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菁选

首页 / 调查报告 / | 2023-02-25 00:00:00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12篇

  在当下社会,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 篇1

  法律是维护我们正当权益的武器,只有充分运用法律,才能很好地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而具有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是运用法律的前提,那大学生法律意识如何?所掌握的法律知识如何?我们小组带着这些疑问对我校机电工程分院的大一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一、研究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时间:20xx年5月,我们队机电工程分院的的大一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调查对性主要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调查方式是无记名调查,人工对调查结果分析。

  二、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我们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了基本了解,情况如下:

  (1)、你的生长地方()

  A 、农村74% B、城市19% C、农村、城市兼有7%

  (2)、在你所有经历中,曾经用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吗?()

  A 、有21% B、没有79%

  从以上数据中,不难看出:大部分学生还没有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当自己的正当权益受到侵犯时,没有通过法律的途径的进行解决,这一问题更明显地体现在农村大学生这一群体。

  (3)大学生能否区分违法和犯罪?()

  A能23% B不一定能37%

  C分不清5% D大部分情况能51%

  (4)你认为目前法律学*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A、有了法律知识但联系实际就不会用31%

  B、法律知识不足42%

  C、能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解决现实问题27%

  (5)会通过一些渠道了解国家的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

  A、会、经常11% B、偶尔63%

  C、一不小心会听说些22% D、不会,没那精力3%

  只有11%的大学生经常了解国家的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还有3%的大学生根本不会去了解国家的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这也说明了大学生对法律的重视程度不够,以为法律离自己很远,可懂可不懂;另一方面也反映相关部门对大学生的法律教育程度不够。

  (6)你知道劳动法里面规定试用期最长多久吗?()

  A、三个月22% B、六个月48% C、一年30%

  这一选项的结果让我们知道还有52%的大学生不知道劳动法里面规定试用期最长时间。可见他们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并不多。

  (7)你认为法律在你的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如何:()

  A、非常重要,我有麻烦首先想到法律途径解决,没有法律我就没有办法生活;22%

  B、比较重要,我有时会尝试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48%

  C、我基本不主动寻求法律途径解决问题,除非迫不得已;30%

  D、没觉得有作用0

  从中我们发现只有22%的大学生认为法律很重要,并主动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还有48%的大学生认为法律比较重要,但只是有时会尝试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而30%的大学生不会主动寻求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反映了虽然我校的大学生学过一些法律知识,但整体只是水*却较低,法律意识淡薄。

  (8)超市的人员要求你被搜身,你会怎么做?()

  A、拒绝77% B、果对方态度强硬只好接受3%

  C、完全接受20%

  (9)假如你的亲人欠基金会的钱没能力还偿,基金会连同民政局来把你亲人抓去关起来,说要拿钱来还才放人,你会怎么做?()

  A、吞声忍气,凑钱去把人领回来7%

  B、倒民政局去理论,要求放人15%

  C、去求基金会的人0

  D、通过法律手段维护你亲人的人身自由权78%

  (10)当你参加勤工组学活动或者是工作时,你有意向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吗?()

  A、有67% B、没有33%

  从(8)、(9)、(10)的结果可以发现:还有少部分大学生不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三、原因分析

  (一)学生方面的因素

  (1)缺乏主动性

  根据调查了解,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会把更多时间放在专业科目的学*上,

  他们认为学好专业知识,锻炼好各方面的能力,将来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也就可以了,不必浪费那么多的时间去学*法律知识。而且,法律知识又是那么的枯燥,缺乏吸引力,因而,很少有大学生会主动学*法律知识,对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也只是议要求考试过关就行了。逐渐形成不良的风气,很难提起学*的兴趣,大多数大学生重学分,轻实效,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大学生不可能有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

  (2)缺乏远见性

  “人无远虑,必有后忧。”没有学*相关法律知识,没有法律意识,那么,即使是当自己的正当权益受到侵犯时,也不懂如何通过法律的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而根据调查,很多大学生没有这种意识,只是觉得大学时间很自由,想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不行再像高中那样过,直到毕业后,要签合同,要买房子等,才知道懂得一些法律知识是那么重要。

  (3)缺乏实践性

  在调查过程中,也有一部分大学生反映:法律知识好像离我们很远,我们在课堂学*的知识长时间不用,缺少实践,很快也就忘记了。而在我们学校,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详细地讲述了相关的法律知识。然而理论却没有经实践考验。他们知识学*一些理论知识,却不懂得如何运用,知识流于形式。

  (二)教师方面因素

  (1)重视程度不够

  在学校,为大一学生都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但老师都不会很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可以自由地看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只要保持安静就可以了,也没有向学生讲明白到底法律有多重要,基本按照教学大纲讲述书本上的知识。老是不够重视,学生也会跟着懒惰,这样的情况,大学生学到的法律知识就更少了。

  (2)课堂气氛不活跃

  法律知识相对其他学文科而言,比较枯燥,大多情况下,老师只是按教学要求讲课,很少结合,以至课堂气氛不活跃。

  (三)建议

  (1)提高认识

  学*法律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信仰等。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现实生活和实际中的例子,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也可以打破课堂教学局限,组织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法律的重要性,更能激发学*欲望。

  (2)加强学*

  除了课堂教学,还可以运用多种方式,让大学生学*法律知识,如法律知识竞赛、法律主题活动等,这样效果会比课堂教学好很多。

  (3)重视实践

  学以致用,学到的东西要用时间来检验其是否正确,只有经得起检验,才有意义,尽量给学生提供实践*台,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增加对法律知识的认知。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 篇2

  众所周知,法律是我们维护正当权益的武器,只有充分运用法律,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而拥有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是运用法律的前提。大学生作为具有专业知识的21实际高级人才,其法律意识是否健全呢?于是我们于20xx年5月8日至13日对广州大学在校大学生进行了无记名填写调查问卷活动,共收回100份有效问卷,并人工进行调查结果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水*参差不齐。一方面,大学生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事例层出不穷;另一方面,大学生违法犯罪的事例也不鲜见。

  一.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

  1.已有法律意识,但法律意识淡薄。如“你所在大学是否重视《道德法律基础》的学*?”49%的大学生重视但并未认真学法律可以看出有意识学*但意识不够。又如调查结果中显示有将*69%的大学生对盗版现象的看法是看盗版产品的质量而定即并不反对盗版现象的存在和将*一半的大学生会购买来历不明的便宜自行车。由此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法治观念淡薄,只关注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法律问题,只注重眼前利益,表现较强的实用性和功利性。大学校园里普遍存在这样一个现象:学生为了贪图便宜,大多数人会购买二手电脑和手机,认为这样既经济又实惠。其实他们在交易过程中就买了赃物,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法》,由于没有足够的法律意识,缺乏法律知识,有的大学生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就触犯了法律。

  2.认为法律知识重要但并不积极付诸于行动学*法律相关知识。从问卷中第一大题的5、6小题可以看到将*42%的大学生认为法律意识与学*关系一般,48%的大学生认为学校或相关部门组织的法制宣传活动或讲座有意义但浪费时间。这在大学生群体中是一个普遍的特点。大学生对作为公共课的《道德法律基础》并不给予一定的重视,对法律知识的学*积极性不高。

  3.缺少践行法律的行为,法律信仰不高。如对“你会购买来路不明的便宜的自行车么“的选答,有将*44%的大学生选择“会”,表明相当部分人缺少践行法律的心理,在行为的选择上可能不会依法而行。

  4.对法院、***等执法部门的印象较负面。遇到法律问题时将*66%的大学生认为除非不得已,不跟他们打交道。由此也可看出大学生对执法部门的了解不够,对这些部门抱有一定恐惧心理。

  二.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特点:

  1.法治意识普遍冷淡。大学生在有限学时的《道德法律基础》课获得的法律知识不多,且将更多的时间放在自己专业科目的学*上,不重视《道德法律基础》诸如此类的公共课,对课程应付了事,因此大学生不可能拥有扎实的法律基础,形成淡薄的法制意识。

  2.涉及自身利益时,法治意识削减。在调查中了解到,大部分大学生在心灵深处是畏惧权势的,对他人不良违法行为能进行正确的评价与谴责,但涉及自身利益时且采取双重标准。

  3.知法懂法,但不完全守法用法。大部分学生懂得不少法律知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其行为与法律规定背道而驰,守法自觉性差。且大部分对法律的信任度不乐观,对待是非基本上是很清楚,但态度不够明确,用法积极性不高。

  4.法律知识与实践相脱节。大部分大学生懂得一定法律知识,但现实中如遇到问题、纠纷,他们就不懂得采取正确的法律途径去解决,不懂得运用法律知识去维护自己的权益,不能够学以致用。

  三.原因分析:

  1.社会方面的原因:a.中国法律传统的影响。封建社会时期长。我国经历了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各种封建观念思维和世俗文化早已深深的`印在人们的心中。中国传统的集权思想影响了人们的对法律的观念。民主、*等的法律思想没有深入人心。公民的法律意识还不是很强烈。

  b.国家的重视程度。**对社会的普法力度还很不够,因此,国家应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对社会的普法教育,切实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

  2.学生方面的原因:a.缺乏主动性。根据调查了解到,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式,大学生将更多的时间放在自己专业科目的学*上,他们普遍认为只要学好专业知识,锻炼好各方面的能力,将来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一*之地,也就可以了,不必浪费在学法律与自己的专业不相关的知识上,而且,多数大学生认为法律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因而,很少大学生会主动学*法律知识,对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也只求考试过关,大多数学生重学分轻实效,也是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之一。

  b.缺乏远见性。没有学*相关的法律知识,没有法律意识,即使当自己的正当权益受侵犯时,也不懂得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调查表明,很多大学生认为,自己目前并不需要法律,而等到真正需要时,才觉得为时已晚。 c.缺乏实践性。在调查中,很多大学生反映,法律知识是懂了,但是根本不知道如何应用,而长时间后,知识便逐渐淡忘,理论知识没有结合实践。

  3.学校、教师方面的原因:a.重视程度不够。除了法律专业的以外,其他院系的有关法律的课程,老师都不会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可以自由看自己喜欢的专业课书或是课外读物,只要保持课堂安静就可以了。学生没有约束力自然学*法律积极性不高。

  b.课程枯燥。法律知识相对于其他学科,比较枯燥,课堂气氛一搬较为沉闷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昏昏欲睡,失去上课的兴趣。

  四.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方法:

  1.学生方面:提高意识,学*法律知识对于大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无论是对于将来的工作亦或是生活都息息相关,多参加相关的讲座让自己更加了解法律的重要性。加强自身道德修养,让道德修养与法律共同进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人生追求。同时要利用课余时间多了解些法律的相关报道,阅读参考法律书籍,增强自身的法律知识储备。 2.教师方面:打破常规的教学模式,采用与实践多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学*的欲望。也可以打破教室的局限,多组织相关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法律的重要性,提高对法律有更高的需求性。此外,还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今日说法”之类的法制节目,让学生了解实际的案例分析的过程,更加深刻的学*法律知识。这些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提高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学校方面:多组织专家讲座,对学生进行普法教育;开展一些主题鲜明的法治演讲、辩论赛、讨论会、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等活动,以及旁听一些典型案例的庭审,使学生能在自主参与、身临其境中耳濡目染中得到教育和启迪;多组织学生参加与法律有关的活动,让大学生从实际中获得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切实际生活中获得的法律知识比课堂中学到的产生的效果会更好。尽量给学生提供实践的*台,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增加对法律知识的认识。

  总之,大学生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对于国家的发展起着举重轻足的作用,大学生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培养需要个人、教师、学校以及其他方面的共同努力,这样才能使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得到很大的提高,只有这样社会才会和谐,国家才会发展,民族才会富强,也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屹立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法治国家。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 篇3

  众所周知,法律是我们维护正当权益的武器,只有充分运用法律,才能很好地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而拥有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是运用法律的前提。大学生作为具有专业知识的21世纪高级人才,其法律意识是否健全呢?于是我对汕头大学留校过年的50名外地大学(非本科法学专业)进行了调查。

  一、研究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时间为xx年年2月10日,在我的高中同学的`帮助下,对汕大未返乡过年的50名非法学本科专业的外地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方式是无记名填写调查问卷,人工进行调查结果分析,从而得出调查结论。

  二、调查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了基本了解,调查情况如下:

  ⑴、你生长在()

  a、农村74x%b、城市26x%

  ⑵、在你所有的经历中,曾经运用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吗?()

  a、有18x%b、没有82x%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大学生并不拥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当其政党权益受到侵犯时,都没有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而是存在“算了”、“算自己倒霉”等等之类的想法。而在生长在农村的大学生中这一现象较为明显。

  ⑶、你能区分违法和犯罪吗?()

  a、能24x%b、不一定能14x%c、大部分能62x%

  ⑷、你认为你目前法律学*中的主要问题是()?

  a、懂得法律知识但不会实际运用32x%

  b、缺乏法律知识40x%

  c、能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并解决现实问题28x%

  ⑸、你是否关注国家的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

  a、经常12x%b、偶尔74x%c、从不14x%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只有12x%,即6个人(调查对象为50人)会经常关注国家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还有14x%,即7个人表示自己从不去关注,这表明了大学生对法律的重视程度是非常不够的,其认为自己只要守法不违法,法律是离自己很遥远的。

  ⑹、你知道《劳动法》里规定的试用期最长时限是()?

  a、三个月22x%b、六个月48x%c、一年30x%

  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试用期最长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而在调查中发现,有52x%的大学生不知道,这一问题与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相关,可见大学生对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了解并不多。

  ⑺、你认为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是()?

  a、很重要,是维护权益的有效手段32x%

  b、比较重要,有时试图用法律解决问题42x%

  c、一般重要,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运用法律26x%

  d、不重要0x%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 篇4

  秉承学院团委“实践真知,提升自我,服务社会,共建和谐”的宗旨,今年我选择了社会调研活动作为我的实践内容。众所周知,法律是我们维护正当权益的武器,只有充分运用法律,才能很好地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而拥有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是运用法律的前提。大学生作为具有专业知识的21世纪高级人才,其法律意识是否健全呢?于是我对汕头大学留校过年的50名外地大学(非本科法学专业)进行了调查。

  一、研究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时间为xx年年2月10日,在我的高中同学的帮助下,对汕大未返乡过年的50名非法学本科专业的外地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方式是无记名填写调查问卷,人工进行调查结果分析,从而得出调查结论。

  二、调查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了基本了解,调查情况如下:

  1、x%的大学生认为法律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但还有少数x%认为无关;

  2、x%的大学生秉信法律能为他们解决现实中的问题纠纷,维护切身的利益,x%却认为不能,还有x%认为目前不能,但相信以后会逐渐完善;

  3、x%的大学生对法律所规定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了解不是很清楚,x%大学生了解一般,只有x%了解很透彻;

  4、通过电视、网络、报纸、杂志等渠道获得法律知识的学生比例居多,占x%,x%是自己通过看有关法律方面的书籍了解,通过国家普通法宣传这一途径的占最少数,为x%;

  5、问如果你在网上买到一件伪劣的电子产品,x%的人采取要求退货的措施,x%大学生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自好自认倒霉,x%表示要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6、问:某人经过一栋楼,刚好被楼上掉下的`花盆砸中,大脑受了伤,导致下半身瘫痪。他的家人去了那栋楼挨家挨户地问是谁家掉下来的花盆,但大家都不承认。那他该怎么办?

  其中x%认为找不到肇事者,只能自认倒霉,x%赞成报警,让**机关介入调查此事的方案,x%的大学生主张把整栋楼的居民全告到法院;

  7、x%学生认同“违法行为一定是犯罪行为,犯罪行为一定是违法行为”的说法,其余x%则反对;

  8、只有少数x%大学生有过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经历;

  9、x%大学生认为在不被告知的情况下,自己的照片被他人用于商业宣传属侵权行为,x%大学生持相反观点,另有x%表示不清楚侵权与否;

  10、如果被侵权,x%大学生认为“无所谓,反正对自己也没多大的影响”,x%表示要私下和*解决,甚至有x%坚持私了不行,要用武力解决,x%大学生则希望通过老师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11、对于大学生闯红灯或骑自行车载人的行为,x%以为不必大惊小怪,x%认为要严格禁止,甚至x%的大学生主张应加以处罚,x%认为应加强宣传教育;

  12、x%大学生认为法律的执行在新闻、报刊、电视、广播等舆论的监督下最有效,x%认为在党委**,人大,**等领导机关的监督下行之有效,x%认为群众监督更有力,x%认为这取决于执行机关的自我监督,最后有x%表示说不清;

  13、x%大学生同意“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的说法,x%则不认同,x%觉得得看钱数目大小,如数额较大则同意,数额小就无所谓;

  14、80x%大学生认为任意毁坏公共垃圾桶的行为属违法行为,x%则认为不违法,还有x%表示不清楚此种行为是否违法;

  15、x%大学生表示从来不会关注日常生活中社会发生的法律案件及从中汲取法律知识并尝试从法律角度来分析这一案件,x%承认很少有这种自觉性,只有x%大学生经常关注这种法律案件且有汲取法律知识的热情。

  备注:本次调查问卷共200份,有效填写人次为195。

  三、原因分析

  (一)、学生方面的因素。

  (1)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主动性。根据调查了解到,仍有x%大学生认为法律知识与他们的生活无关。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普遍认为专业知识才是他们应该努力与花放精力的方向,不是法律专业的学生把时间浪费在学法律知识上并不能获得什么实质性利益,是极愚蠢的行为。据我切实了解,多数大学生认为法律枯燥乏味,法律课上基本卧倒一大片,更谈不上会主动学*法律知识。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也只求考试过关,大多数学生重学分轻实效,也是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之一;

  (2)传统的妥协性与劣根性。调查表明,占很大比例的大学生在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坚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妥协观点,得过且过,不采取任何法律措施;(这将助长了违法分子的气焰)

  (3)缺乏实践性。关注日常生活中社会发生的法律案件及从中汲取法律知识并尝试从法律角度来分析这一案件的学生仅占调差人数的x%,微乎其微。且只有少数x%大学生有过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经历。大学生极少参加法律实践,是对现实法制缺乏感性认识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教师、学校方面的因素

  (1)重视程度不够。除了法律专业的以外,其他院系的有关法律的课程,老师都不会严格要求学生,对于学生在课堂看其他与课程无关的读物或睡觉或听音乐等一切做与法律无关的事的现象,也司空见惯,这似乎也是*年各高校的“教学传统”了,这师生“默契”潜滋暗长,发展得顺乎自然。由此,学生得到的法律知识更加贫乏了;

  (2)课堂气氛沉闷。法律知识相对于其他学科,确实比较枯燥,老师授课方式又缺乏生动性,导致课堂气氛呆板,学生昏昏欲睡,鲜有积极性;

  (3)学校宣传力度不够,学生不能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以及其与生活的密切性。

  四、调查总结及应对措施

  调查显示大学生的xx及守法自觉性不高。要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必须采取多种途径和灵活多样的方法。为此,我建议学校可有针对性地从三方面入手。

  (一)进行普法教育

  1、教学内容的选择:

  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与需要,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应讲授与学生有一定联系的法律,容易提高学生兴趣,增强普法效果,从而也使学生通过普法教育获得值得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观念;

  2、,教学方法的改革:

  原本枯燥的法律课加上教师死板的教学方式更使学生上课提不起精神。因此,加强对教学方法的改进也是真正提高普法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比如课堂讨论,多进行社会著名案例分析,结合录像等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学*的兴趣,才能使普法达到我们所要达到的效果。

  (二)实践性的增强:

  多组织学生进行与法律有关的活动普法教育毕竟过于抽象,要真正唤醒学生的法律意识,应采取一些更具体,更行之有效的办法,针对大学生年龄及性格特点,把法律意识的培养同组织活动相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学生通过自己模拟法官、律师、检察官、被告等角色,能更加深刻地把我国一些诉讼法程序掌握,也通过模拟对犯罪分子的审判,对旁听的学生起到震慑作用,提高他们守法的警惕性,从而自觉守法;

  2、组织一些有关法学方面的知识智力竞赛;

  3、组织学生去法院旁听,达到开拓视野,深入社会,更深切地体会到用法律保护自己的重要性的效果;

  4、请有关办案人员或著名法学专家来校开讲座,既能让学生了解时事,也能使学生更深切体会法律的权威。

  目前,公民法制观念还是比较淡薄,成为推进法治进程的障碍,所以,树立法制观念,增强全社会成员的法律意识,是实现我国法治化的前提,更是我们大学生的义务。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 篇5

  现今社会城市居民法律观点偏差,法制观念淡薄。居民的法律知识水*不高 。作为现代人,应当具备法律素养,这成为现代市民特别是青年大学生立足社会的基本条件。然而,实践中源源不断的各类大学生犯罪现象,频频向我们告示:一年一度的“法制教育”课并未让学生们真正懂法,传统的法制教育模式走到了非改不可的尽头。当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水*还很低,违法犯罪的大学生多数法律知识贫乏,法制观念淡薄,他们不懂得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年来一升再升的大学生犯罪数据,频频向我们告示:校园并不*静,大学生们的法律素养还十分贫瘠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衡量法律意识水*高低的一个重要依据。人们的法律意识水*的高低与其文化程度成正比。虽然我国高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衡量法律意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衡量法律意识水*高低的一个重要依据。人们的法律意识水*的高低与其文化程度成正比。

  对此,我对我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1、调查的基本方法

  对于此类调查题目,我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首先,筛选题目,再分发给各个当地大学校园的同学,再选择10名同学完成问卷调查,最后再根据同学们的问卷结果作出相应的结论。

  调查问卷如下:

  1、你认为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用处?

  a、非常有用45.11% b、一般35.71% c、基本没用6.02% d、法律不如权力有用11.65%

  2、你生活中的法律知识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a、电视上48.12% b、报纸上16.54% c、学校的课本上35.34% d、家庭的影响4.51% e、其他13.91%

  3、你认为你在生活中*均每学期遇到法律问题的频率为:

  a、20次以上5.26% b、20次?10次6.39% c、10次?5次21.8% d、5次以下50.75% e、0次16.17%

  4、当你的权益受到侵害时,你首先想到的是?

  a、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50% b、用武力解决6.02% c、通过关系解决.15.79% d、感觉很委屈但是认为也是没办法的事16.17% e、根本没有在意过9.40%

  8、当今虽然是法制社会,也存在着家庭暴力、婚姻财产纠纷等很多问题,你认为:a、清官难断家务事74.05% b、清官易断家务事25.95%

  (1)、如果你选择了a,那么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a、法律法规不健全30.70% b、群众的法制意识不强29.57% c、法官的职业素质不够高4.01% d、法律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35.21%

  (2)、如果你选择了b,那么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a、法律法规健全52.6% b、多年的普法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效9.40% c、法官能够正确地把握“一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15.41% d、一切问题在法律面前都能够得到解决3.38%

  10、假如你在公交车上遇到骚扰时,你会如何去做?

  a、出声制止,维护自己的权益49.25% b、用适当的方法让他得到惩罚28.95% c、瞪他一眼,然后换个地方或下车20.31% d、默默的离开,不敢出声。3.38%

  16、你希望多了解一些法律知识吗?

  a、希望92.11% b、不希望7.89%

  17、你希望法律基础课要如何上?

  a、尽可能介绍能解决社会生活的法律法规33.08% b、从案例中说明相关法律理论,类似于《今日说法》61.65% c、按照教材的内容和顺序进行教学5.26% d、最好取消这门课,与日常学*生活无关4.14% e、我觉得这样比较好;

  2、导致调查结果的原因

  可见他们还是很关心身边的人和事的,一些法律常识大部分同学还是知道的,由于问卷设计的不够合理,可能误导了同学们的思想,让数据不够真实,此次调查的结果说明,同学们的法律意识比较弱,知识也比较缺乏,从数据上看,同学们都没有太在意生活中的法律问题,也许他们觉得,在生活中遇到麻烦是必然的,并不是法律问题,也有可能受家庭、社会等各种因素影响,让他们认为权利比法律有用。

  此次调查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大学生大都重视专业课,而对法律基础课不予以重视,只是临到考试的时候突击,应付了事,大多数学生重学分,轻实效,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大学生不可能有扎实的法律基

  础知识。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通过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使他们把提高法律意识从自在的行为变为自觉的行为,从而意识到法律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并把法律当成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法律意识是一种较为宽泛的社会意识表现形式,对于大学生来讲,法律意识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对实际法律问题的观点、态度与解决方法,简单得说,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法律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是对每一个大学生素质修养的必备要求,是能够懂法运用法律的前提;对实际案例的解决是法律意识高低的具体表现,具有直观性。

  3、对大学生如何提高法律意识的意见

  根据此次调查,我们应该看到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教育,加强综合管理,高等院校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要从根本上抓起,就具体到高等院校对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高度重视及各种有关法律方面的宣传。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应着重以下2个方面:

  1。高校应营造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的学校环境。

  2。高校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3。鼓励大学生观看有关法律知识方面的书籍或电视节目,能尽量做到普法、懂法,认识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意义。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 篇6

  法律意识是社会主体对社会法的现象的主观把握方式,是人们对法的理性、情感、意志和信念等各种心理要素的有机综合体。从人类对社会法律现象的主观把握方式的角度来看,法律意识包括法律知识、法律理想、法律情感、法律意志、法律评价和法律信仰五个方面的内容。法律意识是法治国家建设的精神底蕴,既是法律规范建设的精神动力,又是制度建设的精神支柱,不仅影响法律规范创制的质量,而且制约着法律规范转化为现实制度的全过程,从而决定法律制度建设的成败。

  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我系以小组为单位,对各寝室不同年级的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后,从中了解到我院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问卷分析

  1、对法律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掌握得不全不牢,理解不深。

  调查表明:他们对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民事诉讼等方面的常识比较了解,有70%的同学都能答对这些方面的问题;但对法理、民法、知识产权法、仲裁法国际法、行政法等方面的法律知识大部分人较为生疏。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显得欠缺。

  2、有*等的诉求,但对*等的理解不深。

  在调查中了解到:他们有*等的思想意识,但对*等认识不到位,在心灵深处,惧怕权势;对他人的不良违法行为能进行正确评价和谴责,但在涉及自身利益时,却采取双重标准。如对在法治社会中您认为对社会经济生活调控影响最大的应当是什么的选答,认为各级官员的'意志的表明部分人在心中已经认同官员的特权。当在寝室里遇到窃贼时,有47%的人选择可能会痛打他一顿。

  3、有建立法治国家的法律理想和热情,但对现实法治建设的心理准备不足。

  调查中了解到: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对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都是认同的,但对现实社会的复杂性、对建成法治国家的困难和长期性预见不足。如在对您认为法治国家在我国能实现吗的选答,70.3%的人认为可以实现;对您对违法执法的现象持什么态度的选答,有33.3%的人选择见惯不怪,只有29%的人选择非常气愤。

  4、有崇敬法律的意识,但缺少践行法律的行为,法律信仰有待加强。

  如对您认为什么是社会主体行为最根本的评价标准的选答,只有40.9%的人选择法律;对假如您是电影中的秋菊,您会像她那样说法的选答只有36%的人选择会;如果您发现在您的家属中有犯罪嫌疑人,你会怎样做的选答,只有34.6%的人选择肯定会劝其自首。表明相当部分人缺少崇拜法律的心理,在行为的选择上可能不会依法而行。

  二、问题发现

  1、大学生已有法律意识,但法治观念淡薄。

  当代大学生的法治观念淡薄,只关注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法律问题,只注重眼前利益,表现出较强的实用性和功利性。甚至有一些大学生认为自己很难遇到法律问题。其实人在社会中生存,时时刻刻都与法律及其法律相关的问题紧密联系,只是当时没有注意罢了。在大学校园里普遍存在这样一个现象:学生为了图便宜,大多数人都买二手电脑和手机,他们认为这样既经济又实惠。有的学生在交易的过程中就买了赃物,其实这已经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法》,由于没有足够的法律意识,缺乏法律知识,有的学生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就触犯了法律。

  2、大学生的法律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脱节。

  在我国任何一所高校都开设法律基础课作为非法律专业生的选修课。在法律基础课上通过老师的讲授能够学到一定的法律知识,学生们都知道遇到问题、纠纷应该采取法律措施,拿起法律的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利。但是在现实中如同学之间发生矛盾冲突时,有的同学就不能采取正确的方法解决,往往是头脑一热,就采取一些过激的,甚至愚昧的方式,最终造成严重的后果;有的同学则是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却不懂得如何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如有的大学生在打工过程中拿不到钱,甚至还被罚钱;有的毕业生毕业时不知道怎么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有的大学生在购物时不知道索要发票与三包凭证,更有甚者买到假冒伪劣产品却

  只能自认倒霉,类似这样的报道屡见不鲜。因此,提高大学生运用法律知识的实践能力,使其学以致用,是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

  三、提出建议

  1、提高认识

  学*法律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信仰等、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也可以打破课堂教学局限,组织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法律的重要性,更能激发学*的欲望。

  2、加强学*

  学校开设法律基础课,通过老师的讲授,让每一个学生都知道遇到问题,纠纷应该采取法律措施,拿起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益,而不是采取暴力手段解决,在课时的内容的选择上,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在‘少而精’方面作__,讲授一些发生在学生周围的案例,提高学生的兴趣,适当的对学*方法进行改革,不仅仅采用老师讲授,还要采用课堂讨论,进行案例分析结合录象等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积极性。同时根据大学校园发生的事件及时采取措施,以及反省发生的原因,同时适当的进行教育改革,把法律教学作为必修课,让每个学子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

  3、重视实践

  学以致用,学到的东西要用实践来检验其是否正确、只有经过检验,才有意义、尽量给学生提供实践的*台,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

  大学生都或多或少地知道法律的基本常识,并不是完全的法盲,每个学子从小到大受传统的伦理道德的教育,对法律基本知识早已耳濡目染,尽管受到一些负面因素的影响,但是我院大学生整体的法律素质还可以的,这里所说的只是基本常识,而不是深沉的理论,当今我院大学生也没有必要对法律学*得面面俱到。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 篇7

  调查时间:20xx年9月10日-20xx年9月25日

  调查地点:新疆乌鲁木齐市

  调查对象:各高校大学生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调 查 人:电大北校区20xx秋法学专科学员 周峰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和社会主义法制制度的逐步建立及完善,社会对个人的要求越来越高,法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依法办事,已成为人们的共同信念。一个国家的法律体制完善与否也日益成为衡量这个国家现代化程度高低的标志。然而,根据有关数据表明:*几年来我国大学生的违法犯罪率呈大幅度增长趋势,可见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制观念对大学生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我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归类分析,对当前大学生对法律的认识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对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了一定的计策。我还通过直访大学生,更加直接、清楚地了解到大学生的心里话,从而更加深入了解到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情况。

  一、调查问卷分析大学生法律意识存在的问题

  对新疆各大院校学生进行了法律意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80份,收回68份。男女比列1:1。

  (一)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有待提高。

  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衡量法律意识水*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董舆教授通过他的法律意识调查报告显示出:“人们的法律意识水*的高低与其文化程度成正比。”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普遍不高。当前我国大学生大都重视专业课,而对法律基础课不予以重视。另一方面,高校的《法律基础》课学时有限,要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想大幅度的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是很困难的。因此,高校大学生在这有限的课时中获得的法律知识也是有限的。

  (二)大学生法律意识欠缺、法制观念淡薄。

  法律意识是指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和心里的总和。法制观点是高层次的法律意识,是人们对于现存的法律规范、法律活动和法律关系等现象的概括和总和。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决定着大学生,甚至是以后走入社会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当前,非法律专业大学生法律知识匮乏,就容易产生错误的法律判断意识、淡薄的法制观念。在这种错误意识和观念支配下的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无法预料。

  (三)法律权利意识弱于法律实用意识

  权利和义务是整个法律体系的核心内容,任何法律都不在乎是主体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法律观念和法制观念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主体的权利观念的强弱,权利意识对大学生法制观念的培养尤为重要。权利意识既包括对自我权利的认识、要求,也包括对他人权利的必然和必要性。没有对他人权利的尊重,就没有现代意义的权利观念。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和法制建设的进行,大学生越来越关注一些法律现象,在事关社会问题的解决尤其是身边的涉法问题时,他们能首先想到应该运用法律。但是,当他们自身遇到问题时,却因缺乏权利意识而极力回避,既缺乏对自己权利的维护,又缺乏对他人权利的尊重。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积极主动地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而是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法律,甚至会放弃法律武器,采用报复的手段来讨回“公道”。另一方面,在事关自己的利益时,比如说在评优评奖、入党、就业、担任干部等具体切身利益面前,却一马当先,采取尽可能的手段,逃规避法为自己谋利,有时甚至导致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在一方面,当自己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权益时,比如晚上熄灯后大声喧哗,影响他人休息,不经允许随意拿别人的东西,考试作弊等,完全不顾及他人的权利,甚至极力逃避,推卸责任,企望能法外开恩、法理容情,缺乏承担法律责任的意识的勇气。

  (四)法律意识层面有待提高

  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一个主要内容,是衡量法律意识高低的主要依据。掌握法律知识的多少,法律水*的高低与法律意识成正比,随着我国法制的不断健全,内容的不断丰富,大学生整体的法律知识水*也应随之提高。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并不理想。高校学生大多重视专业课而忽视基础课,因而多数学生对基础课只有到了考试的时候才临时抱佛脚应付了事,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大学生就不可能把法律基础课上好,就不会有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同时,除了法学院校外,不少高校法律基础课课时过少,教师只能略教一些法律知识,大学生也只不过略懂一些法律概念和常识。由于当前大学生法律基础知识比较薄弱,法律知识水*不高,因此,造成了他们一些错误的法律观点、淡薄的`法制观念。错误的法律观点主要表现在:一是权与法不分、有不少学生认为在当今中国,权大于法;二是违法与犯罪界限不清,把二者等同起来;三是道德与法的界限不清,把道德规范作为法律规范,把道德情感当作法律准则,认为不符合道德规范的就是违法,淡薄的法制观念主要表现在:当自己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时,不知道用法律手段类似保护自己。或者不相信法律,放弃法律武器。

  (五)大学生的法律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脱节

  在我国任何一所高校都开设法律基础课作为非法律专业学生的选修课,在法律基础课上通过老师的讲授能够学到一定的法律知识,学生们都知道遇到问题、纠纷应该采取法律措施,拿起法律的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利。但是在现实中,如同学之间发生矛盾冲突时,有的同学就不能采取正确的方法解决,往往是头脑一热,就采取一些过激的,甚至愚昧的方式,最终造成严重的后果;有的同学则是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却不懂得如何用法律保护自己。因此,提高大学生运用法律知识的实践能力,使其学以致用,是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

  二、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大学生犯罪率高的客观原因有以下三个

  (一)有的家长教育方法不好,有些是对孩子无原则的溺爱、袒护和娇纵,致使孩子对自己的不良行为产生“合理感”;有些是孩子出现问题后采用极端粗暴方式管教,无情的谩骂,甚至赶出家门。另外有的家长有不良嗜好的也有可能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

  (二)学校教育存在偏差。

  主要表现在:一是重视学生的智育教育,对学生的品行教育重视不够。为了应付考试,有压缩、挤占其它非考试科目课的现象发生。虽然学校有教给学生一定的法律知识,但却只局限与课本或书面上,未能真正教会学生运用法律,导致学生只会口头上的法律知识。

  (三)、社会诱因的侵蚀。

  *几年来,社会上不良风气对大学生有很大的腐蚀作用,***门有时对文化市场管理不够严格。另外,当前社会很多市民的法律意识淡薄,在这种社会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造成大学生对法律的不重视,导致有些大学生由于存在侥幸心里而走上的犯罪的道路。

  三、 大学生犯罪率高的主观原因有以下三个

  (一)有的大学生法律观念淡薄,不学法、不懂法,往往从一些影视作品、电脑游戏、书刊杂志中,吸收一些不健康的东西,加上他们有的认识问题的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差,看问题简单、片面,待人处事往往感情用事,很少经过深思熟虑,常常不计后果。

  (二) 有的大学生性格内向、孤僻,加上来自学校、家长、社会等方面的压力大,心理长期受压抑,缺乏倾诉对象,*时又得不到正确的引导,成为违法犯罪的心理动因。再加上易冲动,不能克制自己的情绪,以致造成明知故犯的严重后果。

  (三)有的大学生虽然对法律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现实生活中,受他们所处的环境和背景影响,往往会因为克制不住私欲而忽视了法律做出违法的事情。

  由此可见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因素有很多。根据调查显示,有的大学生认为家庭对他们法律意识的影响较大。他们觉得父母是孩子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现代社会是一个法制社会,作为一名大学生要学*法律知识,学法才能知法,知法才能守法,知法才能用法,知法才能护法,只有全体人民的法制意识加强了,才能实行依法治国,我们的国家才能不断强大。然而,目前我国一部分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还比较低,未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有些大学生虽然认识法律知识,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未能将其合理运用,这也是当前大学生在法律层面上的一大弊病。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 篇8

  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法律意识如何直接关系到未来国家法制建设的进程。为此我们对在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状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法律知识的及法律知识重要性的认识、主动应用法律知识的能力、守法与护法意识、法制观及对法律的信任度、基本法律知识的了解与掌握。计10道题。该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份,回收30份。

  (一)法律知识及法律知识重要性的认识。42.1%的学生的法律知识主要于课堂,47.3%的学生法律知识于电视、电台和报纸,受家庭影响及其他的占10.6%。说明学生学*法律知识的广泛,但课堂与其他传播媒介占据主要部分。当问及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时,只有20%的同学认为法律“非常重要,我有麻烦首先想到法律途径解决,没有法律我就没有办法生活”,63.3%的同学认为“法律比较重要,我有时会尝试使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另外16.6%的同学认为法律不太重要或者根本没作用。约1/2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强弱受学校的影响最大,约1/3的学生认为社会是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最大因素,家庭及个人因素只占20%。从中可以看出,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同学对法律的认识仅限于理论层面,还没有渗透到日常的学*生活中。学校组织的一些宣传活动或讲座只有43.3%的同学觉得能学到一些东西,剩余56.7%的同学觉得太形式化,不愿去浪费时间,或者没有参加过。

  (二)主动应用法律知识的能力。在实际生活中,有意识的应用法律知识的学生比例仍然不高,问卷中,试过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同学只有10%,90%的同学选择暂时没试过。参加勤工俭学或兼职时,有意向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的只占70%,仍有30%的学生完全没有这个意识。买了某种价值不菲的商品但后来现被骗后只有46.7%的同学会利用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40%的同学选择直接到商店找负责人赔偿,6.7%的同学选择把商品扔了,当买个教训,6.6%的同学选择“到处跟别人说这个商品是假的,叫人不要买。”这说明学生的**意识普遍不强。但可喜的是,当问到“当你真正处于一件法律案件中”有83.3%的同学认为自身法律意识不够,但懂得咨询专业人士,16.7%的同学则认为自身的法律知识足够,而且懂得咨询专业人士。法律本身是一门学理性极强的学科,不掌握一定的法律基础理论,就难以用理论解决现实存在的法律问题。

  (三)守法、护法意识。由于传统法律意识的思维惯性,以及教育与宣传舆论的局限,大多数学生的法律意识处于一种被动的守法状态,虽然有较高的守法意识,但自觉性仍有待提高。对于一些轻微的违法违规行为,有40%的同学坚决不做,56.7%的同学选择会视情况而定,还有3.3%的同学则不介意,跟大众一起做。对于一些来路不明的自行车63.3%的同学认为自己不会去买,36.7%的同学则会买,因为很喜欢。

  (四)法制观及对法律的信任度。当问及“一次你的`一个亲密无间的朋友,向你借600元生活费,答应三个月之后还,你会要求他(她)写借条给你吗?”时,46.7%的同学认为不用写,30%的同学认为写不写都无所谓,只有23.3%的同学认为应当写。大多数同学的法律意识还停留在法律心理阶段,只是基于自身日常生活对法律现象的一种表面的、直观的感性认识,远没有形成高水*的法律思想体系。“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与普通人一样犯了罪,应当公*对待。该选项得到了96.7%的支持率,说明“法律面前人人*等”这一观念已经深入民心。守法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任何人犯了罪都应该受到应有的惩罚。另外,结果显示,所有被调查同学都希望能不断提高自身法律意识。这说明同学对法律意识在现代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清醒的认识,希望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

  (五)基本法律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在调查问卷中,我们设计了10道具有固定答案的题目考查同学对法律知识的了解程度。各题答对率如下:

  1、你知道《劳动法》里面规定试用期最长是多久吗?30%

  2、父债子还,是否正确?76.7%

  3、你知道全国法制宣传日是哪一天吗?67.7%

  4、王某有三个儿子,王某在病死之前当某个儿子的面做了口头遗嘱,这种遗嘱是否有效?43.3%

  5、刘某现在17周岁,父母双亡,主要靠自己打工维持生计,则刘某属于?26.7%

  6、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及不能完全辨别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按照民法规定称为?66.7%

  7、刑法规定应负刑事责任最低法定年龄是10%

  8、甲某和其12岁儿子共同抢劫,其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40%

  9、投毒去**,当被害人服毒后尚未死亡之前,犯罪悔悟,并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抢救,但抢救措施未生效,被害人死亡,这种行为属于。60%

  10、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仍放任这种结果发生是。33.3%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是明显欠缺的。在严峻的就业形势的压力下,大多数同学会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专业科目的学*上,从而忽略了对法律知识的学*。有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明显增多,占社会刑事犯罪的比例持续上升。其原因之一就是不懂法,不知法。没有学*相关的法律知识,没有法律意识,那么,即使是当自己的正当权益被侵害时,也不懂如何通过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问卷调查的基本结论是: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仍亟待增强。

  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修养,提升法律思维水*,不仅是我们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我们不仅要学*法律知识,掌握学*方法,参与法律实践,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而且要树立法律信仰,宣传法律知识,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自觉维护社会主义的法律权威。

  另外,在学*法律知识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培养:

  ①法律至上意识。美国法学家伯尔曼说过“在法治社会中,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他形同虚设。“信仰法律,崇尚法律是人们对法律的一种尊重。法律的权威不仅于其强制性,更源于人们对法律的尊重、信赖和崇尚。

  ②公民意识。培养公民意识就是培养树立人人*等的法治观念,权利与义务辩证统一的观念,民主与法制辩证统一的观念。从而正确认识自己与国家的关系,与人民的关系,以主人翁的态度正确对待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 篇9

  一:调查方法

  这次调查对象是郑州航院各年级在校大学生。调查的方式是发放和填答电子调查问卷。为了使调查能够真实、客观的反应调查者的思想,我们通过互联网,借鉴相关研究,设计了调查问卷。本次调查不记名。被调查者回答问题的方式主要是采用封闭式的回答方式,即预先设计好四种可能答案,将这些答案全部列于问题下面,由被调查者从中选择一种答案作为自己的答案。调查问卷工发放160份,回馈的有效资料为112份。这些资料是比较完整可靠的,占应调查对象的70%。

  二:调查问卷内容

  题1:你会主动要求学校确定你的权利吗:

  A只有有事情发生,和个人利益冲突,就会要求确认

  b涉及重大利益

  c不会,就算是问了,别人也不会理会你啊

  d想什么呢,这可是在天朝

  题2:“依法治国”的“法”是指

  a:仅指宪法等“法律”级的法律;b:整个法律体系;c:主要指宪法,即“依宪法治国”;d:法治的精神

  题3:“法律至上”的含义

  a:任何人都要守法;

  b:法律的效力高于道德等其他社会行为规范;

  c:一切按既定的法律规则办,不能行使自由裁量权;

  d:法律作为最后的决策依据,即使有一些毛病也要遵守

  题4:现在很多公交车都没有按时到站甚至是延迟15分钟才到车站,你怎么看?

  A可能因为堵车吧,可以原谅 b一边等待,一便在心里臭骂 c打出租车走,不坐了 d打电话或到相关部门进行投诉

  题5:对“法律面前人人*等”的理解

  a:在法律适用上人人*等;b:在立法以及法律适用上人人*等;c:官民*等,官员无特权;d:关键是**与民间法人及公民的*等

  题6:法律的作用

  a:法律目前基本是灵丹妙药;b:有局限性,要严格限制法律适用的范围;c:法治在任何情况下都胜过人治;d:应坚持“德主刑(法律)辅”的原则。

  题7:目前我国的法治状况

  a:已经是法治社会;b:有局限性,要严格限制法律使用的范围;c:各方面都差得很远;d:整体上看人治的影响大于法治

  题8:法治的关键在于

  a: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b:必须保证法律是良好的;c:官员守法,受到法律的有效监督;d:大家都信仰法律,自愿服从法律的统治

  题9:如果你发现你的个人资料被其他人转售,你会怎么办‘

  A自认倒霉 b向周围人抱怨但不会采取任何措施 c直接与之理论 d根据有关法律,积极**

  题10:如果在商场买回来的东西有质量问题,你会:

  A拿着小票去商店要求赔偿 b把东西放一边或扔了,然后心里想再也不去哪里买东西了 c人人都买,就我的有问题,自认倒霉呗 d找回那家店,跟老板吵一架去

  在大学学*中,我们已经先后学*了《思修(全名)》、《马克思主义思想概论》、《***思想概论》,对我国社会主义想想道德建设也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需要说明的是,这次问卷调查不是对每个同学的法律意识做一个是非评判,每个问题的答案也一般不存在绝对对错关系,选择其中的每一个答案都代表着一个人对法律的`自己的看法。同时,也不是说同学选择某个答案最正确时就代表着他的法律意识最高。

  我们的调查题目都是生活经常看见或者说到的法律、权利概念,这些概念每个人都应该见识过,也各自有自己的理解。通过我们的调查表明,除了对“依法治国”这一概念比较满意外,其他几个法律概念都存在同学们主观臆断的理解。同学们往往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局限于生活层面,也就是说,没有上升到一种以法律的观念来思考问题。选择不理想的状况说明我们还要加强法律意识的教育,虽然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知识,但在接受真正法律基础教育的时间很少,都是从各种报道或者自己搜索信息时得到,这些东西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与诱导性。建议对每个专业设置法律基础课程,以强化法律意识。

  从总体来看,同学对法治社会认识还是处于一个偏低的水*,做到深入认识形成自己思考的人较少。问卷答案之间没有递进关系,但我们实际地去分析,这里面存在着一个对法律认识的高低问题。不管是各种情况的同学,对法制社会认识的整体情况都是主要集中在教条化的灌输里面,接受的法律知识没有主动性,不符合议和具有朝气与思想的大学生形象。这种现象可以说是一种普遍的。我们认为,在开设法律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应该从方法上诱导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形成理性的社会意识,特别是权利意识。

  从统计结果来看,同学们对热点法律制度的理解处于中等的水*,权利意识有一定的基础,但是没有达到较好的状态,完全有提升的空间。因为对这些制度的了解,不仅仅是对同学们生活的处理纠纷等法律问题的帮助,这些更代表着一个人的文化底蕴,在交际交往中,如果能对这些制度有自己的、深刻的认识,别人会对你作出更高的定位,在展示自己才能的时候更加具有优势。建议学校多提供这方面的高水*的法律讲座,拓展同学们的视野,丰富法律知识。各个类型的区别不是特别明显。

  关于当代大学生的权利意识,可以得出结论:首先,当代大学生心理上的独立性并不强,权利认知水*不高。其次,当代大学生的权利行为解释系统去权威化,在处理学校和自身矛盾时,解决途径具有自发性。第三,当代大学生对自身的公民权利、受教育权利的总体评价是积极的,但对自身在大学发展中地位的评价不高。第四,当代大学生对未来大学的发展参与意识强,同时对于规则意识的培养认同度较高。第五,权利意识培养和教育使得大学生获得了法律常识,但与媒体、家庭和中小学公民教育相比,大学的公民教育特别是权利观念教育不占优势。

  当代大学生成长于中国市场经济发挥巨大效能的历史阶段,他们崇尚自由,重视个体发展, 但是他们也正处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背负着几代人的大学梦,客观上受教育的时间延长,没有生产劳动的经历,缺乏经济独立性,更缺乏人格上的独立要求。加之传统的义务教育,注重灌输,讲究行为规导,缺少思辨解释系统,因此不能引发他们真诚的思考。

  同时,我们看到,和学生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诸如《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并没有以正面的形式与学生接触,将两者联系起来的往往是各所大学根据上位法所制定的《学生守则》。学校在对新生进行的校纪校规的教育中,对《学生守则》也仅做大概的介绍,施以形式化的检验,并没有将其当作必不可少的权利教育,纳入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尝试提出以下几个值得注意的方面。第一,将合理的契约精神贯彻到产生校生关系的整个过程之中。高校需要明确履行告知义务,特别是在形成校生关系之初。高校进行招生宣传时,有义务公开其针对校生关系制定的管理制度,包括学生守则规定,以显契约精神,学生可以在不同大学之中,针对大学品牌、大学服务管理水*,尤其是大学对学生实施管理的规章制度进行综合选择,这样可以促使社会各界监督大学的规章制度合法、合理化。

  第二,实现完整、系统的权利教育。首先,要强化新生入校期间的“**权利意识教育”。目前,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入校初对本校学生守则进行集中学*。这种方式集中、高效地让学生在最短时间知道学校的规章制度,但这种方式难免显得太过急于求成,而且目前各高校的学生守则读本,呆板枯燥,没有适时地编入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理解的法律知识和法律背景解读。其次,对于大学生的权利意识培养,需要既博又精。当代大学生不缺少法律常识,他们缺少的是对于法律知识和渊源的正确理解和反思*惯。同时,权利意识教育还需要配套开设哲学、伦理、逻辑、历史等通识选修课程,增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第三,着力培养一批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法律、权利教育的教师,他们既要有良好的课程教学知识,还要有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实战经验。这一批教师就是学生思政辅导员。辅导员需要掌握统一的法律知识,具备对学生权利意识教育中进行准确法律解释的工作能力。第四,加强高校与学生关系的行政法学研究,加快填补高等教育系统内的立法缺漏,对《学生法》的提议进行进一步调研。与此同时,根据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畅通大学生权利救济途径,针对目前学生申诉委员会在程序上完备,但学生权益维护不足的情况,加紧探讨学生申诉委员会进行工作的可操作性研究。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 篇10

  摘要:本次调查以“大学生法制意识”为主题,通过调查、分析等方法的运用,

  对当代大学生地法制意识进行了分析,了解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及特点,并对提高大学生法制意识提出了几点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大学生;法制意识;现状;对策

  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深入贯彻,中国正逐步向一个法治国家迈进,在一个国家的法制建设进程中,公民法制观念的水*是根本性的、决定性的因素。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法制观念更需加强。为了进一步了解当代大学生法制意识的现状,进行了一次“大学生法制意识的问卷调查”。

  一、 当前大学生法制意识的现状及分析

  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法制意识状况,我们在浙江农林大学的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了问卷100份,回收95份,有效回收率为95%。对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分析后,我们得出如下结果:

  (一)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不高,法律知识知晓程度不高。

  在调查中,对“你对自己掌握的法制知识程度的评价”的回答中,只有5.3%的学生对自己所掌握的法制知识程度表示满意,可见当代大学生对自己所掌握的法律知识认识程度普遍不高,法律知识水*也相对较低。在“你知道我国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的是以下哪一部法律?”的调查中,仍有15.8%的学生认为我国的根本法不是宪法而是其他法,可见对这一基础的法律知识还有学生不太了解,虽然大学里我们学过一些法律基础知识,但大多数学生都只顾及自己专业的学*而缺少对法律知识的关注,我们说知识是观念的基础,没有足够的法律知识的积累, 就不可能形成法制观念,已受到较高水*教育的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却不容乐观。

  (二)法律信仰不高,没有形成法律*惯

  在调查中,被问到“在你所有的经历中,曾经运用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吗?”只有31.6%的少数有过**经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缺少践行法律行为,没有形成法律*惯。回答“当您权利受到侵害时,你首先想到的是”时,只有26.5%的学生会想到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大部分学生首先想到的是通过关系来解决,但也有10.5%的学生会采用武力或者是忍气吞声。可见,大学生缺乏权利观念,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积极主动地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而是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法律,更加倾向于通过人际关系来解决问题,这是法律信仰不高的体现,这种靠人际关系的观念在大学生中普遍盛行,这种扭曲的观念不利于和谐社会和法治社会的建设,这值得我们反思。有些学生甚至会放弃法律武器,采用武力的手段来讨回“公道”,导致了违法犯罪的可能性。

  (三)对法律有所关注,关心中国法制,但对法制现状缺乏信心

  对“在你的印象中,法律与你的生活的关系是”的回答中,有47.4%的学生认为关注时事新闻能感觉到法律与生活的关系和21.1%的学生认为时刻关注法律事件,能感到生活处处与发现法相关,可见大学生对法律还是有所关注,但很少的同学从法律事件中关注法律,只是从一些时事新闻中感受法律。被问到“你认为现在我们国家的普法力度够不够?”,有68.4%的学生认为我们国家当前普法的力度还不够,很少有同学认为普法力度这件事表示无所谓,可以看出,法治社

  会是大学生的追求,对国家的法制建设还是很关心的。被问到“你认为我国法律不能有效执行的原因是”, 居然有78.9%的学生认为是由于执法机关执法不严,以及一些领导与干部不守法。可见大学生现在的法制现状表示不乐观,官员不守法的风气影响到了法律的威严和人们对法律的敬畏,官员没有起到表率作用,使得普通民众失去了对法律的信心。在“你相信法律途径能够真正帮你解决问题吗”的调查中,有57.9%的学生认为只能解决某些事情,甚至31.6%的学生认为走法律途径只会使问题进一步恶化,可以看出我们学生对法律缺乏信心,在大学生心中法律不是能很好解决问题的途径,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法制的现状, 他们对法律缺乏信心,因而很少有人诉诸于法律,可见,大多数人选择依靠人际关系解决问题和执法机关自身执法不严以及官员不守法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形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对法制现状缺乏信心。(四)对公检法等执法机关的印象较负面在“对于法院、***、***等执法机关,你的态度是”的调查中,有10.5%的学生不信任,36.8%的学生除非不得已,不跟他们打交道,对公检法等执法机关的信任度只有52.6%,没有充分的信任。

  由此也可以看出大学生对这些执法机关不太了解,对这些部门抱有一种畏惧的心理。在“你认为对法律的执行,哪些监督是有效的”的调查中,认为应该群众监督有效的多达89.5%,而媒体监督与党委,**等领导监督的分别为78.9%和57.9%,只有少数人认为执行机关的自我监督是有效的,可见大学生对执法机关内部机关监督表示不满意和缺乏信心,更加相信用群众和媒体来监督这些机关对法律的执行。针对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当前大学生的法制意识并不乐观,法律意识水*还很低,法制观念淡薄,他们不懂得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更倾向于用人际关系来解决问题同时对法律的关注程度还不够,同时大学生对法律的信仰引人思考,要探究其多方面的原因。

  二、大学生法制意识提高的对策

  (一)健全法律运行机制,加强道德规范建设,创造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法治环境和舆论环境。

  大学生思想开放,时代感强,主观上期望法治,关心国家法制建设,但世界观还未完全成熟,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因此,立法、执法、司法部门做到立法的民主化、科学化,执法的程序化,守法的自觉化;大众传播媒体和各种社会力量应利用普法、守法、执法和监督法律实施的模范人物和典型事迹,进行生动的法制宣传,创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和舆论环境,对于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 齐抓共管,着力构建高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学生法制教育网络。

  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提升他们的法律素养,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而是涉及家庭、社区以及整个社会的各个层面的系统而复杂的教育工程,它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一个长远的规划。因此,需要全体社会共同关注,需要各个环节紧密配合。首先,作为大学生法制教育主阵地的学校,必须实施依法治校,保证良好的校园生活环境,切实抵制社会不良文化的进入;其次,家长要注重对自己孩子的了解,配合学校教育,并且注重给孩子良好的熏陶;司法机关也应该有重点地与大学定期联系,加强校内的司法宣传教育;**职能部门则应力所能及地为大学排忧解难,要切实采取可行的措施,优化社会大环境以及校园环境。

  (三)开展校园法制文化活动,加大普法力度,以适应素质教育对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要求

  学校应当积极拓展法学选修课的开设门类和开设范围,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兴趣和需求,使学生从理性的层面对整个法治、法律及各部门法的基本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有一个宏观把握,组织大学生看一些著名案例的录像,请有关办案人员或著名法学专家来校开讲座;组织学生旁听法院庭审,亲身体验法院审理各类案件的程序,了解我国的审判制度;组织学生到监狱考察参观,通过服刑人员现身说法,使学生受到生动且深刻的法制教育;开展“模拟法庭”活动,通过大学生自己模拟法官、律师、检察官、被告等角色,掌握诉讼程序,震撼心灵,提高守法意识;组织一些有关法学方面的知识竞赛,加大普法的力度,从而逐步培养出适应现代素质教育要求的具有较高的法律意识的大学生。

  (四)司法机关应该建立法律公信度,提高公民对法律的信仰度

  不断暴露的.司法不公问题,司法腐败现象,领导与干部自身的不守法,使得人民对法律的信任度急剧下降,法律的信任危机越来越严重。因而要加强公、检、法机关的规范化整治,执法机关自身做好表率,加强对腐败的打击力度,维护法律的尊严,确保司法独立、司法公正,坚决杜绝“走后门”、“拉关系”等不良风气,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依法办事的观念,增强大学生对法律的信任,从而让大学生树立更加正确的世界观,真正做到有法必依,而不再是以为的依赖人际关系,建立法律的公信度是法治进程的关键一环,有利于普法在大学生中的深入。

  结语: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对其个人的成长,中国的法制化进程具有深远的意义。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中国法治社会建设的生力军,他们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法律素质如何,关系到我国法治建设能否顺利推进。针对目前大学生普遍缺乏法制意识,对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成为了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而且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党和国家的支持,还需要家庭、学校与社会的通力合作,有效调节社会资源,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出一个有利于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的良好环境,使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实现良性发展,使青年学子成为一个有理想、负有社会责任感、诚实守信、综合素质较高、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为社会输送具有较强法律意识的跨世纪人才,才能促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的繁荣与发展,才能实现国富民强的宏伟目标。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 篇11

  法律意识,是人们的法律观点和法律情感的总和,其内容包括对法的本质、作用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要求和态度,对法律的评价和解释,对自己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对某种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关于法律现象的知识以及法制观念等。大学生法律意识是大学生群体对法、法律或其现象的反应形式,即心理、知识、观点和思想,包括对法律的情感、认知、评价和信仰等的内心体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也是未来社会的支撑主体,其法律意识如何,直接影响到公民的法律素质和整个社会法治文明的程度。

  一、研究和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意义

  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进行客观、准确的研究及分析,是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律教育,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遵守法律内在自觉性的基础。

  从年龄上讲,大学生是一个横跨青年和成年的群体,由于尚未形成成熟、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其法律意识带有明显的易变性和不成熟性。加之历史原因、外部环境以及大学生自身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个别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行为与社会要求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和法律需求,对于提高法律教育的针对性,切实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大学生遵守法律内在自觉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长远方针,是国家法制建设的百年大计,是促进培养现代化合格人才的需要。

  二、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与分析

  (一)调查形式和结果

  经过对某医科大学汾阳分校09,10,11三个年级多名大学生的法律知识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 100份,收回 100份,收回率 100%。其结果显示:

  1. 法律知识的来源及对法律知识重要性的认识 34.23%的学生的法律知识主要来源于学校的教育,44.34%的学生法律知识来源于电视和报纸,受家庭影响及其他来源的占21.43%。自己认为掌握了必要的法律知识且能灵活运用于解决现实问题的学生占22.5%,77.5%的学生认为自己法律知识不足或不能灵活运用。77.6%的学生认为需要学*或深入学*法律知识,13.8%的人认为只需要了解一下就可以了,9.6%的学生认为完全不需要。约1/3的学生认为造成法律意识薄弱的原因为法律教育活动的局限性,1/2的'学生认为社会的不良风气及贫富悬殊是主要原因。这表明大部分学生法律知识缺乏,学校系统的法律知识教育不足,不能满足大部

  分学生的需求。

  2. 主动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 在实际生活中,有意识的主动运用法律知识的学生比例仍然不高,如参加勤工俭学时,有意向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的占61%,无意向的人占39%;被骗或被盗、被抢时选择向**机关或学校保卫处报案的占87%,不报告的占13%;认为报案没用或司法机关不能提供有效保护的人占15.2%。遇到不法行为时,男生选择漠不关心的比例占到10%左右,女生比例占6%。

  3. 对法律的信任度和对当前法治的整体现状的满意度 对法律保持信任的学生占35%,认为法律会越来越完善的学生占31.2%,而认为法律不如权利有用及法律越来越成为有钱人和有权人的工具的占33.8%。对“法院做出公正判决有信心”者占2***%,对“当前整体法治环境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达69.8%。这一方面说明作为法治前提的民主立法及其程序还很不健全,司法不公乃至司法腐 败现象仍然畅通无阻;另一方面这种消极的法律意识也会严重地影响到公民法律信仰确立和法治理想信念的最终建立,表现出大学生法律信仰的一定程度的缺失,也反映了不利于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法治环境和氛围。

  (二)调查结果分析

  由于大学生法律意识是一个多要素、多层次的复杂系统,要精确全面地概括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的现状并非易事,所以本文只能结合调查结果,对当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所存在的问题作一个粗浅的概括:

  1. 大学

  生缺乏从总体上准确理解和把握现代法治的基本精神 现代法治是以民主为基础,以保障人权为核心,与传统的法制有着本质的区别,它视法为工具与目的的统一,并更加强调法的目的价值,而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对法的民主基础尚未有明确的意识,仍然存在着一种传统意义上将法作为统治工具的法律观。譬如,他们也认可“法治”反对“人治”,但受到传统人治观念和现实中一些“权大于法”现象的影响,往往认为法律只具有工具价值而非目的价值;他们也认可民主反对专制,但受到中国现实国情的制约,往往认为法制只存在于民主制度而专制制度下就没有法制,没有认识到法制既可以与专制相结合,也可以与民主相结合,而只有以民主为社会基础的法制模式,才能称之为真正的法治。

  2. 有感性法律意识,但缺乏理性法律意识 法律本身是一门学理性极强的学科,不掌握一定的法律基础理论,就难以用理论解决现实存在的法律问题。大多数大学生对法律的认识还只处于初级的感性阶段,正是因为缺乏系统的法学理论学*,使得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仍处于对法律本质认知的启蒙状态。比如,多数学生都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但对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内容却知之甚少,现代法治国家普遍都是实行宪 政的国家,若不能将宪法提到宪 政的高度加以认识,在论及宪法内容时不能立即想到公民的权利以及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关系等诸如此类的关键问题,则是缺乏现代法治意识和宪 政意识的表现。

  三、培养和塑造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主要途径

  针对当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与分析,现提出如下几点对策建议:

  (一)健全法律运行机制,加强道德规范建设,创造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法治环境和舆论环境

  大学生思想开放,时代感强,主观上期望法治,关心国家法制建设,但世界观还未完全成熟,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因此,立法、执法、司法部门做到立法的民主化、科学化,执法的程序化,守法的自觉化;大众传播媒体和各种社会力量应利用普法、守法、执法和监督法律实施的模范人物和典型事迹,进行生动的法制宣传,创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和舆论环境,对于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实行“依法治校”,营造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氛围

  高校的法治环境如果是民主、*等的,必然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正确树立起到积极正面的影响,反之亦然。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活动要有章可循,程序合法。学校制定校纪校规时,要确保所建立和使用的规章制度不违背法治的精神,与国家现阶段所颁布和使用的法律法规不冲突,并“严格按照教育法律的原则与规定,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尊重学生人格,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形成符合法治精神的育人环境,不断提高学校管理者、教师的法律素质,提高学校依法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

  (三)深化大学“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改革,开展校园法制文化活动,以适应素质教育对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要求。

  目前的“法律基础”课教材,普遍存在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的问题。教材内容未突出重点,只注重编写的系统性,教材内容几乎涵盖了我国现行的法律,书中几乎无任何案例对相应法理进行释疑,而法律条文中大量引进的专业术语对于非法律专业的学生来说无异于读天书,不适应学生自学和阅读的需求。大学“法律基础”课应改为法理学课,或者至少从内容上突出对法治的基本理论、现代法的基本观念和法律的基本精神的介绍。同时,应当积极拓展法学选修课的开设门类和开设范围,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兴趣和需求,使学生从理性的层面对整个法治、法律及各部门法的基本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有一个宏观把握,从而逐步培养出适应现代素质教育要求的具有较高的法律意识的大学生。

  学校是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场所,但仅靠学校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一个长远的规划和具体的安排,它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社会教育工程。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要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心理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与国家的各种建设规程同步进行,形成良好的法制教育大环境,才能为社会输送具有较强法律意识的跨世纪人才。因此,高

  等院校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提高公民法律意识的主要任务。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 篇12

  公民的法律素养衡量一个民族的文明。顶着高层知识分子头衔的大学生的法律素养更是彰显民族文明与文化水*的关键。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此时高校的正确教育和引导具有绝对作用----帮助其拓宽法律知识,加强法律意识,提升法律素养,完善法律人格。

  俗话说,谋定而后动,解决问题前应先有策划,而策划往往应对症下药,才能因势利导,通权达变。因此,我们要对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做一番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根本,由此制定应对措施,为和谐大学和谐社会做贡献。

  一、研究方法,问卷调查

  在整个20xx年的11月分里,我和我的小组成员,制作了法律调查表,针对广州大学在校大学生,通过扫楼、网上填写等调查方式进行无记名填写调查问卷的调查行动,并人工进行调查结果统计及分析,从而得出调查结论。

  二、调查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了基本了解,调查情况如下:

  1、85.13%的大学生认为法律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但还有少数14.87%认为无关;

  2、54.87%的大学生秉信法律能为他们解决现实中的问题纠纷,维护切身的利益,8.21%却认为不能,还有36.92%认为目前不能,但相信以后会逐渐完善;

  3、23.59%的大学生对法律所规定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了解不是很清楚,73.33%大学生了解一般,只有3.08%了解很透彻;

  4、通过电视、网络、报纸、杂志等渠道获得法律知识的学生比例居多,占7***1%,12.82%是自己通过看有关法律方面的书籍了解,通过国家普通法宣传这一途径的占最少数,为10.77%;

  5、问如果你在网上买到一件伪劣的电子产品,70.77%的人采取要求退货的措施,13.85%大学生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自好自认倒霉,15.38%表示要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6、问:某人经过一栋楼,刚好被楼上掉下的花盆砸中,大脑受了伤,导致下半身瘫痪。他的家人去了那栋楼挨家挨户地问是谁家掉下来的花盆,但大家都不承认。那他该怎么办?

  其中1.54%认为找不到肇事者,只能自认倒霉,88.72%赞成报警,让**机关介入调查此事的方案,9.74%的大学生主张把整栋楼的居民全告到法院;

  7、12.31%学生认同违法行为一定是犯罪行为,犯罪行为一定是违法行为的说法,其余87.69%则反对;

  8、只有少数14.36%大学生有过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经历;

  9、83.08%大学生认为在不被告知的情况下,自己的照片被他人用于商业宣传属侵权行为,8.21%大学生持相反观点,另有8.72%表示不清楚侵权与否;

  10、如果被侵权,5.13%大学生认为无所谓,反正对自己也没多大的影响,26.15%表示要私下和*解决,甚至有1.03%坚持私了不行,要用武力解决,67.69%大学生则希望通过老师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11、对于大学生闯红灯或骑自行车载人的行为,15.38%以为不必大惊小怪,10.77%认为要严格禁止,甚至8.72%的大学生主张应加以处罚,65.13%认为应加强宣传教育;

  12、50.26%大学生认为法律的执行在新闻、报刊、电视、广播等舆论的监督下最有效,18.97%认为在党委**,人大,**等领导机关的监督下行之有效,23.08%认为群众监督更有力,4.62%认为这取决于执行机关的自我监督,最后有3.08%表示说不清;

  13、79.49%大学生同意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的说法,14.36%则不认同,6.15%觉得得看钱数目大小,如数额较大则同意,数额小就无所谓;

  14、80%大学生认为任意毁坏公共垃圾桶的行为属违法行为,13.33%则认为不违法,还有6.67%表示不清楚此种行为是否违法;

  15、2.05%大学生表示从来不会关注日常生活中社会发生的法律案件及从中汲取法律知识并尝试从法律角度来分析这一案件,90.77%承认很少有这种自觉性,只有7.18%大学生经常关注这种法律案件且有汲取法律知识的热情。

  备注:本次调查问卷共200份,有效填写人次为195。

  三、原因分析

  (一)、学生方面的因素。

  (1)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主动性。根据调查了解到,仍有14.87%大学生认为法律知识与他们的生活无关。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普遍认为专业知识才是他们应该努力与花放精力的方向,不是法律专业的学生把时间浪费在学法律知识上并不能获得什么实质性利益,是极愚蠢的行为。据我切实了解,多数大学生认为法律枯燥乏味,法律课上基本卧倒一大片,更谈不上会主动学*法律知识。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也只求考试过关,大多数学生重学分轻实效,也是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之一;

  (2)传统的妥协性与劣根性。调查表明,占很大比例的大学生在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坚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妥协观点,得过且过,不采取任何法律措施;(这将助长了违法分子的气焰)

  (3)缺乏实践性。关注日常生活中社会发生的.法律案件及从中汲取法律知识并尝试从法律角度来分析这一案件的学生仅占调差人数的7.18%,微乎其微。且只有少数14.36%大学生有过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经历。大学生极少参加法律实践,是对现实法制缺乏感性认识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教师、学校方面的因素

  (1)重视程度不够。除了法律专业的以外,其他院系的有关法律的课程,老师都不会严格要求学生,对于学生在课堂看其他与课程无关的读物或睡觉或听音乐等一切做与法律无关的事的现象,也司空见惯,这似乎也是*年各高校的教学传统了,这师生默契潜滋暗长,发展得顺乎自然。由此,学生得到的法律知识更加贫乏了;

  (2)课堂气氛沉闷。法律知识相对于其他学科,确实比较枯燥,老师授课方式又缺乏生动性,导致课堂气氛呆板,学生昏昏欲睡,鲜有积极性;

  (3)学校宣传力度不够,学生不能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以及其与生活的密切性。

  四、调查总结及应对措施

  调查显示大学生的**及守法自觉性不高。要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必须采取多种途径和灵活多样的方法。为此,我建议学校可有针对性地从三方面入手。

  (一)进行普法教育

  1、教学内容的选择:

  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与需要,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应讲授与学生有一定联系的法律,容易提高学生兴趣,增强普法效果,从而也使学生通过普法教育获得值得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观念;

  2、,教学方法的改革:

  原本枯燥的法律课加上教师死板的教学方式更使学生上课提不起精神。因此,加强对教学方法的改进也是真正提高普法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比如课堂讨论,多进行社会著名案例分析,结合录像等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学*的兴趣,才能使普法达到我们所要达到的效果。

  (二)实践性的增强:

  多组织学生进行与法律有关的活动普法教育毕竟过于抽象,要真正唤醒学生的法律意识,应采取一些更具体,更行之有效的办法,针对大学生年龄及性格特点,把法律意识的培养同组织活动相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学生通过自己模拟法官、律师、检察官、被告等角色,能更加深刻地把我国一些诉讼法程序掌握,也通过模拟对犯罪分子的审判,对旁听的学生起到震慑作用,提高他们守法的警惕性,从而自觉守法;

  2、组织一些有关法学方面的知识智力竞赛;

  3、组织学生去法院旁听,达到开拓视野,深入社会,更深切地体会到用法律保护自己的重要性的效果;

  4、请有关办案人员或著名法学专家来校开讲座,既能让学生了解时事,也能使学生更深切体会法律的权威。

  目前,公民法制观念还是比较淡薄 ,成为推进法治进程的障碍 ,所以 ,树立法制观念 ,增强全社会成员的法律意识 ,是实现我国法治化的前提,更是我们大学生的义务。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菁选扩展阅读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菁选(扩展1)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菁选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1

  调查时间:20xx年9月10日-20xx年9月25日

  调查地点:新疆乌鲁木齐市

  调查对象:各高校大学生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调 查 人:电大北校区20xx秋法学专科学员 周峰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和社会主义法制制度的逐步建立及完善,社会对个人的要求越来越高,法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依法办事,已成为人们的共同信念。一个国家的法律体制完善与否也日益成为衡量这个国家现代化程度高低的标志。然而,根据有关数据表明:*几年来我国大学生的违法犯罪率呈大幅度增长趋势,可见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制观念对大学生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我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归类分析,对当前大学生对法律的认识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对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了一定的计策。我还通过直访大学生,更加直接、清楚地了解到大学生的心里话,从而更加深入了解到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情况。

  一、调查问卷分析大学生法律意识存在的问题

  对新疆各大院校学生进行了法律意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80份,收回68份。男女比列1:1。

  (一)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有待提高。

  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衡量法律意识水*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董舆教授通过他的法律意识调查报告显示出:“人们的法律意识水*的高低与其文化程度成正比。”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普遍不高。当前我国大学生大都重视专业课,而对法律基础课不予以重视。另一方面,高校的《法律基础》课学时有限,要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想大幅度的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是很困难的。因此,高校大学生在这有限的课时中获得的法律知识也是有限的。

  (二)大学生法律意识欠缺、法制观念淡薄。

  法律意识是指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和心里的总和。法制观点是高层次的法律意识,是人们对于现存的法律规范、法律活动和法律关系等现象的概括和总和。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决定着大学生,甚至是以后走入社会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当前,非法律专业大学生法律知识匮乏,就容易产生错误的法律判断意识、淡薄的法制观念。在这种错误意识和观念支配下的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无法预料。

  (三)法律权利意识弱于法律实用意识

  权利和义务是整个法律体系的核心内容,任何法律都不在乎是主体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法律观念和法制观念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主体的权利观念的强弱,权利意识对大学生法制观念的培养尤为重要。权利意识既包括对自我权利的认识、要求,也包括对他人权利的必然和必要性。没有对他人权利的尊重,就没有现代意义的权利观念。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和法制建设的进行,大学生越来越关注一些法律现象,在事关社会问题的解决尤其是身边的涉法问题时,他们能首先想到应该运用法律。但是,当他们自身遇到问题时,却因缺乏权利意识而极力回避,既缺乏对自己权利的维护,又缺乏对他人权利的尊重。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积极主动地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而是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法律,甚至会放弃法律武器,采用报复的手段来讨回“公道”。另一方面,在事关自己的利益时,比如说在评优评奖、入党、就业、担任干部等具体切身利益面前,却一马当先,采取尽可能的手段,逃规避法为自己谋利,有时甚至导致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在一方面,当自己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权益时,比如晚上熄灯后大声喧哗,影响他人休息,不经允许随意拿别人的东西,考试作弊等,完全不顾及他人的权利,甚至极力逃避,推卸责任,企望能法外开恩、法理容情,缺乏承担法律责任的意识的勇气。

  (四)法律意识层面有待提高

  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一个主要内容,是衡量法律意识高低的主要依据。掌握法律知识的多少,法律水*的高低与法律意识成正比,随着我国法制的不断健全,内容的不断丰富,大学生整体的法律知识水*也应随之提高。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并不理想。高校学生大多重视专业课而忽视基础课,因而多数学生对基础课只有到了考试的时候才临时抱佛脚应付了事,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大学生就不可能把法律基础课上好,就不会有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同时,除了法学院校外,不少高校法律基础课课时过少,教师只能略教一些法律知识,大学生也只不过略懂一些法律概念和常识。由于当前大学生法律基础知识比较薄弱,法律知识水*不高,因此,造成了他们一些错误的法律观点、淡薄的法制观念。错误的法律观点主要表现在:一是权与法不分、有不少学生认为在当今中国,权大于法;二是违法与犯罪界限不清,把二者等同起来;三是道德与法的界限不清,把道德规范作为法律规范,把道德情感当作法律准则,认为不符合道德规范的就是违法,淡薄的法制观念主要表现在:当自己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时,不知道用法律手段类似保护自己。或者不相信法律,放弃法律武器。

  (五)大学生的法律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脱节

  在我国任何一所高校都开设法律基础课作为非法律专业学生的选修课,在法律基础课上通过老师的讲授能够学到一定的法律知识,学生们都知道遇到问题、纠纷应该采取法律措施,拿起法律的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利。但是在现实中,如同学之间发生矛盾冲突时,有的同学就不能采取正确的方法解决,往往是头脑一热,就采取一些过激的,甚至愚昧的方式,最终造成严重的后果;有的同学则是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却不懂得如何用法律保护自己。因此,提高大学生运用法律知识的实践能力,使其学以致用,是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

  二、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大学生犯罪率高的客观原因有以下三个

  (一)有的`家长教育方法不好,有些是对孩子无原则的溺爱、袒护和娇纵,致使孩子对自己的不良行为产生“合理感”;有些是孩子出现问题后采用极端粗暴方式管教,无情的谩骂,甚至赶出家门。另外有的家长有不良嗜好的也有可能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

  (二)学校教育存在偏差。

  主要表现在:一是重视学生的智育教育,对学生的品行教育重视不够。为了应付考试,有压缩、挤占其它非考试科目课的现象发生。虽然学校有教给学生一定的法律知识,但却只局限与课本或书面上,未能真正教会学生运用法律,导致学生只会口头上的法律知识。

  (三)、社会诱因的侵蚀。

  *几年来,社会上不良风气对大学生有很大的腐蚀作用,***门有时对文化市场管理不够严格。另外,当前社会很多市民的法律意识淡薄,在这种社会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造成大学生对法律的不重视,导致有些大学生由于存在侥幸心里而走上的犯罪的道路。

  三、 大学生犯罪率高的主观原因有以下三个

  (一)有的大学生法律观念淡薄,不学法、不懂法,往往从一些影视作品、电脑游戏、书刊杂志中,吸收一些不健康的东西,加上他们有的认识问题的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差,看问题简单、片面,待人处事往往感情用事,很少经过深思熟虑,常常不计后果。

  (二) 有的大学生性格内向、孤僻,加上来自学校、家长、社会等方面的压力大,心理长期受压抑,缺乏倾诉对象,*时又得不到正确的引导,成为违法犯罪的心理动因。再加上易冲动,不能克制自己的情绪,以致造成明知故犯的严重后果。

  (三)有的大学生虽然对法律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现实生活中,受他们所处的环境和背景影响,往往会因为克制不住私欲而忽视了法律做出违法的事情。

  由此可见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因素有很多。根据调查显示,有的大学生认为家庭对他们法律意识的影响较大。他们觉得父母是孩子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现代社会是一个法制社会,作为一名大学生要学*法律知识,学法才能知法,知法才能守法,知法才能用法,知法才能护法,只有全体人民的法制意识加强了,才能实行依法治国,我们的国家才能不断强大。然而,目前我国一部分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还比较低,未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有些大学生虽然认识法律知识,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未能将其合理运用,这也是当前大学生在法律层面上的一大弊病。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2

  秉承学院团委“实践报告真知,提升自我,服务社会,共建和谐”的宗旨,20xx年的寒假我选择了社会调研活动作为我的实践内容。众所周知,法律是我们维护正当权益的武器,只有充分运用法律,才能很好地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而拥有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是运用法律的前提。大学生作为具有专业知识的21世纪高级人才,其法律意识是否健全呢?于是我对汕头大学留校过年的50名外地大学(非本科法学专业)进行了调查。

  一、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时间为20xx年2月10日,在我的高中同学的帮助下,对汕大未返乡过年的50名非法学本科专业的外地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方式是无记名填写调查问卷,人工进行调查结果分析,从而得出调查结论。

  二、 调查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了基本了解,调查情况如下:

  ⑴、你生长在( )

  A、农村 74% B、城市 26%

  ⑵、在你所有的经历中,曾经运用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吗?( )

  A、有 18% B、没有 82%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大学生并不拥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当其政党权益受到侵犯时,都没有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而是存在“算了”、“算自己倒霉”等等之类的想法。而在生长在农村的大学生中这一现象较为明显。

  ⑶、你能区分违法和犯罪吗?( )

  A、能 24% B、不一定能 14% C、大部分能 62%

  ⑷、你认为你目前法律学*中的主要问题是( )?

  A、懂得法律知识但不会实际运用 32%

  B、缺乏法律知识 40%

  C、能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并解决现实问题 28%

  ⑸、你是否关注国家的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 )

  A、经常 12% B、偶尔 74% C、从不 14%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只有12%,即6个人(调查对象为50人)会经常关注国家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还有14%,即7个人表示自己从不去关注,这表明了大学生对法律的重视程度是非常不够的,其认为自己只要守法不违法,法律是离自己很遥远的'。

  ⑹、你知道《劳动法》里规定的试用期最长时限是( )?

  A、三个月 22% B、六个月 48% C、一年 30%

  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试用期最长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而在调查中发现,有52%的大学生不知道,这一问题与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相关,可见大学生对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了解并不多。

  ⑺、你认为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是( )?

  A、 很重要,是维护权益的有效手段 32%

  B、 比较重要,有时试图用法律解决问题 42%

  C、 一般重要,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运用法律 26%

  D、 不重要 0%

  ⑻、超市的工作人员要求搜身,你会怎么样做?( )

  A、 拒绝 84%

  B、 如果对方态度强硬就接受 10%

  C、 完全接受 0%

  ⑼、假如你的亲人欠某基金会的钱无力偿还,基金会连同民政局把你的亲人抓去关起来,放话拿钱才放人,你会怎么做?( )

  A、 忍气吞声,凑钱领回亲人 8%

  B、 到民政局理论,要求放人 16%

  C、 通过法律手段维护亲人的人身自由权 76%

  ⑽、当你参加勤工俭学或是工作时,你会有意向与用人单位签定合同吗?( )

  A、有 72% B、没有28%

  从⑻、⑼、⑽的数据可以发现,依然有少部分大学生不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 原因分析

  (一)、学生方面的因素。

  (1)缺乏主动性。根据调查了解到,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式,大学生将更多的时间放在自己专业科目的学*上,他们普遍认为只要学好专业知识,锻炼好各方面的能力,将来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一*之地,也就可以了,不必浪费在学法律与自己的专业不相关的知识上,而且,多数大学生认为法律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因而,很少大学生会主动学*法律知识,对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也只求考试过关,大多数学生重学分轻实效,也是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之一。

  (2)缺乏远见性。没有学*相关的法律知识,没有法律意识,即使当自己的正当权益受侵犯时,也不懂得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调查表明,很多大学生认为,自己目前并不需要法律,而等到真正需要时,才觉得为时已晚。

  (3)缺乏实践性。在调查中,很多大学生反映,法律知识是懂了,但是根本不知道如何应用,而长时间后,知识便逐渐淡忘,每个非法学专业的专业都开设有《法律基础》这门课,详细讲述了相关的法律知识,然而,理论知识没有结合实践,而最终流于形式。

  (二)、教师、学校方面的因素。

  (1)重视程度不够。除了法律专业的以外,其他院系的有关法律的课程,老师都不会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可以自由看自己喜欢的专业课书或是课外读物。只要保持课堂安静就可以了,也没有向学生讲明到底法律的重要性有多大,基本死板的按照教学大纲授课,老师重视程度不够,学生自然也不够用心。由此,学生得到的法律知识更加缩水了。

  (2)课堂气氛沉闷。法律知识相对于其他学科,比较枯燥,老师一般按大学教学大纲死板授课,极少联系实际,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昏昏欲睡,失去上课的兴趣。

  对于大学生而言,学*法律知识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形成正确的信仰起到关键的作用。所谓学以致用,只有将学到的东西用实践检验其是否正确,只要给学生提供实践的*台,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才能增加对法律的认识,提高法律意识。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3

  秉承学院团委“实践真知,提升自我,服务社会,共建和谐”的宗旨,今年我选择了社会调研活动作为我的实践内容。众所周知,法律是我们维护正当权益的武器,只有充分运用法律,才能很好地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而拥有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是运用法律的前提。大学生作为具有专业知识的21世纪高级人才,其法律意识是否健全呢?于是我对汕头大学留校过年的50名外地大学(非本科法学专业)进行了调查。

  一、研究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时间为xx年年2月10日,在我的高中同学的帮助下,对汕大未返乡过年的50名非法学本科专业的外地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方式是无记名填写调查问卷,人工进行调查结果分析,从而得出调查结论。

  二、调查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了基本了解,调查情况如下:

  1、x%的大学生认为法律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但还有少数x%认为无关;

  2、x%的大学生秉信法律能为他们解决现实中的问题纠纷,维护切身的利益,x%却认为不能,还有x%认为目前不能,但相信以后会逐渐完善;

  3、x%的大学生对法律所规定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了解不是很清楚,x%大学生了解一般,只有x%了解很透彻;

  4、通过电视、网络、报纸、杂志等渠道获得法律知识的学生比例居多,占x%,x%是自己通过看有关法律方面的书籍了解,通过国家普通法宣传这一途径的占最少数,为x%;

  5、问如果你在网上买到一件伪劣的电子产品,x%的人采取要求退货的措施,x%大学生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自好自认倒霉,x%表示要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6、问:某人经过一栋楼,刚好被楼上掉下的花盆砸中,大脑受了伤,导致下半身瘫痪。他的家人去了那栋楼挨家挨户地问是谁家掉下来的花盆,但大家都不承认。那他该怎么办?

  其中x%认为找不到肇事者,只能自认倒霉,x%赞成报警,让**机关介入调查此事的`方案,x%的大学生主张把整栋楼的居民全告到法院;

  7、x%学生认同“违法行为一定是犯罪行为,犯罪行为一定是违法行为”的说法,其余x%则反对;

  8、只有少数x%大学生有过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经历;

  9、x%大学生认为在不被告知的情况下,自己的照片被他人用于商业宣传属侵权行为,x%大学生持相反观点,另有x%表示不清楚侵权与否;

  10、如果被侵权,x%大学生认为“无所谓,反正对自己也没多大的影响”,x%表示要私下和*解决,甚至有x%坚持私了不行,要用武力解决,x%大学生则希望通过老师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11、对于大学生闯红灯或骑自行车载人的行为,x%以为不必大惊小怪,x%认为要严格禁止,甚至x%的大学生主张应加以处罚,x%认为应加强宣传教育;

  12、x%大学生认为法律的执行在新闻、报刊、电视、广播等舆论的监督下最有效,x%认为在党委**,人大,**等领导机关的监督下行之有效,x%认为群众监督更有力,x%认为这取决于执行机关的自我监督,最后有x%表示说不清;

  13、x%大学生同意“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的说法,x%则不认同,x%觉得得看钱数目大小,如数额较大则同意,数额小就无所谓;

  14、80x%大学生认为任意毁坏公共垃圾桶的行为属违法行为,x%则认为不违法,还有x%表示不清楚此种行为是否违法;

  15、x%大学生表示从来不会关注日常生活中社会发生的法律案件及从中汲取法律知识并尝试从法律角度来分析这一案件,x%承认很少有这种自觉性,只有x%大学生经常关注这种法律案件且有汲取法律知识的热情。

  备注:本次调查问卷共200份,有效填写人次为195。

  三、原因分析

  (一)、学生方面的因素。

  (1)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主动性。根据调查了解到,仍有x%大学生认为法律知识与他们的生活无关。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普遍认为专业知识才是他们应该努力与花放精力的方向,不是法律专业的学生把时间浪费在学法律知识上并不能获得什么实质性利益,是极愚蠢的行为。据我切实了解,多数大学生认为法律枯燥乏味,法律课上基本卧倒一大片,更谈不上会主动学*法律知识。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也只求考试过关,大多数学生重学分轻实效,也是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之一;

  (2)传统的妥协性与劣根性。调查表明,占很大比例的大学生在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坚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妥协观点,得过且过,不采取任何法律措施;(这将助长了违法分子的气焰)

  (3)缺乏实践性。关注日常生活中社会发生的法律案件及从中汲取法律知识并尝试从法律角度来分析这一案件的学生仅占调差人数的x%,微乎其微。且只有少数x%大学生有过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经历。大学生极少参加法律实践,是对现实法制缺乏感性认识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教师、学校方面的因素

  (1)重视程度不够。除了法律专业的以外,其他院系的有关法律的课程,老师都不会严格要求学生,对于学生在课堂看其他与课程无关的读物或睡觉或听音乐等一切做与法律无关的事的现象,也司空见惯,这似乎也是*年各高校的“教学传统”了,这师生“默契”潜滋暗长,发展得顺乎自然。由此,学生得到的法律知识更加贫乏了;

  (2)课堂气氛沉闷。法律知识相对于其他学科,确实比较枯燥,老师授课方式又缺乏生动性,导致课堂气氛呆板,学生昏昏欲睡,鲜有积极性;

  (3)学校宣传力度不够,学生不能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以及其与生活的密切性。

  四、调查总结及应对措施

  调查显示大学生的xx及守法自觉性不高。要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必须采取多种途径和灵活多样的方法。为此,我建议学校可有针对性地从三方面入手。

  (一)进行普法教育

  1、教学内容的选择:

  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与需要,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应讲授与学生有一定联系的法律,容易提高学生兴趣,增强普法效果,从而也使学生通过普法教育获得值得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观念;

  2、,教学方法的改革:

  原本枯燥的法律课加上教师死板的教学方式更使学生上课提不起精神。因此,加强对教学方法的改进也是真正提高普法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比如课堂讨论,多进行社会著名案例分析,结合录像等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学*的兴趣,才能使普法达到我们所要达到的效果。

  (二)实践性的增强:

  多组织学生进行与法律有关的活动普法教育毕竟过于抽象,要真正唤醒学生的法律意识,应采取一些更具体,更行之有效的办法,针对大学生年龄及性格特点,把法律意识的培养同组织活动相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学生通过自己模拟法官、律师、检察官、被告等角色,能更加深刻地把我国一些诉讼法程序掌握,也通过模拟对犯罪分子的审判,对旁听的学生起到震慑作用,提高他们守法的警惕性,从而自觉守法;

  2、组织一些有关法学方面的知识智力竞赛;

  3、组织学生去法院旁听,达到开拓视野,深入社会,更深切地体会到用法律保护自己的重要性的效果;

  4、请有关办案人员或著名法学专家来校开讲座,既能让学生了解时事,也能使学生更深切体会法律的权威。

  目前,公民法制观念还是比较淡薄,成为推进法治进程的障碍,所以,树立法制观念,增强全社会成员的法律意识,是实现我国法治化的前提,更是我们大学生的义务。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4

  法律意识是社会主体对社会法的现象的主观把握方式,是人们对法的理性、情感、意志和信念等各种心理要素的有机综合体。从人类对社会法律现象的主观把握方式的角度来看,法律意识包括法律知识、法律理想、法律情感、法律意志、法律评价和法律信仰五个方面的内容。法律意识是法治国家建设的精神底蕴,既是法律规范建设的精神动力,又是制度建设的精神支柱,不仅影响法律规范创制的质量,而且制约着法律规范转化为现实制度的全过程,从而决定法律制度建设的成败。

  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我系以小组为单位,对各寝室不同年级的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后,从中了解到我院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问卷分析

  1.对法律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掌握得不全不牢,理解不深。

  调查表明:他们对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民事诉讼等方面的常识比较了解,有70%的同学都能答对这些方面的问题;但对法理、民法、知识产权法、仲裁法国际法、行政法等方面的法律知识大部分人较为生疏。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显得欠缺。

  2.有*等的诉求,但对*等的理解不深。

  在调查中了解到:他们有*等的思想意识,但对*等认识不到位,在心灵深处,惧怕权势;对他人的不良违法行为能进行正确评价和谴责,但在涉及自身利益时,却采取双重标准。如对在法治社会中您认为对社会经济生活调控影响最大的应当是什么的选答,认为各级官员的意志的表明部分人在心中已经认同官员的特权。当在寝室里遇到窃贼时,有47%的人选择可能会痛打他一顿。

  3.有建立法治国家的法律理想和热情,但对现实法治建设的心理准备不足。

  调查中了解到: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对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都是认同的,但对现实社会的复杂性、对建成法治国家的困难和长期性预见不足。如在对您认为法治国家在我国能实现吗的选答, 70. 3%的人认为可以实现;对您对违法执法的现象持什么态度的选答,有33. 3%的人选择见惯不怪,只有29%的人选择非常气愤。

  4.有崇敬法律的意识,但缺少践行法律的行为,法律信仰有待加强。

  如对您认为什么是社会主体行为最根本的评价标准的选答,只有40. 9%的人选择法律;对假如您是电影中的秋菊,您会像她那样说法的选答只有36%的人选择会;如果您发现在您的家属中有犯罪嫌疑人,你会怎样做的选答,只有34. 6%的人选择肯定会劝其自首。表明相当部分人缺少崇拜法律的心理,在行为的选择上可能不会依法而行。

  二、问题发现

  1.大学生已有法律意识,但法治观念淡薄。

  当代大学生的法治观念淡薄,只关注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法律问题,只注重眼前利益,表现出较强的实用性和功利性。甚至有一些大学生认为自己很难遇到法律问题。其实人在社会中生存,时时刻刻都与法律及其法律相关的问题紧密联系,只是当时没有注意罢了。在大学校园里普遍存在这样一个现象:学生为了图便宜,大多数人都买二手电脑和手机,他们认为这样既经济又实惠。有的学生在交易的过程中就买了赃物,其实这已经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法》,由于没有足够的法律意识,缺乏法律知识,有的学生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就触犯了法律。

  2.大学生的法律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脱节。

  在我国任何一所高校都开设法律基础课作为非法律专业生的选修课。在法律基础课上通过老师的讲授能够学到一定的法律知识,学生们都知道遇到问题、纠纷应该采取法律措施,拿起法律的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利。但是在现实中如同学之间发生矛盾冲突时,有的同学就不能采取正确的方法解决,往往是头脑一热,就采取一些过激的,甚至愚昧的方式,最终造成严重的后果;有的同学则是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却不懂得如何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如有的大学生在打工过程中拿不到钱,甚至还被罚钱;有的毕业生毕业时不知道怎么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有的大学生在购物时不知道索要发票与三包凭证,更有甚者买到假冒伪劣产品却

  只能自认倒霉,类似这样的报道屡见不鲜。因此,提高大学生运用法律知识的实践能力,使其学以致用,是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

  三、提出建议

  1.提高认识

  学*法律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信仰等.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也可以打破课堂教学局限,组织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法律的重要性,更能激发学*的欲望。

  2.加强学*

  学校开设法律基础课,通过老师的讲授,让每一个学生都知道遇到问题,纠纷应该采取法律措施,拿起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益,而不是采取暴力手段解决,在课时的内容的选择上,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在‘少而精’方面作文章,讲授一些发生在学生周围的案例,提高学生的兴趣,适当的对学*方法进行改革,不仅仅采用老师讲授,还要采用课堂讨论,进行案例分析结合录象等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积极性。同时根据大学校园发生的事件及时采取措施,以及反省发生的原因,同时适当的进行教育改革,把法律教学作为必修课,让每个学子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

  3.重视实践

  学以致用,学到的东西要用实践来检验其是否正确.只有经过检验,才有意义.尽量给学生提供实践的*台,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

  大学生都或多或少地知道法律的基本常识,并不是完全的.法盲,每个学子从小到大受传统的伦理道德的教育,对法律基本知识早已耳濡目染,尽管受到一些负面因素的影响,但是我院大学生整体的法律素质还可以的,这里所说的只是基本常识,而不是深沉的理论,当今我院大学生也没有必要对法律学*得面面俱到。

  知法并不代表能运用法律,它们是两码事,运用主要是以知道为基础,由于当今大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少,社会经验不足,再加上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如行动容易冲动,易受别人的煽动,追求时尚和个性,好面子,在处理具体一件事情上到底很少正确使用法律,甚至做出违法的事情。而**更不用说了,当今大学生遇到侵犯个人权益时,大部分的学生会选择回避,忍让,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虽然他们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知识,但他们没有真正的把法律知识内化为法律意识,没有真正的挖掘法的精神,法的价值,缺少公*,正义的理念,对法的信任程度低。

  在知识经济作为世界经济发展主导力量的今天,人的素质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高校作为对青少年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需要对大学生进行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教育工作,从而培养出高素质,全方位的人才,来迎接世界科技迅速发展的挑战.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意识的培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高校进行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也是当前社会发展前提。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5

  一:调查方法

  这次调查对象是郑州航院各年级在校大学生。调查的方式是发放和填答电子调查问卷。为了使调查能够真实、客观的反应调查者的思想,我们通过互联网,借鉴相关研究,设计了调查问卷。本次调查不记名。被调查者回答问题的方式主要是采用封闭式的回答方式,即预先设计好四种可能答案,将这些答案全部列于问题下面,由被调查者从中选择一种答案作为自己的答案。调查问卷工发放160份,回馈的有效资料为112份。这些资料是比较完整可靠的,占应调查对象的70%。

  二:调查问卷内容

  题1:你会主动要求学校确定你的权利吗:

  A只有有事情发生,和个人利益冲突,就会要求确认

  b涉及重大利益

  c不会,就算是问了,别人也不会理会你啊

  d想什么呢,这可是在天朝

  题2:“依法治国”的“法”是指

  a:仅指宪法等“法律”级的法律;b:整个法律体系;c:主要指宪法,即“依宪法治国”;d:法治的精神

  题3:“法律至上”的含义

  a:任何人都要守法;

  b:法律的效力高于道德等其他社会行为规范;

  c:一切按既定的法律规则办,不能行使自由裁量权;

  d:法律作为最后的决策依据,即使有一些毛病也要遵守

  题4:现在很多公交车都没有按时到站甚至是延迟15分钟才到车站,你怎么看?

  A可能因为堵车吧,可以原谅 b一边等待,一便在心里臭骂 c打出租车走,不坐了 d打电话或到相关部门进行投诉

  题5:对“法律面前人人*等”的理解

  a:在法律适用上人人*等;b:在立法以及法律适用上人人*等;c:官民*等,官员无特权;d:关键是**与民间法人及公民的*等

  题6:法律的作用

  a:法律目前基本是灵丹妙药;b:有局限性,要严格限制法律适用的范围;c:法治在任何情况下都胜过人治;d:应坚持“德主刑(法律)辅”的原则。

  题7:目前我国的法治状况

  a:已经是法治社会;b:有局限性,要严格限制法律使用的范围;c:各方面都差得很远;d:整体上看人治的影响大于法治

  题8:法治的关键在于

  a: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b:必须保证法律是良好的;c:官员守法,受到法律的有效监督;d:大家都信仰法律,自愿服从法律的统治

  题9:如果你发现你的个人资料被其他人转售,你会怎么办‘

  A自认倒霉 b向周围人抱怨但不会采取任何措施 c直接与之理论 d根据有关法律,积极**

  题10:如果在商场买回来的东西有质量问题,你会:

  A拿着小票去商店要求赔偿 b把东西放一边或扔了,然后心里想再也不去哪里买东西了 c人人都买,就我的有问题,自认倒霉呗 d找回那家店,跟老板吵一架去

  在大学学*中,我们已经先后学*了《思修(全名)》、《马克思主义思想概论》、《***思想概论》,对我国社会主义想想道德建设也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需要说明的是,这次问卷调查不是对每个同学的法律意识做一个是非评判,每个问题的答案也一般不存在绝对对错关系,选择其中的每一个答案都代表着一个人对法律的自己的看法。同时,也不是说同学选择某个答案最正确时就代表着他的法律意识最高。

  我们的调查题目都是生活经常看见或者说到的法律、权利概念,这些概念每个人都应该见识过,也各自有自己的理解。通过我们的调查表明,除了对“依法治国”这一概念比较满意外,其他几个法律概念都存在同学们主观臆断的理解。同学们往往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局限于生活层面,也就是说,没有上升到一种以法律的观念来思考问题。选择不理想的状况说明我们还要加强法律意识的教育,虽然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知识,但在接受真正法律基础教育的时间很少,都是从各种报道或者自己搜索信息时得到,这些东西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与诱导性。建议对每个专业设置法律基础课程,以强化法律意识。

  从总体来看,同学对法治社会认识还是处于一个偏低的`水*,做到深入认识形成自己思考的人较少。问卷答案之间没有递进关系,但我们实际地去分析,这里面存在着一个对法律认识的高低问题。不管是各种情况的同学,对法制社会认识的整体情况都是主要集中在教条化的灌输里面,接受的法律知识没有主动性,不符合议和具有朝气与思想的大学生形象。这种现象可以说是一种普遍的。我们认为,在开设法律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应该从方法上诱导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形成理性的社会意识,特别是权利意识。

  从统计结果来看,同学们对热点法律制度的理解处于中等的水*,权利意识有一定的基础,但是没有达到较好的状态,完全有提升的空间。因为对这些制度的了解,不仅仅是对同学们生活的处理纠纷等法律问题的帮助,这些更代表着一个人的文化底蕴,在交际交往中,如果能对这些制度有自己的、深刻的认识,别人会对你作出更高的定位,在展示自己才能的时候更加具有优势。建议学校多提供这方面的高水*的法律讲座,拓展同学们的视野,丰富法律知识。各个类型的区别不是特别明显。

  关于当代大学生的权利意识,可以得出结论:首先,当代大学生心理上的独立性并不强,权利认知水*不高。其次,当代大学生的权利行为解释系统去权威化,在处理学校和自身矛盾时,解决途径具有自发性。第三,当代大学生对自身的公民权利、受教育权利的总体评价是积极的,但对自身在大学发展中地位的评价不高。第四,当代大学生对未来大学的发展参与意识强,同时对于规则意识的培养认同度较高。第五,权利意识培养和教育使得大学生获得了法律常识,但与媒体、家庭和中小学公民教育相比,大学的公民教育特别是权利观念教育不占优势。

  当代大学生成长于中国市场经济发挥巨大效能的历史阶段,他们崇尚自由,重视个体发展, 但是他们也正处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背负着几代人的大学梦,客观上受教育的时间延长,没有生产劳动的经历,缺乏经济独立性,更缺乏人格上的独立要求。加之传统的义务教育,注重灌输,讲究行为规导,缺少思辨解释系统,因此不能引发他们真诚的思考。

  同时,我们看到,和学生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诸如《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并没有以正面的形式与学生接触,将两者联系起来的往往是各所大学根据上位法所制定的《学生守则》。学校在对新生进行的校纪校规的教育中,对《学生守则》也仅做大概的介绍,施以形式化的检验,并没有将其当作必不可少的权利教育,纳入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尝试提出以下几个值得注意的方面。第一,将合理的契约精神贯彻到产生校生关系的整个过程之中。高校需要明确履行告知义务,特别是在形成校生关系之初。高校进行招生宣传时,有义务公开其针对校生关系制定的管理制度,包括学生守则规定,以显契约精神,学生可以在不同大学之中,针对大学品牌、大学服务管理水*,尤其是大学对学生实施管理的规章制度进行综合选择,这样可以促使社会各界监督大学的规章制度合法、合理化。

  第二,实现完整、系统的权利教育。首先,要强化新生入校期间的“**权利意识教育”。目前,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入校初对本校学生守则进行集中学*。这种方式集中、高效地让学生在最短时间知道学校的规章制度,但这种方式难免显得太过急于求成,而且目前各高校的学生守则读本,呆板枯燥,没有适时地编入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理解的法律知识和法律背景解读。其次,对于大学生的权利意识培养,需要既博又精。当代大学生不缺少法律常识,他们缺少的是对于法律知识和渊源的正确理解和反思*惯。同时,权利意识教育还需要配套开设哲学、伦理、逻辑、历史等通识选修课程,增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第三,着力培养一批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法律、权利教育的教师,他们既要有良好的课程教学知识,还要有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实战经验。这一批教师就是学生思政辅导员。辅导员需要掌握统一的法律知识,具备对学生权利意识教育中进行准确法律解释的工作能力。第四,加强高校与学生关系的行政法学研究,加快填补高等教育系统内的立法缺漏,对《学生法》的提议进行进一步调研。与此同时,根据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畅通大学生权利救济途径,针对目前学生申诉委员会在程序上完备,但学生权益维护不足的情况,加紧探讨学生申诉委员会进行工作的可操作性研究。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6

  【摘 要】众所周知,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大学生亟需在学校的正确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加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 ,也是大学生自身成才的迫切需要。本文谈到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和相关的改进措施。

  一、调查目标

  法律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体系,是人们关于法律的思想、观念、知识、心理的总称,包括对法律本质、作用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要求、态度和评价、解释,对人们行为的法律评价、法治观念等等。它既包括人们的法律知识、法律思维方式、法律感情、法律意志、法律态度、法律信仰,同时也包括法律心理、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的因素和内容。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作为祖国未来的中流砥柱,其法律意识如何,直接影响着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与社会主义建设,研究大学生的法律意识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我国依法治国的前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调查,了解华东交大在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找出培养提高的途径,促进我国法治社会的发展。

  二、调查内容

  调查方法:访问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

  调查时间:XX年XX月XX-XX日

  调查对象:XX大学在校大学生(50人)

  调查方式:无记名填写调查问卷,与接受调查者对相关问题进行简单交流,人工进行调查结果分析,从而得出调查结论。

  三、调查问卷及结果分析

  调查问卷及结果分析如下:

  ⑴、你生长在( )

  A、农村 74% B、城市 26%

  ⑵、在你所有的经历中,曾经运用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吗?( )

  A、有 18% B、没有 82%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大学生并不拥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当其政党权益受到侵犯时,都没有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而是存在“算了”、“算自己倒霉”等等之类的想法。而在生长在农村的大学生中这一现象较为明显。

  ⑶、你能区分违法和犯罪吗?( )

  A、能 24% B、不一定能 14% C、大部分能 62%

  ⑷、你认为你目前法律学*中的主要问题是( )?

  A、懂得法律知识但不会实际运用 32%

  B、缺乏法律知识 40%

  C、能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并解决现实问题 28%

  ⑸、你是否关注国家的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 )

  A、经常 12% B、偶尔 74% C、从不 14%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只有12%,即6个人(调查对象为50人)会经常关注国家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还有14%,即7个人表示自己从不去关注,这表明了大学生对法律的重视程度是非常不够的,其认为自己只要守法不违法,法律是离自己很遥远的。

  ⑹、你知道《劳动法》里规定的试用期最长时限是( )?

  A、三个月 22% B、六个月 48% C、一年 30%

  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试用期最长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而在调查中发现,有52%的大学生不知道,这一问题与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相关,可见大学生对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了解并不多。

  ⑺、你认为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是( )?

  A、很重要,是维护权益的有效手段 32%

  B、比较重要,有时试图用法律解决问题 42%

  C、一般重要,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运用法律 26%

  D、不重要 0% ⑻、超市的工作人员要求搜身,你会怎么样做?( )

  A、拒绝 84%

  B、如果对方态度强硬就接受 10%

  C、完全接受 0%

  ⑼、假如你的亲人欠某基金会的钱无力偿还,基金会连同民政局把你的亲人抓去关起来,放话拿钱才放人,你会怎么做?( )

  A、忍气吞声,凑钱领回亲人 8%

  B、到民政局理论,要求放人 16%

  C、通过法律手段维护亲人的人身自由权 76%

  ⑽、当你参加勤工俭学或是工作时,你会有意向与用人单位签定合同吗?( )

  A、有 72% B、没有28%

  从⑻、⑼、⑽的数据可以发现,依然有少部分大学生不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现状

  大学生法律意识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具备社会主义现代法律意识的基本内容和特征,又有自己的特征,同时还区别于一般社会群体的法律意识。就其主体而言,大学生的年龄层次、受教育程度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或社会公众;就其内容而言,由于大学生尚未形成成熟的科学人生观和世界观,致使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还不够全面,因此,他们的法律意识带有明显的易变性和不成熟性。纵然,当前大学生大都赞同“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普遍认为应该自觉守法、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等等。然而,时下社会上依然盛行“只有私了解决不了的问题才应求助于法律”、“遇到法律纠纷”选择“托人私了”,甚至有人认为“能够钻法律空子的人,都是有本事的人”,等等。诸如此类司空见惯的现象,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作为“时代骄子”的中国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言行。可以相信,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较普通公民而言已有了很大程度的觉醒和增强,但大多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水*上,而且“知”与“行”存在较大反差;在不同大学生当中法律意识水*参差不齐。从大学生的行为表现来看,也是如此。一方面,大学生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事例层出不穷;另一方面,大学生违法犯罪的事例也不鲜见(关于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通过实地调查及查阅相关资料,当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 大学生已有法律意识,但法治观念淡薄。

  当代大学生的法治观念淡薄,只关注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法律问题,只注重眼前利益,表现出较强的实用性和功利性。甚至有一些大学生认为自己很难遇到法律问题。其实人在社会中生存,时时刻刻都与法律及其法律相关的问题紧密联系,只是当时没有注意罢了。例如在走访中就发现,在大学校园里普遍存在这样一个现象:学生为了图便宜,大多数人都买二手电脑和手机,他们认为这样既经济又实惠。有的学生在交易的过程中就买了赃物,其实这已经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法》,由于没有足够的法律意识,缺乏法律知识,有的学生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就触犯了法律。

  第二 对法律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掌握得不全不牢,理解不深。

  调查表明:他们对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民事诉讼等方面的常识比较了解,有70%的同学都能答对这些方面的问题;但对法理、民法、知识产权法、仲裁法国际法、行政法等方面的法律知识大部分人较为生疏。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显得欠缺。

  第三 更加注重实现自我价值,主动法律意识明显缺乏。

  由于当前的大学生群体的主要成分是独生子女,受现代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较重,他们更加注重实现自我价值,但他们往往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喜欢以批评的眼光对待周围的人和事,为表现个性,甚至把学校规章制度视为束缚其思想和行动的多余之举,对法纪教育存在逆反心理,有的甚至作出违规的情况。由于传统法律意识的思维惯性,也由于教育与宣传舆论的局限,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处于一种被动的守法状态,认为守法就是遵守刑法。我们经常看到法制宣传栏中的内容大多数是因违法犯罪所受到的惩罚,使大学生感觉到的是法律的无情,而并没有感觉到法律是他们生存的需要,是他们行为的准则,是他们利益的维护者,大学生的内心深处认为只要我不违法就无需学法。有的甚至把神圣的法律看做形同虚设,即使约束和规范,那也是针对“老百姓”的。

  存在的问题

  第一 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普遍淡漠的法制意识形成强大反差。

  随着我国依法治国理念和基本方略的实施,我国高校普遍安排设臵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但学生仅仅在这有限的学时中获得的法律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加之一些学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律政策教育形式单调、内容僵化、针对性不强,导致一些学校的法律教育效果不够理想。由于传统应试教育和就业观念的影响,学生大都十分重视专业课的学*,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类公共课却引不起足够的重视。以至于考试时稍作突击,应付了事。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不可能有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也更难有深层次的感悟体验。由于未做到防微杜渐,导致个别学生自觉性越来越差,自我控制能力越来越弱,很容易突破道德的防线而走上犯罪歧途。知识的积累,视野的扩大,大学生开始学会对现实行进行深层次的理性思考,关注国家的法制建设,更关注自己的合法权益。但他们又往往富于幻想,急于求成,缺乏对国情的全面了解,缺乏冷静、理性的分析,往往会因思想深处的法律意识薄弱而表现出情绪化的倾向。有些学生对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比较欣赏,主张在法制建设上全盘照搬西方的那一套。也有些学生受到我国传统法律文化消极因素的影响,轻视法律的作用。

  第二 功于知法、懂法,淡于守法、用法。

  相当一部分学生虽然法律知识懂得不少,然而现实生活中,其行为与法律规定背道而驰,守法的自觉性较差,形成“学而不用”,“知而不信”现象。

  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积极主动地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而是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法律,甚至会采用报复的手段来讨回“公道”,导致了违法犯罪的可能性。

  学生对法律的信任度不乐观,对待是非基本上是清楚的,但态度不够坚决。 上述情况表明由于受社会负面文化和学生自身道德以及心理成熟程度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还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面对这种情况,对大学生加大法制教育的力度、进一步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势在必行。

  第三 大学生的法律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脱节。

  在我国任何一所高校都开设法律基础课作为非法律专业学生的选修课。在法律基础课上通过老师的讲授能够学到一定的法律知识,学生们都知道遇到问题、纠纷应该采取法律措施,拿起法律的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利。但是在现实中如同学之间发生矛盾冲突时,有的同学就不能采取正确的方法解决,往往是头脑一热,就采取一些过激的,甚至愚昧的方式,最终造成严重的后果;有的同学则是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却不懂得如何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如有的大学生在打工过程中拿不到钱,甚至还被罚钱;有的毕业生毕业时不知道怎么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有的大学生在购物时不知道索要发票与“三包”凭证,更有甚者买到假冒伪劣产品却只能自认倒霉,类似这样的报道屡见不鲜。因此,提高大学生运用法律知识的实践能力,使其学以致用,是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

  第四 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呈现上升趋势。

  *年来,在校大学生犯罪呈明显增长趋势。20xx年轰动全国的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北京动物园“伤熊事件”案等,更是让大学生犯罪问题成为众人注目的焦点 。 22岁的浙江大学农业学生物技术学院农学系应届毕业生周一超,报考浙江嘉兴人事劳动保障局通过笔试、面试,但健康检查不合格,未被录用,因情绪悲观而报复**。据考证,当代大学生犯罪涉及的罪名往往较单一。从目前统计情况看,仅涉及盗窃和故意伤害这两种罪名,通过调查了解到涉案大学生男女比例大致为7:1,男大学生主要涉嫌故意伤害罪,女大学生几乎大部是涉嫌盗窃罪和**诈骗罪;大学生犯罪的侵害客体多是同学,越熟悉的人越容易成为被侵害对象,如同宿舍同学。在涉案大学生中,以民办高校的本专科、高等院校**教育学院的本专科和公立高等院校的专科为主。年龄结构上以本科一、二年级和专科一年级的学生为主。面对这些触目惊心的大学生犯罪对象,能给予最恰当的解释是:现行法制教育模式,没有让当代大学生们真正懂法、守法。

  当前我国大学生法律意识成因分析

  作为法律意识主体的一部分,大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群体,他们有着较高的文化知识素养,其法律意识的水*对我国法治社会的形成有着特殊意义。然而,当前我国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并不如人意,究其原因,有以下方面:

  (一)社会转型期和文化传统的影响

  中国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正处于一个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社会转型时期,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中国开始踏上了由“人治”社会向“法治”社会转型的漫漫征途。对于今日中国而言,法治已成为一种主流话语,“依法治国”的战略决策也在紧锣密鼓地实施,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但是,依法治国是“人治”到“法治”的转变,我国封建和人治的历史传统久远,而法治传统和意识淡薄,因而决定了这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有大量的工作要做,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依法治国就是要厉行现代法治,是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规范化,是对权力的制约和权利的保障。尽管*年普法教育不断进行,公民民主法治意识不断提高,但是社会公众还是缺少相应的制约权力和维护权利的信念。由于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甚至知法犯法,执法者违法现象依然存在,少数党员领导干部目无法纪,以权代法,徇私枉法,使法律的权威受到了挑战。一部分学生低估了法律在现实社会中的作用,把金钱、关系、背景看得很重,甚至凌驾于法律之上。*些年来受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有许多积极因素,但也有不少消极因素。对民主与法制、自由与法律、权利与义务、个人与集体缺乏辩证的认识,有些学生舍弃后者,而选择前者。法制建设的成效和法治现状之间的这种巨大反差印证了一个道理:制度层面的法制建设仅仅是法治的“皮囊”,是法治的外在性要素,而人的现代化,特别是法律意识的现代化,才是法治的内在性要素,才是国家实现法治化的关键。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文化最灿烂的民族之一,有着自己的传统文化。但是,这种传统文化体现在中国法律方面主要有三个显著特征:

  一是缺乏对权利观念的'逻辑规定和论证,权利观念极端淡薄;

  二是强化专制主义,权力崇拜观念极端狂热;

  三是宗法 伦理精神和原则渗透、影响着法的价值取向,形成以家族为本位的法的观念,并成为中国法律文化传统的核心。这种宗族伦理传统使法成为一种伦理道德的附庸,这种状况必然产生重人治、轻法治的思想,并且成为我国大学生法律意识现代化的历史重负。

  这些传统对今天中国转型的法律治理不能说不产生着影响。办事讲人情、靠关系的*惯仍根深蒂固。有人说“关系就是生产力”。有不少事情,靠法律、制度解决不了问题,要惊动到一级级的“首长”才得以解决。正如***指出的:“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专制传统比较多,民主法制传统很少。**以后,我们也没有自觉地系统地建立保障人民民**力的各项制度,法制很不完善,也很不手重视,特权现象有时受到限制、批评和打击,有时又重新滋长。克服特权现象,要解决思想问题,也要解决制度问题。”***提出的这个问题,意在告诫人们,人与制度相比,制度更有较大的稳定性和权威性,应当摒弃人治,厉行法治。然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求人们在短时间内完全摆脱“人治”心理,形成完善的“法治”意识是不现实的。社会转型进程是一个复杂曲折的逐步进展的艰难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处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大学生看到某些现实生活中执法不严、权大于法的现象,难免对法律有所怀疑、迷惑,忽视自身法律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二)高校教育管理偏差的影响

  首先,在教育上,高校对大学生的法律教育缺乏系统和长远规划,一般局限于讲授一些法律基础知识。学*时间也仅有一学期,学生学*法律的方式也是为了考试过关死记硬背,将法律教育作为一门课程来看待,造成了大学生尽管知晓了一定的法律条文,但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去思考怎样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处理现实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如此以来,很难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在犯罪前已被学校决定保送读研,但就是这样一个学*成绩优秀的学生,虽然在校期间也学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 ,但在“应试”教育带来的高分低能的弊端下,难免犯罪。这说明即使大学生学过一定的法律常识,但要做到严格守法,则还欠缺严谨的法律素质;说明高校对大学生的法律教育应该重在培养其较强的法律意识和完善的法律素质。

  其次,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也存在问题。一是重知识传授,轻意识培养。我们对大学生的法律教育,主要是给他们灌输一个个干巴巴的条文,一点点地指出知识点,而没有把目的放在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上。二是注重刑法、婚姻法等具体法律规范、知识的教育,轻视宪法、组织法、程序法、选举法等关系国家基本社会政治制度、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以及***基本运行方式的根本大法和基本法律的教育。三是重义务,轻权利。注重宣讲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活动,忽视宣讲法律所允许和保护的正当活动。对于**在民、法律面前人人*等等现代法律意识则传播很少。这些问题更会造成大学生对法律的不信任感、压迫感和厌恶感,从而加剧法律生活的失调,削弱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

  再次,在学校的管理上,有的学校实行了学分制,学生的选择自由度加大,只要考试过关,学生可以不上课;学校对学生的违纪处理,也都比较宽松,如有的学校规定对于学生的处分视其表现好坏可以撤销,这在客观上纵容了违纪学生向违法犯罪方向发展;有的学校片面强调学生的自治作用,过高估计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对学生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没有严格的管理条例和规定,或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得力,缺乏科学管理和正确引导,造成教育管理上的盲点和空白。

  (三)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目前,在校大学生大都是18-23岁的青年,正处于生理、心理渐趋成熟的时期。他们与成年人不同,有自己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

  其一,过分的自我意识。部分大学生过分强调自我,主张“自我是一切的出发点和归宿”,在道德观上,缺乏明确的善恶观念,没有传统的道德原则;在行动上,主张个人的极端自由,不愿受社会的任何约束与控制。

  其二,过度的自负。部分学生成长轨道一帆风顺,我们在培养教育中,又送给他们“佼佼者”、“国家的栋梁”等桂冠,强化了他们的宠儿意识。他们自视为一等公民,表现出“当今中国之前途,舍我其谁”的傲气,滋长了自高自大的情绪,没有认清自己的位臵和责任。

  其三,过强的自尊心、虚荣心和自卑感。现实中,这三者是密切相关、相互纠缠的。大学生*时自尊心表现得越外露,其自卑感也越强烈,虚荣心也越明显。他们情感脆弱,多愁善感,特别害怕别人伤害自己的尊严,过分介意别人的评论和批评。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李海涉嫌故意**案等,就说明了我国部分大学生心理素质十分脆弱,稍受一点挫折,则易采取过激手段处理问题,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

  其四,较强的逆反心理。大学生从家庭到学校,经历着心理上的断乳,出z现了“第二反抗期”,逆反心理便是这一时期学生对家长、对学校、对社会的一种抵触情绪,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但部分大学生不善于准确地把握这种逆反心理,呈现“矫枉过正”。在内容上一概排斥,手段上简单地反抗。把自己与社会、学校、家庭对立起来,不论正确与否,一律“反其道而行之”,一些学生明知是错误还一意孤行,最后走上令入不齿的违法犯罪道路。

  培养和塑造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主要途径

  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现代化的市场经济实践要求有现代法治观念 和伦理精神的支撑,需要有与之相应的思想教育理念和运作体系。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包括大学生的现代法律意识的塑造过程,不仅仅是依托于学校,更需要深深地扎根于以社会为背景的“土壤”之中。因此,针对当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与分析,现提出如下几点对策建议:

  1、健全法律运行机制,加强道德规范建设,创造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法治环境和舆论环境。

  大学生思想开放,时代感强,主观上期望法治,关心国家法制建设,但世界观还未完全成熟,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因此,立法、执法、司法部门做到立法的民主化、科学化,执法的程序化,守法的自觉化;大众传播媒体和各种社会力量应利用普法、守法、执法和监督法律实施的模范人物和典型事迹,进行生动的法制宣传,创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和舆论环境,对于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深化大学“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改革,开展校园法制文化活动,以适应素质教育对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要求。

  具体包括:

  1)合理建构大学法律基础知识课程内容,以强化大学生的法律认知。

  我国大学法律基础知识教育是在职权主义诉讼理念基础上展开的,偏重于法的适用的工具主义所以在课程内容设臵中,反映出重现行规律法规而轻法理学、重刑法轻民法、重公法轻私法等情形。因此,要调整大学法律基础知识教育理念,重视法的多重价值的认识与教育。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内容设臵中:一要始终把法理学、宪法学作为法律基础知识的重点,必须把法的本质、价值、功能,法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法理内容根植大学生脑海;二是增加民商法的内容,以强化大学生对私法的认知;三是要增加国际法的内容,以适应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要求。另外可增设政治理论、法理学、法哲学、人权 保护等方面的课程作为选修课,使学生在增长法律知识同时增强人权 保护意识,在坚定政治信念的同时信服法律。

  2)开创法律知识教学新方法,不断加深大学生对法律的情感。

  法律情感是人们对法律现象的主观心理态度或心理反映。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传授法律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情感。这就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一要引用典型案例教学法,以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辨析通过案例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并在此过程中传授法理,适用法规,领悟到法律的价值,从而培养法律感情;二要实行角色体验教学,可采用情景模拟(如行政处罚情景等) ,给学生设定各种角色(如:**、行政相对人,案件审核的法制人员) ,根据所设定的角色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发表看法,从中学*法律知识,体会法律的作用培养法律感情;三要利用现代传媒等工具,激发学生学*法律的兴趣,使学生自觉去认识事物、获取知识、探究真理,培养对法律及法律现象的浓厚兴趣;四加强正确的舆论引导,对社会负面的信息和消极因素,通过控制传播面或者通过解惑、批驳来使其转化为正面效应,减少甚至消除其负面影响。

  3)引导大学生进行法律实践,以增强法律意志。

  法律意志的锤炼主要通过实践,根据各院校的特点可采取如下渠道:一是鼓励大学生参加维护自身和有关人的合法权益的活动,当自身和有关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合法有效地通过法律救济途经得到妥善解决;二是敢于与各种违法犯罪的行为作斗争;三是组建法律社团,建立法律言论沙龙,对于社会上不合法的事情敢于仗义直言,并通过舆论的力量匡扶正义;四是积极宣传法律知识和组织法律咨询活动等等

  4)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养,逐渐形成法律理想和法律信仰。法律理想的形成不但要加强法律知识的学*,同时也要以加强人文素养来促进:一是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使大学生的价值观与法律价值一致;二是坚持***道德教育,使大学生以***道德规范为行为准则;三是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渗透法律形式观和价值观的基本理念,以塑造大学生坚持正义和忠于法律的美德。

  3、实行“依法治校”,营造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氛围。

  高校的法治环境如果是民主、*等的,必然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正确树立起到积极正面的影响,反之亦然。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活动要有章可循,程序合法。学校制定校纪校规时,要确保所建立和使用的规章制度不违背法治的精神,与国家现阶段所颁布和使用的法律法规不冲突,并“严格按照教育法律的原则与规定,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尊重学生人格,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形成符合法治精神的育人环境,不断提高学校管理者、教师的法律素质,提高学校依法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

  4、加强学校和家庭沟通完善双向育人模式。

  家庭教育机制的优劣,对大学生的成长及守法意识的培养有着普遍而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教育的不利,将严重影响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首先,家长应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家庭是人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子女人生的启蒙老师也是其模仿的偶像。家长的个人素质、文化素养和品质是塑造子女良好人格的前提。如果家长*时素质低劣,社会态度不端、粗俗甚至行为恶劣,子女必然把他们的行为模仿并逐渐复制出来,形成自己的行为方式。

  5 更新教育观念。

  高等教育要与时俱进,必须大胆实行改革。对计划经济年代遗留下来并一直延续至今的、从性质上来看或者为实践所证明已严重不公*的或在实践中产生大量腐败问题的政策和规定,如对直辖市的考生高考低分录取及保送,东中西部高考考分差异太大等种种政策,要直接予以废除。对高校现行管理体制应大胆进行改革,革除目前高校中存在的官僚陈腐积*,改变那种将大学生仅仅视为受教育客体的落后观念或传统观念,确立大学生“主体”教育观,把大学生作为“教育、管理、服务、引导”的主体,发扬民主,充分发挥专家学者以及大学生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作用,从政策上真正地保证高校自治管理。

  6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 “要着眼于促进教育公*、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年来,教育部门坚持从严治教、规范管理,高度重视和采取切实措施,下大力气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上得起学、能够上好学,是促进教育公*的重要方面。周济强调,促进我国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必须认真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其中重要的一条是切实解决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问题。只有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才能使贫困大学生安心学*和以健康心态成长,坚决治理教育乱收费,规范收费行为,大力减轻贫困大学生的家庭经济负担,*等对待每一个学子,努力构建我校和谐局面,以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发展。

  总结与感想

  总之,分析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及其成因,从中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大学生法制观念、法律意识的主流是好的,但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容乐观,应引起高度重视。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大学生们对法律的认识、对法的作用和效力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了解程度和具体评价以及对于自身权利义务的认识和追求直接影响这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必须自觉作一个合格的守法公民,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不论对与错,只要是违法的行为,我们都不去做,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责人之前先正已身,严以律已,宽以待人,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为建设合谐社会付出自已应尽的一点力量!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7

  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 大学生法律意识如何直接关系到未来国家法制建设的进程。为此我们对在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状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法律知识的来源及法律知识重要性的认识、主动应用法律知识的能力、守法与护法意识、法制观及对法律的信任度、基本法律知识的了解与掌握。计25道题。该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份,回收 30份。

  一 法律知识来源及法律知识重要性的认识。

  21%的学生的法律知识主要来源于课堂,73%的学生法律知识来源于电视、电台和报纸,受家庭影响及其他来源的占6%。说明学生学*法律知识的来源广泛,但课堂与其他传播媒介占据主要部分。当问及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时,只有20%的同学认为法律“非常重要,我有麻烦首先想到法律途径解决,没有法律我就没有办法生活”,33%的同学认为“法律比较重要,我有时会尝试使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另外66%的同学认为法律不太重要或者根本没作用。约1/2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强弱受学校的影响最大,约1/3的学生认为社会是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最大因素,家庭及个人因素只占 20%。从中可以看出,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同学对法律的认识仅限于理论层面,还没有渗透到日常的学*生活中。学校组织的一些宣传活动或讲座只有 33%的同学觉得能学到一些东西,剩余67%的同学觉得太形式化,不愿去浪费时间,或者没有参加过。

  二 主动应用法律知识的能力。

  在实际生活中,有意识的应用法律知识的学生比例仍然不高,问卷中,试过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同学只有10%,90%的同学选择暂时没试过。参加勤工俭学或兼职时,有意向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的只占70%,仍有30%的学生完全没有这个意识。买了某种价值不菲的商品但后来现被骗后只有467%的同学会利用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40%的同学选择直接到商店找负责人赔偿,67%的同学选择把商品扔了,当买个教训,66%的同学选择“到处跟别人说这个商品是假的,叫人不要买。”这说明学生的**意识普遍不强。但可喜的是,当问到“当你真正处于一件法律案件中” 有33%的同学认为自身法律意识不够,但懂得咨询专业人士,67%的同学则认为自身的法律知识足够,而且懂得咨询专业人士。法律本身是一门学理性极强的学科,不掌握一定的法律基础理论,就难以用理论解决现实存在的法律问题。

  三 守法、护法意识。

  由于传统法律意识的思维惯性,以及教育与宣传舆论的局限,大多数学生的法律意识处于一种被动的守法状态,虽然有较高的守法意识,但自觉性仍有待提高。对于一些轻微的违法违规行为,有40%的同学坚决不做,67%的同学选择会视情况而定,还有33%的同学则不介意,跟大众一起做。对于一些来路不明的自行车33%的同学认为自己不会去买,67%的同学则会买,因为很喜欢。

  四 法制观及对法律的信任度。

  当问及“一次你的一个亲密无间的朋友,向你借600元生活费,答应三个月之后还,你会要求他她写借条给你吗” 时,67%的`同学认为不用写,30%的同学认为写不写都无所谓,只有33%的同学认为应当写。大多数同学的法律意识还停留在法律心理阶段,只是基于自身日常生活对法律现象的一种表面的、直观的感性认识,远没有形成高水*的法律思想体系。“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与普通人一样犯了罪,应当公*对待。该选项得到了67%的支持率,说明“法律面前人人*等”这一观念已经深入民心。守法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任何人犯了罪都应该受到应有的惩罚。另外,结果显示,所有被调查同学都希望能不断提高自身法律意识。这说明同学对法律意识在现代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清醒的认识,希望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

  五 基本法律知识的了解与掌握。

  在调查问卷中,我们设计了10道具有固定答案的题目考查同学对法律知识的了解程度。各题答对率如下: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8

  现今社会城市居民法律观点偏差,法制观念淡薄。居民的法律知识水*不高 。作为现代人,应当具备法律素养,这成为现代市民特别是青年大学生立足社会的基本条件。然而,实践中源源不断的各类大学生犯罪现象,频频向我们告示:一年一度的“法制教育”课并未让学生们真正懂法,传统的法制教育模式走到了非改不可的尽头。当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水*还很低,违法犯罪的大学生多数法律知识贫乏,法制观念淡薄,他们不懂得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年来一升再升的大学生犯罪数据,频频向我们告示:校园并不*静,大学生们的法律素养还十分贫瘠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衡量法律意识水*高低的一个重要依据。人们的法律意识水*的高低与其文化程度成正比。虽然我国高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衡量法律意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衡量法律意识水*高低的一个重要依据。人们的法律意识水*的高低与其文化程度成正比。

  对此,我对我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1、调查的基本方法

  对于此类调查题目,我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首先,筛选题目,再分发给各个当地大学校园的同学,再选择10名同学完成问卷调查,最后再根据同学们的问卷结果作出相应的结论。

  调查问卷如下:

  1、你认为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用处?

  a、非常有用45.11% b、一般35.71% c、基本没用6.02% d、法律不如权力有用11.65%

  2、你生活中的法律知识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a、电视上48.12% b、报纸上16.54% c、学校的.课本上35.34% d、家庭的影响4.51% e、其他13.91%

  3、你认为你在生活中*均每学期遇到法律问题的频率为:

  a、20次以上5.26% b、20次?10次6.39% c、10次?5次21.8% d、5次以下50.75% e、0次16.17%

  4、当你的权益受到侵害时,你首先想到的是?

  a、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50% b、用武力解决6.02% c、通过关系解决.15.79% d、感觉很委屈但是认为也是没办法的事16.17% e、根本没有在意过9.40%

  8、当今虽然是法制社会,也存在着家庭暴力、婚姻财产纠纷等很多问题,你认为:a、清官难断家务事74.05% b、清官易断家务事25.95%

  (1)、如果你选择了a,那么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a、法律法规不健全30.70% b、群众的法制意识不强29.57% c、法官的职业素质不够高4.01% d、法律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35.21%

  (2)、如果你选择了b,那么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a、法律法规健全52.6% b、多年的普法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效9.40% c、法官能够正确地把握“一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15.41% d、一切问题在法律面前都能够得到解决3.38%

  10、假如你在公交车上遇到骚扰时,你会如何去做?

  a、出声制止,维护自己的权益49.25% b、用适当的方法让他得到惩罚28.95% c、瞪他一眼,然后换个地方或下车20.31% d、默默的离开,不敢出声。3.38%

  16、你希望多了解一些法律知识吗?

  a、希望92.11% b、不希望7.89%

  17、你希望法律基础课要如何上?

  a、尽可能介绍能解决社会生活的法律法规33.08% b、从案例中说明相关法律理论,类似于《今日说法》61.65% c、按照教材的内容和顺序进行教学5.26% d、最好取消这门课,与日常学*生活无关4.14% e、我觉得这样比较好;

  2、导致调查结果的原因

  可见他们还是很关心身边的人和事的,一些法律常识大部分同学还是知道的,由于问卷设计的不够合理,可能误导了同学们的思想,让数据不够真实,此次调查的结果说明,同学们的法律意识比较弱,知识也比较缺乏,从数据上看,同学们都没有太在意生活中的法律问题,也许他们觉得,在生活中遇到麻烦是必然的,并不是法律问题,也有可能受家庭、社会等各种因素影响,让他们认为权利比法律有用。

  此次调查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大学生大都重视专业课,而对法律基础课不予以重视,只是临到考试的时候突击,应付了事,大多数学生重学分,轻实效,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大学生不可能有扎实的法律基

  础知识。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通过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使他们把提高法律意识从自在的行为变为自觉的行为,从而意识到法律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并把法律当成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法律意识是一种较为宽泛的社会意识表现形式,对于大学生来讲,法律意识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对实际法律问题的观点、态度与解决方法,简单得说,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法律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是对每一个大学生素质修养的必备要求,是能够懂法运用法律的前提;对实际案例的解决是法律意识高低的具体表现,具有直观性。

  3、对大学生如何提高法律意识的意见

  根据此次调查,我们应该看到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教育,加强综合管理,高等院校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要从根本上抓起,就具体到高等院校对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高度重视及各种有关法律方面的宣传。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应着重以下2个方面:

  1。高校应营造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的学校环境。

  2。高校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3。鼓励大学生观看有关法律知识方面的书籍或电视节目,能尽量做到普法、懂法,认识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意义。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9

  it行业仍是年薪老大

  调查显示,XX年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成都、重庆、武汉、青岛、杭州、西安十大城市涉及16类行业和11类职业的网民的*均年薪为27060元人民币。其中,9.1%的人年薪在5000元以下;13.7%的人年薪在5000~10000元;19.4%的人年薪在1万~2万元;15.3%的人年薪在2万~3万元;13.6%的人年薪在3万~4万;7.4%的人年薪在4万~5万;8.2%的人年薪在5万~6万;3%的人年薪在7万~9万;0.8%的人年薪在9万~10万;3.1%的人年薪在10万以上。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低收入者的比例远远大于高收入者,两端人数均较少,而大部分人收入基本在中间档次,从1万~5万元的收入者占55.7%。

  薪资收入排名前10位的行业中,it业年薪排在,其值为29948元。XX年是it业寒冷的冬天,其行业排名却是,可见冬天来了,春天将会更辉煌。排在第二的是媒体/广告业,其*均年薪是28239元,后面行业及其*均年薪依次排行为金融/保险(28218元)、商业/贸易(25840元)、咨询/法律(24404元)、建筑/房地产(23049元)、医药/保健(22799元)、教育/研究(19746元)、机械/仪表(19379元)、其他类行业(19041元)、**/公用事业(19023元)、石油/化工(18945元)、矿产/冶金(13931元)、餐饮/旅游(11613元)、纺织/服装(11181元)、交通/运输(9250元)。

  经营管理者收入多

  调查显示,从事经营和管理类的职业年薪为高,其*均值为41208元。其次分别为技术(36220元)、销售(35965元)、编辑/记者/翻译(23598元)、律师/法律工作者(10340元)、公关/市场/广告(21360元)、后勤/物流(13756元)、财务/审计(13223元)。

  按城市划分,从事销售工作的,深圳的'*均年薪为高,高达68000元。经营和管理工作者,广州排名,约为63083元,深圳紧跟其后,为62083元。公关/市场/广告职业者,广州以50833元胜于北京(35050元)。编辑/记者/翻译职业者,北京当仁不让,其年薪为56000元,第二名深圳被甩到30000元。财务/审计的高薪收入还是产生在经济中心上海市,其*均年薪为43333元。

  各城市收入差距大

  此次调查深圳和上海分别以52630元和50215元的*均年薪分列前两名,北京则以47356元身居第三位,广州(43362元)名列第四位。而其余6城市均低于4万元。

  在被调查者多的四大城市中,各城市高收入的行业不一样。北京地区收入高的行业为it业,*均年薪为50125元;上海地区“咨询/法律”行业高居榜首,*均年薪水*为53254元;广州薪金排在首位的律师/法律工作者行业的年薪超过50000元。在深圳,薪水高的行业是“教育/研究”和“医药/保健”业,其年薪*均高达60000元以上。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10

  法律意识,是人们的法律观点和法律情感的总和,其内容包括对法的本质、作用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要求和态度,对法律的评价和解释,对自己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对某种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关于法律现象的知识以及法制观念等。大学生法律意识是大学生群体对法、法律或其现象的反应形式,即心理、知识、观点和思想,包括对法律的情感、认知、评价和信仰等的内心体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也是未来社会的支撑主体,其法律意识如何,直接影响到公民的法律素质和整个社会法治文明的程度。

  一、研究和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意义

  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进行客观、准确的研究及分析,是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律教育,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遵守法律内在自觉性的基础。

  从年龄上讲,大学生是一个横跨青年和成年的群体,由于尚未形成成熟、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其法律意识带有明显的易变性和不成熟性。加之历史原因、外部环境以及大学生自身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个别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行为与社会要求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和法律需求,对于提高法律教育的针对性,切实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大学生遵守法律内在自觉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长远方针,是国家法制建设的百年大计,是促进培养现代化合格人才的需要。

  二、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与分析

  (一)调查形式和结果

  经过对某医科大学汾阳分校09,10,11三个年级多名大学生的法律知识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 100份,收回 100份,收回率 100%。其结果显示:

  1. 法律知识的来源及对法律知识重要性的认识 34.23%的学生的法律知识主要来源于学校的教育,44.34%的学生法律知识来源于电视和报纸,受家庭影响及其他来源的占21.43%。自己认为掌握了必要的法律知识且能灵活运用于解决现实问题的学生占22.5%,77.5%的学生认为自己法律知识不足或不能灵活运用。77.6%的学生认为需要学*或深入学*法律知识,13.8%的人认为只需要了解一下就可以了,9.6%的学生认为完全不需要。约1/3的学生认为造成法律意识薄弱的原因为法律教育活动的局限性,1/2的学生认为社会的不良风气及贫富悬殊是主要原因。这表明大部分学生法律知识缺乏,学校系统的法律知识教育不足,不能满足大部

  分学生的需求。

  2. 主动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 在实际生活中,有意识的主动运用法律知识的学生比例仍然不高,如参加勤工俭学时,有意向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的占61%,无意向的人占39%;被骗或被盗、被抢时选择向**机关或学校保卫处报案的占87%,不报告的占13%;认为报案没用或司法机关不能提供有效保护的人占15.2%。遇到不法行为时,男生选择漠不关心的比例占到10%左右,女生比例占6%。

  3. 对法律的信任度和对当前法治的整体现状的满意度 对法律保持信任的学生占35%,认为法律会越来越完善的学生占31.2%,而认为法律不如权利有用及法律越来越成为有钱人和有权人的工具的占33.8%。对“法院做出公正判决有信心”者占2***%,对“当前整体法治环境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达69.8%。这一方面说明作为法治前提的民主立法及其程序还很不健全,司法不公乃至司法腐 败现象仍然畅通无阻;另一方面这种消极的法律意识也会严重地影响到公民法律信仰确立和法治理想信念的最终建立,表现出大学生法律信仰的一定程度的缺失,也反映了不利于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法治环境和氛围。

  (二)调查结果分析

  由于大学生法律意识是一个多要素、多层次的复杂系统,要精确全面地概括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的现状并非易事,所以本文只能结合调查结果,对当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所存在的问题作一个粗浅的概括:

  1. 大学

  生缺乏从总体上准确理解和把握现代法治的基本精神 现代法治是以民主为基础,以保障人权为核心,与传统的法制有着本质的区别,它视法为工具与目的的统一,并更加强调法的目的价值,而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对法的民主基础尚未有明确的意识,仍然存在着一种传统意义上将法作为统治工具的法律观。譬如,他们也认可“法治”反对“人治”,但受到传统人治观念和现实中一些“权大于法”现象的影响,往往认为法律只具有工具价值而非目的价值;他们也认可民主反对专制,但受到中国现实国情的制约,往往认为法制只存在于民主制度而专制制度下就没有法制,没有认识到法制既可以与专制相结合,也可以与民主相结合,而只有以民主为社会基础的法制模式,才能称之为真正的法治。

  2. 有感性法律意识,但缺乏理性法律意识 法律本身是一门学理性极强的学科,不掌握一定的法律基础理论,就难以用理论解决现实存在的法律问题。大多数大学生对法律的认识还只处于初级的感性阶段,正是因为缺乏系统的法学理论学*,使得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仍处于对法律本质认知的启蒙状态。比如,多数学生都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但对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内容却知之甚少,现代法治国家普遍都是实行宪 政的国家,若不能将宪法提到宪 政的高度加以认识,在论及宪法内容时不能立即想到公民的权利以及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关系等诸如此类的关键问题,则是缺乏现代法治意识和宪 政意识的表现。

  三、培养和塑造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主要途径

  针对当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与分析,现提出如下几点对策建议:

  (一)健全法律运行机制,加强道德规范建设,创造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法治环境和舆论环境

  大学生思想开放,时代感强,主观上期望法治,关心国家法制建设,但世界观还未完全成熟,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因此,立法、执法、司法部门做到立法的民主化、科学化,执法的程序化,守法的自觉化;大众传播媒体和各种社会力量应利用普法、守法、执法和监督法律实施的模范人物和典型事迹,进行生动的法制宣传,创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和舆论环境,对于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实行“依法治校”,营造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氛围

  高校的`法治环境如果是民主、*等的,必然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正确树立起到积极正面的影响,反之亦然。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活动要有章可循,程序合法。学校制定校纪校规时,要确保所建立和使用的规章制度不违背法治的精神,与国家现阶段所颁布和使用的法律法规不冲突,并“严格按照教育法律的原则与规定,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尊重学生人格,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形成符合法治精神的育人环境,不断提高学校管理者、教师的法律素质,提高学校依法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

  (三)深化大学“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改革,开展校园法制文化活动,以适应素质教育对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要求。

  目前的“法律基础”课教材,普遍存在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的问题。教材内容未突出重点,只注重编写的系统性,教材内容几乎涵盖了我国现行的法律,书中几乎无任何案例对相应法理进行释疑,而法律条文中大量引进的专业术语对于非法律专业的学生来说无异于读天书,不适应学生自学和阅读的需求。大学“法律基础”课应改为法理学课,或者至少从内容上突出对法治的基本理论、现代法的基本观念和法律的基本精神的介绍。同时,应当积极拓展法学选修课的开设门类和开设范围,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兴趣和需求,使学生从理性的层面对整个法治、法律及各部门法的基本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有一个宏观把握,从而逐步培养出适应现代素质教育要求的具有较高的法律意识的大学生。

  学校是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场所,但仅靠学校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一个长远的规划和具体的安排,它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社会教育工程。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要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心理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与国家的各种建设规程同步进行,形成良好的法制教育大环境,才能为社会输送具有较强法律意识的跨世纪人才。因此,高

  等院校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提高公民法律意识的主要任务。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11

  摘要:从一个“乡土气息”浓重的中国迈向充满“时代气息”的现代中国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在中国,礼治秩序与制度的解构过程同时也是现代化法治秩序与制度的建构过程,而制度变迁最为关键的当是孕育于制度中的法权利观念与文化因子”。在这样一个时代中,培养和造就什么样的人才是我们需要予以关注和重视的问题,我们培养的人才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成为“蕴含法治秩序与制度变迁因子和观念”的俊才则更为重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顺利召开,依法治国再一次被提了出来,作为一名大学生,坚持贯彻党的基本方针,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伟大事业。此时,我们要树立好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学*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意识。

  关键词: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分析

  1调查研究背景介绍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进程上有很大的进步,并且已经取得比较骄人的成绩,同时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也日趋完善,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但是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利益分配出现比较大的差距,当前社会出现许多影响社会治安形势的不安定因素,同时青少年的违法犯罪现象越来越频发,并呈现低年龄化趋势,犯罪倾向组织化,暴力化和手段**化。这些现象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大学生自身成才的迫切需要。

  2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调查研究的目的

  未来的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中流砥柱,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如何卓有成效地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一个具有战略性意义的重大课题。我们要通过研究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扫除培养他们法律意识的障碍,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维护社会稳定和推进我国法治化建设进程。

  调查研究的'方法

  我们通过积极汲取现有的关于法律意识培养的理论成果,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的研究,更加理性地思考与改进大学生法律意识目前存在的不足,笔者这次所做的调查主要采取问卷形式,综合运用比较分析法、归纳与演绎法、心理分析法等,试图多角度、多视野来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进行调查,通过分析调查结果,归纳出目前该群体在法律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原因,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工作的开展和推进中国法治化的进程。

  调查研究的意义

  有利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等多方面。其中影响他们最重要的素质是思想道德素质,而法律意识作为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低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既有助于提高大学生遵纪守法、辨别是非的能力,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也有助于提升他们的xx能力,同时还可以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的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有利于构建安全、和谐的校园

  大学生群体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尚未成熟,加之其法律意识比较淡薄,造成他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存在着欠缺,导致他们在遇事后会比较盲从并易冲动,从而诱发犯罪的产生。大学生违法犯罪已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社会问题,因而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就显得越来越重要,这样不但可以引导大学生做到自觉守法、用法,还可以预防和减少大学生违法犯罪,维护校园的和谐与安全。

  有利于实现法治的现代化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依法治国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实现法治现代化能够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法律意识尤其是法律信仰,是实现法治现代化的内在动因。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法律至上意识、*等意识、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引导他们厘清民主与法治、自由与秩序、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从而推进法治建设的现代化进程。

  3调查研究设计

  调查研究的方法

  在本次调查中,根据我们的调查内容,调查目的,我们此次选择的调查方式是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收集资料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自填问卷法,二是结构访问法。

  20xx年1月26日至2月24日,我们通过发送问卷进行网络调查和在校调查,无记名填写调查问卷,此次问卷调查共发放600份,收回问卷573份,其中有效问卷566份。人工进行调查结果分析,从而得出调查结论。

  调查问卷的设计

  在调查问卷的设计过程中,我们参考了诸如殷发志撰文的《上海市市民法律素质抽样调查的统计分析报告》等研究社会大众法律意识的文章,参考了诸如张萍、强昌文的《大学生法治意识现状及分析报告》等以大学生法律意识为调查对象的文章,以及参考了舒国澄、李宏勃的《法理学阶梯》等法理学著作,吸取了***、法院工作者提出的中肯建议。

  调查的对象:

  本组人员在河北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河北经贸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燕山大学和石家庄铁道大学实施研究调查,以获取最新、最真实的数据。

  4调查问卷的剔除类别

  (1)整份问卷答案呈规则作答的,如同一性作答、波浪形作答等。

  (2)同一题目选两个或两个以上答案的。

  (3)整份问卷漏答题目2个以上的。

  5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我们运用张文彤的《统计分析教程》和李沛良的《社会研究的统计应用》进行较深入的分析数据,最后用了SPSS中的频数分析、交叉性分析、关联性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较客观和较正确地反映了河北大学生法律意识状况。在原因分析和培养途径分析方面,我们广泛应用交叉性分析,把各个独立的调查问卷所涉及问题结合起来,使相关问题在数据上互相联系,从而发现单纯用频数分析所不能揭示的问题。

  从总体来看,大学生对法治社会认识还是处于一个偏低的水*,做到深入认识了解并形成自己思想的人较少,获取法律知识的意愿并不大,热情也不高涨,获取法律知识的途径单一,被动接受法律知识,不符合朝气蓬勃与思想上进的大学生形象,这种现象可以说是一种普遍的。尽管大学生在自身权益受到侵犯时会采取法律措施,依据法律程序来维护自己的利益,但是对**的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却并不是很信任,我国仍应继续加快法制社会的建设工作,加快民众尤其是大学生这样的高级知识分子法律意识的建立。

  据调查发现有x%的大学生学*法律专业是为了更好地找到工作,x%的学生对学*法律知识的意义仍持有质疑,由此可知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知之甚少,对其将来的生活等有一定影响。而对于学校或相关部门组织的法制宣传活动或讲座,x%的大学生认为能学到东西愿意去,x%的大学生觉得太xx没意义,x%的大学生觉得浪费时间。当自身利益受到损害时,x%的学生会以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利益,但还是有x%的大学生只是对之抱有无奈之情。同时我们发现,大学生认为报刊、电视广播等新闻舆论的监督是最为有效的,认为党委、**、人大等领导机关有效的人数为x%,也存在x%的学生对此表示说不清,这无疑表明了有一部分大学生法律知识缺乏,对法律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通过以上数据统计,不禁引起我们的思考,还有部分大学生不选择法律武器的原因是什么呢?据调查,我们发现有x%的大学生缺乏法律知识,而认为掌握了必要的法律知识且能灵活运用于解决现实问题的学生只占x%,懂得法律知识但不会实际运用的学生占x%。这很明显地表明大学生缺乏主动运用法律知识的意识,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只停留在感性意识阶段,缺乏理性法律意识,实际运用能力不足。

  6提高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对策建议

  优化法治环境

  积极推进法制建设

  首先,加快立法进程。加强立法,有法可依是实现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前提。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法律,已经初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法律制度体系。但日益变化的经济、文化和政治又对当今的法律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加快立法步伐,制定完善的法律体系是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为当代大学生创造良好法治环境的必要条件。

  其次,加强司法公正。司法活动对当代大学生的法律素质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影响,法律需要通过严格的司法活动才能得到有效地遵守和执行,而且由于大学生对社会政治的敏锐度非常高,更倾向于关注国家机关对待热点问题的态度,也就是说当代大学生较容易通过司法公正执行获得对司法公正性的认可,从而对法律产生认同感和信任感。

  最后,树立法律权威。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有赖于全社会共同的努力。就当代大学生而言,需要做到以下三方面:第一,树立法律信仰。第二,积极宣传法律知识。第三,勇于同违法犯罪的行为作坚决的斗争。

  改善网络环境

  当今社会,网络作为信息交流的*台也愈来愈受到大学生的青睐。毋庸置疑,网络给大学生的生活和学*带来了方便和快捷,然而,其消极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暴力等低俗内容,严重污染了网络环境。因此,为了使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就需要为大学生创造一个健康良好的网络环境,就必须实施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改善网络环境,以遏制大学生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

  首先,加强网络立法。加快网络立法进程,构建法制化的网络文化管理机制,尤为重要。其次,加强网络技术防范。最后,建立和完善网民举报制度,聘请一批社会责任心强,有一定政策水*的网友为义务监督员,协助有关部门监管网站,把网民举报与技术监控结合起来。

  创建法制校园文化

  提高当代大学生对法制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高等院校作为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主要阵地,应该积极响应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法律政策,将法制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培养大学生的法律信仰,使其树立法律至上的意识,增强法律素养。

  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法制教育

  (1)推动法制教育课程改革。高校要高度重视法治教育,充分考虑在校大学生的自身特点与需要,有针对性地加以教学,以此增强法律教育课程的实效性,从而真正发挥好法治课堂的作用。如丰富法治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扩展法治教育渠道、构建有效实践环节等。

  (2)实行依法治校。首先,建立健全校园法规制度。高校要建立健全各种校园规章制度,同时结合教育教学的日常工作实际,参照国家法律法规,制定适应现代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方面工作的规章制度,让学校所进行的各项工作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促进依法治教和学生管理法治化,形成靠制度管人、靠制度行事的良好局面。

  其次,设置法治机构,和谐校园的建设离不开社会各种力量的积极参与和努力,各高校不但需要设置完善的校规校纪,而且要加强法规的有效执行。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应该通过以法育人等经常性的校规校纪教育,及时纠正大学生的不良行为,创造校园法制宣传的良好氛围。应努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培养法治意识创造条件。一是要以马列主义,***思想,***理论,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形成一个有时代精神,秉承优良传统,推崇崇高理想的文化氛围和环境,熏陶和感染高校在校学生,将优良传统和作风转变为学生自身素质;二是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积极向上思想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三是要利用校报、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发挥舆论导向作用,正确引导校园里的各种思潮和文化现象。

  锻炼大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

  高等院校应高度重视法律实践活动,将法制教育与法律的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提高大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社会调查;邀请有办案经验的法官、检察官、**人员或律师来校举行法律讲座;举办一些法律知识方面的辩论赛或演讲;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法庭”等活动。法律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学*法律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重视和完善家庭教育

  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配合才能顺利完成。家庭作为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第二课堂,父母是孩子的首个教育者,他们对子女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很大的。

  作为父母,应该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培养子女的法律意识,从小就开始认真教育孩子的行动。家长应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并且为子女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氛围是否良好直接影响着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12

  摘要:本次调查以“大学生法制意识”为主题,通过调查、分析等方法的运用,对当代大学生地法制意识进行了分析,了解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及特点,并对提高大学生法制意识提出了几点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大学生;法制意识;现状;对策

  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深入贯彻,中国正逐步向一个法治国家迈进,在一个国家的法制建设进程中,公民法制观念的水*是根本性的、决定性的因素。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法制观念更需加强。为了进一步了解当代大学生法制意识的现状,进行了一次“大学生法制意识的问卷调查”。

  一、当前大学生法制意识的现状及分析

  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法制意识状况,我们在浙江农林大学的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了问卷100份,回收95份,有效回收率为95%。对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分析后,我们得出如下结果:

  (一)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不高,法律知识知晓程度不高。

  在调查中,对“你对自己掌握的法制知识程度的评价”的回答中,只有5.3%的学生对自己所掌握的法制知识程度表示满意,可见当代大学生对自己所掌握的法律知识认识程度普遍不高,法律知识水*也相对较低。在“你知道我国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的是以下哪一部法律?”的调查中,仍有15.8%的学生认为我国的根本法不是宪法而是其他法,可见对这一基础的法律知识还有学生不太了解,虽然大学里我们学过一些法律基础知识,但大多数学生都只顾及自己专业的学*而缺少对法律知识的关注,我们说知识是观念的基础,没有足够的法律知识的积累,就不可能形成法制观念,已受到较高水*教育的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却不容乐观。

  (二)法律信仰不高,没有形成法律*惯

  在调查中,被问到“在你所有的经历中,曾经运用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吗?”只有31.6%的少数有过**经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缺少践行法律行为,没有形成法律*惯。回答“当您权利受到侵害时,你首先想到的是”时,只有26.5%的学生会想到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大部分学生首先想到的是通过关系来解决,但也有10.5%的学生会采用武力或者是忍气吞声。可见,大学生缺乏权利观念,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积极主动地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而是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法律,更加倾向于通过人际关系来解决问题,这是法律信仰不高的体现,这种靠人际关系的观念在大学生中普遍盛行,这种扭曲的观念不利于和谐社会和法治社会的建设,这值得我们反思。有些学生甚至会放弃法律武器,采用武力的手段来讨回“公道”,导致了违法犯罪的可能性。

  (三)对法律有所关注,关心中国法制,但对法制现状缺乏信心

  对“在你的印象中,法律与你的生活的关系是”的回答中,有47.4%的学生认为关注时事新闻能感觉到法律与生活的关系和21.1%的学生认为时刻关注法律事件,能感到生活处处与发现法相关,可见大学生对法律还是有所关注,但很少的同学从法律事件中关注法律,只是从一些时事新闻中感受法律。被问到“你认为现在我们国家的普法力度够不够?”,有68.4%的学生认为我们国家当前普法的力度还不够,很少有同学认为普法力度这件事表示无所谓,可以看出,法治社

  会是大学生的追求,对国家的法制建设还是很关心的。被问到“你认为我国法律不能有效执行的原因是”,居然有78.9%的学生认为是由于执法机关执法不严,以及一些领导与干部不守法。可见大学生现在的法制现状表示不乐观,官员不守法的风气影响到了法律的威严和人们对法律的敬畏,官员没有起到表率作用,使得普通民众失去了对法律的信心。在“你相信法律途径能够真正帮你解决问题吗”的调查中,有57.9%的学生认为只能解决某些事情,甚至31.6%的学生认为走法律途径只会使问题进一步恶化,可以看出我们学生对法律缺乏信心,在大学生心中法律不是能很好解决问题的途径,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法制的.现状,他们对法律缺乏信心,因而很少有人诉诸于法律,可见,大多数人选择依靠人际关系解决问题和执法机关自身执法不严以及官员不守法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形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对法制现状缺乏信心。

  (四)对公检法等执法机关的印象较负面在“对于法院、***、***等执法机关,你的态度是”的调查中,有10.5%的学生不信任,36.8%的学生除非不得已,不跟他们打交道,对公检法等执法机关的信任度只有52.6%,没有充分的信任。

  由此也可以看出大学生对这些执法机关不太了解,对这些部门抱有一种畏惧的心理。在“你认为对法律的执行,哪些监督是有效的”的调查中,认为应该群众监督有效的多达89.5%,而媒体监督与党委,**等领导监督的分别为78.9%和57.9%,只有少数人认为执行机关的自我监督是有效的,可见大学生对执法机关内部机关监督表示不满意和缺乏信心,更加相信用群众和媒体来监督这些机关对法律的执行。针对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当前大学生的法制意识并不乐观,法律意识水*还很低,法制观念淡薄,他们不懂得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更倾向于用人际关系来解决问题同时对法律的关注程度还不够,同时大学生对法律的信仰引人思考,要探究其多方面的原因。

  二、大学生法制意识提高的对策

  (一)健全法律运行机制,加强道德规范建设,创造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法治环境和舆论环境。

  大学生思想开放,时代感强,主观上期望法治,关心国家法制建设,但世界观还未完全成熟,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因此,立法、执法、司法部门做到立法的民主化、科学化,执法的程序化,守法的自觉化;大众传播媒体和各种社会力量应利用普法、守法、执法和监督法律实施的模范人物和典型事迹,进行生动的法制宣传,创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和舆论环境,对于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齐抓共管,着力构建高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学生法制教育网络。

  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提升他们的法律素养,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而是涉及家庭、社区以及整个社会的各个层面的系统而复杂的教育工程,它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一个长远的规划。因此,需要全体社会共同关注,需要各个环节紧密配合。首先,作为大学生法制教育主阵地的学校,必须实施依法治校,保证良好的校园生活环境,切实抵制社会不良文化的进入;其次,家长要注重对自己孩子的了解,配合学校教育,并且注重给孩子良好的熏陶;司法机关也应该有重点地与大学定期联系,加强校内的司法宣传教育;**职能部门则应力所能及地为大学排忧解难,要切实采取可行的措施,优化社会大环境以及校园环境。

  (三)开展校园法制文化活动,加大普法力度,以适应素质教育对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要求

  学校应当积极拓展法学选修课的开设门类和开设范围,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兴趣和需求,使学生从理性的层面对整个法治、法律及各部门法的基本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有一个宏观把握,组织大学生看一些著名案例的录像,请有关办案人员或著名法学专家来校开讲座;组织学生旁听法院庭审,亲身体验法院审理各类案件的程序,了解我国的审判制度;组织学生到监狱考察参观,通过服刑人员现身说法,使学生受到生动且深刻的法制教育;开展“模拟法庭”活动,通过大学生自己模拟法官、律师、检察官、被告等角色,掌握诉讼程序,震撼心灵,提高守法意识;组织一些有关法学方面的知识竞赛,加大普法的力度,从而逐步培养出适应现代素质教育要求的具有较高的法律意识的大学生。

  (四)司法机关应该建立法律公信度,提高公民对法律的信仰度

  不断暴露的司法不公问题,司法腐败现象,领导与干部自身的不守法,使得人民对法律的信任度急剧下降,法律的信任危机越来越严重。因而要加强公、检、法机关的规范化整治,执法机关自身做好表率,加强对腐败的打击力度,维护法律的尊严,确保司法独立、司法公正,坚决杜绝“走后门”、“拉关系”等不良风气,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依法办事的观念,增强大学生对法律的信任,从而让大学生树立更加正确的世界观,真正做到有法必依,而不再是以为的依赖人际关系,建立法律的公信度是法治进程的关键一环,有利于普法在大学生中的深入。

  结语: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对其个人的成长,中国的法制化进程具有深远的意义。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中国法治社会建设的生力军,他们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法律素质如何,关系到我国法治建设能否顺利推进。针对目前大学生普遍缺乏法制意识,对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成为了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而且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党和国家的支持,还需要家庭、学校与社会的通力合作,有效调节社会资源,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出一个有利于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的良好环境,使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实现良性发展,使青年学子成为一个有理想、负有社会责任感、诚实守信、综合素质较高、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为社会输送具有较强法律意识的跨世纪人才,才能促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的繁荣与发展,才能实现国富民强的宏伟目标。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13

  公民的法律素养衡量一个民族的文明。顶着高层知识分子头衔的大学生的法律素养更是彰显民族文明与文化水*的关键。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此时高校的正确教育和引导具有绝对作用----帮助其拓宽法律知识,加强法律意识,提升法律素养,完善法律人格。

  俗话说,谋定而后动,解决问题前应先有策划,而策划往往应对症下药,才能因势利导,通权达变。因此,我们要对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做一番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根本,由此制定应对措施,为和谐大学和谐社会做贡献。

  一、研究方法,问卷调查

  在整个20xx年的11月分里,我和我的小组成员,制作了法律调查表,针对广州大学在校大学生,通过扫楼、网上填写等调查方式进行无记名填写调查问卷的调查行动,并人工进行调查结果统计及分析,从而得出调查结论。

  二、调查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了基本了解,调查情况如下:

  1、85.13%的大学生认为法律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但还有少数14.87%认为无关;

  2、54.87%的大学生秉信法律能为他们解决现实中的问题纠纷,维护切身的利益,8.21%却认为不能,还有36.92%认为目前不能,但相信以后会逐渐完善;

  3、23.59%的大学生对法律所规定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了解不是很清楚,73.33%大学生了解一般,只有3.08%了解很透彻;

  4、通过电视、网络、报纸、杂志等渠道获得法律知识的学生比例居多,占7***1%,12.82%是自己通过看有关法律方面的书籍了解,通过国家普通法宣传这一途径的占最少数,为10.77%;

  5、问如果你在网上买到一件伪劣的电子产品,70.77%的人采取要求退货的措施,13.85%大学生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自好自认倒霉,15.38%表示要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6、问:某人经过一栋楼,刚好被楼上掉下的花盆砸中,大脑受了伤,导致下半身瘫痪。他的家人去了那栋楼挨家挨户地问是谁家掉下来的花盆,但大家都不承认。那他该怎么办?

  其中1.54%认为找不到肇事者,只能自认倒霉,88.72%赞成报警,让**机关介入调查此事的方案,9.74%的大学生主张把整栋楼的居民全告到法院;

  7、12.31%学生认同违法行为一定是犯罪行为,犯罪行为一定是违法行为的说法,其余87.69%则反对;

  8、只有少数14.36%大学生有过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经历;

  9、83.08%大学生认为在不被告知的情况下,自己的照片被他人用于商业宣传属侵权行为,8.21%大学生持相反观点,另有8.72%表示不清楚侵权与否;

  10、如果被侵权,5.13%大学生认为无所谓,反正对自己也没多大的影响,26.15%表示要私下和*解决,甚至有1.03%坚持私了不行,要用武力解决,67.69%大学生则希望通过老师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11、对于大学生闯红灯或骑自行车载人的行为,15.38%以为不必大惊小怪,10.77%认为要严格禁止,甚至8.72%的大学生主张应加以处罚,65.13%认为应加强宣传教育;

  12、50.26%大学生认为法律的执行在新闻、报刊、电视、广播等舆论的监督下最有效,18.97%认为在党委**,人大,**等领导机关的监督下行之有效,23.08%认为群众监督更有力,4.62%认为这取决于执行机关的自我监督,最后有3.08%表示说不清;

  13、79.49%大学生同意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的说法,14.36%则不认同,6.15%觉得得看钱数目大小,如数额较大则同意,数额小就无所谓;

  14、80%大学生认为任意毁坏公共垃圾桶的行为属违法行为,13.33%则认为不违法,还有6.67%表示不清楚此种行为是否违法;

  15、2.05%大学生表示从来不会关注日常生活中社会发生的法律案件及从中汲取法律知识并尝试从法律角度来分析这一案件,90.77%承认很少有这种自觉性,只有7.18%大学生经常关注这种法律案件且有汲取法律知识的热情。

  备注:本次调查问卷共200份,有效填写人次为195。

  三、原因分析

  (一)、学生方面的因素。

  (1)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主动性。根据调查了解到,仍有14.87%大学生认为法律知识与他们的生活无关。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普遍认为专业知识才是他们应该努力与花放精力的方向,不是法律专业的学生把时间浪费在学法律知识上并不能获得什么实质性利益,是极愚蠢的行为。据我切实了解,多数大学生认为法律枯燥乏味,法律课上基本卧倒一大片,更谈不上会主动学*法律知识。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也只求考试过关,大多数学生重学分轻实效,也是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之一;

  (2)传统的妥协性与劣根性。调查表明,占很大比例的大学生在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坚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妥协观点,得过且过,不采取任何法律措施;(这将助长了违法分子的气焰)

  (3)缺乏实践性。关注日常生活中社会发生的法律案件及从中汲取法律知识并尝试从法律角度来分析这一案件的学生仅占调差人数的7.18%,微乎其微。且只有少数14.36%大学生有过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经历。大学生极少参加法律实践,是对现实法制缺乏感性认识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教师、学校方面的因素

  (1)重视程度不够。除了法律专业的以外,其他院系的有关法律的课程,老师都不会严格要求学生,对于学生在课堂看其他与课程无关的读物或睡觉或听音乐等一切做与法律无关的事的现象,也司空见惯,这似乎也是*年各高校的教学传统了,这师生默契潜滋暗长,发展得顺乎自然。由此,学生得到的法律知识更加贫乏了;

  (2)课堂气氛沉闷。法律知识相对于其他学科,确实比较枯燥,老师授课方式又缺乏生动性,导致课堂气氛呆板,学生昏昏欲睡,鲜有积极性;

  (3)学校宣传力度不够,学生不能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以及其与生活的密切性。

  四、调查总结及应对措施

  调查显示大学生的**及守法自觉性不高。要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必须采取多种途径和灵活多样的方法。为此,我建议学校可有针对性地从三方面入手。

  (一)进行普法教育

  1、教学内容的选择:

  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与需要,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应讲授与学生有一定联系的法律,容易提高学生兴趣,增强普法效果,从而也使学生通过普法教育获得值得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观念;

  2、,教学方法的改革:

  原本枯燥的法律课加上教师死板的教学方式更使学生上课提不起精神。因此,加强对教学方法的改进也是真正提高普法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比如课堂讨论,多进行社会著名案例分析,结合录像等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学*的兴趣,才能使普法达到我们所要达到的效果。

  (二)实践性的增强:

  多组织学生进行与法律有关的活动普法教育毕竟过于抽象,要真正唤醒学生的法律意识,应采取一些更具体,更行之有效的办法,针对大学生年龄及性格特点,把法律意识的培养同组织活动相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学生通过自己模拟法官、律师、检察官、被告等角色,能更加深刻地把我国一些诉讼法程序掌握,也通过模拟对犯罪分子的审判,对旁听的学生起到震慑作用,提高他们守法的警惕性,从而自觉守法;

  2、组织一些有关法学方面的知识智力竞赛;

  3、组织学生去法院旁听,达到开拓视野,深入社会,更深切地体会到用法律保护自己的重要性的效果;

  4、请有关办案人员或著名法学专家来校开讲座,既能让学生了解时事,也能使学生更深切体会法律的权威。

  目前,公民法制观念还是比较淡薄 ,成为推进法治进程的障碍 ,所以 ,树立法制观念 ,增强全社会成员的法律意识 ,是实现我国法治化的前提,更是我们大学生的义务。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14

  众所周知,法律是我们维护正当权益的武器,只有充分运用法律,才能很好地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而拥有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是运用法律的前提。大学生作为具有专业知识的21世纪高级人才,其法律意识是否健全呢?于是我对汕头大学留校过年的50名外地大学(非本科法学专业)进行了调查。

  一、研究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时间为xx年年2月10日,在我的高中同学的帮助下,对汕大未返乡过年的50名非法学本科专业的外地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方式是无记名填写调查问卷,人工进行调查结果分析,从而得出调查结论。

  二、调查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了基本了解,调查情况如下:

  ⑴、你生长在()

  a、农村74x%b、城市26x%

  ⑵、在你所有的经历中,曾经运用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吗?()

  a、有18x%b、没有82x%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大学生并不拥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当其政党权益受到侵犯时,都没有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而是存在“算了”、“算自己倒霉”等等之类的想法。而在生长在农村的大学生中这一现象较为明显。

  ⑶、你能区分违法和犯罪吗?()

  a、能24x%b、不一定能14x%c、大部分能62x%

  ⑷、你认为你目前法律学*中的主要问题是()?

  a、懂得法律知识但不会实际运用32x%

  b、缺乏法律知识40x%

  c、能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并解决现实问题28x%

  ⑸、你是否关注国家的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

  a、经常12x%b、偶尔74x%c、从不14x%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只有12x%,即6个人(调查对象为50人)会经常关注国家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还有14x%,即7个人表示自己从不去关注,这表明了大学生对法律的.重视程度是非常不够的,其认为自己只要守法不违法,法律是离自己很遥远的。

  ⑹、你知道《劳动法》里规定的试用期最长时限是()?

  a、三个月22x%b、六个月48x%c、一年30x%

  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试用期最长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而在调查中发现,有52x%的大学生不知道,这一问题与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相关,可见大学生对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了解并不多。

  ⑺、你认为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是()?

  a、很重要,是维护权益的有效手段32x%

  b、比较重要,有时试图用法律解决问题42x%

  c、一般重要,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运用法律26x%

  d、不重要0x%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15

  法律是维护我们正当权益的武器,只有充分运用法律,才能很好地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而具有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是运用法律的前提,那大学生法律意识如何?所掌握的法律知识如何?我们小组带着这些疑问对我校机电工程分院的大一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一、研究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时间:20xx年5月,我们队机电工程分院的的大一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调查对性主要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调查方式是无记名调查,人工对调查结果分析。

  二、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我们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了基本了解,情况如下:

  (1)、你的生长地方()

  A 、农村74% B、城市19% C、农村、城市兼有7%

  (2)、在你所有经历中,曾经用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吗?()

  A 、有21% B、没有79%

  从以上数据中,不难看出:大部分学生还没有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当自己的正当权益受到侵犯时,没有通过法律的途径的进行解决,这一问题更明显地体现在农村大学生这一群体。

  (3)大学生能否区分违法和犯罪?()

  A能23% B不一定能37%

  C分不清5% D大部分情况能51%

  (4)你认为目前法律学*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A、有了法律知识但联系实际就不会用31%

  B、法律知识不足42%

  C、能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解决现实问题27%

  (5)会通过一些渠道了解国家的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

  A、会、经常11% B、偶尔63%

  C、一不小心会听说些22% D、不会,没那精力3%

  只有11%的大学生经常了解国家的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还有3%的大学生根本不会去了解国家的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这也说明了大学生对法律的重视程度不够,以为法律离自己很远,可懂可不懂;另一方面也反映相关部门对大学生的法律教育程度不够。

  (6)你知道劳动法里面规定试用期最长多久吗?()

  A、三个月22% B、六个月48% C、一年30%

  这一选项的结果让我们知道还有52%的大学生不知道劳动法里面规定试用期最长时间。可见他们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并不多。

  (7)你认为法律在你的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如何:()

  A、非常重要,我有麻烦首先想到法律途径解决,没有法律我就没有办法生活;22%

  B、比较重要,我有时会尝试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48%

  C、我基本不主动寻求法律途径解决问题,除非迫不得已;30%

  D、没觉得有作用0

  从中我们发现只有22%的大学生认为法律很重要,并主动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还有48%的大学生认为法律比较重要,但只是有时会尝试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而30%的大学生不会主动寻求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反映了虽然我校的大学生学过一些法律知识,但整体只是水*却较低,法律意识淡薄。

  (8)超市的人员要求你被搜身,你会怎么做?()

  A、拒绝77% B、果对方态度强硬只好接受3%

  C、完全接受20%

  (9)假如你的亲人欠基金会的钱没能力还偿,基金会连同民政局来把你亲人抓去关起来,说要拿钱来还才放人,你会怎么做?()

  A、吞声忍气,凑钱去把人领回来7%

  B、倒民政局去理论,要求放人15%

  C、去求基金会的人0

  D、通过法律手段维护你亲人的人身自由权78%

  (10)当你参加勤工组学活动或者是工作时,你有意向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吗?()

  A、有67% B、没有33%

  从(8)、(9)、(10)的结果可以发现:还有少部分大学生不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三、原因分析

  (一)学生方面的因素

  (1)缺乏主动性

  根据调查了解,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会把更多时间放在专业科目的学*上,

  他们认为学好专业知识,锻炼好各方面的能力,将来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也就可以了,不必浪费那么多的时间去学*法律知识。而且,法律知识又是那么的枯燥,缺乏吸引力,因而,很少有大学生会主动学*法律知识,对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也只是议要求考试过关就行了。逐渐形成不良的风气,很难提起学*的兴趣,大多数大学生重学分,轻实效,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大学生不可能有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

  (2)缺乏远见性

  “人无远虑,必有后忧。”没有学*相关法律知识,没有法律意识,那么,即使是当自己的正当权益受到侵犯时,也不懂如何通过法律的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而根据调查,很多大学生没有这种意识,只是觉得大学时间很自由,想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不行再像高中那样过,直到毕业后,要签合同,要买房子等,才知道懂得一些法律知识是那么重要。

  (3)缺乏实践性

  在调查过程中,也有一部分大学生反映:法律知识好像离我们很远,我们在课堂学*的知识长时间不用,缺少实践,很快也就忘记了。而在我们学校,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详细地讲述了相关的法律知识。然而理论却没有经实践考验。他们知识学*一些理论知识,却不懂得如何运用,知识流于形式。

  (二)教师方面因素

  (1)重视程度不够

  在学校,为大一学生都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但老师都不会很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可以自由地看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只要保持安静就可以了,也没有向学生讲明白到底法律有多重要,基本按照教学大纲讲述书本上的知识。老是不够重视,学生也会跟着懒惰,这样的情况,大学生学到的法律知识就更少了。

  (2)课堂气氛不活跃

  法律知识相对其他学文科而言,比较枯燥,大多情况下,老师只是按教学要求讲课,很少结合,以至课堂气氛不活跃。

  (三)建议

  (1)提高认识

  学*法律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信仰等。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现实生活和实际中的例子,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也可以打破课堂教学局限,组织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法律的重要性,更能激发学*欲望。

  (2)加强学*

  除了课堂教学,还可以运用多种方式,让大学生学*法律知识,如法律知识竞赛、法律主题活动等,这样效果会比课堂教学好很多。

  (3)重视实践

  学以致用,学到的东西要用时间来检验其是否正确,只有经得起检验,才有意义,尽量给学生提供实践*台,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增加对法律知识的认知。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菁选(扩展2)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菁选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1

  调查时间:20xx年9月10日-20xx年9月25日

  调查地点:新疆乌鲁木齐市

  调查对象:各高校大学生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调 查 人:电大北校区20xx秋法学专科学员 周峰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和社会主义法制制度的逐步建立及完善,社会对个人的要求越来越高,法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依法办事,已成为人们的共同信念。一个国家的法律体制完善与否也日益成为衡量这个国家现代化程度高低的标志。然而,根据有关数据表明:*几年来我国大学生的违法犯罪率呈大幅度增长趋势,可见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制观念对大学生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我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归类分析,对当前大学生对法律的认识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对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了一定的计策。我还通过直访大学生,更加直接、清楚地了解到大学生的心里话,从而更加深入了解到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情况。

  一、调查问卷分析大学生法律意识存在的问题

  对新疆各大院校学生进行了法律意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80份,收回68份。男女比列1:1。

  (一)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有待提高。

  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衡量法律意识水*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董舆教授通过他的法律意识调查报告显示出:“人们的法律意识水*的高低与其文化程度成正比。”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普遍不高。当前我国大学生大都重视专业课,而对法律基础课不予以重视。另一方面,高校的《法律基础》课学时有限,要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想大幅度的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是很困难的。因此,高校大学生在这有限的课时中获得的法律知识也是有限的。

  (二)大学生法律意识欠缺、法制观念淡薄。

  法律意识是指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和心里的总和。法制观点是高层次的法律意识,是人们对于现存的法律规范、法律活动和法律关系等现象的概括和总和。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决定着大学生,甚至是以后走入社会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当前,非法律专业大学生法律知识匮乏,就容易产生错误的法律判断意识、淡薄的法制观念。在这种错误意识和观念支配下的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无法预料。

  (三)法律权利意识弱于法律实用意识

  权利和义务是整个法律体系的核心内容,任何法律都不在乎是主体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法律观念和法制观念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主体的权利观念的强弱,权利意识对大学生法制观念的培养尤为重要。权利意识既包括对自我权利的认识、要求,也包括对他人权利的必然和必要性。没有对他人权利的尊重,就没有现代意义的权利观念。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和法制建设的进行,大学生越来越关注一些法律现象,在事关社会问题的解决尤其是身边的涉法问题时,他们能首先想到应该运用法律。但是,当他们自身遇到问题时,却因缺乏权利意识而极力回避,既缺乏对自己权利的维护,又缺乏对他人权利的尊重。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积极主动地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而是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法律,甚至会放弃法律武器,采用报复的手段来讨回“公道”。另一方面,在事关自己的`利益时,比如说在评优评奖、入党、就业、担任干部等具体切身利益面前,却一马当先,采取尽可能的手段,逃规避法为自己谋利,有时甚至导致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在一方面,当自己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权益时,比如晚上熄灯后大声喧哗,影响他人休息,不经允许随意拿别人的东西,考试作弊等,完全不顾及他人的权利,甚至极力逃避,推卸责任,企望能法外开恩、法理容情,缺乏承担法律责任的意识的勇气。

  (四)法律意识层面有待提高

  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一个主要内容,是衡量法律意识高低的主要依据。掌握法律知识的多少,法律水*的高低与法律意识成正比,随着我国法制的不断健全,内容的不断丰富,大学生整体的法律知识水*也应随之提高。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并不理想。高校学生大多重视专业课而忽视基础课,因而多数学生对基础课只有到了考试的时候才临时抱佛脚应付了事,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大学生就不可能把法律基础课上好,就不会有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同时,除了法学院校外,不少高校法律基础课课时过少,教师只能略教一些法律知识,大学生也只不过略懂一些法律概念和常识。由于当前大学生法律基础知识比较薄弱,法律知识水*不高,因此,造成了他们一些错误的法律观点、淡薄的法制观念。错误的法律观点主要表现在:一是权与法不分、有不少学生认为在当今中国,权大于法;二是违法与犯罪界限不清,把二者等同起来;三是道德与法的界限不清,把道德规范作为法律规范,把道德情感当作法律准则,认为不符合道德规范的就是违法,淡薄的法制观念主要表现在:当自己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时,不知道用法律手段类似保护自己。或者不相信法律,放弃法律武器。

  (五)大学生的法律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脱节

  在我国任何一所高校都开设法律基础课作为非法律专业学生的选修课,在法律基础课上通过老师的讲授能够学到一定的法律知识,学生们都知道遇到问题、纠纷应该采取法律措施,拿起法律的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利。但是在现实中,如同学之间发生矛盾冲突时,有的同学就不能采取正确的方法解决,往往是头脑一热,就采取一些过激的,甚至愚昧的方式,最终造成严重的后果;有的同学则是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却不懂得如何用法律保护自己。因此,提高大学生运用法律知识的实践能力,使其学以致用,是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

  二、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大学生犯罪率高的客观原因有以下三个

  (一)有的家长教育方法不好,有些是对孩子无原则的溺爱、袒护和娇纵,致使孩子对自己的不良行为产生“合理感”;有些是孩子出现问题后采用极端粗暴方式管教,无情的谩骂,甚至赶出家门。另外有的家长有不良嗜好的也有可能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

  (二)学校教育存在偏差。

  主要表现在:一是重视学生的智育教育,对学生的品行教育重视不够。为了应付考试,有压缩、挤占其它非考试科目课的现象发生。虽然学校有教给学生一定的法律知识,但却只局限与课本或书面上,未能真正教会学生运用法律,导致学生只会口头上的法律知识。

  (三)、社会诱因的侵蚀。

  *几年来,社会上不良风气对大学生有很大的腐蚀作用,***门有时对文化市场管理不够严格。另外,当前社会很多市民的法律意识淡薄,在这种社会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造成大学生对法律的不重视,导致有些大学生由于存在侥幸心里而走上的犯罪的道路。

  三、 大学生犯罪率高的主观原因有以下三个

  (一)有的大学生法律观念淡薄,不学法、不懂法,往往从一些影视作品、电脑游戏、书刊杂志中,吸收一些不健康的东西,加上他们有的认识问题的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差,看问题简单、片面,待人处事往往感情用事,很少经过深思熟虑,常常不计后果。

  (二) 有的大学生性格内向、孤僻,加上来自学校、家长、社会等方面的压力大,心理长期受压抑,缺乏倾诉对象,*时又得不到正确的引导,成为违法犯罪的心理动因。再加上易冲动,不能克制自己的情绪,以致造成明知故犯的严重后果。

  (三)有的大学生虽然对法律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现实生活中,受他们所处的环境和背景影响,往往会因为克制不住私欲而忽视了法律做出违法的事情。

  由此可见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因素有很多。根据调查显示,有的大学生认为家庭对他们法律意识的影响较大。他们觉得父母是孩子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现代社会是一个法制社会,作为一名大学生要学*法律知识,学法才能知法,知法才能守法,知法才能用法,知法才能护法,只有全体人民的法制意识加强了,才能实行依法治国,我们的国家才能不断强大。然而,目前我国一部分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还比较低,未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有些大学生虽然认识法律知识,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未能将其合理运用,这也是当前大学生在法律层面上的一大弊病。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2

  秉承学院团委“实践报告真知,提升自我,服务社会,共建和谐”的宗旨,20xx年的寒假我选择了社会调研活动作为我的实践内容。众所周知,法律是我们维护正当权益的武器,只有充分运用法律,才能很好地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而拥有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是运用法律的前提。大学生作为具有专业知识的21世纪高级人才,其法律意识是否健全呢?于是我对汕头大学留校过年的50名外地大学(非本科法学专业)进行了调查。

  一、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时间为20xx年2月10日,在我的高中同学的帮助下,对汕大未返乡过年的50名非法学本科专业的外地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方式是无记名填写调查问卷,人工进行调查结果分析,从而得出调查结论。

  二、 调查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了基本了解,调查情况如下:

  ⑴、你生长在( )

  A、农村 74% B、城市 26%

  ⑵、在你所有的经历中,曾经运用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吗?( )

  A、有 18% B、没有 82%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大学生并不拥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当其政党权益受到侵犯时,都没有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而是存在“算了”、“算自己倒霉”等等之类的想法。而在生长在农村的大学生中这一现象较为明显。

  ⑶、你能区分违法和犯罪吗?( )

  A、能 24% B、不一定能 14% C、大部分能 62%

  ⑷、你认为你目前法律学*中的主要问题是( )?

  A、懂得法律知识但不会实际运用 32%

  B、缺乏法律知识 40%

  C、能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并解决现实问题 28%

  ⑸、你是否关注国家的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 )

  A、经常 12% B、偶尔 74% C、从不 14%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只有12%,即6个人(调查对象为50人)会经常关注国家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还有14%,即7个人表示自己从不去关注,这表明了大学生对法律的重视程度是非常不够的,其认为自己只要守法不违法,法律是离自己很遥远的。

  ⑹、你知道《劳动法》里规定的试用期最长时限是( )?

  A、三个月 22% B、六个月 48% C、一年 30%

  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试用期最长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而在调查中发现,有52%的大学生不知道,这一问题与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相关,可见大学生对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了解并不多。

  ⑺、你认为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是( )?

  A、 很重要,是维护权益的有效手段 32%

  B、 比较重要,有时试图用法律解决问题 42%

  C、 一般重要,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运用法律 26%

  D、 不重要 0%

  ⑻、超市的工作人员要求搜身,你会怎么样做?( )

  A、 拒绝 84%

  B、 如果对方态度强硬就接受 10%

  C、 完全接受 0%

  ⑼、假如你的亲人欠某基金会的钱无力偿还,基金会连同民政局把你的亲人抓去关起来,放话拿钱才放人,你会怎么做?( )

  A、 忍气吞声,凑钱领回亲人 8%

  B、 到民政局理论,要求放人 16%

  C、 通过法律手段维护亲人的人身自由权 76%

  ⑽、当你参加勤工俭学或是工作时,你会有意向与用人单位签定合同吗?( )

  A、有 72% B、没有28%

  从⑻、⑼、⑽的数据可以发现,依然有少部分大学生不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 原因分析

  (一)、学生方面的因素。

  (1)缺乏主动性。根据调查了解到,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式,大学生将更多的时间放在自己专业科目的学*上,他们普遍认为只要学好专业知识,锻炼好各方面的能力,将来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一*之地,也就可以了,不必浪费在学法律与自己的专业不相关的知识上,而且,多数大学生认为法律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因而,很少大学生会主动学*法律知识,对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也只求考试过关,大多数学生重学分轻实效,也是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之一。

  (2)缺乏远见性。没有学*相关的法律知识,没有法律意识,即使当自己的正当权益受侵犯时,也不懂得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调查表明,很多大学生认为,自己目前并不需要法律,而等到真正需要时,才觉得为时已晚。

  (3)缺乏实践性。在调查中,很多大学生反映,法律知识是懂了,但是根本不知道如何应用,而长时间后,知识便逐渐淡忘,每个非法学专业的专业都开设有《法律基础》这门课,详细讲述了相关的`法律知识,然而,理论知识没有结合实践,而最终流于形式。

  (二)、教师、学校方面的因素。

  (1)重视程度不够。除了法律专业的以外,其他院系的有关法律的课程,老师都不会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可以自由看自己喜欢的专业课书或是课外读物。只要保持课堂安静就可以了,也没有向学生讲明到底法律的重要性有多大,基本死板的按照教学大纲授课,老师重视程度不够,学生自然也不够用心。由此,学生得到的法律知识更加缩水了。

  (2)课堂气氛沉闷。法律知识相对于其他学科,比较枯燥,老师一般按大学教学大纲死板授课,极少联系实际,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昏昏欲睡,失去上课的兴趣。

  对于大学生而言,学*法律知识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形成正确的信仰起到关键的作用。所谓学以致用,只有将学到的东西用实践检验其是否正确,只要给学生提供实践的*台,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才能增加对法律的认识,提高法律意识。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3

  秉承学院团委“实践真知,提升自我,服务社会,共建和谐”的宗旨,今年我选择了社会调研活动作为我的实践内容。众所周知,法律是我们维护正当权益的武器,只有充分运用法律,才能很好地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而拥有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是运用法律的前提。大学生作为具有专业知识的21世纪高级人才,其法律意识是否健全呢?于是我对汕头大学留校过年的50名外地大学(非本科法学专业)进行了调查。

  一、研究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时间为xx年年2月10日,在我的高中同学的帮助下,对汕大未返乡过年的50名非法学本科专业的外地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方式是无记名填写调查问卷,人工进行调查结果分析,从而得出调查结论。

  二、调查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了基本了解,调查情况如下:

  1、x%的大学生认为法律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但还有少数x%认为无关;

  2、x%的大学生秉信法律能为他们解决现实中的问题纠纷,维护切身的利益,x%却认为不能,还有x%认为目前不能,但相信以后会逐渐完善;

  3、x%的大学生对法律所规定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了解不是很清楚,x%大学生了解一般,只有x%了解很透彻;

  4、通过电视、网络、报纸、杂志等渠道获得法律知识的学生比例居多,占x%,x%是自己通过看有关法律方面的书籍了解,通过国家普通法宣传这一途径的占最少数,为x%;

  5、问如果你在网上买到一件伪劣的'电子产品,x%的人采取要求退货的措施,x%大学生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自好自认倒霉,x%表示要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6、问:某人经过一栋楼,刚好被楼上掉下的花盆砸中,大脑受了伤,导致下半身瘫痪。他的家人去了那栋楼挨家挨户地问是谁家掉下来的花盆,但大家都不承认。那他该怎么办?

  其中x%认为找不到肇事者,只能自认倒霉,x%赞成报警,让**机关介入调查此事的方案,x%的大学生主张把整栋楼的居民全告到法院;

  7、x%学生认同“违法行为一定是犯罪行为,犯罪行为一定是违法行为”的说法,其余x%则反对;

  8、只有少数x%大学生有过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经历;

  9、x%大学生认为在不被告知的情况下,自己的照片被他人用于商业宣传属侵权行为,x%大学生持相反观点,另有x%表示不清楚侵权与否;

  10、如果被侵权,x%大学生认为“无所谓,反正对自己也没多大的影响”,x%表示要私下和*解决,甚至有x%坚持私了不行,要用武力解决,x%大学生则希望通过老师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11、对于大学生闯红灯或骑自行车载人的行为,x%以为不必大惊小怪,x%认为要严格禁止,甚至x%的大学生主张应加以处罚,x%认为应加强宣传教育;

  12、x%大学生认为法律的执行在新闻、报刊、电视、广播等舆论的监督下最有效,x%认为在党委**,人大,**等领导机关的监督下行之有效,x%认为群众监督更有力,x%认为这取决于执行机关的自我监督,最后有x%表示说不清;

  13、x%大学生同意“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的说法,x%则不认同,x%觉得得看钱数目大小,如数额较大则同意,数额小就无所谓;

  14、80x%大学生认为任意毁坏公共垃圾桶的行为属违法行为,x%则认为不违法,还有x%表示不清楚此种行为是否违法;

  15、x%大学生表示从来不会关注日常生活中社会发生的法律案件及从中汲取法律知识并尝试从法律角度来分析这一案件,x%承认很少有这种自觉性,只有x%大学生经常关注这种法律案件且有汲取法律知识的热情。

  备注:本次调查问卷共200份,有效填写人次为195。

  三、原因分析

  (一)、学生方面的因素。

  (1)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主动性。根据调查了解到,仍有x%大学生认为法律知识与他们的生活无关。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普遍认为专业知识才是他们应该努力与花放精力的方向,不是法律专业的学生把时间浪费在学法律知识上并不能获得什么实质性利益,是极愚蠢的行为。据我切实了解,多数大学生认为法律枯燥乏味,法律课上基本卧倒一大片,更谈不上会主动学*法律知识。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也只求考试过关,大多数学生重学分轻实效,也是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之一;

  (2)传统的妥协性与劣根性。调查表明,占很大比例的大学生在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坚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妥协观点,得过且过,不采取任何法律措施;(这将助长了违法分子的气焰)

  (3)缺乏实践性。关注日常生活中社会发生的法律案件及从中汲取法律知识并尝试从法律角度来分析这一案件的学生仅占调差人数的x%,微乎其微。且只有少数x%大学生有过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经历。大学生极少参加法律实践,是对现实法制缺乏感性认识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教师、学校方面的因素

  (1)重视程度不够。除了法律专业的以外,其他院系的有关法律的课程,老师都不会严格要求学生,对于学生在课堂看其他与课程无关的读物或睡觉或听音乐等一切做与法律无关的事的现象,也司空见惯,这似乎也是*年各高校的“教学传统”了,这师生“默契”潜滋暗长,发展得顺乎自然。由此,学生得到的法律知识更加贫乏了;

  (2)课堂气氛沉闷。法律知识相对于其他学科,确实比较枯燥,老师授课方式又缺乏生动性,导致课堂气氛呆板,学生昏昏欲睡,鲜有积极性;

  (3)学校宣传力度不够,学生不能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以及其与生活的密切性。

  四、调查总结及应对措施

  调查显示大学生的xx及守法自觉性不高。要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必须采取多种途径和灵活多样的方法。为此,我建议学校可有针对性地从三方面入手。

  (一)进行普法教育

  1、教学内容的选择:

  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与需要,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应讲授与学生有一定联系的法律,容易提高学生兴趣,增强普法效果,从而也使学生通过普法教育获得值得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观念;

  2、,教学方法的改革:

  原本枯燥的法律课加上教师死板的教学方式更使学生上课提不起精神。因此,加强对教学方法的改进也是真正提高普法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比如课堂讨论,多进行社会著名案例分析,结合录像等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学*的兴趣,才能使普法达到我们所要达到的效果。

  (二)实践性的增强:

  多组织学生进行与法律有关的活动普法教育毕竟过于抽象,要真正唤醒学生的法律意识,应采取一些更具体,更行之有效的办法,针对大学生年龄及性格特点,把法律意识的培养同组织活动相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学生通过自己模拟法官、律师、检察官、被告等角色,能更加深刻地把我国一些诉讼法程序掌握,也通过模拟对犯罪分子的审判,对旁听的学生起到震慑作用,提高他们守法的警惕性,从而自觉守法;

  2、组织一些有关法学方面的知识智力竞赛;

  3、组织学生去法院旁听,达到开拓视野,深入社会,更深切地体会到用法律保护自己的重要性的效果;

  4、请有关办案人员或著名法学专家来校开讲座,既能让学生了解时事,也能使学生更深切体会法律的权威。

  目前,公民法制观念还是比较淡薄,成为推进法治进程的障碍,所以,树立法制观念,增强全社会成员的法律意识,是实现我国法治化的前提,更是我们大学生的义务。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4

  法律意识是社会主体对社会法的现象的主观把握方式,是人们对法的理性、情感、意志和信念等各种心理要素的有机综合体。从人类对社会法律现象的主观把握方式的角度来看,法律意识包括法律知识、法律理想、法律情感、法律意志、法律评价和法律信仰五个方面的内容。法律意识是法治国家建设的精神底蕴,既是法律规范建设的精神动力,又是制度建设的精神支柱,不仅影响法律规范创制的质量,而且制约着法律规范转化为现实制度的全过程,从而决定法律制度建设的成败。

  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我系以小组为单位,对各寝室不同年级的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后,从中了解到我院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问卷分析

  1.对法律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掌握得不全不牢,理解不深。

  调查表明:他们对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民事诉讼等方面的常识比较了解,有70%的同学都能答对这些方面的问题;但对法理、民法、知识产权法、仲裁法国际法、行政法等方面的法律知识大部分人较为生疏。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显得欠缺。

  2.有*等的诉求,但对*等的理解不深。

  在调查中了解到:他们有*等的思想意识,但对*等认识不到位,在心灵深处,惧怕权势;对他人的不良违法行为能进行正确评价和谴责,但在涉及自身利益时,却采取双重标准。如对在法治社会中您认为对社会经济生活调控影响最大的应当是什么的选答,认为各级官员的意志的表明部分人在心中已经认同官员的特权。当在寝室里遇到窃贼时,有47%的人选择可能会痛打他一顿。

  3.有建立法治国家的法律理想和热情,但对现实法治建设的心理准备不足。

  调查中了解到: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对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都是认同的,但对现实社会的复杂性、对建成法治国家的困难和长期性预见不足。如在对您认为法治国家在我国能实现吗的选答, 70. 3%的人认为可以实现;对您对违法执法的现象持什么态度的选答,有33. 3%的人选择见惯不怪,只有29%的人选择非常气愤。

  4.有崇敬法律的意识,但缺少践行法律的行为,法律信仰有待加强。

  如对您认为什么是社会主体行为最根本的评价标准的选答,只有40. 9%的人选择法律;对假如您是电影中的秋菊,您会像她那样说法的选答只有36%的人选择会;如果您发现在您的家属中有犯罪嫌疑人,你会怎样做的选答,只有34. 6%的人选择肯定会劝其自首。表明相当部分人缺少崇拜法律的心理,在行为的选择上可能不会依法而行。

  二、问题发现

  1.大学生已有法律意识,但法治观念淡薄。

  当代大学生的法治观念淡薄,只关注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法律问题,只注重眼前利益,表现出较强的实用性和功利性。甚至有一些大学生认为自己很难遇到法律问题。其实人在社会中生存,时时刻刻都与法律及其法律相关的问题紧密联系,只是当时没有注意罢了。在大学校园里普遍存在这样一个现象:学生为了图便宜,大多数人都买二手电脑和手机,他们认为这样既经济又实惠。有的学生在交易的过程中就买了赃物,其实这已经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法》,由于没有足够的法律意识,缺乏法律知识,有的学生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就触犯了法律。

  2.大学生的法律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脱节。

  在我国任何一所高校都开设法律基础课作为非法律专业生的选修课。在法律基础课上通过老师的讲授能够学到一定的法律知识,学生们都知道遇到问题、纠纷应该采取法律措施,拿起法律的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利。但是在现实中如同学之间发生矛盾冲突时,有的同学就不能采取正确的方法解决,往往是头脑一热,就采取一些过激的,甚至愚昧的方式,最终造成严重的后果;有的同学则是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却不懂得如何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如有的大学生在打工过程中拿不到钱,甚至还被罚钱;有的毕业生毕业时不知道怎么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有的大学生在购物时不知道索要发票与三包凭证,更有甚者买到假冒伪劣产品却

  只能自认倒霉,类似这样的报道屡见不鲜。因此,提高大学生运用法律知识的实践能力,使其学以致用,是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

  三、提出建议

  1.提高认识

  学*法律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信仰等.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也可以打破课堂教学局限,组织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法律的重要性,更能激发学*的欲望。

  2.加强学*

  学校开设法律基础课,通过老师的讲授,让每一个学生都知道遇到问题,纠纷应该采取法律措施,拿起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益,而不是采取暴力手段解决,在课时的内容的选择上,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在‘少而精’方面作文章,讲授一些发生在学生周围的案例,提高学生的兴趣,适当的对学*方法进行改革,不仅仅采用老师讲授,还要采用课堂讨论,进行案例分析结合录象等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积极性。同时根据大学校园发生的事件及时采取措施,以及反省发生的原因,同时适当的进行教育改革,把法律教学作为必修课,让每个学子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

  3.重视实践

  学以致用,学到的东西要用实践来检验其是否正确.只有经过检验,才有意义.尽量给学生提供实践的*台,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

  大学生都或多或少地知道法律的基本常识,并不是完全的法盲,每个学子从小到大受传统的伦理道德的教育,对法律基本知识早已耳濡目染,尽管受到一些负面因素的影响,但是我院大学生整体的法律素质还可以的,这里所说的只是基本常识,而不是深沉的理论,当今我院大学生也没有必要对法律学*得面面俱到。

  知法并不代表能运用法律,它们是两码事,运用主要是以知道为基础,由于当今大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少,社会经验不足,再加上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如行动容易冲动,易受别人的煽动,追求时尚和个性,好面子,在处理具体一件事情上到底很少正确使用法律,甚至做出违法的事情。而**更不用说了,当今大学生遇到侵犯个人权益时,大部分的学生会选择回避,忍让,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虽然他们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知识,但他们没有真正的把法律知识内化为法律意识,没有真正的挖掘法的精神,法的价值,缺少公*,正义的理念,对法的信任程度低。

  在知识经济作为世界经济发展主导力量的今天,人的素质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高校作为对青少年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需要对大学生进行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教育工作,从而培养出高素质,全方位的人才,来迎接世界科技迅速发展的挑战.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意识的培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高校进行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也是当前社会发展前提。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5

  一:调查方法

  这次调查对象是郑州航院各年级在校大学生。调查的方式是发放和填答电子调查问卷。为了使调查能够真实、客观的反应调查者的思想,我们通过互联网,借鉴相关研究,设计了调查问卷。本次调查不记名。被调查者回答问题的方式主要是采用封闭式的回答方式,即预先设计好四种可能答案,将这些答案全部列于问题下面,由被调查者从中选择一种答案作为自己的答案。调查问卷工发放160份,回馈的有效资料为112份。这些资料是比较完整可靠的,占应调查对象的70%。

  二:调查问卷内容

  题1:你会主动要求学校确定你的权利吗:

  A只有有事情发生,和个人利益冲突,就会要求确认

  b涉及重大利益

  c不会,就算是问了,别人也不会理会你啊

  d想什么呢,这可是在天朝

  题2:“依法治国”的“法”是指

  a:仅指宪法等“法律”级的法律;b:整个法律体系;c:主要指宪法,即“依宪法治国”;d:法治的精神

  题3:“法律至上”的含义

  a:任何人都要守法;

  b:法律的效力高于道德等其他社会行为规范;

  c:一切按既定的法律规则办,不能行使自由裁量权;

  d:法律作为最后的决策依据,即使有一些毛病也要遵守

  题4:现在很多公交车都没有按时到站甚至是延迟15分钟才到车站,你怎么看?

  A可能因为堵车吧,可以原谅 b一边等待,一便在心里臭骂 c打出租车走,不坐了 d打电话或到相关部门进行投诉

  题5:对“法律面前人人*等”的理解

  a:在法律适用上人人*等;b:在立法以及法律适用上人人*等;c:官民*等,官员无特权;d:关键是**与民间法人及公民的*等

  题6:法律的作用

  a:法律目前基本是灵丹妙药;b:有局限性,要严格限制法律适用的范围;c:法治在任何情况下都胜过人治;d:应坚持“德主刑(法律)辅”的原则。

  题7:目前我国的法治状况

  a:已经是法治社会;b:有局限性,要严格限制法律使用的范围;c:各方面都差得很远;d:整体上看人治的影响大于法治

  题8:法治的关键在于

  a: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b:必须保证法律是良好的;c:官员守法,受到法律的有效监督;d:大家都信仰法律,自愿服从法律的统治

  题9:如果你发现你的个人资料被其他人转售,你会怎么办‘

  A自认倒霉 b向周围人抱怨但不会采取任何措施 c直接与之理论 d根据有关法律,积极**

  题10:如果在商场买回来的东西有质量问题,你会:

  A拿着小票去商店要求赔偿 b把东西放一边或扔了,然后心里想再也不去哪里买东西了 c人人都买,就我的有问题,自认倒霉呗 d找回那家店,跟老板吵一架去

  在大学学*中,我们已经先后学*了《思修(全名)》、《马克思主义思想概论》、《***思想概论》,对我国社会主义想想道德建设也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需要说明的是,这次问卷调查不是对每个同学的法律意识做一个是非评判,每个问题的答案也一般不存在绝对对错关系,选择其中的每一个答案都代表着一个人对法律的自己的看法。同时,也不是说同学选择某个答案最正确时就代表着他的法律意识最高。

  我们的调查题目都是生活经常看见或者说到的法律、权利概念,这些概念每个人都应该见识过,也各自有自己的理解。通过我们的调查表明,除了对“依法治国”这一概念比较满意外,其他几个法律概念都存在同学们主观臆断的理解。同学们往往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局限于生活层面,也就是说,没有上升到一种以法律的观念来思考问题。选择不理想的状况说明我们还要加强法律意识的教育,虽然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知识,但在接受真正法律基础教育的时间很少,都是从各种报道或者自己搜索信息时得到,这些东西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与诱导性。建议对每个专业设置法律基础课程,以强化法律意识。

  从总体来看,同学对法治社会认识还是处于一个偏低的水*,做到深入认识形成自己思考的人较少。问卷答案之间没有递进关系,但我们实际地去分析,这里面存在着一个对法律认识的高低问题。不管是各种情况的同学,对法制社会认识的整体情况都是主要集中在教条化的灌输里面,接受的法律知识没有主动性,不符合议和具有朝气与思想的大学生形象。这种现象可以说是一种普遍的。我们认为,在开设法律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应该从方法上诱导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形成理性的社会意识,特别是权利意识。

  从统计结果来看,同学们对热点法律制度的理解处于中等的水*,权利意识有一定的基础,但是没有达到较好的'状态,完全有提升的空间。因为对这些制度的了解,不仅仅是对同学们生活的处理纠纷等法律问题的帮助,这些更代表着一个人的文化底蕴,在交际交往中,如果能对这些制度有自己的、深刻的认识,别人会对你作出更高的定位,在展示自己才能的时候更加具有优势。建议学校多提供这方面的高水*的法律讲座,拓展同学们的视野,丰富法律知识。各个类型的区别不是特别明显。

  关于当代大学生的权利意识,可以得出结论:首先,当代大学生心理上的独立性并不强,权利认知水*不高。其次,当代大学生的权利行为解释系统去权威化,在处理学校和自身矛盾时,解决途径具有自发性。第三,当代大学生对自身的公民权利、受教育权利的总体评价是积极的,但对自身在大学发展中地位的评价不高。第四,当代大学生对未来大学的发展参与意识强,同时对于规则意识的培养认同度较高。第五,权利意识培养和教育使得大学生获得了法律常识,但与媒体、家庭和中小学公民教育相比,大学的公民教育特别是权利观念教育不占优势。

  当代大学生成长于中国市场经济发挥巨大效能的历史阶段,他们崇尚自由,重视个体发展, 但是他们也正处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背负着几代人的大学梦,客观上受教育的时间延长,没有生产劳动的经历,缺乏经济独立性,更缺乏人格上的独立要求。加之传统的义务教育,注重灌输,讲究行为规导,缺少思辨解释系统,因此不能引发他们真诚的思考。

  同时,我们看到,和学生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诸如《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并没有以正面的形式与学生接触,将两者联系起来的往往是各所大学根据上位法所制定的《学生守则》。学校在对新生进行的校纪校规的教育中,对《学生守则》也仅做大概的介绍,施以形式化的检验,并没有将其当作必不可少的权利教育,纳入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尝试提出以下几个值得注意的方面。第一,将合理的契约精神贯彻到产生校生关系的整个过程之中。高校需要明确履行告知义务,特别是在形成校生关系之初。高校进行招生宣传时,有义务公开其针对校生关系制定的管理制度,包括学生守则规定,以显契约精神,学生可以在不同大学之中,针对大学品牌、大学服务管理水*,尤其是大学对学生实施管理的规章制度进行综合选择,这样可以促使社会各界监督大学的规章制度合法、合理化。

  第二,实现完整、系统的权利教育。首先,要强化新生入校期间的“**权利意识教育”。目前,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入校初对本校学生守则进行集中学*。这种方式集中、高效地让学生在最短时间知道学校的规章制度,但这种方式难免显得太过急于求成,而且目前各高校的学生守则读本,呆板枯燥,没有适时地编入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理解的法律知识和法律背景解读。其次,对于大学生的权利意识培养,需要既博又精。当代大学生不缺少法律常识,他们缺少的是对于法律知识和渊源的正确理解和反思*惯。同时,权利意识教育还需要配套开设哲学、伦理、逻辑、历史等通识选修课程,增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第三,着力培养一批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法律、权利教育的教师,他们既要有良好的课程教学知识,还要有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实战经验。这一批教师就是学生思政辅导员。辅导员需要掌握统一的法律知识,具备对学生权利意识教育中进行准确法律解释的工作能力。第四,加强高校与学生关系的行政法学研究,加快填补高等教育系统内的立法缺漏,对《学生法》的提议进行进一步调研。与此同时,根据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畅通大学生权利救济途径,针对目前学生申诉委员会在程序上完备,但学生权益维护不足的情况,加紧探讨学生申诉委员会进行工作的可操作性研究。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6

  【摘 要】众所周知,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大学生亟需在学校的正确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加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 ,也是大学生自身成才的迫切需要。本文谈到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和相关的改进措施。

  一、调查目标

  法律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体系,是人们关于法律的思想、观念、知识、心理的总称,包括对法律本质、作用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要求、态度和评价、解释,对人们行为的法律评价、法治观念等等。它既包括人们的法律知识、法律思维方式、法律感情、法律意志、法律态度、法律信仰,同时也包括法律心理、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的因素和内容。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作为祖国未来的中流砥柱,其法律意识如何,直接影响着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与社会主义建设,研究大学生的法律意识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我国依法治国的前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调查,了解华东交大在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找出培养提高的途径,促进我国法治社会的发展。

  二、调查内容

  调查方法:访问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

  调查时间:XX年XX月XX-XX日

  调查对象:XX大学在校大学生(50人)

  调查方式:无记名填写调查问卷,与接受调查者对相关问题进行简单交流,人工进行调查结果分析,从而得出调查结论。

  三、调查问卷及结果分析

  调查问卷及结果分析如下:

  ⑴、你生长在( )

  A、农村 74% B、城市 26%

  ⑵、在你所有的经历中,曾经运用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吗?( )

  A、有 18% B、没有 82%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大学生并不拥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当其政党权益受到侵犯时,都没有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而是存在“算了”、“算自己倒霉”等等之类的想法。而在生长在农村的大学生中这一现象较为明显。

  ⑶、你能区分违法和犯罪吗?( )

  A、能 24% B、不一定能 14% C、大部分能 62%

  ⑷、你认为你目前法律学*中的主要问题是( )?

  A、懂得法律知识但不会实际运用 32%

  B、缺乏法律知识 40%

  C、能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并解决现实问题 28%

  ⑸、你是否关注国家的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 )

  A、经常 12% B、偶尔 74% C、从不 14%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只有12%,即6个人(调查对象为50人)会经常关注国家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还有14%,即7个人表示自己从不去关注,这表明了大学生对法律的重视程度是非常不够的,其认为自己只要守法不违法,法律是离自己很遥远的。

  ⑹、你知道《劳动法》里规定的试用期最长时限是( )?

  A、三个月 22% B、六个月 48% C、一年 30%

  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试用期最长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而在调查中发现,有52%的大学生不知道,这一问题与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相关,可见大学生对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了解并不多。

  ⑺、你认为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是( )?

  A、很重要,是维护权益的有效手段 32%

  B、比较重要,有时试图用法律解决问题 42%

  C、一般重要,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运用法律 26%

  D、不重要 0% ⑻、超市的工作人员要求搜身,你会怎么样做?( )

  A、拒绝 84%

  B、如果对方态度强硬就接受 10%

  C、完全接受 0%

  ⑼、假如你的亲人欠某基金会的钱无力偿还,基金会连同民政局把你的亲人抓去关起来,放话拿钱才放人,你会怎么做?( )

  A、忍气吞声,凑钱领回亲人 8%

  B、到民政局理论,要求放人 16%

  C、通过法律手段维护亲人的人身自由权 76%

  ⑽、当你参加勤工俭学或是工作时,你会有意向与用人单位签定合同吗?( )

  A、有 72% B、没有28%

  从⑻、⑼、⑽的数据可以发现,依然有少部分大学生不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现状

  大学生法律意识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具备社会主义现代法律意识的基本内容和特征,又有自己的特征,同时还区别于一般社会群体的法律意识。就其主体而言,大学生的年龄层次、受教育程度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或社会公众;就其内容而言,由于大学生尚未形成成熟的科学人生观和世界观,致使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还不够全面,因此,他们的法律意识带有明显的易变性和不成熟性。纵然,当前大学生大都赞同“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普遍认为应该自觉守法、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等等。然而,时下社会上依然盛行“只有私了解决不了的问题才应求助于法律”、“遇到法律纠纷”选择“托人私了”,甚至有人认为“能够钻法律空子的人,都是有本事的人”,等等。诸如此类司空见惯的现象,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作为“时代骄子”的中国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言行。可以相信,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较普通公民而言已有了很大程度的觉醒和增强,但大多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水*上,而且“知”与“行”存在较大反差;在不同大学生当中法律意识水*参差不齐。从大学生的行为表现来看,也是如此。一方面,大学生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事例层出不穷;另一方面,大学生违法犯罪的事例也不鲜见(关于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通过实地调查及查阅相关资料,当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 大学生已有法律意识,但法治观念淡薄。

  当代大学生的法治观念淡薄,只关注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法律问题,只注重眼前利益,表现出较强的实用性和功利性。甚至有一些大学生认为自己很难遇到法律问题。其实人在社会中生存,时时刻刻都与法律及其法律相关的问题紧密联系,只是当时没有注意罢了。例如在走访中就发现,在大学校园里普遍存在这样一个现象:学生为了图便宜,大多数人都买二手电脑和手机,他们认为这样既经济又实惠。有的学生在交易的过程中就买了赃物,其实这已经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法》,由于没有足够的法律意识,缺乏法律知识,有的学生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就触犯了法律。

  第二 对法律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掌握得不全不牢,理解不深。

  调查表明:他们对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民事诉讼等方面的常识比较了解,有70%的同学都能答对这些方面的问题;但对法理、民法、知识产权法、仲裁法国际法、行政法等方面的法律知识大部分人较为生疏。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显得欠缺。

  第三 更加注重实现自我价值,主动法律意识明显缺乏。

  由于当前的大学生群体的主要成分是独生子女,受现代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较重,他们更加注重实现自我价值,但他们往往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喜欢以批评的眼光对待周围的人和事,为表现个性,甚至把学校规章制度视为束缚其思想和行动的多余之举,对法纪教育存在逆反心理,有的甚至作出违规的情况。由于传统法律意识的思维惯性,也由于教育与宣传舆论的局限,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处于一种被动的守法状态,认为守法就是遵守刑法。我们经常看到法制宣传栏中的内容大多数是因违法犯罪所受到的惩罚,使大学生感觉到的是法律的无情,而并没有感觉到法律是他们生存的需要,是他们行为的准则,是他们利益的维护者,大学生的内心深处认为只要我不违法就无需学法。有的甚至把神圣的法律看做形同虚设,即使约束和规范,那也是针对“老百姓”的。

  存在的问题

  第一 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普遍淡漠的法制意识形成强大反差。

  随着我国依法治国理念和基本方略的实施,我国高校普遍安排设臵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但学生仅仅在这有限的学时中获得的法律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加之一些学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律政策教育形式单调、内容僵化、针对性不强,导致一些学校的法律教育效果不够理想。由于传统应试教育和就业观念的影响,学生大都十分重视专业课的学*,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类公共课却引不起足够的重视。以至于考试时稍作突击,应付了事。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不可能有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也更难有深层次的感悟体验。由于未做到防微杜渐,导致个别学生自觉性越来越差,自我控制能力越来越弱,很容易突破道德的防线而走上犯罪歧途。知识的积累,视野的扩大,大学生开始学会对现实行进行深层次的理性思考,关注国家的法制建设,更关注自己的合法权益。但他们又往往富于幻想,急于求成,缺乏对国情的全面了解,缺乏冷静、理性的分析,往往会因思想深处的法律意识薄弱而表现出情绪化的倾向。有些学生对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比较欣赏,主张在法制建设上全盘照搬西方的那一套。也有些学生受到我国传统法律文化消极因素的影响,轻视法律的作用。

  第二 功于知法、懂法,淡于守法、用法。

  相当一部分学生虽然法律知识懂得不少,然而现实生活中,其行为与法律规定背道而驰,守法的自觉性较差,形成“学而不用”,“知而不信”现象。

  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积极主动地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而是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法律,甚至会采用报复的手段来讨回“公道”,导致了违法犯罪的可能性。

  学生对法律的信任度不乐观,对待是非基本上是清楚的,但态度不够坚决。 上述情况表明由于受社会负面文化和学生自身道德以及心理成熟程度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还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面对这种情况,对大学生加大法制教育的力度、进一步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势在必行。

  第三 大学生的法律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脱节。

  在我国任何一所高校都开设法律基础课作为非法律专业学生的选修课。在法律基础课上通过老师的讲授能够学到一定的法律知识,学生们都知道遇到问题、纠纷应该采取法律措施,拿起法律的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利。但是在现实中如同学之间发生矛盾冲突时,有的同学就不能采取正确的方法解决,往往是头脑一热,就采取一些过激的,甚至愚昧的方式,最终造成严重的后果;有的同学则是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却不懂得如何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如有的大学生在打工过程中拿不到钱,甚至还被罚钱;有的毕业生毕业时不知道怎么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有的大学生在购物时不知道索要发票与“三包”凭证,更有甚者买到假冒伪劣产品却只能自认倒霉,类似这样的报道屡见不鲜。因此,提高大学生运用法律知识的实践能力,使其学以致用,是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

  第四 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呈现上升趋势。

  *年来,在校大学生犯罪呈明显增长趋势。20xx年轰动全国的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北京动物园“伤熊事件”案等,更是让大学生犯罪问题成为众人注目的焦点 。 22岁的浙江大学农业学生物技术学院农学系应届毕业生周一超,报考浙江嘉兴人事劳动保障局通过笔试、面试,但健康检查不合格,未被录用,因情绪悲观而报复**。据考证,当代大学生犯罪涉及的罪名往往较单一。从目前统计情况看,仅涉及盗窃和故意伤害这两种罪名,通过调查了解到涉案大学生男女比例大致为7:1,男大学生主要涉嫌故意伤害罪,女大学生几乎大部是涉嫌盗窃罪和**诈骗罪;大学生犯罪的侵害客体多是同学,越熟悉的人越容易成为被侵害对象,如同宿舍同学。在涉案大学生中,以民办高校的本专科、高等院校**教育学院的本专科和公立高等院校的专科为主。年龄结构上以本科一、二年级和专科一年级的学生为主。面对这些触目惊心的大学生犯罪对象,能给予最恰当的解释是:现行法制教育模式,没有让当代大学生们真正懂法、守法。

  当前我国大学生法律意识成因分析

  作为法律意识主体的一部分,大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群体,他们有着较高的文化知识素养,其法律意识的水*对我国法治社会的形成有着特殊意义。然而,当前我国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并不如人意,究其原因,有以下方面:

  (一)社会转型期和文化传统的影响

  中国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正处于一个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社会转型时期,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中国开始踏上了由“人治”社会向“法治”社会转型的漫漫征途。对于今日中国而言,法治已成为一种主流话语,“依法治国”的战略决策也在紧锣密鼓地实施,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但是,依法治国是“人治”到“法治”的转变,我国封建和人治的历史传统久远,而法治传统和意识淡薄,因而决定了这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有大量的工作要做,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依法治国就是要厉行现代法治,是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规范化,是对权力的制约和权利的保障。尽管*年普法教育不断进行,公民民主法治意识不断提高,但是社会公众还是缺少相应的制约权力和维护权利的信念。由于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甚至知法犯法,执法者违法现象依然存在,少数党员领导干部目无法纪,以权代法,徇私枉法,使法律的权威受到了挑战。一部分学生低估了法律在现实社会中的作用,把金钱、关系、背景看得很重,甚至凌驾于法律之上。*些年来受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有许多积极因素,但也有不少消极因素。对民主与法制、自由与法律、权利与义务、个人与集体缺乏辩证的认识,有些学生舍弃后者,而选择前者。法制建设的成效和法治现状之间的这种巨大反差印证了一个道理:制度层面的法制建设仅仅是法治的“皮囊”,是法治的外在性要素,而人的现代化,特别是法律意识的现代化,才是法治的内在性要素,才是国家实现法治化的关键。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文化最灿烂的民族之一,有着自己的传统文化。但是,这种传统文化体现在中国法律方面主要有三个显著特征:

  一是缺乏对权利观念的逻辑规定和论证,权利观念极端淡薄;

  二是强化专制主义,权力崇拜观念极端狂热;

  三是宗法 伦理精神和原则渗透、影响着法的价值取向,形成以家族为本位的法的观念,并成为中国法律文化传统的核心。这种宗族伦理传统使法成为一种伦理道德的附庸,这种状况必然产生重人治、轻法治的思想,并且成为我国大学生法律意识现代化的历史重负。

  这些传统对今天中国转型的法律治理不能说不产生着影响。办事讲人情、靠关系的*惯仍根深蒂固。有人说“关系就是生产力”。有不少事情,靠法律、制度解决不了问题,要惊动到一级级的“首长”才得以解决。正如***指出的:“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专制传统比较多,民主法制传统很少。**以后,我们也没有自觉地系统地建立保障人民民**力的各项制度,法制很不完善,也很不手重视,特权现象有时受到限制、批评和打击,有时又重新滋长。克服特权现象,要解决思想问题,也要解决制度问题。”***提出的这个问题,意在告诫人们,人与制度相比,制度更有较大的稳定性和权威性,应当摒弃人治,厉行法治。然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求人们在短时间内完全摆脱“人治”心理,形成完善的“法治”意识是不现实的。社会转型进程是一个复杂曲折的逐步进展的艰难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处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大学生看到某些现实生活中执法不严、权大于法的现象,难免对法律有所怀疑、迷惑,忽视自身法律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二)高校教育管理偏差的影响

  首先,在教育上,高校对大学生的法律教育缺乏系统和长远规划,一般局限于讲授一些法律基础知识。学*时间也仅有一学期,学生学*法律的方式也是为了考试过关死记硬背,将法律教育作为一门课程来看待,造成了大学生尽管知晓了一定的法律条文,但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去思考怎样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处理现实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如此以来,很难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在犯罪前已被学校决定保送读研,但就是这样一个学*成绩优秀的学生,虽然在校期间也学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 ,但在“应试”教育带来的高分低能的弊端下,难免犯罪。这说明即使大学生学过一定的法律常识,但要做到严格守法,则还欠缺严谨的法律素质;说明高校对大学生的法律教育应该重在培养其较强的法律意识和完善的法律素质。

  其次,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也存在问题。一是重知识传授,轻意识培养。我们对大学生的法律教育,主要是给他们灌输一个个干巴巴的条文,一点点地指出知识点,而没有把目的放在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上。二是注重刑法、婚姻法等具体法律规范、知识的教育,轻视宪法、组织法、程序法、选举法等关系国家基本社会政治制度、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以及***基本运行方式的根本大法和基本法律的教育。三是重义务,轻权利。注重宣讲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活动,忽视宣讲法律所允许和保护的正当活动。对于**在民、法律面前人人*等等现代法律意识则传播很少。这些问题更会造成大学生对法律的不信任感、压迫感和厌恶感,从而加剧法律生活的失调,削弱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

  再次,在学校的管理上,有的学校实行了学分制,学生的选择自由度加大,只要考试过关,学生可以不上课;学校对学生的违纪处理,也都比较宽松,如有的学校规定对于学生的处分视其表现好坏可以撤销,这在客观上纵容了违纪学生向违法犯罪方向发展;有的学校片面强调学生的自治作用,过高估计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对学生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没有严格的管理条例和规定,或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得力,缺乏科学管理和正确引导,造成教育管理上的盲点和空白。

  (三)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目前,在校大学生大都是18-23岁的青年,正处于生理、心理渐趋成熟的时期。他们与成年人不同,有自己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

  其一,过分的自我意识。部分大学生过分强调自我,主张“自我是一切的出发点和归宿”,在道德观上,缺乏明确的善恶观念,没有传统的道德原则;在行动上,主张个人的极端自由,不愿受社会的任何约束与控制。

  其二,过度的自负。部分学生成长轨道一帆风顺,我们在培养教育中,又送给他们“佼佼者”、“国家的栋梁”等桂冠,强化了他们的宠儿意识。他们自视为一等公民,表现出“当今中国之前途,舍我其谁”的傲气,滋长了自高自大的情绪,没有认清自己的位臵和责任。

  其三,过强的自尊心、虚荣心和自卑感。现实中,这三者是密切相关、相互纠缠的。大学生*时自尊心表现得越外露,其自卑感也越强烈,虚荣心也越明显。他们情感脆弱,多愁善感,特别害怕别人伤害自己的'尊严,过分介意别人的评论和批评。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李海涉嫌故意**案等,就说明了我国部分大学生心理素质十分脆弱,稍受一点挫折,则易采取过激手段处理问题,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

  其四,较强的逆反心理。大学生从家庭到学校,经历着心理上的断乳,出z现了“第二反抗期”,逆反心理便是这一时期学生对家长、对学校、对社会的一种抵触情绪,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但部分大学生不善于准确地把握这种逆反心理,呈现“矫枉过正”。在内容上一概排斥,手段上简单地反抗。把自己与社会、学校、家庭对立起来,不论正确与否,一律“反其道而行之”,一些学生明知是错误还一意孤行,最后走上令入不齿的违法犯罪道路。

  培养和塑造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主要途径

  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现代化的市场经济实践要求有现代法治观念 和伦理精神的支撑,需要有与之相应的思想教育理念和运作体系。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包括大学生的现代法律意识的塑造过程,不仅仅是依托于学校,更需要深深地扎根于以社会为背景的“土壤”之中。因此,针对当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与分析,现提出如下几点对策建议:

  1、健全法律运行机制,加强道德规范建设,创造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法治环境和舆论环境。

  大学生思想开放,时代感强,主观上期望法治,关心国家法制建设,但世界观还未完全成熟,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因此,立法、执法、司法部门做到立法的民主化、科学化,执法的程序化,守法的自觉化;大众传播媒体和各种社会力量应利用普法、守法、执法和监督法律实施的模范人物和典型事迹,进行生动的法制宣传,创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和舆论环境,对于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深化大学“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改革,开展校园法制文化活动,以适应素质教育对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要求。

  具体包括:

  1)合理建构大学法律基础知识课程内容,以强化大学生的法律认知。

  我国大学法律基础知识教育是在职权主义诉讼理念基础上展开的,偏重于法的适用的工具主义所以在课程内容设臵中,反映出重现行规律法规而轻法理学、重刑法轻民法、重公法轻私法等情形。因此,要调整大学法律基础知识教育理念,重视法的多重价值的认识与教育。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内容设臵中:一要始终把法理学、宪法学作为法律基础知识的重点,必须把法的本质、价值、功能,法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法理内容根植大学生脑海;二是增加民商法的内容,以强化大学生对私法的认知;三是要增加国际法的内容,以适应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要求。另外可增设政治理论、法理学、法哲学、人权 保护等方面的课程作为选修课,使学生在增长法律知识同时增强人权 保护意识,在坚定政治信念的同时信服法律。

  2)开创法律知识教学新方法,不断加深大学生对法律的情感。

  法律情感是人们对法律现象的主观心理态度或心理反映。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传授法律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情感。这就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一要引用典型案例教学法,以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辨析通过案例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并在此过程中传授法理,适用法规,领悟到法律的价值,从而培养法律感情;二要实行角色体验教学,可采用情景模拟(如行政处罚情景等) ,给学生设定各种角色(如:**、行政相对人,案件审核的法制人员) ,根据所设定的角色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发表看法,从中学*法律知识,体会法律的作用培养法律感情;三要利用现代传媒等工具,激发学生学*法律的兴趣,使学生自觉去认识事物、获取知识、探究真理,培养对法律及法律现象的浓厚兴趣;四加强正确的舆论引导,对社会负面的信息和消极因素,通过控制传播面或者通过解惑、批驳来使其转化为正面效应,减少甚至消除其负面影响。

  3)引导大学生进行法律实践,以增强法律意志。

  法律意志的锤炼主要通过实践,根据各院校的特点可采取如下渠道:一是鼓励大学生参加维护自身和有关人的合法权益的活动,当自身和有关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合法有效地通过法律救济途经得到妥善解决;二是敢于与各种违法犯罪的行为作斗争;三是组建法律社团,建立法律言论沙龙,对于社会上不合法的事情敢于仗义直言,并通过舆论的力量匡扶正义;四是积极宣传法律知识和组织法律咨询活动等等

  4)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养,逐渐形成法律理想和法律信仰。法律理想的形成不但要加强法律知识的学*,同时也要以加强人文素养来促进:一是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使大学生的价值观与法律价值一致;二是坚持***道德教育,使大学生以***道德规范为行为准则;三是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渗透法律形式观和价值观的基本理念,以塑造大学生坚持正义和忠于法律的美德。

  3、实行“依法治校”,营造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氛围。

  高校的法治环境如果是民主、*等的,必然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正确树立起到积极正面的影响,反之亦然。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活动要有章可循,程序合法。学校制定校纪校规时,要确保所建立和使用的规章制度不违背法治的精神,与国家现阶段所颁布和使用的法律法规不冲突,并“严格按照教育法律的原则与规定,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尊重学生人格,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形成符合法治精神的育人环境,不断提高学校管理者、教师的法律素质,提高学校依法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

  4、加强学校和家庭沟通完善双向育人模式。

  家庭教育机制的优劣,对大学生的成长及守法意识的培养有着普遍而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教育的不利,将严重影响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首先,家长应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家庭是人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子女人生的启蒙老师也是其模仿的偶像。家长的个人素质、文化素养和品质是塑造子女良好人格的前提。如果家长*时素质低劣,社会态度不端、粗俗甚至行为恶劣,子女必然把他们的行为模仿并逐渐复制出来,形成自己的行为方式。

  5 更新教育观念。

  高等教育要与时俱进,必须大胆实行改革。对计划经济年代遗留下来并一直延续至今的、从性质上来看或者为实践所证明已严重不公*的或在实践中产生大量腐败问题的政策和规定,如对直辖市的考生高考低分录取及保送,东中西部高考考分差异太大等种种政策,要直接予以废除。对高校现行管理体制应大胆进行改革,革除目前高校中存在的官僚陈腐积*,改变那种将大学生仅仅视为受教育客体的落后观念或传统观念,确立大学生“主体”教育观,把大学生作为“教育、管理、服务、引导”的主体,发扬民主,充分发挥专家学者以及大学生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作用,从政策上真正地保证高校自治管理。

  6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 “要着眼于促进教育公*、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年来,教育部门坚持从严治教、规范管理,高度重视和采取切实措施,下大力气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上得起学、能够上好学,是促进教育公*的重要方面。周济强调,促进我国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必须认真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其中重要的一条是切实解决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问题。只有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才能使贫困大学生安心学*和以健康心态成长,坚决治理教育乱收费,规范收费行为,大力减轻贫困大学生的家庭经济负担,*等对待每一个学子,努力构建我校和谐局面,以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发展。

  总结与感想

  总之,分析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及其成因,从中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大学生法制观念、法律意识的主流是好的,但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容乐观,应引起高度重视。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大学生们对法律的认识、对法的作用和效力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了解程度和具体评价以及对于自身权利义务的认识和追求直接影响这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必须自觉作一个合格的守法公民,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不论对与错,只要是违法的行为,我们都不去做,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责人之前先正已身,严以律已,宽以待人,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为建设合谐社会付出自已应尽的一点力量!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7

  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 大学生法律意识如何直接关系到未来国家法制建设的进程。为此我们对在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状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法律知识的来源及法律知识重要性的认识、主动应用法律知识的能力、守法与护法意识、法制观及对法律的信任度、基本法律知识的了解与掌握。计25道题。该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份,回收 30份。

  一 法律知识来源及法律知识重要性的认识。

  21%的学生的法律知识主要来源于课堂,73%的学生法律知识来源于电视、电台和报纸,受家庭影响及其他来源的占6%。说明学生学*法律知识的来源广泛,但课堂与其他传播媒介占据主要部分。当问及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时,只有20%的同学认为法律“非常重要,我有麻烦首先想到法律途径解决,没有法律我就没有办法生活”,33%的同学认为“法律比较重要,我有时会尝试使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另外66%的同学认为法律不太重要或者根本没作用。约1/2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强弱受学校的影响最大,约1/3的学生认为社会是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最大因素,家庭及个人因素只占 20%。从中可以看出,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同学对法律的认识仅限于理论层面,还没有渗透到日常的学*生活中。学校组织的一些宣传活动或讲座只有 33%的同学觉得能学到一些东西,剩余67%的同学觉得太形式化,不愿去浪费时间,或者没有参加过。

  二 主动应用法律知识的能力。

  在实际生活中,有意识的应用法律知识的学生比例仍然不高,问卷中,试过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同学只有10%,90%的同学选择暂时没试过。参加勤工俭学或兼职时,有意向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的只占70%,仍有30%的学生完全没有这个意识。买了某种价值不菲的商品但后来现被骗后只有467%的同学会利用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40%的同学选择直接到商店找负责人赔偿,67%的同学选择把商品扔了,当买个教训,66%的同学选择“到处跟别人说这个商品是假的,叫人不要买。”这说明学生的**意识普遍不强。但可喜的.是,当问到“当你真正处于一件法律案件中” 有33%的同学认为自身法律意识不够,但懂得咨询专业人士,67%的同学则认为自身的法律知识足够,而且懂得咨询专业人士。法律本身是一门学理性极强的学科,不掌握一定的法律基础理论,就难以用理论解决现实存在的法律问题。

  三 守法、护法意识。

  由于传统法律意识的思维惯性,以及教育与宣传舆论的局限,大多数学生的法律意识处于一种被动的守法状态,虽然有较高的守法意识,但自觉性仍有待提高。对于一些轻微的违法违规行为,有40%的同学坚决不做,67%的同学选择会视情况而定,还有33%的同学则不介意,跟大众一起做。对于一些来路不明的自行车33%的同学认为自己不会去买,67%的同学则会买,因为很喜欢。

  四 法制观及对法律的信任度。

  当问及“一次你的一个亲密无间的朋友,向你借600元生活费,答应三个月之后还,你会要求他她写借条给你吗” 时,67%的同学认为不用写,30%的同学认为写不写都无所谓,只有33%的同学认为应当写。大多数同学的法律意识还停留在法律心理阶段,只是基于自身日常生活对法律现象的一种表面的、直观的感性认识,远没有形成高水*的法律思想体系。“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与普通人一样犯了罪,应当公*对待。该选项得到了67%的支持率,说明“法律面前人人*等”这一观念已经深入民心。守法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任何人犯了罪都应该受到应有的惩罚。另外,结果显示,所有被调查同学都希望能不断提高自身法律意识。这说明同学对法律意识在现代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清醒的认识,希望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

  五 基本法律知识的了解与掌握。

  在调查问卷中,我们设计了10道具有固定答案的题目考查同学对法律知识的了解程度。各题答对率如下: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8

  现今社会城市居民法律观点偏差,法制观念淡薄。居民的法律知识水*不高 。作为现代人,应当具备法律素养,这成为现代市民特别是青年大学生立足社会的基本条件。然而,实践中源源不断的各类大学生犯罪现象,频频向我们告示:一年一度的“法制教育”课并未让学生们真正懂法,传统的法制教育模式走到了非改不可的尽头。当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水*还很低,违法犯罪的大学生多数法律知识贫乏,法制观念淡薄,他们不懂得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年来一升再升的大学生犯罪数据,频频向我们告示:校园并不*静,大学生们的法律素养还十分贫瘠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衡量法律意识水*高低的一个重要依据。人们的法律意识水*的高低与其文化程度成正比。虽然我国高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衡量法律意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衡量法律意识水*高低的'一个重要依据。人们的法律意识水*的高低与其文化程度成正比。

  对此,我对我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1、调查的基本方法

  对于此类调查题目,我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首先,筛选题目,再分发给各个当地大学校园的同学,再选择10名同学完成问卷调查,最后再根据同学们的问卷结果作出相应的结论。

  调查问卷如下:

  1、你认为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用处?

  a、非常有用45.11% b、一般35.71% c、基本没用6.02% d、法律不如权力有用11.65%

  2、你生活中的法律知识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a、电视上48.12% b、报纸上16.54% c、学校的课本上35.34% d、家庭的影响4.51% e、其他13.91%

  3、你认为你在生活中*均每学期遇到法律问题的频率为:

  a、20次以上5.26% b、20次?10次6.39% c、10次?5次21.8% d、5次以下50.75% e、0次16.17%

  4、当你的权益受到侵害时,你首先想到的是?

  a、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50% b、用武力解决6.02% c、通过关系解决.15.79% d、感觉很委屈但是认为也是没办法的事16.17% e、根本没有在意过9.40%

  8、当今虽然是法制社会,也存在着家庭暴力、婚姻财产纠纷等很多问题,你认为:a、清官难断家务事74.05% b、清官易断家务事25.95%

  (1)、如果你选择了a,那么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a、法律法规不健全30.70% b、群众的法制意识不强29.57% c、法官的职业素质不够高4.01% d、法律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35.21%

  (2)、如果你选择了b,那么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a、法律法规健全52.6% b、多年的普法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效9.40% c、法官能够正确地把握“一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15.41% d、一切问题在法律面前都能够得到解决3.38%

  10、假如你在公交车上遇到骚扰时,你会如何去做?

  a、出声制止,维护自己的权益49.25% b、用适当的方法让他得到惩罚28.95% c、瞪他一眼,然后换个地方或下车20.31% d、默默的离开,不敢出声。3.38%

  16、你希望多了解一些法律知识吗?

  a、希望92.11% b、不希望7.89%

  17、你希望法律基础课要如何上?

  a、尽可能介绍能解决社会生活的法律法规33.08% b、从案例中说明相关法律理论,类似于《今日说法》61.65% c、按照教材的内容和顺序进行教学5.26% d、最好取消这门课,与日常学*生活无关4.14% e、我觉得这样比较好;

  2、导致调查结果的原因

  可见他们还是很关心身边的人和事的,一些法律常识大部分同学还是知道的,由于问卷设计的不够合理,可能误导了同学们的思想,让数据不够真实,此次调查的结果说明,同学们的法律意识比较弱,知识也比较缺乏,从数据上看,同学们都没有太在意生活中的法律问题,也许他们觉得,在生活中遇到麻烦是必然的,并不是法律问题,也有可能受家庭、社会等各种因素影响,让他们认为权利比法律有用。

  此次调查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大学生大都重视专业课,而对法律基础课不予以重视,只是临到考试的时候突击,应付了事,大多数学生重学分,轻实效,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大学生不可能有扎实的法律基

  础知识。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通过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使他们把提高法律意识从自在的行为变为自觉的行为,从而意识到法律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并把法律当成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法律意识是一种较为宽泛的社会意识表现形式,对于大学生来讲,法律意识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对实际法律问题的观点、态度与解决方法,简单得说,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法律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是对每一个大学生素质修养的必备要求,是能够懂法运用法律的前提;对实际案例的解决是法律意识高低的具体表现,具有直观性。

  3、对大学生如何提高法律意识的意见

  根据此次调查,我们应该看到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教育,加强综合管理,高等院校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要从根本上抓起,就具体到高等院校对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高度重视及各种有关法律方面的宣传。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应着重以下2个方面:

  1。高校应营造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的学校环境。

  2。高校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3。鼓励大学生观看有关法律知识方面的书籍或电视节目,能尽量做到普法、懂法,认识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意义。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9

  it行业仍是年薪老大

  调查显示,XX年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成都、重庆、武汉、青岛、杭州、西安十大城市涉及16类行业和11类职业的网民的*均年薪为27060元人民币。其中,9.1%的人年薪在5000元以下;13.7%的人年薪在5000~10000元;19.4%的人年薪在1万~2万元;15.3%的人年薪在2万~3万元;13.6%的人年薪在3万~4万;7.4%的人年薪在4万~5万;8.2%的人年薪在5万~6万;3%的人年薪在7万~9万;0.8%的人年薪在9万~10万;3.1%的人年薪在10万以上。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低收入者的比例远远大于高收入者,两端人数均较少,而大部分人收入基本在中间档次,从1万~5万元的收入者占55.7%。

  薪资收入排名前10位的行业中,it业年薪排在,其值为29948元。XX年是it业寒冷的冬天,其行业排名却是,可见冬天来了,春天将会更辉煌。排在第二的是媒体/广告业,其*均年薪是28239元,后面行业及其*均年薪依次排行为金融/保险(28218元)、商业/贸易(25840元)、咨询/法律(24404元)、建筑/房地产(23049元)、医药/保健(22799元)、教育/研究(19746元)、机械/仪表(19379元)、其他类行业(19041元)、**/公用事业(19023元)、石油/化工(18945元)、矿产/冶金(13931元)、餐饮/旅游(11613元)、纺织/服装(11181元)、交通/运输(9250元)。

  经营管理者收入多

  调查显示,从事经营和管理类的职业年薪为高,其*均值为41208元。其次分别为技术(36220元)、销售(35965元)、编辑/记者/翻译(23598元)、律师/法律工作者(10340元)、公关/市场/广告(21360元)、后勤/物流(13756元)、财务/审计(13223元)。

  按城市划分,从事销售工作的,深圳的`*均年薪为高,高达68000元。经营和管理工作者,广州排名,约为63083元,深圳紧跟其后,为62083元。公关/市场/广告职业者,广州以50833元胜于北京(35050元)。编辑/记者/翻译职业者,北京当仁不让,其年薪为56000元,第二名深圳被甩到30000元。财务/审计的高薪收入还是产生在经济中心上海市,其*均年薪为43333元。

  各城市收入差距大

  此次调查深圳和上海分别以52630元和50215元的*均年薪分列前两名,北京则以47356元身居第三位,广州(43362元)名列第四位。而其余6城市均低于4万元。

  在被调查者多的四大城市中,各城市高收入的行业不一样。北京地区收入高的行业为it业,*均年薪为50125元;上海地区“咨询/法律”行业高居榜首,*均年薪水*为53254元;广州薪金排在首位的律师/法律工作者行业的年薪超过50000元。在深圳,薪水高的行业是“教育/研究”和“医药/保健”业,其年薪*均高达60000元以上。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10

  法律意识,是人们的法律观点和法律情感的总和,其内容包括对法的本质、作用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要求和态度,对法律的评价和解释,对自己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对某种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关于法律现象的知识以及法制观念等。大学生法律意识是大学生群体对法、法律或其现象的反应形式,即心理、知识、观点和思想,包括对法律的情感、认知、评价和信仰等的内心体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也是未来社会的支撑主体,其法律意识如何,直接影响到公民的法律素质和整个社会法治文明的程度。

  一、研究和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意义

  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进行客观、准确的研究及分析,是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律教育,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遵守法律内在自觉性的基础。

  从年龄上讲,大学生是一个横跨青年和成年的群体,由于尚未形成成熟、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其法律意识带有明显的易变性和不成熟性。加之历史原因、外部环境以及大学生自身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个别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行为与社会要求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和法律需求,对于提高法律教育的针对性,切实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大学生遵守法律内在自觉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长远方针,是国家法制建设的百年大计,是促进培养现代化合格人才的需要。

  二、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与分析

  (一)调查形式和结果

  经过对某医科大学汾阳分校09,10,11三个年级多名大学生的法律知识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 100份,收回 100份,收回率 100%。其结果显示:

  1. 法律知识的来源及对法律知识重要性的认识 34.23%的学生的法律知识主要来源于学校的教育,44.34%的学生法律知识来源于电视和报纸,受家庭影响及其他来源的占21.43%。自己认为掌握了必要的法律知识且能灵活运用于解决现实问题的学生占22.5%,77.5%的学生认为自己法律知识不足或不能灵活运用。77.6%的学生认为需要学*或深入学*法律知识,13.8%的人认为只需要了解一下就可以了,9.6%的学生认为完全不需要。约1/3的学生认为造成法律意识薄弱的原因为法律教育活动的局限性,1/2的学生认为社会的不良风气及贫富悬殊是主要原因。这表明大部分学生法律知识缺乏,学校系统的法律知识教育不足,不能满足大部

  分学生的需求。

  2. 主动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 在实际生活中,有意识的主动运用法律知识的学生比例仍然不高,如参加勤工俭学时,有意向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的占61%,无意向的人占39%;被骗或被盗、被抢时选择向**机关或学校保卫处报案的占87%,不报告的占13%;认为报案没用或司法机关不能提供有效保护的人占15.2%。遇到不法行为时,男生选择漠不关心的比例占到10%左右,女生比例占6%。

  3. 对法律的信任度和对当前法治的整体现状的满意度 对法律保持信任的学生占35%,认为法律会越来越完善的学生占31.2%,而认为法律不如权利有用及法律越来越成为有钱人和有权人的工具的占33.8%。对“法院做出公正判决有信心”者占2***%,对“当前整体法治环境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达69.8%。这一方面说明作为法治前提的民主立法及其程序还很不健全,司法不公乃至司法腐 败现象仍然畅通无阻;另一方面这种消极的法律意识也会严重地影响到公民法律信仰确立和法治理想信念的最终建立,表现出大学生法律信仰的一定程度的缺失,也反映了不利于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法治环境和氛围。

  (二)调查结果分析

  由于大学生法律意识是一个多要素、多层次的复杂系统,要精确全面地概括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的现状并非易事,所以本文只能结合调查结果,对当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所存在的问题作一个粗浅的概括:

  1. 大学

  生缺乏从总体上准确理解和把握现代法治的基本精神 现代法治是以民主为基础,以保障人权为核心,与传统的'法制有着本质的区别,它视法为工具与目的的统一,并更加强调法的目的价值,而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对法的民主基础尚未有明确的意识,仍然存在着一种传统意义上将法作为统治工具的法律观。譬如,他们也认可“法治”反对“人治”,但受到传统人治观念和现实中一些“权大于法”现象的影响,往往认为法律只具有工具价值而非目的价值;他们也认可民主反对专制,但受到中国现实国情的制约,往往认为法制只存在于民主制度而专制制度下就没有法制,没有认识到法制既可以与专制相结合,也可以与民主相结合,而只有以民主为社会基础的法制模式,才能称之为真正的法治。

  2. 有感性法律意识,但缺乏理性法律意识 法律本身是一门学理性极强的学科,不掌握一定的法律基础理论,就难以用理论解决现实存在的法律问题。大多数大学生对法律的认识还只处于初级的感性阶段,正是因为缺乏系统的法学理论学*,使得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仍处于对法律本质认知的启蒙状态。比如,多数学生都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但对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内容却知之甚少,现代法治国家普遍都是实行宪 政的国家,若不能将宪法提到宪 政的高度加以认识,在论及宪法内容时不能立即想到公民的权利以及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关系等诸如此类的关键问题,则是缺乏现代法治意识和宪 政意识的表现。

  三、培养和塑造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主要途径

  针对当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与分析,现提出如下几点对策建议:

  (一)健全法律运行机制,加强道德规范建设,创造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法治环境和舆论环境

  大学生思想开放,时代感强,主观上期望法治,关心国家法制建设,但世界观还未完全成熟,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因此,立法、执法、司法部门做到立法的民主化、科学化,执法的程序化,守法的自觉化;大众传播媒体和各种社会力量应利用普法、守法、执法和监督法律实施的模范人物和典型事迹,进行生动的法制宣传,创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和舆论环境,对于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实行“依法治校”,营造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氛围

  高校的法治环境如果是民主、*等的,必然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正确树立起到积极正面的影响,反之亦然。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活动要有章可循,程序合法。学校制定校纪校规时,要确保所建立和使用的规章制度不违背法治的精神,与国家现阶段所颁布和使用的法律法规不冲突,并“严格按照教育法律的原则与规定,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尊重学生人格,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形成符合法治精神的育人环境,不断提高学校管理者、教师的法律素质,提高学校依法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

  (三)深化大学“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改革,开展校园法制文化活动,以适应素质教育对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要求。

  目前的“法律基础”课教材,普遍存在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的问题。教材内容未突出重点,只注重编写的系统性,教材内容几乎涵盖了我国现行的法律,书中几乎无任何案例对相应法理进行释疑,而法律条文中大量引进的专业术语对于非法律专业的学生来说无异于读天书,不适应学生自学和阅读的需求。大学“法律基础”课应改为法理学课,或者至少从内容上突出对法治的基本理论、现代法的基本观念和法律的基本精神的介绍。同时,应当积极拓展法学选修课的开设门类和开设范围,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兴趣和需求,使学生从理性的层面对整个法治、法律及各部门法的基本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有一个宏观把握,从而逐步培养出适应现代素质教育要求的具有较高的法律意识的大学生。

  学校是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场所,但仅靠学校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一个长远的规划和具体的安排,它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社会教育工程。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要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心理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与国家的各种建设规程同步进行,形成良好的法制教育大环境,才能为社会输送具有较强法律意识的跨世纪人才。因此,高

  等院校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提高公民法律意识的主要任务。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11

  摘要:从一个“乡土气息”浓重的中国迈向充满“时代气息”的现代中国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在中国,礼治秩序与制度的解构过程同时也是现代化法治秩序与制度的建构过程,而制度变迁最为关键的当是孕育于制度中的法权利观念与文化因子”。在这样一个时代中,培养和造就什么样的人才是我们需要予以关注和重视的问题,我们培养的人才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成为“蕴含法治秩序与制度变迁因子和观念”的俊才则更为重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顺利召开,依法治国再一次被提了出来,作为一名大学生,坚持贯彻党的基本方针,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伟大事业。此时,我们要树立好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学*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意识。

  关键词: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分析

  1调查研究背景介绍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进程上有很大的进步,并且已经取得比较骄人的成绩,同时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也日趋完善,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但是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利益分配出现比较大的差距,当前社会出现许多影响社会治安形势的不安定因素,同时青少年的违法犯罪现象越来越频发,并呈现低年龄化趋势,犯罪倾向组织化,暴力化和手段**化。这些现象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大学生自身成才的迫切需要。

  2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调查研究的目的

  未来的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中流砥柱,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如何卓有成效地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一个具有战略性意义的重大课题。我们要通过研究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扫除培养他们法律意识的障碍,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维护社会稳定和推进我国法治化建设进程。

  调查研究的方法

  我们通过积极汲取现有的关于法律意识培养的理论成果,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的研究,更加理性地思考与改进大学生法律意识目前存在的不足,笔者这次所做的调查主要采取问卷形式,综合运用比较分析法、归纳与演绎法、心理分析法等,试图多角度、多视野来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进行调查,通过分析调查结果,归纳出目前该群体在法律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原因,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工作的开展和推进中国法治化的进程。

  调查研究的`意义

  有利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等多方面。其中影响他们最重要的素质是思想道德素质,而法律意识作为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低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既有助于提高大学生遵纪守法、辨别是非的能力,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也有助于提升他们的xx能力,同时还可以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的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有利于构建安全、和谐的校园

  大学生群体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尚未成熟,加之其法律意识比较淡薄,造成他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存在着欠缺,导致他们在遇事后会比较盲从并易冲动,从而诱发犯罪的产生。大学生违法犯罪已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社会问题,因而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就显得越来越重要,这样不但可以引导大学生做到自觉守法、用法,还可以预防和减少大学生违法犯罪,维护校园的和谐与安全。

  有利于实现法治的现代化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依法治国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实现法治现代化能够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法律意识尤其是法律信仰,是实现法治现代化的内在动因。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法律至上意识、*等意识、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引导他们厘清民主与法治、自由与秩序、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从而推进法治建设的现代化进程。

  3调查研究设计

  调查研究的方法

  在本次调查中,根据我们的调查内容,调查目的,我们此次选择的调查方式是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收集资料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自填问卷法,二是结构访问法。

  20xx年1月26日至2月24日,我们通过发送问卷进行网络调查和在校调查,无记名填写调查问卷,此次问卷调查共发放600份,收回问卷573份,其中有效问卷566份。人工进行调查结果分析,从而得出调查结论。

  调查问卷的设计

  在调查问卷的设计过程中,我们参考了诸如殷发志撰文的《上海市市民法律素质抽样调查的统计分析报告》等研究社会大众法律意识的文章,参考了诸如张萍、强昌文的《大学生法治意识现状及分析报告》等以大学生法律意识为调查对象的文章,以及参考了舒国澄、李宏勃的《法理学阶梯》等法理学著作,吸取了***、法院工作者提出的中肯建议。

  调查的对象:

  本组人员在河北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河北经贸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燕山大学和石家庄铁道大学实施研究调查,以获取最新、最真实的数据。

  4调查问卷的剔除类别

  (1)整份问卷答案呈规则作答的,如同一性作答、波浪形作答等。

  (2)同一题目选两个或两个以上答案的。

  (3)整份问卷漏答题目2个以上的。

  5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我们运用张文彤的《统计分析教程》和李沛良的《社会研究的统计应用》进行较深入的分析数据,最后用了SPSS中的频数分析、交叉性分析、关联性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较客观和较正确地反映了河北大学生法律意识状况。在原因分析和培养途径分析方面,我们广泛应用交叉性分析,把各个独立的调查问卷所涉及问题结合起来,使相关问题在数据上互相联系,从而发现单纯用频数分析所不能揭示的问题。

  从总体来看,大学生对法治社会认识还是处于一个偏低的水*,做到深入认识了解并形成自己思想的人较少,获取法律知识的意愿并不大,热情也不高涨,获取法律知识的途径单一,被动接受法律知识,不符合朝气蓬勃与思想上进的大学生形象,这种现象可以说是一种普遍的。尽管大学生在自身权益受到侵犯时会采取法律措施,依据法律程序来维护自己的利益,但是对**的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却并不是很信任,我国仍应继续加快法制社会的建设工作,加快民众尤其是大学生这样的高级知识分子法律意识的建立。

  据调查发现有x%的大学生学*法律专业是为了更好地找到工作,x%的学生对学*法律知识的意义仍持有质疑,由此可知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知之甚少,对其将来的生活等有一定影响。而对于学校或相关部门组织的法制宣传活动或讲座,x%的大学生认为能学到东西愿意去,x%的大学生觉得太xx没意义,x%的大学生觉得浪费时间。当自身利益受到损害时,x%的学生会以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利益,但还是有x%的大学生只是对之抱有无奈之情。同时我们发现,大学生认为报刊、电视广播等新闻舆论的监督是最为有效的,认为党委、**、人大等领导机关有效的人数为x%,也存在x%的学生对此表示说不清,这无疑表明了有一部分大学生法律知识缺乏,对法律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通过以上数据统计,不禁引起我们的思考,还有部分大学生不选择法律武器的原因是什么呢?据调查,我们发现有x%的大学生缺乏法律知识,而认为掌握了必要的法律知识且能灵活运用于解决现实问题的学生只占x%,懂得法律知识但不会实际运用的学生占x%。这很明显地表明大学生缺乏主动运用法律知识的意识,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只停留在感性意识阶段,缺乏理性法律意识,实际运用能力不足。

  6提高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对策建议

  优化法治环境

  积极推进法制建设

  首先,加快立法进程。加强立法,有法可依是实现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前提。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法律,已经初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法律制度体系。但日益变化的经济、文化和政治又对当今的法律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加快立法步伐,制定完善的法律体系是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为当代大学生创造良好法治环境的必要条件。

  其次,加强司法公正。司法活动对当代大学生的法律素质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影响,法律需要通过严格的司法活动才能得到有效地遵守和执行,而且由于大学生对社会政治的敏锐度非常高,更倾向于关注国家机关对待热点问题的态度,也就是说当代大学生较容易通过司法公正执行获得对司法公正性的认可,从而对法律产生认同感和信任感。

  最后,树立法律权威。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有赖于全社会共同的努力。就当代大学生而言,需要做到以下三方面:第一,树立法律信仰。第二,积极宣传法律知识。第三,勇于同违法犯罪的行为作坚决的斗争。

  改善网络环境

  当今社会,网络作为信息交流的*台也愈来愈受到大学生的青睐。毋庸置疑,网络给大学生的生活和学*带来了方便和快捷,然而,其消极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暴力等低俗内容,严重污染了网络环境。因此,为了使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就需要为大学生创造一个健康良好的网络环境,就必须实施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改善网络环境,以遏制大学生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

  首先,加强网络立法。加快网络立法进程,构建法制化的网络文化管理机制,尤为重要。其次,加强网络技术防范。最后,建立和完善网民举报制度,聘请一批社会责任心强,有一定政策水*的网友为义务监督员,协助有关部门监管网站,把网民举报与技术监控结合起来。

  创建法制校园文化

  提高当代大学生对法制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高等院校作为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主要阵地,应该积极响应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法律政策,将法制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培养大学生的法律信仰,使其树立法律至上的意识,增强法律素养。

  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法制教育

  (1)推动法制教育课程改革。高校要高度重视法治教育,充分考虑在校大学生的自身特点与需要,有针对性地加以教学,以此增强法律教育课程的实效性,从而真正发挥好法治课堂的作用。如丰富法治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扩展法治教育渠道、构建有效实践环节等。

  (2)实行依法治校。首先,建立健全校园法规制度。高校要建立健全各种校园规章制度,同时结合教育教学的日常工作实际,参照国家法律法规,制定适应现代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方面工作的规章制度,让学校所进行的各项工作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促进依法治教和学生管理法治化,形成靠制度管人、靠制度行事的良好局面。

  其次,设置法治机构,和谐校园的建设离不开社会各种力量的积极参与和努力,各高校不但需要设置完善的校规校纪,而且要加强法规的有效执行。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应该通过以法育人等经常性的校规校纪教育,及时纠正大学生的不良行为,创造校园法制宣传的良好氛围。应努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培养法治意识创造条件。一是要以马列主义,***思想,***理论,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形成一个有时代精神,秉承优良传统,推崇崇高理想的文化氛围和环境,熏陶和感染高校在校学生,将优良传统和作风转变为学生自身素质;二是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积极向上思想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三是要利用校报、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发挥舆论导向作用,正确引导校园里的各种思潮和文化现象。

  锻炼大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

  高等院校应高度重视法律实践活动,将法制教育与法律的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提高大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社会调查;邀请有办案经验的法官、检察官、**人员或律师来校举行法律讲座;举办一些法律知识方面的辩论赛或演讲;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法庭”等活动。法律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学*法律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重视和完善家庭教育

  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配合才能顺利完成。家庭作为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第二课堂,父母是孩子的首个教育者,他们对子女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很大的。

  作为父母,应该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培养子女的法律意识,从小就开始认真教育孩子的行动。家长应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并且为子女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氛围是否良好直接影响着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12

  摘要:本次调查以“大学生法制意识”为主题,通过调查、分析等方法的运用,对当代大学生地法制意识进行了分析,了解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及特点,并对提高大学生法制意识提出了几点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大学生;法制意识;现状;对策

  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深入贯彻,中国正逐步向一个法治国家迈进,在一个国家的法制建设进程中,公民法制观念的水*是根本性的、决定性的因素。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法制观念更需加强。为了进一步了解当代大学生法制意识的现状,进行了一次“大学生法制意识的问卷调查”。

  一、当前大学生法制意识的现状及分析

  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法制意识状况,我们在浙江农林大学的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了问卷100份,回收95份,有效回收率为95%。对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分析后,我们得出如下结果:

  (一)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不高,法律知识知晓程度不高。

  在调查中,对“你对自己掌握的法制知识程度的评价”的回答中,只有5.3%的学生对自己所掌握的法制知识程度表示满意,可见当代大学生对自己所掌握的法律知识认识程度普遍不高,法律知识水*也相对较低。在“你知道我国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的是以下哪一部法律?”的调查中,仍有15.8%的学生认为我国的根本法不是宪法而是其他法,可见对这一基础的法律知识还有学生不太了解,虽然大学里我们学过一些法律基础知识,但大多数学生都只顾及自己专业的学*而缺少对法律知识的关注,我们说知识是观念的基础,没有足够的法律知识的积累,就不可能形成法制观念,已受到较高水*教育的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却不容乐观。

  (二)法律信仰不高,没有形成法律*惯

  在调查中,被问到“在你所有的经历中,曾经运用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吗?”只有31.6%的少数有过**经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缺少践行法律行为,没有形成法律*惯。回答“当您权利受到侵害时,你首先想到的是”时,只有26.5%的学生会想到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大部分学生首先想到的是通过关系来解决,但也有10.5%的学生会采用武力或者是忍气吞声。可见,大学生缺乏权利观念,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积极主动地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而是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法律,更加倾向于通过人际关系来解决问题,这是法律信仰不高的体现,这种靠人际关系的观念在大学生中普遍盛行,这种扭曲的观念不利于和谐社会和法治社会的建设,这值得我们反思。有些学生甚至会放弃法律武器,采用武力的手段来讨回“公道”,导致了违法犯罪的可能性。

  (三)对法律有所关注,关心中国法制,但对法制现状缺乏信心

  对“在你的印象中,法律与你的生活的关系是”的回答中,有47.4%的学生认为关注时事新闻能感觉到法律与生活的关系和21.1%的学生认为时刻关注法律事件,能感到生活处处与发现法相关,可见大学生对法律还是有所关注,但很少的同学从法律事件中关注法律,只是从一些时事新闻中感受法律。被问到“你认为现在我们国家的普法力度够不够?”,有68.4%的学生认为我们国家当前普法的力度还不够,很少有同学认为普法力度这件事表示无所谓,可以看出,法治社

  会是大学生的追求,对国家的法制建设还是很关心的。被问到“你认为我国法律不能有效执行的原因是”,居然有78.9%的学生认为是由于执法机关执法不严,以及一些领导与干部不守法。可见大学生现在的法制现状表示不乐观,官员不守法的风气影响到了法律的威严和人们对法律的敬畏,官员没有起到表率作用,使得普通民众失去了对法律的信心。在“你相信法律途径能够真正帮你解决问题吗”的调查中,有57.9%的学生认为只能解决某些事情,甚至31.6%的学生认为走法律途径只会使问题进一步恶化,可以看出我们学生对法律缺乏信心,在大学生心中法律不是能很好解决问题的途径,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法制的现状,他们对法律缺乏信心,因而很少有人诉诸于法律,可见,大多数人选择依靠人际关系解决问题和执法机关自身执法不严以及官员不守法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形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对法制现状缺乏信心。

  (四)对公检法等执法机关的印象较负面在“对于法院、***、***等执法机关,你的态度是”的调查中,有10.5%的学生不信任,36.8%的学生除非不得已,不跟他们打交道,对公检法等执法机关的信任度只有52.6%,没有充分的信任。

  由此也可以看出大学生对这些执法机关不太了解,对这些部门抱有一种畏惧的心理。在“你认为对法律的执行,哪些监督是有效的”的调查中,认为应该群众监督有效的多达89.5%,而媒体监督与党委,**等领导监督的分别为78.9%和57.9%,只有少数人认为执行机关的自我监督是有效的,可见大学生对执法机关内部机关监督表示不满意和缺乏信心,更加相信用群众和媒体来监督这些机关对法律的执行。针对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当前大学生的法制意识并不乐观,法律意识水*还很低,法制观念淡薄,他们不懂得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更倾向于用人际关系来解决问题同时对法律的关注程度还不够,同时大学生对法律的信仰引人思考,要探究其多方面的原因。

  二、大学生法制意识提高的对策

  (一)健全法律运行机制,加强道德规范建设,创造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法治环境和舆论环境。

  大学生思想开放,时代感强,主观上期望法治,关心国家法制建设,但世界观还未完全成熟,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因此,立法、执法、司法部门做到立法的民主化、科学化,执法的程序化,守法的自觉化;大众传播媒体和各种社会力量应利用普法、守法、执法和监督法律实施的模范人物和典型事迹,进行生动的法制宣传,创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和舆论环境,对于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齐抓共管,着力构建高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学生法制教育网络。

  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提升他们的法律素养,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而是涉及家庭、社区以及整个社会的各个层面的系统而复杂的教育工程,它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一个长远的规划。因此,需要全体社会共同关注,需要各个环节紧密配合。首先,作为大学生法制教育主阵地的学校,必须实施依法治校,保证良好的校园生活环境,切实抵制社会不良文化的进入;其次,家长要注重对自己孩子的了解,配合学校教育,并且注重给孩子良好的熏陶;司法机关也应该有重点地与大学定期联系,加强校内的司法宣传教育;**职能部门则应力所能及地为大学排忧解难,要切实采取可行的措施,优化社会大环境以及校园环境。

  (三)开展校园法制文化活动,加大普法力度,以适应素质教育对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要求

  学校应当积极拓展法学选修课的开设门类和开设范围,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兴趣和需求,使学生从理性的层面对整个法治、法律及各部门法的基本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有一个宏观把握,组织大学生看一些著名案例的录像,请有关办案人员或著名法学专家来校开讲座;组织学生旁听法院庭审,亲身体验法院审理各类案件的程序,了解我国的审判制度;组织学生到监狱考察参观,通过服刑人员现身说法,使学生受到生动且深刻的法制教育;开展“模拟法庭”活动,通过大学生自己模拟法官、律师、检察官、被告等角色,掌握诉讼程序,震撼心灵,提高守法意识;组织一些有关法学方面的知识竞赛,加大普法的力度,从而逐步培养出适应现代素质教育要求的具有较高的法律意识的大学生。

  (四)司法机关应该建立法律公信度,提高公民对法律的信仰度

  不断暴露的司法不公问题,司法腐败现象,领导与干部自身的不守法,使得人民对法律的信任度急剧下降,法律的信任危机越来越严重。因而要加强公、检、法机关的规范化整治,执法机关自身做好表率,加强对腐败的打击力度,维护法律的尊严,确保司法独立、司法公正,坚决杜绝“走后门”、“拉关系”等不良风气,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依法办事的观念,增强大学生对法律的信任,从而让大学生树立更加正确的世界观,真正做到有法必依,而不再是以为的依赖人际关系,建立法律的公信度是法治进程的关键一环,有利于普法在大学生中的深入。

  结语: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对其个人的成长,中国的法制化进程具有深远的意义。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中国法治社会建设的生力军,他们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法律素质如何,关系到我国法治建设能否顺利推进。针对目前大学生普遍缺乏法制意识,对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成为了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而且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党和国家的支持,还需要家庭、学校与社会的通力合作,有效调节社会资源,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出一个有利于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的良好环境,使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实现良性发展,使青年学子成为一个有理想、负有社会责任感、诚实守信、综合素质较高、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为社会输送具有较强法律意识的跨世纪人才,才能促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的繁荣与发展,才能实现国富民强的宏伟目标。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13

  公民的法律素养衡量一个民族的文明。顶着高层知识分子头衔的大学生的法律素养更是彰显民族文明与文化水*的关键。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此时高校的正确教育和引导具有绝对作用----帮助其拓宽法律知识,加强法律意识,提升法律素养,完善法律人格。

  俗话说,谋定而后动,解决问题前应先有策划,而策划往往应对症下药,才能因势利导,通权达变。因此,我们要对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做一番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根本,由此制定应对措施,为和谐大学和谐社会做贡献。

  一、研究方法,问卷调查

  在整个20xx年的11月分里,我和我的小组成员,制作了法律调查表,针对广州大学在校大学生,通过扫楼、网上填写等调查方式进行无记名填写调查问卷的调查行动,并人工进行调查结果统计及分析,从而得出调查结论。

  二、调查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了基本了解,调查情况如下:

  1、85.13%的大学生认为法律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但还有少数14.87%认为无关;

  2、54.87%的大学生秉信法律能为他们解决现实中的问题纠纷,维护切身的利益,8.21%却认为不能,还有36.92%认为目前不能,但相信以后会逐渐完善;

  3、23.59%的大学生对法律所规定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了解不是很清楚,73.33%大学生了解一般,只有3.08%了解很透彻;

  4、通过电视、网络、报纸、杂志等渠道获得法律知识的学生比例居多,占7***1%,12.82%是自己通过看有关法律方面的书籍了解,通过国家普通法宣传这一途径的占最少数,为10.77%;

  5、问如果你在网上买到一件伪劣的电子产品,70.77%的人采取要求退货的措施,13.85%大学生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自好自认倒霉,15.38%表示要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6、问:某人经过一栋楼,刚好被楼上掉下的花盆砸中,大脑受了伤,导致下半身瘫痪。他的家人去了那栋楼挨家挨户地问是谁家掉下来的花盆,但大家都不承认。那他该怎么办?

  其中1.54%认为找不到肇事者,只能自认倒霉,88.72%赞成报警,让**机关介入调查此事的方案,9.74%的大学生主张把整栋楼的居民全告到法院;

  7、12.31%学生认同违法行为一定是犯罪行为,犯罪行为一定是违法行为的说法,其余87.69%则反对;

  8、只有少数14.36%大学生有过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经历;

  9、83.08%大学生认为在不被告知的情况下,自己的照片被他人用于商业宣传属侵权行为,8.21%大学生持相反观点,另有8.72%表示不清楚侵权与否;

  10、如果被侵权,5.13%大学生认为无所谓,反正对自己也没多大的影响,26.15%表示要私下和*解决,甚至有1.03%坚持私了不行,要用武力解决,67.69%大学生则希望通过老师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11、对于大学生闯红灯或骑自行车载人的行为,15.38%以为不必大惊小怪,10.77%认为要严格禁止,甚至8.72%的大学生主张应加以处罚,65.13%认为应加强宣传教育;

  12、50.26%大学生认为法律的执行在新闻、报刊、电视、广播等舆论的监督下最有效,18.97%认为在党委**,人大,**等领导机关的监督下行之有效,23.08%认为群众监督更有力,4.62%认为这取决于执行机关的自我监督,最后有3.08%表示说不清;

  13、79.49%大学生同意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的说法,14.36%则不认同,6.15%觉得得看钱数目大小,如数额较大则同意,数额小就无所谓;

  14、80%大学生认为任意毁坏公共垃圾桶的行为属违法行为,13.33%则认为不违法,还有6.67%表示不清楚此种行为是否违法;

  15、2.05%大学生表示从来不会关注日常生活中社会发生的法律案件及从中汲取法律知识并尝试从法律角度来分析这一案件,90.77%承认很少有这种自觉性,只有7.18%大学生经常关注这种法律案件且有汲取法律知识的热情。

  备注:本次调查问卷共200份,有效填写人次为195。

  三、原因分析

  (一)、学生方面的因素。

  (1)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主动性。根据调查了解到,仍有14.87%大学生认为法律知识与他们的生活无关。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普遍认为专业知识才是他们应该努力与花放精力的方向,不是法律专业的学生把时间浪费在学法律知识上并不能获得什么实质性利益,是极愚蠢的行为。据我切实了解,多数大学生认为法律枯燥乏味,法律课上基本卧倒一大片,更谈不上会主动学*法律知识。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也只求考试过关,大多数学生重学分轻实效,也是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之一;

  (2)传统的妥协性与劣根性。调查表明,占很大比例的大学生在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坚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妥协观点,得过且过,不采取任何法律措施;(这将助长了违法分子的气焰)

  (3)缺乏实践性。关注日常生活中社会发生的法律案件及从中汲取法律知识并尝试从法律角度来分析这一案件的学生仅占调差人数的7.18%,微乎其微。且只有少数14.36%大学生有过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经历。大学生极少参加法律实践,是对现实法制缺乏感性认识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教师、学校方面的因素

  (1)重视程度不够。除了法律专业的以外,其他院系的有关法律的课程,老师都不会严格要求学生,对于学生在课堂看其他与课程无关的读物或睡觉或听音乐等一切做与法律无关的事的现象,也司空见惯,这似乎也是*年各高校的教学传统了,这师生默契潜滋暗长,发展得顺乎自然。由此,学生得到的法律知识更加贫乏了;

  (2)课堂气氛沉闷。法律知识相对于其他学科,确实比较枯燥,老师授课方式又缺乏生动性,导致课堂气氛呆板,学生昏昏欲睡,鲜有积极性;

  (3)学校宣传力度不够,学生不能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以及其与生活的密切性。

  四、调查总结及应对措施

  调查显示大学生的**及守法自觉性不高。要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必须采取多种途径和灵活多样的方法。为此,我建议学校可有针对性地从三方面入手。

  (一)进行普法教育

  1、教学内容的选择:

  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与需要,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应讲授与学生有一定联系的法律,容易提高学生兴趣,增强普法效果,从而也使学生通过普法教育获得值得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观念;

  2、,教学方法的改革:

  原本枯燥的法律课加上教师死板的教学方式更使学生上课提不起精神。因此,加强对教学方法的改进也是真正提高普法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比如课堂讨论,多进行社会著名案例分析,结合录像等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学*的兴趣,才能使普法达到我们所要达到的效果。

  (二)实践性的增强:

  多组织学生进行与法律有关的活动普法教育毕竟过于抽象,要真正唤醒学生的法律意识,应采取一些更具体,更行之有效的办法,针对大学生年龄及性格特点,把法律意识的培养同组织活动相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学生通过自己模拟法官、律师、检察官、被告等角色,能更加深刻地把我国一些诉讼法程序掌握,也通过模拟对犯罪分子的审判,对旁听的学生起到震慑作用,提高他们守法的警惕性,从而自觉守法;

  2、组织一些有关法学方面的知识智力竞赛;

  3、组织学生去法院旁听,达到开拓视野,深入社会,更深切地体会到用法律保护自己的重要性的效果;

  4、请有关办案人员或著名法学专家来校开讲座,既能让学生了解时事,也能使学生更深切体会法律的权威。

  目前,公民法制观念还是比较淡薄 ,成为推进法治进程的障碍 ,所以 ,树立法制观念 ,增强全社会成员的法律意识 ,是实现我国法治化的前提,更是我们大学生的义务。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14

  众所周知,法律是我们维护正当权益的武器,只有充分运用法律,才能很好地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而拥有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是运用法律的前提。大学生作为具有专业知识的21世纪高级人才,其法律意识是否健全呢?于是我对汕头大学留校过年的50名外地大学(非本科法学专业)进行了调查。

  一、研究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时间为xx年年2月10日,在我的高中同学的帮助下,对汕大未返乡过年的50名非法学本科专业的外地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方式是无记名填写调查问卷,人工进行调查结果分析,从而得出调查结论。

  二、调查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了基本了解,调查情况如下:

  ⑴、你生长在()

  a、农村74x%b、城市26x%

  ⑵、在你所有的经历中,曾经运用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吗?()

  a、有18x%b、没有82x%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大学生并不拥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当其政党权益受到侵犯时,都没有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而是存在“算了”、“算自己倒霉”等等之类的想法。而在生长在农村的大学生中这一现象较为明显。

  ⑶、你能区分违法和犯罪吗?()

  a、能24x%b、不一定能14x%c、大部分能62x%

  ⑷、你认为你目前法律学*中的主要问题是()?

  a、懂得法律知识但不会实际运用32x%

  b、缺乏法律知识40x%

  c、能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并解决现实问题28x%

  ⑸、你是否关注国家的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

  a、经常12x%b、偶尔74x%c、从不14x%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只有12x%,即6个人(调查对象为50人)会经常关注国家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还有14x%,即7个人表示自己从不去关注,这表明了大学生对法律的'重视程度是非常不够的,其认为自己只要守法不违法,法律是离自己很遥远的。

  ⑹、你知道《劳动法》里规定的试用期最长时限是()?

  a、三个月22x%b、六个月48x%c、一年30x%

  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试用期最长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而在调查中发现,有52x%的大学生不知道,这一问题与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相关,可见大学生对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了解并不多。

  ⑺、你认为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是()?

  a、很重要,是维护权益的有效手段32x%

  b、比较重要,有时试图用法律解决问题42x%

  c、一般重要,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运用法律26x%

  d、不重要0x%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15

  法律是维护我们正当权益的武器,只有充分运用法律,才能很好地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而具有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是运用法律的前提,那大学生法律意识如何?所掌握的法律知识如何?我们小组带着这些疑问对我校机电工程分院的大一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一、研究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时间:20xx年5月,我们队机电工程分院的的大一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调查对性主要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调查方式是无记名调查,人工对调查结果分析。

  二、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我们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了基本了解,情况如下:

  (1)、你的生长地方()

  A 、农村74% B、城市19% C、农村、城市兼有7%

  (2)、在你所有经历中,曾经用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吗?()

  A 、有21% B、没有79%

  从以上数据中,不难看出:大部分学生还没有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当自己的正当权益受到侵犯时,没有通过法律的途径的进行解决,这一问题更明显地体现在农村大学生这一群体。

  (3)大学生能否区分违法和犯罪?()

  A能23% B不一定能37%

  C分不清5% D大部分情况能51%

  (4)你认为目前法律学*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A、有了法律知识但联系实际就不会用31%

  B、法律知识不足42%

  C、能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解决现实问题27%

  (5)会通过一些渠道了解国家的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

  A、会、经常11% B、偶尔63%

  C、一不小心会听说些22% D、不会,没那精力3%

  只有11%的大学生经常了解国家的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还有3%的大学生根本不会去了解国家的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这也说明了大学生对法律的重视程度不够,以为法律离自己很远,可懂可不懂;另一方面也反映相关部门对大学生的法律教育程度不够。

  (6)你知道劳动法里面规定试用期最长多久吗?()

  A、三个月22% B、六个月48% C、一年30%

  这一选项的结果让我们知道还有52%的大学生不知道劳动法里面规定试用期最长时间。可见他们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并不多。

  (7)你认为法律在你的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如何:()

  A、非常重要,我有麻烦首先想到法律途径解决,没有法律我就没有办法生活;22%

  B、比较重要,我有时会尝试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48%

  C、我基本不主动寻求法律途径解决问题,除非迫不得已;30%

  D、没觉得有作用0

  从中我们发现只有22%的大学生认为法律很重要,并主动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还有48%的大学生认为法律比较重要,但只是有时会尝试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而30%的大学生不会主动寻求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反映了虽然我校的大学生学过一些法律知识,但整体只是水*却较低,法律意识淡薄。

  (8)超市的人员要求你被搜身,你会怎么做?()

  A、拒绝77% B、果对方态度强硬只好接受3%

  C、完全接受20%

  (9)假如你的亲人欠基金会的钱没能力还偿,基金会连同民政局来把你亲人抓去关起来,说要拿钱来还才放人,你会怎么做?()

  A、吞声忍气,凑钱去把人领回来7%

  B、倒民政局去理论,要求放人15%

  C、去求基金会的人0

  D、通过法律手段维护你亲人的人身自由权78%

  (10)当你参加勤工组学活动或者是工作时,你有意向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吗?()

  A、有67% B、没有33%

  从(8)、(9)、(10)的结果可以发现:还有少部分大学生不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三、原因分析

  (一)学生方面的因素

  (1)缺乏主动性

  根据调查了解,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会把更多时间放在专业科目的学*上,

  他们认为学好专业知识,锻炼好各方面的能力,将来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也就可以了,不必浪费那么多的`时间去学*法律知识。而且,法律知识又是那么的枯燥,缺乏吸引力,因而,很少有大学生会主动学*法律知识,对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也只是议要求考试过关就行了。逐渐形成不良的风气,很难提起学*的兴趣,大多数大学生重学分,轻实效,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大学生不可能有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

  (2)缺乏远见性

  “人无远虑,必有后忧。”没有学*相关法律知识,没有法律意识,那么,即使是当自己的正当权益受到侵犯时,也不懂如何通过法律的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而根据调查,很多大学生没有这种意识,只是觉得大学时间很自由,想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不行再像高中那样过,直到毕业后,要签合同,要买房子等,才知道懂得一些法律知识是那么重要。

  (3)缺乏实践性

  在调查过程中,也有一部分大学生反映:法律知识好像离我们很远,我们在课堂学*的知识长时间不用,缺少实践,很快也就忘记了。而在我们学校,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详细地讲述了相关的法律知识。然而理论却没有经实践考验。他们知识学*一些理论知识,却不懂得如何运用,知识流于形式。

  (二)教师方面因素

  (1)重视程度不够

  在学校,为大一学生都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但老师都不会很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可以自由地看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只要保持安静就可以了,也没有向学生讲明白到底法律有多重要,基本按照教学大纲讲述书本上的知识。老是不够重视,学生也会跟着懒惰,这样的情况,大学生学到的法律知识就更少了。

  (2)课堂气氛不活跃

  法律知识相对其他学文科而言,比较枯燥,大多情况下,老师只是按教学要求讲课,很少结合,以至课堂气氛不活跃。

  (三)建议

  (1)提高认识

  学*法律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信仰等。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现实生活和实际中的例子,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也可以打破课堂教学局限,组织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法律的重要性,更能激发学*欲望。

  (2)加强学*

  除了课堂教学,还可以运用多种方式,让大学生学*法律知识,如法律知识竞赛、法律主题活动等,这样效果会比课堂教学好很多。

  (3)重视实践

  学以致用,学到的东西要用时间来检验其是否正确,只有经得起检验,才有意义,尽量给学生提供实践*台,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增加对法律知识的认知。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菁选(扩展3)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菁选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在现实生活中,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篇1

  秉承学院团委“实践报告真知,提升自我,服务社会,共建和谐”的宗旨,20xx年的寒假我选择了社会调研活动作为我的实践内容。众所周知,法律是我们维护正当权益的武器,只有充分运用法律,才能很好地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而拥有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是运用法律的前提。大学生作为具有专业知识的21世纪高级人才,其法律意识是否健全呢?于是我对汕头大学留校过年的50名外地大学(非本科法学专业)进行了调查。

  一、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时间为20xx年2月10日,在我的高中同学的帮助下,对汕大未返乡过年的50名非法学本科专业的外地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方式是无记名填写调查问卷,人工进行调查结果分析,从而得出调查结论。

  二、 调查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了基本了解,调查情况如下:

  ⑴、你生长在( )

  A、农村 74% B、城市 26%

  ⑵、在你所有的经历中,曾经运用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吗?( )

  A、有 18% B、没有 82%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大学生并不拥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当其政党权益受到侵犯时,都没有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而是存在“算了”、“算自己倒霉”等等之类的想法。而在生长在农村的大学生中这一现象较为明显。

  ⑶、你能区分违法和犯罪吗?( )

  A、能 24% B、不一定能 14% C、大部分能 62%

  ⑷、你认为你目前法律学*中的主要问题是( )?

  A、懂得法律知识但不会实际运用 32%

  B、缺乏法律知识 40%

  C、能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并解决现实问题 28%

  ⑸、你是否关注国家的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 )

  A、经常 12% B、偶尔 74% C、从不 14%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只有12%,即6个人(调查对象为50人)会经常关注国家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还有14%,即7个人表示自己从不去关注,这表明了大学生对法律的'重视程度是非常不够的,其认为自己只要守法不违法,法律是离自己很遥远的。

  ⑹、你知道《劳动法》里规定的试用期最长时限是( )?

  A、三个月 22% B、六个月 48% C、一年 30%

  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试用期最长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而在调查中发现,有52%的大学生不知道,这一问题与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相关,可见大学生对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了解并不多。

  ⑺、你认为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是( )?

  A、 很重要,是维护权益的有效手段 32%

  B、 比较重要,有时试图用法律解决问题 42%

  C、 一般重要,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运用法律 26%

  D、 不重要 0%

  ⑻、超市的工作人员要求搜身,你会怎么样做?( )

  A、 拒绝 84%

  B、 如果对方态度强硬就接受 10%

  C、 完全接受 0%

  ⑼、假如你的亲人欠某基金会的钱无力偿还,基金会连同民政局把你的亲人抓去关起来,放话拿钱才放人,你会怎么做?( )

  A、 忍气吞声,凑钱领回亲人 8%

  B、 到民政局理论,要求放人 16%

  C、 通过法律手段维护亲人的人身自由权 76%

  ⑽、当你参加勤工俭学或是工作时,你会有意向与用人单位签定合同吗?( )

  A、有 72% B、没有28%

  从⑻、⑼、⑽的数据可以发现,依然有少部分大学生不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 原因分析

  (一)、学生方面的因素。

  (1)缺乏主动性。根据调查了解到,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式,大学生将更多的时间放在自己专业科目的学*上,他们普遍认为只要学好专业知识,锻炼好各方面的能力,将来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一*之地,也就可以了,不必浪费在学法律与自己的专业不相关的知识上,而且,多数大学生认为法律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因而,很少大学生会主动学*法律知识,对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也只求考试过关,大多数学生重学分轻实效,也是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之一。

  (2)缺乏远见性。没有学*相关的法律知识,没有法律意识,即使当自己的正当权益受侵犯时,也不懂得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调查表明,很多大学生认为,自己目前并不需要法律,而等到真正需要时,才觉得为时已晚。

  (3)缺乏实践性。在调查中,很多大学生反映,法律知识是懂了,但是根本不知道如何应用,而长时间后,知识便逐渐淡忘,每个非法学专业的专业都开设有《法律基础》这门课,详细讲述了相关的法律知识,然而,理论知识没有结合实践,而最终流于形式。

  (二)、教师、学校方面的因素。

  (1)重视程度不够。除了法律专业的以外,其他院系的有关法律的课程,老师都不会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可以自由看自己喜欢的专业课书或是课外读物。只要保持课堂安静就可以了,也没有向学生讲明到底法律的重要性有多大,基本死板的按照教学大纲授课,老师重视程度不够,学生自然也不够用心。由此,学生得到的法律知识更加缩水了。

  (2)课堂气氛沉闷。法律知识相对于其他学科,比较枯燥,老师一般按大学教学大纲死板授课,极少联系实际,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昏昏欲睡,失去上课的兴趣。

  对于大学生而言,学*法律知识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形成正确的信仰起到关键的作用。所谓学以致用,只有将学到的东西用实践检验其是否正确,只要给学生提供实践的*台,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才能增加对法律的认识,提高法律意识。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篇2

  众所周知,法律是我们维护正当权益的武器,只有充分运用法律,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而拥有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是运用法律的前提。大学生作为具有专业知识的21实际高级人才,其法律意识是否健全呢?于是我们于20xx年5月8日至13日对广州大学在校大学生进行了无记名填写调查问卷活动,共收回100份有效问卷,并人工进行调查结果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水*参差不齐。一方面,大学生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事例层出不穷;另一方面,大学生违法犯罪的事例也不鲜见。

  一.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

  1.已有法律意识,但法律意识淡薄。如“你所在大学是否重视《道德法律基础》的学*?”49%的大学生重视但并未认真学法律可以看出有意识学*但意识不够。又如调查结果中显示有将*69%的大学生对盗版现象的看法是看盗版产品的质量而定即并不反对盗版现象的存在和将*一半的大学生会购买来历不明的便宜自行车。由此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法治观念淡薄,只关注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法律问题,只注重眼前利益,表现较强的实用性和功利性。大学校园里普遍存在这样一个现象:学生为了贪图便宜,大多数人会购买二手电脑和手机,认为这样既经济又实惠。其实他们在交易过程中就买了赃物,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法》,由于没有足够的法律意识,缺乏法律知识,有的大学生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就触犯了法律。

  2.认为法律知识重要但并不积极付诸于行动学*法律相关知识。从问卷中第一大题的5、6小题可以看到将*42%的大学生认为法律意识与学*关系一般,48%的大学生认为学校或相关部门组织的法制宣传活动或讲座有意义但浪费时间。这在大学生群体中是一个普遍的特点。大学生对作为公共课的《道德法律基础》并不给予一定的重视,对法律知识的学*积极性不高。

  3.缺少践行法律的行为,法律信仰不高。如对“你会购买来路不明的便宜的自行车么“的选答,有将*44%的大学生选择“会”,表明相当部分人缺少践行法律的心理,在行为的选择上可能不会依法而行。

  4.对法院、***等执法部门的印象较负面。遇到法律问题时将*66%的大学生认为除非不得已,不跟他们打交道。由此也可看出大学生对执法部门的了解不够,对这些部门抱有一定恐惧心理。

  二.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特点:

  1.法治意识普遍冷淡。大学生在有限学时的《道德法律基础》课获得的法律知识不多,且将更多的时间放在自己专业科目的学*上,不重视《道德法律基础》诸如此类的公共课,对课程应付了事,因此大学生不可能拥有扎实的法律基础,形成淡薄的法制意识。

  2.涉及自身利益时,法治意识削减。在调查中了解到,大部分大学生在心灵深处是畏惧权势的,对他人不良违法行为能进行正确的评价与谴责,但涉及自身利益时且采取双重标准。

  3.知法懂法,但不完全守法用法。大部分学生懂得不少法律知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其行为与法律规定背道而驰,守法自觉性差。且大部分对法律的信任度不乐观,对待是非基本上是很清楚,但态度不够明确,用法积极性不高。

  4.法律知识与实践相脱节。大部分大学生懂得一定法律知识,但现实中如遇到问题、纠纷,他们就不懂得采取正确的法律途径去解决,不懂得运用法律知识去维护自己的权益,不能够学以致用。

  三.原因分析:

  1.社会方面的原因:a.中国法律传统的影响。封建社会时期长。我国经历了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各种封建观念思维和世俗文化早已深深的印在人们的心中。中国传统的集权思想影响了人们的对法律的观念。民主、*等的法律思想没有深入人心。公民的法律意识还不是很强烈。

  b.国家的重视程度。**对社会的普法力度还很不够,因此,国家应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对社会的普法教育,切实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

  2.学生方面的原因:a.缺乏主动性。根据调查了解到,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式,大学生将更多的时间放在自己专业科目的学*上,他们普遍认为只要学好专业知识,锻炼好各方面的能力,将来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一*之地,也就可以了,不必浪费在学法律与自己的专业不相关的知识上,而且,多数大学生认为法律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因而,很少大学生会主动学*法律知识,对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也只求考试过关,大多数学生重学分轻实效,也是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之一。

  b.缺乏远见性。没有学*相关的法律知识,没有法律意识,即使当自己的正当权益受侵犯时,也不懂得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调查表明,很多大学生认为,自己目前并不需要法律,而等到真正需要时,才觉得为时已晚。 c.缺乏实践性。在调查中,很多大学生反映,法律知识是懂了,但是根本不知道如何应用,而长时间后,知识便逐渐淡忘,理论知识没有结合实践。

  3.学校、教师方面的原因:a.重视程度不够。除了法律专业的以外,其他院系的有关法律的课程,老师都不会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可以自由看自己喜欢的专业课书或是课外读物,只要保持课堂安静就可以了。学生没有约束力自然学*法律积极性不高。

  b.课程枯燥。法律知识相对于其他学科,比较枯燥,课堂气氛一搬较为沉闷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昏昏欲睡,失去上课的兴趣。

  四.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方法:

  1.学生方面:提高意识,学*法律知识对于大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无论是对于将来的工作亦或是生活都息息相关,多参加相关的讲座让自己更加了解法律的重要性。加强自身道德修养,让道德修养与法律共同进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人生追求。同时要利用课余时间多了解些法律的相关报道,阅读参考法律书籍,增强自身的法律知识储备。 2.教师方面:打破常规的教学模式,采用与实践多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学*的欲望。也可以打破教室的局限,多组织相关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法律的重要性,提高对法律有更高的需求性。此外,还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今日说法”之类的法制节目,让学生了解实际的案例分析的过程,更加深刻的学*法律知识。这些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提高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学校方面:多组织专家讲座,对学生进行普法教育;开展一些主题鲜明的法治演讲、辩论赛、讨论会、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等活动,以及旁听一些典型案例的庭审,使学生能在自主参与、身临其境中耳濡目染中得到教育和启迪;多组织学生参加与法律有关的活动,让大学生从实际中获得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切实际生活中获得的法律知识比课堂中学到的产生的效果会更好。尽量给学生提供实践的*台,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增加对法律知识的认识。

  总之,大学生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对于国家的发展起着举重轻足的作用,大学生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培养需要个人、教师、学校以及其他方面的共同努力,这样才能使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得到很大的提高,只有这样社会才会和谐,国家才会发展,民族才会富强,也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屹立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法治国家。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篇3

  摘要:本次调查以“大学生法制意识”为主题,通过调查、分析等方法的运用,

  对当代大学生地法制意识进行了分析,了解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及特点,并对提高大学生法制意识提出了几点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大学生;法制意识;现状;对策

  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深入贯彻,中国正逐步向一个法治国家迈进,在一个国家的法制建设进程中,公民法制观念的水*是根本性的、决定性的因素。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法制观念更需加强。为了进一步了解当代大学生法制意识的现状,进行了一次“大学生法制意识的问卷调查”。

  一、 当前大学生法制意识的现状及分析

  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法制意识状况,我们在浙江农林大学的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了问卷100份,回收95份,有效回收率为95%。对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分析后,我们得出如下结果:

  (一)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不高,法律知识知晓程度不高。

  在调查中,对“你对自己掌握的法制知识程度的评价”的回答中,只有5.3%的学生对自己所掌握的法制知识程度表示满意,可见当代大学生对自己所掌握的法律知识认识程度普遍不高,法律知识水*也相对较低。在“你知道我国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的是以下哪一部法律?”的调查中,仍有15.8%的学生认为我国的根本法不是宪法而是其他法,可见对这一基础的法律知识还有学生不太了解,虽然大学里我们学过一些法律基础知识,但大多数学生都只顾及自己专业的学*而缺少对法律知识的关注,我们说知识是观念的基础,没有足够的法律知识的积累, 就不可能形成法制观念,已受到较高水*教育的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却不容乐观。

  (二)法律信仰不高,没有形成法律*惯

  在调查中,被问到“在你所有的经历中,曾经运用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吗?”只有31.6%的少数有过**经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缺少践行法律行为,没有形成法律*惯。回答“当您权利受到侵害时,你首先想到的是”时,只有26.5%的学生会想到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大部分学生首先想到的是通过关系来解决,但也有10.5%的学生会采用武力或者是忍气吞声。可见,大学生缺乏权利观念,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积极主动地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而是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法律,更加倾向于通过人际关系来解决问题,这是法律信仰不高的体现,这种靠人际关系的观念在大学生中普遍盛行,这种扭曲的观念不利于和谐社会和法治社会的建设,这值得我们反思。有些学生甚至会放弃法律武器,采用武力的手段来讨回“公道”,导致了违法犯罪的可能性。

  (三)对法律有所关注,关心中国法制,但对法制现状缺乏信心

  对“在你的印象中,法律与你的生活的关系是”的回答中,有47.4%的学生认为关注时事新闻能感觉到法律与生活的关系和21.1%的学生认为时刻关注法律事件,能感到生活处处与发现法相关,可见大学生对法律还是有所关注,但很少的同学从法律事件中关注法律,只是从一些时事新闻中感受法律。被问到“你认为现在我们国家的普法力度够不够?”,有68.4%的学生认为我们国家当前普法的力度还不够,很少有同学认为普法力度这件事表示无所谓,可以看出,法治社

  会是大学生的追求,对国家的法制建设还是很关心的。被问到“你认为我国法律不能有效执行的原因是”, 居然有78.9%的学生认为是由于执法机关执法不严,以及一些领导与干部不守法。可见大学生现在的法制现状表示不乐观,官员不守法的风气影响到了法律的威严和人们对法律的敬畏,官员没有起到表率作用,使得普通民众失去了对法律的信心。在“你相信法律途径能够真正帮你解决问题吗”的调查中,有57.9%的学生认为只能解决某些事情,甚至31.6%的学生认为走法律途径只会使问题进一步恶化,可以看出我们学生对法律缺乏信心,在大学生心中法律不是能很好解决问题的途径,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法制的现状, 他们对法律缺乏信心,因而很少有人诉诸于法律,可见,大多数人选择依靠人际关系解决问题和执法机关自身执法不严以及官员不守法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形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对法制现状缺乏信心。(四)对公检法等执法机关的印象较负面在“对于法院、***、***等执法机关,你的态度是”的调查中,有10.5%的学生不信任,36.8%的学生除非不得已,不跟他们打交道,对公检法等执法机关的信任度只有52.6%,没有充分的信任。

  由此也可以看出大学生对这些执法机关不太了解,对这些部门抱有一种畏惧的心理。在“你认为对法律的`执行,哪些监督是有效的”的调查中,认为应该群众监督有效的多达89.5%,而媒体监督与党委,**等领导监督的分别为78.9%和57.9%,只有少数人认为执行机关的自我监督是有效的,可见大学生对执法机关内部机关监督表示不满意和缺乏信心,更加相信用群众和媒体来监督这些机关对法律的执行。针对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当前大学生的法制意识并不乐观,法律意识水*还很低,法制观念淡薄,他们不懂得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更倾向于用人际关系来解决问题同时对法律的关注程度还不够,同时大学生对法律的信仰引人思考,要探究其多方面的原因。

  二、大学生法制意识提高的对策

  (一)健全法律运行机制,加强道德规范建设,创造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法治环境和舆论环境。

  大学生思想开放,时代感强,主观上期望法治,关心国家法制建设,但世界观还未完全成熟,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因此,立法、执法、司法部门做到立法的民主化、科学化,执法的程序化,守法的自觉化;大众传播媒体和各种社会力量应利用普法、守法、执法和监督法律实施的模范人物和典型事迹,进行生动的法制宣传,创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和舆论环境,对于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 齐抓共管,着力构建高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学生法制教育网络。

  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提升他们的法律素养,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而是涉及家庭、社区以及整个社会的各个层面的系统而复杂的教育工程,它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一个长远的规划。因此,需要全体社会共同关注,需要各个环节紧密配合。首先,作为大学生法制教育主阵地的学校,必须实施依法治校,保证良好的校园生活环境,切实抵制社会不良文化的进入;其次,家长要注重对自己孩子的了解,配合学校教育,并且注重给孩子良好的熏陶;司法机关也应该有重点地与大学定期联系,加强校内的司法宣传教育;**职能部门则应力所能及地为大学排忧解难,要切实采取可行的措施,优化社会大环境以及校园环境。

  (三)开展校园法制文化活动,加大普法力度,以适应素质教育对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要求

  学校应当积极拓展法学选修课的开设门类和开设范围,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兴趣和需求,使学生从理性的层面对整个法治、法律及各部门法的基本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有一个宏观把握,组织大学生看一些著名案例的录像,请有关办案人员或著名法学专家来校开讲座;组织学生旁听法院庭审,亲身体验法院审理各类案件的程序,了解我国的审判制度;组织学生到监狱考察参观,通过服刑人员现身说法,使学生受到生动且深刻的法制教育;开展“模拟法庭”活动,通过大学生自己模拟法官、律师、检察官、被告等角色,掌握诉讼程序,震撼心灵,提高守法意识;组织一些有关法学方面的知识竞赛,加大普法的力度,从而逐步培养出适应现代素质教育要求的具有较高的法律意识的大学生。

  (四)司法机关应该建立法律公信度,提高公民对法律的信仰度

  不断暴露的司法不公问题,司法腐败现象,领导与干部自身的不守法,使得人民对法律的信任度急剧下降,法律的信任危机越来越严重。因而要加强公、检、法机关的规范化整治,执法机关自身做好表率,加强对腐败的打击力度,维护法律的尊严,确保司法独立、司法公正,坚决杜绝“走后门”、“拉关系”等不良风气,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依法办事的观念,增强大学生对法律的信任,从而让大学生树立更加正确的世界观,真正做到有法必依,而不再是以为的依赖人际关系,建立法律的公信度是法治进程的关键一环,有利于普法在大学生中的深入。

  结语: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对其个人的成长,中国的法制化进程具有深远的意义。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中国法治社会建设的生力军,他们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法律素质如何,关系到我国法治建设能否顺利推进。针对目前大学生普遍缺乏法制意识,对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成为了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而且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党和国家的支持,还需要家庭、学校与社会的通力合作,有效调节社会资源,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出一个有利于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的良好环境,使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实现良性发展,使青年学子成为一个有理想、负有社会责任感、诚实守信、综合素质较高、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为社会输送具有较强法律意识的跨世纪人才,才能促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的繁荣与发展,才能实现国富民强的宏伟目标。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篇4

  法律意识是社会主体对社会法的现象的主观把握方式,是人们对法的理性、情感、意志和信念等各种心理要素的有机综合体。从人类对社会法律现象的主观把握方式的角度来看,法律意识包括法律知识、法律理想、法律情感、法律意志、法律评价和法律信仰五个方面的内容。法律意识是法治国家建设的精神底蕴,既是法律规范建设的精神动力,又是制度建设的精神支柱,不仅影响法律规范创制的质量,而且制约着法律规范转化为现实制度的全过程,从而决定法律制度建设的成败。

  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我系以小组为单位,对各寝室不同年级的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后,从中了解到我院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问卷分析

  1.对法律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掌握得不全不牢,理解不深。

  调查表明:他们对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民事诉讼等方面的常识比较了解,有70%的同学都能答对这些方面的问题;但对法理、民法、知识产权法、仲裁法国际法、行政法等方面的法律知识大部分人较为生疏。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显得欠缺。

  2.有*等的诉求,但对*等的理解不深。

  在调查中了解到:他们有*等的思想意识,但对*等认识不到位,在心灵深处,惧怕权势;对他人的不良违法行为能进行正确评价和谴责,但在涉及自身利益时,却采取双重标准。如对在法治社会中您认为对社会经济生活调控影响最大的应当是什么的选答,认为各级官员的意志的表明部分人在心中已经认同官员的特权。当在寝室里遇到窃贼时,有47%的人选择可能会痛打他一顿。

  3.有建立法治国家的法律理想和热情,但对现实法治建设的心理准备不足。

  调查中了解到: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对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都是认同的,但对现实社会的复杂性、对建成法治国家的`困难和长期性预见不足。如在对您认为法治国家在我国能实现吗的选答, 70. 3%的人认为可以实现;对您对违法执法的现象持什么态度的选答,有33. 3%的人选择见惯不怪,只有29%的人选择非常气愤。

  4.有崇敬法律的意识,但缺少践行法律的行为,法律信仰有待加强。

  如对您认为什么是社会主体行为最根本的评价标准的选答,只有40. 9%的人选择法律;对假如您是电影中的秋菊,您会像她那样说法的选答只有36%的人选择会;如果您发现在您的家属中有犯罪嫌疑人,你会怎样做的选答,只有34. 6%的人选择肯定会劝其自首。表明相当部分人缺少崇拜法律的心理,在行为的选择上可能不会依法而行。

  二、问题发现

  1.大学生已有法律意识,但法治观念淡薄。

  当代大学生的法治观念淡薄,只关注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法律问题,只注重眼前利益,表现出较强的实用性和功利性。甚至有一些大学生认为自己很难遇到法律问题。其实人在社会中生存,时时刻刻都与法律及其法律相关的问题紧密联系,只是当时没有注意罢了。在大学校园里普遍存在这样一个现象:学生为了图便宜,大多数人都买二手电脑和手机,他们认为这样既经济又实惠。有的学生在交易的过程中就买了赃物,其实这已经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法》,由于没有足够的法律意识,缺乏法律知识,有的学生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就触犯了法律。

  2.大学生的法律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脱节。

  在我国任何一所高校都开设法律基础课作为非法律专业生的选修课。在法律基础课上通过老师的讲授能够学到一定的法律知识,学生们都知道遇到问题、纠纷应该采取法律措施,拿起法律的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利。但是在现实中如同学之间发生矛盾冲突时,有的同学就不能采取正确的方法解决,往往是头脑一热,就采取一些过激的,甚至愚昧的方式,最终造成严重的后果;有的同学则是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却不懂得如何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如有的大学生在打工过程中拿不到钱,甚至还被罚钱;有的毕业生毕业时不知道怎么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有的大学生在购物时不知道索要发票与三包凭证,更有甚者买到假冒伪劣产品却

  只能自认倒霉,类似这样的报道屡见不鲜。因此,提高大学生运用法律知识的实践能力,使其学以致用,是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

  三、提出建议

  1.提高认识

  学*法律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信仰等.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也可以打破课堂教学局限,组织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法律的重要性,更能激发学*的欲望。

  2.加强学*

  学校开设法律基础课,通过老师的讲授,让每一个学生都知道遇到问题,纠纷应该采取法律措施,拿起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益,而不是采取暴力手段解决,在课时的内容的选择上,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在‘少而精’方面作文章,讲授一些发生在学生周围的案例,提高学生的兴趣,适当的对学*方法进行改革,不仅仅采用老师讲授,还要采用课堂讨论,进行案例分析结合录象等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积极性。同时根据大学校园发生的事件及时采取措施,以及反省发生的原因,同时适当的进行教育改革,把法律教学作为必修课,让每个学子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

  3.重视实践

  学以致用,学到的东西要用实践来检验其是否正确.只有经过检验,才有意义.尽量给学生提供实践的*台,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

  大学生都或多或少地知道法律的基本常识,并不是完全的法盲,每个学子从小到大受传统的伦理道德的教育,对法律基本知识早已耳濡目染,尽管受到一些负面因素的影响,但是我院大学生整体的法律素质还可以的,这里所说的只是基本常识,而不是深沉的理论,当今我院大学生也没有必要对法律学*得面面俱到。

  知法并不代表能运用法律,它们是两码事,运用主要是以知道为基础,由于当今大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少,社会经验不足,再加上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如行动容易冲动,易受别人的煽动,追求时尚和个性,好面子,在处理具体一件事情上到底很少正确使用法律,甚至做出违法的事情。而**更不用说了,当今大学生遇到侵犯个人权益时,大部分的学生会选择回避,忍让,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虽然他们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知识,但他们没有真正的把法律知识内化为法律意识,没有真正的挖掘法的精神,法的价值,缺少公*,正义的理念,对法的信任程度低。

  在知识经济作为世界经济发展主导力量的今天,人的素质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高校作为对青少年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需要对大学生进行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教育工作,从而培养出高素质,全方位的人才,来迎接世界科技迅速发展的挑战.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意识的培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高校进行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也是当前社会发展前提。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篇5

  一、调查目的:

  当今社会,科技经济发展飞速,市场竟争日益激烈。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社会需要的人才概念也随着这一发展潮流而产生变化,掌握当今社会真正需要什么类型的大学生,对大学生以后就业大有裨益。并且有利于在校大学生了解最新社会人才动态需求,做好准备。

  二、调查人数:

  5人

  三、调查对象:

  深入农村,城镇,企事业单位,调查走访社会各阶层

  四、调查时间:

  xx年xx月xx日——xx年xx月xx日

  五、调查方法:

  通过派发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50份,收回有效问卷50份。(调查问卷及数据统计详见附录)

  六、调查内容:

  通过对乡村、城市、企业及社会各行各业各年龄段人员的问卷调查,了解社会对大学生能力的要求,社会人士对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评价及期待,以及刚毕业已从业大学生给在校大学生的良好建议,对大学生的未来全面发展,成为满足社会市场需求的人才,实现人生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七、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中70%的被调察者属于25-45岁年龄段的各个学历层次各个行业的人。从调查中发现,大部分人对大学生关注度还是挺高的。80%的人对大学生未来的发展趋势比较乐观,70%的人认为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得十分努力,20%的人认为困难很大。我们不得而知,大学生的的就业前图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社会人士观念还是比较开放的,90%的人认为大学学生的能力并不比一般大学学生强。只有保持这种客观的态度,社会、企业才会给大学毕业生一个公*竞争的*台,普通大学的毕业生们才会抛弃那些没有必要的包袱,减轻思想压力,以更加自信的心态在应聘面试的激烈竞争中完整的展示自我。

  调查显示,不同的人对“您认为现在什么专业的大学生更容易就业”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答案,例如:经济类、管理类,机械类、工程类,教育类、语言类,医学类、法学类,其他。这就说明,社会并不偏向任何单独某一类专业,俗话说的好“行行出状元”,只要我们肯虚心好学,脚踏实地的奋斗,都会创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不能老是抱怨自己没选对专业了或者是对所学专业失去兴趣了,其实,无所谓什么专业不专业,只要自己爱学*,不是专业的也能成为自己的专业。

  社会上认为,大学生的优势在于“自信,有理想抱负,可塑性强”、“有创新精神,思维活跃”。当代大学生最缺乏的必备精神是“勤俭节约,爱岗敬业”,在“诚实守信、责任奉献”方面也有待提高。让大学生清楚的了解自己的优势和缺点,有利于扬长避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严格要求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调查表明,现代社会对大学教育相对满意,当代大学生极少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大学校园不只是从前人们赞美吟诵的“象牙塔”,更是一个锻炼能力、展示才干的舞台。被调查者普遍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是“认真掌握专业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制定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圈子”。大学生不应该在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现代书呆子,而应该接触社会,开阔视野,“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早点涉及。

  当今社会,大学生可以说是遍地开花、随处都是,竞争异常激烈,压力也随之而升。因此大学生切不可狂妄自大,必须及时充电,增加自身的“资本”,提高自己的价值。社会上认为大学生要找到理想的工作,除大学文凭外,“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优干、三好证书”等还是十分必要的。

  调查中,大部分人认为东部沿海发达城市是大学生较为容易就业的地区,因为东部就业岗位多,生活条件优越,可同时也存在劳动力供过于求,竞争更为激烈的弊端。还有不少一部分人认为大学生更应该回到家乡,因为家乡是从小长大的地方,对周围环境颇为了解,生活也更加便利。少部分人认为大学生应该尝试去中西部,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内陆地区慢慢发展起来,就业岗位空缺多,一切基础设施开始逐步建设,大学生如果能克服困难在那边安居乐业,也会过上美满的生活,另一方面,也会为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奉献自己的'一点力量,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由此看出,只要大学生身怀真才实干,勇敢拼搏,艰苦奋斗,不只是贪图安逸享乐,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民众普遍认为,大学生择业前不应该首先考虑经济收入、生活环境、工作稳定性,而更应该注重个人发展机会和专业知识的应用,以更加长远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事业,不只局限在眼前。社会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社会最应该在政策方面给大学生加大支持力度,其次资金、技术方面也应该迎头赶上。经济危机下,大学后并没有被断了后路,还有很多选择的机会,比如考研、出国留学、考公务员、选调生、自主创业、直接就业等等。社会人士反映,大学生应该从大二就开始涉及就业上岗、人才市场方面的知识,大三时亲身参加社会实践,将学到的理论应用到现实中去,锻炼培养个人职场能力,积累工作经验,适应工作环境,为大四就业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人们对大学生期望还是蛮大的,都为大学生的未来祝福。

  八、调查结果分析:

  据调查,较受用人单位和社会认可青睐的大学生包括以下几点:思想素质较高;有事业心和责任感;有吃苦精神;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外语水*高、懂计算机知识;动手能力强;懂专业、会管理、善交际。而大部分群众对当代大学生的看法是:有真才实干,有专长,高素质,充满活力。待人有礼貌,孝老爱幼………这些优良传统应该具备。大学生是祖国下一代的希望,大学生的发展意味着祖国明天的兴盛。当代大学生活泼向上,青春充满激情,乐观自信,有理想有抱负的精神风貌必须发扬广大。

  为了能够在不远将来的职场生涯中运筹帷幄,我们大学生还应该具备以下素质和能力:

  1、自我决策能力

  自我决策能力是一个人能否独立思考,果断处事和独立完成某项工作能力。对于即将毕业走向社会的大学生来说,面临求职择业,别人的意见和忠告各种各样,最终要靠自己决定,这就是对自我决策能力的一次检验。在未来的工作中,每一件事情、每一个问题以及它们的变化进展都不可能像在学校那样有老师给你作指导,而必须靠自己迅速作出决定,及时予以处理。因此,具有良好的自我决策能力对大学生就业是十分重要的。

  2、适应社会能力

  适应社会和改造社会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现实生活常常不尽如人意,五彩纷呈的现实生活使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眼花缭乱,很不适应。大学毕业生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消极现象常常产生不安、不满的情绪,而常常以改造社会为己任的大学生却忽视了适应社会这个前提。人类文明总是在继承与创新的矛盾运动中发展的。适应社会,正是为了担当社会赋予我们的职责和使命。适者生存,生存正是为了发展。对社会、环境的适应,是主动的、积极的适应,不是消极的等待和对困难的退缩,更不是对消极现象的认同,大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走向社会后才能尽可能地缩短自己的适应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3、实践操作能力

  实践操作能力是人们知识转化为物质力量的凭藉,是专业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教学、科研、生产第一线,大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其作用的发挥。比如,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丰富的知识还是不够的,还要有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能力。因此,大学生应注意克服只注理论学*,而轻视实践操作的倾向。一个大学毕业生如果在实践操作上有过硬的本领,一定会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仍以教师这个职业为例,许多用人学校在挑选毕业生时,往往注重的是毕业生的试讲能力和试讲效果,而不只是他们的专业考试成绩。

  4、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是指运用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意见或抒发感情的能力,主要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一个人想让别人了解你,重视你,更好地发挥你自己的才能,前提就是要有表现自己的能力。要准确表现自己,就离不开出色的表达能力。不仅在参加工作走向社会后,会立即强烈地意识到这一点,而且,在求职择业的时候就会有深切的感受。比如撰写求职信、自荐信、个人材料,回答招聘人员提问,接受用人单位的面试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较强的表达能力。

  5、社交能力

  社交能力实际上就是与他人相处的能力。社会上的人际关系远不如学校中的同学、师生关系那么简单。大学生步入社会后,要与各种各样的人发生这样那样的关系。能否正确、有效地处理、协调好工作生活中人与人的各种关系,不仅影响一个人对环境的适应状况。而影响着他的工作效能、心理健康、生活的愉快和事业的成就。因此,大学生自觉地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非常重要。

  6、组织管理能力

  虽然不是每个大学毕业生都会从事管理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每个从业者都会不同程度地需要组织管理才能。现代社会职业表明,不仅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组织管理才能,其它专业人员也应当具备。随着时代的发展,纯书生型的人才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年来,许多用人单位在挑选录用大学毕业生时,在同等条件下,往往会优先考虑那些曾担任过学生干部,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毕业生。这正反映了时代的客观要求。

  以上主要是从普遍性这个角度来谈大学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的技能,此外,大学毕业生如能撑握一技之长,诸如文艺、球类、驾驶等等就更能增加顺利就业的砝码。

  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大学生就是这方面人才的后备军,我们有能力、有责任、有信心把祖国的明天建设的更美好!

  九、调查总结与建议:

  虽然时下大学生越来越普遍,大学生的地位也不如昔日高级。但这也是社会发达的一种表现,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发展的必然。说明了国家的教育越来越普及,全民素质不断提高。再者,与中国十三亿人口的相比下,时下大学生的数量也是偏少的。因此,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不断提高也是无可厚非。因为我们是建设祖国的生力军,是早晨八·九点中的太阳,世界属于我们,未来也掌握在我们手中。了解当代社会对我们的要求是必须要做的,这会让我们懂得社会最新的发展动态,时刻做好准备。通过这次调查,我们更加清楚了自己社会地位,身为大学生的责任和义务,以及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我们在校大学生一定会珍惜大学阶段的学*机会,把握年轻的大好时光,让今天的大学校园更美好,更灿烂;我们紧握时代的脉搏,紧跟社会的步伐,让明天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扬眉吐气。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篇6

  法律意识,是人们的法律观点和法律情感的总和,其内容包括对法的本质、作用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要求和态度,对法律的评价和解释,对自己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对某种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关于法律现象的知识以及法制观念等。大学生法律意识是大学生群体对法、法律或其现象的反应形式,即心理、知识、观点和思想,包括对法律的情感、认知、评价和信仰等的内心体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也是未来社会的支撑主体,其法律意识如何,直接影响到公民的法律素质和整个社会法治文明的程度。

  一、研究和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意义

  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进行客观、准确的研究及分析,是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律教育,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遵守法律内在自觉性的基础。

  从年龄上讲,大学生是一个横跨青年和成年的群体,由于尚未形成成熟、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其法律意识带有明显的易变性和不成熟性。加之历史原因、外部环境以及大学生自身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个别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行为与社会要求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和法律需求,对于提高法律教育的针对性,切实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大学生遵守法律内在自觉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长远方针,是国家法制建设的百年大计,是促进培养现代化合格人才的需要。

  二、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与分析

  (一)调查形式和结果

  经过对某医科大学汾阳分校09,10,11三个年级多名大学生的法律知识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 100份,收回 100份,收回率 100%。其结果显示:

  1. 法律知识的来源及对法律知识重要性的认识 34.23%的学生的法律知识主要来源于学校的教育,44.34%的学生法律知识来源于电视和报纸,受家庭影响及其他来源的占21.43%。自己认为掌握了必要的法律知识且能灵活运用于解决现实问题的学生占22.5%,77.5%的学生认为自己法律知识不足或不能灵活运用。77.6%的学生认为需要学*或深入学*法律知识,13.8%的人认为只需要了解一下就可以了,9.6%的学生认为完全不需要。约1/3的学生认为造成法律意识薄弱的原因为法律教育活动的局限性,1/2的学生认为社会的不良风气及贫富悬殊是主要原因。这表明大部分学生法律知识缺乏,学校系统的法律知识教育不足,不能满足大部

  分学生的.需求。

  2. 主动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 在实际生活中,有意识的主动运用法律知识的学生比例仍然不高,如参加勤工俭学时,有意向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的占61%,无意向的人占39%;被骗或被盗、被抢时选择向**机关或学校保卫处报案的占87%,不报告的占13%;认为报案没用或司法机关不能提供有效保护的人占15.2%。遇到不法行为时,男生选择漠不关心的比例占到10%左右,女生比例占6%。

  3. 对法律的信任度和对当前法治的整体现状的满意度 对法律保持信任的学生占35%,认为法律会越来越完善的学生占31.2%,而认为法律不如权利有用及法律越来越成为有钱人和有权人的工具的占33.8%。对“法院做出公正判决有信心”者占2***%,对“当前整体法治环境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达69.8%。这一方面说明作为法治前提的民主立法及其程序还很不健全,司法不公乃至司法腐 败现象仍然畅通无阻;另一方面这种消极的法律意识也会严重地影响到公民法律信仰确立和法治理想信念的最终建立,表现出大学生法律信仰的一定程度的缺失,也反映了不利于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法治环境和氛围。

  (二)调查结果分析

  由于大学生法律意识是一个多要素、多层次的复杂系统,要精确全面地概括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的现状并非易事,所以本文只能结合调查结果,对当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所存在的问题作一个粗浅的概括:

  1. 大学

  生缺乏从总体上准确理解和把握现代法治的基本精神 现代法治是以民主为基础,以保障人权为核心,与传统的法制有着本质的区别,它视法为工具与目的的统一,并更加强调法的目的价值,而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对法的民主基础尚未有明确的意识,仍然存在着一种传统意义上将法作为统治工具的法律观。譬如,他们也认可“法治”反对“人治”,但受到传统人治观念和现实中一些“权大于法”现象的影响,往往认为法律只具有工具价值而非目的价值;他们也认可民主反对专制,但受到中国现实国情的制约,往往认为法制只存在于民主制度而专制制度下就没有法制,没有认识到法制既可以与专制相结合,也可以与民主相结合,而只有以民主为社会基础的法制模式,才能称之为真正的法治。

  2. 有感性法律意识,但缺乏理性法律意识 法律本身是一门学理性极强的学科,不掌握一定的法律基础理论,就难以用理论解决现实存在的法律问题。大多数大学生对法律的认识还只处于初级的感性阶段,正是因为缺乏系统的法学理论学*,使得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仍处于对法律本质认知的启蒙状态。比如,多数学生都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但对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内容却知之甚少,现代法治国家普遍都是实行宪 政的国家,若不能将宪法提到宪 政的高度加以认识,在论及宪法内容时不能立即想到公民的权利以及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关系等诸如此类的关键问题,则是缺乏现代法治意识和宪 政意识的表现。

  三、培养和塑造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主要途径

  针对当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与分析,现提出如下几点对策建议:

  (一)健全法律运行机制,加强道德规范建设,创造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法治环境和舆论环境

  大学生思想开放,时代感强,主观上期望法治,关心国家法制建设,但世界观还未完全成熟,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因此,立法、执法、司法部门做到立法的民主化、科学化,执法的程序化,守法的自觉化;大众传播媒体和各种社会力量应利用普法、守法、执法和监督法律实施的模范人物和典型事迹,进行生动的法制宣传,创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和舆论环境,对于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实行“依法治校”,营造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氛围

  高校的法治环境如果是民主、*等的,必然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正确树立起到积极正面的影响,反之亦然。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活动要有章可循,程序合法。学校制定校纪校规时,要确保所建立和使用的规章制度不违背法治的精神,与国家现阶段所颁布和使用的法律法规不冲突,并“严格按照教育法律的原则与规定,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尊重学生人格,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形成符合法治精神的育人环境,不断提高学校管理者、教师的法律素质,提高学校依法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

  (三)深化大学“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改革,开展校园法制文化活动,以适应素质教育对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要求。

  目前的“法律基础”课教材,普遍存在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的问题。教材内容未突出重点,只注重编写的系统性,教材内容几乎涵盖了我国现行的法律,书中几乎无任何案例对相应法理进行释疑,而法律条文中大量引进的专业术语对于非法律专业的学生来说无异于读天书,不适应学生自学和阅读的需求。大学“法律基础”课应改为法理学课,或者至少从内容上突出对法治的基本理论、现代法的基本观念和法律的基本精神的介绍。同时,应当积极拓展法学选修课的开设门类和开设范围,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兴趣和需求,使学生从理性的层面对整个法治、法律及各部门法的基本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有一个宏观把握,从而逐步培养出适应现代素质教育要求的具有较高的法律意识的大学生。

  学校是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场所,但仅靠学校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一个长远的规划和具体的安排,它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社会教育工程。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要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心理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与国家的各种建设规程同步进行,形成良好的法制教育大环境,才能为社会输送具有较强法律意识的跨世纪人才。因此,高

  等院校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提高公民法律意识的主要任务。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篇7

  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法律意识如何直接关系到未来国家法制建设的进程。为此我们对在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状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法律知识的及法律知识重要性的认识、主动应用法律知识的能力、守法与护法意识、法制观及对法律的信任度、基本法律知识的了解与掌握。计10道题。该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份,回收30份。

  (一)法律知识及法律知识重要性的认识。42.1%的学生的法律知识主要于课堂,47.3%的学生法律知识于电视、电台和报纸,受家庭影响及其他的占10.6%。说明学生学*法律知识的广泛,但课堂与其他传播媒介占据主要部分。当问及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时,只有20%的同学认为法律“非常重要,我有麻烦首先想到法律途径解决,没有法律我就没有办法生活”,63.3%的同学认为“法律比较重要,我有时会尝试使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另外16.6%的同学认为法律不太重要或者根本没作用。约1/2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强弱受学校的影响最大,约1/3的学生认为社会是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最大因素,家庭及个人因素只占20%。从中可以看出,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同学对法律的认识仅限于理论层面,还没有渗透到日常的学*生活中。学校组织的一些宣传活动或讲座只有43.3%的同学觉得能学到一些东西,剩余56.7%的同学觉得太形式化,不愿去浪费时间,或者没有参加过。

  (二)主动应用法律知识的能力。在实际生活中,有意识的应用法律知识的学生比例仍然不高,问卷中,试过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同学只有10%,90%的同学选择暂时没试过。参加勤工俭学或兼职时,有意向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的只占70%,仍有30%的学生完全没有这个意识。买了某种价值不菲的商品但后来现被骗后只有46.7%的同学会利用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40%的同学选择直接到商店找负责人赔偿,6.7%的同学选择把商品扔了,当买个教训,6.6%的同学选择“到处跟别人说这个商品是假的,叫人不要买。”这说明学生的**意识普遍不强。但可喜的是,当问到“当你真正处于一件法律案件中”有83.3%的同学认为自身法律意识不够,但懂得咨询专业人士,16.7%的同学则认为自身的法律知识足够,而且懂得咨询专业人士。法律本身是一门学理性极强的学科,不掌握一定的法律基础理论,就难以用理论解决现实存在的法律问题。

  (三)守法、护法意识。由于传统法律意识的思维惯性,以及教育与宣传舆论的局限,大多数学生的法律意识处于一种被动的守法状态,虽然有较高的守法意识,但自觉性仍有待提高。对于一些轻微的违法违规行为,有40%的同学坚决不做,56.7%的同学选择会视情况而定,还有3.3%的同学则不介意,跟大众一起做。对于一些来路不明的自行车63.3%的同学认为自己不会去买,36.7%的同学则会买,因为很喜欢。

  (四)法制观及对法律的信任度。当问及“一次你的一个亲密无间的朋友,向你借600元生活费,答应三个月之后还,你会要求他(她)写借条给你吗?”时,46.7%的同学认为不用写,30%的同学认为写不写都无所谓,只有23.3%的同学认为应当写。大多数同学的法律意识还停留在法律心理阶段,只是基于自身日常生活对法律现象的一种表面的、直观的感性认识,远没有形成高水*的法律思想体系。“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与普通人一样犯了罪,应当公*对待。该选项得到了96.7%的支持率,说明“法律面前人人*等”这一观念已经深入民心。守法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任何人犯了罪都应该受到应有的惩罚。另外,结果显示,所有被调查同学都希望能不断提高自身法律意识。这说明同学对法律意识在现代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清醒的认识,希望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

  (五)基本法律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在调查问卷中,我们设计了10道具有固定答案的题目考查同学对法律知识的了解程度。各题答对率如下:

  1、你知道《劳动法》里面规定试用期最长是多久吗?30%

  2、父债子还,是否正确?76.7%

  3、你知道全国法制宣传日是哪一天吗?67.7%

  4、王某有三个儿子,王某在病死之前当某个儿子的面做了口头遗嘱,这种遗嘱是否有效?43.3%

  5、刘某现在17周岁,父母双亡,主要靠自己打工维持生计,则刘某属于?26.7%

  6、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及不能完全辨别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按照民法规定称为?66.7%

  7、刑法规定应负刑事责任最低法定年龄是10%

  8、甲某和其12岁儿子共同抢劫,其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40%

  9、投毒去**,当被害人服毒后尚未死亡之前,犯罪悔悟,并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抢救,但抢救措施未生效,被害人死亡,这种行为属于。60%

  10、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仍放任这种结果发生是。33.3%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是明显欠缺的`。在严峻的就业形势的压力下,大多数同学会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专业科目的学*上,从而忽略了对法律知识的学*。有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明显增多,占社会刑事犯罪的比例持续上升。其原因之一就是不懂法,不知法。没有学*相关的法律知识,没有法律意识,那么,即使是当自己的正当权益被侵害时,也不懂如何通过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问卷调查的基本结论是: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仍亟待增强。

  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修养,提升法律思维水*,不仅是我们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我们不仅要学*法律知识,掌握学*方法,参与法律实践,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而且要树立法律信仰,宣传法律知识,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自觉维护社会主义的法律权威。

  另外,在学*法律知识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培养:

  ①法律至上意识。美国法学家伯尔曼说过“在法治社会中,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他形同虚设。“信仰法律,崇尚法律是人们对法律的一种尊重。法律的权威不仅于其强制性,更源于人们对法律的尊重、信赖和崇尚。

  ②公民意识。培养公民意识就是培养树立人人*等的法治观念,权利与义务辩证统一的观念,民主与法制辩证统一的观念。从而正确认识自己与国家的关系,与人民的关系,以主人翁的态度正确对待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篇8

  法律是维护我们正当权益的武器,只有充分运用法律,才能很好地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而具有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是运用法律的前提,那大学生法律意识如何?所掌握的法律知识如何?我们小组带着这些疑问对我校机电工程分院的大一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一、研究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时间:20xx年5月,我们队机电工程分院的的大一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调查对性主要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调查方式是无记名调查,人工对调查结果分析。

  二、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我们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了基本了解,情况如下:

  (1)、你的生长地方()

  A 、农村74% B、城市19% C、农村、城市兼有7%

  (2)、在你所有经历中,曾经用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吗?()

  A 、有21% B、没有79%

  从以上数据中,不难看出:大部分学生还没有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当自己的正当权益受到侵犯时,没有通过法律的途径的进行解决,这一问题更明显地体现在农村大学生这一群体。

  (3)大学生能否区分违法和犯罪?()

  A能23% B不一定能37%

  C分不清5% D大部分情况能51%

  (4)你认为目前法律学*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A、有了法律知识但联系实际就不会用31%

  B、法律知识不足42%

  C、能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解决现实问题27%

  (5)会通过一些渠道了解国家的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

  A、会、经常11% B、偶尔63%

  C、一不小心会听说些22% D、不会,没那精力3%

  只有11%的大学生经常了解国家的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还有3%的大学生根本不会去了解国家的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这也说明了大学生对法律的重视程度不够,以为法律离自己很远,可懂可不懂;另一方面也反映相关部门对大学生的法律教育程度不够。

  (6)你知道劳动法里面规定试用期最长多久吗?()

  A、三个月22% B、六个月48% C、一年30%

  这一选项的结果让我们知道还有52%的大学生不知道劳动法里面规定试用期最长时间。可见他们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并不多。

  (7)你认为法律在你的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如何:()

  A、非常重要,我有麻烦首先想到法律途径解决,没有法律我就没有办法生活;22%

  B、比较重要,我有时会尝试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48%

  C、我基本不主动寻求法律途径解决问题,除非迫不得已;30%

  D、没觉得有作用0

  从中我们发现只有22%的大学生认为法律很重要,并主动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还有48%的大学生认为法律比较重要,但只是有时会尝试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而30%的大学生不会主动寻求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反映了虽然我校的'大学生学过一些法律知识,但整体只是水*却较低,法律意识淡薄。

  (8)超市的人员要求你被搜身,你会怎么做?()

  A、拒绝77% B、果对方态度强硬只好接受3%

  C、完全接受20%

  (9)假如你的亲人欠基金会的钱没能力还偿,基金会连同民政局来把你亲人抓去关起来,说要拿钱来还才放人,你会怎么做?()

  A、吞声忍气,凑钱去把人领回来7%

  B、倒民政局去理论,要求放人15%

  C、去求基金会的人0

  D、通过法律手段维护你亲人的人身自由权78%

  (10)当你参加勤工组学活动或者是工作时,你有意向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吗?()

  A、有67% B、没有33%

  从(8)、(9)、(10)的结果可以发现:还有少部分大学生不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三、原因分析

  (一)学生方面的因素

  (1)缺乏主动性

  根据调查了解,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会把更多时间放在专业科目的学*上,

  他们认为学好专业知识,锻炼好各方面的能力,将来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也就可以了,不必浪费那么多的时间去学*法律知识。而且,法律知识又是那么的枯燥,缺乏吸引力,因而,很少有大学生会主动学*法律知识,对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也只是议要求考试过关就行了。逐渐形成不良的风气,很难提起学*的兴趣,大多数大学生重学分,轻实效,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大学生不可能有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

  (2)缺乏远见性

  “人无远虑,必有后忧。”没有学*相关法律知识,没有法律意识,那么,即使是当自己的正当权益受到侵犯时,也不懂如何通过法律的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而根据调查,很多大学生没有这种意识,只是觉得大学时间很自由,想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不行再像高中那样过,直到毕业后,要签合同,要买房子等,才知道懂得一些法律知识是那么重要。

  (3)缺乏实践性

  在调查过程中,也有一部分大学生反映:法律知识好像离我们很远,我们在课堂学*的知识长时间不用,缺少实践,很快也就忘记了。而在我们学校,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详细地讲述了相关的法律知识。然而理论却没有经实践考验。他们知识学*一些理论知识,却不懂得如何运用,知识流于形式。

  (二)教师方面因素

  (1)重视程度不够

  在学校,为大一学生都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但老师都不会很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可以自由地看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只要保持安静就可以了,也没有向学生讲明白到底法律有多重要,基本按照教学大纲讲述书本上的知识。老是不够重视,学生也会跟着懒惰,这样的情况,大学生学到的法律知识就更少了。

  (2)课堂气氛不活跃

  法律知识相对其他学文科而言,比较枯燥,大多情况下,老师只是按教学要求讲课,很少结合,以至课堂气氛不活跃。

  (三)建议

  (1)提高认识

  学*法律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信仰等。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现实生活和实际中的例子,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也可以打破课堂教学局限,组织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法律的重要性,更能激发学*欲望。

  (2)加强学*

  除了课堂教学,还可以运用多种方式,让大学生学*法律知识,如法律知识竞赛、法律主题活动等,这样效果会比课堂教学好很多。

  (3)重视实践

  学以致用,学到的东西要用时间来检验其是否正确,只有经得起检验,才有意义,尽量给学生提供实践*台,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增加对法律知识的认知。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篇9

  公民的法律素养衡量一个民族的文明。顶着高层知识分子头衔的大学生的法律素养更是彰显民族文明与文化水*的关键。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此时高校的正确教育和引导具有绝对作用----帮助其拓宽法律知识,加强法律意识,提升法律素养,完善法律人格。

  俗话说,谋定而后动,解决问题前应先有策划,而策划往往应对症下药,才能因势利导,通权达变。因此,我们要对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做一番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根本,由此制定应对措施,为和谐大学和谐社会做贡献。

  一、研究方法,问卷调查

  在整个20xx年的11月分里,我和我的小组成员,制作了法律调查表,针对广州大学在校大学生,通过扫楼、网上填写等调查方式进行无记名填写调查问卷的调查行动,并人工进行调查结果统计及分析,从而得出调查结论。

  二、调查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了基本了解,调查情况如下:

  1、85.13%的大学生认为法律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但还有少数14.87%认为无关;

  2、54.87%的大学生秉信法律能为他们解决现实中的问题纠纷,维护切身的利益,8.21%却认为不能,还有36.92%认为目前不能,但相信以后会逐渐完善;

  3、23.59%的大学生对法律所规定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了解不是很清楚,73.33%大学生了解一般,只有3.08%了解很透彻;

  4、通过电视、网络、报纸、杂志等渠道获得法律知识的学生比例居多,占7***1%,12.82%是自己通过看有关法律方面的书籍了解,通过国家普通法宣传这一途径的占最少数,为10.77%;

  5、问如果你在网上买到一件伪劣的电子产品,70.77%的人采取要求退货的措施,13.85%大学生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自好自认倒霉,15.38%表示要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6、问:某人经过一栋楼,刚好被楼上掉下的`花盆砸中,大脑受了伤,导致下半身瘫痪。他的家人去了那栋楼挨家挨户地问是谁家掉下来的花盆,但大家都不承认。那他该怎么办?

  其中1.54%认为找不到肇事者,只能自认倒霉,88.72%赞成报警,让**机关介入调查此事的方案,9.74%的大学生主张把整栋楼的居民全告到法院;

  7、12.31%学生认同违法行为一定是犯罪行为,犯罪行为一定是违法行为的说法,其余87.69%则反对;

  8、只有少数14.36%大学生有过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经历;

  9、83.08%大学生认为在不被告知的情况下,自己的照片被他人用于商业宣传属侵权行为,8.21%大学生持相反观点,另有8.72%表示不清楚侵权与否;

  10、如果被侵权,5.13%大学生认为无所谓,反正对自己也没多大的影响,26.15%表示要私下和*解决,甚至有1.03%坚持私了不行,要用武力解决,67.69%大学生则希望通过老师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11、对于大学生闯红灯或骑自行车载人的行为,15.38%以为不必大惊小怪,10.77%认为要严格禁止,甚至8.72%的大学生主张应加以处罚,65.13%认为应加强宣传教育;

  12、50.26%大学生认为法律的执行在新闻、报刊、电视、广播等舆论的监督下最有效,18.97%认为在党委**,人大,**等领导机关的监督下行之有效,23.08%认为群众监督更有力,4.62%认为这取决于执行机关的自我监督,最后有3.08%表示说不清;

  13、79.49%大学生同意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的说法,14.36%则不认同,6.15%觉得得看钱数目大小,如数额较大则同意,数额小就无所谓;

  14、80%大学生认为任意毁坏公共垃圾桶的行为属违法行为,13.33%则认为不违法,还有6.67%表示不清楚此种行为是否违法;

  15、2.05%大学生表示从来不会关注日常生活中社会发生的法律案件及从中汲取法律知识并尝试从法律角度来分析这一案件,90.77%承认很少有这种自觉性,只有7.18%大学生经常关注这种法律案件且有汲取法律知识的热情。

  备注:本次调查问卷共200份,有效填写人次为195。

  三、原因分析

  (一)、学生方面的因素。

  (1)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主动性。根据调查了解到,仍有14.87%大学生认为法律知识与他们的生活无关。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普遍认为专业知识才是他们应该努力与花放精力的方向,不是法律专业的学生把时间浪费在学法律知识上并不能获得什么实质性利益,是极愚蠢的行为。据我切实了解,多数大学生认为法律枯燥乏味,法律课上基本卧倒一大片,更谈不上会主动学*法律知识。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也只求考试过关,大多数学生重学分轻实效,也是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之一;

  (2)传统的妥协性与劣根性。调查表明,占很大比例的大学生在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坚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妥协观点,得过且过,不采取任何法律措施;(这将助长了违法分子的气焰)

  (3)缺乏实践性。关注日常生活中社会发生的法律案件及从中汲取法律知识并尝试从法律角度来分析这一案件的学生仅占调差人数的7.18%,微乎其微。且只有少数14.36%大学生有过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经历。大学生极少参加法律实践,是对现实法制缺乏感性认识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教师、学校方面的因素

  (1)重视程度不够。除了法律专业的以外,其他院系的有关法律的课程,老师都不会严格要求学生,对于学生在课堂看其他与课程无关的读物或睡觉或听音乐等一切做与法律无关的事的现象,也司空见惯,这似乎也是*年各高校的教学传统了,这师生默契潜滋暗长,发展得顺乎自然。由此,学生得到的法律知识更加贫乏了;

  (2)课堂气氛沉闷。法律知识相对于其他学科,确实比较枯燥,老师授课方式又缺乏生动性,导致课堂气氛呆板,学生昏昏欲睡,鲜有积极性;

  (3)学校宣传力度不够,学生不能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以及其与生活的密切性。

  四、调查总结及应对措施

  调查显示大学生的**及守法自觉性不高。要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必须采取多种途径和灵活多样的方法。为此,我建议学校可有针对性地从三方面入手。

  (一)进行普法教育

  1、教学内容的选择:

  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与需要,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应讲授与学生有一定联系的法律,容易提高学生兴趣,增强普法效果,从而也使学生通过普法教育获得值得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观念;

  2、,教学方法的改革:

  原本枯燥的法律课加上教师死板的教学方式更使学生上课提不起精神。因此,加强对教学方法的改进也是真正提高普法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比如课堂讨论,多进行社会著名案例分析,结合录像等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学*的兴趣,才能使普法达到我们所要达到的效果。

  (二)实践性的增强:

  多组织学生进行与法律有关的活动普法教育毕竟过于抽象,要真正唤醒学生的法律意识,应采取一些更具体,更行之有效的办法,针对大学生年龄及性格特点,把法律意识的培养同组织活动相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学生通过自己模拟法官、律师、检察官、被告等角色,能更加深刻地把我国一些诉讼法程序掌握,也通过模拟对犯罪分子的审判,对旁听的学生起到震慑作用,提高他们守法的警惕性,从而自觉守法;

  2、组织一些有关法学方面的知识智力竞赛;

  3、组织学生去法院旁听,达到开拓视野,深入社会,更深切地体会到用法律保护自己的重要性的效果;

  4、请有关办案人员或著名法学专家来校开讲座,既能让学生了解时事,也能使学生更深切体会法律的权威。

  目前,公民法制观念还是比较淡薄 ,成为推进法治进程的障碍 ,所以 ,树立法制观念 ,增强全社会成员的法律意识 ,是实现我国法治化的前提,更是我们大学生的义务。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篇10

  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 大学生法律意识如何直接关系到未来国家法制建设的进程。为此我们对在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状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法律知识的来源及法律知识重要性的认识、主动应用法律知识的能力、守法与护法意识、法制观及对法律的信任度、基本法律知识的了解与掌握。计25道题。该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份,回收 30份。

  一 法律知识来源及法律知识重要性的认识。

  21%的学生的法律知识主要来源于课堂,73%的学生法律知识来源于电视、电台和报纸,受家庭影响及其他来源的占6%。说明学生学*法律知识的来源广泛,但课堂与其他传播媒介占据主要部分。当问及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时,只有20%的同学认为法律“非常重要,我有麻烦首先想到法律途径解决,没有法律我就没有办法生活”,33%的同学认为“法律比较重要,我有时会尝试使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另外66%的同学认为法律不太重要或者根本没作用。约1/2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强弱受学校的影响最大,约1/3的学生认为社会是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最大因素,家庭及个人因素只占 20%。从中可以看出,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同学对法律的认识仅限于理论层面,还没有渗透到日常的学*生活中。学校组织的一些宣传活动或讲座只有 33%的同学觉得能学到一些东西,剩余67%的同学觉得太形式化,不愿去浪费时间,或者没有参加过。

  二 主动应用法律知识的能力。

  在实际生活中,有意识的应用法律知识的学生比例仍然不高,问卷中,试过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同学只有10%,90%的同学选择暂时没试过。参加勤工俭学或兼职时,有意向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的只占70%,仍有30%的学生完全没有这个意识。买了某种价值不菲的商品但后来现被骗后只有467%的同学会利用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40%的.同学选择直接到商店找负责人赔偿,67%的同学选择把商品扔了,当买个教训,66%的同学选择“到处跟别人说这个商品是假的,叫人不要买。”这说明学生的**意识普遍不强。但可喜的是,当问到“当你真正处于一件法律案件中” 有33%的同学认为自身法律意识不够,但懂得咨询专业人士,67%的同学则认为自身的法律知识足够,而且懂得咨询专业人士。法律本身是一门学理性极强的学科,不掌握一定的法律基础理论,就难以用理论解决现实存在的法律问题。

  三 守法、护法意识。

  由于传统法律意识的思维惯性,以及教育与宣传舆论的局限,大多数学生的法律意识处于一种被动的守法状态,虽然有较高的守法意识,但自觉性仍有待提高。对于一些轻微的违法违规行为,有40%的同学坚决不做,67%的同学选择会视情况而定,还有33%的同学则不介意,跟大众一起做。对于一些来路不明的自行车33%的同学认为自己不会去买,67%的同学则会买,因为很喜欢。

  四 法制观及对法律的信任度。

  当问及“一次你的一个亲密无间的朋友,向你借600元生活费,答应三个月之后还,你会要求他她写借条给你吗” 时,67%的同学认为不用写,30%的同学认为写不写都无所谓,只有33%的同学认为应当写。大多数同学的法律意识还停留在法律心理阶段,只是基于自身日常生活对法律现象的一种表面的、直观的感性认识,远没有形成高水*的法律思想体系。“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与普通人一样犯了罪,应当公*对待。该选项得到了67%的支持率,说明“法律面前人人*等”这一观念已经深入民心。守法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任何人犯了罪都应该受到应有的惩罚。另外,结果显示,所有被调查同学都希望能不断提高自身法律意识。这说明同学对法律意识在现代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清醒的认识,希望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

  五 基本法律知识的了解与掌握。

  在调查问卷中,我们设计了10道具有固定答案的题目考查同学对法律知识的了解程度。各题答对率如下: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篇11

  一:调查方法

  这次调查对象是郑州航院各年级在校大学生。调查的方式是发放和填答电子调查问卷。为了使调查能够真实、客观的反应调查者的思想,我们通过互联网,借鉴相关研究,设计了调查问卷。本次调查不记名。被调查者回答问题的方式主要是采用封闭式的回答方式,即预先设计好四种可能答案,将这些答案全部列于问题下面,由被调查者从中选择一种答案作为自己的答案。调查问卷工发放160份,回馈的有效资料为112份。这些资料是比较完整可靠的,占应调查对象的70%。

  二:调查问卷内容

  题1:你会主动要求学校确定你的权利吗:

  A只有有事情发生,和个人利益冲突,就会要求确认

  b涉及重大利益

  c不会,就算是问了,别人也不会理会你啊

  d想什么呢,这可是在天朝

  题2:“依法治国”的“法”是指

  a:仅指宪法等“法律”级的法律;b:整个法律体系;c:主要指宪法,即“依宪法治国”;d:法治的精神

  题3:“法律至上”的含义

  a:任何人都要守法;

  b:法律的效力高于道德等其他社会行为规范;

  c:一切按既定的法律规则办,不能行使自由裁量权;

  d:法律作为最后的决策依据,即使有一些毛病也要遵守

  题4:现在很多公交车都没有按时到站甚至是延迟15分钟才到车站,你怎么看?

  A可能因为堵车吧,可以原谅 b一边等待,一便在心里臭骂 c打出租车走,不坐了 d打电话或到相关部门进行投诉

  题5:对“法律面前人人*等”的理解

  a:在法律适用上人人*等;b:在立法以及法律适用上人人*等;c:官民*等,官员无特权;d:关键是**与民间法人及公民的*等

  题6:法律的作用

  a:法律目前基本是灵丹妙药;b:有局限性,要严格限制法律适用的范围;c:法治在任何情况下都胜过人治;d:应坚持“德主刑(法律)辅”的原则。

  题7:目前我国的法治状况

  a:已经是法治社会;b:有局限性,要严格限制法律使用的范围;c:各方面都差得很远;d:整体上看人治的影响大于法治

  题8:法治的关键在于

  a: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b:必须保证法律是良好的;c:官员守法,受到法律的有效监督;d:大家都信仰法律,自愿服从法律的统治

  题9:如果你发现你的个人资料被其他人转售,你会怎么办‘

  A自认倒霉 b向周围人抱怨但不会采取任何措施 c直接与之理论 d根据有关法律,积极**

  题10:如果在商场买回来的东西有质量问题,你会:

  A拿着小票去商店要求赔偿 b把东西放一边或扔了,然后心里想再也不去哪里买东西了 c人人都买,就我的有问题,自认倒霉呗 d找回那家店,跟老板吵一架去

  在大学学*中,我们已经先后学*了《思修(全名)》、《马克思主义思想概论》、《***思想概论》,对我国社会主义想想道德建设也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需要说明的是,这次问卷调查不是对每个同学的法律意识做一个是非评判,每个问题的答案也一般不存在绝对对错关系,选择其中的每一个答案都代表着一个人对法律的自己的看法。同时,也不是说同学选择某个答案最正确时就代表着他的法律意识最高。

  我们的调查题目都是生活经常看见或者说到的法律、权利概念,这些概念每个人都应该见识过,也各自有自己的理解。通过我们的调查表明,除了对“依法治国”这一概念比较满意外,其他几个法律概念都存在同学们主观臆断的理解。同学们往往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局限于生活层面,也就是说,没有上升到一种以法律的观念来思考问题。选择不理想的状况说明我们还要加强法律意识的教育,虽然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知识,但在接受真正法律基础教育的时间很少,都是从各种报道或者自己搜索信息时得到,这些东西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与诱导性。建议对每个专业设置法律基础课程,以强化法律意识。

  从总体来看,同学对法治社会认识还是处于一个偏低的水*,做到深入认识形成自己思考的人较少。问卷答案之间没有递进关系,但我们实际地去分析,这里面存在着一个对法律认识的高低问题。不管是各种情况的同学,对法制社会认识的整体情况都是主要集中在教条化的灌输里面,接受的法律知识没有主动性,不符合议和具有朝气与思想的大学生形象。这种现象可以说是一种普遍的'。我们认为,在开设法律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应该从方法上诱导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形成理性的社会意识,特别是权利意识。

  从统计结果来看,同学们对热点法律制度的理解处于中等的水*,权利意识有一定的基础,但是没有达到较好的状态,完全有提升的空间。因为对这些制度的了解,不仅仅是对同学们生活的处理纠纷等法律问题的帮助,这些更代表着一个人的文化底蕴,在交际交往中,如果能对这些制度有自己的、深刻的认识,别人会对你作出更高的定位,在展示自己才能的时候更加具有优势。建议学校多提供这方面的高水*的法律讲座,拓展同学们的视野,丰富法律知识。各个类型的区别不是特别明显。

  关于当代大学生的权利意识,可以得出结论:首先,当代大学生心理上的独立性并不强,权利认知水*不高。其次,当代大学生的权利行为解释系统去权威化,在处理学校和自身矛盾时,解决途径具有自发性。第三,当代大学生对自身的公民权利、受教育权利的总体评价是积极的,但对自身在大学发展中地位的评价不高。第四,当代大学生对未来大学的发展参与意识强,同时对于规则意识的培养认同度较高。第五,权利意识培养和教育使得大学生获得了法律常识,但与媒体、家庭和中小学公民教育相比,大学的公民教育特别是权利观念教育不占优势。

  当代大学生成长于中国市场经济发挥巨大效能的历史阶段,他们崇尚自由,重视个体发展, 但是他们也正处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背负着几代人的大学梦,客观上受教育的时间延长,没有生产劳动的经历,缺乏经济独立性,更缺乏人格上的独立要求。加之传统的义务教育,注重灌输,讲究行为规导,缺少思辨解释系统,因此不能引发他们真诚的思考。

  同时,我们看到,和学生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诸如《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并没有以正面的形式与学生接触,将两者联系起来的往往是各所大学根据上位法所制定的《学生守则》。学校在对新生进行的校纪校规的教育中,对《学生守则》也仅做大概的介绍,施以形式化的检验,并没有将其当作必不可少的权利教育,纳入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尝试提出以下几个值得注意的方面。第一,将合理的契约精神贯彻到产生校生关系的整个过程之中。高校需要明确履行告知义务,特别是在形成校生关系之初。高校进行招生宣传时,有义务公开其针对校生关系制定的管理制度,包括学生守则规定,以显契约精神,学生可以在不同大学之中,针对大学品牌、大学服务管理水*,尤其是大学对学生实施管理的规章制度进行综合选择,这样可以促使社会各界监督大学的规章制度合法、合理化。

  第二,实现完整、系统的权利教育。首先,要强化新生入校期间的“**权利意识教育”。目前,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入校初对本校学生守则进行集中学*。这种方式集中、高效地让学生在最短时间知道学校的规章制度,但这种方式难免显得太过急于求成,而且目前各高校的学生守则读本,呆板枯燥,没有适时地编入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理解的法律知识和法律背景解读。其次,对于大学生的权利意识培养,需要既博又精。当代大学生不缺少法律常识,他们缺少的是对于法律知识和渊源的正确理解和反思*惯。同时,权利意识教育还需要配套开设哲学、伦理、逻辑、历史等通识选修课程,增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第三,着力培养一批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法律、权利教育的教师,他们既要有良好的课程教学知识,还要有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实战经验。这一批教师就是学生思政辅导员。辅导员需要掌握统一的法律知识,具备对学生权利意识教育中进行准确法律解释的工作能力。第四,加强高校与学生关系的行政法学研究,加快填补高等教育系统内的立法缺漏,对《学生法》的提议进行进一步调研。与此同时,根据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畅通大学生权利救济途径,针对目前学生申诉委员会在程序上完备,但学生权益维护不足的情况,加紧探讨学生申诉委员会进行工作的可操作性研究。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篇12

  现今社会城市居民法律观点偏差,法制观念淡薄。居民的法律知识水*不高 。作为现代人,应当具备法律素养,这成为现代市民特别是青年大学生立足社会的基本条件。然而,实践中源源不断的各类大学生犯罪现象,频频向我们告示:一年一度的“法制教育”课并未让学生们真正懂法,传统的法制教育模式走到了非改不可的尽头。当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水*还很低,违法犯罪的大学生多数法律知识贫乏,法制观念淡薄,他们不懂得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年来一升再升的大学生犯罪数据,频频向我们告示:校园并不*静,大学生们的法律素养还十分贫瘠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衡量法律意识水*高低的一个重要依据。人们的法律意识水*的高低与其文化程度成正比。虽然我国高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衡量法律意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衡量法律意识水*高低的一个重要依据。人们的法律意识水*的高低与其文化程度成正比。

  对此,我对我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1、调查的基本方法

  对于此类调查题目,我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首先,筛选题目,再分发给各个当地大学校园的同学,再选择10名同学完成问卷调查,最后再根据同学们的问卷结果作出相应的结论。

  调查问卷如下:

  1、你认为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用处?

  a、非常有用45.11% b、一般35.71% c、基本没用6.02% d、法律不如权力有用11.65%

  2、你生活中的法律知识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a、电视上48.12% b、报纸上16.54% c、学校的课本上35.34% d、家庭的影响4.51% e、其他13.91%

  3、你认为你在生活中*均每学期遇到法律问题的频率为:

  a、20次以上5.26% b、20次?10次6.39% c、10次?5次21.8% d、5次以下50.75% e、0次16.17%

  4、当你的权益受到侵害时,你首先想到的是?

  a、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50% b、用武力解决6.02% c、通过关系解决.15.79% d、感觉很委屈但是认为也是没办法的事16.17% e、根本没有在意过9.40%

  8、当今虽然是法制社会,也存在着家庭暴力、婚姻财产纠纷等很多问题,你认为:a、清官难断家务事74.05% b、清官易断家务事25.95%

  (1)、如果你选择了a,那么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a、法律法规不健全30.70% b、群众的法制意识不强29.57% c、法官的职业素质不够高4.01% d、法律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35.21%

  (2)、如果你选择了b,那么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a、法律法规健全52.6% b、多年的普法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效9.40% c、法官能够正确地把握“一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15.41% d、一切问题在法律面前都能够得到解决3.38%

  10、假如你在公交车上遇到骚扰时,你会如何去做?

  a、出声制止,维护自己的权益49.25% b、用适当的方法让他得到惩罚28.95% c、瞪他一眼,然后换个地方或下车20.31% d、默默的离开,不敢出声。3.38%

  16、你希望多了解一些法律知识吗?

  a、希望92.11% b、不希望7.89%

  17、你希望法律基础课要如何上?

  a、尽可能介绍能解决社会生活的法律法规33.08% b、从案例中说明相关法律理论,类似于《今日说法》61.65% c、按照教材的内容和顺序进行教学5.26% d、最好取消这门课,与日常学*生活无关4.14% e、我觉得这样比较好;

  2、导致调查结果的原因

  可见他们还是很关心身边的人和事的,一些法律常识大部分同学还是知道的,由于问卷设计的不够合理,可能误导了同学们的思想,让数据不够真实,此次调查的结果说明,同学们的法律意识比较弱,知识也比较缺乏,从数据上看,同学们都没有太在意生活中的法律问题,也许他们觉得,在生活中遇到麻烦是必然的,并不是法律问题,也有可能受家庭、社会等各种因素影响,让他们认为权利比法律有用。

  此次调查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大学生大都重视专业课,而对法律基础课不予以重视,只是临到考试的时候突击,应付了事,大多数学生重学分,轻实效,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大学生不可能有扎实的法律基

  础知识。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通过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使他们把提高法律意识从自在的行为变为自觉的行为,从而意识到法律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并把法律当成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法律意识是一种较为宽泛的.社会意识表现形式,对于大学生来讲,法律意识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对实际法律问题的观点、态度与解决方法,简单得说,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法律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是对每一个大学生素质修养的必备要求,是能够懂法运用法律的前提;对实际案例的解决是法律意识高低的具体表现,具有直观性。

  3、对大学生如何提高法律意识的意见

  根据此次调查,我们应该看到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教育,加强综合管理,高等院校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要从根本上抓起,就具体到高等院校对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高度重视及各种有关法律方面的宣传。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应着重以下2个方面:

  1。高校应营造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的学校环境。

  2。高校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3。鼓励大学生观看有关法律知识方面的书籍或电视节目,能尽量做到普法、懂法,认识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意义。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菁选(扩展4)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菁选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我们眼下的社会,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1

  一:调查方法

  这次调查对象是郑州航院各年级在校大学生。调查的方式是发放和填答电子调查问卷。为了使调查能够真实、客观的反应调查者的思想,我们通过互联网,借鉴相关研究,设计了调查问卷。本次调查不记名。被调查者回答问题的方式主要是采用封闭式的回答方式,即预先设计好四种可能答案,将这些答案全部列于问题下面,由被调查者从中选择一种答案作为自己的答案。调查问卷工发放160份,回馈的有效资料为112份。这些资料是比较完整可靠的,占应调查对象的70%。

  二:调查问卷内容

  题1:你会主动要求学校确定你的权利吗:

  A只有有事情发生,和个人利益冲突,就会要求确认

  b涉及重大利益

  c不会,就算是问了,别人也不会理会你啊

  d想什么呢,这可是在天朝

  题2:“依法治国”的“法”是指

  a:仅指宪法等“法律”级的法律;b:整个法律体系;c:主要指宪法,即“依宪法治国”;d:法治的精神

  题3:“法律至上”的含义

  a:任何人都要守法;

  b:法律的效力高于道德等其他社会行为规范;

  c:一切按既定的法律规则办,不能行使自由裁量权;

  d:法律作为最后的决策依据,即使有一些毛病也要遵守

  题4:现在很多公交车都没有按时到站甚至是延迟15分钟才到车站,你怎么看?

  A可能因为堵车吧,可以原谅 b一边等待,一便在心里臭骂 c打出租车走,不坐了 d打电话或到相关部门进行投诉

  题5:对“法律面前人人*等”的理解

  a:在法律适用上人人*等;b:在立法以及法律适用上人人*等;c:官民*等,官员无特权;d:关键是**与民间法人及公民的*等

  题6:法律的作用

  a:法律目前基本是灵丹妙药;b:有局限性,要严格限制法律适用的范围;c:法治在任何情况下都胜过人治;d:应坚持“德主刑(法律)辅”的原则。

  题7:目前我国的法治状况

  a:已经是法治社会;b:有局限性,要严格限制法律使用的范围;c:各方面都差得很远;d:整体上看人治的影响大于法治

  题8:法治的关键在于

  a: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b:必须保证法律是良好的;c:官员守法,受到法律的有效监督;d:大家都信仰法律,自愿服从法律的统治

  题9:如果你发现你的个人资料被其他人转售,你会怎么办‘

  A自认倒霉 b向周围人抱怨但不会采取任何措施 c直接与之理论 d根据有关法律,积极**

  题10:如果在商场买回来的东西有质量问题,你会:

  A拿着小票去商店要求赔偿 b把东西放一边或扔了,然后心里想再也不去哪里买东西了 c人人都买,就我的有问题,自认倒霉呗 d找回那家店,跟老板吵一架去

  在大学学*中,我们已经先后学*了《思修(全名)》、《马克思主义思想概论》、《***思想概论》,对我国社会主义想想道德建设也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需要说明的是,这次问卷调查不是对每个同学的法律意识做一个是非评判,每个问题的答案也一般不存在绝对对错关系,选择其中的每一个答案都代表着一个人对法律的自己的看法。同时,也不是说同学选择某个答案最正确时就代表着他的法律意识最高。

  我们的调查题目都是生活经常看见或者说到的法律、权利概念,这些概念每个人都应该见识过,也各自有自己的理解。通过我们的调查表明,除了对“依法治国”这一概念比较满意外,其他几个法律概念都存在同学们主观臆断的理解。同学们往往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局限于生活层面,也就是说,没有上升到一种以法律的观念来思考问题。选择不理想的状况说明我们还要加强法律意识的教育,虽然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知识,但在接受真正法律基础教育的时间很少,都是从各种报道或者自己搜索信息时得到,这些东西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与诱导性。建议对每个专业设置法律基础课程,以强化法律意识。

  从总体来看,同学对法治社会认识还是处于一个偏低的水*,做到深入认识形成自己思考的.人较少。问卷答案之间没有递进关系,但我们实际地去分析,这里面存在着一个对法律认识的高低问题。不管是各种情况的同学,对法制社会认识的整体情况都是主要集中在教条化的灌输里面,接受的法律知识没有主动性,不符合议和具有朝气与思想的大学生形象。这种现象可以说是一种普遍的。我们认为,在开设法律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应该从方法上诱导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形成理性的社会意识,特别是权利意识。

  从统计结果来看,同学们对热点法律制度的理解处于中等的水*,权利意识有一定的基础,但是没有达到较好的状态,完全有提升的空间。因为对这些制度的了解,不仅仅是对同学们生活的处理纠纷等法律问题的帮助,这些更代表着一个人的文化底蕴,在交际交往中,如果能对这些制度有自己的、深刻的认识,别人会对你作出更高的定位,在展示自己才能的时候更加具有优势。建议学校多提供这方面的高水*的法律讲座,拓展同学们的视野,丰富法律知识。各个类型的区别不是特别明显。

  关于当代大学生的权利意识,可以得出结论:首先,当代大学生心理上的独立性并不强,权利认知水*不高。其次,当代大学生的权利行为解释系统去权威化,在处理学校和自身矛盾时,解决途径具有自发性。第三,当代大学生对自身的公民权利、受教育权利的总体评价是积极的,但对自身在大学发展中地位的评价不高。第四,当代大学生对未来大学的发展参与意识强,同时对于规则意识的培养认同度较高。第五,权利意识培养和教育使得大学生获得了法律常识,但与媒体、家庭和中小学公民教育相比,大学的公民教育特别是权利观念教育不占优势。

  当代大学生成长于中国市场经济发挥巨大效能的历史阶段,他们崇尚自由,重视个体发展, 但是他们也正处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背负着几代人的大学梦,客观上受教育的时间延长,没有生产劳动的经历,缺乏经济独立性,更缺乏人格上的独立要求。加之传统的义务教育,注重灌输,讲究行为规导,缺少思辨解释系统,因此不能引发他们真诚的思考。

  同时,我们看到,和学生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诸如《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并没有以正面的形式与学生接触,将两者联系起来的往往是各所大学根据上位法所制定的《学生守则》。学校在对新生进行的校纪校规的教育中,对《学生守则》也仅做大概的介绍,施以形式化的检验,并没有将其当作必不可少的权利教育,纳入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尝试提出以下几个值得注意的方面。第一,将合理的契约精神贯彻到产生校生关系的整个过程之中。高校需要明确履行告知义务,特别是在形成校生关系之初。高校进行招生宣传时,有义务公开其针对校生关系制定的管理制度,包括学生守则规定,以显契约精神,学生可以在不同大学之中,针对大学品牌、大学服务管理水*,尤其是大学对学生实施管理的规章制度进行综合选择,这样可以促使社会各界监督大学的规章制度合法、合理化。

  第二,实现完整、系统的权利教育。首先,要强化新生入校期间的“**权利意识教育”。目前,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入校初对本校学生守则进行集中学*。这种方式集中、高效地让学生在最短时间知道学校的规章制度,但这种方式难免显得太过急于求成,而且目前各高校的学生守则读本,呆板枯燥,没有适时地编入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理解的法律知识和法律背景解读。其次,对于大学生的权利意识培养,需要既博又精。当代大学生不缺少法律常识,他们缺少的是对于法律知识和渊源的正确理解和反思*惯。同时,权利意识教育还需要配套开设哲学、伦理、逻辑、历史等通识选修课程,增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第三,着力培养一批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法律、权利教育的教师,他们既要有良好的课程教学知识,还要有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实战经验。这一批教师就是学生思政辅导员。辅导员需要掌握统一的法律知识,具备对学生权利意识教育中进行准确法律解释的工作能力。第四,加强高校与学生关系的行政法学研究,加快填补高等教育系统内的立法缺漏,对《学生法》的提议进行进一步调研。与此同时,根据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畅通大学生权利救济途径,针对目前学生申诉委员会在程序上完备,但学生权益维护不足的情况,加紧探讨学生申诉委员会进行工作的可操作性研究。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2

  摘要:本次调查以“大学生法制意识”为主题,通过调查、分析等方法的运用,

  对当代大学生地法制意识进行了分析,了解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及特点,并对提高大学生法制意识提出了几点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大学生;法制意识;现状;对策

  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深入贯彻,中国正逐步向一个法治国家迈进,在一个国家的法制建设进程中,公民法制观念的水*是根本性的、决定性的因素。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法制观念更需加强。为了进一步了解当代大学生法制意识的现状,进行了一次“大学生法制意识的问卷调查”。

  一、 当前大学生法制意识的现状及分析

  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法制意识状况,我们在浙江农林大学的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了问卷100份,回收95份,有效回收率为95%。对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分析后,我们得出如下结果:

  (一)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不高,法律知识知晓程度不高。

  在调查中,对“你对自己掌握的法制知识程度的评价”的回答中,只有5.3%的学生对自己所掌握的法制知识程度表示满意,可见当代大学生对自己所掌握的法律知识认识程度普遍不高,法律知识水*也相对较低。在“你知道我国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的是以下哪一部法律?”的调查中,仍有15.8%的学生认为我国的根本法不是宪法而是其他法,可见对这一基础的法律知识还有学生不太了解,虽然大学里我们学过一些法律基础知识,但大多数学生都只顾及自己专业的学*而缺少对法律知识的关注,我们说知识是观念的基础,没有足够的法律知识的积累, 就不可能形成法制观念,已受到较高水*教育的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却不容乐观。

  (二)法律信仰不高,没有形成法律*惯

  在调查中,被问到“在你所有的经历中,曾经运用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吗?”只有31.6%的少数有过**经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缺少践行法律行为,没有形成法律*惯。回答“当您权利受到侵害时,你首先想到的是”时,只有26.5%的学生会想到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大部分学生首先想到的是通过关系来解决,但也有10.5%的学生会采用武力或者是忍气吞声。可见,大学生缺乏权利观念,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积极主动地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而是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法律,更加倾向于通过人际关系来解决问题,这是法律信仰不高的体现,这种靠人际关系的观念在大学生中普遍盛行,这种扭曲的观念不利于和谐社会和法治社会的建设,这值得我们反思。有些学生甚至会放弃法律武器,采用武力的手段来讨回“公道”,导致了违法犯罪的可能性。

  (三)对法律有所关注,关心中国法制,但对法制现状缺乏信心

  对“在你的印象中,法律与你的生活的关系是”的回答中,有47.4%的学生认为关注时事新闻能感觉到法律与生活的关系和21.1%的学生认为时刻关注法律事件,能感到生活处处与发现法相关,可见大学生对法律还是有所关注,但很少的同学从法律事件中关注法律,只是从一些时事新闻中感受法律。被问到“你认为现在我们国家的普法力度够不够?”,有68.4%的学生认为我们国家当前普法的力度还不够,很少有同学认为普法力度这件事表示无所谓,可以看出,法治社

  会是大学生的追求,对国家的法制建设还是很关心的。被问到“你认为我国法律不能有效执行的原因是”, 居然有78.9%的学生认为是由于执法机关执法不严,以及一些领导与干部不守法。可见大学生现在的法制现状表示不乐观,官员不守法的风气影响到了法律的威严和人们对法律的敬畏,官员没有起到表率作用,使得普通民众失去了对法律的信心。在“你相信法律途径能够真正帮你解决问题吗”的调查中,有57.9%的学生认为只能解决某些事情,甚至31.6%的学生认为走法律途径只会使问题进一步恶化,可以看出我们学生对法律缺乏信心,在大学生心中法律不是能很好解决问题的途径,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法制的现状, 他们对法律缺乏信心,因而很少有人诉诸于法律,可见,大多数人选择依靠人际关系解决问题和执法机关自身执法不严以及官员不守法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形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对法制现状缺乏信心。(四)对公检法等执法机关的印象较负面在“对于法院、***、***等执法机关,你的态度是”的调查中,有10.5%的学生不信任,36.8%的学生除非不得已,不跟他们打交道,对公检法等执法机关的信任度只有52.6%,没有充分的信任。

  由此也可以看出大学生对这些执法机关不太了解,对这些部门抱有一种畏惧的心理。在“你认为对法律的执行,哪些监督是有效的”的调查中,认为应该群众监督有效的多达89.5%,而媒体监督与党委,**等领导监督的分别为78.9%和57.9%,只有少数人认为执行机关的自我监督是有效的,可见大学生对执法机关内部机关监督表示不满意和缺乏信心,更加相信用群众和媒体来监督这些机关对法律的执行。针对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当前大学生的法制意识并不乐观,法律意识水*还很低,法制观念淡薄,他们不懂得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更倾向于用人际关系来解决问题同时对法律的关注程度还不够,同时大学生对法律的信仰引人思考,要探究其多方面的原因。

  二、大学生法制意识提高的对策

  (一)健全法律运行机制,加强道德规范建设,创造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法治环境和舆论环境。

  大学生思想开放,时代感强,主观上期望法治,关心国家法制建设,但世界观还未完全成熟,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因此,立法、执法、司法部门做到立法的民主化、科学化,执法的程序化,守法的自觉化;大众传播媒体和各种社会力量应利用普法、守法、执法和监督法律实施的模范人物和典型事迹,进行生动的法制宣传,创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和舆论环境,对于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 齐抓共管,着力构建高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学生法制教育网络。

  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提升他们的`法律素养,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而是涉及家庭、社区以及整个社会的各个层面的系统而复杂的教育工程,它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一个长远的规划。因此,需要全体社会共同关注,需要各个环节紧密配合。首先,作为大学生法制教育主阵地的学校,必须实施依法治校,保证良好的校园生活环境,切实抵制社会不良文化的进入;其次,家长要注重对自己孩子的了解,配合学校教育,并且注重给孩子良好的熏陶;司法机关也应该有重点地与大学定期联系,加强校内的司法宣传教育;**职能部门则应力所能及地为大学排忧解难,要切实采取可行的措施,优化社会大环境以及校园环境。

  (三)开展校园法制文化活动,加大普法力度,以适应素质教育对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要求

  学校应当积极拓展法学选修课的开设门类和开设范围,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兴趣和需求,使学生从理性的层面对整个法治、法律及各部门法的基本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有一个宏观把握,组织大学生看一些著名案例的录像,请有关办案人员或著名法学专家来校开讲座;组织学生旁听法院庭审,亲身体验法院审理各类案件的程序,了解我国的审判制度;组织学生到监狱考察参观,通过服刑人员现身说法,使学生受到生动且深刻的法制教育;开展“模拟法庭”活动,通过大学生自己模拟法官、律师、检察官、被告等角色,掌握诉讼程序,震撼心灵,提高守法意识;组织一些有关法学方面的知识竞赛,加大普法的力度,从而逐步培养出适应现代素质教育要求的具有较高的法律意识的大学生。

  (四)司法机关应该建立法律公信度,提高公民对法律的信仰度

  不断暴露的司法不公问题,司法腐败现象,领导与干部自身的不守法,使得人民对法律的信任度急剧下降,法律的信任危机越来越严重。因而要加强公、检、法机关的规范化整治,执法机关自身做好表率,加强对腐败的打击力度,维护法律的尊严,确保司法独立、司法公正,坚决杜绝“走后门”、“拉关系”等不良风气,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依法办事的观念,增强大学生对法律的信任,从而让大学生树立更加正确的世界观,真正做到有法必依,而不再是以为的依赖人际关系,建立法律的公信度是法治进程的关键一环,有利于普法在大学生中的深入。

  结语: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对其个人的成长,中国的法制化进程具有深远的意义。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中国法治社会建设的生力军,他们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法律素质如何,关系到我国法治建设能否顺利推进。针对目前大学生普遍缺乏法制意识,对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成为了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而且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党和国家的支持,还需要家庭、学校与社会的通力合作,有效调节社会资源,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出一个有利于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的良好环境,使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实现良性发展,使青年学子成为一个有理想、负有社会责任感、诚实守信、综合素质较高、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为社会输送具有较强法律意识的跨世纪人才,才能促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的繁荣与发展,才能实现国富民强的宏伟目标。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3

  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 大学生法律意识如何直接关系到未来国家法制建设的进程。为此我们对在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状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法律知识的来源及法律知识重要性的认识、主动应用法律知识的能力、守法与护法意识、法制观及对法律的信任度、基本法律知识的了解与掌握。计25道题。该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份,回收 30份。

  一 法律知识来源及法律知识重要性的认识。

  21%的学生的法律知识主要来源于课堂,73%的学生法律知识来源于电视、电台和报纸,受家庭影响及其他来源的占6%。说明学生学*法律知识的来源广泛,但课堂与其他传播媒介占据主要部分。当问及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时,只有20%的同学认为法律“非常重要,我有麻烦首先想到法律途径解决,没有法律我就没有办法生活”,33%的同学认为“法律比较重要,我有时会尝试使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另外66%的同学认为法律不太重要或者根本没作用。约1/2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强弱受学校的'影响最大,约1/3的学生认为社会是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最大因素,家庭及个人因素只占 20%。从中可以看出,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同学对法律的认识仅限于理论层面,还没有渗透到日常的学*生活中。学校组织的一些宣传活动或讲座只有 33%的同学觉得能学到一些东西,剩余67%的同学觉得太形式化,不愿去浪费时间,或者没有参加过。

  二 主动应用法律知识的能力。

  在实际生活中,有意识的应用法律知识的学生比例仍然不高,问卷中,试过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同学只有10%,90%的同学选择暂时没试过。参加勤工俭学或兼职时,有意向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的只占70%,仍有30%的学生完全没有这个意识。买了某种价值不菲的商品但后来现被骗后只有467%的同学会利用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40%的同学选择直接到商店找负责人赔偿,67%的同学选择把商品扔了,当买个教训,66%的同学选择“到处跟别人说这个商品是假的,叫人不要买。”这说明学生的**意识普遍不强。但可喜的是,当问到“当你真正处于一件法律案件中” 有33%的同学认为自身法律意识不够,但懂得咨询专业人士,67%的同学则认为自身的法律知识足够,而且懂得咨询专业人士。法律本身是一门学理性极强的学科,不掌握一定的法律基础理论,就难以用理论解决现实存在的法律问题。

  三 守法、护法意识。

  由于传统法律意识的思维惯性,以及教育与宣传舆论的局限,大多数学生的法律意识处于一种被动的守法状态,虽然有较高的守法意识,但自觉性仍有待提高。对于一些轻微的违法违规行为,有40%的同学坚决不做,67%的同学选择会视情况而定,还有33%的同学则不介意,跟大众一起做。对于一些来路不明的自行车33%的同学认为自己不会去买,67%的同学则会买,因为很喜欢。

  四 法制观及对法律的信任度。

  当问及“一次你的一个亲密无间的朋友,向你借600元生活费,答应三个月之后还,你会要求他她写借条给你吗” 时,67%的同学认为不用写,30%的同学认为写不写都无所谓,只有33%的同学认为应当写。大多数同学的法律意识还停留在法律心理阶段,只是基于自身日常生活对法律现象的一种表面的、直观的感性认识,远没有形成高水*的法律思想体系。“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与普通人一样犯了罪,应当公*对待。该选项得到了67%的支持率,说明“法律面前人人*等”这一观念已经深入民心。守法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任何人犯了罪都应该受到应有的惩罚。另外,结果显示,所有被调查同学都希望能不断提高自身法律意识。这说明同学对法律意识在现代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清醒的认识,希望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

  五 基本法律知识的了解与掌握。

  在调查问卷中,我们设计了10道具有固定答案的题目考查同学对法律知识的了解程度。各题答对率如下: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4

  法律意识,是人们的法律观点和法律情感的总和,其内容包括对法的本质、作用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要求和态度,对法律的评价和解释,对自己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对某种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关于法律现象的知识以及法制观念等。大学生法律意识是大学生群体对法、法律或其现象的反应形式,即心理、知识、观点和思想,包括对法律的情感、认知、评价和信仰等的内心体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也是未来社会的支撑主体,其法律意识如何,直接影响到公民的法律素质和整个社会法治文明的程度。

  一、研究和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意义

  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进行客观、准确的研究及分析,是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律教育,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遵守法律内在自觉性的基础。

  从年龄上讲,大学生是一个横跨青年和成年的群体,由于尚未形成成熟、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其法律意识带有明显的易变性和不成熟性。加之历史原因、外部环境以及大学生自身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个别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行为与社会要求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和法律需求,对于提高法律教育的针对性,切实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大学生遵守法律内在自觉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长远方针,是国家法制建设的百年大计,是促进培养现代化合格人才的需要。

  二、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与分析

  (一)调查形式和结果

  经过对某医科大学汾阳分校09,10,11三个年级多名大学生的法律知识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 100份,收回 100份,收回率 100%。其结果显示:

  1. 法律知识的来源及对法律知识重要性的认识 34.23%的学生的法律知识主要来源于学校的教育,44.34%的学生法律知识来源于电视和报纸,受家庭影响及其他来源的占21.43%。自己认为掌握了必要的法律知识且能灵活运用于解决现实问题的学生占22.5%,77.5%的学生认为自己法律知识不足或不能灵活运用。77.6%的学生认为需要学*或深入学*法律知识,13.8%的人认为只需要了解一下就可以了,9.6%的学生认为完全不需要。约1/3的学生认为造成法律意识薄弱的原因为法律教育活动的局限性,1/2的学生认为社会的不良风气及贫富悬殊是主要原因。这表明大部分学生法律知识缺乏,学校系统的法律知识教育不足,不能满足大部

  分学生的需求。

  2. 主动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 在实际生活中,有意识的主动运用法律知识的学生比例仍然不高,如参加勤工俭学时,有意向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的占61%,无意向的人占39%;被骗或被盗、被抢时选择向**机关或学校保卫处报案的占87%,不报告的占13%;认为报案没用或司法机关不能提供有效保护的人占15.2%。遇到不法行为时,男生选择漠不关心的比例占到10%左右,女生比例占6%。

  3. 对法律的信任度和对当前法治的整体现状的满意度 对法律保持信任的学生占35%,认为法律会越来越完善的学生占31.2%,而认为法律不如权利有用及法律越来越成为有钱人和有权人的工具的占33.8%。对“法院做出公正判决有信心”者占2***%,对“当前整体法治环境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达69.8%。这一方面说明作为法治前提的民主立法及其程序还很不健全,司法不公乃至司法腐 败现象仍然畅通无阻;另一方面这种消极的法律意识也会严重地影响到公民法律信仰确立和法治理想信念的最终建立,表现出大学生法律信仰的一定程度的缺失,也反映了不利于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法治环境和氛围。

  (二)调查结果分析

  由于大学生法律意识是一个多要素、多层次的复杂系统,要精确全面地概括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的现状并非易事,所以本文只能结合调查结果,对当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所存在的问题作一个粗浅的概括:

  1. 大学

  生缺乏从总体上准确理解和把握现代法治的基本精神 现代法治是以民主为基础,以保障人权为核心,与传统的法制有着本质的区别,它视法为工具与目的的统一,并更加强调法的目的价值,而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对法的民主基础尚未有明确的意识,仍然存在着一种传统意义上将法作为统治工具的法律观。譬如,他们也认可“法治”反对“人治”,但受到传统人治观念和现实中一些“权大于法”现象的影响,往往认为法律只具有工具价值而非目的价值;他们也认可民主反对专制,但受到中国现实国情的制约,往往认为法制只存在于民主制度而专制制度下就没有法制,没有认识到法制既可以与专制相结合,也可以与民主相结合,而只有以民主为社会基础的法制模式,才能称之为真正的法治。

  2. 有感性法律意识,但缺乏理性法律意识 法律本身是一门学理性极强的学科,不掌握一定的法律基础理论,就难以用理论解决现实存在的法律问题。大多数大学生对法律的认识还只处于初级的感性阶段,正是因为缺乏系统的法学理论学*,使得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仍处于对法律本质认知的启蒙状态。比如,多数学生都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但对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内容却知之甚少,现代法治国家普遍都是实行宪 政的国家,若不能将宪法提到宪 政的高度加以认识,在论及宪法内容时不能立即想到公民的权利以及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关系等诸如此类的关键问题,则是缺乏现代法治意识和宪 政意识的表现。

  三、培养和塑造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主要途径

  针对当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与分析,现提出如下几点对策建议:

  (一)健全法律运行机制,加强道德规范建设,创造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法治环境和舆论环境

  大学生思想开放,时代感强,主观上期望法治,关心国家法制建设,但世界观还未完全成熟,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因此,立法、执法、司法部门做到立法的民主化、科学化,执法的程序化,守法的自觉化;大众传播媒体和各种社会力量应利用普法、守法、执法和监督法律实施的模范人物和典型事迹,进行生动的法制宣传,创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和舆论环境,对于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实行“依法治校”,营造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氛围

  高校的法治环境如果是民主、*等的,必然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正确树立起到积极正面的影响,反之亦然。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活动要有章可循,程序合法。学校制定校纪校规时,要确保所建立和使用的规章制度不违背法治的精神,与国家现阶段所颁布和使用的法律法规不冲突,并“严格按照教育法律的原则与规定,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尊重学生人格,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形成符合法治精神的育人环境,不断提高学校管理者、教师的法律素质,提高学校依法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

  (三)深化大学“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改革,开展校园法制文化活动,以适应素质教育对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要求。

  目前的“法律基础”课教材,普遍存在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的问题。教材内容未突出重点,只注重编写的系统性,教材内容几乎涵盖了我国现行的法律,书中几乎无任何案例对相应法理进行释疑,而法律条文中大量引进的专业术语对于非法律专业的学生来说无异于读天书,不适应学生自学和阅读的需求。大学“法律基础”课应改为法理学课,或者至少从内容上突出对法治的基本理论、现代法的基本观念和法律的基本精神的介绍。同时,应当积极拓展法学选修课的开设门类和开设范围,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兴趣和需求,使学生从理性的层面对整个法治、法律及各部门法的基本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有一个宏观把握,从而逐步培养出适应现代素质教育要求的具有较高的法律意识的大学生。

  学校是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场所,但仅靠学校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一个长远的规划和具体的安排,它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社会教育工程。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要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心理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与国家的各种建设规程同步进行,形成良好的法制教育大环境,才能为社会输送具有较强法律意识的跨世纪人才。因此,高

  等院校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提高公民法律意识的主要任务。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5

  摘要:从一个“乡土气息”浓重的中国迈向充满“时代气息”的现代中国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在中国,礼治秩序与制度的解构过程同时也是现代化法治秩序与制度的建构过程,而制度变迁最为关键的当是孕育于制度中的法权利观念与文化因子”。在这样一个时代中,培养和造就什么样的人才是我们需要予以关注和重视的问题,我们培养的人才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成为“蕴含法治秩序与制度变迁因子和观念”的俊才则更为重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顺利召开,依法治国再一次被提了出来,作为一名大学生,坚持贯彻党的基本方针,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伟大事业。此时,我们要树立好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学*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意识。

  关键词: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分析

  1调查研究背景介绍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进程上有很大的进步,并且已经取得比较骄人的成绩,同时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也日趋完善,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但是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利益分配出现比较大的差距,当前社会出现许多影响社会治安形势的不安定因素,同时青少年的违法犯罪现象越来越频发,并呈现低年龄化趋势,犯罪倾向组织化,暴力化和手段**化。这些现象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大学生自身成才的迫切需要。

  2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调查研究的目的

  未来的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中流砥柱,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如何卓有成效地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一个具有战略性意义的重大课题。我们要通过研究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扫除培养他们法律意识的障碍,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维护社会稳定和推进我国法治化建设进程。

  调查研究的方法

  我们通过积极汲取现有的关于法律意识培养的理论成果,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的研究,更加理性地思考与改进大学生法律意识目前存在的不足,笔者这次所做的调查主要采取问卷形式,综合运用比较分析法、归纳与演绎法、心理分析法等,试图多角度、多视野来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进行调查,通过分析调查结果,归纳出目前该群体在法律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原因,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工作的开展和推进中国法治化的进程。

  调查研究的意义

  有利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等多方面。其中影响他们最重要的素质是思想道德素质,而法律意识作为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低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既有助于提高大学生遵纪守法、辨别是非的能力,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也有助于提升他们的xx能力,同时还可以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的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有利于构建安全、和谐的校园

  大学生群体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尚未成熟,加之其法律意识比较淡薄,造成他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存在着欠缺,导致他们在遇事后会比较盲从并易冲动,从而诱发犯罪的产生。大学生违法犯罪已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社会问题,因而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就显得越来越重要,这样不但可以引导大学生做到自觉守法、用法,还可以预防和减少大学生违法犯罪,维护校园的和谐与安全。

  有利于实现法治的现代化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依法治国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实现法治现代化能够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法律意识尤其是法律信仰,是实现法治现代化的内在动因。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法律至上意识、*等意识、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引导他们厘清民主与法治、自由与秩序、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从而推进法治建设的现代化进程。

  3调查研究设计

  调查研究的方法

  在本次调查中,根据我们的调查内容,调查目的,我们此次选择的调查方式是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收集资料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自填问卷法,二是结构访问法。

  20xx年1月26日至2月24日,我们通过发送问卷进行网络调查和在校调查,无记名填写调查问卷,此次问卷调查共发放600份,收回问卷573份,其中有效问卷566份。人工进行调查结果分析,从而得出调查结论。

  调查问卷的设计

  在调查问卷的设计过程中,我们参考了诸如殷发志撰文的《上海市市民法律素质抽样调查的统计分析报告》等研究社会大众法律意识的文章,参考了诸如张萍、强昌文的《大学生法治意识现状及分析报告》等以大学生法律意识为调查对象的文章,以及参考了舒国澄、李宏勃的《法理学阶梯》等法理学著作,吸取了***、法院工作者提出的中肯建议。

  调查的对象:

  本组人员在河北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河北经贸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燕山大学和石家庄铁道大学实施研究调查,以获取最新、最真实的数据。

  4调查问卷的剔除类别

  (1)整份问卷答案呈规则作答的,如同一性作答、波浪形作答等。

  (2)同一题目选两个或两个以上答案的。

  (3)整份问卷漏答题目2个以上的。

  5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我们运用张文彤的《统计分析教程》和李沛良的《社会研究的统计应用》进行较深入的分析数据,最后用了SPSS中的频数分析、交叉性分析、关联性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较客观和较正确地反映了河北大学生法律意识状况。在原因分析和培养途径分析方面,我们广泛应用交叉性分析,把各个独立的调查问卷所涉及问题结合起来,使相关问题在数据上互相联系,从而发现单纯用频数分析所不能揭示的问题。

  从总体来看,大学生对法治社会认识还是处于一个偏低的水*,做到深入认识了解并形成自己思想的人较少,获取法律知识的意愿并不大,热情也不高涨,获取法律知识的途径单一,被动接受法律知识,不符合朝气蓬勃与思想上进的大学生形象,这种现象可以说是一种普遍的。尽管大学生在自身权益受到侵犯时会采取法律措施,依据法律程序来维护自己的利益,但是对**的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却并不是很信任,我国仍应继续加快法制社会的建设工作,加快民众尤其是大学生这样的高级知识分子法律意识的建立。

  据调查发现有x%的大学生学*法律专业是为了更好地找到工作,x%的学生对学*法律知识的意义仍持有质疑,由此可知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知之甚少,对其将来的生活等有一定影响。而对于学校或相关部门组织的法制宣传活动或讲座,x%的大学生认为能学到东西愿意去,x%的大学生觉得太xx没意义,x%的大学生觉得浪费时间。当自身利益受到损害时,x%的学生会以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利益,但还是有x%的大学生只是对之抱有无奈之情。同时我们发现,大学生认为报刊、电视广播等新闻舆论的'监督是最为有效的,认为党委、**、人大等领导机关有效的人数为x%,也存在x%的学生对此表示说不清,这无疑表明了有一部分大学生法律知识缺乏,对法律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通过以上数据统计,不禁引起我们的思考,还有部分大学生不选择法律武器的原因是什么呢?据调查,我们发现有x%的大学生缺乏法律知识,而认为掌握了必要的法律知识且能灵活运用于解决现实问题的学生只占x%,懂得法律知识但不会实际运用的学生占x%。这很明显地表明大学生缺乏主动运用法律知识的意识,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只停留在感性意识阶段,缺乏理性法律意识,实际运用能力不足。

  6提高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对策建议

  优化法治环境

  积极推进法制建设

  首先,加快立法进程。加强立法,有法可依是实现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前提。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法律,已经初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法律制度体系。但日益变化的经济、文化和政治又对当今的法律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加快立法步伐,制定完善的法律体系是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为当代大学生创造良好法治环境的必要条件。

  其次,加强司法公正。司法活动对当代大学生的法律素质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影响,法律需要通过严格的司法活动才能得到有效地遵守和执行,而且由于大学生对社会政治的敏锐度非常高,更倾向于关注国家机关对待热点问题的态度,也就是说当代大学生较容易通过司法公正执行获得对司法公正性的认可,从而对法律产生认同感和信任感。

  最后,树立法律权威。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有赖于全社会共同的努力。就当代大学生而言,需要做到以下三方面:第一,树立法律信仰。第二,积极宣传法律知识。第三,勇于同违法犯罪的行为作坚决的斗争。

  改善网络环境

  当今社会,网络作为信息交流的*台也愈来愈受到大学生的青睐。毋庸置疑,网络给大学生的生活和学*带来了方便和快捷,然而,其消极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暴力等低俗内容,严重污染了网络环境。因此,为了使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就需要为大学生创造一个健康良好的网络环境,就必须实施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改善网络环境,以遏制大学生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

  首先,加强网络立法。加快网络立法进程,构建法制化的网络文化管理机制,尤为重要。其次,加强网络技术防范。最后,建立和完善网民举报制度,聘请一批社会责任心强,有一定政策水*的网友为义务监督员,协助有关部门监管网站,把网民举报与技术监控结合起来。

  创建法制校园文化

  提高当代大学生对法制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高等院校作为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主要阵地,应该积极响应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法律政策,将法制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培养大学生的法律信仰,使其树立法律至上的意识,增强法律素养。

  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法制教育

  (1)推动法制教育课程改革。高校要高度重视法治教育,充分考虑在校大学生的自身特点与需要,有针对性地加以教学,以此增强法律教育课程的实效性,从而真正发挥好法治课堂的作用。如丰富法治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扩展法治教育渠道、构建有效实践环节等。

  (2)实行依法治校。首先,建立健全校园法规制度。高校要建立健全各种校园规章制度,同时结合教育教学的日常工作实际,参照国家法律法规,制定适应现代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方面工作的规章制度,让学校所进行的各项工作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促进依法治教和学生管理法治化,形成靠制度管人、靠制度行事的良好局面。

  其次,设置法治机构,和谐校园的建设离不开社会各种力量的积极参与和努力,各高校不但需要设置完善的校规校纪,而且要加强法规的有效执行。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应该通过以法育人等经常性的校规校纪教育,及时纠正大学生的不良行为,创造校园法制宣传的良好氛围。应努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培养法治意识创造条件。一是要以马列主义,***思想,***理论,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形成一个有时代精神,秉承优良传统,推崇崇高理想的文化氛围和环境,熏陶和感染高校在校学生,将优良传统和作风转变为学生自身素质;二是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积极向上思想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三是要利用校报、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发挥舆论导向作用,正确引导校园里的各种思潮和文化现象。

  锻炼大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

  高等院校应高度重视法律实践活动,将法制教育与法律的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提高大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社会调查;邀请有办案经验的法官、检察官、**人员或律师来校举行法律讲座;举办一些法律知识方面的辩论赛或演讲;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法庭”等活动。法律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学*法律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重视和完善家庭教育

  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配合才能顺利完成。家庭作为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第二课堂,父母是孩子的首个教育者,他们对子女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很大的。

  作为父母,应该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培养子女的法律意识,从小就开始认真教育孩子的行动。家长应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并且为子女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氛围是否良好直接影响着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6

  现今社会城市居民法律观点偏差,法制观念淡薄。居民的法律知识水*不高 。作为现代人,应当具备法律素养,这成为现代市民特别是青年大学生立足社会的基本条件。然而,实践中源源不断的各类大学生犯罪现象,频频向我们告示:一年一度的“法制教育”课并未让学生们真正懂法,传统的法制教育模式走到了非改不可的尽头。当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水*还很低,违法犯罪的大学生多数法律知识贫乏,法制观念淡薄,他们不懂得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年来一升再升的大学生犯罪数据,频频向我们告示:校园并不*静,大学生们的法律素养还十分贫瘠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衡量法律意识水*高低的一个重要依据。人们的法律意识水*的高低与其文化程度成正比。虽然我国高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衡量法律意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衡量法律意识水*高低的一个重要依据。人们的法律意识水*的高低与其文化程度成正比。

  对此,我对我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1、调查的基本方法

  对于此类调查题目,我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首先,筛选题目,再分发给各个当地大学校园的同学,再选择10名同学完成问卷调查,最后再根据同学们的问卷结果作出相应的结论。

  调查问卷如下:

  1、你认为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用处?

  a、非常有用45.11% b、一般35.71% c、基本没用6.02% d、法律不如权力有用11.65%

  2、你生活中的法律知识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a、电视上48.12% b、报纸上16.54% c、学校的课本上35.34% d、家庭的影响4.51% e、其他13.91%

  3、你认为你在生活中*均每学期遇到法律问题的`频率为:

  a、20次以上5.26% b、20次?10次6.39% c、10次?5次21.8% d、5次以下50.75% e、0次16.17%

  4、当你的权益受到侵害时,你首先想到的是?

  a、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50% b、用武力解决6.02% c、通过关系解决.15.79% d、感觉很委屈但是认为也是没办法的事16.17% e、根本没有在意过9.40%

  8、当今虽然是法制社会,也存在着家庭暴力、婚姻财产纠纷等很多问题,你认为:a、清官难断家务事74.05% b、清官易断家务事25.95%

  (1)、如果你选择了a,那么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a、法律法规不健全30.70% b、群众的法制意识不强29.57% c、法官的职业素质不够高4.01% d、法律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35.21%

  (2)、如果你选择了b,那么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a、法律法规健全52.6% b、多年的普法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效9.40% c、法官能够正确地把握“一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15.41% d、一切问题在法律面前都能够得到解决3.38%

  10、假如你在公交车上遇到骚扰时,你会如何去做?

  a、出声制止,维护自己的权益49.25% b、用适当的方法让他得到惩罚28.95% c、瞪他一眼,然后换个地方或下车20.31% d、默默的离开,不敢出声。3.38%

  16、你希望多了解一些法律知识吗?

  a、希望92.11% b、不希望7.89%

  17、你希望法律基础课要如何上?

  a、尽可能介绍能解决社会生活的法律法规33.08% b、从案例中说明相关法律理论,类似于《今日说法》61.65% c、按照教材的内容和顺序进行教学5.26% d、最好取消这门课,与日常学*生活无关4.14% e、我觉得这样比较好;

  2、导致调查结果的原因

  可见他们还是很关心身边的人和事的,一些法律常识大部分同学还是知道的,由于问卷设计的不够合理,可能误导了同学们的思想,让数据不够真实,此次调查的结果说明,同学们的法律意识比较弱,知识也比较缺乏,从数据上看,同学们都没有太在意生活中的法律问题,也许他们觉得,在生活中遇到麻烦是必然的,并不是法律问题,也有可能受家庭、社会等各种因素影响,让他们认为权利比法律有用。

  此次调查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大学生大都重视专业课,而对法律基础课不予以重视,只是临到考试的时候突击,应付了事,大多数学生重学分,轻实效,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大学生不可能有扎实的法律基

  础知识。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通过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使他们把提高法律意识从自在的行为变为自觉的行为,从而意识到法律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并把法律当成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法律意识是一种较为宽泛的社会意识表现形式,对于大学生来讲,法律意识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对实际法律问题的观点、态度与解决方法,简单得说,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法律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是对每一个大学生素质修养的必备要求,是能够懂法运用法律的前提;对实际案例的解决是法律意识高低的具体表现,具有直观性。

  3、对大学生如何提高法律意识的意见

  根据此次调查,我们应该看到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教育,加强综合管理,高等院校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要从根本上抓起,就具体到高等院校对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高度重视及各种有关法律方面的宣传。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应着重以下2个方面:

  1。高校应营造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的学校环境。

  2。高校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3。鼓励大学生观看有关法律知识方面的书籍或电视节目,能尽量做到普法、懂法,认识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意义。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7

  众所周知,法律是我们维护正当权益的武器,只有充分运用法律,才能很好地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而拥有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是运用法律的前提。大学生作为具有专业知识的21世纪高级人才,其法律意识是否健全呢?于是我对汕头大学留校过年的50名外地大学(非本科法学专业)进行了调查。

  一、研究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时间为xx年年2月10日,在我的高中同学的帮助下,对汕大未返乡过年的50名非法学本科专业的外地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方式是无记名填写调查问卷,人工进行调查结果分析,从而得出调查结论。

  二、调查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了基本了解,调查情况如下:

  ⑴、你生长在()

  a、农村74x%b、城市26x%

  ⑵、在你所有的经历中,曾经运用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吗?()

  a、有18x%b、没有82x%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大学生并不拥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当其政党权益受到侵犯时,都没有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而是存在“算了”、“算自己倒霉”等等之类的想法。而在生长在农村的大学生中这一现象较为明显。

  ⑶、你能区分违法和犯罪吗?()

  a、能24x%b、不一定能14x%c、大部分能62x%

  ⑷、你认为你目前法律学*中的主要问题是()?

  a、懂得法律知识但不会实际运用32x%

  b、缺乏法律知识40x%

  c、能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并解决现实问题28x%

  ⑸、你是否关注国家的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

  a、经常12x%b、偶尔74x%c、从不14x%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只有12x%,即6个人(调查对象为50人)会经常关注国家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还有14x%,即7个人表示自己从不去关注,这表明了大学生对法律的重视程度是非常不够的,其认为自己只要守法不违法,法律是离自己很遥远的。

  ⑹、你知道《劳动法》里规定的试用期最长时限是()?

  a、三个月22x%b、六个月48x%c、一年30x%

  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试用期最长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而在调查中发现,有52x%的大学生不知道,这一问题与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相关,可见大学生对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了解并不多。

  ⑺、你认为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是()?

  a、很重要,是维护权益的有效手段32x%

  b、比较重要,有时试图用法律解决问题42x%

  c、一般重要,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运用法律26x%

  d、不重要0x%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8

  众所周知,法律是我们维护正当权益的武器,只有充分运用法律,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而拥有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是运用法律的前提。大学生作为具有专业知识的21实际高级人才,其法律意识是否健全呢?于是我们于20xx年5月8日至13日对广州大学在校大学生进行了无记名填写调查问卷活动,共收回100份有效问卷,并人工进行调查结果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水*参差不齐。一方面,大学生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事例层出不穷;另一方面,大学生违法犯罪的事例也不鲜见。

  一.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

  1.已有法律意识,但法律意识淡薄。如“你所在大学是否重视《道德法律基础》的学*?”49%的大学生重视但并未认真学法律可以看出有意识学*但意识不够。又如调查结果中显示有将*69%的大学生对盗版现象的看法是看盗版产品的质量而定即并不反对盗版现象的存在和将*一半的大学生会购买来历不明的便宜自行车。由此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法治观念淡薄,只关注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法律问题,只注重眼前利益,表现较强的实用性和功利性。大学校园里普遍存在这样一个现象:学生为了贪图便宜,大多数人会购买二手电脑和手机,认为这样既经济又实惠。其实他们在交易过程中就买了赃物,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法》,由于没有足够的法律意识,缺乏法律知识,有的大学生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就触犯了法律。

  2.认为法律知识重要但并不积极付诸于行动学*法律相关知识。从问卷中第一大题的5、6小题可以看到将*42%的大学生认为法律意识与学*关系一般,48%的大学生认为学校或相关部门组织的法制宣传活动或讲座有意义但浪费时间。这在大学生群体中是一个普遍的特点。大学生对作为公共课的《道德法律基础》并不给予一定的重视,对法律知识的学*积极性不高。

  3.缺少践行法律的行为,法律信仰不高。如对“你会购买来路不明的便宜的自行车么“的选答,有将*44%的大学生选择“会”,表明相当部分人缺少践行法律的心理,在行为的选择上可能不会依法而行。

  4.对法院、***等执法部门的印象较负面。遇到法律问题时将*66%的大学生认为除非不得已,不跟他们打交道。由此也可看出大学生对执法部门的了解不够,对这些部门抱有一定恐惧心理。

  二.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特点:

  1.法治意识普遍冷淡。大学生在有限学时的《道德法律基础》课获得的法律知识不多,且将更多的时间放在自己专业科目的学*上,不重视《道德法律基础》诸如此类的公共课,对课程应付了事,因此大学生不可能拥有扎实的法律基础,形成淡薄的法制意识。

  2.涉及自身利益时,法治意识削减。在调查中了解到,大部分大学生在心灵深处是畏惧权势的,对他人不良违法行为能进行正确的评价与谴责,但涉及自身利益时且采取双重标准。

  3.知法懂法,但不完全守法用法。大部分学生懂得不少法律知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其行为与法律规定背道而驰,守法自觉性差。且大部分对法律的信任度不乐观,对待是非基本上是很清楚,但态度不够明确,用法积极性不高。

  4.法律知识与实践相脱节。大部分大学生懂得一定法律知识,但现实中如遇到问题、纠纷,他们就不懂得采取正确的法律途径去解决,不懂得运用法律知识去维护自己的权益,不能够学以致用。

  三.原因分析:

  1.社会方面的原因:a.中国法律传统的影响。封建社会时期长。我国经历了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各种封建观念思维和世俗文化早已深深的印在人们的心中。中国传统的集权思想影响了人们的对法律的观念。民主、*等的法律思想没有深入人心。公民的法律意识还不是很强烈。

  b.国家的重视程度。**对社会的普法力度还很不够,因此,国家应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对社会的普法教育,切实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

  2.学生方面的原因:a.缺乏主动性。根据调查了解到,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式,大学生将更多的时间放在自己专业科目的学*上,他们普遍认为只要学好专业知识,锻炼好各方面的能力,将来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一*之地,也就可以了,不必浪费在学法律与自己的专业不相关的知识上,而且,多数大学生认为法律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因而,很少大学生会主动学*法律知识,对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也只求考试过关,大多数学生重学分轻实效,也是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之一。

  b.缺乏远见性。没有学*相关的法律知识,没有法律意识,即使当自己的正当权益受侵犯时,也不懂得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调查表明,很多大学生认为,自己目前并不需要法律,而等到真正需要时,才觉得为时已晚。 c.缺乏实践性。在调查中,很多大学生反映,法律知识是懂了,但是根本不知道如何应用,而长时间后,知识便逐渐淡忘,理论知识没有结合实践。

  3.学校、教师方面的原因:a.重视程度不够。除了法律专业的以外,其他院系的有关法律的课程,老师都不会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可以自由看自己喜欢的专业课书或是课外读物,只要保持课堂安静就可以了。学生没有约束力自然学*法律积极性不高。

  b.课程枯燥。法律知识相对于其他学科,比较枯燥,课堂气氛一搬较为沉闷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昏昏欲睡,失去上课的兴趣。

  四.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方法:

  1.学生方面:提高意识,学*法律知识对于大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无论是对于将来的工作亦或是生活都息息相关,多参加相关的讲座让自己更加了解法律的重要性。加强自身道德修养,让道德修养与法律共同进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人生追求。同时要利用课余时间多了解些法律的相关报道,阅读参考法律书籍,增强自身的法律知识储备。 2.教师方面:打破常规的教学模式,采用与实践多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学*的欲望。也可以打破教室的`局限,多组织相关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法律的重要性,提高对法律有更高的需求性。此外,还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今日说法”之类的法制节目,让学生了解实际的案例分析的过程,更加深刻的学*法律知识。这些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提高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学校方面:多组织专家讲座,对学生进行普法教育;开展一些主题鲜明的法治演讲、辩论赛、讨论会、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等活动,以及旁听一些典型案例的庭审,使学生能在自主参与、身临其境中耳濡目染中得到教育和启迪;多组织学生参加与法律有关的活动,让大学生从实际中获得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切实际生活中获得的法律知识比课堂中学到的产生的效果会更好。尽量给学生提供实践的*台,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增加对法律知识的认识。

  总之,大学生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对于国家的发展起着举重轻足的作用,大学生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培养需要个人、教师、学校以及其他方面的共同努力,这样才能使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得到很大的提高,只有这样社会才会和谐,国家才会发展,民族才会富强,也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屹立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法治国家。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9

  秉承学院团委“实践报告真知,提升自我,服务社会,共建和谐”的宗旨,20xx年的寒假我选择了社会调研活动作为我的实践内容。众所周知,法律是我们维护正当权益的武器,只有充分运用法律,才能很好地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而拥有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是运用法律的前提。大学生作为具有专业知识的21世纪高级人才,其法律意识是否健全呢?于是我对汕头大学留校过年的50名外地大学(非本科法学专业)进行了调查。

  一、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时间为20xx年2月10日,在我的高中同学的帮助下,对汕大未返乡过年的50名非法学本科专业的外地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方式是无记名填写调查问卷,人工进行调查结果分析,从而得出调查结论。

  二、 调查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了基本了解,调查情况如下:

  ⑴、你生长在( )

  A、农村 74% B、城市 26%

  ⑵、在你所有的经历中,曾经运用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吗?( )

  A、有 18% B、没有 82%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大学生并不拥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当其政党权益受到侵犯时,都没有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而是存在“算了”、“算自己倒霉”等等之类的想法。而在生长在农村的大学生中这一现象较为明显。

  ⑶、你能区分违法和犯罪吗?( )

  A、能 24% B、不一定能 14% C、大部分能 62%

  ⑷、你认为你目前法律学*中的主要问题是( )?

  A、懂得法律知识但不会实际运用 32%

  B、缺乏法律知识 40%

  C、能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并解决现实问题 28%

  ⑸、你是否关注国家的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 )

  A、经常 12% B、偶尔 74% C、从不 14%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只有12%,即6个人(调查对象为50人)会经常关注国家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还有14%,即7个人表示自己从不去关注,这表明了大学生对法律的重视程度是非常不够的,其认为自己只要守法不违法,法律是离自己很遥远的。

  ⑹、你知道《劳动法》里规定的试用期最长时限是( )?

  A、三个月 22% B、六个月 48% C、一年 30%

  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试用期最长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而在调查中发现,有52%的大学生不知道,这一问题与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相关,可见大学生对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了解并不多。

  ⑺、你认为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是( )?

  A、 很重要,是维护权益的有效手段 32%

  B、 比较重要,有时试图用法律解决问题 42%

  C、 一般重要,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运用法律 26%

  D、 不重要 0%

  ⑻、超市的工作人员要求搜身,你会怎么样做?( )

  A、 拒绝 84%

  B、 如果对方态度强硬就接受 10%

  C、 完全接受 0%

  ⑼、假如你的亲人欠某基金会的钱无力偿还,基金会连同民政局把你的亲人抓去关起来,放话拿钱才放人,你会怎么做?( )

  A、 忍气吞声,凑钱领回亲人 8%

  B、 到民政局理论,要求放人 16%

  C、 通过法律手段维护亲人的人身自由权 76%

  ⑽、当你参加勤工俭学或是工作时,你会有意向与用人单位签定合同吗?( )

  A、有 72% B、没有28%

  从⑻、⑼、⑽的数据可以发现,依然有少部分大学生不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 原因分析

  (一)、学生方面的因素。

  (1)缺乏主动性。根据调查了解到,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式,大学生将更多的时间放在自己专业科目的学*上,他们普遍认为只要学好专业知识,锻炼好各方面的能力,将来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一*之地,也就可以了,不必浪费在学法律与自己的专业不相关的知识上,而且,多数大学生认为法律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因而,很少大学生会主动学*法律知识,对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也只求考试过关,大多数学生重学分轻实效,也是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之一。

  (2)缺乏远见性。没有学*相关的法律知识,没有法律意识,即使当自己的正当权益受侵犯时,也不懂得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调查表明,很多大学生认为,自己目前并不需要法律,而等到真正需要时,才觉得为时已晚。

  (3)缺乏实践性。在调查中,很多大学生反映,法律知识是懂了,但是根本不知道如何应用,而长时间后,知识便逐渐淡忘,每个非法学专业的专业都开设有《法律基础》这门课,详细讲述了相关的`法律知识,然而,理论知识没有结合实践,而最终流于形式。

  (二)、教师、学校方面的因素。

  (1)重视程度不够。除了法律专业的以外,其他院系的有关法律的课程,老师都不会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可以自由看自己喜欢的专业课书或是课外读物。只要保持课堂安静就可以了,也没有向学生讲明到底法律的重要性有多大,基本死板的按照教学大纲授课,老师重视程度不够,学生自然也不够用心。由此,学生得到的法律知识更加缩水了。

  (2)课堂气氛沉闷。法律知识相对于其他学科,比较枯燥,老师一般按大学教学大纲死板授课,极少联系实际,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昏昏欲睡,失去上课的兴趣。

  对于大学生而言,学*法律知识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形成正确的信仰起到关键的作用。所谓学以致用,只有将学到的东西用实践检验其是否正确,只要给学生提供实践的*台,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才能增加对法律的认识,提高法律意识。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10

  【摘 要】众所周知,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大学生亟需在学校的正确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加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 ,也是大学生自身成才的迫切需要。本文谈到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和相关的改进措施。

  一、调查目标

  法律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体系,是人们关于法律的思想、观念、知识、心理的总称,包括对法律本质、作用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要求、态度和评价、解释,对人们行为的法律评价、法治观念等等。它既包括人们的法律知识、法律思维方式、法律感情、法律意志、法律态度、法律信仰,同时也包括法律心理、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的因素和内容。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作为祖国未来的中流砥柱,其法律意识如何,直接影响着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与社会主义建设,研究大学生的法律意识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我国依法治国的前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调查,了解华东交大在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找出培养提高的途径,促进我国法治社会的发展。

  二、调查内容

  调查方法:访问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

  调查时间:XX年XX月XX-XX日

  调查对象:XX大学在校大学生(50人)

  调查方式:无记名填写调查问卷,与接受调查者对相关问题进行简单交流,人工进行调查结果分析,从而得出调查结论。

  三、调查问卷及结果分析

  调查问卷及结果分析如下:

  ⑴、你生长在( )

  A、农村 74% B、城市 26%

  ⑵、在你所有的经历中,曾经运用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吗?( )

  A、有 18% B、没有 82%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大学生并不拥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当其政党权益受到侵犯时,都没有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而是存在“算了”、“算自己倒霉”等等之类的想法。而在生长在农村的大学生中这一现象较为明显。

  ⑶、你能区分违法和犯罪吗?( )

  A、能 24% B、不一定能 14% C、大部分能 62%

  ⑷、你认为你目前法律学*中的主要问题是( )?

  A、懂得法律知识但不会实际运用 32%

  B、缺乏法律知识 40%

  C、能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并解决现实问题 28%

  ⑸、你是否关注国家的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 )

  A、经常 12% B、偶尔 74% C、从不 14%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只有12%,即6个人(调查对象为50人)会经常关注国家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还有14%,即7个人表示自己从不去关注,这表明了大学生对法律的重视程度是非常不够的,其认为自己只要守法不违法,法律是离自己很遥远的。

  ⑹、你知道《劳动法》里规定的试用期最长时限是( )?

  A、三个月 22% B、六个月 48% C、一年 30%

  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试用期最长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而在调查中发现,有52%的大学生不知道,这一问题与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相关,可见大学生对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了解并不多。

  ⑺、你认为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是( )?

  A、很重要,是维护权益的有效手段 32%

  B、比较重要,有时试图用法律解决问题 42%

  C、一般重要,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运用法律 26%

  D、不重要 0% ⑻、超市的工作人员要求搜身,你会怎么样做?( )

  A、拒绝 84%

  B、如果对方态度强硬就接受 10%

  C、完全接受 0%

  ⑼、假如你的亲人欠某基金会的钱无力偿还,基金会连同民政局把你的亲人抓去关起来,放话拿钱才放人,你会怎么做?( )

  A、忍气吞声,凑钱领回亲人 8%

  B、到民政局理论,要求放人 16%

  C、通过法律手段维护亲人的人身自由权 76%

  ⑽、当你参加勤工俭学或是工作时,你会有意向与用人单位签定合同吗?( )

  A、有 72% B、没有28%

  从⑻、⑼、⑽的数据可以发现,依然有少部分大学生不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现状

  大学生法律意识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具备社会主义现代法律意识的基本内容和特征,又有自己的特征,同时还区别于一般社会群体的法律意识。就其主体而言,大学生的年龄层次、受教育程度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或社会公众;就其内容而言,由于大学生尚未形成成熟的科学人生观和世界观,致使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还不够全面,因此,他们的法律意识带有明显的易变性和不成熟性。纵然,当前大学生大都赞同“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普遍认为应该自觉守法、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等等。然而,时下社会上依然盛行“只有私了解决不了的问题才应求助于法律”、“遇到法律纠纷”选择“托人私了”,甚至有人认为“能够钻法律空子的人,都是有本事的人”,等等。诸如此类司空见惯的现象,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作为“时代骄子”的中国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言行。可以相信,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较普通公民而言已有了很大程度的觉醒和增强,但大多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水*上,而且“知”与“行”存在较大反差;在不同大学生当中法律意识水*参差不齐。从大学生的行为表现来看,也是如此。一方面,大学生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事例层出不穷;另一方面,大学生违法犯罪的事例也不鲜见(关于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通过实地调查及查阅相关资料,当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 大学生已有法律意识,但法治观念淡薄。

  当代大学生的法治观念淡薄,只关注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法律问题,只注重眼前利益,表现出较强的实用性和功利性。甚至有一些大学生认为自己很难遇到法律问题。其实人在社会中生存,时时刻刻都与法律及其法律相关的问题紧密联系,只是当时没有注意罢了。例如在走访中就发现,在大学校园里普遍存在这样一个现象:学生为了图便宜,大多数人都买二手电脑和手机,他们认为这样既经济又实惠。有的学生在交易的过程中就买了赃物,其实这已经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法》,由于没有足够的法律意识,缺乏法律知识,有的学生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就触犯了法律。

  第二 对法律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掌握得不全不牢,理解不深。

  调查表明:他们对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民事诉讼等方面的常识比较了解,有70%的同学都能答对这些方面的问题;但对法理、民法、知识产权法、仲裁法国际法、行政法等方面的法律知识大部分人较为生疏。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显得欠缺。

  第三 更加注重实现自我价值,主动法律意识明显缺乏。

  由于当前的大学生群体的主要成分是独生子女,受现代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较重,他们更加注重实现自我价值,但他们往往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喜欢以批评的眼光对待周围的人和事,为表现个性,甚至把学校规章制度视为束缚其思想和行动的多余之举,对法纪教育存在逆反心理,有的甚至作出违规的情况。由于传统法律意识的思维惯性,也由于教育与宣传舆论的局限,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处于一种被动的守法状态,认为守法就是遵守刑法。我们经常看到法制宣传栏中的内容大多数是因违法犯罪所受到的惩罚,使大学生感觉到的是法律的无情,而并没有感觉到法律是他们生存的需要,是他们行为的准则,是他们利益的维护者,大学生的内心深处认为只要我不违法就无需学法。有的甚至把神圣的法律看做形同虚设,即使约束和规范,那也是针对“老百姓”的。

  存在的问题

  第一 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普遍淡漠的法制意识形成强大反差。

  随着我国依法治国理念和基本方略的实施,我国高校普遍安排设臵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但学生仅仅在这有限的学时中获得的法律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加之一些学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律政策教育形式单调、内容僵化、针对性不强,导致一些学校的法律教育效果不够理想。由于传统应试教育和就业观念的影响,学生大都十分重视专业课的学*,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类公共课却引不起足够的重视。以至于考试时稍作突击,应付了事。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不可能有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也更难有深层次的感悟体验。由于未做到防微杜渐,导致个别学生自觉性越来越差,自我控制能力越来越弱,很容易突破道德的防线而走上犯罪歧途。知识的积累,视野的扩大,大学生开始学会对现实行进行深层次的理性思考,关注国家的法制建设,更关注自己的合法权益。但他们又往往富于幻想,急于求成,缺乏对国情的全面了解,缺乏冷静、理性的分析,往往会因思想深处的法律意识薄弱而表现出情绪化的倾向。有些学生对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比较欣赏,主张在法制建设上全盘照搬西方的那一套。也有些学生受到我国传统法律文化消极因素的影响,轻视法律的作用。

  第二 功于知法、懂法,淡于守法、用法。

  相当一部分学生虽然法律知识懂得不少,然而现实生活中,其行为与法律规定背道而驰,守法的自觉性较差,形成“学而不用”,“知而不信”现象。

  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积极主动地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而是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法律,甚至会采用报复的手段来讨回“公道”,导致了违法犯罪的可能性。

  学生对法律的信任度不乐观,对待是非基本上是清楚的,但态度不够坚决。 上述情况表明由于受社会负面文化和学生自身道德以及心理成熟程度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还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面对这种情况,对大学生加大法制教育的力度、进一步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势在必行。

  第三 大学生的法律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脱节。

  在我国任何一所高校都开设法律基础课作为非法律专业学生的`选修课。在法律基础课上通过老师的讲授能够学到一定的法律知识,学生们都知道遇到问题、纠纷应该采取法律措施,拿起法律的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利。但是在现实中如同学之间发生矛盾冲突时,有的同学就不能采取正确的方法解决,往往是头脑一热,就采取一些过激的,甚至愚昧的方式,最终造成严重的后果;有的同学则是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却不懂得如何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如有的大学生在打工过程中拿不到钱,甚至还被罚钱;有的毕业生毕业时不知道怎么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有的大学生在购物时不知道索要发票与“三包”凭证,更有甚者买到假冒伪劣产品却只能自认倒霉,类似这样的报道屡见不鲜。因此,提高大学生运用法律知识的实践能力,使其学以致用,是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

  第四 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呈现上升趋势。

  *年来,在校大学生犯罪呈明显增长趋势。20xx年轰动全国的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北京动物园“伤熊事件”案等,更是让大学生犯罪问题成为众人注目的焦点 。 22岁的浙江大学农业学生物技术学院农学系应届毕业生周一超,报考浙江嘉兴人事劳动保障局通过笔试、面试,但健康检查不合格,未被录用,因情绪悲观而报复**。据考证,当代大学生犯罪涉及的罪名往往较单一。从目前统计情况看,仅涉及盗窃和故意伤害这两种罪名,通过调查了解到涉案大学生男女比例大致为7:1,男大学生主要涉嫌故意伤害罪,女大学生几乎大部是涉嫌盗窃罪和**诈骗罪;大学生犯罪的侵害客体多是同学,越熟悉的人越容易成为被侵害对象,如同宿舍同学。在涉案大学生中,以民办高校的本专科、高等院校**教育学院的本专科和公立高等院校的专科为主。年龄结构上以本科一、二年级和专科一年级的学生为主。面对这些触目惊心的大学生犯罪对象,能给予最恰当的解释是:现行法制教育模式,没有让当代大学生们真正懂法、守法。

  当前我国大学生法律意识成因分析

  作为法律意识主体的一部分,大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群体,他们有着较高的文化知识素养,其法律意识的水*对我国法治社会的形成有着特殊意义。然而,当前我国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并不如人意,究其原因,有以下方面:

  (一)社会转型期和文化传统的影响

  中国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正处于一个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社会转型时期,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中国开始踏上了由“人治”社会向“法治”社会转型的漫漫征途。对于今日中国而言,法治已成为一种主流话语,“依法治国”的战略决策也在紧锣密鼓地实施,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但是,依法治国是“人治”到“法治”的转变,我国封建和人治的历史传统久远,而法治传统和意识淡薄,因而决定了这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有大量的工作要做,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依法治国就是要厉行现代法治,是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规范化,是对权力的制约和权利的保障。尽管*年普法教育不断进行,公民民主法治意识不断提高,但是社会公众还是缺少相应的制约权力和维护权利的信念。由于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甚至知法犯法,执法者违法现象依然存在,少数党员领导干部目无法纪,以权代法,徇私枉法,使法律的权威受到了挑战。一部分学生低估了法律在现实社会中的作用,把金钱、关系、背景看得很重,甚至凌驾于法律之上。*些年来受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有许多积极因素,但也有不少消极因素。对民主与法制、自由与法律、权利与义务、个人与集体缺乏辩证的认识,有些学生舍弃后者,而选择前者。法制建设的成效和法治现状之间的这种巨大反差印证了一个道理:制度层面的法制建设仅仅是法治的“皮囊”,是法治的外在性要素,而人的现代化,特别是法律意识的现代化,才是法治的内在性要素,才是国家实现法治化的关键。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文化最灿烂的民族之一,有着自己的传统文化。但是,这种传统文化体现在中国法律方面主要有三个显著特征:

  一是缺乏对权利观念的逻辑规定和论证,权利观念极端淡薄;

  二是强化专制主义,权力崇拜观念极端狂热;

  三是宗法 伦理精神和原则渗透、影响着法的价值取向,形成以家族为本位的法的观念,并成为中国法律文化传统的核心。这种宗族伦理传统使法成为一种伦理道德的附庸,这种状况必然产生重人治、轻法治的思想,并且成为我国大学生法律意识现代化的历史重负。

  这些传统对今天中国转型的法律治理不能说不产生着影响。办事讲人情、靠关系的*惯仍根深蒂固。有人说“关系就是生产力”。有不少事情,靠法律、制度解决不了问题,要惊动到一级级的“首长”才得以解决。正如***指出的:“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专制传统比较多,民主法制传统很少。**以后,我们也没有自觉地系统地建立保障人民民**力的各项制度,法制很不完善,也很不手重视,特权现象有时受到限制、批评和打击,有时又重新滋长。克服特权现象,要解决思想问题,也要解决制度问题。”***提出的这个问题,意在告诫人们,人与制度相比,制度更有较大的稳定性和权威性,应当摒弃人治,厉行法治。然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求人们在短时间内完全摆脱“人治”心理,形成完善的“法治”意识是不现实的。社会转型进程是一个复杂曲折的逐步进展的艰难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处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大学生看到某些现实生活中执法不严、权大于法的现象,难免对法律有所怀疑、迷惑,忽视自身法律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二)高校教育管理偏差的影响

  首先,在教育上,高校对大学生的法律教育缺乏系统和长远规划,一般局限于讲授一些法律基础知识。学*时间也仅有一学期,学生学*法律的方式也是为了考试过关死记硬背,将法律教育作为一门课程来看待,造成了大学生尽管知晓了一定的法律条文,但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去思考怎样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处理现实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如此以来,很难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在犯罪前已被学校决定保送读研,但就是这样一个学*成绩优秀的学生,虽然在校期间也学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 ,但在“应试”教育带来的高分低能的弊端下,难免犯罪。这说明即使大学生学过一定的法律常识,但要做到严格守法,则还欠缺严谨的法律素质;说明高校对大学生的法律教育应该重在培养其较强的法律意识和完善的法律素质。

  其次,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也存在问题。一是重知识传授,轻意识培养。我们对大学生的法律教育,主要是给他们灌输一个个干巴巴的条文,一点点地指出知识点,而没有把目的放在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上。二是注重刑法、婚姻法等具体法律规范、知识的教育,轻视宪法、组织法、程序法、选举法等关系国家基本社会政治制度、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以及***基本运行方式的根本大法和基本法律的教育。三是重义务,轻权利。注重宣讲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活动,忽视宣讲法律所允许和保护的正当活动。对于**在民、法律面前人人*等等现代法律意识则传播很少。这些问题更会造成大学生对法律的不信任感、压迫感和厌恶感,从而加剧法律生活的失调,削弱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

  再次,在学校的管理上,有的学校实行了学分制,学生的选择自由度加大,只要考试过关,学生可以不上课;学校对学生的违纪处理,也都比较宽松,如有的学校规定对于学生的处分视其表现好坏可以撤销,这在客观上纵容了违纪学生向违法犯罪方向发展;有的学校片面强调学生的自治作用,过高估计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对学生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没有严格的管理条例和规定,或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得力,缺乏科学管理和正确引导,造成教育管理上的盲点和空白。

  (三)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目前,在校大学生大都是18-23岁的青年,正处于生理、心理渐趋成熟的时期。他们与成年人不同,有自己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

  其一,过分的自我意识。部分大学生过分强调自我,主张“自我是一切的出发点和归宿”,在道德观上,缺乏明确的善恶观念,没有传统的道德原则;在行动上,主张个人的极端自由,不愿受社会的任何约束与控制。

  其二,过度的自负。部分学生成长轨道一帆风顺,我们在培养教育中,又送给他们“佼佼者”、“国家的栋梁”等桂冠,强化了他们的宠儿意识。他们自视为一等公民,表现出“当今中国之前途,舍我其谁”的傲气,滋长了自高自大的情绪,没有认清自己的位臵和责任。

  其三,过强的自尊心、虚荣心和自卑感。现实中,这三者是密切相关、相互纠缠的。大学生*时自尊心表现得越外露,其自卑感也越强烈,虚荣心也越明显。他们情感脆弱,多愁善感,特别害怕别人伤害自己的尊严,过分介意别人的评论和批评。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李海涉嫌故意**案等,就说明了我国部分大学生心理素质十分脆弱,稍受一点挫折,则易采取过激手段处理问题,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

  其四,较强的逆反心理。大学生从家庭到学校,经历着心理上的断乳,出z现了“第二反抗期”,逆反心理便是这一时期学生对家长、对学校、对社会的一种抵触情绪,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但部分大学生不善于准确地把握这种逆反心理,呈现“矫枉过正”。在内容上一概排斥,手段上简单地反抗。把自己与社会、学校、家庭对立起来,不论正确与否,一律“反其道而行之”,一些学生明知是错误还一意孤行,最后走上令入不齿的违法犯罪道路。

  培养和塑造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主要途径

  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现代化的市场经济实践要求有现代法治观念 和伦理精神的支撑,需要有与之相应的思想教育理念和运作体系。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包括大学生的现代法律意识的塑造过程,不仅仅是依托于学校,更需要深深地扎根于以社会为背景的“土壤”之中。因此,针对当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与分析,现提出如下几点对策建议:

  1、健全法律运行机制,加强道德规范建设,创造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法治环境和舆论环境。

  大学生思想开放,时代感强,主观上期望法治,关心国家法制建设,但世界观还未完全成熟,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因此,立法、执法、司法部门做到立法的民主化、科学化,执法的程序化,守法的自觉化;大众传播媒体和各种社会力量应利用普法、守法、执法和监督法律实施的模范人物和典型事迹,进行生动的法制宣传,创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和舆论环境,对于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深化大学“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改革,开展校园法制文化活动,以适应素质教育对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要求。

  具体包括:

  1)合理建构大学法律基础知识课程内容,以强化大学生的法律认知。

  我国大学法律基础知识教育是在职权主义诉讼理念基础上展开的,偏重于法的适用的工具主义所以在课程内容设臵中,反映出重现行规律法规而轻法理学、重刑法轻民法、重公法轻私法等情形。因此,要调整大学法律基础知识教育理念,重视法的多重价值的认识与教育。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内容设臵中:一要始终把法理学、宪法学作为法律基础知识的重点,必须把法的本质、价值、功能,法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法理内容根植大学生脑海;二是增加民商法的内容,以强化大学生对私法的认知;三是要增加国际法的内容,以适应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要求。另外可增设政治理论、法理学、法哲学、人权 保护等方面的课程作为选修课,使学生在增长法律知识同时增强人权 保护意识,在坚定政治信念的同时信服法律。

  2)开创法律知识教学新方法,不断加深大学生对法律的情感。

  法律情感是人们对法律现象的主观心理态度或心理反映。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传授法律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情感。这就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一要引用典型案例教学法,以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辨析通过案例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并在此过程中传授法理,适用法规,领悟到法律的价值,从而培养法律感情;二要实行角色体验教学,可采用情景模拟(如行政处罚情景等) ,给学生设定各种角色(如:**、行政相对人,案件审核的法制人员) ,根据所设定的角色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发表看法,从中学*法律知识,体会法律的作用培养法律感情;三要利用现代传媒等工具,激发学生学*法律的兴趣,使学生自觉去认识事物、获取知识、探究真理,培养对法律及法律现象的浓厚兴趣;四加强正确的舆论引导,对社会负面的信息和消极因素,通过控制传播面或者通过解惑、批驳来使其转化为正面效应,减少甚至消除其负面影响。

  3)引导大学生进行法律实践,以增强法律意志。

  法律意志的锤炼主要通过实践,根据各院校的特点可采取如下渠道:一是鼓励大学生参加维护自身和有关人的合法权益的活动,当自身和有关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合法有效地通过法律救济途经得到妥善解决;二是敢于与各种违法犯罪的行为作斗争;三是组建法律社团,建立法律言论沙龙,对于社会上不合法的事情敢于仗义直言,并通过舆论的力量匡扶正义;四是积极宣传法律知识和组织法律咨询活动等等

  4)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养,逐渐形成法律理想和法律信仰。法律理想的形成不但要加强法律知识的学*,同时也要以加强人文素养来促进:一是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使大学生的价值观与法律价值一致;二是坚持***道德教育,使大学生以***道德规范为行为准则;三是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渗透法律形式观和价值观的基本理念,以塑造大学生坚持正义和忠于法律的美德。

  3、实行“依法治校”,营造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氛围。

  高校的法治环境如果是民主、*等的,必然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正确树立起到积极正面的影响,反之亦然。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活动要有章可循,程序合法。学校制定校纪校规时,要确保所建立和使用的规章制度不违背法治的精神,与国家现阶段所颁布和使用的法律法规不冲突,并“严格按照教育法律的原则与规定,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尊重学生人格,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形成符合法治精神的育人环境,不断提高学校管理者、教师的法律素质,提高学校依法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

  4、加强学校和家庭沟通完善双向育人模式。

  家庭教育机制的优劣,对大学生的成长及守法意识的培养有着普遍而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教育的不利,将严重影响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首先,家长应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家庭是人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子女人生的启蒙老师也是其模仿的偶像。家长的个人素质、文化素养和品质是塑造子女良好人格的前提。如果家长*时素质低劣,社会态度不端、粗俗甚至行为恶劣,子女必然把他们的行为模仿并逐渐复制出来,形成自己的行为方式。

  5 更新教育观念。

  高等教育要与时俱进,必须大胆实行改革。对计划经济年代遗留下来并一直延续至今的、从性质上来看或者为实践所证明已严重不公*的或在实践中产生大量腐败问题的政策和规定,如对直辖市的考生高考低分录取及保送,东中西部高考考分差异太大等种种政策,要直接予以废除。对高校现行管理体制应大胆进行改革,革除目前高校中存在的官僚陈腐积*,改变那种将大学生仅仅视为受教育客体的落后观念或传统观念,确立大学生“主体”教育观,把大学生作为“教育、管理、服务、引导”的主体,发扬民主,充分发挥专家学者以及大学生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作用,从政策上真正地保证高校自治管理。

  6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 “要着眼于促进教育公*、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年来,教育部门坚持从严治教、规范管理,高度重视和采取切实措施,下大力气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上得起学、能够上好学,是促进教育公*的重要方面。周济强调,促进我国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必须认真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其中重要的一条是切实解决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问题。只有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才能使贫困大学生安心学*和以健康心态成长,坚决治理教育乱收费,规范收费行为,大力减轻贫困大学生的家庭经济负担,*等对待每一个学子,努力构建我校和谐局面,以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发展。

  总结与感想

  总之,分析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及其成因,从中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大学生法制观念、法律意识的主流是好的,但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容乐观,应引起高度重视。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大学生们对法律的认识、对法的作用和效力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了解程度和具体评价以及对于自身权利义务的认识和追求直接影响这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必须自觉作一个合格的守法公民,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不论对与错,只要是违法的行为,我们都不去做,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责人之前先正已身,严以律已,宽以待人,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为建设合谐社会付出自已应尽的一点力量!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11

  it行业仍是年薪老大

  调查显示,XX年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成都、重庆、武汉、青岛、杭州、西安十大城市涉及16类行业和11类职业的网民的*均年薪为27060元人民币。其中,9.1%的人年薪在5000元以下;13.7%的人年薪在5000~10000元;19.4%的人年薪在1万~2万元;15.3%的人年薪在2万~3万元;13.6%的人年薪在3万~4万;7.4%的人年薪在4万~5万;8.2%的人年薪在5万~6万;3%的人年薪在7万~9万;0.8%的人年薪在9万~10万;3.1%的人年薪在10万以上。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低收入者的'比例远远大于高收入者,两端人数均较少,而大部分人收入基本在中间档次,从1万~5万元的收入者占55.7%。

  薪资收入排名前10位的行业中,it业年薪排在,其值为29948元。XX年是it业寒冷的冬天,其行业排名却是,可见冬天来了,春天将会更辉煌。排在第二的是媒体/广告业,其*均年薪是28239元,后面行业及其*均年薪依次排行为金融/保险(28218元)、商业/贸易(25840元)、咨询/法律(24404元)、建筑/房地产(23049元)、医药/保健(22799元)、教育/研究(19746元)、机械/仪表(19379元)、其他类行业(19041元)、**/公用事业(19023元)、石油/化工(18945元)、矿产/冶金(13931元)、餐饮/旅游(11613元)、纺织/服装(11181元)、交通/运输(9250元)。

  经营管理者收入多

  调查显示,从事经营和管理类的职业年薪为高,其*均值为41208元。其次分别为技术(36220元)、销售(35965元)、编辑/记者/翻译(23598元)、律师/法律工作者(10340元)、公关/市场/广告(21360元)、后勤/物流(13756元)、财务/审计(13223元)。

  按城市划分,从事销售工作的,深圳的*均年薪为高,高达68000元。经营和管理工作者,广州排名,约为63083元,深圳紧跟其后,为62083元。公关/市场/广告职业者,广州以50833元胜于北京(35050元)。编辑/记者/翻译职业者,北京当仁不让,其年薪为56000元,第二名深圳被甩到30000元。财务/审计的高薪收入还是产生在经济中心上海市,其*均年薪为43333元。

  各城市收入差距大

  此次调查深圳和上海分别以52630元和50215元的*均年薪分列前两名,北京则以47356元身居第三位,广州(43362元)名列第四位。而其余6城市均低于4万元。

  在被调查者多的四大城市中,各城市高收入的行业不一样。北京地区收入高的行业为it业,*均年薪为50125元;上海地区“咨询/法律”行业高居榜首,*均年薪水*为53254元;广州薪金排在首位的律师/法律工作者行业的年薪超过50000元。在深圳,薪水高的行业是“教育/研究”和“医药/保健”业,其年薪*均高达60000元以上。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12

  法律意识是社会主体对社会法的现象的主观把握方式,是人们对法的理性、情感、意志和信念等各种心理要素的有机综合体。从人类对社会法律现象的主观把握方式的角度来看,法律意识包括法律知识、法律理想、法律情感、法律意志、法律评价和法律信仰五个方面的内容。法律意识是法治国家建设的精神底蕴,既是法律规范建设的精神动力,又是制度建设的精神支柱,不仅影响法律规范创制的质量,而且制约着法律规范转化为现实制度的全过程,从而决定法律制度建设的成败。

  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我系以小组为单位,对各寝室不同年级的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后,从中了解到我院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问卷分析

  1.对法律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掌握得不全不牢,理解不深。

  调查表明:他们对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民事诉讼等方面的常识比较了解,有70%的同学都能答对这些方面的问题;但对法理、民法、知识产权法、仲裁法国际法、行政法等方面的法律知识大部分人较为生疏。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显得欠缺。

  2.有*等的诉求,但对*等的理解不深。

  在调查中了解到:他们有*等的思想意识,但对*等认识不到位,在心灵深处,惧怕权势;对他人的不良违法行为能进行正确评价和谴责,但在涉及自身利益时,却采取双重标准。如对在法治社会中您认为对社会经济生活调控影响最大的应当是什么的选答,认为各级官员的意志的表明部分人在心中已经认同官员的特权。当在寝室里遇到窃贼时,有47%的人选择可能会痛打他一顿。

  3.有建立法治国家的法律理想和热情,但对现实法治建设的心理准备不足。

  调查中了解到: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对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都是认同的',但对现实社会的复杂性、对建成法治国家的困难和长期性预见不足。如在对您认为法治国家在我国能实现吗的选答, 70. 3%的人认为可以实现;对您对违法执法的现象持什么态度的选答,有33. 3%的人选择见惯不怪,只有29%的人选择非常气愤。

  4.有崇敬法律的意识,但缺少践行法律的行为,法律信仰有待加强。

  如对您认为什么是社会主体行为最根本的评价标准的选答,只有40. 9%的人选择法律;对假如您是电影中的秋菊,您会像她那样说法的选答只有36%的人选择会;如果您发现在您的家属中有犯罪嫌疑人,你会怎样做的选答,只有34. 6%的人选择肯定会劝其自首。表明相当部分人缺少崇拜法律的心理,在行为的选择上可能不会依法而行。

  二、问题发现

  1.大学生已有法律意识,但法治观念淡薄。

  当代大学生的法治观念淡薄,只关注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法律问题,只注重眼前利益,表现出较强的实用性和功利性。甚至有一些大学生认为自己很难遇到法律问题。其实人在社会中生存,时时刻刻都与法律及其法律相关的问题紧密联系,只是当时没有注意罢了。在大学校园里普遍存在这样一个现象:学生为了图便宜,大多数人都买二手电脑和手机,他们认为这样既经济又实惠。有的学生在交易的过程中就买了赃物,其实这已经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法》,由于没有足够的法律意识,缺乏法律知识,有的学生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就触犯了法律。

  2.大学生的法律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脱节。

  在我国任何一所高校都开设法律基础课作为非法律专业生的选修课。在法律基础课上通过老师的讲授能够学到一定的法律知识,学生们都知道遇到问题、纠纷应该采取法律措施,拿起法律的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利。但是在现实中如同学之间发生矛盾冲突时,有的同学就不能采取正确的方法解决,往往是头脑一热,就采取一些过激的,甚至愚昧的方式,最终造成严重的后果;有的同学则是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却不懂得如何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如有的大学生在打工过程中拿不到钱,甚至还被罚钱;有的毕业生毕业时不知道怎么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有的大学生在购物时不知道索要发票与三包凭证,更有甚者买到假冒伪劣产品却

  只能自认倒霉,类似这样的报道屡见不鲜。因此,提高大学生运用法律知识的实践能力,使其学以致用,是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

  三、提出建议

  1.提高认识

  学*法律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信仰等.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也可以打破课堂教学局限,组织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法律的重要性,更能激发学*的欲望。

  2.加强学*

  学校开设法律基础课,通过老师的讲授,让每一个学生都知道遇到问题,纠纷应该采取法律措施,拿起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益,而不是采取暴力手段解决,在课时的内容的选择上,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在‘少而精’方面作文章,讲授一些发生在学生周围的案例,提高学生的兴趣,适当的对学*方法进行改革,不仅仅采用老师讲授,还要采用课堂讨论,进行案例分析结合录象等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积极性。同时根据大学校园发生的事件及时采取措施,以及反省发生的原因,同时适当的进行教育改革,把法律教学作为必修课,让每个学子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

  3.重视实践

  学以致用,学到的东西要用实践来检验其是否正确.只有经过检验,才有意义.尽量给学生提供实践的*台,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

  大学生都或多或少地知道法律的基本常识,并不是完全的法盲,每个学子从小到大受传统的伦理道德的教育,对法律基本知识早已耳濡目染,尽管受到一些负面因素的影响,但是我院大学生整体的法律素质还可以的,这里所说的只是基本常识,而不是深沉的理论,当今我院大学生也没有必要对法律学*得面面俱到。

  知法并不代表能运用法律,它们是两码事,运用主要是以知道为基础,由于当今大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少,社会经验不足,再加上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如行动容易冲动,易受别人的煽动,追求时尚和个性,好面子,在处理具体一件事情上到底很少正确使用法律,甚至做出违法的事情。而**更不用说了,当今大学生遇到侵犯个人权益时,大部分的学生会选择回避,忍让,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虽然他们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知识,但他们没有真正的把法律知识内化为法律意识,没有真正的挖掘法的精神,法的价值,缺少公*,正义的理念,对法的信任程度低。

  在知识经济作为世界经济发展主导力量的今天,人的素质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高校作为对青少年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需要对大学生进行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教育工作,从而培养出高素质,全方位的人才,来迎接世界科技迅速发展的挑战.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意识的培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高校进行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也是当前社会发展前提。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13

  公民的法律素养衡量一个民族的文明。顶着高层知识分子头衔的大学生的法律素养更是彰显民族文明与文化水*的关键。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此时高校的正确教育和引导具有绝对作用----帮助其拓宽法律知识,加强法律意识,提升法律素养,完善法律人格。

  俗话说,谋定而后动,解决问题前应先有策划,而策划往往应对症下药,才能因势利导,通权达变。因此,我们要对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做一番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根本,由此制定应对措施,为和谐大学和谐社会做贡献。

  一、研究方法,问卷调查

  在整个20xx年的11月分里,我和我的小组成员,制作了法律调查表,针对广州大学在校大学生,通过扫楼、网上填写等调查方式进行无记名填写调查问卷的调查行动,并人工进行调查结果统计及分析,从而得出调查结论。

  二、调查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了基本了解,调查情况如下:

  1、85.13%的大学生认为法律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但还有少数14.87%认为无关;

  2、54.87%的大学生秉信法律能为他们解决现实中的问题纠纷,维护切身的利益,8.21%却认为不能,还有36.92%认为目前不能,但相信以后会逐渐完善;

  3、23.59%的大学生对法律所规定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了解不是很清楚,73.33%大学生了解一般,只有3.08%了解很透彻;

  4、通过电视、网络、报纸、杂志等渠道获得法律知识的学生比例居多,占7***1%,12.82%是自己通过看有关法律方面的书籍了解,通过国家普通法宣传这一途径的占最少数,为10.77%;

  5、问如果你在网上买到一件伪劣的电子产品,70.77%的人采取要求退货的措施,13.85%大学生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自好自认倒霉,15.38%表示要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6、问:某人经过一栋楼,刚好被楼上掉下的花盆砸中,大脑受了伤,导致下半身瘫痪。他的家人去了那栋楼挨家挨户地问是谁家掉下来的花盆,但大家都不承认。那他该怎么办?

  其中1.54%认为找不到肇事者,只能自认倒霉,88.72%赞成报警,让**机关介入调查此事的方案,9.74%的大学生主张把整栋楼的居民全告到法院;

  7、12.31%学生认同违法行为一定是犯罪行为,犯罪行为一定是违法行为的说法,其余87.69%则反对;

  8、只有少数14.36%大学生有过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经历;

  9、83.08%大学生认为在不被告知的情况下,自己的照片被他人用于商业宣传属侵权行为,8.21%大学生持相反观点,另有8.72%表示不清楚侵权与否;

  10、如果被侵权,5.13%大学生认为无所谓,反正对自己也没多大的影响,26.15%表示要私下和*解决,甚至有1.03%坚持私了不行,要用武力解决,67.69%大学生则希望通过老师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11、对于大学生闯红灯或骑自行车载人的行为,15.38%以为不必大惊小怪,10.77%认为要严格禁止,甚至8.72%的大学生主张应加以处罚,65.13%认为应加强宣传教育;

  12、50.26%大学生认为法律的执行在新闻、报刊、电视、广播等舆论的监督下最有效,18.97%认为在党委**,人大,**等领导机关的监督下行之有效,23.08%认为群众监督更有力,4.62%认为这取决于执行机关的自我监督,最后有3.08%表示说不清;

  13、79.49%大学生同意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的说法,14.36%则不认同,6.15%觉得得看钱数目大小,如数额较大则同意,数额小就无所谓;

  14、80%大学生认为任意毁坏公共垃圾桶的行为属违法行为,13.33%则认为不违法,还有6.67%表示不清楚此种行为是否违法;

  15、2.05%大学生表示从来不会关注日常生活中社会发生的法律案件及从中汲取法律知识并尝试从法律角度来分析这一案件,90.77%承认很少有这种自觉性,只有7.18%大学生经常关注这种法律案件且有汲取法律知识的热情。

  备注:本次调查问卷共200份,有效填写人次为195。

  三、原因分析

  (一)、学生方面的因素。

  (1)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主动性。根据调查了解到,仍有14.87%大学生认为法律知识与他们的生活无关。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普遍认为专业知识才是他们应该努力与花放精力的方向,不是法律专业的学生把时间浪费在学法律知识上并不能获得什么实质性利益,是极愚蠢的行为。据我切实了解,多数大学生认为法律枯燥乏味,法律课上基本卧倒一大片,更谈不上会主动学*法律知识。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也只求考试过关,大多数学生重学分轻实效,也是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之一;

  (2)传统的妥协性与劣根性。调查表明,占很大比例的大学生在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坚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妥协观点,得过且过,不采取任何法律措施;(这将助长了违法分子的气焰)

  (3)缺乏实践性。关注日常生活中社会发生的法律案件及从中汲取法律知识并尝试从法律角度来分析这一案件的学生仅占调差人数的7.18%,微乎其微。且只有少数14.36%大学生有过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经历。大学生极少参加法律实践,是对现实法制缺乏感性认识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教师、学校方面的因素

  (1)重视程度不够。除了法律专业的以外,其他院系的有关法律的课程,老师都不会严格要求学生,对于学生在课堂看其他与课程无关的读物或睡觉或听音乐等一切做与法律无关的事的现象,也司空见惯,这似乎也是*年各高校的教学传统了,这师生默契潜滋暗长,发展得顺乎自然。由此,学生得到的法律知识更加贫乏了;

  (2)课堂气氛沉闷。法律知识相对于其他学科,确实比较枯燥,老师授课方式又缺乏生动性,导致课堂气氛呆板,学生昏昏欲睡,鲜有积极性;

  (3)学校宣传力度不够,学生不能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以及其与生活的密切性。

  四、调查总结及应对措施

  调查显示大学生的**及守法自觉性不高。要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必须采取多种途径和灵活多样的方法。为此,我建议学校可有针对性地从三方面入手。

  (一)进行普法教育

  1、教学内容的选择:

  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与需要,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应讲授与学生有一定联系的法律,容易提高学生兴趣,增强普法效果,从而也使学生通过普法教育获得值得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观念;

  2、,教学方法的改革:

  原本枯燥的法律课加上教师死板的教学方式更使学生上课提不起精神。因此,加强对教学方法的改进也是真正提高普法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比如课堂讨论,多进行社会著名案例分析,结合录像等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学*的兴趣,才能使普法达到我们所要达到的效果。

  (二)实践性的增强:

  多组织学生进行与法律有关的活动普法教育毕竟过于抽象,要真正唤醒学生的法律意识,应采取一些更具体,更行之有效的办法,针对大学生年龄及性格特点,把法律意识的培养同组织活动相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学生通过自己模拟法官、律师、检察官、被告等角色,能更加深刻地把我国一些诉讼法程序掌握,也通过模拟对犯罪分子的审判,对旁听的学生起到震慑作用,提高他们守法的警惕性,从而自觉守法;

  2、组织一些有关法学方面的知识智力竞赛;

  3、组织学生去法院旁听,达到开拓视野,深入社会,更深切地体会到用法律保护自己的重要性的效果;

  4、请有关办案人员或著名法学专家来校开讲座,既能让学生了解时事,也能使学生更深切体会法律的权威。

  目前,公民法制观念还是比较淡薄 ,成为推进法治进程的障碍 ,所以 ,树立法制观念 ,增强全社会成员的法律意识 ,是实现我国法治化的前提,更是我们大学生的义务。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14

  秉承学院团委“实践真知,提升自我,服务社会,共建和谐”的宗旨,今年我选择了社会调研活动作为我的实践内容。众所周知,法律是我们维护正当权益的武器,只有充分运用法律,才能很好地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而拥有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是运用法律的前提。大学生作为具有专业知识的21世纪高级人才,其法律意识是否健全呢?于是我对汕头大学留校过年的50名外地大学(非本科法学专业)进行了调查。

  一、研究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时间为xx年年2月10日,在我的高中同学的帮助下,对汕大未返乡过年的50名非法学本科专业的外地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方式是无记名填写调查问卷,人工进行调查结果分析,从而得出调查结论。

  二、调查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了基本了解,调查情况如下:

  1、x%的大学生认为法律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但还有少数x%认为无关;

  2、x%的大学生秉信法律能为他们解决现实中的问题纠纷,维护切身的利益,x%却认为不能,还有x%认为目前不能,但相信以后会逐渐完善;

  3、x%的大学生对法律所规定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了解不是很清楚,x%大学生了解一般,只有x%了解很透彻;

  4、通过电视、网络、报纸、杂志等渠道获得法律知识的学生比例居多,占x%,x%是自己通过看有关法律方面的书籍了解,通过国家普通法宣传这一途径的占最少数,为x%;

  5、问如果你在网上买到一件伪劣的电子产品,x%的人采取要求退货的措施,x%大学生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自好自认倒霉,x%表示要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6、问:某人经过一栋楼,刚好被楼上掉下的花盆砸中,大脑受了伤,导致下半身瘫痪。他的家人去了那栋楼挨家挨户地问是谁家掉下来的花盆,但大家都不承认。那他该怎么办?

  其中x%认为找不到肇事者,只能自认倒霉,x%赞成报警,让**机关介入调查此事的方案,x%的大学生主张把整栋楼的居民全告到法院;

  7、x%学生认同“违法行为一定是犯罪行为,犯罪行为一定是违法行为”的说法,其余x%则反对;

  8、只有少数x%大学生有过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经历;

  9、x%大学生认为在不被告知的情况下,自己的照片被他人用于商业宣传属侵权行为,x%大学生持相反观点,另有x%表示不清楚侵权与否;

  10、如果被侵权,x%大学生认为“无所谓,反正对自己也没多大的影响”,x%表示要私下和*解决,甚至有x%坚持私了不行,要用武力解决,x%大学生则希望通过老师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11、对于大学生闯红灯或骑自行车载人的行为,x%以为不必大惊小怪,x%认为要严格禁止,甚至x%的大学生主张应加以处罚,x%认为应加强宣传教育;

  12、x%大学生认为法律的执行在新闻、报刊、电视、广播等舆论的监督下最有效,x%认为在党委**,人大,**等领导机关的监督下行之有效,x%认为群众监督更有力,x%认为这取决于执行机关的自我监督,最后有x%表示说不清;

  13、x%大学生同意“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的说法,x%则不认同,x%觉得得看钱数目大小,如数额较大则同意,数额小就无所谓;

  14、80x%大学生认为任意毁坏公共垃圾桶的行为属违法行为,x%则认为不违法,还有x%表示不清楚此种行为是否违法;

  15、x%大学生表示从来不会关注日常生活中社会发生的法律案件及从中汲取法律知识并尝试从法律角度来分析这一案件,x%承认很少有这种自觉性,只有x%大学生经常关注这种法律案件且有汲取法律知识的热情。

  备注:本次调查问卷共200份,有效填写人次为195。

  三、原因分析

  (一)、学生方面的因素。

  (1)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主动性。根据调查了解到,仍有x%大学生认为法律知识与他们的生活无关。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普遍认为专业知识才是他们应该努力与花放精力的方向,不是法律专业的学生把时间浪费在学法律知识上并不能获得什么实质性利益,是极愚蠢的行为。据我切实了解,多数大学生认为法律枯燥乏味,法律课上基本卧倒一大片,更谈不上会主动学*法律知识。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也只求考试过关,大多数学生重学分轻实效,也是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之一;

  (2)传统的妥协性与劣根性。调查表明,占很大比例的大学生在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坚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妥协观点,得过且过,不采取任何法律措施;(这将助长了违法分子的气焰)

  (3)缺乏实践性。关注日常生活中社会发生的法律案件及从中汲取法律知识并尝试从法律角度来分析这一案件的学生仅占调差人数的x%,微乎其微。且只有少数x%大学生有过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经历。大学生极少参加法律实践,是对现实法制缺乏感性认识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教师、学校方面的'因素

  (1)重视程度不够。除了法律专业的以外,其他院系的有关法律的课程,老师都不会严格要求学生,对于学生在课堂看其他与课程无关的读物或睡觉或听音乐等一切做与法律无关的事的现象,也司空见惯,这似乎也是*年各高校的“教学传统”了,这师生“默契”潜滋暗长,发展得顺乎自然。由此,学生得到的法律知识更加贫乏了;

  (2)课堂气氛沉闷。法律知识相对于其他学科,确实比较枯燥,老师授课方式又缺乏生动性,导致课堂气氛呆板,学生昏昏欲睡,鲜有积极性;

  (3)学校宣传力度不够,学生不能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以及其与生活的密切性。

  四、调查总结及应对措施

  调查显示大学生的xx及守法自觉性不高。要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必须采取多种途径和灵活多样的方法。为此,我建议学校可有针对性地从三方面入手。

  (一)进行普法教育

  1、教学内容的选择:

  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与需要,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应讲授与学生有一定联系的法律,容易提高学生兴趣,增强普法效果,从而也使学生通过普法教育获得值得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观念;

  2、,教学方法的改革:

  原本枯燥的法律课加上教师死板的教学方式更使学生上课提不起精神。因此,加强对教学方法的改进也是真正提高普法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比如课堂讨论,多进行社会著名案例分析,结合录像等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学*的兴趣,才能使普法达到我们所要达到的效果。

  (二)实践性的增强:

  多组织学生进行与法律有关的活动普法教育毕竟过于抽象,要真正唤醒学生的法律意识,应采取一些更具体,更行之有效的办法,针对大学生年龄及性格特点,把法律意识的培养同组织活动相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学生通过自己模拟法官、律师、检察官、被告等角色,能更加深刻地把我国一些诉讼法程序掌握,也通过模拟对犯罪分子的审判,对旁听的学生起到震慑作用,提高他们守法的警惕性,从而自觉守法;

  2、组织一些有关法学方面的知识智力竞赛;

  3、组织学生去法院旁听,达到开拓视野,深入社会,更深切地体会到用法律保护自己的重要性的效果;

  4、请有关办案人员或著名法学专家来校开讲座,既能让学生了解时事,也能使学生更深切体会法律的权威。

  目前,公民法制观念还是比较淡薄,成为推进法治进程的障碍,所以,树立法制观念,增强全社会成员的法律意识,是实现我国法治化的前提,更是我们大学生的义务。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15

  法律是维护我们正当权益的武器,只有充分运用法律,才能很好地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而具有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是运用法律的前提,那大学生法律意识如何?所掌握的法律知识如何?我们小组带着这些疑问对我校机电工程分院的大一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一、研究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时间:20xx年5月,我们队机电工程分院的的大一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调查对性主要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调查方式是无记名调查,人工对调查结果分析。

  二、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我们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了基本了解,情况如下:

  (1)、你的生长地方()

  A 、农村74% B、城市19% C、农村、城市兼有7%

  (2)、在你所有经历中,曾经用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吗?()

  A 、有21% B、没有79%

  从以上数据中,不难看出:大部分学生还没有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当自己的正当权益受到侵犯时,没有通过法律的途径的进行解决,这一问题更明显地体现在农村大学生这一群体。

  (3)大学生能否区分违法和犯罪?()

  A能23% B不一定能37%

  C分不清5% D大部分情况能51%

  (4)你认为目前法律学*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A、有了法律知识但联系实际就不会用31%

  B、法律知识不足42%

  C、能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解决现实问题27%

  (5)会通过一些渠道了解国家的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

  A、会、经常11% B、偶尔63%

  C、一不小心会听说些22% D、不会,没那精力3%

  只有11%的大学生经常了解国家的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还有3%的大学生根本不会去了解国家的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这也说明了大学生对法律的重视程度不够,以为法律离自己很远,可懂可不懂;另一方面也反映相关部门对大学生的法律教育程度不够。

  (6)你知道劳动法里面规定试用期最长多久吗?()

  A、三个月22% B、六个月48% C、一年30%

  这一选项的结果让我们知道还有52%的大学生不知道劳动法里面规定试用期最长时间。可见他们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并不多。

  (7)你认为法律在你的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如何:()

  A、非常重要,我有麻烦首先想到法律途径解决,没有法律我就没有办法生活;22%

  B、比较重要,我有时会尝试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48%

  C、我基本不主动寻求法律途径解决问题,除非迫不得已;30%

  D、没觉得有作用0

  从中我们发现只有22%的大学生认为法律很重要,并主动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还有48%的大学生认为法律比较重要,但只是有时会尝试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而30%的大学生不会主动寻求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反映了虽然我校的大学生学过一些法律知识,但整体只是水*却较低,法律意识淡薄。

  (8)超市的人员要求你被搜身,你会怎么做?()

  A、拒绝77% B、果对方态度强硬只好接受3%

  C、完全接受20%

  (9)假如你的亲人欠基金会的钱没能力还偿,基金会连同民政局来把你亲人抓去关起来,说要拿钱来还才放人,你会怎么做?()

  A、吞声忍气,凑钱去把人领回来7%

  B、倒民政局去理论,要求放人15%

  C、去求基金会的人0

  D、通过法律手段维护你亲人的人身自由权78%

  (10)当你参加勤工组学活动或者是工作时,你有意向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吗?()

  A、有67% B、没有33%

  从(8)、(9)、(10)的结果可以发现:还有少部分大学生不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三、原因分析

  (一)学生方面的因素

  (1)缺乏主动性

  根据调查了解,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会把更多时间放在专业科目的学*上,

  他们认为学好专业知识,锻炼好各方面的能力,将来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也就可以了,不必浪费那么多的时间去学*法律知识。而且,法律知识又是那么的枯燥,缺乏吸引力,因而,很少有大学生会主动学*法律知识,对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也只是议要求考试过关就行了。逐渐形成不良的风气,很难提起学*的兴趣,大多数大学生重学分,轻实效,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大学生不可能有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

  (2)缺乏远见性

  “人无远虑,必有后忧。”没有学*相关法律知识,没有法律意识,那么,即使是当自己的正当权益受到侵犯时,也不懂如何通过法律的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而根据调查,很多大学生没有这种意识,只是觉得大学时间很自由,想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不行再像高中那样过,直到毕业后,要签合同,要买房子等,才知道懂得一些法律知识是那么重要。

  (3)缺乏实践性

  在调查过程中,也有一部分大学生反映:法律知识好像离我们很远,我们在课堂学*的知识长时间不用,缺少实践,很快也就忘记了。而在我们学校,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详细地讲述了相关的法律知识。然而理论却没有经实践考验。他们知识学*一些理论知识,却不懂得如何运用,知识流于形式。

  (二)教师方面因素

  (1)重视程度不够

  在学校,为大一学生都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但老师都不会很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可以自由地看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只要保持安静就可以了,也没有向学生讲明白到底法律有多重要,基本按照教学大纲讲述书本上的知识。老是不够重视,学生也会跟着懒惰,这样的情况,大学生学到的法律知识就更少了。

  (2)课堂气氛不活跃

  法律知识相对其他学文科而言,比较枯燥,大多情况下,老师只是按教学要求讲课,很少结合,以至课堂气氛不活跃。

  (三)建议

  (1)提高认识

  学*法律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信仰等。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现实生活和实际中的例子,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也可以打破课堂教学局限,组织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法律的重要性,更能激发学*欲望。

  (2)加强学*

  除了课堂教学,还可以运用多种方式,让大学生学*法律知识,如法律知识竞赛、法律主题活动等,这样效果会比课堂教学好很多。

  (3)重视实践

  学以致用,学到的东西要用时间来检验其是否正确,只有经得起检验,才有意义,尽量给学生提供实践*台,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增加对法律知识的认知。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菁选(扩展5)

——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论文 (菁华3篇)

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论文1

  大学新生对法律的正义性普遍认同,但由于重人治、轻法治的传统文化、不良社会环境及学校教育局限性等原因,导致大学新生法律知识不足,法律观念仍然模糊,法律实际运用能力欠缺,法律意识不强;针对此现状,应采取有力措施培养、提高大学新生法律意识:根据大学新生的思想特点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优化法制教育模式,重视大学新生法律素养的培养;创设社会与校园良好大环境,提高学生的法律能力等。

  众所周知,法律是我们维护正当权益的武器,只有充分运用法律,才能很好地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现如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国家,已成为*基本的治国方略。党的*报告中强调:“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建设对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具有重大意义。法律意识指人们关于法和法的现象的观点、知识、思想等的总和。在*法治建设的进程中,公民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是国家法治的希望,是体现法治国家水*的标准,同时也是我国依法治国战略实现的重要条件。当代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主力军,是中华民族腾飞的希望,他们法律意识的强弱,法律知识水*的高低,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化进程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大学新生正处于从高中到大学生活过渡的重要阶段,因此,了解大学新生法律意识现状,采取有力措施培养、提高法律意识对于大学新生自身成长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一、调查分析当代大学新生法律意识的现状

  本次调查对象为贵州大学本科一年级学生,在调查对象上从性别、专业等做了相关比例要求,34.97%来自城市,65.03%来自农村,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基本能反映出贵州大学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问卷184份,回收率92%,有效问卷163份,有效率81.5%。

  1.法律认知

  法律知识是衡量法律意识水*高低的一个重要依据,是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的一项基础性知识[1]。对法律基本知识的认识,设计的问题多从法条为考查内容,主要是针对与个人密切相关的法律方面知识,通过对调查对象进行基本法律知识的提问,了解大学新生对法律知识了解的基本情况,为大学新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提供参考。

  在本次调查中,男生占68.71%,女生占31.29%,调查显示女生相对于男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认知更加深刻及乐于学*。在学法态度上,57.67%的学生认为人人都应学法,提高法律素养;39.88%的学生选择法律不应该只是律师、法官等学*的,学生也应学一些法律知识,可远离犯罪;而2.45%的学生认为法律应该是律师学的,专业人士解决专业问题,我们完全没必要浪费时间了解;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自觉学法的意识较强,希望多了解法律并能在生活中运用。对于法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调查显示的结果不容乐观,1.84%的学生对法律完全不了解;84.66%的学生对法律不太了解,只知道少部分法律知识;仅13.5%的学生对法律比较了解,知道贴*自己的相关法律,如宪法、人口与计生法、婚姻法、道路交通法等方面的常识;而与自身联系不太紧密的法律知识相对匮乏,如知识产权法、民法、行政法及仲裁法等,这些学生*时对法律方面新闻有一定的涉猎,表明调查对象对不同种类法律的了解程度与法律和自身联系紧密程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2.对实际法律运用的观点、态度及法律权利意识

  法律观点是法律意识的组成部分,是衡量法律意识水*的依据。法律运用指被调查者面对违法行为侵害其合法权利时,被调查者的态度及运用法律的途径等。法律权利意识主要是对被调查者就自身的权利是否受到侵犯以及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意识的强弱。通过对调查对象对于法律知识与自己生活的关系的看法;对实际生活中法律运用的观点、态度;对国家法律重大事件的关注及法律权利意识等了解大学新生对法律运用的观点、态度及*意识。

  调查显示,对于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54.82%的学生认为法律与生活紧密相关,时刻可见法律的运用;40.36%的学生认为法律在日常生活中有用处,但用处体现得并不多;而4.82%的学生对于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无明显感觉。在亲身体验法律的运用方面,30.13%有过亲身体验;26.92%间接体验过法律在生活中的运用;而42.95%的学生则未有过亲身体验。对于“权利被侵害时首先想到的解决办法”,69.5%的学生选择通过法律渠道*;12%的学生选择暴力*;18.5%的学生倾向采取其他手段*。在对国家法律重大事件的关注方面,例如是否关注不久前刚结束的2016年我国第十二届全国*大会及*人民政治协商会中关于立法的问题,仅有9.9%的学生全程关注相关立法,并且在相关*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68.2%的学生通过新闻有一点了解;21.9%的学生表示完全没有关注。这说明学生法律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

  3.法治教育

  法治教育是培养人们法律意识的主要手段,主要是对被调查者接受法治教育的情况和倾向于何种法治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以利于在日常学*生活中采用更具针对性的可行性方法提高大学新生法律意识。

  对于“您如何评价身边的人对法律知识的了解程度?”,44.31%的学生表示,身边的人了解程度都不高;40.12%的学生身边有一些比较了解法律的朋友;仅有13.78%的学生认识法律方面的专业人士。由此可见,加强法治教育是极其重要且紧迫的。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当今*的教育制度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学校应有所改革。在对法律知识的了解途径方面,60.56%的学生是通过电视、网络了解、学*法律的;30.78%的学生通过书籍及教师授课方式进行学*;6.67%的学生通过其他方式了解法律,如家长教育等。在调查问卷中,对“学校开展普法活动,您希望以什么形式进行?”有40.12%的学生希望以法律知识竞赛的形式,44.31%的学生希望学校多开设相关法律讲座。对大学新生而言,加强大学生法律教育,优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相关课程内容;适当开设相关选修课程;使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如网络新媒体等传播法律知识;举办法律讲座或法律知识竞赛等途径均有助于学生便捷地获取法律知识。通过对大学新生调查结果的综合分析,笔者发现:第一,绝大多数学生对法律知识学校比较感兴趣,法制的重要性越来越引起重视,依法治国的理念在大学新生中已达成共识,希望多了解法律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第二,学生对不同种类法律的关注度不同,在法律学*过程中,既要适当扩大需了解的法律知识范围,也要重点深入学*符合自身需求法律知识。第三,学生对法律运用的感知度不强,部分学生法律权利意识较弱,法制观念淡薄。第四,由于教育与宣传的局限性,目前大学新生接受法治教育的形式较单一,部分学生的法律意识停留在被动的守法状态,出现了“学而不用”的情况,应扩宽法治教育途径,使学生积极主动学*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

  二、影响大学新生法律意识的因素

  1.重人治、轻法治的传统文化对大学新生法律意识的影响

  在*封建社会中,法律向来被看作是封建统治的工具。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力主“人治”。法家虽然提倡“治法”高于“治人”,但其“治法”的具体实施实则是强化了社会对“治人”高于“治法”的认同。这种重人治、轻法治的传统,到如今仍存在于许多人的观念中,它积淀到了社会大众的意识结构中,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表现为较强烈的“以言代法”、“以权代法”现象,因而,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我国司法的公正性及“法律面前人人*等”持怀疑态度[4]。

  2.不良社会环境对大学新生法律意识的影响

  目前,高校大学新生年龄段大都在17-20岁,正处在生理、心理未完全成熟时期,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完全成熟,容易受社会不良现象影响。对大学新生法律意识影响较大的社会环境因素包括:一是行政*败现象及社会上的消极文化,其存在对大学新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与形成产生了极大冲击,使部分学生守法自觉性明显不足;社会上的消极文化对学生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可使其偏离健康成长轨道。二是司法腐败现象,司法腐败挫伤了群众对实施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信心,使得部分学生对我国司法的公正性及“法律面前人人*等”产生怀疑。三是某些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社会问题,如分配不公、贫富悬殊加剧、失业增多、就业形势严峻等,易使学生价值观念出现个人化倾向,行为方式发生改变[3]。

  3.学校教育局限性对大学新生法律意识的影响

  在大学新生法律意识培养过程中,学校的法制教育尤为重要。但目前学校法制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如法制教育作为德育的组成部分,否定了法制教育的重要地位;法律素质被排除在素质教育内容之外;将法制教育等同于法律知识教学;现行的教育体制存在缺陷等,以上问题会导致学生对法律的不重视和厌恶感,削弱学生的法律意识。

  三、大学新生法律意识培养的途径探索

  1.根据大学新生的思想特点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

  除了法律知识的学*之外,通过学*法律知识、领会法的精神、建立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治观,是提高学生法律素质的关键。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首先要根据其思想特点,引导学生尊重和崇尚法律,在大学新生心目中树立“法律的至高无上性”的思想,并转化为实际行动。大学新生的法律教育应坚持普及法律知识与注重法治精神与法治观念并重。

  2.优化法制教育模式,重视大学新生法律素养的培养

  首先,高校应始终将法制教育放在德育中的重要位置上,贯穿于大学阶段整个教育与管理之中。其次,我国目前法律修改和颁布较频繁,高校的法律教育内容也应及时更新,反映和适应国家的发展变化;另外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开始相关选修课程,满足不同学生对法律知识的需求。最后,创新方式讲法律课程,充分运用新媒体,积极开展网上法律讲堂。用好微信、易信、微博等新媒体,向学生推送“微课堂”,不断丰富拓展法律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切实增强法律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3.创设社会与校园良好大环境,提高学生的法律能力

  大学新生法律意识的提高离不开社会和校园法治环境,在社会法治环境方面,我国已确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民主法制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但目前立法、执法及法律监督体系尚不完善,权大于法的现象仍然存在。高校可进一步提高党风、政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正能量,为学生法律意识培养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在校园环境方面,在依法治校的前提下,应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文化活动;保证学生*等地行使权利;各项工作在法治化轨道上有条不紊进行,进而引导学生自觉守法,严格依法办事,积极参与法律活动,这也是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步骤。

  4.开展法律主题实践活动

  高校各学院可结合学科特色,创新思路,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及主动性,鼓励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关心法律案件,聘请法律专家帮助学生成立法律咨询中心、法律爱好者协会等法律社团组织;举办法律讲座;举行法律知识竞赛及“模拟法庭”等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少管所、监狱等活动,提高学生法律素质及运用法律的能力。

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论文2

  摘要:当前,以法治国、以德治国已经逐渐是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趋势。大学生是社会向前发展的后备力量,大学生法律素养怎样,对社会未来发展有很大影响。

  关键词:法律意识大学生培养法律素养

  一、培育大学生法律意识是社会发展之客观要求

  1.法律意识培育是当今社会形势之下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目标。这是因为:当今市场经济以经济利益为价值取向,它推崇的不是“重义轻利”之观念,而是合法获取利益的法治观念。目前的社会经济是法治条件下的经济,相关经济活动之主体精神乃是法治下的利益精神。市场经济社会中的价值倾向,肯定需要大学生对公*与竞争等主要精神的认可,以及被此决定的对法治之呼唤。选择市场经济意味着民族之价值取向从道德到法治本位转变。所以,目前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应该将法律观念的培育放置在重要和显著的战略高度上。

  2.法律思想意识的培育是以前的道德教育获取坚强支持的重要保证

  事实证明,我们以前所形成的思政教育工作是我们社会珍贵的精神财富,在很多方面仍然有传承的现实意义。不过我们还应该看到,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现今,因为利益主体之多样化和利益分配的市场化,不但使人们的创造性得到发展,且又极易推动人的贪婪欲望,并且,旧有的道德规范由于没有强劲的制约制度,从而让它有了弱化之倾向。目前大学生思想道德认知与实际行为偏离现象大大增多的事实证明,只依靠原来的思政教育早已不能满足现实社会之需要。为了使大学生的行为规范,需要在强化思政教育的同时,注重对大学生们的法律意识培育,让传统精神因此有新的力量支持。

  3.培育大学生法律意识是以法治国和治校的实际需要

  在法律面前坚持人人*等。为确保、推进*的法治化进程,需要有众多在思想方面能理解且认可当今法治精神之公民,通过公民的众多行动加入到法治社会之建构,且推动所有公民崇信、接受和应用法律,让法治精神融合到民族精神里面。此重任肯定会由当代大学生来担当。当代大学生思想开放,认可全新的信息与思想观念,且有极强的民族自豪感与很强的时代责任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群体,也是构建*法治社会的希望。

  二、培育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设想

  1.要培育大学生的权利观念

  权利观念是法的核心,人若无对权利的需求,就不会有对法之理解以及对法之渴望。权利观念是指人对其自身合法权利的认知、理解与坚决保卫之思想观念。对自身权利的捍卫,肯定需要人们把对方当做此种极具独立价值之个人来认知且尊重他的主体性。若对别人权利不尊重,就不会有现代社会这种权利观。对别人权利的尊重是保证自身权利之前提,对别人权利不尊重,实际上也是不尊重自身的权利。所以,我们的法律教育要凸显公民个人权利的保障,提倡与确保以权利为中心的社会关系,持续提升大学生的权利观念与法律意识,进而通过大学生心中原动力培养其法律意识。

  2.要培育大学生的责任观念

  现今大学生因为他们出生时代、以及当时社会氛围、家庭状况、社会潮流等影响,对法律义务非常弱,权利与义务是法律体系之中心内容,在利益分配这个角度上说,就是获得与付出两者之间具有统一和均衡性的关系。相对来说,大学生很重视自身权利的维护,可是却忽略义务的存在。事实证明:大学时期特别需要大学生对义务意识之苏醒与回归。一位大学生,唯有他切实意识到义务和责任的存在,其才会有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才会有那种对国家、对社会、对老人、对自己家庭,从而对其自身人生的责任,才会有那种理智思考,从而会逐渐成熟起来。唯有具备很强的责任意识,才会有持续的原动力,推动大学生在学*、技术能力、素养乃至修养上持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努力把其培育成国家的有用人才。

  3.要培育大学生对法律价值之认可

  法制和民主建设是一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核心,它的核心目标是以法治国。在法治社会中,法律具有很高的权威性,且被所有公民所笃信,是因为它是法律体现、维护且实现着社会正义。之所以形成法律意识,就是由于法律所展现的正义被主体感知,从而升华到理性之认知,最后成为对此种价值观的认可。所以,对大学生开展法治方面的教育时需要注意需要大学生运用现代教育观念来评价和思索法律文本所展现的价值观,它是不是切实展现了现今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之内在法律权威性的需要,是不是切实符合当今正义观之需求。唯有如此,才能让对法律之情感与其发自肺腑的对正义的笃信实现某种心灵之感应,大学生们才会由他们本身的利益出发而去遵守、尊重国家法律,直到最后实现法律意识之观念升华。

  4.培育大学生们学*法律、遵守法律、运用法律意识

  从某种程度上说,当前大学生自身的法律知识是贫瘠的;从现代社会人视角来看,也是满足社会需求的。依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21世纪通识教育观之需求,将来的所有人才和专才需要熟知与精通法律知识。目前,大学生大都仅仅学*一些相关的基本法律知识,或者有关专业一些法律规范,没有严谨、系统和整体上有关法律的学*与训练。因为很多大学生不懂法律,致使他们在自身*常生活之中、在和社会接触过程中出现很多的法律盲区,比如被骗上当、丧失诚信、损害别人的权利等。所以,学*法律乃是运用法和遵守法之根本。

  在某种程度上说守法也是一种道德义务,一种被内敛了的内心遵守法和自觉遵守法。这就是说我们的法制教育不但需要他们主动遵守法律,而且要培育学生和正常秩序以及人类整体目标融合在一起的、主动的遵守法律精神。运用法意识指的是经过学*和遵守法律,让大学生可以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其合法权益之思想意识。要培育学生在日常学*生活和社会实践以及毕业实*过程中准确应用、擅长应用法律知识来维护其正当权益。

  5.高等院校管理过程中要强调依法治校的观念

  以前的那种计划经济年代,大都是以行政机关指令性管理方式为主要、以条条框框为基础来管理学校的,无相关法律使学校的管理工作更加规范。伴随改革逐渐深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伴随市场经济慢慢确立,我国对学校管理陆续颁布了有关法律和有关的管理条例。所以,高等院校的学生管理与思政教育要突出依法治校之观念,让学生在日常学*生活之中体验到法律,适当修正当前管理之中和法律法规不适应之内容,把原来旧有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教育以及法制教育整体融合一起,运用多种形式,广泛推行学*和普及有关法律知识的活动。重点培育冷静处事、知法守法且有高素养的国家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许崇德.法学基础理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

  [2]许崇德.法律学基础理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

  [3]沈宗灵.法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论文3

  秉承学院团委“实践报告真知,提升自我,服务社会,共建和谐”的宗旨,20XX年的寒假我选择了社会调研活动作为我的实践内容。众所周知,法律是我们维护正当权益的武器,只有充分运用法律,才能很好地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而拥有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是运用法律的前提。大学生作为具有专业知识的21世纪高级人才,其法律意识是否健全呢?于是我对汕头大学留校过年的50名外地大学(非本科法学专业)进行了调查。

  一、研究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时间为20XX年2月10日,在我的高中同学的帮助下,对汕大未返乡过年的50名非法学本科专业的外地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方式是无记名填写调查问卷,人工进行调查结果分析,从而得出调查结论。

  二、调查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了基本了解,调查情况如下:

  ⑴、你生长在()

  A、农村74%B、城市26%

  ⑵、在你所有的经历中,曾经运用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吗?()

  A、有18%B、没有82%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大学生并不拥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当其政党权益受到侵犯时,都没有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而是存在“算了”、“算自己倒霉”等等之类的想法。而在生长在农村的大学生中这一现象较为明显。

  ⑶、你能区分违法和犯罪吗?()

  A、能24%B、不一定能14%C、大部分能62%

  ⑷、你认为你目前法律学*中的主要问题是()?

  A、懂得法律知识但不会实际运用32%

  B、缺乏法律知识40%

  C、能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并解决现实问题28%

  ⑸、你是否关注国家的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

  A、经常12%B、偶尔74%C、从不14%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只有12%,即6个人(调查对象为50人)会经常关注国家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还有14%,即7个人表示自己从不去关注,这表明了大学生对法律的重视程度是非常不够的,其认为自己只要守法不违法,法律是离自己很遥远的。

  ⑹、你知道《劳动法》里规定的试用期最长时限是()?

  A、三个月22%B、六个月48%C、一年30%

  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试用期最长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而在调查中发现,有52%的大学生不知道,这一问题与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相关,可见大学生对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了解并不多。

  ⑺、你认为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是()?

  A、很重要,是维护权益的有效手段32%

  B、比较重要,有时试图用法律解决问题42%

  C、一般重要,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运用法律26%

  D、不重要0%

  ⑻、超市的工作人员要求搜身,你会怎么样做?()

  A、拒绝84%

  B、如果对方态度强硬就接受10%

  C、完全接受0%

  ⑼、假如你的亲人欠某基金会的钱无力偿还,基金会连同民政局把你的亲人抓去关起来,放话拿钱才放人,你会怎么做?()

  A、忍气吞声,凑钱领回亲人8%

  B、到民政局理论,要求放人16%

  C、通过法律手段维护亲人的人身自由权76%

  ⑽、当你参加勤工俭学或是工作时,你会有意向与用人单位签定合同吗?()

  A、有72%B、没有28%

  从⑻、⑼、⑽的数据可以发现,依然有少部分大学生不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原因分析

  (一)、学生方面的因素。

  (1)缺乏主动性。根据调查了解到,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式,大学生将更多的时间放在自己专业科目的学*上,他们普遍认为只要学好专业知识,锻炼好各方面的能力,将来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一*之地,也就可以了,不必浪费在学法律与自己的专业不相关的知识上,而且,多数大学生认为法律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因而,很少大学生会主动学*法律知识,对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也只求考试过关,大多数学生重学分轻实效,也是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之一。

  (2)缺乏远见性。没有学*相关的法律知识,没有法律意识,即使当自己的正当权益受侵犯时,也不懂得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调查表明,很多大学生认为,自己目前并不需要法律,而等到真正需要时,才觉得为时已晚。

  (3)缺乏实践性。在调查中,很多大学生反映,法律知识是懂了,但是根本不知道如何应用,而长时间后,知识便逐渐淡忘,每个非法学专业的专业都开设有《法律基础》这门课,详细讲述了相关的法律知识,然而,理论知识没有结合实践,而最终流于形式。

  (二)、教师、学校方面的因素。

  (1)重视程度不够。除了法律专业的以外,其他院系的有关法律的课程,老师都不会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可以自由看自己喜欢的专业课书或是课外读物。只要保持课堂安静就可以了,也没有向学生讲明到底法律的重要性有多大,基本死板的按照教学大纲授课,老师重视程度不够,学生自然也不够用心。由此,学生得到的法律知识更加缩水了。

  (2)课堂气氛沉闷。法律知识相对于其他学科,比较枯燥,老师一般按大学教学大纲死板授课,极少联系实际,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昏昏欲睡,失去上课的兴趣。

  对于大学生而言,学*法律知识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形成正确的信仰起到关键的作用。所谓学以致用,只有将学到的东西用实践检验其是否正确,只要给学生提供实践的*台,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才能增加对法律的认识,提高法律意识。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菁选(扩展6)

——大学生实践调查报告菁选

大学生实践调查报告

  我们眼下的社会,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实践调查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学生实践调查报告1

  这次寒假,我根据学院规定的四个一专题,认真完成了以一份切合自己的规划,一次调查,采访一位大四学生或以工作的毕业生,完成一份真实科学的调查报告为主要内容的寒假实践。

  首先是一份切合自己的规划。在现代社会,一个人只有尽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认清自我,不断探索开发自身潜能的有效途径或方式,才能准确地把握人生方向,塑造成功的人生。实践证明,在职业生涯中能够取得成功的人,往往是那些有着一种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的人。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在个人层面上主要表现为:有助于使个人认清自己发展的进程和事业目标,作为选择职业与承担任务的依据,把相关的工作经验积累起来,准确地充分利用有关的机会与资源,指引自我不断进步与完善。 一转眼大学生活已经过去了一大半,直到现在我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当今时代竞争力之大。如果要在人潮中拥有自己的一*之地,就需要趁现在把自己的未来好好规划一下。有了目标和方向,我们就不会那么茫然,不会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而且,知识经济对人力资源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需要人才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还需要人才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大学生是我国青年一代中的佼佼者,也是未来祖国建设的中流砥柱,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把握好每一个可能成功的机遇,必然要借助职业规划,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培养个人的素质和修养,设计一生职业发展的最优路径。

  一,自我分析:我是一个比较开朗的人,*时喜欢听歌,看书。我的优点是做事有耐心,有恒心,我的缺点是不怎么善于表达,表达是不怎么自信。

  二,专业方向及就业规划:我是一个英语专业的学生。经过两年多的学*,已经积累了不少英语方面的知识,但仍需要学*更多来保障今后的工作。我希望能找到一个与英语有关的工作。比如说英语研究方面的。但这个工作需要很透彻,很全面的英语理论和应用知识及能力,以我现在所学还差的很远,需要加大力度,努力学*。再比如英语老师。这是我从小梦想的职业,把自己所学传授给别人是一件很令人满足的事。但我的英语表达不是很好,要做老师,还需要多多练*。或者一些外企公司的秘书或者助理,能够做笔译或一些简单的口译工作。

  三,就业前景:根据市场调查,现在的就业情况不怎么乐观。首先,当然是竞争压力非常大。企业对应聘者的学历层次要求越来越高。若在大中城市的高等教学科研单位就业,均要求毕业生具有硕士、博士学位,且大多需求优秀博士毕业生。而大中城市的中等教学单位,待遇较好者均要求毕业生具有硕士以上学位,部分重点中学甚至需求博士毕业生。企业还特别看重毕业生的专业,必须是用人单位所需的专业。由于该专业就业市场长期处于供过于求的形势,故用人单位除了要求毕业生拥有良好的名校教育背景和高学历之外,对专业对口程度要求十分严格。招聘者还看重复合型人才,既注意考察毕业生学*成绩、在校表现,还要求英语四级且现基本倾向于英语六级,计算机能力国家二级以上,取得双学位相对更受欢迎。用人单位多要求相关工作经验丰富的求职者,这是应届本科毕业生所不具备的绝对劣势。

  四,对策及计划:说是计划,但似乎已经有些晚了。从大学一开始我就做了不少计划,实行得还算可以。从大一开始我就积极参加证件考试,为自己的职业奠定基础。到了大二,我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学*英语上,尤其是英语口语能力。还学*了一门第二外语。到了大三,除了学*本专业的知识以外,我还想学*了商务方面的知识。到了大四,我们就要走出校园走向实*之路,在此同时,我要多多积累社会经验,多充实一下自己的简历。

  五,结语:写到这里我忽然觉悟到原来自己还有这么多事情等着做,感受到了时间的紧迫。在剩下的这些时光里,我会避免浪费时间,把宝贵的时间多用在充实自己和提高自身素质上,为自己打下良好的工作基础。只要我们胸怀远大理性,树立不怕困难、勇于进取的精神,从小事做起,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锲而不舍,百折不挠,职业机遇就会向我们靠拢,成功之路就在我们脚下!计划固然好,但更重要的,在于其具体实践并取得成效。任何目标,只说不做到头来都会是一场空。然而,现实是未知多变的,定出的目标计划随时都可能遭遇问题,要求有清醒的头脑。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山峰,雕刻着理想、信念、追求、抱负;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森林,承载着收获、芬芳、失意、磨砺。一个人,若要获得成功,必须拿出勇气,付出努力、拼搏、奋斗。成功,不相信眼泪;成功,不相信颓废;成功不相信幻影,未来,要靠自己去打拼!

  今年寒假的调查,我选择了去人才市场参加招聘。因为是第一次参加招聘会,所以从总体上来说我是带着一份好奇之心去感受招聘会的氛围。车刚到站就感受到浓浓的气息,好多人都在等车。终于我们上了车,前往目的地。一到现场,那场面真是惊人,用人山人海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终于进入大厅,到处都是摊位,不过还好,所有的人都排队,虽然拥挤,但秩序竟然。在招聘会看到最壮观的一幕,当某信用合作社的招牌一挂出,30秒内,排了四五十个人。所有的岗位之选都远远小于应聘的人数。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竞争一格岗位。之所以选择去参加招聘会,是因为我想学*一些关于招聘会上所要走的一些程序守则,同时我也想积累一些关于招聘会的经验,为以后走好自己的路打下坚实的人生基础。我一直以为就业难是因为岗位不够,这次的招聘会却是绝大多数企业都没招够人数。而且,这次招聘会需要的高等人才不多,一般都是职业技工,中高专毕业的就可以。后来,我上网查了一些资料才知道:第一,由于中国国际分工地位的处于国际分工的底部,使得中国就业上呈现“白领需求不足”的状况,这是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这一问题的存在,使得中国的大学生就业岗位与扩招之后的庞大毕业生数量之间,形成巨大的落差,变成一个结构性的困难而长期无法解决,以后会表现得越来越严重,而且还将因此降低大学生的谈判地位,引发其他严重问题。第二,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特别是文科教育质量极为低下。根本原因是教学内容的“全盘西化”,几乎不针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现实,学生经过大学数年的学*之后,对于现实社会的状况仍然是十分隔膜,这也严重不利于学生的就业。此外,由于急剧扩招带来需求关系的变化,因此在择业方面大学生的谈判地位急剧下降,这不仅表现在收入水*的下降,还表现在就业单位因此提出许多不合理的要求,拒绝承担大学生就业后的“在岗培训”费用。 还有一个主要原因,与整个社会环境的变换有关。今天的分配上完全短期化,福利安排的个人化和市场化,缺乏保障个人基本福利的整体利益安排和长期激励,严重不利于大学生就业早期的稳定性,使得就业单位和大学生个人之间的选择顺序无法吻合,造成严重的矛盾。虽然有众多的原因存在,但我个人认为,大学生认为工作难找,竞争太激烈,自己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我们有更多的实践经验,能最快的将自己所学的理论与工作需要向结合,那么实践经验就不可能成为我们的绊脚石;如果,我们的学历能进一步的发展,那么,我们就不会被限制在竞争人数最庞大的范围,而可以脱颖而出;如果,我们能有长远的眼光,不奢望一步登天,我们就可以在合适的城市找到一份相对有保障的工作;如果,我们愿意在工作中从零开始,踏踏实实,我相信我们的人生不会停滞。我们要以长远的眼光,宽阔的眼界,扎实的专业,丰富的实践,踏实的态度,务实的心态来对待择业,相信拥有这些,对于工作,对于未来,我们会心想事成的。

  最后是对一位大四学生或刚就业的毕业生的采访。我选择的是我的表姐,一个刚刚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我的表姐跟我一样也是学*英语专业的。她是一个非师范生,在大学的四年里,经过她对就业的调查和考虑,她选择了当一个老师。因为是非师范,她还需要去考教师资格证。她说,上岗证很容易考,难的是考试和面试。起先,她去应聘的是幼儿园的老师。需要学*唱歌,跳舞和弹钢琴,她以前完全没有学过。那段时间,她非常的辛苦,每天都要练到很晚。所幸,经过她的努力,她被录取了。后来,因为小学招英语老师,她也去应聘了。在笔试中,她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却最终在面试中以一名之差落选。她告诉我找工作要量力而为,不可以眼高手低,要根据自己的具体能力。找到的工作如果不满意,只要不是太差,可以接受就先做起来,等你有了经验,才能找到更好的工作,不能性急,不要妄想一步登天,这样才能一步一步走到事业的高处。当然最重要的,是要好好学*与工作有关的一切东西。

  不管怎样,只有现在好好学*技能与知识,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与理想。在这个竞争激烈而又大学生普遍的年代,我们要有一技之长才能在工作中立足,还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就。

  时光飞逝,转眼间,两年半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还记得刚进大学的时候,仿佛什么都是新鲜的,结束了紧张的高中生活,大学生活自然是快乐轻松,无忧无虑的。可是,无忧无虑的生活不是时时刻刻都有的,大一大二的生活已不再拥有,现在要面对的是大三,经历过大一的懵懂,大二的浮躁,大三的我们已经逐渐地感受到了自身的变化,开始正视自己毕业以后的发展问题,考研、就业、出国成了我们从不离口的话题。我们都知道,大学四年里,大三是最重要的,它关乎着我们的将来。

  马上就要开学了,大三下学期,我会注重专八考试的准备工作,因为明年的这个时候就是专八考试,对于英语专业的.我们,这是一项很重要的考试。其次,一开学就是教师资格证的考试,尽管我不是英语师范专业,但是多一个证书就多一次机会。再者,我会注重自己在表达方面的能力,英语是一门语言,也是一门工具,交流的工具,所以表达是很重要的。最后,英语分各种方向,我学的是商务英语,除了在英语方面加强外,我还会注重商务方面的知识,例如国际贸易,经济学等,这些在外贸企业中也同样重要。

  前一阵子,我和家里的一位表姐聊天,很巧,她也是英语专业的,只不过她四年英语学*完毕后,她选择了考英语专业的研究生,现在在**外国语大学读研,她说:“英语是交流的工具,只有把它学的更精更好,才能有更好的就业前景。”还有一个是妈妈的朋友的女儿,她也是英语专业的学生,她*时很努力,拿到专八证书后,她没有选择考研,而是进入社会参加工作,在上大学时她考得了教师资格证,现在在家里的一个高中学校任职英语老师,工作很稳定。最后,在今年春节我跟我的舅舅聊了关于英语专业目前的就业情况,舅舅是一个很有毅力的人,现在在波斯瓦拉做翻译,一开始舅舅不是学英语专业的,由于他原来的专业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家里一个不怎么好的单位,舅舅不甘心,所以自学英语,考到专八证书,现在在外国从事翻译工作。我一直很佩服舅舅,其实自己选择英语专业,一方面是因为自己的兴趣,另一方面就是受到舅舅的影响,他在跟我交流的过程中告诉我,英语口语和听力很重要,在交流的过程中这两个方面是一定会用到的。而目前,会英语的人有很多,既然学的是英语,就应该比别人更好,无论是在口语、听力还是英语的其他各个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在众人中脱颖而出,才能有好的就业选择机会。

  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将英语指定为官方交流语言。在世界性国际会议、论坛和学术研讨会,在国际商务谈判和国际商贸合同文本,在外资企业或合资企业工作中,英语已成为重要的交流工具。英语人才的核心仍是英语,英语学的既要扎实又要面广,应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基础和较强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即熟练掌握英语的听说读写。除此之外,英语专业学生还需要掌握其他某一专业的知识,如计算机科学、经贸、法学、 管理、传播、科技等,能熟练地用英语和所学专业知识从事翻译、商贸、法律、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国际交流等领域工作。调查显示,传统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所培养的学生,由于只具备单一的英语技能,已经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人才市场对单一类型的英语毕业生的需求日渐减少。因此,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必须转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据调查,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能在国家机关、外事、外贸、外企、各类涉外金融机构、商务管理公司、专业翻译机构、出版、新闻、旅游、高级宾馆酒店等部门,承担商务管理、商务翻译、外贸洽谈、经贸文秘、英语编辑、英语记者、驻外商务代理、涉外公关、涉外导游等工作;也可在中学、中专、职高、技校和英语语言培训中心、大中专院校及科研部门等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不管现今就业形势如何,作为英语专业的我们应该不断提升自己以满足社会和国家发展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选择自己满意又适合自己的工作,才能立足于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

  杂谈 转眼间,我已经度过了大学期间的第三个春节。在这年意渐淡、开学渐*的时刻,我逐渐意识到我正一步一步地接*实*和工作了。以前一直想自己能够快点长大,长大了就可以自己赚钱养活自己;但现在越来越不想长大了,因为当前的就业压力比较大,对我们自身的能力要求很高。

  前两个寒假我都忙于同学聚会、到亲戚家串门、上上网等等,但这个寒假我过得很有意义。长一岁毕竟是长一岁了,我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想想自己怎么样充分利用剩下来的大学时间。我采访了我们院一位大四的日语系的学长,和他的聊天中我学到了很多,我相信这对我会很有帮助的。

  在与学长的交谈中我了解到,他一共有四次求职经验,他选择公司的面比较广,有制造业、证券公司、家电商场、保险公司等。我有点想不通,就是他是学日语的,为什么不选个和日语有关的日资企业。他自己也承认他的就业意愿比较特别,但是他说他特别看重企业的规模。接着我问他面试前要准备些什么,他说简历特别重要,因为有些公司是看重你在大学期间的经验。还有要了解一下公司的大概情况,关键是你要应征的职位的情况,你要让面试官相信你能胜任这个职位,所以好的口才是不可缺少的。当然你的能力强,你就会有自信,面试的时候也不会那么紧张,就会多了一份从容。聊到这,我不禁想想自己能力这方面,我欠缺的还很多,所以我要更加抓紧剩下来的一年多时间,好好提高自己的能力,同时要加强锻炼,不断地超越自己,这样我才能在将来的面试中有那份自信和从容。

  学长告诉我他前三份工作的面试都失败了,因为他面试时有点紧张,准备不充分,没能好好地表现自己,所以他对我的忠告是:面试前要准备充分,面试时要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展示给面试官,这样被录用的机会才大。接着我问学长,面试中会不会问你关于薪金方面的问题。他说一般正式的面试分三次,第一次是让你自我介绍,第二次和第三次才会问到关于薪金方面的问题。学长还说他第四次面试成功了,但他干了几个月就辞了,我问他为什么要辞了,他说主要原因是发现自己不适合那份工作,次要的是他想在家(常州)发展,在家比较方便。这句话提醒了我,我找工作前要先想好自己想在哪个城市发展也是重要的。

  最后我问他这一年有什么打算,他说在家这边(常州)找工作,这次要找日企,因为自己的专业是日语,还是找和自己专业对口的职业比较好,这样自己学*的余地比较大。我想我实*的单位包括工作的单位,我都会找与自己专业对口的职位,当然有其它好的机会,我也会抓住,毕竟事事都要尝试,你才知道自己行不行。

  除了采访学长,我还结合我家这边的就业情况来思考。用我爸的话说:“现在办厂越来越难了,因为工人们选择的余地多了,他们会看哪家企业工资福利待遇高就去哪家企业。”的确,这几天我爸厂里的员工来的不是很多,有一些人就用**的形式来要求厂里提高工资水*。我就纳闷了,你不努力工作,不提高厂里的产品质量和产量,凭什么要求工资高啊!我爸说等你以后工作就知道了。的确,现在的工作单位多,工人们可以自由选择,但是我认为不管你选哪个企业,你不好好工作,就没有资格要求企业给你加工资。我们都知道,天上不会掉馅饼,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只有付出了才会有回报。我们不能奢求别人的施舍,只有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才会成功。这就坚定了我将来工作时必定踏踏实实,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自己的工作,而不是贪图享受,不会看别人**就**。我想这是做人的最基本的道德标准。

  我有时听家人说某某高校的毕业生在街上卖冰糖葫芦,当然还有的并不是高校毕业的能够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这就说明了毕业于哪所大学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自己的能力要强,同时有好的机遇,不然不管你是毕业于哪所名牌大学都没用。这一点是我从入大学开始就一直坚持的想法,所以我一直很努力地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同时寻找机会来锻炼自己的能力。

  虽然未来的我不是名牌大学毕业的,但是只要我很好地利用剩下来的一年多大学时光,好好提高自己的能力,我照样能敌得过那些名牌大学毕业生。只要我努力工作,我照样能取得很大的成就。我一直坚信:机遇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提供的。趁现在还有学*的时间,好好装备自己,这样大学四年我就没虚度过!

  转眼已经是大三下半学期了,只是依然记得刚来大学报到时的那副懵懂的样子,一晃三年半的时间就这样晃过了指隙。现在觉得时间真的过的非常快,一不小心就全都飞走了,所以真的要好好努力了。

  在接下来的**年里,我将科学地计划我要做的每一件事,将他们统统写在我的计划本上,不再漫无目的,不再无所作为,不再依旧怀着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多多关心招聘单位的情况,争取做到毕业不是失业。

  大三,也是我们大学生涯中很重要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是决定考研,出国留学,或是直接就业,都需要在这一年里做好选择,然后朝着自己选择的方向努力,才能达到既定的目标,说到底,也才能有个美好的未来。

  我决定,在接下来的**年里,先把高级商务BEC这项考试考掉,争取一次性过掉,拿到证书。因为我觉得不管什么证书,若人家有,你没有,那你就差了人家一截,所以,我要争取,人家有,我也有,人家没有,我也要争取有。这是个充满竞争的年代,没有证书,你拿什么去和人家竞争。同时,我也会及时掌握一些关于就业的情况,争取在学*的同时不会耽误一些自己工作的机会,为自己将来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因为机会总是留给一些有准备的人的。同时,再过一年半就要毕业了,对于我们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还有一项专业八级的英语考试等着我们,这也是一项很重要的考试,大学四年,可以说,这是检验我们在大学四年期间所学到的一些知识的考试,这也是我的计划表中的必过项目。

  社会调查

  受访者:吕春霞

  性别:女

  当前工作地点:**三洋电子集团

  工作性质:普通白领

  公司性质:台资企业

  吕春霞是我的堂姐,她现在也在**工作,和我读书的地方是一个城市,她现在所在的公司是一个台资企业,*时我也时有看到她加班的。但她的公司*常又多和日资企业打交道,因此,他们公司里日语也时很吃香的一门语言。她们公司也曾组织过员工集体学日语,据她所说,在她们公司里,会两门小语种现在是很吃香的,其中当然包括一门日语,因此,我目前的第二外语选的就是日语。

  目前她们公司实行的也是打卡制,八点半准时上班,进公司所有员工换一样的制服,但也经常听到她礼拜六加班。、

  调查报告

  正是因为她的原因,我才选择第二外语为日语,因为我觉得有机会的话,我以后进她们公司也是可以的。同时,我觉得**的日资企业挺多的,学好日语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而且我们的主修科目是英语,虽然现在会英语的人很多,但我们也要对自己有信心,因为我们所学的比其他人所学的更系统,更专业。而且市场上需要英语的企业也确实很多,对于未来,我们要坚信,是美好的,而现在,我们能做的,就是努力学*,努力实践,为自己的将来铺好道路。

  现在中国完全与世界接轨,因此,需要的人才也是需要与世界接轨的人才,而学*外语并不是仅仅多会了一门语言,更是多了解了一门文化,能够使我们更好地了解世界,为中国与世界沟通创造更多的桥梁。

大学生实践调查报告2

  只有当你担心如何教好一个学生时,你才能真正意识到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是多么重要和困难。

  父亲想让弟弟今年10月1日参加**高考,我就当了弟弟的家教。但是弟弟初中刚毕业,还有很多东西要学。这么短的时间学*真的很难。经过努力思考,我决定死记硬背,这可能是速战速决的最好方法。我看了一下**高考试卷,大部分数学题都是基础题,难度不算太大;语文应该算是弟弟最轻松的科目;英语对我们俩来说都是最麻烦的科目。

  我弟弟对学*从来没有兴趣。为了让他对学*感兴趣,我决定教我弟弟更喜欢的数学。我看了看爸爸给他买的**高考数学书,里面总结了所有的知识点和重点,于是我决定按照这本书的内容来教弟弟。首先,我把基础知识告诉了他,一些公式被他记住了。然后,我给他讲了几个例子。最后让他做一些简单的题来考考他,让我知道他没掌握,没记住。另外,我也能知道他是不是真的认真听了。他总是听不懂,点头回答,这是最不利于教学的。我给我哥哥上了一节课,每晚大约三个小时。进步慢,时间短,他对新知识的接受慢。每次他上课到十点,睡意就上来了。我得尽力不让他闭上眼皮。我学了两年的教学相关课程,但是这个时候我想不出一个好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我的教学效率。只能根据自己的感受,用个人的学*经验让哥哥尽快掌握重点知识。虽然我知道这样会降低哥哥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但可能他在题型变化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做,因为他还没有完全理解知识点。为了让他对我开学前的高中知识有一个整体的印象,我只能在整本书看完之后,再详细解释弟弟一直困惑的知识。另外,为了让弟弟记住他说过的知识点,我会在下节课给弟弟一些问题,让他复*已经说过的知识点。初试题会简单一些。当他掌握得好的时候,就会给他一些难题。如果他发现自己有失落感,就会把难题取消。毕竟保持他学*的信心和兴趣才是最重要的。

  虽然我觉得我对弟弟的要求已经降到最低了,但是他还是做不好,他讲过的题他做不了,全公式的题他也做不了。刚开始对弟弟发脾气,弟弟也因此变得更加不听话,但是晚上睡觉的时候就想到了。我觉得简单的事情对他来说可能真的很难。毕竟是他第一次接触,但是我学了三年。所以,我再去上课的时候,不会对哥哥发脾气。如果我说的做不到,我会一点一点提醒他,或者让他去书里找知识点。我不能再告诉他了,但我绝不会发脾气。我会用我的耐心让他更加重视学*。同时,我也不会说一些鼓励的话来阻止他对学*的恐惧增加。后来发现弟弟做题的时候好像心不在焉,听课的时候也是这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决定用刺激—强化法。10点多他就打瞌睡了,他最渴望的就是早点睡觉。所以每次他做题,我都答应他,如果他能解决一半以上的题,他可以十一点半睡觉。没想到这真的管用。我让弟弟做题的时候,他很认真。他以前做题的时候没有写步骤。现在他已经很自觉地写好了步骤。我哥哥的改变提高了我对这个教学的信心。

  当然,即使弟弟认真配合我的教学,最后也不一定能学好。这种快速的方法不能保证质量。我学了三年,只跟他说了三十多天。弟弟白天要上班,晚上要学*。当然教学效率不是很高。他很累。有时候他不忍心让他学*太晚。

  语文教学中,我主要是用让他自己读的方法。我知道他学的文言文可能不太好,所以我不逼他读文言文的知识。

  英语对我来说是最麻烦的科目,因为英语对我弟弟来说就像天书。初中时,他英语不及格。连最基本的人称代词都不知道。嘿,我真的很想担心。英语单词是做英语题的前提。怎么才能让他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记住这么多单词?如果他对英语感兴趣,情况可能会好一些。但偏偏他把英语当敌人,让他高中做英语题。这真的比上天堂还难。但是,我们不能放弃这门学科,所以我们必须咬紧牙关。也许,它还在起作用,而且是相互对立的。我先教他发音,哥哥的表现让我很欣慰。他很快就能自己读音标了,这是我没想到的'。这是一个惊喜,我对教英语的恐惧减少了一点。他学会发音后,下一步是背诵单词。如果他不知道单词,他就不会做这道题。为了让他对背单词更有信心,我画了一些简短但常用的单词给他。我让他边背单词边读边写。虽然效果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好,但是已经很好了。至少他愿意认真背单词。最重要的是他没有细说。可能最后我哥高中的英语题都做不好,但是我相信如果给他更多的时间,他是可以学好的。在教他英语的过程中,我没有感受到他对英语的抵触,只感受到了他的不自信。也许是之前不尽如人意的英语成绩在他心里留下了阴影。而且我感觉他很喜欢英语,很喜欢读英语单词,这让我很欣慰。

  时间总是过得飞快,假期快结束了,但我还有很多课程要上。可能我哥这次考不上,但是我可以再考一次。如果我有更多的时间学*,我一定会学的。

  这个假期我收获了很多。教学不简单,教好更难。细心和耐心缺一不可。与学生时不时的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把握住学生的注意力,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如何进行下一步的教学,以及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什么。而且,我感觉即使教学理论已知,也不一定能用。人的思维是活的。搞好教学,靠的是老师不断的观察和思考。最好的教学方法就是这样产生的。因此,教学不应拘泥于某些理论,而应因地制宜,灵活教学。

大学生实践调查报告3

  荏苒的光阴,如梭的岁月。保持着心中的层层渴盼,时光眨眼般流转至大二的寒假。

  这一年已是我在大二的最后一个学期,距离大四的实践生活越来越*,而我对医生这个职业的认识也由当初的盲目崇拜变成如今的锐意进取。

  这个假期我选择在家乡的市医院进行实践。实践的20多天,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临床是理论基础知识的巩固基地,临床的实地见闻,实地操作,让我重现在校那些枯燥又顽固的知识时提出的种种问题。

  例如:每天面对着老师如鱼得水忙碌的身影,我心里只有怨叹,怨自己无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怨自己在实践前没有好好学*,加上填鸭式的传统教育模式,被动的接受知识害惨了学生,更可悲的是,我们只能获得短暂的记忆,不能成为此时对抗疾病的材料,只能不断的翻书。真的有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悔恨与喟叹!

  曾几何时闹出了这样的笑话:一位实践医生在接受病人的询问时,因囫囵吞枣,对于该知识的不甚了解,就借口说要上厕所,而实际上却偷偷摸摸回到办公室翻书去。那么再遇到下一个问题,该以什么借口去逃避呢?

  因此,学*科学知识,尤其是生命攸关的医护知识,来不得半点虚假,我们一定要做到理论根基扎实,更重要的是要学会理论联系实际,以免误人误己,酿成大错。

  在医院里,我看到了许多生老病死,也看到了许多癌症末期的病人不断的在与病魔缠斗,很多病人乐观的心情以及积极想要活下去的那股意志力令我动容,医院志工们对于病人的亲切服务也让我印象深刻。虽然很多人都觉得医院是一个哀伤、难过的地方,但是医院透过一些活动,例如爱心义卖会,让整个医院变的温馨有活力起来,让许多的病人及家属在这个医院看到更多向上的生命希望。

  在这段短暂的实践时间里,我们的收获很多很多,如果用简单的词汇来概括就显得言语的'苍白无力,至少不能很准确和清晰的表达我们受益匪浅。实践期间的收获将为我们今后工作和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总之在感谢医院培养我们点点滴滴收获时,我们将以更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更扎实牢固的操作技能,更丰富深厚的理论知识。

  在实践期间我遵纪守法,遵守医院及医院各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尊敬师长,团结同志,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了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工及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尽力提高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独立工作的能力,冻断培养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经过一个月的实践我熟练掌握了病程记录、会诊记录、出院记录等医疗文件的书写。

  短短的二十多天,让我懂得的却不是时间可以衡量的。生命的价值在于日以继夜的累积,在于勤勤恳恳的积攒。

  健康是个永恒的话题,医生更是受人敬仰的行业之魂。我会用我的所学造福更多的人,将医生的使命发挥到淋漓尽致!

大学生实践调查报告4

  XX年八月,我们一行十六人来到了青海,带着对人类净土的向往,带着对青海孩子的关怀,我们踏上了这块土地,一路上列车外那大山河流的美景,早已将我们的思绪前往那无边的草原和高原,忍不住内心的激动,我们用相机记录着的一点一滴······

  30个小时的车程结束了,带着新生儿的眼睛我们开始打量这个未知的世界,西宁繁华的街头真的让我们以为还在东部沿海,简单的休整之后,我们踏上了去往玛多的路,那里,几百名孩子在等着我们的到来就这样,队员们顾不上高原反应的影响,依然走下去·····

  一路走,一路行,转战后,我们来到了我们地教学第一站——玛多县秋智乡寄宿小学,走进校园,等候孩子们的到来,迎完活佛,一批批小学生回到了学校,看到一朵朵高原红过来,这原来是真正的红二团······

  简单的准备之后,仪式开始,同学们想作为客人的我们献哈达,看到一个个脖子上带的,真不知道该怎么敢想,感受到那些孩子的热情,好不容易把哈达放下,孩子们围着不放,对我们这群大哥哥大姐姐开始熟悉起来······

  不知道有没有人体验过高原的野炊,中午我们拿饭来到草地上,看着高原,尝这真正的高原食物,真的别具风味,匆匆解决完午饭,我们来到我们的驻地----校外的帐篷。

  当真正进入教学,我们才发现,原来老师真不是那么好当的,原以为大学生的.我们教小孩应给易如反掌,但当我们真正走上讲台,才发现真不是那么回事,看着下面那一张张稚嫩的脸,真不知道该讲什么了,外面的东西我们懂得不少,然而去不知从何说起,因为不熟系教学方法,我们只能叫那些欠缺老师的课程,音乐、体育、美术,自己上课时从来没发现讲课是多么累的事,但当我们走下讲台,一个个大汗淋漓,真正体验老师的辛苦,不容易啊······

  几天的教学很快的结束了,当离别时才知道原来相聚是那么不容易,准备离开,虽然已经和孩子们提前说好,但还是控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几个女生眼睛已经发红,孩子们更是忍不住哭了起来,看到那眼睛,我们尽量控制住眼泪,准备发车,孩子们拉着手,往我们手里塞着他们的“礼物”,一张张纸片,一张张折纸,我们想放开手,但手却被攥得更紧,不是谁开始唱起我们教给孩子们的歌“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眼泪真的忍不住了,虽然还要哄好孩子,让他们不要哭,但自己眼睛却开始湿润,车开了,我们即将离去,思想汇报专题孩子们唱起了**特有的送别歌,虽然我们听不懂,但我们可以感受到,孩子们的不舍,女生们还在抽噎,尽量避开孩子们的眼睛,因为那我们承受不了。

  回到济南,我们才想起留给孩子们的照片,才想起答应孩子们明年的诺言,我想起走时的话语,离开并不等于忘却,我们会做得更多,我们会一路同行······

大学生实践调查报告5

  一、实践目的:

  1、联系水准仪的安置、整*、瞄准与读书和怎样测定地面两点间的高程;

  2、掌握经纬仪对中,整*,瞄准与读书等基本操作要领;

  3、掌握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

  4、练*用经纬仪配合**板仪测绘地形图;

  5、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测量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土建施工放样中一般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要求:

  1、掌握水准仪、经纬仪、*板仪等一些主要一起的性能和如何操作使用;

  2、掌握数据的计算和处理方法;

  3、掌握地形图测绘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工作能力;

  4、掌握测设的基本方法。

  三、实践任务;

  1、控制点高程测量;

  2、导线长度测量;

  3、水*角度测量;

  4、闭合导线内业计算;

  5、测绘地形图;

  6、建筑物放样,道路中线测量和管线测量。

  四、实践项目与程序:

  1、外业测量:

  (1)测量控制点高程;

  (2)测量控制点间距离;

  (3)测量闭合导线内角。

  2、热门思想汇报内业计算:

  (1)计算控制点间高差,推算各点间高程;

  (2)计算个控制点间距离及相对误差;

  (3)计算个内角闭合差及内角;

  (4)根据以上计算数据推算个点坐标。

  3、测绘地形图:

  (1)将坐标范围内的控制点标定到图纸上;

  (2)根据控制点周围的地物地貌测量某些点的'高程,再标在图纸上。

  4、施工测量:圆曲线,缓和曲线测量。

  五、实践方法:

  水准仪、经纬仪、*板仪的使用。

  1、测量的方法:

  (1)水准仪架在两个控制点的中间,距离两点大致相等。在前后两点各立水准尺一把。

  (2)望远镜对准水准尺并推动,再将水准仪调*,调节三个脚螺旋,使得圆水准器旗袍居中,然后微调倾螺旋,从左边的窗口看到水准管的气泡闭合。

  (3)调水*微动螺旋,使得十子丝在水准尺上测得后视读数和前视读数并记录下来。

  (4)三脚架架腿抬高或降低,重新测量后视读数和前视读数并记录下来,测得高差不得超过5mm,否则重测。

  2、角度测量的方法:

  (1)经纬仪架在控制点上,用脚螺旋进行对中,再伸缩架腿调节圆水准气泡居中,然后调节脚螺旋使得水准管气泡也居中,

  (2)望远镜调成盘左,对准左面的目标并制动,工作总结调节微倾和微动螺旋,使得十字丝瞄准目标,把配置度盘的按钮拔出,记下读数。顺时针转动照准部,对准右面的目标并制动,读出右面的读数,记录读数。

  (3)望远镜调成盘右,对准右面的目标并制动,调节调节微倾和微动螺旋,是的十字丝瞄准目标,把配置度盘的按钮拔出,记下读数。逆时针转动照准部,对准左面的目标并制动,读出左边的读数,记录读数。

  (4)两次测量角之差不能超过40秒,否则重测。

  3、距离测量的方法:

  (1)用前面的方法将经纬仪对中整*,再进行定线。

  (2)然后用钢尺沿着路线测出导线长度。

  (3)往返各测一次,两次距离的相对误差不能超过三千分之一,否则重测。

  4、*板仪的使用:

  (1)立上三脚架,将*板固定,把图纸也固定在*板上。

  (2)将*板仪的一边靠在两个控制点上,瞄准地面上的点,然后进行对中整*。

  (3)整*后进行测绘。量出控制点到某地物的距离并且紧靠建筑物立标杆,通过*板仪瞄准标杆则确定了这个方向。根据比例尺换算成图上距离,将地物地貌画在图上。

  (4)将所有坐标范围内的地物地貌全都画在图上,并用规定符号表示。

  六、测量精度:

  1、距离往返测量相对误差不超过1/3000;

  2、水准仪高差测量中高差闭合差在容许值±12vnmm或±40mm范围内;

  3、测内角时一测回中上、下半测回角值之差不得超过±40``。

  七、计算成果和示意图见测设数据计算表。

  八、体会:

  通过本次实践,巩固了以前所学知识,掌握了水准仪、经纬仪的基本操作,还有怎样施工放样,学会了地形图的绘制方法。从而积累了许多经验。

  (1)、立标尺时,标尺除立直外还要选在重要的地方、因此,选点就非常重要,点一定要选在有代表性的地方、同时要注意并点非越多越好、相反选取的无用点过多不但会增加测量,计算和绘图的劳动量和多费时间,而且会因点多而杂乱产生较大的误差。

  (2)、要先将道路和主要建筑物确定下来,然后在添加其余次要方面,这样不但条理清楚,利于作图而且更有利于作图的准确和随时进行实物和图形的对比从而检验测量数据的准确与否、但这两周实践也给了我们不少教训:由于某个数据的读错、记错及算错都给我们带来了不少麻烦,从而让我们知道了做任何事都要认真。还有一个组的团结也是至关重要的,他关系到整个组的进度。

  先前我们组由于配合不够默契,分工也不够合理,整体进度受到极大的影响,后来通过组内的交流,彻底解决了以上问题。实践进度有了很大的改观,进度和效果自然就提上来了。这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我们以后工作的时候也是一样,只有团结才能把事办好。

大学生实践调查报告6

  我的实践活动另我对本专业有了更高的热情,使我的将来有了比较明确的方向。在有限的实*期间,我了解了整个企业的大体情况,正式接触了新时期的各种各样的工人,不同却高效的办事方法,也受到企业氛围的熏陶。我感到受益匪浅。

  首先,我熟悉了邯钢的工艺流程。工人们把石灰石和铁矿石运到烧结厂进行初步的加工,连同在炼焦厂加工的煤一起送进巨大的高炉里进行煅烧,形成了铁水灌进鱼雷铁水罐车送往转炉,在氧气顶吹之下,进行更高温度的煅烧,使得铁中的含碳量进一步降低,并调节铁水里的其他金属元素的含量达到钢的要求。钢水出炉之后,有两条途径可走。

  (1)经过冷却使之变硬,在连铸车间把它们铸成板坯,方坯和矩形坯。这些钢坯还不能称做钢材,它们还需要进行轧制以符合各种再生产部门的需求。经过轧制生产出的棒材,线材,角钢等便是最后的产品了。

  (2)钢水还须经过一座LF炉进行深加工,此时的钢铁的质量更加优异。这些钢材经过薄板坯连铸连轧后还要经过一个大的酸洗池进行酸洗处理,以便使之镀锌。这样就生产出热轧钢板,冷轧钢板,镀锌钢板,酸洗钢板,预涂层钢板等产品。这些生产过程都是在精密的仪器的控制和监测下进行的。温度的高低,煅烧的程度都需要自动或者半自动的仪器的控制。在现代化的生产条件下既保证了质又保证了量,生产出符合建设使用的大批量优等的钢材。

  其次,我对邯钢的人员状况有了概括的了解。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的方针和“以人为本”的员工管理思想,并将其贯穿于生产经营和模拟市场核算机制的全过程,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公司员工管理的最终目标。*些年来,邯钢十分重视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以及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并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合理配置。在公司内部建立了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内部人员流动均通过市场的形式实现,为各类人才提供了学*提高的机会和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截止20xx年底,邯钢本部从事生产经营管理、工程技术、后勤服务和现场操作的员工共26587人。其中操作人员占75%,服务人员占11%,工程技术人员占5%,管理人员占9%。在技术管理人员中2%为研究生,40%为大学生,24%为大专生,22%为中专生,高中以下13%左右。从这些数字我们可以看出邯钢的人员配置是比较合理的,而且文化程度也是比较高的。对于一个国有的大型工业企业,基本符合生产的需要,有能力生产出世界一流的钢材。

  谈起邯钢,它的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是必须要提的。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邯钢和其他国有企业一样,面临着原料,能源大幅度涨价和钢材市场疲软的双重压力,效益严重滑坡。邯钢的28种主要产品中只有2种盈利,这个曾经是河北上交利税亿元的赢利大户,出现连续5个月的亏损。在企业生死攸关之际,以刘汉章为代表的邯钢决策者不等、不靠、不要,创立并推行了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这一新的企业经营机制,勇敢面对市场,迎接挑战。用刘汉章同志的话说,这是被市场逼出来的招数。

  这一机制的基本模式是: 市场—倒推—否决—全员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就是采用模拟的办法,把市场机制引入企业内部管理,但并非简单地把社会上经济交往中的银行、公司、市场都照搬进来,把企业内部的二级单位都变成独立的法人。邯钢的做法是在保持现代工业企业专业化、科学分工协作、高度集中统一管理(即企业内部统一计划、统一采购、统一销售,银行只设一个帐号,二级厂不独立对外,不具有法人资格)优势的前提下,抓住成本这个关键,依据客观价值规律,用倒推的办法,即从产品在市场上被接受的价格开始,从后向前,通过挖掘潜力,测算出逐道工序的目标成本,然后层层分解落实,直到每一个职工。通过成本这个市场信息的传递,把市场价格信息内伸化,按市场导向决定厂内生产的资源配置,使职工直接感受到市场经济的潮涨潮落,从而树立市场观念,关心市场,主动参与市场竞争。实践证明邯钢所走的道路是正确的,领导的决策是英明的。

  看着今天蓬勃发展的邯郸钢铁集团公司,我心里充满无比的自豪。我希望将来邯钢会更加辉煌,也希望有一天我真正成为一名邯钢的工人,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繁荣我国的钢铁工业。

大学生实践调查报告7

  一.调查的目的及出发点

  为了贯彻***“又好又快”发展战略目标,把我国建立成绿色节约型社会,***下达了关于怎样加强环境保护的诸多建议,也为之做出了很多的努力。我们大学生应该积极参加有关环境保护的活动。我也对安阳市的环境做了初步调查。

  时间:20xx年1月23日

  地点:安阳市各主干道

  参加人员:本人

  二.调查的内容及方法:

  通过对路人以及对环卫工人的提问,了解他们对各路段的环境的看法。并将事先打印好的自制问卷调查表发给他们填写,为接下来我的分析及整理做出铺垫。

  三.总体状况及分析

  通过对路人及环卫工人的调查,以及对问卷调查表的整理分析发现,人们普遍对当前环境表示不满,只有在极个别地段人们表示差强人意,针对这些方面人们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观点。下面,我将针对这些情况做一些系统的汇报及整理。

  1.调查人群

  由于适逢春节假期,在各主干道上只能遇到很少的路人及环卫工人,所以,我们调查的人群结构相对单一,所调查的一些问题及征求的建议也只能代表极个别观点,但这并不影响所做调查的整体方向,它能对xx市的环境卫生作出一定的反应,因此有一定的借鉴性和改进性。

  2.发现问题

  a.很多人反映很少和家人及同事谈论有关安阳市环境现状的问题,对有些方面的活动也相对冷淡,也有人反映根本就不知道有这样的活动,当然参加的也很少啦。

  b.调查中的多数人虽然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但是鉴于各种因素并未能够身先士卒,身体力行的参加活动。

  c.人们对环保的意识总体上欠缺,尤其是在一些费精力的活动(分类垃圾)上,更加显得力不从心了。

  d.人们反映**的一些活动未曾下达到基层,百姓根本就不知道就结束了。这就反映在**的交流机制上。

  e.**在环境保护上面的投资相对较少,在有一些方面(道路拓宽)方面更加欠缺。对一些污染大的工厂更是放纵,并为对这些税收

  大户进行整治,只要其交纳一定的处理费就行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安阳市的环境以及人们的居住环境。

  f.大多数被调查者反应他们的自律能力很差。

  3.分析原因

  a.自身原因起决定作用。很多人学历并不高,文化素质也就低,因此对环境保护方面的种种看法和观点都会受到影响。

  b.**以及相关部门所采取的措施未下达到各阶层,以及有些**机构的阳奉阴违,导致措施不能有力的进行。

  c.环境保护机构有关部门总体能力欠缺,不能进行有力及具体的规范,出现政策方面的漏洞,使环境保护工作陷入瘫痪,阻碍了工作的总体进度。

  d.个体之间的思想道德水*不一,对环境保护的看法不一,所采取的看法及措施各不相同,因此在环保的工作中所办演的角色不尽相同,所能做的工作也不相同。对环保的贡献也就不同。

  e.社会教育力度不够,尤其是对下一代的教育欠缺,俗话说:孩子是社会的未来。

  但是有些被调查者反映他们的孩子并未对环保有所重视,他们欠缺这方面的知识,学校及社会未对其进行系统的教育。

  f.父母监督力度弱。

  四.解决措施及建议

  a.个人应该加强学*,努力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提高环保方面的知识及技能,做到有所凭证。

  b.各家庭应该加强对子女的教育,提高他们的认识。

  c.环保部门应该建立各种保护机制和体系,加强对环境的监督力度。

  d.实行环保奖惩制度,大力奖励对环保有力的个人。

  e.加强对废弃物的有效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并实行废弃物的分类处理。

  f.**在举行活动时应该加强对基层的通知力度,做到各基层都能及时参加,可以贯彻执行环保制度。

  g.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个人素质,使居民们不光自觉加强环境保护,从小做起,从个人做起。

  h.最重要的是把一切措施付诸实践,实践第一。

  五.个人心得

  我觉得通过这一次实践活动使我懂得了很多,也使我学到了很多。最重要的是我了解到了群众的呼声了。

  我的实践活动在安阳市里进行,虽然在有些人的眼里安阳的环境可以说是比较好了,但在我这个自己人眼里我得安阳的环境并不是很好,比较差啊。其中有一位被调查者的'话令我很是动容。

  这位被调查者是一位年逾七甲的老人,他对我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提高了,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提高了,但随之而来 的弊端也日益显露,环境不断的恶化,尽管不停的加以改造,但是正如加1与加-2的区别,这虽然不是一个简单的加减法问题,但这可以充分说明问题的重要性,环境在这样污染下去,人类将无力锥之地。但他也表示,xx这几年的环境确实有所提高,空气清新了很多,但他强调这远远不够,要想永远活在这个地球上就必须保护环境,不要在破坏了。说的最后老人的语气都有点沙哑了。由此可见老人的品德是多么的高尚啊,令我也为之动容。

  调查中虽然人数并不是很多,但是被调查的人都是畅所欲言,把自己心中的想法都说了出来,毫无保留,他们是如此的希望把安阳建设成美丽的家啊。由此可以看出安阳的未来有希望了,人们一定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建设安阳的,这是每一个安阳人的梦想。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认识到了如何进行人际交流,如何将自己定位到社会中,我对环保了解了很多,我知道了环保只有发动全社会才能起效。我受益匪浅。

大学生实践调查报告8

  *月十六号大部分同学都回家了,我选择留在衡阳,开始我的打工生活。

  我打工的地方是**ktv,它是全国六家连锁店之一。我最开始应聘的职务是前台接待。

  在**的第一天:我和住在一个宿舍的.同事一起吃了早餐后,就打卡上班。一开始我觉得上班很神秘,后来发现上班和上课一样,只要你用心观察,就能学到很多东西。第一天我们学*了服务的理念:服从负责,廉洁谦虚,操守品德,互动合作。还有十句常用的礼貌用语:

  1.您好,光临麦酷ktv。2.谢谢光临,请慢走,下次再度光临。3.您好,请问需要什么服务吗?4.先生小姐麻烦这边请。5.先生小姐麻烦这边请。6.对不起,请借过。7.对不起,让您久等了。8.对不起,打扰,为您整理桌面。9.请稍等,马上为您服务。10.祝您消费愉快,谢谢。四个绝对性:绝对服从性;绝对纪律性;绝对礼节性;绝对报备性。三不原则:不顶嘴;不插嘴;不反驳。简单地说就是决定服从。

  十二多打卡下班,全体员工一起排队去吃饭,感觉有点像军队。也许是因为我太饿,同事觉得很难吃的饭菜我却吃的津津有味。这大概就是饥不择食。

  下午依旧是打卡上班,上班的内容是打扫卫生。因为正在施工,所以卫生任务很艰巨。庆幸的是,像我一样的暑假工比较多,因此干活的热情很高。不知不觉四个小时在我们搞卫生的时候偷偷溜走了。

  下班吃饭,和同事一起去宿舍。突然间感觉腰酸背痛,挣钱真得不容易。

大学生实践调查报告9

  (一)实践总结报道

  建设资源节约型企业,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

  在21世纪,资源成为了一个阻碍社会发展的大问题。有人曾经计算过,如果我们再不节约,那么60年后我们将没有石油和天然气,20xx年后煤炭资源也将面临枯竭。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继续使用这些资源,我们必须要节约,必须要从现在就开始节约。在我国,由于人口的原因,资源问题更显得重要,节约也更显得迫在眉睫。然而,现在的许多人已经把艰苦朴素这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忘得一干二净。这对于一个社会来说,真是一场危机啊。青少年是未来,是希望,也是最活跃的最富有激情的一个群体,如何使他们继承并发扬艰苦朴素这一优良传统是将我国建设成节约型社会的

  人类自诞生起,一切衣食往行及生产,生活,无不依赖于我们所生存的这个星球,地球上的大气、森林,海洋、河流、土壤、草原、野生动植物等,组成了错综复杂而关系密切的自然生态系统,这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环境,长期以来,人类把文明的进程一直滞留在对自然的征服掠夺上,似乎从未想到对哺育人类的地球给予保护和回报,在取得辉煌的文明成果的同时,人类对自然的掠夺却使得我们所生存的这个星球满目疮疤,人口的增长和生产活动的增多,也对环境造成冲击,给环境带来压力。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XX年年7月10日,我们计算机富阳实践小分队以“建设资源节约型企业,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口号,抱着呼吁社会大众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的期望走进了浙江省富阳市。当下车踏步于富阳的街道,眼前的一幕幕让团队成员惊呆了,原本大家都认为造纸业对环境的破坏一定很大,可是眼前出现的富阳市却依旧绿树成荫,风景宜人,我们想也许这就是我们所提倡的人与环境友好共存吧。因而我们对富阳市相关企业的调查更加充满了期望。这次实践选择富阳市,我想我们绝对没有选错。

  第二天一早,我们开始了调查之旅的第一站浙江省富阳市万马纸业有限公司。公司负责人热情非常的带领我们参观了企业各个部门,随后我们又请到相关领导人介绍企业的发展历史及对当地带来的经济效益,以及**的政策。接着我们又查看了该企业对废水废纸的处理过程。我们发现现代造纸业对废水废纸的回收利用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好。最后我们互相赠送锦旗和感谢信。

  第三天,我们对当地群众做了关于富阳市相关问题的问卷调查,了解当地人民对企业因经济增长带来的一些问题的看法。和当地居民谈了谈最*几年富阳市的一些情况。当地居民很热心帮助我们工作。

  第四天,我们走进了富阳市相关**单位,采访了春江村村长。村长给我们讲述了这几年在******的相关政策下,富阳市的经济和环境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也逐步提高。从讲述的过程中,村长脸上不时露出的笑容我们能够想象出,富阳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得越来越好了。

  第五天,我们做了这几天调查资料的整理工作,看着这里天我们劳动的成果,心中也充满着喜悦。之间感受最深的是,有同学问,“我们这点成果,对这个社会有用吗?”,我的回答是:“当然有用,只要我们为这个社会迈出一步,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和我们一样,为社会尽到责任,是我们大学生的义务。”

  时间结束了,尽管我们只是实践了三四天,但是期间学到的却终生受益,我们一直都相信我们后面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对国家对社会尽到自己应尽的义务。爱护环境,节约资源,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二)调查表实践总结报告

  调查内容

  了解富阳万马纸业有限公司*几年造纸业的发展及富阳市奥职业的发展

  调查造纸业对资源的使用情况

  了解造纸业对当地环境的影响

  造纸业对当地的经济影响

  调查目的

  全面展现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采,体现杭电学生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走进民营企业,通过实践,增强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期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同时让我们更加充分的了解到造纸业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与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调查的可行性

  1.当代大学生对环境越来越重视,这样使得我们有走出去了解的欲望

  2.资源与环境问题也是当代一个重大的问题。也是**关注的问题。既有很大社会意义,为可持续发展出力。

  调查结果

  问题1

  您对富阳经济发展前景的看法?

  调查结果总结:

  我们的看法:

  大部分人对富阳市经济的发展保持乐观的态度,仅有10%的.人对未来的发展表示担忧。可以看得出,在**宏观经济的调控和市场微观经济自身的调整下,经济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人民对市场经济充满信心。

  问题2

  您对富阳市居住环境满意吗?

  调查结果总结:

  有10%的人对当地居住环境不满意,35%的人对环境基本满意,55%的人对环境满意。

  人民生活水*提高了,居住环境自然而然变好了。再加上**对自然环境的管理力度加大,人民对环境的抱怨也随之降低。“为人民服务”,是**的根本宗旨。惟有坚持不懈地改善人民的生活,人民才会更加拥护我们的党,拥护我们的社会。

  问题3

  您认为富阳市与其他省市相比,投资环境如何?

  调查结果总结:

  全部人都认为差距略好。由此可见由于区域间的差异造成的投资环境不确定的因素,已经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淡化了。

  我们的看法:

  虽然结果表明省市间的投资环境已逐渐淡化,但该问题有一定的主观性,因而得到的答案未必能真实的反应当前的形势。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在做调查时,很多人对其他省市并不是十分了解,大部分人也只是通过电视或新闻,主观的臆断省市间投资环境的差异。“略好”我们认为,应该是指在生活水*与富阳市差不多的省市来看,投资环境略好。

  问题4

  您对富阳市的卫生环境满意吗?

  调查结果总结:

  可以看出有大约55%的居民对富阳市卫生环境满意,35%的人表示基本满意,10%的人表示不满意。

  我们的看法: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尽管目前的科学技术对环境的保护越来越好,但是还有一部分人对现在的环境不满意,我们认为这主要还是人们的环保意识不够强烈。因而我们认为,要想很好的解决环境问题,不能单一的依靠科学技术,最根本的做法是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我们想这和鲁迅先生弃医从文是一个道理。所以呼吁大家,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保护环境,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

  问题5

  您认为造纸业对富阳市经济的带动大吗?

  据调查表统计显示数据看,大约80%认为造纸业对富阳经济具有很大的带动,15%人认为一般,5%认为带动不大。

  我们的看法:

  在没有做问卷调查之前,小队成员上网查过,有关富阳市造纸业现在的发展状况,网上数据显示目前富阳市造纸业,特别以硬纸板为主。目前产量已占据国家50%以上。再加上这次的问卷调查,我们总体感觉造纸业对富阳市的经济带动是相当大的。

  问题6

  您认为当前造纸业对富阳市的卫生环境破坏大吗?

  调查数据显示大约20%人认为造纸业对富阳市环境破坏较大,55%人认为一般,25%人认为不大。

  我们的看法:

  这次我们实践分队有幸参观了富阳市一家比较典型的造纸厂---万马纸业,通过参观工厂和接待员的介绍,我们看到了现代造利用科学技术对废水和废纸的多次回收利用,使得排放污染物大大的减少,当然不可能做到零污染排放,只是相对以前有较大的提高而已。所以我们相信在科学技术逐渐的提高和人们的环保意识的提高。我们一定能和大自然和谐共处。

  问题7:

  您认为当前造纸业对资源的利用是否合理?

  调查结果总结:

  由调查显示,85%的人认为当前造纸业对资源的利用比较合理,10%认为很合理,另外的人认为不合理。

  我们的看法:

  单单从数据上看,一般人都认为造纸业对资源的利用比较合理。经过我们的实地考察,发现结果确实如人们所认为的。首先,对于一般性的废料,工厂都将其倒入炉中当成原料再加工,这大大地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其次,工厂对于水的回收利用让我大开眼界。先是干净的水与原料混合,形成的浑浊的水通过管道系统重新流回与原料混合。至于实在不能再利用的污水就流入工厂的废水处理中心处理再利用。最后,从观察中发现了一些缺陷,就是仪器有一些老旧,不能跟上现代的步伐。

大学生实践调查报告10

  一年一度的寒期生活来临了。寒期,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个放松身心,提高自身修养的大好时机。够把握这短暂的一个多月时间真正去学点什么做点什么应该是我们当代学生所考虑的但我们发现:一些大学生以玩网游,睡觉,闲逛等方式打发自己的寒假时间,

  这些现象在当代大学生中是否很普遍?我们大学生的寒期社会生活又是如何规划的呢?

  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的寒假生活,我们调查团队问卷形式来调查他们的学*、生活。以便学校和社会及时掌握同学们的思想动态,为他们的学*、生活营造良好的环境,引导他们如何利用这短暂的时间去充实丰富自己。

  本课题——“大学生寒期生活调查”,该课题对了解大学生思想和学*状况有很好的价值。

  一、调查目标:

  本调查的基本目标是通过调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假期生活状况,并针对当前大学生假期生活现象进行分析、总结,从中挖掘出当代大学生假期生活状况的共性。并以此为基础,剖析现象成因,找到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引导大学生科学安排假期时间。根据以上的基本目标,具体目标如下:

  (1)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详细我校及为学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大学生的假期实际生活状况,找出普遍性问题。

  (2)在找出普遍性问题的基础之上,进行深入剖析,探究产生现象的原因。

  (3)依据原因,提出可行性建议,以达到引导大学生形成自我学*的*惯,自主合理安排假期时间的目的。

  二、调查内容:

  基于以上研究目标,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

  第一:当代大学生假期的实际生活状况

  1、当代大学生假期实际生活情况的调查

  2、统计、分析调查数据,找出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第二:从各个角度分析现象,剖析问题成因

  1、根据已有的数据结果,进行深层次的从各个角度分析,提出存在的问题;

  2、联系当今青少年成长中所存在的问题,寻求大学生假期实际生活状况背后的原因;

  3、总结分析结果从各个角度分析现象,剖析问题成因;

  第三:研究结论与提出建议

  1、归纳研究结果

  2、提出对于大学生假期规划的几点建议

  3、提出对于大学生假期生活的几点希望

  三、问卷发放情况:

  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收回有效问卷144份。此次问卷调查范围为青岛科技大学及其周围院校(包括青岛海洋大学、青岛大学、青大职高),问卷发放分布于大一、大二专业分布很广,涉及艺术专业、经济管理专业、法律专业、机电专业等多个院校专业。其中大一被调查者人数占到总人数的60、6%,大二则占到30、4%,在被调查者中有14%的同学属于贫困生。

  四、结果及分析:

  通过分析问卷调查的各项数据,本调查小组总结出以下几种现象:

  (1)大学生假期生活调查:超过半数的大学生实施自己的寒期计划不尽如意。

  关于当前大学生制定自己的寒期计划情况调查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能够意识到寒期是一个学*知识,锻炼能力的大好时机,在没有繁重的学*和厌烦的考试下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在“放假前是否有学*计划?”问题中,有93%和7%的人回答“有”和“没有”。这表明仍有极少数的大学生针对两个月的寒假没有计划,以至于无所事事,在空虚中度过一天又一天。而在“假期间是否有很好地实行自己的计划?”问题中,有75%的人回答“没有“表明,超过半数的学生没有严格执行自己的寒期计划,这可能主要由个人因素决定的。

  (2)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了当代大学生的寒期大致可以分为五类:“打工一族”(占15%)、“充电一族”(共占20%)、“无聊一族”(占28%)、“旅游一族”(占16%)、“学车一族”(占21%)。他们不同种类的寒期生活既由个人因素,又由社会因素决定的。但不管怎样,如何把握这短暂的两个多月的时间真正学点什么,做点什么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考虑的。

  1、打工一族

  调查结果显示:现代大学生打工的主要目的是:

  (1)有54%的大学生是为了增加收入;

  (2)有25%的大学生想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3)有36%的大学生认为要增加社会经验。

  随着社会改革的和思想观念的转变,大学生打工的形式开始变得异常丰富起来,选择“寒假家教或兼职”分别占46%,而选择去工厂的学生仅占6%。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一条重要途径。做家教是大学生的首选,这样既可以锻炼自己,也可以开阔视野,接触社会。“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多吃点苦,父母少花点钱”这是不少大学生“打工族”秉乘的至理名言。

  尽管大学生“打工族”具备“初生牛犊不畏虎”的勇气和自信,但他们也同样有着缺乏经验和辨别能力有限的“先知不足”。正因为如此,大学生因打工而上当受骗的事情才层出不穷。不少专家也纷纷呼吁,大学生打工要谨防陷阱。

  2、“充电一族”

  调查显示,留校的同学有时间在校上自*,上自*的时间一般为3—5小时。而在他们之中考研的人占了绝大多数。随着高校扩招以来,本科生倍受青昧已成历史,越来越多的大公司倾向于录用起点较高的研究生。因此,考研成了留校大学生的奋斗目标。

  为了更美好的明天,如今就业形式越来越严峻,一些大学生纷纷意识到只有多掌握几门技能,提高综合素质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所以他们选择假期留校充电(大学生把寒假期间各种课外实践和学*称为“补充教育”),尽管需要金钱和时间,但经调查显示,仍有16%的同学选择以培训班的方式给自己充电。

  3、“无聊一族”

  整个寒假,无所事事的同学的确也存在。一些大学生本想留在学校学*或到校外兼职,但因为种种原因丧失了自信和兴趣,最终只好郁闷的度过整个寒假。另外有少数学生呆在学校是为了逃避现实中的一些事情或者沉迷于游戏中不能自拔。调查显示有28%同学属于“无聊一族”。

  大学校园“流行风”多姿多彩,变幻不定。随着网络化世界与信息时代的到来,大学校园也刮起一阵网络旋风。格调幽雅,设计别致的一间间网吧在校园周围悄然兴起。而自恃站在思想和社会最前沿的大学生在网络潮流中自然是先领风气,于是,大学校园就出现了一种新的消费和休闲时尚——-泡网吧。

  网上世界丰富多彩,网上时空飞越无限,网上游戏奇妙刺激。凝视着网吧里电脑前一张张专注的面孔,也许很多人不禁要问,这些泡网吧的大学生到底是怀着怎样的一种心态呢?借助网络,他们又在做些什么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展开了调查。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上网对大学生来讲已经不再新鲜,只是,怎样最有效地利用网络、发挥网络的真正作用还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浏览新闻、打游戏、网上聊天交友、收发电子邮件还仅仅是庞大的网络世界的几个简单的功能而已。而在信息和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网上贸易,网上咨询,网上求职已不是新鲜话题,通过互联网获取公共软件,查找资料更是网络世界最普遍的功能,例如大学生完全可以利用网络寻找留学、考研方面的最新消息,而无需在图书馆和书店里花费更多时间。但网络的这些功能大学生网迷们显然很少利用。

  网络是一个世界,但网络并不是全部世界,另有极少数的一些大学生因沉醉于网上的虚幻世界而与现实世界疏远,成为“网虫”。网虫一般性格孤僻,不善交际,自我封闭,只在网上释放自我,这种情况非常不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五、可行性建议

  针对调查结果,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寒假为我们自身发展和知识扩充提供充足时间和广阔空间,我们必须亲自去挖掘它宝贵的资源,实现其价值。

  l、利用寒期时间参加志愿活动,实现自身价值,增加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冷静面对“考证热”,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和学*自己的专业知识。

  现在工作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多一个证书就会比别人多一些优势,同时也多一份选择,而部分用人单位也明确提出了相应的证书要求,这两年就业事实也表明,有证书的学生比没证书的学生就业相对容易些,但同时也要提醒留校生在“考证热”中要冷静思考,应该针对自己的专业的就业方向并结合*期的职业目标来选择考证,不要盲目地见证就考,更不能为了考证而抛下本应该学好的专业课。我们应该利用寒期时间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和学*自己的专业知识。

  3、在假期生活中,切不可让放纵、懒散、无知冲昏了头,要加强体育锻炼。

  对于一些大学生喊寒假无聊、没意思这一客观事实,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深思。其一,大学生们因为假期的到来,某种程度上达到极度兴奋以致自制力减弱过度放纵;其二,大学生们缺少社会实践,往往安静地呆在学校而不敢出去风风火火闯一闯或者即使出去了也屡次碰壁。我们提出几个“如果”来供大家参考。如果你想寒假在校好好学*,那么你放假后要制定一个学*计划,并且一定要坚持实施;如果你假期想好好锻炼一下,那么你就多参加社会实践,做到敢想敢干??但无论你朝哪个方向走,你都要切记一定要按计划扎实走好每一步,切不可让放纵、懒散、无知冲昏了头。同时注意加强体育锻炼。

  (二)、除了学生个人努力外,学校和社会也应该如何为留校大学生的寒期创造良好的环境,引导他们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寒假。

  l、预防“网瘾”刻不容缓,学校与社会应携手合作。

  2、学校应鼓励大学生参加寒假志愿者活动,为他们提供一些机会。

  3、学校和社会应关注大学生的寒期生活,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六、结语

  本次调查研究着眼于大学生的假期生活,贴*大学生实际,反映了大学生生活中所存在的一些现象,也凸现了当今社会环境下的一些问题,为正确引导大学生合理、自主安排假期生活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

  大学生活美好而飞快,在大学生活的假期也是如此,大学假期的如何利用,不同生活方式不同成长环境的同学有着不同的见解。无论是休闲娱乐更或是兼职打工,还有社会实践,参加公益活动,做志愿者,都是大学生假期的组成部分。人活着为了生命的存在和延续,为了实现理想和追求,为了体现人生自我的价值。大学假期也是人生价值体现的好时间。假期不仅是快乐的轻松的,更重要的是在一个假期结束之后我要有所收获,有所思考。

  在此,也希望各位同学能够从中找出自身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便更好的安排假期生活,规划未来方向,为能够更好地迎接未来的各种挑战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学生实践调查报告11

  班级:姓名:学号:

  (1)调查背景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大家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当前,我国食品领域安全形势仍不容乐观,食品安全已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为了解大家对食品安全方面的看法,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我展开了关于食品安全状况的调查。

  (2)调查时间

  1月16日―1月21日

  (3)调查地点

  吉林省通化市得顺泉酒业有限公司(吉林胜通化市辉南县抚民镇 北关村)

  (4)调查认识

  很久以来我就渴望去工厂实践,我希望能在社会实践中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耐心,韧性,毅力。因为对于大学生来说,我们的社会实践实在是太少了,感觉上了大学后整个人都变得十分的懒惰,都没有高中充实。想到我早晚都要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大染缸去,想到毕业后将面对社会严峻的就业压力,内心总是感觉不安,总是害怕自己以后毕业了找不了工作,整天就为就业发愁,更可怕的是还要靠父母养着,成为“啃老族”。

  酒厂建于在镇上,就在我家附*,专门烧酒。我是在老厂工作的,

  在白酒那边,除了白酒,还有食品厂,生产枣脯之类的东西。酒厂的生产方式是流水线,有两个车间,每个车间有三条流水线。流水线的主要流程有进瓶子,拾瓶子,冲瓶,灌装,灯检,压盖,灯检,烘干,贴标,总检,装盒,折盒,打铆,喷码,装箱,打包,装车,入仓。另外,还有挂钥匙,挂牌,贴奖的工作。每个工作,都有专门的人来完成。虽然规定不能串活,但是阿姨们觉得干一样干累了的话,还是会互相换一换的。

  其中,灌装,压盖,烘干,喷码都是机器完成的,打铆却是很累的话,对臂力的要求比较大,所以,我没干过那个。仔细算算,**的其实不多,灯检就是看看瓶子里有没有悬浮物等杂质,压盖就是把盖子放到瓶子上,自然会有压盖机来完成,折盒虽然挺难,但是熟了也就没什么了,只是连续几个小时重复一样的动作会有点麻木的感觉。另外,我还捡过几回钥匙,有很多线头都要弄掉,然后一百个放一起,说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才知道原来也挺麻烦,更何况,还要一直蹲在地上,腿都麻了。

  工厂里也是有厂规的,因为工厂生产酒,所以对火的规定十分严格,不能带烟火,不能吸烟,发现一次,就要扣1000元。另外,在工厂里,不能开机。

  通过在工厂的实践,我真的是长了不少的见识,增长和很多社会经验,我感受颇多,也明白了很多道理。那些工人干着枯燥乏味的工作,工资却还低。而我们许多大学生整天那就知道玩游戏,而不去好好学*,还抱怨生活得无聊。身在福中不知福是我们很多大学生的通

  病,跟工人们一比,我们的生活,实在太好。“宝剑锋从磨砺出,腊梅香自苦寒来”,我们大学生应该好好利用假期的时间,走出校园,走出小家庭,深入到全国各地的基层群众中去,去广泛的实践、调查、走访。身为大学生,了解最真实的社会、生活;了解最真实的人,明确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与责任。

  在以后的岁月里,我还是会记住这一次实*的,虽然这次实践并没有运用到我所学的`知识,但是我从这次实践中学到了很多,知道了我自己的很多不足之处,这是我人生路上最宝贵的时刻!

  基于我自己的社会实践体验,我积极的倡议当代大学生走出校门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锻炼中寻找自我价值,我们来到大学的目的就是学到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更好的服务社会,所以我们更应该尽早地了解社会的需求来提升自我各方面的文化知识和素质,当我们走向社会时更准确地找到自己的位置为社会服务。

  其实我们只要了解了社会的需求和自己所长,就会很快找到自己社会中的位置。现代大学生缺少社会知识和信息,在学校时从不关注社会中的情况,甚至连新闻都懒得看,更不用说社会锻炼,所以当他们迈出校门的那一刻就迷失了方向,拿着自己的简历不知何去何从,只知道自己学的是什么专业,却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以至于很多大学生毕业后都找不到工作;因为大学生缺少社会锻炼,空一肚子墨水却不知如何用,很多用人单位不愿招聘应届毕业生,都愿吸取有工作经验者,因此大学生的就业率也越来越低!有的学生辛辛苦苦学了数十年的专业当走进社会时却找不到任何与所学专业有关的工作,这是

  多么可悲的事情,这就是不了解社会的需求所造成的。所以我们要发起倡议,为了我们今后更好更快地投入到社会当中去,为了我们早日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为了能够更顺利的工作用自己的所长服务于社会,积极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

大学生实践调查报告12

  就在今年的寒假里,我体验到了我人生中的第一次打工经历,有苦有乐,但更多的是通过这次经历我得到了很多收获这绝对是一次很有意义的活动。小草用绿色证明自己,鸟儿用歌声证明自己,我们要用行动证明自己。这次的打工,也是为以后的成功奠基吧!

  一,实践目的:

  通过实*了解中国传统式饮食饭店的基本操作过程,掌握服务技巧提高服务水*,锻炼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随着生活方式的更新和社会交往的活跃,尽管西餐,泰国菜,越南菜等等的文化交流甚多,但更多中国人开始变得更向往中国传统式食品,许多外国人也对此感到新鲜并想深入了解。我这次实践的是××市××镇的一间叫××的饮食饭店,该饭店主要经营午市与晚市,主要是以自助的形式进行点餐的,且是一间煲仔饭店,客人需自主在陈列的各种食物中挑选自己比较喜欢的,然后递给厨房进行清点算价钱然后开煮。

  上菜与饭的容器是一个圆弧形的煲仔,非常轻巧,饭菜互相渗透,美味极了。该饮食店比较宽敞,环境幽雅,虽临*马路,却不会觉得太吵,便于交谈,非常适合一家老少,青年朋友们。其最大的特色便是自主选菜,使得每位顾客都能按照自己的口味及分量进行选择,不会有浪费,是所环保餐厅。中国传统食品源远流长,且一所餐厅最重要的是服务,第三产业服务业是当今世界最为重要的行业,所以,了解一些服务方面的知识是十分重要的。今年寒假,我在该××饮食店实践了一个星期的时间,获得了经验,更增长了见识,使我对服务业有了更深的了解。

  二,实践内容:

  餐馆一般可将其一分为二,就是里面和外面。所谓里面,自然就是厨房了,里面的工种再分就是:大厨,二厨,再次就是打杂。所谓外面那就是服务性质的工作了,具体工种如下:点餐,上菜,埋单。

  而我所负责的则是外面的工作。因为该店是自主选菜的且并不是只是我一个人负责外面,大约有5,6个,所以工作量并不多,且具体工作仅有引领客人到选菜台以及帮助客人拿需要的东西,最直接的便是语言的沟通以及服务态度,

  不同人有不同的语速,我必须要打起12分精神去认真听客人们的要求,即时有时落下了收到挨骂,也要微笑迎人,做到*静,这对于暴躁的我。无疑是种折磨,可是我知道,这是我忍耐力的锻炼,而且为了老板的利益,我必须克服这障碍。

  太旺的时候,会很忙,不够人手,可是我告诫自己,千万不能有的就是抱怨,这是魔鬼,会让自己推进万丈深渊的。

  三,实践结果:

  饮食饭店服务的质量是饮食饭店的生命线,要提高饮食饭店服务质量,关键在于提高饭店员工文明礼貌这个最基本素质。讲究文明礼貌,既体现饭店员工对宾客的基本态度,就个人而言,则更是衡量道德水准高低和有无修养的尺度。因此,饮食饭店员工必须十分重视饭店服务礼貌礼节知识的学*和修养,而所有有名的饭店,都是和至高无善的服务是分不开的。创先争优谋发展,我觉得服务很重要,无论干哪一行都需要很好的服务!还有,饮食饭店能够做得好,还离不开一个主要因素:微笑。古人云:没有笑颜不开店rdquo;。微笑可以赢得商朋满座。所以,可以说笑是对一个饮食饭店的治店法宝。

  四,实践总结或体会:

  在该××饮食店一个星期的实*已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在这里,第一次接触社会的实践生活,体验到生活的艰辛和不易,总体来说还是有不少的收获和所得。从一个对饮食行业无知的'少女变成一个既具有服务知识,又懂得传统礼仪和社会交往的青年。实*的收获是不能用语言一一所能描述的,总的来说有酸有甜、有苦有乐。

  都说服务是餐厅的形象之本,是饮食店的竞争之道,那么饮食店的服务魅力有表现在哪呢?那就是一张诚挚动心的笑脸,一声声悦耳动听的话语,一次次全身心投入的服务而凝结出一个个回味无穷的优质服务。在那里实*的一个星期间学到的东西可不少,感触也颇多,若要为客人提供优质的服务,就是要充分读懂客人的心,充分理解客人的需求,甚至是超越客人的期望,在日常工作岗位上为客人提供富有人性化的和艺术化的服务,高层次的满足客人的需求,让客人愉悦地有频频光顾的欲望,有人说服务是个即时的工作,过去了就不会再来,所以要在当下满足客人的多方面要求,把服务的质量提高。在××饮食店实*的这一个星期,在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付出的不光有汗水,还有智慧和技巧,更多的是自我超越。

  因此,自己变的成熟了,少了一份脆弱,多了份坚强,忘了如何去依靠,想的是如何去学*让自己独立自强。没有了父亲和母亲的关怀,没有了老师和同学的指点,自己的一切事物都得要自己亲自去解决,增强了自己的自信心,从这次实*中我深深的体会到没有自己办不成的事,只有自己不去做,认认真真的学*,勤勤恳恳的做事,这就是生活,是真正的生活!通过实训、实*,我对中国传统食物知识与做法有了很大的提高了,尤其是服务意识、语言交流与表达能力、外语能力、处理宾客关系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提高,还有自己的口语能力,为自己以后走上社会做了个好的开始。社会上由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那就是社会经验,为人处世的经验,想想自己过几年就要真正的走向社会,参加工作,也许自己的这次实*就是自己新的开始,也就意味着自己的成熟,我会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中,不怕困难,勇于克服,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努力提高自己,实现自己的理想。

  结束语:通过这次社会的实践,我学会了自立,懂得了团队在工作中的作用,为以后的工作和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我会依次为起点,以后更加勤奋学*,锻炼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

大学生实践调查报告13

  调查目的:时下,大学生通过利用课余时间找份兼职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打暑期工、实*体味生活已经成为了一股热潮。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挣钱是打工的首要目的。有的却认为挣钱并不是大学生打工的惟一目的,不少同学把打工看作是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许多学校也积极鼓励大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一方面可以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积累工作经验对日后的就业大有裨益。通过调查可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看法以及透析大学生生活实践情况,从而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大学生社会实践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解决方法,使大学生能正确对待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见真知。在往后实践中能更好地接触社会、实践自己的专业技能,寻找发展的机会。

  调查对象:大学生成长成才,是高等院校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大学生社会实践已成为培养合格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决不能忽视或放弃大学生社会实践。因此这次调查就选择了在读大学生5名,其中广州大学名,中山大学1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1名,华南理工大学5名,广东工业大学5名。年级分别为大一学生5名,大二学生3名,大三学生15名。 调查内容:本次调查通过对大学生有否参加过暑期工、兼职或实*,最想参与何种社会实践,所参与的打工或实*是否与所学专业相符,能否体现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以及在工作或实*中获得了什么等问题进行展开。

  调查方法:通过派发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5份,收回有效问卷5份。(调查问卷及数据统计详见附录)

  调查结果:从调查中发现,许多大学生都认为兼职是大学生的第二个“课堂”,通过兼职可以学到许多宝贵的东西。“存在就是合理”,职业没有高低之分,无论什么职业都有其可取与不可取之处,就看自己的需求。不少大学生觉得只要是能够赚钱的工作,就可以去试一试,品牌代理,促销等以前不会是大学生从事的工作,现在都成为了大学生们可以接受的工作。

  有5%的同学认为如果要参加社会实践,最理想的就是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交流,其次是打工或做兼职占4%;而56%的同学有做过兼职,%打过暑期工,14%参与过实*,表示从未做过的仅占1%;现在大学生兼职、打工,除了做家教(14%)、网络的实*实践(6%)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兼职或打工时从事派传单、商品促销(%)、校园销售(14%)、当餐厅服务员(8%)等简单、不需要特殊技能的工作,但却与所学专业知识相去甚远,6%学生认为所实*或兼职的工作与自己专业不全相符或完全不符,仅4%的人认为完全或基本相符。能够使大学里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只占38%,在实*或工作中66%的人满意自己的课外实践能力;1%的学生认为兼职是为以后的求职做准备,在选择实*或打工目的是什么的时候,有3人选择“接触社会,积累工作经验”,占了总数的64%,选择“赚取生活费”,占了%。从选项人数中显示,大学生兼职以赚钱和充实自己为主要目的。现在的大学生已经将打工看得很重了,钱虽然是一定因素,但是希望通过打工获取的经验对将来就业时有所帮助应该是更多学生考虑的问题。大学生在打工时间上的弹性还是很大的,这应该和他们宽松的学*环境有一定关系。56%的人会选择在假期实*或打工,3%会选择任何没有课的时间,1%会选择周末。有31人认为在不影响学*的基础上赞成合理兼职或打工实*,19人很赞成兼职、打工,没有人反对。54%的人都提出学校除了提供就业指导以及专业课程外,还应该提供实*机会,%觉得学校应该提供就业体验,至于选择素质拓展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各占1%。

  调查结果分析: 在调查中发现没有人在参加社会实践上选择“参加‘三下乡’活动”一项,说明当代大学生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较,他们的求学经历、生活条件、所处社会大环境都相对优越,也没有经过必要的挫折教育,因此,他们意志往往比较脆弱,克服困难的.能力也较差,常常是对社会的要求较高,对自我的要求较低。当前,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成为不少地方采用人才的两个新标准。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是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举措,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参与“三下乡”实践,其目的是为了支援农村的教育事业,同时给农民带去相应的指导,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并从群众中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用于知道自己的将来的学*生活工作。现在大学生,除了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以外,很有一部分是来自城市的,往往这些学生家庭环境好,父母亲更是不允许或者不支持自己的孩子参加所谓的“三下乡”实践活动,这样,学校所提倡的通过“三下乡”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就未能够达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三观指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个体价值观体系中,人生价值观处于主导地位,决定着总的价值取向,对价值观系统中其它价值观起着指导和制约作用。由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主要是围绕自己出发,致使大学生自身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不足,更不用说参与“三下乡”活动服务人民了。

  另外,没有人选择反对大学生兼职、打暑期工或实*,大家都认为只要不影响学*能够积攒经验可以为以后的工作打基础。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应当刻苦学*专业知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运用知识的技能。从大学生活的开始到走进社会的大圈子中,就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谁不想在将来的社会中能有一*之地呢?所以大家认为大学生必须投身校园内外的各类实践活动,有助于锻炼品质,提高能力。可见其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不可抵触的重要性。不能否认有过打工经历的同学,看起来要比其它同学更成熟、社会适应力更强,但对于学生,社会适应力只是一方面的衡量指标,大学期间主要的任务是学业结构的搭建,即知识结构、专业结构的搭建,为了打工影响甚至放弃了专业知识的学*,结果是得不偿失的。

  结论与建议: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自觉改造客观世界,使外部对象发生某种改变的现实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人的活动,而人是社会的人,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因此,实践不是单个人孤立的行为,而是社会的活动。所以,实践作为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一个阶段,是在社会历史中不断发展演变的。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三下乡”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新时期的深化发展,是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有益补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实践出真知,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份,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检验所学理论知识的标准,社会实践不但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挥自我才能,展现自我风采的舞台,也是培养和锻炼同学们综合能力的一个阶梯,更是一个大学生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前的演练场地。只是纸上谈兵是不可能在社会立足的,所以一定要特别小心谨慎,而且一旦出错并不是像学校里一样老师打个红叉,然后改过来就行了,在工厂里出错是要负责任的,这关乎工厂的利益存亡。

  总之,这个寒假的社会实践是丰富而又有意义,一些心得和体会让人感到兴奋,但却决不仅仅用兴奋就能描述的,因为这是一种实实在在收获,是对"有经验者优先"的感悟。

  在我的打工生活中,我也明白了许多:在日常的工作中上级欺压、责备下级是不可避免的。虽然事实如此,但这也给我上了宝贵的一课。它让我明白到别人批评你或是你听取他人的意见时,一定要心*气和,只有这样才能表示你在诚心听他说话。虽然被批评是很难受的,而且要明确表示你是真心在接受他们的批评。因为这样才能在失败中吸取教训,为以后的成功铺路。我们要学会从那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这才是我所应该做的。

  我也从工作中学*到了人际交往和待人处事的技巧。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我能看到自身的价值。人往往是很执着的。可是如果你只问耕耘不问收获,那么你一定会交得到很多朋友。对待朋友,切不可斤斤计较,不可强求对方付出与你对等的真情,要知道给予比获得更令人开心。不论做是事情,都必须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成功要有信心,要学会和周围的人沟通思想、关心别人、支持别人。

大学生实践调查报告14

  前言:

  人生,对于大学生来说,是最动人心弦、最引人深思的话题。每一个时代的大学生,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对于人生的思考。人生道路、人生目标的选择,都是以一定的人生思考为前提,以一定的社会时代发展为背景。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思想体系,对人生的思考有着不同的起点,不同的轨迹,不同的深度。有什么样的人生思考,就会有与之相应的人生理想、人生追求、人生道路和人生内容。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是社会主义在曲折中不断前进的时代,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时代。在这个大背景下,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为了国富民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的主旋律。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我们的人生追求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以及未来国际竞争的大格局。做这样的调查研究,从当代大学生的角度而言,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以便树立正确的人生追求。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可以使得他们的引导工作更具有针对性、有效性和科学性。大学生的人生追求也直接的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精神状态乃至将来的发展状况。他们是在国家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在这个任何事物都飞快发展的时期,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其间有西方开放的人生观念的传入,和我国80--90年代大学生的几次思潮运动,而我们的教育体制又是在传统的品德教育下进行的,必然导致当代大学生人生共同追求的不确定性。如果能够加以分析引导为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目标,无论对社会还是对国家都有着重要意义。

  一 、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活动采用抽样问卷调查的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1、 调查对象

  本次问卷调查采用了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选择了山东建筑大学校内的学生。,此次调查问卷共发放120份,回收116份,无效问卷10份,有效问卷106份

  2、 调查问卷

  本次所用的调查问卷采用以固定答题为主,有关大学生共同追求并与之相关的内容包括:一部分是围绕专业是怎么确定的,大学的主要目标,现在的在校状况,旨在了解被调查者的大学生的学*生活现状;另一部分是围绕大学生的共同追求与追求的认识的问题,了解学生对共同追求的理解和关注;最后一部分是关于影响大学生共同追求的因素,了解是什么影响了大学生的共同追求。

  二、 调查结果与分析以及基本经验

  (一)关于大学的`学*生活现状

  1.在上大学,填报志愿专业时,你是如何选择的( )

  A、自己选择的理想专业 B、别人帮你选的

  C、自己随便选的 D、服从学校安排的

  调查数据显示:20%选A,13%选B,27%选C ,40%选D

  调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数据,入学即对专业的选择上大家只有20%的人是自己选择的理想专业,80%的人对自己的事情根本没有自**;

  2.你认为你上大学的最主要的目的是( )

  A、好好学* B、混个文凭 C、交朋友 D、其他

  调查数据显示:60%选A,14.5%选B,15.5%选C ,10%选D

  调查分析:我们还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应使警钟长鸣。

  3.你觉得目前你是哪一类大学生( )

  A、有理想,有抱负,积极为自己的目标努力着,抱着乐观的态度

  B、不小心把日子混过去了,失去的追不回来,就干脆混到底

  C、知道未来形势严峻,但现在很茫然,没有找到想干的事

  D、对自己的前途很悲观,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E、其他

  调查数据显示:41%选A,19.5%选B,20%选C ,15.5%选D,4%选E

  调查分析:一个似是而非的问题,有的人迷茫了,但是说出了真实的自己。

  4.你的大学生活现状是( )

  A、非常忙碌,过得很充实,很精彩,自己很满意

  B、虽忙,但不知道忙些什么

  C、整日无所事事或沉迷网络世界等,非常颓废,感觉只要混过大学就好

  D、虽很休闲,但生活很令自己满意,就是自己要的大学生活

  E、其他

  调查数据显示:30%选A,29.5%选B,18%选C ,15%选D,7.5%选E

  调查分析:大学是一个人生十字路口,在这里难免会出现各类现象,只想对那些苦苦挣扎的人说,你的人生方向错了。

  成因分析:

  经过高考前长时间的备战和高考场上的紧张应考,在进入大学之前,我们的脑子里就有,大学就是个来玩的地方,我们瞬间从天天有人监管的环境进入到大学这个十分自由的环境中,我们变得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干什么,于是我们就开始堕落,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状况变成了我们的*惯。

  (二)大学生的共同追求

  5、接受高等教育主要是为了什么?()

  A、就业谋生 B、自身塑造 C、建设社稷 D没有想过

  调查数据显示:42%选A,40%选B,10%选C,8%选D

  调查分析:人都有私心的,当今社会人们为自己的考虑的很多,为国家为社会考虑的少。

  6.你是否有明确的人生追求( )

  A、有,且很明确 B、有,但不明确 C、没有

  调查数据显示:32%选A,56%选B,12%选C

  调查分析:多数人有目标,但有明确目标的人是较少 。

  7.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你会( )

  A、被亲友的态度影响 B、遇到困难想退缩

  C、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D、其他

  调查数据显示:21%选A,23.5%选B,48.5%选C ,7%选D

  调查分析: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大多数人都有信念,但不知这个信念能让人坚持多久?

  8.对于给自己树立追求目标,你的看法是( )

  A、没必要,走一步算一步 B、应该树立,但还没树立

  C、已经树立 D、以后要有,但现在还没有

  调查数据显示:10.5%选A,25%选B,48.5%选C ,16%选D

  调查分析:多数大学生都树立了目标,但让人惊讶的是,还有为数不少的人目标不明确。

  9.确立追求目标,你会( )

  A、充分考虑后决定 B、仍在思考未决定

  C、一时想到而决定 D、从没想过这回事

  调查数据显示:40%选A,22%选B,24%选C ,14%选D

  调查分析:这说明大学生还是有一定的理性的,但是也有不少学生处在迷茫之中。

  10.对你追求自己人生目标时,你觉得谁对你影响最大( )

  A、父亲 B、母亲 C、老师

  D、朋友 E、祖父母 F、其他

  调查数据显示:35%选A,20%选B,20%选C ,8%选D,8%选E,9%选F

  调查分析:主要是父母和老师影响了我们的追求。

  11.同时作为人生追求的方面,你更愿意得到金钱的满足还是精神上自我实现的满足( )

  A、前者 B、后者 C、金钱和精神上寻求某种*衡 D、不清楚

  调查数据显示:30%选A,18%选B,45%选C ,7%选D

  调查分析:在“鱼与熊掌”的问题面前,更多的人偏向了金钱,让人深思。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是盲目的,大学校园里依旧有纯洁的点点痕迹,但是更多的是浮躁中的浮躁。市场化元素悄悄侵入大学校园,社会的个性化亦被学生带入学校。当代大学生面对自己的人生追求时,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陷入了矛盾的抉择过程。

  12.想过将自己的人生追求与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 )

  A、从来没有,也觉得两者之间没多大联系

  B、想过一点,偶尔会关注国家各方面的发展情况,但是不会主动将自己的前途与国家前途联系起来

  C、很认真的想过,密切了解国家发展动向,以便更好的投身到国家的建设中

  D、其他

  调查数据显示:18%选A,32%选B,30%选C ,20%选D

  调查分析:在这个问题面前,太多的人犯难了,也许是国家的概念并没有时时出现在我们生活中,但长期的传统教育让我们做出了选择。人并不是时时都能知道真理的。在一些大学生看来,提倡集体主义就是泯灭个性、否定自我,强调集体利益就是否认个人利益。要帮助当代大学生正确认识集体主义、转变思想,首先就要实事求是地分析过去几十年对集体主义的宣传和解释上的偏颇之处,让大学生正确认识集体与个人的辩证关系。

  成因分析:从此类问卷中不难看出很多大学生还是处于一种盲目的状态,没有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在社会竞争日益残酷的今日,大学生的人生追求已经不在满足于单纯的精神追求了,对优越的物质生活的向往占据了他们为生活定义的大部分空间,在大学中经常听到有人在说生活很无聊,而比起上个世纪甚至更早的大学生来,这一代大学生的生活水*要高出很多,他们的业余生活也是相当的丰富,可是以前的大学生在物质贫乏的年代却能感到生活的很充实,主要原因是那时的人们想的很单纯,他们对精神的追求要高于物质,一个人可以为了一个无法触摸的理想不息奋斗,而我们的大学校园中还有多少这样的人呢?

  然而时下,一些大学生价值观念呈现功利化,有的甚至认为“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盲目消费,攀比消费,赶潮流消费等负债消费现象比较普遍。有些大学生经常借助扑克牌、星座为自己算命,恋爱要算、工作要算、前程要算……”热衷程度令人吃惊。理想信念是“总开关”,是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体现。失去了理想和信念,就失去了根,失去了本,也就失去了奋斗目标。当代大学生应自觉增强爱国意识,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思想,自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为引领,砥砺品质,修身养德,特别要注意培养无私奉献、艰苦奋斗、诚实守信、勤俭节约、遵纪守法等优良品德,努力创造亮丽的青春年华。

  (三)哪些因素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追求

  13.你目前最想做的事情是( )

  A、好好学* B、多交朋友 C、恋爱

  D、打工 E、寻找信仰 F、发展兴趣

  调查数据显示:46%选A,18%选B,8%选C ,2.5%选D,3%选E,22.5%选F

  调查分析:大家最想做的事情各部相同,但还是以学*为主,还是很令人欣慰的。

  14.你觉得下列哪些事最让你消沉( )

  A、感情受挫,来自恋人的伤害 B、空虚,无所寄托,没有人生目标

  C、人情冷淡,孤独,不被人理解 D、没有成就事业受挫

  调查数据显示:18%选A,45%选B,29%选C ,8%选D

  调查分析:“空虚,无所寄托,没有人生目标 ”竟成了本该拼搏努力学*的大学生的致死因素,实在出乎人的意料,这还不算那些隐藏起来的不安分因素。

  15.处于低谷的时候,你会怎么做( )

  A、听天由命,希望神的庇护 B、重新振作,再接再厉

  C、一蹶不振 D、其他

  调查数据显示:5%选A,40%选B,12%选C ,43%选D

  调查分析:在面对这个问题是时,多数大学生不再不知所措,令人担忧。

  16.最能激励你奋斗的原因是( )

  A、过上幸福的生活 B、父母不容易,尽早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C、为钱 D、超越自我,实现人生价值

  E、为国家的发展 F、为人民大众的利益

  调查数据显示:25%选A,30%选B,16%选C ,13%选D,11%选E,5%选F

  调查分析:人情还是我们最难以放下的东西,作为大学生我们还是该具备自己的理想、追求。

  17.你认同下面那些观点( )

  A、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 B、但尽人事,人凭天命

  C、走自己的路,让别说去吧 D、只要努力过,就应该坦然面对一切得失

  E、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F、其他

  调查数据显示:35%选A,9%选B,20%选C ,20%选D,8%选E,8%选F

  调查分析:我们都知道面对困难时该做什么,但真正遇到困难时我们又是怎么做的呢?

  18.你认为以下哪种人生才算是幸福的( )

  A、家庭美满 B、事业成功 C、腰缠万贯

  D、不求闻达,只求奉献于社会 E、其他

  调查数据显示:28%选A,33%选B,20%选C ,9%选D,10%选E

  调查分析:我们不能否定别人的选择,在利益面前我们还是失败者。

  成因分析:从调查资料的分析中可见,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积极方面突出表现为:有明确的自我观念,独立意识性及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有了较高程度的发展,他们表现用自己的眼光去看社会并解释问题,不愿受他人的干涉;自我评价趋于成熟,并意识到自己应该承担一定的社会义务和责任,应将所学的知识贡献给社会的发展。

  三 、 存在的基本问题

  本次调查围绕当代大学生的共同追求的问题,针对当代在校大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与分析。

  结果表明,当代在校大学生的追求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并且出现了总体性的和根本性的危机。在这场追求危机中,追求呈现混乱和无目标无计划的状态。大多数的学生知道要树立目标,但是还没有很多人没有明确的打算。

  当前,处于社会急剧转型时期的大学生,在学业、工作、生活上遇到的困惑与困难已经超过了从前传统意义上的学*观、爱情观等。面对日益复杂多元化的社会,大学生如何选择自己的道路,如何应对人生的抉择。

  人们面对现实生活中“人究竟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的选择的困惑。原因是社会中多元化文化的存在,给社会生活中各个领域同时树立多种价值标准,造**们无法判断现象的对错。比如“法律面前人人*等”是法律领域内的唯一标准,然而,由于权利关系和亲情关系,甚至金钱关系的干扰,这一价值标准却失去规范力,遭到扭曲,以至于权、情、法关系仍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对这种诱惑的选择导致大学生追求出现危机。

  大学生的就业其实是关系到世界上最大的大学生群体和他们背后的家庭的重要问题,对于整个社会来说也具有高度的意义。它不仅仅牵涉大学生自身的生活状态,而且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中国的*稳持续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也会影响到全球经济的供应链。中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既和全球所面临的经济的挑战和问题息息相关,有和世界各国现在面临的就业问题相一致的特点,也有中国社会和大学生的自身的独特的问题。

  既要让社会关心每一个大学生的未来,也应该听到社会对于今天大学生能力和水准的抱怨;既要让大学生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期望,也要让他们现实地看到就业市场和经济环境的变化;既要让他们有必要的保障,也要让他们在全球的竞争之中更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能力。

  四 、 今后应该采取的措施

  我们就在身边的同龄人身上深深地感受到来自社会的种种气息:有清新的,有偏激的,也有其他的……但是不管怎样,我们都认为不应悲观地看待当代大学生的精神状态和价值观的状况。毕竟,他们是渴求发展渴求进步并努力迎合社会的一群,在这一次的调查当中,大部分大学生的共同追求是科学的合理的,他们以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来看待这个世界,来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几乎全部的大学生都将“一种有活力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作为最重要的价值观,从这里可以看到他们朝阳般的气息和生命力,的确社会需要这种生机勃勃的干劲和理想才得以不停的往前发展。这种不甘*庸,积极创造的精神特质也是现代大学生身上非常可贵的品质。但不容忽视的是,有*30%的人追求上存在问题,需要特别的关注和加以正确的引导。

  针对高校大学生的共同追求,高校应不断加强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使学生们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1.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无神论和科学精神的教育。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贯穿理想信念教育。

  3.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不断提升理想信念教育的整体水*。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增强抵御挫折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大学生实践调查报告15

  当今社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我们大学生在今后想要找到一份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好工作,就要不断扩展自己的认知领域,提高自身能力。

  作为英语专业的大学生,专业本身要求我们不仅要有牢固的英语基础,而且还要有较强的交际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大学生不断增强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提高我们的交际能力。但就目前来说,大多数的英语专业的学生都能具备良好的英语学*能力和比较扎实的英语基础。就我们班而言,有大约70%的同学能在考试中获得良好的成绩,班上挂科的同学也只有一两个,甚至有时候还没有,这就我看来我们班的英语学*底子还是。但在学*过程中我也发现同学们一旦碰到英语角或英语交流之类的活动,就会变的非常不自信,支支吾吾的,说起英语来自然没有*时说的那么流利,这同样是我的问题——交际能力差。

  就我个人而言,我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女生,因此不喜欢说,在英语角上一般是不做声的,总是站在旁边听,我也明白这样是不行的。其实我觉得自己的英语成绩还算不错,但就是开不了口,有时候我也是很郁闷纠结的。我想这也应该是我不自信,甚至自卑的结果吧。但我自己却很清楚英语学*主要还是在于说,而不是在于写,因为它毕竟是一门语言,是用来与人交流的,因此我暗下决心要开口说。

  今年暑假,也是一次偶然的机会,经由家里人介绍,我当上福临门新款DHA谷物调和油的一名临时推销员。这也许对我的英语水*没有什么帮助,毕竟跟别人推销解说时,说的是中文,但我想这可以练练我的胆子,让我能敢开口说,对我的交际能力的提高应该是有好处的。而且通过这次兼职我对于生活也是有所感悟的。

  上班的前一天,我还是蛮兴奋的,想到自己要开始独立自主的生活,并且还将有一比收入,就觉得不可思意,但现实往往不是这样。第一周我被安排在荆州武商,第一天上班就被泼了一盆冷水,本来是去卖油的,结果却当起了搬运工。我被告知首先要将赠品油以及促销展台运进卖场,在这之前,要找经理保安柜长出纳之类的一些人签调拨单以及财物管理单,除开到处跑和电话费不说,还要受到别人的冷嘲热讽,甚至还有人不大搭理你,搞得我很是郁闷。好不容易,将赠品油和促销展台弄了进去,却发现已经过去一上午。到了下午和晚上,不知是太累还是心情不好,竟一桶油也没卖出去。站了一整天脚痛死了,还加上生意没开张,那时侯心里真是难受极了。好在第二天顺顺利利,早上一去就有四位阿姨在我的详细讲解和推销下买了四桶油,还有一位阿姨连连夸奖我感谢我,我当时就高兴极了,感觉脚没那么痛了,心情也轻松了许多。这也让我了解到付出是有回报的,只要努力过。

  第二个星期,我被调到沙市沃尔玛门店,这里的工作要比武商的轻松些,因为这里被指定为旗舰店,有一名营养师来协助我,并且还有量子弱磁场共振分析仪这种可以检测人体健康的仪器,来帮助我更好的对福临门这款新油进行宣传。在我们俩无懈可击的配合下,我们两天竟卖出了30桶油,并且在这期间我还因为向顾客介绍的详细准确,一直面带微笑,富有耐心而受到督导和长期促销员的表扬,这也让我增加了信心。同时我也发现随着促销天数的增加,我能更容易的抓准顾客心里所想的,根据这些找到突破口,对我们的油进行合理推销。依照这样的策略,第三周我们的销量也不错,卖出20多桶。

  到了第四周,事情出现了一些变动。我们的营养师由于她工作时间的变动而不做了,我们沃尔玛的长期促销员也没干了,这样一来,由于少了两名大将,我们这周的销量就呈直线下降,两天下来只卖出9桶油。我这个小临时促销员也因此受到了批评,沃尔玛的粮油柜柜长也通知我说,如果下个星期的销量没有上个星期好的话,就不让我们在进行促销活动了。听到这话,加上生意又不好,脚又疼,我便有了退意。正好星期天这一天,福临们公司的项目经理和几位督导对我们这些临时促销员进行了一次摸底检查,一方面检查我们这些临时促销员是否合乎要求,另一方面也进行一次市场调查,并要求我们在星期一下午到粮油市场开会交流。到了之后才知道大家也都遇到一些问题,我们随及就这些问题进行啦讨论交流。后来也才晓得也有同事不想做了,我们便一起告知经理,却才发现我们的付督导由于一些原因也不做了,我们当时所有的临时促销员就决定不作了,便询问有关我们工资的事宜,那个经理不但不解释,还将所有责任全推到我们的督导头上,语气中也带刺,我们大家当时就聚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开了,有意思的是我们还想到寻求媒体的力量来讨要工资,如果公司拖欠我们工资的话,很是具有戏剧性。后来事情越闹越大,我们的督导也随即赶来,这个事情在调解中也慢慢被解决掉。当然,我们这些促销的同事也就都没作了,这还是让我蛮感动的,因为我们同进退。

  我们这次搞促销的同事其实都是大学生,有的'甚至还比我低两届,还有一个同事才刚刚高中毕业,大家都是自己出来找兼职做,都是想一方面能减轻家里的负担,另一方面也是出来锻炼一下自己,大家都还是蛮吃苦耐劳的,这就说明我们这些独生子女,别人口中温室里的花朵,都还是能头顶一片蓝天,肩负一方责任的。都说90后是垮掉的一代,我看并不然,只要我们勤勤恳恳,吃苦耐劳,还是能拥有自己的一片广阔天地。

  其实我觉得促销卖油还是蛮有压力的,我有时候都觉得很是难受,这种感觉甚至比我为专四考试作准备的时候还要强烈。作为一名临时促销员,我当然还是想把这份工作做好,尽可能多的把油给推销出去,但有时候生意就是如此,我也无能为力。这也让我明白做每一份工作都需要承载一份压力,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这次让我感受最深的还是赚钱的不容易。虽说每天的工资是50元,十二天后就有600元,虽然钱不多,但总是可以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还是蛮满意的,但却未曾考虑到其中的艰辛。回想起来,我都觉的很是受不了,每天要工作9个小时,也就是每天要坚持站整整9个小时,脚钻心的疼,下班后还要拖着脚走回去,有时候晚上腿还肿,这些都是身体上的,都可以忍受。最难受的要数一些顾客的冷嘲热讽,不买油不听我推销就算了,有的还冷笑或忽视你,这些都说明这50元钱不是那么好赚的。回到家里,看到我的母亲,我忽然了解了她曾经跟我说的。我是在单亲家庭下长大的小孩,应该早已体会生活的艰辛与不易,但每当我听我的母亲跟我讲她在单位上受的气,我也只是发泄一下我的愤怒和表示一下我的同情,并没有什么深切的体会。通过这次兼职,我也能亲身体会到那种滋味,虽然一天有那么多钱,但身体心理都要受到伤害,那种感觉还是很不好受的。而我的母亲她是一名绿化工人,不仅要当苦力拖运花花草草,还要在大热天的顶着炎炎烈日工作,身上经常晒的脱皮。以前我不懂事,觉得没什么,现在我知道了,并且也了解到生活的不容易,因此我觉得大学生应该多体谅父母,作到取财有道,用钱有度,应该有计划有节制的花钱。

  有些人可能觉得推销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因此就不尊重超市里的促销员,我以前也是这样,从来不听促销员的讲解,也更不会买他们所推销的商品,其实现在想来,这也不会耽误我多少时间,我应该更好的尊重他们。再者,推销也没我们想的那么容易,也是需要一定的技巧,并且根据不同的顾客,要拿出不同的推销技巧,这样才能吸引顾客来购买你所推销的商品。就我而言,这次的推销是不太成功的,但通过这次兼职经历,我也收获了许多,成长了许多,可能这样的机会一生也只有这么一次。不过以后,我还是想作自己喜欢,感兴趣的事情,这样才能调动自己最大的积极性和潜力,将事情做好做长远。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菁选(扩展7)

——大学生的调查报告菁选

大学生关于的调查报告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学生关于的调查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生关于的调查报告1

  一、实践目的

  通过对朝阳的调查反映*年来的发展面貌,从而体现出朝阳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生活和经济方面取得巨大的进步,为朝阳以后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政策和经验。并为将来的朝阳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二、实践过程

  实践安排:

  ①从报纸、新闻、网上查询资料文件;

  ②走访个别乡镇,调查相关部门;实践时间:xx年寒假。实践地点:朝阳各乡镇及相关部门2、五年来城乡生态环境发生的变化:五年来,我们以科技创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为突破口,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迈出了坚实步伐。争创国家环保模范城工作全面展开,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连续两年保持下降态势,空气质量优良率由79%提高到95%。我市还主张还林还草,荒山更是栽上了各种果树,城市的绿化建设更是无以言尽。我市还先后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具魅力金融生态城市、中国和谐可持续发展城市等殊荣。

  3、五年来城市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建设情况:新建和完善了44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新改扩建医疗服务用房30万*方米,覆盖全市96%以上的街道。市县乡三级医疗及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4、五年来人民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中心城区、县(市)区**所在地、农村非农业人口低保标准分别提高36元、30元和29元。新建农村饮水解困工程436处,彻底结束了重度缺水群众取水远、吃水难的历史。通过项目扶持,有效改善了2万多水库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人民生活水*进一步提高。就业、社保、扶贫等工作全面完成预定任务,城镇登记失业率下降到4。02%。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分别实现10700元、4940元和370亿元,分别增长18。8%、19。6%和16。8%。

  5、五年来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哪些改变:生活好了,人民的腰包鼓起来了,不会再因为吃不饱穿不暖而发愁了。在这样小康生活的`基础上,人们也都开始注重起了精神享受,闲暇的时候打打牌,放长假的时候旅旅游,逛逛街等等一系列非物质的享受。热门的思想变了,他们不再只是追求面包,而是进入了对快乐生活的追求。

  6、家乡养老保险的现状和养老的方式: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标准提高97元,10。3万企业退休人员从中受益。农村非企业退休人员也购买养老保险以保险老年的时候能有个生活保障

  7、五年来人们居住条件改善情况:城镇楼房建设显著增多,城市人口也都搬进了崭新的居民区。在农村,二层小洋房也越来越多,农民的`生活水*有了很大的质的飞跃。

  8、城乡业余文化生活变化情况:在城市内,公共健身设施的安装工作已经完成,大量的健身设施都已投入使用。人民公园已经免费向市民开放,而且有更多的公共场所供市民们活动;在农村个乡镇还举办了秧歌表演队,农民朋友们也可以在闲暇的时候出来放松一下。

  三、实践结果总结

  改革开放以来,朝阳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和市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思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不断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国民经济步入快车道,人民生活蒸蒸日上,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朝阳这个小小的城市在党领导下,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贫困到小康生活,矮*房到高楼大厦,黑白电视变彩电,生活水*不断提高,除了解决温饱问题,还注重精神生活。四、实践总结或体会:作为一名中专生,这是我进入中专后的第一个假期,而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是我第一次真正地进入社会,靠自己的力量做一点事;第一次尝试在去有意识的完成一个课题;第一次去做一些调查,第一次去做自己不熟悉、不了解的事情;第一次体会大家一起用心,劲往一处使,努力完成调查,分析问题所在,并提出解决方案。

  总之,参加这次社会实践,这次实践活动让我体会了很多,深深感受到家乡经济发展的巨大变化以及人们生活的日益优越,更感受到了国家政策的优惠对家乡发展提供良好基础。对于自身,不仅丰富了阅历,增加了经验,还有利于我们树立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坚信朝阳的美好前途指日可待。

大学生关于的调查报告2

  随着我们的生活水*不断提高,旅游消费变得越来越热,出外旅游已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在旅游群体当中,大学生是整个旅游市场的一个重要而又独立的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具有一定的经济独立能力和自我生活能力,有相对宽松的时间,具有更多的冒险精神和追梦遐想,这些促成了大学生旅游热。因此,大学生作为一支旅游生力军的地位确实不容忽视。当今全国高校数量已达2000多所,在校生人数超过2000万人,可见中国的大学生旅游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同时,国内的旅行社达1.6万个,竞争非常激烈。但是大学生旅游却很少选择旅行社这条途径,是大学生的原因还是旅行社的原因呢?另一方面,旅行社对于大学生市场的潜力不是很明了。鉴于这两点,对当今大学生旅游的调查就显得是有必要的。

  通过对部分地区、部分城市的调查,得出了一些数据和建议,谨供参考。本次调查采取抽样调查方式,通过调查,现就江西省南昌市的几所高校进行了调查得出了写建议。

  一、大学生旅游的意向

  在旅游意向上,有接*95%的大学生表示非常喜欢旅游,另外5%的大学生表示一般喜欢。但来自城市和农村的学生却有明显的差异,几乎100%来自城市的学生有旅游意向,而只有接*85%来自农村的学生非常旅游。引起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来自城市与农村的学生的经济条件的差异造成的。对旅游没感觉的大学生有66%主要是没有钱,其中来自农村的学生占74%。

  去旅游的目的是欣赏景观、增长见识(62%)和休闲散心(21%),另外找同学、熟人玩接*16%,而纯粹娱乐性质上的游玩、观光不大受大学生的欢迎。

  同时,调查也显示8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影响出游最重要的是金钱,15%左右的大学生认为时间是影响他们出游的重要因素,而5%左右的大学生认为伙伴、宣传地、朋友意见影响他们。

  在调查中还发现,由于不同学校的大学生专业的差异,有些同学是出于专业的目的而选择去哪里旅行,例如旅游管理专业,勘探专业的大学生,他们由于学*目的而选择旅游。

  以上调查结果显示由于大学生受到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的压力,故对旅游的喜爱不同。但大部分人喜欢旅游是来欣赏景观、增长见识,同时金钱是影响着多数大学生出游的主要因素。

  二、大学生旅游的消费方式

  在选择旅游消费方式上,更多的大学生选择自助游,约占51%;其次是选择个人游的,占21%;而只有28%的大学生选择跟旅游团。

  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有较强的独立自主意识。在选择自助游和个人游的学生中,高年级明显多于低年级,这可能是高年级有更多的社会知识和经验;来自城市的学生明显多于来自农村的学生,这可能与学生的个性有关。

  三、大学生旅游的`方式

  在调查中,大学生以往出游时,出游方式选择与同学结伴而游的(约52%)占大多数,与男(女)友一起的约占21%,数字表明大学生大多数喜欢跟同年龄段的人一起外出旅游,而与家人一起(约6%)和独自一人出游(约21%)也占一定比例。在旅伴的选择上,部分人选择跟男(女)友一起去旅游,这可能是大学生旅游的一大特点。大学生正处于感情萌发的时期,与情侣同游一方面可以体验生活,增加旅游乐趣,共同解决旅途中的困难,另一方面又可以促进双方的了解,培养共同兴趣、增加双方的感情。相反,选择与父母亲人同游的人很少,只占6%,这也表明大学生自主独立的意识在不断增强。

  大学生选择旅游地点的因素,以及个人消费水*的差异,旅途距离长短,个人爱好等等原因,影响大学生选择了不同的出行方式。

  四、大学生旅游的消费状况

  在以往外出旅游的花费上,游览、门票占其主要,占总数的约67%,其次是吃的,约占14%,交通约占19%。而对旅游地的风味小吃上,感觉一般约占33%,喜欢约占46%。而特别喜欢仅约占13%。由此可见,当地的风味小吃没有将其特色表现出来,就深入了解,许多大学生对在没有品尝时给予的期望值偏高,而真正品尝之后,其期望值大打折扣,毕竟青年人对新鲜事物在感官上都会给予很高的评价,而一旦去体验之后,没有其想象的好时,将会大所失望,这也许是其感觉对其旅游地的风味小吃上感觉一般的比例占较高的原因。在住宿上,一般学生(约53%)选择30元左右(人/每晚),可见,大学生旅游消费的要求体现了节约原则,这可能表明现代的大学生保持着俭朴节约的优良传统,也有可能是大学生的旅游费用大部分还是处于家庭资助。因为有80%左右大学生的生活费是来自家庭资助的。

  五、大学生对旅行社的满意程度

  从调查显示的结果看,大学生对随团旅游的评价的确不高,约75%左右的大学生对旅行社不满意。导致大学生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导游未尽职责”和旅行社“降低等级标准”。这两项的比例分别约达到34%和28%。其次是“擅自变更行程安排” 约占23%,和“配套设施不完善” 约占15%。

  在整个旅游过程中,游客与旅行社的接触更多的在出游前期的报名环节。而在旅行途中,导游则很大成分上充当了旅行社的代表。游客对旅行社服务的不满意在得不到导游的妥善处理后,则很容易转化成对导游的不满。

  六、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前景

  根据学生旅游市场的现状以及学生特点,结合旅游电子商务的可重复消费的特性,完全可以将两者结合,为旅游电子商务企业的现在和未来创造利润。因为,大学生群体对于旅游电子商务网站的贡献,不仅是现实的,而且在未来还会产生更大的回报。

  1、大学生是现实的目标客户

  今日的大学生,不再是原来“穷学生”的概念,奖学金、勤工助学、社会兼职、家教等一系列的社会活动,已经提高了大学生的消费能力,大量的旅游产品,在大学生的消费能力之内,旅游电子商务相对于大学生的营销,本身就能收到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

  2、大学生毕业后成为消费主体

  大学生群体是社会中相对素质较高,对网络知识较多,使用电子商务的障碍较少的群体,几年之后当他们步入社会,将会成为旅游电子商务的主力军之一,并对周边人群形成带动。旅游电子商务网站与其等到他们毕业之后再考虑如何营销,倒不如在他们相对较为集中、营销成本较低的时候开始,为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

  3、大学生是将来旅游项目的经办人

  今日的大学生几年后都要走向各个工作岗位,从基层做起的他们之中,将会有办公室文员、董事长秘书、人力资源部的主管等等。本单位的旅游事项,他们虽然没有决策权,但都会成为经办人,是否使用电子商务网站,使用哪一家的服务,选择权在他们手中。能否在将来形成更稳固的群体,就要在现在让他们加深对服务的认知与体验,固化他们的使用*惯。

  大学生市场的开拓,对于旅游电子商务而言,意味着现在和未来,即学生对于旅游电子商务而言,不仅是马上能够创造利益,更是旅游电子商务未来的主力军,因此做好学生市场,对于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不可估量。

  七、建议与结论:

  如何才能抓住大学生旅游市场?

  1、提升附加值,形成大学生旅游的新模式

  目前在大学生旅游人群中,结伴自助游、班级集体旅游、同学居住地互访旅游,三种形式占了绝大部分比例。大学生喜欢运用身边的资源,运用电子商务的比例很少。主要原因,在于电子商务离他们很远,没有合理的引导,没有体验的机会。

  在此方面,就需要网站针对学生群体,提升服务的附加值。要在目前的观光游、休闲游之外,提出“大学生体验旅游”的概念,如社团主题活动与旅游的结合、校际交友与旅游的结合、假期社会实践与旅游的结合、对热点就业城市的考察与旅游的结合等,以此为切入点,亮出独有的模式,吸引大学生群体的试用与体验,从而形成使用电子商务的新*惯。

  2、设计针对大学生的旅游产品

  对于学生市场而言,设计恰当的产品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旅游电子商务中最占重头的机票和酒店,就能组合出针对大学生市场的产品。针对学生经济状况,酒店最好是以青年旅馆为代表的廉价旅馆;机票是红眼航班或冷僻时间段;目的地的选择不要考虑常规的旅游线路;增加班级、支部或社团为单位的团购产品等。

  3、推出大学校园营销活动

  旅游网站应该走*校园,通过线下活动,聚焦学生的课余生活,形成精确传播、深度传播,完成自身的营销推广,例如高校旅游线路设计大赛、大学生最喜欢的十大景区评选、校园旅游大使选秀、高校足球嘉年华等活动,都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立足长远,固化大学生群体的使用*惯。

大学生关于的调查报告3

  一、前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在大众传媒影响力日趋扩大的背景下, 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中一个比较特殊的消费群体,具有比较特殊的消费心理。他们既是当前消费主体之一,有着独立的消费意识和消费特点,也是未来中国消费的主力和消费潮流的引导者, 他们的消费观念更为直接的遭到名人/影视作品等的影响。大学生针对奢侈品的消费特点通常被以为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他们在占用社会资源方面居于劣势,经济能力还没有独立,消费遭到很大的制约;另外一方面,又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和相对超前的消费观念。这两方面的矛盾使得他们的消费行为存在很多题目。大学生的奢侈品消费状态、消费观念与消费模式,对未来我国经济的发展,奢侈品消费文化的构建都会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为真实了解当代大学生奢侈品的消费水*、状态,掌控大学生奢侈品消费的心理特点和行为导向,培养大学生构成科学、理性、文明、责任的新消费理念,促使他们成为新消费运动的践行者、推动者,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调查目的

  大学生消费题目正逐年为高校及国人所重视,作为收进很少的学生群体其购买力却在逐年增加,奢糜攀比之风日趋增长,其消费结构和消费能力是不是公道发人深醒,我既是以此为动身点,以问卷调查及采访等情势确定高校大学生奢侈品消费情况调查与分析为课题的社会实践,其意义和目的在于通过对部份高校的实地调研及调查、研究、分析。

  三、采访概况及分析

  为了对大学生奢侈品消费情况有比较全面正确地了解,我们展开了研究。并对商丘工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了奢侈品消费情况的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5份,收回有效问卷45 份,有效力为100%。其中男性大学生占53%,女性大学生占47%。

  调查题目主要包括客观选择题,设计费的经济来源、月消费状态、消费支出情况及其消费观等多个方面。旨在让同学们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理财。本次调查固然抽样比例较小,但我们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貌。

  在购买类型方面,冲动型的占38%,理智型的占44%,盲目型的占18%,这说明大学生并没有完全清楚自己的消费结构和状态,没有这个*惯的制约,使大学生的盈亏状态不同,见到热衷的东西,半数以上的人却表现出较弱的自我控制性。固然究竟是同龄人,消费中自然也表现出了很多相同点。

  据调查,37.40%的同学在拿到一个时期的生活费时,不会做甚么安排,随便取用。占调查调查人数的大多数大学生无预期的计划和目标。从未思考过钱应当怎样花、花多少,而且消费的随便性很强,面对有奖销售、打折等促销手段轻易冲动,不知不觉就把钱都花了。在调查中,只有24.39%的大学生选择先存一定数额的钱,剩下确当作此时期生活费,所以说大学生储蓄观念其实不强。

  由调查不丢脸出,城镇比乡村的大学生消费要高些,但这主要决定于城乡传统的家庭收进落差,由此可以看出制约其消费的是家庭经济状态。另外,城市大学生碰到自己想买的东西但没钱会向家里要或找朋友借,而农村大学生则干脆不买或存钱自己来买。这是个值得沉思的题目,对不同物品的选择反映了其不同的心理。在对消费的态度和顾虑方面,农村大学生的行为也体现了中国的老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们消费原则多是能省则省,10人一个月要进行一次奢侈品的消费; 13人三个月会进行一次;9人一年进行一次;也有13人要经太长久的计划后才会做出是不是要进行消费的`决定。

  四、调查结果

  我组也同时采取了访谈法的方式进行调查,对大一同学进行随机采访。我们其采访内容包括月均匀消费水*、经济来源、消用度途、消费*惯、奢侈品消费理念和对本身奢侈品消费的看法等。通过调查得知,他们均匀一月消费大约在550元左右,这其中包括了*常生活用品、伙食费、零食费、电话费、交通和上网的用度,其中三分之一人并没有用于奢侈品的花消。这是一种良好的消费心态,他们对消费奢侈品的看法是要坚持节约勤俭,该买的就买能省的就省,不买奢侈品,科学消费绿色消费。

  五、大学生奢侈品消费状态缘由与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还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奢侈品消费观念。当前大学生在奢侈品消费的错误观念等题目,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少正确引导有关。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的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遭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假如没有及时得到家长老师及学校领导的正确引导,轻易构成心理趋同的偏向。当学生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潭门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更糟的是,有些家庭状态不答应高消费的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看及心理,做出一些有悖社会道德设置是违法的事。另外也有一些缘由决定了当代大学生奢侈品消费的观念与行为:

  其一,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

  其二,社会建设范畴中缺少大学生节约勤俭生活消费观的内容。

  其三,大学生深受社会影响其深、大部份学生消费属理性

  (一)在校大学生奢侈品消费结构的特性:

  1)奢侈品消费结构的地区不*衡性

  2)年级不同而致使奢侈品消费观和消费结构的不同

  3)性别不同致使奢侈品消费结构的差异

  (二)大学生奢侈品消费结构中存在的题目:

  1)消费差巨拉大,出现两极分化

  2)奢侈品消费结构分歧理,存在攀比心理

  3)人际交往奢侈品消费增多

  4)奢侈品消费趋势的分歧理性 (例如:攀比心理作怪)

  六、题目分析及解决

  针对大学生奢侈品消费结构中存在的题目,我们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改善和解决:社会方面、学校方面、家庭方面、个人方面。

  (一)社会方面

  相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大学生的理财还是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大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持币的额度愈来愈大,支配金钱的空间越来越宽泛。然而,对大学生而言,一方面他们尽大部份人还不能具有更多的金钱,另外一方面他们的消费欲看则愈来愈大。可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和理财观念的淡薄,通常使他们对待金钱没有一个正确的熟悉,对科学理财更是知之甚少。

  (二)学校方面

  学校重视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消费意识和理财观念社会:

  (1)学校可设立专门的理财教育课堂,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惯进行辅导和培训,让他们早日建立正确科学的理财观念。

  (2)对寻求时兴和赶潮流的学生,应给予高度重视。

  (3)对贫困的学生,学校要多关心,多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多关注生活状态,学*状态。给予帮助,不轻视,塑造***校园生活。

  (三)家庭方面

  家庭应变忘我奉献为适度供给,父母扩忘我奉献助长了有些大学生奢侈浪费之风。过分溺爱,致使自理能力低下,过分依靠他人。做到节约持家。

  (四)个人方面

  强化大学生本身的管理和监控

  (1)钱要花在刀刃上。

  (2)学会记帐和编制预算。

  (3)遵守一定的生活消费和理财原则。

  (4)严禁杜尽攀比、追星、过分寻求时尚与个性。

  七、结束语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基本把握了当代大学生奢侈品消费心理趋势及现状。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大体上是现实的、公道的。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这主要是生源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和消费*惯的差异酿成的。在以寄生性消费为主的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和信用概念应是当务之急。总之,我们希看所有大学生都能静下来想一想自己的消费公道吗,有多少用于购买奢侈品,这些奢侈品对我们有甚么积极意义吗?更希看社会各界都能从实处关心大学生,用社会的气力引导大学生健康公道的奢侈品消费,为我们未来栋梁的茁壮成长保驾护航。

大学生关于的调查报告4

  一.调查背景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我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我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却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我们的消费行为有很大的影响。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出现了高消费的现象。但是,作为一个基本没有经济收入的纯粹消费者来说,这种超越于自己身份的消费现象值得深思。那么,作为一个时尚的追随者和将来中高层商品的主要消费群体之一,当代大学生究竟是如何支配他们手中的货币的呢?为了调查清楚大学生的消费问题,我们决定进行一次费问卷性的调研。

  二、调查对象:全国大学生

  三、调查方式:网上问卷调查

  四、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念存在的问题:

  1.日常生活消费高档化;

  2.电信、网络、数码等消费的普及化;

  3. 休闲娱乐消费的多样化;

  4.大学生的交际消费上升化。当前大学生的交际消费主要有两方面,爱情消费和人情消费。绝大多数的大学生正处在谈恋爱的年龄。现在的恋爱观念有了很大变化,在谈恋爱的过程中,出去吃饭、彼此送对方礼物等行为本无可厚非,但是对于没有经济能力的大学生而言,高档的爱情消费给他们正常的开支造成了很大困扰。有关报道指出,谈恋爱的大学生绝大多数会出现超支的情况。人情消费主要是在生日、获得奖学金等情况下,同学之间互相请客的一种消费,对于很多家庭情况不是很好的大学生而言,人情消费是一笔很大的经济负担;

  5.学*考证费用激增化。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大学生为增加就业砝码,参加各种考证培训班,对于很多大学生而言,这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很多大学生在考证问题上表现的非常盲目,缺少一定的职业规划,跟风形式严重,看别人考什么样的证书,自己就去考,其实真正有利于日后就业的证书并不多。但是,考试费用通常很高,还有考试培训费等,这方面的花费对当前大学生的消费能力而言是比较高的。考证费用正成为当前大学生消费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引起社会、学校、大学生自己重视。

  原因分析:

  社会原因 :

  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生活水*的提高,客观上为大学生高消费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2.校园消费受到社会消费的强烈影响。

  家庭原因:现在的大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面临紧张的学*和考试压力,许多家长为了避免他们分散学*精力,家庭的经济状况从来不要求他们分担,许多学生不知金钱来之不易,没有理财的'经验。上大学后远离家长进行独立生活,他们没有直接面对消费的经验,没有与生活相适应的实践知识,促进大学生消费的不合理合理消费。

  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1.大学生群体正处在青年初期,其消费充满:从众性、攀比性、个性化。由于社会阅历不足,对事情的正确判断能力有待加强,同时,自身的虚荣心又比较强,所以很容易发生从众行为。大学生大多是群体生活在一起的,在生活中经常会以他人的标准作参照,这种参考在很多时候会变成一种攀比。大学生群体正处于接受新事物的年龄,追求消费个性化是大学生消费心理的一个重要特征

  2.经济意识薄弱,消费经验不足,理财观念较差。很多人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有家长的关心和照顾。面临紧张的学*和考试压力,许多家长为了避免他们分散学*精力,家庭的经济状况从来不要求他们分担,许多学生不知金钱来之不易,没有理财的经验。上大学后远离家长进行独立生活,他们没有直接面对消费的经验,没有与生活相适应的实践知识。

  五.消费意见及建议

  大学生群体正处在人生的重要时期,养成合理的消费观念、正确消费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从改革开放以后,物质财富得到了极大满足,同时也带给当代大学生很多诱惑,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时期,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个人的共同努力。

  家庭方面:

  1.作为父母自身,必须有正确的消费观,身教胜于言传,在日常消费中要有节俭的意识。

  2.家庭是当前大学生消费资金的主要源头,大学生的日常消费大部分是家庭供给的,必须从根源上对大学生消费进行控制。

  学校方面:从学校教育的角度而言,可以适当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提倡勤俭节约,倡导在校大学生合理消费。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形成一种适度消费、合理消费的舆论氛围对当前大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大学生群体之间有很强的从众性和攀比性,良好的校园消费氛围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有着非常好的效果。让他们学会如何合理安排日常的收支,学会消费,从根本上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养成良好的理财*惯。

  社会方面: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确立合理的消费观有着重要影响。在当前的社会大环境中,很多错误的价值观影响着当代大学生。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车上笑就是一种极度拜金主义的体现。正确的舆论导向对大学生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有着重要影响。媒体和新闻媒介应该对大学生正确消费观念进行必要的宣传。还可以开展、组织部分大学生到贫困地区支教等,让大学生明白生活的艰辛。

  自身:作为有一定知识涵养的大学生而言,首先应该培养自身高尚的道德情操,合理安排自身的休闲娱乐时间。在课余时间可以参加一些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兼职活动,在明白赚钱不易的同时对自己的消费也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同时,还可以利用假期的时间,到一些贫困地区参加支教活动,在支教过程中体会当前幸福生活的不易等。从自身做起,培养自己正确的判断力,坚定的意志力。

  六.结论

  当代大学生消费水*偏高,消费观念不合理。作为祖国建设的生力军,我们一定要树立自己合理的消费观念,理智地对待自己的消费。作为一个纯消费者,经济来源大多靠家庭,所以自己的消费要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承受能力;还要有自制能力,不能盲目地陷入感性消费的误区。尽量避免盲目消费,攀比性消费,尽量做到量入为出,理性消费,不盲从不跟风,在信用卡消费时能够做到理性,*时不要乱消费,做一个适当消费理性消费的大学生。

  从我做起,做一个理性消费的大学生!

大学生关于的调查报告5

  摘 要:大学生被誉为“天之骄子”,作为未来社会主义事业当之无愧的接班人,大学生的个人态度和选择影响着国家的发展方向,大学生的整体素质直接决定了国家未来成就的高低。

  关键词:大学生;暑期学*;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在经历了一个学期紧张忙碌的学*之后,暑期中的大学生是否保持着在学校时的良好的学**惯?是否抓紧暑期的时间对于学期的学*内容进行查漏补缺?是否在为即将步入社会进行准备和积淀?亦或是大学生仅仅是忙碌于各种娱乐场所和娱乐活动,利用假期尽情放松,纵情欢乐。那么大学生在暑假期间花费在学*上的时间是多少?学*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本次调查将对以上问题进行调查和研究,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以便于对大学生暑期学*情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和认识。

  二、调查目的

  要求详细了解大学生暑期学*态度的转变、学*时间和学*计划的安排以及学*所取得的效果等,从而给大学生合理安排暑期学*情况给予良好的建议。具体目的如下:

  ①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详细了解我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大学生的假期实际学*状况,找出普遍性问题;

  ②在找出普遍性问题的基础之上,进行深入剖析,探究产生问题的原因;

  ③依据原因,提出可行性建议,引导大学生在暑期形成良好的学**惯,自主合理安排假期时间。

  三、调查项目

  根据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主要项目包括:

  ①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性别、年龄、专业、年级、家庭情况等。

  ②被调查者暑期的主要活动、学*态度、每天的学*时间、学*计划、学*的.成效等。

  ③被调查者对于暑期不能有效学*的原因的看法、对于暑期学*的价值的看法、对于有效学*的建议等。

  四、调查对象的选取

  调查对象的选取是社会调查实施的关键一步,只有科学地选择调查样本,调查才有代表性。本次调查的对象是郑州大学大一到大三的学生,样本容量为240人。根据调查目的,结合本次调查的实际情况,我们计划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选择调查对象。

  第一阶段,将调查对象按照大一到大三的顺序,从高到底排列,分为三个等级,每个等级样本数量为80。

  第二阶段,在每个等级内,根据文科、理科、工科及医科分为四个单位,每个单位样本容量为20。

  第三阶段,根据所划分的等级和单位,分别进行随机抽样,抽选出调查对象,值得注意的是,问卷发放时,应做到男女比例合理分配。

  五、调查时间

  此次调查的预设时间为20xx年8月20日――20xx年8月31日。

  六、调查方式和方法

  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在不同类别的大学生中广泛发放问卷,对具有突出特点的个案进行深入访谈。随后根据调查结果进行本课题的总结和讨论,并形成最终的调查报告。

  七、调查员的规定和培训

  (一)规定

  1、仪表端正、大方。

  2、举止谈吐得体,态度亲切、热情。

  3、具有认真负责、积极的工作精神及职业热情。

  4、要具有把握谈话气氛的能力。

  (二)培训

  培训必须以实效为导向,本次调查其人员的培训决定采用举办培训班、集中讲授的方法,针对本次活动聘请有丰富经验的调查人员面授调查技巧、经验。并对他们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调查的重要意义,培养他们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端正其工作态度、作风,激发他们对调查工作的积极性。

  八、工作安排

  1、整理资料和问卷,统一印发240份问卷,并分发给组员;

  2、分三组,每组二人,每组80份,每组分派到抽样出的学院进行问卷调查。对于典型情况由专人进行面对面会谈;

  3、向各组收集问卷和资料,组长负责整理和整合调查问卷内容;

  4、组织全体组员讨论并根据完成的调查问卷制定表格,总结调查结果;

  5、起草调查报告,讨论问题并修改更正,撰写调查报告。

  九、调查进度安排

  十、资料分析方法

  本次调查将使用国际通用的市场调查分析软件SPSS13.0对调查资料进行详尽的分析,保证调查的精确性;对开放式的部分资料将作定性分析。

  十一、调查费用

  十二、调查可行性分析

  1、本次调查主要在郑州大学新校区进行,针对的主要是大一到大三的在校大学生,范围比较小,调查目的明确,场地比较集中,便于进行问卷调查。

  2、本次调查内容不涉及调查对象的隐私和敏感话题,不包含较难回答的问题, 避免了调查对象不愿意回答的问题。同时本次调查采用即发即收的形式,调查员在旁边等候被调查人填写完问卷以后予以收回,能够充分保障问卷回收率。

  3、在典型案例的调查环节中,可请各学院的团委学生会为我们提供采访对象。

  4、专业指导老师的指导和建议为本次调查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坚强的后盾。

  5、调查成员多为大一和大二学生,课余时间比较充足,为本次调查提供了时间保障。

  6、调查所需的经费比较少,在承受范围之内。

大学生关于的调查报告6

  一、基本概况

  随着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交往的日益频繁以及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使得世界各地的礼仪*俗不断地融合与发展,社会对大学生的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加具体的要求。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之下,有必要对大学生礼仪加以普及与规范。讲究礼仪,遵从礼仪规范,可以有效地展现一个人的教养、风度与魅力,更好地体现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和尊重程度,从而使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适度、恰当的礼仪不仅能给公众以可亲可敬、可合作、可交往的信任和欲望,而且会使与公众的合作过程充满和谐与成功。为调查了解在校大学生的礼仪情况、增强大学生礼仪意识,我们小组共同努力,对大学生进行了以关于大学生礼仪意识为主题问卷调查,调查方式是无记名填写纸质(见附录)和电子版调查问卷,总共发出800份问卷,有效问卷732份。从我们进行调查结果分析看,从中可以得出调查结论。

  调查时间:20xx年11月18日至12月3日

  地点:XX医学院

  二、调查问卷结果与简要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对我校大学生的礼仪意识有了基本了解,调查情况如下:

  (一)大学生总体礼仪认知及了解渠道

  大学生是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那么已进入大学的他们是怎么样看待礼仪的呢?为了了解这一方面,我们在调查问卷中也涉及到了这类问题。 (4)你认为“礼”应该是?

  选项A内外兼修的必然结果B外表彬彬有礼就行了C人际交流的润滑剂

  比例81.4% 0 18.6%

  (5)你怎么看待中国的传统礼仪?

  选项

  A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值得继承和发扬

  B仅仅是待人接物礼节

  C是封建社会的糟粕

  D不知道传统礼仪是什么

  比例

  83.3%

  7.4%

  9.3%

  (7)你是通过什么渠道了解传统礼仪知识?

  选项

  A家中长辈的教诲

  B通过学校教育

  C电视节目

  D通过书本知识的阅读

  比例

  40.7%

  33.3%

  9.3%

  16.7%

  从以上的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多数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中国传统礼仪,并认为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值得继承和发扬。但仍有部分学生不清楚中国传统礼仪或对传统礼仪的认识不深刻。

  而对于传统礼仪的认识及造成这方面认识的渠道,多是通过家中长辈的教诲,其次为学校教育,另外,也有少数书籍等方面

  (二)大学生自身礼仪认知

  礼仪,是通过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及其外在形象表现出来的,是一个人思想、道德、情操、修养的外在表现。那么大学生对自身的礼仪认知又是如何的呢?

  (1)你接受过礼节教育吗?是在什么时候?

  选项

  A无

  B小学

  C中学

  D幼时父母教育

  比例

  5.5%

  25.9%

  5.5%

  63.1%

  (2)你认为自己的礼节意识完善吗?

  选项

  A非常完善

  B基本完善

  C不完善

  比例

  3.7%

  56%

  40.3%

  (3)如果你是家长,你会让你的孩子接受系统的礼节教育吗?

  选项

  A会

  B不会

  C随便教一些基本礼节

  比例

  76%

  3.7%

  20.3%

  (6)与谁交往你最讲究礼节问题?

  选项

  A朋友

  B家中长辈

  C领导老师

  D视情况而定

  比例

  1.9%

  12%

  31.4%

  54.7%

  从以上的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接受礼仪教育的时间都是在幼时,以父母教育为主,而仍有小部分学生没有接受过礼仪教育。在对于自我礼仪认识的方面,较多数人表示自己的礼仪认识基本完善,但仍有多数人表示自己的礼仪意识不够完善,也从另一方面表示了自己对礼仪重要性有了深层思考。在对自己将来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认为礼仪教育的存在是有意义的,充分认识到了礼仪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此外,在日常交往中,礼节也常被忽略,而过半的受调查者在不一样的场合下展现出不一样的礼节修养。

  (三)大学生对社会礼仪发展问题的展望展现出

  任何一个社会调查者组织,小到一家店铺,大到一个国家,想要广交朋友,广聚信息,想要增进相关公众对它的理解、信任、合作与支持,想塑造自身的良好形象,全面实现自己的目的,同样也一刻离不开礼仪。大学生对社会礼仪发展前景又有何展望?

  (8)当前教育是否有必要加入传统礼仪文化?

  选项

  A有必要

  B没有必要

  C说不清楚

  比例

  64.8%

  9.3%

  25.9%

  (9)你认为最能够弘扬我国的传统礼仪文化的方式是?

  选项

  A国家倡导

  B列为学校必修课程

  C媒体宣传

  D民间人士及组织推动

  比例

  12%

  52.8%

  16.7%

  18.5%

  (10)你认为传统礼仪在当今社会能发挥多少积极作用?

  选项

  A发挥不了什么作用

  B能发挥一定作用,但作用不大

  C能发挥非常大的积极作用

  D不了解

  比例

  61.1%

  35.2%

  3.7%

  (11)你觉得当代大学生的交际过程中,礼仪方面做的怎样?

  选项

  A总体上不乐观,需要改进

  B总体还好,只是个别需要改进

  C很不错,体现了大学生的素质

  比例

  38.9%

  59.2%

  1.9%

  (12)你心目中最能够代表中国礼仪的社会活动是:【可多选】

  A婚礼B丧礼C祭祀D节日庆典E社交F行业礼仪G日常生活

  H其它

  根据数据分析,多数选择为:节日庆典32.7%、婚礼26%、日常生活23.8%

  (13)你认为中国传统礼仪在当今社会的作用和价值是什么? 【可多选】

  A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中国文化根脉B促进社会的文明与和谐程度

  C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D在国际上展示中国文化,增强“软力”

  E提高中华民族的人文素质F其它

  根据数据分析,多数选择为:在国际上展示中国文化,增强“软力”33.3%、提高中华民族的人文素质31.2%、促进社会的文明与和谐程度21%

  以上的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半数同学认可礼仪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过半数同学认为礼仪教育很有必要,且学校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较多数同学较认可当代大学生的礼仪问题,但仍指出依旧存在问题。并且反映出社会环境对个人礼仪问题存在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各项社会活动能够引导人们对礼仪问题的关注。由此可见,中国传统礼仪在当今社会中的作用和价值对中国的发展不容小视。

  三、原因分析

  (一)主观原因

  大学生对礼仪存在着“知”与“行”的偏差,其原因为“知之不深”。所以建议大学生在接受礼仪教育是,应加强礼仪课程知识的了解,增强礼仪教育的自我修养和实践,提高“知”与“行”的统一性。将来无论是毕业走出社会还是留校继续深造,我们在哪里都离不开与人交流和沟通。而一名合格的大学生是既有相当的工作能力,还要有交际能力。这是加强礼仪教育弘扬中华美德的需要,更是素质教育和完善高校德智体育的需要。礼仪教育应该成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大学生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对个人价值看得很高:看重自己对自我物质、精神生活的提高所起的作用,注重社会对个人的尊重程度及所能给予的`物质生活条件,而对人的社会价值却看得较低,即个人对社会能创造多少价值,对他人、社会应有什么样的尊重与责任这些注意较少。现在的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没有责任心,对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采取消极、逃避40的态度;不懂应该怎样去尊重别人和尊重、适应社会;有些人则放纵个人欲望,崇拜感官享乐,把吃喝玩乐的享受主义作为人生的境界。能动性的发挥与社会个体利益尊严的树立上、从对人的尊重上、从团队意识上等多方面进行研究和教育,真正让人从思想上和实际行为上摆正一个人的社会与个人价值的关系。

  (二)客观原因

  1、家中长辈的疏忽

  父母们在社会上的急功*利、金钱万能、专业技术万能、关系万能的思想影响下,本身思想上就比较混乱,再加上文化上的不足,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教育意识和教育手段是比较错误和失败的,过度关心孩子的生活,无论如何都会给予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然而却没有能在人格、心理、价值观、责任心上进行很好的教育与训练,而在礼仪方面的缺失教育表现的尤其突出。

  2、学校老师应试教育的疏忽

  在现代应试教育肆虐的环境背景下,竞争异常激烈。而各学校也因此只在意学生成绩,关注应试教育,从而忽略了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礼仪方面的教育问题。

  3、历史方面的影响

  “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束缚着人们精神的糟粕进行了“决裂”,但是也无不遗憾地看到:(1)**后,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实行的国有所有制与原来农耕时代的家庭家族式所有制发生了冲突,原来的礼制文化中到底哪些已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而应否定,哪些还需要发扬不是非常清楚,其结果是采取了全盘否定的方式;(2)为了某些政治目的,一次次运动均以礼制文化作“革命对象”,特别是**的时期,将支撑我们中国礼仪文化的“忠”、“孝”、“仁”、“义”、“善”、“和”几乎全部否定和摧毁

  一个文化结构的摧毁是很容易的,但要再建立起来,却是非常困难,也是长时期的,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哲学的思想去认真研究这些问题。

  4、文化的粗鄙化所带来的冲击

  **后,特别是**的十年,又将我们传统文化中的优秀

  文化以及引进的国外的先进文化和优秀文艺作品一起“革”掉了。没有了优秀文化与心态的底蕴,没有了信仰,再加上无法保证的基本的文化教育,使本来就已渐变粗鄙的文化更加摧残成了一个空架子。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文化状态下,我们迎来了改革开放,迎来了与外来文化的相撞,迎来了随商品经济一起涌入的商品文化。鱼龙混杂的文化背景下,人们渐渐误解了礼仪文化的内涵,从而忽视了对礼仪的认知。

  四、几点建议与思考

  1、大学生礼仪对当代大学生的作用有以下几大点:

  ⑴有助于大学生的个人素质提升到更高的标准;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文明素质;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身修养.

  ⑵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

  ⑶有助于维护高校形象,甚至有助于对整个高等教育形象的维护.

  ⑷有助于增进人际沟通,使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更加能适应社会.

  2、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教育,使其掌握基本的行为准则,不仅可以丰富礼仪知识,掌握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礼仪规范,懂得在实际生活中按照礼仪规范表现自己的行为,而且可以做到把内在的道德品质和外在的礼仪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成为名副其实的、有较高道德素养的现代文明人。

  3、学*好大学生礼仪是强化大学生文明行为,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内容。讲文明、讲礼貌是人们精神文明程度的体表现。一个人的言谈、举止、仪表和服饰都能反映出他的思想修养、文明素质教育。大学生是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在道德水准上,在礼仪修养方面应当提出更高的要求。追求个性是当代年轻人的特点,在追求突出个性过程中,许多不文明、不礼貌,甚至丑陋、陈腐、粗俗的东西都被当做了“新潮”、“潇洒”,在我们的周围,经常可以看到衣冠不整者、行为不端者、张口骂人者、随地吐痰者……。诸如此类不良行为的存在,已严重损害了大学生的形象,成为他们健康成长的障碍,因此,开展礼仪教育和教学,进行标准的礼仪训练,通过礼仪这个“尺度”,规范大学生的言谈举止,矫正粗俗、丑陋行为,已经成为培养大学生良好形象、优雅气质和风度的必修课,必须引起高等院校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的普遍重视和关注。

  4、各教育部门加强对学生礼仪问题的教育,重视学生行为礼仪的学*,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5、媒体加强对社会礼仪问题的关注,引起人民对礼仪问题的足够重视

  五、小结

  1、礼仪是一种行为规范和交往程序.

  2、礼仪规范和交往程序是一定社会关系中人们通过约定俗成而共同认可,成为人们自觉遵守的原则.

  3、礼仪活动是施礼者和受礼者相互尊重,感情互动的统一过程.

  4、礼仪是一种礼貌行为,是人的教养、风度与魅力的外在反映.

  5、礼仪活动是一种礼节、仪式.

  6、讲究礼仪,遵从礼仪规范,可以有效地展现一个人的教养、风度与魅力,更好地体现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和尊重程度,从而使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适度、恰当的礼仪不仅能给公众以可亲可敬、可合作、可交往的信任和欲望,而且会使与公众的合作过程充满和谐与成功。

大学生关于的调查报告7

  调查时间

  20xx年7月16日——20xx年7月31日

  调查对象

  大学部分学生及部分其他高校学生

  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和电话采访

  调查背景

  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网络技术已迅速发展。互联网作为传播信息的新媒体,越来越多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新途径,对广大大学生的学*、生活乃至思想观念产生着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

  调查目的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别是对走在信息时代前沿的大学生。但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信息资源,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简单;但是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例如:大学生沉迷网络、网恋、浏览不健康信息等。这些问题不仅对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带来很大的影响,甚至对我们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都有很大的负面影响。通过此次调查初步了解大学生上网时间及上网用途,了解大学生对网络的态度。

  调查过程及分析

  20xx年7月16日,我开始了历时两周的关于大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首先我做好调查前的各项准备,拟定好调查问卷,然后再我身边的大学生范围内展开调查,主要借助于网络、电话等工具我先后调查了有五十个人。以下是我的问卷:

  1、您的性别?

  A、男 (34)B、女(16)

  2、您现在的年级?

  A、大一(8) B、大二(24) C、大三(14) D、大四(4)

  3、您最早在什么时候接触网络?

  A、初中以前 (10)B、初中(17) C、高中(21) D、大学(2)

  4、您现在有电脑吗?

  A、有 (38)B、没有(12)

  5、您现在*均每天的上网时间是多少?

  A、1个小时以内(13) B、2到4个小时 (20)C、四个小时以上(17)

  6、您每周上网的*均花费是多少?

  A、低于10元(8) B、10到25元 (39)C高于25元(3)

  7、您通常上网的场所为?

  A、网吧(20) B、校园机房(17) C、宿舍(13)

  8、您上网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A、查资料、浏览新闻(8) B、学*软件等计算机技术(16) C、打发时间(玩游戏等)(26)

  9、您感觉上网会影响您的学*吗?

  A、上网会耽误学*(35) B、上网可以促进学*(15)

  10、您在上网时玩游戏吗?

  A、经常(31) B、有时(14) C、很少(5)

  11、您是否通宵上网?

  A、经常 (14)B、有事 (10)C、很少(26)

  12、您最喜欢网络的哪个特点?

  A、快捷性 (12)B、信息丰富(20) C、娱乐性(18)

  13、您现在网购吗?

  A、从来没(24) B、偶尔(20) C、经常(6)

  14、您上网和陌生人聊天吗?

  A、基本上没(10) B、无聊的时候会 (23)C、经常(17)

  15、您对网恋有什么看法?

  A、支持 (4)B、反对(42) C、无所谓(4)

  16、您是否沉迷于网络?

  A、是(0) B、没有(43) C、曾经沉迷过(7)

  17、您感觉网络对你来说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A、利大于弊(24) B、弊大于利(26)

  18、您觉得对于大学生上网最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本次共调查50名大学生,其中男生34人,女生16人,大一8人,大二24人,大三14人,大四4人。根据调查分析显示:1、有76%的学生都有自己的私人电脑,而且其中男生居多占29人。

  2、绝大多数学生在高中以前都开始接触网络96%,只有两名同学是在大学开始接触网络。

  3、大学生上网时间偏长,有34%*均每天上网时间超过4小时,只有26%的同学*均每天上网时间控制在1小时内。

  4、上网打发时间的学生占到半数52%,只有32%的`学生用来学*软件等技能,剩下的为查资料浏览新闻等。

  5、很大度分同学都经常玩游戏,特别是男生有91.2%玩游戏,并且有28%的同学经常通宵上网。有14%的同学曾沉迷于网络。

  6、对现在新兴的网购、网聊功能大学生比较喜欢,特别是网聊,有34%的学生经常和陌生人聊天,40%的同学曾经网购过,12%的同学经常网购,但对于网恋只有8%的同学支持,84%的同学都反对。

  7、大多数同学每周上网的花费在10到25元占78%,站生活费的不消一部分。

  8、大学生通常的上网地点为网吧和宿舍占66%,这些场所的环境都不利于学*,特别是网吧。

  9、对网络的评价是众口不一,有48%的同学认为上网利大于弊,他们大多上网是用来学*,查资料的。但也有52%的同学认为网络弊大于利,他们大多是曾沉迷与网络和喜欢游戏的同学。

  10、大家感觉上网最应该注意的问题是网络安全。

  调查结论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对大学生产生着十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网络给大学生的正面影响

  1、网络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新的思维方式;传统的思维方式是一种线性思维。网络的发展,对传统的思维是一种超越和挑战。它是一种跳跃式、非线性的思维方式。网络时代的这种思维方式改变了传统思维所固有的较狭隘、死板的弊端,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2、网络有利于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网络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具有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等特征。它不仅丰富了教育内容,拓宽了教育途径,帮助大学生在宽广的环境中学*和积累知识,而且有利于大学生发展和形成个性。尤其是校园网和思想政治工作网的建立和发展,为大学生接受知识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3、网络使得思想教育工作的社会化程度得到大大的提高。过去,传统大学思想教育往往局限在课堂教学,传统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占主导部分。网络的出现,拆掉了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围墙,把学生带入到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通过网络,学生了解到大千世界的各种社会现象、思想观点、文化思潮。

  4、网络使我们了解到更为真实的学生思想动态,特别是一些受到普遍关注的校园和社会热点问题,大学生们会乐于在网上发表各自的观点、意见,进行交流、讨论,这都是学生真实思想的流露。教师可以通过收集、整理、分析这些网贴,从而找出对策。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网络这把“双刃剑”再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其负面影响也不可忽略。网络的开放性使大学生接触到的大量信息是原始的、未经“过滤”,虚假信息、违法信息、**信息以及垃圾信息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如果大学生对这些信息缺乏理性的判断能力,它们就会潜伏在学生的意识中,即使学生认为自己没有受到不良影响,但在适当时候它们会从行为中表现出来。如果学生过度沉迷在虚幻的网络世界里,会使他们逐渐丧失现实的人际交往能力,导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远,性格变得紧张、孤僻、冷漠。

  针对现在大学生上网时间长,沉迷网络多的情况我认为:作为现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充分利用网络的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学*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做到合理上网,拒绝沉迷。第一,上网要有节制,每天安排合理的时间上网,多参加校园活动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第二,不要浏览**、暴力、不健康网站。第三,不要荒废学业,我们应该把网络作为学*的工具,避免电脑成为游戏机,沉迷其中,不仅浪费时间还浪费父母的血汗钱。第四,注意网络安全,网络是一个虚拟世界,我们遵守网络道德的同时不要忘记自身安全,特别是不要把自己的私人信息透漏给别人,女生千万不要独自与网友见面。

  作为大学生,应该认识到沉溺于网上娱乐的不利,用更多的精力关注网络上真正有价值的信息,通过网络接触社会,提高辨识和思考的能力。网络提供了大量信息,又提供了一个接触社会的个性化和国际化的空间,给了大学生一个展示自身能力的大舞台。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想我们能充分利用网络这个工具让我们的学*更加简单、生活更加美好。希望大家能合理安排上网,让网络真正为我们所用。

大学生关于的调查报告8

  大学生兼职现状调查报告

  调查说明:

  调查目的:了解客户需求,为开发产品找到数据依据.方向开发方向——方向比努力重要!

  调查方式:进入学校针对在校大学生,一对一沟通,填写的.问卷经过4次修改,不断完善,去除部分不合理问题,新增问题.

  调查男女比例

  调查人员年级

  您在校期间做过兼职么?

  想做,但是目前还没做兼职的原因?

  您现在找兼职都是通过什么途径?

  以上途径中哪一种是最喜欢的?

  您多长时间更换一次兼职?

  目前找工作途径中,您最头疼的问题是什么?

  您觉得大几做兼职比较合适?

  您在兼职中比较热衷的工作岗位是?

  您都会在什么时间段想要去做兼职?

  您认为兼职能给您带来什么?

  选择兼职时您首要考虑的是?

  您认为兼职与你的学业或其他兴趣爱好(如学生会、学*、阅读、运动)有冲突吗?

  您是否愿意接受工资月结的兼职工作

  您每个月生活费是多少?

  您每个月生活费是多少?每月生活费除了吃饭,您还主要用于哪方面?

  对于未来就业您是否感到迷茫?

  对于未来就业您是否感受到压力?

  您在选择兼职时是否考虑到未来的就业方向?

  您认为通过兼职会对将来的就业有帮助吗?

  您最常用的上网方式是什么?

  您开通了哪些上网支付方式?

  您常用的.消费方式有哪些?

  以上的几种方式,您认为最方便的支付方式是?

大学生关于的调查报告9

  大学,是我们人生至关重要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我们学*知识、丰富生活的黄金时期。大学的生活是非常自由的,我们拥有了更多的可以支配的课余时间,但是在那些课余的自由时间里我们又是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的呢?是学*?是逛街?还是上网?或是兼职……*日,针对大学生课余时间安排这个话题,同时也为了了解自己身边同学的课余活动情况,我们团队对我校各院展开了一次课外调查。

  一,调查目的。

  通过一定的调查研究,进一步了解在校大学生课余时间分配情况,同时为提高学生时间利用率提供几点建议。

  二,调查方式及对象。

  以安工大大一到大四的学生为主,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分发问卷100份,收回100份,收回率为100%,其中男生50份,女生50份。

  三,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表明,约有88%的学生认为目前他们业余时间使用存在一些问题,只有12%的学生没有发觉其中有问题,或是问题很少,可以忽略,最终发现这些问题主要有主要一下几个方面:

  1,人生目标不明确,枉然无所适从;

  从调查情况来看,现在的大学生不会像以前每天都在题海度过了,所以大学生的业余生活也变得丰富起来了。现今大学生业余生活基本上是靠上网,看书,逛街,睡觉以及兼职来维持的。很多大学生对这种现状持着一种模糊的态度。他们对课余生并没有明确的概念,因而并没有明确的安排,计划不清楚自己的课余生活到底是如何进行的,也不知道自己的业余生活应该如何丰富。他们对学*和生活缺乏明确的目标,因此没有学*的动力,也没有实践的激情。对一切都显得茫然无措,无所适从。

  2,不懂得珍惜时间,时间效率较低。

  大学生活自由,课余时间充足,但束缚较少,选择太多,致使很多大学生不懂得合理利用课余时间,时间效率较低。一方面,很多闲置的时间,很多要做的事情,也不知道怎么开始,如何去做,多学*生活显得茫然;另一方面,大学生活较自由,缺乏必要的束缚,缺乏自制力,不善于安排生活,掌控时间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效率也较低。

  3,学*时间不足,过于沉迷于娱乐。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60%的同学将课余时间用于上网玩游戏,只有10%的同学将主要的课余时间用于看书和学*,另外关于课余学*时间,10%的学生学*时间少于2小时,55%的学生学*时间在2到5个小时,32%的学生学*时间为5至8个小时,只有3%学*时间超过8小时。关于电脑的使用,80%的学生主要用电脑来聊天和大游戏,只有12%的学生主要用电脑来学*。根据以上数据表明,大学生的课余时间主要用于游戏娱乐,而用于学*的时间明显偏少。同时,大家对电脑的使用也充分说明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合理使用它,它能成为我们学*的好帮手,而使用不当,它也会成为我们学*的绊脚石,

  4.参加社会实践太少,社会交际能力不足

  调查结果显示,只有不到8%的学生课余时间参加兼职工作,22%的学生参加社团活动。这说明了大多数学生的大学生不愿意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缺少社会经历,因此社会交际能力不足。

  四.我的'建议

  1.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制度符合自己特色的时间计划安排

  人生有了目标,生活才有动力,只有坚立了明确的人生目标,人才能有目的的去学*,有计划去生活,我们的生活才不会茫然而无所适从。制度符合自己特点的时间计划安排,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去利用课余时间。

  2.合理规划课余时间,提高时间效率

  课余时间充足,但是也需要合理分配。不仅要花时间娱乐放松,更应该花时间刻苦学*,学*才是学生的主业。因此,我们应该提高自制力,控制上网时间。我们要学会既学的开心又玩的尽兴,劳逸结合。

  3.加强社会实践,提高自身素质

  大学是我们迈进社会的起点,在大学我们就要为将来的生活工作打好基础。因此,我们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更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要多参加校内的各种社团比赛,同时也要走出校园,参加各种兼职和实*活动,这不仅能增强我们的阅历,同时也能提高自身的能力。

大学生关于的调查报告10

  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几年,伴随着20xx年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到来,当代大学生所要面对的将是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的挑战。等待当代在校大学生的也将是更高的能力要求和自身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自身择业要求过高同用人单位之间的矛盾……面对这些矛盾,在校大学生们对自己的就业倾向有自己的看法、观点。对此,我们在我校进行了一次针对大学生就业倾向的问卷调查,主要包括大学生对自己专业的了解程度、择业观、就业信心、对自主创造的看法等,进而帮助我们深入了解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倾向社会经济发展

  一、摘要

  通过对我校同学的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了一些大学生就业倾向方面的相关数据。从问卷结果分析可看出:同学们都非常关注自己的就业前景;76%的同学都充满自信,认为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解决自己的问题;55%和28.5%的同学所期望的初始月薪都在1500—2500元或2500—3500元;63.89%的同学认为大学生就业难的最主要原因是“个人能力不足”针对问卷所反应的问题,我们的建议是:大学生应增加就业信心、努力学*知识、增强自身能力、多关注和了解相关信息、学校更要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

  二、调查情况

  1、本次调查所使用的方法是随机抽样和问卷调查相结合,实发问卷105份,有效问卷99份(其中女生46份、男生53份;调查对象为本科学生97份、专科学生2份;文史类学生89份、理工科学生10份;大二学生63份、大三学生36份)。

  2、我们的调查程序是:20xx年11月10日至12日开始进行提纲、计划和问卷设计以及一些前期的准备工作;11月15日至11月20日进行问卷调查;11月22日至25日进行问卷统计、数据分析并撰写调查报告。

  三、调查结果和数据分析

  我们通过调查得到,对自己所学专业满意的'占24%,比较满意的占63%,不是很满意的占10%,不满意的占2%,无所谓的占1%;职业与专业一定对口的占4%,专业对口,但不强求的占63%,专业并不重要,只要找到工作的占11%,无所谓的占20%,要看工资的占1%;就业渠道方面自己找的占70%,家里帮忙找的占5%,靠学校找的占12%,朋友介绍的占5%;月薪800-1500元的占7%,1500-2500元的占54%,2500-3500元的占28%,3500元的占9%;工作类型挖掘自我潜力的工作占37%,普通稳定的工作占26%,有挑战性的工作占16%,舒适安逸的工作占14%,其他占2%;就业单位意向为国家机关单位的占30%,事业单位的占10%,科研设计单位的占2%,国有单位的占9%,民营或私营单位8%,中外合资企业,无所谓3%,没有特别要求的占21%,其他占3%;毕业后职业选择的地理上39%选择了沿海发达地区,21.3%选择了中部中小城市,8.6%选择会去西部地区,5.1%选择了去农村,26%的选择了去上海等大城市;对于小城镇及乡镇单位就业乐于接受的占26%,实在没有其他机会可以接受的占37%,一般26%,坚决不接受的占1%,无所谓的占8%;就业难主要原因是自身素质不过硬的占46%,就业岗位少的占12%,专业学历限制的占8%,其他的占6%。

  同学们在选择职业的标准有:稳定性,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经济收入与福利,工作福利,单位前景,职位前景,深造机会,为社会作贡献,工作地点;在求职中需要了解单位的信息的有:资金和规模介绍,主要业务和发展前景,用人标准和聘用条件,薪酬和福利,人才培训情况,职位信息,单位文化和管理体制;害怕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个人能力不足,求职方法技巧欠缺,缺乏社会关系,用人单位选拔不公。

  对于14问“请谈谈你对提高公共管理类大学毕业生就业率的一些建议?”的回答主要是:针对自身要在各方面增强自己的能力、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给自己一个有效的定位、放低要求、从小处做起;学校方面应多针对学生的能力方面进行训练——加强就业指导、提供更多的实践*台、做好学生与就业单位的联系工作。

  四、调查结论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当前经济虽然回升向好的基础进一部巩固,但经济增长的内动力不足从而造成在大学毕业生人数迅猛增长及金融危机等严峻挑战下,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扩大内需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效应继续显现,但财政金融领域潜在风险增加,使得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有所改变,不再是以前陈旧的择业观念,就业期望逐渐降低。先就业后择业也开始成为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主要观念;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和竞争力不断提高,我国大学生就业选择较以往有了更多的选择;然而由于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矛盾凸显期,就业形势仍然严峻,大学生找工作都已以稳定为首要;而如果没能顺利就业,选择继续攻读的可能性最高。

  总的来说,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两面”或“双面”的特点,即有利条件和突出矛盾同时并存,表明前进的道路并不*坦,决不能把经济回升向好的趋势等同于经济运行的根本好转。

  (二)调查建议:

  1.大学生自身,大学生应该树立风险观念和竞争意识,确立合理的职业期望。“先就业后择业”,在职业的实践中逐步地去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做到:把握良好的求职心态;脚踏实地,降低过高的期望值;转变就业观念;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消除“眼高手低”的思想,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调整自己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到艰苦的地方去创业;认清自身的素质和条件,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寻找与自身条件相适应的、适合于自己的用人单位;提高自身的能力,在校期间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如学校安排的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招聘会,也可以在不影响自己学业的前提下去找一份兼职,增强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

  2.学校方面,学校要切实做好学生的就业工作,尽量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倾向,完善就业指导体系。通过向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接受职业指导,帮助他们进行有效的职业决策。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和就业帮助。如:建立职业指导机构,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信息与指导服务;开设职业指导课程,列入学校教育课程内容和教学计划;实施在校学生的就业指导与实*政策等。

  高校要加快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完善就业指导工作。激励当代青年大学生到基层、到艰苦环境中去受教育、做贡献。

  3.**方面,出台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就业,定期组织好人才招聘会。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如果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三年内减免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免收毕业生存放档案的费用等)。

  五、调查方案:

  调查目的:通过调查我校同学的就业倾向的一些相关问题,了解我校毕业生的就业期望,自身素质的评价,以及对就业形势的看法,深度挖掘对其产生影响的各种主客观因素。从而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作一个新的描述,帮助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为同学们在今后的求职就业过程中提供参考,以及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指导的部门提供一定的借鉴。进而深入了解我过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状况。

  调查对象:四川理工学院在校大学生

  调查地点:四川理工学院汇北校区、汇南校区、营盘校区

  调查方式:随机抽样调查问卷调查

  调查时间:20xx年11月15日至11月20日

  六、附件

  大学生就业倾向调查问卷

  性别____学历____所学专业年级____

  1.您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满意程度为______

  A.很满意B.一般C.不是很满意D.不满意E.无所谓

  2.您关注您专业的就业前景吗?_______

  A.特别关注B.偶尔关注C.一般D.不是很关注E.完全不关注

  3.您希望获得的职位与您的专业对口吗?_______

  A.一定对口B.专业对口,但不一定强求C.专业并不重要,只要找到工作就行

  D.无所谓,关键是发挥自己的才能,有很好的发展前景E要看工资

  4.您对个人就业渠道的选择是_______

  A.自己找B.家里帮着找C.依靠学校推荐D.自主创业E.朋友介绍

  5.您期望的初始月薪是()

  A.800-1500元B.1500-2500元C.2500-3500元D.3500元以上

  6.您会选择哪种类型的工作()

  A.挖掘自我潜力的工作B.普遍稳定的工作C.有挑战性的工作

  D.舒适安逸的工作E.其它

  7.您的就业单位意向为()

  A.国家机关业单位B.事业单位C.科研设计单位D.国有企业

  E.民营或私营企业F.中外合资企业G.无所谓,没特别要求H.其他

  8.你毕业后选择的职业地理上的要求是

  A.沿海发达地区B.中部中小城市C.西部地区D.到农村E.上海、香港类大城市

  9.你选择职业的标准是________(可多选)

  A.稳定性B.能发挥自己的才能C.经济收入与福利D.工作乐趣

  E.工作环境F.单位前景G.职位前景H.深造机会I.为社会做贡献

  J.工作地点K.其他

  10.在求职过程中,你迫切需要了解单位的信息是_______(可多选)

  A.资金和规模介绍B.主要业务和发展前景C.用人标准和聘用条件

  D薪酬和福利E.人才培训情况F.职位信息G.单位文化和管理体制

  11.如求职较为困难,您对去小城镇及乡镇单位就业这种情况能否接受?_____

  A.乐于接受B.实在没有其他机会时可以接受C.一般

  D.坚决不接受E.无所谓

  12.你最害怕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______(可多选)

  A.个人能力不足B学校就业指导不够(包括就业信息不足)C.求职方法技巧欠缺

  D.缺乏工作经验E.缺乏社会关系F.用人单位选拔不公正G.其他

  13.你认为大学生就业难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

  A.自身素质不过硬B.就业岗位少C.学校就业指导不好D.专业学历限制E.其他

  14.请谈谈你对提高公共管理类大学毕业生就业率的一些建议?

  感谢你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参与我们的调查,谢谢配合。并祝你事事顺心,学业有成!

  关于从《当代大学生就业倾向》看社会经济的发展的调查报告

  学生:

  专业:

  班级:

  四川理工学院法学院

  二0xx年十一月

大学生关于的调查报告11

  一、调查时间:20xx年xx月。

  二、调查地点:全国

  三、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日,国家统计局齐齐哈尔调查队对当地200名在校大学生求职倾向开展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四成的被调查者有报考公务员的意向,七成被调查者认为公***还会持续走热。

  被调查者中,文科类占2***%,理工科类占73.6%;男生占40.8%,女生占59.2%;大四学生占72.3%,其他学年学生占27.7%。调查中,有*九成的被调查者认为,公务员职业的稳定性,公务员职业风险较低,福利待遇较好,并有73.4%的人认为公***热还会持续。但被访者中有超过半数的人认为,对应届大学毕业生在公务员报考中的一些限制条件,诸如要求有研究生以上学历或基层工作经验等没有必要,应该给应届大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

  分析认为,当今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热“高烧难退”,与我国传统的公务员终身制有直接关系,需通过推进机构改革,“打破铁饭碗”,逐步为“公务员热”降温。同时,在校大学生也要结合自身的实际,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念,不必盲目跟风报考公务员。

大学生关于的调查报告12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的消费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异常,他们有着不一样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特殊群体自然有自我特殊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的问题。为了调查清楚大学生的消费问题,我们决定在身边的同学中进行一次消费的调研,弄清楚大学生要花多少钱,花在了什么地方,花的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怎样改善

  二、问卷情景

  见附录(含调查问卷和结果分析表格各一份)

  本问卷共发放42份,收回有效问卷31份。发放以我们周围的同学为主,基本上做到了随机发放。

  我们在下头对有代表性的几项进行了具体分析

  三、数据统计和分析

  1、总消费额

  统计结果证明,消费额主要集中在350500和500800之间,对于一个基本上的纯消费群体,我们觉得这个结果略低。我们认为,适宜的人数分布峰值应当出此刻500800区间,其他区间应当贴合正态分布,两种极限情景a(350以下)和e(1200以上)的选择较少,倒是贴合正态分布规律。

  2、恩格尔系数

  由表中数据可看出,饮食方面支出居于350450的人数最多,吃饭消费占总消费的比例较高,所以,大学生这一群体的恩格尔系数较高,这可能是这一群体的特点。虽然研究到,这一数据受限于我们学校的物价水*,并且与个人饭量的关系较大,但还是能够反映福州地区大学生消费支出的大概情景。

  3、通讯开支

  随机问卷得到的结果,品,相反,他们比较注重自我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必须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他们十分关注的资料。

  总体来说上大学生的消费仍然处于温饱阶段,即吃饭穿衣仍然是支出的主要方面;可是这种温饱已经有向小康过度的趋势了(这点由我们日益增多的手机支出,潜在恋爱支出就能够看出)。

  2、消费层次必须程度两极分化。

  据调查,武汉大学生中其中年消费最高的到达28500元,而年消费最低的仅有2100元。大学生年支出均值为8383.96元。这其中有92.7%的大学生把家庭供给作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占其总消费的70%以上。家庭收入越高,对学生的经济供给越多,构成大学生消费的一种特殊的奢侈格局,主要表此刻旅游、电脑、call机或手机等方面的消费上。这点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必须的必然性,但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必将在必须程度上得到改善

  3,丰富大脑不惜钱

  调查中我们发现:由于就业单位对高学历的要求,此刻一些大学生读完专科升本科、读完本科读硕士,成批量地买回参考书。还有一些学生则在读本专业的同时,辅修其他学科,为自我就业积累知识资本。在旁听课程、购买资料等消费项目上,他们出手大方,并且家长对此项消费的投入也是乐此不倦。

  4、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为突出

  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至少有一个方面是共同的,即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按照广州地区的物价水*,以学生在校每一天消费十元左右用于基本饮食需要来估计,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300元左右。

  我们惊奇地发现,在被调查的12名女生中,66.7%饮食费用在350元以下,有的为了坚持苗条身材控制自我的食欲,有的为了节俭支出不顾营养需要净选择廉价的饭菜;而19名男生中也仅有84.2%到达标准。当问及他们是否研究过自我的营养结构问题时,比如对一杯奶养起一个民族说法的认同时,90%的同学表示认可,但不怎样在意。当我们把饮食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在讨论会上指出的时候,他们当中,尤其是女同学很多都承认自我对健康饮食知识了解不够。

  5、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讨论会中,一些同学指出,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我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我的欲望等,都能够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构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6、恋爱支出过度

  在调查和讨论会上我们发现,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2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到达500元(比如送名贵礼物给对方)。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这是让人感到忧虑的方面。趣味的是,传统意义上谈恋爱的费用支出一般由男方承担的局面已经完全被打破,而出现三种情景,即男方全部承担、男女方共同承担和女方主动全部承担,女生的恋爱支出如何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那独立理财本事就成了重中之重。理财不是简单的四则运算,不是简单的收支*衡,它需要长期的理性基奠,个人盲目的冲动不是独立,是任性的表现,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脑中有独立的`概念,更迫切的是独立的行动和理性的思考。主要有两方面的资料: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本事;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本事。

  2、克服攀比情绪

  攀比心理的构成不可避免。我们应当如何应对呢首先,我们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我理性的定位。大学生的确需要竞争意识,但并不是所有的事物我们都需要争,生活上次于别人,并不可耻,没有必要抬不起头来。

  经过这次调研,我们基本掌握了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趋势及现状。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大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这主要是生源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家庭情景的不一样和消费*惯的差异造成的。在以寄生性消费为主的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本事、科学的价值观应是当务之急。

  3、构成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

  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费*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构成校风助学风的良性循环。所以,应当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构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

大学生关于的调查报告13

  从表面上看,消费是个人行为,但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消费心理、消费意向、消费意识、消费嗜好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从这一意义上说,校园里出现的不良消费所造成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它不仅加重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影响了家长和学生的感情;还在某种程度上扭曲了校园人际关系,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对学生个人来说,这一时期形成的道德观念可能会影响他一生的消费行为,并且与其人生观、价值观、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密切相关。所以,中国当代大学生消费问题值得重视,而且刻不容缓!

  本调查旨在分析大学生特别是贫困生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了解他们目前的消费情况,以期挖掘潜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有效的改善措施,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惯,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笔者对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汕头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商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等面向全国招生的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学生进行随机性匿名问卷调查和访谈。接受调查共320人,*均年龄20.8岁,*均年级为2.1年级。

  2.方法:一是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是根据大学生消费的相关情况自行设计,经预试、反复修改后形成,问卷题型主要采用选择题的形式。本次调查共收回问卷发145份,有效问卷138份;二是网络问卷调查,通过QQ、EMAIL、留言板等方式让各大高校的部分学生网上答卷。填写网上调查问卷的人数110人,问卷做到了随机发放;三是一对一谈话或座谈会等形式获取信息,进一步了解被调查者的消费心理和价值取向。访谈的方式随机选择了愿意接受访问的65人。三种形式形成互补,相互促进,使我们的研究更具客观性。

  3.资料处理:全部原始数据采用EXEL 20xx进行分析和统计。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月消费总额贫富差距大。大学生总体的月消费额主要集中在350元——500元和500元——800元这一幅度,少于350元或多于1200元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少。而备案贫困生的消费额基本是少于350元。贫困生的生活标准与消费能力与普通学生差距相当大。(见图1)

  2.饮食方面开销大。无论是否贫困生,饮食开支在消费总额中占了绝大部分,这是符合健康的消费构成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中还兴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请同学吃饭的热潮,这方面的开支虽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学生消费高的一个原因,这说明大学生已经逐渐有了社会交际方面的消费。

  3.通讯网络费用过高。被调查人群中,对手机的拥有率为92%,其中70%的贫困生也拥有手机。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集中在50元——100元,贫困生的手机费用一般能控制在50元以下。也有14%的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高达150元以上。

  4.“游玩费”、“恋爱费”逐渐增长。随着旅游的概念进入现代消费,大学生也逐渐有了这方面的花费。据了解,大学生*均一年内会出游两次,跟集体出游或是与三两好友同游。另外,调查中占30%的大学生在谈恋爱,他们每月用于恋爱的费用都是200元——350元之高。这是当代大学生中出现的一种不甚合理的消费。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消费的趋附性强,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很大。(具体见图2)

  5.先进的消费方式悄然成风。大部分学生购物都喜欢现金消费,三分之一左右的同学喜欢银行卡信用卡消费方式。可见,一些比较先进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大学生的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校园卡、银行借记卡会成为大学生钱包里的必备品。学生使用信用卡也逐渐悄然成风。

  6.男女生间的消费差异。调查结果显示:现代的大学生中,男女方恋爱支出基本成持*趋势,部分女生恋爱支出还甚至超过了男生。在建立和培养自己人际关系方面,男生的开销远比女生大,而在形象包装方面,女生又会略胜一酬。在对于是否会计划月生活费的这一项调查中,选择有计划的女同学仅为28.4%,男同学则为37.1%.(具体差异见图3)

  7.日常资金来源和家庭收入。调查发现,大学生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家里提供。其中贫困生勤工俭学的人数比普通学生多出十个百分点。而贫困生对于外出兼职比普通学生有更热切的期望,也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可见,贫困生有着更迫切地锻炼自己、早日投入社会的意识。家庭月收入方面,大学生家庭月收入整体上以1000元——20xx元居多,而贫困生的家庭月收入以500元——1500元居多,有25%还是月收入在500元以下的特困户。(详细可见表)

  8.大学生对自身消费现状的看法。无论贫困生还是非贫困生,对于自身的消费现状,三分之一的人表示是觉得刚刚好的,一成的贫困生觉得自身消费现状偏低。而剩下的大部分,都是认为自身的消费现状是偏高的',同学们普遍都有在不知不觉中花了钱的体验,但大多数的同学都没有切实地想过要如何去正视自身消费过高的问题以及想出应对措施,可见,大学生还未养成良好的消费*惯和成熟的消费观。

  三、结论与讨论

1.结论

  (1)大学生的消费构成跟上社会发展的潮流,与社会接轨。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外出聚餐、请朋友吃饭、外出旅游、通讯网络方面的费用较多,俨然大学生圈子也成了一个小社会,大学生更多地意识到了要提早接触社会上的一些新的生活消费方式,进而提早融入社会。而银行卡、信用卡等消费方式也受到大学生们欢迎,可见,大学生作为社会上一个活跃的群体,虽然在经济实力上未能跟上社会,但消费意识上却早已和社会发展同步。

  (2)理性消费仍为消费主流。大学生的绝大部分支出是用于饮食方面,而玩乐方面的支出不算多。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是清楚知道自身的使命还是以学*知识为主,而不会沉迷于玩乐。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消费时都会较为谨慎,尽量精挑细选,不会一味求贵,或者只注重便宜的价格而不注重质量。所以较为理性的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主流。

  (3)消费呈现向多元化发展。大学生在实现温饱的同时,也在服饰装扮这一方面明显消费。而作为饱读圣贤书的天之骄子们,学*之余也会不忘逛逛学*用品店和书店,为取得各类证书的补课充电也成了大学生的一个消费热点。部分手头宽余的学生还手头上还会拥有一些如照相机、MP3等数码产品。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取向逐渐向多元化发展。

  (4)恋爱费用支出过高。大学生刚开始恋爱为稳固恋情和讨恋人欢心所付出的“恋爱费”比较高,这是大学生消费中很不合理的一部分支出,因谈恋爱而每月的生活费入不敷出的大学生大有人在。这种不合理的消费也会导致一种错误价值观的形成,容易让大学生们认为爱情是建立在金钱之上的。所以,恋爱支出过高的现象应制止。

  (5)贫困生的消费水*虽然偏低,但消费构成比较合理。贫困生因为消费能力有限,他们日用的资金来源除了家里提供之外,还有国家、社会资助和勤工俭学等途径。正因为他们的钱得来不易,故他们会对生活的各种开支精打细算。他们主要的花费在于饮食、生活用品和学*充电方面。另外,由于对接触社会的要求更为强烈,他们能够把握到社会一定的消费动向,而能否择优地去跟随。

  (6)合理理财和储蓄观念仍十分淡薄。调查中,大部分的大学生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消费组成不很合理,但极少数的大学生会有规划自己的消费组成的意识。他们大多会在不知不觉中盲目地追随了流行于校园中的消费大潮,而缺乏了自我判断和自主意识。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用都超出了预计,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能够在银行帐号上拥有自己的一笔积蓄。

大学生关于的调查报告14

  一、概要

  随着计算机的逐步普及与泛化,网络游戏已经成为了男在校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本文依据147份“关于男在校大学生打游戏情况的调查”有效问卷所得到的数据,客观分析了网络游戏对男在校大学生日常生活与学*的影响,同时也提出了我们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够让广大在校生了解网络游戏的利弊,避免沉迷。

  二、正文

  ⑴调研目的

  为了了解网络游戏对男在校大学生的影响,帮助大学生正确看待网络游戏分清利弊,我们小组做了关于男在校大学生玩游戏的调查报告,希望通过此次调查,帮助大学生客观认识网络游戏和学*之间的关系,并且针对一些沉迷于网络游戏荒废学业的大学生提出可行的教育政策。

  ⑵调研方式及时间

  在4.23~4.25进行了为期三天的随机抽样调查,调研方式为网络问卷(问卷星)

  ⑶调查对象

  理工大学在校男大学生(主体为大一大二)

  ⑷调查结果与分析 1.男大学生玩网络游戏的频率。

  1.在147份有效问卷中,*半数的同学偶尔玩网络游戏,27.21%的同学经常玩,14.97%的同学几乎天天玩,而不玩游戏的学生仅占8.16%,可见游戏已经成为大部分男在校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是一些大学生每天必做的事情。

  2.在关于大学生喜爱的网络游戏的`种类的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像CF,LOL等网络对战类游戏是男生的最爱,有74.15%的男大学生选择了喜欢这类游戏,下棋,三国杀等休闲类网络游戏位居第二,有21.09%的男大学生选择此类游戏,而像角色扮演和其他类的游戏,受欢迎程度较低。普遍男大学生偏爱竞技对战这些激烈的可能影响到他们生活学*情绪的游戏。

  3.在对网游年龄的调查中,数据显示玩游戏一年以内的男大学生占22.45%,31.29%的男大学生网游年龄超过了五年,半数的男大学生网友年龄在2~5年之间,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男大学生从高中就开始接触网络游戏,而且接触时间较长,而少部分男生是在进入大学自由时间很多的情况下开始玩游戏!

  4.当遇到学*或感情上的挫折和烦恼时,是否会选择到游戏中去发泄。 数据显示,9.52

  %的同学经常通过打游戏来发泄,36.05%的同学有时会如此,超过半数的同学很少有过这样的行为。说明游戏已经成为一部分同学发泄自己负面情绪的一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大学生调节自己的心情。

  5.关于男大学生是否因为打游戏而翘过课这个问题,63.95%的男大学生回答“从未有过”,说明网络游戏还没有影响他们的学*。30.61%的男大学生回答“偶尔”,说明这部分人曾经有沉溺于网络游戏的倾向,而5.44%的男大学生回答“经常”说明网络游戏已经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生活,网络游戏成为少部分自制力差的同学荒废学业接连挂科的影响因素。

  6.是否因为打游戏而通宵过。 调查结果显示44.9%的同学并没有因此通宵,51.2%的同学偶尔因此通宵,而剩下的4.08%的同学经常通宵打游戏。所以大部分的男在校大学生在打游戏方面还是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并未过度沉迷,但是少部分同学的通宵仍会对白天的学*和正常的课余生活产生影响。

  7.在对“你经常要比预计的玩更长时间的游戏吗?”这个问题的调查中,仅有19.05%的男大学生选择了“几乎不”这一选项,超过半数的同学选择了“偶尔”,更有23.13%的男大学生选择了“经常”这一选项,说明大多数的同学自控能力较差,不能控制玩游戏的时间,花费到电脑屏上的时间越来越多。

  8.关于玩游戏的原因(此题为多选题)。

  因为没有无女友,无聊打发时间而玩游戏成为最主要的原因,另外对于天性喜欢竞争的男同学想玩游戏来竞技也是玩游戏的原因,还有一部分男同学是通过玩游戏来发泄情绪,缓解压力,也有的同学是为了跟朋友交流感情,结交新朋友,

  剩下的少部分人选择了其他理由。由此可见,大学生之所以不能摆脱网络游戏束缚的原因多种多样,并且对于男生来说对于他们发泄情绪和结交朋友方面有很多有益的帮助,但是49.66%的数据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些没有目标的大学生采取了浪费时间的游戏虚度光阴。

  9.大学生是否会因为游戏中竞技失败或者苦苦不过关而心烦气躁甚至发脾气:

大学生关于的调查报告15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全人类所认同的道德规范。诚信,对于提升整个社会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的诚信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正确的诚信意识有助于促进正确的诚信行为。因此,本次调查以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为主要调查主题。有效卷率为100%。

  总体评价是:大学生对于诚信意识有着高度的认知水*,但是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与诚信行为出现背离的现象。

  从调查问卷来看,性别的区别对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影响不大。本次问卷中,专科学历的大学生占20%,本科学历的大学生占80%,但是从结果来看,学历的区别也不影响对诚信意识的认知程度。城乡差距拉大,但是大学生受过了高等教育,无论是农村还是城镇的学生都对诚信意识有着较高的认知。

  首先,问卷调查关于大学生的国家助学贷款情况。在对待大学期间学*和生活经费的主要来源问题的回答中,约有70%的学生回答是父母供给,约有0.5%的学生选**间借款,约有1%的学生会选择助学贷款。30%的学生认为家庭对负担自己在校期间的学费和生活费有很大的困难,51%的学生认为有一定困难,19%的学生认为没有困难,这说明大多数的家庭要负担大学生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在问及“如果大学生觉得家庭难以负担自己在校的学费或者生活费时,首先想到的是那种筹资方式?”有23%的学生回答是向亲朋好友要钱或者借钱,0.6%的学生回答是由家庭向银行贷款,也有0.4%的学生会选择从民间高息借款,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占40%,约有20%的学生也愿意勤工俭学来筹资。很多学生并不把申请助学贷款,回答是名额有限的学生占40%,其余的回答有贷款手续繁琐,贷款额度太小,贷款条件苛刻,贷款利率太高和贷款程序透明度低的学生的比例分别是22%、1%、20%、8%和9%。虽然申请助学贷款有一定的困难,但是仍然有80%多的学生持十分赞同和比较赞同的态度。由于各种各样的情况,在调查的所有问卷中有80%的学生没有申请助学贷款,在20%的申请了助学贷款的学生中,90%多的学生把贷款用来缴纳学费,当然极少的也有用于基本的生活开支,报考费用和购置消费品等。很多学生想通过贷款来继续学业,因此,对助学贷款的性质和偿还责任大多都有一定的了解,不了解的学生只占10%。应该说大多数的学生都有良好的道德修养,90%的学生表示愿意及时偿还所欠贷款,但是仍然有些学生会说不愿意或者是情况而定。同样,30%的学生在偿还所欠贷款出现困难的时候会借债偿还,也有30%的学生会延期偿还,当然,也有个别的学生认为能不还就不还,这说明极个别的学生还需要加强诚信意识的培养。虽然很多学生表示愿意及时偿还贷款,但是以后是否有能力及时偿还是要按情况而定,70%的'学生认为如果没有及时还款主要原因是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无固定经济来源和工作后收入太低无力还款,其余30%的学生选择不知道如何办理还款手续和毕业后去向不明,没有主动跟银行联系,或许,这从侧面反映出我们的贷款机制还需要更加完善。关于国家助学贷款的最后一个问题是:“如果不及时偿还贷款的不良记录将来会被所有金融机构以及其他有关相关部门共享,是否会对您的还贷意愿产生影响?”只有极少数的学生选择没有影响或者说不清楚,其他90%多的学生选择有重要影响,一定会履约还款。毕竟没有及时偿还贷款反映了一个人的诚信情况,没有人或者单位机构愿意与一个没有诚信的人合作。

  其次,问卷调查关于大学生信用意识状况。90%的学生同意诚信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诚信在自己的为人处世中非常重要。这说明当代大学生的整体诚信意识较高。同时,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自己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容易被身边的人接受,绝大多数认为自己是一个诚实守信的学生也认为自己是一个值得依赖的人,对待自己的承诺会尽力兑现。大学生们从小被教育不能说谎,在成长的道路上,很多人都学会灵活看待关于谎言的认识,40%的学生认为人绝对不能撒谎,也有50%的学生认为可以撒谎,但是一定要是善意的,当然也不排除有10%的学生认为说谎没有什么大不了。对于诚信意识的状况也反映在借阅图书馆的书籍、校园枪手、考试作弊和履历造假等的问题上。60%的学生表示职位自己方便而不考虑别人,不自觉遵守图书馆的规章的行为是不可取的。同时,80%的学生认为校园枪手的出现涉及到一个人的道德问题,应该大力禁止。当然也不排除,有个别的学生对以上两个现象表示出无所谓的态度。大学生作弊应该是一个极为普遍的问题,有60%的学生回答自己有过作弊的想法但是未付诸行动,只有2%的学生回答自己没有过作弊的想法及行为。同样,有60%的学生认为作弊不可取,但是可以理解,只有10%的学生认为作弊是不可容忍不道德的行为。现在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重,为了顺利就业,有些毕业生会在自己的履历上作假,对待这个问题认识,有约一半的学生认为这种行为是无奈之举,但是也是不诚实的行为。因为有60%的学生认为出现造假行为的主要原因是求知受挫带来的负面效应。毕业生大多都想要一个薪水较高的工作,在毕业就业过程中,在于一个单位签约后,面对另一个更优越的单位的招聘时,又70%的学生认为要遵守合同,选择先签约的单位。有20%的学生选择视情况而定。从这几个问题的回答结果来看,大多数的学生有较高的诚信识,但是在现实面前又出现了诚信意识与诚信行为向背离的现象。

  在对“大学期间出现过那些信用不良行为”的回答中,65%的学生回答是没有任何不良行为。有20%的学生回答是拖欠学费,10%的学生回答是拖欠住宿费,5%的学生会大是电话欠费。当然,对于不良行为的出现,有50%的学生认为是经济困难,无偿还能力和支付能力,也有30%的学生选择是资金一时周转不开,20%学生的选择是由于缺乏有效的制约环境,认为不会影响到下一次贷款.和忘记还款时间等答案。现在严重的诚信缺失的行为已经会有法律的惩罚,40%的学生认为今后无法向银行贷款或透支是最有效的处罚方式,也有40%的学生认为追究法律责任是最有效的处罚方式,另外,还有20%的学生选择没收抵押物,罚款和公布黑名单的方式。

  本次调查中反映出大学生应该从传统诚信意识观念中吸收营养,同时,还要结合现实需要创作性的转化,把诚信作为自己做人的基本准则,树立。“说诚信话,办诚信事,做诚信人”的观念。尤其是在申请特困生补助,贷款和缴纳学费以及自荐择业等关键时候,要讲求诚信,实事求是,对自己的承诺和行为负责。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具有诚信美德的并能为建设诚信社会做出贡献的优秀大学生。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