妞妞周国*读后感范本五份

首页 / 读后感 / |

  妞妞周国*读后感 1

  一条鲜活的生命,却有着那样悲伤的故事,我时常想,为什么会降临在一个这么幼小的女婴身上,明明只有那么小的几率……

  我想,初为人父的夜晚一定是一个既惊喜又忧愁的时刻吧,欣喜着生命的诞生,又忧愁那将来的路。读到时,脑子里便自然而然浮现出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画面。有谁知道,这看似极其美好的画面下却隐藏着危机,上帝是公*的,给你关上一扇门,就会打开另一扇窗——他们的女儿妞妞聪明可爱,却患上了一种叫双眼多发性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极其罕见的病。那时这种病的医治率很低,情况不容乐观,她的父母面对这些却毫无办法,我仿佛看见那一刻他们崩溃的模样,仿佛看见他们流下的泪水,我只觉当时一定冷的惊人。他们挽回不了什么,事情已经发生了,于是决定尽他们所能的在妞妞剩下的日子里,让她过的快乐;在她还看得见的时候,尽情地享受光芒。

  往后看去。妞妞很懂事,很少哭闹,喜欢笑,疼痛的时候也不大嚷大叫,只是用手捂着痛的那只眼,用另一只眼呆呆的看一会儿天,有时实在难受,便会用手揉眼睛,时间长了,双眼周围的皮肤就被揉得通红的了,那可怜兮兮的模样,叫人怜惜。她与同龄人相比,她说话的早。第一个名词便是“爸爸”,接着是“妈妈”,然后是“音乐”……他的父亲一定是小心的、看待珍宝似的记录下这些。我想,现在有多么珍惜将来失去时就会更加的痛苦。因为只能看着她的视力一点一点变差,然后仅余留下一丝光感,最后连光感也不存在了。可怜的孩子,你很痛苦,你的父母也备受煎熬。

  我身边有着类似经历的人,我母亲的同事,据说她的身体不太好,是当初生下了一个十斤的大胖小子,出生的时候很可爱,不停地挥动着双臂。可谁知道,这样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患上了与妞妞一样的疾病。两岁多,便在疾病的折磨下,与世长辞,这样一个与自己血脉相连的孩子,一下子从世界上消失得无影无踪,再也看不见他的模样,再也听不见他的声音,我相信,只是一种噬心之痛,是难以忍受的丧子之痛。我也曾看见过,看见过那位母亲痛哭流涕,在她儿子的墓前,多年如此,余痛阵阵。

  我对此很同情,可我又感到无比的幸运,这样的事并没有发生在我的身上,尽管我也生过大病,也差点与这个世界告别,但我现在还站在这,无法想象如果这样的事发生了,我会是什么表现?

  整本书,因生命的到来而欢喜,因生命的逝去而悲伤。我时常想,如果雨儿去看医生时,遇到了一个有良心的医生,发烧得到了及时的救助。是否妞妞就不会患这疾病。亦或者是,如果周国*的远亲医学博士没有把x辐射一而再,再而三地照在怀孕五个月的雨儿身上,是否悲剧就不会发生。可惜没有如果,事实是,那样一个可爱的生命,她走了。她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我想,健康的生命是妞妞所奢求的东西,更让我明白,活着便是一种幸福。

  妞妞周国*读后感 2

  妞妞,你看到这个名字,一定会认为它是一个女孩子吧。但是,我要告诉你,你错了,妞妞呀,其实就是一条狗。并且,这条狗还是与我只有“一面之交”,但是,我却被她深深地吸引了。

  今天,我和妈妈在售楼部看到了一条非常可爱的狗狗。那是一条狐狸狗,毛色雪白雪白的,就像一个大雪球,大眼睛,还是双眼皮呢!

  初次见到妞妞时,我和弟弟都被她那庞大的身躯给吓坏了——我从来都没有见到过那么大的狗。而且,她的眼睛瞪得大大的,牙齿尖尖的,吐着舌头。我听说过狐狸,从小,我就听说《狐假虎威》、《狡猾的狐狸》、《乌鸦和狐狸》等关于狐狸的故事,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狐狸是狡猾的象征根深蒂固。眼前看到的这条狐狸狗,还颇有几分狐狸的狡猾与凶悍。打心眼儿里,我十分不喜欢她。

  妈妈告诉我和弟弟,千万不要招惹这只狗。(前一段时间,我家的小猫在和弟弟玩耍时,不小心抓了弟弟的手,害得弟弟打了五针的狂犬疫苗。)弟弟还没有被吓着,但是妈妈真可谓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现在是见了狗和猫,妈妈就一再叮咛我和弟弟,千万不要招惹它们。今天见了这么一只“膘肥体壮”,妈妈怎能不担心呢?

  可是弟弟天生就喜欢这些猫啊,狗啊。他慢慢地走到那只狗身边,抚摸她的耳朵。看起来,这只狗被抚摸地挺惬意的。我连忙警告弟弟,这可是狗,小心被咬了。弟弟非但不听,还大声说:“姐姐,我不怕,这只狗很乖,她的皮毛很厚,摸上去很舒服的,你也来试试吧”。我有点心动了“这只狗也不像书里所说的,狡猾,奸诈。”我悄悄地抚摸了她一下,嘿,别说,真的挺舒服的。后来,在这短短的几分钟的时间里,我已经和她非常的熟悉了。我只要一喊:“妞妞,坐下”。妞妞便会听话的坐下,我再喊一声:“妞妞,站起来。”妞妞马上就会站起来,并且后两爪着地。看得我是哇哇大叫。妞妞还很会拜造型,我想和她拍影留念,我抱着她的脖子,她便会将一只爪举起来,真是聪明啊!直到妈妈走的时候,我和弟弟还是很恋恋不舍。妞妞的眼神中,也露出了几分伤感。

  现在,我对狐狸的印象也好了许多。有机会,我一定会再去看看妞妞。

  妞妞周国*读后感 3

  《妞妞》仍然是语文老师介绍给我的,那是在我读完《明朝那些事儿》后和老师的一次谈话中得知的,当时我说我喜欢中国女作家的书,我总觉得译本失去了原有的味儿,而外国名著再有名,我也没有能力读原著,其次,女人的心思比男人细腻,而我作为一个女性读者,女人的书自然合我的胃口,老师说周国*比女人的心思还细腻。现在,我表示认同。

  20xx年8月23日新都桂湖大街上,中午由于午饭的事我和强哥发生争吵,为了避免难堪,我走进一家小书店*缓心情,然后就看见了《妞妞》,我毅然决然的掏了身上所剩不多的钱买了下来。之所以提到买书的过程,因为在后来失恋的那段日子里一直是妞妞陪伴着我,让我对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提出了质疑,《妞妞》告诉我,没有任何东西比我还活着,还存在于天地之间更应该感到幸福。妞妞喜欢说:我学会了,我愿意和妞妞一起咒骂,骂的是什么?骂一切该骂的。

  《妞妞》后记里周国*提到了和雨儿的离异及现在的女儿啾啾,于是我托姐姐在卓越网买下了《妞妞》的姊妹篇《宝贝宝贝》。

  读《妞妞》是沉痛惋惜的,读《宝贝宝贝》是愉悦欣喜的。啾啾是幸运的,拥有着妞妞没有的健康,有着常人的体质。然而,如若没有妞妞,啾啾的幸运便不会对比的如此鲜明,所以,其实我们都是幸运的,只是身边少了如妞妞一样的参照。

  写到这儿,我有必要大概介绍下这两本书:《妞妞》是周国*为先天患有癌症,只活了一岁半便重新回到天堂的女儿妞妞写的书,书中记录了妞妞一岁半生命的璀璨,同时也有大量的篇幅记录了与妻子雨儿关于妞妞、生命等的谈话,另外更有很多对人生思考的哲学。当然,这一切都围绕着那可爱至极、可怜至极的妞妞。《宝贝宝贝》是周国*为其与红的女儿啾啾写的书,书中分类呈现啾啾从出生以来的各类生活趣事,将啾啾鲜活的展现了出来,书中关于人生等高层次的哲学问题谈论的相对少一些,第三任妻子红也主要是以啾啾妈妈的身份出现在书中。

  妞妞与啾啾,同父异母的亲姐妹,却有着完全不一样的命运。妞妞不是那在空中飞过没有留下痕迹的鸟儿,妞妞叩问着医德、透着朝气,说来奇怪,她短暂的生命却让我觉得焕发着更加澎湃的生机,她是一株过早凋零的芽儿。据周国*所说,啾啾在腹中5个月时有着和妞妞一样的遭遇,妞妞的死亡并没有对现今的医德起到一点点启发,也难怪,如果仅仅一些生命的逝去就可以改善当前的医德问题,那么医德早就不应该是一个问题了。可是,连生命的逝去都无法改善医德,还有什么可以呢?

  啾啾的幸运不仅仅相对于妞妞,啾啾的健康也不仅仅是相对于妞妞。啾啾有着一对开明的父母,有着很多孩子没有的健康心理。昨天我说了一句话:早上七八点起来学*,我会觉得你很认真,早上五六点起来学*,我会觉得你很可怜。我的这个观点会招来很多人的唾骂,可是我依旧觉得不应该过快节奏的生活,那样的高压只会让其成为生活的傀儡,享受生活更无从谈起。同时生活必定得用有意义的事来充实着,所以我也鄙视整天游手好闲的人,我想说的就是生活也需要一个度,当然这仅仅是我的观点。巧的是,和周国*不谋而合了。

  两本书连着读下来,将妞妞与啾啾对比起来,我想说的依旧是没有什么比我还活着更重要。苟活,是可耻的,殉节,是伟大的。可是有些特定情境下,我认为苟活并不一定就耻于殉节,活着,是一种战略性的眼光,没有了资本,谈何贡献?所以,那段失恋的日子里,我始终将《妞妞》背在包里,我始终将健康放在首位,惭愧的是身体依旧出了些小状况,不过在妞妞的陪伴里,我挺了过来。挺了过来后的日子里啾啾开始陪我,啾啾的可爱,周国*在对孩子教育上表现出来的文人的淡泊指引着我,我想在接下来考研或考公务员这条艰苦的路上这样的心态将使我轻松许多,对结果也会看淡很多。

  所以,最后,我感谢老师介绍给我这本书,感谢周国*写下这两本书,感谢家里长辈培养了我读书的*惯。同时,我也号召大家读书,书中的黄金屋、颜如玉只有爱书之人才会发现。

  妞妞周国*读后感 4

  当一个新生命呱呱落地时,父母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我们在父母的呵护下茁壮成长。父母含辛茹苦地把你养育大,你却从此脱离了父母的约束,飞向自由的天空,翱翔在这美丽的天空中,我不禁要问:你有没有忘了你的父母?”幸福的家庭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是各有不同的。

  周国*先生的《妞妞》可以说是感动了无数人的心。妞妞,一个漂亮的女孩,黑色的头发,又大又黑的眼睛炯炯有神。可就这样一个可爱、无辜的女孩被可怕的病魔纠缠上了,她患上了绝症,是治疗还是放弃,这让这一对父母陷入深渊,最终他们还是选择了放弃,让妞妞受少一些的痛苦。当医生用冰冷的仪器从妞妞手中抽出鲜艳的血时,当妞妞的哭声回荡在医院的走廊时,妞妞的父母的心里像是有把尖利的刀在肆无忌惮的划着,这种痛苦我们可想而知,我们体会到的更多的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的爱达到包容天地,我们则是天地中最重要的。最终妞妞还是在父母的保护下安静的走了,我能体会到周国*夫妇的无比痛心。从这本书中,我读懂了许多道理。有一个故事叫做乌鸦反哺,有一份亲情叫做羊羔跪母,更有一份感动叫做孝敬父母。

  父母把一生的精力都放在你身上,这足以让你无条件的回报父母,我读了这本书后,更能感觉到一个父亲对女儿的浓浓爱意。父母的爱比大山还坚固,默默无闻的在后背支撑着你;父母的爱比万家灯火还要明亮,悄悄照亮你前进的道路;父母的爱比天空还要大,只是为了保护你,让你不受到伤害。这又更足以让你无条件回报父母。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许多理由等着你去发现。现在就让我们从滴水之恩回报父母的涌泉相爱。

  妞妞周国*读后感 5

  在假期中,我阅读了周国*的书《妞妞》。相比较周国*的其他书,这本书充满了一种来自亲情的感动和温暖。书里,一个父亲用爱与深情记录着他在世间存活了十八个月的、身患癌症的女儿的点点滴滴,包括她的一颦一笑,她的一喜一怒,她超乎寻常的聪慧,她面对病症的无知无畏,她原先散发着奶香的温热的饱满丰盈的小身体,她最后被病痛折磨的可怜巴巴黯淡无光的小模样,她留给人间的欢乐,她带往天堂的病痛……。同时,书中真实地记述了拥有这样一个可爱却注定会夭折的孩子的父母要承担的凄苦、无奈、迟疑、委屈、愤怒、哀痛和绝望。周国*写下了女儿妞妞的可爱和可怜,他和妻子在死亡阴影笼罩下抚育女儿的爱哀交加的心境,在摇篮旁兼墓畔的思考。对于作者夫妇来说,妞妞的故事是他们生命中最美丽也最悲惨的故事,一岁半的妞妞,摇着她的小手,轻经地叹了一口气,停止了呼吸,离开了这个世界。至情至性的周国*却用他的笔留住了和妞妞相处了五百六十二个日日夜夜,妞妞的可爱与可怜,死亡阴影下抚育女儿爱哀交加的心境。韦尔乔亦实亦虚的线描插图,更让人感到似乎妞妞触手可摸.。而身为哲学家的周国*,书中自然而然加注了在那个特定期间,他对生命对生死对人性的慎思。然而,任何哲学、宗教、信仰都无法拯救苦难,只能活在当下。当时的周国*,只要做一个*庸的父亲,而不是什么杰出的哲学家。他的理由很简单:“我爱我的女儿胜于爱一切哲学。没有一种哲学能像这个娇嫩的小生命那么使我爱入肺腑。只要我的女儿能活,就让随便什么哲学死去好了。”最后,妞妞无可避免地离开了世间。而她的父母,在共同经历这样巨大的丧女之痛后,各自走向自己未来的生命轨迹。在这本书新版时,周国*已经再次拥有了一个像妞妞一样可爱聪慧健康的女儿,这不是对他曾经丧女的补偿,他坦承:“妞妞依然是不可替代的,而我现在的女儿不能、不应该、并且我也无权要她成为一个替代。”“新生命的到来是我生活中的一个独立事件,与我过去的经历没有任何因果联系。”在他重享做父亲的天伦之乐时,他依然在心中最深处为妞妞叹息。

  探询这本书的意义所在,在美国,它被称为中国医学人文学的重要作品,如果它能推动人类反省今日医学的非人道状况,自然是好事,但这绝非作者本初的意思。它仅仅是一个父亲对已逝女儿的承诺与怀念——写一本妞妞的书,为了忘却的纪念,用文字守住妞妞生前带来的快乐,也用文字抚慰妞妞离去的哀思,从而获得*静。

  在我的想象里,周国*是个孤独的人。他说过:“如果你渴望爱,你必将孤独。”然而,他依然选择爱,爱这个热烘烘的人间,爱这世间的人和事。他的智慧不同于佛的智慧。“佛的智慧是把爱当作痛苦的根源而加以弃绝,扼杀生命的意志,他的智慧是把痛苦当**的必然结果加以接受,化为生命的财富。”他的爱不理睬佛的指导。在《妞妞》一书中,我进而发现周国*是一个体恤的人。文中有这样一个细节,他的朋友对他的不幸小心翼翼地回避着。周国*感受到了朋友的体贴与窘迫。有一天,他把他们请到家里。“什么也不用说,或者随便说些什么。”他微笑着对他的朋友说。他们沉默了一会儿,渐渐活跃起来,说着*时关心的种种话题。朋友走后,周国*感到一阵轻松。他终于把朋友在沉默中分担的不幸全部归为己有了。能觉察并做到这些,不仅仅需要从容的胸襟,还要温和的天性。因此,周国*的哲学,有着人间的温度。

  人生是一个过程,结果对于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因为有死亡的背景,所以生命才应该得到认真的尊重。但是,不是每一个生命的结束都是悲剧和罪过。死亡本身无所谓可怕和不可怕,折磨人的是眼见至亲至爱的凋零过程和等待,是那样的无可挽回,无可奈何。妞妞是“这一个”,她还没有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她失去了看见美丽人间的眼睛,她也不知道有值得留恋,归去也许是她的幸运。所以,死者不能回头理解的惨痛就成了生者的全部悲剧体验。因为有爱,所以有家;因为有孩子,所以家才有实质的形式和内容。回了家,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妞妞。每一个妞妞来到世上,都是爱的奇迹,爱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唯一理由。所以每一个人忙忙碌碌为了谁,才会有一个相同的答案。可是世界上有无处不在的善良,也到处充满有意和无意的伤害,让觉醒的灵魂无处可藏,让脆弱的生命防不胜防。妞妞,妞妞的爸爸,还有妞妞的妈妈……上苍无法让所有的善良得到疼爱和怜惜,上苍无法让所有的伤害得到惩罚和谴责,也许只有善待自己和呵护自己,才能让生命不会无奈的了结,才能让快乐长长久久地延续。我们能够来到这个世上,已经是多么的不容易。每天早上,可以和阳光撞个满怀;每个夜晚,可以和甜梦共话往事。每一个生命来到世上的第一个声音是啼哭,这也许是一种荒唐。我们没有理由埋怨人世的不公和不*,我们有更多的理由面对岁月,说声感谢和感恩。周国*让我们知道,让我们理解,活着,没有理由不好好地生活着。


妞妞周国*读后感范本五份扩展阅读


妞妞周国*读后感范本五份(扩展1)

——周国*《妞妞》读后感 (菁华5篇)

周国*《妞妞》读后感1

  人生是一个过程,结果对于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因为有死亡的背景,所以生命才应该得到认真的尊重。

  但是,不是每一个生命的结束都是悲剧和罪过。死亡本身无所谓可怕和不可怕,折磨人的是眼见至亲至爱的凋零过程和等待,是那样的无可挽回,无可奈何。妞妞是“这一个”,她还没有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她失去了看见美丽人间的眼睛,她也不知道有什么值得留恋,归去也许是她的幸运。所以,死者不能回头理解的惨痛就成了生者的全部悲剧体验。

  因为有爱,所以有家;因为有孩子,所以家才有实质的形式和内容。回了家,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妞妞。每一个妞妞来到世上,都是爱的奇迹,爱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唯一理由。所以每一个人忙忙碌碌为了谁,才会有一个相同的答案。

  可是世界上有无处不在的善良,也到处充满有意和无意的伤害,让觉醒的灵魂无处可藏,让脆弱的生命防不胜防。妞妞,妞妞的爸爸,还有妞妞的妈妈……上苍无法让所有的善良得到疼爱和珍惜,上苍无法让所有的伤害得到惩罚和谴责,也许只有善待自己和呵护自己,才能让生活不会无奈的了结,才能让快乐长长久久地延续。

  让成功付出代价,让痛苦得到补偿,命运不会到处复制相同的悲剧。父精一母血,几亿分之一的机会,我们能够来到这个世上,已经是多么的不容易。每天早上,可以和?光撞个满怀;每个夜晚,可以和甜梦共话往事。每一个生命来到世上的第一个声音是啼哭,这也许是一种荒唐。我们没有理由埋怨人世的不公和不*,我们有更多的理由面对岁月,说声感谢和感恩。

  感谢周国*,感谢妞妞,感谢成为历史的痛苦和眼泪,也感谢属于自己的坎坷和得失,让我们知道,让我们理解——活着,没有理由不好好地生活着。

周国*《妞妞》读后感2

  深夜零点过半,我扔保持读完《妞妞》清醒的脑子。

  更像是目睹她痛苦离去的漫长过程,那种反复的恢复,复发,本来就难熬的癌症痛苦被周国*抻扯的更加冗长!这样的过程,我几度读不下去,即期望快点结束又不愿错过任何一个描写妞妞生命的章节。无论结果如何,就算是心里明知,也希望从父亲口中得知,如同失散已久的孩子终得回家般的解脱和释怀。

  无论周国*用如何温柔的语言描写妞妞,我都觉得字里行间的冷峻。如南昌晚报评论所言,都被这冷峻所寒。妞妞那乖的令人心痛的安静,让我心神不宁,既然我是如此无奈,周国*又何以度!

  读《妞妞》的日日夜夜里,我几度失落,后来尽量选择夜晚读,是以便能够让漫漫长夜淡去那份无法自拔的惆怅。

  一:读《妞妞》的初衷

  对于整篇,我承认从未读过内容介绍,也谈不上因为什么而读。我只是只是对书名存在主观片面的误解,本身我对父亲角色就会很敏感,读此书之前只是好奇。

  二:被吸引

  读开始时,便抛弃了起初的想法融入到周国*和妞妞的世界中,我以为妞妞就是独一无二的。并理解了一个迎接新生命的惊喜,抚养新生命的愉快。甚至同周国*目睹了生命的终结。那些对生命的意义,在此之前我仍存在着不屑只言的蔑视。而现在不得不重新审视生命。

  三:关于生命

  但生命又是珍贵的脆弱的,任何人无权终止的,受尊敬的。不满岁的妞妞尚且对生命有这般强烈的求生欲,我又有何如?甚至那些行善救命的医生对妞妞所做的不负责任的诊疗,所谓鬼神迷迷信对生命的亵渎,也令我义愤填膺。在这样的社会里,又有多少个妞妞葬送在这种侩子手的手里!

  四:人性

  人性的脆弱又不是错误,但又不可避免,却让人承受这一遭接一遭的灾难,失去亲人还不够,还要失去爱人,什么是爱,我又开始不相信爱情了。时隔4年不仅妞妞不见了,这个小家庭也不复存在了。因为就算是周国*这样饱腹哲理的人,在失去妞妞后也经历大多小家庭的命运------离婚!这是周国*意想不到的,也是我万万想不到的。

周国*《妞妞》读后感3

  生命是什么?是花儿的盛开到凋零?是小鸟破壳而出的喜悦?还是小天使诞生的啼哭声?然而,每一个小生命都是上帝送给我们的礼物,无论它是否完美,我们都应该用心去爱护它。

  当我翻开这本书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一幅显眼的插图——妞妞的遗照。照片上,小女孩的模样多可爱,粉嘟嘟的小脸蛋,胖乎乎的小手,还有那嘴角月芽般的微笑,一切都显现得那么幸福而又安康。但我他细细观察后,却发现她的左眼布满了灰暗,已经看不见瞳孔,只是一片混浊,就像猫眼一般,而此时厄运也随之来临了……

  本文作者以一个父亲的视角阐述了他对逝去女儿妞妞浓浓的思念与疼爱,并回忆了他与妞妞度过的短暂而又是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妞妞的降生伴随病痛的折磨,她患上了双眼多发性视网膜细胞癌。这无疑是对父母致命的打击,更是对妞妞最不公的待遇。她一出生就逃不出死神的魔爪,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用双眼去感受世界带来的五彩缤纷,她的眼前只是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然而,她却在这风吹雨打的世界顽强地坚持到了一岁半。在这仅剩的半年日子里,她并没有被病魔所打败,她快快乐乐地度过了与父母在一起最幸福的时光。

  “这个我一直在等待的时刻,当它终于来到的时候,我仍然全身心为之一震。我的眼前出现了终身难忘的一幕。一个小护士从门里蹦出来,又一溜烟消失在隔壁的肓婴室门后,手中抱着一个裹着纱布的婴儿。”这一刻,我仿佛感受到了作者初为人父的无比喜悦和万分激动,他对这个小家伙儿的降临充满着多大的奢望啊!可当我读到这一段文字时:“我们抱着妞妞走出医院大门,站在街上,满面泪水。我们不知道该去哪里,还有什么必要去哪里。街上行驶着纸人纸马。顷刻之间,那个随妞妞一起诞生的新的世界已经崩塌,那个在她诞生前存在过的老的世界也无从恢复,世界多么徦。”我的眼眶湿润了,泪水汹涌而出,内心不禁发出一阵寒颤。得知妞妞的病情后,父母该有多揪心啊!那种心痛,那种失落,是我们不能体会的啊!就像心中坠下了一颗铅球,多么沉重!可雨儿(妞妞的母亲)却强忍着心中的悲痛,一如既往地给妞妞哺乳、喂水、洗澡、换衣,一样不落。

  种种感人的举动,使我想起了我的父母,他们日日夜夜为我操劳,起早贪黑都是为了我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不知不觉中他们头上的“银丝”也渐渐多了起来,我想我一定要懂事,一定要努力学*。“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对我的恩情又何止这滴水呢?只有现在拼搏奋进,将来才能报答父母对我的爱。而换个角度说,父母的无私奉献,默默付出,并不是要向我们索取任何回报,只希望我们能健健康康开开心心地成长。

  可假如雨儿(妞妞的母亲)发高烧送急诊后不是遇到那个蛮横的女医生而耽误治疗,假如医学博士没有一再用X光对雨儿做不必要的检查,也许妞妞就不会忍受现在的痛苦了,也许她也就可以像别的小朋友那样无忧无虑地玩耍了。由此看来,医生的冷漠,医生的失职,医生的黑心,是多么地令人震愤啊!这不仅违背了职业道德,更失去了最基本的人性!他们就像刽子手一样,剥夺了妞妞鲜活的生命!唉,真为妞妞感到叹息,为什么上帝的眷顾就落不到她的头上啊!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我们要好好孝顺父母,来感谢他们的生育、养育之恩。然而,我们更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爱护自己的生命,这就是对父母最大的报恩了。

周国*《妞妞》读后感4

  我常常想,如果当初妞妞的妈妈没有被传染上感冒;如果当初高烧急诊的妞妞的妈妈可以遇上一个人性化点的医生;如果可笑的医学博士没有反复对只存在了五个月的妞妞照致命的x辐射,如果……可是这世上哪有如果?那么多的“如果”,都是抵不过一个“可是”的。

  你可曾经历过,明知道一个至亲至亲的人在不久之后就会死去,却什么也做不了的痛苦?

  你可曾目睹过,一个至圣至灵的小生命,没看见过这个世界长什么样,就失去双眼失去感受色彩的权利?

  你可曾想象过,一个你最爱的小孩子,临死前还要承受着病痛的折磨,痛得不知怎么办才好的情景?

  这个可怜又可爱的小生命,名为妞妞。

  可是妞妞不怕这些,因为她是孩子啊!孩子是世界上最奇妙的存在!她爱爸爸,爱妈妈,爱音乐,爱阳光,什么都爱。你要问,这个世界给了她那么多痛苦,不爱吧?“瞎说八道!”妞妞笑着回答了你。她不明白她的痛是肿瘤造成的,她一遍遍的令人心碎的哭诉着:“磕着了!”她以为她只是被什么东西磕疼了!

  这个让人心疼的小生命最终还是消失了。也许正是因为她如此天真如此招人疼爱,才使得这个生命悲剧更加悲哀吧?

  我不想冰冷地说我们可以从妞妞的死去中得到什么。我只想说,活着,就是一切。这个世界每天都有无数的生命出现和离去,我们的生活充满着悲喜剧。但谁的死都不会阻碍得了地球的转动。我们所能做的,只有适应,适应这个世界的不公*,适应这个世界的残酷,适应这个世界的悲剧。当然,我们也会遇到如妞妞般坚强的人们,他们所带来的温暖,是我们活下去的依托,是我们与邪恶斗争的最有力的武器。

  在这个严酷的适应的过程中,有的人迷失了自我,有的人紧紧的守住了自己的本心。然后,在多年以后,后者仰望天空,依旧微笑。他们,就是这个世界的希望。

周国*《妞妞》读后感5

  前几天,读完了《妞妞》这本书,泪水悄然而落,一下子觉得似乎对人生,又有了更深一部的了解。

  故事主要讲述了一个患眼癌的小姑娘有生到死的过程,她这一生,只有一次生日,也只有一次飘零。多么想为这个小姑娘抱怨人生对她的不公,但有或许这就是上帝的安排,无法改变的现实。这是一篇真实的文章,而作者就是妞妞的生父。一个父亲守着他注定夭折的孩子,这个场景异乎寻常,但也极其*凡。作者所具备着多么伟大的爱啊!

  然而,读完这篇文章,我的感受也极为强烈。珍惜身边的每一份每一秒时我的感慨,珍惜身边的每一件事,每一个人也是我的感慨。同样,我觉得这验证了一句哲理:什么东西都是当你是去时才会领悟它的价值。生活中也一样如此。

  记得小时候,上幼儿园时,姐姐小学5年级,那时的我,特别羡慕姐姐,羡慕她的一举一动,羡慕她与同学玩,交流,羡慕她写特别多的作业……甚至还羡慕她可以熬夜。我就特别的想长大,想像姐姐一样,可以写一大堆作业,和特别多的同学在一起,有好多漂亮的本写字,还可以自己买东西,不受父母的指控,那时就想,长大了真好,可以自己掌控自己的生活,一切的一切都在自己手里。那是多么好的事。我可以自己买好多好多糖果,巧克力,可以自己掌握时间睡觉,还有好多好多。长大了以后,就是现在,自己真的也5年级了以后,才发现生活并不是这样。有时作业多的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1点多才睡觉,早上又要早起。而掌控自己的生活,也不是件轻松的事情,小时候,家人都为你规划好时间。只要你去照办,就可以了。可自己规划生活,总想轻松的时间多一些,但学*学*,总是不能丢下。如果给自己规划一个“啃书本”的目的,又未免太无趣,怎么是好,是个难题。现在的我,特别希望回到小时候,以前的我,没有这些问题,每天的生活无忧无虑,快快乐乐。这是不是就是失去,我常常在想啊。

  我们要珍惜一切,否则但你不再拥有它时,后悔莫及。珍惜流水,它使你成长;珍惜大树,它使你快乐,让你在炎热的夏天有一片绿荫为你当去强烈刺眼的阳光;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他们使你的生活健康、充实;珍惜大自然所给予你的一切,它们使你增添生活的乐趣,让你发现并探索一切没有尝试过的……

  从现在起,珍惜身边的每件事,每个人,因为当你失去他时,无法挽回。


妞妞周国*读后感范本五份(扩展2)

——周国*妞妞读后感(10)份

  周国*妞妞读后感 1

  人生是一个过程,结果对于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因为有死亡的背景,所以生命才应该得到认真的尊重。

  但是,不是每一个生命的结束都是悲剧和罪过。死亡本身无所谓可怕和不可怕,折磨人的是眼见至亲至爱的凋零过程和等待,是那样的无可挽回,无可奈何。妞 妞是“这一个”,她还没有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她失去了看见美丽人间的眼睛,她也不知道有什么值得留恋,归去也许是她的幸运。所以,死者不能回头理解的惨痛 就成了生者的全部悲剧体验。

  因为有爱,所以有家;因为有孩子,所以家才有实质的形式和内容。回了家,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妞妞。每一个妞妞来到世上,都是爱的奇迹,爱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唯一理由。所以每一个人忙忙碌碌为了谁,才会有一个相同的答案。

  可是世界上有无处不在的善良,也到处充满有意和无意的伤害,让觉醒的`灵魂无处可藏,让脆弱的生命防不胜防。妞妞,妞妞的爸爸,还有妞妞的妈妈……上苍 无法让所有的善良得到疼爱和珍惜,上苍无法让所有的伤害得到惩罚和谴责,也许只有善待自己和呵护自己,才能让生活不会无奈的了结,才能让快乐长长久久地延 续。

  让成功付出代价,让痛苦得到补偿,命运不会到处复制相同的悲剧。父精一母血,几亿分之一的机会,我们能够来到这个世上,已经是多么的不容易。每天早上, 可以和?光撞个满怀;每个夜晚,可以和甜梦共话往事。每一个生命来到世上的第一个声音是啼哭,这也许是一种荒唐。我们没有理由埋怨人世的不公和不*,我们 有更多的理由面对岁月,说声感谢和感恩。

  感谢周国* ,感谢妞妞,感谢成为历史的痛苦和眼泪,也感谢属于自己的坎坷和得失,让我们知道,让我们理解——活着,没有理由不好好地生活着。

  周国*妞妞读后感 2

  周国*的揪心之作——《妞妞》放在床头整整一周,断断续续的终于读完,好像难以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

  于妞妞,那个一岁半的生命,我记住了她呀呀学语的只言片语“爸爸疼,妞妞哭”、“磕着了”……我记住了一个父亲笔下那可爱的来过这个世界五百六十二天的婴儿,那也是一段生命的旅程!

  于他们夫妻二人,或许旁人无法真正去感受他们曾经拥有的片刻幸福,更不能真正理解他们曾经经历过的种种苦难!但我更多的是遗憾,虽不敢妄言他人的爱情婚姻,然而伴随一个小生命离去的最后,居然是一段说好携手到老的婚姻的.分崩离析,一个家庭的解体?

  尽管现在他们都有了自己幸福的家庭和长大**的健康的女儿,但我想,在他们内心的深处,一如阅读此书的读者一样,还是不会忘记那个让他们初为人父母的“妞妞”吧!

  比起作者,我无能也不愿再去描述自己是怎样、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读完此书的,也不忍心再去复述“妞妞”那个幼小的生命“从来到去”的片段了。正如作者所言:“人生中不可挽回的事太多,既然活着,还得朝前走。经历过巨大苦难的人有权利证明,创造幸福和承受苦难属于同一种能力”!

  父母、孩子,那是永远无法割舍的血缘!那也是一世的情缘!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又未尝不是彼此生命的一部分?愿我们用感恩的心来彼此珍惜!对我们的生命充满敬畏吧!

  周国*妞妞读后感 3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是一本文集中的一个章节,虽说只是其中的一个章节,却让人看后,悲痛万分。

  他们一家本来是幸福的,可是幸福,却往往很短暂。妻子生下了一个女儿,这个孩子一生下来就得了先天性绝症,一岁半的时候离开了人世,离开了疼爱她的父母,使父母的生活跌入深渊。

  也许可以这么说:“在这个世界上,幸福和苦难都是*凡的,它们本身不是奇迹,也创造不出奇迹。他们一定会过度伤怀,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女儿的小小身影会越来越模糊,以至慢慢忘却她的模样。如果你是路人,你也会这么想吧。的确,有什么办法呢?生活太现实了,我们甚至不能在自己的下一个不幸上,长久地集中注意力,更何况是陌生人的不幸呢。可是,他偏偏不是路人,而是孩子的父亲。我被这一家人催人泪下的故事深深地感动了,从中可以理解做父母的感受,那种生离死别的痛苦,刻骨铭心的`折磨。相信在成长的岁月中,我们也会慢慢感受生活中父母的爱。

  夕阳不留人,时间不等人,如果你是个健康的孩子,你将最最幸福的人,所有能做健康的人,多好。

  这个故事,让我感悟到:都是孩子,父母的宝贝,也许我们该回报他们了,这就是文章的启示吧!以后的岁月,我们会慢慢成长,并在成长中懂得感恩,懂得珍惜。

  周国*妞妞读后感 4

  我常常想,如果当初妞妞的妈妈没有被传染上感冒;如果当初高烧急诊的妞妞的妈妈可以遇上一个人性化点的医生;如果可笑的医学博士没有反复对只存在了五个月的妞妞照致命的x辐射,如果……可是这世上哪有如果?那么多的“如果”,都是抵不过一个“可是”的。

  你可曾经历过,明知道一个至亲至亲的人在不久之后就会死去,却什么也做不了的痛苦?

  你可曾目睹过,一个至圣至灵的小生命,没看见过这个世界长什么样,就失去双眼失去感受色彩的权利?

  你可曾想象过,一个你最爱的小孩子,临死前还要承受着病痛的折磨,痛得不知怎么办才好的情景?

  这个可怜又可爱的小生命,名为妞妞。

  可是妞妞不怕这些,因为她是孩子啊!孩子是世界上最奇妙的存在!她爱爸爸,爱妈妈,爱音乐,爱阳光,什么都爱。你要问,这个世界给了她那么多痛苦,不爱吧?“瞎说八道!”妞妞笑着回答了你。她不明白她的痛是肿瘤造成的,她一遍遍的令人心碎的哭诉着:“磕着了!”她以为她只是被什么东西磕疼了!

  这个让人心疼的.小生命最终还是消失了。也许正是因为她如此天真如此招人疼爱,才使得这个生命悲剧更加悲哀吧?

  我不想冰冷地说我们可以从妞妞的死去中得到什么。我只想说,活着,就是一切。这个世界每天都有无数的生命出现和离去,我们的生活充满着悲喜剧。但谁的死都不会阻碍得了地球的转动。我们所能做的,只有适应,适应这个世界的不公*,适应这个世界的残酷,适应这个世界的悲剧。当然,我们也会遇到如妞妞般坚强的人们,他们所带来的温暖,是我们活下去的依托,是我们与邪恶斗争的最有力的武器。

  在这个严酷的适应的过程中,有的人迷失了自我,有的人紧紧的守住了自己的本心。然后,在多年以后,后者仰望天空,依旧微笑。他们,就是这个世界的希望。

  周国*妞妞读后感 5

  就在昨晚,我终于读完了《妞妞》的最后一页。合上书来,我的心中如同波涛汹涌般百感交集——这是一个父亲的札记,却又带给我这十几岁的少年许多思考与情感。

  其中占据最多的,是悲与怜。也许这二字形容得并不准确,但当我一字一句地感受作者的文字时,胸中最浓烈的便是这两样情感。我怜妞妞,一个本来应该拥有澄明漂亮的眼睛和健康的身体,本来应该在父母的呵护下快乐地长大,活出如夏花般精彩的人生的女孩,却被癌症这手持镰刀的恶魔,夺去了五彩缤纷的世界和宝贵的生命,而给她带来病痛和永无止境的暗夜。我怜当时的作者,一个本来应该拥有幸福美满的小家,本来应该拥有最爱的女儿,陪伴自己孤独终老的初为人父的父亲,却不得不面对妞妞的生命终要陨落的现实,每日沉浸在女儿成长的喜悦和女儿绝症加重的痛苦中,置身于天堂和地狱的夹缝。还有许多许多人,妞妞的母亲雨儿,保姆阿珍和病院中其余的绝症患者,他们也是这个悲剧故事中的角色,但是真实的存在着。这不可避免地使我叹惋——这个可怜的女孩曾经是那样美丽而富有生机的花朵,这朵花的绽开是真实的,可随即的飘零凋落,却也是真实的景象,我才发现一个生命的逝去竟能如此令人悲伤。

  另外一种不同的想法,是感恩。此前面对挫折与坎坷,我总爱抱怨自己不够幸运,看完《妞妞》后,我才发觉能*静安宁的活着,已然是一生中最大的幸运。所以我感恩我的父母,感恩他们自我诞生开始,便细心抚育我长大,给予我健全的身体和聪明的头脑,给予我遍观世间的双眼,给予我踏上旅途的双脚。即使我外貌*庸,即使我不尽完美,那又有何关系呢?比起妞妞出世不久便要经受的苦难,那些都显得幼稚又微不足道。妞妞不到6个月便目盲了,可她的性格并没有因此变得消沉,她在父母的疼爱中艰难地成长起来,从走路到说话,再到会玩玩具和唱歌,妞妞始终绽开的天真纯洁的笑容,勇敢地抗击着病魔,勇敢地爱着这个世界。就像一束燃起不久便被掐灭的火苗,在迸出火花的那一刻,她照亮了一切。

  妞妞便以这样的形象,永久地活在我心目中,鼓励我不断变得坚强。

  周国*妞妞读后感 6

  *日,看了周国*先生的博客,读了周先生关于《妞妞》的介绍,立刻网购,书一到手,就开始读。《妞妞》细腻的笔触,哲人的智慧,*凡而无以复制的爱,深深打动自己,几乎就是眼含热泪在读,作为父亲所有的、共同的爱产生强烈的共鸣,共振,那一份唯有父亲不能感受的五脏撕裂,六腑挫裂的难以言表的痛,深深折磨着自己,甚至有些忧郁,时而内心会告诉自己,将书撕碎,把它抛之九霄云外。周先生可爱的女儿在经历短短的一年零八个月生活后,在短的不能再短的时间离开了无比深爱她的父母,踏上天堂的旅程。

  在家,一买回书,女儿就会抢着看,鉴于自己读书的内心感受,鉴于自己了解女儿在读这样悲情的书也会抽泣,悲伤,我在回家的路上就对女儿说:宝贝《妞妞》这本书太煽情了,你读了会伤心的,他(周国*先生)写的非常好,宝贝,爸爸不想让你如此早的体会人世的痛楚,无奈,悲伤,你会伤心,伤着自己,还是不读的好,或者你大些后再读。

  女儿露出淡的不能再淡的笑,“爸爸我已经偷偷的读了一些了,我和你没说,我和你感觉不一样,妞妞,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她的人生虽然短暂,但她有世界上最好的爸爸,她的爸爸,智慧,拥有博大而细腻的爱,全身心投入在妞妞身上,妞妞是幸福的,世间又会有几个孩子象妞妞那样幸福。又会有几个孩子能拥有这样的爸爸”。

  本人立时无语,以掩盖自己眼中的泪,我也真正为周国*先生的创作能力折服,他让一个十二岁的女儿真正读懂了“父亲”。

  女儿又一次用她的阳光的心灵给了我刻骨铭心的读后感,我由衷的想喊:生个女儿真好!

  周国*妞妞读后感 7

  世界上最痛的痛是什么?是摘胆剜心油煎火燎吗?非也。究竟是什么呢?周国*先生给出了答案———亲眼目睹自己的孩子出生,有亲眼目睹自己的孩子死去,却无能为力。

  妞妞生于1990年4月20日,死于1991年11月7日。500多天里,妞妞让这个家经历了幸福、慌乱、焦灼、痛苦,周国*先生用他的文字和爱,一点点将之记录。但人间的温情敌不过死神的冷酷,爱火没能烧退病魔的侵袭。妞妞,还是走了……

  读完整本书,我没有想过哭,因为作者的本意并非博取你的同情与眼泪。我感到了深深的震撼,这不是一个故事,而是一次旅行。我蹚着时间的河,随作者溯洄从之,拾起妞妞生前的每一个镜头。镜头中,周国*先生为妞妞哭泣过,但哭不是失去勇气;为妞妞焦躁过,但焦躁不是失去耐心;为妞妞疯狂过,但疯狂不是失去理智;为妞妞崩溃过,但崩溃不是失去信念。一切都是为了爱,末日也毁灭不了的爱。

  500多天,不过是一个人生命中的几十分之一,却为周国*先生烙下了最深的印。为什么呢?因为妞妞是永恒的!从雨儿怀孕的那天起,妞妞就化作了永恒;从那天起,父母对她的爱便不曾间断。妞妞的出生,不过是把永恒化成了现实;妞妞的离去,不过是让永恒归于无形。正如周国*先生所说,死是不存在的。妞妞的出现不是为了死去,死去也不是为了降下惩罚,只是把爱换了一种形式。

  生活不过是一场梦,只有不幸的人才会长大。死亡不过是梦的结束,因为上帝的花园里没有死亡,爱在那里永存。

  爱是永恒的,正因如此,妞妞也成为了永恒。这根神奇的纽带从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便被系上。它超脱生死,没有不幸能将它斩断,它是一个生命永存的象征,只有无爱的人才会死去。

  《妞妞》是一座坟,告诉我们妞妞已经离去;《妞妞》是一座碑,昭示我们爱不曾散场!

  周国*妞妞读后感 8

  两个月读完一本书,总觉得要写点什么来表述心里的那份稚爱。我一直认为文章没有懂与不懂,从文字里得到触碰自己灵魂的东西,引得起共鸣那就是一种幸福了。

  读这本书确实总让人潸然泪下,当看着亮亮渐渐得黯去,渐渐地消失,当听他讲述那女儿焦急的表情,那一直一直摆动的小手,我无法把自己从那情境里抽出想象,看《妞妞》我的脑海里自始至终都浮现的是外甥女,我总是为周国*感性的笔触悲恸,就如他说自己是一个天性悲观地小男人,而雨儿则天性快乐,这个忧郁的父亲,是那样细腻得描述,女儿的一个动作,一个声音,在他的笔下都那般活灵活现,融积了得多浓多浓的父爱。

  很多的情节既有快乐,又更多让他惧怕一切的稍纵即逝。我们永远也只是旁观者,我们知道他很痛苦,也依旧只是旁观者,无法真切体会他的那种无助。他将悲伤转为文字,我们为之哀痛可依旧也是旁观者,我们能体会多少。他看到了一个新生命的到来,那一个花苞,他是那般欣喜,一个不愿结婚而结了婚,不愿要孩子却有了孩子的他,是那般从一种思考转变成另一种,这也是我不懂的,但哥哥姐姐也说孩子的到来。

  他体会了迎接新生命的狂喜,又那么迅速地看到了死亡的阴影,他目睹那小小的身体独自呆在那阴冷的地方。生与死,那么短暂的在一个婴幼儿身上上演。

  读《妞妞》,读出的不只是感伤,人在自然的灾难面前,明知道它的降临却无计可施,面对自然人的力量还是微薄的,作为一个父亲他只能疼惜,而伤痛依旧只在小妞妞身上漫延,做为父亲他只能悲伤,而死亡依旧只发生在小妞妞身上。

  他的语言没有多余,字字句句都那么得让人深思,我无法站到他的高度,我只知道那是一种痛。我也无法和他分享怀抱妞妞时的甜蜜,我只知道那是一种幸福。他是一个哲学家,然而和孩子一起任何的哲理都变得没了意义。他俨然只是沉浸于拥有妞妞的幸福中的父亲。

  他也做了种种设想来逃避事情的真实,假如雨儿不曾感冒假如那医生能够负责,然而一切还都只是假如,他也说悲观者总有一套自我安慰的理论,他用着,虽然明白是自欺欺人也依旧,面对无法改变的灾难除了默默忍受还能有什么选择呢?

  看着女儿漂亮透明的眼睛,美丽晶莹却不知那正是灾难的掩饰。有谁会想到十万分之一的机率会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他也曾那般犹豫在孩子的治疗上面,全或无的理念应该是每个父母所期待的,他无法接受一个盲孩,而后他发现自己是那般愿意永远守候自己的女儿,没了触不到了,永远的离开了。他后悔自己的犹疑,但这又有什么可指责的呢。

  每一对父母都有着单纯的期待,《妞妞》不只有父爱深深,感触更多的还有他们夫妻感情,是如此和美融洽,是互补的吧,我很喜欢雨儿也想不擎哪些,就是特别羡慕他们那种爱。

  读这本书感受是数不尽的,生与死的对话中,他写出了他深刻的思考,而那字字句句都意味深长,唯有细读吧。一个父亲的札记,一个先天性视网膜母细胞的女婴,太多处有话要说,但时间有限。

  周国*妞妞读后感 9

  我常常想,如果当初妞妞的妈妈没有被传染上感冒;如果当初高烧急诊的妞妞的妈妈可以遇上一个人性化点的医生;如果可笑的医学博士没有反复对只存在了五个月的妞妞照致命的x辐射,如果……可是这世上哪有如果?那么多的“如果”,都是抵不过一个“可是”的。

  你可曾经历过,明知道一个至亲至亲的人在不久之后就会死去,却什么也做不了的痛苦?

  你可曾目睹过,一个至圣至灵的小生命,没看见过这个世界长什么样,就失去双眼失去感受色彩的权利?

  你可曾想象过,一个你最爱的小孩子,临死前还要承受着病痛的折磨,痛得不知怎么办才好的情景?

  这个可怜又可爱的小生命,名为妞妞。

  可是妞妞不怕这些,因为她是孩子啊!孩子是世界上最奇妙的存在!她爱爸爸,爱妈妈,爱音乐,爱阳光,什么都爱。你要问,这个世界给了她那么多痛苦,不爱吧?“瞎说八道!”妞妞笑着回答了你。她不明白她的痛是肿瘤造成的,她一遍遍的令人心碎的`哭诉着:“磕着了!”她以为她只是被什么东西磕疼了!

  这个让人心疼的小生命最终还是消失了。也许正是因为她如此天真如此招人疼爱,才使得这个生命悲剧更加悲哀吧?

  我不想冰冷地说我们可以从妞妞的死去中得到什么。我只想说,活着,就是一切。这个世界每天都有无数的生命出现和离去,我们的生活充满着悲喜剧。但谁的死都不会阻碍得了地球的转动。我们所能做的,只有适应,适应这个世界的不公*,适应这个世界的残酷,适应这个世界的悲剧。当然,我们也会遇到如妞妞般坚强的人们,他们所带来的温暖,是我们活下去的依托,是我们与邪恶斗争的最有力的武器。

  在这个严酷的适应的过程中,有的人迷失了自我,有的人紧紧的守住了自己的本心。然后,在多年以后,后者仰望天空,依旧微笑。他们,就是这个世界的希望。

  周国*妞妞读后感 10

  相比较周国*的其他书,《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充满了一种来自亲情的感动和温暖。书里,一个父亲用爱与深情记录着他在世间存活了十八个月的、身患癌症的女儿的点点滴滴,包括她的一颦一笑,她的一喜一怒,她超乎寻常的聪慧,她面对病症的无知无畏,她原先散发着奶香的温热的饱满丰盈的小身体,她最后被病痛折磨的可怜巴巴黯淡无光的小模样,她留给人间的欢乐,她带往天堂的病痛……同时,书中真实地记述了拥有这样一个可爱却注定会夭折的孩子的父母要承担的凄苦、无奈、迟疑、委屈、愤怒、哀痛和绝望。而身为哲学家的周国*,书中自然而然加注了在那个特定期间,他对生命对生死对人性的慎思。然而,任何哲学、宗教、信仰都无法拯救苦难,只能活在当下。当时的周国*,只要做一个*庸的父亲,而不是什么杰出的哲学家。他的理由很简单:“我爱我的女儿胜于爱一切哲学。没有一种哲学能像这个娇嫩的小生命那么使我爱入肺腑。只要我的女儿能活,就让随便什么哲学死去好了。”

  最后,妞妞无可避免地离开了世间。而她的父母,在共同经历这样巨大的丧女之痛后,各自走向自己未来的生命轨迹。在这本书新版时,周国*已经再次拥有了一个像妞妞一样可爱聪慧健康的女儿,这不是对他曾经丧女的补偿,他坦承:“妞妞依然是不可替代的,而我现在的女儿不能、不应该、并且我也无权要她成为一个替代。”“新生命的到来是我生活中的一个独立事件,与我过去的经历没有任何因果联系。”在他重享做父亲的天伦之乐时,他依然在心中最深处为妞妞叹息。

  探询这本书的意义所在,在美国,它被称为中国医学人文学的重要作品,如果它能推动人类反省今日医学的非人道状况,自然是好事,但这绝非作者本初的意思。它仅仅是一个父亲对已逝女儿的承诺与怀念——写一本妞妞的书,为了忘却的纪念,用文字守住妞妞生前带来的快乐,也用文字抚慰妞妞离去的哀思,从而获得*静。

  在我的想象里,周国*是个孤独的人。他说过:“如果你渴望爱,你必将孤独。”然而,他依然选择爱,爱这个热烘烘的人间,爱这世间的人和事。他的智慧不同于佛的智慧。“佛的智慧是把爱当作痛苦的根源而加以弃绝,扼杀生命的意志,他的智慧是把痛苦当**的必然结果加以接受,化为生命的财富。”他的爱不理睬佛的指导。在《妞妞》一书中,我进而发现周国*是一个体恤的人。文中有这样一个细节,他的朋友对他的不幸小心翼翼地回避着。周国*感受到了朋友的体贴与窘迫。有一天,他把他们请到家里。“什么也不用说,或者随便说些什么。”他微笑着对他的朋友说。他们沉默了一会儿,渐渐活跃起来,说着*时关心的种种话题。朋友走后,周国*感到一阵轻松。他终于把朋友在沉默中分担的不幸全部归为己有了。能觉察并做到这些,不仅仅需要从容的胸襟,还要温和的天性。因此,周国*的哲学,有着人间的温度。


妞妞周国*读后感范本五份(扩展3)

——周国*《妞妞》读后感(十)份

  周国*《妞妞》读后感 1

  我读过的书有很多,但最令我感动的是一本叫《妞妞》的书。它告诉我们,一个名叫妞妞的女孩,生下来就得了绝症。但她乐观、坚强,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渡过了灿烂却短暂的562天。

  读了这本书,我思绪万千。妞妞是一个婴儿,她承受着成年人的痛苦,承受着老年人的死亡。可是,她却用微笑承受一切,用乐观面对一切,使我感动不已。

  妞妞的爸爸也值得我们敬佩。他曾经说过:“我爱女儿胜过爱一切哲学。”妞妞在世的时候,他为妞妞找一切能治好她病的办法,为她写日记……,他给妞妞一份无私的爱;妞妞走了,他悲痛不已,心中却依然爱着妞妞。他的爱使我感动。

  其实我很佩服他们,在接受现实后,夫妻两把女儿当作一个健康正常的宝宝照顾,日常护理很细致也罢了,补鱼肝油补钙补这补那打预防针,其实这些对他们的女儿来说已经不必要了,可是他们和宝宝都很坚强,陪女儿玩,给女儿买玩具,教女儿说话……没做过父母根本不能体会他们的心情!

  父亲对女儿深沉而温柔的爱,让人心碎。从有女儿开始一直到实行安乐死,每一天每一刻,女儿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每一个笑脸,每次发病,都被他记下来。我想这不单单是用笔记,这是印在心里啊,女儿在承受病痛的同时,父母也在承受着身心的剧痛!

  书中的珍珍、胡大夫等好多人,都值得我们去学*、感动,在他们身上,我们会学到关爱、无怨无悔的精神。

  千万不要认为自己是弱小的渺茫的,其实世界上每一个人每件东西,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既不能骄傲自大,也不能妄自菲薄,只要恰到好处的发挥自己的特点,就能充分发挥作用。不要放弃你的幻想,当幻想没有了以后,你还可以生存,但是你虽生犹死。

  生活不能没有目标,就像航海不能没有指南针,让自己的目标更远大一些,让我们的眼界再开阔一些,相信我们的人生会更加精彩。

  周国*《妞妞》读后感 2

  《妞妞》看完了,我健康,所以真的难以想象得了癌症身心都会产生多大的影响,我会畏惧吗?癌症很可怕,但比这更可怕的不是身体上的痛苦,是心灵的摧残。一个被宣判了死刑的人死亡已经不是恐惧的来源,他所焦虑的是等待死亡的过程。自己的死,只会给关心自己的亲人朋友带去痛苦和悲伤甚至是心灵产生的空虚感,而对于已死的我们,又怎么能为自己流泪伤心呢?但,等待死亡的过程,这个比死更痛苦的经历,是旁人无法用身心共同去承担的,他们所承担的无非都只是同情。

  阅读《妞妞》的开始,脑海里不自觉的刻画了一个模糊的、可爱的妞妞形象,随着书中“妞妞”的病如膏肓,脑海中的小生命也开始一点点地逝去,最后不复存在,省下的只是脑海中那小生命留下的啼哭和嬉笑。书本身并不感人,并没有什么声情并茂感人肺腑的言语,也不是小生命英勇抗癌的事迹,它带给我的,是种无言的震撼,脑海中的妞妞随着周国*的一笔一划渐渐清晰的时候,又刹那被病魔一点一点地吞噬,直到这个生命又在脑海中模糊、消失,只留下了虚无的影子。此时此刻,生命的脆弱被这些文字这些幻影暴露无疑,我无法想象如果有一天,身边的亲人好友突然离开,心中一阵莫名的恐慌。

  周国*说,“幸福”是个很难定义的词,我突然在想,也许对我来说,此时此刻,没有经历过朋友亲人的生死离别,正是一种幸福。再大的苦难,有亲人在身旁,有朋友在勉励,都无法击溃我;再小的快乐,有亲人的见证,有朋友在分享,都是最美的回忆;真的害怕有一天他们离去。我无法去眺望命运,因为我已经置身其中,我无法用双手去改变命运,因为我无法预知未来,也无法去选择过去,我唯一能做的只有珍惜现在,珍惜和每一位关心我的朋友、每一位的爱我的亲人一起分享在一起的时光,把后悔抛给过去,把痛苦留到明天,今天,我只要和你们在一起的欢乐……

  周国*《妞妞》读后感 3

  深夜零点过半,我扔保持读完《妞妞》清醒的脑子。

  更像是目睹她痛苦离去的漫长过程,那种反复的恢复,复发,本来就难熬的癌症痛苦被周国*抻扯的更加冗长!这样的过程,我几度读不下去,即期望快点结束又不愿错过任何一个描写妞妞生命的章节。无论结果如何,就算是心里明知,也希望从父亲口中得知,如同失散已久的孩子终得回家般的解脱和释怀。

  无论周国*用如何温柔的语言描写妞妞,我都觉得字里行间的冷峻。如南昌晚报评论所言,都被这冷峻所寒。妞妞那乖的令人心痛的安静,让我心神不宁,既然我是如此无奈,周国*又何以度!

  读《妞妞》的日日夜夜里,我几度失落,后来尽量选择夜晚读,是以便能够让漫漫长夜淡去那份无法自拔的惆怅。

  一:读《妞妞》的初衷

  对于整篇,我承认从未读过内容介绍,也谈不上因为什么而读。我只是只是对书名存在主观片面的误解,本身我对父亲角色就会很敏感,读此书之前只是好奇。

  二:被吸引

  读开始时,便抛弃了起初的想法融入到周国*和妞妞的世界中,我以为妞妞就是独一无二的。并理解了一个迎接新生命的惊喜,抚养新生命的愉快。甚至同周国*目睹了生命的终结。那些对生命的意义,在此之前我仍存在着不屑只言的蔑视。而现在不得不重新审视生命。

  三:关于生命

  但生命又是珍贵的脆弱的,任何人无权终止的,受尊敬的。不满岁的妞妞尚且对生命有这般强烈的求生欲,我又有何如?甚至那些行善救命的医生对妞妞所做的不负责任的诊疗,所谓鬼神迷迷信对生命的亵渎,也令我义愤填膺。在这样的社会里,又有多少个妞妞葬送在这种侩子手的手里!

  四:人性

  人性的脆弱又不是错误,但又不可避免,却让人承受这一遭接一遭的灾难,失去亲人还不够,还要失去爱人,什么是爱,我又开始不相信爱情了。时隔4年不仅妞妞不见了,这个小家庭也不复存在了。因为就算是周国*这样饱腹哲理的人,在失去妞妞后也经历大多小家庭的命运------离婚!这是周国*意想不到的,也是我万万想不到的。

  周国*《妞妞》读后感 4

  读完了《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我不由得为这个被命运开了个玩笑的弱小的生命感到悲痛不已。

  妞妞,是一个极为漂亮的小娃娃,却因为母亲雨儿怀胎时一次

  意外的感冒而患上了癌症,并且是长在眼底的,这导致妞妞变成了一个盲人。但妞妞在病难中却犹如逆风蹁跹的蝴蝶一般,无论病多么严重,仍然纯真地笑对一切。可是无论如何的纯真、如何的乐观,也难以随挡死神的脚步的逼*。终于,死神在她仅一岁半时,让她含笑而亡。

  命运向是个小生命,这个小家庭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命运是多么残忍啊,竟舍得让一个无的小生命在仍未绽放手几彩时便从这个世界走出。不过,我却佩服于妞妞的坚强、勇敢。

  你难以想象,一个小孩在不到一岁时,先是饱经癌症在眼中肆意地扩张,犹如一根扎在眼中的针。她每笑一下,眼睛便会有铭心的刺痛。可她不屈服啊!她仍然坚持着笑,即使是癌细胞吞噬着她的眼,笑容里满是纯真。

  当正常的婴儿已经能看见事物时,她的眼里却只剩下了一丝细弱的光芒。她不哭,不闹,

  只是在看见光芒时变得兴高采烈,还给光芒取名为亮亮。如果没有癌症,没有来自命运的提弄,这该是多么纯洁,美好的一幕啊!

  两经磨难,最终在磨难中离去,这是多么悲惨。可是因妞姐的纯真无邪,这个悲惨的故事也添上几分柔和。

  反观我们,在肉体上我们比妞妞幸福的不知多少倍,我们却因为点鸡毛草蒜皮的小事整日气火攻心,这是因为什么?难道不是我们褪去了那份初心吗?妞妞有初心,她带着微笑离开;我们没有了初心,我们整日让心灵烦躁。初心,没有夏季的酷暑,冬季的刺骨,有的仅是春天那能让万物复苏的温暖。世道易变,初心难寻。学*妞妞的初心,怀有小朋友的初心,用初心对抗这邪恶不堪的命运枷索吧!

  周国*《妞妞》读后感 5

  看了周国*的《妞妞》,感触很深。妞妞一出世就患了绝症,只活到了一岁半,作者非常真切地记录了他在那段日子的感受:妞妞诞生时的喜悦,看着她成长而又知道妞妞很快会离世的绝望,妞妞离世时的悲伤。在书中作者还表达了他对生命的追问,对死亡的思考。

  《妞妞》一书没有那种呼天抢地的大悲大痛,它是拉家常式地娓娓道来,不渲染,不溢美,它的苦与笑都是直击人心的,它对生命的尊重和爱让人肃然起敬。这不仅是一本不幸的父亲悼念他早夭爱女的书,更是一本颂扬生命,也缅怀和反省生命的书。文中写到的妞妞成长的细节尤其让我感动,从妞妞学会的每一个发音、每一个字、词、每一个动作等细节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成长的过程,也仿佛看到了以后我有自己的孩子时的情景。文中另外的一个细节也让我感触挺大,原以为一起经历过苦难,作者和他妻子的感情会更加深厚,没想到他们竟然离婚了。作者在文中也说“有人统计,丧子夫妇的离婚率高于百分之五十。苦难未必是纽带,有时反而是毒药和障碍。所谓共同受难其实是表面的,各人所感受的内在的痛苦都是独特的,不但不能分担,而且难以传达。期望对方分担,落空了,期望就会转变为怨恨。”这个结论我还是第一次听说,以前听得多的是可以共患难不能共富贵,患难见真情之类的说法,我认为经历过患难应该更懂得珍惜才对。

  在这个世界上,对生命的尊重和珍爱是父母的本能,如果你还没有身为父母,请不要亵渎这本书和玷污这份纯真的亲情;在我还想说,我们每个人都是妞妞,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能割断父母对孩子的牵挂,连死亡也不能。我们健康快乐的活着,就是给与父母最大的幸福和礼物。我们都是妞妞,为了父母,我们一定要好好活着!

  周国*《妞妞》读后感 6

  “一个父亲双手托着他的病危的女儿,兀立在无人的荒野上。”

  已经记不起是哪一次在书店偶然的翻开这本书,只是现在再翻开时却是带着悲伤。一个出生不久的孩子被提前宣告死亡。这是生命的恶作剧吗?

  “这里没有时间,没有生命,所以也没有死亡。这里是我们的乐园。”父亲与母亲在是提早让妞妞结束这痛苦的一生,还是带着看不见光的眼睛继续活着,哪怕将来也是飘渺不定中难以抉择。

  “灯灯亮了,灯灯灭了……”孩童的稚言中仿佛也能感受到失去看到这个世界的权利的悲伤。死亡如同一个卑鄙的阴谋,一步步向妞妞收紧罗网。

  文中曾经提到一对父母的17岁女儿身患重病到最后把父母从绝不放弃任何缥缈的希望陪伴女儿到最后疾病不止把女儿变得失去原本的青春活泼也让父母渐渐失去信心,身心俱疲,只希望女儿早些去了就解脱了,解脱女儿的痛苦也让父母解脱。所以我倒是觉得很理解父亲不给妞妞做手术的做法。

  世间很多事无能为力。妞妞,不是爸爸不爱你,只是不想你再小小的身体要一次又一次接受冰冷的机械和药物痛苦的活着。

  “你被孤单单地遗弃在永恒的黑暗中了。你那么弱小无助,从未离开过爸爸妈妈,我们竟让你一个人出远门,你那双还没有学会走阳间的路的小脚丫,竟要独自去走那条阴森的冥路了。”

  悲伤总是要面对的,总是要过去的。人不可能靠着过去的记忆活着。妞妞还是离开了。读到这里真的忍不住自己的眼泪。是啊,她才那么小,那么小小的身体,那还没见过这世界的色彩光芒的她就要永远沉睡在黑暗之中了吗?她才到这个世界不到两年,于很多人而言不过是弹指一挥间。亦或许是希望在世上留恋少一点。伤痛才能快些过去快些遗忘。

  生命很残忍它逼你面对,又让你遗忘。生命又很美好,它为你带来快乐,我不记得是否是佛经里讲万物守恒,快乐多少痛苦多少。一切都是相等的。我自己是很相信的,这或许又是自己某种唯心的想法吧。

  不求世间没有苦难,只求苦尽甘来。

  周国*《妞妞》读后感 7

  《妞妞》看完了,我健康,所以真的难以想象得了癌症身心都会产生多大的影响,我会畏惧吗?癌症很可怕,但比这更可怕的不是身体上的痛苦,是心灵的摧残。一个被宣判了死刑的人死亡已经不是恐惧的来源,他所焦虑的是等待死亡的过程。自己的死,只会给关心自己的亲人朋友带去痛苦和悲伤甚至是心灵产生的空虚感,而对于已死的`我们,又怎么能为自己流泪伤心呢?但,等待死亡的过程,这个比死更痛苦的经历,是旁人无法用身心共同去承担的,他们所承担的无非都只是同情。

  阅读《妞妞》的开始,脑海里不自觉的刻画了一个模糊的、可爱的妞妞形象,随着书中“妞妞”的病如膏肓,脑海中的小生命也开始一点点地逝去,最后不复存在,省下的只是脑海中那小生命留下的啼哭和嬉笑。书本身并不感人,并没有什么声情并茂感人肺腑的言语,也不是小生命英勇抗癌的事迹,它带给我的,是种无言的震撼,脑海中的妞妞随着周国*的一笔一划渐渐清晰的时候,又刹那被病魔一点一点地吞噬,直到这个生命又在脑海中模糊、消失,只留下了虚无的影子。此时此刻,生命的脆弱被这些文字这些幻影暴露无疑,我无法想象如果有一天,身边的亲人好友突然离开,心中一阵莫名的恐慌。

  周国*说,“幸福”是个很难定义的词,我突然在想,也许对我来说,此时此刻,没有经历过朋友亲人的生死离别,正是一种幸福。再大的苦难,有亲人在身旁,有朋友在勉励,都无法击溃我;再小的快乐,有亲人的见证,有朋友在分享,都是最美的回忆;真的害怕有一天他们离去。我无法去眺望命运,因为我已经置身其中,我无法用双手去改变命运,因为我无法预知未来,也无法去选择过去,我唯一能做的只有珍惜现在,珍惜和每一位关心我的朋友、每一位的爱我的亲人一起分享在一起的时光,把后悔抛给过去,把痛苦留到明天,今天,我只要和你们在一起的欢乐……

  周国*《妞妞》读后感 8

  世界上最痛的痛是什么?是摘胆剜心油煎火燎吗?非也。究竟是什么呢?周国*先生给出了答案———亲眼目睹自己的孩子出生,有亲眼目睹自己的孩子死去,却无能为力。

  妞妞生于1990年4月20日,死于1991年11月7日。500多天里,妞妞让这个家经历了幸福、慌乱、焦灼、痛苦,周国*先生用他的文字和爱,一点点将之记录。但人间的温情敌不过死神的冷酷,爱火没能烧退病魔的侵袭。妞妞,还是走了……

  读完整本书,我没有想过哭,因为作者的本意并非博取你的同情与眼泪。我感到了深深的震撼,这不是一个故事,而是一次旅行。我蹚着时间的河,随作者溯洄从之,拾起妞妞生前的每一个镜头。镜头中,周国*先生为妞妞哭泣过,但哭不是失去勇气;为妞妞焦躁过,但焦躁不是失去耐心;为妞妞疯狂过,但疯狂不是失去理智;为妞妞崩溃过,但崩溃不是失去信念。一切都是为了爱,末日也毁灭不了的爱。

  500多天,不过是一个人生命中的几十分之一,却为周国*先生烙下了最深的印。为什么呢?因为妞妞是永恒的!从雨儿怀孕的那天起,妞妞就化作了永恒;从那天起,父母对她的爱便不曾间断。妞妞的出生,不过是把永恒化成了现实;妞妞的离去,不过是让永恒归于无形。正如周国*先生所说,死是不存在的。妞妞的出现不是为了死去,死去也不是为了降下惩罚,只是把爱换了一种形式。

  生活不过是一场梦,只有不幸的人才会长大。死亡不过是梦的结束,因为上帝的花园里没有死亡,爱在那里永存。

  爱是永恒的,正因如此,妞妞也成为了永恒。这根神奇的纽带从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便被系上。它超脱生死,没有不幸能将它斩断,它是一个生命永存的象征,只有无爱的人才会死去。

  《妞妞》是一座坟,告诉我们妞妞已经离去;《妞妞》是一座碑,昭示我们爱不曾散场!

  周国*《妞妞》读后感 9

  前几天,读完了《妞妞》这本书,泪水悄然而落,一下子觉得似乎对人生,又有了更深一部的了解。

  故事主要讲述了一个患眼癌的小姑娘有生到死的过程,她这一生,只有一次生日,也只有一次飘零。多么想为这个小姑娘抱怨人生对她的不公,但有或许这就是上帝的安排,无法改变的现实。这是一篇真实的文章,而作者就是妞妞的生父。一个父亲守着他注定夭折的孩子,这个场景异乎寻常,但也极其*凡。作者所具备着多么伟大的爱啊!

  然而,读完这篇文章,我的感受也极为强烈。珍惜身边的每一份每一秒时我的感慨,珍惜身边的每一件事,每一个人也是我的感慨。同样,我觉得这验证了一句哲理:什么东西都是当你是去时才会领悟它的价值。生活中也一样如此。

  记得小时候,上幼儿园时,姐姐小学5年级,那时的我,特别羡慕姐姐,羡慕她的一举一动,羡慕她与同学玩,交流,羡慕她写特别多的作业……甚至还羡慕她可以熬夜。我就特别的想长大,想像姐姐一样,可以写一大堆作业,和特别多的同学在一起,有好多漂亮的本写字,还可以自己买东西,不受父母的指控,那时就想,长大了真好,可以自己掌控自己的生活,一切的一切都在自己手里。那是多么好的事。我可以自己买好多好多糖果,巧克力,可以自己掌握时间睡觉,还有好多好多。长大了以后,就是现在,自己真的也5年级了以后,才发现生活并不是这样。有时作业多的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1点多才睡觉,早上又要早起。而掌控自己的生活,也不是件轻松的事情,小时候,家人都为你规划好时间。只要你去照办,就可以了。可自己规划生活,总想轻松的时间多一些,但学*学*,总是不能丢下。如果给自己规划一个“啃书本”的目的,又未免太无趣,怎么是好,是个难题。现在的我,特别希望回到小时候,以前的我,没有这些问题,每天的生活无忧无虑,快快乐乐。这是不是就是失去,我常常在想啊。

  我们要珍惜一切,否则但你不再拥有它时,后悔莫及。珍惜流水,它使你成长;珍惜大树,它使你快乐,让你在炎热的夏天有一片绿荫为你当去强烈刺眼的阳光;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他们使你的生活健康、充实;珍惜大自然所给予你的一切,它们使你增添生活的乐趣,让你发现并探索一切没有尝试过的……

  从现在起,珍惜身边的每件事,每个人,因为当你失去他时,无法挽回。

  周国*《妞妞》读后感 10

  清风拂动着帘子,飘散而来的是缕缕芳草香,暖暖的阳光照耀在身上,蓦然回首,又是一年春来到,望着那温暖投射下的相片,每一张笑脸清晰可见,一股暖流在心间流淌,原来幸福很简单。

  心总在追寻着,哀怨着,却不知其实幸福就在一门之间,打开心房,闭上双眼细细聆听,有着一个健康的身体,一对疼爱你的父母,这不正是幸福吗?即使缘分再短,爱已深沉。

  当我读完妞妞这本书时,眼里不禁含着泪水,它让我见证了一个父亲对女儿最深沉的爱:一个仅拥有562天生命的小女孩妞妞。因为妈妈在怀孕5个月时接受了大量X光照射,妞妞刚出生不到一个月就被确诊患有绝症。然而,妞妞的父母并没有因此而抛弃她,或是消极的等待亲生骨肉一点点死去,他们像养育健康小孩一样细心的呵护她,直到她停止呼吸的那一刻。周国*作为一位父亲,他对女儿宠爱有加,更为女儿的不幸痛苦自责,在那段短暂的日子里,他曾谴责医生的无良,控诉上天的不公,但最痛心的莫过于无法减轻女儿的痛苦,听着那一句句“磕着了,爸爸疼……”他只能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却无能为力,哽噎无语。当死神的脚步悄然接*,看着那嫩幼的身体变成冰冷的尸体,那一刻,他的世界似乎崩塌了,笼罩着层层的黑云浓雾,他只能痛呼:“为什么世界还在,我还在,但你却不在了”。

  是爱让一个从不信神的人坚信上帝的存在,只为让女儿能有一个天堂快乐的玩耍;是爱让人变得软弱甚至放弃机会微小的手术,只因不愿让女儿困于黑暗世界;不想她在未来的日子里承受着折磨,以至于当看着一天天长大的女儿一步步临*死亡,作为父亲的他开始为其决定后悔自责,然而却在也来不及了,只能一路疼一路爱。

  佛说前世500次的回眸才能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那么遇见你们再成为你们的子女,我又得回眸多少次呢?总以为人生漫漫,所以一度任性地挥霍,时常惹你烦心,偶尔让你气愤不已,有时令你担忧,又或者使你万愁莫展,当不懂事的我将你的关心拒于门外时,你却原地守候不曾真正远离……

  清风吹拂着柳絮,也吹散了我的思绪,时间宛如指间沙,越想抓紧流失的越快,拿着手中的全家福,遥头回想,我又错过了多少呢?在那匆匆溜走的十几个春秋里,是你们陪伴着我,指引着我,鼓舞着我,或许生命真的很短暂,如那绚丽的流星眨眼即逝,那么你我间的缘分该是多么的短,曾经一度以为回报不急于一时,因为一生很长,总以为只有长大才能给予你们最好的报酬,然而人生匆匆几十年,减去那些让你操劳的日子,又还剩余多少呢?与作者相比,我们是幸运的,有着足够的时间来实现我们的爱,可是我们身为子女又是否发觉父亲的黑发已夹杂着银丝,母亲的娇脸又增添了几道岁月的痕迹,作为子女我们似乎只会一味的索取,却不知“子欲孝而亲不待”的悲哀。你与我有着世上最亲密的联系,那血溶于水的牵绊在我们身上流淌着,那么即使缘分很短,又何妨?时间消逝,岁月流失,爱仍在,抹不去的是你我的回忆,我相信即使妞妞不在了,但却永远活在她的父母心中,正如这本“妞妞的书”仍感动着你我,拨动着每一个人的心弦。

  短短的缘,深深的爱,这么*又那么远,小时候,大手握小手,而如今请让我抓紧你们的手,分担着你们的烦恼,聆听你们那一阵阵脆如风铃的笑声,莫让悔恨跟着走……


妞妞周国*读后感范本五份(扩展4)

——周国*散文读后感 (菁华9篇)

周国*散文读后感1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我热爱书籍,因为读书仿佛是与高尚的人在对话,我从中获益匪浅。我仰慕名人严谨的逻辑与细腻的情感,在他们的作品中,我感受到的是他们的精神世界,或喜,或悲。在阅读时,我感到自己仿佛已经变成了作家的血液,在迅速流动,贯穿每一个角落,而那些文字仿佛变成了细胞,在我的血液中遨游。我喜欢这种感觉,可以说是迷恋,而令我感触最深的便是周国*。在他的.世界里,我深深沉迷。

  悲观

  周国*的散文极为细腻,富有哲理。但是现实生活中,命运仿佛对他不公。他女儿出生不久,刚开始牙牙学语,便夭折了。为了表达自己的悲痛、自己的遗憾、自己对女儿的爱与祝福,他写成了一部回忆录。我们可以想想,当周国*面对病床上只会喊“疼”的女儿自己却束手无策的时候是怎样的感觉。“心非木石岂无感”,一般人已经临*崩溃了,何况是心理如此细腻的他。他内心深处将会泛起多大的波澜?面对自己的至亲至爱,他内心将会承受多大的打击?不知有没有资格,我想说:“我懂”。

  执著

  在他的散文中,我懂了许多的道理与哲理,他有许多作品都劝勉大家人生要有执着的精神。他说悲观只是一时的,人生总要执着。执着会拯救悲观,执着在人生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决定着人能否有机会来实现人生的价值。生命需要执着,是的,任何生命都需要执着。执着是成功的最基本因素。他说悲观主义是一条错误的路,冥思苦想的人生是虚无的,想一辈子也还是那么一回事,反而失去了生命的乐趣。但是他也说,并不能一味的执着,这样也会离智慧越来越远。当时,我还不懂。

  超脱

  我不理解他的那句话,但是我后来明白了。一个人不能一味的执着,这样便会产生悲观,悲观的心理产生愈多,就愈不能执着。这怎么办呢?他说就把自己分成两个,一个让他去执着,不顾一切;另一个则现实,让现实去生活,让执着去追求,超脱一切,变得忘我。

  悲观,执著,超脱,三种因素始终存在着。那便是我心中的周国*。在他的世界,我深深沉迷。

周国*散文读后感2

  说到散文,很多人都会想起朱自清等大师的作品。其实,周国*的哲理散文在当代散文界亦占有一*之地,具有较高的精神价值和文学水准。桌边案头放上一本,闲时读上几段,也是一种美的享受。

  这种享受来自于周国*散文中透射出的思想光芒,也来自于对他哲学边缘书写人生的认同。老子有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好像世间的道理和真谛都是无法用文字来表达描述,都是非空非有的。周国*却以一个智者的清醒目光审视、搜寻和探求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用自己的笔端记录着生命中的喜怒哀乐,用一颗细腻的心灵去感受万变的世界,诠释自我、他人、生命的真正意义。

  我觉得,他把哲学的反映和文学的感应有机结合起来,颇有*古代“格物致知”的意味。生活是永远大于文学的,生活也永远泛于哲学。不能说他一定找到了所有的生活真谛,但是,他却记下了那些人生境遇和感悟,让我们感受了他对人生意义的独特领悟和坚守,领略了他更加闪放的自我个性光华。这是一种体味,一种享受,一种美。

  读周国*散文作品,自然地会向往起他那种丰富的安静。“不管世界多么热闹,热闹永远只占据世界的一小部分,热闹之外的世界无边无际,那里有着我的位置,一个安静的位置。”从他的字里行间,透出那种站在哲学边缘书写人生的文人的特殊气质。人生最好的境界便是丰富的安静。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所以变得丰富;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所以又能得到安静。

  读周国*的散文作品,也感受到其中蕴涵着的鲜活生命质感,那种对自然生命的热切呼唤。心与心的距离是最*的,也是最远的。人与人的交往,常常因为不够坦然而变得浅薄;情感的交流常常由于不够坦诚而陷于苍白。在读周国*的作品时,却感受不出这样的浅薄和苍白。这是因为他的真性情,他的毫不做作。“性情所铄,陶染所凝”。人一旦返回了自己的自然生命,一种单纯的生命意识就会涌动,由于摆脱了种种意念的局限,自然能随触而应、随感而通,往往又引起了我们情感上的共鸣。

  以上就是我对于这本书的感悟。推荐大家在休息的时间,可以读一下这本书,守望一片安静,守望一段内心与世界的距离。这段距离,就是我们灵魂的长度,人生的价值和好处也全部都蕴藏于此。

周国*散文读后感3

  "凡是真正爱书的人,想必都领略过那种澄明的心境。夜深人静,独坐灯下,摊开一册喜欢的书,渐觉尘嚣远遁,杂念皆消,忘却了自己也获得了自己。"——周国*

  随着年龄渐长,生活阅历和人生感悟的增多,对很多事情多了许多无奈,就像《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的一句台词,"人生真是讽刺,一个人竟然真的会变成自己曾经最反感的样子",而这种变化是保护自己的有效途径,虽然无奈,确实有效。可是,夜深人静辗转反侧时,也会讨厌现在的样子,而拯救自己的只有书。读书,不似与人交谈,不用担心别人没时间、没心情,甚至遇冷碰壁,只要你有时间,有想法,就可以坐下来,静静地读上许久,尤其是经典,多为浓缩精华,句句透着哲理,好似长者娓娓道来人生道理,轻松惬意,又受益颇多。

  而周国*的散文就是其中之一,遇到人生的坎,想不开,过不去时,我喜欢读读他的文章,很多时候都会深有感悟。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困于自身想法出不来,烦恼、痛苦、郁闷也就接踵而至。读周国*的散文,让我懂得,人活一世,活着是一个态度,正如周国*所说,"我的.人生观若要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真性情。我从来不把成功看作人生的主要目标,觉得只有活出真性情才是没有虚度了人生。所谓真性情,一面是对个性和内在精神价值的看重,另一面是对外在功利的看轻","一个人在衡量任何事物时,看重的是它们在自己生活中的意义,而不是它们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实际利益,这样一种生活态度就是真性情"。所以,端正态度,活出性情,活得充实而有意义,才不枉此生,也会因此更积极地看待人生浮沉、世间百态。

  所以说,读书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去感悟社会、体味人生,也会更容易更清醒地去认识自身、活出自己。社会愈加现代与科技,人们却愈加烦恼与高压,一剂很好的良方就是书,读好书,好读书,很多事情就会看得透,想得开,人生的路也会更好走些。

  与书相伴,人生幸哉!

周国*散文读后感4

  说到散文,很多人都会想起朱自清等大师的作品。其实,周国*的哲理散文在当代散文界亦占有一*之地,具有较高的精神价值和文学水准。桌边案头放上一本,闲时读上几段,也是一种美的享受。

  这种享受来自于周国*散文中透射出的思想光芒,也来自于对他哲学边缘书写人生的认同。老子有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好像世间的道理和真谛都是无法用文字来表达描述,都是非空非有的。周国*却以一个智者的清醒目光审视、搜寻和探求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用自己的笔端记录着生命中的喜怒哀乐,用一颗细腻的心灵去感受万变的世界,诠释自我、他人、生命的真正意义。

  我觉得,他把哲学的反映和文学的感应有机结合起来,颇有*古代“格物致知”的意味。生活是永远大于文学的,生活也永远泛于哲学。不能说他一定找到了所有的生活真谛,但是,他却记下了那些人生境遇和感悟,让我们感受了他对人生意义的独特领悟和坚守,领略了他更加闪放的自我个性光华。这是一种体味,一种享受,一种美。

  读周国*散文作品,自然地会向往起他那种丰富的安静。“不管世界多么热闹,热闹永远只占据世界的一小部分,热闹之外的世界无边无际,那里有着我的位置,一个安静的位置。”从他的字里行间,透出那种站在哲学边缘书写人生的文人的特殊气质。人生最好的境界便是丰富的安静。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所以变得丰富;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所以又能得到安静。

  读周国*的散文作品,也感受到其中蕴涵着的鲜活生命质感,那种对自然生命的热切呼唤。心与心的距离是最*的,也是最远的。人与人的交往,常常因为不够坦然而变得浅薄;情感的交流常常由于不够坦诚而陷于苍白。在读周国*的作品时,却感受不出这样的浅薄和苍白。这是因为他的真性情,他的毫不做作。“性情所铄,陶染所凝”。人一旦返回了自己的自然生命,一种单纯的生命意识就会涌动,由于摆脱了种种意念的局限,自然能随触而应、随感而通,往往又引起了我们情感上的共鸣。

  以上就是我对于这本书的感悟。推荐大家在休息的时间,可以读一下这本书,守望一片安静,守望一段内心与世界的距离。这段距离,就是我们灵魂的长度,人生的价值和好处也全部都蕴藏于此。

周国*散文读后感5

  我读过的书有很多,但最令我感动的是一本叫《妞妞》的书。它告诉我们,一个名叫妞妞的女孩,生下来就得了绝症。但她乐观、坚强,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渡过了灿烂却短暂的562天。

  读了这本书,我思绪万千。妞妞是一个婴儿,她承受着成年人的痛苦,承受着老年人的死亡。可是,她却用微笑承受一切,用乐观面对一切,使我感动不已。

  妞妞的爸爸也值得我们敬佩。他曾经说过:“我爱女儿胜过爱一切哲学。”妞妞在世的时候,他为妞妞找一切能治好她病的办法,为她写日记……,他给妞妞一份无私的爱;妞妞走了,他悲痛不已,心中却依然爱着妞妞。他的爱使我感动。

  其实我很佩服他们,在接受现实后,夫妻两把女儿当作一个健康正常的宝宝照顾,日常护理很细致也罢了,补鱼肝油补钙补这补那打预防针,其实这些对他们的女儿来说已经不必要了,可是他们和宝宝都很坚强,陪女儿玩,给女儿买玩具,教女儿说话……没做过父母根本不能体会他们的心情!

  父亲对女儿深沉而温柔的爱,让人心碎。从有女儿开始一直到实行安乐死,每一天每一刻,女儿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每一个笑脸,每次发病,都被他记下来。我想这不单单是用笔记,这是印在心里啊,女儿在承受病痛的同时,父母也在承受着身心的剧痛!

  书中的珍珍、胡大夫等好多人,都值得我们去学*、感动,在他们身上,我们会学到关爱、无怨无悔的精神。

  千万不要认为自己是弱小的渺茫的,其实世界上每一个人每件东西,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既不能骄傲自大,也不能妄自菲薄,只要恰到好处的发挥自己的特点,就能充分发挥作用。不要放弃你的幻想,当幻想没有了以后,你还可以生存,但是你虽生犹死。

  生活不能没有目标,就像航海不能没有指南针,让自己的目标更远大一些,让我们的眼界再开阔一些,相信我们的人生会更加精彩。

周国*散文读后感6

  说到散文,很多人都会想起朱自清等大师的作品。其实,周国*的哲理散文在当代散文界亦占有一*之地,具有较高的精神价值和文学水准。桌边案头放上一本,闲时读上几段,也是一种美的享受。

  这种享受来自于周国*散文中透射出的思想光芒,也来自于对他哲学边缘书写人生的认同。老子有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好像世间的道理和真谛都是无法用文字来表达描述,都是非空非有的。周国*却以一个智者的清醒目光审视、搜寻和探求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用自己的笔端记录着生命中的喜怒哀乐,用一颗细腻的心灵去感受万变的世界,诠释自我、他人、生命的真正意义。

  我觉得,他把哲学的反映和文学的感应有机结合起来,颇有*古代“格物致知”的意味。生活是永远大于文学的,生活也永远泛于哲学。不能说他一定找到了所有的生活真谛,但是,他却记下了那些人生境遇和感悟,让我们感受了他对人生意义的独特领悟和坚守,领略了他更加闪放的自我个性光华。这是一种体味,一种享受,一种美。

  读周国*散文作品,自然地会向往起他那种丰富的安静。“不管世界多么热闹,热闹永远只占据世界的一小部分,热闹之外的世界无边无际,那里有着我的位置,一个安静的位置。”从他的字里行间,透出那种站在哲学边缘书写人生的文人的特殊气质。人生最好的境界便是丰富的安静。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所以变得丰富;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所以又能得到安静。

  读周国*的散文作品,也感受到其中蕴涵着的鲜活生命质感,那种对自然生命的热切呼唤。心与心的距离是最*的,也是最远的`。人与人的交往,常常因为不够坦然而变得浅薄;情感的交流常常由于不够坦诚而陷于苍白。在读周国*的作品时,却感受不出这样的浅薄和苍白。这是因为他的真性情,他的毫不做作。“性情所铄,陶染所凝”。人一旦返回了自己的自然生命,一种单纯的生命意识就会涌动,由于摆脱了种种意念的局限,自然能随触而应、随感而通,往往又引起了我们情感上的共鸣。

  以上就是我对于这本书的感悟。推荐大家在休息的时间,可以读一下这本书,守望一片安静,守望一段内心与世界的距离。这段距离,就是我们灵魂的长度,人生的价值和好处也全部都蕴藏于此。

周国*散文读后感7

  一、哲学的真谛

  最早接触哲学,还是在中学的政治课上,那是不得不学的,当时我的班主任带这门课,虽然不是主课,但上了几堂课后,我就被这门课吸引住了,课堂上我成了活跃分子,老师也最喜欢提问我,直到现在只要提起中学时代,我就会想起那个给我感觉淡泊又睿智的哲学老师。而自发地去阅读哲学类书籍,应该是在大学和工作以后,从随笔、随感录开始,培根的人生随感录、蒙田的随笔集,曾经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沉浸在哲言的智慧中。后来也尝试去看大部头的哲学著作,但却被它们的高深晦涩吓跑了,对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叔本华、尼采的认识也只能停留在小册子上读到的著作精选,而对哲学的看法是,包含着很多睿智的名言隽语的高深学科。

  真正想静下心来写点哲学的话题,还是在读了《周国*文集》以后,因为我在这本书中看到了太多我想说的话,产生了太多的共鸣。所以,我第一次想在自己的BLOG发表系列文章,以诠释我对哲学的理解,和哲学带给我的喜悦。

  周国*喜欢上哲学,也和随感录有很大关系。他说“每当我捧读一部哲学巨著,即使它极有价值,我也会觉得自己是在做功课,搞学问。读好的随感录,却好象在和作者谈心。”“学问真是做不完,即使是哲学界的朋友,聚在一起摆学术的谱,彼此搞不同的课题,也有隔行之感。但是聊起世态人情来,朋友间时有妙语博人一笑又发人深省,便打破了学术的樊篱,沟通了心灵。”“只要人生智慧相通,学海无边又何足悲叹?读随感录时,我获得的正是类似的慰籍。”

  读到这里我已经克服了自己对哲学的那种即渴望又逃避的心理,明白了这样的道理:你不一定要读大部头的哲学著作,也可以了解哲学,也可以体会到哲学的智慧。

  那么,哲学的真谛是什么呢?我从周国*的话中读到了这些东西,他说,他尤其喜欢赫拉克利特,“博学并不能使人智慧”,“我寻找过我自己”,“最美丽的猴子与人类比起来也是丑陋的”,他按照自己的理解把这些格言串在一起,相信哲学就是教人智慧,智慧就在于寻找自己,暗自把那些博学而从不寻找自己的人讥为“美丽的猴子”。

  哲学的真谛其实就是教人智慧,寻找自己,就如苏格拉底所说的“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一过”。博学未必智慧,让人理解了为什么有些博学的人是如此乏味?我甚至认为哲学就是教你“道”的学科,认识了“道”,就获得了灵气,即使步入全新的领域,你也不会迷失。这或许就是很多领域的佼佼者都出自哲学专业的原因,比如索罗斯等。

  认识了哲学的真谛,我就不再把它当作是高深晦涩的学科,是表现自己深刻的装饰品,它和其他学科一样,甚至比其他学科都重要,完全可以跟一个人的生活走得很*。

  我做了一个决定,在儿子的成长道路中,在合适的时间我一定会为他引入智慧的哲学。

  二、书和文章

  说起书来,我就会想起大学时的图书馆生活。开始是利用课余时间泡图书馆,后来发展到课堂时间也泡。记得有一门叫做《线性代数》的课,我上完第一堂课后,就认定了这是一门既无用也无趣的课,是无论如何不会提起我的兴趣的,从第一堂课后直到考试,就再也看不到我的身影,我旷了一学期的课,时间全部在图书馆度过。那时读的多为社科类和文学类书籍,特别是外国文学,那种一心读书的生活真的很享受。从那时开始,读书就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件事。

  周国*说:“大凡人只要有法子靠实际的交往和行动来排遣寂寞,他就不肯求助书本。”只有到了“被剥夺了靠交往和行动排遣寂寞的机会,”或者到了“怀着一种靠交往和行动排遣不了的寂寞,他才会用书来排遣这无可排遣的寂寞。”“如此看来,逆境和困境倒是有利于读书的。”

  我不想说我喜欢读书的原因,是我一直生活在逆境和困境中,正如周国*论述悲剧情感时所说,“有的人一生接连遭到不幸,却未尝体验过真正的悲剧情感。相反,表面上一帆风顺的人也可能经历巨大的内心悲剧。”我肯定属于后者,即使我一帆风顺,悲剧情感也依然会笼罩着我,更何况我不是一帆风顺的人。那是一种靠交往和行动排遣不了的寂寞和孤独,我惟有在书中找到自己,得到些许安慰和精神享受。

  直到现在,书都是我不可缺少的好朋友,在每天步行上下班的路上,有一家书店,我常常在下班回家时进去看看,每当我买到一本好书,想到夜深人静,独坐灯下阅读时的快乐,喜悦之情便溢于言表。

  对书的选择,我完全赞同周国*的观点,“愉快是基本标准。”“一本书无论专家们说它多么重要,排行榜说它多么畅销,如果读它不能使我感到愉快,我就宁可不去读它。”“凡是出于性情做的事情,亦即仅仅为了满足心灵而做的事情,愉快就都是基本的标准。属于此列的不仅有读书,还包括写作、艺术创作、艺术欣赏、交友、恋爱、行善等等”。

  关于文章,特别是散文,周国*认为*淡是极境,*淡而且有味,是好的散文必备的条件,“再也没有比无味的散文和有学问的诗更让我厌烦的了。”

  如何做到文字*淡有味呢?周国*用了很形象生动的比喻:

  第一、家无鲜鱼,就不要宴客。心中无真感受,就不要作文。不要无病**,不要附庸风雅。

  第二、有了鲜鱼,就得讲究烹调了,目标只有一个,即保持原味。不要做作,不要堆积辞藻,不要故弄玄虚,不要故作高深,等等。逐渐接*一种自然的文风。

  第三、只有一条鲜鱼,就不要用它熬一大锅汤,冲淡了原味。文字贵在凝练,不但在一篇文章中要尽量少说和不说废话,而且在一个句子里也要尽量少用和不用可有可无的字。

  周国*关于文章的观点,和我在《自然是最高境界》拙作中提到的,那段林清玄对于文章的描述如出一辙,“拙劣的文章常常是词句的堆砌,扭曲了作者的个性。好一点的文章是光芒四射,吸引了人的视线,但别人知道你是在写文章。最好的文章,是作家自然的流露,他不堆砌,读的时候不觉得是在读文章,而是在读一个生命。”

  自然*淡是文章的最高境界,是为信也。

周国*散文读后感8

  在本书的第一节,周国*先生就拿出古今中外皆认可的有关教育的7条箴言,既然是教育箴言,应该具有很强大的生命力和学*价值。反复思考,确实让人有一种触动心灵只感觉,它们是:

  1、教育即生长,生长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

  此论点由卢梭提出,杜威进一步阐述,教育即生长,道出了教育的本义,就是要使每一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在的东西,灌输进一个容器。甚至本身就具有很大的价值,每一个天性得到健康生长的人,本身就是一个优秀的人。我们的教育真正目的就应该是促进一个人的健康生长,而不是用一个模子制造大量的仪器。教育的急功*利其实是一种拔苗助长的劣*,最终使教育走向了它的反面。

  作为一个优秀的老师,我们应该放慢自己的脚步,降低自己的期待,让孩子慢慢的成长,慢慢的长大。你会发现孩子们会给你很多的惊喜!

  2、儿童不是尚未长大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

  我们最常说的一句话是:“长大了怎么怎么,为了将来不后悔,你应该怎么怎么样”如此等等。似乎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孩子长大后的某些成就,完全忽视了孩子成长的过程和当下意义。

  书中写道:人生的各个阶段皆有其自身不可取代的价值,没有一个阶段是为另一个阶段准备。尤其是儿童期,原是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也应该是人生最幸福的时光,教育所能给的最大功德是给孩子一个幸福的、有意义的童年,以此给他们的一生打下良好基础。而今天,大人们纷纷把自己渺小的功利目标强加给孩子,驱赶他们在名利场上拼搏。我担心,在他们未来的人生中,在若干年以后,同年被野蛮剥夺的恶果不知以怎样的方式现象出来。

  尽量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留给孩子一些除了学*意外地记忆,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给孩子慢慢长大、享受成长的机会,对每一个人健康生活的构建,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3、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

  这句话是西塞罗的名言。蒙田也说过:学*不是为了适应外界,而是为了丰富自己。孔子语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也是这个道理。教育就是应该促进内在自由、产生优秀的灵魂和头脑创造条件。

  我看后感觉很惭愧因为我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好好学*,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看来,我的教育理念要好好提高了。

  4、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爱惜时间,要浪费时间;

  这句话出自卢梭之口,听来似乎荒谬。如果说教育即生长,教育的使命就是为生长提供最好的环境。什么事最好的环境?不外乎自由时间和好的老师。在希腊文中,学校一词就是闲暇的意思,希腊人认为:学生必须有充足的时间体验和沉思,才能自由的发展其心智能力。

  说到底,一切教育都是自我教育,一切学*都是自学。就精神能力的生长而言更是如此。老师讲的再好,说的再多,如果学*不学*,一切都是白费,所以老师的任务不是讲课多么好,而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学*,学会做人。

  5、忘记了课堂上所学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

  这句话似乎*时听到过,今天才知道第一次出现是在爱因斯坦的文章里。其实有时候想一想还真是这样,我们在学校了学*的东西,似乎大都没有了印象,就连大学里学*的知识,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也没有太大的作用。而对我们有用的都是内化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似乎不是学*得到的,而是本来就是我们的。也许就像书上所言“忘记了课堂上所学*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课堂上所学*的一切,必须内化为自己一部分才有实际意义,否则一切都会还给学校,没有实际意义。

  6、大学应该是大师云集的地方,让青年在大师的熏陶下生长;

  对于大学的含义,我不愿意多说什么,但是深有同感。名校何尝不是如此?每一个名校都有一大批名师支持着,没有名师,也无所谓名校了。

周国*散文读后感9

  我在这段好书漂流的日子里读到周国*的《善良 丰富 高贵》,不禁迷上了周国*的文字,此后又看了《妞妞》、《安静》、《守望的距离》等书。在看似*实的文字里,我第一次发现散文可以写得如此有内涵、有深度;第一次发现读散文可以学到通晓明畅的人生哲学;第一次发现一个男人的情感可以这样的细腻与丰厚;第一次发现朴素的文字也可以产生这样大的心灵震撼。在他的散文里有孩童的率性天真、女性的*和细腻、男子的气魄大度、老人的雍容高贵。我惊奇一个人怎么会对生命有这样一种从容、淡定的态度,怎么对人生有如此睿智与深刻的想法!

  周国*是哲学博士,所以他的散文可以看作哲学散文,他的着笔处总是生活中最*凡的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寻常事。在他的笔下宏大的人生课题总是与生活中的些小琐事密不可分,宇宙的浩瀚无垠与触目皆是的小花小草紧紧相联。哲学不再是晦涩难懂、高不可攀的教义,而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他的思维是那样开阔与深远,又是那样细密与雅致,无论你处在人生哪个困境,他都能带你走到海阔天空的境地里。于是你在尘世奔波焦虑浮躁的心慢慢地*静下来,心*气和地对自己微微一笑:是啊,在一个和*的世界里,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过一种小康的生活,不是一种完美的幸福么?

  周国*的散文涉及面很广,但多数的文章是在探讨人生存的意义、生命最终的价值,人该寻求怎样的一种生活方式才不辜负这不能重来一遍的人生?人生有千百种滋味,最后只留下了无奈。生命中的一切花朵都会凋谢,一切的凋谢都不可挽回,面对只能是无奈结局的人生,我们的生活态度是什么呢?这是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的人生哲学问题。特别是在现代社会,科学与物质高速发展,让人停不下脚步的快节奏,远离自然,传统的失落、环境的破坏、人与人亲密关系的丧失,人生存的意义仿佛只剩下无休止的工作与消费了。房子一天天大了,车子越换越高级了,可是幸福的感觉却越来越迟钝了。这是为什么呢? 周国*的诊断是“灵魂缺场”。他认为如果一个人的灵魂缺场,不管他多么有学问或是多么有身份,我们仍可把他看成没有受过教育的蒙昧人。那么什么是“灵魂在场”?“日常生活中的精神追求与精神享受”,这就是他所提倡的健康高贵的人生, 这种健康与高贵不是抽象、空泛的,而是与我们每个人生活细节息息相关的,包括工作与闲暇、自然与居住、孤独与交流。所有的这一切的生活质量都取决于灵魂是否在场。

  人是社会的动物,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多少都害怕寂寞、孤独,而周国*认为孤独是生活的必需品。在独处的时间,人们才能够为自己的心灵保留一个自由的空间去品尝精神的快乐。每个人都要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关注自己生存状态,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寻求一种健康高贵的人生。


妞妞周国*读后感范本五份(扩展5)

——妞妞读后感 (菁华6篇)

妞妞读后感1

  相比较周国*的其他书,《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充满了一种来自亲情的感动和温暖。书里,一个父亲用爱与深情记录着他在世间存活了十八个月的、身患癌症的女儿的点点滴滴,包括她的一颦一笑,她的一喜一怒,她超乎寻常的聪慧,她面对病症的无知无畏,她原先散发着奶香的温热的饱满丰盈的小身体,她最后被病痛折磨的可怜巴巴黯淡无光的'小模样,她留给人间的欢乐,她带往天堂的病痛……同时,书中真实地记述了拥有这样一个可爱却注定会夭折的孩子的父母要承担的凄苦、无奈、迟疑、委屈、愤怒、哀痛和绝望。而身为哲学家的周国*,书中自然而然加注了在那个特定期间,他对生命对生死对人性的慎思。然而,任何哲学、宗教、信仰都无法拯救苦难,只能活在当下。当时的周国*,只要做一个*庸的父亲,而不是什么杰出的哲学家。他的理由很简单:“我爱我的女儿胜于爱一切哲学。没有一种哲学能像这个娇嫩的小生命那么使我爱入肺腑。只要我的女儿能活,就让随便什么哲学死去好了。”

  最后,妞妞无可避免地离开了世间。而她的父母,在共同经历这样巨大的丧女之痛后,各自走向自己未来的生命轨迹。在这本书新版时,周国*已经再次拥有了一个像妞妞一样可爱聪慧健康的女儿,这不是对他曾经丧女的补偿,他坦承:“妞妞依然是不可替代的,而我现在的女儿不能、不应该、并且我也无权要她成为一个替代。”“新生命的到来是我生活中的一个独立事件,与我过去的经历没有任何因果联系。”在他重享做父亲的天伦之乐时,他依然在心中最深处为妞妞叹息。

  探询这本书的意义所在,在美国,它被称为*医学人文学的重要作品,如果它能推动人类反省今日医学的非人道状况,自然是好事,但这绝非作者本初的意思。它仅仅是一个父亲对已逝女儿的承诺与怀念——写一本妞妞的书,为了忘却的纪念,用文字守住妞妞生前带来的快乐,也用文字抚慰妞妞离去的哀思,从而获得*静。

  在我的想象里,周国*是个孤独的人。他说过:“如果你渴望爱,你必将孤独。”然而,他依然选择爱,爱这个热烘烘的人间,爱这世间的人和事。他的智慧不同于佛的智慧。“佛的智慧是把爱当作痛苦的根源而加以弃绝,扼杀生命的意志,他的智慧是把痛苦当**的必然结果加以接受,化为生命的财富。”他的爱不理睬佛的指导。在《妞妞》一书中,我进而发现周国*是一个体恤的人。文中有这样一个细节,他的朋友对他的不幸小心翼翼地回避着。周国*感受到了朋友的体贴与窘迫。有一天,他把他们请到家里。“什么也不用说,或者随便说些什么。”他微笑着对他的朋友说。他们沉默了一会儿,渐渐活跃起来,说着*时关心的种种话题。朋友走后,周国*感到一阵轻松。他终于把朋友在沉默中分担的不幸全部归为己有了。能觉察并做到这些,不仅仅需要从容的胸襟,还要温和的天性。因此,周国*的哲学,有着人间的温度。

妞妞读后感2

  读完这本书,我并没有如先前的预想:泪如雨下。我是很*静地看完的。我很诧异。这其间的缘由:也许是这个故事被太多的获悉,先前已早有预防,因此对于其悲哀的画面早已提前感同身受,在当真面对文字的时候,反而多了一份理性的感知;也许是自己也曾经历过和死神搏斗,将父亲从他的魔爪中挣脱的`过程,我也看淡了些人间的生死离别;毕竟,我们每个人最终都会在这个世界上消失得干干静静。深夜,看着这些折磨人的文字和故事,真的知道,什么是这世界最美的东西:坦诚和真情。无价的宝贝。

  合上书本,走到女儿床前,轻轻地躺下,抱着女儿,是这样的富有和知足。我的宝贝,妈妈永远爱你!轻轻地抱紧她,眼前浮现的是妞妞无神的眼珠和窗外她一生也没有看见的太阳。顿时,我知道,对于孩子,我们对他们奢求得真的太多。面对变形的教育体制,我们也相应的将这些变形的压力转载给了稚嫩的肩膀。我们应该给予的爱心培养,*惯培养,做人培养这些真正对他们一辈子受益的东西却抛得好远,

  昨天带女儿和美国的朋友一起吃饭,一双儿女,从小在美国长大,那份天真的眼神,正直的气魄令人羡慕。轻松有趣的学业更是令人心疼,心疼我们的孩子在受着怎样的待遇。女儿还不懂得这种比较下的不*和不满,但是看着她专心看课外书的样子,心中还是微微一阵心酸,孩子是不懂得选择,只是在既定的路上行走,而我无法给予她这份轻松,还时不时以考试分数要挟。我自知这份矛盾,但是很无奈。这更增加了这份心疼,因为我知道我无能为力,进而心疼又变成了内疚和自责。

  每个父母,对于孩子的感情是难以描述的,各有不同。对于女儿,虽不会如有些母亲般成了生活的全部,但是肯定是我生命中最为珍视、最能令我因她的喜怒而乐哀的人,是我柔情肆意播撒的天地。又想到妞妞,一岁半就离开了人世,将最稚嫩的声音,最喷香肉体,最单纯的神采,最天然的喜怒留在了爱她的人的记忆中,这是多么残忍的滋味。

  哲学思辨是能让人坚强的寻找活下去的理由的,也能找寻到逝去的缘由。钦佩在这样的巨痛中,周老师仍能如此冷静客观的分析自己的感情和心绪,真实的袒露自己的心路历程。“对于男人来说,唯有父亲的称号是神圣的。一切世俗的头衔都可以凭人力获取,而要成为父亲却必须仰仗神力。”其实,做母亲又何尝不是如此?

  不必去羡慕别人,珍惜自己的拥有。很难去真正同情别人,没有亲身感受,任何同情都只是隔靴抓痒,只有好好保护好自己的周遭,尽可能不让别人有同情的机会。

妞妞读后感3

  前几天,我读完了《妞妞》这本书。我轻轻地合上书,细细品味,心里怎么也不能*静。

  《妞妞》这本书是周国*写的。周国*是一位*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这本书的主人公就是他的第一个女儿——妞妞。

  妞妞出生在1990年4月的一天,她是一个可怜的孩子,她的生命短促,只活了一岁半,她一生的命运同样也是悲惨的。出生后不久就被诊断患有绝症,她的双眼多发性视网膜母细胞瘤,左眼底有一个大病灶,右眼底有三个小病灶,都是恶性的,并且恶性度极高。她带着绝症极可爱也极可怜地度过了短促的一生。

  这本书主要讲了妞妞在灾难中不向死神低头屈服,仍是笑着面对生活。她先天性失明,在她的印象里,生活是灰蒙蒙的一片,没有任何绚丽的色彩来装扮,但是她天天笑,笑得若无其事,散发着灿烂的光辉。正是在灾难中,一个人对于生命可以有更真切的体验,对于人生可以有更深刻的思考。

  我以前遇到一丁点儿困难就想躲避,不想去面对。就拿我刚上二年级写作文的事来说吧。

  那时候,老师刚让同学们学写作文,还经常把写作文定位当天的家庭作业。我经常把作文留到最后写,而且一写就是几个小时。有时,甚至一直坐着,手握着笔杆支着下巴,可就是不写。因为,我的脑子里一片空白,找不到较好的题材。

  后来,我买了那本摆在书架上的《妞妞》,经过一遍又一遍的细细品味后,我感到十分惭愧,看人家妞妞身患绝症还那么刚强,总是微笑着面对她终生无法摆脱的灾难;而我呢?别说灾难了,生活上的一些困难都能把我吓得“*”。于是,我下定决心向妞妞学*,学*她不向灾难屈服,而是微笑面对的精神!

  不久,我的写作水*渐渐提高,遇到其他困难时,只要我一想起我的好榜样——妞妞,一股敬佩之情就会油然而生,我就会想方设法解决掉!而更重要的是我看到了一个活了一岁半的孩子,在痛苦中的微笑。正是这个微笑,让我明白了:人身高真谛,给我指明了方向!

  当我读完了周国*叔叔满纸的冷峻和温柔,我想说的是:在这个世界上,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妞妞。

妞妞读后感4

  喜欢周国*是多年前缘于观看了那本《人生哲思语编》,觉得他对于各种人生百象的诠释很耐看耐读,稍加关注,知道其另有本《妞妞》也很受欢迎,但一直没找着机会看。不久前,一人前往图书馆里找书看,在一排排的书架中,一眼就瞥见了《妞妞》,象是久违的朋友,毫无顾虑拿起,登记完借回家。

  原本以为《妞妞》是一个父亲写女儿的传记,应该是一本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幸福味的书籍,却不曾想让每一位读者们读得悲痛连连、泪流满面。“在读者们看来这始终是一本书,但是在我看来这是一座坟墓,一座父亲用双手亲手给女儿垒起来的坟墓”,作为作者的周国*如是说。43岁初为人父,但幼小的女儿却又在满月前一天被检查出患有绝症,医生断定活不过二岁,从幸福的顶端摔下直至灾难的底端,这样的苦难不是每一个人能经受得住的。

  一边享受着与女儿在一起的幸福瞬间,感受着小生命在一天天的变化,一边却又承受着常人所无法承受的心理煎熬,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一位父亲的满满的爱和深深的无奈,宁做*庸的父亲,也不做什么伟大的哲学家。《妞妞》一书写于女儿去世十周年,在我看来,在整本书中始终能嗅出,回忆中带着忧伤,追念中又掺着甜蜜的味道,一路看来,让看书的人也始终跟着作者的情绪上下起伏,尤其是看到癌症末期病情加剧的最后日子,饱爱病痛折磨的妞妞顽强的挣扎在父亲怀里,每当疼痛来袭的时候,小妞妞的那句“磕着了,磕着了。”时时萦绕在耳边,直叫人泪如雨下、欲罢不能。同情年幼的小妞妞,却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坚强。

  反过来一想,由此书不难发现周国*是位什么样的人,只有心境明朗,看透人生得失的强者,才得以在人生灾难后仍以从容面对种种。跟这样的苦难相比,工作生活中的得失、委屈、不*又算得了什么,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珍惜所拥有的最为*凡和简单的幸福。

妞妞读后感5

  今年寒假看了一本叫《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的书。《妞妞》不是什么名著,但却深深影响了我,让我无法忘记他讲的一切。

  妞妞的生命短暂,只有一岁多一点。在这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她感受到了父母的爱和一些美好的东西。是她的小生命这么早就走了,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我们现在很幸福,要珍惜时间,做一些有益的事情。周末,有些同学可能会睡懒觉,但他们有没有想过,时间也在和他们一起流逝?与此同时,有些人可能忙于写作和读书,许多志愿者可能在为人民服务。他们或多或少为自己或他人感到高兴。妞妞的案子震惊了我们,让我意识到生命的价值。她太年轻了,所以离开了。如果不好好利用现在的时间去做有意义的事情,也许有一天我也会像妞妞一样,后悔当初没有珍惜时间。

  妞妞很年轻,但是她对自己的病很痴迷。但是妞妞不知道这个病的巨大危害。她会用她剩下的所有时间,为她观察这个陌生的世界,和父母分享她的快乐。在我们眼里,她是个可怜的孩子;在她自己眼里,她是一个特别独特的“妞妞”。生活中,学生考试不及格。他们应该做的不是抱怨自卑,而是努力给予最灿烂的微笑,用希望洗刷考试失败的阴影。遇到危险,要像妞妞一样乐观向上,微笑着迎接每一天。妞妞在她破碎的生活中,无意间得到了宝贵的财富3354幸福。而这个看似简单易行的东西,对我们来说是最难得的。每天早上醒来,你会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去探索这个世界,发现美好的东西在哪里,同时收获快乐。为什么不可以?

  人活着,有了自己的目标和价值,也获得了幸福等美好的感受。让我们珍惜现在的生活,努力活出真正的自己,相信我们每个人都能得到自己的幸福!

妞妞读后感6

  捧过《妞妞》,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个小名叫妞妞的小女孩,她刚来到这个世界没几天,就被宣告活不了多久了。作者,也就是妞妞的父亲,以这本*录了关于不幸的小妞妞在她短暂的生命旅途中的点点滴滴,也以这本书表达了对女儿的不舍与怀念。厚厚的一本书承载了一个父亲对孩子的浓浓爱意,每一章,每一页,每一个字都能体会到这种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伟大的爱。

  我越看越伤感,为妞妞的不幸而伤心,为妞妞的爸爸给予她的爱而感动,为自己不曾拥有一个如此的父亲而伤感。

  在妞妞父亲的眼中,妞妞像纯洁的百合,像善良的天使,像坚强的小勇士。而妞妞也最爱爸爸,会说话时,因为她知道爸爸的肩膀疼,就不让爸爸抱,还会说:“爸爸疼,妞妞哭”。多可爱的小家伙啊!妞妞的爸爸总是把妞妞的所有记得清清楚楚,妞妞的每句话他都记得清清楚楚。

  畅读完整本书,我不禁为这父女俩之间真挚的情感所感动。一位父亲的爱是那么的纯洁,那么的伟大,那么的崇高。感动之余,想到自己的爸爸,暮然发现,一直以来自己只是想着爸爸的不好,却忽略了爸爸对我的关爱,细想起来,这些零零碎碎的大事小事也不少。

  晚上,我半梦半醒间,模模糊糊地听见的脚步声;我只身一人前往无锡的姐姐家时,唠唠叨叨的叮嘱声;我赌气不吃饭时,厨房里始终温热的菜肴;我去世博会一天下来后走不动时,给我依靠的宽厚肩膀;冬天做完作业后双脚冰凉时,热乎乎洗脚水;当爸爸上班时,每每打电话给他,总能感到电话那头的他语气中难以隐藏的欣喜。

  而这些藏在岁月中的大大小小的金矿,没想到我到今天才把它发掘出来。

  其实爸爸是勤劳的,手上布满的老茧是最好的证明。爸爸是正直的,他会在捡到一百大钞的时候,在原地大喊:“谁的钱丢了?”爸爸是爱我的,回想起我生病时,他满脸的焦急。我知道他是爱我的,只是他的爱表现的不那么明显而已,只是他对我的爱我一直没发现而已。

  我的爸爸不一定要像妞妞的父亲一样,在不幸中写出一本书来表达他的爱。不一定要做什么可歌可泣的大事,也不一定要完美的不得了。只因为他是我的父亲,一个健康的父亲,一个陪在我身边的父亲,这一切就足以让我满足了。

  我爱我的爸爸,相信现在认识到这一点一定不算太晚。

  我现在终于读懂了父亲这本书,终于明白了父爱是多么的伟大。

  于是,云雾散了,阴霾被阳光填充,世界盈满了光芒与希望,天空也豁然开朗了!


妞妞周国*读后感范本五份(扩展6)

——周国*散文读后感优选【20】份

  周国*散文读后感 1

  喜欢周国*的散文,他的散文多以情理并茂,哲理和诗情交融著称。最喜欢他的这本《爱与孤独》,属于他的情感体验卷,或许因为人都是感性的动物,爱情、友情、亲情都更接*生活,更容易产生共鸣。

  “终有一天,我们会明白,凡降于我们身上的苦难,不论是疾病、精神的悲伤还是社会性的挫折,我们都必须自己承受,再爱我们的父母也是无能为力的`。”“我们没一个人的确都是无依无靠的孤儿,偶然地来到世上,又必然地离去。”我们每个人都是个偶然的结果,就像周国*说的,在我们的父母想遇、相识、相爱、结合的时候,只要有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那么现在的你就不存在了。正因为我们是独立的个体,所以我们必须勇敢、坚强,不断地是自己变得强大,才能是自己在苦难、精神的悲伤中得到解脱。

  “孤独者和恨者都是会爱的,冷漠者却与爱完全无缘。如果说孤独是爱心的没有着落,恨是爱心的受挫,那么,冷漠就是爱心的死灭。”张晓风在《只因为年轻》一文中也说过:“爱的反面不是恨,是漠然。”与周国*认为的爱的反面是冷漠不谋而合。爱的反面应该是与其完全对立的一种情感,而恨只是爱的另一种极端。爱也好、恨也罢,都是一种强烈的情感,无法让人忽视。唯有淡漠,才有不以为意之意,无所谓,可有可无。

  “青春就只是一笔不可靠的财富,很容易被挥霍掉。”青春,我们一生中最美丽的年华。我们在这个时期体验着爱与被爱,执着地追求着所谓的真爱,感受着世间最美妙的情感。我们在这个时期不断的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不断地以我们所不希望的速度成长着。开始认识

  这个社会,发现并没有小时候了解地那么美好。开始接触形形色色的人,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只要一不小心,一念之差就可能误入歧途。青春,就不再完美。青春很短,只有我们真正的珍惜了,它才能是一笔保值的财富。不要等到,挥霍得一无所剩才懊恼叹息。

  “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如不结交新朋友,他就会很快发现只剩下孤身一人。人应当不断修补自己的友谊。”很少人会陪着你走一辈子,哪怕最亲的人也好,总有离开的一天。在你生命的每一段时期,你都会发现有一两个朋友陪着自己度过,或长或短,有些是自然流失,有些是误会、矛盾等导致。有时候想起他们,会有些许的遗憾,或许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去认识更多的新朋友。有谁会希望自己是孤独的呢?

  ……

  爱并不能驱散孤独,但至少能让我们的灵魂获得一种归属感。所以,请别吝啬自己的爱,或情人,或朋友,或家人,或某一事物……

  周国*散文读后感 2

  开始认识周国*,是从一次老师推荐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这本书中,了解到他有个早夭的女儿,是个颇有名气的作家。但真正了解他,了解他的思想,了解他的人格,还是要说到这本《周国*散文》。

  毕业于哲学系的他,不仅语言文字功底深厚扎实,而且所作的文章字里行间都洋溢着哲理和让人信服的感觉,其中也不失情感的流露和真诚的诉说。我小心翼翼的揣摩着,觉得周国*之所以能成大家,在于他思考的比我们多,比我们深。正因为他研究哲学,所以他对这个世界,对发生在这个世界上的事总会*惯性的思考,感悟,甚至从中总结出我们想不到但读到却又觉得十分在理,感同身受的道理,亦或是观点。有时候读到某一段话,会惊讶,诧异,会觉得:诶,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有过这样的感受,可为什么我没有从中悟出这样的道理,没有进阶的思考呢?也会惊叹,原来自己那样做是有原因的',居然还有这样的哲理蕴藏在其中。这让我不得不佩服哲学家们的思想,更佩服他们能将这样的思考转化为发人深省的文字,让人们的思想得以交流,得以进步和发展。

  为什么说佩服他们能够将思想转化为文字?相信你我都有过这样的感觉,想和别人表达一种情绪,或一种感觉,亦或是一件事的意义,有时我们总会觉得词穷,所以我们会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大话来一笔带过,掩盖我们在将自己的思想转化为文字时的无能为力。作为一名大师,周国*能将自己的思考注入文字,并使它有感情,而不是一味枯燥地呈现出来。这些文字里有他的真实经历,亲身感受和切心体会,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他的文字那么有说服力,为什么我们会觉得赞同。又或是在某时,读到某个段落,就像看到了自己,就像在检讨、反思自己。

  充满哲学性的文字就像是一面镜子,让你在从中看到自己,看清自己的同时,也能够看到整个世界,看清这个世界,重新认识这个世界。

  有人说,这个世上最难的事就是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别人。但在读《周国品散文》的时候,尽管读的是别人的思考和想法,但我没有任何被强加的感觉。我所有的感受反而是觉得周国*真的非常的了不起,它能够让你在不知不觉中让你被潜移默化地接受他的思想,认同他的思考,赞赏他对世界的认识与价值观。相比那些令人反感的说教,周国*的文字虽然是在说理,但在读者看来并没有距离感,也不会觉得倦意重重,反而是像找到可以聊天的知音,可以互诉心肠的朋友,可以依赖的精神依托。

  这本书,教会了我思考。思考的方式,思考的原则,思考的深度,其实都是有自己决定的。我们应该学会这样的思考,学会将思考这样无形的东西化为有形的存在,学会感悟,学会将思考倾注于文字,更理性,认真的生活。

  周国*散文读后感 3

  “人们常说,人与人之间,尤其相爱的人之间,应该有相互了解和理解,最好做到彼此透明,心心相樱史怀泽在我的《青少年时代》中说,这是不可能的,即使可能任何人也无权提出这种要求。‘不仅存在着肉体的羞耻,而且还存在着精神的上的羞耻,我们应该尊重他。心灵也有其外衣,我们不应脱掉它’它如同对于上帝的神秘一样,对于他人灵魂的神秘,我们同样不能像看一本属于自己的书那样去阅读和理解,而只能给予爱和信任。每一个人对于别人来说都是一个秘密,我们应该承认这个事实。”

  在我拥有爱情的时候,曾经幻想爱情是两人心理生理的完全袒露,我把我的内心完全的裸露在对方的面前,却发现这种开放是单向的。当时曾经苦恼,现在明白那只是幻想,如同女人幻想永久。爱情不是把两个人变成一个人,对于精神羞耻敏感的人,内心往往最具有独立性,这种独立性往往是吸引对方的原因。健康爱情不是消除独立、同病相怜,而是欣赏独立,就是所谓的信任,共同燃起生命的创造之火。最根本的精神痛苦,是个人自己的事情,不应期望任何人与你分担生命存在的义务。

  “在最内在的`精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爱并不能够消除这种孤独,但正因为由己及人地领悟到了别人的孤独,我们的内心才会对别人充满最诚挚的爱。我们在黑暗中并肩而行,走在各自的朝圣路上,无法知道是否走在向同一个圣地,因为我们无法向别人甚至向自己说清心中的胜地究竟是怎样的。然而同样的朝圣热情使我们相信,也许存在着统一个圣地。作为有灵魂的存在物,人的伟大和悲壮尽在于此了。”

  在黑暗中与信任的人行走,是一种幸福的感觉。不需要语言,不需要眼神的接触,两个人的安静是美好的,而一个人的安静、孤独更是是珍贵的。诗人、艺术家因孤独而生也因孤独而死,孤独为艺术家们提供创作原动力,同时也把他推向边缘。凡高割下了耳朵,死在了画里,海子在长城边卧轨,伟人们不断地结束他们的生命令人留泪、流血,但他们保持神话的纯洁和崇高。人们走在各自的路上,有的人却用孤独与生命换来思想的永恒,为我们留下大海中央的航标。物质将会永远存在,相同的元素不断组合形成新的生命,我们体内残留着我们祖辈父辈的物质,我们身体由其他生物提供的材料搭建而成,物质不断流动塑造新的灵魂,每次的灵魂更像是无尽物质的一件衣服,物质穿上我们的灵魂,我们珍贵的灵魂对于世界是多么的轻易渺校在这个流动的世界中,只有我们的孤独才能为我们留下一丝永恒的想象,只有他人回忆才能延续我们在是世上的曾经,一代又一代死亡与诞生的车轮一同滚动。伟大的孤独,孤独是不可滥用的,孤独不是空虚,孤独是对自我珍贵事物的坚守,孤独是内心煎熬引发创造的前奏。

  周国*散文读后感 4

  雨果曾经说过:“脚不能到达的地方,眼睛可以到达;眼睛不能到达的地方,精神可以到达。”思想是步履的延伸,可以带你到达一个神奇的国度,思想和肉体只有在那里可以分离。

  无可非议,周国*是一位智者,他早早的到达了那个国度,并且正在召唤更多迷惘的人。他的散文很睿智,几乎都是有关哲学的,关于人生,关于精神,关于生命,关于朝圣……他用他独特的哲学视角窥探着整个世界,整个宇宙。

  细细嚼一嚼,你会品出不同的味道。

  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精神的国度也在日益萎缩,逐渐暗淡。他说:“畸形的都市堵塞了人与自然的交感,功利意识扩张导致人与人之间真情淡泊,情感体验失去个性和实质,蜕化为可模仿的雷同的流行歌词和礼品卡语言。”在这个繁华的物质时代,我们都慢慢迷失在了钢筋水泥的森林里,一不小心,就会掉进一个又一个的深渊。或许我们还没有像电影《小时代》里所描绘的那么奢靡,但不可否认,更多人正在憧憬向往着这种生活,有了这个念头,还否认什么呢。正如孙小宁所说:“生命的年轮一点点在扩大,生命的内部也会随之生长出许多困惑与渴求。”这是我们逃避不了的欲求,我们能做的也许只有将它们打压成我们能接受能满足的模样,至少这样我们还能有份欣慰。

  我喜欢他所谈论的灵魂。周国*让我理解的所谓真正的灵魂,是做一个会思考的人,有基本哲学素养的人。哲学让人综观世界和人生的全局,实际上就为人的进取方向提供了一个坐标。难怪政治上说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其实灵魂根本就不存在有和没有,它更像一种*惯的养成。而哲学就是当你脆弱的心猝不及防地被震撼到,突然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交瘁感涌上心头的时候,他会协助你解开所有的谜团。黑暗无边,与你并肩。“我相信,一种内在的独立的精神生命就是人类唯一的通天塔。”

  当然,限于我拙笨的理解力,虽然本书多数文章发人深省,但对于爱情与婚姻的话题,我却颇有“逃之夭夭”的怯懦。譬如,周先生说:“爱情仅是感情的的事,婚姻却是感情、理智、意志三方面通力合作的结果。好的婚姻是人间,坏的婚姻是地狱,别想到婚姻中寻找天堂。”如果爱情的结局注定是婚姻,那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追求人间或地狱呢?这个说法未免太过消极。爱情和婚姻都应该是很纯粹的东西,太过理论的话语不太适合这个话题。

  汪涵如是说:“人生真正的好东西,好味道,都是不可说的。”

  而周国*的散文正是这样一种好东西,不管你放在嘴里嚼多少次,它都依然有味。

  周国*散文读后感 5

  周国*是我很喜爱的作家。看他的书是高三时候的事,现在回想起来,他的书陪伴我整个的高三生活,用思考与哲理给我浮躁的心情增添一股沉静的清泉。周国*的散文集《安静》,对比昔日的“守望”和“朝圣”,似乎来得更为纯粹和彻底。我喜欢《安静》,不仅缘于这个诗意化的词语,更是惊羡“安静”这样一种境界。周国*在书中说道:“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和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在的虚名浮行的诱惑。”正是这种对追求的执著让我更深切地感受到安静的无比珍贵。

  依照通常的情况,安静这个命题到了哲学家手里,总会演绎成生存与死亡的挣扎。然而在周国*却能轻而易举地将安静的氛围融入到书中的每一篇文章,每一行文字,让我刚打开书页,就已经不能释手。在周国*的随性抒写下,安静成了一种天然的存在。年龄长久的提炼和沉积,让其内心更为充盈,使其生命摆脱浮躁而逐渐趋于安静

  周国*散文读后感 6

  开始认识周国*,是从一次老师推荐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这本书中,了解到他有个早夭的女儿,是个颇有名气的作家。但真正了解他,了解他的思想,了解他的人格,还是要说到这本《周国*散文》。

  毕业于哲学系的他,不仅语言文字功底深厚扎实,而且所作的文章字里行间都洋溢着哲理和让人信服的感觉,其中也不失情感的流露和真诚的诉说。我小心翼翼的揣摩着,觉得周国*之所以能成大家,在于他思考的比我们多,比我们深。正因为他研究哲学,所以他对这个世界,对发生在这个世界上的事总会*惯性的思考,感悟,甚至从中总结出我们想不到但读到却又觉得十分在理,感同身受的道理,亦或是观点。有时候读到某一段话,会惊讶,诧异,会觉得:诶,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有过这样的感受,可为什么我没有从中悟出这样的道理,没有进阶的思考呢?也会惊叹,原来自己那样做是有原因的,居然还有这样的哲理蕴藏在其中。这让我不得不佩服哲学家们的思想,更佩服他们能将这样的思考转化为发人深省的文字,让人们的思想得以交流,得以进步和发展。

  为什么说佩服他们能够将思想转化为文字?相信你我都有过这样的感觉,想和别人表达一种情绪,或一种感觉,亦或是一件事的.意义,有时我们总会觉得词穷,所以我们会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大话来一笔带过,掩盖我们在将自己的思想转化为文字时的无能为力。作为一名大师,周国*能将自己的思考注入文字,并使它有感情,而不是一味枯燥地呈现出来。这些文字里有他的真实经历,亲身感受和切心体会,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他的文字那么有说服力,为什么我们会觉得赞同。又或是在某时,读到某个段落,就像看到了自己,就像在检讨、反思自己。

  充满哲学性的文字就像是一面镜子,让你在从中看到自己,看清自己的同时,也能够看到整个世界,看清这个世界,重新认识这个世界。

  有人说,这个世上最难的事就是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别人。但在读《周国品散文》的时候,尽管读的是别人的思考和想法,但我没有任何被强加的感觉。我所有的感受反而是觉得周国*真的非常的了不起,它能够让你在不知不觉中让你被潜移默化地接受他的思想,认同他的思考,赞赏他对世界的认识与价值观。相比那些令人反感的说教,周国*的文字虽然是在说理,但在读者看来并没有距离感,也不会觉得倦意重重,反而是像找到可以聊天的知音,可以互诉心肠的朋友,可以依赖的精神依托。

  这本书,教会了我思考。思考的方式,思考的原则,思考的深度,其实都是有自己决定的。我们应该学会这样的思考,学会将思考这样无形的东西化为有形的存在,学会感悟,学会将思考倾注于文字,更理性,认真的生活。

  周国*散文读后感 7

  我读周国*写的文章,有的就像他对尼采的作品产生一种无比的喜悦一样,我对他的一些观点产生了很大的共鸣。

  周国*对人生的指导思想很简单,第一条是快乐。我对人生的看法和他是一致的。我们既然来到了这个世界,就要珍惜我们的生命,去享受我们的人生,这中间的指导思想就是要快乐。生活中不免有许多困难挫折,对待它们,我们当然要选择乐观的面对,而不是痛苦的不敢面对。我们正值青春年华,这是人生中生命力最旺盛的时期,快乐是天经地义的。周国*写道,他最讨厌那种说教,什么"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什么"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仿佛青春的全部价值就在于为将来的成功而苦苦奋斗。是啊,我们总是想到以后会幸福,只要现在付出自己的全力去苦苦奋斗。生命本身就是很神奇的,为什么总要一味地把幸福向后推,而要放弃享受现在生命的美妙呢?我们没有意识到,这其实是一种拒绝幸福的做法。人只有一个青春期,要享受青春,也只能是在青春期。有一些享受,过了青春期诚然还可以有,但滋味是不一样的。

  当然,这快乐并不代表什么都不做,整天荒废生命,这无异于慢性自杀,快乐也充盈在我们每天奋斗的那份充实感中。这就牵出了第二条指导思想,那就是“可持续的快乐”青春终究会消逝,如果只是及时行乐,毫不为今后考虑,倒真会"老大徒悲伤"了。“可持续的快乐”就要求我们既要珍惜真实的今天,也要适当的考虑快乐的持续性,如此,我们必须靠我们的双手来打下我们明天快乐的基础。重要的是,要使快乐本身不但是快乐,而且具有生长的能力,能够生成新的更多的快乐。什么叫做更多的快乐呢?它应是精神上的享受,一个最好的方法就是,读书,读好书。我们倘若能够通过读书、艺术形成一个丰富的内心世界,我们的身上就拥有了一个永不枯竭的快乐源泉。这种快乐时不会变成虚无,它始终是实实在在的存在于我们的思想中。这两条指导思想是相辅相成的。顺便提到了读书。如何选书,愉快是基本标准。读书惟求愉快,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能让我们感到愉快的书就是好书,而无所谓它是不是畅销书。

  他有一段话我非常赞成,“我不否认,读书未必只是为了愉快,出于利益的读书也有其存在的理由,例如学生的做功课和学者的做学问。但是,同时我也相信,在好的学生和好的学者那里,愉快的读书必定占据着更大的比重。我还相信,与灌输知识相比,保护和培育读书的愉快是教育的更重要的任务。所以,如果一种教育使学生不能体会和享受读书的乐趣,反而视读书为完全的苦事,我们便可以有把握地判断它是失败了。”我们可以形成读书的癖好,读书的癖好与所谓刻苦学*是两回事,它讲究的是趣味。读书癖并不是所谓的“书呆子”重要的是一种读书的感觉,如果每天不读书就像是没吃饭一样,可以说是痛苦吧。我想如果不是想要获得立足社会的技能,那些所谓的“无用的书”可能会对我们有更大的益处。总之,多读书,读好书,听从自己的心,重要的是让自己愉快。

  周国*散文读后感 8

  这本周国*的散文集一直安静地放在抽屉里,忙碌的生活,快速的节奏,让我一直没有时间翻开它,期中监考后的小憩时光,拿起这本封面厚重肃穆的散文集,打开一个智者的心窗,我惊异地发现,每一篇小散文都是那么温暖甚或清新,似乎是一个长者在跟我谈心,尤其这样的一句话激起了我探寻的兴趣,“人生的价值,可用两个词来代表,一是幸福,二是优秀”。

  什么是幸福,走过人生几十载,越来越发觉,幸福其实在于自己内心的感受,而不在于外在的条件,*淡而安静的'生活于我就是一种幸福,偶尔能收获生活中的精彩就会心怀感恩。和父母一起吃饭聊天,看到他们衰老而慈爱的脸上溢出满足的笑容,和孩子一起散步嬉戏,觉得自己的身心都年青了许多,多了童稚的欣喜。即使是繁忙的工作也在抱怨之余有小小的存在感和成就感,因为还有自己能挥洒的小小舞台。

  周末的早晨是从中午开始的,能够睡到自然醒,能够安享一顿美美的早餐,那种满足不也是一种幸福吗?还有很多很多的点滴,很多很多的细节,都让我感动,幸福源于感动!我觉得我有满满的幸福。

  然而,生活不都是晴天,还有更多的阴霾,生活中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很多生活的方式并不是可以由自己一个人选择的,一个优秀的人会用善良和包容去面对和改变厄运,而一个懦弱和阴暗的人,只会屈服于命运,或者,躲避命运的磨折,常常,是否幸福还取决于你和什么样的人一起生活,你选择了一个心胸豁达,善良正直,有坚定内心和责任感的人,你就选择了至少安定的生活,反之,你就选择了噩梦,再回头看看周国*的那句话,优秀和幸福相辅相成,人生价值中的这两种品质是相通的,一个灵魂和思想都算不上优秀的人,无法去体会幸福的真正的滋味。

  周国*散文读后感 9

  喜欢回忆过去,因为好像那逝去了的,都是最美好的。

  逝去了的湿地,那是我儿时的乐园,每天我都可以毫无顾忌的采摘阳光;逝去了的场院,那是我儿时的战场,每到麦收时节,我们都会拥一身麦香甜甜的睡去;逝去了公交车外的风景,那是我儿时的电影,总在景物的流转中放飞思绪……

  买车也有三年了,好像开车的速度越来越快,在奔流的车的洪流中,我飞快的转换着身姿,像极了一个赛车手,快节奏的生活,让我在教学楼内有时候都是跑着干活,仿佛不这样就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直到有一天收到一个学生的短信,“老师,下雪了!你看到了吗?”我才这惊讶的发现,我错过了今冬的第一场雪……

  其实我错过的岂止是一场雪而已。每个周末,老组长都会打来电话,“哎,我又攒了一篇文章,放在共享里,你看看。”有时候刚撂下电话,我就把这件事忘到九霄云外去了。其实我错过的不仅有那文采斐然的文章,我还错过了这世的很多风景,和那风景后的很多故事。

  今天点开他的文字,看着那“带着露珠的麦苗”,看着那针砭实事的犀利语言,看着那游走在自然中的快乐。突然有种失落。

  我忘记了什么?

  还记得上师范的时候,喜欢在坐车的时候挑一个靠窗的位置,把头侧向窗外,出神的望着窗外,虽一路无语,却也一路有情。那转瞬即逝的风景,不知道赚取了我多少的情感。那时的天是什么颜色,雨是什么声响,都装在我的眼睛里。所以从那时开始,我开始写诗,一切现实的、朦胧的,都在我的笔下,攒成了一首首小诗,从未投过稿,就怕这生疏的文笔,糟蹋了那几*童真的幻想。

  我忘记了什么?

  我知道,这路上的风景,不会为了我而驻足,等我长成一道风景,与我与你都不再相互漠视的`时候,我就会与你一起融成一片绿色、融成一片金黄。

  当你把你的眼睛镌刻在树上,像极了一棵白杨树,在有风的日子里,你放开嘹亮的嗓音,在夜深的校园里,再去惊扰那个年轻人的梦,让他可以爬上屋顶去偷窥你的美丽时,我知道我就又找回了我最初的童趣和闲心。

  不管以后的人生,会是怎样,只要记住,放慢脚步,享受身边的一切,让回忆可以不再断层,写到这里我才发现,工作后的生活,在我的文章中真的很少出现……

  喜欢回忆,就要珍惜身边的每一秒钟,因为在这一秒钟以前的那一秒中,那便又是一段回忆了。

  让生活美好,让回忆精彩!

  周国*散文读后感 10

  似乎每一个假期,学校都回布置读书的任务。好像是我们这些学生除了寒暑假之外,就不会有时间看书了似的。当然,假期所读的书与*时读的完全不在同一档次,毕竟,谁有本事在读完一本科幻小说或是漫画之后能写出合乎要求的读后感?于是乎,我的同学们只好拿起*时只放在书架上冲样子的名著读了起来。

  我却幸运得多了。多亏我的未雨绸缪,厚厚的一本《周国*散文》,让我利用每天中午的时间一点一点蚕食,到放假时只剩下几十页了。我只需趁热打铁,将之读完即可。

  周国*这个名字,很多人都觉得陌生。倒是和他一字之差的周和*老师更有些知名度。周国*先生是一位典型的读书人,著书立说和翻译外国哲学著作似乎就是他工作的全部。他的书或是文章,无非两个方面:散文随笔和哲学论著。前者描绘了一个文人的精神家园,后者反映了他的学术生活。我读到的,自然是他文人的一面。

  周国*的随笔散文,真正映了“随”和“散”这两个字。每篇文章都透着淡然,好像是从心中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一般。他的文章更多地关注自己而不是家国大事,好像就一直停留在“修身、齐家、治国、*天下”的“修身”境界。这看似不够伟大,用套话说就是“缺少社会责任感”。不过如果以他所制定的修身圆满的标准来衡量,天下之大,那些正行治国之事的“伟人们”又有几个是做到了修身、甚至尝试过修身呢?官吏腐败问题是哪一个国家都不可避免要面临的问题。可如果我们恪守“修身齐家治国*天下”的方略,循序渐进的话,哪里还会有贪心官污吏得势的道理?

  每个人在社会上都有自己的任务和位置。如果不细心叩问自己的心灵,如何能发现社会早已为自己预留的位置?对于我们,人生的大半都是未知,都需要探索;可是如果在迈出探索的步伐之前,连自己的目的地都不清楚;或是在行进途中渐渐迷失了方向,那又有什么资格口称自己是在探索人生呢?前进的步伐一刻也不能停下,了望的目光更是一刻也不能松懈。周国*用他的散文教给我们把握出世入世的'度:即不能不问世事,那是不可能且自私的;也不能沉浸于俗世,迷失了自我。

  如果把攀登人生的高峰类比于登山,那么最佳的状态应该是:肉体在不懈的攀登,步步为营,深陷崇山的掩映之中,灵魂则跳出山外,以旁观者的清澈目光为前进指明方向,永远不迷失。这显然是神仙的境界,凡人想要达到无疑是奢谈。我们只有退而求其次,在每次出发之前先问问自己够不够坚定;定期停下来修整,总结过去并展望未来,看看自己的路线是否偏移。“认识你自己”,这是指导精神生活的圣经。

  我希望自己能够秉持这圣经,不忘审视自己。学*的范畴,不只是我们现在体会到的那么浅薄,我希望自己有一天可以明白更多。

  周国*散文读后感 11

  喜欢回忆过去,因为好像那逝去了的,都是最美好的。

  逝去了的湿地,那是我儿时的乐园,每天我都可以毫无顾忌的采摘阳光;逝去了的场院,那是我儿时的战场,每到麦收时节,我们都会拥一身麦香甜甜的睡去;逝去了公交车外的风景,那是我儿时的电影,总在景物的流转中放飞思绪……

  买车也有三年了,好像开车的速度越来越快,在奔流的车的洪流中,我飞快的转换着身姿,像极了一个赛车手,快节奏的生活,让我在教学楼内有时候都是跑着干活,仿佛不这样就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直到有一天收到一个学生的短信,“老师,下雪了!你看到了吗?”我才这惊讶的发现,我错过了今冬的第一场雪……

  其实我错过的岂止是一场雪而已。每个周末,老组长都会打来电话,“哎,我又攒了一篇文章,放在共享里,你看看。”有时候刚撂下电话,我就把这件事忘到九霄云外去了。其实我错过的不仅有那文采斐然的文章,我还错过了这世的很多风景,和那风景后的很多故事。

  今天点开他的文字,看着那“带着露珠的麦苗”,看着那针砭实事的犀利语言,看着那游走在自然中的快乐。突然有种失落。

  我忘记了什么?

  还记得上师范的时候,喜欢在坐车的时候挑一个靠窗的位置,把头侧向窗外,出神的望着窗外,虽一路无语,却也一路有情。那转瞬即逝的风景,不知道赚取了我多少的情感。那时的天是什么颜色,雨是什么声响,都装在我的眼睛里。所以从那时开始,我开始写诗,一切现实的、朦胧的,都在我的笔下,攒成了一首首小诗,从未投过稿,就怕这生疏的文笔,糟蹋了那几*童真的幻想。

  我忘记了什么?

  我知道,这路上的风景,不会为了我而驻足,等我长成一道风景,与我与你都不再相互漠视的时候,我就会与你一起融成一片绿色、融成一片金黄。当你把你的眼睛镌刻在树上,像极了一棵白杨树,在有风的日子里,你放开嘹亮的嗓音,在夜深的校园里,再去惊扰那个年轻人的梦,让他可以爬上屋顶去偷窥你的美丽时,我知道我就又找回了我最初的童趣和闲心。

  不管以后的人生,会是怎样,只要记住,放慢脚步,享受身边的一切,让回忆可以不再断层,写到这里我才发现,工作后的生活,在我的文章中真的很少出现……

  喜欢回忆,就要珍惜身边的每一秒钟,因为在这一秒钟以前的那一秒中,那便又是一段回忆了。

  让生活美好,让回忆精彩!

  周国*散文读后感 12

  周国*是个哲学家,即使他的文章难以读懂,却能使浮躁的心*静下来。

  在《只有一个人生》中,“透底地说,人一辈子只想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一视同仁无可回避地摆在每一个人面前,令人困惑得足以想一辈子也未必想清楚。”这句话用朴实的文字,却说出了每个人内心都想的问题:只有一个人生。

  在《人生》中,“人生要有绝对意义,就必须有神,因为神就是绝对的同义词。但是,必须有,就真有吗?人生的悲剧岂不正在于永远寻找,又永远找不到那必须有的东西?”这句话比较难懂,按我的理解,是指:人的一生不可能绝对有意义,一个人若想追求绝对有意义的人生,那么他只会毫无意义地度过一生。所以,我们在人生中要合理追求目标。

  在《失去的岁月中》,“年龄愈大,光阴流逝愈快,但我好像愈麻木了。一天又一天,日子无声无息的消逝,就像水滴消失于大海。蓦然回首,我在世上活了一万多个昼夜,他们都已经不知去向。”这句话点名了作者对时间逝去的惋惜与悲伤,从而也提醒着我们要珍惜时间,记录下时间中每一个精彩的瞬间。

  周国*散文读后感 13

  在报刊上零星读过周国*的散文,喜欢他的博学和深刻,知道他是一个热爱写作的当代哲学家,著名的尼采研究者。此外还知道他是一个慈爱的父亲,一个至情至性的男人。

  在一个美好的日子里收到了一位远方的朋友邮寄来的`两本书《周国*散文精逊《周国*人文演讲录》,后一本书比砖头还厚,所以我选择先看第一本。本书按时间顺序选编了周国*1983年至1998年的散文作品,那时他在40岁到55岁之间,从不惑到知天命的年龄。这些文章都是他用心灵的笔写出来的,是其最有代表性的散文。

  周国*在《自序》中说:“我给自己(的写作)建立一个标准:一篇文章,即使不发表我也要写;否则就不写。总之,尽量只写自己真正想写、写的时候愉快、写完自己看了喜欢的东西。这样的东西一旦发表出来,也一定会有喜欢它的人,即使发表不出来也没有什么。”

  周国*在《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中谈到读书时说:“读到精彩处,往往情不自禁地要喊出声来:这是我的思想,这正是我想说的,被他偷去了!有时候真是难以分清,哪是作者的本意,哪是自己的混入和添加。沉睡的感受唤醒了,失落的记忆找回了,朦胧的思绪清晰了。”这正是我读《周国*散文精逊时的感觉。

  周国*的散文正如其极力推崇的明代文人袁中郎一样,追求的就是“*淡有味”的境界,娓娓道来,好像是从心中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一般。他所说的不是道理,只是自己的感觉,而这应该就是“已臻化境”的程度吧。他的文章大多在探讨生命、时间、回忆等深刻的哲学命题,但是哲学在他笔下却如花草一样清新可爱,如同一篇篇生命的游记,因为他已经把对生命的理解融进了自己的体内。

  在精神上,周国*是一个很女性的男人,感性,善思。“具有诗人气质的人,往往在智慧上和情感上都早熟,在政治上却一辈子也成熟不了。他始终保持一颗纯朴的童心。他用孩子般天真单纯的眼光来感受世界和人生,不受*惯和成见之囿,于是常常有新鲜的体验和独到的发现。他用孩子般天真单纯的眼光来衡量世俗的事务,在政治场上有时不免显得不通世故,有时不合时宜。”这是周国*一篇文中的句子,我想,他也是在说自己吧。

  最佩服周国*文章中的引经据典,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信手拈来,尼采、蒙田、拜伦、卡夫卡、爱默生、苏东坡、袁中郎、昆德拉、艾略特、苏格拉底、托尔斯泰、罗曼·罗兰……仿佛都是周国*的好朋友似的,相聚在他的家中,说古道今,谈笑风生。周国*说:“文人最难戒的是卖弄。”这话是否有自嘲的意味?好在他的文章在名人名言的堆砌中并没有失去自己的声音。下面就是他关于爱情、婚姻和家庭的精彩论述:

  一个男人真正需要的只是自然和女人。其余的一切,诸如功名之类,都是奢侈品。(《性-爱五题》)

  对待女人的最恰当态度是,承认我们不了解女人,永远保持第一回接触女人时的那种新鲜和神秘的感觉。(《性-爱五题》)

  相爱的人给予对方的最好的礼物是自由。两个自由人之间的爱,拥有必要的张力。这种爱牢固,但不板结;缠绵,但不粘滞。没有缝隙的爱太可怕了,爱情在其中失去了自由呼吸的空间,迟早要窒息。(《性-爱五题》)

  男女之爱往往从艺术境界开始,靠技术境界维持,到维持不下去时,便转入魔术境界。

  周国*散文读后感 14

*阅读了周国*先生的守望者的距离一书让我感触颇深,这本书内容饱含哲学思想,人文思想和人生寓言,并充满了人生的智慧和哲学的魅力,融理性与激情一体,笔调清新自然,内含睿智深刻,虽然是上个世纪的作品,今日读来,这些散文作品依然触动人的心弦,因为我们都是热爱生活之人,希望寻求人生的真谛,向往或大的精神境界。

国*说他的孤独“带着如此浓烈的爱意,爱着田野里的花朵、小草、树木和河流。”在本书中,他怀着对生活的深深爱意,谈生活、谈人生境界。他认为一个人不能把自己的一切都投入在现实的利益世界中,在其中随波逐流。“人必然有人格上的独立自主,不能攀援在社会建筑和他人身上。”在人的现实生活之中,还应有独立自主的精神家园。失去精神价值的生活,纵然轰轰烈烈,也只是浮光掠影的表象,是一种空虚和无聊的生活。“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都应该有一个自足的精神世界。这是一个安全的场所,其中珍藏着你最珍贵的宝物,任何灾祸都不能侵犯它。”他告诫人们,不要让琐屑的生活淹没自己,不要失去自己,尤其是不要失去精神家园,一个人拥有了精神家园,他就拥有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周国*的书大多充满人生的智慧和哲学的魅力。《守望的距离》一书也不例外。他在书中谈生活、谈人生境界。他认为一个人不能把自己的一切都投入在现实的利益世界中,在其中随波逐流。人也应该在现实世界中拥有自己的精神家园。他告诫人们,不要让琐屑的生活淹没自己,不要失去自己,尤其是不要失去精神家园,一个人拥有了精神家园,他就拥有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周国*喜欢对死亡进行探讨,死亡与人生意义在某种方面紧密相连。人固有一死,因此在对待名利方面,他进行了感叹“我们短暂的生命过于拥挤,我们把太多的光阴抛洒在繁忙的工场和喧闹的市场。”

周国*的这本书充满睿智和哲理的隽永内涵,充满魅力的格言和诗语,这些都深深触动了我,让我不禁思考自我的境遇,思考我的人生,思考自己的灵魂。 学会用审美的目光看问题。审美并不仅仅止于欣赏自然或艺术,而是以一种更开阔的眼光看世界的人生态度。相信只要用审美的眼光看世界,生活就会变得更美好。 读周国*的书,让我的思维更加清晰,对待生活的方式也产生了变化,学会了放松对待生活。。。。。

国*将这本集子命名为“守望的距离”,正表明精神家园的守望需要恰当的距离。以守望的态度来面对人生,面对生活其实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守望代表着一种期待,而这种期待是守候的,守候是踏实、是不浮躁、是宁静、是信心十足。

我要做一个守望者,守望快乐与幸福。


  周国*散文读后感 15

  好久不读书,或者说好久没有安安静静、认认真真地读完过一本书。终于,我把周国*的《安静》读完了,并且还想再读一遍。读过周国*的《守望的距离》和《各自的朝圣路》,但我更喜欢《安静》。

  序言中,周国*表示了对世俗名利的拒绝。他说:“我不是一个脱俗到了拒绝名声的人,但是,比名声更重要的是,我需要回到我自己。”一个意识到必需找回自己的作家,当然值得期待和尊敬。

  周国*是中国社科院的哲学教授,又是一位作家。他的文字中,充满了哲理的思考。《安静》里既有读书笔记、游记,又有讲演稿、随感录等,看似杂芜却是一片纯静。

  作者通过《安静》给我们讲述人生的真谛,讲爱与关怀,讲他对社会、对生活的种种思考。所展现的人生体验与读者所关切的世间感悟,没有一个安字和静字,却给读者构筑了一个宁静的世界。

  周国*说:“我对一切太喧嚣的事业和一切太张扬的感情都心存怀疑。太热闹的生活始终有一个危险,就是被热闹所占有,渐渐误以为热闹就是生活,热闹之外别无生活,最后真的只剩下了热闹,没有了生活。”现实的确太热闹,我们早已*惯了在现实中奔忙,从不曾拥有这样一份安静和从容。人们的行为往往受利益驱动,对物质的欲望高于一切。连学术界这样本应成为净土的地方也变成了名利场。要远离人群中的欢乐和疯狂,远离灯红酒绿的确不易。可见,安静多么珍贵,守得住安静又是多么的不易。

  周国*是一位崇尚简单生活而又牢牢守望内心田园的人。摆脱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身居闹市而不为所扰,内心*静,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安静。有内在精神世界的饱满,才是丰富笃实的人生。

  大宁静产生了大孤独,大孤独又催生了大智慧。智慧和从容又让周国*完成了一种内在的超越和突破。

  这本集哲学与文学于一身,融理性与感性于一体的散文集,是那么质实,让我在安静中品味人生……

  周国*散文读后感 16

  这本周国*的散文集一直安静地放在抽屉里,忙碌的.生活,快速的节奏,让我一直没有时间翻开它,期中监考后的小憩时光,拿起这本封面厚重肃穆的散文集,打开一个智者的心窗,我惊异地发现,每一篇小散文都是那么温暖甚或清新,似乎是一个长者在跟我谈心,尤其这样的一句话激起了我探寻的兴趣,“人生的价值,可用两个词来代表,一是幸福,二是优秀”。

  什么是幸福,走过人生几十载,越来越发觉,幸福其实在于自己内心的感受,而不在于外在的条件,*淡而安静的生活于我就是一种幸福,偶尔能收获生活中的精彩就会心怀感恩。和父母一起吃饭聊天,看到他们衰老而慈爱的脸上溢出满足的笑容,和孩子一起散步嬉戏,觉得自己的身心都年青了许多,多了童稚的欣喜。即使是繁忙的工作也在抱怨之余有小小的存在感和成就感,因为还有自己能挥洒的小小舞台。

  周末的早晨是从中午开始的,能够睡到自然醒,能够安享一顿美美的早餐,那种满足不也是一种幸福吗?还有很多很多的点滴,很多很多的细节,都让我感动,幸福源于感动!我觉得我有满满的幸福。

  然而,生活不都是晴天,还有更多的阴霾,生活中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很多生活的方式并不是可以由自己一个人选择的,一个优秀的人会用善良和包容去面对和改变厄运,而一个懦弱和阴暗的人,只会屈服于命运,或者,躲避命运的磨折,常常,是否幸福还取决于你和什么样的人一起生活,你选择了一个心胸豁达,善良正直,有坚定内心和责任感的人,你就选择了至少安定的生活,反之,你就选择了噩梦,再回头看看周国*的那句话,优秀和幸福相辅相成,人生价值中的这两种品质是相通的,一个灵魂和思想都算不上优秀的人,无法去体会幸福的真正的滋味。

  周国*散文读后感 17

  周国*说:新年伊始,我只有一个很简单的愿望。我希望在离城市很远的地方有一间自己的屋子,里面只摆几件必要的家具,绝对不安电话,除了少数很亲密又很知趣的朋友外,也不给人留地址,我要在那里重新学会过简单的生活。

  周国*的话,道出了我的心声,也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

  虽然,这种陶渊明式的世外桃源,对自己而言不太容易实现。但却可以随心所欲的大小变通。譬如,现在正值大年初二,就可以放弃回自己的安乐小家,强烈要求在娘家多值班几天。利用的几天大假,过一个简单安静的生活。这几天里,就干脆放弃和朋友一起喝酒聚会,放弃一起去豪情的,也放弃自己最*最喜欢的呱呱读书,就这样专心陪伴最亲爱的妈妈,和妈妈话聊聊天,陪妈妈看看电视做做家务。待妈妈休息时,自己还可以静下心,弥补前段没写的读书感想。何乐而不为。

  这会儿,初二晚上九点。白天孩子都回娘家,人的大聚会,整整热闹了一天。现在妈妈躺床上休息了。我也可以欢欢喜喜写读书感想了。妈妈家好安静啊!真好。

  我本来就属于不喜热闹的人。有时虽然处在热闹的人群中,但人在心不在,思想却不知游离在何方?心远地自偏,喜欢安安静静做好本职的工作,喜欢做自己想做的事,闲暇时光去欣赏自己想欣赏的人和事。从不喜欢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也不喜欢把人和事复杂化。喜欢简单的做人,喜欢专一认真的做事和生活。

  此刻,手捧着浓浓的咖啡,呆呆的望着妈妈家的天花板,自己和自己的心灵对话,也认真读着自己灵魂的这本书,更寻求着心情的宁静。这时候看起来自己很寂寞,但,其实不!这简单的生活,即使算是寂寞,那么,这种寂寞的感觉,真好。

  突然想起一首歌:寂寞使我如此美丽……

  周国*散文读后感 18

  本书共包含十一辑内容,由周国*对每一种文字去粗存精,缩减篇幅而成。

  它教了我们人性中的真、善、美。我们生活在这个集天地力量于一身的时代里,需要静心聆听大自然的神奇奥秘之处,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因为这个世界充满一切需要人们发掘的美丽。

  本书开篇是“走进一座圣殿”,这个题目顿然使我的脑海豁然一新。从我们降临到这个世界,用无知的双眼审视这个世界的时侯,也许我们是走进了一座圣殿吧!在这个金碧辉煌的圣殿里,我们用智慧点亮了心中的灯盏。

  周国*说:“一个人越是珍视心灵生活,他就越容易发现外部世界的有限,因而能够以从容的心态面对。相反,对于没有内在生活的人来说,外部世界就是一切,难免要生怕错过了什么似的急切追赶了。”在我看来,就是应该努力使自己的心灵品质得以升华,你才会知道任何外部事物是有局限性的,我们才会更有战斗力和激情,敢于挑战一切,才能以更好的姿态,从容地面对世界。我们需要有足够的耐力解决面前的一切困难阻碍!

  因此我们应与书结缘,与名人“面对面”交谈心中的想法,做一个中心的读者。一个不是读者的学生,不管他考试成绩多么优秀,本质上不是一个优秀的人才。一个读者应该具备以下特征:第一,养成读书的癖好。第二,形成了自己的读书趣味。第三,有较高的读书品味。能否成为一个真正的读者,青少年时期是关键。经验证明,一个人在这个时期倘若没有养成良好的*惯,以后再要培养就比较难了,倘若养成了,则必定终身受用。周国*说:“青少年对未来有种种美好的理想,我对你们的祝愿是,在你们的人生蓝图中千万不要遗漏了这一种理想,就是立志做一个真正的读者,一个终身读者。”是的,我们在不断学*,不断进步着,不仅是为了赶上时代变化的趋势,而且为了我们的人生富有情趣,充满思考,才算上过了一个短暂而充实的人生罢。如果一个人缺乏了阅读能力,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会变得麻木不仁,沦为一个无能的人。

  本书还提到要我们做一个有灵魂的.人。也许你会感到十分好奇,每个不是与生俱来都有灵魂吗?周国*让我理解的所谓真正的灵魂,是做一个有哲学的人。人是应该有进取心的,问题是朝什么方向进取。哲学让人综观世界和人生的全局,实际上就为人的进取方向提供了一个坐标。我们对万物需要充满的好奇,可就我们的种种好奇提出不同类型的学问。现在的青少年接触的大多是一些空洞的,无用的,甚至使人消沉的书籍。久而久之,就就灌输思想一样,发现我们所剩无几,也无非是一些空空的残骸,脱离灵魂的轨道。因此周国*先生告诉我们,了解哲学要看原著,深入学哲学的话读一本可靠的哲学史。你一旦读了进去,就再也不想去碰那些粗浅的启蒙读物了。

  周国*散文读后感 19

  读一本书其实是从标题开始,进而是目录,然后是序言,再才是正文。这本散文集的标题很是普通,对内容的了解要从目录开始。散文是按日期分成几个专题的,从专题的名称来看,很富有哲学的味道。只有一个人生,今天我活着,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每一个都可以作为一个命题,而写成一篇篇干涩难懂的文字,但是每一篇散文的标题,都是些贴*生活的内容。有旅游(《旅+游=旅游?》)、挤车(《从挤车说到上海不是家》),还有一些有关生活态度的,《消费=享受?》、《愉快是基本标准》。

  从生活中来表达自己的人生哲理,也许准确地说是从我们通常都会需要的情况或是都会思考的问题出发,来谈一些看法。例如在《旅+游=旅游?》一文中,有这样三个问句“恬静的陶醉在哪里?真正的精神愉悦在哪里?与大自然的交融在哪里?”,从一个旅游的现象而引出这样三个问题的思考,而这些思考其实不仅限于旅游,而是我们的生活。

  他的文章不仅是故事加感想的散文,也许是我有短时间看了太多的《读者》,基本上对一个故事加上就是论事的一点评论的八股格式,而大多是些信念、注重细节之类的,写出某个具体的道理,而读者很难有自己进一步的思考,缺乏“可持续发展”性。他的散文至少也是事情加思想,而给读者留下了继续思考的余地。

  他的散文融合了生活和哲学。有他的散文而引发的对人生的思考虽然深刻,但是不干涩。前几日看了几页《苏菲的世界》,虽然把哲学放在了有丰富情节的故事之中,但终究是有“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的基本哲学命题,需要集中的思考,也许也有一些对思想的压力,这样的思考是有味道的。但是在周国*的散文中,借生活事件和寻常的命题而思考一下人与自然、孤独也未尝不是一种轻松的思考体验。既有一种思考的快乐,又不至于有思想的压力,在我看来,这也是他的一个成功之处。

  其实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思想,与社会的现象相违背。《何必名校》便是如此的一篇,记得陈丹青有篇《教育的现实和现实的教育》,主题显然一致。但是陈丹青是借中美教育之差异而同批中国教育体制,也许是因为此文作序的需要,而《何必名校》则是通过自己小时候经历的描述来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周国*散文,甚至包括今日在看的随笔集《人与永恒》,都是从自身出发,通常用第一人称(我在摘抄中有一段评论),更具主体性,而少一些排他性。也许有对现实的坦然。

  也许他的散文的出色之处在于从普通的命题出发,表达了自己的思想,而带动了我的思考。

  周国*散文读后感 20

  我读周国*写的文章,有的就像他对尼采的作品产生一种无比的喜悦一样,我对他的一些观点产生了很大的共鸣。

  周国*对人生的指导思想很简单,第一条是快乐。我对人生的看法和他是一致的。我们既然来到了这个世界,就要珍惜我们的生命,去享受我们的人生,这中间的指导思想就是要快乐。生活中不免有许多困难挫折,对待它们,我们当然要选择乐观的面对,而不是痛苦的不敢面对。我们正值青春年华,这是人生中生命力最旺盛的时期,快乐是天经地义的。周国*写道,他最讨厌那种说教,什么"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什么"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仿佛青春的全部价值就在于为将来的成功而苦苦奋斗。是啊,我们总是想到以后会幸福,只要现在付出自己的全力去苦苦奋斗。生命本身就是很神奇的,为什么总要一味地把幸福向后推,而要放弃享受现在生命的美妙呢?我们没有意识到,这其实是一种拒绝幸福的做法。人只有一个青春期,要享受青春,也只能是在青春期。有一些享受,过了青春期诚然还可以有,但滋味是不一样的。

  当然,这快乐并不代表什么都不做,整天荒废生命,这无异于慢性自杀,快乐也充盈在我们每天奋斗的那份充实感中。这就牵出了第二条指导思想,那就是“可持续的快乐”青春终究会消逝,如果只是及时行乐,毫不为今后考虑,倒真会"老大徒悲伤"了。“可持续的快乐”就要求我们既要珍惜真实的今天,也要适当的考虑快乐的持续性,如此,我们必须靠我们的双手来打下我们明天快乐的基础。重要的是,要使快乐本身不但是快乐,而且具有生长的能力,能够生成新的更多的快乐。什么叫做更多的快乐呢?它应是精神上的享受,一个最好的方法就是,读书,读好书。我们倘若能够通过读书、艺术形成一个丰富的内心世界,我们的身上就拥有了一个永不枯竭的快乐源泉。这种快乐时不会变成虚无,它始终是实实在在的存在于我们的思想中。这两条指导思想是相辅相成的。顺便提到了读书。如何选书,愉快是基本标准。读书惟求愉快,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能让我们感到愉快的书就是好书,而无所谓它是不是畅销书。

  他有一段话我非常赞成,“我不否认,读书未必只是为了愉快,出于利益的读书也有其存在的理由,例如学生的做功课和学者的做学问。但是,同时我也相信,在好的学生和好的学者那里,愉快的读书必定占据着更大的比重。我还相信,与灌输知识相比,保护和培育读书的愉快是教育的更重要的任务。所以,如果一种教育使学生不能体会和享受读书的乐趣,反而视读书为完全的苦事,我们便可以有把握地判断它是失败了。”我们可以形成读书的癖好,读书的癖好与所谓刻苦学*是两回事,它讲究的是趣味。读书癖并不是所谓的“书呆子”重要的是一种读书的感觉,如果每天不读书就像是没吃饭一样,可以说是痛苦吧。我想如果不是想要获得立足社会的.技能,那些所谓的“无用的书”可能会对我们有更大的益处。总之,多读书,读好书,听从自己的心,重要的是让自己愉快。


妞妞周国*读后感范本五份(扩展7)

——周国*读后感范本十份

  周国*读后感 1

  相比较周国*的其他书,《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充满了一种来自亲情的感动和温暖。书里,一个父亲用爱与深情记录着他在世间存活了十八个月的、身患癌症的女儿的点点滴滴,包括她的一颦一笑,她的一喜一怒,她超乎寻常的聪慧,她面对病症的无知无畏,她原先散发着奶香的温热的饱满丰盈的小身体,她最后被病痛折磨的可怜巴巴黯淡无光的小模样,她留给人间的欢乐,她带往天堂的病痛……同时,书中真实地记述了拥有这样一个可爱却注定会夭折的孩子的父母要承担的凄苦、无奈、迟疑、委屈、愤怒、哀痛和绝望。而身为哲学家的周国*,书中自然而然加注了在那个特定期间,他对生命对生死对人性的慎思。然而,任何哲学、宗教、信仰都无法拯救苦难,只能活在当下。当时的周国*,只要做一个*庸的父亲,而不是什么杰出的哲学家。他的理由很简单:“我爱我的女儿胜于爱一切哲学。没有一种哲学能像这个娇嫩的小生命那么使我爱入肺腑。只要我的女儿能活,就让随便什么哲学死去好了。”

  最后,妞妞无可避免地离开了世间。而她的父母,在共同经历这样巨大的丧女之痛后,各自走向自己未来的生命轨迹。在这本书新版时,周国*已经再次拥有了一个像妞妞一样可爱聪慧健康的女儿,这不是对他曾经丧女的补偿,他坦承:“妞妞依然是不可替代的`,而我现在的女儿不能、不应该、并且我也无权要她成为一个替代。”“新生命的到来是我生活中的一个独立事件,与我过去的经历没有任何因果联系。”在他重享做父亲的天伦之乐时,他依然在心中最深处为妞妞叹息。

  探询这本书的意义所在,在美国,它被称为中国医学人文学的重要作品,如果它能推动人类反省今日医学的非人道状况,自然是好事,但这绝非作者本初的意思。它仅仅是一个父亲对已逝女儿的承诺与怀念——写一本妞妞的书,为了忘却的纪念,用文字守住妞妞生前带来的快乐,也用文字抚慰妞妞离去的哀思,从而获得*静。

  在我的想象里,周国*是个孤独的人。他说过:“如果你渴望爱,你必将孤独。”然而,他依然选择爱,爱这个热烘烘的人间,爱这世间的人和事。他的智慧不同于佛的智慧。“佛的智慧是把爱当作痛苦的根源而加以弃绝,扼杀生命的意志,他的智慧是把痛苦当**的必然结果加以接受,化为生命的财富。”他的爱不理睬佛的指导。在《妞妞》一书中,我进而发现周国*是一个体恤的人。文中有这样一个细节,他的朋友对他的不幸小心翼翼地回避着。周国*感受到了朋友的体贴与窘迫。有一天,他把他们请到家里。“什么也不用说,或者随便说些什么。”他微笑着对他的朋友说。他们沉默了一会儿,渐渐活跃起来,说着*时关心的种种话题。朋友走后,周国*感到一阵轻松。他终于把朋友在沉默中分担的不幸全部归为己有了。能觉察并做到这些,不仅仅需要从容的胸襟,还要温和的天性。因此,周国*的哲学,有着人间的温度。

  周国*读后感 2

  在报刊上零星读过周国*的散文,喜欢他的博学和深刻,知道他是一个热爱写作的当代哲学家,著名的尼采研究者。此外还知道他是一个慈爱的父亲,一个至情至性的男人。

  在一个美好的日子里收到了一位远方的朋友邮寄来的两本书《周国*散文精选》《周国*人文演讲录》,后一本书比砖头还厚,所以我选择先看第一本。本书按时间顺序选编了周国*1983年至1998年的散文作品,那时他在40岁到55岁之间,从不惑到知天命的年龄。这些文章都是他用心灵的笔写出来的,是其最有代表性的散文。

  周国*在《自序》中说:“我给自己(的写作)建立一个标准:一篇文章,即使不发表我也要写;否则就不写。总之,尽量只写自己真正想写、写的时候愉快、写完自己看了喜欢的东西。这样的东西一旦发表出来,也一定会有喜欢它的人,即使发表不出来也没有什么。”

  周国*在《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中谈到读书时说:“读到精彩处,往往情不自禁地要喊出声来:这是我的思想,这正是我想说的`,被他偷去了!有时候真是难以分清,哪是作者的本意,哪是自己的混入和添加。沉睡的感受唤醒了,失落的记忆找回了,朦胧的思绪清晰了。”这正是我读《周国*散文精选》时的感觉。

  周国*的散文正如其极力推崇的明代文人袁中郎一样,追求的就是“*淡有味”的境界,娓娓道来,好像是从心中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一般。他所说的不是道理,只是自己的感觉,而这应该就是“已臻化境”的程度吧。他的文章大多在探讨生命、时间、回忆等深刻的哲学命题,但是哲学在他笔下却如花草一样清新可爱,如同一篇篇生命的游记,因为他已经把对生命的理解融进了自己的体内。

  在精神上,周国*是一个很女性的男人,感性,善思。“具有诗人气质的人,往往在智慧上和情感上都早熟,在政治上却一辈子也成熟不了。他始终保持一颗纯朴的童心。他用孩子般天真单纯的眼光来感受世界和人生,不受*惯和成见之囿,于是常常有新鲜的体验和独到的发现。他用孩子般天真单纯的眼光来衡量世俗的事务,在政治场上有时不免显得不通世故,有时不合时宜。”这是周国*一篇文中的句子,我想,他也是在说自己吧。

  最佩服周国*文章中的引经据典,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信手拈来,尼采、蒙田、拜伦、卡夫卡、爱默生、苏东坡、袁中郎、昆德拉、艾略特、苏格拉底、托尔斯泰、罗曼·罗兰……仿佛都是周国*的好朋友似的,相聚在他的家中,说古道今,谈笑风生。周国*说:“文人最难戒的是卖弄。”这话是否有自嘲的意味?好在他的文章在名人名言的堆砌中并没有失去自己的声音。

  周国*读后感 3

  这只是我自己的看法,自己的感受,尚不成熟,也不知在往后岁月里是否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现在我也不愿别人来指指点点的,也不接受批判。

  因为自己生病,还有懒惰慢慢悠悠的才读完了周先生的《人与永恒》,生病是真,也是为自己的懒惰找个心安理得的借口,来让自己好不那么备受内心的煎熬。

  孤独、艺术、哲学、诗、真诚。你看,现在回想又到是不知道自己到底看了什么,读书,有时也会觉得自己可笑,看的时候,总在被书中的观点,说法震撼也好,不同意也好,等合上书本,还是不知道自己读了些什么,想安慰自己说虽然现在不记得,但是它已经融在我的观点了,等需要用的时候,它就会出现的,什么时候要用,考虑问题还是向别人卖弄自己的时候呢?我也不太清楚了,事实上,连那时候自己能否想起那些所谓融进自己观点里的别人的观点都不太清楚。我实在是看不上那些时时刻刻卖弄自己的人,但我也很难保证自己不是这样的人,尤其是最*发现,自己所瞧不上别人身上的点,也是自己所或多或少的问题,只是自己从未发现而已,越是这样,越看不上那些人,越看不上那些人,也就越发现自己的问题,或许一直以来讨厌的是那些自己在无意识的时候扮演的“角色”,总归还是觉得有些可笑。

  “老是听别人发表同样的见解和感叹,我会感到乏味。不过我知道,在别人眼里我也许更乏味,他们从我这里甚至连见解和感叹也听不到,我不愿重复,又拿不出新的,于是只把沉默给他们。与人共享沉默未免太古怪,所以,我躲了起来……”何尝不是呢?只能听到别人同样的“见解”,感到无聊至极,陈芝麻烂谷子拿出来再嚼,实在是让我听的难受。不想对着这样的观点拍手叫好,告诉对方你真有想法。我知道自己在别人眼里或许也是这样,只是他们很友善,没有如我这般苛刻的对待我,我开始逃离,现在不愿再随意与人谈论这些话题,总是会觉得对方太年轻气盛,就如“谈愁的都是不识愁滋味的少年郎,而饱经人生沧桑的贝多芬却唱起了欢乐颂”,刚二十出头的年纪,也不敢说自己不是那少年郎,所以就更不敢随意的发表自己的“正解”,好在,我还是一个幸运的人,身边总归是有一两个愿意听我讲,我也愿意好好听他们观点的人。一想到这里,总觉得自己是何其幸运啊。

  “真正有独特个性的人并不竭力显示自己的独特,他不怕自己显得与旁人一样。那些时时处处想显示自己与众不同的人,往往是一些虚荣心十足的*庸之辈。”周先生的文笔好生犀利,处处打到人性的弱点,着实给年轻人好好的讲了一堂课。只是,这远远不够,人们受到讽刺,会注意到自己的行为,却不知道该如何改变,心态(智)的改变从不在一朝一夕,难免为了改变而改变,最终落入到“角色”切换的闹剧中。周先生这话,应是我好好挂在床头来警示自己的,若有朝一日能走出虚荣心十足的*庸之辈的困境,这便是少了许多烦恼吧,我也希望这一日能早些到来。

  在看到先生关于艺术家的描述部分,实在是很难不想起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思特里克兰德多么令人印象深刻的一个角色啊,还记得前些个月和朋友谈起,他说很少有人可以理解思特里克兰德,然而我看到的包括我问到其他人,人人都对这个主角赞不绝口,给出的理由也千篇一律,我很好奇,人们对他的赞扬在那千篇一律的背后,有多少是跟随潮流,好吧,我承认这个问题根本不重要,只是在想安慰自己而已。通过作者的描述可以深刻的感受到他的艺术水*高超,但是艺术与生活、与责任是不相容的吗?只有置身地狱才能觉得自己是以旁观者来审视这一切,才追求到全面的美?凭借一个人的才,便可以忽视一个人的德,因为书中的主角光环,便成了自由的化身,理想的热爱,成了人人敬仰的追求,放在真实的生活中这样的行为还有多少人会吹捧,我真想听听那些人在那是的发言会是什么样,我实在是很难觉得这不可笑。虽然极度讨厌他们听完我的说法之后一副居高临下“你不懂”的样子,但我能理解他们千遍一律的解释,只是我们站在了不同的角度,他们的角度或说法,在网上冲浪一下就一目了然,我承认我是带有偏见的。艺术来源于生活,它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要摆脱从来都是自己那颗迟钝的心和不够聪明的大脑,要摆脱环境的限制,你需要更好的方法。或许我并不是那个被极被需要的自由的灵魂。我欣赏艺术家,也欣赏他们的作品,但我绝不会和他们有太多的交集。

  “真诚如果不讲对象和分寸,就会沦为可笑。真诚受到玩弄,其狼狈不亚于虚伪受到揭露。”圆滑世故总在被人们所嘲讽,人们嘲讽的对象终究还是他们自己。多有趣呀,也是前段时间发生的故事,现实的事情却在书本中再现,是我在和一个朋友分享自己的人际交往小技巧,现在却觉得自己所作的很没有必要,本来自己知道即可,还多此一举的分享给别人。但也是证明了自己的做法是对的,很多场合不是不讲真诚,只是展现了另一个真实的自己的角色吧,毕竟人是多面的,在合适的时候展现出来合适的'角色即可,但长久相处的关系却很难如此,有太多面是自己无意识展现的,久而久之也就展现了所有面,但也不要忘记最亲*的人最光彩的那面,因为那是最容易被生活的茶米油盐所掩盖的。

  “文人最难戒的毛病是卖弄。说句公道话,文字本身就诱惑他们这样做。他们惯于用文字表达自己,而文字总是要给人看的,这就很容易使他们的表达变成一种表演,使他们的独白变成一种演讲。他们走*文字如同走*一扇面向公众的窗口,不由自主地要摆好姿势。有时候他们拉上窗帘,但故意让屋里的灯亮着,以便把他们的孤独、忧伤、痛苦等等适当地投在窗帘上,形成一幅优美的剪影。即使他们力戒卖弄,决心真实,也不能担保这诉诸文字的真实不是又一种卖弄。”文人的卖弄也难全怪文人,毕竟写在作文纸上,或呈现在那一亩三分电子屏上,一篇慵懒的散文有多少普通人能看两眼就知道作家水*的,总归华丽的文字更吸引人的眼球,更讽刺的事情,好的文章从来不是华丽的辞藻堆砌出来的,但是人们总会被华丽的辞藻夺去了目光,从而来判定作者的文学功底。就像短视频/自媒体时代,视频市场从几十分钟到几分钟再到几秒,人们越来越不愿意付出更多的时间成本,因为这样高强度的刺激足够满足自己空虚,一眼即可选出高下。时代在进步,但在某些方面我们更喜欢上个世纪,却也知道自己根本无法在上个世纪生存,于是想追求一个自己构想的各个时代的长处相结合而成的完美时代。

  周国*读后感 4

  本书共包含十一辑内容,由周国*对每一种文字去粗存精,缩减篇幅而成。

  它教了我们人性中的真、善、美。我们生活在这个集天地力量于一身的时代里,需要静心聆听大自然的神奇奥秘之处,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因为这个世界充满一切需要人们发掘的美丽。

  本书开篇是“走进一座圣殿”,这个题目顿然使我的脑海豁然一新。从我们降临到这个世界,用无知的双眼审视这个世界的时侯,也许我们是走进了一座圣殿吧!在这个金碧辉煌的圣殿里,我们用智慧点亮了心中的灯盏。

  周国*说:“一个人越是珍视心灵生活,他就越容易发现外部世界的有限,因而能够以从容的心态面对。相反,对于没有内在生活的人来说,外部世界就是一切,难免要生怕错过了什么似的急切追赶了。”在我看来,就是应该努力使自己的心灵品质得以升华,你才会知道任何外部事物是有局限性的,我们才会更有战斗力和激情,敢于挑战一切,才能以更好的姿态,从容地面对世界。我们需要有足够的耐力解决面前的一切困难阻碍!

  因此我们应与书结缘,与名人“面对面”交谈心中的想法,做一个中心的读者。一个不是读者的学生,不管他考试成绩多么优秀,本质上不是一个优秀的人才。一个读者应该具备以下特征:第一,养成读书的癖好。第二,形成了自己的读书趣味。第三,有较高的读书品味。能否成为一个真正的读者,青少年时期是关键。经验证明,一个人在这个时期倘若没有养成良好的*惯,以后再要培养就比较难了,倘若养成了,则必定终身受用。周国*说:“青少年对未来有种种美好的理想,我对你们的祝愿是,在你们的人生蓝图中千万不要遗漏了这一种理想,就是立志做一个真正的读者,一个终身读者。”是的,我们在不断学*,不断进步着,不仅是为了赶上时代变化的趋势,而且为了我们的人生富有情趣,充满思考,才算上过了一个短暂而充实的人生罢。如果一个人缺乏了阅读能力,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会变得麻木不仁,沦为一个无能的人。

  本书还提到要我们做一个有灵魂的人。也许你会感到十分好奇,每个不是与生俱来都有灵魂吗?周国*让我理解的所谓真正的灵魂,是做一个有哲学的人。人是应该有进取心的,问题是朝什么方向进取。哲学让人综观世界和人生的全局,实际上就为人的'进取方向提供了一个坐标。我们对万物需要充满的好奇,可就我们的种种好奇提出不同类型的学问。现在的青少年接触的大多是一些空洞的,无用的,甚至使人消沉的书籍。久而久之,就就灌输思想一样,发现我们所剩无几,也无非是一些空空的残骸,脱离灵魂的轨道。因此周国*先生告诉我们,了解哲学要看原著,深入学哲学的话读一本可靠的哲学史。你一旦读了进去,就再也不想去碰那些粗浅的启蒙读物了。

  周国*读后感 5

  已经很久没有静下心来,认真的品读一本好书,这段忙碌的时间罅隙里错过了很多生命的精彩。

  翻开《周国*论教育》这本书,第一感觉就是,这么多的文字叙述,怎么读下去啊?可是慢慢地,他精彩的文思,幽默的言谈,丰富的阅历,不知不觉就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无法自拔,深深地融入其中。

  周教授的思想中,有四点深深地打动着我,让我那么直接地感受,生命与生命直接的触动。

  一,“应该静下心来,听一听你生命的声音,听一听它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当这样一句话直跃眼帘时,只有我自己知道,内心的触动有多深。扪心自问,我的生命真正需要什么?这一刻,我茫然了,在很久以前,我的理想是老师,因为真正喜欢,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为这个伟大的理想一直努力的拼搏,努力的丰富自己。终于经过披荆斩棘,我进入了教师这个伟大的队伍里。可是,当理想与现实不断地产生冲击时,我又该如何地调试自己?

  生命需要什么?一直以来,我就是过着这样的生活,上学,读书,找工作,工作,从没有想过这是不是我要的。显然的,这些都是我要的,但是我觉得周教授的话很对,幸福的生活,“一是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并使他感到幸福”,“二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并用它来养活自己”。撇开第一点不讲,我觉得第二点我已经做到了,可是我并没有如想象中的那样幸福,为什么呢?

  未工作之前,读了很多伟大的教育理论,也知道这个世界上不是只有优生,很多东西是因为有了比较才有了差距。可是,当生活中,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用自己独特地方式在自己眼前展示属于自己的与众不同时,我赫然发现,以前所学的理论,以前淡然的心态,在他们面前全然崩溃瓦解。我还没有找到验证真理的方式。或者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都需要一个独立的教育理论,他们之间有相同之处,但是大部分是不同的,这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一个孩子,用心去问问他们需要什么,想要什么。而这,几乎透支了我所有的体力与精力,让我几乎忽略了,我正在做的事是我所爱的,而不是工作。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只把我所爱的事业当成了工作,机械地完成每一个教学环节,才一年的时间,是什么让我失去了当如的热情?

  我想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让我还没有调整好自己,让我忘记了教育是一件“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事业,我太心急了。

  生命需要什么,无疑的,需要满满的爱,需要和爱的人在一起,做自己爱做的是事,并通过它来养活自己,我觉得,我正在幸福的路上。

  二,“不要挡住我的阳光”

  当读到这句话时,我就想到了一个孩子曾给我的美好。

  那是去年得冬天,我们正在做课间操,二楼办公室空调的外机正在滴水,我们班的小朋友指着天空,告诉我“老师,你看,天上有个水龙头!”多么美妙的童趣,多么纯洁的心思,至今想起来都会开心的笑。

  小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是非常丰富的,我不要也不愿意做“阻挡他的阳光”。

  记得上初中时,我的老师曾和我们说过,“你们的小学老师把你们送到我的手中,你们都是半成品,是谁扼杀了你们的想象力?”至今这句话我还记忆犹新。

  现在我也是小学老师,还是一年级的老师,对于纯洁如白纸的他们,我真心不想给他们抹上任何颜色,我想让他们像一颗小树一样,按照他们的方向,找到属于自己的阳光,自由地生长。于是,我就遇到了一个问题,我该以一个什么样的规矩去圈住他们,才不至于阻挡他们的阳光。我想,这大概需要用尽我毕生的年华去慢慢考证。

  “城市里的孩子没有童年”,他们每天都奔赴在各个补*班之间,很辛苦,几乎享受不到童年的乐趣。有时候,我就想,他们还很小,尽管升学压力很大,但是,我们不应该过早的把这种属于**之间的竞争压倒他们身上,他们该花更多的时间走出房门,更好的玩,更用心的感受这个时间的美好。“无用光阴比虚掷光阴损失更大,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未受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

  我的童年就是玩过来的,没有书本,没有压力,有的是一片绿油油的麦田,清澈见底的小溪,树影婆娑的倒影以及我们摸虾捕鱼的身影。很快乐,很美好,以至于在那之后的求学道路上,甚至是人生中,都是我一笔很大的财富,是我灵感的源泉。

  每每看到有家长送孩子去各种各样的兴趣班时,我都很惋惜,现在的孩子恐怕再也享受不到我那时的青葱岁月了吧。

  三,“做一名真正地读者”

  在读书节期间,学校门口挂上了“读书,是对孩子最智慧的抚养”。每次见到,我都感慨万千。这句话很美丽,在于它的“智慧”。读书,可以让人心灵宁静,可以让人精神充沛,对于孩子来说,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学到很多我们大人教不会的东西。不知道这些,家长有没有想过。我想想到的,应该只是一小部分吧。

  我现在的遗憾就是我以一个数学老师的.身份带六班的班主任,我总觉得我在班级的时间太少,孩子们的语文素养太低,孩子们背得古诗太少。我正在慢慢改变这个现象,一有时间,我会带着他们和我一起读书,可是往往我读到入迷处时,会被他们吵闹的声音吵醒。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世界诱惑太多,以至于他们手中的《寓言故事》,《木偶奇遇迹》吸引不了他们。可是这些书本,几乎伴我走过了我所有的童年。也是在那个时候,养成了读书的好*惯,所有我觉得一本好的启蒙书很重要。

  如果我一位孩子的母亲,我会在他识字之初,每天都手捧书本,让他在耳濡目染中养成读书的好*惯。

  四,“永恒是一种从容的心境”

  我的高中数学老师,她总是面带微笑,和蔼慈祥地看着每一位学生,我从来没有看过她大声的发过一次脾气。我之所以会选择数学教师这个职业,在很大程度上,她就是我奋斗的目标。

  可是现在想来,我和她之间的距离,总是相差太远,我总会在不经意间就莫名地大声地训斥学生。有时候,我也想心*气和地和孩子们好好地讲道理,可是我总是发现,我说的那些所谓的道理对于他们无关痛痒,他们总是在转身的下一秒,忘记我讲得每一句话。而每当我很生气的训斥他们时,他们会哭,会怕,会知道老师生气了,这样的行为是错的。所以比之前者,后者好像更有效果。

  也有很多前辈,总是旁敲侧击的或是直接告诉我,要注意教育学生的方法。这个道理我也懂,可是有的学生,适合你温文尔雅如沐春风的教育,而有的学生,藤条教育似乎更有效果。

  有时候,自己发过脾气,再想想,真的没有必要和孩子生气,尤其是这个职业,自己将要做一辈子,难道就打算这一生都这样度过?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任天上云卷云舒”,我想,“永恒,是一种从容的心境”。

  周国*读后感 6

  读了周国*,最大的感受就是这个人太理想,不食人间烟火的感觉。他的教育理想很好,但是有没有可能达到呢?既然达不到,又与现实有很大的差距,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地方吗?如果所有人都赞同他的观点,那我个人认为,中国的教育糟糕透了,实在办不下去了。我一直以为我的思想极端,读了周国*的文章才发现,他是如此叛逆……

  这些文章贯穿着周国*对教育重大问题的哲学思考,诸如生命,痛苦,爱……周国*的文字是送给热爱生活,情感深沉丰富,追寻人生价值探求生命意义的读者的一份珍贵的`礼物。他的这本教育集被认为影响教育界之一的教育作品,也在于其中谈到许多为人处世的哲学。这种哲学式的人生解读,既不是一种世俗的圆滑哲学,也不是游离于尘世之外的出世哲学,而是追寻幸福感悟生活,发现自我实现自我,更贴*一个有着痛苦心灵的人的哲学。正如在书中所说:“人是唯一能追问存在之意义的动物。这是人的伟大之处,也是人的悲壮之处。‘人是万物的尺度。’人把自己当作尺度去衡量万物,寻求万物的意义。可是当他寻找自身的意义时用什么尺度呢?仍然用人吗?尺度与对象同一,无法衡量。用人之外的事物吗?人又岂肯屈从他物,这本身就贬低了人的存在价值和意义。

  周国*在谈到《人与永恒》时说:“我自己喜欢它,是因为它完全是无意为之的产物,脑中闪过一个思绪,一点感想,我就随手记了下来,心态非常自由。它记录的仿佛是思想的原生态,而这样的原生态是存在于每一个感受着思考着的人的头脑里的,很容易引起联想、勾连、撞击、共鸣、惊疑,我想也许正因为此,就也获得了读者的喜欢。

  作为一个教师,正象周国*在文章中所说的,首先要体验与学生沟通的快乐。这也是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的发现,学会发现、欣赏、享受自己的学生,享受与学生一起成长的烦恼与快乐,如果能达到这点,那将是一种很高的人生境界。同时,也是对教育境界的一种升华。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独立思考、珍爱自己的生命。生命是你自己的,但又不仅仅是你自己的,还属于所有你爱着和爱着你及一些看起来毫不相关的人,或许你正在享受着他们的劳动成果,或许某一天你们就会成为朋友甚至更亲*的人。周国*的思想给了我很多关于人生的启迪,让我学会善待学生、善待生命、善待情感、善待生活。

  人在年轻时多半是富于理想的,随着年龄增长就容易变得越来越实际。由于生存斗争的压力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其结果是灵魂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了一个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躯体。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比这更可悲的事情了。

  我暗暗的祝愿孩子们,在这样一个竞争残酷,压力巨大的社会,能找到属于自己诗意的生活方式,独立健康的生活每一天。

  周国*读后感 7

  这只是我自己的看法,自己的感受,尚不成熟,也不知在往后岁月里是否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现在我也不愿别人来指指点点的,也不接受批判。

  因为自己生病,还有懒惰慢慢悠悠的才读完了周先生的《人与永恒》,生病是真,也是为自己的懒惰找个心安理得的借口,来让自己好不那么备受内心的煎熬。

  孤独、艺术、哲学、诗、真诚。你看,现在回想又到是不知道自己到底看了什么,读书,有时也会觉得自己可笑,看的时候,总在被书中的观点,说法震撼也好,不同意也好,等合上书本,还是不知道自己读了些什么,想安慰自己说虽然现在不记得,但是它已经融在我的观点了,等需要用的时候,它就会出现的,什么时候要用,考虑问题还是向别人卖弄自己的时候呢?我也不太清楚了,事实上,连那时候自己能否想起那些所谓融进自己观点里的别人的观点都不太清楚。我实在是看不上那些时时刻刻卖弄自己的人,但我也很难保证自己不是这样的人,尤其是最*发现,自己所瞧不上别人身上的点,也是自己所或多或少的问题,只是自己从未发现而已,越是这样,越看不上那些人,越看不上那些人,也就越发现自己的问题,或许一直以来讨厌的是那些自己在无意识的时候扮演的“角色”,总归还是觉得有些可笑。

  “老是听别人发表同样的见解和感叹,我会感到乏味。不过我知道,在别人眼里我也许更乏味,他们从我这里甚至连见解和感叹也听不到,我不愿重复,又拿不出新的,于是只把沉默给他们。与人共享沉默未免太古怪,所以,我躲了起来……”何尝不是呢?只能听到别人同样的“见解”,感到无聊至极,陈芝麻烂谷子拿出来再嚼,实在是让我听的难受。不想对着这样的观点拍手叫好,告诉对方你真有想法。我知道自己在别人眼里或许也是这样,只是他们很友善,没有如我这般苛刻的对待我,我开始逃离,现在不愿再随意与人谈论这些话题,总是会觉得对方太年轻气盛,就如“谈愁的都是不识愁滋味的少年郎,而饱经人生沧桑的贝多芬却唱起了欢乐颂”,刚二十出头的年纪,也不敢说自己不是那少年郎,所以就更不敢随意的发表自己的“正解”,好在,我还是一个幸运的人,身边总归是有一两个愿意听我讲,我也愿意好好听他们观点的人。一想到这里,总觉得自己是何其幸运啊。

  “真正有独特个性的人并不竭力显示自己的独特,他不怕自己显得与旁人一样。那些时时处处想显示自己与众不同的人,往往是一些虚荣心十足的*庸之辈。”周先生的文笔好生犀利,处处打到人性的弱点,着实给年轻人好好的讲了一堂课。只是,这远远不够,人们受到讽刺,会注意到自己的行为,却不知道该如何改变,心态(智)的改变从不在一朝一夕,难免为了改变而改变,最终落入到“角色”切换的闹剧中。周先生这话,应是我好好挂在床头来警示自己的,若有朝一日能走出虚荣心十足的*庸之辈的困境,这便是少了许多烦恼吧,我也希望这一日能早些到来。

  在看到先生关于艺术家的描述部分,实在是很难不想起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思特里克兰德多么令人印象深刻的一个角色啊,还记得前些个月和朋友谈起,他说很少有人可以理解思特里克兰德,然而我看到的包括我问到其他人,人人都对这个主角赞不绝口,给出的理由也千篇一律,我很好奇,人们对他的赞扬在那千篇一律的背后,有多少是跟随潮流,好吧,我承认这个问题根本不重要,只是在想安慰自己而已。通过作者的描述可以深刻的感受到他的艺术水*高超,但是艺术与生活、与责任是不相容的吗?只有置身地狱才能觉得自己是以旁观者来审视这一切,才追求到全面的美?凭借一个人的才,便可以忽视一个人的`德,因为书中的主角光环,便成了自由的化身,理想的热爱,成了人人敬仰的追求,放在真实的生活中这样的行为还有多少人会吹捧,我真想听听那些人在那是的发言会是什么样,我实在是很难觉得这不可笑。虽然极度讨厌他们听完我的说法之后一副居高临下“你不懂”的样子,但我能理解他们千遍一律的解释,只是我们站在了不同的角度,他们的角度或说法,在网上冲浪一下就一目了然,我承认我是带有偏见的。艺术来源于生活,它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要摆脱从来都是自己那颗迟钝的心和不够聪明的大脑,要摆脱环境的限制,你需要更好的方法。或许我并不是那个被极被需要的自由的灵魂。我欣赏艺术家,也欣赏他们的作品,但我绝不会和他们有太多的交集。

  “真诚如果不讲对象和分寸,就会沦为可笑。真诚受到玩弄,其狼狈不亚于虚伪受到揭露。”圆滑世故总在被人们所嘲讽,人们嘲讽的对象终究还是他们自己。多有趣呀,也是前段时间发生的故事,现实的事情却在书本中再现,是我在和一个朋友分享自己的人际交往小技巧,现在却觉得自己所作的很没有必要,本来自己知道即可,还多此一举的分享给别人。但也是证明了自己的做法是对的,很多场合不是不讲真诚,只是展现了另一个真实的自己的角色吧,毕竟人是多面的,在合适的时候展现出来合适的角色即可,但长久相处的关系却很难如此,有太多面是自己无意识展现的,久而久之也就展现了所有面,但也不要忘记最亲*的人最光彩的那面,因为那是最容易被生活的茶米油盐所掩盖的。

  “文人最难戒的毛病是卖弄。说句公道话,文字本身就诱惑他们这样做。他们惯于用文字表达自己,而文字总是要给人看的,这就很容易使他们的表达变成一种表演,使他们的独白变成一种演讲。他们走*文字如同走*一扇面向公众的窗口,不由自主地要摆好姿势。有时候他们拉上窗帘,但故意让屋里的灯亮着,以便把他们的孤独、忧伤、痛苦等等适当地投在窗帘上,形成一幅优美的剪影。即使他们力戒卖弄,决心真实,也不能担保这诉诸文字的真实不是又一种卖弄。”文人的卖弄也难全怪文人,毕竟写在作文纸上,或呈现在那一亩三分电子屏上,一篇慵懒的散文有多少普通人能看两眼就知道作家水*的,总归华丽的文字更吸引人的眼球,更讽刺的事情,好的文章从来不是华丽的辞藻堆砌出来的,但是人们总会被华丽的辞藻夺去了目光,从而来判定作者的文学功底。就像短视频/自媒体时代,视频市场从几十分钟到几分钟再到几秒,人们越来越不愿意付出更多的时间成本,因为这样高强度的刺激足够满足自己空虚,一眼即可选出高下。时代在进步,但在某些方面我们更喜欢上个世纪,却也知道自己根本无法在上个世纪生存,于是想追求一个自己构想的各个时代的长处相结合而成的完美时代。

  周国*读后感 8

  似乎每一个假期,学校都回布置读书的任务。好像是我们这些学生除了寒暑假之外,就不会有时间看书了似的。当然,假期所读的书与*时读的完全不在同一档次,毕竟,谁有本事在读完一本科幻小说或是漫画之后能写出合乎要求的读后感?于是乎,我的同学们只好拿起*时只放在书架上冲样子的名著读了起来。

  我却幸运得多了。多亏我的未雨绸缪,厚厚的一本《周国*散文》,让我利用每天中午的时间一点一点蚕食,到放假时只剩下几十页了。我只需趁热打铁,将之读完即可。

  周国*这个名字,很多人都觉得陌生。倒是和他一字之差的'周和*老师更有些知名度。周国*先生是一位典型的读书人,著书立说和翻译外国哲学著作似乎就是他工作的全部。他的书或是文章,无非两个方面:散文随笔和哲学论著。前者描绘了一个文人的精神家园,后者反映了他的学术生活。我读到的,自然是他文人的一面。

  周国*的随笔散文,真正映了“随”和“散”这两个字。每篇文章都透着淡然,好像是从心中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一般。他的文章更多地关注自己而不是家国大事,好像就一直停留在“修身、齐家、治国、*天下”的“修身”境界。这看似不够伟大,用套话说就是“缺少社会责任感”。不过如果以他所制定的修身圆满的标准来衡量,天下之大,那些正行治国之事的“伟人们”又有几个是做到了修身、甚至尝试过修身呢?官吏腐败问题是哪一个国家都不可避免要面临的问题。可如果我们恪守“修身齐家治国*天下”的方略,循序渐进的话,哪里还会有贪心官污吏得势的道理?

  每个人在社会上都有自己的任务和位置。如果不细心叩问自己的心灵,如何能发现社会早已为自己预留的位置?对于我们,人生的大半都是未知,都需要探索;可是如果在迈出探索的步伐之前,连自己的目的地都不清楚;或是在行进途中渐渐迷失了方向,那又有什么资格口称自己是在探索人生呢?前进的步伐一刻也不能停下,了望的目光更是一刻也不能松懈。周国*用他的散文教给我们把握出世入世的度:即不能不问世事,那是不可能且自私的;也不能沉浸于俗世,迷失了自我。

  如果把攀登人生的高峰类比于登山,那么最佳的状态应该是:肉体在不懈的攀登,步步为营,深陷崇山的掩映之中,灵魂则跳出山外,以旁观者的清澈目光为前进指明方向,永远不迷失。这显然是神仙的境界,凡人想要达到无疑是奢谈。我们只有退而求其次,在每次出发之前先问问自己够不够坚定;定期停下来修整,总结过去并展望未来,看看自己的路线是否偏移。“认识你自己”,这是指导精神生活的圣经。

  我希望自己能够秉持这圣经,不忘审视自己。学*的范畴,不只是我们现在体会到的那么浅薄,我希望自己有一天可以明白更多。

  周国*读后感 9

  已经很久没有静下心来,认真的品读一本好书,这段忙碌的时间罅隙里错过了很多生命的精彩。

  翻开《周国*论教育》这本书,第一感觉就是,这么多的文字叙述,怎么读下去啊?可是慢慢地,他精彩的文思,幽默的言谈,丰富的阅历,不知不觉就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无法自拔,深深地融入其中。

  周教授的思想中,有四点深深地打动着我,让我那么直接地感受,生命与生命直接的触动。

  一,“应该静下心来,听一听你生命的声音,听一听它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当这样一句话直跃眼帘时,只有我自己知道,内心的触动有多深。扪心自问,我的生命真正需要什么?这一刻,我茫然了,在很久以前,我的理想是老师,因为真正喜欢,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为这个伟大的理想一直努力的拼搏,努力的丰富自己。终于经过披荆斩棘,我进入了教师这个伟大的队伍里。可是,当理想与现实不断地产生冲击时,我又该如何地调试自己?

  生命需要什么?一直以来,我就是过着这样的生活,上学,读书,找工作,工作,从没有想过这是不是我要的。显然的,这些都是我要的,但是我觉得周教授的话很对,幸福的生活,“一是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并使他感到幸福”,“二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并用它来养活自己”。撇开第一点不讲,我觉得第二点我已经做到了,可是我并没有如想象中的那样幸福,为什么呢?

  未工作之前,读了很多伟大的教育理论,也知道这个世界上不是只有优生,很多东西是因为有了比较才有了差距。可是,当生活中,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用自己独特地方式在自己眼前展示属于自己的与众不同时,我赫然发现,以前所学的理论,以前淡然的心态,在他们面前全然崩溃瓦解。我还没有找到验证真理的方式。或者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都需要一个独立的教育理论,他们之间有相同之处,但是大部分是不同的,这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一个孩子,用心去问问他们需要什么,想要什么。而这,几乎透支了我所有的体力与精力,让我几乎忽略了,我正在做的事是我所爱的,而不是工作。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只把我所爱的事业当成了工作,机械地完成每一个教学环节,才一年的时间,是什么让我失去了当如的热情?

  我想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让我还没有调整好自己,让我忘记了教育是一件“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事业,我太心急了。

  生命需要什么,无疑的,需要满满的爱,需要和爱的人在一起,做自己爱做的是事,并通过它来养活自己,我觉得,我正在幸福的路上。

  二,“不要挡住我的阳光”

  当读到这句话时,我就想到了一个孩子曾给我的美好。

  那是去年得冬天,我们正在做课间操,二楼办公室空调的外机正在滴水,我们班的小朋友指着天空,告诉我“老师,你看,天上有个水龙头!”多么美妙的.童趣,多么纯洁的心思,至今想起来都会开心的笑。

  小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是非常丰富的,我不要也不愿意做“阻挡他的阳光”。

  记得上初中时,我的老师曾和我们说过,“你们的小学老师把你们送到我的手中,你们都是半成品,是谁扼杀了你们的想象力?”至今这句话我还记忆犹新。

  现在我也是小学老师,还是一年级的老师,对于纯洁如白纸的他们,我真心不想给他们抹上任何颜色,我想让他们像一颗小树一样,按照他们的方向,找到属于自己的阳光,自由地生长。于是,我就遇到了一个问题,我该以一个什么样的规矩去圈住他们,才不至于阻挡他们的阳光。我想,这大概需要用尽我毕生的年华去慢慢考证。

  “城市里的孩子没有童年”,他们每天都奔赴在各个补*班之间,很辛苦,几乎享受不到童年的乐趣。有时候,我就想,他们还很小,尽管升学压力很大,但是,我们不应该过早的把这种属于**之间的竞争压倒他们身上,他们该花更多的时间走出房门,更好的玩,更用心的感受这个时间的美好。“无用光阴比虚掷光阴损失更大,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未受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

  我的童年就是玩过来的,没有书本,没有压力,有的是一片绿油油的麦田,清澈见底的小溪,树影婆娑的倒影以及我们摸虾捕鱼的身影。很快乐,很美好,以至于在那之后的求学道路上,甚至是人生中,都是我一笔很大的财富,是我灵感的源泉。

  每每看到有家长送孩子去各种各样的兴趣班时,我都很惋惜,现在的孩子恐怕再也享受不到我那时的青葱岁月了吧。

  三,“做一名真正地读者”

  在读书节期间,学校门口挂上了“读书,是对孩子最智慧的抚养”。每次见到,我都感慨万千。这句话很美丽,在于它的“智慧”。读书,可以让人心灵宁静,可以让人精神充沛,对于孩子来说,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学到很多我们大人教不会的东西。不知道这些,家长有没有想过。我想想到的,应该只是一小部分吧。

  我现在的遗憾就是我以一个数学老师的身份带六班的班主任,我总觉得我在班级的时间太少,孩子们的语文素养太低,孩子们背得古诗太少。我正在慢慢改变这个现象,一有时间,我会带着他们和我一起读书,可是往往我读到入迷处时,会被他们吵闹的声音吵醒。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世界诱惑太多,以至于他们手中的《寓言故事》,《木偶奇遇迹》吸引不了他们。可是这些书本,几乎伴我走过了我所有的童年。也是在那个时候,养成了读书的好*惯,所有我觉得一本好的启蒙书很重要。

  如果我一位孩子的母亲,我会在他识字之初,每天都手捧书本,让他在耳濡目染中养成读书的好*惯。

  四,“永恒是一种从容的心境”

  我的高中数学老师,她总是面带微笑,和蔼慈祥地看着每一位学生,我从来没有看过她大声的发过一次脾气。我之所以会选择数学教师这个职业,在很大程度上,她就是我奋斗的目标。

  可是现在想来,我和她之间的距离,总是相差太远,我总会在不经意间就莫名地大声地训斥学生。有时候,我也想心*气和地和孩子们好好地讲道理,可是我总是发现,我说的那些所谓的道理对于他们无关痛痒,他们总是在转身的下一秒,忘记我讲得每一句话。而每当我很生气的训斥他们时,他们会哭,会怕,会知道老师生气了,这样的行为是错的。所以比之前者,后者好像更有效果。

  也有很多前辈,总是旁敲侧击的或是直接告诉我,要注意教育学生的方法。这个道理我也懂,可是有的学生,适合你温文尔雅如沐春风的教育,而有的学生,藤条教育似乎更有效果。

  有时候,自己发过脾气,再想想,真的没有必要和孩子生气,尤其是这个职业,自己将要做一辈子,难道就打算这一生都这样度过?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任天上云卷云舒”,我想,“永恒,是一种从容的心境”。

  周国*读后感 10

  本书共包含十一辑内容,由周国*对每一种文字去粗存精,缩减篇幅而成。

  它教了我们人性中的真、善、美。我们生活在这个集天地力量于一身的时代里,需要静心聆听大自然的神奇奥秘之处,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因为这个世界充满一切需要人们发掘的美丽。

  本书开篇是“走进一座圣殿”,这个题目顿然使我的脑海豁然一新。从我们降临到这个世界,用无知的双眼审视这个世界的时侯,也许我们是走进了一座圣殿吧!在这个金碧辉煌的圣殿里,我们用智慧点亮了心中的灯盏。

  周国*说:“一个人越是珍视心灵生活,他就越容易发现外部世界的有限,因而能够以从容的心态面对。相反,对于没有内在生活的人来说,外部世界就是一切,难免要生怕错过了什么似的急切追赶了。”在我看来,就是应该努力使自己的心灵品质得以升华,你才会知道任何外部事物是有局限性的,我们才会更有战斗力和激情,敢于挑战一切,才能以更好的姿态,从容地面对世界。我们需要有足够的耐力解决面前的一切困难阻碍!

  因此我们应与书结缘,与名人“面对面”交谈心中的想法,做一个中心的读者。一个不是读者的学生,不管他考试成绩多么优秀,本质上不是一个优秀的人才。一个读者应该具备以下特征:第一,养成读书的癖好。第二,形成了自己的读书趣味。第三,有较高的读书品味。能否成为一个真正的读者,青少年时期是关键。经验证明,一个人在这个时期倘若没有养成良好的*惯,以后再要培养就比较难了,倘若养成了,则必定终身受用。周国*说:“青少年对未来有种种美好的'理想,我对你们的祝愿是,在你们的人生蓝图中千万不要遗漏了这一种理想,就是立志做一个真正的读者,一个终身读者。”是的,我们在不断学*,不断进步着,不仅是为了赶上时代变化的趋势,而且为了我们的人生富有情趣,充满思考,才算上过了一个短暂而充实的人生罢。如果一个人缺乏了阅读能力,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会变得麻木不仁,沦为一个无能的人。

  本书还提到要我们做一个有灵魂的人。也许你会感到十分好奇,每个不是与生俱来都有灵魂吗?周国*让我理解的所谓真正的灵魂,是做一个有哲学的人。人是应该有进取心的,问题是朝什么方向进取。哲学让人综观世界和人生的全局,实际上就为人的进取方向提供了一个坐标。我们对万物需要充满的好奇,可就我们的种种好奇提出不同类型的学问。现在的青少年接触的大多是一些空洞的,无用的,甚至使人消沉的书籍。久而久之,就就灌输思想一样,发现我们所剩无几,也无非是一些空空的残骸,脱离灵魂的轨道。因此周国*先生告诉我们,了解哲学要看原著,深入学哲学的话读一本可靠的哲学史。你一旦读了进去,就再也不想去碰那些粗浅的启蒙读物了。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