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教小学数学读后感 (菁华3篇)

首页 / 读后感 / | 2022-12-02 00:00:00 读后感,小学数学

怎样教小学数学读后感1

  很庆幸看到这本书《邱学华怎样教小学数学》,很惭愧不是科班出身的我竟然教了这么多年数学,没有教学数学的方法和思考,只是为了单纯的教学知识而教学。

  邱老师在教学中善于思考,仅一个口算教学研究了三十年,编制了*第一套小学口算量表;又总结了数学教学效果最好的“教学六段式”课堂结构;1984年,就提出了“四个当堂”作业处理方法。

  感触最深的是:

  1、做到四个当堂:当堂完成作业,当堂校对作业,当堂订正作业,当堂解决问题。

  在*时教学中,我虽然总是最后给学生十分钟的时间让他们完成作业,但是却没有做到当堂订正和当堂解决,有些问题还是留在了课下。而那些遗留的问题还需要辅导课一讲再讲,一练再练,纠错也占去了更多的时间。当堂问题解决不了,为学生后期的思考留下了隐患,以至于错误百出,再纠错需要付出很大的功夫,且后患无穷。

  2、特别重视口算各种计算的基础,编制了*第一套小学口算量表。

  在实际教学中,我是很重视计算,每学期开学就让学生每天十道计算题的练,但是学生该错还是错,特别是对于学生在遇到加减法出错时,我都是“一棍打死全部”不认真,这么简单的问题都做错,除了不认真还是什么?所以往往都是错一题罚五遍十遍不等。看了书之后我才发现,犯了多么低级的错误,又是多么的不善于思考总结呀!我根本就没有把加减法的口算当一回事,更没有把学生的计算错误和口算联系起来。可是邱老师却联系到了一起,并且在全国各地各学校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基本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基本口算的熟练程度制约着笔算技能的高低”,所以提出“计算要过关,必须抓口算”的结论。

  邱老师不仅编制了*第一套小学口算量表,而且还总结了20以内进位加法口诀,通过实验证明“熟记加法口诀教学效果好”,并且对于20以内加法口诀还进行了多种方法的探究,手势法、口诀法我都不曾听说过,在*时教学中又怎么会讲给学生呢?我们只知道乘法口诀,不知道加法口诀,怎么教学生呢?

  3、游戏化方法练*拍手代数游戏、抢卡片游戏、争地盘游戏等等。

  在各种计算教学中,邱老师提出很多种练*方法,而这些方法是我*时根本不会想也没有做到的`。*时都是单纯地为了让学生计算正确而疯狂的加大练*量,根本不考虑学生的兴趣,也不考虑每天的练*量究竟多少合适才能达到最佳目的,只是单纯的认为越多越好。

  由此可见,抓计算教学可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也不是做几道练*题就可以解决问题的。这就是我们*时所说的为什么那么简单的计算反而还会做错呢,邱老师帮我们找出了原因,还给我们指出了方法。感谢邱老师!

怎样教小学数学读后感2

  很庆幸看到这本书《邱学华怎样教小学数学》,很惭愧不是科班出身的我竟然教了这么多年数学,没有教学数学的方法和思考,只是为了单纯的教学知识而教学。

  邱老师在教学中善于思考,仅一个口算教学研究了三十年,编制了*第一套小学口算量表;又总结了数学教学效果最好的“教学六段式”课堂结构;1984年,就提出了“四个当堂”作业处理方法。

  感触最深的是:

  1、做到四个当堂:当堂完成作业,当堂校对作业,当堂订正作业,当堂解决问题。

  在*时教学中,我虽然总是最后给学生十分钟的时间让他们完成作业,但是却没有做到当堂订正和当堂解决,有些问题还是留在了课下。而那些遗留的问题还需要辅导课一讲再讲,一练再练,纠错也占去了更多的时间。当堂问题解决不了,为学生后期的思考留下了隐患,以至于错误百出,再纠错需要付出很大的功夫,且后患无穷。

  2、特别重视口算各种计算的基础,编制了*第一套小学口算量表。

  在实际教学中,我是很重视计算,每学期开学就让学生每天十道计算题的练,但是学生该错还是错,特别是对于学生在遇到加减法出错时,我都是“一棍打死全部”不认真,这么简单的问题都做错,除了不认真还是什么?所以往往都是错一题罚五遍十遍不等。看了书之后我才发现,犯了多么低级的错误,又是多么的不善于思考总结呀!我根本就没有把加减法的口算当一回事,更没有把学生的计算错误和口算联系起来。可是邱老师却联系到了一起,并且在全国各地各学校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基本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基本口算的熟练程度制约着笔算技能的高低”,所以提出“计算要过关,必须抓口算”的结论。

  邱老师不仅编制了*第一套小学口算量表,而且还总结了20以内进位加法口诀,通过实验证明“熟记加法口诀教学效果好”,并且对于20以内加法口诀还进行了多种方法的探究,手势法、口诀法我都不曾听说过,在*时教学中又怎么会讲给学生呢?我们只知道乘法口诀,不知道加法口诀,怎么教学生呢?

  3、游戏化方法练*拍手代数游戏、抢卡片游戏、争地盘游戏等等。

  在各种计算教学中,邱老师提出很多种练*方法,而这些方法是我*时根本不会想也没有做到的`。*时都是单纯地为了让学生计算正确而疯狂的加大练*量,根本不考虑学生的兴趣,也不考虑每天的练*量究竟多少合适才能达到最佳目的,只是单纯的认为越多越好。

  由此可见,抓计算教学可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也不是做几道练*题就可以解决问题的。这就是我们*时所说的为什么那么简单的计算反而还会做错呢,邱老师帮我们找出了原因,还给我们指出了方法。感谢邱老师!

怎样教小学数学读后感3

  读了《怎样教小学数学》一书,深深地被邱学华老师折服。他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和创新精神,值得我学*。读了这本书后,觉得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可行性,令我收获良多。

  这本书分数学教育观、口算教学、笔算教学、珠算教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应用题教学、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小学数学学*方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小学数学练*设计与批改、小学数学课外活动、小学数学教育评价、小学数学教学史等十三讲来全面介绍如何在小学进行数学教学。细细品读,我总能从书中感悟到许多,学到许多……

  这本书全面、精湛、创新地涵盖了整个小学数学的各个方面:培养兴趣、狠抓两个基本、体现三个为主、做到四个当堂、应用五步教学法、实施六段式结构。做到了理论与现在的新版教材相结合。

  数学来源于生活,但不等于生活问题就是数学问题,也不等于数学问题都是生活问题。数学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世界,用数学的头脑分析和研究周围的世界,把生活和实际中的问题抽象概括成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符号去思考。

  课堂上除了要发挥小组合作学*的作用,教师的指导也是不能忽视的。必须挑选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和要在解决问题的关键处进行讨论。学生尝试练*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讲解,这时能够做到讲在要害处,讲在刀口上。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还能得到足够好的学*效果。

  在教学中应该把各种学*方式优化组合起来,一切从学*效果出发,哪个有效就用哪个。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重视模仿记忆。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的结果,又要关注学*的过程……掌握了知识的来源过程,才能进一步提高数学思想,灵活运用结果,才能巩固所学知识,学以致用。真正地提高课堂的实效。

  细读了《邱学华怎样教小学数学》后,我明白,设计好一堂好课首先要有正确的理念,不断钻研,不断琢磨,把理论知识与教学实际相结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


怎样教小学数学读后感 (菁华3篇)扩展阅读


怎样教小学数学读后感 (菁华3篇)(扩展1)

——《我教小学数学》读后感 (菁华3篇)

《我教小学数学》读后感1

  读了李烈老师的《我教小学数学》,对于小学数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又又了些想法。

  李烈老师在文中指出,我们要把可用时间变为有效时间。要想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效果,关键就是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减少时间浪费,使课堂更加的高效、有序。何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性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能使用恰当的教学措施,利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具体来说,教学的有效性包含三种含义:速度,学*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要少;结果,发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或取得的成绩要显著;体验,所伴随或生发的心理感受要深刻。通俗地说,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情感上,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

  如何使课堂高效运作具有一定的难度,经过教学实践,我有这样的几点感触:

  1、课堂必须要让孩子感到有趣。

  2、孩子在课堂上都能自主积极的探索。

  3、让数学变得有趣起来。

  4、让孩子在课堂上感到学*的快乐。

  当然,这四点是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坚持,去培养,并不是简单的一天就能形成,需要我们能踏踏实实上好每节课,让每节课都能做到这几点,那么是否做到这几点就是有效了?也不仅仅是,我们每节课必须还要有明确的目标和知识体系,让学生都知道这节课要学什么,要干什么。另外,还要注意课堂环节的优化设计,要充分考虑好每个环节,学生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你如何来解决?而这些都是我们在课下要精心准备好的。这就要求我们要牢固确立三维目标的意识,为每一节课制定切合实际的学*目标,并准确地加以描述,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这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前提。二要依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实施对应的教学措施,同时还要能够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三要真正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认真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即要注重调动学生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要引导学生进行都能够深入的进行思考和小组间的相互交流讨论。四要在学生的行为*惯养成下功夫,注重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培养学生的独立学*能力以及学*自信心,不断提升教学的层次和水*,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五要把预设与生成有机的结合起来,即能产生一个注重高水*的预设,又要注重在动态环境下的有效生成,使我们最终达到知识学*高效进行,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

  具体实施起来就是:

  一是创设情景,激发兴趣,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探索的场。

  所谓的创设情景,就是将课本上枯燥的知识搬到生活实际中来,让学生能够将所学应所用,这样知识不在单调枯燥,而是变得生动鲜活起来,也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实际操作,能够激发孩子自己探索的场。

  二是设置问题,激发主动学*

  通过问题的设置,实际上这是在激发孩子去主动探求,自我解决问题的过程,如何设置,就是需要我们的教师能够渗透到教材中,巧妙设计每个知识点的问题,孩子们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提高了,自然课堂的效率也提高了。

  三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在这个过程中,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通过对孩子的鼓励,激发,通过只是的从简到难,一点一滴培养孩子学*的自信心,充分吸引孩子自发的投入到学*活动中,使学生能变得好学、乐学、愿学。

  四是要形成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意识,但要注意明确组内人员的分工,这样,才能调动每一个孩子的学*积极性,同时通过共同参与和积极合作,也培养了孩子之间的协作能力。

  总之,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引导孩子共同完成,教学是否真正有效起来,是需要坚持和不懈的努力来不断完善的。

《我教小学数学》读后感2

  老师如何把“好奇心”巧妙地运用于教学过程中,寒假我拜读了李烈的《我教小学数学》这本书,我被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其中的教育、教学思想深刻体现了”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它的小学数学的教学体现以爱育爱的儿童观、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以会教会的教学观、及发展性的评价观。通过"案例呈现”使困惑、迷惘、问题、难点逐一浮出水面,引导读者深入地思考,深入浅出娓娓道来,让读者心中的谜团渐渐释然。读了这本书后,感觉受益匪浅,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1、让学生觉得数学真奇妙,热爱数学。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学*氛围,首先要教师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上多关心他们,从而激起他们对老师的爱,对数学的爱。爱迪生也曾说过:凡是新的不*常的东西都能在想象中引起一种乐趣,因为这种东西使心灵感到一种愉快的惊奇,满足他的好奇心,使之得到他原之自然地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变成孩子们学*和探索的内动力。

  2、让学生学会学*数学,成为课堂的主人。如何让学生学会学*?我从书中找到了答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增强学生的学*兴趣,促学生自主探究学*。

  (1)采取活动的形式。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学*时明显受心理因素支配。只有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把学科特点和年龄、心理特征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如果教师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动手练”进行教学,学生会感到很乏味,越学越不爱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景,抓住知识的生长点,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学*的兴趣,促使其主动探究。

  (2)采取把知识趣味化的形式。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事物趣味化,如色彩鲜艳的教具;新颖的谜语、故事;有趣的教学游戏;关键处的设疑、恰当的悬念;变静为动的电化教学等等,尽可能使学生感到新颖、新奇,具有新鲜感和吸引力,为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提供物质内容和推动力。

  (3)采取好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持续发展。教师的评价要根据差异原则因人而异,对学生的要求不要一个标准,要根据不同的起点不同的情况分类评价,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通过评价,看到自己的进步。教师的评价用语应该有针对性、导向性,比如,有的孩子的解题方法新颖,我就批上:"你的想法很独特,看来你是个爱动脑子的好孩子”。有的孩子学*进步了,我写道:看到你的进步,我非常高兴,这说明只要你努力去做,就会有所收获。”对个别同学我写上:“最*怎么了,为什么错题比较多?应该找—找原因,也可以找一找老师。”这样,我把作业作为媒介,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教学中通过评价鼓励与众不同的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总之,让学生从老师的评价中得到了一种成功的喜悦体验,以利于增强自信心。

  3、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把数学教育的重心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来”是《我教小学数学》贯彻的精神,同时也正是我们每–位教师终生追求的教育目标。只有在充满生命活力课堂上,师生才会全身心投入,因为这不只在教和学,而是感受课堂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我教小学数学》是一本好书,它教给了我一种教学理念,教会了我一种教学方法。因为它让我感受到自己的不断转变和进步,这种向上的感觉真好。

《我教小学数学》读后感3

  《我教小学数学》是李烈老师二十多年来教育教学实验研究的结晶。书中全面论述了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具体做法和理性思考,提出了具有时代气息的、符合现代教育思想的、值得深思的问题,也深刻体现了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书中那一个个源于教学实践的真实而令人折服的故事,那一行行铺满了*凡而又闪烁着智慧之光的创新足迹,更让我深深地佩服李烈老师的敬业精神,佩服她细致的教学艺术,更佩服她睿智的头脑与眼光。特别是书中讲述的“以爱育爱”和“以会教会”的教育教学观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贯穿“以爱育爱”的教育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民主、*等、良好的.氛围,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过程,朋友般地与学生交流,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各方面得到健康发展。而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我过多的重视了知识目标的落实和学生学*技能的培养,往往忽略了在课堂上与学生情感的交流,正是缺少了这点,所以我的教学尽管很努力但总觉得缺少了什么,看了这本书后我才明白,教师的教学应该以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作为主线,伴随着教学的始终。所以,“以人为本”“以爱育爱”不仅是教师对学生真挚、神圣的爱,而且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尊重、赏识、接纳和宽容上。充分相信学生、信任学生,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以学论教,因材施教。真是因为具有这样的儿童观,使得李烈老师的教学能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积极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设学生成长的宽松环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差异等,从而真正使数学学*过程成为学生愉悦的生命体验过程。读了这本书,我才更加明白:爱不是空口号,而是发自内心真诚的行动,爱中融汇着教师的责任和技巧。向李烈老师学*,让自己的学生处于一个充满爱意的宽松和谐的环境中,让爱滋润每一个孩子。

  “以会教会”是李烈老师从“以爱育爱”和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出发,立足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本身,研究课堂教学活动,反思自身的教育、教育教学活动而提出的富有特色的教学观。以会教会的核心是教师的会,这就是要求教师只有不断地自觉提高自己的水*,只有发自内心地想方设法教好每一个学生,才能真正做到使学生学会。

  而我认为,教师的一言一行以及知识水*和教育素养等,都会对每一个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点点滴滴也都会成为学生的表率,因此,我们的工作便显得非同小可,来不得半点虚伪与马虎。什么样的老师教出什么样的学生,同样,学生怎样也可略知学生的老师如何。正因为学生的会就像一面明镜,可以反映出一个教师的全部或者某个方面,为此,我们都必须先达到“会”。而这个“会”不仅仅是指文化知识和各种学*能力,还包括着生活、做人做事等的方方面面。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从小打好做人的基础,使他们成为真正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

  在这本书中,李烈老师从数学课堂教学的细微处入手,揭示了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学*、实践、研究、反思、总结,以自身的“会”引导学生“会”,提出了许多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心理活动特点、以及符合数学学科特点的教学方法,体现了她深厚的课堂教学功底和扎实细致的实践作风。

  书中的这些教育观、教学观都是通过一个个生动实在的事例来体现的,有血有肉,亲切自然。我想:这就是具体,这就是细节,细微处才能看出老师对教育、对学生的情有多深。从中可以看出李烈老师那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将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正如李烈老师所说:“这是严格要求也是爱”。是啊,爱学生就是要对学生负责。因此,我将进一步把自己对教育事业、对孩子的爱,化做具体的行动,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自己的工作,在如何深钻教材、如何以新课程理念设计教学活动的思考中,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在抓好细节,落实要求,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艺术上不断学*实践,努力做一个有思想的行动者。


怎样教小学数学读后感 (菁华3篇)(扩展2)

——《我教小学数学》读后感 (菁华3篇)

《我教小学数学》读后感1

  读了李烈老师的《我教小学数学》,对于小学数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又又了些想法。

  李烈老师在文中指出,我们要把可用时间变为有效时间。要想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效果,关键就是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减少时间浪费,使课堂更加的高效、有序。何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性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能使用恰当的教学措施,利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具体来说,教学的有效性包含三种含义:速度,学*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要少;结果,发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或取得的成绩要显著;体验,所伴随或生发的心理感受要深刻。通俗地说,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情感上,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

  如何使课堂高效运作具有一定的难度,经过教学实践,我有这样的几点感触:

  1、课堂必须要让孩子感到有趣。

  2、孩子在课堂上都能自主积极的探索。

  3、让数学变得有趣起来。

  4、让孩子在课堂上感到学*的快乐。

  当然,这四点是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坚持,去培养,并不是简单的一天就能形成,需要我们能踏踏实实上好每节课,让每节课都能做到这几点,那么是否做到这几点就是有效了?也不仅仅是,我们每节课必须还要有明确的目标和知识体系,让学生都知道这节课要学什么,要干什么。另外,还要注意课堂环节的优化设计,要充分考虑好每个环节,学生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你如何来解决?而这些都是我们在课下要精心准备好的。这就要求我们要牢固确立三维目标的意识,为每一节课制定切合实际的学*目标,并准确地加以描述,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这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前提。二要依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实施对应的教学措施,同时还要能够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三要真正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认真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即要注重调动学生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要引导学生进行都能够深入的进行思考和小组间的相互交流讨论。四要在学生的行为*惯养成下功夫,注重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培养学生的独立学*能力以及学*自信心,不断提升教学的层次和水*,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五要把预设与生成有机的结合起来,即能产生一个注重高水*的预设,又要注重在动态环境下的有效生成,使我们最终达到知识学*高效进行,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

  具体实施起来就是:

  一是创设情景,激发兴趣,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探索的场。

  所谓的创设情景,就是将课本上枯燥的知识搬到生活实际中来,让学生能够将所学应所用,这样知识不在单调枯燥,而是变得生动鲜活起来,也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实际操作,能够激发孩子自己探索的场。

  二是设置问题,激发主动学*

  通过问题的设置,实际上这是在激发孩子去主动探求,自我解决问题的过程,如何设置,就是需要我们的教师能够渗透到教材中,巧妙设计每个知识点的问题,孩子们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提高了,自然课堂的效率也提高了。

  三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在这个过程中,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通过对孩子的鼓励,激发,通过只是的从简到难,一点一滴培养孩子学*的自信心,充分吸引孩子自发的投入到学*活动中,使学生能变得好学、乐学、愿学。

  四是要形成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意识,但要注意明确组内人员的分工,这样,才能调动每一个孩子的学*积极性,同时通过共同参与和积极合作,也培养了孩子之间的协作能力。

  总之,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引导孩子共同完成,教学是否真正有效起来,是需要坚持和不懈的努力来不断完善的。

《我教小学数学》读后感2

  读了李烈老师的《我教小学数学》,对于小学数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又又了些想法。

  李烈老师在文中指出,我们要把可用时间变为有效时间。要想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效果,关键就是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减少时间浪费,使课堂更加的高效、有序。何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性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能使用恰当的教学措施,利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具体来说,教学的有效性包含三种含义:速度,学*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要少;结果,发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或取得的成绩要显著;体验,所伴随或生发的心理感受要深刻。通俗地说,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情感上,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

  如何使课堂高效运作具有一定的难度,经过教学实践,我有这样的几点感触:

  1、课堂必须要让孩子感到有趣。

  2、孩子在课堂上都能自主积极的探索。

  3、让数学变得有趣起来。

  4、让孩子在课堂上感到学*的快乐。

  当然,这四点是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坚持,去培养,并不是简单的一天就能形成,需要我们能踏踏实实上好每节课,让每节课都能做到这几点,那么是否做到这几点就是有效了?也不仅仅是,我们每节课必须还要有明确的目标和知识体系,让学生都知道这节课要学什么,要干什么。另外,还要注意课堂环节的优化设计,要充分考虑好每个环节,学生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你如何来解决?而这些都是我们在课下要精心准备好的。这就要求我们要牢固确立三维目标的意识,为每一节课制定切合实际的学*目标,并准确地加以描述,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这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前提。二要依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实施对应的教学措施,同时还要能够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三要真正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认真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即要注重调动学生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要引导学生进行都能够深入的进行思考和小组间的相互交流讨论。四要在学生的行为*惯养成下功夫,注重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培养学生的独立学*能力以及学*自信心,不断提升教学的层次和水*,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五要把预设与生成有机的结合起来,即能产生一个注重高水*的预设,又要注重在动态环境下的有效生成,使我们最终达到知识学*高效进行,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

  具体实施起来就是:

  一是创设情景,激发兴趣,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探索的场。

  所谓的创设情景,就是将课本上枯燥的知识搬到生活实际中来,让学生能够将所学应所用,这样知识不在单调枯燥,而是变得生动鲜活起来,也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实际操作,能够激发孩子自己探索的场。

  二是设置问题,激发主动学*

  通过问题的设置,实际上这是在激发孩子去主动探求,自我解决问题的过程,如何设置,就是需要我们的教师能够渗透到教材中,巧妙设计每个知识点的问题,孩子们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提高了,自然课堂的效率也提高了。

  三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在这个过程中,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通过对孩子的鼓励,激发,通过只是的从简到难,一点一滴培养孩子学*的自信心,充分吸引孩子自发的投入到学*活动中,使学生能变得好学、乐学、愿学。

  四是要形成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意识,但要注意明确组内人员的分工,这样,才能调动每一个孩子的学*积极性,同时通过共同参与和积极合作,也培养了孩子之间的协作能力。

  总之,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引导孩子共同完成,教学是否真正有效起来,是需要坚持和不懈的努力来不断完善的。

《我教小学数学》读后感3

  《我教小学数学》是李烈老师二十多年来教育教学实验研究的结晶。书中全面论述了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具体做法和理性思考,提出了具有时代气息的、符合现代教育思想的、值得深思的问题,也深刻体现了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书中那一个个源于教学实践的真实而令人折服的故事,那一行行铺满了*凡而又闪烁着智慧之光的创新足迹,更让我深深地佩服李烈老师的敬业精神,佩服她细致的教学艺术,更佩服她睿智的头脑与眼光。特别是书中讲述的“以爱育爱”和“以会教会”的教育教学观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贯穿“以爱育爱”的教育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民主、*等、良好的.氛围,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过程,朋友般地与学生交流,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各方面得到健康发展。而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我过多的重视了知识目标的落实和学生学*技能的培养,往往忽略了在课堂上与学生情感的交流,正是缺少了这点,所以我的教学尽管很努力但总觉得缺少了什么,看了这本书后我才明白,教师的教学应该以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作为主线,伴随着教学的始终。所以,“以人为本”“以爱育爱”不仅是教师对学生真挚、神圣的爱,而且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尊重、赏识、接纳和宽容上。充分相信学生、信任学生,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以学论教,因材施教。真是因为具有这样的儿童观,使得李烈老师的教学能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积极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设学生成长的宽松环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差异等,从而真正使数学学*过程成为学生愉悦的生命体验过程。读了这本书,我才更加明白:爱不是空口号,而是发自内心真诚的行动,爱中融汇着教师的责任和技巧。向李烈老师学*,让自己的学生处于一个充满爱意的宽松和谐的环境中,让爱滋润每一个孩子。

  “以会教会”是李烈老师从“以爱育爱”和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出发,立足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本身,研究课堂教学活动,反思自身的教育、教育教学活动而提出的富有特色的教学观。以会教会的核心是教师的会,这就是要求教师只有不断地自觉提高自己的水*,只有发自内心地想方设法教好每一个学生,才能真正做到使学生学会。

  而我认为,教师的一言一行以及知识水*和教育素养等,都会对每一个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点点滴滴也都会成为学生的表率,因此,我们的工作便显得非同小可,来不得半点虚伪与马虎。什么样的老师教出什么样的学生,同样,学生怎样也可略知学生的老师如何。正因为学生的会就像一面明镜,可以反映出一个教师的全部或者某个方面,为此,我们都必须先达到“会”。而这个“会”不仅仅是指文化知识和各种学*能力,还包括着生活、做人做事等的方方面面。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从小打好做人的基础,使他们成为真正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

  在这本书中,李烈老师从数学课堂教学的细微处入手,揭示了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学*、实践、研究、反思、总结,以自身的“会”引导学生“会”,提出了许多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心理活动特点、以及符合数学学科特点的教学方法,体现了她深厚的课堂教学功底和扎实细致的实践作风。

  书中的这些教育观、教学观都是通过一个个生动实在的事例来体现的,有血有肉,亲切自然。我想:这就是具体,这就是细节,细微处才能看出老师对教育、对学生的情有多深。从中可以看出李烈老师那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将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正如李烈老师所说:“这是严格要求也是爱”。是啊,爱学生就是要对学生负责。因此,我将进一步把自己对教育事业、对孩子的爱,化做具体的行动,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自己的工作,在如何深钻教材、如何以新课程理念设计教学活动的思考中,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在抓好细节,落实要求,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艺术上不断学*实践,努力做一个有思想的行动者。


怎样教小学数学读后感 (菁华3篇)(扩展3)

——《今天怎样做教师》读后感 (菁华3篇)

《今天怎样做教师》读后感1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该书的作者,王晓春,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退休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教师观念更新、语文教学改革、家庭教育。已发表的专着有《寻找素质教育的感觉》,《走进孩子的心灵》等。

  我们今天怎样做教师?一言以蔽之:光有良好的师德是不够的,光激情燃烧是不行的,还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真正的专业水*。此书从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师生关系问题、管理问题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教育不是为了把孩子弄得让老师满意,而是为了让他自身得到切实的发展。”“恕我直言,爱失望的人并不是真正的理想主义者,真正的理想主义者是无论现实情况如何令人沮丧,都坚定地朝自己设定的方向前进的人。哪怕只能往前挪一寸一分,他也不放弃。”

  “为别人当人梯”和“把别人当人梯”是同一种思维方式的两个极端,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缺乏*等意识。人有人的尊严而不是工具。“

  感受:以后不要把”甘当人梯“这句话奉为师德高尚的名言了。老师和学生,都应该是”人“,这”人本意识“告诉我们,*等不仅仅是个概念。

  ”不是教师只有牺牲了健康、家庭、亲情这些大家视如珍宝的东西之后,才能获得社会和大众的认可?难道我们兢兢业业的工作不是为了创造更好的生活,而只是为了证明教育工作的崇高和伟大吗?我们需要的是现代人的师德,现代人的生存方式和工作方式。怎样活着,我们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有自*的。千万别摆出一副“纯洁受害者”的样子,说自己不得不这么做。“

  感受:师有理由”干好工作的同时,还要安排好自己的生活。“这是应该的。假如生活中你做不好,那么你也当不好”老师“这个新时代的社会角色。

  ”师的生活是封闭的、单调的、线性的、片状而缺乏立体感的、灰色的生活方式。看不见窗外的生活,感受不到社会的变化,与人谈话插不上嘴。除了幼儿园的那点事,几乎没有谈资。在社会一般人的眼里,就是幼稚。在幼稚之外,又加了一层自卑——这是一种低效率、低创造性的生活方式。科技含量不高、不断重复自我,而找不到超越自我的感觉。这是教师的悲哀,教育的悲哀。如此生活方式对幼儿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是无法培养出开放的、生机勃勃的、全面发展的充满创新精神的幼儿的。“

  感受:对于我们个人而言,要多研究、多探索,避免重复、低效的劳动,提高工作的科技含量,找寻职业生活的幸福感。让自己生活得身体忙碌但内心轻盈。

  王晓春老师这些酣畅淋漓的名言警句,无时无处不体现了王老师的睿智和深邃。而这些恰恰是我们这些青年教师所欠缺的。

  ”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长长的句子,艰辛是定语,耐心是状语,热情是补语;其实这些都只说了一半。因为,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我则认为:教育首先是一种服务,教师是一种带有浓厚服务性质的职业。一种为每一个幼儿健康成长提供帮助的服务,一种为社会培养健康健全的人类的服务。也惟有如此,作为教师心怀一种服务思想,才可能从过去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误区中走出来,走进幼儿,亲*幼儿,关心爱护幼儿,只有这样才能为他们提供最切合实际的东西,才能为他们铺设好最适合他们的道路,让他们茁壮成长。作为当代的教师还应该”善思“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思想的芦苇。“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教师应该是个思想者。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做个有心人,去认真总结工作的得与失。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机会总是给那些有准备的头脑。总之,今天要做一位合格的老师,必须学*,学*,再学*,不断进取,不断攀登,与时俱进,才能去迎接一个新的挑战!

《今天怎样做教师》读后感2

  看完了李晓春老师写的《今天怎样做教师》这本书,里面通过一些真实的案例来分析各种教育问题,让我学会了如何去处理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师生关系问题、管理问题,解决了我很多的困惑,使我受益匪浅。

  教育是一种实践活动,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既想做好一个德育教育者,又想当好一个学科老师。可是这样的两手抓,似乎在实践当中没有收到我想象的结果,往往顾此失彼!

  在德育工作方面,我自认为我是负责任又尽心尽力的。对于每一个学生,一开始的时候我都给予*等的爱,但是后来我发现我的爱渐渐的变了:对于好学生听话的学生,我是打从心里喜欢他们;而对于那些老是犯错误而且屡教不改的学生,我甚至有点消极的情绪,我真的怀疑自己是不是违反了师德,是不是不配当一个称职的老师?

  李老师通过这些案例指导了我今天怎么去应对这种困惑。李老师说“教师首先是一个教育者,然后才是一个学科老师”。师爱是教师应尽的师德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必须做到的,但这是一种职业的爱,而不是私人的爱。教师的爱是一种关心,一种关切,一种理解,一种宽容,一种帮助,教师在这种情况下是可以一视同仁地把这样的爱献给学生的。但是每个人都是一个有感情的人,在私人感情方面,我们是无法强求的。比如说对于一个说谎成性的人,如果我们还打从心里喜欢的话,那么我们就是一个有问题的教师了。我们对所谓的问题学生有一点不好的看法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并不防碍我们关心和帮助他,也不是代表我们已经放弃了他们,我们还是要尽自己的力量来教好他们,这才是人性的师爱!我明白了自己并不是放弃了学生,正是这个“矛盾”的爱的思想反映了我想做一个好教师!我相信经过时间的磨练,我一定可以做到真正的爱学生,做到怎么样的爱学生才能更好的让他们健康成长。

  在教学方面,虽然我们强调了教育课程改革,但是到现在为止,恐怕我们不得不承认,在*的教育中应试教育还是占有重要的地位。形势和现实所迫,我们不得不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得不要求教师的教学水*不断的提高,这是我们教师压力的根源之一。

  可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大部分的学生都是贪玩的、不爱学*的;学生所感兴趣的并不是课堂上的东西,而是课外的东西,是外面的花花世界。看着学生令人头疼的分数,一定会令我们心里充满了压力。我们有时候都会困惑为什么学生的素质越来越差,为什么那么难教。其实这个当然有学生的原因,但是也有教师的原因。也许我们的课堂没有接*学生的生活心理水*,也许没有教学的艺术。李老师指导了我们,学生的因素是我们不能完全把握的,但是教师的因素则可以由我们自己控制,我们要当一个合格的学科教师,一定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用自己的知识魅力来吸引学生的学*兴趣。当然,最有效的方法还是与德育的配合,把握好课堂,认真备好课,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今天怎样做教师》读后感3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该书的作者,王晓春,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退休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教师观念更新、语文教学改革、家庭教育。已发表的专着有《寻找素质教育的感觉》,《走进孩子的心灵》等。

  我们今天怎样做教师?一言以蔽之:光有良好的师德是不够的,光激情燃烧是不行的,还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真正的专业水*。此书从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师生关系问题、管理问题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教育不是为了把孩子弄得让老师满意,而是为了让他自身得到切实的发展。”“恕我直言,爱失望的人并不是真正的理想主义者,真正的理想主义者是无论现实情况如何令人沮丧,都坚定地朝自己设定的方向前进的人。哪怕只能往前挪一寸一分,他也不放弃。”

  “为别人当人梯”和“把别人当人梯”是同一种思维方式的两个极端,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缺乏*等意识。人有人的尊严而不是工具。“

  感受:以后不要把”甘当人梯“这句话奉为师德高尚的名言了。老师和学生,都应该是”人“,这”人本意识“告诉我们,*等不仅仅是个概念。

  ”不是教师只有牺牲了健康、家庭、亲情这些大家视如珍宝的东西之后,才能获得社会和大众的认可?难道我们兢兢业业的工作不是为了创造更好的生活,而只是为了证明教育工作的崇高和伟大吗?我们需要的是现代人的师德,现代人的生存方式和工作方式。怎样活着,我们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有自*的。千万别摆出一副“纯洁受害者”的样子,说自己不得不这么做。“

  感受:师有理由”干好工作的同时,还要安排好自己的生活。“这是应该的。假如生活中你做不好,那么你也当不好”老师“这个新时代的社会角色。

  ”师的.生活是封闭的、单调的、线性的、片状而缺乏立体感的、灰色的生活方式。看不见窗外的生活,感受不到社会的变化,与人谈话插不上嘴。除了幼儿园的那点事,几乎没有谈资。在社会一般人的眼里,就是幼稚。在幼稚之外,又加了一层自卑——这是一种低效率、低创造性的生活方式。科技含量不高、不断重复自我,而找不到超越自我的感觉。这是教师的悲哀,教育的悲哀。如此生活方式对幼儿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是无法培养出开放的、生机勃勃的、全面发展的充满创新精神的幼儿的。“

  感受:对于我们个人而言,要多研究、多探索,避免重复、低效的劳动,提高工作的科技含量,找寻职业生活的幸福感。让自己生活得身体忙碌但内心轻盈。

  王晓春老师这些酣畅淋漓的名言警句,无时无处不体现了王老师的睿智和深邃。而这些恰恰是我们这些青年教师所欠缺的。

  ”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长长的句子,艰辛是定语,耐心是状语,热情是补语;其实这些都只说了一半。因为,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我则认为:教育首先是一种服务,教师是一种带有浓厚服务性质的职业。一种为每一个幼儿健康成长提供帮助的服务,一种为社会培养健康健全的人类的服务。也惟有如此,作为教师心怀一种服务思想,才可能从过去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误区中走出来,走进幼儿,亲*幼儿,关心爱护幼儿,只有这样才能为他们提供最切合实际的东西,才能为他们铺设好最适合他们的道路,让他们茁壮成长。作为当代的教师还应该”善思“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思想的芦苇。“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教师应该是个思想者。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做个有心人,去认真总结工作的得与失。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机会总是给那些有准备的头脑。总之,今天要做一位合格的老师,必须学*,学*,再学*,不断进取,不断攀登,与时俱进,才能去迎接一个新的挑战!


怎样教小学数学读后感 (菁华3篇)(扩展4)

——《怎样做小学教师》读后感 (菁华3篇)

《怎样做小学教师》读后感1

  前几日根据朋友的推荐读了陈鹤琴老师的《怎样做小学教师》,百书中讲到怎么样才能做到成为一个成功的教师,我们都知道的,教师的工作是直接影响着千万的学生度的,而间接着又由这些学生来影响更多的人,教师的影响如此之大,所以凡是做教师,谁都应该做一个成功的教师。

  一个教师,他整天的跟学生活在一块,一言一语,一举一动,无形之中,学生都受着莫大的影响。所以有人说,学生是教师的一面镜子,教师的行为*惯,学养人格,都知可以在学生们的行为上反映出来。这时我联想到我所教课的一年级,在某些班级时,每次我提前进班时,发现班上的孩子都很有礼貌道,教室里井然有序,地面干净卫生,而在某些班级里却是孩子疯跑着,地上几乎扔满了零食专袋子,碎纸,桌子摆得是歪三扭四,这是为什么呢?同样是低年级,班级上的状况却大相径庭。原因一定是出在教师身上,有什么样的教师就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所以要想属教育出懂礼貌,讲卫生,有良好*惯的学生,必须要先从教师身上下手来改变。

《怎样做小学教师》读后感2

  最*有幸阅读了我国现代著名教育百学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陈度鹤琴撰写的一本书《怎样做小学教师》,受益匪浅、感慨颇深。

  每位学生的成长经历、家庭背景不同,性格及学*能力也不同,因而对同问一事物持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倘若教师一味地进行填鸭式教学,实施题海战术,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答而且扼杀了学生的学*个性,久而久之,学生只会内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却不具有消化吸收的功能。

  读了陈鹤琴先生的《怎样做小学教师》,本人再次意识到关注学*个容性,因材施教对于小学阶段的教育是多么的重要。

《怎样做小学教师》读后感3

  最*有幸阅读了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学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撰写的一本书《怎样做小学教师》,受益匪浅、感慨颇深。每位学生的成长经历、家庭背景不同,性格及学*能力也不同,因而对同一事物持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倘若教师一味地进行填鸭式教学,实施题海战术,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且扼杀了学生的学*个性,久而久之,学生只会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却不具有消化吸收的功能。读了陈鹤琴先生的《怎样做小学教师》,本人再次意识到关注学*个性,因材施教对于小学阶段的教育是多么的重要。

  教师应如同春风一般,让每位学生都沐浴其中,又伸展自如。在关注全体学生学*共性的同时,还要考虑和关照到不同学生的学*个性及差异,提出分层次的问题,由易到难,呈现有梯度的教学过程,由复*巩固旧知向引入新知转变,布置可选择的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情况和能力完成相应的作业,实施个性化评价,如good、great、cool、wonderful、excellent等,只有关注学生的学*个性,实施因材施教,才能让每位学生得到更好地发展。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充满爱心的职业,只有真正走*、关爱学生,学会蹲下身子看学生,才能真实地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及个性差异。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教师应根据学生学*的实际情况,结合学*个性,实施因材施教,凸显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通过课内外的示范与观察,及时调整教学结构,以学案定教案,启发学生自主学*,实现教学相长。一个理想的教师,第一要有健全的体格,良好的心境;第二要有爱护儿童的心肠,认识小孩的个性;第三要有研究的态度,要能多方采取新的教材与教法。对于一切,要假定它是错的,然后用证明的方法,找出对的地方,那才是真对。一个教师,他整天的跟学生生活在一块,一言一语,一举一动,无形之中,学生都受着莫大的影响。所以有人说,学生是教师的一面镜子,教师的行为*惯、学养人格,都可以在学生们的行为上反映出来。因此,一个教师如果希望学生有好的表现,自己一定先要有好的表现。

  作为一个老师,都应时刻反省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手段,才有可能及时纠正错误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手段,也才有可能步入真正的教育殿堂,成为一名真正的教育工作者。作为一个教师应当以负责任的态度,带着爱心去实践因材施教,为那些在学*上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有效的援助,做到有教无类,实现教育的公*。《怎样做小学教师》精选陈鹤琴现代教育学说中关于小学教育的理论学说,文字简明,内容详细,道理深刻。由于结合了陈鹤琴先生多年的教育经验、研究所得,文中所例举的大量的教学实例,为小学教师进行教学活动提供参考,今后还值得细细研读。


怎样教小学数学读后感 (菁华3篇)(扩展5)

——《时间怎样地行走》读后感 (菁华3篇)

《时间怎样地行走》读后感1

  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时间如谢了的花儿,开不出往日的风采。读了迟子建的《时间该怎样地行走》令我感触万千,时光总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地走了。

  本文以钟表为线索,作者以成长记录的方式,从儿时到长大**的不同时候,最终真正领悟了时间——挂钟上的时间和手表里的时间只是时间的一个表象而已,它存在于更丰富的生活中。

  时间可以让小树越来越枝繁叶茂,可以让车轮的辐条越来越染上锈迹,可以让老屋驼了背,可以把我们至爱的东西悄无声息地带走,作者也在时间中寻到了一丝银发……本文虽然没有说,时间苦短,好好珍惜呀!但文中的哪件事例没说明时间的速度之快?墙上的“滴答”之声,天色的万千变幻……无不说明时间正在身边流逝!

  郭沫若曾说过:时间就是速度,就是力量。是啊!时间快得难以想象,它会在我们没做完某件事时便悄悄地溜走了。我们无法改变时间,而时间对于正处此年龄的人们无比重要,所以,我想呼吁同龄人们,珍惜宝贵时间,莫让美好的青春年华付诸东流!

《时间怎样地行走》读后感2

  有的人可能会说,时间是让我讨厌的一个东西,它使我变老,它甚至带我离去,有的人也可能会说,时间是一段美好的旅程,它能伴着我度过快乐的童年、激情的青年、幸福的中年,它也能让我带着美好的回忆走向更加美好的天堂……不管你怎样评价时间,时间总要流逝的。接下来,我们就看《时间是怎样地行走》作者是如何在三个阶段中评价时间的。

  作者在童年时,觉得时间是两面性的:有时候时间是看不见形影的家长,严厉而又古板,在你看不见的地方“操控”着你的一举一动。但有时候时间又是温情的,可以在节日来临之际给作者带来童年时期的欢乐。长大一些,作者又发觉时间是藏着自己小秘密的见证人,因为少了些威严而可以肆意地为所欲为。再到后来,作者发现时间是丰富多彩、“多姿多态”的。最后,终于明白了时间是存在于日常生活中,是我们形影相伴、不离不弃的好伙伴。如果没有时间的存在,我们便没有无穷无尽的生活。

  是啊,时间是多么的珍贵啊!可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又是怎么做的?虽然我也很认真地投入学*,但总会在不经意间浪费时间,例如:做事情响应速度慢,磨磨噌噌中让时间白白流失;做事情没有条理性,经常反复做同样的,效率低下;沉迷于游戏中如痴如醉,把时间忘得一干二净,回过头来,才发现自己啥都没做。时间老人给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样的,可是,有些人把时间应用在掌握知识,贡献社会上,而有些人把时间放到了那些毫无用处的地方,结果一事无成。

  所以,我以后一定要珍惜好每一分、每一秒,用在知识的海洋里汲取能量,掌握技能,提高素质,为今后的成功奠定基础。

《时间怎样地行走》读后感3

  时间是不能改变的,它是一个固定的范围,是任何人都不能去折返的,像作者说的一样,时间就像一把大大的挂钟在走秒。一点一滴的过去,时间的过去就代表着永不再来,

  就像在小学转向中学,我的同学、我的老师他们都不见了,可是时间还在,它不会休息,我们所干的每一件事都有时间记载着,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我们都超不出时间的监视。但是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所以我们更要珍惜时间,不能让它白白流失。

  就拿我们现在的第一件大事学*来说,学*便要像蚂蚁做窝似的,见缝插针的去做,要不然时间就会过去,不会再来。摆出一句俗话:“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定的,我们和时间是一对永远不会分开的伴侣,我们在前,他们紧随其后,寸步不离,一直跟着我们…所以,我们便要在他还在的时候,珍惜它们,时间真的一转眼就过去,想一想我们以前的生活,匆匆忙忙地走了过去,却什么也没有留下,现在真是我们的青春,我们要把握大好的时光,去干我们应该做的事,不辜负时间老人给我们的期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间,我们都要去争取,有人可能浪费时间,有人可能珍惜时间,我们不需去参考它们。我们只有认真把握好自己的事情,把弄好自己的时间,走完它……


怎样教小学数学读后感 (菁华3篇)(扩展6)

——《怎样教育孩子》读后感 (菁华3篇)

《怎样教育孩子》读后感1

  孩子是每个父母的手中宝,心头肉,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龙成凤。那么如何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如何给孩子创造一个一人积极上进的学*环境,如何当好这终生老师,如何培育孩子的良好*惯,这是令每个家长都头疼的问题。

  在一个很巧然的机会下,得到了一本《名人是怎样教育孩子的》一本书,带着好奇的心情读了几页,感觉真的是受益匪浅,感触良多。从智慧妈妈杨澜到放任教育的潘长江,从霸气慈爱的陈道明到言传身教的徐子健,从以柔克刚的梁晓声到狠心爸爸李嘉诚,他们的育儿经验各有千秋,但都值得做妈妈的你去欣赏与感悟。

  杨澜的教子经:可以不成功,但不可以不成长。大家都知道杨澜是著名节目主持人,每天的工作非常忙碌非常累,但她每天回家都能要求自己细心地听孩子为她讲学校里发生的每件微乎其微的小事,这就是身为一个智慧妈妈应该给予孩子的尊重。其实做妈妈的都一样,没有谁是天生的智慧妈妈,所谓智慧妈妈也是通过不断学*成长的。只要你不断学*,让自己的视野更广阔更深邃,让自己的心再细一点,你就会成为一个智慧妈妈,你的孩子会向着你期望的道路越走越顺。

  梁晓声:以柔克刚,和风细雨润子心。顺其自然,物尽所能,是梁晓声对孩子成长的期望。这种辩证的观点不仅来自于他对事物认识的深刻性,更鲜明地反映了一位名作家的人生观和人才观。在一般人眼中,望子成龙是被家长们认为天经地义的事;以学分高低论英雄更为普通大众司空见惯。由此推断,一些人也会认为梁晓声是名人,他对孩子的期望值一定更高,会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一定更会看重高分、名校。梁晓声却不这样认为。他曾对孩子谈过:“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对人的一生很重要,但不是绝对的,丘吉尔、巴尔扎克上中学时都不是成绩好的学生。关键是根据个人的条件选准人生的坐标,定好位,发挥自己所长。”

  梁晓声的教子方法,使我们不仅联想到鲁迅先生的一段话“父母对于子女,应该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但*父母又有多少能真的做到呢?

  在这本书中还讲了很多名人的教子经,不管你现在是不是一个妈妈,都值得仔细阅读。

《怎样教育孩子》读后感2

  正所谓“兵无常法,水无常势”,从独辟蹊径的郑渊洁到*式强权的刘墉;从以柔克刚的梁晓声到霸气慈爱的陈道明;从国学大师梁启超到史可的洋老公。他们的育儿经有的是大相径庭,有的却是相去甚远,却是殊途同归,让我深受启发。

  要爱孩子:教育,是一门学问。你千万不要把孩子当花花草草来养,喜欢叫她怎样就怎样。尊重也是必须的,跟她说话时,请蹲下来,和她*视;不要命令式的,而是要看着她的眼睛说话,同样要求她也看着我的眼睛;孩子表现好,或者受伤了,不要吝啬你的拥抱。当老师要爱学生,作父母要爱子女。也许你会说这个道理再简单不过了,哪个做父母的会不爱自己的孩子呢?但有些父母的爱并不能被孩子接受和认可。常常给孩子一个个亲切的拥抱,一个个浅浅的微笑,一次次循循善诱的开导,一件件小小的礼物。这会使孩子很自然地感受到爱,也增强了她的信任感。所以说爱心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惯。我爱人经常说我不会爱孩子,想想也就是,我的表达方式高兴的时候对孩子说,来,叫爸爸打你的屁屁或者是吗,来,咬你。女儿还不太会说话的时候见到我就说,“走边儿”这也难怪,爱人经常抱着她、陪她唱歌、做游戏、串珠子、讲故事、教她说话等等,有时爱人抱怨我,我就开玩笑说,现在亲她他不知道,等到她懂事了、记事了,我再亲她。我爱人经常说“外国人在教育上划分得很清楚,爸爸是爸爸的责任,妈妈是妈妈的责任,而*的爸爸把责任都推给了妈妈。”话虽然这样说,我也确实有些惭愧。

  要鼓励孩子敢于迎接挑战。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所以从小就要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敢于迎接挑战的精神。学*上我爱人尝试着鼓励女儿“你太棒了,真聪明,这么难的知识你都能答对,好佩服你啊!”她一听就美滋滋的,总是主动思考问题,还调动了学*积极性。当她遇到困难时,我不断地给她打气让她努力,用实际行动感染她,也达到了品德教育的目的。

  善于发现并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从兴趣出发,才能让孩子乐学。现在社会上有种怪现象,那就是小小年纪,大多数孩子要学很多门知识,很多家长不去考虑孩子学*效果如何,总以为是地以为学的内容越多,孩子就离成功越*,完全不考虑孩子是否愿意去学,有没有兴趣,结果既浪费金钱又浪费精力,更浪费了孩子天真、快乐的童年时光。所以说孩子不喜欢的我绝不强求,而是在生活中发现她的兴趣,加以引导,然后再给她的兴趣去点温加油,让它们燃烧起来。这样才会获取最佳的效果。

《怎样教育孩子》读后感3

  我是一个普通的妈妈,有一个普通的孩子。依稀还记得十三年前,当一个小精灵堕入凡间,呱呱坠地,来到我身边的时候,那份欣喜与激动,看着他那粉红的小脸,我无比期待,可以通过我的努力,让他成长成一个聪明、谦逊、善良、友爱的男孩。从那时起,我决心要让他快乐的成长。

  小男孩一点一点长大了,随着他的成长,岁月一点点的磨蚀掉的,不仅是我的时间、精力,还有我最初的期待和决心。我变得越来越没有耐心,内心也越来越惶恐。因为我发现,教育的过程,并不快乐。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是我还是孩子?为什么别人家的家长看起来毫不费力?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看起来成长的那么顺利?

  有天,在书店,我看到了一本书,封面上几句话深深触动了我:“用最自由的方式教育孩子”。于是我毫不犹豫的把它带回了家,这本书就是渺渺的《亲子有道:名人是怎样教育孩子的》。

  《亲子有道》汇集数十位顶尖名人的教子启示录,横跨几个世纪,纵横国内国外。杨澜告诉你不帮忙的爸爸让她学会了自立,姚明告诉你妈妈教会他以诚待人,戴尔的成功离不开他父亲的鼓励,丘吉尔永远不会忘记父母给他的宽容和理解……这本书通过阐述名人的成长经历、教育理念,高度提炼出了各类教育方式的精髓。随着阅读的深入,我慢慢发现发现,所有成功的教育都离不开让孩子感到快乐,让孩子培养出良好的*惯。

  不错,有好的方法,才会更接*成功。每一个初初来到这世上的孩子,每一对初初为人父母的年轻人,都带着同样的条件,站在同样的起跑线上,渐渐地,后天环境的改变和教育方式的不同,让这些孩子中的有些人成为了天才,有些人变成了凡夫俗子。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同时也是家长的学*过程和再成长的过程。孩子就是我们自己的折射:一个父母缺乏责任感家庭里成长不出一个有担当的孩子;一个家里满是电子产品却没有一本书的家庭里成长不出一个爱阅读的孩子;一个父母脾气急躁没有耐性的家庭里成长不出一个有礼貌的孩子……

  当我们对着孩子的坏*惯大吼大叫时,有没有想过,这一切,都是我们自己造成的呢?我们懒于付出,却希望孩子聪明过人成绩超人;我们从不锻炼,却希望孩子四肢强健身手矫健;我们身无特长,却希望孩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我们机不离手,却告诫孩子远离手机别碰电脑……我们做不到的,我们学不会的,我们有什么权利要求我们的孩子能做到,要学会呢?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与父母的教育息息相关,每一对父母都有责任学会如何成为好的教育者”。这是我看完这本书最大的感悟。

  我要做孩子的引导者。孩子毕竟是孩子,在他们摸索着打开世界大门的时候,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和生活*惯;引导孩子积极锻炼强身健体;引导孩子博览群书拓宽眼界;引导孩子善辨是非分清善恶。因为我们的引导,孩子可以少走弯路,可以以更快的速度,更好的成长。

  我要做孩子的`陪伴者。面对高竞争的社会压力和高强度的工作压力,我自己也是疲于奔命的应付着,无暇顾及孩子太多。常有怎么眼睛一晃,孩子就长大了的诧异与感慨。有这样的感慨,就意味着,我也许已经错过了很多陪伴孩子共同成长的时光。从今往后,我应该多陪在孩子身边,跟他一起阅读,探讨书中的观点;带他一起登高,享受咬牙坚持后胜利;陪他一起看电影,讨论影片的拍摄手法;与他一起旅行,把书中的课文变成眼前的风景。

  我要做孩子的支持者。每当他取得小小的成功,我要给他大大的鼓励;当他人生路上摔跟头时,我要给他讲清道理。孩子的决定,只要是可实现的,我都给予支持;暂时不可实现的,我要跟他一起制定计划,支持他朝着目标努力。

  一本书,带给我很多感悟,从今往后,要求孩子做到的,我一定先做到,走在孩子的前面,与孩子共同成长。


怎样教小学数学读后感 (菁华3篇)(扩展7)

——《我这样教数学》的读后感 (菁华3篇)

《我这样教数学》的读后感1

  暑假里,我读的是特级教师华应龙老师的《我这样教数学》这本书。该书详细地记录了华老师的12个精典的课例“角的度量”、“多位数减法练*课”、“中括号”、“长方体的`认识”、“百分数的认识”……等把我们带入了数学的神秘神奇但却是实实在在的世界里。每个例子都配以课前慎思、课堂实录、课后反思及专家评析,让人亲历专家的精品课是如何雕琢出来的。书中既有华老师的教,也有专家对他执教的课的评;既有他教学实践的反思,也有他对人生的感悟。读完后我的内心油然生起一股感慨与敬意之情。

  一、精彩的课堂评价语言

  我们*常的评价语言停留在“你真聪明”、“你真棒”等。在12节课中,华老师的精彩语言随处可见,下面我摘录一些与大家分享。

  “呦,真会动脑子,虽然没学过,有的人还真量对了,有的人虽然不会,但在动脑子,我觉得也挺好的。小伙子,带你的量角器,到投影这儿来,把你的方法展示一下。”

  “还没学,不会很正常,但敢于尝试,值得表扬。我提议大家为这样敢于尝试的精神鼓掌!”

  “我想刚才举手的人和笑的人跟她想的是一样的。佩服!不过,我觉得要感谢这位同学,是他画的角提醒了我们。”

  “如果有一双数学的眼睛,我们就能在量角器上看到若干大小不同的角。那以怎么用量角器来量角呢?想一想”

  “如果你是量角器的话,你会对同学们说些什么呢?把你想说的话写出来,好不好?”“有的问题华老师也不怎么清楚。”

  “那是怪华老师没有给大家更多的时间。”……

  二、别致的教学设计

  在他的课堂上,常常能看到“与众不同”的教学设计。我印象最深的是“角的度量”这节课。如在教学《角的度量》这一课时,华老师首先创设了一个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角的情境。上课前华老师做了一个有心人:一开始,他认真地搜索了生活中的角,但发现都不需要度量的,因为大多数都是直角。后来,他发现衣柜里衣领的角千差万别,进而发现牙刷也有非常讲究的角,椅子靠背向后倾斜形成一定的角……经过反复搜寻、思考和讨论,最后选取了“滑滑梯”这样既有趣又能引发学生学*需求的情境作为课题的引入。而情境中三个不同倾斜度的滑梯,既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又体现出角的大小的作用,使学生强烈地感受到角的大小是影响下滑速度(即刺激的程度)的重要因素。虽然学生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但现实中的滑梯几乎都是标准的、安全的,学生没有思维上的对比和冲突,就不会有意识的去思考下滑速度与角的大小之间存在本质联系。“滑梯的角度多大才算合适?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度量角的大小了。”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学*愿望和需求,“像呼吸一样自然”地被激发了。接下来教师创设了一连串的学*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认识量角器;在量角器上找角,在纸制量角器上画角,用量角器量角;然后通过应用情境:谁放的风筝高?椅子的靠背多弯舒服?在哪个位置射门进球率高?……体会量角的作用。正是在这样一种探究、质疑、推测的数学学*氛围中,在教师有效的引导下,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像呼吸一样自然”地被*得和掌握了。

  有位专家评价道:“华应龙对数学操作活动别出心裁的设计与指导,对学生思维的有层次的开发,对探究体验数学的本质、方法和数学学*过程的把握,对数学史料的灵活驾驭,以及在教中巧妙渗透情感、价值观的做法,带给我们许许多多的思考”。是啊,我们每位热爱教育的工作者都应该认真地思考。而思考需要坚持,坚持必定有收获。正如华老师的体会是:要想从王国维先生《人间词话》里所说的第二境界突破到第三境界,需要的就是坚持思考、坚持创新。因为“创新思维就是要求我们必须对每个问题进行长时间的反复思考”,当你坚持一段时间以后,就会达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第三境界了。到了这样的境界,你也会说出“我是这样教的”,别人在听完你的课后,也会发出这样的感慨——“我怎么没想到”的。

  借用华老师的一段话结尾华:“世界上的事物总是意想不到地存着微妙的联系,关键是发现那份联系是件不容易的事”、“只有当你深爱着这片大地,真爱着生活、挚爱着数学,你才会多情善感。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才能看到更多的生活中的美丽,才能看到感动我们的数学”、“我上出了一些专家认可的课,有人说我‘勤奋’、‘刻苦’,其实我自己不认为是‘勤奋’、‘刻苦’,我是在享受幸福,享受自己的全情投入,享受数学对我的青睐有加,享受生活对我的‘无微不至’”。

《我这样教数学》的读后感2

  华应龙的《我这样教数学》吸引了我的眼球,翻阅起来。再结合自身在教学中的感受,总感觉自己练*课不是那么会教,因此一开始我就看了其中有关“多位数减法练*课”的教学实例。想从华大师那里学到一些有关练*课教学的“功夫”。

  在这篇文章里,华大师首先写了课前慎思:练*课的质量取决于什么。文中是这样说的:练*课的质量取决于在一定的题量的基础上,关键看思维的含量,看学生自主练*的积极性。确实,练*课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在枯燥的数学练*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神奇和魅力。在华大师的《多位数减法练*课》教学实录中,在课开始就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小明将要参加一个夏令营活动,他爸爸给他买了一个带密码的旅行箱。他很高兴,但过后他又想:万一我把密码忘了,可怎么办哪?我设什么密码好呢?而后爸爸和儿子就玩起了设密码的游戏。密码箱上需要设三个不同的数字,开始设密码,一步步引入新课的教学。学生便饶有兴趣的设起密码,通过想三个不同的数字,再组成最大数,最小数,最大数减最小数;再用减出的得数的三个数字,再组成最大数,最小数,再减——一步步深入教学,学生不但学会了三位数减三位数,还对这样的练*课不是显得那么枯燥,而是兴致勃勃,有一直想算下去的冲动。看了这篇,我深感佩服,练*课能上的如此精彩,甚至下课了,学生都是恋恋不舍的离开教室。也开始深思:为什么自己上练*课总是显得那么枯燥乏味呢?总是感觉是为着知识的教授而在教授呢?确实,自己在以后的练*课教学中也要多注意激发起学生的学*兴趣,而要激发起学生的学*兴趣,重要的是要创设一个比较好的情境,能让学生如走迷宫一样感兴趣的一步步走下去,而不是干巴巴的走着小道,通过情境中的设疑让学生一步步深入,从迷宫中走出,这样学生也会在学*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对数学学*越发感兴趣。

《我这样教数学》的读后感3

  听过华应龙老师的课,他的课总给人一份启迪,他的深厚功底和教学创新让学生进行富有思考的学*。2009年,我在一次“千课万人”活动中买了华应龙《我这样教数学》这本书。我又有幸仔细学*了华老师高超教学艺术,其中《角的度量》一课,相当精彩,给了我们一线老师很大的启示。在本节课中,华老师主要组织了以下教学活动:

  1、有效的情境创设

  从滑滑梯的角度引入,师问:角怎么量?你会吗?会量的请举手!

  2、角与量角器

  华老师没有让学生马上量角,也没有让学生来认识量角器,而是组织学生在“纸”的量角器上画角。在画的过程中不段引发学生思考:怎样画?要注意什么?为什么有不同画法?让学生明白角的顶点就是量角器的中心,边就是量角器的刻度线。

  3、认识量角器

  师:量角器上那么多东西是干什么用的?

  4、量角

  5、量角的应用

  球门的设计与量角、风筝飞的高低与量角、椅子的靠背与量角,让学生感悟数学的无穷魅力。 给我的启发:

  1、我的数学课堂缺乏思考,总是为了教书而教。通过学*我明白,教和学是一回事,应当追问四个问题:第一,教(学)的是什么?第二,为什么教(学)?第三,怎么做?第四,为什么这么做?也许通过这样的思考,我们的专业才得以提高,我们的学生才会收益。

  2、本色的课堂就是要使课堂教学显得扎实和有效,本节课教师没有只局限于用量角器来“教”学生学会用量角器,而是让学生先沟通角与量角器的关系,接下来学生对“量角器”的认识就更深层次了,好象量角器就是他们发明的,量角也就不成问题了。本节课中,学生的练*也较丰富,该练的还是要练,体现了本色不改。当然,要上出数学课的本色,我们必须要有良好的教学素养,要有真的教学功底。

  3、在本色不改的前提下,我们要不断进行创新。他让我们明白:坚守教学阵地的最好途径就是不断地研究,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想学生所想,不断地让学生学会思考。《角的度量》一课,情境创设(滑滑梯)和量角的生活应用(射门、放风筝、椅子)这些都不是华老师的首创,但华老师却能在他的课中很好的运用,用得比我们好!更让我们没想到的是:他能想出通过让学生在“纸”的量角器上画角来沟通角和量角器的关系。

  看完全书,对照自己,真的是有些惭愧,华老师的专业奉献,理论素养,都是我自愧不如的。只有以他为榜样,在今后的工作历程中不断锤炼自己了。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