立、保持稳定;标准化学校评估、校额认定仍以各校区为独立单元。共建型教共体内各成员校法人地位不变、经费独立核算不变、校名和行政隶属关系不变;建立共建联盟章程,制订发展规划,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进步。协作型教共体采取城乡结对帮扶模式,指导开展学校德育、教学、党建、后勤等工作。

  (四)加大投入力度。教育局将加大对各教共体办成现代化学校建设、现代技术装备、教科研、小班化教育等扶持力度,并根据教共体的办学规模、活动情况、办学成效等因素,通过以奖代补方式拨付一定的经费,对为教共体建设与管理作出较大贡献的教共体核心校长和成员校负责人给予适当奖励。

  (五)推动师资流动。按“县管校聘”改革要求,加强教共体内部师资的统筹管理、调配和交流。优先满足教共体内教师的双向交流和城乡有序调动,优化教共体内各学校的师资结构。融合型教共体内教师实行无障碍调配;共建型教共体的核心校每年应派出一定比例的教师常驻成员校任教;协作型教共体根据学科要求,指派一定数量老师到乡村学校支教。大力推动各教共体建立名师工作室,指导乡村学校中青年教师成长;通过乡村教师到共同体学校轮训、常态化开展教师网络研修等方式,提高乡村教师的专业技能。

  (六)优化激励机制。融合型教共体各校区编制、岗位、师资应统筹使用和管理,共建型教共体各学校可统筹使用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但要避免过度集中在核心校(校区);优先考虑教共体内流动到乡村学校任教(支教)教师的职称评聘。教共体内从城区学校(校区)流动到乡村学校(校区)任教,视同乡村学校任教经历;共建型教共体内核心校教师到成员校任教满三年且继续在乡村学校任教,并符合高级教师职称晋升条件的,不占核心校的专业技术高级岗位结构比例;今后返回核心校任教时,应当在核定的核心校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内,重新竞聘上岗。各类评优评先比例可向承担教共体任务的核心校(校区)教师适当倾斜。根据教共体核心校(校区)教育履职、作用发挥、建设发展等考核情况,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室对教共体核心校(校区)适当倾斜。教共体核心校(校区)要结合岗位贡献、工作量等因素,优绩优酬,向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

  (七)促进学生交流。建立教共体内学生交流的长效机制,定期选派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学*交流、互动体验。广泛开展教共体内城乡学校学生研学实践、联谊互助等活动和学生体艺特长交流、综合素质竞赛、劳动成果展示等活动。探索融合型、共建型教共体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一体化,促进学生共同成长、多元发展。

  (八)强化督导考核。教育局负责对我县教共体建设的统筹协调、业务指导、过程管理和绩效评估。建立教共体办学督导评估制度,制订完善教共体办学督导评估标准和实施方案,每学年末对每个教共体进行教育教学督导考核,考核采用核心校与成员校捆绑考核的形式,考核结果既作为对教共体及核心校长、成员校负责人奖励的依据,又纳入对各学校评先评优、教师年度考核、职称评聘、教学奖励分配的依据。各教共体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针对不同学段的学校建立针对性评价方案。要健全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等的综合评价、增值评价和特色评价,对核心校的考核和教共体绩效评价要把教共体内乡村学校的办学水*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作为主要依据。积极培育和塑造教共体建设典型和学校典型,多形式开展宣传推广,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教育共同体活动方案 3

  为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关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推进乡村人才振兴总体要求,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健全县域教育人才培养机制,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全面提高我市中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打造一流教育目标,构筑柳州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模式。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在已有党建共同体、集团化办学、学区联盟、支教轮岗、县管校聘等管理改革措施基础上,围绕“一体化”教育改革发展目标,推动教育共同体建设(以下简称“教共体”建设),统筹规划促进教育资源跨行政隶属关系纵向联合、横向联动,推动教育组织联建、师资联育、资源联享、活动联办、服务联动、发展联抓,逐步缩小区域间、校际间质量差距,实现党建引领下的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主要目标

  围绕“城乡教育一盘棋”的工作思路,坚持和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通过搭建教育共同体,推动城市优质教育资源辐射乡村、薄弱地区常态化。从教育行政管理、学校文化建设、管理团队培育、教育人才培养四个维度对乡村学校、薄弱学校进行帮扶,缩小城乡、县域间教育质量差异,全面提升我市中小学校教育教学整体质量,实现一流教育目标。

  三、实施范围

  全市中小学校(含幼儿园)。

  四、工作原则

  (一)党建引领,主体清晰

  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统筹规划和组织开展教共体建设工作。市教育局统筹规划全市教共体建设工作,负责引导、调配市区优质学校参与教共体建设。各县区(新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中小学校是教共体建设的主体,应结合自身实际,积极落实各项配套政策,推动教共体的建设。各县区(新区)人民**(管委会)和各级组织、编制、财政、人社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支持教共体建设工作。

  (二)人才先行,科学评价

  组建成立的教共体在人、财、物相对独立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人才交流、支教轮岗、送教下乡、线上同步教学、集体备课研课、科研能力指导等多种形式,在人才培养、学校管理等方面深入合作。教共体建设单位应当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各自权利义务、合作方式、合作周期、目标任务、效果评价等内容。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本方案和教共体合作协议对教共体工作内容和成效进行增值性评价。

  (三)统筹兼顾,稳步实施

  教共体建设重点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倾斜。各县区(新区)可结合需求,对教共体成员进行调剂安排。通过人才交流、支教、调动等方式,优化教师资源在不同教共体之间或教共体内部的资源配置,促进教共体健康发展。教共体建设按照教学和管理并重;先试点、后全面的原则推进。特别注意与集团校、学区联盟、县管校聘等相关政策的衔接融合。

  五、教共体建设类型

  教共体建设单位分为牵头单位和联合单位,1个教共体一般由1个牵头单位和1—2个联合单位组成。如有需要,经建设单位集体协商,可以适当增加牵头单位或联合单位,单位总数原则上不超过6个。

  (一)组建市县高中教共体

  由市属高中和县属高中组建而成,其中市属高中为牵头单位,县属高中为联合单位。第一批市县高中教共体建设由柳州高级中学、柳州铁一中学、柳州市第一中学、柳州市第二中学、柳州市铁二中学与县属示范性高中组建成,将城市优质高中学校党建经验、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人才培养经验向五县高中辐射。具体建设名单详见附件。其他市属高中可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与县属高中协商后自行提出建设申请,报市教育局审批后开展教共体建设工作。

  牵头单位每年要选派1名副校长或优秀中层干部到联合单位担任校长或副校长;每年要派出不少于3名骨干教师到联合单位支教;选派优秀教师组建学科团队推动教共体内教学研一体化建设,支持联合单位人才培养。

  (二)组建区县教共体

  由柳北区、城中区、鱼峰区、柳南区作为牵头单位,其他县区(新区)作为联合单位组建而成,具体建设名单详见附件。各县区(新区)教育行政部门要互派优秀中青年干部到对应县区(新区)教育行政部门交流服务,担任副职领导(同时兼任教研室副主任),推动县区(新区)间教育管理经验的交流和提升,助推区县教共体的建设,服务时间一般为1—2年。

  牵头城区要选择辖区内优质学校与联合县区(新区)的乡村学校或薄弱学校建设区县学校教共体,每个学段要建成不少于1个区县学校教共体。牵头学校每年要选派1名副校长或优秀中层干部到联合学校担任校长或副校长;牵头学校每年要派出不少于3名骨干教师到联合单位支教;选派优秀教师组建学科团队推动教共体内教学研一体化建设,支持联合学校人才培养。

  (三)组建县域内教共体

  由县域内城镇学校、优质学校和乡村学校、薄弱学校组建而成,原则上由同一学段学校或地理位置相*的学校组建而成,其中城镇学校、优质学校为牵头单位,乡村学校、薄弱学校为联合单位。由各县区(新区)根据学区制改革和集团化办学的模式,以教共体建设为载体,进一步深化学区制、集团化管理。

  六、实施步骤

  (一)启动阶段(2021年8月)

  在全市范围内宣传并解读教共体建设内涵、目标和工作内容、要求。

  (二)实施阶段(2021年9月起)

  牵头单位和联合单位就组建教共体的合作模式、合作内容、保障措施、权利义务、合作期限等进行充分协商,拟定教共体合作协议,报主管部门审核后,各成员单位共同签署教共体合作协议。合作期限一般不少于3年。统一加挂“牵头单位名称+联合单位名称+教育共同体”构成的标牌。按照本实施方案和各教共体的合作协议内容,派出支教和交流服务团队,提供培养培训、技术支撑,提升联合单位的教育教学质量。

  (三)考核评价阶段(每年2—3月)

  市教育局牵头制定教共体建设考核评价文件,主要考核教共体运行管理情况、教共体内分工协作情况、资源共享情况、发挥辐射作用情况、教共体可持续发展情况和实施成效等。考核评价分为年度考核和终期考核。具体考核评价文件另行制定下发。年度考核每年2—3月开展1次,重点考核各单位上一年度是否按协议开展各项工作任务。终期考核在协议到期前1个月开展,重点考核教共体实际取得成效,在党建引领、日常管理、师资培养、学生学*能力等方面通过增值性评价方式予以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财政补助拨付、学校绩效考核等依据。考核落实情况应当作为各县区(新区)人才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和各级党组织**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强化党管人才原则和党建引领结果运用,对工作成绩显著的教共体及其领导班子成员予以表彰,在绩效分配、评优评先、选拔任用等工作中予以倾斜;对教共体建设工作落实不力、作风虚浮的单位和个人,分层次进行约谈问责,限期整改。

  七、工作要求

  (一)坚持党建引领

  围绕“发展教育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育”的工作思路,做好“党建+”文章。发挥党建在教共体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把党建工作与师资培养、教学教研、学生德育等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推行清单工作法,建立健全各级各类教共体牵头单位和联合单位共建清单,明确教共体资源共享需求清单、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积极引导教共体建设单位党组织共抓支部标准化建设、党建品牌建设,推动教育系统党建资源、办学条件和人才师资力量共建共享。同时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积极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党建工作与教育改革融合互进,实现党建引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强化“联建·共享”理念

  强化教共体的机制性联系,围绕集团化办学、学区联盟、“一体化”发展的教育改革目标,推动教共体间组织联建、党员联育、资源联享、活动联办、服务联动、发展联抓。延伸拓展集团化办学“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奋斗共同体”理念,要牢牢把握学校党建与教学业务相互贯通、同频共振、协调推进的工作理念,推动教育系统党建资源、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共建共享。

  (三)重视师资培养

  牵头单位每年要派出不少于3名骨干教师到联合单位支教,联合单位应安排支教教师担任班主任、备课组长、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等职务,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牵头单位要选派优秀教师组建学科团队,通过送教、名师工作室、网络教研、线上同步互动课堂等方式推动教共体内教学研一体化建设。牵头单位还可以通过师徒结对、集体备课、接收联合单位派出的骨干教师跟班学*等方式支持联合单位人才培养。牵头单位开展校本研修时,应当包含联合单位教师。牵头单位应当有针对性的对联合单位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进行系统培训。

  (四)加强学校管理

  牵头单位选派的领导干部是中**员的应当进入联合单位、学校党组织班子。联合单位可以选派中层以上领导到牵头单位跟班学*,学*时长由牵头单位和联合单位协商决定。牵头单位应就学校管理、学生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对联合学校进行分类培训指导,对联合单位教师科研课题评比、师生竞赛等提供技术支撑和专业指导。牵头单位可以对联合单位学生进行同步测试评价、同步分析,加强对联合单位学生学情的分析研究,制定并实施精准的解决措施。

  八、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教共体建设是服务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城乡间、区域间教育优质均衡的重要举措,涉及系列体制、机制建立和创新,工作任务重,实施难度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单位共同参与。市委组织部负责教共体建设改革的指导推进;市教育局负责教共体建设改革的具体实施,做好考核评价和监督管理工作,加强系统内资源调配,支持教共体建设单位创新有效工作;市委编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教共体成员单位的编制和人事管理,对教共体内部人员招聘、交流调动和收入分配等创新措施给予指导;市财政局负责做好教共体建设的财政保障工作,落实补助资金。各教共体建设单位要成立相应组织,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细化各项工作任务分工到人,按照本实施方案和合作协议全力抓好各项工作推进,确保取得预期成效。

  (二)加大经费投入,促进改革成效

  各县区(新区)人民**(管委会)要保障对教共体建设单位的财政投入,并积极落实各项配套政策,协调辖区内相关部门支持教共体建设工作。各县区(新区)人民**(管委会)可以结合本地实际出台教共体扶持配套政策,在人才引进、福利待遇、政策保障等方面予以支持。牵头单位要保障派出到联合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不低于原工资待遇,县区(新区)人民**(管委会)可结合实际,在政策范围内给予教共体牵头单位派出人员一定补助或奖励。每年定期对教共体成员单位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下一年度经费拨款依据。

  (三)推进制度创新,服务教共体建设

  经县区(新区)人民**(管委会)同意,探索建立教共体内灵活的用人机制,教共体可以统一制订进人用人计划、统一人员招聘、统一岗位管理和按岗公开竞聘、统一培养、统一考核奖惩。探索参照牵头单位人员薪酬待遇水*发放联合单位人员薪酬待遇,差额部分由同级财政承担。

  牵头单位教师到联合单位支教、交流服务的或联合单位教师到牵头单位轮岗交流的,按照《柳州市中小学教师队伍轮岗交流工作方案》享受相应标准的工作补助,并按照实际工作时间认定支教经历。牵头单位到联合单位担任教研室副主任、校长或副校长的,也可按规定享受工作补助,并按实际工作时间认定支教经历。牵头单位组建的学科团队通过送教、名师工作室、网络教研、线上同步互动课堂等方式促进联合单位教学研建设,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且经考核合格的,学科团队成员的工作经历可累计计算为支教工作经历,具体计算办法:累计送教达到200天的;或名师工作室帮扶时间不少于3年,每年不少于8次现场教研或培训活动,且工作室考核为合格及以上等次的;或线上教学超过200课时的;可以认定为具有1年支教工作经历。

  (四)强化考核监督,保障工作实效

  各县区(新区)人民**(管委会)、各责任单位要根据本实施方案制定具体方案和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各中小学校(含幼儿园)牵头单位和联合单位,每年12月底前将教共体党建工作具体落实情况报给主管部门,各县区(新区)教育行政部门及时汇总整体情况并将成效形成报告,经局党组研究同意后,于次年1月底前报送市教育局。市教育局会同相关部门,采取实地检查和材料核验等方式,按照教共体考核评价文件要求,结合各教共体合作协议、责任清单等内容,对各教共体进行评价考核,并对评价结果予以公布。

  教育共同体活动方案 4

  一、活动主题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美育课题:《抗旱救灾》

  二、活动目标

  1、通过观摩本节课教学窗口,观察别人的课堂,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

  2、如何在课堂上落实教学目标的探讨与达到体育游戏化教学的研究;

  3、通过研讨交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动教师在教学行为中积极开展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

  三、参加人员

  丹桂镇各辅导区小学体育教师(各片区中心校、村小派1名专职或兼职体育教师参加活动)

  四、活动形式

  讲座+课堂展示+专题培训

  五、活动过程及具体安排:

  (一)酝酿阶段:丹桂小学体育组集体研讨

  1、专业引领提升理论;

  2、确定教学主讲人:王先彬老师。以“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美育”以这个为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抗旱救灾》

  (二)实施阶段(现场教学与评课反思)

  1、活动时间:20xx年4月6日。

  上午9:00到活动地点报到,9:30——12:00专题讲座,健身操专题培训;12:00——12:20说课;13:20——14:00听课;14:20——15:00活动总结。

  2、活动地点:丹桂小学

  3、活动流程:

  (1)在多媒体教室进行讲座;

  (2)在操场(或多媒体教室)进行健身操培训;

  (3)由王先彬老师说课、上演示课。

  六、活动设计简析:

  活动对象主要是本镇任职体育课的教师,课改进行了多年以来,教学思路也在不断地变化当中,本次的教研活动严格按照课改的要求,做到活动前有准备;全员参与。活动中有目标,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引导教学,专业指导,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掌握授课的内容。课后有反思,每个人都能有自己的教学思想,有自己独特的教学设计,并能针对上课教师的课堂环节都能表示肯定或指出不足,产生共鸣,是教育教学**同进步的必须途径。

  七、注意事项:

  1、听课体育教师每人写一份心得体会材料,在活动后交片区中心校存档,参会教师要作好相关记录作为继教登记的活动材料。活动结束后颁发继续教育活动登记证明。

  2、除因病及非常特殊事情外不得请假,活动考勤及应交材料纳入绩效考核。

  3、丹桂小学作好后勤保障的相关准备工作。

  教育共同体活动方案 5

  一、指导思想

  本着“合作、交流、共享、发展”的原则,以城区(特色学校)学校为龙头,对共同体学校开展调研,全面了解共同体学校教育现状,共同研究制定受援方教育发展三年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帮助共同体学校确立“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学校共同发展。

  二、建设目标

  主体学校应对共同体学校在办学思想、学校管理及组织建设、办学特色、教师培训、教育质量等方面进行指导和帮助,重点加强软件建设,通过共同体建设,使共同体学校管理水*、教师队伍素质、办学质量进一步提高,逐渐形成一定的办学特色。

  1.加强联动。通过组建学校“1+1”、“1+2”“1+3”模式,进一步加强校际联动,营造资源配置,逐步实现城乡学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2.以强带弱。充分发挥城区学校、特色学校的带动和辐射作用,通过更新理念、队伍建设、教学改革、交流轮岗等方式,有效促进农村学校办学水*的全面提升。

  3.均衡发展。通过共同体建设,促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优质资源不稀释,薄弱学校能提高,整体水*有提升。

  4.有效激励。把激发学校办学活力、调动教师工作热情作为优化资源配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学校共同体的考核和评优,努力形**人争先、校校创优的良好局面。

  三、共建时间和形式

  20xx年9月至20xx年8月,以学校为单位开展共同体建设工作,以优质带动薄弱,城区、周边学校、特色学校带动农村边远山区学校,全面实施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实行一对二或一加三形式结对帮扶,对口帮扶覆盖面达100%,全面促进全县教育均衡发展。(具体学校见附件1)。

  四、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领导小组

  为确保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行动扎实深入有效地开展,县教体局成立了“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领导小组”,由林文*局长担任组长,肖田生副局长、张育华副局长、廖富洋副局长、张智勇主任为副组长,各股室站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育股,由项忠艳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统筹安排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工作。

  五、共建措施

  1.交流轮岗常态化

  (1)城乡符合条件的教师或学校行政,采取本人申请、学校推荐、教体局审核调配的程序进行互派交流轮岗,交流轮岗时间为1学年。

  (2)交流期间,主体学校一般教师按交流地学校教师工作量完成教学任务,并按要求组织指导交流地学校的教研活动,轮岗学校行政以参与指导交流地学校的管理工作为主,并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

  (3)交流轮岗教师待遇。城区长期交流轮岗教师享受与交流地学校教师同等的交通补贴,在后备干部确定、职称评聘、评优选模中优先考虑。

  (4)交流轮岗期间,学校发展共同体内各成员学校的原法人地位、领导班子、教师编制等不随交流轮岗改变。

  2.制度管理一体化

  学校发展共同体主体学校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每学期至少参与或指导2次以上各成员学校的活动或学校管理;每学期至少组织召开2次会议,安排研究解决共同体管理中的相关问题,促进学校文化、管理理念和机制的创新、融合和落实,相互借鉴、相互交流,在统一基本标准要求的前提下,促进学校个性化发展。

  3.教学研究融合化

  (1)教学活动:每学期按照展示课、研讨课、竞赛课、送教课等形式,由主体学校组织,至少开展一次课堂教学的交流活动;

  (2)薄弱学科送教活动:主体学校结合成员学校实际,每学期至少为共同体学校的一个薄弱学科送教一次或在共同体内采取走教的形式定期送教。

  (3)教学研究活动:在教研室的指导下,各共同体每学期至少组织开展1次教科研活动。

  4.考核评价机制捆绑化

  城乡学校教育共同体一建三年,实施捆绑发展、捆绑考核评价机制。在县教体局每年的学校办学水*督导评估中,主体学校考核得分按2:8比例计算评估最终得分(即: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中的共同体学校评估得分的20%计入主体学校得分,如有2所共同体学校,则各按10%计入主体学校得分;主体学校自身评估得分按80%计算)。如在学年度考评当中,共同体学校综合排名较前一年进步5个名次(含5个)以上的,则主体学校可以按本校实际考评进行得分。

  5.硬件支援重点化

  鼓励主体学校根据自身情况和共同体学校的办学需要提供有关物资等方面的帮助,重点是向共同体学校提供教育教学设施支援,如信息技术设备、实验设备、教学仪器和图书资料等。

  六、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校要充分认识实施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意义,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制定管理制度,确定工作目标,在相互商讨的基础上制定每学年的活动实施方案,并在每学年秋季开学前报县教体局教育股、教研室、人事股及包片股室,每年7月份各共同体学校要联合形成学年度工作总结交至局相关股室。

  2.加大宣传,强化协调。各校要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动员部署,让学校师生认识到开展共同体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局相关股室要切实担负起协调的职责,指导和督促联系学校积极开展共同体建设工作,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各校应及时将开展共同体建设工作情况、出现的先进经验等报县教体局教育股。

  3.注重总结,营造氛围。各学校在共同体建设过程中,要注意积累文字和图像资料,完善档案,并及时总结在学校管理、教研活动、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发展等方面的工作经验体会,为今后共同体建设的健康、快速发展奠定基础。县教体局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对在学校发展共同体创建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经验与做法、典型人物事迹,进行及时梳理总结,大力推广和表彰,并利用新闻媒体予以宣传报道,以提高相关学校及典型人物的知名度。


数学共同体活动方案范本5份(扩展2)

——区域教研共同体活动方案范本5份

  区域教研共同体活动方案 1

  我校教师学*共同体,是作为教师主动研究的*台而出现的,它体现出多元化和多层次的特点。多元化指构**员多元,其中涵盖了我校各个学科的所有教师、学校管理者等;同时,各学*共同体的研究内容和形式也是多元的。多层次指的是组织结构包括三个层次:年级备课组、学科教研组、课题组,从而构成了网络状、立体的组织结构。

  一、建构学*共同体,形成教师主动研究的良好氛围。

  我校学*共同体的构建遵循异质组合,以解决实践教学问题为目标指向,实现学*共同体的整合。

  1、年级学科备课组

  根据所任学科及年级组建学*共同体。同年级同学科的几位教师在课余时间对教学问题进行探讨。或者通过备课、听课、评课等活动实现组内成员的有效链接。教师之间的差异就是教学资源,差异就是合作学*的动力和源泉。于是,在更多的非正式教研活动时间里,鼓励教师频繁交流、对话,更大范围的促进教育信息的流动,扩大和丰富教师的信息量和各种认识。

  2、学科教研组

  根据学科特长及其教学专长,组建学*共同体。通过问题研究、备课研究、课例研究、课型研究等实现组内成员的有效链接。基础教育改革实践过程中,新的教育理念和现实的差距给我们带来了众多的共性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借助团体的力量,所以,校本研究常常体现为一种集体协作,体现为教师作为研究者相互之间的合作,是靠团队的力量来从事研究活动,最终达到研究的目的。我校学科教研组的构建,就是全体教师可以参与的一个民主、开放的讨论、研究领域,从而使不同的思想、观念、教师模式、教学方法得到充分的展示与交流。

  3、课题组

  研究同一课题的成员组建学*共同体,通过课题研究实现组内成员的有效链接。在课程改革中,需要我们对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理性而又科学的研究,从而揭示教育教学的内在规律。所以,课题组是学*共同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参与不同科研课题研究的教师,在研究的过程**同承担研究任务,发扬团队精神,群策群力,使教师在互不共生中成长,在互动合作中发展。

  总之教师的专业成长要求教师是一个学*者——一个众多外援支持下的学*者。学*共同体就是一种重要的外援形式,它为学*这种社会协商性活动提供良好环境。学*共同体使教师在学*过程中富有归属感、信任感、互惠感和分享感。

  二、以问题研究为载体,解决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问题。

  建立并保障学*共同体的健康良性运转,目的就在于研究解决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问题。专家指出,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问题引领”,教师参与研究的动力,来自于其解决实践问题的需要。通过研究能为教师排疑解惑,提高其教学水*,才能让教师真正对研究产生认同感。所以,我们提出“教学即研究、研究即培训、教学及培训”,实现真正的“教、研、训”一体化。一边引导教师形成问题意识,寻找关键问题,在实践中找问题,从问题着手搞研究,以便利用学*共同体,通过教学实践解决问题。

  1、个性问题利用年级备课组和艺友小组个别解决。

  由于教师之间差异较大,所以存在着许多个性化的问题。教师在备课时随时都可能遇到疑难问题,而在课后也可能对上课过程产生许多疑虑。这些问题如何随时解决?我们觉得可以通过相同年级组同学科的教师请教或探讨,两个人共同备课,分别上课、听课、反思、改进,让问题在实践当中得到解决。我们看到了同伴互助后的可喜效果,同时也感受到年轻教师在同伴互助中不断增强的自信心和进取心。

  2、共性问题利用学科教研组共同参与解决。

  面对新课程改革,有许多问题摆在了所有课改第一线的每一位教师面前。这些问题只有所有教研组成员参与实践与反思方能得以解决。于是学科教研组根据学科特点,确立典型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解决。

  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是通过反复的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反思等一系列循环往复的行为跟进式的全过程反思,在解决就问题的过程中又发现新问题。教师成为了真正的“实践研究者”和“反思实践者”,不断增长实践智慧,促进自身专业能力发展。

  3、科研专题由课题组研究解决。

  教育科研活动作为解决教学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重要途径,始终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校积极申报了关国家、区级不同级别的两个课题的研究工作。

  通过学*共同体的构建与运行,我们不仅实现了对新课程教学问题的研究和解决,而且实现了对学校、教师的发展促进作用,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教师自身专业发展与问题研究同步。学*共同体的运作过程中,转变了以往教师发展目标取向、方式单一的状况,从理论知识的机械学*与传授转向教师个体实践经验和个体感受。不但学会了明确知识,而且增长了更多镶嵌于实践之中的、默会的实践知识。此外,我们通过学*共同体的运行,将教学问题的解决还原于问题产生的现场——课堂,使我们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工作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与光彩。

  区域教研共同体活动方案 2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学校、家庭形成育人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工作目标

  充分认识家校共育重要意义,构建长效管理机制,丰富实施载体,打造精品项目。加强家庭教育指导,落实活动阵地,培养

  优秀师资,完善家长学校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家长学校开办率、家委会建设率达100%,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促进学校与家庭良性互动,构建和谐家校关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立德树人。要始终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家校共育的核心和根本,突出品德教育,重点关注中小学生及幼儿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树立科学育人理念,凝聚学校、家庭、社会广泛力量,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二)坚持问题导向。直面家校共育的新趋势和新问题,聚焦学生和家长实际需求,丰富指导内容,优化指导方式,聚焦问题解决,提升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三)坚持开放创新。坚持多向联系,加强理论研究,注重实践创新、模式创新和机制创新,学校、家庭以开放的态度积极互动交往,形成有效教育合力。

  四、具体要求

  通过家长有效参与学校教育,学校科学指导家庭教育,两种教育资源优势互补、优化组合,形成相互尊重、密切配合、协调一致的伙伴关系,实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共同目标。

  (一)家长切实承担家庭教育主体责任。教育未成年子女是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法定职责,广大家长要切实依法履行家庭教育职责,承担家庭教育主体责任。

  1、树立正确理念,尊重成长规律。家长要根据孩子不同年龄,尊重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重视培养良好品格和健康人格,养成良好的生活学**惯,树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儿观。要尊重孩子个体差异和天性,理性设置对孩子的期望值。

  2、提供必要条件,营造良好氛围。家长要创设适合孩子成长的必要条件和生活环境,营造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家庭文化氛围,注重用良好的家训、家风影响孩子。要关注孩子身体变化、情绪变化和心理状况,尊重孩子合理需要,督促孩子主动劳动,积极锻炼,树立安全法律意识,培养自护自救技能,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社会责任意识。

  3、注重言传身教,提高教育素养。家长要全面学*家庭教育知识,系统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坚持立德树人导向,以端正的育儿观、成才观、**观引导孩子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重视以身作则和言传身教,积极与学校沟通,支持孩子参加适合的社会实践,推动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有机融合。

  (二)学校主动发挥家庭教育指导作用。学校是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主阵地,学校有责任、有优势、有条件、有必要组织开展好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1、了解家庭教育的基本状况。起始年级要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全面了解学生家庭基本信息,关注家庭文化背景和家庭教育培养方式等主要内容。家庭结构关系、亲子关系等发生变化时,要及时予以补充和更新。学生家庭教育基本信息表交学校存档,供续任教师随时调阅。

  2、全面推行建立家长学校。中小学校、幼儿园家长学校覆盖率达到100%。成立由校(园)长任家长学校校长,分管德育校长和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任副校长,中层干部、优秀教师、家长代表任委员的家长学校组织机构,管理家长学校日常建设工作。组建校级讲师团和指导师队伍,选择适切规范的家庭教育指导教材,原则上每月授课1次,每学期组织家庭教育实践活动中小学不少于1次、幼儿园不少于2次。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研究意识,优化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和方法,积极探索普及性必选课程、预约性自选课程和针对性个性课程融合创新,提高家庭教育指导的广泛性和适切性。定期开展优秀家长评选表彰,不断提升家校共育实效。

  3、深入推进入户家访和校访。鼓励校长带头家访,科任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了解每一名学生家庭教育现状,要坚持回访,关注特殊学生身体、心理及学*生活状况。要定期***研讨活动,促进教师对学生深入了解,查找问题,寻找对策,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合力育人。

  1、规范家委会建设与实施。建立由校长、关工委、家长代表、专家共同组成的家校共育指导委员会。建立由家长自愿报名,经民主选举产生的校级、年级、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管理,对学校的重要决策和重大事项提出意见和建议;发挥自身优势,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提供支持和志愿服务;参与家长学校建设,带领广大家长一起学*,共同提高;积极沟通与协调,关注热点和难点,及时化解家校矛盾。中小学幼儿园要建立联*会议制度,明确职责与分工,定期开展工作培训,为家长委员会提供必要的办公场所及设施,确保家长委员会规范、有序、有效开展工作。

  2、回应家长的关切与需求。从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高度,确保家长行使知情权、建议权、监督权和评议权,在校园网开设家校专栏,通过校刊、公众号、QQ群、微信群、橱窗、校(园)长信箱等多种路径,与家长进行沟通与交流;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家长评教议教等方式,听取家长意见,回应家长关切,满足家长合理需求。

  (四)构建长效机制。中小学幼儿园要将家校共育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成立学校家校共育工作责任部门,逐步建立起以校(园)长、德育主任、年级长、班主任、德育课教师和心理健康教师为主体,全体教职员工、专家学者及优秀家长共同参与的家校共育工作机制。学校主管领导加强行政性管理,专业教师负责具体工作,协同合作,做到面向全体、全员参与、全面渗透、全程进行,让每一位学生和家长受益。

  (五)加强队伍建设。建立家校共育指导专业队伍,着力提升家庭教育指导水*。各县区从中小学幼儿园优秀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队伍中遴选及培养一支家庭教育专兼职队伍,为本区域中小学幼儿园提供家庭教育专业服务。中小学幼儿园要在家长中选聘思想品德过硬、综合素质高、公益心强的家长,组建家长志愿者队伍,适时参与中小学幼儿园的管理,协助家校共育各项活动有效开展。

  (五)搭建共育*台。中小学幼儿园积极探索与社区(村)共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站,定期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及实践活动。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构建家校共育优质资源供给与服务体系,为广大中小学生及幼儿家长提供学*交流途径,不断优化家校共育方式。

  (六)丰富指导内容。县区要依托专家团队,定期开展家庭教育巡讲,为本地中小学幼儿园提供家庭教育讲座、家庭教育咨询与服务。中小学校幼儿园要适时举办家校共育经验交流会,通过优秀家长宣讲、分享典型案例等方式,发挥优秀家庭的示范带动作用。要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参观体验、专题调研、研学实践、志愿服务和社会公益等活动。以重大纪念日、传统节日为契机,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文艺、体育等活动增进亲子沟通和交流。

  (七)倡导科学理念。县区教育局,中小学幼儿园要宣传和倡导正确、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成才观念,督促家长担负起教育子女的首要责任。要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宣传,指导家长全面学*家庭教育、儿童心理学等知识,掌握科学方法,遵循子女成长规律,尊重子女合理需要,注重子女的身心健康和终身发展,以科学的育儿观和成才观引导孩子,不断提升家庭教育水*。鼓励有条件的中小学幼儿园成立“家长读书会”,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指导家长以共同学*的方式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

  (八)构建沟通网络。中小学幼儿园要利用电话、网络、信箱等多种方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等方式,开展家校互访活动,听取家长意见,回应家长需求。要向家长及时了解及反馈学生思想状况和行为表现,营造良好的家校关系和谐同育人氛围。

  (九)加强科学研究。中小学幼儿园要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家校共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开展校本研究。教科研部门要开展家校共育课题研究工作,提升全市家校共育研究能力和水*。各中小学幼儿园要充分利用科学研究成果,发掘自身资源和优势,切实提升家校共育工作特色化水*。

  五、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主动争取社会资源及社会力量的支持,推动形成**主导、部门协作、学校组织、家长参与、社会支持的家校共育格局;加强指导与调研,促进家校共育工作不断提质与发展。

  (二)提供资金保障。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家校共育课程开发、课题研究和网上家校*台建设,用于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主题实践活动,为提升家校共育水*提供经费保障。

  (三)加强宣传引导。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充分培育、挖掘和提炼经验,利用报刊、电视、公众号等媒体,大力宣传家庭教育正确观念和家校共育典型案例,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区域教研共同体活动方案 3

  一、指导思想

  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以建立健全家校共育工作机制、提升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水*、推进家校共育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明确学校、教师、家长的教育职责和任务分工,优化家校沟通渠道,共同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

  二、基本原则

  (一)育人为本原则。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基本准则,围绕促进学生发展,做好家校共育的策划、组织、实施工作;坚持尊重家长、学生,*等对待每一个家庭;反馈学生情况,要坚持正面鼓励,与家长沟通,态度要*和,语气要亲切。

  (二)科学有效原则。传播教育理念要科学,解读政策、了解情况、反馈问题要准确;和家长共同拟定育人方案、策略,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注重因材施教,为学生量身定做不同的教育策略;坚持问题导向,科学合理配置家校共育工作中各种资源,形成良好的帮扶解困机制。

  (三)开拓创新原则。针对不同学校、不同家庭环境和不同的学生群体,积极探索协同育人的有效途径;结合实际情况,创新家校共育的模式、手段和方式,灵活搭建各类育人活动*台;探索建立家校合作的评价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家长的育人动力,凝心聚力,携手共进。

  三、工作目标

  (一)构建家校共育工作新格局。构建线上线下互通互联、教师家长全员参与、覆盖所有家庭、重点关注特殊群体的家校共育工作新格局;不断优化家校合作机制,凝聚家校育人合力,使家庭教育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增长极。

  (二)创建现代化家长学校。充分挖掘整合社会、学校、家庭资源,优化育人要素配置,积极创建现代化家长学校;帮助家长树立全新的育人理念,增强家庭教育的责任感,引导家长确立正确的育人观、价值观、成才观,促进家长理性看待择校。

  (三)创建协同配合的育人机制。制定家长委员会、家访、家长学校等系列制度,明确学校、教师、家长的教育职责,密切学校、教师、家长的关系,规范学校、教师、家长的育人行为,构建关系融洽、合作顺畅、协同配合的育人机制,为学生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环境。

  四、工作途径与内容

  畅通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与协作,整合学校与家庭教育资源,梳理各项家校共育工作内容,结合我县家校共育工作实际,主要做好以下家校共育工作:

  (一)成立家长委员会。构建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体系,提高家长在学校管理中的参与度,从办学方向、教育理念、教育提质、教育行为、收费管理、放学后托管、阳光招生以及后勤服务等为学校建言献策,不断提高学校办学水*。

  (二)创建家长学校。积极探索家校协同育人新模式,创建现代化家长学校,定期对家长进行培训,提升素养,发挥家教职能。通过“新父母大讲坛”、家庭教育课堂、亲子研学、家庭教育故事会和“ 传承好家风 ”等主题活动,实现家校共育常态化、制度化。挖掘整合社会、学校、家庭资源,积极探索家长学校教育课程化建设,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家长教育课程体系。

  (三)开展“千师访万家”活动。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制定家访计划,多形式、多渠道地组织教师对所有学生开展家访活动,原则上每学年至少一次的实地入户走访,向家长宣传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条件、校园安全、教育惠民政策,反馈学生在校表现及了解学生家庭情况,走进家长心里,指导家长有效开展家庭教育,解决育人困惑,形成育人合力,提升社会、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满意度。重点关注特殊学生,学校要提出具体举措,切实为家长排忧解难,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四)开展“家长进校园”活动。每学期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家长会、开放日或开放周活动,邀请家长进校园。通过座谈会、 问卷调查、家长陪餐、家长听课等形式,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及社会的沟通联系,虚心听取家长对学校在课堂教学、环境卫生、社团活动、学生食宿等方面的建议意见,及时研究制定整改计划和措施,不断完善育人方式。

  (五)推进亲子活动。积极开展“亲子运动会”“亲子读书会”“亲子劳动课”“亲子研学旅行”等活动,培养感情、增进亲情,教育引导学生理解父母、尊重父母,懂得感恩、学会报恩,自尊自爱、热爱生活。同时密切学生、家长、教师之间的关系,增进了解,培养情感,以合作伙伴的关系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六)打造“互联网+ 家校共育”*台。教育装备中心要根据县情和校情建立健全家校共育*台,配合教育科建设家校共育专栏、优化*台设计、畅通交流渠道;学校要充分利用家校共育*台,引导家长积极参与交流互动,充分发挥线上育人的功能。学校要贯彻落实好《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推进中小学数字家长学校建设的通知》(浙教办函﹝2020﹞155号)文件精神,全面开展数字家长学校建设,至“十四五”末,全县90%学校建成数字家长学校。同时,借助钉钉、微信、学校自建*台等常规信息化手段,向家长推送校园教育教学信息和师生动态,让家长及时了解学校工作进展情况,加强家校的协同教育和管理。

  (七)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各学校要拓展视界、借智借力,充分挖掘利用社会资源,推进家校共育建设。根据学校的实际需要,畅通社会资源引进渠道,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合作交流,充实家长教育资源,丰富家长教育活动,提升家校共育成效,提高家校共育水*。

  五、组织与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教育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以教育科为牵头科室的工作指导小组;各校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家校共育指导小组,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推进家校共育的具体方案,并按方案落实各项工作,形成学校主导、家长参与、社会支持的家校共育工作格局。

  (二)严肃家校共育纪律。坚持阳光共育、廉洁共育,做到为人师表,廉洁清正;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得借家访名义向家长提出任何私人要求,不得接受家长钱物、宴请、购物券及其他有价证券等,树立良好形象;严禁泄露学生及其家庭隐私,尊重家长、爱护学生,做一个值得家长学生信赖的老师;力戒形式主义,严禁为完成任务而弄虚作假,诚心诚意为家长和学生纾难解困。

  (三)完善督导考评。建立健全县、校两级评价体系,教育督导中心设置家校共育专项考核,协同教育科、教育发展中心等科室组织开展入校督导检查、评价反馈;学校要将家校共育工作纳入工作计划,将教师家访及参与家校共育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建立家校共育评价激励机制。

  (四)加强宣传引导。各中小学(幼儿园)要注重发挥舆论导向作用,要充分培育、挖掘和提炼先进典型经验,利用公众号、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大力宣传家庭教育正确观念和优秀家庭教育案例,引导全社会重视和支持家庭教育工作,为家校共育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区域教研共同体活动方案 4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学校、家庭形成育人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工作目标

  充分认识家校共育重要意义,构建长效管理机制,丰富实施载体,打造精品项目。加强家庭教育指导,落实活动阵地,培养

  优秀师资,完善家长学校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家长学校开办率、家委会建设率达100%,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促进学校与家庭良性互动,构建和谐家校关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立德树人。要始终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家校共育的核心和根本,突出品德教育,重点关注中小学生及幼儿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树立科学育人理念,凝聚学校、家庭、社会广泛力量,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二)坚持问题导向。直面家校共育的新趋势和新问题,聚焦学生和家长实际需求,丰富指导内容,优化指导方式,聚焦问题解决,提升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三)坚持开放创新。坚持多向联系,加强理论研究,注重实践创新、模式创新和机制创新,学校、家庭以开放的态度积极互动交往,形成有效教育合力。

  四、具体要求

  通过家长有效参与学校教育,学校科学指导家庭教育,两种教育资源优势互补、优化组合,形成相互尊重、密切配合、协调一致的伙伴关系,实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共同目标。

  (一)家长切实承担家庭教育主体责任。教育未成年子女是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法定职责,广大家长要切实依法履行家庭教育职责,承担家庭教育主体责任。

  1、树立正确理念,尊重成长规律。家长要根据孩子不同年龄,尊重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重视培养良好品格和健康人格,养成良好的生活学**惯,树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儿观。要尊重孩子个体差异和天性,理性设置对孩子的期望值。

  2、提供必要条件,营造良好氛围。家长要创设适合孩子成长的必要条件和生活环境,营造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家庭文化氛围,注重用良好的家训、家风影响孩子。要关注孩子身体变化、情绪变化和心理状况,尊重孩子合理需要,督促孩子主动劳动,积极锻炼,树立安全法律意识,培养自护自救技能,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社会责任意识。

  3、注重言传身教,提高教育素养。家长要全面学*家庭教育知识,系统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坚持立德树人导向,以端正的育儿观、成才观、**观引导孩子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重视以身作则和言传身教,积极与学校沟通,支持孩子参加适合的社会实践,推动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有机融合。

  (二)学校主动发挥家庭教育指导作用。学校是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主阵地,学校有责任、有优势、有条件、有必要组织开展好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1、了解家庭教育的基本状况。起始年级要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全面了解学生家庭基本信息,关注家庭文化背景和家庭教育培养方式等主要内容。家庭结构关系、亲子关系等发生变化时,要及时予以补充和更新。学生家庭教育基本信息表交学校存档,供续任教师随时调阅。

  2、全面推行建立家长学校。中小学校、幼儿园家长学校覆盖率达到100%。成立由校(园)长任家长学校校长,分管德育校长和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任副校长,中层干部、优秀教师、家长代表任委员的家长学校组织机构,管理家长学校日常建设工作。组建校级讲师团和指导师队伍,选择适切规范的家庭教育指导教材,原则上每月授课1次,每学期组织家庭教育实践活动中小学不少于1次、幼儿园不少于2次。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研究意识,优化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和方法,积极探索普及性必选课程、预约性自选课程和针对性个性课程融合创新,提高家庭教育指导的广泛性和适切性。定期开展优秀家长评选表彰,不断提升家校共育实效。

  3、深入推进入户家访和校访。鼓励校长带头家访,科任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了解每一名学生家庭教育现状,要坚持回访,关注特殊学生身体、心理及学*生活状况。要定期***研讨活动,促进教师对学生深入了解,查找问题,寻找对策,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合力育人。

  1、规范家委会建设与实施。建立由校长、关工委、家长代表、专家共同组成的家校共育指导委员会。建立由家长自愿报名,经民主选举产生的校级、年级、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管理,对学校的重要决策和重大事项提出意见和建议;发挥自身优势,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提供支持和志愿服务;参与家长学校建设,带领广大家长一起学*,共同提高;积极沟通与协调,关注热点和难点,及时化解家校矛盾。中小学幼儿园要建立联*会议制度,明确职责与分工,定期开展工作培训,为家长委员会提供必要的办公场所及设施,确保家长委员会规范、有序、有效开展工作。

  2、回应家长的关切与需求。从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高度,确保家长行使知情权、建议权、监督权和评议权,在校园网开设家校专栏,通过校刊、公众号、QQ群、微信群、橱窗、校(园)长信箱等多种路径,与家长进行沟通与交流;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家长评教议教等方式,听取家长意见,回应家长关切,满足家长合理需求。

  (四)构建长效机制。中小学幼儿园要将家校共育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成立学校家校共育工作责任部门,逐步建立起以校(园)长、德育主任、年级长、班主任、德育课教师和心理健康教师为主体,全体教职员工、专家学者及优秀家长共同参与的家校共育工作机制。学校主管领导加强行政性管理,专业教师负责具体工作,协同合作,做到面向全体、全员参与、全面渗透、全程进行,让每一位学生和家长受益。

  (五)加强队伍建设。建立家校共育指导专业队伍,着力提升家庭教育指导水*。各县区从中小学幼儿园优秀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队伍中遴选及培养一支家庭教育专兼职队伍,为本区域中小学幼儿园提供家庭教育专业服务。中小学幼儿园要在家长中选聘思想品德过硬、综合素质高、公益心强的家长,组建家长志愿者队伍,适时参与中小学幼儿园的管理,协助家校共育各项活动有效开展。

  (五)搭建共育*台。中小学幼儿园积极探索与社区(村)共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站,定期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及实践活动。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构建家校共育优质资源供给与服务体系,为广大中小学生及幼儿家长提供学*交流途径,不断优化家校共育方式。

  (六)丰富指导内容。县区要依托专家团队,定期开展家庭教育巡讲,为本地中小学幼儿园提供家庭教育讲座、家庭教育咨询与服务。中小学校幼儿园要适时举办家校共育经验交流会,通过优秀家长宣讲、分享典型案例等方式,发挥优秀家庭的示范带动作用。要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参观体验、专题调研、研学实践、志愿服务和社会公益等活动。以重大纪念日、传统节日为契机,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文艺、体育等活动增进亲子沟通和交流。

  (七)倡导科学理念。县区教育局,中小学幼儿园要宣传和倡导正确、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成才观念,督促家长担负起教育子女的首要责任。要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宣传,指导家长全面学*家庭教育、儿童心理学等知识,掌握科学方法,遵循子女成长规律,尊重子女合理需要,注重子女的身心健康和终身发展,以科学的育儿观和成才观引导孩子,不断提升家庭教育水*。鼓励有条件的中小学幼儿园成立“家长读书会”,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指导家长以共同学*的方式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

  (八)构建沟通网络。中小学幼儿园要利用电话、网络、信箱等多种方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等方式,开展家校互访活动,听取家长意见,回应家长需求。要向家长及时了解及反馈学生思想状况和行为表现,营造良好的家校关系和谐同育人氛围。

  (九)加强科学研究。中小学幼儿园要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家校共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开展校本研究。教科研部门要开展家校共育课题研究工作,提升全市家校共育研究能力和水*。各中小学幼儿园要充分利用科学研究成果,发掘自身资源和优势,切实提升家校共育工作特色化水*。

  五、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主动争取社会资源及社会力量的支持,推动形成**主导、部门协作、学校组织、家长参与、社会支持的家校共育格局;加强指导与调研,促进家校共育工作不断提质与发展。

  (二)提供资金保障。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家校共育课程开发、课题研究和网上家校*台建设,用于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主题实践活动,为提升家校共育水*提供经费保障。

  (三)加强宣传引导。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充分培育、挖掘和提炼经验,利用报刊、电视、公众号等媒体,大力宣传家庭教育正确观念和家校共育典型案例,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区域教研共同体活动方案 5

  为深入贯彻有关教育信息化的战略部署,落实浙教办函〔20xx〕53号《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落实好“新增城乡教育共同体结对学校(校区)1500家”省**民生实事任务的通知》现就镇海应行久外语实验学校和镇海区九龙湖中心学校义务教育城乡教育共同体20xx年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浙江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关于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浙教基〔20xx〕70号),文件精神和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的“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要求,各校实行“资源共享、管理共进、教学共研、文化共生、考核捆绑”的管理模式,在办学理念、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学校特色等各方面实现共生发展。

  二、发展目标

  1.资源共享。推动教共体内教师的有序流动、均衡配置、培训培养、整体评价等机制。鼓励各校培育特色学科,形成优质教师团队,引领学生发展。充分借助教育信息化的力量,整合核心校和各成员校的优质资源,实现教共体内师德建设、课堂教学、校本教研、课题研究等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2.管理共进。构建合作交流*台。建立以教共体核心校牵头的学校日常教学管理和学校发展通报、研讨例会制度。实施教共体内教学协同管理,做到常规制度、课程建设、教学进度、质量检测等基本同步。组织各校名师成立学科建设指导小组,指导教共体内学校的各门学科建设。

  3.教学共研。核心校以项目合作方式接纳成员校教师参与教科研,由骨干教师帮扶成员校开展富有针对性的研究,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诊断监控机制,实施统一的`质量检测管理,制定各学科质量保障制度,指导并督促各校学科教育。加强教学经验交流,提升教共体内学校的教学管理水*、教师发展水*、学生发展水*。

  4.文化共生。教共体通过资源共享、活动共建、质量共评,助推文化渗透。核心校立足地域文化和学校教育资源,培育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教共体各学校通过城乡学生“手拉手”、家庭结对等形式,组织交流活动,促进城乡学生的相互了解、共同进步。教共体之间力所能及地为对方提供教育基地和实践空间。

  5.考核捆绑。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方案,建立健全教共体一体化考核评价机制。教共体内各成员校在特色发展、校园文化、学科建设、教研活动、教学协同等方面实行捆绑式考核,成员校的发展情况作为核心校相关考核的主要依据。形成利益共享、荣辱与共的共同体。

  三、实施内容

  (一)加强队伍建设

  1.两校各自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相关处室负责人、教研组长代表为成员。

  领导小组分工如下:校长负总责,制订工作实施方案与年度计划,做好思想引领工作协调;教学副校长分管,协调、推进各方工作;教导处主任具体负责,落实各项活动的开展,信息报道、工作月报、资料整理;信息技术处主任负责网络技术支持,建设宁波智慧教育和“之江汇”网络帮扶空间;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综合等教研组长,负责同步课堂、网络教研活动的开展。

  2.两校共同组建钉钉工作群,发布活动信息,开展工作交流,分享教学经验,构建发展共同体。

  (二)完善学校网络建设

  完善学校网络建设,完善学校数据中心的建设。充分利用各级教育网络资源中心、信息系统应用体系、技术服务体系,实现教育数据中心的无缝对接及综合管理应用,实现与教育网络互通和应用。

  (三)交流课堂教学

  利用互联网技术,由优质学校部分学科的授课教师同时对本校学生和结对帮扶学校学生开展线上、线下互动教学。使结对的学校学生实现同步上课、同步作业、同步接受辅导,结对的学校教师共同备课、共同上课、共同批改作业和辅导学生,共同进行质量检测,让乡村学校的学生同步享受到城镇的优质教学资源。

  (四)加强网络教研

  基于网络*台开展集体备课、教学诊断和主题研修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城乡教师教学整体水*。

  (五)提升师资常态

  通过校际师徒结对、同伴互助等方式,促进两校教师各专业发展,培养一批农村学校教学骨干,互相交流学*课堂教学和专业技能。

  (六)共建学校文化。共同体学校要互相交流学校文化,吸收新的内涵,将优秀学校的学校文化逐步内化,并逐步形成自己的学校文化,构建两校丰富而有个性特色的学校文化。

  四、工作安排

  1.两校成立“城乡教育共同体”工作领导小组,并组建各结对帮扶工作小组,确立帮扶形式及帮扶学科。

  2.通过互联网形式开展“同步课堂”的教学。

  3.通过“网络研修”的教研形式,开展集体备课、课堂诊断和主题研修等活动,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与补给,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4.积极拓展同步领域,逐步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日常教学拓展到校本特色活动、学校文化交流活动。通过远距离或实地参与或欣赏两校的校园活动,开展线下互访交流活动。(具体结合两校各节日活动开展)

  5.认真总结同步课堂教学模式,及时撰写工作总结、收集典型案例,做好活动材料的收集和归档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建立学校“义务教育城乡共生体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组织协调和宏观规划及设施工作。在学校各部门间建立“协同推进”的管理机制。从工作的组织管理上,加大学校的统筹力度,担负起明确发展方向、统筹协调学校互联网+义务教育的推进。

  (二)制度保障

  学校将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城乡共生体建设”工作绩效评价机制,明确规划、统一建设和集中管理,严格制定教育信息化系统网络和数据安全相关规章制度和技术保障措施,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制,加强数据管理、信息发布和网络安全监控。

  (三)队伍保障

  学校将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队伍,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的配备力度。


数学共同体活动方案范本5份(扩展3)

——中学共同体学校活动方案范本5份

  中学共同体学校活动方案 1

  为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关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推进乡村人才振兴总体要求,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健全县域教育人才培养机制,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全面提高我市中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打造一流教育目标,构筑柳州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模式。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在已有党建共同体、集团化办学、学区联盟、支教轮岗、县管校聘等管理改革措施基础上,围绕“一体化”教育改革发展目标,推动教育共同体建设(以下简称“教共体”建设),统筹规划促进教育资源跨行政隶属关系纵向联合、横向联动,推动教育组织联建、师资联育、资源联享、活动联办、服务联动、发展联抓,逐步缩小区域间、校际间质量差距,实现党建引领下的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主要目标

  围绕“城乡教育一盘棋”的工作思路,坚持和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通过搭建教育共同体,推动城市优质教育资源辐射乡村、薄弱地区常态化。从教育行政管理、学校文化建设、管理团队培育、教育人才培养四个维度对乡村学校、薄弱学校进行帮扶,缩小城乡、县域间教育质量差异,全面提升我市中小学校教育教学整体质量,实现一流教育目标。

  三、实施范围

  全市中小学校(含幼儿园)。

  四、工作原则

  (一)党建引领,主体清晰

  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统筹规划和组织开展教共体建设工作。市教育局统筹规划全市教共体建设工作,负责引导、调配市区优质学校参与教共体建设。各县区(新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中小学校是教共体建设的主体,应结合自身实际,积极落实各项配套政策,推动教共体的建设。各县区(新区)人民**(管委会)和各级组织、编制、财政、人社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支持教共体建设工作。

  (二)人才先行,科学评价

  组建成立的教共体在人、财、物相对独立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人才交流、支教轮岗、送教下乡、线上同步教学、集体备课研课、科研能力指导等多种形式,在人才培养、学校管理等方面深入合作。教共体建设单位应当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各自权利义务、合作方式、合作周期、目标任务、效果评价等内容。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本方案和教共体合作协议对教共体工作内容和成效进行增值性评价。

  (三)统筹兼顾,稳步实施

  教共体建设重点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倾斜。各县区(新区)可结合需求,对教共体成员进行调剂安排。通过人才交流、支教、调动等方式,优化教师资源在不同教共体之间或教共体内部的资源配置,促进教共体健康发展。教共体建设按照教学和管理并重;先试点、后全面的原则推进。特别注意与集团校、学区联盟、县管校聘等相关政策的衔接融合。

  五、教共体建设类型

  教共体建设单位分为牵头单位和联合单位,1个教共体一般由1个牵头单位和1—2个联合单位组成。如有需要,经建设单位集体协商,可以适当增加牵头单位或联合单位,单位总数原则上不超过6个。

  (一)组建市县高中教共体

  由市属高中和县属高中组建而成,其中市属高中为牵头单位,县属高中为联合单位。第一批市县高中教共体建设由柳州高级中学、柳州铁一中学、柳州市第一中学、柳州市第二中学、柳州市铁二中学与县属示范性高中组建成,将城市优质高中学校党建经验、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人才培养经验向五县高中辐射。具体建设名单详见附件。其他市属高中可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与县属高中协商后自行提出建设申请,报市教育局审批后开展教共体建设工作。

  牵头单位每年要选派1名副校长或优秀中层干部到联合单位担任校长或副校长;每年要派出不少于3名骨干教师到联合单位支教;选派优秀教师组建学科团队推动教共体内教学研一体化建设,支持联合单位人才培养。

  (二)组建区县教共体

  由柳北区、城中区、鱼峰区、柳南区作为牵头单位,其他县区(新区)作为联合单位组建而成,具体建设名单详见附件。各县区(新区)教育行政部门要互派优秀中青年干部到对应县区(新区)教育行政部门交流服务,担任副职领导(同时兼任教研室副主任),推动县区(新区)间教育管理经验的交流和提升,助推区县教共体的建设,服务时间一般为1—2年。

  牵头城区要选择辖区内优质学校与联合县区(新区)的乡村学校或薄弱学校建设区县学校教共体,每个学段要建成不少于1个区县学校教共体。牵头学校每年要选派1名副校长或优秀中层干部到联合学校担任校长或副校长;牵头学校每年要派出不少于3名骨干教师到联合单位支教;选派优秀教师组建学科团队推动教共体内教学研一体化建设,支持联合学校人才培养。

  (三)组建县域内教共体

  由县域内城镇学校、优质学校和乡村学校、薄弱学校组建而成,原则上由同一学段学校或地理位置相*的学校组建而成,其中城镇学校、优质学校为牵头单位,乡村学校、薄弱学校为联合单位。由各县区(新区)根据学区制改革和集团化办学的模式,以教共体建设为载体,进一步深化学区制、集团化管理。

  六、实施步骤

  (一)启动阶段(20xx年8月)

  在全市范围内宣传并解读教共体建设内涵、目标和工作内容、要求。

  (二)实施阶段(20xx年9月起)

  牵头单位和联合单位就组建教共体的合作模式、合作内容、保障措施、权利义务、合作期限等进行充分协商,拟定教共体合作协议,报主管部门审核后,各成员单位共同签署教共体合作协议。合作期限一般不少于3年。统一加挂“牵头单位名称+联合单位名称+教育共同体”构成的标牌。按照本实施方案和各教共体的合作协议内容,派出支教和交流服务团队,提供培养培训、技术支撑,提升联合单位的教育教学质量。

  (三)考核评价阶段(每年2—3月)

  市教育局牵头制定教共体建设考核评价文件,主要考核教共体运行管理情况、教共体内分工协作情况、资源共享情况、发挥辐射作用情况、教共体可持续发展情况和实施成效等。考核评价分为年度考核和终期考核。具体考核评价文件另行制定下发。年度考核每年2—3月开展1次,重点考核各单位上一年度是否按协议开展各项工作任务。终期考核在协议到期前1个月开展,重点考核教共体实际取得成效,在党建引领、日常管理、师资培养、学生学*能力等方面通过增值性评价方式予以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财政补助拨付、学校绩效考核等依据。考核落实情况应当作为各县区(新区)人才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和各级党组织**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强化党管人才原则和党建引领结果运用,对工作成绩显著的教共体及其领导班子成员予以表彰,在绩效分配、评优评先、选拔任用等工作中予以倾斜;对教共体建设工作落实不力、作风虚浮的单位和个人,分层次进行约谈问责,限期整改。

  七、工作要求

  (一)坚持党建引领

  围绕“发展教育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育”的工作思路,做好“党建+”文章。发挥党建在教共体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把党建工作与师资培养、教学教研、学生德育等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推行清单工作法,建立健全各级各类教共体牵头单位和联合单位共建清单,明确教共体资源共享需求清单、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积极引导教共体建设单位党组织共抓支部标准化建设、党建品牌建设,推动教育系统党建资源、办学条件和人才师资力量共建共享。同时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积极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党建工作与教育改革融合互进,实现党建引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强化“联建·共享”理念

  强化教共体的机制性联系,围绕集团化办学、学区联盟、“一体化”发展的教育改革目标,推动教共体间组织联建、党员联育、资源联享、活动联办、服务联动、发展联抓。延伸拓展集团化办学“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奋斗共同体”理念,要牢牢把握学校党建与教学业务相互贯通、同频共振、协调推进的工作理念,推动教育系统党建资源、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共建共享。

  (三)重视师资培养

  牵头单位每年要派出不少于3名骨干教师到联合单位支教,联合单位应安排支教教师担任班主任、备课组长、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等职务,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牵头单位要选派优秀教师组建学科团队,通过送教、名师工作室、网络教研、线上同步互动课堂等方式推动教共体内教学研一体化建设。牵头单位还可以通过师徒结对、集体备课、接收联合单位派出的骨干教师跟班学*等方式支持联合单位人才培养。牵头单位开展校本研修时,应当包含联合单位教师。牵头单位应当有针对性的对联合单位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进行系统培训。

  (四)加强学校管理

  牵头单位选派的领导干部是中**员的应当进入联合单位、学校党组织班子。联合单位可以选派中层以上领导到牵头单位跟班学*,学*时长由牵头单位和联合单位协商决定。牵头单位应就学校管理、学生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对联合学校进行分类培训指导,对联合单位教师科研课题评比、师生竞赛等提供技术支撑和专业指导。牵头单位可以对联合单位学生进行同步测试评价、同步分析,加强对联合单位学生学情的分析研究,制定并实施精准的解决措施。

  八、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教共体建设是服务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城乡间、区域间教育优质均衡的重要举措,涉及系列体制、机制建立和创新,工作任务重,实施难度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单位共同参与。市委组织部负责教共体建设改革的指导推进;市教育局负责教共体建设改革的具体实施,做好考核评价和监督管理工作,加强系统内资源调配,支持教共体建设单位创新有效工作;市委编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教共体成员单位的编制和人事管理,对教共体内部人员招聘、交流调动和收入分配等创新措施给予指导;市财政局负责做好教共体建设的财政保障工作,落实补助资金。各教共体建设单位要成立相应组织,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细化各项工作任务分工到人,按照本实施方案和合作协议全力抓好各项工作推进,确保取得预期成效。

  (二)加大经费投入,促进改革成效

  各县区(新区)人民**(管委会)要保障对教共体建设单位的财政投入,并积极落实各项配套政策,协调辖区内相关部门支持教共体建设工作。各县区(新区)人民**(管委会)可以结合本地实际出台教共体扶持配套政策,在人才引进、福利待遇、政策保障等方面予以支持。牵头单位要保障派出到联合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不低于原工资待遇,县区(新区)人民**(管委会)可结合实际,在政策范围内给予教共体牵头单位派出人员一定补助或奖励。每年定期对教共体成员单位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下一年度经费拨款依据。

  (三)推进制度创新,服务教共体建设

  经县区(新区)人民**(管委会)同意,探索建立教共体内灵活的用人机制,教共体可以统一制订进人用人计划、统一人员招聘、统一岗位管理和按岗公开竞聘、统一培养、统一考核奖惩。探索参照牵头单位人员薪酬待遇水*发放联合单位人员薪酬待遇,差额部分由同级财政承担。

  牵头单位教师到联合单位支教、交流服务的或联合单位教师到牵头单位轮岗交流的,按照《柳州市中小学教师队伍轮岗交流工作方案》享受相应标准的工作补助,并按照实际工作时间认定支教经历。牵头单位到联合单位担任教研室副主任、校长或副校长的,也可按规定享受工作补助,并按实际工作时间认定支教经历。牵头单位组建的学科团队通过送教、名师工作室、网络教研、线上同步互动课堂等方式促进联合单位教学研建设,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且经考核合格的,学科团队成员的工作经历可累计计算为支教工作经历,具体计算办法:累计送教达到200天的;或名师工作室帮扶时间不少于3年,每年不少于8次现场教研或培训活动,且工作室考核为合格及以上等次的;或线上教学超过200课时的;可以认定为具有1年支教工作经历。

  (四)强化考核监督,保障工作实效

  各县区(新区)人民**(管委会)、各责任单位要根据本实施方案制定具体方案和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各中小学校(含幼儿园)牵头单位和联合单位,每年12月底前将教共体党建工作具体落实情况报给主管部门,各县区(新区)教育行政部门及时汇总整体情况并将成效形成报告,经局党组研究同意后,于次年1月底前报送市教育局。市教育局会同相关部门,采取实地检查和材料核验等方式,按照教共体考核评价文件要求,结合各教共体合作协议、责任清单等内容,对各教共体进行评价考核,并对评价结果予以公布。

  中学共同体学校活动方案 2

  根据《淄博市人民**关于贯彻鲁政发〔20xx〕24号文件统筹推进县(区)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淄政发〔20xx〕34号)及市教育局《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意见》,为进一步推进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共同体建设,促进全区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为指引,围绕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目标,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以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为核心,组建联盟式、帮扶式共同体,充分发挥名校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创新义务教育办学模式和管理体制机制,全面激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活力,促进全区义务教育更加优质均衡发展。

  二、总体目标

  在巩固已有的共同体基础上,组建一批新的的帮扶式、联盟式共同体,实现年内全区义务教育段学校共同体建设全覆盖。深入探索管理科学、运行高效、互助互赢的共同体办学的新模式和新机制。

  三、工作重点

  1.确定共同体核心学校,让学校自愿结合,增大学校间组建共同体双向选择空间,充分发挥学校的主观能动性,组建联盟式共同体和帮扶式共同体,鼓励各学校特色发展。

  2.制定共同体内相关学校的捆绑式考核制度,推进学校间师资共享、学生共育、资源共建、责任共担、合作共赢、协同发展,实现责权利的统一,调动学校、校长、学校领导班子、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四、共同体主要组建模式

  1.联盟式共同体。小学组建10个联盟式共同体,初中组建4个联盟式共同体,全区确定14所联盟式共同体核心校,其余各学校依据地理位置、办学定位、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选择加入一个联盟式共同体,每个共同体原则上不超过4所学校。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牵头商定共同发展愿景和具体举措,探索开展校干教师挂职交流、联合教研、课题共建共享、学生交流、教育教学活动同步等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交流活动,分享先进的办学理念、成功的管理模式、有效的课堂教学、良好的场地设施设备和优质的师资团队,加快融合,优势互补,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和办学层次。

  2.帮扶式共同体。需要帮扶的学校提出申请,填写申请表,由教育和体育局优先在其所在的联盟共同体内确定一所帮扶学校,组成结对帮扶共同体。通过课题引领、网络教研、空中课堂、校干教师交流、特色共享等工作机制,帮助被帮扶学校解决实际困难,实现帮扶式共同体之间的教育资源共享,全面提升薄弱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和教育质量。

  五、实施步骤

  1.制定《张店区20xx年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工作实施方案》,适时召开会议并公布。(3月)

  2.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对接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组建联盟式共同体,各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填写联盟式共同体汇总表(附件1)于3月31日前报基础教育科。(3月)

  3.有被帮扶需求的学校填写帮扶式共同体申请表(附件2)于3月31日前报基础教育科。(3月)

  4.适时召开会议公布全区20xx年义务教育学校联盟式共同体、帮扶式共同体组建情况,部署任务,明确要求。(4月)

  5.各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各帮扶学校牵头、协调共同体内学校制定共同体年度工作计划,确定主要工作任务、合作方式、相关职责等,并于4月15日前报基础教育科。(4月)

  6.区教体局组织相关人员对各共同体工作计划进行修改、完善并及时反馈。(4月)

  7.制定全区各共同体发展情况评价、考核标准并公布。(4月)

  8.各共同体按照工作计划开展工作,区教体局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及时调度、指导。(5月-11月)

  9.对各共同体发展情况进行督导评估。(11月-12月)

  10.对各共同体发展情况进行总结,推广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典型案例和经验,引领各共同体良性发展。(12月)

  六、健全保障机制

  1.探索构建共同体管理一体化机制。共同体内部实行核心校负责制,引领各成员学校逐步探索构建“一体化管理、一体化教学、一体化教研”的共同体办学模式和运行机制。各共同体学校等要明确各自职责和具体任务,协同发展、创新发展。

  2.探索构建“互联网+共同体”发展新机制。以教育信息化作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点和突破口,通过改善学校信息化办学条件、推进学校间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深化全域性数字化学*推广应用、强化学校校干信息化领导力和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等举措,全面优化学校网络教学与学*环境,实现共同体内部各学校互联互通、互动交流、共同生长。

  3.建立科研先导和典型引领机制。各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帮扶式共同体帮扶学校系统梳理共同体运行中的各类问题和难点,按照“问题即课题”思路,积极开展课题研究,突破瓶颈,创新协同发展路径,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区教体局将通过召开现场会、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进行宣传和推广推介,引领发展。

  中学共同体学校活动方案 3

  为认真贯彻落实《开化县教育局关于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调整实施意见》,将协作型教共体升级为共建型教共体,形成紧密型合作办学模式,推进校际间的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文化特色等多方面的`合作交流,共同体本着“*等、互动、共赢”的合作原则,扩充优质资源总量,扩大优质资源的辐射面,提升教育优质化水*,全面推进池淮镇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现结合我校及兄弟学校实际情况,制订如下实施方案:

  一、学校共同体领导小组

  组长:滕卫成

  副组长:汪勇、唐七红、方忠富

  成员:丁巧玲、冯秀英、徐善吉

  二、池淮镇教共体

  核心校:开化县池淮镇明德小学

  受援校:开化县池化镇中心小学、开化县池淮镇张湾小学、开化县池淮镇油溪口教学点

  三、共同体建设目标

  力争通过各校的共同努力,构建出一套符合各校校情的“管理一体、研训一体、资源一体”的工作制度;研究、探索出一条具有各校特色的一体化共同发展之路,实现池淮镇教育优质均衡协调发展。

  (一)加强联动。进一步加强校际联动,营造资源配置,逐步实现校际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二)以强带弱。充分发挥各校间优势、特色的带动和辐射作用,通过更新理念、队伍建设、教学改革、交流轮岗等方式,有效促进各校的办学水*全面提升。

  (三)均衡发展。通过共同体建设,促进池淮镇教育均衡发展,确保优质资源不稀缺,薄弱学校能提高,整体水*有提升。

  四、建设措施

  (一)开展线上教学活动。共同体核心校与成员校间开展基于“互联网+义务教育”基础的城乡同步课堂,九月底之前完成不少于2门学科,累计不少于20节。(需上传学校间同步课堂的图片及课堂信息汇总表)

  (二)开展线上线下教研活动。共同体核心校与成员校间开展教师网络研修不少于8次,开展线下教研不少于4次。(需上传学校或年级组或学科组间的教研活动文本佐证、网络研修图片)

  (三)推进教育共同体教师交流。共同体核心校选派骨干教师到成员校任教,并覆盖到每一所成员校。(需上传已交流教师的名单等基本信息,通过全国教师信息管理系统等途径复核);核心校优质师资可在成员校建立优秀教师工作室,指导乡村学校中青年教师成长。

  (四)建立激励机制。建立完善教共体内部中、高级职称评审和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聘任管理办法,优先考虑教共体内流动到乡村学校任教教师的职称评聘。各类评优评先比例向承担教共体任务的核心校教师适当倾斜。教共体核心校要结合岗位贡献、工作量等因素,优绩优酬,向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

  五、各校具体工作

  1.核心校和成员校共同商讨制定教共体实施方案。

  2.核心校和成员校共同商定开设两门学科同步课堂。

  3.核心校和成员校之间签订教共体合作协议。

  6.核心校按开设的两门同步课堂安排相关教师进行同步教学,成员校听课教师填写同步课堂记录单,并上传到相应网站。(每门学科不少于10节)

  7.每节同步课堂结束之后,核心校任教教师和成员校教师进行线上评课研修,并填写网络研修记录单,并上传到相应网站。(每门学科不少于8次)

  8.核心校和成员校共同商议线下教研活动开展时间点,通过成员校到核心校上展示课以及核心校选派骨干教师到成员校上展示课相结合,加深了解各校校情,深化教共体共同成长。(线下教研活动不少于4次)

  9.为加深各校间的合作交流,根据实际情况,三校共同进行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教科研工作。

  10.每学期召开质量分析会2次,作业专题研讨会3次以上。

  11.核心校与受援校间建立教共体内师徒结对,积极开展全方位的师徒共研活动,师徒结对2对以上。

  12.每学期按照青年教师、中年骨干教师,分学科与受援校开展教学比武1次以上。

  中学共同体学校活动方案 4

  为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关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推进乡村人才振兴总体要求,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健全县域教育人才培养机制,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全面提高我市中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打造一流教育目标,构筑柳州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模式。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在已有党建共同体、集团化办学、学区联盟、支教轮岗、县管校聘等管理改革措施基础上,围绕“一体化”教育改革发展目标,推动教育共同体建设(以下简称“教共体”建设),统筹规划促进教育资源跨行政隶属关系纵向联合、横向联动,推动教育组织联建、师资联育、资源联享、活动联办、服务联动、发展联抓,逐步缩小区域间、校际间质量差距,实现党建引领下的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主要目标

  围绕“城乡教育一盘棋”的工作思路,坚持和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通过搭建教育共同体,推动城市优质教育资源辐射乡村、薄弱地区常态化。从教育行政管理、学校文化建设、管理团队培育、教育人才培养四个维度对乡村学校、薄弱学校进行帮扶,缩小城乡、县域间教育质量差异,全面提升我市中小学校教育教学整体质量,实现一流教育目标。

  三、实施范围

  全市中小学校(含幼儿园)。

  四、工作原则

  (一)党建引领,主体清晰

  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统筹规划和组织开展教共体建设工作。市教育局统筹规划全市教共体建设工作,负责引导、调配市区优质学校参与教共体建设。各县区(新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中小学校是教共体建设的主体,应结合自身实际,积极落实各项配套政策,推动教共体的建设。各县区(新区)人民**(管委会)和各级组织、编制、财政、人社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支持教共体建设工作。

  (二)人才先行,科学评价

  组建成立的教共体在人、财、物相对独立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人才交流、支教轮岗、送教下乡、线上同步教学、集体备课研课、科研能力指导等多种形式,在人才培养、学校管理等方面深入合作。教共体建设单位应当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各自权利义务、合作方式、合作周期、目标任务、效果评价等内容。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本方案和教共体合作协议对教共体工作内容和成效进行增值性评价。

  (三)统筹兼顾,稳步实施

  教共体建设重点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倾斜。各县区(新区)可结合需求,对教共体成员进行调剂安排。通过人才交流、支教、调动等方式,优化教师资源在不同教共体之间或教共体内部的资源配置,促进教共体健康发展。教共体建设按照教学和管理并重;先试点、后全面的原则推进。特别注意与集团校、学区联盟、县管校聘等相关政策的衔接融合。

  五、教共体建设类型

  教共体建设单位分为牵头单位和联合单位,1个教共体一般由1个牵头单位和1—2个联合单位组成。如有需要,经建设单位集体协商,可以适当增加牵头单位或联合单位,单位总数原则上不超过6个。

  (一)组建市县高中教共体

  由市属高中和县属高中组建而成,其中市属高中为牵头单位,县属高中为联合单位。第一批市县高中教共体建设由柳州高级中学、柳州铁一中学、柳州市第一中学、柳州市第二中学、柳州市铁二中学与县属示范性高中组建成,将城市优质高中学校党建经验、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人才培养经验向五县高中辐射。具体建设名单详见附件。其他市属高中可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与县属高中协商后自行提出建设申请,报市教育局审批后开展教共体建设工作。

  牵头单位每年要选派1名副校长或优秀中层干部到联合单位担任校长或副校长;每年要派出不少于3名骨干教师到联合单位支教;选派优秀教师组建学科团队推动教共体内教学研一体化建设,支持联合单位人才培养。

  (二)组建区县教共体

  由柳北区、城中区、鱼峰区、柳南区作为牵头单位,其他县区(新区)作为联合单位组建而成,具体建设名单详见附件。各县区(新区)教育行政部门要互派优秀中青年干部到对应县区(新区)教育行政部门交流服务,担任副职领导(同时兼任教研室副主任),推动县区(新区)间教育管理经验的交流和提升,助推区县教共体的建设,服务时间一般为1—2年。

  牵头城区要选择辖区内优质学校与联合县区(新区)的乡村学校或薄弱学校建设区县学校教共体,每个学段要建成不少于1个区县学校教共体。牵头学校每年要选派1名副校长或优秀中层干部到联合学校担任校长或副校长;牵头学校每年要派出不少于3名骨干教师到联合单位支教;选派优秀教师组建学科团队推动教共体内教学研一体化建设,支持联合学校人才培养。

  (三)组建县域内教共体

  由县域内城镇学校、优质学校和乡村学校、薄弱学校组建而成,原则上由同一学段学校或地理位置相*的学校组建而成,其中城镇学校、优质学校为牵头单位,乡村学校、薄弱学校为联合单位。由各县区(新区)根据学区制改革和集团化办学的模式,以教共体建设为载体,进一步深化学区制、集团化管理。

  六、实施步骤

  (一)启动阶段(20xx年8月)

  在全市范围内宣传并解读教共体建设内涵、目标和工作内容、要求。

  (二)实施阶段(20xx年9月起)

  牵头单位和联合单位就组建教共体的`合作模式、合作内容、保障措施、权利义务、合作期限等进行充分协商,拟定教共体合作协议,报主管部门审核后,各成员单位共同签署教共体合作协议。合作期限一般不少于3年。统一加挂“牵头单位名称+联合单位名称+教育共同体”构成的标牌。按照本实施方案和各教共体的合作协议内容,派出支教和交流服务团队,提供培养培训、技术支撑,提升联合单位的教育教学质量。

  (三)考核评价阶段(每年2—3月)

  市教育局牵头制定教共体建设考核评价文件,主要考核教共体运行管理情况、教共体内分工协作情况、资源共享情况、发挥辐射作用情况、教共体可持续发展情况和实施成效等。考核评价分为年度考核和终期考核。具体考核评价文件另行制定下发。年度考核每年2—3月开展1次,重点考核各单位上一年度是否按协议开展各项工作任务。终期考核在协议到期前1个月开展,重点考核教共体实际取得成效,在党建引领、日常管理、师资培养、学生学*能力等方面通过增值性评价方式予以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财政补助拨付、学校绩效考核等依据。考核落实情况应当作为各县区(新区)人才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和各级党组织**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强化党管人才原则和党建引领结果运用,对工作成绩显著的教共体及其领导班子成员予以表彰,在绩效分配、评优评先、选拔任用等工作中予以倾斜;对教共体建设工作落实不力、作风虚浮的单位和个人,分层次进行约谈问责,限期整改。

  七、工作要求

  (一)坚持党建引领

  围绕“发展教育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育”的工作思路,做好“党建+”文章。发挥党建在教共体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把党建工作与师资培养、教学教研、学生德育等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推行清单工作法,建立健全各级各类教共体牵头单位和联合单位共建清单,明确教共体资源共享需求清单、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积极引导教共体建设单位党组织共抓支部标准化建设、党建品牌建设,推动教育系统党建资源、办学条件和人才师资力量共建共享。同时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积极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党建工作与教育改革融合互进,实现党建引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强化“联建·共享”理念

  强化教共体的机制性联系,围绕集团化办学、学区联盟、“一体化”发展的教育改革目标,推动教共体间组织联建、党员联育、资源联享、活动联办、服务联动、发展联抓。延伸拓展集团化办学“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奋斗共同体”理念,要牢牢把握学校党建与教学业务相互贯通、同频共振、协调推进的工作理念,推动教育系统党建资源、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共建共享。

  (三)重视师资培养

  牵头单位每年要派出不少于3名骨干教师到联合单位支教,联合单位应安排支教教师担任班主任、备课组长、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等职务,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牵头单位要选派优秀教师组建学科团队,通过送教、名师工作室、网络教研、线上同步互动课堂等方式推动教共体内教学研一体化建设。牵头单位还可以通过师徒结对、集体备课、接收联合单位派出的骨干教师跟班学*等方式支持联合单位人才培养。牵头单位开展校本研修时,应当包含联合单位教师。牵头单位应当有针对性的对联合单位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进行系统培训。

  (四)加强学校管理

  牵头单位选派的领导干部是中**员的应当进入联合单位、学校党组织班子。联合单位可以选派中层以上领导到牵头单位跟班学*,学*时长由牵头单位和联合单位协商决定。牵头单位应就学校管理、学生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对联合学校进行分类培训指导,对联合单位教师科研课题评比、师生竞赛等提供技术支撑和专业指导。牵头单位可以对联合单位学生进行同步测试评价、同步分析,加强对联合单位学生学情的分析研究,制定并实施精准的解决措施。

  八、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教共体建设是服务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城乡间、区域间教育优质均衡的重要举措,涉及系列体制、机制建立和创新,工作任务重,实施难度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单位共同参与。市委组织部负责教共体建设改革的指导推进;市教育局负责教共体建设改革的具体实施,做好考核评价和监督管理工作,加强系统内资源调配,支持教共体建设单位创新有效工作;市委编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教共体成员单位的编制和人事管理,对教共体内部人员招聘、交流调动和收入分配等创新措施给予指导;市财政局负责做好教共体建设的财政保障工作,落实补助资金。各教共体建设单位要成立相应组织,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细化各项工作任务分工到人,按照本实施方案和合作协议全力抓好各项工作推进,确保取得预期成效。

  (二)加大经费投入,促进改革成效

  各县区(新区)人民**(管委会)要保障对教共体建设单位的财政投入,并积极落实各项配套政策,协调辖区内相关部门支持教共体建设工作。各县区(新区)人民**(管委会)可以结合本地实际出台教共体扶持配套政策,在人才引进、福利待遇、政策保障等方面予以支持。牵头单位要保障派出到联合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不低于原工资待遇,县区(新区)人民**(管委会)可结合实际,在政策范围内给予教共体牵头单位派出人员一定补助或奖励。每年定期对教共体成员单位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下一年度经费拨款依据。

  (三)推进制度创新,服务教共体建设

  经县区(新区)人民**(管委会)同意,探索建立教共体内灵活的用人机制,教共体可以统一制订进人用人计划、统一人员招聘、统一岗位管理和按岗公开竞聘、统一培养、统一考核奖惩。探索参照牵头单位人员薪酬待遇水*发放联合单位人员薪酬待遇,差额部分由同级财政承担。

  牵头单位教师到联合单位支教、交流服务的或联合单位教师到牵头单位轮岗交流的,按照《柳州市中小学教师队伍轮岗交流工作方案》享受相应标准的工作补助,并按照实际工作时间认定支教经历。牵头单位到联合单位担任教研室副主任、校长或副校长的,也可按规定享受工作补助,并按实际工作时间认定支教经历。牵头单位组建的学科团队通过送教、名师工作室、网络教研、线上同步互动课堂等方式促进联合单位教学研建设,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且经考核合格的,学科团队成员的工作经历可累计计算为支教工作经历,具体计算办法:累计送教达到200天的;或名师工作室帮扶时间不少于3年,每年不少于8次现场教研或培训活动,且工作室考核为合格及以上等次的;或线上教学超过200课时的;可以认定为具有1年支教工作经历。

  (四)强化考核监督,保障工作实效

  各县区(新区)人民**(管委会)、各责任单位要根据本实施方案制定具体方案和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各中小学校(含幼儿园)牵头单位和联合单位,每年12月底前将教共体党建工作具体落实情况报给主管部门,各县区(新区)教育行政部门及时汇总整体情况并将成效形成报告,经局党组研究同意后,于次年1月底前报送市教育局。市教育局会同相关部门,采取实地检查和材料核验等方式,按照教共体考核评价文件要求,结合各教共体合作协议、责任清单等内容,对各教共体进行评价考核,并对评价结果予以公布。

  中学共同体学校活动方案 5

  为了进一步促进温溪一小和温溪四小的共同发展,根据《青田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学校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意见》和《青田县教育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xx—20xx)》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省市县教育大会精神,以促进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目标,以创新办学和管理体制为动力,通过深化共同体学校建设,科学整合优质教育资源,缩小校际教育水*差距,全面提升两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

  二、实施目标

  1.让每一位孩子都享受优质教育。进一步深化教共体建设,努力促进两所学校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

  2.探索基于地方实际的办学路径。根据两所学校发展现状,通过两校教共体办学,力求形成优质均衡、壮腰夯基的区域义务教育新局面。

  3.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以优质均衡发展目标,整体提升两校的教育水*,各项义务教育指标进入全县前列。

  三、实施内容与措施

  (一)管理联动,共同提升学校品牌

  1.学校管理联动,更新管理理念

  共同体内定期开展以学校管理为主题的沙龙研讨活动,共探管理方法,实现优势互补,管理理念的共享。如不定期举行学校班子队伍建设及教师团队建设的经验交流,班级管理论坛、减负提质措施、“两个优化”实施等交流活动。

  2.品牌建设联动,丰富学校文化

  通过共同体内学校互相参观、开展品牌建设论坛交流等活动,促进共同体学校文化碰撞、交流,吸纳新的内涵,构建丰富而有个性特色的学校文化品牌。

  3.措施形成联动,落实“两个优化”

  利用温溪一小“优化课堂教学优化作业管理”的具体措施和*台,与温溪四小资源共享,引领温溪四小共同落实“两个优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师联动,提高教学质量

  1.名师引领强素质

  充分发挥温溪一小名优教师的引领作用,推行名师共同体内巡课活动,提高共同体教师的整体素质。名师们通过课堂教学指导、课堂教学示范和教科研引领等方面给予青年教师全方位的指导,充分发挥名优教师“传”、“帮”、“带”的作用,整体提高共同体学校的教学水*。如在共同体内聘请市县名优教师当指导师,在教学业务上,班级管理上,教学研究上做年轻老师的指导师,共同体领导小组为这些活动搭好*台,做好服务,让名师发挥应有的作用。

  2.联动教研提效率

  成立共同体学科研课组,聘请导师,招聘学员,深入开展教学研讨、教学观摩、课例展示等活动,促进两校教师专业成长,特别是年轻教师和薄弱学校的教师。利用期中、期末两次统一测试、绿色质量评价报告,分析研究两所学校存在的短板,提出相应的对策,提升两校的教学质量。

  3.课题研究促成长

  根据共同体内的教育教学或管理上的问题,积极申报有关共同体的科研课题研究,邀请专家引领教科研工作,为共同体更好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根据。

  4.校本课程促共享

  分析两校的实际情况,提炼出两校的共同特点,以温溪镇第一小学为引领,结合共同体学校实际,开发校本课程,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一体打造提升成为共同体校本课程来开发实施。

  (三)学生联动,共享共赢

  在共同体学校内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从而形成教育合力,打造优质艺体品牌项目,力求共同体内学校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化发展。两校在学生学*能力过关的内容共享外,将从“四节四礼”上合作,温溪一小不仅在学科教学上做好引领服务,还将在学生活动上做好指导,从而提高两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四、评价考核

  1.为保障活动的有效性,每次活动由专人组织,组织者将在活动前做好方案,活动中监管过程,活动后做好总结、做好美篇,领导小组将对每次活动做评价,考核的结果将纳入各自学校的年度考核内容。

  2.对两校的特色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等进行前后对比考核,考核的结果将作为下一学年改进和制定方案的依据。

  3.对两校的教学成绩进行前后对比考核,考核的结果将作为下一学年改进落实“两个优化”措施和力度的依据。

  五、实施保障

  1.为保障“温溪镇第一小学共同体”方案的落实,特成立以两校校长为组长、两校副校长为副组长、中层及教研组长为组员的“温溪镇第一小学共同体”工作领导小组。

  2.重视激励评价。每次活动中承担公开课、讲座、经验交流的老师发给荣誉证书,承认为跨校公开课、讲座。

  3.经费保障。两所学校学校要从办公经费中提取一定比例的经费,保障各项活动的正常开展。

  4.提升知晓度。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教育网站微信公众进行宣传,使共教体得到社会、家长、教师和学生一致认同。


数学共同体活动方案范本5份(扩展4)

——共同体建设方案实用十份

  共同体建设方案 1

  为深化我市基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升市域范围内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经研究,现就全面推进基础教育共同体(以下简称“教共体”)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围绕率先高水*实现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目标,发挥教共体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创新基础教育办学模式和管理体制机制,着力破解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资源配置不合理、发展水*不*衡、教育供给不充分的矛盾,科学有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推进市域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公*有质量的教育。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创新推进。组建跨层级、跨区域教育集团,实施“互联网+教育”,推动教共体模式和运行机制创新,有效破解教师流动、教师待遇和资源共享问题,提升区域教育优质均衡水*。

  2、坚持共建共享。通过组建融合型、共建型、协作型等教共体,推进区域内学校师资共用、学生共育、课堂共享、资源共建、责任共担、合作共赢,实现区域教育协同发展。

  3、坚持特色发展。推动教共体建设与学校特色发展相结合,研究探索教共体的办学规范、工作标准、运行机制,尊重教共体内学校办学个性,打造名校引领下各具特色的办学品牌。

  (三)目标任务。20xx年,全市教共体建设有新进展,各区、县(市)新增紧密型教育集团2个及以上,其中至少有1个是跨学段教育集团;新增名校办分校1所以上;新增一批结对学校,广泛开展合作式办学,共建型教共体建设覆盖到所有乡镇中心小学。到20xx年,在原有名校集团化办学基础上形成一批以“学段打通、县域互通、师资流通、技术沟通、治理融通”为主要特征的教育集团,全市参与教共体建设的中小学、幼儿园比例达到60%,其中参与跨层级、跨区域一体化办学的中小学比例达到20%,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幼儿园参与城乡共建型教共体比例达到90%以上,基本形成管理科学、运行高效、优质协调的教共体发展新模式。

  二、打造教育集团建设升级版

  (四)加强融合型教育集团建设。根据实际优化集团布局,推动更多集团创建成为紧密型教育集团,加快实现主城区及其开发区中小学全覆盖。健全集团治理体系,按照“一个法人、多个校区”模式实行集团总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核心学校的辐射引领功能,实现师资安排、教学教研、管理机制、基础条件、评价考核一体化。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从政策、制度层面建立与融合型教育集团相配套的学校管理办法和岗位设置标准,确保集团内校区办学关系不断紧密和优化。

  (五)实施跨区域组建教育集团。名校要按照办学定位、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跨区域吸纳学校组建新的教育集团。支持优质中小学(幼儿园)跨区域举办、承办或领办新校并组建教育集团,形成稳定的合作机制,分享先进的办学理念、成功的管理模式、有效的课堂教学、良好的场地设施设备和优质的师资团队。实施跨区域组建教育集团的,经学校所在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后,由核心学校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报市教育局备案;市直高中实施跨层级组建教育集团的,由市教育局批准。

  (六)创新跨学段集团化办学机制。扩大学生教育选择,推进学生贯通培养,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创新集团运行机制,积极探索跨学段办学模式。通过以优质学校领办分校组建跨学段教育集团,有效构建以优质学校为核心的6年或9年一贯制办学模式;属不同办学体制组建的跨学段教育集团,领办的分校要按规定实行独立的法人,独立的财务核算、人事管理,独立的校园、校舍,独立进行教育教学的“四独立”办学和董事会领导下的核心学校领办负责制。

  三、创新合作办学新路径

  (七)建设强弱学校共建型教共体。各地要根据共建共享共赢原则,指导所属优质中小学与乡镇中小学、薄弱学校组建共建型教共体。互助教共体采取“1+N”方式,各成员单位在保持学校法人、经费运行、隶属关系不变的前提下,由优质学校向被帮扶学校派驻管理人员和教学骨干,在教学计划、教学常规、教学进度、质量评价、教研活动、教师培训等方面制定帮扶计划,共享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提升被帮扶学校办学水*。

  (八)名校高起点领办新校。新办学校历史包袱少,群众期望值高,要加强品牌引领,选择合适的名校领办新校,通过选派管理团队、复制管理办法等方式,实现新校与名校之间管理互通、师资互派、研训联动、项目共研、质量共进、文化共建,实现新校高起点办出水*、办出特色。

  四、推动智慧教育新发展

  (九)加快推进“互联网+教育”。建立完善在线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和共享机制,扎实开展网络学*空间“人人通”规模化应用省级试点,加快推进全省“互联网+义务教育”示范区建设,20xx年区域内“互联网+义务教育”城乡学校结对帮扶乡村小学、乡村初中受援率达到80%以上,合力打造城乡共享智慧教育的绍兴品牌。

  (十)提升网上教育水*。支持以核心学校为主建设以共享优质师资和课程资源为主要内容的网上学校,构建网络学*共同体。拓展教师培训网络空间,鼓励名师“走网”、建立网上工作室。通过“名师公开课”“网上优课”“同步课堂”“微课学*包”等在线资源库建设共建共享优质课程资源,借助互联网技术在线开展专业化的诊断、答疑、辅导,合力提升教共体学校的教学水*。

  五、探索教共体建设新机制

  (十一)建立责任分解落实机制。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明确教共体建设的工作责任、运行机制、工作任务,加强管理指导。研究落实高起点办学的核心要素,把学科骨干、课程设置、教学研究、质量考核等核心要素输入教共体学校。按照“早介入、早谋划、早宣传”要求,营造教共体办学氛围。

  (十二)建立干部教师流动的长效机制。教育行政部门要推进教育集团内刚**流和柔**流相结合的干部教师交流任职改革,优化配置师资结构,公*安排交流岗位。对于融合型的教育集团,要实现集团内部师资统一调配,优秀干部教师刚性打通任职。对于其他类型的集团校区、城乡教共体等,实施柔**流任职,以名师工作室、派遣管理骨干、支教、搭建教科研*台、输入教育管理等方式提升校区的教育教学水*。

  (十三)完善教共体治理体系。教育行政部门要赋予教共体核心学校更多办学自**和内部管理权。集团成员校的战略发展规划、绩效评价方案等由集团统一制定,设备资源、重大基建项目、重要活动由集团统筹,健全更加开放、科学的运行机制。深化教共体课程建设,建设优质共同课程和特色学校课程,推进教共体各学校融合发展、特色发展。

  六、保障措施

  (十四)加强组织领导。各区、县(市)要根据当地教育发展水*、发展短板和人民群众期盼,制订教共体建设的工作举措和配套政策,建立健全教共体考核评价标准和办法,统筹协调抓好落实。绍兴市**教育督导委员会要将教共体建设实施情况列入对区、县(市)**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内容。

  (十五)优化教师配置。各区、县(市)要在地方事业编制总量中加强对教育事业教师编制的倾斜。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在教师编制总量和中小学规定的岗位结构比例内统筹考虑推动教共体建设,对教共体核心学校的内设机构、教师配备、高级岗位配置和领导职数进行科学核定,并赋予教共体核心学校更多调配权;对在教共体建设中作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在工资待遇、职称评定、岗位晋升、评优评先、选拔任用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具体方案由县级机构编制、人力社保、教育等部门研究确定。

  (十六)加大投入保障。市、县两级财政要根据教共体建设目标和任务,统筹安排资金,并纳入财政年度预算。各地可根据当地规定制定支教骨干教师和管理干部的激励政策,对承担支援任务的骨干教师、管理干部经考核合格后给予一定激励,相关经费由属地保障。

  共同体建设方案 2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改革创新,坚持教育公*,推动教育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促进区域、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以创新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为动力,科学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推进小学教育集团化办学,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影响、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不断缩小城乡和校际差距,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望和需求,实现县域内小学教育水*整体提高。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一体化共同发展原则。注重推动集团内各校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教师队伍、办学资源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紧密共享,建设互动共赢的集团化发展共同体。

  (二)坚持融合中主动发展原则。注重激发集团内每一所学校主动发展的活力,尊重集团内每一所学校的办学传统和特色,通过集团化“价值提升、结构开放、过程互动和动力内化”形成“一校一品位、一师一特点、一生一特长”,全面推动学校间优势互补和发展互促,实现集团内各学校各具特色的协同发展目标。

  三、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以学校集团化办学为契机,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实现城乡小学教育优质均衡。

  (二)具体目标

  1.创新学校管理理念,提升学校管理水*,实现集团内各校先进办学理念、管理思想、工作措施互融互通。推动教育集团稳步、持续、高质量发展。

  2.实现乡镇薄弱学校、农村学校管理制度化、精细化,使学校教育教学、党建、人事、财务、安全等管理水*明显提高。

  3.实行教师和校长交流轮岗制度,集团总校有骨干教师、名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交流,辐射带动农村学校,乡村学校教师分期分批到城镇学校交流学*。

  4.通过教育改革和创新,发挥集团总校的品牌效应和示范引领作用,激发集团内分校办学活力,推进集团内资源共享、文化共建、特色融合、管理一体,建设互动共赢的学校发展共同体。通过改进考评机制,优化集团捆绑式考核方案,提高集团化办学竞争力,使之成为全县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机制,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总量扩大,整体提升县域义务教育发展水*。

  四、组建模式

  (一)集团划分办法。在全县范围内因地制宜地将八个乡镇(街道)所有小学,按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学生规模、发展水*,采取“强校+弱校”“大校+小校”“城区校+乡村校”的组合方式组建小学教育集团,首期分为第一集团和第二集团,设立两个集团总校,确定荔波一小为第一集团总校,荔波二小为第二集团校。

  (二)集团法人资格。教育集团以“1+X”的多法人联合方式组建,每个集团以 1 所城区学校为集团总校,2-4 个乡镇(街道)中心校(含教学点)为集团分校。分校保留原有校名,加挂集团总校分校校牌。集团内各成员校法人资格不变。

  (三)集团管理机制。教育集团实施理事会统筹下的各成员校一体化管理工作机制。理事长全面统筹集团管理工作。各成员校之间实行资源共享、研训联动、质量共进、文化共建、责任共担管理模式。

  (四)集团理事会。设立总校校长任集团理事长,乡镇(街道)中心校校长任副理事长,其他分校负责人任理事的集团理事会。

  集团理事长具有对分校校长(负责人)人选的任用和对分校副校长、中层管理人员、教职员工的统筹调配建议权。经集团理事会赋权后,分校校长(负责人)作为分校第一责任人,对本校教育教学和人、财、物进行日常管理。乡镇中心校校长对集团总校校长负责,村校(点)负责人对乡镇中心校校长负责。

  五、运行要求

  县教育局对“集团校”充分简政放权,集团总校校长可以对集团内的教师和财物进行合理调配,按程序报县教育局党委研究审定后执行。县教育局对“集团校”实行统一评价,捆绑考核。

  (一)创新管理机制。各教育集团由总校牵头,分校积极配合,建立符合各成员学校共同发展的集团化办学章程,明确集团的宗旨、目标、组织机构、管理办法及各成员校的权利和义务等,约束和规范教育集团办学行为。理顺集团总校与分校在决策、执行、监督、保障等环节的运行机制,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提高教育集团化办学管理水*。通过建章立制与执行充分调动成员学校广大教师参与集团化办学的积极性、能动性,增强群体认同感与归属感。

  (二)优化师资队伍。集团各成员学校教师交流范围原则上只在集团内部。集团内师资协调由总校牵头,分校密切配合。按照“总量不变、结构合理、促进均衡、盘活优化”的原则,根据集团各成员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科需要与特点采用点对点交流、结构补缺、跨校执教等方式,建立积极有效的集团内教师交流和领导交流机制。盘活集团骨干教师资源,加快集团学科名师建设,形成一支集团“领航教师”队伍,发挥其在集团内的辐射引领作用。以学科建设、课程开发为纽带组建集团专项研修团队,建立优秀教师引领下的集团教学研训一体化制度,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水*的整体提升,培育分校师资队伍的“自我造血”功能,促进集团各成员学校学科骨干教师趋于均衡稳定。

  (三)常态教学共研。教育集团每学期开展不少于两次集团性教学研讨活动,针对薄弱学科、薄弱年级把脉问诊,找出问题,精准施策。总校要定期到薄弱分校开展研学指导,通过示范带动,人文关怀,促进师生提振士气,奋发赶超。集团内骨干教师(名师)要一对一结对帮助教学成绩靠后的教师,从课标把握、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课后辅导等给予指导,有效提升受助教师的教学水*。

  (四)强化交流问效。根据集团建设需要,结合《荔波县教育系统教师交流管理暂行办法》,集团总校和分校共同制定教师交流方案,周期 1-2 年,明确职责要求和目标任务,开学前报县教育局政工科备案。集团总校每年定期向薄弱分校派出至少 3 名以上中层教干或骨干教师,负责引领分校教学管理和教科研发展,要明确派出人员到分校提升教学质量的具体目标任务;对应的分校等额输出中层教干或骨干教师到总校跟岗学*,跟岗人员要力保任教学科成绩稳中有进。交流期满,将严格考核问效,对教学质量连续两年下滑的总校和分校校长进行轮岗交流或免职。互派教师的身份性质不变,工资关系和福利待遇按《荔波县教育系统教师交流管理暂行办法》执行。

  (五)探索学生体验。探索学生联合培养方式,各校在坚持义务教育免试就*入学原则下,总校与分校探索实施部分学生联合培养实验。总校定期组织学生到分校结对开展学*互鉴、生活体验活动,分校选派部分学生到总校跟班学*体验,不断探索学生联合培养模式,达到共同提高。

  (六)提升办学效益。推行集团成员学校实行基本同步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在教学计划制定、教学常规管理、教研活动开展、教学质量和学生品行综合评价等方面协调一致、同步推进,共同提升。建立课堂教学共研机制。通过紧密型教研、组建学科科研团队,定期围绕课堂教学共性、瓶颈问题开展项目研究,通过专家引领、名师工作室、青蓝结对、学科组研讨等形式,提升课堂教学和教科研的有效性,整体提高成员校课堂教学和教科研质量。分校学科教师要定期到总校就教材、教法和教学模式进行交流研讨,每月抽出至少 1 天时间到集团总校跟班听课学*,提升教育教学和教研水*。教育集团要采取有力措施,充分发挥总校带动作用和分校的主观能动性,促进集团内的教育资源整合,实现集团内部场地、课程、师资、活动等教育资源共享。探索集团内跨校课程开发、课程共享和课程配送,持续提升办学效益。

  (七)塑造办学品牌。各教育集团要把推动集团发展与努力办好老百姓家门口每一所学校结合起来,积极推进教育文化的互融和推广。注重集团文化的培植和发展,大力塑造教育集团的文化品牌。加强基础教育内涵课程项目研究。各成员校在提升常态课程教学水*的同时,积极推进本校的特色课程项目创建,充分发挥集团的群体智慧,集中集团专业力量,对现有学校特色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凝练,在坚持集团发展一盘棋的同时,要充分尊重分校的办学特色,使分学校既有集团共同的主体色调,又有个性化的亮点,努力形成“一校一品”和谐发展的集团品牌。

  (八)加强业务指导。县教育局要加强集团化办学业务指导,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取得实效。教育综合服务中心办公室:负责集团化办学督导考评工作。教学研究中心:负责集团化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政工科:负责校长、教师交流工作。教师流转和培训中心:负责教师培训和骨干教师培养。基础教育中心:负责集团化教育布局规划工作。综合科:负责宣传工作。会计核算中心:负责集团化财务和资金管理保障工作。校园安全和法规服务中心:负责集团化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教育信息化中心:负责集团化信息教育工作。卫生和食品安全中心:负责集团化学校卫生和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党建和意识形态工作组:负责集团化学校党建和意识形态工作。项目建设中心:负责集团化项目建设管理工作。学生资助中心:负责集团化学校学生资助工作。学前教育中心:负责集团化学校附设幼儿班管理工作。纪检工作组:负责集团化学校纪检工作;青少年活动中心:负责集团化学校学生校外活动工作。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人民**成立小学教育集团化办学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统筹教育集团化办学工作;县教育局要成立以局长为组长,班子其他成员为副组长,各科室(中心、工作组)负责人、总校校长为成员的教育集团化办学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小学教育集团化办学工作;各集团总校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实施小学教育集团化办学具体工作。各领导小组适时召开有关集团化办学会议,重点解决集团化办学的疑难问题,切实将推进集团化办学作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促进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并认真组织实施。

  (二)加强督查考核。建立集团化办学绩效评估机制。县教育局依据《荔波县小学教育集团考核评估办法(试行)》按年度对各教育集团办学情况、实施过程及办学效果开展捆绑式评估,既要看集团的整体发展,也要看集团内每一所学校的进步,实现考评结果与学校或个人荣誉、评优评先、职务晋升等有机衔接,激发广大教师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三)设立专项经费。县财政每年度预算安排每个集团不低于 30 万元的专项经费,用于教师培训、活动开展和运转保障等,专项资金必须按有关规定专款专用,同时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四)激励人才支边。县教育主管部门要研究建立激励人才支援边远农村学校相关机制。鼓励集团总校班子、名师、骨干教师到边远乡镇中心校或村校支教,乡镇中心校班子、名师、骨干教师到村校支教。明确支边目标任务,落实相关政策性补助补贴,实行同等条件评优评先、竞聘岗位职称优先规定,保障支边教师服务期的合法权益,促进集团化办学效益的全面提升。

  (五)营造良好氛围。县教育局综合科和各教育集团要协调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坚持典型示范、以点带面,对集团化办学中涌现出的“老百姓家门口好学校”,以及推进集团化办学的经验与成效及时进行总结和宣传,引导和动员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在全系统、全社会积极营造支持集团化办学的良好环境。

  共同体建设方案 3

  一、指导思想

  按照国家和省、市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部署,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主导、统筹规划,坚持公益、创新机制,资源下沉、提升能力,便民惠民、群众受益”的原则,以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以均衡下沉医疗资源、推进分级诊疗为根本目的,建设和发展“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简称“医共体”),逐步改造和完善医疗服务体系,促进医疗服务模式转变,建立合理就医秩序,实现发展方式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二、工作目标

  整合县域内医疗卫生资源,建立医疗服务分工协作新机制,实现县级医院优势医疗资源下沉基层,推进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立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底”的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管理新格局。通过医共体建设试点,整体完善医共体服务体系,使我县医共体成为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共同体,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基本逐步建成。

  三、基本原则

  (一)**主导,统筹规划。强化**宏观管理和规划引导,根据我县县域医疗资源结构布局和群众健康服务需求,按照业务相关、优势互补、双向选择、持续发展等要求,兼顾既往形成的合作关系,统筹安排医疗机构组建医共体,建立完善医疗机构间分工协作机制。

  (二)坚持公益,创新机制。坚持**办医主体责任不变,坚持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创新体制机制,逐步破除财政投入、医保支付、人事管理等方面的壁垒和障碍,鼓励医共体内成员单位在保持法人资格、单位性质、人员编制、投入渠道、职责任务、优惠政策、原有名称等“七不变”的前提下,实施人事管理、财务管理、药品目录、采购配送、诊疗标准、医保支付、医防融合、绩效考核、信息系统、后勤保障等“十统一”管理,调动医疗机构以及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三)资源下沉,提升能力。利用县级医院优质资源集中的优势,通过技术帮扶、人才培养等手段,发挥对基层的技术辐射和带动作用。鼓励医共体内发挥集约优势,推进县域医疗资源共享,提高医疗服务体系整体能力与社会效益。

  (四)便民惠民,群众受益。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创新医共体工作机制,逐步实现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居民健康“守门人”功能,重点推进公共卫生服务、慢性病预防、治疗、管理和基本医疗紧密结合、深度融合,方便群众就*就医,减轻群众负担。

  四、组建和管理

  (一)组建县医共体

  以县第一人民医院为核心,县妇幼保健院、县第二人民医院、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乡镇卫生院为成员,组建郯城县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以下简称“县医共体”)。乡镇卫生院保留原名称,加挂郯城县第一人民医院某某分院牌子。核心单位与成员单位形成“责权统一、分工协作”的县域医共体。

  (二)建立医共体管理体系

  1.统一人事管理。县医共体人员编制实行总额控制,由医共体按照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两个范畴统筹使用,原则上可横向、不纵向统筹。医共体内全部实行岗位聘用制,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原有人员按原人事规定管理,新进人员由医共体自主招聘,报县委编办备案。完善与医共体建设相适应的职称晋升办法,实行科学评价,拓展医务人员职业发展空间。医共体内二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中从事医疗或疾病预防控制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前,必须按规定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连续服务1年。鼓励县级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到县级医院进修学*,提高基层医疗业务水*和管理水*。

  2.统一财务管理。组建县医共体财务核算中心,单独设立集团专户、专账,在现行财政投入政策、渠道和补偿标准不变的前提下,医共体内各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实行统一管理,独立核算。财政投入资金按国库集中支付程序统一支付使用。医共体设立固定资产专账,分别建立台账,实行统一管理。各单位诊疗设备在保持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可由医共体核心单位根据业务需求统一调配使用。

  3.统一药品目录。医共体内统一药品医保报销目录、统一价格。药品目录优先选择国家基本药物。医共体各成员单位所需药械由医共体统一招标采购。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可遴选的药品范围全部下沉基层,加强医共体内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用药衔接,制定长处方、延伸处方实施方案,明确处方病种和药品目录,并结合实际适时调整完善。

  4.统一采购配送。坚持药品集中采购方向,落实以省为单位的集中采购和医疗卫生机构自主采购有机结合的药品集中采购新机制。在严格执行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前提下,医共体通过省药品集中采购*台,对中标结果执行满1年以上的公开招标药品进行集中议价采购。各成员单位所需药械由医共体统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结算。

  5.统一诊疗标准。医共体统一规章制度、统一技术规范、统一人员培训、统一业务指导、统一工作考核,全面推广临床路径管理和优质护理服务。制定完善县域内分级诊疗标准,健全双向转诊制度。建立县域消毒供应、心电诊断、临床检验、医学影像、远程会诊等五大中心;按照各分院功能定位和技术特色,合理布局,重点建设区域诊疗分中心,实现医共体内医疗卫生服务规范化、优质化、同质化,并实现整个诊疗过程的可追踪、可调控、可监管。

  6.统一医保支付。按照“总额预付、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原则,将不低于上一年度的医保资金打包预付给县医共体,实行按月预付、当月结算、动态调整、年终*衡。县医共体建立医保资金专户,实行专账管理。县医共体结余资金可用于扩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和内容等。按照上级有关政策要求,完善超支分担比例。县医共体内上下级转诊的,患者住院只扣减一次报销起付线。乡镇卫生院住院报销比例提高到90%,中医药项目报销比例提高到95%,起付线调整为200元,年度内只扣减一次。

  7.统一医防融合。将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皮防站、县结防所纳入县医共体成员单位,承担各自牵头业务的指导落实。同时,促进公共卫生、预防保健、家医签约、康复养老与基本医疗的紧密结合、深度融合。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为突破口探索基层医防融合服务模式,发挥家庭医生团队优势,明确团队中医生在开展医防融合管理中的主导作用,推动“上下分开”。做好区域卫生健康信息系统与高血压、糖尿病质控监测系统的衔接,推动高血压、糖尿病医防融合管理数据共享。

  8.统一绩效管理。合理利用核心单位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各自优势,通过内部协商建立利益协作共同体,建立员工绩效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医共体内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医共体内部要建立考核机制,应将服务数量、服务质量、服务时效、群众满意度等关键指标纳入绩效分配考核。对于医共体内部开展交流学*、技术指导、专家坐诊、双向转诊的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按照相关标准给予适当补贴。

  9.统一信息系统。建立区域卫生健康信息*台,将县、乡、村三级全民健康信息统一管理,推进医共体内院务管理、诊疗信息、电子病历和医疗服务等信息互联互通,医共体各成员单位间可以共享县域内居民健康信息数据,便捷开展预约诊疗、双向转诊、健康管理、远程医疗等服务,方便患者看病就医。

  10.统一后勤保障。消毒供应、办公用品等医共体内各项后勤保障服务均统一管理,统一供给和保障,相关费用按照成本予以结算。

  五、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xx年10月)。研究建立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发展机制,调研起草并出台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章程,搭好基本架构,明确部门单位职责分工,为医共体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二)实施阶段(20xx年11月-12月)。医共体建设启动并正式运行,按照“七不变”“十统一”的总体要求,初步制定并落实工作机制,落实保障措施,确保医共体有序有效运作。

  (三)推进阶段(20xx年1月-12月)。进一步建立完善的医共体内部运行机制,根据工作需要及时制定完善配套政策措施,促进县域内分级诊疗制度全面落实、就诊新格局得到构建。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开展医共体建设是医联体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分级诊疗、优化整合医疗资源的重要载体。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把医共体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突出位置,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部门协调推进机制,制定工作方案,完善配套措施,强化督导考核,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二)实施多方联动。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加强统筹协调,及时出台配套文件,发挥政策叠加效应,保证改革措施有效落实。县卫生健康局要发挥牵头作用,明确医共体建设管理机构和专职人员,组织制定医共体建设规划,建立医共体效果评估机制和绩效考核办法,加强对医共体的监管。县财政局要按照规定落实财政补助政策。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要完善绩效工资分配机制。县医疗保障局要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三)强化督查评估。以落实医共体内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基层人才结构改善和服务能力提升以及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等内容为重点,建立医共体整体成效评价指标体系,实施整体评估。要加强评估效果的运用,与医疗机构评审评价、重点专科建设、财政补助、医保支付等挂钩,强化工作导向作用。

  (四)注重宣传引导。利用各种宣传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开展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目的、运行机制、诊疗程序、政策措施等相关内容的宣传。要组织开展对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的政策培训,调动广大医务人员参与改革、支持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加强经验总结,及时推广典型做法。引导群众改变就医观念和*惯,提高社会认知度和各方面支持认可度,为推动医共体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共同体建设方案 4

  一、方案实施背景:

  教育是一项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人的教育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单靠学校和家庭的力量不足以教育好学生,家庭、社区的教育力量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教育应当与家庭、社区教育紧密联系、互相配合,充分挖掘并发挥家庭、社区的作用,并将其作为全面培养学生的重要途径。

  但在一定时期内,学校、家庭、社区三方面的教育还存在一定的矛盾,表现在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上还存在某些不一致的地方,影响着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因此,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之间的联系,协调统一各方面对青少年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我校是一所传统意义上的乡镇公办小学,地处宝山区顾村镇这一城郊结合部。*年来,随着顾村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人口导入,学生生源的结构较以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原处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居民带来教育的复杂性;另一方面,正是这些不同文化背景的居民的融入带来教育观念的大碰撞,也给教育的革新创造了不少新的机遇。在这种环境下,怎样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如何建立学校、家庭和社区教育共同体已成为我校教育工作的一项中心内容,已成为我校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方案实施的指导思想:

  探索建设学校、家庭与社区教育共同体的形式、途径和方法,构建以学校教育为主导的具有城郊结合部特点的学校、家庭、社区教育共同体模式,形成教育合力,为学生发展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社会大环境。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使学生情感、价值观、能力等各方面得到和谐发展,为学生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方案实施的策略:

  1、制度保障策略:在探索建设“三位一体”(学校、家庭、社区)教育共同体的有机整合中,我们需要制定了一系列制度,以制度作为重要保障。

  2、活动机制策略。要充分以开展各类活动为基础、将系列活动的主线贯穿于整合和总体工作之中。

  3、联系沟通策略。必须充分调动家庭、社区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开展互动性研究。

  4、评价监督策略。要制定切实有效的学校教育的评价机制,将家长、社区对学校的评价作为学校发展评价的重要内容。

  5、深化反思策略。在探索整合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通过阶段性的不断的反思,对工作加以动态的修正和完善,使其能更有效地找到工作的生长点和有效切入点。

  四、方案实施的原则:

  1、依托社区,构建青少年教育社会大课堂

  学校与社区关系紧密,任何学校都存在于一定的社区之中,学生一只脚踏出学校,另一只脚就踏进了社区,社区环境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已越来越不可忽视。

  学生的在校时间不足全年的三分之一,其余时间,尤其是节假日,都是在他们生活的社区内度过的。他们需要玩,需要朋友,需要观察世界、交流信息、学*生活。毫无疑问,社区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一代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希望。

  学校要从根本上解决广大青少年的教育问题,就必须敢于打开自我封闭的大门,面对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主动走向社区、依托社区,建立联系网络,开展各种教育活动,把社区变为青少年教育的社会大课堂。只有将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的教育体系,才能形**人关心青少年的成长、全社会共同育人的良好风尚和社区环境。

  2、双向开放,学校与社区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作为社区结构中的一个组织单位与社区有着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学校是社区的`重要的文化机构,学校资源向社区开放,是造福于社区居民的实事,也是将学校融入社区,让社区了解学校的重要措施。另一方面,社区中蕴藏着巨大的教育资源,学校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努力挖掘,使社区中的“潜在教育资源”成为“现实教育资源”,可以借助于社区的力量强化、细化、深化学校的德育工作,形成教育合力,引进教育活水。这样的“开放”应该是互动的、双向的。

  五、方案实施的具体内容:

  1、学校教育资源向社区全面开放

  场馆设施开放。学校将各类文化体育设施,包括图书馆、琴房、美术室、舞蹈室、计算机室、室内运动馆、田径运动场、演播厅等在不影响学校正常工作和学*的情况下向社区居民开放,为社区居民提供运动休闲、学*进步、发展提高的场所。

  师资及管理人员开放。学校可抽调在德育、计算机、体育、艺术等方面有经验的教师担任社区教育工作辅导员,到社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帮助社区居民提高家庭教育水*,帮助疏通家长与子女的关系,帮助家长对“问题学生”进行教育等。学校面向社区开展艺术教育、普法教育、健康教育等可以丰富社区居民精神生活。

  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开放。学校可以经常邀请社区居民观摩学校开展的“教学开放周活动”“班主任基本功竞赛活动”“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活动”等教育教学活动;组织社区居民到校观看学校的体育运动会、文艺汇报演出;邀请居民参加学校趣味运动会,亲子活动等等。这样做既丰富了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又增进了社区居民对学校教育教学的了解,形成了学校、社区共同关心教育发展的新格局。

  2、社区资源给予学校充分的帮助

  社区与学校联合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学校可以通过召开社区教育工作会议,邀请社区内各单位领导、知名人士代表、普通市民代表共商学校教育发展大计;同时,还可以和街道居委会、派出所、城管中队等联合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文化市场管理,防止不健康的消费方式和娱乐方式、不健康的文娱、音像制品对青少年的精神污染,优化学校周边教育环境;借助社区教育资源的优势,弥补学校教育中的一些不足,解决一些自身不能解决或不能完全解决的问题,创设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

  社区提供丰富的人才资源,能为保证学校、社区活动的长久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没有一支固定的辅导员队伍,学校的社区活动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社区辅导员可以是学生家长、社区的优秀人才等。学校应积极争取一部分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家长成为社区活动的组织者和支持者,担任学校的社区辅导员。社区里的老革命、老战士、企业家、劳动模范等优秀人物更是社区宝贵的人力资源,学校应当积极与他们保持联系,聘请他们为社区辅导员,在一些特定纪念日里请他们来学校进行指导、开展活动。他们的丰富经历、宝贵经验将为更好地开展社区教育提供极大的帮助。

  社区可以给予学校资金上的资助。社区里的很多单位都乐意资助学校进行校园改造建设,帮助学校更好地开展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特别在一些城乡结合部的学校,外来工子女、单亲家庭子女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较多,学校可积极与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联系协商,汇集社区多方力量,设立“爱心助学基金”,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烦恼,保证这些学生能够和其他的同龄人一样享受学*和成长的权利。

  3、继续办好家长学校:家长学校能有效的改善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的水*,使家长素质大幅度提高。在家长学校中,有计划、按序列安排教学活动,给家长以系统性的指导,从家庭教育的实际出发,讲授一些有针对性、使用性的知识,根据家长的需要组织教学,把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家庭教育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从家庭教育中带倾向性的问题出发安排内容,除进行必要的教育理论、方法讲授外,还请家长交流家庭教育的方法、经验,提出家教中的问题和困惑共同探讨,极大的调动家长参与研究的积极性。

  4、改选家长委员会:协助学校办好家长学校,积极开展家庭教育研究,推广成功的家教经验;逐步将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功能渗透到学校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之中,学校重大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在决策时要充分听取家长委员会的意见和建议,并形成相对灵活有效的工作机制。

  5、建立“家访”制度:实地了解学生家庭生活环境和家庭状况,教师可以与家长谈心式的探讨教育问题,并直接提出教育建议,有利于形成学校与家庭良好的协作关系。

  6、建立学校与家庭的信息通道:利用现代快捷的通讯手段,能及时有效的对家庭教育作出指导。也可以设立“家庭教育咨询信箱”公布学校电话号码,以便家长随时咨询。要求教师对学生公开自己的住宅电话,且熟知学生家长的联系电话。便捷的联系方式克服了时间、空间的限制,缩短了教师与家长的距离。

  7、创新家长会:使家长真正成为家长会的主体,家长们可畅所欲言,提出自身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咨询教育方法,发表自己的教育观点,介绍自己成功的家教经验。这样的家长会融洽了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增进了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了解,增强了家长对孩子实施正确的家庭教育的主动性。

  8、增设“家长开放日”、“共同走进课堂”等活动:请家长、社区各界人士到校听课、观摩教育教学活动。这不仅能让家长和社区各界人士直观的了解学校教育现状和孩子的表现,了解到自己家庭教育的效果,更能通过观摩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得到启发,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家庭教育。

  9、建立家教咨询站:在家长学校举办讲座时,都留下一定的时间给家长咨询,一时难以解答的问题汇总后请专家作答。向家长提供专家的电话以便随时咨询,并在学校成立家教咨询站,定期接待家长,及时向家长解答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家长们能迅速获得学校及专家具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能及时的解决教育问题,避免了家长在家教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处理方法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10、充分利用社区派出所、法院、敬老院、团委、宣传栏、德育教育基地等资源,全方位多角度的发挥教育职能。

  共同体建设方案 5

  根据《福建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不断提升乡村学校办学水*的通知》(闽教基〔20xx〕39号)和《福州市教育局关于加强城乡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建设的通知》(榕教综〔20xx〕8号)要求,为推动我县义务教育一体化和优质均衡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在家门口“上好学”的新期盼,现就加强我县城乡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建设,结合开展校际帮扶共建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和省委、省**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部署,全面落实《福建省“十四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工作部署,围绕教育强县目标要求,深入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进一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教育差距,加快推进县域教育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县”、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目标

  城乡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全覆盖。在“十三五”深化城区学校“小片区”管理、农村薄弱学校“委托管理”、学校标准化建设、集团化办学等管理机制改革基础上,“十四五”期间要强化县级统筹,着力推进城区学校与乡(镇)村学校建立紧密型教育共同体,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乡村学校质量提升,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到20xx年底前实现城乡学校教育共同体建设全覆盖,到20xx年共同体紧密型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不断健全完善,取得明显成效。

  三、重点任务

  1、加快推进共同体建设。按照因地制宜、联动发展原则,加快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城区与乡镇学校结对紧密型教育共同体,采取“1+1”或“1+N”方式,全面开展强校带弱校、城乡对口支援,实现以强带弱、共同发展,不断缩小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教育水*差距,提升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

  2、探索多种建设模式。在深化原有的城区学校“小片区”管理、农村薄弱学校“委托管理”、集团化办学、学校联盟、优质校挂钩帮扶、对口帮扶、大学区制等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基础上,结合“教育强县”任务,明确具体建设目标,积极推进融合型、共建型紧密教育共同体建设,通过“师资统一调配、课程统一安排、教学统一管理、教研统一要求、考核统一评价”等,开拓城乡学校共同成长新途径,着力打造一批示范性学区集团和新优质特色学校,形成一套特色鲜明、可复制可推广的共同体办学新模式。

  3、加强统筹。加强统筹,因地制宜制定实施方案,制定考核奖励机制,开展常态化、多样化、有实效的教育帮扶工作。共同体组建以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为主,鼓励优质教育资源比较丰富、自身乡村学校数量较少的地区参与跨县、跨市的教育共同体建设。

  4、要把城乡一体化建设,与乡(镇)村“温馨学校”建设相结合,统一部署,共同推进。

  四、组织实施

  1、加强组织领导。县教育局将提升乡(镇)村学校办学水*作为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内容,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和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统筹推进实施。

  2、加强资金保障。统筹利用义务教育学校相关经费,为乡(镇)村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开展教研、困难学生、少数民族学生慰问等活动提供保障和支持。对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典型案例学校加大经费奖补力度,促进巩固提升。

  3、优化师资配置。要强化统筹,加快按编制标准配足配齐教职工,并实行动态调整。要加快推进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县域内校长教师常态化交流轮岗制度,积极推进乡镇内走教等制度,重点组织骨干校长教师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着力解决乡村学校老龄化、结构性缺编问题。要结合城乡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建设,做好各学校领导层的配备和教师资源配置,特别要选优配强龙头学校的校长,保障共同体建设工作顺利开展。要加大支教支持力度,在支教待遇上予以倾斜。可根据受援学校办学实际情况,给予派出学校轮岗教师农村校或薄弱校支教经历认定,并在晋级评聘和评优评先上予以优先考虑。支持名优骨干教师发挥作用,县级名优教师、校长走进乡村学校讲学交流人数占各级名优教师数达20%(市级要求)以上。

  4、考核办学成效。制定教育共同体建设考核评价标准,重点考查优质资源增量与校际差距缩小等学校持续发展情况。将帮扶成效和提高本校办学水*成效作为校长、**年度奖励性绩效考核重要内容,考核评价结果与奖励金挂钩,具体考核办法以福州市教育局出台的考核方案为准。

  5、加强督促指导。加大工作督促指导力度,将城乡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建设列入教育督导评估体系,适时开展专项督导,强化督导评估结果运用,确保工作目标如期实现。充分运用各类媒体媒介大力宣传城乡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先进典型,宣传老百姓身边的好学校,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做法,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乡村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五、城乡紧密型教育共同体(校际帮扶共建)建设目标

  1、第一阶段(20xx年1月起):鼓楼区教师进修学校与罗源县教师进修学校;福清文光学校与罗源三中;实验小学与中房中心小学;凤山小学与霍口中心小学;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与鉴江中心小学;县教师进修学校第二附属小学与碧里中心小学。

  2、第二阶段(20xx年12月前):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城乡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全覆盖。

  共同体建设方案 6

  为贯彻落实福建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不断提升乡村学校办学水*的通知》,根据《海沧区教育改革和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20xx——20xx年)》等文件精神,为切实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率,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引领作用,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我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义务教育共同体成员校同步发展、共赢共进,加快推进区域教育整体发展水*的提升,为每个适龄儿童少年提供公*而有质量的教育服务。

  二、工作内容

  在原有北附学校教育集团的基础上,新组建厦门海沧延奎实验小学、厦门双十中学海沧附属学校、厦门市海沧区天心岛小学、厦门外国语学校海沧附属学校、厦门市海沧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学校、华中师范大学厦门海沧附属中学、东师理想厦门海沧东孚实验中学牵头,覆盖区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七大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共同体成员一般为独立法人学校。教育共同体以牵头学校校名命名为“某某学校教育集团”,成员学校加挂“某某学校教育集团成员校”牌子。教育集团制定共同体发展章程,商定共同发展愿景和具体举措,探索开展干部教师挂职交流、联合教研、课题共建共享、学生交流等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交流活动,共享先进的办学理念、成功的管理模式、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良好的场地设施设备和优质的师资团队,促进集团成员学校融合发展,互通有无、优势互补,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和办学层次,努力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三、实施路径

  (一)构建组织框架。教育集团由牵头校统筹,发挥牵头校的引领作用,建立校长议事制度,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围绕科学管理制度,共同磋商集团建设中的`管理问题。制定合作互助的集团发展章程,围绕教师发展、教育科研、学生活动等内容,研究制定共同体建设工作计划和项目活动内容,统筹策划、组织实施开展各项活动,及时总结集团建设的做法与经验,研究制定下阶段工作举措和活动内容。

  (二)优化管理模式。教育集团要根据具体情况,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管理模式,建立并统一管理制度,在文化塑造、品牌创建、队伍建设、管理创新、质量提升等方面整体推进,放大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成员校全方位的良性互动和教育教学水*的均衡发展,让更多的学生真正享受到教育集团成员校优质均衡发展的成果。

  (三)推进教学管理。教育集团实行同步的教学管理模式。要推进规范化的教学管理,在课程管理、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教学检查、教学监测、教学评估等方面充分沟通,达到基本统一。要促进优质课程资源共研与共享。在高质量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集聚各成员学校校内外资源,建设具有本教育共同体特点和地域特色的优质课程的开发、共享、配送机制,丰富学生学*经历、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四)加强师资调配。推进教育集团内部的教师统筹管理、调配和交流。通过教师交流、跨校兼课、师徒结对等形式,实现学区内各学校名师、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等优质师资共享,并逐步推行管理干部交流制度。

  (五)促进学生交流。探索教育集团学生培养的长效机制,定期选派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学*交流、互动体验。开展教育集团学生研学实践、劳动实践、联谊互助等活动和学生体艺特长交流、综合素质竞赛、劳动成果展示等活动,促进学生共同成长、多元发展。

  (六)统一考核奖励。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方案,委托第三方教育评估机构组织,教育局负责评估过程的指导和监督。注重增值评价和发展性评价,考查优质资源增量与校际差距缩小情况以及每所学校学生进步、教师成长、教学质量提升、教育特色形成、学校持续发展等方面。

  (七)促进特色发展。注重先进的学校文化在教育集团内部的培植和发展,大力塑造教育共同体成员校的文化品牌,在办学理念、学校文化上形成教育集团的特色。要在坚持教育集团发展一盘棋的同时,尊重各学校原有的文化特色,使各校既有共同的主体色调,又有个性化的亮点,努力形成“一校一品”。

  四、保障措施

  为保障教育集团的有效落实,区教育局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局领导联系制度,组建教育集团办学指导专家组,设立专项经费支持集团的日常运作。保障骨干教师流动、优质课程开发、教科研联动、场地资源共享等方面的经费需求,加强共同体建设的过程管理,不断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定期组织召开共同体研究成果交流活动,营造良好氛围,提升共同体及成员学校的社会知晓度和影响力。

  共同体建设方案 7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构建机关、农村统筹的基层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形成“以城带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机关、农村基层党组织联动机制,根据县委“挂包驻帮”活动精神,结合两个党支部工作实际,现就县工业合作联社机关支部与联系村即镇村党支部开展支部共建活动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紧密围绕扶贫攻坚工作大局,按照“以城带乡、机关、农村互促、双向受益、共同提高”的要求,积极探索统筹机关、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经验,大力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方式和活动方式创新,增强联社机关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进一步转变干部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意识和水*,切实帮助基层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机关、农村社会和谐发展,努力实现“党员干部受教育、基层群众得实惠、城乡支部共促进、科学发展见成效”的工作目标。

  二、活动安排

  根据县委开展“挂包驻帮”活动安排,县工业合作联社机关支部与镇村党支部人开展结对共建活动。

  三、工作任务

  按照“党建搭台、部门唱戏、机关、农村统筹、共建共享”的动作模式,结合驻村工作和扶贫攻坚工作要求,深入推进“五帮五强”活动,逐步促进和实现支部优势互补、党建工作互动。

  1.帮助建强班子队伍,增强支部活力。结合村支两委班子换届选举,搞好宣传发动和党员群众思想引导,协助完成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工作。两委换届后,要摸清村党支部班子状况,帮助其建立健全以支部为核心的配套组织。通过交心谈心、共过组织生活、开展联谊活动、组织考察学*等方式,加强对农村党员的教育培养。通过组织开展“支部**上党课”、“党员服务承诺”等活动,发挥共建支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机关抽调一名党员派驻联系村担任“第一**”协助村党支部开展工作,指导农村党支部培养和发展1-2名年轻党员,增强党支部的生机和活力。

  2.帮助拟定规划项目,增强发展后劲。在前期深入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统筹考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乡风文明建设、村容村貌整治、单位工作职能等情况,帮助村理清工作思路,科学制定村20xx-20xx年发展规划。做好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的清查登记工作,因地制宜帮助其搞好资源开发、盘活集体资产、兴办产业项目,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帮助其建立健全合作社等农村专业组织,发展壮大生产基地和产业化企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3.帮助完善阵地功能,增强活动效果。要根据村党支部的实际情况,帮助整合资源,建设好村两委办公室、卫生室、农家书屋、农村综合服务社等场所设施,努力把活动场所建设成为学*培训、便民服务、文化娱乐、议事办事的主阵地。

  4.帮助制定各项制度,增强工作规范。要指导村党支部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重点完善党组织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党务公开、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和民主评议党员干部、财务管理、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群众下访制、干部绩效考核以及党组织**岗位责任制、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等制度,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抓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5.帮助关爱弱势群体,增强党群关系。组织动员有条件、有意愿的党员干部与村的困难党员和群众结成帮扶对子,帮助结对的困难党员和群众制定脱贫致富的方案,并切实解决1-2个实际困难和问题。充分发挥自身在政策、技术、信息等方面优势,对结的困难党员和群众进行“三农”政策、农村实用技术、市场信息、业务知识等方面的服务和指导,使其了解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增强发展信心,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结对期间,支部每季度集体到村不少于1批次,每批次不少于3名以上党员,开展支部结对共建和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帮扶活动,参与结对的党员要写1篇以上的心得体会上交单位党支部。

  四、工作步骤

  开展支部共建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1.宣传发动阶段(20xx年3月至20xx年4月)。召开专项会议进行动员部署,做好支部结对共建活动的宣传发动工作,充分了解和掌握机关、农村支部共建活动的目的意义、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和工作要求。

  2.全面推进阶段(20xx年5月至20xx年11月)。落实共建措施,全面开展共建活动,重点帮助共建单位党组织强化功能、完善制度、夯实基础、加快发展、争创“五个好”基层党组织。、

  3.深化拓展阶段(20xx年12月至20xx年2月)。深化结对共建成果,开展活动考核评比,总结工作经验,形成规范制度,建立长效机制,使机关、农村支部共建活动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

  五、工作要求

  开展机关、农村支部结对共建活动,是充分依靠群众、抓好机关党建和农村党建工作的重要方法,是进一步转变机关单位和党员干部作风、关心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具体实践。

  1.加强组织领导。突出党建引领、党建带动,建立多方联动的领导机制,实现机关、农村一体联创共建由“单兵作战”到“多管齐下”的转变。具体负责联社机关、农村支部结对共建活动的组织实施,确保促进机关、农村支部共建活动的有效开展。

  2.要丰富活动载体。要根据联社工作实际,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提升活动成效。要认真开展好“五个一”活动,即机关党组织**为共建村讲一次党课;聘请农业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到共建村传授一次实用技术;参与结对的机关党员为结对户办一件实事;在农闲季节和“七一”等重大节日,采取科技下乡、义务劳动、文体活动等形式,组织共建支部的党员过一次集体生活,开展一次主题党建日活动。要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做到不吃请、不扰民、不增加基层负担。

  3.要加强督促检查。按照“定目标、定措施、定人员、定职责”原则,把支部共建活动纳入年底考核范围,单位制定考核细则,与干部评先评优挂钩,与干部职务任免挂钩。完善工作台帐,要建立帮扶工作档案,详实记录下基层的时间及开展结对工作的情况。党员每季度要向支部报告一次工作情况,机关支部每季度要向县联社党委办公室报告一次。

  共同体建设方案 8

  为探索**部门党组织和国有企业党组织在组织联建、党员互动、活动互联、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推进、巩固和扩大“两学一做”学*教育活动常态化成果,努力形成“抓党建、带队伍、促发展”的整体合力,推动双方党支部和广大党员有效地履行职责,增强党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现结合实际,制定以下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以共建促党建,以共建促了解,以共建促合作,以共建促发展”的原则,在共建党支部的双方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在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抓好自身建设的同时,共建双方围绕“两学一做”学*教育活动常态化、提高基层党建工作水*,通过开展党支部结对共建活动,进一步强化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关系,推动各单位中心工作的开展,促进**港航经济和谐发展。

  二、共建目标

  通过搭建基层支部共建*台,共同推动“两学一做”常态化和党建工作规范化,有利于密切老港海关船舶监管科党支部和**中远海运供应公司第四党支部之间、党员之间、党员与群众之间的联系,有利于进一步党员干部作风,有利于促进党建工作相互对接、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推动党建工作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通过共建活动,

  1

  彼此促进,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不断增强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努力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

  三、活动内容

  1.联合开展党员教育。一是围绕推进“两学一做”学*教育活动常态化,每季度开展一次党员教育活动,采取结对双方党支部**轮流讲党课,组织党员集中集体自学等方式开展学*教育。二是织开展学*讨论会、交流会,相互提供学*资源*台。三是采取举办知识竞赛、文体活动、参观教育基地等多种形式丰富党员教育形式,强化学*教育成果。

  2.联合开展党组织生活。一是结对党支部之间定期安排一天组织党员同过组织生活,围绕党的政治理论知识学*和“两学一做”等内容,相互交流学*体会。二是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包括:开展“三会一课”、同温入党誓词、合过政治生日等活动,开展灵活多样的组织生活。

  3.互帮互促,共建规范基础工作。结对共建党支部根据党建工作需要,开展一次互访沟通交流活动,就党建方面的日常性、规范性工作进行相互检查、指导、互助,按照“五好”党支部标准,共同完善和规范各项党建基础工作,促进双方党建工作共同提高。

  4.积极拓展活动外延。在结对共建活动期间,双方定期开展党建活动,促进双方交流。如适时组织双方党员开展双方工作体验活动,通过角色转换体现彼此工作,促进双方交流,增进

  1

  结对党员业务知识的提高,做到互动互学、互帮互促,提高整体“结对共建”水*。

  5.联合共促发展。一是充分发挥海关在贸易和进出口方面的信息、政策优势,把国家、地方**好政策及时传达到企业,指导企业用好政策。研究和协调企业在生产经营和发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二是相互协助、相互促进,共同提升口岸服务水*,共同维护港口稳定,提高工作效率。

  四、实施步骤

  1.动员部署阶段(2017年10月中旬前)。结对党支部之间加强相互沟通和交流,彼此掌握双方党支部基本情况和生产经营情况,理清工作思路,确定双方联络员,制定操作性强、有针对性的工作方案和开展计划。在**老港或供应公司召开动员会议,启动党支部结对共建活动。

  2.组织实施阶段(2017年10月下旬-2018年8月底)。结对党支部加强工作沟通,联络人员每月对照实施方案和计划,掌握工作进度,积极联系组织开展好各项活动,落实各项任务,完善各项活动档案资料,确保党支部结对共建活动得到切实开展。

  3、总结和验收阶段(2017年9月底)。结对党支部对开展共建活动进行认真总结,提炼好的经验做法,形成书面总结材料。结对党支部双方的上级党组织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验收。

  五、组织领导与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结对共建党支部要高度重视结对共建共创活动,切实把共建活动列入支部重要议事日程,把工作任务、工作责任和工作要求落实到每个具体环节。结对党支部**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身体力行,作好表率;支部领导班子要落实认真研究,部署活动。结对共建的党支部委员会应定期召开一次联系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推进工作任务。结对共建党支部要加强沟通联系,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等方式,全面了解共建单位的基本情况,制定具体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在学*教育、组织生活、联系服务群众等具体工作中,互帮互促,共同进步。引导各自党员积极参与到各项共建工作任务中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工作带动重点工作、业务工作,推进共建活动持续有序开展。

  3.营造良好氛围。要充分利用网站、微博、微信等*台,大力宣传共建活动,充分调动党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努力探索党建工作的新形式,为推动共建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共同体建设方案 9

  为深入推进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强化工作责任落实,进一步激发党组织的内生动力,特制定如下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部署,突出以城带乡、城乡互促、共建共享、协调共进,促进城乡党建工作有机融合,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

  通过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的开展,努力实现共建村级班子与党员队伍建设有新加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新改善、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有新增强、化解社会矛盾有新方法、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有新突破、机关干部作风有新转变、服务基层能力有新提升。

  三、活动内容

  (一)组织共建谋发展

  机关支部与联系村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建立新型党组织体系,实现城乡党组织优势互补、相互融合,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1、组织共建。机关支部与联系村党组织成立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领导小组。

  2、经济共谋。机关支部将根据村情民意,为联系村经济发展进一步理清思路、找出门路、选定项目、增加收入。结对帮扶过程中全力帮助阳冲村健全完善新农村建设规划,科学谋划发展思路;帮助戴店村党组织优化资源配置,盘活集体资产,兴办集体经济项目,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拓宽村级集体收入渠道,增加集体收入总量;并结合工作实际需要,在联系村创建机关干部联系基层群众的*台,开展创新创业和为民服务工作,不断总结完善,形成典型经验,促进工作开展。

  3、发展共育。紧紧围绕“加快农村发展、促进农民致富”目标,着力统筹城乡共建资源,充分发挥项目、资金、人才、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因地制宜帮助阳冲村创办带动力强、群众致富快的生产项目,利用联系村自然资源优势,鼓励引导农户通过科技扶贫,注重引导能人大户、专业合作组织、致富带头人在该村建基地,设协会,引资金,上项目,办市场,共同发展。

  (二)干部进村惠民生

  机关支部将分期组织党员干部,深入联系村一线,进村入户**情,听民意、解民忧,帮助基层群众办好实事惠民生,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意识,增进与基层百姓的血肉联系,努力把党和**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到实处。

  1、实事共为。机关主要负责人坚持每季度一次深入结对村,与村“两委”共同研究涉及民生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找对策、想办法,帮助解决问题。相关科室负责人,坚持每月一次,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邀请农业农技专家为农户提供实用技术指导、政策科普宣传,帮助扶持对象理思路、谋发展提供有力的服务。联系干部分村民组包干,结合自身特长和实际,采取多种形式,主动深入,围绕特定服务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工作。结对帮扶期间,坚持“三个注重”:即注重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培养并重,注重物质帮扶和精神教育并重,注重明确责任和志愿服务并重。

  2、设施共建。加大支持力度,帮助联系村党组织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改善办公环境,发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服务群众、服务党员功能作用。支持联系村道路、桥梁、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着重围绕改善杨桥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村公共服务等方面,办几件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实事好事。

  3、资源共享。结对共建期间,将努力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和信息方面的优势,加强与村“两委”工作的沟通和联动,把党和国家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法规以及农业科技、市场贸易、劳务用工等方面的信息,及时宣传和传递到基层,积极为农村党组织提供政策咨询、教育培训、就业指导等多方面服务,为困难党员群众脱困提供方法和出路。

  (三)党员帮扶促和谐

  机关支部安排党员进村入户结对子,帮助群众克服困难、改善生活、化解矛盾,促进基层发展与和谐稳定。

  1、困难共帮。结对共建将结合开展“党内温暖工程、党员设岗定责、党员承诺制和党员志愿者服务”等工作,落实党员干部与联系村的困难群众结对帮扶,按照结对群众所需,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所有党员每人要结交一名普通群众朋友。重点是有劳动能力的农村贫困党员,低收入家庭成员,生产、经营和服务行业一线的普通群众。通过困难共帮活动,积极为他们的提供信息,帮助技术、找准路子、扶正志气,不断增强困难群众自身发展能力。

  2、难题共排。协调配合有关职能部门帮助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政务财务公开、医疗保险、五保低保等惠民政策落实情况。要帮助群众排忧解难,每年为农村困难党员、群众至少做1-2件好事。

  3、矛盾共解。全体党员结合走访慰问等活动,积极帮助联系村摸排矛盾纠纷,协助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和疏导、引导工作,加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加强法制宣传,增强广大群众的法制意识,主动参与联系村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创建活动,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

  四、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县纪检监察机关把开展城乡结对共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委局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亲自抓、负总责;机关支部**为直接责任人,负责具体组织协调和实施抓落实,积极主动对接,定期将结对共建活动开展情况向上级党组织汇报,努力实现城乡之间双向互动、互惠双赢的良好工作格局。

  2、健全工作机制。一是建立结对共建工作联*会议制度。由机关支部牵头,每半年一次,分别于每年的6月和12月,召集联系村支部负责人会议,研究、安排部署结对共建工作;二是建立结对共建活动日制度。每季度确定一天为共建党***活动日,双方党员交流学*汇报思想,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三是建立集体组织生活会制度。通过召开党员大会、党委会、民主生活会、上党课等形式共过党员组织生活;四是建立结对共建联络员制度。结对共建单位确定一名联络员,全权负责双方党组织共建具体事宜,如,召开联*会议时间,年度工作计划制定,城乡互动上党课人选落实以及为民志愿服务,结对帮扶、走访慰问等活动的具体安排,切实做到共建工作常态化。

  3、严肃活动纪律。党员干部到联系村开展结对共建要力戒形式,不得走过场,不做表面文章,不允许干扰基层群众的正常生产和生活。在结对共建期间所有发生的工作费用由派出单位解决,不得增加结对共建村和当地群众的负担。全体党员要严格遵守各项工作制度和纪律,尊重当地乡风民俗,维护村规民约,以务实的作风、良好的形象影响群众,取信于民,确保工作取得成效。

  共同体建设方案 10

  为了促进我社区的各项工作的发展,根据xxx县委组织部《关于开展“岗村结对互助,共建和谐社会”活动的通知》精神,我社区与“***员示范岗”望城县***户政科结成共建单位,开展互帮互助活动,共建和谐社区,为扎实有效的开展结对共建工作,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着力构建和谐社区、建立健全我社区党支部和户政科党支部互帮互助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的奋斗目标,保持我党的先进性、增强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以示范带动全盘工作,以共建深化创新,以党建促进发展,积极推进和谐社区的全面建设。

  二、共建目标

  开展与“***员示范岗”***户政科结对共建工作,实现以岗带动、结对互促、双向受益、共同提高。结合我社区的实际情况,通过开展各种共建活动,加强支部建设,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提升社区服务水*,进一步深化为服务居民和为居民办实事,全面推进社区整体工作上新的台阶。

  三、共建任务

  1、规范党支部组织建设。充分利用户政科“***员示范岗”的示范作用,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党支部建设,七月将召开一次共建双方党建工作联*会议,六月、十二月开展学*交流活动,借助户政科在组织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经验,促进社区党支部组织、队伍建设的提升,十月社区支部开展一次党员群众教育培训,搞好党员队伍建设,邀请户政科支部参加和指导社区支部活动,实现与“***员示范岗”工作的有效对接,深化党建带团建、党建带妇建,推进双方党建工作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2、加强思想政治建设。通过活动的开展,积极学*“***员示范岗”的先进思想,坚持**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以科学的发展观搞好党建工作。社区支部充分利用联系群众密切、了解群众心声、基层经验丰富的优势,帮助“***员示范岗”党员干部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弘扬求真务实作风,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树立窗口形象。

  2、发挥社区功能,提升服务水*。在“***员示范岗”的帮助下社区建立和完善社会服务体系。为共建单位“***员示范岗”户政科在树立形象、服务等方面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社会化服务,为辖区单位及居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扶贫济困服务、残疾人服务、老年人服务、青少年服务、劳动就业服务、便民利民服务、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卫生医疗保健服务等服务项目,并及做好两劳回归人员的帮教工作,逐步形成功能完善的社区和**民警服务体系。

  3、活跃社区文化,丰富精神生活。共建双方要尽力满足广大群众求知、求美、求舰求乐、求新的需求,依托“***员示范岗”和社区的资源和人才优势,在六月中旬,在斑马湖主办一次迎奥运共建广场活动,提升社区的文化生活氛围;打造社区文化精品,进一步完善文化长廊的建设,将党的惠民政策及时传递到居民心中。并且常年,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健康有益、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和联谊活动,丰富社区居民文化生活,增强社区文化的凝聚力,形成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4、整治社区环境,营造优美生活空间。积极开展“共建美好家园”活动,教育和引导居民树立“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责任意识,积极参与环境卫生治理活动,着力解决杨家围道路及下水道的改造,为居民办实事,为居民排忧解难,努力实现文明单位与社区环境的“亮、绿、净、美”,用优美文明的社区环境,教育影响广大居民热爱自己的社区。

  5、加强社区治安,维护良好秩序。积极开展建设“*安社区”活动,开展民主法制教育,增强职工、居民法律意识,自觉遵纪守法,养成良好行为*惯,并积极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开展防火、防盗、防自然灾害,落实各项防范管理措施,切实保障单位职工、社区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建立社区良好治安综合治理。认真做好人民调解工作,积极疏导化解各种矛盾纠纷。

  6、强化帮扶体系建设。以此活动为契机,社区支部与“***员示范岗”户政科一道积极开展帮扶活动,着力为基层贫困党员和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充分利用“***员示范岗”的各种优势,为社区解决实际问题,。组织党员和青年团员开展形式多样的献爱心扶贫帮困活动,鼓励党员干部捐资捐物,并以各种途径充实爱心超市的物资,定期向困难户发放。定期开展慰问困难党员、困难群众、关爱老人、留守儿童和求助贫困学生。帮助他们转变观念,树立信心,努力走出困境。

  四、具体措施

  1、.提高对结对共建活动的认识。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推进党员、干部深入活动开展,通过结对促进社区的各项工作发展。

  2、加强对社区共建活动的领导。要充分发挥“***员示范岗”和社区党支部作用,成立社区党支部与户政科支部组成共建工作联合领导小组,建立联*会议制度,为共建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提供组织领导和制度保证。

  3、确保共建活动取得实效。要切实办几件作用大、影响大的实事。当前,要重点解决解决杨家围的下水道和道路改造建设、文化长廊的建设、社区治安管理等方面的突出问题,确保共建活动取得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

  4、处理好结对共建活动和其他创建活动的关系。结对共建活动是建和谐社区,促进社区各项活动的快速提高和发展。要正确处理共建和自建、日常工作的关系,使结对共建活动与各项工作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促进我社区全面工作的提高。


数学共同体活动方案范本5份(扩展5)

——幼儿园互助共同体活动方案范本10份

  幼儿园互助共同体活动方案 1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是促进幼儿获得最佳发展的一种途径。在幼儿园里,游戏是孩子们开展频率最高的活动,通过游戏幼儿会把广泛的生活内容反映在游戏活动之中,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是自己的主人,可以自主能动的进行自己的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

  对于幼儿来说,游戏就是生活本身,游戏充盈于心,充盈于思想、情感和身体中。一个全神贯注于游戏的幼儿是富有创造力的、自由的和快乐的。作为课程实施重要活动之一的游戏,应充分发挥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幼儿参与多种游戏,鼓励幼儿在游戏中反映生活,为幼儿在游戏中运用和发展学*到的知识及能力提供机会和条件。

  一、幼儿园教学活动游戏化的定义

  所谓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游戏化是指把幼儿的教育目标、内容、要求融于各种游戏中。教学活动游戏化的实质是让幼儿成为学*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在幼儿园里游戏就是基本活动。基本活动是指对一个人来说最经常、最适宜、也是最必须的活动。而对幼儿来说,游戏就是这样一种活动。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其次,游戏是符合幼儿身心特点的一种活动;再者,幼儿的身心发展是在游戏中实现的。因此《幼儿园工作规程》里提出的要使游戏成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符合事实、符合规律的。

  二、游戏对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

  在幼儿园,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是向幼儿进行教育的重要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游戏的手段对幼儿进行教育,能有利地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等几方面的和谐发展。

  (一)游戏有益于增进幼儿的身体健康

  幼年时期,是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在幼儿游戏中,有大量的运动性游戏,如跑、跳、爬、攀登等,能加快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帮助增强体质,使他们的动作变得协调、身体变得结实。当幼儿在玩沙子、绘画、拼图等游戏时,可以训练手指、手腕、手掌的灵活性,以及手眼协调能力,使幼儿变得更加灵巧,促进幼儿的身体健康发展。

  (二)游戏能促进幼儿情感的健康发展。

  幼儿的游戏,能促进幼儿在面对压力时情感的健康发展,帮助幼儿解决冲突,减少情感创伤。幼儿在游戏中进行相互学*,通过与同伴之间的互动,逐渐认识自己、了解他人,学会与他人合作,懂得分享、谦让等良好道德品质。在学前领域中,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再现自己、了解自己和展现期望的机会。幼儿通过游戏经验认识到他们自己是独立的、主动的和有独特的个性。游戏的过程帮助幼儿理解和接受他们自己的感情,促进面对压力和困境的能力,增强人际关系概念的形成。如;幼儿在做“医生治病”的游戏中,体验了医生、父母、孩子之间的关系,母亲的焦虑,孩子的痛苦、医生的积极治疗等环节,孩子们通过游戏的方式,再现已有的生活经验,达到理解、接受他人的情感,发展同情心和面对变化作出反映等综合调节能力。游戏的过程帮助幼儿实现了情感的发展,使幼儿体验各种不同的情感,帮助幼儿学*控制情感的冲动性,高级情感随之在游戏中萌芽。

  (三)游戏能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

  游戏中蕴含着丰富的学*因素,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潜移默化地学到很多知识,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和判断力,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思维发展。幼儿通过游戏探索环境,接触事物获得知识,自由地进行各种模仿、操作与探索,如在攀爬登架的过程中体会空间和高低,在玩水的过程中感觉干与湿,玩积木的过程中体会并认识大小、形状、颜色等,在玩推小汽车的过程中观察到汽车的速度和力度的关系等。因此,游戏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动力,是儿童获取社会经验的一种独特的方式。

  三、正确认识游戏化教学

  (一)游戏化教学环境的创设

  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常常利用创设游戏化的教学情境来达到使幼儿主动学、喜欢学的目的。游戏环境的教育性,其基本因素有两个,其一是通过建立立体设计增强系统性,以保证游戏环境*衡状态。根据幼儿好奇心强,注意对象十分广泛的特点,充分利用室内外的地面、墙面和空间构成一个环境系统,以幼儿能够接受的形象与符号,向他们提供成长所需要的全面而系统的刺激信息。如在大班以发展幼儿弹跳能力(双脚跳)为目的的体育活动中,我们可为幼儿创设了一个以“参观动物园”为主线的新颖、有趣的游戏情境。通过生动的语言帮助幼儿张开想象的翅膀,将他们带入了一个富有想象的空间,让孩子们创造性地模仿各种小动物。然后让幼儿在喜欢的音乐伴奏下开始了热身操,热身时还不时用“嗨、嗨”的喊声鼓励自己。教学活动中,老师设计4个环节:小蝌蚪找妈妈、模仿大猩猩走、模仿企鹅走、青蛙跳荷叶,使幼儿初步了解了“双脚跳”的动作方法:双脚起跳,双脚落地,起跳时蹬地摆臂,落地时屈膝缓冲,从而突出了教学的重点,用较短的时间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

  我国著名学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性活动,是幼儿的需要,而不是**强加的逼迫性的活动。在游戏中教师应该从全方位的角度去看待幼儿的游戏自**,让幼儿自己确定想玩什么、怎么样玩、和谁一起玩、在什么地方玩等等。教师在组织幼儿游戏时,要用心去了解幼儿是如何想的,不要把**的知识和答案告诉幼儿,不要轻易地打断幼儿的游戏,更不能包办代替或导演幼儿的游戏,这样会不同程度地剥夺了幼儿游戏的自**。游戏中只有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愿望和想法与玩具材料发生互动,才能使活动的方式方法具有灵活性,才有可能使幼儿真正产生兴趣和自主体验,才能使幼儿以自己的方式、速度将外部经验内化成自己的经验。因此要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让幼儿主动控制活动进程,自主决定活动的方式方法。为幼儿提供游戏的空间与时间,允许幼儿尝试错误;要善于发现孩子思维的火花,保护幼儿可贵的创造精神,这是教师指导幼儿游戏的关键。

  (三)幼师在游戏中的指导

  游戏虽然是幼儿的自主性活动,但是教师也要合理地对幼儿施加一定的影响或干预,即指导。教师的指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要为幼儿准备游戏、创设游戏环境,应根据不同年龄和游戏水*的幼儿选择难度适宜、符合幼儿兴趣、及幼儿发展需要的教育内容来融入游戏,使幼儿获得认识上的满足和成就感,同时可以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感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在尊重幼儿的发展水*和兴趣需要的前提下,才能使每个幼儿都得到的发展,才能使他们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选择恰当的游戏形式,因为不同的教学活动有着不同的目标要求与内容,在选择游戏的时候,先要看是什么样的教学内容,然后再采取与之相对应的游戏活动来完成。

  最后,游戏过程中教师还要将外部与内部干预结合运用,包括观察、询问、评价以及教师直接的游戏参与。观察中教师要针对儿童游戏情况确定自身的地位,逐步创造出可能使用的角色,如游戏监督者、调停者、游戏者、记录员、顾问或通讯员等。另外,教师通常是以假装角色进人游戏,成为游戏的一员。一旦进入游戏情境,教师必须严格按照角色规范采取行动,利用角色之间的关系采取隐蔽的方式控制游戏发展。应当指出的是,这种假装介入应仅干预一段时间,在达到一定教育目的后教师即应离开。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中,我们认识“游戏化教学”以游戏为手段,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任务隐藏并融于各种游戏之中,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掌握知识、*得技能。是符合幼儿园教学特点及幼儿发展水*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这种教学方式使幼儿成为学*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我国早期教育专家冯德全先生说,对幼儿来说“任何学*内容都可以游戏化,因为儿童本来就处在心理发展的‘游戏世界’之中”。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要将幼儿园教学活动完全游戏化,让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下学*到更多的知识。

  幼儿园互助共同体活动方案 2

  一、班级情况分析:

  我班幼儿对角色游戏具有浓厚的兴趣。通过游戏他们反映**的社会生活,在游戏中他们社会交往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想象创造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有了提高。但是,幼儿在游戏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不同的幼儿,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个性、他们之间也存在着能力上的差异,并且发展速度也不一样,所以幼儿对游戏的要求不一样;幼儿之间存在着差异,因此他们的合作有一定的难度等。因此,针对实际情况,本学期将重点培养幼儿的良好的游戏常规和合作交往能力。

  二、游戏总要求

  幼儿园区域游戏是当前幼儿学*的一种途径,也是推进幼教改革的一种教育活动新形式。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最易接受教育。因此,区域游戏立足于幼儿,能让幼儿充分体验和探索,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和主体性,在活动中老师必须给予指导,引导幼儿更好的进行游戏,提高游戏质量,同时也是对幼儿进行个别化教育最佳手段。本学期主要是让幼儿自主的选择,互相协商,互相合作,愉快地进行游戏,教会幼儿自我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游戏中让幼儿通过操作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各方面都能得到发展。

  三、游戏总指导: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是一个观察者、引导者和鼓励者,给幼儿留出充分探索、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为幼儿创设一个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

  1、适时介入,恰当引导

  在区域游戏中,教师要适时介入幼儿活动,做到既不干预太多,又不错失任何一个具有教育价值的教授时机。

  A、学会等待。在活动中教师要至始至终关注幼儿的活动,当幼儿出现困难时,不要急于介入,而应给予一定的等待时间,让幼儿通过充分的操作、探索,尽可能自己解决问题。

  B、适时促进在区角活动中,教师要经常加入幼儿的探索过程,成为幼儿探索、发现过程的目击者和共同参与者。

  2、尊重幼儿,科学评价

  A、个别的过程评价,教师根据不同发展水*的幼儿进行不同的适当评价。能力强的幼儿,评价是为了下次更高层次的活动。

  B、集体评价,除了让幼儿展现各自的作品与个性外,更多的则是引起幼儿的共鸣、分享成功的快乐开放性地展开一些讨论,激发幼儿继续在活动中探索的欲望。

  四、区域设置

  根据幼儿的认知、情感、动作、语言、社会性等发展的需要,站在幼儿的角度,从孩子的心理出发,我们为孩子创设了角色游戏(娃娃家、顶尖奶茶、菜场、银行、DIY等)和区域活动(生活角、数学角、新闻角、科学角等)等不同形式的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动手、动脑、并且能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活动的场所和施展才能的.机会。

  1、娃娃家:结合自己*时的观察来开展游戏,培养幼儿之间能互相协商,分配角色进行游戏。

  2、顶尖奶茶:制定一定的买卖规则,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和简单的运算能力。

  3、菜场:丰富小菜场的游戏材料、活动内容,在游戏的过程中,根据游戏的需要,及时添制新的材料。组织幼儿学会买卖交易。

  4、幼儿园:主要是继续加强幼儿游戏的.管理工作,小老师能丰富游戏、上课的内容,让孩子们想做幼儿园的游戏,不半途而废。为幼儿提供音乐、故事磁带、录音机以及一些相关的头饰、道具等,巩固幼儿所学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培养能够在众人面前大胆表演的*惯。

  5、DIY:为幼儿提供多功能材料、给幼儿创造想象的空间,能使幼儿尽兴、尽情地“研究”他们的世界。如制作沙画、做彩色的纸彩绘等。

  6、生活角:为幼儿提供剪刀、浆糊、纸等,并根据教学活动需要让幼儿利用一些自然材料、生活材料进行一些小制作,培养幼儿对自己动手制作的浓厚兴趣,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7、数学角: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把一些课上未完成的内容在游戏中让幼儿继续完成。

  8、科学角: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作适当的补充,提供材料供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继续进行探索,加深幼儿的认识。让幼儿有充分的时间和操作材料,满足幼儿继续进一步探索的需要。

  区域游戏的开展,对每个幼儿个性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让我们创设最优化的环境,使之更接*幼儿的“最*发展区”,为幼儿营造一个更为自由发展的空间。

  五、指导要点

  1、在上学期开展游戏的基础上,继续开展娃娃家、幼儿园、小菜场、等游戏,并增添了珍珠奶茶、特色区、教育区。

  2、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角色,并能愉快地进行游戏。

  3、加强游戏常规教育,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交流,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并能用简单的英语向别人问好。

  4、重点指导珍珠奶茶游戏,制定一定的买卖规则,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和简单的运算能力。

  5、发动幼儿收集各种有关珍珠奶茶铺所需的物品,丰富游戏材料。

  6、要求幼儿在游戏中坚持使用礼貌用语。

  7、在游戏中要求幼儿进行集体讨论,能提出自己的设想以确定新游戏。

  8、重点指导教育区的游戏,要求幼儿能仔细、认真的游戏,培养幼儿的坚持性。

  9、观察幼儿在各游戏中的角色扮演情况,帮助幼儿明确角色职责。

  10、巩固游戏材料的取放常规,要求幼儿游戏结束时,能把游戏的材料放回原处。

  11、重点指导幼儿园游戏,鼓励幼儿一起动脑利用废旧物品制作新玩具,开展自制玩具大赛。

  12、教师更多的以语言的方式介入幼儿的游戏,适时给予帮助和指导,更好的反映社会生活。

  13、进一步促进游戏中的幼儿的目的性、主动性、坚持性的发展。

  14、继续要求幼儿积极参加游戏评价活动,能大胆、完整地讲述自己的游戏内容。

  15、在游戏的过程中,根据游戏的需要,及时添置新的材料。

  16、重点指导特色区的游戏,要求幼儿能用正确的方法下棋。

  17、继续进行评议,运用集体教育的力量对好的行为给予表扬,对不良行为提出改正的办法,并对评议做恰当的总结。

  幼儿园互助共同体活动方案 3

  一、活动目标

  喜欢上幼儿园,体验与教师、同伴共同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录制“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录像或拍摄幼儿园活动的照片。资源利用:请几个大班或中班的幼儿参加。

  材料配套:幼儿活动操作材料《幼儿园里真快乐》。

  三、活动指导

  1.引导幼儿观看录像或照片,说说幼儿园里的一日活动。

  提出问题:小朋友在幼儿园里做什么?你最喜欢玩什么?

  引导幼儿自由交流自己的想法,鼓励幼儿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2.操作《幼儿园里真快乐》

  中、大班幼儿幼儿看一看、说一说图片内容。

  鼓励幼儿在自己喜欢的活动下方的小圆脸上画笑眯眯的嘴巴。

  3.开展“小带小”活动,鼓励幼儿与中大班的哥哥姐姐一起玩音乐游戏。

  幼儿园互助共同体活动方案 4

  一、指导思想

  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与发展指南》为指导,努力落实省普教室《关于落实“三件行动计划 加强帮扶结对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立足各园所的具体实际,发挥示范园的示范和帮扶作用,利用环境、师资、教育教学、教科研等资源,定期开展互动和帮扶指导,使各个园所在教学教研、学园管理等方面得到实质性的提高,促进各园所共同成长、共同发展。

  二、工作目标

  1、帮助提高管理水*。

  2、帮助提升师资队伍素质。

  3、帮助开展保教活动。

  4、帮助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创办园所特色。

  三、帮扶对象和时间安排:

  帮扶时间:20xx—20xx年

  我县有省级示范性幼儿园2所,每年各帮扶三所幼儿园;市级示范性幼儿园1所,每年帮扶2所幼儿园;县级示范性幼儿园12所,每年各帮扶1所幼儿园(具体园所安排见帮扶结对表)

  四、帮扶内容及工作安排:

  1.互相交流、切磋、规范幼儿园管理模式

  通过园长与园长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依托各园所具有的特色教育资源,结合帮扶园的实际情况,帮助其树立先进的保教理念,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方法,完善园内各项规章制度,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促进中心幼儿园向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发展,帮助其拓展视野,转变观念,提升保教管理水*。

  2.开展形式多样的帮扶活动,提升教学质量

  (1)开展专题讲座,为帮扶园提供教师培训方面的有关信息、资料,开展定期培训,为教师提供专业成长的机会。

  (2)积极组织“送教下乡”活动,选派优秀骨干教师深入帮扶园举办示范课、指导交流教研信息,实行教师培训资源共享,提高帮扶园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3)鼓励帮扶幼儿园积极开展课题研究,以研促教,以教促研,教科研一体化,提高帮扶园教师的业务水*。

  (4)开展观摩研讨活动,组织帮扶园的青年骨干教师观摩省市县级示范性幼儿园开展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等,手把手结对帮扶。

  (5)根据“保教并重、游戏为主”的原则,认真分析帮扶幼儿园的教育发展现状、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切实提高保教质量。

  (6)帮助帮扶幼儿园利用农村资源的优势完善幼儿园的生活、学*、游戏环境的创设,引导帮扶幼儿园在现有的条件下,创建自身的办园特色。

  (7)资源共享。实行各种师资培训资源共享、各种管理资料资源共享,实现教师素质、保教管理水*等的共同提升。

  3、总结提高

  (1)完善档案资料,建档归案,规范管理。

  (2)撰写帮扶结对经验总结。

  (3)做好帮扶简报工作及交流活动。

  幼儿园互助共同体活动方案 5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学前教育的帮扶工作,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切实发挥示范性幼儿园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辐射和拓展,进一步提高农村幼儿园办园水*,我园和龙石中心幼儿园进行对口结对帮扶,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善民生,促进教育公*为宗旨,以提高学前教育质量为目标,通过结对帮扶工作,围绕教育科学和谐发展的总目标,深化《纲要》与《指南》精神的推进、落实、采取多样化的方式,提高其办园水*和保教质量,促进农村学前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二、结对帮扶对象:

  三、结对帮扶内容及措施:

  1、互相交流、切磋、创新幼儿园管理模式

  通过园长与园长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依托我园具有特色的教育资源,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帮助其完善园内各项规章制度,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在教育、教研、资源共享、教师专业化发展等方面给予指导。

  2、多种手段搞活结对帮扶工作

  (1)硬件方面的结对帮扶

  (2)软件方面的结对帮扶

  ①开展观摩学*活动,组织帮扶园的青年骨干教师观摩我园开展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等。

  ②本期着重指导结对帮扶园幼儿园环境创设工作。

  ③加强与结对帮扶园的交流,设计全园环创、听结对帮扶园的.课题汇报课等并及时评析。

  ④组织业务学*活动,共同研究上好每节课,强化结对帮扶园教师的业务水*,提升反思能力。

  四、具体工作安排

  三月份:制定结对帮扶计划,做一些结对帮扶的前期准备。四月份:开展观摩学*活动,组织结对帮扶园的青年骨干教师来我园观摩早操等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前往结对帮扶园实地查看并设计环创。

  五月份:继续前往结对帮扶园实地查看环创,查漏补缺。六月份:听帮扶老师观摩课,并进行说课、评课,结对帮扶工作总结,制定新学期计划。

  幼儿园互助共同体活动方案 6

  为贯彻落实党的***提出的“办好学前教育”的要求,持续推进学前教育健康发展,努力回应人民群众迫切接受优质学前教育的期盼,结合我县学前教育发展实际,特制度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20xx年我县常住人口学前三年适龄幼儿数为56506人,在园幼儿52662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93.2%,普惠园在园幼儿48564人,普惠率为92.22%;公办园幼儿31401人,公办园幼儿占比为59.63%。目前,我县幼儿园在办园质量、管理水*等方面,还存在着城乡之间、公办园与民办园之间的差距,不能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入好园”的矛盾仍较突出。

  二、帮扶目标

  按照“因地制宜、全面覆盖”的原则,通过开展学前教育“结对帮扶”活动,充分发挥市、县级示范性幼儿园的示范带动作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改善和提高全县幼儿园办园水*,逐步缩小城乡和公民办幼儿园的差距,办好让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

  三、帮扶对象及范围

  帮扶者:阜阳市一类幼儿园、太和县一类幼儿园、县城公办幼儿园

  帮扶对象:一般公办幼儿园、民办园

  四、帮扶内容及方式

  (一)制定实施方案。承担帮扶任务的幼儿园要指派一名副园长和若干骨干教师深入到被帮扶园实地考察, 采取座谈、访问、查阅档案、听课等形式了解情况,明确帮扶工作的目标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和实施方案。中心学校要根据辖区幼儿园实际情况,制定本辖区幼儿园结对帮扶名单,为了保障帮扶成效,1所幼儿园两年内最多可帮扶4所幼儿园。

  (二)指导业务工作。承担帮扶任务的幼儿园每学期应选派优秀骨干教师深入被帮扶园在园务管理、教育活动、保教工作、硬件建设方面进行具体指导,指导其结合自身特点,因地制宜,做好园舍和幼儿活动室的环境和文化建设,不断丰富园所内涵,逐步形成办园特色。

  (三)开展系列活动。举办专题讲座、开展专题培训、组织示范研讨、交流教研信息,帮助被帮扶园开展园本培训和园本教研,积极承接被帮扶园教师来园参加教研活动和跟岗学*,鼓励双方保教人员开展拜师结对活动,有针对性地提高师资水*和业务能力。帮扶双方要加强相互学*与交流,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观摩、联谊、互赠作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增进友谊,促进感情,创设良好的活动氛围。

  (四)建立帮扶档案。帮扶双方都要建立结对帮扶档案,做到活动有计划、有方案、有措施、有记录,每学期进行结对帮扶活动小结,对活动开展情况、工作成绩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形成小结报告,切实提高帮扶活动的实效性。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

  幼儿园结对帮扶活动是缩小园所差距,提升办园水*,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各有关幼儿园园长是结对帮扶活动的第一负责人,要切实做好活动的安排、组织工作。

  (二)精心筹划,制定实施方案

  各参与幼儿园要精心筹划,承担帮扶任务的幼儿园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工作方案,并在双方认真磋商的基础上签订帮扶协议,确保帮扶工作取得最佳效益。并于2021年2月26日前将结对帮扶名单、工作方案和帮扶协议报县教育局基础教育股备案,电子版发送至邮箱:thjchjy@126.com。结对帮扶活动原则上以每两年为一个周期,本期结对帮扶时间为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帮扶期满后,视工作情况进行调整,重新确定帮扶对象和时限,依次循环。

  (三)加强考核,确保工作实效

  幼儿园帮扶活动开展情况将作为省市县级幼儿园创建、复验和幼儿园表彰的重要依据,年底对将单位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考评,对有关情况进行通报,同时在适当时候召开现场会,交流展示结对帮扶成果,并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四)加强宣传,营造活动氛围

  要充分利用新媒体、自媒体等途径及时宣传活动开展情况,对于活动中好的做法和经验,要及时总结上报。以便树立典型、推广经验,促进全县幼儿园结对帮扶活动深入开展。

  幼儿园互助共同体活动方案 7

  活动目标:

  1、通过娃娃家的各个区域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语言能力和想象力。

  2、让幼儿充分享受游戏带来的乐趣。

  活动过程

  1、幼儿自选角色,装扮就位;

  2、请幼儿开着小火车到“娃娃乐园”作客;

  3、娃娃家——幼儿分别扮演爸爸、妈妈和孩子,可以去超市购物,可以在家里做饭,可以招待小客人;

  超市——幼儿可扮演超市促销员、收银员,客人可去购物;

  糖果加工厂——加工员可用各种材料进行糖果、糕点的加工;

  娃娃书屋——幼儿可扮演图书管理员,客人可以去看书;

  活动结束

  教师和幼儿一起评出今天的“娃娃之星”。

  幼儿园互助共同体活动方案 8

  一、活动目标

  1、幼儿听到指令快速安全换圈,并能躲避大灰狼的追击。

  2、乐意参与集体游戏,有合作意识。通过团队合作来完成游戏。

  3、锻炼幼儿手臂的力量,训练动作的协调和灵活。

  4、让孩子们认识到,跟同伴合作是一种精神。有的时候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跟同伴合作会得到更多的帮助,更多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13个大圈和8个垫子。

  2、哨子一个,毛巾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进场及热身运动

  跑步进场,围绕圈圈绕S型幼儿有序进场。排成两竖排。

  老师:孩子们找到地上的点点排成两排。向前看齐,手放下。(声音干净利落,幼儿动作不拖沓)

  老师:注意!向右转。孩子们在游戏前跟着老师一起来做一下热身运动。

  (热身运动以教师喊口令为主,声音干净利落课适当配合哨子。)

  老师:跟我一起来做,头部运动(往前点两下12,右边点两下12,后边点两下12,左边点两下。脖子绕起来前右后左)扩胸运动(小手放*在胸前,用力打开)。腰部运动(前右后左,双手插腰)膝部运动,弓步运动(听好哨音加快速度)。孩子们练*的很好!

  (二)练*基本动作,听哨音快速环圈

  老师:立正!请神气的站好。请跟我到这边来。在玩游戏前先和老师练*练*以前玩过的快速换圈。请孩子们随便找一个圈站好,可以1个人一个圈也可以2到3个人一个圈。但是唯一一个要求就是双脚要站在圈圈里不能在外面。(哨音,幼儿找圈)

  老师:孩子们,听清哨音。请换到附*的圈圈中。(练*9到10次)

  老师:注意加快脚步,每个圈都可以站人但是两只脚绝对不能站在外面。

  (三)导入故事情节,教师与幼儿共同游戏

  1、出现大灰狼,在换圈中出击抓住小羊

  老师:小羊们你们可要注意了,在附*我问道了危险的气味,你们看看谁来了?(大灰狼)对!我就是大灰狼,而且我很饿。饿的实在受不了。很饿的大灰狼想和小羊一起玩游戏,你们觉得他是真的要玩游戏还是像吃饱肚子呢?(幼儿回答)。

  对!所以你们在换圈时不仅要快速准确,还要躲避大灰狼的追击。

  (请一对幼儿来示范2到3次。)

  老师:等会儿小羊要听清哨音了,哨音响了小羊要去换家,而且小脚都要站在圈圈里面,知道了吗?

  老师:准备!(哨音)(2到3次假装抓(请几个配合的小朋友跑S型把老狼绕晕))哟!小羊们真厉害,跑得很快而且小脚都在圈圈里,我都没法吃你们。请一个小朋友说说看:“你是用什么办法躲避狼的追击呢(走S型把老狼绕晕)你可真厉害”

  2、增加狼的数量,共同抓羊

  老师:准备好老狼又要出动了,我看见你在这个家,不换家老狼我还是能抓住小羊你的哦!(哨音)(抓一个有喜感的小朋友)

  老师:我们狼群有点势力薄弱。请你和我我一起来做狼,我们一起来抓羊好吗?狼儿们和我一起在狼堡里面准备出击。

  老师:准备!(哨音)(10次左右,其中发现问题,共同探讨)

  老师:小狼们,我觉得我们单独行动抓羊的速度有点慢啊,你们和我一起想一想有什么好办法?(两两合作,多人合作,最终狼群合作战)请个别幼儿说说。

  (注意观察那几只老狼是合作抓羊的)

  老师:我们再来试试看看能不能快速的抓到羊。(指导幼儿两两合作或守株待兔)

  老师:再次游戏(看场上羊的数量最后狼群合作站)教师请所有小狼碰头,商量对此一次抓光羊。

  老师:小狼们准备好了吗?最后一次结束游戏(以围攻方式)

  老师:还剩几只羊呢?这几只羊可真厉害,你们是怎么躲避老狼的追击呢?我们一起为小羊们鼓鼓掌(播放胜利轻松的音乐)

  3、擦汗休息,布置场地(在音乐声中擦汗休息)

  老师:(播放黑夜沉重的音乐)我知道了要想把小羊抓到狼堡里面就必须把狼堡早的高高的,趁着天黑我来把狼堡做的高高的配班老师将垫子叠成高台(至少半米高)。

  4、羊群反击战

  老师:这一次,被我抓到的小羊要被我关到这高高的牢房里,剩下的小羊不紧要躲避狼的追击,而且还要拯救小羊,我们以击掌的方式代表拯救。抓到的小羊要大声呼唤救命。

  老师:准备好了吗。(师友共同游戏3到4次)

  老师:老狼好累啊,换个人来来。(前面的营救由于老师是老狼,孩子们比较害怕,游戏4到5次)

  (四)收拾场地,整理运动

  老师:请把圈圈给老师。排成4排。向前看齐。

  老师:跟着老师一起来放松放松。游戏结束。

  四、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参与的热情十分的高涨,但是活动中也存在着不足之处。首先,在入场时应该充分利用场地形式,带领幼儿围绕着圈圈跑S型,为孩子们游戏中的闪躲做铺垫。热身运动时要做到口令清晰到位。让孩子们清楚的了解该做什么运动。活动中层次体现的不明显,还要增加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

  幼儿园互助共同体活动方案 9

  依据并幼教字12号文件《XX市教育局关于开展优质幼儿园结对帮扶活动的通知》和《XX省关于发挥优质幼儿园示范作用,提升全省学前教育发展水*的意见》精神,为充分发挥省示范幼儿园、五星级幼儿园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对幼儿园的科学指导,努力缩小幼儿园之间的差距,确保适龄儿童接受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提高幼儿园的保教质量,促进教育公*,XX实验幼儿园现制定开展优质幼儿园结对帮扶活动的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与发展指南》为依据,依托省示范园和五星级幼儿园的办学经验和示范引领作用,结对帮助结对园在园务管理上趋于规范,在保育教育实施过程中能扭转“小学化”倾向,在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能提高教师的教育技能,实现优质学前教育资源有效共享,逐步缩小幼儿园地区、城乡、园际之间的差距,促进我区学前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二、帮扶对象

  四所幼儿园:XX区宝宝幼儿园、XX区XX幼儿园、XX集团幼儿园、XX幼儿园。

  帮扶园所现状:

  (1)XX区宝宝幼儿园是一所四星级民办幼儿园,现有12个班,幼儿360余名。教师全部为外聘,其中教师24个,保育员12个,教职工共50人,其中大专教师17人,教师稳定性差。

  (2)XX区XX幼儿园是20xx年5月新成立的区属公办园。幼儿园现有六个班(小班2个,中班2个,大班2个),幼儿190余名,教职工35人,其中在编教师8人,年龄45岁以上的有5人,都不在教学一线。另有3名在编教师,一名负责保教工作,一名负责事务工作,仅有一名在编教师在一线岗位,班里11名教师均为外聘教师,稳定性差,工作经验不足,学历大多为中专。保育教师学历在高中以下,年龄都在40岁以上,我园师资队伍很不稳定。

  (3)XX集团幼儿园是一所机关部队集体企事业办园,幼儿园现有6个班级,大中小各2个班。教师队伍以年轻教师为主,老教师所占比例较小。

  (4)XX幼儿园是一所机关部队集体企事业办园,现有6个班级,其中大中小各2个班,共有13名教师,学期教育专业教师10名,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3名,幼儿园大部分教师属于外聘,师资队伍不稳定。

  三、帮扶目标:

  1.根据幼儿园目前状况,结合我园的优势,本次结对帮扶工作重点使结对园在教育理念、教学水*、园务管理、常规工作、资料建档、环境创设、区角活动的组织等几方面有一定的改善和提高。

  2.围绕四个设计:顶层设计(办园理念)、路径设计(办园特色)、制度设计(适合本园)、环境设计(教师和幼儿的发展,幼儿为本)达到以文化的品味办有文化的教育。

  2.优势互补,取长补短、促进城区幼儿园发展的同时,提升我园的办园水*。

  四、实施阶段及步骤

  第一阶段:20xx年3—6月 启动阶段 规范园务管理

  目标:改变管理理念、建立健全制度、逐步规范园务管理

  (一) 成立机构确定方案

  1.成立我园结对帮扶领导小组,明确责任

  组 长:申 XX

  副组长:王XX

  成 员:王XX

  2.帮扶工作领导小组讨论制定“本园帮扶工作制度”。

  (二)座谈调查,了解帮扶园情况

  1.请帮扶园填写调查表,座谈

  2.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实施方案,指导结对园结合实际拟定“三年发展规划”

  (三)签订帮扶协议

  1.与结对园签订帮扶协议(3月31日)

  责任人:申XX 王XX

  2、与帮扶园研讨到帮扶园深入了解园情“走出去”指导。

  (四)转变思维模式,重塑新形象

  责任人:申XX

  第二阶段:20xx年9月—20xx年6月 实施阶段

  (一)20xx年9月—12月 提升教育理念

  目标:转变教师观念,树立“一日活动皆课程”的理念

  1帮助结对园根据《指南》规范一日生活及教学安排。

  工作重点:帮助结对园根据《指南》,制定适合本园情况的园务工作计划和保教工作计划,规范幼儿一日生活安排及周次教学安排。责任人:王XX

  2.示范引领:请帮扶园参加示范园园本教研活动:责任人:王XX

  教研主题:贯彻落实《指南》精神,优化幼儿一日活动。

  采用共同开展教研活动,进行头脑风暴的形式,给教研员做示范引领

  (二)20xx年3月-6月 创设教育环境

  目标:根据指导结对园的环境创设,帮助她们改变环境创设观念,提升环境创设的理念,因地制宜创设室内外环境,改善校园环境。

  1、“请进来”观摩。结对园派2名教师到我园实地观摩环境创设,并进行跟班学*,让结对园教师直观感受幼儿进行区域的情况。

  2、到结对园进行业务指导。(工作重点:指导结对园的环境创设,帮助她们改变环境创设观念。)

  3、指导结对园教师自制区域、户外活动材料、教玩具。结对园阶段工作汇报,

  4、到结对园对教师进行关于区域活动的实践与探索的专题讲座,帮助教师了解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要性,以及区域活动开展的步骤与策略对区域活动的开展进行指导,重点从区角的设置、内容的选择、材料的投放指导

  5.“请进来”观摩。各示范性幼儿园为帮扶园准备一节区域活动教学观摩,让结对园教师直观感受幼儿进行区域的情况。(重点从区角的设置、内容的选择、材料的投放、活动的开展方面进行手把手的帮教。)

  (三)20xx年9-12月 强化专题指导

  目标:针对各园前期的调研,解决困惑。加强教研活动的指导,督导常规工作的组织与实施,提升教师教育理念。

  1.一次跟班式学*。组织各结对园园长到实验幼儿园跟班学*半日活动暨教育活动观摩。

  2.对民办园宝宝幼儿园及教办园XX幼儿园进行如何克服小学化倾向

  开展讨论及经验分享,组织各种专题活动:家长讲座,书香校园,家长开放日活动内容的引领等方面

  3.对于XX幼儿园,一建集团幼儿园解决教研活动的组织实效性

  4. 以各园为单位开展公民办“同课异构”教学观摩研讨活动。

  5.教师培训。对教师进行关于《幼儿园保育教育常规(试行)》《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践与探索》专题讲座,帮助教师了解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要性,以及区域活动开展的步骤与策略,重点从区角的设置、内容的选择、材料的投放指导。

  6.充分发挥公办校(园)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作用,采取教学观摩点评与微型讲座形式,帮助教学技能的提高。

  (四)20xx年3月—6月 师徒结对指导

  1、举行“师徒结对” 签约仪式 。开展骨干教师与帮教教师师徒结对。

  2、“走下去听课”。结对园各派数名骨干教师与帮教教师师徒结对,进行跟班学*。帮教教师以听课、评课的方式,从备课、活动设计、活动准备、活动组织、活动反思等方面进行手把手的指导,切实提高结对园教师的教学技能。

  3、开展帮扶结对教学展示活动。

  第三阶段:20xx年9-12月 经验总结推广阶段

  1.指导完善资料整理扶档案资料归档。

  2.做好总结汇报,迎接检查。

  3.做好幼儿园帮扶结对活动简报与交流工作。、

  活动方式

  每期帮扶活动周期为三年(20xx年——20xx年)。通过采取教学观摩、同课异构、跟班学*、业务培训、送教下乡、师徒结对、网上交流等灵活多样形式多样的帮扶活动,共享资源,共同提高。

  五、活动措施

  1.制定一个帮扶活动方案。XX区实验幼儿园指派专人负责结对帮扶活动,深入到结对园了解园情,确立帮扶工作的任务和目标,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和实施方案,与结对园签订帮扶协议。

  2、完善一套制度。XX区实验幼儿园帮助结对园规范幼儿园的管理工作,完善组织机构、健全各项制度,推进结对园园务管理规范化。

  3、互派学*指导“五个一”活动

  (1)一次综合指导。XX区实验幼儿园学期初派教师到结对园进行教育教学业务指导,帮助结对园制定学期班级保教工作计划,指导园内环境创设,开展教师业务学*等。派保健医、保育老师到结对园指导安全、卫生保健、疾病预防及消毒等工作。

  (2)一次跟班式学*。XX区实验幼儿园学期中开展被帮扶园派出骨干教师到对方园跟班一周,并参与对方幼儿园组织的教研、集中学*等活动。

  (3)一次专题讲座。每学期XX区实验幼儿园选派园长或骨干教师根据被帮扶园实际需求提供一次专题讲座。

  (4)一次送教活动。每学期XX区实验幼儿园选派骨干教师送教下园,通过开展示范性教学,同课异构活动,传授先进的保育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等,针对性地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5)一次观摩学*。结对园XX区实验幼儿园每学期到示范园观摩学*,围绕“合理安排幼儿园一日生活”“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游戏活动的开展”等内容开展。

  4、建立帮扶档案。结对园所要建立一套帮扶档案,将帮扶活动资料分类整理留存,规范管理,努力提高帮扶活动的实效性。每学期末对活动开展情况、工作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要进行分析,形成结对帮扶活动总结。

  六、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XX区实验幼儿园成立帮扶小组。

  领导组:申XX、王XX、王XX

  参与成员:班级所有教师

  领导组组长:申XX(**兼园长)、王XX(保教主任兼常务负责人)

  宝宝幼儿园负责人:程红英;XX幼儿园:王XX:后勤;李XX:保健;采取实地考察、座谈、查阅档案、访谈、观摩课等多种形式了解园情,明确帮扶工作的任务和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和实施方案,并与结对园签订“爱心拉手”帮扶协议。

  2、结对帮扶,重在过程,XX区实验幼儿园帮助结对园规范幼儿园的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园务会、教研组、教代会、家长委员会、安全领导小组等工作组织;建立健全教研制度、档案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幼儿入园制度、卫生安全制度、家园联系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

  3、制订方案,抓好落实。认真落实XX市结对帮扶“五个一”活动,做好资料收集。将结对帮扶双方幼儿园的名单、在园幼儿人数、教职工数、负责人、联系电话等基本情况制成表格报送教育局。

  4.建立档案,做好总结。结对幼儿园要建立专门的帮扶档案,帮扶活动要有计划、有措施、有记录、有总结,分别建档立卷,规范管理,努力提高帮扶活动的实效性。

  总之,开展幼儿园“结对帮扶”活动是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动我区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贯彻落实全市教育系统开展“爱心传递”活动的重要内容,XX区实验幼儿园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通力合作,在人、财、物等方面予以支持。及时指导和帮助解决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活动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及典型事例要及时总结。

  幼儿园互助共同体活动方案 10

  【设计意图】

  纸盒是儿童身边常见又熟悉的物体,利用奶盒、餐巾纸盒、鞋盒等这种废弃材料,变废为宝。同时纸盒是一种具有可变性的材料,正因为它有这样的特点,所以给了幼儿很大的探索、想象空间。在运纸盒的游戏活动中鼓励幼儿亲自尝试,让幼儿体验游戏活动中的快乐,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发展幼儿的创造性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活动目标】

  1、探索纸盒的多种玩法,练*爬、钻、跳等动作。

  2、感受纸盒游戏的快乐。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商量表达表现的形式,大胆表演。

  【活动准备】

  纸盒若干、*整的场地、拱形门、绳子、泡沫垫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说儿歌做准备运动。请出你的小头点一点,请出你的小手拍一拍,请出你的小腰弯一弯,请出你的小腿蹲一蹲,请出你的小脚跳一跳,请出你的小手放放好。

  二、玩纸盒师讲故事;有一天,小蜈蚣看到小白兔穿了一双漂亮的鞋子,于是也吵着让妈妈给她买鞋子,妈妈和小蜈蚣来到商店挑选好鞋子,可是要知道小蜈蚣有一百多只脚什么时候才能把鞋子穿上呢,于是蜈蚣妈妈想把鞋子带回家,她想请咱们班的小朋友去帮她把鞋子运回家你们谁想去帮忙呢?

  1、初步探索纸盒的玩法。

  幼儿自由分散探索玩纸盒,教师巡视观察。

  2、引导幼儿互相交流展示纸盒的各种玩法。

  3、再次探索与同伴合作着玩,再次交流。

  师:"老师告诉你们哦,两个小朋友、三个小朋友一起玩会更有趣呢!"(规则意识)游戏开始;游戏玩法和规则:小蜈蚣的家在树林里,要想帮小蜈蚣的忙有很多的困难,我们要钻过山洞(拱形门),跳过小河(绳子),爬过草地(泡沫垫)才能到小蜈蚣的家。

  教师提问,引导幼儿探索游戏玩法,了解游戏规则。遇到山洞时,怎么过去?(示范提要求不能把山洞碰倒。)遇到小河时,怎么过去?怎么跳呢?(要求要跳过去,不能掉到小河里。)(幼儿跳的方式,可以是分开腿跳,也可以是双腿一起跳)遇到草地时,怎么过去?告诉孩子不遵守游戏规则的人就不能帮小蜈蚣把鞋子运回家。

  幼儿分两队,两人一组抬纸盒到达终点,运的纸盒多者为胜。

  【活动延伸】

  幼儿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玩运纸盒的游戏。

  反思:

  1、充分利用废旧物品,鼓励幼儿一物多玩,幼儿十分感兴趣。

  2、教师能尊重幼儿学*特点与规律,层层深入,让幼儿自由探索。

  3、能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激发幼儿喜欢体育活动。幼儿体育常规较好。

  4、讲解多样玩法时,教师不要一直移动位置,可以请幼儿两边站立,花样玩法到中间来展示,全班再一起学一学。

  5、在“两人合作持纸盒穿越”环节中,师要求幼儿不能用手,但大部分幼儿用手,教师可以示范一下。

  6、建议老师的语言可以再简洁些,可多用哨子,不必要的话可以少说。


数学共同体活动方案范本5份(扩展6)

——学科共同体建设方案实用五份

  学科共同体建设方案 1

  为认真贯彻落实《开化县教育局关于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调整实施意见》,将协作型教共体升级为共建型教共体,形成紧密型合作办学模式,推进校际间的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文化特色等多方面的合作交流,共同体本着“*等、互动、共赢”的合作原则,扩充优质资源总量,扩大优质资源的辐射面,提升教育优质化水*,全面推进池淮镇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现结合我校及兄弟学校实际情况,制订如下实施方案:

  一、学校共同体领导小组

  组长:滕卫成

  副组长:汪勇、唐七红、方忠富

  成员:丁巧玲、冯秀英、徐善吉

  二、池淮镇教共体

  核心校:开化县池淮镇明德小学

  受援校:开化县池化镇中心小学、开化县池淮镇张湾小学、开化县池淮镇油溪口教学点

  三、共同体建设目标

  力争通过各校的共同努力,构建出一套符合各校校情的“管理一体、研训一体、资源一体”的工作制度;研究、探索出一条具有各校特色的一体化共同发展之路,实现池淮镇教育优质均衡协调发展。

  (一)加强联动。进一步加强校际联动,营造资源配置,逐步实现校际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二)以强带弱。充分发挥各校间优势、特色的带动和辐射作用,通过更新理念、队伍建设、教学改革、交流轮岗等方式,有效促进各校的办学水*全面提升。

  (三)均衡发展。通过共同体建设,促进池淮镇教育均衡发展,确保优质资源不稀缺,薄弱学校能提高,整体水*有提升。

  四、建设措施

  (一)开展线上教学活动。共同体核心校与成员校间开展基于“互联网+义务教育”基础的城乡同步课堂,九月底之前完成不少于2门学科,累计不少于20节。(需上传学校间同步课堂的图片及课堂信息汇总表)

  (二)开展线上线下教研活动。共同体核心校与成员校间开展教师网络研修不少于8次,开展线下教研不少于4次。(需上传学校或年级组或学科组间的教研活动文本佐证、网络研修图片)

  (三)推进教育共同体教师交流。共同体核心校选派骨干教师到成员校任教,并覆盖到每一所成员校。(需上传已交流教师的名单等基本信息,通过全国教师信息管理系统等途径复核);核心校优质师资可在成员校建立优秀教师工作室,指导乡村学校中青年教师成长。

  (四)建立激励机制。建立完善教共体内部中、高级职称评审和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聘任管理办法,优先考虑教共体内流动到乡村学校任教教师的职称评聘。各类评优评先比例向承担教共体任务的核心校教师适当倾斜。教共体核心校要结合岗位贡献、工作量等因素,优绩优酬,向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

  五、各校具体工作

  1.核心校和成员校共同商讨制定教共体实施方案。

  2.核心校和成员校共同商定开设两门学科同步课堂。

  3.核心校和成员校之间签订教共体合作协议。

  6.核心校按开设的两门同步课堂安排相关教师进行同步教学,成员校听课教师填写同步课堂记录单,并上传到相应网站。(每门学科不少于10节)

  7.每节同步课堂结束之后,核心校任教教师和成员校教师进行线上评课研修,并填写网络研修记录单,并上传到相应网站。(每门学科不少于8次)

  8.核心校和成员校共同商议线下教研活动开展时间点,通过成员校到核心校上展示课以及核心校选派骨干教师到成员校上展示课相结合,加深了解各校校情,深化教共体共同成长。(线下教研活动不少于4次)

  9.为加深各校间的合作交流,根据实际情况,三校共同进行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教科研工作。

  10.每学期召开质量分析会2次,作业专题研讨会3次以上。

  11.核心校与受援校间建立教共体内师徒结对,积极开展全方位的师徒共研活动,师徒结对2对以上。

  12.每学期按照青年教师、中年骨干教师,分学科与受援校开展教学比武1次以上。

  学科共同体建设方案 2

  为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关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推进乡村人才振兴总体要求,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健全县域教育人才培养机制,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全面提高我市中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打造一流教育目标,构筑柳州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模式。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在已有党建共同体、集团化办学、学区联盟、支教轮岗、县管校聘等管理改革措施基础上,围绕“一体化”教育改革发展目标,推动教育共同体建设(以下简称“教共体”建设),统筹规划促进教育资源跨行政隶属关系纵向联合、横向联动,推动教育组织联建、师资联育、资源联享、活动联办、服务联动、发展联抓,逐步缩小区域间、校际间质量差距,实现党建引领下的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主要目标

  围绕“城乡教育一盘棋”的工作思路,坚持和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通过搭建教育共同体,推动城市优质教育资源辐射乡村、薄弱地区常态化。从教育行政管理、学校文化建设、管理团队培育、教育人才培养四个维度对乡村学校、薄弱学校进行帮扶,缩小城乡、县域间教育质量差异,全面提升我市中小学校教育教学整体质量,实现一流教育目标。

  三、实施范围

  全市中小学校(含幼儿园)。

  四、工作原则

  (一)党建引领,主体清晰

  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统筹规划和组织开展教共体建设工作。市教育局统筹规划全市教共体建设工作,负责引导、调配市区优质学校参与教共体建设。各县区(新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中小学校是教共体建设的主体,应结合自身实际,积极落实各项配套政策,推动教共体的建设。各县区(新区)人民**(管委会)和各级组织、编制、财政、人社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支持教共体建设工作。

  (二)人才先行,科学评价

  组建成立的教共体在人、财、物相对独立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人才交流、支教轮岗、送教下乡、线上同步教学、集体备课研课、科研能力指导等多种形式,在人才培养、学校管理等方面深入合作。教共体建设单位应当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各自权利义务、合作方式、合作周期、目标任务、效果评价等内容。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本方案和教共体合作协议对教共体工作内容和成效进行增值性评价。

  (三)统筹兼顾,稳步实施

  教共体建设重点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倾斜。各县区(新区)可结合需求,对教共体成员进行调剂安排。通过人才交流、支教、调动等方式,优化教师资源在不同教共体之间或教共体内部的资源配置,促进教共体健康发展。教共体建设按照教学和管理并重;先试点、后全面的原则推进。特别注意与集团校、学区联盟、县管校聘等相关政策的衔接融合。

  五、教共体建设类型

  教共体建设单位分为牵头单位和联合单位,1个教共体一般由1个牵头单位和1—2个联合单位组成。如有需要,经建设单位集体协商,可以适当增加牵头单位或联合单位,单位总数原则上不超过6个。

  (一)组建市县高中教共体

  由市属高中和县属高中组建而成,其中市属高中为牵头单位,县属高中为联合单位。第一批市县高中教共体建设由柳州高级中学、柳州铁一中学、柳州市第一中学、柳州市第二中学、柳州市铁二中学与县属示范性高中组建成,将城市优质高中学校党建经验、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人才培养经验向五县高中辐射。具体建设名单详见附件。其他市属高中可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与县属高中协商后自行提出建设申请,报市教育局审批后开展教共体建设工作。

  牵头单位每年要选派1名副校长或优秀中层干部到联合单位担任校长或副校长;每年要派出不少于3名骨干教师到联合单位支教;选派优秀教师组建学科团队推动教共体内教学研一体化建设,支持联合单位人才培养。

  (二)组建区县教共体

  由柳北区、城中区、鱼峰区、柳南区作为牵头单位,其他县区(新区)作为联合单位组建而成,具体建设名单详见附件。各县区(新区)教育行政部门要互派优秀中青年干部到对应县区(新区)教育行政部门交流服务,担任副职领导(同时兼任教研室副主任),推动县区(新区)间教育管理经验的交流和提升,助推区县教共体的建设,服务时间一般为1—2年。

  牵头城区要选择辖区内优质学校与联合县区(新区)的乡村学校或薄弱学校建设区县学校教共体,每个学段要建成不少于1个区县学校教共体。牵头学校每年要选派1名副校长或优秀中层干部到联合学校担任校长或副校长;牵头学校每年要派出不少于3名骨干教师到联合单位支教;选派优秀教师组建学科团队推动教共体内教学研一体化建设,支持联合学校人才培养。

  (三)组建县域内教共体

  由县域内城镇学校、优质学校和乡村学校、薄弱学校组建而成,原则上由同一学段学校或地理位置相*的学校组建而成,其中城镇学校、优质学校为牵头单位,乡村学校、薄弱学校为联合单位。由各县区(新区)根据学区制改革和集团化办学的模式,以教共体建设为载体,进一步深化学区制、集团化管理。

  六、实施步骤

  (一)启动阶段(20xx年8月)

  在全市范围内宣传并解读教共体建设内涵、目标和工作内容、要求。

  (二)实施阶段(20xx年9月起)

  牵头单位和联合单位就组建教共体的合作模式、合作内容、保障措施、权利义务、合作期限等进行充分协商,拟定教共体合作协议,报主管部门审核后,各成员单位共同签署教共体合作协议。合作期限一般不少于3年。统一加挂“牵头单位名称+联合单位名称+教育共同体”构成的标牌。按照本实施方案和各教共体的合作协议内容,派出支教和交流服务团队,提供培养培训、技术支撑,提升联合单位的教育教学质量。

  (三)考核评价阶段(每年2—3月)

  市教育局牵头制定教共体建设考核评价文件,主要考核教共体运行管理情况、教共体内分工协作情况、资源共享情况、发挥辐射作用情况、教共体可持续发展情况和实施成效等。考核评价分为年度考核和终期考核。具体考核评价文件另行制定下发。年度考核每年2—3月开展1次,重点考核各单位上一年度是否按协议开展各项工作任务。终期考核在协议到期前1个月开展,重点考核教共体实际取得成效,在党建引领、日常管理、师资培养、学生学*能力等方面通过增值性评价方式予以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财政补助拨付、学校绩效考核等依据。考核落实情况应当作为各县区(新区)人才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和各级党组织**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强化党管人才原则和党建引领结果运用,对工作成绩显著的教共体及其领导班子成员予以表彰,在绩效分配、评优评先、选拔任用等工作中予以倾斜;对教共体建设工作落实不力、作风虚浮的单位和个人,分层次进行约谈问责,限期整改。

  七、工作要求

  (一)坚持党建引领

  围绕“发展教育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育”的工作思路,做好“党建+”文章。发挥党建在教共体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把党建工作与师资培养、教学教研、学生德育等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推行清单工作法,建立健全各级各类教共体牵头单位和联合单位共建清单,明确教共体资源共享需求清单、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积极引导教共体建设单位党组织共抓支部标准化建设、党建品牌建设,推动教育系统党建资源、办学条件和人才师资力量共建共享。同时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积极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党建工作与教育改革融合互进,实现党建引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强化“联建·共享”理念

  强化教共体的机制性联系,围绕集团化办学、学区联盟、“一体化”发展的教育改革目标,推动教共体间组织联建、党员联育、资源联享、活动联办、服务联动、发展联抓。延伸拓展集团化办学“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奋斗共同体”理念,要牢牢把握学校党建与教学业务相互贯通、同频共振、协调推进的工作理念,推动教育系统党建资源、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共建共享。

  (三)重视师资培养

  牵头单位每年要派出不少于3名骨干教师到联合单位支教,联合单位应安排支教教师担任班主任、备课组长、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等职务,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牵头单位要选派优秀教师组建学科团队,通过送教、名师工作室、网络教研、线上同步互动课堂等方式推动教共体内教学研一体化建设。牵头单位还可以通过师徒结对、集体备课、接收联合单位派出的骨干教师跟班学*等方式支持联合单位人才培养。牵头单位开展校本研修时,应当包含联合单位教师。牵头单位应当有针对性的对联合单位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进行系统培训。

  (四)加强学校管理

  牵头单位选派的领导干部是中**员的应当进入联合单位、学校党组织班子。联合单位可以选派中层以上领导到牵头单位跟班学*,学*时长由牵头单位和联合单位协商决定。牵头单位应就学校管理、学生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对联合学校进行分类培训指导,对联合单位教师科研课题评比、师生竞赛等提供技术支撑和专业指导。牵头单位可以对联合单位学生进行同步测试评价、同步分析,加强对联合单位学生学情的分析研究,制定并实施精准的解决措施。

  八、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教共体建设是服务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城乡间、区域间教育优质均衡的重要举措,涉及系列体制、机制建立和创新,工作任务重,实施难度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单位共同参与。市委组织部负责教共体建设改革的指导推进;市教育局负责教共体建设改革的具体实施,做好考核评价和监督管理工作,加强系统内资源调配,支持教共体建设单位创新有效工作;市委编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教共体成员单位的编制和人事管理,对教共体内部人员招聘、交流调动和收入分配等创新措施给予指导;市财政局负责做好教共体建设的财政保障工作,落实补助资金。各教共体建设单位要成立相应组织,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细化各项工作任务分工到人,按照本实施方案和合作协议全力抓好各项工作推进,确保取得预期成效。

  (二)加大经费投入,促进改革成效

  各县区(新区)人民**(管委会)要保障对教共体建设单位的财政投入,并积极落实各项配套政策,协调辖区内相关部门支持教共体建设工作。各县区(新区)人民**(管委会)可以结合本地实际出台教共体扶持配套政策,在人才引进、福利待遇、政策保障等方面予以支持。牵头单位要保障派出到联合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不低于原工资待遇,县区(新区)人民**(管委会)可结合实际,在政策范围内给予教共体牵头单位派出人员一定补助或奖励。每年定期对教共体成员单位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下一年度经费拨款依据。

  (三)推进制度创新,服务教共体建设

  经县区(新区)人民**(管委会)同意,探索建立教共体内灵活的用人机制,教共体可以统一制订进人用人计划、统一人员招聘、统一岗位管理和按岗公开竞聘、统一培养、统一考核奖惩。探索参照牵头单位人员薪酬待遇水*发放联合单位人员薪酬待遇,差额部分由同级财政承担。

  牵头单位教师到联合单位支教、交流服务的或联合单位教师到牵头单位轮岗交流的,按照《柳州市中小学教师队伍轮岗交流工作方案》享受相应标准的工作补助,并按照实际工作时间认定支教经历。牵头单位到联合单位担任教研室副主任、校长或副校长的,也可按规定享受工作补助,并按实际工作时间认定支教经历。牵头单位组建的学科团队通过送教、名师工作室、网络教研、线上同步互动课堂等方式促进联合单位教学研建设,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且经考核合格的,学科团队成员的工作经历可累计计算为支教工作经历,具体计算办法:累计送教达到200天的;或名师工作室帮扶时间不少于3年,每年不少于8次现场教研或培训活动,且工作室考核为合格及以上等次的;或线上教学超过200课时的;可以认定为具有1年支教工作经历。

  (四)强化考核监督,保障工作实效

  各县区(新区)人民**(管委会)、各责任单位要根据本实施方案制定具体方案和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各中小学校(含幼儿园)牵头单位和联合单位,每年12月底前将教共体党建工作具体落实情况报给主管部门,各县区(新区)教育行政部门及时汇总整体情况并将成效形成报告,经局党组研究同意后,于次年1月底前报送市教育局。市教育局会同相关部门,采取实地检查和材料核验等方式,按照教共体考核评价文件要求,结合各教共体合作协议、责任清单等内容,对各教共体进行评价考核,并对评价结果予以公布。

  学科共同体建设方案 3

  为认真贯彻落实《开化县教育局关于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调整实施意见》,将协作型教共体升级为共建型教共体,形成紧密型合作办学模式,推进校际间的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文化特色等多方面的合作交流,共同体本着“*等、互动、共赢”的合作原则,扩充优质资源总量,扩大优质资源的辐射面,提升教育优质化水*,全面推进池淮镇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现结合我校及兄弟学校实际情况,制订如下实施方案:

  一、学校共同体领导小组

  组长:滕卫成

  副组长:汪勇、唐七红、方忠富

  成员:丁巧玲、冯秀英、徐善吉

  二、池淮镇教共体

  核心校:开化县池淮镇明德小学

  受援校:开化县池化镇中心小学、开化县池淮镇张湾小学、开化县池淮镇油溪口教学点

  三、共同体建设目标

  力争通过各校的共同努力,构建出一套符合各校校情的“管理一体、研训一体、资源一体”的工作制度;研究、探索出一条具有各校特色的一体化共同发展之路,实现池淮镇教育优质均衡协调发展。

  (一)加强联动。进一步加强校际联动,营造资源配置,逐步实现校际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二)以强带弱。充分发挥各校间优势、特色的带动和辐射作用,通过更新理念、队伍建设、教学改革、交流轮岗等方式,有效促进各校的办学水*全面提升。

  (三)均衡发展。通过共同体建设,促进池淮镇教育均衡发展,确保优质资源不稀缺,薄弱学校能提高,整体水*有提升。

  四、建设措施

  (一)开展线上教学活动。共同体核心校与成员校间开展基于“互联网+义务教育”基础的城乡同步课堂,九月底之前完成不少于2门学科,累计不少于20节。(需上传学校间同步课堂的图片及课堂信息汇总表)

  (二)开展线上线下教研活动。共同体核心校与成员校间开展教师网络研修不少于8次,开展线下教研不少于4次。(需上传学校或年级组或学科组间的教研活动文本佐证、网络研修图片)

  (三)推进教育共同体教师交流。共同体核心校选派骨干教师到成员校任教,并覆盖到每一所成员校。(需上传已交流教师的名单等基本信息,通过全国教师信息管理系统等途径复核);核心校优质师资可在成员校建立优秀教师工作室,指导乡村学校中青年教师成长。

  (四)建立激励机制。建立完善教共体内部中、高级职称评审和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聘任管理办法,优先考虑教共体内流动到乡村学校任教教师的职称评聘。各类评优评先比例向承担教共体任务的核心校教师适当倾斜。教共体核心校要结合岗位贡献、工作量等因素,优绩优酬,向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

  五、各校具体工作

  1、核心校和成员校共同商讨制定教共体实施方案。

  2、核心校和成员校共同商定开设两门学科同步课堂。

  3、核心校和成员校之间签订教共体合作协议。

  6、核心校按开设的两门同步课堂安排相关教师进行同步教学,成员校听课教师填写同步课堂记录单,并上传到相应网站。(每门学科不少于10节)

  7、每节同步课堂结束之后,核心校任教教师和成员校教师进行线上评课研修,并填写网络研修记录单,并上传到相应网站。(每门学科不少于8次)

  8、核心校和成员校共同商议线下教研活动开展时间点,通过成员校到核心校上展示课以及核心校选派骨干教师到成员校上展示课相结合,加深了解各校校情,深化教共体共同成长。(线下教研活动不少于4次)

  9、为加深各校间的合作交流,根据实际情况,三校共同进行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教科研工作。

  10、每学期召开质量分析会2次,作业专题研讨会3次以上。

  11、核心校与受援校间建立教共体内师徒结对,积极开展全方位的师徒共研活动,师徒结对2对以上。

  12、每学期按照青年教师、中年骨干教师,分学科与受援校开展教学比武1次以上。

  学科共同体建设方案 4

  一、指导思想

  本着“合作、交流、共享、发展”的原则,以城区(特色学校)学校为龙头,对共同体学校开展调研,全面了解共同体学校教育现状,共同研究制定受援方教育发展三年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帮助共同体学校确立“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学校共同发展。

  二、建设目标

  主体学校应对共同体学校在办学思想、学校管理及组织建设、办学特色、教师培训、教育质量等方面进行指导和帮助,重点加强软件建设,通过共同体建设,使共同体学校管理水*、教师队伍素质、办学质量进一步提高,逐渐形成一定的办学特色。

  1.加强联动。通过组建学校“1+1”、“1+2”“1+3”模式,进一步加强校际联动,营造资源配置,逐步实现城乡学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2.以强带弱。充分发挥城区学校、特色学校的带动和辐射作用,通过更新理念、队伍建设、教学改革、交流轮岗等方式,有效促进农村学校办学水*的全面提升。

  3.均衡发展。通过共同体建设,促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优质资源不稀释,薄弱学校能提高,整体水*有提升。

  4.有效激励。把激发学校办学活力、调动教师工作热情作为优化资源配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学校共同体的考核和评优,努力形**人争先、校校创优的良好局面。

  三、共建时间和形式

  20xx年9月至20xx年8月,以学校为单位开展共同体建设工作,以优质带动薄弱,城区、周边学校、特色学校带动农村边远山区学校,全面实施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实行一对二或一加三形式结对帮扶,对口帮扶覆盖面达100%,全面促进全县教育均衡发展。(具体学校见附件1)。

  四、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领导小组

  为确保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行动扎实深入有效地开展,县教体局成立了“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领导小组”,由林文*局长担任组长,肖田生副局长、张育华副局长、廖富洋副局长、张智勇主任为副组长,各股室站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育股,由项忠艳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统筹安排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工作。

  五、共建措施

  1.交流轮岗常态化

  (1)城乡符合条件的教师或学校行政,采取本人申请、学校推荐、教体局审核调配的程序进行互派交流轮岗,交流轮岗时间为1学年。

  (2)交流期间,主体学校一般教师按交流地学校教师工作量完成教学任务,并按要求组织指导交流地学校的教研活动,轮岗学校行政以参与指导交流地学校的管理工作为主,并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

  (3)交流轮岗教师待遇。城区长期交流轮岗教师享受与交流地学校教师同等的交通补贴,在后备干部确定、职称评聘、评优选模中优先考虑。

  (4)交流轮岗期间,学校发展共同体内各成员学校的原法人地位、领导班子、教师编制等不随交流轮岗改变。

  2.制度管理一体化

  学校发展共同体主体学校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每学期至少参与或指导2次以上各成员学校的活动或学校管理;每学期至少组织召开2次会议,安排研究解决共同体管理中的相关问题,促进学校文化、管理理念和机制的创新、融合和落实,相互借鉴、相互交流,在统一基本标准要求的前提下,促进学校个性化发展。

  3.教学研究融合化

  (1)教学活动:每学期按照展示课、研讨课、竞赛课、送教课等形式,由主体学校组织,至少开展一次课堂教学的交流活动;

  (2)薄弱学科送教活动:主体学校结合成员学校实际,每学期至少为共同体学校的一个薄弱学科送教一次或在共同体内采取走教的形式定期送教。

  (3)教学研究活动:在教研室的指导下,各共同体每学期至少组织开展1次教科研活动。

  4.考核评价机制捆绑化

  城乡学校教育共同体一建三年,实施捆绑发展、捆绑考核评价机制。在县教体局每年的学校办学水*督导评估中,主体学校考核得分按2:8比例计算评估最终得分(即: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中的共同体学校评估得分的'20%计入主体学校得分,如有2所共同体学校,则各按10%计入主体学校得分;主体学校自身评估得分按80%计算)。如在学年度考评当中,共同体学校综合排名较前一年进步5个名次(含5个)以上的,则主体学校可以按本校实际考评进行得分。

  5.硬件支援重点化

  鼓励主体学校根据自身情况和共同体学校的办学需要提供有关物资等方面的帮助,重点是向共同体学校提供教育教学设施支援,如信息技术设备、实验设备、教学仪器和图书资料等。

  六、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校要充分认识实施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意义,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制定管理制度,确定工作目标,在相互商讨的基础上制定每学年的活动实施方案,并在每学年秋季开学前报县教体局教育股、教研室、人事股及包片股室,每年7月份各共同体学校要联合形成学年度工作总结交至局相关股室。

  2.加大宣传,强化协调。各校要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动员部署,让学校师生认识到开展共同体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局相关股室要切实担负起协调的职责,指导和督促联系学校积极开展共同体建设工作,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各校应及时将开展共同体建设工作情况、出现的先进经验等报县教体局教育股。

  3.注重总结,营造氛围。各学校在共同体建设过程中,要注意积累文字和图像资料,完善档案,并及时总结在学校管理、教研活动、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发展等方面的工作经验体会,为今后共同体建设的健康、快速发展奠定基础。县教体局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对在学校发展共同体创建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经验与做法、典型人物事迹,进行及时梳理总结,大力推广和表彰,并利用新闻媒体予以宣传报道,以提高相关学校及典型人物的知名度。

  学科共同体建设方案 5

  为认真贯彻落实《开化县教育局关于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调整实施意见》,将协作型教共体升级为共建型教共体,形成紧密型合作办学模式,推进校际间的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文化特色等多方面的合作交流,共同体本着“*等、互动、共赢”的合作原则,扩充优质资源总量,扩大优质资源的辐射面,提升教育优质化水*,全面推进池淮镇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现结合我校及兄弟学校实际情况,制订如下实施方案:

  一、学校共同体领导小组

  组长:滕卫成

  副组长:汪勇、唐七红、方忠富

  成员:丁巧玲、冯秀英、徐善吉

  二、池淮镇教共体

  核心校:开化县池淮镇明德小学

  受援校:开化县池化镇中心小学、开化县池淮镇张湾小学、开化县池淮镇油溪口教学点

  三、共同体建设目标

  力争通过各校的共同努力,构建出一套符合各校校情的“管理一体、研训一体、资源一体”的工作制度;研究、探索出一条具有各校特色的一体化共同发展之路,实现池淮镇教育优质均衡协调发展。

  (一)加强联动。进一步加强校际联动,营造资源配置,逐步实现校际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二)以强带弱。充分发挥各校间优势、特色的带动和辐射作用,通过更新理念、队伍建设、教学改革、交流轮岗等方式,有效促进各校的`办学水*全面提升。

  (三)均衡发展。通过共同体建设,促进池淮镇教育均衡发展,确保优质资源不稀缺,薄弱学校能提高,整体水*有提升。

  四、建设措施

  (一)开展线上教学活动。共同体核心校与成员校间开展基于“互联网+义务教育”基础的城乡同步课堂,九月底之前完成不少于2门学科,累计不少于20节。(需上传学校间同步课堂的图片及课堂信息汇总表)

  (二)开展线上线下教研活动。共同体核心校与成员校间开展教师网络研修不少于8次,开展线下教研不少于4次。(需上传学校或年级组或学科组间的教研活动文本佐证、网络研修图片)

  (三)推进教育共同体教师交流。共同体核心校选派骨干教师到成员校任教,并覆盖到每一所成员校。(需上传已交流教师的名单等基本信息,通过全国教师信息管理系统等途径复核);核心校优质师资可在成员校建立优秀教师工作室,指导乡村学校中青年教师成长。

  (四)建立激励机制。建立完善教共体内部中、高级职称评审和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聘任管理办法,优先考虑教共体内流动到乡村学校任教教师的职称评聘。各类评优评先比例向承担教共体任务的核心校教师适当倾斜。教共体核心校要结合岗位贡献、工作量等因素,优绩优酬,向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

  五、各校具体工作

  1.核心校和成员校共同商讨制定教共体实施方案。

  2.核心校和成员校共同商定开设两门学科同步课堂。

  3.核心校和成员校之间签订教共体合作协议。

  6.核心校按开设的两门同步课堂安排相关教师进行同步教学,成员校听课教师填写同步课堂记录单,并上传到相应网站。(每门学科不少于10节)

  7.每节同步课堂结束之后,核心校任教教师和成员校教师进行线上评课研修,并填写网络研修记录单,并上传到相应网站。(每门学科不少于8次)

  8.核心校和成员校共同商议线下教研活动开展时间点,通过成员校到核心校上展示课以及核心校选派骨干教师到成员校上展示课相结合,加深了解各校校情,深化教共体共同成长。(线下教研活动不少于4次)

  9.为加深各校间的合作交流,根据实际情况,三校共同进行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教科研工作。

  10.每学期召开质量分析会2次,作业专题研讨会3次以上。

  11.核心校与受援校间建立教共体内师徒结对,积极开展全方位的师徒共研活动,师徒结对2对以上。

  12.每学期按照青年教师、中年骨干教师,分学科与受援校开展教学比武1次以上。


数学共同体活动方案范本5份(扩展7)

——命运共同体推动方案(精选5篇)

  命运共同体推动方案 1

  根据《淄博市人民**关于贯彻鲁政发〔20xx〕24号文件统筹推进县(区)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淄政发〔20xx〕34号)及市教育局《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意见》,为进一步推进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共同体建设,促进全区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为指引,围绕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目标,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以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为核心,组建联盟式、帮扶式共同体,充分发挥名校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创新义务教育办学模式和管理体制机制,全面激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活力,促进全区义务教育更加优质均衡发展。

  二、总体目标

  在巩固已有的共同体基础上,组建一批新的的帮扶式、联盟式共同体,实现年内全区义务教育段学校共同体建设全覆盖。深入探索管理科学、运行高效、互助互赢的共同体办学的新模式和新机制。

  三、工作重点

  1.确定共同体核心学校,让学校自愿结合,增大学校间组建共同体双向选择空间,充分发挥学校的主观能动性,组建联盟式共同体和帮扶式共同体,鼓励各学校特色发展。

  2.制定共同体内相关学校的捆绑式考核制度,推进学校间师资共享、学生共育、资源共建、责任共担、合作共赢、协同发展,实现责权利的统一,调动学校、校长、学校领导班子、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四、共同体主要组建模式

  1.联盟式共同体。小学组建10个联盟式共同体,初中组建4个联盟式共同体,全区确定14所联盟式共同体核心校,其余各学校依据地理位置、办学定位、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选择加入一个联盟式共同体,每个共同体原则上不超过4所学校。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牵头商定共同发展愿景和具体举措,探索开展校干教师挂职交流、联合教研、课题共建共享、学生交流、教育教学活动同步等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交流活动,分享先进的办学理念、成功的管理模式、有效的课堂教学、良好的场地设施设备和优质的师资团队,加快融合,优势互补,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和办学层次。

  2.帮扶式共同体。需要帮扶的学校提出申请,填写申请表,由教育和体育局优先在其所在的联盟共同体内确定一所帮扶学校,组成结对帮扶共同体。通过课题引领、网络教研、空中课堂、校干教师交流、特色共享等工作机制,帮助被帮扶学校解决实际困难,实现帮扶式共同体之间的教育资源共享,全面提升薄弱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和教育质量。

  五、实施步骤

  1.制定《张店区20xx年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工作实施方案》,适时召开会议并公布。(3月)

  2.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对接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组建联盟式共同体,各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填写联盟式共同体汇总表(附件1)于3月31日前报基础教育科。(3月)

  3.有被帮扶需求的学校填写帮扶式共同体申请表(附件2)于3月31日前报基础教育科。(3月)

  4.适时召开会议公布全区20xx年义务教育学校联盟式共同体、帮扶式共同体组建情况,部署任务,明确要求。(4月)

  5.各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各帮扶学校牵头、协调共同体内学校制定共同体年度工作计划,确定主要工作任务、合作方式、相关职责等,并于4月15日前报基础教育科。(4月)

  6.区教体局组织相关人员对各共同体工作计划进行修改、完善并及时反馈。(4月)

  7.制定全区各共同体发展情况评价、考核标准并公布。(4月)

  8.各共同体按照工作计划开展工作,区教体局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及时调度、指导。(5月-11月)

  9.对各共同体发展情况进行督导评估。(11月-12月)

  10.对各共同体发展情况进行总结,推广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典型案例和经验,引领各共同体良性发展。(12月)

  六、健全保障机制

  1.探索构建共同体管理一体化机制。共同体内部实行核心校负责制,引领各成员学校逐步探索构建“一体化管理、一体化教学、一体化教研”的共同体办学模式和运行机制。各共同体学校等要明确各自职责和具体任务,协同发展、创新发展。

  2.探索构建“互联网+共同体”发展新机制。以教育信息化作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点和突破口,通过改善学校信息化办学条件、推进学校间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深化全域性数字化学*推广应用、强化学校校干信息化领导力和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等举措,全面优化学校网络教学与学*环境,实现共同体内部各学校互联互通、互动交流、共同生长。

  3.建立科研先导和典型引领机制。各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帮扶式共同体帮扶学校系统梳理共同体运行中的各类问题和难点,按照“问题即课题”思路,积极开展课题研究,突破瓶颈,创新协同发展路径,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区教体局将通过召开现场会、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进行宣传和推广推介,引领发展。

  4.建立经费保障机制。积极协调区财政局每年在预算内安排一定的共同体发展经费,用于保障共同体建设、教师培训、课题研究等。

  命运共同体推动方案 2

  一、指导b思想:

  为了提升我校教研的实效性,我校教研将以大教研组主题教研为主线,各年级备课组教研为基础,外请专家指导为借力开展教研。全面提高我校的教研水*,提升老师们的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而服务。

  二、教研内容:

  1、集体备课:

  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是我校教研的基础,要激发出年级备课组的积极性,形成教研合力,集体备课要定好主备人,在备课时从教材出发,以教参为主要参考,把主备单元的每一课时内容都进行: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六大环节的梳理、交流,形成集体备课记录和初备教案,组内教师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再进行调整,保证吃透教材,找准目标,突破重难点,不出现知识性错误。

  除了备课程之外还应该备练*题,备出有针对性的高质量*题,在课堂上做到讲练结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可以进行理论学*。

  2、主题教研:

  数学、语文、科任大备课组每学期举行两次主题教研活动,提倡邀请教研室相关教研员指导主题教研活动,在提高教研水*的同时,还能增加教研室对我校教研及老师教学水*的了解,有助于今后在各级各类优质课评比中推出更多优秀教师参赛,培养更多骨干教师。

  主题教研流程:第一环节,主题生成,主题来自课标,可以由问题为导向,由展示活动的教研组集体来确定;第二环节,集体备课,首先确定主备人,主备人和参备教师都应该拿出自己的教学设计,主备人还要制作好PPT,集体备课时主备人需要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教学设计,主持人负责按照主备人设计的教学过程分环节逐一引导全组老师研讨,根据教研主题探讨主备人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没有更加方案;第三环节,听评课,主讲人经过集体备课后修改好的教学方案进行讲课,其他老师观摩,课程结束后由主持人组织根据教研主题开展集体教研,并形成教学策略;第四环节,由教学策略形成教学成果,参与教研活动老师写出听评课反思。

  3、外请专家:

  深入开展“聚焦智慧课堂,提升核心素养”教研活动,充分借力于外请的专家,将更先进、更优秀的教学理念实践于我们的课堂中,进一步提升老师们教学的综合能力。

  三、提交资料:

  1、集体备课记录由各年级备课组长负责,包括:教研活动计划、教学进度、主题生成、活动记录、成果记录。

  2、主题教研由大教研组长负责,包括:主题生成、课前集体备课、听评课活动记录、课件、研讨后教学设计、听评课反思、成果记录。

  3、外请专家记录由大教研组长负责,包括:课前备课、听评课活动记录、课件、教学设计、老师们的听课心得、活动总结。

  4、每学期需提交手写精品教案及反思和课件PPT:35岁以下每学期两篇,35岁以上每学期一篇。

  命运共同体推动方案 3

  一、指导思想

  本着“合作、交流、共享、发展”的原则,以城区(特色学校)学校为龙头,对共同体学校开展调研,全面了解共同体学校教育现状,共同研究制定受援方教育发展三年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帮助共同体学校确立“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学校共同发展。

  二、建设目标

  主体学校应对共同体学校在办学思想、学校管理及组织建设、办学特色、教师培训、教育质量等方面进行指导和帮助,重点加强软件建设,通过共同体建设,使共同体学校管理水*、教师队伍素质、办学质量进一步提高,逐渐形成一定的办学特色。

  1.加强联动。通过组建学校“1+1”、“1+2”“1+3”模式,进一步加强校际联动,营造资源配置,逐步实现城乡学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2.以强带弱。充分发挥城区学校、特色学校的带动和辐射作用,通过更新理念、队伍建设、教学改革、交流轮岗等方式,有效促进农村学校办学水*的全面提升。

  3.均衡发展。通过共同体建设,促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优质资源不稀释,薄弱学校能提高,整体水*有提升。

  4.有效激励。把激发学校办学活力、调动教师工作热情作为优化资源配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学校共同体的考核和评优,努力形**人争先、校校创优的良好局面。

  三、共建时间和形式

  20xx年9月至20xx年8月,以学校为单位开展共同体建设工作,以优质带动薄弱,城区、周边学校、特色学校带动农村边远山区学校,全面实施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实行一对二或一加三形式结对帮扶,对口帮扶覆盖面达100%,全面促进全县教育均衡发展。(具体学校见附件1)。

  四、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领导小组

  为确保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行动扎实深入有效地开展,县教体局成立了“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领导小组”,由林文*局长担任组长,肖田生副局长、张育华副局长、廖富洋副局长、张智勇主任为副组长,各股室站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育股,由项忠艳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统筹安排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工作。

  五、共建措施

  1.交流轮岗常态化

  (1)城乡符合条件的教师或学校行政,采取本人申请、学校推荐、教体局审核调配的程序进行互派交流轮岗,交流轮岗时间为1学年。

  (2)交流期间,主体学校一般教师按交流地学校教师工作量完成教学任务,并按要求组织指导交流地学校的教研活动,轮岗学校行政以参与指导交流地学校的管理工作为主,并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

  (3)交流轮岗教师待遇。城区长期交流轮岗教师享受与交流地学校教师同等的交通补贴,在后备干部确定、职称评聘、评优选模中优先考虑。

  (4)交流轮岗期间,学校发展共同体内各成员学校的原法人地位、领导班子、教师编制等不随交流轮岗改变。

  2.制度管理一体化

  学校发展共同体主体学校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每学期至少参与或指导2次以上各成员学校的活动或学校管理;每学期至少组织召开2次会议,安排研究解决共同体管理中的相关问题,促进学校文化、管理理念和机制的创新、融合和落实,相互借鉴、相互交流,在统一基本标准要求的前提下,促进学校个性化发展。

  3.教学研究融合化

  (1)教学活动:每学期按照展示课、研讨课、竞赛课、送教课等形式,由主体学校组织,至少开展一次课堂教学的交流活动;

  (2)薄弱学科送教活动:主体学校结合成员学校实际,每学期至少为共同体学校的一个薄弱学科送教一次或在共同体内采取走教的形式定期送教。

  (3)教学研究活动:在教研室的指导下,各共同体每学期至少组织开展1次教科研活动。

  4.考核评价机制捆绑化

  城乡学校教育共同体一建三年,实施捆绑发展、捆绑考核评价机制。在县教体局每年的学校办学水*督导评估中,主体学校考核得分按2:8比例计算评估最终得分(即: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中的共同体学校评估得分的20%计入主体学校得分,如有2所共同体学校,则各按10%计入主体学校得分;主体学校自身评估得分按80%计算)。如在学年度考评当中,共同体学校综合排名较前一年进步5个名次(含5个)以上的,则主体学校可以按本校实际考评进行得分。

  5.硬件支援重点化

  鼓励主体学校根据自身情况和共同体学校的办学需要提供有关物资等方面的帮助,重点是向共同体学校提供教育教学设施支援,如信息技术设备、实验设备、教学仪器和图书资料等。

  六、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校要充分认识实施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意义,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制定管理制度,确定工作目标,在相互商讨的基础上制定每学年的活动实施方案,并在每学年秋季开学前报县教体局教育股、教研室、人事股及包片股室,每年7月份各共同体学校要联合形成学年度工作总结交至局相关股室。

  2.加大宣传,强化协调。各校要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动员部署,让学校师生认识到开展共同体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局相关股室要切实担负起协调的职责,指导和督促联系学校积极开展共同体建设工作,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各校应及时将开展共同体建设工作情况、出现的先进经验等报县教体局教育股。

  3.注重总结,营造氛围。各学校在共同体建设过程中,要注意积累文字和图像资料,完善档案,并及时总结在学校管理、教研活动、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发展等方面的工作经验体会,为今后共同体建设的健康、快速发展奠定基础。县教体局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对在学校发展共同体创建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经验与做法、典型人物事迹,进行及时梳理总结,大力推广和表彰,并利用新闻媒体予以宣传报道,以提高相关学校及典型人物的知名度。

  命运共同体推动方案 4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发〔20xx〕4号)《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教基〔20xx〕14号)《**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贵阳市大力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行动纲要(20xx―20xx)》《开阳县提升教育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xx―20xx年)》等文件精神。结合开阳县学校教育教学教研工作实际,通过教研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校优质均衡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水*,让每个孩子享有公*而有质量的教育目标。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根据全县教研现状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通过“学区内联合,校际及学科互动,内联外引,共同研究”的教研共同体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借鉴、共同发展,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水*,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全县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教研共同体植根于学区、学校、教师发展的共同愿景,学区学校自主合作,以研促教,以研育师,以研提质,共同发展。

  (二)共同性原则。教研共同体以县直优质校为教研引领、以学区中心校为教研基地,为学区学校及教师提供教研*台和发展空间,对学区进行教研辐射、带动、引领,促进教研资源共享,缩小校际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共同发展提高。

  (三)实效性原则。制订《教研共同体实施考核细则》,以教研督导考核制度化促进教研规范化、常态化,规范学校教研管理,确保教研扎实有效开展。

  (四)协作性原则。以教培中心为组织纽带,加强协调联系,探寻教研载体,推进教研共同体发展。加强县校协作、学区协作、校际协作、学科协作,促进学校与教师之间共建、共享、示范、引领,促进共同发展。

  (五)开放性原则。共同体内学校相互开放课堂、集体教研,相互学*借鉴,共享教育教学教研资源,取长补短,开放吸收,促进开放发展。

  三、主要工作目标

  (一)建立学区教研共同体。推动学校教研机制建设,使教研成为学校常态化工作,促进区际、校际、学科共建、共享、示范、引领,提升教研工作实效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培育、扩大名师资源,深入贯彻落实核心素养理念,落实学科关键能力和必备品质的教学研究,学段衔接的研究,适应新中考、新高考改革的研究,促进全县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全县各学段教育教学水*和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扎实深入做好教研服务。教育科研服务学校教育教学,引领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教师专业成长,指导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书育人能力;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深入研究学生学*和成长规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服务教育管理决策,加强基础教育理论、政策和实践研究,提高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水*。

  (三)搭建教师专业成长*台。建立“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优质课”评选机制,为教师专业发展拓宽渠道,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素养。

  四、主要工作任务

  (一)建立完善教研体系。建立县级、学区、学校三级教研共同体,形成“学校主动、上下联动、左右互动、典型带动”的教研工作机制。县教培中心及学区引领校、基地校加强对学区教研共同体的指导和督查。

  1、搭建教研*台,多层次推进:联通市级教研*台、县级教研*台(教培中心、引领校)、学区教研*台(基地校、校本);促进教研共同体“点”(校本、基地校)、“线”(学科团队)、“面”(学区、全县)结合。

  2、创建教研载体,多形式教研:学区教研基地校建设;学科教研基地校建设;乡村校“互加”项目建设;教学技能展演(校本秀课、教学设计、观摩课示范课优质课);教学成果展示(课题、论文等)。

  3、开发教研资源,丰富教研内涵:内引,学区内发现和培育名师;充分调动县内“三名”教师、骨干教师资源。外联,聘请县外名师、专家为学区教师做讲座、上示范课。

  (二)加强教学教研指导。县教培中心加强对教研共同体工作的统筹、规划、指导,工作重心下移,深入学校、课堂、教师、学生之中,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指导学校和教师进行校本教研,改进教育教学方式,形成课程标准引领下的备、教、学、评、导“五位一体”教研模式。各学校将教研共同体工作摆在学校发展的突出位置,按照筑教科通[20xx]14号文件精神完善学校教研工作体系,促进教研工作常态化、专业化和规范化发展,保障教研工作有效开展。

  1、加强“教研基地校”建设,推动学区、学科教研常态化。基地校要发挥教研基地功能,根据教师发展需求,制订基地校教研规划和计划,定期组织开展基地校教研,建成名副其实的教研基地和学科基地,培育学区名师,促进学区教师专业成长。

  2、引领校要制订教研引领规划和计划,组织共同体内外名师、骨干教师按计划在学区内做好教学展示、研讨和学术讲座,为教师专业发展做好示范、引领,使学区优质资源效益最大化。

  3、学区共同体学校要积极参与共同体教研。借助学区教研共同体建设的契机,做好学校教研规划,扎实抓好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强化校本教学研修。校本教研要立足学校实际,以实施新课程新教材、探索新方法新技术、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为重点,拟定符合学校实际的校本教研计划,着力增强教学设计的实效性、创新性,不断提高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教学能力和水*。学校须健全校本教研制度,开展常态化教研活动,充分发挥教研在研究学生学*、改进教学方法、优化作业设计、解决教学问题、指导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作用。

  (四)创新教研工作方式。要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学段、不同学区、不同教师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用区域教研、网络教研、综合教研、主题教研以及教学展示、现场指导、项目研究等多种方式,提升教研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创造性。各学段各学科教研员每学期到学区讲授示范课、公开课,***备课、研讨课,开展听评课和说课活动并提出明确要求;建立教研员联系点制度,组织教研员到贫困、民族、边远地区学校和薄弱学校持续开展教学指导,帮助学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五)树立全面育人观。聚焦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观,围绕如何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培育劳动观念等重点问题,强化学科整体育人功能,深入开展内容、策略、方法、机制研究,指导学校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六)加强育人环节研究。加强对课程、教学、作业和考试评价等育人关键环节研究。加强国家课程的研究,指导学校和教师准确把握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做好课程实施工作;加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丰富学校课程体系和资源,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需求。加强综合性和实践性教学研究,指导学校和教师不断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和教育教学方式。加强课程设计和作业设计研究,指导学校和教师完善作业调控机制,创新教学设计和作业布置方式,提升教学设计和作业设计水*。加强考试评价改革研究,提高考试命题质量,推动建立以发展核心素养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

  五、学区教研共同体实施过程

  学区教研共同体工作由县教育局组织领导,开阳县教育科学研究培训中心负责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县**教育督导办公室、教育科负责监督、考核。

  (一)启动阶段:20xx年5月―9月

  开展全县各学段教师年龄结构、专业、课业结构、学校教研情况问卷调查,做出诊断和反馈报告。召开全县中小学校长、分管副校长、教务(教科)主任会议,讨论学区教研共同体划分,对引领校、基地校教研职责进行说明,安排部署教研共同体学区活动。制定教研共同体工作方案。

  (二)组织实施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7月(试行)

  对学区教研共同体建设进行动员部署,对教研共同体方案进行解读。组建学区教研共同体,实施中小学学区教研共同体计划。教研共同体工作纳入20xx年目标考核。

  (三)建立长效机制阶段:20xx年8月后

  收集学校和教师对教研共同体的意见和建议,总结一年来教研共同体取得的经验、成绩和亮点;也总结存在的不足,收集学校和教师亟须解决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促进教研共同体工作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建立教研共同体长效机制,让教研共同体真正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台。

  六、保障机制建设

  1、加强教研共同体组织领导和制度建设。县教育局成立全县中小学学区教研共同体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分工与职责,组织教研共同体工作指导、督导、考核。教研共同体引领校按县要求拟定学区教研共同体规划和计划,并积极组织开展共同体教研;基地校要发挥教研基地功能,制订基地校教研规划和计划,定期组织开展基地校教研;学区教研共同体学校要积极参与共同体教研,以促进教研工作常态化、专业化和规范化发展,保障教研工作有效开展。

  2、建立教研共同体督导考核评估机制。县**教育督导室将教研共同体工作纳入督导考核评估体系,重点督导评估教研队伍建设、条件保障和教研工作实绩等。学校需建立教师教研考核机制,将教研组、教师教研工作情况纳入年终绩效、目标考核、评优评先条件。用制度保障教研常态化、规范化、实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3、加大教研经费投入。县教育局将教研共同体工作经费纳入师训经费预算,采取以奖代补方式补助工作经费,确保教研共同体推进。各学校也要把教研预算经费纳入学校教育事业经费预算,确保学区教研共同体工作正常实施。

  命运共同体推动方案 5

  为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常委会扩大会议精神,按照呼伦贝尔市和我市两级市委、市**统一部署,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教育草案:

  一、教育目标

  全面系统学*掌握国家相关政策要求。进一步澄清模糊认识、纠正错误认识、统一思想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不移、积极稳妥、全面准确落实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国家统编教材使用工作,坚决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二、教育对象

  民办学校全体教职工及学员。

  三、教育时间、地点

  时间:20xx年1月25日-5月30日(具体日程自行安排)

  地点: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自行确定。

  四、培训内容

  《宪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教育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法律法规;国家相关政策。(学*内容见附件)

  五、培训方式

  学校组织教职工及参加培训学员集中学*和个人自学:《宪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教育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法律法规;国家相关关策;自治区关于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工作部署等内容。

  2.集中授课学*:邀请专家进行授课。

  3.交流研讨学*:学*期间安排分组研讨、小组交流发言,参训人员每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不移推行国家统编教材”为主题提交一篇1000字左右的心得体会。

  4.开展知识竞赛:通过闭卷笔试和现场竞赛的形式,进一步促进教育学*。

  六、相关要求

  1.本次教育学*培训由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组织实施。

  2.各民办学校要结合本校的实际,制定教育实施方案和学*计划,要求措施具体、实用、有效。

  3.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校长要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职责,按照学校培训方案,亲自安排部署本单位培训工作,确保培训教育覆盖到全校每一名教职员工和学员。

  4.培训期间要严格纪律要求,做好每次集中学*研讨的考勤记录并做好相关培训教学档案的留存建档工作。

  5.培训结束后,培训学校要将本次教育活动进行总结,形成总结,会同实施方案、学*计划一并报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数学共同体活动方案范本5份(扩展8)

——共同体学校教研活动方案优选【5】份

  共同体学校教研活动方案 1

  一、教研的指导思想

  以学生发展为本,以课程改革为动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为指导,加强语文教学的研究,提高语文教师群体的业务素质和课堂教学水*,推进小学语文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二、教研的理念与目标

  以实施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和教学方法创新、学*方式转变为重点,开展有新意的切合本校教学实际的教研活动。构建立体课堂结构,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情景,给学生留有想象与思考的空间,提倡合作交流的课堂学*氛围。重视知识获得的过程,利用语文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会在生活中学语文,发挥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作用。

  三、教研工作要点与措施

  加强教育科学理论学*,提高教学理论水*,大力改革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开展专题性研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分段集体备课,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教研活动,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外出培训、听课取经,作“小讲座”、上“汇报课”传宝;

  语文中心教研组将配合学校组织检查、督促和指导,进一步增强广大语文教师的科研意识,以进一步适应新课标新理念课程改革的需求。

  1、教学研究:

  (1)规定隔周五下午第三节课后进行集体备课、评课、理论学*。(教研组为单位,组长负责)

  (2)外出听课的老师,回来要上一节汇报课,写一篇总结或心得体会。

  (3)写好一年一度的学科论文或经验总结,努力争取获奖。

  (4)提倡个人主动上公开课。

  (5)落实“五个一”的要求:每月被听或听别人一节课;每学期设计一篇优秀教案或活动方案,并上传维客语文网交流;每月写一篇教学随笔;每学期完成一本万字的业务学*笔记(手抄为主,也可以剪贴);每学期上一节公开课;(期末逐条检查,与年度考核业务能力挂钩.)

  2、课堂教学:

  (1)认真搞好组织教学。坚持由始至终全过程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特别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做到教书育人。

  (2)贯彻教学原则。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直观性、启发性、循序渐进、巩固性、因材施教等全面灵活的配合运用,提高教学质量。

  (3)尽量做到每课一得。

  (4)做到每一节课教有目的,练有中心、学有效果,观点正确,概念清楚,突出重点,讲清难点,精讲精练,教师讲课一般不超过一节的二分之一时间。

  (5)讲课语言要准确、鲜明、生动,要用普通话教学。板书有计划,书写工整、规范。

  (6)要杜绝拖堂现象。

  (7)作业以精练为原则,新课讲完后,留适量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教师要认真批改,普通性问题及时完成作业和作业潦草的学生做到热心教育,耐心帮助。

  (8)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和学*活动指导,培养学生自学*惯和能力,扩大知识领域。

  共同体学校教研活动方案 2

  根据《淄博市人民**关于贯彻鲁政发〔20xx〕24号文件统筹推进县(区)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淄政发〔20xx〕34号)及市教育局《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意见》,为进一步推进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共同体建设,促进全区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为指引,围绕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目标,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以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为核心,组建联盟式、帮扶式共同体,充分发挥名校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创新义务教育办学模式和管理体制机制,全面激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活力,促进全区义务教育更加优质均衡发展。

  二、总体目标

  在巩固已有的共同体基础上,组建一批新的的帮扶式、联盟式共同体,实现年内全区义务教育段学校共同体建设全覆盖。深入探索管理科学、运行高效、互助互赢的共同体办学的新模式和新机制。

  三、工作重点

  1.确定共同体核心学校,让学校自愿结合,增大学校间组建共同体双向选择空间,充分发挥学校的主观能动性,组建联盟式共同体和帮扶式共同体,鼓励各学校特色发展。

  2.制定共同体内相关学校的捆绑式考核制度,推进学校间师资共享、学生共育、资源共建、责任共担、合作共赢、协同发展,实现责权利的统一,调动学校、校长、学校领导班子、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四、共同体主要组建模式

  1.联盟式共同体。小学组建10个联盟式共同体,初中组建4个联盟式共同体,全区确定14所联盟式共同体核心校,其余各学校依据地理位置、办学定位、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选择加入一个联盟式共同体,每个共同体原则上不超过4所学校。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牵头商定共同发展愿景和具体举措,探索开展校干教师挂职交流、联合教研、课题共建共享、学生交流、教育教学活动同步等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交流活动,分享先进的办学理念、成功的管理模式、有效的课堂教学、良好的场地设施设备和优质的师资团队,加快融合,优势互补,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和办学层次。

  2.帮扶式共同体。需要帮扶的学校提出申请,填写申请表,由教育和体育局优先在其所在的联盟共同体内确定一所帮扶学校,组成结对帮扶共同体。通过课题引领、网络教研、空中课堂、校干教师交流、特色共享等工作机制,帮助被帮扶学校解决实际困难,实现帮扶式共同体之间的教育资源共享,全面提升薄弱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和教育质量。

  五、实施步骤

  1.制定《张店区20xx年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工作实施方案》,适时召开会议并公布。(3月)

  2.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对接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组建联盟式共同体,各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填写联盟式共同体汇总表(附件1)于3月31日前报基础教育科。(3月)

  3.有被帮扶需求的学校填写帮扶式共同体申请表(附件2)于3月31日前报基础教育科。(3月)

  4.适时召开会议公布全区20xx年义务教育学校联盟式共同体、帮扶式共同体组建情况,部署任务,明确要求。(4月)

  5.各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各帮扶学校牵头、协调共同体内学校制定共同体年度工作计划,确定主要工作任务、合作方式、相关职责等,并于4月15日前报基础教育科。(4月)

  6.区教体局组织相关人员对各共同体工作计划进行修改、完善并及时反馈。(4月)

  7.制定全区各共同体发展情况评价、考核标准并公布。(4月)

  8.各共同体按照工作计划开展工作,区教体局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及时调度、指导。(5月-11月)

  9.对各共同体发展情况进行督导评估。(11月-12月)

  10.对各共同体发展情况进行总结,推广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典型案例和经验,引领各共同体良性发展。(12月)

  六、健全保障机制

  1.探索构建共同体管理一体化机制。共同体内部实行核心校负责制,引领各成员学校逐步探索构建“一体化管理、一体化教学、一体化教研”的共同体办学模式和运行机制。各共同体学校等要明确各自职责和具体任务,协同发展、创新发展。

  2.探索构建“互联网+共同体”发展新机制。以教育信息化作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点和突破口,通过改善学校信息化办学条件、推进学校间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深化全域性数字化学*推广应用、强化学校校干信息化领导力和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等举措,全面优化学校网络教学与学*环境,实现共同体内部各学校互联互通、互动交流、共同生长。

  3.建立科研先导和典型引领机制。各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帮扶式共同体帮扶学校系统梳理共同体运行中的各类问题和难点,按照“问题即课题”思路,积极开展课题研究,突破瓶颈,创新协同发展路径,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区教体局将通过召开现场会、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进行宣传和推广推介,引领发展。

  4.建立经费保障机制。积极协调区财政局每年在预算内安排一定的共同体发展经费,用于保障共同体建设、教师培训、课题研究等。

  共同体学校教研活动方案 3

  一、指导思想

  本着“合作、交流、共享、发展”的原则,以城区(特色学校)学校为龙头,对共同体学校开展调研,全面了解共同体学校教育现状,共同研究制定受援方教育发展三年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帮助共同体学校确立“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学校共同发展。

  二、建设目标

  主体学校应对共同体学校在办学思想、学校管理及组织建设、办学特色、教师培训、教育质量等方面进行指导和帮助,重点加强软件建设,通过共同体建设,使共同体学校管理水*、教师队伍素质、办学质量进一步提高,逐渐形成一定的办学特色。

  1.加强联动。通过组建学校“1+1”、“1+2”“1+3”模式,进一步加强校际联动,营造资源配置,逐步实现城乡学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2.以强带弱。充分发挥城区学校、特色学校的带动和辐射作用,通过更新理念、队伍建设、教学改革、交流轮岗等方式,有效促进农村学校办学水*的全面提升。

  3.均衡发展。通过共同体建设,促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优质资源不稀释,薄弱学校能提高,整体水*有提升。

  4.有效激励。把激发学校办学活力、调动教师工作热情作为优化资源配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学校共同体的考核和评优,努力形**人争先、校校创优的良好局面。

  三、共建时间和形式

  20xx年9月至20xx年8月,以学校为单位开展共同体建设工作,以优质带动薄弱,城区、周边学校、特色学校带动农村边远山区学校,全面实施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实行一对二或一加三形式结对帮扶,对口帮扶覆盖面达100%,全面促进全县教育均衡发展。(具体学校见附件1)。

  四、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领导小组

  为确保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行动扎实深入有效地开展,县教体局成立了“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领导小组”,由林文*局长担任组长,肖田生副局长、张育华副局长、廖富洋副局长、张智勇主任为副组长,各股室站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育股,由项忠艳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统筹安排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工作。

  五、共建措施

  1.交流轮岗常态化

  (1)城乡符合条件的教师或学校行政,采取本人申请、学校推荐、教体局审核调配的程序进行互派交流轮岗,交流轮岗时间为1学年。

  (2)交流期间,主体学校一般教师按交流地学校教师工作量完成教学任务,并按要求组织指导交流地学校的教研活动,轮岗学校行政以参与指导交流地学校的管理工作为主,并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

  (3)交流轮岗教师待遇。城区长期交流轮岗教师享受与交流地学校教师同等的交通补贴,在后备干部确定、职称评聘、评优选模中优先考虑。

  (4)交流轮岗期间,学校发展共同体内各成员学校的原法人地位、领导班子、教师编制等不随交流轮岗改变。

  2.制度管理一体化

  学校发展共同体主体学校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每学期至少参与或指导2次以上各成员学校的活动或学校管理;每学期至少组织召开2次会议,安排研究解决共同体管理中的相关问题,促进学校文化、管理理念和机制的创新、融合和落实,相互借鉴、相互交流,在统一基本标准要求的前提下,促进学校个性化发展。

  3.教学研究融合化

  (1)教学活动:每学期按照展示课、研讨课、竞赛课、送教课等形式,由主体学校组织,至少开展一次课堂教学的交流活动;

  (2)薄弱学科送教活动:主体学校结合成员学校实际,每学期至少为共同体学校的一个薄弱学科送教一次或在共同体内采取走教的形式定期送教。

  (3)教学研究活动:在教研室的指导下,各共同体每学期至少组织开展1次教科研活动。

  4.考核评价机制捆绑化

  城乡学校教育共同体一建三年,实施捆绑发展、捆绑考核评价机制。在县教体局每年的学校办学水*督导评估中,主体学校考核得分按2:8比例计算评估最终得分(即: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中的共同体学校评估得分的20%计入主体学校得分,如有2所共同体学校,则各按10%计入主体学校得分;主体学校自身评估得分按80%计算)。如在学年度考评当中,共同体学校综合排名较前一年进步5个名次(含5个)以上的,则主体学校可以按本校实际考评进行得分。

  5.硬件支援重点化

  鼓励主体学校根据自身情况和共同体学校的办学需要提供有关物资等方面的帮助,重点是向共同体学校提供教育教学设施支援,如信息技术设备、实验设备、教学仪器和图书资料等。

  六、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校要充分认识实施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意义,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制定管理制度,确定工作目标,在相互商讨的基础上制定每学年的活动实施方案,并在每学年秋季开学前报县教体局教育股、教研室、人事股及包片股室,每年7月份各共同体学校要联合形成学年度工作总结交至局相关股室。

  2.加大宣传,强化协调。各校要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动员部署,让学校师生认识到开展共同体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局相关股室要切实担负起协调的职责,指导和督促联系学校积极开展共同体建设工作,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各校应及时将开展共同体建设工作情况、出现的先进经验等报县教体局教育股。

  3.注重总结,营造氛围。各学校在共同体建设过程中,要注意积累文字和图像资料,完善档案,并及时总结在学校管理、教研活动、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发展等方面的工作经验体会,为今后共同体建设的健康、快速发展奠定基础。县教体局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对在学校发展共同体创建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经验与做法、典型人物事迹,进行及时梳理总结,大力推广和表彰,并利用新闻媒体予以宣传报道,以提高相关学校及典型人物的知名度。

  共同体学校教研活动方案 4

  一、指导思想:

  新课程改革已进入第六年,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中心,以深入推进课程改革为重点,以探索小学数学有效教学为目标。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对学校数学课题的研究和指导工作;创新教研方式,努力提高研究、指导、服务的质量和水*,求真务实,科学实效的推进数学教研工作向更深层次发展。

  二、主要工作

  1、加强学*培训,研究总结推广小学数学新课程教材实验的经验和成果。

  我中心学校小学阶段实施新课程教材实验的各项工作已进入第六个年头。一方面,几年来小学数学在课程改革的探索和实践中涌现出了一批新经验、新成果,我们要十分关注和重视,要认真研究、总结、推广,促进我中心学校小学课改工作的深入推进;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正视课改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认真反思,积极开展研究,寻求切实有效的对策,解决教师的困惑,切实提高课程实施的水*。

  (1)各校要组织广大数学教师进一步学*贯彻和落实新课程的理念、思想和方法,努力促使广大教师在日常数学教学中加强实践感悟,切实转变教育观念,转变教学行为。

  (2)研究总结推广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经验和成果。本学期将组织教师参加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整数计算的教学)互动研讨活动,促进我中心学校小学数学课改工作的深入推进。

  2、深入课堂,扎实有效

  地加强教学实践、研究、指导,努力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加大课堂教学研究、指导、服务的力度,通过听课、研讨、观摩、交流等教研活动,探索教学规律,总结推广经验,力争在教学有效性研究方面取得新成果。

  (1)进一步加强小学数学常态化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和指导,努力探索小学数学常态化课堂教学优质高效的途径和方法。第一,关注常态的课堂就是关注最广大学生素养的提高,要由追求课堂教学的观赏性,走向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由关注少数精英教师走向关注最广大的普通教师。第二,研究常态的课堂,就要研究普通教师的日常工作方式、工作流程。如:如何备课、如何开发课程资源、如何设计作业等。研究学生学*方式、学*兴趣、学**惯等。

  (2)本学期,将围绕“今天,教师应该怎样上课”、“数学阅读”、“如何设计新课后的练*”开展专题研讨活动。

  (3)为了更好地调动各校及数学教师参与教研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本学期将开展学校、教师自愿申报参加全中心学校性公开教学的活动,在中心学校教研室认可的情况下,组织开课研讨活动。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大力提高青年教师队伍的思想及业务素质。

  (1)总结和推广本中心学校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成果,充分发挥本中心学校小学数学市级学科教学能手、教学新秀的示范引领作用。本学期将组织市教学能手、教学新秀与部分青年骨干教师谈教学,谈个人成长经历,话课改等活动。

  (2)各校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要对有培养前途的数学青年骨干教师制定规划,搭建*台,拜师结对,跟踪培养。

  (3)本学期将举办35周岁以下(教龄满5年)的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大赛,包括学科知识测试、现场教学设计、现场课堂教学。

  4、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强化过程管理,提高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继续指导各学校的课题,开展扎实有效的研究,强化过程管理,努力提高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根据市教研室工作部署,将安排现场教学观摩和研讨。各校要尽早组织教师认真开展此专题的研究,加强对学生的计算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力争早出经验出成果。

  5、进一步加强考试与评价研究,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1)加强对数学试题的研究,努力让试卷成为教师学*研究的内容,成为教师理解、吸收课程标准理念的生动教材。考后要深入分析,真诚沟通,及时反馈,既通过考试评教学,也通过考试议试卷,实现考、教、学共赢。

  (2)学期末,将对部分学校部分班级学生数学发展水*能力进行测试。

  6、切实提高常规教研工作质量,全心全意为基层学校服务。

  (1)要进一步增强课改服务意识,继续深入课堂研究指导,帮助学校教师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或困惑,切实履行“研究、指导、服务”职能,努力做基层学校和教师欢迎的教研员。

  (2)认真做好常规调研工作,加强与各校之间的联系。根据教研室工作安排,开展好合适的小型多样的调研、研讨活动。

  三、活动安排。

  (略)

  共同体学校教研活动方案 5

  为深入贯彻有关教育信息化的战略部署,落实浙教办函〔20xx〕53号《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落实好“新增城乡教育共同体结对学校(校区)1500家”省**民生实事任务的通知》现就镇海应行久外语实验学校和镇海区九龙湖中心学校义务教育城乡教育共同体20xx年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浙江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关于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浙教基〔20xx〕70号),文件精神和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的“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要求,各校实行“资源共享、管理共进、教学共研、文化共生、考核捆绑”的管理模式,在办学理念、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学校特色等各方面实现共生发展。

  二、发展目标

  1.资源共享。推动教共体内教师的有序流动、均衡配置、培训培养、整体评价等机制。鼓励各校培育特色学科,形成优质教师团队,引领学生发展。充分借助教育信息化的力量,整合核心校和各成员校的优质资源,实现教共体内师德建设、课堂教学、校本教研、课题研究等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2.管理共进。构建合作交流*台。建立以教共体核心校牵头的学校日常教学管理和学校发展通报、研讨例会制度。实施教共体内教学协同管理,做到常规制度、课程建设、教学进度、质量检测等基本同步。组织各校名师成立学科建设指导小组,指导教共体内学校的各门学科建设。

  3.教学共研。核心校以项目合作方式接纳成员校教师参与教科研,由骨干教师帮扶成员校开展富有针对性的研究,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诊断监控机制,实施统一的质量检测管理,制定各学科质量保障制度,指导并督促各校学科教育。加强教学经验交流,提升教共体内学校的教学管理水*、教师发展水*、学生发展水*。

  4.文化共生。教共体通过资源共享、活动共建、质量共评,助推文化渗透。核心校立足地域文化和学校教育资源,培育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教共体各学校通过城乡学生“手拉手”、家庭结对等形式,组织交流活动,促进城乡学生的相互了解、共同进步。教共体之间力所能及地为对方提供教育基地和实践空间。

  5.考核捆绑。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方案,建立健全教共体一体化考核评价机制。教共体内各成员校在特色发展、校园文化、学科建设、教研活动、教学协同等方面实行捆绑式考核,成员校的发展情况作为核心校相关考核的主要依据。形成利益共享、荣辱与共的共同体。

  三、实施内容

  (一)加强队伍建设

  1.两校各自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相关处室负责人、教研组长代表为成员。

  领导小组分工如下:校长负总责,制订工作实施方案与年度计划,做好思想引领工作协调;教学副校长分管,协调、推进各方工作;教导处主任具体负责,落实各项活动的开展,信息报道、工作月报、资料整理;信息技术处主任负责网络技术支持,建设宁波智慧教育和“之江汇”网络帮扶空间;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综合等教研组长,负责同步课堂、网络教研活动的开展。

  2.两校共同组建钉钉工作群,发布活动信息,开展工作交流,分享教学经验,构建发展共同体。

  (二)完善学校网络建设

  完善学校网络建设,完善学校数据中心的建设。充分利用各级教育网络资源中心、信息系统应用体系、技术服务体系,实现教育数据中心的无缝对接及综合管理应用,实现与教育网络互通和应用。

  (三)交流课堂教学

  利用互联网技术,由优质学校部分学科的授课教师同时对本校学生和结对帮扶学校学生开展线上、线下互动教学。使结对的学校学生实现同步上课、同步作业、同步接受辅导,结对的学校教师共同备课、共同上课、共同批改作业和辅导学生,共同进行质量检测,让乡村学校的学生同步享受到城镇的优质教学资源。

  (四)加强网络教研

  基于网络*台开展集体备课、教学诊断和主题研修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城乡教师教学整体水*。

  (五)提升师资常态

  通过校际师徒结对、同伴互助等方式,促进两校教师各专业发展,培养一批农村学校教学骨干,互相交流学*课堂教学和专业技能。

  (六)共建学校文化。共同体学校要互相交流学校文化,吸收新的内涵,将优秀学校的学校文化逐步内化,并逐步形成自己的学校文化,构建两校丰富而有个性特色的学校文化。

  四、工作安排

  1.两校成立“城乡教育共同体”工作领导小组,并组建各结对帮扶工作小组,确立帮扶形式及帮扶学科。

  2.通过互联网形式开展“同步课堂”的教学。

  3.通过“网络研修”的教研形式,开展集体备课、课堂诊断和主题研修等活动,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与补给,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4.积极拓展同步领域,逐步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日常教学拓展到校本特色活动、学校文化交流活动。通过远距离或实地参与或欣赏两校的校园活动,开展线下互访交流活动。(具体结合两校各节日活动开展)

  5.认真总结同步课堂教学模式,及时撰写工作总结、收集典型案例,做好活动材料的收集和归档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建立学校“义务教育城乡共生体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组织协调和宏观规划及设施工作。在学校各部门间建立“协同推进”的管理机制。从工作的组织管理上,加大学校的统筹力度,担负起明确发展方向、统筹协调学校互联网+义务教育的推进。

  (二)制度保障

  学校将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城乡共生体建设”工作绩效评价机制,明确规划、统一建设和集中管理,严格制定教育信息化系统网络和数据安全相关规章制度和技术保障措施,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制,加强数据管理、信息发布和网络安全监控。

  (三)队伍保障

  学校将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队伍,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的配备力度。


数学共同体活动方案范本5份(扩展9)

——共同体项目实施方案范文5份

  共同体项目实施方案 1

  为贯彻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发展规划》,落实《上海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十四五”规划》《江苏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浙江省科技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安徽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三省一市科技厅(委)共同制订《三省一市共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行动方案(20xx-20xx年)》。

  一、总体要求

  以“推进长三角科技创新一体化,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为主线,秉持“战略协同、聚焦重点、共商共建、市场为先、开放共赢”的基本原则,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围绕国家重大需求,立足三省一市科技创新资源禀赋,聚焦重大科学问题、重点技术领域、重要产业方向,依托重大项目、重大*台,集中力量持续突破,到20xx年,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创新策源能力全面提升,若干优势产业加快迈向世界级产业集群,区域一体化协同创新体制机制基本形成,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合力培育行动

  坚持自由探索和战略需求牵引并重,积极培育长三角原始创新能力,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引领,高水*科技创新*台体系为支撑,大科学基础设施集群和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为标志,形成战略目标明确、运行机制高效、资源整合有力的科研体系。

  (一)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共建高水*国家实验室体系。加快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形成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融通发展的国家实验室体系。健全长三角区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协同培育机制, 围绕国家长远发展和长三角区域特色优势的重大创新领域,突出任务导向、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打造高水*人才团队,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国家实验室体系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建立长三角地区国家实验室体系协同机制。

  共同打造一批高能级的科研机构。围绕基础前沿科学、前沿引领技术、关键共性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等领域,集聚国际国内创新资源,布局建设一批高水*研究机构。依托长三角区域脑科学、新材料、医学、物质科学等领域重要研究机构,建设长三角高水*研究机构。

  共同提升高水*研究型大学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能力。支持高校积极参与国家实验室建设和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承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科技创新*台。围绕国家重大产业需求,聚焦前沿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鼓励长三角高校与企业构建跨区域的联合创新中心,深化产学研合作。

  共同培育科技领军企业。加快集聚高端创新主体,聚焦重点产业领域,培育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领军企业。加快提升科技型领军企业创新引领能力,以市场化方式联动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产学研等力量,跨区域组建创新联合体,提升长三角地区进入全球研发投入2500强企业数量。

  (二)打造示范引领创新*台

  共建重大创新基地*台。按照一体化管理运行模式,协同推进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高水*建设,优化新型科研机构治理体系,建设若干高水*研发载体,组织一批关键技术攻关项目,探索一体化协同的体制机制,构建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的合作网络。积极争创领域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打通重大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的关键环节,构建风险共担、收益共享、多元主体协同的创新共同体。

  共同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依托上海长三角技术创新研究院、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长三角石墨烯联合创新中心、长三角“感存算”一体化超级中试中心等,推动三省一市共性产业区域协作,联合培育一批以长三角命名的新型研发机构。依托长三角若干重要研究机构,培育一批市场导向的新型研发*台。

  (三)建设大科学基础设施集群

  完善长三角科技基础设施集群网络。着力构建长三角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争取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储备项目落地预研。推进自由电子激光、同步辐射光源、核聚变能源、超重力离心技术、极弱磁场、工业互联网信息安全、燃气轮机技术、量子精密测量等方向,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谋划筹建一批生物医学大数据、系统生物学、纳米真空互联、作物表型组学、光子科学、新一代工业互联网系统信息安全、新一代工业控制系统、数字反应堆、大气环境模拟系统、聚变能紧凑燃烧等离子体装置、同步辐射产业应用装置等前沿领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三、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协同推动行动

  以国家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需求为导向,聚焦长三角重点产业,强化科技赋能产业发展,培育创新集群高地,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

  (一)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加大科技联合攻关协同力度。优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区域布局,瞄准世界科技前沿,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领域,主动发起和联合承担若干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建立科技部、三省一市协同的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机制,立足国家战略,建立部省(市)协同的组织协调机制、产业创新融合的组织实施机制、绩效创新导向的成果评价机制,以及多元主体参与的资金投入机制,合力推动重点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实现项目、人才、基地、资金一体化配置,打造长三角科技协同新标杆。

  (二)强化重点产业科技支撑力

  推动重点产业基础高级化。加快促进量子计算、类脑智能、细胞治疗、人类表型组等领域重大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聚焦产业基础能力薄弱环节,推动在科技成果转化、主体培育、精益品质、产业链保障能力等方面实现创新突破。

  打造配套产业技术创新*台。建立生物及化合物信息资源库,建设覆盖从材料到动力系统各环节的燃料电池测试评价*台、国内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基地以及新能源汽车大数据*台等产业创新*台。

  强化碳达峰碳中和科技支撑。聚力产业绿色节能改造,围绕低碳前沿技术开展联合研究,加快推广应用减污降碳技术。支撑循环型产业发展,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污水*零排放、固废资源化利用和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等领域技术创新和示范应用。

  (三)推广科技成果惠民技术

  聚焦公共安全、食药品安全、民生保障、生态环境、智慧城市、智慧医疗等社会发展领域,优化区域科研力量布局,完善民生领域科研体系,在长三角范围内形成更丰富的示范应用场景。提升生态环境信息化能力,大力发展智能感知和智慧监测,协助推进跨界毗邻地区生态环境联合监测。

  四、创新创业生态携手共建行动

  系统推进长三角区域全面创新改革,增强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营造更高效、开放、有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推进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构建多主体协作机制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协同创新模式。推动大企业开放式创新,发挥大企业创新资源和全球创新网络优势,引导长三角龙头企业或领军企业牵头建立开放式创新*台,推动政策合力赋能、社会资源赋能、专业服务赋能,打造长三角区域内大中小企业融通、政产学研金服用七位一体的创新生态。推动金融机构服务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创新,构建数字化、集成化、精准化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和科创板上市培育服务体系。

  (二)推动科技成果跨区域转移转化

  构建一体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以三省一市四个技术交易市场为枢纽,建设长三角技术市场协同*台,推动成果信息、技术需求、服务机构等信息资源互联互通,推进长三角技术市场一体化。上海技术交易所建设全国性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中心,在此基础上建成长三角互联互通的技术要素市场网络。建设长三角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联盟、长三角科研院所联盟,加速科技成果跨区域转化孵化。探索建立长三角技术权益登记中心,探索科技成果市场化评价机制。多渠道共同培养专业化技术转移服务人才。

  (三)深化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开放共享

  进一步推动科技资源共享共用。引入国家科技资源共享*台优质资源,深化区域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推动长三角科技创新券政策实现互联互通,鼓励地方因地制宜开展科技创新券工作,不断增强政策的一致性、执行的协同性,提升长三角科技创新券服务*台的信息化管理与智能化服务水*,有序扩大长三角科技资源一体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完善长三角科普工作协同机制,优化长三角科普场馆联盟、科技传播联盟等合作机制,开展跨区域科普活动,推动科普人才交流互通,共享特色资源和优质服务。

  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共享、交流与培养。加大科技创新相关人才支持政策的协调力度,促进人才在各省市之间顺畅有序流动。推进外国高端人才、专业人才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内互认,推动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居留许可“单一窗口”办理。共同构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共同搭建长三角科技领域干部人才交流大*台,定期选派一批年轻干部、科技创新人才开展跨省市、跨单位、跨领域的挂职锻炼、岗位交流。加强科技企业家、创新创业人才等各类人才培养。推动三省一市科技专家库共享共用。

  (四)提升创新创业服务能级

  建立丰富多元的长三角创新创业孵化载体。建设长三角创新创业资源共享服务*台,共同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成长潜力大的创新型企业和科创板上市后备企业。推动建立协同联动的长三角创新飞地体系,通过项目路演对接、创新创业大赛等方式,加强资源对接常态化。支持各地在创新资源富集区设立联合孵化中心。充分发挥长三角大学科技园联盟、长三角高等工程教育大学科技园联盟作用,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跨区域转化孵化。

  (五)深化一体化创新空间布局

  深化支持协同创新“样板间”。支持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加快打造科技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的先试走廊。支持设立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子基金,建立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项目清单并探索实践路径。建设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创路演中心联合体,打造跨区域一站式路演共享*台。支持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推动建立国家高新区,布局建设绿色技术银行分行,探索建立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科创孵化载体。

  五、全球创新网络协同构建行动

  坚持开放创新理念,主动融入全球创新链和价值链,探索长三角融入全球创新合作的有效路径,开展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共建国际合作交流*台,汇聚全球创新资源,构建“双循环”重要承载区。

  (一)构建多样化国际科技合作渠道

  发挥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优势,提升区域国际创新资源集聚能力和创新策源能力。鼓励和支持区域科研院所及企业联合承担国家重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面向重点合作伙伴国家(地区),协同推进实施相关双边产业创新合作计划,联合发布双边产业创新合作需求,共同打造享有国际品牌的科创活动“会客厅”。加强长三角地区国际人才政策协调,共享海外引才渠道,探索国际人才互认,吸引和集聚全球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

  (二)共建共引高水*开放创新合作*台

  根据长三角产业链创新链布局需求,面向创新资源集聚的国家和地区,推动共享、共建一批海外孵化(创新)中心、国际联合实验室(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鼓励世界500强外资企业、国际知名科研院校等来长三角设立研发中心和联合实验室。聚焦产业链价值链高端环节,吸引一批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技术解决方案的全球研发企业和科技服务机构落户长三角。

  (三)推进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

  深度参与国际科技合作,共同参与或发起全脑介观神经联结图谱、深时数字地球、*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等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

  六、协同创新治理体系一体化推进行动

  (一)加强组织领导与统筹协调

  建立健全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工作机制。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领导下,建立健全科技部牵头、三省一市协同,三级联动的组织保障机制。省部级层面包括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办公室、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工作专班,省市厅(委)层面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工作专班秘书处,执行层面包括各专题推进组。

  推动长三角科技部门党建联建。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在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办公室领导和指导下,建立长三角科技党建工作联*会议制度,以大党建引领服务大科技为导向,以“共享信息资源、共创特色品牌、共育人才队伍、共研党建理论、共促科技发展”为核心内容,整合资源、汇集优势、互促共进,切实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的发展优势。

  (二)建立科研诚信协同机制

  探索建立长三角地区科技伦理协作机制,加强科技伦理监管力度与科技伦理研究队伍建设。加快形成长三角地区科研诚信信息共享机制,探索开发区域科研诚信评价产品。进一步完善长三角地区科研失信联合惩戒工作机制,形成区域统一的科研诚信联合奖惩制度,推动区域内科研诚信案件联合调查。

  (三)建立科技数据治理机制

  推进科技创新“数治”体系建设,构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敏捷数据治理系统,建设长三角一体化科创云*台,实现线上协同管理、数据共享、云上展示。建立健全数据驱动的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协同发展机制,实现科技数据安全保障、高效开发利用、充分开放共享。

  (四)建立健全跟踪评估与区域研究机制

  按照“责任管理、稳步推进”原则,健全计划推进跟踪与评估制度。科技部、国家统计局牵头,联合四地科技、统计部门,协同建立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创新能力统计监测长效工作机制。联合构建长三角科技创新智库,实时把握区域协同新趋势、新领域、新机制,发布长三角新兴技术和未来产业创新场景研究报告,发布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年度报告和协同创新指数。

  共同体项目实施方案 2

  一、指导思想

  本着“合作、交流、共享、发展”的原则,以城区(特色学校)学校为龙头,对共同体学校开展调研,全面了解共同体学校教育现状,共同研究制定受援方教育发展三年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帮助共同体学校确立“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学校共同发展。

  二、建设目标

  主体学校应对共同体学校在办学思想、学校管理及组织建设、办学特色、教师培训、教育质量等方面进行指导和帮助,重点加强软件建设,通过共同体建设,使共同体学校管理水*、教师队伍素质、办学质量进一步提高,逐渐形成一定的办学特色。

  1.加强联动。通过组建学校“1+1”、“1+2”“1+3”模式,进一步加强校际联动,营造资源配置,逐步实现城乡学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2.以强带弱。充分发挥城区学校、特色学校的带动和辐射作用,通过更新理念、队伍建设、教学改革、交流轮岗等方式,有效促进农村学校办学水*的全面提升。

  3.均衡发展。通过共同体建设,促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优质资源不稀释,薄弱学校能提高,整体水*有提升。

  4.有效激励。把激发学校办学活力、调动教师工作热情作为优化资源配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学校共同体的考核和评优,努力形**人争先、校校创优的良好局面。

  三、共建时间和形式

  20xx年9月至20xx年8月,以学校为单位开展共同体建设工作,以优质带动薄弱,城区、周边学校、特色学校带动农村边远山区学校,全面实施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实行一对二或一加三形式结对帮扶,对口帮扶覆盖面达100%,全面促进全县教育均衡发展。(具体学校见附件1)。

  四、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领导小组

  为确保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行动扎实深入有效地开展,县教体局成立了“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领导小组”,由林文*局长担任组长,肖田生副局长、张育华副局长、廖富洋副局长、张智勇主任为副组长,各股室站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育股,由项忠艳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统筹安排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工作。

  五、共建措施

  1.交流轮岗常态化

  (1)城乡符合条件的教师或学校行政,采取本人申请、学校推荐、教体局审核调配的程序进行互派交流轮岗,交流轮岗时间为1学年。

  (2)交流期间,主体学校一般教师按交流地学校教师工作量完成教学任务,并按要求组织指导交流地学校的教研活动,轮岗学校行政以参与指导交流地学校的管理工作为主,并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

  (3)交流轮岗教师待遇。城区长期交流轮岗教师享受与交流地学校教师同等的交通补贴,在后备干部确定、职称评聘、评优选模中优先考虑。

  (4)交流轮岗期间,学校发展共同体内各成员学校的原法人地位、领导班子、教师编制等不随交流轮岗改变。

  2.制度管理一体化

  学校发展共同体主体学校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每学期至少参与或指导2次以上各成员学校的活动或学校管理;每学期至少组织召开2次会议,安排研究解决共同体管理中的相关问题,促进学校文化、管理理念和机制的创新、融合和落实,相互借鉴、相互交流,在统一基本标准要求的前提下,促进学校个性化发展。

  3.教学研究融合化

  (1)教学活动:每学期按照展示课、研讨课、竞赛课、送教课等形式,由主体学校组织,至少开展一次课堂教学的交流活动;

  (2)薄弱学科送教活动:主体学校结合成员学校实际,每学期至少为共同体学校的一个薄弱学科送教一次或在共同体内采取走教的形式定期送教。

  (3)教学研究活动:在教研室的指导下,各共同体每学期至少组织开展1次教科研活动。

  4.考核评价机制捆绑化

  城乡学校教育共同体一建三年,实施捆绑发展、捆绑考核评价机制。在县教体局每年的学校办学水*督导评估中,主体学校考核得分按2:8比例计算评估最终得分(即: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中的共同体学校评估得分的20%计入主体学校得分,如有2所共同体学校,则各按10%计入主体学校得分;主体学校自身评估得分按80%计算)。如在学年度考评当中,共同体学校综合排名较前一年进步5个名次(含5个)以上的,则主体学校可以按本校实际考评进行得分。

  5.硬件支援重点化

  鼓励主体学校根据自身情况和共同体学校的办学需要提供有关物资等方面的帮助,重点是向共同体学校提供教育教学设施支援,如信息技术设备、实验设备、教学仪器和图书资料等。

  六、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校要充分认识实施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意义,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制定管理制度,确定工作目标,在相互商讨的基础上制定每学年的活动实施方案,并在每学年秋季开学前报县教体局教育股、教研室、人事股及包片股室,每年7月份各共同体学校要联合形成学年度工作总结交至局相关股室。

  2.加大宣传,强化协调。各校要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动员部署,让学校师生认识到开展共同体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局相关股室要切实担负起协调的职责,指导和督促联系学校积极开展共同体建设工作,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各校应及时将开展共同体建设工作情况、出现的先进经验等报县教体局教育股。

  3.注重总结,营造氛围。各学校在共同体建设过程中,要注意积累文字和图像资料,完善档案,并及时总结在学校管理、教研活动、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发展等方面的工作经验体会,为今后共同体建设的健康、快速发展奠定基础。县教体局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对在学校发展共同体创建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经验与做法、典型人物事迹,进行及时梳理总结,大力推广和表彰,并利用新闻媒体予以宣传报道,以提高相关学校及典型人物的知名度。

  共同体项目实施方案 3

  坚持资源下沉、能力提升原则。通过县级医院向乡镇卫生院植入医疗技术团队提供医疗技术服务,全面提升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实现农村居民小病不出乡。

  (四)坚持便民惠民、群众受益原则。医共体应坚持以患者为中心,通过实施疾病急慢分治、医疗质量同质化、慢性病综合防治等措施,使基层医务人员具备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能力,不断增强乡镇卫生院信誉度。

  四、工作内容

  (一)组建2个医共体

  青冈县人民医院与劳动镇卫生院组建青冈县人民医院医疗共同体。

  青冈县中医医院与连丰乡卫生院组建青冈县中医医院医疗共同体。

  (二)管理形式

  1、医疗技术团队植入。由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分别在两家卫生院设立住院部,并向两家卫生院植入医疗技术团队(由医生、护士、医技人员组成)与卫生院原有医疗技术人员组建医疗组(以内科人员为主),为辖区居民24小时提供门急诊、住院等医疗服务并参与家庭医生签约、公共卫生服务等工作。劳动镇卫生院挂青冈县人民医院医疗共同体、连丰乡卫生院挂青冈县中医医院医疗共同体牌匾。

  2、统一制度管理。医共体签署医疗服务合作协议,明确双方责任、权利和义务,乡镇卫生院严格执行县级医院各项管理制度和人员岗位职责和服务标准,实现制度服务同质化。

  3、统一业务管理。县级医院成立医共体管理办公室,统筹协调医务科、护理部、药剂科等职能部门,将乡镇卫生院作为医院的一个科室实施同步管理,实现管理一致性。

  4、统一技术管理。县级医院建立医学影像中心、临床检验中心、远程会诊中心并与乡镇卫生院建立互联互通网络。患者暨可以在乡镇卫生院做检查由县级医院做出诊断,也可以在乡镇卫生院缴费在县医院做检查出诊断,达到医技协同、资源共享,实现“少付费、少跑路”目标。乡镇卫生院逐步开展二类以上医疗技术,有效解决农村患者看病不方便问题。

  5、统一信息管理。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医院管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管理、医保管理、财务管理等系统对接融合、数据共享,为预约诊疗、双向转诊、远程会诊等服务提供技术支撑。

  6、统一人员管理。县乡人员实施一体化管理。即县级医院对乡镇卫生院医疗组卫生技术人员实施统一管理、统一使用、统一考核,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调配使用。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本辖区乡村医生。

  7、统一药品管理。实行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统一采购和使用药品。在医保报销时不受医院级别限制。

  8、统一绩效管理。乡镇卫生院医疗组业务收入由县级医院核算,卫生技术人员工资待遇执行县级医院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由县级医院职能科室实施考核,实现同工同酬。

  (三)实施疾病分级诊疗

  1、强化县级医院建设。县级医院要建立管理章程,建立健全各专项管理委员会和规章制度,保证依法、规范运营。要引进拓展前沿医疗技术、加快人才培养、提升服务质量,全力提高诊疗水*,承担全县急危重症病人的救治任务,今后县级医院至少收治全县45%以上的住院病人任务,实现“大病不出县”目标。

  2、强化乡镇卫生院建设。在完善乡镇卫生院房屋设备配套基础上,通过县级医院植入医疗团队等形式全面提高乡镇卫生院常见病和多发病诊治能力。对于CT、核磁、病理检查项目可在乡镇卫生院收费、县级医院检查、享受乡镇卫生院报销政策。乡镇卫生院积极开展中医药、中医适宜技术服务,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开展10项以上中医适宜技术,同时纳入医保报销政策范围。最终达到乡镇卫生院能够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康复期患者、老年病患者、晚期肿瘤患者等提供治疗、康复、护理等服务,乡镇卫生院至少承担本辖区45%左右的住院病人收治任务,实现“多发病、常见病不出乡”目标。

  3、强化村卫生室建设。按照服务人口1000:1.3比例配齐乡村医生,保证村卫生室业务用房达标、基本设备齐全、药品基本满足常见病治疗需求。能够为本村居民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争取做到辖区签约群众首诊在卫生室,实现“小病不出村”目标。

  4、强化人才引进和培养。一是制定优惠政策、提高待遇、感情投资、师傅带徒弟等办法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和吸引人才,让他们自愿留在乡村为农村患者提供医疗服务;二是选送现有人员到县级或者三级医院进修学*,提高医疗技术水*,更好为患者服务;三是县级医院名医名家要在卫生院设立专家诊室或工作室,利用休息或者业余时间到工作室出诊、会诊、查房等工作,方便农村居民看病就医,由此产生的利润可以作为绩效工资发放。

  5、强化实施双向、多向转诊。充分发挥家庭医生作用,引导患者养成“看病先找家庭医生”*惯,让家庭医生分诊、医疗机构转诊,逐步实现按需诊疗格局。县级医院建立接收转诊患者绿色通道,预留住院病室和床位。对于乡镇卫生院或者村级卫生室上转患者提供直接接诊服务免收挂号费,需做检查的优先安排,需住院的直接进入病室。对于急危重症恢复期患者、术后恢复期患者及应及时转回乡镇卫生院继续住院治疗或者让家庭医生居家观察治疗。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都要根据能力尽力收治患者,不得轻易往外转出患者,提高县域就诊率,降低患者自付部分费用。

  (四)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医疗团队医生应履行职责,积极加入到家庭医生服务团队。20xx年,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5岁以上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重症精神病人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等人群为重点实施家庭医生服务签约服务全覆盖,签约率实现90%,贫困人口签约率100%。签约后,家庭医生通过上门服务、门诊接诊、接收住院、电话随访、新媒体服务(微信、短信、手机APP)等形式为签约对象提高基本医疗、健康评估、用药指导、转诊、健康知识指导等打包(基础包)履约服务,实现全周期健康管理,让患者不出家门就能享受优质医疗保健服务,大大提高获得感。县财政优先安排基础包资金,通过购买服务方式让家庭医生完成履约服务。卫生健康部门要建立考核机制,在调动家庭医生团队开展签约服务的积极性基础上,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医保部门发挥家庭医生在医保付费控制中的作用,通过制定实施转诊患者连续计算医保起付线、慢性病签约患者提供1个月用药量的长处方等措施,实现合理双向转诊,方便患者就*就医,引导居民有效利用签约服务,使家庭医生不仅是健康“守门人”,而且是就诊“引路人”

  五、保障政策

  (一)落实**办医责任。落实**办医的领导责任、保障责任、管理责任和监督责任,除按规定落实乡镇卫生院人员和公共卫生等经费外,还要有计划地安排基本建设、设备(含信息化建设)购置和人才培养等经费,保证乡镇卫生院运营需要。

  (二)发挥医保调节作用。在现行医保政策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制定转诊患者连续计算起付线、慢病患者长处方、将预防疾病费用、中医适宜技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础包等政策列入医保支付政策,倒逼医疗机构加快推进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分级诊疗等制度实施,实现患者合理就医。

  (三)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医共体实行统一绩效工资标准,可自主调整基础性和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绩效工资和奖励要向在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倾斜,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六、组织实施

  (一)加强领导、成立组织为加强医共体建设工作成立青冈县医疗共同体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医共体各项政策,领导小组在卫健局设立办公室,组织协调各项工作落实,各相关单位也要成立工作组织,负责实施领导小组的决策和部署。

  卫健局(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制定医共体实施细则,牵头协调各部门全面安排部署我县医共体建设和运行工作,探索运行模式、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

  人社局:按照医共体实施办法,制定引进人才、吸收人才、留住人才优惠政策;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指导医共体建立科学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和考核办法。

  医保局:协调上级医保部门调整我县试点医疗机构医保报销政策,运用医保政策杠杆作用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取得实效进展,实现患者有序就医。

  发改局:做好医共体各项医疗服务价格审核认证和审批工作。

  财政局:保障基层医疗单位运营经费,按时拨付基本公共卫生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经费。

  (二)制定相关政策文件。卫健局负责制定临床路径管理和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双向多向转诊流程、医共体医疗风险防范和分担机制、医共体绩效考核办法和标准等系列操作性强行之有效的文件,确保顺利实施。其他部门要按职责全力做好配合,同时还要出台积极的支持配套政策。

  (三)搞好培训宣传。卫健局应开展针对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的政策培训,做好政策解读,进一步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加强对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工作的宣传,增加社会对医共体建设的认可度和支持度,引导群众提高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信任度,逐步接受认可医共体模式。同时要大力宣传医共体建设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使广大群众拥护、支持和参与改革,推进医共体建设深入开展。

  共同体项目实施方案 4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温视察民勤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改善全镇林业生态环境为目标,以绿化通道、阳光温室园区绿化、林业生态村建设为重点,坚持统筹规划,创新工作机制,强化目标管理,组织镇村和社会力量深入开展义务植树和绿化工作,推动我镇绿化造林工作实现新突破,使我镇的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洱海的源头生态环境更加优美舒适、人与自然更加和谐。

  (二)总体目标

  促进我镇目标任务从现在开始,力争用1个月的时问,实现我镇公共绿地、公路、道路沿线,河流沿岸、湖泊周围,乡村四旁的地段基本绿化,初步构成结构合理、功能齐全、城乡一体的绿色生态屏障。具体目标是:

  20xx年右所镇计划完**工绿化任务为12.6公里,其中梅和村委会的佛堂线(双边)道路绿化、共长2公里;团结村委会的团结线(双边)道路绿化、共长2公里,波中路(单边)道路绿化、共长1.5公里,波尾城西路(单边)道路绿化、共长1公里;邓中线(单边)道路绿化,共长2.5公里;温水村委会的温起线(单边)道路绿化,共长2公里;右所的绿化道路总长12.6公里。种植树苗总计2276株。

  二、工作重点及任务

  (一)义务植树

  今年右所镇前期把永安江**进行了绿化和复线路214线作为我镇全民义务植树基地,组织机关干部集中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各村委会把办公区域以及乡村公路为重点,抓好内部绿化,各村要以创建“生态文明村”、“生态文明户”活动为主题,以村委会院心、学校、居民住宅区以及周围绿化为重点,组织开展全民义务植树,农村适龄公民人均植树2株以上,村委会五大员每人必需种植3株以上。

  (二)通道绿化

  主要抓好村级道路段的绿化工作。今年须要完成道路绿化工程12.6公里,要在适地适树原则的基础上,突出地方特色,绿化苗木的高度一般不应低于2米,地径不低于3厘米,可选择小叶榕易成活绿化效果好的优良乡土树种。

  (三)大力开展乡村绿化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县委的“点亮洱源、绿化乡村、洁净家园”的绿化工程精神为契机,加强宣传,广泛动员,不断丰富和完善绿化植树的内容和形式,努力提高适龄公民义务植树尽责率.

  (四)着力推进“绿色走廊”建设

  加大道路及河渠、堤坝的绿化改善力度,加快“绿色走廊”建设公路、国道和县乡道、进村入组路段的绿化以防风固土,美化和改善环境为主,原则上,新建、改建、扩建的省级以上道路沿线绿化宽度每侧要达到3-5米,有条件的地段可加宽到5米以上、河渠、堤坝、湿地沿线绿化以保持水土、护坡护岸、涵养净化水源为主,绿化宽度根据实际确定

  三、时间安排及具体造林实施

  今年的春季绿化工作从7月上旬开始至8月30日结束。现春季绿化工作全面展开,加强对重点绿化地段的技术指导。各村、组要将绿化园区及地段规划报镇林业站。由镇林业站进行苗木调配后,组织群众开挖树沟(窝),开展植树造林。

  四、工作措施和要求

  (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各村要对绿化造林工作进行重点宣传,利用召开群众会,黑板报等形式,大力宣传植树造林的重要性、紧迫性,切实增强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参与绿化造林和义务植树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要求全民参与管护并且做好各自门前的绿化工作。

  (二)明确目标,落实责任。镇上将绿化工作纳入本村班子年底考核的重要内容进行考核,定期检查考核,对工作扎实、成绩突出的村委会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完不成任务的村委会进行通报批评,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各村、组要切实加强对春季绿化造林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任务全面完成。

  (三)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各村要围绕镇上确定的工作重点,突出抓好农村道路、通道绿化、大力开展乡村绿化工作防沙、治沙等方面的工作。高标准、高质量完成绿化造林任务。

  共同体项目实施方案 5

  一、项目实施总体要求

  通过对劳动乡、老河坝乡、民建镇三个乡镇部分老化茶园采取换种、深修剪、追施肥料等技术措施,实施低产茶园技术改造,通过改造大幅度提高项目区茶园生产性能,增加产量,提高茶叶品质,达到较大幅度增加经济收入的目的。同时通过项目实施引进优良高产品种、推广适用先进改造技术,对广大茶农进行技术培训,达到科技推广宣传,带动全县茶叶生产科技含量稳步提高,促进民族地区农业经济快速发展。

  二、项目实施地和工作量

  一劳动乡柏林村1500亩(其中换种500亩、深修剪1000亩);井池村深修剪1800亩。技术培训1000人次。

  二老河坝乡永红村1000亩(其中换种400亩、深修剪600亩)。技术培训500人次。

  三民建镇天星村600亩(其中换种100亩、深修剪500亩)。技术培训500人次。

  三、项目实施单位和项目组织

  县科技局、劳动乡人民**、老河坝乡人民**、民建镇人民**。由县科技局负责统一协调相关工作、技术支持和补助资金筹措;乡镇人民**负责发动村组干部群众,并组织具体实施。

  四、主要技术措施

  一换种。对茶树树龄长,树势严重衰弱,产量低,品质差,生产性能无法恢复的茶园,选用现在最优品种,如名山131、福选九号、福鼎大白等进行换种。此项工作于20xx年11月上旬完成。

  二深修剪。对茶树树龄在十年左右,由于管理不善造成树势有所减弱,出现减产,但生物经济年限还很长的茶园,采取深修剪、追施肥料、防治病虫等技术措施,恢复茶园生产能力,增加产量,提高品质。此项工作于20xx年6月完成。

  ⒈树冠更新。深修剪一般在春茶结束后进行,剪去树冠上部5―8寸的细弱枝条,再用整枝剪清除茶蓬中的弱枝、病枝、枯枝及下垂枝,保留分生力强的骨干枝。

  ⒉根系更新。在根系旺盛生长来临之前进行深耕,结合施有机肥。耕作深度应增加到9―16寸。

  ⒊改良土壤,提高肥力。对土壤瘠薄的茶园,在茶树行间沿树冠边缘垂直掘出深40厘米,宽50厘米的沟,取出地土放置在行间熟化,新土填入沟中,实行土壤局部更换;对茶园进行改梯、建梯,并按新茶园的要求,修建排蓄水系统,防止和减少水土流失;深耕施有机肥,通过深耕结合施有机肥来逐步加厚耕作层,一般深耕30厘米以上,尽量做到表土与底土互换。

  ⒋强化改造后的管理

  增施养料:包括增施基肥、追肥及根外肥。

  修剪养蓬:低产茶园树冠,不论采用何种修剪改造,在初期都要按照新茶园培养树冠的要求,采用修剪和打顶养蓬方式培养树冠,直至茶树树冠养成后才能正式投产开采。

  合理采摘:树冠改造后的1――2年,要贯彻“以养为主”的原则,在茶树高度未达到70厘米,树幅未超过1米时,只能采用打顶培养树冠,要采高留低,采中留顶,采密留稀,抑制主枝生长,增加分枝密度,提高生长枝数量。

  病虫防治: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

  五、资金安排

  本着茶农投入为主、**补助为辅的原则开展该项目实施。项目资金初步安排如下:

  一劳动乡柏林村换种500亩,需茶苗款27万元(300万株),项目资金补助10万元;深修剪改造茶园1000亩需肥料款15万元,项目资金补助5万元。

  二劳动乡井池村深修剪改造茶园1800亩需肥料款27万元,项目资金补助15万元。

  三老河坝乡永红村换种400亩,需茶苗款21.6万元(240万侏),项目资金补助12万元;深修剪改造600亩需肥料款9万元,项目资金补助3万元。

  四民建镇天星村换种100亩需茶苗款5.4万元,项目资金补助3万元;深修剪改造500亩需肥料款7.5万元,项目资金补助2万元。

  以上四项合计项目补助资金:50万元。

  六、项目要求

  一确保项目实施质量:为了扎实抓好项目实施,保质保量,对项目区参与项目实施的茶农实行实物补助形式,即由乡镇人民**对农户直接补助苗和肥料,不补助现金。同时确保茶苗品种纯度和肥料质量;

  二通过项目实施起到带动项目区茶叶生产产量和产值大幅增加,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通过项目实施进一步提高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支撑作用,激发广大群众用科技、学技术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生产技能,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先进技术推广打下良好基础;

  四强化项目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党和**的政策不折不扣惠及群众。


数学共同体活动方案范本5份(扩展10)

——共同体建设启动仪式方案(5)份

  共同体建设启动仪式方案 1

  为认真贯彻落实《开化县教育局关于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调整实施意见》,将协作型教共体升级为共建型教共体,形成紧密型合作办学模式,推进校际间的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文化特色等多方面的合作交流,共同体本着“*等、互动、共赢”的合作原则,扩充优质资源总量,扩大优质资源的辐射面,提升教育优质化水*,全面推进池淮镇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现结合我校及兄弟学校实际情况,制订如下实施方案:

  一、学校共同体领导小组

  组长:滕卫成

  副组长:汪勇、唐七红、方忠富

  成员:丁巧玲、冯秀英、徐善吉

  二、池淮镇教共体

  核心校:开化县池淮镇明德小学

  受援校:开化县池化镇中心小学、开化县池淮镇张湾小学、开化县池淮镇油溪口教学点

  三、共同体建设目标

  力争通过各校的共同努力,构建出一套符合各校校情的“管理一体、研训一体、资源一体”的工作制度;研究、探索出一条具有各校特色的一体化共同发展之路,实现池淮镇教育优质均衡协调发展。

  (一)加强联动。进一步加强校际联动,营造资源配置,逐步实现校际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二)以强带弱。充分发挥各校间优势、特色的带动和辐射作用,通过更新理念、队伍建设、教学改革、交流轮岗等方式,有效促进各校的办学水*全面提升。

  (三)均衡发展。通过共同体建设,促进池淮镇教育均衡发展,确保优质资源不稀缺,薄弱学校能提高,整体水*有提升。

  四、建设措施

  (一)开展线上教学活动。共同体核心校与成员校间开展基于“互联网+义务教育”基础的城乡同步课堂,九月底之前完成不少于2门学科,累计不少于20节。(需上传学校间同步课堂的图片及课堂信息汇总表)

  (二)开展线上线下教研活动。共同体核心校与成员校间开展教师网络研修不少于8次,开展线下教研不少于4次。(需上传学校或年级组或学科组间的教研活动文本佐证、网络研修图片)

  (三)推进教育共同体教师交流。共同体核心校选派骨干教师到成员校任教,并覆盖到每一所成员校。(需上传已交流教师的名单等基本信息,通过全国教师信息管理系统等途径复核);核心校优质师资可在成员校建立优秀教师工作室,指导乡村学校中青年教师成长。

  (四)建立激励机制。建立完善教共体内部中、高级职称评审和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聘任管理办法,优先考虑教共体内流动到乡村学校任教教师的职称评聘。各类评优评先比例向承担教共体任务的核心校教师适当倾斜。教共体核心校要结合岗位贡献、工作量等因素,优绩优酬,向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

  五、各校具体工作

  1.核心校和成员校共同商讨制定教共体实施方案。

  2.核心校和成员校共同商定开设两门学科同步课堂。

  3.核心校和成员校之间签订教共体合作协议。

  6.核心校按开设的两门同步课堂安排相关教师进行同步教学,成员校听课教师填写同步课堂记录单,并上传到相应网站。(每门学科不少于10节)

  7.每节同步课堂结束之后,核心校任教教师和成员校教师进行线上评课研修,并填写网络研修记录单,并上传到相应网站。(每门学科不少于8次)

  8.核心校和成员校共同商议线下教研活动开展时间点,通过成员校到核心校上展示课以及核心校选派骨干教师到成员校上展示课相结合,加深了解各校校情,深化教共体共同成长。(线下教研活动不少于4次)

  9.为加深各校间的合作交流,根据实际情况,三校共同进行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教科研工作。

  10.每学期召开质量分析会2次,作业专题研讨会3次以上。

  11.核心校与受援校间建立教共体内师徒结对,积极开展全方位的师徒共研活动,师徒结对2对以上。

  12.每学期按照青年教师、中年骨干教师,分学科与受援校开展教学比武1次以上。

  共同体建设启动仪式方案 2

  为贯彻落实嘉兴教育局“新增区域内融合型、共建型教共体学校(校区)共同体15对30所”列入嘉兴市**20xx年民生实事项目。根据海宁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海宁市跨地区和区域内教共体结对学校及帮扶民生实事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海教〔20xx〕29号)等文件精神,根据海宁市狮岭学校与海宁市博达学校对帮扶协议,经共同协商,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根据省**“互联网+义务教育”部署要求,依托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优势,充分利用城镇优质学校的教育资源,帮助解决农村薄弱学校在教育教学中的存在短板,实现城乡帮扶学校管理共进、教学共研、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师生互动、差异互补,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工作目标

  1.以“促均衡、提质量”为工作主线,以提升支援和受援两所学校办学水*为宗旨,立足学校的常规教学工作,线上线下相结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师日常教育教学行为为抓手,重点采用互动、互助、共享三大结对帮扶活动方式,全面提升支援和受援学校教师业务素养和教育水*,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2.依托之江汇教育广场这一教育资源*台,寻求狮岭学校、博达学校双方教学资源共享、师生共同成长的途径,实现两校的可持续发展。

  3.通过两校师徒结对,跟岗锻炼,线上线下示范课,线上线下集体教研,线上拓展课程,学生集体交流活动等实现两校无障碍交流,提升教学品质,实现双方共赢。

  三、组织领导与职责

  组长:

  职责:签订协议,做好两校的方案策划,搭建*台、引领教师团队专业发展。

  副组长:

  职责:共建型创建方案制订和总结,指导核心组成员落实相关工作。

  核心组成员:

  唐旻祎(教导主任)徐湘如(教导主任)

  职责:做好线上线下示范课,线上线下集体教研,线上拓展课程的课表安排和具体工作的沟通、落实等。

  王吉利(教导处副主任)刘明憬、付开萍(教导处助理)

  职责:协助教导主任开展相关工作,记录行事历,做好资料的搜集、整理等。

  张莉(教科室负责人)徐湘如(教科室主任)

  职责:科学研究两校共建型创建的提升策略,做好每年的相关主题的省市级相关论文、案例评比工作和相关活动信息报道的报送等。

  林晓君(信息技术老师)吴梦丹(信息技术老师)

  职责:做好录课,“之江汇”教育广场的教育共同体智慧服务*台上传有关佐证材料,提升应用数据等。

  张洁(德育主任、少总辅)陈明雅(德育主任)

  职责:组织学生集体交流活动,每学期不少于一次。

  结对导师:孙飞凤(五语)、徐洁(四数)、徐静(六英)

  职责:每位导师结对三位教师,每学年活动5次以上。

  两校各学科教研组长

  职责:组织教师上好线上线下示范课,开展线上线下集体教研,落实线上拓展课程的实施。

  四、结对帮扶内容及方式

  (一)开展师徒结对活动

  1.确定师徒结对关系。狮岭学校教研组长、海宁市骨干教师、五年级语文教师孙飞凤,海宁市骨干教师、四年级数学教师徐洁,海宁市骨干教师、三六年级英语教师徐静分别与受援学校的三位教师建立师徒结对关系。于3月17日下午开展师徒结对仪式。

  2.开展线上或线下传授指导活动

  师徒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上或线下传授指导活动不少于5次。师徒各自完成相应的记录表(附表2),做好相关的活动照片搜集提交给资料管理员,活动报道资料提供学校信息报道员。

  (二)异校跟岗锻炼

  博达作为受援校至少安排1名教师在狮岭学校跟岗锻炼,每名教师跟岗锻炼时间不少于1个月。根据学校工作实际需要,博达学校派付开萍跟岗锻炼,狮岭学校根据跟岗需要,来安排人员和具体内容。

  (三)线上线下示范课、集体教研

  狮岭学校向博达学校开展同步课堂或送教下乡示范课累计不少于10节。

  1.城乡同步课堂。双方共同商议决定,选择除体育、信息外其他所有学科进行互联网+同步课堂教学。精心挑选名优教师上课,对本校和博达学校的学生开展视频直播互动教学。双方学校学生实现同步上课、同步作业、同步教研。主要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美术、音乐、班队。

  措施一:协调两校作息时间和课程设置,安排好同步课堂直播时间,建立大课表。(唐旻祎徐湘如)

  措施二:确定同步课堂教学内容,两校教师依据自己班级的学情和个人教学风格,完成初次备课,提交教研组长。学*小组集体交流讨论修改教案,主讲老师收集建议进行二次修改。(唐旻祎徐湘如)

  措施三:对接老师交流互动,课前讨论好各种预案(包括学科知识方面和信息技术运用方面等),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林晓君、吴梦丹)

  措施四:课中多元互动,协同教学。以双方教研组为单位,教师之间交流互动,同步互学,共研提质提效的策略与方法。(学*小组)

  措施五;课后精准反馈,及时改进。两校教师及时跟进调研,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和作业反馈、考试成绩、情绪变化等做好沟通、交流和记录,为下次的同步教学改进教学做好准备。(学*小组)

  2.远程专递课堂。依托“之江汇”教育广场,由狮岭学校针对博达学校的薄弱学科,系统地提供以视频点播为主的网络课程。

  措施一:全员磨课。狮岭学校通过样本研修的形式,各学科组打磨出一堂高质量的微课,含所有学科。

  措施二:将微课应用于专递课堂教学中。

  3.送教下乡示范课。本年度狮岭学校三位名优骨干教师作为导师向博达学校各送教下乡示范课一次。四月语数学科送交一次,十月英语送教一次。

  措施一:校级磨课。导师在集体研究、备课、磨课。

  措施二:送教并开展研讨活动。

  (四)线上线下集体教研

  1.教师网络研修。双方教师基于网络*台开展集体备课、教学诊断和主题研修活动不少于4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城乡教师教学整体水*。

  措施一:定学科,定计划。确定美术学科为网络研修的主要学科,期初布置任务,两校沟通制定好研修计划(王彦、姚新英)

  措施二:重合作,多交流。两校教师利用多媒体实现异地互动,打破空间限制,交流互动,共同提高。

  措施三:求创新,共成长。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创新教研方式,促进两校共同成长。

  措施四:线上、线下双管齐下。多点联动,切实提高教学研修效率

  城乡同步课堂后,每次精准反馈,及时改进。

  2.线下集体教研活动。四月博达学校教师参加狮岭学校的集体教研活动各学科各1次。

  措施一:教研组课堂打磨,提升课堂质量,学科组分别进行单元整组说课、上微课和评课。博达学校教师可参加教研组的竞赛,有导师的小组主动邀请结对教师共同教研。

  措施二:四月周六学*会开展第一期“凝聚智慧 展现精彩 亮出风采——狮岭学校养正课堂教研团队展示活动”。

  (五)线上拓展课程

  狮岭学校向博达学校共享至少1门用于课后服务的线上拓展课程。

  措施一:定学科,完善课程。狮岭学校确定(二年级噼里啪啦小魔棒数学)拓展课程为共享课程,课程负责人沈缘,课堂实施人数学团队,做好课程地完善,提高实施价值。

  措施二:四五月重点开展拓展课程活动,丰富两校的课后服务。

  (六)学生集体交流活动

  两校间开展学生集体交流活动(包括文体活动、劳动实践、研学实践等)不少于1次。

  措施一:两校德育处商量具体学生集体活动内容。制定实施方案和安全预案。

  措施二:上半年围绕劳动教育,两校大队干部结对研训,播种希望;下班年开展研学实践,两校大队干部技能大赛,体验丰收。

  (七)科研提升与信息报道

  科学研究两校共建型创建的提升策略,做好每年的相关主题的省市级相关论文、案例评比工作和相关活动信息报道的报送等。

  措施一:每年四五月组织教师参加省市级相关论文、案例评比工作,提升质量,科研总结促进两校共建活动质量的提升。

  措施二:狮岭学校充分与信息2.0工程相整合,提高各类网络课堂、研讨的质量。两校做好典型案例经验总结推广。分别组织信息报道团队,经常性撰写相关活动报道及时上传之江会学校*台,同时上报市教育网或信息中心。争取完成上级要求的目标:年度内在省级以上媒体至少有1~2篇报道。

  五、结对帮扶期限和本年度任务

  自20xx年开始,至20xx年结束。每两年为一轮,共两轮。

  本年度所有任务完成截止时间:3月底、6月底、9月底、10月底前,教共体完成结对帮扶进度分别不低于40%、60%、80%、100%。我们作为20xx年新增的跨地区和县域内教共体学校,应力争在20xx年9月前全部完成规定的年度任务。

  六、工作职责

  1.制订方案,签订协议。按照一对一的方式制订结对方案并签订结对协议,明确具体结对目标、任务、职责分工及完成时间。

  2.开通空间,汇聚信息。基于“之江汇”教育广场,开通专项网络空间,动态呈现结对帮扶推进过程和阶段成果,交流信息与经验,共享优质资源。

  3.点位聚焦,探索实践。对照结对方案,围绕管理共进、教学共研、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师生互动、差异互补的结对帮扶总体思路,开展丰富多样的结对活动,探索形成促进结对学校依托信息技术共同发展的经验和模式。

  七、保障措施

  1.及时制定结对帮扶年度计划,双方全力支持结对帮扶活动的开展,根据学校各自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以活动促进结对帮扶工作的深入开展。

  2.双方定期了解情况,及时指导活动开展的相关情况,帮助指导、总结各自资源开发利用、同步课堂实施及教师研修等工作。

  3.双方明确一名分管校长作为结对的联系人,校际间要加强电话联系,及时通报信息,统筹安排相关活动。

  海宁市狮岭学校联系人:贾建飞

  海宁市博达学校联系人:童欢

  4.双方明确一名工作具体负责人,做好线上线下示范课,线上线下集体教研,线上拓展课程的课表安排和具体工作的沟通、落实等。

  海宁市狮岭学校联系人:唐旻祎

  海宁市博达学校联系人:徐湘如

  共同体建设启动仪式方案 3

  根据《浙江省人民**办公厅关于印发20xx年省**十方面民生实事分解任务的通知》及《浙江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关于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浙教基〔20xx〕70号)《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落实“新增城乡教育共同体结对学校(校区)1500家”省**民生实事任务的通知》(浙教办函〔20xx〕53号)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确定组建学校

  20xx年,省教育厅给我县下达的任务是新增6对共建型教共体。共建型教共体是指将乡村学校的教育教学业务委托给城镇优质学校管理,或城乡若干所学校结为紧密型教育集团办学。由一所城镇核心校牵头,各成员校实行“资源共享、管理共进、教学共研、文化共生、考核捆绑”的管理模式,在办学理念、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学校特色等各方面实现共生发展。共建型教共体各自法人独立、财务独立,但工作统整,主要适宜在县域内施行。我县新增的6对共建型教共体学校分别是:

  1.松阳县古市镇中心学校——松阳县古市镇岗寺中心小学

  2.松阳县象溪镇中心学校——松阳县象溪镇靖居中心小学

  3.松阳县大东坝镇中心学校——松阳县安民乡中心小学

  4.松阳县玉岩镇中心学校——松阳县枫坪乡中心小学

  5.松阳县板桥畲族乡中心小学——松阳县裕溪乡中心小学

  6.松阳县赤寿乡中心小学——松阳县樟溪乡中心小学

  实验小学集团学校扶持象溪片区学校的结对任务,古市镇中心学校帮扶玉岩片区学校的结对任务。

  二、成立工作专班

  组长:吴

  副组长:

  成员:

  三、明确组建要求

  (一)制定《松阳县新时代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确定共建型教育共同体名单。(责任科室:普教科完成时间:6月15日前)

  (二)出台教育共同体考核方案,对共建型教育共同体实行捆绑考核。(责任科室:普教科、教研室完成时限:6月底前)

  (三)开展线上教学活动。各教育共同体具备“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工作基础,基于“互联网+义务教育”基础的城乡同步课堂,年内不少于2门学科,累计不少于20节。(责任科室:教研室完成时限:6月底前完成30%,9月底前完成60%,11月底前全面完成)

  (四)开展线上线下教研活动。共建型教育共同体核心校与受援校间开展教师网络研修不少于8次,开展线下教研不少于4次。(责任科室:教研室完成时限:6月底前完成30%,9月底前完成60%,11月底前全面完成)

  (五)推进教育共同体教师交流。共建型教育共同体核心校选派骨干教师到成员校(即受援校)任教,并覆盖到每一所成员校。(责任科室:人事科完成时限:11月底前)

  (六)指导教育共同体学校通过*台对接和人工填报两种方式,及时、有效采集线上教学、线上线下教研、教育共同体间教师交流等应用数据。(责任科室:技术中心完成时限:11月底前)

  (七)多层面、全方位做好新时代城乡教育共同体工作的宣传。(责任科室:办公室完成时限:11月底前)

  (八)做好教共体建设典型案例的收集和遴选工作。(责任科室:普教科、技术中心、教研室完成时限:11月底前)

  (九)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新增城乡教育共同体”省**民生实事地图信息编制与进度核验工作的通知》(浙教办函〔20xx〕67)号文件要求,做好民生地图数据采集及审核工作,并确定县级信息采集员为陈金伟。各结对学校根据任务部署及时上交材料。(责任科室:普教科、技术中心、各结对学校全面完成时限:11月底前)

  责任科室落实好相关职责任务,各结对学校实施好本方案,明确教共体双方学校、结对模式,有序推进结对任务。

  共同体建设启动仪式方案 4

  为贯彻落实嘉兴教育局“新增区域内融合型、共建型教共体学校(校区)共同体15对30所”列入嘉兴市**20xx年民生实事项目。根据海宁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海宁市跨地区和区域内教共体结对学校及帮扶民生实事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海教〔20xx〕29号)等文件精神,根据海宁市狮岭学校与海宁市博达学校对帮扶协议,经共同协商,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根据省**“互联网+义务教育”部署要求,依托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优势,充分利用城镇优质学校的教育资源,帮助解决农村薄弱学校在教育教学中的存在短板,实现城乡帮扶学校管理共进、教学共研、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师生互动、差异互补,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工作目标

  1.以“促均衡、提质量”为工作主线,以提升支援和受援两所学校办学水*为宗旨,立足学校的常规教学工作,线上线下相结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师日常教育教学行为为抓手,重点采用互动、互助、共享三大结对帮扶活动方式,全面提升支援和受援学校教师业务素养和教育水*,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2.依托之江汇教育广场这一教育资源*台,寻求狮岭学校、博达学校双方教学资源共享、师生共同成长的途径,实现两校的可持续发展。

  3.通过两校师徒结对,跟岗锻炼,线上线下示范课,线上线下集体教研,线上拓展课程,学生集体交流活动等实现两校无障碍交流,提升教学品质,实现双方共赢。

  三、组织领导与职责

  组长:

  职责:签订协议,做好两校的方案策划,搭建*台、引领教师团队专业发展。

  副组长:

  职责:共建型创建方案制订和总结,指导核心组成员落实相关工作。

  核心组成员:

  唐旻祎(教导主任)徐湘如(教导主任)

  职责:做好线上线下示范课,线上线下集体教研,线上拓展课程的课表安排和具体工作的沟通、落实等。

  王吉利(教导处副主任)刘明憬、付开萍(教导处助理)

  职责:协助教导主任开展相关工作,记录行事历,做好资料的搜集、整理等。

  张莉(教科室负责人)徐湘如(教科室主任)

  职责:科学研究两校共建型创建的提升策略,做好每年的相关主题的省市级相关论文、案例评比工作和相关活动信息报道的报送等。

  林晓君(信息技术老师)吴梦丹(信息技术老师)

  职责:做好录课,“之江汇”教育广场的教育共同体智慧服务*台上传有关佐证材料,提升应用数据等。

  张洁(德育主任、少总辅)陈明雅(德育主任)

  职责:组织学生集体交流活动,每学期不少于一次。

  结对导师:孙飞凤(五语)、徐洁(四数)、徐静(六英)

  职责:每位导师结对三位教师,每学年活动5次以上。

  两校各学科教研组长

  职责:组织教师上好线上线下示范课,开展线上线下集体教研,落实线上拓展课程的实施。

  四、结对帮扶内容及方式

  (一)开展师徒结对活动

  1.确定师徒结对关系。狮岭学校教研组长、海宁市骨干教师、五年级语文教师孙飞凤,海宁市骨干教师、四年级数学教师徐洁,海宁市骨干教师、三六年级英语教师徐静分别与受援学校的三位教师建立师徒结对关系。于3月17日下午开展师徒结对仪式。

  2.开展线上或线下传授指导活动

  师徒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上或线下传授指导活动不少于5次。师徒各自完成相应的记录表(附表2),做好相关的活动照片搜集提交给资料管理员,活动报道资料提供学校信息报道员。

  (二)异校跟岗锻炼

  博达作为受援校至少安排1名教师在狮岭学校跟岗锻炼,每名教师跟岗锻炼时间不少于1个月。根据学校工作实际需要,博达学校派付开萍跟岗锻炼,狮岭学校根据跟岗需要,来安排人员和具体内容。

  (三)线上线下示范课、集体教研

  狮岭学校向博达学校开展同步课堂或送教下乡示范课累计不少于10节。

  1.城乡同步课堂。双方共同商议决定,选择除体育、信息外其他所有学科进行互联网+同步课堂教学。精心挑选名优教师上课,对本校和博达学校的学生开展视频直播互动教学。双方学校学生实现同步上课、同步作业、同步教研。主要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美术、音乐、班队。

  措施一:协调两校作息时间和课程设置,安排好同步课堂直播时间,建立大课表。(唐旻祎徐湘如)

  措施二:确定同步课堂教学内容,两校教师依据自己班级的学情和个人教学风格,完成初次备课,提交教研组长。学*小组集体交流讨论修改教案,主讲老师收集建议进行二次修改。(唐旻祎徐湘如)

  措施三:对接老师交流互动,课前讨论好各种预案(包括学科知识方面和信息技术运用方面等),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林晓君、吴梦丹)

  措施四:课中多元互动,协同教学。以双方教研组为单位,教师之间交流互动,同步互学,共研提质提效的策略与方法。(学*小组)

  措施五;课后精准反馈,及时改进。两校教师及时跟进调研,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和作业反馈、考试成绩、情绪变化等做好沟通、交流和记录,为下次的同步教学改进教学做好准备。(学*小组)

  2.远程专递课堂。依托“之江汇”教育广场,由狮岭学校针对博达学校的薄弱学科,系统地提供以视频点播为主的网络课程。

  措施一:全员磨课。狮岭学校通过样本研修的形式,各学科组打磨出一堂高质量的微课,含所有学科。

  措施二:将微课应用于专递课堂教学中。

  3.送教下乡示范课。本年度狮岭学校三位名优骨干教师作为导师向博达学校各送教下乡示范课一次。四月语数学科送交一次,十月英语送教一次。

  措施一:校级磨课。导师在集体研究、备课、磨课。

  措施二:送教并开展研讨活动。

  (四)线上线下集体教研

  1.教师网络研修。双方教师基于网络*台开展集体备课、教学诊断和主题研修活动不少于4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城乡教师教学整体水*。

  措施一:定学科,定计划。确定美术学科为网络研修的主要学科,期初布置任务,两校沟通制定好研修计划(王彦、姚新英)

  措施二:重合作,多交流。两校教师利用多媒体实现异地互动,打破空间限制,交流互动,共同提高。

  措施三:求创新,共成长。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创新教研方式,促进两校共同成长。

  措施四:线上、线下双管齐下。多点联动,切实提高教学研修效率。

  城乡同步课堂后,每次精准反馈,及时改进。

  2.线下集体教研活动。四月博达学校教师参加狮岭学校的集体教研活动各学科各1次。

  措施一:教研组课堂打磨,提升课堂质量,学科组分别进行单元整组说课、上微课和评课。博达学校教师可参加教研组的竞赛,有导师的小组主动邀请结对教师共同教研。

  措施二:四月周六学*会开展第一期“凝聚智慧 展现精彩 亮出风采——狮岭学校养正课堂教研团队展示活动”。

  (五)线上拓展课程

  狮岭学校向博达学校共享至少1门用于课后服务的线上拓展课程。

  措施一:定学科,完善课程。狮岭学校确定(二年级噼里啪啦小魔棒数学)拓展课程为共享课程,课程负责人沈缘,课堂实施人数学团队,做好课程地完善,提高实施价值。

  措施二:四五月重点开展拓展课程活动,丰富两校的课后服务。

  (六)学生集体交流活动

  两校间开展学生集体交流活动(包括文体活动、劳动实践、研学实践等)不少于1次。

  措施一:两校德育处商量具体学生集体活动内容。制定实施方案和安全预案。

  措施二:上半年围绕劳动教育,两校大队干部结对研训,播种希望;下班年开展研学实践,两校大队干部技能大赛,体验丰收。

  (七)科研提升与信息报道

  科学研究两校共建型创建的提升策略,做好每年的相关主题的省市级相关论文、案例评比工作和相关活动信息报道的报送等。

  措施一:每年四五月组织教师参加省市级相关论文、案例评比工作,提升质量,科研总结促进两校共建活动质量的提升。

  措施二:狮岭学校充分与信息2.0工程相整合,提高各类网络课堂、研讨的质量。两校做好典型案例经验总结推广。分别组织信息报道团队,经常性撰写相关活动报道及时上传之江会学校*台,同时上报市教育网或信息中心。争取完成上级要求的目标:年度内在省级以上媒体至少有1~2篇报道。

  五、结对帮扶期限和本年度任务

  自20xx年开始,至20xx年结束。每两年为一轮,共两轮。

  本年度所有任务完成截止时间:3月底、6月底、9月底、10月底前,教共体完成结对帮扶进度分别不低于40%、60%、80%、100%。我们作为20xx年新增的跨地区和县域内教共体学校,应力争在20xx年9月前全部完成规定的年度任务。

  六、工作职责

  1.制订方案,签订协议。按照一对一的方式制订结对方案并签订结对协议,明确具体结对目标、任务、职责分工及完成时间。

  2.开通空间,汇聚信息。基于“之江汇”教育广场,开通专项网络空间,动态呈现结对帮扶推进过程和阶段成果,交流信息与经验,共享优质资源。

  3.点位聚焦,探索实践。对照结对方案,围绕管理共进、教学共研、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师生互动、差异互补的结对帮扶总体思路,开展丰富多样的结对活动,探索形成促进结对学校依托信息技术共同发展的经验和模式。

  七、保障措施

  1.及时制定结对帮扶年度计划,双方全力支持结对帮扶活动的开展,根据学校各自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以活动促进结对帮扶工作的深入开展。

  2.双方定期了解情况,及时指导活动开展的相关情况,帮助指导、总结各自资源开发利用、同步课堂实施及教师研修等工作。

  3.双方明确一名分管校长作为结对的联系人,校际间要加强电话联系,及时通报信息,统筹安排相关活动。

  海宁市狮岭学校联系人:贾建飞

  海宁市博达学校联系人:童欢

  4.双方明确一名工作具体负责人,做好线上线下示范课,线上线下集体教研,线上拓展课程的课表安排和具体工作的沟通、落实等。

  海宁市狮岭学校联系人:唐旻祎

  海宁市博达学校联系人:徐湘如

  共同体建设启动仪式方案 5

  一、指导思想

  本着“合作、交流、共享、发展”的原则,以城区(特色学校)学校为龙头,对共同体学校开展调研,全面了解共同体学校教育现状,共同研究制定受援方教育发展三年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帮助共同体学校确立“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学校共同发展。

  二、建设目标

  主体学校应对共同体学校在办学思想、学校管理及组织建设、办学特色、教师培训、教育质量等方面进行指导和帮助,重点加强软件建设,通过共同体建设,使共同体学校管理水*、教师队伍素质、办学质量进一步提高,逐渐形成一定的办学特色。

  1.加强联动。通过组建学校“1+1”、“1+2”“1+3”模式,进一步加强校际联动,营造资源配置,逐步实现城乡学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2.以强带弱。充分发挥城区学校、特色学校的带动和辐射作用,通过更新理念、队伍建设、教学改革、交流轮岗等方式,有效促进农村学校办学水*的全面提升。

  3.均衡发展。通过共同体建设,促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优质资源不稀释,薄弱学校能提高,整体水*有提升。

  4.有效激励。把激发学校办学活力、调动教师工作热情作为优化资源配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学校共同体的考核和评优,努力形**人争先、校校创优的良好局面。

  三、共建时间和形式

  20xx年9月至20xx年8月,以学校为单位开展共同体建设工作,以优质带动薄弱,城区、周边学校、特色学校带动农村边远山区学校,全面实施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实行一对二或一加三形式结对帮扶,对口帮扶覆盖面达100%,全面促进全县教育均衡发展。(具体学校见附件1)。

  四、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领导小组

  为确保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行动扎实深入有效地开展,县教体局成立了“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领导小组”,由林文*局长担任组长,肖田生副局长、张育华副局长、廖富洋副局长、张智勇主任为副组长,各股室站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育股,由项忠艳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统筹安排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工作。

  五、共建措施

  1.交流轮岗常态化

  (1)城乡符合条件的教师或学校行政,采取本人申请、学校推荐、教体局审核调配的程序进行互派交流轮岗,交流轮岗时间为1学年。

  (2)交流期间,主体学校一般教师按交流地学校教师工作量完成教学任务,并按要求组织指导交流地学校的教研活动,轮岗学校行政以参与指导交流地学校的管理工作为主,并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

  (3)交流轮岗教师待遇。城区长期交流轮岗教师享受与交流地学校教师同等的交通补贴,在后备干部确定、职称评聘、评优选模中优先考虑。

  (4)交流轮岗期间,学校发展共同体内各成员学校的原法人地位、领导班子、教师编制等不随交流轮岗改变。

  2.制度管理一体化

  学校发展共同体主体学校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每学期至少参与或指导2次以上各成员学校的活动或学校管理;每学期至少组织召开2次会议,安排研究解决共同体管理中的相关问题,促进学校文化、管理理念和机制的创新、融合和落实,相互借鉴、相互交流,在统一基本标准要求的前提下,促进学校个性化发展。

  3.教学研究融合化

  (1)教学活动:每学期按照展示课、研讨课、竞赛课、送教课等形式,由主体学校组织,至少开展一次课堂教学的交流活动;

  (2)薄弱学科送教活动:主体学校结合成员学校实际,每学期至少为共同体学校的一个薄弱学科送教一次或在共同体内采取走教的形式定期送教。

  (3)教学研究活动:在教研室的指导下,各共同体每学期至少组织开展1次教科研活动。

  4.考核评价机制捆绑化

  城乡学校教育共同体一建三年,实施捆绑发展、捆绑考核评价机制。在县教体局每年的学校办学水*督导评估中,主体学校考核得分按2:8比例计算评估最终得分(即: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中的共同体学校评估得分的20%计入主体学校得分,如有2所共同体学校,则各按10%计入主体学校得分;主体学校自身评估得分按80%计算)。如在学年度考评当中,共同体学校综合排名较前一年进步5个名次(含5个)以上的,则主体学校可以按本校实际考评进行得分。

  5.硬件支援重点化

  鼓励主体学校根据自身情况和共同体学校的办学需要提供有关物资等方面的帮助,重点是向共同体学校提供教育教学设施支援,如信息技术设备、实验设备、教学仪器和图书资料等。

  六、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校要充分认识实施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意义,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制定管理制度,确定工作目标,在相互商讨的基础上制定每学年的活动实施方案,并在每学年秋季开学前报县教体局教育股、教研室、人事股及包片股室,每年7月份各共同体学校要联合形成学年度工作总结交至局相关股室。

  2.加大宣传,强化协调。各校要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动员部署,让学校师生认识到开展共同体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局相关股室要切实担负起协调的职责,指导和督促联系学校积极开展共同体建设工作,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各校应及时将开展共同体建设工作情况、出现的先进经验等报县教体局教育股。

  3.注重总结,营造氛围。各学校在共同体建设过程中,要注意积累文字和图像资料,完善档案,并及时总结在学校管理、教研活动、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发展等方面的工作经验体会,为今后共同体建设的健康、快速发展奠定基础。县教体局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对在学校发展共同体创建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经验与做法、典型人物事迹,进行及时梳理总结,大力推广和表彰,并利用新闻媒体予以宣传报道,以提高相关学校及典型人物的知名度。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