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岛32年》观后感 (菁华3篇)

首页 / 观后感 / | 观后感

《孤岛32年》观后感1

  0.013*方公里,508级台阶,32年的日夜坚守巡逻,200多面被海风吹坏的*。这,就是黄海前哨的孤岛--开山岛,就是王继才和王仕花的家与国。

  1986年7月,26岁的民兵营长、*员王继才登上了这座坐落在我国黄海前哨的孤岛,妻子王仕花随后而来,夫妻俩一守便是32个春秋。32年来,岛上的*被海风吹坏了200多面,每天升旗、巡岛、观天象、护航标、写日志,夫妻二人用双脚一寸寸丈量着脚下0.013*方公里的土地。因风大浪急,无法下岛的王继才在岛上亲手接生了自己的儿子;因守岛有责,夫妻俩30多年来仅5次与家人过年团聚;因坚守原则,夫妻俩先后报告了9起涉及、偷渡等违法事件线索。王继才曾说:“别看这岛小,它是我们祖国的海疆,守岛就是守国门、守边疆。**升起来,才觉得这座岛是有颜色的。岛再小,也是国家的领土,岛上插着**,别人就知道有人守着,**是国家*的象征。岛就是国,旗帜就是阵地,我要让**永远在岛上高高飘扬。”“岛虽然不大,它是祖国的一部分,守岛就是守国,国安才能家宁。”

  今年7月27日,王继才在岛上执勤时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去世,终年58岁。那一天,相伴35年的夫妻没有来得及见最后一面。丈夫去世后,王仕花向人武部递交申请,请求继承丈夫的遗志,继续守岛。“这座岛,我和王继才住了32年,守了32年,现在他走了,我要继续守岛,继续升旗,让*永远在岛上飘扬。”这是王仕花的心愿,“因为他的承诺,就是我的承诺。”

  在弘扬抗战精神及建国抱负的现象级萌物动漫《那年那兔那些事儿》中,播放到抗美援朝的志愿军兔子在暴风雪中挺立的画面时,旁白这样说到:“我们在这里吃炒面配雪,是为了祖国的亲们能为甜咸豆腐脑战上十页!我们在这里钻防空洞,是为了祖国的亲们不用钻防空洞,亲们,你们的梦想,交由我来守护吧!”每每看到这里,泪水总会不经意盈满眼眶,简单的话语中,有战争的残酷无情,更有革命先驱的无畏奉献。

  如今,王继才同志继承着革命先辈们的爱国奉献精神,用32年无悔青春,面对海风大浪,日夜不辍地守护着孤岛,守护着海疆,守护着国门。同那些吃炒面配雪的革命先辈们一样,为祖国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年华,只因为背后便是我们的国土、有着我们的亲人,守住了岛就是守住了国,国安才能家宁。

《孤岛32年》观后感2

  《孤岛32年》,讲述了全国时代楷模王继才32年来与妻子王仕花以岛为家,与艰苦为伴,把青春年华全部奉献给了祖国海防事业的感人事迹。爱国奉献,是一种态度,是一种行动,更是一种信念。王继才夫妇在没有淡水、没有电、面积不足20亩的开山岛上,勤勤恳恳、默默坚守32年,每天坚持两个必须:必须保证岛上有人值班,必须完成守岛日记的记录。正是这种对岗位的热爱,对工作的热忱,出色完成了组织交给的守护开山岛的任务,用青春阐释爱国守土的热血情怀,用信念和奉献书写了壮美人生。

  这32年,是艰苦的32年,更是光荣的32年。王继才夫妇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告诉世人:做一件事容易,一辈子做一件事不容易。

  王继才夫妇的事迹深深打动了我。在这个人心浮动的时代,有多少人能仅凭理想、信念的支撑,守住那份清贫与艰苦?那句“你数你的钞票,我守我的国土”,是多么的掷地有声。

  王仕花的选择,让同样身为教师的我汗颜。我曾问过自己:如果是我,我会做出怎样的选择?我想,我会像她一样支持丈夫的选择,但我可能自己做不到一生坚守一座岛。她对开山岛的守护,由起初的对丈夫的支持与陪伴,到之后的以岛为家,彰显了教师的情怀。

  是的,我们每个人心中,都应有一座“开山岛”。它是我们的信仰,是我们为之努力的一切,是我们毕生追求的奉献。我的“开山岛”,就是我的岗位,就是我热爱的事业。也许这一生,我就是个默默无闻的人,但我愿意,像王继才夫妇那样,穷尽一生,只做好这一件事。32年,当我在键盘上打下这个数字的时候,只花了几秒钟的时间,但人生并没有几个32年,而对于将人生定格于58岁的王继才同志而言,他只有一个32年,他用这生命中唯一的32年,甚至用他的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守岛。

  这短暂而漫长的岁月里,他经历了多少磨难和苦痛,我无法确知,他经受了多少风雨和打击,我无法感同身受。但毫无疑问的一点是,当一个人把一生献给一件事的时候,他必然是了不起的,当一个人能直面苦难,抵住诱惑,放弃天伦之乐,却主动选择了清苦的工作的时候,他必然是伟大的。

  这种伟大,让人不敢相信,却又不得不信。我更相信,王继才同志是一名真正的*员,他也用他的实际行动做到了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党,献给*事业。他无愧守岛英雄的称号,爱国奉献,也必将成为新时代的价值风尚!

  结合自身,我想我还有很多的事情可以做,教育也应该是一个孤守清贫,用自己的一生去做好的事业。

《孤岛32年》观后感3

  *日,我们社区党委组织我们社区的党员同志们通过江苏先锋网一起观看了视频《孤岛32年》,通过观看学*,让我从一名先进*员身上学到了很多。

  一、忠诚于党、忠诚于革命事业的崇高理想。

  王继才同志几十年如一日,一直坚守在条件艰苦的小孤岛上,为了心中的那份信念,即份崇高理想,他默默无闻的忠诚于革命事业,奉献了自己的全部精力。在王继才身上,我看到了一个*人的革命意志,不管条件多么艰苦,他的理想念始终如一。从王继才身上我不由的想到我们身边,一些党员虽然生活条件不错,但却少了像王继才一样的革命精神,有的人好高骛远,贪图享受,有的人意志动摇,不思进取,对于这些现象,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要和这样的现象作斗争,克服麻痹思想,永远始终如一,才能让我们党的革命事业永葆青春与活力。

  二、舍小家为大家,不计个人得失的革命精神。

  远离了战争时代,王继才没有忘记我们的革命事业远没有胜利,他始终牢记新时代的*大发展要每一名*员的尽心付出。王继才为了革命事业,放弃了个人家庭的良好物质生活,把革命事业放在前面,虽然妻子和孩子也跟着受了苦,但他的付出受到了大家的尊敬,受到了党和人民的表扬。作为一名*员,我们要从王继才身上看到他的'优秀品质,向他学*,为了革命事业永不计较,永往直前。


《孤岛32年》观后感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孤岛32年》观后感 (菁华3篇)(扩展1)

——《孤岛32年》观后感 (菁华3篇)

《孤岛32年》观后感1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这世上总有那么一些人,穷尽一生去为亿万人坚守。开山岛,位于我国黄海前哨,这个面积极小,甚至在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小岛,却成了王继才、王仕花夫妇一生守护的阵地。1939年,日军攻占灌河南岸,就是以开山岛为跳板,因此,它的地理位置对于海防来说相当重要。1985年部队撤出开山岛后,岛上成立了民兵哨所。当时岛上没有电也没用淡水,除了几排空荡荡的营房,满眼皆是寂寥。*县先后派出过10多个民兵,可最长的只待了13天。直到1986年7月,26岁的王继才上了岛。这一去,就是32年。

  32年来,从一位风华正茂的青年军人成长为固守海疆的一代老兵,他用32年的时间诠释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32年也许对有的人是小半辈子的事,而对于有的人就是一辈子。深夜提笔,我不禁好奇,是什么支撑这位老兵和他的妻子坚守孤岛32年?有的人选择离开,甚至很多人都选择离开,但最终总有人选择留下,而支持这位老兵的是一份信仰,是一名普通*员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的信仰,是巩固海疆守我国土的信仰。

  王继才守护的孤岛名叫开山岛,位于我国黄海前哨,灌河口外9.5公里处,面积仅两个足球场大,归江苏省管辖,是一个国防战略岛,地理位置对于海防国防十分重要。岛上无人无电无淡水,野草丛生,海风呼啸,人迹罕至。1985年部队撤编后,设立民兵哨所,但因条件艰苦,先后上岛的10多位民兵都不愿长期值守。王继才、王仕花夫妇从1986年7月15日起接受了守岛任务,从此与妻子以海岛为家,与孤独相伴,在孤岛上默默坚守,为国守岛三十二年,把青春年华全部献给了祖国的海防事业。

  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从王继才的事迹中对“尽职尽责”有了更深的理解。切实增强纪律观念,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将纪律要求贯彻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中,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爱岗敬业,做到尽职尽责。严格按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在工作上做到专心致志,开拓进取,坚持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责任感,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深入实际,联系群众,倾听群众意见,破除急躁情绪,迎难而上,讲团结,讲奉献,传递正能量,脚踏实地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和服务水*,树立强烈的时间观念、效率观念,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王继才夫妇32年如一日,升旗、巡岛、护航标……这是多么让人震撼的*凡。我们当下的党员要把这种爱国奉献、不怕艰苦的精神融入对社区居民的日常服务中。王继才的事迹告诉我们,即便是最*凡的岗位,也能书写出不*凡的人生华章。

《孤岛32年》观后感2

  《孤岛32年》,讲述了全国时代楷模王继才32年来与妻子王仕花以岛为家,与艰苦为伴,把青春年华全部奉献给了祖国海防事业的感人事迹。爱国奉献,是一种态度,是一种行动,更是一种信念。王继才夫妇在没有淡水、没有电、面积不足20亩的开山岛上,勤勤恳恳、默默坚守32年,每天坚持两个必须:必须保证岛上有人值班,必须完成守岛日记的记录。正是这种对岗位的热爱,对工作的热忱,出色完成了组织交给的守护开山岛的任务,用青春阐释爱国守土的热血情怀,用信念和奉献书写了壮美人生。

  正如纪录片里所言:“做一件事容易,但一件事做一辈子不容易。”三十二年的坚守,王继才始终初心不变。舍弃小家为大家,他对于儿女是有内疚的,没能陪伴三个儿女快乐地成长,让孩子们忍受同学的嘲笑,甚至最终也迫不得已地没能守“赴大女儿婚礼”之约;他对于父母是有愧疚的,父母年事已高,却没有儿子在身旁陪伴;他对于妻子是有亏欠的,妻子为了他辞去安逸的教师工作,和他一起在孤岛上面对一切艰辛与困苦。可是啊,有国才有家,国安才能家安!

  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从王继才的事迹中对“尽职尽责”有了更深的理解。切实增强纪律观念,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将纪律要求贯彻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中,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爱岗敬业,做到尽职尽责。严格按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在工作上做到专心致志,开拓进取,坚持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责任感,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深入实际,联系群众,倾听群众意见,破除急躁情绪,迎难而上,讲团结,讲奉献,传递正能量,脚踏实地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和服务水*,树立强烈的时间观念、效率观念,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孤岛32年》观后感3

  *日,我们社区党委组织我们社区的党员同志们通过江苏先锋网一起观看了视频《孤岛32年》,通过观看学*,让我从一名先进*员身上学到了很多。

  一、忠诚于党、忠诚于革命事业的崇高理想。

  王继才同志几十年如一日,一直坚守在条件艰苦的小孤岛上,为了心中的那份信念,即份崇高理想,他默默无闻的忠诚于革命事业,奉献了自己的全部精力。在王继才身上,我看到了一个*人的革命意志,不管条件多么艰苦,他的理想念始终如一。从王继才身上我不由的想到我们身边,一些党员虽然生活条件不错,但却少了像王继才一样的革命精神,有的人好高骛远,贪图享受,有的人意志动摇,不思进取,对于这些现象,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要和这样的现象作斗争,克服麻痹思想,永远始终如一,才能让我们党的革命事业永葆青春与活力。

  二、舍小家为大家,不计个人得失的革命精神。

  远离了战争时代,王继才没有忘记我们的革命事业远没有胜利,他始终牢记新时代的*大发展要每一名*员的尽心付出。王继才为了革命事业,放弃了个人家庭的良好物质生活,把革命事业放在前面,虽然妻子和孩子也跟着受了苦,但他的付出受到了大家的尊敬,受到了党和人民的表扬。作为一名*员,我们要从王继才身上看到他的'优秀品质,向他学*,为了革命事业永不计较,永往直前。


《孤岛32年》观后感 (菁华3篇)(扩展2)

——2022年冬奥会观后感 (菁华3篇)

2022年冬奥会观后感1

  2015年7月31日是令人难忘的一天。

  下午5点58分,国际奥委会*巴赫在国际奥委会第128次会议上揭晓,北京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在会议所在城市马来西亚吉隆坡,全国人民见证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这意味着北京再次创造了一个历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举办冬季奥运会的城市。

  *体育再次迎来了新的篇章,*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冬季奥运会、残奥会以及青年奥运会的国家,称为“奥运全满贯举办”。 这些历史性的时刻分别是:2008年北京主办夏季奥运会,2022年北京主办冬季奥运会,2008年和2022北京主办夏季和冬季残奥会,2014年南京主办青年奥运会。*能够成功的申办冬奥会,对于整个国家来说,这样的成功都是值得骄傲的。 奥运会作为一个全球性的集体竞技性活动,本身就受到全世界的高度关注,这样可以让世界再一次认识北京和*。而且这也是*上下13亿人民共同努力的一种成果,是*进步最大的证据。北京联合张家口主办2022年冬奥会,还是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后,*申办的又一个顶级的国际盛会,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紧密相连、息息相关。

  我们少年儿童要进一步了解冬奥会,认识冬奥会,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为冬奥会加油!

2022年冬奥会观后感2

  我想,大家都在看索契冬奥会吧!就在2014年2月13日,也就是大年十四的20点05分,即索契冬奥会的第6个比赛日,*女子短道速滑选手——李坚柔,顺利进入了女子500米短道速滑的决赛,并一举获得了索契冬奥、*首金。

  这枚金牌来之不易,有3位*选手进入半决赛,她们是范可新、刘秋宏、李坚柔。在激烈的半决赛当中,成绩最好的选手范可新由于没能跟上节奏,意外的摔出了赛道,无缘晋级决赛。而成绩不被看好的李坚柔却依靠自己的实力,稳定的发挥成功晋级决赛,这样*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了李坚柔,冲金的重担就落在了她的肩上。

  总决赛开始,实力最强的韩国选手朴胜义以及意大利的方塔娜,英国的克里斯蒂*的李坚柔。枪声响起了,由于韩国人抢跑,重新比赛,第二次枪声响起了,刚自己的抢跑并没有给韩国人带来压力,她依然在第一,而李坚柔在最后。第二个弯道处时,英国克里斯蒂内道强行超越意大利方塔娜,使前三名选手全部摔出赛道,而暂列最后一位的李坚柔,则成为唯一一名站住的选手,李坚柔成为冠军,意大利亚军,韩国季军,由于英国选手犯规在先,因此被淘汰。

  有人会说,李坚柔只是捡了个金牌,老天爷帮她--可我并不觉得,我觉得她有实力,要不然她怎么能进入总决赛呢?凡是能进入总决赛的人,都有实力可能获得冠军。所以,*健儿们加油,下个得冠军的人可能就是你!

2022年冬奥会观后感3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向全世界展示了*良好形象。而此次北京冬奥会的筹备和举办,更是推动*文化传播和塑造国家形象的契机。

  彰显创新大国形象。全球第一条360度回旋的雪车雪橇赛道、帮助运动员备战的风洞实验室、首都体育馆声光电技术打造的“最美的'冰”。着眼科技创新,*用更高的标准为冬奥皇冠镶上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从冬奥会所有竞赛场馆完工,到京张高铁、京礼高速全线通车;从众多冰雪项目从无到有,到部分项目从有到强,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成为*最闪亮的名片,向世界展现着*科技的魅力。

  俗话说“不出正月都是年”,2022年北京冬奥会正好在正月里举办,这是*在邀请世界各地的朋友们来“家里”过年,感受一场*元素的文化盛宴。从会徽“冬梦”到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从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到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一幕幕具有*文化特色的形象景观,讲述着*发展故事,传递着*价值。

  展现文明友好形象。“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素来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作为东道主,冬奥会的成功举办离不开*人民的参与和支持,北京冬奥会计划招募志愿者2。7万名,61。6万人积极报名,各省市包括海外青年学生占到了81%,他们将以优质的服务诠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以最饱满的热情展现*文明友好形象。

  “三亿人上冰雪”的愿景正在走向现实,让我们携手走进冬奥会的“北京时间”,讲好*故事,塑好*形象,一起拥抱美好未来。


《孤岛32年》观后感 (菁华3篇)(扩展3)

——2021年感动*人物观后感 (菁华3篇)

2021年感动*人物观后感1

  爱国是什么?

  爱国,是陆游对“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的失望;爱国,是杜牧对“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气愤;爱国,是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忠诚;爱国,也是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

  现在的*正飞速发展,自1949年新*成立以来,经历了多少雪上加霜的时刻,而*都挺过来了!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行使*;1999年12月20日,*恢复对澳门行使*。*正一点点地壮大,一点点地完整。再看看我的家乡成都,乌烟瘴气的公交车变成了节能环保的电力车,高效便捷;地铁4号线在铁轨上呼啸而过,贯穿东西;高楼林立的城市,经济道路越走越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爱国,然而,仅仅是了解“爱国”却远远不够。

  爱国,需要承诺。不要老想着自己*时是怎么爱国的,这没用。闲来无聊时,请给祖国一个承诺——我是*人,我热爱祖国!虽然这可能没有太大用处,但总比自吹自擂好得多。

  爱国,需要行动。一个承诺仅是镜花水月,从现在起,履行自己的职责,大人工作,孩子上学。对我们来说,只要好好学*,就是对祖国的最大回报。

  爱国,需要真诚。有些人总以为自己爱国,而真正的要他捐“躯”赴国“难”时,他才发现唯一爱的只有自己。这种人并不笨,或许还有点小聪明,但他绝不可能真正学会爱国。将爱国行动融于无形中而不去刻意“爱国”,这就足够了。

  爱国,需要努力。现在的社会不努力就只有被淘汰,不加油,就根本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而改善好自己的生活,就是爱国的最好表现。

  再美的花也不能离开泥土,再甜的果也不能没有大树,再强的.人也不能抛弃祖国!只有爱国,未来才有无限可能。

  爱国是什么?你学会了吗?

2021年感动*人物观后感2

  “感动*”2021年度人物颁奖晚会,就像早春的约会在中央电视台如期播出。通过投票等多种方式在全国范围内评出的年度人物事迹,在晚会现场陆续与观众见面,分别用他们不同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感动*的真实故事,用感动的力量再次唤醒了心灵的春天。

  感动是人类最直接的一种情感。生活中总会有那么一些人,时时感动着我们。他们是彭士禄、杨振宁、顾诵芬、吴天一、朱彦夫、*航天人、苏炳添、陈贝儿、张顺东李国秀夫妇、江梦南。他们是一个人,他们是一群人;他们是一种精神的代表,他们在用一种心灵的力量,唤醒沉睡的春天。

  我们常说,好人就在身边。“感动*”的人物也都来自我们的身边。它传递出了*人的好人观,行善观。“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小善者必成大德。在生活里,我们与往年一样,感动*总影响着千千万万的*人。在这些感动人物中有国之大器的精英,也有百姓草根的凡人,但却都以不同的伟大事迹感动着这个名族的人民。又是一年《感动*十大人物》颁奖晚会,我的内心再一次受到了激烈的撞击与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与眼泪交织的背后,我收获的不仅仅是文字上的朴实与感动,感动就在我们身边,感动一直在传递着和发扬着,相信和期待更多的爱和梦想被点亮。

2021年感动*人物观后感3

  感动*,感恩你我。爱传承,从没有终点,感恩前行,从不曾停歇。

  一年一度的“感动*人物颁奖典礼”举行了,我一次又一次地被这些人物感动着、感动着。

  从2003年的春月起,十多年了,每一年的“感动*人物颁奖典礼”我都坚持收看,认真地聆听着那些感人的故事,认真地品味着每一段颁奖词;十多年了,每一年的“感动*人物颁奖典礼”已经成为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一段故事,成为我前行中最为重要的催化剂、推动器。

  十分感激中央电视台为我们带来的“感动*人物评选暨颁奖典礼”,这是一档让人们体味感动、仰望崇高、陶冶情操、培植精神、塑造灵魂的好节目。我一发现他,就把他当做一个滋养自我心灵、软化自我感情、培育并坚持自我有一颗能感动的心的好节目;事实上,我的这个想法在观赏每一年的“感动*人物颁奖典礼”都能得以实现。

  每一次观赏“感动*人物颁奖典礼”,都是我灵魂得以洗礼、升华的时刻,我自我很清楚:这些感动*的人物,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着崇高的伟大的灵魂,都有着一种让我们每一个人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这些崇高的灵魂是常人无法企及的,也是我这一辈子无法到达的;正如一位伟人以往说过的那样:“一个人做的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每一次观赏“感动*人物颁奖典礼”,都是让我的心与情得以进一步软化、激发、培育和提升的好时刻;这些感动*的人物的故事,让我的心更加温婉、温润,更能被感动、感化。

  至今,我还能有一颗似乎与年龄不符的能够感动的心;至今,我还有一些能够让自我骄傲的活力,我要感激诸如“感动*人物颁奖典礼”之类的节目、影视剧和文学作品。我会很好地珍惜这些人物、这些故事带给我的精神滋养、文化陶冶,我会继续努力地让自我有一颗能够感动的心,有一份能够有必须热度的活力,思考每一天、努力每一天、欢乐每一天、享受每一天。


《孤岛32年》观后感 (菁华3篇)(扩展4)

——《百年*》观后感 (菁华3篇)

《百年*》观后感1

  梦想是一个人对于幸福的希望,梦想是一个民族对于未来的憧憬,梦想一个国家对于发展的期盼。

  这部记录片用一种深入浅出而又条理清晰的叙述方式,全方位地解读了*梦的内涵与实质,并用一种“壮阔、雄厚、豪迈”的叙述风格,把*梦内涵的时代呐喊与历史张力,以一种润物细无声般的爱国主义情感流露,在一帧帧的画面中,抒发出伟大民族复兴进程中每个人所必须感受的历史深度与思维宽度。

  为13亿*人描绘了一幅“*梦”波澜壮阔的愿景。“何为*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代最伟大的*梦,因为这个梦,它是凝聚和寄托了几代*人的这样的一个夙愿,他一线了中华民族和*人民的整体利益,他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一种共同的期盼。”

  “*梦”并不是凭空出现的,他对我们中华民族来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我们要实现“*梦”,就必须正确认识他的深层内涵。第一,“*梦”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党永远是正确的,只有跟党走,个人才有出路。第二,“*梦”的民族伟大复兴,并不是*称霸世界之梦,而是和世界其他国家一起共同发展,走向和*,繁荣之梦。第三,“*梦”既时宏观的,也是微观的,它既是国家的,也是个人的。正如所阐述的那样:“人人共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我们现在正在走,并将一直走下去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发展*特色社会主义,汽试同*梦的精神实质一脉相承。“圆梦诚可期,坚信自有时”。纵览**代百年风云变幻,坚持*道路,弘扬*精神,汇聚*力量,实现*梦想,正式一个风起云涌,潮起潮落的历史过程,*梦,这个在历史的潮头不断涌现的名字,*人民已经为之奋斗已*百年,走出一条清晰可辨,不会逆转,永不动摇的*坦大道。正如*在历史关头所庄严宣告的“我们处在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比任何历史时期都更加接*实现中华民族复兴这个目标“也是越*目标,越要全力以赴向前冲;也是困难重重,越要咬牙坚持不放弃;越是靠*重点,越要聚精会神跑好最后一公里。

  让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大步迈进,为祖国实现“*梦”贡献青年人的智慧和力量。

《百年*》观后感2

  人因梦想而勇敢,我们因梦想而成长。在如今梦想又被提及,并且成为一个很真实的话题,将我们厚本谈论的话题,一下拉到现实,并且鼓励我们前进。

  中华文明五千多年来生生不息。从伏羲到精卫填海,从女娲补天到大禹治水;从始皇统到汉唐盛世,从富庶大宋到繁华明代;勤劳的华夏子孙向世界展观了*智慧,*精神。但只沉迷当下不进取,不奋斗,狂妄自大便会丧失所拥有的一切,历史给我们多么现实的教训,我们也不能再浑浑噩噩去面对世界。只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才会有发展,才能有进步。

  *梦是要国家富强,名族振兴,人民幸福。百年坎坷之路,世界沧桑强国梦。没有梦想的名族是可悲的,对美好梦想坚定不移,矢志不渝精神的名族同样没有前途。只有自强不息坚定梦想的奋斗才会有当今强大的*。

  有了正确的追梦的方向和目标,还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名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就是*精神。

  精神是一个国家的骨头、脊梁、和魂魄。有精神的国家和名族才能生生不息。有了精神就有连追梦的源泉和动力,就有了圆梦的坐标和斗志。

  从1840年鸦*战争至今170多年以来,*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救国图强,矢志不渝的孜孜追求,是全体中华儿女奋斗不息的伟大梦想。历史上,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的贡献精神的东方大国曾让世界上无比敬仰。五千年华夏文明颜面至今。因此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华民族一直在抗争,并追求新的崛起和复兴。这就是我们的*梦。

  有梦想的人才能走远,而有梦想的名族才能实现伟大的超越。中华民族走过曲折的历史是一世的辉煌,一世的沉沦。

  实现*梦必须弘扬*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名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梦,实现梦想的过程,就是追梦的过程,就是梦想成真的过程,就是成功的过程,成功需要有梦想,有目标。

  “*梦”也是维护世界和*之梦,是推动合作的共赢之梦。

  “积力所举无不胜,众心所举无不成。”实现*名族伟大复兴只需要我们的努力,我们的奋斗,更需要我们的坚持。

《百年*》观后感3

  所谓*梦就是一条道路,一条伟大的复兴之路,这条路经历了历史的沧桑变化,但他依然建立在每个*人的心里;*梦就是一条河,取之不竭的河水流淌在每一个*人的心里;*梦就是一条河,取之不竭的河水流淌在每一个*人的心里,并时时刻刻提醒着国家富强,名族和谐,经济繁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梦就是一颗星星,这颗星星永远挂在天空上—北极星,把这璀璨的星光照耀着每一个*人,每一各*。

  为什么;“*梦”一经提出,就迅速被接纳并成为巨大的精神导向?因为它是人们内心的欲望,所谓渴望的。在更深远的层面,他是中华民族的一声叹息,它是一种期待,它是一种呼唤,它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它是中华民族千年来不衰的了力量源泉。

  为了实现“*梦”一代又一代的人曾付出了太多的艰难和努力。早在1840年,无数*人为了它而进行了不写的抗争。然后,又留下了林则徐,孙中山等追梦的意志和决心从来没有动摇过,也没有停下追梦的脚步。也正是因为这些英雄的前赴后继,“*梦”才得以还生。

  *的百年强梦走到及其幸苦,是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牺牲了无数生命之后才有了今天的*啊!今天的*人的梦想是更加富裕,全面奔向小康。在前进的时候,我们应该思考历史,回忆以往的经历,铭记历史,激励自己,未来的路才会走的更顺畅。

  梦是春天的花蕾,有梦就有未来。我们想起了《寻梦者》中的一句话,“梦会开出花来的,梦会开出娇艳的花出来的。”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