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观后感谈中医 (菁华3篇)

首页 / 观后感 / | 观后感

中医观后感谈中医1

  中医文化渊源流长,经历了数千年的实践和筛选,虽然自己来自药都之乡,华佗故里亳州,但自己对中医药方面的了解确是很少。为了能更深一步的去认识中医文化,因此自己选择了中医概论这门课。通过学*,尽管自己对于中医文化的认识依然是一知半解,但是却让自己引发了对中医药现状的思考。自己开始对中医的一些现状进行了反思和自己个人的见解。

  首先,我们从中医的文献方面来说。很多时候,老师们总是说这些经历过数千年洗礼被传承的文献是老祖宗门精华的所在。的确如此,以为这些经历过上千年磨砺筛选的书籍是老祖宗们实践经验的总结,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见这些传承下来的文献的实际价值有多大。但即使是这样,又有多少人去读这些经典之作呢。曾经自己在网上看到过一些信息,一些中医类的高校,竟然把《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作为学生的选

  修课,这种现象怎么能不让人寒心呢。*文化的瑰宝却被这些“无知”的人们作为了一种挣学分的工具。如果说句难听的,假如这些文献的作者还活着的话,估计也会被气死。更有甚者一些从事中医的人居然对于中医的发展了解不多,这是不是对中医发展现状的一种讽刺呢。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根据自己个人的观点认为,除了外界的因素外,书籍本身的缺陷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外界的因素主要的就是学校对于这些瑰宝的重视程度。只有对这些东西重视了,我们才可能花更多多更大的精力去钻研它。如果学校都认为这些东西可有可无的话,那还有谁会花精力看呢。同时书籍的本身也有劣势,这些中医药方面的书籍大多繁琐难懂,篇幅也比较长,导致很多人看着看着就失去了耐心,也就没了继续看下去的兴趣。而且这些书籍大都只有文字叙述,没有具体的图片,致使很多人看了却不知道它所讲的是什么。另外由于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对于生活不再是简单的吃饱问题啦,而对于饮食养生方面也更加的看重,说到饮食养生,中药的饮食养生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很多的人开始学*有关中医方面的一些理论知识。而*是发展*家,普通的家庭在层次结构中占了主要的位置,而这些人大都是工薪阶层,文化层次大都不高,对于这些繁琐难懂的书籍兴趣都不会很高。尽管这些书籍的作用很大,但无法进入到寻常百姓家,作用再大,也失去了它原有的价值。

  因此我们应该在不篡改原有著作的基础上将原有著作编的通俗易懂,这样才能被大众所接受。从而使这些文献得以继续流传。造福后世子孙。

  其次,我们从身边来说,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多少人在一生病的时候,脑子里闪过的是中医,因为大部分的人都会选择向西医求药。而且很多人之所以选择中医是觉得西医无法治疗或者是治疗效果不好时,才选择了中医治疗。而西医仿佛已经成了人们下意识的一种选择。这种现象的出现对我们难道不是警钟吗。流传千年的中医文化却不及发展不到百年的西医。究竟问题出在哪里?

  对于这个问题,是一个值得我们深究的问题,这种现象的出现与人为因素是远远分不开的,同时也与中医本身有关。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医也逐渐从救死扶伤转变成一种赚钱的工具。很多中医院的门诊价格很高,作为*本土的中医价格却和西医相似,甚至比西医更高,这让患者有什么理由去选择中医,更何况一些中医院为适应时代的发展,打着传承中医的幌子搞什么中西医结合,中西医都结合了,那人们选择中西医其中一个又有什么区别呢。同时,中医的治疗也有着自己的劣势,如今的社会是一个高速运转的社会,所以人们对于时间的要求很苛刻,而中医的治疗确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疗程较长。因此这也成了中医发展的障碍。

  尽管如今的中医发展不尽如人意,但我们却不能如此就否决掉中医,正如上文所提到的,它是经历过实践的检验,有着巨大的实用价值。作为*人的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传承它。但我认为传承要有着传承的原则。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医有着其璀璨的历史,因此它的传承就应该根据其自身的特点传承,而不是搞什么中西医结合。因为我认为中医就是中医,西医就是西医,两者是不能混为一谈的,中医的发展可以汲取时代的先进经验,但却不是结合西医。一旦结合了西医,中医的本质就变了。它就不在是原汁原味的*本土的中医,而是像现在的混血儿。失去了它最纯正的血统。

  悠悠千年的中医文化,有着其夺目的光芒,虽然被沙粒所掩埋了光芒,但我相信,不就的将来,华夏子孙的我们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暗淡的中医重新发出属于它自己耀眼的光芒。

中医观后感谈中医2

  中医四大经典指的是中医发展史上起到重要作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四部经典巨著,对古代乃至现代中医都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与研究价值。关于四大经典的具体组成存在争议。目前学术界一般将《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看做是中医四大经典。也有部分中医教材把《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当作四大经典。目前采用前者说法的较多。

  《金匮要略》是张仲景著述的中医经典古籍之一。看过《金匮要略》之后,第一个启示就是《金匮要略》中的养生观和“治未病”的思想。在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篇中,他提到“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这就是说只要五脏个主要功能正常,五脏之间关系协调,五脏各属系统功能正常,人体机能就可以保持一种调畅的状态,就不容易感病或者内生疾病,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若人能“养慎”,既内养正气,外慎风寒,则即使患病,也不容易便为坏病,容易医治。其实也就是告诉我们要懂得养生之道,人本与自然,之所以中药能够治病也就在于此,人和中药同属大自然的产物,本身属性就是形同的。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应该顺超自然的规律,才能不断逼*“阴*阳秘,精神乃治”的境界。“治未病”是有三从含义的:即未病先防、即病防传和后防复。在《金匮要略》中,她提到“夫治未病者,见杆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这里主要是在强调即病防传的中药性,已患肝病虚证,为防止金晦肝木,则要在治肝病的同时,补土制水以助火制金。这才是“上工”的境界。这种精神也在文中多处体现出来了,如在治疗风湿兼气虚是的防已黄氏汤中,“胃中不和者,加芍药三分”,在肾病传心的乌头赤石脂丸证,心病传肺的百合地黄汤证,肺病传肝的“肝色青而反色白”,脾病传肾的干姜笭术汤证中也都有提及,故要严加防范,先安其未受邪、未受病之地。“治未病”思想贯穿全书始终,证明仲师认为“治未病”与治病同等重要,甚至可以说是更重要。

  《黄帝内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那《黄帝内经》是什么意思呢?内经,不少人认为是讲内在人体规律的,有的人认为是讲内科的,但相关专家认为《黄帝内经》 是一部讲“内求”的书,要使生命健康长寿,不要外求,要往里求、往内求,所以叫“内经”。也就是说你要使生命健康, 比如有了病怎么治病,不一定非要去吃什么药。《黄帝内经》就告诉我们要“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要“恬淡虚无,真气从之”,从而使人少生病或不生病。

  看完《黄帝内经 》 ,对于*人民千百年来顺应四时休养生息的生活我也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以前不好的生活*惯在我身上都能找到,比如说经常熬夜,暴饮暴食,而《黄帝内经 》 说道: “ 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也 ”“ 四时阴阳,从之则生,逆之者亡。 ” 正常情况下,阴阳对立统一运动有度、有序、适时当位,则阴阳和谐,反之则阴阳失调,而人体疾病的本质就是阴阳失调。《黄帝内经 》 不但在健康上给我们提供了辩证的思想,在精神上也给了我们有益的指引,比如在现实社会中,工作压力大,社会关系复杂,都会给我们的情绪带来影响,而这本书告诉我们,喜怒悲忧恐等精神情志活动,也是五脏功能的表现,也就是说,五脏出现疾病同样会给人带来情绪上的疾病,反之,情绪的失常也会影响五脏的健康。大喜伤心,大悲伤肺,大怒伤肝,大恐伤肾,忧思伤脾。所以,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要保持*常的心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保持和谐的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对我们的身体健康、生活工作都有好处。所以养生说到底就是在说饮食、起居、工作和劳动、精神这四个方面的问题。只要这四个方面都能做到,就能像岐伯和黄帝对话当中所说的这样,人人都能活过一百岁。所以说活到一百岁并不稀奇,不需要外求,只需要做好这四方面就可以了。而这四个方面贯穿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做到这四点,不是一天两天就行了,而是一辈子,每时每刻都这么做,把它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变成一种生活*惯。

  良好的生活方式,生活*惯应该像《黄帝内经 》 里说的一样:

  1.“饮食有节制,起居有规律,不妄事操劳”;肆欲纵色,耗散精气,喝酒行房事,此行差也。

  2.“唾沫吐得太远,有伤元气”。

  3.“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没有非分之想,*和安宁,真气保存体内,形影不离,病不伤也。

  4.“仁者寿也:胸怀宽广者,益寿;反之。胸怀狭隘者,不益健康有害生命”;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道德日全者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之大旨也。注重道德修养:“浩然正气”有利于身心健康??

  5.“如果连自己都不能原谅的人,怎能心如止水;”“还在判断值与不值得,可见心中还有衡量,还是有‘气根’”。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外感及其杂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全书重点论述人体感受风寒之邪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及如何进行辩证施治的方法。其主要内容是六经辨证和辨方证,尤其注重辨方证,*代经方大师胡希恕曾提出:辨方证是辨证的尖端,是在强调经方理论的特点。《伤寒杂病论》对每一个方证,论述非常精详,既说明其主要适应证,也详述其禁忌证及类似证、鉴别证。例如《伤寒论》就有20多条提到桂枝汤。对一个方证论述如此精细,是在告诫后人辨方证的重要性,同时也告诉人们,在辨方证时,要注意到证的病位在表、在里,还是在半表半里,证候的病性属阳还是属阴。

  在《伤寒论》的学*中,方证很重要的,其主要内容是六经辨证和辨方证,尤其注重辨方证,*代经方大师胡希恕曾提出:辨方证是辨证的尖端,是在强调经方理论的特点。《伤寒杂病论》对每一个方证,论述非常精详,既说明其主要适应证,也详述其禁忌证及类似证、鉴别证;其次是药量,以桂枝汤为例,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五味,非常*常.但只这五味药在伤寒中的变局是最多的,桂枝或加其量,或加其味,或减其味,真是让人眼花缭乱,难以适其所以.比如桂枝汤加桂枝量,则为桂枝加桂汤,加芍药量则为小建中汤,去芍加附则为桂枝附子汤,去桂又为芍药甘草汤,其他的有麻黄汤类方,承气汤类方,泻心汤类方,总结体会相类方之间的主治和药味药量的区别,再结合多看书,也会有所收获;最后,煎煮法也很重要。《伤寒论》中用到麻黄的方剂共有7首。7方用麻黄虽皆是先煎,但先煎之中还有略有差别:一是麻黄汤、葛根汤、小青龙汤等,都是“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二是桂枝麻黄各半汤、麻黄升麻汤等,都是“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三是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中“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由上可见,麻黄在不同的方剂中的煎煮时间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对于不同的病症,仲景采取了不同煎煮法以使药物达到最好的疗效。

  《温病条辨》为吴瑭多年温病学术研究和临床总结的力作。全书以三焦辨证为主干,前后贯穿,释解温病全过程辨治,同时参以仲景六经辨证、刘河间温热病机。是温病学派大家吴鞠通的重要著作,对温病学说理论基础的建立和临床疗效的提高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而且《温病条辨》可以说是伤寒论的完善,弥补了自仲景以来只有伤寒没有瘟病的遗憾。而该书也是采用《伤寒论》的格式所写,且采用三焦辨证是纵向的思路。而伤寒采用六经辩证是由表入里的横向思路,正如瑭之所言:“学者诚能合二书而细心体察,自无难识之证,虽不及内伤,而万病诊法,实不出此一纵一横之外。”

  以上这几点,就是我读中医经典的体会,然而中医经典需要反复读,仔细读,乃至“渐能成诵”。而自与之相差甚远,所以在以后的生活学*中,要不断学*、不断总结。最终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医医师。

中医观后感谈中医3

  古往今来,医者仁心,人命比权钱更贵!

  最*央视热播《老中医》甚是让人喜爱,这部剧不仅有治病救人的故事,有医者的真情实感,爱恨情仇,还诠释了历史的风云。

  《老中医》的亮点之处,一是实力戏骨、金牌班底;二是制作精美,符合观众观剧的标准;三,更是看中了剧集对仁医之道的坚守以及能够引**感共鸣的民族大义。

  陈宝国饰演的翁泉海医德高尚、医术精湛,不仅是从医的典范,也是我们从事各行各业的典范。冯远征饰演的赵闵堂语言幽默、好哗众取宠、华而不实、喜欢自己自吹自擂。在每一次疑难杂症面前,他都没有抓住机会。而翁泉海却扎扎实实,不断突破,使泉海堂门庭若市。他知道自己的本分是治病救人,才一次次化险为夷,赢得了越来越多的人尊敬。要做好每件事,首先要讲究“德”,有“德”才能持久,才能站稳脚跟,其次才是技术,最后要不断专研。

  由此联想到了公司,对于前景光电来说,20年稳扎稳打,屹立于电梯行业,“德”是关键,其次是技术,最后是专研,前景是电梯行业的典范,作为前景人,我骄傲!


中医观后感谈中医 (菁华3篇)扩展阅读


中医观后感谈中医 (菁华3篇)(扩展1)

——中医观后感谈中医 (菁华3篇)

中医观后感谈中医1

  中医文化渊源流长,经历了数千年的实践和筛选,虽然自己来自药都之乡,华佗故里亳州,但自己对中医药方面的了解确是很少。为了能更深一步的去认识中医文化,因此自己选择了中医概论这门课。通过学*,尽管自己对于中医文化的认识依然是一知半解,但是却让自己引发了对中医药现状的思考。自己开始对中医的一些现状进行了反思和自己个人的见解。

  首先,我们从中医的文献方面来说。很多时候,老师们总是说这些经历过数千年洗礼被传承的文献是老祖宗门精华的所在。的确如此,以为这些经历过上千年磨砺筛选的书籍是老祖宗们实践经验的总结,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见这些传承下来的文献的实际价值有多大。但即使是这样,又有多少人去读这些经典之作呢。曾经自己在网上看到过一些信息,一些中医类的高校,竟然把《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作为学生的选

  修课,这种现象怎么能不让人寒心呢。*文化的瑰宝却被这些“无知”的人们作为了一种挣学分的工具。如果说句难听的,假如这些文献的作者还活着的话,估计也会被气死。更有甚者一些从事中医的人居然对于中医的发展了解不多,这是不是对中医发展现状的一种讽刺呢。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根据自己个人的观点认为,除了外界的因素外,书籍本身的缺陷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外界的因素主要的就是学校对于这些瑰宝的重视程度。只有对这些东西重视了,我们才可能花更多多更大的精力去钻研它。如果学校都认为这些东西可有可无的话,那还有谁会花精力看呢。同时书籍的本身也有劣势,这些中医药方面的书籍大多繁琐难懂,篇幅也比较长,导致很多人看着看着就失去了耐心,也就没了继续看下去的兴趣。而且这些书籍大都只有文字叙述,没有具体的图片,致使很多人看了却不知道它所讲的是什么。另外由于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对于生活不再是简单的吃饱问题啦,而对于饮食养生方面也更加的看重,说到饮食养生,中药的饮食养生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很多的人开始学*有关中医方面的一些理论知识。而*是发展*家,普通的家庭在层次结构中占了主要的位置,而这些人大都是工薪阶层,文化层次大都不高,对于这些繁琐难懂的书籍兴趣都不会很高。尽管这些书籍的作用很大,但无法进入到寻常百姓家,作用再大,也失去了它原有的价值。

  因此我们应该在不篡改原有著作的基础上将原有著作编的通俗易懂,这样才能被大众所接受。从而使这些文献得以继续流传。造福后世子孙。

  其次,我们从身边来说,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多少人在一生病的时候,脑子里闪过的是中医,因为大部分的人都会选择向西医求药。而且很多人之所以选择中医是觉得西医无法治疗或者是治疗效果不好时,才选择了中医治疗。而西医仿佛已经成了人们下意识的一种选择。这种现象的出现对我们难道不是警钟吗。流传千年的中医文化却不及发展不到百年的西医。究竟问题出在哪里?

  对于这个问题,是一个值得我们深究的问题,这种现象的出现与人为因素是远远分不开的,同时也与中医本身有关。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医也逐渐从救死扶伤转变成一种赚钱的工具。很多中医院的门诊价格很高,作为*本土的中医价格却和西医相似,甚至比西医更高,这让患者有什么理由去选择中医,更何况一些中医院为适应时代的发展,打着传承中医的幌子搞什么中西医结合,中西医都结合了,那人们选择中西医其中一个又有什么区别呢。同时,中医的治疗也有着自己的劣势,如今的社会是一个高速运转的社会,所以人们对于时间的要求很苛刻,而中医的治疗确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疗程较长。因此这也成了中医发展的障碍。

  尽管如今的中医发展不尽如人意,但我们却不能如此就否决掉中医,正如上文所提到的,它是经历过实践的检验,有着巨大的实用价值。作为*人的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传承它。但我认为传承要有着传承的原则。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医有着其璀璨的历史,因此它的传承就应该根据其自身的特点传承,而不是搞什么中西医结合。因为我认为中医就是中医,西医就是西医,两者是不能混为一谈的,中医的发展可以汲取时代的先进经验,但却不是结合西医。一旦结合了西医,中医的本质就变了。它就不在是原汁原味的*本土的中医,而是像现在的混血儿。失去了它最纯正的血统。

  悠悠千年的中医文化,有着其夺目的光芒,虽然被沙粒所掩埋了光芒,但我相信,不就的将来,华夏子孙的我们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暗淡的中医重新发出属于它自己耀眼的光芒。

中医观后感谈中医2

  中医四大经典指的是中医发展史上起到重要作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四部经典巨著,对古代乃至现代中医都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与研究价值。关于四大经典的具体组成存在争议。目前学术界一般将《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看做是中医四大经典。也有部分中医教材把《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当作四大经典。目前采用前者说法的较多。

  《金匮要略》是张仲景著述的中医经典古籍之一。看过《金匮要略》之后,第一个启示就是《金匮要略》中的养生观和“治未病”的思想。在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篇中,他提到“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这就是说只要五脏个主要功能正常,五脏之间关系协调,五脏各属系统功能正常,人体机能就可以保持一种调畅的状态,就不容易感病或者内生疾病,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若人能“养慎”,既内养正气,外慎风寒,则即使患病,也不容易便为坏病,容易医治。其实也就是告诉我们要懂得养生之道,人本与自然,之所以中药能够治病也就在于此,人和中药同属大自然的产物,本身属性就是形同的。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应该顺超自然的规律,才能不断逼*“阴*阳秘,精神乃治”的境界。“治未病”是有三从含义的:即未病先防、即病防传和后防复。在《金匮要略》中,她提到“夫治未病者,见杆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这里主要是在强调即病防传的中药性,已患肝病虚证,为防止金晦肝木,则要在治肝病的同时,补土制水以助火制金。这才是“上工”的境界。这种精神也在文中多处体现出来了,如在治疗风湿兼气虚是的防已黄氏汤中,“胃中不和者,加芍药三分”,在肾病传心的乌头赤石脂丸证,心病传肺的百合地黄汤证,肺病传肝的“肝色青而反色白”,脾病传肾的干姜笭术汤证中也都有提及,故要严加防范,先安其未受邪、未受病之地。“治未病”思想贯穿全书始终,证明仲师认为“治未病”与治病同等重要,甚至可以说是更重要。

  《黄帝内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那《黄帝内经》是什么意思呢?内经,不少人认为是讲内在人体规律的,有的人认为是讲内科的,但相关专家认为《黄帝内经》 是一部讲“内求”的书,要使生命健康长寿,不要外求,要往里求、往内求,所以叫“内经”。也就是说你要使生命健康, 比如有了病怎么治病,不一定非要去吃什么药。《黄帝内经》就告诉我们要“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要“恬淡虚无,真气从之”,从而使人少生病或不生病。

  看完《黄帝内经 》 ,对于*人民千百年来顺应四时休养生息的生活我也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以前不好的生活*惯在我身上都能找到,比如说经常熬夜,暴饮暴食,而《黄帝内经 》 说道: “ 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也 ”“ 四时阴阳,从之则生,逆之者亡。 ” 正常情况下,阴阳对立统一运动有度、有序、适时当位,则阴阳和谐,反之则阴阳失调,而人体疾病的本质就是阴阳失调。《黄帝内经 》 不但在健康上给我们提供了辩证的思想,在精神上也给了我们有益的指引,比如在现实社会中,工作压力大,社会关系复杂,都会给我们的情绪带来影响,而这本书告诉我们,喜怒悲忧恐等精神情志活动,也是五脏功能的表现,也就是说,五脏出现疾病同样会给人带来情绪上的疾病,反之,情绪的失常也会影响五脏的健康。大喜伤心,大悲伤肺,大怒伤肝,大恐伤肾,忧思伤脾。所以,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要保持*常的心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保持和谐的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对我们的身体健康、生活工作都有好处。所以养生说到底就是在说饮食、起居、工作和劳动、精神这四个方面的问题。只要这四个方面都能做到,就能像岐伯和黄帝对话当中所说的这样,人人都能活过一百岁。所以说活到一百岁并不稀奇,不需要外求,只需要做好这四方面就可以了。而这四个方面贯穿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做到这四点,不是一天两天就行了,而是一辈子,每时每刻都这么做,把它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变成一种生活*惯。

  良好的生活方式,生活*惯应该像《黄帝内经 》 里说的一样:

  1.“饮食有节制,起居有规律,不妄事操劳”;肆欲纵色,耗散精气,喝酒行房事,此行差也。

  2.“唾沫吐得太远,有伤元气”。

  3.“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没有非分之想,*和安宁,真气保存体内,形影不离,病不伤也。

  4.“仁者寿也:胸怀宽广者,益寿;反之。胸怀狭隘者,不益健康有害生命”;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道德日全者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之大旨也。注重道德修养:“浩然正气”有利于身心健康??

  5.“如果连自己都不能原谅的人,怎能心如止水;”“还在判断值与不值得,可见心中还有衡量,还是有‘气根’”。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外感及其杂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全书重点论述人体感受风寒之邪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及如何进行辩证施治的方法。其主要内容是六经辨证和辨方证,尤其注重辨方证,*代经方大师胡希恕曾提出:辨方证是辨证的尖端,是在强调经方理论的特点。《伤寒杂病论》对每一个方证,论述非常精详,既说明其主要适应证,也详述其禁忌证及类似证、鉴别证。例如《伤寒论》就有20多条提到桂枝汤。对一个方证论述如此精细,是在告诫后人辨方证的重要性,同时也告诉人们,在辨方证时,要注意到证的病位在表、在里,还是在半表半里,证候的病性属阳还是属阴。

  在《伤寒论》的学*中,方证很重要的,其主要内容是六经辨证和辨方证,尤其注重辨方证,*代经方大师胡希恕曾提出:辨方证是辨证的尖端,是在强调经方理论的特点。《伤寒杂病论》对每一个方证,论述非常精详,既说明其主要适应证,也详述其禁忌证及类似证、鉴别证;其次是药量,以桂枝汤为例,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五味,非常*常.但只这五味药在伤寒中的变局是最多的,桂枝或加其量,或加其味,或减其味,真是让人眼花缭乱,难以适其所以.比如桂枝汤加桂枝量,则为桂枝加桂汤,加芍药量则为小建中汤,去芍加附则为桂枝附子汤,去桂又为芍药甘草汤,其他的有麻黄汤类方,承气汤类方,泻心汤类方,总结体会相类方之间的主治和药味药量的区别,再结合多看书,也会有所收获;最后,煎煮法也很重要。《伤寒论》中用到麻黄的方剂共有7首。7方用麻黄虽皆是先煎,但先煎之中还有略有差别:一是麻黄汤、葛根汤、小青龙汤等,都是“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二是桂枝麻黄各半汤、麻黄升麻汤等,都是“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三是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中“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由上可见,麻黄在不同的方剂中的煎煮时间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对于不同的病症,仲景采取了不同煎煮法以使药物达到最好的疗效。

  《温病条辨》为吴瑭多年温病学术研究和临床总结的力作。全书以三焦辨证为主干,前后贯穿,释解温病全过程辨治,同时参以仲景六经辨证、刘河间温热病机。是温病学派大家吴鞠通的重要著作,对温病学说理论基础的建立和临床疗效的提高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而且《温病条辨》可以说是伤寒论的完善,弥补了自仲景以来只有伤寒没有瘟病的遗憾。而该书也是采用《伤寒论》的格式所写,且采用三焦辨证是纵向的思路。而伤寒采用六经辩证是由表入里的横向思路,正如瑭之所言:“学者诚能合二书而细心体察,自无难识之证,虽不及内伤,而万病诊法,实不出此一纵一横之外。”

  以上这几点,就是我读中医经典的体会,然而中医经典需要反复读,仔细读,乃至“渐能成诵”。而自与之相差甚远,所以在以后的生活学*中,要不断学*、不断总结。最终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医医师。

中医观后感谈中医3

  3月14日央视1台播放的40集电视连续剧到了大结局。由于演绎的是本行当故事,因此,工作再忙,也尽量地抽时间,断断续续地观看了该部作品。

  说实话,从《老中医》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来看,显得有些粗糙,特别是最后几集,真是有点“抗日神剧”的嫌疑。但是,从整个作品介绍的那个年代,传统中医所经历的继承和发展的艰辛过程,以及《老中医》介绍的那个时候的中医医生在恶劣的环境中,所具有如此强悍的生命力的各个故事情节来看,还是应该算得上是一部比较到位的作品。

  比如,在那样的年代中,每一位传统中医都深深受着生存、甚至是生计问题困扰,唯有上好的疗效作保障,中医医生才会有生存和维持生计的机会。因此,各色各样、各个门派的中医医生,都使出浑身解数,去获取临床良效。《老中医》在演绎的有趣故事情节中,都能反应出当时医界的真实情景,比如翁泉海、赵闵堂等中医医生的形象,都非常到位,有血有肉,特别是我的父亲和母亲,今年已经八九十岁,经历过那个年代,更是有这样的感觉。

  然而,《老中医》让我感慨更多的是,作品真实反映着传统中医,乃至于传统中医人所具有的医生优秀特质。

  首先,作为一名传统中医人,一定具备“大医精诚”的基本素质。《老中医》一直弘扬着以翁泉海为代表的传统中医人必备的“见彼苦恼,若己有之”、“医者仁心”的中医人基本素质。为医之时,不问“长幼妍蚩”、“华夷愚智”、“怨亲善友”“皆如至亲之想”,如有危厄来临,不管道路艰险,毫不“自虑吉凶”,一心救治,这种高尚的医德品行,作品更是宣扬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动。

  其次,作品深刻地揭示着传统中医是一门既有中医理论指导,又有实实在在技术操作的临床学科。每一位传统中医医生都不是神医,而是牢固掌握着中医技术,有着精深中医理论修养,传承并积累着丰富中医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的中医人才。作品如此宣明的观点,完全有别于如《神医喜来乐》等作品,把传统中医往神里吹的胡乱宣传。更是鼓励和鞭策着我们这些从事传统中医的后生们,应该脚踏实地、认真钻研传统理论和技术,传承好传统中医的精华。

  此外,作品还充分反映了中医辨证施治的智慧。

  辨证施治是传统中医所具有的特色之一。辨证施治的本质,是在于根据不同时间和地点,乃至环境等等具体条件,对疾病所表现出的各种失调状态,进行针对性极强的调理和治疗。换言之,传统中医从寒热虚实脏腑经络等状态上,对疾病进行有针对性调理和治疗时,要特别善于随时随地结合造成寒热虚实脏腑经络等证候的各种具体条件和因素,以审证求因,因证互参的思维模式,抓准处治证候的病机要点,进而获得理想的临床效果。翁泉海徒弟高小朴协助师父救治中毒案例,当师父尚未详细问清楚中毒原因的情况下,高小朴更是俯下身来,背起患者与患者及其陪伴进行深入交流,旁敲侧击、仔细审问发病之前的起居情况,终于弄清楚了中毒原因,是由于在野外如厕时被毒草所伤,最终让翁泉海师父有针对性地使用解毒药而获癒。

  我认为,这种传统中医所具有的审证求因,因证互参的辨证诊断,准确抓住病机要点处治疾病的辨证施治原则和方法,反映着每一位传统中医人,所具有善于分析问题处治问题的聪明智慧。不仅如此,这样的中医人,还能够以这种聪明智慧,为人处世,形成了这些中医人所具有的中庸人格。《老中医》在翁泉海组织上海中医界,为日本侵略者研制止泻方剂的故事情节中,充分反映了以温泉海为代表的中医人的聪明才智,更反映出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斗争的中庸智慧。

  由此联想,《老中医》所要宣扬的,正是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医人,应该具备三个方面的优秀品质:

  一是崇尚医德,仁爱天下的信仰;

  二是精益求精,钻研技术的精神;

  三是审时度势,知常达变的智慧。

  放眼开去,这种医者品质,不仅于传统中医,也应该是胸怀天下之人应该有的人生气度,正所谓“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是也。


中医观后感谈中医 (菁华3篇)(扩展2)

——中医个人简历 (菁华3篇)

中医个人简历1

  姓 名: XXX 性 别: 女

  年 龄: 民 族: 汉族

  户 籍: 江苏 江阴 婚姻状况: 未婚

  身 高: 158 cm 体 重: 45 kg

  身份证: 最高学历: 本 科

  现所在地: 江苏 南京 毕业院校: 南京中医药大学

  所学专业: 中医美容

  教育/培训

  20xx年9月-20xx年7月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中医美容) 本科

  工作经验

  南京怡人美容院 20xx年6月--

  公司性质:民营企业 行业类别:美容美发化妆

  担任职位:技术类-美容师

  工作描述:在这里我熟悉了美容院的经营管理销售,学到了美容院的实际按摩手法以及美容院的针灸减肥内容,接受了瑜珈、拉丁舞等的练*,扩展了我的.所学,增加了我的见识,拓展了我对社会的认识和了解,这也是一次难得的经历

  技能/专长

  语 言 能 力: 英语(熟练);吴语(上海话)(熟练);普通话(优秀)

  美 容 技 能: 高级美容师证

  技 能 专 长: 具备了中医药学基本理论知识和与本专业有关的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医学方面基本知识;

  受到中医临床、医学美容技能等方面的基本训练;

  具有运用中医辨证论治和医学美容技能进行临床诊疗和医疗美容的基本能力。

  已取得英语四级证书,能熟练运用英语,能操作计算机

  拥有医学士学位,高级美容师证书

  求职意向

  求 职 类 型: 全职/兼职

  待 遇 要 求: ¥(可面议)

  希 望 岗 位: 美容学校类-美容老师、 技术类-美容讲师

  希 望 地 区: 江苏南京 , 江苏无锡 , 江苏苏州

  最 快 到 职: 可随时到职

  提 供 住 房: 提供

中医个人简历2

  个人简历

  姓名:吴xx性别:女出生年月:xx

  专业:xx:本科籍贯:xx

  学历路程:12000年9月——20xx年7月在鹰潭市铁路中学读书

  22003年9月——20xx年7月在江西中医学院本科毕业

  工作经历:12007年1月——20xx年1月在江西省东乡县人民医院实*

  22008年1月——20xx年7月在福建省寿宁县中医院工作

  32008年9月——20xx年9月在江西省余江县中医院工作

  42009年9月——至今在余江县洪湖卫生院工作

  工作经验:本人实*中,在内一科(呼吸,心血管,血液)2个月。内二科(消化,

  肾内,代谢,神经内科)2个月。妇产科2个月,儿科2个月,外一科3周,

  外二科3周,中医科2个月,放射科2周,心电图室2周

  毕业参加工作后,主要在内科儿科妇产科累积了一定的经验

  其它:计算机国家二级,英语四级

  求职意向:内儿科

中医个人简历3

  姓名:-

  国籍:*

  个人照片

  目前所在地:广州

  民族:汉族

  户口所在地:海南

  身材:162 cm 47 kg

  婚姻状况:未婚

  年龄:27 岁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

  建筑/房地产/物业管理类:行政文秘、销售

  其它类 行政助理、文秘

  其它类 销售助理、业务跟单

  工作年限:4

  职称:初级

  求职类型:全职可到职-随时

  月薪要求:1500--20xx希望

  工作地区:广州 深圳

  个人工作经历:20xx.8-20xx.9 海南理文纸品有限公司 业务助理(跟单) 寻求发展

  20xx.10-20xx.4 海南琼海大东南置业有限公司 行政秘书 调任

  20xx.5-20xx.10 海南琼海大东南置业有限公司 销售部 寻求发展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应聘职位: 业务助理、房产销售、行政文秘、销售助理

  工作年限: 4年

  职称:

  求职类型: 全职 可到职- 随时

  月薪要求: 面议

  个人工作经历: 20xx/05 – 20xx/12 琼海大东南置业有限公司

  销售部

  工作职责:

  任销售顾问兼负责办理客户个人银行按揭业务、办理客户房产登记备案工作,档案及图纸的归类管理等;对房产销售流程熟悉。

  20xx/10 –20xx/XX 琼海大东南置业有限公司

  行政秘书

  工作职责:

  负责本公司日常事务性工作;掌握和熟悉公司、基本情况,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和有关方面的工作;负责来信来访的处理和接待工作;做好公司内文件、材料的打印、装订、送发以及文件的传阅、落实工作;根据总经理意见,草拟公司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及各种承上启下的行文;负责公司办公例会的会前准备、会议记录,整理和转发会议纪要,贯彻和催办会议决议;按照公司领导指示,协调处理好涉及跨部门的综合性事务;建立办事记录,对上级交办的任务和下面反映的情况,属职责范围权限内的应即刻办理,超出职权范围办理不了的应及时向公司领导汇报,并记录在案备查;注意了解、收集、整理、综合公司各方面情况,及时向公司领导汇报,积极协助公司领导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工作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措施,供领导决策参阅;搞好对外宣传,将本公司的工作进展、改革进程、好人好事等情况及时报道出去,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使员工理解、配合、支持后勤工作;完成上级交办的`其它任务。

  20xx/08 – 20xx/09 海南理文纸品有限公司

  业务助理(跟单)/业务部

  工作职责:

  负责开发客户,通过E-Mail和传真、电话的形式和客户联系,接收订单,根据客人的询盘作报盘,给客人提供样品,报价,落单生产并且监督和跟进,安排验货,联系运输车队及装柜,报检等一切相关事宜。


中医观后感谈中医 (菁华3篇)(扩展3)

——中医年终总结 (菁华3篇)

中医年终总结1

  时光飞逝,20xx年的工作结束了,在我的不断的进步中,在我的不断的努力工作中,我的一年就这样愉快的结束了,其中我还是有很多的事情值得回顾的,但是一时间也想不起那么多,我会不断的进步和努力的,其实很多的事情都是这样,只要这样下去,就会得到很多的事实,我相信我会做好的!

  时间过得真快,又到了一年一次写年终总结的时刻,虽然都是对当年的思想、工作、期望的归纳,但今年写的时候,相比以往,心情显得激动些。

  今年春节后,我就来到了xx医院,一直在中医科做住院医师,这对我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一是在思想上,我是一个有着整整20xx年医疗工作历程的学生,在原来的单位任职副主任医师,从事的是一些较高难度的临床指导性工作,如何要向一个住院医师转型:

  1、在工作方式上:虽然我高中时期向往过部队生活,但最终我没有成为军人,十几年的工作环境都是在地方性医院,工作方式更倾向为自觉化和个性化,而在xx医院,纪律性更强,有些其实就是命令性的,我也很快融入到这个大环境中,虽没有军职,工作起来也丝毫不逊色。

  2、在思想上:要接受、要克服,组织安排在哪,我就要在哪把工作做得扎扎实实。在这三个季度的工作中,我一直做得很好,同时也在不断提醒自己思想不能放松。

  3、在工作性质上:我原来从事的主要是介入治疗、影像诊断和介入病房住院病人的管理工作,接受的是西医模式的医疗,对中医仅仅停留在非常浅表的感性认识层面上,现在在中医科,要转向中西医结合的医疗模式,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医疗实践中,对我来说都是要从零开始学*。来到xx医院中医科后,我被安排在俞教授的医疗组中,俞教授主攻方向是中西医结合妇科,同时也有非肝癌的其它病种,这既是学*的好机会,又可以发挥我的优势,因此,在工作上得到了俞教授和病人的好评。

  努力不一定成功,放弃一定失败,这些都是绝对的事实,我在xx年的工作中,会继续不断的努力的,其实很多的事情都是在不断的发展中得到了很多的进步,我会继续不断的在xx年的工作中做好自己。

中医年终总结2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医学科学的特色,作为传统医学,在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方面具有自己的优势。20xx年来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科同志努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将我科一年来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科室业务开展情况。

  我科岗位职责,操作规程及相关工作制度全都上墙,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岗位职责和医疗技术操作常规、定期进行医疗质量检查、评比、转变服务观念。今年我科新进了超短波治疗仪、颈、腰椎牵引机各一台,电针仪六台和TDP神灯两台,为颈椎病患者减轻痛苦,对腰突症、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扭伤、肩周炎、落枕等症治疗取得一定疗效,让病人感到非常满意。

  二、科室基本情况。

  中医科现有医生三人,其中主治医师两人,医师一人。我科现有病床4张、治疗床2张,今年来共接诊门诊病人1500人次。

  三、科室设备、物资及运行情况。

  我科现有电针治疗仪2台、颈、腰椎牵引机一台、TDP神灯6台、空调1台、火罐3套、电脑一台,这些设备无故障、运行良好。

  四、科室人员进修学*、劳动纪律和医德医风执行情况。

  今年我科有1人到潍坊中医院进修针灸、推拿,1人到山东中医药大学参加师承培训两次。我科人员严格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形**人自觉遵守劳动纪律、医德医风良好、未出现脱岗及责任事故、加强医患沟通、病人对我服务态度比较满意,无病人投诉、无与病人拿吵现象。

  五、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

  运用中医药理论知识在饮食起居、食疗药膳、运动锻炼等方面对居民开展养生保健知识宣教等中医药健康教育。举办4次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发放7种健康教育处方,社区医生并深入社区引导社区居民学*和掌握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和中医药养生方法。积极运用中医药知识和方法,开展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等计划生育技术指导服务。

  针对社区老年人、妇女、儿童以及亚健康人群等重点人群制定中医药养生保健方案,指导开展具有中医药特色的食疗药膳、运动功法、体质调养等养生保健活动。运用中医药知识和方法,开展高血压、糖尿者健康管理服务,根据体质辨识提供茶疗及药膳等中医药服务。

  六、一年来工作的完成情况、存在的不足。

  一年来在我科人员共同努力下,今年工作比去年开展得很好,由于进了一些新设备,接诊病号比去年翻一翻,虽然我们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

  ①宣传工作力度不够、部份病人对疾病认识不够。

  ②科室人员分配少。

  七、20xx年工作安排。

  1、加强内部管理。

  ①加强各项规章制度的`管理,严格要求医务人员遵守治疗常规和操作规程,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

  ②改善服务态度、树立以病人为中心,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理念,对待病人要热情、态度和蔼、礼貌服务。

  ③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查对封度。

  ④加强每月一次政治学*和业务学*,积极参与院内外的各种学术活动,向有经验的老中医学*,使我们的医疗水*不断提高,加强社会信任度和就医安全感。

  2、改进科室的管理。

  ①通过提升医院管理水*和医院市场竞争力,提高医疗质量、降低成本、减轻群众负担,有效地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②一是大力宣传、营造氛围。

  二是要改善服务、打造科室的品牌。

  三是提高质量,确保医疗安全,不断强化职工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和医疗安全意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照质量评价标准,规范服务行为。四是要加强教育、提高职工道德素质,要进一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医德医风教育,提高社会群众满意度。

  3、努力打造中医科特色、把中医科改造成“颈、肩、腰腿痛”专科中医科是我院最具有特色的科室之一,投入少、见效快、确实能解决当地群众多发病。现在“颈、肩、腰腿痛”疾病比较多,通过针灸、理疗、推拿按摩、刮痧、拔罐、牵引、小针刀、药物穴位注射等方法治疗有显著疗效。

  4、加强与临床科室相联系。

  以中西医相结合治疗一些疑难杂症、取长补短,针灸是祖国的传统医学,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对脑血管疾病恢复期给予内服中药、针灸康复治疗,临床证明、该法可以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通过中医辨证论治,理法方药治疗一些外科、内科和妇科疾病:如:软组织损伤、结石病、偏瘫、肾炎、胃炎、卵巢囊肿、宫外孕保守治疗等。

  5、应用中医特色开展各种中医治疗。

  我科开展中医治疗有腰椎牵引、颈椎牵引、推拿、电针、刮痧、拔罐、神灯、针灸、小针刀、穴位注射等。我们遵循中医针灸和推拿理论,运用经脉的循行走向治疗一些脑血管疾病的后遗症、腰腿痛、面神经麻痹、坐神经痛、颈椎病、肩周炎等具有一定疗效。

  6、在20xx年基础上积极创新、开展新技术和新方法。

  7、争取今年住院治疗人数和业务收入比去年递增20—30%。

中医年终总结3

  时光飞逝,三年弹指一挥间,回望来时路,心中有很多感慨;现将20xx年5月各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严格管理,有效协调

  三年来,在护理部和科主任的领导下,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在科室工作尤其是护理工作中身先士卒,大胆管理,认真落实医院和科室的各项工作制度,保证了科室工作稳步进行,积极配合主任做好医护协调工作,引导大家做好医护沟通;及时发现并解决一些摩擦和矛盾,增强了科室凝聚力,使中医科成为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让医生护士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工作,也为病人营造了温馨、和谐的病区住院环境。

  二、狠抓护理业务培训

  作为一个中西医结合内科综合科室,我们科面临病种杂,疑难杂症多,护理专科性不强的难题。而与之对应的是:中医科的12名护士,仅有一名是中西医结合护理大专毕业,其余(包括我作为护士长本人)都是西医护理专业毕业,在学校仅了解到简单的中医基础知识;在西医“专科护士”培训不断深入发展,专科护士特点和优势越来越明显的今天,中医科护士没有特定的专业知识和发展方向,这在一程度上影响了这个群体的工作积极性和队伍的稳定性,也给病区护理工作质量带来了负面影响。

  针对这一现实,我果断决定:从我做起,全员培训。采取业务讲课和业务查房相结合的方式,发动科主任和医生参与,对包括呼吸、循环、消化、神经系统的常见内科疾病知识进行培训,对中医基础知识和常用技能系统培训,甚至对一些普外科和骨科疾病的保守治疗、护理知识,也进行了培训。一年的系统培训下来,考核结果表明,护士对上述各系统常见疾病都有了全面的认识和了解,这不仅提高了她们的业务技术水*,也极大的增强了护士对自身、对科室发展的信心。此后,我又采取日常强化的方式,不断结合病房现有病例强化培训过的知识,终于打造出了一支技术过硬、有中医特色的护理队伍。

  三、尝试文化管理,力求做出特色

  多年的护士长经历,使我深切的体会到:对于一个团队而言,规范其行为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改变其思想,升华其内心世界,要让“护士长管理”这个外因,通过护士“个人素质”的内因起作用。为此,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护士排班表上,每周送她们一句人生、职场感悟;举办“天使心语”小板报;利用早会给她们讲一些励志、哲理等小故事,引发她们对人生、对事业的思索,潜移默化之中,我们中医科的护士,人文素质有了很大提高。我终于打造出了“我用人文知识改变护士——护士有效管理自己——护理工作质量提高”的良性链条。*几年,不仅中医科的护理文化建设搞得风生水起,而且圆满的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在省市历次检查中,我们中医科以收费规范著称,每次都迎接收费检查,没有给医院丢过一分。xx年的行风评议检查中,中医科的健康教育和护理服务,更是赢得了参检专家的肯定和赞扬。


中医观后感谈中医 (菁华3篇)(扩展4)

——中医调研报告 (菁华3篇)

中医调研报告1

  促进中医发展应端正从医理念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优秀文化,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人民健康、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编制和实施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对于加快中医药事业全面发展,更好的为

  一、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十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医医院同综合性医院一起被推向市场。由于政策投入不到位,补偿机制不合理,为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中医医院很大一部分经费要从药品差价中获取,不得不“以药养医”、“以西养中”,导致中医特色优势淡化,服务领域萎缩,“国粹”沦为配角。今年,我市明确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加大*投入力度,改革以药补医机制,推进医院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控制医药费用,切实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给中医医院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这场改革中,本人认为,中医医院应当以突出中医特色为立足点,端正从医理念,全面扩展服务功能,重树中医辉煌。 一、现状情况:

  (1)中医药服务领域逐渐缩小,特色优势有淡化趋势 传统中医正面临现代医学的严峻挑战,使得中医特色有淡化趋势。我国中医医院普遍存在“三低”现象,即中医治疗率低、危急重症就诊率低、中草药使用率低,尤其是住院病人被采用中医药治疗的更少,中医院的中医治疗率正逐年下降。

  (2)中医药人才短缺现在我们所谓的中医主要是按西医式教育培养的中医,在传统中医上有真正成就者甚寡,纯正中医后继乏人已成严重问题。

  (3)中医药不能正常地在健康保障中发挥作用中医药曾经作为主要医疗科技要素支撑了农村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了农村的初级卫生保健。而这种以低成本取得高效率的医疗保障模式正逐步衰落、解体。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率不高,农民“看病难、看病贵”成为困扰*农村稳定发展的严重问题。

  (4)基础研究滞后,研究方法缺乏创新 基础研究薄弱,低水*、重复性研究过多;科学层次上的关键问题提炼不够,没有明确

  稳定的中长期研究方向,难以形成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学科间接触不良、交融不畅,难以形成学科碰撞;缺乏能带动整个行业发展及科学诠释中医药理论体系的原创性成果。

  (5)中医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徘徊不前我国的中药材出口不仅不增长,还

  出现了连年的下降。我国的中医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徘徊不前。

  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1)影响中医发展的社会历史根源多年来中西医汇而未通、结而不合的根源,因而形成了医学的多元化模式,虽各具特色优势,但中医则较难引入现代科学技术。中医学抽象的理论不易为现代人所理解,其较慢的疗效、繁琐的服药方法也难以与现代社会生活的快节奏相适应。

  (2)传承教育的局限性传统中医学术的继承主要靠师传、私塾、自学等方式,使人们局限在一个狭小的圈子内,加之医家各承爱技,秘而不传,导致一些实践医学得不到继承和发展,中医许多成功的经验,往往只属于个人,很难成为医学界共同掌握的技术。

  (3)中、西医药学两大学术体系的不同 中医与西医这两种体系的课程并存设置而未能进行合理的优势比较和解说,容易造成中医院校的学生对两大医学体系思想方法和观念上的对抗与冲突,出现不同程度的“西化”倾向,对培养中医药人才带来负面影响。

  (4)市场经济对中医的影响 中医医疗项目价格普遍偏低,使用中医治疗处于经济亏损状态。经济杠杆的制约使相当多的中医院不得不放弃中医特色和优势而大量开展收费较高、见效益较快的现代医学检查、治疗和手术,以补偿中医服务的亏损。由于许多国家不理解中医的诊断术语,不懂辨证施治,因此不敢使用中成药,造成了中成药出口困难。

  (5)只求保护,不思竞争 多年来社会上形成了这样一种思潮,认为对中医不赶快抢救和不采取特殊的政策支持就要被淘汰出局。不求自强自立,只能削弱竞争能力,使中医学失去生命力。在与现代疾病斗争中,由于疾病谱不断翻新,老理论、老经验碰到新问题,又畏于西医的强大,屈就西医。

  (6)中医“辨证论治”的缺陷 辨证施治,由于过于灵活,而使它的疗效难以确定,用于此患者的治法不能确定用于彼患者是否同样有效,从而导致了中医疗效的不稳定性。

  三、加快中医药特色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

  一要放弃赢利思想,让民众在感情上接受中医。医院既要在医学角度尊重人,更要在社会学角度尊重人,要更加深刻理解“衣食父母”含义,也就是如何为“父母”服务,而不是如何向“父母”索取“衣食”。要以包容的心态对待患者,患者在中医院诊断后,无论是到药店、个体诊所购药,都视为对中医的支持认可,做到充分尊重患者选择、争取患者理解使中医获得更多发展机遇。

  二要强化宣传手段,让民众在认识上相信中医。要通过在电视台开设中医讲座、在农村和社区大量发放宣传单、在广场演出中医节目、在中医院设立中医讲解员等方式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宣传中医“简、便、验、廉”优势,也就是中医诊断方法简单、治疗手段便捷、疗效灵验、价格低廉的优势。坚持开展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不断提高大众对中医药常识的知晓率,扩大中医药的社会影响。同时要严打游医、巫医、玄术,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不受侵害。

  三要拓宽服务项目,让民众在行动上应用中医。要根据广大群众的特点和需求,针对基层多发病和常见病,立足中医医院实际,中医特色明显的科室,推出中药熏蒸、针灸、推拿、刮痧、拔火罐、艾灸、穴位敷贴等中医疗法治疗多种疑难杂症,推出冬病夏治、中药贴敷等群众易于接受的医疗服务,要争取扩大中医中药医保报销比例,使群众更加愿意使用中医中药。

  (二)、要坚持“治未病”理念

  一要养精调神,铸就健康支柱。中医要始终把心理调治作为防病健身、治病疗疾的第一步。医生为患者解决的不仅是身病,而且是心病,与患者心灵的拉*和沟通,是治疗身病的基础,所以要从了解患者的精神因素入手,为患者开出可操作的精神疗法处方。在帮助患者消除精神障碍的同时,再辨证地开出药方。

  二要合理饮食,打造健康基石。中医养生之要以食为本。除正常养生之外,凡病更应从调理脾胃入手,先用食而后用药,否则胃气一败,既失去健康的基础,又不能使药物直达病所,特别是久病之人,服药太多、太杂,如不抓紧时机扶助机体正气,将百药难为。

  三要强身健体,增添健康动力。在发病之前,运动疗法属于防的层次,在发病之后,运动又具有治疗和康复的意义。所以要根据人的体质、年龄、性别的差异,制定出适应各种人群的运动处方来,以适应健身和疗疾的不同需要。这些做法既有利于健康者的健身,也有利于患病者身体素质的增强,又能对药物治疗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

  (三)、要坚持“中医现代化”理念

  一要坚持中医理论根基不动摇。中医药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体系拥有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在新医改的大好形势下,中医院应该理直气壮坚持中医本色,挖掘中医自身的特色优势,并且把这种优势变成现实的生产力,变成真正能为人服务的能力。

  二要运用现代科学方法推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中医院要充分运用我国所具有的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三支力量共同发展的历史积累和独特经验,以及现代系统科学与复杂科学等理论和方法,对中医药学蕴含的生命科学问题开展广泛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丰富和发展中医药理论和方法学体系。

  三要实施“名医、名科、名院、名药”战略。中医医院要树立起中医的“名医、名科、名院”品牌,增强中医医院整体实力。组织实施各类中医药人才培养项目,在医院大力开展“中医学经典、西医学中医”活动和各种中医药人员学*班,全面提高中医药人员素质,防止中医医院西化。

中医调研报告2

  论文摘要:师承教育是中医传统培养人才的重要形式,是一种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了进一步了解师承教育现状,我们对国家级名老中医及其学术继承人和相关医疗工作者等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研究,希望通过研究分析为《中医药临床人才师承制培养立法研究》提供有价值的数据和建议。

  师承教育是中医传统培养人才的重要形式,是一种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师承名师,学*老一辈中医学家独特的经验和诊疗技巧,通过朝夕临诊,耳濡目染,口授心传,个别指导,逐步缩短成才周期。古往今来,师承教育培养出一批批中医大师。随着学院教育的蓬勃发展和中医大师的相继去世,中医人才出现了危机。为了提高培养中医人才质量和水*,国家相继出台了一些相关措施,如启动对老中医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抢救、《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考核考试办法》等。1990年经国家人事部、*、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决定为全国500名著名专家配备学术继承人。为了进一步了解师承教育现状,我们对国家级名老中医及其学术主要继承人和相关医疗工作者等进行了跟踪调查。

  1调查情况

  1。1调查对象及内容

  主要由五部分组成:第一,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四批国家级名老中医为对象,调查名老中医本人及所带学术团队的基本情况。第二,以国家级名老中医所带高徒为对象,调查其师承基本情况(包括经过高徒培养,成为国家级名老中医)。第三,以当地评选的省级名中医为调查对象,调查其接受教育的基本情况。第四,以有师承学员(或名老中医所带高徒)工作的医院管理者为对象,调查管理者对其岗位的评价以及对师承工作的建议。第五,以毕业于医类院校并工作五年以上的中医或中西医结合从业人员为对象,调查其从业的一些基本情况及对相关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98份,收回498份,有效率100%。其*家名老中医20人;名老中医高徒78人,省级名医48人,中医医疗机构管理人员30人,中医医疗机构医疗工作人员322人。

  1。2调查方式

  本调查采用了资料查询与整理、问卷调查、座谈会、访谈等形式。

  2结果与分析

  2。1国家名老中医对师承教育的认识与建议

  调查发现,院校教育是现在新成长起来的名中医的主要受教育方式,但师承教育对他们成长影响较大。在对20名国家级名老中医的调查中发现,选择影响较大的受教育方式中,院校教育占80%,师承教育占85%。结合他们的基本情况可以看出,他们的初学中医的形式95%是院校教育,但是,他们中85%都有过跟师经历。可见,在院校教育的冲击下,师承教育依然是名医成才的重要途径。此外名老中医认为培养真正的中医人才需要采用的主要的教育方式是师承教育和院校教育,二者的结合是最适合中医药发展需要的教育方式。

  在座谈会和个别访谈中,名医都一致认可师承教育,认为师承教育对继承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有重要的意义。刘柏龄教授通过自身的成长经历和带徒的事例说明师承教育在中医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杨宗孟教授认为这种培养方式应该继续下去,有利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师承教育可以早临床、早实践,避免了重理论轻实践院校教育弊端。中医药临床人才的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学*。中医院校毕业的学生,往往出现有较高的医学理论,但临床机会少,缺乏实践经验。师承教育通过跟师临诊,提前接触临床,把理论用于实践,在实践中领会和掌握。

  2。2名老中医高徒时师承教育的认识与建议

  在对78名国家级名老中医高徒的调查中发现,他们认为师承教育最好模式是“一带一”。最佳时间是从院校毕业后从事段时间临床再进行师承教育。师承教育是‘对一的传承,这样有利于完整地收集名师临床经验。在问及“您认为师承教育最好的模式”时,66。67%受试者选择“一带一”,可见高徒都希望能完整地继承老师的学术思想。但这种“师徒授受,独立传承”的模式将导致新的情况,即可对继承名老中医经验和学术思想发挥积极的作用,但存在局限,不利于学术交流和融合。在座谈时也有人提出类似的问题,所以与院校教育的结合和跟师时机也是师承制有效开展的一个关键问题。在问及“您认为师承教育入师学*的最佳时间”时,有53。85%受试者选择了“院校毕业从事一段时间临床”。

  在对民间师承的认可方面,有53。85%的高徒对师承范围的理解是“不仅局限在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应该普遍实行师承教育,包括民间中医师承”。民间存在一大批优秀中医人才,而民间中医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是师承。如果没有很好地继承,对中医的发展是很大的损失。据邓铁涛在20xx年香山科学会议上保守估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全国有5万个民间的真正中医师虽然行医已经十多年二十年,但也不能再开业坐诊看病。几千年中,中医的传承教育模式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中医人才,如20世纪初我国就有中医80万人,远远超过现在以院校教育为主培养的27万中医师人数”。

  2。3省级名老中医对师承教育的认识与建议

  省级名中医共调查了48人,他们都是在工作岗位上,年龄集中在50岁到70岁之间,是在*前后经历院校教育,有较高的学历,也是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下的成功典范。中医师承教育,应该遵守立足临床、精熟经典、名师指点、教研相长等中医成才特有规律的原则,在学*名师具体诊疗经验的同时,还要继承名师运用理论指导临床实践的学术思想与学术作风。这些观点得了省名医的认同,在问及“您认为师承教育的最好方式”时,57。14%的省名中医选择随师临床,21。43%的选择“研*经典”。可见临床磨练与经典研修的配套与互动是师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同样体现着中医的继承。

  完善的实施规范是师承教育的重要保障。在调查“您认为目前师承教育需要完善的是什么”时,有78。57%的省名医选择“实施规范”。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一个好的机制和制度保障,师承教育容易走向形式化。在座谈中一些人提出新型的中医师承应该围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中医辨证思维和临床实践能力为宗旨,坚持理论和实践能力双重考核标准,增强他们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促使他们有能力从个别病案的诊疗思维和效果中总结经验和方法。

  2。4中医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对师承教育的评价

  我们对中医医疗机构中有经过高徒培养的中医师的10家医院进行了调查,共调查了30个管理者,包括院长、主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和医务科长。此调查主要围绕对比的方式展开。调查显示,经过师承教育的人员,其科研能力、门诊量都与没有相关经历的人有提高,与其中本人未经过师承教育之前有提高,知识结构也更为合理。同时,师承教育提高的不仅是医疗技能,还有师承者的整体文化水*。如人文底蕴和医德医风,人文底蕴是指具有深厚的*古代哲学、文学、易学、天文历法、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等传统文化的基础知识。这些基础在学*中医的过程中促进了他们的“悟性”,跟师的耳濡目染,也不断提高了他们的人文底蕴,并且逐步形成了医家德高的风范。人文底蕴和医德医风在调查数据中都显示有明显提高。

  2。5中医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对中医师承教育的认识

  此次调查选取66家二甲级以上中医院,共发放调查问卷322份,内容分成对中医学的认识、中医临床状态和师承教育三个部分。在“什么是中医特色”的三个问题中,对特色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少部分认同”或“不认同”的占14。29%,对特色是辨证论治“少部分认同”或“不认同”的占8。28%,说明在中医从业人员中,还有一部分人是在不信任中医的前提下从事中医的。邓铁涛说,要继承和发展中医,就一定要培养“铁杆中医”,即立足于深厚的中华文化基础上,既善于继承又勇于创新的人才。

  在有关中医临床状态的调查中显示,西医的诊断方法、临床用药在中医从业人员的临床中占有着一定的比例。对在临床诊治疾病时,是否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治疗,是否按中医辨证思维处方用药,是否用实验室检测结果代替中医四诊,是否先西药后中药治疗,是否只用西药方法治疗或只用中医方法治疗,还是用中医和西医两种方法治疗等问题的调查中,结果显示,对问题的回答比较分散。对西医诊疗的部分依赖,反应出部分中医从业人员对中医学临床技能上的不足。

  在有关教育方式的调查中,对“您认为按目前的中医教育体系培养的中医师合格吗”的回答,认为“完全合格”的占14。29%。绝大部分合格占14。29%,基本合格的占28。57%,少部分合格的占28。57%,根本不合格的占14。29%。说明作为已有5年医疗工作经历的中医临床人员,已从自身临床上的不足意识到与中医临床人才培养方式有关系,并表现出对师承教育的期盼。在对“您认为哪种教育方式更适应当今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需要”的回答中,有64。29%选答了和师承教育有关的选项。

  3基本结论与建议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

  (1)师承教育是是培养高级中医临床型人才的重要形式,需完善师承机制与健全法制并重。

  (2)师承教育是院校教育的重要补充,需师承教育与学院教育并举。

  (3)师承教育是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做到选择适当的从师时机和充足的跟师时间的有机结合。

  (4)师承教育是中医特色与优势的体现,需学临床与读经典并重。

  (5)师承教育是继承和抢救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重要手段,需医德医风与人文素养齐抓。

中医调研报告3

  根据省卫生厅精神,自xx月xx日起我省医疗机构陆续实行“新农合”、居民医保等总额预付制。为了保证在总额预付制下既能满足患者的医疗需要,又能促进医院的不断发展,按照医院的部署xx月xx日至xx月xx日在韩玉范副院长的带领下,我们一行五人到市中医院、市中医院分别就实行总额预付制下的医疗质量、医保、药事、绩效考核等方面进行了考察学*。现就医疗质量管理方面谈谈自己的见闻及感受。

  一、上海及市中医医院概况。

  市中医医院始建于1954年,目前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床位505张,在岗职工980余人。医院由总院区和综合门诊部两部分组成,有学科35个,研究所(中心)5个,共开设专科专病门诊96个,床位使用率99.45%,门急诊人次达172万人次,住院*均天数14.85天,出院人数11.2万人,药占比68%。在专科建设方面,其中医儿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管局重点专科5个(骨伤科、耳鼻喉科、肿瘤、脑病、神志病)、市中医重点专科10个,全院医师中硕、博占50%,全年收入达4.5亿元。该院自元月起实行医疗保险总额预付制。

  市中医医院始建于1954年10月,目前是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培养点。内设市中医研究所、市中医骨伤中心等研究机构。现开放床位633张,职工1070人,年门急诊次85万人次,出院病人*1.5万人次。全院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10名,博士15名、硕士124人,高级卫技人员118名。总收入3.8亿。该院自实行总额预付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是按病种付费(即311制)的试点单位。

  二、总额预付制下中医医院的应对措施。

  医保预付制包括总额预付制、按人头支付、按病种支付、点数支付法等。其目的是促使医疗机构合理用药、减少医疗费用支出,从根本上改变医疗机构及医生的收入与服务量或处方量紧密相关的现状。总额预付制是由*单方面或医保机构同医疗机构协商,事先确定年度预算总额,在该年度内,医疗机构的医疗费用全部在总额中支付,“结余留用,超支不补”。

  实行总额预付制后,三级中医院该怎么办?“要有充分的、高度的政治敏感度,要研究政策、吃透政策、适应政策,进而加强管理、挖掘潜力。”市中医医院的党委*孙虹这样告诉我们。无论是市中医院,还是市中医院,他们都非常重视对国家医保政策的理解,通过各种途径使全院职工,尤其是临床科室主任、各职能科室负责人理解、领会、掌握政策。明确“既要控制医保支出,又要保证医疗质量”是每个职工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分解指标,定期考核。市中医院将全年的医保总额量根据科室的业务发展情况分解到各科室,作为全年责任目标之一。每月一考核,考核结果直接和效益工资挂钩。超支部分,若是药品和耗材全部从科室效益工资中扣除,若是治疗项目超支则视情况部分扣或不扣。市中医院同样将总额分解落实到科室,作为责任目标,2周一次由医务处牵头对各科室医保支出情况进行评析。

  严把药品和耗材关,降低成本。无论是市中医院还是市中医院,都把合理用药、规范耗材作为主要措施之一。市中医院坚决杜绝不合理用药,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用药原则。临床用药情况由科主任、质控员通过本科运行病历进行动态监控。医务科组织人员每半个月对各科室进行抽查。是否合理用药,由专家来评定,医务科只是对检查结果进行梳理、分析、通报,同时按相关制度进行处理,并负责监督是否整改到位。每季度在全院医师大会上进行评析通报。市中医院为了加强合理用药管理,专门成立了由院长、*任组长,主管副院长为副组长,医务处、护理、药剂、监察、医保、门诊部负责人及临床大科主任、相关专家为成员的合理用药管理工作小组。其工作目标是规范抗生素、中成药使用,减少不必要的辅助用药,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控制药品费用,降低药占比,减轻病人负担。

  他们在基本药品目录的框架下,根据不同科室,不同专业制定出不同的用药目录,比如:内科系统要明确哪些药物不能用,手术相关科室要明确哪些药物可以用。对出现的目录以外用药要由“工作小组”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评析,确系病情需要也是允许的,对不合理用药则按相关制度处理。对那些经工作小组认定为不合理用药的,由工作小组向当事人及其上级主管医师发出整改通知单,并进行警示谈话,谈话内容记录成册;对再次发生不合理用药行为的,由工作小组发出整改罚款单,罚款金额为不合理用药发生的总金额,由当事人直接将整改罚款单及相应罚款交至财务科。如涉及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审签的不合理用药,上级医师或科主任承担罚款总额的50%;多次发生不合理用药行为的,经工作小组批准,暂停行为当事人处方权1-6个月;对因不合理用药造成医疗纠纷赔偿的,行为当事人需承担20%的金额,若涉及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审签的,则相应承担罚款总额50%;对不合理用药行为进行的处理意见,均需记入当事人的《个人医疗行为档案》,作为年度考核的依据之一;对因不合理用药给医院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当事人,则给予下岗处理。经过他们的努力,市中医院的药占比为46%,市中医院(以内科系统为主)药占比68%,而我们骨伤科*均药占比为31.8%,内科系都在60%以上,门诊科室高达90%以上。

  降低耗材也是这两家医院的主要对策之一。市中医院的孙虹*说,他们除了从制度上严把耗材的采购、使用关外,还非常重视临床医生的思想教育。通过各种渠道、方式让医生们知道合理使用耗材,利院、利患者也利己,也要让他们知道潜规则得到的个人利益远比因检察机关介入受到处罚的损失小,自觉抵制潜规则,真正从患者的病情、利益出发来选择治疗方法、手术方式、耗材种类。譬如:骨关节病治疗,我们可以采取中医保守疗法,也可以关节置换。但我们现在的医生对实施关节置换非常热衷,适应年龄越来越小。这时的主动权就在我们医生手中,你若是只讲关节置换的好处,那么患者就会采纳关节置换的治疗方法;若是你同时也讲换一次关节最多使用十年,一共最多换3次,那也就有不少患者采纳保守治疗,耗材就会减少,治疗费就会增加。医务处会同临床科室、耗材采购部门每月对耗材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弄清哪些科室、哪些病种、哪些治疗方案、哪些医生的耗材使用较高,并一一进行评析。把耗材占收入的比例纳入科室绩效考核中。市中医院制定出相关制度对那些高耗材,效益低的手术项目严加管理,鼓励开展耗材低、技术含量高、效益好的手术项目。

  狠抓环节质量,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医疗质量是医疗机构的核心,他们即使在实行总额预付制的情况下也不放松医疗质量管理的加强。市中医院成立了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全院医疗、护理质量的管理,制定了环节质量管理制度。把环节质量管理分为门急诊和病房二大部分,门急诊医疗质量管理主要考核各科医疗指标的完成情况和医疗操作规程的规范情况。每月进行一次门诊病历和处方质量抽查。病房医疗质量的管理主要考核各科医疗业务指标的完成情况。出院病历逐份检查打分,运行病历抽查10%(科室质控员和科主任把关),病历质量纳入季度总分中。医疗质量每季度考核一次,考核内容为:门急诊和病房管理、病历质量、医疗指标、医保管理、医疗差错,考核成绩在全院通报。市中医院在加强环节质量管理中,每月把病历质量、医疗行为管理(核心制度落实情况)、抗生素管理与三合理、医患沟通达标率100%、医疗业务重点(*均住院天数≤xx天、急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xx%、疑难危重病人占比≥xx%、临床路径入径率xx%)、中医药特色指标(中药饮片使用率、自制制剂、中医治疗率、中医参与率)、患者安全目标管理、手术项目管理(术前*均住院天数≤xx天、四级手术率≥xx%)等方面纳入绩效考核中。

  大力发展中医特色治疗。“中医特色治疗是中医院的特色,必须要加强,要发展。”,市中医院党委*孙虹反复强调,“尤其是在实行总额预付的情况下更为重要。”中医特色治疗以疗效好、成本低、效益好很受百姓欢迎。譬如:针灸、督灸、理疗、药浴等等。他们一方面制定措施鼓励临床科室开展中医治疗项目,把中医治疗指标纳入绩效考核中,同时医院还加大宣传力度宣传中医特色治疗。这方面柳州市中医院做的非常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给予了高度评价。目前市中医院已开展各种中医治疗项目余种,自制制剂余种。市中医院*年来通过名老中医带徒,设立中医研究所、骨伤中心、治未病预防保健中心、刘氏骨伤、黄氏喉科、丁氏痔科、杜氏金针、微调*衡法治癌等特色中医专科,发挥中医药特色,进而大力开展很有影响的中医特色治疗。

  科学管理,充分发挥、提高科主任的积极性和管理经验。临床科主任是医院的中坚,是科室各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市中医院医务处长告诉我们,科主任都是由学术有权威、品德端正、管理有方的人担任,各种管理要放在科主任肩上。医务处是负责制定制度、督导制度落实情况,并对各委员会考核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按照相关制度进行处理。各项管理工作要依靠科主任、相信科主任。医务处工作人员不是通才,你可能是内科专家,但你不一定懂外科或骨科,你也不能决定骨科的治疗是否得当,用药是否合理,耗材使用是否得当等等。这些判定要由科主任、由相关专业委员会进行评析、判定。有限的医务处人员不可能去替科主任管到每一个医生。医务处只按制度考核科主任,科主任则负责对科室每个医生进行管理考核。医务处下科室是去和医生进行沟通,为他们服务,去帮助解决问题,而不是去检查、去管他们。科主任在管理中有困难要帮助他们,没有管理经验要通过各种培训提高经验。真正把科主任培养成学术上的权威、管理上的高手。实现从“要科主任管理”转变为“科主任要管理”的局面。

  三、总额预付制下医疗质量管理的几点建议。

  面对总额预付制,结合我们市及我们医院的实际情况,在医疗质量管理上我建议:

  1、、积极探索区域性中医医疗联合体的建设模式。

  利用我们的中医优势,可以和县级中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中心卫生院建立中医联合体,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实现联合体医保费用总额预付制统筹管理;也要利用湖滨区、陕县没有设置中医院的现实,和相关部门谈判提供相应的区、县级中医医疗服务。

  2、加大合理用药管理力度,降低药占比。

  制定相关制度,把合理用药,降低药占比纳入绩效考核和医师考核中。

  3、医务科会同临床科室、采供中心对手术相关科室耗材使用情况进行动态监督,同样把耗材使用的合理情况纳入到各项考核中。

  4、做好环节质量的管理。

  相关科室合作在药品的选择、采购、使用总量;检查项目的准入、选择、次数、频率;治疗方案的制定这三个关键环节上严格把关,做到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收费、合理住院,同时努力降低*均住院日,均次费用。

  5、大力发展中医特色治疗技术。

  我们的中医治疗技术较前有所发展,但还不丰富,声誉还不高。应组织专家探讨中医对肿瘤、骨伤、皮肤、妇科、儿科、肛肠、治未病等专科的'非药物治疗技术并发扬壮大。


中医观后感谈中医 (菁华3篇)(扩展5)

——中医个人述职报告 (菁华3篇)

中医个人述职报告1

  20xx年迎春林区人民医院中医科工作总结 我科在院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在各兄弟科室的支持配合下,全体医护人员齐心协力,努力工作,按照年初的工作计划,突出重点与难点,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了总结经验,克服不足,以利下半年更好地开展工作,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我科对医务人员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在思想上、行动上同*保持高度一致,加强职工的职业道德教育,以《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为指引,自查自纠工作,使每位医务人员都具有良好的医德和医风。

  二、我科得到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得到医院的大力支持,对我科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添置了必要的中医设备(脑循环治疗仪、中药雾化机),为成功创建重点专科提供了物质基础。

  三、加大对中医中药“治未病”的宣传力度,积极推广中医特色重点

  专科,开设“冬病夏治”门诊,开展了多项具有传统特色的治疗,如电针、三伏贴、刮痧、火罐、药罐、耳针、艾灸、按摩推拿、正骨等。以满足广大群众对中医防治病的需求。加大对针具严格消毒,实行“一人一针”制,针具为一次性使用,改变以往一针长期应用的局面,彻底解决针污染问题。

  四、中医理疗室在其他科室的配合之下,业绩有了很大的提高,并得到众多患者对医务人员的工作态度和治疗效果的肯定。就诊人群面已经波及虎林、854农场、852农场、856农场,扩展就诊人群面。

  五、业务情况:

  中医科上半年门诊人次1124(不包括复诊病人)人,住院人数27人较去年有所提高。中医科上半年总收入31.7万元较去年同期27万元提高4.7万元。

  六、下半年工作方向

  下半年我科准备开展埋线疗法、火针疗法、及蜂疗在风湿性疾病上的应用。脑血管疾病系统评估及康复治疗。膏方防治中医“未病”的临床跟踪等新项目。利用目前科室人才有目的发展个性化治疗,扩展中医科治疗项目。

  七、我科工作中的不足

  在上半年里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不足之处如人员队伍年轻化,诊治经验不足,推拿手法和正骨手法运用不纯熟。诊疗范围局限保守。还需医院给予我科人员外出培训参观的机会,扩展诊疗视野,学*中医传统民间特色治疗及其他新技术。

  上述总结,如有不当之处,望各位领导给予批评指正。

中医个人述职报告2

  回顾20xx年的工作,我科在院领导班子的关怀和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我院制定的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年度工作计划,在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推动管理创新、提高全员素质方面又迈上一个新台阶。全年实现业务收入1497411.7元,同比去年增长5.2%,这是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努力的结果,在这里,谢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和认可。下面,就一年来的工作作出总结。

  一、在政治思想方面。身为一名党员,积极跟党走, 积极跟进党的步伐是必然要求,在过去的一年里,我积极按照院党委的安排,组织科室成员认真学*“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相关文件及材料,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路线。在政治思想上与*及院党委保持高度一致。

  二、在医德医风建设方面,认真组织医务人员学**医师协会发布的《*医师道德准则》及《医务人员道德规范》,坚决杜绝医疗行业的不正之风,加强职工的工作责任心,切实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三、在业务学*方面,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医护人员的业务学*,利用每日一讲,每日一问,定期开展操作能力培训,自学等形式提高科室的整体医疗水*。做到讲课有记录,有笔记,对于疑难病例,做到及时讨论,共同探讨,互相学*。通过一年的不懈努力,我科医护人员在理论水*上有了很大提高,各种操作也更加规范。通过不断的学*和锻炼,使全科室医护人员的理论水*和业务素质都有了普遍的提高,各项操作亦趋规范,这不仅提高了我们的业务技术水*,也极大的增强了医护人员对自身、对科室发展的信心。

  四、在科室管理方面,根据医院年初制定的《目标管理责任》,我科又做出了任务分解,为科室每个成员制定了月度工作计划。并定期召开科室工作会,及时了解通报各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月评议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努力做到计划可行、措施实在、职责分明、工作到位。另外,尝试人性化管理,让每一个人都甘心情愿的参与到科室工作和医疗工作中来,让大家感受到这个集体的温暖,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科室工作和管理,做到有劲一块使,有力一起出,团结互助,齐心协力。

  五、不足之处和努力方向

  1、管理经验不足,管理科室有些事物不得当,不到位,以至于在完成医院的有些任务时出现纰漏。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加强这方面能力培养,多向其他科室主任请教,多和本科人员交流,争取早日成为一个合格的主任,完全胜任科室主任的`工作。

  2、学*能力不足,特别是在中医中药方面尤为明显。在中西医科工作已经接*5年,但是,中医理论功底不扎实,知识不够系统,缺乏临床应变能力,导致中医科在中医药工作方面迟滞不前。身为中医科主任,我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那么新的一年,新的起点,我将注重这方面知识的学*,同时代领大家,以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及推广为契机,共同学*中医药知识,掀起中医学*的新局面,力争中医科的工作有新突破。

  3、做事虎头蛇尾,不能持之以恒。我们科缺乏上级医师的指导与监督,这就要求我们互相监督,互相学*,共同进步,避免事故和差错的发生。当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障日常工作的顺利进行,但是,随着 时间的推移,渐渐的松懈下来,虽说没有发生严重的医疗事故,但作为主任,我深感自己工总的失职。今后将严格要求自己,为科室的进一步发展贡献力量。

  总之,过去的时间不能倒回,过去的成绩不代表未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团结中西医科全体医护人员,继续保持齐心协力,不骄不躁的优良作风,为医院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中医个人述职报告3

  在院团委*的推荐下,今年。担任起了妇产儿团支部*一职,*日积极响应院团委的各项工作号召,带领青年朋友参与活动,丰富业余生活。回首全年,总的感觉是忙与累,但我觉得很充实。一年的工作学*,使自己成长了不少,今后的路需要自己一步一脚印坚实的走下去,将严格要求自己,做好自己。

  转眼间,自年月踏上工作岗位。已在这片圣洁的土地上走过了四年,如今我一名妇产科住院医生,非常热爱自己的岗位。过去的四年中,因为身体的特殊原因,生育宝宝过程中,或多或少耽误了很多珍贵的工作时间,也失去了很多珍贵的锻炼机会。现在已结束了这一特殊时期,再次斗志高昂的站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必需付出更多的努力。而且医学是一门不断创新,为了弥补两年来落下的功课。不时发展的学科,面对新知识,新技术的不时涌现,作为一名妇产科住院医生,为了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必需不时加强业务理论学*,制定严密的学*计划是必不可少的医院为我提供了通过网络和电子书刊了解最新的医学动态的学*的*台,参与继续教育学*,可以及时为自己充电。通过阅读大量业务杂志及书刊,学*有关医疗卫生知识,写下读书笔记,既丰富了自己的理论知识,也是自己工作学*的经验总结,积累大量的知识瑰宝。

  *时也经常参与各类学*活动,积极参与院科组织的学术讲座和疑难病历讨论,经常复*所学的知识,做到温故而知新,及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临床,从而极大地开阔了视野,很好地拓展了知识面。院争创三级医院的进程中,明显感觉到一位纯西医的本科生,要想在今后的.工作中有出色的表示,必需从现在起投入到中医的学*中去,只有掌握了中医的辨病辨质,结合于西医的诊疗方法,才干成为一名今后被病人接受的中医院医生。所以一是自我学*,二是抓住"西学中"研究生学*机会,不时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严格要求自己,临床工作中。坚持以服务患者为中心,遵守各项纪律,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妇科门诊,每天的就诊人数都非常之多,主动放弃每天一小时哺乳时间,认真接诊每一位患者,仔细分析患者的病情变化,虚心向上级医生请教,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顺利完成了五个月的妇科门诊工作。人流室和治疗室,同样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特别是中午下班时,面对病人焦急的眼神,宁可少休息几分钟,也要给她做完检查治疗。现在产科工作,对于经历过孕妇、产妇这一角色的来说,现在更能设身处地的为每一位孕妇产妇考虑,做好自己本职工作之外,去给于她更多一份关心和照顾。

  作为一名妇产科医生,经常会遇到一些病情复杂和急诊的患者,如果不能仔细的分析和没有高度的警惕心和责任感,很有可能漏诊和误诊,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通过诊治一些疑难危重病人,一方面丰富了临床经验,提高了应对疑难危重患者的处置能力,另一方面也提高了疑难危重患者的抢救胜利率和确诊率。

  通过不时的学*和临床经验积累,已能熟练掌握妇产科罕见病、多发病诊治技术,能熟练诊断处置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同时,工作中严格执行各种工作制度、诊疗惯例和操作规程,一丝不苟接待并认真负责地处理每一位病人,最大水*上避免了误诊误治。

  这个法制年代,现在社会。必需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处处以"法"来约束自己。随着人民对健康期望值的提高和法律意识的增强,医疗纠纷在各级医院已比较常见。

  今年以来,院部及医务科多次组织学*了病历书写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目的为了规范我医疗工作,提高自我维护意识,减少不必要的纠纷。静下心来仔细分析,大部分纠纷的起因还是医务人员工作做得不到位,与患者沟通不完善所致。

  这一年来,严格依照院科两级的各种规章制度办事,处处以卫生法规来规范自己的医疗活动。*时的工作中,积极与患者沟通和交流,及时处置呈现的问题和潜在风险。严格执行病情告知义务,及时规范完成各种医疗文书,有效地将各种可能呈现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中医观后感谈中医 (菁华3篇)(扩展6)

——中医求职简历 (菁华3篇)

中医求职简历1

  姓名:

  性别: 女

  民族: 汉族

  出生年月: 1986年1月30日

  证件号码:

  婚姻状况: 未婚

  身高: 162cm

  体重: 46kg

  户籍: 广东湛江

  现所在地: 广东湛江

  毕业学校: 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

  学历: 专科

  专业名称: 中西医结合

  毕业年份: 20xx年

  工作年限: 一年以内 职称:

  求职意向

  职位性质: 全 职

  职位类别: 医院/医疗/护理-中医科医生

  职位名称: 医师助理 ; 导医 ; 文员

  工作地区: 广东湛江 ;

  待遇要求: 1800元/月 需要提供住房

  到职时间: 一周内

  技能专长

  语言能力: 英语 日常交流 ; 普通话 标准

  计算机能力: 证书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 ;

  综合技能: 计算机,二级,ACCESS,妇幼保健,护理,中医,西医,临床,医生,医助,咨询,广告策划,营销,文案编辑

  教育培训

  教育经历: 时间 所在学校 学历

  培训经历: 时间 培训机构 证书

  工作经历

  所在公司: 大型连锁药房

  时间范围: 20xx年7月 - 20xx年2月

  公司性质: 民营企业

  所属行业: 医疗、保健、卫生服务

  担任职位: 店长助理

  工作描述: 药品销售,收银,营销活动策划,

  离职原因:

  所在公司: 湛江*196医院

  时间范围: 20xx年3月 - 20xx年1月

  公司性质: 国有企业

  所属行业: 医疗、保健、卫生服务

  担任职位: 医生助理

  工作描述: 医生助理,电话咨询,广告策划,网站维护

  离职原因:

  其他信息

  自我介绍: 全日制三年大专毕业,中西医结合专业,目前已经取得全国计算机等级二级证书及国家承认的妇幼保健资格技能证书,认真、细心、好学、有毅力不怕吃苦是我的优点,希望能发挥所学奉献社会!

  发展方向: 希望能在医疗行业供职

  其他要求: 面议

中医求职简历2

  姓 名: 国籍: *

  目前所在地: 广州 民族: 汉族

  户口所在地: 湖南 身材: 172 cm kg

  婚姻状况: 未婚 年龄: 38 岁

  培训认证: 诚信徽章:

  人才类型: 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 医院/医疗/护理/美容保健类:厂 医、

  工作年限: 14 职称: 无职称

  求职类型: 全职 可到职日期: 随时

  月薪要求: 20xx--3500 希望工作地区: 广东省

  个人工作经历: 公司名称: 湘乡市潭市卫生院,清风门诊室

  起止年月:19XX-07 ~ 20xx-10

  公司性质: 所属行业:

  担任职务:

  工作描述: 收获:是卫生院的一个医疗点,一个人独当一面,即门诊,制剂配方、注射、治疗于一体,一个人独立操作完成,在XX年的临床实践中我深刻的认识到,作为一个医务工,在技术上应精益求精,在药品上应优质优惠,在服务上应大方热情。

  离职原因:

  公司名称: 湘乡市人民医院起止年月:19XX-07 ~ 19XX-07

  公司性质: 所属行业:

  担任职务: 实*

  工作描述: 收获:在温*基本理论的.同时,实践临床,充实基本技

  能和基本功,学*好专业,以便更好的为病人服务。

  离职原因:

  毕业院校: 湘潭卫校

  最高学历: 中专 毕业日期: 19XX-07-01

  所学专业一: 中医内科 所学专业二:

  受教育培训经历: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专 业 获得

  证书 证书编号

  1990-09 19XX-07 湘潭卫校 中医内科 中专

  19XX-01 通过全国统一考试 执业资格 执业资格证书和医生资格证书

  20xx-07 20xx-09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 函授 本科文凭

中医求职简历3

  基本信息

  姓名:

  xxx

  居住地:

  北京

  电话:

  139********(手机)

  E-mail:

  xxxxxxxxxx

  最*工作[1年]

  公司:北京XX医院

  行业:医疗/护理/保健/卫生

  职位:中医科医生

  最高学历

  学历:硕士

  专业: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

  学校:上海中医药大学

  自我评价

  开朗、热情、有团队精神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三个月后

  工作性质:全职

  希望行业:医疗/护理/保健/卫生医|学术/科研,*,教育/培训,美容/保健

  目标地点:上海

  期望月薪:6000-7999/月

  目标职能:中医科医生,针灸、推拿,医院管理人员,职业技术教师,专业顾问

  工作经验

  20xx/6——20xx/6:上海XX医院(500人以上)[1年]

  所属行业:医疗/护理/保健/卫生

  中医门诊中医科医生

  1、参与XX医院针灸门诊夏季进行的“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治咳嗽、哮喘的治疗实践和临床病例观察。

  2、参与XX医院针灸门诊冬季进行的“保健灸”疗法,对脾肾虚寒、手足寒冷等症状治疗实践并进行临床病例观察。

  3、参与XX医院针灸门诊进行的“针灸治疗面瘫”的病例收集和临床疗效观察。

  4、作为技术指导参与XX医院肝病病房进行的“腕踝针对减轻TACE术后反应”的临床疗效观察。

  教育经历

  20xx/9——20xx/6上海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硕士

  证书20xx/12医师资格证书

  语言能力

  英语(熟练)听说(熟练),读写(熟练)


中医观后感谈中医 (菁华3篇)(扩展7)

——中医调研报告 (菁华3篇)

中医调研报告1

  论文摘要:师承教育是中医传统培养人才的重要形式,是一种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了进一步了解师承教育现状,我们对国家级名老中医及其学术继承人和相关医疗工作者等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研究,希望通过研究分析为《中医药临床人才师承制培养立法研究》提供有价值的数据和建议。

  师承教育是中医传统培养人才的重要形式,是一种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师承名师,学*老一辈中医学家独特的经验和诊疗技巧,通过朝夕临诊,耳濡目染,口授心传,个别指导,逐步缩短成才周期。古往今来,师承教育培养出一批批中医大师。随着学院教育的蓬勃发展和中医大师的相继去世,中医人才出现了危机。为了提高培养中医人才质量和水*,国家相继出台了一些相关措施,如启动对老中医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抢救、《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考核考试办法》等。1990年经国家人事部、*、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决定为全国500名著名专家配备学术继承人。为了进一步了解师承教育现状,我们对国家级名老中医及其学术主要继承人和相关医疗工作者等进行了跟踪调查。

  1调查情况

  1。1调查对象及内容

  主要由五部分组成:第一,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四批国家级名老中医为对象,调查名老中医本人及所带学术团队的基本情况。第二,以国家级名老中医所带高徒为对象,调查其师承基本情况(包括经过高徒培养,成为国家级名老中医)。第三,以当地评选的省级名中医为调查对象,调查其接受教育的基本情况。第四,以有师承学员(或名老中医所带高徒)工作的医院管理者为对象,调查管理者对其岗位的评价以及对师承工作的建议。第五,以毕业于医类院校并工作五年以上的中医或中西医结合从业人员为对象,调查其从业的一些基本情况及对相关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98份,收回498份,有效率100%。其*家名老中医20人;名老中医高徒78人,省级名医48人,中医医疗机构管理人员30人,中医医疗机构医疗工作人员322人。

  1。2调查方式

  本调查采用了资料查询与整理、问卷调查、座谈会、访谈等形式。

  2结果与分析

  2。1国家名老中医对师承教育的认识与建议

  调查发现,院校教育是现在新成长起来的名中医的主要受教育方式,但师承教育对他们成长影响较大。在对20名国家级名老中医的调查中发现,选择影响较大的受教育方式中,院校教育占80%,师承教育占85%。结合他们的基本情况可以看出,他们的初学中医的形式95%是院校教育,但是,他们中85%都有过跟师经历。可见,在院校教育的冲击下,师承教育依然是名医成才的重要途径。此外名老中医认为培养真正的中医人才需要采用的主要的教育方式是师承教育和院校教育,二者的结合是最适合中医药发展需要的教育方式。

  在座谈会和个别访谈中,名医都一致认可师承教育,认为师承教育对继承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有重要的意义。刘柏龄教授通过自身的成长经历和带徒的事例说明师承教育在中医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杨宗孟教授认为这种培养方式应该继续下去,有利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师承教育可以早临床、早实践,避免了重理论轻实践院校教育弊端。中医药临床人才的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学*。中医院校毕业的学生,往往出现有较高的医学理论,但临床机会少,缺乏实践经验。师承教育通过跟师临诊,提前接触临床,把理论用于实践,在实践中领会和掌握。

  2。2名老中医高徒时师承教育的认识与建议

  在对78名国家级名老中医高徒的调查中发现,他们认为师承教育最好模式是“一带一”。最佳时间是从院校毕业后从事段时间临床再进行师承教育。师承教育是‘对一的传承,这样有利于完整地收集名师临床经验。在问及“您认为师承教育最好的模式”时,66。67%受试者选择“一带一”,可见高徒都希望能完整地继承老师的学术思想。但这种“师徒授受,独立传承”的模式将导致新的情况,即可对继承名老中医经验和学术思想发挥积极的作用,但存在局限,不利于学术交流和融合。在座谈时也有人提出类似的问题,所以与院校教育的结合和跟师时机也是师承制有效开展的一个关键问题。在问及“您认为师承教育入师学*的最佳时间”时,有53。85%受试者选择了“院校毕业从事一段时间临床”。

  在对民间师承的认可方面,有53。85%的高徒对师承范围的理解是“不仅局限在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应该普遍实行师承教育,包括民间中医师承”。民间存在一大批优秀中医人才,而民间中医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是师承。如果没有很好地继承,对中医的发展是很大的损失。据邓铁涛在20xx年香山科学会议上保守估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全国有5万个民间的真正中医师虽然行医已经十多年二十年,但也不能再开业坐诊看病。几千年中,中医的传承教育模式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中医人才,如20世纪初我国就有中医80万人,远远超过现在以院校教育为主培养的27万中医师人数”。

  2。3省级名老中医对师承教育的认识与建议

  省级名中医共调查了48人,他们都是在工作岗位上,年龄集中在50岁到70岁之间,是在*前后经历院校教育,有较高的学历,也是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下的成功典范。中医师承教育,应该遵守立足临床、精熟经典、名师指点、教研相长等中医成才特有规律的原则,在学*名师具体诊疗经验的同时,还要继承名师运用理论指导临床实践的学术思想与学术作风。这些观点得了省名医的认同,在问及“您认为师承教育的最好方式”时,57。14%的省名中医选择随师临床,21。43%的选择“研*经典”。可见临床磨练与经典研修的配套与互动是师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同样体现着中医的继承。

  完善的实施规范是师承教育的重要保障。在调查“您认为目前师承教育需要完善的是什么”时,有78。57%的省名医选择“实施规范”。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一个好的机制和制度保障,师承教育容易走向形式化。在座谈中一些人提出新型的中医师承应该围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中医辨证思维和临床实践能力为宗旨,坚持理论和实践能力双重考核标准,增强他们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促使他们有能力从个别病案的诊疗思维和效果中总结经验和方法。

  2。4中医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对师承教育的评价

  我们对中医医疗机构中有经过高徒培养的中医师的10家医院进行了调查,共调查了30个管理者,包括院长、主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和医务科长。此调查主要围绕对比的方式展开。调查显示,经过师承教育的人员,其科研能力、门诊量都与没有相关经历的人有提高,与其中本人未经过师承教育之前有提高,知识结构也更为合理。同时,师承教育提高的不仅是医疗技能,还有师承者的整体文化水*。如人文底蕴和医德医风,人文底蕴是指具有深厚的*古代哲学、文学、易学、天文历法、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等传统文化的基础知识。这些基础在学*中医的过程中促进了他们的“悟性”,跟师的耳濡目染,也不断提高了他们的人文底蕴,并且逐步形成了医家德高的风范。人文底蕴和医德医风在调查数据中都显示有明显提高。

  2。5中医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对中医师承教育的认识

  此次调查选取66家二甲级以上中医院,共发放调查问卷322份,内容分成对中医学的认识、中医临床状态和师承教育三个部分。在“什么是中医特色”的三个问题中,对特色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少部分认同”或“不认同”的占14。29%,对特色是辨证论治“少部分认同”或“不认同”的占8。28%,说明在中医从业人员中,还有一部分人是在不信任中医的前提下从事中医的。邓铁涛说,要继承和发展中医,就一定要培养“铁杆中医”,即立足于深厚的中华文化基础上,既善于继承又勇于创新的人才。

  在有关中医临床状态的调查中显示,西医的诊断方法、临床用药在中医从业人员的临床中占有着一定的比例。对在临床诊治疾病时,是否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治疗,是否按中医辨证思维处方用药,是否用实验室检测结果代替中医四诊,是否先西药后中药治疗,是否只用西药方法治疗或只用中医方法治疗,还是用中医和西医两种方法治疗等问题的调查中,结果显示,对问题的回答比较分散。对西医诊疗的部分依赖,反应出部分中医从业人员对中医学临床技能上的不足。

  在有关教育方式的调查中,对“您认为按目前的中医教育体系培养的中医师合格吗”的回答,认为“完全合格”的占14。29%。绝大部分合格占14。29%,基本合格的占28。57%,少部分合格的占28。57%,根本不合格的占14。29%。说明作为已有5年医疗工作经历的中医临床人员,已从自身临床上的不足意识到与中医临床人才培养方式有关系,并表现出对师承教育的期盼。在对“您认为哪种教育方式更适应当今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需要”的回答中,有64。29%选答了和师承教育有关的选项。

  3基本结论与建议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

  (1)师承教育是是培养高级中医临床型人才的重要形式,需完善师承机制与健全法制并重。

  (2)师承教育是院校教育的重要补充,需师承教育与学院教育并举。

  (3)师承教育是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做到选择适当的从师时机和充足的跟师时间的有机结合。

  (4)师承教育是中医特色与优势的体现,需学临床与读经典并重。

  (5)师承教育是继承和抢救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重要手段,需医德医风与人文素养齐抓。

中医调研报告2

  根据省卫生厅精神,自xx月xx日起我省医疗机构陆续实行“新农合”、居民医保等总额预付制。为了保证在总额预付制下既能满足患者的医疗需要,又能促进医院的不断发展,按照医院的部署xx月xx日至xx月xx日在韩玉范副院长的带领下,我们一行五人到市中医院、市中医院分别就实行总额预付制下的医疗质量、医保、药事、绩效考核等方面进行了考察学*。现就医疗质量管理方面谈谈自己的见闻及感受。

  一、上海及市中医医院概况。

  市中医医院始建于1954年,目前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床位505张,在岗职工980余人。医院由总院区和综合门诊部两部分组成,有学科35个,研究所(中心)5个,共开设专科专病门诊96个,床位使用率99.45%,门急诊人次达172万人次,住院*均天数14.85天,出院人数11.2万人,药占比68%。在专科建设方面,其中医儿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管局重点专科5个(骨伤科、耳鼻喉科、肿瘤、脑病、神志病)、市中医重点专科10个,全院医师中硕、博占50%,全年收入达4.5亿元。该院自元月起实行医疗保险总额预付制。

  市中医医院始建于1954年10月,目前是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培养点。内设市中医研究所、市中医骨伤中心等研究机构。现开放床位633张,职工1070人,年门急诊次85万人次,出院病人*1.5万人次。全院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10名,博士15名、硕士124人,高级卫技人员118名。总收入3.8亿。该院自实行总额预付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是按病种付费(即311制)的试点单位。

  二、总额预付制下中医医院的应对措施。

  医保预付制包括总额预付制、按人头支付、按病种支付、点数支付法等。其目的是促使医疗机构合理用药、减少医疗费用支出,从根本上改变医疗机构及医生的收入与服务量或处方量紧密相关的现状。总额预付制是由*单方面或医保机构同医疗机构协商,事先确定年度预算总额,在该年度内,医疗机构的医疗费用全部在总额中支付,“结余留用,超支不补”。

  实行总额预付制后,三级中医院该怎么办?“要有充分的、高度的政治敏感度,要研究政策、吃透政策、适应政策,进而加强管理、挖掘潜力。”市中医医院的党委*孙虹这样告诉我们。无论是市中医院,还是市中医院,他们都非常重视对国家医保政策的理解,通过各种途径使全院职工,尤其是临床科室主任、各职能科室负责人理解、领会、掌握政策。明确“既要控制医保支出,又要保证医疗质量”是每个职工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分解指标,定期考核。市中医院将全年的医保总额量根据科室的业务发展情况分解到各科室,作为全年责任目标之一。每月一考核,考核结果直接和效益工资挂钩。超支部分,若是药品和耗材全部从科室效益工资中扣除,若是治疗项目超支则视情况部分扣或不扣。市中医院同样将总额分解落实到科室,作为责任目标,2周一次由医务处牵头对各科室医保支出情况进行评析。

  严把药品和耗材关,降低成本。无论是市中医院还是市中医院,都把合理用药、规范耗材作为主要措施之一。市中医院坚决杜绝不合理用药,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用药原则。临床用药情况由科主任、质控员通过本科运行病历进行动态监控。医务科组织人员每半个月对各科室进行抽查。是否合理用药,由专家来评定,医务科只是对检查结果进行梳理、分析、通报,同时按相关制度进行处理,并负责监督是否整改到位。每季度在全院医师大会上进行评析通报。市中医院为了加强合理用药管理,专门成立了由院长、*任组长,主管副院长为副组长,医务处、护理、药剂、监察、医保、门诊部负责人及临床大科主任、相关专家为成员的合理用药管理工作小组。其工作目标是规范抗生素、中成药使用,减少不必要的辅助用药,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控制药品费用,降低药占比,减轻病人负担。

  他们在基本药品目录的框架下,根据不同科室,不同专业制定出不同的用药目录,比如:内科系统要明确哪些药物不能用,手术相关科室要明确哪些药物可以用。对出现的目录以外用药要由“工作小组”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评析,确系病情需要也是允许的,对不合理用药则按相关制度处理。对那些经工作小组认定为不合理用药的,由工作小组向当事人及其上级主管医师发出整改通知单,并进行警示谈话,谈话内容记录成册;对再次发生不合理用药行为的,由工作小组发出整改罚款单,罚款金额为不合理用药发生的总金额,由当事人直接将整改罚款单及相应罚款交至财务科。如涉及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审签的不合理用药,上级医师或科主任承担罚款总额的50%;多次发生不合理用药行为的,经工作小组批准,暂停行为当事人处方权1-6个月;对因不合理用药造成医疗纠纷赔偿的,行为当事人需承担20%的金额,若涉及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审签的,则相应承担罚款总额50%;对不合理用药行为进行的处理意见,均需记入当事人的《个人医疗行为档案》,作为年度考核的依据之一;对因不合理用药给医院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当事人,则给予下岗处理。经过他们的努力,市中医院的药占比为46%,市中医院(以内科系统为主)药占比68%,而我们骨伤科*均药占比为31.8%,内科系都在60%以上,门诊科室高达90%以上。

  降低耗材也是这两家医院的主要对策之一。市中医院的孙虹*说,他们除了从制度上严把耗材的采购、使用关外,还非常重视临床医生的思想教育。通过各种渠道、方式让医生们知道合理使用耗材,利院、利患者也利己,也要让他们知道潜规则得到的个人利益远比因检察机关介入受到处罚的损失小,自觉抵制潜规则,真正从患者的病情、利益出发来选择治疗方法、手术方式、耗材种类。譬如:骨关节病治疗,我们可以采取中医保守疗法,也可以关节置换。但我们现在的医生对实施关节置换非常热衷,适应年龄越来越小。这时的主动权就在我们医生手中,你若是只讲关节置换的好处,那么患者就会采纳关节置换的治疗方法;若是你同时也讲换一次关节最多使用十年,一共最多换3次,那也就有不少患者采纳保守治疗,耗材就会减少,治疗费就会增加。医务处会同临床科室、耗材采购部门每月对耗材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弄清哪些科室、哪些病种、哪些治疗方案、哪些医生的耗材使用较高,并一一进行评析。把耗材占收入的比例纳入科室绩效考核中。市中医院制定出相关制度对那些高耗材,效益低的手术项目严加管理,鼓励开展耗材低、技术含量高、效益好的手术项目。

  狠抓环节质量,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医疗质量是医疗机构的核心,他们即使在实行总额预付制的情况下也不放松医疗质量管理的加强。市中医院成立了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全院医疗、护理质量的管理,制定了环节质量管理制度。把环节质量管理分为门急诊和病房二大部分,门急诊医疗质量管理主要考核各科医疗指标的完成情况和医疗操作规程的规范情况。每月进行一次门诊病历和处方质量抽查。病房医疗质量的管理主要考核各科医疗业务指标的完成情况。出院病历逐份检查打分,运行病历抽查10%(科室质控员和科主任把关),病历质量纳入季度总分中。医疗质量每季度考核一次,考核内容为:门急诊和病房管理、病历质量、医疗指标、医保管理、医疗差错,考核成绩在全院通报。市中医院在加强环节质量管理中,每月把病历质量、医疗行为管理(核心制度落实情况)、抗生素管理与三合理、医患沟通达标率100%、医疗业务重点(*均住院天数≤xx天、急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xx%、疑难危重病人占比≥xx%、临床路径入径率xx%)、中医药特色指标(中药饮片使用率、自制制剂、中医治疗率、中医参与率)、患者安全目标管理、手术项目管理(术前*均住院天数≤xx天、四级手术率≥xx%)等方面纳入绩效考核中。

  大力发展中医特色治疗。“中医特色治疗是中医院的特色,必须要加强,要发展。”,市中医院党委*孙虹反复强调,“尤其是在实行总额预付的情况下更为重要。”中医特色治疗以疗效好、成本低、效益好很受百姓欢迎。譬如:针灸、督灸、理疗、药浴等等。他们一方面制定措施鼓励临床科室开展中医治疗项目,把中医治疗指标纳入绩效考核中,同时医院还加大宣传力度宣传中医特色治疗。这方面柳州市中医院做的非常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给予了高度评价。目前市中医院已开展各种中医治疗项目余种,自制制剂余种。市中医院*年来通过名老中医带徒,设立中医研究所、骨伤中心、治未病预防保健中心、刘氏骨伤、黄氏喉科、丁氏痔科、杜氏金针、微调*衡法治癌等特色中医专科,发挥中医药特色,进而大力开展很有影响的中医特色治疗。

  科学管理,充分发挥、提高科主任的积极性和管理经验。临床科主任是医院的中坚,是科室各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市中医院医务处长告诉我们,科主任都是由学术有权威、品德端正、管理有方的人担任,各种管理要放在科主任肩上。医务处是负责制定制度、督导制度落实情况,并对各委员会考核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按照相关制度进行处理。各项管理工作要依靠科主任、相信科主任。医务处工作人员不是通才,你可能是内科专家,但你不一定懂外科或骨科,你也不能决定骨科的治疗是否得当,用药是否合理,耗材使用是否得当等等。这些判定要由科主任、由相关专业委员会进行评析、判定。有限的医务处人员不可能去替科主任管到每一个医生。医务处只按制度考核科主任,科主任则负责对科室每个医生进行管理考核。医务处下科室是去和医生进行沟通,为他们服务,去帮助解决问题,而不是去检查、去管他们。科主任在管理中有困难要帮助他们,没有管理经验要通过各种培训提高经验。真正把科主任培养成学术上的权威、管理上的高手。实现从“要科主任管理”转变为“科主任要管理”的局面。

  三、总额预付制下医疗质量管理的几点建议。

  面对总额预付制,结合我们市及我们医院的实际情况,在医疗质量管理上我建议:

  1、、积极探索区域性中医医疗联合体的建设模式。

  利用我们的中医优势,可以和县级中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中心卫生院建立中医联合体,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实现联合体医保费用总额预付制统筹管理;也要利用湖滨区、陕县没有设置中医院的现实,和相关部门谈判提供相应的区、县级中医医疗服务。

  2、加大合理用药管理力度,降低药占比。

  制定相关制度,把合理用药,降低药占比纳入绩效考核和医师考核中。

  3、医务科会同临床科室、采供中心对手术相关科室耗材使用情况进行动态监督,同样把耗材使用的合理情况纳入到各项考核中。

  4、做好环节质量的管理。

  相关科室合作在药品的选择、采购、使用总量;检查项目的准入、选择、次数、频率;治疗方案的制定这三个关键环节上严格把关,做到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收费、合理住院,同时努力降低*均住院日,均次费用。

  5、大力发展中医特色治疗技术。

  我们的中医治疗技术较前有所发展,但还不丰富,声誉还不高。应组织专家探讨中医对肿瘤、骨伤、皮肤、妇科、儿科、肛肠、治未病等专科的'非药物治疗技术并发扬壮大。

中医调研报告3

  论文关键词:中医药教育 师承教育 调查 人才培养

  论文摘要:师承教育是中医传统培养人才的重要形式,是一种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了进一步了解师承教育现状,我们对国家级名老中医及其学术继承人和相关医疗工作者等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研究,希望通过研究分析为《中医药临床人才师承制培养立法研究》提供有价值的数据和建议。

  师承教育是中医传统培养人才的重要形式,是一种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师承名师,学*老一辈中医学家独特的经验和诊疗技巧,通过朝夕临诊,耳濡目染,口授心传,个别指导,逐步缩短成才周期。古往今来,师承教育培养出一批批中医大师。随着学院教育的蓬勃发展和中医大师的相继去世,中医人才出现了危机。为了提高培养中医人才质量和水*,国家相继出台了一些相关措施,如启动对老中医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抢救、《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考核考试办法》等。1990年经国家人事部、*、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决定为全国500名著名专家配备学术继承人。为了进一步了解师承教育现状,我们对国家级名老中医及其学术主要继承人和相关医疗工作者等进行了跟踪调查。

  1调查情况

  1.1调查对象及内容

  主要由五部分组成:第一,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四批国家级名老中医为对象,调查名老中医本人及所带学术团队的基本情况。第二,以国家级名老中医所带高徒为对象,调查其师承基本情况(包括经过高徒培养,成为国家级名老中医)。第三,以当地评选的省级名中医为调查对象,调查其接受教育的基本情况。第四,以有师承学员(或名老中医所带高徒)工作的医院管理者为对象,调查管理者对其岗位的评价以及对师承工作的建议。第五,以毕业于医类院校并工作五年以上的中医或中西医结合从业人员为对象,调查其从业的一些基本情况及对相关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98份,收回498份,有效率100%。其*家名老中医20人;名老中医高徒78人,省级名医48人,中医医疗机构管理人员30人,中医医疗机构医疗工作人员322人。

  1.2调查方式

  本调查采用了资料查询与整理、问卷调查、座谈会、访谈等形式。

  2结果与分析

  2.1国家名老中医对师承教育的认识与建议

  调查发现,院校教育是现在新成长起来的名中医的主要受教育方式,但师承教育对他们成长影响较大。在对20名国家级名老中医的调查中发现,选择影响较大的受教育方式中,院校教育占80%,师承教育占85%。结合他们的基本情况可以看出,他们的初学中医的形式95%是院校教育,但是,他们中85%都有过跟师经历。可见,在院校教育的冲击下,师承教育依然是名医成才的重要途径。此外名老中医认为培养真正的中医人才需要采用的主要的教育方式是师承教育和院校教育,二者的结合是最适合中医药发展需要的教育方式。

  在座谈会和个别访谈中,名医都一致认可师承教育,认为师承教育对继承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有重要的意义。刘柏龄教授通过自身的成长经历和带徒的事例说明师承教育在中医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杨宗孟教授认为这种培养方式应该继续下去,有利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师承教育可以早临床、早实践,避免了重理论轻实践院校教育弊端。中医药临床人才的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学*。中医院校毕业的学生,往往出现有较高的医学理论,但临床机会少,缺乏实践经验。师承教育通过跟师临诊,提前接触临床,把理论用于实践,在实践中领会和掌握。

  2.2名老中医高徒时师承教育的认识与建议

  在对78名国家级名老中医高徒的调查中发现,他们认为师承教育最好模式是“一带一”。最佳时间是从院校毕业后从事段时间临床再进行师承教育。师承教育是‘对一的传承,这样有利于完整地收集名师临床经验。在问及“您认为师承教育最好的模式”时,66.67%受试者选择“一带一”,可见高徒都希望能完整地继承老师的学术思想。但这种“师徒授受,独立传承”的模式将导致新的情况,即可对继承名老中医经验和学术思想发挥积极的作用,但存在局限,不利于学术交流和融合。在座谈时也有人提出类似的问题,所以与院校教育的结合和跟师时机也是师承制有效开展的一个关键问题。在问及“您认为师承教育入师学*的最佳时间”时,有53.85%受试者选择了“院校毕业从事一段时间临床”。

  在对民间师承的认可方面,有53.85%的高徒对师承范围的理解是“不仅局限在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应该普遍实行师承教育,包括民间中医师承”。民间存在一大批优秀中医人才,而民间中医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是师承。如果没有很好地继承,对中医的发展是很大的损失。据邓铁涛在20xx年香山科学会议上保守估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全国有5万个民间的真正中医师虽然行医已经十多年二十年,但也不能再开业坐诊看病。几千年中,中医的传承教育模式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中医人才,如20世纪初我国就有中医80万人,远远超过现在以院校教育为主培养的27万中医师人数”。

  2.3省级名老中医对师承教育的认识与建议

  省级名中医共调查了48人,他们都是在工作岗位上,年龄集中在50岁到70岁之间,是在*前后经历院校教育,有较高的学历,也是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下的成功典范。中医师承教育,应该遵守立足临床、精熟经典、名师指点、教研相长等中医成才特有规律的原则,在学*名师具体诊疗经验的同时,还要继承名师运用理论指导临床实践的学术思想与学术作风。这些观点得了省名医的认同,在问及“您认为师承教育的最好方式”时,57.14%的省名中医选择随师临床,21.43%的选择“研*经典”。可见临床磨练与经典研修的配套与互动是师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同样体现着中医的继承。

  完善的实施规范是师承教育的重要保障。在调查“您认为目前师承教育需要完善的是什么”时,有78.57%的省名医选择“实施规范”。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一个好的机制和制度保障,师承教育容易走向形式化。在座谈中一些人提出新型的中医师承应该围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中医辨证思维和临床实践能力为宗旨,坚持理论和实践能力双重考核标准,增强他们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促使他们有能力从个别病案的诊疗思维和效果中总结经验和方法。

  2.4中医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对师承教育的评价

  我们对中医医疗机构中有经过高徒培养的中医师的10家医院进行了调查,共调查了30个管理者,包括院长、主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和医务科长。此调查主要围绕对比的方式展开。调查显示,经过师承教育的人员,其科研能力、门诊量都与没有相关经历的人有提高,与其中本人未经过师承教育之前有提高,知识结构也更为合理。同时,师承教育提高的不仅是医疗技能,还有师承者的整体文化水*。如人文底蕴和医德医风,人文底蕴是指具有深厚的*古代哲学、文学、易学、天文历法、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等传统文化的基础知识。这些基础在学*中医的过程中促进了他们的“悟性”,跟师的耳濡目染,也不断提高了他们的人文底蕴,并且逐步形成了医家德高的风范。人文底蕴和医德医风在调查数据中都显示有明显提高。

  2.5中医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对中医师承教育的认识

  此次调查选取66家二甲级以上中医院,共发放调查问卷322份,内容分成对中医学的认识、中医临床状态和师承教育三个部分。在“什么是中医特色”的三个问题中,对特色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少部分认同”或“不认同”的占14.29%,对特色是辨证论治“少部分认同”或“不认同”的占8.28%,说明在中医从业人员中,还有一部分人是在不信任中医的前提下从事中医的。邓铁涛说,要继承和发展中医,就一定要培养“铁杆中医”,即立足于深厚的中华文化基础上,既善于继承又勇于创新的人才。

  在有关中医临床状态的调查中显示,西医的诊断方法、临床用药在中医从业人员的临床中占有着一定的比例。对在临床诊治疾病时,是否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治疗,是否按中医辨证思维处方用药,是否用实验室检测结果代替中医四诊,是否先西药后中药治疗,是否只用西药方法治疗或只用中医方法治疗,还是用中医和西医两种方法治疗等问题的调查中,结果显示,对问题的回答比较分散。对西医诊疗的部分依赖,反应出部分中医从业人员对中医学临床技能上的不足。

  在有关教育方式的调查中,对“您认为按目前的中医教育体系培养的中医师合格吗”的回答,认为“完全合格”的占14.29%。绝大部分合格占14.29%,基本合格的占28.57%,少部分合格的占28.57%,根本不合格的占14.29%。说明作为已有5年医疗工作经历的中医临床人员,已从自身临床上的不足意识到与中医临床人才培养方式有关系,并表现出对师承教育的期盼。在对“您认为哪种教育方式更适应当今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需要”的回答中,有64.29%选答了和师承教育有关的选项。

  3基本结论与建议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

  (1)师承教育是是培养高级中医临床型人才的重要形式,需完善师承机制与健全法制并重。

  (2)师承教育是院校教育的重要补充,需师承教育与学院教育并举。

  (3)师承教育是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做到选择适当的从师时机和充足的跟师时间的有机结合。

  (4)师承教育是中医特色与优势的体现,需学临床与读经典并重。

  (5)师承教育是继承和抢救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重要手段,需医德医风与人文素养齐抓。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