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菁华5篇)

首页 / 读后感 / | 读后感,意义,生命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1

  思考死亡,是为了更好地活着。说起如何面对生死,在这本书里,对于活着、生存、苦难、过去和未来的思考,死亡就像骄阳,难以直视又无所不在。每一次选择都意味着放弃,而每一次放弃都使我们意识到生命的有限和短暂。只有知道怎样面对死亡,才能更好地活。活着到底有什么意义?我们或许都默默地问过自己这个问题。曾经是心理医生的维克多·弗兰克尔在纳粹集中营里九死一生,观察了各种人的`心理行为、人格的扭曲与变化,如何面对死亡,更重要的是如何对待生命。

  在生与死之间找到了生命的意义。更深更多地讲透生死,以及生死的意义,教人如何从对死亡的恐惧中解脱出来。接*死亡,可以带来真正的觉醒和生命观的改变。我们的生命消耗在各种冲突与不快、快乐与欢愉、抽烟喝酒、熬夜以及没完没了的工作之中。自己是自己的主宰者,你是唯一能能够改变自己、改变你所在社会的人。现在的你,是过去的你所造的;未来的你,是现在的你所造的。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放弃自己,好好地活下去,就算是痛苦也有意义。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2

  集中营里边的经历令人为之震撼,

  特别是关与年轻女子去世前与作者交流那段。

  这个年轻女子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但在跟她谈话时,她却很快活,她告诉我:“我感谢命运给了我这么沉重的打击……以前的生命让我糟践了,我从没有认真考虑过精神完美的事。”她指着窗外:“这棵树是我孤独中唯一的朋友。”透过窗户,她只能看到栗树的一条枝桠,上面开着两朵花。“我常常跟它交谈。”她对我说。我感到震惊,不知道如何回答。她是否在说胡话?她是否有了幻觉?我好奇地问,树是怎么回答她的。她告诉我:“它对我说,我在这里,我在这里,我就是生命,永恒的生命。”

  它对我说,我在这里,我在这里,我就是生命,永恒的.生命。

  这太美了。

  铁丝网可以囚禁人的身体,却关不住每一个自由的灵魂。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3

  有些人会觉得,小孩子什么都不懂,谈何生命的意义。是的,他们确实不懂,也不太能理解,但他们一样拥有生命的意义。他们的出生,是新生命的诞生,是人类的延续,是父母爱情的结晶。这就是他生命的意义,虽然他不懂,但这个意义是存在的。他们一天天成长,学会走路,学会说话,会哭会闹会笑,成为独一无二的个体,这也是他们生命意义的存在。

  作为学生的孩子们,他们只有好好学*天天向上生命才是有意义的吗?在目前我们大多数家长都有这样的想法,觉得孩子不好好学*,就是在浪费时间,浪费生命,更何谈生命的意义?

  我认为其实不然,孩子的天性是爱玩,玩耍也是生命意义的一部分。在玩耍的时候,孩子很开心快乐,且收获了幸福,这难道没有意义?当然有。因为作为家长的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幸福快乐。

  个人也认为大多数从小过得幸福的孩子,都心地善良,对人生更积极乐观。可是,以我自己为例。每次看到孩子疯天疯地地玩,就气不打一处来。立马质问孩子:“作业做了吗?书看了吗?某某任务完成了吗?“

  用自己家长的身份去打断和阻止孩子快乐地玩耍,完全不给他们自己选择的权利。现在想来感觉自己是在剥夺孩子生命意义的一部分。所以我决定以后要多给孩子自由选择的权利,要求他们学*或做任何事之前,用*和的语气先问问他们是否愿意做这件事。

  如果他们选择玩耍,而我也开心的放手,他们接下来会收获很愉快的一段时间,这是他们幸福童年的组成部分。如果他们选择学*,学到的知识,会一点一滴积累,化作他们将来成就自己的基石。我们需要做的是学会认识孩子做任何事的'意义,让他们整个生命的意义少一些缺失,多一些圆满。

  当然,这样的看法,并不是要放任孩子任性妄为。比如他们想打砸玩具就打,想放火烧山就烧,且这些行为是他们知道后果并自主选择去做的。

  那么这些行为是必须被禁止的,这是法律和道德所不允许,且超出意义范围的行为。

  作为家长就需要好好拿捏,怎样才不会养大一个巨婴?说到这里,有人肯定会觉得,我所说的这些被道德法规所禁止的事情,被人们所不齿的事情,还是会有很多人去做,且已经有很多人去做了。

  如果每个人都能这么积极正向地看待事物,那世界上怎么还会有这些人做这些事呢?对此我想说的是,就如弗兰克尔书中写到,“世上有(且只有)两类人——高尚的和龌龊的。”

  我们需要尊重这个事实。不能因为有龌龊的人,我们就去做龌龊的人,我们还可以也更应该选择做高尚的人。这就是作者为什么要写《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这也是我为什么要阅读,思考,并输出自己的看法,写下这些文字。

  最后想说的是,请选择做一个高尚的人,请给你的孩子合理的自由选择权,成就他们孩童期生命的意义。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4

  本书提出的意义疗法认为,努力发现生命的意义正是人最主要的动力。

  人对意义的追寻会导致内心的紧张而非*衡。不过,这种紧张恰恰是精神健康的必要前提。世界上再没有别的能比知道自己的生活有意义更能有效地帮助人活下去(哪怕是在最恶劣的环境下)。尼采有句名言:“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在纳粹集中营里,那些知道自己的生命中还有某项使命有待完成的人最有可能活下来。

  生命的意义在每个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所以重要的不是生命之意义的普遍性,而是在特定时刻每个人特殊的生命意义。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使命。这个使命是他人无法替代的,并且你的生命也不可能重来一次。这样,每个人生命的任务就是特定的,完成这些任务的机会也是特定的。

  成功就像幸福一样,可遇而不可求。它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产物,是一个人无意识地投身于某一伟大的事业时产生的衍生品,或者是为他人奉献时的副产品。

  按照意义疗法,可以用三种不同的方式来发现生命之意义:(1)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从事某种事业;(2)通过体验某种事情或面对某个人;(3)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

  我们可以试着从以上三个方面来探寻自己生命的意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样可以少些焦虑和迷茫,幸福和成功即使暂时不在身边,说不定哪天也会不期而遇。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5

  本书作者是以心理学家的视角来描述他在集中营的幸存历程,换一个角度来看,是在极端情况下的人类适应的实验历程,极具研究价值——生理的,以及心理的!

  比如:

  1、集中营的人群,普遍的价值满足感和欲望需求,降低到了“马斯洛需要层次”的最底层:面包以及香烟,就能给他们带来如同“天堂”般的短暂快感——因为生理饥渴的驱使,大脑需要全力聚焦在生存机能上,如同电脑内存不足时的降频,人类降阶返回到动物层级。

  2、看到人类的心理适应性的极致:集中营后来的时段,作者看到营友尸体时的感觉是“完全没有感觉”,没有悲痛,没有恐惧,没有想法,即使这是昨天同组聊天的朋友。集中营的任何残暴行径,已经被视为理所当然的发生——温水煮青蛙,青蛙也是这般适应的么?

  本书后半部分,讲述“意义疗法”。

  作者是集中营的少数幸存者,并且是更极少数的始终保持“高贵人性“的集中营生存者。通过回溯自己的亲身经历,作者认识到“赋予生命意义”——对妻子的爱和渴望,以及必须完成的心理手稿——让他的.能量小宇宙始终在线,最终借助”命运之手”,渡过浩劫。

  书中有些具体的案例,讲诉“意义疗法”是如何运作于普通患者的,可以看看。

  初步感觉:

  1、和《秘密》中的愿景模式的构造有相似之处?

  2、和日本“森田疗法”结合起来应用会更好?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菁华5篇)扩展阅读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菁华5篇)(扩展1)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菁华10篇)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1

  有那么一段时间,也会自问: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想不起当时给了自己什么答案,但知道没有找到最佳答案。

  今天读完《活出生命的意义》,这个问题就豁然开朗了。

  "因为生命的意义在每个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所以重要的不是生命之意义的普遍性,而是在特定时刻每个人特殊的生命意义。

  这个问题就好比问一个棋手:'告诉我,大师,世界上最佳的招法是什么?'离开特定的棋局和特定的对手,压根儿不存在什么最佳的招法,甚至连较好的招法也不存在,人的存在也是这样。

  你不应该追问抽象的生命意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使命感,这个使命是他人无法替代的,并且你的生命也不可能重来一次。"

  读完弗兰克尔的.解释和比喻,自己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刻和广泛的理解。对这个问题就自己的认知,谈一些想法。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2

  这本书是著名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的一本著作,它是从心理学角度,对人在极端环境下的心理发展做出的观察。弗兰克把自己和同事被关机集中营的狱友当成样本进行一个心理学视角的观察。作者在这种极端的生命体验中,开创了意义疗法,对心理学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帮助人们找到了绝处逢生的意义,战胜极端痛苦。

  进入集中营的人,先后会经历个阶段的心理发展过程。第一阶段,恐惧和震惊,他们还抱有一丝希望,希望有一天能出去,至少相信结果不会这么糟糕。第二阶段:冷漠、无动于衷的阶段,即情绪死亡的境界。这个阶段的犯人目睹惨状已无动于衷,丝毫激不起恶心、恐怖或怜悯的情绪,他们冷漠寡情,感觉钝化、自觉什么都不在乎。这个阶段的冷漠,其实是因为自我防卫所必需。第三阶段:恢复。他们从极度紧张的状态中松弛下,已经相信自己已经自由。这种感觉在心理学上叫"人格解体"

  作者通过分析集中营的犯人,发现一种在心理学上非常伟大意义的"意义疗法",即帮助精神崩溃的人重新找到生活的意义。适度的紧张感对于人的精神健康是必要的,因为当下状态跟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能够唤起人们潜在的斗志,召唤着人们去完成还没有完成的任务。人对意义的这种追求,就会让人产生一股精神动力,即便是在集中营这种极端环境下,犯人最终成为什么样的人,仍然主要取决于他自己的内心。想要恢复犯人内在的力量,就必须让他们看到未的某个目标,这一点对于任何遭遇厄运的人都适用。

  在书中,作者提出找到生命意义的三个方式。

  第一:从事某项事业取得成功。直接追求成功并不会给你带幸福,因为追求成功的观念容易引发一个后果,就是人们会以自己的不成功或者不幸感到羞耻,反而会加重人们本身的不幸福。

  第二: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不是要我们控制生命中发生的事,而是控制面对这些事情时的情绪和行动。在面对人生必经的苦难时,它提醒我们,人性只有借此机会才能得到考验和升华。

  第三:去爱某个人,帮助爱人实现他的潜能。爱是人类终身追求的最高目标,所以它自然也是人们找到生命意义的一个方式,只有在深爱着一个人的时候,你才能完全了解这个人,了解他的本质,了解他的潜能。可以说,爱是直达另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唯一途径。所以,通过爱,你能够帮助对方认识到他的潜质,从而实现他的全部潜能。

  不得不说,人们一直拥有自我选择的自由,是选择抛弃生命还是把苦难当你磨刀石,把忍受痛苦转化成对内在力量的考验。不同的选择使人生具有了不同的意义。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将困苦的环境看成自己道德完善的机会并进行自我超越,达到人生意义的新高度。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3

  《活出生命的意义》是王姊妹送给我们的一本书,它的作者是从死亡集中营中幸存的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看了这本书,不由得激起我关于生命意义的思考。什么是存在?什么是生命?什么是意义?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让哲学家、心理学家们长篇大论来谈论的问题;然而,也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回答的问题。只要我们活着,我们就在以各种方式回答这些问题,否则我们便枉称为“人”。

  世间万物,不外乎三种。

  一种不在意自己的存在,那是无生命之物。当苏梅克·列维九号彗星直冲向木星之时,它不会作出任何避免毁灭的动作。

  第二种,为自己的生存而奋斗,那是有生命之物。任何生命体都会做出趋利避害的行为,包括植物。树木虽然不会走路,但它们的根系会选择朝水、肥充足的方向生长。虽然有些物种似乎有“自杀”的行为,比如鲸会集体在岸边搁浅,但都是事出有因,并非真的不想活了。史铁生曾说,若鲸真会自杀,人类就应该去买鲸的作品来读,因为会自杀的物种一定是有思想的(大意如此)。

  第三种,就是我们人类了,我们是为存在的意义而活着的。所以,虽然我们与动植物同属有生命之物,但并不是时刻都为存在而奋斗。有时,有人会因为觉得人生没有意义而自杀;有时,有人会为了比自己生命更有意义的事去主动赴死;也有人,可以在最艰难困苦的环境下生存下来,只因为他们认为——他们的生命有意义。

  有人会说:人生其实没有意义,但为了活下去,我们得为我们的人生找出些意义。的确,当我们处于后现代社会的时候,“意义感”的缺乏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为什么当人类能够成功应对各种疾病的今天,自杀却成为越来越突出的问题?

  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存在反而成为结果,先有思后有在,存在就变为依靠“思”而不能独立的依附者。所以,这句名言可以有好多变体:“我赚钱故我在”、“我行善故我在”、“我有老婆(老公)故我在”、“我有子女故我在”、“我爱故我在”等等,总之就是对自己是否存在没有了信心,只能依靠外在之物来证明内在之存。

  究其根源,实在是人类远离信仰而致。当人不再相信人是上帝所造之后,人就只是无目的、无意义的随机过程的产物,因此人的存在就失去了根本的意义!试想,一只猴子抓起一把沙子随意撒出去,无论沙子组成什么图案,那堆沙子都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因为其存在毫无目标。若是沙画艺术家,用一把沙子精心做出精美的图案,那这堆沙子也就有了意义和价值,因为是艺术家带着某个目标而做成的。当然,艺术家可能会因为不满意或是各种理由,把他们所做的画抹去,但就在沙子逐渐形成图案的过程之中,沙子就已经实现它们的价值和意义了啊。所以,大卫在《诗篇》139篇感言:“我的肺腑是你所造的,我在母腹中,你已覆庇我。我要称谢你,因我受造,奇妙可畏。你的作为奇妙,这是我心深知道的。”虽然,从自然过程看,似乎只是无数个**中的一个与卵细胞形成**卵进而在母腹内生长发育的结果,但这一过程其实都掌握在造物主的手中,每一个胎儿都是奇妙可畏的创造物,这就已经决定了胎儿的意义与价值,何需再从外部寻找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呢?

  有一首歌常被一些人误当成赞美诗,就是《感恩的心》。然而,这首歌的第一句歌词就证明了它并非基于基督教世界观,就是“我来自偶然”,而基督徒的信心则会说“我受造奇妙可畏”,我是来自必然的。而更奇妙可畏的,是我们蒙神的救赎,竟是在万古之先就决定了的:“神救了我们,以圣召召我们,不是按我们的行为,乃是按他的旨意和恩典。

  这恩典是万古之先,在基督耶稣里赐给我们的。——提后1:9”当我们确认我们的生命因此而充满了贵重的价值与奇妙的意义之时,我们就再也不被世上各种患难和劳苦愁烦所困住,也不会再为各样的诱惑所摇动,我们的心灵可以归回安息,不再以外在之物证己之存,而我们所作一切,只为荣耀真理,而不必为自己证明什么,不必为自己实现什么价值。

  读完《活出生命的意义》,掩卷长思,我似已明白,却又似仍有许多不明白。然我已知我意义与价值之所在,不在于我做出什么事,而在于生命放在我身上的计划与目标。当我从前想做点什么的时候,是为了证明自己还有价值;但我现在想作点什么的时候,为的就不再是自己的价值,而是真理的荣耀。当我在床头有所思想,思想有所得的时候,那就是真理的荣耀!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4

  在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曾觉得它十分“鸡汤”,一度想放弃不看。但又想我与它的相遇也算得上是缘分吧,于是便将其看完。幸好,它也没有让我失望。

  作者是二战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也是个心理医生。书的前半部分提及他在集中营的经历,后半部分则介绍他的意义疗法。也正因他前半生的经历,才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了书中每一个字所包含的分量。正如书名所言,意义疗法的目的在于帮助人们找到生命的意义。它突出的是人作为主体所应具有的价值和尊严。在弗兰克尔看来,人是要主动地去寻找和追求其生命的意义的,而不仅仅是满足本能和欲望的需求,或者是去适应社会和环境。

  一、拥抱生命

  在弗兰克尔看来,人主要关注的是其生命的意义,这是人的本质。而在对意义的追求遭受挫折时,人往往就会通过追求权财、追求享乐来得到替代性补偿。或者干脆误以为他们所追求的就是那些具体而实质的东西。因为错把非目的作为目的,甚至饮鸩止渴,故最终造成的恰是他们生命的堕落与流失。

  而在集中营的环境下,只有看到生命的意义,人才有机会生存下去。而人在遭受痛苦时,也是能看到其意义的;正因为看到痛苦背后的意义,所以才有了承受痛苦的勇气。陀思妥耶夫斯基说,“我只害怕一样——那就是配不上我所受的痛苦。”在弗兰克尔看来,这些痛苦其实都是成就自我、超越自我的契机。这看起来很“鸡汤”,其实不然。作者的意思是,“即使在遭受痛苦时,人们也有可能找到意义——假如痛苦是不可避免的话。如果痛苦是可以避免的,那么有意义的事就是去消除痛苦的根源,无论这种原因是心理的、生理的或政治的。遭受不必要的痛苦与其说是英雄行为,不如说是自虐。”

  意义疗法也能让人正视死亡。人的生存值得与否,这其实是一切问题中的根本问题。这是个人心中生命与死亡之间的较量,正如《人都是要死的》这部小说的主角福斯卡所说,“这需要很多力量,很多傲气,或很多爱,才能相信人的行动是有价值的,相信生命胜过死亡。”而在弗兰克尔看来,生命是要胜过死亡的。生命是短暂的,是必然要消逝的,但也是可以被尽量开发的。人们曾经经历过的、曾经做过的一切事情,这些永远都不会被否定,也永远不会被忘记。从这个层面上说,他是永恒的。作者指出,“曾经存在”是最为确定的一种存在。“人们一般只看到生命的短暂,而忽视和忘记了它过去的辉煌,在那里他们收获过自己的生命:信守的诺言、付出的爱及勇敢而有尊严地忍受过苦难。”

  在生命与死亡之间,弗兰克尔选择了拥抱生命。

  二、承负自由

  意义疗法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心理分析,但弗兰克尔着眼的是生命的意义。用他自己的话说,“虽然意义疗法试图唤醒患者潜意识中的某种东西,但其方法不仅仅限于讲患者的活动限制在个人潜意识中的本能事实,而且还关注诸如存在的潜在意义以及对意义的追求。”在这方面,弗兰克尔的意义疗法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可谓是分道扬镳。精神分析的核心概念是无意识的,而这往往指的是人的本能和欲望。因为这些本能和欲望受到外界的压抑,所以才会产生各种症状。这无疑是在暗示压抑欲望是恶的。这套理论的潜在观点其实就是说人是受制于本能和欲望的,它只承认人的动物性,而否认人作为人所应具有的主体性。而弗兰克尔则提出人应当是有更高追求的,在内不能受制于本能,在外不能受制于环境。

  书中说到,就算经历了集中营那样的环境,人仍然可以葆有其人性的光辉。这是作为人所不能抹灭的尊严。客观环境是外在加与的,但在如何去面对环境方面,人应当是自由的。他在不能选择自己所处的环境时,其实可以选择自己面对环境的'态度。

  作者举到罪犯的例子。他说,“完全解释一个人的犯罪相当于开脱他的所有罪过,不是把他看成是一个自由而负责的人,而是有待修复的机器。即使是罪犯自己也厌恶这种解释,反而更愿意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无论他们当时面对的是什麽样的环境,在是否选择犯罪这一点上,他们是自由的。

  这些话真是给今天那些心理分析家、公知和民主控们狠狠地抽了一巴掌。他们总会为罪犯的行为寻找到各种各样的理由,从而替他们摆脱责任。而他们最喜欢的方式就是把一切都归咎到*与体制身上,而罪犯往往是无奈的、被逼的。公知们通过追溯犯罪原因的方式,从而消解掉了罪犯的责任,把它嫁接到外界上去。而罪犯其实只不过是那些公知们进行反体制的工具罢了。在这里,受害人往往也就成为了真正的无辜者。反对体制,无非是因为体制违反了人性、抹灭了个体。反体制其实只是关怀生命个体的途径或工具罢了。而那些公知的行为无疑是把工具和目的弄反了,为反体制而反体制,个人反成了牺牲品。在这其中,他们并不把罪犯当人看,抹灭了他们作为人的主体性。

  三、尽性俟命

  其实,就算面对再恶劣的环境,遭遇再残酷的命运,人也是可以选择去捍卫其作为人的生命尊严的。当然,人并非十全十美,能达到这种境界的人毕竟只是少数。但也因为有这少数,我们就不能否认的确有这样的人存在。因为这样的人只要有一个,就足以能够让我们相信,无论这世间多么险恶和丑陋,也还有一些如金子般赤城高贵的心灵。对此,弗兰克尔更是喊出,“成为这样的少数人!”我们不能去要求其他人,但至少可以对自己提出这样的要求。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是能够超越XX的,他们在本能与环境之间,能够有“我”存在。这是人作为人所应具有的价值与尊严。而无论最终的命运如何,人皆可傲然挺立于天地之间,上不愧天,下不尤人。

  这也让我想起了几千年前古人那些铿锵有力的话: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读懂了这些话,才算是真正读懂了儒家,才算是读懂了*的士。其实对于行道,他们早已绝望。然而对他们来说,仁就是其生命的意义。也正因如此,才有舍生取义之说。生命本来就是为了去实现其意义,去实现它的庄严与崇高。求仁得仁,又何怨乎?

  已经有无数的先人走在了我们的前面,他们是光一般的存在。尽管弱小、尽管微茫,但只要有,在这条艰难的道路上就永远是前仆后继。正如张雨生所唱,“即使再寒再冷的雨夜里也有一盏小灯火,别放弃希望。”

  最后,我想以钱穆先生的一句话作为此文的结尾:

  “不要以为这个社会是黑暗的,须知光明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眼中,我们当用眼中的光明照亮这个社会。”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5

  再次阅读《活出生命的意义》第一部分,这部分主要讲述了作者在集中营的经历,描写了囚徒们在恶劣环境中的'心理状态。如今我们处在和*年代,可能很难体会到囚徒们所经历的痛苦,但人总会遇到挫折的,从本书中我们可以学*到应该怎样应对挫折。

  囚徒的心理反应的第二阶段是适应阶段。在这阶段,他们表现得很冷漠,没有情感,比如对家乡的思念。情感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折磨,所以他们选择了冷漠。这是一种自我保护。我对待别人的态度也是比较冷漠的,我害怕在人际关系中受伤,所以我用冷漠保护自己。但是,囚徒是处于极端环境下,他们别无选择,不得不冷漠,而我更多的是在逃避。

  回忆往事有助于填补精神空虚、孤独和思想贫乏,但是我们不能只活在过去之中,逃避现实。我也是一个非常喜欢回忆过去的人。回忆能让我重温过去所发生的事情,回顾自己从过去是怎么走到现在的,那是我的记忆,是我拥有的东西。拥有记忆会让我更有充实感。

  人们一直拥有在任何环境中选择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任何人都能够决定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不能把自己的不幸归因于环境或过去,命运从来都是掌握在自己手中。正如《被讨厌的勇气》中所说,我们要有改变的勇气。我一直很渴望爱情,但我一直认为自己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所以自己在没有收获爱情。因此我可以安慰自己说,我是因为有那些缺点才找不到爱情。这是自己给自己找借口,自己并没有决心去改掉缺点来争取爱情。

  生命最终意味着承担与接受所有的挑战,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这一巨大责任。经历苦难也是一项不能逃避的任务。我们必须直面苦难。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6

  曾经年少的我,不太能理解为什么总有人在不断探索生命的意义,总觉得生命中有很多事情,并不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推动着前进,人生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所有那些无法改变的都被称之为“命”,所有好的不好的都被归于“运”,既然如此,它的意义究竟在哪里?

  后来,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经历了很多的事情之后,我对于人生和生命有了更多的领悟,我看到了信仰的力量,也见证了不少的奇迹,在岁月的流逝中,我越来越感受到生命的意义是可以被定义的。

  你如何定义你的生命,决定了你这一生将如何度过。若你放弃了定义的权利,那就必然只能接受命运的安排,听之任之。

  01

  没有意义的人生是怎样的?

  不知道你身边是否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稀里糊涂地就长大了,然后按部就班地工作、结婚、生子……终老,他们永远处于迷茫之中,时常怀疑自己来到这个世界的意义。

  对于这样的一些人,他们通常没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看到别人做什么,他们就跟着做什么,看到别人抢购什么,他们也就跟着去购买,看着别人举手表示认同,他们也跟着表示认同,完全不去思考做这件事情的意义是什么,也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判断事情的正确与否。

  他们整日活在别人的世界里,随波逐流,还自我安慰的称之为“随遇而安”,可一旦生活中出现了无法解决的困难时,他们又会跳起来“怨天尤人”,将全部责任推给“命运”,抱怨命运的不公*。

  还有一部分人,因为找不到生活的方向和动力,最终选择了自暴自弃,或吸毒、或犯罪、或抑郁,甚至自杀……

  这就是没有意义的人生!

  02

  生命不是完全不可控的

  相信一定会有人反驳说,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各种天灾人祸都是没有办法避免的,那我们要如何去掌控我们的生命呢?

  是的,在我们的一生中,确实有不少的事情是我们无法预料和掌控的,但我们需要在我们可控的范围内,将生命的意义发挥到极致。尤其是当你遇到沉痛的打击时,为自己的生命找寻和赋予一定的意义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本书作者的亲身经历就是很好的例子,他用自己的一生向我们证明了,在困难甚至是死神面前,如果你的信念足够强大,你也还是能够激发出强大的力量去战胜它,从而逆转你的命运。

  我们要做的,无非就是去找到这样的一个信念,用它去给自己的生命赋予一定的意义,仅此而已。

  很多人,输就输在不相信三个字上,放弃就在一瞬间。

  03

  如何发现生命的意义

  说了这么多,究竟要如何做才能发现自己生命的意义呢?

  一般来说,那些认为自己生命没有意义的人,通常是内心过于空虚的人,不知道要做些什么,或者是对自己想做的事情不抱太大的希望,那么,尝试全身心投入去做一件你喜欢的事情,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激发出你对生命的热爱之情,你不仅会有源源不断的幸福感,同时还会具备应对各种磨难的能力;

  当然,如果你一时没有找到自己所热爱的事情,那就尝试着去全身心的爱一个人,因为在你爱着对方的同时,你的生命也会变得更加充实。

  如果,你当下既没有热爱的事情,也没有遇到你爱的人,那么你就尝试着去勇敢面对苦难。事实上,所有不可避免的痛苦都是有意义的,它会让你从另一个角度成长,给了你一个逆风翻盘的机会,就看你是否能够把握这个机会了。熬过去,就是胜利!

  孟子曰:“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我都会想起这句话,然后勇敢的去面对生活赐予我的一切挑战!

  所以,你找到属于你生命的意义了吗?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7

  作为一部心理学著作,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研究结论并非出自传统的调查方法而是源于作者的亲身经历。纳粹集中营的黑暗生活不仅没有击垮他,反而引发他对生命意义的进一步思考,最终开创了意义疗法。意义疗法将心理学和哲学相结合,引导人们积极乐观面对生活,找寻自己生命的意义,为心理治疗领域做出了极大贡献。

  感激作者能够忍痛回忆起那段地狱般的岁月,才让读者不仅可以一窥纳粹时期的集中营毫无人性的生活,也可以借由作者的苦难经历悟出生命的意义。

  环境决定论VS自主决定论

  环境决定论认为人不过是众多外在因素的偶然产物,是一种被动的存在。而存在主义认为人生就像一块橡皮泥一样,你可以把它捏成这样,你也可以把它捏成那样,这完全取决于你自己如何行动,如何生活。

  集中营里,囚徒形同猪狗命悬一线,不仅食物极度匮乏,每天还要面对干不完的重活,眼前唯一重要的问题是解决饥饿和缺觉。尽管面对同样的苦难绝境,你仍然能看到有两类人:一类人已经完全丧失对未来的渴望,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另一类人仍然保有仁慈之心,他们可以选择安慰别人,也可以将自己的最后一块面包留给别人,虽然这部分人少之又少。但我们依然能够看到,人们拥有在任何环境中选择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在物质人身极度受到限制的状况之下,人类依然拥有精神自由,这种自我意志是外界力量无论如何无法剥夺的。而绝大部分人放弃了这种自由,成为了臣服于外在环境的`牺牲品。

  作者就是第二类极少数之人,他相信“人的内在力量是可以改变其外在命运的”。他或回忆温暖的往事,或以幽默感自嘲处境,或发挥自己医者的角色医治狱友,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

  苦难VS机会

  诚如作者所说,我们无法控制生命中会发生什么,但我们依然可以自由选择以何种态度和行为去面对生活提出的问题。而苦难正是命运向你发问的时刻,没有人能够解除你的苦难,替代你的痛苦,你独特的机会就依存于自己承受重负的方式之中。而人生的巨大转折也往往来自苦难的挑战,因此苦难是有意义的。这里虽然有鸡汤的味道,但实际上作者强调的“苦难”指的是命中注定的苦难,如果苦难本身可以避免,那么人们首先要做的是想办法解决苦难的根源,而不是自虐式的一味受苦难折磨。

  发现生命的意义

  意义疗法认为,负责任是人类存在之本质。生命对每个人都提出了问题,人们必须担负起责任回答属于他的那些问题。

  作者认为人越是忘记自己(投身于某种事业或献身于所爱的人)他就越有人性,越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因此,意义疗法给出了三种不同的方式来发现生命之意义:

  (1)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从事某种事业;

  (2)通过体验某种事情或爱某个人;

  (3)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8

  最*读了《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觉得作者的想法非常的奇妙。生命本身是没有意义的,我们赋予他什么意义,他就是什么意义。人是自由的个体,每个人的想法不同,价值观不同,所以我们没有办法给生命定义某一种意义。但是也正是因为人的不同,才会有不同的奇妙的人生,从而有了我们这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

  生命因为很短暂,所以我们更要珍惜每一刻的青春。也正是因为生命非常短暂,我们才要把我们短暂的一生活出意义。生命虽然终会有走到尽头的一天,但是我们存在过的意义不会消失。有些人即使不在了,但是却永远活在我们心里。那些有意义的生命,总是不会轻易被世人忘记。

  这本书的作者最有意义的就是创造了意义疗法,书中有提到,想要发现生命的意义可以通过三种方法。一、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从事某种事业。二、通过体验某种事情或面对某个人。三、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

  意义疗法认为,负责任就是人类存在之本质。人越是忘记自己,投身于某种事业或者奉献时就越有人性,越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一个人对自己肩负的责任认识的越早,就越能健康快速的成长。一个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人,也能在履行责任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们要明确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做人做事,为自己负责,为别人负责,为社会负责,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从意义疗法的角度看,意义及对意义的认识完全是实实在在的,没有那么虚无缥缈。人对意义的认识就是意识到了现实背景下的某种可能性,简单的讲就是当下的背景下,我能够做些什么。意义疗法认为,良知是一种提示器,能够指示我们在特定情境中前进的方向。良知必须仔细衡量所处情境,按照一套标准和价值系统去评价它。

  一个人一旦成功地找到了意义,那他不但会感到幸福,还会具备应对磨难的能力。一如文中所讲,人类总是有能力将人生的苦难转化为成就,从罪过中提炼改过自新的机会,从短暂的生命中获取负责人的行动的能力。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够找到自己活着的意义,都能够活出自己生命的意义。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9

  谈生命的`意义有点太大,宇宙万物的存在才造就了世间粉彩斑斓。是小草洒脱还是大树威壮更有意义?从小到青春到中年都很多次问自己,存在有何意义?不得解。所以就摘抄本书的话语以此做结。

  可能找到生命意义的途径有三个:工作(做有意义的事)、爱(关爱他人)以及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

  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惟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尼采知道为什么而活,便能生存。

  承受不必要的苦难与其说是英雄行为,毋宁说是自虐。

  滋养内心的自由,拥抱自然、艺术、诗歌和文学之美,感受对家庭和朋友的爱,是十分重要的。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10

  很早以前听说二战时期集中营中生不如死的经历的简单叙述时,我就已惊讶于为何有如此之多的人能坚持到抗战胜利,(其实这对于总数来说已是少之又少),而不是拒绝承受而选择自我结束生命。

  作者用*实的语言描述了从入营的惊恐到对暴力,死亡的麻木与冷漠以及最后为陪伴病人朋友而最终选择留下,身边的人不断减少,不少同胞也彼此欺凌而谋生,而支撑作者活下去的是什么?他激励我们不论对于苦难还是生活,我们应尽力去寻找其存在的意义。永远不要寻问生命的意义,而其意义所在正是我们用点滴行动赋予,我们终一生回答生命留下的疑问。

  歌舞升*的现代,许多人陷入种“存在之虚无”的状态,很多年轻人没有目标,酗酒滥交,放纵地生活。美国出现过跨掉的一代“而佛系青年的“随遇而安”也日益走红。他们工作稳定衣食无忧,甚至跻身上流,而他们却内心空虚而无意义,不再迈步探索,只是随着时代的车轮被动地向前滚。

  而在集中营中最容易撑下来的不是那些身强力壮的硬汉而是那些有目标的人们,他们明白出不出集中营不是他们能决定的,而不做恶霸,坚持活下去,永远明白自己是谁却是他们的行为。生命不是定局,一切过程在自己。集中营对肉体的摧残固然可怕,可更恐怖是对人心灵的抹杀否认其人之为人的身份,而坚定自己,心怀目标则犹为重要,在国难当头、危及存亡之际,*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引领中华民族抗战振兴;和*年代乔布斯也表明“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带来空前科技革新。

  在立志之时他们也明白自己为何而活。在面对挫折,失败时也会轻易放弃,因为有了心中的梦想,即使苦难在其眼里也会有其独特意义。就像尼采所说:”那没能杀死我的,会让我更强壮。”这也是为什么乔布斯在被自己创立的公司赶出家门后,不是撒手不干,而是坚持向前,成就了更广阔的天。因为心中的信念,西南*的建立让教育的星火不断,中华文化不亡,世代相传;教授们放弃锦衣玉食的生活,在漏雨的教室里带来一堂堂特别的课,即使炮弹的轰炸,师生们都明白这苦难的意义“中华不亡,有我!”多少富家子弟扛起武器上战场,保家卫国,多少妇女也主动担任医务人员,挣起国家的生命线。

  如今绝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苦难,有的只是一些困难、不如意,而许多人却容易轻易被击跨,否认生命的意义。他们抱怨命运的不公,环境的不利和身边人,却不知其实自己才是生命的主人。一些不可控制的力量可能会拿走你的许多东西,但它唯一无法剥夺的是你自主选择如何应对不同处境的自由。你无法控制生命中会发生什么,但你可以控制面对这些事情时自己的情绪。

  记住,这是你所拥有的时间,这是你所决定的生活,不论春风得意还是寒冷凛冽,都有其意义。为了目标、梦想向前走,用一生的时间承载生命所留下问题的份量,活出生命的意义!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菁华5篇)(扩展2)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菁华9篇)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1

  作为难得的真实题材,我为能看到这样一本书而感激。弗兰克尔在集中营的3年可谓,受尽苦楚。我曾经看过一部美剧,有讲述类似于他这样的生活,于是在书的前半部分,我读到不敢读下去。我形容当时的心情是:压抑着悲悯着,哭不出来的压抑与窒息感。我为自己的反应感到奇怪,对于这替古人担忧的举动感到难以理解,我停下了书的阅读,不断反思,最终看到了自己的恐惧,这毫无缘由的恐惧。是我内心的恐惧,让我不能顺利的流畅的读下去。我不知道这恐惧是因而而已,但是我看到了,不理智的懦弱,我随后做了自我调节,又继续阅读下去。人们在做改变前,总是喜欢给自己加上种种限制,限制了自己的自由。以为一切就应当如此,或者他们更愿意使这一切看起来更合理化,让自己可以为自己的“不上进”宽心。但是自由处处都在,它不会是一种挤压感,就像空气一样,你以为满了,而是存在太多空隙。

  于是,人和人的差别也就这样展现开来,是自主的靠向自由,然后改变,还是被自己的枷锁困住,寸步不前。我以为弗兰克尔用自己的智慧救了自己,用自己的超然救了自己。用形式打破了形式。我们看到了他的卓越,还有他为人类社会留下的巨大精神财富。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所以每当上帝给我们一个磨难的时候,就是给我们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一个思考的机会,一个改变的机会,一个更有作为的.机会,一个活出自己生命意义的机会。

  当我们必须面对这样或那样的困难的时候,似乎应该感激,因为是上帝瞧得起你,不想让你蹉跎终了或者玉损香消。生命的意义应该在生命中找寻答案。这本书最大的价值,我觉得是推翻了之前一些教科书的肯定句,更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可能。意义疗法在生活中的很多方面可以为我们所用,为我们解决很多问题。此书还是值得一读,更值得细品。书籍精髓的整理详见笔记摘录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2

  有那么一段时间,也会自问: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想不起当时给了自己什么答案,但知道没有找到最佳答案。

  今天读完《活出生命的意义》,这个问题就豁然开朗了。

  "因为生命的意义在每个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所以重要的不是生命之意义的普遍性,而是在特定时刻每个人特殊的生命意义。

  这个问题就好比问一个棋手:'告诉我,大师,世界上最佳的招法是什么?'离开特定的棋局和特定的对手,压根儿不存在什么最佳的招法,甚至连较好的招法也不存在,人的存在也是这样。

  你不应该追问抽象的生命意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使命感,这个使命是他人无法替代的,并且你的生命也不可能重来一次。"

  读完弗兰克尔的.解释和比喻,自己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刻和广泛的理解。对这个问题就自己的认知,谈一些想法。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3

  《活出生命的意义》是王姊妹送给我们的一本书,它的作者是从死亡集中营中幸存的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看了这本书,不由得激起我关于生命意义的思考。什么是存在?什么是生命?什么是意义?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让哲学家、心理学家们长篇大论来谈论的问题;然而,也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回答的问题。只要我们活着,我们就在以各种方式回答这些问题,否则我们便枉称为“人”。

  世间万物,不外乎三种。

  一种不在意自己的存在,那是无生命之物。当苏梅克·列维九号彗星直冲向木星之时,它不会作出任何避免毁灭的动作。

  第二种,为自己的生存而奋斗,那是有生命之物。任何生命体都会做出趋利避害的行为,包括植物。树木虽然不会走路,但它们的根系会选择朝水、肥充足的方向生长。虽然有些物种似乎有“自杀”的行为,比如鲸会集体在岸边搁浅,但都是事出有因,并非真的不想活了。史铁生曾说,若鲸真会自杀,人类就应该去买鲸的作品来读,因为会自杀的物种一定是有思想的(大意如此)。

  第三种,就是我们人类了,我们是为存在的意义而活着的。所以,虽然我们与动植物同属有生命之物,但并不是时刻都为存在而奋斗。有时,有人会因为觉得人生没有意义而自杀;有时,有人会为了比自己生命更有意义的事去主动赴死;也有人,可以在最艰难困苦的环境下生存下来,只因为他们认为——他们的生命有意义。

  有人会说:人生其实没有意义,但为了活下去,我们得为我们的人生找出些意义。的确,当我们处于后现代社会的时候,“意义感”的缺乏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为什么当人类能够成功应对各种疾病的今天,自杀却成为越来越突出的问题?

  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存在反而成为结果,先有思后有在,存在就变为依靠“思”而不能独立的依附者。所以,这句名言可以有好多变体:“我赚钱故我在”、“我行善故我在”、“我有老婆(老公)故我在”、“我有子女故我在”、“我爱故我在”等等,总之就是对自己是否存在没有了信心,只能依靠外在之物来证明内在之存。

  究其根源,实在是人类远离信仰而致。当人不再相信人是上帝所造之后,人就只是无目的、无意义的随机过程的产物,因此人的存在就失去了根本的意义!试想,一只猴子抓起一把沙子随意撒出去,无论沙子组成什么图案,那堆沙子都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因为其存在毫无目标。若是沙画艺术家,用一把沙子精心做出精美的图案,那这堆沙子也就有了意义和价值,因为是艺术家带着某个目标而做成的。当然,艺术家可能会因为不满意或是各种理由,把他们所做的画抹去,但就在沙子逐渐形成图案的过程之中,沙子就已经实现它们的价值和意义了啊。所以,大卫在《诗篇》139篇感言:“我的肺腑是你所造的,我在母腹中,你已覆庇我。我要称谢你,因我受造,奇妙可畏。你的作为奇妙,这是我心深知道的。”虽然,从自然过程看,似乎只是无数个**中的一个与卵细胞形成**卵进而在母腹内生长发育的结果,但这一过程其实都掌握在造物主的手中,每一个胎儿都是奇妙可畏的创造物,这就已经决定了胎儿的意义与价值,何需再从外部寻找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呢?

  有一首歌常被一些人误当成赞美诗,就是《感恩的心》。然而,这首歌的第一句歌词就证明了它并非基于基督教世界观,就是“我来自偶然”,而基督徒的信心则会说“我受造奇妙可畏”,我是来自必然的。而更奇妙可畏的,是我们蒙神的救赎,竟是在万古之先就决定了的:“神救了我们,以圣召召我们,不是按我们的行为,乃是按他的旨意和恩典。

  这恩典是万古之先,在基督耶稣里赐给我们的。——提后1:9”当我们确认我们的生命因此而充满了贵重的价值与奇妙的意义之时,我们就再也不被世上各种患难和劳苦愁烦所困住,也不会再为各样的诱惑所摇动,我们的心灵可以归回安息,不再以外在之物证己之存,而我们所作一切,只为荣耀真理,而不必为自己证明什么,不必为自己实现什么价值。

  读完《活出生命的意义》,掩卷长思,我似已明白,却又似仍有许多不明白。然我已知我意义与价值之所在,不在于我做出什么事,而在于生命放在我身上的计划与目标。当我从前想做点什么的时候,是为了证明自己还有价值;但我现在想作点什么的时候,为的就不再是自己的价值,而是真理的荣耀。当我在床头有所思想,思想有所得的时候,那就是真理的荣耀!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4

  我也是抱着读一读的态度来阅读《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的。

  这本书是一个被关入纳粹集中营的犹太人,心理学专家写的书籍。书中从两个部分告诉我们如何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也是香港中文大学50本必读书籍,当然在各个知名书籍排行榜上,《活出生命的意义》都榜上有名。

  我从书中了解到自己活着的意义了吗?当然没有,作者是通过自身的集中营亲身体验,去述说关于活出生命的意义这个事情,开创了意义疗法,去帮助成千上万的人从痛苦中解救出来。

  关于这个意义疗法,我觉得本质上是给迷茫的人找到心灵的寄托和安慰,真正赋予生命的意义。毕竟每个人对生命的意义都是不一样的。

  我曾经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阅读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惯》,其中第二个*惯以终为始,对我影响最为深远。

  我自己就在不断的幻想自己80岁躺在棺材里的样子,那无尽的黑暗让我感到恐惧,不敢去设想。也为不知道应该怎么样书写墓志铭而感到恐惧。

  由于阅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惯》,让我对高效能有了全新的理解,对于人生也有了不一样的看法,也知道了精英们是如何成为精英的。但是由于理解不深,反而有点走火入魔了。就有点像金庸的武侠小说里面强行修*六脉神剑走火入魔的鸠摩智,经脉逆转,违背了史蒂芬科维的初衷了。

  《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让我有了很多全新的启发,我明白了一些道理和新的逻辑。人生每个阶段的使命和意义是步一样的!就像作者本人经历了集中营,但是没有描写集中营的至暗时刻,而是站在上帝的视角,审视自己经历的这一切和人们心理上的变化。

  也让我知道了人们刚从一个巨大的心理压力上**出来的时候,是有特别大的反弹作用力的,会做出暴饮暴食,大喜大悲,甚至犯罪来表达自己内心的。

  里面讲了一个例子,就是他和朋友在乡间小路上行走,后来看到一片绿幽幽的稻田,朋友就硬拉着他,踩着稻田行走。

  还一边走一边告诉他,我们在集中营里经受到了那么大的苦难,踩死几根稻田又怎么样呢?

  还有人刚被从集中营里解救出来以后,说道:如果出去了手上不沾点血,那就自己砍断自己的胳膊。因为人从非常巨大的压力中出来时候,压力消失了,但是为了抵抗巨大压力的心理抗压性被反弹,就像压在皮球上的重物消失了,皮球就会高高弹起一样。很多人因此要走上自我救赎的道路。

  有的人自我救赎成功,会直面自己的内心,成为更强大更优秀的人,有的人无法完成自我救赎,就通过伤害别人,犯罪,来发泄自己的情绪。

  所以作者从一开始在集中营当中,给自己设立的.目标,要完成自己才能写的书稿,那时候,出狱完成书稿,成了他生命的意义。而出狱以后不到6天就完成了书稿,但是他看到许许多多的人在自我救赎上没有成功,这才使他依然留在了那个城市,继续为了那些痛苦的人们去进行自我救赎而工作。这时候,作者生命的意义变成了帮助人们解除心灵上的痛苦,完成自我救赎。

  这个经历和故事给了我极深的震撼,我一直以为一辈子只能做一件事,所以我每天都很痛苦,去寻找一生只做的那一件事,苦苦寻觅,不过等待我的就是没有,因为根本就不符合科学逻辑。

  人生命的意义在每个时期每个阶段都是不一样的。第二个部分作者带我们分析了怎么样才能活出生命的意义。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5

  我也是抱着读一读的态度来阅读《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的。

  这本书是一个被关入纳粹集中营的犹太人,心理学专家写的书籍。书中从两个部分告诉我们如何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也是香港中文大学50本必读书籍,当然在各个知名书籍排行榜上,《活出生命的'意义》都榜上有名。

  我从书中了解到自己活着的意义了吗?当然没有,作者是通过自身的集中营亲身体验,去述说关于活出生命的意义这个事情,开创了意义疗法,去帮助成千上万的人从痛苦中解救出来。

  关于这个意义疗法,我觉得本质上是给迷茫的人找到心灵的寄托和安慰,真正赋予生命的意义。毕竟每个人对生命的意义都是不一样的。

  我曾经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阅读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惯》,其中第二个*惯以终为始,对我影响最为深远。

  我自己就在不断的幻想自己80岁躺在棺材里的样子,那无尽的黑暗让我感到恐惧,不敢去设想。也为不知道应该怎么样书写墓志铭而感到恐惧。

  由于阅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惯》,让我对高效能有了全新的理解,对于人生也有了不一样的看法,也知道了精英们是如何成为精英的。但是由于理解不深,反而有点走火入魔了。就有点像金庸的武侠小说里面强行修*六脉神剑走火入魔的鸠摩智,经脉逆转,违背了史蒂芬科维的初衷了。

  《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让我有了很多全新的启发,我明白了一些道理和新的逻辑。人生每个阶段的使命和意义是步一样的!就像作者本人经历了集中营,但是没有描写集中营的至暗时刻,而是站在上帝的视角,审视自己经历的这一切和人们心理上的变化。

  也让我知道了人们刚从一个巨大的心理压力上**出来的时候,是有特别大的反弹作用力的,会做出暴饮暴食,大喜大悲,甚至犯罪来表达自己内心的。

  里面讲了一个例子,就是他和朋友在乡间小路上行走,后来看到一片绿幽幽的稻田,朋友就硬拉着他,踩着稻田行走。

  还一边走一边告诉他,我们在集中营里经受到了那么大的苦难,踩死几根稻田又怎么样呢?

  还有人刚被从集中营里解救出来以后,说道:如果出去了手上不沾点血,那就自己砍断自己的胳膊。因为人从非常巨大的压力中出来时候,压力消失了,但是为了抵抗巨大压力的心理抗压性被反弹,就像压在皮球上的重物消失了,皮球就会高高弹起一样。很多人因此要走上自我救赎的道路。

  有的人自我救赎成功,会直面自己的内心,成为更强大更优秀的人,有的人无法完成自我救赎,就通过伤害别人,犯罪,来发泄自己的情绪。

  所以作者从一开始在集中营当中,给自己设立的目标,要完成自己才能写的书稿,那时候,出狱完成书稿,成了他生命的意义。而出狱以后不到6天就完成了书稿,但是他看到许许多多的人在自我救赎上没有成功,这才使他依然留在了那个城市,继续为了那些痛苦的人们去进行自我救赎而工作。这时候,作者生命的意义变成了帮助人们解除心灵上的痛苦,完成自我救赎。

  这个经历和故事给了我极深的震撼,我一直以为一辈子只能做一件事,所以我每天都很痛苦,去寻找一生只做的那一件事,苦苦寻觅,不过等待我的就是没有,因为根本就不符合科学逻辑。

  人生命的意义在每个时期每个阶段都是不一样的。第二个部分作者带我们分析了怎么样才能活出生命的意义。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6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永远活着。

  一口气读完了《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对我的触动非常大。这是本温婉而坚定,朴实而有力量的书。作者弗兰克尔是著名的心理学家,是20世纪的一个奇迹。纳粹时期。作为犹太人,他的全家被关进奥斯维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

  弗兰克尔不但超越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和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疗法,替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见证。弗兰克尔一生对生命充满极大的热情,67岁仍开始学*驾驶飞机,并在几个月后领到飞机驾照。一直到80岁还登上了阿尔卑斯山。作者着眼于人类存在的意义以及对这种意义的追求,自创我odour意义疗法,认为努力发现生命的意义正是人最主要的动力。

  书的第一部分讲的是作者在集中营的经历。

  如果你发现经受磨难是命中注定的,那你就应该把经受磨难作为自己独特的任务。你必须承认,即使在经受磨难时你也是独特的、孤独的一个人,没有人能解除你的磨难,替代你的痛苦,你独特的机会就依存于自己和受负重的方式之中。对我们来说,生命的意义包含着从生到死受苦受难这一更广阔的循环。

  这是不是说,要发现生命的意义,痛苦是不可缺的呢?不是,作者只是坚持一点:尽管痛苦是存在的,甚至可以说通过痛苦找到意义,条件是痛苦难以避免。如果它是能够避免的,那么消除它的原因才是有意义的事,因为遭受不必要的痛苦与其说是英雄行为,不如说是自虐。另一方面,如果你不能改变造成你痛苦的处境,那你仍然可以选择采取何种态度。如果生活夺走了你的全部,你最后拥有的就是面对生活的态度,这是人拥有的最后一项权利。我们要创造性的去改变让我们遭受磨难的处境,但也要知道如何承受不可避免的痛苦。

  书的第二部分讲的是意义疗法。

  作者相信,三个方法可以帮助人找到生命的意义。

  第一,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从事某种事业。它的意义就是成就或成功。

  第二,通过体检某种事情,如*,通过体验自然和文化或体验另一个人的独特性,就是说去爱某个人。

  第三,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也就是即便是处于绝境的受害者,面对无法改变的厄运,仍能实现自我超越,并以此改变自己,能把个人悲剧转化为胜利。

  作者认为人必须承认是生命向他提出了问题,他必须通过对自己生命的理解来回答生命的提问。对待生命,我们只能担当起自己的责任。因此,意义疗法认为,负责任就是人类存在之本质。

  读完这本书后,大家会不会在心中问自己一句“我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呢?”。我认为思想只有通过行动体现,才能产生其价值,并且开始之后就不要停止。今后,我们可以以更大的热情投身于工作、旅行、创作、交友、爱人之中,归根结底是我们为自己的生活负责,是我们选择了将生命的任务解释为对社会或对自己的良心负责,并感谢磨难和对手不离不弃的造就。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7

  当我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时,就感觉是这是一本话题沉重的书,我就猜想作者肯定经历过生与死的折磨,肯定有着非同寻常的经历,否则写不出这么沉重的书,伴随着书的序言,我对全书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书中描述的一战期间集中营内黑暗恐怖的生活和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强烈震撼了我的内心。弗兰克尔是犹太人,是著名的心理学家,1942年,他被纳粹关押到曾被称作“死亡工厂"奥斯维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哥哥、妻子,不是死于牢狱,就是被送进了毒气室,而他自己也在漫长的囚狱生涯中,遭受了我们难以想象的身心折磨,重获自由后,仅用了9天就完成了这本书,真的震撼到了我。书中描写的`场景光是今天想想,内心就久久不能*静。

  集中营内的非人生活,将囚犯从活生生的人,变为一个个号码,除了自身赤裸的躯壳以外,丧失了所有一切。在这种极端扭曲的现实中,集中营曾有退行到禽兽一样的行为,但依旧有人走过一个个屋子安慰别人、把自己最后一块面包给别人,闪耀人性的光辉。书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有一样东西你是不能从人的手中夺去的,那就是最宝责的自由,人们一直拥有在任何环境中选择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作者在一无所有的状况下,发现人拥有选择人生态度的自由,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剥夺的,他自己本来可以安全地逃亡美国,但为了照顾父母他选择留了下来,在集中营里,他怀着强烈的求生欲望,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活着与妻子重逢,并完成自己的心理学著作,他从这强烈愿望中汲取力量,支撑他活了下来,当一个人领悟到生命的意义和目的,就有意想不到的无穷无尽力量,能够毫不畏俱地经历任何艰辛困苦。弗兰克尔不但超越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疗法,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见证。弗兰克尔一生对生命充满了极大的热情,67岁取得了飞行员驾驶执照,一直到80岁还登上了阿尔卑斯山。

  弗兰克尔以其亲身经历告诉我们:生命在任何条件下都有意义,即便是在最为恶劣的情形下。如果蘑难不可避免,那就把磨难作为自己独特的任务,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责任,认识到自己对所爱的人或者未竞事业的责任,生命的充实和丰满,需要我们为了一个有意义的目标而快乐地努力与奋斗。

  再想到我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所谓的困难和失败,跟作者相比,真的的是不值得一提。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在生活态度上来个根本的转变。我们不应该再问生活的意义是什么,而应该像那些每时每刻都被生活质问的人那样思考自身。就像尼采说的“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努力找寻和体验生命的意义,过有意义的人生,才能不枉在世上走一回。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8

  本想起个合适的主标题,却没有找到。书名本身就是最好的——《活出生命的意义》。出版社把这本书的上架建议归为“心灵、励志”。

  朋友送给我这本书之后放置了大概一年的时间,直到前些天才读它。不免觉得应该早点翻看,可现在依然不晚。这本书至今已被翻译成24种语言,销量达到1200万册。我读的这本已是国内20xx年第1版的第15次印刷,这些足以证明这本书的价值。写此篇文字,也是真的想把它再推荐给更多的朋友。一生中,每个人都有黑暗时刻,愿我们都能在那时找到一点属于自己的光亮。

  书在开始的时候这样介绍作者——著名心理学家弗兰克尔是20世纪的一个奇迹。纳粹时期,作为犹太人,他的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维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弗兰克尔不但超越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疗法,替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见证……全书只有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在集中营的经历,第二部分是作者心理学专业上的“意义疗法”,而第一部分的内容占了全书的70%页面。在我看来,那70%的经历本就是一种“心理治疗”,第二部分的“方法论”只是让此书锦上添花。

  在看这本书的时候,不禁会思考,苦与乐应该只是相对的。苦,是没有下限的。你感觉到的苦,都不是最苦的,因为总有比我们还苦的人,我们自己也总会遇到一次次打破自己极限的苦。书中第一部分快要结束的地方有这样一个情景,受尽牢狱之灾的人们终获自由,可当有人问他们是否高兴的时候,回答是否定的。作者说,他们已经丧失了感受快乐的能力。这是一个痛苦的结束,与另一个痛苦的开始,尽管这个痛苦是在重获自由之后。而苦的对面,是乐。乐应该是有上限的,或者说,乐的最高境界就是一种*静。就像书中所说:对于回家的犯人们来说,最重要的体验是在他们经受了那么多苦难之后,除了上帝,他不再畏惧任何东西,那种体验有着无与伦比的美妙感觉。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有与别人比较的心理,也经常看到别人身上的比较现象。如果把比较分为两种,一种是往上的攀比,另一种是比谁更惨。向上的攀比多为让别人认可自己,往下的攀比多为获得别人的同情,后一种现象似乎更常见。这让我想起周星驰的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的片段,为了进入华府当佣人比谁更惨。这种比较的结果,往往是感觉自己更惨了,带着一种悲观情绪循环往复。如果真的需要比较的话,集中营的那种生活,不,那不应该被称为生活,那种状态应该是人类所经历的极端之一。而弗兰克尔用他的方式告诉我们,哪怕在最极端的恶劣处境中,“只要我们拥有自主选择如何应对处境的自由,我们就不会一无所有。”

  我们每个人都将有着属于自己的人生旅程。路没有*的,也没有直的。苦难与幸福交替,人生起起伏伏再正常不过。书中集中营的经历,其实不过是一段人生缩影。对于承受能力差的人来说,即便是和*年代的小波折,也有可能被压倒。而这时——“我们要意识到,生命的意义包含着从生到死受苦受难这一更广阔的循环。”在最绝望的时候,告诉自己,你是不可替代的,你有自己的责任——“意识到自己对所爱的人或未竟的事业的责任,也就永远不会抛弃自己的生命。”由此想到,书中说,集中营有一条严格的规定,禁止抢救企图自杀的人……

  书的第二部分讲述“意义疗法”。意义疗法的目的是帮助患者找到他生命的意义,最好的例证就是第一部分的内容。我特意在“生命之意义”那一小节的文章里做了标记。作者说,生命的意义在每个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所以重要的不是生命之意义的普遍性,而是在特定时刻每个人特殊的生命意义。一辈子很长,随时都是挑战,每种挑战都是一个意义,生命的意义实际上不是固定的,而是被不断颠覆。所以,作者的意义疗法认为,负责任就是人类存在之本质。书中继续阐述了“爱之意义”、“苦难之意义”、“超级意义”等内容,不再描述。

  一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的所有内容都对我们有用。而是某一章节,某一段落,甚至是某一句话,能让你读到此处时眼前一亮!最后,还是想分享几句印象深刻的话语作为结束:

  活出生命的意义里的名句摘抄:

  1、“一些不可控的力量可能会拿走你很多东西,但它唯一无法剥夺的是你自主选择如何应对不同处境的自由。你无法控制生命中会发生什么,但你可以控制面对这些事情时自己的情绪与行动。”

  2、“我的初衷很简单,只是想通过具体的事例向读者传递一种观点——生命在任何条件下都有意义,即便是在最为恶劣的情形下。”

  3、“我们自己必须回答生活向我们提出的那些问题,而要回答那些问题,我们就必须担负起生活的责任。”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9

  《活出生命的意义》是维克多弗兰克尔在经历奥斯维辛集中营存活之后,写的一本书。当时拿起这本书的时候,着实是被题目吸引,因为我正在纠结“人为什么要活着”。说来,在眼睛一睁一闭之间,这期间所发生的事情,有什么意义呢。如果没有意义,那我是干嘛来了!

  书篇翻开,前面一大半是在描写作者在奥斯维辛集中营里悲惨生活——毒气室、鞭打、挨饿甚至需要咬破手指涂在脸上以证明自己足够健康来躲避死亡,这画面让我一下联想到《辛特勒的名单》。这么大篇幅的描写集中营的悲惨,为什么还要活着呢?

  书的下半部分告诉我,你活着的意义。

  精神健康有赖于一定程度的紧张——即已完成的和有待完成的任务之间的紧张,或是当下状态与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人实际需要的不是没有紧张的状态,而是为追求某个自由选择的有价值的目标而付出的努力和奋斗。他需要的不是不问代价的消除紧张,而是某个有待他去完成的潜在意义的召唤。人所需要的不是“内稳态”,而是所谓的“精神动力”,也就是存在的动力处于一个紧张的极化区(其中一级代表有待完成的意义,另一极代表意义所期待的主体)。

  人类还遭受一种丧失,那就是原本作为其行为根基的传统迅速的消减,丧失了告诉她必须做什么的本能,丧失了告诉他应该做什么的传统。有时人甚至连自己想做什么都不知道。这样,他要么去做别人所做的事情(随大流),要么做别人希望他做的事情(集权主义)。

  很明显,我之前写的一些文字,大多也跟文中一样,批判年轻人(当然尤其包括我自己),整天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浑浑噩噩的一天天这么过着,但终究没能探究到这类现象的原因。叔本华说:“人注定要徘徊在焦虑和厌倦这两极之间”。诚然,每次列完计划的时候,总会有些隐隐的焦虑,感觉很难完成。执行中的时候偶尔有那么几天遇到了突发事件,导致计划延缓后,惰性的思想就会出现,计划便成了一沓废纸。接着,就像是热锅上的蚂蚁,弄弄这个,摸摸那个,不知道该干什么,躁动不安。又或是躺在床上,看着天花板,摸着空空如也的脑袋,问自己“为什么要活着呢?”

  人越是忘记自己——投身于某种事业或献身于所爱的人——他就越有人性,越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按照意义疗法,我们可以用三种不同的方式来发现生命的意义:

  1)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从事某种事业

  2)通过体验某种事情过面对某个人

  3)再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的某种态度。

  找到一件事,是你心底想做的,然后卯足了劲儿的去完成,忘记时间,忘记自己。或许,你会说,我也不知道我想要什么。没关系,我也曾处于这样的状态,分享给你一句话:先努力看看,看看以后会变成什么样!

  走着走着,你就知道自己要什么了。不走,怎么知道!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菁华5篇)(扩展3)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菁华10篇)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1

  有那么一段时间,也会自问: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想不起当时给了自己什么答案,但知道没有找到最佳答案。

  今天读完《活出生命的意义》,这个问题就豁然开朗了。

  "因为生命的意义在每个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所以重要的不是生命之意义的普遍性,而是在特定时刻每个人特殊的生命意义。

  这个问题就好比问一个棋手:'告诉我,大师,世界上最佳的招法是什么?'离开特定的棋局和特定的对手,压根儿不存在什么最佳的招法,甚至连较好的招法也不存在,人的存在也是这样。

  你不应该追问抽象的生命意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使命感,这个使命是他人无法替代的,并且你的生命也不可能重来一次。"

  读完弗兰克尔的.解释和比喻,自己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刻和广泛的理解。对这个问题就自己的认知,谈一些想法。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2

  《活出生命的意义》是王姊妹送给我们的一本书,它的作者是从死亡集中营中幸存的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看了这本书,不由得激起我关于生命意义的思考。什么是存在?什么是生命?什么是意义?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让哲学家、心理学家们长篇大论来谈论的问题;然而,也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回答的问题。只要我们活着,我们就在以各种方式回答这些问题,否则我们便枉称为“人”。

  世间万物,不外乎三种。

  一种不在意自己的存在,那是无生命之物。

  当苏梅克·列维九号彗星直冲向木星之时,它不会作出任何避免毁灭的动作。

  第二种,为自己的生存而奋斗,那是有生命之物。

  任何生命体都会做出趋利避害的行为,包括植物。树木虽然不会走路,但它们的根系会选择朝水、肥充足的方向生长。虽然有些物种似乎有“自杀”的行为,比如鲸会集体在岸边搁浅,但都是事出有因,并非真的不想活了。史铁生曾说,若鲸真会自杀,人类就应该去买鲸的作品来读,因为会自杀的物种一定是有思想的(大意如此)。

  第三种,就是我们人类了,我们是为存在的意义而活着的。

  所以,虽然我们与动植物同属有生命之物,但并不是时刻都为存在而奋斗。有时,有人会因为觉得人生没有意义而自杀;有时,有人会为了比自己生命更有意义的事去主动赴死;也有人,可以在最艰难困苦的环境下生存下来,只因为他们认为——他们的生命有意义。

  有人会说:人生其实没有意义,但为了活下去,我们得为我们的人生找出些意义。的确,当我们处于后现代社会的时候,“意义感”的缺乏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为什么当人类能够成功应对各种疾病的今天,自杀却成为越来越突出的问题?

  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存在反而成为结果,先有思后有在,存在就变为依靠“思”而不能独立的依附者。所以,这句名言可以有好多变体:“我赚钱故我在”、“我行善故我在”、“我有老婆(老公)故我在”、“我有子女故我在”、“我爱故我在”等等,总之就是对自己是否存在没有了信心,只能依靠外在之物来证明内在之存。

  究其根源,实在是人类远离信仰而致。当人不再相信人是上帝所造之后,人就只是无目的、无意义的随机过程的产物,因此人的存在就失去了根本的意义!试想,一只猴子抓起一把沙子随意撒出去,无论沙子组成什么图案,那堆沙子都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因为其存在毫无目标。若是沙画艺术家,用一把沙子精心做出精美的图案,那这堆沙子也就有了意义和价值,因为是艺术家带着某个目标而做成的。当然,艺术家可能会因为不满意或是各种理由,把他们所做的画抹去,但就在沙子逐渐形成图案的过程之中,沙子就已经实现它们的价值和意义了啊。

  所以,大卫在《诗篇》139篇感言:“我的肺腑是你所造的,我在母腹中,你已覆庇我。我要称谢你,因我受造,奇妙可畏。你的作为奇妙,这是我心深知道的。”虽然,从自然过程看,似乎只是无数个**中的一个与卵细胞形成**卵进而在母腹内生长发育的结果,但这一过程其实都掌握在造物主的手中,每一个胎儿都是奇妙可畏的创造物,这就已经决定了胎儿的意义与价值,何需再从外部寻找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呢?

  有一首歌常被一些人误当成赞美诗,就是《感恩的心》。然而,这首歌的第一句歌词就证明了它并非基于基督教世界观,就是“我来自偶然”,而基督徒的信心则会说“我受造奇妙可畏”,我是来自必然的。而更奇妙可畏的,是我们蒙神的救赎,竟是在万古之先就决定了的:“神救了我们,以圣召召我们,不是按我们的行为,乃是按他的旨意和恩典。这恩典是万古之先,在基督耶稣里赐给我们的。——提后1:9”当我们确认我们的生命因此而充满了贵重的价值与奇妙的意义之时,我们就再也不被世上各种患难和劳苦愁烦所困住,也不会再为各样的诱惑所摇动,我们的心灵可以归回安息,不再以外在之物证己之存,而我们所作一切,只为荣耀真理,而不必为自己证明什么,不必为自己实现什么价值。

  读完《活出生命的意义》,掩卷长思,我似已明白,却又似仍有许多不明白。然我已知我意义与价值之所在,不在于我做出什么事,而在于生命放在我身上的计划与目标。当我从前想做点什么的时候,是为了证明自己还有价值;但我现在想作点什么的时候,为的就不再是自己的价值,而是真理的荣耀。当我在床头有所思想,思想有所得的时候,那就是真理的荣耀!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3

  曾经年少的我,不太能理解为什么总有人在不断探索生命的意义,总觉得生命中有很多事情,并不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推动着前进,人生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所有那些无法改变的都被称之为“命”,所有好的不好的都被归于“运”,既然如此,它的意义究竟在哪里?

  后来,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经历了很多的事情之后,我对于人生和生命有了更多的领悟,我看到了信仰的力量,也见证了不少的奇迹,在岁月的流逝中,我越来越感受到生命的意义是可以被定义的。

  你如何定义你的生命,决定了你这一生将如何度过。若你放弃了定义的权利,那就必然只能接受命运的安排,听之任之。

  01

  没有意义的人生是怎样的?

  不知道你身边是否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稀里糊涂地就长大了,然后按部就班地工作、结婚、生子……终老,他们永远处于迷茫之中,时常怀疑自己来到这个世界的意义。

  对于这样的一些人,他们通常没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看到别人做什么,他们就跟着做什么,看到别人抢购什么,他们也就跟着去购买,看着别人举手表示认同,他们也跟着表示认同,完全不去思考做这件事情的意义是什么,也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判断事情的正确与否。

  他们整日活在别人的世界里,随波逐流,还自我安慰的称之为“随遇而安”,可一旦生活中出现了无法解决的困难时,他们又会跳起来“怨天尤人”,将全部责任推给“命运”,抱怨命运的不公*。

  还有一部分人,因为找不到生活的方向和动力,最终选择了自暴自弃,或吸毒、或犯罪、或抑郁,甚至自杀……

  这就是没有意义的人生!

  02

  生命不是完全不可控的

  相信一定会有人反驳说,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各种天灾人祸都是没有办法避免的,那我们要如何去掌控我们的生命呢?

  是的,在我们的一生中,确实有不少的事情是我们无法预料和掌控的,但我们需要在我们可控的范围内,将生命的意义发挥到极致。尤其是当你遇到沉痛的打击时,为自己的生命找寻和赋予一定的意义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本书作者的亲身经历就是很好的例子,他用自己的一生向我们证明了,在困难甚至是死神面前,如果你的信念足够强大,你也还是能够激发出强大的力量去战胜它,从而逆转你的命运。

  我们要做的,无非就是去找到这样的一个信念,用它去给自己的生命赋予一定的意义,仅此而已。

  很多人,输就输在不相信三个字上,放弃就在一瞬间。

  03

  如何发现生命的意义

  说了这么多,究竟要如何做才能发现自己生命的意义呢?

  一般来说,那些认为自己生命没有意义的人,通常是内心过于空虚的人,不知道要做些什么,或者是对自己想做的事情不抱太大的希望,那么,尝试全身心投入去做一件你喜欢的事情,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激发出你对生命的热爱之情,你不仅会有源源不断的幸福感,同时还会具备应对各种磨难的能力;

  当然,如果你一时没有找到自己所热爱的事情,那就尝试着去全身心的爱一个人,因为在你爱着对方的同时,你的生命也会变得更加充实。

  如果,你当下既没有热爱的事情,也没有遇到你爱的人,那么你就尝试着去勇敢面对苦难。事实上,所有不可避免的痛苦都是有意义的,它会让你从另一个角度成长,给了你一个逆风翻盘的机会,就看你是否能够把握这个机会了。熬过去,就是胜利!

  孟子曰:“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我都会想起这句话,然后勇敢的去面对生活赐予我的一切挑战!

  所以,你找到属于你生命的意义了吗?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4

  生命本身是无意义的,我们赋予他什么意义,我们就会有什么样的意义。由于个体的不同,我们无法定义某一种价值观就是最优化的,相反,正是由于人的不同的,所以会有不同奇妙的人生,构成了我们五彩斑斓的世界。

  苦难我们无法选择,但如何面对苦难是我们可以选择的,就像我们面对疫情一样,疫情是我们无法选择,我们能做的就是如何面对疫情,是抱怨还是积极面对?选择权在我们手中,人们一直拥有在任何环境选择自己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尼采曾说过,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作者创立了意义疗法,他认为,负责任就是人类存在之本质。我们可以用三种不同的方式来发现生命的意义,一、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从事某种事业,二、通过体验某种事情或面对某个人(追求*或爱上某个人),三、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

  希望你我都能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活出自己生命的意义。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5

  活出生命的意义!什么是生命的意义?作者在文中提到:没有一个医生可以用概括性的语言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生命的意义在每个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所以重要的不是生命之意义的普遍性,而是在特定时刻每个人特殊的生命意义。每个人生命的任务是特定的,完成这些任务的机会也是特定的。人不应该问他的生命之意义是什么,而是必须承认是生命向他提出了问题,他必须通过对自己生命的理解来回答生命的提问。对待生命,他只能担当起自己的责任。

  积极地应对生活问题的人好比一个每撕掉一张挂历就把它整整齐齐地摞在一起,还要在背面记几行日记的人。他可以自豪而快乐地回忆日记中所记下的所有充实的日子,那些他曾经有过的全部生活。

  人不是众多事物中的一种。事物相互决定对方,但人最终是自我决定的。成为什么,在天赋与环境的限度内,是他自己决定的结果。最终表现出哪一种,是决定的结果,而不是环境的产物。

  存在之虚无的主要表现是厌倦。“星期日神经官能症”————人们在忙碌了一周后,突然觉得生活没有了内容,其内心的空虚感凸显出来。同时虚无还戴着各种各样的面具和伪装出现。有时,遭遇挫折的人对意义的追求会通过追求权力(包括追求权力之最原始的形态即金钱)得到替补性代偿。

  你所经历的,世人夺不去。不光我们的经历,还有我们的行动和所有的想法、所有的苦难都不会消失。尽管它们已经成为过去,但我们可以使它们存留在世上。“曾经是”也是一种“是”,甚至更为确定。

  人在登山遇险的关键时刻,只会有一种感觉,即好奇。

  感悟:每个人的世界其实并没有世界那么大,我们的幸福感更多地来自于自己在乎的那几个最亲密的人,那几段亲密关系。心灵和精神的寄托,不只是某一个人,而是一种心境,寄托的对象可以是任何事物。内在自由度:在自己没有能力去选择客观环境的前提下,自己能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臣服于已发生的事情,是选择自己去面对事情的态度。我们很多事情很多情境都没得选,能选的只有自己。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6

  活出生命的意义!什么是生命的意义?作者在文中提到:没有一个医生可以用概括性的语言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生命的意义在每个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所以重要的不是生命之意义的普遍性,而是在特定时刻每个人特殊的生命意义。每个人生命的任务是特定的,完成这些任务的机会也是特定的。人不应该问他的生命之意义是什么,而是必须承认是生命向他提出了问题,他必须通过对自己生命的理解来回答生命的提问。对待生命,他只能担当起自己的责任。

  积极地应对生活问题的人好比一个每撕掉一张挂历就把它整整齐齐地摞在一起,还要在背面记几行日记的人。他可以自豪而快乐地回忆日记中所记下的所有充实的日子,那些他曾经有过的全部生活。

  人不是众多事物中的一种。事物相互决定对方,但人最终是自我决定的。成为什么,在天赋与环境的限度内,是他自己决定的结果。最终表现出哪一种,是决定的结果,而不是环境的产物。

  存在之虚无的主要表现是厌倦。“星期日神经官能症”————人们在忙碌了一周后,突然觉得生活没有了内容,其内心的空虚感凸显出来。同时虚无还戴着各种各样的面具和伪装出现。有时,遭遇挫折的人对意义的追求会通过追求权力(包括追求权力之最原始的形态即金钱)得到替补性代偿。

  你所经历的,世人夺不去。不光我们的经历,还有我们的行动和所有的想法、所有的苦难都不会消失。尽管它们已经成为过去,但我们可以使它们存留在世上。“曾经是”也是一种“是”,甚至更为确定。

  人在登山遇险的关键时刻,只会有一种感觉,即好奇。

  感悟:每个人的世界其实并没有世界那么大,我们的幸福感更多地来自于自己在乎的那几个最亲密的人,那几段亲密关系。心灵和精神的寄托,不只是某一个人,而是一种心境,寄托的对象可以是任何事物。内在自由度:在自己没有能力去选择客观环境的前提下,自己能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臣服于已发生的事情,是选择自己去面对事情的态度。我们很多事情很多情境都没得选,能选的只有自己。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7

  《活出生命的意义》(以下简称意义)作者维克多.弗兰克尔,他是作家,是心理大师,是医学博士,他是二战期间纳粹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幸存者,本书以他在集中营的亲身经历为体验写成,全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在集中营的日子,第二部分是理论部分。由于时间关系,本次只把第一部分作为重点。

  全书以在集中营的经历,从精神病科医生的视角,阐述了人在恶劣的生存条件下如何活下来,如何忍受非人的痛苦,进而探索生存的有意义在哪里。作者在死亡率高达99%的纳粹集中营能够活下来,除了幸运之神的安排,很大一个原因在于作者内在强大的心理力量。作者也是普通人,在恶劣的环境里,也会恐惧,疼痛,但他终究通过个人的意志力,改变自己,也通过自己的专业影响其它犯人。

  爱与幽默感以及内在的自由是作者战胜苦难的法宝,即使身体不能自由,但心却是自由的',如他所言“有一样东西你是不能从人的手中夺去的,那就是宝贵的自由,人们一直拥有在任何环境中选择自己的态度和行为的自由”,“人的内在力量是可以改变外在命运的”。

  书中还写到“要想恢复犯人内在的力量,必须首先让他看到未来的某个目标”,这句话对于当时时刻濒临死亡的集中英尤为重要,食物短缺,天气寒冷,流行病都严重减弱的犯人的抵抗力,当看不到胜利前的曙光时,许多犯人就没有熬过黎明前的黑暗。

  现实生活中越多人因为失去了生命的目标,而丧失了生命的活力,每天活的如行尸走肉,甚至因生活空虚而自杀,曾经听过一个故事,一个女孩因失恋而失去生活的动力,自杀被抢救过来,仍心灰意冷,意志消沉,闺蜜并未对她讲人生的大道理,只是和她一起回忆了两人一起出去逛街买衣服,一起沿街找好吃的小吃店的细节,通过这些细节的回忆,女孩终于从失意中恢复过来,直至重新活过来。我想打动她的,不是人生的大道理,而是生活中那些细节的美好,无论是穿着还是美食,都是美好生活的一部分,如尼采而言“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这个世界给予我们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对生活有什么样的期望,即取决于我们对生活报以什么态度才是重要的,内在的态度,决定了我们生活的态度,是消极应对,被命运推着走,还是积极行动,从生活中不断找寻生命的意义,从而克服不断遇到的困难和磨难,把这一切当做生活的馈赠,不断的超越自己,不断的成长,再次引用尼采的一句话“那没能杀死我的,会让我更强大”,能够从本书中读到这层意义,对我来说,也是获得生命意义的一部分。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8

  疫情期间,晚上睡前陆陆续续看完这本书,几点收获:

  1、弗兰克尔发现可能找寻到生命意义的三个途径:工作(做有意义的事)、爱(关爱他人)以及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

  2、爱是人类终身追求的最高目标。我理解了诗歌、思想和信仰所传达的伟大秘密的真正含义:拯救人类要通过爱与被爱。我知道世界上一无所有的人只要有片刻的时间思念爱人,那么他就可以领悟幸福的真谛。

  3、培养幽默感并以一种幽默的态度看待事情,是人在掌握生存艺术时学到的技巧。

  4、生活就好比看牙医。你总是觉得最难受的时候还没到,而实际上它已经过去了。

  5、生活永不重复,不同问题需要不同的应对。有时你会发现所处的情况需要你采取行动来确定自己的命运,有时你会觉得深思熟虑更为可取,有时你会发现顺其自然是正道。每种情况都有其特殊性,正确的应对也只能有一个。

  6、“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同样,有目标的人更容易走的更圆。

  7、生命中真正短暂的是潜力,一旦潜力得到了实现,那么在实现的那一刻它就成为了现实。

  8、弗兰克尔的观点:滋养内心的自由,拥抱自然、艺术、诗歌和文学之美,感受对家庭和朋友的爱,是十分重要的。

  9、弗兰克尔所说,“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10、生活中总有两种人,悲观主义者好比一个恐惧而悲伤地看着墙上的挂历每天都被撕掉一张,挂历越变越薄的人;而积极地应对生活问题的人好比一个每撕掉一张就把它整整齐齐地摞在一起,还要在背面记几行日记的人。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9

  书的作者弗兰克是犹太人,纳粹时期被关进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所以才写成了这本书,书的第一部分就是介绍他在集中营的经历,前面写到他是如何装在拥挤的火车车厢里被运送到集中营,以及当时左右两道选择就是生死选择等等这些,让我想起了《美丽人生》中的这些画面。

  这一部分看得特别慢,每段描述脑海中都会浮现那些画面,也看得比较压抑,透过这些文字能感受到作者强大的内心和清醒的意识,也许正如他所说,他对未来有期待,对当下赋予了意义,他需要活下来把他的研究弄完,并且,他的心中还有爱,他无时无刻不在思念他的妻子。

  第二部分作者介绍了他的意义疗法,他提到:“根据意义疗法,努力发现生命的意义是人最主要的动力。这就是为什么我用“追求意义”一词,而不用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学说强调的快乐原则”(我们也可以叫它“追求快乐”),也不用阿德勒心理学派的“追求权力”或者“追求优越”之说。“

  意义疗法认为,负责任就是人类存在之本质。

  作者提到了发现生命意义的三种不同方式:

  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者从事某项工作;

  通过体验某种事情或者面对某个人;

  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第一种就是成就或成功,其意义显而易见。第二种和第三种需要进一步解释。

  找到生命之意义的第二种方法就是通过体验某种事情——如*——通过体验自然和文化或体验另一个人的独特性——就是说去爱某个人。

  读这本书时,尤其是对于集中营生活描述的部分,脑中不时冒出这些想法:我现在真是太幸运啦,我的生活真是太美好了啊,原来赋予意义能如此强大啊,原来内在力量是可以改变命运的呢。

  这本书很薄,值得在迷茫的时候读一读,也值得在情绪低落的时候读,最后引用下文中多次提到的尼采那句:“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10

  人在悲伤的时候总喜欢问,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找不到活着的意义,不如死了吧。

  绝望到谷底的人选择了自杀,我曾经也动过这样的念头,但我问自己,你敢死吗?你能承受死前的痛苦吗?我想了想说,不能。最后不得不叹口气说,那就好好活着吧。

  这本书是在看史铁生先生的《病隙碎笔》中提到的,他在回答生命意义的时候引用了这本书的观点,那就是——生命的本身就是意义。

  痛苦也好,欢乐也好,都是意义的体现。作者维克多是一名精神学家,在集中营残酷的环境中幸存了下来,研究了一套心理学的精神疗法他称为——意义疗法。

  前几天奇葩大会上一个得躁郁症的女孩说,她时常感到生命毫无意义,想自杀,她问很多心理医生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所得到的答案都不能令她满意。最后她问了一个哈弗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教授笑了笑说,意义的意义又是什么呢?是啊,我们在追求意义本身,可是意义的意义又是什么呢?与其陷入哲学的循环命题,不如去感受,去真实的活着,去拥抱,去谅解。

  如果你在追求生命的意义不如看看这本书,它会让你有所感悟,对你悲伤甚至绝望的心理有开示作用。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菁华5篇)(扩展4)

——《活出生命的意义》初中读后感 (菁华3篇)

《活出生命的意义》初中读后感1

  意义。许三多说,人活着就要做有意义的事,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说,人一生所追求的是体验。为了体验而活,为了意义而活。经常也有人说,人生一辈子,到头来还是一场空,不论是名、利、情、义,还是其他的追求一生不可得的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由此陷入深深的虚无主义中,对身边的一切都没有兴趣。

  维克多,在书中把集中营的一切称之为一些小事,他一生的意义是为了帮助他人寻找人生的意义。他相信人活着需要某种意义,有了意义的支撑,才能活下去,因为他在集中营里看到了太多狱友,因为失去了希望,失去了人生的意义,而放弃挣扎,放弃了争斗,放弃了与命运进行抗争。这是一种极端的情况,一百个人里会有九十五个以上的人,都会放弃。但是在如此困境中,依旧能够追寻人生的意义的人,可以称之为伟人,他们不认为困境是陷阱,是危险,而是他们人生中特殊的经历,是独一无二的,正是因为这份独一无二的经历,才让他们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作者对幸福和快乐有着独到的见解,一般人都是在努力寻找幸福和快乐,但是作者告诉我们,幸福和快乐不需要寻找,你越是寻找,越不可得。他说,只要你专注的做一件事,在一段时间之后,就可以获得幸福和快乐,这来源于你全心全意的奉献和追求,幸福和快乐不是目的,它们只是追寻生命意义过程中的副产品。

  不论,生命追寻的是意义还是体验,它们都是美好的存在。寻找生命的意义,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才能更好的活着。

《活出生命的意义》初中读后感2

  作为临床心理学家,作者从纳粹集中营恐怖的经历中汲取了力量。在那段经历中,犯人活的就像牲口一样,每天关心的是能不能吃饱,会不会被挨打或者拖到毒气室。人和人的精神状态也大有不同,有寄希望于被**却因为一年年圣诞节还被困在集中营而心理崩溃的,有忍耐不了这种痛苦去撞击电网自杀的,在这种牲口般的生存环境中,人生存的意义是什么?

  维克多找到了自己的生命意义:去帮助别人找到他们的意义,好好地活着。于是便有一部部的著作产生了。

  对于我们来说,他给到的帮助是什么呢?如何发现自己的生命意义呢?按照意义疗法,我们可以用三种方式来发现生命的意义。1.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者从事某项事业;2.通过体验某件事情或者面对某个人;3.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

  文章的最后,想起来最*看的黑泽明的一部电影《生之欲》。当男主人公患癌走到生命的尽头,看着不理解自己的儿子,无所事事的工作,没有任何朝气的自己,自己应该要如何获得快乐?花很多钱沉浸于酒色玩乐中都无法找到自己,后面通过不顾一切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帮助群众修建好公园,安详地死去。专心做一些有意义开心的事情,少花些精力在自己的得失和别人的眼光里,会让自己纯粹的多,开心的多。

《活出生命的意义》初中读后感3

  所谓活出生命的意义,就是不要去想生命到底有什么意义,而是活好当下的每一分每一秒,你无法控制生命中会发生什么,但你可以控制面对这些事情时自己的情绪与行动。

  永远记住:“只要我们拥有自主选择如何应对处境的自由,我们就不会一无所有。”或“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自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本书的前半部分主要讲述作者在奥斯维辛集中营,面对侮辱、被剥夺,时刻可能会到来的死亡等感受时,弗兰克尔不断地从人类特有的能力,如天生的乐观主义、幽默、心理审视、短暂的独处、内心的自由和决不放弃也决不自杀的意志力中获得力量。

  后半部分主要讲意义疗法:

  对于面对不利的局面:

  如果它是能够避免的,那么消除它的原因才是有意义的事,因为遭受不必要的痛苦与其说是英雄行为,不如说是自虐。另一方面,如果你不能改变造成你痛苦的处境,那你仍然可以选择采取何种态度。

  我们无法选择遇不遇到厄运,但我们可以选择不让厄运摧垮我们!

  如果恐惧死亡,那么生命的短暂就是尽量过好此生最好的提示,那就尽情享受你现在的生活,就像是在活第二次,不要像你的第一次生命那样,错误地行事与生活。

  积极的态度既可使人备感欢乐与满足,也能使人经受苦难和挫折。消极的态度则会加剧痛苦,削弱快乐、幸福和满足感,甚至导致抑郁或疾病。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菁华5篇)(扩展5)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菁华9篇)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1

  将*一个月的时间读完了《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作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维多克·弗兰克尔,以他在集中营的亲身经历,讲述了苦难与死亡对于生命的意义,提出了心理学上的'“着眼于未来”的意义疗法。

  “生命在任何条件下都有意义”“不要只想着成功,你越想成功,就越容易失败。成功就像幸福一样,可遇而不可求。它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产物,是一个人无意识地投身于某一伟大事业时育产生的衍生品,或者是为他人奉献时的副产品。”

  面对困境,你可以抱怨可以消极,决定权在你手中,决定的不同,也决定了你最终的结果与中不同,就像作者最后不但活着逃出了魔掌,变不利为有利。“有一样东西你是不能从人的手中夺取的,那就是最宝贵的自由,人们一直拥有在任何环境中选择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自由是人的生命消极的一面,而其积极的一面就是责任。实际上。如果人不能负责任地生活,那自由会堕落为放任。“精神健康有赖于一定程度的紧张——即已完成的和有待完成的任务之间的紧张,或者是当下状态与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人实际需要的不是没有紧张的状态,而是为追求某个自由选择的、有价值的目标而付出的努力和奋斗。它需要的不是不问代价地消除紧张,二是某个有待他去完成的潜在意义的召唤。

  尼采说“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突然失去勇气,会导致死亡”。环境对人有影响,但最终都是自主决策的结果。找到生命意义的三个途径:一是创造或从事某种工作;二是经历某种事情或面对某个人,就是不仅能从工作中也能从爱中找到意义;最重要的是:即使出于绝境的无助受害人,面对无法改变的厄运,仍仍能自我超越,并且以此改变自己,把个人悲剧转化为胜利。痛苦如果是能够避免的,那么消除它的原因才是有意义的事,因为遭受不必要地痛苦与其说是英雄行为,不如说是自虐。这就是说,要发现生命的意义,痛苦不是不可或缺的。

  “把人定义为可以*惯任何事物的种群”,比如,失业不等于没用,没用不等于生活没有意义。冷漠、迟钝、对任何事物都不关心,囚徒的状况,失去了感受快乐的能力,只能慢慢培养。”“存在之虚主要表现的是厌倦,这比焦虑带来的问题要来的多,适度的焦虑可以让人更加努力的去改变这种焦虑感,而厌倦就不同了,表现出来的是消极的情绪。”

  珍惜并享受生活提供给你的各种际遇吧,Let it go free。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2

  书的作者弗兰克是犹太人,纳粹时期被关进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所以才写成了这本书,书的第一部分就是介绍他在集中营的经历,前面写到他是如何装在拥挤的火车车厢里被运送到集中营,以及当时左右两道选择就是生死选择等等这些,让我想起了《美丽人生》中的这些画面。

  这一部分看得特别慢,每段描述脑海中都会浮现那些画面,也看得比较压抑,透过这些文字能感受到作者强大的内心和清醒的意识,也许正如他所说,他对未来有期待,对当下赋予了意义,他需要活下来把他的研究弄完,并且,他的心中还有爱,他无时无刻不在思念他的妻子。

  第二部分作者介绍了他的意义疗法,他提到:“根据意义疗法,努力发现生命的意义是人最主要的动力。这就是为什么我用“追求意义”一词,而不用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学说强调的快乐原则”(我们也可以叫它“追求快乐”),也不用阿德勒心理学派的“追求权力”或者“追求优越”之说。“

  意义疗法认为,负责任就是人类存在之本质。

  作者提到了发现生命意义的三种不同方式:

  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者从事某项工作;

  通过体验某种事情或者面对某个人;

  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第一种就是成就或成功,其意义显而易见。第二种和第三种需要进一步解释。

  找到生命之意义的第二种方法就是通过体验某种事情——如*——通过体验自然和文化或体验另一个人的独特性——就是说去爱某个人。

  读这本书时,尤其是对于集中营生活描述的部分,脑中不时冒出这些想法:我现在真是太幸运啦,我的生活真是太美好了啊,原来赋予意义能如此强大啊,原来内在力量是可以改变命运的呢。

  这本书很薄,值得在迷茫的时候读一读,也值得在情绪低落的时候读,最后引用下文中多次提到的尼采那句:“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3

  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看到封面上的《活出生命的意义》时,我开始觉得这将会是一本没完没了,又枯燥又无聊的书。可是这本书却颠覆了我的想象。

  弗兰克尔,也就是这本书的作者。是二十世纪著名的心理学家,犹太人。二战纳粹时期,他和他的家人全都被关进了奥斯维辛集中营,他的哥哥,妻子,父母全都死于毒气室,全家只剩他和妹妹。当大部分人都对生活失去希望,自暴自弃时,弗兰克尔却在这地狱般的集中营里乐观的活了下来,也帮助了他身边的许多犹太人摆脱了轻生的想法。不仅如此,他出来以后还开创了意义治疗法,帮助了更多人找到再生的意义。

  这本书里有一个句子,“为什么人类什么都能适应呢?”,这句话成为了整本书中最有意思的一个问题。活着的意义是什么、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还记得书中他写道,我问那些曾经受过极度折磨或痛苦的人:“你当时为什么不自杀?”,虽然每个人给出的答案都大不相同,有的说,因为自己的女儿,不舍得让他们自己一个人活在世界上;有的说,有些美好的回忆让他们感受到了生活的幸福和美好,也就放弃了轻生的念头;还有的说,因为他们被人需要着,所以坚持了过来。虽然这些原因都不一样,可是活下来的人都明白了一件事,自己的生命是有意义的,在这个世界上他们被需要或者被怀念。

  “人无论遭遇任何困境,都能适应得了。”这是我觉得最值得我们思考的一句话。起初我看到这句话感觉十分的不可思议,作者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么多犹太人被抓进去之前,他们有的是医生,有的是作家,有的是厨师……谁都没想过自己将会被关在一个如同地狱般的地方,一关就是几年。可是所有人都极其迅速地适应了这种生活,因为他们想活下去,他们也有活着的意义。

  最后,我也希望在读完这本书后,受到作者的启发,我也能尽快准确的找到我的生命的意义,要明白自己活在这个世界上为了什么,对周围的人有什么帮助,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后再遇到困难的时候,也要想着克服而不是放弃。虽然我们现在的生活比二战时期集中营里的犹太人好太多了,但是他们的精神是我们可以学*的。我也要像这本书的作者一样,找到自己的目标,去努力实现它,甚至帮助更多的人。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4

  很早以前听说二战时期集中营中生不如死的经历的简单叙述时,我就已惊讶于为何有如此之多的人能坚持到抗战胜利,(其实这对于总数来说已是少之又少),而不是拒绝承受而选择自我结束生命。

  作者用*实的语言描述了从入营的惊恐到对暴力,死亡的麻木与冷漠以及最后为陪伴病人朋友而最终选择留下,身边的人不断减少,不少同胞也彼此欺凌而谋生,而支撑作者活下去的是什么?他激励我们不论对于苦难还是生活,我们应尽力去寻找其存在的意义。永远不要寻问生命的意义,而其意义所在正是我们用点滴行动赋予,我们终一生回答生命留下的疑问。

  歌舞升*的现代,许多人陷入种“存在之虚无”的状态,很多年轻人没有目标,酗酒滥交,放纵地生活。美国出现过跨掉的一代“而佛系青年的“随遇而安”也日益走红。他们工作稳定衣食无忧,甚至跻身上流,而他们却内心空虚而无意义,不再迈步探索,只是随着时代的车轮被动地向前滚。

  而在集中营中最容易撑下来的不是那些身强力壮的硬汉而是那些有目标的人们,他们明白出不出集中营不是他们能决定的,而不做恶霸,坚持活下去,永远明白自己是谁却是他们的行为。生命不是定局,一切过程在自己。集中营对肉体的摧残固然可怕,可更恐怖是对人心灵的抹杀否认其人之为人的身份,而坚定自己,心怀目标则犹为重要,

  在国难当头、危及存亡之际,*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引领中华民族抗战振兴;和*年代乔布斯也表明“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带来空前科技革新。在立志之时他们也明白自己为何而活。在面对挫折,失败时也会轻易放弃,因为有了心中的梦想,即使苦难在其眼里也会有其独特意义。就像尼采所说:”那没能杀死我的,会让我更强壮。”这也是为什么乔布斯在被自己创立的公司赶出家门后,不是撒手不干,而是坚持向前,成就了更广阔的天。因为心中的信念,西南*的建立让教育的星火不断,中华文化不亡,世代相传;教授们放弃锦衣玉食的生活,在漏雨的教室里带来一堂堂特别的课,即使炮弹的轰炸,师生们都明白这苦难的意义“中华不亡,有我!”多少富家子弟扛起武器上战场,保家卫国,多少妇女也主动担任医务人员,挣起国家的生命线。

  如今绝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苦难,有的只是一些困难、不如意,而许多人却容易轻易被击跨,否认生命的意义。他们抱怨命运的不公,环境的不利和身边人,却不知其实自己才是生命的主人。一些不可控制的力量可能会拿走你的许多东西,但它唯一无法剥夺的是你自主选择如何应对不同处境的自由。你无法控制生命中会发生什么,但你可以控制面对这些事情时自己的情绪。

  记住,这是你所拥有的时间,这是你所决定的生活,不论春风得意还是寒冷凛冽,都有其意义。为了目标、梦想向前走,用一生的时间承载生命所留下问题的份量,活出生命的意义!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5

  作者:维克多·弗兰克尔,他创立了“意义疗法”及存在主义分析”,被称之为继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之后的维也纳第三心理治疗学派。29所大学授予他名誉学位,美国精神病学会还授予他奥斯卡·普菲斯特奖。他生*有三十多本著作,这本书最为著名,销量过千万册,获选为“美国最具有影响力的十大图书”之一。

  意义疗法含义:在治疗策略上着重于引导就诊者努力发现生命的意义,明确生活目标,用积极乐观心态面对生活的心理治疗方法。

  意义疗法适用群体:因为各种原因而出现抑郁、空虚、迷茫、绝望的就诊者,精神病、神经症。

  意义疗法的治疗技术:意义分析法、矛盾意向法、非反思法(这个技术这本书中未提及)

  意义疗法的目的:帮助患者找到他生命的意义。因为生命的意义在每个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所以重要的不是生命之意义的普遍性,而是在特定时刻每个人特殊的生命意义。在这个意义上讲,意义疗法也是个分析过程,因此它类似于心理分析法。意义疗法把人看成这样一种存在:他主要的担忧是实现某种意义,而不仅仅是满足欲望和本能的需求,或者是调和本我、自我与超我之间欲望的冲突抑或适应社会和环境。

  意义疗法师的作用:拓展患者的视野,使他意识到其生命潜在的所有意义。意义疗法试图使患者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因此必须使他决定自己为什么负责、对什么负责以及对谁负责。这也是为什么意义疗法师在所有心理治疗师当中最不愿意对患者进行价值评判的原因,因为他绝对不允许患者将评判的责任转移给医生。

  尼采说过:“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这可以作为所有心理治疗师的座右铭。看不到生活有任何意义、任何目标,因此觉得活着无谓的人是可怜的,这样的人很快就会死掉。一般他们还会说:“我对生活不再抱任何指望了。”

  弗兰克尔说“人越是忘记自己——投身于某种事业或献身于所爱的人——他就越有人性,越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所谓自我实现,绝不是指某种可以实现的目标,因为人越是追求这个目标,越是容易失去它。换句话说,自我实现可能是自我超越唯一的副产品”,所以他主要个人生命的意义不围绕自己,而是事业或者所爱的人,会具有更神圣深刻的意义,这是从他跌宕起伏、惊险丰富的人生经历中的总结,那些同样关在集中营,被肆意虐待的囚徒们,找不到了信念,也没有明确活下来的目标时,行尸走肉般很快就忍受不了炼狱的痛苦和煎熬,要么死去要么疯掉。而幸存者里,大多是心存希望,不断安慰精神枯竭的自己,有心爱的妻儿、需要赡养的父母、热爱的事业需要自己的智慧奉献……在我们活下来的意义里,总是离不开爱、和*、自我价值。

  斯宾诺莎在《伦理学》中谈到“作为痛苦的激情,一旦我们对它有了清晰而明确的认识,就不再感到痛苦了”。武志红也提到过,埋藏在无意识里让你痛苦的东西,把它放在意识里被你看到了,就不会痛苦了。黑暗的地方,之所以恐怖是因为我们没有看到它真实的样子,没有直面的勇气,于是懦弱的等待恐惧吞噬,越来越弱小。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6

  《活出生命的意义》是王姊妹送给我们的一本书,它的作者是从死亡集中营中幸存的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看了这本书,不由得激起我关于生命意义的思考。什么是存在?什么是生命?什么是意义?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让哲学家、心理学家们长篇大论来谈论的问题;然而,也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回答的问题。只要我们活着,我们就在以各种方式回答这些问题,否则我们便枉称为“人”。

  世间万物,不外乎三种。

  一种不在意自己的存在,那是无生命之物。当苏梅克·列维九号彗星直冲向木星之时,它不会作出任何避免毁灭的动作。

  第二种,为自己的生存而奋斗,那是有生命之物。任何生命体都会做出趋利避害的行为,包括植物。树木虽然不会走路,但它们的根系会选择朝水、肥充足的方向生长。虽然有些物种似乎有“自杀”的行为,比如鲸会集体在岸边搁浅,但都是事出有因,并非真的不想活了。史铁生曾说,若鲸真会自杀,人类就应该去买鲸的作品来读,因为会自杀的物种一定是有思想的(大意如此)。

  第三种,就是我们人类了,我们是为存在的意义而活着的。所以,虽然我们与动植物同属有生命之物,但并不是时刻都为存在而奋斗。有时,有人会因为觉得人生没有意义而自杀;有时,有人会为了比自己生命更有意义的事去主动赴死;也有人,可以在最艰难困苦的环境下生存下来,只因为他们认为——他们的生命有意义。

  有人会说:人生其实没有意义,但为了活下去,我们得为我们的人生找出些意义。的确,当我们处于后现代社会的时候,“意义感”的缺乏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为什么当人类能够成功应对各种疾病的今天,自杀却成为越来越突出的问题?

  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存在反而成为结果,先有思后有在,存在就变为依靠“思”而不能独立的依附者。所以,这句名言可以有好多变体:“我赚钱故我在”、“我行善故我在”、“我有老婆(老公)故我在”、“我有子女故我在”、“我爱故我在”等等,总之就是对自己是否存在没有了信心,只能依靠外在之物来证明内在之存。

  究其根源,实在是人类远离信仰而致。当人不再相信人是上帝所造之后,人就只是无目的、无意义的随机过程的产物,因此人的存在就失去了根本的意义!试想,一只猴子抓起一把沙子随意撒出去,无论沙子组成什么图案,那堆沙子都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因为其存在毫无目标。若是沙画艺术家,用一把沙子精心做出精美的图案,那这堆沙子也就有了意义和价值,因为是艺术家带着某个目标而做成的。当然,艺术家可能会因为不满意或是各种理由,把他们所做的画抹去,但就在沙子逐渐形成图案的过程之中,沙子就已经实现它们的价值和意义了啊。所以,大卫在《诗篇》139篇感言:“我的肺腑是你所造的,我在母腹中,你已覆庇我。我要称谢你,因我受造,奇妙可畏。你的作为奇妙,这是我心深知道的。”虽然,从自然过程看,似乎只是无数个**中的一个与卵细胞形成**卵进而在母腹内生长发育的结果,但这一过程其实都掌握在造物主的手中,每一个胎儿都是奇妙可畏的创造物,这就已经决定了胎儿的意义与价值,何需再从外部寻找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呢?

  有一首歌常被一些人误当成赞美诗,就是《感恩的心》。然而,这首歌的第一句歌词就证明了它并非基于基督教世界观,就是“我来自偶然”,信心则会说“我受造奇妙可畏”,我是来自必然的。而更奇妙可畏的,是我们蒙神的救赎,竟是在万古之先就决定了的:“神救了我们,以圣召召我们,不是按我们的行为,乃是按他的旨意和恩典。

  这恩典是万古之先,在基督耶稣里赐给我们的。——提后1:9”当我们确认我们的生命因此而充满了贵重的价值与奇妙的意义之时,我们就再也不被世上各种患难和劳苦愁烦所困住,也不会再为各样的诱惑所摇动,我们的心灵可以归回安息,不再以外在之物证己之存,而我们所作一切,只为荣耀真理,而不必为自己证明什么,不必为自己实现什么价值。

  读完《活出生命的意义》,掩卷长思,我似已明白,却又似仍有许多不明白。然我已知我意义与价值之所在,不在于我做出什么事,而在于生命放在我身上的计划与目标。当我从前想做点什么的时候,是为了证明自己还有价值;但我现在想作点什么的时候,为的就不再是自己的价值,而是真理的荣耀。当我在床头有所思想,思想有所得的时候,那就是真理的荣耀!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7

  作为一部心理学著作,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研究结论并非出自传统的调查方法而是源于作者的亲身经历。纳粹集中营的黑暗生活不仅没有击垮他,反而引发他对生命意义的进一步思考,最终开创了意义疗法。意义疗法将心理学和哲学相结合,引导人们积极乐观面对生活,找寻自己生命的意义,为心理治疗领域做出了极大贡献。

  感激作者能够忍痛回忆起那段地狱般的岁月,才让读者不仅可以一窥纳粹时期的集中营毫无人性的生活,也可以借由作者的苦难经历悟出生命的意义。

   环境决定论VS自主决定论

  环境决定论认为人不过是众多外在因素的偶然产物,是一种被动的存在。而存在主义认为人生就像一块橡皮泥一样,你可以把它捏成这样,你也可以把它捏成那样,这完全取决于你自己如何行动,如何生活。

  集中营里,囚徒形同猪狗命悬一线,不仅食物极度匮乏,每天还要面对干不完的重活,眼前唯一重要的问题是解决饥饿和缺觉。尽管面对同样的苦难绝境,你仍然能看到有两类人:一类人已经完全丧失对未来的渴望,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另一类人仍然保有仁慈之心,他们可以选择安慰别人,也可以将自己的最后一块面包留给别人,虽然这部分人少之又少。但我们依然能够看到,人们拥有在任何环境中选择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在物质人身极度受到限制的状况之下,人类依然拥有精神自由,这种自我意志是外界力量无论如何无法剥夺的。而绝大部分人放弃了这种自由,成为了臣服于外在环境的牺牲品。

  作者就是第二类极少数之人,他相信“人的内在力量是可以改变其外在命运的”。他或回忆温暖的往事,或以幽默感自嘲处境,或发挥自己医者的角色医治狱友,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

   苦难VS机会

  诚如作者所说,我们无法控制生命中会发生什么,但我们依然可以自由选择以何种态度和行为去面对生活提出的问题。而苦难正是命运向你发问的时刻,没有人能够解除你的苦难,替代你的痛苦,你独特的机会就依存于自己承受重负的方式之中。而人生的巨大转折也往往来自苦难的挑战,因此苦难是有意义的。这里虽然有鸡汤的味道,但实际上作者强调的“苦难”指的是命中注定的苦难,如果苦难本身可以避免,那么人们首先要做的是想办法解决苦难的根源,而不是自虐式的一味受苦难折磨。

  发现生命的意义

  意义疗法认为,负责任是人类存在之本质。生命对每个人都提出了问题,人们必须担负起责任回答属于他的那些问题。

  作者认为人越是忘记自己(投身于某种事业或献身于所爱的人)他就越有人性,越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因此,义疗法给出了三种不同的方式来发现生命之意义:

  (1)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从事某种事业;

  (2)通过体验某种事情或爱某个人;

  (3)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8

  这本书是著名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的一本著作,它是从心理学角度,对人在极端环境下的心理发展做出的观察。弗兰克把自己和同事被关机集中营的狱友当成样本进行一个心理学视角的观察。作者在这种极端的生命体验中,开创了意义疗法,对心理学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帮助人们找到了绝处逢生的意义,战胜极端痛苦。

  进入集中营的人,先后会经历个阶段的心理发展过程。第一阶段,恐惧和震惊,他们还抱有一丝希望,希望有一天能出去,至少相信结果不会这么糟糕。第二阶段:冷漠、无动于衷的阶段,即情绪死亡的境界。这个阶段的犯人目睹惨状已无动于衷,丝毫激不起恶心、恐怖或怜悯的情绪,他们冷漠寡情,感觉钝化、自觉什么都不在乎。这个阶段的冷漠,其实是因为自我防卫所必需。第三阶段:恢复。他们从极度紧张的状态中松弛下,已经相信自己已经自由。这种感觉在心理学上叫"人格解体"。

  作者通过分析集中营的犯人,发现一种在心理学上非常伟大意义的"意义疗法",即帮助精神崩溃的人重新找到生活的意义。适度的紧张感对于人的精神健康是必要的,因为当下状态跟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能够唤起人们潜在的斗志,召唤着人们去完成还没有完成的任务。人对意义的这种追求,就会让人产生一股精神动力,即便是在集中营这种极端环境下,犯人最终成为什么样的人,仍然主要取决于他自己的内心。想要恢复犯人内在的力量,就必须让他们看到未的某个目标,这一点对于任何遭遇厄运的人都适用。

  在书中,作者提出找到生命意义的三个方式。

  第一:从事某项事业取得成功。直接追求成功并不会给你带幸福,因为追求成功的观念容易引发一个后果,就是人们会以自己的不成功或者不幸感到羞耻,反而会加重人们本身的不幸福。

  第二: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不是要我们控制生命中发生的事,而是控制面对这些事情时的情绪和行动。在面对人生必经的苦难时,它提醒我们,人性只有借此机会才能得到考验和升华。

  第三:去爱某个人,帮助爱人实现他的潜能。爱是人类终身追求的最高目标,所以它自然也是人们找到生命意义的一个方式,只有在深爱着一个人的时候,你才能完全了解这个人,了解他的本质,了解他的潜能。可以说,爱是直达另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唯一途径。所以,通过爱,你能够帮助对方认识到他的潜质,从而实现他的全部潜能。

  不得不说,人们一直拥有自我选择的自由,是选择抛弃生命还是把苦难当你磨刀石,把忍受痛苦转化成对内在力量的考验。不同的选择使人生具有了不同的意义。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将困苦的环境看成自己道德完善的机会并进行自我超越,达到人生意义的新高度。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9

  今天要推荐的是《活出生命的意义》,作者是维克多·弗兰克尔,职业:维也纳普利克里尼克医院神经官能症科主任,《活出生命的意义》名列“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十大图书”之列。

  作者作为一个犹太人,通过自己在二战集中营亲身经历的苦难来讲述意义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意义能让人坚强的生存下来,也能让苦痛得到解释从而舒解。

  如果你在生命中正遇到悲伤,或者你沉浸在过往的悲伤中不能自拔,我推荐你看这本活出生命的意义,如果你能为悲伤找到一个意义,那将能极大的缓解你的悲伤,让你从悲伤中自***,复返乐观。

  如果你处于迷惘,也可以为自己的人生定义一个意义,前去追求,事业爱情公益都可以。如果你恐惧某件事而无法面对,请你加倍的虚拟恐惧去面对。如果你过于期盼某件事而无法达到,那请你遗忘目的去关注于事情的过程。如果你曾经经历过痛苦,那痛苦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经历的财富,让你更加无畏的去追求自己的目标。

  如果你处在内疚当中,那请去担当,承担应负的责任,然后勇敢前行。

  如果你面对死亡,请坦然面对。比如老人老去并慢慢死去,请正确的看待老人老去,正确的看待老人的死亡,这是不可逆转的,不要因为老人的失能而去歧视,因为他们也曾经和你一样成功过,因为你的未来也是如此。

  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的挫折、伤痛、分别、离去,可以挽回可以避免的,应该竭尽全力。而那些已经过去或无法避免的,只能正确面对,赋予它以意义,以抚慰自己的内心善待身边人。对未来应该抱有希望,才能更勇敢的面对每一天的开始,愿你与我都能拥有面对生活的勇气。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菁华5篇)(扩展6)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菁华6篇)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1

  书的作者弗兰克是犹太人,纳粹时期被关进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所以才写成了这本书,书的第一部分就是介绍他在集中营的经历,前面写到他是如何装在拥挤的火车车厢里被运送到集中营,以及当时左右两道选择就是生死选择等等这些,让我想起了《美丽人生》中的这些画面。

  这一部分看得特别慢,每段描述脑海中都会浮现那些画面,也看得比较压抑,透过这些文字能感受到作者强大的内心和清醒的意识,也许正如他所说,他对未来有期待,对当下赋予了意义,他需要活下来把他的研究弄完,并且,他的心中还有爱,他无时无刻不在思念他的妻子。

  第二部分作者介绍了他的意义疗法,他提到:“根据意义疗法,努力发现生命的意义是人最主要的动力。这就是为什么我用“追求意义”一词,而不用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学说强调的快乐原则”(我们也可以叫它“追求快乐”),也不用阿德勒心理学派的“追求权力”或者“追求优越”之说。“

  意义疗法认为,负责任就是人类存在之本质。

  作者提到了发现生命意义的三种不同方式:

  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者从事某项工作;

  通过体验某种事情或者面对某个人;

  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第一种就是成就或成功,其意义显而易见。第二种和第三种需要进一步解释。

  找到生命之意义的第二种方法就是通过体验某种事情——如*——通过体验自然和文化或体验另一个人的独特性——就是说去爱某个人。

  读这本书时,尤其是对于集中营生活描述的部分,脑中不时冒出这些想法:我现在真是太幸运啦,我的生活真是太美好了啊,原来赋予意义能如此强大啊,原来内在力量是可以改变命运的呢。

  这本书很薄,值得在迷茫的时候读一读,也值得在情绪低落的时候读,最后引用下文中多次提到的尼采那句:“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2

  弗洛伊德曾经说过:“要是将一定数目的形形色色的人置于饥饿状态,随着饥饿的加剧,他们所有的个人差别都会泯灭,取而代之的将是相同的饥饿表情。” 弗洛伊德没有亲身感受集中营的生活。他的主题都集中在维多利亚风格的松软沙发上,维克多弗兰克尔用亲身经历的奥斯维辛肮脏的集中营里回复个体的差别并没有泯灭,相反,人们的差异性变得更大。大家谁也不想掩饰什么,不管是*还是圣人。

  体会最深的是书中提到的悲剧三位一体的第三个方面涉及死亡,但是也涉及生命,因为生命的每时每刻都包含着死亡,而每一时刻都不会再重复。那么,生命的这种短暂性难道不是使我们尽量过好生命中的每一刻的最好提示器吗?它肯定是的,因此我提出一个忠告:尽情享受你现在的生活,就像是在活第二次,不要像你的第一次生命那样,错误地行事与生活。

  最后,面对死亡如我最重要的是第三个途径:即使是处于绝境的无助受害人,面对无法改变的厄运,仍能自我超越,并且以此改变自己。

  这就是我想践行的全部意义和支点!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3

  《活出生命的意义》是维克多弗兰克尔在经历奥斯维辛集中营存活之后,写的一本书。当时拿起这本书的时候,着实是被题目吸引,因为我正在纠结“人为什么要活着”。说来,在眼睛一睁一闭之间,这期间所发生的事情,有什么意义呢。如果没有意义,那我是干嘛来了!

  书篇翻开,前面一大半是在描写作者在奥斯维辛集中营里悲惨生活——毒气室、鞭打、挨饿甚至需要咬破手指涂在脸上以证明自己足够健康来躲避死亡,这画面让我一下联想到《辛特勒的名单》。这么大篇幅的描写集中营的悲惨,为什么还要活着呢?

  书的下半部分告诉我,你活着的意义。

  精神健康有赖于一定程度的紧张——即已完成的和有待完成的任务之间的紧张,或是当下状态与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人实际需要的不是没有紧张的状态,而是为追求某个自由选择的有价值的目标而付出的努力和奋斗。他需要的不是不问代价的消除紧张,而是某个有待他去完成的潜在意义的召唤。人所需要的不是“内稳态”,而是所谓的“精神动力”,也就是存在的动力处于一个紧张的极化区(其中一级代表有待完成的意义,另一极代表意义所期待的主体)。

  人类还遭受一种丧失,那就是原本作为其行为根基的传统迅速的消减,丧失了告诉她必须做什么的本能,丧失了告诉他应该做什么的传统。有时人甚至连自己想做什么都不知道。这样,他要么去做别人所做的事情(随大流),要么做别人希望他做的事情(集权主义)。

  很明显,我之前写的一些文字,大多也跟文中一样,批判年轻人(当然尤其包括我自己),整天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浑浑噩噩的一天天这么过着,但终究没能探究到这类现象的原因。叔本华说:“人注定要徘徊在焦虑和厌倦这两极之间”。诚然,每次列完计划的时候,总会有些隐隐的焦虑,感觉很难完成。执行中的时候偶尔有那么几天遇到了突发事件,导致计划延缓后,惰性的思想就会出现,计划便成了一沓废纸。接着,就像是热锅上的蚂蚁,弄弄这个,摸摸那个,不知道该干什么,躁动不安。又或是躺在床上,看着天花板,摸着空空如也的脑袋,问自己“为什么要活着呢?”

  人越是忘记自己——投身于某种事业或献身于所爱的人——他就越有人性,越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按照意义疗法,我们可以用三种不同的方式来发现生命的意义:

  1)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从事某种事业

  2)通过体验某种事情过面对某个人

  3)再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的某种态度。

  找到一件事,是你心底想做的,然后卯足了劲儿的`去完成,忘记时间,忘记自己。或许,你会说,我也不知道我想要什么。没关系,我也曾处于这样的状态,分享给你一句话:先努力看看,看看以后会变成什么样!

  走着走着,你就知道自己要什么了。不走,怎么知道!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4

  作者:维克多·弗兰克尔,他创立了“意义疗法”及存在主义分析”,被称之为继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之后的维也纳第三心理治疗学派。29所大学授予他名誉学位,美国精神病学会还授予他奥斯卡·普菲斯特奖。他生*有三十多本著作,这本书最为著名,销量过千万册,获选为“美国最具有影响力的十大图书”之一。

  意义疗法含义:在治疗策略上着重于引导就诊者努力发现生命的意义,明确生活目标,用积极乐观心态面对生活的心理治疗方法。

  意义疗法适用群体:因为各种原因而出现抑郁、空虚、迷茫、绝望的就诊者,精神病、神经症。

  意义疗法的治疗技术:意义分析法、矛盾意向法、非反思法(这个技术这本书中未提及)

  意义疗法的目的:帮助患者找到他生命的意义。因为生命的意义在每个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所以重要的不是生命之意义的普遍性,而是在特定时刻每个人特殊的生命意义。在这个意义上讲,意义疗法也是个分析过程,因此它类似于心理分析法。意义疗法把人看成这样一种存在:他主要的担忧是实现某种意义,而不仅仅是满足欲望和本能的需求,或者是调和本我、自我与超我之间欲望的冲突抑或适应社会和环境。

  意义疗法师的作用:拓展患者的视野,使他意识到其生命潜在的所有意义。意义疗法试图使患者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因此必须使他决定自己为什么负责、对什么负责以及对谁负责。这也是为什么意义疗法师在所有心理治疗师当中最不愿意对患者进行价值评判的原因,因为他绝对不允许患者将评判的责任转移给医生。

  尼采说过:“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这可以作为所有心理治疗师的座右铭。看不到生活有任何意义、任何目标,因此觉得活着无谓的人是可怜的,这样的人很快就会死掉。一般他们还会说:“我对生活不再抱任何指望了。”

  弗兰克尔说“人越是忘记自己——投身于某种事业或献身于所爱的人——他就越有人性,越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所谓自我实现,绝不是指某种可以实现的目标,因为人越是追求这个目标,越是容易失去它。换句话说,自我实现可能是自我超越唯一的副产品”,所以他主要个人生命的意义不围绕自己,而是事业或者所爱的`人,会具有更神圣深刻的意义,这是从他跌宕起伏、惊险丰富的人生经历中的总结,那些同样关在集中营,被肆意虐待的囚徒们,找不到了信念,也没有明确活下来的目标时,行尸走肉般很快就忍受不了炼狱的痛苦和煎熬,要么死去要么疯掉。而幸存者里,大多是心存希望,不断安慰精神枯竭的自己,有心爱的妻儿、需要赡养的父母、热爱的事业需要自己的智慧奉献……在我们活下来的意义里,总是离不开爱、和*、自我价值。

  斯宾诺莎在《伦理学》中谈到“作为痛苦的激情,一旦我们对它有了清晰而明确的认识,就不再感到痛苦了”。武志红也提到过,埋藏在无意识里让你痛苦的东西,把它放在意识里被你看到了,就不会痛苦了。黑暗的地方,之所以恐怖是因为我们没有看到它真实的样子,没有直面的勇气,于是懦弱的等待恐惧吞噬,越来越弱小。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5

  最*读了弗兰克尔著作的《活出生命的意义》,书中描述的二战期间集中营内黑暗恐怖的生活和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强烈震撼了我的内心。弗兰克尔是犹太人,是著名的心理学家,1942年,他被纳粹关押到曾被称作“死亡工厂”的奥斯维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哥哥、妻子,不是死于牢狱,就是被送进了毒气室,而他自己也在漫长的囚狱生涯中,遭受了我们难以想象的身心折磨。重获自由后,仅用了9天就完成了这本书。

  集中营内的非人生活将囚犯从活生生的人变为一个个号码,除了自身赤裸的躯壳以外,丧失了所有一切。在这种极端扭曲的现实中,集中营内有退行到禽兽一样的行为,但依旧有人走过一个个屋子安慰别人、把自己最后一块面包给别人,闪耀人性的光辉。书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有一样东西你是不能从人的手中夺去的,那就是最宝贵的自由,人们一直拥有在任何环境中选择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作者在一无所有的状况下,发现人拥有选择人生态度的自由,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剥夺的。他自己本来可以安全地逃亡美国,但为了照顾父母他选择留了下来。

  在集中营里,他怀着强烈的求生欲望期盼有朝一日能够活着与妻子重逢,并完成自己的心理学著作,他从这强烈愿望中汲取力量,支撑他活了下来。当一个人领悟到生命的意义和目的,就有意想不到的无穷无尽力量,能够毫不畏惧地经受任何艰辛困苦。弗兰克尔不但超越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疗法,替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见证。弗兰克尔一生对生命充满了极大的热情,67岁取得了飞行员驾驶执照,一直到80岁还攀登了阿尔卑斯山。

  弗兰克尔以其切身经历告诉我们:生命在任何条件下都有意义,即便是在最为恶劣的情形下。如果磨难不可避免,那就把磨难作为自己独特的任务,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责任,认识到自己对所爱的人或者未竟事业的责任,就永远不会抛弃自己的生命。生命的充实和丰满,需要我们为了一个有意义的目标而快乐地努力与奋斗。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努力找寻和体验生命的意义,过有意义的人生。作为国家电网的一名员工,我们应在这个*台上充分发挥自身的才能,在工作中做出自己的贡献,与此同时,我们就会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也许在工作中我们总会遇到困难和失败,我们并不是一定要避开它,要相信,我们一样可以从中找到它的意义,而那时候,也一定会有个比自己想象中更加强大的自己,来面对和克服那些使我们焦虑和恐惧的事情。而经过这样的选择和努力,我们,会收获更大的意义。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6

  书的作者弗兰克是犹太人,纳粹时期被关进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所以才写成了这本书,书的第一部分就是介绍他在集中营的经历,前面写到他是如何装在拥挤的火车车厢里被运送到集中营,以及当时左右两道选择就是生死选择等等这些,让我想起了《美丽人生》中的这些画面。

  这一部分看得特别慢,每段描述脑海中都会浮现那些画面,也看得比较压抑,透过这些文字能感受到作者强大的内心和清醒的意识,也许正如他所说,他对未来有期待,对当下赋予了意义,他需要活下来把他的研究弄完,并且,他的`心中还有爱,他无时无刻不在思念他的妻子。

  第二部分作者介绍了他的意义疗法,他提到:“根据意义疗法,努力发现生命的意义是人最主要的动力。这就是为什么我用“追求意义”一词,而不用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学说强调的快乐原则”(我们也可以叫它“追求快乐”),也不用阿德勒心理学派的“追求权力”或者“追求优越”之说。“

  意义疗法认为,负责任就是人类存在之本质。

  作者提到了发现生命意义的三种不同方式:

  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者从事某项工作;

  通过体验某种事情或者面对某个人;

  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第一种就是成就或成功,其意义显而易见。第二种和第三种需要进一步解释。

  找到生命之意义的第二种方法就是通过体验某种事情——如*——通过体验自然和文化或体验另一个人的独特性——就是说去爱某个人。

  读这本书时,尤其是对于集中营生活描述的部分,脑中不时冒出这些想法:我现在真是太幸运啦,我的生活真是太美好了啊,原来赋予意义能如此强大啊,原来内在力量是可以改变命运的呢。

  这本书很薄,值得在迷茫的时候读一读,也值得在情绪低落的时候读,最后引用下文中多次提到的尼采那句:“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菁华5篇)(扩展7)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菁选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合集15篇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1

  他一生 对生命充满了极大的热情,67岁仍开始学*驾驶飞机,并在几个月后领到飞机驾照,一直到80岁还登上阿尔卑斯山 。

  作为奥斯维辛集中营里幸免于难的他,很欣赏尼采那句“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并在文中多次分享。

  在集中营,只有囚头狱霸才能享有吸烟的特权,他们每周能获得定额奖券,而那些对生活失去信心的,打算“享受”最后几天监狱生活的犯人则是吸烟者当中的特例。每当看到狱友吸烟时,就知道他已失去了生活下去的勇气。勇气一旦失去,几乎不可能再挽回。

  弗兰克尔关注的并非多数人丧生的原因,而是为什么有些人能够幸免于难。亦逐渐强化了他的核心理念:生命并非弗洛伊德所宣扬的那样,只是简单地祈求快乐,也并非阿德勒所教导的那样,只为争权夺利。

  人们或者是为了寻找生命的意义,这也是人们一生中被赋予的最艰巨的使命。他发现可能找寻到生命意义的三个途径:工作(做有意义的事)、爱(关爱他人)以及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

  一些不可控的力量可能会拿走你很多东西,但它唯一无法剥夺的.是你自主选择如何应对不同处境的自由,人的内在力量是可以改变其外在命运的。

  在这本著作给作者带来极大的成功的时候,他告诫学生的是:永远不要只想着成功,你越想成功,就越容易失败。成功就像幸福一样,可遇不可求。当一个人无意识地投身于某一伟大的事业时产生的衍生品,或者是为他人奉献时的副产品。当你的一切行为服从良心,并用知识去实现它,在很长一段时间后,成功将降临于你。

  记住:你越想成功,就越容易失败。成功就像幸福一样,可遇不可求!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2

  意义。许三多说,人活着就要做有意义的事,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说,人一生所追求的是体验。为了体验而活,为了意义而活。经常也有人说,人生一辈子,到头来还是一场空,不论是名、利、情、义,还是其他的追求一生不可得的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由此陷入深深的虚无主义中,对身边的一切都没有兴趣。

  维克多,在书中把集中营的一切称之为一些小事,他一生的意义是为了帮助他人寻找人生的意义。他相信人活着需要某种意义,有了意义的支撑,才能活下去,因为他在集中营里看到了太多狱友,因为失去了希望,失去了人生的意义,而放弃挣扎,放弃了争斗,放弃了与命运进行抗争。这是一种极端的情况,一百个人里会有九十五个以上的人,都会放弃。但是在如此困境中,依旧能够追寻人生的意义的人,可以称之为伟人,他们不认为困境是陷阱,是危险,而是他们人生中特殊的经历,是独一无二的,正是因为这份独一无二的'经历,才让他们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作者对幸福和快乐有着独到的见解,一般人都是在努力寻找幸福和快乐,但是作者告诉我们,幸福和快乐不需要寻找,你越是寻找,越不可得。他说,只要你专注的做一件事,在一段时间之后,就可以获得幸福和快乐,这来源于你全心全意的奉献和追求,幸福和快乐不是目的,它们只是追寻生命意义过程中的副产品。

  不论,生命追寻的是意义还是体验,它们都是美好的存在。寻找生命的意义,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才能更好的活着。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3

  本书提出的意义疗法认为,努力发现生命的意义正是人最主要的动力。

  人对意义的追寻会导致内心的紧张而非*衡。不过,这种紧张恰恰是精神健康的必要前提。世界上再没有别的能比知道自己的生活有意义更能有效地帮助人活下去(哪怕是在最恶劣的环境下)。尼采有句名言:“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在纳粹集中营里,那些知道自己的生命中还有某项使命有待完成的人最有可能活下来。

  生命的意义在每个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所以重要的不是生命之意义的普遍性,而是在特定时刻每个人特殊的生命意义。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使命。这个使命是他人无法替代的,并且你的生命也不可能重来一次。这样,每个人生命的任务就是特定的,完成这些任务的机会也是特定的。

  成功就像幸福一样,可遇而不可求。它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产物,是一个人无意识地投身于某一伟大的事业时产生的衍生品,或者是为他人奉献时的副产品。

  按照意义疗法,可以用三种不同的方式来发现生命之意义:(1)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从事某种事业;(2)通过体验某种事情或面对某个人;(3)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

  我们可以试着从以上三个方面来探寻自己生命的意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样可以少些焦虑和迷茫,幸福和成功即使暂时不在身边,说不定哪天也会不期而遇。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4

  今天要推荐的是《活出生命的意义》,作者是维克多·弗兰克尔,职业:维也纳普利克里尼克医院神经官能症科主任,《活出生命的意义》名列“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十大图书”之列。

  作者作为一个犹太人,通过自己在二战集中营亲身经历的苦难来讲述意义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意义能让人坚强的生存下来,也能让苦痛得到解释从而舒解。

  如果你在生命中正遇到悲伤,或者你沉浸在过往的'悲伤中不能自拔,我推荐你看这本活出生命的意义,如果你能为悲伤找到一个意义,那将能极大的缓解你的悲伤,让你从悲伤中自***,复返乐观。

  如果你处于迷惘,也可以为自己的人生定义一个意义,前去追求,事业爱情公益都可以。如果你恐惧某件事而无法面对,请你加倍的虚拟恐惧去面对。如果你过于期盼某件事而无法达到,那请你遗忘目的去关注于事情的过程。如果你曾经经历过痛苦,那痛苦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经历的财富,让你更加无畏的去追求自己的目标。

  如果你处在内疚当中,那请去担当,承担应负的责任,然后勇敢前行。

  如果你面对死亡,请坦然面对。比如老人老去并慢慢死去,请正确的看待老人老去,正确的看待老人的死亡,这是不可逆转的,不要因为老人的失能而去歧视,因为他们也曾经和你一样成功过,因为你的未来也是如此。

  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的挫折、伤痛、分别、离去,可以挽回可以避免的,应该竭尽全力。而那些已经过去或无法避免的,只能正确面对,赋予它以意义,以抚慰自己的内心善待身边人。对未来应该抱有希望,才能更勇敢的面对每一天的开始,愿你与我都能拥有面对生活的勇气。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5

  英文名Man’s Search for Meaning,字面意思我认为是人类对意义的找寻,作者翻译成“活出生命的意义”,也许更合适。号称美国最有影响力十大图书之一,硬着头皮读完,却有点失落,也许是期待的太多,或者自己没有真正学深悟透。

  全书10万字,204页,分成2个部分。第1部分描述作者在集中营的经历,第2部分介绍意义疗法。

  从第1部分作者的经历中感受到,作者能够存活下来,多种因素的结合,主要还是自己从不放弃和积极的态度。那些无论如何鞭打都不出操,吸烟解闷追寻一时半会快活的人,大都活不过24个小时。

  第2部分的意义疗法中提出找到生命的意义有3种方法:第1种,做事情,具体的事情或事业,农民种地,工人板砖都是做事情;第2种,通过体验某种事情或面对某个人,主要指体验自然和文化或者体验另一个人的独特性——去爱某个人;第3种,忍受不可避免苦难时采取的某种态度。

  简言之就是,做具体事情,爱,乐观忍受苦难。 爱不是**和本能的副现象,爱与性一样,都是主现象。性是爱的表达方式。

  快乐是一种附加品,如果这种附加品本身成了目的,反而会受到减损。

  对失眠的恐惧、对入睡的过度关注反而让患者难以入睡。试着想相反的.事情——尽可能晚点上床睡觉。

  自由是人的生命消极的一面,而积极的一面是责任。

  个人一旦找到了意义,他不但会感觉幸福,还具备应对磨难的能力。

  意义的导向弱了,结果是对即时快乐的追求占据上风。 抑郁、侵犯和成瘾依赖——是意义缺乏导致的。

  老年人拥有财富——这是他们过去的成就,任何事情、任何人都不能从过去中夺走这些财富。

  那些没能杀死我的,会让我更强壮。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6

  作为临床心理学家,作者从纳粹集中营恐怖的经历中汲取了力量。在那段经历中,犯人活的就像牲口一样,每天关心的是能不能吃饱,会不会被挨打或者拖到毒气室。人和人的精神状态也大有不同,有寄希望于被**却因为一年年圣诞节还被困在集中营而心理崩溃的,有忍耐不了这种痛苦去撞击电网自杀的,在这种牲口般的生存环境中,人生存的意义是什么?

  维克多找到了自己的生命意义:去帮助别人找到他们的意义,好好地活着。于是便有一部部的著作产生了。

  对于我们来说,他给到的帮助是什么呢?如何发现自己的生命意义呢?按照意义疗法,我们可以用三种方式来发现生命的意义。1。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者从事某项事业;2。通过体验某件事情或者面对某个人;3。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

  文章的最后,想起来最*看的黑泽明的一部电影《生之欲》。当男主人公患癌走到生命的尽头,看着不理解自己的儿子,无所事事的工作,没有任何朝气的自己,自己应该要如何获得快乐?花很多钱沉浸于酒色玩乐中都无法找到自己,后面通过不顾一切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帮助群众修建好公园,安详地死去。专心做一些有意义开心的事情,少花些精力在自己的得失和别人的眼光里,会让自己纯粹的多,开心的多。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7

  作者用事实证明,即便在集中营,他也能保持自己作为人的尊严。在心理和精神的层面,基本上任何人都能够决定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

  怎样看待集中营的苦难、人生的苦难呢?

  生命的意义包含了苦难、剥夺和死亡。苦难、厄运和死亡是生活不可剥离的组成部分。没有苦难和死亡,人的生命就不完整。陀思妥耶夫斯基说过:“我只害怕一样——那就是配不上我所受的痛苦。”苦难都是有意义的`。当然这不包括能避免的苦难。

  作者提出了面对困难的态度:“那一刻,我从科学的角度客观地观察和描述着折磨我的一切。通过这个办法,我成功地超脱出当时的境遇和苦难,好像所有这些都成了过去。我和我的痛苦都成为自己心理学研究的有趣对象。斯宾诺莎在《伦理学》中谈到‘作为痛苦的激情,一旦我们对它有了清晰而明确的认识,就不再感到痛苦了’”

  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借鉴。每当默默努力工作,还看不到成效时,通过想象自己将来的成功,激励当下的生活。

  对于这些客观上无法避免的磨难,别人并不能够替代你的痛苦。因此,自怜也没有用。

  芒格也认为,自怜没有用。我们常常和他人比较,总觉得自己付出很多,依旧看不到收获的时候,容易自怜。

  很多理性、活得开心的人,并不是没有遭受厄运,而是他们不去想自己有多惨,把精力用在了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上。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8

  疫情期间,晚上睡前陆陆续续看完这本书,几点收获:

  1、弗兰克尔发现可能找寻到生命意义的三个途径:工作(做有意义的事)、爱(关爱他人)以及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

  2、爱是人类终身追求的最高目标。我理解了诗歌、思想和信仰所传达的伟大秘密的真正含义:拯救人类要通过爱与被爱。我知道世界上一无所有的人只要有片刻的时间思念爱人,那么他就可以领悟幸福的真谛。

  3、培养幽默感并以一种幽默的态度看待事情,是人在掌握生存艺术时学到的技巧。

  4、生活就好比看牙医。你总是觉得最难受的时候还没到,而实际上它已经过去了。

  5、生活永不重复,不同问题需要不同的应对。有时你会发现所处的情况需要你采取行动来确定自己的命运,有时你会觉得深思熟虑更为可取,有时你会发现顺其自然是正道。每种情况都有其特殊性,正确的应对也只能有一个。

  6、“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同样,有目标的人更容易走的更圆。

  7、生命中真正短暂的是潜力,一旦潜力得到了实现,那么在实现的那一刻它就成为了现实。

  8、弗兰克尔的观点:滋养内心的'自由,拥抱自然、艺术、诗歌和文学之美,感受对家庭和朋友的爱,是十分重要的。

  9、弗兰克尔所说,“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10、生活中总有两种人,悲观主义者好比一个恐惧而悲伤地看着墙上的挂历每天都被撕掉一张,挂历越变越薄的人;而积极地应对生活问题的人好比一个每撕掉一张就把它整整齐齐地摞在一起,还要在背面记几行日记的人。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9

  活出生命的意义!什么是生命的意义?作者在文中提到:没有一个医生可以用概括性的语言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生命的意义在每个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所以重要的不是生命之意义的普遍性,而是在特定时刻每个人特殊的生命意义。每个人生命的任务是特定的,完成这些任务的机会也是特定的。人不应该问他的生命之意义是什么,而是必须承认是生命向他提出了问题,他必须通过对自己生命的理解来回答生命的提问。对待生命,他只能担当起自己的责任。

  积极地应对生活问题的人好比一个每撕掉一张挂历就把它整整齐齐地摞在一起,还要在背面记几行日记的人。他可以自豪而快乐地回忆日记中所记下的所有充实的日子,那些他曾经有过的全部生活。

  人不是众多事物中的一种。事物相互决定对方,但人最终是自我决定的。成为什么,在天赋与环境的限度内,是他自己决定的结果。最终表现出哪一种,是决定的结果,而不是环境的产物。

  存在之虚无的主要表现是厌倦。“星期日神经官能症”----人们在忙碌了一周后,突然觉得生活没有了内容,其内心的空虚感凸显出来。同时虚无还戴着各种各样的面具和伪装出现。有时,遭遇挫折的人对意义的'追求会通过追求权力(包括追求权力之最原始的形态即金钱)得到替补性代偿。

  你所经历的,世人夺不去。不光我们的经历,还有我们的行动和所有的想法、所有的苦难都不会消失。尽管它们已经成为过去,但我们可以使它们存留在世上。“曾经是”也是一种“是”,甚至更为确定。

  人在登山遇险的关键时刻,只会有一种感觉,即好奇。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10

  此书的作者弗兰克尔经历可谓曲折和传奇。他本来有机会逃出纳粹的魔掌,接到美国驻维也纳领事馆领取移民签证的邀请,怀着对亲人深深的爱,他却选择了留下。书中写到:年迈的父母闻讯后欣喜万分,他们一直指望着我能够*安离开奥地利,然而我却变得有些犹豫。我真能忍心撇下双亲,让他们独自面对等待着被送往集中营的厄运吗?身为儿子,我的责任在哪里?我应该移居到一块能够让我安心创作的乐土吗?是集中精力发展我的`意义疗法,还是应该担负起儿女真正的责任,尽一切可能保护父母?我左思右想,实在想不出更好的办法;这也是一种两难境地,人们通常希望得到“上苍的暗示”。正在此时,我注意到了我家桌子上的一块大理石。我向父亲问起它的来历,他告诉我说,这是他在被纳粹焚烧的维也纳最大的犹太会遗址上发现的。他把这块石头带回了家,因为上面镌刻了《十诫》的部分内容。父亲向我解释那些希伯莱文字说,它代表了《十诫》中的一条。我急忙问道:“是哪一条?”他答道:“荣耀你的父母,地上的生命将能得到延续。”就在这一刹那,我决定留下来,陪伴我的父母,就让美国签证过期吧。

  留下的代价是沉重的,作为犹太人,他的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和哥哥全都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弗兰克尔不但超越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疗法,替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见证。之所以传奇,是因为弗兰克尔在晚年的表现。弗兰克尔一生对生命充满了极大的热情,67岁仍开始学*驾驶飞机,并在几个月后领到飞机驾照。长久的爱好是登山,直到80岁还登上了阿尔卑斯山。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11

  所谓活出生命的意义,就是不要去想生命到底有什么意义,而是活好当下的每一分每一秒,你无法控制生命中会发生什么,但你可以控制面对这些事情时自己的情绪与行动。

  永远记住:“只要我们拥有自主选择如何应对处境的自由,我们就不会一无所有。”或“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自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本书的前半部分主要讲述作者在奥斯维辛集中营,面对侮辱、被剥夺,时刻可能会到来的死亡等感受时,弗兰克尔不断地从人类特有的能力,如天生的乐观主义、幽默、心理审视、短暂的独处、内心的自由和决不放弃也决不自杀的意志力中获得力量。

  后半部分主要讲意义疗法:

  对于面对不利的局面:

  如果它是能够避免的,那么消除它的原因才是有意义的事,因为遭受不必要的痛苦与其说是英雄行为,不如说是自虐。另一方面,如果你不能改变造成你痛苦的处境,那你仍然可以选择采取何种态度。

  我们无法选择遇不遇到厄运,但我们可以选择不让厄运摧垮我们!

  如果恐惧死亡,那么生命的短暂就是尽量过好此生最好的提示,那就尽情享受你现在的生活,就像是在活第二次,不要像你的第一次生命那样,错误地行事与生活。

  积极的态度既可使人备感欢乐与满足,也能使人经受苦难和挫折。消极的态度则会加剧痛苦,削弱快乐、幸福和满足感,甚至导致抑郁或疾病。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12

  本书作者是以心理学家的视角来描述他在集中营的幸存历程, 换一个角度来看,是在极端情况下的人类适应的实验历程,极具研究价值——生理的,以及心理的!

  比如:

  1、集中营的人群,普遍的价值满足感和欲望需求,降低到了“马斯洛需要层次”的'最底层:面包以及香烟,就能给他们带来如同“天堂”般的短暂快感——因为生理饥渴的驱使,大脑需要全力聚焦在生存机能上,如同电脑内存不足时的降频,人类降阶返回到动物层级。

  2、看到人类的心理适应性的极致:集中营后来的时段,作者看到营友尸体时的感觉是“完全没有感觉”,没有悲痛,没有恐惧,没有想法,即使这是昨天同组聊天的朋友。集中营的任何残暴行径,已经被视为理所当然的发生——温水煮青蛙,青蛙也是这般适应的么?

  本书后半部分,讲述“意义疗法”。

  作者是集中营的少数幸存者,并且是更极少数的始终保持“高贵人性“的集中营生存者。通过回溯自己的亲身经历,作者认识到“赋予生命意义”——对妻子的爱和渴望,以及必须完成的心理手稿——让他的能量小宇宙始终在线,最终借助”命运之手”,渡过浩劫。

  书中有些具体的案例,讲诉“意义疗法”是如何运作于普通患者的,可以看看。

  初步感觉:

  1、和《秘密》中的愿景模式的构造有相似之处?

  2、和日本“森田疗法”结合起来应用会更好?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13

  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这本书一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在纳粹时期被关在集中营的故事,集中营的残酷剥削吞噬着里面的人们,通过一个个故事去探讨活下去的意义,印象比较深的是那个做梦梦见31日会得到自由的男人,在31日越来越临*的时候觉得一切都是泡影,意志消沉,最后在31日当天死去的故事。

  集中营里每天都在上演着死亡的戏码,但是死亡率最高的时刻却是圣诞节期间,他们不是累死、饿死、病死,而是因为心里的预期被大大降低,失去勇气变得沮丧,最终减弱了他们身体的抵抗力,导致的死亡。致辞作者用尼采的话引出全书宗旨“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第二部分是作者通过哲学、心理学结合自己的经历总结出的.“意义疗法”的深入探讨。人主要关注的不是获得快乐或避免痛苦,无论你处在什么样的痛苦逆境之中,只要找到了意义,痛苦就不再是痛苦了,甚至有人会准备去受苦,在这个意义上,他的痛苦有了意义。作者列出的找到生命的意义有三个主要途径,第一个是创造或从事某种工作。第二是经历某件事或是面对某个人。第三个是即使是处于绝境中,也要勇敢面对无法改变的厄运,只要敢于面对就仍能超越自我从而改变自己。

  觉得这本书中不仅仅教会了我们在挫折中如何自救,也能让我们在作出人生重大选择时保持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这复杂的百态人生。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14

  首先,读完整本书,对作者心生崇高的敬佩。作者的经历,作者对生命的意义的探索与思考,真的让人颇受启发。作者的生命是充满意义的。作者也是伟大的。

  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存在之虚无,找不到人生的意义,迷茫而空洞地活着,有时候真的是一种莫大的痛苦。但是个人感觉当代的精神特征之一就是存在之虚无,迷茫与空虚。

  这段时间算是对我个人来说颇为关键的转折期吧,我在这段时期内也会感到些许的迷茫。怀着这样的心情,这几天断断续续地看完了本书。

  我感觉自己也算有点幸运,在这段特殊的时间正好与这样的一本书相遇。虽然读的不是很连贯,但是也算有了一些收获,对自己的当下甚至未来也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生命的意义,说起来很虚,但是我认为它对于一个个体来说真的很重要。找到并去践行自己生命的意义,可以说是每个个体人生的终极使命。生命的意义,让我们得生命变得充实,而不易陷入空虚和迷茫。

  作者也在本书中也提到了三种找寻生命的意义的途径:工作;爱;痛苦。生活肯定会有许多困难,在寻找并实现生命意义的`过程中也必定会遇到许多挫折。但是无论外界条件多么恶劣,我们仍然拥有自由,选择以什么样的方式和心态去面对的自由。很多时候,很多困难,都会涉及到心态的问题。而我希望自己能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做一名悲剧性的乐观主义者,能够实现自我的超越。

  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让自己的生命充实,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实现。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15

  最*在读《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书里讲了一个心理学家在纳粹集中营的故事,我对其中的一些观点很有共鸣。

  书中说:每一个生命都是独特的。我们永远都不知道,生命的尽头,是在何时是在何地,我们的时间是无法估量的。

  还说到:对生命的意义的质疑,没有唯一的答案,生命的意义,不是某种含糊的东西,而是非常实在和具体的。

  这两段,让我我想起了曾经学过的一篇文章《珍珠鸟》,讲的是一只珍珠鸟和人而建立友谊建立信任的桥梁。两个独特的生命甚至完全没有思想的交流,但是两个独特的生命依然在用独特的方式来进行跨越物种的友好表达。

  这本书里还谈到了很多人们面对苦难时的态度。

  “没有一个人能解除你的磨难,替代你的'痛苦。你独特的机会就依存于自己承受负重的方式中。”

  读到这里我想到:人和人之间的不同是因为生活中所经历的不同,你所经历的磨难有可能别人没有经历过,这个磨难就是你所拥有的宝贵财富。

  最*网上有一句我印象很深的话“少年就是少年,他们看春风不喜,看夏蝉不烦,看秋风不悲,看春雪不叹。看满身富贵懒察觉,看天公不允敢面对。只因他们是少年。”

  对呀,就是因为经历的多了磨难克服的多了之后学*到许多的事。少年才会长大,才会承担责任和风雨,才会成为栋梁之才。

  我想,我要珍惜我所经历的,所度过的,所克服的。把磨难当作收获,把难事当作硕果。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菁华5篇)(扩展8)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菁选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18篇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1

  他一生 对生命充满了极大的热情,67岁仍开始学*驾驶飞机,并在几个月后领到飞机驾照,一直到80岁还登上阿尔卑斯山 。

  作为奥斯维辛集中营里幸免于难的他,很欣赏尼采那句“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并在文中多次分享。

  在集中营,只有囚头狱霸才能享有吸烟的特权,他们每周能获得定额奖券,而那些对生活失去信心的,打算“享受”最后几天监狱生活的犯人则是吸烟者当中的特例。每当看到狱友吸烟时,就知道他已失去了生活下去的勇气。勇气一旦失去,几乎不可能再挽回。

  弗兰克尔关注的并非多数人丧生的原因,而是为什么有些人能够幸免于难。亦逐渐强化了他的核心理念:生命并非弗洛伊德所宣扬的那样,只是简单地祈求快乐,也并非阿德勒所教导的那样,只为争权夺利。

  人们或者是为了寻找生命的意义,这也是人们一生中被赋予的'最艰巨的使命。他发现可能找寻到生命意义的三个途径:工作(做有意义的事)、爱(关爱他人)以及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

  一些不可控的力量可能会拿走你很多东西,但它唯一无法剥夺的是你自主选择如何应对不同处境的自由,人的内在力量是可以改变其外在命运的。

  在这本著作给作者带来极大的成功的时候,他告诫学生的是:永远不要只想着成功,你越想成功,就越容易失败。成功就像幸福一样,可遇不可求。当一个人无意识地投身于某一伟大的事业时产生的衍生品,或者是为他人奉献时的副产品。当你的一切行为服从良心,并用知识去实现它,在很长一段时间后,成功将降临于你。

  记住:你越想成功,就越容易失败。成功就像幸福一样,可遇不可求!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2

  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这本书一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在纳粹时期被关在集中营的故事,集中营的残酷剥削吞噬着里面的人们,通过一个个故事去探讨活下去的意义,印象比较深的是那个做梦梦见31日会得到自由的男人,在31日越来越临*的.时候觉得一切都是泡影,意志消沉,最后在31日当天死去的故事。

  集中营里每天都在上演着死亡的戏码,但是死亡率最高的时刻却是圣诞节期间,他们不是累死、饿死、病死,而是因为心里的预期被大大降低,失去勇气变得沮丧,最终减弱了他们身体的抵抗力,导致的死亡。致辞作者用尼采的话引出全书宗旨“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第二部分是作者通过哲学、心理学结合自己的经历总结出的“意义疗法”的深入探讨。人主要关注的不是获得快乐或避免痛苦,无论你处在什么样的痛苦逆境之中,只要找到了意义,痛苦就不再是痛苦了,甚至有人会准备去受苦,在这个意义上,他的痛苦有了意义。作者列出的找到生命的意义有三个主要途径,第一个是创造或从事某种工作。第二是经历某件事或是面对某个人。第三个是即使是处于绝境中,也要勇敢面对无法改变的厄运,只要敢于面对就仍能超越自我从而改变自己。

  觉得这本书中不仅仅教会了我们在挫折中如何自救,也能让我们在作出人生重大选择时保持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这复杂的百态人生。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3

  首先,读完整本书,对作者心生崇高的敬佩。作者的经历,作者对生命的意义的探索与思考,真的让人颇受启发。作者的生命是充满意义的。作者也是伟大的。

  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存在之虚无,找不到人生的意义,迷茫而空洞地活着,有时候真的是一种莫大的痛苦。但是个人感觉当代的精神特征之一就是存在之虚无,迷茫与空虚。

  这段时间算是对我个人来说颇为关键的转折期吧,我在这段时期内也会感到些许的迷茫。怀着这样的心情,这几天断断续续地看完了本书。

  我感觉自己也算有点幸运,在这段特殊的时间正好与这样的一本书相遇。虽然读的不是很连贯,但是也算有了一些收获,对自己的当下甚至未来也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生命的.意义,说起来很虚,但是我认为它对于一个个体来说真的很重要。找到并去践行自己生命的意义,可以说是每个个体人生的终极使命。生命的意义,让我们得生命变得充实,而不易陷入空虚和迷茫。

  作者也在本书中也提到了三种找寻生命的意义的途径:工作;爱;痛苦。生活肯定会有许多困难,在寻找并实现生命意义的过程中也必定会遇到许多挫折。但是无论外界条件多么恶劣,我们仍然拥有自由,选择以什么样的方式和心态去面对的自由。很多时候,很多困难,都会涉及到心态的问题。而我希望自己能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做一名悲剧性的乐观主义者,能够实现自我的超越。

  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让自己的生命充实,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实现。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4

  英文名Man’s Search for Meaning,字面意思我认为是人类对意义的找寻,作者翻译成“活出生命的意义”,也许更合适。号称美国最有影响力十大图书之一,硬着头皮读完,却有点失落,也许是期待的太多,或者自己没有真正学深悟透。

  全书10万字,204页,分成2个部分。第1部分描述作者在集中营的经历,第2部分介绍意义疗法。

  从第1部分作者的经历中感受到,作者能够存活下来,多种因素的结合,主要还是自己从不放弃和积极的态度。那些无论如何鞭打都不出操,吸烟解闷追寻一时半会快活的人,大都活不过24个小时。

  第2部分的意义疗法中提出找到生命的意义有3种方法:第1种,做事情,具体的事情或事业,农民种地,工人板砖都是做事情;第2种,通过体验某种事情或面对某个人,主要指体验自然和文化或者体验另一个人的.独特性——去爱某个人;第3种,忍受不可避免苦难时采取的某种态度。

  简言之就是,做具体事情,爱,乐观忍受苦难。 爱不是**和本能的副现象,爱与性一样,都是主现象。性是爱的表达方式。

  快乐是一种附加品,如果这种附加品本身成了目的,反而会受到减损。

  对失眠的恐惧、对入睡的过度关注反而让患者难以入睡。试着想相反的事情——尽可能晚点上床睡觉。

  自由是人的生命消极的一面,而积极的一面是责任。

  个人一旦找到了意义,他不但会感觉幸福,还具备应对磨难的能力。

  意义的导向弱了,结果是对即时快乐的追求占据上风。 抑郁、侵犯和成瘾依赖——是意义缺乏导致的。

  老年人拥有财富——这是他们过去的成就,任何事情、任何人都不能从过去中夺走这些财富。

  那些没能杀死我的,会让我更强壮。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5

  作者用事实证明,即便在集中营,他也能保持自己作为人的尊严。在心理和精神的层面,基本上任何人都能够决定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

  怎样看待集中营的苦难、人生的苦难呢?

  生命的意义包含了苦难、剥夺和死亡。苦难、厄运和死亡是生活不可剥离的组成部分。没有苦难和死亡,人的生命就不完整。陀思妥耶夫斯基说过:“我只害怕一样——那就是配不上我所受的痛苦。”苦难都是有意义的。当然这不包括能避免的苦难。

  作者提出了面对困难的态度:“那一刻,我从科学的角度客观地观察和描述着折磨我的一切。通过这个办法,我成功地超脱出当时的境遇和苦难,好像所有这些都成了过去。我和我的痛苦都成为自己心理学研究的.有趣对象。斯宾诺莎在《伦理学》中谈到‘作为痛苦的激情,一旦我们对它有了清晰而明确的认识,就不再感到痛苦了’”

  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借鉴。每当默默努力工作,还看不到成效时,通过想象自己将来的成功,激励当下的生活。

  对于这些客观上无法避免的磨难,别人并不能够替代你的痛苦。因此,自怜也没有用。

  芒格也认为,自怜没有用。我们常常和他人比较,总觉得自己付出很多,依旧看不到收获的时候,容易自怜。

  很多理性、活得开心的人,并不是没有遭受厄运,而是他们不去想自己有多惨,把精力用在了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上。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6

  每天面对枯燥乏味的工作,把自己大好的时光和精力浪费在机械重复上,没有进步,身无长技。像温水煮青蛙一般任由自己精神和身体荒废,人生还有什么意思。唉,人间不值得!

  多年未见的挚友终于抽出了时间来到你的城市,不仅仅是游玩,也是为了看看你,倾吐长久未见的想念。然而你却要在这个时候加班。唉,人间不值得!

  好不容易过节回家,时刻面对家人的逼婚,相亲,催生娃,催二胎,遇到各路人打探你的`收入。你想暴脾气却不得不按下去,人生活得如此窝囊。唉,人间不值得!

  开启了无数次都以失败告终的减肥计划,每天说着不熬夜却盯着手机不知不觉到凌晨,看着卫生间里一团一团的头发,你摸了摸自己逐渐上移的发际线和日渐稀疏的头发,想想年纪轻轻没跑几步就喘的你,连这样的小事你都做不好,活着还有什么乐趣?人间不值得啊!

  你,每天装作积极,装着笑,说不定哪天又会不由得坚持不住,想哭,却哭不出。你,恐怕已经丧失了热爱的能力。

  你觉得生活过的很痛苦,看不到未来的希望,人生没有意义。你开始思考:你为什么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人生活成这样还有什么意思?活着有什么意义?

  这就是我最*的现状,整个人都活在低气压的状态下,常常莫名感到悲伤,泪流满面,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动力,甚至有想到过死亡。我一度怀疑自己得了某种心理疾病,比如抑郁症这种。

  我不确定自己是不是真的得了抑郁症,所以,我找来了书籍来确认一下,对照一下症状。同时,我也在给自己灌鸡汤,我害怕哪一天没有看到正能量,我会被自己的低气压和负能量淹没吞噬。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7

  再次阅读《活出生命的意义》第一部分,这部分主要讲述了作者在集中营的经历,描写了囚徒们在恶劣环境中的心理状态。如今我们处在和*年代,可能很难体会到囚徒们所经历的痛苦,但人总会遇到挫折的,从本书中我们可以学*到应该怎样应对挫折。

  囚徒的心理反应的第二阶段是适应阶段。在这阶段,他们表现得很冷漠,没有情感,比如对家乡的思念。情感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折磨,所以他们选择了冷漠。这是一种自我保护。我对待别人的态度也是比较冷漠的,我害怕在人际关系中受伤,所以我用冷漠保护自己。但是,囚徒是处于极端环境下,他们别无选择,不得不冷漠,而我更多的是在逃避。

  回忆往事有助于填补精神空虚、孤独和思想贫乏,但是我们不能只活在过去之中,逃避现实。我也是一个非常喜欢回忆过去的人。回忆能让我重温过去所发生的事情,回顾自己从过去是怎么走到现在的,那是我的记忆,是我拥有的东西。拥有记忆会让我更有充实感。

  人们一直拥有在任何环境中选择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任何人都能够决定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不能把自己的不幸归因于环境或过去,命运从来都是掌握在自己手中。正如《被讨厌的勇气》中所说,我们要有改变的勇气。我一直很渴望爱情,但我一直认为自己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所以自己在没有收获爱情。因此我可以安慰自己说,我是因为有那些缺点才找不到爱情。这是自己给自己找借口,自己并没有决心去改掉缺点来争取爱情。

  生命最终意味着承担与接受所有的挑战,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这一巨大责任。经历苦难也是一项不能逃避的任务。我们必须直面苦难。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8

  活出生命的意义!什么是生命的意义?作者在文中提到:没有一个医生可以用概括性的语言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生命的意义在每个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所以重要的不是生命之意义的普遍性,而是在特定时刻每个人特殊的生命意义。每个人生命的任务是特定的,完成这些任务的机会也是特定的。人不应该问他的生命之意义是什么,而是必须承认是生命向他提出了问题,他必须通过对自己生命的理解来回答生命的提问。对待生命,他只能担当起自己的责任。

  积极地应对生活问题的人好比一个每撕掉一张挂历就把它整整齐齐地摞在一起,还要在背面记几行日记的人。他可以自豪而快乐地回忆日记中所记下的所有充实的日子,那些他曾经有过的全部生活。

  人不是众多事物中的一种。事物相互决定对方,但人最终是自我决定的。成为什么,在天赋与环境的限度内,是他自己决定的结果。最终表现出哪一种,是决定的结果,而不是环境的产物。

  存在之虚无的'主要表现是厌倦。“星期日神经官能症”----人们在忙碌了一周后,突然觉得生活没有了内容,其内心的空虚感凸显出来。同时虚无还戴着各种各样的面具和伪装出现。有时,遭遇挫折的人对意义的追求会通过追求权力(包括追求权力之最原始的形态即金钱)得到替补性代偿。

  你所经历的,世人夺不去。不光我们的经历,还有我们的行动和所有的想法、所有的苦难都不会消失。尽管它们已经成为过去,但我们可以使它们存留在世上。“曾经是”也是一种“是”,甚至更为确定。

  人在登山遇险的关键时刻,只会有一种感觉,即好奇。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9

  作为临床心理学家,作者从纳粹集中营恐怖的经历中汲取了力量。在那段经历中,犯人活的就像牲口一样,每天关心的是能不能吃饱,会不会被挨打或者拖到毒气室。人和人的精神状态也大有不同,有寄希望于被**却因为一年年圣诞节还被困在集中营而心理崩溃的,有忍耐不了这种痛苦去撞击电网自杀的,在这种牲口般的生存环境中,人生存的意义是什么?

  维克多找到了自己的生命意义:去帮助别人找到他们的意义,好好地活着。于是便有一部部的著作产生了。

  对于我们来说,他给到的帮助是什么呢?如何发现自己的生命意义呢?按照意义疗法,我们可以用三种方式来发现生命的意义。1。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者从事某项事业;2。通过体验某件事情或者面对某个人;3。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

  文章的`最后,想起来最*看的黑泽明的一部电影《生之欲》。当男主人公患癌走到生命的尽头,看着不理解自己的儿子,无所事事的工作,没有任何朝气的自己,自己应该要如何获得快乐?花很多钱沉浸于酒色玩乐中都无法找到自己,后面通过不顾一切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帮助群众修建好公园,安详地死去。专心做一些有意义开心的事情,少花些精力在自己的得失和别人的眼光里,会让自己纯粹的多,开心的多。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10

  生活不会总是一帆风顺,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或许你还会经历人生中最痛苦的阶段。人的一生,总会经历些磨难。

  我的一位朋友,从高中开始,跟男朋友谈了将*8年,我们都以为*期会有好事传来,没想到等来的却是分手的消息。8年的美好和回忆,突然间就全泯灭了。像是一场梦,仿佛从来没有发生过。

  那种痛苦的感觉,好像灵魂缺了一块,再也不完整了。所有的情感都被这段感情带走,好像你自己这个人,全没有在这个世上活过。

  后来她说,那段暗无天日的日子,幸亏还有父母和身边的朋友在支持,不然真的有可能就觉得活不下去了。

  我的朋友是幸运的,她成功走出了情感的阴影,依然精神奕奕地活着。她努力赚钱,存钱,为以后的生活做打算,同时她也慢慢接受新的感情,没有因此因噎废食,她仍然渴望爱情。

  如尼采所说: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那没能杀死我的,会使我更强壮。

  生命的意义在每天每时每刻都是不同的',当你勇敢接受痛苦挑战的时候,生命在那一刻便有了意义。

  如果你一直沉浸在痛苦中不能自拔,那你将会永远看不到生命的意义。你看不到生命给你的另外的机会,那么,你也许就错过了另一段精彩的人生。生命的真正意义要在世界当中而不是内心去发现,因为它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

  你要记得,只要心中还有爱,生命便不会失去光彩。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11

  今天要推荐的是《活出生命的意义》,作者是维克多·弗兰克尔,职业:维也纳普利克里尼克医院神经官能症科主任,《活出生命的意义》名列“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十大图书”之列。

  作者作为一个犹太人,通过自己在二战集中营亲身经历的苦难来讲述意义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意义能让人坚强的生存下来,也能让苦痛得到解释从而舒解。

  如果你在生命中正遇到悲伤,或者你沉浸在过往的悲伤中不能自拔,我推荐你看这本活出生命的意义,如果你能为悲伤找到一个意义,那将能极大的缓解你的悲伤,让你从悲伤中自***,复返乐观。

  如果你处于迷惘,也可以为自己的人生定义一个意义,前去追求,事业爱情公益都可以。如果你恐惧某件事而无法面对,请你加倍的虚拟恐惧去面对。如果你过于期盼某件事而无法达到,那请你遗忘目的去关注于事情的过程。如果你曾经经历过痛苦,那痛苦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经历的财富,让你更加无畏的去追求自己的目标。

  如果你处在内疚当中,那请去担当,承担应负的.责任,然后勇敢前行。

  如果你面对死亡,请坦然面对。比如老人老去并慢慢死去,请正确的看待老人老去,正确的看待老人的死亡,这是不可逆转的,不要因为老人的失能而去歧视,因为他们也曾经和你一样成功过,因为你的未来也是如此。

  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的挫折、伤痛、分别、离去,可以挽回可以避免的,应该竭尽全力。而那些已经过去或无法避免的,只能正确面对,赋予它以意义,以抚慰自己的内心善待身边人。对未来应该抱有希望,才能更勇敢的面对每一天的开始,愿你与我都能拥有面对生活的勇气。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12

  本书提出的意义疗法认为,努力发现生命的意义正是人最主要的动力。

  人对意义的追寻会导致内心的紧张而非*衡。不过,这种紧张恰恰是精神健康的必要前提。世界上再没有别的能比知道自己的生活有意义更能有效地帮助人活下去(哪怕是在最恶劣的环境下)。尼采有句名言:“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在纳粹集中营里,那些知道自己的生命中还有某项使命有待完成的人最有可能活下来。

  生命的意义在每个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所以重要的不是生命之意义的普遍性,而是在特定时刻每个人特殊的生命意义。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使命。这个使命是他人无法替代的,并且你的生命也不可能重来一次。这样,每个人生命的任务就是特定的,完成这些任务的机会也是特定的。

  成功就像幸福一样,可遇而不可求。它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产物,是一个人无意识地投身于某一伟大的事业时产生的衍生品,或者是为他人奉献时的副产品。

  按照意义疗法,可以用三种不同的方式来发现生命之意义:(1)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从事某种事业;(2)通过体验某种事情或面对某个人;(3)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

  我们可以试着从以上三个方面来探寻自己生命的意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样可以少些焦虑和迷茫,幸福和成功即使暂时不在身边,说不定哪天也会不期而遇。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13

  所谓活出生命的意义,就是不要去想生命到底有什么意义,而是活好当下的每一分每一秒,你无法控制生命中会发生什么,但你可以控制面对这些事情时自己的情绪与行动。

  永远记住:“只要我们拥有自主选择如何应对处境的自由,我们就不会一无所有。”或“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自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本书的前半部分主要讲述作者在奥斯维辛集中营,面对侮辱、被剥夺,时刻可能会到来的死亡等感受时,弗兰克尔不断地从人类特有的能力,如天生的乐观主义、幽默、心理审视、短暂的独处、内心的自由和决不放弃也决不自杀的意志力中获得力量。

  后半部分主要讲意义疗法:

  对于面对不利的局面:

  如果它是能够避免的,那么消除它的原因才是有意义的事,因为遭受不必要的`痛苦与其说是英雄行为,不如说是自虐。另一方面,如果你不能改变造成你痛苦的处境,那你仍然可以选择采取何种态度。

  我们无法选择遇不遇到厄运,但我们可以选择不让厄运摧垮我们!

  如果恐惧死亡,那么生命的短暂就是尽量过好此生最好的提示,那就尽情享受你现在的生活,就像是在活第二次,不要像你的第一次生命那样,错误地行事与生活。

  积极的态度既可使人备感欢乐与满足,也能使人经受苦难和挫折。消极的态度则会加剧痛苦,削弱快乐、幸福和满足感,甚至导致抑郁或疾病。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14

  我们常常会感叹人生短暂,进而因各种原因会感觉到人生存在之虚无。我们有太多遗憾,我们在和朋友的比较中丧失本心,在爱的过程中丧失自我,我们日渐衰老。

  读完《活出生命的意义》,你会深刻懂得,你,就是独一无二的你。

  每个人的人生意义都不一样,生命对每个人提出的问题,也各不相同,不管你是正常人,还是心理咨询师,或者是患者,在人生意义这个宏大的命题下,没有人可以替代你。

  所以,你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在这个世界上,能够为你负责的,只有你自己。负责任是人类存在之本质。你需要担当起生活的`重负。

  不管你经历了怎样的痛苦和无奈,你所经历的,别人夺不走。你做过了,爱过了,也勇敢承受过痛苦,这是生命给你的财富。这些回忆与你的生命息息相关。你所经历的一切,都是构成你生命意义的一部分。

  你没有必要去羡慕年轻人,当你老了,也没有必要为虚度青春而懊悔。你只需要,在生命向你提出问题和挑战的时候,勇敢地去接受它。

  在你勇敢面对并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当你越是忘记自身低投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你所展现出的人性的光辉,就已经体现出你人生的价值,实现你人生的意义。

  弗兰克尔在从集中营回来以后,发现自己所有的亲人都惨死于集中营。这种情况下,他强忍悲痛,仍然完成了《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将“帮助他人找到人生的意义”作为自己的人生意义。作者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对自我的超越。

  当你能够超越自我的时候,人生价值不过是自我实现的副产品罢了。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15

  最*在读《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书里讲了一个心理学家在纳粹集中营的故事,我对其中的一些观点很有共鸣。

  书中说:每一个生命都是独特的。我们永远都不知道,生命的尽头,是在何时是在何地,我们的时间是无法估量的。

  还说到:对生命的意义的质疑,没有唯一的`答案,生命的意义,不是某种含糊的东西,而是非常实在和具体的。

  这两段,让我我想起了曾经学过的一篇文章《珍珠鸟》,讲的是一只珍珠鸟和人而建立友谊建立信任的桥梁。两个独特的生命甚至完全没有思想的交流,但是两个独特的生命依然在用独特的方式来进行跨越物种的友好表达。

  这本书里还谈到了很多人们面对苦难时的态度。

  “没有一个人能解除你的磨难,替代你的痛苦。你独特的机会就依存于自己承受负重的方式中。”

  读到这里我想到:人和人之间的不同是因为生活中所经历的不同,你所经历的磨难有可能别人没有经历过,这个磨难就是你所拥有的宝贵财富。

  最*网上有一句我印象很深的话“少年就是少年,他们看春风不喜,看夏蝉不烦,看秋风不悲,看春雪不叹。看满身富贵懒察觉,看天公不允敢面对。只因他们是少年。”

  对呀,就是因为经历的多了磨难克服的多了之后学*到许多的事。少年才会长大,才会承担责任和风雨,才会成为栋梁之才。

  我想,我要珍惜我所经历的,所度过的,所克服的。把磨难当作收获,把难事当作硕果。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16

  你口口声声念叨着人间不值得,深究原因,无非是觉得对自己无能为力。你对周围的环境无能为力,因为你要工作,你需要生活,你改变不了老板的想法和决定,所以你觉得无能为力,你觉得工作没有意义;

  你对自己的生存现状无能为力,你觉得自己受到了太多的限制,生存的压力让你不敢去追求梦想,辛苦赚来的钱都给了房东,你觉得生活没有意义;

  你对自己无能为力,你控制不住你自己的'堕落(也许只是你自己觉得),你做不到自律,你不仅控制不了外界因素,你连自己都觉得控制不住,你觉得活成这样也没什么意思了。

  但是,这些都不能成为你放弃自己的理由。

  你还没有那么不幸,你还有救。不要轻易放弃生活的勇气,毕竟勇气这种东西,一旦失去,就很难再找回来。

  当你看完《活出生命的意义》本书,你会惊讶地发现,在集中营那种完全失去自由,随时面临死亡的情况下,很多人依然没有放弃生活的希望。

  即使在集中营,他们也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弗兰克尔对曾经救助过自己的一位犯人至今感激不尽。在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情况下,仍然有人,保持着对生命和生活的美好希望。

  虽然这种人数量很少,但是已经足以说明:

  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是的,你改变不了别人。但是,你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完全可以由你自己来决定。你选择放弃决定,那么生活会替你做出决定。你没有资格不满,这是你自己的选择。你要明白的是,能够拯救你的,只有你自己。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17

  疫情期间,晚上睡前陆陆续续看完这本书,几点收获:

  1、弗兰克尔发现可能找寻到生命意义的三个途径:工作(做有意义的事)、爱(关爱他人)以及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

  2、爱是人类终身追求的最高目标。我理解了诗歌、思想和信仰所传达的伟大秘密的真正含义:拯救人类要通过爱与被爱。我知道世界上一无所有的人只要有片刻的时间思念爱人,那么他就可以领悟幸福的真谛。

  3、培养幽默感并以一种幽默的态度看待事情,是人在掌握生存艺术时学到的技巧。

  4、生活就好比看牙医。你总是觉得最难受的时候还没到,而实际上它已经过去了。

  5、生活永不重复,不同问题需要不同的应对。有时你会发现所处的情况需要你采取行动来确定自己的命运,有时你会觉得深思熟虑更为可取,有时你会发现顺其自然是正道。每种情况都有其特殊性,正确的应对也只能有一个。

  6、“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同样,有目标的人更容易走的更圆。

  7、生命中真正短暂的是潜力,一旦潜力得到了实现,那么在实现的那一刻它就成为了现实。

  8、弗兰克尔的观点:滋养内心的自由,拥抱自然、艺术、诗歌和文学之美,感受对家庭和朋友的爱,是十分重要的'。

  9、弗兰克尔所说,“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10、生活中总有两种人,悲观主义者好比一个恐惧而悲伤地看着墙上的挂历每天都被撕掉一张,挂历越变越薄的人;而积极地应对生活问题的人好比一个每撕掉一张就把它整整齐齐地摞在一起,还要在背面记几行日记的人。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18

  本书作者是以心理学家的视角来描述他在集中营的幸存历程, 换一个角度来看,是在极端情况下的人类适应的实验历程,极具研究价值——生理的,以及心理的!

  比如:

  1、集中营的人群,普遍的价值满足感和欲望需求,降低到了“马斯洛需要层次”的最底层:面包以及香烟,就能给他们带来如同“天堂”般的短暂快感——因为生理饥渴的驱使,大脑需要全力聚焦在生存机能上,如同电脑内存不足时的降频,人类降阶返回到动物层级。

  2、看到人类的心理适应性的极致:集中营后来的时段,作者看到营友尸体时的感觉是“完全没有感觉”,没有悲痛,没有恐惧,没有想法,即使这是昨天同组聊天的朋友。集中营的任何残暴行径,已经被视为理所当然的发生——温水煮青蛙,青蛙也是这般适应的么?

  本书后半部分,讲述“意义疗法”。

  作者是集中营的少数幸存者,并且是更极少数的始终保持“高贵人性“的集中营生存者。通过回溯自己的'亲身经历,作者认识到“赋予生命意义”——对妻子的爱和渴望,以及必须完成的心理手稿——让他的能量小宇宙始终在线,最终借助”命运之手”,渡过浩劫。

  书中有些具体的案例,讲诉“意义疗法”是如何运作于普通患者的,可以看看。

  初步感觉:

  1、和《秘密》中的愿景模式的构造有相似之处?

  2、和日本“森田疗法”结合起来应用会更好?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