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儿童的敏感期》读后感(十)份

首页 / 读后感 / |

  《捕捉儿童的敏感期》读后感 1

  一直在读一本《捕捉幼儿敏感期》的书,最*刚刚读完,这本书收录了一百多个孩子敏感期的真实案例,通俗易懂,而且作家还针对每个不同个案均作了点评,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这一生命现象,让我们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从而使孩子顺利通过敏感期,让每个孩子在爱和自由中健康成长,儿童成长的每一个重要时期于生命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如何在这样关键的时期给予孩子科学的教育和关注,让儿童的心智水*从一个层面顺利上升到另一个层面,这就需要家长做一个教育的有心人,做一名智慧型家长。教育是一门大学问,教育同时也是一个大智慧!结合孙老师的一个个关于幼儿敏感期的教育案例,对照自己以往的教学,我认识到需要家长在不断地积累经验、不断研究、不断反思的过程中形成,拥有智慧才能捕捉儿童的敏感期,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破解儿童内心的秘密。

  我在感觉到幼儿成长快乐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困惑:当幼儿出现可能引爆他们思维火花的兴趣点时,不知道该如何把握;当幼儿的探索四处碰壁、走入“死胡同”时,不知道如何挖掘;当幼儿闪出烟花般灿烂而又短暂的智慧时,却未能及时捕捉……在这些教育的面前,就需要拥有一种智慧,一种能及时把握、及时反应、有效生成、有效实施的智慧,而这就是如何正确理解并及时捕捉幼儿敏感期的智慧。

  如何用智慧捕捉儿童的敏感期,结合孙老师的案例,我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把握教育的价值。我们每天在生活中都会发生一些小事,大部份的我都会流于形式简单地进行处理,如果能抓住有价值的教育时机,采用智慧的策略,使本来看似*常的事件从中引发出有价值的教育行为。作为家长,善于观察,知道在事件来临时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才是最适合的。及时把握教育的机会,突出教育的价值。

  二是*等的关爱教育。教育是一种帮助,一种*等的关爱。这些我深有体会,因为有了*等的土壤,帮助和关爱才能产生神奇的效果。家长对孩子的爱,对孩子的情是什么?家长带给孩子的不仅仅是知识、技能,还要给孩子自信,让孩子知道自己的重要,知道自己可以有所作为。所以家长处理事情时要先进行分析,找出原因,而不是一味地指责或是直接下判断,不同的事情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其实,在生活的每一种处理方法的背后,隐藏着的都是对孩子的尊重、理解、信任、鼓励、放手、帮助、提醒和约束……不是吗?“洗耳恭听”,让我们学会倾听孩子;“袖手旁观"是让我们学会放手;“雪中送炭”是对孩子的理解和关爱;“自食其果”是让孩子学会承担……

  三是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善于和孩子进行艺术的交流。 孙老师通过几个案例记录,特别在《人际关系的敏感期》中阐述给予孩子足够自由空间的重要,因为孩子的思维和**的思维是截然不同的,我们家长要时时处处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他们的行为,听他们的语言。当他们的言行超出**认为“正确”范畴的时候,不要激动,千万先沉住气,想想为什么?给孩子充分的发言权就是教育智慧之一。 多听听孩子的想法,或许听完他们的解释,家长的怨气会立刻全消,取而代之的是你的捧腹大笑。

  《捕捉儿童的敏感期》读后感 2

  这是“爱”孩子的书,而不是“教”孩子的书。

  “爸爸、妈妈,你们再不陪我,我就长大了。”这是一则*来在朋友圈中被无数次转发的文章,它引发了许多网友尤其是为人父母者的无限感慨,甚至心痛。*日里,我上班,两个孩子上早教,我的确错过了两个孩子值得纪念的时光。终于寒假了,有时间和两个宝贝朝夕相处了,忽然发现不懂孩子们的“小密码”。

  茫然间,想起了朋友借给我的《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虽说前面也断断续续读过,终究是不解其中真谛。而今是如获珍宝,细细品位其中内涵,悔恨初见之怠慢。

  轻抚书页,闻着墨香,欣喜地发现孙瑞雪老师对一些主要敏感期的专门阐述,如“儿童在用手思考”“空间、时间的敏感期”“人际关系的敏感期”等。读后深深意识到,每个敏感期的发展对孩子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

  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取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孙瑞雪老师在书中用200多个儿童的例子来描述敏感期的存在和特点。我边看边与两个宝贝的情况与书中介绍的情况进行对比,脑海中再现着种种“令我头疼的事件”。我的两个孩子2岁7个月上的早教,刚去的时候情绪低落,拒绝老师抱他们,拒绝和小朋友分享玩具,排斥周围一切事物,这种“社交”敏感期的缺失,让两个孩子的性格非常内向。从书中我意识到,孩子一定要生活在一个适应的环境中,这个环境应该是自然而和谐的,这个环境应该是积极而友善的。

  孙瑞雪老师发现,儿童的敏感期也是有弹性的,0―6岁的儿童,如果敏感期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到了6―12岁还可以有弥补的机会,但是,这有个前提,那就是在6―12岁期间,儿童必须有一个充满爱和自由的成长环境。然而,在学*压力下,这个年龄段的很多孩子,既得不到6岁以前来自父母的宽容和关爱,又得不到长大后的尊重,他们的内心是孤独的。

  作为一名初中教师,我眼中看到的这种现象比比皆是。这种内心的孤独让十三四岁的孩子们叛逆,我们苦口婆心的教育,软硬兼施的引导,收效甚微。而从这本书中,我发现了重视儿童的敏感期对初中学生的成长异常关键。书中孩子们的生命状态真的很好!那么饱满,专注,让我们充分看到了敏感期对孩子发展期的重要。我也更加坚定,一定要充分尊重孩子们敏感期的发展。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三岁决定孩子的一生,我们一定要重视。

  一本好书给我们带来醒悟和启迪,而《捕捉儿童敏感期》会让你终身受益。

  《捕捉儿童的敏感期》读后感 3

  过去了就永远回不来,很多事物只能成为回忆,就是因为当时没有好好把握。这是看完孙瑞雪先生的《捕捉儿童的敏感期》的最大感想。

  看过《爸爸去哪儿》、看过《超人回来了》……还有很多很多。电视娱乐都开始这样关注孩子的成长,现实中的家长更是重视。那么相信大家一定听过敏感期这个词,专业得说就是指特定能力和行为发展的最佳时期,在这一时期个体对形成这些能力和行为的环境影响特别敏感。其实就是我们说的孩子长到一定时候表现出的不同。你看到过孩子捡地上的东西,然后放进嘴巴里吗?你看到孩子自己咬自己的脚吗?你听到孩子某一个时间特别爱讲话但是有讲不清楚吗?……其实我觉得敏感,包括孩子本身,以及家长。孩子到了那个时间,而家长就要捕捉这个时间。

  书中将理论与实例结合,将每一个敏感期绘声绘色得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婴儿7个月左右出现走的敏感期。起先拒绝坐,然后开始走,上下楼梯都要自己来,哪里不*偏要往哪里撞。这可能是父母最累的时候……走的敏感期中儿童是一个自由、活跃的个体,他拥有空间的能力从此开始越来越强。

  1岁半到2岁期间,儿童会有一个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床上的一丝头发,地上的一根小草……但儿童并不总是这样。手的敏感期到来时,儿童有一个抓的过程。一把抓,二指抓,三指抓。很多**用手很笨拙,不会拿筷子,不会用手指夹围棋子,不会点钞……这都和童年期手的发展有关。

  音乐的敏感期呈螺旋状发展。2岁的幼儿就能把握节奏;3——4岁时开始对简单而重复的旋律感兴趣;5——6岁后开始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并自发用动作表达;6——8岁时已经能深深沉浸在音乐中……

  处在身份确定敏感期的儿童,会选定一个偶像并时时模仿。“我是忍者神龟!”“我是超人!”通过吸收偶像的人格特点,儿童建构自己的人格状态,最终形成自我。

  每一个时刻都是至关重要的,错过了,将影响孩子的一生。孙瑞雪先生的这部著作值得我们大家无数次的翻阅。

  《捕捉儿童的敏感期》读后感 4

  过去了就永远回不来,很多事物只能成为回忆,就是因为当时没有好好把握。这是看完孙瑞雪先生的《捕捉儿童敏感期》的最大感想。

  看过《爸爸去哪儿》、看过《超人回来了》……还有很多很多。电视娱乐都开始这样关注孩子的成长,现实中的家长更是重视。那么相信大家一定听过敏感期这个词,专业得说就是指特定能力和行为发展的最佳时期,在这一时期个体对形成这些能力和行为的环境影响特别敏感。其实就是我们说的孩子长到一定时候表现出的不同。你看到过孩子捡地上的东西,然后放进嘴巴里吗?你看到孩子自己咬自己的脚吗?你听到孩子某一个时间特别爱讲话但是有讲不清楚吗?……其实我觉得敏感,包括孩子本身,以及家长。孩子到了那个时间,而家长就要捕捉这个时间。

  书中将理论与实例结合,将每一个敏感期绘声绘色得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婴儿7个月左右出现走的敏感期。起先拒绝坐,然后开始走,上下楼梯都要自己来,哪里不*偏要往哪里撞。这可能是父母最累的时候……走的敏感期中儿童是一个自由、活跃的个体,他拥有空间的能力从此开始越来越强。

  1岁半到2岁期间,儿童会有一个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床上的一丝头发,地上的一根小草……但儿童并不总是这样。手的敏感期到来时,儿童有一个抓的过程。一把抓,二指抓,三指抓。很多**用手很笨拙,不会拿筷子,不会用手指夹围棋子,不会点钞……这都和童年期手的发展有关。

  音乐的敏感期呈螺旋状发展。2岁的幼儿就能把握节奏;3――4岁时开始对简单而重复的旋律感兴趣;5――6岁后开始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并自发用动作表达;6――8岁时已经能深深沉浸在音乐中……

  处在身份确定敏感期的儿童,会选定一个偶像并时时模仿。“我是忍者神龟!”“我是超人!”通过吸收偶像的人格特点,儿童建构自己的人格状态,最终形成自我。

  ……

  每一个时刻都是至关重要的,错过了,将影响孩子的一生。孙瑞雪先生的这部著作值得我们大家无数次的翻阅。

  《捕捉儿童的敏感期》读后感 5

  儿童敏感期这个词很早就听说过,只是当时觉得无关自己没有过多在意。现在有了孩子,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令我困惑的问题,现在带着这些疑问来读这本书,真的是感触颇深,收获很多。

  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的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各个敏感期孩子的表现都不一样。当遇到“问题”儿童时,我们是否真正的去寻找问题的“症结”所在了呢?通常除了多给予关注外,我们是否对幼儿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特征有深入的了解。所谓“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往往使老师们只停留在问题的表面而解决不到实际的问题。这本书中的一句话让我感触至深:“只有错误的**,没有错误的儿童。”这就要求我们应该深入了解孩子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一切特质。

  经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说孩子固执的要命,难管难教。孩子执拗的这个阶段可能是老师和家长最为苦恼的时期,因为执拗的要求具有不可逆性,让人感到无奈。我也曾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每当这时候我都气得暴跳如雷,对她大发脾气,可孩子丝毫不惧怕,哭得稀里哗啦还是一点都不妥协。读了这本书后我释然了,书中给出了两点建议:一、**放慢速度,注意观察和倾听孩子;二、已经发生了,就陪伴孩子,准许孩子把恼怒哭出去,让孩子把情绪哭出去,孩子自己就会接纳已发生的事实。我理解了孩子执拗的原因,我要尊重孩子这一生命现象。除了观察、了解外,我们还应该给幼儿充分的爱和自由。相信孩子能够在我们老师和家长的教育下,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我们不知道儿童的心里到底有多少秘密,正如蒙特梭利所说,儿童的心灵是一个神秘的深渊,照料他的**并不了解他。当我们不了解的时候,让我们怀着敬畏之心,给他们爱和自由吧。

  《捕捉儿童的敏感期》读后感 6

  最*一段时间,我读了一本书,它的名字叫《捕捉儿童敏感期》,该书收录了一百多个孩子敏感期的真实案例,通俗易懂,而且作家还针对每个不同个案均作了点评,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这一生命现象,引领读者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从而使孩子顺利通过敏感期,让每个孩子在爱和自由中健康成长。

  我读了之后,受益匪浅。对家园共教十分有益,作为幼儿教师了解幼儿的敏感期也是非常重要的。敏感期是培养孩子的性格、兴趣、思维能力和独立能力的最佳时期,敏感期得到充分发展的孩子,头脑清晰、思维开阔、安全感强,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性和本质。其实每个孩子来到这个多彩缤纷的世界,就象一张纯洁的白纸,要在上面绘画绚丽的色彩,规划美好的人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他们接触的第一生活环境。孩子在父母的关爱之中逐渐认识世界,经历从不懂到懂、从不知道到知道这个成长过程。“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父母共同的愿望,因此,作为孩子的父母必须以身作则,做孩子的良师益友,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使自己真正成为胜任的第一任老师。书中如有好多的案例如:“涂色”、“破坏性行为”、“秩序成*惯”等个案孩子的行为,分析的非常好。

  家园共教,幼儿园是孩子的第二个家,是孩子建康成长的沃土。孩子的培育工作,只靠幼儿园单方面的教育是不够的,家长的紧密配合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长应该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孩子的教育工作,与老师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家园携手共同教育,为孩子顺利通过敏感期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捕捉儿童敏感期》的确是一本很好的育儿书籍,我看了之后得到了很大的启发,作为幼儿教师不但可以在幼儿敏感期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而且还可以在做家长工作上有很大的帮助。对于家长提出的疑问也能做出正确的分析,让孩子在充满爱、充满快乐自由的环境中成长。不过自己的经验和学识还有点欠缺,还需进一步的阅读分析。

  《捕捉儿童的敏感期》读后感 7

  一直在读一本《捕捉幼儿敏感期》的书,最*刚刚读完,这本书收录了一百多个孩子敏感期的真实案例,通俗易懂,而且作家还针对每个不同个案均作了点评,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这一生命现象,让我们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从而使孩子顺利通过敏感期,让每个孩子在爱和自由中健康成长,儿童成长的每一个重要时期于生命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如何在这样关键的时期给予孩子科学的教育和关注,让儿童的心智水*从一个层面顺利上升到另一个层面,这就需要家长做一个教育的有心人,做一名智慧型家长。教育是一门大学问,教育同时也是一个大智慧!结合孙老师的一个个关于幼儿敏感期的教育案例,对照自己以往的教学,我认识到需要家长在不断地积累经验、不断研究、不断反思的过程中形成,拥有智慧才能捕捉儿童的敏感期,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破解儿童内心的秘密。

  我在感觉到幼儿成长快乐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困惑:当幼儿出现可能引爆他们思维火花的兴趣点时,不知道该如何把握;当幼儿的探索四处碰壁、走入“死胡同”时,不知道如何挖掘;当幼儿闪出烟花般灿烂而又短暂的智慧时,却未能及时捕捉……在这些教育的面前,就需要拥有一种智慧,一种能及时把握、及时反应、有效生成、有效实施的智慧,而这就是如何正确理解并及时捕捉幼儿敏感期的智慧。

  如何用智慧捕捉儿童的敏感期,结合孙老师的案例,我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把握教育的价值。我们每天在生活中都会发生一些小事,大部份的我都会流于形式简单地进行处理,如果能抓住有价值的教育时机,采用智慧的策略,使本来看似*常的事件从中引发出有价值的教育行为。作为家长,善于观察,知道在事件来临时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才是最适合的。及时把握教育的机会,突出教育的价值。

  二是*等的关爱教育。教育是一种帮助,一种*等的关爱。这些我深有体会,因为有了*等的土壤,帮助和关爱才能产生神奇的效果。家长对孩子的爱,对孩子的情是什么?家长带给孩子的不仅仅是知识、技能,还要给孩子自信,让孩子知道自己的重要,知道自己可以有所作为。所以家长处理事情时要先进行分析,找出原因,而不是一味地指责或是直接下判断,不同的事情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

  其实,在生活的每一种处理方法的背后,隐藏着的都是对孩子的尊重、理解、信任、鼓励、放手、帮助、提醒和约束……不是吗?“洗耳恭听”,让我们学会倾听孩子;“袖手旁观"是让我们学会放手;“雪中送炭”是对孩子的理解和关爱;“自食其果”是让孩子学会承担…… 三是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善于和孩子进行艺术的交流。 孙老师通过几个案例记录,特别在《人际关系的敏感期》中阐述给予孩子足够自由空间的重要,因为孩子的思维和**的思维是截然不同的,我们家长要时时处处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他们的行为,听他们的语言。当他们的言行超出**认为“正确”范畴的时候,不要激动,千万先沉住气,想想为什么?给孩子充分的发言权就是教育智慧之一。 多听听孩子的想法,或许听完他们的解释,家长的怨气会立刻全消,取而代之的是你的捧腹大笑。

  《捕捉儿童的敏感期》读后感 8

  最*一段时间,我读了一本书,它的名字叫《捕捉儿童敏感期》,该书收录了一百多个孩子敏感期的真实案例,通俗易懂,而且作家还针对每个不同个案作了点评,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这一生命现象,引领读者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从而使孩子顺利通过敏感期,让每个孩子在爱和自由中健康成长。

  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会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六岁前儿童会出现的各种敏感期,在敏感期阶段,儿童接受某种刺激的能力是异乎寻常的。儿童对某种事物的特殊感受性一直持续到这种感受需求完全得到满足为止。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敏锐的把握住这些敏感期,适时地从各方面促进儿童的成长。相反,如果忽视了幼儿的敏感期,一味的按照我们自己的规划去安排孩子学*我们希望他掌握的知识,只会让教育南辕北辙。假如这种情况始终得不到改善,将为孩子成年后会有各种心理问题和行为障碍埋下隐患。

  对于幼儿的一些不正确行为,我们不要一味的去指责孩子,而要深入去了解这种行为出现的原因,做好引导教育,帮助幼儿一起去改正,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教育的目的。比如,大多数家长都为孩子小时候咬东西甚至“咬人”烦恼过,其实这是孩子正处在用舌头、牙齿探索环境的敏感期即“口腔敏感期”,大人应当给予合理的指导帮助孩子度过这一敏感期,提供一些可以咬的、尝的、干净的食物或牙胶、磨牙棒之类的物品来满足孩子口腔的味觉和触觉,假如限制过多欲望得不到满足,咬皮肤就会成为替代,也就极有可能出现孩子咬人的现象。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紧密配合,家长应该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孩子的教育工作,与老师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家园携手共同教育,为孩子顺利通过敏感期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捕捉儿童敏感期》的确是一本很好的育儿书籍,我看了之后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在幼儿敏感期如何进行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有了深刻的认识,对家长工作的开展也有很大的帮助。通过阅读我希望能学以致用,在工作中对家长提出的疑问提出正确的分析和建议,共同努力让孩子在充满爱、充满快乐自由的环境中成长。

  《捕捉儿童的敏感期》读后感 9

  最*几天读着网上下载的《捕捉儿童敏感期》,文中介绍的敏感期的真实案例,确实像一把金钥匙,引领着我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以前孩子的一些行为我不理解或简单的理解为是小孩子的幼稚行为,但看着本书,我从中找到了答案。

  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去年冬天有段时间佳凝对裙子“情有独钟”,天天要穿裙子去幼儿园,有时还问我她美吗。当时我简单的认为她在“臭美”,现在看来,那是她审美的敏感期在发展。

  佳凝在家用各种凳子摆她的家,轻易不允许别人动。前几次奶奶趁她上幼儿园时把凳子收了,惹的佳凝很不高兴。奶奶一次次的收,佳凝一次次的摆,从幼儿园回家佳凝会先检查她的凳子是否被挪动。现在我知道了她的这种行为源于秩序感,她要保持她的那个家的原样。她一次次的摆,是执拗敏感期的一种表现。

  单身宿舍是公厕,每次去厕所时,佳凝要先看看哪个厕位干净。若达不到她理想的干净程度时,佳凝会转身回家用她的小便盆。以前我只是简单的理解为小孩还挺爱干净呢,原来她是在追求完美。

  最*佳凝在家又玩起了泡泡水,瓶瓶罐罐的装满水,还要加上点肥皂或洗衣粉。要按以前我会强烈制止,玩水弄得到处湿乎乎的,还要浪费肥皂。但现在我知道不能过于“干扰”她了,要给她充分的自由。

  佳凝喜欢啃指甲,现在我在想,是不是她“口的敏感期”时被打扰,现在正在补课呢。

  儿童的各种敏感期结合在一起,要陪她度过6年。这6年内,各个阶段有不同的敏感期。如果各种敏感期的动作没有被外界(家长和老师)所打扰,她就会发展得很全面。否则,孩子自身有一种修补的功能,将占用其他时间、场合弥补。如果6年内都没有弥补,则孩子的发展不全面(可能长大后会出现其他问题--属于潜在的)。很遗憾自己是个“粗心”的妈妈,没有更早些了解儿童的敏感期。但庆幸现在我已读着《捕捉儿童敏感期》,且决心要做个细心的妈妈,以后要多观察孩子的言行,不“干扰”她的成长,要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多理解孩子。

  《捕捉儿童的敏感期》读后感 10

  在读这本书以前,我知道人的发展有一些敏感期。比如语言敏感期、动作敏感期、绘画敏感期、音乐敏感期等。但是儿童在敏感期到底是什么样子,各个敏感期分别在什么时候到来,怎么判断孩子处于什么敏感期,孩子敏感期到来时,父母应该做些什么。对于这些非常现实的问题,我几乎一无所知。而看了书中的案例,我一下子明白了许多。比如儿童的执拗敏感期。

  在这个敏感期,儿童会很执拗,如果大人不了解,与他们发生争执,孩子就会哭闹。而大人们看到孩子哭闹会很生气!有的认为孩子太任性,可别惯坏了,于是要么采取暴力制服,要么任其哭闹,执拗的敏感期出现在3岁左右。书里关于这个敏感期的内容回答了我心里很久以来的疑问。假如大人知道孩子正处在执拗的敏感期,就应该蹲下身子跟孩子*等地交流,对孩子解释为什么有的事情能做,有的事情不能做。其实,当孩子执拗的时候,只要不妨碍别人,不出危险,尽管由他去好了。过一段时间就不执拗了。再比如秩序的敏感期。

  儿童严格地按照内心的秩序去做事,不能随意更改,变动,否则他们就会焦虑。其实孩子缠大人是对大人的信任和依赖嘛,为什么就不能依一依她呢?怕孩子变坏吗?那么小就能变坏吗?再比如专注。专注是儿童意志力的基础。没有专注就没有意志。大人要巧妙地保护孩子的专注力。当孩子专注做一件事情时,大人不要打扰,甚至不要表扬,表扬在这时也是一种打扰。要给孩子空间和时间去发展专注力。

  最大限度地保护孩子的专注力,才是对孩子最大的爱护。现在我们看到有的孩子疯疯癫癫,一会干这个,一会干那个,特别好动,集中不了注意力,很可能就是小的时候专注力没有受到保护和培养。事实上,家长们需要做的就是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环境,然后给他时间和空间,呵护他的成长,让他自我发展。孩子是会自我发展的。而你不切事宜的所谓引导、辅导,可能只是干扰。实际上,大多数家长做的恰好相反。当孩子缠着的时候,嫌孩子心烦,没有给他足够的关爱;当他自己玩的时候,大人们又自作聪明地去教。其实破坏了孩子自己探索的过程,影响了他们专注力的形成。


《捕捉儿童的敏感期》读后感(十)份扩展阅读


《捕捉儿童的敏感期》读后感(十)份(扩展1)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 (菁华9篇)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1

  最*一段时间,我读了一本书,它的名字叫《捕捉儿童敏感期》,该书收录了一百多个孩子敏感期的真实案例,通俗易懂,而且作家还针对每个不同个案作了点评,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这一生命现象,引领读者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从而使孩子顺利通过敏感期,让每个孩子在爱和自由中健康成长。

  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会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六岁前儿童会出现的各种敏感期,在敏感期阶段,儿童接受某种刺激的能力是异乎寻常的。儿童对某种事物的特殊感受性一直持续到这种感受需求完全得到满足为止。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敏锐的把握住这些敏感期,适时地从各方面促进儿童的成长。相反,如果忽视了幼儿的敏感期,一味的按照我们自己的规划去安排孩子学*我们希望他掌握的知识,只会让教育南辕北辙。假如这种情况始终得不到改善,将为孩子成年后会有各种心理问题和行为障碍埋下隐患。

  对于幼儿的一些不正确行为,我们不要一味的去指责孩子,而要深入去了解这种行为出现的原因,做好引导教育,帮助幼儿一起去改正,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教育的目的。比如,大多数家长都为孩子小时候咬东西甚至“咬人”烦恼过,其实这是孩子正处在用舌头、牙齿探索环境的敏感期即“口腔敏感期”,大人应当给予合理的指导帮助孩子度过这一敏感期,提供一些可以咬的、尝的、干净的食物或牙胶、磨牙棒之类的物品来满足孩子口腔的味觉和触觉,假如限制过多欲望得不到满足,咬皮肤就会成为替代,也就极有可能出现孩子咬人的现象。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紧密配合,家长应该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孩子的教育工作,与老师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家园携手共同教育,为孩子顺利通过敏感期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捕捉儿童敏感期》的确是一本很好的育儿书籍,我看了之后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在幼儿敏感期如何进行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有了深刻的认识,对家长工作的'开展也有很大的帮助。通过阅读我希望能学以致用,在工作中对家长提出的疑问提出正确的分析和建议,共同努力让孩子在充满爱、充满快乐自由的环境中成长。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2

  第一次接触到这本书是大学的时候,音乐老师给我们推荐了孙瑞雪的这本书《捕捉儿童的敏感期》,她说很遗憾是在她女儿快3岁的时候才接触了这本书,错过了很多她家宝贝的成长时刻,这本书很适合幼儿教师、家长们阅读,因为书中详细的例子描写,向我们展示了每一个敏感期的不同表现,通俗易懂。而且还有对于每个案例的点评,深入的揭示了孩子成长的规律。

  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敏感期是培养孩子性格、兴趣、思维能力和独立能力的最佳时期,只有敏感期得到发展了,这个孩子才会头脑清晰、思维开阔、安全感强等。

  作为一名幼儿老师,我们每天都会不断地听到孩子们的“告状声”,“老师,谁谁谁打了哪个小朋友”“谁谁谁拿了别人的东西。”曾经我为这些“告状声”苦恼,也曾经为这些“告状声”应付。看完这本书之后我知道了,儿童和**不同,**都有别人闲事不管的心理。而孩子天生就有内在的秩序感,他喜欢遵守规则。只有孩子和一些保持了这份美德的**,才会把规则融入生命。如果孩子内在的秩序以及外在环境的秩序被权威替代,那么决定孩子内心的就是**。孩子就会产生惧怕的感觉,这种无序的环境是孩子丧失了安全感,最终,这种环境会培养和滋生出懂得丛林规则的孩子,人格就会沦落。

  正如韩寒的《后会无期》里有一句话说:小孩子才分对错,大人们只看利弊。其实真正的小孩子连对错也不分的,他们只重感受。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两个小孩分一个蛋黄派,一个孩子拿到大的那块,一个孩子拿到小的那块,拿到小块的孩子不乐意,拿到大块的孩子就说,你等我先吃一口你再吃,这样你的就比我的大一点了。于是他们这样做了,两个人都很开心。

  书中说的秩序敏感期是在2岁半左右,执拗敏感期被认为是在秩序敏感期后,儿童形成了一种秩序的内在模式,一旦被破坏,儿童就会哭闹、焦虑,我认为这两个时期可以在一起谈感想。小朋友有自己的内在秩序,需要你的尊重。小时候,我最不喜欢听的两个字是:听话。所以,我理解为孩子需要被尊重,他的内在秩序被尊重了,被发展了,才会和你认为的秩序或者规则配对。你单纯的强调听话,他不懂自己为什么要听话,为什么要遵守某些规矩。孩子自己的秩序都没有被尊重,如何叫他遵守环境秩序,也就是所谓的规则?所以,表面上看起来任性的孩子,很多都是因为自己的内在秩序被破坏,被误读为任性固执,如果用暴力制止的话,他会混乱的,以后所有的秩序对他来说都是无用的。秩序敏感期是最容易被误读,被破坏的,在孩子处于这个敏感期时,要多理解,多尊重,并尽力创造好的有秩序的外部环境。

  对于孩子,我们始终要记住这三个词:耐心、宽容、正面引导。耐心是指孩子的成长需要时间,对于未知世界,孩子需要花时间去适应、学*。对于教师家长来说,理解他们、耐心的等待他们是最好的支持。宽容,人们获得经验都是不断的尝试、犯错、再次尝试。允许孩子犯错,不要限制他们的行为,更不要对他们的错误进行批评纠正。正面引导,我们需要以身作则,用合适的语言正确的行为当孩子的榜样。对于孩子们的小问题,正面回应。对于孩子不当的行为和言语,正面引导。尊重孩子,尊重个体,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孩子都是最美的存在。我们只需慢慢等,静待花开。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3

  太懒惰了,这么一本小小的书,断断续续的,足足看了差不多一年。真是惭愧!趁劲头足,现在正在看《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已经看完一大半了,这本书比较适合学龄儿童的妈妈,不过提前阅读也是很不错的。

  这是一本书,粗略看是浅显易懂,因为全书是由一串串案例故事组成的,述说者为蒙特梭利幼儿园的教师或者在这种幼儿园就读的儿童的家长,因此,述说的事件也都是儿童为主角,事件小而简单。细看其实有点难度,虽然没有深奥的理论,但对如何应对这些特殊的敏感期,却是一门大学问,正是由于全书看似缺乏系统,更给读者留下了思考和总结的空间。

  全书的述说对儿童种种发展都充满了由衷的赞叹和崇拜,言语中充满了爱和包容,尤其对儿童某些“恶劣”的行为和言语的冲撞,都能那么宽大的包容和理解。在全书中,反复强调的就是爱和自由,这是父母和老师应对幼儿(0-6岁)各个时期不同发展特征的方法。曾看过有读者反映,说这本书只给出了案例,却没给出解决应对的'方法,我想,给儿童理解,给他爱和自由,这就是本书以不变应万变的的答案。当然,这只是宗旨,如何具体的应变,还需智慧。

  在我家里的老人看来,我对涵涵的种种作为,有溺爱之嫌,随便他去玩什么,随便他翻东西,我都只是在旁边看着,只是负责他的安全,并不制止。但是,这是我们值得思考的,如何做到给他充分的爱和自由,却不至于到溺爱的程度?如何来界定二者?在什么时候说不,在什么时候说可以?哪些才是真正的爱和自由?如何在宝宝的种种看似“顽劣”的行为面前保持冷静和宽容,并探求这种行为背后的真正意义,而不是顺手就操起手中惩罚的工具?

  也许,这是我想的太多了。

  但是,冷静,这门功课真是太难修了。昨晚,只不过少给涵涵冲30毫升的牛奶,他就把半夜醒来的时间从4点提前到了1点,害的我差点冲他发脾气,恶狠狠的坐起来,看着他任他在那里趴在那里拱啊,翻啊,哼啊,哭啊,都没理他,最后才无奈的给他喝牛奶。好在是黑夜里,小家伙看不清我的脸色,否则肯定会吓坏,呵呵。

  修炼,修炼,继续,继续。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4

  自从有了孩子之后,对于孩子的成长关注地越来越多了。那天在看杂志《时尚育儿》时,发现了这本书《捕捉儿童敏感期》,该书收录了一百多个孩子敏感期的真实案例,通俗易懂,而且作家还针对每个不同个案均作了点评,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这一生命现象,引领读者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从而使孩子顺利通过敏感期,让每个孩子在爱和自由中健康成长。

  我读了之后,受益匪浅。作为家长,作为幼儿教师,了解幼儿的敏感期是非常重要的。敏感期是培养孩子的性格、兴趣、思维能力和独立能力的最佳时期,敏感期得到充分发展的孩子,头脑清晰、思维开阔、安全感强,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性和本质。书中写到4—5岁的敏感期“婚姻、出生、情感、人际关系、审美、数学概念、身份确认、性别、绘画、识字。”5—6岁的敏感期“婚姻、书写、数学逻辑、社会性兴趣、动植物、实物、收集。”6岁以上的敏感期“易些螺旋形状敏感期,一直伴随着孩子成长到12岁。绘画、音乐、语言、审美、对空间的认识、人际关系、秩序、独立、理财。”

  其实每个孩子来到这个多彩缤纷的世界,就象一张纯洁的白纸,要在上面绘画绚丽的色彩,规划美好的人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他们接触的第一生活环境。孩子在父母的关爱之中逐渐认识世界,经历从不懂到懂、从不知道到知道这个成长过程。“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父母共同的愿望,因此,作为孩子的父母必须以身作则,做孩子的良师益友,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使自己真正成为胜任的第一任老师。书中如有好多的案例如:“涂色”、“破坏性行为”、“秩序成*惯”等个案孩子的行为,分析的非常好。

  还有我觉得家园共教非常重要,幼儿园是孩子的第二个家,是孩子建康成长的沃土。孩子的培育工作,只靠幼儿园单方面的教育是不够的,家长的紧密配合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长应该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孩子的教育工作,与老师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家园携手共同教育,为孩子顺利通过敏感期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捕捉儿童敏感期》的确是一本很好的育儿书籍,我看了之后得到了很大的启发,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不但可以在幼儿敏感期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而且还可以在做家长工作上有很大的帮助。作为家长的我,从中也了解到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教育我的孩子,让我的孩子顺利地通过这些敏感期,健康在成长!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5

  每一次读孙老师的书都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这一次也不例外。之前只听说过青春期,更年期等,对于儿童敏感期还是第一次了解。原来儿童的成长是由一个又一个的敏感期构成的,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儿童的心智水*就会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而敏感期发展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一个孩子能否成长为一个正常的,优秀的人。

  以下是我根据此书对哥哥的女儿——睿嫣,处于儿童敏感期的一些案例分享。

  进入口腔敏感期时,睿嫣喜欢在床上抱着大可乐瓶翻滚,并尝试用嘴咬开瓶盖。当时她还不到一岁,做这个动作有些费劲,但她并不气馁,可以持续做十几分钟,时常把自己累得气喘吁吁。睿嫣有一只黄色的小熊,每次给她小熊,她都会去咬小熊的鼻子。去超市看到娃娃时,也是抓过来咬一通。有一次,家里的地上放了一袋芒果,睿嫣抓起来就往嘴里送,芒果皮的味道可不好吃,她马上做出难受的表情,迅速的把嘴里的东西往外吐。哈哈哈,小家伙口的功能已经建立并独立起来,正在用口来认识世界呢!

  睿嫣一岁左右时,恰好家里的沙发破了一个不起眼的小洞,她发现了,便开始用手指去抠。小洞被抠大了,棉絮露了出来,她便把棉絮往外掏,于是那段时间她总是专注于这份工作,乐此不疲。接下来我发现她对纸箱子很感兴趣,于是便把她放到纸箱子里,她时而蹲下,时而站起,有时还会扶着箱子不停地摇晃,脸上露出兴奋的表情。一不留神,箱子摇晃得太厉害了,她就面朝地板摔了个大马趴,继而哇哇大哭。无奈,我开始为她留心更安全的地方。然后我发现,每次打开洗衣机时,睿嫣都喜欢往洗衣机里扒拉,但是她个子够不着,什么也看不到。

  于是我把她抱进去,当然我事先拔掉了电插头。进入这个空间,睿嫣有时手舞足蹈,有时又安静得出奇,她可以自己在里面玩上30,40分钟。很显然,她对这个空间很满意,这种状况持续了一个星期左右吧。当时,我只是想带她的时候省些力气,没想到恰好满足了她在空间敏感期时对空间探索的要求。

  3岁左右,睿嫣到了剪纸敏感期。每次握起剪刀,她都会拿起纸张剪个不停。我们会拿一些废报纸给她剪,有时她会要求要一些白纸,我们提供的条件应该是满足了她的需求,所以她并不会拿剪刀去剪衣服啊,窗帘之类的东西。其实,我并没有认真看过她剪的过程,只是每次剪完,她都是一副很满足的样子,我觉得这样就够了。但我妈妈是个爱干净的人,面对睿嫣剪了一地的纸,妈妈会不高兴,会不允许。但我不这么想,因为小时候我也喜欢剪纸,我喜欢把纸张先剪成一条一条的,不完全剪断,然后再一排一排的剪下去,剪得碎碎的。我喜欢听剪刀剪在纸上的“沙沙”声,让我觉得很舒服。我不知道睿嫣是出于什么目的来剪纸,但我看得出剪纸带给她的愉悦感。于是,为了保护我们感同身受的愉悦感,我和睿嫣约定,自己收拾掉废纸是允许她剪纸的唯一条件。睿嫣爽快答应了,也如约做到了。就这样,我俩共同帮助了她自己度过这段剪纸敏感期。

  以上是我对睿嫣处于部分敏感期的一些记忆,但是当时自己是没有儿童敏感期这一概念的。完全是处于保护孩子爱好的心理。因为,小时候,妈妈总是限制我做这做那。不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有多痛苦,我不会忘记。所以,我不希望哥哥的女儿和我一样,在没有自由的环境中成长。于是,我会尽量满足她的想法和要求,这么做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弥补自己儿童时期的遗憾。没想到,却误打误撞的帮助了睿嫣。真是让人欣喜。

  很感恩能读到这本书,使自己有机会探索儿童成长的秘密。从前不明白哥哥的女儿为什么那么喜欢玩沙子?不明白哥哥的儿子为什么那么喜欢玩水?更不明白表哥的儿子为什么每天早晨起床都要看同一集奥特曼?现在总算是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了。当然这些都不足以让自己有足够的信心和把握去指导处在敏感期的孩子做些什么。但至少会让自己和身边的人有更多的宽容和爱意去善待每一个孩子,帮助他们顺利度过一个又一个的敏感期,最终长成正常的,快乐的人,感恩!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6

  前段时间,我读了一本书,它的名字叫《捕捉儿童敏感期》,该书收录了两百多个孩子敏感期的真实案例,通俗易懂,而且作家还针对每个不同个案均作了点评,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这一生命现象,引领读者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从而使孩子顺利通过敏感期,让每个孩子在爱和自由中健康成长。

  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敏感期是培养孩子的性格、兴趣、思维能力和独立能力的最佳时期,敏感期得到充分发展的孩子,头脑清晰、思维开阔、安全感强,能深入了解事物的特性和本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他们接触的第一生活环境,孩子在父母的关爱之中逐渐认识世界,因此作为父母必须以身作则,做孩子的良师益友,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使自己成为能够胜任的第一任老师。

  婴儿从一出生进入了第一个敏感期:口的敏感期,小孩刚出生不久就喜欢把手放进嘴里吮吸。像出现这种情况,应把孩子的小手洗得干干净净的,让他尽情地品尝自己的手。现在我明白了婴儿最初是用口感知世界的,首先用口唤醒了自己的手,用手去探索。以前不知道孩子专心反复地做他喜欢的事时是他的某个敏感期到来了。

  作为家长,在孩子的成长阶段,最好的作法就是不要打扰她。孩子们遇到问题,自己有解决的办法,好多概念,包括“秩序、规则、事先征求同意”等都是通过与伙伴的游戏、接触中认识的;孩子与孩子间出现的问题,也正是孩子在试图解决问题的过程。家长所能做的,不是以家长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而是创造各种情境,并且不打扰她!——否则,孩子还需要花费其他的时间来再次弥补!甚至错过了某个敏感期!

  读了这本书后,对家园共教十分有益,作为幼儿教师了解幼儿的敏感期也是非常重要的。敏感期是培养孩子的性格、兴趣、思维能力和独立能力的最佳时期,敏感期得到充分发展的孩子,头脑清晰、思维开阔、安全感强,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性和本质。其实每个孩子来到这个多彩缤纷的世界,就象一张纯洁的白纸,要在上面绘画绚丽的色彩,规划美好的人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他们接触的第一生活环境。孩子在父母的关爱之中逐渐认识世界,经历从不懂到懂、从不知道到知道这个成长过程。“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父母共同的愿望,因此,作为孩子的父母必须以身作则,做孩子的良师益友,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使自己真正成为胜任的第一任老师。书中如有好多的案例如:“涂色”、“破坏性行为”、“秩序成*惯”等个案孩子的行为,分析的非常好。幼儿园是孩子的第二个家,是孩子建康成长的沃土。孩子的培育工作,只靠幼儿园单方面的教育是不够的,家长的紧密配合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长应该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孩子的教育工作,与老师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家园携手共同教育,为孩子顺利通过敏感期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捕捉儿童敏感期》的确是一本很好的育儿书籍,我看了之后得到了很大的启发,作为幼儿教师不但可以在幼儿敏感期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而且还可以在做家长工作上有很大的帮助。对于家长提出的疑问也能做出正确的分析,让孩子在充满爱、充满快乐自由的环境中成长。不过自己的经验和学识还有点欠缺,还需进一步的阅读分析。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7

  儿童敏感期这个词很早就听说过,只是当时觉得无关自己没有过多在意。现在有了孩子,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令我困惑的问题,现在带着这些疑问来读这本书,真的是感触颇深,收获很多。

  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的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各个敏感期孩子的表现都不一样。当遇到“问题”儿童时,我们是否真正的去寻找问题的“症结”所在了呢?通常除了多给予关注外,我们是否对幼儿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特征有深入的了解。所谓“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往往使老师们只停留在问题的表面而解决不到实际的问题。这本书中的一句话让我感触至深:“只有错误的.**,没有错误的儿童。”这就要求我们应该深入了解孩子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一切特质。

  经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说孩子固执的要命,难管难教。孩子执拗的这个阶段可能是老师和家长最为苦恼的时期,因为执拗的要求具有不可逆性,让人感到无奈。我也曾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每当这时候我都气得暴跳如雷,对她大发脾气,可孩子丝毫不惧怕,哭得稀里哗啦还是一点都不妥协。读了这本书后我释然了,书中给出了两点建议:一、**放慢速度,注意观察和倾听孩子;二、已经发生了,就陪伴孩子,准许孩子把恼怒哭出去,让孩子把情绪哭出去,孩子自己就会接纳已发生的事实。我理解了孩子执拗的原因,我要尊重孩子这一生命现象。除了观察、了解外,我们还应该给幼儿充分的爱和自由。相信孩子能够在我们老师和家长的教育下,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我们不知道儿童的心里到底有多少秘密,正如蒙特梭利所说,儿童的心灵是一个神秘的深渊,照料他的**并不了解他。当我们不了解的时候,让我们怀着敬畏之心,给他们爱和自由吧。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8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它似乎有一种魔力,让我情不自禁的记笔记,牵动着我的情绪,时而欢笑、时而感动、时而惊喜、时而心疼……五味杂陈,突然内心一扇窗口打开了,我终于明白为何我会对教师一职情有独钟。

  从这本书中,我发现宝贝们的成长原来有这么多的秘密。成长中的宝贝有一个接一个的敏感期,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的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很多父母对儿童的密码了解的太少,只是在用自己的思维,**的价值观来判断孩子的行为,不知道自己其实是严重破坏了孩子自我发展的探索行为。有的孩子为什么会蛮不讲理,因为在执拗敏感期的那段时间里,家长没有耐心的疏导,认为是孩子任性,对孩子没有很好的理解、变通……有问题的儿童,如多动的、痴呆的、焦虑的、自闭的等儿童,正是他们的探索活动被严重阻碍而造成的。而判断孩子是否进入了某个敏感期,看的不是年龄,而是孩子的表现,所以孙老师认为蒙氏教师重要品质之一是会观察,不去干扰孩子,充分给与宝贝们爱和自由的空间。

  常常听到老师们抱怨说某某幼儿难管难教。当遇到“问题”儿童时,我们是否真正的去寻找问题的“症结”所在了呢?通常除了多给予关注外,我们是否对幼儿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特征有深入的了解。所谓“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往往使老师们只停留在问题的表面而解决不到实际的问题。这本书中的一句话让我感触至深:“只有错误的**,没有错误的儿童。”这就要求我们应该深入了解孩子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一切特质。除了观察、了解外,我们还应该给幼儿充分的爱和自由。相信孩子能够在我们老师的教育下,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除了爱和自由,“等待”是教育方法的又一“绝招”。敏感期的一个特点,就是它不是靠有意的促进和引导而来,它是不期而至的。而**的忽视、强制则使儿童敏感期消解、打破和推迟。强制性的介入不但侵占了儿童每个敏感期的独特发展时机,还会使儿童对强制灌输的内容产生恐惧。

  所以我建议老师们要学*和了解一下每个年龄段幼儿敏感期的具体内容,并对其内容进行考核。让每一个教师清楚的了解每个年龄段幼儿所表现的敏感期的具体内容,以便更好的开展各项工作。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9

  有一个小宝贝回家的时候,电梯里的按钮必须他来按,如果妈妈按了,要重新回到电梯间再按一遍,妈妈很抓狂,认为孩子是不是有强迫症。其实孩子是进入了秩序敏感期,他是为了维护秩序而执拗,如果秩序破坏,一切都要重来。秩序感是规则意识的萌芽,会带给孩子安全感,打破秩序会让他焦躁不安。这个妈妈就是不让他重新按,结果哭闹了很久,把精力用在了无序的抗争中,浪费了宝贵的亲子时光。这小小的强迫症,读完了《捕捉儿童的.敏感期》,我们就会理解这个小宝贝,尊重他,倾听他!

  《捕捉儿童的敏感期》这本书主要讲述了0到6岁之间的敏感期,但是并不意味着6岁之后就不会有敏感期出现的现象,敏感期只意味着在某个年龄段某些特征最为凸显,而后这些特征可能还会伴随着孩子成长。而这本书就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证明了几岁会有哪些敏感期,会有哪些特征。

  书中有一个很搞笑的例子。一个小朋友在幼儿园拉了粑粑,在老师去给他拿裤子的时候,他把自己的粑粑包了起来并放在书包里带回了家,在他的父母询问原因时,孩子的回答竟然是:“这是我的”。也许我们听完这个故事哈哈一笑就过去了,可是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真的遇到过这种情况,我们会反思,这是孩子自我意识的萌芽。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孩子,她们占有欲强、不愿分享、甚至别人碰他的东西就会大声尖叫等。我们会认为这是家庭教养方式的过度溺爱,造成了孩子自私自利的坏毛病。殊不知这是儿童自我意识初步建立的时候,也是他们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当孩子出现了自我意识时,他会按照自己的意愿、情感、心理和意志的需要行使自己的计划、支配自己的行为。当我们遇到儿童这个时期,我们需要做的是尽可能满足孩子,不能过度苛责,为儿童创造一个温馨充满爱的环境。

  其实,孩子的秘密还有很多很多,当我们不了解的时候,我们要怀着敬畏感恩之心,给他们充分的爱和自由。正如书中给出的我们建议:一、**放慢速度,注意观察和倾听孩子;二、已经发生了,就陪伴孩子,准许孩子把恼怒哭出去,让孩子把情绪哭出去,孩子自己就会接纳已发生的事实。

  这本书,百读不厌,每一次读都会有新的收获与体会,让我们一起去探寻宝贝们更多的规律与秘密吧!


《捕捉儿童的敏感期》读后感(十)份(扩展2)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20)份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 1

  《捕捉儿童敏感期》是著名儿童教育专家孙瑞雪的编著的书,本书深入地揭示“敏感期”这一生命现象,就如书中所说:“了解了敏感期,父母就可以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破破译儿童内心的秘密,帮助孩子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并释放内在的新的生命力。”所以“这是爱孩子的书,而不是教孩子的书。”

  《捕捉儿童敏感期》是一次在网上给单位买书的时候无意中看到好评如潮便给自己下了订单,买回来后从7月到9月一直搁置在书架上,直到顺利搬家完。10月用了四个周末的女儿上辅导班的时间阅读完。这是自己今年最认真阅读的一本书,每看完一个篇章就做了标注和写下关键词,以便提醒自己再次回看的时候能够抓住重点,再此也特别推荐给家有小宝贝的妈妈们。

  本书有8个篇章,在第一章,作者通过4个孩子的敏感期故事:从婴儿吃手、脚丫、玩具等用口来感知世界,了解外在,建构自我,说明孩子从出生敏感期就开始了,这也是口的敏感期;孩子之间交换,在**看来属于不等价,而在交换背后却藏着孩子的秘密和感觉,有着他们的喜悦;在秩序敏感期,我们会发现孩子们必须按照既定的规则做事,如果大人破坏规则他们会要求不断的重新来,她也会要求大人或者小伙伴们按照自己摆放玩具的要求放好,这也是儿童的“直线式思维”,到了“追求完美”的敏感期;孩子对绘画和音乐有着天然的直觉,在这一时期,如果被家长们发现和抓住,为孩子提供艺术环境,那么就能很好的进行“潜力开发”。读完第一章,让读者对敏感期有了一定的了解,也让读者对探索孩子有了兴趣,因此,在后面的章节中,作者分别从0―2岁、4―5岁、5―6岁和6岁以上儿童发展中的敏感期做说明,每个阶段通过孩子与家长、老师的故事进行阐明各个敏感期。

  什么是敏感期呢?书中给出的定义是:敏感期是指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本书作者在介绍敏感期的时候,也给我们介绍了蒙台梭利教学法的美好――为孩子提供一个宽松和爱的环境,让孩子们保持天性自由发展。

  读完敏感期,让我再次重新认识女儿在成长过程中的小故事,比如:刚出生下来为什么总是爱吃手和脚丫子,很多次把脚丫子放入口中,被我制止逗她玩,而她还吃得津津有味;家里的玩具和书也是被她咬,总是担心她把细菌或者不能吃的物品吃进去掐住;不喜欢照顾她的奶奶穿黑色的衣服,奶奶穿了黑色的衣服她就哭,就让奶奶脱;小朋友来家里做客,不让别人动她的玩具,如果玩了玩具必须是放在她的地方,放错了她就大哭,让人觉得孩子不可理喻太自私了;爱美是人的天性,小女孩经常踩着我的高跟鞋,拿着我的化妆品给自己涂涂抹抹――很多的为什么,也让我在这本书找到了答案。读完此书,让我们认真的面对孩子的每一个敏感期,陪伴她成长。

  每个敏感期的到来都是短暂的,也会是转瞬即逝的,如果在敏感期我们没有好好“保护”它,在12岁之前只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爱与自由,也是可以弥补的。作者说:“在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一定会勇敢、坚定、乐观、充满自信,拥有这样一个孩子,幸福会像空气一样包围着我们。”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 2

  《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是资深幼儿教育专家孙瑞雪老师所编着,该书收录了200多个孩子的敏感期真实案例,通俗易懂,而且孙老师还针对每个案例进行了点评,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这一生命现象。引领读者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从而使孩子顺利通过敏感期,让每个孩子在爱和自由中健康成长。

  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的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敏感期得到充分发展的孩子,头脑清楚、思维开阔、安全感强、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征和本质。0—6岁的儿童,如果敏感期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到了6—12岁还会有弥补的机会,但是,这有个前提,那就是6—12岁期间,儿童必须有一个充满爱和自由的成长环境。现实是,在学*压力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得到的.心理帮助和关怀非常的少。

  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受益匪浅。做为一名家长,了解幼儿的敏感期是非常重要的。敏感期是培养孩子的性格、兴趣、思维能力和独立能力的最佳时期,敏感期得到充分发展的孩子,头脑清晰、思维开阔、安全感强,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性和本质。其实每个孩子来到这个多彩缤纷的世界,就象一张纯洁的白纸,要在上面绘画绚丽的色彩,规划美好的人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他们接触的第一生活环境,孩子在父母的关爱之中逐渐认识世界,经历从不懂到懂、从不知道到知道这个成长过程。“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父母共同的愿望,因此,做为孩子的父母必须以身作则,做孩子的良师益友,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使自己真正成为胜任的第一任老师。书中有好多常见的案例如:“涂色”、“破坏性行为”、“秩序成*惯”等,分析的非常好,家长们很值得一读。

  《捕捉儿童敏感期》的确是一本很好的育儿书籍,他是家长打开孩子心灵之门的一把钥匙,让我们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让我们能了解他们、帮助他们、爱护他们,让孩子在充满爱、充满快乐自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 3

  《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是资深幼儿教育专家孙瑞雪老师所编著,该书收录了200多个孩子的敏感期真实案例,通俗易懂,并针对每个不同个案例作了详细的点评,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这一生命现象。读了这本书后,使我清楚地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以及孩子顺利通过各个敏感期的关键所在,从而让每个孩子在爱和自由中健康成长。

  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的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敏感期得到充分发展的孩子,头脑清楚、思维开阔、安全感强、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征和本质。0—6岁的儿童,而敏感期没有得到良好发展的孩子,到了6—12岁还会有弥补的机会,但是,这有个前提,那就是6—12岁期间,儿童必须有一个充满爱和自由的成长环境。现实是,在学*压力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得到的心理帮助和关怀非常的少。

  自己对儿童的密码了解的太少,只是在用自己的思维,**的价值观来判断孩子的行为,不知道自己其实是严重破坏了孩子自我发展的探索行为。有的孩子为什么会蛮不讲理,因为在执拗敏感期的那段时间里,家长没有耐心的疏导,认为是孩子任性,对孩子没有很好的理解、变通……有问题的儿童,如多动的、痴呆的、焦虑的、自闭的等儿童,正是他们的探索活动被严重阻碍而造成的。

  常常听到老师们抱怨说某某幼儿难管难教。当遇到“问题”儿童时,我们是否真正的去寻找问题的“症结”所在了呢?通常除了多给予关注外,我们是否对幼儿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特征有深入的了解。所谓“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往往使老师们只停留在问题的表面而解决不到实际的问题。这本书中的一句话让我感触至深:“只有错误的**,没有错误的儿童。”这就要求我们应该深入了解孩子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一切特质。除了观察、了解外,我们还应该给幼儿充分的爱和自由。相信孩子能够在我们老师的教育下,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读完书我发现,因为孩子常常不知道自己犯了错误,一旦他们意识到,自己就会反省,孩子有自我反省的能力,老师要耐心的等待孩子改正错误,这是孩子成长的必然过程,有时孩子会故意犯个错误,用明知故犯的方式来试探老师和承认的态度,来验证和体验爱和宽容的感觉。儿童犯了错误是很难为情的,尤其是承认错误的时候,如果能让孩子体面地承认错误并改正,那是最好的。

  家园共育,幼儿园是孩子的第二个家,是孩子建康成长的沃土。孩子的培育工作,只靠幼儿园单方面的教育是不够的,家长的紧密配合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长应该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孩子的教育工作。与老师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家园携手共同教育,为孩子顺利通过敏感期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 4

  最*一段时间,我读了一本书,它的名字叫《捕捉儿童敏感期》,该书收录了一百多个孩子敏感期的真实案例,通俗易懂,而且作家还针对每个不同个案作了点评,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这一生命现象,引领读者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从而使孩子顺利通过敏感期,让每个孩子在爱和自由中健康成长。

  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会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六岁前儿童会出现的各种敏感期,在敏感期阶段,儿童接受某种刺激的能力是异乎寻常的。儿童对某种事物的特殊感受性一直持续到这种感受需求完全得到满足为止。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敏锐的把握住这些敏感期,适时地从各方面促进儿童的成长。相反,如果忽视了幼儿的敏感期,一味的按照我们自己的规划去安排孩子学*我们希望他掌握的知识,只会让教育南辕北辙。假如这种情况始终得不到改善,将为孩子成年后会有各种心理问题和行为障碍埋下隐患。

  对于幼儿的一些不正确行为,我们不要一味的去指责孩子,而要深入去了解这种行为出现的原因,做好引导教育,帮助幼儿一起去改正,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教育的目的。比如,大多数家长都为孩子小时候咬东西甚至“咬人”烦恼过,其实这是孩子正处在用舌头、牙齿探索环境的敏感期即“口腔敏感期”,大人应当给予合理的指导帮助孩子度过这一敏感期,提供一些可以咬的、尝的、干净的食物或牙胶、磨牙棒之类的物品来满足孩子口腔的味觉和触觉,假如限制过多欲望得不到满足,咬皮肤就会成为替代,也就极有可能出现孩子咬人的现象。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紧密配合,家长应该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孩子的教育工作,与老师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家园携手共同教育,为孩子顺利通过敏感期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捕捉儿童敏感期》的确是一本很好的育儿书籍,我看了之后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在幼儿敏感期如何进行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有了深刻的认识,对家长工作的开展也有很大的帮助。通过阅读我希望能学以致用,在工作中对家长提出的疑问提出正确的分析和建议,共同努力让孩子在充满爱、充满快乐自由的环境中成长。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 5

  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的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该书中提到:敏感期得到充分发展的孩子,头脑清楚、思维开阔、安全感强、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征和本质。0―6岁的儿童,如果敏感期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到了6―12岁还会有弥补的机会,但是,这有个前提,那就是6―12岁期间,儿童必须有一个充满爱和自由的成长环境。现实是,在学*压力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得到的心理帮助和关怀非常的少。

  我曾在两次假期(去年的暑假和今年的寒假)接触到了关于儿童敏感期的话题,刚开始只是稍微有些了解,并不真正了解其内在的.含义。但在寒假的这个假期里,我从头到尾的好好看了这本关于《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后,有所感悟。也引发了我对我园现行“个性化追踪式的教育方法”的一些思考。

  我园现行的“个性化追踪式的教育方法”,无疑对孩子的个体发展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和关注,使每个孩子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同时也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一致认可。老师们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大家都在朝着学*型、研究型、反思型的道路前行。对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老师们在观察跟踪幼儿的发展时,一般是根据幼儿的前测和*时观察的表象来判断孩子的发展情况,并围绕幼儿的弱势项制定跟踪的教育方案。我认为除了以上方法外,我们还可以从幼儿年龄段所表现出的敏感期上分析幼儿身上存在的问题,真正找到幼儿的“症结”所在,标本兼治效果可能会更好。

  常常听到老师们抱怨说某某幼儿难管难教。当遇到“问题”儿童时,我们是否真正的去寻找问题的“症结”所在了呢?通常除了多给予关注外,我们是否对幼儿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特征有深入的了解。所谓“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往往使老师们只停留在问题的表面而解决不到实际的问题。这本书中的一句话让我感触至深:“只有错误的**,没有错误的儿童。”这就要求我们应该深入了解孩子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一切特质。除了观察、了解外,我们还应该给幼儿充分的爱和自由。相信孩子能够在我们老师的教育下,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除了爱和自由,“等待”是教育方法的又一“绝招”。敏感期的一个特点,就是它不是靠有意的促进和引导而来,它是不期而至的。而**的忽视、强制则使儿童敏感期消解、打破和推迟。强制性的介入不但侵占了儿童每个敏感期的独特发展时机,还会使儿童对强制灌输的内容产生恐惧。

  所以我建议老师们要学*和了解一下每个年龄段幼儿敏感期的具体内容,并对其内容进行考核。让每一个教师清楚的了解每个年龄段幼儿所表现的敏感期的具体内容,以便更好的开展各项工作。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 6

  最*几天读着网上下载的《捕捉儿童敏感期》,文中介绍的敏感期的真实案例,确实像一把金钥匙,引领着我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以前孩子的一些行为我不理解或简单的理解为是小孩子的幼稚行为,但看着本书,我从中找到了答案。

  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去年冬天有段时间佳凝对裙子“情有独钟”,天天要穿裙子去幼儿园,有时还问我她美吗。当时我简单的认为她在“臭美”,现在看来,那是她审美的敏感期在发展。

  佳凝在家用各种凳子摆她的家,轻易不允许别人动。前几次奶奶趁她上幼儿园时把凳子收了,惹的佳凝很不高兴。奶奶一次次的收,佳凝一次次的摆,从幼儿园回家佳凝会先检查她的`凳子是否被挪动。现在我知道了她的这种行为源于秩序感,她要保持她的那个家的原样。她一次次的摆,是执拗敏感期的一种表现。

  单身宿舍是公厕,每次去厕所时,佳凝要先看看哪个厕位干净。若达不到她理想的干净程度时,佳凝会转身回家用她的小便盆。以前我只是简单的理解为小孩还挺爱干净呢,原来她是在追求完美。

  最*佳凝在家又玩起了泡泡水,瓶瓶罐罐的装满水,还要加上点肥皂或洗衣粉。要按以前我会强烈制止,玩水弄得到处湿乎乎的,还要浪费肥皂。但现在我知道不能过于“干扰”她了,要给她充分的自由。

  佳凝喜欢啃指甲,现在我在想,是不是她“口的敏感期”时被打扰,现在正在补课呢。

  儿童的各种敏感期结合在一起,要陪她度过6年。这6年内,各个阶段有不同的敏感期。如果各种敏感期的动作没有被外界(家长和老师)所打扰,她就会发展得很全面。否则,孩子自身有一种修补的功能,将占用其他时间、场合弥补。如果6年内都没有弥补,则孩子的发展不全面(可能长大后会出现其他问题--属于潜在的)。很遗憾自己是个“粗心”的妈妈,没有更早些了解儿童的敏感期。但庆幸现在我已读着《捕捉儿童敏感期》,且决心要做个细心的妈妈,以后要多观察孩子的言行,不“干扰”她的成长,要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多理解孩子。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 7

  有多少父母知道,婴幼儿喝了糖水后为什么拒绝再喝白开水?他们为什么爱吃手,还对非常微小的东西感兴趣?让他听磁带,他的兴趣为什么不在听上,而是在来回装卸磁带上。

  在读了资深幼儿教育学家孙瑞雪编著的《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后,我才了解,这一切的背后,是一个黄金般贵重的概念--敏感期。

  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儿童的心智水*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这本书收录了200多个孩子(0~10岁)敏感期的真实案例,所有案例由家长或老师记录,通俗易懂,孙瑞雪老师针对每个不同案例都作了点评,她认为儿童的智力来自于感觉;个性跟创造力之间是画等号的,创意不能教;打骂中长大的.孩子,看不到客观现实。这是第一次大规模、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这一生命现象,它就像一把打造了10年的金钥匙,引领我们读者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XX儿童内心的秘密,让每个孩子在爱和自由中健康成长。

  敏感期是培养孩子的性格、兴趣、思维能力和独立能力的最佳时期。它的一个特点就是不期而至。成长中的儿童有一个接一个的敏感期,但很多父母、老师都不太了解,一直用自己的思维,**的价值观来判断孩子的行为。他们强制性的介入不但侵占了儿童每个敏感期的独特发展时机,还会使儿童对强制灌输的内容产生恐惧,严重破坏了孩子自我发展的探索行为。有问题的儿童,如多动、自闭症的儿童,正是他们的探索活动被严重阻碍而造成的。因此,敏感期得到充分发展的孩子,头脑清晰、思维开阔、安全感强,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性和本质。

  这本书中的一句话让我感触至深:“只有错误的**,没有错误的儿童。”这就要求我们应该深入了解孩子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一切特质。除了观察、了解外,我们还应该给幼儿充分的爱和自由。

  在这本书中,有大量孩子敏感期的照片:从口的敏感期到手的敏感期,再到空间敏感期、人际敏感期等,使我一下子对敏感期有了非常直观的认识。全书的述说对儿童种种发展都充满了由衷的赞叹和崇拜,言语中充满了爱和包容,尤其对儿童某些“恶劣”的行为和言语的冲撞,都能那么宽大的包容和理解。这也是我们每一名小蜗的老师要做到的。

  在读这本书后,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儿童成长的每一个重要时期和生命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认识到教师重要的品质是会观察,不去干扰孩子,充分给孩子爱和自由的空间。学会捕捉儿童的敏感期,如何在关键时刻给予孩子科学的教育和关注是如此重要。不但可以在幼儿敏感期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而且还可以在家长提出的疑问的时候给予正确的分析与指导,让孩子在充满爱、充满快乐自由的环境中成长。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 8

  在读这本书以前,我知道人的发展有一些敏感期。比如语言敏感期、动作敏感期、绘画敏感期、音乐敏感期等。但是儿童在敏感期到底是什么样子,各个敏感期分别在什么时候到来,怎么判断孩子处于什么敏感期,孩子敏感期到来时,父母应该做些什么。对于这些非常现实的问题,我几乎一无所知。而看了书中的案例,我一下子明白了许多。比如儿童的执拗敏感期。

  在这个敏感期,儿童会很执拗,如果大人不了解,与他们发生争执,孩子就会哭闹。而大人们看到孩子哭闹会很生气!有的认为孩子太任性,可别惯坏了,于是要么采取暴力制服,要么任其哭闹,执拗的敏感期出现在3岁左右。书里关于这个敏感期的内容回答了我心里很久以来的疑问。假如大人知道孩子正处在执拗的敏感期,就应该蹲下身子跟孩子*等地交流,对孩子解释为什么有的事情能做,有的事情不能做。其实,当孩子执拗的时候,只要不妨碍别人,不出危险,尽管由他去好了。过一段时间就不执拗了。再比如秩序的敏感期。

  儿童严格地按照内心的秩序去做事,不能随意更改,变动,否则他们就会焦虑。其实孩子缠大人是对大人的信任和依赖嘛,为什么就不能依一依她呢?怕孩子变坏吗?那么小就能变坏吗?再比如专注。专注是儿童意志力的.基础。没有专注就没有意志。大人要巧妙地保护孩子的专注力。当孩子专注做一件事情时,大人不要打扰,甚至不要表扬,表扬在这时也是一种打扰。要给孩子空间和时间去发展专注力。

  最大限度地保护孩子的专注力,才是对孩子最大的爱护。现在我们看到有的孩子疯疯癫癫,一会干这个,一会干那个,特别好动,集中不了注意力,很可能就是小的时候专注力没有受到保护和培养。事实上,家长们需要做的就是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环境,然后给他时间和空间,呵护他的成长,让他自我发展。孩子是会自我发展的。而你不切事宜的所谓引导、辅导,可能只是干扰。实际上,大多数家长做的恰好相反。当孩子缠着的时候,嫌孩子心烦,没有给他足够的关爱;当他自己玩的时候,大人们又自作聪明地去教。其实破坏了孩子自己探索的过程,影响了他们专注力的形成。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 9

  过去了就永远回不来,很多事物只能成为回忆,就是因为当时没有好好把握。这是看完《捕捉儿童敏感期》的最大感想。

  书中将理论与实例结合,将每一个敏感期绘声绘色得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每一个时刻都是至关重要的,错过了,将影响孩子的一生。孙瑞雪的这部著作值得我们大家无数次的翻阅。

  各个敏感期孩子的表现都不一样。当遇到"问题"儿童时,我们是否真正的去寻找问题的"症结"所在了呢?通常除了多给予关注外,我们是否对幼儿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特征有深入的了解。所谓"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往往使我们只停留在问题的表面而解决不到实际的问题。这本书中的一句话让我感触至深:"只有错误的**,没有错误的儿童。"这就要求我们应该深入了解孩子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一切特质。

  作为父母,我们往往会忽略了,也忘记了去帮助孩子,甚至制止了孩子的某些活动,但是我们破坏了孩子的什么,没有人知道。孩子的许多行为被家长不理解并强行压制,抹杀或者用爱的名义禁锢了儿童的正常成长。这是我们现在教育最大的误区。认识各种敏感期,对于孩子的完整的自我成长至关重要,不要让我们的爱成为伤害,让自己的爱成为孩子成长的后盾吧!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 10

  这本书我很喜欢,之前看过电子版,但觉得看电子版书没有买书回来看感觉好,买书回来读不仅家人可以共读而且想拿到那里读都可以,不用总盯着电脑眼睛也会觉得舒服很多。

  燃宝真的长大了,自可以一个人玩,发现一样东西就可以反复玩很久,晚上他做在椅子上画画,我就坐在一边看这本书,喜欢读这么书,这里可以看到最真实、最可爱的孩子,在这里可以看到燃宝的身影,在这里可以找到乐趣,尤其谈到孩子到了语言敏感期的时候,孩子会反复应用、不分场合的应用学来的语汇,而且说的都很雷人,很有趣,也很真实,孩子就是这个样子。每一个孩子都要经历他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敏感期,只是每一个孩子的每一个敏感期到来的都不一样,有的早有的晚。当读到孩子秩序感敏感期的时候,我和作者有同样的体会,家里谁的东西就是谁的,爸爸的手机只能爸爸拿,妈妈的枕头只能妈妈枕,妈妈的鞋只可以妈妈穿,有朋友来家里穿了我*时穿的.拖鞋,小家伙都会不悦并要求换过来,读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孩子,可以帮助我们捕捉儿童敏感期,并且在孩子敏感期到来的时候给他提供帮助。

  以前曾和朋友们狂言说自己不会结婚不会要孩子,结果在朋友圈里我是结婚较早的,有了孩子之后是最喜欢孩子的,有时候人真的很奇怪。我真的特别感恩上天赐给我这样一个可爱的燃宝,有了燃宝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偶尔会写写日志写写博客,现在的我会常常写,记录自己和燃宝的故事,记录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为自己积累财富,也是为燃燃积累财富。我特别感谢新浪育儿圈和新浪亲子圈的每一位圈友,感谢妈眯沙龙,感谢这些育儿专家写的这么多这么好的书,让我一个从不了解孩子不喜欢孩子不知道如何带孩子的人变成了喜欢孩子开始了解孩子知道自己应该要怎么带孩子,当然,有时也会茫然,有时也会失控,我们大家常聚在一起谈自己的育儿经,谈自己的想法和作法,在这一个又一个的学*过程和交流过程中,我也会不断的为自己展开自我批评和自我教育,如何给孩子“爱和自由”,如何做好孩子精神上的仆人而不是主人,我还需要学*和努力。

  在这里推荐我的朋友们和我一起读这本书,还有该作者孙瑞雪的“爱和自由”、“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李跃儿,谈到李跃儿,她是北京效区巴学园(幼儿园的名字)的园长,导演张同道在该园秘呆三年拍摄的纪录片《小人国》,真实的反映了2至6岁孩子的生活并透过孩子的视角,展现**的世界,小人国这部电影一直很想看,可惜只看过北京教育台的对话节目放过片花,很感人很真实,仅看了片花我哭了,看到园里的孩子有的打人有的被打的时候触动了我的心,是啊,幼儿园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个小的社会,这里有强弱之分,在父母保护下成长的孩子进了园之后还是要自己去面对和处理孩子们自己的事情的,这里有用武力处理的也有用智谋去处理的,远不差与**世界。该片今年十月份在北京上映的,但在网上都找不到,这里的电影院没有买这部片子,咳,挺遗憾的,生活在大城市还是好啊,可以最早最快的分享各种资讯,真幸福。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 11

  《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是资深幼儿教育专家孙瑞雪老师所编著,该书收录了200多个孩子的敏感期真实案例,通俗易懂,并针对每个不同个案例作了详细的点评,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这一生命现象。读了这本书后,使我清楚地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以及孩子顺利通过各个敏感期的关键所在,从而让每个孩子在爱和自由中健康成长。

  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的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敏感期得到充分发展的孩子,头脑清楚、思维开阔、安全感强、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征和本质。0—6岁的儿童,而敏感期没有得到良好发展的孩子,到了6—12岁还会有弥补的机会,但是,这有个前提,那就是6—12岁期间,儿童必须有一个充满爱和自由的成长环境。现实是,在学*压力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得到的心理帮助和关怀非常的`少。

  自己对儿童的密码了解的太少,只是在用自己的思维,**的价值观来判断孩子的行为,不知道自己其实是严重破坏了孩子自己发展的探索行为。有的孩子为什么会蛮不讲理,因为在执拗敏感期的那段时间里,家长没有耐心的疏导,认为是孩子任性,对孩子没有很好的理解、变通……有问题的儿童,如多动的、痴呆的、焦虑的、自闭的等儿童,正是他们的探索活动被严重阻碍而造成的。

  常常听到老师们抱怨说某某幼儿难管难教。当遇到“问题”儿童时,我们是否真正的去寻找问题的“症结”所在了呢?通常除了多给予关注外,我们是否对幼儿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特征有深入的了解。所谓“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往往使老师们有错误的儿童。”这就要求我们应该深入了解孩子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一切特质。除了观察、了解外,我们还应该给幼儿充分的爱和自由。相信孩子能够在我们老师的教育下,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读完书我发现,因为孩子常常不知道自己犯了错误,一旦他们意识到,自己就会反省,孩子有自己反省的能力,老师要耐心的等待孩子改正错误,这是孩子成长的必然过程,有时孩子会故意犯个错误,用明知故犯的方式来试探老师和承认的态度,来验证和体验爱和宽容的感觉。儿童犯了错误是很难为情的,尤其是承认错误的时候,如果能让孩子体面地承认错误并改正,那是最好的。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 12

  有些人觉得这本书写得缺乏重点,其实我觉得这本书是一个告知概念及现象,让父母去自行理解怎么去做的一本书。我们不是教条主义,更不应该去当拿来主义。个人觉得这本书不错,让人充分去理解孩童的发展需要和心理活动。

  这本书告诉我们一件特别浅显的道理,那就是我们不能理所当然的用自己的定向思维去理解他人。孩子就是孩子,他做一些事情的初衷与**并不相同,只有充分理解他们,才能够更好的去帮助他们成长。我们不能用我们成长经验中的思维方式去阻止他们的自由发展。我们应该思考怎样对他们而言是充满安全感并感觉自己是自由的,不受压制的,充满爱意的。孩子的理解有时候非常直白,他不会拐弯抹角地去想你这么做初衷是为了他好,只有你去配合他,他才能更好地成长起来,学会尊重,秩序,爱他人,明事理。

  我们要做的就是不去阻挡他们学*和探索世界的同时保护他们,给他们足够的爱。

  孩子需要一个全身心爱他的.父母,书中有位父亲说,为了孩子,他要更爱孩子的母亲,只有这样才能为孩子营造一个充满爱的环境。

  书中开头有一个实例,一个婴儿出生时因为患病蒙住左眼长达一个月之久,后来眼睛虽然发育健全,却永久的失明了。因为孩子正处在发展发育的初期,一切事物对他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如果错过了,很可能就会像那只眼睛一样,永久失明,使孩子成长为人格不健全的**。

  这本书不但让我们理解了孩子,也让我们学会分析自己的行为和性格形成。

  我并不是一位母亲,我养了两只狗一只猫,但说实话,我觉得许多事物都完全相通。我时常为自己教导小动物所犯的错误而懊悔,特别是当狗狗睡觉做噩梦和猫猫突然对我表现出不信任感的时候。我觉得我能做的就是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爱意,并学会用他们的理解方式去对待它们。这对我将来为人父母在某种程度上也提供了帮助。

  这本书也许并不能让你完全解惑,也或许有些你正遇到的问题它并没有提及。但是作为一本以众多例子举例说明的书,我想你很快能学会应对的方式。学会怎么去种豆子可比给你一袋豆子要有用得多。

  我觉得这本书是对蒙式教育的禅释和理解,并具体实施的事例,让人能够较为浅显地理解这种教育方式的理念。如果把两本书一起看,或许会给你更大的启发。

  我相信这一点,无论我们在做什么样的事情,我们怎样去做——我们这么做,都是为了爱。为了让爱落到实处,理解,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 13

  有些人觉得这本书写得缺乏重点,其实我觉得这本书是一个告知概念及现象,让父母去自行理解怎么去做的一本书。我们不是教条主义,更不应该去当拿来主义。个人觉得这本书不错,让人充分去理解孩童的发展需要和心理活动。

  这本书告诉我们一件特别浅显的道理,那就是我们不能理所当然的用自己的定向思维去理解他人。孩子就是孩子,他做一些事情的初衷与**并不相同,只有充分理解他们,才能够更好的去帮助他们成长。我们不能用我们成长经验中的思维方式去阻止他们的自由发展。我们应该思考怎样对他们而言是充满安全感并感觉自己是自由的,不受压制的,充满爱意的。孩子的理解有时候非常直白,他不会拐弯抹角地去想你这么做初衷是为了他好,只有你去配合他,他才能更好地成长起来,学会尊重,秩序,爱他人,明事理。

  我们要做的就是不去阻挡他们学*和探索世界的同时保护他们,给他们足够的爱。

  孩子需要一个全身心爱他的父母,书中有位父亲说,为了孩子,他要更爱孩子的母亲,只有这样才能为孩子营造一个充满爱的环境。

  书中开头有一个实例,一个婴儿出生时因为患病蒙住左眼长达一个月之久,后来眼睛虽然发育健全,却永久的失明了。因为孩子正处在发展发育的初期,一切事物对他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如果错过了,很可能就会像那只眼睛一样,永久失明,使孩子成长为人格不健全的**。

  这本书不但让我们理解了孩子,也让我们学会分析自己的'行为和性格形成。

  我并不是一位母亲,我养了两只狗一只猫,但说实话,我觉得许多事物都完全相通。我时常为自己教导小动物所犯的错误而懊悔,特别是当狗狗睡觉做噩梦和猫猫突然对我表现出不信任感的时候。我觉得我能做的就是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爱意,并学会用他们的理解方式去对待它们。这对我将来为人父母在某种程度上也提供了帮助。

  这本书也许并不能让你完全解惑,也或许有些你正遇到的问题它并没有提及。但是作为一本以众多例子举例说明的书,我想你很快能学会应对的方式。学会怎么去种豆子可比给你一袋豆子要有用得多。

  我觉得这本书是对蒙式教育的禅释和理解,并具体实施的事例,让人能够较为浅显地理解这种教育方式的理念。如果把两本书一起看,或许会给你更大的启发。

  我相信这一点,无论我们在做什么样的事情,我们怎样去做——我们这么做,都是为了爱。为了让爱落到实处,理解,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 14

  假期已接*尾声,同时进入了收心阶段,为新学期的开始做好准备。在假期的读书活动也已进入书写感悟阶段,身为幼儿教师的我,虽然接触了一些前沿的教育理念,但是,在阅读了《捕捉儿童的敏感期》后,才使我对敏感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也使我深深的意识到,每个敏感期的发展对孩子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

  在阅读此书时,我边看边与班中幼儿或者是女儿的'情况与书中介绍的情况进行对比,脑海中再现着种种“令我头疼的事件”。一般的小孩出生后就会把手放到嘴里,而女儿一直是小手离嘴巴远远地,受家庭以及社会理念的影响,我还庆幸女儿从小就讲卫生,没想到,到了中班,反而是经常把手放在嘴巴里,为此经常挨骂,越大越不讲卫生。至此才知道,原来是女儿迟到的手的敏感期才补上来,我的不断阻止,不知给女儿造成了多大的伤害。

  “秩序的敏感期后,儿童形成了一种秩序的内在模式,一旦**破坏了这一秩序,儿童就会哭闹、焦虑,表现出不可逆性”。当我看到这句话时,我第一时间想到了之前中班的一名男孩子,如果一件事没有按照他的想法和意图去办,他的情绪就会产生剧烈的变化,发脾气、哭闹,非常难以变通,有时会到难以理喻的地步。这些都被我们这些**定义为“任性”、“胡闹”,殊不知,他是到了执拗的敏感期。

  作为一名幼儿老师,我们每天都会不断地听到孩子们的“告状声”,“老师,XX打了XX小朋友”“XX拿了别人的东西”……我曾经为这些“告状声”苦恼,也曾经为这些“告状声”应付。如今才知道,儿童和**不同,**大都有别人的闲事不管的心理。而孩子天生就有内在的秩序感,他喜欢遵守规则。只有儿童和一些保持了这份美德的**,才会把规则融入生命。如果儿童内在的秩序以及外在环境的秩序被权威替代,那么决定孩子内心的就是**。儿童就会产生惧怕的感觉,这种无序的环境是儿童丧失了安全感,最终,这种环境会培养和滋生出懂得丛林规则的孩子,人格就会沦落。

  孩子的成长伴随着一个接着一个的敏感期,我们应学会耐心等待孩子,会为孩子的完美需求提供理解和支持,会为孩子的每一种状况欣赏和陶醉,为孩子们开拓一个崭新的成长环境。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 15

  有多少父母知道,婴幼儿喝了糖水后为什么拒绝再喝白开水?他们为什么爱吃手,还对非常微小的东西感兴趣?让他听磁带,他的兴趣为什么不在听上,而是在来回装卸磁带上……

  在读了资深幼儿教育学家孙瑞雪编著的《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后,我才了解,这一切的背后,是一个黄金般贵重的概念——敏感期。

  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儿童的心智水*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这本书收录了200多个孩子(0~10岁)敏感期的真实案例,所有案例由家长或老师记录,通俗易懂,孙瑞雪老师针对每个不同案例都作了点评,她认为儿童的智力来自于感觉。个性跟创造力之间是画等号的,创意不能教。打骂中长大的孩子,看不到客观现实……这是第一次大规模、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这一生命现象,它就像一把打造了10年的金钥匙,引领我们读者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解开儿童内心的秘密,让每个孩子在爱和自由中健康成长。

  敏感期是培养孩子的性格、兴趣、思维能力和独立能力的最佳时期。它的一个特点就是不期而至。成长中的儿童有一个接一个的敏感期,但很多父母、老师都不太了解,一直用自己的思维,**的价值观来判断孩子的行为。他们强制性的介入不但侵占了儿童每个敏感期的独特发展时机,还会使儿童对强制灌输的内容产生恐惧,严重破坏了孩子自我发展的探索行为。有问题的儿童,如多动、自闭症的儿童,正是他们的探索活动被严重阻碍而造成的。因此,敏感期得到充分发展的孩子,头脑清晰、思维开阔、安全感强,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性和本质。

  这本书中的一句话让我感触至深:"只有错误的**,没有错误的儿童。"这就要求我们应该深入了解孩子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一切特质。除了观察、了解外,我们还应该给幼儿充分的爱和自由。

  在这本书中,有大量孩子敏感期的照片:从口的敏感期到手的敏感期,再到空间敏感期、人际敏感期等,使我一下子对敏感期有了非常直观的认识。全书的述说对儿童种种发展都充满了由衷的赞叹和崇拜,言语中充满了爱和包容,尤其对儿童某些"恶劣"的行为和言语的冲撞,都能那么宽大的包容和理解。

  在读这本书后,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儿童成长的每一个重要时期和生命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作为未来的一名幼儿教师,我认识到教师重要的品质之一是会观察,不去干扰孩子,充分给孩子爱和自由的空间。教师学会捕捉儿童的敏感期,如何在关键时刻给予孩子科学的教育和关注是如此重要。不但可以在幼儿敏感期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而且还可以在做家长工作上有很大的帮助。对于家长提出的疑问也能做出正确的分析,让孩子在充满爱、充满快乐自由的环境中成长。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 16

  自从有了孩子之后,对于孩子的成长关注地越来越多了。那天在看杂志《时尚育儿》时,发现了这本书《捕捉儿童敏感期》,该书收录了一百多个孩子敏感期的真实案例,通俗易懂,而且作家还针对每个不同个案均作了点评,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这一生命现象,引领读者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从而使孩子顺利通过敏感期,让每个孩子在爱和自由中健康成长。

  我读了之后,受益匪浅。作为家长,作为幼儿教师,了解幼儿的敏感期是非常重要的。敏感期是培养孩子的性格、兴趣、思维能力和独立能力的最佳时期,敏感期得到充分发展的孩子,头脑清晰、思维开阔、安全感强,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性和本质。书中写到4——5岁的敏感期“婚姻、出生、情感、人际关系、审美、数学概念、身份确认、性别、绘画、识字。”5——6岁的敏感期“婚姻、书写、数学逻辑、社会性兴趣、动植物、实物、收集。”6岁以上的敏感期“易些螺旋形状敏感期,一直伴随着孩子成长到12岁。绘画、音乐、语言、审美、对空间的认识、人际关系、秩序、独立、理财。”

  其实每个孩子来到这个多彩缤纷的世界,就象一张纯洁的白纸,要在上面绘画绚丽的色彩,规划美好的人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他们接触的第一生活环境。孩子在父母的关爱之中逐渐认识世界,经历从不懂到懂、从不知道到知道这个成长过程。“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父母共同的愿望,因此,作为孩子的父母必须以身作则,做孩子的`良师益友,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使自己真正成为胜任的第一任老师。书中如有好多的案例如:“涂色”、“破坏性行为”、“秩序成*惯”等个案孩子的行为,分析的非常好。

  还有我觉得家园共教非常重要,幼儿园是孩子的第二个家,是孩子建康成长的沃土。孩子的培育工作,只靠幼儿园单方面的教育是不够的,家长的紧密配合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长应该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孩子的教育工作,与老师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家园携手共同教育,为孩子顺利通过敏感期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捕捉儿童敏感期》的确是一本很好的育儿书籍,我看了之后得到了很大的启发,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不但可以在幼儿敏感期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而且还可以在做家长工作上有很大的帮助。作为家长的我,从中也了解到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教育我的孩子,让我的孩子顺利地通过这些敏感期,健康在成长!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 17

  有一个小宝贝回家的时候,电梯里的按钮必须他来按,如果妈妈按了,要重新回到电梯间再按一遍,妈妈很抓狂,认为孩子是不是有强迫症。其实孩子是进入了秩序敏感期,他是为了维护秩序而执拗,如果秩序破坏,一切都要重来。秩序感是规则意识的萌芽,会带给孩子安全感,打破秩序会让他焦躁不安。这个妈妈就是不让他重新按,结果哭闹了很久,把精力用在了无序的抗争中,浪费了宝贵的亲子时光。这小小的强迫症,读完了《捕捉儿童的敏感期》,我们就会理解这个小宝贝,尊重他,倾听他!

  《捕捉儿童的敏感期》这本书主要讲述了0到6岁之间的敏感期,但是并不意味着6岁之后就不会有敏感期出现的现象,敏感期只意味着在某个年龄段某些特征最为凸显,而后这些特征可能还会伴随着孩子成长。而这本书就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证明了几岁会有哪些敏感期,会有哪些特征。

  书中有一个很搞笑的例子。一个小朋友在幼儿园拉了粑粑,在老师去给他拿裤子的时候,他把自己的粑粑包了起来并放在书包里带回了家,在他的父母询问原因时,孩子的回答竟然是:“这是我的”。也许我们听完这个故事哈哈一笑就过去了,可是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真的遇到过这种情况,我们会反思,这是孩子自己意识的萌芽。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孩子,她们占有欲强、不愿分享、甚至别人碰他的东西就会大声尖叫等。我们会认为这是家庭教养方式的过度溺爱,造成了孩子自私自利的坏毛病。殊不知这是儿童自己意识初步建立的时候,也是他们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当孩子出现了自己意识时,他会按照自己的意愿、情感、心理和意志的需要行使自己的计划、支配自己的行为。当我们遇到儿童这个时期,我们需要做的是尽可能满足孩子,不能过度苛责,为儿童创造一个温馨充满爱的.环境。

  其实,孩子的秘密还有很多很多,当我们不了解的时候,我们要怀着敬畏感恩之心,给他们充分的爱和自由。正如书中给出的我们建议:一、**放慢速度,注意观察和倾听孩子;二、已经发生了,就陪伴孩子,准许孩子把恼怒哭出去,让孩子把情绪哭出去,孩子自己就会接纳已发生的事实。

  这本书,百读不厌,每一次读都会有新的收获与体会,让我们一起去探寻宝贝们更多的规律与秘密吧!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 18

  寒假里,在朋友的推荐下我阅读了孙瑞雪老师编著的《捕捉儿童的敏感期》这本书。之前只听说过青春期,更年期等,对于儿童敏感期还是第一次了解。原来儿童的成长是由一个又一个的敏感期构成的,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儿童的心智水*就会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而敏感期发展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一个孩子能否成长为一个正常的,优秀的人。

  回忆女儿的成长经历,我恍然大悟。以下是我根据此书对女儿的成长经历回忆和刚刚一岁的儿子处于儿童敏感期的一些案例分享。

  进入口腔敏感期时,潼潼喜欢在床上抱着大可乐瓶翻滚,并尝试用嘴咬开瓶盖。当时她还不到一岁,做这个动作有些费劲,但她并不气馁,可以持续做十几分钟,时常把自己累得气喘吁吁;潼潼有一只黄色的小熊,每次给她小熊,她都会去咬小熊的`鼻子。去超市看到娃娃时,也是抓过来咬一通;有一次,家里的地上放了一袋芒果,潼潼抓起来就往嘴里送,芒果皮的味道可不好吃,她马上做出难受的表情,迅速的把嘴里的东西往外吐。但是当时自己是没有儿童敏感期这一概念,总觉得有些不耐烦,觉得这孩子挺调皮的。哈哈哈,现在我知道了,小家伙口的功能已经建立并独立起来,正在用口来认识世界呢!

  儿子现在已经一岁了,恰好家里的沙发破了一个不起眼的小洞,他发现了,便开始用手指去抠。小洞被抠大了,棉絮露了出来,他便把棉絮往外掏,于是那段时间他总是专注于这份工作,乐此不疲。总结潼潼的成长经历,我知道这是孩子的手敏感期到来了,接下来我发现他对纸箱子很感兴趣,于是便把他放到纸箱子里,他时而蹲下,时而站起,有时还会扶着箱子不停地摇晃,脸上露出兴奋的表情。一不留神,箱子摇晃得太厉害了,他就面朝地板摔了个大马趴,继而哇哇大哭。无奈,我开始为他留心更安全的地方。然后我发现,每次打开洗衣机时,他都喜欢往洗衣机里扒拉,但是他个子够不着,什么也看不到。于是我把他抱进去,当然我事先拔掉了电插头。进入这个空间,他有时手舞足蹈,有时又安静得出奇,他可以自己在里面玩上30,40分钟。很显然,他对这个空间很满意,这种状况持续了一个星期左右吧。当时,我只是想带他的时候省些力气,没想到恰好满足了他在空间敏感期时对空间探索的要求。

  以上是我对潼潼处于部分敏感期的一些记忆,但是当时自己是没有儿童敏感期这一概念的。完全是处于保护孩子爱好的心理。因为,小时候,妈妈总是限制我做这做那。不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有多痛苦,我不会忘记。所以,我不希望女儿、儿子和我一样,在没有自由的环境中成长。于是,我会尽量满足她的想法和要求,这么做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弥补自己儿童时期的遗憾。

  很感恩能读到这本书,使自己有机会探索儿童成长的秘密。从前不明白女儿为什么那么喜欢玩沙子?不明白儿子为什么那么喜欢玩水?更不明白表哥的儿子为什么每天早晨起床都要看同一集奥特曼?现在总算是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了。当然这些都不足以让自己有足够的信心和把握去指导处在敏感期的孩子做些什么。但至少会让自己和身边的人有更多的宽容和爱意去善待每一个孩子,帮助他们顺利度过一个又一个的敏感期,最终长成正常的,快乐的人,感恩!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 19

  《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是资深幼儿教育专家孙瑞雪老师所编著,该书收录了200多个孩子的敏感期真实案例,通俗易懂,并针对每个不同个案例作了详细的点评,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这一生命现象。读了这本书后,使我清楚地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以及孩子顺利通过各个敏感期的关键所在,从而让每个孩子在爱和自由中健康成长。

  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的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敏感期得到充分发展的孩子,头脑清楚、思维开阔、安全感强、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征和本质。0―6岁的儿童,而敏感期没有得到良好发展的孩子,到了6―12岁还会有弥补的机会,但是,这有个前提,那就是6―12岁期间,儿童必须有一个充满爱和自由的成长环境。现实是,在学*压力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得到的心理帮助和关怀非常的少。

  自己对儿童的密码了解的太少,只是在用自己的思维,**的价值观来判断孩子的行为,不知道自己其实是严重破坏了孩子自我发展的探索行为。有的孩子为什么会蛮不讲理,因为在执拗敏感期的那段时间里,家长没有耐心的疏导,认为是孩子任性,对孩子没有很好的理解、变通……有问题的儿童,如多动的、痴呆的、焦虑的、自闭的等儿童,正是他们的探索活动被严重阻碍而造成的'。

  常常听到老师们抱怨说某某幼儿难管难教。当遇到“问题”儿童时,我们是否真正的去寻找问题的“症结”所在了呢?通常除了多给予关注外,我们是否对幼儿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特征有深入的了解。所谓“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往往使老师们只停留在问题的表面而解决不到实际的问题。这本书中的一句话让我感触至深:“只有错误的**,没有错误的儿童。”这就要求我们应该深入了解孩子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一切特质。除了观察、了解外,我们还应该给幼儿充分的爱和自由。相信孩子能够在我们老师的教育下,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读完书我发现,因为孩子常常不知道自己犯了错误,一旦他们意识到,自己就会反省,孩子有自我反省的能力,老师要耐心的等待孩子改正错误,这是孩子成长的必然过程,有时孩子会故意犯个错误,用明知故犯的方式来试探老师和承认的态度,来验证和体验爱和宽容的感觉。儿童犯了错误是很难为情的,尤其是承认错误的时候,如果能让孩子体面地承认错误并改正,那是最好的。

  家园共育,幼儿园是孩子的第二个家,是孩子建康成长的沃土。孩子的培育工作,只靠幼儿园单方面的教育是不够的,家长的紧密配合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长应该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孩子的教育工作。与老师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家园携手共同教育,为孩子顺利通过敏感期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 20

  太懒惰了,这么一本小小的书,断断续续的,足足看了差不多一年。真是惭愧!趁劲头足,现在正在看《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已经看完一大半了,这本书比较适合学龄儿童的妈妈,不过提前阅读也是很不错的。

  这是一本书,粗略看是浅显易懂,因为全书是由一串串案例故事组成的,述说者为蒙特梭利幼儿园的教师或者在这种幼儿园就读的儿童的家长,因此,述说的事件也都是儿童为主角,事件小而简单。细看其实有点难度,虽然没有深奥的理论,但对如何应对这些特殊的敏感期,却是一门大学问,正是由于全书看似缺乏系统,更给读者留下了思考和总结的空间。

  全书的述说对儿童种种发展都充满了由衷的赞叹和崇拜,言语中充满了爱和包容,尤其对儿童某些“恶劣”的行为和言语的冲撞,都能那么宽大的包容和理解。在全书中,反复强调的就是爱和自由,这是父母和老师应对幼儿(0-6岁)各个时期不同发展特征的方法。曾看过有读者反映,说这本书只给出了案例,却没给出解决应对的方法,我想,给儿童理解,给他爱和自由,这就是本书以不变应万变的的答案。当然,这只是宗旨,如何具体的应变,还需智慧。

  在我家里的老人看来,我对涵涵的种种作为,有溺爱之嫌,随便他去玩什么,随便他翻东西,我都只是在旁边看着,只是负责他的安全,并不制止。但是,这是我们值得思考的,如何做到给他充分的爱和自由,却不至于到溺爱的'程度?如何来界定二者?在什么时候说不,在什么时候说可以?哪些才是真正的爱和自由?如何在宝宝的种种看似“顽劣”的行为面前保持冷静和宽容,并探求这种行为背后的真正意义,而不是顺手就操起手中惩罚的工具?

  也许,这是我想的太多了。

  但是,冷静,这门功课真是太难修了。昨晚,只不过少给涵涵冲30毫升的牛奶,他就把半夜醒来的时间从4点提前到了1点,害的我差点冲他发脾气,恶狠狠的坐起来,看着他任他在那里趴在那里拱啊,翻啊,哼啊,哭啊,都没理他,最后才无奈的给他喝牛奶。好在是黑夜里,小家伙看不清我的脸色,否则肯定会吓坏,呵呵。

  修炼,修炼,继续,继续。


《捕捉儿童的敏感期》读后感(十)份(扩展3)

——育儿书《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10)份

  育儿书《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 1

  春节假期已接*尾声,同时进入了收心阶段,为新学期的开始做好准备。在假期的读书活动也已进入书写感悟阶段,身为幼儿教师的我,虽然接触了一些前沿的教育理念,但是,在阅读了《捕捉儿童的敏感期》后,才使我对敏感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也使我深深的意识到,每个敏感期的发展对孩子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

  再阅读此书时,我边看边与班中幼儿或者是儿子的情况与书中介绍的情况进行对比,脑海中再现着种种“令我头疼的事件”。一般的小孩出生后就会把手放到嘴里,而儿子一直是小手里嘴巴远远地,受原生家庭以及社会理念的影响,我还庆幸儿子从小就讲卫生,没想到,到了中班,反而是经常把手放在嘴巴里,为此经常挨吵,越大越不讲卫生。至此才知道,原来是儿子迟到的手的敏感期才补上来,我的不断的阻止,不知给儿子造成了多大的伤害。

  秩序的敏感期后,儿童形成了一种秩序的内在模式,一旦**破坏了这一秩序,儿童就会哭闹、焦虑,表现出不可逆性。当我看到这句话时,我第一时间想到了班中的泽泽,如果一件事没有按照他的想法和意图去办,他的情绪就会产生剧烈的变化,发脾气、哭闹,非常难以变通,有时会到难以理喻的地步。这些都被我们这些**定义为“任性”、“胡闹”,殊不知,他是到了执拗的敏感期。

  作为一名幼儿老师,我们每天都会不断地听到孩子们的“告状声”,“老师,某某打了某某小朋友”“某某拿了别人的东西”······我曾经为这些“告状声”苦恼,也曾经为这些“告状声”应付。如今才知道,儿童和**不同,**大都有别人的闲事不管的心理。而孩子天生就有内在的秩序感,他喜欢遵守规则。只有儿童和一些保持了这份美德的**,才会把规则融入生命。如果儿童内在的秩序以及外在环境的秩序被权威替代,那么决定孩子内心的就是**。儿童就会产生惧怕的感觉,这种无序的环境是儿童丧失了安全感,最终,这种环境会培养和滋生出懂得丛林规则的孩子,人格就会沦落。

  孩子的成长伴随着一个接着一个的敏感期,我们应学会耐心等待孩子,会为孩子的完美需求提供理解和支持,会为孩子的每一种状况欣赏和陶醉,为孩子们开拓一个崭新的成长环境。

  育儿书《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 2

  捕捉儿童敏感期——尤为重要,敏感期是父母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一旦错失,就不能“亡羊补牢”。当孩子用手,用感官去感受这个世界的时候,爸爸妈妈一定要全力投入,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全面深入地揭示了敏感期这一生命现象,让我了解到儿童成长的规律,了解到孩子是如何顺利通过敏感期,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爱和自由中健康成长。

  从认知感觉同语言配对开始的敏感期,儿子会对玩具车“情有独钟”,随时手里抱着、口中念着、走在路上看到也要去摸,似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我觉得这是走火入魔的表现,其实这是孩子处在建立概念的敏感期,只要他感兴趣的东西,他会不惜一切反复进行,以满足他的心里渴求。

  私有意识产生,明确指明“这是我的”,有时儿子会不让别人动自己的东西,动不动就说“这是我的”,我会解读为自私,进而谴责儿子的行为,其实,这只是儿子自我产生的表现而已。最后发现孩子是通过占有属于自我的东西来区分自己和他人的,当孩子占有了自己的东西,当这个东西完全属于他时,孩子才能感觉到“我”的存在,这也是孩子自我诞生的标志。

  秩序敏感期会让儿子表现出“固执”,比如玩具车不按从前的.位置摆放他就会发脾气、哭闹,出门的时候鞋子没有摆放整齐自己就要给归位,有时觉得不可理喻,其实这正是孩子对秩序的追求,使他开始理解这个世界,理解每个位置上的事物,从而达到和环境的融合。在这个阶段我们一定要尊重孩子,放慢速度,注意观察和倾听孩子,陪伴孩子。

  孩子的成长伴随着一个接着一个的敏感期,我们应该学会耐心等待孩子,会为孩子的完美需求提供理解和支持,为孩子开拓一个崭新的成长环境。

  育儿书《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 3

  这是“爱”孩子的书,而不是“教”孩子的书。“爸爸、妈妈,你们再不陪我,我就长大了。”这是一则*来在朋友圈中被无数次转发的文章,它引发了许多网友尤其是为人父母者的无限感慨,甚至心痛。*日里,我上班,两个孩子上早教,我的确错过了两个孩子值得纪念的时光。终于寒假了,有时间和两个宝贝朝夕相处了,忽然发现不懂孩子们的“小密码”。

  茫然间,想起了朋友借给我的《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虽说前面也断断续续读过,终究是不解其中真谛。而今是如获珍宝,细细品位其中内涵,悔恨初见之怠慢。

  轻抚书页,闻着墨香,欣喜地发现孙瑞雪老师对一些主要敏感期的专门阐述,如“儿童在用手思考”“空间、时间的敏感期”“人际关系的敏感期”等。读后深深意识到,每个敏感期的发展对孩子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

  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取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孙瑞雪老师在书中用200多个儿童的例子来描述敏感期的.存在和特点。我边看边与两个宝贝的情况与书中介绍的情况进行对比,脑海中再现着种种“令我头疼的事件”。我的两个孩子2岁7个月上的早教,刚去的时候情绪低落,拒绝老师抱他们,拒绝和小朋友分享玩具,排斥周围一切事物,这种“社交”敏感期的缺失,让两个孩子的性格非常内向。从书中我意识到,孩子一定要生活在一个适应的环境中,这个环境应该是自然而和谐的,这个环境应该是积极而友善的。

  孙瑞雪老师发现,儿童的敏感期也是有弹性的,0—6岁的儿童,如果敏感期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到了6—12岁还可以有弥补的机会,但是,这有个前提,那就是在6—12岁期间,儿童必须有一个充满爱和自由的成长环境。然而,在学*压力下,这个年龄段的很多孩子,既得不到6岁以前来自父母的宽容和关爱,又得不到长大后的尊重,他们的内心是孤独的。

  作为一名初中教师,我眼中看到的这种现象比比皆是。这种内心的孤独让十三四岁的孩子们叛逆,我们苦口婆心的教育,软硬兼施的引导,收效甚微。而从这本书中,我发现了重视儿童的敏感期对初中学生的成长异常关键。书中孩子们的生命状态真的很好!那么饱满,专注,让我们充分看到了敏感期对孩子发展期的重要。我也更加坚定,一定要充分尊重孩子们敏感期的发展。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三岁决定孩子的一生,我们一定要重视。

  一本好书给我们带来醒悟和启迪,而《捕捉儿童敏感期》会让你终身受益。

  育儿书《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 4

  每一次读孙老师的书都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这一次也不例外。之前只听说过青春期,更年期等,对于儿童敏感期还是第一次了解。原来儿童的成长是由一个又一个的敏感期构成的,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儿童的心智水*就会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而敏感期发展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一个孩子能否成长为一个正常的,优秀的人。

  以下是我根据此书对哥哥的女儿——睿嫣,处于儿童敏感期的一些案例分享。

  进入口腔敏感期时,睿嫣喜欢在床上抱着大可乐瓶翻滚,并尝试用嘴咬开瓶盖。当时她还不到一岁,做这个动作有些费劲,但她并不气馁,可以持续做十几分钟,时常把自己累得气喘吁吁。睿嫣有一只黄色的小熊,每次给她小熊,她都会去咬小熊的鼻子。去超市看到娃娃时,也是抓过来咬一通。有一次,家里的地上放了一袋芒果,睿嫣抓起来就往嘴里送,芒果皮的味道可不好吃,她马上做出难受的表情,迅速的把嘴里的东西往外吐。哈哈哈,小家伙口的功能已经建立并独立起来,正在用口来认识世界呢!

  睿嫣一岁左右时,恰好家里的沙发破了一个不起眼的小洞,她发现了,便开始用手指去抠。小洞被抠大了,棉絮露了出来,她便把棉絮往外掏,于是那段时间她总是专注于这份工作,乐此不疲。接下来我发现她对纸箱子很感兴趣,于是便把她放到纸箱子里,她时而蹲下,时而站起,有时还会扶着箱子不停地摇晃,脸上露出兴奋的表情。一不留神,箱子摇晃得太厉害了,她就面朝地板摔了个大马趴,继而哇哇大哭。无奈,我开始为她留心更安全的地方。然后我发现,每次打开洗衣机时,睿嫣都喜欢往洗衣机里扒拉,但是她个子够不着,什么也看不到。

  于是我把她抱进去,当然我事先拔掉了电插头。进入这个空间,睿嫣有时手舞足蹈,有时又安静得出奇,她可以自己在里面玩上30,40分钟。很显然,她对这个空间很满意,这种状况持续了一个星期左右吧。当时,我只是想带她的时候省些力气,没想到恰好满足了她在空间敏感期时对空间探索的要求。

  3岁左右,睿嫣到了剪纸敏感期。每次握起剪刀,她都会拿起纸张剪个不停。我们会拿一些废报纸给她剪,有时她会要求要一些白纸,我们提供的条件应该是满足了她的需求,所以她并不会拿剪刀去剪衣服啊,窗帘之类的东西。其实,我并没有认真看过她剪的过程,只是每次剪完,她都是一副很满足的样子,我觉得这样就够了。但我妈妈是个爱干净的人,面对睿嫣剪了一地的纸,妈妈会不高兴,会不允许。但我不这么想,因为小时候我也喜欢剪纸,我喜欢把纸张先剪成一条一条的,不完全剪断,然后再一排一排的剪下去,剪得碎碎的。我喜欢听剪刀剪在纸上的“沙沙”声,让我觉得很舒服。我不知道睿嫣是出于什么目的来剪纸,但我看得出剪纸带给她的愉悦感。于是,为了保护我们感同身受的愉悦感,我和睿嫣约定,自己收拾掉废纸是允许她剪纸的唯一条件。睿嫣爽快答应了,也如约做到了。就这样,我俩共同帮助了她自己度过这段剪纸敏感期。

  以上是我对睿嫣处于部分敏感期的一些记忆,但是当时自己是没有儿童敏感期这一概念的。完全是处于保护孩子爱好的心理。因为,小时候,妈妈总是限制我做这做那。不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有多痛苦,我不会忘记。所以,我不希望哥哥的女儿和我一样,在没有自由的环境中成长。于是,我会尽量满足她的想法和要求,这么做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弥补自己儿童时期的遗憾。没想到,却误打误撞的帮助了睿嫣。真是让人欣喜。

  很感恩能读到这本书,使自己有机会探索儿童成长的秘密。从前不明白哥哥的女儿为什么那么喜欢玩沙子?不明白哥哥的儿子为什么那么喜欢玩水?更不明白表哥的儿子为什么每天早晨起床都要看同一集奥特曼?现在总算是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了。当然这些都不足以让自己有足够的信心和把握去指导处在敏感期的孩子做些什么。但至少会让自己和身边的人有更多的宽容和爱意去善待每一个孩子,帮助他们顺利度过一个又一个的敏感期,最终长成正常的,快乐的人,感恩!

  育儿书《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 5

  有一个小宝贝回家的时候,电梯里的按钮必须他来按,如果妈妈按了,要重新回到电梯间再按一遍,妈妈很抓狂,认为孩子是不是有强迫症。其实孩子是进入了秩序敏感期,他是为了维护秩序而执拗,如果秩序破坏,一切都要重来。秩序感是规则意识的萌芽,会带给孩子安全感,打破秩序会让他焦躁不安。这个妈妈就是不让他重新按,结果哭闹了很久,把精力用在了无序的抗争中,浪费了宝贵的亲子时光。这小小的强迫症,读完了《捕捉儿童的敏感期》,我们就会理解这个小宝贝,尊重他,倾听他!

  《捕捉儿童的敏感期》这本书主要讲述了0到6岁之间的敏感期,但是并不意味着6岁之后就不会有敏感期出现的现象,敏感期只意味着在某个年龄段某些特征最为凸显,而后这些特征可能还会伴随着孩子成长。而这本书就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证明了几岁会有哪些敏感期,会有哪些特征。

  书中有一个很搞笑的例子。一个小朋友在幼儿园拉了粑粑,在老师去给他拿裤子的时候,他把自己的粑粑包了起来并放在书包里带回了家,在他的父母询问原因时,孩子的回答竟然是:“这是我的”。也许我们听完这个故事哈哈一笑就过去了,可是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真的遇到过这种情况,我们会反思,这是孩子自我意识的萌芽。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孩子,她们占有欲强、不愿分享、甚至别人碰他的东西就会大声尖叫等。我们会认为这是家庭教养方式的过度溺爱,造成了孩子自私自利的坏毛病。殊不知这是儿童自我意识初步建立的时候,也是他们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当孩子出现了自我意识时,他会按照自己的意愿、情感、心理和意志的需要行使自己的计划、支配自己的行为。当我们遇到儿童这个时期,我们需要做的是尽可能满足孩子,不能过度苛责,为儿童创造一个温馨充满爱的环境。

  其实,孩子的秘密还有很多很多,当我们不了解的时候,我们要怀着敬畏感恩之心,给他们充分的爱和自由。正如书中给出的我们建议:一、**放慢速度,注意观察和倾听孩子;二、已经发生了,就陪伴孩子,准许孩子把恼怒哭出去,让孩子把情绪哭出去,孩子自己就会接纳已发生的事实。

  这本书,百读不厌,每一次读都会有新的收获与体会,让我们一起去探寻宝贝们更多的规律与秘密吧!

  育儿书《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 6

  有多少父母知道,婴幼儿喝了糖水后为什么拒绝再喝白开水?他们为什么爱吃手,还对非常微小的东西感兴趣?让他听磁带,他的兴趣为什么不在听上,而是在来回装卸磁带上。

  在读了资深幼儿教育学家孙瑞雪编著的《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后,我才了解,这一切的背后,是一个黄金般贵重的概念--敏感期。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儿童的心智水*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这本书收录了200多个孩子(0~10岁)敏感期的真实案例,所有案例由家长或老师记录,通俗易懂,孙瑞雪老师针对每个不同案例都作了点评,她认为儿童的智力来自于感觉;个性跟创造力之间是画等号的,创意不能教;打骂中长大的孩子,看不到客观现实。这是第一次大规模、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这一生命现象,它就像一把打造了10年的金钥匙,引领我们读者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XX儿童内心的秘密,让每个孩子在爱和自由中健康成长。

  敏感期是培养孩子的性格、兴趣、思维能力和独立能力的最佳时期。它的一个特点就是不期而至。成长中的儿童有一个接一个的敏感期,但很多父母、老师都不太了解,一直用自己的思维,**的价值观来判断孩子的行为。他们强制性的介入不但侵占了儿童每个敏感期的独特发展时机,还会使儿童对强制灌输的内容产生恐惧,严重破坏了孩子自我发展的探索行为。有问题的儿童,如多动、自闭症的儿童,正是他们的探索活动被严重阻碍而造成的。因此,敏感期得到充分发展的孩子,头脑清晰、思维开阔、安全感强,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性和本质。

  这本书中的一句话让我感触至深:“只有错误的**,没有错误的儿童。”这就要求我们应该深入了解孩子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一切特质。除了观察、了解外,我们还应该给幼儿充分的爱和自由。

  在这本书中,有大量孩子敏感期的照片:从口的敏感期到手的敏感期,再到空间敏感期、人际敏感期等,使我一下子对敏感期有了非常直观的认识。全书的述说对儿童种种发展都充满了由衷的赞叹和崇拜,言语中充满了爱和包容,尤其对儿童某些“恶劣”的行为和言语的冲撞,都能那么宽大的包容和理解。这也是我们每一名小蜗的老师要做到的。

  在读这本书后,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儿童成长的每一个重要时期和生命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认识到教师重要的品质是会观察,不去干扰孩子,充分给孩子爱和自由的空间。学会捕捉儿童的敏感期,如何在关键时刻给予孩子科学的教育和关注是如此重要。不但可以在幼儿敏感期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而且还可以在家长提出的疑问的时候给予正确的分析与指导,让孩子在充满爱、充满快乐自由的环境中成长。

  育儿书《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 7

  过去了就永远回不来,很多事物只能成为回忆,就是因为当时没有好好把握。这是看完《捕捉儿童敏感期》的最大感想。

  书中将理论与实例结合,将每一个敏感期绘声绘色得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每一个时刻都是至关重要的,错过了,将影响孩子的一生。孙瑞雪的这部著作值得我们大家无数次的翻阅。

  各个敏感期孩子的表现都不一样。当遇到"问题"儿童时,我们是否真正的去寻找问题的"症结"所在了呢?通常除了多给予关注外,我们是否对幼儿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特征有深入的了解。所谓"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往往使我们只停留在问题的表面而解决不到实际的问题。这本书中的一句话让我感触至深:"只有错误的**,没有错误的儿童。"这就要求我们应该深入了解孩子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一切特质。

  作为父母,我们往往会忽略了,也忘记了去帮助孩子,甚至制止了孩子的某些活动,但是我们破坏了孩子的什么,没有人知道。孩子的许多行为被家长不理解并强行压制,抹杀或者用爱的名义禁锢了儿童的正常成长。这是我们现在教育最大的误区。认识各种敏感期,对于孩子的完整的自我成长至关重要,不要让我们的爱成为伤害,让自己的爱成为孩子成长的后盾吧!

  育儿书《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 8

  这本书我很喜欢,之前看过电子版,但觉得看电子版书没有买书回来看感觉好,买书回来读不仅家人可以共读而且想拿到那里读都可以,不用总盯着电脑眼睛也会觉得舒服很多。

  燃宝真的长大了,自可以一个人玩,发现一样东西就可以反复玩很久,晚上他做在椅子上画画,我就坐在一边看这本书,喜欢读这么书,这里可以看到最真实、最可爱的孩子,在这里可以看到燃宝的身影,在这里可以找到乐趣,尤其谈到孩子到了语言敏感期的时候,孩子会反复应用、不分场合的应用学来的语汇,而且说的都很雷人,很有趣,也很真实,孩子就是这个样子。每一个孩子都要经历他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敏感期,只是每一个孩子的每一个敏感期到来的都不一样,有的早有的晚。当读到孩子秩序感敏感期的时候,我和作者有同样的体会,家里谁的东西就是谁的,爸爸的手机只能爸爸拿,妈妈的枕头只能妈妈枕,妈妈的鞋只可以妈妈穿,有朋友来家里穿了我*时穿的拖鞋,小家伙都会不悦并要求换过来,读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孩子,可以帮助我们捕捉儿童敏感期,并且在孩子敏感期到来的时候给他提供帮助。

  以前曾和朋友们狂言说自己不会结婚不会要孩子,结果在朋友圈里我是结婚较早的,有了孩子之后是最喜欢孩子的,有时候人真的很奇怪。我真的特别感恩上天赐给我这样一个可爱的燃宝,有了燃宝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偶尔会写写日志写写博客,现在的我会常常写,记录自己和燃宝的故事,记录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为自己积累财富,也是为燃燃积累财富。我特别感谢新浪育儿圈和新浪亲子圈的每一位圈友,感谢妈眯沙龙,感谢这些育儿专家写的这么多这么好的书,让我一个从不了解孩子不喜欢孩子不知道如何带孩子的人变成了喜欢孩子开始了解孩子知道自己应该要怎么带孩子,当然,有时也会茫然,有时也会失控,我们大家常聚在一起谈自己的育儿经,谈自己的想法和作法,在这一个又一个的学*过程和交流过程中,我也会不断的为自己展开自我批评和自我教育,如何给孩子“爱和自由”,如何做好孩子精神上的仆人而不是主人,我还需要学*和努力。

  在这里推荐我的朋友们和我一起读这本书,还有该作者孙瑞雪的“爱和自由”、“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李跃儿,谈到李跃儿,她是北京效区巴学园(幼儿园的名字)的园长,导演张同道在该园秘呆三年拍摄的纪录片《小人国》,真实的反映了2至6岁孩子的生活并透过孩子的视角,展现**的世界,小人国这部电影一直很想看,可惜只看过北京教育台的对话节目放过片花,很感人很真实,仅看了片花我哭了,看到园里的孩子有的打人有的被打的时候触动了我的心,是啊,幼儿园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个小的社会,这里有强弱之分,在父母保护下成长的孩子进了园之后还是要自己去面对和处理孩子们自己的事情的,这里有用武力处理的也有用智谋去处理的,远不差与**世界。该片今年十月份在北京上映的,但在网上都找不到,这里的电影院没有买这部片子,咳,挺遗憾的,生活在大城市还是好啊,可以最早最快的分享各种资讯,真幸福。

  育儿书《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 9

  我又拜读了孙瑞雪老师的《捕捉儿童敏感期》,该书收录了一百多个孩子敏感期的真实案例,通俗易懂,而且孙老师还针对每个案例进行了点评,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这一生命现象,引领读者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从而使孩子顺利通过敏感期,让每个孩子在爱和自由中健康成长。

  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的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很多父母对儿童的密码了解的太少,只是在用自己的思维,**的价值观来判断孩子的行为,不知道自己其实是严重破坏了孩子自我发展的探索行为。有的孩子为什么会蛮不讲理,因为在执拗敏感期的那段时间里,家长没有耐心的疏导,认为是孩子任性,对孩子没有很好的理解、变通……有问题的儿童,如多动的、痴呆的、焦虑的、自闭的等儿童,正是他们的探索活动被严重阻碍而造成的。而判断孩子是否进入了某个敏感期,看的不是年龄,而是孩子的表现,所以孙老师认为蒙氏教师重要品质之一是会观察,不去干扰孩子,充分给与宝贝们爱和自由的空间。

  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受益匪浅。做为一名幼儿教师,了解幼儿的敏感期是非常重要的。敏感期是培养孩子的性格、兴趣、思维能力和独立能力的最佳时期,敏感期得到充分发展的孩子,头脑清晰、思维开阔、安全感强,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性和本质。

  其实每个孩子来到这个多彩缤纷的世界,就象一张纯洁的白纸,要在上面绘画绚丽的色彩,规划美好的人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他们接触的第一生活环境,孩子在父母的关爱之中逐渐认识世界,经历从不懂到懂、从不知道到知道这个成长过程。“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父母共同的愿望,因此,做为孩子的父母必须以身作则,做孩子的良师益友,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使自己真正成为胜任的第一任老师。书中有好多常见的案例如:“涂色”、“破坏性行为”、“秩序成*惯”等,分析的非常好,家长们很值得一读。孩子的培育工作,只靠幼儿园单方面的教育是不够的,家长的紧密配合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长应该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孩子的教育工作,与老师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家园携手共同教育,为孩子顺利通过敏感期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捕捉儿童敏感期》的确是一本很好的育儿书籍,他是家长和老师打开孩子心灵之门的一把钥匙,让我们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让我们能了解他们、帮助他们、爱护他们,让孩子在充满爱、充满快乐自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育儿书《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 10

  其实家中早就有孙瑞雪著的《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也忘了当初是为什么买的了,放在书架上一直没有看。那天在SINA网站上看到一个家长的读后感,其中谈到本书,猛然想起来了家中也“藏”有该书,就拿起来读了读。没有想到,一读起来,就放不下了。利用周末,一口气读完了。感触颇多,记录下来。

  儿童也各种各样的敏感期。各种敏感期结合在一起,陪她度过了6年。这6年内,各个阶段有不同的敏感期。如果各种敏感期的动作没有被外界(家长和老师)所打扰,她就会发展得很全面。否则,孩子自身有一种修补的功能,将占用其他时间、场合弥补。如果6年内都没有弥补,则孩子的发展不全面(可能长大后会出现其他问题——属于潜在的)。联想到最*在美国发生的32人命绝枪下的惨案,那个韩国学生的身心在儿童发展阶段一定是遗漏了某些阶段。

  看了书,我明白了孩子以前的一些作法。以前对于她的某些作法,我还很不理解,认为她很“执拗”。比如:她坚持吃饭的时候,个人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以前连爷爷奶奶坐她的座位都不行,现在好些了);上楼的时候一定是她走在最前头,谁也不能超过她——这是“秩序”期的表现。有一次,爸爸咬了她的冰棍,她就哭了一路——这是“追求完美期”的表现。我曾经看见过家长要求特别小的孩子就与其他孩子“分享”玩具,结果造成孩子大哭,遭了一顿爆揍的现象,看了书才知道,这种作法其实是不正确的!孩子只有大于6、7岁,才能享受到“分享”的乐趣。之前都是独立的个体的概念,还处于“占有敏感期”。就连孩子小时候爱吃手,把手放在嘴里,其实是到了“口的敏感期”。孩子正通过“口”来接触、感受这个世界呢!

  作为家长,在孩子的成长阶段,最好的作法就是不要打扰她。孩子们遇到问题,自己有解决的办法,好多概念,包括“秩序、规则、事先征求同意”等都是通过与伙伴的游戏、接触中认识的;孩子与孩子间出现的问题,也正是孩子在试图解决问题的过程。家长所能做的,不是以家长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而是创造各种情境,并且不打扰她!——否则,孩子还需要花费其他的时间来再次弥补!甚至错过了某个敏感期!

  4—5岁的敏感期有:婚姻、出生、情感、人际关系、审美、数学概念、身份确认、性别、绘画、识字。

  5—6岁的敏感期有:婚姻、书写、数学逻辑、社会性兴趣、动植物、实物、收集。(她就爱收集一些废品,反正是我们看不上眼的东西,还说要作手工用)

  6岁以上的敏感期有:易些螺旋形状敏感期,一直伴随着孩子成长到12岁。如,绘画、音乐、语言、审美、对空间的认识、人际关系、秩序、独立、理财。

  回想当初,我对雯雯一直不会跳绳还很担心,担心她不能顺利通过小学的入学考试。结果,不出三个月,雯雯就会了,而且跳得很好了!我想起了雯雯老师的一句话:“不用着急。到时候,她自然就会了!”比如算术,她也突然开窍了!

  最*,她们班里好像出现了“谈婚论嫁”的情况,很多女孩都喜欢“北北”,希望“北北”作她们的“白马王子”。雯雯和我说起这些的时候,我还很担心。虽然也认识到这是小孩的玩闹,但也有点真怕她们当真了。看了书,才明白现在是她们这个年龄的“婚姻敏感期”,他们在试图弄明白:自己爱的人,爱自己的人,结婚的关系呢。

  我庆幸自己没有打扰孩子的敏感期。但与书中那些细心的,能够记录下来孩子成长历程、点点滴滴小事的家长比起来,我是个“粗心”的家长!

  雯雯的语言、音乐、绘画期应该都是很好的度过了,没有收到干扰,甚至还给她创造了条件呢!

  我以后也要多观察孩子的言行,不“干扰”她的成长。

  她的言行一定有她的道理,我要从她的角度出发多理解她。


《捕捉儿童的敏感期》读后感(十)份(扩展4)

——《捕捉儿童敏感期》的读后感 (菁华3篇)

《捕捉儿童敏感期》的读后感1

  寒假里,在朋友的推荐下我阅读了孙瑞雪老师编著的《捕捉儿童的敏感期》这本书。之前只听说过青春期,更年期等,对于儿童敏感期还是第一次了解。原来儿童的成长是由一个又一个的敏感期构成的,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儿童的心智水*就会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而敏感期发展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一个孩子能否成长为一个正常的,优秀的人。

  回忆女儿的成长经历,我恍然大悟。以下是我根据此书对女儿的成长经历回忆和刚刚一岁的儿子处于儿童敏感期的一些案例分享。

  进入口腔敏感期时,潼潼喜欢在床上抱着大可乐瓶翻滚,并尝试用嘴咬开瓶盖。当时她还不到一岁,做这个动作有些费劲,但她并不气馁,可以持续做十几分钟,时常把自己累得气喘吁吁;潼潼有一只黄色的小熊,每次给她小熊,她都会去咬小熊的鼻子。去超市看到娃娃时,也是抓过来咬一通;有一次,家里的地上放了一袋芒果,潼潼抓起来就往嘴里送,芒果皮的味道可不好吃,她马上做出难受的表情,迅速的把嘴里的东西往外吐。但是当时自己是没有儿童敏感期这一概念,总觉得有些不耐烦,觉得这孩子挺调皮的。哈哈哈,现在我知道了,小家伙口的功能已经建立并独立起来,正在用口来认识世界呢!

  儿子现在已经一岁了,恰好家里的沙发破了一个不起眼的小洞,他发现了,便开始用手指去抠。小洞被抠大了,棉絮露了出来,他便把棉絮往外掏,于是那段时间他总是专注于这份工作,乐此不疲。总结潼潼的成长经历,我知道这是孩子的手敏感期到来了,接下来我发现他对纸箱子很感兴趣,于是便把他放到纸箱子里,他时而蹲下,时而站起,有时还会扶着箱子不停地摇晃,脸上露出兴奋的表情。一不留神,箱子摇晃得太厉害了,他就面朝地板摔了个大马趴,继而哇哇大哭。无奈,我开始为他留心更安全的地方。然后我发现,每次打开洗衣机时,他都喜欢往洗衣机里扒拉,但是他个子够不着,什么也看不到。于是我把他抱进去,当然我事先拔掉了电插头。进入这个空间,他有时手舞足蹈,有时又安静得出奇,他可以自己在里面玩上30、40分钟。很显然,他对这个空间很满意,这种状况持续了一个星期左右吧。当时,我只是想带他的时候省些力气,没想到恰好满足了他在空间敏感期时对空间探索的要求。

  以上是我对潼潼处于部分敏感期的一些记忆,但是当时自己是没有儿童敏感期这一概念的。完全是处于保护孩子爱好的心理。因为,小时候,妈妈总是限制我做这做那。不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有多痛苦,我不会忘记。所以,我不希望女儿、儿子和我一样,在没有自由的环境中成长。于是,我会尽量满足她的想法和要求,这么做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弥补自己儿童时期的遗憾。

  很感恩能读到这本书,使自己有机会探索儿童成长的秘密。从前不明白女儿为什么那么喜欢玩沙子?不明白儿子为什么那么喜欢玩水?更不明白表哥的儿子为什么每天早晨起床都要看同一集奥特曼?现在总算是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了。当然这些都不足以让自己有足够的信心和把握去指导处在敏感期的孩子做些什么。但至少会让自己和身边的人有更多的宽容和爱意去善待每一个孩子,帮助他们顺利度过一个又一个的敏感期,最终长成正常的,快乐的人,感恩!

《捕捉儿童敏感期》的读后感2

  春节假期已接*尾声,同时进入了收心阶段,为新学期的开始做好准备。在假期的读书活动也已进入书写感悟阶段,身为幼儿教师的我,虽然接触了一些前沿的教育理念,但是,在阅读了《捕捉儿童的敏感期》后,才使我对敏感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也使我深深的意识到,每个敏感期的发展对孩子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

  再阅读此书时,我边看边与班中幼儿或者是儿子的情况与书中介绍的情况进行对比,脑海中再现着种种“令我头疼的事件”。一般的小孩出生后就会把手放到嘴里,而儿子一直是小手里嘴巴远远地,受原生家庭以及社会理念的影响,我还庆幸儿子从小就讲卫生,没想到,到了中班,反而是经常把手放在嘴巴里,为此经常挨吵,越大越不讲卫生。至此才知道,原来是儿子迟到的手的敏感期才补上来,我的不断的阻止,不知给儿子造成了多大的伤害。

  秩序的敏感期后,儿童形成了一种秩序的内在模式,一旦**破坏了这一秩序,儿童就会哭闹、焦虑,表现出不可逆性。当我看到这句话时,我第一时间想到了班中的泽泽,如果一件事没有按照他的想法和意图去办,他的情绪就会产生剧烈的变化,发脾气、哭闹,非常难以变通,有时会到难以理喻的地步。这些都被我们这些**定义为“任性”、“胡闹”,殊不知,他是到了执拗的敏感期。

  作为一名幼儿老师,我们每天都会不断地听到孩子们的“告状声”,“老师,xx打了xx小朋友”“xx拿了别人的`东西”······我曾经为这些“告状声”苦恼,也曾经为这些“告状声”应付。如今才知道,儿童和**不同,**大都有别人的闲事不管的心理。而孩子天生就有内在的秩序感,他喜欢遵守规则。只有儿童和一些保持了这份美德的**,才会把规则融入生命。如果儿童内在的秩序以及外在环境的秩序被权威替代,那么决定孩子内心的就是**。儿童就会产生惧怕的感觉,这种无序的`环境是儿童丧失了安全感,最终,这种环境会培养和滋生出懂得丛林规则的孩子,人格就会沦落。

  孩子的成长伴随着一个接着一个的敏感期,我们应学会耐心等待孩子,会为孩子的完美需求提供理解和支持,会为孩子的每一种状况欣赏和陶醉,为孩子们开拓一个崭新的成长环境。

《捕捉儿童敏感期》的读后感3

  一直在读一本《捕捉幼儿敏感期》的书,最*刚刚读完,这本书收录了一百多个孩子敏感期的真实案例,通俗易懂,而且作家还针对每个不同个案均作了点评,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这一生命现象,让我们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从而使孩子顺利通过敏感期,让每个孩子在爱和自由中健康成长,儿童成长的每一个重要时期于生命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如何在这样关键的时期给予孩子科学的教育和关注,让儿童的心智水*从一个层面顺利上升到另一个层面,这就需要家长做一个教育的有心人,做一名智慧型家长。教育是一门大学问,教育同时也是一个大智慧!结合孙老师的一个个关于幼儿敏感期的教育案例,对照自己以往的教学,我认识到需要家长在不断地积累经验、不断研究、不断反思的过程中形成,拥有智慧才能捕捉儿童的敏感期,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破解儿童内心的秘密。

  我在感觉到幼儿成长快乐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困惑:当幼儿出现可能引爆他们思维火花的兴趣点时,不知道该如何把握;当幼儿的探索四处碰壁、走入“死胡同”时,不知道如何挖掘;当幼儿闪出烟花般灿烂而又短暂的智慧时,却未能及时捕捉……在这些教育的面前,就需要拥有一种智慧,一种能及时把握、及时反应、有效生成、有效实施的智慧,而这就是如何正确理解并及时捕捉幼儿敏感期的智慧。

  如何用智慧捕捉儿童的敏感期,结合孙老师的案例,我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把握教育的价值。我们每天在生活中都会发生一些小事,大部份的我都会流于形式简单地进行处理,如果能抓住有价值的教育时机,采用智慧的策略,使本来看似*常的事件从中引发出有价值的教育行为。作为家长,善于观察,知道在事件来临时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才是最适合的。及时把握教育的机会,突出教育的价值。

  二是*等的关爱教育。教育是一种帮助,一种*等的关爱。这些我深有体会,因为有了*等的土壤,帮助和关爱才能产生神奇的效果。家长对孩子的爱,对孩子的情是什么?家长带给孩子的不仅仅是知识、技能,还要给孩子自信,让孩子知道自己的重要,知道自己可以有所作为。所以家长处理事情时要先进行分析,找出原因,而不是一味地指责或是直接下判断,不同的事情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

  其实,在生活的每一种处理方法的背后,隐藏着的都是对孩子的尊重、理解、信任、鼓励、放手、帮助、提醒和约束……不是吗?“洗耳恭听”,让我们学会倾听孩子;“袖手旁观"是让我们学会放手;“雪中送炭”是对孩子的理解和关爱;“自食其果”是让孩子学会承担……三是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善于和孩子进行艺术的交流。孙老师通过几个案例记录,特别在《人际关系的敏感期》中阐述给予孩子足够自由空间的重要,因为孩子的思维和**的思维是截然不同的,我们家长要时时处处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他们的行为,听他们的语言。当他们的言行超出**认为“正确”范畴的时候,不要激动,千万先沉住气,想想为什么?给孩子充分的发言权就是教育智慧之一。多听听孩子的想法,或许听完他们的解释,家长的怨气会立刻全消,取而代之的是你的捧腹大笑。


《捕捉儿童的敏感期》读后感(十)份(扩展5)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书心得 (菁华5篇)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书心得1

  这一本《捕捉儿童的敏感期》或许有很多教师已经读过很多遍,但正如“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每读一次都给我不一样的感受,现在工作半个学期之后,趁着这个寒假防护疫情闲居在家,结合工作中的实际现象再次阅读这本书,更有不一样的深思。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0到6岁之间的敏感期,但是并不意味着6岁之后就不会有敏感期出现的现象,敏感期只意味着在某个年龄段某些特征最为凸显,而后这些特征可能还会伴随着孩子成长。 而这本书就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证明了几岁会有哪些敏感期,会有哪些特征。这本书有非常多的例子,特别看到3岁到4岁孩子的例子,有些例子简直跟我们班一模一样。

  比如让我感受最深的是3岁左右的秩序敏感期,这个年龄段也正是我所带的小班的一个时期,在这个秩序敏感期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归位,对于这两个字相信各位老师都熟悉,而书中所举的例子也是我们很熟悉的:一位老师刚消毒完毛巾,毛巾烫的无法挂在毛巾架上,而趁着这个空隙,一个小女生不顾自己急着上厕所坚持将毛巾挂完才去。这个小例子瞬间让我们班的孩子都浮现在我眼前,我们的一日生活历历在目。我想起自从我们刚入园时在毛巾架、凳子等贴好照片和号码后,每次上完厕所擦手后有些急着出去的小朋友不小心将毛巾碰掉了,但是呢还有一些小朋友会将慢慢找照片看谁的毛巾掉了给挂上去,是他的毛巾吗?当然并不是,而每次我碰到这样的情况会夸奖“你真棒,帮xx小朋友挂上了毛巾,让他跟你说谢谢!”或者“你真棒,帮老师把毛巾挂好了!”或许有的老师是想着他是一位乐于助人的热心的小朋友,但是这样的夸奖是正确的吗,是最为有效的吗?或许我夸她“嗯,你把所有的毛巾都挂到了正确的地方,你很厉害呦!”这样是最为有效的吗?或许我下一次可以试一试,毕竟实践才出真知嘛!

  然后还有一次我们去建构室,孩子们脱掉的鞋子总会有一些是没有靠墙摆一起,或者这里摆一排、那里摆一排中间留有空隙,但是也总有那么一两个孩子是最后走的,他们正在将各处摆放的鞋子靠墙贴在一起,有时候你催他可以了,还是不行他还要稍微调整一下鞋子的方向,再比如午休上床前有小朋友鞋子摆的乱,但总有小朋友再给摆整齐,特别是小班的孩子这个现象特别普遍,他们对于这个秩序归位特别执着,你可以想到如果中大班的孩子这样做了,他会说:“xx,你的鞋子没摆好,我帮你摆好了。”而小班的孩子不会这样说,因为在初次适应集体生活的过程中,他们对于幼儿园这个环境有一个秩序化的规则和*惯,而3岁也正是最为凸显敏感的时期

  《捕捉儿童敏感期》的确是一本很好的育儿书籍,他是家长和老师打开孩子心灵之门的一把钥匙,让我们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让我们能了解他们、帮助他们、爱护他们,让孩子在充满爱、充满快乐自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书心得2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是我一直比较相信的教育方法,因为教会孩子正确的方式方法,才能让他们在未来遇到不同的问题时,能够较为从容不迫的应对。可是当我面对班里这一帮还不会穿衣、甚至还不能自理,每天上学还会哼唧哼唧、吵吵闹闹地不肯来上学托班小朋友的时候,我所学的理论知识完全乱了套。开学的第一周都处在哄孩子的阶段,秩序与规则对于孩子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每天最担心的是一是户外活动,怕排在后面的孩子掉队;二是安全事故,班里有温柔听话的小朋友,当然也会有完全听不进的"调皮捣蛋王",而这些"捣蛋王"分走了我大半的精力,做老师的斗志荡然无存。

  读了《捕捉孩子的敏感期》,好似为我赶走了头顶的乌云,解开了重重的困惑。书中崇尚给孩子带去爱与自由,让我印象最深的便是关于孩子空间敏感期的一章,那里的孩子能够充分利用感官去探索他们感兴趣的空间,你会看到有孩子所在狭小的柜子中,有孩子钻在大的车轮胎中,有的孩子爬上了高高的体育器械上。这些要是放在我们班,我肯定是会阻止孩子的行为的,而且会美名其曰"这是为了孩子的安全".但是孙瑞雪老师说,老师要相信孩子,他会有自我保护的能力,既然他能爬到那么高的地方,自然他也会有办法下来。而我总是呵斥孩子的这种探索行为,企图通过向孩子传递"危险"的信号让孩子按照我的想法去做,但是可能这样的举动会给孩子的心里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

  我想"授之以渔"也不是一个好方法,但是一味地放任孩子自己探索,不参与他们的成长也一定不是好的教育方法,作为老师,我们要相信孩子,应该尽量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他在一个允许他自由探索的空间内成长。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书心得3

  《捕捉儿童敏感期》这本书是我买的第一本育儿书。吸引我的是书名,还不是作者孙瑞雪其人。第一次知道敏感期这个术语是看央视宝贝一家亲节目中了解到的。后来在当当网上看到这本书,想都没想就买下来了。六月底买的,断断续续地看,直到现在才算是看完。由这本书了解到孙瑞雪,然后是蒙氏教育,又在网上搜了几本书入货,结果麦爸笑我除了武侠书和漫画书,只有育儿书能吸引我。

  这本书严格的说是由孙瑞雪编著,而不是由她写的。书的内容由200多个家长和蒙氏教育机构老师写的案例加上孙瑞雪的点评组成。案例是按儿童0-10岁的顺序编排而成。

  第一次泛读的时候,我有点失望,*惯了看定义、总结的理论模式书让我想象这本书会解释定义什么是敏感期,什么年龄就会经历什么敏感期,会有什么具体表现,**应按什么步骤来解决应付。拿到书发现不是这样的时候就有点失望。

  第二次精读后,我喜欢上了这本书。其实儿童的敏感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小孩会有不同表现,出现的先后和表现程度也各自不同,正因为如此,这本书没有按传统写书模式,观点+事例+总结来传授方法。而是以丰富的案例加上就事论事的分析告诉**如何解读儿童的行为,从而进入他们的世界,和他们一起成长。

  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在于不用按章节来读,因为都是由案例加分析组成,没有很强的连贯性,可以从任何一个章节进入来阅读,所以适合任何时候、在任何地点来读。尤其适合翻阅型读者。

  这本书最大的缺点也在于它的分散性特点,*惯直接接受理论,喜欢按甲、乙、丙、丁和一、二、三、四点来看书的人不适合阅读这种书,也许会觉得这本书不知所云。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书心得4

  一直在读一本《捕捉幼儿敏感期》的书,最*刚刚读完,这本书收录了一百多个孩子敏感期的真实案例,通俗易懂,而且作家还针对每个不同个案均作了点评,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这一生命现象,让我们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从而使孩子顺利通过敏感期,让每个孩子在爱和自由中健康成长,儿童成长的每一个重要时期于生命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如何在这样关键的时期给予孩子科学的教育和关注,让儿童的心智水*从一个层面顺利上升到另一个层面,这就需要家长做一个教育的有心人,做一名智慧型家长。教育是一门大学问,教育同时也是一个大智慧!结合孙老师的一个个关于幼儿敏感期的教育案例,对照自己以往的教学,我认识到需要家长在不断地积累经验、不断研究、不断反思的过程中形成,拥有智慧才能捕捉儿童的敏感期,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儿童内心的秘密。

  我在感觉到幼儿成长快乐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困惑:当幼儿出现可能引爆他们思维火花的兴趣点时,不知道该如何把握;当幼儿的探索四处碰壁、走入“死胡同”时,不知道如何挖掘;当幼儿闪出烟花般灿烂而又短暂的智慧时,却未能及时捕捉……在这些教育的面前,就需要拥有一种智慧,一种能及时把握、及时反应、有效生成、有效实施的智慧,而这就是如何正确理解并及时捕捉幼儿敏感期的智慧。

  如何用智慧捕捉儿童的敏感期,结合孙老师的案例,我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把握教育的价值。我们每天在生活中都会发生一些小事,大部份的我都会流于形式简单地进行处理,如果能抓住有价值的教育时机,采用智慧的策略,使本来看似*常的事件从中引发出有价值的教育行为。作为家长,善于观察,知道在事件来临时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才是最适合的。及时把握教育的机会,突出教育的价值。

  二是*等的关爱教育。教育是一种帮助,一种*等的关爱。这些我深有体会,因为有了*等的土壤,帮助和关爱才能产生神奇的效果。家长对孩子的爱,对孩子的情是什么?家长带给孩子的不仅仅是知识、技能,还要给孩子自信,让孩子知道自己的重要,知道自己可以有所作为。所以家长处理事情时要先进行分析,找出原因,而不是一味地指责或是直接下判断,不同的事情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

  其实,在生活的每一种处理方法的背后,隐藏着的都是对孩子的尊重、理解、信任、鼓励、放手、帮助、提醒和约束……不是吗?“洗耳恭听”,让我们学会倾听孩子;“袖手旁观"是让我们学会放手;“雪中送炭”是对孩子的理解和关爱;“自食其果”是让孩子学会承担……

  三是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善于和孩子进行艺术的交流。孙老师通过几个案例记录,特别在《人际关系的敏感期》中阐述给予孩子足够自由空间的重要,因为孩子的思维和**的思维是截然不同的,我们家长要时时处处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他们的行为,听他们的语言。当他们的言行超出**认为“正确”范畴的时候,不要激动,千万先沉住气,想想为什么?给孩子充分的发言权就是教育智慧之一。多听听孩子的想法,或许听完他们的解释,家长的怨气会立刻全消,取而代之的是你的捧腹大笑。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书心得5

  一看这本书的名字,就知道这是一本非常重要,实用的书。而且是专门针对儿童这个年龄段的一些我们生活上看到*以为常,见惯司空,却又未能想明白其中的缘由书籍。很多事情,我们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於儿童阶段,我们很多人也都是一样。

  看了这本书,让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感觉到在以後的幼儿教育教学工作中,有了更加明朗的方向,让自己少走很多弯路,多吸取正能量。对此,我感觉此书不能只看一遍,必须不断重复看,才能温故而知新,才能运用的游刃有余。而且,无论怎麽写自己的感悟,都不能表达其中的众多精髓。唯有把好的,读有所悟的地方摘录下来,反复看,反复斟酌,虽然这样子会有断章取义的可能,不过,在节约时间,抓住重点,以及能让自己更好地举一反三,碰撞灵感,我想这是一个最好的学*方法。

  同时,看完这本书,或者说这类型的书。让我感到最大的困惑就是关於传统文化读经教育这一块的引导的空白。本书是西方蒙特梭利的教育思想,完全套用在*是否适用呢?那麽套用在读经教育的私塾,是否适用呢?如果不适用,或者说不完全适用,那麽,需要怎麽转变呢?在读经上课以外的其他时间,此书给了我很多很好的明确的指引。可是对於读经的孩子来说,读经才是重点。本书却没有这方面的任何说明。

  看来,在读经教育的路上,依然是上下而求索,任重而道远。相信在自己国人的探索上,加上此书的指点,以及自己的实践总结。终究会走出一条完整的路,形成一个完整的国学教育体系。最起码,在开始的时候,要以空杯心态去阅读,要假设它全部都是对的。


《捕捉儿童的敏感期》读后感(十)份(扩展6)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书笔记 (菁华5篇)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书笔记1

  在工作生活中,当遇到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表现出不同的行为时,自己虽有不解,但却未曾真正的去认真思考了解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仅仅只是想想,心中的疑惑未曾得到半点解答,直到我遇见它:教研培训会上,李玥杉老师为我们分享的《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虽之前有粗略的读过,终究是不解其中真谛,而今是如获珍宝,细细品位其中内涵,悔恨初见之怠慢。

  轻抚书页,闻着墨香,欣喜地发现孙瑞雪老师对一些主要敏感期的专门阐述,如“儿童在用手思考”“空间、时间的敏感期”“人际关系的敏感期”“婚姻敏感期”等。认真研读后,曾几何时盘梗在我心中的疑问,如同缕缕清风,将这些疑问一一吹散,为我拨云见日。这本书给了清晰的答案,为我展示了一幅多姿多彩的生命的画卷,让我对幼儿的生命发展有了一个比较直观的了解,也使我更加静下心来深入细致的思考自我,提升自我,突破自我。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在儿童日常行为、大量儿童的案例中总结出来的育儿理念,以蒙台梭利教育理论为基础,延伸出来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日常教育方法。本书收录了200多个孩子(0~10岁)敏感期的真实案例,大规模、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这一生命现象,引领读者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破解儿童内心的秘密。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便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

  案例分享

  在读这本书以前,我知道人的发展有一些敏感期。比如语言敏感期、动作敏感期、绘画敏感期、音乐敏感期等。但是儿童在敏感期到底是什么样子?各个敏感期分别在什么时候到来?怎么判断孩子处于生命敏感期?孩子敏感期到来时,父母应该做些什么?对于这些非常现实的问题,我几乎一无所知。阅读了本书后,并与自身工作生活中遇到案例相结合,令我茅塞顿开,真正领略了书中自有黄金屋的真谛。

  案例一:口的敏感期

  在我们的生活中,时常会看到襁褓中的婴儿,会时常将手放进嘴里不断吮吸着。小侄女,现年2周岁,在其半岁前,时常回家总会看到她很专注的将手往嘴里放,而且还会发出很大的“吧唧”声,这时身边的大人也包括我自己,看到后就会一边说着“不卫生,不干净”,一边将孩子的手从嘴里拿出来,这时会发现刚刚还可爱的乖宝宝,瞬间变成爱哭鬼。

  当我看到这一幕时,只是会拍拍孩子,安抚一下孩子的情绪。没过一会,再看孩子,她仍在不断努力的将手送入自己的小嘴巴。为什么刚才吃着小手安静快乐的宝贝,把手取出后,瞬间恼怒起来了呢?虽然自己有过思考,但未曾真正的了解过吃手行为背后的原因。直到我看了《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后,书中提到的口的敏感期中的'案例,使我思绪全开,也使我更清晰地认识孩子,了解孩子,更给我今后科学有效地育儿生活指明了方向。

  孩子吃手,这是她用口发展和独立口的功能,使用口来认识她自身,她要认识甚至是唤醒自己的身体,她透过这样的吮吸来把手**出来,最后用口来认识这个世界,她手的感觉是这样开始的,她的世界也是这样开始的。

  儿童口腔敏感期在半岁左右来临,婴儿首先要使口的功能建立起来,其次才用口来认识世界。口不仅仅用来饮食,在最早先,口肩负着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用它来唤醒身体的其他部分,并且用它来认识外在的世界。关注幼儿敏感期,至关重要,当婴儿畅通无阻的度过了一个敏感期时,他就走过了一个发展的台阶,这给婴儿带来了愉悦和持续性的满足,也释放出了婴儿生命中的能量。

  案例二:空间、时间的敏感期

  在户外活动时,孩子们都非常喜欢玩滑滑梯,好些孩子总喜欢在滑滑梯下面的空间来回穿梭,玩着各种游戏,十分开心。作为老师总是怕孩子们来回跑不注意,会碰到头或者摔伤,甚至时有打断孩子们的游戏。

  看完《捕捉儿童敏感期》中关于空间、时间的敏感期后,深刻地认识到孩子们原来是通过滑滑梯下面的空间,感知空间,建立空间意识。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有承受危险的心理力量,我们应该给孩子爱和自由,所有的孩子在这个年龄段都会有这样的需求,空间敏感期对空间的探索,是儿童一个自我创造的过程、一个突破极限的过程。

  案例三:婚姻的敏感期

  班级中(中班)的两个小朋友(4—5岁),一一(女)和左左(男)。一段时间里,他们两个总会互相说着“长大了,我要和她/他结婚”“长大了,我要嫁给他”“长大了,我要娶她”。

  儿童时期是一个纯粹的情感培养和情感发展的过程,让儿童在童年顺利度过婚姻的敏感期,将为孩子**后的婚姻关系奠定基础。无论是父母还是教师,都应重视儿童的婚姻敏感期。婚姻敏感期实际上是儿童最早开始涉及**世界的道德问题,当孩子的婚姻敏感期到来时,我们应该高兴,因为我们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为儿童建立更好的婚姻观念,为儿童建立更好的爱的观念和丰富的情绪。

  金句分享

  孩子的心是细腻的,只有当我们尽可能细腻起来的时候,才会有机会感受到孩子细腻美妙的情感溪流。

  我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让儿童学*他年龄不能承受的东西,用**的学*方法和强制手段给孩子灌输知识。

  妈妈们叫孩子时很少先观察一下孩子正在干什么,谁知道有多少个宝贵的瞬间就被这样打断了。

  弥补敏感期需要条件,需要爱和自由的环境……在爱的包容下,被压制过的儿童会获得心理上的疗愈;在自由中儿童逐渐放松和**,逐渐打开自己的心智,走向正常。

  对于孩子来说,任何所学的知识,一定要被使用在生活中,这个实践的过程便是内化的过程。

  读罢此书,意犹未尽,进入幼教行业快六年了,期间遇到过不同类型的孩子,由于自身经验缺乏,在孩子们出现一些看似奇怪的行为后不知所措,也不知道如何更科学地引导孩子们。当我读了这本书后,对之前遇到的很多问题都找到了答案。当我们遇到一些看似很奇怪的行为时,如果能够心*静气地站在孩子们的角度来看,其实没有什么。只是我们常常会用**的标准以及眼光去评判一个孩子的行为。顺其自然,让孩子们慢慢去度过他们的特殊时期,适时引导,及时指正。这本书浅显易懂,大量的案例分析以及建议可以很好地转化为自己的经验。也希望自己今后能更了解孩子,懂得更尊重孩子,在孩子做出不理解的事情时,不再是阻止,最起码知道为什么。

  感知儿童的敏感期,了解和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为儿童顺利度过敏感期做出努力。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书笔记2

  《捕捉儿童敏感期》是著名儿童教育专家孙瑞雪编著的书,本书深入地揭示“敏感期”这一生命现象,就如书中所说:“了解了敏感期,父母就可以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破解儿童内心的秘密,帮助孩子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并释放内在的新的生命力。”所以“这是爱孩子的书,而不是教孩子的书。”

  本书有8个篇章。在第一章,作者通过4个孩子的敏感期故事:从婴儿吃手、脚丫、玩具等用口来感知世界,了解外在,建构自我,说明孩子从出生敏感期就开始了,这也是口的敏感期;孩子之间交换,在**看来属于不等价,而在交换背后却藏着孩子的秘密和感觉,有着他们的喜悦;在秩序敏感期,我们会发现孩子们必须按照既定的规则做事,如果大人破坏规则他们会要求不断的重新来,她也会要求大人或者小伙伴们按照自己摆放玩具的要求放好,这也是儿童的“直线式思维”,到了“追求完美”的敏感期;孩子对绘画和音乐有着天然的直觉,在这一时期,如果被家长们发现和抓住,为孩子提供艺术环境,那么就能很好的进行“潜力开发”。读完第一章,让读者对敏感期有了一定的了解,也让读者对探索孩子有了兴趣,因此,在后面的章节中,作者分别从0-2岁、4-5岁、5-6岁和6岁以上儿童发展中的敏感期做说明,每个阶段通过孩子与家长、老师的故事进行阐明各个敏感期。

  空间敏感期

  从2岁起孩子开始进入空间敏感期。儿童通过物体的位置探索空间,通过物体的运动探索空间,还通过弯曲的视界探索空间。通过不在视界中的物体探索空间,他们由此得到空间感,形成空间概念。

  这些都是空间的要素:直观的位置,直观外的位置,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这就是科学逻辑的起始点。弹力球是幼儿最初的探索空间的最好的东西。仍东西的动作虽然简单,但却非常重要。

  语言敏感期

  (0~6岁)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形,并发出哑哑学语声时,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语言能力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因此,父母应经常和孩子说话、讲故事,或多用“反问”的方式,加强孩子的表达能力,为日后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基础。

  阅读敏感期

  (4.5~5.5岁)孩子的书写能力与阅读能力虽然较迟,但如果孩子在语言、感官、肢体动作等敏感期内,得到了充分的学*,其书写、阅读能力就会自然产生。此时,父母可多选择读物,布置一个充满书香的居家环境,使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惯。

  秩序敏感期

  (0~3岁)孩子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令他无所适从。幼儿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现在对顺序性、生活*惯、所有物的要求上,如果**没能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孩子便“没有一个基础以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当孩子从环境里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智能也因而逐步建构。

  感官敏感期

  (0~6岁)孩子从出生起,就会借着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3岁前,孩子透过潜意识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围事物;3~6岁则更能具体地透过感官分析、判断环境里的事物。在生活中随机引导孩子运用五官,感受周围事物。尤其当孩子充满探索欲望时,只要是不具有危险性或不侵犯他人他物时,应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求。

  细微事物的敏感期

  (1.5~4岁)忙碌的大人常会忽略周围环境中的微小事物,但是孩子却常能捕捉到个中的奥秘。因此,如果孩子对泥土里的小昆虫或衣服上的细小图案产生兴趣,正是培养孩子细心、认真的好时机。

  动作敏感期

  (大肌肉1~2岁小肌肉1.5~3岁)两岁的孩子已经会走路,最是活泼好动的时期,父母应充分让孩子运动,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并帮助左、右脑均衡开发。除了大肌肉的训练外,小肌肉的练*也同时进行,即手眼协调的细微动作的训练。不仅能养成良好的生活*惯,也能帮助智力的发展。

  性别敏感期

  (4~5岁)大概4岁时的孩子最重视的就是谁是男孩谁是女孩。如果有人去洗手间,他们一定要跟着去,原因是想观察到底是男孩还是女孩。孩子对身体的探索和认识来自于观察,**在给孩子解释时,态度必须客观和科学,就如同认识自己的眼睛、鼻子、嘴一样。当然百科全书这时是最好的工具了。

  人际关系敏感期

  (2~5岁)从一对一交换玩具和食物开始,到寻找相同情趣的伙伴并开始相互依恋,从和许多小朋友玩到只和一两个小朋友交往,孩子自己经历了人际交往的全过程,而这种交往智能是与生俱来的。

  孩子每个敏感期的到来都是短暂的,也会是转瞬即逝的,如果在敏感期我们没有好好“保护”它,在12岁之前只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爱与自由,也是可以弥补的。作者说:“在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一定会勇敢、坚定、乐观、充满自信,拥有这样一个孩子,幸福会像空气一样包围着我们。”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书笔记3

  春节假期已接*尾声,同时进入了收心阶段,为新学期的开始做好准备。在假期的读书活动也已进入书写感悟阶段,身为幼儿教师的我,虽然接触了一些前沿的教育理念,但是,在阅读了《捕捉儿童的敏感期》后,才使我对敏感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也使我深深的意识到,每个敏感期的发展对孩子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

  再阅读此书时,我边看边与班中幼儿或者是儿子的情况与书中介绍的情况进行对比,脑海中再现着种种“令我头疼的事件”。一般的小孩出生后就会把手放到嘴里,而儿子一直是小手里嘴巴远远地,受原生家庭以及社会理念的影响,我还庆幸儿子从小就讲卫生,没想到,到了中班,反而是经常把手放在嘴巴里,为此经常挨吵,越大越不讲卫生。至此才知道,原来是儿子迟到的手的敏感期才补上来,我的不断的阻止,不知给儿子造成了多大的伤害。

  秩序的敏感期后,儿童形成了一种秩序的内在模式,一旦**破坏了这一秩序,儿童就会哭闹、焦虑,表现出不可逆性。当我看到这句话时,我第一时间想到了班中的泽泽,如果一件事没有按照他的想法和意图去办,他的情绪就会产生剧烈的变化,发脾气、哭闹,非常难以变通,有时会到难以理喻的地步。这些都被我们这些**定义为“任性”、“胡闹”,殊不知,他是到了执拗的敏感期。

  作为一名幼儿老师,我们每天都会不断地听到孩子们的“告状声”,“老师,xx打了xxx”“xx拿了别人的东西”……我曾经为这些“告状声”苦恼,也曾经为这些“告状声”应付。如今才知道,儿童和**不同,**大都有别人的闲事不管的心理。而孩子天生就有内在的秩序感,他喜欢遵守规则。只有儿童和一些保持了这份美德的**,才会把规则融入生命。如果儿童内在的秩序以及外在环境的秩序被权威替代,那么决定孩子内心的就是**。儿童就会产生惧怕的感觉,这种无序的环境是儿童丧失了安全感,最终,这种环境会培养和滋生出懂得丛林规则的孩子,人格就会沦落。

  孩子的成长伴随着一个接着一个的敏感期,我们应学会耐心等待孩子,会为孩子的完美需求提供理解和支持,会为孩子的每一种状况欣赏和陶醉,为孩子们开拓一个崭新的成长环境。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书笔记4

  自从有了孩子之后,对于孩子的成长关注地越来越多了。那天在看杂志《时尚育儿》时,发现了这本书《捕捉儿童敏感期》,该书收录了一百多个孩子敏感期的真实案例,通俗易懂,而且作家还针对每个不同个案均作了点评,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这一生命现象,引领读者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从而使孩子顺利通过敏感期,让每个孩子在爱和自由中健康成长。

  我读了之后,受益匪浅。作为家长,作为幼儿教师,了解幼儿的敏感期是非常重要的。敏感期是培养孩子的性格、兴趣、思维能力和独立能力的最佳时期,敏感期得到充分发展的孩子,头脑清晰、思维开阔、安全感强,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性和本质。书中写到4——5岁的敏感期“婚姻、出生、情感、人际关系、审美、数学概念、身份确认、性别、绘画、识字。”5—6岁的敏感期“婚姻、书写、数学逻辑、社会性兴趣、动植物、实物、收集。”6岁以上的敏感期“易些螺旋形状敏感期,一直伴随着孩子成长到12岁。绘画、音乐、语言、审美、对空间的认识、人际关系、秩序、独立、理财。”

  其实每个孩子来到这个多彩缤纷的世界,就象一张纯洁的白纸,要在上面绘画绚丽的色彩,规划美好的人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他们接触的第一生活环境。孩子在父母的关爱之中逐渐认识世界,经历从不懂到懂、从不知道到知道这个成长过程。“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父母共同的愿望,因此,作为孩子的父母必须以身作则,做孩子的良师益友,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使自己真正成为胜任的第一任老师。书中如有好多的案例如:“涂色”、“破坏性行为”、“秩序成*惯”等个案孩子的行为,分析的非常好。

  还有我觉得家园共教非常重要,幼儿园是孩子的第二个家,是孩子建康成长的沃土。孩子的培育工作,只靠幼儿园单方面的教育是不够的,家长的紧密配合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长应该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孩子的教育工作,与老师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家园携手共同教育,为孩子顺利通过敏感期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捕捉儿童敏感期》的确是一本很好的育儿书籍,我看了之后得到了很大的启发,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不但可以在幼儿敏感期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而且还可以在做家长工作上有很大的帮助。作为家长的我,从中也了解到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教育我的孩子,让我的孩子顺利地通过这些敏感期,健康在成长!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书笔记5

  在读《捕捉儿童敏感期》这本书以前,我知道人的发展有一些敏感期。比如语言敏感期、动作敏感期、绘画敏感期、音乐敏感期等。但是儿童在敏感期到底是什么样子,各个敏感期分别在什么时候到来,怎么判断孩子处于什么敏感期,孩子敏感期到来时,父母应该做些什么。对于这些非常现实的问题,我几乎一无所知。而看了书中的案例,我一下子明白了许多。比如儿童的执拗敏感期。

  在这个敏感期,儿童会很执拗,如果大人不了解,与他们发生争执,孩子就会哭闹。而大人们看到孩子哭闹会很生气!有的认为孩子太任性,可别惯坏了,于是要么采取暴力制服,要么任其哭闹,执拗的敏感期出现在3岁左右。书里关于这个敏感期的内容回答了我心里很久以来的疑问。假如大人知道孩子正处在执拗的敏感期,就应该蹲下身子跟孩子*等地交流,对孩子解释为什么有的事情能做,有的事情不能做。其实,当孩子执拗的时候,只要不妨碍别人,不出危险,尽管由他去好了。过一段时间就不执拗了。再比如秩序的敏感期。

  儿童严格地按照内心的秩序去做事,不能随意更改,变动,否则他们就会焦虑。其实孩子缠大人是对大人的信任和依赖嘛,为什么就不能依一依她呢?怕孩子变坏吗?那么小就能变坏吗?再比如专注。专注是儿童意志力的基础。没有专注就没有意志。大人要巧妙地保护孩子的专注力。当孩子专注做一件事情时,大人不要打扰,甚至不要表扬,表扬在这时也是一种打扰。要给孩子空间和时间去发展专注力。

  最大限度地保护孩子的专注力,才是对孩子最大的爱护。现在我们看到有的孩子疯疯癫癫,一会干这个,一会干那个,特别好动,集中不了注意力,很可能就是小的时候专注力没有受到保护和培养。事实上,家长们需要做的就是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环境,然后给他时间和空间,呵护他的成长,让他自我发展。孩子是会自我发展的。而你不切事宜的所谓引导、辅导,可能只是干扰。实际上,大多数家长做的恰好相反。当孩子缠着的时候,嫌孩子心烦,没有给他足够的关爱;当他自己玩的时候,大人们又自作聪明地去教。其实破坏了孩子自己探索的过程,影响了他们专注力的形成。


《捕捉儿童的敏感期》读后感(十)份(扩展7)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书笔记通用十篇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书笔记 1

  一般的教育类书籍都是理论式的,但是孙瑞雪的《捕捉儿童敏感期》却全是案例,再加上案例点评。而且书中的案例都特别典型,很容易带入日常的教学中。

  比如说口的敏感期,在不了解幼儿的敏感期时,我一直认为婴儿把手放入口中是一个极不卫生的动作,而且容易养成幼儿吃手的*惯。但事实正好相反,首先,在这一时期,口是孩子探索世界,认识万物的非常重要的器官。如果在口的敏感期时,没有让幼儿用嘴巴去探索一些事物,婴儿就不可能获得一些生活的经验;而且很多孩子的敏感期是有补偿期的,也就是如果在适宜的年龄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以后会用更长的时间来补偿这一敏感期,还是以口的敏感期举例,有些大孩子有吃手的*惯大概就是源于此原因吧。

  像是我的一个同学,现在与我同岁,已经二十多了。睡觉的时候还是不自觉的吃手指,并且有咬指甲的*惯。我也曾多次跟他说过这个*惯非常不好,但他就是改不掉,老是不自觉的去咬手指甲,每次看他的手指都是参差不齐的。他妈妈跟他说,他小的时候,大人就是觉得咬手指头不卫生,只要一看到他把手放进嘴里就给他拿出来,甚至给他穿的小衣服的袖子都特别长,小手都是藏在衣袖里面,根本没有办法把小手放进手里。这样就阻碍了他用口去探索世界,使得这个敏感期没有好好度过,还形成了不好的性惯。

  在幼儿处于某个敏感期时,我们应尽力帮助幼儿顺利度过敏感期,不要以安全等名义去阻碍他的发展,因为幼儿对于一些危险是有规避意识的。

  点评:口的敏感期是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传统观念上,我们总是认为孩子“吃手“”是非常不卫生的,岂不知这严重剥夺了宝宝的发展需求,阻碍了宝宝探索世界的内在动力的发展。现代教育研究与实践不但证明了这一观点,同时,如果我们能够仔细的观察一下新生的小宝宝的话,我们会发现,当TA第一次依靠自己的力量把小手放进自己的口中的时候,TA的小脸上会呈现出多么动人的满足与喜悦的神色!

  让我们一起探讨孩子成长的秘密,分享孩子成长的快乐!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书笔记 2

  第一次接触到这本书是在育儿课堂中听到的,当时老师用了三天的时间来解读这本书,刚听完那会感叹万分,因为两个孩子都已经长大了,期间错过了很多敏感期。也因为自己的无知并没有让孩子很好的过渡敏感期。这本书买了很久却一直迟迟未开封,一部分原因是育儿课堂上听过,也有部分原因是自己认为孩子已经过了敏感期了,没必要看了。最*重读了这本书,书中有三个知识点让自己感触特别的深刻。

  第一点也是印象最深的一点,就是孩子秩序敏感期第三阶段的执拗和不可逆性。在孩子小的时候吃东西时不小心掉地上,无论自己如何哄,拿一样的吃的也好,更有吸引力的吃的也罢,哪怕拿出*时最爱吃的东西,都无法改变孩子就是要掉地上脏了的那一块食物的想法。多次把当时的自己气的够呛,只觉得怎么会有这么犟的孩子。一点都不理解孩子其实是在经历秩序敏感期,无论什么东西都要和原来一样,哪怕是掉地上的糖,再拿一块一样的对孩子来说也是不一样~

  第二点是书中提到的一个案例:讲着一个孩子在玩自己的尿,他的妈妈多次劝阻无效后,孩子的爸爸强行将孩子带离现场,而书中两个孩子却提出了不同的'解决办法,一个是不管孩子,让他继续玩;一个是寻找孩子从来没见过的玩具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来阻止孩子玩尿。试想如果是我们,又会怎么做呢?我一定也会像案例中的爸爸或妈妈一样,想尽办法阻止他继续玩,不断的打扰他,如果还没有用也会使用强行拉走的办法。而书中却提到孩子在专心致志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时常被无端打断,破坏了孩子成长的机会。虽然自己的孩子没有出现过书中那样玩尿的情况,可是又有多少孩子在专注于一件事时没有被打扰过呢?我家孩子被打扰最典型的莫过于孩子小时候喂饭难,为了让孩子多吃几口饭,父母总是会在孩子边玩时塞一口饭。因此孩子现在不够专注,和小时候专注被打断是有必然联系的。

  第三点是书中提到的攀爬敏感期,相信每个孩子都会经历还没走稳就喜欢乱爬乱窜的行为。我家大宝也不例外,一直以来都觉得大宝是个胆子很小的孩子,看这本书时想起他曾经成长的经历,原来他曾经也有过大胆尝试与体验的经历,像爬床爬楼梯爬凳子,甚至是床的围拦也拦不住他攀爬。只要能爬的,他都会去尝试。但由于他是大宝,大家都很宠他,尤其是父母,生怕他摔着碰着,在孩子多次尝试各种攀爬时,自己总是会揪着一颗心,时不时大声呼唤小心。而父母的宠爱时常不给孩子尝试的机会,慢慢的,孩子胆子越来越小了…

  已经错过的敏感期就是错过了,孩子们已经长大了也过了可以恢复敏感期的年龄,但这本书还是解决了自己很多疑惑,理解了孩子现在的某些行为,知道了自己曾经在孩子成长中犯过的错误。自己努力读书也是为了给孩子更好的教育,日后,希望自己无论是这本书还是其它亲子教育类书籍,都不要忘了初心,教育孩子的前提是爱,给予孩子充足的爱,爱孩子就要先懂孩子~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书笔记 3

  最*几天读着网上下载的《捕捉儿童敏感期》,文中介绍的敏感期的真实案例,确实像一把金钥匙,引领着我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以前孩子的一些行为我不理解或简单的理解为是小孩子的幼稚行为,但看着本书,我从中找到了答案。

  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去年冬天有段时间佳凝对裙子“情有独钟”,天天要穿裙子去幼儿园,有时还问我她美吗。当时我简单的认为她在“臭美”,现在看来,那是她审美的敏感期在发展。

  佳凝在家用各种凳子摆她的家,轻易不允许别人动。前几次奶奶趁她上幼儿园时把凳子收了,惹的佳凝很不高兴。奶奶一次次的收,佳凝一次次的摆,从幼儿园回家佳凝会先检查她的凳子是否被挪动。现在我知道了她的这种行为源于秩序感,她要保持她的那个家的原样。她一次次的摆,是执拗敏感期的一种表现。

  单身宿舍是公厕,每次去厕所时,佳凝要先看看哪个厕位干净。若达不到她理想的干净程度时,佳凝会转身回家用她的小便盆。以前我只是简单的理解为小孩还挺爱干净呢,原来她是在追求完美。

  最*佳凝在家又玩起了泡泡水,瓶瓶罐罐的装满水,还要加上点肥皂或洗衣粉。要按以前我会强烈制止,玩水弄得到处湿乎乎的,还要浪费肥皂。但现在我知道不能过于“干扰”她了,要给她充分的自由。

  佳凝喜欢啃指甲,现在我在想,是不是她“口的敏感期”时被打扰,现在正在补课呢。

  儿童的各种敏感期结合在一起,要陪她度过6年。这6年内,各个阶段有不同的敏感期。如果各种敏感期的动作没有被外界(家长和老师)所打扰,她就会发展得很全面。否则,孩子自身有一种修补的功能,将占用其他时间、场合弥补。如果6年内都没有弥补,则孩子的发展不全面(可能长大后会出现其他问题--属于潜在的)。很遗憾自己是个“粗心”的妈妈,没有更早些了解儿童的敏感期。但庆幸现在我已读着《捕捉儿童敏感期》,且决心要做个细心的妈妈,以后要多观察孩子的言行,不“干扰”她的成长,要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多理解孩子。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书笔记 4

  《捕捉儿童敏感期》这本书是我买的第一本育儿书。吸引我的是书名,还不是作者孙瑞雪其人。第一次知道敏感期这个术语是看央视宝贝一家亲节目中了解到的。后来在当当网上看到这本书,想都没想就买下来了。六月底买的,断断续续地看,直到现在才算是看完。由这本书了解到孙瑞雪,然后是蒙氏教育,又在网上搜了几本书入货,结果麦爸笑我除了武侠书和漫画书,只有育儿书能吸引我。

  这本书严格的说是由孙瑞雪编著,而不是由她写的。书的内容由200多个家长和蒙氏教育机构老师写的案例加上孙瑞雪的点评组成。案例是按儿童0-10岁的顺序编排而成。

  第一次泛读的时候,我有点失望,*惯了看定义、总结的理论模式书让我想象这本书会解释定义什么是敏感期,什么年龄就会经历什么敏感期,会有什么具体表现,**应按什么步骤来解决应付。拿到书发现不是这样的时候就有点失望。

  第二次精读后,我喜欢上了这本书。其实儿童的敏感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小孩会有不同表现,出现的先后和表现程度也各自不同,正因为如此,这本书没有按传统写书模式,观点+事例+总结来传授方法。而是以丰富的案例加上就事论事的分析告诉**如何解读儿童的行为,从而进入他们的世界,和他们一起成长。

  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在于不用按章节来读,因为都是由案例加分析组成,没有很强的连贯性,可以从任何一个章节进入来阅读,所以适合任何时候、在任何地点来读。尤其适合翻阅型读者。

  这本书最大的缺点也在于它的分散性特点,*惯直接接受理论,喜欢按甲、乙、丙、丁和一、二、三、四点来看书的人不适合阅读这种书,也许会觉得这本书不知所云。

  总的来说,这本书看起来轻松,但要吃透其中的观点则需要靠个人的悟性。

  我个人观点是这本书值得拥有,且需要反复阅读。

  摘抄其中一些论点分享:

  走路敏感期...**该放弃自己走路的节奏去配合孩子。

  孩子的心是细腻的,只有当我们尽可能细腻起来的时候,才会有机会感受到孩子细腻美妙的情感溪流。

  我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让儿童学*他年龄不能承受的东西,用**的学*方法和强制手段给孩子灌输知识。

  永远不伤害孩子,相信他们都是好样的。遇到问题就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一种人性的、科学的解决方法。

  由此涉及到如何把握爱和自由的问题,这是另外一本书所谈到的,还在阅读中。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书笔记 5

  最*一段时间,我读了一本书,它的名字叫《捕捉儿童敏感期》,该书收录了一百多个孩子敏感期的真实案例,通俗易懂,而且作家还针对每个不同个案作了点评,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这一生命现象,引领读者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从而使孩子顺利通过敏感期,让每个孩子在爱和自由中健康成长。

  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会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六岁前儿童会出现的各种敏感期,在敏感期阶段,儿童接受某种刺激的能力是异乎寻常的。儿童对某种事物的特殊感受性一直持续到这种感受需求完全得到满足为止。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敏锐的把握住这些敏感期,适时地从各方面促进儿童的成长。相反,如果忽视了幼儿的敏感期,一味的按照我们自己的规划去安排孩子学*我们希望他掌握的知识,只会让教育南辕北辙。假如这种情况始终得不到改善,将为孩子成年后会有各种心理问题和行为障碍埋下隐患。

  对于幼儿的一些不正确行为,我们不要一味的去指责孩子,而要深入去了解这种行为出现的原因,做好引导教育,帮助幼儿一起去改正,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教育的目的。比如,大多数家长都为孩子小时候咬东西甚至“咬人”烦恼过,其实这是孩子正处在用舌头、牙齿探索环境的敏感期即“口腔敏感期”,大人应当给予合理的指导帮助孩子度过这一敏感期,提供一些可以咬的、尝的、干净的食物或牙胶、磨牙棒之类的物品来满足孩子口腔的味觉和触觉,假如限制过多欲望得不到满足,咬皮肤就会成为替代,也就极有可能出现孩子咬人的现象。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紧密配合,家长应该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孩子的教育工作,与老师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家园携手共同教育,为孩子顺利通过敏感期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捕捉儿童敏感期》的确是一本很好的育儿书籍,我看了之后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在幼儿敏感期如何进行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有了深刻的认识,对家长工作的开展也有很大的帮助。通过阅读我希望能学以致用,在工作中对家长提出的疑问提出正确的分析和建议,共同努力让孩子在充满爱、充满快乐自由的环境中成长。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书笔记 6

  在工作生活中,当遇到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表现出不同的行为时,自己虽有不解,但却未曾真正的去认真思考了解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仅仅只是想想,心中的疑惑未曾得到半点解答,直到我遇见它:教研培训会上,李玥杉老师为我们分享的《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虽之前有粗略的读过,终究是不解其中真谛,而今是如获珍宝,细细品位其中内涵,悔恨初见之怠慢。

  轻抚书页,闻着墨香,欣喜地发现孙瑞雪老师对一些主要敏感期的专门阐述,如“儿童在用手思考”“空间、时间的敏感期”“人际关系的敏感期”“婚姻敏感期”等。认真研读后,曾几何时盘梗在我心中的疑问,如同缕缕清风,将这些疑问一一吹散,为我拨云见日。这本书给了清晰的答案,为我展示了一幅多姿多彩的生命的画卷,让我对幼儿的生命发展有了一个比较直观的了解,也使我更加静下心来深入细致的思考自我,提升自我,突破自我。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在儿童日常行为、大量儿童的案例中总结出来的育儿理念,以蒙台梭利教育理论为基础,延伸出来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日常教育方法。本书收录了200多个孩子(0~10岁)敏感期的真实案例,大规模、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这一生命现象,引领读者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破解儿童内心的秘密。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便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

  案例分享

  在读这本书以前,我知道人的发展有一些敏感期。比如语言敏感期、动作敏感期、绘画敏感期、音乐敏感期等。但是儿童在敏感期到底是什么样子?各个敏感期分别在什么时候到来?怎么判断孩子处于生命敏感期?孩子敏感期到来时,父母应该做些什么?对于这些非常现实的问题,我几乎一无所知。阅读了本书后,并与自身工作生活中遇到案例相结合,令我茅塞顿开,真正领略了书中自有黄金屋的真谛。

  案例一:口的敏感期

  在我们的生活中,时常会看到襁褓中的婴儿,会时常将手放进嘴里不断吮吸着。小侄女,现年2周岁,在其半岁前,时常回家总会看到她很专注的将手往嘴里放,而且还会发出很大的“吧唧”声,这时身边的大人也包括我自己,看到后就会一边说着“不卫生,不干净”,一边将孩子的手从嘴里拿出来,这时会发现刚刚还可爱的乖宝宝,瞬间变成爱哭鬼。

  当我看到这一幕时,只是会拍拍孩子,安抚一下孩子的情绪。没过一会,再看孩子,她仍在不断努力的将手送入自己的小嘴巴。为什么刚才吃着小手安静快乐的宝贝,把手取出后,瞬间恼怒起来了呢?虽然自己有过思考,但未曾真正的了解过吃手行为背后的原因。直到我看了《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后,书中提到的口的敏感期中的案例,使我思绪全开,也使我更清晰地认识孩子,了解孩子,更给我今后科学有效地育儿生活指明了方向。

  孩子吃手,这是她用口发展和独立口的功能,使用口来认识她自身,她要认识甚至是唤醒自己的身体,她通过这样的吮吸来把手**出来,最后用口来认识这个世界,她手的感觉是这样开始的,她的世界也是这样开始的。

  儿童口腔敏感期在半岁左右来临,婴儿首先要使口的功能建立起来,其次才用口来认识世界。口不仅仅用来饮食,在最早先,口肩负着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用它来唤醒身体的其他部分,并且用它来认识外在的世界。关注幼儿敏感期,至关重要,当婴儿畅通无阻的度过了一个敏感期时,他就走过了一个发展的台阶,这给婴儿带来了愉悦和持续性的满足,也释放出了婴儿生命中的能量。

  案例二:空间、时间的敏感期

  在户外活动时,孩子们都非常喜欢玩滑滑梯,好些孩子总喜欢在滑滑梯下面的空间来回穿梭,玩着各种游戏,十分开心。作为老师总是怕孩子们来回跑不注意,会碰到头或者摔伤,甚至时有打断孩子们的游戏。

  看完《捕捉儿童敏感期》中关于空间、时间的敏感期后,深刻地认识到孩子们原来是通过滑滑梯下面的空间,感知空间,建立空间意识。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有承受危险的心理力量,我们应该给孩子爱和自由,所有的孩子在这个年龄段都会有这样的需求,空间敏感期对空间的探索,是儿童一个自我创造的过程、一个突破极限的过程。

  案例三:婚姻的敏感期

  班级中(中班)的两个小朋友(4—5岁),一一(女)和左左(男)。一段时间里,他们两个总会互相说着“长大了,我要和她/他结婚”“长大了,我要嫁给他”“长大了,我要娶她”。

  儿童时期是一个纯粹的情感培养和情感发展的过程,让儿童在童年顺利度过婚姻的敏感期,将为孩子**后的婚姻关系奠定基础。无论是父母还是教师,都应重视儿童的婚姻敏感期。婚姻敏感期实际上是儿童最早开始涉及**世界的道德问题,当孩子的婚姻敏感期到来时,我们应该高兴,因为我们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为儿童建立更好的婚姻观念,为儿童建立更好的爱的观念和丰富的情绪。

  金句分享

  孩子的心是细腻的,只有当我们尽可能细腻起来的时候,才会有机会感受到孩子细腻美妙的情感溪流。

  我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让儿童学*他年龄不能承受的东西,用**的学*方法和强制手段给孩子灌输知识。

  妈妈们叫孩子时很少先观察一下孩子正在干什么,谁知道有多少个宝贵的瞬间就被这样打断了。

  弥补敏感期需要条件,需要爱和自由的环境……在爱的包容下,被压制过的儿童会获得心理上的疗愈;在自由中儿童逐渐放松和**,逐渐打开自己的心智,走向正常。

  对于孩子来说,任何所学的知识,一定要被使用在生活中,这个实践的过程便是内化的过程。

  读罢此书,意犹未尽,进入幼教行业快六年了,期间遇到过不同类型的孩子,由于自身经验缺乏,在孩子们出现一些看似奇怪的行为后不知所措,也不知道如何更科学地引导孩子们。当我读了这本书后,对之前遇到的很多问题都找到了答案。当我们遇到一些看似很奇怪的行为时,如果能够心*静气地站在孩子们的角度来看,其实没有什么。只是我们常常会用**的标准以及眼光去评判一个孩子的行为。顺其自然,让孩子们慢慢去度过他们的特殊时期,适时引导,及时指正。这本书浅显易懂,大量的案例分析以及建议可以很好地转化为自己的经验。也希望自己今后能更了解孩子,懂得更尊重孩子,在孩子做出不理解的事情时,不再是阻止,最起码知道为什么。

  感知儿童的敏感期,了解和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为儿童顺利度过敏感期做出努力。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书笔记 7

  这是“爱”孩子的书,而不是“教”孩子的书。

  “爸爸、妈妈,你们再不陪我,我就长大了。”这是一则*来在朋友圈中被无数次转发的文章,它引发了许多网友尤其是为人父母者的无限感慨,甚至心痛。*日里,我上班,两个孩子上早教,我的确错过了两个孩子值得纪念的时光。终于寒假了,有时间和两个宝贝朝夕相处了,忽然发现不懂孩子们的“小密码”。

  茫然间,想起了朋友借给我的《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虽说前面也断断续续读过,终究是不解其中真谛。而今是如获珍宝,细细品位其中内涵,悔恨初见之怠慢。

  轻抚书页,闻着墨香,欣喜地发现孙瑞雪老师对一些主要敏感期的专门阐述,如“儿童在用手思考”“空间、时间的敏感期”“人际关系的敏感期”等。读后深深意识到,每个敏感期的发展对孩子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

  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取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孙瑞雪老师在书中用200多个儿童的例子来描述敏感期的存在和特点。我边看边与两个宝贝的情况与书中介绍的情况进行对比,脑海中再现着种种“令我头疼的事件”。我的两个孩子2岁7个月上的早教,刚去的时候情绪低落,拒绝老师抱他们,拒绝和小朋友分享玩具,排斥周围一切事物,这种“社交”敏感期的缺失,让两个孩子的性格非常内向。从书中我意识到,孩子一定要生活在一个适应的环境中,这个环境应该是自然而和谐的,这个环境应该是积极而友善的。

  孙瑞雪老师发现,儿童的敏感期也是有弹性的,0—6岁的儿童,如果敏感期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到了6—12岁还可以有弥补的机会,但是,这有个前提,那就是在6—12岁期间,儿童必须有一个充满爱和自由的成长环境。然而,在学*压力下,这个年龄段的很多孩子,既得不到6岁以前来自父母的宽容和关爱,又得不到长大后的尊重,他们的内心是孤独的。

  作为一名初中教师,我眼中看到的这种现象比比皆是。这种内心的孤独让十三四岁的孩子们叛逆,我们苦口婆心的教育,软硬兼施的引导,收效甚微。而从这本书中,我发现了重视儿童的敏感期对初中学生的成长特别关键。书中孩子们的生命状态真的很好!那么饱满,专注,让我们充分看到了敏感期对孩子发展期的重要。我也更加坚定,一定要充分尊重孩子们敏感期的发展。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三岁决定孩子的一生,我们一定要重视。

  一本好书给我们带来醒悟和启迪,而《捕捉儿童敏感期》会让你终身受益。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书笔记 8

  原来是这样——读《捕捉儿童敏感期》有感

  这是一本引领读者了解儿童成长规律,破解儿童内心的秘密的书,它就像一把打造了10年的金钥匙,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这一生命现象。 看了这本书,你会知道婴儿刚出生时喜欢看黑白相界的地方,而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彩球;还有他为什么爱吃手;为什么喜欢不断地重复做同一件事情等等。书中举了很多的案例,从0岁到6岁,以及6岁以后,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和作者精彩的剖析,让你一点一点的了解儿童的心理世界,很多疑问也不断地得到解决。

  就说说跟我们息息相关的几个问题吧!班里有几个孩子特别喜欢用咬人来解决问题,以前总以为他们是凶、是狠的表现,觉得很恼火。看了书才知道,原来这些孩子是口腔的敏感期没过渡好,儿童口腔的敏感期应该是在半岁左右来临,由于很多的家庭原因会导致部分孩子的敏感期推后。当出现这个现象时,不必再大惊小怪,只需把他拉到一边,用*和的语气告诉他这是不行的,并且要为他提供一些较坚硬的零食,如糖果等,以满足他的敏感期的需要,帮助他渡过这个迟来的敏感期。

  两岁左右儿童的自我意识开始苏醒,首先他会用“打”来表示“他不按照我说的做”,“打”是儿童的心理语言,儿童用打表示“不愿意!”“走开!”,这里打的含义是排除,但这个时期会很快过去,接踵而来的是说“不”,什么都是“不”,做与不做都是“不”。在这样的重复中,儿童感受着“我”与他人分离的快乐。

  每看一次这本书,我都会忍不住感叹一次:“哦,原来是这样!”这对我了解孩子真的有很大的帮助,一个个让我迷惑不解的问题都在书里得到了解释。

  每个阶段的孩子都有相对应的敏感期,当孩子的某一个敏感期出现时,我们要尊重孩子,给他自由宽松的环境,帮助他们好好的渡过敏感期。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书笔记 9

  在孙瑞雪的《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中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个小朋友在幼儿园拉了粑粑,在老师去给他拿裤子的时候,他把自己的粑粑包了起来并放在书包里带回了家,在他的父母询问原因时,孩子的回答竟然是:“这是我的”。

  当你看完这个案例时,相信你也和我一样已经乐得捧腹大笑了。但是这个案例却告诉了我们,这是儿童自己意识产生的开始。

  儿童在一出生时,他是没有自己的,他和世界是浑然一体的,儿童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自己建构的过程,在这个建构的过程中,最初儿童是通过占有属于自己的东西来区分自己和他人的,当儿童占有了自己的东西,当这个东西完全属于他时,儿童才能够感觉到“我”的存在,这也是儿童的自己诞生的标志。

  在我们身边不难发现,许多儿童在与别人交往中,会出现占有欲强、不愿分享、甚至别人碰他的东西就会大声尖叫等。多数情况下,我们会把这一现象归结为家庭教养方式的过度溺爱,造成了孩子自私自利的坏毛病。殊不知这是儿童自己意识初步建立的时候,也是他们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当孩子出现了自己意识时,他会按照自己的意愿、情感、心理和意志的需要行使自己的计划、支配自己的行为。

  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满足儿童的合理需求,不要一味的谴责,给儿童创造一个充满爱的环境,让儿童圆满的的度过这一时期。我想爱和自由永远都是我们对孩子的缺憾。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书笔记 10

  在工作生活中,当遇到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表现出不同的行为时,自己虽有不解,但却未曾真正的去认真思考了解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仅仅只是想想,心中的疑惑未曾得到半点解答,直到我遇见它:教研培训会上,李玥杉老师为我们分享的《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虽之前有粗略的读过,终究是不解其中真谛,而今是如获珍宝,细细品位其中内涵,悔恨初见之怠慢。

  轻抚书页,闻着墨香,欣喜地发现孙瑞雪老师对一些主要敏感期的专门阐述,如“儿童在用手思考”“空间、时间的敏感期”“人际关系的敏感期”“婚姻敏感期”等。认真研读后,曾几何时盘梗在我心中的疑问,如同缕缕清风,将这些疑问一一吹散,为我拨云见日。这本书给了清晰的答案,为我展示了一幅多姿多彩的生命的画卷,让我对幼儿的生命发展有了一个比较直观的了解,也使我更加静下心来深入细致的思考自我,提升自我,突破自我。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在儿童日常行为、大量儿童的案例中总结出来的育儿理念,以蒙台梭利教育理论为基础,延伸出来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日常教育方法。本书收录了200多个孩子(0~10岁)敏感期的真实案例,大规模、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这一生命现象,引领读者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破解儿童内心的秘密。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便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

  案例分享

  在读这本书以前,我知道人的发展有一些敏感期。比如语言敏感期、动作敏感期、绘画敏感期、音乐敏感期等。但是儿童在敏感期到底是什么样子?各个敏感期分别在什么时候到来?怎么判断孩子处于生命敏感期?孩子敏感期到来时,父母应该做些什么?对于这些非常现实的问题,我几乎一无所知。阅读了本书后,并与自身工作生活中遇到案例相结合,令我茅塞顿开,真正领略了书中自有黄金屋的真谛。

  案例一:口的敏感期

  在我们的生活中,时常会看到襁褓中的婴儿,会时常将手放进嘴里不断吮吸着。小侄女,现年2周岁,在其半岁前,时常回家总会看到她很专注的将手往嘴里放,而且还会发出很大的“吧唧”声,这时身边的大人也包括我自己,看到后就会一边说着“不卫生,不干净”,一边将孩子的手从嘴里拿出来,这时会发现刚刚还可爱的乖宝宝,瞬间变成爱哭鬼。

  当我看到这一幕时,只是会拍拍孩子,安抚一下孩子的情绪。没过一会,再看孩子,她仍在不断努力的将手送入自己的小嘴巴。为什么刚才吃着小手安静快乐的宝贝,把手取出后,瞬间恼怒起来了呢?虽然自己有过思考,但未曾真正的了解过吃手行为背后的原因。直到我看了《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后,书中提到的口的敏感期中的案例,使我思绪全开,也使我更清晰地认识孩子,了解孩子,更给我今后科学有效地育儿生活指明了方向。

  孩子吃手,这是她用口发展和独立口的功能,使用口来认识她自身,她要认识甚至是唤醒自己的身体,她透过这样的吮吸来把手**出来,最后用口来认识这个世界,她手的感觉是这样开始的,她的世界也是这样开始的。

  儿童口腔敏感期在半岁左右来临,婴儿首先要使口的功能建立起来,其次才用口来认识世界。口不仅仅用来饮食,在最早先,口肩负着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用它来唤醒身体的其他部分,并且用它来认识外在的世界。关注幼儿敏感期,至关重要,当婴儿畅通无阻的度过了一个敏感期时,他就走过了一个发展的台阶,这给婴儿带来了愉悦和持续性的满足,也释放出了婴儿生命中的能量。

  案例二:空间、时间的敏感期

  在户外活动时,孩子们都非常喜欢玩滑滑梯,好些孩子总喜欢在滑滑梯下面的空间来回穿梭,玩着各种游戏,十分开心。作为老师总是怕孩子们来回跑不注意,会碰到头或者摔伤,甚至时有打断孩子们的游戏。

  看完《捕捉儿童敏感期》中关于空间、时间的敏感期后,深刻地认识到孩子们原来是通过滑滑梯下面的空间,感知空间,建立空间意识。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有承受危险的心理力量,我们应该给孩子爱和自由,所有的孩子在这个年龄段都会有这样的需求,空间敏感期对空间的探索,是儿童一个自我创造的过程、一个突破极限的'过程。

  案例三:婚姻的敏感期

  班级中(中班)的两个小朋友(4—5岁),一一(女)和左左(男)。一段时间里,他们两个总会互相说着“长大了,我要和她/他结婚”“长大了,我要嫁给他”“长大了,我要娶她”。

  儿童时期是一个纯粹的情感培养和情感发展的过程,让儿童在童年顺利度过婚姻的敏感期,将为孩子**后的婚姻关系奠定基础。无论是父母还是教师,都应重视儿童的婚姻敏感期。婚姻敏感期实际上是儿童最早开始涉及**世界的道德问题,当孩子的婚姻敏感期到来时,我们应该高兴,因为我们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为儿童建立更好的婚姻观念,为儿童建立更好的爱的观念和丰富的情绪。

  金句分享

  孩子的心是细腻的,只有当我们尽可能细腻起来的时候,才会有机会感受到孩子细腻美妙的情感溪流。

  我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让儿童学*他年龄不能承受的东西,用**的学*方法和强制手段给孩子灌输知识。

  妈妈们叫孩子时很少先观察一下孩子正在干什么,谁知道有多少个宝贵的瞬间就被这样打断了。

  弥补敏感期需要条件,需要爱和自由的环境……在爱的包容下,被压制过的儿童会获得心理上的疗愈;在自由中儿童逐渐放松和**,逐渐打开自己的心智,走向正常。

  对于孩子来说,任何所学的知识,一定要被使用在生活中,这个实践的过程便是内化的过程。

  读罢此书,意犹未尽,进入幼教行业快六年了,期间遇到过不同类型的孩子,由于自身经验缺乏,在孩子们出现一些看似奇怪的行为后不知所措,也不知道如何更科学地引导孩子们。当我读了这本书后,对之前遇到的很多问题都找到了答案。当我们遇到一些看似很奇怪的行为时,如果能够心*静气地站在孩子们的角度来看,其实没有什么。只是我们常常会用**的标准以及眼光去评判一个孩子的行为。顺其自然,让孩子们慢慢去度过他们的特殊时期,适时引导,及时指正。这本书浅显易懂,大量的案例分析以及建议可以很好地转化为自己的经验。也希望自己今后能更了解孩子,懂得更尊重孩子,在孩子做出不理解的事情时,不再是阻止,最起码知道为什么。

  感知儿童的敏感期,了解和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为儿童顺利度过敏感期做出努力。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