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菁选

首页 / 调查报告 / | 2023-02-24 00:00:00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1

  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法律意识如何直接关系到未来国家法制建设的进程。为此我们对在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状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法律知识的及法律知识重要性的认识、主动应用法律知识的能力、守法与护法意识、法制观及对法律的信任度、基本法律知识的了解与掌握。计10道题。该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份,回收30份。

  (一)法律知识及法律知识重要性的认识。42.1%的学生的法律知识主要于课堂,47.3%的学生法律知识于电视、电台和报纸,受家庭影响及其他的占10.6%。说明学生学*法律知识的广泛,但课堂与其他传播媒介占据主要部分。当问及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时,只有20%的同学认为法律“非常重要,我有麻烦首先想到法律途径解决,没有法律我就没有办法生活”,63.3%的同学认为“法律比较重要,我有时会尝试使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另外16.6%的同学认为法律不太重要或者根本没作用。约1/2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强弱受学校的影响最大,约1/3的学生认为社会是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最大因素,家庭及个人因素只占20%。从中可以看出,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同学对法律的认识仅限于理论层面,还没有渗透到日常的学*生活中。学校组织的一些宣传活动或讲座只有43.3%的同学觉得能学到一些东西,剩余56.7%的同学觉得太形式化,不愿去浪费时间,或者没有参加过。

  (二)主动应用法律知识的能力。在实际生活中,有意识的应用法律知识的学生比例仍然不高,问卷中,试过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同学只有10%,90%的同学选择暂时没试过。参加勤工俭学或兼职时,有意向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的只占70%,仍有30%的学生完全没有这个意识。买了某种价值不菲的商品但后来现被骗后只有46.7%的同学会利用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40%的同学选择直接到商店找负责人赔偿,6.7%的同学选择把商品扔了,当买个教训,6.6%的同学选择“到处跟别人说这个商品是假的,叫人不要买。”这说明学生的**意识普遍不强。但可喜的是,当问到“当你真正处于一件法律案件中”有83.3%的同学认为自身法律意识不够,但懂得咨询专业人士,16.7%的`同学则认为自身的法律知识足够,而且懂得咨询专业人士。法律本身是一门学理性极强的学科,不掌握一定的法律基础理论,就难以用理论解决现实存在的法律问题。

  (三)守法、护法意识。由于传统法律意识的思维惯性,以及教育与宣传舆论的局限,大多数学生的法律意识处于一种被动的守法状态,虽然有较高的守法意识,但自觉性仍有待提高。对于一些轻微的违法违规行为,有40%的同学坚决不做,56.7%的同学选择会视情况而定,还有3.3%的同学则不介意,跟大众一起做。对于一些来路不明的自行车63.3%的同学认为自己不会去买,36.7%的同学则会买,因为很喜欢。

  (四)法制观及对法律的信任度。当问及“一次你的一个亲密无间的朋友,向你借600元生活费,答应三个月之后还,你会要求他(她)写借条给你吗?”时,46.7%的同学认为不用写,30%的同学认为写不写都无所谓,只有23.3%的同学认为应当写。大多数同学的法律意识还停留在法律心理阶段,只是基于自身日常生活对法律现象的一种表面的、直观的感性认识,远没有形成高水*的法律思想体系。“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与普通人一样犯了罪,应当公*对待。该选项得到了96.7%的支持率,说明“法律面前人人*等”这一观念已经深入民心。守法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任何人犯了罪都应该受到应有的惩罚。另外,结果显示,所有被调查同学都希望能不断提高自身法律意识。这说明同学对法律意识在现代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清醒的认识,希望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

  (五)基本法律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在调查问卷中,我们设计了10道具有固定答案的题目考查同学对法律知识的了解程度。各题答对率如下:

  1、你知道《劳动法》里面规定试用期最长是多久吗?30%

  2、父债子还,是否正确?76.7%

  3、你知道全国法制宣传日是哪一天吗?67.7%

  4、王某有三个儿子,王某在病死之前当某个儿子的面做了口头遗嘱,这种遗嘱是否有效?43.3%

  5、刘某现在17周岁,父母双亡,主要靠自己打工维持生计,则刘某属于?26.7%

  6、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及不能完全辨别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按照民法规定称为?66.7%

  7、刑法规定应负刑事责任最低法定年龄是10%

  8、甲某和其12岁儿子共同抢劫,其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40%

  9、投毒去**,当被害人服毒后尚未死亡之前,犯罪悔悟,并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抢救,但抢救措施未生效,被害人死亡,这种行为属于。60%

  10、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仍放任这种结果发生是。33.3%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是明显欠缺的。在严峻的就业形势的压力下,大多数同学会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专业科目的学*上,从而忽略了对法律知识的学*。有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明显增多,占社会刑事犯罪的比例持续上升。其原因之一就是不懂法,不知法。没有学*相关的法律知识,没有法律意识,那么,即使是当自己的正当权益被侵害时,也不懂如何通过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问卷调查的基本结论是: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仍亟待增强。

  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修养,提升法律思维水*,不仅是我们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我们不仅要学*法律知识,掌握学*方法,参与法律实践,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而且要树立法律信仰,宣传法律知识,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自觉维护社会主义的法律权威。

  另外,在学*法律知识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培养:

  ①法律至上意识。美国法学家伯尔曼说过“在法治社会中,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他形同虚设。“信仰法律,崇尚法律是人们对法律的一种尊重。法律的权威不仅于其强制性,更源于人们对法律的尊重、信赖和崇尚。

  ②公民意识。培养公民意识就是培养树立人人*等的法治观念,权利与义务辩证统一的观念,民主与法制辩证统一的观念。从而正确认识自己与国家的关系,与人民的关系,以主人翁的态度正确对待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2

  it行业仍是年薪老大

  调查显示,XX年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成都、重庆、武汉、青岛、杭州、西安十大城市涉及16类行业和11类职业的网民的*均年薪为27060元人民币。其中,9.1%的人年薪在5000元以下;13.7%的人年薪在5000~10000元;19.4%的人年薪在1万~2万元;15.3%的人年薪在2万~3万元;13.6%的人年薪在3万~4万;7.4%的人年薪在4万~5万;8.2%的人年薪在5万~6万;3%的人年薪在7万~9万;0.8%的人年薪在9万~10万;3.1%的人年薪在10万以上。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低收入者的比例远远大于高收入者,两端人数均较少,而大部分人收入基本在中间档次,从1万~5万元的收入者占55.7%。

  薪资收入排名前10位的`行业中,it业年薪排在,其值为29948元。XX年是it业寒冷的冬天,其行业排名却是,可见冬天来了,春天将会更辉煌。排在第二的是媒体/广告业,其*均年薪是28239元,后面行业及其*均年薪依次排行为金融/保险(28218元)、商业/贸易(25840元)、咨询/法律(24404元)、建筑/房地产(23049元)、医药/保健(22799元)、教育/研究(19746元)、机械/仪表(19379元)、其他类行业(19041元)、**/公用事业(19023元)、石油/化工(18945元)、矿产/冶金(13931元)、餐饮/旅游(11613元)、纺织/服装(11181元)、交通/运输(9250元)。

  经营管理者收入多

  调查显示,从事经营和管理类的职业年薪为高,其*均值为41208元。其次分别为技术(36220元)、销售(35965元)、编辑/记者/翻译(23598元)、律师/法律工作者(10340元)、公关/市场/广告(21360元)、后勤/物流(13756元)、财务/审计(13223元)。

  按城市划分,从事销售工作的,深圳的*均年薪为高,高达68000元。经营和管理工作者,广州排名,约为63083元,深圳紧跟其后,为62083元。公关/市场/广告职业者,广州以50833元胜于北京(35050元)。编辑/记者/翻译职业者,北京当仁不让,其年薪为56000元,第二名深圳被甩到30000元。财务/审计的高薪收入还是产生在经济中心上海市,其*均年薪为43333元。

  各城市收入差距大

  此次调查深圳和上海分别以52630元和50215元的*均年薪分列前两名,北京则以47356元身居第三位,广州(43362元)名列第四位。而其余6城市均低于4万元。

  在被调查者多的四大城市中,各城市高收入的行业不一样。北京地区收入高的行业为it业,*均年薪为50125元;上海地区“咨询/法律”行业高居榜首,*均年薪水*为53254元;广州薪金排在首位的律师/法律工作者行业的年薪超过50000元。在深圳,薪水高的行业是“教育/研究”和“医药/保健”业,其年薪*均高达60000元以上。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3

  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 大学生法律意识如何直接关系到未来国家法制建设的进程。为此我们对在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状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法律知识的来源及法律知识重要性的认识、主动应用法律知识的能力、守法与护法意识、法制观及对法律的信任度、基本法律知识的了解与掌握。计25道题。该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份,回收 30份。

  一 法律知识来源及法律知识重要性的认识。

  21%的学生的法律知识主要来源于课堂,73%的学生法律知识来源于电视、电台和报纸,受家庭影响及其他来源的占6%。说明学生学*法律知识的来源广泛,但课堂与其他传播媒介占据主要部分。当问及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时,只有20%的同学认为法律“非常重要,我有麻烦首先想到法律途径解决,没有法律我就没有办法生活”,33%的同学认为“法律比较重要,我有时会尝试使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另外66%的同学认为法律不太重要或者根本没作用。约1/2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强弱受学校的影响最大,约1/3的学生认为社会是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最大因素,家庭及个人因素只占 20%。从中可以看出,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同学对法律的认识仅限于理论层面,还没有渗透到日常的学*生活中。学校组织的一些宣传活动或讲座只有 33%的同学觉得能学到一些东西,剩余67%的同学觉得太形式化,不愿去浪费时间,或者没有参加过。

  二 主动应用法律知识的能力。

  在实际生活中,有意识的应用法律知识的学生比例仍然不高,问卷中,试过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同学只有10%,90%的同学选择暂时没试过。参加勤工俭学或兼职时,有意向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的只占70%,仍有30%的学生完全没有这个意识。买了某种价值不菲的商品但后来现被骗后只有467%的同学会利用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40%的同学选择直接到商店找负责人赔偿,67%的同学选择把商品扔了,当买个教训,66%的同学选择“到处跟别人说这个商品是假的,叫人不要买。”这说明学生的**意识普遍不强。但可喜的是,当问到“当你真正处于一件法律案件中” 有33%的同学认为自身法律意识不够,但懂得咨询专业人士,67%的同学则认为自身的法律知识足够,而且懂得咨询专业人士。法律本身是一门学理性极强的学科,不掌握一定的法律基础理论,就难以用理论解决现实存在的法律问题。

  三 守法、护法意识。

  由于传统法律意识的思维惯性,以及教育与宣传舆论的局限,大多数学生的法律意识处于一种被动的守法状态,虽然有较高的守法意识,但自觉性仍有待提高。对于一些轻微的违法违规行为,有40%的同学坚决不做,67%的同学选择会视情况而定,还有33%的同学则不介意,跟大众一起做。对于一些来路不明的自行车33%的同学认为自己不会去买,67%的.同学则会买,因为很喜欢。

  四 法制观及对法律的信任度。

  当问及“一次你的一个亲密无间的朋友,向你借600元生活费,答应三个月之后还,你会要求他她写借条给你吗” 时,67%的同学认为不用写,30%的同学认为写不写都无所谓,只有33%的同学认为应当写。大多数同学的法律意识还停留在法律心理阶段,只是基于自身日常生活对法律现象的一种表面的、直观的感性认识,远没有形成高水*的法律思想体系。“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与普通人一样犯了罪,应当公*对待。该选项得到了67%的支持率,说明“法律面前人人*等”这一观念已经深入民心。守法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任何人犯了罪都应该受到应有的惩罚。另外,结果显示,所有被调查同学都希望能不断提高自身法律意识。这说明同学对法律意识在现代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清醒的认识,希望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

  五 基本法律知识的了解与掌握。

  在调查问卷中,我们设计了10道具有固定答案的题目考查同学对法律知识的了解程度。各题答对率如下: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4

  公民的法律素养衡量一个民族的文明。顶着高层知识分子头衔的大学生的法律素养更是彰显民族文明与文化水*的关键。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此时高校的正确教育和引导具有绝对作用----帮助其拓宽法律知识,加强法律意识,提升法律素养,完善法律人格。

  俗话说,谋定而后动,解决问题前应先有策划,而策划往往应对症下药,才能因势利导,通权达变。因此,我们要对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做一番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根本,由此制定应对措施,为和谐大学和谐社会做贡献。

  一、研究方法,问卷调查

  在整个20xx年的11月分里,我和我的小组成员,制作了法律调查表,针对广州大学在校大学生,通过扫楼、网上填写等调查方式进行无记名填写调查问卷的调查行动,并人工进行调查结果统计及分析,从而得出调查结论。

  二、调查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了基本了解,调查情况如下:

  1、85.13%的大学生认为法律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但还有少数14.87%认为无关;

  2、54.87%的大学生秉信法律能为他们解决现实中的问题纠纷,维护切身的利益,8.21%却认为不能,还有36.92%认为目前不能,但相信以后会逐渐完善;

  3、23.59%的大学生对法律所规定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了解不是很清楚,73.33%大学生了解一般,只有3.08%了解很透彻;

  4、通过电视、网络、报纸、杂志等渠道获得法律知识的学生比例居多,占7***1%,12.82%是自己通过看有关法律方面的书籍了解,通过国家普通法宣传这一途径的占最少数,为10.77%;

  5、问如果你在网上买到一件伪劣的电子产品,70.77%的人采取要求退货的措施,13.85%大学生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自好自认倒霉,15.38%表示要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6、问:某人经过一栋楼,刚好被楼上掉下的花盆砸中,大脑受了伤,导致下半身瘫痪。他的家人去了那栋楼挨家挨户地问是谁家掉下来的花盆,但大家都不承认。那他该怎么办?

  其中1.54%认为找不到肇事者,只能自认倒霉,88.72%赞成报警,让**机关介入调查此事的方案,9.74%的大学生主张把整栋楼的居民全告到法院;

  7、12.31%学生认同违法行为一定是犯罪行为,犯罪行为一定是违法行为的说法,其余87.69%则反对;

  8、只有少数14.36%大学生有过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经历;

  9、83.08%大学生认为在不被告知的情况下,自己的照片被他人用于商业宣传属侵权行为,8.21%大学生持相反观点,另有8.72%表示不清楚侵权与否;

  10、如果被侵权,5.13%大学生认为无所谓,反正对自己也没多大的影响,26.15%表示要私下和*解决,甚至有1.03%坚持私了不行,要用武力解决,67.69%大学生则希望通过老师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11、对于大学生闯红灯或骑自行车载人的行为,15.38%以为不必大惊小怪,10.77%认为要严格禁止,甚至8.72%的大学生主张应加以处罚,65.13%认为应加强宣传教育;

  12、50.26%大学生认为法律的执行在新闻、报刊、电视、广播等舆论的监督下最有效,18.97%认为在党委**,人大,**等领导机关的监督下行之有效,23.08%认为群众监督更有力,4.62%认为这取决于执行机关的自我监督,最后有3.08%表示说不清;

  13、79.49%大学生同意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的说法,14.36%则不认同,6.15%觉得得看钱数目大小,如数额较大则同意,数额小就无所谓;

  14、80%大学生认为任意毁坏公共垃圾桶的行为属违法行为,13.33%则认为不违法,还有6.67%表示不清楚此种行为是否违法;

  15、2.05%大学生表示从来不会关注日常生活中社会发生的'法律案件及从中汲取法律知识并尝试从法律角度来分析这一案件,90.77%承认很少有这种自觉性,只有7.18%大学生经常关注这种法律案件且有汲取法律知识的热情。

  备注:本次调查问卷共200份,有效填写人次为195。

  三、原因分析

  (一)、学生方面的因素。

  (1)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主动性。根据调查了解到,仍有14.87%大学生认为法律知识与他们的生活无关。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普遍认为专业知识才是他们应该努力与花放精力的方向,不是法律专业的学生把时间浪费在学法律知识上并不能获得什么实质性利益,是极愚蠢的行为。据我切实了解,多数大学生认为法律枯燥乏味,法律课上基本卧倒一大片,更谈不上会主动学*法律知识。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也只求考试过关,大多数学生重学分轻实效,也是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之一;

  (2)传统的妥协性与劣根性。调查表明,占很大比例的大学生在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坚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妥协观点,得过且过,不采取任何法律措施;(这将助长了违法分子的气焰)

  (3)缺乏实践性。关注日常生活中社会发生的法律案件及从中汲取法律知识并尝试从法律角度来分析这一案件的学生仅占调差人数的7.18%,微乎其微。且只有少数14.36%大学生有过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经历。大学生极少参加法律实践,是对现实法制缺乏感性认识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教师、学校方面的因素

  (1)重视程度不够。除了法律专业的以外,其他院系的有关法律的课程,老师都不会严格要求学生,对于学生在课堂看其他与课程无关的读物或睡觉或听音乐等一切做与法律无关的事的现象,也司空见惯,这似乎也是*年各高校的教学传统了,这师生默契潜滋暗长,发展得顺乎自然。由此,学生得到的法律知识更加贫乏了;

  (2)课堂气氛沉闷。法律知识相对于其他学科,确实比较枯燥,老师授课方式又缺乏生动性,导致课堂气氛呆板,学生昏昏欲睡,鲜有积极性;

  (3)学校宣传力度不够,学生不能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以及其与生活的密切性。

  四、调查总结及应对措施

  调查显示大学生的**及守法自觉性不高。要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必须采取多种途径和灵活多样的方法。为此,我建议学校可有针对性地从三方面入手。

  (一)进行普法教育

  1、教学内容的选择:

  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与需要,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应讲授与学生有一定联系的法律,容易提高学生兴趣,增强普法效果,从而也使学生通过普法教育获得值得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观念;

  2、,教学方法的改革:

  原本枯燥的法律课加上教师死板的教学方式更使学生上课提不起精神。因此,加强对教学方法的改进也是真正提高普法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比如课堂讨论,多进行社会著名案例分析,结合录像等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学*的兴趣,才能使普法达到我们所要达到的效果。

  (二)实践性的增强:

  多组织学生进行与法律有关的活动普法教育毕竟过于抽象,要真正唤醒学生的法律意识,应采取一些更具体,更行之有效的办法,针对大学生年龄及性格特点,把法律意识的培养同组织活动相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学生通过自己模拟法官、律师、检察官、被告等角色,能更加深刻地把我国一些诉讼法程序掌握,也通过模拟对犯罪分子的审判,对旁听的学生起到震慑作用,提高他们守法的警惕性,从而自觉守法;

  2、组织一些有关法学方面的知识智力竞赛;

  3、组织学生去法院旁听,达到开拓视野,深入社会,更深切地体会到用法律保护自己的重要性的效果;

  4、请有关办案人员或著名法学专家来校开讲座,既能让学生了解时事,也能使学生更深切体会法律的权威。

  目前,公民法制观念还是比较淡薄 ,成为推进法治进程的障碍 ,所以 ,树立法制观念 ,增强全社会成员的法律意识 ,是实现我国法治化的前提,更是我们大学生的义务。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5

  众所周知,法律是我们维护正当权益的武器,只有充分运用法律,才能很好地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而拥有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是运用法律的前提。大学生作为具有专业知识的21世纪高级人才,其法律意识是否健全呢?于是我对汕头大学留校过年的50名外地大学(非本科法学专业)进行了调查。

  一、研究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时间为xx年年2月10日,在我的高中同学的帮助下,对汕大未返乡过年的50名非法学本科专业的外地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方式是无记名填写调查问卷,人工进行调查结果分析,从而得出调查结论。

  二、调查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了基本了解,调查情况如下:

  ⑴、你生长在()

  a、农村74x%b、城市26x%

  ⑵、在你所有的经历中,曾经运用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吗?()

  a、有18x%b、没有82x%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大学生并不拥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当其政党权益受到侵犯时,都没有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而是存在“算了”、“算自己倒霉”等等之类的想法。而在生长在农村的大学生中这一现象较为明显。

  ⑶、你能区分违法和犯罪吗?()

  a、能24x%b、不一定能14x%c、大部分能62x%

  ⑷、你认为你目前法律学*中的主要问题是()?

  a、懂得法律知识但不会实际运用32x%

  b、缺乏法律知识40x%

  c、能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并解决现实问题28x%

  ⑸、你是否关注国家的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

  a、经常12x%b、偶尔74x%c、从不14x%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只有12x%,即6个人(调查对象为50人)会经常关注国家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还有14x%,即7个人表示自己从不去关注,这表明了大学生对法律的重视程度是非常不够的,其认为自己只要守法不违法,法律是离自己很遥远的。

  ⑹、你知道《劳动法》里规定的试用期最长时限是()?

  a、三个月22x%b、六个月48x%c、一年30x%

  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试用期最长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而在调查中发现,有52x%的大学生不知道,这一问题与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相关,可见大学生对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了解并不多。

  ⑺、你认为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是()?

  a、很重要,是维护权益的有效手段32x%

  b、比较重要,有时试图用法律解决问题42x%

  c、一般重要,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运用法律26x%

  d、不重要0x%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6

  【摘 要】众所周知,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大学生亟需在学校的正确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加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 ,也是大学生自身成才的迫切需要。本文谈到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和相关的改进措施。

  一、调查目标

  法律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体系,是人们关于法律的思想、观念、知识、心理的总称,包括对法律本质、作用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要求、态度和评价、解释,对人们行为的法律评价、法治观念等等。它既包括人们的法律知识、法律思维方式、法律感情、法律意志、法律态度、法律信仰,同时也包括法律心理、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的因素和内容。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作为祖国未来的中流砥柱,其法律意识如何,直接影响着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与社会主义建设,研究大学生的法律意识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我国依法治国的前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调查,了解华东交大在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找出培养提高的途径,促进我国法治社会的发展。

  二、调查内容

  调查方法:访问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

  调查时间:XX年XX月XX-XX日

  调查对象:XX大学在校大学生(50人)

  调查方式:无记名填写调查问卷,与接受调查者对相关问题进行简单交流,人工进行调查结果分析,从而得出调查结论。

  三、调查问卷及结果分析

  调查问卷及结果分析如下:

  ⑴、你生长在( )

  A、农村 74% B、城市 26%

  ⑵、在你所有的经历中,曾经运用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吗?( )

  A、有 18% B、没有 82%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大学生并不拥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当其政党权益受到侵犯时,都没有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而是存在“算了”、“算自己倒霉”等等之类的想法。而在生长在农村的大学生中这一现象较为明显。

  ⑶、你能区分违法和犯罪吗?( )

  A、能 24% B、不一定能 14% C、大部分能 62%

  ⑷、你认为你目前法律学*中的主要问题是( )?

  A、懂得法律知识但不会实际运用 32%

  B、缺乏法律知识 40%

  C、能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并解决现实问题 28%

  ⑸、你是否关注国家的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 )

  A、经常 12% B、偶尔 74% C、从不 14%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只有12%,即6个人(调查对象为50人)会经常关注国家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还有14%,即7个人表示自己从不去关注,这表明了大学生对法律的重视程度是非常不够的,其认为自己只要守法不违法,法律是离自己很遥远的。

  ⑹、你知道《劳动法》里规定的试用期最长时限是( )?

  A、三个月 22% B、六个月 48% C、一年 30%

  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试用期最长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而在调查中发现,有52%的大学生不知道,这一问题与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相关,可见大学生对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了解并不多。

  ⑺、你认为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是( )?

  A、很重要,是维护权益的有效手段 32%

  B、比较重要,有时试图用法律解决问题 42%

  C、一般重要,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运用法律 26%

  D、不重要 0% ⑻、超市的工作人员要求搜身,你会怎么样做?( )

  A、拒绝 84%

  B、如果对方态度强硬就接受 10%

  C、完全接受 0%

  ⑼、假如你的亲人欠某基金会的钱无力偿还,基金会连同民政局把你的亲人抓去关起来,放话拿钱才放人,你会怎么做?( )

  A、忍气吞声,凑钱领回亲人 8%

  B、到民政局理论,要求放人 16%

  C、通过法律手段维护亲人的人身自由权 76%

  ⑽、当你参加勤工俭学或是工作时,你会有意向与用人单位签定合同吗?( )

  A、有 72% B、没有28%

  从⑻、⑼、⑽的数据可以发现,依然有少部分大学生不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现状

  大学生法律意识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具备社会主义现代法律意识的基本内容和特征,又有自己的特征,同时还区别于一般社会群体的法律意识。就其主体而言,大学生的年龄层次、受教育程度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或社会公众;就其内容而言,由于大学生尚未形成成熟的科学人生观和世界观,致使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还不够全面,因此,他们的法律意识带有明显的易变性和不成熟性。纵然,当前大学生大都赞同“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普遍认为应该自觉守法、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等等。然而,时下社会上依然盛行“只有私了解决不了的问题才应求助于法律”、“遇到法律纠纷”选择“托人私了”,甚至有人认为“能够钻法律空子的人,都是有本事的人”,等等。诸如此类司空见惯的现象,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作为“时代骄子”的中国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言行。可以相信,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较普通公民而言已有了很大程度的觉醒和增强,但大多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水*上,而且“知”与“行”存在较大反差;在不同大学生当中法律意识水*参差不齐。从大学生的行为表现来看,也是如此。一方面,大学生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事例层出不穷;另一方面,大学生违法犯罪的事例也不鲜见(关于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通过实地调查及查阅相关资料,当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 大学生已有法律意识,但法治观念淡薄。

  当代大学生的法治观念淡薄,只关注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法律问题,只注重眼前利益,表现出较强的实用性和功利性。甚至有一些大学生认为自己很难遇到法律问题。其实人在社会中生存,时时刻刻都与法律及其法律相关的问题紧密联系,只是当时没有注意罢了。例如在走访中就发现,在大学校园里普遍存在这样一个现象:学生为了图便宜,大多数人都买二手电脑和手机,他们认为这样既经济又实惠。有的学生在交易的过程中就买了赃物,其实这已经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法》,由于没有足够的法律意识,缺乏法律知识,有的学生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就触犯了法律。

  第二 对法律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掌握得不全不牢,理解不深。

  调查表明:他们对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民事诉讼等方面的常识比较了解,有70%的同学都能答对这些方面的问题;但对法理、民法、知识产权法、仲裁法国际法、行政法等方面的法律知识大部分人较为生疏。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显得欠缺。

  第三 更加注重实现自我价值,主动法律意识明显缺乏。

  由于当前的大学生群体的主要成分是独生子女,受现代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较重,他们更加注重实现自我价值,但他们往往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喜欢以批评的眼光对待周围的人和事,为表现个性,甚至把学校规章制度视为束缚其思想和行动的多余之举,对法纪教育存在逆反心理,有的甚至作出违规的情况。由于传统法律意识的思维惯性,也由于教育与宣传舆论的局限,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处于一种被动的守法状态,认为守法就是遵守刑法。我们经常看到法制宣传栏中的内容大多数是因违法犯罪所受到的惩罚,使大学生感觉到的是法律的无情,而并没有感觉到法律是他们生存的需要,是他们行为的准则,是他们利益的维护者,大学生的内心深处认为只要我不违法就无需学法。有的甚至把神圣的法律看做形同虚设,即使约束和规范,那也是针对“老百姓”的。

  存在的问题

  第一 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普遍淡漠的法制意识形成强大反差。

  随着我国依法治国理念和基本方略的实施,我国高校普遍安排设臵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但学生仅仅在这有限的学时中获得的法律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加之一些学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律政策教育形式单调、内容僵化、针对性不强,导致一些学校的法律教育效果不够理想。由于传统应试教育和就业观念的影响,学生大都十分重视专业课的学*,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类公共课却引不起足够的重视。以至于考试时稍作突击,应付了事。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不可能有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也更难有深层次的感悟体验。由于未做到防微杜渐,导致个别学生自觉性越来越差,自我控制能力越来越弱,很容易突破道德的防线而走上犯罪歧途。知识的积累,视野的扩大,大学生开始学会对现实行进行深层次的理性思考,关注国家的法制建设,更关注自己的合法权益。但他们又往往富于幻想,急于求成,缺乏对国情的全面了解,缺乏冷静、理性的分析,往往会因思想深处的法律意识薄弱而表现出情绪化的倾向。有些学生对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比较欣赏,主张在法制建设上全盘照搬西方的那一套。也有些学生受到我国传统法律文化消极因素的影响,轻视法律的作用。

  第二 功于知法、懂法,淡于守法、用法。

  相当一部分学生虽然法律知识懂得不少,然而现实生活中,其行为与法律规定背道而驰,守法的自觉性较差,形成“学而不用”,“知而不信”现象。

  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积极主动地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而是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法律,甚至会采用报复的手段来讨回“公道”,导致了违法犯罪的可能性。

  学生对法律的信任度不乐观,对待是非基本上是清楚的,但态度不够坚决。 上述情况表明由于受社会负面文化和学生自身道德以及心理成熟程度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还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面对这种情况,对大学生加大法制教育的力度、进一步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势在必行。

  第三 大学生的`法律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脱节。

  在我国任何一所高校都开设法律基础课作为非法律专业学生的选修课。在法律基础课上通过老师的讲授能够学到一定的法律知识,学生们都知道遇到问题、纠纷应该采取法律措施,拿起法律的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利。但是在现实中如同学之间发生矛盾冲突时,有的同学就不能采取正确的方法解决,往往是头脑一热,就采取一些过激的,甚至愚昧的方式,最终造成严重的后果;有的同学则是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却不懂得如何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如有的大学生在打工过程中拿不到钱,甚至还被罚钱;有的毕业生毕业时不知道怎么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有的大学生在购物时不知道索要发票与“三包”凭证,更有甚者买到假冒伪劣产品却只能自认倒霉,类似这样的报道屡见不鲜。因此,提高大学生运用法律知识的实践能力,使其学以致用,是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

  第四 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呈现上升趋势。

  *年来,在校大学生犯罪呈明显增长趋势。20xx年轰动全国的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北京动物园“伤熊事件”案等,更是让大学生犯罪问题成为众人注目的焦点 。 22岁的浙江大学农业学生物技术学院农学系应届毕业生周一超,报考浙江嘉兴人事劳动保障局通过笔试、面试,但健康检查不合格,未被录用,因情绪悲观而报复**。据考证,当代大学生犯罪涉及的罪名往往较单一。从目前统计情况看,仅涉及盗窃和故意伤害这两种罪名,通过调查了解到涉案大学生男女比例大致为7:1,男大学生主要涉嫌故意伤害罪,女大学生几乎大部是涉嫌盗窃罪和**诈骗罪;大学生犯罪的侵害客体多是同学,越熟悉的人越容易成为被侵害对象,如同宿舍同学。在涉案大学生中,以民办高校的本专科、高等院校**教育学院的本专科和公立高等院校的专科为主。年龄结构上以本科一、二年级和专科一年级的学生为主。面对这些触目惊心的大学生犯罪对象,能给予最恰当的解释是:现行法制教育模式,没有让当代大学生们真正懂法、守法。

  当前我国大学生法律意识成因分析

  作为法律意识主体的一部分,大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群体,他们有着较高的文化知识素养,其法律意识的水*对我国法治社会的形成有着特殊意义。然而,当前我国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并不如人意,究其原因,有以下方面:

  (一)社会转型期和文化传统的影响

  中国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正处于一个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社会转型时期,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中国开始踏上了由“人治”社会向“法治”社会转型的漫漫征途。对于今日中国而言,法治已成为一种主流话语,“依法治国”的战略决策也在紧锣密鼓地实施,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但是,依法治国是“人治”到“法治”的转变,我国封建和人治的历史传统久远,而法治传统和意识淡薄,因而决定了这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有大量的工作要做,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依法治国就是要厉行现代法治,是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规范化,是对权力的制约和权利的保障。尽管*年普法教育不断进行,公民民主法治意识不断提高,但是社会公众还是缺少相应的制约权力和维护权利的信念。由于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甚至知法犯法,执法者违法现象依然存在,少数党员领导干部目无法纪,以权代法,徇私枉法,使法律的权威受到了挑战。一部分学生低估了法律在现实社会中的作用,把金钱、关系、背景看得很重,甚至凌驾于法律之上。*些年来受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有许多积极因素,但也有不少消极因素。对民主与法制、自由与法律、权利与义务、个人与集体缺乏辩证的认识,有些学生舍弃后者,而选择前者。法制建设的成效和法治现状之间的这种巨大反差印证了一个道理:制度层面的法制建设仅仅是法治的“皮囊”,是法治的外在性要素,而人的现代化,特别是法律意识的现代化,才是法治的内在性要素,才是国家实现法治化的关键。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文化最灿烂的民族之一,有着自己的传统文化。但是,这种传统文化体现在中国法律方面主要有三个显著特征:

  一是缺乏对权利观念的逻辑规定和论证,权利观念极端淡薄;

  二是强化专制主义,权力崇拜观念极端狂热;

  三是宗法 伦理精神和原则渗透、影响着法的价值取向,形成以家族为本位的法的观念,并成为中国法律文化传统的核心。这种宗族伦理传统使法成为一种伦理道德的附庸,这种状况必然产生重人治、轻法治的思想,并且成为我国大学生法律意识现代化的历史重负。

  这些传统对今天中国转型的法律治理不能说不产生着影响。办事讲人情、靠关系的*惯仍根深蒂固。有人说“关系就是生产力”。有不少事情,靠法律、制度解决不了问题,要惊动到一级级的“首长”才得以解决。正如***指出的:“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专制传统比较多,民主法制传统很少。**以后,我们也没有自觉地系统地建立保障人民民**力的各项制度,法制很不完善,也很不手重视,特权现象有时受到限制、批评和打击,有时又重新滋长。克服特权现象,要解决思想问题,也要解决制度问题。”***提出的这个问题,意在告诫人们,人与制度相比,制度更有较大的稳定性和权威性,应当摒弃人治,厉行法治。然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求人们在短时间内完全摆脱“人治”心理,形成完善的“法治”意识是不现实的。社会转型进程是一个复杂曲折的逐步进展的艰难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处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大学生看到某些现实生活中执法不严、权大于法的现象,难免对法律有所怀疑、迷惑,忽视自身法律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二)高校教育管理偏差的影响

  首先,在教育上,高校对大学生的法律教育缺乏系统和长远规划,一般局限于讲授一些法律基础知识。学*时间也仅有一学期,学生学*法律的方式也是为了考试过关死记硬背,将法律教育作为一门课程来看待,造成了大学生尽管知晓了一定的法律条文,但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去思考怎样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处理现实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如此以来,很难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在犯罪前已被学校决定保送读研,但就是这样一个学*成绩优秀的学生,虽然在校期间也学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 ,但在“应试”教育带来的高分低能的弊端下,难免犯罪。这说明即使大学生学过一定的法律常识,但要做到严格守法,则还欠缺严谨的法律素质;说明高校对大学生的法律教育应该重在培养其较强的法律意识和完善的法律素质。

  其次,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也存在问题。一是重知识传授,轻意识培养。我们对大学生的法律教育,主要是给他们灌输一个个干巴巴的条文,一点点地指出知识点,而没有把目的放在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上。二是注重刑法、婚姻法等具体法律规范、知识的教育,轻视宪法、组织法、程序法、选举法等关系国家基本社会政治制度、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以及***基本运行方式的根本大法和基本法律的教育。三是重义务,轻权利。注重宣讲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活动,忽视宣讲法律所允许和保护的正当活动。对于**在民、法律面前人人*等等现代法律意识则传播很少。这些问题更会造成大学生对法律的不信任感、压迫感和厌恶感,从而加剧法律生活的失调,削弱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

  再次,在学校的管理上,有的学校实行了学分制,学生的选择自由度加大,只要考试过关,学生可以不上课;学校对学生的违纪处理,也都比较宽松,如有的学校规定对于学生的处分视其表现好坏可以撤销,这在客观上纵容了违纪学生向违法犯罪方向发展;有的学校片面强调学生的自治作用,过高估计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对学生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没有严格的管理条例和规定,或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得力,缺乏科学管理和正确引导,造成教育管理上的盲点和空白。

  (三)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目前,在校大学生大都是18-23岁的青年,正处于生理、心理渐趋成熟的时期。他们与成年人不同,有自己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

  其一,过分的自我意识。部分大学生过分强调自我,主张“自我是一切的出发点和归宿”,在道德观上,缺乏明确的善恶观念,没有传统的道德原则;在行动上,主张个人的极端自由,不愿受社会的任何约束与控制。

  其二,过度的自负。部分学生成长轨道一帆风顺,我们在培养教育中,又送给他们“佼佼者”、“国家的栋梁”等桂冠,强化了他们的宠儿意识。他们自视为一等公民,表现出“当今中国之前途,舍我其谁”的傲气,滋长了自高自大的情绪,没有认清自己的位臵和责任。

  其三,过强的自尊心、虚荣心和自卑感。现实中,这三者是密切相关、相互纠缠的。大学生*时自尊心表现得越外露,其自卑感也越强烈,虚荣心也越明显。他们情感脆弱,多愁善感,特别害怕别人伤害自己的尊严,过分介意别人的评论和批评。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李海涉嫌故意**案等,就说明了我国部分大学生心理素质十分脆弱,稍受一点挫折,则易采取过激手段处理问题,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

  其四,较强的逆反心理。大学生从家庭到学校,经历着心理上的断乳,出z现了“第二反抗期”,逆反心理便是这一时期学生对家长、对学校、对社会的一种抵触情绪,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但部分大学生不善于准确地把握这种逆反心理,呈现“矫枉过正”。在内容上一概排斥,手段上简单地反抗。把自己与社会、学校、家庭对立起来,不论正确与否,一律“反其道而行之”,一些学生明知是错误还一意孤行,最后走上令入不齿的违法犯罪道路。

  培养和塑造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主要途径

  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现代化的市场经济实践要求有现代法治观念 和伦理精神的支撑,需要有与之相应的思想教育理念和运作体系。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包括大学生的现代法律意识的塑造过程,不仅仅是依托于学校,更需要深深地扎根于以社会为背景的“土壤”之中。因此,针对当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与分析,现提出如下几点对策建议:

  1、健全法律运行机制,加强道德规范建设,创造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法治环境和舆论环境。

  大学生思想开放,时代感强,主观上期望法治,关心国家法制建设,但世界观还未完全成熟,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因此,立法、执法、司法部门做到立法的民主化、科学化,执法的程序化,守法的自觉化;大众传播媒体和各种社会力量应利用普法、守法、执法和监督法律实施的模范人物和典型事迹,进行生动的法制宣传,创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和舆论环境,对于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深化大学“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改革,开展校园法制文化活动,以适应素质教育对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要求。

  具体包括:

  1)合理建构大学法律基础知识课程内容,以强化大学生的法律认知。

  我国大学法律基础知识教育是在职权主义诉讼理念基础上展开的,偏重于法的适用的工具主义所以在课程内容设臵中,反映出重现行规律法规而轻法理学、重刑法轻民法、重公法轻私法等情形。因此,要调整大学法律基础知识教育理念,重视法的多重价值的认识与教育。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内容设臵中:一要始终把法理学、宪法学作为法律基础知识的重点,必须把法的本质、价值、功能,法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法理内容根植大学生脑海;二是增加民商法的内容,以强化大学生对私法的认知;三是要增加国际法的内容,以适应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要求。另外可增设政治理论、法理学、法哲学、人权 保护等方面的课程作为选修课,使学生在增长法律知识同时增强人权 保护意识,在坚定政治信念的同时信服法律。

  2)开创法律知识教学新方法,不断加深大学生对法律的情感。

  法律情感是人们对法律现象的主观心理态度或心理反映。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传授法律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情感。这就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一要引用典型案例教学法,以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辨析通过案例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并在此过程中传授法理,适用法规,领悟到法律的价值,从而培养法律感情;二要实行角色体验教学,可采用情景模拟(如行政处罚情景等) ,给学生设定各种角色(如:**、行政相对人,案件审核的法制人员) ,根据所设定的角色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发表看法,从中学*法律知识,体会法律的作用培养法律感情;三要利用现代传媒等工具,激发学生学*法律的兴趣,使学生自觉去认识事物、获取知识、探究真理,培养对法律及法律现象的浓厚兴趣;四加强正确的舆论引导,对社会负面的信息和消极因素,通过控制传播面或者通过解惑、批驳来使其转化为正面效应,减少甚至消除其负面影响。

  3)引导大学生进行法律实践,以增强法律意志。

  法律意志的锤炼主要通过实践,根据各院校的特点可采取如下渠道:一是鼓励大学生参加维护自身和有关人的合法权益的活动,当自身和有关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合法有效地通过法律救济途经得到妥善解决;二是敢于与各种违法犯罪的行为作斗争;三是组建法律社团,建立法律言论沙龙,对于社会上不合法的事情敢于仗义直言,并通过舆论的力量匡扶正义;四是积极宣传法律知识和组织法律咨询活动等等

  4)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养,逐渐形成法律理想和法律信仰。法律理想的形成不但要加强法律知识的学*,同时也要以加强人文素养来促进:一是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使大学生的价值观与法律价值一致;二是坚持***道德教育,使大学生以***道德规范为行为准则;三是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渗透法律形式观和价值观的基本理念,以塑造大学生坚持正义和忠于法律的美德。

  3、实行“依法治校”,营造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氛围。

  高校的法治环境如果是民主、*等的,必然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正确树立起到积极正面的影响,反之亦然。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活动要有章可循,程序合法。学校制定校纪校规时,要确保所建立和使用的规章制度不违背法治的精神,与国家现阶段所颁布和使用的法律法规不冲突,并“严格按照教育法律的原则与规定,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尊重学生人格,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形成符合法治精神的育人环境,不断提高学校管理者、教师的法律素质,提高学校依法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

  4、加强学校和家庭沟通完善双向育人模式。

  家庭教育机制的优劣,对大学生的成长及守法意识的培养有着普遍而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教育的不利,将严重影响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首先,家长应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家庭是人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子女人生的启蒙老师也是其模仿的偶像。家长的个人素质、文化素养和品质是塑造子女良好人格的前提。如果家长*时素质低劣,社会态度不端、粗俗甚至行为恶劣,子女必然把他们的行为模仿并逐渐复制出来,形成自己的行为方式。

  5 更新教育观念。

  高等教育要与时俱进,必须大胆实行改革。对计划经济年代遗留下来并一直延续至今的、从性质上来看或者为实践所证明已严重不公*的或在实践中产生大量腐败问题的政策和规定,如对直辖市的考生高考低分录取及保送,东中西部高考考分差异太大等种种政策,要直接予以废除。对高校现行管理体制应大胆进行改革,革除目前高校中存在的官僚陈腐积*,改变那种将大学生仅仅视为受教育客体的落后观念或传统观念,确立大学生“主体”教育观,把大学生作为“教育、管理、服务、引导”的主体,发扬民主,充分发挥专家学者以及大学生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作用,从政策上真正地保证高校自治管理。

  6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 “要着眼于促进教育公*、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年来,教育部门坚持从严治教、规范管理,高度重视和采取切实措施,下大力气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上得起学、能够上好学,是促进教育公*的重要方面。周济强调,促进我国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必须认真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其中重要的一条是切实解决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问题。只有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才能使贫困大学生安心学*和以健康心态成长,坚决治理教育乱收费,规范收费行为,大力减轻贫困大学生的家庭经济负担,*等对待每一个学子,努力构建我校和谐局面,以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发展。

  总结与感想

  总之,分析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及其成因,从中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大学生法制观念、法律意识的主流是好的,但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容乐观,应引起高度重视。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大学生们对法律的认识、对法的作用和效力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了解程度和具体评价以及对于自身权利义务的认识和追求直接影响这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必须自觉作一个合格的守法公民,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不论对与错,只要是违法的行为,我们都不去做,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责人之前先正已身,严以律已,宽以待人,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为建设合谐社会付出自已应尽的一点力量!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7

  法律是维护我们正当权益的武器,只有充分运用法律,才能很好地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而具有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是运用法律的前提,那大学生法律意识如何?所掌握的法律知识如何?我们小组带着这些疑问对我校机电工程分院的大一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一、研究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时间:20xx年5月,我们队机电工程分院的的大一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调查对性主要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调查方式是无记名调查,人工对调查结果分析。

  二、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我们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了基本了解,情况如下:

  (1)、你的生长地方()

  A 、农村74% B、城市19% C、农村、城市兼有7%

  (2)、在你所有经历中,曾经用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吗?()

  A 、有21% B、没有79%

  从以上数据中,不难看出:大部分学生还没有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当自己的正当权益受到侵犯时,没有通过法律的途径的进行解决,这一问题更明显地体现在农村大学生这一群体。

  (3)大学生能否区分违法和犯罪?()

  A能23% B不一定能37%

  C分不清5% D大部分情况能51%

  (4)你认为目前法律学*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A、有了法律知识但联系实际就不会用31%

  B、法律知识不足42%

  C、能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解决现实问题27%

  (5)会通过一些渠道了解国家的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

  A、会、经常11% B、偶尔63%

  C、一不小心会听说些22% D、不会,没那精力3%

  只有11%的大学生经常了解国家的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还有3%的大学生根本不会去了解国家的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这也说明了大学生对法律的重视程度不够,以为法律离自己很远,可懂可不懂;另一方面也反映相关部门对大学生的法律教育程度不够。

  (6)你知道劳动法里面规定试用期最长多久吗?()

  A、三个月22% B、六个月48% C、一年30%

  这一选项的结果让我们知道还有52%的大学生不知道劳动法里面规定试用期最长时间。可见他们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并不多。

  (7)你认为法律在你的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如何:()

  A、非常重要,我有麻烦首先想到法律途径解决,没有法律我就没有办法生活;22%

  B、比较重要,我有时会尝试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48%

  C、我基本不主动寻求法律途径解决问题,除非迫不得已;30%

  D、没觉得有作用0

  从中我们发现只有22%的大学生认为法律很重要,并主动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还有48%的大学生认为法律比较重要,但只是有时会尝试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而30%的大学生不会主动寻求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反映了虽然我校的大学生学过一些法律知识,但整体只是水*却较低,法律意识淡薄。

  (8)超市的人员要求你被搜身,你会怎么做?()

  A、拒绝77% B、果对方态度强硬只好接受3%

  C、完全接受20%

  (9)假如你的亲人欠基金会的钱没能力还偿,基金会连同民政局来把你亲人抓去关起来,说要拿钱来还才放人,你会怎么做?()

  A、吞声忍气,凑钱去把人领回来7%

  B、倒民政局去理论,要求放人15%

  C、去求基金会的人0

  D、通过法律手段维护你亲人的人身自由权78%

  (10)当你参加勤工组学活动或者是工作时,你有意向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吗?()

  A、有67% B、没有33%

  从(8)、(9)、(10)的结果可以发现:还有少部分大学生不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三、原因分析

  (一)学生方面的因素

  (1)缺乏主动性

  根据调查了解,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会把更多时间放在专业科目的学*上,

  他们认为学好专业知识,锻炼好各方面的`能力,将来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也就可以了,不必浪费那么多的时间去学*法律知识。而且,法律知识又是那么的枯燥,缺乏吸引力,因而,很少有大学生会主动学*法律知识,对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也只是议要求考试过关就行了。逐渐形成不良的风气,很难提起学*的兴趣,大多数大学生重学分,轻实效,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大学生不可能有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

  (2)缺乏远见性

  “人无远虑,必有后忧。”没有学*相关法律知识,没有法律意识,那么,即使是当自己的正当权益受到侵犯时,也不懂如何通过法律的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而根据调查,很多大学生没有这种意识,只是觉得大学时间很自由,想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不行再像高中那样过,直到毕业后,要签合同,要买房子等,才知道懂得一些法律知识是那么重要。

  (3)缺乏实践性

  在调查过程中,也有一部分大学生反映:法律知识好像离我们很远,我们在课堂学*的知识长时间不用,缺少实践,很快也就忘记了。而在我们学校,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详细地讲述了相关的法律知识。然而理论却没有经实践考验。他们知识学*一些理论知识,却不懂得如何运用,知识流于形式。

  (二)教师方面因素

  (1)重视程度不够

  在学校,为大一学生都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但老师都不会很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可以自由地看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只要保持安静就可以了,也没有向学生讲明白到底法律有多重要,基本按照教学大纲讲述书本上的知识。老是不够重视,学生也会跟着懒惰,这样的情况,大学生学到的法律知识就更少了。

  (2)课堂气氛不活跃

  法律知识相对其他学文科而言,比较枯燥,大多情况下,老师只是按教学要求讲课,很少结合,以至课堂气氛不活跃。

  (三)建议

  (1)提高认识

  学*法律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信仰等。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现实生活和实际中的例子,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也可以打破课堂教学局限,组织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法律的重要性,更能激发学*欲望。

  (2)加强学*

  除了课堂教学,还可以运用多种方式,让大学生学*法律知识,如法律知识竞赛、法律主题活动等,这样效果会比课堂教学好很多。

  (3)重视实践

  学以致用,学到的东西要用时间来检验其是否正确,只有经得起检验,才有意义,尽量给学生提供实践*台,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增加对法律知识的认知。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8

  法律意识,是人们的法律观点和法律情感的总和,其内容包括对法的本质、作用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要求和态度,对法律的评价和解释,对自己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对某种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关于法律现象的知识以及法制观念等。大学生法律意识是大学生群体对法、法律或其现象的反应形式,即心理、知识、观点和思想,包括对法律的情感、认知、评价和信仰等的内心体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也是未来社会的支撑主体,其法律意识如何,直接影响到公民的法律素质和整个社会法治文明的程度。

  一、研究和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意义

  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进行客观、准确的研究及分析,是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律教育,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遵守法律内在自觉性的基础。

  从年龄上讲,大学生是一个横跨青年和成年的群体,由于尚未形成成熟、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其法律意识带有明显的易变性和不成熟性。加之历史原因、外部环境以及大学生自身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个别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行为与社会要求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和法律需求,对于提高法律教育的针对性,切实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大学生遵守法律内在自觉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长远方针,是国家法制建设的百年大计,是促进培养现代化合格人才的需要。

  二、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与分析

  (一)调查形式和结果

  经过对某医科大学汾阳分校09,10,11三个年级多名大学生的法律知识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 100份,收回 100份,收回率 100%。其结果显示:

  1. 法律知识的来源及对法律知识重要性的认识 34.23%的学生的法律知识主要来源于学校的教育,44.34%的学生法律知识来源于电视和报纸,受家庭影响及其他来源的占21.43%。自己认为掌握了必要的法律知识且能灵活运用于解决现实问题的学生占22.5%,77.5%的学生认为自己法律知识不足或不能灵活运用。77.6%的学生认为需要学*或深入学*法律知识,13.8%的人认为只需要了解一下就可以了,9.6%的学生认为完全不需要。约1/3的学生认为造成法律意识薄弱的原因为法律教育活动的局限性,1/2的学生认为社会的不良风气及贫富悬殊是主要原因。这表明大部分学生法律知识缺乏,学校系统的法律知识教育不足,不能满足大部

  分学生的需求。

  2. 主动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 在实际生活中,有意识的主动运用法律知识的学生比例仍然不高,如参加勤工俭学时,有意向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的占61%,无意向的人占39%;被骗或被盗、被抢时选择向**机关或学校保卫处报案的占87%,不报告的占13%;认为报案没用或司法机关不能提供有效保护的人占15.2%。遇到不法行为时,男生选择漠不关心的比例占到10%左右,女生比例占6%。

  3. 对法律的信任度和对当前法治的整体现状的满意度 对法律保持信任的学生占35%,认为法律会越来越完善的学生占31.2%,而认为法律不如权利有用及法律越来越成为有钱人和有权人的工具的占33.8%。对“法院做出公正判决有信心”者占2***%,对“当前整体法治环境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达69.8%。这一方面说明作为法治前提的民主立法及其程序还很不健全,司法不公乃至司法腐 败现象仍然畅通无阻;另一方面这种消极的法律意识也会严重地影响到公民法律信仰确立和法治理想信念的最终建立,表现出大学生法律信仰的一定程度的缺失,也反映了不利于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法治环境和氛围。

  (二)调查结果分析

  由于大学生法律意识是一个多要素、多层次的复杂系统,要精确全面地概括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的现状并非易事,所以本文只能结合调查结果,对当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所存在的问题作一个粗浅的概括:

  1. 大学

  生缺乏从总体上准确理解和把握现代法治的基本精神 现代法治是以民主为基础,以保障人权为核心,与传统的法制有着本质的区别,它视法为工具与目的的统一,并更加强调法的目的价值,而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对法的民主基础尚未有明确的意识,仍然存在着一种传统意义上将法作为统治工具的法律观。譬如,他们也认可“法治”反对“人治”,但受到传统人治观念和现实中一些“权大于法”现象的影响,往往认为法律只具有工具价值而非目的价值;他们也认可民主反对专制,但受到中国现实国情的制约,往往认为法制只存在于民主制度而专制制度下就没有法制,没有认识到法制既可以与专制相结合,也可以与民主相结合,而只有以民主为社会基础的法制模式,才能称之为真正的法治。

  2. 有感性法律意识,但缺乏理性法律意识 法律本身是一门学理性极强的学科,不掌握一定的法律基础理论,就难以用理论解决现实存在的法律问题。大多数大学生对法律的认识还只处于初级的感性阶段,正是因为缺乏系统的法学理论学*,使得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仍处于对法律本质认知的启蒙状态。比如,多数学生都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但对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内容却知之甚少,现代法治国家普遍都是实行宪 政的国家,若不能将宪法提到宪 政的高度加以认识,在论及宪法内容时不能立即想到公民的权利以及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关系等诸如此类的关键问题,则是缺乏现代法治意识和宪 政意识的.表现。

  三、培养和塑造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主要途径

  针对当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与分析,现提出如下几点对策建议:

  (一)健全法律运行机制,加强道德规范建设,创造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法治环境和舆论环境

  大学生思想开放,时代感强,主观上期望法治,关心国家法制建设,但世界观还未完全成熟,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因此,立法、执法、司法部门做到立法的民主化、科学化,执法的程序化,守法的自觉化;大众传播媒体和各种社会力量应利用普法、守法、执法和监督法律实施的模范人物和典型事迹,进行生动的法制宣传,创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和舆论环境,对于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实行“依法治校”,营造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氛围

  高校的法治环境如果是民主、*等的,必然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正确树立起到积极正面的影响,反之亦然。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活动要有章可循,程序合法。学校制定校纪校规时,要确保所建立和使用的规章制度不违背法治的精神,与国家现阶段所颁布和使用的法律法规不冲突,并“严格按照教育法律的原则与规定,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尊重学生人格,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形成符合法治精神的育人环境,不断提高学校管理者、教师的法律素质,提高学校依法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

  (三)深化大学“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改革,开展校园法制文化活动,以适应素质教育对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要求。

  目前的“法律基础”课教材,普遍存在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的问题。教材内容未突出重点,只注重编写的系统性,教材内容几乎涵盖了我国现行的法律,书中几乎无任何案例对相应法理进行释疑,而法律条文中大量引进的专业术语对于非法律专业的学生来说无异于读天书,不适应学生自学和阅读的需求。大学“法律基础”课应改为法理学课,或者至少从内容上突出对法治的基本理论、现代法的基本观念和法律的基本精神的介绍。同时,应当积极拓展法学选修课的开设门类和开设范围,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兴趣和需求,使学生从理性的层面对整个法治、法律及各部门法的基本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有一个宏观把握,从而逐步培养出适应现代素质教育要求的具有较高的法律意识的大学生。

  学校是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场所,但仅靠学校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一个长远的规划和具体的安排,它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社会教育工程。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要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心理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与国家的各种建设规程同步进行,形成良好的法制教育大环境,才能为社会输送具有较强法律意识的跨世纪人才。因此,高

  等院校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提高公民法律意识的主要任务。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9

  法律意识是社会主体对社会法的现象的主观把握方式,是人们对法的理性、情感、意志和信念等各种心理要素的有机综合体。从人类对社会法律现象的主观把握方式的角度来看,法律意识包括法律知识、法律理想、法律情感、法律意志、法律评价和法律信仰五个方面的内容。法律意识是法治国家建设的精神底蕴,既是法律规范建设的精神动力,又是制度建设的精神支柱,不仅影响法律规范创制的质量,而且制约着法律规范转化为现实制度的全过程,从而决定法律制度建设的成败。

  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我系以小组为单位,对各寝室不同年级的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后,从中了解到我院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问卷分析

  1.对法律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掌握得不全不牢,理解不深。

  调查表明:他们对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民事诉讼等方面的常识比较了解,有70%的同学都能答对这些方面的问题;但对法理、民法、知识产权法、仲裁法国际法、行政法等方面的法律知识大部分人较为生疏。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显得欠缺。

  2.有*等的诉求,但对*等的理解不深。

  在调查中了解到:他们有*等的思想意识,但对*等认识不到位,在心灵深处,惧怕权势;对他人的不良违法行为能进行正确评价和谴责,但在涉及自身利益时,却采取双重标准。如对在法治社会中您认为对社会经济生活调控影响最大的应当是什么的选答,认为各级官员的意志的.表明部分人在心中已经认同官员的特权。当在寝室里遇到窃贼时,有47%的人选择可能会痛打他一顿。

  3.有建立法治国家的法律理想和热情,但对现实法治建设的心理准备不足。

  调查中了解到: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对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都是认同的,但对现实社会的复杂性、对建成法治国家的困难和长期性预见不足。如在对您认为法治国家在我国能实现吗的选答, 70. 3%的人认为可以实现;对您对违法执法的现象持什么态度的选答,有33. 3%的人选择见惯不怪,只有29%的人选择非常气愤。

  4.有崇敬法律的意识,但缺少践行法律的行为,法律信仰有待加强。

  如对您认为什么是社会主体行为最根本的评价标准的选答,只有40. 9%的人选择法律;对假如您是电影中的秋菊,您会像她那样说法的选答只有36%的人选择会;如果您发现在您的家属中有犯罪嫌疑人,你会怎样做的选答,只有34. 6%的人选择肯定会劝其自首。表明相当部分人缺少崇拜法律的心理,在行为的选择上可能不会依法而行。

  二、问题发现

  1.大学生已有法律意识,但法治观念淡薄。

  当代大学生的法治观念淡薄,只关注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法律问题,只注重眼前利益,表现出较强的实用性和功利性。甚至有一些大学生认为自己很难遇到法律问题。其实人在社会中生存,时时刻刻都与法律及其法律相关的问题紧密联系,只是当时没有注意罢了。在大学校园里普遍存在这样一个现象:学生为了图便宜,大多数人都买二手电脑和手机,他们认为这样既经济又实惠。有的学生在交易的过程中就买了赃物,其实这已经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法》,由于没有足够的法律意识,缺乏法律知识,有的学生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就触犯了法律。

  2.大学生的法律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脱节。

  在我国任何一所高校都开设法律基础课作为非法律专业生的选修课。在法律基础课上通过老师的讲授能够学到一定的法律知识,学生们都知道遇到问题、纠纷应该采取法律措施,拿起法律的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利。但是在现实中如同学之间发生矛盾冲突时,有的同学就不能采取正确的方法解决,往往是头脑一热,就采取一些过激的,甚至愚昧的方式,最终造成严重的后果;有的同学则是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却不懂得如何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如有的大学生在打工过程中拿不到钱,甚至还被罚钱;有的毕业生毕业时不知道怎么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有的大学生在购物时不知道索要发票与三包凭证,更有甚者买到假冒伪劣产品却

  只能自认倒霉,类似这样的报道屡见不鲜。因此,提高大学生运用法律知识的实践能力,使其学以致用,是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

  三、提出建议

  1.提高认识

  学*法律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信仰等.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也可以打破课堂教学局限,组织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法律的重要性,更能激发学*的欲望。

  2.加强学*

  学校开设法律基础课,通过老师的讲授,让每一个学生都知道遇到问题,纠纷应该采取法律措施,拿起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益,而不是采取暴力手段解决,在课时的内容的选择上,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在‘少而精’方面作文章,讲授一些发生在学生周围的案例,提高学生的兴趣,适当的对学*方法进行改革,不仅仅采用老师讲授,还要采用课堂讨论,进行案例分析结合录象等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积极性。同时根据大学校园发生的事件及时采取措施,以及反省发生的原因,同时适当的进行教育改革,把法律教学作为必修课,让每个学子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

  3.重视实践

  学以致用,学到的东西要用实践来检验其是否正确.只有经过检验,才有意义.尽量给学生提供实践的*台,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

  大学生都或多或少地知道法律的基本常识,并不是完全的法盲,每个学子从小到大受传统的伦理道德的教育,对法律基本知识早已耳濡目染,尽管受到一些负面因素的影响,但是我院大学生整体的法律素质还可以的,这里所说的只是基本常识,而不是深沉的理论,当今我院大学生也没有必要对法律学*得面面俱到。

  知法并不代表能运用法律,它们是两码事,运用主要是以知道为基础,由于当今大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少,社会经验不足,再加上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如行动容易冲动,易受别人的煽动,追求时尚和个性,好面子,在处理具体一件事情上到底很少正确使用法律,甚至做出违法的事情。而**更不用说了,当今大学生遇到侵犯个人权益时,大部分的学生会选择回避,忍让,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虽然他们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知识,但他们没有真正的把法律知识内化为法律意识,没有真正的挖掘法的精神,法的价值,缺少公*,正义的理念,对法的信任程度低。

  在知识经济作为世界经济发展主导力量的今天,人的素质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高校作为对青少年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需要对大学生进行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教育工作,从而培养出高素质,全方位的人才,来迎接世界科技迅速发展的挑战.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意识的培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高校进行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也是当前社会发展前提。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10

  一:调查方法

  这次调查对象是郑州航院各年级在校大学生。调查的方式是发放和填答电子调查问卷。为了使调查能够真实、客观的反应调查者的思想,我们通过互联网,借鉴相关研究,设计了调查问卷。本次调查不记名。被调查者回答问题的方式主要是采用封闭式的回答方式,即预先设计好四种可能答案,将这些答案全部列于问题下面,由被调查者从中选择一种答案作为自己的答案。调查问卷工发放160份,回馈的有效资料为112份。这些资料是比较完整可靠的,占应调查对象的70%。

  二:调查问卷内容

  题1:你会主动要求学校确定你的权利吗:

  A只有有事情发生,和个人利益冲突,就会要求确认

  b涉及重大利益

  c不会,就算是问了,别人也不会理会你啊

  d想什么呢,这可是在天朝

  题2:“依法治国”的“法”是指

  a:仅指宪法等“法律”级的法律;b:整个法律体系;c:主要指宪法,即“依宪法治国”;d:法治的精神

  题3:“法律至上”的含义

  a:任何人都要守法;

  b:法律的效力高于道德等其他社会行为规范;

  c:一切按既定的法律规则办,不能行使自由裁量权;

  d:法律作为最后的决策依据,即使有一些毛病也要遵守

  题4:现在很多公交车都没有按时到站甚至是延迟15分钟才到车站,你怎么看?

  A可能因为堵车吧,可以原谅 b一边等待,一便在心里臭骂 c打出租车走,不坐了 d打电话或到相关部门进行投诉

  题5:对“法律面前人人*等”的理解

  a:在法律适用上人人*等;b:在立法以及法律适用上人人*等;c:官民*等,官员无特权;d:关键是**与民间法人及公民的*等

  题6:法律的作用

  a:法律目前基本是灵丹妙药;b:有局限性,要严格限制法律适用的范围;c:法治在任何情况下都胜过人治;d:应坚持“德主刑(法律)辅”的原则。

  题7:目前我国的法治状况

  a:已经是法治社会;b:有局限性,要严格限制法律使用的范围;c:各方面都差得很远;d:整体上看人治的影响大于法治

  题8:法治的关键在于

  a: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b:必须保证法律是良好的;c:官员守法,受到法律的有效监督;d:大家都信仰法律,自愿服从法律的统治

  题9:如果你发现你的个人资料被其他人转售,你会怎么办‘

  A自认倒霉 b向周围人抱怨但不会采取任何措施 c直接与之理论 d根据有关法律,积极**

  题10:如果在商场买回来的东西有质量问题,你会:

  A拿着小票去商店要求赔偿 b把东西放一边或扔了,然后心里想再也不去哪里买东西了 c人人都买,就我的有问题,自认倒霉呗 d找回那家店,跟老板吵一架去

  在大学学*中,我们已经先后学*了《思修(全名)》、《马克思主义思想概论》、《***思想概论》,对我国社会主义想想道德建设也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需要说明的是,这次问卷调查不是对每个同学的法律意识做一个是非评判,每个问题的答案也一般不存在绝对对错关系,选择其中的每一个答案都代表着一个人对法律的.自己的看法。同时,也不是说同学选择某个答案最正确时就代表着他的法律意识最高。

  我们的调查题目都是生活经常看见或者说到的法律、权利概念,这些概念每个人都应该见识过,也各自有自己的理解。通过我们的调查表明,除了对“依法治国”这一概念比较满意外,其他几个法律概念都存在同学们主观臆断的理解。同学们往往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局限于生活层面,也就是说,没有上升到一种以法律的观念来思考问题。选择不理想的状况说明我们还要加强法律意识的教育,虽然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知识,但在接受真正法律基础教育的时间很少,都是从各种报道或者自己搜索信息时得到,这些东西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与诱导性。建议对每个专业设置法律基础课程,以强化法律意识。

  从总体来看,同学对法治社会认识还是处于一个偏低的水*,做到深入认识形成自己思考的人较少。问卷答案之间没有递进关系,但我们实际地去分析,这里面存在着一个对法律认识的高低问题。不管是各种情况的同学,对法制社会认识的整体情况都是主要集中在教条化的灌输里面,接受的法律知识没有主动性,不符合议和具有朝气与思想的大学生形象。这种现象可以说是一种普遍的。我们认为,在开设法律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应该从方法上诱导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形成理性的社会意识,特别是权利意识。

  从统计结果来看,同学们对热点法律制度的理解处于中等的水*,权利意识有一定的基础,但是没有达到较好的状态,完全有提升的空间。因为对这些制度的了解,不仅仅是对同学们生活的处理纠纷等法律问题的帮助,这些更代表着一个人的文化底蕴,在交际交往中,如果能对这些制度有自己的、深刻的认识,别人会对你作出更高的定位,在展示自己才能的时候更加具有优势。建议学校多提供这方面的高水*的法律讲座,拓展同学们的视野,丰富法律知识。各个类型的区别不是特别明显。

  关于当代大学生的权利意识,可以得出结论:首先,当代大学生心理上的独立性并不强,权利认知水*不高。其次,当代大学生的权利行为解释系统去权威化,在处理学校和自身矛盾时,解决途径具有自发性。第三,当代大学生对自身的公民权利、受教育权利的总体评价是积极的,但对自身在大学发展中地位的评价不高。第四,当代大学生对未来大学的发展参与意识强,同时对于规则意识的培养认同度较高。第五,权利意识培养和教育使得大学生获得了法律常识,但与媒体、家庭和中小学公民教育相比,大学的公民教育特别是权利观念教育不占优势。

  当代大学生成长于中国市场经济发挥巨大效能的历史阶段,他们崇尚自由,重视个体发展, 但是他们也正处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背负着几代人的大学梦,客观上受教育的时间延长,没有生产劳动的经历,缺乏经济独立性,更缺乏人格上的独立要求。加之传统的义务教育,注重灌输,讲究行为规导,缺少思辨解释系统,因此不能引发他们真诚的思考。

  同时,我们看到,和学生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诸如《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并没有以正面的形式与学生接触,将两者联系起来的往往是各所大学根据上位法所制定的《学生守则》。学校在对新生进行的校纪校规的教育中,对《学生守则》也仅做大概的介绍,施以形式化的检验,并没有将其当作必不可少的权利教育,纳入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尝试提出以下几个值得注意的方面。第一,将合理的契约精神贯彻到产生校生关系的整个过程之中。高校需要明确履行告知义务,特别是在形成校生关系之初。高校进行招生宣传时,有义务公开其针对校生关系制定的管理制度,包括学生守则规定,以显契约精神,学生可以在不同大学之中,针对大学品牌、大学服务管理水*,尤其是大学对学生实施管理的规章制度进行综合选择,这样可以促使社会各界监督大学的规章制度合法、合理化。

  第二,实现完整、系统的权利教育。首先,要强化新生入校期间的“**权利意识教育”。目前,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入校初对本校学生守则进行集中学*。这种方式集中、高效地让学生在最短时间知道学校的规章制度,但这种方式难免显得太过急于求成,而且目前各高校的学生守则读本,呆板枯燥,没有适时地编入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理解的法律知识和法律背景解读。其次,对于大学生的权利意识培养,需要既博又精。当代大学生不缺少法律常识,他们缺少的是对于法律知识和渊源的正确理解和反思*惯。同时,权利意识教育还需要配套开设哲学、伦理、逻辑、历史等通识选修课程,增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第三,着力培养一批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法律、权利教育的教师,他们既要有良好的课程教学知识,还要有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实战经验。这一批教师就是学生思政辅导员。辅导员需要掌握统一的法律知识,具备对学生权利意识教育中进行准确法律解释的工作能力。第四,加强高校与学生关系的行政法学研究,加快填补高等教育系统内的立法缺漏,对《学生法》的提议进行进一步调研。与此同时,根据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畅通大学生权利救济途径,针对目前学生申诉委员会在程序上完备,但学生权益维护不足的情况,加紧探讨学生申诉委员会进行工作的可操作性研究。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11

  现今社会城市居民法律观点偏差,法制观念淡薄。居民的法律知识水*不高 。作为现代人,应当具备法律素养,这成为现代市民特别是青年大学生立足社会的基本条件。然而,实践中源源不断的各类大学生犯罪现象,频频向我们告示:一年一度的“法制教育”课并未让学生们真正懂法,传统的法制教育模式走到了非改不可的尽头。当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水*还很低,违法犯罪的大学生多数法律知识贫乏,法制观念淡薄,他们不懂得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年来一升再升的大学生犯罪数据,频频向我们告示:校园并不*静,大学生们的法律素养还十分贫瘠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衡量法律意识水*高低的一个重要依据。人们的法律意识水*的高低与其文化程度成正比。虽然我国高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衡量法律意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衡量法律意识水*高低的一个重要依据。人们的法律意识水*的高低与其文化程度成正比。

  对此,我对我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1、调查的基本方法

  对于此类调查题目,我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首先,筛选题目,再分发给各个当地大学校园的同学,再选择10名同学完成问卷调查,最后再根据同学们的问卷结果作出相应的结论。

  调查问卷如下:

  1、你认为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用处?

  a、非常有用45.11% b、一般35.71% c、基本没用6.02% d、法律不如权力有用11.65%

  2、你生活中的法律知识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a、电视上48.12% b、报纸上16.54% c、学校的课本上35.34% d、家庭的影响4.51% e、其他13.91%

  3、你认为你在生活中*均每学期遇到法律问题的频率为:

  a、20次以上5.26% b、20次?10次6.39% c、10次?5次21.8% d、5次以下50.75% e、0次16.17%

  4、当你的权益受到侵害时,你首先想到的是?

  a、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50% b、用武力解决6.02% c、通过关系解决.15.79% d、感觉很委屈但是认为也是没办法的事16.17% e、根本没有在意过9.40%

  8、当今虽然是法制社会,也存在着家庭暴力、婚姻财产纠纷等很多问题,你认为:a、清官难断家务事74.05% b、清官易断家务事25.95%

  (1)、如果你选择了a,那么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a、法律法规不健全30.70% b、群众的.法制意识不强29.57% c、法官的职业素质不够高4.01% d、法律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35.21%

  (2)、如果你选择了b,那么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a、法律法规健全52.6% b、多年的普法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效9.40% c、法官能够正确地把握“一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15.41% d、一切问题在法律面前都能够得到解决3.38%

  10、假如你在公交车上遇到骚扰时,你会如何去做?

  a、出声制止,维护自己的权益49.25% b、用适当的方法让他得到惩罚28.95% c、瞪他一眼,然后换个地方或下车20.31% d、默默的离开,不敢出声。3.38%

  16、你希望多了解一些法律知识吗?

  a、希望92.11% b、不希望7.89%

  17、你希望法律基础课要如何上?

  a、尽可能介绍能解决社会生活的法律法规33.08% b、从案例中说明相关法律理论,类似于《今日说法》61.65% c、按照教材的内容和顺序进行教学5.26% d、最好取消这门课,与日常学*生活无关4.14% e、我觉得这样比较好;

  2、导致调查结果的原因

  可见他们还是很关心身边的人和事的,一些法律常识大部分同学还是知道的,由于问卷设计的不够合理,可能误导了同学们的思想,让数据不够真实,此次调查的结果说明,同学们的法律意识比较弱,知识也比较缺乏,从数据上看,同学们都没有太在意生活中的法律问题,也许他们觉得,在生活中遇到麻烦是必然的,并不是法律问题,也有可能受家庭、社会等各种因素影响,让他们认为权利比法律有用。

  此次调查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大学生大都重视专业课,而对法律基础课不予以重视,只是临到考试的时候突击,应付了事,大多数学生重学分,轻实效,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大学生不可能有扎实的法律基

  础知识。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通过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使他们把提高法律意识从自在的行为变为自觉的行为,从而意识到法律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并把法律当成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法律意识是一种较为宽泛的社会意识表现形式,对于大学生来讲,法律意识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对实际法律问题的观点、态度与解决方法,简单得说,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法律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是对每一个大学生素质修养的必备要求,是能够懂法运用法律的前提;对实际案例的解决是法律意识高低的具体表现,具有直观性。

  3、对大学生如何提高法律意识的意见

  根据此次调查,我们应该看到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教育,加强综合管理,高等院校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要从根本上抓起,就具体到高等院校对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高度重视及各种有关法律方面的宣传。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应着重以下2个方面:

  1。高校应营造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的学校环境。

  2。高校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3。鼓励大学生观看有关法律知识方面的书籍或电视节目,能尽量做到普法、懂法,认识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意义。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12

  众所周知,法律是我们维护正当权益的武器,只有充分运用法律,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而拥有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是运用法律的前提。大学生作为具有专业知识的21实际高级人才,其法律意识是否健全呢?于是我们于20xx年5月8日至13日对广州大学在校大学生进行了无记名填写调查问卷活动,共收回100份有效问卷,并人工进行调查结果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水*参差不齐。一方面,大学生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事例层出不穷;另一方面,大学生违法犯罪的事例也不鲜见。

  一.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

  1.已有法律意识,但法律意识淡薄。如“你所在大学是否重视《道德法律基础》的学*?”49%的大学生重视但并未认真学法律可以看出有意识学*但意识不够。又如调查结果中显示有将*69%的大学生对盗版现象的看法是看盗版产品的质量而定即并不反对盗版现象的存在和将*一半的大学生会购买来历不明的便宜自行车。由此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法治观念淡薄,只关注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法律问题,只注重眼前利益,表现较强的实用性和功利性。大学校园里普遍存在这样一个现象:学生为了贪图便宜,大多数人会购买二手电脑和手机,认为这样既经济又实惠。其实他们在交易过程中就买了赃物,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法》,由于没有足够的法律意识,缺乏法律知识,有的大学生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就触犯了法律。

  2.认为法律知识重要但并不积极付诸于行动学*法律相关知识。从问卷中第一大题的5、6小题可以看到将*42%的大学生认为法律意识与学*关系一般,48%的大学生认为学校或相关部门组织的法制宣传活动或讲座有意义但浪费时间。这在大学生群体中是一个普遍的特点。大学生对作为公共课的《道德法律基础》并不给予一定的重视,对法律知识的学*积极性不高。

  3.缺少践行法律的'行为,法律信仰不高。如对“你会购买来路不明的便宜的自行车么“的选答,有将*44%的大学生选择“会”,表明相当部分人缺少践行法律的心理,在行为的选择上可能不会依法而行。

  4.对法院、***等执法部门的印象较负面。遇到法律问题时将*66%的大学生认为除非不得已,不跟他们打交道。由此也可看出大学生对执法部门的了解不够,对这些部门抱有一定恐惧心理。

  二.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特点:

  1.法治意识普遍冷淡。大学生在有限学时的《道德法律基础》课获得的法律知识不多,且将更多的时间放在自己专业科目的学*上,不重视《道德法律基础》诸如此类的公共课,对课程应付了事,因此大学生不可能拥有扎实的法律基础,形成淡薄的法制意识。

  2.涉及自身利益时,法治意识削减。在调查中了解到,大部分大学生在心灵深处是畏惧权势的,对他人不良违法行为能进行正确的评价与谴责,但涉及自身利益时且采取双重标准。

  3.知法懂法,但不完全守法用法。大部分学生懂得不少法律知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其行为与法律规定背道而驰,守法自觉性差。且大部分对法律的信任度不乐观,对待是非基本上是很清楚,但态度不够明确,用法积极性不高。

  4.法律知识与实践相脱节。大部分大学生懂得一定法律知识,但现实中如遇到问题、纠纷,他们就不懂得采取正确的法律途径去解决,不懂得运用法律知识去维护自己的权益,不能够学以致用。

  三.原因分析:

  1.社会方面的原因:a.中国法律传统的影响。封建社会时期长。我国经历了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各种封建观念思维和世俗文化早已深深的印在人们的心中。中国传统的集权思想影响了人们的对法律的观念。民主、*等的法律思想没有深入人心。公民的法律意识还不是很强烈。

  b.国家的重视程度。**对社会的普法力度还很不够,因此,国家应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对社会的普法教育,切实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

  2.学生方面的原因:a.缺乏主动性。根据调查了解到,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式,大学生将更多的时间放在自己专业科目的学*上,他们普遍认为只要学好专业知识,锻炼好各方面的能力,将来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一*之地,也就可以了,不必浪费在学法律与自己的专业不相关的知识上,而且,多数大学生认为法律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因而,很少大学生会主动学*法律知识,对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也只求考试过关,大多数学生重学分轻实效,也是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之一。

  b.缺乏远见性。没有学*相关的法律知识,没有法律意识,即使当自己的正当权益受侵犯时,也不懂得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调查表明,很多大学生认为,自己目前并不需要法律,而等到真正需要时,才觉得为时已晚。 c.缺乏实践性。在调查中,很多大学生反映,法律知识是懂了,但是根本不知道如何应用,而长时间后,知识便逐渐淡忘,理论知识没有结合实践。

  3.学校、教师方面的原因:a.重视程度不够。除了法律专业的以外,其他院系的有关法律的课程,老师都不会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可以自由看自己喜欢的专业课书或是课外读物,只要保持课堂安静就可以了。学生没有约束力自然学*法律积极性不高。

  b.课程枯燥。法律知识相对于其他学科,比较枯燥,课堂气氛一搬较为沉闷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昏昏欲睡,失去上课的兴趣。

  四.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方法:

  1.学生方面:提高意识,学*法律知识对于大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无论是对于将来的工作亦或是生活都息息相关,多参加相关的讲座让自己更加了解法律的重要性。加强自身道德修养,让道德修养与法律共同进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人生追求。同时要利用课余时间多了解些法律的相关报道,阅读参考法律书籍,增强自身的法律知识储备。 2.教师方面:打破常规的教学模式,采用与实践多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学*的欲望。也可以打破教室的局限,多组织相关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法律的重要性,提高对法律有更高的需求性。此外,还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今日说法”之类的法制节目,让学生了解实际的案例分析的过程,更加深刻的学*法律知识。这些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提高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学校方面:多组织专家讲座,对学生进行普法教育;开展一些主题鲜明的法治演讲、辩论赛、讨论会、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等活动,以及旁听一些典型案例的庭审,使学生能在自主参与、身临其境中耳濡目染中得到教育和启迪;多组织学生参加与法律有关的活动,让大学生从实际中获得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切实际生活中获得的法律知识比课堂中学到的产生的效果会更好。尽量给学生提供实践的*台,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增加对法律知识的认识。

  总之,大学生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对于国家的发展起着举重轻足的作用,大学生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培养需要个人、教师、学校以及其他方面的共同努力,这样才能使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得到很大的提高,只有这样社会才会和谐,国家才会发展,民族才会富强,也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屹立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法治国家。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13

  秉承学院团委“实践真知,提升自我,服务社会,共建和谐”的宗旨,今年我选择了社会调研活动作为我的实践内容。众所周知,法律是我们维护正当权益的武器,只有充分运用法律,才能很好地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而拥有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是运用法律的前提。大学生作为具有专业知识的21世纪高级人才,其法律意识是否健全呢?于是我对汕头大学留校过年的50名外地大学(非本科法学专业)进行了调查。

  一、研究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时间为xx年年2月10日,在我的高中同学的帮助下,对汕大未返乡过年的50名非法学本科专业的外地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方式是无记名填写调查问卷,人工进行调查结果分析,从而得出调查结论。

  二、调查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了基本了解,调查情况如下:

  1、x%的大学生认为法律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但还有少数x%认为无关;

  2、x%的大学生秉信法律能为他们解决现实中的问题纠纷,维护切身的利益,x%却认为不能,还有x%认为目前不能,但相信以后会逐渐完善;

  3、x%的大学生对法律所规定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了解不是很清楚,x%大学生了解一般,只有x%了解很透彻;

  4、通过电视、网络、报纸、杂志等渠道获得法律知识的学生比例居多,占x%,x%是自己通过看有关法律方面的书籍了解,通过国家普通法宣传这一途径的占最少数,为x%;

  5、问如果你在网上买到一件伪劣的电子产品,x%的人采取要求退货的措施,x%大学生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自好自认倒霉,x%表示要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6、问:某人经过一栋楼,刚好被楼上掉下的花盆砸中,大脑受了伤,导致下半身瘫痪。他的家人去了那栋楼挨家挨户地问是谁家掉下来的花盆,但大家都不承认。那他该怎么办?

  其中x%认为找不到肇事者,只能自认倒霉,x%赞成报警,让**机关介入调查此事的方案,x%的大学生主张把整栋楼的居民全告到法院;

  7、x%学生认同“违法行为一定是犯罪行为,犯罪行为一定是违法行为”的说法,其余x%则反对;

  8、只有少数x%大学生有过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经历;

  9、x%大学生认为在不被告知的`情况下,自己的照片被他人用于商业宣传属侵权行为,x%大学生持相反观点,另有x%表示不清楚侵权与否;

  10、如果被侵权,x%大学生认为“无所谓,反正对自己也没多大的影响”,x%表示要私下和*解决,甚至有x%坚持私了不行,要用武力解决,x%大学生则希望通过老师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11、对于大学生闯红灯或骑自行车载人的行为,x%以为不必大惊小怪,x%认为要严格禁止,甚至x%的大学生主张应加以处罚,x%认为应加强宣传教育;

  12、x%大学生认为法律的执行在新闻、报刊、电视、广播等舆论的监督下最有效,x%认为在党委**,人大,**等领导机关的监督下行之有效,x%认为群众监督更有力,x%认为这取决于执行机关的自我监督,最后有x%表示说不清;

  13、x%大学生同意“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的说法,x%则不认同,x%觉得得看钱数目大小,如数额较大则同意,数额小就无所谓;

  14、80x%大学生认为任意毁坏公共垃圾桶的行为属违法行为,x%则认为不违法,还有x%表示不清楚此种行为是否违法;

  15、x%大学生表示从来不会关注日常生活中社会发生的法律案件及从中汲取法律知识并尝试从法律角度来分析这一案件,x%承认很少有这种自觉性,只有x%大学生经常关注这种法律案件且有汲取法律知识的热情。

  备注:本次调查问卷共200份,有效填写人次为195。

  三、原因分析

  (一)、学生方面的因素。

  (1)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主动性。根据调查了解到,仍有x%大学生认为法律知识与他们的生活无关。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普遍认为专业知识才是他们应该努力与花放精力的方向,不是法律专业的学生把时间浪费在学法律知识上并不能获得什么实质性利益,是极愚蠢的行为。据我切实了解,多数大学生认为法律枯燥乏味,法律课上基本卧倒一大片,更谈不上会主动学*法律知识。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也只求考试过关,大多数学生重学分轻实效,也是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之一;

  (2)传统的妥协性与劣根性。调查表明,占很大比例的大学生在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坚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妥协观点,得过且过,不采取任何法律措施;(这将助长了违法分子的气焰)

  (3)缺乏实践性。关注日常生活中社会发生的法律案件及从中汲取法律知识并尝试从法律角度来分析这一案件的学生仅占调差人数的x%,微乎其微。且只有少数x%大学生有过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经历。大学生极少参加法律实践,是对现实法制缺乏感性认识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教师、学校方面的因素

  (1)重视程度不够。除了法律专业的以外,其他院系的有关法律的课程,老师都不会严格要求学生,对于学生在课堂看其他与课程无关的读物或睡觉或听音乐等一切做与法律无关的事的现象,也司空见惯,这似乎也是*年各高校的“教学传统”了,这师生“默契”潜滋暗长,发展得顺乎自然。由此,学生得到的法律知识更加贫乏了;

  (2)课堂气氛沉闷。法律知识相对于其他学科,确实比较枯燥,老师授课方式又缺乏生动性,导致课堂气氛呆板,学生昏昏欲睡,鲜有积极性;

  (3)学校宣传力度不够,学生不能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以及其与生活的密切性。

  四、调查总结及应对措施

  调查显示大学生的xx及守法自觉性不高。要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必须采取多种途径和灵活多样的方法。为此,我建议学校可有针对性地从三方面入手。

  (一)进行普法教育

  1、教学内容的选择:

  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与需要,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应讲授与学生有一定联系的法律,容易提高学生兴趣,增强普法效果,从而也使学生通过普法教育获得值得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观念;

  2、,教学方法的改革:

  原本枯燥的法律课加上教师死板的教学方式更使学生上课提不起精神。因此,加强对教学方法的改进也是真正提高普法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比如课堂讨论,多进行社会著名案例分析,结合录像等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学*的兴趣,才能使普法达到我们所要达到的效果。

  (二)实践性的增强:

  多组织学生进行与法律有关的活动普法教育毕竟过于抽象,要真正唤醒学生的法律意识,应采取一些更具体,更行之有效的办法,针对大学生年龄及性格特点,把法律意识的培养同组织活动相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学生通过自己模拟法官、律师、检察官、被告等角色,能更加深刻地把我国一些诉讼法程序掌握,也通过模拟对犯罪分子的审判,对旁听的学生起到震慑作用,提高他们守法的警惕性,从而自觉守法;

  2、组织一些有关法学方面的知识智力竞赛;

  3、组织学生去法院旁听,达到开拓视野,深入社会,更深切地体会到用法律保护自己的重要性的效果;

  4、请有关办案人员或著名法学专家来校开讲座,既能让学生了解时事,也能使学生更深切体会法律的权威。

  目前,公民法制观念还是比较淡薄,成为推进法治进程的障碍,所以,树立法制观念,增强全社会成员的法律意识,是实现我国法治化的前提,更是我们大学生的义务。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14

  秉承学院团委“实践报告真知,提升自我,服务社会,共建和谐”的宗旨,20xx年的寒假我选择了社会调研活动作为我的实践内容。众所周知,法律是我们维护正当权益的武器,只有充分运用法律,才能很好地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而拥有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是运用法律的前提。大学生作为具有专业知识的21世纪高级人才,其法律意识是否健全呢?于是我对汕头大学留校过年的50名外地大学(非本科法学专业)进行了调查。

  一、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时间为20xx年2月10日,在我的高中同学的帮助下,对汕大未返乡过年的50名非法学本科专业的外地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方式是无记名填写调查问卷,人工进行调查结果分析,从而得出调查结论。

  二、 调查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了基本了解,调查情况如下:

  ⑴、你生长在( )

  A、农村 74% B、城市 26%

  ⑵、在你所有的经历中,曾经运用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吗?( )

  A、有 18% B、没有 82%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大学生并不拥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当其政党权益受到侵犯时,都没有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而是存在“算了”、“算自己倒霉”等等之类的想法。而在生长在农村的大学生中这一现象较为明显。

  ⑶、你能区分违法和犯罪吗?( )

  A、能 24% B、不一定能 14% C、大部分能 62%

  ⑷、你认为你目前法律学*中的主要问题是( )?

  A、懂得法律知识但不会实际运用 32%

  B、缺乏法律知识 40%

  C、能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并解决现实问题 28%

  ⑸、你是否关注国家的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 )

  A、经常 12% B、偶尔 74% C、从不 14%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只有12%,即6个人(调查对象为50人)会经常关注国家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还有14%,即7个人表示自己从不去关注,这表明了大学生对法律的重视程度是非常不够的,其认为自己只要守法不违法,法律是离自己很遥远的。

  ⑹、你知道《劳动法》里规定的试用期最长时限是( )?

  A、三个月 22% B、六个月 48% C、一年 30%

  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试用期最长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而在调查中发现,有52%的大学生不知道,这一问题与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相关,可见大学生对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了解并不多。

  ⑺、你认为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是( )?

  A、 很重要,是维护权益的有效手段 32%

  B、 比较重要,有时试图用法律解决问题 42%

  C、 一般重要,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运用法律 26%

  D、 不重要 0%

  ⑻、超市的'工作人员要求搜身,你会怎么样做?( )

  A、 拒绝 84%

  B、 如果对方态度强硬就接受 10%

  C、 完全接受 0%

  ⑼、假如你的亲人欠某基金会的钱无力偿还,基金会连同民政局把你的亲人抓去关起来,放话拿钱才放人,你会怎么做?( )

  A、 忍气吞声,凑钱领回亲人 8%

  B、 到民政局理论,要求放人 16%

  C、 通过法律手段维护亲人的人身自由权 76%

  ⑽、当你参加勤工俭学或是工作时,你会有意向与用人单位签定合同吗?( )

  A、有 72% B、没有28%

  从⑻、⑼、⑽的数据可以发现,依然有少部分大学生不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 原因分析

  (一)、学生方面的因素。

  (1)缺乏主动性。根据调查了解到,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式,大学生将更多的时间放在自己专业科目的学*上,他们普遍认为只要学好专业知识,锻炼好各方面的能力,将来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一*之地,也就可以了,不必浪费在学法律与自己的专业不相关的知识上,而且,多数大学生认为法律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因而,很少大学生会主动学*法律知识,对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也只求考试过关,大多数学生重学分轻实效,也是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之一。

  (2)缺乏远见性。没有学*相关的法律知识,没有法律意识,即使当自己的正当权益受侵犯时,也不懂得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调查表明,很多大学生认为,自己目前并不需要法律,而等到真正需要时,才觉得为时已晚。

  (3)缺乏实践性。在调查中,很多大学生反映,法律知识是懂了,但是根本不知道如何应用,而长时间后,知识便逐渐淡忘,每个非法学专业的专业都开设有《法律基础》这门课,详细讲述了相关的法律知识,然而,理论知识没有结合实践,而最终流于形式。

  (二)、教师、学校方面的因素。

  (1)重视程度不够。除了法律专业的以外,其他院系的有关法律的课程,老师都不会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可以自由看自己喜欢的专业课书或是课外读物。只要保持课堂安静就可以了,也没有向学生讲明到底法律的重要性有多大,基本死板的按照教学大纲授课,老师重视程度不够,学生自然也不够用心。由此,学生得到的法律知识更加缩水了。

  (2)课堂气氛沉闷。法律知识相对于其他学科,比较枯燥,老师一般按大学教学大纲死板授课,极少联系实际,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昏昏欲睡,失去上课的兴趣。

  对于大学生而言,学*法律知识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形成正确的信仰起到关键的作用。所谓学以致用,只有将学到的东西用实践检验其是否正确,只要给学生提供实践的*台,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才能增加对法律的认识,提高法律意识。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15

  摘要:本次调查以“大学生法制意识”为主题,通过调查、分析等方法的运用,对当代大学生地法制意识进行了分析,了解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及特点,并对提高大学生法制意识提出了几点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大学生;法制意识;现状;对策

  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深入贯彻,中国正逐步向一个法治国家迈进,在一个国家的法制建设进程中,公民法制观念的水*是根本性的、决定性的因素。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法制观念更需加强。为了进一步了解当代大学生法制意识的现状,进行了一次“大学生法制意识的问卷调查”。

  一、当前大学生法制意识的现状及分析

  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法制意识状况,我们在浙江农林大学的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了问卷100份,回收95份,有效回收率为95%。对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分析后,我们得出如下结果:

  (一)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不高,法律知识知晓程度不高。

  在调查中,对“你对自己掌握的法制知识程度的评价”的回答中,只有5.3%的学生对自己所掌握的法制知识程度表示满意,可见当代大学生对自己所掌握的法律知识认识程度普遍不高,法律知识水*也相对较低。在“你知道我国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的是以下哪一部法律?”的调查中,仍有15.8%的学生认为我国的根本法不是宪法而是其他法,可见对这一基础的法律知识还有学生不太了解,虽然大学里我们学过一些法律基础知识,但大多数学生都只顾及自己专业的学*而缺少对法律知识的关注,我们说知识是观念的基础,没有足够的法律知识的积累,就不可能形成法制观念,已受到较高水*教育的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却不容乐观。

  (二)法律信仰不高,没有形成法律*惯

  在调查中,被问到“在你所有的经历中,曾经运用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吗?”只有31.6%的少数有过**经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缺少践行法律行为,没有形成法律*惯。回答“当您权利受到侵害时,你首先想到的是”时,只有26.5%的学生会想到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大部分学生首先想到的是通过关系来解决,但也有10.5%的学生会采用武力或者是忍气吞声。可见,大学生缺乏权利观念,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积极主动地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而是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法律,更加倾向于通过人际关系来解决问题,这是法律信仰不高的体现,这种靠人际关系的观念在大学生中普遍盛行,这种扭曲的观念不利于和谐社会和法治社会的建设,这值得我们反思。有些学生甚至会放弃法律武器,采用武力的手段来讨回“公道”,导致了违法犯罪的可能性。

  (三)对法律有所关注,关心中国法制,但对法制现状缺乏信心

  对“在你的印象中,法律与你的`生活的关系是”的回答中,有47.4%的学生认为关注时事新闻能感觉到法律与生活的关系和21.1%的学生认为时刻关注法律事件,能感到生活处处与发现法相关,可见大学生对法律还是有所关注,但很少的同学从法律事件中关注法律,只是从一些时事新闻中感受法律。被问到“你认为现在我们国家的普法力度够不够?”,有68.4%的学生认为我们国家当前普法的力度还不够,很少有同学认为普法力度这件事表示无所谓,可以看出,法治社

  会是大学生的追求,对国家的法制建设还是很关心的。被问到“你认为我国法律不能有效执行的原因是”,居然有78.9%的学生认为是由于执法机关执法不严,以及一些领导与干部不守法。可见大学生现在的法制现状表示不乐观,官员不守法的风气影响到了法律的威严和人们对法律的敬畏,官员没有起到表率作用,使得普通民众失去了对法律的信心。在“你相信法律途径能够真正帮你解决问题吗”的调查中,有57.9%的学生认为只能解决某些事情,甚至31.6%的学生认为走法律途径只会使问题进一步恶化,可以看出我们学生对法律缺乏信心,在大学生心中法律不是能很好解决问题的途径,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法制的现状,他们对法律缺乏信心,因而很少有人诉诸于法律,可见,大多数人选择依靠人际关系解决问题和执法机关自身执法不严以及官员不守法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形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对法制现状缺乏信心。

  (四)对公检法等执法机关的印象较负面在“对于法院、***、***等执法机关,你的态度是”的调查中,有10.5%的学生不信任,36.8%的学生除非不得已,不跟他们打交道,对公检法等执法机关的信任度只有52.6%,没有充分的信任。

  由此也可以看出大学生对这些执法机关不太了解,对这些部门抱有一种畏惧的心理。在“你认为对法律的执行,哪些监督是有效的”的调查中,认为应该群众监督有效的多达89.5%,而媒体监督与党委,**等领导监督的分别为78.9%和57.9%,只有少数人认为执行机关的自我监督是有效的,可见大学生对执法机关内部机关监督表示不满意和缺乏信心,更加相信用群众和媒体来监督这些机关对法律的执行。针对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当前大学生的法制意识并不乐观,法律意识水*还很低,法制观念淡薄,他们不懂得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更倾向于用人际关系来解决问题同时对法律的关注程度还不够,同时大学生对法律的信仰引人思考,要探究其多方面的原因。

  二、大学生法制意识提高的对策

  (一)健全法律运行机制,加强道德规范建设,创造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法治环境和舆论环境。

  大学生思想开放,时代感强,主观上期望法治,关心国家法制建设,但世界观还未完全成熟,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因此,立法、执法、司法部门做到立法的民主化、科学化,执法的程序化,守法的自觉化;大众传播媒体和各种社会力量应利用普法、守法、执法和监督法律实施的模范人物和典型事迹,进行生动的法制宣传,创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和舆论环境,对于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齐抓共管,着力构建高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学生法制教育网络。

  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提升他们的法律素养,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而是涉及家庭、社区以及整个社会的各个层面的系统而复杂的教育工程,它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一个长远的规划。因此,需要全体社会共同关注,需要各个环节紧密配合。首先,作为大学生法制教育主阵地的学校,必须实施依法治校,保证良好的校园生活环境,切实抵制社会不良文化的进入;其次,家长要注重对自己孩子的了解,配合学校教育,并且注重给孩子良好的熏陶;司法机关也应该有重点地与大学定期联系,加强校内的司法宣传教育;**职能部门则应力所能及地为大学排忧解难,要切实采取可行的措施,优化社会大环境以及校园环境。

  (三)开展校园法制文化活动,加大普法力度,以适应素质教育对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要求

  学校应当积极拓展法学选修课的开设门类和开设范围,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兴趣和需求,使学生从理性的层面对整个法治、法律及各部门法的基本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有一个宏观把握,组织大学生看一些著名案例的录像,请有关办案人员或著名法学专家来校开讲座;组织学生旁听法院庭审,亲身体验法院审理各类案件的程序,了解我国的审判制度;组织学生到监狱考察参观,通过服刑人员现身说法,使学生受到生动且深刻的法制教育;开展“模拟法庭”活动,通过大学生自己模拟法官、律师、检察官、被告等角色,掌握诉讼程序,震撼心灵,提高守法意识;组织一些有关法学方面的知识竞赛,加大普法的力度,从而逐步培养出适应现代素质教育要求的具有较高的法律意识的大学生。

  (四)司法机关应该建立法律公信度,提高公民对法律的信仰度

  不断暴露的司法不公问题,司法腐败现象,领导与干部自身的不守法,使得人民对法律的信任度急剧下降,法律的信任危机越来越严重。因而要加强公、检、法机关的规范化整治,执法机关自身做好表率,加强对腐败的打击力度,维护法律的尊严,确保司法独立、司法公正,坚决杜绝“走后门”、“拉关系”等不良风气,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依法办事的观念,增强大学生对法律的信任,从而让大学生树立更加正确的世界观,真正做到有法必依,而不再是以为的依赖人际关系,建立法律的公信度是法治进程的关键一环,有利于普法在大学生中的深入。

  结语: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对其个人的成长,中国的法制化进程具有深远的意义。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中国法治社会建设的生力军,他们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法律素质如何,关系到我国法治建设能否顺利推进。针对目前大学生普遍缺乏法制意识,对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成为了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而且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党和国家的支持,还需要家庭、学校与社会的通力合作,有效调节社会资源,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出一个有利于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的良好环境,使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实现良性发展,使青年学子成为一个有理想、负有社会责任感、诚实守信、综合素质较高、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为社会输送具有较强法律意识的跨世纪人才,才能促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的繁荣与发展,才能实现国富民强的宏伟目标。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菁选扩展阅读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菁选(扩展1)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菁选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1

  调查时间:20xx年9月10日-20xx年9月25日

  调查地点:新疆乌鲁木齐市

  调查对象:各高校大学生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调 查 人:电大北校区20xx秋法学专科学员 周峰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和社会主义法制制度的逐步建立及完善,社会对个人的要求越来越高,法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依法办事,已成为人们的共同信念。一个国家的法律体制完善与否也日益成为衡量这个国家现代化程度高低的标志。然而,根据有关数据表明:*几年来我国大学生的违法犯罪率呈大幅度增长趋势,可见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制观念对大学生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我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归类分析,对当前大学生对法律的认识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对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了一定的计策。我还通过直访大学生,更加直接、清楚地了解到大学生的心里话,从而更加深入了解到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情况。

  一、调查问卷分析大学生法律意识存在的问题

  对新疆各大院校学生进行了法律意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80份,收回68份。男女比列1:1。

  (一)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有待提高。

  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衡量法律意识水*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董舆教授通过他的法律意识调查报告显示出:“人们的法律意识水*的高低与其文化程度成正比。”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普遍不高。当前我国大学生大都重视专业课,而对法律基础课不予以重视。另一方面,高校的《法律基础》课学时有限,要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想大幅度的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是很困难的。因此,高校大学生在这有限的课时中获得的法律知识也是有限的。

  (二)大学生法律意识欠缺、法制观念淡薄。

  法律意识是指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和心里的总和。法制观点是高层次的法律意识,是人们对于现存的法律规范、法律活动和法律关系等现象的概括和总和。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决定着大学生,甚至是以后走入社会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当前,非法律专业大学生法律知识匮乏,就容易产生错误的法律判断意识、淡薄的法制观念。在这种错误意识和观念支配下的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无法预料。

  (三)法律权利意识弱于法律实用意识

  权利和义务是整个法律体系的核心内容,任何法律都不在乎是主体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法律观念和法制观念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主体的权利观念的强弱,权利意识对大学生法制观念的培养尤为重要。权利意识既包括对自我权利的认识、要求,也包括对他人权利的必然和必要性。没有对他人权利的尊重,就没有现代意义的权利观念。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和法制建设的进行,大学生越来越关注一些法律现象,在事关社会问题的解决尤其是身边的涉法问题时,他们能首先想到应该运用法律。但是,当他们自身遇到问题时,却因缺乏权利意识而极力回避,既缺乏对自己权利的维护,又缺乏对他人权利的尊重。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积极主动地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而是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法律,甚至会放弃法律武器,采用报复的手段来讨回“公道”。另一方面,在事关自己的利益时,比如说在评优评奖、入党、就业、担任干部等具体切身利益面前,却一马当先,采取尽可能的手段,逃规避法为自己谋利,有时甚至导致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在一方面,当自己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权益时,比如晚上熄灯后大声喧哗,影响他人休息,不经允许随意拿别人的东西,考试作弊等,完全不顾及他人的权利,甚至极力逃避,推卸责任,企望能法外开恩、法理容情,缺乏承担法律责任的意识的勇气。

  (四)法律意识层面有待提高

  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一个主要内容,是衡量法律意识高低的主要依据。掌握法律知识的多少,法律水*的高低与法律意识成正比,随着我国法制的不断健全,内容的不断丰富,大学生整体的法律知识水*也应随之提高。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并不理想。高校学生大多重视专业课而忽视基础课,因而多数学生对基础课只有到了考试的时候才临时抱佛脚应付了事,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大学生就不可能把法律基础课上好,就不会有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同时,除了法学院校外,不少高校法律基础课课时过少,教师只能略教一些法律知识,大学生也只不过略懂一些法律概念和常识。由于当前大学生法律基础知识比较薄弱,法律知识水*不高,因此,造成了他们一些错误的法律观点、淡薄的法制观念。错误的法律观点主要表现在:一是权与法不分、有不少学生认为在当今中国,权大于法;二是违法与犯罪界限不清,把二者等同起来;三是道德与法的界限不清,把道德规范作为法律规范,把道德情感当作法律准则,认为不符合道德规范的就是违法,淡薄的法制观念主要表现在:当自己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时,不知道用法律手段类似保护自己。或者不相信法律,放弃法律武器。

  (五)大学生的法律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脱节

  在我国任何一所高校都开设法律基础课作为非法律专业学生的选修课,在法律基础课上通过老师的讲授能够学到一定的法律知识,学生们都知道遇到问题、纠纷应该采取法律措施,拿起法律的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利。但是在现实中,如同学之间发生矛盾冲突时,有的同学就不能采取正确的方法解决,往往是头脑一热,就采取一些过激的,甚至愚昧的方式,最终造成严重的后果;有的同学则是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却不懂得如何用法律保护自己。因此,提高大学生运用法律知识的实践能力,使其学以致用,是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

  二、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大学生犯罪率高的客观原因有以下三个

  (一)有的`家长教育方法不好,有些是对孩子无原则的溺爱、袒护和娇纵,致使孩子对自己的不良行为产生“合理感”;有些是孩子出现问题后采用极端粗暴方式管教,无情的谩骂,甚至赶出家门。另外有的家长有不良嗜好的也有可能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

  (二)学校教育存在偏差。

  主要表现在:一是重视学生的智育教育,对学生的品行教育重视不够。为了应付考试,有压缩、挤占其它非考试科目课的现象发生。虽然学校有教给学生一定的法律知识,但却只局限与课本或书面上,未能真正教会学生运用法律,导致学生只会口头上的法律知识。

  (三)、社会诱因的侵蚀。

  *几年来,社会上不良风气对大学生有很大的腐蚀作用,***门有时对文化市场管理不够严格。另外,当前社会很多市民的法律意识淡薄,在这种社会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造成大学生对法律的不重视,导致有些大学生由于存在侥幸心里而走上的犯罪的道路。

  三、 大学生犯罪率高的主观原因有以下三个

  (一)有的大学生法律观念淡薄,不学法、不懂法,往往从一些影视作品、电脑游戏、书刊杂志中,吸收一些不健康的东西,加上他们有的认识问题的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差,看问题简单、片面,待人处事往往感情用事,很少经过深思熟虑,常常不计后果。

  (二) 有的大学生性格内向、孤僻,加上来自学校、家长、社会等方面的压力大,心理长期受压抑,缺乏倾诉对象,*时又得不到正确的引导,成为违法犯罪的心理动因。再加上易冲动,不能克制自己的情绪,以致造成明知故犯的严重后果。

  (三)有的大学生虽然对法律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现实生活中,受他们所处的环境和背景影响,往往会因为克制不住私欲而忽视了法律做出违法的事情。

  由此可见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因素有很多。根据调查显示,有的大学生认为家庭对他们法律意识的影响较大。他们觉得父母是孩子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现代社会是一个法制社会,作为一名大学生要学*法律知识,学法才能知法,知法才能守法,知法才能用法,知法才能护法,只有全体人民的法制意识加强了,才能实行依法治国,我们的国家才能不断强大。然而,目前我国一部分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还比较低,未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有些大学生虽然认识法律知识,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未能将其合理运用,这也是当前大学生在法律层面上的一大弊病。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2

  秉承学院团委“实践报告真知,提升自我,服务社会,共建和谐”的宗旨,20xx年的寒假我选择了社会调研活动作为我的实践内容。众所周知,法律是我们维护正当权益的武器,只有充分运用法律,才能很好地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而拥有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是运用法律的前提。大学生作为具有专业知识的21世纪高级人才,其法律意识是否健全呢?于是我对汕头大学留校过年的50名外地大学(非本科法学专业)进行了调查。

  一、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时间为20xx年2月10日,在我的高中同学的帮助下,对汕大未返乡过年的50名非法学本科专业的外地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方式是无记名填写调查问卷,人工进行调查结果分析,从而得出调查结论。

  二、 调查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了基本了解,调查情况如下:

  ⑴、你生长在( )

  A、农村 74% B、城市 26%

  ⑵、在你所有的经历中,曾经运用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吗?( )

  A、有 18% B、没有 82%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大学生并不拥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当其政党权益受到侵犯时,都没有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而是存在“算了”、“算自己倒霉”等等之类的想法。而在生长在农村的大学生中这一现象较为明显。

  ⑶、你能区分违法和犯罪吗?( )

  A、能 24% B、不一定能 14% C、大部分能 62%

  ⑷、你认为你目前法律学*中的主要问题是( )?

  A、懂得法律知识但不会实际运用 32%

  B、缺乏法律知识 40%

  C、能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并解决现实问题 28%

  ⑸、你是否关注国家的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 )

  A、经常 12% B、偶尔 74% C、从不 14%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只有12%,即6个人(调查对象为50人)会经常关注国家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还有14%,即7个人表示自己从不去关注,这表明了大学生对法律的重视程度是非常不够的,其认为自己只要守法不违法,法律是离自己很遥远的'。

  ⑹、你知道《劳动法》里规定的试用期最长时限是( )?

  A、三个月 22% B、六个月 48% C、一年 30%

  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试用期最长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而在调查中发现,有52%的大学生不知道,这一问题与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相关,可见大学生对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了解并不多。

  ⑺、你认为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是( )?

  A、 很重要,是维护权益的有效手段 32%

  B、 比较重要,有时试图用法律解决问题 42%

  C、 一般重要,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运用法律 26%

  D、 不重要 0%

  ⑻、超市的工作人员要求搜身,你会怎么样做?( )

  A、 拒绝 84%

  B、 如果对方态度强硬就接受 10%

  C、 完全接受 0%

  ⑼、假如你的亲人欠某基金会的钱无力偿还,基金会连同民政局把你的亲人抓去关起来,放话拿钱才放人,你会怎么做?( )

  A、 忍气吞声,凑钱领回亲人 8%

  B、 到民政局理论,要求放人 16%

  C、 通过法律手段维护亲人的人身自由权 76%

  ⑽、当你参加勤工俭学或是工作时,你会有意向与用人单位签定合同吗?( )

  A、有 72% B、没有28%

  从⑻、⑼、⑽的数据可以发现,依然有少部分大学生不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 原因分析

  (一)、学生方面的因素。

  (1)缺乏主动性。根据调查了解到,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式,大学生将更多的时间放在自己专业科目的学*上,他们普遍认为只要学好专业知识,锻炼好各方面的能力,将来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一*之地,也就可以了,不必浪费在学法律与自己的专业不相关的知识上,而且,多数大学生认为法律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因而,很少大学生会主动学*法律知识,对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也只求考试过关,大多数学生重学分轻实效,也是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之一。

  (2)缺乏远见性。没有学*相关的法律知识,没有法律意识,即使当自己的正当权益受侵犯时,也不懂得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调查表明,很多大学生认为,自己目前并不需要法律,而等到真正需要时,才觉得为时已晚。

  (3)缺乏实践性。在调查中,很多大学生反映,法律知识是懂了,但是根本不知道如何应用,而长时间后,知识便逐渐淡忘,每个非法学专业的专业都开设有《法律基础》这门课,详细讲述了相关的法律知识,然而,理论知识没有结合实践,而最终流于形式。

  (二)、教师、学校方面的因素。

  (1)重视程度不够。除了法律专业的以外,其他院系的有关法律的课程,老师都不会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可以自由看自己喜欢的专业课书或是课外读物。只要保持课堂安静就可以了,也没有向学生讲明到底法律的重要性有多大,基本死板的按照教学大纲授课,老师重视程度不够,学生自然也不够用心。由此,学生得到的法律知识更加缩水了。

  (2)课堂气氛沉闷。法律知识相对于其他学科,比较枯燥,老师一般按大学教学大纲死板授课,极少联系实际,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昏昏欲睡,失去上课的兴趣。

  对于大学生而言,学*法律知识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形成正确的信仰起到关键的作用。所谓学以致用,只有将学到的东西用实践检验其是否正确,只要给学生提供实践的*台,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才能增加对法律的认识,提高法律意识。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3

  秉承学院团委“实践真知,提升自我,服务社会,共建和谐”的宗旨,今年我选择了社会调研活动作为我的实践内容。众所周知,法律是我们维护正当权益的武器,只有充分运用法律,才能很好地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而拥有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是运用法律的前提。大学生作为具有专业知识的21世纪高级人才,其法律意识是否健全呢?于是我对汕头大学留校过年的50名外地大学(非本科法学专业)进行了调查。

  一、研究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时间为xx年年2月10日,在我的高中同学的帮助下,对汕大未返乡过年的50名非法学本科专业的外地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方式是无记名填写调查问卷,人工进行调查结果分析,从而得出调查结论。

  二、调查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了基本了解,调查情况如下:

  1、x%的大学生认为法律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但还有少数x%认为无关;

  2、x%的大学生秉信法律能为他们解决现实中的问题纠纷,维护切身的利益,x%却认为不能,还有x%认为目前不能,但相信以后会逐渐完善;

  3、x%的大学生对法律所规定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了解不是很清楚,x%大学生了解一般,只有x%了解很透彻;

  4、通过电视、网络、报纸、杂志等渠道获得法律知识的学生比例居多,占x%,x%是自己通过看有关法律方面的书籍了解,通过国家普通法宣传这一途径的占最少数,为x%;

  5、问如果你在网上买到一件伪劣的电子产品,x%的人采取要求退货的措施,x%大学生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自好自认倒霉,x%表示要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6、问:某人经过一栋楼,刚好被楼上掉下的花盆砸中,大脑受了伤,导致下半身瘫痪。他的家人去了那栋楼挨家挨户地问是谁家掉下来的花盆,但大家都不承认。那他该怎么办?

  其中x%认为找不到肇事者,只能自认倒霉,x%赞成报警,让**机关介入调查此事的`方案,x%的大学生主张把整栋楼的居民全告到法院;

  7、x%学生认同“违法行为一定是犯罪行为,犯罪行为一定是违法行为”的说法,其余x%则反对;

  8、只有少数x%大学生有过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经历;

  9、x%大学生认为在不被告知的情况下,自己的照片被他人用于商业宣传属侵权行为,x%大学生持相反观点,另有x%表示不清楚侵权与否;

  10、如果被侵权,x%大学生认为“无所谓,反正对自己也没多大的影响”,x%表示要私下和*解决,甚至有x%坚持私了不行,要用武力解决,x%大学生则希望通过老师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11、对于大学生闯红灯或骑自行车载人的行为,x%以为不必大惊小怪,x%认为要严格禁止,甚至x%的大学生主张应加以处罚,x%认为应加强宣传教育;

  12、x%大学生认为法律的执行在新闻、报刊、电视、广播等舆论的监督下最有效,x%认为在党委**,人大,**等领导机关的监督下行之有效,x%认为群众监督更有力,x%认为这取决于执行机关的自我监督,最后有x%表示说不清;

  13、x%大学生同意“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的说法,x%则不认同,x%觉得得看钱数目大小,如数额较大则同意,数额小就无所谓;

  14、80x%大学生认为任意毁坏公共垃圾桶的行为属违法行为,x%则认为不违法,还有x%表示不清楚此种行为是否违法;

  15、x%大学生表示从来不会关注日常生活中社会发生的法律案件及从中汲取法律知识并尝试从法律角度来分析这一案件,x%承认很少有这种自觉性,只有x%大学生经常关注这种法律案件且有汲取法律知识的热情。

  备注:本次调查问卷共200份,有效填写人次为195。

  三、原因分析

  (一)、学生方面的因素。

  (1)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主动性。根据调查了解到,仍有x%大学生认为法律知识与他们的生活无关。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普遍认为专业知识才是他们应该努力与花放精力的方向,不是法律专业的学生把时间浪费在学法律知识上并不能获得什么实质性利益,是极愚蠢的行为。据我切实了解,多数大学生认为法律枯燥乏味,法律课上基本卧倒一大片,更谈不上会主动学*法律知识。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也只求考试过关,大多数学生重学分轻实效,也是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之一;

  (2)传统的妥协性与劣根性。调查表明,占很大比例的大学生在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坚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妥协观点,得过且过,不采取任何法律措施;(这将助长了违法分子的气焰)

  (3)缺乏实践性。关注日常生活中社会发生的法律案件及从中汲取法律知识并尝试从法律角度来分析这一案件的学生仅占调差人数的x%,微乎其微。且只有少数x%大学生有过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经历。大学生极少参加法律实践,是对现实法制缺乏感性认识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教师、学校方面的因素

  (1)重视程度不够。除了法律专业的以外,其他院系的有关法律的课程,老师都不会严格要求学生,对于学生在课堂看其他与课程无关的读物或睡觉或听音乐等一切做与法律无关的事的现象,也司空见惯,这似乎也是*年各高校的“教学传统”了,这师生“默契”潜滋暗长,发展得顺乎自然。由此,学生得到的法律知识更加贫乏了;

  (2)课堂气氛沉闷。法律知识相对于其他学科,确实比较枯燥,老师授课方式又缺乏生动性,导致课堂气氛呆板,学生昏昏欲睡,鲜有积极性;

  (3)学校宣传力度不够,学生不能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以及其与生活的密切性。

  四、调查总结及应对措施

  调查显示大学生的xx及守法自觉性不高。要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必须采取多种途径和灵活多样的方法。为此,我建议学校可有针对性地从三方面入手。

  (一)进行普法教育

  1、教学内容的选择:

  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与需要,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应讲授与学生有一定联系的法律,容易提高学生兴趣,增强普法效果,从而也使学生通过普法教育获得值得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观念;

  2、,教学方法的改革:

  原本枯燥的法律课加上教师死板的教学方式更使学生上课提不起精神。因此,加强对教学方法的改进也是真正提高普法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比如课堂讨论,多进行社会著名案例分析,结合录像等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学*的兴趣,才能使普法达到我们所要达到的效果。

  (二)实践性的增强:

  多组织学生进行与法律有关的活动普法教育毕竟过于抽象,要真正唤醒学生的法律意识,应采取一些更具体,更行之有效的办法,针对大学生年龄及性格特点,把法律意识的培养同组织活动相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学生通过自己模拟法官、律师、检察官、被告等角色,能更加深刻地把我国一些诉讼法程序掌握,也通过模拟对犯罪分子的审判,对旁听的学生起到震慑作用,提高他们守法的警惕性,从而自觉守法;

  2、组织一些有关法学方面的知识智力竞赛;

  3、组织学生去法院旁听,达到开拓视野,深入社会,更深切地体会到用法律保护自己的重要性的效果;

  4、请有关办案人员或著名法学专家来校开讲座,既能让学生了解时事,也能使学生更深切体会法律的权威。

  目前,公民法制观念还是比较淡薄,成为推进法治进程的障碍,所以,树立法制观念,增强全社会成员的法律意识,是实现我国法治化的前提,更是我们大学生的义务。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4

  法律意识是社会主体对社会法的现象的主观把握方式,是人们对法的理性、情感、意志和信念等各种心理要素的有机综合体。从人类对社会法律现象的主观把握方式的角度来看,法律意识包括法律知识、法律理想、法律情感、法律意志、法律评价和法律信仰五个方面的内容。法律意识是法治国家建设的精神底蕴,既是法律规范建设的精神动力,又是制度建设的精神支柱,不仅影响法律规范创制的质量,而且制约着法律规范转化为现实制度的全过程,从而决定法律制度建设的成败。

  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我系以小组为单位,对各寝室不同年级的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后,从中了解到我院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问卷分析

  1.对法律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掌握得不全不牢,理解不深。

  调查表明:他们对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民事诉讼等方面的常识比较了解,有70%的同学都能答对这些方面的问题;但对法理、民法、知识产权法、仲裁法国际法、行政法等方面的法律知识大部分人较为生疏。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显得欠缺。

  2.有*等的诉求,但对*等的理解不深。

  在调查中了解到:他们有*等的思想意识,但对*等认识不到位,在心灵深处,惧怕权势;对他人的不良违法行为能进行正确评价和谴责,但在涉及自身利益时,却采取双重标准。如对在法治社会中您认为对社会经济生活调控影响最大的应当是什么的选答,认为各级官员的意志的表明部分人在心中已经认同官员的特权。当在寝室里遇到窃贼时,有47%的人选择可能会痛打他一顿。

  3.有建立法治国家的法律理想和热情,但对现实法治建设的心理准备不足。

  调查中了解到: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对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都是认同的,但对现实社会的复杂性、对建成法治国家的困难和长期性预见不足。如在对您认为法治国家在我国能实现吗的选答, 70. 3%的人认为可以实现;对您对违法执法的现象持什么态度的选答,有33. 3%的人选择见惯不怪,只有29%的人选择非常气愤。

  4.有崇敬法律的意识,但缺少践行法律的行为,法律信仰有待加强。

  如对您认为什么是社会主体行为最根本的评价标准的选答,只有40. 9%的人选择法律;对假如您是电影中的秋菊,您会像她那样说法的选答只有36%的人选择会;如果您发现在您的家属中有犯罪嫌疑人,你会怎样做的选答,只有34. 6%的人选择肯定会劝其自首。表明相当部分人缺少崇拜法律的心理,在行为的选择上可能不会依法而行。

  二、问题发现

  1.大学生已有法律意识,但法治观念淡薄。

  当代大学生的法治观念淡薄,只关注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法律问题,只注重眼前利益,表现出较强的实用性和功利性。甚至有一些大学生认为自己很难遇到法律问题。其实人在社会中生存,时时刻刻都与法律及其法律相关的问题紧密联系,只是当时没有注意罢了。在大学校园里普遍存在这样一个现象:学生为了图便宜,大多数人都买二手电脑和手机,他们认为这样既经济又实惠。有的学生在交易的过程中就买了赃物,其实这已经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法》,由于没有足够的法律意识,缺乏法律知识,有的学生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就触犯了法律。

  2.大学生的法律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脱节。

  在我国任何一所高校都开设法律基础课作为非法律专业生的选修课。在法律基础课上通过老师的讲授能够学到一定的法律知识,学生们都知道遇到问题、纠纷应该采取法律措施,拿起法律的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利。但是在现实中如同学之间发生矛盾冲突时,有的同学就不能采取正确的方法解决,往往是头脑一热,就采取一些过激的,甚至愚昧的方式,最终造成严重的后果;有的同学则是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却不懂得如何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如有的大学生在打工过程中拿不到钱,甚至还被罚钱;有的毕业生毕业时不知道怎么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有的大学生在购物时不知道索要发票与三包凭证,更有甚者买到假冒伪劣产品却

  只能自认倒霉,类似这样的报道屡见不鲜。因此,提高大学生运用法律知识的实践能力,使其学以致用,是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

  三、提出建议

  1.提高认识

  学*法律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信仰等.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也可以打破课堂教学局限,组织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法律的重要性,更能激发学*的欲望。

  2.加强学*

  学校开设法律基础课,通过老师的讲授,让每一个学生都知道遇到问题,纠纷应该采取法律措施,拿起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益,而不是采取暴力手段解决,在课时的内容的选择上,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在‘少而精’方面作文章,讲授一些发生在学生周围的案例,提高学生的兴趣,适当的对学*方法进行改革,不仅仅采用老师讲授,还要采用课堂讨论,进行案例分析结合录象等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积极性。同时根据大学校园发生的事件及时采取措施,以及反省发生的原因,同时适当的进行教育改革,把法律教学作为必修课,让每个学子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

  3.重视实践

  学以致用,学到的东西要用实践来检验其是否正确.只有经过检验,才有意义.尽量给学生提供实践的*台,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

  大学生都或多或少地知道法律的基本常识,并不是完全的.法盲,每个学子从小到大受传统的伦理道德的教育,对法律基本知识早已耳濡目染,尽管受到一些负面因素的影响,但是我院大学生整体的法律素质还可以的,这里所说的只是基本常识,而不是深沉的理论,当今我院大学生也没有必要对法律学*得面面俱到。

  知法并不代表能运用法律,它们是两码事,运用主要是以知道为基础,由于当今大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少,社会经验不足,再加上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如行动容易冲动,易受别人的煽动,追求时尚和个性,好面子,在处理具体一件事情上到底很少正确使用法律,甚至做出违法的事情。而**更不用说了,当今大学生遇到侵犯个人权益时,大部分的学生会选择回避,忍让,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虽然他们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知识,但他们没有真正的把法律知识内化为法律意识,没有真正的挖掘法的精神,法的价值,缺少公*,正义的理念,对法的信任程度低。

  在知识经济作为世界经济发展主导力量的今天,人的素质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高校作为对青少年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需要对大学生进行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教育工作,从而培养出高素质,全方位的人才,来迎接世界科技迅速发展的挑战.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意识的培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高校进行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也是当前社会发展前提。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5

  一:调查方法

  这次调查对象是郑州航院各年级在校大学生。调查的方式是发放和填答电子调查问卷。为了使调查能够真实、客观的反应调查者的思想,我们通过互联网,借鉴相关研究,设计了调查问卷。本次调查不记名。被调查者回答问题的方式主要是采用封闭式的回答方式,即预先设计好四种可能答案,将这些答案全部列于问题下面,由被调查者从中选择一种答案作为自己的答案。调查问卷工发放160份,回馈的有效资料为112份。这些资料是比较完整可靠的,占应调查对象的70%。

  二:调查问卷内容

  题1:你会主动要求学校确定你的权利吗:

  A只有有事情发生,和个人利益冲突,就会要求确认

  b涉及重大利益

  c不会,就算是问了,别人也不会理会你啊

  d想什么呢,这可是在天朝

  题2:“依法治国”的“法”是指

  a:仅指宪法等“法律”级的法律;b:整个法律体系;c:主要指宪法,即“依宪法治国”;d:法治的精神

  题3:“法律至上”的含义

  a:任何人都要守法;

  b:法律的效力高于道德等其他社会行为规范;

  c:一切按既定的法律规则办,不能行使自由裁量权;

  d:法律作为最后的决策依据,即使有一些毛病也要遵守

  题4:现在很多公交车都没有按时到站甚至是延迟15分钟才到车站,你怎么看?

  A可能因为堵车吧,可以原谅 b一边等待,一便在心里臭骂 c打出租车走,不坐了 d打电话或到相关部门进行投诉

  题5:对“法律面前人人*等”的理解

  a:在法律适用上人人*等;b:在立法以及法律适用上人人*等;c:官民*等,官员无特权;d:关键是**与民间法人及公民的*等

  题6:法律的作用

  a:法律目前基本是灵丹妙药;b:有局限性,要严格限制法律适用的范围;c:法治在任何情况下都胜过人治;d:应坚持“德主刑(法律)辅”的原则。

  题7:目前我国的法治状况

  a:已经是法治社会;b:有局限性,要严格限制法律使用的范围;c:各方面都差得很远;d:整体上看人治的影响大于法治

  题8:法治的关键在于

  a: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b:必须保证法律是良好的;c:官员守法,受到法律的有效监督;d:大家都信仰法律,自愿服从法律的统治

  题9:如果你发现你的个人资料被其他人转售,你会怎么办‘

  A自认倒霉 b向周围人抱怨但不会采取任何措施 c直接与之理论 d根据有关法律,积极**

  题10:如果在商场买回来的东西有质量问题,你会:

  A拿着小票去商店要求赔偿 b把东西放一边或扔了,然后心里想再也不去哪里买东西了 c人人都买,就我的有问题,自认倒霉呗 d找回那家店,跟老板吵一架去

  在大学学*中,我们已经先后学*了《思修(全名)》、《马克思主义思想概论》、《***思想概论》,对我国社会主义想想道德建设也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需要说明的是,这次问卷调查不是对每个同学的法律意识做一个是非评判,每个问题的答案也一般不存在绝对对错关系,选择其中的每一个答案都代表着一个人对法律的自己的看法。同时,也不是说同学选择某个答案最正确时就代表着他的法律意识最高。

  我们的调查题目都是生活经常看见或者说到的法律、权利概念,这些概念每个人都应该见识过,也各自有自己的理解。通过我们的调查表明,除了对“依法治国”这一概念比较满意外,其他几个法律概念都存在同学们主观臆断的理解。同学们往往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局限于生活层面,也就是说,没有上升到一种以法律的观念来思考问题。选择不理想的状况说明我们还要加强法律意识的教育,虽然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知识,但在接受真正法律基础教育的时间很少,都是从各种报道或者自己搜索信息时得到,这些东西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与诱导性。建议对每个专业设置法律基础课程,以强化法律意识。

  从总体来看,同学对法治社会认识还是处于一个偏低的`水*,做到深入认识形成自己思考的人较少。问卷答案之间没有递进关系,但我们实际地去分析,这里面存在着一个对法律认识的高低问题。不管是各种情况的同学,对法制社会认识的整体情况都是主要集中在教条化的灌输里面,接受的法律知识没有主动性,不符合议和具有朝气与思想的大学生形象。这种现象可以说是一种普遍的。我们认为,在开设法律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应该从方法上诱导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形成理性的社会意识,特别是权利意识。

  从统计结果来看,同学们对热点法律制度的理解处于中等的水*,权利意识有一定的基础,但是没有达到较好的状态,完全有提升的空间。因为对这些制度的了解,不仅仅是对同学们生活的处理纠纷等法律问题的帮助,这些更代表着一个人的文化底蕴,在交际交往中,如果能对这些制度有自己的、深刻的认识,别人会对你作出更高的定位,在展示自己才能的时候更加具有优势。建议学校多提供这方面的高水*的法律讲座,拓展同学们的视野,丰富法律知识。各个类型的区别不是特别明显。

  关于当代大学生的权利意识,可以得出结论:首先,当代大学生心理上的独立性并不强,权利认知水*不高。其次,当代大学生的权利行为解释系统去权威化,在处理学校和自身矛盾时,解决途径具有自发性。第三,当代大学生对自身的公民权利、受教育权利的总体评价是积极的,但对自身在大学发展中地位的评价不高。第四,当代大学生对未来大学的发展参与意识强,同时对于规则意识的培养认同度较高。第五,权利意识培养和教育使得大学生获得了法律常识,但与媒体、家庭和中小学公民教育相比,大学的公民教育特别是权利观念教育不占优势。

  当代大学生成长于中国市场经济发挥巨大效能的历史阶段,他们崇尚自由,重视个体发展, 但是他们也正处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背负着几代人的大学梦,客观上受教育的时间延长,没有生产劳动的经历,缺乏经济独立性,更缺乏人格上的独立要求。加之传统的义务教育,注重灌输,讲究行为规导,缺少思辨解释系统,因此不能引发他们真诚的思考。

  同时,我们看到,和学生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诸如《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并没有以正面的形式与学生接触,将两者联系起来的往往是各所大学根据上位法所制定的《学生守则》。学校在对新生进行的校纪校规的教育中,对《学生守则》也仅做大概的介绍,施以形式化的检验,并没有将其当作必不可少的权利教育,纳入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尝试提出以下几个值得注意的方面。第一,将合理的契约精神贯彻到产生校生关系的整个过程之中。高校需要明确履行告知义务,特别是在形成校生关系之初。高校进行招生宣传时,有义务公开其针对校生关系制定的管理制度,包括学生守则规定,以显契约精神,学生可以在不同大学之中,针对大学品牌、大学服务管理水*,尤其是大学对学生实施管理的规章制度进行综合选择,这样可以促使社会各界监督大学的规章制度合法、合理化。

  第二,实现完整、系统的权利教育。首先,要强化新生入校期间的“**权利意识教育”。目前,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入校初对本校学生守则进行集中学*。这种方式集中、高效地让学生在最短时间知道学校的规章制度,但这种方式难免显得太过急于求成,而且目前各高校的学生守则读本,呆板枯燥,没有适时地编入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理解的法律知识和法律背景解读。其次,对于大学生的权利意识培养,需要既博又精。当代大学生不缺少法律常识,他们缺少的是对于法律知识和渊源的正确理解和反思*惯。同时,权利意识教育还需要配套开设哲学、伦理、逻辑、历史等通识选修课程,增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第三,着力培养一批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法律、权利教育的教师,他们既要有良好的课程教学知识,还要有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实战经验。这一批教师就是学生思政辅导员。辅导员需要掌握统一的法律知识,具备对学生权利意识教育中进行准确法律解释的工作能力。第四,加强高校与学生关系的行政法学研究,加快填补高等教育系统内的立法缺漏,对《学生法》的提议进行进一步调研。与此同时,根据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畅通大学生权利救济途径,针对目前学生申诉委员会在程序上完备,但学生权益维护不足的情况,加紧探讨学生申诉委员会进行工作的可操作性研究。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6

  【摘 要】众所周知,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大学生亟需在学校的正确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加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 ,也是大学生自身成才的迫切需要。本文谈到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和相关的改进措施。

  一、调查目标

  法律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体系,是人们关于法律的思想、观念、知识、心理的总称,包括对法律本质、作用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要求、态度和评价、解释,对人们行为的法律评价、法治观念等等。它既包括人们的法律知识、法律思维方式、法律感情、法律意志、法律态度、法律信仰,同时也包括法律心理、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的因素和内容。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作为祖国未来的中流砥柱,其法律意识如何,直接影响着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与社会主义建设,研究大学生的法律意识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我国依法治国的前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调查,了解华东交大在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找出培养提高的途径,促进我国法治社会的发展。

  二、调查内容

  调查方法:访问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

  调查时间:XX年XX月XX-XX日

  调查对象:XX大学在校大学生(50人)

  调查方式:无记名填写调查问卷,与接受调查者对相关问题进行简单交流,人工进行调查结果分析,从而得出调查结论。

  三、调查问卷及结果分析

  调查问卷及结果分析如下:

  ⑴、你生长在( )

  A、农村 74% B、城市 26%

  ⑵、在你所有的经历中,曾经运用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吗?( )

  A、有 18% B、没有 82%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大学生并不拥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当其政党权益受到侵犯时,都没有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而是存在“算了”、“算自己倒霉”等等之类的想法。而在生长在农村的大学生中这一现象较为明显。

  ⑶、你能区分违法和犯罪吗?( )

  A、能 24% B、不一定能 14% C、大部分能 62%

  ⑷、你认为你目前法律学*中的主要问题是( )?

  A、懂得法律知识但不会实际运用 32%

  B、缺乏法律知识 40%

  C、能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并解决现实问题 28%

  ⑸、你是否关注国家的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 )

  A、经常 12% B、偶尔 74% C、从不 14%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只有12%,即6个人(调查对象为50人)会经常关注国家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还有14%,即7个人表示自己从不去关注,这表明了大学生对法律的重视程度是非常不够的,其认为自己只要守法不违法,法律是离自己很遥远的。

  ⑹、你知道《劳动法》里规定的试用期最长时限是( )?

  A、三个月 22% B、六个月 48% C、一年 30%

  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试用期最长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而在调查中发现,有52%的大学生不知道,这一问题与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相关,可见大学生对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了解并不多。

  ⑺、你认为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是( )?

  A、很重要,是维护权益的有效手段 32%

  B、比较重要,有时试图用法律解决问题 42%

  C、一般重要,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运用法律 26%

  D、不重要 0% ⑻、超市的工作人员要求搜身,你会怎么样做?( )

  A、拒绝 84%

  B、如果对方态度强硬就接受 10%

  C、完全接受 0%

  ⑼、假如你的亲人欠某基金会的钱无力偿还,基金会连同民政局把你的亲人抓去关起来,放话拿钱才放人,你会怎么做?( )

  A、忍气吞声,凑钱领回亲人 8%

  B、到民政局理论,要求放人 16%

  C、通过法律手段维护亲人的人身自由权 76%

  ⑽、当你参加勤工俭学或是工作时,你会有意向与用人单位签定合同吗?( )

  A、有 72% B、没有28%

  从⑻、⑼、⑽的数据可以发现,依然有少部分大学生不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现状

  大学生法律意识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具备社会主义现代法律意识的基本内容和特征,又有自己的特征,同时还区别于一般社会群体的法律意识。就其主体而言,大学生的年龄层次、受教育程度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或社会公众;就其内容而言,由于大学生尚未形成成熟的科学人生观和世界观,致使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还不够全面,因此,他们的法律意识带有明显的易变性和不成熟性。纵然,当前大学生大都赞同“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普遍认为应该自觉守法、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等等。然而,时下社会上依然盛行“只有私了解决不了的问题才应求助于法律”、“遇到法律纠纷”选择“托人私了”,甚至有人认为“能够钻法律空子的人,都是有本事的人”,等等。诸如此类司空见惯的现象,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作为“时代骄子”的中国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言行。可以相信,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较普通公民而言已有了很大程度的觉醒和增强,但大多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水*上,而且“知”与“行”存在较大反差;在不同大学生当中法律意识水*参差不齐。从大学生的行为表现来看,也是如此。一方面,大学生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事例层出不穷;另一方面,大学生违法犯罪的事例也不鲜见(关于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通过实地调查及查阅相关资料,当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 大学生已有法律意识,但法治观念淡薄。

  当代大学生的法治观念淡薄,只关注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法律问题,只注重眼前利益,表现出较强的实用性和功利性。甚至有一些大学生认为自己很难遇到法律问题。其实人在社会中生存,时时刻刻都与法律及其法律相关的问题紧密联系,只是当时没有注意罢了。例如在走访中就发现,在大学校园里普遍存在这样一个现象:学生为了图便宜,大多数人都买二手电脑和手机,他们认为这样既经济又实惠。有的学生在交易的过程中就买了赃物,其实这已经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法》,由于没有足够的法律意识,缺乏法律知识,有的学生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就触犯了法律。

  第二 对法律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掌握得不全不牢,理解不深。

  调查表明:他们对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民事诉讼等方面的常识比较了解,有70%的同学都能答对这些方面的问题;但对法理、民法、知识产权法、仲裁法国际法、行政法等方面的法律知识大部分人较为生疏。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显得欠缺。

  第三 更加注重实现自我价值,主动法律意识明显缺乏。

  由于当前的大学生群体的主要成分是独生子女,受现代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较重,他们更加注重实现自我价值,但他们往往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喜欢以批评的眼光对待周围的人和事,为表现个性,甚至把学校规章制度视为束缚其思想和行动的多余之举,对法纪教育存在逆反心理,有的甚至作出违规的情况。由于传统法律意识的思维惯性,也由于教育与宣传舆论的局限,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处于一种被动的守法状态,认为守法就是遵守刑法。我们经常看到法制宣传栏中的内容大多数是因违法犯罪所受到的惩罚,使大学生感觉到的是法律的无情,而并没有感觉到法律是他们生存的需要,是他们行为的准则,是他们利益的维护者,大学生的内心深处认为只要我不违法就无需学法。有的甚至把神圣的法律看做形同虚设,即使约束和规范,那也是针对“老百姓”的。

  存在的问题

  第一 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普遍淡漠的法制意识形成强大反差。

  随着我国依法治国理念和基本方略的实施,我国高校普遍安排设臵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但学生仅仅在这有限的学时中获得的法律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加之一些学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律政策教育形式单调、内容僵化、针对性不强,导致一些学校的法律教育效果不够理想。由于传统应试教育和就业观念的影响,学生大都十分重视专业课的学*,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类公共课却引不起足够的重视。以至于考试时稍作突击,应付了事。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不可能有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也更难有深层次的感悟体验。由于未做到防微杜渐,导致个别学生自觉性越来越差,自我控制能力越来越弱,很容易突破道德的防线而走上犯罪歧途。知识的积累,视野的扩大,大学生开始学会对现实行进行深层次的理性思考,关注国家的法制建设,更关注自己的合法权益。但他们又往往富于幻想,急于求成,缺乏对国情的全面了解,缺乏冷静、理性的分析,往往会因思想深处的法律意识薄弱而表现出情绪化的倾向。有些学生对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比较欣赏,主张在法制建设上全盘照搬西方的那一套。也有些学生受到我国传统法律文化消极因素的影响,轻视法律的作用。

  第二 功于知法、懂法,淡于守法、用法。

  相当一部分学生虽然法律知识懂得不少,然而现实生活中,其行为与法律规定背道而驰,守法的自觉性较差,形成“学而不用”,“知而不信”现象。

  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积极主动地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而是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法律,甚至会采用报复的手段来讨回“公道”,导致了违法犯罪的可能性。

  学生对法律的信任度不乐观,对待是非基本上是清楚的,但态度不够坚决。 上述情况表明由于受社会负面文化和学生自身道德以及心理成熟程度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还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面对这种情况,对大学生加大法制教育的力度、进一步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势在必行。

  第三 大学生的法律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脱节。

  在我国任何一所高校都开设法律基础课作为非法律专业学生的选修课。在法律基础课上通过老师的讲授能够学到一定的法律知识,学生们都知道遇到问题、纠纷应该采取法律措施,拿起法律的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利。但是在现实中如同学之间发生矛盾冲突时,有的同学就不能采取正确的方法解决,往往是头脑一热,就采取一些过激的,甚至愚昧的方式,最终造成严重的后果;有的同学则是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却不懂得如何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如有的大学生在打工过程中拿不到钱,甚至还被罚钱;有的毕业生毕业时不知道怎么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有的大学生在购物时不知道索要发票与“三包”凭证,更有甚者买到假冒伪劣产品却只能自认倒霉,类似这样的报道屡见不鲜。因此,提高大学生运用法律知识的实践能力,使其学以致用,是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

  第四 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呈现上升趋势。

  *年来,在校大学生犯罪呈明显增长趋势。20xx年轰动全国的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北京动物园“伤熊事件”案等,更是让大学生犯罪问题成为众人注目的焦点 。 22岁的浙江大学农业学生物技术学院农学系应届毕业生周一超,报考浙江嘉兴人事劳动保障局通过笔试、面试,但健康检查不合格,未被录用,因情绪悲观而报复**。据考证,当代大学生犯罪涉及的罪名往往较单一。从目前统计情况看,仅涉及盗窃和故意伤害这两种罪名,通过调查了解到涉案大学生男女比例大致为7:1,男大学生主要涉嫌故意伤害罪,女大学生几乎大部是涉嫌盗窃罪和**诈骗罪;大学生犯罪的侵害客体多是同学,越熟悉的人越容易成为被侵害对象,如同宿舍同学。在涉案大学生中,以民办高校的本专科、高等院校**教育学院的本专科和公立高等院校的专科为主。年龄结构上以本科一、二年级和专科一年级的学生为主。面对这些触目惊心的大学生犯罪对象,能给予最恰当的解释是:现行法制教育模式,没有让当代大学生们真正懂法、守法。

  当前我国大学生法律意识成因分析

  作为法律意识主体的一部分,大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群体,他们有着较高的文化知识素养,其法律意识的水*对我国法治社会的形成有着特殊意义。然而,当前我国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并不如人意,究其原因,有以下方面:

  (一)社会转型期和文化传统的影响

  中国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正处于一个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社会转型时期,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中国开始踏上了由“人治”社会向“法治”社会转型的漫漫征途。对于今日中国而言,法治已成为一种主流话语,“依法治国”的战略决策也在紧锣密鼓地实施,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但是,依法治国是“人治”到“法治”的转变,我国封建和人治的历史传统久远,而法治传统和意识淡薄,因而决定了这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有大量的工作要做,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依法治国就是要厉行现代法治,是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规范化,是对权力的制约和权利的保障。尽管*年普法教育不断进行,公民民主法治意识不断提高,但是社会公众还是缺少相应的制约权力和维护权利的信念。由于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甚至知法犯法,执法者违法现象依然存在,少数党员领导干部目无法纪,以权代法,徇私枉法,使法律的权威受到了挑战。一部分学生低估了法律在现实社会中的作用,把金钱、关系、背景看得很重,甚至凌驾于法律之上。*些年来受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有许多积极因素,但也有不少消极因素。对民主与法制、自由与法律、权利与义务、个人与集体缺乏辩证的认识,有些学生舍弃后者,而选择前者。法制建设的成效和法治现状之间的这种巨大反差印证了一个道理:制度层面的法制建设仅仅是法治的“皮囊”,是法治的外在性要素,而人的现代化,特别是法律意识的现代化,才是法治的内在性要素,才是国家实现法治化的关键。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文化最灿烂的民族之一,有着自己的传统文化。但是,这种传统文化体现在中国法律方面主要有三个显著特征:

  一是缺乏对权利观念的'逻辑规定和论证,权利观念极端淡薄;

  二是强化专制主义,权力崇拜观念极端狂热;

  三是宗法 伦理精神和原则渗透、影响着法的价值取向,形成以家族为本位的法的观念,并成为中国法律文化传统的核心。这种宗族伦理传统使法成为一种伦理道德的附庸,这种状况必然产生重人治、轻法治的思想,并且成为我国大学生法律意识现代化的历史重负。

  这些传统对今天中国转型的法律治理不能说不产生着影响。办事讲人情、靠关系的*惯仍根深蒂固。有人说“关系就是生产力”。有不少事情,靠法律、制度解决不了问题,要惊动到一级级的“首长”才得以解决。正如***指出的:“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专制传统比较多,民主法制传统很少。**以后,我们也没有自觉地系统地建立保障人民民**力的各项制度,法制很不完善,也很不手重视,特权现象有时受到限制、批评和打击,有时又重新滋长。克服特权现象,要解决思想问题,也要解决制度问题。”***提出的这个问题,意在告诫人们,人与制度相比,制度更有较大的稳定性和权威性,应当摒弃人治,厉行法治。然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求人们在短时间内完全摆脱“人治”心理,形成完善的“法治”意识是不现实的。社会转型进程是一个复杂曲折的逐步进展的艰难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处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大学生看到某些现实生活中执法不严、权大于法的现象,难免对法律有所怀疑、迷惑,忽视自身法律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二)高校教育管理偏差的影响

  首先,在教育上,高校对大学生的法律教育缺乏系统和长远规划,一般局限于讲授一些法律基础知识。学*时间也仅有一学期,学生学*法律的方式也是为了考试过关死记硬背,将法律教育作为一门课程来看待,造成了大学生尽管知晓了一定的法律条文,但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去思考怎样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处理现实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如此以来,很难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在犯罪前已被学校决定保送读研,但就是这样一个学*成绩优秀的学生,虽然在校期间也学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 ,但在“应试”教育带来的高分低能的弊端下,难免犯罪。这说明即使大学生学过一定的法律常识,但要做到严格守法,则还欠缺严谨的法律素质;说明高校对大学生的法律教育应该重在培养其较强的法律意识和完善的法律素质。

  其次,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也存在问题。一是重知识传授,轻意识培养。我们对大学生的法律教育,主要是给他们灌输一个个干巴巴的条文,一点点地指出知识点,而没有把目的放在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上。二是注重刑法、婚姻法等具体法律规范、知识的教育,轻视宪法、组织法、程序法、选举法等关系国家基本社会政治制度、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以及***基本运行方式的根本大法和基本法律的教育。三是重义务,轻权利。注重宣讲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活动,忽视宣讲法律所允许和保护的正当活动。对于**在民、法律面前人人*等等现代法律意识则传播很少。这些问题更会造成大学生对法律的不信任感、压迫感和厌恶感,从而加剧法律生活的失调,削弱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

  再次,在学校的管理上,有的学校实行了学分制,学生的选择自由度加大,只要考试过关,学生可以不上课;学校对学生的违纪处理,也都比较宽松,如有的学校规定对于学生的处分视其表现好坏可以撤销,这在客观上纵容了违纪学生向违法犯罪方向发展;有的学校片面强调学生的自治作用,过高估计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对学生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没有严格的管理条例和规定,或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得力,缺乏科学管理和正确引导,造成教育管理上的盲点和空白。

  (三)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目前,在校大学生大都是18-23岁的青年,正处于生理、心理渐趋成熟的时期。他们与成年人不同,有自己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

  其一,过分的自我意识。部分大学生过分强调自我,主张“自我是一切的出发点和归宿”,在道德观上,缺乏明确的善恶观念,没有传统的道德原则;在行动上,主张个人的极端自由,不愿受社会的任何约束与控制。

  其二,过度的自负。部分学生成长轨道一帆风顺,我们在培养教育中,又送给他们“佼佼者”、“国家的栋梁”等桂冠,强化了他们的宠儿意识。他们自视为一等公民,表现出“当今中国之前途,舍我其谁”的傲气,滋长了自高自大的情绪,没有认清自己的位臵和责任。

  其三,过强的自尊心、虚荣心和自卑感。现实中,这三者是密切相关、相互纠缠的。大学生*时自尊心表现得越外露,其自卑感也越强烈,虚荣心也越明显。他们情感脆弱,多愁善感,特别害怕别人伤害自己的尊严,过分介意别人的评论和批评。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李海涉嫌故意**案等,就说明了我国部分大学生心理素质十分脆弱,稍受一点挫折,则易采取过激手段处理问题,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

  其四,较强的逆反心理。大学生从家庭到学校,经历着心理上的断乳,出z现了“第二反抗期”,逆反心理便是这一时期学生对家长、对学校、对社会的一种抵触情绪,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但部分大学生不善于准确地把握这种逆反心理,呈现“矫枉过正”。在内容上一概排斥,手段上简单地反抗。把自己与社会、学校、家庭对立起来,不论正确与否,一律“反其道而行之”,一些学生明知是错误还一意孤行,最后走上令入不齿的违法犯罪道路。

  培养和塑造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主要途径

  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现代化的市场经济实践要求有现代法治观念 和伦理精神的支撑,需要有与之相应的思想教育理念和运作体系。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包括大学生的现代法律意识的塑造过程,不仅仅是依托于学校,更需要深深地扎根于以社会为背景的“土壤”之中。因此,针对当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与分析,现提出如下几点对策建议:

  1、健全法律运行机制,加强道德规范建设,创造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法治环境和舆论环境。

  大学生思想开放,时代感强,主观上期望法治,关心国家法制建设,但世界观还未完全成熟,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因此,立法、执法、司法部门做到立法的民主化、科学化,执法的程序化,守法的自觉化;大众传播媒体和各种社会力量应利用普法、守法、执法和监督法律实施的模范人物和典型事迹,进行生动的法制宣传,创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和舆论环境,对于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深化大学“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改革,开展校园法制文化活动,以适应素质教育对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要求。

  具体包括:

  1)合理建构大学法律基础知识课程内容,以强化大学生的法律认知。

  我国大学法律基础知识教育是在职权主义诉讼理念基础上展开的,偏重于法的适用的工具主义所以在课程内容设臵中,反映出重现行规律法规而轻法理学、重刑法轻民法、重公法轻私法等情形。因此,要调整大学法律基础知识教育理念,重视法的多重价值的认识与教育。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内容设臵中:一要始终把法理学、宪法学作为法律基础知识的重点,必须把法的本质、价值、功能,法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法理内容根植大学生脑海;二是增加民商法的内容,以强化大学生对私法的认知;三是要增加国际法的内容,以适应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要求。另外可增设政治理论、法理学、法哲学、人权 保护等方面的课程作为选修课,使学生在增长法律知识同时增强人权 保护意识,在坚定政治信念的同时信服法律。

  2)开创法律知识教学新方法,不断加深大学生对法律的情感。

  法律情感是人们对法律现象的主观心理态度或心理反映。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传授法律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情感。这就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一要引用典型案例教学法,以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辨析通过案例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并在此过程中传授法理,适用法规,领悟到法律的价值,从而培养法律感情;二要实行角色体验教学,可采用情景模拟(如行政处罚情景等) ,给学生设定各种角色(如:**、行政相对人,案件审核的法制人员) ,根据所设定的角色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发表看法,从中学*法律知识,体会法律的作用培养法律感情;三要利用现代传媒等工具,激发学生学*法律的兴趣,使学生自觉去认识事物、获取知识、探究真理,培养对法律及法律现象的浓厚兴趣;四加强正确的舆论引导,对社会负面的信息和消极因素,通过控制传播面或者通过解惑、批驳来使其转化为正面效应,减少甚至消除其负面影响。

  3)引导大学生进行法律实践,以增强法律意志。

  法律意志的锤炼主要通过实践,根据各院校的特点可采取如下渠道:一是鼓励大学生参加维护自身和有关人的合法权益的活动,当自身和有关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合法有效地通过法律救济途经得到妥善解决;二是敢于与各种违法犯罪的行为作斗争;三是组建法律社团,建立法律言论沙龙,对于社会上不合法的事情敢于仗义直言,并通过舆论的力量匡扶正义;四是积极宣传法律知识和组织法律咨询活动等等

  4)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养,逐渐形成法律理想和法律信仰。法律理想的形成不但要加强法律知识的学*,同时也要以加强人文素养来促进:一是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使大学生的价值观与法律价值一致;二是坚持***道德教育,使大学生以***道德规范为行为准则;三是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渗透法律形式观和价值观的基本理念,以塑造大学生坚持正义和忠于法律的美德。

  3、实行“依法治校”,营造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氛围。

  高校的法治环境如果是民主、*等的,必然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正确树立起到积极正面的影响,反之亦然。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活动要有章可循,程序合法。学校制定校纪校规时,要确保所建立和使用的规章制度不违背法治的精神,与国家现阶段所颁布和使用的法律法规不冲突,并“严格按照教育法律的原则与规定,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尊重学生人格,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形成符合法治精神的育人环境,不断提高学校管理者、教师的法律素质,提高学校依法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

  4、加强学校和家庭沟通完善双向育人模式。

  家庭教育机制的优劣,对大学生的成长及守法意识的培养有着普遍而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教育的不利,将严重影响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首先,家长应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家庭是人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子女人生的启蒙老师也是其模仿的偶像。家长的个人素质、文化素养和品质是塑造子女良好人格的前提。如果家长*时素质低劣,社会态度不端、粗俗甚至行为恶劣,子女必然把他们的行为模仿并逐渐复制出来,形成自己的行为方式。

  5 更新教育观念。

  高等教育要与时俱进,必须大胆实行改革。对计划经济年代遗留下来并一直延续至今的、从性质上来看或者为实践所证明已严重不公*的或在实践中产生大量腐败问题的政策和规定,如对直辖市的考生高考低分录取及保送,东中西部高考考分差异太大等种种政策,要直接予以废除。对高校现行管理体制应大胆进行改革,革除目前高校中存在的官僚陈腐积*,改变那种将大学生仅仅视为受教育客体的落后观念或传统观念,确立大学生“主体”教育观,把大学生作为“教育、管理、服务、引导”的主体,发扬民主,充分发挥专家学者以及大学生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作用,从政策上真正地保证高校自治管理。

  6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 “要着眼于促进教育公*、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年来,教育部门坚持从严治教、规范管理,高度重视和采取切实措施,下大力气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上得起学、能够上好学,是促进教育公*的重要方面。周济强调,促进我国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必须认真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其中重要的一条是切实解决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问题。只有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才能使贫困大学生安心学*和以健康心态成长,坚决治理教育乱收费,规范收费行为,大力减轻贫困大学生的家庭经济负担,*等对待每一个学子,努力构建我校和谐局面,以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发展。

  总结与感想

  总之,分析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及其成因,从中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大学生法制观念、法律意识的主流是好的,但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容乐观,应引起高度重视。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大学生们对法律的认识、对法的作用和效力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了解程度和具体评价以及对于自身权利义务的认识和追求直接影响这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必须自觉作一个合格的守法公民,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不论对与错,只要是违法的行为,我们都不去做,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责人之前先正已身,严以律已,宽以待人,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为建设合谐社会付出自已应尽的一点力量!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7

  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 大学生法律意识如何直接关系到未来国家法制建设的进程。为此我们对在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状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法律知识的来源及法律知识重要性的认识、主动应用法律知识的能力、守法与护法意识、法制观及对法律的信任度、基本法律知识的了解与掌握。计25道题。该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份,回收 30份。

  一 法律知识来源及法律知识重要性的认识。

  21%的学生的法律知识主要来源于课堂,73%的学生法律知识来源于电视、电台和报纸,受家庭影响及其他来源的占6%。说明学生学*法律知识的来源广泛,但课堂与其他传播媒介占据主要部分。当问及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时,只有20%的同学认为法律“非常重要,我有麻烦首先想到法律途径解决,没有法律我就没有办法生活”,33%的同学认为“法律比较重要,我有时会尝试使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另外66%的同学认为法律不太重要或者根本没作用。约1/2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强弱受学校的影响最大,约1/3的学生认为社会是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最大因素,家庭及个人因素只占 20%。从中可以看出,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同学对法律的认识仅限于理论层面,还没有渗透到日常的学*生活中。学校组织的一些宣传活动或讲座只有 33%的同学觉得能学到一些东西,剩余67%的同学觉得太形式化,不愿去浪费时间,或者没有参加过。

  二 主动应用法律知识的能力。

  在实际生活中,有意识的应用法律知识的学生比例仍然不高,问卷中,试过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同学只有10%,90%的同学选择暂时没试过。参加勤工俭学或兼职时,有意向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的只占70%,仍有30%的学生完全没有这个意识。买了某种价值不菲的商品但后来现被骗后只有467%的同学会利用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40%的同学选择直接到商店找负责人赔偿,67%的同学选择把商品扔了,当买个教训,66%的同学选择“到处跟别人说这个商品是假的,叫人不要买。”这说明学生的**意识普遍不强。但可喜的是,当问到“当你真正处于一件法律案件中” 有33%的同学认为自身法律意识不够,但懂得咨询专业人士,67%的同学则认为自身的法律知识足够,而且懂得咨询专业人士。法律本身是一门学理性极强的学科,不掌握一定的法律基础理论,就难以用理论解决现实存在的法律问题。

  三 守法、护法意识。

  由于传统法律意识的思维惯性,以及教育与宣传舆论的局限,大多数学生的法律意识处于一种被动的守法状态,虽然有较高的守法意识,但自觉性仍有待提高。对于一些轻微的违法违规行为,有40%的同学坚决不做,67%的同学选择会视情况而定,还有33%的同学则不介意,跟大众一起做。对于一些来路不明的自行车33%的同学认为自己不会去买,67%的同学则会买,因为很喜欢。

  四 法制观及对法律的信任度。

  当问及“一次你的一个亲密无间的朋友,向你借600元生活费,答应三个月之后还,你会要求他她写借条给你吗” 时,67%的`同学认为不用写,30%的同学认为写不写都无所谓,只有33%的同学认为应当写。大多数同学的法律意识还停留在法律心理阶段,只是基于自身日常生活对法律现象的一种表面的、直观的感性认识,远没有形成高水*的法律思想体系。“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与普通人一样犯了罪,应当公*对待。该选项得到了67%的支持率,说明“法律面前人人*等”这一观念已经深入民心。守法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任何人犯了罪都应该受到应有的惩罚。另外,结果显示,所有被调查同学都希望能不断提高自身法律意识。这说明同学对法律意识在现代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清醒的认识,希望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

  五 基本法律知识的了解与掌握。

  在调查问卷中,我们设计了10道具有固定答案的题目考查同学对法律知识的了解程度。各题答对率如下: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8

  现今社会城市居民法律观点偏差,法制观念淡薄。居民的法律知识水*不高 。作为现代人,应当具备法律素养,这成为现代市民特别是青年大学生立足社会的基本条件。然而,实践中源源不断的各类大学生犯罪现象,频频向我们告示:一年一度的“法制教育”课并未让学生们真正懂法,传统的法制教育模式走到了非改不可的尽头。当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水*还很低,违法犯罪的大学生多数法律知识贫乏,法制观念淡薄,他们不懂得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年来一升再升的大学生犯罪数据,频频向我们告示:校园并不*静,大学生们的法律素养还十分贫瘠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衡量法律意识水*高低的一个重要依据。人们的法律意识水*的高低与其文化程度成正比。虽然我国高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衡量法律意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衡量法律意识水*高低的一个重要依据。人们的法律意识水*的高低与其文化程度成正比。

  对此,我对我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1、调查的基本方法

  对于此类调查题目,我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首先,筛选题目,再分发给各个当地大学校园的同学,再选择10名同学完成问卷调查,最后再根据同学们的问卷结果作出相应的结论。

  调查问卷如下:

  1、你认为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用处?

  a、非常有用45.11% b、一般35.71% c、基本没用6.02% d、法律不如权力有用11.65%

  2、你生活中的法律知识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a、电视上48.12% b、报纸上16.54% c、学校的.课本上35.34% d、家庭的影响4.51% e、其他13.91%

  3、你认为你在生活中*均每学期遇到法律问题的频率为:

  a、20次以上5.26% b、20次?10次6.39% c、10次?5次21.8% d、5次以下50.75% e、0次16.17%

  4、当你的权益受到侵害时,你首先想到的是?

  a、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50% b、用武力解决6.02% c、通过关系解决.15.79% d、感觉很委屈但是认为也是没办法的事16.17% e、根本没有在意过9.40%

  8、当今虽然是法制社会,也存在着家庭暴力、婚姻财产纠纷等很多问题,你认为:a、清官难断家务事74.05% b、清官易断家务事25.95%

  (1)、如果你选择了a,那么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a、法律法规不健全30.70% b、群众的法制意识不强29.57% c、法官的职业素质不够高4.01% d、法律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35.21%

  (2)、如果你选择了b,那么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a、法律法规健全52.6% b、多年的普法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效9.40% c、法官能够正确地把握“一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15.41% d、一切问题在法律面前都能够得到解决3.38%

  10、假如你在公交车上遇到骚扰时,你会如何去做?

  a、出声制止,维护自己的权益49.25% b、用适当的方法让他得到惩罚28.95% c、瞪他一眼,然后换个地方或下车20.31% d、默默的离开,不敢出声。3.38%

  16、你希望多了解一些法律知识吗?

  a、希望92.11% b、不希望7.89%

  17、你希望法律基础课要如何上?

  a、尽可能介绍能解决社会生活的法律法规33.08% b、从案例中说明相关法律理论,类似于《今日说法》61.65% c、按照教材的内容和顺序进行教学5.26% d、最好取消这门课,与日常学*生活无关4.14% e、我觉得这样比较好;

  2、导致调查结果的原因

  可见他们还是很关心身边的人和事的,一些法律常识大部分同学还是知道的,由于问卷设计的不够合理,可能误导了同学们的思想,让数据不够真实,此次调查的结果说明,同学们的法律意识比较弱,知识也比较缺乏,从数据上看,同学们都没有太在意生活中的法律问题,也许他们觉得,在生活中遇到麻烦是必然的,并不是法律问题,也有可能受家庭、社会等各种因素影响,让他们认为权利比法律有用。

  此次调查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大学生大都重视专业课,而对法律基础课不予以重视,只是临到考试的时候突击,应付了事,大多数学生重学分,轻实效,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大学生不可能有扎实的法律基

  础知识。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通过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使他们把提高法律意识从自在的行为变为自觉的行为,从而意识到法律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并把法律当成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法律意识是一种较为宽泛的社会意识表现形式,对于大学生来讲,法律意识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对实际法律问题的观点、态度与解决方法,简单得说,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法律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是对每一个大学生素质修养的必备要求,是能够懂法运用法律的前提;对实际案例的解决是法律意识高低的具体表现,具有直观性。

  3、对大学生如何提高法律意识的意见

  根据此次调查,我们应该看到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教育,加强综合管理,高等院校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要从根本上抓起,就具体到高等院校对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高度重视及各种有关法律方面的宣传。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应着重以下2个方面:

  1。高校应营造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的学校环境。

  2。高校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3。鼓励大学生观看有关法律知识方面的书籍或电视节目,能尽量做到普法、懂法,认识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意义。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9

  it行业仍是年薪老大

  调查显示,XX年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成都、重庆、武汉、青岛、杭州、西安十大城市涉及16类行业和11类职业的网民的*均年薪为27060元人民币。其中,9.1%的人年薪在5000元以下;13.7%的人年薪在5000~10000元;19.4%的人年薪在1万~2万元;15.3%的人年薪在2万~3万元;13.6%的人年薪在3万~4万;7.4%的人年薪在4万~5万;8.2%的人年薪在5万~6万;3%的人年薪在7万~9万;0.8%的人年薪在9万~10万;3.1%的人年薪在10万以上。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低收入者的比例远远大于高收入者,两端人数均较少,而大部分人收入基本在中间档次,从1万~5万元的收入者占55.7%。

  薪资收入排名前10位的行业中,it业年薪排在,其值为29948元。XX年是it业寒冷的冬天,其行业排名却是,可见冬天来了,春天将会更辉煌。排在第二的是媒体/广告业,其*均年薪是28239元,后面行业及其*均年薪依次排行为金融/保险(28218元)、商业/贸易(25840元)、咨询/法律(24404元)、建筑/房地产(23049元)、医药/保健(22799元)、教育/研究(19746元)、机械/仪表(19379元)、其他类行业(19041元)、**/公用事业(19023元)、石油/化工(18945元)、矿产/冶金(13931元)、餐饮/旅游(11613元)、纺织/服装(11181元)、交通/运输(9250元)。

  经营管理者收入多

  调查显示,从事经营和管理类的职业年薪为高,其*均值为41208元。其次分别为技术(36220元)、销售(35965元)、编辑/记者/翻译(23598元)、律师/法律工作者(10340元)、公关/市场/广告(21360元)、后勤/物流(13756元)、财务/审计(13223元)。

  按城市划分,从事销售工作的,深圳的'*均年薪为高,高达68000元。经营和管理工作者,广州排名,约为63083元,深圳紧跟其后,为62083元。公关/市场/广告职业者,广州以50833元胜于北京(35050元)。编辑/记者/翻译职业者,北京当仁不让,其年薪为56000元,第二名深圳被甩到30000元。财务/审计的高薪收入还是产生在经济中心上海市,其*均年薪为43333元。

  各城市收入差距大

  此次调查深圳和上海分别以52630元和50215元的*均年薪分列前两名,北京则以47356元身居第三位,广州(43362元)名列第四位。而其余6城市均低于4万元。

  在被调查者多的四大城市中,各城市高收入的行业不一样。北京地区收入高的行业为it业,*均年薪为50125元;上海地区“咨询/法律”行业高居榜首,*均年薪水*为53254元;广州薪金排在首位的律师/法律工作者行业的年薪超过50000元。在深圳,薪水高的行业是“教育/研究”和“医药/保健”业,其年薪*均高达60000元以上。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10

  法律意识,是人们的法律观点和法律情感的总和,其内容包括对法的本质、作用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要求和态度,对法律的评价和解释,对自己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对某种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关于法律现象的知识以及法制观念等。大学生法律意识是大学生群体对法、法律或其现象的反应形式,即心理、知识、观点和思想,包括对法律的情感、认知、评价和信仰等的内心体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也是未来社会的支撑主体,其法律意识如何,直接影响到公民的法律素质和整个社会法治文明的程度。

  一、研究和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意义

  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进行客观、准确的研究及分析,是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律教育,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遵守法律内在自觉性的基础。

  从年龄上讲,大学生是一个横跨青年和成年的群体,由于尚未形成成熟、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其法律意识带有明显的易变性和不成熟性。加之历史原因、外部环境以及大学生自身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个别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行为与社会要求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和法律需求,对于提高法律教育的针对性,切实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大学生遵守法律内在自觉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长远方针,是国家法制建设的百年大计,是促进培养现代化合格人才的需要。

  二、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与分析

  (一)调查形式和结果

  经过对某医科大学汾阳分校09,10,11三个年级多名大学生的法律知识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 100份,收回 100份,收回率 100%。其结果显示:

  1. 法律知识的来源及对法律知识重要性的认识 34.23%的学生的法律知识主要来源于学校的教育,44.34%的学生法律知识来源于电视和报纸,受家庭影响及其他来源的占21.43%。自己认为掌握了必要的法律知识且能灵活运用于解决现实问题的学生占22.5%,77.5%的学生认为自己法律知识不足或不能灵活运用。77.6%的学生认为需要学*或深入学*法律知识,13.8%的人认为只需要了解一下就可以了,9.6%的学生认为完全不需要。约1/3的学生认为造成法律意识薄弱的原因为法律教育活动的局限性,1/2的学生认为社会的不良风气及贫富悬殊是主要原因。这表明大部分学生法律知识缺乏,学校系统的法律知识教育不足,不能满足大部

  分学生的需求。

  2. 主动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 在实际生活中,有意识的主动运用法律知识的学生比例仍然不高,如参加勤工俭学时,有意向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的占61%,无意向的人占39%;被骗或被盗、被抢时选择向**机关或学校保卫处报案的占87%,不报告的占13%;认为报案没用或司法机关不能提供有效保护的人占15.2%。遇到不法行为时,男生选择漠不关心的比例占到10%左右,女生比例占6%。

  3. 对法律的信任度和对当前法治的整体现状的满意度 对法律保持信任的学生占35%,认为法律会越来越完善的学生占31.2%,而认为法律不如权利有用及法律越来越成为有钱人和有权人的工具的占33.8%。对“法院做出公正判决有信心”者占2***%,对“当前整体法治环境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达69.8%。这一方面说明作为法治前提的民主立法及其程序还很不健全,司法不公乃至司法腐 败现象仍然畅通无阻;另一方面这种消极的法律意识也会严重地影响到公民法律信仰确立和法治理想信念的最终建立,表现出大学生法律信仰的一定程度的缺失,也反映了不利于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法治环境和氛围。

  (二)调查结果分析

  由于大学生法律意识是一个多要素、多层次的复杂系统,要精确全面地概括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的现状并非易事,所以本文只能结合调查结果,对当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所存在的问题作一个粗浅的概括:

  1. 大学

  生缺乏从总体上准确理解和把握现代法治的基本精神 现代法治是以民主为基础,以保障人权为核心,与传统的法制有着本质的区别,它视法为工具与目的的统一,并更加强调法的目的价值,而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对法的民主基础尚未有明确的意识,仍然存在着一种传统意义上将法作为统治工具的法律观。譬如,他们也认可“法治”反对“人治”,但受到传统人治观念和现实中一些“权大于法”现象的影响,往往认为法律只具有工具价值而非目的价值;他们也认可民主反对专制,但受到中国现实国情的制约,往往认为法制只存在于民主制度而专制制度下就没有法制,没有认识到法制既可以与专制相结合,也可以与民主相结合,而只有以民主为社会基础的法制模式,才能称之为真正的法治。

  2. 有感性法律意识,但缺乏理性法律意识 法律本身是一门学理性极强的学科,不掌握一定的法律基础理论,就难以用理论解决现实存在的法律问题。大多数大学生对法律的认识还只处于初级的感性阶段,正是因为缺乏系统的法学理论学*,使得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仍处于对法律本质认知的启蒙状态。比如,多数学生都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但对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内容却知之甚少,现代法治国家普遍都是实行宪 政的国家,若不能将宪法提到宪 政的高度加以认识,在论及宪法内容时不能立即想到公民的权利以及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关系等诸如此类的关键问题,则是缺乏现代法治意识和宪 政意识的表现。

  三、培养和塑造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主要途径

  针对当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与分析,现提出如下几点对策建议:

  (一)健全法律运行机制,加强道德规范建设,创造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法治环境和舆论环境

  大学生思想开放,时代感强,主观上期望法治,关心国家法制建设,但世界观还未完全成熟,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因此,立法、执法、司法部门做到立法的民主化、科学化,执法的程序化,守法的自觉化;大众传播媒体和各种社会力量应利用普法、守法、执法和监督法律实施的模范人物和典型事迹,进行生动的法制宣传,创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和舆论环境,对于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实行“依法治校”,营造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氛围

  高校的`法治环境如果是民主、*等的,必然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正确树立起到积极正面的影响,反之亦然。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活动要有章可循,程序合法。学校制定校纪校规时,要确保所建立和使用的规章制度不违背法治的精神,与国家现阶段所颁布和使用的法律法规不冲突,并“严格按照教育法律的原则与规定,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尊重学生人格,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形成符合法治精神的育人环境,不断提高学校管理者、教师的法律素质,提高学校依法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

  (三)深化大学“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改革,开展校园法制文化活动,以适应素质教育对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要求。

  目前的“法律基础”课教材,普遍存在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的问题。教材内容未突出重点,只注重编写的系统性,教材内容几乎涵盖了我国现行的法律,书中几乎无任何案例对相应法理进行释疑,而法律条文中大量引进的专业术语对于非法律专业的学生来说无异于读天书,不适应学生自学和阅读的需求。大学“法律基础”课应改为法理学课,或者至少从内容上突出对法治的基本理论、现代法的基本观念和法律的基本精神的介绍。同时,应当积极拓展法学选修课的开设门类和开设范围,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兴趣和需求,使学生从理性的层面对整个法治、法律及各部门法的基本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有一个宏观把握,从而逐步培养出适应现代素质教育要求的具有较高的法律意识的大学生。

  学校是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场所,但仅靠学校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一个长远的规划和具体的安排,它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社会教育工程。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要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心理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与国家的各种建设规程同步进行,形成良好的法制教育大环境,才能为社会输送具有较强法律意识的跨世纪人才。因此,高

  等院校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提高公民法律意识的主要任务。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11

  摘要:从一个“乡土气息”浓重的中国迈向充满“时代气息”的现代中国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在中国,礼治秩序与制度的解构过程同时也是现代化法治秩序与制度的建构过程,而制度变迁最为关键的当是孕育于制度中的法权利观念与文化因子”。在这样一个时代中,培养和造就什么样的人才是我们需要予以关注和重视的问题,我们培养的人才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成为“蕴含法治秩序与制度变迁因子和观念”的俊才则更为重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顺利召开,依法治国再一次被提了出来,作为一名大学生,坚持贯彻党的基本方针,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伟大事业。此时,我们要树立好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学*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意识。

  关键词: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分析

  1调查研究背景介绍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进程上有很大的进步,并且已经取得比较骄人的成绩,同时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也日趋完善,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但是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利益分配出现比较大的差距,当前社会出现许多影响社会治安形势的不安定因素,同时青少年的违法犯罪现象越来越频发,并呈现低年龄化趋势,犯罪倾向组织化,暴力化和手段**化。这些现象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大学生自身成才的迫切需要。

  2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调查研究的目的

  未来的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中流砥柱,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如何卓有成效地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一个具有战略性意义的重大课题。我们要通过研究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扫除培养他们法律意识的障碍,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维护社会稳定和推进我国法治化建设进程。

  调查研究的'方法

  我们通过积极汲取现有的关于法律意识培养的理论成果,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的研究,更加理性地思考与改进大学生法律意识目前存在的不足,笔者这次所做的调查主要采取问卷形式,综合运用比较分析法、归纳与演绎法、心理分析法等,试图多角度、多视野来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进行调查,通过分析调查结果,归纳出目前该群体在法律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原因,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工作的开展和推进中国法治化的进程。

  调查研究的意义

  有利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等多方面。其中影响他们最重要的素质是思想道德素质,而法律意识作为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低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既有助于提高大学生遵纪守法、辨别是非的能力,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也有助于提升他们的xx能力,同时还可以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的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有利于构建安全、和谐的校园

  大学生群体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尚未成熟,加之其法律意识比较淡薄,造成他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存在着欠缺,导致他们在遇事后会比较盲从并易冲动,从而诱发犯罪的产生。大学生违法犯罪已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社会问题,因而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就显得越来越重要,这样不但可以引导大学生做到自觉守法、用法,还可以预防和减少大学生违法犯罪,维护校园的和谐与安全。

  有利于实现法治的现代化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依法治国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实现法治现代化能够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法律意识尤其是法律信仰,是实现法治现代化的内在动因。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法律至上意识、*等意识、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引导他们厘清民主与法治、自由与秩序、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从而推进法治建设的现代化进程。

  3调查研究设计

  调查研究的方法

  在本次调查中,根据我们的调查内容,调查目的,我们此次选择的调查方式是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收集资料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自填问卷法,二是结构访问法。

  20xx年1月26日至2月24日,我们通过发送问卷进行网络调查和在校调查,无记名填写调查问卷,此次问卷调查共发放600份,收回问卷573份,其中有效问卷566份。人工进行调查结果分析,从而得出调查结论。

  调查问卷的设计

  在调查问卷的设计过程中,我们参考了诸如殷发志撰文的《上海市市民法律素质抽样调查的统计分析报告》等研究社会大众法律意识的文章,参考了诸如张萍、强昌文的《大学生法治意识现状及分析报告》等以大学生法律意识为调查对象的文章,以及参考了舒国澄、李宏勃的《法理学阶梯》等法理学著作,吸取了***、法院工作者提出的中肯建议。

  调查的对象:

  本组人员在河北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河北经贸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燕山大学和石家庄铁道大学实施研究调查,以获取最新、最真实的数据。

  4调查问卷的剔除类别

  (1)整份问卷答案呈规则作答的,如同一性作答、波浪形作答等。

  (2)同一题目选两个或两个以上答案的。

  (3)整份问卷漏答题目2个以上的。

  5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我们运用张文彤的《统计分析教程》和李沛良的《社会研究的统计应用》进行较深入的分析数据,最后用了SPSS中的频数分析、交叉性分析、关联性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较客观和较正确地反映了河北大学生法律意识状况。在原因分析和培养途径分析方面,我们广泛应用交叉性分析,把各个独立的调查问卷所涉及问题结合起来,使相关问题在数据上互相联系,从而发现单纯用频数分析所不能揭示的问题。

  从总体来看,大学生对法治社会认识还是处于一个偏低的水*,做到深入认识了解并形成自己思想的人较少,获取法律知识的意愿并不大,热情也不高涨,获取法律知识的途径单一,被动接受法律知识,不符合朝气蓬勃与思想上进的大学生形象,这种现象可以说是一种普遍的。尽管大学生在自身权益受到侵犯时会采取法律措施,依据法律程序来维护自己的利益,但是对**的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却并不是很信任,我国仍应继续加快法制社会的建设工作,加快民众尤其是大学生这样的高级知识分子法律意识的建立。

  据调查发现有x%的大学生学*法律专业是为了更好地找到工作,x%的学生对学*法律知识的意义仍持有质疑,由此可知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知之甚少,对其将来的生活等有一定影响。而对于学校或相关部门组织的法制宣传活动或讲座,x%的大学生认为能学到东西愿意去,x%的大学生觉得太xx没意义,x%的大学生觉得浪费时间。当自身利益受到损害时,x%的学生会以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利益,但还是有x%的大学生只是对之抱有无奈之情。同时我们发现,大学生认为报刊、电视广播等新闻舆论的监督是最为有效的,认为党委、**、人大等领导机关有效的人数为x%,也存在x%的学生对此表示说不清,这无疑表明了有一部分大学生法律知识缺乏,对法律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通过以上数据统计,不禁引起我们的思考,还有部分大学生不选择法律武器的原因是什么呢?据调查,我们发现有x%的大学生缺乏法律知识,而认为掌握了必要的法律知识且能灵活运用于解决现实问题的学生只占x%,懂得法律知识但不会实际运用的学生占x%。这很明显地表明大学生缺乏主动运用法律知识的意识,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只停留在感性意识阶段,缺乏理性法律意识,实际运用能力不足。

  6提高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对策建议

  优化法治环境

  积极推进法制建设

  首先,加快立法进程。加强立法,有法可依是实现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前提。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法律,已经初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法律制度体系。但日益变化的经济、文化和政治又对当今的法律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加快立法步伐,制定完善的法律体系是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为当代大学生创造良好法治环境的必要条件。

  其次,加强司法公正。司法活动对当代大学生的法律素质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影响,法律需要通过严格的司法活动才能得到有效地遵守和执行,而且由于大学生对社会政治的敏锐度非常高,更倾向于关注国家机关对待热点问题的态度,也就是说当代大学生较容易通过司法公正执行获得对司法公正性的认可,从而对法律产生认同感和信任感。

  最后,树立法律权威。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有赖于全社会共同的努力。就当代大学生而言,需要做到以下三方面:第一,树立法律信仰。第二,积极宣传法律知识。第三,勇于同违法犯罪的行为作坚决的斗争。

  改善网络环境

  当今社会,网络作为信息交流的*台也愈来愈受到大学生的青睐。毋庸置疑,网络给大学生的生活和学*带来了方便和快捷,然而,其消极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暴力等低俗内容,严重污染了网络环境。因此,为了使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就需要为大学生创造一个健康良好的网络环境,就必须实施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改善网络环境,以遏制大学生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

  首先,加强网络立法。加快网络立法进程,构建法制化的网络文化管理机制,尤为重要。其次,加强网络技术防范。最后,建立和完善网民举报制度,聘请一批社会责任心强,有一定政策水*的网友为义务监督员,协助有关部门监管网站,把网民举报与技术监控结合起来。

  创建法制校园文化

  提高当代大学生对法制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高等院校作为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主要阵地,应该积极响应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法律政策,将法制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培养大学生的法律信仰,使其树立法律至上的意识,增强法律素养。

  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法制教育

  (1)推动法制教育课程改革。高校要高度重视法治教育,充分考虑在校大学生的自身特点与需要,有针对性地加以教学,以此增强法律教育课程的实效性,从而真正发挥好法治课堂的作用。如丰富法治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扩展法治教育渠道、构建有效实践环节等。

  (2)实行依法治校。首先,建立健全校园法规制度。高校要建立健全各种校园规章制度,同时结合教育教学的日常工作实际,参照国家法律法规,制定适应现代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方面工作的规章制度,让学校所进行的各项工作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促进依法治教和学生管理法治化,形成靠制度管人、靠制度行事的良好局面。

  其次,设置法治机构,和谐校园的建设离不开社会各种力量的积极参与和努力,各高校不但需要设置完善的校规校纪,而且要加强法规的有效执行。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应该通过以法育人等经常性的校规校纪教育,及时纠正大学生的不良行为,创造校园法制宣传的良好氛围。应努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培养法治意识创造条件。一是要以马列主义,***思想,***理论,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形成一个有时代精神,秉承优良传统,推崇崇高理想的文化氛围和环境,熏陶和感染高校在校学生,将优良传统和作风转变为学生自身素质;二是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积极向上思想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三是要利用校报、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发挥舆论导向作用,正确引导校园里的各种思潮和文化现象。

  锻炼大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

  高等院校应高度重视法律实践活动,将法制教育与法律的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提高大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社会调查;邀请有办案经验的法官、检察官、**人员或律师来校举行法律讲座;举办一些法律知识方面的辩论赛或演讲;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法庭”等活动。法律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学*法律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重视和完善家庭教育

  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配合才能顺利完成。家庭作为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第二课堂,父母是孩子的首个教育者,他们对子女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很大的。

  作为父母,应该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培养子女的法律意识,从小就开始认真教育孩子的行动。家长应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并且为子女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氛围是否良好直接影响着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12

  摘要:本次调查以“大学生法制意识”为主题,通过调查、分析等方法的运用,对当代大学生地法制意识进行了分析,了解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及特点,并对提高大学生法制意识提出了几点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大学生;法制意识;现状;对策

  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深入贯彻,中国正逐步向一个法治国家迈进,在一个国家的法制建设进程中,公民法制观念的水*是根本性的、决定性的因素。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法制观念更需加强。为了进一步了解当代大学生法制意识的现状,进行了一次“大学生法制意识的问卷调查”。

  一、当前大学生法制意识的现状及分析

  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法制意识状况,我们在浙江农林大学的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了问卷100份,回收95份,有效回收率为95%。对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分析后,我们得出如下结果:

  (一)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不高,法律知识知晓程度不高。

  在调查中,对“你对自己掌握的法制知识程度的评价”的回答中,只有5.3%的学生对自己所掌握的法制知识程度表示满意,可见当代大学生对自己所掌握的法律知识认识程度普遍不高,法律知识水*也相对较低。在“你知道我国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的是以下哪一部法律?”的调查中,仍有15.8%的学生认为我国的根本法不是宪法而是其他法,可见对这一基础的法律知识还有学生不太了解,虽然大学里我们学过一些法律基础知识,但大多数学生都只顾及自己专业的学*而缺少对法律知识的关注,我们说知识是观念的基础,没有足够的法律知识的积累,就不可能形成法制观念,已受到较高水*教育的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却不容乐观。

  (二)法律信仰不高,没有形成法律*惯

  在调查中,被问到“在你所有的经历中,曾经运用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吗?”只有31.6%的少数有过**经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缺少践行法律行为,没有形成法律*惯。回答“当您权利受到侵害时,你首先想到的是”时,只有26.5%的学生会想到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大部分学生首先想到的是通过关系来解决,但也有10.5%的学生会采用武力或者是忍气吞声。可见,大学生缺乏权利观念,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积极主动地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而是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法律,更加倾向于通过人际关系来解决问题,这是法律信仰不高的体现,这种靠人际关系的观念在大学生中普遍盛行,这种扭曲的观念不利于和谐社会和法治社会的建设,这值得我们反思。有些学生甚至会放弃法律武器,采用武力的手段来讨回“公道”,导致了违法犯罪的可能性。

  (三)对法律有所关注,关心中国法制,但对法制现状缺乏信心

  对“在你的印象中,法律与你的生活的关系是”的回答中,有47.4%的学生认为关注时事新闻能感觉到法律与生活的关系和21.1%的学生认为时刻关注法律事件,能感到生活处处与发现法相关,可见大学生对法律还是有所关注,但很少的同学从法律事件中关注法律,只是从一些时事新闻中感受法律。被问到“你认为现在我们国家的普法力度够不够?”,有68.4%的学生认为我们国家当前普法的力度还不够,很少有同学认为普法力度这件事表示无所谓,可以看出,法治社

  会是大学生的追求,对国家的法制建设还是很关心的。被问到“你认为我国法律不能有效执行的原因是”,居然有78.9%的学生认为是由于执法机关执法不严,以及一些领导与干部不守法。可见大学生现在的法制现状表示不乐观,官员不守法的风气影响到了法律的威严和人们对法律的敬畏,官员没有起到表率作用,使得普通民众失去了对法律的信心。在“你相信法律途径能够真正帮你解决问题吗”的调查中,有57.9%的学生认为只能解决某些事情,甚至31.6%的学生认为走法律途径只会使问题进一步恶化,可以看出我们学生对法律缺乏信心,在大学生心中法律不是能很好解决问题的途径,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法制的.现状,他们对法律缺乏信心,因而很少有人诉诸于法律,可见,大多数人选择依靠人际关系解决问题和执法机关自身执法不严以及官员不守法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形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对法制现状缺乏信心。

  (四)对公检法等执法机关的印象较负面在“对于法院、***、***等执法机关,你的态度是”的调查中,有10.5%的学生不信任,36.8%的学生除非不得已,不跟他们打交道,对公检法等执法机关的信任度只有52.6%,没有充分的信任。

  由此也可以看出大学生对这些执法机关不太了解,对这些部门抱有一种畏惧的心理。在“你认为对法律的执行,哪些监督是有效的”的调查中,认为应该群众监督有效的多达89.5%,而媒体监督与党委,**等领导监督的分别为78.9%和57.9%,只有少数人认为执行机关的自我监督是有效的,可见大学生对执法机关内部机关监督表示不满意和缺乏信心,更加相信用群众和媒体来监督这些机关对法律的执行。针对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当前大学生的法制意识并不乐观,法律意识水*还很低,法制观念淡薄,他们不懂得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更倾向于用人际关系来解决问题同时对法律的关注程度还不够,同时大学生对法律的信仰引人思考,要探究其多方面的原因。

  二、大学生法制意识提高的对策

  (一)健全法律运行机制,加强道德规范建设,创造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法治环境和舆论环境。

  大学生思想开放,时代感强,主观上期望法治,关心国家法制建设,但世界观还未完全成熟,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因此,立法、执法、司法部门做到立法的民主化、科学化,执法的程序化,守法的自觉化;大众传播媒体和各种社会力量应利用普法、守法、执法和监督法律实施的模范人物和典型事迹,进行生动的法制宣传,创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和舆论环境,对于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齐抓共管,着力构建高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学生法制教育网络。

  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提升他们的法律素养,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而是涉及家庭、社区以及整个社会的各个层面的系统而复杂的教育工程,它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一个长远的规划。因此,需要全体社会共同关注,需要各个环节紧密配合。首先,作为大学生法制教育主阵地的学校,必须实施依法治校,保证良好的校园生活环境,切实抵制社会不良文化的进入;其次,家长要注重对自己孩子的了解,配合学校教育,并且注重给孩子良好的熏陶;司法机关也应该有重点地与大学定期联系,加强校内的司法宣传教育;**职能部门则应力所能及地为大学排忧解难,要切实采取可行的措施,优化社会大环境以及校园环境。

  (三)开展校园法制文化活动,加大普法力度,以适应素质教育对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要求

  学校应当积极拓展法学选修课的开设门类和开设范围,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兴趣和需求,使学生从理性的层面对整个法治、法律及各部门法的基本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有一个宏观把握,组织大学生看一些著名案例的录像,请有关办案人员或著名法学专家来校开讲座;组织学生旁听法院庭审,亲身体验法院审理各类案件的程序,了解我国的审判制度;组织学生到监狱考察参观,通过服刑人员现身说法,使学生受到生动且深刻的法制教育;开展“模拟法庭”活动,通过大学生自己模拟法官、律师、检察官、被告等角色,掌握诉讼程序,震撼心灵,提高守法意识;组织一些有关法学方面的知识竞赛,加大普法的力度,从而逐步培养出适应现代素质教育要求的具有较高的法律意识的大学生。

  (四)司法机关应该建立法律公信度,提高公民对法律的信仰度

  不断暴露的司法不公问题,司法腐败现象,领导与干部自身的不守法,使得人民对法律的信任度急剧下降,法律的信任危机越来越严重。因而要加强公、检、法机关的规范化整治,执法机关自身做好表率,加强对腐败的打击力度,维护法律的尊严,确保司法独立、司法公正,坚决杜绝“走后门”、“拉关系”等不良风气,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依法办事的观念,增强大学生对法律的信任,从而让大学生树立更加正确的世界观,真正做到有法必依,而不再是以为的依赖人际关系,建立法律的公信度是法治进程的关键一环,有利于普法在大学生中的深入。

  结语: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对其个人的成长,中国的法制化进程具有深远的意义。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中国法治社会建设的生力军,他们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法律素质如何,关系到我国法治建设能否顺利推进。针对目前大学生普遍缺乏法制意识,对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成为了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而且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党和国家的支持,还需要家庭、学校与社会的通力合作,有效调节社会资源,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出一个有利于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的良好环境,使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实现良性发展,使青年学子成为一个有理想、负有社会责任感、诚实守信、综合素质较高、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为社会输送具有较强法律意识的跨世纪人才,才能促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的繁荣与发展,才能实现国富民强的宏伟目标。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13

  公民的法律素养衡量一个民族的文明。顶着高层知识分子头衔的大学生的法律素养更是彰显民族文明与文化水*的关键。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此时高校的正确教育和引导具有绝对作用----帮助其拓宽法律知识,加强法律意识,提升法律素养,完善法律人格。

  俗话说,谋定而后动,解决问题前应先有策划,而策划往往应对症下药,才能因势利导,通权达变。因此,我们要对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做一番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根本,由此制定应对措施,为和谐大学和谐社会做贡献。

  一、研究方法,问卷调查

  在整个20xx年的11月分里,我和我的小组成员,制作了法律调查表,针对广州大学在校大学生,通过扫楼、网上填写等调查方式进行无记名填写调查问卷的调查行动,并人工进行调查结果统计及分析,从而得出调查结论。

  二、调查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了基本了解,调查情况如下:

  1、85.13%的大学生认为法律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但还有少数14.87%认为无关;

  2、54.87%的大学生秉信法律能为他们解决现实中的问题纠纷,维护切身的利益,8.21%却认为不能,还有36.92%认为目前不能,但相信以后会逐渐完善;

  3、23.59%的大学生对法律所规定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了解不是很清楚,73.33%大学生了解一般,只有3.08%了解很透彻;

  4、通过电视、网络、报纸、杂志等渠道获得法律知识的学生比例居多,占7***1%,12.82%是自己通过看有关法律方面的书籍了解,通过国家普通法宣传这一途径的占最少数,为10.77%;

  5、问如果你在网上买到一件伪劣的电子产品,70.77%的人采取要求退货的措施,13.85%大学生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自好自认倒霉,15.38%表示要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6、问:某人经过一栋楼,刚好被楼上掉下的花盆砸中,大脑受了伤,导致下半身瘫痪。他的家人去了那栋楼挨家挨户地问是谁家掉下来的花盆,但大家都不承认。那他该怎么办?

  其中1.54%认为找不到肇事者,只能自认倒霉,88.72%赞成报警,让**机关介入调查此事的方案,9.74%的大学生主张把整栋楼的居民全告到法院;

  7、12.31%学生认同违法行为一定是犯罪行为,犯罪行为一定是违法行为的说法,其余87.69%则反对;

  8、只有少数14.36%大学生有过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经历;

  9、83.08%大学生认为在不被告知的情况下,自己的照片被他人用于商业宣传属侵权行为,8.21%大学生持相反观点,另有8.72%表示不清楚侵权与否;

  10、如果被侵权,5.13%大学生认为无所谓,反正对自己也没多大的影响,26.15%表示要私下和*解决,甚至有1.03%坚持私了不行,要用武力解决,67.69%大学生则希望通过老师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11、对于大学生闯红灯或骑自行车载人的行为,15.38%以为不必大惊小怪,10.77%认为要严格禁止,甚至8.72%的大学生主张应加以处罚,65.13%认为应加强宣传教育;

  12、50.26%大学生认为法律的执行在新闻、报刊、电视、广播等舆论的监督下最有效,18.97%认为在党委**,人大,**等领导机关的监督下行之有效,23.08%认为群众监督更有力,4.62%认为这取决于执行机关的自我监督,最后有3.08%表示说不清;

  13、79.49%大学生同意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的说法,14.36%则不认同,6.15%觉得得看钱数目大小,如数额较大则同意,数额小就无所谓;

  14、80%大学生认为任意毁坏公共垃圾桶的行为属违法行为,13.33%则认为不违法,还有6.67%表示不清楚此种行为是否违法;

  15、2.05%大学生表示从来不会关注日常生活中社会发生的法律案件及从中汲取法律知识并尝试从法律角度来分析这一案件,90.77%承认很少有这种自觉性,只有7.18%大学生经常关注这种法律案件且有汲取法律知识的热情。

  备注:本次调查问卷共200份,有效填写人次为195。

  三、原因分析

  (一)、学生方面的因素。

  (1)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主动性。根据调查了解到,仍有14.87%大学生认为法律知识与他们的生活无关。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普遍认为专业知识才是他们应该努力与花放精力的方向,不是法律专业的学生把时间浪费在学法律知识上并不能获得什么实质性利益,是极愚蠢的行为。据我切实了解,多数大学生认为法律枯燥乏味,法律课上基本卧倒一大片,更谈不上会主动学*法律知识。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也只求考试过关,大多数学生重学分轻实效,也是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之一;

  (2)传统的妥协性与劣根性。调查表明,占很大比例的大学生在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坚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妥协观点,得过且过,不采取任何法律措施;(这将助长了违法分子的气焰)

  (3)缺乏实践性。关注日常生活中社会发生的法律案件及从中汲取法律知识并尝试从法律角度来分析这一案件的学生仅占调差人数的7.18%,微乎其微。且只有少数14.36%大学生有过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经历。大学生极少参加法律实践,是对现实法制缺乏感性认识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教师、学校方面的因素

  (1)重视程度不够。除了法律专业的以外,其他院系的有关法律的课程,老师都不会严格要求学生,对于学生在课堂看其他与课程无关的读物或睡觉或听音乐等一切做与法律无关的事的现象,也司空见惯,这似乎也是*年各高校的教学传统了,这师生默契潜滋暗长,发展得顺乎自然。由此,学生得到的法律知识更加贫乏了;

  (2)课堂气氛沉闷。法律知识相对于其他学科,确实比较枯燥,老师授课方式又缺乏生动性,导致课堂气氛呆板,学生昏昏欲睡,鲜有积极性;

  (3)学校宣传力度不够,学生不能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以及其与生活的密切性。

  四、调查总结及应对措施

  调查显示大学生的**及守法自觉性不高。要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必须采取多种途径和灵活多样的方法。为此,我建议学校可有针对性地从三方面入手。

  (一)进行普法教育

  1、教学内容的选择:

  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与需要,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应讲授与学生有一定联系的法律,容易提高学生兴趣,增强普法效果,从而也使学生通过普法教育获得值得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观念;

  2、,教学方法的改革:

  原本枯燥的法律课加上教师死板的教学方式更使学生上课提不起精神。因此,加强对教学方法的改进也是真正提高普法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比如课堂讨论,多进行社会著名案例分析,结合录像等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学*的兴趣,才能使普法达到我们所要达到的效果。

  (二)实践性的增强:

  多组织学生进行与法律有关的活动普法教育毕竟过于抽象,要真正唤醒学生的法律意识,应采取一些更具体,更行之有效的办法,针对大学生年龄及性格特点,把法律意识的培养同组织活动相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学生通过自己模拟法官、律师、检察官、被告等角色,能更加深刻地把我国一些诉讼法程序掌握,也通过模拟对犯罪分子的审判,对旁听的学生起到震慑作用,提高他们守法的警惕性,从而自觉守法;

  2、组织一些有关法学方面的知识智力竞赛;

  3、组织学生去法院旁听,达到开拓视野,深入社会,更深切地体会到用法律保护自己的重要性的效果;

  4、请有关办案人员或著名法学专家来校开讲座,既能让学生了解时事,也能使学生更深切体会法律的权威。

  目前,公民法制观念还是比较淡薄 ,成为推进法治进程的障碍 ,所以 ,树立法制观念 ,增强全社会成员的法律意识 ,是实现我国法治化的前提,更是我们大学生的义务。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14

  众所周知,法律是我们维护正当权益的武器,只有充分运用法律,才能很好地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而拥有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是运用法律的前提。大学生作为具有专业知识的21世纪高级人才,其法律意识是否健全呢?于是我对汕头大学留校过年的50名外地大学(非本科法学专业)进行了调查。

  一、研究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时间为xx年年2月10日,在我的高中同学的帮助下,对汕大未返乡过年的50名非法学本科专业的外地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方式是无记名填写调查问卷,人工进行调查结果分析,从而得出调查结论。

  二、调查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了基本了解,调查情况如下:

  ⑴、你生长在()

  a、农村74x%b、城市26x%

  ⑵、在你所有的经历中,曾经运用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吗?()

  a、有18x%b、没有82x%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大学生并不拥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当其政党权益受到侵犯时,都没有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而是存在“算了”、“算自己倒霉”等等之类的想法。而在生长在农村的大学生中这一现象较为明显。

  ⑶、你能区分违法和犯罪吗?()

  a、能24x%b、不一定能14x%c、大部分能62x%

  ⑷、你认为你目前法律学*中的主要问题是()?

  a、懂得法律知识但不会实际运用32x%

  b、缺乏法律知识40x%

  c、能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并解决现实问题28x%

  ⑸、你是否关注国家的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

  a、经常12x%b、偶尔74x%c、从不14x%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只有12x%,即6个人(调查对象为50人)会经常关注国家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还有14x%,即7个人表示自己从不去关注,这表明了大学生对法律的.重视程度是非常不够的,其认为自己只要守法不违法,法律是离自己很遥远的。

  ⑹、你知道《劳动法》里规定的试用期最长时限是()?

  a、三个月22x%b、六个月48x%c、一年30x%

  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试用期最长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而在调查中发现,有52x%的大学生不知道,这一问题与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相关,可见大学生对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了解并不多。

  ⑺、你认为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是()?

  a、很重要,是维护权益的有效手段32x%

  b、比较重要,有时试图用法律解决问题42x%

  c、一般重要,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运用法律26x%

  d、不重要0x%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15

  法律是维护我们正当权益的武器,只有充分运用法律,才能很好地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而具有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是运用法律的前提,那大学生法律意识如何?所掌握的法律知识如何?我们小组带着这些疑问对我校机电工程分院的大一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一、研究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时间:20xx年5月,我们队机电工程分院的的大一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调查对性主要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调查方式是无记名调查,人工对调查结果分析。

  二、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我们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了基本了解,情况如下:

  (1)、你的生长地方()

  A 、农村74% B、城市19% C、农村、城市兼有7%

  (2)、在你所有经历中,曾经用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吗?()

  A 、有21% B、没有79%

  从以上数据中,不难看出:大部分学生还没有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当自己的正当权益受到侵犯时,没有通过法律的途径的进行解决,这一问题更明显地体现在农村大学生这一群体。

  (3)大学生能否区分违法和犯罪?()

  A能23% B不一定能37%

  C分不清5% D大部分情况能51%

  (4)你认为目前法律学*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A、有了法律知识但联系实际就不会用31%

  B、法律知识不足42%

  C、能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解决现实问题27%

  (5)会通过一些渠道了解国家的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

  A、会、经常11% B、偶尔63%

  C、一不小心会听说些22% D、不会,没那精力3%

  只有11%的大学生经常了解国家的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还有3%的大学生根本不会去了解国家的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这也说明了大学生对法律的重视程度不够,以为法律离自己很远,可懂可不懂;另一方面也反映相关部门对大学生的法律教育程度不够。

  (6)你知道劳动法里面规定试用期最长多久吗?()

  A、三个月22% B、六个月48% C、一年30%

  这一选项的结果让我们知道还有52%的大学生不知道劳动法里面规定试用期最长时间。可见他们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并不多。

  (7)你认为法律在你的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如何:()

  A、非常重要,我有麻烦首先想到法律途径解决,没有法律我就没有办法生活;22%

  B、比较重要,我有时会尝试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48%

  C、我基本不主动寻求法律途径解决问题,除非迫不得已;30%

  D、没觉得有作用0

  从中我们发现只有22%的大学生认为法律很重要,并主动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还有48%的大学生认为法律比较重要,但只是有时会尝试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而30%的大学生不会主动寻求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反映了虽然我校的大学生学过一些法律知识,但整体只是水*却较低,法律意识淡薄。

  (8)超市的人员要求你被搜身,你会怎么做?()

  A、拒绝77% B、果对方态度强硬只好接受3%

  C、完全接受20%

  (9)假如你的亲人欠基金会的钱没能力还偿,基金会连同民政局来把你亲人抓去关起来,说要拿钱来还才放人,你会怎么做?()

  A、吞声忍气,凑钱去把人领回来7%

  B、倒民政局去理论,要求放人15%

  C、去求基金会的人0

  D、通过法律手段维护你亲人的人身自由权78%

  (10)当你参加勤工组学活动或者是工作时,你有意向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吗?()

  A、有67% B、没有33%

  从(8)、(9)、(10)的结果可以发现:还有少部分大学生不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三、原因分析

  (一)学生方面的因素

  (1)缺乏主动性

  根据调查了解,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会把更多时间放在专业科目的学*上,

  他们认为学好专业知识,锻炼好各方面的能力,将来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也就可以了,不必浪费那么多的时间去学*法律知识。而且,法律知识又是那么的枯燥,缺乏吸引力,因而,很少有大学生会主动学*法律知识,对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也只是议要求考试过关就行了。逐渐形成不良的风气,很难提起学*的兴趣,大多数大学生重学分,轻实效,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大学生不可能有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

  (2)缺乏远见性

  “人无远虑,必有后忧。”没有学*相关法律知识,没有法律意识,那么,即使是当自己的正当权益受到侵犯时,也不懂如何通过法律的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而根据调查,很多大学生没有这种意识,只是觉得大学时间很自由,想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不行再像高中那样过,直到毕业后,要签合同,要买房子等,才知道懂得一些法律知识是那么重要。

  (3)缺乏实践性

  在调查过程中,也有一部分大学生反映:法律知识好像离我们很远,我们在课堂学*的知识长时间不用,缺少实践,很快也就忘记了。而在我们学校,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详细地讲述了相关的法律知识。然而理论却没有经实践考验。他们知识学*一些理论知识,却不懂得如何运用,知识流于形式。

  (二)教师方面因素

  (1)重视程度不够

  在学校,为大一学生都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但老师都不会很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可以自由地看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只要保持安静就可以了,也没有向学生讲明白到底法律有多重要,基本按照教学大纲讲述书本上的知识。老是不够重视,学生也会跟着懒惰,这样的情况,大学生学到的法律知识就更少了。

  (2)课堂气氛不活跃

  法律知识相对其他学文科而言,比较枯燥,大多情况下,老师只是按教学要求讲课,很少结合,以至课堂气氛不活跃。

  (三)建议

  (1)提高认识

  学*法律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信仰等。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现实生活和实际中的例子,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也可以打破课堂教学局限,组织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法律的重要性,更能激发学*欲望。

  (2)加强学*

  除了课堂教学,还可以运用多种方式,让大学生学*法律知识,如法律知识竞赛、法律主题活动等,这样效果会比课堂教学好很多。

  (3)重视实践

  学以致用,学到的东西要用时间来检验其是否正确,只有经得起检验,才有意义,尽量给学生提供实践*台,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增加对法律知识的认知。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菁选(扩展2)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菁选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1

  调查时间:20xx年9月10日-20xx年9月25日

  调查地点:新疆乌鲁木齐市

  调查对象:各高校大学生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调 查 人:电大北校区20xx秋法学专科学员 周峰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和社会主义法制制度的逐步建立及完善,社会对个人的要求越来越高,法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依法办事,已成为人们的共同信念。一个国家的法律体制完善与否也日益成为衡量这个国家现代化程度高低的标志。然而,根据有关数据表明:*几年来我国大学生的违法犯罪率呈大幅度增长趋势,可见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制观念对大学生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我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归类分析,对当前大学生对法律的认识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对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了一定的计策。我还通过直访大学生,更加直接、清楚地了解到大学生的心里话,从而更加深入了解到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情况。

  一、调查问卷分析大学生法律意识存在的问题

  对新疆各大院校学生进行了法律意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80份,收回68份。男女比列1:1。

  (一)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有待提高。

  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衡量法律意识水*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董舆教授通过他的法律意识调查报告显示出:“人们的法律意识水*的高低与其文化程度成正比。”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普遍不高。当前我国大学生大都重视专业课,而对法律基础课不予以重视。另一方面,高校的《法律基础》课学时有限,要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想大幅度的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是很困难的。因此,高校大学生在这有限的课时中获得的法律知识也是有限的。

  (二)大学生法律意识欠缺、法制观念淡薄。

  法律意识是指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和心里的总和。法制观点是高层次的法律意识,是人们对于现存的法律规范、法律活动和法律关系等现象的概括和总和。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决定着大学生,甚至是以后走入社会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当前,非法律专业大学生法律知识匮乏,就容易产生错误的法律判断意识、淡薄的法制观念。在这种错误意识和观念支配下的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无法预料。

  (三)法律权利意识弱于法律实用意识

  权利和义务是整个法律体系的核心内容,任何法律都不在乎是主体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法律观念和法制观念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主体的权利观念的强弱,权利意识对大学生法制观念的培养尤为重要。权利意识既包括对自我权利的认识、要求,也包括对他人权利的必然和必要性。没有对他人权利的尊重,就没有现代意义的权利观念。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和法制建设的进行,大学生越来越关注一些法律现象,在事关社会问题的解决尤其是身边的涉法问题时,他们能首先想到应该运用法律。但是,当他们自身遇到问题时,却因缺乏权利意识而极力回避,既缺乏对自己权利的维护,又缺乏对他人权利的尊重。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积极主动地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而是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法律,甚至会放弃法律武器,采用报复的手段来讨回“公道”。另一方面,在事关自己的`利益时,比如说在评优评奖、入党、就业、担任干部等具体切身利益面前,却一马当先,采取尽可能的手段,逃规避法为自己谋利,有时甚至导致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在一方面,当自己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权益时,比如晚上熄灯后大声喧哗,影响他人休息,不经允许随意拿别人的东西,考试作弊等,完全不顾及他人的权利,甚至极力逃避,推卸责任,企望能法外开恩、法理容情,缺乏承担法律责任的意识的勇气。

  (四)法律意识层面有待提高

  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一个主要内容,是衡量法律意识高低的主要依据。掌握法律知识的多少,法律水*的高低与法律意识成正比,随着我国法制的不断健全,内容的不断丰富,大学生整体的法律知识水*也应随之提高。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并不理想。高校学生大多重视专业课而忽视基础课,因而多数学生对基础课只有到了考试的时候才临时抱佛脚应付了事,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大学生就不可能把法律基础课上好,就不会有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同时,除了法学院校外,不少高校法律基础课课时过少,教师只能略教一些法律知识,大学生也只不过略懂一些法律概念和常识。由于当前大学生法律基础知识比较薄弱,法律知识水*不高,因此,造成了他们一些错误的法律观点、淡薄的法制观念。错误的法律观点主要表现在:一是权与法不分、有不少学生认为在当今中国,权大于法;二是违法与犯罪界限不清,把二者等同起来;三是道德与法的界限不清,把道德规范作为法律规范,把道德情感当作法律准则,认为不符合道德规范的就是违法,淡薄的法制观念主要表现在:当自己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时,不知道用法律手段类似保护自己。或者不相信法律,放弃法律武器。

  (五)大学生的法律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脱节

  在我国任何一所高校都开设法律基础课作为非法律专业学生的选修课,在法律基础课上通过老师的讲授能够学到一定的法律知识,学生们都知道遇到问题、纠纷应该采取法律措施,拿起法律的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利。但是在现实中,如同学之间发生矛盾冲突时,有的同学就不能采取正确的方法解决,往往是头脑一热,就采取一些过激的,甚至愚昧的方式,最终造成严重的后果;有的同学则是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却不懂得如何用法律保护自己。因此,提高大学生运用法律知识的实践能力,使其学以致用,是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

  二、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大学生犯罪率高的客观原因有以下三个

  (一)有的家长教育方法不好,有些是对孩子无原则的溺爱、袒护和娇纵,致使孩子对自己的不良行为产生“合理感”;有些是孩子出现问题后采用极端粗暴方式管教,无情的谩骂,甚至赶出家门。另外有的家长有不良嗜好的也有可能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

  (二)学校教育存在偏差。

  主要表现在:一是重视学生的智育教育,对学生的品行教育重视不够。为了应付考试,有压缩、挤占其它非考试科目课的现象发生。虽然学校有教给学生一定的法律知识,但却只局限与课本或书面上,未能真正教会学生运用法律,导致学生只会口头上的法律知识。

  (三)、社会诱因的侵蚀。

  *几年来,社会上不良风气对大学生有很大的腐蚀作用,***门有时对文化市场管理不够严格。另外,当前社会很多市民的法律意识淡薄,在这种社会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造成大学生对法律的不重视,导致有些大学生由于存在侥幸心里而走上的犯罪的道路。

  三、 大学生犯罪率高的主观原因有以下三个

  (一)有的大学生法律观念淡薄,不学法、不懂法,往往从一些影视作品、电脑游戏、书刊杂志中,吸收一些不健康的东西,加上他们有的认识问题的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差,看问题简单、片面,待人处事往往感情用事,很少经过深思熟虑,常常不计后果。

  (二) 有的大学生性格内向、孤僻,加上来自学校、家长、社会等方面的压力大,心理长期受压抑,缺乏倾诉对象,*时又得不到正确的引导,成为违法犯罪的心理动因。再加上易冲动,不能克制自己的情绪,以致造成明知故犯的严重后果。

  (三)有的大学生虽然对法律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现实生活中,受他们所处的环境和背景影响,往往会因为克制不住私欲而忽视了法律做出违法的事情。

  由此可见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因素有很多。根据调查显示,有的大学生认为家庭对他们法律意识的影响较大。他们觉得父母是孩子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现代社会是一个法制社会,作为一名大学生要学*法律知识,学法才能知法,知法才能守法,知法才能用法,知法才能护法,只有全体人民的法制意识加强了,才能实行依法治国,我们的国家才能不断强大。然而,目前我国一部分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还比较低,未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有些大学生虽然认识法律知识,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未能将其合理运用,这也是当前大学生在法律层面上的一大弊病。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2

  秉承学院团委“实践报告真知,提升自我,服务社会,共建和谐”的宗旨,20xx年的寒假我选择了社会调研活动作为我的实践内容。众所周知,法律是我们维护正当权益的武器,只有充分运用法律,才能很好地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而拥有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是运用法律的前提。大学生作为具有专业知识的21世纪高级人才,其法律意识是否健全呢?于是我对汕头大学留校过年的50名外地大学(非本科法学专业)进行了调查。

  一、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时间为20xx年2月10日,在我的高中同学的帮助下,对汕大未返乡过年的50名非法学本科专业的外地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方式是无记名填写调查问卷,人工进行调查结果分析,从而得出调查结论。

  二、 调查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了基本了解,调查情况如下:

  ⑴、你生长在( )

  A、农村 74% B、城市 26%

  ⑵、在你所有的经历中,曾经运用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吗?( )

  A、有 18% B、没有 82%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大学生并不拥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当其政党权益受到侵犯时,都没有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而是存在“算了”、“算自己倒霉”等等之类的想法。而在生长在农村的大学生中这一现象较为明显。

  ⑶、你能区分违法和犯罪吗?( )

  A、能 24% B、不一定能 14% C、大部分能 62%

  ⑷、你认为你目前法律学*中的主要问题是( )?

  A、懂得法律知识但不会实际运用 32%

  B、缺乏法律知识 40%

  C、能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并解决现实问题 28%

  ⑸、你是否关注国家的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 )

  A、经常 12% B、偶尔 74% C、从不 14%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只有12%,即6个人(调查对象为50人)会经常关注国家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还有14%,即7个人表示自己从不去关注,这表明了大学生对法律的重视程度是非常不够的,其认为自己只要守法不违法,法律是离自己很遥远的。

  ⑹、你知道《劳动法》里规定的试用期最长时限是( )?

  A、三个月 22% B、六个月 48% C、一年 30%

  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试用期最长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而在调查中发现,有52%的大学生不知道,这一问题与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相关,可见大学生对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了解并不多。

  ⑺、你认为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是( )?

  A、 很重要,是维护权益的有效手段 32%

  B、 比较重要,有时试图用法律解决问题 42%

  C、 一般重要,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运用法律 26%

  D、 不重要 0%

  ⑻、超市的工作人员要求搜身,你会怎么样做?( )

  A、 拒绝 84%

  B、 如果对方态度强硬就接受 10%

  C、 完全接受 0%

  ⑼、假如你的亲人欠某基金会的钱无力偿还,基金会连同民政局把你的亲人抓去关起来,放话拿钱才放人,你会怎么做?( )

  A、 忍气吞声,凑钱领回亲人 8%

  B、 到民政局理论,要求放人 16%

  C、 通过法律手段维护亲人的人身自由权 76%

  ⑽、当你参加勤工俭学或是工作时,你会有意向与用人单位签定合同吗?( )

  A、有 72% B、没有28%

  从⑻、⑼、⑽的数据可以发现,依然有少部分大学生不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 原因分析

  (一)、学生方面的因素。

  (1)缺乏主动性。根据调查了解到,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式,大学生将更多的时间放在自己专业科目的学*上,他们普遍认为只要学好专业知识,锻炼好各方面的能力,将来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一*之地,也就可以了,不必浪费在学法律与自己的专业不相关的知识上,而且,多数大学生认为法律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因而,很少大学生会主动学*法律知识,对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也只求考试过关,大多数学生重学分轻实效,也是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之一。

  (2)缺乏远见性。没有学*相关的法律知识,没有法律意识,即使当自己的正当权益受侵犯时,也不懂得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调查表明,很多大学生认为,自己目前并不需要法律,而等到真正需要时,才觉得为时已晚。

  (3)缺乏实践性。在调查中,很多大学生反映,法律知识是懂了,但是根本不知道如何应用,而长时间后,知识便逐渐淡忘,每个非法学专业的专业都开设有《法律基础》这门课,详细讲述了相关的`法律知识,然而,理论知识没有结合实践,而最终流于形式。

  (二)、教师、学校方面的因素。

  (1)重视程度不够。除了法律专业的以外,其他院系的有关法律的课程,老师都不会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可以自由看自己喜欢的专业课书或是课外读物。只要保持课堂安静就可以了,也没有向学生讲明到底法律的重要性有多大,基本死板的按照教学大纲授课,老师重视程度不够,学生自然也不够用心。由此,学生得到的法律知识更加缩水了。

  (2)课堂气氛沉闷。法律知识相对于其他学科,比较枯燥,老师一般按大学教学大纲死板授课,极少联系实际,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昏昏欲睡,失去上课的兴趣。

  对于大学生而言,学*法律知识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形成正确的信仰起到关键的作用。所谓学以致用,只有将学到的东西用实践检验其是否正确,只要给学生提供实践的*台,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才能增加对法律的认识,提高法律意识。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3

  秉承学院团委“实践真知,提升自我,服务社会,共建和谐”的宗旨,今年我选择了社会调研活动作为我的实践内容。众所周知,法律是我们维护正当权益的武器,只有充分运用法律,才能很好地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而拥有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是运用法律的前提。大学生作为具有专业知识的21世纪高级人才,其法律意识是否健全呢?于是我对汕头大学留校过年的50名外地大学(非本科法学专业)进行了调查。

  一、研究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时间为xx年年2月10日,在我的高中同学的帮助下,对汕大未返乡过年的50名非法学本科专业的外地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方式是无记名填写调查问卷,人工进行调查结果分析,从而得出调查结论。

  二、调查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了基本了解,调查情况如下:

  1、x%的大学生认为法律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但还有少数x%认为无关;

  2、x%的大学生秉信法律能为他们解决现实中的问题纠纷,维护切身的利益,x%却认为不能,还有x%认为目前不能,但相信以后会逐渐完善;

  3、x%的大学生对法律所规定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了解不是很清楚,x%大学生了解一般,只有x%了解很透彻;

  4、通过电视、网络、报纸、杂志等渠道获得法律知识的学生比例居多,占x%,x%是自己通过看有关法律方面的书籍了解,通过国家普通法宣传这一途径的占最少数,为x%;

  5、问如果你在网上买到一件伪劣的'电子产品,x%的人采取要求退货的措施,x%大学生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自好自认倒霉,x%表示要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6、问:某人经过一栋楼,刚好被楼上掉下的花盆砸中,大脑受了伤,导致下半身瘫痪。他的家人去了那栋楼挨家挨户地问是谁家掉下来的花盆,但大家都不承认。那他该怎么办?

  其中x%认为找不到肇事者,只能自认倒霉,x%赞成报警,让**机关介入调查此事的方案,x%的大学生主张把整栋楼的居民全告到法院;

  7、x%学生认同“违法行为一定是犯罪行为,犯罪行为一定是违法行为”的说法,其余x%则反对;

  8、只有少数x%大学生有过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经历;

  9、x%大学生认为在不被告知的情况下,自己的照片被他人用于商业宣传属侵权行为,x%大学生持相反观点,另有x%表示不清楚侵权与否;

  10、如果被侵权,x%大学生认为“无所谓,反正对自己也没多大的影响”,x%表示要私下和*解决,甚至有x%坚持私了不行,要用武力解决,x%大学生则希望通过老师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11、对于大学生闯红灯或骑自行车载人的行为,x%以为不必大惊小怪,x%认为要严格禁止,甚至x%的大学生主张应加以处罚,x%认为应加强宣传教育;

  12、x%大学生认为法律的执行在新闻、报刊、电视、广播等舆论的监督下最有效,x%认为在党委**,人大,**等领导机关的监督下行之有效,x%认为群众监督更有力,x%认为这取决于执行机关的自我监督,最后有x%表示说不清;

  13、x%大学生同意“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的说法,x%则不认同,x%觉得得看钱数目大小,如数额较大则同意,数额小就无所谓;

  14、80x%大学生认为任意毁坏公共垃圾桶的行为属违法行为,x%则认为不违法,还有x%表示不清楚此种行为是否违法;

  15、x%大学生表示从来不会关注日常生活中社会发生的法律案件及从中汲取法律知识并尝试从法律角度来分析这一案件,x%承认很少有这种自觉性,只有x%大学生经常关注这种法律案件且有汲取法律知识的热情。

  备注:本次调查问卷共200份,有效填写人次为195。

  三、原因分析

  (一)、学生方面的因素。

  (1)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主动性。根据调查了解到,仍有x%大学生认为法律知识与他们的生活无关。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普遍认为专业知识才是他们应该努力与花放精力的方向,不是法律专业的学生把时间浪费在学法律知识上并不能获得什么实质性利益,是极愚蠢的行为。据我切实了解,多数大学生认为法律枯燥乏味,法律课上基本卧倒一大片,更谈不上会主动学*法律知识。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也只求考试过关,大多数学生重学分轻实效,也是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之一;

  (2)传统的妥协性与劣根性。调查表明,占很大比例的大学生在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坚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妥协观点,得过且过,不采取任何法律措施;(这将助长了违法分子的气焰)

  (3)缺乏实践性。关注日常生活中社会发生的法律案件及从中汲取法律知识并尝试从法律角度来分析这一案件的学生仅占调差人数的x%,微乎其微。且只有少数x%大学生有过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经历。大学生极少参加法律实践,是对现实法制缺乏感性认识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教师、学校方面的因素

  (1)重视程度不够。除了法律专业的以外,其他院系的有关法律的课程,老师都不会严格要求学生,对于学生在课堂看其他与课程无关的读物或睡觉或听音乐等一切做与法律无关的事的现象,也司空见惯,这似乎也是*年各高校的“教学传统”了,这师生“默契”潜滋暗长,发展得顺乎自然。由此,学生得到的法律知识更加贫乏了;

  (2)课堂气氛沉闷。法律知识相对于其他学科,确实比较枯燥,老师授课方式又缺乏生动性,导致课堂气氛呆板,学生昏昏欲睡,鲜有积极性;

  (3)学校宣传力度不够,学生不能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以及其与生活的密切性。

  四、调查总结及应对措施

  调查显示大学生的xx及守法自觉性不高。要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必须采取多种途径和灵活多样的方法。为此,我建议学校可有针对性地从三方面入手。

  (一)进行普法教育

  1、教学内容的选择:

  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与需要,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应讲授与学生有一定联系的法律,容易提高学生兴趣,增强普法效果,从而也使学生通过普法教育获得值得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观念;

  2、,教学方法的改革:

  原本枯燥的法律课加上教师死板的教学方式更使学生上课提不起精神。因此,加强对教学方法的改进也是真正提高普法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比如课堂讨论,多进行社会著名案例分析,结合录像等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学*的兴趣,才能使普法达到我们所要达到的效果。

  (二)实践性的增强:

  多组织学生进行与法律有关的活动普法教育毕竟过于抽象,要真正唤醒学生的法律意识,应采取一些更具体,更行之有效的办法,针对大学生年龄及性格特点,把法律意识的培养同组织活动相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学生通过自己模拟法官、律师、检察官、被告等角色,能更加深刻地把我国一些诉讼法程序掌握,也通过模拟对犯罪分子的审判,对旁听的学生起到震慑作用,提高他们守法的警惕性,从而自觉守法;

  2、组织一些有关法学方面的知识智力竞赛;

  3、组织学生去法院旁听,达到开拓视野,深入社会,更深切地体会到用法律保护自己的重要性的效果;

  4、请有关办案人员或著名法学专家来校开讲座,既能让学生了解时事,也能使学生更深切体会法律的权威。

  目前,公民法制观念还是比较淡薄,成为推进法治进程的障碍,所以,树立法制观念,增强全社会成员的法律意识,是实现我国法治化的前提,更是我们大学生的义务。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4

  法律意识是社会主体对社会法的现象的主观把握方式,是人们对法的理性、情感、意志和信念等各种心理要素的有机综合体。从人类对社会法律现象的主观把握方式的角度来看,法律意识包括法律知识、法律理想、法律情感、法律意志、法律评价和法律信仰五个方面的内容。法律意识是法治国家建设的精神底蕴,既是法律规范建设的精神动力,又是制度建设的精神支柱,不仅影响法律规范创制的质量,而且制约着法律规范转化为现实制度的全过程,从而决定法律制度建设的成败。

  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我系以小组为单位,对各寝室不同年级的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后,从中了解到我院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问卷分析

  1.对法律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掌握得不全不牢,理解不深。

  调查表明:他们对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民事诉讼等方面的常识比较了解,有70%的同学都能答对这些方面的问题;但对法理、民法、知识产权法、仲裁法国际法、行政法等方面的法律知识大部分人较为生疏。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显得欠缺。

  2.有*等的诉求,但对*等的理解不深。

  在调查中了解到:他们有*等的思想意识,但对*等认识不到位,在心灵深处,惧怕权势;对他人的不良违法行为能进行正确评价和谴责,但在涉及自身利益时,却采取双重标准。如对在法治社会中您认为对社会经济生活调控影响最大的应当是什么的选答,认为各级官员的意志的表明部分人在心中已经认同官员的特权。当在寝室里遇到窃贼时,有47%的人选择可能会痛打他一顿。

  3.有建立法治国家的法律理想和热情,但对现实法治建设的心理准备不足。

  调查中了解到: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对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都是认同的,但对现实社会的复杂性、对建成法治国家的困难和长期性预见不足。如在对您认为法治国家在我国能实现吗的选答, 70. 3%的人认为可以实现;对您对违法执法的现象持什么态度的选答,有33. 3%的人选择见惯不怪,只有29%的人选择非常气愤。

  4.有崇敬法律的意识,但缺少践行法律的行为,法律信仰有待加强。

  如对您认为什么是社会主体行为最根本的评价标准的选答,只有40. 9%的人选择法律;对假如您是电影中的秋菊,您会像她那样说法的选答只有36%的人选择会;如果您发现在您的家属中有犯罪嫌疑人,你会怎样做的选答,只有34. 6%的人选择肯定会劝其自首。表明相当部分人缺少崇拜法律的心理,在行为的选择上可能不会依法而行。

  二、问题发现

  1.大学生已有法律意识,但法治观念淡薄。

  当代大学生的法治观念淡薄,只关注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法律问题,只注重眼前利益,表现出较强的实用性和功利性。甚至有一些大学生认为自己很难遇到法律问题。其实人在社会中生存,时时刻刻都与法律及其法律相关的问题紧密联系,只是当时没有注意罢了。在大学校园里普遍存在这样一个现象:学生为了图便宜,大多数人都买二手电脑和手机,他们认为这样既经济又实惠。有的学生在交易的过程中就买了赃物,其实这已经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法》,由于没有足够的法律意识,缺乏法律知识,有的学生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就触犯了法律。

  2.大学生的法律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脱节。

  在我国任何一所高校都开设法律基础课作为非法律专业生的选修课。在法律基础课上通过老师的讲授能够学到一定的法律知识,学生们都知道遇到问题、纠纷应该采取法律措施,拿起法律的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利。但是在现实中如同学之间发生矛盾冲突时,有的同学就不能采取正确的方法解决,往往是头脑一热,就采取一些过激的,甚至愚昧的方式,最终造成严重的后果;有的同学则是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却不懂得如何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如有的大学生在打工过程中拿不到钱,甚至还被罚钱;有的毕业生毕业时不知道怎么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有的大学生在购物时不知道索要发票与三包凭证,更有甚者买到假冒伪劣产品却

  只能自认倒霉,类似这样的报道屡见不鲜。因此,提高大学生运用法律知识的实践能力,使其学以致用,是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

  三、提出建议

  1.提高认识

  学*法律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信仰等.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也可以打破课堂教学局限,组织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法律的重要性,更能激发学*的欲望。

  2.加强学*

  学校开设法律基础课,通过老师的讲授,让每一个学生都知道遇到问题,纠纷应该采取法律措施,拿起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益,而不是采取暴力手段解决,在课时的内容的选择上,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在‘少而精’方面作文章,讲授一些发生在学生周围的案例,提高学生的兴趣,适当的对学*方法进行改革,不仅仅采用老师讲授,还要采用课堂讨论,进行案例分析结合录象等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积极性。同时根据大学校园发生的事件及时采取措施,以及反省发生的原因,同时适当的进行教育改革,把法律教学作为必修课,让每个学子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

  3.重视实践

  学以致用,学到的东西要用实践来检验其是否正确.只有经过检验,才有意义.尽量给学生提供实践的*台,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

  大学生都或多或少地知道法律的基本常识,并不是完全的法盲,每个学子从小到大受传统的伦理道德的教育,对法律基本知识早已耳濡目染,尽管受到一些负面因素的影响,但是我院大学生整体的法律素质还可以的,这里所说的只是基本常识,而不是深沉的理论,当今我院大学生也没有必要对法律学*得面面俱到。

  知法并不代表能运用法律,它们是两码事,运用主要是以知道为基础,由于当今大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少,社会经验不足,再加上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如行动容易冲动,易受别人的煽动,追求时尚和个性,好面子,在处理具体一件事情上到底很少正确使用法律,甚至做出违法的事情。而**更不用说了,当今大学生遇到侵犯个人权益时,大部分的学生会选择回避,忍让,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虽然他们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知识,但他们没有真正的把法律知识内化为法律意识,没有真正的挖掘法的精神,法的价值,缺少公*,正义的理念,对法的信任程度低。

  在知识经济作为世界经济发展主导力量的今天,人的素质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高校作为对青少年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需要对大学生进行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教育工作,从而培养出高素质,全方位的人才,来迎接世界科技迅速发展的挑战.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意识的培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高校进行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也是当前社会发展前提。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5

  一:调查方法

  这次调查对象是郑州航院各年级在校大学生。调查的方式是发放和填答电子调查问卷。为了使调查能够真实、客观的反应调查者的思想,我们通过互联网,借鉴相关研究,设计了调查问卷。本次调查不记名。被调查者回答问题的方式主要是采用封闭式的回答方式,即预先设计好四种可能答案,将这些答案全部列于问题下面,由被调查者从中选择一种答案作为自己的答案。调查问卷工发放160份,回馈的有效资料为112份。这些资料是比较完整可靠的,占应调查对象的70%。

  二:调查问卷内容

  题1:你会主动要求学校确定你的权利吗:

  A只有有事情发生,和个人利益冲突,就会要求确认

  b涉及重大利益

  c不会,就算是问了,别人也不会理会你啊

  d想什么呢,这可是在天朝

  题2:“依法治国”的“法”是指

  a:仅指宪法等“法律”级的法律;b:整个法律体系;c:主要指宪法,即“依宪法治国”;d:法治的精神

  题3:“法律至上”的含义

  a:任何人都要守法;

  b:法律的效力高于道德等其他社会行为规范;

  c:一切按既定的法律规则办,不能行使自由裁量权;

  d:法律作为最后的决策依据,即使有一些毛病也要遵守

  题4:现在很多公交车都没有按时到站甚至是延迟15分钟才到车站,你怎么看?

  A可能因为堵车吧,可以原谅 b一边等待,一便在心里臭骂 c打出租车走,不坐了 d打电话或到相关部门进行投诉

  题5:对“法律面前人人*等”的理解

  a:在法律适用上人人*等;b:在立法以及法律适用上人人*等;c:官民*等,官员无特权;d:关键是**与民间法人及公民的*等

  题6:法律的作用

  a:法律目前基本是灵丹妙药;b:有局限性,要严格限制法律适用的范围;c:法治在任何情况下都胜过人治;d:应坚持“德主刑(法律)辅”的原则。

  题7:目前我国的法治状况

  a:已经是法治社会;b:有局限性,要严格限制法律使用的范围;c:各方面都差得很远;d:整体上看人治的影响大于法治

  题8:法治的关键在于

  a: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b:必须保证法律是良好的;c:官员守法,受到法律的有效监督;d:大家都信仰法律,自愿服从法律的统治

  题9:如果你发现你的个人资料被其他人转售,你会怎么办‘

  A自认倒霉 b向周围人抱怨但不会采取任何措施 c直接与之理论 d根据有关法律,积极**

  题10:如果在商场买回来的东西有质量问题,你会:

  A拿着小票去商店要求赔偿 b把东西放一边或扔了,然后心里想再也不去哪里买东西了 c人人都买,就我的有问题,自认倒霉呗 d找回那家店,跟老板吵一架去

  在大学学*中,我们已经先后学*了《思修(全名)》、《马克思主义思想概论》、《***思想概论》,对我国社会主义想想道德建设也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需要说明的是,这次问卷调查不是对每个同学的法律意识做一个是非评判,每个问题的答案也一般不存在绝对对错关系,选择其中的每一个答案都代表着一个人对法律的自己的看法。同时,也不是说同学选择某个答案最正确时就代表着他的法律意识最高。

  我们的调查题目都是生活经常看见或者说到的法律、权利概念,这些概念每个人都应该见识过,也各自有自己的理解。通过我们的调查表明,除了对“依法治国”这一概念比较满意外,其他几个法律概念都存在同学们主观臆断的理解。同学们往往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局限于生活层面,也就是说,没有上升到一种以法律的观念来思考问题。选择不理想的状况说明我们还要加强法律意识的教育,虽然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知识,但在接受真正法律基础教育的时间很少,都是从各种报道或者自己搜索信息时得到,这些东西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与诱导性。建议对每个专业设置法律基础课程,以强化法律意识。

  从总体来看,同学对法治社会认识还是处于一个偏低的水*,做到深入认识形成自己思考的人较少。问卷答案之间没有递进关系,但我们实际地去分析,这里面存在着一个对法律认识的高低问题。不管是各种情况的同学,对法制社会认识的整体情况都是主要集中在教条化的灌输里面,接受的法律知识没有主动性,不符合议和具有朝气与思想的大学生形象。这种现象可以说是一种普遍的。我们认为,在开设法律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应该从方法上诱导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形成理性的社会意识,特别是权利意识。

  从统计结果来看,同学们对热点法律制度的理解处于中等的水*,权利意识有一定的基础,但是没有达到较好的'状态,完全有提升的空间。因为对这些制度的了解,不仅仅是对同学们生活的处理纠纷等法律问题的帮助,这些更代表着一个人的文化底蕴,在交际交往中,如果能对这些制度有自己的、深刻的认识,别人会对你作出更高的定位,在展示自己才能的时候更加具有优势。建议学校多提供这方面的高水*的法律讲座,拓展同学们的视野,丰富法律知识。各个类型的区别不是特别明显。

  关于当代大学生的权利意识,可以得出结论:首先,当代大学生心理上的独立性并不强,权利认知水*不高。其次,当代大学生的权利行为解释系统去权威化,在处理学校和自身矛盾时,解决途径具有自发性。第三,当代大学生对自身的公民权利、受教育权利的总体评价是积极的,但对自身在大学发展中地位的评价不高。第四,当代大学生对未来大学的发展参与意识强,同时对于规则意识的培养认同度较高。第五,权利意识培养和教育使得大学生获得了法律常识,但与媒体、家庭和中小学公民教育相比,大学的公民教育特别是权利观念教育不占优势。

  当代大学生成长于中国市场经济发挥巨大效能的历史阶段,他们崇尚自由,重视个体发展, 但是他们也正处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背负着几代人的大学梦,客观上受教育的时间延长,没有生产劳动的经历,缺乏经济独立性,更缺乏人格上的独立要求。加之传统的义务教育,注重灌输,讲究行为规导,缺少思辨解释系统,因此不能引发他们真诚的思考。

  同时,我们看到,和学生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诸如《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并没有以正面的形式与学生接触,将两者联系起来的往往是各所大学根据上位法所制定的《学生守则》。学校在对新生进行的校纪校规的教育中,对《学生守则》也仅做大概的介绍,施以形式化的检验,并没有将其当作必不可少的权利教育,纳入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尝试提出以下几个值得注意的方面。第一,将合理的契约精神贯彻到产生校生关系的整个过程之中。高校需要明确履行告知义务,特别是在形成校生关系之初。高校进行招生宣传时,有义务公开其针对校生关系制定的管理制度,包括学生守则规定,以显契约精神,学生可以在不同大学之中,针对大学品牌、大学服务管理水*,尤其是大学对学生实施管理的规章制度进行综合选择,这样可以促使社会各界监督大学的规章制度合法、合理化。

  第二,实现完整、系统的权利教育。首先,要强化新生入校期间的“**权利意识教育”。目前,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入校初对本校学生守则进行集中学*。这种方式集中、高效地让学生在最短时间知道学校的规章制度,但这种方式难免显得太过急于求成,而且目前各高校的学生守则读本,呆板枯燥,没有适时地编入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理解的法律知识和法律背景解读。其次,对于大学生的权利意识培养,需要既博又精。当代大学生不缺少法律常识,他们缺少的是对于法律知识和渊源的正确理解和反思*惯。同时,权利意识教育还需要配套开设哲学、伦理、逻辑、历史等通识选修课程,增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第三,着力培养一批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法律、权利教育的教师,他们既要有良好的课程教学知识,还要有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实战经验。这一批教师就是学生思政辅导员。辅导员需要掌握统一的法律知识,具备对学生权利意识教育中进行准确法律解释的工作能力。第四,加强高校与学生关系的行政法学研究,加快填补高等教育系统内的立法缺漏,对《学生法》的提议进行进一步调研。与此同时,根据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畅通大学生权利救济途径,针对目前学生申诉委员会在程序上完备,但学生权益维护不足的情况,加紧探讨学生申诉委员会进行工作的可操作性研究。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6

  【摘 要】众所周知,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大学生亟需在学校的正确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加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 ,也是大学生自身成才的迫切需要。本文谈到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和相关的改进措施。

  一、调查目标

  法律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体系,是人们关于法律的思想、观念、知识、心理的总称,包括对法律本质、作用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要求、态度和评价、解释,对人们行为的法律评价、法治观念等等。它既包括人们的法律知识、法律思维方式、法律感情、法律意志、法律态度、法律信仰,同时也包括法律心理、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的因素和内容。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作为祖国未来的中流砥柱,其法律意识如何,直接影响着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与社会主义建设,研究大学生的法律意识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我国依法治国的前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调查,了解华东交大在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找出培养提高的途径,促进我国法治社会的发展。

  二、调查内容

  调查方法:访问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

  调查时间:XX年XX月XX-XX日

  调查对象:XX大学在校大学生(50人)

  调查方式:无记名填写调查问卷,与接受调查者对相关问题进行简单交流,人工进行调查结果分析,从而得出调查结论。

  三、调查问卷及结果分析

  调查问卷及结果分析如下:

  ⑴、你生长在( )

  A、农村 74% B、城市 26%

  ⑵、在你所有的经历中,曾经运用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吗?( )

  A、有 18% B、没有 82%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大学生并不拥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当其政党权益受到侵犯时,都没有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而是存在“算了”、“算自己倒霉”等等之类的想法。而在生长在农村的大学生中这一现象较为明显。

  ⑶、你能区分违法和犯罪吗?( )

  A、能 24% B、不一定能 14% C、大部分能 62%

  ⑷、你认为你目前法律学*中的主要问题是( )?

  A、懂得法律知识但不会实际运用 32%

  B、缺乏法律知识 40%

  C、能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并解决现实问题 28%

  ⑸、你是否关注国家的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 )

  A、经常 12% B、偶尔 74% C、从不 14%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只有12%,即6个人(调查对象为50人)会经常关注国家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还有14%,即7个人表示自己从不去关注,这表明了大学生对法律的重视程度是非常不够的,其认为自己只要守法不违法,法律是离自己很遥远的。

  ⑹、你知道《劳动法》里规定的试用期最长时限是( )?

  A、三个月 22% B、六个月 48% C、一年 30%

  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试用期最长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而在调查中发现,有52%的大学生不知道,这一问题与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相关,可见大学生对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了解并不多。

  ⑺、你认为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是( )?

  A、很重要,是维护权益的有效手段 32%

  B、比较重要,有时试图用法律解决问题 42%

  C、一般重要,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运用法律 26%

  D、不重要 0% ⑻、超市的工作人员要求搜身,你会怎么样做?( )

  A、拒绝 84%

  B、如果对方态度强硬就接受 10%

  C、完全接受 0%

  ⑼、假如你的亲人欠某基金会的钱无力偿还,基金会连同民政局把你的亲人抓去关起来,放话拿钱才放人,你会怎么做?( )

  A、忍气吞声,凑钱领回亲人 8%

  B、到民政局理论,要求放人 16%

  C、通过法律手段维护亲人的人身自由权 76%

  ⑽、当你参加勤工俭学或是工作时,你会有意向与用人单位签定合同吗?( )

  A、有 72% B、没有28%

  从⑻、⑼、⑽的数据可以发现,依然有少部分大学生不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现状

  大学生法律意识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具备社会主义现代法律意识的基本内容和特征,又有自己的特征,同时还区别于一般社会群体的法律意识。就其主体而言,大学生的年龄层次、受教育程度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或社会公众;就其内容而言,由于大学生尚未形成成熟的科学人生观和世界观,致使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还不够全面,因此,他们的法律意识带有明显的易变性和不成熟性。纵然,当前大学生大都赞同“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普遍认为应该自觉守法、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等等。然而,时下社会上依然盛行“只有私了解决不了的问题才应求助于法律”、“遇到法律纠纷”选择“托人私了”,甚至有人认为“能够钻法律空子的人,都是有本事的人”,等等。诸如此类司空见惯的现象,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作为“时代骄子”的中国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言行。可以相信,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较普通公民而言已有了很大程度的觉醒和增强,但大多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水*上,而且“知”与“行”存在较大反差;在不同大学生当中法律意识水*参差不齐。从大学生的行为表现来看,也是如此。一方面,大学生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事例层出不穷;另一方面,大学生违法犯罪的事例也不鲜见(关于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通过实地调查及查阅相关资料,当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 大学生已有法律意识,但法治观念淡薄。

  当代大学生的法治观念淡薄,只关注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法律问题,只注重眼前利益,表现出较强的实用性和功利性。甚至有一些大学生认为自己很难遇到法律问题。其实人在社会中生存,时时刻刻都与法律及其法律相关的问题紧密联系,只是当时没有注意罢了。例如在走访中就发现,在大学校园里普遍存在这样一个现象:学生为了图便宜,大多数人都买二手电脑和手机,他们认为这样既经济又实惠。有的学生在交易的过程中就买了赃物,其实这已经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法》,由于没有足够的法律意识,缺乏法律知识,有的学生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就触犯了法律。

  第二 对法律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掌握得不全不牢,理解不深。

  调查表明:他们对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民事诉讼等方面的常识比较了解,有70%的同学都能答对这些方面的问题;但对法理、民法、知识产权法、仲裁法国际法、行政法等方面的法律知识大部分人较为生疏。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显得欠缺。

  第三 更加注重实现自我价值,主动法律意识明显缺乏。

  由于当前的大学生群体的主要成分是独生子女,受现代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较重,他们更加注重实现自我价值,但他们往往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喜欢以批评的眼光对待周围的人和事,为表现个性,甚至把学校规章制度视为束缚其思想和行动的多余之举,对法纪教育存在逆反心理,有的甚至作出违规的情况。由于传统法律意识的思维惯性,也由于教育与宣传舆论的局限,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处于一种被动的守法状态,认为守法就是遵守刑法。我们经常看到法制宣传栏中的内容大多数是因违法犯罪所受到的惩罚,使大学生感觉到的是法律的无情,而并没有感觉到法律是他们生存的需要,是他们行为的准则,是他们利益的维护者,大学生的内心深处认为只要我不违法就无需学法。有的甚至把神圣的法律看做形同虚设,即使约束和规范,那也是针对“老百姓”的。

  存在的问题

  第一 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普遍淡漠的法制意识形成强大反差。

  随着我国依法治国理念和基本方略的实施,我国高校普遍安排设臵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但学生仅仅在这有限的学时中获得的法律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加之一些学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律政策教育形式单调、内容僵化、针对性不强,导致一些学校的法律教育效果不够理想。由于传统应试教育和就业观念的影响,学生大都十分重视专业课的学*,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类公共课却引不起足够的重视。以至于考试时稍作突击,应付了事。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不可能有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也更难有深层次的感悟体验。由于未做到防微杜渐,导致个别学生自觉性越来越差,自我控制能力越来越弱,很容易突破道德的防线而走上犯罪歧途。知识的积累,视野的扩大,大学生开始学会对现实行进行深层次的理性思考,关注国家的法制建设,更关注自己的合法权益。但他们又往往富于幻想,急于求成,缺乏对国情的全面了解,缺乏冷静、理性的分析,往往会因思想深处的法律意识薄弱而表现出情绪化的倾向。有些学生对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比较欣赏,主张在法制建设上全盘照搬西方的那一套。也有些学生受到我国传统法律文化消极因素的影响,轻视法律的作用。

  第二 功于知法、懂法,淡于守法、用法。

  相当一部分学生虽然法律知识懂得不少,然而现实生活中,其行为与法律规定背道而驰,守法的自觉性较差,形成“学而不用”,“知而不信”现象。

  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积极主动地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而是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法律,甚至会采用报复的手段来讨回“公道”,导致了违法犯罪的可能性。

  学生对法律的信任度不乐观,对待是非基本上是清楚的,但态度不够坚决。 上述情况表明由于受社会负面文化和学生自身道德以及心理成熟程度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还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面对这种情况,对大学生加大法制教育的力度、进一步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势在必行。

  第三 大学生的法律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脱节。

  在我国任何一所高校都开设法律基础课作为非法律专业学生的选修课。在法律基础课上通过老师的讲授能够学到一定的法律知识,学生们都知道遇到问题、纠纷应该采取法律措施,拿起法律的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利。但是在现实中如同学之间发生矛盾冲突时,有的同学就不能采取正确的方法解决,往往是头脑一热,就采取一些过激的,甚至愚昧的方式,最终造成严重的后果;有的同学则是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却不懂得如何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如有的大学生在打工过程中拿不到钱,甚至还被罚钱;有的毕业生毕业时不知道怎么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有的大学生在购物时不知道索要发票与“三包”凭证,更有甚者买到假冒伪劣产品却只能自认倒霉,类似这样的报道屡见不鲜。因此,提高大学生运用法律知识的实践能力,使其学以致用,是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

  第四 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呈现上升趋势。

  *年来,在校大学生犯罪呈明显增长趋势。20xx年轰动全国的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北京动物园“伤熊事件”案等,更是让大学生犯罪问题成为众人注目的焦点 。 22岁的浙江大学农业学生物技术学院农学系应届毕业生周一超,报考浙江嘉兴人事劳动保障局通过笔试、面试,但健康检查不合格,未被录用,因情绪悲观而报复**。据考证,当代大学生犯罪涉及的罪名往往较单一。从目前统计情况看,仅涉及盗窃和故意伤害这两种罪名,通过调查了解到涉案大学生男女比例大致为7:1,男大学生主要涉嫌故意伤害罪,女大学生几乎大部是涉嫌盗窃罪和**诈骗罪;大学生犯罪的侵害客体多是同学,越熟悉的人越容易成为被侵害对象,如同宿舍同学。在涉案大学生中,以民办高校的本专科、高等院校**教育学院的本专科和公立高等院校的专科为主。年龄结构上以本科一、二年级和专科一年级的学生为主。面对这些触目惊心的大学生犯罪对象,能给予最恰当的解释是:现行法制教育模式,没有让当代大学生们真正懂法、守法。

  当前我国大学生法律意识成因分析

  作为法律意识主体的一部分,大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群体,他们有着较高的文化知识素养,其法律意识的水*对我国法治社会的形成有着特殊意义。然而,当前我国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并不如人意,究其原因,有以下方面:

  (一)社会转型期和文化传统的影响

  中国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正处于一个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社会转型时期,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中国开始踏上了由“人治”社会向“法治”社会转型的漫漫征途。对于今日中国而言,法治已成为一种主流话语,“依法治国”的战略决策也在紧锣密鼓地实施,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但是,依法治国是“人治”到“法治”的转变,我国封建和人治的历史传统久远,而法治传统和意识淡薄,因而决定了这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有大量的工作要做,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依法治国就是要厉行现代法治,是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规范化,是对权力的制约和权利的保障。尽管*年普法教育不断进行,公民民主法治意识不断提高,但是社会公众还是缺少相应的制约权力和维护权利的信念。由于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甚至知法犯法,执法者违法现象依然存在,少数党员领导干部目无法纪,以权代法,徇私枉法,使法律的权威受到了挑战。一部分学生低估了法律在现实社会中的作用,把金钱、关系、背景看得很重,甚至凌驾于法律之上。*些年来受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有许多积极因素,但也有不少消极因素。对民主与法制、自由与法律、权利与义务、个人与集体缺乏辩证的认识,有些学生舍弃后者,而选择前者。法制建设的成效和法治现状之间的这种巨大反差印证了一个道理:制度层面的法制建设仅仅是法治的“皮囊”,是法治的外在性要素,而人的现代化,特别是法律意识的现代化,才是法治的内在性要素,才是国家实现法治化的关键。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文化最灿烂的民族之一,有着自己的传统文化。但是,这种传统文化体现在中国法律方面主要有三个显著特征:

  一是缺乏对权利观念的逻辑规定和论证,权利观念极端淡薄;

  二是强化专制主义,权力崇拜观念极端狂热;

  三是宗法 伦理精神和原则渗透、影响着法的价值取向,形成以家族为本位的法的观念,并成为中国法律文化传统的核心。这种宗族伦理传统使法成为一种伦理道德的附庸,这种状况必然产生重人治、轻法治的思想,并且成为我国大学生法律意识现代化的历史重负。

  这些传统对今天中国转型的法律治理不能说不产生着影响。办事讲人情、靠关系的*惯仍根深蒂固。有人说“关系就是生产力”。有不少事情,靠法律、制度解决不了问题,要惊动到一级级的“首长”才得以解决。正如***指出的:“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专制传统比较多,民主法制传统很少。**以后,我们也没有自觉地系统地建立保障人民民**力的各项制度,法制很不完善,也很不手重视,特权现象有时受到限制、批评和打击,有时又重新滋长。克服特权现象,要解决思想问题,也要解决制度问题。”***提出的这个问题,意在告诫人们,人与制度相比,制度更有较大的稳定性和权威性,应当摒弃人治,厉行法治。然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求人们在短时间内完全摆脱“人治”心理,形成完善的“法治”意识是不现实的。社会转型进程是一个复杂曲折的逐步进展的艰难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处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大学生看到某些现实生活中执法不严、权大于法的现象,难免对法律有所怀疑、迷惑,忽视自身法律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二)高校教育管理偏差的影响

  首先,在教育上,高校对大学生的法律教育缺乏系统和长远规划,一般局限于讲授一些法律基础知识。学*时间也仅有一学期,学生学*法律的方式也是为了考试过关死记硬背,将法律教育作为一门课程来看待,造成了大学生尽管知晓了一定的法律条文,但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去思考怎样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处理现实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如此以来,很难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在犯罪前已被学校决定保送读研,但就是这样一个学*成绩优秀的学生,虽然在校期间也学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 ,但在“应试”教育带来的高分低能的弊端下,难免犯罪。这说明即使大学生学过一定的法律常识,但要做到严格守法,则还欠缺严谨的法律素质;说明高校对大学生的法律教育应该重在培养其较强的法律意识和完善的法律素质。

  其次,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也存在问题。一是重知识传授,轻意识培养。我们对大学生的法律教育,主要是给他们灌输一个个干巴巴的条文,一点点地指出知识点,而没有把目的放在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上。二是注重刑法、婚姻法等具体法律规范、知识的教育,轻视宪法、组织法、程序法、选举法等关系国家基本社会政治制度、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以及***基本运行方式的根本大法和基本法律的教育。三是重义务,轻权利。注重宣讲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活动,忽视宣讲法律所允许和保护的正当活动。对于**在民、法律面前人人*等等现代法律意识则传播很少。这些问题更会造成大学生对法律的不信任感、压迫感和厌恶感,从而加剧法律生活的失调,削弱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

  再次,在学校的管理上,有的学校实行了学分制,学生的选择自由度加大,只要考试过关,学生可以不上课;学校对学生的违纪处理,也都比较宽松,如有的学校规定对于学生的处分视其表现好坏可以撤销,这在客观上纵容了违纪学生向违法犯罪方向发展;有的学校片面强调学生的自治作用,过高估计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对学生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没有严格的管理条例和规定,或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得力,缺乏科学管理和正确引导,造成教育管理上的盲点和空白。

  (三)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目前,在校大学生大都是18-23岁的青年,正处于生理、心理渐趋成熟的时期。他们与成年人不同,有自己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

  其一,过分的自我意识。部分大学生过分强调自我,主张“自我是一切的出发点和归宿”,在道德观上,缺乏明确的善恶观念,没有传统的道德原则;在行动上,主张个人的极端自由,不愿受社会的任何约束与控制。

  其二,过度的自负。部分学生成长轨道一帆风顺,我们在培养教育中,又送给他们“佼佼者”、“国家的栋梁”等桂冠,强化了他们的宠儿意识。他们自视为一等公民,表现出“当今中国之前途,舍我其谁”的傲气,滋长了自高自大的情绪,没有认清自己的位臵和责任。

  其三,过强的自尊心、虚荣心和自卑感。现实中,这三者是密切相关、相互纠缠的。大学生*时自尊心表现得越外露,其自卑感也越强烈,虚荣心也越明显。他们情感脆弱,多愁善感,特别害怕别人伤害自己的'尊严,过分介意别人的评论和批评。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李海涉嫌故意**案等,就说明了我国部分大学生心理素质十分脆弱,稍受一点挫折,则易采取过激手段处理问题,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

  其四,较强的逆反心理。大学生从家庭到学校,经历着心理上的断乳,出z现了“第二反抗期”,逆反心理便是这一时期学生对家长、对学校、对社会的一种抵触情绪,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但部分大学生不善于准确地把握这种逆反心理,呈现“矫枉过正”。在内容上一概排斥,手段上简单地反抗。把自己与社会、学校、家庭对立起来,不论正确与否,一律“反其道而行之”,一些学生明知是错误还一意孤行,最后走上令入不齿的违法犯罪道路。

  培养和塑造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主要途径

  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现代化的市场经济实践要求有现代法治观念 和伦理精神的支撑,需要有与之相应的思想教育理念和运作体系。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包括大学生的现代法律意识的塑造过程,不仅仅是依托于学校,更需要深深地扎根于以社会为背景的“土壤”之中。因此,针对当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与分析,现提出如下几点对策建议:

  1、健全法律运行机制,加强道德规范建设,创造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法治环境和舆论环境。

  大学生思想开放,时代感强,主观上期望法治,关心国家法制建设,但世界观还未完全成熟,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因此,立法、执法、司法部门做到立法的民主化、科学化,执法的程序化,守法的自觉化;大众传播媒体和各种社会力量应利用普法、守法、执法和监督法律实施的模范人物和典型事迹,进行生动的法制宣传,创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和舆论环境,对于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深化大学“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改革,开展校园法制文化活动,以适应素质教育对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要求。

  具体包括:

  1)合理建构大学法律基础知识课程内容,以强化大学生的法律认知。

  我国大学法律基础知识教育是在职权主义诉讼理念基础上展开的,偏重于法的适用的工具主义所以在课程内容设臵中,反映出重现行规律法规而轻法理学、重刑法轻民法、重公法轻私法等情形。因此,要调整大学法律基础知识教育理念,重视法的多重价值的认识与教育。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内容设臵中:一要始终把法理学、宪法学作为法律基础知识的重点,必须把法的本质、价值、功能,法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法理内容根植大学生脑海;二是增加民商法的内容,以强化大学生对私法的认知;三是要增加国际法的内容,以适应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要求。另外可增设政治理论、法理学、法哲学、人权 保护等方面的课程作为选修课,使学生在增长法律知识同时增强人权 保护意识,在坚定政治信念的同时信服法律。

  2)开创法律知识教学新方法,不断加深大学生对法律的情感。

  法律情感是人们对法律现象的主观心理态度或心理反映。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传授法律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情感。这就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一要引用典型案例教学法,以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辨析通过案例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并在此过程中传授法理,适用法规,领悟到法律的价值,从而培养法律感情;二要实行角色体验教学,可采用情景模拟(如行政处罚情景等) ,给学生设定各种角色(如:**、行政相对人,案件审核的法制人员) ,根据所设定的角色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发表看法,从中学*法律知识,体会法律的作用培养法律感情;三要利用现代传媒等工具,激发学生学*法律的兴趣,使学生自觉去认识事物、获取知识、探究真理,培养对法律及法律现象的浓厚兴趣;四加强正确的舆论引导,对社会负面的信息和消极因素,通过控制传播面或者通过解惑、批驳来使其转化为正面效应,减少甚至消除其负面影响。

  3)引导大学生进行法律实践,以增强法律意志。

  法律意志的锤炼主要通过实践,根据各院校的特点可采取如下渠道:一是鼓励大学生参加维护自身和有关人的合法权益的活动,当自身和有关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合法有效地通过法律救济途经得到妥善解决;二是敢于与各种违法犯罪的行为作斗争;三是组建法律社团,建立法律言论沙龙,对于社会上不合法的事情敢于仗义直言,并通过舆论的力量匡扶正义;四是积极宣传法律知识和组织法律咨询活动等等

  4)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养,逐渐形成法律理想和法律信仰。法律理想的形成不但要加强法律知识的学*,同时也要以加强人文素养来促进:一是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使大学生的价值观与法律价值一致;二是坚持***道德教育,使大学生以***道德规范为行为准则;三是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渗透法律形式观和价值观的基本理念,以塑造大学生坚持正义和忠于法律的美德。

  3、实行“依法治校”,营造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氛围。

  高校的法治环境如果是民主、*等的,必然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正确树立起到积极正面的影响,反之亦然。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活动要有章可循,程序合法。学校制定校纪校规时,要确保所建立和使用的规章制度不违背法治的精神,与国家现阶段所颁布和使用的法律法规不冲突,并“严格按照教育法律的原则与规定,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尊重学生人格,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形成符合法治精神的育人环境,不断提高学校管理者、教师的法律素质,提高学校依法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

  4、加强学校和家庭沟通完善双向育人模式。

  家庭教育机制的优劣,对大学生的成长及守法意识的培养有着普遍而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教育的不利,将严重影响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首先,家长应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家庭是人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子女人生的启蒙老师也是其模仿的偶像。家长的个人素质、文化素养和品质是塑造子女良好人格的前提。如果家长*时素质低劣,社会态度不端、粗俗甚至行为恶劣,子女必然把他们的行为模仿并逐渐复制出来,形成自己的行为方式。

  5 更新教育观念。

  高等教育要与时俱进,必须大胆实行改革。对计划经济年代遗留下来并一直延续至今的、从性质上来看或者为实践所证明已严重不公*的或在实践中产生大量腐败问题的政策和规定,如对直辖市的考生高考低分录取及保送,东中西部高考考分差异太大等种种政策,要直接予以废除。对高校现行管理体制应大胆进行改革,革除目前高校中存在的官僚陈腐积*,改变那种将大学生仅仅视为受教育客体的落后观念或传统观念,确立大学生“主体”教育观,把大学生作为“教育、管理、服务、引导”的主体,发扬民主,充分发挥专家学者以及大学生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作用,从政策上真正地保证高校自治管理。

  6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 “要着眼于促进教育公*、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年来,教育部门坚持从严治教、规范管理,高度重视和采取切实措施,下大力气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上得起学、能够上好学,是促进教育公*的重要方面。周济强调,促进我国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必须认真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其中重要的一条是切实解决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问题。只有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才能使贫困大学生安心学*和以健康心态成长,坚决治理教育乱收费,规范收费行为,大力减轻贫困大学生的家庭经济负担,*等对待每一个学子,努力构建我校和谐局面,以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发展。

  总结与感想

  总之,分析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及其成因,从中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大学生法制观念、法律意识的主流是好的,但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容乐观,应引起高度重视。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大学生们对法律的认识、对法的作用和效力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了解程度和具体评价以及对于自身权利义务的认识和追求直接影响这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必须自觉作一个合格的守法公民,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不论对与错,只要是违法的行为,我们都不去做,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责人之前先正已身,严以律已,宽以待人,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为建设合谐社会付出自已应尽的一点力量!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7

  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 大学生法律意识如何直接关系到未来国家法制建设的进程。为此我们对在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状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法律知识的来源及法律知识重要性的认识、主动应用法律知识的能力、守法与护法意识、法制观及对法律的信任度、基本法律知识的了解与掌握。计25道题。该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份,回收 30份。

  一 法律知识来源及法律知识重要性的认识。

  21%的学生的法律知识主要来源于课堂,73%的学生法律知识来源于电视、电台和报纸,受家庭影响及其他来源的占6%。说明学生学*法律知识的来源广泛,但课堂与其他传播媒介占据主要部分。当问及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时,只有20%的同学认为法律“非常重要,我有麻烦首先想到法律途径解决,没有法律我就没有办法生活”,33%的同学认为“法律比较重要,我有时会尝试使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另外66%的同学认为法律不太重要或者根本没作用。约1/2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强弱受学校的影响最大,约1/3的学生认为社会是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最大因素,家庭及个人因素只占 20%。从中可以看出,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同学对法律的认识仅限于理论层面,还没有渗透到日常的学*生活中。学校组织的一些宣传活动或讲座只有 33%的同学觉得能学到一些东西,剩余67%的同学觉得太形式化,不愿去浪费时间,或者没有参加过。

  二 主动应用法律知识的能力。

  在实际生活中,有意识的应用法律知识的学生比例仍然不高,问卷中,试过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同学只有10%,90%的同学选择暂时没试过。参加勤工俭学或兼职时,有意向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的只占70%,仍有30%的学生完全没有这个意识。买了某种价值不菲的商品但后来现被骗后只有467%的同学会利用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40%的同学选择直接到商店找负责人赔偿,67%的同学选择把商品扔了,当买个教训,66%的同学选择“到处跟别人说这个商品是假的,叫人不要买。”这说明学生的**意识普遍不强。但可喜的.是,当问到“当你真正处于一件法律案件中” 有33%的同学认为自身法律意识不够,但懂得咨询专业人士,67%的同学则认为自身的法律知识足够,而且懂得咨询专业人士。法律本身是一门学理性极强的学科,不掌握一定的法律基础理论,就难以用理论解决现实存在的法律问题。

  三 守法、护法意识。

  由于传统法律意识的思维惯性,以及教育与宣传舆论的局限,大多数学生的法律意识处于一种被动的守法状态,虽然有较高的守法意识,但自觉性仍有待提高。对于一些轻微的违法违规行为,有40%的同学坚决不做,67%的同学选择会视情况而定,还有33%的同学则不介意,跟大众一起做。对于一些来路不明的自行车33%的同学认为自己不会去买,67%的同学则会买,因为很喜欢。

  四 法制观及对法律的信任度。

  当问及“一次你的一个亲密无间的朋友,向你借600元生活费,答应三个月之后还,你会要求他她写借条给你吗” 时,67%的同学认为不用写,30%的同学认为写不写都无所谓,只有33%的同学认为应当写。大多数同学的法律意识还停留在法律心理阶段,只是基于自身日常生活对法律现象的一种表面的、直观的感性认识,远没有形成高水*的法律思想体系。“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与普通人一样犯了罪,应当公*对待。该选项得到了67%的支持率,说明“法律面前人人*等”这一观念已经深入民心。守法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任何人犯了罪都应该受到应有的惩罚。另外,结果显示,所有被调查同学都希望能不断提高自身法律意识。这说明同学对法律意识在现代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清醒的认识,希望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

  五 基本法律知识的了解与掌握。

  在调查问卷中,我们设计了10道具有固定答案的题目考查同学对法律知识的了解程度。各题答对率如下: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8

  现今社会城市居民法律观点偏差,法制观念淡薄。居民的法律知识水*不高 。作为现代人,应当具备法律素养,这成为现代市民特别是青年大学生立足社会的基本条件。然而,实践中源源不断的各类大学生犯罪现象,频频向我们告示:一年一度的“法制教育”课并未让学生们真正懂法,传统的法制教育模式走到了非改不可的尽头。当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水*还很低,违法犯罪的大学生多数法律知识贫乏,法制观念淡薄,他们不懂得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年来一升再升的大学生犯罪数据,频频向我们告示:校园并不*静,大学生们的法律素养还十分贫瘠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衡量法律意识水*高低的一个重要依据。人们的法律意识水*的高低与其文化程度成正比。虽然我国高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衡量法律意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衡量法律意识水*高低的'一个重要依据。人们的法律意识水*的高低与其文化程度成正比。

  对此,我对我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1、调查的基本方法

  对于此类调查题目,我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首先,筛选题目,再分发给各个当地大学校园的同学,再选择10名同学完成问卷调查,最后再根据同学们的问卷结果作出相应的结论。

  调查问卷如下:

  1、你认为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用处?

  a、非常有用45.11% b、一般35.71% c、基本没用6.02% d、法律不如权力有用11.65%

  2、你生活中的法律知识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a、电视上48.12% b、报纸上16.54% c、学校的课本上35.34% d、家庭的影响4.51% e、其他13.91%

  3、你认为你在生活中*均每学期遇到法律问题的频率为:

  a、20次以上5.26% b、20次?10次6.39% c、10次?5次21.8% d、5次以下50.75% e、0次16.17%

  4、当你的权益受到侵害时,你首先想到的是?

  a、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50% b、用武力解决6.02% c、通过关系解决.15.79% d、感觉很委屈但是认为也是没办法的事16.17% e、根本没有在意过9.40%

  8、当今虽然是法制社会,也存在着家庭暴力、婚姻财产纠纷等很多问题,你认为:a、清官难断家务事74.05% b、清官易断家务事25.95%

  (1)、如果你选择了a,那么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a、法律法规不健全30.70% b、群众的法制意识不强29.57% c、法官的职业素质不够高4.01% d、法律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35.21%

  (2)、如果你选择了b,那么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a、法律法规健全52.6% b、多年的普法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效9.40% c、法官能够正确地把握“一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15.41% d、一切问题在法律面前都能够得到解决3.38%

  10、假如你在公交车上遇到骚扰时,你会如何去做?

  a、出声制止,维护自己的权益49.25% b、用适当的方法让他得到惩罚28.95% c、瞪他一眼,然后换个地方或下车20.31% d、默默的离开,不敢出声。3.38%

  16、你希望多了解一些法律知识吗?

  a、希望92.11% b、不希望7.89%

  17、你希望法律基础课要如何上?

  a、尽可能介绍能解决社会生活的法律法规33.08% b、从案例中说明相关法律理论,类似于《今日说法》61.65% c、按照教材的内容和顺序进行教学5.26% d、最好取消这门课,与日常学*生活无关4.14% e、我觉得这样比较好;

  2、导致调查结果的原因

  可见他们还是很关心身边的人和事的,一些法律常识大部分同学还是知道的,由于问卷设计的不够合理,可能误导了同学们的思想,让数据不够真实,此次调查的结果说明,同学们的法律意识比较弱,知识也比较缺乏,从数据上看,同学们都没有太在意生活中的法律问题,也许他们觉得,在生活中遇到麻烦是必然的,并不是法律问题,也有可能受家庭、社会等各种因素影响,让他们认为权利比法律有用。

  此次调查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大学生大都重视专业课,而对法律基础课不予以重视,只是临到考试的时候突击,应付了事,大多数学生重学分,轻实效,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大学生不可能有扎实的法律基

  础知识。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通过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使他们把提高法律意识从自在的行为变为自觉的行为,从而意识到法律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并把法律当成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法律意识是一种较为宽泛的社会意识表现形式,对于大学生来讲,法律意识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对实际法律问题的观点、态度与解决方法,简单得说,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法律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是对每一个大学生素质修养的必备要求,是能够懂法运用法律的前提;对实际案例的解决是法律意识高低的具体表现,具有直观性。

  3、对大学生如何提高法律意识的意见

  根据此次调查,我们应该看到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教育,加强综合管理,高等院校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要从根本上抓起,就具体到高等院校对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高度重视及各种有关法律方面的宣传。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应着重以下2个方面:

  1。高校应营造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的学校环境。

  2。高校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3。鼓励大学生观看有关法律知识方面的书籍或电视节目,能尽量做到普法、懂法,认识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意义。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9

  it行业仍是年薪老大

  调查显示,XX年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成都、重庆、武汉、青岛、杭州、西安十大城市涉及16类行业和11类职业的网民的*均年薪为27060元人民币。其中,9.1%的人年薪在5000元以下;13.7%的人年薪在5000~10000元;19.4%的人年薪在1万~2万元;15.3%的人年薪在2万~3万元;13.6%的人年薪在3万~4万;7.4%的人年薪在4万~5万;8.2%的人年薪在5万~6万;3%的人年薪在7万~9万;0.8%的人年薪在9万~10万;3.1%的人年薪在10万以上。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低收入者的比例远远大于高收入者,两端人数均较少,而大部分人收入基本在中间档次,从1万~5万元的收入者占55.7%。

  薪资收入排名前10位的行业中,it业年薪排在,其值为29948元。XX年是it业寒冷的冬天,其行业排名却是,可见冬天来了,春天将会更辉煌。排在第二的是媒体/广告业,其*均年薪是28239元,后面行业及其*均年薪依次排行为金融/保险(28218元)、商业/贸易(25840元)、咨询/法律(24404元)、建筑/房地产(23049元)、医药/保健(22799元)、教育/研究(19746元)、机械/仪表(19379元)、其他类行业(19041元)、**/公用事业(19023元)、石油/化工(18945元)、矿产/冶金(13931元)、餐饮/旅游(11613元)、纺织/服装(11181元)、交通/运输(9250元)。

  经营管理者收入多

  调查显示,从事经营和管理类的职业年薪为高,其*均值为41208元。其次分别为技术(36220元)、销售(35965元)、编辑/记者/翻译(23598元)、律师/法律工作者(10340元)、公关/市场/广告(21360元)、后勤/物流(13756元)、财务/审计(13223元)。

  按城市划分,从事销售工作的,深圳的`*均年薪为高,高达68000元。经营和管理工作者,广州排名,约为63083元,深圳紧跟其后,为62083元。公关/市场/广告职业者,广州以50833元胜于北京(35050元)。编辑/记者/翻译职业者,北京当仁不让,其年薪为56000元,第二名深圳被甩到30000元。财务/审计的高薪收入还是产生在经济中心上海市,其*均年薪为43333元。

  各城市收入差距大

  此次调查深圳和上海分别以52630元和50215元的*均年薪分列前两名,北京则以47356元身居第三位,广州(43362元)名列第四位。而其余6城市均低于4万元。

  在被调查者多的四大城市中,各城市高收入的行业不一样。北京地区收入高的行业为it业,*均年薪为50125元;上海地区“咨询/法律”行业高居榜首,*均年薪水*为53254元;广州薪金排在首位的律师/法律工作者行业的年薪超过50000元。在深圳,薪水高的行业是“教育/研究”和“医药/保健”业,其年薪*均高达60000元以上。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10

  法律意识,是人们的法律观点和法律情感的总和,其内容包括对法的本质、作用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要求和态度,对法律的评价和解释,对自己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对某种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关于法律现象的知识以及法制观念等。大学生法律意识是大学生群体对法、法律或其现象的反应形式,即心理、知识、观点和思想,包括对法律的情感、认知、评价和信仰等的内心体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也是未来社会的支撑主体,其法律意识如何,直接影响到公民的法律素质和整个社会法治文明的程度。

  一、研究和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意义

  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进行客观、准确的研究及分析,是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律教育,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遵守法律内在自觉性的基础。

  从年龄上讲,大学生是一个横跨青年和成年的群体,由于尚未形成成熟、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其法律意识带有明显的易变性和不成熟性。加之历史原因、外部环境以及大学生自身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个别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行为与社会要求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和法律需求,对于提高法律教育的针对性,切实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大学生遵守法律内在自觉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长远方针,是国家法制建设的百年大计,是促进培养现代化合格人才的需要。

  二、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与分析

  (一)调查形式和结果

  经过对某医科大学汾阳分校09,10,11三个年级多名大学生的法律知识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 100份,收回 100份,收回率 100%。其结果显示:

  1. 法律知识的来源及对法律知识重要性的认识 34.23%的学生的法律知识主要来源于学校的教育,44.34%的学生法律知识来源于电视和报纸,受家庭影响及其他来源的占21.43%。自己认为掌握了必要的法律知识且能灵活运用于解决现实问题的学生占22.5%,77.5%的学生认为自己法律知识不足或不能灵活运用。77.6%的学生认为需要学*或深入学*法律知识,13.8%的人认为只需要了解一下就可以了,9.6%的学生认为完全不需要。约1/3的学生认为造成法律意识薄弱的原因为法律教育活动的局限性,1/2的学生认为社会的不良风气及贫富悬殊是主要原因。这表明大部分学生法律知识缺乏,学校系统的法律知识教育不足,不能满足大部

  分学生的需求。

  2. 主动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 在实际生活中,有意识的主动运用法律知识的学生比例仍然不高,如参加勤工俭学时,有意向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的占61%,无意向的人占39%;被骗或被盗、被抢时选择向**机关或学校保卫处报案的占87%,不报告的占13%;认为报案没用或司法机关不能提供有效保护的人占15.2%。遇到不法行为时,男生选择漠不关心的比例占到10%左右,女生比例占6%。

  3. 对法律的信任度和对当前法治的整体现状的满意度 对法律保持信任的学生占35%,认为法律会越来越完善的学生占31.2%,而认为法律不如权利有用及法律越来越成为有钱人和有权人的工具的占33.8%。对“法院做出公正判决有信心”者占2***%,对“当前整体法治环境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达69.8%。这一方面说明作为法治前提的民主立法及其程序还很不健全,司法不公乃至司法腐 败现象仍然畅通无阻;另一方面这种消极的法律意识也会严重地影响到公民法律信仰确立和法治理想信念的最终建立,表现出大学生法律信仰的一定程度的缺失,也反映了不利于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法治环境和氛围。

  (二)调查结果分析

  由于大学生法律意识是一个多要素、多层次的复杂系统,要精确全面地概括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的现状并非易事,所以本文只能结合调查结果,对当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所存在的问题作一个粗浅的概括:

  1. 大学

  生缺乏从总体上准确理解和把握现代法治的基本精神 现代法治是以民主为基础,以保障人权为核心,与传统的'法制有着本质的区别,它视法为工具与目的的统一,并更加强调法的目的价值,而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对法的民主基础尚未有明确的意识,仍然存在着一种传统意义上将法作为统治工具的法律观。譬如,他们也认可“法治”反对“人治”,但受到传统人治观念和现实中一些“权大于法”现象的影响,往往认为法律只具有工具价值而非目的价值;他们也认可民主反对专制,但受到中国现实国情的制约,往往认为法制只存在于民主制度而专制制度下就没有法制,没有认识到法制既可以与专制相结合,也可以与民主相结合,而只有以民主为社会基础的法制模式,才能称之为真正的法治。

  2. 有感性法律意识,但缺乏理性法律意识 法律本身是一门学理性极强的学科,不掌握一定的法律基础理论,就难以用理论解决现实存在的法律问题。大多数大学生对法律的认识还只处于初级的感性阶段,正是因为缺乏系统的法学理论学*,使得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仍处于对法律本质认知的启蒙状态。比如,多数学生都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但对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内容却知之甚少,现代法治国家普遍都是实行宪 政的国家,若不能将宪法提到宪 政的高度加以认识,在论及宪法内容时不能立即想到公民的权利以及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关系等诸如此类的关键问题,则是缺乏现代法治意识和宪 政意识的表现。

  三、培养和塑造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主要途径

  针对当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与分析,现提出如下几点对策建议:

  (一)健全法律运行机制,加强道德规范建设,创造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法治环境和舆论环境

  大学生思想开放,时代感强,主观上期望法治,关心国家法制建设,但世界观还未完全成熟,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因此,立法、执法、司法部门做到立法的民主化、科学化,执法的程序化,守法的自觉化;大众传播媒体和各种社会力量应利用普法、守法、执法和监督法律实施的模范人物和典型事迹,进行生动的法制宣传,创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和舆论环境,对于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实行“依法治校”,营造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氛围

  高校的法治环境如果是民主、*等的,必然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正确树立起到积极正面的影响,反之亦然。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活动要有章可循,程序合法。学校制定校纪校规时,要确保所建立和使用的规章制度不违背法治的精神,与国家现阶段所颁布和使用的法律法规不冲突,并“严格按照教育法律的原则与规定,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尊重学生人格,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形成符合法治精神的育人环境,不断提高学校管理者、教师的法律素质,提高学校依法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

  (三)深化大学“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改革,开展校园法制文化活动,以适应素质教育对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要求。

  目前的“法律基础”课教材,普遍存在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的问题。教材内容未突出重点,只注重编写的系统性,教材内容几乎涵盖了我国现行的法律,书中几乎无任何案例对相应法理进行释疑,而法律条文中大量引进的专业术语对于非法律专业的学生来说无异于读天书,不适应学生自学和阅读的需求。大学“法律基础”课应改为法理学课,或者至少从内容上突出对法治的基本理论、现代法的基本观念和法律的基本精神的介绍。同时,应当积极拓展法学选修课的开设门类和开设范围,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兴趣和需求,使学生从理性的层面对整个法治、法律及各部门法的基本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有一个宏观把握,从而逐步培养出适应现代素质教育要求的具有较高的法律意识的大学生。

  学校是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场所,但仅靠学校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一个长远的规划和具体的安排,它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社会教育工程。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要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心理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与国家的各种建设规程同步进行,形成良好的法制教育大环境,才能为社会输送具有较强法律意识的跨世纪人才。因此,高

  等院校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提高公民法律意识的主要任务。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11

  摘要:从一个“乡土气息”浓重的中国迈向充满“时代气息”的现代中国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在中国,礼治秩序与制度的解构过程同时也是现代化法治秩序与制度的建构过程,而制度变迁最为关键的当是孕育于制度中的法权利观念与文化因子”。在这样一个时代中,培养和造就什么样的人才是我们需要予以关注和重视的问题,我们培养的人才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成为“蕴含法治秩序与制度变迁因子和观念”的俊才则更为重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顺利召开,依法治国再一次被提了出来,作为一名大学生,坚持贯彻党的基本方针,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伟大事业。此时,我们要树立好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学*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意识。

  关键词: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分析

  1调查研究背景介绍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进程上有很大的进步,并且已经取得比较骄人的成绩,同时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也日趋完善,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但是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利益分配出现比较大的差距,当前社会出现许多影响社会治安形势的不安定因素,同时青少年的违法犯罪现象越来越频发,并呈现低年龄化趋势,犯罪倾向组织化,暴力化和手段**化。这些现象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大学生自身成才的迫切需要。

  2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调查研究的目的

  未来的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中流砥柱,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如何卓有成效地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一个具有战略性意义的重大课题。我们要通过研究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扫除培养他们法律意识的障碍,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维护社会稳定和推进我国法治化建设进程。

  调查研究的方法

  我们通过积极汲取现有的关于法律意识培养的理论成果,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的研究,更加理性地思考与改进大学生法律意识目前存在的不足,笔者这次所做的调查主要采取问卷形式,综合运用比较分析法、归纳与演绎法、心理分析法等,试图多角度、多视野来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进行调查,通过分析调查结果,归纳出目前该群体在法律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原因,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工作的开展和推进中国法治化的进程。

  调查研究的`意义

  有利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等多方面。其中影响他们最重要的素质是思想道德素质,而法律意识作为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低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既有助于提高大学生遵纪守法、辨别是非的能力,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也有助于提升他们的xx能力,同时还可以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的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有利于构建安全、和谐的校园

  大学生群体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尚未成熟,加之其法律意识比较淡薄,造成他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存在着欠缺,导致他们在遇事后会比较盲从并易冲动,从而诱发犯罪的产生。大学生违法犯罪已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社会问题,因而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就显得越来越重要,这样不但可以引导大学生做到自觉守法、用法,还可以预防和减少大学生违法犯罪,维护校园的和谐与安全。

  有利于实现法治的现代化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依法治国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实现法治现代化能够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法律意识尤其是法律信仰,是实现法治现代化的内在动因。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法律至上意识、*等意识、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引导他们厘清民主与法治、自由与秩序、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从而推进法治建设的现代化进程。

  3调查研究设计

  调查研究的方法

  在本次调查中,根据我们的调查内容,调查目的,我们此次选择的调查方式是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收集资料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自填问卷法,二是结构访问法。

  20xx年1月26日至2月24日,我们通过发送问卷进行网络调查和在校调查,无记名填写调查问卷,此次问卷调查共发放600份,收回问卷573份,其中有效问卷566份。人工进行调查结果分析,从而得出调查结论。

  调查问卷的设计

  在调查问卷的设计过程中,我们参考了诸如殷发志撰文的《上海市市民法律素质抽样调查的统计分析报告》等研究社会大众法律意识的文章,参考了诸如张萍、强昌文的《大学生法治意识现状及分析报告》等以大学生法律意识为调查对象的文章,以及参考了舒国澄、李宏勃的《法理学阶梯》等法理学著作,吸取了***、法院工作者提出的中肯建议。

  调查的对象:

  本组人员在河北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河北经贸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燕山大学和石家庄铁道大学实施研究调查,以获取最新、最真实的数据。

  4调查问卷的剔除类别

  (1)整份问卷答案呈规则作答的,如同一性作答、波浪形作答等。

  (2)同一题目选两个或两个以上答案的。

  (3)整份问卷漏答题目2个以上的。

  5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我们运用张文彤的《统计分析教程》和李沛良的《社会研究的统计应用》进行较深入的分析数据,最后用了SPSS中的频数分析、交叉性分析、关联性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较客观和较正确地反映了河北大学生法律意识状况。在原因分析和培养途径分析方面,我们广泛应用交叉性分析,把各个独立的调查问卷所涉及问题结合起来,使相关问题在数据上互相联系,从而发现单纯用频数分析所不能揭示的问题。

  从总体来看,大学生对法治社会认识还是处于一个偏低的水*,做到深入认识了解并形成自己思想的人较少,获取法律知识的意愿并不大,热情也不高涨,获取法律知识的途径单一,被动接受法律知识,不符合朝气蓬勃与思想上进的大学生形象,这种现象可以说是一种普遍的。尽管大学生在自身权益受到侵犯时会采取法律措施,依据法律程序来维护自己的利益,但是对**的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却并不是很信任,我国仍应继续加快法制社会的建设工作,加快民众尤其是大学生这样的高级知识分子法律意识的建立。

  据调查发现有x%的大学生学*法律专业是为了更好地找到工作,x%的学生对学*法律知识的意义仍持有质疑,由此可知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知之甚少,对其将来的生活等有一定影响。而对于学校或相关部门组织的法制宣传活动或讲座,x%的大学生认为能学到东西愿意去,x%的大学生觉得太xx没意义,x%的大学生觉得浪费时间。当自身利益受到损害时,x%的学生会以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利益,但还是有x%的大学生只是对之抱有无奈之情。同时我们发现,大学生认为报刊、电视广播等新闻舆论的监督是最为有效的,认为党委、**、人大等领导机关有效的人数为x%,也存在x%的学生对此表示说不清,这无疑表明了有一部分大学生法律知识缺乏,对法律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通过以上数据统计,不禁引起我们的思考,还有部分大学生不选择法律武器的原因是什么呢?据调查,我们发现有x%的大学生缺乏法律知识,而认为掌握了必要的法律知识且能灵活运用于解决现实问题的学生只占x%,懂得法律知识但不会实际运用的学生占x%。这很明显地表明大学生缺乏主动运用法律知识的意识,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只停留在感性意识阶段,缺乏理性法律意识,实际运用能力不足。

  6提高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对策建议

  优化法治环境

  积极推进法制建设

  首先,加快立法进程。加强立法,有法可依是实现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前提。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法律,已经初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法律制度体系。但日益变化的经济、文化和政治又对当今的法律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加快立法步伐,制定完善的法律体系是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为当代大学生创造良好法治环境的必要条件。

  其次,加强司法公正。司法活动对当代大学生的法律素质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影响,法律需要通过严格的司法活动才能得到有效地遵守和执行,而且由于大学生对社会政治的敏锐度非常高,更倾向于关注国家机关对待热点问题的态度,也就是说当代大学生较容易通过司法公正执行获得对司法公正性的认可,从而对法律产生认同感和信任感。

  最后,树立法律权威。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有赖于全社会共同的努力。就当代大学生而言,需要做到以下三方面:第一,树立法律信仰。第二,积极宣传法律知识。第三,勇于同违法犯罪的行为作坚决的斗争。

  改善网络环境

  当今社会,网络作为信息交流的*台也愈来愈受到大学生的青睐。毋庸置疑,网络给大学生的生活和学*带来了方便和快捷,然而,其消极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暴力等低俗内容,严重污染了网络环境。因此,为了使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就需要为大学生创造一个健康良好的网络环境,就必须实施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改善网络环境,以遏制大学生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

  首先,加强网络立法。加快网络立法进程,构建法制化的网络文化管理机制,尤为重要。其次,加强网络技术防范。最后,建立和完善网民举报制度,聘请一批社会责任心强,有一定政策水*的网友为义务监督员,协助有关部门监管网站,把网民举报与技术监控结合起来。

  创建法制校园文化

  提高当代大学生对法制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高等院校作为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主要阵地,应该积极响应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法律政策,将法制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培养大学生的法律信仰,使其树立法律至上的意识,增强法律素养。

  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法制教育

  (1)推动法制教育课程改革。高校要高度重视法治教育,充分考虑在校大学生的自身特点与需要,有针对性地加以教学,以此增强法律教育课程的实效性,从而真正发挥好法治课堂的作用。如丰富法治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扩展法治教育渠道、构建有效实践环节等。

  (2)实行依法治校。首先,建立健全校园法规制度。高校要建立健全各种校园规章制度,同时结合教育教学的日常工作实际,参照国家法律法规,制定适应现代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方面工作的规章制度,让学校所进行的各项工作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促进依法治教和学生管理法治化,形成靠制度管人、靠制度行事的良好局面。

  其次,设置法治机构,和谐校园的建设离不开社会各种力量的积极参与和努力,各高校不但需要设置完善的校规校纪,而且要加强法规的有效执行。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应该通过以法育人等经常性的校规校纪教育,及时纠正大学生的不良行为,创造校园法制宣传的良好氛围。应努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培养法治意识创造条件。一是要以马列主义,***思想,***理论,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形成一个有时代精神,秉承优良传统,推崇崇高理想的文化氛围和环境,熏陶和感染高校在校学生,将优良传统和作风转变为学生自身素质;二是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积极向上思想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三是要利用校报、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发挥舆论导向作用,正确引导校园里的各种思潮和文化现象。

  锻炼大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

  高等院校应高度重视法律实践活动,将法制教育与法律的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提高大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社会调查;邀请有办案经验的法官、检察官、**人员或律师来校举行法律讲座;举办一些法律知识方面的辩论赛或演讲;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法庭”等活动。法律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学*法律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重视和完善家庭教育

  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配合才能顺利完成。家庭作为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第二课堂,父母是孩子的首个教育者,他们对子女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很大的。

  作为父母,应该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培养子女的法律意识,从小就开始认真教育孩子的行动。家长应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并且为子女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氛围是否良好直接影响着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12

  摘要:本次调查以“大学生法制意识”为主题,通过调查、分析等方法的运用,对当代大学生地法制意识进行了分析,了解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及特点,并对提高大学生法制意识提出了几点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大学生;法制意识;现状;对策

  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深入贯彻,中国正逐步向一个法治国家迈进,在一个国家的法制建设进程中,公民法制观念的水*是根本性的、决定性的因素。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法制观念更需加强。为了进一步了解当代大学生法制意识的现状,进行了一次“大学生法制意识的问卷调查”。

  一、当前大学生法制意识的现状及分析

  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法制意识状况,我们在浙江农林大学的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了问卷100份,回收95份,有效回收率为95%。对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分析后,我们得出如下结果:

  (一)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不高,法律知识知晓程度不高。

  在调查中,对“你对自己掌握的法制知识程度的评价”的回答中,只有5.3%的学生对自己所掌握的法制知识程度表示满意,可见当代大学生对自己所掌握的法律知识认识程度普遍不高,法律知识水*也相对较低。在“你知道我国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的是以下哪一部法律?”的调查中,仍有15.8%的学生认为我国的根本法不是宪法而是其他法,可见对这一基础的法律知识还有学生不太了解,虽然大学里我们学过一些法律基础知识,但大多数学生都只顾及自己专业的学*而缺少对法律知识的关注,我们说知识是观念的基础,没有足够的法律知识的积累,就不可能形成法制观念,已受到较高水*教育的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却不容乐观。

  (二)法律信仰不高,没有形成法律*惯

  在调查中,被问到“在你所有的经历中,曾经运用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吗?”只有31.6%的少数有过**经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缺少践行法律行为,没有形成法律*惯。回答“当您权利受到侵害时,你首先想到的是”时,只有26.5%的学生会想到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大部分学生首先想到的是通过关系来解决,但也有10.5%的学生会采用武力或者是忍气吞声。可见,大学生缺乏权利观念,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积极主动地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而是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法律,更加倾向于通过人际关系来解决问题,这是法律信仰不高的体现,这种靠人际关系的观念在大学生中普遍盛行,这种扭曲的观念不利于和谐社会和法治社会的建设,这值得我们反思。有些学生甚至会放弃法律武器,采用武力的手段来讨回“公道”,导致了违法犯罪的可能性。

  (三)对法律有所关注,关心中国法制,但对法制现状缺乏信心

  对“在你的印象中,法律与你的生活的关系是”的回答中,有47.4%的学生认为关注时事新闻能感觉到法律与生活的关系和21.1%的学生认为时刻关注法律事件,能感到生活处处与发现法相关,可见大学生对法律还是有所关注,但很少的同学从法律事件中关注法律,只是从一些时事新闻中感受法律。被问到“你认为现在我们国家的普法力度够不够?”,有68.4%的学生认为我们国家当前普法的力度还不够,很少有同学认为普法力度这件事表示无所谓,可以看出,法治社

  会是大学生的追求,对国家的法制建设还是很关心的。被问到“你认为我国法律不能有效执行的原因是”,居然有78.9%的学生认为是由于执法机关执法不严,以及一些领导与干部不守法。可见大学生现在的法制现状表示不乐观,官员不守法的风气影响到了法律的威严和人们对法律的敬畏,官员没有起到表率作用,使得普通民众失去了对法律的信心。在“你相信法律途径能够真正帮你解决问题吗”的调查中,有57.9%的学生认为只能解决某些事情,甚至31.6%的学生认为走法律途径只会使问题进一步恶化,可以看出我们学生对法律缺乏信心,在大学生心中法律不是能很好解决问题的途径,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法制的现状,他们对法律缺乏信心,因而很少有人诉诸于法律,可见,大多数人选择依靠人际关系解决问题和执法机关自身执法不严以及官员不守法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形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对法制现状缺乏信心。

  (四)对公检法等执法机关的印象较负面在“对于法院、***、***等执法机关,你的态度是”的调查中,有10.5%的学生不信任,36.8%的学生除非不得已,不跟他们打交道,对公检法等执法机关的信任度只有52.6%,没有充分的信任。

  由此也可以看出大学生对这些执法机关不太了解,对这些部门抱有一种畏惧的心理。在“你认为对法律的执行,哪些监督是有效的”的调查中,认为应该群众监督有效的多达89.5%,而媒体监督与党委,**等领导监督的分别为78.9%和57.9%,只有少数人认为执行机关的自我监督是有效的,可见大学生对执法机关内部机关监督表示不满意和缺乏信心,更加相信用群众和媒体来监督这些机关对法律的执行。针对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当前大学生的法制意识并不乐观,法律意识水*还很低,法制观念淡薄,他们不懂得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更倾向于用人际关系来解决问题同时对法律的关注程度还不够,同时大学生对法律的信仰引人思考,要探究其多方面的原因。

  二、大学生法制意识提高的对策

  (一)健全法律运行机制,加强道德规范建设,创造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法治环境和舆论环境。

  大学生思想开放,时代感强,主观上期望法治,关心国家法制建设,但世界观还未完全成熟,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因此,立法、执法、司法部门做到立法的民主化、科学化,执法的程序化,守法的自觉化;大众传播媒体和各种社会力量应利用普法、守法、执法和监督法律实施的模范人物和典型事迹,进行生动的法制宣传,创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和舆论环境,对于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齐抓共管,着力构建高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学生法制教育网络。

  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提升他们的法律素养,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而是涉及家庭、社区以及整个社会的各个层面的系统而复杂的教育工程,它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一个长远的规划。因此,需要全体社会共同关注,需要各个环节紧密配合。首先,作为大学生法制教育主阵地的学校,必须实施依法治校,保证良好的校园生活环境,切实抵制社会不良文化的进入;其次,家长要注重对自己孩子的了解,配合学校教育,并且注重给孩子良好的熏陶;司法机关也应该有重点地与大学定期联系,加强校内的司法宣传教育;**职能部门则应力所能及地为大学排忧解难,要切实采取可行的措施,优化社会大环境以及校园环境。

  (三)开展校园法制文化活动,加大普法力度,以适应素质教育对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要求

  学校应当积极拓展法学选修课的开设门类和开设范围,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兴趣和需求,使学生从理性的层面对整个法治、法律及各部门法的基本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有一个宏观把握,组织大学生看一些著名案例的录像,请有关办案人员或著名法学专家来校开讲座;组织学生旁听法院庭审,亲身体验法院审理各类案件的程序,了解我国的审判制度;组织学生到监狱考察参观,通过服刑人员现身说法,使学生受到生动且深刻的法制教育;开展“模拟法庭”活动,通过大学生自己模拟法官、律师、检察官、被告等角色,掌握诉讼程序,震撼心灵,提高守法意识;组织一些有关法学方面的知识竞赛,加大普法的力度,从而逐步培养出适应现代素质教育要求的具有较高的法律意识的大学生。

  (四)司法机关应该建立法律公信度,提高公民对法律的信仰度

  不断暴露的司法不公问题,司法腐败现象,领导与干部自身的不守法,使得人民对法律的信任度急剧下降,法律的信任危机越来越严重。因而要加强公、检、法机关的规范化整治,执法机关自身做好表率,加强对腐败的打击力度,维护法律的尊严,确保司法独立、司法公正,坚决杜绝“走后门”、“拉关系”等不良风气,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依法办事的观念,增强大学生对法律的信任,从而让大学生树立更加正确的世界观,真正做到有法必依,而不再是以为的依赖人际关系,建立法律的公信度是法治进程的关键一环,有利于普法在大学生中的深入。

  结语: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对其个人的成长,中国的法制化进程具有深远的意义。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中国法治社会建设的生力军,他们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法律素质如何,关系到我国法治建设能否顺利推进。针对目前大学生普遍缺乏法制意识,对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成为了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而且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党和国家的支持,还需要家庭、学校与社会的通力合作,有效调节社会资源,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出一个有利于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的良好环境,使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实现良性发展,使青年学子成为一个有理想、负有社会责任感、诚实守信、综合素质较高、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为社会输送具有较强法律意识的跨世纪人才,才能促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的繁荣与发展,才能实现国富民强的宏伟目标。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13

  公民的法律素养衡量一个民族的文明。顶着高层知识分子头衔的大学生的法律素养更是彰显民族文明与文化水*的关键。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此时高校的正确教育和引导具有绝对作用----帮助其拓宽法律知识,加强法律意识,提升法律素养,完善法律人格。

  俗话说,谋定而后动,解决问题前应先有策划,而策划往往应对症下药,才能因势利导,通权达变。因此,我们要对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做一番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根本,由此制定应对措施,为和谐大学和谐社会做贡献。

  一、研究方法,问卷调查

  在整个20xx年的11月分里,我和我的小组成员,制作了法律调查表,针对广州大学在校大学生,通过扫楼、网上填写等调查方式进行无记名填写调查问卷的调查行动,并人工进行调查结果统计及分析,从而得出调查结论。

  二、调查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了基本了解,调查情况如下:

  1、85.13%的大学生认为法律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但还有少数14.87%认为无关;

  2、54.87%的大学生秉信法律能为他们解决现实中的问题纠纷,维护切身的利益,8.21%却认为不能,还有36.92%认为目前不能,但相信以后会逐渐完善;

  3、23.59%的大学生对法律所规定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了解不是很清楚,73.33%大学生了解一般,只有3.08%了解很透彻;

  4、通过电视、网络、报纸、杂志等渠道获得法律知识的学生比例居多,占7***1%,12.82%是自己通过看有关法律方面的书籍了解,通过国家普通法宣传这一途径的占最少数,为10.77%;

  5、问如果你在网上买到一件伪劣的电子产品,70.77%的人采取要求退货的措施,13.85%大学生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自好自认倒霉,15.38%表示要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6、问:某人经过一栋楼,刚好被楼上掉下的花盆砸中,大脑受了伤,导致下半身瘫痪。他的家人去了那栋楼挨家挨户地问是谁家掉下来的花盆,但大家都不承认。那他该怎么办?

  其中1.54%认为找不到肇事者,只能自认倒霉,88.72%赞成报警,让**机关介入调查此事的方案,9.74%的大学生主张把整栋楼的居民全告到法院;

  7、12.31%学生认同违法行为一定是犯罪行为,犯罪行为一定是违法行为的说法,其余87.69%则反对;

  8、只有少数14.36%大学生有过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经历;

  9、83.08%大学生认为在不被告知的情况下,自己的照片被他人用于商业宣传属侵权行为,8.21%大学生持相反观点,另有8.72%表示不清楚侵权与否;

  10、如果被侵权,5.13%大学生认为无所谓,反正对自己也没多大的影响,26.15%表示要私下和*解决,甚至有1.03%坚持私了不行,要用武力解决,67.69%大学生则希望通过老师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11、对于大学生闯红灯或骑自行车载人的行为,15.38%以为不必大惊小怪,10.77%认为要严格禁止,甚至8.72%的大学生主张应加以处罚,65.13%认为应加强宣传教育;

  12、50.26%大学生认为法律的执行在新闻、报刊、电视、广播等舆论的监督下最有效,18.97%认为在党委**,人大,**等领导机关的监督下行之有效,23.08%认为群众监督更有力,4.62%认为这取决于执行机关的自我监督,最后有3.08%表示说不清;

  13、79.49%大学生同意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的说法,14.36%则不认同,6.15%觉得得看钱数目大小,如数额较大则同意,数额小就无所谓;

  14、80%大学生认为任意毁坏公共垃圾桶的行为属违法行为,13.33%则认为不违法,还有6.67%表示不清楚此种行为是否违法;

  15、2.05%大学生表示从来不会关注日常生活中社会发生的法律案件及从中汲取法律知识并尝试从法律角度来分析这一案件,90.77%承认很少有这种自觉性,只有7.18%大学生经常关注这种法律案件且有汲取法律知识的热情。

  备注:本次调查问卷共200份,有效填写人次为195。

  三、原因分析

  (一)、学生方面的因素。

  (1)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主动性。根据调查了解到,仍有14.87%大学生认为法律知识与他们的生活无关。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普遍认为专业知识才是他们应该努力与花放精力的方向,不是法律专业的学生把时间浪费在学法律知识上并不能获得什么实质性利益,是极愚蠢的行为。据我切实了解,多数大学生认为法律枯燥乏味,法律课上基本卧倒一大片,更谈不上会主动学*法律知识。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也只求考试过关,大多数学生重学分轻实效,也是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之一;

  (2)传统的妥协性与劣根性。调查表明,占很大比例的大学生在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坚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妥协观点,得过且过,不采取任何法律措施;(这将助长了违法分子的气焰)

  (3)缺乏实践性。关注日常生活中社会发生的法律案件及从中汲取法律知识并尝试从法律角度来分析这一案件的学生仅占调差人数的7.18%,微乎其微。且只有少数14.36%大学生有过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经历。大学生极少参加法律实践,是对现实法制缺乏感性认识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教师、学校方面的因素

  (1)重视程度不够。除了法律专业的以外,其他院系的有关法律的课程,老师都不会严格要求学生,对于学生在课堂看其他与课程无关的读物或睡觉或听音乐等一切做与法律无关的事的现象,也司空见惯,这似乎也是*年各高校的教学传统了,这师生默契潜滋暗长,发展得顺乎自然。由此,学生得到的法律知识更加贫乏了;

  (2)课堂气氛沉闷。法律知识相对于其他学科,确实比较枯燥,老师授课方式又缺乏生动性,导致课堂气氛呆板,学生昏昏欲睡,鲜有积极性;

  (3)学校宣传力度不够,学生不能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以及其与生活的密切性。

  四、调查总结及应对措施

  调查显示大学生的**及守法自觉性不高。要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必须采取多种途径和灵活多样的方法。为此,我建议学校可有针对性地从三方面入手。

  (一)进行普法教育

  1、教学内容的选择:

  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与需要,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应讲授与学生有一定联系的法律,容易提高学生兴趣,增强普法效果,从而也使学生通过普法教育获得值得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观念;

  2、,教学方法的改革:

  原本枯燥的法律课加上教师死板的教学方式更使学生上课提不起精神。因此,加强对教学方法的改进也是真正提高普法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比如课堂讨论,多进行社会著名案例分析,结合录像等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学*的兴趣,才能使普法达到我们所要达到的效果。

  (二)实践性的增强:

  多组织学生进行与法律有关的活动普法教育毕竟过于抽象,要真正唤醒学生的法律意识,应采取一些更具体,更行之有效的办法,针对大学生年龄及性格特点,把法律意识的培养同组织活动相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学生通过自己模拟法官、律师、检察官、被告等角色,能更加深刻地把我国一些诉讼法程序掌握,也通过模拟对犯罪分子的审判,对旁听的学生起到震慑作用,提高他们守法的警惕性,从而自觉守法;

  2、组织一些有关法学方面的知识智力竞赛;

  3、组织学生去法院旁听,达到开拓视野,深入社会,更深切地体会到用法律保护自己的重要性的效果;

  4、请有关办案人员或著名法学专家来校开讲座,既能让学生了解时事,也能使学生更深切体会法律的权威。

  目前,公民法制观念还是比较淡薄 ,成为推进法治进程的障碍 ,所以 ,树立法制观念 ,增强全社会成员的法律意识 ,是实现我国法治化的前提,更是我们大学生的义务。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14

  众所周知,法律是我们维护正当权益的武器,只有充分运用法律,才能很好地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而拥有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是运用法律的前提。大学生作为具有专业知识的21世纪高级人才,其法律意识是否健全呢?于是我对汕头大学留校过年的50名外地大学(非本科法学专业)进行了调查。

  一、研究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时间为xx年年2月10日,在我的高中同学的帮助下,对汕大未返乡过年的50名非法学本科专业的外地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方式是无记名填写调查问卷,人工进行调查结果分析,从而得出调查结论。

  二、调查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了基本了解,调查情况如下:

  ⑴、你生长在()

  a、农村74x%b、城市26x%

  ⑵、在你所有的经历中,曾经运用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吗?()

  a、有18x%b、没有82x%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大学生并不拥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当其政党权益受到侵犯时,都没有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而是存在“算了”、“算自己倒霉”等等之类的想法。而在生长在农村的大学生中这一现象较为明显。

  ⑶、你能区分违法和犯罪吗?()

  a、能24x%b、不一定能14x%c、大部分能62x%

  ⑷、你认为你目前法律学*中的主要问题是()?

  a、懂得法律知识但不会实际运用32x%

  b、缺乏法律知识40x%

  c、能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并解决现实问题28x%

  ⑸、你是否关注国家的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

  a、经常12x%b、偶尔74x%c、从不14x%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只有12x%,即6个人(调查对象为50人)会经常关注国家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还有14x%,即7个人表示自己从不去关注,这表明了大学生对法律的'重视程度是非常不够的,其认为自己只要守法不违法,法律是离自己很遥远的。

  ⑹、你知道《劳动法》里规定的试用期最长时限是()?

  a、三个月22x%b、六个月48x%c、一年30x%

  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试用期最长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而在调查中发现,有52x%的大学生不知道,这一问题与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相关,可见大学生对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了解并不多。

  ⑺、你认为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是()?

  a、很重要,是维护权益的有效手段32x%

  b、比较重要,有时试图用法律解决问题42x%

  c、一般重要,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运用法律26x%

  d、不重要0x%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15

  法律是维护我们正当权益的武器,只有充分运用法律,才能很好地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而具有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是运用法律的前提,那大学生法律意识如何?所掌握的法律知识如何?我们小组带着这些疑问对我校机电工程分院的大一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一、研究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时间:20xx年5月,我们队机电工程分院的的大一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调查对性主要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调查方式是无记名调查,人工对调查结果分析。

  二、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我们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了基本了解,情况如下:

  (1)、你的生长地方()

  A 、农村74% B、城市19% C、农村、城市兼有7%

  (2)、在你所有经历中,曾经用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吗?()

  A 、有21% B、没有79%

  从以上数据中,不难看出:大部分学生还没有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当自己的正当权益受到侵犯时,没有通过法律的途径的进行解决,这一问题更明显地体现在农村大学生这一群体。

  (3)大学生能否区分违法和犯罪?()

  A能23% B不一定能37%

  C分不清5% D大部分情况能51%

  (4)你认为目前法律学*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A、有了法律知识但联系实际就不会用31%

  B、法律知识不足42%

  C、能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解决现实问题27%

  (5)会通过一些渠道了解国家的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

  A、会、经常11% B、偶尔63%

  C、一不小心会听说些22% D、不会,没那精力3%

  只有11%的大学生经常了解国家的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还有3%的大学生根本不会去了解国家的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这也说明了大学生对法律的重视程度不够,以为法律离自己很远,可懂可不懂;另一方面也反映相关部门对大学生的法律教育程度不够。

  (6)你知道劳动法里面规定试用期最长多久吗?()

  A、三个月22% B、六个月48% C、一年30%

  这一选项的结果让我们知道还有52%的大学生不知道劳动法里面规定试用期最长时间。可见他们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并不多。

  (7)你认为法律在你的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如何:()

  A、非常重要,我有麻烦首先想到法律途径解决,没有法律我就没有办法生活;22%

  B、比较重要,我有时会尝试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48%

  C、我基本不主动寻求法律途径解决问题,除非迫不得已;30%

  D、没觉得有作用0

  从中我们发现只有22%的大学生认为法律很重要,并主动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还有48%的大学生认为法律比较重要,但只是有时会尝试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而30%的大学生不会主动寻求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反映了虽然我校的大学生学过一些法律知识,但整体只是水*却较低,法律意识淡薄。

  (8)超市的人员要求你被搜身,你会怎么做?()

  A、拒绝77% B、果对方态度强硬只好接受3%

  C、完全接受20%

  (9)假如你的亲人欠基金会的钱没能力还偿,基金会连同民政局来把你亲人抓去关起来,说要拿钱来还才放人,你会怎么做?()

  A、吞声忍气,凑钱去把人领回来7%

  B、倒民政局去理论,要求放人15%

  C、去求基金会的人0

  D、通过法律手段维护你亲人的人身自由权78%

  (10)当你参加勤工组学活动或者是工作时,你有意向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吗?()

  A、有67% B、没有33%

  从(8)、(9)、(10)的结果可以发现:还有少部分大学生不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三、原因分析

  (一)学生方面的因素

  (1)缺乏主动性

  根据调查了解,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会把更多时间放在专业科目的学*上,

  他们认为学好专业知识,锻炼好各方面的能力,将来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也就可以了,不必浪费那么多的`时间去学*法律知识。而且,法律知识又是那么的枯燥,缺乏吸引力,因而,很少有大学生会主动学*法律知识,对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也只是议要求考试过关就行了。逐渐形成不良的风气,很难提起学*的兴趣,大多数大学生重学分,轻实效,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大学生不可能有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

  (2)缺乏远见性

  “人无远虑,必有后忧。”没有学*相关法律知识,没有法律意识,那么,即使是当自己的正当权益受到侵犯时,也不懂如何通过法律的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而根据调查,很多大学生没有这种意识,只是觉得大学时间很自由,想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不行再像高中那样过,直到毕业后,要签合同,要买房子等,才知道懂得一些法律知识是那么重要。

  (3)缺乏实践性

  在调查过程中,也有一部分大学生反映:法律知识好像离我们很远,我们在课堂学*的知识长时间不用,缺少实践,很快也就忘记了。而在我们学校,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详细地讲述了相关的法律知识。然而理论却没有经实践考验。他们知识学*一些理论知识,却不懂得如何运用,知识流于形式。

  (二)教师方面因素

  (1)重视程度不够

  在学校,为大一学生都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但老师都不会很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可以自由地看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只要保持安静就可以了,也没有向学生讲明白到底法律有多重要,基本按照教学大纲讲述书本上的知识。老是不够重视,学生也会跟着懒惰,这样的情况,大学生学到的法律知识就更少了。

  (2)课堂气氛不活跃

  法律知识相对其他学文科而言,比较枯燥,大多情况下,老师只是按教学要求讲课,很少结合,以至课堂气氛不活跃。

  (三)建议

  (1)提高认识

  学*法律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信仰等。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现实生活和实际中的例子,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也可以打破课堂教学局限,组织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法律的重要性,更能激发学*欲望。

  (2)加强学*

  除了课堂教学,还可以运用多种方式,让大学生学*法律知识,如法律知识竞赛、法律主题活动等,这样效果会比课堂教学好很多。

  (3)重视实践

  学以致用,学到的东西要用时间来检验其是否正确,只有经得起检验,才有意义,尽量给学生提供实践*台,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增加对法律知识的认知。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菁选(扩展3)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菁选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在现实生活中,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篇1

  秉承学院团委“实践报告真知,提升自我,服务社会,共建和谐”的宗旨,20xx年的寒假我选择了社会调研活动作为我的实践内容。众所周知,法律是我们维护正当权益的武器,只有充分运用法律,才能很好地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而拥有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是运用法律的前提。大学生作为具有专业知识的21世纪高级人才,其法律意识是否健全呢?于是我对汕头大学留校过年的50名外地大学(非本科法学专业)进行了调查。

  一、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时间为20xx年2月10日,在我的高中同学的帮助下,对汕大未返乡过年的50名非法学本科专业的外地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方式是无记名填写调查问卷,人工进行调查结果分析,从而得出调查结论。

  二、 调查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了基本了解,调查情况如下:

  ⑴、你生长在( )

  A、农村 74% B、城市 26%

  ⑵、在你所有的经历中,曾经运用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吗?( )

  A、有 18% B、没有 82%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大学生并不拥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当其政党权益受到侵犯时,都没有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而是存在“算了”、“算自己倒霉”等等之类的想法。而在生长在农村的大学生中这一现象较为明显。

  ⑶、你能区分违法和犯罪吗?( )

  A、能 24% B、不一定能 14% C、大部分能 62%

  ⑷、你认为你目前法律学*中的主要问题是( )?

  A、懂得法律知识但不会实际运用 32%

  B、缺乏法律知识 40%

  C、能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并解决现实问题 28%

  ⑸、你是否关注国家的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 )

  A、经常 12% B、偶尔 74% C、从不 14%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只有12%,即6个人(调查对象为50人)会经常关注国家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还有14%,即7个人表示自己从不去关注,这表明了大学生对法律的'重视程度是非常不够的,其认为自己只要守法不违法,法律是离自己很遥远的。

  ⑹、你知道《劳动法》里规定的试用期最长时限是( )?

  A、三个月 22% B、六个月 48% C、一年 30%

  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试用期最长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而在调查中发现,有52%的大学生不知道,这一问题与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相关,可见大学生对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了解并不多。

  ⑺、你认为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是( )?

  A、 很重要,是维护权益的有效手段 32%

  B、 比较重要,有时试图用法律解决问题 42%

  C、 一般重要,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运用法律 26%

  D、 不重要 0%

  ⑻、超市的工作人员要求搜身,你会怎么样做?( )

  A、 拒绝 84%

  B、 如果对方态度强硬就接受 10%

  C、 完全接受 0%

  ⑼、假如你的亲人欠某基金会的钱无力偿还,基金会连同民政局把你的亲人抓去关起来,放话拿钱才放人,你会怎么做?( )

  A、 忍气吞声,凑钱领回亲人 8%

  B、 到民政局理论,要求放人 16%

  C、 通过法律手段维护亲人的人身自由权 76%

  ⑽、当你参加勤工俭学或是工作时,你会有意向与用人单位签定合同吗?( )

  A、有 72% B、没有28%

  从⑻、⑼、⑽的数据可以发现,依然有少部分大学生不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 原因分析

  (一)、学生方面的因素。

  (1)缺乏主动性。根据调查了解到,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式,大学生将更多的时间放在自己专业科目的学*上,他们普遍认为只要学好专业知识,锻炼好各方面的能力,将来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一*之地,也就可以了,不必浪费在学法律与自己的专业不相关的知识上,而且,多数大学生认为法律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因而,很少大学生会主动学*法律知识,对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也只求考试过关,大多数学生重学分轻实效,也是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之一。

  (2)缺乏远见性。没有学*相关的法律知识,没有法律意识,即使当自己的正当权益受侵犯时,也不懂得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调查表明,很多大学生认为,自己目前并不需要法律,而等到真正需要时,才觉得为时已晚。

  (3)缺乏实践性。在调查中,很多大学生反映,法律知识是懂了,但是根本不知道如何应用,而长时间后,知识便逐渐淡忘,每个非法学专业的专业都开设有《法律基础》这门课,详细讲述了相关的法律知识,然而,理论知识没有结合实践,而最终流于形式。

  (二)、教师、学校方面的因素。

  (1)重视程度不够。除了法律专业的以外,其他院系的有关法律的课程,老师都不会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可以自由看自己喜欢的专业课书或是课外读物。只要保持课堂安静就可以了,也没有向学生讲明到底法律的重要性有多大,基本死板的按照教学大纲授课,老师重视程度不够,学生自然也不够用心。由此,学生得到的法律知识更加缩水了。

  (2)课堂气氛沉闷。法律知识相对于其他学科,比较枯燥,老师一般按大学教学大纲死板授课,极少联系实际,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昏昏欲睡,失去上课的兴趣。

  对于大学生而言,学*法律知识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形成正确的信仰起到关键的作用。所谓学以致用,只有将学到的东西用实践检验其是否正确,只要给学生提供实践的*台,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才能增加对法律的认识,提高法律意识。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篇2

  众所周知,法律是我们维护正当权益的武器,只有充分运用法律,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而拥有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是运用法律的前提。大学生作为具有专业知识的21实际高级人才,其法律意识是否健全呢?于是我们于20xx年5月8日至13日对广州大学在校大学生进行了无记名填写调查问卷活动,共收回100份有效问卷,并人工进行调查结果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水*参差不齐。一方面,大学生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事例层出不穷;另一方面,大学生违法犯罪的事例也不鲜见。

  一.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

  1.已有法律意识,但法律意识淡薄。如“你所在大学是否重视《道德法律基础》的学*?”49%的大学生重视但并未认真学法律可以看出有意识学*但意识不够。又如调查结果中显示有将*69%的大学生对盗版现象的看法是看盗版产品的质量而定即并不反对盗版现象的存在和将*一半的大学生会购买来历不明的便宜自行车。由此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法治观念淡薄,只关注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法律问题,只注重眼前利益,表现较强的实用性和功利性。大学校园里普遍存在这样一个现象:学生为了贪图便宜,大多数人会购买二手电脑和手机,认为这样既经济又实惠。其实他们在交易过程中就买了赃物,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法》,由于没有足够的法律意识,缺乏法律知识,有的大学生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就触犯了法律。

  2.认为法律知识重要但并不积极付诸于行动学*法律相关知识。从问卷中第一大题的5、6小题可以看到将*42%的大学生认为法律意识与学*关系一般,48%的大学生认为学校或相关部门组织的法制宣传活动或讲座有意义但浪费时间。这在大学生群体中是一个普遍的特点。大学生对作为公共课的《道德法律基础》并不给予一定的重视,对法律知识的学*积极性不高。

  3.缺少践行法律的行为,法律信仰不高。如对“你会购买来路不明的便宜的自行车么“的选答,有将*44%的大学生选择“会”,表明相当部分人缺少践行法律的心理,在行为的选择上可能不会依法而行。

  4.对法院、***等执法部门的印象较负面。遇到法律问题时将*66%的大学生认为除非不得已,不跟他们打交道。由此也可看出大学生对执法部门的了解不够,对这些部门抱有一定恐惧心理。

  二.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特点:

  1.法治意识普遍冷淡。大学生在有限学时的《道德法律基础》课获得的法律知识不多,且将更多的时间放在自己专业科目的学*上,不重视《道德法律基础》诸如此类的公共课,对课程应付了事,因此大学生不可能拥有扎实的法律基础,形成淡薄的法制意识。

  2.涉及自身利益时,法治意识削减。在调查中了解到,大部分大学生在心灵深处是畏惧权势的,对他人不良违法行为能进行正确的评价与谴责,但涉及自身利益时且采取双重标准。

  3.知法懂法,但不完全守法用法。大部分学生懂得不少法律知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其行为与法律规定背道而驰,守法自觉性差。且大部分对法律的信任度不乐观,对待是非基本上是很清楚,但态度不够明确,用法积极性不高。

  4.法律知识与实践相脱节。大部分大学生懂得一定法律知识,但现实中如遇到问题、纠纷,他们就不懂得采取正确的法律途径去解决,不懂得运用法律知识去维护自己的权益,不能够学以致用。

  三.原因分析:

  1.社会方面的原因:a.中国法律传统的影响。封建社会时期长。我国经历了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各种封建观念思维和世俗文化早已深深的印在人们的心中。中国传统的集权思想影响了人们的对法律的观念。民主、*等的法律思想没有深入人心。公民的法律意识还不是很强烈。

  b.国家的重视程度。**对社会的普法力度还很不够,因此,国家应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对社会的普法教育,切实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

  2.学生方面的原因:a.缺乏主动性。根据调查了解到,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式,大学生将更多的时间放在自己专业科目的学*上,他们普遍认为只要学好专业知识,锻炼好各方面的能力,将来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一*之地,也就可以了,不必浪费在学法律与自己的专业不相关的知识上,而且,多数大学生认为法律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因而,很少大学生会主动学*法律知识,对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也只求考试过关,大多数学生重学分轻实效,也是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之一。

  b.缺乏远见性。没有学*相关的法律知识,没有法律意识,即使当自己的正当权益受侵犯时,也不懂得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调查表明,很多大学生认为,自己目前并不需要法律,而等到真正需要时,才觉得为时已晚。 c.缺乏实践性。在调查中,很多大学生反映,法律知识是懂了,但是根本不知道如何应用,而长时间后,知识便逐渐淡忘,理论知识没有结合实践。

  3.学校、教师方面的原因:a.重视程度不够。除了法律专业的以外,其他院系的有关法律的课程,老师都不会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可以自由看自己喜欢的专业课书或是课外读物,只要保持课堂安静就可以了。学生没有约束力自然学*法律积极性不高。

  b.课程枯燥。法律知识相对于其他学科,比较枯燥,课堂气氛一搬较为沉闷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昏昏欲睡,失去上课的兴趣。

  四.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方法:

  1.学生方面:提高意识,学*法律知识对于大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无论是对于将来的工作亦或是生活都息息相关,多参加相关的讲座让自己更加了解法律的重要性。加强自身道德修养,让道德修养与法律共同进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人生追求。同时要利用课余时间多了解些法律的相关报道,阅读参考法律书籍,增强自身的法律知识储备。 2.教师方面:打破常规的教学模式,采用与实践多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学*的欲望。也可以打破教室的局限,多组织相关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法律的重要性,提高对法律有更高的需求性。此外,还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今日说法”之类的法制节目,让学生了解实际的案例分析的过程,更加深刻的学*法律知识。这些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提高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学校方面:多组织专家讲座,对学生进行普法教育;开展一些主题鲜明的法治演讲、辩论赛、讨论会、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等活动,以及旁听一些典型案例的庭审,使学生能在自主参与、身临其境中耳濡目染中得到教育和启迪;多组织学生参加与法律有关的活动,让大学生从实际中获得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切实际生活中获得的法律知识比课堂中学到的产生的效果会更好。尽量给学生提供实践的*台,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增加对法律知识的认识。

  总之,大学生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对于国家的发展起着举重轻足的作用,大学生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培养需要个人、教师、学校以及其他方面的共同努力,这样才能使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得到很大的提高,只有这样社会才会和谐,国家才会发展,民族才会富强,也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屹立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法治国家。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篇3

  摘要:本次调查以“大学生法制意识”为主题,通过调查、分析等方法的运用,

  对当代大学生地法制意识进行了分析,了解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及特点,并对提高大学生法制意识提出了几点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大学生;法制意识;现状;对策

  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深入贯彻,中国正逐步向一个法治国家迈进,在一个国家的法制建设进程中,公民法制观念的水*是根本性的、决定性的因素。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法制观念更需加强。为了进一步了解当代大学生法制意识的现状,进行了一次“大学生法制意识的问卷调查”。

  一、 当前大学生法制意识的现状及分析

  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法制意识状况,我们在浙江农林大学的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了问卷100份,回收95份,有效回收率为95%。对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分析后,我们得出如下结果:

  (一)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不高,法律知识知晓程度不高。

  在调查中,对“你对自己掌握的法制知识程度的评价”的回答中,只有5.3%的学生对自己所掌握的法制知识程度表示满意,可见当代大学生对自己所掌握的法律知识认识程度普遍不高,法律知识水*也相对较低。在“你知道我国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的是以下哪一部法律?”的调查中,仍有15.8%的学生认为我国的根本法不是宪法而是其他法,可见对这一基础的法律知识还有学生不太了解,虽然大学里我们学过一些法律基础知识,但大多数学生都只顾及自己专业的学*而缺少对法律知识的关注,我们说知识是观念的基础,没有足够的法律知识的积累, 就不可能形成法制观念,已受到较高水*教育的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却不容乐观。

  (二)法律信仰不高,没有形成法律*惯

  在调查中,被问到“在你所有的经历中,曾经运用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吗?”只有31.6%的少数有过**经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缺少践行法律行为,没有形成法律*惯。回答“当您权利受到侵害时,你首先想到的是”时,只有26.5%的学生会想到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大部分学生首先想到的是通过关系来解决,但也有10.5%的学生会采用武力或者是忍气吞声。可见,大学生缺乏权利观念,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积极主动地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而是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法律,更加倾向于通过人际关系来解决问题,这是法律信仰不高的体现,这种靠人际关系的观念在大学生中普遍盛行,这种扭曲的观念不利于和谐社会和法治社会的建设,这值得我们反思。有些学生甚至会放弃法律武器,采用武力的手段来讨回“公道”,导致了违法犯罪的可能性。

  (三)对法律有所关注,关心中国法制,但对法制现状缺乏信心

  对“在你的印象中,法律与你的生活的关系是”的回答中,有47.4%的学生认为关注时事新闻能感觉到法律与生活的关系和21.1%的学生认为时刻关注法律事件,能感到生活处处与发现法相关,可见大学生对法律还是有所关注,但很少的同学从法律事件中关注法律,只是从一些时事新闻中感受法律。被问到“你认为现在我们国家的普法力度够不够?”,有68.4%的学生认为我们国家当前普法的力度还不够,很少有同学认为普法力度这件事表示无所谓,可以看出,法治社

  会是大学生的追求,对国家的法制建设还是很关心的。被问到“你认为我国法律不能有效执行的原因是”, 居然有78.9%的学生认为是由于执法机关执法不严,以及一些领导与干部不守法。可见大学生现在的法制现状表示不乐观,官员不守法的风气影响到了法律的威严和人们对法律的敬畏,官员没有起到表率作用,使得普通民众失去了对法律的信心。在“你相信法律途径能够真正帮你解决问题吗”的调查中,有57.9%的学生认为只能解决某些事情,甚至31.6%的学生认为走法律途径只会使问题进一步恶化,可以看出我们学生对法律缺乏信心,在大学生心中法律不是能很好解决问题的途径,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法制的现状, 他们对法律缺乏信心,因而很少有人诉诸于法律,可见,大多数人选择依靠人际关系解决问题和执法机关自身执法不严以及官员不守法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形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对法制现状缺乏信心。(四)对公检法等执法机关的印象较负面在“对于法院、***、***等执法机关,你的态度是”的调查中,有10.5%的学生不信任,36.8%的学生除非不得已,不跟他们打交道,对公检法等执法机关的信任度只有52.6%,没有充分的信任。

  由此也可以看出大学生对这些执法机关不太了解,对这些部门抱有一种畏惧的心理。在“你认为对法律的`执行,哪些监督是有效的”的调查中,认为应该群众监督有效的多达89.5%,而媒体监督与党委,**等领导监督的分别为78.9%和57.9%,只有少数人认为执行机关的自我监督是有效的,可见大学生对执法机关内部机关监督表示不满意和缺乏信心,更加相信用群众和媒体来监督这些机关对法律的执行。针对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当前大学生的法制意识并不乐观,法律意识水*还很低,法制观念淡薄,他们不懂得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更倾向于用人际关系来解决问题同时对法律的关注程度还不够,同时大学生对法律的信仰引人思考,要探究其多方面的原因。

  二、大学生法制意识提高的对策

  (一)健全法律运行机制,加强道德规范建设,创造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法治环境和舆论环境。

  大学生思想开放,时代感强,主观上期望法治,关心国家法制建设,但世界观还未完全成熟,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因此,立法、执法、司法部门做到立法的民主化、科学化,执法的程序化,守法的自觉化;大众传播媒体和各种社会力量应利用普法、守法、执法和监督法律实施的模范人物和典型事迹,进行生动的法制宣传,创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和舆论环境,对于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 齐抓共管,着力构建高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学生法制教育网络。

  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提升他们的法律素养,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而是涉及家庭、社区以及整个社会的各个层面的系统而复杂的教育工程,它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一个长远的规划。因此,需要全体社会共同关注,需要各个环节紧密配合。首先,作为大学生法制教育主阵地的学校,必须实施依法治校,保证良好的校园生活环境,切实抵制社会不良文化的进入;其次,家长要注重对自己孩子的了解,配合学校教育,并且注重给孩子良好的熏陶;司法机关也应该有重点地与大学定期联系,加强校内的司法宣传教育;**职能部门则应力所能及地为大学排忧解难,要切实采取可行的措施,优化社会大环境以及校园环境。

  (三)开展校园法制文化活动,加大普法力度,以适应素质教育对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要求

  学校应当积极拓展法学选修课的开设门类和开设范围,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兴趣和需求,使学生从理性的层面对整个法治、法律及各部门法的基本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有一个宏观把握,组织大学生看一些著名案例的录像,请有关办案人员或著名法学专家来校开讲座;组织学生旁听法院庭审,亲身体验法院审理各类案件的程序,了解我国的审判制度;组织学生到监狱考察参观,通过服刑人员现身说法,使学生受到生动且深刻的法制教育;开展“模拟法庭”活动,通过大学生自己模拟法官、律师、检察官、被告等角色,掌握诉讼程序,震撼心灵,提高守法意识;组织一些有关法学方面的知识竞赛,加大普法的力度,从而逐步培养出适应现代素质教育要求的具有较高的法律意识的大学生。

  (四)司法机关应该建立法律公信度,提高公民对法律的信仰度

  不断暴露的司法不公问题,司法腐败现象,领导与干部自身的不守法,使得人民对法律的信任度急剧下降,法律的信任危机越来越严重。因而要加强公、检、法机关的规范化整治,执法机关自身做好表率,加强对腐败的打击力度,维护法律的尊严,确保司法独立、司法公正,坚决杜绝“走后门”、“拉关系”等不良风气,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依法办事的观念,增强大学生对法律的信任,从而让大学生树立更加正确的世界观,真正做到有法必依,而不再是以为的依赖人际关系,建立法律的公信度是法治进程的关键一环,有利于普法在大学生中的深入。

  结语: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对其个人的成长,中国的法制化进程具有深远的意义。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中国法治社会建设的生力军,他们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法律素质如何,关系到我国法治建设能否顺利推进。针对目前大学生普遍缺乏法制意识,对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成为了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而且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党和国家的支持,还需要家庭、学校与社会的通力合作,有效调节社会资源,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出一个有利于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的良好环境,使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实现良性发展,使青年学子成为一个有理想、负有社会责任感、诚实守信、综合素质较高、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为社会输送具有较强法律意识的跨世纪人才,才能促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的繁荣与发展,才能实现国富民强的宏伟目标。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篇4

  法律意识是社会主体对社会法的现象的主观把握方式,是人们对法的理性、情感、意志和信念等各种心理要素的有机综合体。从人类对社会法律现象的主观把握方式的角度来看,法律意识包括法律知识、法律理想、法律情感、法律意志、法律评价和法律信仰五个方面的内容。法律意识是法治国家建设的精神底蕴,既是法律规范建设的精神动力,又是制度建设的精神支柱,不仅影响法律规范创制的质量,而且制约着法律规范转化为现实制度的全过程,从而决定法律制度建设的成败。

  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我系以小组为单位,对各寝室不同年级的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后,从中了解到我院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问卷分析

  1.对法律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掌握得不全不牢,理解不深。

  调查表明:他们对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民事诉讼等方面的常识比较了解,有70%的同学都能答对这些方面的问题;但对法理、民法、知识产权法、仲裁法国际法、行政法等方面的法律知识大部分人较为生疏。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显得欠缺。

  2.有*等的诉求,但对*等的理解不深。

  在调查中了解到:他们有*等的思想意识,但对*等认识不到位,在心灵深处,惧怕权势;对他人的不良违法行为能进行正确评价和谴责,但在涉及自身利益时,却采取双重标准。如对在法治社会中您认为对社会经济生活调控影响最大的应当是什么的选答,认为各级官员的意志的表明部分人在心中已经认同官员的特权。当在寝室里遇到窃贼时,有47%的人选择可能会痛打他一顿。

  3.有建立法治国家的法律理想和热情,但对现实法治建设的心理准备不足。

  调查中了解到: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对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都是认同的,但对现实社会的复杂性、对建成法治国家的`困难和长期性预见不足。如在对您认为法治国家在我国能实现吗的选答, 70. 3%的人认为可以实现;对您对违法执法的现象持什么态度的选答,有33. 3%的人选择见惯不怪,只有29%的人选择非常气愤。

  4.有崇敬法律的意识,但缺少践行法律的行为,法律信仰有待加强。

  如对您认为什么是社会主体行为最根本的评价标准的选答,只有40. 9%的人选择法律;对假如您是电影中的秋菊,您会像她那样说法的选答只有36%的人选择会;如果您发现在您的家属中有犯罪嫌疑人,你会怎样做的选答,只有34. 6%的人选择肯定会劝其自首。表明相当部分人缺少崇拜法律的心理,在行为的选择上可能不会依法而行。

  二、问题发现

  1.大学生已有法律意识,但法治观念淡薄。

  当代大学生的法治观念淡薄,只关注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法律问题,只注重眼前利益,表现出较强的实用性和功利性。甚至有一些大学生认为自己很难遇到法律问题。其实人在社会中生存,时时刻刻都与法律及其法律相关的问题紧密联系,只是当时没有注意罢了。在大学校园里普遍存在这样一个现象:学生为了图便宜,大多数人都买二手电脑和手机,他们认为这样既经济又实惠。有的学生在交易的过程中就买了赃物,其实这已经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法》,由于没有足够的法律意识,缺乏法律知识,有的学生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就触犯了法律。

  2.大学生的法律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脱节。

  在我国任何一所高校都开设法律基础课作为非法律专业生的选修课。在法律基础课上通过老师的讲授能够学到一定的法律知识,学生们都知道遇到问题、纠纷应该采取法律措施,拿起法律的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利。但是在现实中如同学之间发生矛盾冲突时,有的同学就不能采取正确的方法解决,往往是头脑一热,就采取一些过激的,甚至愚昧的方式,最终造成严重的后果;有的同学则是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却不懂得如何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如有的大学生在打工过程中拿不到钱,甚至还被罚钱;有的毕业生毕业时不知道怎么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有的大学生在购物时不知道索要发票与三包凭证,更有甚者买到假冒伪劣产品却

  只能自认倒霉,类似这样的报道屡见不鲜。因此,提高大学生运用法律知识的实践能力,使其学以致用,是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

  三、提出建议

  1.提高认识

  学*法律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信仰等.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也可以打破课堂教学局限,组织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法律的重要性,更能激发学*的欲望。

  2.加强学*

  学校开设法律基础课,通过老师的讲授,让每一个学生都知道遇到问题,纠纷应该采取法律措施,拿起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益,而不是采取暴力手段解决,在课时的内容的选择上,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在‘少而精’方面作文章,讲授一些发生在学生周围的案例,提高学生的兴趣,适当的对学*方法进行改革,不仅仅采用老师讲授,还要采用课堂讨论,进行案例分析结合录象等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积极性。同时根据大学校园发生的事件及时采取措施,以及反省发生的原因,同时适当的进行教育改革,把法律教学作为必修课,让每个学子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

  3.重视实践

  学以致用,学到的东西要用实践来检验其是否正确.只有经过检验,才有意义.尽量给学生提供实践的*台,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

  大学生都或多或少地知道法律的基本常识,并不是完全的法盲,每个学子从小到大受传统的伦理道德的教育,对法律基本知识早已耳濡目染,尽管受到一些负面因素的影响,但是我院大学生整体的法律素质还可以的,这里所说的只是基本常识,而不是深沉的理论,当今我院大学生也没有必要对法律学*得面面俱到。

  知法并不代表能运用法律,它们是两码事,运用主要是以知道为基础,由于当今大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少,社会经验不足,再加上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如行动容易冲动,易受别人的煽动,追求时尚和个性,好面子,在处理具体一件事情上到底很少正确使用法律,甚至做出违法的事情。而**更不用说了,当今大学生遇到侵犯个人权益时,大部分的学生会选择回避,忍让,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虽然他们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知识,但他们没有真正的把法律知识内化为法律意识,没有真正的挖掘法的精神,法的价值,缺少公*,正义的理念,对法的信任程度低。

  在知识经济作为世界经济发展主导力量的今天,人的素质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高校作为对青少年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需要对大学生进行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教育工作,从而培养出高素质,全方位的人才,来迎接世界科技迅速发展的挑战.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意识的培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高校进行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也是当前社会发展前提。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篇5

  一、调查目的:

  当今社会,科技经济发展飞速,市场竟争日益激烈。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社会需要的人才概念也随着这一发展潮流而产生变化,掌握当今社会真正需要什么类型的大学生,对大学生以后就业大有裨益。并且有利于在校大学生了解最新社会人才动态需求,做好准备。

  二、调查人数:

  5人

  三、调查对象:

  深入农村,城镇,企事业单位,调查走访社会各阶层

  四、调查时间:

  xx年xx月xx日——xx年xx月xx日

  五、调查方法:

  通过派发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50份,收回有效问卷50份。(调查问卷及数据统计详见附录)

  六、调查内容:

  通过对乡村、城市、企业及社会各行各业各年龄段人员的问卷调查,了解社会对大学生能力的要求,社会人士对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评价及期待,以及刚毕业已从业大学生给在校大学生的良好建议,对大学生的未来全面发展,成为满足社会市场需求的人才,实现人生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七、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中70%的被调察者属于25-45岁年龄段的各个学历层次各个行业的人。从调查中发现,大部分人对大学生关注度还是挺高的。80%的人对大学生未来的发展趋势比较乐观,70%的人认为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得十分努力,20%的人认为困难很大。我们不得而知,大学生的的就业前图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社会人士观念还是比较开放的,90%的人认为大学学生的能力并不比一般大学学生强。只有保持这种客观的态度,社会、企业才会给大学毕业生一个公*竞争的*台,普通大学的毕业生们才会抛弃那些没有必要的包袱,减轻思想压力,以更加自信的心态在应聘面试的激烈竞争中完整的展示自我。

  调查显示,不同的人对“您认为现在什么专业的大学生更容易就业”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答案,例如:经济类、管理类,机械类、工程类,教育类、语言类,医学类、法学类,其他。这就说明,社会并不偏向任何单独某一类专业,俗话说的好“行行出状元”,只要我们肯虚心好学,脚踏实地的奋斗,都会创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不能老是抱怨自己没选对专业了或者是对所学专业失去兴趣了,其实,无所谓什么专业不专业,只要自己爱学*,不是专业的也能成为自己的专业。

  社会上认为,大学生的优势在于“自信,有理想抱负,可塑性强”、“有创新精神,思维活跃”。当代大学生最缺乏的必备精神是“勤俭节约,爱岗敬业”,在“诚实守信、责任奉献”方面也有待提高。让大学生清楚的了解自己的优势和缺点,有利于扬长避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严格要求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调查表明,现代社会对大学教育相对满意,当代大学生极少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大学校园不只是从前人们赞美吟诵的“象牙塔”,更是一个锻炼能力、展示才干的舞台。被调查者普遍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是“认真掌握专业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制定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圈子”。大学生不应该在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现代书呆子,而应该接触社会,开阔视野,“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早点涉及。

  当今社会,大学生可以说是遍地开花、随处都是,竞争异常激烈,压力也随之而升。因此大学生切不可狂妄自大,必须及时充电,增加自身的“资本”,提高自己的价值。社会上认为大学生要找到理想的工作,除大学文凭外,“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优干、三好证书”等还是十分必要的。

  调查中,大部分人认为东部沿海发达城市是大学生较为容易就业的地区,因为东部就业岗位多,生活条件优越,可同时也存在劳动力供过于求,竞争更为激烈的弊端。还有不少一部分人认为大学生更应该回到家乡,因为家乡是从小长大的地方,对周围环境颇为了解,生活也更加便利。少部分人认为大学生应该尝试去中西部,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内陆地区慢慢发展起来,就业岗位空缺多,一切基础设施开始逐步建设,大学生如果能克服困难在那边安居乐业,也会过上美满的生活,另一方面,也会为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奉献自己的'一点力量,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由此看出,只要大学生身怀真才实干,勇敢拼搏,艰苦奋斗,不只是贪图安逸享乐,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民众普遍认为,大学生择业前不应该首先考虑经济收入、生活环境、工作稳定性,而更应该注重个人发展机会和专业知识的应用,以更加长远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事业,不只局限在眼前。社会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社会最应该在政策方面给大学生加大支持力度,其次资金、技术方面也应该迎头赶上。经济危机下,大学后并没有被断了后路,还有很多选择的机会,比如考研、出国留学、考公务员、选调生、自主创业、直接就业等等。社会人士反映,大学生应该从大二就开始涉及就业上岗、人才市场方面的知识,大三时亲身参加社会实践,将学到的理论应用到现实中去,锻炼培养个人职场能力,积累工作经验,适应工作环境,为大四就业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人们对大学生期望还是蛮大的,都为大学生的未来祝福。

  八、调查结果分析:

  据调查,较受用人单位和社会认可青睐的大学生包括以下几点:思想素质较高;有事业心和责任感;有吃苦精神;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外语水*高、懂计算机知识;动手能力强;懂专业、会管理、善交际。而大部分群众对当代大学生的看法是:有真才实干,有专长,高素质,充满活力。待人有礼貌,孝老爱幼………这些优良传统应该具备。大学生是祖国下一代的希望,大学生的发展意味着祖国明天的兴盛。当代大学生活泼向上,青春充满激情,乐观自信,有理想有抱负的精神风貌必须发扬广大。

  为了能够在不远将来的职场生涯中运筹帷幄,我们大学生还应该具备以下素质和能力:

  1、自我决策能力

  自我决策能力是一个人能否独立思考,果断处事和独立完成某项工作能力。对于即将毕业走向社会的大学生来说,面临求职择业,别人的意见和忠告各种各样,最终要靠自己决定,这就是对自我决策能力的一次检验。在未来的工作中,每一件事情、每一个问题以及它们的变化进展都不可能像在学校那样有老师给你作指导,而必须靠自己迅速作出决定,及时予以处理。因此,具有良好的自我决策能力对大学生就业是十分重要的。

  2、适应社会能力

  适应社会和改造社会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现实生活常常不尽如人意,五彩纷呈的现实生活使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眼花缭乱,很不适应。大学毕业生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消极现象常常产生不安、不满的情绪,而常常以改造社会为己任的大学生却忽视了适应社会这个前提。人类文明总是在继承与创新的矛盾运动中发展的。适应社会,正是为了担当社会赋予我们的职责和使命。适者生存,生存正是为了发展。对社会、环境的适应,是主动的、积极的适应,不是消极的等待和对困难的退缩,更不是对消极现象的认同,大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走向社会后才能尽可能地缩短自己的适应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3、实践操作能力

  实践操作能力是人们知识转化为物质力量的凭藉,是专业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教学、科研、生产第一线,大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其作用的发挥。比如,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丰富的知识还是不够的,还要有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能力。因此,大学生应注意克服只注理论学*,而轻视实践操作的倾向。一个大学毕业生如果在实践操作上有过硬的本领,一定会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仍以教师这个职业为例,许多用人学校在挑选毕业生时,往往注重的是毕业生的试讲能力和试讲效果,而不只是他们的专业考试成绩。

  4、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是指运用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意见或抒发感情的能力,主要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一个人想让别人了解你,重视你,更好地发挥你自己的才能,前提就是要有表现自己的能力。要准确表现自己,就离不开出色的表达能力。不仅在参加工作走向社会后,会立即强烈地意识到这一点,而且,在求职择业的时候就会有深切的感受。比如撰写求职信、自荐信、个人材料,回答招聘人员提问,接受用人单位的面试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较强的表达能力。

  5、社交能力

  社交能力实际上就是与他人相处的能力。社会上的人际关系远不如学校中的同学、师生关系那么简单。大学生步入社会后,要与各种各样的人发生这样那样的关系。能否正确、有效地处理、协调好工作生活中人与人的各种关系,不仅影响一个人对环境的适应状况。而影响着他的工作效能、心理健康、生活的愉快和事业的成就。因此,大学生自觉地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非常重要。

  6、组织管理能力

  虽然不是每个大学毕业生都会从事管理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每个从业者都会不同程度地需要组织管理才能。现代社会职业表明,不仅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组织管理才能,其它专业人员也应当具备。随着时代的发展,纯书生型的人才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年来,许多用人单位在挑选录用大学毕业生时,在同等条件下,往往会优先考虑那些曾担任过学生干部,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毕业生。这正反映了时代的客观要求。

  以上主要是从普遍性这个角度来谈大学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的技能,此外,大学毕业生如能撑握一技之长,诸如文艺、球类、驾驶等等就更能增加顺利就业的砝码。

  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大学生就是这方面人才的后备军,我们有能力、有责任、有信心把祖国的明天建设的更美好!

  九、调查总结与建议:

  虽然时下大学生越来越普遍,大学生的地位也不如昔日高级。但这也是社会发达的一种表现,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发展的必然。说明了国家的教育越来越普及,全民素质不断提高。再者,与中国十三亿人口的相比下,时下大学生的数量也是偏少的。因此,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不断提高也是无可厚非。因为我们是建设祖国的生力军,是早晨八·九点中的太阳,世界属于我们,未来也掌握在我们手中。了解当代社会对我们的要求是必须要做的,这会让我们懂得社会最新的发展动态,时刻做好准备。通过这次调查,我们更加清楚了自己社会地位,身为大学生的责任和义务,以及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我们在校大学生一定会珍惜大学阶段的学*机会,把握年轻的大好时光,让今天的大学校园更美好,更灿烂;我们紧握时代的脉搏,紧跟社会的步伐,让明天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扬眉吐气。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篇6

  法律意识,是人们的法律观点和法律情感的总和,其内容包括对法的本质、作用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要求和态度,对法律的评价和解释,对自己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对某种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关于法律现象的知识以及法制观念等。大学生法律意识是大学生群体对法、法律或其现象的反应形式,即心理、知识、观点和思想,包括对法律的情感、认知、评价和信仰等的内心体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也是未来社会的支撑主体,其法律意识如何,直接影响到公民的法律素质和整个社会法治文明的程度。

  一、研究和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意义

  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进行客观、准确的研究及分析,是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律教育,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遵守法律内在自觉性的基础。

  从年龄上讲,大学生是一个横跨青年和成年的群体,由于尚未形成成熟、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其法律意识带有明显的易变性和不成熟性。加之历史原因、外部环境以及大学生自身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个别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行为与社会要求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和法律需求,对于提高法律教育的针对性,切实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大学生遵守法律内在自觉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长远方针,是国家法制建设的百年大计,是促进培养现代化合格人才的需要。

  二、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与分析

  (一)调查形式和结果

  经过对某医科大学汾阳分校09,10,11三个年级多名大学生的法律知识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 100份,收回 100份,收回率 100%。其结果显示:

  1. 法律知识的来源及对法律知识重要性的认识 34.23%的学生的法律知识主要来源于学校的教育,44.34%的学生法律知识来源于电视和报纸,受家庭影响及其他来源的占21.43%。自己认为掌握了必要的法律知识且能灵活运用于解决现实问题的学生占22.5%,77.5%的学生认为自己法律知识不足或不能灵活运用。77.6%的学生认为需要学*或深入学*法律知识,13.8%的人认为只需要了解一下就可以了,9.6%的学生认为完全不需要。约1/3的学生认为造成法律意识薄弱的原因为法律教育活动的局限性,1/2的学生认为社会的不良风气及贫富悬殊是主要原因。这表明大部分学生法律知识缺乏,学校系统的法律知识教育不足,不能满足大部

  分学生的.需求。

  2. 主动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 在实际生活中,有意识的主动运用法律知识的学生比例仍然不高,如参加勤工俭学时,有意向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的占61%,无意向的人占39%;被骗或被盗、被抢时选择向**机关或学校保卫处报案的占87%,不报告的占13%;认为报案没用或司法机关不能提供有效保护的人占15.2%。遇到不法行为时,男生选择漠不关心的比例占到10%左右,女生比例占6%。

  3. 对法律的信任度和对当前法治的整体现状的满意度 对法律保持信任的学生占35%,认为法律会越来越完善的学生占31.2%,而认为法律不如权利有用及法律越来越成为有钱人和有权人的工具的占33.8%。对“法院做出公正判决有信心”者占2***%,对“当前整体法治环境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达69.8%。这一方面说明作为法治前提的民主立法及其程序还很不健全,司法不公乃至司法腐 败现象仍然畅通无阻;另一方面这种消极的法律意识也会严重地影响到公民法律信仰确立和法治理想信念的最终建立,表现出大学生法律信仰的一定程度的缺失,也反映了不利于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法治环境和氛围。

  (二)调查结果分析

  由于大学生法律意识是一个多要素、多层次的复杂系统,要精确全面地概括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的现状并非易事,所以本文只能结合调查结果,对当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所存在的问题作一个粗浅的概括:

  1. 大学

  生缺乏从总体上准确理解和把握现代法治的基本精神 现代法治是以民主为基础,以保障人权为核心,与传统的法制有着本质的区别,它视法为工具与目的的统一,并更加强调法的目的价值,而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对法的民主基础尚未有明确的意识,仍然存在着一种传统意义上将法作为统治工具的法律观。譬如,他们也认可“法治”反对“人治”,但受到传统人治观念和现实中一些“权大于法”现象的影响,往往认为法律只具有工具价值而非目的价值;他们也认可民主反对专制,但受到中国现实国情的制约,往往认为法制只存在于民主制度而专制制度下就没有法制,没有认识到法制既可以与专制相结合,也可以与民主相结合,而只有以民主为社会基础的法制模式,才能称之为真正的法治。

  2. 有感性法律意识,但缺乏理性法律意识 法律本身是一门学理性极强的学科,不掌握一定的法律基础理论,就难以用理论解决现实存在的法律问题。大多数大学生对法律的认识还只处于初级的感性阶段,正是因为缺乏系统的法学理论学*,使得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仍处于对法律本质认知的启蒙状态。比如,多数学生都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但对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内容却知之甚少,现代法治国家普遍都是实行宪 政的国家,若不能将宪法提到宪 政的高度加以认识,在论及宪法内容时不能立即想到公民的权利以及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关系等诸如此类的关键问题,则是缺乏现代法治意识和宪 政意识的表现。

  三、培养和塑造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主要途径

  针对当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与分析,现提出如下几点对策建议:

  (一)健全法律运行机制,加强道德规范建设,创造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法治环境和舆论环境

  大学生思想开放,时代感强,主观上期望法治,关心国家法制建设,但世界观还未完全成熟,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因此,立法、执法、司法部门做到立法的民主化、科学化,执法的程序化,守法的自觉化;大众传播媒体和各种社会力量应利用普法、守法、执法和监督法律实施的模范人物和典型事迹,进行生动的法制宣传,创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和舆论环境,对于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实行“依法治校”,营造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氛围

  高校的法治环境如果是民主、*等的,必然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正确树立起到积极正面的影响,反之亦然。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活动要有章可循,程序合法。学校制定校纪校规时,要确保所建立和使用的规章制度不违背法治的精神,与国家现阶段所颁布和使用的法律法规不冲突,并“严格按照教育法律的原则与规定,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尊重学生人格,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形成符合法治精神的育人环境,不断提高学校管理者、教师的法律素质,提高学校依法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

  (三)深化大学“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改革,开展校园法制文化活动,以适应素质教育对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要求。

  目前的“法律基础”课教材,普遍存在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的问题。教材内容未突出重点,只注重编写的系统性,教材内容几乎涵盖了我国现行的法律,书中几乎无任何案例对相应法理进行释疑,而法律条文中大量引进的专业术语对于非法律专业的学生来说无异于读天书,不适应学生自学和阅读的需求。大学“法律基础”课应改为法理学课,或者至少从内容上突出对法治的基本理论、现代法的基本观念和法律的基本精神的介绍。同时,应当积极拓展法学选修课的开设门类和开设范围,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兴趣和需求,使学生从理性的层面对整个法治、法律及各部门法的基本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有一个宏观把握,从而逐步培养出适应现代素质教育要求的具有较高的法律意识的大学生。

  学校是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场所,但仅靠学校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一个长远的规划和具体的安排,它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社会教育工程。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要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心理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与国家的各种建设规程同步进行,形成良好的法制教育大环境,才能为社会输送具有较强法律意识的跨世纪人才。因此,高

  等院校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提高公民法律意识的主要任务。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篇7

  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法律意识如何直接关系到未来国家法制建设的进程。为此我们对在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状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法律知识的及法律知识重要性的认识、主动应用法律知识的能力、守法与护法意识、法制观及对法律的信任度、基本法律知识的了解与掌握。计10道题。该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份,回收30份。

  (一)法律知识及法律知识重要性的认识。42.1%的学生的法律知识主要于课堂,47.3%的学生法律知识于电视、电台和报纸,受家庭影响及其他的占10.6%。说明学生学*法律知识的广泛,但课堂与其他传播媒介占据主要部分。当问及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时,只有20%的同学认为法律“非常重要,我有麻烦首先想到法律途径解决,没有法律我就没有办法生活”,63.3%的同学认为“法律比较重要,我有时会尝试使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另外16.6%的同学认为法律不太重要或者根本没作用。约1/2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强弱受学校的影响最大,约1/3的学生认为社会是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最大因素,家庭及个人因素只占20%。从中可以看出,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同学对法律的认识仅限于理论层面,还没有渗透到日常的学*生活中。学校组织的一些宣传活动或讲座只有43.3%的同学觉得能学到一些东西,剩余56.7%的同学觉得太形式化,不愿去浪费时间,或者没有参加过。

  (二)主动应用法律知识的能力。在实际生活中,有意识的应用法律知识的学生比例仍然不高,问卷中,试过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同学只有10%,90%的同学选择暂时没试过。参加勤工俭学或兼职时,有意向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的只占70%,仍有30%的学生完全没有这个意识。买了某种价值不菲的商品但后来现被骗后只有46.7%的同学会利用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40%的同学选择直接到商店找负责人赔偿,6.7%的同学选择把商品扔了,当买个教训,6.6%的同学选择“到处跟别人说这个商品是假的,叫人不要买。”这说明学生的**意识普遍不强。但可喜的是,当问到“当你真正处于一件法律案件中”有83.3%的同学认为自身法律意识不够,但懂得咨询专业人士,16.7%的同学则认为自身的法律知识足够,而且懂得咨询专业人士。法律本身是一门学理性极强的学科,不掌握一定的法律基础理论,就难以用理论解决现实存在的法律问题。

  (三)守法、护法意识。由于传统法律意识的思维惯性,以及教育与宣传舆论的局限,大多数学生的法律意识处于一种被动的守法状态,虽然有较高的守法意识,但自觉性仍有待提高。对于一些轻微的违法违规行为,有40%的同学坚决不做,56.7%的同学选择会视情况而定,还有3.3%的同学则不介意,跟大众一起做。对于一些来路不明的自行车63.3%的同学认为自己不会去买,36.7%的同学则会买,因为很喜欢。

  (四)法制观及对法律的信任度。当问及“一次你的一个亲密无间的朋友,向你借600元生活费,答应三个月之后还,你会要求他(她)写借条给你吗?”时,46.7%的同学认为不用写,30%的同学认为写不写都无所谓,只有23.3%的同学认为应当写。大多数同学的法律意识还停留在法律心理阶段,只是基于自身日常生活对法律现象的一种表面的、直观的感性认识,远没有形成高水*的法律思想体系。“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与普通人一样犯了罪,应当公*对待。该选项得到了96.7%的支持率,说明“法律面前人人*等”这一观念已经深入民心。守法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任何人犯了罪都应该受到应有的惩罚。另外,结果显示,所有被调查同学都希望能不断提高自身法律意识。这说明同学对法律意识在现代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清醒的认识,希望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

  (五)基本法律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在调查问卷中,我们设计了10道具有固定答案的题目考查同学对法律知识的了解程度。各题答对率如下:

  1、你知道《劳动法》里面规定试用期最长是多久吗?30%

  2、父债子还,是否正确?76.7%

  3、你知道全国法制宣传日是哪一天吗?67.7%

  4、王某有三个儿子,王某在病死之前当某个儿子的面做了口头遗嘱,这种遗嘱是否有效?43.3%

  5、刘某现在17周岁,父母双亡,主要靠自己打工维持生计,则刘某属于?26.7%

  6、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及不能完全辨别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按照民法规定称为?66.7%

  7、刑法规定应负刑事责任最低法定年龄是10%

  8、甲某和其12岁儿子共同抢劫,其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40%

  9、投毒去**,当被害人服毒后尚未死亡之前,犯罪悔悟,并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抢救,但抢救措施未生效,被害人死亡,这种行为属于。60%

  10、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仍放任这种结果发生是。33.3%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是明显欠缺的`。在严峻的就业形势的压力下,大多数同学会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专业科目的学*上,从而忽略了对法律知识的学*。有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明显增多,占社会刑事犯罪的比例持续上升。其原因之一就是不懂法,不知法。没有学*相关的法律知识,没有法律意识,那么,即使是当自己的正当权益被侵害时,也不懂如何通过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问卷调查的基本结论是: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仍亟待增强。

  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修养,提升法律思维水*,不仅是我们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我们不仅要学*法律知识,掌握学*方法,参与法律实践,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而且要树立法律信仰,宣传法律知识,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自觉维护社会主义的法律权威。

  另外,在学*法律知识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培养:

  ①法律至上意识。美国法学家伯尔曼说过“在法治社会中,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他形同虚设。“信仰法律,崇尚法律是人们对法律的一种尊重。法律的权威不仅于其强制性,更源于人们对法律的尊重、信赖和崇尚。

  ②公民意识。培养公民意识就是培养树立人人*等的法治观念,权利与义务辩证统一的观念,民主与法制辩证统一的观念。从而正确认识自己与国家的关系,与人民的关系,以主人翁的态度正确对待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篇8

  法律是维护我们正当权益的武器,只有充分运用法律,才能很好地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而具有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是运用法律的前提,那大学生法律意识如何?所掌握的法律知识如何?我们小组带着这些疑问对我校机电工程分院的大一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一、研究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时间:20xx年5月,我们队机电工程分院的的大一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调查对性主要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调查方式是无记名调查,人工对调查结果分析。

  二、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我们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了基本了解,情况如下:

  (1)、你的生长地方()

  A 、农村74% B、城市19% C、农村、城市兼有7%

  (2)、在你所有经历中,曾经用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吗?()

  A 、有21% B、没有79%

  从以上数据中,不难看出:大部分学生还没有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当自己的正当权益受到侵犯时,没有通过法律的途径的进行解决,这一问题更明显地体现在农村大学生这一群体。

  (3)大学生能否区分违法和犯罪?()

  A能23% B不一定能37%

  C分不清5% D大部分情况能51%

  (4)你认为目前法律学*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A、有了法律知识但联系实际就不会用31%

  B、法律知识不足42%

  C、能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解决现实问题27%

  (5)会通过一些渠道了解国家的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

  A、会、经常11% B、偶尔63%

  C、一不小心会听说些22% D、不会,没那精力3%

  只有11%的大学生经常了解国家的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还有3%的大学生根本不会去了解国家的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这也说明了大学生对法律的重视程度不够,以为法律离自己很远,可懂可不懂;另一方面也反映相关部门对大学生的法律教育程度不够。

  (6)你知道劳动法里面规定试用期最长多久吗?()

  A、三个月22% B、六个月48% C、一年30%

  这一选项的结果让我们知道还有52%的大学生不知道劳动法里面规定试用期最长时间。可见他们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并不多。

  (7)你认为法律在你的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如何:()

  A、非常重要,我有麻烦首先想到法律途径解决,没有法律我就没有办法生活;22%

  B、比较重要,我有时会尝试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48%

  C、我基本不主动寻求法律途径解决问题,除非迫不得已;30%

  D、没觉得有作用0

  从中我们发现只有22%的大学生认为法律很重要,并主动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还有48%的大学生认为法律比较重要,但只是有时会尝试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而30%的大学生不会主动寻求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反映了虽然我校的'大学生学过一些法律知识,但整体只是水*却较低,法律意识淡薄。

  (8)超市的人员要求你被搜身,你会怎么做?()

  A、拒绝77% B、果对方态度强硬只好接受3%

  C、完全接受20%

  (9)假如你的亲人欠基金会的钱没能力还偿,基金会连同民政局来把你亲人抓去关起来,说要拿钱来还才放人,你会怎么做?()

  A、吞声忍气,凑钱去把人领回来7%

  B、倒民政局去理论,要求放人15%

  C、去求基金会的人0

  D、通过法律手段维护你亲人的人身自由权78%

  (10)当你参加勤工组学活动或者是工作时,你有意向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吗?()

  A、有67% B、没有33%

  从(8)、(9)、(10)的结果可以发现:还有少部分大学生不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三、原因分析

  (一)学生方面的因素

  (1)缺乏主动性

  根据调查了解,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会把更多时间放在专业科目的学*上,

  他们认为学好专业知识,锻炼好各方面的能力,将来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也就可以了,不必浪费那么多的时间去学*法律知识。而且,法律知识又是那么的枯燥,缺乏吸引力,因而,很少有大学生会主动学*法律知识,对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也只是议要求考试过关就行了。逐渐形成不良的风气,很难提起学*的兴趣,大多数大学生重学分,轻实效,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大学生不可能有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

  (2)缺乏远见性

  “人无远虑,必有后忧。”没有学*相关法律知识,没有法律意识,那么,即使是当自己的正当权益受到侵犯时,也不懂如何通过法律的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而根据调查,很多大学生没有这种意识,只是觉得大学时间很自由,想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不行再像高中那样过,直到毕业后,要签合同,要买房子等,才知道懂得一些法律知识是那么重要。

  (3)缺乏实践性

  在调查过程中,也有一部分大学生反映:法律知识好像离我们很远,我们在课堂学*的知识长时间不用,缺少实践,很快也就忘记了。而在我们学校,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详细地讲述了相关的法律知识。然而理论却没有经实践考验。他们知识学*一些理论知识,却不懂得如何运用,知识流于形式。

  (二)教师方面因素

  (1)重视程度不够

  在学校,为大一学生都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但老师都不会很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可以自由地看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只要保持安静就可以了,也没有向学生讲明白到底法律有多重要,基本按照教学大纲讲述书本上的知识。老是不够重视,学生也会跟着懒惰,这样的情况,大学生学到的法律知识就更少了。

  (2)课堂气氛不活跃

  法律知识相对其他学文科而言,比较枯燥,大多情况下,老师只是按教学要求讲课,很少结合,以至课堂气氛不活跃。

  (三)建议

  (1)提高认识

  学*法律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信仰等。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现实生活和实际中的例子,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也可以打破课堂教学局限,组织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法律的重要性,更能激发学*欲望。

  (2)加强学*

  除了课堂教学,还可以运用多种方式,让大学生学*法律知识,如法律知识竞赛、法律主题活动等,这样效果会比课堂教学好很多。

  (3)重视实践

  学以致用,学到的东西要用时间来检验其是否正确,只有经得起检验,才有意义,尽量给学生提供实践*台,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增加对法律知识的认知。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篇9

  公民的法律素养衡量一个民族的文明。顶着高层知识分子头衔的大学生的法律素养更是彰显民族文明与文化水*的关键。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此时高校的正确教育和引导具有绝对作用----帮助其拓宽法律知识,加强法律意识,提升法律素养,完善法律人格。

  俗话说,谋定而后动,解决问题前应先有策划,而策划往往应对症下药,才能因势利导,通权达变。因此,我们要对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做一番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根本,由此制定应对措施,为和谐大学和谐社会做贡献。

  一、研究方法,问卷调查

  在整个20xx年的11月分里,我和我的小组成员,制作了法律调查表,针对广州大学在校大学生,通过扫楼、网上填写等调查方式进行无记名填写调查问卷的调查行动,并人工进行调查结果统计及分析,从而得出调查结论。

  二、调查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了基本了解,调查情况如下:

  1、85.13%的大学生认为法律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但还有少数14.87%认为无关;

  2、54.87%的大学生秉信法律能为他们解决现实中的问题纠纷,维护切身的利益,8.21%却认为不能,还有36.92%认为目前不能,但相信以后会逐渐完善;

  3、23.59%的大学生对法律所规定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了解不是很清楚,73.33%大学生了解一般,只有3.08%了解很透彻;

  4、通过电视、网络、报纸、杂志等渠道获得法律知识的学生比例居多,占7***1%,12.82%是自己通过看有关法律方面的书籍了解,通过国家普通法宣传这一途径的占最少数,为10.77%;

  5、问如果你在网上买到一件伪劣的电子产品,70.77%的人采取要求退货的措施,13.85%大学生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自好自认倒霉,15.38%表示要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6、问:某人经过一栋楼,刚好被楼上掉下的`花盆砸中,大脑受了伤,导致下半身瘫痪。他的家人去了那栋楼挨家挨户地问是谁家掉下来的花盆,但大家都不承认。那他该怎么办?

  其中1.54%认为找不到肇事者,只能自认倒霉,88.72%赞成报警,让**机关介入调查此事的方案,9.74%的大学生主张把整栋楼的居民全告到法院;

  7、12.31%学生认同违法行为一定是犯罪行为,犯罪行为一定是违法行为的说法,其余87.69%则反对;

  8、只有少数14.36%大学生有过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经历;

  9、83.08%大学生认为在不被告知的情况下,自己的照片被他人用于商业宣传属侵权行为,8.21%大学生持相反观点,另有8.72%表示不清楚侵权与否;

  10、如果被侵权,5.13%大学生认为无所谓,反正对自己也没多大的影响,26.15%表示要私下和*解决,甚至有1.03%坚持私了不行,要用武力解决,67.69%大学生则希望通过老师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11、对于大学生闯红灯或骑自行车载人的行为,15.38%以为不必大惊小怪,10.77%认为要严格禁止,甚至8.72%的大学生主张应加以处罚,65.13%认为应加强宣传教育;

  12、50.26%大学生认为法律的执行在新闻、报刊、电视、广播等舆论的监督下最有效,18.97%认为在党委**,人大,**等领导机关的监督下行之有效,23.08%认为群众监督更有力,4.62%认为这取决于执行机关的自我监督,最后有3.08%表示说不清;

  13、79.49%大学生同意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的说法,14.36%则不认同,6.15%觉得得看钱数目大小,如数额较大则同意,数额小就无所谓;

  14、80%大学生认为任意毁坏公共垃圾桶的行为属违法行为,13.33%则认为不违法,还有6.67%表示不清楚此种行为是否违法;

  15、2.05%大学生表示从来不会关注日常生活中社会发生的法律案件及从中汲取法律知识并尝试从法律角度来分析这一案件,90.77%承认很少有这种自觉性,只有7.18%大学生经常关注这种法律案件且有汲取法律知识的热情。

  备注:本次调查问卷共200份,有效填写人次为195。

  三、原因分析

  (一)、学生方面的因素。

  (1)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主动性。根据调查了解到,仍有14.87%大学生认为法律知识与他们的生活无关。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普遍认为专业知识才是他们应该努力与花放精力的方向,不是法律专业的学生把时间浪费在学法律知识上并不能获得什么实质性利益,是极愚蠢的行为。据我切实了解,多数大学生认为法律枯燥乏味,法律课上基本卧倒一大片,更谈不上会主动学*法律知识。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也只求考试过关,大多数学生重学分轻实效,也是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之一;

  (2)传统的妥协性与劣根性。调查表明,占很大比例的大学生在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坚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妥协观点,得过且过,不采取任何法律措施;(这将助长了违法分子的气焰)

  (3)缺乏实践性。关注日常生活中社会发生的法律案件及从中汲取法律知识并尝试从法律角度来分析这一案件的学生仅占调差人数的7.18%,微乎其微。且只有少数14.36%大学生有过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经历。大学生极少参加法律实践,是对现实法制缺乏感性认识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教师、学校方面的因素

  (1)重视程度不够。除了法律专业的以外,其他院系的有关法律的课程,老师都不会严格要求学生,对于学生在课堂看其他与课程无关的读物或睡觉或听音乐等一切做与法律无关的事的现象,也司空见惯,这似乎也是*年各高校的教学传统了,这师生默契潜滋暗长,发展得顺乎自然。由此,学生得到的法律知识更加贫乏了;

  (2)课堂气氛沉闷。法律知识相对于其他学科,确实比较枯燥,老师授课方式又缺乏生动性,导致课堂气氛呆板,学生昏昏欲睡,鲜有积极性;

  (3)学校宣传力度不够,学生不能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以及其与生活的密切性。

  四、调查总结及应对措施

  调查显示大学生的**及守法自觉性不高。要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必须采取多种途径和灵活多样的方法。为此,我建议学校可有针对性地从三方面入手。

  (一)进行普法教育

  1、教学内容的选择:

  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与需要,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应讲授与学生有一定联系的法律,容易提高学生兴趣,增强普法效果,从而也使学生通过普法教育获得值得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观念;

  2、,教学方法的改革:

  原本枯燥的法律课加上教师死板的教学方式更使学生上课提不起精神。因此,加强对教学方法的改进也是真正提高普法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比如课堂讨论,多进行社会著名案例分析,结合录像等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学*的兴趣,才能使普法达到我们所要达到的效果。

  (二)实践性的增强:

  多组织学生进行与法律有关的活动普法教育毕竟过于抽象,要真正唤醒学生的法律意识,应采取一些更具体,更行之有效的办法,针对大学生年龄及性格特点,把法律意识的培养同组织活动相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学生通过自己模拟法官、律师、检察官、被告等角色,能更加深刻地把我国一些诉讼法程序掌握,也通过模拟对犯罪分子的审判,对旁听的学生起到震慑作用,提高他们守法的警惕性,从而自觉守法;

  2、组织一些有关法学方面的知识智力竞赛;

  3、组织学生去法院旁听,达到开拓视野,深入社会,更深切地体会到用法律保护自己的重要性的效果;

  4、请有关办案人员或著名法学专家来校开讲座,既能让学生了解时事,也能使学生更深切体会法律的权威。

  目前,公民法制观念还是比较淡薄 ,成为推进法治进程的障碍 ,所以 ,树立法制观念 ,增强全社会成员的法律意识 ,是实现我国法治化的前提,更是我们大学生的义务。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篇10

  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 大学生法律意识如何直接关系到未来国家法制建设的进程。为此我们对在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状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法律知识的来源及法律知识重要性的认识、主动应用法律知识的能力、守法与护法意识、法制观及对法律的信任度、基本法律知识的了解与掌握。计25道题。该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份,回收 30份。

  一 法律知识来源及法律知识重要性的认识。

  21%的学生的法律知识主要来源于课堂,73%的学生法律知识来源于电视、电台和报纸,受家庭影响及其他来源的占6%。说明学生学*法律知识的来源广泛,但课堂与其他传播媒介占据主要部分。当问及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时,只有20%的同学认为法律“非常重要,我有麻烦首先想到法律途径解决,没有法律我就没有办法生活”,33%的同学认为“法律比较重要,我有时会尝试使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另外66%的同学认为法律不太重要或者根本没作用。约1/2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强弱受学校的影响最大,约1/3的学生认为社会是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最大因素,家庭及个人因素只占 20%。从中可以看出,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同学对法律的认识仅限于理论层面,还没有渗透到日常的学*生活中。学校组织的一些宣传活动或讲座只有 33%的同学觉得能学到一些东西,剩余67%的同学觉得太形式化,不愿去浪费时间,或者没有参加过。

  二 主动应用法律知识的能力。

  在实际生活中,有意识的应用法律知识的学生比例仍然不高,问卷中,试过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同学只有10%,90%的同学选择暂时没试过。参加勤工俭学或兼职时,有意向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的只占70%,仍有30%的学生完全没有这个意识。买了某种价值不菲的商品但后来现被骗后只有467%的同学会利用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40%的.同学选择直接到商店找负责人赔偿,67%的同学选择把商品扔了,当买个教训,66%的同学选择“到处跟别人说这个商品是假的,叫人不要买。”这说明学生的**意识普遍不强。但可喜的是,当问到“当你真正处于一件法律案件中” 有33%的同学认为自身法律意识不够,但懂得咨询专业人士,67%的同学则认为自身的法律知识足够,而且懂得咨询专业人士。法律本身是一门学理性极强的学科,不掌握一定的法律基础理论,就难以用理论解决现实存在的法律问题。

  三 守法、护法意识。

  由于传统法律意识的思维惯性,以及教育与宣传舆论的局限,大多数学生的法律意识处于一种被动的守法状态,虽然有较高的守法意识,但自觉性仍有待提高。对于一些轻微的违法违规行为,有40%的同学坚决不做,67%的同学选择会视情况而定,还有33%的同学则不介意,跟大众一起做。对于一些来路不明的自行车33%的同学认为自己不会去买,67%的同学则会买,因为很喜欢。

  四 法制观及对法律的信任度。

  当问及“一次你的一个亲密无间的朋友,向你借600元生活费,答应三个月之后还,你会要求他她写借条给你吗” 时,67%的同学认为不用写,30%的同学认为写不写都无所谓,只有33%的同学认为应当写。大多数同学的法律意识还停留在法律心理阶段,只是基于自身日常生活对法律现象的一种表面的、直观的感性认识,远没有形成高水*的法律思想体系。“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与普通人一样犯了罪,应当公*对待。该选项得到了67%的支持率,说明“法律面前人人*等”这一观念已经深入民心。守法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任何人犯了罪都应该受到应有的惩罚。另外,结果显示,所有被调查同学都希望能不断提高自身法律意识。这说明同学对法律意识在现代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清醒的认识,希望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

  五 基本法律知识的了解与掌握。

  在调查问卷中,我们设计了10道具有固定答案的题目考查同学对法律知识的了解程度。各题答对率如下: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篇11

  一:调查方法

  这次调查对象是郑州航院各年级在校大学生。调查的方式是发放和填答电子调查问卷。为了使调查能够真实、客观的反应调查者的思想,我们通过互联网,借鉴相关研究,设计了调查问卷。本次调查不记名。被调查者回答问题的方式主要是采用封闭式的回答方式,即预先设计好四种可能答案,将这些答案全部列于问题下面,由被调查者从中选择一种答案作为自己的答案。调查问卷工发放160份,回馈的有效资料为112份。这些资料是比较完整可靠的,占应调查对象的70%。

  二:调查问卷内容

  题1:你会主动要求学校确定你的权利吗:

  A只有有事情发生,和个人利益冲突,就会要求确认

  b涉及重大利益

  c不会,就算是问了,别人也不会理会你啊

  d想什么呢,这可是在天朝

  题2:“依法治国”的“法”是指

  a:仅指宪法等“法律”级的法律;b:整个法律体系;c:主要指宪法,即“依宪法治国”;d:法治的精神

  题3:“法律至上”的含义

  a:任何人都要守法;

  b:法律的效力高于道德等其他社会行为规范;

  c:一切按既定的法律规则办,不能行使自由裁量权;

  d:法律作为最后的决策依据,即使有一些毛病也要遵守

  题4:现在很多公交车都没有按时到站甚至是延迟15分钟才到车站,你怎么看?

  A可能因为堵车吧,可以原谅 b一边等待,一便在心里臭骂 c打出租车走,不坐了 d打电话或到相关部门进行投诉

  题5:对“法律面前人人*等”的理解

  a:在法律适用上人人*等;b:在立法以及法律适用上人人*等;c:官民*等,官员无特权;d:关键是**与民间法人及公民的*等

  题6:法律的作用

  a:法律目前基本是灵丹妙药;b:有局限性,要严格限制法律适用的范围;c:法治在任何情况下都胜过人治;d:应坚持“德主刑(法律)辅”的原则。

  题7:目前我国的法治状况

  a:已经是法治社会;b:有局限性,要严格限制法律使用的范围;c:各方面都差得很远;d:整体上看人治的影响大于法治

  题8:法治的关键在于

  a: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b:必须保证法律是良好的;c:官员守法,受到法律的有效监督;d:大家都信仰法律,自愿服从法律的统治

  题9:如果你发现你的个人资料被其他人转售,你会怎么办‘

  A自认倒霉 b向周围人抱怨但不会采取任何措施 c直接与之理论 d根据有关法律,积极**

  题10:如果在商场买回来的东西有质量问题,你会:

  A拿着小票去商店要求赔偿 b把东西放一边或扔了,然后心里想再也不去哪里买东西了 c人人都买,就我的有问题,自认倒霉呗 d找回那家店,跟老板吵一架去

  在大学学*中,我们已经先后学*了《思修(全名)》、《马克思主义思想概论》、《***思想概论》,对我国社会主义想想道德建设也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需要说明的是,这次问卷调查不是对每个同学的法律意识做一个是非评判,每个问题的答案也一般不存在绝对对错关系,选择其中的每一个答案都代表着一个人对法律的自己的看法。同时,也不是说同学选择某个答案最正确时就代表着他的法律意识最高。

  我们的调查题目都是生活经常看见或者说到的法律、权利概念,这些概念每个人都应该见识过,也各自有自己的理解。通过我们的调查表明,除了对“依法治国”这一概念比较满意外,其他几个法律概念都存在同学们主观臆断的理解。同学们往往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局限于生活层面,也就是说,没有上升到一种以法律的观念来思考问题。选择不理想的状况说明我们还要加强法律意识的教育,虽然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知识,但在接受真正法律基础教育的时间很少,都是从各种报道或者自己搜索信息时得到,这些东西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与诱导性。建议对每个专业设置法律基础课程,以强化法律意识。

  从总体来看,同学对法治社会认识还是处于一个偏低的水*,做到深入认识形成自己思考的人较少。问卷答案之间没有递进关系,但我们实际地去分析,这里面存在着一个对法律认识的高低问题。不管是各种情况的同学,对法制社会认识的整体情况都是主要集中在教条化的灌输里面,接受的法律知识没有主动性,不符合议和具有朝气与思想的大学生形象。这种现象可以说是一种普遍的'。我们认为,在开设法律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应该从方法上诱导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形成理性的社会意识,特别是权利意识。

  从统计结果来看,同学们对热点法律制度的理解处于中等的水*,权利意识有一定的基础,但是没有达到较好的状态,完全有提升的空间。因为对这些制度的了解,不仅仅是对同学们生活的处理纠纷等法律问题的帮助,这些更代表着一个人的文化底蕴,在交际交往中,如果能对这些制度有自己的、深刻的认识,别人会对你作出更高的定位,在展示自己才能的时候更加具有优势。建议学校多提供这方面的高水*的法律讲座,拓展同学们的视野,丰富法律知识。各个类型的区别不是特别明显。

  关于当代大学生的权利意识,可以得出结论:首先,当代大学生心理上的独立性并不强,权利认知水*不高。其次,当代大学生的权利行为解释系统去权威化,在处理学校和自身矛盾时,解决途径具有自发性。第三,当代大学生对自身的公民权利、受教育权利的总体评价是积极的,但对自身在大学发展中地位的评价不高。第四,当代大学生对未来大学的发展参与意识强,同时对于规则意识的培养认同度较高。第五,权利意识培养和教育使得大学生获得了法律常识,但与媒体、家庭和中小学公民教育相比,大学的公民教育特别是权利观念教育不占优势。

  当代大学生成长于中国市场经济发挥巨大效能的历史阶段,他们崇尚自由,重视个体发展, 但是他们也正处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背负着几代人的大学梦,客观上受教育的时间延长,没有生产劳动的经历,缺乏经济独立性,更缺乏人格上的独立要求。加之传统的义务教育,注重灌输,讲究行为规导,缺少思辨解释系统,因此不能引发他们真诚的思考。

  同时,我们看到,和学生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诸如《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并没有以正面的形式与学生接触,将两者联系起来的往往是各所大学根据上位法所制定的《学生守则》。学校在对新生进行的校纪校规的教育中,对《学生守则》也仅做大概的介绍,施以形式化的检验,并没有将其当作必不可少的权利教育,纳入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尝试提出以下几个值得注意的方面。第一,将合理的契约精神贯彻到产生校生关系的整个过程之中。高校需要明确履行告知义务,特别是在形成校生关系之初。高校进行招生宣传时,有义务公开其针对校生关系制定的管理制度,包括学生守则规定,以显契约精神,学生可以在不同大学之中,针对大学品牌、大学服务管理水*,尤其是大学对学生实施管理的规章制度进行综合选择,这样可以促使社会各界监督大学的规章制度合法、合理化。

  第二,实现完整、系统的权利教育。首先,要强化新生入校期间的“**权利意识教育”。目前,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入校初对本校学生守则进行集中学*。这种方式集中、高效地让学生在最短时间知道学校的规章制度,但这种方式难免显得太过急于求成,而且目前各高校的学生守则读本,呆板枯燥,没有适时地编入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理解的法律知识和法律背景解读。其次,对于大学生的权利意识培养,需要既博又精。当代大学生不缺少法律常识,他们缺少的是对于法律知识和渊源的正确理解和反思*惯。同时,权利意识教育还需要配套开设哲学、伦理、逻辑、历史等通识选修课程,增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第三,着力培养一批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法律、权利教育的教师,他们既要有良好的课程教学知识,还要有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实战经验。这一批教师就是学生思政辅导员。辅导员需要掌握统一的法律知识,具备对学生权利意识教育中进行准确法律解释的工作能力。第四,加强高校与学生关系的行政法学研究,加快填补高等教育系统内的立法缺漏,对《学生法》的提议进行进一步调研。与此同时,根据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畅通大学生权利救济途径,针对目前学生申诉委员会在程序上完备,但学生权益维护不足的情况,加紧探讨学生申诉委员会进行工作的可操作性研究。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篇12

  现今社会城市居民法律观点偏差,法制观念淡薄。居民的法律知识水*不高 。作为现代人,应当具备法律素养,这成为现代市民特别是青年大学生立足社会的基本条件。然而,实践中源源不断的各类大学生犯罪现象,频频向我们告示:一年一度的“法制教育”课并未让学生们真正懂法,传统的法制教育模式走到了非改不可的尽头。当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水*还很低,违法犯罪的大学生多数法律知识贫乏,法制观念淡薄,他们不懂得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年来一升再升的大学生犯罪数据,频频向我们告示:校园并不*静,大学生们的法律素养还十分贫瘠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衡量法律意识水*高低的一个重要依据。人们的法律意识水*的高低与其文化程度成正比。虽然我国高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衡量法律意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衡量法律意识水*高低的一个重要依据。人们的法律意识水*的高低与其文化程度成正比。

  对此,我对我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1、调查的基本方法

  对于此类调查题目,我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首先,筛选题目,再分发给各个当地大学校园的同学,再选择10名同学完成问卷调查,最后再根据同学们的问卷结果作出相应的结论。

  调查问卷如下:

  1、你认为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用处?

  a、非常有用45.11% b、一般35.71% c、基本没用6.02% d、法律不如权力有用11.65%

  2、你生活中的法律知识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a、电视上48.12% b、报纸上16.54% c、学校的课本上35.34% d、家庭的影响4.51% e、其他13.91%

  3、你认为你在生活中*均每学期遇到法律问题的频率为:

  a、20次以上5.26% b、20次?10次6.39% c、10次?5次21.8% d、5次以下50.75% e、0次16.17%

  4、当你的权益受到侵害时,你首先想到的是?

  a、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50% b、用武力解决6.02% c、通过关系解决.15.79% d、感觉很委屈但是认为也是没办法的事16.17% e、根本没有在意过9.40%

  8、当今虽然是法制社会,也存在着家庭暴力、婚姻财产纠纷等很多问题,你认为:a、清官难断家务事74.05% b、清官易断家务事25.95%

  (1)、如果你选择了a,那么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a、法律法规不健全30.70% b、群众的法制意识不强29.57% c、法官的职业素质不够高4.01% d、法律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35.21%

  (2)、如果你选择了b,那么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a、法律法规健全52.6% b、多年的普法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效9.40% c、法官能够正确地把握“一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15.41% d、一切问题在法律面前都能够得到解决3.38%

  10、假如你在公交车上遇到骚扰时,你会如何去做?

  a、出声制止,维护自己的权益49.25% b、用适当的方法让他得到惩罚28.95% c、瞪他一眼,然后换个地方或下车20.31% d、默默的离开,不敢出声。3.38%

  16、你希望多了解一些法律知识吗?

  a、希望92.11% b、不希望7.89%

  17、你希望法律基础课要如何上?

  a、尽可能介绍能解决社会生活的法律法规33.08% b、从案例中说明相关法律理论,类似于《今日说法》61.65% c、按照教材的内容和顺序进行教学5.26% d、最好取消这门课,与日常学*生活无关4.14% e、我觉得这样比较好;

  2、导致调查结果的原因

  可见他们还是很关心身边的人和事的,一些法律常识大部分同学还是知道的,由于问卷设计的不够合理,可能误导了同学们的思想,让数据不够真实,此次调查的结果说明,同学们的法律意识比较弱,知识也比较缺乏,从数据上看,同学们都没有太在意生活中的法律问题,也许他们觉得,在生活中遇到麻烦是必然的,并不是法律问题,也有可能受家庭、社会等各种因素影响,让他们认为权利比法律有用。

  此次调查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大学生大都重视专业课,而对法律基础课不予以重视,只是临到考试的时候突击,应付了事,大多数学生重学分,轻实效,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大学生不可能有扎实的法律基

  础知识。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通过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使他们把提高法律意识从自在的行为变为自觉的行为,从而意识到法律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并把法律当成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法律意识是一种较为宽泛的.社会意识表现形式,对于大学生来讲,法律意识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对实际法律问题的观点、态度与解决方法,简单得说,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法律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是对每一个大学生素质修养的必备要求,是能够懂法运用法律的前提;对实际案例的解决是法律意识高低的具体表现,具有直观性。

  3、对大学生如何提高法律意识的意见

  根据此次调查,我们应该看到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教育,加强综合管理,高等院校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要从根本上抓起,就具体到高等院校对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高度重视及各种有关法律方面的宣传。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应着重以下2个方面:

  1。高校应营造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的学校环境。

  2。高校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3。鼓励大学生观看有关法律知识方面的书籍或电视节目,能尽量做到普法、懂法,认识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意义。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菁选(扩展4)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菁选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我们眼下的社会,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1

  一:调查方法

  这次调查对象是郑州航院各年级在校大学生。调查的方式是发放和填答电子调查问卷。为了使调查能够真实、客观的反应调查者的思想,我们通过互联网,借鉴相关研究,设计了调查问卷。本次调查不记名。被调查者回答问题的方式主要是采用封闭式的回答方式,即预先设计好四种可能答案,将这些答案全部列于问题下面,由被调查者从中选择一种答案作为自己的答案。调查问卷工发放160份,回馈的有效资料为112份。这些资料是比较完整可靠的,占应调查对象的70%。

  二:调查问卷内容

  题1:你会主动要求学校确定你的权利吗:

  A只有有事情发生,和个人利益冲突,就会要求确认

  b涉及重大利益

  c不会,就算是问了,别人也不会理会你啊

  d想什么呢,这可是在天朝

  题2:“依法治国”的“法”是指

  a:仅指宪法等“法律”级的法律;b:整个法律体系;c:主要指宪法,即“依宪法治国”;d:法治的精神

  题3:“法律至上”的含义

  a:任何人都要守法;

  b:法律的效力高于道德等其他社会行为规范;

  c:一切按既定的法律规则办,不能行使自由裁量权;

  d:法律作为最后的决策依据,即使有一些毛病也要遵守

  题4:现在很多公交车都没有按时到站甚至是延迟15分钟才到车站,你怎么看?

  A可能因为堵车吧,可以原谅 b一边等待,一便在心里臭骂 c打出租车走,不坐了 d打电话或到相关部门进行投诉

  题5:对“法律面前人人*等”的理解

  a:在法律适用上人人*等;b:在立法以及法律适用上人人*等;c:官民*等,官员无特权;d:关键是**与民间法人及公民的*等

  题6:法律的作用

  a:法律目前基本是灵丹妙药;b:有局限性,要严格限制法律适用的范围;c:法治在任何情况下都胜过人治;d:应坚持“德主刑(法律)辅”的原则。

  题7:目前我国的法治状况

  a:已经是法治社会;b:有局限性,要严格限制法律使用的范围;c:各方面都差得很远;d:整体上看人治的影响大于法治

  题8:法治的关键在于

  a: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b:必须保证法律是良好的;c:官员守法,受到法律的有效监督;d:大家都信仰法律,自愿服从法律的统治

  题9:如果你发现你的个人资料被其他人转售,你会怎么办‘

  A自认倒霉 b向周围人抱怨但不会采取任何措施 c直接与之理论 d根据有关法律,积极**

  题10:如果在商场买回来的东西有质量问题,你会:

  A拿着小票去商店要求赔偿 b把东西放一边或扔了,然后心里想再也不去哪里买东西了 c人人都买,就我的有问题,自认倒霉呗 d找回那家店,跟老板吵一架去

  在大学学*中,我们已经先后学*了《思修(全名)》、《马克思主义思想概论》、《***思想概论》,对我国社会主义想想道德建设也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需要说明的是,这次问卷调查不是对每个同学的法律意识做一个是非评判,每个问题的答案也一般不存在绝对对错关系,选择其中的每一个答案都代表着一个人对法律的自己的看法。同时,也不是说同学选择某个答案最正确时就代表着他的法律意识最高。

  我们的调查题目都是生活经常看见或者说到的法律、权利概念,这些概念每个人都应该见识过,也各自有自己的理解。通过我们的调查表明,除了对“依法治国”这一概念比较满意外,其他几个法律概念都存在同学们主观臆断的理解。同学们往往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局限于生活层面,也就是说,没有上升到一种以法律的观念来思考问题。选择不理想的状况说明我们还要加强法律意识的教育,虽然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知识,但在接受真正法律基础教育的时间很少,都是从各种报道或者自己搜索信息时得到,这些东西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与诱导性。建议对每个专业设置法律基础课程,以强化法律意识。

  从总体来看,同学对法治社会认识还是处于一个偏低的水*,做到深入认识形成自己思考的.人较少。问卷答案之间没有递进关系,但我们实际地去分析,这里面存在着一个对法律认识的高低问题。不管是各种情况的同学,对法制社会认识的整体情况都是主要集中在教条化的灌输里面,接受的法律知识没有主动性,不符合议和具有朝气与思想的大学生形象。这种现象可以说是一种普遍的。我们认为,在开设法律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应该从方法上诱导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形成理性的社会意识,特别是权利意识。

  从统计结果来看,同学们对热点法律制度的理解处于中等的水*,权利意识有一定的基础,但是没有达到较好的状态,完全有提升的空间。因为对这些制度的了解,不仅仅是对同学们生活的处理纠纷等法律问题的帮助,这些更代表着一个人的文化底蕴,在交际交往中,如果能对这些制度有自己的、深刻的认识,别人会对你作出更高的定位,在展示自己才能的时候更加具有优势。建议学校多提供这方面的高水*的法律讲座,拓展同学们的视野,丰富法律知识。各个类型的区别不是特别明显。

  关于当代大学生的权利意识,可以得出结论:首先,当代大学生心理上的独立性并不强,权利认知水*不高。其次,当代大学生的权利行为解释系统去权威化,在处理学校和自身矛盾时,解决途径具有自发性。第三,当代大学生对自身的公民权利、受教育权利的总体评价是积极的,但对自身在大学发展中地位的评价不高。第四,当代大学生对未来大学的发展参与意识强,同时对于规则意识的培养认同度较高。第五,权利意识培养和教育使得大学生获得了法律常识,但与媒体、家庭和中小学公民教育相比,大学的公民教育特别是权利观念教育不占优势。

  当代大学生成长于中国市场经济发挥巨大效能的历史阶段,他们崇尚自由,重视个体发展, 但是他们也正处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背负着几代人的大学梦,客观上受教育的时间延长,没有生产劳动的经历,缺乏经济独立性,更缺乏人格上的独立要求。加之传统的义务教育,注重灌输,讲究行为规导,缺少思辨解释系统,因此不能引发他们真诚的思考。

  同时,我们看到,和学生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诸如《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并没有以正面的形式与学生接触,将两者联系起来的往往是各所大学根据上位法所制定的《学生守则》。学校在对新生进行的校纪校规的教育中,对《学生守则》也仅做大概的介绍,施以形式化的检验,并没有将其当作必不可少的权利教育,纳入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尝试提出以下几个值得注意的方面。第一,将合理的契约精神贯彻到产生校生关系的整个过程之中。高校需要明确履行告知义务,特别是在形成校生关系之初。高校进行招生宣传时,有义务公开其针对校生关系制定的管理制度,包括学生守则规定,以显契约精神,学生可以在不同大学之中,针对大学品牌、大学服务管理水*,尤其是大学对学生实施管理的规章制度进行综合选择,这样可以促使社会各界监督大学的规章制度合法、合理化。

  第二,实现完整、系统的权利教育。首先,要强化新生入校期间的“**权利意识教育”。目前,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入校初对本校学生守则进行集中学*。这种方式集中、高效地让学生在最短时间知道学校的规章制度,但这种方式难免显得太过急于求成,而且目前各高校的学生守则读本,呆板枯燥,没有适时地编入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理解的法律知识和法律背景解读。其次,对于大学生的权利意识培养,需要既博又精。当代大学生不缺少法律常识,他们缺少的是对于法律知识和渊源的正确理解和反思*惯。同时,权利意识教育还需要配套开设哲学、伦理、逻辑、历史等通识选修课程,增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第三,着力培养一批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法律、权利教育的教师,他们既要有良好的课程教学知识,还要有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实战经验。这一批教师就是学生思政辅导员。辅导员需要掌握统一的法律知识,具备对学生权利意识教育中进行准确法律解释的工作能力。第四,加强高校与学生关系的行政法学研究,加快填补高等教育系统内的立法缺漏,对《学生法》的提议进行进一步调研。与此同时,根据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畅通大学生权利救济途径,针对目前学生申诉委员会在程序上完备,但学生权益维护不足的情况,加紧探讨学生申诉委员会进行工作的可操作性研究。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2

  摘要:本次调查以“大学生法制意识”为主题,通过调查、分析等方法的运用,

  对当代大学生地法制意识进行了分析,了解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及特点,并对提高大学生法制意识提出了几点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大学生;法制意识;现状;对策

  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深入贯彻,中国正逐步向一个法治国家迈进,在一个国家的法制建设进程中,公民法制观念的水*是根本性的、决定性的因素。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法制观念更需加强。为了进一步了解当代大学生法制意识的现状,进行了一次“大学生法制意识的问卷调查”。

  一、 当前大学生法制意识的现状及分析

  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法制意识状况,我们在浙江农林大学的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了问卷100份,回收95份,有效回收率为95%。对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分析后,我们得出如下结果:

  (一)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不高,法律知识知晓程度不高。

  在调查中,对“你对自己掌握的法制知识程度的评价”的回答中,只有5.3%的学生对自己所掌握的法制知识程度表示满意,可见当代大学生对自己所掌握的法律知识认识程度普遍不高,法律知识水*也相对较低。在“你知道我国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的是以下哪一部法律?”的调查中,仍有15.8%的学生认为我国的根本法不是宪法而是其他法,可见对这一基础的法律知识还有学生不太了解,虽然大学里我们学过一些法律基础知识,但大多数学生都只顾及自己专业的学*而缺少对法律知识的关注,我们说知识是观念的基础,没有足够的法律知识的积累, 就不可能形成法制观念,已受到较高水*教育的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却不容乐观。

  (二)法律信仰不高,没有形成法律*惯

  在调查中,被问到“在你所有的经历中,曾经运用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吗?”只有31.6%的少数有过**经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缺少践行法律行为,没有形成法律*惯。回答“当您权利受到侵害时,你首先想到的是”时,只有26.5%的学生会想到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大部分学生首先想到的是通过关系来解决,但也有10.5%的学生会采用武力或者是忍气吞声。可见,大学生缺乏权利观念,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积极主动地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而是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法律,更加倾向于通过人际关系来解决问题,这是法律信仰不高的体现,这种靠人际关系的观念在大学生中普遍盛行,这种扭曲的观念不利于和谐社会和法治社会的建设,这值得我们反思。有些学生甚至会放弃法律武器,采用武力的手段来讨回“公道”,导致了违法犯罪的可能性。

  (三)对法律有所关注,关心中国法制,但对法制现状缺乏信心

  对“在你的印象中,法律与你的生活的关系是”的回答中,有47.4%的学生认为关注时事新闻能感觉到法律与生活的关系和21.1%的学生认为时刻关注法律事件,能感到生活处处与发现法相关,可见大学生对法律还是有所关注,但很少的同学从法律事件中关注法律,只是从一些时事新闻中感受法律。被问到“你认为现在我们国家的普法力度够不够?”,有68.4%的学生认为我们国家当前普法的力度还不够,很少有同学认为普法力度这件事表示无所谓,可以看出,法治社

  会是大学生的追求,对国家的法制建设还是很关心的。被问到“你认为我国法律不能有效执行的原因是”, 居然有78.9%的学生认为是由于执法机关执法不严,以及一些领导与干部不守法。可见大学生现在的法制现状表示不乐观,官员不守法的风气影响到了法律的威严和人们对法律的敬畏,官员没有起到表率作用,使得普通民众失去了对法律的信心。在“你相信法律途径能够真正帮你解决问题吗”的调查中,有57.9%的学生认为只能解决某些事情,甚至31.6%的学生认为走法律途径只会使问题进一步恶化,可以看出我们学生对法律缺乏信心,在大学生心中法律不是能很好解决问题的途径,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法制的现状, 他们对法律缺乏信心,因而很少有人诉诸于法律,可见,大多数人选择依靠人际关系解决问题和执法机关自身执法不严以及官员不守法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形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对法制现状缺乏信心。(四)对公检法等执法机关的印象较负面在“对于法院、***、***等执法机关,你的态度是”的调查中,有10.5%的学生不信任,36.8%的学生除非不得已,不跟他们打交道,对公检法等执法机关的信任度只有52.6%,没有充分的信任。

  由此也可以看出大学生对这些执法机关不太了解,对这些部门抱有一种畏惧的心理。在“你认为对法律的执行,哪些监督是有效的”的调查中,认为应该群众监督有效的多达89.5%,而媒体监督与党委,**等领导监督的分别为78.9%和57.9%,只有少数人认为执行机关的自我监督是有效的,可见大学生对执法机关内部机关监督表示不满意和缺乏信心,更加相信用群众和媒体来监督这些机关对法律的执行。针对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当前大学生的法制意识并不乐观,法律意识水*还很低,法制观念淡薄,他们不懂得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更倾向于用人际关系来解决问题同时对法律的关注程度还不够,同时大学生对法律的信仰引人思考,要探究其多方面的原因。

  二、大学生法制意识提高的对策

  (一)健全法律运行机制,加强道德规范建设,创造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法治环境和舆论环境。

  大学生思想开放,时代感强,主观上期望法治,关心国家法制建设,但世界观还未完全成熟,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因此,立法、执法、司法部门做到立法的民主化、科学化,执法的程序化,守法的自觉化;大众传播媒体和各种社会力量应利用普法、守法、执法和监督法律实施的模范人物和典型事迹,进行生动的法制宣传,创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和舆论环境,对于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 齐抓共管,着力构建高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学生法制教育网络。

  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提升他们的`法律素养,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而是涉及家庭、社区以及整个社会的各个层面的系统而复杂的教育工程,它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一个长远的规划。因此,需要全体社会共同关注,需要各个环节紧密配合。首先,作为大学生法制教育主阵地的学校,必须实施依法治校,保证良好的校园生活环境,切实抵制社会不良文化的进入;其次,家长要注重对自己孩子的了解,配合学校教育,并且注重给孩子良好的熏陶;司法机关也应该有重点地与大学定期联系,加强校内的司法宣传教育;**职能部门则应力所能及地为大学排忧解难,要切实采取可行的措施,优化社会大环境以及校园环境。

  (三)开展校园法制文化活动,加大普法力度,以适应素质教育对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要求

  学校应当积极拓展法学选修课的开设门类和开设范围,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兴趣和需求,使学生从理性的层面对整个法治、法律及各部门法的基本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有一个宏观把握,组织大学生看一些著名案例的录像,请有关办案人员或著名法学专家来校开讲座;组织学生旁听法院庭审,亲身体验法院审理各类案件的程序,了解我国的审判制度;组织学生到监狱考察参观,通过服刑人员现身说法,使学生受到生动且深刻的法制教育;开展“模拟法庭”活动,通过大学生自己模拟法官、律师、检察官、被告等角色,掌握诉讼程序,震撼心灵,提高守法意识;组织一些有关法学方面的知识竞赛,加大普法的力度,从而逐步培养出适应现代素质教育要求的具有较高的法律意识的大学生。

  (四)司法机关应该建立法律公信度,提高公民对法律的信仰度

  不断暴露的司法不公问题,司法腐败现象,领导与干部自身的不守法,使得人民对法律的信任度急剧下降,法律的信任危机越来越严重。因而要加强公、检、法机关的规范化整治,执法机关自身做好表率,加强对腐败的打击力度,维护法律的尊严,确保司法独立、司法公正,坚决杜绝“走后门”、“拉关系”等不良风气,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依法办事的观念,增强大学生对法律的信任,从而让大学生树立更加正确的世界观,真正做到有法必依,而不再是以为的依赖人际关系,建立法律的公信度是法治进程的关键一环,有利于普法在大学生中的深入。

  结语: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对其个人的成长,中国的法制化进程具有深远的意义。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中国法治社会建设的生力军,他们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法律素质如何,关系到我国法治建设能否顺利推进。针对目前大学生普遍缺乏法制意识,对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成为了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而且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党和国家的支持,还需要家庭、学校与社会的通力合作,有效调节社会资源,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出一个有利于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的良好环境,使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实现良性发展,使青年学子成为一个有理想、负有社会责任感、诚实守信、综合素质较高、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为社会输送具有较强法律意识的跨世纪人才,才能促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的繁荣与发展,才能实现国富民强的宏伟目标。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3

  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 大学生法律意识如何直接关系到未来国家法制建设的进程。为此我们对在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状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法律知识的来源及法律知识重要性的认识、主动应用法律知识的能力、守法与护法意识、法制观及对法律的信任度、基本法律知识的了解与掌握。计25道题。该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份,回收 30份。

  一 法律知识来源及法律知识重要性的认识。

  21%的学生的法律知识主要来源于课堂,73%的学生法律知识来源于电视、电台和报纸,受家庭影响及其他来源的占6%。说明学生学*法律知识的来源广泛,但课堂与其他传播媒介占据主要部分。当问及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时,只有20%的同学认为法律“非常重要,我有麻烦首先想到法律途径解决,没有法律我就没有办法生活”,33%的同学认为“法律比较重要,我有时会尝试使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另外66%的同学认为法律不太重要或者根本没作用。约1/2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强弱受学校的'影响最大,约1/3的学生认为社会是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最大因素,家庭及个人因素只占 20%。从中可以看出,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同学对法律的认识仅限于理论层面,还没有渗透到日常的学*生活中。学校组织的一些宣传活动或讲座只有 33%的同学觉得能学到一些东西,剩余67%的同学觉得太形式化,不愿去浪费时间,或者没有参加过。

  二 主动应用法律知识的能力。

  在实际生活中,有意识的应用法律知识的学生比例仍然不高,问卷中,试过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同学只有10%,90%的同学选择暂时没试过。参加勤工俭学或兼职时,有意向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的只占70%,仍有30%的学生完全没有这个意识。买了某种价值不菲的商品但后来现被骗后只有467%的同学会利用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40%的同学选择直接到商店找负责人赔偿,67%的同学选择把商品扔了,当买个教训,66%的同学选择“到处跟别人说这个商品是假的,叫人不要买。”这说明学生的**意识普遍不强。但可喜的是,当问到“当你真正处于一件法律案件中” 有33%的同学认为自身法律意识不够,但懂得咨询专业人士,67%的同学则认为自身的法律知识足够,而且懂得咨询专业人士。法律本身是一门学理性极强的学科,不掌握一定的法律基础理论,就难以用理论解决现实存在的法律问题。

  三 守法、护法意识。

  由于传统法律意识的思维惯性,以及教育与宣传舆论的局限,大多数学生的法律意识处于一种被动的守法状态,虽然有较高的守法意识,但自觉性仍有待提高。对于一些轻微的违法违规行为,有40%的同学坚决不做,67%的同学选择会视情况而定,还有33%的同学则不介意,跟大众一起做。对于一些来路不明的自行车33%的同学认为自己不会去买,67%的同学则会买,因为很喜欢。

  四 法制观及对法律的信任度。

  当问及“一次你的一个亲密无间的朋友,向你借600元生活费,答应三个月之后还,你会要求他她写借条给你吗” 时,67%的同学认为不用写,30%的同学认为写不写都无所谓,只有33%的同学认为应当写。大多数同学的法律意识还停留在法律心理阶段,只是基于自身日常生活对法律现象的一种表面的、直观的感性认识,远没有形成高水*的法律思想体系。“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与普通人一样犯了罪,应当公*对待。该选项得到了67%的支持率,说明“法律面前人人*等”这一观念已经深入民心。守法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任何人犯了罪都应该受到应有的惩罚。另外,结果显示,所有被调查同学都希望能不断提高自身法律意识。这说明同学对法律意识在现代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清醒的认识,希望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

  五 基本法律知识的了解与掌握。

  在调查问卷中,我们设计了10道具有固定答案的题目考查同学对法律知识的了解程度。各题答对率如下: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4

  法律意识,是人们的法律观点和法律情感的总和,其内容包括对法的本质、作用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要求和态度,对法律的评价和解释,对自己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对某种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关于法律现象的知识以及法制观念等。大学生法律意识是大学生群体对法、法律或其现象的反应形式,即心理、知识、观点和思想,包括对法律的情感、认知、评价和信仰等的内心体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也是未来社会的支撑主体,其法律意识如何,直接影响到公民的法律素质和整个社会法治文明的程度。

  一、研究和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意义

  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进行客观、准确的研究及分析,是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律教育,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遵守法律内在自觉性的基础。

  从年龄上讲,大学生是一个横跨青年和成年的群体,由于尚未形成成熟、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其法律意识带有明显的易变性和不成熟性。加之历史原因、外部环境以及大学生自身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个别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行为与社会要求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和法律需求,对于提高法律教育的针对性,切实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大学生遵守法律内在自觉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长远方针,是国家法制建设的百年大计,是促进培养现代化合格人才的需要。

  二、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与分析

  (一)调查形式和结果

  经过对某医科大学汾阳分校09,10,11三个年级多名大学生的法律知识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 100份,收回 100份,收回率 100%。其结果显示:

  1. 法律知识的来源及对法律知识重要性的认识 34.23%的学生的法律知识主要来源于学校的教育,44.34%的学生法律知识来源于电视和报纸,受家庭影响及其他来源的占21.43%。自己认为掌握了必要的法律知识且能灵活运用于解决现实问题的学生占22.5%,77.5%的学生认为自己法律知识不足或不能灵活运用。77.6%的学生认为需要学*或深入学*法律知识,13.8%的人认为只需要了解一下就可以了,9.6%的学生认为完全不需要。约1/3的学生认为造成法律意识薄弱的原因为法律教育活动的局限性,1/2的学生认为社会的不良风气及贫富悬殊是主要原因。这表明大部分学生法律知识缺乏,学校系统的法律知识教育不足,不能满足大部

  分学生的需求。

  2. 主动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 在实际生活中,有意识的主动运用法律知识的学生比例仍然不高,如参加勤工俭学时,有意向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的占61%,无意向的人占39%;被骗或被盗、被抢时选择向**机关或学校保卫处报案的占87%,不报告的占13%;认为报案没用或司法机关不能提供有效保护的人占15.2%。遇到不法行为时,男生选择漠不关心的比例占到10%左右,女生比例占6%。

  3. 对法律的信任度和对当前法治的整体现状的满意度 对法律保持信任的学生占35%,认为法律会越来越完善的学生占31.2%,而认为法律不如权利有用及法律越来越成为有钱人和有权人的工具的占33.8%。对“法院做出公正判决有信心”者占2***%,对“当前整体法治环境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达69.8%。这一方面说明作为法治前提的民主立法及其程序还很不健全,司法不公乃至司法腐 败现象仍然畅通无阻;另一方面这种消极的法律意识也会严重地影响到公民法律信仰确立和法治理想信念的最终建立,表现出大学生法律信仰的一定程度的缺失,也反映了不利于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法治环境和氛围。

  (二)调查结果分析

  由于大学生法律意识是一个多要素、多层次的复杂系统,要精确全面地概括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的现状并非易事,所以本文只能结合调查结果,对当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所存在的问题作一个粗浅的概括:

  1. 大学

  生缺乏从总体上准确理解和把握现代法治的基本精神 现代法治是以民主为基础,以保障人权为核心,与传统的法制有着本质的区别,它视法为工具与目的的统一,并更加强调法的目的价值,而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对法的民主基础尚未有明确的意识,仍然存在着一种传统意义上将法作为统治工具的法律观。譬如,他们也认可“法治”反对“人治”,但受到传统人治观念和现实中一些“权大于法”现象的影响,往往认为法律只具有工具价值而非目的价值;他们也认可民主反对专制,但受到中国现实国情的制约,往往认为法制只存在于民主制度而专制制度下就没有法制,没有认识到法制既可以与专制相结合,也可以与民主相结合,而只有以民主为社会基础的法制模式,才能称之为真正的法治。

  2. 有感性法律意识,但缺乏理性法律意识 法律本身是一门学理性极强的学科,不掌握一定的法律基础理论,就难以用理论解决现实存在的法律问题。大多数大学生对法律的认识还只处于初级的感性阶段,正是因为缺乏系统的法学理论学*,使得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仍处于对法律本质认知的启蒙状态。比如,多数学生都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但对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内容却知之甚少,现代法治国家普遍都是实行宪 政的国家,若不能将宪法提到宪 政的高度加以认识,在论及宪法内容时不能立即想到公民的权利以及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关系等诸如此类的关键问题,则是缺乏现代法治意识和宪 政意识的表现。

  三、培养和塑造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主要途径

  针对当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与分析,现提出如下几点对策建议:

  (一)健全法律运行机制,加强道德规范建设,创造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法治环境和舆论环境

  大学生思想开放,时代感强,主观上期望法治,关心国家法制建设,但世界观还未完全成熟,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因此,立法、执法、司法部门做到立法的民主化、科学化,执法的程序化,守法的自觉化;大众传播媒体和各种社会力量应利用普法、守法、执法和监督法律实施的模范人物和典型事迹,进行生动的法制宣传,创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和舆论环境,对于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实行“依法治校”,营造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氛围

  高校的法治环境如果是民主、*等的,必然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正确树立起到积极正面的影响,反之亦然。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活动要有章可循,程序合法。学校制定校纪校规时,要确保所建立和使用的规章制度不违背法治的精神,与国家现阶段所颁布和使用的法律法规不冲突,并“严格按照教育法律的原则与规定,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尊重学生人格,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形成符合法治精神的育人环境,不断提高学校管理者、教师的法律素质,提高学校依法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

  (三)深化大学“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改革,开展校园法制文化活动,以适应素质教育对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要求。

  目前的“法律基础”课教材,普遍存在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的问题。教材内容未突出重点,只注重编写的系统性,教材内容几乎涵盖了我国现行的法律,书中几乎无任何案例对相应法理进行释疑,而法律条文中大量引进的专业术语对于非法律专业的学生来说无异于读天书,不适应学生自学和阅读的需求。大学“法律基础”课应改为法理学课,或者至少从内容上突出对法治的基本理论、现代法的基本观念和法律的基本精神的介绍。同时,应当积极拓展法学选修课的开设门类和开设范围,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兴趣和需求,使学生从理性的层面对整个法治、法律及各部门法的基本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有一个宏观把握,从而逐步培养出适应现代素质教育要求的具有较高的法律意识的大学生。

  学校是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场所,但仅靠学校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一个长远的规划和具体的安排,它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社会教育工程。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要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心理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与国家的各种建设规程同步进行,形成良好的法制教育大环境,才能为社会输送具有较强法律意识的跨世纪人才。因此,高

  等院校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提高公民法律意识的主要任务。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5

  摘要:从一个“乡土气息”浓重的中国迈向充满“时代气息”的现代中国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在中国,礼治秩序与制度的解构过程同时也是现代化法治秩序与制度的建构过程,而制度变迁最为关键的当是孕育于制度中的法权利观念与文化因子”。在这样一个时代中,培养和造就什么样的人才是我们需要予以关注和重视的问题,我们培养的人才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成为“蕴含法治秩序与制度变迁因子和观念”的俊才则更为重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顺利召开,依法治国再一次被提了出来,作为一名大学生,坚持贯彻党的基本方针,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伟大事业。此时,我们要树立好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学*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意识。

  关键词: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分析

  1调查研究背景介绍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进程上有很大的进步,并且已经取得比较骄人的成绩,同时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也日趋完善,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但是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利益分配出现比较大的差距,当前社会出现许多影响社会治安形势的不安定因素,同时青少年的违法犯罪现象越来越频发,并呈现低年龄化趋势,犯罪倾向组织化,暴力化和手段**化。这些现象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大学生自身成才的迫切需要。

  2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调查研究的目的

  未来的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中流砥柱,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如何卓有成效地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一个具有战略性意义的重大课题。我们要通过研究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扫除培养他们法律意识的障碍,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维护社会稳定和推进我国法治化建设进程。

  调查研究的方法

  我们通过积极汲取现有的关于法律意识培养的理论成果,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的研究,更加理性地思考与改进大学生法律意识目前存在的不足,笔者这次所做的调查主要采取问卷形式,综合运用比较分析法、归纳与演绎法、心理分析法等,试图多角度、多视野来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进行调查,通过分析调查结果,归纳出目前该群体在法律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原因,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工作的开展和推进中国法治化的进程。

  调查研究的意义

  有利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等多方面。其中影响他们最重要的素质是思想道德素质,而法律意识作为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低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既有助于提高大学生遵纪守法、辨别是非的能力,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也有助于提升他们的xx能力,同时还可以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的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有利于构建安全、和谐的校园

  大学生群体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尚未成熟,加之其法律意识比较淡薄,造成他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存在着欠缺,导致他们在遇事后会比较盲从并易冲动,从而诱发犯罪的产生。大学生违法犯罪已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社会问题,因而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就显得越来越重要,这样不但可以引导大学生做到自觉守法、用法,还可以预防和减少大学生违法犯罪,维护校园的和谐与安全。

  有利于实现法治的现代化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依法治国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实现法治现代化能够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法律意识尤其是法律信仰,是实现法治现代化的内在动因。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法律至上意识、*等意识、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引导他们厘清民主与法治、自由与秩序、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从而推进法治建设的现代化进程。

  3调查研究设计

  调查研究的方法

  在本次调查中,根据我们的调查内容,调查目的,我们此次选择的调查方式是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收集资料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自填问卷法,二是结构访问法。

  20xx年1月26日至2月24日,我们通过发送问卷进行网络调查和在校调查,无记名填写调查问卷,此次问卷调查共发放600份,收回问卷573份,其中有效问卷566份。人工进行调查结果分析,从而得出调查结论。

  调查问卷的设计

  在调查问卷的设计过程中,我们参考了诸如殷发志撰文的《上海市市民法律素质抽样调查的统计分析报告》等研究社会大众法律意识的文章,参考了诸如张萍、强昌文的《大学生法治意识现状及分析报告》等以大学生法律意识为调查对象的文章,以及参考了舒国澄、李宏勃的《法理学阶梯》等法理学著作,吸取了***、法院工作者提出的中肯建议。

  调查的对象:

  本组人员在河北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河北经贸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燕山大学和石家庄铁道大学实施研究调查,以获取最新、最真实的数据。

  4调查问卷的剔除类别

  (1)整份问卷答案呈规则作答的,如同一性作答、波浪形作答等。

  (2)同一题目选两个或两个以上答案的。

  (3)整份问卷漏答题目2个以上的。

  5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我们运用张文彤的《统计分析教程》和李沛良的《社会研究的统计应用》进行较深入的分析数据,最后用了SPSS中的频数分析、交叉性分析、关联性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较客观和较正确地反映了河北大学生法律意识状况。在原因分析和培养途径分析方面,我们广泛应用交叉性分析,把各个独立的调查问卷所涉及问题结合起来,使相关问题在数据上互相联系,从而发现单纯用频数分析所不能揭示的问题。

  从总体来看,大学生对法治社会认识还是处于一个偏低的水*,做到深入认识了解并形成自己思想的人较少,获取法律知识的意愿并不大,热情也不高涨,获取法律知识的途径单一,被动接受法律知识,不符合朝气蓬勃与思想上进的大学生形象,这种现象可以说是一种普遍的。尽管大学生在自身权益受到侵犯时会采取法律措施,依据法律程序来维护自己的利益,但是对**的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却并不是很信任,我国仍应继续加快法制社会的建设工作,加快民众尤其是大学生这样的高级知识分子法律意识的建立。

  据调查发现有x%的大学生学*法律专业是为了更好地找到工作,x%的学生对学*法律知识的意义仍持有质疑,由此可知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知之甚少,对其将来的生活等有一定影响。而对于学校或相关部门组织的法制宣传活动或讲座,x%的大学生认为能学到东西愿意去,x%的大学生觉得太xx没意义,x%的大学生觉得浪费时间。当自身利益受到损害时,x%的学生会以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利益,但还是有x%的大学生只是对之抱有无奈之情。同时我们发现,大学生认为报刊、电视广播等新闻舆论的'监督是最为有效的,认为党委、**、人大等领导机关有效的人数为x%,也存在x%的学生对此表示说不清,这无疑表明了有一部分大学生法律知识缺乏,对法律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通过以上数据统计,不禁引起我们的思考,还有部分大学生不选择法律武器的原因是什么呢?据调查,我们发现有x%的大学生缺乏法律知识,而认为掌握了必要的法律知识且能灵活运用于解决现实问题的学生只占x%,懂得法律知识但不会实际运用的学生占x%。这很明显地表明大学生缺乏主动运用法律知识的意识,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只停留在感性意识阶段,缺乏理性法律意识,实际运用能力不足。

  6提高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对策建议

  优化法治环境

  积极推进法制建设

  首先,加快立法进程。加强立法,有法可依是实现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前提。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法律,已经初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法律制度体系。但日益变化的经济、文化和政治又对当今的法律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加快立法步伐,制定完善的法律体系是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为当代大学生创造良好法治环境的必要条件。

  其次,加强司法公正。司法活动对当代大学生的法律素质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影响,法律需要通过严格的司法活动才能得到有效地遵守和执行,而且由于大学生对社会政治的敏锐度非常高,更倾向于关注国家机关对待热点问题的态度,也就是说当代大学生较容易通过司法公正执行获得对司法公正性的认可,从而对法律产生认同感和信任感。

  最后,树立法律权威。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有赖于全社会共同的努力。就当代大学生而言,需要做到以下三方面:第一,树立法律信仰。第二,积极宣传法律知识。第三,勇于同违法犯罪的行为作坚决的斗争。

  改善网络环境

  当今社会,网络作为信息交流的*台也愈来愈受到大学生的青睐。毋庸置疑,网络给大学生的生活和学*带来了方便和快捷,然而,其消极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暴力等低俗内容,严重污染了网络环境。因此,为了使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就需要为大学生创造一个健康良好的网络环境,就必须实施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改善网络环境,以遏制大学生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

  首先,加强网络立法。加快网络立法进程,构建法制化的网络文化管理机制,尤为重要。其次,加强网络技术防范。最后,建立和完善网民举报制度,聘请一批社会责任心强,有一定政策水*的网友为义务监督员,协助有关部门监管网站,把网民举报与技术监控结合起来。

  创建法制校园文化

  提高当代大学生对法制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高等院校作为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主要阵地,应该积极响应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法律政策,将法制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培养大学生的法律信仰,使其树立法律至上的意识,增强法律素养。

  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法制教育

  (1)推动法制教育课程改革。高校要高度重视法治教育,充分考虑在校大学生的自身特点与需要,有针对性地加以教学,以此增强法律教育课程的实效性,从而真正发挥好法治课堂的作用。如丰富法治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扩展法治教育渠道、构建有效实践环节等。

  (2)实行依法治校。首先,建立健全校园法规制度。高校要建立健全各种校园规章制度,同时结合教育教学的日常工作实际,参照国家法律法规,制定适应现代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方面工作的规章制度,让学校所进行的各项工作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促进依法治教和学生管理法治化,形成靠制度管人、靠制度行事的良好局面。

  其次,设置法治机构,和谐校园的建设离不开社会各种力量的积极参与和努力,各高校不但需要设置完善的校规校纪,而且要加强法规的有效执行。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应该通过以法育人等经常性的校规校纪教育,及时纠正大学生的不良行为,创造校园法制宣传的良好氛围。应努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培养法治意识创造条件。一是要以马列主义,***思想,***理论,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形成一个有时代精神,秉承优良传统,推崇崇高理想的文化氛围和环境,熏陶和感染高校在校学生,将优良传统和作风转变为学生自身素质;二是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积极向上思想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三是要利用校报、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发挥舆论导向作用,正确引导校园里的各种思潮和文化现象。

  锻炼大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

  高等院校应高度重视法律实践活动,将法制教育与法律的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提高大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社会调查;邀请有办案经验的法官、检察官、**人员或律师来校举行法律讲座;举办一些法律知识方面的辩论赛或演讲;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法庭”等活动。法律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学*法律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重视和完善家庭教育

  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配合才能顺利完成。家庭作为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第二课堂,父母是孩子的首个教育者,他们对子女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很大的。

  作为父母,应该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培养子女的法律意识,从小就开始认真教育孩子的行动。家长应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并且为子女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氛围是否良好直接影响着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6

  现今社会城市居民法律观点偏差,法制观念淡薄。居民的法律知识水*不高 。作为现代人,应当具备法律素养,这成为现代市民特别是青年大学生立足社会的基本条件。然而,实践中源源不断的各类大学生犯罪现象,频频向我们告示:一年一度的“法制教育”课并未让学生们真正懂法,传统的法制教育模式走到了非改不可的尽头。当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水*还很低,违法犯罪的大学生多数法律知识贫乏,法制观念淡薄,他们不懂得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年来一升再升的大学生犯罪数据,频频向我们告示:校园并不*静,大学生们的法律素养还十分贫瘠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衡量法律意识水*高低的一个重要依据。人们的法律意识水*的高低与其文化程度成正比。虽然我国高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衡量法律意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衡量法律意识水*高低的一个重要依据。人们的法律意识水*的高低与其文化程度成正比。

  对此,我对我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1、调查的基本方法

  对于此类调查题目,我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首先,筛选题目,再分发给各个当地大学校园的同学,再选择10名同学完成问卷调查,最后再根据同学们的问卷结果作出相应的结论。

  调查问卷如下:

  1、你认为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用处?

  a、非常有用45.11% b、一般35.71% c、基本没用6.02% d、法律不如权力有用11.65%

  2、你生活中的法律知识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a、电视上48.12% b、报纸上16.54% c、学校的课本上35.34% d、家庭的影响4.51% e、其他13.91%

  3、你认为你在生活中*均每学期遇到法律问题的`频率为:

  a、20次以上5.26% b、20次?10次6.39% c、10次?5次21.8% d、5次以下50.75% e、0次16.17%

  4、当你的权益受到侵害时,你首先想到的是?

  a、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50% b、用武力解决6.02% c、通过关系解决.15.79% d、感觉很委屈但是认为也是没办法的事16.17% e、根本没有在意过9.40%

  8、当今虽然是法制社会,也存在着家庭暴力、婚姻财产纠纷等很多问题,你认为:a、清官难断家务事74.05% b、清官易断家务事25.95%

  (1)、如果你选择了a,那么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a、法律法规不健全30.70% b、群众的法制意识不强29.57% c、法官的职业素质不够高4.01% d、法律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35.21%

  (2)、如果你选择了b,那么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a、法律法规健全52.6% b、多年的普法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效9.40% c、法官能够正确地把握“一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15.41% d、一切问题在法律面前都能够得到解决3.38%

  10、假如你在公交车上遇到骚扰时,你会如何去做?

  a、出声制止,维护自己的权益49.25% b、用适当的方法让他得到惩罚28.95% c、瞪他一眼,然后换个地方或下车20.31% d、默默的离开,不敢出声。3.38%

  16、你希望多了解一些法律知识吗?

  a、希望92.11% b、不希望7.89%

  17、你希望法律基础课要如何上?

  a、尽可能介绍能解决社会生活的法律法规33.08% b、从案例中说明相关法律理论,类似于《今日说法》61.65% c、按照教材的内容和顺序进行教学5.26% d、最好取消这门课,与日常学*生活无关4.14% e、我觉得这样比较好;

  2、导致调查结果的原因

  可见他们还是很关心身边的人和事的,一些法律常识大部分同学还是知道的,由于问卷设计的不够合理,可能误导了同学们的思想,让数据不够真实,此次调查的结果说明,同学们的法律意识比较弱,知识也比较缺乏,从数据上看,同学们都没有太在意生活中的法律问题,也许他们觉得,在生活中遇到麻烦是必然的,并不是法律问题,也有可能受家庭、社会等各种因素影响,让他们认为权利比法律有用。

  此次调查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大学生大都重视专业课,而对法律基础课不予以重视,只是临到考试的时候突击,应付了事,大多数学生重学分,轻实效,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大学生不可能有扎实的法律基

  础知识。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通过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使他们把提高法律意识从自在的行为变为自觉的行为,从而意识到法律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并把法律当成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法律意识是一种较为宽泛的社会意识表现形式,对于大学生来讲,法律意识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对实际法律问题的观点、态度与解决方法,简单得说,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法律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是对每一个大学生素质修养的必备要求,是能够懂法运用法律的前提;对实际案例的解决是法律意识高低的具体表现,具有直观性。

  3、对大学生如何提高法律意识的意见

  根据此次调查,我们应该看到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教育,加强综合管理,高等院校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要从根本上抓起,就具体到高等院校对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高度重视及各种有关法律方面的宣传。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应着重以下2个方面:

  1。高校应营造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的学校环境。

  2。高校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3。鼓励大学生观看有关法律知识方面的书籍或电视节目,能尽量做到普法、懂法,认识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意义。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7

  众所周知,法律是我们维护正当权益的武器,只有充分运用法律,才能很好地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而拥有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是运用法律的前提。大学生作为具有专业知识的21世纪高级人才,其法律意识是否健全呢?于是我对汕头大学留校过年的50名外地大学(非本科法学专业)进行了调查。

  一、研究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时间为xx年年2月10日,在我的高中同学的帮助下,对汕大未返乡过年的50名非法学本科专业的外地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方式是无记名填写调查问卷,人工进行调查结果分析,从而得出调查结论。

  二、调查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了基本了解,调查情况如下:

  ⑴、你生长在()

  a、农村74x%b、城市26x%

  ⑵、在你所有的经历中,曾经运用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吗?()

  a、有18x%b、没有82x%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大学生并不拥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当其政党权益受到侵犯时,都没有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而是存在“算了”、“算自己倒霉”等等之类的想法。而在生长在农村的大学生中这一现象较为明显。

  ⑶、你能区分违法和犯罪吗?()

  a、能24x%b、不一定能14x%c、大部分能62x%

  ⑷、你认为你目前法律学*中的主要问题是()?

  a、懂得法律知识但不会实际运用32x%

  b、缺乏法律知识40x%

  c、能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并解决现实问题28x%

  ⑸、你是否关注国家的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

  a、经常12x%b、偶尔74x%c、从不14x%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只有12x%,即6个人(调查对象为50人)会经常关注国家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还有14x%,即7个人表示自己从不去关注,这表明了大学生对法律的重视程度是非常不够的,其认为自己只要守法不违法,法律是离自己很遥远的。

  ⑹、你知道《劳动法》里规定的试用期最长时限是()?

  a、三个月22x%b、六个月48x%c、一年30x%

  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试用期最长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而在调查中发现,有52x%的大学生不知道,这一问题与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相关,可见大学生对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了解并不多。

  ⑺、你认为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是()?

  a、很重要,是维护权益的有效手段32x%

  b、比较重要,有时试图用法律解决问题42x%

  c、一般重要,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运用法律26x%

  d、不重要0x%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8

  众所周知,法律是我们维护正当权益的武器,只有充分运用法律,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而拥有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是运用法律的前提。大学生作为具有专业知识的21实际高级人才,其法律意识是否健全呢?于是我们于20xx年5月8日至13日对广州大学在校大学生进行了无记名填写调查问卷活动,共收回100份有效问卷,并人工进行调查结果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水*参差不齐。一方面,大学生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事例层出不穷;另一方面,大学生违法犯罪的事例也不鲜见。

  一.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

  1.已有法律意识,但法律意识淡薄。如“你所在大学是否重视《道德法律基础》的学*?”49%的大学生重视但并未认真学法律可以看出有意识学*但意识不够。又如调查结果中显示有将*69%的大学生对盗版现象的看法是看盗版产品的质量而定即并不反对盗版现象的存在和将*一半的大学生会购买来历不明的便宜自行车。由此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法治观念淡薄,只关注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法律问题,只注重眼前利益,表现较强的实用性和功利性。大学校园里普遍存在这样一个现象:学生为了贪图便宜,大多数人会购买二手电脑和手机,认为这样既经济又实惠。其实他们在交易过程中就买了赃物,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法》,由于没有足够的法律意识,缺乏法律知识,有的大学生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就触犯了法律。

  2.认为法律知识重要但并不积极付诸于行动学*法律相关知识。从问卷中第一大题的5、6小题可以看到将*42%的大学生认为法律意识与学*关系一般,48%的大学生认为学校或相关部门组织的法制宣传活动或讲座有意义但浪费时间。这在大学生群体中是一个普遍的特点。大学生对作为公共课的《道德法律基础》并不给予一定的重视,对法律知识的学*积极性不高。

  3.缺少践行法律的行为,法律信仰不高。如对“你会购买来路不明的便宜的自行车么“的选答,有将*44%的大学生选择“会”,表明相当部分人缺少践行法律的心理,在行为的选择上可能不会依法而行。

  4.对法院、***等执法部门的印象较负面。遇到法律问题时将*66%的大学生认为除非不得已,不跟他们打交道。由此也可看出大学生对执法部门的了解不够,对这些部门抱有一定恐惧心理。

  二.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特点:

  1.法治意识普遍冷淡。大学生在有限学时的《道德法律基础》课获得的法律知识不多,且将更多的时间放在自己专业科目的学*上,不重视《道德法律基础》诸如此类的公共课,对课程应付了事,因此大学生不可能拥有扎实的法律基础,形成淡薄的法制意识。

  2.涉及自身利益时,法治意识削减。在调查中了解到,大部分大学生在心灵深处是畏惧权势的,对他人不良违法行为能进行正确的评价与谴责,但涉及自身利益时且采取双重标准。

  3.知法懂法,但不完全守法用法。大部分学生懂得不少法律知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其行为与法律规定背道而驰,守法自觉性差。且大部分对法律的信任度不乐观,对待是非基本上是很清楚,但态度不够明确,用法积极性不高。

  4.法律知识与实践相脱节。大部分大学生懂得一定法律知识,但现实中如遇到问题、纠纷,他们就不懂得采取正确的法律途径去解决,不懂得运用法律知识去维护自己的权益,不能够学以致用。

  三.原因分析:

  1.社会方面的原因:a.中国法律传统的影响。封建社会时期长。我国经历了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各种封建观念思维和世俗文化早已深深的印在人们的心中。中国传统的集权思想影响了人们的对法律的观念。民主、*等的法律思想没有深入人心。公民的法律意识还不是很强烈。

  b.国家的重视程度。**对社会的普法力度还很不够,因此,国家应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对社会的普法教育,切实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

  2.学生方面的原因:a.缺乏主动性。根据调查了解到,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式,大学生将更多的时间放在自己专业科目的学*上,他们普遍认为只要学好专业知识,锻炼好各方面的能力,将来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一*之地,也就可以了,不必浪费在学法律与自己的专业不相关的知识上,而且,多数大学生认为法律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因而,很少大学生会主动学*法律知识,对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也只求考试过关,大多数学生重学分轻实效,也是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之一。

  b.缺乏远见性。没有学*相关的法律知识,没有法律意识,即使当自己的正当权益受侵犯时,也不懂得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调查表明,很多大学生认为,自己目前并不需要法律,而等到真正需要时,才觉得为时已晚。 c.缺乏实践性。在调查中,很多大学生反映,法律知识是懂了,但是根本不知道如何应用,而长时间后,知识便逐渐淡忘,理论知识没有结合实践。

  3.学校、教师方面的原因:a.重视程度不够。除了法律专业的以外,其他院系的有关法律的课程,老师都不会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可以自由看自己喜欢的专业课书或是课外读物,只要保持课堂安静就可以了。学生没有约束力自然学*法律积极性不高。

  b.课程枯燥。法律知识相对于其他学科,比较枯燥,课堂气氛一搬较为沉闷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昏昏欲睡,失去上课的兴趣。

  四.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方法:

  1.学生方面:提高意识,学*法律知识对于大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无论是对于将来的工作亦或是生活都息息相关,多参加相关的讲座让自己更加了解法律的重要性。加强自身道德修养,让道德修养与法律共同进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人生追求。同时要利用课余时间多了解些法律的相关报道,阅读参考法律书籍,增强自身的法律知识储备。 2.教师方面:打破常规的教学模式,采用与实践多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学*的欲望。也可以打破教室的`局限,多组织相关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法律的重要性,提高对法律有更高的需求性。此外,还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今日说法”之类的法制节目,让学生了解实际的案例分析的过程,更加深刻的学*法律知识。这些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提高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学校方面:多组织专家讲座,对学生进行普法教育;开展一些主题鲜明的法治演讲、辩论赛、讨论会、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等活动,以及旁听一些典型案例的庭审,使学生能在自主参与、身临其境中耳濡目染中得到教育和启迪;多组织学生参加与法律有关的活动,让大学生从实际中获得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切实际生活中获得的法律知识比课堂中学到的产生的效果会更好。尽量给学生提供实践的*台,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增加对法律知识的认识。

  总之,大学生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对于国家的发展起着举重轻足的作用,大学生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培养需要个人、教师、学校以及其他方面的共同努力,这样才能使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得到很大的提高,只有这样社会才会和谐,国家才会发展,民族才会富强,也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屹立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法治国家。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9

  秉承学院团委“实践报告真知,提升自我,服务社会,共建和谐”的宗旨,20xx年的寒假我选择了社会调研活动作为我的实践内容。众所周知,法律是我们维护正当权益的武器,只有充分运用法律,才能很好地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而拥有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是运用法律的前提。大学生作为具有专业知识的21世纪高级人才,其法律意识是否健全呢?于是我对汕头大学留校过年的50名外地大学(非本科法学专业)进行了调查。

  一、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时间为20xx年2月10日,在我的高中同学的帮助下,对汕大未返乡过年的50名非法学本科专业的外地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方式是无记名填写调查问卷,人工进行调查结果分析,从而得出调查结论。

  二、 调查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了基本了解,调查情况如下:

  ⑴、你生长在( )

  A、农村 74% B、城市 26%

  ⑵、在你所有的经历中,曾经运用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吗?( )

  A、有 18% B、没有 82%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大学生并不拥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当其政党权益受到侵犯时,都没有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而是存在“算了”、“算自己倒霉”等等之类的想法。而在生长在农村的大学生中这一现象较为明显。

  ⑶、你能区分违法和犯罪吗?( )

  A、能 24% B、不一定能 14% C、大部分能 62%

  ⑷、你认为你目前法律学*中的主要问题是( )?

  A、懂得法律知识但不会实际运用 32%

  B、缺乏法律知识 40%

  C、能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并解决现实问题 28%

  ⑸、你是否关注国家的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 )

  A、经常 12% B、偶尔 74% C、从不 14%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只有12%,即6个人(调查对象为50人)会经常关注国家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还有14%,即7个人表示自己从不去关注,这表明了大学生对法律的重视程度是非常不够的,其认为自己只要守法不违法,法律是离自己很遥远的。

  ⑹、你知道《劳动法》里规定的试用期最长时限是( )?

  A、三个月 22% B、六个月 48% C、一年 30%

  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试用期最长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而在调查中发现,有52%的大学生不知道,这一问题与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相关,可见大学生对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了解并不多。

  ⑺、你认为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是( )?

  A、 很重要,是维护权益的有效手段 32%

  B、 比较重要,有时试图用法律解决问题 42%

  C、 一般重要,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运用法律 26%

  D、 不重要 0%

  ⑻、超市的工作人员要求搜身,你会怎么样做?( )

  A、 拒绝 84%

  B、 如果对方态度强硬就接受 10%

  C、 完全接受 0%

  ⑼、假如你的亲人欠某基金会的钱无力偿还,基金会连同民政局把你的亲人抓去关起来,放话拿钱才放人,你会怎么做?( )

  A、 忍气吞声,凑钱领回亲人 8%

  B、 到民政局理论,要求放人 16%

  C、 通过法律手段维护亲人的人身自由权 76%

  ⑽、当你参加勤工俭学或是工作时,你会有意向与用人单位签定合同吗?( )

  A、有 72% B、没有28%

  从⑻、⑼、⑽的数据可以发现,依然有少部分大学生不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 原因分析

  (一)、学生方面的因素。

  (1)缺乏主动性。根据调查了解到,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式,大学生将更多的时间放在自己专业科目的学*上,他们普遍认为只要学好专业知识,锻炼好各方面的能力,将来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一*之地,也就可以了,不必浪费在学法律与自己的专业不相关的知识上,而且,多数大学生认为法律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因而,很少大学生会主动学*法律知识,对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也只求考试过关,大多数学生重学分轻实效,也是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之一。

  (2)缺乏远见性。没有学*相关的法律知识,没有法律意识,即使当自己的正当权益受侵犯时,也不懂得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调查表明,很多大学生认为,自己目前并不需要法律,而等到真正需要时,才觉得为时已晚。

  (3)缺乏实践性。在调查中,很多大学生反映,法律知识是懂了,但是根本不知道如何应用,而长时间后,知识便逐渐淡忘,每个非法学专业的专业都开设有《法律基础》这门课,详细讲述了相关的`法律知识,然而,理论知识没有结合实践,而最终流于形式。

  (二)、教师、学校方面的因素。

  (1)重视程度不够。除了法律专业的以外,其他院系的有关法律的课程,老师都不会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可以自由看自己喜欢的专业课书或是课外读物。只要保持课堂安静就可以了,也没有向学生讲明到底法律的重要性有多大,基本死板的按照教学大纲授课,老师重视程度不够,学生自然也不够用心。由此,学生得到的法律知识更加缩水了。

  (2)课堂气氛沉闷。法律知识相对于其他学科,比较枯燥,老师一般按大学教学大纲死板授课,极少联系实际,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昏昏欲睡,失去上课的兴趣。

  对于大学生而言,学*法律知识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形成正确的信仰起到关键的作用。所谓学以致用,只有将学到的东西用实践检验其是否正确,只要给学生提供实践的*台,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才能增加对法律的认识,提高法律意识。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10

  【摘 要】众所周知,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大学生亟需在学校的正确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加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 ,也是大学生自身成才的迫切需要。本文谈到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和相关的改进措施。

  一、调查目标

  法律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体系,是人们关于法律的思想、观念、知识、心理的总称,包括对法律本质、作用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要求、态度和评价、解释,对人们行为的法律评价、法治观念等等。它既包括人们的法律知识、法律思维方式、法律感情、法律意志、法律态度、法律信仰,同时也包括法律心理、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的因素和内容。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作为祖国未来的中流砥柱,其法律意识如何,直接影响着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与社会主义建设,研究大学生的法律意识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我国依法治国的前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调查,了解华东交大在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找出培养提高的途径,促进我国法治社会的发展。

  二、调查内容

  调查方法:访问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

  调查时间:XX年XX月XX-XX日

  调查对象:XX大学在校大学生(50人)

  调查方式:无记名填写调查问卷,与接受调查者对相关问题进行简单交流,人工进行调查结果分析,从而得出调查结论。

  三、调查问卷及结果分析

  调查问卷及结果分析如下:

  ⑴、你生长在( )

  A、农村 74% B、城市 26%

  ⑵、在你所有的经历中,曾经运用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吗?( )

  A、有 18% B、没有 82%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大学生并不拥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当其政党权益受到侵犯时,都没有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而是存在“算了”、“算自己倒霉”等等之类的想法。而在生长在农村的大学生中这一现象较为明显。

  ⑶、你能区分违法和犯罪吗?( )

  A、能 24% B、不一定能 14% C、大部分能 62%

  ⑷、你认为你目前法律学*中的主要问题是( )?

  A、懂得法律知识但不会实际运用 32%

  B、缺乏法律知识 40%

  C、能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并解决现实问题 28%

  ⑸、你是否关注国家的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 )

  A、经常 12% B、偶尔 74% C、从不 14%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只有12%,即6个人(调查对象为50人)会经常关注国家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还有14%,即7个人表示自己从不去关注,这表明了大学生对法律的重视程度是非常不够的,其认为自己只要守法不违法,法律是离自己很遥远的。

  ⑹、你知道《劳动法》里规定的试用期最长时限是( )?

  A、三个月 22% B、六个月 48% C、一年 30%

  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试用期最长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而在调查中发现,有52%的大学生不知道,这一问题与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相关,可见大学生对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了解并不多。

  ⑺、你认为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是( )?

  A、很重要,是维护权益的有效手段 32%

  B、比较重要,有时试图用法律解决问题 42%

  C、一般重要,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运用法律 26%

  D、不重要 0% ⑻、超市的工作人员要求搜身,你会怎么样做?( )

  A、拒绝 84%

  B、如果对方态度强硬就接受 10%

  C、完全接受 0%

  ⑼、假如你的亲人欠某基金会的钱无力偿还,基金会连同民政局把你的亲人抓去关起来,放话拿钱才放人,你会怎么做?( )

  A、忍气吞声,凑钱领回亲人 8%

  B、到民政局理论,要求放人 16%

  C、通过法律手段维护亲人的人身自由权 76%

  ⑽、当你参加勤工俭学或是工作时,你会有意向与用人单位签定合同吗?( )

  A、有 72% B、没有28%

  从⑻、⑼、⑽的数据可以发现,依然有少部分大学生不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现状

  大学生法律意识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具备社会主义现代法律意识的基本内容和特征,又有自己的特征,同时还区别于一般社会群体的法律意识。就其主体而言,大学生的年龄层次、受教育程度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或社会公众;就其内容而言,由于大学生尚未形成成熟的科学人生观和世界观,致使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还不够全面,因此,他们的法律意识带有明显的易变性和不成熟性。纵然,当前大学生大都赞同“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普遍认为应该自觉守法、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等等。然而,时下社会上依然盛行“只有私了解决不了的问题才应求助于法律”、“遇到法律纠纷”选择“托人私了”,甚至有人认为“能够钻法律空子的人,都是有本事的人”,等等。诸如此类司空见惯的现象,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作为“时代骄子”的中国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言行。可以相信,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较普通公民而言已有了很大程度的觉醒和增强,但大多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水*上,而且“知”与“行”存在较大反差;在不同大学生当中法律意识水*参差不齐。从大学生的行为表现来看,也是如此。一方面,大学生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事例层出不穷;另一方面,大学生违法犯罪的事例也不鲜见(关于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通过实地调查及查阅相关资料,当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 大学生已有法律意识,但法治观念淡薄。

  当代大学生的法治观念淡薄,只关注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法律问题,只注重眼前利益,表现出较强的实用性和功利性。甚至有一些大学生认为自己很难遇到法律问题。其实人在社会中生存,时时刻刻都与法律及其法律相关的问题紧密联系,只是当时没有注意罢了。例如在走访中就发现,在大学校园里普遍存在这样一个现象:学生为了图便宜,大多数人都买二手电脑和手机,他们认为这样既经济又实惠。有的学生在交易的过程中就买了赃物,其实这已经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法》,由于没有足够的法律意识,缺乏法律知识,有的学生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就触犯了法律。

  第二 对法律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掌握得不全不牢,理解不深。

  调查表明:他们对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民事诉讼等方面的常识比较了解,有70%的同学都能答对这些方面的问题;但对法理、民法、知识产权法、仲裁法国际法、行政法等方面的法律知识大部分人较为生疏。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显得欠缺。

  第三 更加注重实现自我价值,主动法律意识明显缺乏。

  由于当前的大学生群体的主要成分是独生子女,受现代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较重,他们更加注重实现自我价值,但他们往往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喜欢以批评的眼光对待周围的人和事,为表现个性,甚至把学校规章制度视为束缚其思想和行动的多余之举,对法纪教育存在逆反心理,有的甚至作出违规的情况。由于传统法律意识的思维惯性,也由于教育与宣传舆论的局限,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处于一种被动的守法状态,认为守法就是遵守刑法。我们经常看到法制宣传栏中的内容大多数是因违法犯罪所受到的惩罚,使大学生感觉到的是法律的无情,而并没有感觉到法律是他们生存的需要,是他们行为的准则,是他们利益的维护者,大学生的内心深处认为只要我不违法就无需学法。有的甚至把神圣的法律看做形同虚设,即使约束和规范,那也是针对“老百姓”的。

  存在的问题

  第一 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普遍淡漠的法制意识形成强大反差。

  随着我国依法治国理念和基本方略的实施,我国高校普遍安排设臵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但学生仅仅在这有限的学时中获得的法律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加之一些学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律政策教育形式单调、内容僵化、针对性不强,导致一些学校的法律教育效果不够理想。由于传统应试教育和就业观念的影响,学生大都十分重视专业课的学*,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类公共课却引不起足够的重视。以至于考试时稍作突击,应付了事。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不可能有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也更难有深层次的感悟体验。由于未做到防微杜渐,导致个别学生自觉性越来越差,自我控制能力越来越弱,很容易突破道德的防线而走上犯罪歧途。知识的积累,视野的扩大,大学生开始学会对现实行进行深层次的理性思考,关注国家的法制建设,更关注自己的合法权益。但他们又往往富于幻想,急于求成,缺乏对国情的全面了解,缺乏冷静、理性的分析,往往会因思想深处的法律意识薄弱而表现出情绪化的倾向。有些学生对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比较欣赏,主张在法制建设上全盘照搬西方的那一套。也有些学生受到我国传统法律文化消极因素的影响,轻视法律的作用。

  第二 功于知法、懂法,淡于守法、用法。

  相当一部分学生虽然法律知识懂得不少,然而现实生活中,其行为与法律规定背道而驰,守法的自觉性较差,形成“学而不用”,“知而不信”现象。

  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积极主动地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而是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法律,甚至会采用报复的手段来讨回“公道”,导致了违法犯罪的可能性。

  学生对法律的信任度不乐观,对待是非基本上是清楚的,但态度不够坚决。 上述情况表明由于受社会负面文化和学生自身道德以及心理成熟程度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还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面对这种情况,对大学生加大法制教育的力度、进一步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势在必行。

  第三 大学生的法律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脱节。

  在我国任何一所高校都开设法律基础课作为非法律专业学生的`选修课。在法律基础课上通过老师的讲授能够学到一定的法律知识,学生们都知道遇到问题、纠纷应该采取法律措施,拿起法律的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利。但是在现实中如同学之间发生矛盾冲突时,有的同学就不能采取正确的方法解决,往往是头脑一热,就采取一些过激的,甚至愚昧的方式,最终造成严重的后果;有的同学则是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却不懂得如何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如有的大学生在打工过程中拿不到钱,甚至还被罚钱;有的毕业生毕业时不知道怎么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有的大学生在购物时不知道索要发票与“三包”凭证,更有甚者买到假冒伪劣产品却只能自认倒霉,类似这样的报道屡见不鲜。因此,提高大学生运用法律知识的实践能力,使其学以致用,是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

  第四 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呈现上升趋势。

  *年来,在校大学生犯罪呈明显增长趋势。20xx年轰动全国的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北京动物园“伤熊事件”案等,更是让大学生犯罪问题成为众人注目的焦点 。 22岁的浙江大学农业学生物技术学院农学系应届毕业生周一超,报考浙江嘉兴人事劳动保障局通过笔试、面试,但健康检查不合格,未被录用,因情绪悲观而报复**。据考证,当代大学生犯罪涉及的罪名往往较单一。从目前统计情况看,仅涉及盗窃和故意伤害这两种罪名,通过调查了解到涉案大学生男女比例大致为7:1,男大学生主要涉嫌故意伤害罪,女大学生几乎大部是涉嫌盗窃罪和**诈骗罪;大学生犯罪的侵害客体多是同学,越熟悉的人越容易成为被侵害对象,如同宿舍同学。在涉案大学生中,以民办高校的本专科、高等院校**教育学院的本专科和公立高等院校的专科为主。年龄结构上以本科一、二年级和专科一年级的学生为主。面对这些触目惊心的大学生犯罪对象,能给予最恰当的解释是:现行法制教育模式,没有让当代大学生们真正懂法、守法。

  当前我国大学生法律意识成因分析

  作为法律意识主体的一部分,大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群体,他们有着较高的文化知识素养,其法律意识的水*对我国法治社会的形成有着特殊意义。然而,当前我国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并不如人意,究其原因,有以下方面:

  (一)社会转型期和文化传统的影响

  中国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正处于一个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社会转型时期,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中国开始踏上了由“人治”社会向“法治”社会转型的漫漫征途。对于今日中国而言,法治已成为一种主流话语,“依法治国”的战略决策也在紧锣密鼓地实施,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但是,依法治国是“人治”到“法治”的转变,我国封建和人治的历史传统久远,而法治传统和意识淡薄,因而决定了这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有大量的工作要做,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依法治国就是要厉行现代法治,是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规范化,是对权力的制约和权利的保障。尽管*年普法教育不断进行,公民民主法治意识不断提高,但是社会公众还是缺少相应的制约权力和维护权利的信念。由于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甚至知法犯法,执法者违法现象依然存在,少数党员领导干部目无法纪,以权代法,徇私枉法,使法律的权威受到了挑战。一部分学生低估了法律在现实社会中的作用,把金钱、关系、背景看得很重,甚至凌驾于法律之上。*些年来受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有许多积极因素,但也有不少消极因素。对民主与法制、自由与法律、权利与义务、个人与集体缺乏辩证的认识,有些学生舍弃后者,而选择前者。法制建设的成效和法治现状之间的这种巨大反差印证了一个道理:制度层面的法制建设仅仅是法治的“皮囊”,是法治的外在性要素,而人的现代化,特别是法律意识的现代化,才是法治的内在性要素,才是国家实现法治化的关键。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文化最灿烂的民族之一,有着自己的传统文化。但是,这种传统文化体现在中国法律方面主要有三个显著特征:

  一是缺乏对权利观念的逻辑规定和论证,权利观念极端淡薄;

  二是强化专制主义,权力崇拜观念极端狂热;

  三是宗法 伦理精神和原则渗透、影响着法的价值取向,形成以家族为本位的法的观念,并成为中国法律文化传统的核心。这种宗族伦理传统使法成为一种伦理道德的附庸,这种状况必然产生重人治、轻法治的思想,并且成为我国大学生法律意识现代化的历史重负。

  这些传统对今天中国转型的法律治理不能说不产生着影响。办事讲人情、靠关系的*惯仍根深蒂固。有人说“关系就是生产力”。有不少事情,靠法律、制度解决不了问题,要惊动到一级级的“首长”才得以解决。正如***指出的:“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专制传统比较多,民主法制传统很少。**以后,我们也没有自觉地系统地建立保障人民民**力的各项制度,法制很不完善,也很不手重视,特权现象有时受到限制、批评和打击,有时又重新滋长。克服特权现象,要解决思想问题,也要解决制度问题。”***提出的这个问题,意在告诫人们,人与制度相比,制度更有较大的稳定性和权威性,应当摒弃人治,厉行法治。然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求人们在短时间内完全摆脱“人治”心理,形成完善的“法治”意识是不现实的。社会转型进程是一个复杂曲折的逐步进展的艰难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处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大学生看到某些现实生活中执法不严、权大于法的现象,难免对法律有所怀疑、迷惑,忽视自身法律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二)高校教育管理偏差的影响

  首先,在教育上,高校对大学生的法律教育缺乏系统和长远规划,一般局限于讲授一些法律基础知识。学*时间也仅有一学期,学生学*法律的方式也是为了考试过关死记硬背,将法律教育作为一门课程来看待,造成了大学生尽管知晓了一定的法律条文,但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去思考怎样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处理现实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如此以来,很难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在犯罪前已被学校决定保送读研,但就是这样一个学*成绩优秀的学生,虽然在校期间也学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 ,但在“应试”教育带来的高分低能的弊端下,难免犯罪。这说明即使大学生学过一定的法律常识,但要做到严格守法,则还欠缺严谨的法律素质;说明高校对大学生的法律教育应该重在培养其较强的法律意识和完善的法律素质。

  其次,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也存在问题。一是重知识传授,轻意识培养。我们对大学生的法律教育,主要是给他们灌输一个个干巴巴的条文,一点点地指出知识点,而没有把目的放在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上。二是注重刑法、婚姻法等具体法律规范、知识的教育,轻视宪法、组织法、程序法、选举法等关系国家基本社会政治制度、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以及***基本运行方式的根本大法和基本法律的教育。三是重义务,轻权利。注重宣讲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活动,忽视宣讲法律所允许和保护的正当活动。对于**在民、法律面前人人*等等现代法律意识则传播很少。这些问题更会造成大学生对法律的不信任感、压迫感和厌恶感,从而加剧法律生活的失调,削弱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

  再次,在学校的管理上,有的学校实行了学分制,学生的选择自由度加大,只要考试过关,学生可以不上课;学校对学生的违纪处理,也都比较宽松,如有的学校规定对于学生的处分视其表现好坏可以撤销,这在客观上纵容了违纪学生向违法犯罪方向发展;有的学校片面强调学生的自治作用,过高估计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对学生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没有严格的管理条例和规定,或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得力,缺乏科学管理和正确引导,造成教育管理上的盲点和空白。

  (三)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目前,在校大学生大都是18-23岁的青年,正处于生理、心理渐趋成熟的时期。他们与成年人不同,有自己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

  其一,过分的自我意识。部分大学生过分强调自我,主张“自我是一切的出发点和归宿”,在道德观上,缺乏明确的善恶观念,没有传统的道德原则;在行动上,主张个人的极端自由,不愿受社会的任何约束与控制。

  其二,过度的自负。部分学生成长轨道一帆风顺,我们在培养教育中,又送给他们“佼佼者”、“国家的栋梁”等桂冠,强化了他们的宠儿意识。他们自视为一等公民,表现出“当今中国之前途,舍我其谁”的傲气,滋长了自高自大的情绪,没有认清自己的位臵和责任。

  其三,过强的自尊心、虚荣心和自卑感。现实中,这三者是密切相关、相互纠缠的。大学生*时自尊心表现得越外露,其自卑感也越强烈,虚荣心也越明显。他们情感脆弱,多愁善感,特别害怕别人伤害自己的尊严,过分介意别人的评论和批评。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李海涉嫌故意**案等,就说明了我国部分大学生心理素质十分脆弱,稍受一点挫折,则易采取过激手段处理问题,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

  其四,较强的逆反心理。大学生从家庭到学校,经历着心理上的断乳,出z现了“第二反抗期”,逆反心理便是这一时期学生对家长、对学校、对社会的一种抵触情绪,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但部分大学生不善于准确地把握这种逆反心理,呈现“矫枉过正”。在内容上一概排斥,手段上简单地反抗。把自己与社会、学校、家庭对立起来,不论正确与否,一律“反其道而行之”,一些学生明知是错误还一意孤行,最后走上令入不齿的违法犯罪道路。

  培养和塑造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主要途径

  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现代化的市场经济实践要求有现代法治观念 和伦理精神的支撑,需要有与之相应的思想教育理念和运作体系。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包括大学生的现代法律意识的塑造过程,不仅仅是依托于学校,更需要深深地扎根于以社会为背景的“土壤”之中。因此,针对当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与分析,现提出如下几点对策建议:

  1、健全法律运行机制,加强道德规范建设,创造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法治环境和舆论环境。

  大学生思想开放,时代感强,主观上期望法治,关心国家法制建设,但世界观还未完全成熟,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因此,立法、执法、司法部门做到立法的民主化、科学化,执法的程序化,守法的自觉化;大众传播媒体和各种社会力量应利用普法、守法、执法和监督法律实施的模范人物和典型事迹,进行生动的法制宣传,创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和舆论环境,对于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深化大学“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改革,开展校园法制文化活动,以适应素质教育对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要求。

  具体包括:

  1)合理建构大学法律基础知识课程内容,以强化大学生的法律认知。

  我国大学法律基础知识教育是在职权主义诉讼理念基础上展开的,偏重于法的适用的工具主义所以在课程内容设臵中,反映出重现行规律法规而轻法理学、重刑法轻民法、重公法轻私法等情形。因此,要调整大学法律基础知识教育理念,重视法的多重价值的认识与教育。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内容设臵中:一要始终把法理学、宪法学作为法律基础知识的重点,必须把法的本质、价值、功能,法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法理内容根植大学生脑海;二是增加民商法的内容,以强化大学生对私法的认知;三是要增加国际法的内容,以适应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要求。另外可增设政治理论、法理学、法哲学、人权 保护等方面的课程作为选修课,使学生在增长法律知识同时增强人权 保护意识,在坚定政治信念的同时信服法律。

  2)开创法律知识教学新方法,不断加深大学生对法律的情感。

  法律情感是人们对法律现象的主观心理态度或心理反映。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传授法律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情感。这就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一要引用典型案例教学法,以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辨析通过案例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并在此过程中传授法理,适用法规,领悟到法律的价值,从而培养法律感情;二要实行角色体验教学,可采用情景模拟(如行政处罚情景等) ,给学生设定各种角色(如:**、行政相对人,案件审核的法制人员) ,根据所设定的角色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发表看法,从中学*法律知识,体会法律的作用培养法律感情;三要利用现代传媒等工具,激发学生学*法律的兴趣,使学生自觉去认识事物、获取知识、探究真理,培养对法律及法律现象的浓厚兴趣;四加强正确的舆论引导,对社会负面的信息和消极因素,通过控制传播面或者通过解惑、批驳来使其转化为正面效应,减少甚至消除其负面影响。

  3)引导大学生进行法律实践,以增强法律意志。

  法律意志的锤炼主要通过实践,根据各院校的特点可采取如下渠道:一是鼓励大学生参加维护自身和有关人的合法权益的活动,当自身和有关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合法有效地通过法律救济途经得到妥善解决;二是敢于与各种违法犯罪的行为作斗争;三是组建法律社团,建立法律言论沙龙,对于社会上不合法的事情敢于仗义直言,并通过舆论的力量匡扶正义;四是积极宣传法律知识和组织法律咨询活动等等

  4)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养,逐渐形成法律理想和法律信仰。法律理想的形成不但要加强法律知识的学*,同时也要以加强人文素养来促进:一是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使大学生的价值观与法律价值一致;二是坚持***道德教育,使大学生以***道德规范为行为准则;三是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渗透法律形式观和价值观的基本理念,以塑造大学生坚持正义和忠于法律的美德。

  3、实行“依法治校”,营造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氛围。

  高校的法治环境如果是民主、*等的,必然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正确树立起到积极正面的影响,反之亦然。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活动要有章可循,程序合法。学校制定校纪校规时,要确保所建立和使用的规章制度不违背法治的精神,与国家现阶段所颁布和使用的法律法规不冲突,并“严格按照教育法律的原则与规定,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尊重学生人格,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形成符合法治精神的育人环境,不断提高学校管理者、教师的法律素质,提高学校依法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

  4、加强学校和家庭沟通完善双向育人模式。

  家庭教育机制的优劣,对大学生的成长及守法意识的培养有着普遍而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教育的不利,将严重影响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首先,家长应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家庭是人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子女人生的启蒙老师也是其模仿的偶像。家长的个人素质、文化素养和品质是塑造子女良好人格的前提。如果家长*时素质低劣,社会态度不端、粗俗甚至行为恶劣,子女必然把他们的行为模仿并逐渐复制出来,形成自己的行为方式。

  5 更新教育观念。

  高等教育要与时俱进,必须大胆实行改革。对计划经济年代遗留下来并一直延续至今的、从性质上来看或者为实践所证明已严重不公*的或在实践中产生大量腐败问题的政策和规定,如对直辖市的考生高考低分录取及保送,东中西部高考考分差异太大等种种政策,要直接予以废除。对高校现行管理体制应大胆进行改革,革除目前高校中存在的官僚陈腐积*,改变那种将大学生仅仅视为受教育客体的落后观念或传统观念,确立大学生“主体”教育观,把大学生作为“教育、管理、服务、引导”的主体,发扬民主,充分发挥专家学者以及大学生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作用,从政策上真正地保证高校自治管理。

  6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 “要着眼于促进教育公*、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年来,教育部门坚持从严治教、规范管理,高度重视和采取切实措施,下大力气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上得起学、能够上好学,是促进教育公*的重要方面。周济强调,促进我国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必须认真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其中重要的一条是切实解决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问题。只有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才能使贫困大学生安心学*和以健康心态成长,坚决治理教育乱收费,规范收费行为,大力减轻贫困大学生的家庭经济负担,*等对待每一个学子,努力构建我校和谐局面,以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发展。

  总结与感想

  总之,分析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及其成因,从中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大学生法制观念、法律意识的主流是好的,但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容乐观,应引起高度重视。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大学生们对法律的认识、对法的作用和效力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了解程度和具体评价以及对于自身权利义务的认识和追求直接影响这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必须自觉作一个合格的守法公民,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不论对与错,只要是违法的行为,我们都不去做,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责人之前先正已身,严以律已,宽以待人,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为建设合谐社会付出自已应尽的一点力量!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11

  it行业仍是年薪老大

  调查显示,XX年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成都、重庆、武汉、青岛、杭州、西安十大城市涉及16类行业和11类职业的网民的*均年薪为27060元人民币。其中,9.1%的人年薪在5000元以下;13.7%的人年薪在5000~10000元;19.4%的人年薪在1万~2万元;15.3%的人年薪在2万~3万元;13.6%的人年薪在3万~4万;7.4%的人年薪在4万~5万;8.2%的人年薪在5万~6万;3%的人年薪在7万~9万;0.8%的人年薪在9万~10万;3.1%的人年薪在10万以上。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低收入者的'比例远远大于高收入者,两端人数均较少,而大部分人收入基本在中间档次,从1万~5万元的收入者占55.7%。

  薪资收入排名前10位的行业中,it业年薪排在,其值为29948元。XX年是it业寒冷的冬天,其行业排名却是,可见冬天来了,春天将会更辉煌。排在第二的是媒体/广告业,其*均年薪是28239元,后面行业及其*均年薪依次排行为金融/保险(28218元)、商业/贸易(25840元)、咨询/法律(24404元)、建筑/房地产(23049元)、医药/保健(22799元)、教育/研究(19746元)、机械/仪表(19379元)、其他类行业(19041元)、**/公用事业(19023元)、石油/化工(18945元)、矿产/冶金(13931元)、餐饮/旅游(11613元)、纺织/服装(11181元)、交通/运输(9250元)。

  经营管理者收入多

  调查显示,从事经营和管理类的职业年薪为高,其*均值为41208元。其次分别为技术(36220元)、销售(35965元)、编辑/记者/翻译(23598元)、律师/法律工作者(10340元)、公关/市场/广告(21360元)、后勤/物流(13756元)、财务/审计(13223元)。

  按城市划分,从事销售工作的,深圳的*均年薪为高,高达68000元。经营和管理工作者,广州排名,约为63083元,深圳紧跟其后,为62083元。公关/市场/广告职业者,广州以50833元胜于北京(35050元)。编辑/记者/翻译职业者,北京当仁不让,其年薪为56000元,第二名深圳被甩到30000元。财务/审计的高薪收入还是产生在经济中心上海市,其*均年薪为43333元。

  各城市收入差距大

  此次调查深圳和上海分别以52630元和50215元的*均年薪分列前两名,北京则以47356元身居第三位,广州(43362元)名列第四位。而其余6城市均低于4万元。

  在被调查者多的四大城市中,各城市高收入的行业不一样。北京地区收入高的行业为it业,*均年薪为50125元;上海地区“咨询/法律”行业高居榜首,*均年薪水*为53254元;广州薪金排在首位的律师/法律工作者行业的年薪超过50000元。在深圳,薪水高的行业是“教育/研究”和“医药/保健”业,其年薪*均高达60000元以上。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12

  法律意识是社会主体对社会法的现象的主观把握方式,是人们对法的理性、情感、意志和信念等各种心理要素的有机综合体。从人类对社会法律现象的主观把握方式的角度来看,法律意识包括法律知识、法律理想、法律情感、法律意志、法律评价和法律信仰五个方面的内容。法律意识是法治国家建设的精神底蕴,既是法律规范建设的精神动力,又是制度建设的精神支柱,不仅影响法律规范创制的质量,而且制约着法律规范转化为现实制度的全过程,从而决定法律制度建设的成败。

  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我系以小组为单位,对各寝室不同年级的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后,从中了解到我院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问卷分析

  1.对法律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掌握得不全不牢,理解不深。

  调查表明:他们对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民事诉讼等方面的常识比较了解,有70%的同学都能答对这些方面的问题;但对法理、民法、知识产权法、仲裁法国际法、行政法等方面的法律知识大部分人较为生疏。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显得欠缺。

  2.有*等的诉求,但对*等的理解不深。

  在调查中了解到:他们有*等的思想意识,但对*等认识不到位,在心灵深处,惧怕权势;对他人的不良违法行为能进行正确评价和谴责,但在涉及自身利益时,却采取双重标准。如对在法治社会中您认为对社会经济生活调控影响最大的应当是什么的选答,认为各级官员的意志的表明部分人在心中已经认同官员的特权。当在寝室里遇到窃贼时,有47%的人选择可能会痛打他一顿。

  3.有建立法治国家的法律理想和热情,但对现实法治建设的心理准备不足。

  调查中了解到: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对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都是认同的',但对现实社会的复杂性、对建成法治国家的困难和长期性预见不足。如在对您认为法治国家在我国能实现吗的选答, 70. 3%的人认为可以实现;对您对违法执法的现象持什么态度的选答,有33. 3%的人选择见惯不怪,只有29%的人选择非常气愤。

  4.有崇敬法律的意识,但缺少践行法律的行为,法律信仰有待加强。

  如对您认为什么是社会主体行为最根本的评价标准的选答,只有40. 9%的人选择法律;对假如您是电影中的秋菊,您会像她那样说法的选答只有36%的人选择会;如果您发现在您的家属中有犯罪嫌疑人,你会怎样做的选答,只有34. 6%的人选择肯定会劝其自首。表明相当部分人缺少崇拜法律的心理,在行为的选择上可能不会依法而行。

  二、问题发现

  1.大学生已有法律意识,但法治观念淡薄。

  当代大学生的法治观念淡薄,只关注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法律问题,只注重眼前利益,表现出较强的实用性和功利性。甚至有一些大学生认为自己很难遇到法律问题。其实人在社会中生存,时时刻刻都与法律及其法律相关的问题紧密联系,只是当时没有注意罢了。在大学校园里普遍存在这样一个现象:学生为了图便宜,大多数人都买二手电脑和手机,他们认为这样既经济又实惠。有的学生在交易的过程中就买了赃物,其实这已经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法》,由于没有足够的法律意识,缺乏法律知识,有的学生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就触犯了法律。

  2.大学生的法律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脱节。

  在我国任何一所高校都开设法律基础课作为非法律专业生的选修课。在法律基础课上通过老师的讲授能够学到一定的法律知识,学生们都知道遇到问题、纠纷应该采取法律措施,拿起法律的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利。但是在现实中如同学之间发生矛盾冲突时,有的同学就不能采取正确的方法解决,往往是头脑一热,就采取一些过激的,甚至愚昧的方式,最终造成严重的后果;有的同学则是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却不懂得如何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如有的大学生在打工过程中拿不到钱,甚至还被罚钱;有的毕业生毕业时不知道怎么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有的大学生在购物时不知道索要发票与三包凭证,更有甚者买到假冒伪劣产品却

  只能自认倒霉,类似这样的报道屡见不鲜。因此,提高大学生运用法律知识的实践能力,使其学以致用,是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

  三、提出建议

  1.提高认识

  学*法律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信仰等.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也可以打破课堂教学局限,组织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法律的重要性,更能激发学*的欲望。

  2.加强学*

  学校开设法律基础课,通过老师的讲授,让每一个学生都知道遇到问题,纠纷应该采取法律措施,拿起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益,而不是采取暴力手段解决,在课时的内容的选择上,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在‘少而精’方面作文章,讲授一些发生在学生周围的案例,提高学生的兴趣,适当的对学*方法进行改革,不仅仅采用老师讲授,还要采用课堂讨论,进行案例分析结合录象等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积极性。同时根据大学校园发生的事件及时采取措施,以及反省发生的原因,同时适当的进行教育改革,把法律教学作为必修课,让每个学子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

  3.重视实践

  学以致用,学到的东西要用实践来检验其是否正确.只有经过检验,才有意义.尽量给学生提供实践的*台,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

  大学生都或多或少地知道法律的基本常识,并不是完全的法盲,每个学子从小到大受传统的伦理道德的教育,对法律基本知识早已耳濡目染,尽管受到一些负面因素的影响,但是我院大学生整体的法律素质还可以的,这里所说的只是基本常识,而不是深沉的理论,当今我院大学生也没有必要对法律学*得面面俱到。

  知法并不代表能运用法律,它们是两码事,运用主要是以知道为基础,由于当今大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少,社会经验不足,再加上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如行动容易冲动,易受别人的煽动,追求时尚和个性,好面子,在处理具体一件事情上到底很少正确使用法律,甚至做出违法的事情。而**更不用说了,当今大学生遇到侵犯个人权益时,大部分的学生会选择回避,忍让,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虽然他们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知识,但他们没有真正的把法律知识内化为法律意识,没有真正的挖掘法的精神,法的价值,缺少公*,正义的理念,对法的信任程度低。

  在知识经济作为世界经济发展主导力量的今天,人的素质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高校作为对青少年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需要对大学生进行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教育工作,从而培养出高素质,全方位的人才,来迎接世界科技迅速发展的挑战.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意识的培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高校进行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也是当前社会发展前提。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13

  公民的法律素养衡量一个民族的文明。顶着高层知识分子头衔的大学生的法律素养更是彰显民族文明与文化水*的关键。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此时高校的正确教育和引导具有绝对作用----帮助其拓宽法律知识,加强法律意识,提升法律素养,完善法律人格。

  俗话说,谋定而后动,解决问题前应先有策划,而策划往往应对症下药,才能因势利导,通权达变。因此,我们要对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做一番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根本,由此制定应对措施,为和谐大学和谐社会做贡献。

  一、研究方法,问卷调查

  在整个20xx年的11月分里,我和我的小组成员,制作了法律调查表,针对广州大学在校大学生,通过扫楼、网上填写等调查方式进行无记名填写调查问卷的调查行动,并人工进行调查结果统计及分析,从而得出调查结论。

  二、调查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了基本了解,调查情况如下:

  1、85.13%的大学生认为法律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但还有少数14.87%认为无关;

  2、54.87%的大学生秉信法律能为他们解决现实中的问题纠纷,维护切身的利益,8.21%却认为不能,还有36.92%认为目前不能,但相信以后会逐渐完善;

  3、23.59%的大学生对法律所规定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了解不是很清楚,73.33%大学生了解一般,只有3.08%了解很透彻;

  4、通过电视、网络、报纸、杂志等渠道获得法律知识的学生比例居多,占7***1%,12.82%是自己通过看有关法律方面的书籍了解,通过国家普通法宣传这一途径的占最少数,为10.77%;

  5、问如果你在网上买到一件伪劣的电子产品,70.77%的人采取要求退货的措施,13.85%大学生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自好自认倒霉,15.38%表示要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6、问:某人经过一栋楼,刚好被楼上掉下的花盆砸中,大脑受了伤,导致下半身瘫痪。他的家人去了那栋楼挨家挨户地问是谁家掉下来的花盆,但大家都不承认。那他该怎么办?

  其中1.54%认为找不到肇事者,只能自认倒霉,88.72%赞成报警,让**机关介入调查此事的方案,9.74%的大学生主张把整栋楼的居民全告到法院;

  7、12.31%学生认同违法行为一定是犯罪行为,犯罪行为一定是违法行为的说法,其余87.69%则反对;

  8、只有少数14.36%大学生有过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经历;

  9、83.08%大学生认为在不被告知的情况下,自己的照片被他人用于商业宣传属侵权行为,8.21%大学生持相反观点,另有8.72%表示不清楚侵权与否;

  10、如果被侵权,5.13%大学生认为无所谓,反正对自己也没多大的影响,26.15%表示要私下和*解决,甚至有1.03%坚持私了不行,要用武力解决,67.69%大学生则希望通过老师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11、对于大学生闯红灯或骑自行车载人的行为,15.38%以为不必大惊小怪,10.77%认为要严格禁止,甚至8.72%的大学生主张应加以处罚,65.13%认为应加强宣传教育;

  12、50.26%大学生认为法律的执行在新闻、报刊、电视、广播等舆论的监督下最有效,18.97%认为在党委**,人大,**等领导机关的监督下行之有效,23.08%认为群众监督更有力,4.62%认为这取决于执行机关的自我监督,最后有3.08%表示说不清;

  13、79.49%大学生同意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的说法,14.36%则不认同,6.15%觉得得看钱数目大小,如数额较大则同意,数额小就无所谓;

  14、80%大学生认为任意毁坏公共垃圾桶的行为属违法行为,13.33%则认为不违法,还有6.67%表示不清楚此种行为是否违法;

  15、2.05%大学生表示从来不会关注日常生活中社会发生的法律案件及从中汲取法律知识并尝试从法律角度来分析这一案件,90.77%承认很少有这种自觉性,只有7.18%大学生经常关注这种法律案件且有汲取法律知识的热情。

  备注:本次调查问卷共200份,有效填写人次为195。

  三、原因分析

  (一)、学生方面的因素。

  (1)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主动性。根据调查了解到,仍有14.87%大学生认为法律知识与他们的生活无关。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普遍认为专业知识才是他们应该努力与花放精力的方向,不是法律专业的学生把时间浪费在学法律知识上并不能获得什么实质性利益,是极愚蠢的行为。据我切实了解,多数大学生认为法律枯燥乏味,法律课上基本卧倒一大片,更谈不上会主动学*法律知识。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也只求考试过关,大多数学生重学分轻实效,也是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之一;

  (2)传统的妥协性与劣根性。调查表明,占很大比例的大学生在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坚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妥协观点,得过且过,不采取任何法律措施;(这将助长了违法分子的气焰)

  (3)缺乏实践性。关注日常生活中社会发生的法律案件及从中汲取法律知识并尝试从法律角度来分析这一案件的学生仅占调差人数的7.18%,微乎其微。且只有少数14.36%大学生有过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经历。大学生极少参加法律实践,是对现实法制缺乏感性认识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教师、学校方面的因素

  (1)重视程度不够。除了法律专业的以外,其他院系的有关法律的课程,老师都不会严格要求学生,对于学生在课堂看其他与课程无关的读物或睡觉或听音乐等一切做与法律无关的事的现象,也司空见惯,这似乎也是*年各高校的教学传统了,这师生默契潜滋暗长,发展得顺乎自然。由此,学生得到的法律知识更加贫乏了;

  (2)课堂气氛沉闷。法律知识相对于其他学科,确实比较枯燥,老师授课方式又缺乏生动性,导致课堂气氛呆板,学生昏昏欲睡,鲜有积极性;

  (3)学校宣传力度不够,学生不能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以及其与生活的密切性。

  四、调查总结及应对措施

  调查显示大学生的**及守法自觉性不高。要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必须采取多种途径和灵活多样的方法。为此,我建议学校可有针对性地从三方面入手。

  (一)进行普法教育

  1、教学内容的选择:

  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与需要,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应讲授与学生有一定联系的法律,容易提高学生兴趣,增强普法效果,从而也使学生通过普法教育获得值得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观念;

  2、,教学方法的改革:

  原本枯燥的法律课加上教师死板的教学方式更使学生上课提不起精神。因此,加强对教学方法的改进也是真正提高普法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比如课堂讨论,多进行社会著名案例分析,结合录像等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学*的兴趣,才能使普法达到我们所要达到的效果。

  (二)实践性的增强:

  多组织学生进行与法律有关的活动普法教育毕竟过于抽象,要真正唤醒学生的法律意识,应采取一些更具体,更行之有效的办法,针对大学生年龄及性格特点,把法律意识的培养同组织活动相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学生通过自己模拟法官、律师、检察官、被告等角色,能更加深刻地把我国一些诉讼法程序掌握,也通过模拟对犯罪分子的审判,对旁听的学生起到震慑作用,提高他们守法的警惕性,从而自觉守法;

  2、组织一些有关法学方面的知识智力竞赛;

  3、组织学生去法院旁听,达到开拓视野,深入社会,更深切地体会到用法律保护自己的重要性的效果;

  4、请有关办案人员或著名法学专家来校开讲座,既能让学生了解时事,也能使学生更深切体会法律的权威。

  目前,公民法制观念还是比较淡薄 ,成为推进法治进程的障碍 ,所以 ,树立法制观念 ,增强全社会成员的法律意识 ,是实现我国法治化的前提,更是我们大学生的义务。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14

  秉承学院团委“实践真知,提升自我,服务社会,共建和谐”的宗旨,今年我选择了社会调研活动作为我的实践内容。众所周知,法律是我们维护正当权益的武器,只有充分运用法律,才能很好地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而拥有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是运用法律的前提。大学生作为具有专业知识的21世纪高级人才,其法律意识是否健全呢?于是我对汕头大学留校过年的50名外地大学(非本科法学专业)进行了调查。

  一、研究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时间为xx年年2月10日,在我的高中同学的帮助下,对汕大未返乡过年的50名非法学本科专业的外地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方式是无记名填写调查问卷,人工进行调查结果分析,从而得出调查结论。

  二、调查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了基本了解,调查情况如下:

  1、x%的大学生认为法律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但还有少数x%认为无关;

  2、x%的大学生秉信法律能为他们解决现实中的问题纠纷,维护切身的利益,x%却认为不能,还有x%认为目前不能,但相信以后会逐渐完善;

  3、x%的大学生对法律所规定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了解不是很清楚,x%大学生了解一般,只有x%了解很透彻;

  4、通过电视、网络、报纸、杂志等渠道获得法律知识的学生比例居多,占x%,x%是自己通过看有关法律方面的书籍了解,通过国家普通法宣传这一途径的占最少数,为x%;

  5、问如果你在网上买到一件伪劣的电子产品,x%的人采取要求退货的措施,x%大学生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自好自认倒霉,x%表示要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6、问:某人经过一栋楼,刚好被楼上掉下的花盆砸中,大脑受了伤,导致下半身瘫痪。他的家人去了那栋楼挨家挨户地问是谁家掉下来的花盆,但大家都不承认。那他该怎么办?

  其中x%认为找不到肇事者,只能自认倒霉,x%赞成报警,让**机关介入调查此事的方案,x%的大学生主张把整栋楼的居民全告到法院;

  7、x%学生认同“违法行为一定是犯罪行为,犯罪行为一定是违法行为”的说法,其余x%则反对;

  8、只有少数x%大学生有过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经历;

  9、x%大学生认为在不被告知的情况下,自己的照片被他人用于商业宣传属侵权行为,x%大学生持相反观点,另有x%表示不清楚侵权与否;

  10、如果被侵权,x%大学生认为“无所谓,反正对自己也没多大的影响”,x%表示要私下和*解决,甚至有x%坚持私了不行,要用武力解决,x%大学生则希望通过老师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11、对于大学生闯红灯或骑自行车载人的行为,x%以为不必大惊小怪,x%认为要严格禁止,甚至x%的大学生主张应加以处罚,x%认为应加强宣传教育;

  12、x%大学生认为法律的执行在新闻、报刊、电视、广播等舆论的监督下最有效,x%认为在党委**,人大,**等领导机关的监督下行之有效,x%认为群众监督更有力,x%认为这取决于执行机关的自我监督,最后有x%表示说不清;

  13、x%大学生同意“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的说法,x%则不认同,x%觉得得看钱数目大小,如数额较大则同意,数额小就无所谓;

  14、80x%大学生认为任意毁坏公共垃圾桶的行为属违法行为,x%则认为不违法,还有x%表示不清楚此种行为是否违法;

  15、x%大学生表示从来不会关注日常生活中社会发生的法律案件及从中汲取法律知识并尝试从法律角度来分析这一案件,x%承认很少有这种自觉性,只有x%大学生经常关注这种法律案件且有汲取法律知识的热情。

  备注:本次调查问卷共200份,有效填写人次为195。

  三、原因分析

  (一)、学生方面的因素。

  (1)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主动性。根据调查了解到,仍有x%大学生认为法律知识与他们的生活无关。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普遍认为专业知识才是他们应该努力与花放精力的方向,不是法律专业的学生把时间浪费在学法律知识上并不能获得什么实质性利益,是极愚蠢的行为。据我切实了解,多数大学生认为法律枯燥乏味,法律课上基本卧倒一大片,更谈不上会主动学*法律知识。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也只求考试过关,大多数学生重学分轻实效,也是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之一;

  (2)传统的妥协性与劣根性。调查表明,占很大比例的大学生在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坚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妥协观点,得过且过,不采取任何法律措施;(这将助长了违法分子的气焰)

  (3)缺乏实践性。关注日常生活中社会发生的法律案件及从中汲取法律知识并尝试从法律角度来分析这一案件的学生仅占调差人数的x%,微乎其微。且只有少数x%大学生有过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经历。大学生极少参加法律实践,是对现实法制缺乏感性认识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教师、学校方面的'因素

  (1)重视程度不够。除了法律专业的以外,其他院系的有关法律的课程,老师都不会严格要求学生,对于学生在课堂看其他与课程无关的读物或睡觉或听音乐等一切做与法律无关的事的现象,也司空见惯,这似乎也是*年各高校的“教学传统”了,这师生“默契”潜滋暗长,发展得顺乎自然。由此,学生得到的法律知识更加贫乏了;

  (2)课堂气氛沉闷。法律知识相对于其他学科,确实比较枯燥,老师授课方式又缺乏生动性,导致课堂气氛呆板,学生昏昏欲睡,鲜有积极性;

  (3)学校宣传力度不够,学生不能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以及其与生活的密切性。

  四、调查总结及应对措施

  调查显示大学生的xx及守法自觉性不高。要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必须采取多种途径和灵活多样的方法。为此,我建议学校可有针对性地从三方面入手。

  (一)进行普法教育

  1、教学内容的选择:

  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与需要,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应讲授与学生有一定联系的法律,容易提高学生兴趣,增强普法效果,从而也使学生通过普法教育获得值得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观念;

  2、,教学方法的改革:

  原本枯燥的法律课加上教师死板的教学方式更使学生上课提不起精神。因此,加强对教学方法的改进也是真正提高普法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比如课堂讨论,多进行社会著名案例分析,结合录像等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学*的兴趣,才能使普法达到我们所要达到的效果。

  (二)实践性的增强:

  多组织学生进行与法律有关的活动普法教育毕竟过于抽象,要真正唤醒学生的法律意识,应采取一些更具体,更行之有效的办法,针对大学生年龄及性格特点,把法律意识的培养同组织活动相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学生通过自己模拟法官、律师、检察官、被告等角色,能更加深刻地把我国一些诉讼法程序掌握,也通过模拟对犯罪分子的审判,对旁听的学生起到震慑作用,提高他们守法的警惕性,从而自觉守法;

  2、组织一些有关法学方面的知识智力竞赛;

  3、组织学生去法院旁听,达到开拓视野,深入社会,更深切地体会到用法律保护自己的重要性的效果;

  4、请有关办案人员或著名法学专家来校开讲座,既能让学生了解时事,也能使学生更深切体会法律的权威。

  目前,公民法制观念还是比较淡薄,成为推进法治进程的障碍,所以,树立法制观念,增强全社会成员的法律意识,是实现我国法治化的前提,更是我们大学生的义务。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15

  法律是维护我们正当权益的武器,只有充分运用法律,才能很好地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而具有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是运用法律的前提,那大学生法律意识如何?所掌握的法律知识如何?我们小组带着这些疑问对我校机电工程分院的大一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一、研究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时间:20xx年5月,我们队机电工程分院的的大一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调查对性主要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调查方式是无记名调查,人工对调查结果分析。

  二、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我们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了基本了解,情况如下:

  (1)、你的生长地方()

  A 、农村74% B、城市19% C、农村、城市兼有7%

  (2)、在你所有经历中,曾经用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吗?()

  A 、有21% B、没有79%

  从以上数据中,不难看出:大部分学生还没有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当自己的正当权益受到侵犯时,没有通过法律的途径的进行解决,这一问题更明显地体现在农村大学生这一群体。

  (3)大学生能否区分违法和犯罪?()

  A能23% B不一定能37%

  C分不清5% D大部分情况能51%

  (4)你认为目前法律学*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A、有了法律知识但联系实际就不会用31%

  B、法律知识不足42%

  C、能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解决现实问题27%

  (5)会通过一些渠道了解国家的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

  A、会、经常11% B、偶尔63%

  C、一不小心会听说些22% D、不会,没那精力3%

  只有11%的大学生经常了解国家的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还有3%的大学生根本不会去了解国家的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这也说明了大学生对法律的重视程度不够,以为法律离自己很远,可懂可不懂;另一方面也反映相关部门对大学生的法律教育程度不够。

  (6)你知道劳动法里面规定试用期最长多久吗?()

  A、三个月22% B、六个月48% C、一年30%

  这一选项的结果让我们知道还有52%的大学生不知道劳动法里面规定试用期最长时间。可见他们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并不多。

  (7)你认为法律在你的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如何:()

  A、非常重要,我有麻烦首先想到法律途径解决,没有法律我就没有办法生活;22%

  B、比较重要,我有时会尝试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48%

  C、我基本不主动寻求法律途径解决问题,除非迫不得已;30%

  D、没觉得有作用0

  从中我们发现只有22%的大学生认为法律很重要,并主动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还有48%的大学生认为法律比较重要,但只是有时会尝试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而30%的大学生不会主动寻求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反映了虽然我校的大学生学过一些法律知识,但整体只是水*却较低,法律意识淡薄。

  (8)超市的人员要求你被搜身,你会怎么做?()

  A、拒绝77% B、果对方态度强硬只好接受3%

  C、完全接受20%

  (9)假如你的亲人欠基金会的钱没能力还偿,基金会连同民政局来把你亲人抓去关起来,说要拿钱来还才放人,你会怎么做?()

  A、吞声忍气,凑钱去把人领回来7%

  B、倒民政局去理论,要求放人15%

  C、去求基金会的人0

  D、通过法律手段维护你亲人的人身自由权78%

  (10)当你参加勤工组学活动或者是工作时,你有意向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吗?()

  A、有67% B、没有33%

  从(8)、(9)、(10)的结果可以发现:还有少部分大学生不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三、原因分析

  (一)学生方面的因素

  (1)缺乏主动性

  根据调查了解,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会把更多时间放在专业科目的学*上,

  他们认为学好专业知识,锻炼好各方面的能力,将来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也就可以了,不必浪费那么多的时间去学*法律知识。而且,法律知识又是那么的枯燥,缺乏吸引力,因而,很少有大学生会主动学*法律知识,对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也只是议要求考试过关就行了。逐渐形成不良的风气,很难提起学*的兴趣,大多数大学生重学分,轻实效,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大学生不可能有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

  (2)缺乏远见性

  “人无远虑,必有后忧。”没有学*相关法律知识,没有法律意识,那么,即使是当自己的正当权益受到侵犯时,也不懂如何通过法律的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而根据调查,很多大学生没有这种意识,只是觉得大学时间很自由,想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不行再像高中那样过,直到毕业后,要签合同,要买房子等,才知道懂得一些法律知识是那么重要。

  (3)缺乏实践性

  在调查过程中,也有一部分大学生反映:法律知识好像离我们很远,我们在课堂学*的知识长时间不用,缺少实践,很快也就忘记了。而在我们学校,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详细地讲述了相关的法律知识。然而理论却没有经实践考验。他们知识学*一些理论知识,却不懂得如何运用,知识流于形式。

  (二)教师方面因素

  (1)重视程度不够

  在学校,为大一学生都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但老师都不会很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可以自由地看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只要保持安静就可以了,也没有向学生讲明白到底法律有多重要,基本按照教学大纲讲述书本上的知识。老是不够重视,学生也会跟着懒惰,这样的情况,大学生学到的法律知识就更少了。

  (2)课堂气氛不活跃

  法律知识相对其他学文科而言,比较枯燥,大多情况下,老师只是按教学要求讲课,很少结合,以至课堂气氛不活跃。

  (三)建议

  (1)提高认识

  学*法律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信仰等。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现实生活和实际中的例子,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也可以打破课堂教学局限,组织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法律的重要性,更能激发学*欲望。

  (2)加强学*

  除了课堂教学,还可以运用多种方式,让大学生学*法律知识,如法律知识竞赛、法律主题活动等,这样效果会比课堂教学好很多。

  (3)重视实践

  学以致用,学到的东西要用时间来检验其是否正确,只有经得起检验,才有意义,尽量给学生提供实践*台,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增加对法律知识的认知。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菁选(扩展5)

——大学生实践调查报告菁选

大学生实践调查报告

  我们眼下的社会,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实践调查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学生实践调查报告1

  这次寒假,我根据学院规定的四个一专题,认真完成了以一份切合自己的规划,一次调查,采访一位大四学生或以工作的毕业生,完成一份真实科学的调查报告为主要内容的寒假实践。

  首先是一份切合自己的规划。在现代社会,一个人只有尽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认清自我,不断探索开发自身潜能的有效途径或方式,才能准确地把握人生方向,塑造成功的人生。实践证明,在职业生涯中能够取得成功的人,往往是那些有着一种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的人。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在个人层面上主要表现为:有助于使个人认清自己发展的进程和事业目标,作为选择职业与承担任务的依据,把相关的工作经验积累起来,准确地充分利用有关的机会与资源,指引自我不断进步与完善。 一转眼大学生活已经过去了一大半,直到现在我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当今时代竞争力之大。如果要在人潮中拥有自己的一*之地,就需要趁现在把自己的未来好好规划一下。有了目标和方向,我们就不会那么茫然,不会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而且,知识经济对人力资源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需要人才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还需要人才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大学生是我国青年一代中的佼佼者,也是未来祖国建设的中流砥柱,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把握好每一个可能成功的机遇,必然要借助职业规划,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培养个人的素质和修养,设计一生职业发展的最优路径。

  一,自我分析:我是一个比较开朗的人,*时喜欢听歌,看书。我的优点是做事有耐心,有恒心,我的缺点是不怎么善于表达,表达是不怎么自信。

  二,专业方向及就业规划:我是一个英语专业的学生。经过两年多的学*,已经积累了不少英语方面的知识,但仍需要学*更多来保障今后的工作。我希望能找到一个与英语有关的工作。比如说英语研究方面的。但这个工作需要很透彻,很全面的英语理论和应用知识及能力,以我现在所学还差的很远,需要加大力度,努力学*。再比如英语老师。这是我从小梦想的职业,把自己所学传授给别人是一件很令人满足的事。但我的英语表达不是很好,要做老师,还需要多多练*。或者一些外企公司的秘书或者助理,能够做笔译或一些简单的口译工作。

  三,就业前景:根据市场调查,现在的就业情况不怎么乐观。首先,当然是竞争压力非常大。企业对应聘者的学历层次要求越来越高。若在大中城市的高等教学科研单位就业,均要求毕业生具有硕士、博士学位,且大多需求优秀博士毕业生。而大中城市的中等教学单位,待遇较好者均要求毕业生具有硕士以上学位,部分重点中学甚至需求博士毕业生。企业还特别看重毕业生的专业,必须是用人单位所需的专业。由于该专业就业市场长期处于供过于求的形势,故用人单位除了要求毕业生拥有良好的名校教育背景和高学历之外,对专业对口程度要求十分严格。招聘者还看重复合型人才,既注意考察毕业生学*成绩、在校表现,还要求英语四级且现基本倾向于英语六级,计算机能力国家二级以上,取得双学位相对更受欢迎。用人单位多要求相关工作经验丰富的求职者,这是应届本科毕业生所不具备的绝对劣势。

  四,对策及计划:说是计划,但似乎已经有些晚了。从大学一开始我就做了不少计划,实行得还算可以。从大一开始我就积极参加证件考试,为自己的职业奠定基础。到了大二,我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学*英语上,尤其是英语口语能力。还学*了一门第二外语。到了大三,除了学*本专业的知识以外,我还想学*了商务方面的知识。到了大四,我们就要走出校园走向实*之路,在此同时,我要多多积累社会经验,多充实一下自己的简历。

  五,结语:写到这里我忽然觉悟到原来自己还有这么多事情等着做,感受到了时间的紧迫。在剩下的这些时光里,我会避免浪费时间,把宝贵的时间多用在充实自己和提高自身素质上,为自己打下良好的工作基础。只要我们胸怀远大理性,树立不怕困难、勇于进取的精神,从小事做起,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锲而不舍,百折不挠,职业机遇就会向我们靠拢,成功之路就在我们脚下!计划固然好,但更重要的,在于其具体实践并取得成效。任何目标,只说不做到头来都会是一场空。然而,现实是未知多变的,定出的目标计划随时都可能遭遇问题,要求有清醒的头脑。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山峰,雕刻着理想、信念、追求、抱负;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森林,承载着收获、芬芳、失意、磨砺。一个人,若要获得成功,必须拿出勇气,付出努力、拼搏、奋斗。成功,不相信眼泪;成功,不相信颓废;成功不相信幻影,未来,要靠自己去打拼!

  今年寒假的调查,我选择了去人才市场参加招聘。因为是第一次参加招聘会,所以从总体上来说我是带着一份好奇之心去感受招聘会的氛围。车刚到站就感受到浓浓的气息,好多人都在等车。终于我们上了车,前往目的地。一到现场,那场面真是惊人,用人山人海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终于进入大厅,到处都是摊位,不过还好,所有的人都排队,虽然拥挤,但秩序竟然。在招聘会看到最壮观的一幕,当某信用合作社的招牌一挂出,30秒内,排了四五十个人。所有的岗位之选都远远小于应聘的人数。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竞争一格岗位。之所以选择去参加招聘会,是因为我想学*一些关于招聘会上所要走的一些程序守则,同时我也想积累一些关于招聘会的经验,为以后走好自己的路打下坚实的人生基础。我一直以为就业难是因为岗位不够,这次的招聘会却是绝大多数企业都没招够人数。而且,这次招聘会需要的高等人才不多,一般都是职业技工,中高专毕业的就可以。后来,我上网查了一些资料才知道:第一,由于中国国际分工地位的处于国际分工的底部,使得中国就业上呈现“白领需求不足”的状况,这是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这一问题的存在,使得中国的大学生就业岗位与扩招之后的庞大毕业生数量之间,形成巨大的落差,变成一个结构性的困难而长期无法解决,以后会表现得越来越严重,而且还将因此降低大学生的谈判地位,引发其他严重问题。第二,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特别是文科教育质量极为低下。根本原因是教学内容的“全盘西化”,几乎不针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现实,学生经过大学数年的学*之后,对于现实社会的状况仍然是十分隔膜,这也严重不利于学生的就业。此外,由于急剧扩招带来需求关系的变化,因此在择业方面大学生的谈判地位急剧下降,这不仅表现在收入水*的下降,还表现在就业单位因此提出许多不合理的要求,拒绝承担大学生就业后的“在岗培训”费用。 还有一个主要原因,与整个社会环境的变换有关。今天的分配上完全短期化,福利安排的个人化和市场化,缺乏保障个人基本福利的整体利益安排和长期激励,严重不利于大学生就业早期的稳定性,使得就业单位和大学生个人之间的选择顺序无法吻合,造成严重的矛盾。虽然有众多的原因存在,但我个人认为,大学生认为工作难找,竞争太激烈,自己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我们有更多的实践经验,能最快的将自己所学的理论与工作需要向结合,那么实践经验就不可能成为我们的绊脚石;如果,我们的学历能进一步的发展,那么,我们就不会被限制在竞争人数最庞大的范围,而可以脱颖而出;如果,我们能有长远的眼光,不奢望一步登天,我们就可以在合适的城市找到一份相对有保障的工作;如果,我们愿意在工作中从零开始,踏踏实实,我相信我们的人生不会停滞。我们要以长远的眼光,宽阔的眼界,扎实的专业,丰富的实践,踏实的态度,务实的心态来对待择业,相信拥有这些,对于工作,对于未来,我们会心想事成的。

  最后是对一位大四学生或刚就业的毕业生的采访。我选择的是我的表姐,一个刚刚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我的表姐跟我一样也是学*英语专业的。她是一个非师范生,在大学的四年里,经过她对就业的调查和考虑,她选择了当一个老师。因为是非师范,她还需要去考教师资格证。她说,上岗证很容易考,难的是考试和面试。起先,她去应聘的是幼儿园的老师。需要学*唱歌,跳舞和弹钢琴,她以前完全没有学过。那段时间,她非常的辛苦,每天都要练到很晚。所幸,经过她的努力,她被录取了。后来,因为小学招英语老师,她也去应聘了。在笔试中,她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却最终在面试中以一名之差落选。她告诉我找工作要量力而为,不可以眼高手低,要根据自己的具体能力。找到的工作如果不满意,只要不是太差,可以接受就先做起来,等你有了经验,才能找到更好的工作,不能性急,不要妄想一步登天,这样才能一步一步走到事业的高处。当然最重要的,是要好好学*与工作有关的一切东西。

  不管怎样,只有现在好好学*技能与知识,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与理想。在这个竞争激烈而又大学生普遍的年代,我们要有一技之长才能在工作中立足,还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就。

  时光飞逝,转眼间,两年半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还记得刚进大学的时候,仿佛什么都是新鲜的,结束了紧张的高中生活,大学生活自然是快乐轻松,无忧无虑的。可是,无忧无虑的生活不是时时刻刻都有的,大一大二的生活已不再拥有,现在要面对的是大三,经历过大一的懵懂,大二的浮躁,大三的我们已经逐渐地感受到了自身的变化,开始正视自己毕业以后的发展问题,考研、就业、出国成了我们从不离口的话题。我们都知道,大学四年里,大三是最重要的,它关乎着我们的将来。

  马上就要开学了,大三下学期,我会注重专八考试的准备工作,因为明年的这个时候就是专八考试,对于英语专业的.我们,这是一项很重要的考试。其次,一开学就是教师资格证的考试,尽管我不是英语师范专业,但是多一个证书就多一次机会。再者,我会注重自己在表达方面的能力,英语是一门语言,也是一门工具,交流的工具,所以表达是很重要的。最后,英语分各种方向,我学的是商务英语,除了在英语方面加强外,我还会注重商务方面的知识,例如国际贸易,经济学等,这些在外贸企业中也同样重要。

  前一阵子,我和家里的一位表姐聊天,很巧,她也是英语专业的,只不过她四年英语学*完毕后,她选择了考英语专业的研究生,现在在**外国语大学读研,她说:“英语是交流的工具,只有把它学的更精更好,才能有更好的就业前景。”还有一个是妈妈的朋友的女儿,她也是英语专业的学生,她*时很努力,拿到专八证书后,她没有选择考研,而是进入社会参加工作,在上大学时她考得了教师资格证,现在在家里的一个高中学校任职英语老师,工作很稳定。最后,在今年春节我跟我的舅舅聊了关于英语专业目前的就业情况,舅舅是一个很有毅力的人,现在在波斯瓦拉做翻译,一开始舅舅不是学英语专业的,由于他原来的专业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家里一个不怎么好的单位,舅舅不甘心,所以自学英语,考到专八证书,现在在外国从事翻译工作。我一直很佩服舅舅,其实自己选择英语专业,一方面是因为自己的兴趣,另一方面就是受到舅舅的影响,他在跟我交流的过程中告诉我,英语口语和听力很重要,在交流的过程中这两个方面是一定会用到的。而目前,会英语的人有很多,既然学的是英语,就应该比别人更好,无论是在口语、听力还是英语的其他各个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在众人中脱颖而出,才能有好的就业选择机会。

  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将英语指定为官方交流语言。在世界性国际会议、论坛和学术研讨会,在国际商务谈判和国际商贸合同文本,在外资企业或合资企业工作中,英语已成为重要的交流工具。英语人才的核心仍是英语,英语学的既要扎实又要面广,应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基础和较强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即熟练掌握英语的听说读写。除此之外,英语专业学生还需要掌握其他某一专业的知识,如计算机科学、经贸、法学、 管理、传播、科技等,能熟练地用英语和所学专业知识从事翻译、商贸、法律、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国际交流等领域工作。调查显示,传统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所培养的学生,由于只具备单一的英语技能,已经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人才市场对单一类型的英语毕业生的需求日渐减少。因此,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必须转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据调查,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能在国家机关、外事、外贸、外企、各类涉外金融机构、商务管理公司、专业翻译机构、出版、新闻、旅游、高级宾馆酒店等部门,承担商务管理、商务翻译、外贸洽谈、经贸文秘、英语编辑、英语记者、驻外商务代理、涉外公关、涉外导游等工作;也可在中学、中专、职高、技校和英语语言培训中心、大中专院校及科研部门等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不管现今就业形势如何,作为英语专业的我们应该不断提升自己以满足社会和国家发展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选择自己满意又适合自己的工作,才能立足于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

  杂谈 转眼间,我已经度过了大学期间的第三个春节。在这年意渐淡、开学渐*的时刻,我逐渐意识到我正一步一步地接*实*和工作了。以前一直想自己能够快点长大,长大了就可以自己赚钱养活自己;但现在越来越不想长大了,因为当前的就业压力比较大,对我们自身的能力要求很高。

  前两个寒假我都忙于同学聚会、到亲戚家串门、上上网等等,但这个寒假我过得很有意义。长一岁毕竟是长一岁了,我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想想自己怎么样充分利用剩下来的大学时间。我采访了我们院一位大四的日语系的学长,和他的聊天中我学到了很多,我相信这对我会很有帮助的。

  在与学长的交谈中我了解到,他一共有四次求职经验,他选择公司的面比较广,有制造业、证券公司、家电商场、保险公司等。我有点想不通,就是他是学日语的,为什么不选个和日语有关的日资企业。他自己也承认他的就业意愿比较特别,但是他说他特别看重企业的规模。接着我问他面试前要准备些什么,他说简历特别重要,因为有些公司是看重你在大学期间的经验。还有要了解一下公司的大概情况,关键是你要应征的职位的情况,你要让面试官相信你能胜任这个职位,所以好的口才是不可缺少的。当然你的能力强,你就会有自信,面试的时候也不会那么紧张,就会多了一份从容。聊到这,我不禁想想自己能力这方面,我欠缺的还很多,所以我要更加抓紧剩下来的一年多时间,好好提高自己的能力,同时要加强锻炼,不断地超越自己,这样我才能在将来的面试中有那份自信和从容。

  学长告诉我他前三份工作的面试都失败了,因为他面试时有点紧张,准备不充分,没能好好地表现自己,所以他对我的忠告是:面试前要准备充分,面试时要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展示给面试官,这样被录用的机会才大。接着我问学长,面试中会不会问你关于薪金方面的问题。他说一般正式的面试分三次,第一次是让你自我介绍,第二次和第三次才会问到关于薪金方面的问题。学长还说他第四次面试成功了,但他干了几个月就辞了,我问他为什么要辞了,他说主要原因是发现自己不适合那份工作,次要的是他想在家(常州)发展,在家比较方便。这句话提醒了我,我找工作前要先想好自己想在哪个城市发展也是重要的。

  最后我问他这一年有什么打算,他说在家这边(常州)找工作,这次要找日企,因为自己的专业是日语,还是找和自己专业对口的职业比较好,这样自己学*的余地比较大。我想我实*的单位包括工作的单位,我都会找与自己专业对口的职位,当然有其它好的机会,我也会抓住,毕竟事事都要尝试,你才知道自己行不行。

  除了采访学长,我还结合我家这边的就业情况来思考。用我爸的话说:“现在办厂越来越难了,因为工人们选择的余地多了,他们会看哪家企业工资福利待遇高就去哪家企业。”的确,这几天我爸厂里的员工来的不是很多,有一些人就用**的形式来要求厂里提高工资水*。我就纳闷了,你不努力工作,不提高厂里的产品质量和产量,凭什么要求工资高啊!我爸说等你以后工作就知道了。的确,现在的工作单位多,工人们可以自由选择,但是我认为不管你选哪个企业,你不好好工作,就没有资格要求企业给你加工资。我们都知道,天上不会掉馅饼,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只有付出了才会有回报。我们不能奢求别人的施舍,只有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才会成功。这就坚定了我将来工作时必定踏踏实实,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自己的工作,而不是贪图享受,不会看别人**就**。我想这是做人的最基本的道德标准。

  我有时听家人说某某高校的毕业生在街上卖冰糖葫芦,当然还有的并不是高校毕业的能够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这就说明了毕业于哪所大学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自己的能力要强,同时有好的机遇,不然不管你是毕业于哪所名牌大学都没用。这一点是我从入大学开始就一直坚持的想法,所以我一直很努力地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同时寻找机会来锻炼自己的能力。

  虽然未来的我不是名牌大学毕业的,但是只要我很好地利用剩下来的一年多大学时光,好好提高自己的能力,我照样能敌得过那些名牌大学毕业生。只要我努力工作,我照样能取得很大的成就。我一直坚信:机遇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提供的。趁现在还有学*的时间,好好装备自己,这样大学四年我就没虚度过!

  转眼已经是大三下半学期了,只是依然记得刚来大学报到时的那副懵懂的样子,一晃三年半的时间就这样晃过了指隙。现在觉得时间真的过的非常快,一不小心就全都飞走了,所以真的要好好努力了。

  在接下来的**年里,我将科学地计划我要做的每一件事,将他们统统写在我的计划本上,不再漫无目的,不再无所作为,不再依旧怀着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多多关心招聘单位的情况,争取做到毕业不是失业。

  大三,也是我们大学生涯中很重要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是决定考研,出国留学,或是直接就业,都需要在这一年里做好选择,然后朝着自己选择的方向努力,才能达到既定的目标,说到底,也才能有个美好的未来。

  我决定,在接下来的**年里,先把高级商务BEC这项考试考掉,争取一次性过掉,拿到证书。因为我觉得不管什么证书,若人家有,你没有,那你就差了人家一截,所以,我要争取,人家有,我也有,人家没有,我也要争取有。这是个充满竞争的年代,没有证书,你拿什么去和人家竞争。同时,我也会及时掌握一些关于就业的情况,争取在学*的同时不会耽误一些自己工作的机会,为自己将来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因为机会总是留给一些有准备的人的。同时,再过一年半就要毕业了,对于我们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还有一项专业八级的英语考试等着我们,这也是一项很重要的考试,大学四年,可以说,这是检验我们在大学四年期间所学到的一些知识的考试,这也是我的计划表中的必过项目。

  社会调查

  受访者:吕春霞

  性别:女

  当前工作地点:**三洋电子集团

  工作性质:普通白领

  公司性质:台资企业

  吕春霞是我的堂姐,她现在也在**工作,和我读书的地方是一个城市,她现在所在的公司是一个台资企业,*时我也时有看到她加班的。但她的公司*常又多和日资企业打交道,因此,他们公司里日语也时很吃香的一门语言。她们公司也曾组织过员工集体学日语,据她所说,在她们公司里,会两门小语种现在是很吃香的,其中当然包括一门日语,因此,我目前的第二外语选的就是日语。

  目前她们公司实行的也是打卡制,八点半准时上班,进公司所有员工换一样的制服,但也经常听到她礼拜六加班。、

  调查报告

  正是因为她的原因,我才选择第二外语为日语,因为我觉得有机会的话,我以后进她们公司也是可以的。同时,我觉得**的日资企业挺多的,学好日语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而且我们的主修科目是英语,虽然现在会英语的人很多,但我们也要对自己有信心,因为我们所学的比其他人所学的更系统,更专业。而且市场上需要英语的企业也确实很多,对于未来,我们要坚信,是美好的,而现在,我们能做的,就是努力学*,努力实践,为自己的将来铺好道路。

  现在中国完全与世界接轨,因此,需要的人才也是需要与世界接轨的人才,而学*外语并不是仅仅多会了一门语言,更是多了解了一门文化,能够使我们更好地了解世界,为中国与世界沟通创造更多的桥梁。

大学生实践调查报告2

  只有当你担心如何教好一个学生时,你才能真正意识到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是多么重要和困难。

  父亲想让弟弟今年10月1日参加**高考,我就当了弟弟的家教。但是弟弟初中刚毕业,还有很多东西要学。这么短的时间学*真的很难。经过努力思考,我决定死记硬背,这可能是速战速决的最好方法。我看了一下**高考试卷,大部分数学题都是基础题,难度不算太大;语文应该算是弟弟最轻松的科目;英语对我们俩来说都是最麻烦的科目。

  我弟弟对学*从来没有兴趣。为了让他对学*感兴趣,我决定教我弟弟更喜欢的数学。我看了看爸爸给他买的**高考数学书,里面总结了所有的知识点和重点,于是我决定按照这本书的内容来教弟弟。首先,我把基础知识告诉了他,一些公式被他记住了。然后,我给他讲了几个例子。最后让他做一些简单的题来考考他,让我知道他没掌握,没记住。另外,我也能知道他是不是真的认真听了。他总是听不懂,点头回答,这是最不利于教学的。我给我哥哥上了一节课,每晚大约三个小时。进步慢,时间短,他对新知识的接受慢。每次他上课到十点,睡意就上来了。我得尽力不让他闭上眼皮。我学了两年的教学相关课程,但是这个时候我想不出一个好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我的教学效率。只能根据自己的感受,用个人的学*经验让哥哥尽快掌握重点知识。虽然我知道这样会降低哥哥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但可能他在题型变化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做,因为他还没有完全理解知识点。为了让他对我开学前的高中知识有一个整体的印象,我只能在整本书看完之后,再详细解释弟弟一直困惑的知识。另外,为了让弟弟记住他说过的知识点,我会在下节课给弟弟一些问题,让他复*已经说过的知识点。初试题会简单一些。当他掌握得好的时候,就会给他一些难题。如果他发现自己有失落感,就会把难题取消。毕竟保持他学*的信心和兴趣才是最重要的。

  虽然我觉得我对弟弟的要求已经降到最低了,但是他还是做不好,他讲过的题他做不了,全公式的题他也做不了。刚开始对弟弟发脾气,弟弟也因此变得更加不听话,但是晚上睡觉的时候就想到了。我觉得简单的事情对他来说可能真的很难。毕竟是他第一次接触,但是我学了三年。所以,我再去上课的时候,不会对哥哥发脾气。如果我说的做不到,我会一点一点提醒他,或者让他去书里找知识点。我不能再告诉他了,但我绝不会发脾气。我会用我的耐心让他更加重视学*。同时,我也不会说一些鼓励的话来阻止他对学*的恐惧增加。后来发现弟弟做题的时候好像心不在焉,听课的时候也是这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决定用刺激—强化法。10点多他就打瞌睡了,他最渴望的就是早点睡觉。所以每次他做题,我都答应他,如果他能解决一半以上的题,他可以十一点半睡觉。没想到这真的管用。我让弟弟做题的时候,他很认真。他以前做题的时候没有写步骤。现在他已经很自觉地写好了步骤。我哥哥的改变提高了我对这个教学的信心。

  当然,即使弟弟认真配合我的教学,最后也不一定能学好。这种快速的方法不能保证质量。我学了三年,只跟他说了三十多天。弟弟白天要上班,晚上要学*。当然教学效率不是很高。他很累。有时候他不忍心让他学*太晚。

  语文教学中,我主要是用让他自己读的方法。我知道他学的文言文可能不太好,所以我不逼他读文言文的知识。

  英语对我来说是最麻烦的科目,因为英语对我弟弟来说就像天书。初中时,他英语不及格。连最基本的人称代词都不知道。嘿,我真的很想担心。英语单词是做英语题的前提。怎么才能让他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记住这么多单词?如果他对英语感兴趣,情况可能会好一些。但偏偏他把英语当敌人,让他高中做英语题。这真的比上天堂还难。但是,我们不能放弃这门学科,所以我们必须咬紧牙关。也许,它还在起作用,而且是相互对立的。我先教他发音,哥哥的表现让我很欣慰。他很快就能自己读音标了,这是我没想到的'。这是一个惊喜,我对教英语的恐惧减少了一点。他学会发音后,下一步是背诵单词。如果他不知道单词,他就不会做这道题。为了让他对背单词更有信心,我画了一些简短但常用的单词给他。我让他边背单词边读边写。虽然效果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好,但是已经很好了。至少他愿意认真背单词。最重要的是他没有细说。可能最后我哥高中的英语题都做不好,但是我相信如果给他更多的时间,他是可以学好的。在教他英语的过程中,我没有感受到他对英语的抵触,只感受到了他的不自信。也许是之前不尽如人意的英语成绩在他心里留下了阴影。而且我感觉他很喜欢英语,很喜欢读英语单词,这让我很欣慰。

  时间总是过得飞快,假期快结束了,但我还有很多课程要上。可能我哥这次考不上,但是我可以再考一次。如果我有更多的时间学*,我一定会学的。

  这个假期我收获了很多。教学不简单,教好更难。细心和耐心缺一不可。与学生时不时的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把握住学生的注意力,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如何进行下一步的教学,以及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什么。而且,我感觉即使教学理论已知,也不一定能用。人的思维是活的。搞好教学,靠的是老师不断的观察和思考。最好的教学方法就是这样产生的。因此,教学不应拘泥于某些理论,而应因地制宜,灵活教学。

大学生实践调查报告3

  荏苒的光阴,如梭的岁月。保持着心中的层层渴盼,时光眨眼般流转至大二的寒假。

  这一年已是我在大二的最后一个学期,距离大四的实践生活越来越*,而我对医生这个职业的认识也由当初的盲目崇拜变成如今的锐意进取。

  这个假期我选择在家乡的市医院进行实践。实践的20多天,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临床是理论基础知识的巩固基地,临床的实地见闻,实地操作,让我重现在校那些枯燥又顽固的知识时提出的种种问题。

  例如:每天面对着老师如鱼得水忙碌的身影,我心里只有怨叹,怨自己无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怨自己在实践前没有好好学*,加上填鸭式的传统教育模式,被动的接受知识害惨了学生,更可悲的是,我们只能获得短暂的记忆,不能成为此时对抗疾病的材料,只能不断的翻书。真的有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悔恨与喟叹!

  曾几何时闹出了这样的笑话:一位实践医生在接受病人的询问时,因囫囵吞枣,对于该知识的不甚了解,就借口说要上厕所,而实际上却偷偷摸摸回到办公室翻书去。那么再遇到下一个问题,该以什么借口去逃避呢?

  因此,学*科学知识,尤其是生命攸关的医护知识,来不得半点虚假,我们一定要做到理论根基扎实,更重要的是要学会理论联系实际,以免误人误己,酿成大错。

  在医院里,我看到了许多生老病死,也看到了许多癌症末期的病人不断的在与病魔缠斗,很多病人乐观的心情以及积极想要活下去的那股意志力令我动容,医院志工们对于病人的亲切服务也让我印象深刻。虽然很多人都觉得医院是一个哀伤、难过的地方,但是医院透过一些活动,例如爱心义卖会,让整个医院变的温馨有活力起来,让许多的病人及家属在这个医院看到更多向上的生命希望。

  在这段短暂的实践时间里,我们的收获很多很多,如果用简单的词汇来概括就显得言语的'苍白无力,至少不能很准确和清晰的表达我们受益匪浅。实践期间的收获将为我们今后工作和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总之在感谢医院培养我们点点滴滴收获时,我们将以更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更扎实牢固的操作技能,更丰富深厚的理论知识。

  在实践期间我遵纪守法,遵守医院及医院各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尊敬师长,团结同志,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了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工及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尽力提高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独立工作的能力,冻断培养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经过一个月的实践我熟练掌握了病程记录、会诊记录、出院记录等医疗文件的书写。

  短短的二十多天,让我懂得的却不是时间可以衡量的。生命的价值在于日以继夜的累积,在于勤勤恳恳的积攒。

  健康是个永恒的话题,医生更是受人敬仰的行业之魂。我会用我的所学造福更多的人,将医生的使命发挥到淋漓尽致!

大学生实践调查报告4

  XX年八月,我们一行十六人来到了青海,带着对人类净土的向往,带着对青海孩子的关怀,我们踏上了这块土地,一路上列车外那大山河流的美景,早已将我们的思绪前往那无边的草原和高原,忍不住内心的激动,我们用相机记录着的一点一滴······

  30个小时的车程结束了,带着新生儿的眼睛我们开始打量这个未知的世界,西宁繁华的街头真的让我们以为还在东部沿海,简单的休整之后,我们踏上了去往玛多的路,那里,几百名孩子在等着我们的到来就这样,队员们顾不上高原反应的影响,依然走下去·····

  一路走,一路行,转战后,我们来到了我们地教学第一站——玛多县秋智乡寄宿小学,走进校园,等候孩子们的到来,迎完活佛,一批批小学生回到了学校,看到一朵朵高原红过来,这原来是真正的红二团······

  简单的准备之后,仪式开始,同学们想作为客人的我们献哈达,看到一个个脖子上带的,真不知道该怎么敢想,感受到那些孩子的热情,好不容易把哈达放下,孩子们围着不放,对我们这群大哥哥大姐姐开始熟悉起来······

  不知道有没有人体验过高原的野炊,中午我们拿饭来到草地上,看着高原,尝这真正的高原食物,真的别具风味,匆匆解决完午饭,我们来到我们的驻地----校外的帐篷。

  当真正进入教学,我们才发现,原来老师真不是那么好当的,原以为大学生的.我们教小孩应给易如反掌,但当我们真正走上讲台,才发现真不是那么回事,看着下面那一张张稚嫩的脸,真不知道该讲什么了,外面的东西我们懂得不少,然而去不知从何说起,因为不熟系教学方法,我们只能叫那些欠缺老师的课程,音乐、体育、美术,自己上课时从来没发现讲课是多么累的事,但当我们走下讲台,一个个大汗淋漓,真正体验老师的辛苦,不容易啊······

  几天的教学很快的结束了,当离别时才知道原来相聚是那么不容易,准备离开,虽然已经和孩子们提前说好,但还是控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几个女生眼睛已经发红,孩子们更是忍不住哭了起来,看到那眼睛,我们尽量控制住眼泪,准备发车,孩子们拉着手,往我们手里塞着他们的“礼物”,一张张纸片,一张张折纸,我们想放开手,但手却被攥得更紧,不是谁开始唱起我们教给孩子们的歌“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眼泪真的忍不住了,虽然还要哄好孩子,让他们不要哭,但自己眼睛却开始湿润,车开了,我们即将离去,思想汇报专题孩子们唱起了**特有的送别歌,虽然我们听不懂,但我们可以感受到,孩子们的不舍,女生们还在抽噎,尽量避开孩子们的眼睛,因为那我们承受不了。

  回到济南,我们才想起留给孩子们的照片,才想起答应孩子们明年的诺言,我想起走时的话语,离开并不等于忘却,我们会做得更多,我们会一路同行······

大学生实践调查报告5

  一、实践目的:

  1、联系水准仪的安置、整*、瞄准与读书和怎样测定地面两点间的高程;

  2、掌握经纬仪对中,整*,瞄准与读书等基本操作要领;

  3、掌握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

  4、练*用经纬仪配合**板仪测绘地形图;

  5、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测量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土建施工放样中一般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要求:

  1、掌握水准仪、经纬仪、*板仪等一些主要一起的性能和如何操作使用;

  2、掌握数据的计算和处理方法;

  3、掌握地形图测绘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工作能力;

  4、掌握测设的基本方法。

  三、实践任务;

  1、控制点高程测量;

  2、导线长度测量;

  3、水*角度测量;

  4、闭合导线内业计算;

  5、测绘地形图;

  6、建筑物放样,道路中线测量和管线测量。

  四、实践项目与程序:

  1、外业测量:

  (1)测量控制点高程;

  (2)测量控制点间距离;

  (3)测量闭合导线内角。

  2、热门思想汇报内业计算:

  (1)计算控制点间高差,推算各点间高程;

  (2)计算个控制点间距离及相对误差;

  (3)计算个内角闭合差及内角;

  (4)根据以上计算数据推算个点坐标。

  3、测绘地形图:

  (1)将坐标范围内的控制点标定到图纸上;

  (2)根据控制点周围的地物地貌测量某些点的'高程,再标在图纸上。

  4、施工测量:圆曲线,缓和曲线测量。

  五、实践方法:

  水准仪、经纬仪、*板仪的使用。

  1、测量的方法:

  (1)水准仪架在两个控制点的中间,距离两点大致相等。在前后两点各立水准尺一把。

  (2)望远镜对准水准尺并推动,再将水准仪调*,调节三个脚螺旋,使得圆水准器旗袍居中,然后微调倾螺旋,从左边的窗口看到水准管的气泡闭合。

  (3)调水*微动螺旋,使得十子丝在水准尺上测得后视读数和前视读数并记录下来。

  (4)三脚架架腿抬高或降低,重新测量后视读数和前视读数并记录下来,测得高差不得超过5mm,否则重测。

  2、角度测量的方法:

  (1)经纬仪架在控制点上,用脚螺旋进行对中,再伸缩架腿调节圆水准气泡居中,然后调节脚螺旋使得水准管气泡也居中,

  (2)望远镜调成盘左,对准左面的目标并制动,工作总结调节微倾和微动螺旋,使得十字丝瞄准目标,把配置度盘的按钮拔出,记下读数。顺时针转动照准部,对准右面的目标并制动,读出右面的读数,记录读数。

  (3)望远镜调成盘右,对准右面的目标并制动,调节调节微倾和微动螺旋,是的十字丝瞄准目标,把配置度盘的按钮拔出,记下读数。逆时针转动照准部,对准左面的目标并制动,读出左边的读数,记录读数。

  (4)两次测量角之差不能超过40秒,否则重测。

  3、距离测量的方法:

  (1)用前面的方法将经纬仪对中整*,再进行定线。

  (2)然后用钢尺沿着路线测出导线长度。

  (3)往返各测一次,两次距离的相对误差不能超过三千分之一,否则重测。

  4、*板仪的使用:

  (1)立上三脚架,将*板固定,把图纸也固定在*板上。

  (2)将*板仪的一边靠在两个控制点上,瞄准地面上的点,然后进行对中整*。

  (3)整*后进行测绘。量出控制点到某地物的距离并且紧靠建筑物立标杆,通过*板仪瞄准标杆则确定了这个方向。根据比例尺换算成图上距离,将地物地貌画在图上。

  (4)将所有坐标范围内的地物地貌全都画在图上,并用规定符号表示。

  六、测量精度:

  1、距离往返测量相对误差不超过1/3000;

  2、水准仪高差测量中高差闭合差在容许值±12vnmm或±40mm范围内;

  3、测内角时一测回中上、下半测回角值之差不得超过±40``。

  七、计算成果和示意图见测设数据计算表。

  八、体会:

  通过本次实践,巩固了以前所学知识,掌握了水准仪、经纬仪的基本操作,还有怎样施工放样,学会了地形图的绘制方法。从而积累了许多经验。

  (1)、立标尺时,标尺除立直外还要选在重要的地方、因此,选点就非常重要,点一定要选在有代表性的地方、同时要注意并点非越多越好、相反选取的无用点过多不但会增加测量,计算和绘图的劳动量和多费时间,而且会因点多而杂乱产生较大的误差。

  (2)、要先将道路和主要建筑物确定下来,然后在添加其余次要方面,这样不但条理清楚,利于作图而且更有利于作图的准确和随时进行实物和图形的对比从而检验测量数据的准确与否、但这两周实践也给了我们不少教训:由于某个数据的读错、记错及算错都给我们带来了不少麻烦,从而让我们知道了做任何事都要认真。还有一个组的团结也是至关重要的,他关系到整个组的进度。

  先前我们组由于配合不够默契,分工也不够合理,整体进度受到极大的影响,后来通过组内的交流,彻底解决了以上问题。实践进度有了很大的改观,进度和效果自然就提上来了。这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我们以后工作的时候也是一样,只有团结才能把事办好。

大学生实践调查报告6

  我的实践活动另我对本专业有了更高的热情,使我的将来有了比较明确的方向。在有限的实*期间,我了解了整个企业的大体情况,正式接触了新时期的各种各样的工人,不同却高效的办事方法,也受到企业氛围的熏陶。我感到受益匪浅。

  首先,我熟悉了邯钢的工艺流程。工人们把石灰石和铁矿石运到烧结厂进行初步的加工,连同在炼焦厂加工的煤一起送进巨大的高炉里进行煅烧,形成了铁水灌进鱼雷铁水罐车送往转炉,在氧气顶吹之下,进行更高温度的煅烧,使得铁中的含碳量进一步降低,并调节铁水里的其他金属元素的含量达到钢的要求。钢水出炉之后,有两条途径可走。

  (1)经过冷却使之变硬,在连铸车间把它们铸成板坯,方坯和矩形坯。这些钢坯还不能称做钢材,它们还需要进行轧制以符合各种再生产部门的需求。经过轧制生产出的棒材,线材,角钢等便是最后的产品了。

  (2)钢水还须经过一座LF炉进行深加工,此时的钢铁的质量更加优异。这些钢材经过薄板坯连铸连轧后还要经过一个大的酸洗池进行酸洗处理,以便使之镀锌。这样就生产出热轧钢板,冷轧钢板,镀锌钢板,酸洗钢板,预涂层钢板等产品。这些生产过程都是在精密的仪器的控制和监测下进行的。温度的高低,煅烧的程度都需要自动或者半自动的仪器的控制。在现代化的生产条件下既保证了质又保证了量,生产出符合建设使用的大批量优等的钢材。

  其次,我对邯钢的人员状况有了概括的了解。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的方针和“以人为本”的员工管理思想,并将其贯穿于生产经营和模拟市场核算机制的全过程,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公司员工管理的最终目标。*些年来,邯钢十分重视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以及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并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合理配置。在公司内部建立了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内部人员流动均通过市场的形式实现,为各类人才提供了学*提高的机会和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截止20xx年底,邯钢本部从事生产经营管理、工程技术、后勤服务和现场操作的员工共26587人。其中操作人员占75%,服务人员占11%,工程技术人员占5%,管理人员占9%。在技术管理人员中2%为研究生,40%为大学生,24%为大专生,22%为中专生,高中以下13%左右。从这些数字我们可以看出邯钢的人员配置是比较合理的,而且文化程度也是比较高的。对于一个国有的大型工业企业,基本符合生产的需要,有能力生产出世界一流的钢材。

  谈起邯钢,它的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是必须要提的。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邯钢和其他国有企业一样,面临着原料,能源大幅度涨价和钢材市场疲软的双重压力,效益严重滑坡。邯钢的28种主要产品中只有2种盈利,这个曾经是河北上交利税亿元的赢利大户,出现连续5个月的亏损。在企业生死攸关之际,以刘汉章为代表的邯钢决策者不等、不靠、不要,创立并推行了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这一新的企业经营机制,勇敢面对市场,迎接挑战。用刘汉章同志的话说,这是被市场逼出来的招数。

  这一机制的基本模式是: 市场—倒推—否决—全员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就是采用模拟的办法,把市场机制引入企业内部管理,但并非简单地把社会上经济交往中的银行、公司、市场都照搬进来,把企业内部的二级单位都变成独立的法人。邯钢的做法是在保持现代工业企业专业化、科学分工协作、高度集中统一管理(即企业内部统一计划、统一采购、统一销售,银行只设一个帐号,二级厂不独立对外,不具有法人资格)优势的前提下,抓住成本这个关键,依据客观价值规律,用倒推的办法,即从产品在市场上被接受的价格开始,从后向前,通过挖掘潜力,测算出逐道工序的目标成本,然后层层分解落实,直到每一个职工。通过成本这个市场信息的传递,把市场价格信息内伸化,按市场导向决定厂内生产的资源配置,使职工直接感受到市场经济的潮涨潮落,从而树立市场观念,关心市场,主动参与市场竞争。实践证明邯钢所走的道路是正确的,领导的决策是英明的。

  看着今天蓬勃发展的邯郸钢铁集团公司,我心里充满无比的自豪。我希望将来邯钢会更加辉煌,也希望有一天我真正成为一名邯钢的工人,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繁荣我国的钢铁工业。

大学生实践调查报告7

  一.调查的目的及出发点

  为了贯彻***“又好又快”发展战略目标,把我国建立成绿色节约型社会,***下达了关于怎样加强环境保护的诸多建议,也为之做出了很多的努力。我们大学生应该积极参加有关环境保护的活动。我也对安阳市的环境做了初步调查。

  时间:20xx年1月23日

  地点:安阳市各主干道

  参加人员:本人

  二.调查的内容及方法:

  通过对路人以及对环卫工人的提问,了解他们对各路段的环境的看法。并将事先打印好的自制问卷调查表发给他们填写,为接下来我的分析及整理做出铺垫。

  三.总体状况及分析

  通过对路人及环卫工人的调查,以及对问卷调查表的整理分析发现,人们普遍对当前环境表示不满,只有在极个别地段人们表示差强人意,针对这些方面人们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观点。下面,我将针对这些情况做一些系统的汇报及整理。

  1.调查人群

  由于适逢春节假期,在各主干道上只能遇到很少的路人及环卫工人,所以,我们调查的人群结构相对单一,所调查的一些问题及征求的建议也只能代表极个别观点,但这并不影响所做调查的整体方向,它能对xx市的环境卫生作出一定的反应,因此有一定的借鉴性和改进性。

  2.发现问题

  a.很多人反映很少和家人及同事谈论有关安阳市环境现状的问题,对有些方面的活动也相对冷淡,也有人反映根本就不知道有这样的活动,当然参加的也很少啦。

  b.调查中的多数人虽然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但是鉴于各种因素并未能够身先士卒,身体力行的参加活动。

  c.人们对环保的意识总体上欠缺,尤其是在一些费精力的活动(分类垃圾)上,更加显得力不从心了。

  d.人们反映**的一些活动未曾下达到基层,百姓根本就不知道就结束了。这就反映在**的交流机制上。

  e.**在环境保护上面的投资相对较少,在有一些方面(道路拓宽)方面更加欠缺。对一些污染大的工厂更是放纵,并为对这些税收

  大户进行整治,只要其交纳一定的处理费就行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安阳市的环境以及人们的居住环境。

  f.大多数被调查者反应他们的自律能力很差。

  3.分析原因

  a.自身原因起决定作用。很多人学历并不高,文化素质也就低,因此对环境保护方面的种种看法和观点都会受到影响。

  b.**以及相关部门所采取的措施未下达到各阶层,以及有些**机构的阳奉阴违,导致措施不能有力的进行。

  c.环境保护机构有关部门总体能力欠缺,不能进行有力及具体的规范,出现政策方面的漏洞,使环境保护工作陷入瘫痪,阻碍了工作的总体进度。

  d.个体之间的思想道德水*不一,对环境保护的看法不一,所采取的看法及措施各不相同,因此在环保的工作中所办演的角色不尽相同,所能做的工作也不相同。对环保的贡献也就不同。

  e.社会教育力度不够,尤其是对下一代的教育欠缺,俗话说:孩子是社会的未来。

  但是有些被调查者反映他们的孩子并未对环保有所重视,他们欠缺这方面的知识,学校及社会未对其进行系统的教育。

  f.父母监督力度弱。

  四.解决措施及建议

  a.个人应该加强学*,努力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提高环保方面的知识及技能,做到有所凭证。

  b.各家庭应该加强对子女的教育,提高他们的认识。

  c.环保部门应该建立各种保护机制和体系,加强对环境的监督力度。

  d.实行环保奖惩制度,大力奖励对环保有力的个人。

  e.加强对废弃物的有效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并实行废弃物的分类处理。

  f.**在举行活动时应该加强对基层的通知力度,做到各基层都能及时参加,可以贯彻执行环保制度。

  g.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个人素质,使居民们不光自觉加强环境保护,从小做起,从个人做起。

  h.最重要的是把一切措施付诸实践,实践第一。

  五.个人心得

  我觉得通过这一次实践活动使我懂得了很多,也使我学到了很多。最重要的是我了解到了群众的呼声了。

  我的实践活动在安阳市里进行,虽然在有些人的眼里安阳的环境可以说是比较好了,但在我这个自己人眼里我得安阳的环境并不是很好,比较差啊。其中有一位被调查者的'话令我很是动容。

  这位被调查者是一位年逾七甲的老人,他对我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提高了,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提高了,但随之而来 的弊端也日益显露,环境不断的恶化,尽管不停的加以改造,但是正如加1与加-2的区别,这虽然不是一个简单的加减法问题,但这可以充分说明问题的重要性,环境在这样污染下去,人类将无力锥之地。但他也表示,xx这几年的环境确实有所提高,空气清新了很多,但他强调这远远不够,要想永远活在这个地球上就必须保护环境,不要在破坏了。说的最后老人的语气都有点沙哑了。由此可见老人的品德是多么的高尚啊,令我也为之动容。

  调查中虽然人数并不是很多,但是被调查的人都是畅所欲言,把自己心中的想法都说了出来,毫无保留,他们是如此的希望把安阳建设成美丽的家啊。由此可以看出安阳的未来有希望了,人们一定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建设安阳的,这是每一个安阳人的梦想。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认识到了如何进行人际交流,如何将自己定位到社会中,我对环保了解了很多,我知道了环保只有发动全社会才能起效。我受益匪浅。

大学生实践调查报告8

  *月十六号大部分同学都回家了,我选择留在衡阳,开始我的打工生活。

  我打工的地方是**ktv,它是全国六家连锁店之一。我最开始应聘的职务是前台接待。

  在**的第一天:我和住在一个宿舍的.同事一起吃了早餐后,就打卡上班。一开始我觉得上班很神秘,后来发现上班和上课一样,只要你用心观察,就能学到很多东西。第一天我们学*了服务的理念:服从负责,廉洁谦虚,操守品德,互动合作。还有十句常用的礼貌用语:

  1.您好,光临麦酷ktv。2.谢谢光临,请慢走,下次再度光临。3.您好,请问需要什么服务吗?4.先生小姐麻烦这边请。5.先生小姐麻烦这边请。6.对不起,请借过。7.对不起,让您久等了。8.对不起,打扰,为您整理桌面。9.请稍等,马上为您服务。10.祝您消费愉快,谢谢。四个绝对性:绝对服从性;绝对纪律性;绝对礼节性;绝对报备性。三不原则:不顶嘴;不插嘴;不反驳。简单地说就是决定服从。

  十二多打卡下班,全体员工一起排队去吃饭,感觉有点像军队。也许是因为我太饿,同事觉得很难吃的饭菜我却吃的津津有味。这大概就是饥不择食。

  下午依旧是打卡上班,上班的内容是打扫卫生。因为正在施工,所以卫生任务很艰巨。庆幸的是,像我一样的暑假工比较多,因此干活的热情很高。不知不觉四个小时在我们搞卫生的时候偷偷溜走了。

  下班吃饭,和同事一起去宿舍。突然间感觉腰酸背痛,挣钱真得不容易。

大学生实践调查报告9

  (一)实践总结报道

  建设资源节约型企业,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

  在21世纪,资源成为了一个阻碍社会发展的大问题。有人曾经计算过,如果我们再不节约,那么60年后我们将没有石油和天然气,20xx年后煤炭资源也将面临枯竭。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继续使用这些资源,我们必须要节约,必须要从现在就开始节约。在我国,由于人口的原因,资源问题更显得重要,节约也更显得迫在眉睫。然而,现在的许多人已经把艰苦朴素这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忘得一干二净。这对于一个社会来说,真是一场危机啊。青少年是未来,是希望,也是最活跃的最富有激情的一个群体,如何使他们继承并发扬艰苦朴素这一优良传统是将我国建设成节约型社会的

  人类自诞生起,一切衣食往行及生产,生活,无不依赖于我们所生存的这个星球,地球上的大气、森林,海洋、河流、土壤、草原、野生动植物等,组成了错综复杂而关系密切的自然生态系统,这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环境,长期以来,人类把文明的进程一直滞留在对自然的征服掠夺上,似乎从未想到对哺育人类的地球给予保护和回报,在取得辉煌的文明成果的同时,人类对自然的掠夺却使得我们所生存的这个星球满目疮疤,人口的增长和生产活动的增多,也对环境造成冲击,给环境带来压力。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XX年年7月10日,我们计算机富阳实践小分队以“建设资源节约型企业,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口号,抱着呼吁社会大众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的期望走进了浙江省富阳市。当下车踏步于富阳的街道,眼前的一幕幕让团队成员惊呆了,原本大家都认为造纸业对环境的破坏一定很大,可是眼前出现的富阳市却依旧绿树成荫,风景宜人,我们想也许这就是我们所提倡的人与环境友好共存吧。因而我们对富阳市相关企业的调查更加充满了期望。这次实践选择富阳市,我想我们绝对没有选错。

  第二天一早,我们开始了调查之旅的第一站浙江省富阳市万马纸业有限公司。公司负责人热情非常的带领我们参观了企业各个部门,随后我们又请到相关领导人介绍企业的发展历史及对当地带来的经济效益,以及**的政策。接着我们又查看了该企业对废水废纸的处理过程。我们发现现代造纸业对废水废纸的回收利用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好。最后我们互相赠送锦旗和感谢信。

  第三天,我们对当地群众做了关于富阳市相关问题的问卷调查,了解当地人民对企业因经济增长带来的一些问题的看法。和当地居民谈了谈最*几年富阳市的一些情况。当地居民很热心帮助我们工作。

  第四天,我们走进了富阳市相关**单位,采访了春江村村长。村长给我们讲述了这几年在******的相关政策下,富阳市的经济和环境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也逐步提高。从讲述的过程中,村长脸上不时露出的笑容我们能够想象出,富阳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得越来越好了。

  第五天,我们做了这几天调查资料的整理工作,看着这里天我们劳动的成果,心中也充满着喜悦。之间感受最深的是,有同学问,“我们这点成果,对这个社会有用吗?”,我的回答是:“当然有用,只要我们为这个社会迈出一步,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和我们一样,为社会尽到责任,是我们大学生的义务。”

  时间结束了,尽管我们只是实践了三四天,但是期间学到的却终生受益,我们一直都相信我们后面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对国家对社会尽到自己应尽的义务。爱护环境,节约资源,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二)调查表实践总结报告

  调查内容

  了解富阳万马纸业有限公司*几年造纸业的发展及富阳市奥职业的发展

  调查造纸业对资源的使用情况

  了解造纸业对当地环境的影响

  造纸业对当地的经济影响

  调查目的

  全面展现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采,体现杭电学生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走进民营企业,通过实践,增强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期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同时让我们更加充分的了解到造纸业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与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调查的可行性

  1.当代大学生对环境越来越重视,这样使得我们有走出去了解的欲望

  2.资源与环境问题也是当代一个重大的问题。也是**关注的问题。既有很大社会意义,为可持续发展出力。

  调查结果

  问题1

  您对富阳经济发展前景的看法?

  调查结果总结:

  我们的看法:

  大部分人对富阳市经济的发展保持乐观的态度,仅有10%的.人对未来的发展表示担忧。可以看得出,在**宏观经济的调控和市场微观经济自身的调整下,经济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人民对市场经济充满信心。

  问题2

  您对富阳市居住环境满意吗?

  调查结果总结:

  有10%的人对当地居住环境不满意,35%的人对环境基本满意,55%的人对环境满意。

  人民生活水*提高了,居住环境自然而然变好了。再加上**对自然环境的管理力度加大,人民对环境的抱怨也随之降低。“为人民服务”,是**的根本宗旨。惟有坚持不懈地改善人民的生活,人民才会更加拥护我们的党,拥护我们的社会。

  问题3

  您认为富阳市与其他省市相比,投资环境如何?

  调查结果总结:

  全部人都认为差距略好。由此可见由于区域间的差异造成的投资环境不确定的因素,已经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淡化了。

  我们的看法:

  虽然结果表明省市间的投资环境已逐渐淡化,但该问题有一定的主观性,因而得到的答案未必能真实的反应当前的形势。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在做调查时,很多人对其他省市并不是十分了解,大部分人也只是通过电视或新闻,主观的臆断省市间投资环境的差异。“略好”我们认为,应该是指在生活水*与富阳市差不多的省市来看,投资环境略好。

  问题4

  您对富阳市的卫生环境满意吗?

  调查结果总结:

  可以看出有大约55%的居民对富阳市卫生环境满意,35%的人表示基本满意,10%的人表示不满意。

  我们的看法: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尽管目前的科学技术对环境的保护越来越好,但是还有一部分人对现在的环境不满意,我们认为这主要还是人们的环保意识不够强烈。因而我们认为,要想很好的解决环境问题,不能单一的依靠科学技术,最根本的做法是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我们想这和鲁迅先生弃医从文是一个道理。所以呼吁大家,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保护环境,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

  问题5

  您认为造纸业对富阳市经济的带动大吗?

  据调查表统计显示数据看,大约80%认为造纸业对富阳经济具有很大的带动,15%人认为一般,5%认为带动不大。

  我们的看法:

  在没有做问卷调查之前,小队成员上网查过,有关富阳市造纸业现在的发展状况,网上数据显示目前富阳市造纸业,特别以硬纸板为主。目前产量已占据国家50%以上。再加上这次的问卷调查,我们总体感觉造纸业对富阳市的经济带动是相当大的。

  问题6

  您认为当前造纸业对富阳市的卫生环境破坏大吗?

  调查数据显示大约20%人认为造纸业对富阳市环境破坏较大,55%人认为一般,25%人认为不大。

  我们的看法:

  这次我们实践分队有幸参观了富阳市一家比较典型的造纸厂---万马纸业,通过参观工厂和接待员的介绍,我们看到了现代造利用科学技术对废水和废纸的多次回收利用,使得排放污染物大大的减少,当然不可能做到零污染排放,只是相对以前有较大的提高而已。所以我们相信在科学技术逐渐的提高和人们的环保意识的提高。我们一定能和大自然和谐共处。

  问题7:

  您认为当前造纸业对资源的利用是否合理?

  调查结果总结:

  由调查显示,85%的人认为当前造纸业对资源的利用比较合理,10%认为很合理,另外的人认为不合理。

  我们的看法:

  单单从数据上看,一般人都认为造纸业对资源的利用比较合理。经过我们的实地考察,发现结果确实如人们所认为的。首先,对于一般性的废料,工厂都将其倒入炉中当成原料再加工,这大大地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其次,工厂对于水的回收利用让我大开眼界。先是干净的水与原料混合,形成的浑浊的水通过管道系统重新流回与原料混合。至于实在不能再利用的污水就流入工厂的废水处理中心处理再利用。最后,从观察中发现了一些缺陷,就是仪器有一些老旧,不能跟上现代的步伐。

大学生实践调查报告10

  一年一度的寒期生活来临了。寒期,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个放松身心,提高自身修养的大好时机。够把握这短暂的一个多月时间真正去学点什么做点什么应该是我们当代学生所考虑的但我们发现:一些大学生以玩网游,睡觉,闲逛等方式打发自己的寒假时间,

  这些现象在当代大学生中是否很普遍?我们大学生的寒期社会生活又是如何规划的呢?

  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的寒假生活,我们调查团队问卷形式来调查他们的学*、生活。以便学校和社会及时掌握同学们的思想动态,为他们的学*、生活营造良好的环境,引导他们如何利用这短暂的时间去充实丰富自己。

  本课题——“大学生寒期生活调查”,该课题对了解大学生思想和学*状况有很好的价值。

  一、调查目标:

  本调查的基本目标是通过调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假期生活状况,并针对当前大学生假期生活现象进行分析、总结,从中挖掘出当代大学生假期生活状况的共性。并以此为基础,剖析现象成因,找到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引导大学生科学安排假期时间。根据以上的基本目标,具体目标如下:

  (1)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详细我校及为学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大学生的假期实际生活状况,找出普遍性问题。

  (2)在找出普遍性问题的基础之上,进行深入剖析,探究产生现象的原因。

  (3)依据原因,提出可行性建议,以达到引导大学生形成自我学*的*惯,自主合理安排假期时间的目的。

  二、调查内容:

  基于以上研究目标,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

  第一:当代大学生假期的实际生活状况

  1、当代大学生假期实际生活情况的调查

  2、统计、分析调查数据,找出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第二:从各个角度分析现象,剖析问题成因

  1、根据已有的数据结果,进行深层次的从各个角度分析,提出存在的问题;

  2、联系当今青少年成长中所存在的问题,寻求大学生假期实际生活状况背后的原因;

  3、总结分析结果从各个角度分析现象,剖析问题成因;

  第三:研究结论与提出建议

  1、归纳研究结果

  2、提出对于大学生假期规划的几点建议

  3、提出对于大学生假期生活的几点希望

  三、问卷发放情况:

  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收回有效问卷144份。此次问卷调查范围为青岛科技大学及其周围院校(包括青岛海洋大学、青岛大学、青大职高),问卷发放分布于大一、大二专业分布很广,涉及艺术专业、经济管理专业、法律专业、机电专业等多个院校专业。其中大一被调查者人数占到总人数的60、6%,大二则占到30、4%,在被调查者中有14%的同学属于贫困生。

  四、结果及分析:

  通过分析问卷调查的各项数据,本调查小组总结出以下几种现象:

  (1)大学生假期生活调查:超过半数的大学生实施自己的寒期计划不尽如意。

  关于当前大学生制定自己的寒期计划情况调查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能够意识到寒期是一个学*知识,锻炼能力的大好时机,在没有繁重的学*和厌烦的考试下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在“放假前是否有学*计划?”问题中,有93%和7%的人回答“有”和“没有”。这表明仍有极少数的大学生针对两个月的寒假没有计划,以至于无所事事,在空虚中度过一天又一天。而在“假期间是否有很好地实行自己的计划?”问题中,有75%的人回答“没有“表明,超过半数的学生没有严格执行自己的寒期计划,这可能主要由个人因素决定的。

  (2)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了当代大学生的寒期大致可以分为五类:“打工一族”(占15%)、“充电一族”(共占20%)、“无聊一族”(占28%)、“旅游一族”(占16%)、“学车一族”(占21%)。他们不同种类的寒期生活既由个人因素,又由社会因素决定的。但不管怎样,如何把握这短暂的两个多月的时间真正学点什么,做点什么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考虑的。

  1、打工一族

  调查结果显示:现代大学生打工的主要目的是:

  (1)有54%的大学生是为了增加收入;

  (2)有25%的大学生想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3)有36%的大学生认为要增加社会经验。

  随着社会改革的和思想观念的转变,大学生打工的形式开始变得异常丰富起来,选择“寒假家教或兼职”分别占46%,而选择去工厂的学生仅占6%。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一条重要途径。做家教是大学生的首选,这样既可以锻炼自己,也可以开阔视野,接触社会。“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多吃点苦,父母少花点钱”这是不少大学生“打工族”秉乘的至理名言。

  尽管大学生“打工族”具备“初生牛犊不畏虎”的勇气和自信,但他们也同样有着缺乏经验和辨别能力有限的“先知不足”。正因为如此,大学生因打工而上当受骗的事情才层出不穷。不少专家也纷纷呼吁,大学生打工要谨防陷阱。

  2、“充电一族”

  调查显示,留校的同学有时间在校上自*,上自*的时间一般为3—5小时。而在他们之中考研的人占了绝大多数。随着高校扩招以来,本科生倍受青昧已成历史,越来越多的大公司倾向于录用起点较高的研究生。因此,考研成了留校大学生的奋斗目标。

  为了更美好的明天,如今就业形式越来越严峻,一些大学生纷纷意识到只有多掌握几门技能,提高综合素质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所以他们选择假期留校充电(大学生把寒假期间各种课外实践和学*称为“补充教育”),尽管需要金钱和时间,但经调查显示,仍有16%的同学选择以培训班的方式给自己充电。

  3、“无聊一族”

  整个寒假,无所事事的同学的确也存在。一些大学生本想留在学校学*或到校外兼职,但因为种种原因丧失了自信和兴趣,最终只好郁闷的度过整个寒假。另外有少数学生呆在学校是为了逃避现实中的一些事情或者沉迷于游戏中不能自拔。调查显示有28%同学属于“无聊一族”。

  大学校园“流行风”多姿多彩,变幻不定。随着网络化世界与信息时代的到来,大学校园也刮起一阵网络旋风。格调幽雅,设计别致的一间间网吧在校园周围悄然兴起。而自恃站在思想和社会最前沿的大学生在网络潮流中自然是先领风气,于是,大学校园就出现了一种新的消费和休闲时尚——-泡网吧。

  网上世界丰富多彩,网上时空飞越无限,网上游戏奇妙刺激。凝视着网吧里电脑前一张张专注的面孔,也许很多人不禁要问,这些泡网吧的大学生到底是怀着怎样的一种心态呢?借助网络,他们又在做些什么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展开了调查。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上网对大学生来讲已经不再新鲜,只是,怎样最有效地利用网络、发挥网络的真正作用还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浏览新闻、打游戏、网上聊天交友、收发电子邮件还仅仅是庞大的网络世界的几个简单的功能而已。而在信息和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网上贸易,网上咨询,网上求职已不是新鲜话题,通过互联网获取公共软件,查找资料更是网络世界最普遍的功能,例如大学生完全可以利用网络寻找留学、考研方面的最新消息,而无需在图书馆和书店里花费更多时间。但网络的这些功能大学生网迷们显然很少利用。

  网络是一个世界,但网络并不是全部世界,另有极少数的一些大学生因沉醉于网上的虚幻世界而与现实世界疏远,成为“网虫”。网虫一般性格孤僻,不善交际,自我封闭,只在网上释放自我,这种情况非常不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五、可行性建议

  针对调查结果,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寒假为我们自身发展和知识扩充提供充足时间和广阔空间,我们必须亲自去挖掘它宝贵的资源,实现其价值。

  l、利用寒期时间参加志愿活动,实现自身价值,增加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冷静面对“考证热”,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和学*自己的专业知识。

  现在工作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多一个证书就会比别人多一些优势,同时也多一份选择,而部分用人单位也明确提出了相应的证书要求,这两年就业事实也表明,有证书的学生比没证书的学生就业相对容易些,但同时也要提醒留校生在“考证热”中要冷静思考,应该针对自己的专业的就业方向并结合*期的职业目标来选择考证,不要盲目地见证就考,更不能为了考证而抛下本应该学好的专业课。我们应该利用寒期时间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和学*自己的专业知识。

  3、在假期生活中,切不可让放纵、懒散、无知冲昏了头,要加强体育锻炼。

  对于一些大学生喊寒假无聊、没意思这一客观事实,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深思。其一,大学生们因为假期的到来,某种程度上达到极度兴奋以致自制力减弱过度放纵;其二,大学生们缺少社会实践,往往安静地呆在学校而不敢出去风风火火闯一闯或者即使出去了也屡次碰壁。我们提出几个“如果”来供大家参考。如果你想寒假在校好好学*,那么你放假后要制定一个学*计划,并且一定要坚持实施;如果你假期想好好锻炼一下,那么你就多参加社会实践,做到敢想敢干??但无论你朝哪个方向走,你都要切记一定要按计划扎实走好每一步,切不可让放纵、懒散、无知冲昏了头。同时注意加强体育锻炼。

  (二)、除了学生个人努力外,学校和社会也应该如何为留校大学生的寒期创造良好的环境,引导他们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寒假。

  l、预防“网瘾”刻不容缓,学校与社会应携手合作。

  2、学校应鼓励大学生参加寒假志愿者活动,为他们提供一些机会。

  3、学校和社会应关注大学生的寒期生活,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六、结语

  本次调查研究着眼于大学生的假期生活,贴*大学生实际,反映了大学生生活中所存在的一些现象,也凸现了当今社会环境下的一些问题,为正确引导大学生合理、自主安排假期生活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

  大学生活美好而飞快,在大学生活的假期也是如此,大学假期的如何利用,不同生活方式不同成长环境的同学有着不同的见解。无论是休闲娱乐更或是兼职打工,还有社会实践,参加公益活动,做志愿者,都是大学生假期的组成部分。人活着为了生命的存在和延续,为了实现理想和追求,为了体现人生自我的价值。大学假期也是人生价值体现的好时间。假期不仅是快乐的轻松的,更重要的是在一个假期结束之后我要有所收获,有所思考。

  在此,也希望各位同学能够从中找出自身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便更好的安排假期生活,规划未来方向,为能够更好地迎接未来的各种挑战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学生实践调查报告11

  班级:姓名:学号:

  (1)调查背景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大家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当前,我国食品领域安全形势仍不容乐观,食品安全已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为了解大家对食品安全方面的看法,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我展开了关于食品安全状况的调查。

  (2)调查时间

  1月16日―1月21日

  (3)调查地点

  吉林省通化市得顺泉酒业有限公司(吉林胜通化市辉南县抚民镇 北关村)

  (4)调查认识

  很久以来我就渴望去工厂实践,我希望能在社会实践中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耐心,韧性,毅力。因为对于大学生来说,我们的社会实践实在是太少了,感觉上了大学后整个人都变得十分的懒惰,都没有高中充实。想到我早晚都要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大染缸去,想到毕业后将面对社会严峻的就业压力,内心总是感觉不安,总是害怕自己以后毕业了找不了工作,整天就为就业发愁,更可怕的是还要靠父母养着,成为“啃老族”。

  酒厂建于在镇上,就在我家附*,专门烧酒。我是在老厂工作的,

  在白酒那边,除了白酒,还有食品厂,生产枣脯之类的东西。酒厂的生产方式是流水线,有两个车间,每个车间有三条流水线。流水线的主要流程有进瓶子,拾瓶子,冲瓶,灌装,灯检,压盖,灯检,烘干,贴标,总检,装盒,折盒,打铆,喷码,装箱,打包,装车,入仓。另外,还有挂钥匙,挂牌,贴奖的工作。每个工作,都有专门的人来完成。虽然规定不能串活,但是阿姨们觉得干一样干累了的话,还是会互相换一换的。

  其中,灌装,压盖,烘干,喷码都是机器完成的,打铆却是很累的话,对臂力的要求比较大,所以,我没干过那个。仔细算算,**的其实不多,灯检就是看看瓶子里有没有悬浮物等杂质,压盖就是把盖子放到瓶子上,自然会有压盖机来完成,折盒虽然挺难,但是熟了也就没什么了,只是连续几个小时重复一样的动作会有点麻木的感觉。另外,我还捡过几回钥匙,有很多线头都要弄掉,然后一百个放一起,说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才知道原来也挺麻烦,更何况,还要一直蹲在地上,腿都麻了。

  工厂里也是有厂规的,因为工厂生产酒,所以对火的规定十分严格,不能带烟火,不能吸烟,发现一次,就要扣1000元。另外,在工厂里,不能开机。

  通过在工厂的实践,我真的是长了不少的见识,增长和很多社会经验,我感受颇多,也明白了很多道理。那些工人干着枯燥乏味的工作,工资却还低。而我们许多大学生整天那就知道玩游戏,而不去好好学*,还抱怨生活得无聊。身在福中不知福是我们很多大学生的通

  病,跟工人们一比,我们的生活,实在太好。“宝剑锋从磨砺出,腊梅香自苦寒来”,我们大学生应该好好利用假期的时间,走出校园,走出小家庭,深入到全国各地的基层群众中去,去广泛的实践、调查、走访。身为大学生,了解最真实的社会、生活;了解最真实的人,明确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与责任。

  在以后的岁月里,我还是会记住这一次实*的,虽然这次实践并没有运用到我所学的`知识,但是我从这次实践中学到了很多,知道了我自己的很多不足之处,这是我人生路上最宝贵的时刻!

  基于我自己的社会实践体验,我积极的倡议当代大学生走出校门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锻炼中寻找自我价值,我们来到大学的目的就是学到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更好的服务社会,所以我们更应该尽早地了解社会的需求来提升自我各方面的文化知识和素质,当我们走向社会时更准确地找到自己的位置为社会服务。

  其实我们只要了解了社会的需求和自己所长,就会很快找到自己社会中的位置。现代大学生缺少社会知识和信息,在学校时从不关注社会中的情况,甚至连新闻都懒得看,更不用说社会锻炼,所以当他们迈出校门的那一刻就迷失了方向,拿着自己的简历不知何去何从,只知道自己学的是什么专业,却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以至于很多大学生毕业后都找不到工作;因为大学生缺少社会锻炼,空一肚子墨水却不知如何用,很多用人单位不愿招聘应届毕业生,都愿吸取有工作经验者,因此大学生的就业率也越来越低!有的学生辛辛苦苦学了数十年的专业当走进社会时却找不到任何与所学专业有关的工作,这是

  多么可悲的事情,这就是不了解社会的需求所造成的。所以我们要发起倡议,为了我们今后更好更快地投入到社会当中去,为了我们早日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为了能够更顺利的工作用自己的所长服务于社会,积极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

大学生实践调查报告12

  就在今年的寒假里,我体验到了我人生中的第一次打工经历,有苦有乐,但更多的是通过这次经历我得到了很多收获这绝对是一次很有意义的活动。小草用绿色证明自己,鸟儿用歌声证明自己,我们要用行动证明自己。这次的打工,也是为以后的成功奠基吧!

  一,实践目的:

  通过实*了解中国传统式饮食饭店的基本操作过程,掌握服务技巧提高服务水*,锻炼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随着生活方式的更新和社会交往的活跃,尽管西餐,泰国菜,越南菜等等的文化交流甚多,但更多中国人开始变得更向往中国传统式食品,许多外国人也对此感到新鲜并想深入了解。我这次实践的是××市××镇的一间叫××的饮食饭店,该饭店主要经营午市与晚市,主要是以自助的形式进行点餐的,且是一间煲仔饭店,客人需自主在陈列的各种食物中挑选自己比较喜欢的,然后递给厨房进行清点算价钱然后开煮。

  上菜与饭的容器是一个圆弧形的煲仔,非常轻巧,饭菜互相渗透,美味极了。该饮食店比较宽敞,环境幽雅,虽临*马路,却不会觉得太吵,便于交谈,非常适合一家老少,青年朋友们。其最大的特色便是自主选菜,使得每位顾客都能按照自己的口味及分量进行选择,不会有浪费,是所环保餐厅。中国传统食品源远流长,且一所餐厅最重要的是服务,第三产业服务业是当今世界最为重要的行业,所以,了解一些服务方面的知识是十分重要的。今年寒假,我在该××饮食店实践了一个星期的时间,获得了经验,更增长了见识,使我对服务业有了更深的了解。

  二,实践内容:

  餐馆一般可将其一分为二,就是里面和外面。所谓里面,自然就是厨房了,里面的工种再分就是:大厨,二厨,再次就是打杂。所谓外面那就是服务性质的工作了,具体工种如下:点餐,上菜,埋单。

  而我所负责的则是外面的工作。因为该店是自主选菜的且并不是只是我一个人负责外面,大约有5,6个,所以工作量并不多,且具体工作仅有引领客人到选菜台以及帮助客人拿需要的东西,最直接的便是语言的沟通以及服务态度,

  不同人有不同的语速,我必须要打起12分精神去认真听客人们的要求,即时有时落下了收到挨骂,也要微笑迎人,做到*静,这对于暴躁的我。无疑是种折磨,可是我知道,这是我忍耐力的锻炼,而且为了老板的利益,我必须克服这障碍。

  太旺的时候,会很忙,不够人手,可是我告诫自己,千万不能有的就是抱怨,这是魔鬼,会让自己推进万丈深渊的。

  三,实践结果:

  饮食饭店服务的质量是饮食饭店的生命线,要提高饮食饭店服务质量,关键在于提高饭店员工文明礼貌这个最基本素质。讲究文明礼貌,既体现饭店员工对宾客的基本态度,就个人而言,则更是衡量道德水准高低和有无修养的尺度。因此,饮食饭店员工必须十分重视饭店服务礼貌礼节知识的学*和修养,而所有有名的饭店,都是和至高无善的服务是分不开的。创先争优谋发展,我觉得服务很重要,无论干哪一行都需要很好的服务!还有,饮食饭店能够做得好,还离不开一个主要因素:微笑。古人云:没有笑颜不开店rdquo;。微笑可以赢得商朋满座。所以,可以说笑是对一个饮食饭店的治店法宝。

  四,实践总结或体会:

  在该××饮食店一个星期的实*已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在这里,第一次接触社会的实践生活,体验到生活的艰辛和不易,总体来说还是有不少的收获和所得。从一个对饮食行业无知的'少女变成一个既具有服务知识,又懂得传统礼仪和社会交往的青年。实*的收获是不能用语言一一所能描述的,总的来说有酸有甜、有苦有乐。

  都说服务是餐厅的形象之本,是饮食店的竞争之道,那么饮食店的服务魅力有表现在哪呢?那就是一张诚挚动心的笑脸,一声声悦耳动听的话语,一次次全身心投入的服务而凝结出一个个回味无穷的优质服务。在那里实*的一个星期间学到的东西可不少,感触也颇多,若要为客人提供优质的服务,就是要充分读懂客人的心,充分理解客人的需求,甚至是超越客人的期望,在日常工作岗位上为客人提供富有人性化的和艺术化的服务,高层次的满足客人的需求,让客人愉悦地有频频光顾的欲望,有人说服务是个即时的工作,过去了就不会再来,所以要在当下满足客人的多方面要求,把服务的质量提高。在××饮食店实*的这一个星期,在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付出的不光有汗水,还有智慧和技巧,更多的是自我超越。

  因此,自己变的成熟了,少了一份脆弱,多了份坚强,忘了如何去依靠,想的是如何去学*让自己独立自强。没有了父亲和母亲的关怀,没有了老师和同学的指点,自己的一切事物都得要自己亲自去解决,增强了自己的自信心,从这次实*中我深深的体会到没有自己办不成的事,只有自己不去做,认认真真的学*,勤勤恳恳的做事,这就是生活,是真正的生活!通过实训、实*,我对中国传统食物知识与做法有了很大的提高了,尤其是服务意识、语言交流与表达能力、外语能力、处理宾客关系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提高,还有自己的口语能力,为自己以后走上社会做了个好的开始。社会上由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那就是社会经验,为人处世的经验,想想自己过几年就要真正的走向社会,参加工作,也许自己的这次实*就是自己新的开始,也就意味着自己的成熟,我会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中,不怕困难,勇于克服,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努力提高自己,实现自己的理想。

  结束语:通过这次社会的实践,我学会了自立,懂得了团队在工作中的作用,为以后的工作和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我会依次为起点,以后更加勤奋学*,锻炼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

大学生实践调查报告13

  调查目的:时下,大学生通过利用课余时间找份兼职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打暑期工、实*体味生活已经成为了一股热潮。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挣钱是打工的首要目的。有的却认为挣钱并不是大学生打工的惟一目的,不少同学把打工看作是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许多学校也积极鼓励大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一方面可以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积累工作经验对日后的就业大有裨益。通过调查可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看法以及透析大学生生活实践情况,从而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大学生社会实践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解决方法,使大学生能正确对待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见真知。在往后实践中能更好地接触社会、实践自己的专业技能,寻找发展的机会。

  调查对象:大学生成长成才,是高等院校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大学生社会实践已成为培养合格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决不能忽视或放弃大学生社会实践。因此这次调查就选择了在读大学生5名,其中广州大学名,中山大学1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1名,华南理工大学5名,广东工业大学5名。年级分别为大一学生5名,大二学生3名,大三学生15名。 调查内容:本次调查通过对大学生有否参加过暑期工、兼职或实*,最想参与何种社会实践,所参与的打工或实*是否与所学专业相符,能否体现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以及在工作或实*中获得了什么等问题进行展开。

  调查方法:通过派发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5份,收回有效问卷5份。(调查问卷及数据统计详见附录)

  调查结果:从调查中发现,许多大学生都认为兼职是大学生的第二个“课堂”,通过兼职可以学到许多宝贵的东西。“存在就是合理”,职业没有高低之分,无论什么职业都有其可取与不可取之处,就看自己的需求。不少大学生觉得只要是能够赚钱的工作,就可以去试一试,品牌代理,促销等以前不会是大学生从事的工作,现在都成为了大学生们可以接受的工作。

  有5%的同学认为如果要参加社会实践,最理想的就是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交流,其次是打工或做兼职占4%;而56%的同学有做过兼职,%打过暑期工,14%参与过实*,表示从未做过的仅占1%;现在大学生兼职、打工,除了做家教(14%)、网络的实*实践(6%)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兼职或打工时从事派传单、商品促销(%)、校园销售(14%)、当餐厅服务员(8%)等简单、不需要特殊技能的工作,但却与所学专业知识相去甚远,6%学生认为所实*或兼职的工作与自己专业不全相符或完全不符,仅4%的人认为完全或基本相符。能够使大学里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只占38%,在实*或工作中66%的人满意自己的课外实践能力;1%的学生认为兼职是为以后的求职做准备,在选择实*或打工目的是什么的时候,有3人选择“接触社会,积累工作经验”,占了总数的64%,选择“赚取生活费”,占了%。从选项人数中显示,大学生兼职以赚钱和充实自己为主要目的。现在的大学生已经将打工看得很重了,钱虽然是一定因素,但是希望通过打工获取的经验对将来就业时有所帮助应该是更多学生考虑的问题。大学生在打工时间上的弹性还是很大的,这应该和他们宽松的学*环境有一定关系。56%的人会选择在假期实*或打工,3%会选择任何没有课的时间,1%会选择周末。有31人认为在不影响学*的基础上赞成合理兼职或打工实*,19人很赞成兼职、打工,没有人反对。54%的人都提出学校除了提供就业指导以及专业课程外,还应该提供实*机会,%觉得学校应该提供就业体验,至于选择素质拓展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各占1%。

  调查结果分析: 在调查中发现没有人在参加社会实践上选择“参加‘三下乡’活动”一项,说明当代大学生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较,他们的求学经历、生活条件、所处社会大环境都相对优越,也没有经过必要的挫折教育,因此,他们意志往往比较脆弱,克服困难的.能力也较差,常常是对社会的要求较高,对自我的要求较低。当前,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成为不少地方采用人才的两个新标准。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是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举措,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参与“三下乡”实践,其目的是为了支援农村的教育事业,同时给农民带去相应的指导,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并从群众中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用于知道自己的将来的学*生活工作。现在大学生,除了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以外,很有一部分是来自城市的,往往这些学生家庭环境好,父母亲更是不允许或者不支持自己的孩子参加所谓的“三下乡”实践活动,这样,学校所提倡的通过“三下乡”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就未能够达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三观指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个体价值观体系中,人生价值观处于主导地位,决定着总的价值取向,对价值观系统中其它价值观起着指导和制约作用。由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主要是围绕自己出发,致使大学生自身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不足,更不用说参与“三下乡”活动服务人民了。

  另外,没有人选择反对大学生兼职、打暑期工或实*,大家都认为只要不影响学*能够积攒经验可以为以后的工作打基础。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应当刻苦学*专业知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运用知识的技能。从大学生活的开始到走进社会的大圈子中,就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谁不想在将来的社会中能有一*之地呢?所以大家认为大学生必须投身校园内外的各类实践活动,有助于锻炼品质,提高能力。可见其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不可抵触的重要性。不能否认有过打工经历的同学,看起来要比其它同学更成熟、社会适应力更强,但对于学生,社会适应力只是一方面的衡量指标,大学期间主要的任务是学业结构的搭建,即知识结构、专业结构的搭建,为了打工影响甚至放弃了专业知识的学*,结果是得不偿失的。

  结论与建议: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自觉改造客观世界,使外部对象发生某种改变的现实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人的活动,而人是社会的人,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因此,实践不是单个人孤立的行为,而是社会的活动。所以,实践作为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一个阶段,是在社会历史中不断发展演变的。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三下乡”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新时期的深化发展,是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有益补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实践出真知,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份,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检验所学理论知识的标准,社会实践不但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挥自我才能,展现自我风采的舞台,也是培养和锻炼同学们综合能力的一个阶梯,更是一个大学生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前的演练场地。只是纸上谈兵是不可能在社会立足的,所以一定要特别小心谨慎,而且一旦出错并不是像学校里一样老师打个红叉,然后改过来就行了,在工厂里出错是要负责任的,这关乎工厂的利益存亡。

  总之,这个寒假的社会实践是丰富而又有意义,一些心得和体会让人感到兴奋,但却决不仅仅用兴奋就能描述的,因为这是一种实实在在收获,是对"有经验者优先"的感悟。

  在我的打工生活中,我也明白了许多:在日常的工作中上级欺压、责备下级是不可避免的。虽然事实如此,但这也给我上了宝贵的一课。它让我明白到别人批评你或是你听取他人的意见时,一定要心*气和,只有这样才能表示你在诚心听他说话。虽然被批评是很难受的,而且要明确表示你是真心在接受他们的批评。因为这样才能在失败中吸取教训,为以后的成功铺路。我们要学会从那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这才是我所应该做的。

  我也从工作中学*到了人际交往和待人处事的技巧。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我能看到自身的价值。人往往是很执着的。可是如果你只问耕耘不问收获,那么你一定会交得到很多朋友。对待朋友,切不可斤斤计较,不可强求对方付出与你对等的真情,要知道给予比获得更令人开心。不论做是事情,都必须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成功要有信心,要学会和周围的人沟通思想、关心别人、支持别人。

大学生实践调查报告14

  前言:

  人生,对于大学生来说,是最动人心弦、最引人深思的话题。每一个时代的大学生,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对于人生的思考。人生道路、人生目标的选择,都是以一定的人生思考为前提,以一定的社会时代发展为背景。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思想体系,对人生的思考有着不同的起点,不同的轨迹,不同的深度。有什么样的人生思考,就会有与之相应的人生理想、人生追求、人生道路和人生内容。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是社会主义在曲折中不断前进的时代,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时代。在这个大背景下,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为了国富民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的主旋律。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我们的人生追求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以及未来国际竞争的大格局。做这样的调查研究,从当代大学生的角度而言,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以便树立正确的人生追求。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可以使得他们的引导工作更具有针对性、有效性和科学性。大学生的人生追求也直接的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精神状态乃至将来的发展状况。他们是在国家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在这个任何事物都飞快发展的时期,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其间有西方开放的人生观念的传入,和我国80--90年代大学生的几次思潮运动,而我们的教育体制又是在传统的品德教育下进行的,必然导致当代大学生人生共同追求的不确定性。如果能够加以分析引导为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目标,无论对社会还是对国家都有着重要意义。

  一 、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活动采用抽样问卷调查的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1、 调查对象

  本次问卷调查采用了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选择了山东建筑大学校内的学生。,此次调查问卷共发放120份,回收116份,无效问卷10份,有效问卷106份

  2、 调查问卷

  本次所用的调查问卷采用以固定答题为主,有关大学生共同追求并与之相关的内容包括:一部分是围绕专业是怎么确定的,大学的主要目标,现在的在校状况,旨在了解被调查者的大学生的学*生活现状;另一部分是围绕大学生的共同追求与追求的认识的问题,了解学生对共同追求的理解和关注;最后一部分是关于影响大学生共同追求的因素,了解是什么影响了大学生的共同追求。

  二、 调查结果与分析以及基本经验

  (一)关于大学的`学*生活现状

  1.在上大学,填报志愿专业时,你是如何选择的( )

  A、自己选择的理想专业 B、别人帮你选的

  C、自己随便选的 D、服从学校安排的

  调查数据显示:20%选A,13%选B,27%选C ,40%选D

  调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数据,入学即对专业的选择上大家只有20%的人是自己选择的理想专业,80%的人对自己的事情根本没有自**;

  2.你认为你上大学的最主要的目的是( )

  A、好好学* B、混个文凭 C、交朋友 D、其他

  调查数据显示:60%选A,14.5%选B,15.5%选C ,10%选D

  调查分析:我们还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应使警钟长鸣。

  3.你觉得目前你是哪一类大学生( )

  A、有理想,有抱负,积极为自己的目标努力着,抱着乐观的态度

  B、不小心把日子混过去了,失去的追不回来,就干脆混到底

  C、知道未来形势严峻,但现在很茫然,没有找到想干的事

  D、对自己的前途很悲观,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E、其他

  调查数据显示:41%选A,19.5%选B,20%选C ,15.5%选D,4%选E

  调查分析:一个似是而非的问题,有的人迷茫了,但是说出了真实的自己。

  4.你的大学生活现状是( )

  A、非常忙碌,过得很充实,很精彩,自己很满意

  B、虽忙,但不知道忙些什么

  C、整日无所事事或沉迷网络世界等,非常颓废,感觉只要混过大学就好

  D、虽很休闲,但生活很令自己满意,就是自己要的大学生活

  E、其他

  调查数据显示:30%选A,29.5%选B,18%选C ,15%选D,7.5%选E

  调查分析:大学是一个人生十字路口,在这里难免会出现各类现象,只想对那些苦苦挣扎的人说,你的人生方向错了。

  成因分析:

  经过高考前长时间的备战和高考场上的紧张应考,在进入大学之前,我们的脑子里就有,大学就是个来玩的地方,我们瞬间从天天有人监管的环境进入到大学这个十分自由的环境中,我们变得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干什么,于是我们就开始堕落,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状况变成了我们的*惯。

  (二)大学生的共同追求

  5、接受高等教育主要是为了什么?()

  A、就业谋生 B、自身塑造 C、建设社稷 D没有想过

  调查数据显示:42%选A,40%选B,10%选C,8%选D

  调查分析:人都有私心的,当今社会人们为自己的考虑的很多,为国家为社会考虑的少。

  6.你是否有明确的人生追求( )

  A、有,且很明确 B、有,但不明确 C、没有

  调查数据显示:32%选A,56%选B,12%选C

  调查分析:多数人有目标,但有明确目标的人是较少 。

  7.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你会( )

  A、被亲友的态度影响 B、遇到困难想退缩

  C、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D、其他

  调查数据显示:21%选A,23.5%选B,48.5%选C ,7%选D

  调查分析: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大多数人都有信念,但不知这个信念能让人坚持多久?

  8.对于给自己树立追求目标,你的看法是( )

  A、没必要,走一步算一步 B、应该树立,但还没树立

  C、已经树立 D、以后要有,但现在还没有

  调查数据显示:10.5%选A,25%选B,48.5%选C ,16%选D

  调查分析:多数大学生都树立了目标,但让人惊讶的是,还有为数不少的人目标不明确。

  9.确立追求目标,你会( )

  A、充分考虑后决定 B、仍在思考未决定

  C、一时想到而决定 D、从没想过这回事

  调查数据显示:40%选A,22%选B,24%选C ,14%选D

  调查分析:这说明大学生还是有一定的理性的,但是也有不少学生处在迷茫之中。

  10.对你追求自己人生目标时,你觉得谁对你影响最大( )

  A、父亲 B、母亲 C、老师

  D、朋友 E、祖父母 F、其他

  调查数据显示:35%选A,20%选B,20%选C ,8%选D,8%选E,9%选F

  调查分析:主要是父母和老师影响了我们的追求。

  11.同时作为人生追求的方面,你更愿意得到金钱的满足还是精神上自我实现的满足( )

  A、前者 B、后者 C、金钱和精神上寻求某种*衡 D、不清楚

  调查数据显示:30%选A,18%选B,45%选C ,7%选D

  调查分析:在“鱼与熊掌”的问题面前,更多的人偏向了金钱,让人深思。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是盲目的,大学校园里依旧有纯洁的点点痕迹,但是更多的是浮躁中的浮躁。市场化元素悄悄侵入大学校园,社会的个性化亦被学生带入学校。当代大学生面对自己的人生追求时,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陷入了矛盾的抉择过程。

  12.想过将自己的人生追求与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 )

  A、从来没有,也觉得两者之间没多大联系

  B、想过一点,偶尔会关注国家各方面的发展情况,但是不会主动将自己的前途与国家前途联系起来

  C、很认真的想过,密切了解国家发展动向,以便更好的投身到国家的建设中

  D、其他

  调查数据显示:18%选A,32%选B,30%选C ,20%选D

  调查分析:在这个问题面前,太多的人犯难了,也许是国家的概念并没有时时出现在我们生活中,但长期的传统教育让我们做出了选择。人并不是时时都能知道真理的。在一些大学生看来,提倡集体主义就是泯灭个性、否定自我,强调集体利益就是否认个人利益。要帮助当代大学生正确认识集体主义、转变思想,首先就要实事求是地分析过去几十年对集体主义的宣传和解释上的偏颇之处,让大学生正确认识集体与个人的辩证关系。

  成因分析:从此类问卷中不难看出很多大学生还是处于一种盲目的状态,没有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在社会竞争日益残酷的今日,大学生的人生追求已经不在满足于单纯的精神追求了,对优越的物质生活的向往占据了他们为生活定义的大部分空间,在大学中经常听到有人在说生活很无聊,而比起上个世纪甚至更早的大学生来,这一代大学生的生活水*要高出很多,他们的业余生活也是相当的丰富,可是以前的大学生在物质贫乏的年代却能感到生活的很充实,主要原因是那时的人们想的很单纯,他们对精神的追求要高于物质,一个人可以为了一个无法触摸的理想不息奋斗,而我们的大学校园中还有多少这样的人呢?

  然而时下,一些大学生价值观念呈现功利化,有的甚至认为“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盲目消费,攀比消费,赶潮流消费等负债消费现象比较普遍。有些大学生经常借助扑克牌、星座为自己算命,恋爱要算、工作要算、前程要算……”热衷程度令人吃惊。理想信念是“总开关”,是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体现。失去了理想和信念,就失去了根,失去了本,也就失去了奋斗目标。当代大学生应自觉增强爱国意识,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思想,自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为引领,砥砺品质,修身养德,特别要注意培养无私奉献、艰苦奋斗、诚实守信、勤俭节约、遵纪守法等优良品德,努力创造亮丽的青春年华。

  (三)哪些因素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追求

  13.你目前最想做的事情是( )

  A、好好学* B、多交朋友 C、恋爱

  D、打工 E、寻找信仰 F、发展兴趣

  调查数据显示:46%选A,18%选B,8%选C ,2.5%选D,3%选E,22.5%选F

  调查分析:大家最想做的事情各部相同,但还是以学*为主,还是很令人欣慰的。

  14.你觉得下列哪些事最让你消沉( )

  A、感情受挫,来自恋人的伤害 B、空虚,无所寄托,没有人生目标

  C、人情冷淡,孤独,不被人理解 D、没有成就事业受挫

  调查数据显示:18%选A,45%选B,29%选C ,8%选D

  调查分析:“空虚,无所寄托,没有人生目标 ”竟成了本该拼搏努力学*的大学生的致死因素,实在出乎人的意料,这还不算那些隐藏起来的不安分因素。

  15.处于低谷的时候,你会怎么做( )

  A、听天由命,希望神的庇护 B、重新振作,再接再厉

  C、一蹶不振 D、其他

  调查数据显示:5%选A,40%选B,12%选C ,43%选D

  调查分析:在面对这个问题是时,多数大学生不再不知所措,令人担忧。

  16.最能激励你奋斗的原因是( )

  A、过上幸福的生活 B、父母不容易,尽早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C、为钱 D、超越自我,实现人生价值

  E、为国家的发展 F、为人民大众的利益

  调查数据显示:25%选A,30%选B,16%选C ,13%选D,11%选E,5%选F

  调查分析:人情还是我们最难以放下的东西,作为大学生我们还是该具备自己的理想、追求。

  17.你认同下面那些观点( )

  A、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 B、但尽人事,人凭天命

  C、走自己的路,让别说去吧 D、只要努力过,就应该坦然面对一切得失

  E、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F、其他

  调查数据显示:35%选A,9%选B,20%选C ,20%选D,8%选E,8%选F

  调查分析:我们都知道面对困难时该做什么,但真正遇到困难时我们又是怎么做的呢?

  18.你认为以下哪种人生才算是幸福的( )

  A、家庭美满 B、事业成功 C、腰缠万贯

  D、不求闻达,只求奉献于社会 E、其他

  调查数据显示:28%选A,33%选B,20%选C ,9%选D,10%选E

  调查分析:我们不能否定别人的选择,在利益面前我们还是失败者。

  成因分析:从调查资料的分析中可见,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积极方面突出表现为:有明确的自我观念,独立意识性及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有了较高程度的发展,他们表现用自己的眼光去看社会并解释问题,不愿受他人的干涉;自我评价趋于成熟,并意识到自己应该承担一定的社会义务和责任,应将所学的知识贡献给社会的发展。

  三 、 存在的基本问题

  本次调查围绕当代大学生的共同追求的问题,针对当代在校大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与分析。

  结果表明,当代在校大学生的追求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并且出现了总体性的和根本性的危机。在这场追求危机中,追求呈现混乱和无目标无计划的状态。大多数的学生知道要树立目标,但是还没有很多人没有明确的打算。

  当前,处于社会急剧转型时期的大学生,在学业、工作、生活上遇到的困惑与困难已经超过了从前传统意义上的学*观、爱情观等。面对日益复杂多元化的社会,大学生如何选择自己的道路,如何应对人生的抉择。

  人们面对现实生活中“人究竟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的选择的困惑。原因是社会中多元化文化的存在,给社会生活中各个领域同时树立多种价值标准,造**们无法判断现象的对错。比如“法律面前人人*等”是法律领域内的唯一标准,然而,由于权利关系和亲情关系,甚至金钱关系的干扰,这一价值标准却失去规范力,遭到扭曲,以至于权、情、法关系仍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对这种诱惑的选择导致大学生追求出现危机。

  大学生的就业其实是关系到世界上最大的大学生群体和他们背后的家庭的重要问题,对于整个社会来说也具有高度的意义。它不仅仅牵涉大学生自身的生活状态,而且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中国的*稳持续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也会影响到全球经济的供应链。中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既和全球所面临的经济的挑战和问题息息相关,有和世界各国现在面临的就业问题相一致的特点,也有中国社会和大学生的自身的独特的问题。

  既要让社会关心每一个大学生的未来,也应该听到社会对于今天大学生能力和水准的抱怨;既要让大学生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期望,也要让他们现实地看到就业市场和经济环境的变化;既要让他们有必要的保障,也要让他们在全球的竞争之中更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能力。

  四 、 今后应该采取的措施

  我们就在身边的同龄人身上深深地感受到来自社会的种种气息:有清新的,有偏激的,也有其他的……但是不管怎样,我们都认为不应悲观地看待当代大学生的精神状态和价值观的状况。毕竟,他们是渴求发展渴求进步并努力迎合社会的一群,在这一次的调查当中,大部分大学生的共同追求是科学的合理的,他们以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来看待这个世界,来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几乎全部的大学生都将“一种有活力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作为最重要的价值观,从这里可以看到他们朝阳般的气息和生命力,的确社会需要这种生机勃勃的干劲和理想才得以不停的往前发展。这种不甘*庸,积极创造的精神特质也是现代大学生身上非常可贵的品质。但不容忽视的是,有*30%的人追求上存在问题,需要特别的关注和加以正确的引导。

  针对高校大学生的共同追求,高校应不断加强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使学生们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1.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无神论和科学精神的教育。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贯穿理想信念教育。

  3.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不断提升理想信念教育的整体水*。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增强抵御挫折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大学生实践调查报告15

  当今社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我们大学生在今后想要找到一份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好工作,就要不断扩展自己的认知领域,提高自身能力。

  作为英语专业的大学生,专业本身要求我们不仅要有牢固的英语基础,而且还要有较强的交际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大学生不断增强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提高我们的交际能力。但就目前来说,大多数的英语专业的学生都能具备良好的英语学*能力和比较扎实的英语基础。就我们班而言,有大约70%的同学能在考试中获得良好的成绩,班上挂科的同学也只有一两个,甚至有时候还没有,这就我看来我们班的英语学*底子还是。但在学*过程中我也发现同学们一旦碰到英语角或英语交流之类的活动,就会变的非常不自信,支支吾吾的,说起英语来自然没有*时说的那么流利,这同样是我的问题——交际能力差。

  就我个人而言,我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女生,因此不喜欢说,在英语角上一般是不做声的,总是站在旁边听,我也明白这样是不行的。其实我觉得自己的英语成绩还算不错,但就是开不了口,有时候我也是很郁闷纠结的。我想这也应该是我不自信,甚至自卑的结果吧。但我自己却很清楚英语学*主要还是在于说,而不是在于写,因为它毕竟是一门语言,是用来与人交流的,因此我暗下决心要开口说。

  今年暑假,也是一次偶然的机会,经由家里人介绍,我当上福临门新款DHA谷物调和油的一名临时推销员。这也许对我的英语水*没有什么帮助,毕竟跟别人推销解说时,说的是中文,但我想这可以练练我的胆子,让我能敢开口说,对我的交际能力的提高应该是有好处的。而且通过这次兼职我对于生活也是有所感悟的。

  上班的前一天,我还是蛮兴奋的,想到自己要开始独立自主的生活,并且还将有一比收入,就觉得不可思意,但现实往往不是这样。第一周我被安排在荆州武商,第一天上班就被泼了一盆冷水,本来是去卖油的,结果却当起了搬运工。我被告知首先要将赠品油以及促销展台运进卖场,在这之前,要找经理保安柜长出纳之类的一些人签调拨单以及财物管理单,除开到处跑和电话费不说,还要受到别人的冷嘲热讽,甚至还有人不大搭理你,搞得我很是郁闷。好不容易,将赠品油和促销展台弄了进去,却发现已经过去一上午。到了下午和晚上,不知是太累还是心情不好,竟一桶油也没卖出去。站了一整天脚痛死了,还加上生意没开张,那时侯心里真是难受极了。好在第二天顺顺利利,早上一去就有四位阿姨在我的详细讲解和推销下买了四桶油,还有一位阿姨连连夸奖我感谢我,我当时就高兴极了,感觉脚没那么痛了,心情也轻松了许多。这也让我了解到付出是有回报的,只要努力过。

  第二个星期,我被调到沙市沃尔玛门店,这里的工作要比武商的轻松些,因为这里被指定为旗舰店,有一名营养师来协助我,并且还有量子弱磁场共振分析仪这种可以检测人体健康的仪器,来帮助我更好的对福临门这款新油进行宣传。在我们俩无懈可击的配合下,我们两天竟卖出了30桶油,并且在这期间我还因为向顾客介绍的详细准确,一直面带微笑,富有耐心而受到督导和长期促销员的表扬,这也让我增加了信心。同时我也发现随着促销天数的增加,我能更容易的抓准顾客心里所想的,根据这些找到突破口,对我们的油进行合理推销。依照这样的策略,第三周我们的销量也不错,卖出20多桶。

  到了第四周,事情出现了一些变动。我们的营养师由于她工作时间的变动而不做了,我们沃尔玛的长期促销员也没干了,这样一来,由于少了两名大将,我们这周的销量就呈直线下降,两天下来只卖出9桶油。我这个小临时促销员也因此受到了批评,沃尔玛的粮油柜柜长也通知我说,如果下个星期的销量没有上个星期好的话,就不让我们在进行促销活动了。听到这话,加上生意又不好,脚又疼,我便有了退意。正好星期天这一天,福临们公司的项目经理和几位督导对我们这些临时促销员进行了一次摸底检查,一方面检查我们这些临时促销员是否合乎要求,另一方面也进行一次市场调查,并要求我们在星期一下午到粮油市场开会交流。到了之后才知道大家也都遇到一些问题,我们随及就这些问题进行啦讨论交流。后来也才晓得也有同事不想做了,我们便一起告知经理,却才发现我们的付督导由于一些原因也不做了,我们当时所有的临时促销员就决定不作了,便询问有关我们工资的事宜,那个经理不但不解释,还将所有责任全推到我们的督导头上,语气中也带刺,我们大家当时就聚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开了,有意思的是我们还想到寻求媒体的力量来讨要工资,如果公司拖欠我们工资的话,很是具有戏剧性。后来事情越闹越大,我们的督导也随即赶来,这个事情在调解中也慢慢被解决掉。当然,我们这些促销的同事也就都没作了,这还是让我蛮感动的,因为我们同进退。

  我们这次搞促销的同事其实都是大学生,有的'甚至还比我低两届,还有一个同事才刚刚高中毕业,大家都是自己出来找兼职做,都是想一方面能减轻家里的负担,另一方面也是出来锻炼一下自己,大家都还是蛮吃苦耐劳的,这就说明我们这些独生子女,别人口中温室里的花朵,都还是能头顶一片蓝天,肩负一方责任的。都说90后是垮掉的一代,我看并不然,只要我们勤勤恳恳,吃苦耐劳,还是能拥有自己的一片广阔天地。

  其实我觉得促销卖油还是蛮有压力的,我有时候都觉得很是难受,这种感觉甚至比我为专四考试作准备的时候还要强烈。作为一名临时促销员,我当然还是想把这份工作做好,尽可能多的把油给推销出去,但有时候生意就是如此,我也无能为力。这也让我明白做每一份工作都需要承载一份压力,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这次让我感受最深的还是赚钱的不容易。虽说每天的工资是50元,十二天后就有600元,虽然钱不多,但总是可以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还是蛮满意的,但却未曾考虑到其中的艰辛。回想起来,我都觉的很是受不了,每天要工作9个小时,也就是每天要坚持站整整9个小时,脚钻心的疼,下班后还要拖着脚走回去,有时候晚上腿还肿,这些都是身体上的,都可以忍受。最难受的要数一些顾客的冷嘲热讽,不买油不听我推销就算了,有的还冷笑或忽视你,这些都说明这50元钱不是那么好赚的。回到家里,看到我的母亲,我忽然了解了她曾经跟我说的。我是在单亲家庭下长大的小孩,应该早已体会生活的艰辛与不易,但每当我听我的母亲跟我讲她在单位上受的气,我也只是发泄一下我的愤怒和表示一下我的同情,并没有什么深切的体会。通过这次兼职,我也能亲身体会到那种滋味,虽然一天有那么多钱,但身体心理都要受到伤害,那种感觉还是很不好受的。而我的母亲她是一名绿化工人,不仅要当苦力拖运花花草草,还要在大热天的顶着炎炎烈日工作,身上经常晒的脱皮。以前我不懂事,觉得没什么,现在我知道了,并且也了解到生活的不容易,因此我觉得大学生应该多体谅父母,作到取财有道,用钱有度,应该有计划有节制的花钱。

  有些人可能觉得推销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因此就不尊重超市里的促销员,我以前也是这样,从来不听促销员的讲解,也更不会买他们所推销的商品,其实现在想来,这也不会耽误我多少时间,我应该更好的尊重他们。再者,推销也没我们想的那么容易,也是需要一定的技巧,并且根据不同的顾客,要拿出不同的推销技巧,这样才能吸引顾客来购买你所推销的商品。就我而言,这次的推销是不太成功的,但通过这次兼职经历,我也收获了许多,成长了许多,可能这样的机会一生也只有这么一次。不过以后,我还是想作自己喜欢,感兴趣的事情,这样才能调动自己最大的积极性和潜力,将事情做好做长远。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菁选(扩展6)

——大学生法律调查报告菁选

大学生法律调查报告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学生法律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学生法律调查报告1

  在*不断与世界扩交流,全面建设农村的今天,法律开始走进并更*的影响农民的生活,那么,农民的法律意识状态如何呢?他们的权利意识、法律保护意识和意识的状况又如何呢?这些都是我作为一名法学专业的学生急切想了解的问题,于是趁着暑假的机会,在我的家乡韶关市的几个乡镇展开了此次的社会调研。

  一、调查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现状的目的和意图

  现在,我国已进入了法制社会的时代,农村的日常生活不仅涉及到经济,还涉及到文化和伦理道德等多方面,而所有的这些都必须用法律来调整。通过对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现状的社会调查,了解现今我国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状况(尽管每个地区各有差异,但也可致了解),意识也希望通过了解,能加强和增进农民的法律意识,使其树立正确的法律的观念,对我们的法律有正确的态度,真正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二、调查对象和调查地

  调查对象分别是韶关市犁市镇、长来镇、北乡镇在农村生活的居民,所被调查的人员概在1865岁之间,文化程度在小学至本科之间,无文盲。所以,可以保证调查问卷的真实性,以及回答我问时理解问题的能力。

  三、调查的程序

  此次调查主要用的是问卷调查和问相结合的调查方法。不过仍是以调查问卷为主,问为辅的调查方法。

  四、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因为考虑到本次调查问卷的调查对象主要都是农村居民,文化水*参差不齐,所以,尽可能做到浅显易懂。在爸爸的助下,这次的调查共发问卷60份,每个村各20份。采用当场回收的方式,60份全部回收,但有4份没按要求填写,所以,最后的有效问卷为56份。

  以下是我的调查问卷:

  1、你对法律知识了解多少?

  a、该了解的都了解了12.8%

  b、不太了解65.3%

  c、不了解21.9%

  2、您觉得法律能维护您的切身利益吗?

  a、能,我对法律非常有信心10%

  b、不能,法律越来越成为有钱人和有权人的代表和工具18.3%

  c、现在还不能,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会逐渐完善。31.7%

  d、说不好40%

  3、当您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您会:

  a、利用法律的手段解决40%

  b、带上一群人,拳头解决17.5%

  c、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忍气吞声10%

  d、拿钱私了32.5%

  4、您觉得您的法律意识强吗?

  a、很强20%

  b、一般72%

  c、不强18%

  5、您觉得法律和您的学*、工作和生活的关系?

  a、关系密切55.8%

  b、关系不35.82%

  c、没关系8.33%

  6、您在日常生活中,会自觉遵守法律的规定吗?

  a、严格遵守47.5%

  b、部分遵守28.3%

  c、有时会14.12%

  d、对法律规定不了解10%

  7、您知道自己有哪些权利和义务吗?

  a、知道,并且十分清楚9%

  b、体知道48.8&

  c、我只是知道什么不犯法26.7%

  d、不知道,做人靠的是良心,别的无所谓1*%

  8、您觉得影响我国法律有效执行主要原因是:

  a、法律本身没有足够的权威11%

  b、执法机关执法不严18%

  c、一些领导干部不守法65%

  d、多数人对法律尊重不够6%

  9、公交车上您刚好看到有两个小偷合伙正在从一老人家挎包里偷东西,您会:

  a、马上制止4.82%

  b、如果别人出面制止里,我也会忙16.9%

  c、做暗示提醒,引起别人或者被偷者的注意56.7%

  d、多一事不如少一事22.32%

  10、对于一个跟你关系特别好的朋友,向您借700块钱,答应两个月后还,您会要求他写借条给您吗?

  a、关系那么好,不用写58.6%

  b、应当写1*8%

  c、写不写都无所谓21.8%

  d、说不清5.2%

  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和就一些调查问卷的内容和村民交流,回来通过一系列的据分析,概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总的来说,法律,现代文明社会必不可少的工具,可我国是一个传统法律意识极浓的国家,在传统的法律意曙,法律的地位并不高,作用十分有限,权利意识非常淡薄

  (1)传统的*惯根深蒂固

  根据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以及联系*年来媒体披露的量案件,都可了解到不少人的脑子里的法律意识仍是空白的,即使自己或家人受到了严重侵害,也不知道用法律来保护自己,不去报案;也有一些像有经济往来的行为,,如借款不写借条,总以为家是熟人,是朋友,不会出问题,而一旦出了问题,又无凭无据,无法求得法律的保护;更有甚者,一些村会的干部的法律意识也十分淡薄,公然出面去解决本村发生的刑事案件,以私了的方式解决,使得触犯刑法的犯罪分子逍遥法外。

  (2)积极态度与消极态度并存

  因为法律的普及逐渐深入农村,部分村民一般都还是能肯定法律的价值的。可是,还有许多村民对相当部分的法律规范和司法机关持不信任态度,往往把自己置身于现行法律调整的对象的被动地位,不懂法也不愿主动地去了解法律,从而用合法的手段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对法律赋予的检举权、控告权还不甚了解。

  (3)妇女的法律意识更为淡薄,且一些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在广农村,应该特别是在偏远的山村里,多数的妇女经济上还不能够立,走不出家庭的圈子,也得不到社会的尊重。家庭也时有发生,妇女受歧视、受虐待、受摧残的事时有发生,但她们却忍气吞声,不会拿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来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

  对以上现象的分析:

  在我国农村,多数农民的受教育程度不高,文化知识面窄,谈不上什么系统有条理的学*法律法规,广农民获得的法律方面的信息量非常少。所以,法律在广农民的头脑中所占的位置自然是十分淡薄,甚至是触犯刑事的行凶、抢劫、盗窃等严重侵害国家集体利益和公民的生命财产的犯罪,行为人也并非无知到*是否偿命,犯罪是否坐牢的愚昧地步,但是他们仍然铤而走险,这纯粹就是,法律意识的问题了。虽然,犯罪的原因十分复杂,但犯法的自然是法律意识不高。但很多懂法的也依旧如此。在农村里,一些普法教育单单靠形式化、表面化、张贴标语、悬挂横幅、散发些传单,而这些根本就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

  我觉得针对以上的现象,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以此来提高广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

  1、营造一个家都积极参与的学法守法的舆论氛围

  现在的传媒的力量是巨的。各类传媒应该要加法律的宣传力度其。通过电视、电影或是其他的文艺作品以直观的方式入手,来吸引村民的注意力。在这个方面,宣传机构、普法机构应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2、应让有关部门编写出通俗易懂的普法宣传教材

  广的农村居民的文化水*都偏低,像枯燥的法学理论肯定不适应他们,所以要编写出适合广农民的`法律学*资料。在我们的农村里,各类案件时有发生,法律宣传的素材应该讲并不缺乏,只是说没有下力气、下功夫去收集整理他们。编写宣传材料,最好是法律条文结合实际案例、真人真事的案例。多拍摄农村生产生活与法律相关的短片电视剧,贴*他们的日常生活,这样的教育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3、建立一支专业的普法队伍

  首先,这支队伍应该要具备一定的法律专业水*,熟悉基本的法学理论。同时,他们也应该要熟悉农村、农民的日常生活,知道农村在法律上的空白是什么,农民经常发生的纠纷是什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有针对性地对症下药、因人施教。在每逢普法的宣传日,搞好法律咨询活动,散发宣传资料。普法队伍得长期做好这项工作,才能促进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的提高。

  4、有关部门在普法教育上还应适当投入

  因为像编写教材、发行书籍,建立专业的普法队伍、定期下乡,所有的这些都是需要资金支持的。而且,我国的农村地域广阔、条件也是千差万别的。首先,在村会里,就应该设立专项资金,订一些相关书籍、报刊杂志,一来可以供村干部学*,起模范带头作用;二来形成一个良好的学法氛围。其次,还可以用村里的传统办法,比如办壁报,做一些宣传的栏,把最新的法律信息及时传递给农民。

  5、一些领导机关、司法机关应做好表率工作

  因为目前,一些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些触目惊心的违法现象在报刊、电视,特别抒农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的时候,他们就会产生一种误解,对法律权威性的误解。所以,领导机关、执法机关应该要以自己的实际行为为广的农村居民做出表率!

  通过这次实地的社会调研,让我从中学*了很多。也要特别的感谢我的父亲,是他,教会我怎样去分析调查问卷的数据。也是通过这次的社会调研,我从中了解到了作为一名法学专业的在读本科生的努力方向:那就是决不能仅仅拘泥于书本的知识,更要把从书本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去。

  通过这次关于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现状的调研,也让我深刻认识到提高农民法律意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但我坚信,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法律之花一定会在广农村结出累累硕果的!

大学生法律调查报告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足部建立和完善,市场调节作用日益彰显。劳动力市场调节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化转移速度不断提高。与此相反,传统市场体制仍未得到根本改革,城乡隔离模式下的许多制度扔阻碍这农村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农民是合法权利得不到充分有效地保护。由于历史级制度为得到根本改进,有些地区农民与城镇居民的差距显著。农民是我国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农民只有懂得如何运用法律武器,才能在现实生活中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农民法律意识的强弱,法律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过民主法治建设的进程,关系到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笔者与小组成员深入调研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法律意识,并和农民进行了接触,对一些关乎农民切身利益的法律知识进行普及,自己印制了一些简单的法律知识发给农民,使得一些农民能在遇到问题时能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利益。据了解,新农村建设后农民越来越知道法律的重要性,为了了解安义石鼻镇居民的法律意识特进行此次关于农民法律意识的调研,本次调研以调研问卷形式为主,非结构式访问的方式为辅,在发出的100分问卷中,回收率为76 %,其中有效率为65%,其中年龄分布比较*衡。于此可见,此次调研的结果真实可信,具有代表性和全面性。

  一、我国农民法律意识的现状

  随着各界坚持不懈地开展普法工作以及媒体对以案说法的报道越来越多,公民的法律意识特别是*意识开始加强,农民也越来越注意到了法律的重要性。虽然农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对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但目前我国农民法律意识的现状却不尽人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农民法律知识水*的匮乏。虽然经过多年的普法教育,农民的法律知识水*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由于历史传统和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水*的制约,加上普法宣传流于形式,农民对法律知识的认知仍停留在浅层次的感性认识上,不能真正了解法律的含义,这种对法律的陌生感决定了农民在遇到问题时一般是拒法律于门外的,更倾向于用非法律方式去解决问题,情在处理问题是在某种程度上占了极大的比重。

  第二,法律知识欠缺,对法律的认识程度不足。小组在安义石鼻镇调研的时候发现,很多人对一些根本的法律有所了解,比如很多人知道*发火是犯法,但是对无照经营等却认为不犯法,更不要说对那些涉及与经济贸易等有关的法律知识了。因此,除一些重大犯罪行为外,农民的社会行为基本上是脱离法律认知而进行的。

  第三,权利意识淡薄。民不与官斗、一年官司十年仇、吃亏是福等传统观念深深的影响着一群人。受传统人治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法制在农村的着眼点都是如何加强管理,着重于法的政治统治功能,农民往往只把法律当成是制裁违法犯罪的工具,而忽视了法律保障权利的功能。权利意识淡薄,主体意识模糊,缺乏维护民*利,利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切身利益的意识和实践活动。

  不少农民在其权利受到侵害时,或不知道已受到侵害,或虽已知道,却信守,对侵害自己合法权益的行为不敢抗争,一味忍让。

  第四,是法律在农村缺乏应有的权威。法治社会要求法律至上,具有最大的权威和最高的效力。然而,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法律却没有处于至上的位置;相反,几千年来的封建人治传统已使权力至上的观念在我国农村社会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在现实生活中,我国农村地区呈现出明显的泛权力状态。在权大还是法大的价值取向上,广大农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法律几乎是没有权威的。在农民的心中,*管理了一切,在日常生活中找*往往是解决矛盾纠纷的主要途径,远远大于寻找法律救济的比重。

  第五,法律基础知识薄弱成为制约市民法律素质提高的瓶颈。当地居民掌握法律法规数量明显不足。大部分居民民对内容有大致了解的法律法规仅在10种以下,对不同类别的法律法规认知水*不均衡且带有明显的选择性。法律认知不足很大程度地影响到法律遵守,居民不遵守法律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不懂法。大多数居民认为不遵守法律的原因是不懂法,尤其是在居民*意识比较强烈的情况下,法律知识的缺乏可能会导致一些不理智行为。

  二、农民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分析

  第一,受教育程度不高,影响其法律素质的提高。由于传统和现实原因相互交织,我国农村人口文化水*普遍较低。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均受教育年限为7。7年,而城市为12。2年。而在笔者的调研过程中,发现现在安义县石鼻镇在接受调研的人群中学历在高中以上的仅为23。85%,而大学毕业的很少。另据有关报载,目前,我国文盲绝对数高达8507万左右,而其中90%的文盲分布在农村。农民文化水*的普遍低下,必然直接影响到其学法、知法、用法的积极性和实际效果,进而影响其法律意识的提高,阻碍农村法制建设的进程。

  第二,法律在农村的实施情况较差。农民法律意识的培养与农村良好的执法、守法、崇法环境密切相关。由于封建法制传统中行政兼司法体制的影响,农民在碰到纠纷时首先想到的是找*,而不是找法院,这不仅使司法独立的实现困难重重,也使司法的终极权威性大打折扣。农民不相信法院,无意诉诸法律,却对用行政手段解决纠纷充满憧憬。而农村的行政执法情况又如何呢?部分基层执法人员素质低下,农村执法监督机制不健全,农村中以权代法、以势乱法、执法违法的现象还普遍存在。乡村执法者的这些形象和执法行为必然削弱法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使人们不再相信、尊重和遵守法律。

  第三,农村普法工作较为薄弱。农民法律意识淡薄与*的法制宣传教育有着直接关系。虽然已实施了四个五年普法计划,但总的来讲,我国普法宣传工作收效甚微。特别是农村,*的普法投入不足,未能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普法宣传,只是简单地发放普法法律法规选编,普法流于形式,方式方法较为单一。法制宣传中较注重法律义务、法律责任的灌输,忽视人们对法律权利的认识,注重实体法,而不重视体现法律正义的程序法等等,这势必使农民对法律产生厌倦的心理,影响其法律意识的提高。

  第四,当地居民能用到的法律途径很少,当地居民的遇到问题时,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能够找那些途径以获得帮助,他们(他别是年龄较大的人)遇到问题解决不了的话只能想到向*求助。

  三、解决方案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农民思想观念或多或少发生了一些改变,但这远远不足。要想把我国建设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法治国家必须转变农民的`思想,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让他们做一个现代农民。小组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积极探索农村普法教育新模式是关键我国目前的普法教育,是指*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全社会的法律宣传教育,目的在于让全体社会成员获得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情感,确立法律信仰,这种自上而下的普法教育模式在农村地区所取得成效低于预期值。因此,首先要从发展的视角搞清楚现阶段农民对法律的需求,这样才能避免*普法,提高农民学*法律的热情和自主性,同时要加大投入,突破陈旧的普法方式,搞好法律援助,将普法的重点放到现代法治理念和民主思想的教育宣传上来,提高农民对法律的深层认识。一方面要结合农民群众文化素质较低、认知能力有限的实际情况,在法制教育中改变单一的说教方式,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如采取以案说法、在农贸集市设立法律咨询点以及法制文艺演出等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农民群众在寓教于乐中增强法制观念,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法律意识。这样才不至于使送法下乡变成简单的送书下乡。另一方面,要多渠道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要充分利用宣传栏、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覆盖面广、渗透力强、传播速度快的优势,进行农村普法工作。

  第二,加强法制建设进程。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要使农民都进行有效的社会参与提高他们的法律思维必须有完善规范的法律体系。*应对村委会工作制度进行法制改革,保证村委会有效快速的进行基层工作,使更多的农民参与进来,管理自己的事务。

  此外,对于农村留守的老人孩子应采取一些针对的方式。

  对提高老人法律意识来说,一是开展全面性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宣传,宣传通过法制宣传橱窗,黑板报、法律咨询等为老年人开展法律服务,帮助老人排疑解难;二是为特殊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工作人员对有残疾或行下不便的老人进行了一次走访,能及时满足老年人法律方面的需求;三是为老年人发放《法律服务手册》及工作人员联系卡,通过此项工作来满足老年人基本的法律需求,将有援助需求进便于及时联系;四是开展老年人法律援助专题咨询活动。开展法律援助现场咨询活动,回答了老年人关心的老年婚姻、遗产继承、赡养纠纷、分家析产、拆迁安置及遗嘱效力等方面的法律问题,消除了老年人心中心疑惑。

  而对于提高儿童来法律意识来说,一是逐步将法制教育纳入教学大纲,纳入教学计划,真正做到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同时,坚持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组织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法制实践活动;二是确保课时到位。中小学要充分发挥品德课、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中思想政治课在法制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同时,要在相关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法制教育内容;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宣传及相关的主题教育活动。中小学法制教育课时,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做出安排,有条件的地方要开设法制教育专门课程;三是提高法制课教师的授课水*。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法制课教师进行法律知识的培训。可采取脱产进修、短期培训、专家辅导、以会代训等方式进行。四五普法期间,力争将所有中小学法制课老师轮训一遍。有条件的中学要引进法律专业的毕业生充实师资队伍。同时,也要重视整个教师队伍的普法教育,使广大教师在学法、守法、用法等各个方面都能为人师表。

大学生法律调查报告3

  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 大学生法律意识如何直接关系到未来国家法制建设的进程。为此我们对在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状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法律知识的来源及法律知识重要性的认识、主动应用法律知识的能力、守法与护法意识、法制观及对法律的信任度、基本法律知识的了解与掌握。计25道题。该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份,回收 30份。

  一 法律知识来源及法律知识重要性的认识。

  21%的学生的法律知识主要来源于课堂,73%的学生法律知识来源于电视、电台和报纸,受家庭影响及其他来源的占6%。说明学生学*法律知识的来源广泛,但课堂与其他传播媒介占据主要部分。当问及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时,只有20%的同学认为法律“非常重要,我有麻烦首先想到法律途径解决,没有法律我就没有办法生活”,33%的同学认为“法律比较重要,我有时会尝试使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另外66%的同学认为法律不太重要或者根本没作用。约1/2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强弱受学校的影响最大,约1/3的学生认为社会是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最大因素,家庭及个人因素只占 20%。从中可以看出,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同学对法律的认识仅限于理论层面,还没有渗透到日常的学*生活中。学校组织的一些宣传活动或讲座只有 33%的同学觉得能学到一些东西,剩余67%的同学觉得太形式化,不愿去浪费时间,或者没有参加过。

  二 主动应用法律知识的能力。

  在实际生活中,有意识的应用法律知识的学生比例仍然不高,问卷中,试过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同学只有10%,90%的'同学选择暂时没试过。参加勤工俭学或兼职时,有意向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的只占70%,仍有30%的学生完全没有这个意识。买了某种价值不菲的商品但后来现被骗后只有467%的同学会利用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40%的同学选择直接到商店找负责人赔偿,67%的同学选择把商品扔了,当买个教训,66%的同学选择“到处跟别人说这个商品是假的,叫人不要买。”这说明学生的**意识普遍不强。但可喜的是,当问到“当你真正处于一件法律案件中” 有33%的同学认为自身法律意识不够,但懂得咨询专业人士,67%的同学则认为自身的法律知识足够,而且懂得咨询专业人士。法律本身是一门学理性极强的学科,不掌握一定的法律基础理论,就难以用理论解决现实存在的法律问题。

  三 守法、护法意识。

  由于传统法律意识的思维惯性,以及教育与宣传舆论的局限,大多数学生的法律意识处于一种被动的守法状态,虽然有较高的守法意识,但自觉性仍有待提高。对于一些轻微的违法违规行为,有40%的同学坚决不做,67%的同学选择会视情况而定,还有33%的同学则不介意,跟大众一起做。对于一些来路不明的自行车33%的同学认为自己不会去买,67%的同学则会买,因为很喜欢。

  四 法制观及对法律的信任度。

  当问及“一次你的一个亲密无间的朋友,向你借600元生活费,答应三个月之后还,你会要求他她写借条给你吗” 时,67%的同学认为不用写,30%的同学认为写不写都无所谓,只有33%的同学认为应当写。大多数同学的法律意识还停留在法律心理阶段,只是基于自身日常生活对法律现象的一种表面的、直观的感性认识,远没有形成高水*的法律思想体系。“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与普通人一样犯了罪,应当公*对待。该选项得到了67%的支持率,说明“法律面前人人*等”这一观念已经深入民心。守法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任何人犯了罪都应该受到应有的惩罚。另外,结果显示,所有被调查同学都希望能不断提高自身法律意识。这说明同学对法律意识在现代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清醒的认识,希望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

  五 基本法律知识的了解与掌握。

  在调查问卷中,我们设计了10道具有固定答案的题目考查同学对法律知识的了解程度。各题答对率如下:

大学生法律调查报告4

  摘要:从一个“乡土气息”浓重的中国迈向充满“时代气息”的现代中国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在中国,礼治秩序与制度的解构过程同时也是现代化法治秩序与制度的建构过程,而制度变迁最为关键的当是孕育于制度中的法权利观念与文化因子”。在这样一个时代中,培养和造就什么样的人才是我们需要予以关注和重视的问题,我们培养的人才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成为“蕴含法治秩序与制度变迁因子和观念”的俊才则更为重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顺利召开,依法治国再一次被提了出来,作为一名大学生,坚持贯彻党的基本方针,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伟大事业。此时,我们要树立好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学*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意识。

  关键词: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分析

  1调查研究背景介绍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进程上有很大的进步,并且已经取得比较骄人的成绩,同时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也日趋完善,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但是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利益分配出现比较大的差距,当前社会出现许多影响社会治安形势的不安定因素,同时青少年的违法犯罪现象越来越频发,并呈现低年龄化趋势,犯罪倾向组织化,暴力化和手段**化。这些现象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大学生自身成才的迫切需要。

  2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调查研究的目的

  未来的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中流砥柱,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如何卓有成效地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一个具有战略性意义的重大课题。我们要通过研究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扫除培养他们法律意识的障碍,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维护社会稳定和推进我国法治化建设进程。

  调查研究的方法

  我们通过积极汲取现有的关于法律意识培养的理论成果,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的研究,更加理性地思考与改进大学生法律意识目前存在的不足,笔者这次所做的调查主要采取问卷形式,综合运用比较分析法、归纳与演绎法、心理分析法等,试图多角度、多视野来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进行调查,通过分析调查结果,归纳出目前该群体在法律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原因,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工作的开展和推进中国法治化的进程。

  调查研究的意义

  有利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等多方面。其中影响他们最重要的素质是思想道德素质,而法律意识作为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低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既有助于提高大学生遵纪守法、辨别是非的能力,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也有助于提升他们的xx能力,同时还可以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的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有利于构建安全、和谐的校园

  大学生群体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尚未成熟,加之其法律意识比较淡薄,造成他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存在着欠缺,导致他们在遇事后会比较盲从并易冲动,从而诱发犯罪的产生。大学生违法犯罪已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社会问题,因而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就显得越来越重要,这样不但可以引导大学生做到自觉守法、用法,还可以预防和减少大学生违法犯罪,维护校园的和谐与安全。

  有利于实现法治的现代化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依法治国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实现法治现代化能够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法律意识尤其是法律信仰,是实现法治现代化的内在动因。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法律至上意识、*等意识、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引导他们厘清民主与法治、自由与秩序、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从而推进法治建设的现代化进程。

  3调查研究设计

  调查研究的方法

  在本次调查中,根据我们的调查内容,调查目的,我们此次选择的调查方式是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收集资料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自填问卷法,二是结构访问法。

  20xx年1月26日至2月24日,我们通过发送问卷进行网络调查和在校调查,无记名填写调查问卷,此次问卷调查共发放600份,收回问卷573份,其中有效问卷566份。人工进行调查结果分析,从而得出调查结论。

  调查问卷的设计

  在调查问卷的设计过程中,我们参考了诸如殷发志撰文的《上海市市民法律素质抽样调查的统计分析报告》等研究社会大众法律意识的文章,参考了诸如张萍、强昌文的《大学生法治意识现状及分析报告》等以大学生法律意识为调查对象的文章,以及参考了舒国澄、李宏勃的《法理学阶梯》等法理学著作,吸取了***、法院工作者提出的中肯建议。

  调查的对象:

  本组人员在河北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河北经贸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燕山大学和石家庄铁道大学实施研究调查,以获取最新、最真实的数据。

  4调查问卷的剔除类别

  (1)整份问卷答案呈规则作答的,如同一性作答、波浪形作答等。

  (2)同一题目选两个或两个以上答案的。

  (3)整份问卷漏答题目2个以上的。

  5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我们运用张文彤的《统计分析教程》和李沛良的《社会研究的统计应用》进行较深入的分析数据,最后用了SPSS中的频数分析、交叉性分析、关联性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较客观和较正确地反映了河北大学生法律意识状况。在原因分析和培养途径分析方面,我们广泛应用交叉性分析,把各个独立的调查问卷所涉及问题结合起来,使相关问题在数据上互相联系,从而发现单纯用频数分析所不能揭示的问题。

  从总体来看,大学生对法治社会认识还是处于一个偏低的水*,做到深入认识了解并形成自己思想的人较少,获取法律知识的意愿并不大,热情也不高涨,获取法律知识的途径单一,被动接受法律知识,不符合朝气蓬勃与思想上进的大学生形象,这种现象可以说是一种普遍的。尽管大学生在自身权益受到侵犯时会采取法律措施,依据法律程序来维护自己的利益,但是对**的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却并不是很信任,我国仍应继续加快法制社会的建设工作,加快民众尤其是大学生这样的高级知识分子法律意识的建立。

  据调查发现有x%的大学生学*法律专业是为了更好地找到工作,x%的学生对学*法律知识的意义仍持有质疑,由此可知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知之甚少,对其将来的生活等有一定影响。而对于学校或相关部门组织的法制宣传活动或讲座,x%的大学生认为能学到东西愿意去,x%的大学生觉得太xx没意义,x%的大学生觉得浪费时间。当自身利益受到损害时,x%的学生会以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利益,但还是有x%的大学生只是对之抱有无奈之情。同时我们发现,大学生认为报刊、电视广播等新闻舆论的监督是最为有效的,认为党委、**、人大等领导机关有效的人数为x%,也存在x%的学生对此表示说不清,这无疑表明了有一部分大学生法律知识缺乏,对法律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通过以上数据统计,不禁引起我们的思考,还有部分大学生不选择法律武器的原因是什么呢?据调查,我们发现有x%的大学生缺乏法律知识,而认为掌握了必要的法律知识且能灵活运用于解决现实问题的学生只占x%,懂得法律知识但不会实际运用的学生占x%。这很明显地表明大学生缺乏主动运用法律知识的意识,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只停留在感性意识阶段,缺乏理性法律意识,实际运用能力不足。

  6提高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对策建议

  优化法治环境

  积极推进法制建设

  首先,加快立法进程。加强立法,有法可依是实现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前提。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法律,已经初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法律制度体系。但日益变化的经济、文化和政治又对当今的法律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加快立法步伐,制定完善的法律体系是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为当代大学生创造良好法治环境的必要条件。

  其次,加强司法公正。司法活动对当代大学生的法律素质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影响,法律需要通过严格的司法活动才能得到有效地遵守和执行,而且由于大学生对社会政治的敏锐度非常高,更倾向于关注国家机关对待热点问题的态度,也就是说当代大学生较容易通过司法公正执行获得对司法公正性的认可,从而对法律产生认同感和信任感。

  最后,树立法律权威。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有赖于全社会共同的努力。就当代大学生而言,需要做到以下三方面:第一,树立法律信仰。第二,积极宣传法律知识。第三,勇于同违法犯罪的行为作坚决的'斗争。

  改善网络环境

  当今社会,网络作为信息交流的*台也愈来愈受到大学生的青睐。毋庸置疑,网络给大学生的生活和学*带来了方便和快捷,然而,其消极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暴力等低俗内容,严重污染了网络环境。因此,为了使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就需要为大学生创造一个健康良好的网络环境,就必须实施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改善网络环境,以遏制大学生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

  首先,加强网络立法。加快网络立法进程,构建法制化的网络文化管理机制,尤为重要。其次,加强网络技术防范。最后,建立和完善网民举报制度,聘请一批社会责任心强,有一定政策水*的网友为义务监督员,协助有关部门监管网站,把网民举报与技术监控结合起来。

  创建法制校园文化

  提高当代大学生对法制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高等院校作为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主要阵地,应该积极响应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法律政策,将法制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培养大学生的法律信仰,使其树立法律至上的意识,增强法律素养。

  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法制教育

  (1)推动法制教育课程改革。高校要高度重视法治教育,充分考虑在校大学生的自身特点与需要,有针对性地加以教学,以此增强法律教育课程的实效性,从而真正发挥好法治课堂的作用。如丰富法治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扩展法治教育渠道、构建有效实践环节等。

  (2)实行依法治校。首先,建立健全校园法规制度。高校要建立健全各种校园规章制度,同时结合教育教学的日常工作实际,参照国家法律法规,制定适应现代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方面工作的规章制度,让学校所进行的各项工作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促进依法治教和学生管理法治化,形成靠制度管人、靠制度行事的良好局面。

  其次,设置法治机构,和谐校园的建设离不开社会各种力量的积极参与和努力,各高校不但需要设置完善的校规校纪,而且要加强法规的有效执行。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应该通过以法育人等经常性的校规校纪教育,及时纠正大学生的不良行为,创造校园法制宣传的良好氛围。应努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培养法治意识创造条件。一是要以马列主义,***思想,***理论,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形成一个有时代精神,秉承优良传统,推崇崇高理想的文化氛围和环境,熏陶和感染高校在校学生,将优良传统和作风转变为学生自身素质;二是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积极向上思想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三是要利用校报、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发挥舆论导向作用,正确引导校园里的各种思潮和文化现象。

  锻炼大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

  高等院校应高度重视法律实践活动,将法制教育与法律的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提高大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社会调查;邀请有办案经验的法官、检察官、**人员或律师来校举行法律讲座;举办一些法律知识方面的辩论赛或演讲;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法庭”等活动。法律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学*法律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重视和完善家庭教育

  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配合才能顺利完成。家庭作为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第二课堂,父母是孩子的首个教育者,他们对子女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很大的。

  作为父母,应该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培养子女的法律意识,从小就开始认真教育孩子的行动。家长应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并且为子女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氛围是否良好直接影响着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大学生法律调查报告5

  公民的法律素养衡量一个民族的文明。顶着高层知识分子头衔的大学生的法律素养更是彰显民族文明与文化水*的关键。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此时高校的正确教育和引导具有绝对作用----帮助其拓宽法律知识,加强法律意识,提升法律素养,完善法律人格。

  俗话说,谋定而后动,解决问题前应先有策划,而策划往往应对症下药,才能因势利导,通权达变。因此,我们要对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做一番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根本,由此制定应对措施,为和谐大学和谐社会做贡献。

  一、研究方法,问卷调查

  在整个20xx年的11月分里,我和我的小组成员,制作了法律调查表,针对广州大学在校大学生,通过扫楼、网上填写等调查方式进行无记名填写调查问卷的调查行动,并人工进行调查结果统计及分析,从而得出调查结论。

  二、调查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了基本了解,调查情况如下:

  1、85.13%的大学生认为法律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但还有少数14.87%认为无关;

  2、54.87%的大学生秉信法律能为他们解决现实中的问题纠纷,维护切身的利益,8.21%却认为不能,还有36.92%认为目前不能,但相信以后会逐渐完善;

  3、23.59%的大学生对法律所规定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了解不是很清楚,73.33%大学生了解一般,只有3.08%了解很透彻;

  4、通过电视、网络、报纸、杂志等渠道获得法律知识的学生比例居多,占7***1%,12.82%是自己通过看有关法律方面的书籍了解,通过国家普通法宣传这一途径的占最少数,为10.77%;

  5、问如果你在网上买到一件伪劣的电子产品,70.77%的人采取要求退货的措施,13.85%大学生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自好自认倒霉,15.38%表示要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6、问:某人经过一栋楼,刚好被楼上掉下的花盆砸中,大脑受了伤,导致下半身瘫痪。他的家人去了那栋楼挨家挨户地问是谁家掉下来的花盆,但大家都不承认。那他该怎么办?

  其中1.54%认为找不到肇事者,只能自认倒霉,88.72%赞成报警,让**机关介入调查此事的方案,9.74%的大学生主张把整栋楼的居民全告到法院;

  7、12.31%学生认同违法行为一定是犯罪行为,犯罪行为一定是违法行为的说法,其余87.69%则反对;

  8、只有少数14.36%大学生有过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经历;

  9、83.08%大学生认为在不被告知的情况下,自己的照片被他人用于商业宣传属侵权行为,8.21%大学生持相反观点,另有8.72%表示不清楚侵权与否;

  10、如果被侵权,5.13%大学生认为无所谓,反正对自己也没多大的影响,26.15%表示要私下和*解决,甚至有1.03%坚持私了不行,要用武力解决,67.69%大学生则希望通过老师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11、对于大学生闯红灯或骑自行车载人的行为,15.38%以为不必大惊小怪,10.77%认为要严格禁止,甚至8.72%的大学生主张应加以处罚,65.13%认为应加强宣传教育;

  12、50.26%大学生认为法律的执行在新闻、报刊、电视、广播等舆论的监督下最有效,18.97%认为在党委**,人大,**等领导机关的监督下行之有效,23.08%认为群众监督更有力,4.62%认为这取决于执行机关的自我监督,最后有3.08%表示说不清;

  13、79.49%大学生同意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的说法,14.36%则不认同,6.15%觉得得看钱数目大小,如数额较大则同意,数额小就无所谓;

  14、80%大学生认为任意毁坏公共垃圾桶的行为属违法行为,13.33%则认为不违法,还有6.67%表示不清楚此种行为是否违法;

  15、2.05%大学生表示从来不会关注日常生活中社会发生的法律案件及从中汲取法律知识并尝试从法律角度来分析这一案件,90.77%承认很少有这种自觉性,只有7.18%大学生经常关注这种法律案件且有汲取法律知识的热情。

  备注:本次调查问卷共200份,有效填写人次为195。

  三、原因分析

  (一)、学生方面的因素。

  (1)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主动性。根据调查了解到,仍有14.87%大学生认为法律知识与他们的生活无关。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普遍认为专业知识才是他们应该努力与花放精力的方向,不是法律专业的学生把时间浪费在学法律知识上并不能获得什么实质性利益,是极愚蠢的行为。据我切实了解,多数大学生认为法律枯燥乏味,法律课上基本卧倒一大片,更谈不上会主动学*法律知识。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也只求考试过关,大多数学生重学分轻实效,也是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之一;

  (2)传统的妥协性与劣根性。调查表明,占很大比例的大学生在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坚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妥协观点,得过且过,不采取任何法律措施;(这将助长了违法分子的气焰)

  (3)缺乏实践性。关注日常生活中社会发生的法律案件及从中汲取法律知识并尝试从法律角度来分析这一案件的学生仅占调差人数的7.18%,微乎其微。且只有少数14.36%大学生有过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经历。大学生极少参加法律实践,是对现实法制缺乏感性认识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教师、学校方面的因素

  (1)重视程度不够。除了法律专业的以外,其他院系的有关法律的课程,老师都不会严格要求学生,对于学生在课堂看其他与课程无关的读物或睡觉或听音乐等一切做与法律无关的事的现象,也司空见惯,这似乎也是*年各高校的教学传统了,这师生默契潜滋暗长,发展得顺乎自然。由此,学生得到的法律知识更加贫乏了;

  (2)课堂气氛沉闷。法律知识相对于其他学科,确实比较枯燥,老师授课方式又缺乏生动性,导致课堂气氛呆板,学生昏昏欲睡,鲜有积极性;

  (3)学校宣传力度不够,学生不能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以及其与生活的密切性。

  四、调查总结及应对措施

  调查显示大学生的**及守法自觉性不高。要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必须采取多种途径和灵活多样的方法。为此,我建议学校可有针对性地从三方面入手。

  (一)进行普法教育

  1、教学内容的选择:

  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与需要,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应讲授与学生有一定联系的法律,容易提高学生兴趣,增强普法效果,从而也使学生通过普法教育获得值得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观念;

  2、,教学方法的改革:

  原本枯燥的法律课加上教师死板的教学方式更使学生上课提不起精神。因此,加强对教学方法的改进也是真正提高普法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比如课堂讨论,多进行社会著名案例分析,结合录像等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学*的兴趣,才能使普法达到我们所要达到的效果。

  (二)实践性的增强:

  多组织学生进行与法律有关的活动普法教育毕竟过于抽象,要真正唤醒学生的法律意识,应采取一些更具体,更行之有效的办法,针对大学生年龄及性格特点,把法律意识的培养同组织活动相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学生通过自己模拟法官、律师、检察官、被告等角色,能更加深刻地把我国一些诉讼法程序掌握,也通过模拟对犯罪分子的审判,对旁听的学生起到震慑作用,提高他们守法的警惕性,从而自觉守法;

  2、组织一些有关法学方面的知识智力竞赛;

  3、组织学生去法院旁听,达到开拓视野,深入社会,更深切地体会到用法律保护自己的重要性的效果;

  4、请有关办案人员或著名法学专家来校开讲座,既能让学生了解时事,也能使学生更深切体会法律的权威。

  目前,公民法制观念还是比较淡薄 ,成为推进法治进程的障碍 ,所以 ,树立法制观念 ,增强全社会成员的法律意识 ,是实现我国法治化的前提,更是我们大学生的义务。

大学生法律调查报告6

  现今社会城市居民法律观点偏差,法制观念淡薄。居民的法律知识水*不高 。作为现代人,应当具备法律素养,这成为现代市民特别是青年大学生立足社会的基本条件。然而,实践中源源不断的各类大学生犯罪现象,频频向我们告示:一年一度的“法制教育”课并未让学生们真正懂法,传统的法制教育模式走到了非改不可的尽头。当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水*还很低,违法犯罪的大学生多数法律知识贫乏,法制观念淡薄,他们不懂得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年来一升再升的大学生犯罪数据,频频向我们告示:校园并不*静,大学生们的法律素养还十分贫瘠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衡量法律意识水*高低的一个重要依据。人们的法律意识水*的高低与其文化程度成正比。虽然我国高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衡量法律意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衡量法律意识水*高低的一个重要依据。人们的法律意识水*的高低与其文化程度成正比。

  对此,我对我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1、调查的基本方法

  对于此类调查题目,我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首先,筛选题目,再分发给各个当地大学校园的同学,再选择10名同学完成问卷调查,最后再根据同学们的问卷结果作出相应的结论。

  调查问卷如下:

  1、你认为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用处?

  a、非常有用45.11% b、一般35.71% c、基本没用6.02% d、法律不如权力有用11.65%

  2、你生活中的法律知识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a、电视上48.12% b、报纸上16.54% c、学校的课本上35.34% d、家庭的影响4.51% e、其他13.91%

  3、你认为你在生活中*均每学期遇到法律问题的频率为:

  a、20次以上5.26% b、20次?10次6.39% c、10次?5次21.8% d、5次以下50.75% e、0次16.17%

  4、当你的权益受到侵害时,你首先想到的是?

  a、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50% b、用武力解决6.02% c、通过关系解决.15.79% d、感觉很委屈但是认为也是没办法的事16.17% e、根本没有在意过9.40%

  8、当今虽然是法制社会,也存在着家庭暴力、婚姻财产纠纷等很多问题,你认为:a、清官难断家务事74.05% b、清官易断家务事25.95%

  (1)、如果你选择了a,那么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a、法律法规不健全30.70% b、群众的法制意识不强29.57% c、法官的职业素质不够高4.01% d、法律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35.21%

  (2)、如果你选择了b,那么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a、法律法规健全52.6% b、多年的普法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效9.40% c、法官能够正确地把握“一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15.41% d、一切问题在法律面前都能够得到解决3.38%

  10、假如你在公交车上遇到骚扰时,你会如何去做?

  a、出声制止,维护自己的权益49.25% b、用适当的.方法让他得到惩罚28.95% c、瞪他一眼,然后换个地方或下车20.31% d、默默的离开,不敢出声。3.38%

  16、你希望多了解一些法律知识吗?

  a、希望92.11% b、不希望7.89%

  17、你希望法律基础课要如何上?

  a、尽可能介绍能解决社会生活的法律法规33.08% b、从案例中说明相关法律理论,类似于《今日说法》61.65% c、按照教材的内容和顺序进行教学5.26% d、最好取消这门课,与日常学*生活无关4.14% e、我觉得这样比较好;

  2、导致调查结果的原因

  可见他们还是很关心身边的人和事的,一些法律常识大部分同学还是知道的,由于问卷设计的不够合理,可能误导了同学们的思想,让数据不够真实,此次调查的结果说明,同学们的法律意识比较弱,知识也比较缺乏,从数据上看,同学们都没有太在意生活中的法律问题,也许他们觉得,在生活中遇到麻烦是必然的,并不是法律问题,也有可能受家庭、社会等各种因素影响,让他们认为权利比法律有用。

  此次调查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大学生大都重视专业课,而对法律基础课不予以重视,只是临到考试的时候突击,应付了事,大多数学生重学分,轻实效,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大学生不可能有扎实的法律基

  础知识。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通过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使他们把提高法律意识从自在的行为变为自觉的行为,从而意识到法律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并把法律当成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法律意识是一种较为宽泛的社会意识表现形式,对于大学生来讲,法律意识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对实际法律问题的观点、态度与解决方法,简单得说,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法律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是对每一个大学生素质修养的必备要求,是能够懂法运用法律的前提;对实际案例的解决是法律意识高低的具体表现,具有直观性。

  3、对大学生如何提高法律意识的意见

  根据此次调查,我们应该看到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教育,加强综合管理,高等院校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要从根本上抓起,就具体到高等院校对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高度重视及各种有关法律方面的宣传。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应着重以下2个方面:

  1。高校应营造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的学校环境。

  2。高校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3。鼓励大学生观看有关法律知识方面的书籍或电视节目,能尽量做到普法、懂法,认识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意义。

大学生法律调查报告7

  文明礼貌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而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关于大学生 道德与法律 的调查报告。比如:尊重师长,主动让座等。在我们的调查中,84.54%的被调查者在路上见到老师都会主动问好。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对尊师重教的认知程度较高,且能付诸行动。而在公交车上见到老弱病残时只有49.47%的被调查者会积极让座,48.47%的人会视情况而定,偶尔让座。这说明广大大学生对让座这一行为都是持肯定态度的,因为二者之和占了97.94%,但能始终如一,坚持将道德认知转化在每一件日常小事上的人却只有半数。这说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在文明礼貌这一点上的素质还需提高一个新的档次。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也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我们周边环境的日益改善,大学生逐渐意识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根据调查了解,当外出制造了垃圾却暂时找不到垃圾箱时,有87.05%的同学会“找到垃圾箱后再丢”,有6.22%的人选择“随手丢掉”,另外有6.74%的人可能碍于面子,会“找个角落再丢”。在不破坏环境卫生这方面,大部分同学还做得不错,即能“独善其身”,调查报告《关于大学生 道德与法律 的调查报告》。然而对于真正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对待环境保护时,我们大学生做得还远不够,即不能“兼济天下”。比如,当看到地上有垃圾时,只有5.73%的人会马上弄干净,而有80.21%的人想弄干净但最终没做,其余14.06%的.人干脆不理它。分析其原因,我们发现现在的大学生爱面子,觉得那些俗规矩太死板了,大家都不去做而我一个人做很别扭,所以在可以选择逃避的时候尽量逃避。对于以上这些现象,我们每一位有责任感的大学生都应该行动起来,不要以为是丢面子的事情,其实往往是那些最要面子的人最没面子。21世纪需要的是“弯腰精神”,多弯一次腰就给世界多一份洁净。另外,对于校园盛行的“课桌文化”,我们应持坚决反对的态度。在我们做任何事情前应想想它可能造成的后果与影响,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遵纪守法

  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高人们社会公德水*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人员构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正常生活秩序可能受到影响,这就需要用纪律与法规来维持。大学生应当全面了解各项法律法规,熟知校纪校规,牢固法制观念,“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自觉遵守相关纪律和法规。然而,当代大学生遵纪守法状况并不是很好,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考试作弊更是屡见不鲜。在我们关于考试舞弊的调查中,竟有93.2%的同学认为舞弊不足为怪,能够泰然处之。在20xx年南京某高校的一次调查中,居然有56.7%的人根本不相信有从未作弊的大学生的存在!这反映出的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道德问题,同时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规则意识不强。许多大学生过早的有了世故圆滑、投机取巧的意识。诚然,要改变这一现状不仅要靠社会的正确引导,更主要的还是大学生自己增强思想道德与法律意识,自觉自主地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综上分析,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良好,基本符合一名当代合格大学生的标准,但我们仍有很多方面的不足。天津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王伟凯表示:“大学生依然单纯,素质并没有下降。”在得到社会肯定和表彰的同时,我们应时刻谨记肩上的神圣责任,时刻以社会公德典范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发扬优点,弥补不足,让自己变得更完美,更好地做一名社会公德形象大使。

大学生法律调查报告8

  摘要:本次调查以“大学生法制意识”为主题,通过调查、分析等方法的运用,

  对当代大学生地法制意识进行了分析,了解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及特点,并对提高大学生法制意识提出了几点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大学生;法制意识;现状;对策

  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深入贯彻,中国正逐步向一个法治国家迈进,在一个国家的法制建设进程中,公民法制观念的水*是根本性的、决定性的因素。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法制观念更需加强。为了进一步了解当代大学生法制意识的现状,进行了一次“大学生法制意识的问卷调查”。

  一、 当前大学生法制意识的现状及分析

  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法制意识状况,我们在浙江农林大学的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了问卷100份,回收95份,有效回收率为95%。对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分析后,我们得出如下结果:

  (一)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不高,法律知识知晓程度不高。

  在调查中,对“你对自己掌握的法制知识程度的评价”的回答中,只有5.3%的学生对自己所掌握的法制知识程度表示满意,可见当代大学生对自己所掌握的法律知识认识程度普遍不高,法律知识水*也相对较低。在“你知道我国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的是以下哪一部法律?”的调查中,仍有15.8%的学生认为我国的根本法不是宪法而是其他法,可见对这一基础的法律知识还有学生不太了解,虽然大学里我们学过一些法律基础知识,但大多数学生都只顾及自己专业的学*而缺少对法律知识的关注,我们说知识是观念的基础,没有足够的法律知识的积累, 就不可能形成法制观念,已受到较高水*教育的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却不容乐观。

  (二)法律信仰不高,没有形成法律*惯

  在调查中,被问到“在你所有的经历中,曾经运用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吗?”只有31.6%的少数有过**经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缺少践行法律行为,没有形成法律*惯。回答“当您权利受到侵害时,你首先想到的是”时,只有26.5%的学生会想到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大部分学生首先想到的是通过关系来解决,但也有10.5%的学生会采用武力或者是忍气吞声。可见,大学生缺乏权利观念,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积极主动地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而是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法律,更加倾向于通过人际关系来解决问题,这是法律信仰不高的体现,这种靠人际关系的观念在大学生中普遍盛行,这种扭曲的观念不利于和谐社会和法治社会的建设,这值得我们反思。有些学生甚至会放弃法律武器,采用武力的手段来讨回“公道”,导致了违法犯罪的可能性。

  (三)对法律有所关注,关心中国法制,但对法制现状缺乏信心

  对“在你的印象中,法律与你的生活的关系是”的回答中,有47.4%的学生认为关注时事新闻能感觉到法律与生活的关系和21.1%的学生认为时刻关注法律事件,能感到生活处处与发现法相关,可见大学生对法律还是有所关注,但很少的同学从法律事件中关注法律,只是从一些时事新闻中感受法律。被问到“你认为现在我们国家的普法力度够不够?”,有68.4%的学生认为我们国家当前普法的力度还不够,很少有同学认为普法力度这件事表示无所谓,可以看出,法治社

  会是大学生的追求,对国家的法制建设还是很关心的。被问到“你认为我国法律不能有效执行的原因是”, 居然有78.9%的学生认为是由于执法机关执法不严,以及一些领导与干部不守法。可见大学生现在的法制现状表示不乐观,官员不守法的风气影响到了法律的威严和人们对法律的敬畏,官员没有起到表率作用,使得普通民众失去了对法律的信心。在“你相信法律途径能够真正帮你解决问题吗”的调查中,有57.9%的学生认为只能解决某些事情,甚至31.6%的学生认为走法律途径只会使问题进一步恶化,可以看出我们学生对法律缺乏信心,在大学生心中法律不是能很好解决问题的途径,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法制的现状, 他们对法律缺乏信心,因而很少有人诉诸于法律,可见,大多数人选择依靠人际关系解决问题和执法机关自身执法不严以及官员不守法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形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对法制现状缺乏信心。(四)对公检法等执法机关的印象较负面在“对于法院、***、***等执法机关,你的态度是”的调查中,有10.5%的学生不信任,36.8%的学生除非不得已,不跟他们打交道,对公检法等执法机关的信任度只有52.6%,没有充分的信任。

  由此也可以看出大学生对这些执法机关不太了解,对这些部门抱有一种畏惧的心理。在“你认为对法律的执行,哪些监督是有效的”的调查中,认为应该群众监督有效的多达89.5%,而媒体监督与党委,**等领导监督的分别为78.9%和57.9%,只有少数人认为执行机关的自我监督是有效的,可见大学生对执法机关内部机关监督表示不满意和缺乏信心,更加相信用群众和媒体来监督这些机关对法律的执行。针对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当前大学生的法制意识并不乐观,法律意识水*还很低,法制观念淡薄,他们不懂得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更倾向于用人际关系来解决问题同时对法律的关注程度还不够,同时大学生对法律的信仰引人思考,要探究其多方面的原因。

  二、大学生法制意识提高的对策

  (一)健全法律运行机制,加强道德规范建设,创造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法治环境和舆论环境。

  大学生思想开放,时代感强,主观上期望法治,关心国家法制建设,但世界观还未完全成熟,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因此,立法、执法、司法部门做到立法的民主化、科学化,执法的程序化,守法的自觉化;大众传播媒体和各种社会力量应利用普法、守法、执法和监督法律实施的模范人物和典型事迹,进行生动的法制宣传,创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和舆论环境,对于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 齐抓共管,着力构建高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学生法制教育网络。

  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提升他们的法律素养,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而是涉及家庭、社区以及整个社会的各个层面的系统而复杂的教育工程,它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一个长远的规划。因此,需要全体社会共同关注,需要各个环节紧密配合。首先,作为大学生法制教育主阵地的学校,必须实施依法治校,保证良好的校园生活环境,切实抵制社会不良文化的进入;其次,家长要注重对自己孩子的了解,配合学校教育,并且注重给孩子良好的熏陶;司法机关也应该有重点地与大学定期联系,加强校内的司法宣传教育;**职能部门则应力所能及地为大学排忧解难,要切实采取可行的措施,优化社会大环境以及校园环境。

  (三)开展校园法制文化活动,加大普法力度,以适应素质教育对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要求

  学校应当积极拓展法学选修课的开设门类和开设范围,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兴趣和需求,使学生从理性的层面对整个法治、法律及各部门法的基本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有一个宏观把握,组织大学生看一些著名案例的录像,请有关办案人员或著名法学专家来校开讲座;组织学生旁听法院庭审,亲身体验法院审理各类案件的程序,了解我国的审判制度;组织学生到监狱考察参观,通过服刑人员现身说法,使学生受到生动且深刻的法制教育;开展“模拟法庭”活动,通过大学生自己模拟法官、律师、检察官、被告等角色,掌握诉讼程序,震撼心灵,提高守法意识;组织一些有关法学方面的知识竞赛,加大普法的`力度,从而逐步培养出适应现代素质教育要求的具有较高的法律意识的大学生。

  (四)司法机关应该建立法律公信度,提高公民对法律的信仰度

  不断暴露的司法不公问题,司法腐败现象,领导与干部自身的不守法,使得人民对法律的信任度急剧下降,法律的信任危机越来越严重。因而要加强公、检、法机关的规范化整治,执法机关自身做好表率,加强对腐败的打击力度,维护法律的尊严,确保司法独立、司法公正,坚决杜绝“走后门”、“拉关系”等不良风气,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依法办事的观念,增强大学生对法律的信任,从而让大学生树立更加正确的世界观,真正做到有法必依,而不再是以为的依赖人际关系,建立法律的公信度是法治进程的关键一环,有利于普法在大学生中的深入。

  结语: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对其个人的成长,中国的法制化进程具有深远的意义。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中国法治社会建设的生力军,他们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法律素质如何,关系到我国法治建设能否顺利推进。针对目前大学生普遍缺乏法制意识,对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成为了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而且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党和国家的支持,还需要家庭、学校与社会的通力合作,有效调节社会资源,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出一个有利于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的良好环境,使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实现良性发展,使青年学子成为一个有理想、负有社会责任感、诚实守信、综合素质较高、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为社会输送具有较强法律意识的跨世纪人才,才能促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的繁荣与发展,才能实现国富民强的宏伟目标。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菁选(扩展7)

——大学生专业调查报告菁选

大学生专业调查报告14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学生专业调查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学生专业调查报告 篇1

  作为新生的我们,必须要对我们所学*的专业有个感性的认识,因此,学校给我们大一新生安排了为期十天的土木工程认识实践。为期两天的隧道工程认识实践现在已结束了,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和了解土木工程中的隧道工程这个专业。下面就是我记录的实践情况,以及一些在实践过程中或之后的感悟与思考。

  xxx年x月xx日上午8点整,在综和楼前,施成华老师给我们做了实践动员,着重给我们强调了一下几点:

  1、安全第一,要处处注意安全;

  2、严肃对待实践,要端正态度,每个人到要参加,不可以随便缺勤;

  3、一切行动听指挥,不要擅自独立行动;

  4、在实践中可以帮助我们这些大一新生对土木工程有个感性的基础的认识,为将来的专业课程的学*打下良好基础。

  之后,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课,介绍了一下隧道与地下工程。隧道与地下工程概论的主要内容:

  一、隧道工程的基本概念

  1、广义定义:最终使用于地表面以下,不论以何种方式建造的所需形状和尺寸的空洞,内部净空面积在2*方米以上者。

  2、狭义定义:是一种修建在地下的工程建筑物,修建在地下、两端有出入口,供车辆、行人、水流及管线等通过的'通道。

  二、隧道工程的沿革与发展

  (一)发展目标:20世纪:高层建筑;21世纪:地下空间

  美国“未来学家”杂志社预测21世纪将有1/3的人口生活于地下。在我国,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始于60年代,主要是地铁与人防工程,65年修建北京地铁;70年代修建了大量的人防工程,经改造利用,成了地下商业街、地下工厂、仓库和招待所,较好地发挥了经济效益。

  (二)历史发展

  1、国际上

  (1)古代:公元前180~2160年前后,在古巴比伦城幼发拉底河下修筑的人行隧道,是迄今已知的最早用于交通的隧道,为砖砌构构造物。

  (2)现代:现代隧道开挖技术的产生是在xxx的发明和19世纪的产业革命后出现的,尤其是铁路的出现对交通隧道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3)目前世界上最长的交通隧道:山岭铁路隧道:日本的大清水隧;交通隧道:日本的青函隧道,英法海峡隧道;公路隧道:瑞士的圣哥达隧道。

  大学生专业调查报告 篇2

  一、就业前景分析

  随着国家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我国法制建设也处在一个迅速发展和逐步完善的时期,特别是我国“入世”以来,社会对法律专门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各经济组织、律师事务所对法律专门人才的需求尤为突出。

  法学专业是朝阳学科,从社会需要来看是大有发展前景的。从法律系毕业生就业现状来看,他们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能够在检察机关、审判机关、行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

  和社会团体、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服务工作。就业前景非常广泛,做**、检察官、法官、行政机关公务员;到大公司主管法律事务;做律师;到高校做法学教师;到研究所做法学研究者都是不错的选择。

  当我们促销一种产品时,首先我们必须对产品的相关知识及厂商的具体情况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大量的相关知识的贮备可以使我们能在促销过程中面对顾客的一系列问题,通过,,自己的介绍可以使顾客了解产品的一些具体问题,能使客明明白白的消费。

  法学专业对人才高素质、高学历需求较高。他们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还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背景和跨学科的行业知识。随着*年来对法学人才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法学类专业毕业的本科生就业情况并不乐观。但高学历的法学专业研究生,特别是与经济、国际交往相关联专业的研究生,就业前景广阔。

  当大学生创业开展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当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选择创业这种新的就业方式的时候,我们发现在大学校园里创业的概念也越来越为广大的同学所了解与接受,创业意识在高校中已不再陌生。

  二、当前就业形势

  第学生的实*大都在虚拟的环境中操作,根本不能切实

  感受现实中电子商务的应用。毕竟,现实与虚拟还是两个世界。说到这一点,其实除了校方,学生也要负有一定的责任,学生在这一方面自己应该主动做好与社会的对接。

  “法学怎么了?”这或许是当下所有关心法学的人最想问的问题。从红极一时的“专业龙”变成了“专业虫”;从耀眼的“就业精英”变成了垫底的“就业劳工”;就业已冷到哈气成冰,每年却仍有那么多考生报考得热火朝天。*些年来,法学毕业生就业率低已经成为社会广泛专注的问题。无论是“北大学生卖猪肉”还是“西政学生卖糖葫芦”,种种新闻媒体夸张的背后,是人们对于法学教育的忧思与考量。根据法学专业历年就业情况,形式之所以严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扩招。太多院校跟风设置法学专业,致法学专业太多太滥,才最终导致法学这块“优质蛋糕”变了味。事实也确实如此。据了解,目前我国并未对高校设置法学院系设定统一标准。设置法学专业的门槛过低甚至没有门槛,也使得我国高校出现许多“法学专业目睹之怪现状”,如一些理工院校为升综合大学而设法学;一些专科院校为提升品牌而设法学;一些院校虽设有法学,却没有专职教授,甚至没有科班出身的法学老师……据不完全统计,XX年,我国设有法学本科专业的高校为292所;20xx年约为560所,4年所增数量几

  乎与过去20多年积累的数量持*;截至20xx年底,该数值更是达到了634所,法学一跃成为了目前我国开设数量最多的.三大专业之一。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30万左右的法学本科在校生和22万左右的法律专科在校生,比30年前增长了200多倍。一方面高校对法学专业的招生量在“大步向前”,另一方面,社会对法学人才的需求量却是“步履蹒跚”,这就把大量“法学遗民”堵在了就业的高速路口。

  ②司考。号称天下第一难的司法考试,作为法律职业的准入制度,阻碍了相当一部分人的前进脚步。

  ③专业教育。法学专业就业面的狭窄及其过高的门槛,目前高校的法学教育也只是根据传统着眼于培养在法律职业部门从事法律职业的人才,而没有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变化着眼于更为宏观的市场需求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优秀的法律人才,与社会需求相对脱节。

  联合融资销售。出于资金和人力的需要,几个人结合在一起可能在本地销售,也可能卖给异地商人。这类销售方式在亳州市谯城区比较多见,因为,中药材经营是需要不少流动资金和费神的经营。

  ④法学是一门社会学科,要求必须有丰富的社会实践。就拿律师行业来说,律师所提供的商品是服务,所出卖的是

  自己的办案经验和法学知识的结合物,是利用自己的经验和法学知识为当事人争取最大的利益。这就需要法学专业的毕业生要有一定的办案经验,这样才能很容易的找到法律工作,而其恰恰正是法学毕业生所缺少的。一定程度上正是法学专业的社会性质所决定的。脱离社会实践的法律知识是没有生命的。

  我国的教育思想仍然秉持着应试教育的思想。这种思想同样延伸到从事高等教育的大学中。所以,大部分的学生仍然是被动地传授知识与技能,缺乏对事物的探索与分析能力,缺乏一定良好的心理素质。所以,高智商低能力的大学生随处可见。有一位19岁的四川大学的学生在放暑假时想要看看自己的女朋友,为了给女友一个惊喜。他并未告诉自己的女友,只身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后来他迷路了。无奈之下,他竟站在街上大哭起来。直到警察赶来才解决此事。在危急时刻,人类最基本的应变能力,生存能力,我们认为他没有

  ⑤期望值过高。法学学生毕业后更青睐机关单位,对薪资、社会地位的要求比较高。

  三、直面困境,问计未来

  可见,受到创业成功典型案例的影响,IT被广泛认为是如今最容易创业成功,且收效最大的领域。但这与大学生们的想法有所偏差,比起科技含量高,技术革新快的IT行业,

  更多的大学生宁愿在成本、技术含量相对较低、收效相对较快的批发零售和快速消费品行业中寻找机遇。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法学专业的学生一方面要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提升自身能力,尽早培养一些以后需要的素质,尤其是一些综合素质的提高,法学毕竟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所以实际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都至关重要,只有在学*期间锻炼这方面的能力,使自己所学能为以后所用,这样方可在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去;另一方面,毕业生也应该转变就业观念,拓展就业领域,像在地域选择上可以考虑艰苦地区,在具体职业的选择上,不拘泥于传统的法律职业,而去选择一些新兴职业。

  由于法学还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法学专业学生在充分学好本专业理论知识的情况下,还要深入生活,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如到公、检、法机关以及律师事务所等实*,学*实务操作,获得一些经验,并检验理论知识的正确性。法学天生是“以人为本”的科学,所以学生绝不能脱离社会,否则就是闭门造车。

  法学专业学生在进入大四学*时,只要有各种可能的就业选择,都要尽最大努力去尝试(主要是参加各类招聘会和人才交流会)。

  大学生专业调查报告 篇3

  大学生就业专业对口指所从事工作与所学专业相符,目前,大学生就业中专业不对口的现象很普遍,并随着*年大学生就业难的趋势表现得更加明显。20xx年就业蓝皮书中调查研究表明,全国20xx届本科毕业生的对口就业率为67%,高职高专毕业生为57%。

  本调查旨在研究*年我国大学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程度,从地区、高校层次、学历层次、专业、个人意向等方面对专业对口的情况进行分析,从已经就业人员的就业情况(*5年)和即将就业的应届生的就业意向两方面综合调查,并分析大学生就业专业不对口对职业发展可能存在的影响。

  本次调查中,针对已就业人员,在全国范围内采取网上调查和实地随机调查形式进行调查,针对应届毕业生,在全国有代表性的地区(北部选择北京,中部选择河南、湖南,南部选择广东),选择不同层次的高校采取实地调研形式进行调查。本调查实地调研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896份。网络调研问卷完整填写量为94份,实地调研和网络调研共收到990份有效问卷。

  基本情况 (一)接受调查者情况

  1.性别

  接受此次调查的大学生性别比例为男生56.38%,女生43.62%,男生略多于女生,但性别比例基本均衡。

  2.学*层次(学历)

  接受调查者专科(高职)占25.53%,本科占29.79%,硕士研究生占28.72%,博士研究生占15.96%。本科生所占比例最高,除博士研究生外,其他三个层次的调查对象人数比例相差不大。

  3.最后获得学位的学校层次

  接受调查者的最高学位获得学校分布于各层次,其中“985”高校或中科院占31.91%,“211”高校占10.64%,非“211”普通本科高校占34.04%,高职高专校占23.4%。学校层次中位于中等的非“211”普通本科高校比例较高,其次是“985”高校和高职高专学校,构成结构既有普遍性,又均衡兼顾了较高和较低层次的高校。

  4.获得最终学位大学所处地区

  接受调查者最后就学的大学所处地区主要位于中南部,其中中西部内陆占42.55%,南部占36.17%,另有小部分属于北部(12.77%)和中部沿海(8.51%)。

  5.所学专业

  接受调查者的专业分布为理科(自然科学)占59.57%,具体学科根据受调查者的填写有数学、化学、生物、力学、经济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电子科学、环境科学、医药、护理、园林、道路施工、土木工程等专业;文科(社会科学)占40.43%,具体学科根据受调查者的填写有教育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经济学、会计、财务、英语、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等专业。专业分布较广泛。

  6.所学专业就业面判断

  受调查者对本专业的就业面判断,认为就业面广和限于专业相关领域的分别为约40%,认为就业面窄、需求量小的占18%。主观判断总体较为乐观。

  7.年级

  受调查者中已毕业工作的大学生和在校生约各占一半,具体而言,20xx年的应届毕业生占18.09%,非应届的在校生占26.6%,20xx年及以前毕业生占55.32%。在校生和非在校生各占约一半的情况让两类调查对象较为*衡。

  (二)接受调查者的对口就业情况与就业满意度

  8.未来工作的专业对口意向

  接受调查的在校大学生对未来工作与所学专业相关度的意向为,严格限本专业的占7.06%,与本专业相关即可的占5***7%,对专业无要求的占17.65%,不想从事所学专业工作的占18.82%。可见在校大学生对未来工作的专业要求不严格,超过七成的被调查者对就业的专业要求宽松。

  9.对未来的工作设想

  接受调查者对未来工作设想情况是,56.1%的人表示不清楚,但都愿意尝试,42.68%的人表示考虑得很清楚,还有1.22%的人从来没想过工作的事。对未来工作呈积极态度的人接*99%。

  10.就读学校及院系的职业规划指导情况

  接受调查的在校大学生中,15.66%的人接受过所在学校和院系3次以上职业规划指导,53.01%的人在入学时接受过职业规划指导,还有31.33%的人从未接受过职业规划指导,未提供职业规划指导的学校或院系超过三成,比例偏高。

  11.所从事职业与所学专业的对口情况

  接受调查者中,有略多于一半的人所从事职业与所学专业部分相关,剩下的一半中,从事职业与所学专业完全对口的占26.83%,不相关的占20.73%。可见,从事职业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达到八成。

  12.就职年份

  接受调查者中,就职年份在2年以内的占67.12%,2年到5年之间的占26.03%,5年以上的占6.85%。大部分就职年份较短。

  13.对现在工作内容和状态的态度

  接受调查者中,对当前的工作状态很满意的占15.94%,表示一般的占71.01%,表示不满意的占13.04%。

  14.认为专业不对口对工作发展有无影响

  接受调查者中,认为专业不对口对工作发展影响很大的占17.33%,认为影响一般的占70.67%,认为没有影响的占12%。其中认为专业不对口影响一般的与对当前工作状态满意度一般的比例非常接*。

  15.目前是否有跳槽打算

  接受调查的工作者中,目前没有跳槽意愿的占22.67%,有适当机会可以考虑跳槽的占70.67%,时刻寻找机会跳槽的占6.67%。对于跳槽表示不急切也不排斥的态度较*和者所占比例,与对目前工作状态满意度一般的比例一致。

  16.专业不对口对跳槽意愿的影响

  接受调查者中,认为专业不对口是导致跳槽的原因的人约占60%,认为想跳槽是由于专业不对口以外的其他原因的约占40%。全部或部分由于专业不对口导致跳槽想法的超过被调查者的一半,说明专业不对口有可能影响职业发展和延续性。

  结果分析 学校与专业类型影响对口就业情况,就职年份影响工作满意度

  (一)在校大学生中,文科生认为就业面广,对未来工作接受范围宽;理科生认为就业面窄,对未来工作专业要求较严格

  对于文科(调查对象中包括教育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经济学、会计、财务、英语、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等专业)和理科(调查对象中部包括数学、化学、生物、力学、经济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电子科学、环境科学、医药、护理、园林、道路施工、土木工程等专业)学生所认为的本专业就业前景的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就业面广的学生中,文科学生超过2/3,理科生只有略多于两成(图1)。文科(社会科学)由于所学内容与社会、生活、经济各方面较为贴*,兼容性较强,所需应用的场合较多,学生对于专业就业面的预期较为乐观;而理科(自然科学)由于所学内容专业性和排他性较强,学*对象的特定性导致就业的兼容性不够,学生认为就业面的范围要求较为严苛(限与专业相关,就业面窄)。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对本专业就业面的预期不同,因此未来工作意向也有差异。文科学生受访者未来意向工作与专业相关或对专业无要求的比例均高于理科学生,但表示不想从事所学专业工作的受访者,在理科学生中所占比例(26%)大大高于文科学生比例(8.6%)。

  调查结果表示,文科学生就业意向灵活性较强,可接受范围较大,对专业相关的要求低,对本学科的认可度较高。理科学生就业意向或较严格地限制为本专业相关,或对专业认可度不高(表现为不想从事所学专业工作)。这与以往理科生就业率高于文科生就业率,理科就业面相较文科更广的认识有所差异,但也能得到解释:因为以往的理科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选择自主性较乐观,使得现在的理科学生仍坚持未来就业与专业相关,而过去不容乐观的文科毕业生就业情况使得现在的文科学生越来越放宽专业限制标准,降低就业要求,造成了“文科学生就业面更广”的这种认知假象。

  (二)高职高专院校进行职业规划指导情况最好,非“211”本科高校次之,“985”高校和“211”高校最差

  总的调查结果中,学校进行过一次职业规划指导的占53%,集中指导次数大于3次和为0次的分别占15.7%和31.3%。对受访者的学校层次进行分类分析后发现,不同层次的高校进行职业规划指导的差异较大。高职院校由于其“职业院校”性质,学生就读的结果是面向就业,因此比较关注学生就业问题,进行过3次以上职业规划指导的超两成,进行过一次职业规划指导的*七成,而没有进行过就业指导的约一成。其次为非“211”本科院校,进行过职业规划指导的*七成,从未进行过就业指导的约三成。“211”高校职业规划指导情况差别较大,进行过3次以上职业规划指导的超过四成,是四类中比例最高的,但其中从未进行过职业规划指导的也超过四成,使得总体职业规划指导*均情况处于较差水*。“985”高校进行过三次以上职业规划指导的仅为7.4%,为四类中的最低值,从未进行过职业规划指导的比例超过四成,总体情况为最差(图2)。

  调查数据显示,高校进行职业规划指导的情况与自身的定位是相关的,高职院校是以培养面向就业的职业技术人才为主,故非常重视职业定位和指导;非“211”本科院校在学术研究和理论创新方面弱于“211”和“985”高校,毕业生直接就业的比例也较高,进行就业指导能满足大部分学生的需求,从就业方面下功夫也能有效地提升在同类学校中的竞争力。而“211”高校和“985”高校均属于研究型高校,更倾向于培养学术领域的专业人才,也鼓励学生继续深造,故不是特别关注就业;同时由于学校层次和知名度较高,其学生在择业竞争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种种优势使得学校不那么担心学生的就业问题。

  对于不同层次学校的毕业者,就业与所学专业对口情况是,“985”高校和“211”高校略优于非“211”普通高校和高职高专学校,但差别不明显。虽然学校层次差别较大,但高职高专学校和非“211”本科高校已通过较好的职业规划指导,有效地缩小了在就业方面与其他两类高校的差距,充分说明学校进行适时恰当的职业规划指导作用明显。

  (三)已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专业不对口比例理科高于文科

  虽然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意向调查中,理科生对专业对口程度要求较高,但对实际已就业毕业生的调查结果显示,情况并非如此,所从事职业与所学专业的对口情况中,不相关的比例在理科毕业生中的比例为文科毕业生的3倍多。具体而言,理科毕业生中,从事职业与专业完全对口的约占三成,稍高于文科毕业生,部分相关的约占四成,不相关的约占三成;文科毕业生中,从事职业与专业完全对口的约两成,部分相关的约七成,不相关的仅一成(图3)。

  调查结果一方面说明理科学生虽然对就业专业契合度要求较高,但在实际就业中,其被接受范围更广,一些用人单位在某些职位没有明确专业要求时,更偏向于招收理科生,使得理科生就业可塑性更强。而文科生虽然就业意愿宽泛,但实际就业中,用人单位对其专业相关度要求较高,能从事不对口工作的比例很低。另一方面,对于“是否对口”和“对口程度”的判断,受个人主观因素影响较大,由于文科所学内容与社会生活各方面贴*的可能性更大,成为“万金油”的可能性更高,因此文科毕业生做出“从事职业与专业相关”的`判断的比例更高。

  同时,理科毕业生的专业不对口比例较高也可以从两个不同的方面理解,一是专业对口程度不高使得所学专业知识利用率不高,未能充分做到“人尽其才”,某种程度上是对教育资源和人才的浪费,此为欠佳的一方面;二是说明理科的就业灵活度高、适用面广,经过系统理科知识训练的人在即使相关度不高的岗位也能胜任,较具逻辑性的理科思维能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此为具有优势的一方面。

  (四)在校生学历越高对就业专业对口的期望越高,已就业者对口比例最高的是硕士学历,最低的是本科学历

  在调查中表现出的就业意向受学历的影响较为明显,学历越高对就业专业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要求越高。在校博士生有八成期望未来工作与专业相关,剩下两成则表示不想从事所学专业的工作,受访者中没有一人表示对就业的专业无要求。这说明博士生对未来就业的行业领域定位较清晰,较长年份的学*和专业领域研究,对于未来工作的定位有所帮助。受访的硕士生也是*八成表示未来工作要与所学专业相关,而对专业无要求和不想从事所学专业工作的各约一成。这说明硕士生对未来工作定位也较清晰,但是相较博士生,能接受不限专业的工作,其灵活性稍强。对于大学本科和专科(高职)的受访者,期望工作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分别为略多于四成和不到四成,而专科(高职)的受访者中表示对就业专业无要求的,高达*四成(图5)。这也表明了较低学历的在校生对于就业对口的期望较低。

  实际已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对口情况与在校生的就业期望基本一致但略有差异。从事与专业(完全或部分)相关的比例最高的是硕士学历,最低的是本科学历。专科(高职)学历的毕业生由于在校接受过面向就业的专门系统的“职业教育”,有较明确的就业去向,虽然在校生对就业对口的期望不高,但实际就业对口情况尚可。本科学历的就业者的实际对口情况与期望较一致,均处于较低的比例。而博士学历的就业完全对口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几类,超过四成。

  (五)就职年份越长跳槽意愿越低,跳槽意愿受就业不对口的影响较小

  调查结果显示就职年份对跳槽意愿有一定影响,就职2年内和2到5年之间的受访者,表示不打算跳槽的比例均约两成,而就职5年以上的受访者该项比例翻了一番达四成。说明工作年份越长,工作的稳定性越强。还有约一成的工作2年内的受访者表示时刻寻找机会跳槽,由于工作年份短,对工作的适应性和工作资源的积累都不够,跳槽的成本也较低,于是工作中稍有不顺就容易激起较强的跳槽意愿。

  同时,就业的专业不对口对跳槽意愿的影响较小。受访者中表示跳槽完全是由于专业不对口的仅占4.5%。而专业不对口对跳槽的影响随着工作的进行和深入会继续变小。认为跳槽的原因完全是专业不对口的人中,有三分之二的人本身没有跳槽打算。而认为专业不对口不是跳槽的主要原因的人中,超过八成的人表示有适当机会可以考虑跳槽,这说明实际工作中,跳槽和专业不对口没有直接联系。

  (六)就职年份越长工作满意度越高,对现有工作满意者也有跳槽打算

  就职年份对工作内容和状态的满意度影响较大,就职2年内的认为现有工作很满意的仅占13%,工作2到5年之间的认为很满意的占17.6%,工作5年以上的该比例达到一半。而工作2年以内的受访者有*五分之一明确表示对现有工作不满意,但是工作2年以上的没有此表示。

  对工作不满意者有略少于一半人表示在时刻寻找机会跳槽,这是不难理解的。同时,对现有工作满意的受访者也有略少于一半的人有跳槽打算,他们表示有适当机会可以考虑跳槽,虽然该比例与对工作不满意的受访者的该项比例很接*,但是含义完全不同。对工作满意者的跳槽意愿是为了寻求更好的*台,得到更好的发展机会,虽然对现有工作满意,但是也愿意尝试新的岗位。可见跳槽的原因并不都是负面的。

  对策建议

  加强指导,调整结构,正确认识 (一)加强学校的职业规划指导,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观

  各高校应重视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加强职业素质和职业意识的培养。一方面,开设一定量的职业指导课程,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集中的职业规划指导,在大学生入学时就进行相关指导说明,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课程内容和心态变化,实时跟进,及时关注和解答学生们与职业规划相关的困惑和问题,使大学生有正确的职业心态和积极进取的职业观,客观冷静地认识自己,为毕业后顺利对口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高校应重视学生在校期间与社会的接触,加强“社会课堂”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勤工俭学的机会,寻找和开辟实*和实训基地,加强学生对与专业相关的工作的了解,明确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尽早制定就业计划。鼓励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吃苦的精神为出发点,提高个人的学业水*和职业核心竞争力。

  (二)合理设置和调整高校招生名额与专业,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我国从1999年开始高校扩招,使越来越多的人享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促进了高等教育均等化发展,每年的毕业生数量也不断增加,相对于岗位数量,毕业生供过于求的态势愈加明显。在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持续走低的情况下,就业对口率势必打折扣。在这种环境下,高校的人才培养亟须与市场对接。

  要控制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在源头上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停止大学扩招,合理设置高校专业与名额,参考市场导向,使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接轨。同时,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广职业技术体制,通过职业大学的教育渠道,培养训练有素、职业感强的毕业生,达到解决就业率和对口率低的难题,加快我国转型时期的产业升级。

  (三)鼓励民办高校的发展,支持校企合作为毕业生提供对口就业机会

  民办高校是社会组织或个人利用非财政性经费创办的高校,在过去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但在*年其优势逐渐显现,尤其是由实体企业出资创办的高校,培养学生的同时也是在为企业储备专业技术人才,采用“工学结合、就业直通”的模式,大大提高了毕业生对口就业的可能性。虽然目前对于民办教育的分类管理模式尚无定论,但实业界和学术界都进行了关注和讨论,应积极鼓励民办高校的发展,吸引社会资金投入高等教育,倡导以企业为支撑的民校自己根据需要培养人才,自己解决对口就业。

  校企合作是民办高校发展的重要模式,企业创办的高校应加强同其他企业的合作,而没有企业背景的高校更应寻求和加强与多方的合作,与企业签订人才供需合同,展开“订单式”培训,开拓和丰富学生的就业渠道。

  (四)正确认识专业对口的意义,培养学生就业的灵活性和可塑性

  最后需要注意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任何企业和个人都不应过分夸大就业专业对口的重要性。对口就业固然是充分利用了教育资源,减少了人力资源和知识浪费的现象,但在不能保证对口就业的前提下,更应重视求职者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挖掘和发挥个人潜能,规避不对口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首先,对于求职者个人,**于尝试不对口行业的工作,进行行业了解和职业规划,主观上增强就业的灵活性,分析自身的优势和长处,寻找个人能力和兴趣与不同行业工作的契合点;同时加强通用知识技能的学*获取,例如外语能力、计算机使用、软件操作等,增强自身在各行业的适应性和兼容性。

  其次,对于用人单位,也应改变不合理的招人条件,例如有些基层管理岗位,用人单位接收文史、政管等专业的学生,却拒绝数理专业的学生,这是在求职者公*竞争的起点上进行了区别对待,这种招人方式应得到改善。另外,用人单位应鼓励各专业交流,吸收具有不同视角的新鲜血液。

  再其次,从职业发展和延续性来看,对口就业不具有必须性。就业者对于工作满意度的判别,对口与否所占比例很低。一旦进入职场,就不需要刻意强调所学专业与工作内容的差异,毕竟无论对口与否,差异是肯定存在的,而个人扎实的基础、全面的知识、协调的能力、谦虚的态度,对于职业发展和延续都是很重要的。同时在拥有一份满意的工作时,有适当机会可以考虑跳槽,更说明了职场中可塑性的重要。职业延续固然能让个人厚积薄发,但是职业的流动性也是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重要方面。

  大学生专业调查报告 篇4

  通过这次实践学*到了很多工作侧面的知识,将课本上的知识很好的与实践结合,也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时间一晃而过,转眼间我已经实践*一年了,这是我人生中弥足珍贵的经历,也给我留下了精彩而美好的回忆。在这段时间里公司的员工和领导给予了我足够的宽容、支持和帮助,让我充分感受到了领导们“海纳百川”的胸襟,感受到了大家“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的豪气,也体会到了作为拓荒者的艰难和坚定。在对您们肃然起敬的同时,也为我有机会成为一份子而惊喜万分。

  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各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现将我的工作情况作如下汇报:

  通过理论学*和日常工作积累使我对养殖(猪)的概念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记得初到公司里时,我拿到的他们给予的一些专业书籍,理解也仅停留在字面上,这里所有的一切对于我来说,既新鲜也处处存在挑战。不懂就学,是一切进步取得的前提和基矗在这段时间里我认真学*了各相关资料,并从网络上摄取了大量的有用素材,再加上日常工作积累使我对养殖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我们的公司不仅仅是养猪的聚集地,更重要的是作为养猪主人交流的地方。在实践中我学到了很多,看到了很多。我知道了工作和学*的差别,这样的差别也让我积累了更多的经验,不管胜作还是学*,我们都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

  在实践中我们知道了工作和在学校学*完全是不一样的,在学校有老师,有作业,有考试,而在工作中完全要靠自己自(主的去学去做。只要你想学*,那些老员工会毫不吝啬的把他们多年的经验教授给你,让你在工作中少走弯路。在实践的过程中也可以更好的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喜欢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做起工作来就更顺手。

  虽然在学校也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但是还是没有工作中体现的那么明显,在工作中团队精神尤其重要。工作往往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是一个团队在完成一个项目,在工作的过程中如何去保持和团队中其他同事的'交流和沟通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位资深人力资源专家曾对团队精神的能力要求有这样的观点:要有与别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合理的分工可以使大家在工作中各尽所长,团结合作,配合默契,共赴成功。个人要想成功及获得好的业绩,必须牢记一个规则:我们永远不能将个人利益凌驾于团队利益之上,在团队工作中,会出现在自己的协助下同时也从中受益的情况,反过来看,自己本身受益其中,这是保证自己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学校也是一个小小的社会,在这个小的社会中我们也在学*着怎么样来为人处事,但是毕竟还是比较没有那么老道或者说是左右逢源。但是在社会中我们碰到的事情多了,次数多了,我们就能够很快学会怎么样来处理社会中的事情,就能够学会怎么样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生存下去。

  在实践中我学到了很多,也感受到了很多,在实践中,要学会自主学*,要有团队精神,要懂得为人处事,要有积极学*的态度,要懂得礼貌对人……很多的东西在学校是学不到的,通过实践这一实践训练,我们才能更好的掌握经验,获得提高。

  根据牧医专业教学计划,牧医xx班学生于20xx年11月2到11月16日在哈密长河集团公司进行了为期15天的教学实践。学生在实践期间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总体情况

  通过这次教学实践,同学们加强了专业实践能力的锻炼,体会了牧医工作的艰辛和牧医工作者责任的重大、对牧医工作者职业技能和基本素质有了新的思考和深切体验、为今后走向牧医工作岗位积累了经验、并做好了心理上的准备。教学实践是畜牧兽医专业的重要专业实践、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须环节。通过实践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系统地掌握畜禽繁育、饲养管理、场地建设、疾病防治等方面知识,熟练掌握常见治病和畜牧生产技术、培养和提高基本实践操作技能及进行养殖生产的动手能力、培养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研究作风和创新能力。通过实践,把书本上学到的畜牧兽医专业的相关理论知识应用到工作实践中,对畜牧兽医工作和养殖场生产管理和经营运作有一定的认识,并得到广泛锻炼,为毕业后尽快适应环境,胜任相关工作奠定基矗

  二、实践内容:

  实践学生在技术人员和任课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家畜繁殖学》、《畜禽生产》、《动物防疫》三门课程的教学实践。主要进行母牛的**鉴定、输精技术、妊娠检查、奶牛的饲料配方、日常饲养管理技术、牛羊的产地检疫、屠宰检疫等技能的实践操作。

  三、实践效果

  通过这次教学实践,学生对于畜牧工作的重要性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实践中学生虚心好学,积极肯干,服从实践单位的管理,主动地参与实践点的日常管理,进一步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理论与实践知识都有所提高,圆满地完成了实践任务,为就业和将来的工作取得了一些宝贵的实践经验。在实践现场完成了《人工**》、《饲养管理》、《采血接种注射》三个科目的技能考核。优秀率为64%,合格率为36%。

  实践期间正好是学校期中考试阶段,为了确保实践考试两不误,任课教师把考卷带到了实践地,利用晚上的时间安排进行了《畜禽生产》、《动物防疫》、《宠物疾病防治》、《家畜繁殖》四门课程的理论考试,《禽病防治》和《特种动物生产》实践结束返校后也及时安排了考试,赶上了学校教学环节的节奏。

  大学生专业调查报告 篇5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的大学生活已经过去了一半,又一个炎炎夏日中大二的暑假到来了。作为一个大学生我想我已经不是那个惧怕烈日与高温,成天蜷缩在空调房的小女孩了,也不是总依偎在父母身旁,不懂的和外面世界接触的乖乖女,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实践活动一直被视为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实践是大学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丰富我们的社会经验和人生阅历。所以我满怀着期盼和信心开始了我的暑假社会实践。

  作为会计专业的学生,通过两年的学*我认识到会计是指对具体事物进行计算、记录、收集他们的有关数据资料,通过加工处理转换为用户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会计作为一门应用性的学科、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经济管理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就显得越重要。会计工作在提高经济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发展动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二是会计信息使用者信息需求的变化。前者是更根本的动力,它决定了对会计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的需求。本世纪中叶以来,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信息时代已经成为我们所处的时代的恰当写照。在这个与时俱进的时代里,无论是社会经济环境,还是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要,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会计上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会计技术手段与方法不断更新,会计电算化已经或正在取代手工记账,而且在企业建立内部网情况下,实时报告成为可能。二是会计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会计的变化源于企业制造环境的变化以及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而后两者又起因于外部环境的变化。

  学*好会计工作不仅要学好书本里的各种会计知识,而且也要认真积极的参与各种会计实践的机会,让理论和实践有机务实的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高质量的会计专业人才,随着会计制度的日臻完善,社会对会计人员的高度重视和严格要求,我们作为未来社会的会计专业人员,为了顺应社会的要求,加强社会竞争力,也应该严于自身的素质,培养较强的会计工作的操作能力。虽然是短短的天,我学到了不少课本里学不到的知识。我初步了解了财务的使用和会计处理的流程,并做一些简单的会计凭证。

  为期两个周的社会实践,我在老家的一所幼儿园的财务部门实践,实践期间我的主要工作是协助学校的老会计王师傅将上一学年幼儿园的财务状况进行统计、计算、分析,重新进行成本核算,确定下一学年的收费,并且向本地物价局申报,请物价局人员核实并批准。幼儿园本来就只有王师傅一个人管财务,所以*时记账不是很完善,首先我和王师傅先将账单中漏记的账目补充登记并且检查是否有记账错误的地方,然后登记了总账,编制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最终进行了上一学年的成本核算,根所需成本确定了下一学年的收费,还要向物价局递交收费申请书。

  我努力将自己在学校里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践方面转化,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期间我遵守了工作纪律,不迟到,不早退,刚到财务部会计室,先看她们以往所制的会计凭证和附在会计凭证上的原始凭证,由于以前在学校学过会计凭证,借贷等知识,所以对会计凭证不是太陌生,因此借着记忆加上学校里所学过的理论对于区区会计凭证完全可以熟练掌握,然而这种态度却严重影响了我的`工作,要知道严谨、谦虚、认真才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会计分录在书本上可以学*,可操作中帐单、收据、收费清单、汇票等就要靠实践时才能真正接触,从而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别以为光是认识就行了,还要把所有的按月按日分门别类,并把每笔业务的单据整理好,用图钉装订好,才能为编制会计凭证做好准备。

  通过十天的学*编制记帐凭证工作,对于各个会计科目有了更加深刻而全面的了解,并且对于我把书本和实践的结合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除了学*编制记帐凭证外,还初步大概地了解到每一种原始凭证的样式以及用途。从制单到记帐整个过程基本上了解了个大概后,就要认真结合书本的知识总结一下做账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是的,课本上学的只是都是最基本的知识,不管现实情况怎样变化,抓住了最基本的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如今有不少学生实践时都觉得课堂上学的知识用不上,出现挫折感,可我觉得,要是没有书本知识作铺垫,又哪能应付瞬息万变的社会呢。

  经过这次实践,虽然时间很短,可我学到的却是我一个学期在学校难以了解的,相信人际关系也是现今不少大学生刚踏出社会遇到的一大难题,于是在实践时我便有意识觉察前辈们是如何和同事以及上级相处的,而自己也虚心求教,使得十天的实践更加有意义,此次的实践为我们深入社会,体验生活提供了难得的机会,让我们在实际的社会活动中感受生活,了解在社会中生存所应该具备的各种能力,利用此次难得的机会,我努力工作,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财务人缘请教,认真学*会计理论,学*会计法律法规等知识,掌握一些基本的会计技能,从而意识到我以后还应该多学*什么,加剧了紧迫感,为真正跨入社会施展我们的工作,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这一次的实践虽然时间短暂,虽然接触到的工作很浅,但是依然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和经验,这些都是书本上无法得来的,通过实践,我们能够更好了解自己的不足了解会计工作的本质,了解社会工作的方方面面,让我更早地为自己做好职业规划,设定人生目标,向成功迈进一大步。

  通过这次的实践,我了解到理论的应用一定要在实践的基础上,而相对的实践必须在学*理论的前提下才可以更好的完成。作为现代大学生我们不但要学好我们的专业课,学扎实我们的专业知识,还要抓住任何实践机会努力加强实践经验,并把我们所学的和我们所做努力结合在一起。

  当中我也深刻认识到会计工作的重要性,会计工作不仅仅是为了报表而已,更是为了掌握好企业的各个会计资料好用来正确的反映企业的经济信息,用来为决策者提供必要的决策条件,使得企业能长足稳定健康的发展。会计工作人员可谓是处于公司财政的咽喉部位,在财政工作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我们必须牢记会计准则,坚持会计的工作原则的处理我们今后需面对的会计工作。实践是是大学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学生专业调查报告 篇6

  新闻专业老师经常鼓励我们新闻学子,利用自己的假期,有条件的话去外面实践,而我也不断的听到学长学姐们对自己说,新闻专业实践很重要。还有学姐学长告诫我们说,走出去社会实践会学到很多我们课堂以及书本以外的知识。这次实践,我收获颇多,它让我真正地明白新闻这份工作要多多实践,同时也要给自己武装思想,成为一个有主见、有思想的优秀的新闻工作者。

  首先,我实践的经历告诉自己要勇敢一点,对自己以后的不论是实践还是工作也好都是一种莫大的鼓励:勇敢一点,抓住每一个可能的机会去争取,事在人为。早在大一的时候,我就和身边的朋友探讨过实践的问题,当时绝大部分人都持有一种消极的观点,这其中也包括我自己。大家伙都认为,现在做什么事情都需要面子,哪怕一个小小的县城,这种不良的风气更加猖狂。

  于是,大一的暑假我并没有足够的勇气自己去尝试争取实践的机会,而是坐等。然而这个寒假,我回想起自己在大一一个暑假碌碌无为,我告诉自己要做点什么:鼓起勇气去尝试。我想我不该是失败在“想”的这个阶段,再怎么样也得踏出“想”这一步,要知道被拒绝也是一种进步,因为我曾经努力过了。有些事情我们之所以会想的很消极,只是因为看多了别人的不幸,然后又*惯性地将所有的不可能都套在了自己身上,认为几乎没有任何成功的机会。就这样,我们大多数人畏惧了,没有去争取。

  也许正是这外人看来不可能的百分之一的机会成就了自己。我们不该在不尝试的情况下就一棍子打死所有可能。我们应该勇敢地去要求这个机会。专业课上,王卫明老师、王博士说过,所有的机会都要自己去争取,厚着脸皮去要实践。这个实践机会,我一连跑了很多回,先是找到电视台记者,然后是副台长,再之后是台长、副局长,最后是局长。每换一个求实践对象都意味着被无情的拒绝,在心底给自己默默鼓励。其中也有过放弃的念头,甚至面对一次次的拒绝有过哭泣。大学还有两年半,大四那一年,毫无疑问,无论自己愿不愿意都得去实践,除非选择考研。在以后我都会拿这个例子鼓励自己勇敢向前走,不懦弱。其次,就是在实践过程中,发生的一些事情给我很大的触动。让我深深明白一个媒体机构,要想它的员工,很好地工作,完美的体现他们的新闻理想,就得满足他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犹记得张振庭老师在新闻事业史的课堂上说过的一句话“***的记者待遇是很高的,所以他们的记者可以放开来追求自己新闻职业理想。”

  曾经在鲁迅的小说中,也不止一次写到过,没有经济基础是注定走不远的。实践发生的很多事情清清楚楚的告诉我,这个道理也适用于新闻这个行业。无论是新闻行业中的人也好还是局外人士也好,都知道新闻记者有拿红包的不好事情,而这样的事情也一度不断地被曝光,导致人们对记者这一行业的侧目,嗤之以鼻。这其中当然免不了是一个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出了问题,但是我想这并不能完全归咎于个人思想问题,还有的是这个社会的问题。在我实践的单位,连一台象样的摄像机都没有,一个专题搞起来都没有足够的资源,**的'投入并不是很多。这让我不由地想起,有人为中国减少贪官出了这样一个主意:在保证每一个官员的生活保障的基础上再适当地增加官员们的收入,以让他们没有贪污的理由。且暂不说,这个实行性到底行不行,至少这个说明一个问题,人们的很多欲望的产生是由于某一个方面没有得到满足。回到新闻工作者这个话题来说,如果他们的生活基础可以象***的记者那样得到保障,同时,提高当记者的门槛,提高个人的政治思想修养,那么记者收红包的事情是不是会减少呢。?要知道每一个踏出象牙塔,走进新闻这一行业的人都是怀揣着崇高的职业理想,他们都具备一定高度的素质。

  大学生专业调查报告 篇7

  为了充实自己的暑假,也是为了锻炼一下自己。我参加了城市与环境学院团委组织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作为我自己来讲,非常荣幸能得到这样一个宝贵的机会,能让无聊的假期变的更加丰富而有意义。前期我们做了很多的准备工作,因为是在考试期间,大家也都很辛苦。6月28日我们正式开始下乡,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希望我们的社会调查——《河南省农村住宅建材选择及循环利用调查》——能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献出自己的一点微薄力量,也不让自己的努力白费了。

  作为一个土木工程专业的学子,经过三年在校学*,我们对建筑材料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只限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很少有机会能深入施工一线,对各种材料进行直观的观察和学*。所以队员们对这次实践机会都十分珍惜。

  经过院里面的精心安排的指导老师的悉心教导,我们“河南省农村住宅建材选择及循环利用调查队”共分为4个小组,选取了信阳,商丘,濮阳,许昌4个城市作为调查地点。我们信阳组的成员于6.29日乘火车离开了许昌,开始了我们信阳站的调查。

  来到信阳后,队员们团结在一起,按照事先排好的日程,依次在商城,淮滨,光山等县开展调查活动。通过入户问卷和现场调研,对农村*五年内新建住宅建材的选择(基础、主体结构、屋顶)、建筑方式(人工、机械)、建筑垃圾是否循环利用现状进行全面调查。

  主要内容如下:

  ①调查村庄的人口、经济、气候、工业水*、区位等基本情况。

  ②调查家庭的人口、收入、文化层次等基本信息。

  ③调研村庄住宅的状况(包括农村新建住宅、老屋拆迁情况调查);

  ④调研家庭新建住宅建材的选择(基础、主体结构、屋顶)及老房屋拆卸后材料循环利用情况;

  ⑤调研者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议。

  经历了将*两周的社会实践,我感慨颇多,我们见到了社会的真实一面,实践生活中每一天遇到的情况还在我脑海里回旋,它给我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社会实践活动给生活在都市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们提供了广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短暂而又充实的实*,我认为对我走向社会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过渡的作用,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经历,也是一个重要步骤,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有着很大帮助。向他人虚心求教,与人文明交往等一些做人处世的基本原则都要在实际生活中认真的贯彻,好的*惯也要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培养。这一段时间所学到的经验和知识是我一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这次实*也让我深刻了解到,和团体保持良好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做事首先要学做人,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何与人相处是现代社会的做人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对于自己这样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人来说,需要学*的东西很多,他们就是最好的老师,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可以向他们学*很多知识、道理。实践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运用所学知识实践自我的最好途径。亲身实践,而不是闭门造车。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飞跃。增强了认识问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步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还需我们在以后的学*中用知识武装自己,用书本充实自己,为以后服务社会打下更坚固的基础!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

  通过这次的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这在无形中使我们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自身努力学*知识并将之与社会相结合的信心和毅力。对于即将走上社会的大学生们,更应该提早走进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磨练品格、增长才干、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舞台。在这里我们真正的锻炼了自己,为以后踏入社会做了更好的铺垫,以后如果有机会,我会更加积极的参加这样的活动。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在本次的社会实践中我们还同诸多群众谈心交流,思想碰撞出了新的火花。从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汲取了丰富的营养,理解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正涵义,认识到只有到实践中去、到基层去,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的发展联系起来,才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

  这次实践活动,丰富了我们的实践经验,提高了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使我们通过这次实践更加了解社会,这次实践活动意义深远,对我们的帮助享用一生。作为一个21世纪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并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我们要抓住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机会;提升我们的修身,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与意识。同时,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明确自己的目标,为祖国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在社会实践中以及以后的工作中要有自信。自信不是麻木的自夸,而是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就像刚开始进行问卷调查时那样,有一点胆怯,但后来是自信给了我勇气。有自信使你更有活力更有精神。 就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而言,我也总结几点自身的不足:

  1.本人的交际能力还有待于加强,要在日后的学*生活中多加提高。

  2.对自身的约束力不强。工作的时候有些累了就会想到回家。日后要提高自我的约束能力

  3.本人的社会经验还太浅薄,有的时候面对一些棘手问题时,不知道如可应对。

  在此次社会实践中我认识到了一下几点:

  一 让我明白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促使大学生投身改革开放,向工农群众学*,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

  二 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奋斗目标。社会是另一个学*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既能让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体现,更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通过这十几天的社会实践我学到了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虽然只是短短的十几天,但我觉得挺充实的,至少让我的署假过得有意义。在今后我要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磨练自己的同时让自己认识得更多,使自己未踏入社会就已体会社会更多方面,不要以单纯的想法去理解和认识社会。让自己能更好的融入社会这个大家庭,为他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俗话说:一分付出,一分收获。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虽然时间比较短,但我却收获到是一份难忘的回忆。在社会实践中,它让我开阔视野,了解社会,深入生活,更加深刻地了解当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情况;同时它激励着我努力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已经作为我人生的一笔重要财富。

  “选择我爱的,爱我选择的,即使在基层遇到困难挫折时,我也会愿意去付出,去努力”,我想这应该也是大学生的一种精神风采吧!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已经划上了圆满的句号,我们依然关注信阳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关注河南省的新农村建设,努力学*,争取为河南省农村建设奉献青春和力量。

  大学生专业调查报告 篇8

  这是我第一次利用假期时间参加社会实践,我明白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是为了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于社会中的一个良好的形式;也是培养和锻炼青年才干的一个重要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为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提供一个有效的途径。通过参加这次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大学生在学校中能够更新观念,吸收一些新的思想与知识。为期差不多有三个月的社会实践,虽一晃而过,却让我从寒假社会实践中领悟到了很多是我在学校中没有感受到的东西,而这些东西也将让我终生受用。

  社会实践不仅加深了我了解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这次的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强了能力,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热门思想汇报社会才是学*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我在实践中得到许多的感悟!

  一、挣钱的辛苦

  整天在公司辛辛苦苦上班,天天面对的都是同一样事物,真的好无聊啊!好辛苦啊!在那时,我才真真正正的明白,原来父母在外打工挣钱真的很不容易!

  二、人际关系

  在这次实践中,让我很有感触的一点就人际交往方面,大家都知道社会上人际交往非常复杂,但是具体多么复杂,我想也很难说清楚,只有经历了才能了解。才能有深刻的感受,大家为了工作走到一起,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要跟他(她)们处理好关系得需要许多技巧,就看你怎么把握了。我想说的一点就是,在交际中,既然我们不能改变一些东西,那我们就学着适应它。如果还不行,那就改变一下适应它的方法。

  让我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掌握了很多东西,最重要的就是使我在待人接物、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这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在这次实践中使我深深体会到我们必须在工作中勤于动手慢慢琢磨,不断学*不断积累。遇到不懂的地方,自己先想方设法解决,实在不行可以虚心请教他人,而没有自学能力的人迟早要被企业和社会所淘汰。

  三、管理者的'管理

  在公司里边,有很多的管理员,他们就如我们学校里边的领导和班级里面的班干部。要想成为一名好的管理,就必须要有好的管理方法,就要以艺术性的管理方法去管理好你的员工,你的下属,你班级里的同学们!心得体会要想让他们服从你的管理。那么你对每个员工或每个同学,要用到不同的管理方法,意思就是说:在管理时,要因人而异!

  四、自强自立

  俗话说:"在家千日好,出门半"招"难!"意思就是说:在家里的时候,有自已的父母照顾,关心,呵护!那肯定就是日子过得无忧无虑了,但是,只要你去到外面工作的时候,不管你遇到什么困难,挫折都是靠自已一个人去解决,在这二个多月里,让我学会了自强自立!凡事都要靠自已!现在,就算父母不在我的身边,我都能够自已独立!

  五、认识来源于实践

  一切认识都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说明了亲身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并不排斥学*间接经验的必要性。实践的发展不断促进人类认识能力的发展。实践的不断发展,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促使人们去解决这些问题。而随着这些问题的不断解决,与此同步,人的认识能力也就不断地改善和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认识和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但是认识一经产生就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对实践进行指导。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

  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从学*中实践。我们不只要学好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已,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已,表现自已。

  六、专业的重要性

  选择了会计为专业的我,在这次实践中自然比较关注这一环。虽然在实践中只是负责比较简单的部分,但能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真正运用出来也使我颇感兴奋!在学校上课时都是老师在教授,学生听讲,理论部分占主体,而我自己对专业知识也能掌握,本以为到了企业实践应该能够应付得来,但是在企业里并没想象中如此容易。

  *时在学校,数字错了改一改就可以交上去了,但在工厂里,数字绝对不可以出错,因为质量是企业的第一生命,质量不行,企业的生产就会跟不上,而效率也会随之降低,企业就会在竞争的浪潮中失败,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企业要时时保持着这种竞争状态,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因为这样,企业会对每一个在厂的员工严格要求,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这种要求在学校的课堂上是学不到的,在学校里可能会解一道题,算出一个程式就行了,但这里更需要的是与实际相结合,只有理论,没有实际操作,只是在纸上谈兵,是不可能在这个社会上立足的,所以一定要特别小心谨慎,而且一旦出错并不是像在学校里一样老师打个红叉,然后改过来就行了,在工厂里出错是要负上责任的,这关乎工厂的利益损失。

  大学生专业调查报告 篇9

  加强实践教学是中医药高素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21世纪对高素质中医药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如何不断提高实践教学水*,直接影响到高等中医药教育的未来。为此,我们向本校针推专业本科生,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就实践教学问题展开调查,并将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表1显示,认为实践操作较适用于技能教学(86人,87.8%);认为实践操作较适用于临床课教 学(83人,84.7%)。

  表3显示,大部分(86人,87.8%)认为临床实* 岗前培训有必要。

  表4显示,认为临床实*中遇到的最大困难为理论知识不扎实(52人,53.2%),其次为临床辩证思维能力差(25人,25.5%)。

  表5显示,认为较适用于实*教学的教学方式为临床案例(83人,84.7%)。

  2 讨论

  3.1 强化教学环节,培养基本技能

  目前中医以技能为主的课程及临床课程,尤其是一些操作技巧、检查手法、临床实例、解剖部位等,很难用语言表达清楚,单纯用讲授法教学不利于学生理解领会,不便于记忆,不能激发学*兴趣。调查表明,针对技能教**用实践操作为主的教学方式,可以很快的使学生将书本上的间接经验转化为自己的直接经验,从而提高学*效率,为临床实*乃至以后的临床工作打好基础。

  临床课程的教学,案例教学法作用也不容忽视,它不仅有助于学生汲取诊疗经验,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临床辨证思维能力,强化正确辨证方法,从而将理性认识转化为感性认识,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很有帮助。技能培养是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其基本技能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即获得较扎实基础,而不应在实*过程中完成。调查表明,适当减少理论教学时间,增加实践教学时间,能使学生得到更多的技能训练机会,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目前,教学中技能性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时数比例约为3:1~4:1,显然不能满足技能教学的要求,应进一步调整。调查表明,改革技能课考试办法,摒弃以往的以笔试问答为主的考核方式,采用以临床实际操作或实验操作为主、笔试为辅的考核方法,可以提高对技能学*的重视程度。而技能课考试中笔答试卷和技能考核较合适的分数比例为1:1。

  3.2 加强临床实*,提高临证辨析诊疗能力

  学生进入毕业实*前,缺乏对医院的了解,临诊思维、动手操作能力差,进入新的角色迟缓。针对这种情况,在课程结束后,可安排短期的临床基本操作训练和中医临诊技巧训练,以强化学生的临床基本技能,并加强 学生医德医风及各项规章制度的教育,使学生在正式实*前,对临床工作能有大概印象和充分的心理准备。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认为实*前进行岗前培训是必要的',但目前仅有部分专业开展,需要进一步推广。针对临床实*时进行出科考试必要性的调查,认为必要和没有必要的大体相同,但根据实际情况分析,部分学生对考试的恐惧心理使他们作出了否定的选择。实行出科考试制度,可以达到促进实*积极性目的,但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考核方式的灵活性并避免流于形式。针对临床实*中所遇到困难的调查,感到理论知识不扎实的比例较大,这说明,实践不能脱离理论的指导,要求我们加强基本理论的教学,同时在教学中注意理论与临床实际的结合。另一个困难是临床辩证思维能力差,这是每一个刚接触临床的学生必然要面对的问题,也只有通过不断临床经验的积累才能逐渐提高,因此我们要提高学生对临床实*的重要性认识,促进实*的积极性。关于实*教学所适用教学方式的调查显示,多数认为临床案例教学效果良好,生动直观,易于理解,通过病例讨论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是实*带教中值得提倡的教学法。而实践操作可以面对真正的患者,进行真正的治疗,体验并逐渐提高疗效,对技能水*的提高有极大地促进。专题讲座可以就临床适用经验、突出问题、新型疗法等有针对性的进行,突出实践性和实用性,使学生获得第一手材料。

  【参考文献】

  高宗丽.培养学生中医临床辩证思维能力的体会[J].大理学院学报,20xx,(2):55-56.

  大学生专业调查报告 篇10

  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法学专业因其就业面狭窄,已经成为低就业率的一个专业。调查表明,法学专业学生对就业形势的认识比较理性,明显感到就业的压力。调查同时显示,法学专业学生将报考公务员列为就业首选目标,大城市以及经济较发达地区是就业首选地,对就业后收入期望值偏高。

  一、就业前景分析

  随着国家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我国法制建设也处在一个迅速发展和逐步完善的时期,特别是我国“入世”以来,社会对法律专门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各经济组织、律师事务所对法律专门人才的需求尤为突出。

  法学专业是朝阳学科,从社会需要来看是大有发展前景的。从法律系毕业生就业现状来看,他们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能够在检察机关、审判机关、行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服务工作。就业前景非常广泛,做**、检察官、法官、行政机关公务员;到大公司主管法律事务;做律师;到高校做法学教师;到研究所做法学研究者都是不错的选择。

  法学专业对人才高素质、高学历需求较高。他们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还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背景和跨学科的行业知识。随着*年来对法学人才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法学类专业毕业的本科生就业情况并不乐观。但高学历的法学专业研究生,特别是与经济、国际交往相关联专业的研究生,就业前景广阔。

  二、当前就业形势

  “法学怎么了?”这或许是当下所有关心法学的人最想问的问题。从红极一时的“专业龙”变成了“专业虫”;从耀眼的“就业精英”变成了垫底的“就业劳工”;就业已冷到哈气成冰,每年却仍有那么多考生报考得热火朝天。*些年来,法学毕业生就业率低已经成为社会广泛专注的问题。无论是“北大学生卖猪肉”还是“西政学生卖糖葫芦”,种种新闻媒体夸张的背后,是人们对于法学教育的忧思与考量。根据法学专业历年就业情况,形式之所以严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扩招。太多院校跟风设置法学专业,致法学专业太多太滥,才最终导致法学这块“优质蛋糕”变了味。事实也确实如此。据了解,目前我国并未对高校设置法学院系设定统一标准。设置法学专业的门槛过低甚至没有门槛,也使得我国高校出现许多“法学专业目睹之怪现状”,如一些理工院校为升综合大学而设法学;一些专科院校为提升品牌而设法学;一些院校虽设有法学,却没有专职教授,甚至没有科班出身的法学老师……据不完全统计,XX年,我国设有法学本科专业的高校为292所;20xx年约为560所,4年所增数量几乎与过去20多年积累的数量持*;截至20xx年底,该数值更是达到了634所,法学一跃成为了目前我国开设数量最多的三大专业之一。至此,我国高校的“法**动”也成功完成了三级跳。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30万左右的法学本科在校生和22万左右的法律专科在校生,比30年前增长了200多倍。一方面高校对法学专业的招生量在“大步向前”,另一方面,社会对法学人才的需求量却是“步履蹒跚”,这就把大量“法学遗民”堵在了就业的高速路口。

  ②司考。号称天下第一难的司法考试,作为法律职业的准入制度,阻碍了相当一部分人的前进脚步。

  ③专业教育。法学专业就业面的狭窄及其过高的'门槛,目前高校的法学教育也只是根据传统着眼于培养在法律职业部门从事法律职业的人才,而没有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变化着眼于更为宏观的市场需求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优秀的法律人才,与社会需求相对脱节。

  ④法学是一门社会学科,要求必须有丰富的社会实践。就拿律师行业来说,律师所提供的商品是服务,所出卖的是自己的办案经验和法学知识的结合物,是利用自己的经验和法学知识为当事人争取最大的利益。这就需要法学专业的毕业生要有一定的办案经验,这样才能很容易的找到法律工作,而其恰恰正是法学毕业生所缺少的。一定程度上正是法学专业的社会性质所决定的。脱离社会实践的法律知识是没有生命的。

  ⑤期望值过高。法学学生毕业后更青睐机关单位,对薪资、社会地位的要求比较高。

  三、直面困境,问计未来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法学专业的学生一方面要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提升自身能力,尽早培养一些以后需要的素质,尤其是一些综合素质的提高,法学毕竟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所以实际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都至关重要,只有在学*期间锻炼这方面的能力,使自己所学能为以后所用,这样方可在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去;另一方面,毕业生也应该转变就业观念,拓展就业领域,像在地域选择上可以考虑艰苦地区,在具体职业的选择上,不拘泥于传统的法律职业,而去选择一些新兴职业。

  由于法学还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法学专业学生在充分学好本专业理论知识的情况下,还要深入生活,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如到公、检、法机关以及律师事务所等实*,学*实务操作,获得一些经验,并检验理论知识的正确性。法学天生是“以人为本”的科学,所以学生绝不能脱离社会,否则就是闭门造车。

  法学专业学生在进入大四学*时,只要有各种可能的就业选择,都要尽最大努力去尝试(主要是参加各类招聘会和人才交流会)。

  学生可以选择考研、参加司法考试、参加国家机关公***等来拓宽自己的就业渠道。或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社会需要,学*一技之长,比如速录技术,进入法院当**员也是不错的就业渠道之一。最关键的是不要眼高手低,有时并不是没有就业岗位,而是学生不愿去做而已。

  我国目前注册律师大约有14万人左右,律师事务所1万多家,每9000人*均拥有一名律师,其中北京是每1300多人拥有一名律师,上海是每1800多人拥有一名律师,而美国纽约是每200人拥有一名律师。从律师的地区分布情况看,发展极不*衡。广东、北京的律师都在万人以上,大约占到全国律师总数的17%,而青海省只有400多名律师,个别牧区只有一名律师。全国律师每年办理业务大致在900万件左右,业务收入在90亿左右,律师人均收入在7万元左右,*均每件收费在千元左右,但是律师年收入仍然存在严重的地区差异,北京最高,律师人均年收入达到26万元,上海也在20万左右,江浙在7万元左右,广东在5万元左右,而在有些西部省份律师年*均收入也就只有5000元左右,甚至更少,其差距在十几倍乃至几十倍。

  无论是执业人数占整个人口的比例,还是律师界中高学历、外语人才所占的比例,以及中大型律师事务所占律师事务所总数中的比例,中西部律师业与东部发达地区律师业是不可同日而语的。特别是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极不*衡直接导致律师收入的差距悬殊,并且这种差距不可能在短期内有明显的改变,这也是不争的事实。由于东部与中西部律师业发展的巨大反差,中西部地区的一些律师正在向东部地区转移,这种转移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符合人才流动规律的。

  因此,综合以上来看,从个人生存和利益来考虑,北京、广东等发达地区的律师业发展环境最好,也最有利于个人的发展。当然,我们不能光看这些*均数就认为律师行业形势一片大好。律师是强弱差距悬殊的行业,知名大律师年收入上百万、上千万的都有,但有很多律师都是疲于糊口,年收入不过万,有的甚至无钱交纳年检会或会费而被迫转行。对于初入行的律师来说,90%的其收入都只能维持基本的生存。虽然说成功的标志不是钱,但是对律师来说,其最有力的评价标准是收入。另外,律师的执业环境也很不好,这些都是我们从事律师行业上的巨大障碍。

  社会不是完美的,律师行业也同样有不尽人意,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律师业只会向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只要我们选择了律师,就要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也终有成功的那一天。

  大学生专业调查报告 篇11

  一、调查概况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居民节能减排意识的深化程度

  2、怎样培养居民的节能减排意识

  (二)调查方法

  1、实地采访

  对居民进行实地调查,采访的内容包括了居民是否具有节能减排意识,对节能减排的态度,以及认为节能减排对社会发展有什么好处三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共采访了60位居民,有42位愿意配合调查,调查结果接*理想。

  2、小组会议

  调查期间,共举行了两次小组会议,对调查的记录进行了分析和整理,为后续的调查提供了基础。

  三、调查结果

  对实地采访的记录分析,以及小组会议之后得出的结果显示,居民节能减排意识较低。

  (一)节能减排意识现状分析

  中科院一项调查显示,我国是全世界自然资源浪费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59个接受调查的国家中排名第56位。另据统计,中国的能源使用效率仅为美国的26.9%,日本的11.5%。因此,推进节能减排,可谓迫在眉睫。

  1、节能减排的意义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时,温室气体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备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是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

  2、对节能减排的态度

  在29日举行的第三届世界环保大会上,节能减排的中国责任再次成为与会专家讨论的焦点。专家们一致呼吁,中国在节能减排方面的态度是积极的,中国需要得到发达国家的理解和技术上的免费支持。

  3、居民节能减排意识现状

  调查结果表明,居民现在对于节能减排意识明显偏低。

  (1)节能减排意识只是口头说说

  说节能减排,谁都知道,采访的时候,都说知道,但是每每问道生活中的一些做法,却是大相径庭,简单的说就是,现在都是口头说说,可现实能做到的却没有几人。

  (2)只顾眼前,不顾后代

  现在的物质生活可谓丰富,都说现在生活好了,看着大街上成堆的垃圾,真是汗颜,感叹:生活好,也不用这么浪费吧!,采访中发现,现在的居民多数都是想到怎样让自己过得好,问谁想到过子孙后代,但是却没有几人考虑过,这足以引起重视。

  四、对调查结果的体会

  通过现在*庄发展来看,居民生活越来越好了,铺张浪费也随之而来,我认为是宣传的力度不够,还有就是现在家家都有钱了,攀比之风越来越严重,居民素质有待提升。

  五、节能减排的措施

  **

  1.首先控制增量,调整和优化结构。

  继续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和市场准入门槛,严格执行项目开工建设必须满足的土地、环保、节能等六项必要条件,要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完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制定促进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2.强化污染防治,全面实施重点工程。

  加快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水资源节约项目。加快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推动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多渠道筹措节能减排资金。

  3.创新模式,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深化循环经济试点,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推进垃圾资源化利用,全面推进清洁生产。组织编制重点行业循环经济推进计划。制定和发布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深化循环经济试点,利用国债资金支持一批循环经济项目。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对节能减排目标未完成的企业,加大实行清洁生产审核的力度,限期实施清洁生产改造方案。

  4.夯实基础,强化节能减排管理。

  出台《节能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实施方案》,建立目标明确,责任清晰,措施到位,一级抓一级,一级考核一级的'节能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制度。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强化对重点耗能企业,特别是千家企业节能工作的跟踪、指导和监管,对未按要求采取措施的企业向社会公告,限期整改。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扩大能效标识在三相异步电动机、变频空调、多联式空调、照明产品及燃气热水器上的应用。扩展节能产品认证范围,建立国际协调互认。组织开展节能专项检查。研究建立并实施科学、统一的节能减排统计指标体系和监测体系。

  5.健全法制,加大监督检查执法力度。

  6.完善政策,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

  积极稳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完善有利于节能减排的财政政策,实行有利于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调整《节能产品**采购清单》,研究试行强制采购节能产品的办法。拓宽融资渠道,促进国内及国际金融机构资金、外国**贷款向节能减排领域倾斜。

  7.加强宣传,提高全民节约意识。

  组织好每年一度的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及世界环境日、地球日、水宣传日活动。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理念渗透在各级各类的学校教育教学中,从小培养儿童的节约意识。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宣传纳入今年科学发展,共建和谐重大主题宣传活动。组织开展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和节能科普宣传活动,实施节能宣传教育基地试点,组织《节约能源法》和《循环经济法》宣传和培训工作,开展节能表彰和奖励活动。

  大学生专业调查报告 篇12

  由于三峡工程对长江航运的影响,给地处中上游的铁路分局,提供了一个争取分流水运货物的良好机遇,本报告通过该事件把本地区铁路和水路等运输企业之间的竞争作了具体分析,提出了铁路企业应对市场竞争要从体制和对外服务等多方面改革和完善,才能立足于市场从而有所发展的观点。

  一、截流的影响

  11月起由于三峡工程的施工将使长江上游航道相续进入碍断航期半年多。长江被称作我国内陆的黄金水道,其承担的货运量占全国内河货运量的80%。特别是在交通状况相对落后长江中上游内陆地区更是占有重要位置,这次三峡截流将造成长江历史最长的碍断航期。对长江航道物流的分流运输与相关地区的经济活动和人民生活的正常进行有密切关系。

  据受碍断期影响最大的市预测,断航期货物分流运量321万至359吨,保守预测为292万吨左右,如大型重工业企业钢铁集团公司预计,其进口矿石中150万吨经水路运输,100万吨经铁路运输,长江碍断航期将给其生产带来严重影响。分局运输分处对现场调查表明,三峡临时船闸通过能力不足,已造成少量船舶滞留,碍航期日均有1。9万吨货物受阻,需分流运输。*来东站每天卸车比往日多了二三十辆,其中不少是上海、南京、武汉等长江沿岸城市货流,已有水运货物往铁路分流迹象。另外,有关部门称6月16日是否能够如期开通永久船闸,开通后的磨会期有多长,都是不确定因素,三峡截流碍断航期究竟会分流水运多少运量,现在不明确。但是正如地处长江上游的铁路分局预计的一样,铁路要想在这次分流中取得较大份额还要面临公路等运输企业的竞争,也是不容易的事。

  二、铁路企业的现状

  铁路企业有国家企业的性质,与其他企业相比,铁路企业的运营带有行政色彩。尤其是与其他运输行业比较起来,铁路企业计算成本要把路网建设费用摊入其中,且铁路路网成本占到其运输成本的60%左右,铁路企业同时是路网的建设者和经营者,这是其它运输企业没有的。另外,铁路的运价定价权没有下发,全国各地由于经济活动的强弱不同,使各地区运输企业的盈利水*也不尽相同,铁路分局地处西南片区,其所辖范围内坡道、隧洞较多,路网养护难度大,造成运输成本相对较高。在公路网和水路大发展以前,铁路分局在该地区客货运方面一枝独秀,但是随着高速公路网的建成,对旅客运输造成了相当大的冲击,长江航道由于其运价偏低,也是大宗货物运输的首选,使铁路形成被两面夹击之势,据分局运输分处介绍,这些年,在长江航运凭借运价低且价格放开可以灵活保价的优势,对铁路造成不小的冲击。过去的出口商品大部分通过铁路运到深圳转至香港出口,90年代中期随着浦东崛起,上海取代香港成为外贸物资进出口的主要口岸,由于水运价格低,大量外贸物资纷纷弃陆下水,据海关统计,目前的出口商品中运输水运占了90%以上,四川、贵州的一些外贸物资也到来水运,例如四川长虹的出口彩电,去年就大量用国际集装箱从四川绵阳通过公路运到来装船,已占其出口彩电运量的40%。西南地区最大的国际集装专用码头九龙坡港称,其国际集装箱吞吐量在*年来迅速增加的基础上,今年又将翻番,在水运运价低的冲击下,曾经热闹繁忙的东站外贸专用线,却变得冷冷清清,有时不得不用来装卸内资物资,据铁路分局运输处介绍,l998年时铁路的定价为1.99分/吨公里,而长江至宜昌段为2.85分/吨公里,铁路运价低于水运,进出物资纷纷走铁路,铁路不堪重负而水运却吃不饱,当年长江轮船公司亏损达l000万元。

  由于铁路货运价格高于水运,加之三峡库区很多地方尚未通铁路,走水路的货源转到主城区铁路来转运要花转运费,货主有的望而却步,等待观望,有的寻求公路运输,有的则采取提前或滞后运输。从去年6月份重钢就通过水运为明年断航期储备进口矿石,到三峡截流前已储备了30多万吨,重钢总调度称,虽然提前储备矿石每吨要40元场租,还要占用贷款资金,但算下来也比到时靠铁路运输便宜。可见运输价格已成为企业行为的决定因素,铁路目前在运价上已无优势可言。

  三、抓住机遇积极应对

  对于三峡工程截流,长江碍断航期的分流运输,铁路分局视为收水路货源向铁路分流,扩大市场份额,增运增收的机遇。去年7月以来铁路分局领导先后到九龙坡港和三峡库区不通铁路的涪陵等地方走访,调查了解水运分流货源;商洽合作途径,宣传铁路优势,铁路分局邀请了管内川渝地区的l2个地方,**有关部门和49大中型企业负责人,征求他们对铁路运输的意见和建议,承诺一要准备充分运力和提高服务质量,满足他们在长江碍断航期对铁路运输的需求,与此同时,南站、东站与主要货运站的负责人也分别多次到库区等地走访货主争取分流货源,对于铁路分局来说还有一个有利条件,那就是通往三峡库区腹地的第一条铁路达万线已经开通,目前也在开展客货运输业务,将在三峡截流的分流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三峡截流过去了一段时间,目前铁路分局运输量有所增加但增加不够明显,铁路分局认为,原因除了截流影响将逐步显现外,铁路在竞争分流运输市场中暴露出的弱点,也造成了障碍,铁路分局在争夺水运分流货源时遇到的主要障碍有,铁路运价以及运输时效、服务等,其中运价是最大的“拦路虎”。据重铁分局货运分处介绍,从到长江中下游的武汉、南京、张家港等地每1吨货物的*均运费为高附加值的货物铁路较水运多108元,低附加值的多66元,按国家计委的专家按长江沿江各地各种货物的加权*均价计算,1吨货物的运价铁路比水运高77。3l元。面对现状,铁路目前也在努力的利用价格杠杆赶走“拦路虎”。该地区重钢生产的船用钢板,用户主要是长江沿岸上海、南京、芜湖和沿海大连等地的造船厂,通过航运发到,为了争取这个优质客户,经分局上报路局批准,对其通过铁路运往上述各地的整车钢材,实行铁路运价下浮20%的运价运输,最*已开始实施,估计铁路每月可运100个车皮。另外针对到上海的国际集装箱,每个铁路比水运高100多美元的问题,铁路分局向路局报告请求批准下浮铁路运价20%,据悉国家考虑到碍断航期,企业的货物由水运向铁路分流运输成本增加,最*批准给予两亿多元的补贴,目前市有关部门正在考虑有关补贴方案。这对于铁路分流运输又是一大利好。除了在价格上的相对灵活外,铁路分局还在运输组织和客户服务等方面加大了改进力度。该局根据定线货源开行的行包专列和班列运输都有取得较好的收益。

  四、企业发展具有核心竞争力

  综上所述,三峡截流给分局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但这只是一个暂时情况,铁路分局作为一个运输企业,要想在包括三峡通航后的较长时期中应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取得一*之地,必须要尽快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其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是一个重要的内容,铁路企业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内部机构,组织管理沿用计划体制下的设置,与市场经济要求有很多不相适应之处,改革的任务还很重。

  1、在组织结构上铁路分局与其他路局一样,政企还没分开,局管内还存有学校、医院、法院甚至看守所等与主业经营关系不大的部门,这无疑给企业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增加了不少负担。剥离附业,突出主业将是必然趋势。另外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还要注意差异性和不可模仿性。铁路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在整顿内部组织的同时,对外关系也要重视。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服务对象和范围,找出他们的特点,对市场进行调查针对目标市场制定出相应的营销计划,做好客户服务和树立起在客户心目中良好形象,建立起与客户的信息交流渠道。因铁路所处区域不同和每年季节的变化不同情况,分别制定灵活的运输方案。分局所辖范围内工业企业众多,加工出口型企业也日趋增多,在原材料的运入和产品的运出方面市场很大。班列运输的成功就可见其冰山一角。另外,入世后外国投资企业不断增加,铁路将会与各种各样的客户打交道,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在服务的多样性上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才是铁路发展的重点。

  2、在体制改革方面,铁路企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但可以参考英、日等国家路网分离的方法,在铁路内部按性质不同分别成立路网,客货运公司,在内部形成竞争局面,增加企业的活力,这也是铁路改革最难的一方面,铁路分局已于去年成立了客运公司,跨出了改制的第一步。

  总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必须利用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创造出一定的条件。注意收集和分析各种与企业经营相关的信息,在市场竞争中,求新、求变,企业才能取得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中央电大学*课程:

  1、刘庆元:《企业战略管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1月第一版。

  2、孙成志:《组织行为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月第一版。

  3、王德中:《管理学原理》,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5年5月第一版。

  大学生专业调查报告 篇13

  调查主题:

  大连瓦房店轴承集团经济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

  20xx年11月12日

  调查对象:

  经济账目

  调查方式:

  深入调查

  瓦房店冶金轴承集团有限公司地处辽东半岛、大连北部的瓦房店市。这里有沈大高速公路和长大铁路及大连海港、空港,交通十分方便。这里有绵长的海岸风光,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是中国著名的苹果之乡,更是中国轴承的发祥地。现状:

  目前,瓦轴集团公司正全力贯彻落实装备制造业振兴规划,以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轴承产品为突破口,积极建设国家的研发中心,加快步伐进行技术改造,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按照国家政策的发展方向,积极进行资本运作和加快国内外轴承市场的整合与重组,选择投资者进行股权多元化改造。到20xx年,营业收入达到150亿元,ZWZ产品成为世界八大轴承品牌,瓦轴集团进入世界轴承企业前七位。

  内设部门

  内设办公室、人力资源部、规划发展部、技术中心、财务稽查部、经济运行部等。分支机构下属瓦房店轴承股份有限公司、瓦房店轴承集团精密传动轴承有限公司、瓦房店轴承集团精密转盘轴承有限公司、瓦房店轴承集团特钢有限责任公司、瓦房店通达轴承制造有限公司、瓦房店轴承锻压有限责任公司、大连瓦轴集团轴承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团、瓦房店轴承动力有限责任公司、瓦轴集团非标准轴承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瓦房店轴承钢球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瓦房店轴承医院有限责任公司、瓦房店轴承教育培训中心、大连技凯瓦轴工业有限公司、大连光洋瓦轴汽车轴承有限公司、瓦房店鸿承机械有限公司等。

  一、公司本年度主要经济指标情况(单位:人民币元)

  利润总额39,625,099.82净利润:28,130,092.34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x31,759,810.95主营业务利润:257,646,874.14其它业务利14,172,294.78营业利润:31,241,789.38投资收益:14,482,753.15补贴收入:营业外收支净额:-6,099,442.7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94,300,533.58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减少)额24,621,321.90x“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中扣除

  的项目及涉及金额:债务重组损失:-5,802,484.78元;其他非经常性收益(损失):2,172,766.17。

  二、截止报告期公司三年的主要会计资料和财务指标:

  单位:人民币元

  指标项目20xx年主营业务收入:1,246,487,394.94净利润28,130,092.34总资产2,098,581,430.95股东权益(不含少数股1,035,855,717.34东权益)每股收益0.085加权*均每股收益0.085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0.096的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3.14调整后的每股净资产3.01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0.32现金流量净额净资产收益率%2.72加权净资产收益率%2.74扣除非经常性损益31,759,810.95的净利润

  三、报告期内股东权益变动情况及变化原因

  单位:人民币元

  项目股本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

  期初数330,000,000.00521,160,100.2136,953,314.65

  本期增加-5,318,225.352,767,482.17

  本期减少-

  期末数330,000,000.00526,478,325.5627,403,025.27

  变动原因债务重组收益等本期计提

  法定公益金未分配利润股东权益

  项目12,344,227.36124,193,984.791,012,307,399.65

  期初数1,383,741.0914,078,869.0823,548,317.69

  本期增加

  本期减少13,701,512.64138,272,853.871,035,855,717.34

  期末数本期计提本期利润结转变动原因

  但是瓦轴也是有它的弊端和不足,为适应国内外顾客对产品高层次的要求,根据公司的“十五”规化和20xx年远景规化,公司已着手进行轴承生产线的技术改造和采用高新工艺技术对产品实施提高精度等级和寿命的.技术改造。届时,公司将更进一步地满足顾客的期望,为顾客提供充足的产品,为用户的发展做出瓦冶轴新的贡献。

  大学生专业调查报告 篇14

  哪些专业就业率持续走低,哪些专业毕业生最抢手?第三方调查公司麦可思*日发布了最新一期的调查报告,首次披露了“就业困难”的10个“红牌专业”。

  据了解,此次报告综合了麦可思从20xx届到20xx届的历年大学生就业报告,调查样本量达100多万份,可谓目前国内最权威的第三方就业调查数据。

  “红黄绿牌”专业看这里

  “红牌”专业主要指失业量较大,就业率持续走低,且薪资较低的高失业风险型专业。“黄牌”专业是指失业量相对较大,就业率走低,且薪资较低的专业。“绿牌”专业是指薪资、就业率持续走高,失业量较小的需求增长型专业。

  本科专业中,被亮“红牌”的有:动画、法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与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体育教育、生物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

  被亮“黄牌”的有:美术学、艺术设计、统计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公共事业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

  被亮“绿牌”的`有:地质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石油工程、采矿工程、油气储运工程、矿物加工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高职专业中,被亮“红牌”的有:临床医学、法律文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金融、工商管理、经济管理、法律事务、汉语言文学教育、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

  被亮“黄牌”的有: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物流管理、商务英语、会计电算化;

  被亮“绿牌”的有: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应用化工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

  为啥“绿牌”专业多是理工类?

  为啥大部分“绿牌”专业都是理工类?很多家长都发现了这个问题。“这几年国家基础建设的力度很大,经济增长点的拉动主要还是靠基础建设、科技、加工、制造等产业,理工科特别是工科人才的需求量比文科要大一些。”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招生就业处副处长马万明介绍,现在理工科学生普遍比文科学生就业好,有的工科专业一个毕业生甚至有三四个岗位可以挑。

  专家分析,文科生就业难于理工科毕业生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文科如管理类、文史类专业性较弱,可替代性强,理工科的就业岗位文科生做不了,而文科生能做的不少岗位理工科毕业生同样可以适应。

  二是*年来社会经济发展加速,尤其是基础建设飞速发展,对理工科毕业生需求量增大,而第三产业等容纳文科生就业弹性较大的服务业发展不足,新增岗位不足。

  三是随着高校扩招,教学成本相对较低的文科专业招生增幅较大,加剧了文科类就业岗位的竞争。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菁选(扩展8)

——大学生现状调查报告菁选

大学生现状调查报告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现状调查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学生现状调查报告1

  当前的消费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学生在物质和精神上的非理性消费现象也在逐渐扩大,“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已经远去。当代的大学生生活在一个人人都需要面对的复杂而美伦美奂的社会,学生参加的社会活动的范围日益扩大,消费自然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重通要一项,大学生消费数额的增加、结构的变化、方式的多样化也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调查目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我们的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我们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我们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在当前就成为我们所关注的课题。希望这次的调查对现状的大学生有所帮助,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做好理财工作。

  二、调查对象

  湖州师范学院全体学生

  三、调查方法

  (1)简单随机抽样

  (2)整群抽样(由于大学生都是一个班级的,可以以一个班级作为调查方案)

  (3)任意调查法(可以在食堂门口,地下通道,校门口)

  由于大学生的人流动性较强,为了更好的采集数据,故因此在人口较为集中的食堂门口,地下通道,校门口设立点对学生进行问卷的发放。而且任意调查费较为容易实施,所需的花费的经费较少,故因此本次抽查我们选取任意调查法进行数据的调查。

  在这次的调查当中,总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183份,其中有效问卷162。此次调查数据真实,可信度高,对学生的消费心理,消费意向,消费意识,消费嗜好等方面展开调研。

  四、调查时间安排

  调查大致的一般流程:调查研究目标、制定研究计划、实地收集资料信息、系统分析资料、陈述研究发现。

  在9月-10月底,确定调查目标和制定研究计划。

  在10月-12月底,实地收集资料信息。

  最后对说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总结。

  五、调查前准备

  设计调查方案

  审核问卷

  复印问卷

  六、调查经费预算

  A、调查问卷设计费15元人民币

  B、调查问卷印刷费10元人民币

  C、调查实施费10元人民币

  D、数据统计分析费10元人民币

  E、调查报告撰写费5元人民币

  总计:50元人民币

  七、报告总结分析:

  我们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详细的整理分析,通过数据发现在调查中对男女和群体分析研究具体入下图。

  从消费总趋势分析

  现在的校园与社会已经没有了围墙,与社会的广泛接触,使得中国的广大学子正在接受着市场经济的强大冲击。大学校园内也正在形成带有层次性的消费群体,形成着不同的消费观念,这些差异不仅体现了价值取向和思维结构的不同,也体现出了地区经济的差异

  1、以理性消费为主

  从调查和与同学的交流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同学还是在进行着实际,理性的消费,价格、质量和潮流是影响大学生消费的三个主要因素。这是因为中国大学生的消费来源基本都是来自父母,每个月的消费并不是无限度的,所以他们在购买东西时必定先考虑到商品的性价比,然后才会做出合理的选择,但消费趋势是在慢慢变化的`,许多同学的消费已在向“小康”过度,在其他方面的消费已在慢慢增加,这也可以从许多同学在月底出现“经济危机”看出。

  2、消费的两极化

  在整个的调查问卷中我们可以看出许多同学的消费是处于两个极端点。家庭收入高的同学在物质方面的生活就更丰富,电脑、手机、旅游等等。而家境稍微差一点的同学却仍在为每月的伙食费发愁,使得大学校园出现了不同层次的生活状况。

  3、消费结构的不合理

  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同学们的消费结构很不*衡,吃饭、通讯、日用品费用占了很大部分,而在学*上的花费却是少之又少,而其中男女在吃上面的消费又不同,男生体力消耗大,吃的方面很注重相对女生较高,而许多女生为了保持体形而节食,把大多数的钱花在了衣服、化妆品及通讯费上面。

大学生现状调查报告2

  万事达卡20xx年9月22日在北京发布了最新“XX年大学生理财观念与行为调查报告”,本次调查首次将台湾地区大学生纳入调查范围。而调查显示,大陆受访大学生拥有信用卡的比例猛增到37%,相较于去年,北京持有信用卡学生比例的升幅最大(21%)。

  四分之三(75%)的大陆受访大学生对个人理财培训表示感兴趣,相较于去年的70%有所提升。对于理财教育兴趣度的提升,同时也带来了中国大陆学生信用卡持卡数量的上升。大陆大学生对信用卡使用越来越熟悉,明确认为信用卡有助于更好理财的学生比例占23%,比去年有了11%的提升;仅7%不清楚信用卡对个人理财的作用,相较于去年的22%有显着降低。

  虽然大陆受访大学生普遍表示对理财感兴趣,但是受访者中认为学校没有提供适当和足够的个人理财教育的占72%,尤以北京(78%)和成都(75%)的比例为高。

  万事达卡国际组织执行副总裁暨大中华区总经理冯炜权先生表示:“中国大学生的信用卡市场在快速改变。调查报告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年轻消费者使用信用卡理财的方式。我们相信良好的`理财教育应该从校园开始,我们理解学生的喜好和兴趣,并致力于通过万事达卡‘信用与理财’校园知识普及行动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财。”

  在调查发布之后,万事达卡还将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城市的高校内安排理财培训推广活动,继续宣传理财小知识。

  本次调查今年五月开始、六月结束,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及台湾五个地区30所大学的2,500多名在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

  本次调查的重要结果还包括:

  大学生信用卡使用现状和消费*惯

  ·大部分大陆学生(68%)和台湾学生(57.7%)只拥有一张信用卡。42.3%的台湾学生拥有两张信用卡,比大陆学生(24%)高一些。

  ·更多的台湾学生倾向于一次性还款(90.5%),而倾向于一次性还款的大陆学生比例为69%。

  ·大陆受访大学生信用卡办理的主要信息渠道是银行校园推介(64%),而台湾地区学生决定申办信用卡时,63.5%的学生认为受到亲友推荐的影响。分别有22%的大陆学生和20.6%的台湾学生表示银行网点是其办理信用卡信息最重要的来源。

  ·在各类信用卡推广或客户营销项目中,购物折扣(27%)和积分(10%)仍然最受大陆受访大学生的欢迎的促销手段。台湾地区受访大学生大部分认为刷卡若有现金回馈(64.1%)会让其更愿意继续和坚持使用该卡片,而认为红利积分对其有吸引力的也占了16.6%。

  ·大陆受访大学生中明确认为信用卡有助于更好理财的占23%。在台湾这一比例为28.5%。

  ·大陆和台湾受访大学生中倾向于在商场购物时使用信用卡的比例均为63%,使用信用卡网上购物在大陆学生中的比例为24%,在台湾的比例为18.5%。

  大学生收入现状

  ·大陆受访大学生月*均生活收入为人民币709元,,其中***收入最高(人民币788元)。台湾地区受访大学生*均每月生活费约人民币1,682元(约新台币7,427元)

  ·大陆受访大学生主要是生活费的来源还是父母支持(85%),其次是兼职工作(11%)、奖学金(3%)。相似的是,台湾大学生每月生活费同样大多来自于父母支持(76.2%),其次则是兼职工作(21.1%),仅有2.7%来自于奖学金。大学生理财观念

  怎样树立正确的投资理财观念

  ·32%的大陆受访大学生在五年之内有购房计划。4.9%的台湾受访大学生已经拥有房子,12.4%预期毕业后五年内买房子。

  ·29%的大陆受访大学生准备在毕业后一至五年内买车。8.4%的台湾受访大学生已拥有自用汽车,34.5%的学生预期毕业后五年内买。

  ·70%的大陆受访问大学生愿意通过银行贷款来支付大宗商品的购买(如购房、购车等)。65.4%的台湾受访大学生表示将通过银行贷款来支付大宗商品的购买。大陆和台湾向父母及朋友借钱的比例较小,分别为23%和16%。

  ·中国大陆学生所拥有的投资形式中,股票投资的比例最高(14%),其次是基金(12%)。台湾的情况相反,投资项目以基金(26.7%)、定存(21.9%)及保险(19.7%)居多,只有10%的学生投资股票。

大学生现状调查报告3

  一、开展大学生网上购物现状调查的必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和生活水*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网络运用逐渐成为人们工作、生活、学*中不可或缺的因素。身处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更是网上购物的主力军。大学生作为对网络最敏感的人群,他们对网上购物行为接受很快,是未来购物市场上的潜在用户[1]。

  网上购物是种新兴并且迅速发展的购物方式。由于网上消费方便、快捷等特点,使得这种购物方式受消费者青睐,越来越多的人享受着足不出户就能够带来购物的乐趣。大学生这个群体有其自身特殊的文化氛围,他们不仅有一定的消费能力,而且在若干年后将成为社会消费的主流人群[2]。因此,随着商品市场的发展,需要对大学生网上购物这一行为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而且也可以为面向大学生经营的企业开发大学生消费市场,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提供依据。

  二、大学生网上购物现状的调查分析――以保定在校大学生网购为例

  *年来,网上购物以其方便快捷、物美价廉等诸多优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当代大学生的网上购物潜力不容小觑。本文以河北农业大学、河北大学和河北金融学院三所高校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400份调查问卷,调查对象涉及本科

  一、二、三、四年级,每个年级发放问卷100份,共收回384份,其中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2.45%。通过对大学生网上的相关购物行为进行分析,为面向大学生经营的企业开发大学生消费市场、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提供依据。

  1.大学生购物群体总体特征

  (1)性别特征

  调查显示,355份有效问卷中男性有158份,女性有197份;有过网购经历的男生有115人,占男生总人数的72.78%,有过网购经历的女生有144人,占女生总人数的73.10%。一般认为,性别差异可能会影响消费行为,但是大多数男生不喜欢逛街而选择网上购物这种*台,因此由性别导致的这种差异并不明显。除此以外,就购物*惯而言,女士更倾向于购买服装、化妆品等物品,而男士更倾向于购买服装、电子产品,且女生购物频率要高于男生。

  (2)年级特征

  从年级来看,被调查的本科一年级85人中,只有44人进行过网上购物行为,占比为51.76%;本科二年级96人中有62人进行过网上购物行为,占比为64.58%;本科三年级93人中79人进行过网上购物行为,占比84.95%;本科四年级81人中只有7人未进行过网购行为。从单个学校来看,三所高校在由年级方面而产生的网上购物行为无明显差异。由此可见,大学生网上购物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中高年级,低年级人数略少,随年级的增长大学生网络购物的比例逐步提高。网上购物是随着信息技术的逐渐成熟而兴起并发展壮大的,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的中高年级学生更愿意并乐于从事网上购物行为,而低年级学生刚离开高中封闭的校园环境,对网络接触时间不长,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差,则很少利用网络购物。

  (3)支付力特征

  从调查结果来看,生活费在500元-1000元之间的大学生参与网上购物的最多。但由于大学生生活费的来源是来自于家庭的供给,扣除基本的生活费后,所剩较少,因此有76%的大学生*均每月网购金额在200元以内。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在网上购买的物品多为便宜的物品,且物品经济实用。

  (4)所购商品类型特征

  调查的259个有效样本中有147人在网上购买服装鞋帽类商品,有113人在网上购买箱包类产品,有89人在网上购买化妆品,有87人在网上购买电子产品,而购买图书音像等学*用品的仅有23人,购买其他类商品的有56人。从数据分析得出:大学生网上购物最多的是服装鞋帽、箱包类商品,且购买比例远高于其它商品类型;其次为化妆品和数码产品,购买图书等学*相关资料的学生很少。大学生的主要购物类型与淘宝网的数据基本是一致的。

  2.大学生网上购物潜力巨大

  虽然大学生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在校期间无法进行更多的网上购物活动,但作为有知识有文化的新一代其参加工作之后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成为社会的中高收入的群体。所以,大学生的价值也绝不仅仅局限于他们目前的实际购买量,而在其终身价值,一旦有了固定的收入,他们参与电子商务活动的潜力是巨大的。此次问卷调查也支持这一结果,被调查的有效的355名大学生中有过网上购物经历的有259名大学生,占比72.96%。

  3.大学生网上购物首选网站高度集中

  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购物首选网站主要集中在天猫(淘宝商城)、京东商城、淘宝网等网站,大学生的选择主要集中在知名度较高的网站。网络降低了企业的进入门槛,无数企业可以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但是调查中反映出的大学生消费者高聚集度却表明只有那些能在行业中排名前列、在消费者心目中具有知名度和美誉度的网站才能吸引绝大部分人流量,继而取得企业发展所需的顾客规模,赢得最后成功[3]。

  三、针对大学生网购情况对企业的建议

  大学生是新事物接受最快的群体,是资讯传播最快的群体。虽然目前大学生网上购物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大学生网上购物必将在不久的将来以强劲的势头迅速崛起。因此,通过此次调研,针对大学生网购情况对企业提出以下建议。

  1.优化企业营销组合策略促进大学生网购

  通过调查分析,大学生每月可支配的'网购费用较少,而且所购商品一般都是个人必需品。因此,网络营销企业应该以深入分析自身产品的成本构成,保证质量为前提,达到尽可能多的降低成本的目的。比如,减少产品包装的成本,同时更多的开发更为优良的物流渠道(包括与多个物流公司签订相应的物流协议,保质的同时尽可能多的降低物流成本)等[4]。同时,通过分析大学生网上购物的成本构成,达到减少大学生网上购物成本的目的。比如,通过改善公司的网站设计,减少大学生查询商品及打开网站的时间等方式,降低大学生的网购时间成本;尽可能多的采用包邮策略,降低大学生所承担的物流成本;开发多种免费又安全的支付方式,降低大学生的支付成本及支付风险。

大学生现状调查报告4

  的生活旅游消费变得越来越热出外旅游已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在旅游群体当中大学生整个旅游市场的而又独立的组成大学生社会的特殊群体的经济独立能力和自我生活能力有宽松的更多的冒险精神和追梦遐想促成了大学生旅游热大学生一支旅游生力军的地位确实不容当今全国高校已达xx多所在校生人数超过xx万人可见的大学生旅游巨大的市场

  国内的旅行社达1.6万个竞争非常激烈大学生旅游却很少选择旅行社这条途径大学生的原因旅行社的原因呢?另一旅行社大学生市场的潜力很明了鉴于这两点对当今大学生旅游的调查就显得有必要的

  我搭建的个人网站“一起旅游吧-大学生自助游”做了调查此次调查的目的在于当今大学生旅游的大体情况大学生对旅行社的解大学生旅游市场状况最直接最的数据对调查结果分析为大学生的旅游市场开发可行的建议

  一、大学生旅游的意向

  在旅游意向上有接*95%的大学生表示非常喜欢旅游5%的大学生表示喜欢但来自城市和农村的学生却有的差异几乎100%来自城市的学生有旅游意向而接*85%来自农村的学生非常旅游引起差异的主要原因由来自城市与农村的学生的经济条件的差异的对旅游没感觉的大学生有66%主要钱其自农村的学生占74%

  去旅游的目的欣赏景观、增长见识(62%)和休闲散心(21%)找同学、熟人玩接*16%而纯粹娱乐性质上的游玩、观光不大受大学生的欢迎

  调查也显示80%的大学生出游最的金钱15%左右的大学生出游的因素而5%左右的大学生伙伴、宣传地、朋友意见

  在调查中还不同学大学生专业的差异有些同学出于专业的目的而选择去哪里旅行例如旅游管理专业勘探专业的大学生学*目的而选择旅游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受到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的故对旅游的喜爱不同但大人喜欢旅游来欣赏景观、增长见识金钱着多数大学生出游的主要因素

  二、大学生旅游的地点与

  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偏爱自然风景区占了总人数的54%表明大学生更愿意与大自然亲*

  旅游目的地选**族风俗区有30%左右;有一人选择繁华城市区和海滨城市区分别约占总人数的9%和5%反而红色旅游革命区和高校校园不大受大学生的欢迎

  在旅游段的安排上最多人选择的段不想去就去占了总人数的56%左右说明了大学生都喜欢把外出旅游的由自由安排不受约束在段上最多人选择的段国庆、五一长假约占了总人数的52%选择寒暑假期*常的周末出游的人少分别约占总人数的20%和24%原因一寒暑假的假期长大多数学生都喜欢留在家看电视看书而不外出旅游;而普通周末较短旅游前的工作和旅行后的休息不利于出游;另一大学生的课业重会周末复*或预*新知识还有大学生课余做兼职或参加活动;故国庆、五一长假大学生旅游的高峰(56%)大学生有更多的可以自由分配而且还可以趁黄金周的休息

  三、大学生旅游的消费

  在选择旅游消费上更多的大学生选择自助游约占51%;选择个人游的'占21%;而28%的大学生选择跟旅游团

  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有较强的独立自主意识在选择自助游和个人游的学生中高年级多于低年级这高年级有更多的社会知识和经验;来自城市的学生多于来自农村的学生这与学生的个性

  四、大学生旅游的

  在调查中大学生以往出游时出游选择与同学结伴而游的(约52%)占大多数与男(女)友一起的约占21%数字表明大学生大多数喜欢跟同年龄段的人一起外出旅游而与家人一起(约6%)和独自一人出游(约21%)也占比例在旅伴的选择上人选择跟男(女)友一起去旅游这大学生旅游的一大特点大学生正感情萌发的时期与情侣同游一可以体验生活旅游乐趣解决旅途中的另一又可以双方的培养兴趣、双方的感情相反选择与父母亲人同游的人很少只占6%这也表明大学生自主独立的意识在

  大学生选择旅游地点的因素个人消费的差异旅途距离长短个人爱好等等原因大学生选择了不同的出行

  五、大学生旅游的次数(每年)

  调查显示大学生每年出游次数为1次为约32% 2次为约53%3次为约10%4次约3% 和5次为约2%

  由调查结果可知大多数大学生*均每年出游次数为一到两次有条件的学生也有年出游次数为三到四次的但每年出游次数为五次的很少

  六、大学生旅游的消费状况

  在以往外出旅游的花费上游览、门票占其主要占总数的约67%吃的约占14%交通约占19%而对旅游地的风味小吃上感觉约占33%喜欢约占46%而喜欢仅约占13%由此可见当地的风味小吃将其就许多大学生对在品尝时的期望值偏高而真正品尝之后其期望值大打折扣毕竟青年人对新鲜事物在感官上都会的评价而一旦去体验之后其想象的好时将会大所失望这也许其感觉对其旅游地的风味小吃上感觉的比例占较高的原因在住宿上学生(约53%)选择30元左右(人/每晚)可见大学生旅游消费的要求体现了节约原则这表明现代的大学生着俭朴节约的优良传统也有大学生的旅游

  费用大家庭资助有80%左右大学生的生活费来自家庭资助的

  在旅游途中约76%大学生愿意投入到购物中的比重10—20%表明购物在大学生旅游中也占主要活动安全在大学生旅游中感觉最的约占43%费用的约为23%舒适度约为22%旅游的经历约为12%

  总体来看大学生的旅游消费中等偏下旅游范围及也趋向保守选择徒步及旅行自行车出游的人数也占了一的比例显然大学生旅游有的需要旅行社可以考虑徒步、自行车旅游的项目市场需求≤范文 网整理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七、大学生旅游的信息渠道

  调查表明亲朋好友介绍的旅游景点可信度高(约占53%)网络搜索约占33%报刊广告约占12%旅行社咨询约占2%可看出亲朋好友亲身游玩过的景点的好坏对周围的同学产生的而种种因素的报刊广告、旅行社对大学生并到关键收集旅游信息大学生来说只较容易在收集旅游信息出游费用最关注的景点的吸引力住宿条件、安全问题、交通便利也受到程度的关注各景点、旅行社及其它媒体的信息与享用服务自建的距离相差由此可见的信息与景观大相径庭

  调查一半大学生表明学校极少组织大学生出去旅游并且大学生极少参加学生组织的旅游活动可见学校对大学生的旅游足够的大学生旅游的市场空间.

  八、大学生对旅行社的满意程度

  从调查显示的结果看大学生对随团旅游的评价的确不高约75%左右的大学生对旅行社不满意

  大学生不满意的主要原因“导游未尽职责”和旅行社“降低等级标准”这两项的比例分别约34%和28%“擅自变更行程安排” 约占23%和“配套设施不” 约占15%

  在整个旅游过程中游客与旅行社的接触更多的在出游前期的报名环节而在旅行途中导游则成分上充当了旅行社的代表游客对旅行社服务的不满意在得导游的妥善后则很容易转化成对导游的不满

  九、大学生旅游的优点

  (1)开拓视野

  旅游最的优点可谓拓宽视野来自于川大的is同学说:“我觉得出去旅游最大的优点开拓了我的视野我这次去了西塘见识了不少地方的风土人情也到当地居民的生活*惯这旅游我也从中学到了知识我还在旅游期间吃了那儿的地方特产那里的水果也甜并且比这里便宜总之我觉得旅游好处多”

  (2)强身健体

  出外旅游乘车徒步旅行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旅游可以强身健体来自于武大陈应同学五一期间游玩了杭州的景点在我跟他聊天时他讲到道:“我出省旅游只在杭州逛了几天也不用带太多的行李不过也累得够呛走了这么多路我也锻炼了身体”

  (3)放松心情

  走出学校学业的可以尽情地舒展的身心来于中财王聪同学他笑着说道“旅游旅的心*时在学校里除了看书那样的活动很少有闲下来的时候五一黄金周正放松心情的好的机会我带着愉快的心情出去旅游的我看到了那么多的美景身心放松我可以忘掉所有疲惫沉醉在美景中我觉得在*时疲惫的生活中要多出去走走让疲惫的身躯舒展一下轻松一下”

  (4)增进友谊

  在我交谈中的几个同学与朋友一同出外旅游的问及旅游的优点都说可以的增进友谊来于川音小谢同学说:“旅游我与朋友们之间的感情更深了在旅游过程中互相帮助互相照顾在旅游期间可以地增进朋友之间的感情”

  从上述的调查结果分析表明大学生旅游呈现特点:

  1、出行固定大学生的空闲以学课程安排为准出行很固定主要在五一、国庆黄金周

  2、消费较低大学生大都还独立的经济收入旅游的钱从的生活费或辛苦打工的所得中省的“穷大学生”选择最便宜最划算的旅游路线和方案在旅游中的购买力弱

  3、旅游出行目的大学生旅游主要欣赏景观、增长见识选择的景点主要自然风景区

  4、信息来源单一大学生经济上还完全独立大学生旅游要考虑资金的问题故旅游前的功课点我搭建了大学生自助游的*台

  传统的随团旅游衣食住行不用操心但代价失去了自由;出行随意安排的自由但凡事都需操办难免玩得尽兴自助旅游似乎了两者的取长补短而调查结果也说明新型旅游潜力巨大这意味着在自助旅游市场上令一场战争又要开始了

大学生现状调查报告5

  一、研究背景

  大学生村官,是指应届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担任村党支部**助理、村主任助理或其他职务。xxxx5年7月,中央办公厅、***办公厅下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xxxx6年2月,中央组织部、人事部、教育部等八部委下发通知,联合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此后,大学生村官工作进入大范围试验阶段。xxxx市xxxx区在市人事局的筹划下,自xxxx6年实施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计划(以下统称村(社区)大学生)招考工作,在招考工作始终坚持贯彻公开、*等、竞争、择优的原则,自xxxx6年-xxxx1年分六个批次共招录大学生村官75人次,社区大学生192人次。

  选聘生,是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的简称。又称大学生村官。系是特指从xxxx8年开始由中央组织部牵头,各省委组织部负责实施的一项组织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的工程。xxxx1年至今,xxxx区共接收选聘生累计37人。从整体发展观察,我区村(社区)大学生及省选聘生工作开展时间还不算长,经验积累有限,加上建设内容复杂,发展迅速,正面临着紧迫的建设形势和任务。

  二、村(社区)大学生、省选聘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从数量上看

  xxxx区14个街道,据不完全统计,现村官在岗29人,社区大学生在岗65人,共计94人,有村(社区)大学生任职的街道比例为100%。有省选聘生37人,有选聘生任职的街道比例为85.7%。

  (二)从自然情况看

  1、年龄及性别结构:村(社区)大学生、省选聘生年龄普遍年轻化,出生年份主要集中在1980年-1990年时间段,尤其以85后为主;女村(社区)大学生55人,占村(社区)大学生比例为58.5%。女省选聘生29人,占省选聘生比例为78.4%。

  2、学历状况:村(社区)大学生中专科学历7人,占比例为7.4%;本科学历79人,占比例为84.1%;研究生学历8人,占比例为8.5%。省选聘生中本科学历31人,占选聘生总数83.8%;研究生学历6人,占选聘生总数16.2%。

  3、政治面貌:村(社区)大学生中党员26人,所占比例为27.7%。省选聘生中党员32人,占选聘生总数86.5%;预备党员5人,占选聘生总数13.5%。

  (三)工作经历

  村(社区)大学生、省选聘生大部分是应届毕业生,即使有工作经历的村(社区)大学生、省选聘生工作年限也都很短,村(社区)大学生、省选聘生群体的工作经验都不丰富。

  (四)服务期内管理

  招聘的前三批村(社区)大学生与xxxx明轮人才派遣有限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确定大学生在基层服务期限为两年。xxxx9年7月份前三批大学生人事关系从明轮派遣公司调入我区人才中心代理,第四、五、六批村(社区)大学生与我区劳动派遣公司签订劳动合同,服务街道与劳动派遣公司签订劳务派遣协议。省选聘生与区委组织部签订聘用合同,在村(社区)工作期限为两年。聘用期间不允许考取全日制研究生和脱产学*,不得到其他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工作,必须在村(社区)工作,街道及以上机关不得借调使用。

  (五)从期满去向看

  服务期满,我区与村(社区)大学生办理了续聘(续聘期两年,期满后不再续聘自主择业)、解约、调转等手续。据不完全统计,我区自xxxx6年起共招录村(社区)大学生267人,103人解约,66人进入事业、公务员编制,4人去向不明。省选聘生中12人考取省委组织部选调生,占选聘生总数32.4%;1人考取定向公务员,占选聘生总数2.7%。24人仍在原所在村和社区工作,所占比例为64.9%。

  省选聘生期满去向

  三、村(社区)大学生、省选聘生工作整体评价

  (一)村(社区)大学生、省选聘生队伍适应能力强

  xxxx区招录大学生到村(社区)任职,都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适应期,从开始抱着犹豫不定、试试看的心理,转向安心基层、逐步适应、踏实工作,目前已经基本实现了由学生到基层干部的角色转变,表现除了较强的适应能力。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访对象选择非常适应和能够适应的分别为38.6%和58.9%,选择不适应仅占2.5%。在服务期内,大部分大学生都能安心在基层工作,没有提出要调动工作的。特别是家长对他们在村(社区)工作的态度,从不理解到理解、不支持到支持的转变。

  (二)村(社区)大学生、省选聘生工作态度积极主动

  一是熟悉村(社区)情况快。通过岗前培训,大学生对村产业发展、社区重点工作思路清晰,绝大多数对村(社区)基本数据、地理人文环境已基本熟悉。二是工作任劳任怨。大部分大学生都有一种吃苦精神,工作上服从安排。三是主动深入群众。大部分大学生通过与基层干部群众打交道,深刻体会到,在村(社区)工作必须积极主动地融入到群众中去,脚踏实地,虚心向村(社区)干部和当地群众学*工作经验,因此在工作中能够做到从小事做起,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主动与老百姓打交道,积极参加与困难群众的帮扶工作,具备了基层干部干好工作、干出业绩的基本素质和良好品德。

  (三)大学生村官工作成效显著

  大部分大学生到村(社区)任**助理或主任助理后,都能主动参与村委会和居委会的有关工作,参与或列*村(社区)两委会议,参与有关重大事项的决策,积极当好参谋助手,大学生根据本村(社区)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所学知识和优势特长,开展特色服务活力,为群众多办事、办实事、办好事。大学生的工作得到村(社区)干部和群众的认可和好评。

  四、村(社区)大学生、省选聘生工作主要特点

  xxxx区村(社区)大学生、省选聘生工作主要特点是四抓:一抓细节,促工作安心。建立例会交流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例会,组织大学生学*政治理论,研究实际问题和交流工作心得。编发简报制度,不定期编发大学生工作情况简报,通报大学生在岗履职情况,特色服务活动和工作经验感悟等。二抓实践,促能力提高。建立培训锻炼制度,纳入全区干部培训总体规划,组织大学生参加集中培训、自选培训、干部调训和实践锻炼。三抓帮带,促健康成长。建立街道党工委**是第一责任人,党工委副**和组织委员是具体责任人,村(社区)**是直接责任人的责任机制,建立街道党工委**传,党工委副**和组织委员帮,村(社区)**带的三级联动培养措施,加大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指导和生活帮助。四抓规范,促融入村(社区)。建立工作监督制度,采取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大学生在岗履职、工作绩效、群众反映情况进行监管。建立考核管理制度,参照公务员年度考核办法进行,考核结果计入个人档案。

  五、村(社区)大学生、选聘生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村(社区)大学生、省选聘生思想不稳定

  现阶段村(社区)对大学生的要求存在差异和多样化需求。大学生报考村(社区)比例连年增加,良好的应考形势,给挑选到合格的大学生人才提供了重要条件。但是当前的招录工作,比较偏重于外在表现,如毕业院校、性别、所学专业、表达能力等,而往往忽略招录对象的内在素质和应聘的真正动机。村(社区)大学生、选聘生不愿长期扎根基层,*时不愿花更多的精力去钻研业务,而是忙于各种资格考试的复*和报考公务员的准备,并将其作为报考公务员、研究生的过渡和跳板。

  (二)村(社区)大学生、省选聘生身份不明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第八条规定,居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本居住地区全体有选举权的居民或者由每户派代表选举产生;根据居民意见,也可以由每个居民小组选举代表二至三人选举产生。居民委员会每届任期三年,其成员可以连选连任。《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十一条规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因此,大学生一般担任村党支部**助理或者村委会主任助理,社区**助理或主任助理,大学生既不属于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又不是村委会、居委会成员。这种身份上的两难,非常不利于村(社区)大学生、省选聘生作用的发挥,这种模糊的角色困境,是当前制约村(社区)大学生、省选聘生计划推行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大学生的定位尚不明确,由于他们的特殊身份,虽然在村(社区)工作,村(社区)不能以一名普通干部去管理和要求。同时村(社区)民主选举不断完善,不能通过法定程序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的大学生身份相对尴尬。合同期2年,对村和社区来说时间太短,不会把长期性工作交给选聘生,大学生地位边缘化。

  (三)村(社区)大学生、省选聘生发展不均衡

  目前大学生到村(社区)任职工作仍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如何做到全面、高速增长过程中的均衡稳步发展,避免失误,真正发挥大学生到村(社区)工作的作用,是一项涉及全局、全方位、全过程建设的艰巨任务。第一,招收村(社区)大学生、选聘生中的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结构,文科、理科、农科结构,应届生、往届生结构,本市、区籍、外省籍结构,省委组织部与区委组织部管大学生等关系问题;第二,锻炼成长过程中的硬件与软件配备问题,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岗外短期理论学*与案例培训结合问题,技术培训、管理能力培训问题;第三,不同村(社区)均衡发展问题,先期、中期、后期发展布局问题等,因各村(社区)情况与发展阶段差异,上述问题发生集中度与轻重缓急有所不同,应当在实践中注意分清情况,探索解决方案。

  (四)村(社区)大学生、省选聘生出路不明朗

  村(社区)大学生、省选聘生政策有单一性,身份上的不明确使得很多想扎根基层的大学生失去了发挥才能的更为广阔的舞台。大学生在村(社区)挂职期满后面临重新择业、后期管理安置的问题。截止目前,大学生到村(社区)任职还是一项权益性安排,从而导致大学生行为的短期化问题凸显。

  六、村(社区)大学生、省选聘生政策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研究

  (一)转变择业观念,树立扎根意识

  目前,高校毕业生数量增多,很多大学生选择在大中型城市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因此,大学生自身而言,应该把目光瞄准急需人才和极具发展前景的基层。大学生不应该把到村(社区)就这当做是一种暂时的就业方式和跳板,而是应该把它看做一个大好时机;不应该把在村(社区)任职当做是一种资本来炫耀,而应该把它看做是一种责任和使命来对待;不应该把到基层就业看做是一次捞取政治资本的机会,而是应该淡泊名利、甘于寂寞和扎实工作。大学生要尽快调适自己以应对新的环境,快速转换角色,提升自身工作能力。

  (二)健全政策机制

  要制定相关政策,进一步营造有利于村(社区)大学生、省选聘生参选参政的环境氛围。建立科学的选拔机制,在保证公开、公*、公正的基础上,坚持大学生自觉自愿原则,确保把有志向、有热情、有潜力的大学生选***。同时完善村(社区)大学生、省选聘生的向上流动机制,即在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考中,加强对优秀大学生的倾斜力度,设置一定比例的职位。在考核录用时,注重考量在村(社区)任职时的工作实绩,激发村(社区)大学生、选聘生任职时勤勉工作、勇创佳绩。

  (三)健全物质保障机制

  村(社区)大学生、选聘生辛苦工作在一线,他们为工作默默奉献,但是付出与获得不成比例。大学生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光靠精神和感情的理解和支持是不够的,还必须满足一定的物质需要,解决后顾之忧。一方面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积极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在基层创业,要以基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科持续发展为基础;另一方面要通过专业技能培训、财政扶持等措施提升大学生能力。三要完善各类保险制度,保证大学生的婚恋需求,提供他们生活保障,为将来的家庭生活提供保障。

  (四)拓展成才之路,解决出路问题

  选是基础,育是关键。着力破解村(社区)大学生、省选聘生成长慢、成才难问题。一是严格考核管人。对村(社区)大学生、选聘生实行日常积分制管理,制定共性责任目标,对突破性、创新性工作实施加分,完善两述两评一挂钩(向村、社区党组织、街道党委述职,民主测评、综合考评、与任期考核挂钩)的绩效考核办法,注重考核结果运用,建立无为退出机制和末位淘汰机制,严格公开考评、有序竞争、择优选人选任程序,建立起能者上、庸者让,过者下的正确用人导向。二是拓展前途育人。探索制定出台选任管理办法,通过组织程序,选拔优秀大学生担任村党支部**、村主任、街道科级领导、招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推荐报考公务员的办法和途径。严格进口,打通出口,通过推荐优秀大学生担任党代表、***、**委员等形式,使他们工作有劲头、事业有干头、前程有奔头,充分调动大学生服务基层发展、服务百姓群众的热情。建议对连续三年考核优秀的大学生直接转为街道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切实解决出路问题,促使大学生放手、放心在基层建功立业。

大学生现状调查报告6

  当代学生面临着相当严峻的就业形势,零八年的持续经济危机不仅影响了世界各国的经济,还导致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各校学生带来了相当的影响,面对危机我们应该何去何从呢?

  对此我利用寒假的时间对这个令人烦恼而家又不得不面临的问题作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全国学扩招后,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使学生就业走向越来越难的趋势。学生就业难主要表现在:

  1、供与求*行上升,供求矛盾并不突出。从总体情况来看,零九年第一季度的全省人才市场供需两旺,其中提供的职位数达到了二十四万余个,创历史新高。而在第一季度,全省各地人才市场接待、登记的求职人数更是达到了七十七万余人次,这个数字里面虽然存在着有重复登记和已经就职而想跳槽的在职人员等情况,但仍明显映出了零九年我省的就业压力巨。

  为了促进广求职者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作为**所属的各级人才服务机构将在今年开展一系列的就业服务活动,包括每季度在省内人才网上召开的全省人才市场共同举办的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会和每年开展的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组织各类企事业用人单位进入高校开展校园招聘会,组织实施“一村一”、“三支一扶”、“学生志愿服务西部”专项计划,开展高校毕业生创业活动等系列服务举措。而高校毕业生则应该更进一步的提升自身就业能力,积极主极的参加各种就业培训、就业指导、见*实*活动,同时更深层次的转变就业观念,特别是转变择业地区观念,面向基层、面向量急需人才的困难地区就业,争取成功的迈出自己职业生涯的第一步。

  2、量与质逆向而驰,量稳质降十分明显。缺少训练良好的毕业生,将会妨碍我国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更高层次的产业。由于我国许多学毕业生缺乏实用技能和糟糕的英语口语能力,妨碍了我国发展服务型产业,尽管我国学量扩招,每年生产出量毕业生,但从我国现在的制造型模式转向服务和研究型产业所面临的诸多困难。随着跨国公司在我国不断扩展业务,它们将面临着招聘高质量工作人员的困难。丰裕的学生中存在匮乏的知识,批量的毕业生,很少有人能够游刃有余地在出口服务行业工作。

  我国学生的教育模式使他们难以学到跨国公司所需要的实用技能和团队精神。学教育采用的是理论化的、局限于书本的和老师传授的方法,英语教学对话能力也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

  我认为,我国教育应当提高学与企业之间的“联合机制”,让毕业生能够学到公司所需要的各种技能,我国需要在这个问题上想出对策。当然作为学生自己也应该宽泛的发展自己的见识。

  3、冷与热分布不均,冷热两极差强烈。临*年底,中专毕业生开始进入应聘高峰。我*日走部分中高职院校了解到我市内一些中高职院校现已开始积极筹划零九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但受经济形势变化及我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今年的高职生就业出现了冷热不均的情况。

  首先,物流毕业生过半专业却不对口。前几年,物流专业火得不能再火,在多数人的印象中,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应该是小菜一碟。然而物流专业往日风光不再,部分高职院校招生就业办负责人坦承,物流专业已成就业最困难的专业之一。

  去年某院首届物流专业招生时共招了四个班两百多学生,然而去年毕业之后,据某院流专业毕业生顺利毕业走向社会,当初第一届物招生就业办统计,目前仍在从事与物流相关的职业的学生已不到四十人。为此,他们今年在招生的时候,仅仅只招了一个班。

  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一方面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少物流企业业务量萎缩,为了节约经营成本,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较往年幅缩水;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前几年物流专业热,不少院校根据专业设置紧贴市场需求的原则,量招收物流专业学生,几年之后导致物流专业人才太多,而市场需求不多。对于已经在物流公司就业的毕业生来说,物流公司的待遇普遍偏低也是导致部分已就业的毕业生转行的重要原因。不少在物流公司上班的毕业生,工资待遇各方面与一般的普工几乎没有差别,且部分物流公司规模偏小,一些毕业生甚至沦落为仓管员、搬运工等,因此一些毕业生纷纷转向市场营销等领域。另外中高级焊工供不应求。在物流专业就业遇冷的情况下,部分新兴专业的毕业生却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例如机械制造、模具设计等专业,基本上学校培养的人才每年都被企业提前预订。

  据我调查市场了解到,一个模具专业培养出来的焊工,经过在企业半年到一年的实操训练,熟悉工作流程之后,收入比其它专业要高很多,如果考取焊工证,他们的月工资最低不会低于三千元。而这类人才一直颇受格兰仕、长虹等企业的`欢迎,而随着广船等型央企落户我市这类人才的需求将会更加旺盛。

  随着我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房地产、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在我市的兴起,无疑需要量人才为其服务,为此,我市中高职院校纷纷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培养相应人才以满足市场需求。

  其他灯饰专业人才一将难求。但是在灯饰人才集聚方面,确实无法与它灯都的身份相称。日前,我市有十余所中高职院校,但是目前基本没有一所学校培养专业的灯饰专业人才,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据我了解,在部分中职院校中,与灯饰比较相*的专业就是五金电子类,但是基本上没有灯饰外形设计等方面的专业。在各种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中,往往设置有五金电子类、灯饰照明类招聘专区,但是灯饰照明类应聘毕业生与企业招聘专业的灯饰人才存在着较的差距。

  “毕业即失业”已成为当今不少学生的口头禅。其实,造成学生就业难的关键原因除了就业形势严峻以外,很多学生不愿“为生存而打工”、宁愿“为理想而待业”的思想观念也是造成就业难的一因素。目前,高校毕业生多扎堆于城市,就业不均衡的现象依然严重。

  当下,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已将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学生应该适时调整心态,降低就业期望值,到农村去,到西部去,到人才紧缺的地方去,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现在,最让我们担心的是,自己如果选择到基层工作,以后是否还有选择其他职业的机会,对于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毕业生,**能否出台相应的政策。

  所以我又特地从市人才交流中心了解到,今年十月,为全面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我市**结合我市实际,特别制订了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攻坚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方案中制订的多项优待政策为学毕业生就业提供了良好*台。各部门及教育机构也将加强高校就业指导机构建设,助毕业生了解就业政策,提高求职技巧,调整就业预期。**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岗位就业,对于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从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符合就业困难人员条件并在公益性岗位上就业的,经劳动保障部门审核、***门复核后,将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标准,按实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及失业保险单位缴费部分之和计算。对于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其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的,给予相应薪酬或生活补贴。另外,对于到城市社区基层岗位就业并已服务期满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市、县级公务员录用考试或事业单位招聘的,笔试成绩加五分;对到农村基层岗位就业并已服务期满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市、县级公务员录用考试或事业单位招聘的,笔试成绩加十分;对经考试或考核到县以下农村基层单位就业并服务满四年的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高校毕业生给予相应的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补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势有很关系,另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落后于市场就业有关,更和当今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提供扶与补贴。

  据我最*调查了解,截至目前,对于尚未就业的我市高校毕业生可在户籍所在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失业登记手续,领取就业失业登记证。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将按照相关规定将其纳入本地失业人员统筹管理,享受国家关于失业人员就业的优惠扶持政策。

  我市人事、劳动保障、教育部门和高校将把家庭困难高校毕业生及长期失业、残疾人等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列为重点扶对象,积极为其提供就业援助,并由人才服务机构负责建立困难毕业生信息库,组织力量实施职业指导。通过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利用**购买的公益性岗位进行托底安置等多项扶措施,有效促进困难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

大学生现状调查报告7

  一、调查目的

  培根曾说:读书使人明智,读史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变。一个人想学有所成,一个重要的法宝就是让读书学*成为*惯。读书有诸多好处,而大学生作为学*的主体,有很大的学*空间、提高空间,多读书,读好书,有很大的必要性。于是,我们展开了这次调查,旨在了解大学生的读书情况。

  二、调查时间 20xx年4月3日

  三、调查方式

  根据我们团队成员人数将问卷进行分配,在选修课上及朋友圈随机发放50份问卷,以保证调查的真实性和随机性,避免人为造成的误差。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1.调查样本的基本特征:(1)在性别结构方面,男生为40.0%,女生为60.0%,男女比例为2:3;(2)在年级结构发方面,主要以大三、大四学生为主(共占66.0%);(3)在所学科类结构方面,以文史类居多,占46.0%,理工类占30.0%。

  项目 性别

  年级

  所学科类

  大学生样本的基本特征

  人数 男 20 女 合计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合计 文史 理工 艺术 其他 合计

  30 50 8 9 20 13 50 23 15 5 7 50

  百分比 40.0 60.0 100.0 16.0 18.0 40.0 26.0 100.0 46.0 30.0 10.0 14.0 100.0

  2.学生每学期课外阅读书目数量情况:大多数人,有23人(46.0%)每学期课外阅读是5本以下,也有18人(占36.0%)每学期课外阅读为510本,而每学期课外阅读达到10本以上的仅有9人(占18.0%),表明目前绝大部分大学生课外阅读量还不够理想,有待增加阅读量。

  3.从阅读取向和阅读兴趣来看,当代大学生的阅读兴趣表现出了个性化和多样化,所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种类也繁多,大多数学生按照个人兴趣来选择课外书籍进行阅读。时尚杂志、人物传记和通俗小说是当代大学生课外阅读最主要的读物,这与这些书籍种类自身的特色与优势有关。在紧张而又枯燥的专业学*之余,大学生们希望阅读一些高质量的休闲、娱乐类读物,而以上种类书籍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各方面修养。在这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当代大学生对于阅读名著、经典书籍的热情不太高(仅为28.0%)。此外,经济管理、英语、计算机课程等与专业相关的书籍成为当代大学生重要的选择。

  4.当代大学生的阅读媒介呈现多元化趋势,不仅局限于传统的纸质数,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媒体形式已经走入同学们的日常生活,构成了*时阅读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约有30%的同学主要通过网络阅读。而大多数同学在利用网络时能够比较恰当的控制时间和内容,合理的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为自己服务,超过70%的大学生*均每天上网时间在2小时以内。

  五、结论与建议

  1.结论: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了解到了当代大学生的的课外阅读情况,其中存在了许多的问题,很多人大多面临着读书少 不愿读书的问题。首先,当代大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偏少毋庸置疑,很多同学将课余时间花在其他活动上,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书籍。调查中,部分受访者表示自己在休息时宁愿看电影或者玩游戏,而不是在看书本。另一方面,电子书成为另一种书籍阅读形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由于其方便,更新速度快,价格相对较低等优点在学生阅读人群中独树一帜,然而,其缺点也不容忽视。由于网络信息庞杂,很容易产生内涵较肤浅的快餐文化,混淆视听,对大学生思想,生活造成一定负面的影响。 2.建议:

  1)、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课外阅读原则,培养其良好的阅读*惯 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需要建立的阅读原则包括目标性原则、选择性原则、计划性原则、广泛原则、科学性原则等。要引导大学生广泛涉猎,但同时必须积极主动地按照自己的专业、研究方向或自己的爱好来确定大致阅读目标,有选择性地选择书目,科学地规定阅读时间、内容、顺序和方法,按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的顺序,配合学科本身的内容体系和知识体系,循序渐进进行课外阅读,并通过课外阅读不断拓宽知识视野,提高综合素质。另外在日后的阅读中,我们还应该养成记笔记、细品味、勤交流的好*惯,提高每本书籍的阅读效果。

  2)、改善大学生的不良阅读倾向,提高其阅读品位

  不少大学生的课外阅读存在不良倾向,如长期沉溺于品位不高的武侠、言情、网络小说等难以自拔,甚至出现精神不振,不思进取,影响学*的现象,高雅文化已经被挤兑到边缘,这样的倾向不得以改善将会最终影响大学生的人格完善。 针对这样的不良阅读倾向,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推荐好作品,引导大学生转移阅读方向,多读书,读好书,学会欣赏高雅的文学名著,教他们懂得深层次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提高他们的辨析能力、鉴赏水*和审美情趣。必要时候图书馆还可以在借阅制度上加以限制和阅读上进行引导。通过改善大学生的不良阅读倾向,提高其阅读品位,可以进而引导大学生提高人生品位,对于自己的未来有科学、合理的规划。

  3)、合理利用网络来提高大学生的阅读能力

  当前,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网络阅读的影响好比一把双刃剑,它既为大学生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拓宽了大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又可能造成阅读兴趣的泛化。高校应以培养大学生信息能力和阅读能力为宗旨,正确引导大学生读者的信息意识、信息观念、信息道德、信息获取技能以及学*计算机和网络方面知识, 引导大学生掌握高效的获取信息技能和最新的文献信息获取手段,并利用网络来培养其阅读能力,指导大学生积极利用网络媒介的优势,通过网络阅读书籍、购买书籍、查询资料等。

  高校要积极发挥校园网的功能,建立网络信息资源目录,为大学生读者提供集成化的阅读信息检索服务,同时提供便捷及时地网络阅读导航,在校园网上实现书目导读,把那些思想深邃、内涵丰富的优秀书籍推荐给大学生,有意识地对大学生的读书方向给予引导,避免大学生盲目浏览,节约其时间,提高其阅读效果。

  我国是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文化底蕴深厚,我们应该尽量多阅读,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品质。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提高自身素质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不能忽视阅读对于个人品质提高及知识储备的重要作用,应该了解阅读的重要性并付之行动。同时,大学也应该加强硬件设施,比如校图书馆的建设,为学生提高良好的阅读条件和环境,组织开展倡导阅读的活动,鼓励健康阅读的良好风气形成。相信拥有梦想,充满朝气的大学生们会因为良好阅读*惯的培养而更加自信,品质更加高尚,相信当代大学生阅读量会因为重视阅读而大幅度提高。

大学生现状调查报告8

 对于一个告别高中进入大学生活的青年学子来说,就像走进一个远离烦恼焦躁,告别双眼血丝的快乐天堂。大学阶段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时期,广大莘莘学子怀着无限的憧憬和热情,告别了父母远离故乡,来到大学校园追求自己的梦想。踏入这丰富多彩而又充满神圣知识的殿堂,就是告别了那艰苦历程的一种解脱,成为在酷暑寒冬依然苦读不辍的一份心灵安慰。在大学这个广阔的天地中,大学生们在很多方面都可以展示自我的同时也在汲取知识的营养来进一步提升自己,为实现人生的梦想和创造美好的未来做准备。为了调查大学生是否有这方面的能力,我们在大一学生范围内进行了一次关于学*·生活·爱情等方面受挫能力的调查。

  针对不同的人,我们把调查的对象分为男生和女生两组。问卷共三百份,其中男生二百二十份,女生八十份。调查结果如下:

  47.5%的女生认为自己对学*的受挫能力比其它方面受挫能力更重要。总之,在大学生涯中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对学*的受挫能力最为重要。究其原因是大学生现阶段处于学*阶段,对学业比较重视,毕竟身为学生应该以学业为主。较于工作和爱情的受挫能力大学生接触较少,不甚了解。故所占比率偏低。大学生在工作和爱情方面处于初步阶段,随着大学生逐渐的进入社会,工作和爱情方面的受挫能力将更为重要。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如果一个人的学*受挫能力弱,即使身怀绝技,若以此洋洋自得,不思进取,害怕学*受挫的风险,禁不起挫折的打击,其必会被历史的风浪淹没,被残酷的现代社会彻底打垮为

  一代“废人”。针对如今大学生面对考试挂科的情况,男生女生同时显示出了较强的抗击打能力,约有%的男生,%的女生表示自己依然会笑着面对,会继续努力准备考试,这也许是新一代的大学生新的认知,但依然有极少数的男生选择了自怨自艾,从此对学*失去了信心。对此种情况,女生则表现出了较强的忍受力,虽然%的女生选择了大哭一场后再继续努力奋斗,但没有一个女生选择放弃学*,这一点是值得广大男生们深思的。对于学业中遭受的最大挫折——努力完成的成果,却得不到老师同学的肯定,绝大多数的男生,女生选择了积极应对,约%的男生与%的女生选择了努力展现自己的成果,让他人看到好处,这也是大学生自尊心的'侧面体现,而%得男生和%的女生则选择了忽视他人看法,继续完善自己的成果,从此体现了一部分女生敢于独立创新,勇于开拓的优点,同时也彰显了他们自信阳光的一面。综上所述,在学*方面绝大多数的大学生体现较强的受挫能力,但还是一部分同学在谈到学*方面时,不够认真,受挫能力较弱,希望在以后的学*中,他们能够有所改进。

  调查完了学业方面的受挫能力,那么大学生在生活中受挫能力有怎么样呢?从高中突然转进大学,以往忙碌的有序的生活是否被大学生活中的空余时间所打破呢?高中生活大多数学生离家较*,基本上一个星期回一次家。然而,到了大学校园里,也就意味着“被井离乡”,一个人在外所面临的诸多不便也体现出来。面对生活的种种挫折,究竟如今的大一学生们会有怎样的选择呢?根据调查显示,当自己的生活费不足时,约%的男生和%女生选择了自己想办法解决,如做兼职等。而%的男生与%的女生则选择了问朋友借。对于前者,他们比较自信一些,有麻烦自己解决,体现了他们具有独立自立的一面。对于后者,毕竟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这句话传承了几千年,一个人承担不住的负担,向朋友求助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这些人易融入大集体中善于以团体力量战胜较大的麻烦,他们是聪慧的,不过无论什么时候,都有极少数的人很依赖家人,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如今很多人才刚刚踏入大学的门槛,朋友少,社会经验更少,股找不到朋友求助,因此他们的受挫能力更差一点。面对生活中于室友发生矛盾这个话题,约%的男生和%的女生选择了大事化了,小事化无,这个也是胸怀宽广的体现,而约%的男生,%的女生选择了“认真分析矛盾的原因,解决后又是好朋友”这理性的做法,恰当的解决,可能迎来最后的结果。大学生应该拥有这种思维,然而约%的男生选择了怨恨,女生却无人这样选择,这些男生应该学**生的这种做法。

  面对学业,生活上的挫折,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选择了乐观,坚强。对于爱情上的挫折,他们又会作何选择呢?首先,面对自己和恋人的矛盾,约%的男生,%的女生觉得会对自己的学业有点影响。约%的男生,%的女生认为其会有很大的程度上对自己学业有影响,两种极端—“无影响和有很大的影响”的人较少,体现了当代大学生正视挫折的能力,对于解决问题的方法,约%的男生,%的女生选择了“忍”,比忍耐,拖延时间无疑可行。约%的男生,%的女生选择了“缓”,体现了这些人思绪清楚,行为谨慎的特点,还有少数人选择了“自认不是”,而约%的男生,%的女生选择了“速战速决”,他们认为拖延只能使事情更糟。

大学生现状调查报告9

  一、调查目的及意义

  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人生活都生活在人际关系网中,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依存于人际交往。人际关系的好坏往往是一个人心理健康水*,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记得一位叫做戴尔,卡耐基曾的名人说:一个人的事业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百分之八十五要靠人际关系和处世的技巧。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开放的社会需要开放的社会交往。对于正在学*,成长中的大学生们来说,人际交往是生活的基本内容之一。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老乡之间,室友之间,个人与班级以及和学校之间等错综复杂的社会交往,构成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网络系统。培养良好的人际效能力,不仅是大学生活的需要,更是将来适应社会的需要。一个没有交际能力的人,就像陆地上的船是永远不会漂泊到壮阔的大海中去。 比起中学生,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更为复杂,更为广泛,独立性更强,更具社会性。个体开始独立地步入了准社会群体的交际圈。大学生们开始尝试独立的人际交往,并试图发展这方面的能力。而且,交往能力越来越成为大学生心目中衡量个人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

  因此,我们小组开展了此次调查,目的在于大致地了解我校蔡家关校区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情况,并针对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不足,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借以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优雅、和谐、健康、文明、向上的校园寝室文化,并帮助广大同学树立正确的交往态度,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调查内容

  1、人际交往的概念及分类

  2、大学生常见人际交往问题及对策

  3、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原则和艺术

  三、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法

  2、网络调查法

  3、文献法

  四、调查对象

  1、南通大学各学院各年级的学生以及已从事工作的校友。

  2、全国各大高校学生(含中专,大专,及研究生博士生),应届毕业生、以及从事工作多年的大学生。

  五、调查结果分析(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

  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表现出交往方式多样,交往范围开放,交往内容广泛,交往界限淡化等诸多新特征。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自我中心、功利化、消极闭塞、虚拟淡化等不良倾向。因此,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构建良好的人际交往要遵循正确的交往原则;积极参与交往,克服各种不正确的认知,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注重人际交往技巧、学会人际交往的艺术。

  人际交往的概念及分类

  人际交往的概念

  人际交往是指人们为了满足某种需要相互间进行的交流或联系。人际交往的.基本要素是:信息源、信息、信息接受者、反馈和干扰。

  分类

  人际交往按交往的规模分,有个体间交往、个体与群体间交往、群体间交往;按交往的媒介分,有语言交往和非语言交往;按交往的途径分,有直接交往和间接交往;按交往组织结构分,有下行、*行和上行三种交往方式。

  人际交往的功能

  人际交往作为人类的一种最基本的社会活动,体现出人所共有的心理需求,具有重要的功能。

  交流信息功能

  人际交往是实现人际信息沟通的基本条件。从信息论的角度看人际交往的过程是信息交流、信息增值的过程。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量之大,信息价值之高,是前所未有的。人们对拥有各种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要求,随着信息量的扩大,也在不断地增长。通过人际交往,人们可以相互传递、交流信息和成果,是自己丰富经验,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启迪思维。同时,人际交往可以使人克服认识中的盲点,具有比书本上获得信息,内容更广泛、渠道更直接、速度更快等特点。

  自我认识功能

  人对自我的认识并非一个自然成熟的过程,而是通过交往,在与别人的相互作用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正如美国社会学家库利所说的镜中之我,即他人如一面镜子,我们只有通过交往,通过观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在他人那里的反映,才能更加恰当地或更为全面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孔子也曾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现代社会是开放的社会,只有善于与人合作和公事,在高水*上进行人际交往,才能是自己成为高素质的人才,获得自我完善,实现人生价值。

  心理保健功能

  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类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及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际交往的心理机制。不少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曾对孤独感做过研究,美国心理学家哈类等人的实验也证明了这一点。他们将猴子置于不锈钢的房子里,温度事宜、空气流通、清扫和喂养等一切工作都是自动化的,经过一段时间的社会剥夺研究发现,被隔绝交往的猴子远比正常交往情况下的孩子有更强的恐惧反应,它们在情绪和交往行为上收到损害,精神上是不

  完善的。健康的人际交往使人心情舒畅、快乐愉悦,获得一种安全感、归属感和满足感。尤其是遇到苦闷、困惑、恐惧等情绪时,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获得亲朋好友的同情、理解开导和帮助,得到心理支持和精神抚慰,相反人际关系受阻,会使人压抑、失落和孤独。

  行为协调功能

  人际交往执行着协调人们行为的作用。没有交往,就没有关系,就不能形成相互作用的准则,就没有行动的协调和一致,社会的共同活动也是不可能实现的。人际交往促**们之间的相互帮助和相互合作,形成联合的强大能量,创造着人间的各种宏伟奇迹。友好的将往具有积极的作用,有助于一个人良好的个性形成,更有助于人们更好地适应社会。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问题及其对策

  大学生常见人际交往问题有社交自卑感、社交嫉妒感、社交猜疑心、社交报复心、社交恐惧感、自我中心。

  自卑是个人由于某些生理缺陷或心理缺陷及其他原因而产生的轻视自己、认为自己在某个方面或几个方面不如他人的情绪体验。大学生社交自卑主要表现为交往中比较忧郁、悲观、孤僻、自我封闭、言行被动,在社交场合拘谨、避让、退缩。自我认识不足和过低的自我期望是形成大学生社交自卑心理的最主要原因。受自卑情绪影响的大学生一般具有敏感与虚荣性、掩饰性等心理特点。

  应对策略有:

  一、正确认识自己,修正理想自我,扬长避短。自卑者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成绩。具体做法有:一是自我举例法;二是征求意见法;三是与比自己差的人相比较。一个人不能没有理想,但理想的建立一定要从自身实际出发。理想标准的确立应当以自己通过努力能够实现为原则,只有这样才会在实践中不断取得成功。

  二、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励。这是一种纯心理学的方法。要多分析自己的有利条件,总结过去成功的经验,体验过去成功的快乐,不断提醒和激励自己,使自己在心理上确信能够获得成功。

  三、学*自信行为,自卑的大学生还应当在交往中学*自信行为。比如锻炼自己在说话时做到声音洪亮,不吞吞吐吐,当对方声音超过自己时,学会故意将声音放低,掌握交往主动权;练*自己能径直向对方走去,讲话时敢于与对方有眼神交流。

  四、改变不合理观念,学会放下,从社交阴影中走出。自卑者在认识上大都受这种观念之害,要学会改变观念,做到拿得起放的下,保持一颗*常心。

  嫉妒是一种极想排除或破坏别人的优越地位的心理倾向,它包括焦虑、恐惧、悲哀、猜疑、羞耻、自咎、消沉、憎恶、敌意、怨恨、报复等不愉快的情绪。大学生社交嫉妒一般表现为在交往中对他人的长处、成绩心怀不满,报以嫉恨。这种嫉妒感具有潜隐性、对等性、行为性和变异性的特点。嫉妒心理产生的原因:虚荣心强;心胸狭窄;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

  应对策略有:

  一、纠正认知偏差,正确看待别人的能力和长处。嫉妒者在别人成功时,总以为别人的成功是对自己的威胁,有碍于自己的发展。实际上,别人的成功来源于他的努力,荣誉是他努力的报酬,嫉妒者不应该把别人的成功等同于自己的失败。

  二、学会对比方法,培养达观的人生态度,积极升华。在看到别人优点的同时,要善于看到自己比别人优越的一面,*衡自己的内心,遏制嫉妒心理的产生。

  三、充实自己的生活,善于调整目标。大学生无论多么意气风发,无论多么足智多谋,如果不会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脚步,吸取成长的养分,确立新的奋斗目标,渐渐就会在嫉妒他人、抱怨环境中丧失斗志,忘却梦想,枉费青春年华。年轻的大学生更应满怀渴望,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爱好设计自己、发展自己。

  四、加强修养,经常反省,完善个性。当代大学生应当端正学*目的,做到心胸广大,志向宏远。惟其如此,才能宠辱不惊,不患得患失,才能为同学朋友的成功与荣誉感到高兴,分享别人成绩的同时鞭策自己、激励自己、完善自己。

大学生现状调查报告10

  音乐作为一种情感艺术,可以通过其艺术感染力来渗透人们的心灵,在精神层次进行思想的交流,从而产生情感的共鸣,使心灵得到感化,思想受到教育。音乐能提高大学生审美情趣、构建和谐大学校园,提高大学生智力、培养大学生创造力,更能帮助大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价值取向。

  1调查目的

  为了能够清晰的了解大学生音乐素养现状,剖析当前高校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提高大学生音乐素养的建议与意见,我们课题小组深入我校大学生当中,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当代大学生音乐素养状况进行了广泛的调查。

  2调查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选取我校(湘南学院)的全日制在校20xx-2013级大学生,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50份,问卷有效率为87.5%。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研究动向与当前大学生音乐素养研究现状,根据我校学生具体情况设计《大学生音乐素养现状问卷调查》。

  3调查结果

  3.1基本情况

  大学生的性别抽样分布为:男性占52.7%,女性占47.3%;年级的抽样分布为:大一占41.9%,大二占38.5%,大三占8.4%,大四占11.2%;专业抽样分布:医药占45.2%,理科占22.2%,工科占14.5%,人文占4.2%,社科占***%,其他7.5%。

  3.2大学生音乐素养现状

  五线谱或简谱:222人(63.4%)的学生不会看五线谱或简谱,60人(17.1%)只能看懂简谱,68人(19.4%)都只懂一点点;

  擅长乐器:267人(76.3%)的学生不擅长任何乐器,83人(23.7%)有擅长的乐器,其中擅长吉他的占67人(19.1%),其他如钢琴、小提琴、大提琴占16人(4.6%);

  歌剧:310人(88.6%)的学生不能说出歌剧作品,36人(10.3%)能说出1-2部歌剧作品,4人(1.1%)能说出5部以上,其中,以《白毛女》、《图兰多》见多;

  戏曲剧种:67人(19.1%)的学生不能说出一个戏曲剧种,281人(80.3%)能说出1-3个,2人(0.6%)能说出4个以上,其中大多数人熟知的为京剧、昆曲、黄梅戏;

  音乐艺术形式:275人(78.6%)的学生对此一无所知,73人(20.8%)能说出1-3种, 2人(0.6%)能说出4种以上,其中声乐、歌剧、戏曲出现度最高。

  4调查分析

  4.1音乐基础知识匮乏

  当代大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的.学*处于比较低的水*。大部分学生最基本的乐理知识都不具备;对音乐的鉴赏水*普遍比较低,很多学生对著名歌剧、戏曲作品知之甚少;音乐技能掌握情况不容乐观,只有少数学生可以简单掌握一些相对容易的乐器,而对一些演奏技法难度较高的乐器基本不会。

  在我国,由于长时间应试教育,很多高校将办校的重点放在如何扩大建校规模和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上,而不是看重培养具有全面综合素质的创造性人才,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不够重视;高校音乐教育课程设置存在偏差,很多高校的上课内容主要以是乐理与音乐欣赏结合的欣赏课,课程设置较为零散无规则,彼此间缺乏内在的逻辑联系,没有从学生的需求和音乐素质的提升考虑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没有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反而弱化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4.2大部分学生喜欢流行音乐,古典、民族音乐无人问津

  调查显示,仅仅有2.9%的学生喜欢古典音乐,11.7%喜欢民族音乐,而流行和摇滚分别占有63.1%、18.0%的大比例。由于流行音乐具有很强娱乐性和大众性,歌词也多以爱情为主,比较贴*大学生,其朗朗上口的旋律与通俗易懂的歌词更是受到了大学生的追捧。它虽然没有培养审美情趣和深层思想教育的作用,但是却可以激起大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古典音乐具有深刻内涵,经历了时间的长久洗礼,是人类智慧结晶,更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气质、思想深度、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同时有利于提高对音乐的鉴赏水*;民族音乐是一个民族精神的象征、历史的写照、风采特色的展现、文化的传承,所以当代大学生应该增强对民族音乐的了解,担当起弘扬民族文化,传承经典的重任。

  4.3大部分大学生了解音乐方式单一

  调查显示,54.3%的大学生几乎不购买音乐CD、DVD等音像制品,不到半数的大学生通过观看演唱会接受音乐的熏陶。由此看出,当代大学生了解音乐的方式单一,组乐队、自学乐器、参加音乐社团、观看音乐会的氛围很是淡薄,这种现象在非音乐专业大学生中尤为突出,这对于提高音乐素养机会本来就很少的大学生来说又失去了自主学*音乐的氛围,在这样淡薄的氛围下,也不利于高校开展音乐教学,无法激起学生学*音乐的热情。

  4.4大部分大学生尊重音乐多样化,追求健康音乐

  超过半数的学生能支持“超级女声”等音乐性选秀节目、“网络歌手”等新派歌手;同时,60.9%的学生认为音乐内容应该健康向上。由此看出当代大部分大学生接受能力强,能适应新时代产物,与时俱进,同时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一点是当前现状的好消息,大学生尊重音乐的多样化,更有利于开展多元化的音乐教育课程,能更好地汲取不同音乐的特色,发展创造出新时代新音乐、新潮流。

大学生现状调查报告11

  随着我们的生活水*不断提高,旅游消费变得越来越热,出外旅游已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在旅游群体当中,大学生是整个旅游市场的一个重要而又独立的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具有一定的经济独立能力和自我生活能力,有相对宽松的时间,具有更多的冒险精神和追梦遐想,这些促成了大学生旅游热。因此,大学生作为一支旅游生力军的地位确实不容忽视。

  同时,国内的旅行社达1.6万个,竞争非常激烈。但是大学生旅游却很少选择旅行社这条途径,是大学生的原因还是旅行社的原因呢?另一方面,旅行社对于大学生市场的潜力不是很明了。鉴于这两点,对当今大学生旅游的调查就显得是有必要的。

  所以,名校会通过自己搭建的企业网站“XXXXXX”做了相关调查。此次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当今大学生旅游的大体情况以及大学生对旅行社的态度,为了解大学生旅游市场状况提供最直接最有效的数据。同时通过对调查结果分析,为大学生的旅游市场开发提供可行的建议。

  一、大学生旅游的意向

  在旅游意向上,有接*95%的大学生表示非常喜欢旅游,另外5%的大学生表示一般喜欢。但来自城市和农村的学生却有明显的差异,几乎100%来自城市的学生有旅游意向,而只有接*85%来自农村的学生非常旅游。引起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来自城市与农村的学生的经济条件的差异造成的。对旅游没感觉的大学生有66%主要是没有钱,其中来自农村的学生占74%。

  去旅游的`目的是欣赏景观、增长见识(62%)和休闲散心(21%),另外找同学、熟人玩接*16%,而纯粹娱乐性质上的游玩、观光不大受大学生的欢迎。

  同时,调查也显示8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影响出游最重要的是金钱,15%左右的大学生认为时间是影响他们出游的重要因素,而5%左右的大学生认为伙伴、宣传地、朋友意见影响他们。

  在调查中还发现,由于不同学校的大学生专业的差异,有些同学是出于专业的目的而选择去哪里旅行,例如旅游管理专业,勘探专业的大学生,他们由于学*目的而选择旅游。

  以上调查结果显示由于大学生受到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的压力,故对旅游的喜爱不同。但大部分人喜欢旅游是来欣赏景观、增长见识,同时金钱是影响着多数大学生出游的主要因素。

  二、大学生旅游的地点与时间

  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偏爱自然风景区,占总人数的54%,表明大学生更愿意与大自然亲*。

  其次,旅游目的地选**族风俗区有30%左右;有相当一部分人选择繁华城市区和海滨城市区,分别约占总人数的9%和5%。反而红色旅游革命区和高校校园不大受大学生的欢迎。

  在对于旅游时间段的安排上,最多人选择的时间段是不定期,想去就去,占总人数的56%左右,说明了大学生都喜欢把外出旅游的时间由自己自由安排,不受约束。在具体时间段上,最多人选择的时间段是国庆、五一长假,约占总人数的52%。选择寒暑假期以及*常的周末出游的人少,分别约占总人数的20%和24%。原因可能是一方面寒暑假的假期长,大多数学生都喜欢留在家看电视看书而不外出旅游;而普通周末由于时间较短,没有充分时间做好旅游前的准备工作和旅行后的休息调整,不利于出游;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的课业比较重,一般会利用周末进行复*或预*新知识,还有相当部分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做兼职或参加各种活动;故国庆、五一长假是大学生旅游的高峰(56%),大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可以自由分配,而且还可以趁黄金周的时间休息调整。

  三、大学生旅游的消费方式

  在选择旅游消费方式上,更多的大学生选择自助游,约占51%;其次是选择个人游的,占21%;而只有28%的大学生选择跟旅游团。

  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有较强的独立自主意识。在选择自助游和个人游的学生中,高年级明显多于低年级,这可能是高年级有更多的社会知识和经验;来自城市的学生明显多于来自农村的学生,这可能与学生的个性有关。

  四、大学生旅游的方式

  在调查中,大学生以往出游时,出游方式选择与同学结伴而游的(约52%)占大多数,与男(女)友一起的约占21%,数字表明大学生大多数喜欢跟同年龄段的人一起外出旅游,而与家人一起(约6%)和独自一人出游(约21%)也占一定比例。在旅伴的选择上,部分人选择跟男(女)友一起去旅游,这可能是大学生旅游的一大特点。大学生正处于感情萌发的时期,与情侣同游一方面可以体验生活,增加旅游乐趣,共同解决旅途中的困难,另一方面又可以促进双方的了解,培养共同兴趣、增加双方的感情。相反,选择与父母亲人同游的人很少,只占6%,这也表明大学生自主独立的意识在不断增强。

  大学生选择旅游地点的因素,以及个人消费水*的差异,旅途距离长短,个人爱好等等原因,影响大学生选择了不同的出行方式。

大学生现状调查报告12

  摘 要:如今,古风歌曲在歌曲市场异军突起,古风歌词给了学生群体对于古诗词全新的认识体验,自由开放的网络*台也为大众化创作提供了机遇。古风歌曲对于文化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丰富当代文学体式,二是传播传统文化。对于这两个方面的考察,通过采访和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调查了有关创作、读者、*台优缺点等问题,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古风歌词创作的现状。

  关键词:学生;创作者;古诗词;网络;读者;商业化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调查采访对象

  大学生是网络社会的重要参与者,也成为古风娱乐化的主要受众。在知识结构与教育环境的影响下,大学生创作者也是最具创作活力和热情的创作力量,所以大学是古风歌词创作的重要阵地。因此我们以国家重点综合性大学吉林大学的古风歌词创作者为调查对象,对*50名学生歌词创作者的古风歌词创作现状进行了采访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中有70%以上的创作者已有三年以上的歌词创作经历,现就采访记录和调查问卷反馈信息进行总结和研究。如下:

  古风歌词与古风诗词

  古风歌词在传承发扬古风诗词的过程中,受到的最大质疑就是关于古风歌词的文学性。很多人认为,娱乐化是一把双刃剑。歌曲的商业性致使歌词创作呈现出语言狂欢化、取材*庸化的倾向。大量粗制滥造的古风作品披着“歌词”的外衣流入市场,古风诗词自身结构精妙、意境宛然的优美性荡然全无。但在调查过程中,一半以上的学生表示自己是古体诗的爱好者,古风歌词创作只是表达对古风诗词喜爱的一种途径。调查结果显示,有68%的创作者坚持古风歌词必须注重语言的诗词化,结构上更应注重对仗、韵律等修辞技巧,音乐应随歌词做出调整。有24%的创作者则认为古风虽应坚持语言的诗词化,但结构上要根据音乐作出调整。只有8%的创作者认为歌词大致涉及古代事件体现古风即可,结构和语言并不重要。可见,在大学生的创作中,语言和结构技巧才是评价古风歌曲的首要因素。

  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一些创作者在创作之前有翻阅诗词集的*惯,这样不仅能够烘托氛围与意境,更为了让自身尽快适应古代人说话的*惯与语法,从而激发出更为丰富的创作灵感,也使文思更加清晰、流畅。

  古风歌曲与读者

  读者对于诗歌创作与传播的影响往往考量不足,而随着古诗词的娱乐化走向,在网络的*台下,读者的作用日益凸显。然而问卷结果显示,约有25%的创作者认为入乐发布很重要。然而却有30%的创作者表示自己并未主动将作品与身边的同学分享过。还有10%的`创作者表示自己通常只会自我欣赏、自我改进。大部分创作者选择与同好者交流,然而他们只将视线放在网络*台的行为,又割裂了读者这一群体。说明重视读者的作用还只是一种无意识的活动,读者的地位并未得到充分重视。

  关于网络发布*台,大部分学生创作者会选择贴吧,创作者坦言虽然贴吧自由、开放,但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只有一些高端的贴吧才存在资深的创作家甚至学者,才能进行有价值的交流。所以,学生创作者们呼吁创建校园的古风歌曲交流社团,都表示很期待校园的社团为他们提供更纯净、更有深度的交流*台。

  古风歌曲的网络*台与商业化之路

  追溯古风歌曲的源起,是非专业爱好者以兴趣为出发点随性创作,单纯的动因下未有更高的追求与标准。在受到更多关注后,从前期编曲到后期装帧都有了更精致化的追求,也需要更多的资金做保障,商业化的发展初具规模。然而,商业模式的产物不仅是更加精美的作品,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在关于古风歌曲未来发展*台的选择问题上,由于网络*台更自由,创作与流通成本都相对较低,有49%的创作者希望网络成为古风歌曲发展的永久基地。42%的创作者认为应两条线兼顾,线上作为创作*台,线下作为传播途径。只有9%的创作者认为线上只是寄居所,只有商业化发展才有前景。

  在采访中,许多学生创作者表示如今从身边社团内跃身商业圈的事例已屡见不鲜,然而商业化涉及包装、版权等诸多问题。体制内的创作者不仅自由度大大降低,时间与利益也变得难以协调。因此,商业化的创作者最终往往脱离读者摇身成艺人。商业化的弊端不胜枚举。但作为学生想要扛起古风歌曲创作的大旗,独立承担古风歌曲完整“生产”的,资金的确是最大的阻碍。因此追求独立与利益之间的*衡至关重要。

  古风歌曲优缺点与未来展望

  关于古风诗词在当今社会娱乐化的优势和弊端,创作者们达成的基本共识是娱乐化激发了人们对古风诗词的创作兴致,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同时,古风歌曲以网络为主要阵地,低准入,低成本,自由度和广泛度大大增强,使创作大众化成为可能。然而,准入门槛过低以及经营资金过于有限使得古风圈作品良莠不齐,作品的专业化处理和包装的高质量等方面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质的飞跃。

  然而,大多数创作者对于古风歌曲的发展前景都充满信心,高速快捷的网络为作品的创作交流与传播提供了全方位发展*台,同时,古风歌曲对于抒发传统文化情结,唤起传统文化内心共鸣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未来古风歌词的文学体式会日益规范化,为音乐文学带来新的春天。

  总结

  项目组宏观的把握了学生群体现阶段的创作境遇与需求,也更加细致地了解了大学生群体在古风歌曲创作中的体验与现状。目前,吉林大学的学生群体创作热情较高,在校园内也掀起了创作交流热潮。同时,学生创作者对于创作有着较为理性的认识,对创作前景持乐观态度。总体来说,古风歌曲正从兴趣爱好中逐步升华为有意识的文学创作,这对于学生群体有着非常积极和深远的意义。

大学生现状调查报告13

  学*是学生的天职,学*动力的强弱是影响大学生学*行为、学*态度和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是大学生学*中的核心问题,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着诸多学*动力不足的现象。为确切把握大学生学*动力情况,本文根据对宁波大学科技学院部分在校大学生调查,在分析大学生学*动力现状和问题及影响大学生学*动力的诸多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我们的有效策略以增强大学生学*动力。

  一、调查背景

  学*动力是激发学*、维持学*并将学*导向某一目标的原动力,是大学生学*积极性、主动性发挥的前提和基础。学*动力对学*行为起导向作用。一旦学*动力不足,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热情,导致学*行为难以持续。20世纪80年代,我国对大学生学*动力缺失问题的研究兴起,现在已经成为社会的一个焦点问题。学者们就此展开了大讨论,从教育学、教育方法论、教育心理学等众多角度展开深入的研究,著述颇丰。但是,从学生学*状况看,此问题仍然广泛存在,并有恶化的势头。因此,此调查显现的很有必要。

  二、调查说明

  2.1调查时间

  20xx年12月03日—20xx年12月14日

  2.2调查地点

  宁波大学科技学院西区1#宿舍楼、2#公寓楼,北区学生一村8#公寓楼。

  2.3调查对象

  宁波大学科技学院部分在校学生

  2.4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法

  2.5资料收集

  本次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对回收的资料用Excel统计分析。

  三、调查过程

  3.1调查准备

  针对我们的调查题目小组成员展开讨论,在网上查找相关资料,确定调查目的及可能遇到的问题,然后拟定此次的调查纲要,设计问卷。

  3.2调查实施

  利用网络的信息资源,设计了一份问卷初稿,小组成员对这份问卷提出自己的看法及建议,然后我们又征求意见,对问卷不合理之处进行改进,确定最终问卷。

  在问卷设计好以后我们展开调查,考虑到当时人力和时间等限制,此次调查我们采用的是抽样调查的方法,主要针对宁波大学科技学院新校区展开调查。我们小组7人分成3小组,随即选取了西区1#宿舍楼、2#公寓楼,北区学生一村8#公寓楼展开随机调查。基本上是2个人一小组总计3组,1人对调查对象采取提问的方式调查,另外1人在旁边检查,防止人为的误差,但是问卷的有效率不高。我们共发放出12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78份,有效率只有65.0%。

  四、调查结果

  4.1专业兴趣调查

  调查资料显示,许多学生现在就读的专业不是当初选择的第一志愿,由于分数低或其他原因,这部分学生被调剂到其他专业,他们没能如愿以偿的就读当初自己选择的专业。在对专业兴趣的调查中(如表一),我们发现,对自己的专业很感兴趣的仅占7.7%,一般感兴趣和不感兴趣的却占到了62.3%,比较感兴趣的占总比例的30.1%。由于很多的学生的当前就读的专业不是自己第一志愿的专业,他们对自己专业的兴趣并不是那么浓厚。

  表一:学生专业兴趣调查

  频数百分比

  很感兴趣67.7%

  比较感兴趣24 30.1%

  一般感兴趣2734.6%

  不感兴趣

  21总计78 26.9%

  4.2逃课情况调查

  从所得调查资料,我们发现,在调查的人中,有人有过逃课的经历,占到了总体比例的67.9%(如表二);而在逃课原因的调查中我们发现,他们逃课并不是因为要有其他的事情做,只是因为不喜欢上课,或是对这门课程不感兴趣,觉得上课是浪费时间。逃课这一现象比较严重,这一情况需要引起我们广泛的重视。

  表二:大学生逃课情况调查

  频数百分比

  是5367.9%

  否2532.1

  5总计78

  4.3上大学的动机调查

  从统计的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为满足增加知识内涵的比例占到了12.8%;为了取得高文凭所占比例为47.4%;因为学业的压力,适应挑战和竞争所占比例为17.9%;播撒知识,推动社会文明的发展所占比例为***%;为了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实现亲人美好愿望的为5.1%;为了交朋友,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子所占比例为2.6%。

  表三:上大学动机调查

  频数百分比

  增加知识内涵10

  取得高文凭37

  应对压力挑战1

  4撒播知识、推动社会文明发展

  5报答父母养育之恩

  4交朋友,扩大自己的交际圈

  2其他原因6

  12.8% 47.4% 17.9% ***% 5.1% 2.6% 7.7%

  4.4大学生对待学*的态度调查

  在被调查“当学*遇到困难,你会怎么做?(如表四)”这一题中,统计资料显示,17.9%的同学会选择“先自己刻苦钻研,41.0%同学选择了实在不会就像同学或是老师请教”,24.3%同学选择了“在大多时候都是一知半解”,16.7%的同学觉得不会做无所谓,直接放弃。

  表四:大学生对待学*的态度调查

  频数百分比

  刻苦钻研1417.9%

  一知半解3241.0%

  搁在一边,觉得无所谓1924.3%

  一看就烦,干脆不学1

  3总计78

  16.7%

  4.5大学生学*规划调查

  有目标才会有努力的方向和动力,有较好的目标规划有利于大学生更好的学*和生活。在调查学生的学*目标时(如表五),我们发现,对自己的目标很清楚,并且有长远目标的占21.7%;对自己的目标有大致方向的所占比例为26.9%;有短期目标的所占比例为33.3%;没有目标的占17.9%。在对于自己的目标完成情况调查中,统计资料显示,超标完成的仅占7.5%;比较好完成的所占比例为7.6%;勉强达标的为23.7%;不能完成的为61.2%。

  表五:大学生学*规划调查

  频数百分比

  很清楚,有长远目标1721.7%

  比较清楚,大致方向2126.9%

  只有短期目标2633.3%

  没有明确目标1417.9%

  总计78

  五、调查结果分析

  1、大学生对专业兴趣不浓厚,内部学*动力不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就会自然的造成学*的乏力。从调查中我们看到,很多同学现在就读的专业并非他们当时的第一志愿专业,并且这样的学生比例还比较的大。对所学专业缺乏兴趣。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很多学生因为遵从父母的意愿,或者受考分的限制,被调剂到其他专业等原阒失去了选择理想专业的资格,所学专业很多是迫于无奈,并非自己所愿,由此产生了厌学情绪。还有不少学生因为自己所学专业社会影响力小、没有前途等原因,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学*兴趣。

  2、逃课现象严重,很多学生随便的不上课,不是因为你有什么其他的事情要做只是因为不想上就不去上课,很多学生觉得上课是一件浪费时间的事情,是否上课是看自己的心情。逃课现象严重说明很多大学生还没有端正学*的态度,对于大学的学*没有较好的认识。在大学不像高中那样,老师管的很严格,有些同学逃课老师并没有要求的很严格,加之自身的原因,逃课现象很严重。很多大学生认识不到学*是为自己的将来而进行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是完善和发展自我的过程,相反却认为学*是为了混毕业、拿学位、找丁作、赚大钱等,因此放松学*、无所事事。把学*看作最不需要努力的事情。

  3、很多学生有着较好的学*动机,但是也还有很多的同学没有端正的学*态度,认为上大学是为了多交朋友,扩大自己的人际圈子,或是仅仅为了实现亲人的愿望。学*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的内部动力,是激励和引导大学生学*的需要,是影响大学生学*行为和学*效果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很多的同学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没有树立良好的学*动机,失去了学*的动机,那么学*就没有了动力,这是大学生学*动力缺乏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六、相关建议及对策

  1、正面疏导,树立远大志向。大学生强劲而持久的学*动力来源于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们要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和抱负,激励学生努力学*、奋发向上。让学生不但树立报国之志,而且要珍惜大学的学*机会,把自己塑造成强国之材。教育学生把个人的理想与祖国的前途和命运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学*过硬的知识和本领报效国家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引导学生端正学*态度,明确学*目的,树立正确合理的学*目标,保持稳定的学*动力。一是通过在学生中普遍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与没计的课程和辅导讲座,帮助学生认识到大学学*对其未来的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二是学校要根据变化着的社会形势,不断改革和培养方案,尤其是,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加强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使之更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3、要激发和培养大学生的学*兴趣。对学*兴趣不高的学生,学校有责任培养他们的学*兴趣。教育者要注重因材施教,善于挖掘大学生的潜能,对学生取得的进步及时予以肯定和表扬。同时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社会实践,开阔学生眼界,从而提高学*兴趣。

  4、解决学*动力缺乏的问题还需要家庭、社会的积极配合,共同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学*的氛围和环境,方可收到良好的效果。这就要求:

  (一)要致力于创设一个良好的大环境。发挥知识和人才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提高知识分子和科技工作者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使整个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健全大学生择业机制。

  (二)要有一个好的学校环境,一个具有良好校风的学校环境和一个好学上进、温暖融洽的班集体,都能对发展学生的学*动机起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作用。

大学生现状调查报告14

  为了了解当前大学生阅读的现状,同时就大学生阅读提出适当意见,在7月1日至7月10日对本校的大学生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地点为互联网,调查方法为通过网络发放无记名调查问卷,然后对调查问卷进行统一分析之后整理出调查结果。调查结果表明现在大学生用来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更多的人读书只是为了考试,能够读出思想读出深度的人已经很少。针对当前大学生的现状,学校应当充分调动大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激发大家对于阅读的兴趣,改变学生阅读目的,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图书馆资源,并最终在学校内建立起良好的读书氛围。

  一、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主要通过自制的问卷进行无记名调查,面向当代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21份,收回有效问卷208份,有效率达到94%。调查内容涉及到阅读兴趣倾向、阅读方式、阅读目的等30个问题。本次调查问题比较全面,能够针对性的检测出大学生的阅读现状,因此可以说调查结果基本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阅读现状。

  二、调查结果分析

  经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概括大学生的阅读现状的主要特点如下:

  (一)大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不高

  通过回收回来的调查问卷分析,其中有146名约占有效问卷的70%的大学生表示不喜欢读书,他们中的大多数认为目前互联网等新兴的媒体已经越来越多,读书并不是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而通过互联网获取他们所需的知识更加的简便快捷。只有37名大学生表示喜欢读书,并且把读书当作了一种乐趣,而他们还不到总人数的18%。

  (二)大学生的读书氛围不高

  大学生普遍认为自己的业余时间充足,但是用来读书的时间不多,互联网的诱惑是首要因素,调查显示有125名大学生每天呆在电脑前的时间超过2个小时。在调查结果里,177个被调查者每天用来阅读的时间少于一小时,只有18名大学生每天的阅读时间大于三小时。在被问及是否在寝室读书的时候,有178名大学生选择了否,而给出的理由也很简单——宿舍的读书氛围太低。在选择最适合阅读地点的时候,图书馆当仁不让的成了第一,理由自然是因为图书馆的读书氛围高。在被问及学校的读书氛围的时候,34名学生选择了高,123名选择了一般,还有51名学生选择了低,由此可以看出大家对于学校的读书氛围不是很满意。

  (三)大学生对于图书的选择过于单一

  在阅读图书类型方面的调查显示,当前大学生阅读主要集中在专业学*或者考级考证类的相关书籍,所占的比例高达80%,为167名。调查显示大学生阅读最多的书就是教科书了,而阅读的目的也仅仅只是为了获得期末考试的高分,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目前大学生阅读的目的性比较的强。而被问及是出于何种的原因去借阅图书时,大部分的被调查者表示主要是为了提高自身的能力,为将来找一份好的工作提供有力的竞争力。

  (四)大学生对图书馆使用率偏低

  毫无疑问,图书馆是书籍的源泉,也是每一个学校最大的瑰宝,合理利用图书馆中的资源能够极大的提高个人的知识水*。在被问及去图书馆的频率时,有54名学生表示经常去,约占有效问卷的26%;有143名学生表示偶尔去,约占有效问卷的69%;还有11名学生选择了从来不去,占有效问卷的5%。在被问及影响去图书馆频率的因素上,89名学生选择了路程太远,约占有效问卷的42%;159名学生选择了没有合适的书籍,约占有效问卷的76%;112名学生选择了没有足够的时间,约占有效问卷的.54%。在每年借阅图书数量方面的调查里,112名学生表示超过10本,约占有效问卷的54%;83名学生选择了十本以下,约占有效问卷的40%;只有13名学生选择了从来不借书,约占有效问卷数的6%。而学校对于学生的建议是每年阅读100本书,可见当前大学生对于图书馆的利用率明显偏低。

  三、对策与思考

  综上所述,大学生对于读书的热情以及积极性都在大大的降低,同时大家对于读书越来越功利化。大多数学生很少去图书馆借书,更多的同学将考试等同于看书,注重的是期末考试分数的高低。随着网络的普及,能够真正读出思想、读出深度的大学生就更少了,他们更多的选择的是快餐式的小说。针对大学生阅读方面的不足之处,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调动阅读的积极性

  针对当前大学生普遍不喜欢阅读的现状,学校可以采取强制阅读的措施,其中要求学生写下读书笔记是一个比较切实可靠的举措,每隔一段时间读完一本书并且写下读书笔记从而养成阅读的*惯。同时学校也可以开展读书月的活动,通过在学校内举办这样的活动能够充分的调动起大学生们对于读书的热情,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们可以相信,切实开展这些活动之后,各处读书的人影将会成为江中校园里一道靓丽的风景。

  (二)建立良好的读书氛围

  从上面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虽然大学生拥有充足的业余时间,但是能够用来阅读的时间很少,其中大部分的学生是呆在寝室玩电脑。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大学生的自制能力还不够高,容易受外界的诱惑,但是学校的读书氛围的高低毫无疑问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具有浓厚读书氛围的学校必然会带动大家都跟着读书。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可以增加晚自*,通过强制学生在晚上这段充裕的时间进行自*,不但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们每天阅读的时间,同时对于建立良好的读书氛围也是极其有益的。

  (三)引导学生正确的读书

  从调查问卷可以看出,现在大学生对于读书并不是很在行。更多的学生所谓的读书就只是看教科书,毫无疑问,这样长期下去学生的知识面会变得很窄,知识的结构体系也会变得不完善。基于这种考虑,学校应该在这方面进行适当的引导,不管是图书馆还是学校的老师,都可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图书馆可以每周在一楼的大屏幕上列出适合阅读的书籍,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推荐一些合适的书籍。

  (四)改善图书馆图书结构

  通过对图书馆的书目结构的调查,目前图书馆中含有很多年代久远、专业性很强的书籍,而新的书籍往往很少,现有的这些书籍很难吸引大学生去阅读。要知道大学生群体的特点是心理变化具有跳跃性、求知性、交替性、猎奇性,因此学校图书馆可以针对性的多增加适合大学生阅读的书籍,这样能够吸引大学生阅读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率。长此以往,对于整个学校的学*氛围的培养也是很有益的。

大学生现状调查报告15

  打工或实*是否与所学专业相符,能否体现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以及在工作或实*中获得了什么等问题进行展开。

  调查结果:

  从调查中发现,许多大学生都认为兼职是大学生的第二个“课堂”,通过兼职可以学到许多宝贵的东西。“存在就是合理”,职业没有高低之分,无论什么职业都有其可取与不可取之处,就看自己的需求。不少大学生觉得只要是能够赚钱的工作,就可以去试一试,品牌代理,促销等以前不会是大学生从事的工作,现在都成为了大学生们可以接受的工作。

  有52%的同学认为如果要参加社会实践,最理想的就是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交流,其次是打工或做兼职占40%;而56%的同学有做过兼职,20%打过暑期工,4%参与过实*,表示从未做过的仅占0%;现在大学生兼职、打工,除了做家教(4%)、网络的实*实践(6%)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兼职或打工时从事派传单、商品促销(22%)、校园销售(4%)、当餐厅服务员(8%)等简单、不需要特殊技能的工作,但却与所学专业知识相去甚远,76%学生认为所实*或兼职的工作与自己专业不全相符或完全不符,仅24%的人认为完全或基本相符。

  能够使大学里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只占38%,在实*或工作中66%的人满意自己的课外实践能力;2%的学生认为兼职是为以后的求职做准备,在选择实*或打工目的是什么的时候,有32人选择“接触社会,积累工作经验”,占了总数的64%,选择“赚取生活费”,占了20%。

  从选项人数中显示,大学生兼职以赚钱和充实自己为主要目的。现在的大学生已经将打工看得很重了,钱虽然是一定因素,但是希望通过打工获取的经验对将来就业时有所帮助应该是更多学生考虑的问题。大学生在打工时间上的弹性还是很大的,这应该和他们宽松的学*环境有一定关系。

  56%的人会选择在假期实*或打工,30%会选择任何没有课的时间,2%会选择周末。有3人认为在不影响学*的基础上赞成合理兼职或打工实*,9人很赞成兼职、打工,没有人反对。54%的人都提出学校除了提供就业指导以及专业课程外,还应该提供实*机会,22%觉得学校应该提供就业体验,至于选择素质拓展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各占2%。

  调查结果分析:

  在调查中发现没有人在参加社会实践上选择“参加‘三下乡’活动”一项,说明当代大学生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较,他们的求学经历、生活条件、所处社会大环境都相对优越,也没有经过必要的挫折教育,因此,他们意志往往比较脆弱,克服困难的能力也较差,常常是对社会的要求较高,对自我的要求较低。

  当前,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成为不少地方采用人才的两个新标准。参与“三下乡”实践,其目的是为了支援农村的教育事业,同时给农民带去相应的指导,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并从群众中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用于知道自己的将来的学*生活工作。

  现在大学生,除了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以外,很有一部分是来自城市的,往往这些学生家庭环境好,父母亲更是不允许或者不支持自己的孩子参加所谓的“三下乡”实践活动,这样,学校所提倡的通过“三下乡”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就未能够达到。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三观指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由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主要是围绕自己出发,致使大学生自身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不足,更不用说参与“三下乡”活动服务人民了。

  另外,没有人选择反对大学生兼职、打暑期工或实*,大家都认为只要不影响学*能够积攒经验可以为以后的工作打基础。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应当刻苦学*专业知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运用知识的技能。不能否认有过打工经历的同学,看起来要比其它同学更成熟、社会适应力更强,但对于学生,社会适应力只是一方面的衡量指标,大学期间主要的任务是学业结构的搭建,即知识结构、专业结构的搭建,为了打工影响甚至放弃了专业知识的学*,结果是得不偿失的。

  结论与建议:

  “三下乡”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新时期的深化发展,是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有益补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作为一名大学生,如果能引导大学生将强烈的使命感转化为学*,服务、实践、奉献等实实在在行动,把行动变为责任,将会使大学生在人生轨迹上树立起更高的起点。

  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应该说不仅有助于他们较快适应、融入社会,同时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由之路;志愿者服务,将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利用专长服务社会,回报社会。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培养自身的社会责任感,这是一种贯穿于日常生活当中的社会实践形式,以小见大,以细微之处见长,是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一种长效机制。现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形式。很多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到各地和很多行业去进行社会实践和社会考察,回校后进行认真的讨论总结,用他们自己的视角来理解社会,思考未来的人生道路。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菁选(扩展9)

——法律意识社会调查报告合集5篇

  法律意识社会调查报告 1

  调查目的:

  关注酒后驾驶对自身家庭以及社会的危害,对酒后驾驶提出防范措施。调查时间:20xx年3月18日—20xx年4月18日调查地点:律师事务所、交警队等。调查对象:法律工作者、干警等。

  调查方式:

  本调查报告采取网上收集资料、电话、面谈等方法进行调查。

  为了完成“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法学专业专科教学计划;加强对国情、民情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尤其是对我国司法实践的了解;培养和训练认识、观察社会的能力以及运用法学理论和法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我于20xx年3月18日至4月18日在峨眉山市某律师事务所和某交警队进行了关于酒后驾驶的社会调查,现就调查情况做如下报告:

  一、酒后驾驶的基本情况

  首先,我们先来分析酒后驾车的原因,在交警部门的帮助下,我在网上从个人角度和社会监管角度分别做了调查,得出的结论显示酒后驾车的主要原因从驾驶人个人角度来看,依次是朋友的怂恿,占44.65%;侥幸心理,占24.73%;以为自己酒量大和技术高,占30.62%。从社会监管角度看,依次是:现有法律法规处罚力度不大、占29.87%;相关部门监管不力、占27.00%。从客观因素来看,依次是担心车辆停放在外不安全、占24.65%;担心次日早上需要用车、占19.53%。此次调查共有194名网友提交了调查意见,其中,绝大多数为男性,共134人,占94.69%;中青年网友居多,31到40岁的占44.51%;学历层次丰富,大专以上学历占到70.79%,高中及以下的占29.21%。

  根据来自网上的调查显示,有93.45%的被调查者同意酒后驾驶属于违法行为,但被问及是否有过酒后驾驶行为时,仅有24.68%的被调查者从未有过酒后驾驶行为。在被问及酒后驾驶人员存在何种心理时,有38.64%的被调查者认为酒后驾驶人员过高的相信自己的驾驶技术,46.75%的被调查者认为酒后驾驶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另外,有的14.61%被调查者认为酒后驾驶人员存在侥幸心理。

  这里我们来区分两个概念:酒后驾车与醉酒驾车,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属于饮酒后驾车;醉酒驾车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其实,酒量的好坏和血液酒精浓度没有必然关系,有的人虽然自己觉得很清醒,根本没醉,但血液酒精浓度却已经达到0.8mg/ml以上了。一般来讲,如果喝得极少,血液酒精浓度不到0.2mg/ml,但啤酒喝三瓶左右,红酒喝半瓶左右,或者白酒喝3两左右,人的血液酒精浓度就可能已经超过0.8mg/ml了。

  二、酒后驾驶的危害

  清华大学汽车碰撞实验室曾进行了“远离酒后驾驶”的活动,在实验室证明了酒后驾驶的危险性。未饮酒前,他们的刹车反应时间分别为0.75秒、0.56秒和0.56秒。在饮一听350毫升啤酒30分钟后,酒精开始在体内发挥作用,同样的机器测试结果显示,三人的'反应时间分别提高到1.22秒、1.38秒和1.05秒。实验证明交通事故的危险度随着驾驶员血液中酒精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酒精对驾驶的影响包括:

  1.视觉能力变差。一般人在*常状态下的视觉角度为180度,酒后的视觉角度将会缩减,喝越多,就越无法看清旁边的景物;此外,亦可能抓不准目标,看不清楚车道线,对光的适应也变差了。

  2.运动反射神经迟钝:驾驶人以为脚提起来要踩煞车,其实已慢了一两秒。车速如果是60公里,一秒钟车子就已经跑了16.67公尺,若是时速100公里,一秒行驶距离则为27.78公尺,这种相差其后果是相当危险的。根据研究指出:呼气酒精浓度达0.25mg/L以上或血液中酒精浓度达0.05%(50mg/dL)以上,将产生复杂技巧的障碍、驾驶能力变坏,肇事率比未饮酒时高二倍。而在呼气酒精浓度达0.55mg/L以上或血液中酒精浓度达0.11%即110mg/dL以上时,其*衡感与判断力障碍度升高,肇事率比未饮酒时高十倍;其实身体中酒精浓度在这样的标准以上,大多数人会感觉很不舒服,头晕、心跳急促、呕吐等。

  3.触觉能力降低。由于酒会对人的中枢神经起麻醉抑制作用,酒后人的手、脚触觉反应较*时降低,踩制动踏板时软弱无力,方向盘掌握不稳,车辆容易失控,驾驶人脚提起来要踩刹车,其实已慢了一两秒。而一辆车时速60公里,一秒钟跑出16.67米;若时速100公里,一秒则为27.78米,这种相差其后果是相当危险的。

  4.判断能力降低:饮酒后,人对光、声刺激的反应时间延长,操作错误增加,从而无法正确判断距离和速度。实验证明,饮酒者每100毫升血液中含酒精50毫克时,反应能力即有所下降。达到100毫克时,下降约35%,达到150毫克时,下降50%,并使人动作失调,手脚失控。血液中酒精含量越高的驾驶人,越不能正确思考和判断车宽与路宽的关系,行为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三、酒后驾驶的防治对策

  我国对酒后驾车引发的交通事故和刑事案件是有明确的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法律意识社会调查报告 2

  秉承学院团委“实践真知,提升自我,服务社会,共建和谐”的宗旨,今年寒假我选择了社会调研活动作为我的实践内容。众所周知,法律是我们维护正当权益的武器,只有充分运用法律,才能很好地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而拥有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是运用法律的前提。大学生作为具有专业知识的21世纪高级人才,其法律意识是否健全呢?于是我对汕头大学留校过年的50名外地大学(非本科法学专业)进行了调查。

  一、研究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时间为XX年年2月10日,在我的高中同学的帮助下,对汕大未返乡过年的50名非法学本科专业的外地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方式是无记名填写调查问卷,人工进行调查结果分析,从而得出调查结论。

  二、调查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了基本了解,调查情况如下:

  ⑴、你生长在()

  a、农村74%b、城市26%

  ⑵、在你所有的经历中,曾经运用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吗?()

  a、有18%b、没有82%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大学生并不拥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当其政党权益受到侵犯时,都没有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而是存在“算了”、“算自己倒霉”等等之类的想法。而在生长在农村的大学生中这一现象较为明显。

  ⑶、你能区分违法和犯罪吗?()

  a、能24%b、不一定能14%c、大部分能62%

  ⑷、你认为你目前法律学*中的主要问题是()?

  a、懂得法律知识但不会实际运用32%

  b、缺乏法律知识40%

  c、能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并解决现实问题28%

  ⑸、你是否关注国家的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

  a、经常12%b、偶尔74%c、从不14%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只有12%,即6个人(调查对象为50人)会经常关注国家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还有14%,即7个人表示自己从不去关注,这表明了大学生对法律的重视程度是非常不够的,其认为自己只要守法不违法,法律是离自己很遥远的。

  ⑹、你知道《劳动法》里规定的试用期x长时限是()?

  a、三个月22%b、六个月48%c、一年30%

  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试用期x长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而在调查中发现,有52%的大学生不知道,这一问题与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相关,可见大学生对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了解并不多。

  ⑺、你认为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是()?

  a、很重要,是维护权益的有效手段32%

  b、比较重要,有时试图用法律解决问题42%

  c、一般重要,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运用法律26%

  d、不重要0%

  法律意识社会调查报告 3

  秉承学院团委“实践报告真知,提升自我,服务社会,共建和谐”的宗旨,20xx年的寒假我选择了社会调研活动作为我的实践内容。众所周知,法律是我们维护正当权益的武器,只有充分运用法律,才能很好地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而拥有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是运用法律的前提。大学生作为具有专业知识的21世纪高级人才,其法律意识是否健全呢?于是我对汕头大学留校过年的50名外地大学(非本科法学专业)进行了调查。

  一、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时间为20xx年2月10日,在我的高中同学的帮助下,对汕大未返乡过年的50名非法学本科专业的外地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方式是无记名填写调查问卷,人工进行调查结果分析,从而得出调查结论。

  二、 调查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了基本了解,调查情况如下:

  ⑴、你生长在( )

  A、农村 74% B、城市 26%

  ⑵、在你所有的经历中,曾经运用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吗?( )

  A、有 18% B、没有 82%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大学生并不拥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当其政党权益受到侵犯时,都没有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而是存在“算了”、“算自己倒霉”等等之类的想法。而在生长在农村的大学生中这一现象较为明显。

  ⑶、你能区分违法和犯罪吗?( )

  A、能 24% B、不一定能 14% C、大部分能 62%

  ⑷、你认为你目前法律学*中的主要问题是( )?

  A、懂得法律知识但不会实际运用 32%

  B、缺乏法律知识 40%

  C、能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并解决现实问题 28%

  ⑸、你是否关注国家的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 )

  A、经常 12% B、偶尔 74% C、从不 14%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只有12%,即6个人(调查对象为50人)会经常关注国家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还有14%,即7个人表示自己从不去关注,这表明了大学生对法律的重视程度是非常不够的,其认为自己只要守法不违法,法律是离自己很遥远的。

  ⑹、你知道《劳动法》里规定的试用期最长时限是( )?

  A、三个月 22% B、六个月 48% C、一年 30%

  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试用期最长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而在调查中发现,有52%的大学生不知道,这一问题与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相关,可见大学生对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了解并不多。

  ⑺、你认为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是( )?

  A、 很重要,是维护权益的有效手段 32%

  B、 比较重要,有时试图用法律解决问题 42%

  C、 一般重要,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运用法律 26%

  D、 不重要 0%

  ⑻、超市的工作人员要求搜身,你会怎么样做?( )

  A、 拒绝 84%

  B、 如果对方态度强硬就接受 10%

  C、 完全接受 0%

  ⑼、假如你的亲人欠某基金会的钱无力偿还,基金会连同民政局把你的`亲人抓去关起来,放话拿钱才放人,你会怎么做?( )

  A、 忍气吞声,凑钱领回亲人 8%

  B、 到民政局理论,要求放人 16%

  C、 通过法律手段维护亲人的人身自由权 76%

  ⑽、当你参加勤工俭学或是工作时,你会有意向与用人单位签定合同吗?( )

  A、有 72% B、没有28%

  从⑻、⑼、⑽的数据可以发现,依然有少部分大学生不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 原因分析

  (一)、学生方面的因素。

  (1)缺乏主动性。根据调查了解到,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式,大学生将更多的时间放在自己专业科目的学*上,他们普遍认为只要学好专业知识,锻炼好各方面的能力,将来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一*之地,也就可以了,不必浪费在学法律与自己的专业不相关的知识上,而且,多数大学生认为法律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因而,很少大学生会主动学*法律知识,对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也只求考试过关,大多数学生重学分轻实效,也是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之一。

  (2)缺乏远见性。没有学*相关的法律知识,没有法律意识,即使当自己的正当权益受侵犯时,也不懂得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调查表明,很多大学生认为,自己目前并不需要法律,而等到真正需要时,才觉得为时已晚。

  (3)缺乏实践性。在调查中,很多大学生反映,法律知识是懂了,但是根本不知道如何应用,而长时间后,知识便逐渐淡忘,每个非法学专业的专业都开设有《法律基础》这门课,详细讲述了相关的法律知识,然而,理论知识没有结合实践,而最终流于形式。

  (二)、教师、学校方面的因素。

  (1)重视程度不够。除了法律专业的以外,其他院系的有关法律的课程,老师都不会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可以自由看自己喜欢的专业课书或是课外读物。只要保持课堂安静就可以了,也没有向学生讲明到底法律的重要性有多大,基本死板的按照教学大纲授课,老师重视程度不够,学生自然也不够用心。由此,学生得到的法律知识更加缩水了。

  (2)课堂气氛沉闷。法律知识相对于其他学科,比较枯燥,老师一般按大学教学大纲死板授课,极少联系实际,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昏昏欲睡,失去上课的兴趣。

  对于大学生而言,学*法律知识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形成正确的信仰起到关键的作用。所谓学以致用,只有将学到的东西用实践检验其是否正确,只要给学生提供实践的*台,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才能增加对法律的认识,提高法律意识。

  法律意识社会调查报告 4

  秉承学院团委“实践真知,提升自我,服务社会,共建和谐”的宗旨,今年寒假我选择了社会调研活动作为我的实践内容。众所周知,法律是我们维护正当权益的武器,只有充分运用法律,才能很好地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而拥有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是运用法律的前提。大学生作为具有专业知识的21世纪高级人才,其法律意识是否健全呢?于是我对汕头大学留校过年的50名外地大学(非本科法学专业)进行了调查。

  一、研究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时间为XX年年2月10日,在我的高中同学的帮助下,对汕大未返乡过年的50名非法学本科专业的外地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方式是无记名填写调查问卷,人工进行调查结果分析,从而得出调查结论。

  二、调查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了基本了解,调查情况如下:

  ⑴、你生长在()

  a、农村74%b、城市26%

  ⑵、在你所有的经历中,曾经运用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吗?()

  a、有18%b、没有82%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大学生并不拥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当其政党权益受到侵犯时,都没有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而是存在“算了”、“算自己倒霉”等等之类的`想法。而在生长在农村的大学生中这一现象较为明显。

  ⑶、你能区分违法和犯罪吗?()

  a、能24%b、不一定能14%c、大部分能62%

  ⑷、你认为你目前法律学*中的主要问题是()?

  a、懂得法律知识但不会实际运用32%

  b、缺乏法律知识40%

  c、能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并解决现实问题28%

  ⑸、你是否关注国家的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

  a、经常12%b、偶尔74%c、从不14%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只有12%,即6个人(调查对象为50人)会经常关注国家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还有14%,即7个人表示自己从不去关注,这表明了大学生对法律的重视程度是非常不够的,其认为自己只要守法不违法,法律是离自己很遥远的。

  ⑹、你知道《劳动法》里规定的试用期x长时限是()?

  a、三个月22%b、六个月48%c、一年30%

  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试用期x长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而在调查中发现,有52%的大学生不知道,这一问题与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相关,可见大学生对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了解并不多。

  ⑺、你认为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是()?

  a、很重要,是维护权益的有效手段32%

  b、比较重要,有时试图用法律解决问题42%

  c、一般重要,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运用法律26%

  d、不重要0%

  法律意识社会调查报告 5

  实*期间我主要对关于郭继魁与XX市中兴经贸有限公司、XX市中兴建筑公司、XX市中兴房地产开发公司及尹杰买卖合同纠纷一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参加了案件审理的全过程,并被特许参加合议庭评议。案件具体情况如下:

  一、案件的由来和审理经过

  郭继魁与中兴经贸有限公司、中兴建筑公司、中兴房地产开发公司及尹杰买卖合同纠纷一案由XX市XX区人民法院xx年4月29日作出(xx)四西民二初字第349号民事判决。宣判后,郭继魁不服,提出上诉,XX市中院于xx年7月4日立案,并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上诉人郭继魁、委托代理人盖如涛,被上诉人XX市中兴经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经贸公司)委托代理人胡振儒,被上诉人XX市中兴建筑公司(以下简称建筑公司)委托代理人苏军,被上诉人XX市中兴房地产开发公司(以下简称开发公司)委托代理人付佳宾,被上诉人尹杰、委托代理人窦树法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二、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加人情况

  上诉人(原审原告):郭继魁

  委托代理人:盖如涛。

  被上诉人(原审被告):中兴经贸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刘连贵

  委托代理人:胡振儒

  被上诉人(原审被告):中兴建筑公司

  法定代表人:刘连贵

  委托代理人:苏军,

  被上诉人(原审被告):中兴房地产开发公司

  法定代表人:吴孝贵

  委托代理人:付佳宾,

  被上诉人(原审第三人)尹杰,

  委托代理人:窦树法

  三、原判要点和上诉的主要内容

  原告郭继魁诉称:1999年6月7日原告与被告XX市中兴建筑公司签订商品房出售协议书,将中兴二期工程⑥-⑦,2/0a-b轴约86*方米商网出售给原告,原告按合同约定交房款30万元,后又于1999年9月26日、9月30日分两笔交增面积款13万元。但被告XX市中兴经贸有限公司至今未履行合同,交付房屋。此房于xx年5月被被告XX市中兴房地产开发公司卖给第三人尹杰,是重复买卖,这种行为是无效的。现原告诉至法院,要求被告XX市中兴经贸有限公司履行合同交付房屋,并承担诉讼费。

  被告XX市中兴经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经贸公司)辩称:原告所述无异议。被告XX市中兴建筑公司与原告所签的合同是受经贸公司的委托,是合法有效的,原告是初始买受人,交付了全部房款,应予以保护。第三人与XX市中兴房地产开发公司所签购房合同是重复买卖行为,开发公司发现重复出售后,已通知第三人解除合同,且第三人的房款未全部支付现金,是用一辆车折抵了20万元房款,是无效合同,经贸公司可以按照规定赔偿第三人损失。

  被告XX市中兴建筑公司(以下简称建筑公司)辩称:被告建筑公司与原告签订的购房合同合法有效,原告已按合同约定交纳了全部房款,第三人与XX市中兴房地产开发公司签订了购房合同属于重复买卖,是无效合同,不应支持。

  被告XX市中兴房地产开发公司(以下简称开发公司)在法定期限内未做答辩。

  第三人尹杰诉称:第三人于xx年4月6日与被告开发公司签订商品房销售合同是合法有效的,且被告经贸公司已确认了第三人的买卖关系;他们之间是恶意串通,损害了第三人的利益。

  原审法院认为:与原告签合同的被告建筑公司不具有销售房屋主体资格,与第三人签合同的被告开发公司具有销售房屋的主体资格,虽然原告购房时间早于第三人买房时间,但原告与第三人的各自买受行为不是建立在同等条件之上,故不存在初始买受权问题,原告与被告建筑公司签订的《购房协议书》无效。但被告建筑公司明知不具有预售商品房条件就与原告签订了商品房买卖合同,且受益人被告经贸公司在同意此房卖给原告之前,就已给第三人换了房款收据,因此二被告的行为对原告是一种欺诈行为。被告经贸公司以持有《商品房出售许可证》为由,愿将争议房屋卖给原告,但《许可证》是在xx年7月取得的,不能对抗以前的买卖行为。被告开发公司发现该商网重复出售后,于xx年9月6日向第三人发出通知,因无权出售此房,要求解除合同。但被告经贸公司于xx年5月17日给第三人更换了交付房款的收据,换收据的行为就是被告中兴经贸公司同意将此房出售给第三人的意思表示,解除合同是单方行为,是无效的。因此,第三人与被告开发公司所签购房合同是合法有效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九条之规定,判决:被告XX市中兴房地产开发公司与第三人尹杰签订的合同合法有效,其买卖关系成立;被告XX市中兴建筑公司与原告郭继魁签订的合同无效,被告XX市中兴建筑公司于本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日起立即返还原告郭继魁购房款43万元,并给予房款43万元一倍的赔偿损失,两项合计86万元。被告XX市中兴经贸有限公司承担连带责任。

  上诉人郭继魁请求撤销原审法院判决,依法重新判决郭继魁与建筑公司买卖商品房合同合法有效,保护上诉人的初始买受权。其理由概括为:建筑公司是该房屋的施工单位,出卖此房是该楼房投资人经贸公司委托同意的,卖房款由经贸公司用于支付工程款。此后经贸公司于xx年7月取得《商品房销(预)售许可证》后,又对建筑公司买房行为再次予以确认。郭继魁买房是1999年6月7日,尹杰重复买该房合同是二年后的xx年5月,同尹杰算帐“换据”是xx年6月,均在经贸公司xx年7月取得《商品房销(预)售许可证》之前。但尹杰的购房合同,此前卖房人已声明废止,而对上诉人购房协议,卖房人在取得《商品房销(预)售许可证》后又予确认。据此应认定初始购房合同有效,此后重复购房合同无效。

  被上诉人经贸公司、建筑公司、开发公司对上诉人的上诉请求及理由无异议,经贸公司同意按照规定赔偿第三人的损失。

  被上诉人尹杰辩称:原审判决正确,应予维持。上诉人郭继魁与经贸公司、建筑公司、开发公司之间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的利益。尹杰与开发公司签订的商品房销售合同是合法有效的,购房款已按合同约定全部交齐。且被经贸公司以开具购房款收据的形式予以确认,因而尹杰的合法权益应受到保护。

  四、对事实和证据的分析及认定

  1996年9月XX市计划委员会批准开发建设座落于XX市XX区英雄大街20号:0204-39的站前批发市场项目。项目开发人是开发公司,投资并组织建筑施工管理人是经贸公司,建筑施工是建筑公司。工程于1998年6月开工。

  1999年6月7日郭继魁与建筑公司签订了《购房协议书》(建筑公司对外销售商品房是由经贸公司委托),郭继魁购买中兴在建二期工程一层商网⑥-⑦,2/0a-b轴,建筑面积约86*方米,交付房款30万元,同年9月26日、9月30日又交增面积款13万元,因该商网内部装璜工程未完工,未能交付使用。

  xx年4月25日尹杰与开发公司签订了《商品房销(预)售合同》,尹杰购买中兴在建二期工程一层商网⑥-⑦,2/0a-b,轴建筑面积89.5*方米,按合同约定交付房款34.5万元,建筑公司开据了收据,经贸公司又自自己名义予以换据。该建筑面积与郭继魁购买的建筑面积均为商网一层同一处房屋。起诉前,尹杰在未取得进户手续,未经卖方同意的情况下,对该房屋自装防盗门上锁,予以占有和控制。

  xx年9月25日,在吉林扬信律师事务所律师(经贸公司法律顾问)胡振儒的见证下,由中兴企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经贸公司、开发公司三家相互关联、又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法人代表,对站前批发市场新建楼房(中兴二期工程建筑楼房)的所有权进行了确认。三方协商一致,确认该新建批发市场楼房为经贸公司所有,该公司对此批发市场楼房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xx年7月29日经贸公司取得《商品房销(预)售许可证》后,对过去委托建筑公司出售的商品房,及建筑公司与郭继魁签订的购房协议再一次进行确认。xx年9月6日开发公司以无权出售商网房屋为由,向尹杰送达了解除商品房销售合同通知,并要求解决善后事宜。后因尹杰强行占有了合同约定房屋,xx年10月23日郭继魁向XX区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取得协议约定商品房。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菁选(扩展10)

——大学生意识调查报告实用5篇

  大学生意识调查报告 1

  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一个人的思想认识程度,一个没有思想高度的人,是走不远,也飞不高的。大学生的思想意识直接决定了他们的人生目标,从而,间接的体现了他们的人生价值。

  我选择对此问题进行调查也是有众多原因的。就我个人的思想意识变化而言,我受启发最深的一次是,在看过《走西口》这部电视连续剧之后。我意识到自己是多麽的无知,多麽的渺小,简直就是一个冷血动物,不配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剧中田家大院的祖训:

  “大忠大爱为仁,

  大孝大勇为义,

  修齐治*为礼,

  大恩大恕为智,

  公*合理为信。”

  当我被其感动的落泪时,我才发现,我是多麽的不仁、不义、不智…于是我决定改正。

  在那个时代背景下,被从新定义的“仁、义、礼、智、信”为:

  “天下一统为仁,

  民族兴亡为义,

  自强不息为礼,

  福亏自盈为智,

  以义取利为信。”

  面对如此定义的“仁、义、礼、智、信”,我羞愧的无地自容。我不得不承认,童年时我从来都没爱过国,因为我太无知,太傻,傻到不知道国家是个怎样的概念。后来,渐渐长大了,由于家庭的变故,我变得很自私。因为那时的.我总认为:爸爸不要我了,再也不会有人会爱我,我也不会去爱谁,更何况是国家和人民呢?中学时,我一直对外界报有排斥心理,总觉得我的不幸是社会造成的,对我们的党和社会更是冷漠。后来有幸读了大学,由于家庭特别困难,我自然也接受了不少的助学金、奖学金,并办理了助学贷款,虽然这都是国家和人民的钱,我内心却只有一点的感恩,很多时候还是认为自己是不幸,我宁愿不要这些恩赐,我只要我美满的家庭。直到我看过《走西口》之后,我的良心才被发现,彻底否定了小学时的无知,中学时的自私。在我做人的原则里又增加了“仁、义、礼、智、信”。现在,我也透彻的理解了田青心中的“仁、义、礼、智、信”:

  “世界大同为仁,

  祖国山河为义,

  家国天下为礼,

  刚柔相济为智,

  一诺千金为信。”

  从而,“仁爱、忠义、礼和、睿智、诚信”成了我一生都要为自己遵守的诺言。

  我的思想意识变化使我不断的进步、提高。小学时,不知道为什么学*,所以在学校里混度日;中学时,受家庭变故的影响,妈妈是最大的受害者,当时就是为妈妈而学*,为了给妈妈争口气,为了让妈妈过上好日子,可是当时的成绩并不理想,经常遭到挫折,然而却不能够让自己重获得力量—站起来—从头再来;大学时(仅前三个学期),总觉得学*是为自己所学的,自己需要提升各方面的能力,用知识来武装自己,可是当我遇到困难、成绩不理想时,总想自暴自弃,埋怨自己脑子太笨,总看不到自己取得的成绩,很自卑,好像永远都走不出低谷,就这样自己经常被自己打败;但是,现在就不一样了,我觉得是在为国家为人民而学*,我要成为能造福国家和人民的人,因为我的大学是人民供我读的,如果没有国家和人民,我就没有如此好的机会读书。我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回报社会,为了那些受难的孩子们。就是这个信念,使我永远都不会被任何难打败。因为我有足够的力量和勇气再站起来,继续前行,用更严格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是自己成就一番事业。

  大学生意识调查报告 2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而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核心是弘扬民族精神,激发民族斗志。从“五四”以来,大学生一向被认为是最爱国的群体,但自从改革开放后,许多外来文化的加入使得一些年轻人迷失了方向,他们盲目的追求所谓的新潮,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都是空谈,毫无意义,更有甚者更改国籍,这种盲目的世界观使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受到影响,也对当代大学生造成很多不良的影响。为此,本小组进行了一项针对大学生爱国意识的调查,通过调查我校大学生爱国意识有关情况,了解当代大学生在爱国主义方面存在的问题,积极的采取措施进行补救。为了能够走进当代大学生的内心,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特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意识状况进行了调查。

  关键词:大学生爱国意识爱国主义精神思考对策

  *年来,中国的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问题已是中国社会问题中排序在前几位的重要问题。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接触新鲜事物的途径得以增加。外来文化使得中国文化得以发展,但是很多大学生出现了哈韩哈日的现象,不仅仅是着装方面,就连思想认识也已经出现了偏离,他们盲目的认为爱国主义在当今的社会已经不再需要。这种现象的发生使爱国主义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当代大学生多数人都表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一定的爱国意识,但仍有少数大学生爱国主义意识

  还比较淡薄。大学生是祖国建设的顶梁柱,只有大学生的爱国意识提高了,中国才能处于不败之地。由此对我校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调查,调查分析如下:

  1你认为你爱国吗?

  本题的结果分析表明,64.3%的人很爱国,30.8%的人一般爱国,14.2%的人无所谓爱不爱国。从中可以发现,大学生都是具有爱国意识的。而多数同学能够保持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烈的民族自豪感。

  2你觉得一个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表现在哪些方面?

  对于本题,14.2%的人积极关心国家大事,时刻等待国家号召,为国家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35.7%的人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社会,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42.8%的人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精神于传播中华文明;7.1%的人认为好好学*、天天向上就是对祖国的最大贡献。

  3我们现在处于和*年代,你觉得现在弘扬甘于奉献、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具有现实意义吗?

  本题结果分析表明,50.0%的人觉得非常有意义,没有革命先烈们的敢于奉献、敢于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哪有我们现在安居乐业的生活,我们要时刻记得他们的这种精神,并传承下去;35.7%也有的人觉得有意义,但是和*年代强调敢于奉献的精神有点杞人忧天;14.3%的人觉得没有意义和*年代,强调敢于奉献、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不合理的,我们应该保持*静的心态,好好生活就算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了;0%也有的人不清楚。

  4你对现在青年中对国家的情感现状满意吗?

  52.9%的人觉得满意,大部分大学生对国家和民族有着相当的感情;也有28.6%的人觉得是个人问题不需要关注;28.6%的人不满意,认为很多大学生和中国传统或当代的文化思想正在脱节;当然还有其他的想法。

  5目前,我们的国家飞速发展,国际声望越来越高,你是否感到了一股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由问卷调查可知,21.4%的人非常自豪,为我们的国家进步喝彩,为中国加油;64.3%的人自豪,我们的国家慢慢步入大国的行列,但是和发达国家还有一段差距;14.3%也有的人,没有自豪感,我们的国家体制不健全,国民的素质普遍不高,和西方国家比较起来差距太大;没有人没有任何自豪感,对国家的发展并不了解。

  6你认为作为当代大学生,认真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与报效祖国的理想关系大吗?

  对于本题,46.2%的人认为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与报效祖国的理想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不仅能够为我们的`国家做出贡献,同时提高我们国家总体的实力,让我们的国家发展更迅速;7.7%也有的人认为有一定的关系,毕竟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能为自己找到更好的工作,与国家的发展并无太大的关系;46.2%的人觉得没有任何关系,这类人认为自己好就是好,国家的发展与好坏与自己毫无关系。

  7你能谈谈大学生义务服兵役是否可行?

  经由调查问卷可得知,多数人认为是可行的,因为大学生义务服兵役既锻炼了自己的意志和体魄,同时也增强了自身的爱国热情,为国家效力,还可以从中锻炼大学生的抗压能力,在苦难中能坚强面对,这些都为以后

  的创业或人生理想打下基础。还有就是国家的军事强大了,也就是国家的硬件实力也强大了,所以大学生服兵役是可行的;当然也有少部分人认为不可行,因为会耽误学业,影响以后的前途。

  总结建议: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而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核心是弘扬民族精神,激发民族斗志。从“五四”以来,大学生一向被认为是最爱国的群体,但自从改革开放以后,许多外来文化的加入使得一些年轻人迷失了方向,他们盲目地追求所谓的新潮,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都是空谈,毫无意义,更有甚者更改国籍,这种盲目的世界观使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受到影响,也对当代大学生造成很多不良影响。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接触新鲜事物的途径得以增加。外来文化使得中国文化得以发展,但是很多大学生出现了哈韩哈日现象,不仅仅是着装方面,就连思想认识也已经出现了偏离,他们认为爱国主义在当今的社会已经不再需要。这种现象的发生使爱国主义受到了严重冲击。当代大学生多数人都表示热爱祖国,具有一定的爱国意识,但还有少数大学生爱国意识薄弱。大学生是建设祖国的顶梁柱,只有大学生的爱国意识提高了,中国才能处于不败之地。

  我校大学生在爱国意识方面觉悟很高,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主动寻求爱国主义教育的能力较低,因此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希望通过学校的加入使我校同学的爱国主义情怀得以提升。

  一、爱国教育必须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采取多样形式,让大学生们从内心深处热爱我们的祖国。具体可以通过向学生介绍中华民族历史上的爱国主义英雄,介绍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英雄模范人物,来增进大学生的爱国意识。这点学校已经做了,但位置不合适,内容较少更新。也可以通过旅游娱乐的方式大力进行爱国教育。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及时了解社会主义祖国的巨大成就。

  学校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投影教室放映有关爱国教育的影视节目。另外可以在晚上专门组织学生看中央一套的新闻、焦点访谈、科技博览、军事天地等节目,让同学们分析当前局势,激发出同学们强大的爱国热情。

  三、爱国主义教育应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各学科教育都可以而且也应该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政治教学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日常生活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在生物课堂上介绍当今世界各国在生物科技领域的研究状况,比较我国目前的发展状况,以激发学生的爱国和求知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结民族力量,振兴中华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当代青年要想作为民族有为的一代,这样才能使民族振兴,祖国强大。

  大学生意识调查报告 3

  调查时间:20xx年9月10日-20xx年9月25日

  调查地点:新疆乌鲁木齐市

  调查对象:各高校大学生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调 查 人:电大北校区20xx秋法学专科学员 周峰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和社会主义法制制度的逐步建立及完善,社会对个人的要求越来越高,法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依法办事,已成为人们的共同信念。一个国家的法律体制完善与否也日益成为衡量这个国家现代化程度高低的标志。然而,根据有关数据表明:*几年来我国大学生的违法犯罪率呈大幅度增长趋势,可见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制观念对大学生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我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归类分析,对当前大学生对法律的认识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对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了一定的计策。我还通过直访大学生,更加直接、清楚地了解到大学生的心里话,从而更加深入了解到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情况。

  一、调查问卷分析大学生法律意识存在的问题

  对新疆各大院校学生进行了法律意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80份,收回68份。男女比列1:1。

  (一)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有待提高。

  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衡量法律意识水*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董舆教授通过他的法律意识调查报告显示出:“人们的法律意识水*的高低与其文化程度成正比。”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普遍不高。当前我国大学生大都重视专业课,而对法律基础课不予以重视。另一方面,高校的《法律基础》课学时有限,要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想大幅度的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是很困难的。因此,高校大学生在这有限的课时中获得的法律知识也是有限的。

  (二)大学生法律意识欠缺、法制观念淡薄。

  法律意识是指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和心里的总和。法制观点是高层次的法律意识,是人们对于现存的法律规范、法律活动和法律关系等现象的概括和总和。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决定着大学生,甚至是以后走入社会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当前,非法律专业大学生法律知识匮乏,就容易产生错误的法律判断意识、淡薄的法制观念。在这种错误意识和观念支配下的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无法预料。

  (三)法律权利意识弱于法律实用意识

  权利和义务是整个法律体系的核心内容,任何法律都不在乎是主体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法律观念和法制观念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主体的权利观念的强弱,权利意识对大学生法制观念的培养尤为重要。权利意识既包括对自我权利的认识、要求,也包括对他人权利的必然和必要性。没有对他人权利的尊重,就没有现代意义的权利观念。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和法制建设的进行,大学生越来越关注一些法律现象,在事关社会问题的解决尤其是身边的涉法问题时,他们能首先想到应该运用法律。但是,当他们自身遇到问题时,却因缺乏权利意识而极力回避,既缺乏对自己权利的维护,又缺乏对他人权利的尊重。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积极主动地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而是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法律,甚至会放弃法律武器,采用报复的手段来讨回“公道”。另一方面,在事关自己的利益时,比如说在评优评奖、入党、就业、担任干部等具体切身利益面前,却一马当先,采取尽可能的手段,逃规避法为自己谋利,有时甚至导致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在一方面,当自己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权益时,比如晚上熄灯后大声喧哗,影响他人休息,不经允许随意拿别人的东西,考试作弊等,完全不顾及他人的权利,甚至极力逃避,推卸责任,企望能法外开恩、法理容情,缺乏承担法律责任的意识的勇气。

  (四)法律意识层面有待提高

  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一个主要内容,是衡量法律意识高低的主要依据。掌握法律知识的多少,法律水*的高低与法律意识成正比,随着我国法制的不断健全,内容的不断丰富,大学生整体的法律知识水*也应随之提高。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并不理想。高校学生大多重视专业课而忽视基础课,因而多数学生对基础课只有到了考试的时候才临时抱佛脚应付了事,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大学生就不可能把法律基础课上好,就不会有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同时,除了法学院校外,不少高校法律基础课课时过少,教师只能略教一些法律知识,大学生也只不过略懂一些法律概念和常识。由于当前大学生法律基础知识比较薄弱,法律知识水*不高,因此,造成了他们一些错误的法律观点、淡薄的法制观念。错误的法律观点主要表现在:一是权与法不分、有不少学生认为在当今中国,权大于法;二是违法与犯罪界限不清,把二者等同起来;三是道德与法的界限不清,把道德规范作为法律规范,把道德情感当作法律准则,认为不符合道德规范的就是违法,淡薄的法制观念主要表现在:当自己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时,不知道用法律手段类似保护自己。或者不相信法律,放弃法律武器。

  (五)大学生的法律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脱节

  在我国任何一所高校都开设法律基础课作为非法律专业学生的选修课,在法律基础课上通过老师的讲授能够学到一定的法律知识,学生们都知道遇到问题、纠纷应该采取法律措施,拿起法律的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利。但是在现实中,如同学之间发生矛盾冲突时,有的同学就不能采取正确的方法解决,往往是头脑一热,就采取一些过激的,甚至愚昧的方式,最终造成严重的后果;有的同学则是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却不懂得如何用法律保护自己。因此,提高大学生运用法律知识的实践能力,使其学以致用,是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

  二、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大学生犯罪率高的客观原因有以下三个

  (一)有的家长教育方法不好,有些是对孩子无原则的溺爱、袒护和娇纵,致使孩子对自己的不良行为产生“合理感”;有些是孩子出现问题后采用极端粗暴方式管教,无情的谩骂,甚至赶出家门。另外有的家长有不良嗜好的也有可能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

  (二)学校教育存在偏差。

  主要表现在:一是重视学生的智育教育,对学生的品行教育重视不够。为了应付考试,有压缩、挤占其它非考试科目课的现象发生。虽然学校有教给学生一定的法律知识,但却只局限与课本或书面上,未能真正教会学生运用法律,导致学生只会口头上的法律知识。

  (三)、社会诱因的侵蚀。

  *几年来,社会上不良风气对大学生有很大的腐蚀作用,***门有时对文化市场管理不够严格。另外,当前社会很多市民的法律意识淡薄,在这种社会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造成大学生对法律的不重视,导致有些大学生由于存在侥幸心里而走上的犯罪的道路。

  三、 大学生犯罪率高的主观原因有以下三个

  (一)有的大学生法律观念淡薄,不学法、不懂法,往往从一些影视作品、电脑游戏、书刊杂志中,吸收一些不健康的东西,加上他们有的认识问题的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差,看问题简单、片面,待人处事往往感情用事,很少经过深思熟虑,常常不计后果。

  (二) 有的大学生性格内向、孤僻,加上来自学校、家长、社会等方面的压力大,心理长期受压抑,缺乏倾诉对象,*时又得不到正确的引导,成为违法犯罪的心理动因。再加上易冲动,不能克制自己的情绪,以致造成明知故犯的严重后果。

  (三)有的大学生虽然对法律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现实生活中,受他们所处的环境和背景影响,往往会因为克制不住私欲而忽视了法律做出违法的事情。

  由此可见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因素有很多。根据调查显示,有的大学生认为家庭对他们法律意识的影响较大。他们觉得父母是孩子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现代社会是一个法制社会,作为一名大学生要学*法律知识,学法才能知法,知法才能守法,知法才能用法,知法才能护法,只有全体人民的法制意识加强了,才能实行依法治国,我们的国家才能不断强大。然而,目前我国一部分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还比较低,未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有些大学生虽然认识法律知识,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未能将其合理运用,这也是当前大学生在法律层面上的一大弊病。

  大学生意识调查报告 4

  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法律意识如何直接关系到未来国家法制建设的进程。为此我们对在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状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法律知识的及法律知识重要性的认识、主动应用法律知识的能力、守法与护法意识、法制观及对法律的信任度、基本法律知识的了解与掌握。计10道题。该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份,回收30份。

  (一)法律知识及法律知识重要性的认识。42.1%的学生的法律知识主要于课堂,47.3%的学生法律知识于电视、电台和报纸,受家庭影响及其他的占10.6%。说明学生学*法律知识的广泛,但课堂与其他传播媒介占据主要部分。当问及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时,只有20%的同学认为法律“非常重要,我有麻烦首先想到法律途径解决,没有法律我就没有办法生活”,63.3%的同学认为“法律比较重要,我有时会尝试使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另外16.6%的同学认为法律不太重要或者根本没作用。约1/2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强弱受学校的影响最大,约1/3的学生认为社会是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最大因素,家庭及个人因素只占20%。从中可以看出,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同学对法律的认识仅限于理论层面,还没有渗透到日常的学*生活中。学校组织的一些宣传活动或讲座只有43.3%的同学觉得能学到一些东西,剩余56.7%的同学觉得太形式化,不愿去浪费时间,或者没有参加过。

  (二)主动应用法律知识的能力。在实际生活中,有意识的应用法律知识的学生比例仍然不高,问卷中,试过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同学只有10%,90%的同学选择暂时没试过。参加勤工俭学或兼职时,有意向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的只占70%,仍有30%的学生完全没有这个意识。买了某种价值不菲的商品但后来现被骗后只有46.7%的同学会利用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40%的同学选择直接到商店找负责人赔偿,6.7%的同学选择把商品扔了,当买个教训,6.6%的同学选择“到处跟别人说这个商品是假的,叫人不要买。”这说明学生的**意识普遍不强。但可喜的是,当问到“当你真正处于一件法律案件中”有83.3%的同学认为自身法律意识不够,但懂得咨询专业人士,16.7%的同学则认为自身的法律知识足够,而且懂得咨询专业人士。法律本身是一门学理性极强的学科,不掌握一定的法律基础理论,就难以用理论解决现实存在的法律问题。

  (三)守法、护法意识。由于传统法律意识的思维惯性,以及教育与宣传舆论的局限,大多数学生的法律意识处于一种被动的守法状态,虽然有较高的守法意识,但自觉性仍有待提高。对于一些轻微的违法违规行为,有40%的同学坚决不做,56.7%的同学选择会视情况而定,还有3.3%的同学则不介意,跟大众一起做。对于一些来路不明的自行车63.3%的同学认为自己不会去买,36.7%的同学则会买,因为很喜欢。

  (四)法制观及对法律的信任度。当问及“一次你的一个亲密无间的朋友,向你借600元生活费,答应三个月之后还,你会要求他(她)写借条给你吗?”时,46.7%的同学认为不用写,30%的同学认为写不写都无所谓,只有23.3%的同学认为应当写。大多数同学的法律意识还停留在法律心理阶段,只是基于自身日常生活对法律现象的一种表面的、直观的感性认识,远没有形成高水*的法律思想体系。“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与普通人一样犯了罪,应当公*对待。该选项得到了96.7%的支持率,说明“法律面前人人*等”这一观念已经深入民心。守法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任何人犯了罪都应该受到应有的惩罚。另外,结果显示,所有被调查同学都希望能不断提高自身法律意识。这说明同学对法律意识在现代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清醒的认识,希望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

  (五)基本法律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在调查问卷中,我们设计了10道具有固定答案的题目考查同学对法律知识的了解程度。各题答对率如下:

  1、你知道《劳动法》里面规定试用期最长是多久吗?30%

  2、父债子还,是否正确?76.7%

  3、你知道全国法制宣传日是哪一天吗?67.7%

  4、王某有三个儿子,王某在病死之前当某个儿子的面做了口头遗嘱,这种遗嘱是否有效?43.3%

  5、刘某现在17周岁,父母双亡,主要靠自己打工维持生计,则刘某属于?26.7%

  6、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及不能完全辨别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按照民法规定称为?66.7%

  7、刑法规定应负刑事责任最低法定年龄是10%

  8、甲某和其12岁儿子共同抢劫,其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40%

  9、投毒去**,当被害人服毒后尚未死亡之前,犯罪悔悟,并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抢救,但抢救措施未生效,被害人死亡,这种行为属于。60%

  10、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仍放任这种结果发生是。33.3%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是明显欠缺的。在严峻的就业形势的压力下,大多数同学会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专业科目的学*上,从而忽略了对法律知识的学*。有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明显增多,占社会刑事犯罪的比例持续上升。其原因之一就是不懂法,不知法。没有学*相关的法律知识,没有法律意识,那么,即使是当自己的正当权益被侵害时,也不懂如何通过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问卷调查的基本结论是: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仍亟待增强。

  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修养,提升法律思维水*,不仅是我们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我们不仅要学*法律知识,掌握学*方法,参与法律实践,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而且要树立法律信仰,宣传法律知识,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自觉维护社会主义的法律权威。

  另外,在学*法律知识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培养:

  ①法律至上意识。美国法学家伯尔曼说过“在法治社会中,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他形同虚设。“信仰法律,崇尚法律是人们对法律的一种尊重。法律的权威不仅于其强制性,更源于人们对法律的尊重、信赖和崇尚。

  ②公民意识。培养公民意识就是培养树立人人*等的法治观念,权利与义务辩证统一的观念,民主与法制辩证统一的观念。从而正确认识自己与国家的关系,与人民的关系,以主人翁的态度正确对待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

  大学生意识调查报告 5

  众所周知,法律是我们维护正当权益的武器,只有充分运用法律,才能很好地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而拥有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是运用法律的前提。大学生作为具有专业知识的21世纪高级人才,其法律意识是否健全呢?于是我对汕头大学留校过年的50名外地大学(非本科法学专业)进行了调查。

  一、研究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时间为xx年年2月10日,在我的高中同学的帮助下,对汕大未返乡过年的50名非法学本科专业的外地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方式是无记名填写调查问卷,人工进行调查结果分析,从而得出调查结论。

  二、调查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了基本了解,调查情况如下:

  ⑴、你生长在()

  a、农村74x%b、城市26x%

  ⑵、在你所有的经历中,曾经运用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吗?()

  a、有18x%b、没有82x%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大学生并不拥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当其政党权益受到侵犯时,都没有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而是存在“算了”、“算自己倒霉”等等之类的想法。而在生长在农村的大学生中这一现象较为明显。

  ⑶、你能区分违法和犯罪吗?()

  a、能24x%b、不一定能14x%c、大部分能62x%

  ⑷、你认为你目前法律学*中的主要问题是()?

  a、懂得法律知识但不会实际运用32x%

  b、缺乏法律知识40x%

  c、能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并解决现实问题28x%

  ⑸、你是否关注国家的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

  a、经常12x%b、偶尔74x%c、从不14x%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只有12x%,即6个人(调查对象为50人)会经常关注国家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还有14x%,即7个人表示自己从不去关注,这表明了大学生对法律的重视程度是非常不够的,其认为自己只要守法不违法,法律是离自己很遥远的。

  ⑹、你知道《劳动法》里规定的试用期最长时限是()?

  a、三个月22x%b、六个月48x%c、一年30x%

  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试用期最长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而在调查中发现,有52x%的大学生不知道,这一问题与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相关,可见大学生对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了解并不多。

  ⑺、你认为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是()?

  a、很重要,是维护权益的有效手段32x%

  b、比较重要,有时试图用法律解决问题42x%

  c、一般重要,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运用法律26x%

  d、不重要0x%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