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菁华6篇)

首页 / 读后感 / | 读后感,教师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1

  利用假期我认真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理论专著,这个阅读过程仿佛是在和一位和蔼的老人亲切地对话,里面的字字句句都是对我们教学第一线教师的谆谆教诲,他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思想是教育思想中的瑰宝。他的教育理论深深地鼓舞着我,让我在教育道路上走得更加有信心、更加有激情。

  一、“教师要学会敬畏”,敬畏真理,敬畏权威,敬畏生命。“敬畏真理”这是毫无疑问的,课堂上,当教师在知识传授时出现错误,要勇于承认、及时改正;碰到自己也不确定的问题,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真理面前,人人*等。“敬畏权威”就是对那些有德之人,有广博知识的人,有才华的人,把他们当成是我们队伍中较为优秀的普通一员,既学*他们的长处,也宽容他们的不足。“敬畏生命”这使我联想到“尊重”两个字,每一个学生都值得我们尊重,尊重他们的思想,尊重他们的人格,并不能把他们当成“小孩”来糊弄。

  二、由于自己也属于需要“回去看半年书、甚至更长时间”类型的,因此今天捧起了“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一书,其中第25条“思索是件快乐的事”讲的就是写论文,读完颇受启发,不知对您是否合适。摘取部分内容与大家,权当分享:“我认为一个人如果要写作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想说话,二是有话可说,三是会说话。”

  三、“教师应设法让知识本身吸引学生”,这应该成为每一个教师努力的方向,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凸现知识的乐趣。在课堂上能深入浅出地讲解给学生听,不照本宣读,让学生自己去寻求知识,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明白知识的意义、学*的乐趣,让孩子们真正爱上“语文”,爱上“数学”。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怎样的老师来培育,你自己就做这样的老师吧!是的,老师,请把美好的笑容带到学校,把对人与对世界的良好期盼带到同事们和孩子们面前,像孩子一样瞪着好奇的眼睛清点知识;把游戏这一人类最古老的快乐的方式引入课堂;把那些用了好些年的训词换成赞美,换成幽默;把那些尘封在角落里的各种各样的表情丰富在脸上。

  四、读《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中的《永不放弃》,优秀学生是相似的,“差生”却各有各的“差法”。那些好学生,你不用对他们吆五喝六,他们总是乖乖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当你面对那一个个千差万别生龙活虎的差学生,他们一旦出了点小问题,我们总*惯先对他们进行批评、写检查、罚扫地……然后再对其讲道理,进行所谓的原则性的指导。其实处罚和枯燥的说理不能触及后进生的灵魂,反而拉大了老师与后进生之间的距离。

  而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告诉我们每个老师:“那些特别的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希望。”“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放弃,绝不放弃。让我们专著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弃。”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其实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希望。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

  教师首先是一个完整的人,他们应该有自己的精神空间,他们也要享受生活……这样的观点就把教师从“圣人”的位置上拉了下来。教师不可能人人成为“圣人”,也没有那个必要。要做一个成功的教师,必须首先学会做一个成功的普通人。

  教师还应该是一名称职的员工,在工作中,我们要学会做“减法”,要减掉积压在我们身上的重压;我们要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负责,我们要学会团结协作……不要总是在自己的脑袋上方罩上飘渺虚无的神秘的光环,我们得像一般单位的员工那样,先学会做一个称职的员工,这是使自己事业成功的不可或缺的保障。

  可教师毕竟是不同于其他职业的,因此,接下来对教师的要求就是必须成为“一名理性的教育者”。教师要有理性,必须把学生当“人”看待,这是我们的工作与其他工作最大的区别;教师要有理性,必须“从四十分钟里榨出油来”,提高教育效率,那是在为学生节约生命……教师应该是理性的,理性的教师才是优秀的教师,他才有可能把自己的事业做好、做大、做强。

  我们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是,教师要成为一种“自由职业”,教师要“爱惜自己的每一根羽毛”,因为“金杯银杯不如口碑”,打造出自己的“品牌”,你才能成为教育职场的“稀缺资源”;教师要“倾听自己的声音”,这些声音在告诉我们:“教育是为人生的,不仅是受教育者未来的人生,还有孩子们现实的人生”;“学校教育不仅为着每一个学生的人生,而且也同样为着每位教师,他们和学生一起共同学*,共同创造着幸福的每一天”……

  读着著作中每一条建议,你对自己的职业一定会有全新的认识,你会因此从容地走好未来的职业之路。正像作者所说:“祝愿我们的老师都成为唯一的”,“成为名师,为什么不?”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2

  首先感谢学校领导让全体教师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推荐》这本书。读完以后真的觉得这是一本值得我们一读的好书。书中的推荐和劝告看似浅显,实际上是苏霍姆林斯基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涉及教师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书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读后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每一条推荐都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它能够作为一面如何做人的镜子,给人以启迪。它更是一部全面培养人的教科书,给人以借鉴。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反思。

  此刻我就苏霍姆林斯基的推荐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对后进学生就应怎样做:

  一、心存博爱,永不言弃

  优秀学生是相似的,“差生”却各有各的“差法”。那些好学生,你不用对他们吆五喝六,他们总是乖乖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当你应对那一个个千差万别生龙活虎的差学生,他们一旦出了点小问题,我们总*惯先对他们进行批评、写检查、罚扫地……然后再对其讲道理,进行所谓的原则性的指导。其实处罚和枯燥的说理不能触及后进生的灵魂,反而拉大了老师与后进生之间的距离。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坚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以前是个孩子。”他告诉我们每个老师:那些个性的孩子正是透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好绝望,只要我们充满期盼,他们就会充满期望。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能放下,绝不能放下。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其实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期望。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就应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个性的爱给个性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

  作为一名教师,很少人不爱自己的学生。但是,在教育中,尽管有时我们为他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可他们并不领情,甚至常常事与愿违,收到相反的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没有把他当做一个*等的人来对待,其实孩子也有自尊心。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在教师关怀学生人格尊严时,教导才能成为教育,就本质而言,教育的核心就是关怀学生。我们要让学生经常看到自己的成功,让他们感到每一天都不白费力气,每一天自己都有新的收获。

  《给教师的一百条推荐》这本书还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可造之材,找到了适宜的教育方法,就不会有永远的后进生。他用毕生的精力在研究学生,研究教育教学工作。在他的眼里,这世界上没有永远的后进生,每位学生都有他独特的地方,都有他可塑造的一面。因此他对后进生从来不放下,而是竭尽全力、想方设法地研究学生特点,进而寻找到帮忙学生的方法,最终让他们“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我想,苏霍姆林斯基之因此能这么做,是跟他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密不可分的。而我们呢,提高不了后进生,便抱怨他们,甚至是放下他们,在如今的应试教育下,一些老师失去了等待后进生转变的耐心,再加上*时忽视了阅读的重要性,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掌握的寥寥无几,研究学生更无从谈起。这样又怎能帮忙后进生提高呢?读了此书我有了方向,想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就必须要多阅读教育理论书籍,想要帮忙后进生就必须要结合所学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教学经验去研究学生。两者相结合,就会在教育工作中寻找到工作的成功与乐趣。

  二、转变主角、教会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们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期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这种需要个性强烈”。

  我们有时会很不解地说,“这道题我都讲了好几遍了,可学生还是没做对?”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分析之后,我不得不承认是错怪学生了。其实,我们在讲解时,有时忽视了学生就应明白什么,在思考过程中应到达什么目的。思考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脑力劳动。教师越是善于把学生的思维活动赋予解决问题的性质,学生的智力也就能越用心地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学*中的阻力和困难也就越清楚,因而脑力劳动的过程也就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克服困难的过程。那种认为把教学资料讲得越清楚,越明白,学生的问题就会越少,他们的知识就会掌握得越牢固的教师,是大错特错的。好老师决不会越俎代庖地替学生解决难题,他们对学生的关心首先表此刻让学生明白摆在他们面前的困难是什么,要想克服困难,不仅仅仅需要孩子们集中极大的注意力,而且需要他们付出极大的意志力。要想真正地掌握知识,不仅仅仅要在学生面前揭示教材资料的本质,而且要教给学生怎样思考,让他们独立地自觉地深入到教师的详细讲解中来。

  从书中我也深深地领悟到,我们教师要重视自身主角的转变,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当有些知识在学生中有人了解,有人不懂时,教师的最佳主角就是活动的组织者、协调者,让“知道的人讲给不知道人的听”。爱因斯坦也指出:“教师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因此,我们应透过建立合作学*的共同体,让学生在心与心的交流中体验知识的构成过程,尽管他们的语言很幼稚、很可笑、甚至不完整,但他们传达的思想却是一致的,只要教师不时地矫正、提升,教学的效果应是十分明显的。唯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孩子最佳的.学*方式”,才能更加正视“教师的身份”。

  学*上存在困难,首先是儿童不愿意动脑筋,将学*当成一件苦差事,确实,学*是要付出必须的代价的。“无论一个儿童感到如何困难,他都应当学会思考。应当使书籍成为他的快乐的源泉。语言应当进入他的精神世界,成为他个人的财富。”学*落后的儿童,我们在帮忙他们时,不是直接给予他答案,而是一步步引导他去自己寻求答案,使他学会思考。

  三、调动情绪、控制注意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能把握住儿童的注意力,只有一条途径,这就是要构成、确立并且持续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学生在学*中的注意力不集中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备感头疼的问题,个性是学困生的思想个性爱开小差。其实很多学*有困难的学生内心是很想学好的,但他们由于基础差,不懂的知识越积累越多,上课时就越不知从何学起.如果我们放任自流,他们的学*成绩会更差;但如果采用强制手段,效果肯定不好,即使看着他坐得端端正正,说不定这时候正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正因他们并没有从心底里认同!看来怎样才能使学困生的注意力集中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苏霍姆林斯基推荐我们要想把握儿童的注意力,就就应使学生持续良好的情绪,并使他们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劳动的一种自豪感。

  这样的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有必须的困难。我们在*时的教育教学中应想方设法去调动他们的用心性,如做一些猜谜小游戏、动手动脑的活动等,让他们的思维处于紧张状态,进而激发其学*的用心性。课堂上教师应选取良好的教学方法,尽量做到讲解生动活泼,深入浅出,从而使他们对所学知识感兴趣,进而集中注意力。还要采用适当降低要求,低起点,小步子,多鼓励和少批评等方法为学困生创设成功的机遇,从而使学困生逐渐进步。教师可有意识的出一些较简单的题目,然后叫他们上台板演或回答,若“学困生”答对,则予以表扬,让他们得到老师和学生的认可,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味道,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也是能够学好的;若没答对,教师也应予以鼓励,坚信他们下次能够会做,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信任。逐步改变他们头脑中在学*上总是比别人差一等的印象,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励他们用心争取,发奋向上。

  四、加强阅读、提升素质

  书中有这样一条推荐:“阅读是对‘学*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阅读对老师和学生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老师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需要超多地阅读书籍,后进学生想要改变糟糕的学*状况更需要超多的阅读。阅读是一切智慧和力量的源泉。例如他在“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中说:“请记住,儿童的学*越困难,他在学*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背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而你,当教师的人,工作起来就越容易了。”联系实际看来,那里的让学困生阅读就应不是那种放任自由的读,而是因人而异,有指导性的阅读。不仅仅学生要读书,老师也要坚持读书,“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这就是读书,每一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刻,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

  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但是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俗话说的好:站得高,看得远。你书读得越多,你掌握的教育教学的方法就越多,思维开阔了,在工作中面临的各种困难就有办法解决了。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自己要有广博的知识,创新的思维。然后才能教出具有广博知识,潜质突出的学生来。为了孩子们的一生发展,也为了自己能够游刃有余、开心工作,让我们来阅读吧!

  以上只是我在阅读《给教师的推荐》所获得的一些粗浅的体会,远不能透视这部著作的全部资料,其博大精深的教育理论和思想,还有待于广大的同行们透过精心地阅读、细细地品尝,在应用实践中体验、在研究探索中深入地感悟。教育工作是任重而道远的,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把这些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克服自己以前思想上的不合理观念,坚持在上课时用心运用这些知识,充实和丰富自我,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工作,呵护与珍爱孩子幸福的童年。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3

  在阅读教育类书籍时,经常看到一个响亮的名字——苏霍姆林斯基,看到文中引用他的经典名句。可从未真正静下心来阅读过他的任何作品。*期刚好遇得一本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它真是一本好书!书中提到,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就应成为教师的精神需要。

  看了《教师的时刻从哪里来》后,我真的触动很大。我也常抱怨没有时刻,忙啊。每一天早早到园,每天拖着疲惫的身体备课、上课、准备教具,还要处理孩子和孩子之间的问题,已有点应接不暇,还要忙着管孩子们的吃喝拉撒。正当我看不清方向时,苏霍姆林斯基告诉了我答案——教师的时刻从读书中来。“只有每一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可谓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优秀教师,课堂上总是那么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不管孩子出现什么突发事件,他们都能巧妙引导,让课堂因生成焕发精彩。想想自己的课堂,也做了精心准备,教学环节环环相扣,但课堂上却总感到语言贫乏,缺乏感染力,教得费力。这才恍然大悟,优秀教师是*时的点点积累,在日常工作中提练,借鉴其他教师的先进经验,用一辈子来备课,而我只用课前的几个小时来备课,“书到用时方恨少”,效果当然不一样。

  一位优秀的高级教师曾说过:“只读两本书(教材、教参)的教师无论如何是不能成为优秀教师的”。读书能够提升自己的教育的爱心和社会的良心。这是做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有人说‘没时刻读书’,关键还是他不想读书……”这样的读书箴言,我完全赞成,并深有同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那就是喜爱读书的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中,睿智的教育思想、深邃的教育理论深深影响、启迪着我,让我如获至宝。我要发奋学*提高自身素质,做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4

  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一书。作为一线教师,书中许多的经验都很值得我去学*和反思。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书中提到:“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学*的愿望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它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朵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我们看不见这些根须,但是我们悉心地保护它们,因为我们知道,没有它们,生命和美就会凋谢。” “爱,是一种责任”。

  反思一下自己七年的教学,自己又做到了哪些呢?每次写论文绞尽脑汁,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呀!在*时教学中我也往往不自觉地有偏爱一些成绩好的学生;对一些学*成绩差、*时又经常捣蛋的学生则总是认为"孺子不可教也",经常大发脾气。其实静下心来想想,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的天空,每个人身上都有潜能,只是我们把学*成绩看的太重,没有发现而已。要善于发现,这就需要我们对他们同样的倾注一份爱、一份尊重。

  在教学中,善于赞美学生,爱护和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教师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多读书,才能冷静地、设身处地处理好师生关系。用全面的眼光来看我们的学生,从内心来热爱他们,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世界上最朴素的形象是土地,他不需要任何装饰,永远是那么浑厚博大,那么质朴自然,默默地哺育着一切,不思回报的奉献着一切。教师,何尝不需要这样的胸怀呢?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5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一本教育专著。书中从多个角度对如何当好一名教师进行了阐释,读完这本书我受益匪浅,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认识又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如果教师的智力生活就是停滞不前的、贫乏的,在他身上产生了一种可以称之为‘不尊重的思想’的征兆,那么这一切就会明显的在教学工作中反应出来,学生也就不尊重教师,更加危险的是,学生也像教师一样不愿意思考。”所以,“要把读书当做第一精神需要。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读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的思考。”更何况,性格发展与人的知识发展相联系。一般来说,教师的知识水*、文明程度越高、学识越广泛,性格发展也就越和谐,为此我们需要通过读书增强智慧,提高教育修养;我们更要以身作则,激发学生兴趣,是他们乐于读书,将读书作为他们一生的追求,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应当教会儿童去爱,而不是教他们谈论爱,应当教会儿童体验和珍藏自己的情感,而不是教他们寻找词句去诉说不存在的感情。”书中特别注重德育教育和养成教育,他的理念在素质教育的当代,不是空洞的说教和口号式的响亮文字,而源自于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确实缺少点什么。读后让我豁然开朗。

  一百条建议,无数条信念与深思。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应该为我学生的幸福童年服务。这种服务不仅仅是知识的服务与传播,更要学生找到正确的幸福源泉。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这本书给我很多启迪,也让我深思。这书中的每一条建议带给我不同的感受,我现在最应该做的就是将这些教育智慧倾注在分分秒秒的教育实践中,努力成为一名成功而幸福的教师。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6

  通过深入阅读这本书,我真的感受到了张老师在开会时说的:“每一条都会很有感触”。在读到第一条“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时,触动了我内心深处,和作者产生了共鸣。

  17年我刚做班主任,当时我也是有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接了一个成绩倒数的班级,班级接手后才发现班里尽是些“人才”,课上睡觉的,谈恋爱的,打过架的……我是真的很头疼,但是到18年他们毕业时,这个班考上一中的学生很多。回忆那一年我感觉最成功的地方是自己在管理他们的过程中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且化弊为利。他们中有的学生很有管理能力,但是一开始他们并不为我所用,我多次采取谈话的方式,拉*我们之间的距离,给他们灌输班级荣誉感,终于用了一学期的时间我培养出了一套敢管敢干的班干部,到第二学期时,班级事务基本上不用费心了。

  到了初三下学期,班级内不学*、影响教学秩序的问题愈加明显。我和那些爱上课说话的同学谈话中发现,他们已经对较难的课程听不明白了,很多作业也不可能完成,但是每科老师对他们的要求都很严格,课下作业他们基本上都是抄完的。面对这种现实,我和各科老师都进行了交流,建议每科老师能够区别对待这样的同学,在布置作业时按照成绩进行分层,成绩在前30名的同学保质保量完成正常的作业量,成绩在30名之后的同学只做简单题和一部分稍有难度的题。由于采取了分层,这些学生的课堂状况和作业情况明显的改善,班级的学*氛围都变得更好了。比较遗憾的是我接这个班级的时间太晚了,如果能在初二就接手,估计这种分层的方法能转化更多的后进生。因为他们这些所谓的差生能够感受到学*的一丝乐趣,觉得学*并不是那么那么难,慢慢的他们的信心会越来越强,就敢于去学*稍微有些难度的知识。

  我认为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中产生归属感,是每个老师努力的方向和成功的钥匙。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菁华6篇)扩展阅读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菁华6篇)(扩展1)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菁华3篇)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1

  对普通的健全人出来在其特别脆弱的时候给予关怀之外,还要针对人性的弱点去关怀。人性最大的弱点是什么?就是渴望快乐。所谓最大的关怀就是要设法为周围普通人带去欢乐,至少不要为他们增添痛苦。

  最大的关怀就是要设法为周围普通人带去欢乐,让周围的人由衷地感到“因你而感到幸福”,至少不要为他们增添痛苦。尤其是对于老师这个职业,承担着教育青少年的重担,更是要懂得教育的意义。

  周日,参加了同学女儿的十二岁生日庆典,当漂亮的小公主轮桌敬酒时,来到我跟前,另一位同学介绍说:这是校长。我立马叫停了他的介绍,并说:在这个快乐的日子里,千万别跟小寿星添堵。祝小公主快乐成长!

  郑杰老师在第61条建议《应设法让知识本身吸引学生》一文中写道:我敢断言,并没有多少学生真心实意地愿意到学校来。再根据我*二十年来对教育的思考和对学生们学*状态的观察,大多数学生是不喜欢老师的,其个中原因说来话长。现如今这个教育的冬天,孩子与大人之间没有代沟是万里无一的,想法上不相佐是不正常的,老师与学生之间没有代沟同样是不可能的。在不了解当日的小寿星的真正喜好之前,给他介绍正在为她庆祝生日的是一名教师,就有为她添堵的`可能,至少,我们不应该冒这个险。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2

  这几天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对于其中的一句话感触颇深。他说:“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我不禁想到那些后进生,他们就好像不小心丢失了翅膀的天使吗,那些学生的心灵,不是更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加倍呵护吗?

  在我们的周围,往往有这样的学生,上课不认真影响纪律;成绩不及格影响*均分;品行不端正影响他人;行为不规范影响集体荣誉;一句话,他们是“后进生”。于是,为师者在埋怨“后进生”的同时,更是把与“后进生”作斗争当作班级工作的重心,或冷嘲热讽,或严盯死防,或冷落惩罚,或驱逐出“班”。总之,大家都不能容忍“后进生”的存在,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些后进生会搅混“班级”!虽然可以理解,但是理解不等于赞同。没有人会否认教育是一种崇高的事业,她的崇高主要体现在对现实的超越、对世俗的批判上,一味追求现实得失的教育非但无法让人体验崇高,反倒让人觉得为师者是多么功利,多么自私,多么目光短浅!静下心来想一想,学校有强弱,师资水*有高低,办学条件有差异,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容忍“后进生”的存在呢?一个后进生对班级而言是五十分之一,而对他的家庭而言却是百分之百,哪个后进生不是父母眼中的心肝宝贝呢?哪个孩子希望自己成为“后进生”呢?他们不是一直在努力吗?只是,被不小心折断了自己飞翔的翅膀,有谁知道他们的痛,他们的委屈?

  其实,学生的可塑性很强。从生理、心理的角度看,他们渴望被喜欢、被注意、被关爱。有多年教育体验的老师都知道,当一届届的学生离开校园进入社会后,头脑活络、吃苦耐劳、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的往往是你眼中曾经的“后进生”;阔路相遇,大老远跑过来叫声“老师好”的往往是你眼中曾经的“后进生”;逢年过节,跟你贴心地电话拜年或登门探望的还是这些你眼中曾经的`“后进生”!

  一旦懂得了这个道理,我们在面对这些受伤的天使时,怎能不顿生怜爱之情呢?要关注他们,并给他们更多的爱,甚至更多的偏爱。作为教师要善于与学生一起学*,做学生们的大朋友。在课堂上,还是在生活中,都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尽可能地让他们感到老师的关爱。这样的次数多了,学生心里自然对教师积存着一份亲*,自然感受到了教师的一份关爱。

  当我们教师用爱的心态去对待学生的每一次过失,用爱的心态去等待学生的每一次进步,用爱的目光去关注学生们的每一个闪光点,用爱的心情去赞许学生的每一份成功时,我们就赢得了学生们的心,就获得了教育的主动权。爱的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当学生们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如此可爱,他们的潜力是巨大的,无穷的!

  愿教师那暖暖的爱会让我们的后进生再生羽翼,教师那深深的爱会让我们的后进生象天使一样在我们的眼前飞起!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3

  暑假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苏霍姆林斯基用精辟的教育理论知识结合生动的教育实例将其几十年可贵的教育经验展现在我们面前,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有效的切实可行的建议,为我的工作和学*带来了启迪,使自己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和深深的洗礼。书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学生的关爱、对教育的理解,深深感动着我。

  本书一开始就提出了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为什么在一年级就开始出现落伍的,考试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了二、三年级甚至有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学生呢?是这些学生太笨,是他们上课不专心听讲,还是从教师自身寻找原因?苏霍姆林斯基在文中做了直截了当的解释:那是因为在学校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这不正与我国教育家孔子提出“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观点不谋而合吗?这不禁使我想到我们在*日的教学中当出现学生成绩考得不好时,常常埋怨学生学*自觉性差,认为考得不好的一切愿因都出现在学生身上。

  我们*时在抱怨、发牢骚时,有没有认真思考过,在我们的课堂上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在进行脑力劳动吗?在我们的课堂上为什么会出现学生掉队的现象呢?这条教育原则我们也常挂嘴边说,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如果我们做教师的能对学生进行细致的了解,能够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档次的问题,使每一个学生的力量和可能性都有能力发挥出来的话,那么所有学生就能享受到脑力劳动中成功的乐趣,就能够不停地进步。

  “用一生准备一节课。”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没有时间”这个问题时,谈到一位历史老师用一生的时间来准备每节课,这让我们深感惭愧。终身教育谈了多少年,依然说得多做得少;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依然是挂在嘴边,羞涩在心里;要把教育当作一种艺术来追求,当作一项事业来奉献,仍然只是说说而已。

  从苏霍姆林斯基谈论教师读书和写教育日记两个问题的文章中不难看出,他的一切教育智慧都来自于他的实践,因此他的理论对于从事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有着十分现实的指导意义。读书,应当成为一种需求,一种*惯,应当是摒弃了一切功利主义的阅读。一张长条桌,一把藤椅,一盏台灯,读书于日圆月缺,挑灯于古典今著,只为一种心境。写教育日记应成为一种心灵的旅行和恒心的历练,日日写,月月写,写教学心得,写教育叙事,写工作感悟,于这点点滴滴的积累之中,增强自己教学的理性,丰富自己的教学智慧。直到将来的某一天,我也会说我是用一生来准备这一节课的。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不积跬步难行千里。如果我们每一个人克服浮躁,急功*利的心态,踏踏实实的研究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真正用心去爱自己的事业,在每一个细小的环节中,精益求精。那么我们备课、公开课的一些弊端问题,是不是可以迎刃而解?

  在*半个世纪后的今天,这本厚厚的专著仍历久弥新。一个个建议,无不体现一个伟大教育家的远见卓识,也给我们教育的一线工作者提供了最切实际的目标和方法。这本书给后人的最大启示是:教育理论工作者应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做深入细致研究工作及教育工作者除了搞好日常工作之外,也时刻不应忘记肩负的理论研究的使命。真正的教育家是教育理论家与教育实践家的完美结合。读着这本书,就好像一位智者站在面前,他循循善诱,为我们指点迷津。书中的教育思想,一定会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菁华6篇)(扩展2)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菁华9篇)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1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文书深刻的谈到“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这个问题。注意是伴随各个心理活动而产生和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心理状态,没有注意的.参加,不可能有比较稳定的心理反映,也就难以完成认知过程。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注意是学*的门户”。因此,注意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怎样培养孩子做事精力集中,克服注意力游移、分散的坏*惯呢?第一、让孩子在一段时间内专心做好一件事。效率低的孩子有一个特点,就是干着这个,想着那个;一会儿干这,一会儿干那。教师要从小培养孩子在某一时间内做好一件事的能力。如给幼儿看图书时,看完一本,再换一本。给予幼儿玩具,也不要一下子太多。如果玩具成堆、书成堆,容易使他们养成注意力分散的*惯。

  孩子做完一件事情,也能体会到完成这件事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这种愉快也能帮助他们继续学*,保持注意力。第二、对孩子讲话不要老是重复。有些教师对同一件事情或某一点要求总要反复交待好几遍。这样的孩子入学以后常常忽视教师所讲的话。因为他已经*惯于一件事反复地听好多遍,当教师只讲一遍时,他便当作耳旁风,以为老师也会像父母一样重复几遍。漫不经心地听课使得孩子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无法遵守老师的要求,自然也谈不上理想的学*效果。因此,对孩子谈事情只说一遍,是培养孩子注意力的一种好方法。第三、训练孩子善于“听”的能力。“听”是人们获得信息丰富知识的重要来源,对于学生来说,谁要是上课善于听,能理解并记住听过的东西,谁就占优势。因为学校里老师是以讲课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师要以通过听的途径来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如课余时间听小说连播、听音乐。鼓励孩子复述或用自己的话概括听到的内容,从而培养专心听讲的*惯。第四、不要让孩子的时间太充裕。有的家长以为,读书做作业的时间越长,学*成绩就会越好。其实,时间太多也有负作用。造成许多孩子对于时间没有紧迫感,学*起来慢腾腾的,本来一小时可以做完的事,二三小时还没完成,而且养成注意力涣散的毛病。时间不多,反倒会逼着孩子注意力集中,提高学*效率。第五、有固定的学*时间和学*地点。孩子在家里学*的时候,最好有固定的学*时间和场所,它的作用主要是形成一种心理活动的定向,即每当在*惯了的学*时间和地方坐下来,精神便条件反射似地集中起来。家长应该把孩子的学*时间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时间,不要随便支他们打油买菜、拿东西,以免干扰思维的连续性。家里要给孩子提供专门学*的地方。

  孩子学*时,家里要安静。 第六、训练自我控制能力。孩子在学*的过程中要排除主客观因素的干扰,才能专心致志。教师可以帮助孩子从控制外部因素做起。如孩子的书桌上不要摆放装饰品和零食,看书写字时保持正确的姿势,不乱动、不乱摸,字要写工整等等,孩子如果能控制与学*无关的动作、行为,就比较容易克服浮躁的情绪。同时还可通过日常生活活动加以培养。如聚精会神地下棋,这是集中思想,训练有条理地思维的良好方法。孩子学会专心致志,将会使他们受益终生。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2

  阅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书中给教师提出了一百条建议,每一条建议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感受颇深,启发非浅。教师的语言素养是上好课的关键,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术。"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给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很高的要求。教师的语言是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符合教育教学需要、遵循语言规律的职业语言。如果教师的语言素养好,那么他上起课来会非常轻松,学生听的也非常明白,课堂效率怎能不高?相反,语言能力差,就会耽误许多时间。

  一、教师语言的纯洁性

  教师的语言要纯洁、文明、健康。语言纯洁,就是要讲普通话。语言文明,就是用语要文雅、优美,语调要和谐、悦耳,语气要亲切、和蔼,使学生听后能产生愉快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语言健康,就是在使用语言时,要切忌一切低级、粗俗的污言秽语。语言是一个人文明程度的表露。教师的语言修养是其为人师表的重要因素,会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和审美修养产生极大影响。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对语言美的敏感性,是促使孩子精神世界高尚的一股巨大力量。这种敏感性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源泉所在。"因此,要启迪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教师就要用醇美的语言去触动学生心弦,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使其形成纯洁、文明、健康的心灵世界。

  二、教师语言的准确性

  教师的语言要准确、鲜明、简练。所谓准确,就是要观点明确,语意清晰,发音标准,遣词得当,造句符合文法,推理合逻辑,用语具有专业性和学术性。所谓鲜明,是指语言要褒贬分明,饱含真情实感,爱什么,恨什么,赞扬什么,反对什么,泾渭分明。所谓简练,是指语言言简意赅。论述简明扼要,提纲挚领;分析鞭辟入里,丝丝入扣;描绘画龙点晴,入木三分;见解独到深刻,令人耳目一新。这样的语言才会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够像春雨一样流入学生的心田,同时把美好的思想和科学的知识一道带进去。

  三、教师语言的启发性

  教师的语言要含蓄、幽默、富于启发性。教师如果言语丰富,措辞优美,含蓄幽默,富有魅力,让学生置身于语言美的环境和氛围之中,学生就会心情愉快,兴味盎然,思维敏捷,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和教学效果。语言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教师工作是创造性的劳动,在教师劳动的每一领域,都需伴有取得沟通教育对象心灵最佳效益的语言;教师应有一个语言库,贮有丰富的资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教师还应具有很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根据需要,呼之即出,信手拈来,用得妥贴。这就要研究学校教育活动每一领域的语言,要研究使用教育教学语言成功和失败两方面的经验,要研究不同教育对象的语言特点,要研究不同学科教学语言的特点,还要研究其他行业可借鉴的语言。在研究中,勤于采集大量语言材料,善于分析综合语言材料,还应持之以恒对某一语言现象进行跟踪积累、研究,并对教学语言的效益进行评估。教师的语言修炼是无止境的,一个成功的教师,重要的标志是超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个能力除了发音准确表述清楚明白外,就是怎么样表述的更生动形象,幽默睿智,恰到好处。我想,这是一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自始自终要研究和雕琢的,有人说,身为教师不知道苏霍姆林斯基,无异于学音乐却不知道贝多芬。说来惭愧,虽然早就对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著作有渴读的欲望,但却因自身的散漫,生活琐事,对阅读此书一拖再拖。直到*日拾卷细读,才恍悟苏霍姆林斯基能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教育大师的原因。

  对于这一点,我也是感同身受,你给予学生多大信任,学生就会回报给你多大成果。从我教学的实例当中,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我给学生订下了学*目标,订到80分,学生的成绩就能达到80分,而我修改目标,给其订了90分,他的成绩就往往会提升到90分,学生的本身的智力没有变,老师的教学方法也没有变,那其中提升的力量源泉是什么?我想就是老师对他的信任,你把希望、关注、信任传送给学生,学生一定会感受到老师的这种希望,他们定会给你意想不到的回报。

  同时,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儿童对信任这朵娇嫩的花儿,也是很容易被摧折、被晒枯,被不信任的毒药的摧残死的。你必须严格地坚持地关心儿童。班级里有一位同学学*困难,只是在我的坚持关注、严格督促之下学*能够跟得上大家学*的步伐,可有一次我突然发现,他似乎对学*失去了兴趣,上课无精打采、委靡不振,我找他了解情况,他说:因为一次考试后,我让不及格的学生站起来,我批评了另两位同学,却没有批评他,他感觉老师对他失去了耐心,失去了信心,已经不管他了,所以也就放弃了自己,听到这些话,我唏嘘不已,多么可爱的孩子,甚至于老师的批评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宝贵的,他们不怕批评,怕的是老师的漠不关心,冷酷无情啊!每一个孩子都是带着想好好学*的愿望来上学的,这种愿望像一颗耀眼的火星,照亮着儿童所关切和操心的情感世界,他以无比信任的心情把这颗火星交给我们—做为教师的人,这颗火星很容易被尖刻的、粗暴的、冷淡的、不信任的态度所熄灭,我们教师如果在心中也像儿童对待我们那样,把无限的信任同样给予他们,那将是一种多么相互尊重的美妙和谐!

  读了这本书后,我不但对苏霍姆林斯基书中讲述的教育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情,对苏霍姆林斯基的伟大人格也充满了深深的敬意。他用赤诚的心、火热的血、坚强的毅力、辛勤的汗水,在人们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让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时时不忘己任,时时不忘贴*学生的心灵,给他们*等的尊重,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创造力和他们的热情,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的人。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3

  刚开学,刘主任就给年轻老师布置了一个任务看一本好书。并介绍了一本好书《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而自己一直拖着没有去看的原因,并非这本教育经典没有给我冲击和收获,而是因为这本教育经典着作,我只粗略地读了三分之一,所以,不能完整地写下总结和感悟。问为什么没有看完,只能用最不成理由的理由:最*一直都在忙着考试,太忙了,都没有时间去阅读和思考了。真的惭愧,用这样的理由推卸了一本好书;更无比羞愧,作为一名教师,却没有诵读完这本被称为经典的教育着作。

  从自己浅浅地阅读中,我为苏霍姆林斯基为了学生成长不惜余力的精神而感动,也为自己在教育活动中对学生的毛躁与教育方法的粗糙深感羞愧。书中给教师提出的建议既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又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虽然本*录完成的教育时代已经时隔三十几年,尽管现在的教育形势一直在不断地调整改革,但苏霍姆林斯基那闪光的教育思想,准确的教育理念,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者而言都丝毫不显过时。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识字教学应当跟图文紧密结合起来"、"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静静地品味着作者精彩的理论分析,细细地聆听着那些生动事例,心中不免掀起几许的波动。

  《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是最先给我冲击的一条建议。何谓抽象的学生?是教师凭空想象出来的学生吗?是的。是教师没有掌握学生的智力程度而设定的同一种阶层的学生、是被教师把所有的教学方法都机械地运用到身上的学生……显然,这样的学生是可怜的。老师这样的做法是不科学的。

  每个学生的智力发展水*都不相同,存在着个体差异。"可以把教育和教学的所有规律都机械地运用到他身上的那种抽象的学生是不存在的。也不存在什么对学生(所有学生)都一律适用的在学*上取得成就的先决条件。""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地发展,——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因为老师把所有的学生想象成了同一水*的人,提出的要求也是没有差异性的。其实,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不正是我国古人早已强调的因材施教吗?教师就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的学生采用不用的教学方法,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个别对待的态度,让所有学生都在前进。

  今天,我浅谈了读《给教师的建议》后的一些感想,其实它里面的很多经验都值得我去一一聆听和反思!我将秉承大师建议中写道的:"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挤出时间,继续拜读这位大师的经典,吸取经验,反省自己,完善不足。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4

  最*我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后,对这位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更是佩服至极,崇拜至极。他的每条建议都是那样富有哲理,用心去思考他的每一条建议,很好的借鉴,并运用于我们现在的教育工作之中,都是非常必要,很有价值的,下面就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第46条关于写教师日记的建议中提到的教师日记,这个方面谈谈我个人的感受和体会。

  我认为苏老提到教师写日记也就是今天我们所倡导写教学反思。

  几年的教学工作经验让我懂得了教师应当通过教学反思来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我。正如叶澜教授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从中我们可以完全看出当前倡导的教师要写教学反思之如此重要,如此必要。很长一段时间,我就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许多教师外出听课、看课的机会很多,可是几年之后,多年之后,你再去听他的课堂教学,为什么还是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自主学*的课堂教学。这里我认为关键就在于教师缺乏这种学*的品质,缺乏课后反思的'品质。目前存在的状况就是有的教师的“教学反思”是学期末统一的后补的,更为可笑的是,有的教学反思居然是课前预设的。这样哪还会有它的必要性,实用价值呢?所以,读了苏霍姆林斯基建议和叶澜教授所说的那句话我们更应该重视写教学反思、并且坚持写,以此促进我们的成长,以此提高我们的业务水*。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5

  有人说,身为教师不知道苏霍姆林斯基,无异于学音乐却不知道贝多芬。说来惭愧,虽然早就对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著作有渴读的欲望,但却因自身的散漫,生活琐事,对阅读此书一拖再拖。直到*日拾卷细读,才恍悟苏霍姆林斯基能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教育大师的原因。

  苏霍姆林斯基从18岁就开始担任乡村教师,把一生中最宝贵的35年时间奉献给了家乡的中小学教育事业。他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我的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犹豫地回答说:热爱孩子。"正是因为这一颗对孩子的炽热之心,他从每个幼小的孩子身上都能发现其所具有美好的、善良的、人性的东西。正是因为他献身教育事业,才能对孩子进行仔细地观察和思索,不仅用头脑,而且用心灵去认识他们,才成就了这本书中生动的事例、鲜明的观点、朴素的语言、炽烈的情感。让每一个老师读到其中章节的时候都会感同身受,引发会心一笑,产生强烈的心理共鸣,继而掩卷深思,反省自身,有了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大师的思想哪怕只是冰山一角,都会带给我们宝贵的启发。他不但在宏观上如一盏明灯指引着我们教学的方向,也在微观上指导着我们每一门学科的教学。怎样才能让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呢?苏霍姆林斯基给了我们答案,要让学生对你的课堂产生兴趣。

  课上得有有趣,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趔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

  带着这种理念,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怎样才能让自己的课堂变得有趣,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中带着期望的。在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许多实实在在,经得起检验的理念、建议,这些建议就如一个睿智的长者,告诫教师一些最普通但又是我们极易疏忽的真理。他告诉我们:要像爱护最宝贵的财富一样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这朵娇嫩的花儿。它是很容易被摧折,被晒枯,被不信任的毒药摧残致死的。所谓要关心儿童的生活和健康,关心他的利益和幸福,关心他的完满的精神生活,这首先是意味着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这朵娇嫩的花儿。儿童信任你,因为你是教师、导师和人性的榜样。你必须严格地、坚持地关心儿童,毫不妥协地反对我们的教育工作中那种对儿童漠不关心、冷酷无情的现象。

  对于这一点,我也是感同身受,你给予学生多大信任,学生就会回报给你多大成果。从我教学的实例当中,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我给学生订下了学*目标,订到80分,学生的成绩就能达到80分,而我修改目标,给其订了90分,他的成绩就往往会提升到90分,学生的本身的智力没有变,老师的教学方法也没有变,那其中提升的力量源泉是什么?我想就是老师对他的信任,你把希望、关注、信任传送给学生,学生一定会感受到老师的这种希望,他们定会给你意想不到的回报。同时,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儿童对信任这朵娇嫩的花儿,也是很容易被摧折、被晒枯,被不信任的毒药的摧残死的。你必须严格地坚持地关心儿童。班级里有一位同学学*困难,只是在我的坚持关注、严格督促之下学*能够跟得上大家学*的步伐,可有一次我突然发现,他似乎对学*失去了兴趣,上课无精打采、委靡不振,我找他了解情况,他说:因为一次考试后,我让不及格的学生站起来,我批评了另两位同学,却没有批评他,他感觉老师对他失去了耐心,失去了信心,已经不管他了,所以也就放弃了自己,听到这些话,我唏嘘不已,多么可爱的孩子,甚至于老师的批评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宝贵的,他们不怕批评,怕的是老师的漠不关心,冷酷无情啊!每一个孩子都是带着想好好学*的愿望来上学的,这种愿望像一颗耀眼的火星,照亮着儿童所关切和操心的情感世界,他以无比信任的心情把这颗火星交给我们-做为教师的人,这颗火星很容易被尖刻的、粗暴的、冷淡的、不信任的态度所熄灭,我们教师如果在心中也像儿童对待我们那样,把无限的信任同样给予他们,那将是一种多么相互尊重的美妙和谐!

  读了这本书后,我不但对苏霍姆林斯基书中讲述的教育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情,对苏霍姆林斯基的伟大人格也充满了深深的敬意。他用赤诚的心、火热的血、坚强的毅力、辛勤的汗水,在人们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让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时时不忘己任,时时不忘贴*学生的心灵,给他们*等的尊重,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创造力和他们的热情,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的人。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6

  应走在不断阅读积累的路上——苏霍姆林斯基。

  静下心来品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著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触动很深。不愧是教育大家,苏霍姆林斯基对教育、教学出现的问题,该采取的办法,分析得深刻、到位,对当今乃至未来的教师的工作都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博大精深而生动活泼的教育思想中,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就是教师应该热爱读书。

  教师读书到底有什么必要?苏霍姆林斯基举了一个例子: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上得非常出色。听课的教师们和视导员听得入了迷,竟连做记录也忘记了。课后,邻校的一位教师对这位历史教师说:“是的,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给自己的学生了。您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不过,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像这位历史老师这样的人,谈到自己的每一节课,都会说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那就是读书。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经常强调学生要多读书,会读书,反思一下,作为知识传授者的我们*时多读书吗?会读书吗?也许部分语文教师的读书活动还没有学生开展得好。

  提到读书,许多老师感觉无奈:我们也想读书啊,可是真的没有时间啊!确实,教师每天必须做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个别学生、上交各种业务学*材料,做班主任的还有更多大大小小的事……这些事占去了很多时间。阅读的时间从哪里来?毕竟每天只有24小时!

  上文所谈到的那位历史老师一样的人,他们从来不抱怨没有空闲时间读书,因为读书让他们获益匪浅。这是很容易理解的:读书多了,积累深厚,备课不再是死抠教科书,就能用15分钟准备出让人入迷的课,就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所以,我们必须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读书出自内心的需要。

  其实,我们并非真的一点时间也挤不出来,只是我们的心倦怠了,不想去做而已。我们只是为自己的懒于阅读找了很好的借口。是一件美好的事,不拘形式,不拘数量,不拘内容。在办公桌上放置一两本感兴趣的名著或者专业杂志,一有空闲就见缝插针地读一两篇或一两页,既是学*,也是休息。在床头柜上摆放几本小说散文或喜欢的杂志,睡前美美地读几页,是一种很好的催眠呢……

  我们应该确立终身读书的观念,自觉地多读书,读好书,丰富自己的读书积累,提高自己的读书品质,实现自身人文思想、人文精神、人文素养的不断提升。教师的阅读同样需要从课内读到课外,不断地扩大自己的阅读面,进而不断地提升自己的阅读品质。新课程标准列出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推荐书目,作为语文教师,如果我们自己都没读过,又何以去指导学生?又何以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学生?

  我们要让阅读成为生活的必需;让书籍成为我们的精神伴侣。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无论是*的还是外国的,无论是科技的还是人文的……一切凝聚着人类文化精神的读物都应该进入我们的视野,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人类文明之火的传薪者;才能把生命读得开阔、灵动、乐观、豁达、鲜亮;才能把人类心灵的广袤与深邃,世界的多样与神奇,世事的无端与诡异,传授给那些求知如渴的莘莘学子们。

  我们必须明白:读书是心的享受,是进步的阶梯,是为师的责任。

  教育教学的道路上,我们要“活到老,读到老”,不断积累,不断增长职业智慧,在课堂上尽显教书育人的魅力,造就可贵的生活品质,创造一种诗意美好的人生境界。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7

  利用空闲时间我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这本书,收获居然不小。

  书中提到了教师要学会赞美,赏识。这不禁使我想到:赞美和赏识他人体现了一种智慧——你在欣赏他人的时候也在不断地提升和完善着自己的人格;赞美他人体现了一种美德。

  教育中,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顽皮淘气,教师宽容笑对,节之有法;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贪玩懒散,教师坚持笑对,培养*惯;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心灵受伤,教师真诚笑对,*等交流,抚*创伤,点燃信心,托起希望……总有这样一些画面让我们感动,让我们发自内心地为之赞美!

  我们的学生年龄虽小,内心却也是丰富、敏感的,他们更需要教师的赞美,需要教师发自肺腑的真诚赞美赏识,愿学生在教师们的赞美和赏识中长大,愿老师们在赞美之中成熟、优秀。

  教师要有静气,就是要静下心来备每一堂课,静下心来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个孩子对话,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静下心来细细的品位与学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

  读完这本书,我对自己的这一职业有了更新的认识,“完整的人”、“称职的员工”、“理性的教育者”、“自由职业”教师职业的这四重境界也将会是我求索路上不停的追求。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8

  在阅读教育类书籍时,经常看到一个响亮的名字——苏霍姆林斯基,看到文中引用他的经典名句。可从未真正静下心来阅读过他的任何作品。*期刚好遇得一本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一百条推荐》,它真是一本好书!书中提到,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就应成为教师的精神需要。

  看了《教师的时刻从哪里来》后,我真的触动很大。我也常抱怨没有时刻,忙啊。每一天早早到园,每天拖着疲惫的身体备课、上课、准备教具,还要处理孩子和孩子之间的问题,已有点应接不暇,还要忙着管孩子们的吃喝拉撒。正当我看不清方向时,苏霍姆林斯基告诉了我答案——教师的时刻从读书中来。“只有每一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可谓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优秀教师,课堂上总是那么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不管孩子出现什么突发事件,他们都能巧妙引导,让课堂因生成焕发精彩。想想自己的课堂,也做了精心准备,教学环节环环相扣,但课堂上却总感到语言贫乏,缺乏感染力,教得费力。这才恍然大悟,优秀教师是*时的点点积累,在日常工作中提练,借鉴其他教师的先进经验,用一辈子来备课,而我只用课前的几个小时来备课,“书到用时方恨少”,效果当然不一样。

  一位优秀的高级教师曾说过:“只读两本书(教材、教参)的教师无论如何是不能成为优秀教师的”。读书能够提升自己的教育的爱心和社会的良心。这是做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有人说‘没时刻读书’,关键还是他不想读书……”这样的读书箴言,我完全赞成,并深有同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那就是喜爱读书的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推荐》一书中,睿智的教育思想、深邃的教育理论深深影响、启迪着我,让我如获至宝。我要发奋学*提高自身素质,做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9

  这两周我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的教育学循环一级两套教学大纲部分,他的教育理论深深地鼓舞着我,让我在教育道路上走得更加有信心、更加有激情。我觉得它真的是教师的必读书,读好它,可以做教师,可以做名教师;可以做教育家,因为它是教育的智慧结晶。

  苏霍姆林斯基当过30多年的小学、中学的教师,所以写出的东西没有深奥的教育理论,非常贴*教师的工作与生活,就如同一位身边的良师益友在耳边娓娓道来,道出我们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绝大多数问题与困惑。这里有差生转化的问题,有学生学*兴趣的培养问题,有课堂教学管理的问题,有班主任工作的问题……并且有着各种问题的解决办法。

  苏霍姆林斯非常重视师生的读书问题,这本书大约有400多处提到读书。他认为师生读书可以解决太多的问题。教师读书问题已不是教师个人的问题,小处来说是教师本身工作的需要,大处来说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为此,有人曾说:“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

  读书,是一种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和自我超越的手段,也是一条重要的几乎是唯一的渠道。教师的备课不能仅局限于教科书,应建立一种宏观的备课观,这就是多读书,读好书。教师传播的是知识,也是在传播做人的道理,也肩负着教给学生生存的责任。“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在从事着塑造学生灵魂的光荣的、艰巨的使命。唯有多读书,读好书,才不致使自己的思维枯竭,读书是涵养水源,唯有此,才能“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菁华6篇)(扩展3)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优秀读后感 (菁华3篇)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优秀读后感1

  最*,我开始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三十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读着他的《给老师的建议》一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忧解难,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者,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帮助,让我充满信心……书中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我觉得找到学生和老师发生的现象的根源,有益于我们开阔眼界。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条“老师的时间从那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一看这题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这样谈论“我忙,没有时间啊。”*常我也是这样抱怨。一昼夜只有24小时,每天在单位工作的时间只有8小时,而且这8各小时挤的满满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给学生谈心等,还要抽出时间搞教研;下班回家还要忙家务。

  可是教师的时间到底从哪里来呢?带着这样的问题和烦恼,我仔细阅读了这一章节。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天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望。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扣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另外,我还明白阅读不但对老师有益,而且让每一个孩子能够自由支配时间而且要利用得合理,最好莫过于喜欢阅读。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爱好的最重要的发源地,应当教会每一个学生怎样在书籍的世界里旅游。阅读是为了能让孩子们扩大视野,汲取更多的精神营养。

  面对当今教育改革的新形势,面对新时代的学生,要做一位好教师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需要我们老师有较好的心理素质来适应这个多彩纷繁的世界。书中作者的建议、闪光的思想、精炼的语言,对我们来说,如同一条条欢快清澈的小溪,汇集在一起就是浩瀚博大的海洋,常读常新。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优秀读后感2

  这次我又重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品尝出它些许的味道,如此香醇。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其中有一条提到“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大纲宽的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这个目标对于我们普通一线教师来说似乎有些高不可攀,我认为如果在教学、教育上能更进一步,虽然这进步可能很小,但也是你成功的开始。此条建议要求我们老师不断地学*、积累,丰富自己的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在我国的教育领域中,很长一段时间就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要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得有一桶水。而现在又有一种新的说法:要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得是一股源源不断的清泉。这些说法无不说明教师学*的重要性。如果教师不学*,吃老本,那只会是一潭死水,那它一定会被蒸发掉,一定会变色、变味,直至变质。因此说教师的学*、读书,对他所从事的特殊职业来说有多么重要。

  一位善于学*的教师越是能够自如地掌握教材,那她所讲述的东西就越是鲜活,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思维活跃,情绪饱满,教师精力充沛、心情舒畅。对学生也好,对自己也好,提高40分钟的效率是在新课程时代下为学生减负,争取更大发展空间的一条捷径,是我们教师永远不放弃的追求。

  大家知道,任何一种动植物,要生存下去,都必须靠自身机体不断吸取外界的营养而生存。同样,作为从事教育事业的一名教师,要想永不落伍,时刻充满朝气,充满活力,做一名适应于时代发展需要的教师,只有永不间断的学*。正如别人所说:一个月,一本书,让阅读成为我们行走的方式;一辈子,一节课,让课堂成为展示你我生命价值的舞台。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优秀读后感3

  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一书。作为一线教师,书中许多的经验都很值得我去学*和反思。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书中提到:“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学*的愿望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它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朵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我们看不见这些根须,但是我们悉心地保护它们,因为我们知道,没有它们,生命和美就会凋谢。”“爱,是一种责任”。

  反思一下自己七年的教学,自己又做到了哪些呢?每次写论文绞尽脑汁,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呀!在*时教学中我也往往不自觉地有偏爱一些成绩好的.学生;对一些学*成绩差、*时又经常捣蛋的学生则总是认为"孺子不可教也"经常大发脾气。其实静下心来想想,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的天空,每个人身上都有潜能,只是我们把学*成绩看的太重,没有发现而已。要善于发现,这就需要我们对他们同样的倾注一份爱、一份尊重。

  在教学中,善于赞美学生,爱护和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教师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多读书,才能冷静地、设身处地处理好师生关系。用全面的眼光来看我们的学生,从内心来热爱他们,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世界上最朴素的形象是土地,他不需要任何装饰,永远是那么浑厚博大,那么质朴自然,默默地哺育着一切,不思回报的奉献着一切。教师,何尝不需要这样的胸怀呢?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菁华6篇)(扩展4)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 (菁华3篇)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1

  暑假期间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书中用很多的事例和体会把教师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阐述得生动、明白,读后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现在我就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教学中应该怎么做:

  一、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他告诉我们每个老师:那些特别的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就会充满希望。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能放弃,绝不能放弃。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而要达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等的对待每一个孩子,尊重他们,关怀他们,赞美他们的每一个进步和成绩。

  二、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们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探索欲,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想如此做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我都讲了好几遍了,学生怎么还不会呀"这种情况了。因为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有时会忽略学生能过理解什么、应该理解什么。教师应该让学生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以此发现学生存在的阻力与困难,引导学生客服困难并解决问题。学生这样获得的知识才会真正的掌握的牢固,真正成为他们的财富。

  三、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能把握住儿童的注意力,只有一条途径,这就是要形成、确立并且保持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在学*过程中"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学生不在少数,注意力不集中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备感头疼的问题。怎么解决这一问题呢?我们要想把握儿童的注意力,就应该使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并使他们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劳动的一种自豪感。

  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条建议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有一定的困难。我们教师要在*时的教学中尽量选择生动活泼、与学生生活实际贴*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多鼓励和少批评等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等等。

  以上是我在阅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时所获得的一些粗浅的体会,我要努力把这些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提升我的教学能力和水*,带领学生们共同进步与发展。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2

  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一书。作为一线教师,书中许多的经验都很值得我去学*和反思。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书中提到:“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学*的愿望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它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朵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我们看不见这些根须,但是我们悉心地保护它们,因为我们知道,没有它们,生命和美就会凋谢。”“爱,是一种责任”。

  反思一下自己七年的教学,自己又做到了哪些呢?每次写论文绞尽脑汁,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呀!在*时教学中我也往往不自觉地有偏爱一些成绩好的学生;对一些学*成绩差、*时又经常捣蛋的学生则总是认为"孺子不可教也",经常大发脾气。其实静下心来想想,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的天空,每个人身上都有潜能,只是我们把学*成绩看的太重,没有发现而已。要善于发现,这就需要我们对他们同样的倾注一份爱、一份尊重。

  在教学中,善于赞美学生,爱护和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教师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多读书,才能冷静地、设身处地处理好师生关系。用全面的眼光来看我们的学生,从内心来热爱他们,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世界上最朴素的形象是土地,他不需要任何装饰,永远是那么浑厚博大,那么质朴自然,默默地哺育着一切,不思回报的奉献着一切。教师,何尝不需要这样的胸怀呢?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3

  今年暑假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专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从苏霍姆林斯基清新的笔调中读到了很多的东西,他没有空洞的理论指导,而是以提“建议”的形式,将他对教育的认识和体验娓娓道来。让人读了受益匪浅

  书中的第2条建议是“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它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在*时的工作中我总感觉时间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参加教研活动等,一天过得非常紧张,但有时还感觉有些工作没做好。

  苏霍姆林斯基在这本书给了我很好的建议:他在书中一个很好的建议,他认为: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

  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由苏霍姆林斯基举的这个例子,我明白了:这位教师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用了终生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能和教育技巧,上天给我们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每天24小时,我们不应该总是抱怨时间太少、事情太多。而应该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来丰富自己的知识,比如寒暑假及节假日,应制定合理的计划,保证学*时间,不断为大脑补充营养,增强知识储备,到教学用到时就不必再去现学了,这就节省了一部分时间,正如那位上课的教师,对课题直接准备,只用了15分钟,其实课题的内容早已存在他的.脑海里。我一定接受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节约时间,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不断地学*,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到上课时就应如“探囊取物”般的容易了,再也不会感到天天忙忙碌碌了。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书中的许多经验都值得我学*和反思,都是我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菁华6篇)(扩展5)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优秀读后感 (菁华3篇)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优秀读后感1

  读完《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段话是:教师走进课堂不仅带着"智力"、"体力"去,还得带着"心"去,尽力忘"我",忘了我的身份,忘了我的年龄。

  读了这些,我恍然大悟,我才意识到我们*时上课也正是缺少这些呀,新课程给师生双方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方面,它要求孩子要改变学*方式,由被动接受、记忆、模仿的过程变为主动探究,自主发现,合作交流的过程;另一方面,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发生变化,教师不再告诉,不再包办代替,教师成为孩子学*的`组织者、促进者。

  作者认为幸福分三层,第一层楼是物质"生活保障",第二层是"艺术生活",而第三层则是"独立思想"。而这三层分别代表三种教师类型,第一类将教师工作仅仅当作应付的工作,不得已混口饭吃,这类教师不大可能有很大长进,他们*时表现出来的就是有钱的多干点,不给钱的少干些,甚至不干;上班最好晚点来,下班最好早点走。因为他们的精神生活这二、三层还没建起来,所以他们活着未必真正幸福。第二类教师以教师工作为乐趣,他们觉得教书就是艺术。这类教师会把课尽量上得生动些、新颖些,他们和孩子有着影子般的感情,因为爱而无比幸福。第三类教师将教育工作当作思想的起点,在一生的教育活动中,不断探索,不停地追问自己,非常理性而充满智慧地安排自己的工作,经常会有一些心得,经常会求教于书本和理论,若干年后他们会成为专家,教书对他们而言简直就是对生命的一次次体验,他会很幸福和满足。

  愿每一位教师朋友都能拥有幸福人生。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优秀读后感2

  利用空闲时间我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这本书,收获居然不小。

  书中提到了教师要学会赞美,赏识。这不禁使我想到:赞美和赏识他人体现了一种智慧,你在欣赏他人的时候也在不断地提升和完善着自己的人格;赞美他人体现了一种美德。

  教育中,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顽皮淘气,教师宽容笑对,节之有法;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贪玩懒散,教师坚持笑对,培养*惯;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心灵受伤,教师真诚笑对,*等交流,抚*创伤,点燃信心,托起希望……总有这样一些画面让我们感动,让我们发自内心地为之赞美!

  我们的学生年龄虽小,内心却也是丰富、敏感的,他们更需要教师的赞美,需要教师发自肺腑的真诚赞美赏识,愿学生在教师们的赞美和赏识中长大,愿老师们在赞美之中成熟、优秀。

  教师要有静气,就是要静下心来备每一堂课,静下心来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个孩子对话,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静下心来细细的品位与学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

  读完这本书,我对自己的这一职业有了更新的认识,“完整的人”、“称职的员工”、“理性的教育者”、“自由职业”教师职业的这四重境界也将会是我求索路上不停的追求。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优秀读后感3

  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一书。作为一线教师,书中许多的经验都很值得我去学*和反思。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书中提到:“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学*的愿望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它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朵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我们看不见这些根须,但是我们悉心地保护它们,因为我们知道,没有它们,生命和美就会凋谢。”“爱,是一种责任”。

  反思一下自己七年的教学,自己又做到了哪些呢?每次写论文绞尽脑汁,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呀!在*时教学中我也往往不自觉地有偏爱一些成绩好的.学生;对一些学*成绩差、*时又经常捣蛋的学生则总是认为"孺子不可教也"经常大发脾气。其实静下心来想想,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的天空,每个人身上都有潜能,只是我们把学*成绩看的太重,没有发现而已。要善于发现,这就需要我们对他们同样的倾注一份爱、一份尊重。

  在教学中,善于赞美学生,爱护和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教师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多读书,才能冷静地、设身处地处理好师生关系。用全面的眼光来看我们的学生,从内心来热爱他们,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世界上最朴素的形象是土地,他不需要任何装饰,永远是那么浑厚博大,那么质朴自然,默默地哺育着一切,不思回报的奉献着一切。教师,何尝不需要这样的胸怀呢?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菁华6篇)(扩展6)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菁华9篇)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1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文书深刻的谈到“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这个问题。注意是伴随各个心理活动而产生和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心理状态,没有注意的.参加,不可能有比较稳定的心理反映,也就难以完成认知过程。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注意是学*的门户”。因此,注意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怎样培养孩子做事精力集中,克服注意力游移、分散的坏*惯呢?第一、让孩子在一段时间内专心做好一件事。效率低的孩子有一个特点,就是干着这个,想着那个;一会儿干这,一会儿干那。教师要从小培养孩子在某一时间内做好一件事的能力。如给幼儿看图书时,看完一本,再换一本。给予幼儿玩具,也不要一下子太多。如果玩具成堆、书成堆,容易使他们养成注意力分散的*惯。

  孩子做完一件事情,也能体会到完成这件事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这种愉快也能帮助他们继续学*,保持注意力。第二、对孩子讲话不要老是重复。有些教师对同一件事情或某一点要求总要反复交待好几遍。这样的孩子入学以后常常忽视教师所讲的话。因为他已经*惯于一件事反复地听好多遍,当教师只讲一遍时,他便当作耳旁风,以为老师也会像父母一样重复几遍。漫不经心地听课使得孩子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无法遵守老师的要求,自然也谈不上理想的学*效果。因此,对孩子谈事情只说一遍,是培养孩子注意力的一种好方法。第三、训练孩子善于“听”的能力。“听”是人们获得信息丰富知识的重要来源,对于学生来说,谁要是上课善于听,能理解并记住听过的东西,谁就占优势。因为学校里老师是以讲课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师要以通过听的途径来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如课余时间听小说连播、听音乐。鼓励孩子复述或用自己的话概括听到的内容,从而培养专心听讲的*惯。第四、不要让孩子的时间太充裕。有的家长以为,读书做作业的时间越长,学*成绩就会越好。其实,时间太多也有负作用。造成许多孩子对于时间没有紧迫感,学*起来慢腾腾的,本来一小时可以做完的事,二三小时还没完成,而且养成注意力涣散的毛病。时间不多,反倒会逼着孩子注意力集中,提高学*效率。第五、有固定的学*时间和学*地点。孩子在家里学*的时候,最好有固定的学*时间和场所,它的作用主要是形成一种心理活动的定向,即每当在*惯了的学*时间和地方坐下来,精神便条件反射似地集中起来。家长应该把孩子的学*时间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时间,不要随便支他们打油买菜、拿东西,以免干扰思维的连续性。家里要给孩子提供专门学*的地方。

  孩子学*时,家里要安静。 第六、训练自我控制能力。孩子在学*的过程中要排除主客观因素的干扰,才能专心致志。教师可以帮助孩子从控制外部因素做起。如孩子的书桌上不要摆放装饰品和零食,看书写字时保持正确的姿势,不乱动、不乱摸,字要写工整等等,孩子如果能控制与学*无关的动作、行为,就比较容易克服浮躁的情绪。同时还可通过日常生活活动加以培养。如聚精会神地下棋,这是集中思想,训练有条理地思维的良好方法。孩子学会专心致志,将会使他们受益终生。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2

  阅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书中给教师提出了一百条建议,每一条建议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感受颇深,启发非浅。教师的语言素养是上好课的关键,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术。"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给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很高的要求。教师的语言是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符合教育教学需要、遵循语言规律的职业语言。如果教师的语言素养好,那么他上起课来会非常轻松,学生听的也非常明白,课堂效率怎能不高?相反,语言能力差,就会耽误许多时间。

  一、教师语言的纯洁性

  教师的语言要纯洁、文明、健康。语言纯洁,就是要讲普通话。语言文明,就是用语要文雅、优美,语调要和谐、悦耳,语气要亲切、和蔼,使学生听后能产生愉快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语言健康,就是在使用语言时,要切忌一切低级、粗俗的污言秽语。语言是一个人文明程度的表露。教师的语言修养是其为人师表的重要因素,会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和审美修养产生极大影响。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对语言美的敏感性,是促使孩子精神世界高尚的一股巨大力量。这种敏感性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源泉所在。"因此,要启迪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教师就要用醇美的语言去触动学生心弦,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使其形成纯洁、文明、健康的心灵世界。

  二、教师语言的准确性

  教师的语言要准确、鲜明、简练。所谓准确,就是要观点明确,语意清晰,发音标准,遣词得当,造句符合文法,推理合逻辑,用语具有专业性和学术性。所谓鲜明,是指语言要褒贬分明,饱含真情实感,爱什么,恨什么,赞扬什么,反对什么,泾渭分明。所谓简练,是指语言言简意赅。论述简明扼要,提纲挚领;分析鞭辟入里,丝丝入扣;描绘画龙点晴,入木三分;见解独到深刻,令人耳目一新。这样的语言才会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够像春雨一样流入学生的心田,同时把美好的思想和科学的知识一道带进去。

  三、教师语言的启发性

  教师的语言要含蓄、幽默、富于启发性。教师如果言语丰富,措辞优美,含蓄幽默,富有魅力,让学生置身于语言美的环境和氛围之中,学生就会心情愉快,兴味盎然,思维敏捷,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和教学效果。语言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教师工作是创造性的劳动,在教师劳动的每一领域,都需伴有取得沟通教育对象心灵最佳效益的语言;教师应有一个语言库,贮有丰富的资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教师还应具有很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根据需要,呼之即出,信手拈来,用得妥贴。这就要研究学校教育活动每一领域的语言,要研究使用教育教学语言成功和失败两方面的经验,要研究不同教育对象的语言特点,要研究不同学科教学语言的特点,还要研究其他行业可借鉴的语言。在研究中,勤于采集大量语言材料,善于分析综合语言材料,还应持之以恒对某一语言现象进行跟踪积累、研究,并对教学语言的效益进行评估。教师的语言修炼是无止境的,一个成功的教师,重要的标志是超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个能力除了发音准确表述清楚明白外,就是怎么样表述的更生动形象,幽默睿智,恰到好处。我想,这是一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自始自终要研究和雕琢的,有人说,身为教师不知道苏霍姆林斯基,无异于学音乐却不知道贝多芬。说来惭愧,虽然早就对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著作有渴读的欲望,但却因自身的散漫,生活琐事,对阅读此书一拖再拖。直到*日拾卷细读,才恍悟苏霍姆林斯基能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教育大师的原因。

  对于这一点,我也是感同身受,你给予学生多大信任,学生就会回报给你多大成果。从我教学的实例当中,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我给学生订下了学*目标,订到80分,学生的成绩就能达到80分,而我修改目标,给其订了90分,他的成绩就往往会提升到90分,学生的本身的智力没有变,老师的教学方法也没有变,那其中提升的力量源泉是什么?我想就是老师对他的信任,你把希望、关注、信任传送给学生,学生一定会感受到老师的这种希望,他们定会给你意想不到的回报。

  同时,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儿童对信任这朵娇嫩的花儿,也是很容易被摧折、被晒枯,被不信任的毒药的摧残死的。你必须严格地坚持地关心儿童。班级里有一位同学学*困难,只是在我的坚持关注、严格督促之下学*能够跟得上大家学*的步伐,可有一次我突然发现,他似乎对学*失去了兴趣,上课无精打采、委靡不振,我找他了解情况,他说:因为一次考试后,我让不及格的学生站起来,我批评了另两位同学,却没有批评他,他感觉老师对他失去了耐心,失去了信心,已经不管他了,所以也就放弃了自己,听到这些话,我唏嘘不已,多么可爱的孩子,甚至于老师的批评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宝贵的,他们不怕批评,怕的是老师的漠不关心,冷酷无情啊!每一个孩子都是带着想好好学*的愿望来上学的,这种愿望像一颗耀眼的火星,照亮着儿童所关切和操心的情感世界,他以无比信任的心情把这颗火星交给我们—做为教师的人,这颗火星很容易被尖刻的、粗暴的、冷淡的、不信任的态度所熄灭,我们教师如果在心中也像儿童对待我们那样,把无限的信任同样给予他们,那将是一种多么相互尊重的美妙和谐!

  读了这本书后,我不但对苏霍姆林斯基书中讲述的教育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情,对苏霍姆林斯基的伟大人格也充满了深深的敬意。他用赤诚的心、火热的血、坚强的毅力、辛勤的汗水,在人们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让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时时不忘己任,时时不忘贴*学生的心灵,给他们*等的尊重,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创造力和他们的热情,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的人。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3

  刚开学,刘主任就给年轻老师布置了一个任务看一本好书。并介绍了一本好书《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而自己一直拖着没有去看的原因,并非这本教育经典没有给我冲击和收获,而是因为这本教育经典着作,我只粗略地读了三分之一,所以,不能完整地写下总结和感悟。问为什么没有看完,只能用最不成理由的理由:最*一直都在忙着考试,太忙了,都没有时间去阅读和思考了。真的惭愧,用这样的理由推卸了一本好书;更无比羞愧,作为一名教师,却没有诵读完这本被称为经典的教育着作。

  从自己浅浅地阅读中,我为苏霍姆林斯基为了学生成长不惜余力的精神而感动,也为自己在教育活动中对学生的毛躁与教育方法的粗糙深感羞愧。书中给教师提出的建议既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又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虽然本*录完成的教育时代已经时隔三十几年,尽管现在的教育形势一直在不断地调整改革,但苏霍姆林斯基那闪光的教育思想,准确的教育理念,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者而言都丝毫不显过时。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识字教学应当跟图文紧密结合起来"、"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静静地品味着作者精彩的理论分析,细细地聆听着那些生动事例,心中不免掀起几许的波动。

  《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是最先给我冲击的一条建议。何谓抽象的学生?是教师凭空想象出来的学生吗?是的。是教师没有掌握学生的智力程度而设定的同一种阶层的学生、是被教师把所有的教学方法都机械地运用到身上的学生……显然,这样的学生是可怜的。老师这样的做法是不科学的。

  每个学生的智力发展水*都不相同,存在着个体差异。"可以把教育和教学的所有规律都机械地运用到他身上的那种抽象的学生是不存在的。也不存在什么对学生(所有学生)都一律适用的在学*上取得成就的先决条件。""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地发展,——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因为老师把所有的学生想象成了同一水*的人,提出的要求也是没有差异性的。其实,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不正是我国古人早已强调的因材施教吗?教师就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的学生采用不用的教学方法,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个别对待的态度,让所有学生都在前进。

  今天,我浅谈了读《给教师的建议》后的一些感想,其实它里面的很多经验都值得我去一一聆听和反思!我将秉承大师建议中写道的:"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挤出时间,继续拜读这位大师的经典,吸取经验,反省自己,完善不足。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4

  最*我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后,对这位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更是佩服至极,崇拜至极。他的每条建议都是那样富有哲理,用心去思考他的每一条建议,很好的借鉴,并运用于我们现在的教育工作之中,都是非常必要,很有价值的,下面就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第46条关于写教师日记的建议中提到的教师日记,这个方面谈谈我个人的感受和体会。

  我认为苏老提到教师写日记也就是今天我们所倡导写教学反思。

  几年的教学工作经验让我懂得了教师应当通过教学反思来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我。正如叶澜教授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从中我们可以完全看出当前倡导的教师要写教学反思之如此重要,如此必要。很长一段时间,我就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许多教师外出听课、看课的机会很多,可是几年之后,多年之后,你再去听他的课堂教学,为什么还是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自主学*的课堂教学。这里我认为关键就在于教师缺乏这种学*的品质,缺乏课后反思的'品质。目前存在的状况就是有的教师的“教学反思”是学期末统一的后补的,更为可笑的是,有的教学反思居然是课前预设的。这样哪还会有它的必要性,实用价值呢?所以,读了苏霍姆林斯基建议和叶澜教授所说的那句话我们更应该重视写教学反思、并且坚持写,以此促进我们的成长,以此提高我们的业务水*。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5

  有人说,身为教师不知道苏霍姆林斯基,无异于学音乐却不知道贝多芬。说来惭愧,虽然早就对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著作有渴读的欲望,但却因自身的散漫,生活琐事,对阅读此书一拖再拖。直到*日拾卷细读,才恍悟苏霍姆林斯基能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教育大师的原因。

  苏霍姆林斯基从18岁就开始担任乡村教师,把一生中最宝贵的35年时间奉献给了家乡的中小学教育事业。他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我的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犹豫地回答说:热爱孩子。"正是因为这一颗对孩子的炽热之心,他从每个幼小的孩子身上都能发现其所具有美好的、善良的、人性的东西。正是因为他献身教育事业,才能对孩子进行仔细地观察和思索,不仅用头脑,而且用心灵去认识他们,才成就了这本书中生动的事例、鲜明的观点、朴素的语言、炽烈的情感。让每一个老师读到其中章节的时候都会感同身受,引发会心一笑,产生强烈的心理共鸣,继而掩卷深思,反省自身,有了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大师的思想哪怕只是冰山一角,都会带给我们宝贵的启发。他不但在宏观上如一盏明灯指引着我们教学的方向,也在微观上指导着我们每一门学科的教学。怎样才能让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呢?苏霍姆林斯基给了我们答案,要让学生对你的课堂产生兴趣。

  课上得有有趣,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趔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

  带着这种理念,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怎样才能让自己的课堂变得有趣,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中带着期望的。在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许多实实在在,经得起检验的理念、建议,这些建议就如一个睿智的长者,告诫教师一些最普通但又是我们极易疏忽的真理。他告诉我们:要像爱护最宝贵的财富一样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这朵娇嫩的花儿。它是很容易被摧折,被晒枯,被不信任的毒药摧残致死的。所谓要关心儿童的生活和健康,关心他的利益和幸福,关心他的完满的精神生活,这首先是意味着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这朵娇嫩的花儿。儿童信任你,因为你是教师、导师和人性的榜样。你必须严格地、坚持地关心儿童,毫不妥协地反对我们的教育工作中那种对儿童漠不关心、冷酷无情的现象。

  对于这一点,我也是感同身受,你给予学生多大信任,学生就会回报给你多大成果。从我教学的实例当中,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我给学生订下了学*目标,订到80分,学生的成绩就能达到80分,而我修改目标,给其订了90分,他的成绩就往往会提升到90分,学生的本身的智力没有变,老师的教学方法也没有变,那其中提升的力量源泉是什么?我想就是老师对他的信任,你把希望、关注、信任传送给学生,学生一定会感受到老师的这种希望,他们定会给你意想不到的回报。同时,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儿童对信任这朵娇嫩的花儿,也是很容易被摧折、被晒枯,被不信任的毒药的摧残死的。你必须严格地坚持地关心儿童。班级里有一位同学学*困难,只是在我的坚持关注、严格督促之下学*能够跟得上大家学*的步伐,可有一次我突然发现,他似乎对学*失去了兴趣,上课无精打采、委靡不振,我找他了解情况,他说:因为一次考试后,我让不及格的学生站起来,我批评了另两位同学,却没有批评他,他感觉老师对他失去了耐心,失去了信心,已经不管他了,所以也就放弃了自己,听到这些话,我唏嘘不已,多么可爱的孩子,甚至于老师的批评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宝贵的,他们不怕批评,怕的是老师的漠不关心,冷酷无情啊!每一个孩子都是带着想好好学*的愿望来上学的,这种愿望像一颗耀眼的火星,照亮着儿童所关切和操心的情感世界,他以无比信任的心情把这颗火星交给我们-做为教师的人,这颗火星很容易被尖刻的、粗暴的、冷淡的、不信任的态度所熄灭,我们教师如果在心中也像儿童对待我们那样,把无限的信任同样给予他们,那将是一种多么相互尊重的美妙和谐!

  读了这本书后,我不但对苏霍姆林斯基书中讲述的教育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情,对苏霍姆林斯基的伟大人格也充满了深深的敬意。他用赤诚的心、火热的血、坚强的毅力、辛勤的汗水,在人们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让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时时不忘己任,时时不忘贴*学生的心灵,给他们*等的尊重,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创造力和他们的热情,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的人。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6

  应走在不断阅读积累的路上——苏霍姆林斯基。

  静下心来品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著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触动很深。不愧是教育大家,苏霍姆林斯基对教育、教学出现的问题,该采取的办法,分析得深刻、到位,对当今乃至未来的教师的工作都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博大精深而生动活泼的教育思想中,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就是教师应该热爱读书。

  教师读书到底有什么必要?苏霍姆林斯基举了一个例子: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上得非常出色。听课的教师们和视导员听得入了迷,竟连做记录也忘记了。课后,邻校的一位教师对这位历史教师说:“是的,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给自己的学生了。您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不过,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像这位历史老师这样的人,谈到自己的每一节课,都会说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那就是读书。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经常强调学生要多读书,会读书,反思一下,作为知识传授者的我们*时多读书吗?会读书吗?也许部分语文教师的读书活动还没有学生开展得好。

  提到读书,许多老师感觉无奈:我们也想读书啊,可是真的没有时间啊!确实,教师每天必须做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个别学生、上交各种业务学*材料,做班主任的还有更多大大小小的事……这些事占去了很多时间。阅读的时间从哪里来?毕竟每天只有24小时!

  上文所谈到的那位历史老师一样的人,他们从来不抱怨没有空闲时间读书,因为读书让他们获益匪浅。这是很容易理解的:读书多了,积累深厚,备课不再是死抠教科书,就能用15分钟准备出让人入迷的课,就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所以,我们必须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读书出自内心的需要。

  其实,我们并非真的一点时间也挤不出来,只是我们的心倦怠了,不想去做而已。我们只是为自己的懒于阅读找了很好的借口。是一件美好的事,不拘形式,不拘数量,不拘内容。在办公桌上放置一两本感兴趣的名著或者专业杂志,一有空闲就见缝插针地读一两篇或一两页,既是学*,也是休息。在床头柜上摆放几本小说散文或喜欢的杂志,睡前美美地读几页,是一种很好的催眠呢……

  我们应该确立终身读书的观念,自觉地多读书,读好书,丰富自己的读书积累,提高自己的读书品质,实现自身人文思想、人文精神、人文素养的不断提升。教师的阅读同样需要从课内读到课外,不断地扩大自己的阅读面,进而不断地提升自己的阅读品质。新课程标准列出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推荐书目,作为语文教师,如果我们自己都没读过,又何以去指导学生?又何以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学生?

  我们要让阅读成为生活的必需;让书籍成为我们的精神伴侣。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无论是*的还是外国的,无论是科技的还是人文的……一切凝聚着人类文化精神的读物都应该进入我们的视野,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人类文明之火的传薪者;才能把生命读得开阔、灵动、乐观、豁达、鲜亮;才能把人类心灵的广袤与深邃,世界的多样与神奇,世事的无端与诡异,传授给那些求知如渴的莘莘学子们。

  我们必须明白:读书是心的享受,是进步的阶梯,是为师的责任。

  教育教学的道路上,我们要“活到老,读到老”,不断积累,不断增长职业智慧,在课堂上尽显教书育人的魅力,造就可贵的生活品质,创造一种诗意美好的人生境界。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7

  利用空闲时间我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这本书,收获居然不小。

  书中提到了教师要学会赞美,赏识。这不禁使我想到:赞美和赏识他人体现了一种智慧——你在欣赏他人的时候也在不断地提升和完善着自己的人格;赞美他人体现了一种美德。

  教育中,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顽皮淘气,教师宽容笑对,节之有法;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贪玩懒散,教师坚持笑对,培养*惯;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心灵受伤,教师真诚笑对,*等交流,抚*创伤,点燃信心,托起希望……总有这样一些画面让我们感动,让我们发自内心地为之赞美!

  我们的学生年龄虽小,内心却也是丰富、敏感的,他们更需要教师的赞美,需要教师发自肺腑的真诚赞美赏识,愿学生在教师们的赞美和赏识中长大,愿老师们在赞美之中成熟、优秀。

  教师要有静气,就是要静下心来备每一堂课,静下心来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个孩子对话,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静下心来细细的品位与学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

  读完这本书,我对自己的这一职业有了更新的认识,“完整的人”、“称职的员工”、“理性的教育者”、“自由职业”教师职业的这四重境界也将会是我求索路上不停的追求。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8

  在阅读教育类书籍时,经常看到一个响亮的名字——苏霍姆林斯基,看到文中引用他的经典名句。可从未真正静下心来阅读过他的任何作品。*期刚好遇得一本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一百条推荐》,它真是一本好书!书中提到,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就应成为教师的精神需要。

  看了《教师的时刻从哪里来》后,我真的触动很大。我也常抱怨没有时刻,忙啊。每一天早早到园,每天拖着疲惫的身体备课、上课、准备教具,还要处理孩子和孩子之间的问题,已有点应接不暇,还要忙着管孩子们的吃喝拉撒。正当我看不清方向时,苏霍姆林斯基告诉了我答案——教师的时刻从读书中来。“只有每一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可谓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优秀教师,课堂上总是那么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不管孩子出现什么突发事件,他们都能巧妙引导,让课堂因生成焕发精彩。想想自己的课堂,也做了精心准备,教学环节环环相扣,但课堂上却总感到语言贫乏,缺乏感染力,教得费力。这才恍然大悟,优秀教师是*时的点点积累,在日常工作中提练,借鉴其他教师的先进经验,用一辈子来备课,而我只用课前的几个小时来备课,“书到用时方恨少”,效果当然不一样。

  一位优秀的高级教师曾说过:“只读两本书(教材、教参)的教师无论如何是不能成为优秀教师的”。读书能够提升自己的教育的爱心和社会的良心。这是做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有人说‘没时刻读书’,关键还是他不想读书……”这样的读书箴言,我完全赞成,并深有同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那就是喜爱读书的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推荐》一书中,睿智的教育思想、深邃的教育理论深深影响、启迪着我,让我如获至宝。我要发奋学*提高自身素质,做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9

  这两周我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的教育学循环一级两套教学大纲部分,他的教育理论深深地鼓舞着我,让我在教育道路上走得更加有信心、更加有激情。我觉得它真的是教师的必读书,读好它,可以做教师,可以做名教师;可以做教育家,因为它是教育的智慧结晶。

  苏霍姆林斯基当过30多年的小学、中学的教师,所以写出的东西没有深奥的教育理论,非常贴*教师的工作与生活,就如同一位身边的良师益友在耳边娓娓道来,道出我们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绝大多数问题与困惑。这里有差生转化的问题,有学生学*兴趣的培养问题,有课堂教学管理的问题,有班主任工作的问题……并且有着各种问题的解决办法。

  苏霍姆林斯非常重视师生的读书问题,这本书大约有400多处提到读书。他认为师生读书可以解决太多的问题。教师读书问题已不是教师个人的问题,小处来说是教师本身工作的需要,大处来说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为此,有人曾说:“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

  读书,是一种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和自我超越的手段,也是一条重要的几乎是唯一的渠道。教师的备课不能仅局限于教科书,应建立一种宏观的备课观,这就是多读书,读好书。教师传播的是知识,也是在传播做人的道理,也肩负着教给学生生存的责任。“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在从事着塑造学生灵魂的光荣的、艰巨的使命。唯有多读书,读好书,才不致使自己的思维枯竭,读书是涵养水源,唯有此,才能“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菁华6篇)(扩展7)

——《一百条裙子》读后感 (菁华6篇)

《一百条裙子》读后感1

  这本书主要讲旺达、佩琪、玛蒂埃之间发生的事情。书里是这样讲的。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佩琪想拿旺达开玩笑,就问旺达有几条裙子,但是他知道旺达只有一条洗了褪色的裙子。可旺达却说:“我有一百条裙子。”所有人听了都嘲笑她,有人还觉得她在编故事,佩琪又问旺达有几双鞋子,旺达告诉他说六十双,佩琪揭穿她说“你昨天说才有五十双呀!”从那一天以后,旺达就没有再来学校了。

  直到公布服装设计比赛的时候,旺达寄来了一封信说她们一家即将离开这个城市,听到这里,佩琪和玛蒂埃想可能是因为她们旺达才要离开这个城市的,所以,她们一放学就来到了旺达的家,他们很想见到旺达,然后告诉她没有想伤害她,可惜旺达已经走了,一切都晚了!

  这一晚,玛蒂埃失眠了,直到想到办法才睡着,第二天,玛蒂埃找佩琪一起给旺达写信,因为她们不知道旺达住哪?所以她们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给了送信的人。直到圣诞节那一天,旺达有了回信,还把她的画送给了佩琪和玛蒂埃。

  通过这个故事我知道了同学之间不管他好和不好都不能嘲笑!以前在学校里也犯过佩琪这样的错误,现在想起来真后悔,我想我要跟我的同学去道歉,以后再也不会嘲笑任何人了!

《一百条裙子》读后感2

  书里讲述了旺达。佩特罗斯基是一个有着奇怪的名字的女孩,她的座位在十三班最靠里一排倒数第二个位置。她的成绩虽然很差,但她很安静,不怎么说话。

  所有的女生都喜欢捉弄旺达。佩特罗斯基。佩琪和马蒂埃这两个女孩是恶作剧的挑头人。她俩总拿旺达开玩笑。如果我是《一百条裙子》里面的男生之一我一定会挺身而出,保护旺达不受欺负。

  比尔。拜伦坐在旺达的后面,要知道我的座位就在最后。这两天,他就将两条长腿伸到旺达的桌子两边,像是一只坐着的青蛙,取悦着他这角落里的所有人。直到有一天,旺达突然说她家有一百条裙子。随后却是更多更多的嘲笑,根本没有人相信旺达·佩特罗斯基的话。而且很多人拿这件事情嘲笑她。我觉得旺达很可怜。

  终于旺达离开了这所小学,去了别的学校,她留下了“一百条裙子”。捉弄过她的女生们发现其实旺达非常爱她们,她们决定写信给旺达并且要找她回来。可她再也不回来了……

  我觉得万达。佩特罗斯基是一个很可爱很聪明的女孩。

《一百条裙子》读后感3

  暑假我和妈妈共读了我的“营养小书包”,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百条裙子》。他让友爱的种子在我的心里成长,我愿友爱种在每个人的心中。

  一看书名《一百条裙子》,心想:谁能有一百条裙子,是不是家里很有钱。迫不及待地看下去,女主角旺达出现了,她竟然是一个很穷的女孩。就是这个几乎不怎么说话的女孩,一开口就说自己有一百条裙子,这怎么可能。

  看完这本书,我在心里感受到旺达这一百条裙子是真的。这一百条裙子就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旺达受尽了同学们的冷落、嘲笑、最后转学了,可是她没有恨同学,却把友爱留给了大家。

  唉!我们班的付加林就像旺达一样,就是因为一年级的时候,大家说她中了铅毒,所以我们班同学都不愿意理她。她没有一个朋友。甚至有些男孩还欺负她,她每天上学、放学都是一个人走,谁也不愿意跟她一起走。我想付加林一定很难受。我以后要帮助她,我以后要多跟她玩,这样她就不会寂寞。

  我要向旺达一样,宽容的对待别人,让友爱种在每一个人的心中,让我们的班级、让这个世界充满阳光。

  我要说的话:我真希望旺达是我们班同学,这样她就可以也会我设计漂亮裙子,我最喜欢穿漂亮的衣服了。当然,我一定不会嘲笑旺达,我会关心她,和她成为朋友。

  这是我七月份写的一篇读后感,觉得还行,就让妈妈发了上来。请各位老师、博友多多指导。

《一百条裙子》读后感4

  好词

  气喘吁吁 无稽之谈 小心翼翼 含糊不清

  与众不同 有口无心 幸灾乐祸 无动于衷

  九霄云外 显而易见 三三两两 说三道四

  束手无策 漫不经心 流连忘返 不堪入目

  筋皮力尽 清新爽洁 三五成群 忐忑不安

  闷闷不乐 五彩缤纷 冥思苦想 仗义执言

  哄堂大笑 琅琅上口 莫名其妙 绿树成荫

  心不在焉 争先恐后 无能为力 驻足观看

  好句

  1、旺达正在盘算着自己应该说点儿什么吧,她太想融入这些女孩子中去了。

  2、佩琪并不是真那么残酷。她会保护小孩子不受坏男孩的欺负,会为了一只小动物遭受了虐待而哭上个把钟头。

  3、那是一棵缀满了灯,而且正在夜晚闪闪发光的圣诞树,周围还有林立的高楼。

  4、佩琪会问她,她身上的那条裙子是从哪儿来的,玛蒂埃则只有坦白承认那是佩琪的一件旧裙子。为了不让十三班的同学们认出来,玛蒂埃的妈妈已经想办法缝补上一些新花边来做掩饰。

  5、风,清新爽洁,吹得她们的T恤窸窣作响,把她们的发梢直吹到眼睛里去。

  6、玛蒂埃会觉得很尴尬,她只好假装正在研究自己的手掌,并反复揉搓着那些纹路,什么都不说。

  7、她好像是在看着很远的地方,就那么一直看着,却又什么都看不到。

  8、我学会了怎么描写阳光,怎么描写海。原来灿烂也可以描写天呀!

  9、玛蒂埃一边拿着那片碎镜子照照这儿照照那儿,一边心不在焉地看着这兄妹。

  10、全班同学立刻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大家都屏住呼吸听梅森老师读信。

  11、玛蒂埃很赞同,她的眼中此时又噙满了泪水,就像每一次她想起旺达那样,想起她说完“……当然,一百条裙子,全都挂在那里……”后就走开,独自站在校园靠墙的太阳地儿里,呆望着那群正笑做一团的女孩子。

  12、她走过来,如同一只胆小羞怯的小动物,随时准备在遇到危险的时候逃开。

  13、她们把信寄往波金斯山,在信封上写着“请转交”的字样。她们只能寄希望于邮局。当把信投进信筒的那一瞬间,她们都感觉到了快乐,同时也轻松了很多。

  14、杰克总是会在上课铃声响起的同时溜到座位上,而且绝对是准时“着陆”!

  15、在这阳光下,她那条洗得发白的蓝裙子仿佛就是夏日天空的一角。

  16、如果她不拿旺达找找乐儿,从而博得她那些拥戴者们的笑声的话,这一天就白白过去了。

  17、旺达自己继续在街上走着,她两眼呆滞,嘴唇紧闭,左肩膀不时以她特有的滑稽方式抖动一下……就这样,她独自走完余下的这段通往学校的路。

  18、佩琪是学校里最受欢迎的女孩——她漂亮,有许多好看的衣服,还留着一头褐色的鬈发。

  19、我相信,我们十三班的同学是不会因为旺达恰好有一个又长又少见的名字就故意伤害她的自尊心的。

  20、而旺达坐在这里,并不是因为她也粗鲁,爱叫爱闹,恰恰相反,她总是那么安静,几乎不怎么说话,甚至没人听见她放声大笑过偶尔她将嘴角向上翘一翘就算是笑了。

  21、因为此刻早上的阳光正强,很是晃眼此外,晃眼的还有前面那五六个女孩子身上的颜色。

  22、女孩子们全都在大声地叫着闹着,每个人都试图用比别人更高的嗓音说话。

  23、空气里已经弥漫着圣诞节的气息了,比比皆是的彩灯在雪地上反射出五颜六色的光彩。

  24、小溪干得只剩下一条细流,而此刻的蒙蒙细雨更使小溪边那些到处乱扔的生了锈的罐头盒、破鞋子和那把被别人丢弃的破旧的黑伞变得不堪入目。

  25、“旺达,”她会一边说着话,一边碰碰她身边的同伴儿,“跟我们说说,你曾经说过你的衣柜里挂着多少条裙子来着?”“一百条。”旺达回答说。“一百条!”在她还没有走远的时候,女孩子们便忍不住爆发出刺耳的笑声来,一直到笑出眼泪为止!一百条裙子!显而易见,旺达唯一的一条裙子就是她天天都穿着的那条蓝裙子啊,她为什么要说自己有一百条呢?根本就是在编故事嘛!

  26、旺达慢慢地向这群女孩子走过来。每向前走一步,在脚落下之前,她好像都要犹豫很久很久。她走过来,如同一只胆小羞怯的小动物,随时准备在遇到危险的时候逃开。

  27、也许是啨郎的一天吧,一切如此灿烂!接下来的那段路上阳光闪耀,给海湾蓝天的水面上镀上了一层亮亮的银色。

  28、她唯一希望的就是她们可以找到旺达。只有这样,她们才可以告诉她,她们对以前那样对待她感到非常抱歉。还有,全学校的同学都觉得她很可爱,请她不要走,每个人都会很友善地对待她。要是有人胆敢不友善,她和佩琪决不饶他!

  29、每当轮到旺达朗读的时候,大家总希望她能读得快点儿,赶紧读完,赶快坐下——因为,她读一段课文要花费好长好长的时间。有时候旺达站起来,只是呆呆地看着她的课本,什么都读不出来,或者说她根本就不愿意读。老师想要帮帮她,可她就是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直到老师让她坐下。她是哑巴了还是怎么了呢?也许她就是胆小吧。她唯一一次开口说话,就是那一次在校园里说她有一百条裙子。

  30、玛蒂埃会在晚上梦见自己为旺达仗义执言,梦见自己拦住那些想要拿旺达开玩笑的女孩子们。“你有多少条裙子啊?”就在旺达像每次回答这种问话之前先将嘴唇抿成一条线的时候,玛蒂埃就抢先喊道:“住口!她只是个和你们一样的女孩……”于是,所有的人都会感到羞愧,就像她以前那样。还有时,她会梦见自己把旺达从一艘就要沉没的船上或狂奔的马蹄下救出来,当旺达睁着那双目光呆滞而充满痛苦的眼睛感谢她的时候,她会说:“哦,没什么。

-------------------------------------------------------------------------------------------------

《一百条裙子》读后感5

  这是一本很适合女孩子的读物,读过后,女孩子们的心会变得加澄澈、透明,友爱就像阳光洒满每一个角落。

  旺达.佩特罗斯基是一个家庭贫困、非常坚强的女生。因名字的特殊和旧衣服被同学歧视、冷落、嘲笑。而她并没有失去自信,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对愿望的坚持感动着我们。

  玛蒂埃和佩琪在看旺达留下的“一百条裙子”,无比虔诚,无比激动,忘了自己,只有旺达,只有“一百条裙子”,只有赞叹,只有欣喜,还有深深的自责,她们微妙的心路历程,见到了一个真实的旺达。她们的理想跟旺达道歉,但是没有机会了,只能用想以前那个安静、勤劳朴实、爱干净、爱美、聪明、执著、大度的旺达。

  我们都有美好的愿望,这个愿望是天真的,是可爱的是,是奇怪的,旺达那可爱的小女孩靠自己的双手、坚持实现了那美好的愿望。

《一百条裙子》读后感6

  读了这个故事,我才认识了友情,我这才知道了自己的错误。友情是:如果你的朋友错了,你不可以袖手旁观,你要指出你朋友的错误。

  故事大概,在一个美丽的学校里,有一个名叫旺达的'小女孩,她天天被其他女孩们欺负,后来旺达搬走了,以前起头的女孩子(是两个)两个去找旺达,后来旺达回了信。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菁华6篇)(扩展8)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优选【10】份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1

  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使我获益良多,不但帮我解决了很多教学上的疑难,更让我的目光看得更远、更深。

  霍姆林斯基的这段话:“你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事情就成功了一半。但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那么简单。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知道:哪些东西要讲,而哪些东西则留着不要讲完。没有讲完的东西,就好比是给学生的思维埋下一段“引火线”。在这里,没有任何适用于一切场合的现成方案。一切都取决于具体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现有的实际知识。同样的教材,在这个班里在这一点上不要讲完,而在另一个班里,却要在另一点上有所保留。”

  对照我的课堂,我总是千方百计的多教,把教学内容安排得满满的,惟恐漏掉了什么重要的东西。然而这种“多多益善”的做法现在想来是阻碍了学生学*的兴趣,而且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意识和*惯。诚然,帮助学生解惑无疑是课堂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教师不可回避的天职。教学应该帮助学生解疑,并让学生学到解疑的方法,品尝到疑问被解的快乐。但是我们教师不能一味地以解疑为目的,为问题的解决而满足。

  疑问是思考的源泉和动力,吸引学生不断地去探索研究,获取新知。当学生头脑中不在有疑问的时候,思维也就慢慢停止了。成功的课堂,不是把学生头脑中的所有疑问都解决,而是或多或少地给学生留有这样那样的疑问,让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堂,在带着新的疑问走出课堂。我想:这样的教学就使课堂延伸到了课外,学*效果也会大大提高,学生在解疑的过程中将获得更大的发展和进步。

  读着《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感觉自己正穿越了岁月的隧道,脱离了时空的限制,聆听着大师的谆谆教诲,或感悟、或惊讶,或……更多的则是一股跃跃欲试的激情,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学生。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2

  给我们每一位教师提出了不少中肯的建议。读了这本书后,我能够体会到思索的快乐;知道了宽容也是一种精神。书中的一些精辟的理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何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一直是困扰我们每位教师的一个问题。()因为低效率的课堂总是枯燥乏味、浪费时间,而高效益的课堂总是受到大家的喜欢。学生喜欢高效益的课堂,家长欢迎高效益的课堂,教师也因课堂的高效益而愉悦。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将成为我们不断探索、改进的一个课题。这本书让我对这一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教师要有个性。学生喜爱人性化教师。什么是人性化?人性化就是他的行为都符合人的特性。法国作家拉封丹有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试,看谁能反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发威,行人为了抵御北风侵袭,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拂,顿时,行人觉得春暖衣厚,始则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虽然目前已经禁止了体罚,但并不意味着教育的进步,老式教育的4件宝:吓唬、激将、督促、冷漠,严重扼杀孩子学*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给学生自由的心里空间,教师要让“爱”象南风一样徐徐吹拂过孩子的心田,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孩子主动学*,学生成绩才会好起来。做一个现代化的老师,绝不在追求物质性的“现代时尚”,而是用理性“照亮”自己的人性,并让自己的人性焕发夺目的光彩。

  同时教师还“应该”成为学生的领导者。教师将不仅仅是知识传授者,也不仅仅是班级管理者,而更是班级这一学*群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好教师的许多特质,特别是一些非权力特质,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和尊敬,他们自然而然地就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领袖、偶像和领导。领导与管理者的区别在于,管理者的工作仅仅控制人的行为,而领导还将引导学生的心灵与精神的提升;管理者一般使用外部强化手段来控制人,领导则可以进入学生内心,使之自觉追随,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一生。

  教师应兼具有***的人类精神气质。现在的学生比我们做学生时要见识丰富,他们的观念也要比我们更超前,视野也比我们开阔,并希望他们能够打心眼里产生崇敬,那简直是不可能的。教师与学生的隔膜其实是很深的。我认为教师征服学生并不一定要与学生一样时尚和前卫,教师征服学生的应该是人类永恒的极具吸引力的精神气质。这精神气质严格地讲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密不可分的,如果一定要分的话,姑且能将它分为真、善和美。在教学中,要做一名理性的教育者,用个性吸引学生,带有一切人性的优点和弱点,这样的教师才是最有魅力。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3

  这本书是前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结合自己30多年的教育实践的体验、感悟,为解决中小学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专为教师们写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20年前,我读过这本书,去年又从新读了一下,感觉就是*年来为了素质教育才写的,根本不像是上个世纪写的书,在他的书中处处透着智慧、思考,处处透着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你都能在书中找到相应的建议。

  最*细读了第49条建议—《要让学生掌握学*的工具》,给我的感触很深,建议中苏霍姆林斯基分析到:我们每天都说要学生掌握知识,可是知识这个概念的含义很广泛,它包含了各种各样的内容,如果要学生去背诵知识是很困难的,通过研究学生,我们就会知道,小学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儿童使用工具,一个人在他的一生中就是借这个工具去掌握知识的。我被他的分析深深地吸引着,我迫不及待的往下看,接着苏霍姆林斯基批评到,某些教师没有注意到有些学生的学*工具已经折断,还不顾一切的把一批批新材料不断地对到学生的机床上,要求他:快点加工,别偷懒,使劲干!我看到这里就反思自己*时的教学,确实也犯有这样的错误,常常对学生个体的实际缺少分析,总是认为学生在偷懒。怎么办?我接着往下寻找答案。苏霍姆林斯基形象的说,什么是工具?这种工具装有5把“刀”—即5种技能:读、写、算、观察、表达。许多学生的知识水*差和进行无效学*,主要原因就是缺乏运用这5把“刀”的应有能力。

  最好教育家用很多实例分析了这个工具的重要性,使我深深的认识到这5种技能是缺一不可的,小学教师一定要注重教会学生使用这个装有“5把刀”的工具,就拿我教的数学来说,“阅读”一样是重要的,如果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限,不能自觉的领会教材,他就无法解答数学中的应用题,因为他无法流利的、理解的把题目读出来,“观察”在数学中有着同样重要的地位,空间与图形领域是最需要观察能力的,没有观察能力就无从学会这些知识。

  可见,在小学阶段,不管是那个科目,都要重视读、写、算、观察、表达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小学教师要教会学生使用装有“5把刀”的这个工具,这个工具用好了,其他的问题才迎刃而解。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4

  最*读了苏联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感觉受益匪浅。一直以来,都因为工作忙而疏于静下心来读书,总借口没时间而不能够静下心来学*。可前不久,读过前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却让我有体会很深。

  书中提到一个问题: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啊!确实,做教师的都知道,每天必须做的几件事占用了我们绝大多数的时间: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处理学生之间的种种问题……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读书搞科研。我真是不知道该怎样才能做好所有的工作。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教师的时间从读书中来。只有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就像书中那位成功的历史教师说的:“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

  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读到这里,我突然之间明白了,为什么有的特级教师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让人觉得听课是一种享受,而自己上课时尽管精心准备,教学环节的设计可谓精心,但在课堂上却往往显得捉襟见肘,感到语言贫乏,缺乏感染力。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啊!”原来,这是因为用一辈子来备课和用课前的几小时来备课,效果肯定不同。大师让我知道了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要知道作为教师,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之一粟。若我们没有“源头活水”,怎可能教出好学生来?

  书中每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用*实的语言娓娓道来。书中还特别重视德育教育,重视学生良好行为*惯的养成教育,重视对学生足够的尊重,是真正以人为本的教育。在大师眼里,德育教育绝对不是空洞的说教和口号式的响亮文字,而是生活中的细节,是一个微笑的眼神,一句亲切的话语……“应当教会儿童去爱,而不是教他们去谈论爱,应当教会儿童体验和珍藏自己的感情,而不是教他们寻找词句去诉说并不存在的感情……”反思自己的教育,是不是缺了些什么?

  作为一线的教师,在读完这些文章后,真有令人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这也使我更加坚定了在奔向合格教育工作者道路上走下去的决心。我会更加努力的学*,提高自身的素质,让自己培育出的桃李遍天下!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5

  *几日,又再次翻阅了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大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他的每一条建议,都凝聚着他的聪明与智慧,都寄托着他的梦想与希望。文章中有谈如何教书育人的,有谈如何关心后进生的,有谈如何提升自身素质的。特别是《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这篇文章对我的触动特别大。

  他在文章中说:教育素养的这一重要特征的第一个标志,就是教师在讲课时能直接诉诸学生的理智和心灵。在拥有这一真正宝贵财富的教师那里,讲述教材就好比是向交谈的对方(学生)发表议论。教师不是宣讲真理,而是在跟学生娓娓谈心:他提出问题,邀请大家一起来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

  在分析问题时候,大家会感觉到:在教师跟学生之间建立了一种密切的交往关系。你,作为教师,也会被学生思想的潮流所带走,你会忘记你是思想方向的引领者,你会感到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你跟一群孩子一起为发现真理而欢欣鼓舞,你在心里回答着教师提出的问题。可见,教师在他所教的科学基础学科方面,如果没有深刻的科学知识,就谈不上教育素养。那么怎样才能使每一位教师不仅懂得一点教学的常识,而且深知本门学科的渊源呢?

  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

  作为一名老师,如果没有渊博的知识,没有较深的教育理论素养,如何胜任自己的工作呢?受其影响,我开始反思自己:业余时间大都浪费在了闲谈与家务上了。与书籍的接触越来越少,不管是专业的教育知识和自己的知识面,都逐渐狭隘,真是惭愧不已。社会在发展,知识在更新,作为教师的我怎能不与时俱进呢?从现在开始,逐渐改变生活步骤,多走进图书馆,去翻阅新上架的教育理论书籍以及综合性的各方面书籍,真的很有必要。

  多读一些国内外的教育家有关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经验方面的著作,以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并将好的经验应用于教学之中。同时注意积累、总结自己教学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并以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让自己的身后也留下一串歪斜而踏实的脚印。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6

  本学期,我们的王校长给大家推荐了好几本著名的教育专著,推荐我们要抽空学*学*。《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就是其中的一本,端午节放假期间,我认真读了这本书。在阅读过程中,我从苏霍姆林斯基清新的笔调中读到了很多的东西,他没有空洞的理论训导,而是以提“推荐”的形式,将他对教育的认识和体验与你娓娓道来。他不喜爱大而空的说教,而是深入你的内心,联系教育生活的实际,用了很多生动的事例和实际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给我们提出许多饱含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推荐。整本书读来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

  这本书最先吸引我的是“教师的时刻从哪里来”,它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在*时的工作中我们都认为时刻总是不够用,每一天总是备课、上课、写反思、批改学生的作业,参加教研活动等,忙忙碌碌的一天时刻就过去了,可收获却不大。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推荐:读书。他认为:读书是节约老师时刻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十分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刻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刻来准备的!”在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不就应总是抱怨时刻太少、事情太多。而就应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时刻来丰富自己的知识。书中所举的那个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用了终生的时刻在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能教育技巧。我们只有主动地学*,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研究型的教育工作者。

  其次,“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这条推荐也对我帮忙很大。学生在学*生活中的注意力不集中是每一位教师感到头疼的问题,个性是在上课或进行学*活动时,有些学生个性爱开小差,于是在老师他们的评语中都有这样一句:“期望你上课专心听讲,不做小动作。”就应说,注意力不集中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很大的关联,他们个性容易被一些奇异的、刺激的事物所影响,他们的注意力持续不了多长时刻,这是他们的天性使然。但如果我们放任自流,不去培养他们的注意力问题,那样的话对他们的学*是一个极大的影响。但如果你去强制,效果肯定是不好的,即使看着他坐得端端正正,说不定这时候正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他究竟给我们提出了怎样好的推荐呢?在那里,他说“要能把握儿童的注意力,只有一用心途径,这就是要构成、确立并且持续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劳动的自豪感。”

  这样的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但是有必须的困难。我对这段话的明白是:如果上课时老师单靠知识的本身去吸引儿童,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正因很多时候学*本身就是一种艰苦的劳动。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要设法让学生的思维与我们所讲的知识发生联系,使他不感到个性的陌生,使他有一种想要了解更多的欲望。我们要想使学生在课堂上持续比较长的注意力,你就要将学的资料与他所掌握的与这一部分有关的知识让他们发生联系,他就会想法去了解其中的前因后果,注意力也就会越集中。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教育的真谛,虽然他来自于不一样的年代,不一样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仍有着重要的好处。教育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正因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书中的许多经验都值得我学*和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给教师的一百条推荐》是一本好书,好书的特点之一就是常读常新。我想,当我在教育上遇到困惑时,我还能够再读一读这本书,必须会有新的收获。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7

  读完《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段话是:教师走进课堂不仅带着"智力"、"体力"去,还得带着"心"去,尽力忘"我",忘了我的身份,忘了我的年龄。

  读了这些,我恍然大悟,我才意识到我们*时上课也正是缺少这些呀,新课程给师生双方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方面,它要求孩子要改变学*方式,由被动接受、记忆、模仿的过程变为主动探究,自主发现,合作交流的过程;另一方面,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发生变化,教师不再告诉,不再包办代替,教师成为孩子学*的组织者、促进者。

  作者认为幸福分三层,第一层楼是物质"生活保障",第二层是"艺术生活",而第三层则是"独立思想"。而这三层分别代表三种教师类型,第一类将教师工作仅仅当作应付的工作,不得已混口饭吃,这类教师不大可能有很大长进,他们*时表现出来的就是有钱的多干点,不给钱的少干些,甚至不干;上班最好晚点来,下班最好早点走。因为他们的精神生活这二、三层还没建起来,所以他们活着未必真正幸福。第二类教师以教师工作为乐趣,他们觉得教书就是艺术。这类教师会把课尽量上得生动些、新颖些,他们和孩子有着影子般的感情,因为爱而无比幸福。第三类教师将教育工作当作思想的起点,在一生的教育活动中,不断探索,不停地追问自己,非常理性而充满智慧地安排自己的工作,经常会有一些心得,经常会求教于书本和理论,若干年后他们会成为专家,教书对他们而言简直就是对生命的一次次体验,他会很幸福和满足。

  愿每一位教师朋友都能拥有幸福人生。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8

  我喜欢《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因为她是是站在现代化、信息化时代的,是从教师的角色对教师的建议,而不是教育教学的某个领域。我喜欢这本书!因为它像一面镜子,真诚的表述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忠诚与执着。我喜欢这本书!因为它充满了精气神,充满了真诚,充满了生命的灵气。一百条建议,融汇在一起,让我感受颇深。以下几点印象尤其深刻:

  一、教师要有静气

  有的人一身匠气,只知机械地干同样的事,干得毫无生气。他们眼中的工作,仅仅是要完成的任务,为了完成任务,只*惯于从过去的经验中去搜取营养,在这种消极态度下,人们形成了一种定势:凡事都可应付,只需照老规矩办就是了。有的人沾满俗气,或者叫市侩气,又叫小市民。他们遇事总先考虑自己的得与失,不斤斤计较一番,他绝不罢休。有的人躁气,这种毛病许多人都有,躁气就是浮躁之气,千起事来冒冒失失,想急于求成,没有多少事情能干到彻底,却急于表功,事情没有干完,就要评这许那。

  教育是长期投资的事业,教师干的工作需要扎扎实实,点点滴滴,任何包装、宣传、炒作,都不能替代一天天熏陶,一本本作业,一句句话语。所以,教师要的是静气,就是要静下心来备每一堂课,静下心来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个孩子对话;静气就是要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以便最好地超越自己;静气就是要静得下来细细地品味与学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乐趣自然在其中,生活的意义也在其中。静气才能*心,心一*,生活会是另外一番景致,工作也会是另外一番景致。

  静下心来,受益的是学生,受益的是你身边的每一个人,而最终受益的是你自己。是呀,作为年轻教师,有的是满腔的热情和把事情做好的信念,但是要把工作做好,做精,的确需要静。需要静下心来备好每一堂课,批改每一本作业,读几本好书,总结一下自己的不足,细细品位与学生在一起的每分每秒,品尝作为老师的乐趣。何乐而不为呢?来,一起放飞心情吧!

  二、教师要有宽容精神

  宽容不仅是一种方法或手段,更是一种精神。

  我们在教书时,如果我们只守着自己*惯的教法,拒绝一切新的想法和创意;当我们面对一个有个体差异的孩子,我们只以个人的眼光去取舍,唯独偏爱那些乖孩子,排斥那些笨孩子、脏孩子、调皮的孩子,那么我们就不具有宽容的精神。学校是人们犯错误的地方,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会学会宽容。因为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都是一些孩子,他们很多时候缺少判断是非的能力,当他们犯错的时候,我们要有宽容的心态,给予他们一些改正错误的机会,让这些孩子在犯错、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同时我们在宽容别人的时候也要学会宽容自己,这样才能放松自己的精神,会使我们挣脱身心的一切束缚,使自己每一天都幸福。

  三、教师应享受生活

  有十分充足的证据证明,我们的许多先辈活得比我们幸福。原因是他们更接*自然,更直接地接受造化的赐予;能更深的体会到亲情,更*地触摸自己的灵魂,更清晰的听到自己真实的声音,从而比我们更容易靠*真理。——这些,也正是我们现代人被“现代化”了之后遗失的最本真的东西。

  人要**自己、拯救自己,这是每个时代、每个个体都必须努力去尝试的。对教师而言,享受生活有着天生的有利条件。只要我们打开所有的感官,每天给自己一小段闲暇,那*素里再*凡不过的点点滴滴,只要你静下心来细细地品味,都无限风光蕴含其中。妨碍教师生活的,是教师自己。如果不能阻止自己卷入纷争之中,如果不能时时去寻找生活的真谛,如果不能训练自己的感官以发现生活的美,那么我们只能被生活抛弃。一旦我们被生活抛弃,那么,我们也必将被我们所教的孩子们鄙视。

  我们挣开自己的“锁”,努力找寻着——更接*自然,更直接地接受造化赐予,更深的体会亲情,更*地触摸自己的灵魂,更清晰的听到自己真实的声音,更靠*真理的“自己”。这样,我们的心便有了归宿,便享受到生活给与生命的美好!

  四、教师应设法让知识本身吸引学生

  这应该成为每一个教师努力的方向,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凸现知识的乐趣。在课堂上能深入浅出地讲解给学生听,不照本宣读,让学生自己去寻求知识,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明白知识的意义、学*的乐趣,让孩子们真正爱上每一门科。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怎样的老师来培育,你自己就做这样的老师吧!是的,老师,请把美好的笑容带到学校,把对人与对世界的良好期盼带到同事们和孩子们面前,像孩子一样瞪着好奇的眼睛清点知识;把游戏这一人类最古老的快乐的方式引入课堂;把那些用了好些年的训词换成赞美,换成幽默;把那些尘封在角落里的各种各样的表情丰富在脸上。

  一百条建议,一百个法宝,似阳光,如雨露,滋润着**涸的心田。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读出人生哲理,教育智慧;而读出的更多是心灵的共鸣、灵魂的回音。作为一名*凡的教师,此书让我感动,更让我深思。但愿在其新锐思想的指引下,做一名幸福的教师。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9

  说实话,我一直有看书的*惯,但不是看与教学有关的书,枯燥,乏味,这次,若不是学校把书摆在了眼前,我仍不会打开它们。这一打开,竟爱不释手。郑杰校长的这本《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每一篇文章,每一句话都写出了作为教育工作者对教育事业的感悟和自我警醒。其中有一些话让我印象深刻。“不妨一读此书,这是一本无害的书”。郑杰在《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中第一句话,就从一种别样的角度吸引着我。教师首先是一个完整的人,他们应该有自己的精神空间,他们也要享受生活……这样的观点就把教师从“圣人”的位置上拉了下来。可以说,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心门,仿佛一位素未谋面的好友与自己促膝谈心,没有板着面孔的故作高深的说教,有的只是时而会心的一笑,掩卷沉思,满口余香,受益匪浅。

  尤其是以下两条建议让我感触颇深:

  一、教师要有静气教师要的是静气。就是要静下心来备每一堂课,静下心来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个孩子对话,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静下心来细细的品位与学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品尝其中的乐趣,品味其中的意义。我想郑杰所说的这种静气就是在拒绝了匠气、俗气和躁气之后能静下心来感悟生活,潜心工作。我们往往有这样的体验:只在孤独的时候才会想通一些东西,只有沉静下来,才能清晰的思考,才能沉淀自己的感情与思绪。而一切与教育相关的事情如果没有一个沉静的心态,没有一种*稳的心绪,是无法有较缜密而全面的思考的,当然也就不可能把教育工作做好,做精。教育是长期投资的事业,教师的工作需要扎扎实实的态度,任何热闹的包装、宣传、炒作,都不能代替实实在在的一天天的熏陶,一本本的作业,一句句的话语。静气才能*心,心一*,生活会是另外一种景致,工作也会是另外一种景致。静下心来,受益的是学生,受益的是你身边的每一个人,而最终受益的是你自己。

  二、登上人生幸福的三层楼幸福人人追求,只是每个人追求的目标和方式不同。有的人追求的是物质生活,在作者看来这是幸福的第一层楼。但物质生活是要靠自己努力才能获得的,而且对物质生活的追求需要人们为此付出代价。如果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一旦成为人的惟一目的时,人将会迷失自己。对于我们教师来说,物质生活都有了保障,*时大家在一起诉苦的不是什么经济困难问题,而是做教师的工作压力问题。现在学校领导、家长、社会对教师工作要求很高,学生也越来越难教,我们常常为此而苦恼。这时作者告诉我们要学会用艺术来“宣泄”,可以将音乐、美术、小说、电影等作为自己人生的精神导师,通过欣赏艺术来获得幸福感,忘却暂时的烦恼。其实更幸福的是创造艺术,对于我们教师来说,不仅要培养自己艺术的眼光和心灵,更应把教书当作是一种艺术创作。享受艺术生活就是作者所提出的幸福的第二层楼:“单纯的物质生活其实是一片沙漠,精神生活是沙漠中的一片绿洲,使人永葆年轻之心。”幸福的第三层楼是独立思想。巴尔扎克曾说:“一个能思考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作为教师我们思考更多的应是教育人的问题,思考我为什么而教、怎样教的问题。在思考这些问题的同时,我们还要不断地探索,经常求教于书本和理论,进而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这就是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幸福的第三层楼。作者就是用这样一个浅显易懂的三层楼的比喻,告诉了我一个优秀教育者所追求的人生目标。这个比喻也像一面明镜,让我对照自己,令我惭愧:我常常徘徊于第一、二层楼之间;也令我奋进:我不能再徘徊不前,我应努力登上第三层楼。掩卷深思,我终于明白:做为一名教师,我工作是因为我热爱这事业,我教书是为在事业追求中找到自我的价值。工作时间越长,我越应该理解幸福的含义。《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这本书像一面镜子,真诚的表述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忠诚与执着。这本书充满了精气神,使它充满了善意,充满了真诚,充满了生命的灵气。值得我们细细地去品味,领悟它精髓所在,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书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启示,不是我一言半语所能说得完的。总之一句话:想当一名合格的教师,看书吧!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10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给我们每一位教师提出了不少中肯的建议。读了这本书后,我能够体会到思索的快乐;知道了宽容也是一种精神。书中的一些精辟的理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何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一直是困扰我们每位教师的一个问题。因为低效率的课堂总是枯燥乏味、浪费时间,而高效益的课堂总是受到大家的喜欢。学生喜欢高效益的课堂,家长欢迎高效益的课堂,教师也因课堂的高效益而愉悦。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将成为我们不断探索、改进的一个课题。这本书让我对这一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教师要有个性。学生喜爱人性化教师。什么是人性化?人性化就是他的行为都符合人的特性。法国作家拉封丹有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试,看谁能反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发威,行人为了抵御北风侵袭,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拂,顿时,行人觉得春暖衣厚,始则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虽然目前已经禁止了体罚,但并不意味着教育的进步,老式教育的4件宝:吓唬、激将、督促、冷漠,严重扼杀孩子学*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给学生自由的心里空间,教师要让“爱”象南风一样徐徐吹拂过孩子的心田,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孩子主动学*,学生成绩才会好起来。做一个现代化的老师,绝不在追求物质性的“现代时尚”,而是用理性“照亮”自己的人性,并让自己的`人性焕发夺目的光彩。

  同时教师还“应该”成为学生的领导者。教师将不仅仅是知识传授者,也不仅仅是班级管理者,而更是班级这一学*群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好教师的许多特质,特别是一些非权力特质,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和尊敬,他们自然而然地就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领袖、偶像和领导。领导与管理者的区别在于,管理者的工作仅仅控制人的行为,而领导还将引导学生的心灵与精神的提升;管理者一般使用外部强化手段来控制人,领导则可以进入学生内心,使之自觉追随,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一生。

  教师应兼具有***的人类精神气质。现在的学生比我们做学生时要见识丰富,他们的观念也要比我们更超前,视野也比我们开阔,并希望他们能够打心眼里产生崇敬,那简直是不可能的。教师与学生的隔膜其实是很深的。我认为教师征服学生并不一定要与学生一样时尚和前卫,教师征服学生的应该是人类永恒的极具吸引力的精神气质。这精神气质严格地讲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密不可分的,如果一定要分的话,姑且能将它分为真、善和美。在教学中,要做一名理性的教育者,用个性吸引学生,带有一切人性的优点和弱点,这样的教师才是最有魅力。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