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生命的意义》读书笔记 (菁华3篇)

首页 / 读书笔记 / | 读书笔记,意义,生命

《追寻生命的意义》读书笔记1

  一口气读完了《敬畏生命》一文,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我被种子强烈的精神感动了。

  我掩卷深思。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因为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谁不万分珍惜它?但是查理?辛普森在自己非常年轻的时候,用自己弱小的身躯、微薄的力量,触动了人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那一块地方。这究竟是为什么?是他不懂得生命的意义吗?不是,他对生命的意义了解得最清楚、最深刻。他知道,一个人活在世界上,绝不仅仅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他人的生命变得更美好,这样的生命,才是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生命。

  但是,现在,有些人却不是这样的。他们认为人的一生太过短暂,比不上行乐就会让生命的火焰白白地燃烧。因此,他们拼命地追求钱财和快乐,完全不顾他人的利益。站在我们的身上,我们根本看不到闪闪发光的生命,只会看到黑乎乎的灵魂。有些青少年虽然不是这样,但是他们追求享乐,谈到穿的、吃的,他们的兴趣爱好…他们只顾自己,这样的生命难道有意义吗?没有。

  《追寻生命的意义》一文,我深受启发。虽然生命很短暂,但是,如果我们在短暂的生命里做出有意义的事情,就会让我们的生命体现出价值,放射出光芒。生命中的人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有的人一不顺心就轻生,白白糟蹋自己的生命…这些都是不负责任的生命态度。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我们决不能让他白白流失!

  同学们,让我们像查理?辛普森那样用爱心为他人带来温暖和幸福时,我们的人生也将更有意义。生命短暂,愿我们的生命在有限的时间里创造出无限的价值。

《追寻生命的意义》读书笔记2

  关于生命的价值,作者提出要忘记自我:“人越是忘记自己——投身于某种事业或献身于所爱的人——他就越有人性,越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就工作而言,由于现代社会看重功利,很多人都是把工作仅仅当成一种赚钱的方式、养家糊口的途径而已,却忘记了工作中所能体现出来的个人价值。而通过工作实现个人价值,不是简单的目标实现式的;而是心中有个目标,然后忘我地勤奋工作,这样成功往往会不期而至,因为“成功就像幸福一样,可遇而不可求”。所以,如果人们能够充分认识到工作的价值(这里所说的“工作”是广义的概念,比如周末去做一个志愿者也是一项工作),能够认识到通过自己的工作可以为团队、为集体、为一个大的事业贡献出的绵薄之力,那本身将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

  而现实中,很多时候人们在工作中容易丧失自我,就像叔本华所讲的那样“人注定要徘徊在焦虑和厌倦这两极之间”,焦虑是因为担心做不好而有压力,厌倦是因为认识不到工作的价值而产生虚无感。所以,我想在现在这样的一个社会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静下来想想,在工作中我能够为这个团队创造什么、为他人带来什么,我能从中收获什么、能够得到哪些方面的成长与提高,这两个方面的思考和总结有助于提高个人的成就感。但是,我需要重申一点,答案未必是高大上的,往往是很普通、很*凡的。比如一个交通协管员,如果他觉得自己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摆设,那么他将度过一天又一天无聊的时光;而另外一个交通协管员,每次看到红灯亮起时在他的召集和劝解下安稳的人群,绿灯亮起时大家有序通过的样子,觉得这种感觉真好,那么他工作一天之后回到家里心情都是舒畅的。所以,善于发现工作中点滴的美好,尤其是和自己相关的点滴美好(倒不一定是与自己的行动有因果关系),更容易让我们工作得快乐些。

  谈到工作,我其实很佩服你。你虽处于困境之中,但是你热爱着你的工作,你没有放弃,你一直在努力。由于心理上的一些困扰,很多时候,你承载的比别人要多,你所遭遇的内心的波澜别人可能不理解。其实,我也难以全面理解,只不过我稍微学过一些心理学的知识,所以我能理解很多时候一个人想控制自己的内心是多么的难,而你无疑是一个坚强者。记得有次聊天,你告诉我,有时候你工作时心里根本*静不下来,记忆力也很差,由于睡眠很差,白天工作的状态一塌糊涂;有时候,由于内心的焦虑、低落,甚至从不远的住处走到单位,都要花费很大的勇气,每走一步都感觉很艰辛;有时候,由于内心不*静,很难与别人打交道,很想逃避,甚至和熟人见面,打个招呼都是那么的困难,没有勇气面对人群、面对身边的朋友和同事,……而这一切,你都在承受,你没有放弃,你默默地用自己的双肩勇敢地扛起来。我还清晰地记得,你告诉我想在工作中有所作为,你深爱着你的工作、你的团队、你的好伙伴们,你甚至有时候觉得对不起他们,他们关爱着你、帮着你、替你承担着工作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你希望以后自己可以慢慢好起来,可以做得更多。所以,我真心佩服你,无论在多么困难的情况下,你没有放弃自己的职责,没有放弃自己作为团队一份子的存在感或是荣耀感,这一点真的很赞。

《追寻生命的意义》读书笔记3

  读完了弗兰克尔的《追寻生命的意义》,思绪有些乱,也许是让我触动处太多,无从一一思考。但总感觉有东西要冒出来,虽然不成熟,但还是写了下来。

  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以物质来衡量成功的社会里,但对这种成功的追求与获得并不能给人带来真正的满足,反而使人们心底的空虚感日益加强。常常脑海中会冒出这样的问题“我这样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生活能够给予我什么?……”若像这样不能找到生活的意义,不知道目标,人就会逐渐地迷失在生活中,又因为目前社会人们生存压力加大,竞争日益增强,人们会逐渐产生消极的观念,抑郁的情绪。

  也许应该像弗兰克尔提到的,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一种生活态度的转变,我们要这样问自己“我们能够给予生活什么”,明白生活对我们的期待,然后认真生活下去,让生活来慢慢揭示答案。

  这让我想起了《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留给瑞德的信,“希望是件好事情,也许是世间最好的事情,好的事情从不会逝去”。正是安迪对生活的希望,对自由的追求,才让他在监狱里能够默默承受冤屈而生活了二十年。

  另一点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弗兰克尔提出的“人的存在的自我超越”的观点,人越是投身于所爱的事业或人,对自己越是遗忘得多,他就越能实现自我。这可以从《追寻生命的意义》这本书的成功看出来,本是准备匿名发表的这本书比作者其它以真名出版的著作取得了更大的成功。越是执着于对成功的追求,反而离成功越远;越是看重自我,追求自我的实现,那么就永远实现不了自我,只有超越自我后,才可能做到实现自我。

  这与阿德勒在《超越自卑》中提出的合作精神相似,在生活中的三个主要问题,职业、社会和性上,人只有对其充满兴趣,乐于合作,而不是把中心都放在自己身上,把自己看得高于一切,那么最终就会取得成功。

  人的潜力是无限的.。我想每个看到这本书的人,当想象若自己在这样的集中营生活,肯定没有几个能够相信自己可以活下来,但是实际有人做到了。只要你想,你就可以做到。就像当初看《肖申克的救赎》一样,没有人相信安迪能够用一把小锤子凿出一条可以逃生的道路。

  人的潜力是没有局限的,更不是天生注定的,只要肯去挖掘,每个人都有成功和飞跃的机会。


《追寻生命的意义》读书笔记 (菁华3篇)扩展阅读


《追寻生命的意义》读书笔记 (菁华3篇)(扩展1)

——《追寻生命的意义》读书笔记 (菁华3篇)

《追寻生命的意义》读书笔记1

  《追寻生命的意义》的作者维克多弗兰克尔是精神医学家、心理医生、犹太人,二战时期被投入奥斯维辛集中营。出狱后他根据狱中经历,总结出一套意义疗法,用于治愈神经官能症,效果很好。这本书就由这两部分组成:狱中的劫难和意义疗法介绍。

  读这本书缘于吴伯凡的推荐,在我眼中吴伯凡属于博古通今、世事洞明的大家。他每年要读三四遍的书,自然地引起了我的兴趣。

  只是读到现在仍然不知道吴伯凡为什么如此钟爱这本书,但某些事还是触发了一些我的感悟。

  一、作者没有用大量笔墨放在奥斯维辛的酷刑、苛责及死亡,而是通过几个事例说明了狱中生活的残酷与磨难。

  狱中经常进行的“换营”,病弱及无力工作的俘虏被淘汰送往煤气间或火葬场,淘汰的方法是全体俘虏群殴或分队格斗,想想都觉得血腥;俘虏没有名字,只有编号,这编号就刺在皮肤上,或绣在衣裤上,在换营队伍即将离去时,如果有可能,每个人都会尽可能想办法弄到另一个“号码”来代替他加入换营行列。按照作者的描述,这些犹太人被关进集中营之前基本都是社会精英,道德感很高的人。在这屠宰场一样的集中营里,人被剥夺了尊严,道德就成为最没用的东西,每个人想的是自己或朋友尽可能活下去,为此不惜采取各种卑鄙的手段。

  文明的行为只会发生在文明的社会,文明的社会会催生文明的行为,惟愿世界越来越美好。

  二、什么样的人能活着走出集中营呢?

  作者说他们中的精英都没能挺过奥斯维辛的磨难。活下来的是三类人。

  第一类就是“酷覇”们。一般来说,这些人是俘虏中最残暴的人,由纳粹警卫挑选出来或者他们毛遂自荐,他们的个性恰恰适合担当这酷虐的角色。如果工作不力,他们还会被刷下来,因此他们格外卖力,打起人来,比纳粹警卫还狠。因效忠纳粹,他们在狱中的待遇格外好,成为俘虏们羡慕的对象,只是不知道出狱后这些人境况如何。记得几年前看过《朗读者》,女主角因做过纳粹看守而受审,估计“酷覇”们后来的日子并不好过。人真的不能为了一时一事的好处,做丧尽天良的事情。

  第二类存活下来的人是那些为了生存毫无顾忌,或偷或抢,甚至不惜出卖朋友以自保的俘虏,因为唯如此才能活下来。这或许解释了为什么那些劫后余生的人都不愿意谈论狱中的经历,因为不堪回首,因为再也不能接受过去的自己,没有那段经历的人是无法感同身受的。就连这本书的作者最初也想匿名出版的,但考虑到真实性才是其最大的价值,作者才鼓起勇气,公开陈述他的信念。

  第三类人是像作者一样,尽快认清现实,适应环境而侥幸生存下来的人,如作者所言,带有很大的运气成分。为了让纳粹和酷覇相信自己能做苦工而不会被送往煤气间,他每天用玻璃刮脸,腰杆挺直,以使自己看起来气色良好,完全能胜任工作;作者还利用自己心理医生的特长帮助酷覇,分析他在爱情和婚姻上的难题,提出治疗建议,以此博得酷覇的关照,躲过了几次被送往煤气间的厄运;就餐时还能得到豌豆汤,得以度过了黑暗无光、忍饥挨饿的日子。

  这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即使在夹缝中,仍能攻破缝隙,露头喘息,找到自己的天空。

  三、人的适应能力超乎我们的想象。

  被投入奥斯维辛的犹太人,入狱前大多生活水*较高,从他们入狱后被收缴的饰物就可以看出来。入狱后,最初的反应是震惊,等他们一步步被剥夺了人的所有权利,才意识到自己的处境,活着走出集中营成为他们的唯一的目标。为此他们忍受各种各样的身心折磨:无法刷牙、一件衬衫穿半年,直到毫无衬衫的样子、一连几天不能洗澡、用臭鞋当枕头。而就是这样恶劣的生活条件竟然治愈了作者的浅睡易醒症。等俘虏们适应了这样的生活之后,他们就进入了狱中生活的第二阶段:冷漠,就是情绪死亡的状态。因为冷漠是自卫的妙招。每当有人死去,众俘虏一哄而上,挨着那余温未散的尸体,有的抢到一盘吃剩的马铃薯、有的抢了死者的外衣,有的换下死者的木鞋,还有一个因抓到一根绳子高兴万分的,全然忘记了身边的死者。

  人一旦冷漠,现实就变得模糊起来;俘虏们一切的心力和情感都关注在一件事上:活命。每天傍晚,当俘虏们由工地返回营区时,常常会松一口气地叹道:“又活了一天”。

  此时有些俘虏们开始在饥饿中画饼充饥,谈论自己喜欢的美食以消解自己的饥饿感,但这种方法事与愿违,被想象中的美食挑动起来的味蕾绝不满足于每天只发一次的面包,这些人往往是最先挂掉的。反倒作者的做法比较英明:即使一片面包也分次吃完,在遇到任何难处的时候,他都会拿出一点面包来,放到嘴里大声咀嚼,靠食物所给的安慰支撑下去。

  慢慢地俘虏们将狱中生活常态化了,他们开始了苦中作乐,以在绝望、孤独的集中营生活中,遁入过往的生活,找到一个避难的港口。于是狱中出现了“宗教热”、“招魂术”,大家聚在一起看夕阳,甚至还有艺术节,节目有歌曲、诗朗诵、讲笑话。

  第一次听说奥斯维辛还有艺术节,真的印证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那句话:人无论任何境遇,都适应得了。

  四、意义疗法的由来

  作为一名心理学家和精神科医生,作者通过自己在集中营的亲身经历和自己的观察,发明了意义疗法。他发现,即使在奥斯维辛这样极端的环境中,人仍然有选择的自由:尽管有人选择做“酷覇“;有人选择苟且,但仍然有人选择将自己仅余的面包让给别人,并行走在各房舍间安慰别人。这些闪耀着人性光辉的行为让作者明白:人所有的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最后的自由——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而恰恰是一个人的选择决定了他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事实上,每个日子,每个时刻都在为人提供选择的机会。写到这里,我明白了吴伯凡每年读这本书的理由,所有的生活内容都是有意义的:忙碌而积极的生活,其目的'在于使人有机会了解创造性工作的价值;悠闲的生活,使人有机会体验美;而既缺乏创意、又忙碌的生活,则使人有机会提升人格情操。人生的痛苦也有其意义,就像集中营的生活,使人体会生命的脆弱与坚强、人性的残暴与悲悯。作者则将狱中所受的一切苦难看作一项有趣的心理学实验,*静地迎接每一场苦难。

  意义疗法在现实生活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其中一个例子,我印象深刻。一位夫妻恩爱的老先生因妻子去世郁郁寡欢,作者寥寥数语让老先生从痛苦中解脱出来。他说:“你和妻子感情深厚,如果你先她而去的话,她会怎么办”?老先生说:“她会很痛苦。”作者说:“对啊,现在你妻子不用遭罪了,由你代替她了。”老先生顿时觉得他所受的苦都是值得的。

  《追寻生命的意义》告诉我们一个事实:我们不该追问人生有何意义,而该认清自己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生命的追问:我们要为自己的人生赋予什么意义?

  我们终将发现生命的终极意义,就在于探索人生问题的正确答案,完成生命不断安排给每个人的不同使命。

《追寻生命的意义》读书笔记2

  关于生命的价值,作者提出要忘记自我:“人越是忘记自己——投身于某种事业或献身于所爱的人——他就越有人性,越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就工作而言,由于现代社会看重功利,很多人都是把工作仅仅当成一种赚钱的方式、养家糊口的途径而已,却忘记了工作中所能体现出来的个人价值。而通过工作实现个人价值,不是简单的目标实现式的;而是心中有个目标,然后忘我地勤奋工作,这样成功往往会不期而至,因为“成功就像幸福一样,可遇而不可求”。所以,如果人们能够充分认识到工作的价值(这里所说的“工作”是广义的概念,比如周末去做一个志愿者也是一项工作),能够认识到通过自己的工作可以为团队、为集体、为一个大的事业贡献出的绵薄之力,那本身将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

  而现实中,很多时候人们在工作中容易丧失自我,就像叔本华所讲的那样“人注定要徘徊在焦虑和厌倦这两极之间”,焦虑是因为担心做不好而有压力,厌倦是因为认识不到工作的价值而产生虚无感。所以,我想在现在这样的一个社会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静下来想想,在工作中我能够为这个团队创造什么、为他人带来什么,我能从中收获什么、能够得到哪些方面的成长与提高,这两个方面的思考和总结有助于提高个人的成就感。但是,我需要重申一点,答案未必是高大上的,往往是很普通、很*凡的。比如一个交通协管员,如果他觉得自己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摆设,那么他将度过一天又一天无聊的时光;而另外一个交通协管员,每次看到红灯亮起时在他的召集和劝解下安稳的人群,绿灯亮起时大家有序通过的样子,觉得这种感觉真好,那么他工作一天之后回到家里心情都是舒畅的。所以,善于发现工作中点滴的美好,尤其是和自己相关的点滴美好(倒不一定是与自己的行动有因果关系),更容易让我们工作得快乐些。

  谈到工作,我其实很佩服你。你虽处于困境之中,但是你热爱着你的工作,你没有放弃,你一直在努力。由于心理上的一些困扰,很多时候,你承载的比别人要多,你所遭遇的内心的波澜别人可能不理解。其实,我也难以全面理解,只不过我稍微学过一些心理学的知识,所以我能理解很多时候一个人想控制自己的内心是多么的难,而你无疑是一个坚强者。记得有次聊天,你告诉我,有时候你工作时心里根本*静不下来,记忆力也很差,由于睡眠很差,白天工作的状态一塌糊涂;有时候,由于内心的焦虑、低落,甚至从不远的住处走到单位,都要花费很大的勇气,每走一步都感觉很艰辛;有时候,由于内心不*静,很难与别人打交道,很想逃避,甚至和熟人见面,打个招呼都是那么的困难,没有勇气面对人群、面对身边的朋友和同事,……而这一切,你都在承受,你没有放弃,你默默地用自己的双肩勇敢地扛起来。我还清晰地记得,你告诉我想在工作中有所作为,你深爱着你的工作、你的团队、你的好伙伴们,你甚至有时候觉得对不起他们,他们关爱着你、帮着你、替你承担着工作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你希望以后自己可以慢慢好起来,可以做得更多。所以,我真心佩服你,无论在多么困难的情况下,你没有放弃自己的职责,没有放弃自己作为团队一份子的存在感或是荣耀感,这一点真的很赞。

《追寻生命的意义》读书笔记3

  读完了弗兰克尔的《追寻生命的意义》,思绪有些乱,也许是让我触动处太多,无从一一思考。但总感觉有东西要冒出来,虽然不成熟,但还是写了下来。

  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以物质来衡量成功的社会里,但对这种成功的追求与获得并不能给人带来真正的满足,反而使人们心底的空虚感日益加强。常常脑海中会冒出这样的问题“我这样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生活能够给予我什么?……”若像这样不能找到生活的意义,不知道目标,人就会逐渐地迷失在生活中,又因为目前社会人们生存压力加大,竞争日益增强,人们会逐渐产生消极的观念,抑郁的情绪。

  也许应该像弗兰克尔提到的,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一种生活态度的转变,我们要这样问自己“我们能够给予生活什么”,明白生活对我们的期待,然后认真生活下去,让生活来慢慢揭示答案。

  这让我想起了《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留给瑞德的信,“希望是件好事情,也许是世间最好的事情,好的事情从不会逝去”。正是安迪对生活的希望,对自由的追求,才让他在监狱里能够默默承受冤屈而生活了二十年。

  另一点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弗兰克尔提出的“人的存在的自我超越”的观点,人越是投身于所爱的事业或人,对自己越是遗忘得多,他就越能实现自我。这可以从《追寻生命的意义》这本书的成功看出来,本是准备匿名发表的这本书比作者其它以真名出版的著作取得了更大的成功。越是执着于对成功的追求,反而离成功越远;越是看重自我,追求自我的实现,那么就永远实现不了自我,只有超越自我后,才可能做到实现自我。

  这与阿德勒在《超越自卑》中提出的合作精神相似,在生活中的三个主要问题,职业、社会和性上,人只有对其充满兴趣,乐于合作,而不是把中心都放在自己身上,把自己看得高于一切,那么最终就会取得成功。

  人的潜力是无限的.。我想每个看到这本书的人,当想象若自己在这样的集中营生活,肯定没有几个能够相信自己可以活下来,但是实际有人做到了。只要你想,你就可以做到。就像当初看《肖申克的救赎》一样,没有人相信安迪能够用一把小锤子凿出一条可以逃生的道路。

  人的潜力是没有局限的,更不是天生注定的,只要肯去挖掘,每个人都有成功和飞跃的机会。


《追寻生命的意义》读书笔记 (菁华3篇)(扩展2)

——《谈生命》读书笔记 (菁华3篇)

《谈生命》读书笔记1

  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这句出自作家冰心的《谈生命》。这是一篇生命的文章,描绘了生命的一切,它的意义,它的作用,它的美好,以及使用它的方法,都用诗一般的语言表达得淋漓尽致。

  “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谁也不知道真正的生命是什么,谁也不能够了解真正的生命,即使一个长期研究生命的人也不知道。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而一路上经历力的坎坷风雨,就是生命道路上的阻碍,看似巨大可怕,却可以用不懈的努力,换来久违的成功。在困难之后,便是一段浪漫的行程,风*浪静,可以欣赏*美丽的桃花,可以慢慢地流淌过细细的*沙。但即使在这时也不能松懈,这只是一时的甜果,它的背后是更大的难关……经过千锤万打,终于来到了它最终的归宿——辽阔的大海。一切都结束了,江水慢慢地融合进大海……可是还有可能,随着再来的清风,再次去欣赏着、接受着一切,但再也不是原来的它了,因为已经结束过了一次……

  “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一旦选择了开始,就不可能停止,更不可能走回头路。生命又像一棵小树,需要努力自己吸收足够的养分,才能茁壮生长。春天,它在年轻的时段,辛勤开出的花朵发出芳香,为他带来了快乐;夏天,它在中年的时段,努力伸开的枝叶带来阴凉,为它带来了欢乐;秋天,它在黄金的时段,奋力结出的果实展现甜美,为它带来了喜悦……。它走到了路程的末端,无力地飘落,终于来到了归宿——辽阔的大地。结束了,落叶慢慢地融合进大地……可是还有可能,随着再来的春天,再次去经历着、享受着一切,但再也不是原来的它了,因为已经结束过了一次……

  我们在宇宙中,没有努力,一切都没有可能。经历的苦痛,永远比幸福更好,因为,他们能让我们成长,能够与迎接更大的困难。

  这样一首生命之诗,赞扬了生命的美好,夸赞了生命的历程。生命,就如这一切。

《谈生命》读书笔记2

  今天读了一篇文叫《谈生命》的文章,是冰心奶奶写得,读完后深有感悟。

  在文章中,冰心奶奶将生命比作“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其中印象最深的还是“一颗小树”。

  “小树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欠身,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地破壳而出,吸收空气,承受日光,在雨中吟唱,在风中跳舞,受着大树的荫蔽,受着树的覆压,而他青春生长的力量,终使他穿枝拂叶地挣脱出来,在烈日下挺立抬头!”

  其实人还不是一样,从出生到少年到青年到壮年在到晚年,最后化作泥土和大自然永远的在一起。人世间的的'生命都是*等的,结局都是一样的,只不过一生到头,每个人的收获都不一样,有的人就喜欢沉浸在后悔和痛苦当中,我觉得,那其实是一种“慢性自杀”,是自己折磨自己的一种方式,是自我消极的一种表现。

  曾经读到过这样一句话:“与其沉浸在后悔当中,还不如趁现在发愤图强。”同时我也很欣赏文中的一句话:“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入大海,不流动的变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变成了空壳。”“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其实人只要乐观一点,看待问题的角度多一点,心胸宽广一点,胸怀宽的一点,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自然就*了,痛苦自然就笑了,要记住:“痛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对待痛苦的态度。”

  人生有痛苦,也有欢乐,欢乐与痛苦组成整个人生。历经痛苦与磨难后的人生才更快乐。

  从现在起,不要在害怕痛苦,勇敢一点,面对着生命的挑战,哪怕是布满荆棘坎坷,艰难险阻,都要勇敢的迈过去,去实现生命的真正价值,让生命经过痛苦与磨难的洗礼后,显出光辉亮丽的本色!!

《谈生命》读书笔记3

  曾经看过冰心的一篇《谈生命》深有感触。

  文中说: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只能说生命像什么,因此,作者用生动形象的拟人,比喻把抽象的生命具体化,把深奥的生命通俗化。文中还有一句话写到:不是每一条江河都流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这也就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不是没有努力和付出都能成功的,没有付出就不会有成绩,生命推动了这份活力就不会有滋味。

  对于这篇文章我深有感触,作者对生命像我们作了详细的简述。我们的生命也不过如此,有快乐,也有痛苦,有爱有恨,有努力,也有放弃,有惊有喜。在这样的生命中,我们要战胜困难,付出努力,作出一切有意义的事来为自己的生命增光添彩。

  生命,多么普通又神神圣的一个词啊,包括了人的一生,竟浓缩在这一个词里面,值得吗?

  值得,正因为人的生命有限,所以我们才会倍加珍惜。生命没有恒常,谁又知道,下一分下一秒将会发生什么事情,会有什么痛苦?所以没有永恒,只有这一刻,我们可以感受和掌握。

  生命的旅程像一张紙。每一个人刚出生时上帝都会給他一张纯白的脸。有的人直到死的那一刻还保留着纸的干净,死了也不明白那一张紙的作用所在。而有的人则在紙上留下绚丽的彩虹,五彩的世界,欢乐与痛苦。虽然纸被画乱了,弄脏了,可你看,这不正像一幅五彩缤纷的画?画中的每一笔每一划都那么真实,它可是一个人活在世上的凭证呢!

  与其像某些人在每一刻瞬间都想抓住点什么却终无所获,不如做黑夜里的烟火,在刹那,用一生的热情幻想绚烂的景象,照亮我们苍白的面容。

  生命只有一次,要懂得珍惜。

  要活得快乐,活得精采。因为“我不敢説來生,也敢信來生。”


《追寻生命的意义》读书笔记 (菁华3篇)(扩展3)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书笔记 (菁华6篇)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书笔记1

  这本书最重要的使命就是探寻生命的意义。作者带着我们层层推进,并给出了清晰的答案。

  对每个人来说生命的意义都是独一无二的。

  “生命的意义在每个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所以重要的不是生命之意义的普遍性,而是在特定时刻每个人特殊的生命意义。”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使命。这个使命是他人无法替代的,并且你的生命也不可能重来一次。这样,每个人生命的.任务就是特定的,完成这些任务的机会也是特定的。”

  “意义疗法的要义之一:人主要关注的不是活的快乐或避免痛苦,而是看到其生命的意义。”

  这些独一无二的意义和使命构成了我们每个人不同的人生。

  所以“对于意义的认识在我看来最实在不过,就是意识到了现实背景下的某种可能性,或者通俗地说,意识到在给定情境下,‘能够做些什么’。”是不是就是我们常说的“尽人事”呢?

  “我们不应该再问生活的意义是什么,而应该像那些每时每刻都被生活质问的人那样去思考自身。我们的回答不是说与想,而是采取正确的行动。”

  “意义疗法认为,责任就是人类存在之本质。”

  那自由呢?责任和自由如何取舍呢?

  “光说人有自由还不够。自由只是故事的一半,真理的一面。自由是人的生命消极的一面,而其积极的一面就是责任。实际上如果人不能负责任地生活,那自由会堕落为放任。”

  读到自由与责任,我不禁会想到沉迷游戏的大学生和出轨的男女,他们为了心中的自由了放下了读书的责任,放下了家庭的责任,那自由便堕落为放任。

  我又想起前段时间热映的文青电影《七十七天》,男主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穿越羌塘,放下一切走进了无人区。影片没有直接告诉我们男主的结局,但从片尾文字记述三位穿越者的事迹看,凶多吉少。我一直在想,影片究竟在传递给观众一个什么样的观点呢?亦或只是在用一个影片在向这些“壮士”致敬?自由是我们每个人的向往,意义是我们每个人的目标,如何找到自由和意义(责任)的*衡点,也许只能问自己的内心了。找到了这个内心的*衡点也许就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五百年前王阳明在龙场悟到的所谓“心即理”“遵从自己的内心”是不是也是异曲同工呢?

  抛开形而上的东西,进一步想,追求生命的意义究竟该怎么做呢?作者这样引导我们。

  “按照意义疗法,我们可以用三种不同的方式来发现生命之意义。

  (1)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从事某种事业;

  (2)通过体验某种事情或面对某个人;

  (3)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第一种就是成功;第二种就是通过体验自然和文化或体验另一个人的独特性,即爱某个人。”第三种需要详细讲,我专门在“面对痛苦”一篇中总结。

  “人的生命是短暂的。通常,人们只想到短暂性本身,而不去想它之前有过的丰富果实,他曾经历的快乐和痛苦,曾经做过的许多事情。那一切都不会被否定,也不会被忘却。我应该说,‘曾经存在’是最为确定的一种存在。”

  读到“曾经存在”,我自己的脑子里两个小人吵了起来。如果两位武林高手在华山之巅进行了一场巅峰对决后都死去了,如《神雕侠侣》中的洪七公和欧阳锋一般,他们的武学成就也跟着他们一起消失了。这个世界上似乎什么也没有增加,什么也没有减少。那曾经是否存在似乎便无所谓。

  而另一个声音说,难道你忘了杨过了吗?他们尽管没有把所有的武学保留下来,至少影响了一些人,比如杨过,这些影响是真实发生的,而且是不可逆的,似乎这么说‘曾经存在’才是确定的一种存在。这么看来,和世界产生联系和相互作用,是保证过往存在确定性的先决条件。进一步讲,想要增加我们自身的价值——改变世界的价值——就要让我们与这个世界产生尽可能多的联系。这种联系并不仅可以通过交朋友,也可以用创造畅销书、好故事,或是好产品等方式。

  最后让我们放眼到整个人生,我们整个人生的意义该如何去考量呢?弗兰克尔把人生和电影作了个类比。

  “当我们在理解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的意义和整个生命的意义时,不妨做个类比,让我们看一场电影:他由成千上万个镜头组成,每个镜头都有其含义和意义,但是在看完最后一个镜头之前,整个电影的意义是不能确知的。但是,如果我们不能理解每个镜头的意义,那么对整个电影的意义也就无法把握。生命的终极意义难道不也是这样?只有在濒死之时人们才能揭示生命的全部意义,而这种终极意义也有赖于生命过程中尽其所能地实现每个单一情境的潜在意义。”

  小结一下,作者认为生命意义在于责任,在责任限制下的自由是有价值的自由,用每时每刻的责任规划自己的人生,遵从自己的内心,尽人事。很务实、很入世。似乎和儒家告诫我们的“修身、齐家、治国、*天下”的成长之路遥相呼应。在成长的初期,修身就是我们的责任,当能力增强后就应该担当起与能力相称的责任,从“齐家”开始,随着能力的增长最后成为能“*天下”的人。至于最后能不能达到“*天下”的境界,就看自己的能力是否配得上这份责任。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书笔记2

  探寻生命的意义是永恒的话题,这本书的观点鲜明且积极,不管是处于任何境地的人都会有启发,因为任何人都会有烦恼,都会有低潮,但是这种负面的情绪可能会激发我们更大的潜能,让我们的生命上升到一个更好的层次。就像我们古人所写“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最重要的是我们对待苦难的态度,而且这种态度是我们可以决定的。

  最*听一首毛不易的歌《感觉自己是巨星》,虽然生活不易,但每个人都要活出巨星风采,因为你不知道还有许多人羡慕你的生活,把你当成巨星,成为你的粉丝。

  今天下午,接单一个通报,兄弟单位的一个和我们同龄的战友,自缢身亡,主要是婚姻不顺,走了极端,老母亲本来身有重病,一下卧床不起,眼看就要垮了,真不知天堂相见,这个年轻人会是什么感觉。如果,他能早些看到这本书估计就不会轻易解决自己的生命,毕竟我们经历的这些琐事和那些真正的厄运相比又能算得了什么呢。

  生命只有一次,且行且珍惜。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书笔记3

  这本书有一个很大的噱头——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十大图书之一。著名的20世纪心理治疗大师,犹太人,经历了二战集中营炼狱,开创心理治疗体系中的“意义疗派”。

  活着有什么意义?我从没想过这个问题会有答案。很多人会说为父母活,为子女活;那我认为这样的理由更没有意义,生命的本身不能是因为另一个生命而有意义。没有人没思考过这个问题,无论何种境遇,怎样的文化程度。也许因为一时的收获而感慨——活着值得;也许是在困顿烦劳的绝境中疑虑生命的意义。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思考或潜意识问着:“我活着有什么意义?”

  “生命最终意味着承担与接受所有的挑战”,这其中当然包括“痛苦”,当你正视“痛苦”时,它就失去了威力。弗兰克尔尤其讲述了“痛苦”的意义,它是生命的一部分,是每个人的独特任务;而快乐是一种附加品,如果以追求附加品为目标,这必定会让人失望。哪怕在二战最臭名昭著的奥斯维辛集中营时,痛苦也是有意义的,人在什么时候都有选择,即便是选择以什么样的方式去死亡。永远不要低估生命的坚韧。

  “苦难也不总是病理现象,苦难非但不是神经官能症的症状,反而可能是个人进步的表现,如果苦难是由存在之挫折引致,就更是如此。我坚决否认人对其存在意义的追求(或对其存在意义的怀疑)是源于或者会导致任何疾病。”当我看到这段话时,仿佛大脑中的暗影突然迸发出万丈光芒,冲破一切云雾,我发现宝藏一样的仔细斟酌,存在之意义的追寻并不是任何疾病,不是抑郁症,不是精神障碍,有大量数据论证很多人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我真的不是一座孤岛,这带来了无限力量。

  弗兰克尔最终没有给出问题的结论,生命的意义本就不是一个固定的答案,是随着环境和外在的影响而可能时常改变的,它也许不会具体物化成某件事,也许追求生命意义的本身就是这份意义的答案。当我们看透这个问题的时候,便不会再问,更多的思考或质问应该是——生活对我们有什么期望。我们要行动起来去追寻那个让我们幸福的理由,那不是结果,也不是目标。

  当我看这本书的时候,经常被书中的说法所触动,好像到处都是重点;当我看完的那一刻,我已经很难记起书中具体的各种论点,但我却找到了我的生命之意义——这个困扰我十几年的大问题。我希望更多的人能阅读这本书,不止是找到问题的答案,也让每一个人更加热爱生命,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

  感谢弗兰克尔!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书笔记4

  读了《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也让我明白成功的并不是最聪明的人。因为决定成功的更多是非智力因素:明确的目标,积极的心态,努力和坚持,承受挫折和压力的能力。做一个始终乐观的、积极向上的人,并不是轻松容易的事情。在看不到希望的时候,仍能够坚持自己的价值理念走下去的人,是了不起的。任何人做一份积极的工作,可能他感觉不到自己的意义所在,但他的意义确实存在,社会的美好是由各个层面的劳动者共同建立的。自己的工作无足轻重,那只是一种感觉,你做了再普通的工作也为社会贡献了一点力量。

  全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人无论遭遇任何境遇,都适应得了”这句话,人生就是如此,有很多艰苦和变数,但是只要挺过去,适应了,就能跨越,也只有这样,才能找到属于我们的真正的生命的意义!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书笔记5

  人在遭遇挫折的时候,会遭到两个层次的打击。第一个是挫折痛苦本身带来的,比如疾病的折磨、工作的辛苦、失败的损失等等。第二层是因第一层而感到的沮丧、羞耻、失望甚至绝望(第二层才是打击的本质,是支撑原来人生的意义突然中断)。

  第二层,作为其行为的根基迅速消减。而丧失了告诉自己必须做什么的本能,丧失了告诉自己应该做什么的传统,有时人甚至连自己想做什么都不知道。从而,要么去做别人所做的事(随大流),要么做别人希望做的'事(集权主义)。

  抽象的生命意义是很难阐述的。意义也不需要太长远,从长远看人都是要死的,所以人生没有什么终极意义(对于终极意义,自己找不到,别人也不可能告诉你)。因此,所追求的就是短暂意义,即自己创造的东西,包括成名、发财、照顾家人、击败同行、气死对手、贡献社会,什么都行。

  只要找到,你的生活才有支撑。

  寻找意义的方法:

  (1)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从事某种事业;

  (2)通过体验某种事情或面对某个人;

  (3)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书笔记6

  第一部分是作者对集中营生活的记录,分为三个阶段:收容-恐惧,适应-冷漠,**-人性的暴露。

  1、集中营里最痛的不是肉体,而是不公正和不可理喻对心理造成的伤害。

  2、作者不愿意叫醒做噩梦的室友,因为现实更恐怖。

  3、在这里,对妻子的思念让他领悟到爱是追求的最高目标。

  3、幽默是生存的艺术,就像苦难是毒气被灌入毒气室,均匀弥漫,大小是相对的。

  4、无法夺取的自由,是人选择态度和行为的自由。

  5、“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第二部分是作者对意义疗法的总结和思考。

  1、追寻意义会导致内心紧张,这有助于精神健康。

  2、必须通过对生命的理解来回答生命的提问;对待生命,只能担当起自己的责任;意义疗法认为:负责任就是人类存在之本质。

  3、发现意义的方式:事业成就,体验某事或人,对苦难采取态度

  4、矛盾意向法对抗焦虑,反应消除法对抗过度反应

  5、自由-责任缺一不可。


《追寻生命的意义》读书笔记 (菁华3篇)(扩展4)

——《追寻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菁华5篇)

《追寻生命的意义》读后感1

  知道为什么而活着的人,几乎能承受任何怎样活着的问题。——尼采

  当长期处于一种极端恶劣的环境中,人的所有价值都被摧毁,时刻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下,这时人们的心理会在高压下发生什么样的改变?这种痛苦无望的生活还有任何意义吗?奥地利心理学家弗兰克尔,以二战集中营幸存者的身份,在《追寻生命的意义》这本自传体的书中,讲述了那种极端环境,给普通囚徒的心理状态带来的深刻影响,以及囚徒们为了自己和朋友能活下去,而进行的残酷的生存斗争。作为一名敏锐的观察者和亲历者,他进一步从这些惨痛真实的经历中,引出了一个严肃的课题——我们生命的意义在哪里?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而活着?

  在集中营中,囚徒的所有财产和权利都被剥夺,不仅饥寒交迫,而且随时会有死亡的可能,被判定体弱有病的囚徒很快会进毒气室,在这里,生命显得格外渺小脆弱。可是据弗兰克尔观察,身体不那么强壮,却有丰富的精神活动的人,似乎更容易幸存下来,他本人就是实例。对妻子的思念和爱,让他在脑海中无比清晰地勾勒出了她的形象,并与她生动有趣地谈笑。爱,超越了时空甚至生死的阻隔,给拥有爱的人带去了内心的充实和强有力的支持。“将我像封条一样置于你的心上,爱,就会像死一样强壮。”

  过去的甜美回忆,同样能给困境中的人们带来安慰,也许只是曾有过的微小的成功,也许只是一次普通的家庭聚会,可曾感受到的喜悦和满足,留在了这些回忆中,弥补和滋润了人们在现实中的空虚痛苦,更重要的是,指向了未来的希望:将来,我们会再次拥有这些幸福时刻!

  为了活下去,囚徒们小心地节省食物,从死者身上“交换”衣物,调换转移到其它集中营的名单,冷漠地注视着其它人的痛苦和死亡。即使在这种文化和道德“冬眠”的环境里,人们在动物式的生存本能外,却神奇地保持了对艺术和大自然之美的热爱,甚至感受更为强烈。“一位囚徒冲了进来,招呼我们去操场观看精彩的日落。站在外面,我们看见险恶的云在西边闪闪发光,整个天空布满了从铁红到血红、形状和颜色不断变化的云,然后,在几分钟的寂静后,一位囚徒对另一位囚徒说:‘世界多美啊!’”在艰难绝望的环境里保持对爱和美的感受,在黑暗中不懈寻找光明和希望,我想,这就是人之为人的特殊之处吧!也正是这种特殊性,反过来,给绝境中的人们带去了活下去的力量。

  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一个人被剥夺到只剩自己的身体和心灵,他仍然有自由选择用怎样的态度面对环境,是积极地艰难地利用每一个条件活下去,还是放弃生的欲望,向命运低头。态度的选择,就是唯一的全部的尊严和意义。对妻子的爱以及完成这本书愿望就是支撑作者活下去的理由,而他也用具体事例告诉读者:在任何情况下,即使是在最悲惨的境遇中,生命始终具有其潜在意义。

  弗兰克尔把人的主观意志放在比较重要的地位。他希望用各种方法去帮助病人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命意义。弗兰克尔深信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命意义,他将找到生命意义的方法总结成了三点:创造和工作,体验某种事物或爱一个人以及受苦。我想他说得很对。一个人无论面对怎样的环境,都能决定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应对。每个人都会有沮丧失意的时候,也不必为此感到羞耻。学会把自己从悲观的情绪中拯救出来,自信自尊得去面对,真的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正如集中营里那些相信自己尚需完成某种使命的人,他们最有能力生存。具有念想,有自尊的人才会是一个充实的人。我自己也应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偶尔会产生的悲观的情绪,的确会对自己造成很大的.影响。我想,找到自己的生命意义,做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才不枉在这个世界来辛苦地走一遭。因为至少,我们的存在并不会因其短暂而失去意义。

  当我把这本书一气读完,掩卷沉思: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想,是拥有并珍惜所有那些能给我们带来勇气和力量的美好事物,是对过去生活的甜美回忆和对未来的希望,是对伴侣和家人深深的爱,是对自己将发展成长为怎样一个人的好奇。无论任何职业、地位、财富和种族,当一个人有所担负、认真投入地生活着,并给其他人带去了幸福时,他自己也会感受到充实满足,此时,生命的意义就存在于生活过程本身!

《追寻生命的意义》读后感2

  当长期处于一种极端恶劣的环境中,除了自己的生命没有其他的东西可以失去时,这时你的心理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是不是就像菊三宝老师内心呐喊的那样,生命的意义到底在哪?人活着的价值是什么?活着却换不来生活的安逸和内心的满足,这样活着到底为了什么?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兰克尔,以二战集中营幸存者的身份,在《追寻生命的意义》这本自传体的书中,弗兰克尔博士现身说法,讲述他如何亲身经验,发明了“意义治疗法,”并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关押在集中营里的囚徒对待生命的表现。也解释了为什么有的人在集中营这样环境中能够坚强的活下来,而有的人早早放弃了自己的生命!

  集中营里不讲求人性,生活在里面的人就等于你的半个身子进入了黄土,生病或者受伤,只要失去了劳动能力你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等待你的只有死亡。这样一个生与死只在一念之间,并且各种折磨让人痛不欲生,面对这样的生活,放弃生命的人不是少数,但是也有人一直坚持着!作为一名敏锐的观察者和亲历者,他进一步从这些惨痛真实的经历中,引出了一个严肃的课题——我们生命的意义在哪里?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而活着?

  活着,只为过去美好的回忆。过去的甜美回忆,同样能给困境中的人们带来安慰,也许只是曾和你爱的人的一次烛光晚餐,也许只是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可就是这些微不足道的东西会让你傻傻地笑,就想吃了蜂蜜一样甜,更重要的是,这是希望:将来,我们可能会再次拥有这些幸福时刻!作为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中的一员,谁不渴望得到呢?

  弗兰克尔博士在进入集中营以前是一名医生,每当他回忆起那些治病救人的情景,他是快乐的。他想活着,哪怕他只剩下光秃秃的身体,并且随时会有死亡的可能,但当回忆起那片刻的美好,便会整个人都兴奋起来,他想沉浸在这个世界里,因为这个世界给了他太多的美好回忆,他不舍的离开这个世界。

  活着,只为现在的爱与被爱。弗兰克尔在集中营里的时候,他并不知道妻子的死活,但是每当他想起妻子,他就仿佛在和妻子对话,是那样的快乐美好。爱,超越了时空甚至生死的阻隔,给拥有爱的人带去了内心的充实和强有力的支持,他爱着他的妻子,他也知道如果妻子活着也一样在牵挂着他。是牵挂,是爱,让他一次又一次的坚持,直到活着离开集中营。

  活着,还有对未来的希望。有的时候,我们总会想明天会怎么样?在集中营的他们一样,就是这样一个又一个念头,支撑着他们活下去。因为谁都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但对于一个乐观的人来说,未来一定是充满希望是幸福的,是希望和乐观让他们坚持活着。幸福,不是长生不老,不是大鱼大肉,不是权倾朝野。幸福是每一个微小的'生活愿望达成。当你想吃的时候有得吃,想被爱的时候有人来爱你。如果你觉得这一切太遥远,那么你去了解一下大冰笔下武汉商学院20xx级一个叫白玛的学生,顺便翻翻他20xx年9月22日的微博,他很好的诠释了希望这一词,看完这篇文章让我有一种冲动,一种想要飞去武汉拥抱他的冲动。

  为了活下去,囚徒们小心地节省食物,甚至不惜代价和死人抢夺。在这种文化和道德“冬眠”的环境里,人们在动物式的生存本能外,却神奇地保持了对艺术和大自然之美的热爱,甚至感受更为强烈。足以看出人的潜力是无限的。我想每个看到这本书的人,当想象若自己在这样的集中营生活,肯定没有几个能够相信自己可以活下来,但是实际有人做到了。只要你想,你就可以做到。就像当初看《肖申克的救赎》一样,没有人相信安迪能够用一把小锤子凿出一条可以逃生的道路。能在艰难绝望的环境里保持对爱和美的感受,在黑暗中不懈寻找光明和希望,我想,这就是人。所以我也明白了这篇文章真真打动我的是什么?也让我明白了我念念不忘的是什么?

  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一个人被剥夺到只剩自己的身体和心灵,他仍然选择乐观的活下去,不向命运低头。这样的选择,就是唯一的全部的尊严和意义。对妻子的爱以及完成这本书愿望就是支撑作者活下去的理由,而他也用具体事例告诉读者:在任何情况下,即使是在最悲惨的境遇中,生命始终具有其潜在意义。

  同时弗兰克尔把人的主观意志放在比较重要的地位。他希望用各种方法去帮助病人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命意义。弗兰克尔深信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命意义,他将找到生命意义的方法总结成了三点:创造和工作,体验某种事物或爱一个人以及受苦。我想他说得很对。一个人无论面对怎样的环境,都能决定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应对。每个人都会有沮丧失意的时候,也不必为此感到羞耻。学会把自己从悲观的情绪中拯救出来,自信自尊得去面对,真的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正如集中营里那些相信自己尚需完成某种使命的人,他们最有能力生存。具有念想,有自尊的人才会是一个充实的人。我自己也应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偶尔会产生的悲观的情绪,的确会对自己造成很大的影响。我想,找到自己的生命意义,做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才不枉在这个世界来辛苦地走一遭。因为至少,我们的存在并不会因其短暂而失去意义。

  当我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想起了《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留给瑞德的信,“希望是件好事情,也许是世间最好的事情,好的事情从不会逝去”。正是安迪对生活的希望,对自由的追求,才让他在监狱里能够默默承受冤屈而生活了二十年。我看着天花板发呆,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我想,是对过去生活的甜美回忆和对未来的希望,是对伴侣和家人深深的爱。无论什么样的环境,只要你认真投入地生活着,并给其他人带去了幸福时,自己也会感受到充实满足,此时,生命的意义就存在于生活过程本身!

《追寻生命的意义》读后感3

  最*读了一本心理学家弗兰克尔写的《追寻生命的意义》,感触颇深。他以自身在集中营里的悲惨经历,并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关押在集中营里的囚徒对待生命的表现。也解释了为什么有的人在集中营这样环境中能生存下来,而有些人为什么又放弃生命!集中营里毫无人性可言,生活在里面的人,时刻都在死亡的边缘,生病或者受伤,只要失去了劳动能力就会面临死亡。这样一个生与死只在一念之间,并且饱受各种折磨的让人痛不欲生的集中营里,选择放弃生命的不占少数,但是也有人一直坚持活着!心理学家弗兰克尔总结为以下三方面。

  活着,只为过去美好的回忆。佛兰克尔在进入集中营以前是一名医生,每当他回忆起那些治病救人的情景,他就感觉特别好。他想活着,哪怕集中营里的生活再痛苦,当回忆起那片刻的美好,便会整个人都兴奋起来,多想一直这样沉浸在里边,更不舍的离开这个世界。

  活着,只为现在的爱与被爱。弗兰克尔在集中营里的时候,他并不知道妻子的死活,但是每当他想起妻子,他就仿佛在和妻子对话,他爱着他的妻子,他也知道如果妻子活着也一样在牵挂着他。是牵挂,是爱,让他一次又一次的坚持,直到活着离开集中营。

  活着,还有对未来的希望。有的时候,我们总会想明天会怎么样?在集中营的他们一样,就是这样一个又一个念头,支撑着他们活下去。因为谁都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但对于一个乐观的人来说,未来一定是充满希望的,是希望和乐观让他们坚持活着。

  而如今生活在这个浮躁世界的我们,就真的明白我们为什么活着吗?就真的去思考过生命的意义吗?

  或许,当你静下心来、闭上眼睛,想起儿时和小伙伴一起玩耍的情景,是不是会觉得特别美好;想起每次离家时爸爸妈妈的叮嘱,回家时他们高兴的样子,心里总是特别的温暖;想起和朋友一起谈理想时候的情景,对未来总是有那么多期待。这些看似*凡的小事,或许就是我们生命的意义。

  或许生命的意义就是这么简单,或许人本来就是这么简单,或许这个世界也不复杂!思考生命的意义,才会懂得珍惜生命;懂得生命的意义,才会去做最真最善最好的自己;而追寻生命的意义,就存在于生活过程本身!

《追寻生命的意义》读后感4

  当长期处于一种极端恶劣的环境中,除了自己的生命没有其他的东西可以失去时,这时你的心理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是不是就像菊三宝老师内心呐喊的那样,生命的意义到底在哪?人活着的价值是什么?活着却换不来生活的安逸和内心的满足,这样活着到底为了什么?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兰克尔,以二战集中营幸存者的身份,在《追寻生命的意义》这本自传体的书中,弗兰克尔博士现身说法,讲述他如何亲身经验,发明了“意义治疗法,”并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关押在集中营里的囚徒对待生命的表现。也解释了为什么有的人在集中营这样环境中能够坚强的活下来,而有的人早早放弃了自己的生命!

  集中营里不讲求人性,生活在里面的人就等于你的半个身子进入了黄土,生病或者受伤,只要失去了劳动能力你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等待你的只有死亡。这样一个生与死只在一念之间,并且各种折磨让人痛不欲生,面对这样的生活,放弃生命的人不是少数,但是也有人一直坚持着!作为一名敏锐的观察者和亲历者,他进一步从这些惨痛真实的经历中,引出了一个严肃的课题——我们生命的意义在哪里?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而活着?

  活着,只为过去美好的回忆。过去的甜美回忆,同样能给困境中的人们带来安慰,也许只是曾和你爱的人的一次烛光晚餐,也许只是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可就是这些微不足道的东西会让你傻傻地笑,就想吃了蜂蜜一样甜,更重要的是,这是希望:将来,我们可能会再次拥有这些幸福时刻!作为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中的一员,谁不渴望得到呢?

  弗兰克尔博士在进入集中营以前是一名医生,每当他回忆起那些治病救人的情景,他是快乐的。他想活着,哪怕他只剩下光秃秃的身体,并且随时会有死亡的可能,但当回忆起那片刻的美好,便会整个人都兴奋起来,他想沉浸在这个世界里,因为这个世界给了他太多的美好回忆,他不舍的离开这个世界。

  活着,只为现在的爱与被爱。弗兰克尔在集中营里的时候,他并不知道妻子的死活,但是每当他想起妻子,他就仿佛在和妻子对话,是那样的快乐美好。爱,超越了时空甚至生死的阻隔,给拥有爱的人带去了内心的充实和强有力的支持,他爱着他的妻子,他也知道如果妻子活着也一样在牵挂着他。是牵挂,是爱,让他一次又一次的坚持,直到活着离开集中营。

  活着,还有对未来的希望。有的时候,我们总会想明天会怎么样?在集中营的他们一样,就是这样一个又一个念头,支撑着他们活下去。因为谁都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但对于一个乐观的人来说,未来一定是充满希望是幸福的,是希望和乐观让他们坚持活着。幸福,不是长生不老,不是大鱼大肉,不是权倾朝野。幸福是每一个微小的生活愿望达成。当你想吃的时候有得吃,想被爱的时候有人来爱你。如果你觉得这一切太遥远,那么你去了解一下大冰笔下武汉商学院2014级一个叫白玛的学生,顺便翻翻他2016年9月22日的微博,他很好的诠释了希望这一词,看完这篇文章让我有一种冲动,一种想要飞去武汉拥抱他的冲动。

  为了活下去,囚徒们小心地节省食物,甚至不惜代价和死人抢夺。在这种文化和道德“冬眠”的环境里,人们在动物式的生存本能外,却神奇地保持了对艺术和大自然之美的热爱,甚至感受更为强烈。足以看出人的潜力是无限的。我想每个看到这本书的人,当想象若自己在这样的集中营生活,肯定没有几个能够相信自己可以活下来,但是实际有人做到了。只要你想,你就可以做到。就像当初看《肖申克的救赎》一样,没有人相信安迪能够用一把小锤子凿出一条可以逃生的道路。能在艰难绝望的环境里保持对爱和美的感受,在黑暗中不懈寻找光明和希望,我想,这就是人。所以我也明白了这篇文章真真打动我的是什么?也让我明白了我念念不忘的是什么?

  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一个人被剥夺到只剩自己的身体和心灵,他仍然选择乐观的活下去,不向命运低头。这样的选择,就是唯一的全部的尊严和意义。对妻子的爱以及完成这本书愿望就是支撑作者活下去的理由,而他也用具体事例告诉读者:在任何情况下,即使是在最悲惨的境遇中,生命始终具有其潜在意义。

  同时弗兰克尔把人的主观意志放在比较重要的地位。他希望用各种方法去帮助病人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命意义。弗兰克尔深信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命意义,他将找到生命意义的方法总结成了三点:创造和工作,体验某种事物或爱一个人以及受苦。我想他说得很对。一个人无论面对怎样的环境,都能决定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应对。每个人都会有沮丧失意的时候,也不必为此感到羞耻。学会把自己从悲观的情绪中拯救出来,自信自尊得去面对,真的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正如集中营里那些相信自己尚需完成某种使命的人,他们最有能力生存。具有念想,有自尊的人才会是一个充实的人。我自己也应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偶尔会产生的悲观的情绪,的确会对自己造成很大的影响。我想,找到自己的生命意义,做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才不枉在这个世界来辛苦地走一遭。因为至少,我们的存在并不会因其短暂而失去意义。

  当我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想起了《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留给瑞德的信,“希望是件好事情,也许是世间最好的事情,好的事情从不会逝去”。正是安迪对生活的希望,对自由的追求,才让他在监狱里能够默默承受冤屈而生活了二十年。我看着天花板发呆,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我想,是对过去生活的甜美回忆和对未来的'希望,是对伴侣和家人深深的爱。无论什么样的环境,只要你认真投入地生活着,并给其他人带去了幸福时,自己也会感受到充实满足,此时,生命的意义就存在于生活过程本身!

《追寻生命的意义》读后感5

  一口气读完了《敬畏生命》一文,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我被种子强烈的精神感动了。

  我掩卷深思。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因为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谁不万分珍惜它?但是查理?辛普森在自己非常年轻的时候,用自己弱小的身躯、微薄的力量,触动了人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那一块地方。这究竟是为什么?是他不懂得生命的意义吗?不是,他对生命的意义了解得最清楚、最深刻。他知道,一个人活在世界上,绝不仅仅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他人的生命变得更美好,这样的生命,才是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生命。

  但是,现在,有些人却不是这样的。他们认为人的一生太过短暂,比不上行乐就会让生命的火焰白白地燃烧。因此,他们拼命地追求钱财和快乐,完全不顾他人的利益。站在我们的身上,我们根本看不到闪闪发光的生命,只会看到黑乎乎的灵魂。有些青少年虽然不是这样,但是他们追求享乐,谈到穿的、吃的,他们的兴趣爱好…他们只顾自己,这样的生命难道有意义吗?没有。

  《生命的意义》一文,我深受启发。虽然生命很短暂,但是,如果我们在短暂的生命里做出有意义的事情,就会让我们的生命体现出价值,放射出光芒。生命中的人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有的人一不顺心就轻生,白白糟蹋自己的生命…这些都是不负责任的生命态度。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我们决不能让他白白流失!

  同学们,让我们像查理?辛普森那样用爱心为他人带来温暖和幸福时,我们的人生也将更有意义。生命短暂,愿我们的生命在有限的时间里创造出无限的价值。


《追寻生命的意义》读书笔记 (菁华3篇)(扩展5)

——生命生命的读书笔记菁选

生命生命的读书笔记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书笔记如何写了哦。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书笔记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生命生命的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生命生命的读书笔记1

  自从学了课文《生命生命》这一课,我就在思索:生命到底是什么?

  我走到阳台,忽然两眼放光,看到了一株吊兰。这株吊兰被爸爸从土壤里移植到了水杯里,放在了阳台上。由于已经有三个星期没有加水了,原来杯里只有小半杯水,现在已少得可怜,只剩下杯底浅浅的一层了。吊兰的叶子极其蓬大,架在杯口上,无法使那短短的根碰到杯底,吸收所剩无几的水分了。可吊兰的叶子还是碧绿碧绿的,水分充足,一点都没有枯死的迹象,这让我十分吃惊。我拿起吊兰仔细地看着,在原来黑黑的根上竟然长出了几截白白的细根。这根正好能碰到根底。原来,它为了能汲取水分,努力将根伸长。它有多么强的生命力呀!竟能在严重缺水的情况下,抽出一条又一条的根,不断向下生长。我忍不住鼓起掌来。

  我家曾经养了三只白头翁,最终只活下来了一只。我把它关在笼子里。它一天天长大,天天用嘴啄铁笼,有时啄得嘴角渗出血丝。我不明白,我对它那么好,给它喂食,精心照料它,它为什么要伤害自己呢?有一天,我去上厕所了,等我回来,我发现笼里空空如也,白头翁无影无踪了。我很奇怪,它去哪儿了呢?我又仔细一看,笼子的门是微微开着的。我猜测,它通过一次又一次地尝试,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疼痛,终于把门打开,飞走了。白头翁那种追寻自由的欲望令我震惊。

  今天,我打开电脑上网,看到一则新闻:“五一”小长假后上学首日,南京两学生因不堪作业压力自杀了。我看了连连摇头。啊,那是两条鲜活的生命呀!他们怎么那么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呢?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要经历多少挫折呀,花样的年华,多彩的'青春,就因为作业了结了生命,值得吗?轻率地结束自己,白白地糟蹋自己,真是太可惜了。

  生命是宝贵的,人死了是不能复活的。时间是宝贵的,一去不能复返。我们要好好地使用它,不能白白地糟蹋它!

生命生命的读书笔记2

  读了《生命!生命!》这篇课文,使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

  当春天到来时,百花盛开,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气息。

  当我们看到了太阳,不也觉得生命可贵么?

  阳光照到我们的`眼睛上很刺眼,不就是生命的力量么?

  我们应该用有限的生命,来创造出辉煌的人生。

生命生命的读书笔记3

  《生命生命》是我学过的课文,看题目就是写生命的,主要讲了三件关于生命的故事:飞蛾险境求生,瓜子砖缝生长,倾听沉稳心跳。让我懂得了:生命虽然短暂,但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读了这经典的一课,我深受启发,内心为之一振。这小小的生命竟然能为了存活一直不停地挣扎,极力鼓动双翅,让我感到它对生命的渴望及绝不放弃的精神。

  一棵小瓜苗,能从无光、无土的.砖缝中茁壮生长,不屈向上,我感受到了生命的顽强,它有不屈不挠的精神。

  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必须珍惜它,使用它无限的价值。

  这不由让我想起这篇文章的作者杏林子,她十二岁时,不幸得了类风湿关节炎,腿不能行,肩不能举,手动弹不得,头不能转,她小学被迫辍学。漫长的数十年,她一直自修,笔耕出了四十多本书,终于成了一位有影响力的作家,她也是位懂得生命的人。

  看看杏林子,再看看我自己,我是否珍惜了呢?我起床时,妈妈再三叫我,我才磨磨蹭蹭的起来,我浪费了时间。校园里,下课和放学时,我一直滑楼梯,这难道不是不珍惜生命吗?校园外,我被车撞过,这也是不珍惜生命的表现。

  今后,我也要珍惜时光,热爱生命,怀着积极的态度,让自己有限的生命,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生命生命的读书笔记4

  第一次读《生命生命》的时候,我想,文章的题目为什么要重复呢?后来,我深刻体会到了:那是作者杏林子赞美生命的强烈感情。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我”从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来的幼苗、倾听心跳等几件小事中,体会到生命的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于是“我”要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绝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活力。

  杏林子,她12岁时就有关节炎,胸下没有任何知觉。小学毕业后因为辍学的林杏子,数十年来坚持自修,凭着坚强的毅力写作。她说过“除了爱,我一无所有。”她在生前已经决定在死后捐出躯体的心愿。杏林子把所有的爱献给了人类,连死后也不例外。比一比杏林子,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在困难面前打退堂鼓呢?

  不是每一条江河都能流进大海的',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生根发芽。生命中不是所有都是快乐的,也不是永远都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辅相成的。快乐中我们感谢生命;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生命是短暂的也是宝贵的,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让自己活得更精彩。

生命生命的读书笔记5

  杏林子在《生命 生命》中写到:“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中的“它”是自己的生命,如果“好好地使用它”,就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如果“白白地糟蹋它”,就让自己活着没有任何意义,我会“好好地使用它”。

  不光是我,大自然中的动物和植物也是。下面我来说说植物吧:有一次,我在小区的草坪上做了实验——看看植物的生命力。我挑选了一块较重的、大约一个杯子大的石头压在一部分小草上,看它长。等过了一段时间后拿开石头看那一小片草地,发现它变得淡黄淡黄的,而且还是趴着或贴着地生长的,太好了!它没死!那小小的小草里竟然包含着一种不屈向上成长的精神!又过了很久很久,我再去看它,它竟然长到了大石头的边缘并探出了头,这使我感到震惊!

  好了,说完植物,我们来说说动物吧。有一天,表弟来我家玩,看见我养得两只小仓鼠,开心得不得了。走到小仓鼠前,一下子抓住它的'一只后腿拖起来。下一秒,它意识到自己有危险,便不顾一切地挣扎着,弯下腰来咬了一口表弟的手指,表弟一哭便放了它,即使它摔了一跤。等表弟处理好伤口后又将它的皮揪起来,仓鼠又挣扎起来,得救了!只不过被揪掉了一撮毛。

  动植物竟然能与人一样尽自己最大努力保护自己,好好地使用自己。而作为人类,更要好好地珍惜自己保护自己,让活着生命更有意义!

生命生命的读书笔记6

  前几天,我们学了《生命生命》这篇课文之后,我深有感受。

  它的主要资料是,作者提了问题生命是什么?下头就写了三个关于生命的哦小故事,第一个故事是飞蛾求生,第二个故事是瓜苗破土,第三个故事是是静听心跳,最终作者找到了生命是什么的答案。

  我有几条关于生命的名人名言,你们想听吗?第一是:有生命那里便有期望。第二是:人生就像弈棋,一步走错,全盘皆输。第三是:了解生命并且热爱生命的'人是幸福的。第四是:在我们了解什么是生命之前我们已将它消磨了一半。

  经过这篇课文,我的感受是,生命是强大的,生命有时会让你感到你震撼,我们要珍爱有限的生命!创造出无限的价值。杏林子说:“虽然生命短暂,可是,我们却能够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于是我下定决心,必须要珍惜生命,决不让白白的流逝,让自我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生命生命的读书笔记7

  最*我们学*了一篇课文,它的题目是《生命生命》。是一名女作家杏林子写的。

  杏林子12岁时得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百分之八的关节都不能动。尽管如此,她还是坚持写作。在它的轮椅上,经常放着一块木板,她就用两根手指夹着笔写字。

  文章通过描写当飞蛾的生命受到威胁时,它极力挣扎、极力鼓动着双翅,那强烈的求生欲望令作者震惊,忍不住放了它;一粒香瓜子掉进了墙角的砖缝隙中,它在没有阳光、也没有泥土的恶劣环境中,仍然冲破坚硬的外壳,不畏艰难,茁壮生长,那顽强的`生命力玲作者深深地震动;作者用医生的听诊器静听自己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声,那心跳声给了作者极大的震撼。通过这三件事,使作者感悟到: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作者就是靠着这种毅力,与病魔做斗争,成为一名知名的女作家!

  读了这篇文章,我既感动又震动,就连身患疾病的人都能如此热爱生命,更何况我们这些身体健全的人呢?所以我们要珍惜生命、真爱生命。罗曼罗兰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

生命生命的读书笔记8

  最*我又读了美国作家沃森写的《生命.生命》,我深切感受:生命是如此的伟大,生命是如此的顽强,生命又是如此的强大!这就是一只蜜蜂创造出的奇迹。

  一个遭受人类两次伤害的蜜蜂,竟然还能坚强的活了下来,它那珍惜生命的精神值得我们学*,值得我们赞叹。一只小小的蜜蜂也懂得生命只有一次,不可重来的理蕴。可我们少年朋友们中,有很多人由于不懂得珍爱生命导致英年早逝,多么另人痛心啊!今天的我们如果再不珍爱生命,是不是连只蜜蜂也不如呢?

  文中的小蜜蜂在它短暂的生命中留下了辉煌的'一刻,给它的生命增添了光彩。而我们远不如它,因为我们缺少了它那样顽强的奋斗力。

  也许,你会萌生超越这只小蜜蜂的想法,那就请你首先学会为生命而拼搏吧!

  读了这篇文章我才深切的懂得了:世界上每一个生灵,每一个生命都是属于他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每一个生命,都有意义去帮助,去守护另一些生灵,而不应该去践踏,毁坏他们。少年朋友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再放弃,失败了不要紧,从头再来,不懈努力,一定会创造出更多的灿烂辉煌的人间奇迹。

生命生命的读书笔记9

  生命,是人最珍贵的东西,失去了就不能找回来。作者经过三种不一样的生命,体现出了生命的宝贵。写了飞蛾的求生的欲望令作者震惊,香瓜子在砖缝中不屈向上的精神令作者敬佩,作者静听自我的心跳而感到震撼。

  我想生命是十分脆弱的。而这篇课文引发了我对生命的思考。我的感受是:我要树立生命意识,生命虽然短暂,可是我们能够让有限的生命创造出无限的价值,我们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我们能够开展它的宽度。我们要珍重生命、热爱生命、欣赏生命、珍惜生命。不能白白地糟蹋、浪费生命!要努力的.体现生命的价值,要创造丰富多彩的人生!就像奥斯特洛夫斯基说的:“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仅有一次。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为人类的**而奋斗。”说明我们必须要珍惜、敬重生命!还有鲁迅先生说的:“浪费时间这等于浪费生命。”所以我要从此刻做起,好好地珍惜时间,否则就是浪费了自我宝贵的生命!生命是十分脆弱的,所以我们必须要好好地去保护生命!不能让这宝贵的生命白白地离去!

  生命是多么宝贵的啊!生命是多么珍贵的啊!生命是多么脆弱的啊!生命是多么幽远的啊!生命是多么热烈的啊!所以我必须要创造出奇迹的人生!不能糟蹋生命,要延续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我期望,我的生命不能白白地流失,我必须要对我的生命负责!生命对于我来说是一块画布,我的表现就是一枝神奇的笔,我每一天的表现都在画布上体现绚丽无比的一幅画。所以我必须要严格要求自我,从今日做起,我必须为自我负责,让自我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我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此刻,我要好好地学*,不能让父母操心!各方面必须要表现地突出,就这样才不会让我的生命白白流失!

  《生命》表达了强烈的生命意识和进取的人生态度,从而作者教育了我要珍爱生命、提升生命的价值!从而我明白了生命的重要!

  如果我是一名医生,我就会深刻明白生命的重要!如果我是一名科学家,我就会在我生命的历程上添上累累的科研硕果!如果我是一名教师,我会教出许多优秀的学生,让生命之火熊熊燃烧!

生命生命的读书笔记10

  生命是什么?我坐在台灯下,手捧着书本,一遍又一遍地诵读着杏子林写的《生命生命》,渐渐地,生命的概念在我的脑海中变得清晰起来,生命是小飞蛾在险境中顽强的求生欲望;生命是小瓜苗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顽强的茁壮成长;生命是我们倾听自己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当读完全文的时候,我豁然醒悟:生命属于我们自己,但是它只有一次,对于我们来说,它是宝贵的,不管它是残疾的,还是健康的,只要你去爱护它,就可以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五彩缤纷的世界,还能让自己的生命永远绽放出光彩。

  我带着深深的感动,再一次朗读了《生命生命》,我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幅幅感人的画面,想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海伦·凯勒,她不幸地拥有盲、聋、哑三种生理缺陷,但她克服了语言障碍学会了说话;她用11年的时间完成了大学前的学业,顺利地考入了令许多正常人都望尘莫及的哈佛大学。最后,她创造的成就令所有人都感到震惊。

  可是,有些人却在却在随意的践踏自己宝贵的生命,有的人遇到一点困难和挫折,受到一点点委屈,就放弃自己的.生命;有的人整天打电脑游戏,把大把大把的时间全部浪费在电脑前;有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就贩卖毒品,亵渎自己的生命,不仅害了自己,还害了别人。

  想着想着,我不由的脸红起来,*时我为了多玩一会,匆匆忙忙把作业做完,也不检查,最后错误百出,更别说腾出时间读书啦。把宝贵的时间都白白浪费了。

  通过这个短文,我明白了:我们要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我们要时刻记住,不管身体健康还是残疾,既然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我们都要好好珍惜,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不依赖别人,靠自己的能力生活,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多姿多彩的缤纷世界。

生命生命的读书笔记11

  生命是什么?这个问题十分让人费解。

  杏林子写了一篇文章——《生命生命》,也许可以回答这个问题。杏林子一生十分痛苦,12岁起,她患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关节大部分遭到损坏,致使她腿不能行,肩不能举,手不能抬,头不能转。小学毕业后,因病辍学的杏林子数十年坚持自修,终于成为台湾文坛上的著名作家。残而不废的她,凭着坚强的毅力,成为了台湾文坛上明艳绽放的一朵鲜花。

  文章中的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让人震惊,也让杏林子领悟了一份坚持生存的想法;香瓜子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只能活几天,这让杏林子明白了:要珍惜生命。

  文章最后写到:生命单单属于自己的,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杏林子明智的选择了好好使用生命,对生命负责。

  对呀,生命是多么宝贵而又难得!我们也应该和杏林子一样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要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生命生命的读书笔记12

  在飞蛾求生的欲望中,我们看到生命;在小瓜苗那绿油油的新芽上,我们看到了生命;在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上,我们看到了生命。

  《生命生命》这篇文章以三件小事,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小瓜苗生长的勇气和作者静听自己的心跳来点亮了一个呐喊的主题生命!生命!

  这篇文章,给我的震撼非同一般,在没有看到这篇文章之前,我也想过这样一个问题,生命是什么?看了这篇文章后,我的心尖瞬间明亮了,生命是勇气!生命是顶着烈日开放的向阳花,生命是沙漠中的一条清流,生命是刺骨寒风中挺立的傲梅。

  文章在结尾说,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说得多好啊!海伦凯勒的生命也是有限的',但是,她的著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使她成为巨星,她的灵魂永生!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努力让自己做得更好,更优秀,让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在看了作者的简介后,我的心怦然一震这么优秀作品的作者,竟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总会有顺流与逆流。这在许多人眼中非常可怕,它一旦猖狂起来,就能击溃人的斗志,让人彻底崩溃,失去生活的希望。如果失败战胜不了你,而是被你踩在脚下,那么,成功必定属于你。人生的道路曲折而坎坷的,遇到失败是*常不过的事,我们应该时时刻刻拥有一颗坚强、不屈服的心来面对失败,让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生命,生命!

  

生命生命的读书笔记13

  前几天,我们学了《生命生命》这篇课文之后,我深笔记受。

  它的主要内容是 , 作者提了问题生命是什么?下面就写了三个关于生命的哦小故事,第一个故事是飞蛾求生,第二个故事是瓜苗破土,第三个故事是是静听心跳,最后作者找到了生命是什么的答案 。

  我有几条关于生命的名人名言,你们想听吗? 第一是:有生命那里便有希望。第二是:人生就像弈棋,一步走错,全盘皆输。第三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是幸福的。第四是:在我们了解什么是生命之前我们已将它消磨了一半。

  通过这篇课文,我的感受是,生命是强大的,生命有时会让你感到你震撼,我们要珍爱有限的生命!创造出无限的价值。杏林子说:“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白白的流逝,让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生命生命的读书笔记14

  今天,我们班学*了一篇有关珍惜生命的文章——《生命生命》。这篇文章十分有意思,讲述的是作者杏林子对生命的看法和理解,并告诉大家要珍惜生命。

  “生命是短暂的”。是作者杏林子的看法,杏林子是从飞蛾求生,砖缝瓜苗,倾听心跳这三件事例来作出生命的理解,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让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读了这篇课文,我懂得了生命短暂,只有一次,没可能今天死了明天又复活了,这是绝对没可能的事,所以我们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使自已活得更加光彩有力。生命中的一分一秒,都十分宝贵,我们一定要爱护它,珍惜它,保护它。

  “生命是顽强的`”,是我对生命的看法和理解,我是从街边的角落那发现有一株顽强的小草而作出生命是顽强的结论。在街边的角落里,生长着一棵小小草,它是在没有泥土的环境下,靠自已的根死死抓住地板,经历风吹而不倒下,它要与炎热和寒冷斗争,这才能坚强地活下来。这真是一株顽强的小草呀!

  所以,我们要珍惜宝贵的生命,也要顽强地生活着。

  

生命生命的读书笔记15

  我读了《生命生命》这篇文章,他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这篇文章通过描写三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从而明白我们要珍惜生命。生命是宝贵的,也是无价的,正所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人的命是天主定的,也是靠自己的努力换来的,哪怕是残疾人也要珍惜生命,不要放弃生命,更不要放弃对生活希望,要每天活得快乐。生活意味着勇气,就香瓜子一样能在没有泥土没有阳光的情况下茁壮生长,就像花朵能在风雨中拔地而起;就像鸟笼李飞不出雄鹰,就像花盆里长不出苍松。我们人也一样也会经历许多的磨难,我们不要再困难面前低头,要“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我非常喜欢课文中的`这一句“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但他挣扎着,极力鼓动着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因为这里体现了飞蛾在死亡边上奋力挣扎,不想被抓去,想活下来。生命是短暂的,而我们可以好好利用它,让它体现出无限的价值来。


《追寻生命的意义》读书笔记 (菁华3篇)(扩展6)

——追寻生命的意义议论文(十)份

  追寻生命的意义议论文 1

  作家巴金曾说过:生命的意义在于给予,在于付出,而不在于索取,也不在于争取。生命是有限的,给予是无限的,哪怕给予别人一瓶水,给别人润润喉咙,也叫做给予,这是给予给别人救命之水。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给予,莫过于自己的身体的一部分。在同样的蓝天下生活,别人看不见了光明,你死了后,把角膜捐给别人,他们会重见天日。

  我知道琳达的妈妈他有像巴金一样说的话,自己知道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是:一个人死后,捐给别人的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只要我们捐的器官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最后,妈妈死了,医生问琳达的爸爸可不可以把尊夫人的角膜捐给他人,让别人重见天日,并像女儿温迪那样画出一只只栩栩如生的马儿,爸爸同意了,琳达却不懂得生命的意义,长大后的琳达渐渐懂得了生命的意义,她告诉温迪她死后也要像父母一样捐赠身体上所有的器官,尤其是眼睛角膜,所以,温迪说为父母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生命是短暂的,人生是有限的,给予是无限的,为别人做事是无限的,让我们穿越时空,使生命成为永恒吧!为人类作出更多的奉献、给予。

  追寻生命的意义议论文 2

  汶川大地震,一场罕见的自然大灾难不幸降临到我国,河流为其分流,群山因其运动,无数房屋瞬间破碎。土地被撕裂,我们的家园被摧毁,无数的生命在一瞬间被烧毁。生命是如此脆弱。

  然而,生活是在这次地震中有价值的,一对父母在瓦砾堆,提出了新的生命—一个婴儿几个月大,紧紧地守护起来,他们只有一个想法:应该保护下一代的新生活!当人们把他们救出来的时候,这父母相继去世,但婴儿竟然是完好的!因为它知道父母的这种新的生命的意义,所以它像疯了一样保护婴儿。这就是常说的无私的父亲,母亲的爱。这是他们生命的价值—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下一代的生活。

  生命是顽强的。想必可以通过对于这次的地震,许多人都明白自己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人们为了活着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了解什么。使我们需要更加应该珍惜生命的可贵,更加热爱人民生命,在生活中更加积极努力的学*,更加热爱社会生活。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生活中,使生命教育更加的焕发光华!

  追寻生命的意义议论文 3

  生命,我们都拥有,可它的意义是什么呢?

  生命是奇迹。一条丑陋的毛毛虫,是那样的不起眼,无人关注,但它经过一段痛苦、漫长的蜕变,会成为一只美丽的蝴蝶,当它从茧里爬出来成为蝴蝶的那一刻,真是充满了奇迹。

  生命是拼搏。一朵花儿绽放,人们只在乎它开放时的美丽,几乎无人去想它开花前的努力,从一颗普通、*凡的种子,长为一颗小苗再绽放花朵,它用了多少努力啊!每一滴水,每一缕阳光,每一个机会,它都要抓住,不停地拼搏,让自己成长。花朵绽放,背后有多少拼搏的故事。

  生命是坚强。小草,在岩石缝中,在小路旁,都有它们的身影。无论自己的生命多么渺小,它也要顽强地活着,即使没有园丁的照顾,也依然茁壮生长。小草,用翠绿向人们展示着坚强。

  生命是执着。当飞蛾被抓住,它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会尽力逃脱,尽管可能失败,但仍要全力挣扎,执着地抓住每一线希望,不到最后绝不放弃,这就是生命的执着。

  生命是奇迹,生命是拼搏,生命是坚强,生命是执着。当然,一样的生命在不同的人手上,会体现出不同的价值、散发出不同的光彩。

  追寻生命的意义议论文 4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是碌碌无为的朝花般的生活,还是朝大晚五的锱珠必较的日夜?

  读了《时代广场的蟋蟀》让我恍然大悟,生命的意义,在于追求。不管是追求自由还是其它。 故事中的主人公柴斯特蟋蟀因为贪吃,所以被西里糊涂的带到了纽约市,住在了白利尼一家,也因而结识了塔克鼠和亨利猫。在纽约时代广场的日子里,柴斯特和男孩玛利欧。塔克鼠和亨利猫结下了奇异而又深厚的友谊。俗话说:“患难见真情。”友情往往就是在我们无助。迷失的时候,照亮我们的心田。

  柴斯特因为它的动听美妙的歌声出名了!当我看到这里的时候我也跟着激动起来。可是到了后来我就发现柴斯特并不快乐。它觉察到了自己并不快乐,至少没向以前那么快乐,生活也不像过去那样的自在有趣。

  我理解到,虽然荣誉是件好事,但是也同样让柴斯特非常疲倦。当柴斯特想开时,亨利了解它说:“既然柴斯特的一生是它自己的它去做它想做的事。如果成名使它不快乐的话,那成名有什么意义呢?在朋友的支持帮助下,柴斯特最后选择准备离开纽约时代广场,回到了康惺犹格州的乡下。我们自身,我们的选择,在这同一片蓝天下,我们都在自由的飞翔,飞往我们的理想。

  追寻生命的意义议论文 5

  妈妈喜欢养花,家里的院子总是花草不断。去年冬天,我们碰见了极度寒冷的天气,家里妈妈最爱的那几盆花在最冷的那几天终于掉完了叶子。虽然妈妈做了许多努力,给它们套上防寒罩,但还是没能阻止那几盆花冻僵的命运。下雪的那几天,它们终于“死”了,枯萎的树枝在寒风中没有任何生机,雪厚厚地压在那些枝条上,看着很萧条的样子,而草坪更是没有一丝绿意,到处都是一片灰败的样子,还覆盖着厚厚的落叶。我想:妈妈的院子完了。没有了花,也没有了草坪,没有了绿意和生机。

  春节过后,很快杭州的天气就转暖了。有一天,我们偶然想起那个死气沉沉的院子。结果,令我惊讶的事情发生了。草地居然有了一丝绿意,而那些已经被宣布死刑的花,那些光秃秃的枝条居然钻出了一两个小小的嫩芽,黄绿色的,小小的,甚至还有一丝红色,它们发芽了。我快步去告诉妈妈,妈妈很淡定的看着我说:“春天来了呀,生命就开始复苏了。”

  其实,冬天它们只是在休眠,为了春天来临积蓄力量而已。我看着这院子的一丝绿意,肃然起敬。生命的意义在于蓄力,也在于发力。我想:我需要努力学*更多的知识,在无论多么寒冷的日子里都能有积蓄的力量在春天绽放。

  追寻生命的意义议论文 6

  我常常想:“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呢?”

  在童年时代,我常常在外婆家的田野上玩耍。有一次,我忽然看见一只画眉鸟站在田埂上,唱着一支美妙的歌,让人陶醉。我想:“这或许是鸟类的名曲吧!

  听见画眉鸟美妙的歌声,我的心里忽然闪过一个念头。我要抓住它,让它只为我一个人歌唱。于是我立刻跑回家,拿来鸟笼和网,跑回刚才的地方,可是,那只画眉鸟却早已不见了。

  我并没有放弃,在一望无际的田野里,我开始了地毯式的搜索。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在一片田野上看见了它。它还是在唱歌,好像没发现我,我无声无息地向它走去,生怕发出一点声音,把它吓跑。就在它正要飞的一刹那,我一个“饿虎扑食”网住了那只画眉鸟,真是瞎猫碰到死耗子的我忍不住笑出声来。

  我迫不及待地跑回家,向妈妈炫耀。当那只画眉鸟被关进笼子里时,它显得十分惶恐,在鸟笼里撞来撞去。

  第二天,我去看画眉鸟怎么样了,没想到,它已经无声无息地死了,鸟笼里有许多斑斑点点的血迹,触目惊心。

  这时,我明白了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不是关在鸟笼里做阶下囚,也不是被娇生惯养,而是勇敢地冲破牢笼,在天空中自由翱翔。

  追寻生命的意义议论文 7

  我家有一盆花草,回来的时候它郁郁葱葱,叶子闪着光泽,像绿宝石一样的,我非常喜欢它,没过几天就给它浇一点水。

  冬天到了,寒风凛冽,大树的叶子都掉光了,就像已经死去了一样。那盆花草好像是太冷了,我发现了几片黄叶,到最后都枯死了。爸爸把它带到老家给奶奶照顾,每次回家我都不再给它浇水,甚至连看都不想多看一眼,我们都把它跟冷漠了。它再也不如从前美丽,带有那般光泽了。它身上只有枯枝落叶,我不禁暗叹:它的存在没有意义了。

  冬天已过,春天很快来了,万物复苏,鸟儿们叽叽喳喳地议论。迎春花张开了黄色的脸蛋,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有一次回老家,我惊奇地发现,那盆植物没有枯掉,它竟然开始发芽了。

  我看到了希望,它比才买回来的时候还要美,还要带有生机!

  生命是什么?生命的意义又在哪儿?当我们觉得生命没有意义的时候,奇迹出现了!我并没有为它浇水,我还不知道它的名字,但是我明白了: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别人,就在于自己。

  追寻生命的意义议论文 8

  我想知道,人活着是为了什么?为了考试?参加大学考试。直到我看到《无限的生命》这本书,我才找到了答案。

  笔者被禁用,天生没有四肢,当人们以为他会整天在悲伤,不会有任何的成功,他暗暗努力面对这些障碍,以积极的态度去克服它们。他是来自澳大利亚亚历克·胡哲。

  他虽然没有了四肢,但却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我能想到有人会嘲笑他,有人会瞧不起他,但他用自己的努力,证明他依然可以很棒。他顺利读完大学,并获得了学位,还到各国进行励志演讲。

  他也曾绝望过,很多公司都不接受这样的员工,但他从未放弃,活出了无限的生命奇迹。当他走下讲台时,全世界都为他鼓掌,他不容易站在舞台上,他不知道背后的汗水比别人多了几次。

  他工作那么辛苦,什么原因我不努力?人活着是勇往直前,奔向自己的目标。力克?胡哲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你是在什么情况下,你不能放弃,放弃,你会活得一塌糊涂;有一个永不放弃的精神,对未来的梦想去了,你就可以达到理想的终点!

  生命的意义是,努力活出自己的精彩!

  追寻生命的意义议论文 9

  “生命的意义在于活得充实,而不在于活得长久。”这句话是马丁路德金说的。由这句话可知,如果一个人活得很长久,却过得不充实,就失去了生命的意义。所以每个人都要好好的充实自己,才不会浪费生命、蹉跎岁月,充实自己是很有意义的。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要充实自己,名人也不例外。因为每个名人都十分忙碌,如果不空出时间好好充实自己,就算再怎么有名、也毫无意义。还有建筑工人,他 们的工作是盖房子,十分辛苦、劳累,所以她们也一定要好好充实自己盖房子的技术,这样买者不但可以安心买下,也可以让别的国家对这里有良好的印象。

  大家都要充实自己,所以也包括我。我真正需要充实的是我的背书能力,因为我每次科学考不好,都说是我不好好背科学造成的,如果我有好好背科学的话,错的机 率会变小吗?老师常常说:”科学这种科目是一定要背的,有背有分,没背就没分。”“坐而言不如起而行”,为了让我的成绩好看些,我也应该努力。

  无论是谁,若没有充实自己,就活不出自己的意义、价值,人生就会很无趣。如果好好充实自己,就可以活得很精采,并为国家贡献一份心力。

  追寻生命的意义议论文 10

  人生在世,何以为重?相信这个问题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人生的开始,就是生命的开始。母亲十月怀胎,诞下我们,给我们新生命,几经艰辛抚养我们成长,因此我觉得人生意义的第一步就要重“情义”,友情、爱情、同情……要爱护我们的新人,要帮助我们的朋友,对有不幸遭遇的人要有爱心……这些都是重“情义”的表现。俗话说“情义无价”,只要明白这一点,已算是踏出生命意义的第一步。

  第二步就是要明白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明白人的价值观就如明白生命的意义一样。我认为我们应利用一切机会学*各方面知识充实自己,为达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即使遇到挫折也不要气馁,要不断努力,做一个成功的人。在思想方面要严于律已、宽以待人、有礼貌,知廉耻,不苛求,相信只要大家明白以上几点,就不会再有自杀的念头,因为人生道路是很漫长的,不要因小事而中断旅程,要迎着困难继续向前迈进,完成自己的理想。俗话说,“天外有天”,我们还未见识一下外面的世界就想着去死,那真是太不值得了,这样做,对不起自己,对不起父母,师长,所以我们要明白人生的意义,走完宝贵的人生道路。


《追寻生命的意义》读书笔记 (菁华3篇)(扩展7)

——追寻生命的意义读后感汇总10篇

  追寻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1

  最*读了一本心理学家弗兰克尔写的《追寻生命的意义》,感触颇深。他以自身在集中营里的悲惨经历,并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关押在集中营里的囚徒对待生命的表现。也解释了为什么有的人在集中营这样环境中能生存下来,而有些人为什么又放弃生命!集中营里毫无人性可言,生活在里面的人,时刻都在死亡的边缘,生病或者受伤,只要失去了劳动能力就会面临死亡。这样一个生与死只在一念之间,并且饱受各种折磨的让人痛不欲生的集中营里,选择放弃生命的不占少数,但是也有人一直坚持活着!心理学家弗兰克尔总结为以下三方面。

  活着,只为过去美好的回忆。佛兰克尔在进入集中营以前是一名医生,每当他回忆起那些治病救人的情景,他就感觉特别好。他想活着,哪怕集中营里的生活再痛苦,当回忆起那片刻的美好,便会整个人都兴奋起来,多想一直这样沉浸在里边,更不舍的离开这个世界。

  活着,只为现在的爱与被爱。弗兰克尔在集中营里的时候,他并不知道妻子的`死活,但是每当他想起妻子,他就仿佛在和妻子对话,他爱着他的妻子,他也知道如果妻子活着也一样在牵挂着他。是牵挂,是爱,让他一次又一次的坚持,直到活着离开集中营。

  活着,还有对未来的希望。有的时候,我们总会想明天会怎么样?在集中营的他们一样,就是这样一个又一个念头,支撑着他们活下去。因为谁都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但对于一个乐观的人来说,未来一定是充满希望的,是希望和乐观让他们坚持活着。

  而如今生活在这个浮躁世界的我们,就真的明白我们为什么活着吗?就真的去思考过生命的意义吗?

  或许,当你静下心来、闭上眼睛,想起儿时和小伙伴一起玩耍的情景,是不是会觉得特别美好;想起每次离家时爸爸妈妈的叮嘱,回家时他们高兴的样子,心里总是特别的温暖;想起和朋友一起谈理想时候的情景,对未来总是有那么多期待。这些看似*凡的小事,或许就是我们生命的意义。

  或许生命的意义就是这么简单,或许人本来就是这么简单,或许这个世界也不复杂!思考生命的意义,才会懂得珍惜生命;懂得生命的意义,才会去做最真最善最好的自己;而追寻生命的意义,就存在于生活过程本身!

  追寻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2

  最*读了一本心理学家弗兰克尔写的《追寻生命的意义》,感触颇深。他以自身在集中营里的悲惨经历,并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关押在集中营里的囚徒对待生命的表现。也解释了为什么有的人在集中营这样环境中能生存下来,而有些人为什么又放弃生命!集中营里毫无人性可言,生活在里面的人,时刻都在死亡的边缘,生病或者受伤,只要失去了劳动能力就会面临死亡。这样一个生与死只在一念之间,并且饱受各种折磨的让人痛不欲生的集中营里,选择放弃生命的不占少数,但是也有人一直坚持活着!心理学家弗兰克尔总结为以下三方面。

  活着,只为过去美好的回忆。佛兰克尔在进入集中营以前是一名医生,每当他回忆起那些治病救人的情景,他就感觉特别好。他想活着,哪怕集中营里的生活再痛苦,当回忆起那片刻的美好,便会整个人都兴奋起来,多想一直这样沉浸在里边,更不舍的离开这个世界。

  活着,只为现在的爱与被爱。弗兰克尔在集中营里的时候,他并不知道妻子的死活,但是每当他想起妻子,他就仿佛在和妻子对话,他爱着他的妻子,他也知道如果妻子活着也一样在牵挂着他。是牵挂,是爱,让他一次又一次的坚持,直到活着离开集中营。

  活着,还有对未来的.希望。有的时候,我们总会想明天会怎么样?在集中营的他们一样,就是这样一个又一个念头,支撑着他们活下去。因为谁都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但对于一个乐观的人来说,未来一定是充满希望的,是希望和乐观让他们坚持活着。

  而如今生活在这个浮躁世界的我们,就真的明白我们为什么活着吗?就真的去思考过生命的意义吗?

  或许,当你静下心来、闭上眼睛,想起儿时和小伙伴一起玩耍的情景,是不是会觉得特别美好;想起每次离家时爸爸妈妈的叮嘱,回家时他们高兴的样子,心里总是特别的温暖;想起和朋友一起谈理想时候的情景,对未来总是有那么多期待。这些看似*凡的小事,或许就是我们生命的意义。

  或许生命的意义就是这么简单,或许人本来就是这么简单,或许这个世界也不复杂!思考生命的意义,才会懂得珍惜生命;懂得生命的意义,才会去做最真最善最好的自己;而追寻生命的意义,就存在于生活过程本身!

  追寻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3

追寻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追寻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余华先生的《活着》是在大学毕业前五月份看的一本书,当时不知道为什么要看,但是就从图书馆的书架上顺手拿下,现在才知道原来它在等《追寻生命的意义》,冥冥之中,终于等到你。
  
  《活着》的结局是福贵孤身一人牵着老牛在阳光下回忆过往,《追寻生命的意义》的结尾时弗兰克尔博士从集中营走出来,同样是全家去世独自一人。
  
  我一直对生活很乐观,即使是悲剧我也觉得悲剧之后终会等来意想不到的惊喜,不幸的是《活着》没有,而《追寻生命的意义》做到了。
  
  二战期间因弗兰克尔犹太人身份,遭纳粹逮捕,在奥斯维辛、达豪等集中营度过了三年艰难的岁月。除了妹妹,父母、兄弟、妻子都集中营死亡,不仅如此他每天还要经受着饥饿、寒冷和拷打的折磨,生命已经被集中营摧残地破败不堪,但是,他仍旧坚持活着,直到最后从集中营走出来,而且还写下《追寻生命的意义》。
  
  我一直在书中寻找弗兰克尔所谓的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就好像在《活着》寻找为什么福贵要活下去的理由一样,可是到读完全书还是没有任何线索,我不知道在全家都已经死去,自己也处在非人的生活并且没有任何希望的时刻,他为什么能不去选择死亡?
  
  带着疑问,我阅读了读者很多的读后感,大部分都是在写那种所谓的很空洞的生命的意义的东西,有的还涉及到了博士的意义疗法,说实话,这些我都不是很懂,我只是在寻找你为什么不选择死亡的原因,你却告诉我你要用你的悲惨经历来治愈别人,从而走出集中营花了很长时间写下《追寻生命的意义》。
  
  我从未经历过死亡,但是我见证过濒临死亡的人,他们都还选择继续活着,不是苟延残喘。
  
  在农村有很多中风的老人,身体大部分部位都动弹不得,但是他们依旧不做死亡的选择,甚至那些儿女不闻不问的老人,他们依旧顽强地活着。农村讲究“喜葬”,(www.aiyangedu.com)认为老人活到80岁左右没有被病痛太多折磨而去世就是上辈子积福积德。但是我又碰到过那些活到80多岁的老头老太太,他们尽管疾病缠身,却仍旧不选择死亡。
  
  生活中的老人好像和主人公弗兰克尔的想法是类似的,但是我又找不出什么他们生命的意义所在,直到看到一篇初二的学生写的书评,他说他最欣赏的就是开篇的第一句话:“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人,都还有选择自己态度的自由!”我不知道会这样的理解对不对,但是貌似找到生命的意义所在,就是能够去选择更好的选择,在死亡与活着,显而易见,活着是更好的`选择。
  
  福贵是个粗人,他不懂什么意义治疗法,但是即便还只剩下一头牛,他还是选择活下来,因为只有活着才可以去回忆,有回忆才会重新看到自己的老婆和孩子,或者他活着的意义就是能够凭借回忆来记起自己曾经幸福生活过。
  
  弗兰克尔是个毋庸置疑的哲学家,能够在集中营非人的生活中坚持活下来并且创立意义治疗法的哲学家,他在书中提到在集中营残酷生活中他经常能幻想看到自己的妻子,能与心爱的妻子对话,这便是存活下去的理由和意义,因为只有活着,才能有下一次与妻子的遇见,即便是幻想,那也应该是属于活着的人的幻想。至于到底是否能逃离集中营,弗兰克尔倒是不再去思考,因为太远,不能作为生命的意义所在。
  
  余华在《活着》当中想告诉读者:生命中其实是没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着,静静地活着,有一丝孤零零的意味。余华先生总算有一个对于活着的回应。但是,最后弗兰克尔还是没有说出生命的意义所在,只是提供找到生命意义的方法:第一,创造和工作;第二,体验某种事物或爱一个人;第三,受苦。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生命的意义,能在创造和工作中寻找到生命意义的人是幸福的,能在体验某种事物或爱一个人中寻找到生命意义的人是快乐的,能在受苦中寻找到生命意义的人是幸运的,所以正在苦难中的我们,要好好活着,不为自己,只为上帝在芸芸众生中选择赐予我们的那一份幸运。

  追寻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4

  读完了弗兰克尔的《追寻生命的意义》,思绪有些乱,也许是让我触动处太多,无从一一思考。但总感觉有东西要冒出来,虽然不成熟,但还是写了下来。

  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以物质来衡量成功的社会里,但对这种成功的追求与获得并不能给人带来真正的满足,反而使人们心底的空虚感日益加强。常常脑海中会冒出这样的问题“我这样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生活能够给予我什么?若像这样不能找到生活的意义,不知道目标,人就会逐渐地迷失在生活中,又因为目前社会人们生存压力加大,竞争日益增强,人们会逐渐产生消极的观念,抑郁的情绪。

  也许应该像弗兰克尔提到的,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一种生活态度的转变,我们要这样问自己“我们能够给予生活什么”,明白生活对我们的期待,然后认真生活下去,让生活来慢慢揭示答案。

  这让我想起了《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留给瑞德的信,“希望是件好事情,也许是世间最好的事情,好的事情从不会逝去”。正是安迪对生活的希望,对自由的.追求,才让他在监狱里能够默默承受冤屈而生活了二十年。

  另一点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弗兰克尔提出的“人的存在的自我超越”的观点,人越是投身于所爱的事业或人,对自己越是遗忘得多,他就越能实现自我。这可以从《追寻生命的意义》这本书的成功看出来,本是准备匿名发表的这本书比作者其它以真名出版的著作取得了更大的成功。越是执着于对成功的追求,反而离成功越远;越是看重自我,追求自我的实现,那么就永远实现不了自我,只有超越自我后,才可能做到实现自我。

  这与阿德勒在《超越自卑》中提出的合作精神相似,在生活中的三个主要问题,职业、社会和性上,人只有对其充满兴趣,乐于合作,而不是把中心都放在自己身上,把自己看得高于一切,那么最终就会取得成功。

  人的潜力是无限的。我想每个看到这本书的人,当想象若自己在这样的集中营生活,肯定没有几个能够相信自己可以活下来,但是实际有人做到了。只要你想,你就可以做到。就像当初看《肖申克的救赎》一样,没有人相信安迪能够用一把小锤子凿出一条可以逃生的道路。

  人的潜力是没有局限的,更不是天生注定的,只要肯去挖掘,每个人都有成功和飞跃的机会。

  追寻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5

  关于生命的价值,作者提出要忘记自我:“人越是忘记自己——投身于某种事业或献身于所爱的人——他就越有人性,越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就工作而言,由于现代社会看重功利,很多人都是把工作仅仅当成一种赚钱的方式、养家糊口的途径而已,却忘记了工作中所能体现出来的个人价值。而通过工作实现个人价值,不是简单的目标实现式的;而是心中有个目标,然后忘我地勤奋工作,这样成功往往会不期而至,因为“成功就像幸福一样,可遇而不可求”。所以,如果人们能够充分认识到工作的价值(这里所说的“工作”是广义的概念,比如周末去做一个志愿者也是一项工作),能够认识到通过自己的工作可以为团队、为集体、为一个大的事业贡献出的绵薄之力,那本身将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

  而现实中,很多时候人们在工作中容易丧失自我,就像叔本华所讲的那样“人注定要徘徊在焦虑和厌倦这两极之间”,焦虑是因为担心做不好而有压力,厌倦是因为认识不到工作的价值而产生虚无感。所以,我想在现在这样的一个社会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静下来想想,在工作中我能够为这个团队创造什么、为他人带来什么,我能从中收获什么、能够得到哪些方面的成长与提高,这两个方面的思考和总结有助于提高个人的成就感。但是,我需要重申一点,答案未必是高大上的,往往是很普通、很*凡的。比如一个交通协管员,如果他觉得自己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摆设,那么他将度过一天又一天无聊的时光;而另外一个交通协管员,每次看到红灯亮起时在他的召集和劝解下安稳的人群,绿灯亮起时大家有序通过的样子,觉得这种感觉真好,那么他工作一天之后回到家里心情都是舒畅的。所以,善于发现工作中点滴的美好,尤其是和自己相关的点滴美好(倒不一定是与自己的行动有因果关系),更容易让我们工作得快乐些。

  谈到工作,我其实很佩服你。你虽处于困境之中,但是你热爱着你的工作,你没有放弃,你一直在努力。由于心理上的一些困扰,很多时候,你承载的比别人要多,你所遭遇的内心的波澜别人可能不理解。其实,我也难以全面理解,只不过我稍微学过一些心理学的知识,所以我能理解很多时候一个人想控制自己的内心是多么的难,而你无疑是一个坚强者。记得有次聊天,你告诉我,有时候你工作时心里根本*静不下来,记忆力也很差,由于睡眠很差,白天工作的状态一塌糊涂;有时候,由于内心的焦虑、低落,甚至从不远的住处走到单位,都要花费很大的勇气,每走一步都感觉很艰辛;有时候,由于内心不*静,很难与别人打交道,很想逃避,甚至和熟人见面,打个招呼都是那么的困难,没有勇气面对人群、面对身边的朋友和同事,……而这一切,你都在承受,你没有放弃,你默默地用自己的双肩勇敢地扛起来。我还清晰地记得,你告诉我想在工作中有所作为,你深爱着你的工作、你的团队、你的好伙伴们,你甚至有时候觉得对不起他们,他们关爱着你、帮着你、替你承担着工作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你希望以后自己可以慢慢好起来,可以做得更多。所以,我真心佩服你,无论在多么困难的情况下,你没有放弃自己的职责,没有放弃自己作为团队一份子的存在感或是荣耀感,这一点真的很赞。

  追寻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6

  在集中营待过的我们,都还记得那些在各房舍之间安慰别人,并把自己仅余的面包让给他人的人。这种人即使寥如星辰,却足以证明: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痛苦正如命运和死亡一样,是生命中无可抹杀的一部分。没有痛苦和死亡,人的生命就无法完整。

  他忘了艰困的外在环境通常能给人一个机会。让人超越自己,从而得到精神上的成长。他不把集中营的困境看成是考验内力的试金石,他不看重自己的生命,反而轻蔑他,当他是无足轻重的万一,他宁可阖上眼皮,耽溺于过去,这样的人自然觉得人生没有意义了。

  一个人一旦了解他的地位无可取代,自然容易尽最大心力为自己的存在负起最大责任。他只要知道自己有责任为某件尚未完成的工作或某个殷盼他早归的人而善自珍重,必定无法抛弃生命。他了解自己为何而活,因而承受得住任何煎熬。

  愿我一直能谨记,在任何境遇下,我都有选择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

  不要盯着成功——你越是盯着它并把它当成靶子,你就越容易脱靶。因为成功就像幸福一样可遇不可求;它一定是自然而来的,而且,只有作为一个人对于一种比他自身更大的事业的奉献的无意识的副作用,或者作为对于他人而非自己的奉献的副产品,它才能够产生。

  尼采的话存在着许多的智慧:知道为什么而活着的人几乎能承受任何怎样活着的问题。

  尽情地享受生活,好像你已经获得重生;而不要像你初次那样,错误地来做今天的事。人主要关注的不是获得快乐或避免痛苦,而是发现生命的意义。

  追寻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7

  《追寻生命的意义》的作者维克多弗兰克尔是精神医学家、心理医生、犹太人,二战时期被投入奥斯维辛集中营。出狱后他根据狱中经历,总结出一套意义疗法,用于治愈神经官能症,效果很好。这本书就由这两部分组成:狱中的劫难和意义疗法介绍。

  读这本书缘于吴伯凡的推荐,在我眼中吴伯凡属于博古通今、世事洞明的大家。他每年要读三四遍的书,自然地引起了我的兴趣。

  只是读到现在仍然不知道吴伯凡为什么如此钟爱这本书,但某些事还是触发了一些我的感悟。

  一、作者没有用大量笔墨放在奥斯维辛的酷刑、苛责及死亡,而是通过几个事例说明了狱中生活的残酷与磨难。

  狱中经常进行的“换营”,病弱及无力工作的俘虏被淘汰送往煤气间或火葬场,淘汰的方法是全体俘虏群殴或分队格斗,想想都觉得血腥;俘虏没有名字,只有编号,这编号就刺在皮肤上,或绣在衣裤上,在换营队伍即将离去时,如果有可能,每个人都会尽可能想办法弄到另一个“号码”来代替他加入换营行列。按照作者的描述,这些犹太人被关进集中营之前基本都是社会精英,道德感很高的人。在这屠宰场一样的集中营里,人被剥夺了尊严,道德就成为最没用的东西,每个人想的是自己或朋友尽可能活下去,为此不惜采取各种卑鄙的手段。

  文明的行为只会发生在文明的社会,文明的社会会催生文明的行为,惟愿世界越来越美好。

  二、什么样的人能活着走出集中营呢?

  作者说他们中的精英都没能挺过奥斯维辛的磨难。活下来的是三类人。

  第一类就是“酷覇”们。一般来说,这些人是俘虏中最残暴的人,由纳粹警卫挑选出来或者他们毛遂自荐,他们的个性恰恰适合担当这酷虐的角色。如果工作不力,他们还会被刷下来,因此他们格外卖力,打起人来,比纳粹警卫还狠。因效忠纳粹,他们在狱中的待遇格外好,成为俘虏们羡慕的对象,只是不知道出狱后这些人境况如何。记得几年前看过《朗读者》,女主角因做过纳粹看守而受审,估计“酷覇”们后来的日子并不好过。人真的不能为了一时一事的好处,做丧尽天良的事情。

  第二类存活下来的人是那些为了生存毫无顾忌,或偷或抢,甚至不惜出卖朋友以自保的俘虏,因为唯如此才能活下来。这或许解释了为什么那些劫后余生的人都不愿意谈论狱中的经历,因为不堪回首,因为再也不能接受过去的自己,没有那段经历的人是无法感同身受的。就连这本书的作者最初也想匿名出版的,但考虑到真实性才是其最大的价值,作者才鼓起勇气,公开陈述他的信念。

  第三类人是像作者一样,尽快认清现实,适应环境而侥幸生存下来的人,如作者所言,带有很大的运气成分。为了让纳粹和酷覇相信自己能做苦工而不会被送往煤气间,他每天用玻璃刮脸,腰杆挺直,以使自己看起来气色良好,完全能胜任工作;作者还利用自己心理医生的特长帮助酷覇,分析他在爱情和婚姻上的难题,提出治疗建议,以此博得酷覇的关照,躲过了几次被送往煤气间的厄运;就餐时还能得到豌豆汤,得以度过了黑暗无光、忍饥挨饿的日子。

  这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即使在夹缝中,仍能攻破缝隙,露头喘息,找到自己的天空。

  三、人的适应能力超乎我们的想象。

  被投入奥斯维辛的犹太人,入狱前大多生活水*较高,从他们入狱后被收缴的饰物就可以看出来。入狱后,最初的反应是震惊,等他们一步步被剥夺了人的所有权利,才意识到自己的处境,活着走出集中营成为他们的唯一的目标。为此他们忍受各种各样的身心折磨:无法刷牙、一件衬衫穿半年,直到毫无衬衫的样子、一连几天不能洗澡、用臭鞋当枕头。而就是这样恶劣的生活条件竟然治愈了作者的浅睡易醒症。等俘虏们适应了这样的生活之后,他们就进入了狱中生活的第二阶段:冷漠,就是情绪死亡的状态。因为冷漠是自卫的妙招。每当有人死去,众俘虏一哄而上,挨着那余温未散的尸体,有的抢到一盘吃剩的马铃薯、有的抢了死者的外衣,有的换下死者的木鞋,还有一个因抓到一根绳子高兴万分的,全然忘记了身边的死者。

  人一旦冷漠,现实就变得模糊起来;俘虏们一切的心力和情感都关注在一件事上:活命。每天傍晚,当俘虏们由工地返回营区时,常常会松一口气地叹道:“又活了一天”。

  此时有些俘虏们开始在饥饿中画饼充饥,谈论自己喜欢的美食以消解自己的饥饿感,但这种方法事与愿违,被想象中的美食挑动起来的味蕾绝不满足于每天只发一次的面包,这些人往往是最先挂掉的。反倒作者的做法比较英明:即使一片面包也分次吃完,在遇到任何难处的时候,他都会拿出一点面包来,放到嘴里大声咀嚼,靠食物所给的安慰支撑下去。

  慢慢地俘虏们将狱中生活常态化了,他们开始了苦中作乐,以在绝望、孤独的集中营生活中,遁入过往的生活,找到一个避难的港口。于是狱中出现了“宗教热”、“招魂术”,大家聚在一起看夕阳,甚至还有艺术节,节目有歌曲、诗朗诵、讲笑话。

  第一次听说奥斯维辛还有艺术节,真的印证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那句话:人无论任何境遇,都适应得了。

  四、意义疗法的由来

  作为一名心理学家和精神科医生,作者通过自己在集中营的亲身经历和自己的观察,发明了意义疗法。他发现,即使在奥斯维辛这样极端的环境中,人仍然有选择的自由:尽管有人选择做“酷覇“;有人选择苟且,但仍然有人选择将自己仅余的面包让给别人,并行走在各房舍间安慰别人。这些闪耀着人性光辉的行为让作者明白:人所有的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最后的自由——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而恰恰是一个人的选择决定了他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事实上,每个日子,每个时刻都在为人提供选择的机会。写到这里,我明白了吴伯凡每年读这本书的理由,所有的生活内容都是有意义的:忙碌而积极的生活,其目的在于使人有机会了解创造性工作的价值;悠闲的生活,使人有机会体验美;而既缺乏创意、又忙碌的生活,则使人有机会提升人格情操。人生的痛苦也有其意义,就像集中营的生活,使人体会生命的脆弱与坚强、人性的残暴与悲悯。作者则将狱中所受的一切苦难看作一项有趣的心理学实验,*静地迎接每一场苦难。

  意义疗法在现实生活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其中一个例子,我印象深刻。一位夫妻恩爱的老先生因妻子去世郁郁寡欢,作者寥寥数语让老先生从痛苦中解脱出来。他说:“你和妻子感情深厚,如果你先她而去的话,她会怎么办”?老先生说:“她会很痛苦。”作者说:“对啊,现在你妻子不用遭罪了,由你代替她了。”老先生顿时觉得他所受的苦都是值得的。

  《追寻生命的意义》告诉我们一个事实:我们不该追问人生有何意义,而该认清自己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生命的追问:我们要为自己的人生赋予什么意义?

  我们终将发现生命的终极意义,就在于探索人生问题的正确答案,完成生命不断安排给每个人的不同使命。

  追寻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8

  读完了弗兰克尔的《追寻生命的意义》,思绪有些乱,也许是让我触动处太多,无从一一思考。但总感觉有东西要冒出来,虽然不成熟,但还是写了下来。

  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以物质来衡量成功的社会里,但对这种成功的追求与获得并不能给人带来真正的满足,反而使人们心底的空虚感日益加强。常常脑海中会冒出这样的问题“我这样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生活能够给予我什么?若像这样不能找到生活的意义,不知道目标,人就会逐渐地迷失在生活中,又因为目前社会人们生存压力加大,竞争日益增强,人们会逐渐产生消极的观念,抑郁的情绪。

  也许应该像弗兰克尔提到的,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一种生活态度的转变,我们要这样问自己“我们能够给予生活什么”,明白生活对我们的期待,然后认真生活下去,让生活来慢慢揭示答案。

  这让我想起了《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留给瑞德的信,“希望是件好事情,也许是世间最好的事情,好的事情从不会逝去”。正是安迪对生活的希望,对自由的追求,才让他在监狱里能够默默承受冤屈而生活了二十年。

  另一点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弗兰克尔提出的“人的存在的自我超越”的观点,人越是投身于所爱的事业或人,对自己越是遗忘得多,他就越能实现自我。这可以从《追寻生命的意义》这本书的成功看出来,本是准备匿名发表的这本书比作者其它以真名出版的'著作取得了更大的成功。越是执着于对成功的追求,反而离成功越远;越是看重自我,追求自我的实现,那么就永远实现不了自我,只有超越自我后,才可能做到实现自我。

  这与阿德勒在《超越自卑》中提出的合作精神相似,在生活中的三个主要问题,职业、社会和性上,人只有对其充满兴趣,乐于合作,而不是把中心都放在自己身上,把自己看得高于一切,那么最终就会取得成功。

  人的潜力是无限的。我想每个看到这本书的人,当想象若自己在这样的集中营生活,肯定没有几个能够相信自己可以活下来,但是实际有人做到了。只要你想,你就可以做到。就像当初看《肖申克的救赎》一样,没有人相信安迪能够用一把小锤子凿出一条可以逃生的道路。

  人的潜力是没有局限的,更不是天生注定的,只要肯去挖掘,每个人都有成功和飞跃的机会。

  追寻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9

  余华先生的《活着》是在大学毕业前五月份看的一本书,当时不知道为什么要看,但是就从图书馆的书架上顺手拿下,现在才知道原来它在等《追寻生命的意义》,冥冥之中,终于等到你。

  《活着》的结局是福贵孤身一人牵着老牛在阳光下回忆过往,《追寻生命的意义》的结尾时弗兰克尔博士从集中营走出来,同样是全家去世独自一人。

  我一直对生活很乐观,即使是悲剧我也觉得悲剧之后终会等来意想不到的惊喜,不幸的是《活着》没有,而《追寻生命的意义》做到了。

  二战期间因弗兰克尔犹太人身份,遭纳粹逮捕,在奥斯维辛、达豪等集中营度过了三年艰难的岁月。除了妹妹,父母、兄弟、妻子都集中营死亡,不仅如此他每天还要经受着饥饿、寒冷和拷打的折磨,生命已经被集中营摧残地破败不堪,但是,他仍旧坚持活着,直到最后从集中营走出来,而且还写下《追寻生命的意义》。

  我一直在书中寻找弗兰克尔所谓的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就好像在《活着》寻找为什么福贵要活下去的理由一样,可是到读完全书还是没有任何线索,我不知道在全家都已经死去,自己也处在非人的生活并且没有任何希望的时刻,他为什么能不去选择死亡?

  带着疑问,我阅读了很多读者的读后感,大部分都是在写那种所谓的很空洞的生命的意义的东西,有的还涉及到了博士的意义疗法,说实话,这些我都不是很懂,我只是在寻找你为什么不选择死亡的原因,你却告诉我你要用你的悲惨经历来治愈别人,从而走出集中营花了很长时间写下《追寻生命的意义》。

  我从未经历过死亡,但是我见证过濒临死亡的人,他们都还选择继续活着,不是苟延残喘。

  在农村有很多中风的老人,身体大部分部位都动弹不得,但是他们依旧不做死亡的选择,甚至那些儿女不闻不问的老人,他们依旧顽强地活着。农村讲究“喜葬”,认为老人活到80岁左右没有被病痛太多折磨而去世就是上辈子积福积德。但是我又碰到过那些活到80多岁的老头老太太,他们尽管疾病缠身,却仍旧不选择死亡。

  生活中的老人好像和主人公弗兰克尔的想法是类似的,但是我又找不出什么他们生命的意义所在,直到看到一篇初二的学生写的书评,他说他最欣赏的就是开篇的第一句话:“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人,都还有选择自己态度的自由!”我不知道会这样的理解对不对,但是貌似找到生命的意义所在,就是能够去选择更好的选择,在死亡与活着,显而易见,活着是更好的选择。

  福贵是个粗人,他不懂什么意义治疗法,但是即便还只剩下一头牛,他还是选择活下来,因为只有活着才可以去回忆,有回忆才会重新看到自己的老婆和孩子,或者他活着的意义就是能够凭借回忆来记起自己曾经幸福生活过。

  弗兰克尔是个毋庸置疑的哲学家,能够在集中营非人的生活中坚持活下来并且创立意义治疗法的哲学家,他在书中提到在集中营残酷生活中他经常能幻想看到自己的妻子,能与心爱的妻子对话,这便是存活下去的理由和意义,因为只有活着,才能有下一次与妻子的遇见,即便是幻想,那也应该是属于活着的人的幻想。至于到底是否能逃离集中营,弗兰克尔倒是不再去思考,因为太远,不能作为生命的意义所在。

  余华在《活着》当中想告诉读者:生命中其实是没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着,静静地活着,有一丝孤零零的意味。余华先生总算有一个对于活着的回应。但是,最后弗兰克尔还是没有说出生命的意义所在,只是提供找到生命意义的方法:第一,创造和工作;第二,体验某种事物或爱一个人;第三,受苦。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生命的意义,能在创造和工作中寻找到生命意义的人是幸福的,能在体验某种事物或爱一个人中寻找到生命意义的人是快乐的,能在受苦中寻找到生命意义的人是幸运的,所以正在苦难中的我们,要好好活着,不为自己,只为上帝在芸芸众生中选择赐予我们的那一份幸运。

  追寻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10

  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呢?生命到底有何意义?我想每个人都问过自己这样的问题。不同的人对于生命的意义一定有不同的解答,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也可能会对生命的意义有不同的理解。但可以肯定的是,那些明白自己要什么,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的人,他们有更加强大的力量去面对生活给他们的打击与痛苦。可见,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对我们来说是多么重要。

  仔细想想,生命对于我自己来说有什么意义呢?是为了自己快乐,或者是为了别人快乐?还是努力地去做一切事情,就是为了自己能够舒适地活着?我们一无所有来到这世界,不管怎么努力,到最后还不是一无所有地离开,那些东西看上去属于我们,可是实际上,它们是不属于任何人的,因为你不能永远地拥有一样东西。这样想来,作为一个普通人,就这样**淡淡地生存,似乎有那么一点无聊。不过试想一下,如果我是一名生活在纳粹集中营里每日受尽苦难,连温饱都无法满足,甚至每一秒都活在也许下一秒就会消失在这个世界的不安和恐惧之中的俘虏,我又能坚持活多久呢?人似乎都有一种生存的本能,但是如果他静下来开始思考活着的原因时,似乎根本无法解释这种强烈的本能。生活这么艰难,充满了难以预料的痛苦,然而大多数人还是选择痛苦地活着,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追寻生命的意义》一书的作者弗兰克尔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出了他的答案。

  这本书的第一部分是作者对于自己身陷集中营的惨痛体验的描述,也是他作为一个科学家的观察总结。一个普通俘虏每天生活在集中营里,会有怎样的心理历程?这就是作者想要研究的问题。我着实佩服作者超然的视角和冷静的头脑。处在那样艰难的一个环境中,连生命都受到了威胁,却依然能够立足内心,以专业的态度去记录每一个要点,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的。

  想像一下书中描写的场景:在冰天雪地中,穿着不能称作鞋的“鞋”,双脚长满了冻疮,饥寒交迫,还要忍受狱头的打骂做繁重的工作。这个时候,俘虏们满脑子想的都是怎样在晚饭时间多得几颗豆子,怎样穿着这样单薄破烂的衣服熬过冬天,怎样避免被换到陌生残暴的狱头手下。这个时候的人的想法是多么的现实和卑微,毫无雄心壮志可言。然而他们除了小心翼翼地计划着如何活得更久一点,还能想些什么呢?在痛苦让人难以忍受的时候,作者会游离于当前的环境,在心里和挚爱的妻子聊天。我想那个时候作者是幸福的。正如作者所说:“能够运用想像力从现实中抽离,是人独一无二的本领,帮助人在极端恶劣的环境里存活。”

  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一个人被剥夺到只剩自己的身体和心灵,他仍然有自由选择用怎样的态度面对环境,是积极地艰难地利用每一个条件活下去,还是放弃生的欲望,向命运低头。态度的选择,就是唯一的全部的尊严和意义。对妻子的爱以及完成这本书愿望就是支撑作者活下去的理由,而他也用具体事例告诉读者:在任何情况下,即使是在最悲惨的境遇中,生命始终具有其潜在意义。

  弗兰克尔把人的主观意志放在比较重要的地位。他希望用各种方法去帮助病人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命意义。弗兰克尔深信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命意义,他将找到生命意义的方法总结成了三点:1、创造和工作;2、体验某种事物或爱一个人;3、受苦。我想他说得很对。一个人无论面对怎样的环境,都能决定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应对。每个人都会有沮丧失意的时候,也不必为此感到羞耻。学会把自己从悲观的情绪中拯救出来,自信自尊得去面对,真的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正如集中营里那些相信自己尚需完成某种使命的人,他们最有能力生存。具有念想,有自尊的人才会是一个充实的人。我自己也应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偶尔会产生的悲观的情绪,的确会对自己造成很大的影响。我想,找到自己的生命意义,做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才不枉在这个世界来辛苦地走一遭。因为至少,我们的存在并不会因其短暂而失去意义。

  在书的第二部分作者介绍了他的意义疗法。这个疗法让病人直接面对自己的缺点,有些自嘲的意味在里面。作者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一个出汗症病人因为害怕别人发现他出汗厉害,拼命想在人前掩饰他这一病症,却因为紧张而出了更多的汗。医生通过意义疗法给他治疗,建议他向人们坦白:自己是一个出汗大王。结果病人在经过一周的治疗后就摆脱了折磨他四年的病症。意义疗法运用了逆理意向,就比如口吃病人想口吃时,反而不行了。正如作者所说,意义疗法对于强迫症和恐惧症具有极好的治疗效果,不过,它还是有自己的局限性。我想并不是每个病人都能够承受这种疗法,如果没有把握好这个度,也许反而会加重病人的自卑感,从而适得其反。而且这个疗法并不适用于生理性病症的病人。如果一个病人是由于生理方面的原因出汗多或口吃等等,这个意义疗法能起到的作用又有多大呢?

  不过不论如何,意义疗法都是一项伟大的成就,在实际的治疗中,将各种疗法根据病人自身的情况相结合也许会取得更好的效果。每个人都应该关注自己生命的价值,而作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地去帮助人们追寻他们生命的意义。这一点值得让人尊敬和学*,我想,这也就是作者生命的意义吧!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