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收入调查报告 (菁华3篇)

首页 / 调查报告 / | 2022-11-29 00:00:00 调查报告

居民收入调查报告1

  消费者对于通胀的厌恶,对于GDP的冷漠,以及对于投资的担忧,与企业界的态度差别很大。为您编辑了“居民收入逆周期讨论”

  *两年在较高通货膨胀的宏观背景下,消费者对于通胀的厌恶,对于GDP的冷漠,以及对于投资的担忧,与企业界的态度差别很大。这一态度差异具有国民收入统计方面的依据。从收入分配看,居民收入逆周期,企业利润份额顺周期。即持续一段时间的高增长可能带来通胀的上升,导致居民收入增长率的下降,引起公众的情绪和对宏观政策的负面评价,进而导致宏观政策调整滞后于经济信号。然而逆周期只是在短期波动剧烈的时候才存在,如果低增长低通胀持续一段时间,居民收入增长率也会降下来。所以从较长的时间段来看,居民收入仍然是顺周期的。

  一、居民收入逆周期

  图2显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占名义GDP的比例与名义GDP的增长率有非常强的正相关性,简单说就是利润份额是顺周期的。这里考虑名义GDP,包含了通胀率顺周期的情况。在不考虑滞后等细节的时候,说到一个变量顺周期可以理解为与真实GDP正相关,也可以理解为与名义GDP正相关。名义的劳动收入、利润和财政收入都是顺周期的,这一点没有问题,但是利润份额顺周期有更强的意思。财政收入份额也是顺周期的,只有劳动份额是逆周期的。再分配中的变化对这样的周期性没有大的影响。

  利润份额顺周期的情况在其他经济中也存在。由于给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和一般的工资粘性,以及借贷利率的事先决定,企业利润对于经济景气的弹性一般来说都比较大。*的情况更进一步加强了利润的弹性。一是很大的国有部门包括*和企业的就业和工资对于短期经济景气的反应很差,再是利率显著缺乏弹性。后者在企业负债率比较高的情况下影响更大。

  不过,居民收入份额与名义GDP的短期反向变化并不必然导致居民实际收入增长率与实际GDP增长率的反向变化。后者比前者更强。从前者到后者,需要几个有关的弹性达到一定的量值。这包括通胀率对GDP增长或缺口的弹性,利润和劳动收入对于名义GDP的弹性以及再分配中的一些情况。主要参考工业利润和名义GDP的关系,再考虑通胀率对GDP的弹性,可以认为图1中的情况是可能的。

  但是考虑到通胀的滞后,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与GDP的同期反向变化关系仍然难以成立。在需求扩张引起高增长的早期,通胀还没有起来,居民收入份额虽然下降,但绝对的增长率仍然上升,这导致了真实收入增长率上升。在晚些时候,CPI通胀率上升,居民真实收入增长率才开始下降。所以应当存在一个滞后的负相关关系。这里,CPI通胀率特别是食品通胀率的变化,与更多的变量有关,难说有一个确定的滞后时间,在一些情况下,就可能出现同期负相关的结果。

  最*几年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下降,这早晚会导致利润率的下降,但是否会影响到利润和劳动收入的份额并不很确定。从其他同类型经济的情况看,经济增长率显著下降的过程确实伴随着劳动报酬份额的上升。这是一个比较长时期的变化趋势,在短期内难以产生很显著的影响以至达到使居民收入和GDP增长率反向变化的结果。最*两年的情况,可能仍然是以周期性变化的影响为主,但劳动收入份额的长期趋势可能已经发生并产生了一定的效果。

  二、通胀对金融资产本金的影响

  需要强调的是,逆周期只是在短期波动剧烈的时候才存在,如果低增长低通胀甚至通缩持续一段时间,居民收入增长率也会下来。所以从较长的时间段来看,居民收入仍然是顺周期的。

  三、反通胀舆论的影响

  在过去两年,基于较高的通胀,对于宏观政策上刺激需求的倾向或者可能性有不少批评,而本来就存在的对投资高增长的担忧进一步增强,对2008年底的“4万亿”政策的负面评价也在增加。这样的舆论可能对今年以来的宏观政策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尽管很多企业感受到了严重的困难,盼望政策宽松,但消费者更担心政策宽松引起通胀回头。回顾过去,同样的情况在1988年前后和1994年前后的高通胀时期也出现过。

  这里的分析是希望从收入分配的角度来理解企业界和消费者群体的不同感受。消费者对于通胀的厌恶,对于GDP的冷漠,对于投资的担忧,与企业界的态度差别巨大。考虑到逆周期的情况,对问题的理解也许有助益。当然,与总量上收入份额波动相关的,还有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问题以及其他一些问题。逆周期只是很多问题中的一个。

  这样来理解,过去治理通胀有时候在一定程度上“矫枉过正”是有基础的。持续一段时间的高增长可能带来通胀的上升,导致居民收入增长率的下降,引起公众的情绪和对宏观政策的负面评价。如果没有收入分配方面的积极调整,可能性很大的政策选择就是保持一段时间的紧缩,直到有所过度。这或许就是一种被动调整。

  在被动调整开始的一段时间,居民收入增长率比较高。但是,如果在GDP增长率比较低情况下,调整持续时间太长,对企业和财政收入挤压太过,就可能导致内生的通货紧缩。1996-1999年,在主动紧缩和被动紧缩中,调整后居民收入增长率显著高于GDP增长率,导致了企业的很多困难,最后产生了大规模的下岗和银行坏账,居民收入增长率随之降下去了。

居民收入调查报告2

  1、新*成立后,我国在发展战略上长期实行重工抑农、以农补工的发展战略是日前城乡差距扩大的历史原因。

  新*建立初期,为了迅速改变我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建立工业化体系,在当时财力匮乏的特定历史条件下,我们只能采取剥夺农业的方式,长期运用工农产品"剪刀差",低价收购农产品,高价出售工业品来积累资金,扶持工业的发展。同时还采取了严格的户籍制度,限制农民迁入城市,形成了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迅速拉开了城乡差距。

  导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原因还存在于:当我国工业化体系建立之后,并没有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重工抑农、以农补工的政策进行相应的调整,而是对农村和农民的掠夺采取了新形式。如在城镇发展中,低价征用农村工地,改革开放20多年来,通过廉价占用上地资源途径,剥夺农民收入每年达几千亿元,20XX年,各级城镇*从上地一级市场获得收入1318亿元,企业从上地二级市场获得的收入高达7178亿元,从征用上地剥夺农民的收入远远超过了过去的"剪刀差’。直到20XX年,国家相继出台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降低和取消农业税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后,加之粮食价格的恢复性上涨,才出现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略有缩小的情况。

  2、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还是客观经济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

  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首先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在生产领域,生产同种商品的众多生产经营者中,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其生产的商品符合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可以获得正常利润;其生产的商品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就可以获得超额利润,发财致富;其生产的商品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得不到正常利润,甚至亏损和破产,沦为贫困者。在流通领域,生产者所生产的商品供不应求,其产品价格就上涨,就可以获得超额利润;生产者所生产的商品供求*衡,则可获得正常利润;生产者所生产的商品供过于求,其产品价格就会下降,甚至卖不出去,生产者就得不到正常利润,甚至亏损或破产,沦为贫困者。价值规律的优胜劣汰作用,必然对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起着分化的作用,从而导致两极分化。

  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是按劳分配规律作用的结果,因此,在按劳分配规律作用下也会产生两极分化问题。

  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是资本积累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以无偿的占有劳动者的劳动来更多地占有劳动者的劳动,其结果是贫富两极分化日趋严重。

  价值规律、按劳分配规律、资本积累规律相互交织,共同发生作用,推动着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

  3、不恰当的强调效率优先,忽略社会公*也是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之一。

  实际上,我们在强调效率优先的同时,连公*也没有兼顾。"效率优先,兼顾公*"甚至变成了"效率优先,不顾公*"。

  4、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过程中,新旧两种体制并存以及市场体制的不完善和法规的不健全也是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

  转轨时期贫富收入差距扩大的体制和政策因素主要有:

  (1)强调效率优先,忽视社会公*,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2)不同地区和领域采取不同的经济政策,由于政策差异导致的收入差距,如沿海地区率先对外开放和建立经济特区,使这此地区最早受惠于改革开放的政策偏好,率先富裕起来了。(3)改革开放后,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一部分在非公有制企业从事经营的私营企业主和经营管理者,特别是在外资企业从事经营管理的高管人员,他们的收入大大高于公有制企业的职工,不同所有制企业的职工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尤其是私营企业主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4)市场机制发生的作用尚未覆盖全社会,一些领域和行业还存在着垄断,尤其行政垄断行业,由于垄断而产生的垄断收入没有得到调节

  ,从而导致了部门之间、行业之间收入分配的不公*。

  (5)国有企业的改革。国有企业在改革和转制过程中,部分国有企业被改制、兼并,还有部分国有企业破产,造成了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和失业,沦为贫困者。与此同时,大量国有资产流失,有部分人借国有企业改革化公为私而暴富。国有企业改革中一般职工同经营管理者的收入差距也在扩大。

  5、不合理的分配体制以及分配体制改革的滞后是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

  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从分配的角度来说,包括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环节。初次分配在价值规律、按劳分配规律、资本积累规律和讲求效率规律的作用下必然会扩大收入差距,促使两极分化。

  经济结构的调整带来利益关系的演变导致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结构调整中长线产业和短线产业中利益分配的非均衡性。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长线和短线并存的局面。

  第二,结构调整导致不同地区之间利益分配的非均衡性。

  第三,在通常情况下,新兴产业和高附加值产业总是分布在拥有较高科学技术水*和文化较为发达的大中城市,而低附加值产业和传统产业总是分布在科学技术水*较低和文化水*落后的农村地区。这就导致了城乡居民收入水*的扩大。

居民收入调查报告3

  这次小区之行,着实让我感触颇多,我想再从我们调查的结果具体谈谈我的个人看法!

  从我们收集回来的问卷结果分析来看,整体来看,有以下几个良好发展现象:

  1.小区居民XX年较之XX年月收入有显著的增加,这十年收入基本呈上升趋势。

  2.这十年发展以来,高低收入差距依然明显,但有缩小的趋向。

  3.不同行业收入差距较大。

  4.十年来,社会保障体系越来越完善,居民生活水*显著提高。

  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如下几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1.十年以来,城镇不同单位职工工资收入分配一直不均匀,行业之间收入差距仍然较大。

  2.十年来,随着新劳动力不断地涌入市场,劳动力市场呈现供大于求的态势,居民就业压力大,人力资本价格下滑,影响了职工收入的正常增长。

  3.部分小区居民的主观因素影响了他们就业前景和增加收入,有的待业人员要求太高,由于找不到合适的体面轻松的工作,或者因为岗位辛苦、待遇低不愿意就业;部分小区居民受传统的观念影响较深,有满足现状的思想,缺乏拼搏创业的进取精神,部分人存在着投机取巧、侥幸获利思想,希望借股票,赌博等投机活动一夜暴富,缺乏了相应的健康理性的理财知识。

  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对策解决难题:

  1.首先居民和*工作人员都应该对目前的收入差距有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正确的认识。

  2.要重视对教育资源的公*分配。只有给低收入者提供更多的受教育机会,提高他们的生产能力,他们才能有能力和机会更多地参与市场竞争,分享到更多经济增长的成果,才能真正有利于缩小差距。

  3.要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归根到底要靠发展,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只有生产力不断提高,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收入差距问题。

  我是一名大学生,或许再过两年,我就会走上社会,今天我站在一位旁观者的角度看社会,明天我就会身处其中,我不知道自己的将来会是怎样,也许今天的自己还能理性的去看待一些问题,或许当自己步入社会后,当自己独自面对这些问题时,自己也会看不清,也会犯错,自己也不愿屈就一些不情愿的工作,但我相信,今天我付出的每一份劳动,做出的每一份努力,将来都会有所回报,或许不那么尽如人意,但自己至少拼过,我的青春不后悔,聚散终有时,一半清醒一半醉,我拿青春赌明天!

  (附文:今天阳光明媚,我和我的伙伴们一起步行去了镇江市xx社区做实践调查,这个社区咋一看,挺旧的,仔细一瞧,还真挺破的,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

  我们团队先绕着小区到处转了转,很快就遇到了第一位受访者(可能由于是白天中午,大多数年轻人都不在家,我们只遇到了一些中老年长辈),在简单的交谈后,我们说明了我们的来意,大叔明白后也很配合,表示愿意支持我们的工作,很快我们第一份问卷就完成了,这也让我们尝到了甜头,以为这份工作本身就很简单。

  于是我们又继续前行,可是接下来就没那么幸运了,可能天热的原因,在外面闲逛的人越来越少,我们经过几家开门的人家,很多爷爷奶奶辈的在搓麻将,打扑克牌,我们难住了,这时团队里面发生了分歧,一部分赞成继续前进寻找散户,还有一部分主张回去守住小区大门,静等出入的住户,当一个团队出现混乱情况时,这时组长就起了决定作用,商议了一会儿,最终我们还是同意一起继续前进了......

  走了大概3分钟,我们又遇到一位叔叔,他在家门口干些修补的杂活,本身就有点困乏的我们就冒昧打扰了叔叔,我们还是简单交代了我们的身份和来意,但这次效果明显不及第一次,我们几人零碎说了几句,可是叔叔好像没听见我们说话,只顾赶着自己手上的活,可是我们并不想继续走了,我们还是坚持请求叔叔支持一下我们工作,就这样我们僵持了大概1分钟,叔叔见我们毫无退意,便停下手中活,抬头瞥了我们一眼,我们都感到很开心,“你们走吧,没看见我正在忙嘛!”这个回答,出乎了我们所有人的意料,我们的工作热情瞬间跌落至谷底,谁说真情就一定能打动人?

  尽管很不情愿,但我们每个人还是拖着自己沉重的身躯向前踱行,只是感觉心里多了点什么,同时也少了点什么,原来事情并不总是和我们想的一样,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那么骨感。

  或许正如那句古话所说,老天不负有心人,上帝为你关上了一扇窗,必定在某个地方为你打开了一扇门,组长见我们各个情绪低落,团队里面怨声不断,及时的收拾好自己的情绪后,并很快带动了我们的情绪,简单几句鼓励加油的话,在那个时候足以回暖我们“受伤”的心,为了早点回去,我们稍作休息,很快就重整旗鼓,加快步伐,突然,在一个凉爽的风口,我们遇到了很多坐着谈话聊天的大叔大妈,我们每个人情绪瞬间为之一振,这一低一涨,稳定情绪后,组长简单地分了工,我们每个人领着指定的任务开始工作了,不一会儿,我们就意外提前完工了,跟大叔大妈们致谢后,我们就开心的离开了小区。


居民收入调查报告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居民收入调查报告 (菁华3篇)(扩展1)

——农村收入调查报告 (菁华3篇)

农村收入调查报告1

  加快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问题和中心任务,也是农业、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全球金融危机进一步加剧,我县农民收入状况如何,影响农民增收的症结何在?20xx年**月份,对所在地的农村农民收入进行了一次实地调查,调查采取听汇报、入户调查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农民收入状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并形成调查报告。

  一、农户收入的现状

  本次共走访调查农户52户,其中,纯农业户38户;亦工亦农户7户;以农为主,农闲时兼营服务等三产业的4户;纯经商办企业的3户。其中,20xx年度家庭年收入1万元以下的3户;1万元(含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8户;2万元(含)以上,3万元以下21户;3万元(含)以上,5万元以下17户;5万元(含)以上3户。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农民家庭收入还很低,加上生产、生活支出不断增加,农业结构调整成效尚未充分显现,农村劳动力难以充分就业,农民创业意识和技能薄弱等,使得农民在短期内增收还很困难。

  二、农户收入状况分析

  在调查前,笔者曾到当地*统计部门进行了相关情况的了解,20xx年该镇上报的农民人均纯收入4725元,比上年增幅15%。在此次调查的52户中,总人口213人,其中,劳力131人,在所调查的劳力中,外出务工106人。在农户的收入构成中,来源于一产业的收入716元;来源于二产业(含外出务工)的收入2187元;来源于第三产业的收入1822元,分别占总收入的15.2%、46.3%和38.5%。从收入构成可以看出,农民来源于一产收入较少,来源于二三产业的收入较多,尤其是外出务工收入占总比例最高。而一产收入中,退耕还林收入占70%以上,真正纯农业收入更低。

  通过以上分析,目前,我家乡农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还是靠外出务工收入,从调查出的外出务工人数占总劳力人数*81%的比率来说也是如此;其次是经商办企业的收入,单靠农业生产生活将十分困难。分析当前农户家庭经济收入低,增收困难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农民绝对收入水*较低。虽然被调查的52农户中,年收入2万元以上的占大多数,但*年来农村家庭开支逐年加大,尤其是教育、住房等到方面支出更大,致使被调查的约70%以上的农户全年没有结余,稍有变故就得负债。

  (2)增收速度缓慢。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过去的情况比速度大大降低。据资料显示,改革开放的前6年,农民人均收入的年增长按可比口径计算在14%~20%之间。而1997年以来*均只有4%。二是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比差距很大。按照到 20xx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人均GDP要达到3000美元的目标要求,农村人均收入每年的增长率要达到12.2%,同这个要求相比,实际发展速度要低得多。

  (3)城乡差距加大。*几年来,尽管国家相继出台一些有利政策,农民增收速度可以超过5%,但是仍然落后于城镇居民,使城乡差距继续扩大。

  (4)地区发展不*衡。不同地区之间农民的人均收入差距较大,并且这种差距没有缩小的趋势。据我了解,我家乡安徽省巢湖市在全国农村所处位次还较高,农民人均收入高于全国*均水*,西部内陆地区农民收入更低。

  造成我国农民收入问题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农民整体素质还不高,还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突出表现为文化素质较低。据调查分析,农民劳动力中,小学及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约占6%左右,初中文化程度的约占20%左右,高中文化程度的约占20%左右。

  (2)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还跟不上形势要求。调查发现,一是特色主导产业总量小,覆盖农户少。二是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三是结构调整不深入。以蔬菜为例,种植结构雷同,品种特色不明显,科技含量不高,大路菜多,贮藏、保鲜、深加工及包装、运输等严重滞后。

  (3)*及其职能部门引导、协调、服务功能滞后,不能有效地解决农民在生产过程中的诸多困难。一是信息服务滞后;二是技术服务跟不上。特别是高新技术应用上,技术与生产严重脱切,导致农民增收难;三是信贷部门缺乏有效的资金扶持措施,一家一户贷款困难。调查发现,多数农民都有强烈的增收意识,并有一些可行的增收项目,但苦于没有启动资金,而难以上马。

  三、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和建议

  现如今,*经济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对实现我国“保增长,调结构”的目标尤为关键。但是,收入差距过大,尤其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限制了我国刺激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活力与动力。因此,增加农民收入,对扩大消费需求进而推动经济增长至关重要。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对策有:

  1、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要增加农民收入,关键在于农民自身的素质的提高。这就要求*部门千方百计搞好农民技能培训,让农民更多更早地了解市场的最新信息和动态。

  2 、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农村服务业,提高民营企业发展水*,充分发挥工业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

  3、推进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充分挖掘农业内部潜力。这是农民增收的基础。要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发挥比较优势,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一是大力推广优质农产品,优化品种和结构;二是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形成优势产业带;三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创造新的消费需求。

  4、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拓宽农民增收途径。一是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发展小城镇,壮大县域经济,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二是加强对农民进城务工的引导和管理,把农民进城务工当成一项产业来抓,促进农民工跨区域流动,加快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5、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国家必须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帮助农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降低农村经济发展成本,促进农民增收。一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增基本建设资金应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每年新增教育、卫生、文化事业经费应向农村倾斜,以逐步缩小城乡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方面的差距。二要加大对农业、农民进行直接补贴的力度,进一步扩大范围提高标准。

农村收入调查报告2

  加快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问题和中心任务,也是农业、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全球金融危机进一步加剧,我县农民收入状况如何,影响农民增收的症结何在?20xx年**月份,对所在地的农村农民收入进行了一次实地调查,调查采取听汇报、入户调查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农民收入状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并形成调查报告。

  一、农户收入的现状

  本次共走访调查农户52户,其中,纯农业户38户;亦工亦农户7户;以农为主,农闲时兼营服务等三产业的4户;纯经商办企业的3户。其中,20xx年度家庭年收入1万元以下的3户;1万元(含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8户;2万元(含)以上,3万元以下21户;3万元(含)以上,5万元以下17户;5万元(含)以上3户。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农民家庭收入还很低,加上生产、生活支出不断增加,农业结构调整成效尚未充分显现,农村劳动力难以充分就业,农民创业意识和技能薄弱等,使得农民在短期内增收还很困难。

  二、农户收入状况分析

  在调查前,笔者曾到当地*统计部门进行了相关情况的了解,20xx年该镇上报的农民人均纯收入4725元,比上年增幅15%。在此次调查的52户中,总人口213人,其中,劳力131人,在所调查的劳力中,外出务工106人。在农户的收入构成中,来源于一产业的收入716元;来源于二产业(含外出务工)的收入2187元;来源于第三产业的收入1822元,分别占总收入的15.2%、46.3%和38.5%。从收入构成可以看出,农民来源于一产收入较少,来源于二三产业的收入较多,尤其是外出务工收入占总比例最高。而一产收入中,退耕还林收入占70%以上,真正纯农业收入更低。

  通过以上分析,目前,我家乡农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还是靠外出务工收入,从调查出的外出务工人数占总劳力人数*81%的比率来说也是如此;其次是经商办企业的收入,单靠农业生产生活将十分困难。分析当前农户家庭经济收入低,增收困难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农民绝对收入水*较低。虽然被调查的52农户中,年收入2万元以上的占大多数,但*年来农村家庭开支逐年加大,尤其是教育、住房等到方面支出更大,致使被调查的约70%以上的农户全年没有结余,稍有变故就得负债。

  (2)增收速度缓慢。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过去的情况比速度大大降低。据资料显示,改革开放的前6年,农民人均收入的年增长按可比口径计算在14%~20%之间。而1997年以来*均只有4%。二是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比差距很大。按照到 20xx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人均GDP要达到3000美元的目标要求,农村人均收入每年的增长率要达到12.2%,同这个要求相比,实际发展速度要低得多。

  (3)城乡差距加大。*几年来,尽管国家相继出台一些有利政策,农民增收速度可以超过5%,但是仍然落后于城镇居民,使城乡差距继续扩大。

  (4)地区发展不*衡。不同地区之间农民的人均收入差距较大,并且这种差距没有缩小的趋势。据我了解,我家乡安徽省巢湖市在全国农村所处位次还较高,农民人均收入高于全国*均水*,西部内陆地区农民收入更低。

  造成我国农民收入问题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农民整体素质还不高,还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突出表现为文化素质较低。据调查分析,农民劳动力中,小学及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约占6%左右,初中文化程度的约占20%左右,高中文化程度的约占20%左右。

  (2)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还跟不上形势要求。调查发现,一是特色主导产业总量小,覆盖农户少。二是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三是结构调整不深入。以蔬菜为例,种植结构雷同,品种特色不明显,科技含量不高,大路菜多,贮藏、保鲜、深加工及包装、运输等严重滞后。

  (3)*及其职能部门引导、协调、服务功能滞后,不能有效地解决农民在生产过程中的诸多困难。一是信息服务滞后;二是技术服务跟不上。特别是高新技术应用上,技术与生产严重脱切,导致农民增收难;三是信贷部门缺乏有效的资金扶持措施,一家一户贷款困难。调查发现,多数农民都有强烈的增收意识,并有一些可行的增收项目,但苦于没有启动资金,而难以上马。

  三、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和建议

  现如今,*经济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对实现我国“保增长,调结构”的目标尤为关键。但是,收入差距过大,尤其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限制了我国刺激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活力与动力。因此,增加农民收入,对扩大消费需求进而推动经济增长至关重要。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对策有:

  1、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要增加农民收入,关键在于农民自身的素质的提高。这就要求*部门千方百计搞好农民技能培训,让农民更多更早地了解市场的最新信息和动态。

  2 、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农村服务业,提高民营企业发展水*,充分发挥工业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

  3、推进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充分挖掘农业内部潜力。这是农民增收的基础。要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发挥比较优势,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一是大力推广优质农产品,优化品种和结构;二是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形成优势产业带;三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创造新的消费需求。

  4、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拓宽农民增收途径。一是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发展小城镇,壮大县域经济,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二是加强对农民进城务工的引导和管理,把农民进城务工当成一项产业来抓,促进农民工跨区域流动,加快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5、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国家必须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帮助农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降低农村经济发展成本,促进农民增收。一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增基本建设资金应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每年新增教育、卫生、文化事业经费应向农村倾斜,以逐步缩小城乡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方面的差距。二要加大对农业、农民进行直接补贴的力度,进一步扩大范围提高标准。

农村收入调查报告3

  一、研究目的

  1、实*目的及意义:

  在本次假期实践调查中,我们应积极进行实践调查有关情况,搜集整理资料,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分析数据,以达到以下实*目的:

  (1)运用本专业所学知识深入调查,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从而达到巩固所学知识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目的。

  (2)通过实*对目前农村家庭收入的各方面的调查,更好的了解现在农村低收入家庭的现状和特点,并深入分析农村贫困户致贫原因,从而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尽一份力量,同时我们也从中受到启发与教育树立强的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

  2、选题背景简介:

  三农问题仍然是社会热点问题之一,农民成为社会关注的对象。国家号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XX市正在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新的形势对加强对低收入群体的保护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农村工作的主线,为确保XX市全面实现小康,该是加大对农村落实群体的支持力度,多渠道增加贫困户的收入增强农村低收入户脱贫致富的信心。在这种形势下进行农村低收入家庭情况的统计,并根据样本进行分析。

  二、实*内容

  1、选题:农村低收入家庭生活保障状况调查

  2、选定总体: XX市三县两区低收入户

  3、抽样:选取XX市XX县大王镇韩庄村五户低收入家庭为样本

  4、参考定义:

  恩格尔系数: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例。

  5、统计过程及分析

  (1)收集数据

  到XX市统计局进行有关数据的统计并到韩庄村村委会及此村有关低保户家进行咨询。

  (2)整理数据

  ①运用观察法及相关的专业知识将收集好的数据进行汇总、整理、分析。②建立多种形式的统计表。


居民收入调查报告 (菁华3篇)(扩展2)

——居民收入调查报告范本10份

  居民收入调查报告 1

  农业稳,农村稳。”可见“三农”问题是当前摆在各级党委、**面前的一个重大的紧迫而繁重的政治问题经济问题。对于这样一个农业大乡来说,要实现富民强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突出抓好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因此促进农民增收必须有新思路和新举措,采取综合性措施,在发展战略、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上有一个大转变。针对上述原因,我认为,要使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应该如是做。

  **思想,增强市场意识,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就必须加大农业产业增收结构调整力度,自觉按照市场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想要发展就必须拥有市场,这是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一是增强市场主导意识,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靠市场引导生产,大力发展“市场农业”和“订单农业”。按照市场的要求来进行生产,不仅仅要以当前市场为导向,还要以未来的市场变化趋势为导向,形成“人无我有”的局面,抢占先机;

  二是增强质量效益意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在农产品相对过剩的背景下进行的,因此调整产业结构必须要适应市场化的需求,把提高农产品质量放在首位,形成“人有我优”的格局,提高农业产业经济效益;

  三是增强特色创新意识,调整农业结构不能盲目跟随,别人怎样调整就跟着怎样调整,这不仅仅会严重挫伤农民调整农业结构的积极性,还会使农民减收,因此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必须树立创新意识,注重特色,形成“人优我特”,促进农业增收。

  扩大劳动力转移输出,大力发展劳务经济。认真落实省市县关于加快农村剩余劳力转移输出的政策意见,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措施来抓。一是要强化宣传,大力营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输出的良好氛围,切实转变农民“死守家门、固守土地”的封闭观念,提高劳动力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二是坚持就地转移的和外出转移两手抓,推动农民就业多元化,鼓励农民自主创业,促进农民持久稳定增收。

  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单纯从大农业方面来促进是远远不够的,保持农业的稳定发展,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有道是“无工不富”。因此促进农民增收必须大力发展二三产业,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促进农民进厂就业,使一些有后顾之忧的'农民既能搞好农业生产,又能增加劳务收入;

  二是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引导农民“洗脚上岸”,发展个体商贸业和运输业,多方面拓宽增收渠道,保持农业增收稳定。

  强化培训,逐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当今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农民素质偏低已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瓶颈,要促进农民增收,就必须突破这个瓶颈,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一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杂志、互联网等手段,为农民解疑释难,最快捷的推广农业实用科技,普及农村致富实用技术,满足人民对科技的渴求;

  二是利用省市扶贫培训的契机,使一批农业生产骨干走出去,洗脚上岸进课堂,培养他们的市场头脑和科技头脑,提高一切围绕市场转,一切依靠科技干的致富本领,再让他们去培训农民,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夯实农业基础,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一是鼓励农民组织农业协会,按市场化要求组建股份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和“公司+协会+农户”的方式,开展农产品流通,农业生产及农村社区服务,促进农产品的产供销市场一体化,拓展增收空间。二是优化基层干部队伍,着力选择和和使用有技术、

  有经济头脑的农村基层干部,团结带领农民发家致富,务实创新的开展工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夯实农业基础,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加大资金筹措力度,积极编报项目向上争取资金,搞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规划和管理;

  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确保农业稳产高效;

  加快农业新机具的推广,推动农业机械化步伐,提高农民劳动效率;

  加快实施农村实事工程,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优化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发展农村经济,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使农民这个群体随着经济的发展,尽快富裕起来,是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中所不能回避和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为此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增强促进农民增收的紧迫感和自觉性,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尽快实现农业收入的较快增长,努力开拓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为建设小康、和谐做出更大的贡献。

  居民收入调查报告 2

  有关数据表明,*几年来,燕郊地区农民收入持续不断增加,年胜一年,对数据深入分析发现,村民们推陈出新,一改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传统农业模式,发展多项经营的商品农业,另外农民思想也发生转变,不再固守土地,离乡务工也推动了农民收入水*的提高。

  自从镇**提出“农民增加收入一个主要途径是调整 农业 产业结构”以来,乡党委、 ** 带领燕郊村民紧紧围绕 粮食 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抓调整,突出本地优势、因地制宜发展订单农业、大棚农业。在种植小麦,玉米的基础上,建设大棚生产基地,种植绿色生态食品,凭借燕郊是北京郊区的良好区位,大棚种植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相比前几年来看,20xx年农业的比较收益大幅提高提高,农民的人均收入由2500上升到3200。

  农民增加收入的另一个主要途径是外出务工收入据XX年年 统计 ,全乡总劳力8206人,其中长年外出务工 劳动 力2966人,约占总人口20.4%。从调查情况来看,外出务工劳动力按每年最低纯收入2400元来算,全乡仅外出务工一项可带回资金712万元,人均498元。

  在燕郊人民取得骄人的成绩同时,也存在着中国底层劳动人民的普遍弱势。

  当前农民的消费开支负但仍然过重,据调查,农民的收入主要支出于农业生产、 医疗 费、学费等。由于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有较大程度的增长,农业生产的费用仍然要占农民收入相当大的比例;另外是医疗费用支出,农民一旦生病住院,医疗费用支出比重就大幅度上升,尤其是主要劳动力生病后,致使该家庭劳动力缺乏,常常很快就会返贫。

  另外,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不高,虽然乡党委,**加大了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农民的素质有所提高,但是农民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主要体现在生产 经营 管 理 技能、 文化 科学素质和观念意识等方面,既影响了农业的生产,也影响了劳动力的移,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只能做苦力和劳动密度高的行业,未能以劳动力产生劳动价值,造成了人力资源的优势不能显现。

  农民经营生产方式粗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产规模过于狭小,规模经营还只是少数;二是 科技 含量低,农户缺少农作物新品种的应用、种植、病虫害有效预防等技术,新种一种家作物要花上三年五年的时间去培育;三是管理粗放,缺少精细耕种的田间管理以及精确的经济核算,造成了生产资料的极大浪费和生产成本的增加。

  农民的信息来源渠道单一。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户从真正意义上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成为相对独立的经营者和决策者,改革把农民推向市场经济的前台,农产品以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农民正确地掌握信息,指导生产经营成为在市场中取胜的必要条件,但从目前来看农民的信息来源渠道单一,农民信息不灵是农村的一大普遍现象,这就造成了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困难加大。

  农业结构不合理。一是种植结构不合理,大多数农民仍然把粮食生产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在买方市场的条件下农民增收产困难加大;二是品种不合格,突出表现在经济作物中“大路”品种多,特色品种少;三是产业化经营程度低,不能形成主导产业品牌做大做强。

  *年来,*** *** 高度重视“三农”问题,连续两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关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是当前各级党委、**的一个中心工作,事关全局,意义非凡。 “农业兴,农村富;农业稳,农村稳。”可见“三农”问题是当前摆在各级党委、**面前的一个重大的紧迫而繁重的政治问题经济问题。对于燕郊这样一个农业大乡来说,要实现富民强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突出抓好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因此促进农民增收必须有新思路和新举措,采取综合性措施,在发展战略、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上有一个大转变。针对上述原因,我认为,要使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应该如是做。

  **思想,增强市场意识,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就必须加大农业产业增收结构调整力度,自觉按照市场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想要发展就必须拥有市场,这是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一是增强市场主导意识,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靠市场引导生产,大力发展“市场农业”和“订单农业”。按照市场的要求来进行生产,不仅仅要以当前市场为导向,还要以未来的市场变化趋势为导向,形成“人无我有”的局面,抢占先机;二是增强 质量 效益意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在农产品相对过剩的背景下进行的,因此调整产业结构必须要适应市场化的需求,把提高农产品质量放在首位,形成“人有我优”的格局,提高农业产业经济效益;三是增强特色创新意识,调整农业结构不能盲目跟随,别人怎样调整就跟着怎样调整,这不仅仅会严重挫伤农民调整农业结构的积极性,还会使农民减收,因此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必须树立创新意识,注重特色,形成“人优我特”,促进农业增收。

  扩大劳动力转移输出,大力发展劳务经济。认真落实省市县关于加快农村剩余劳力转移输出的政策意见,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措施来抓。一是要强化 宣传 ,大力营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输出的良好氛围,切实转变农民“死守家门、固守土地”的封闭观念,提高劳动力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二是坚持就地转移的和外出转移两手抓,推动农民 就业 多元化,鼓励农民自主创业,促进农民持久稳定增收。

  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单纯从大农业方面来促进是远远不够的,保持农业的稳定发展,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有道是“无工不富”。因此促进农民增收必须大力发展二三产业,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促进农民进厂就业,使一些有后顾之忧的农民既能搞好农业生产,又能增加劳务收入;二是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引导农民“洗脚上岸”,发展个体商贸业和运输业,多方面拓宽增收渠道,保持农业增收稳定。

  强化培训,逐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当今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农民素质偏低已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瓶颈,要促进农民增收,就必须突破这个瓶颈,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一是充分利用 广播 、 电视 、杂志、互联网等手段,为农民解疑释难,最快捷的推广农业实用科技,普及农村致富实用技术,满足人民对科技的渴求;二是利用省市扶贫培训的契机,使一批农业生产骨干走出去,洗脚上岸进课堂,培养他们的市场头脑和科技头脑,提高一切围绕市场转,一切依靠科技干的致富本领,再让他们去培训农民,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夯实农业基础,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一是鼓励农民 组织 农业 协会 ,按市场化要求组建股份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和“公司+协会+农户”的方式,开展农产品流通,农业生产及农村 社区 服 务 ,促进农产品的产供销市场一体化,拓展增收空间。二是优化基层干 部队 伍,着力选择和和使用有技术、

  有经济头脑的农村基层干部,团结带领农民发家致富,务实创新的开展工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夯实农业基础,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加大资金筹措力度,积极编报项目向上争取资金,搞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规划和管理;加强农田 水利 设施建设,确保农业稳产高效;加快农业新机具的推广,推动农业机械化步伐,提高农民劳动效率;加快实施农村实事工程,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优化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发展农村经济,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使农民这个群体随着经济的发展,尽快富裕起来,是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构建 和谐社会 中所不能回避和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为此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增强促进农民增收的紧迫感和自觉性,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尽快实现农业收入的较快增长,努力开拓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为建设小康燕郊、和谐燕郊做出更大的贡献。

  居民收入调查报告 3

  有关数据表明,*几年来,地区农民收入持续不断增加,年胜一年,对数据深入分析发现,村民们推陈出新,一改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传统农业模式,发展多项经营的商品农业,另外农民思想也发生转变,不再固守土地,离乡务工也推动了农民收入水*的提高。

  自从镇**提出“农民增加收入一个主要途径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来,乡党委、**带领村民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抓调整,突出本地优势、因地制宜发展订单农业、大棚农业。在种植小麦,玉米的基础上,建设大棚生产基地,种植绿色生态食品,凭借是北京郊区的良好区位,大棚种植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相比前几年来看,农业的比较收益大幅提高提高,农民的人均收入由2500上升到3200.。

  农民增加收入的另一个主要途径是外出务工收入据统计,全乡总劳力8206人,其中长年外出务工劳动力2966人,约占总人口20.4%。从调查情况来看,外出务工劳动力按每年最低纯收入2400元来算,全乡仅外出务工一项可带回资金712万元,人均498元。

  在人民取得骄人的成绩同时,也存在着中国底层劳动人民的普遍弱势。

  当前农民的消费开支负但仍然过重,据调查,农民的收入主要支出于农业生产、医疗费、学费等。由于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有较大程度的增长,农业生产的费用仍然要占农民收入相当大的比例;

  另外是医疗费用支出,农民一旦生病住院,医疗费用支出比重就大幅度上升,尤其是主要劳动力生病后,致使该家庭劳动力缺乏,常常很快就会返贫。

  另外,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不高,虽然乡党委,**加大了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农民的素质有所提高,但是农民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主要体现在生产经营管理技能、文化科学素质和观念意识等方面,既影响了农业的生产,也影响了劳动力的移,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只能做苦力和劳动密度高的行业,未能以劳动力产生劳动价值,造成了人力资源的优势不能显现。

  农民经营生产方式粗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产规模过于狭小,规模经营还只是少数;

  二是科技含量低,农户缺少农作物新品种的应用、种植、病虫害有效预防等技术,新种一种家作物要花上三年五年的时间去培育;

  三是管理粗放,缺少精细耕种的田间管理以及精确的经济核算,造成了生产资料的极大浪费和生产成本的增加。

  农民的信息来源渠道单一。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户从真正意义上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成为相对独立的经营者和决策者,改革把农民推向市场经济的前台,农产品以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农民正确地掌握信息,指导生产经营成为在市场中取胜的必要条件,但从目前来看农民的信息来源渠道单一,农民信息不灵是农村的一大普遍现象,这就造成了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困难加大。

  农业结构不合理。一是种植结构不合理,大多数农民仍然把粮食生产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在买方市场的条件下农民增收产困难加大;

  二是品种不合格,突出表现在经济作物中“大路”品种多,特色品种少;

  三是产业化经营程度低,不能形成主导产业品牌做大做强。

  *年来,******高度重视“三农”问题,连续两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关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是当前各级党委、**的一个中心工作,事关全局,意义非凡。

  居民收入调查报告 4

  一、前言

  居民收入水*是直接影响市场容量大小的重要因素。居民收入水*一方面受制于宏观经济状况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国家收入分配政策、消费政策的影响。居民收入水*直接决定消费者购买力水*,收入水*高,则购买力强,反之则弱。作为一个学生,我们看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会有自身的局限性,得出的结论也是不成熟的,但我们仍愿意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通过本次调研活动去发现问题和反映问题,这也是我们这次社会实践的最重要的目的。

  二、概述

  (一) 调查主题:

  居民收入调查报告

  (二) 调查目标:

  理论结合实际,通过调查,进一步了解社区居民收入水*,以及当地收入水*公*程度,在调查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从而找出新理念,为当地居民将来生活的改善做出小小的贡献。

  (三) 调研时间:

  (四) 调查地点:

  广州市天河区东圃镇

  三、 调查意义

  (一) 通过本次调查活动,进一步了解某一地区居民收入状况及是否公*合理。

  (二) 当代大学生最重要的就是理论结合实践,通过此次调研活动,让我们深入到社会实践中,去体验社会体验生活,磨练自己,同时借此调查活动,增强团队的合作意识,实践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 调查分析

  广州市天河区东圃镇居民家庭基本情况

  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找出了判断分配*等程度的指标。设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和收入分配绝对*等曲线之间的面积为A,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右下方的面积为B。并以A除以A+B的商表示不*等程度。这个数值被称为基尼系数或称洛伦茨

  系数(简言之,它的经济含义就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均分配的百分比)。如果A为零,基尼系数为零,表示收入分配完全*等;如果B为零则系数为1,收入分配绝对不*等。实际的基尼系数介于0和l之间,国际上通常将0.4作为警戒线。收入分配越是趋向*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小,基尼系数也越小,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大。

  如果个人所得税能使收入均等化,那么,基尼系数即会变小。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均;0.2-0.3表示比较*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由于基尼系数给出了反映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数量界限,可以有效地预警两极分化的质变临界值,克服了其它方法的不足,是衡量贫富差距的最可行方法,所以,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和普遍采用。

  基尼系数是一个用来描述收入整体差距程度的重要指标。它由于给出了反映居民之间贫富差异程度的数量界线,可以较客观、直观地反映和监测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预报、预警和防止居民之间出现贫富两极分化。因此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和普遍采用。但是,基尼系数没有显示出来在哪里存在分配不公。国际上通常认为,当它处于0.3-0.4时表示收入分配比较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过大,超过0.5则意味着出现两极分化。从现实来看,世界各国对基尼系数的运用并不完全一致。国际间,并无制定基尼系数的准则,一些问题如应否剔除税项,应否剔除公共援助受益者,应否剔除非本地居民,或应否加入**的福利,并没有一致性,以至没有比较的准则。很多国家都是把它与其他因素结合起来,综合判断收入差距。在不少国家,基尼系数都有不同的标准和界线。总的来说,基尼系数只可参考,不能绝对化。

  由此可看出,东圃镇居民收入差距在扩大,两极分化情况不乐观。

  五、原因分析

  (一)政策鼓励原因——地区差异及群体差异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对过去长期存在的*均主义的反思,针对生产力水*较低、经济发展落后、人民收入普遍不高的基本国情,提出了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在这一政策提出后,国家采取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政策,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在投资、财税、外贸等方面都给予东部地区很大优惠,再加上东部地区原有的经济、技术、人才方面的.优势,所以东部地区的经济很快进入腾飞阶段,与中西部的经济发展拉开距离。

  (二)国家由于财力有限,对低收入者缺乏保障

  对低收入者的救助或保障应当是全面的,但当前最主要的是对职工实行最低工资制度。据了解,在已颁布最低工资标准的地区,大部分企业都按规定落实了这一制度,实施情况比较*稳,但也存在一些严重问题,比如由于部分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不景气,**只能批准他们暂缓执行最低工资标准。连这一最基本的保障措施运行起来都如此困难,更不用说其它的社会保障措施了。所以,在对低收入者进行保障方面,**也做得非常不够,调控乏力成为城市个人收入差距拉大的又一重要原因。

  (三)就业机会的不均等 。

  收入分配不*等既有产业结构变动引起的原因,也有体制改革和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带来的后果?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不断升级给“富者”带来了增收的机

  居民收入调查报告 5

 

  一、前言

  居民收入水*是直接影响市场容量大小的重要因素。居民收入水*一方面受制于宏观经济状况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国家收入分配政策、消费政策的影响。居民收入水*直接决定消费者购买力水*,收入水*高,则购买力强,反之则弱。作为一个学生,我们看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会有自身的局限性,得出的结论也是不成熟的,但我们仍愿意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通过本次调研活动去发现问题和反映问题,这也是我们这次社会实践的最重要的目的。

  二、概述

  (一) 调查主题:

  居民收入调查报告

  (二) 调查目标:

  理论结合实际,通过调查,进一步了解社区居民收入水*,以及当地收入水*公*程度,在调查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从而找出新理念,为当地居民将来生活的改善做出小小的贡献。

  (三) 调研时间:

  (四) 调查地点:

  广州市天河区东圃镇

  三、 调查意义

  (一) 通过本次调查活动,进一步了解某一地区居民收入状况及是否公*合理。

  (二) 当代大学生最重要的就是理论结合实践,通过此次调研活动,让我们深入到社会实践中,去体验社会体验生活,磨练自己,同时借此调查活动,增强团队的合作意识,实践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 调查分析

  广州市天河区东圃镇居民家庭基本情况

  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找出了判断分配*等程度的指标。设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和收入分配绝对*等曲线之间的面积为A,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右下方的面积为B。并以A除以A+B的商表示不*等程度。这个数值被称为基尼系数或称洛伦茨

  系数(简言之,它的经济含义就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均分配的百分比)。如果A为零,基尼系数为零,表示收入分配完全*等;如果B为零则系数为1,收入分配绝对不*等。实际的基尼系数介于0和l之间,国际上通常将0.4作为警戒线。收入分配越是趋向*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小,基尼系数也越小,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大。

  如果个人所得税能使收入均等化,那么,基尼系数即会变小。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均;0.2-0.3表示比较*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由于基尼系数给出了反映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数量界限,可以有效地预警两极分化的质变临界值,克服了其它方法的不足,是衡量贫富差距的.最可行方法,所以,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和普遍采用。

  基尼系数是一个用来描述收入整体差距程度的重要指标。它由于给出了反映居民之间贫富差异程度的数量界线,可以较客观、直观地反映和监测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预报、预警和防止居民之间出现贫富两极分化。因此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和普遍采用。但是,基尼系数没有显示出来在哪里存在分配不公。国际上通常认为,当它处于0.3-0.4时表示收入分配比较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过大,超过0.5则意味着出现两极分化。从现实来看,世界各国对基尼系数的运用并不完全一致。国际间,并无制定基尼系数的准则,一些问题如应否剔除税项,应否剔除公共援助受益者,应否剔除非本地居民,或应否加入**的福利,并没有一致性,以至没有比较的准则。很多国家都是把它与其他因素结合起来,综合判断收入差距。在不少国家,基尼系数都有不同的标准和界线。总的来说,基尼系数只可参考,不能绝对化。

  由此可看出,东圃镇居民收入差距在扩大,两极分化情况不乐观。

  五、原因分析

  (一)政策鼓励原因——地区差异及群体差异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对过去长期存在的*均主义的反思,针对生产力水*较低、经济发展落后、人民收入普遍不高的基本国情,提出了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在这一政策提出后,国家采取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政策,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在投资、财税、外贸等方面都给予东部地区很大优惠,再加上东部地区原有的经济、技术、人才方面的优势,所以东部地区的经济很快进入腾飞阶段,与中西部的经济发展拉开距离。

  (二)国家由于财力有限,对低收入者缺乏保障

  对低收入者的救助或保障应当是全面的,但当前最主要的是对职工实行最低工资制度。据了解,在已颁布最低工资标准的地区,大部分企业都按规定落实了这一制度,实施情况比较*稳,但也存在一些严重问题,比如由于部分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不景气,**只能批准他们暂缓执行最低工资标准。连这一最基本的保障措施运行起来都如此困难,更不用说其它的社会保障措施了。所以,在对低收入者进行保障方面,**也做得非常不够,调控乏力成为城市个人收入差距拉大的又一重要原因。

  (三)就业机会的不均等 。

  收入分配不*等既有产业结构变动引起的原因,也有体制改革和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带来的后果?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不断升级给“富者”带来了增收的机

  居民收入调查报告 6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发展战略上长期实行重工抑农、以农补工的发展战略是日前城乡差距扩大的历史原因。

  新中国建立初期,为了迅速改变我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建立工业化体系,在当时财力匮乏的特定历史条件下,我们只能采取剥夺农业的方式,长期运用工农产品"剪刀差",低价收购农产品,高价出售工业品来积累资金,扶持工业的发展。同时还采取了严格的户籍制度,限制农民迁入城市,形成了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迅速拉开了城乡差距。

  导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原因还存在于:当我国工业化体系建立之后,并没有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重工抑农、以农补工的政策进行相应的调整,而是对农村和农民的掠夺采取了新形式。如在城镇发展中,低价征用农村工地,改革开放20多年来,通过廉价占用上地资源途径,剥夺农民收入每年达几千亿元,20xx年,各级城镇**从上地一级市场获得收入1318亿元,企业从上地二级市场获得的收入高达7178亿元,从征用上地剥夺农民的收入远远超过了过去的"剪刀差’。直到20xx年,国家相继出台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降低和取消农业税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后,加之粮食价格的恢复性上涨,才出现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略有缩小的情况。

  2、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还是客观经济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

  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首先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在生产领域,生产同种商品的众多生产经营者中,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其生产的商品符合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可以获得正常利润;其生产的商品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就可以获得超额利润,发财致富;其生产的商品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得不到正常利润,甚至亏损和破产,沦为贫困者。在流通领域,生产者所生产的商品供不应求,其产品价格就上涨,就可以获得超额利润;生产者所生产的商品供求*衡,则可获得正常利润;生产者所生产的商品供过于求,其产品价格就会下降,甚至卖不出去,生产者就得不到正常利润,甚至亏损或破产,沦为贫困者。价值规律的优胜劣汰作用,必然对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起着分化的作用,从而导致两极分化。

  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是按劳分配规律作用的结果,因此,在按劳分配规律作用下也会产生两极分化问题。

  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是资本积累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以无偿的占有劳动者的劳动来更多地占有劳动者的劳动,其结果是贫富两极分化日趋严重。

  价值规律、按劳分配规律、资本积累规律相互交织,共同发生作用,推动着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

  3、不恰当的强调效率优先,忽略社会公*也是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之一。

  实际上,我们在强调效率优先的同时,连公*也没有兼顾。"效率优先,兼顾公*"甚至变成了"效率优先,不顾公*"。

  4、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过程中,新旧两种体制并存以及市场体制的不完善和法规的不健全也是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

  转轨时期贫富收入差距扩大的体制和政策因素主要有:

  (1)强调效率优先,忽视社会公*,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2)不同地区和领域采取不同的经济政策,由于政策差异导致的收入差距,如沿海地区率先对外开放和建立经济特区,使这此地区最早受惠于改革开放的政策偏好,率先富裕起来了。(3)改革开放后,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一部分在非公有制企业从事经营的私营企业主和经营管理者,特别是在外资企业从事经营管理的高管人员,他们的收入大大高于公有制企业的职工,不同所有制企业的职工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尤其是私营企业主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4)市场机制发生的作用尚未覆盖全社会,一些领域和行业还存在着垄断,尤其行政垄断行业,由于垄断而产生的垄断收入没有得到调节

  ,从而导致了部门之间、行业之间收入分配的不公*。

  (5)国有企业的改革。国有企业在改革和转制过程中,部分国有企业被改制、兼并,还有部分国有企业破产,造成了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和失业,沦为贫困者。与此同时,大量国有资产流失,有部分人借国有企业改革化公为私而暴富。国有企业改革中一般职工同经营管理者的收入差距也在扩大。

  5、不合理的分配体制以及分配体制改革的滞后是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

  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从分配的角度来说,包括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环节。初次分配在价值规律、按劳分配规律、资本积累规律和讲求效率规律的作用下必然会扩大收入差距,促使两极分化。

  经济结构的调整带来利益关系的演变导致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结构调整中长线产业和短线产业中利益分配的非均衡性。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长线和短线并存的局面。

  第二,结构调整导致不同地区之间利益分配的非均衡性。

  第三,在通常情况下,新兴产业和高附加值产业总是分布在拥有较高科学技术水*和文化较为发达的大中城市,而低附加值产业和传统产业总是分布在科学技术水*较低和文化水*落后的农村地区。这就导致了城乡居民收入水*的扩大。

  居民收入调查报告 7

  一、前言

  为了进一步加深对社会现实的了解,使理论与实践能够更好地结合,我利用大二上学期节假日时间在县社区进行调研,并通过走访各类家庭,了解基本状况,通过研究当地经济变化发展及模式转变、生活环境变化、改革开放所取得成就等成就等几大方面完成居民收入问题现状的调研报告。

  二、调查目的

  县是省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省西部,市东北端。东部依绕河与县、市为邻,南部与台安县搭界,西部与市接壤,北部、西北部与自治县为邻。县下辖17个镇、4个乡、1个民族乡,51个社区居委会、417个村委会。面积2436.01*方千米,人口63.40万。社区基本情况如下:

  ⒈、农业土质肥沃,现有耕地面积117917公顷(176.9万亩),是全国重点产粮县,辽宁省商品粮基地之一,主产高粱、玉米、水稻、大豆、花生、小麦。1991年以来,粮食年产量一直稳定在5亿公斤以上。由于粮多、菜多,畜牧业发展迅速

  ⒉、畜牧业县饲养的牛、羊、猪、鸡、鹿及其它畜禽种类有20余种之多。年生猪饲养量70万头,蛋禽饲养量600万只,水果产量万公斤。森林覆盖率达16.1%,活立木总储量123.5万立方米,是国家*原绿化达标县和粮食生产先进县,及生猪生产基地县。

  ⒊、工业工业基础雄厚,现已形成化工、建材、食品、煤炭、轻工、机械加工、铸造、纺织等八大工业体系,并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县乡以上工业企业266个,其中县营工业企业67个。县造纸厂、制碘厂人均创利税分别在全省和全国同业中居首位。全县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总值2.7亿元,其中县营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总值2亿元。

  社区位于县北部,该社区人口较为密集,居民收入在全县位于前列。该社区共有居民312户,人口1314人。

  三、调研的方法、范围

  本次调研报告选择了社区100户居民,向他们发放调查问卷。考虑到收入来源以及生活方式存在较大差别,一些没有收入及长期稳定的工作者将被剔除,如农村外来打工者、学生等。调查项目主要包括居民收入来源、人均年收入、主要生活成本及对目前生活的满意程度这四大项。

  四。抽样计划

  1、访问地点:直接到随机抽取的受访者家中进行访。

  2、访问对象:必须是具有收入条件的人,严格意义上说是18岁以上的人

  3、如对方拒绝受访,不要过多强求,可以另外访问他人

  4、总之要有礼貌,对于接受受访的人要表示感谢

  五。调研的目的、意义

  通过对居民收入来源、人均年收入、主要生活成本及对目前生活的满意程度这四大项的调查,分析居民收入问题,总结出居民的生活质量。在通货膨胀压力日益增大的情况下,如何保证居民正常消费并且日常生活不受其影响。并初步分析引发收入差距日益增大的主要原因。

  六、调查内容

  社区300多户居民中工资性收入的居民占百分之六十,个体经营收入的占百分之四十。

  (一)工资性收入增长。一是居民在非企业组织中劳动得到的收入人均5000元,同比增长元;二是由于营经济迅猛发展,居民在本乡地域内劳动得到的收入人均7000元,同比增长3000元;三是居民在本乡地域外从业得到的收入人均5500元,同比增长1800元。

  (二)家庭经营纯收入增长。我社区居民家庭经营纯收入人均6000元,同比增长1700元。占全部纯收入的百分之七十五,仍是居民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家庭经营收入中一、

  二、三产业收入均呈*稳增长态势。

  (三)财产性纯收入下降。年我市农村居民家庭由利息、租金、红利、土地征用补偿等纯收入构成的财产性纯收入人均元,同比下降。

  整体上看,*些年来,居民收入发生了如下变化:

  (一)社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加,工资性收入贡献最大

  从x至今我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持续稳定上涨态势。三年来人均可支配收入呈现出持续稳定上涨态势。较相比增加了20xx元,增长20.9%。拉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工资性收入的增长。*年来,随着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及各类津贴补贴政策的落实到位,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呈现快速增长。从城镇居民人均家庭总收入构成情况来看,所占比重最大的是工资性收入,人均8000元左右,同比增长7.3%,占到了城镇居民人均家庭总收入的59%,成为拉动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主要因素。其次为转移性收入,人均2561元,同比增长0.7%,占总收入的27.0%。位居第三的是经营净收入,人均1464元,同比下降8.1%,占总收入的9.0%。

  (二)高低收入差距依然明显,但呈现逐步缩小态势

  根据*两年城镇居民抽样调查数据资料,将被调查的城镇居民家庭按其收入五等分组,各组所占比重为20%,由低至高排列,分别为低、较低、中间、较高和高收入组,然后对五组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进行分析。首先从增速上来看,,全部被调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610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569元,增长了6.0%。其中,低收入组增加了690,增长14.4%,;高收入组增加了510元,增长了2.9%。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水*相对较低,但增速却相对较高。

  (三)不同行业收入差距较大

  从各行业在岗职工收入水*来看,不同行业收入水*不尽相同。其中,服务行业收入水*相对较低,而垄断行业收入水*较高。将我州各行业收入及人员情况根据在岗职工*均工资进行由低到高排序,其中最低收入行业是住宿餐营业,其年*均工资是10569元,最高收入行业是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其年*均工资是26940元,两者相差16371元,比值为1:2.5。

  (四)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城乡居民生活水*显著提高

  *年来,县结合实际,制定了一系列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措施和实施方案,扩大了失业保险保障范围,将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医疗保险参保范围由单位扩展到个人,启动并着力推进工伤、生育保险工作的发展。

  七、居民收入现状存在的问题

  虽然*些年安康居民收入实现稳步增长,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但在诸多方面依然存在问题,突出的体现为:

  1、城镇居民收入增长滞后于经济增长。至五年间,锦州市gdp年均增长10.1%,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8.5%,而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4%。居民收入滞后gdp2.7个百分点,滞后于财政收入11.1个百分点。

  2、增长慢导致与全省*均水*差距越来越大。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25元为全省*均水*的82.7%,到的8051元为全省*均水*。

  概括来看,居民增收缓慢,主要原因是在于:

  (一)内外经济环境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和职工增收

  *年来,经济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呈现企业增效、职工增收的好局面,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就内部来看,中小企业作为就业的最大蓄水池,但因规模小,融资难,市场竞争力不强等因素,导致效益低,较其他类型企业职工增收更难。特别是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下行趋势明显,对中小企业冲击很大,企业订单减少,销售不畅,利润减少,职工增收受到影响。

  (二)城镇单位职工工资收入分配不均,行业间收入差距仍较大。、

  统计资料看,各行业从业人员收入水*都在逐年增高,但由于基数不齐,增幅不同,导致行业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并且扩大趋势未改,国家调控行业收入显著高于其它行业,特别是服务业收入水*较低,电力、烟草、金融保险业职工收入居各行业之首。以农村信用社为例职工*均月工资为4000元左右,而餐饮服务业职工*均月工资仅为1300元左右。此外,由于企业内部利益分配的引导和监管制约机制尚未完善,企业主与普通职工收入差距很大,因此在较高的人均收入数据背后是我们无法忽视的群体、行业之间日益增大贫富差距扩大现象,以及由此给我们带来的“弱势群体”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三)就业市场的供需影响职工正常增收。

  受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及金融危机的冲击,就业压力大,人力资本价格下滑,影响职工收入正常增长。

  (四)部分城乡居民的主观因素影响其就业增收

  有的待业人员期望值高,因找不到体面轻松的工作,或因岗位辛苦、待遇低而宁愿吃低保不就业;被征地农民中有的有劳动能力却无就业愿望,也有的有参赌酗酒等不良嗜好,吃完“征地补偿”再吃“低保”。部分城乡居民受传统的小农意识影响较深,有满足现状、小富即安的思想,缺乏创业增收的进取精神,存在着坐享其成、不劳而获的创收思维方式和投机取巧、侥幸获利思想,不仅自我封闭了就业增收之门,而且危及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八、提高居民收入水*的对策和建议

  1、加快经济发展步伐,提高居民收入的整体水*。居民收入水*通常是与经济发展水*密切相关。因此,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加快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增加**、企业和个人的收入,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加充分地享受到改革发展所带来的实惠。

  2、突出抓好地方企业的发展和提效。目前我社区高收入群体的家庭多有人就业于事业单位中,因这些企业效益好而收入较高,但大多数人群是就业于地方中小型企业中,只有地方企业效益取得整体提高,劳动者收入增加,最终才能促进全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水*的有效提高。

  3、提高低收入家庭就业率和收入水*。提高城镇低收入居民家庭就业率,对提高城镇低收入居民的收入至关重要。同时要根据经济的发展水*和市场物价变化及时调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4、进一步加快行政事业单位工资改革力度,提高收入水*。在扩大财源和尽力争取转移支付额度的基础上促工资改革的到位,按方案及时足额兑现津贴标准,促进收入水*的较快提升,力争缩小与全省*均水*的差距。

  总之,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和生活质量,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首要任务,也是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提高人民生活水*的根本和关键是要千方百计发展城乡经济,不断增强我区综合经济实力。要根据农牧区和城镇居民主要收入来源和结构的不同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和方法,通过改革完善分配体制、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推进扶贫开发等措施,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繁荣的成果。解决城乡居民就业增收方面的思想束缚和技能障碍,关键是要提高劳动者的思想素质和就业能力。“就业是民生之本。”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提高人民群众收入作为**工作的优先目标。

  九、结语

  此次调研结束后我深有感触,不知不觉中,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个年头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3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30年来,从城市的景色面貌到普通人的着装饮食,相信我们每个人,都真真切切地目睹和感受到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巨变。30年里,人民在党和**的领导下,回顾总结过去,努力把握现在,着眼开创未来,在对抗贫困,对抗落后的战争中,取得了历史性的骄人战绩。我们有理由坚信,在充满希望的21世纪里,县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中国人民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一定会实现。

  居民收入调查报告 8

  消费者对于通胀的厌恶,对于GDP的冷漠,以及对于投资的担忧,与企业界的态度差别很大。为您编辑了“居民收入逆周期讨论”

  *两年在较高通货膨胀的宏观背景下,消费者对于通胀的厌恶,对于GDP的冷漠,以及对于投资的担忧,与企业界的态度差别很大。这一态度差异具有国民收入统计方面的依据。从收入分配看,居民收入逆周期,企业利润份额顺周期。即持续一段时间的高增长可能带来通胀的上升,导致居民收入增长率的下降,引起公众的情绪和对宏观政策的负面评价,进而导致宏观政策调整滞后于经济信号。然而逆周期只是在短期波动剧烈的时候才存在,如果低增长低通胀持续一段时间,居民收入增长率也会降下来。所以从较长的时间段来看,居民收入仍然是顺周期的。

  一、居民收入逆周期

  图2显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占名义GDP的比例与名义GDP的增长率有非常强的正相关性,简单说就是利润份额是顺周期的。这里考虑名义GDP,包含了通胀率顺周期的情况。在不考虑滞后等细节的时候,说到一个变量顺周期可以理解为与真实GDP正相关,也可以理解为与名义GDP正相关。名义的劳动收入、利润和财政收入都是顺周期的,这一点没有问题,但是利润份额顺周期有更强的意思。财政收入份额也是顺周期的,只有劳动份额是逆周期的。再分配中的变化对这样的周期性没有大的影响。

  利润份额顺周期的情况在其他经济中也存在。由于给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和一般的工资粘性,以及借贷利率的事先决定,企业利润对于经济景气的弹性一般来说都比较大。中国的情况更进一步加强了利润的弹性。一是很大的国有部门包括**和企业的就业和工资对于短期经济景气的反应很差,再是利率显著缺乏弹性。后者在企业负债率比较高的情况下影响更大。

  不过,居民收入份额与名义GDP的短期反向变化并不必然导致居民实际收入增长率与实际GDP增长率的反向变化。后者比前者更强。从前者到后者,需要几个有关的弹性达到一定的量值。这包括通胀率对GDP增长或缺口的弹性,利润和劳动收入对于名义GDP的弹性以及再分配中的一些情况。主要参考工业利润和名义GDP的关系,再考虑通胀率对GDP的弹性,可以认为图1中的'情况是可能的。

  但是考虑到通胀的滞后,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与GDP的同期反向变化关系仍然难以成立。在需求扩张引起高增长的早期,通胀还没有起来,居民收入份额虽然下降,但绝对的增长率仍然上升,这导致了真实收入增长率上升。在晚些时候,CPI通胀率上升,居民真实收入增长率才开始下降。所以应当存在一个滞后的负相关关系。这里,CPI通胀率特别是食品通胀率的变化,与更多的变量有关,难说有一个确定的滞后时间,在一些情况下,就可能出现同期负相关的结果。

  最*几年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下降,这早晚会导致利润率的下降,但是否会影响到利润和劳动收入的份额并不很确定。从其他同类型经济的情况看,经济增长率显著下降的过程确实伴随着劳动报酬份额的上升。这是一个比较长时期的变化趋势,在短期内难以产生很显著的影响以至达到使居民收入和GDP增长率反向变化的结果。最*两年的情况,可能仍然是以周期性变化的影响为主,但劳动收入份额的长期趋势可能已经发生并产生了一定的效果。

  二、通胀对金融资产本金的影响

  需要强调的是,逆周期只是在短期波动剧烈的时候才存在,如果低增长低通胀甚至通缩持续一段时间,居民收入增长率也会下来。所以从较长的时间段来看,居民收入仍然是顺周期的。

  三、反通胀舆论的影响

  在过去两年,基于较高的通胀,对于宏观政策上刺激需求的倾向或者可能性有不少批评,而本来就存在的对投资高增长的担忧进一步增强,对20xx年底的“4万亿”政策的负面评价也在增加。这样的舆论可能对今年以来的宏观政策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尽管很多企业感受到了严重的困难,盼望政策宽松,但消费者更担心政策宽松引起通胀回头。回顾过去,同样的情况在1988年前后和1994年前后的高通胀时期也出现过。

  这里的分析是希望从收入分配的角度来理解企业界和消费者群体的不同感受。消费者对于通胀的厌恶,对于GDP的冷漠,对于投资的担忧,与企业界的态度差别巨大。考虑到逆周期的情况,对问题的理解也许有助益。当然,与总量上收入份额波动相关的,还有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问题以及其他一些问题。逆周期只是很多问题中的一个。

  这样来理解,过去治理通胀有时候在一定程度上“矫枉过正”是有基础的。持续一段时间的高增长可能带来通胀的上升,导致居民收入增长率的下降,引起公众的情绪和对宏观政策的负面评价。如果没有收入分配方面的积极调整,可能性很大的政策选择就是保持一段时间的紧缩,直到有所过度。这或许就是一种被动调整。

  在被动调整开始的一段时间,居民收入增长率比较高。但是,如果在GDP增长率比较低情况下,调整持续时间太长,对企业和财政收入挤压太过,就可能导致内生的通货紧缩。1996-1999年,在主动紧缩和被动紧缩中,调整后居民收入增长率显著高于GDP增长率,导致了企业的很多困难,最后产生了大规模的下岗和银行坏账,居民收入增长率随之降下去了。

  居民收入调查报告 9

  农业稳,农村稳。”可见“三农”问题是当前摆在各级党委、**面前的一个重大的紧迫而繁重的政治问题经济问题。对于这样一个农业大乡来说,要实现富民强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突出抓好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因此促进农民增收必须有新思路和新举措,采取综合性措施,在发展战略、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上有一个大转变。针对上述原因,我认为,要使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应该如是做。

  **思想,增强市场意识,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就必须加大农业产业增收结构调整力度,自觉按照市场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想要发展就必须拥有市场,这是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一是增强市场主导意识,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靠市场引导生产,大力发展“市场农业”和“订单农业”。按照市场的要求来进行生产,不仅仅要以当前市场为导向,还要以未来的市场变化趋势为导向,形成“人无我有”的局面,抢占先机;

  二是增强质量效益意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在农产品相对过剩的背景下进行的,因此调整产业结构必须要适应市场化的`需求,把提高农产品质量放在首位,形成“人有我优”的格局,提高农业产业经济效益;

  三是增强特色创新意识,调整农业结构不能盲目跟随,别人怎样调整就跟着怎样调整,这不仅仅会严重挫伤农民调整农业结构的积极性,还会使农民减收,因此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必须树立创新意识,注重特色,形成“人优我特”,促进农业增收。

  扩大劳动力转移输出,大力发展劳务经济。认真落实省市县关于加快农村剩余劳力转移输出的政策意见,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措施来抓。一是要强化宣传,大力营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输出的良好氛围,切实转变农民“死守家门、固守土地”的封闭观念,提高劳动力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二是坚持就地转移的和外出转移两手抓,推动农民就业多元化,鼓励农民自主创业,促进农民持久稳定增收。

  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单纯从大农业方面来促进是远远不够的,保持农业的稳定发展,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有道是“无工不富”。因此促进农民增收必须大力发展二三产业,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促进农民进厂就业,使一些有后顾之忧的农民既能搞好农业生产,又能增加劳务收入;

  二是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引导农民“洗脚上岸”,发展个体商贸业和运输业,多方面拓宽增收渠道,保持农业增收稳定。

  强化培训,逐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当今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农民素质偏低已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瓶颈,要促进农民增收,就必须突破这个瓶颈,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一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杂志、互联网等手段,为农民解疑释难,最快捷的推广农业实用科技,普及农村致富实用技术,满足人民对科技的渴求;

  二是利用省市扶贫培训的契机,使一批农业生产骨干走出去,洗脚上岸进课堂,培养他们的市场头脑和科技头脑,提高一切围绕市场转,一切依靠科技干的致富本领,再让他们去培训农民,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夯实农业基础,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一是鼓励农民组织农业协会,按市场化要求组建股份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和“公司+协会+农户”的方式,开展农产品流通,农业生产及农村社区服务,促进农产品的产供销市场一体化,拓展增收空间。二是优化基层干部队伍,着力选择和和使用有技术、

  有经济头脑的农村基层干部,团结带领农民发家致富,务实创新的开展工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夯实农业基础,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加大资金筹措力度,积极编报项目向上争取资金,搞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规划和管理;

  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确保农业稳产高效;

  加快农业新机具的推广,推动农业机械化步伐,提高农民劳动效率;

  加快实施农村实事工程,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优化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发展农村经济,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使农民这个群体随着经济的发展,尽快富裕起来,是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中所不能回避和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为此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增强促进农民增收的紧迫感和自觉性,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尽快实现农业收入的较快增长,努力开拓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为建设小康、和谐做出更大的贡献。

  居民收入调查报告 10

  消费者对于通胀的厌恶,对于GDP的冷漠,以及对于投资的担忧,与企业界的态度差别很大。为您编辑了“居民收入逆周期讨论”

  *两年在较高通货膨胀的宏观背景下,消费者对于通胀的厌恶,对于GDP的冷漠,以及对于投资的担忧,与企业界的态度差别很大。这一态度差异具有国民收入统计方面的依据。从收入分配看,居民收入逆周期,企业利润份额顺周期。即持续一段时间的高增长可能带来通胀的上升,导致居民收入增长率的下降,引起公众的情绪和对宏观政策的负面评价,进而导致宏观政策调整滞后于经济信号。然而逆周期只是在短期波动剧烈的时候才存在,如果低增长低通胀持续一段时间,居民收入增长率也会降下来。所以从较长的时间段来看,居民收入仍然是顺周期的。

  一、居民收入逆周期

  图2显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占名义GDP的比例与名义GDP的增长率有非常强的正相关性,简单说就是利润份额是顺周期的。这里考虑名义GDP,包含了通胀率顺周期的情况。在不考虑滞后等细节的时候,说到一个变量顺周期可以理解为与真实GDP正相关,也可以理解为与名义GDP正相关。名义的劳动收入、利润和财政收入都是顺周期的,这一点没有问题,但是利润份额顺周期有更强的意思。财政收入份额也是顺周期的,只有劳动份额是逆周期的。再分配中的变化对这样的周期性没有大的影响。

  利润份额顺周期的情况在其他经济中也存在。由于给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和一般的工资粘性,以及借贷利率的事先决定,企业利润对于经济景气的弹性一般来说都比较大。中国的情况更进一步加强了利润的弹性。一是很大的国有部门包括**和企业的就业和工资对于短期经济景气的反应很差,再是利率显著缺乏弹性。后者在企业负债率比较高的情况下影响更大。

  不过,居民收入份额与名义GDP的短期反向变化并不必然导致居民实际收入增长率与实际GDP增长率的反向变化。后者比前者更强。从前者到后者,需要几个有关的弹性达到一定的量值。这包括通胀率对GDP增长或缺口的弹性,利润和劳动收入对于名义GDP的弹性以及再分配中的一些情况。主要参考工业利润和名义GDP的关系,再考虑通胀率对GDP的弹性,可以认为图1中的情况是可能的。

  但是考虑到通胀的滞后,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与GDP的同期反向变化关系仍然难以成立。在需求扩张引起高增长的早期,通胀还没有起来,居民收入份额虽然下降,但绝对的增长率仍然上升,这导致了真实收入增长率上升。在晚些时候,CPI通胀率上升,居民真实收入增长率才开始下降。所以应当存在一个滞后的负相关关系。这里,CPI通胀率特别是食品通胀率的变化,与更多的变量有关,难说有一个确定的滞后时间,在一些情况下,就可能出现同期负相关的结果。

  最*几年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下降,这早晚会导致利润率的下降,但是否会影响到利润和劳动收入的份额并不很确定。从其他同类型经济的情况看,经济增长率显著下降的过程确实伴随着劳动报酬份额的上升。这是一个比较长时期的变化趋势,在短期内难以产生很显著的影响以至达到使居民收入和GDP增长率反向变化的结果。最*两年的情况,可能仍然是以周期性变化的影响为主,但劳动收入份额的长期趋势可能已经发生并产生了一定的效果。

  二、通胀对金融资产本金的影响

  需要强调的是,逆周期只是在短期波动剧烈的时候才存在,如果低增长低通胀甚至通缩持续一段时间,居民收入增长率也会下来。所以从较长的时间段来看,居民收入仍然是顺周期的。

  三、反通胀舆论的影响

  在过去两年,基于较高的通胀,对于宏观政策上刺激需求的倾向或者可能性有不少批评,而本来就存在的对投资高增长的担忧进一步增强,对20xx年底的“4万亿”政策的负面评价也在增加。这样的舆论可能对今年以来的宏观政策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尽管很多企业感受到了严重的困难,盼望政策宽松,但消费者更担心政策宽松引起通胀回头。回顾过去,同样的情况在1988年前后和1994年前后的高通胀时期也出现过。

  这里的分析是希望从收入分配的角度来理解企业界和消费者群体的不同感受。消费者对于通胀的厌恶,对于GDP的冷漠,对于投资的担忧,与企业界的态度差别巨大。考虑到逆周期的情况,对问题的理解也许有助益。当然,与总量上收入份额波动相关的,还有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问题以及其他一些问题。逆周期只是很多问题中的一个。

  这样来理解,过去治理通胀有时候在一定程度上“矫枉过正”是有基础的。持续一段时间的高增长可能带来通胀的上升,导致居民收入增长率的下降,引起公众的情绪和对宏观政策的负面评价。如果没有收入分配方面的积极调整,可能性很大的政策选择就是保持一段时间的紧缩,直到有所过度。这或许就是一种被动调整。

  在被动调整开始的一段时间,居民收入增长率比较高。但是,如果在GDP增长率比较低情况下,调整持续时间太长,对企业和财政收入挤压太过,就可能导致内生的通货紧缩。1996-1999年,在主动紧缩和被动紧缩中,调整后居民收入增长率显著高于GDP增长率,导致了企业的很多困难,最后产生了大规模的下岗和银行坏账,居民收入增长率随之降下去了。


居民收入调查报告 (菁华3篇)(扩展3)

——书法调查报告 (菁华3篇)

书法调查报告1

  一、专业调查目标、任务和目的。(写明本次调查的目标、调查目的、需要调查的项目和任务)

  当岁月的脚步跨进21世纪的门槛,信息技术所催生的新事物及一些新的观念,在不断横扫人们的生活,改变着人们的生存状态,甚至是思想意识。在这个信息时代,是否还需要像过去那样强调写字教学,我们从不同角度发表了各自的主张,在与同学们的交流中,我看到了拥抱现在的热情,也看出立足传统的坚定,同时更看到了大家因书法这一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被现代文明所蚕食而产生的忧虑。

  目标:社会大部分职业人群

  目的:了解当代人对书法学*的兴趣

  项目:通过问卷等形式进行调查

  任务:调查社会大部分职业人群学*书法的兴趣

  二、专业调查提纲。(列出本次专业调查的步骤、每一步需要分析的项目)

  尽可能调查较多的职业人群,了解各个阶层对书法学*的兴趣与需求,进而确定目标,制定相关计划,在以后的学*中有一定的针对性,更好的发展自己,回报社会。

  那么如何培养学*兴趣。

  一是正确的引导,书法是什么,学*书法的意义又是什么,学*书法有什么直接和间接的作用,这是理论方面。在实践方面,我们要去感受,直观的看前人的书法作品,不管大人小孩都有一种对美的天然感悟力,相信都能有自己的喜好。

  二,到相关的教育机构现场观摩,听老师的讲座,看他们的挥毫泼墨,激发潜在的欲望。

  三,实际体验,学*跟着书法兴趣班,试行一段时间,从实践中加深兴趣。

  三、专业调查调查记录及调查资料。(含调查记录和照片等,可以将资料粘贴在此处)

  采用调查问卷形式

  1.是否接受过书法培训;

  2.是否了解书法的分类;

  3.是否了解历代经典书家及其经典碑帖、艺术成就、历史地位;

  4.是否能在书法学*的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5.是否能通过书法的熏陶,提升审美情趣和人文修养;

  6.是否能写出一手漂亮的字,对学*、生活及社会交际产生深远的影响;

  7.是否能通过学*书法爱上书法。

  四、专业调查分析。(1.分析企业和企业所属行业的特点、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2.详细分析企业对人才规格要求;3.分析企业的岗位设置原则以及企业岗位对人才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综合素质、职业道德的要求等。)

  当今我国正处于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新旧文化不断更替,文化趋向多元化,影响着人们的审美和创作。如何继承和发展,区别对待地域性、民族性、时代性的文化传统,进行纵横方面的融会贯通,建立多元化的文化格局,已成为各个领域需要认真思考和面对的问题。激发学生的书法学*兴趣,唯有对感兴趣的东西才能集中注意并能持久,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想方设法以新颖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用兴趣来激活他们的思维,唤起他们的学*注意力,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0xx年对于书法专业来说是一个转折点,*代表和全国*委员多年呼吁要在全国中小学阶段开设书法课,对中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代要求书法教育者除了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外,还需要积极与时代结合,不断发展自己,与时俱进。

  五、专业调查反馈意见。(1.分析学院现有课程设置是否合理;2.对现有的课程设置提出科学、合理的意见等。)

  分析:我认为学院设置的课程非常合理,基本包含了美术学院所要学*的各个专业。

  个人意见:学院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可适当培养学生本专业的社会生存能力。

  六、专业调查心得。(1.分析自己的特长和欠缺之处;2.结合自己实际情况明确学*方向、学*重点、就业方向;3.制定大学四年的学*目标、学*方向、学*计划、实*计划等)

  1.特长:有一定的专业能力,大致了解市场对本专业的需求。

  欠缺:宣传能力较差,有待提高。

  2.努力学*本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水*,多与老师、同学交流,提升自己,为书法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3.首先保持并提升在楷书方面的能力,发挥自身优势,行草书跟进,提高创作能力,同时提高篆刻的比重。

  *书法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不但有着鲜明的艺术性和广泛的实用性,而且自身还蕴藏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如果注重挖掘这些因素并恰当的将其融合渗透在教学当中,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他们自身的道德修养和知识水*会有很大的促进意义。

  提高写字教学质量,完善学生的艺术个性。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实验的不断深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人们对写字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写字教学有利于引导绝大多数学生对书法的兴趣,有利于形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具有基本规范的写字技能,有利于促进其他学科质量的提高。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教师要特别关注认真书写的态度和良好写字*惯的培养,注意学生对基本笔画、汉字基本结构的把握,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对高年级的书写评价,既要关注其书写规范和流利程度,也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化审美情趣。

  七、教师点评及等级评定。

书法调查报告2

  一、专业调查目标、任务和目的。(写明本次调查的目标、调查目的、需要调查的项目和任务)

  当岁月的脚步跨进21世纪的门槛,信息技术所催生的新事物及一些新的观念,在不断横扫人们的生活,改变着人们的生存状态,甚至是思想意识。在这个信息时代,是否还需要像过去那样强调写字教学,我们从不同角度发表了各自的主张,在与同学们的交流中,我看到了拥抱现在的热情,也看出立足传统的坚定,同时更看到了大家因书法这一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被现代文明所蚕食而产生的忧虑。

  目标:社会大部分职业人群

  目的:了解当代人对书法学*的兴趣

  项目:通过问卷等形式进行调查

  任务:调查社会大部分职业人群学*书法的兴趣

  二、专业调查提纲。(列出本次专业调查的步骤、每一步需要分析的项目)

  尽可能调查较多的职业人群,了解各个阶层对书法学*的兴趣与需求,进而确定目标,制定相关计划,在以后的学*中有一定的针对性,更好的发展自己,回报社会。

  那么如何培养学*兴趣。

  一是正确的引导,书法是什么,学*书法的意义又是什么,学*书法有什么直接和间接的作用,这是理论方面。在实践方面,我们要去感受,直观的看前人的书法作品,不管大人小孩都有一种对美的天然感悟力,相信都能有自己的喜好。

  二,到相关的教育机构现场观摩,听老师的讲座,看他们的挥毫泼墨,激发潜在的欲望。

  三,实际体验,学*跟着书法兴趣班,试行一段时间,从实践中加深兴趣。

  三、专业调查调查记录及调查资料。(含调查记录和照片等,可以将资料粘贴在此处)

  采用调查问卷形式

  1.是否接受过书法培训;

  2.是否了解书法的分类;

  3.是否了解历代经典书家及其经典碑帖、艺术成就、历史地位;

  4.是否能在书法学*的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5.是否能通过书法的熏陶,提升审美情趣和人文修养;

  6.是否能写出一手漂亮的字,对学*、生活及社会交际产生深远的影响;

  7.是否能通过学*书法爱上书法。

  四、专业调查分析。(1.分析企业和企业所属行业的特点、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2.详细分析企业对人才规格要求;3.分析企业的岗位设置原则以及企业岗位对人才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综合素质、职业道德的要求等。)

  当今我国正处于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新旧文化不断更替,文化趋向多元化,影响着人们的审美和创作。如何继承和发展,区别对待地域性、民族性、时代性的文化传统,进行纵横方面的融会贯通,建立多元化的文化格局,已成为各个领域需要认真思考和面对的问题。激发学生的书法学*兴趣,唯有对感兴趣的东西才能集中注意并能持久,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想方设法以新颖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用兴趣来激活他们的思维,唤起他们的学*注意力,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0xx年对于书法专业来说是一个转折点,*代表和全国*委员多年呼吁要在全国中小学阶段开设书法课,对中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代要求书法教育者除了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外,还需要积极与时代结合,不断发展自己,与时俱进。

  五、专业调查反馈意见。(1.分析学院现有课程设置是否合理;2.对现有的课程设置提出科学、合理的意见等。)

  分析:我认为学院设置的课程非常合理,基本包含了美术学院所要学*的各个专业。

  个人意见:学院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可适当培养学生本专业的社会生存能力。

  六、专业调查心得。(1.分析自己的特长和欠缺之处;2.结合自己实际情况明确学*方向、学*重点、就业方向;3.制定大学四年的学*目标、学*方向、学*计划、实*计划等)

  1.特长:有一定的专业能力,大致了解市场对本专业的需求。

  欠缺:宣传能力较差,有待提高。

  2.努力学*本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水*,多与老师、同学交流,提升自己,为书法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3.首先保持并提升在楷书方面的能力,发挥自身优势,行草书跟进,提高创作能力,同时提高篆刻的比重。

  *书法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不但有着鲜明的艺术性和广泛的实用性,而且自身还蕴藏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如果注重挖掘这些因素并恰当的将其融合渗透在教学当中,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他们自身的道德修养和知识水*会有很大的促进意义。

  提高写字教学质量,完善学生的艺术个性。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实验的不断深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人们对写字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写字教学有利于引导绝大多数学生对书法的兴趣,有利于形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具有基本规范的写字技能,有利于促进其他学科质量的提高。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教师要特别关注认真书写的态度和良好写字*惯的培养,注意学生对基本笔画、汉字基本结构的把握,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对高年级的书写评价,既要关注其书写规范和流利程度,也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化审美情趣。

  七、教师点评及等级评定。

书法调查报告3

  内容摘要:

  部分农村中小学的书法教学现状进行调查,调查结果不容乐观。学生普遍对书法学*的认知水*不够,学*书法的热情不高,学生学*书法的时间得不到保证,我根据其成因对农村中小学书法教学尚存的问题和不足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书法现状思考

  书法向来受到国人的青睐和重视,*二十多年来,*书法热一浪高过一浪。目前书法家的人数,尤其是书法爱好者人数不断呈上升趋势,与书法相关的专业报刊杂志的订量也逐年增长,这些都表明了书法这朵民族传统文化的奇葩正在焕发着青春,闪耀着夺目的光彩。书法这门艺术的延续往往要通过一代代地传授与学*得以实现,中小学生又是接受这种传授的主要对象。但遗憾的是,在大多数农村中小学,由于种种原因,现代社会的滚滚车轮大有毫不留情地将这门古老的艺术甩掉的来势,书法教学成为一种可学、可不学的摆设,书法教学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的书法意识和书写水*亟待提高。

  经过对多所农村中小学的走访调查,我认为,农村中小学的书法教学滞后的原因可初步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学校对书法教学缺乏重视。

  多数农村中小学对书法课的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不到位。大部分学校安排课表时,将书法课作为搭配课,书法课的安排主要采取“填”的办法,哪位教师课程不足,就搭给他。从调查中可以看出,书法课主要由语文教师兼而代之。所被调查的学校没有专职的书法教师,学校每年书法课的教师大多随着语文教师的更换而更换,导致书法学科教师队伍的严重不稳定,更不利于教师系统地掌握学科特征。

  由于忽略了书法教学对人的非智力因素培养等方面的作用,学校对书法教学管理很随意,对课堂教学的检查、评价不落实。加上书法课课

  前准备和课堂教学费时、费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付的成分较大,课堂教学就难以体现书法课的学科特点。*时缺乏教研意识,不注意积累和总结经验,致使教学效率低下。

  二、书法师资队伍现状令人担忧。

  中小学各科师资队伍中,其人员之杂乱,专业水*之参差不齐,莫过于书法师资队伍了。客观原因是书法作为独立学科起步较晚,我国书法专业学校极少,尤其是培养书法师资的专业学校更少。某些大专院校附设的书法专业班,其毕业生大都奔向各级书协、各艺术馆等专业单位,而真正投身到中小学书法教育中来的少得实在可怜。

  大多数的农村中小学担任书法课的教师都是兼职的,所以教师本身就缺乏扎实的书写技能,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只能采取应付的手段,导致课堂教学单一化。在调查中发现,现在农村中小学教师,很少有人受过师范院校的正规书法教育,他们本人的书写水*一般不高,对书法知识也了解甚少,因此不但书写示范性不够,而且连语文课本中介绍书法的专门文章也是一知半解,难以给学生讲出个子丑寅卯来,譬如《兰亭序》、《玄秘塔》等名帖,听都没听说过,更不用说其他的书家和碑帖了。师资如此,如何去传播这门古老的传统艺术?农村中小学的教师多是师范或师专毕业,再通过进修取得本科文凭,文化水*虽然能胜任教学,但书写水*达标者并不多。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村文化环境相对较差,没有浓厚的书法学*气氛。尽管他们受过一周两节的书法课教育,但这远远不够,加上毕业后工作、生活的压力,现代娱乐的多种诱惑,他们一般很少再像老僧坐禅似的“修行”书法,甚至个别书法爱好者也随波逐流,半途而废,因此中小学教师中书写美观的也寥寥无几。

  在农村中小学,相当一部分班级的书法课沦为放任自流的状态,很多学校的书法课因教师不“懂行”而让学生按教材“自学”。在课堂上,教师敢于“下水”做示范的微乎其微,学生在书法课中几乎是摸着石头过河。由于教师的原因,书法课最基本的教学模式不能在课堂中间体现出来,更谈不上去激发学生学*书法的兴趣了。如今书法教师的溃乏,正缘于以往我们对书法课的荒疏。书法教师的不稳定,致使书法教学形同虚设,“教”勉为其难,“学”自然就马马虎虎了。另外,一种相当流行又貌似有理的观点也在悄悄地影响着教师的认识:“都电脑时代了,练字还有啥意义?”难怪教师中坚持练字和重视练字的越来越少,那么黑板上的字迹也便功夫不足,学生的模仿力最强,但能够让学生去模仿的字迹却很少。

  三、学生个人对练字的认识不够。

  农村学生梦寐以求的是升上重点高中,考入名牌大学。至于书写的好坏,无暇顾及,这当然可以理解,但长此以往,积重难返,也是应当及早注意到的。

  四、学校教学硬件设施投入不够。

  农村中小学由于校舍面积相对较小,办学经费紧张,学校在资金投入方面偏向于重点学科,作为二级课程的书法学科,就往往不能享受到学校资金投入的倾斜了。从本次调查情况来看,大部分学校没有专用的书法教室,这一定程度上都限制了该校书法教学的开展。学生书法活动的缺乏,也是造成书法教学不尽人意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从问卷调查和随堂听课中还发现:农村小学三年级以上开设毛笔书法课的班级极少,有部分班级开设毛笔书法课也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与调研,书法课也只成了硬笔书法课了。更有甚者,部分班级的书法课成了语文课中的抄写生字课!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然而,很多学生所使用的毛笔就像是一把小拖把,根本无法写字。毛笔字教学常常成为课表的一种摆设,失去了书法教学课程设置的意义。再加之农村中小学有关书法的图书资料不多,有些学校的图书馆连一本书法字帖都没有,更谈不上书法理论方面的书籍,师生取材困难,即使有心练字,也会因困难重重而作罢。

  五、家庭教育的片面性和盲目性。

  如今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导致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偏失,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家庭教育的盲目性:部分家长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意识到孩子读好书,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和紧迫感,他们尽自己所能,在孩子“呀呀”学语时,就教孩子说话、写字、做算题,然而他们急切的心情、过高的要求、不当的方法,为孩子日后的学*造成了障碍。家长在自己孩子幼儿阶段就买了硬笔字模教孩子练字,但很少去关注孩子的握笔姿势,执笔方法,久而久之让孩子养成了不良的书写*惯。纠正这种不良*惯,我们的教师以后不知要花费多大的精力。二是家庭教育的片面性:部分家长认为写好字没有多大意义,中考看的是分数,高考也要的是分数。所以对自己孩子字的好坏抱无所谓的态度,更不去关注和纠正自己孩子的写字姿势。这些都导致了大部分的学生存在着“双姿”问题的缺陷。

  通过以上的调查对师生的访谈,我们可以看出:农村中小学的书法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和广大教师对书法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应有的宣传和教育力度,优秀书法教师的缺乏、书法教学的时间难以保证、学校书法教学难以形成一定的气候,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学生在中小学阶段未受到系统的书法学*,很少有学生在书法学*上拥有成功感,许多学生认为练好字很困难,这也给提高中小学学生书写的整体水*造成一定的难度。农村中小学书法教学滞后的原因,学校、家庭、教师、学生均有责任,解决的方法就是对症下药。

  一、落实常规检测,提高对书法教学的重视。

  学校领导应对书法教育给予高度重视,要充分认识到书法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都分,是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开发学生智力的主要入口。

  在日课表中单独设置每周一节的书法课时,首先在时间上给予充分的保证。要求各任教书法学科的教师不得将书法课挪做他用,切切实实地将书法教学开展下去。学校教务部门加强对书法课教师教学常规的检测,并将检测结果纳入年度常规考核之中,使每位任课教师在思想上引起重视。

  二、完善书法教学硬件设施,搭设学生展示个性的舞台。

  每所学校配备书法活动室,条件允许的配备书法专用教室,条件不许可的配备与其他学科如美术等合用的活动室,并装配实物展示仪,为书法教学的正常开展提供活动场地的保证。要定期在校宣传橱窗,各校所编校报、班级里的墙报、学校的走廊上展示学生优秀的书法作品,营造一个浓厚的书法氛围。每年学校举办一个艺术节,在艺术节里学生可以举办书法展,可以进行现场书法表演,可以进行书法作品义卖等形式,在不同组织形式中,学生可以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的才华。组织教师订阅书法报刊;鼓励师生向报刊投稿等。学校还要充实图书室(馆)里的书法报刊,以供师生借阅,充分调动师生的学*书法的热情。

  三、教师要重视“三笔字”的训练。

  中小学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利用业余时间临摹古代书法家的字帖,提高自身的书写技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写好一笔字,决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临池功夫。字写好了,在教学上能够灵活多变,使用多种字体,让学生在感受书法艺术魅力的同时,学生的注意力会更加的集中,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也会提高很多。

  四、学生要有练好字的强烈意识。

  中小学阶段正是练字的黄金时期,如果此时对自己不严格要求,书写上马马虎虎、潦潦草草,一旦形成定势,成年后再想纠正,不仅要花费相当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效果也不一定就好。所以学校和家长在培养孩子书法兴趣这个方面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要鼓励学生练好字,并积极创造良好的练字环境。如果能形成良性的书法氛围,则农村中小

  学书法教学滞后的局面将很快得到改观。

  今天,随着我国教育大环境的不断改善,特别是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全面实施,农村中小学书法教育摆脱困境,突出重围,以现代书法学科的崭新面目出现在世人面前,应当是为期不远了。


居民收入调查报告 (菁华3篇)(扩展4)

——农民收入情况调查报告 (菁华3篇)

农民收入情况调查报告1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农民的收入也在逐渐增加,收入来源也越来越广泛,随之农民的收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原来的收入渠道和方式已经不适合当代社会的发展,寻找一条适合并且能够增加农民收入的道路是当务之急。

  一、农民收入环境分析

  (一)内部环境。

  城子支队位于农场的西北方向,四面交通都很方便,土壤相对肥沃,相对于附*的村庄水源也相当充足。对于种植水稻的农民是一个有利的条件。总体来说农民的生活水*很不错。目前,全村有三百一十二户人家,一千二百三十三口人。

  (二)外部环境。

  国家政策的支持。*几年为了保证农民的利益,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来支持农民。从种植农作物这方面,国家每年都发放种地补助,也就是地补。每年每亩地发放八十元,虽然不是很多,对农民生活没有很大的帮助,但是这是国家对农民种地支持的一种表现。对于农民外出打工,国家也格外支持,下令不得拖欠农民工工资。

  二、农民收入现状

  (一)农民收入来源。

  收入来源主要有种植农作物,玉米、棉花、花生、水稻等;养殖大棚种植蔬菜,黄瓜、豆角、茄子等;养殖牲畜,猪、牛、羊、鸡、狐狸等;外出打工,做建筑工人或是警卫人员;自助创业,开设小型超市、医药店或者家用电器店等。

  (二)农民各项资金收入。

  种植农作物的收入因土地面积的大小而不同。一般每家在农作物花生和玉米上的收入为3000元左右,棉花收入每亩地800~900元,养殖大棚每年收入包含成本在万元之上,养殖牲畜的收入因生肉价格的上涨也逐年增长。现在每斤猪肉十

  元左右。在这方面的收入包含成本也有几万元。在外出打工这方面的收入,每月800~1000元。工作好的比如技术工这类的每个月的工资都在一千元以上。自主创业的收入就没有那么固定了。整体上看,农民每年的收入包含成本基本在万元以上,和城镇居民还有一定差距。

  三、农民收入存在的问题

  (一)受自然环境的制约。

  尤其是种植农作物受自然环境的制约最明显。农作物本来就生长在田地里,要经受风吹日晒,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如果是连年干旱,土地就会裂开农作物就会因缺水而死亡。但是也有因降水量过多而死的,比如今年因受台风“梅花”的影响,降水量过多。有时连续一个礼拜都在下雨,地里的农作物的根部因土壤松软而扑倒,造成部分农作物的死亡。所以农民今年种植农作物的产量肯定会比往年有所减少。这样来看农民这部分的收入没有一个很好的保证。自然因素给农民的收入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

  (二)农民收入来源和产业结构单一。

  自古以来农民的主要收入就是依靠重地所得,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民收入的来源在逐渐增多,慢慢有了养殖大棚的,养殖猪、牛、羊等的,还有外出打工的。但是,即便是有了这些的经济来源,农民收入也不能算是很高。主要是缺乏一定的科学方法。所以解决农民收入来源有限和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三)受农业生产成本的制约。

  虽然农民在种植业方面的收入在逐渐增加,但生产成本也在增加。所以农民的收入不一定会增加很多。例如大棚里蔬菜的菜子,以前也就是七八元钱一袋,这两年就涨到了三十多元一袋,这就多了四五倍。再加上化肥、农药的价钱,成本就更高了。在养大棚的时候,建成一个中型大棚的成本要一万五千元到一万七千元左右,每家至少要建两个,建大棚的成本就三万多元。所以建成后的第一年基本赚不到钱。综上可以看出成本对农民的收入有很大的影响,遏制了农民的收入。

  (四)劳动力素质偏低。

  农民多数都在从事初级工作,高级技术人员比重较少,农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直接阻碍了他们对劳动技能的掌握,特别对高技术含量的获取,经济发展对非熟练工人的需求量有限。这就是限制了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机会的获得和工资率的提高,制约农民收入进一步增长的主要原因。

  四、对农民收入问题的结论和建议

  (一)种植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小的农产品。

  既然自然灾害是不可避免的,不可改变,我们就要想办法改变种植的产品。来适应环境,多种植些对环境条件要求很低的。

  (二)扩大产品结构。

  农民的收入不能单靠种植业,要多开发些收入来源。比如特种养殖,有很多地区的人就是因为特种养殖而发家致富的。有养蝴蝶的,有养蛇的,有养蚂蚱的还有养蜈蚣的。正因为养的人不多才会有较高的收入。村里应该集中培养,然后养殖并找好售货渠道。

  (三)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

  给农民提供资金支持,包括信贷,基础设施投入和财政补贴。因为现在物价上涨,农民的生产成本也在增加,导致收入增加缓慢。所以*有必要对农民生产活动进行支持。比如控制农药和农用材料的价格,在原来的基础上大大减少成本,农民的收入会增加很多。对农民进行补贴,不仅是发钱,也可以发放一些化肥,农药或者农具之类的,也可以减少成本增加收入。对有需要的农民发放贷款使他们更方便的去生产或者去创业等。

  (四)提高农民素质。

  包括身体素质,科技素质和文化素质。从身体素质方面,多建设一些公园或者广场,供农民娱乐休闲。多引进一些健身器材,供农民进行锻炼。也可以组织专门的人教大家学*健身操和健身舞蹈。这样可以解除农民一天的疲劳更好的投入到生产中去。从科技素质方面,请专家指导种植技术或者一些专业技术工作。集中培养一部分技术人才,以后要做到科学养殖和向高技术领域迈进。从文化素质方面,以前由于生活水*不好,不能供孩子上学,以至于现在很多农民文化程度低。种植业虽然投入的很多,但收成很少。甚至是打工也不能找到工资很多的工作,职位只能是最基础的。现在应该在农村开设一些专门给农民上课的学校,可以由村里经验丰富和学历较高的人,对村民进行讲授和培训。也可以由支队请的各方面专家来教大家。这样农民的文化水*会有很大的提高。

  通过这次的调查,发现农民的生活水*比以往虽然有所提高,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但我们相信只要*努力解决这些问题,农民收入的增加速度会提高,农民的生活水*也会提高很多。而且还发现了一件值得欣喜的事,现在农民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只要有能力都会供孩子上大学。以后毕业即便是打工也会找到职位比较高的工作。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农民的收入问题会得到解决,农村也会建设的越来越好。

农民收入情况调查报告2

  X县农民现金收入一季度实现了双增,尤其是农户财产性收入实现了大幅度增加。据110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XX县一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714元,较去年2427元,增加287元,增长11.8%;农民人均现金支出XX元,同比增加396元,增长24.7%。尤其是农户的财产性收入同比增长61.9%,是历年来增幅最快的一次。

  1、工资性收入增幅放缓。20xx年一季度,邹*县农民工资性收入人均844元,同比增加96元,增长12.7%,增幅回落4.6个百分点,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的幅度减缓。其中:外出打工收入人均仅增加3元,增长1.9%。通过农户记帐资料结合农民工检测调查,以及深入走访调查户得知,增幅减缓的主要原因:一是部分外出务工人员返乡从事了其他行业,例如:尹家调查点的大部分女劳动力,有着去淄博周村纺织厂打工的*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效益下降工资降低,返乡农民工有的从事服装生意、有的从事人寿保险,还有的直接在家从事家务;二是县域内的几个大型的企业集团,延长了春节假期的时间,工人的生产时间减少,收入也就随之下降。因此,金融危机是直接导致农民工收入下降的最根本原因。

  2、一产业现金收支有较大增长。调查数据表明一季度,农民从第一产业得到的现金收入1111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32元,增长13.5%。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春节期间,农户用于生活消费的开支与春耕备播的支出加大,促使农民出售农产品的数量增加,小麦、玉米、棉花等主要农产品的出售量,分别比去年同期人均增加44.7公斤、31.7公斤、3.1公斤,增长107.4%、36.9%、31.4%;虽然价格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9%、15.4%、24.9%;但是,由于出售数量的绝对增长,还是拉动了农民一产现金收入的增加。同时,农户用于农业生产支出人均达到433元,同比增加88元,增长25.3%,由于农业各种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拉动了增幅比上年增加7.7个百分点,从增长幅度对比分析,基本实现了收支同步增加,支出增长过快、符合当前全县农业发展的大趋势。

  3、农户家庭产业结构调整,导致二产业现金收入大幅度下滑。随着金融危机对企业影响面的不断扩大,导致了家庭小型企业惨淡经营、举步维艰的局面。从深入基层调查了解得知,全县110个调查户中,有1户常年经销木材、1户从事面粉加工的工商户,因为今年经济效益急剧下滑的原因,转行出去打工或者从事了三产行业。调查资料表明一季度,家庭经营第二产业的现金收入人均212元,较去年同期的252元,下降了40元,减少15.9%,增幅较去年同期回落3.7个百分点,是*几年来减少幅度最大的时期,与全县的工业发展大趋势相符合。

  4、三产业受二产业的影响,首次出现下降。一季度,由于受全县工业生产严重下滑形势的.影响,三产业的增长历年来首次出现了收入下降局面。调查数据表明,前三个月,农民人均三产业收入达到181元,较去年同期的209元,下降了28元,减幅13.6%。减少的主要原因:一是受工业发展不景气的影响,企业物流效益下降,导致了交通运输邮电业人均收入下降39元,减幅31.8%;二是企业的效益降低,工人的工资收入减少,大量外地务工人员回乡,影响了批零贸易餐饮业人均减少10元,减幅29.6%。此外,个别三产经营农户的转行也是导致收入下降的原因之一。

  5、非生产性收入大幅度提高,带动农民现金收入增加。*几年,农户从占有财产带来的收益不断增加,尤其是出让土地带来的各种补偿,随着粮食价格的上涨而增加;其次,由于农户在外人口的独立生活,农村人口的逐步老龄化,离退休、养老金、赡养费等标准提高,拉动了农民转移性收入的逐年增长。调查资料显示:邹*县一季度人均财产性收入达到244元,较去年同期增加93元,增长61.9%,导致本季度增长幅度过大的主要原因是,后芽村调查点的大部分农户,20xx年下半年,耕地被企业占用,春节前企业按照吨粮,结合当时的市场粮食价格把补偿及时兑现给农户,带来了人均土地征用补偿收入达到224元,增加93元,增长71.3%;人均转移性收入达到122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5元,增长39.7%,主要是退休金与农村赡养费增长的拉动。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失地农户的收入要大大高于农业户,一方面是打工人数多,打工收入高;二是从事二三产业的户数多,收入高;三是没有农业收入也没有农业投入,但是非农业的收入高,尤其是财产性收入高。

  6、期内农户现金支出大幅度增加。邹*县一季度,农户用于农业生产的费用、扩大二三生产规模、购建生活用房的支出加大,分别达到了人均366元、61元、440元,同比增加34元、23元、368元,分别增长25.3%、58.8%、五倍多。其中,由于农户直接购买商品房以及房屋装修支出的剧增,拉动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达到1449元,同比增加305元,增长了26.7%。

  通过以上数据的对比分析不难看出,邹*县一季度,农民现金收入的增加,主要是农户出售农产品数量的增长、农户占地补偿增加的拉动,二者带动了一季度农民现金收入增长的78.4%。然而,这不是真正意义上拉动农民增收的方向,其一是虽然农产品价格下降,但是出售量增加不合理,不是真正的农民增收,只能视为生产、生活需要;其二是土地占用补偿的增长,只是偶然之下的必然,从全年来看不会对农民增收拉动太大。因此,要理性的分析农民现金收入增长的真正原因,正确把握农民增收的渠道,充分认识到现金收入增长之下掩盖的问题:一是工人的月收入已经明显下降;二是新的就业岗位虽然增加,但是进厂的门槛提高,对年龄、性别、学历有了新要求,相对限制了农村“40-50”劳动力的转移力度;三是房地产行业进入低谷,农民工灵活就业者的门路变窄;四是资金缺乏,返乡农民工创业的起步阶段更加困难。

农民收入情况调查报告3

  XX县农民现金收入一季度实现了双增,尤其是农户财产性收入实现了大幅度增加。据110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XX县一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714元,较去年2427元,增加287元,增长11.8%;农民人均现金支出XX元,同比增加396元,增长24.7%。尤其是农户的财产性收入同比增长61.9%,是历年来增幅最快的一次。

  1、工资性收入增幅放缓。20xx年一季度,邹*县农民工资性收入人均844元,同比增加96元,增长12.7%,增幅回落4.6个百分点,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的幅度减缓。其中:外出打工收入人均仅增加3元,增长1.9%。通过农户记帐资料结合农民工检测调查,以及深入走访调查户得知,增幅减缓的主要原因:一是部分外出务工人员返乡从事了其他行业,例如:尹家调查点的大部分女劳动力,有着去淄博周村纺织厂打工的*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效益下降工资降低,返乡农民工有的从事服装生意、有的从事人寿保险,还有的直接在家从事家务;二是县域内的几个大型的企业集团,延长了春节假期的时间,工人的生产时间减少,收入也就随之下降。因此,金融危机是直接导致农民工收入下降的最根本原因。

  2、一产业现金收支有较大增长。调查数据表明一季度,农民从第一产业得到的现金收入1111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32元,增长13.5%。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春节期间,农户用于生活消费的开支与春耕备播的支出加大,促使农民出售农产品的数量增加,小麦、玉米、棉花等主要农产品的出售量,分别比去年同期人均增加44.7公斤、31.7公斤、3.1公斤,增长107.4%、36.9%、31.4%;虽然价格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9%、15.4%、24.9%;但是,由于出售数量的绝对增长,还是拉动了农民一产现金收入的增加。同时,农户用于农业生产支出人均达到433元,同比增加88元,增长25.3%,由于农业各种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拉动了增幅比上年增加7.7个百分点,从增长幅度对比分析,基本实现了收支同步增加,支出增长过快、符合当前全县农业发展的大趋势。

  3、农户家庭产业结构调整,导致二产业现金收入大幅度下滑。随着金融危机对企业影响面的不断扩大,导致了家庭小型企业惨淡经营、举步维艰的局面。从深入基层调查了解得知,全县110个调查户中,有1户常年经销木材、1户从事面粉加工的工商户,因为今年经济效益急剧下滑的原因,转行出去打工或者从事了三产行业。调查资料表明一季度,家庭经营第二产业的现金收入人均212元,较去年同期的252元,下降了40元,减少15.9%,增幅较去年同期回落3.7个百分点,是*几年来减少幅度最大的时期,与全县的工业发展大趋势相符合。

  4、三产业受二产业的影响,首次出现下降。一季度,由于受全县工业生产严重下滑形势的影响,三产业的增长历年来首次出现了收入下降局面。调查数据表明,前三个月,农民人均三产业收入达到181元,较去年同期的209元,下降了28元,减幅13.6%。减少的主要原因:一是受工业发展不景气的影响,企业物流效益下降,导致了交通运输邮电业人均收入下降39元,减幅31.8%;二是企业的效益降低,工人的工资收入减少,大量外地务工人员回乡,影响了批零贸易餐饮业人均减少10元,减幅29.6%。此外,个别三产经营农户的转行也是导致收入下降的原因之一。

  5、非生产性收入大幅度提高,带动农民现金收入增加。*几年,农户从占有财产带来的收益不断增加,尤其是出让土地带来的各种补偿,随着粮食价格的上涨而增加;其次,由于农户在外人口的独立生活,农村人口的逐步老龄化,离退休、养老金、赡养费等标准提高,拉动了农民转移性收入的逐年增长。调查资料显示:邹*县一季度人均财产性收入达到244元,较去年同期增加93元,增长61.9%,导致本季度增长幅度过大的主要原因是,后芽村调查点的大部分农户,20xx年下半年,耕地被企业占用,春节前企业按照吨粮,结合当时的市场粮食价格把补偿及时兑现给农户,带来了人均土地征用补偿收入达到224元,增加93元,增长71.3%;人均转移性收入达到122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5元,增长39.7%,主要是退休金与农村赡养费增长的拉动。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失地农户的收入要大大高于农业户,一方面是打工人数多,打工收入高;二是从事二三产业的户数多,收入高;三是没有农业收入也没有农业投入,但是非农业的收入高,尤其是财产性收入高。

  6、期内农户现金支出大幅度增加。邹*县一季度,农户用于农业生产的费用、扩大二三生产规模、购建生活用房的支出加大,分别达到了人均366元、61元、440元,同比增加34元、23元、368元,分别增长25.3%、58.8%、五倍多。其中,由于农户直接购买商品房以及房屋装修支出的剧增,拉动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达到1449元,同比增加305元,增长了26.7%。

  通过以上数据的对比分析不难看出,邹*县一季度,农民现金收入的增加,主要是农户出售农产品数量的增长、农户占地补偿增加的拉动,二者带动了一季度农民现金收入增长的78.4%。然而,这不是真正意义上拉动农民增收的方向,其一是虽然农产品价格下降,但是出售量增加不合理,不是真正的农民增收,只能视为生产、生活需要;其二是土地占用补偿的增长,只是偶然之下的必然,从全年来看不会对农民增收拉动太大。因此,要理性的分析农民现金收入增长的真正原因,正确把握农民增收的渠道,充分认识到现金收入增长之下掩盖的问题:一是工人的月收入已经明显下降;二是新的就业岗位虽然增加,但是进厂的门槛提高,对年龄、性别、学历有了新要求,相对限制了农村“40-50”劳动力的转移力度;三是房地产行业进入低谷,农民工灵活就业者的门路变窄;四是资金缺乏,返乡农民工创业的起步阶段更加困难。


居民收入调查报告 (菁华3篇)(扩展5)

——农民收入调查报告 (菁华5篇)

农民收入调查报告1

  *期,市委办公室组织专题调研组赴雷公、烟店、辛榨、接官、赵棚等五乡镇抽样调查了**个农户,具体了解了他们20xx年及20xx年两年收入情况,预测了该市20xx年农民收入状况,分析研究了明年农民增收的措施和办法。

  一、**户农户20xx年农民收入特点

  据调查统计,**户农户共有人口***人,劳动力***人,耕地***.*亩。从**户调查统计资料来看,20xx年农民收入有如下特点:

  1、农民收入增长较快,增幅较大。从调查的**户来看,20xx年人*纯收入为****元,比20xx年的****元增加***元,增长**.*%。是自****年以来首次出现两位数的增幅。

  2、劳务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20xx年,**户农户预计可获取劳务收入******元,占总收入******元的**.**%。典型的如辛榨乡白杨村朱佐锋等**户农户,20xx年预计可获劳务收入******元,占总收入的******元的**%。打工收入最多的是白杨村*组杨天军家,他家*口人,*个劳动力,共有*个劳力外出打工,其中*人在北京建筑工地打工,*人在广东深圳打工,年可获打工收入*****元,占家庭总收入*****元的**%。

  3、粮食生产收入呈恢复性增长,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20xx年,**户种植业收入为******元,占总收入******元的**.**%,其中粮食收入为******元,占总收入的**%,粮食生产收入占总收入比重较20xx年提高*个百分点。

  4、牧业收入是农民收入的必要补充。20xx年,**户牧业收入为******元,占总收入******元的**%,牧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较20xx年提高*个百分点。

  二、20xx年农民收入高幅增长的主要原因

  今年,国家扶农政策力度大,农副产品市场行情好,农民收入呈现高幅增长是一种必然。从调查走访的情况来看,导致农民收入高幅增长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1、政策因素增收。今年,由于农业税税率下降*个百分点及粮食补贴和良种补贴政策的实施,**户共减免农业税****元,获得国家粮食直接补贴款****元,水稻良种补贴****元,政策因素合计增收*****元,人***.*元,占增收比率为**.*%。

  2、价格因素增收。今年与去年相比,各种主要农产品价格均有较大幅度上涨。中籼稻由去年的**-**元/百斤上涨至**-**元/百斤,每百斤上涨**元左右;小麦由去年的**-**元/百斤上涨至**-**元/百斤,每百斤上涨**元左右;油菜籽由去年的每斤*-*.*元上涨至每斤*.*-*.*元,每斤上涨*.*元左右;生猪由去年的每斤*-*.*元上涨至每斤*.*-*.*元,每斤上涨*.*元左右;鸡由去年的每斤*元上涨至*元,蛋由去年的每斤*.*元上涨至*.*元,鱼由去年的每斤*.*元上涨至*.*元。仅中稻一项,按去年产量计算,**户可增收****元,人*因价格就可增收**.*元。**户因价格因素可增收*****元,人*可增收**.*元,占增收比率为**.*%。

  3、发展产业化增收。今年,各地继续围绕优质稻、畜牧、林果三大产业,推进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一批农户通过与禾丰、午时药业、神丹等龙头企业对接,发展优质高效农产品,增收明显。**户中,20xx年比20xx年多养猪**头,多养鸡***只,多养肉牛*头,多养鹌鹑****只,多养蜜蜂*箱,多种*香稻、大蒜、金银花等经济作物**亩,仅此一项,**户共增收****元,人*增收**.*元,占增收比率为**.*%。

  4、农作物增产增收。今年与去年相比,水源充足,病虫害较轻,农作物普遍增产。仅中稻一项,**户农户20xx年中稻产量为******斤,比20xx年的******斤增产*****斤,增长*.**%,**户共增收*****元,户*增收***元,人*增收**.*元,占增收比率为**.*%。增产最多的一户为接官乡颛庙村*组谢朝良家,他家种有中稻*.*亩,20xx年产量为****斤,亩产****斤(每亩实有面积****方米),比去年分别增收****斤、***斤,增长**.**%、**.**%,仅此一项,他家就增收***.*元

  5、面积增加增收。由于政策扶持的力度较大,农产品价格回升较快,广大农民种田积极性普遍高涨,部分农民过去抛荒的田块重新又种上了庄稼,过去的部分荒地、旱地被改种了水稻等农作物,还有部分转包田地的农户又重新收回了承包地。**户中,共有*户增加面积**.*亩,共可增收****元,人*可增收**.*元,占增收比率为**.*%。

  三、存在的问题

  今年,农民增收形势很好,农民普遍反映田有种头,农民有奔头,但实际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应引起我们各级党委*的重视。

  1、农民收入不*衡,差距较大。**户农户中,人*纯收入最高的达到*****元,最低的只有****元。**户中人*纯收入在****元以下的有*户,占**%,****元以下的有**户,占**%,****元以上的高收入户有**户,占**%。部分高龄家庭收入仍然微薄,生活十分艰难。部分农户收入不低,但支出较大,如子女上学、就医看病、建房等,往往入不敷出。

  2、农民增收渠道不多,门路不广。**户农户中,有*户仍然以纯农业收入为主,占**%,他们中人均纯收入最高的只有****元,最低的仅有****元。纯农业收入中又以种植业收入为主,种植业收入中又以粮食收入为主,牧业、林业、鱼业及二、三产业收入所占比重很少。就我市现状来看,人均耕地不足*亩,人均占有耕地资源量太少。因此,依靠纯农业增收潜力很小。

  3、农资价格上涨过快,成为农民增收一大障碍。今年,以化肥、种子、农药、柴油等为主的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的生产投入成本。据调查,碳氨已由去年初的**元/百斤上涨至现在的**-**元/百斤,磷肥由**元/百斤上涨至**元/百斤,复合肥由**元/百斤上涨至***元/百斤,农膜由****元/吨上涨至*****元/吨,种子涨价**%左右。各类畜禽饲料价格也均随着粮食价格有较大上涨幅,仔猪、鸡苗价格也有不同程度上涨。

  四、关于20xx年农民增收工作的几点建议

  今年,由于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影响,农民收入有显著提高。明年,政策扶持有限,市场价格上扬的希望不大,农民收入要实现较大幅度的增长,缺乏可靠的增长点。由此来看,明年农民增收的形势将会十分严峻,任务将十分艰巨。20xx年,面临严峻的`增收形势,我们应采取更加积极的心态,明确新思路,抢抓新机遇,实施新举措,突破制约农民增收的“瓶颈”,力争明年农民收入人*增加***元以上。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要抓住五个方面:

  一是要调动农民积极性增收。要以国家的好政策为契机,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取向,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落实好农业税全免政策,让种粮农民得到更多实惠。继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和销售市场,坚持实行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政策,切实保护农民利益。继续加快水电路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以产出和转化为重点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切实做好依法完善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工作,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妥善处理好土地经营权稳定与流转的关系,在保证农民合法利益不受损失的情况下,积极引导耕地向种田能手、大户集中,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效率。继续引导各类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开发“四荒”资源,发展高效农业基地。大力宣传农民身边的致富典型,用典型引路,让典型现身说法,从而逐步消除广大农民思想上存在的“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小农意识,树立增收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二是要提高农民素质增收。目前,由于资金投入不足,政策推动不够,农村基础教育受到较大冲击;农民教育比较滞后,农民就业只能向二、三产业中的简单劳动领域转移,靠身体干活,靠体力吃饭,收入低下,就业不稳定,容易形成转移中的逆向反复。要不断适应新形势下农民增收的需要,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制定农民教育规划,实施农民素质工程,建立农民培训长效投入和运作机制,培养一批市场型、技能型、现代型的新型农民。当前,要切实普及农村九年义务教育,降低辍学率;加快推行高中义务教育;突出抓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努力造就一大批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生产经营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

  三是要转移农民增收。当前的经济和社会形势迫切需要尽快把农村富余劳动力从土地上**出来,使农村富余劳动力走出家门,跨出省门,冲出国门,到更广阔的领域和空间去挣钱致富。目前,我市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可供安置富余劳动力就业的*台狭窄,可以承载就业的小城镇发展缓慢,要改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数量少、层次低、空间小、速度慢、管理差的现状,必须在抓好向大中城市转移的同时,积极推进县域经济“一主三化”进程,即以民营经济为主体,加快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的发展步伐。通过推进工业化,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扩大农民转移空间。通过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努力实现劳动力从纯粹的农业生产环节向加工、流通环节转移。通过推进城镇化,发展二、三产业,实现劳动力就地转移,减轻大中城市的压力。通过推进经济民营化,积极鼓励农民启动资本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为富余劳动力转移搭建更加宽广的*台。

  四是要**农民增收。就是逐步改变城乡二元发展战略、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城乡二元生产方式,进一步把农民从旧有的体制中**出来,从农村社会结构中**出来。关键是要突破传统生产方式的牵制,积极推进土地使用权流转,发展农业规模经营,依靠农业现代化**农民。突破传统工作方式的惯性,引导农民不围绕土地打转,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依靠正确的政绩观**农民。突破传统管理方式的束缚,不对农户外出设卡刁难,不随意变更外出农户的土地承包权,依靠开明的观念**农民。突破传统就业体制的限制,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取消歧视农民工的政策,依靠城乡一体化**农民。突破传统行政体制的障碍,精简机构,消除冗员,转变职能,建立有限*,依靠精兵简政**农民。

  五是要维护农民利益保增收。就是在经济上保护农民的物质利益,在公共服务上满足农民的必要需求,在政治上尊重农民的民*利。具体来说,在经济上,护农、爱农、帮农,严厉打击坑农、伤农、害农行为。在公共服务上,进一步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搞好公益事业发展,提高农民受教育和医疗卫生水*,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在政治上,要强化村民自治建设,建立农民自治组织,维护农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重点是进一抓好政务公开和财务公开,强化农民参与村级事管理。

农民收入调查报告2

  一、调查目的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虽然随着国家在政策上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扶持,农民收入有了些许提高但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事关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全局,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这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一个“坎”,想要跨国这道“坎”我们就要狠抓农村新增收入使得农村收入有一个质的飞跃。增加农民收入是保持农村社会稳定的需要。如果我们在继续挖掘农业内部潜力的同时,从优化农村资源配置,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加速农村城市化进程的角度考虑问题,有可能为增加农民收入开辟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通过增加农民收入的新情况调查的了解可以帮助农民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产品结构提高人均收入,为提高农民生活水*做贡献。为了了解掌握增加农民收入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于今日就其情况对麦积区花牛镇诸多村进行了问卷调查。

  二、调查时间

  20xx年7月——20xx年10月

  三、调查对象

  XX镇花牛村30户农户

  四、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我以访谈法为主观察法为辅走访了我所在村镇的部分农户。

  五、调查内容与结果分析

  (一)农民收入变化情况

  农民家庭收入主要构成有: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其中,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所占比例较大。

  一是工资性收入:农民外出从业得到的收入稳定增长。 20xx年农民工资性人均收入 407*元, 20xx年人均工资性收入 4527元,比上年增加 448。1元,增幅 11。4%,农民工资性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上升到 75%。

  二是家庭经营收入:家庭经营收入稳步增长。 20xx年家庭经营人均纯收入 1106。9元,比上年增加 114。3元,增长 11。5%。 从调查情况看:在家庭经营收入中,粮食收入绝对值逐年增加,在调查表中可看出它在总收入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因为粮食生产效益一直被农资价格上涨所挤压,粮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较少。据统计,我市粮食收入占家庭经营总收入的 49。7%,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仍然较大。

  从种粮生产成本与收益分析,粮食作物每亩生产成本上升,农民的纯收入相对减少,农民增收面临成本高、收益低的压力。

  三是其他收入:服务收入、财产性收入略有下降;政策性收入稳中有增,加工收入稍有减少,以苹果为主要农产品的加工收入受灾害性天气影响有小幅下降,人均收入水*不高。

  (二)总支出情况

  20xx 年农民人均家庭总支出 8151元,比上年增加 187。1元,增长 6。5%。 20xx年农民人均家庭总支出 8666元,与上年增加 515元,增长 13。3%。在家庭总支出中生产性支出和生活支出增长比较快。

  1。受农资、饲料等价格上涨的影响,农民的生产性支出逐年增加。 20xx年种植业(粮食)生产性支出人均 407。5元, 20xx年种植业(粮食)生产性支出人均 480。3元,同比增加 72。8元,增长达 17。9%; 20xx年养殖业生产性支出人均 347。6元, 20xx年养殖业生产性支出 448。1元,同比增加 100。4元,增长 2*%。同时,购置生产性固定资产支出也在增加,由于部分农机具享有政策性补贴,一家一户重复购置农用机械,增大了人均生产性支出。在家庭总支出构成中, 生产性支出总额占家庭总支出的*三分之一,达到 29。6%。

  2。农民人均生活支出明显增加。20xx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4899元,比上年增加 264元,增幅 10%。 20xx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5444元,比去年增加 545元,增长 11%。农民生活消费总支出随物价变化急剧上升,使农民家庭总支出明显增加。

  (三)影响当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年来,农民收入虽取得较快的增长,但仍面临诸多不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增收空间受限 。 一是农资价格上涨过快, 远远超过农产品价格的增长。 20xx年全市农产品收入增长 10。2%,而用于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的支出则增长 15%—30%不等,说明纯收益被农资价格上涨所挤压,投入产出率低,致使农民收入增速缓慢。以肥料为例,实际市场价连续几年涨幅都在 15%以上。

  另外,杂交种子的价格也在不断上涨,其中一季稻种子价格上涨幅度最大, 20xx年 C两优 87、 C两优 396, V两优 1、 7、 8号价格均为 35元 /斤,比 20xx年每斤又涨了至少 10元,上涨 40%。 二是 农田基础设施不完善。目前 一些 中低产田 基础设施脆弱, 排水引灌、保旱保肥的能力不高, 抵抗风险灾害的能力较差, 成为制约农业生产增产增收的瓶颈。 特别是*年来冰灾、水灾、病虫灾害等发生频繁,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不稳定性。 比如年初的冰雪灾害就给油菜生产带来很大的损害,人均产量下降了 2。8%,其他冬种农作物生产也受不同程度影响。三是养殖业收入因多种原因相对减少。*几年来,因劳动力外出、饲料涨价、疫病及牲猪市场价格大幅波动等原因,饲养牲猪的农户明显减少,导致农民的养殖业收入减少。从调查的 100户农户看, 20xx年有 62户, 20xx年只有 43户。

  2。外出务工收入增长空间变小。 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不高,适用技术应用差。绝大多数年龄结构老化、文化程度低、劳动技能不强;出外打工经商的农民,多数只能从事一些劳动强度大、环境恶劣的工作,享受待遇不高;随着产业结构升级,用工单位对劳动力素质要求也愈来愈高,就业难度将不断加大,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增长空间也将受到挤压。

  3。惠农政策直接增加农民收入的份额较少。 *年来,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业政策保险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广大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展开,国家加大了对农村投入,通过*转移支付,加大补贴力度,但这部分资金中相当部分是用于扶持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改善农村生活条件,能够直接增加农民收入的份额较少。

  六、建议与对策

  针对上述情况,我认为,要使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应该**思想,增强市场意识,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就必须加大农业产业增收结构调整力度,自觉按照市场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想要发展就必须拥有市场,这是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一是增强市场主导意识,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靠市场引导生产,大力发展“市场农业”和“订单农业”。按照市场的要求来进行生产,不仅仅要以当前市场为导向,还要以未来的市场变化趋势为导向,形成“人无我有”的局面,抢占先机;二是增强质量效益意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在农产品相对过剩的背景下进行的,因此调整产业结构必须要适应市场化的需求,把提高农产品质量放在首位,形成“人有我优”的格局,提高农业产业经济效益;三是增强特色创新意识,调整农业结构不能盲目跟随,别人怎样调整就跟着怎样调整,这不仅仅会严重挫伤农民调整农业结构的积极性,还会使农民减收,因此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必须树立创新意识,注重特色,形成“人优我特”,促进农业增收。

  扩大劳动力转移输出,大力发展劳务经济。认真落实省市县关于加快农村剩余劳力转移输出的政策意见,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措施来抓。一是要强化宣传,大力营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输出的良好氛围,切实转变农民“死守家门、固守土地”的封闭观念,提高劳动力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二是坚持就地转移的和外出转移两手抓,推动农民就业多元化,鼓励农民自主创业,促进农民持久稳定增收。

  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单纯从大农业方面来促进是远远不够的,保持农业的稳定发展,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有道是“无工不富”。因此促进农民增收必须大力发展二三产业,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促进农民进厂就业,使一些有后顾之忧的农民既能搞好农业生产,又能增加劳务收入;二是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引导农民“洗脚上岸”,发展个体商贸业和运输业,多方面拓宽增收渠道,保持农业增收稳定。

  强化培训,逐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当今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农民素质偏低已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瓶颈,要促进农民增收,就必须突破这个瓶颈,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一是充分利用广播 、电视 、杂志、互联网等手段,为农民解疑释难,最快捷的推广农业实用科技,普及农村致富实用技术,满足人民对科技的渴求;二是利用省市扶贫培训的契机,使一批农业生产骨干走出去,洗脚上岸进课堂,培养他们的市场头脑和科技头脑,提高一切围绕市场转,一切依靠科技干的致富本领,再让他们去培训农民,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夯实农业基础,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一是鼓励农民组织 农业 协会 ,按市场化要求组建股份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和“公司+协会+农户”的方式,开展农产品流通,农业生产及农村 社区 服 务 ,促进农产品的产供销市场一体化,拓展增收空间。二是优化基层干部队伍,着力选择和和使用有技术、有经济头脑的农村基层干部,团结带领农民发家致富,务实创新的开展工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夯实农业基础,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加大资金筹措力度,积极编报项目向上争取资金,搞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规划和管理;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确保农业稳产高效;加快农业新机具的推广,推动农业机械化步伐,提高农民劳动效率;加快实施农村实事工程,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优化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农民收入调查报告3

  一、我市农民收入呈现恢复性增长。

  *年来,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农民收入呈现恢复性增长。20xx、20xx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2225元、2393元,较上年增长3.4%、7.6%。

  我们的主要措施是:

  一是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靠发展优势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建设五大生产基地。抓住国家和省实施“大豆振兴计划”机遇,建设百万亩高油大豆生产基地,20xx年播种高油大豆146万亩;引进马铃薯精深加工企业,建设百万亩马铃薯生产基地,播种马铃薯45万亩;推进农牧结合扩大饲料作物种植,建设百万亩饲料牧草生产基地,播种饲料牧草32.6万亩;依托现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百万亩经济作物生产基地,经济作物总播种面积47.1万亩;结合退耕还林,建设百万亩柞桑蚕生产基地,放养柞蚕732把,栽桑树700亩。

  大力发展绿色、特色农业。充分利用我市资源富集和生态环境优势,建设绿色农业生产基地11个,种植绿色食品面积125万亩,11个产品获得A级绿色食品,2个产品获得欧盟有机食品认证,产量达12万吨。

  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业。与俄在林业、畜牧、水产、农机、农科研等多个领域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引进农业先进生产技术和优良品种30多项。建立了中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在俄建设境外综合开发区。农副产品出口发展到10大类100多个品种。

  二是加快龙头企业建设,靠提高农业产业化水*促进农民增收。

  明确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以龙头企业为重点,以提高农业竞争力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突出发展主导产业,围绕麦、豆、薯、菜、麻、糖、肉、乳、山、药等十大主导产业和5个成长性较强的产业,构建龙头企业群体、扩大基地生产规模、推进产业化发展。

  加快龙头企业建设。全市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29家,带动基地面积137万亩。实施品牌战略,重点培育 “玉铃”牌马铃薯、“双河”牌极小粒豆、“驿站”牌马肉干等6个具有较大市场影响的农产品品牌。

  加快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在县域和中心乡镇重点建设和完善了7个具有较好基础的农产品交易批发市场。全市现有各类农产品市场88处,基本形成了以乡镇批发市场为中心,城乡农贸市场相互依存、相互配合的市场体系。

  三是深入实施科技兴农战略,靠科技进步促进农民增收。

  加大农业新技术推广和应用。推广了一大批先进、适用、成熟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均每年推广项目20多个,累计推广项目300项(次)以上。农业十项适用生产技术累计推广面积达到2318万亩。

  建设市县乡三级科技园区156处,园区总面积50多万亩,实现农民增收5000余万元。

  大力实施种植业和牲畜业良种工程。引进推广大豆、小麦、玉米等作物优良品种28个,建设各类种子繁育基地45处,推广优良品种27个,农作物优质品种率达95%以上。建设大牲畜冻配站点92个。

  努力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科学应用水*。对广大农民进行多项目、分产业、逐层次的科技培训。每年培训乡村干部、科技户、种田大户及青壮年农民15万人次左右。

  四是夯实农业发展基础,靠降低风险促进农民增收。大力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修建和改造了***、**等堤防,极大地提高了这些地区抗旱防洪能力。目前,全市已有8个万亩以上灌区,有效灌溉面积11万亩。20xx年,争取国家级和省级旱田节水浇灌溉项目5个,受益面积可达16.22万亩。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和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综合开发投资三年累计7113万元,开发建设项目30个,完成中低产田改造19.27万亩。大力加强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以实施天然林保护为目标,重点实施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生态效益补助工程和野生植物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四年共落实退耕还林面积5万亩,造林56.8万亩,建成多种类型自然保护区5个,绿色食品种植面积达125万亩。不断提高农机装备水*。3年来,全市累计投入农机更新资金1.6万元,更新大中型农机具4786台(套),到20xx年全市农业机械原值达6.776亿元,农业机械总动力达95.63万千瓦,亩均耕地拥有农机动力 0.132千瓦,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达86.5%。

  五是大力发展非农产业,靠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大力发展畜牧业,实现农业内部转移。目前,全市从事养殖业生产专业养殖户达4579户,占农户总数2.3%。从事山产品采集、食用菌栽培和水产等副业生产农户也不断增加。

  大力发展非农产业,拓宽社会转移空间。通过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鼓励和吸引农民进城务工、经商。截止20xx年底,全市转移剩余劳动力6.04万人,占农村劳动力16.6%,*均每6个农业劳动力中就有1人外出务工,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占农村人均纯收入28%。

农民收入调查报告4

  "农民",这个特殊的称谓,从它的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与土地结下了深厚的情谊。1949年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农民一改千百年来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彻底地作了主人。历史的年轮驶入改革开放的今天,农民的政治地位和生活状况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作为一个发展*家,在取得惊人的发展速度和改革硕果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地处黄河流域的山西省,农民生产人口严重过剩,而煤炭资源丰富,土地比较瘠薄,所以一度将煤炭业作为自己的支柱产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大量的农民加入到煤炭工人的行列。大同矿务局,阳泉矿务局,汾西矿务局等国有产业的三巨头,下设有庞大的分支机构,另外不少的不法小煤窑,收罗了附*大量的农民就业,从事煤炭的采挖和运输,因此,煤炭是山西省解决农业过剩人口做出了巨大贡献。

  由于前期开采计划性差,加之不法小煤窑的滥采滥挖,煤炭资源日益匮乏,同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日益突现,原煤的销售量便直线下降,对煤炭进行深加工的项目、企业还没有建立,因此煤炭业的发展严重受挫,大量正式工人下岗,临时工、合同工返家务农,农民的队伍便这样扩大了。然而土地的状况没有很大改观,人口过剩的问题又重新严重起来。

  在这样一种背景和形势下,今年暑假,我特地在我的家乡--*遥的东部、南部地区,针对农民的收入水*和生活状况展开了调查,发现了困扰农民的两大因素。

  其一便是天灾,主要是干旱和冰雹。以"十年九旱"来形容我们晋中地区(山西省中部,包括*遥、祁县、太谷、榆次等地)一点都不为过。6月下旬到8月中旬*2个月的时间内,*遥县大部分地区滴雨未落。这期间正是高粱等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而灌溉用水的天价又让农民却步,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庄稼干枯变黄,甚至枯死。也有部分农民舍不得将前期的时间精力和成本付诸东流,只好忍痛花钱买水灌溉施肥。这样做也只是确保秋天有一点点收获,其实根本没有盈利可图。调查后我做了如下计算:一季庄稼,至少灌溉两次才能成熟,费用为14元每小时,一般情况下每亩一次要灌溉4小时。这样,每亩花去水费115元左右。另外,每亩需化肥约20公斤,每斤1.6元;天旱虫灾时,农药每亩花费约25元,每亩地总共合计花180元。如将所得产品拿出销售,如大豆,亩产约150公斤,每公斤约2元左右,所得不过300元。去除耕地费、种子费、运输费、农业税等,进农民腰包的不超过30元。所以农民辛勤劳动下来,基本上算是无偿劳动。更何况人多地少,生产的粮食仅能够自己消费,根本无节余去换钱这些年林业发展很快(主要墅业),由于先前缺乏市场经验和战略眼光,所栽培的品种无非是红星、金光、国光、富士等老品种,除富士销路好一点外,其他几种则难以出手。因此果农除了要忍受入不敷出的痛苦外,还要面对"卖果难"的尴尬。尤其是今年,我县于6月15日三分之一的地区遭受冰雹袭击。严重的地方,棉花、大豆等被打得只剩下光杆,较轻的地区,果实也遭受"创伤"。8月初,冰雹再次来袭,农民损失更加严重。

  困扰农民的另一因素为人为因素。部分领导的决策失误,也给农民留下了无法弥补的损失。像前面述及的盲目发展果树就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例子。品种不佳,质量不高,收成小,更换品种或农业结构转型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另外,不少地方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上述的两种因素,导致农民的人均收入极低,入不敷出的现象严重。所以一般家庭中要有1-2人外出打工或经商,形成以工养农和以商养农的格局。下面是我所做的调查情况的列表,从中可以看出农民的生活状况:

  家庭类型调查项目成员均为农民成员中有教师、工人、农民等成员中有农民和经商者有外债家庭率

  *均月收入(户)20元500元520元

  *均月支出(户)34.4元430元430元

  净余-14.4元170元190元

  所占比例5.2%91.7%3.1%95%

  其中支出项中除了生活必需外,85%以上的家庭将大部分的收入用于子女的教育经费,这也是造成大部分家庭负债的原因。之一。

  当然,随着人蜜念的改变的文化水*的提高,农业的科技投入逐渐加大。塑料大棚和薄膜覆盖技术正在逐步地得到推广。在土地资源紧缺的岳壁乡,两项技术的推广率达到90%以上,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山西作为全国经济比较落后的省份,其所含的*遥地区又是比较落后的地方,严格地说,以上的情况并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但通过此次调查,我感慨很多,作为农民的女儿,我深切地体会到了广大农民终年劳作的艰辛、痛苦和无奈。不过我坚信,随着农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农民的日子会一天天好起来。

农民收入调查报告5

  *年来,中央和地方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以保障农民收入快速健康发展。然而,从现实情况看,农民收入依然增长缓慢。

  由于农民的收入本来就较低,加上生活支出不断增加,农业结构调整成效尚未充分显现,农村劳动力难以充分就业,农民创业意识和技能薄弱等,使得农民的收入相当低,增收非常困难.我们调查显示:

  1、地区发展不*衡。

  不同地区之间农民的人均收入差距较大,并且这种差距没有缩小的趋势。总的说来,呈现出明显的东高西低、从东南沿海向西部内陆地区递减的趋势。上海、北京和浙江的农民人均收入水*,是西部云南、贵州、甘肃和陕西等省的3~4倍。由于城市居民在不同地区之间相对差异较小,因此,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呈现出明显的由东向西的递增趋势。即东部沿海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别较小,而西部地区城乡差别更大一些.

  2、造成我国农民收入问题的原因

  (1)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还跟不上形势要求。总体看,一是特色主导产业总量小,覆盖农户少。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还不高,龙头企业规模小,带动力弱,农村经济组织化程度低,大部分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还没有真正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还是单纯的买卖关系,产业化经营链条短,农产品加工增值水*低,初级原料生产比重大,大部分农产品基本上是从农田到市场,缺乏深加工、高附加值的产品,高科技含量产品少,加工增值率低。二是结构调整还只是停留在规模扩张上,缺乏在内在质量提高上下功夫。以蔬菜为例,*两年来,有的地区蔬菜种植特别是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连年快速增长,为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种植结构雷同,品种特色不明显,科技含量不高,大路菜多,贮藏、保鲜、深加工及包装、运输等严重滞后,如不抓紧研究对策,将有可能出现新一轮的结构过剩,应引起高度重视。

  (2)*及其职能部门引导、协调、服务功能滞后,不能有效地解决农民在生产过程中的诸多困难。一是信息服务滞后,手段缺乏,不能及时给农民提供各种市场信息和致富信息,使农民无所适从,组织生产难,进入市场难。二是技术服务跟不上。原因是部门管理制度不完善,科技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使科技人员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主动上门服务意识差,其结果是科技人员得不到实践,农民得不到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服务。特别是高新技术应用上,技术与生产严重脱切,导致农民增收难。三是信贷部门缺乏有效的资金扶持措施,一家一户贷款困难。调查发现,多数农民都有强烈的增收意识,并有一些可行的增收项目,但苦于没有启动资金,而难以上马。

  (3)农民的负担比较重.据调查显示,我国农村大部分农民家庭都有两个孩子,孩子要上学会需要一笔很大的投资,现在农民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上大学,不一辈子像他们一样只是个农民,供一个子女上大学几乎要花掉农民家庭三分之二的开支;家庭长辈的供养也需要一笔的开支.除此之外,还有农作物每年的成本开支.家庭生活费,子女教育费,农业成本费,三个最基本的方面的开支累加起来,对与本来就不富裕的农民来说,生活就难上加难了.

  体会

  我国农民数量如此之多,要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要带领农民奔小康,要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就必须要增加农民的收入,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对策有:

  1、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要增加农民收入,关键在于农民自身的素质.农民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这就要求*部门下乡组织农民技能培训,打破思想僵化的局面,让农民大胆尝试,自主创新,随机应变,让农民更多更早的了解市场的最新信息和动态.收入来自与农民,农民必须从自身做好.

  2、推进结构战略性调整,充分挖掘农业内部潜力。这是农民增收的基础。要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发挥比较优势,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一是在优化品种、品质结构,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生产的同时,切实抓好质量安全管理。二是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形成优势产业带。三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创造新的消费需求。四是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农村服务业,提高乡镇企业发展水*,充分发挥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

  3、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拓宽农民增收途径。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出去,可以增加农民的资源占有量,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扩大农产品市场需求,同时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一是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发展小城镇,壮大县域经济,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二是加强对农民进城务工的引导和管理,把农民进城务工当成一项产业来抓,促进农民工跨区域流动,加快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4、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必须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帮助农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降低农村经济发展成本,促进农民增收。一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增基本建设资金应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每年新增教育、卫生、文化事业经费应向农村倾斜,以逐步缩小城乡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方面的差距。二是对农业、农民进行直接补贴,尤其是要配合农村税费改革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对农业和农民实行补贴的各种有效方式,逐步建立对种粮农民生产直接补贴机制。

  5、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一是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坚持依法征税,加快乡镇机构改革,尽快取消农业特产税。二是继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加快培育和规范粮食市场,完善粮食宏观调控体系,积极探索对农民的补贴机制。三是加快推进农村金融和卫生体制改革,积极探索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贫困家庭医疗救助制度的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解决农民因患传染病、地方病等大病而出现的因病致贫、返贫问题。


居民收入调查报告 (菁华3篇)(扩展6)

——农民收入的调查报告实用十篇

  农民收入的调查报告 1

  我国农民数量如此之多,要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要带领农民奔小康,要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就必须要增加农民的收入,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对策是我们调查的根本,落实完成辽宁科技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关于“调查社会某一阶层经济收支情况”这一社会实践活动任务。进一步增强同学们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和互帮互助精神。使同学们在享受假期生活的同时更好的认识社会和接触社会。

  辽宁省农民收入情况调查:

  辽宁省农民收入增长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工资性收入较快增长。全省农民工资性收入人均达1720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农民外出务工人数同比增长4.8%,务工收入增长21.7%;二是家庭经营收入快速增长。受粮食丰收和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共同影响,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实现快速增长。全省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人均达2592元,比上年增长17.3%;三是财产和转移性收入大幅度增长。得益于粮食直补、提高离退休养老金、土地征用补偿等优农、惠农、利民政策,农民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比上年大幅度增长。全省农民财产性收入人均达282元,比上年增长26.5%;转移性收入人均达179元,同比增长18.4%。

  黑龙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XX年黑龙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5206元增长7.2%国家统计局黑龙江调查总队对全省2240户农村居民家庭抽样调查显示:XX年我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06.8元,同比增加351.2元,增长7.2%。政策调控成效显现,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继续增长。XX年我省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人均为1019.6元,首次迈上千元台阶,同比增加102.9元;农村居民人均打工劳务收入达到818.3元,同比增长11.8%。现金纯收入占纯收入比重提高。XX年我省农村居民人均现金纯收入达到4960.2元,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到95.3%,比上年提高9.6个百分点。农民收入货币化程度的提高,显示出农村市场经济正逐渐走向成熟,从事生产经营的方式更加趋向商业化、市场化。我国“粮仓”黑龙江省的农民收入去年继续增加。据国家统计局黑龙江调查总队抽样调查显示,XX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06.8元,比上年增加351.2元,增长7.2%,连续两年高于全国*均水*。

  调查显示,XX年黑龙江省农村居民人均现金纯收入达到4960.2元,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到95.3%,比上年提高了9.6个百分点。农民收入货币化程度的提高,显示出农村市场经济正逐渐走向成熟,从事生产经营的方式更加趋向商业化、市场化。XX年东宁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951元,工作总结成为我省首个农民人均纯收入超万元的县(市)。

  *年来,我的家乡东宁县大力发展富民产业,依靠栽培黑木耳及烤烟、果菜等特色产业,做大境外农业,做强劳务经济,农民纷纷鼓起了腰包。农民人均纯收入中,从事第一产业人均纯收入7703元,占70.3%;劳务(含境外农业)收入2537元,占总收入23.2%。有着“全国黑木耳第一县”美誉的东宁县,采取资金、政策和服务支持,扶强做大黑木耳产业,带动农民快速增收。XX年全县种植黑木耳7.02亿袋,总产量达2.8万吨,总收入12.8亿元。仅此一项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5542元,占总收入52.3%。目前,黑木耳产业已覆盖全县所有行政村。

  山西省晋中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晋中市认真贯彻国家、省一系列惠农政策,持续加大“三农”投入,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运行呈现出质量提高、结构优化、效益改善的良好局面,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创历史新高,收入增额与增速实现新的突破。据全市880户农村居民家庭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全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4000元大关,达到4206.7元热门思想汇报,比上年增加558.8元,同比增长15.3%;高出上年5.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1个百分点;绝对额居全省第五,增幅居全省第三。XX年晋中市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20xx.5元,比上年增加234.5元,增长12.8%。工资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49%,对农民纯收入增长贡献率为42%,拉动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个百分点。工资性收入较快增长主要得益于:一是随着*年引资力度加大和产业结构步伐加快,本地新增企业和规模进一步扩大,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明显增强,使农民在本乡地域内就业获得的劳动报酬明显增加,人均达到了1778.7元,占工资性收入的86%,同比增加249.3元,增长16.3%。二是随着《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若干意见》、《山西省农民工**条例》的全面贯彻落实以及农民工素质提高工程的有效实施,农民工就业非农产业的环境明显改善,素质有了新的提高,报酬水*明显上升。

  XX-XX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调查活动使我们深刻了了解了农民爸妈不易,我们大多来自农民家族。我觉得提高农民收入就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推进结构战略性调整。

  2、充分挖掘农业内部潜力,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3、拓宽农民增收途径,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

  4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

  农民收入的调查报告 2

  现在农民收人主要来源于粮食作物的兑换。小麦、玉米、水稻等是农民的生活资料,在卖出的同时—定要留下一半甚至一半以上作为—年的口粮。花生、芝麻等经济作物自然是农民经济的主要来源(主要是指花生等种植较多地区)。粮食收入以后,该卖的卖,该留的留,农民便可有四五千元的收人。

  副业养殖也是农民的收入之一,在农村几乎每家都养两三头猪,此外还有牛、羊、鸡等家禽,这些卖掉以后大多又有了二三千元的收人,所以农村一年毛收人在六七千元,在种植上除去种子、化肥、灌溉等方面,在养殖上,除去幼苗、饲料以及家禽的医药费等,农民一年净收入也能有四五千元。这个数字还是可观的。

  可是农民拿着这些钱并不是很开心,接下来钱就要向外拿了。到了年底每年必不可少的是村统筹、提留。家里孩子增几件新衣服,那拖拉机的`大轮子用了好几年了也该换了。剩下的要全部给孩子来年的学费、生活费,或许到了春节还得借—些才能过个好年。

  要是遇上了灾荒,天气不好,收不到粮食。交完公粮,剩下的恐怕填肚皮都不一定够。要是万一家里有个人生病,恐怕不借钱是看不好了。这借来借去,家里就欠债了,以后的每年得节约,少吃几顿好饭,少穿几件新衣服,还了钱,才能松口气。

  农民收入除去支出,剩下的只能维持简单的生活,万一有了天灾就得借钱,可这也不是办法,借了钱总得要还,孩子读书开支最厉害,要赶上了某些乱收费的学校,农民更是苦不堪言。

  国家政策整天在喊减轻人民负担,减来减去农民还是被压的喘不过气。政策关键要落实。随着中国将加人世贸组织,外国粮食将进人中国市场,粮食价格将大幅度下降,这样农民收人减少而支出不会有多大变化,农民负担将会更重。

  农民收入的调查报告 3

  摘要:

  中国农村问题的研究,目前似乎都集中在提高农民收入上面。但是,在如何提高农民收入的问题上,各社会层次上的人士却有着不同的认识。一些经济学家看到了中国农村金融制度的缺陷,认为只有发展农村金融,才能保证农民有条件进行再生产。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的农民收入太低,是因为存在着工农业产品之间的剪刀差问题,只要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就能增加农民的收入。由于农民的收入本来就较低,加上生活支出不断增加,农业结构调整成效尚未充分显现,农村劳动力难以充分就业,农民创业意识和技能薄弱等,使得农民的收入相当低,增收非常困难,同时随着*几年炒房炒楼、炒绿豆、大蒜的一些“专业”人士数量的不断增加,农民的收入依然不见乐观。

  在我们看来,当今中国农村问题千头万绪,但归纳起来大体上形成三大矛盾:

  第一,农业集约化生产与家庭承包经营之间存在矛盾。

  现代化农业要求规模化大生产,而家庭联产承包制决定了,在中国大多数地区不可能实行规模化生产。“*地经营”不可能获得高额的回报。除了在山东等一些地区农民通过塑料大棚生产,获得相对较高的农业收入以外,绝大多数从事粮食作物生产的农民都不可能从承包田中获得丰厚的回报。虽然国家一再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并且千方百计地降低农民购买生产资料的费用,但是,农民从农业耕作中所获得的收益仍然远远低于出外打工所获得的报酬。这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在其他国家,农业效益递减也是一个整体趋势。与其他发达国家规模化生产的农业相比,中国的农业没有比较优势。和中国的其他行业相比,中国的农业投入产出之比也不高。这其中固然有中国农业的技术含量低、生产力低下、农民负担较重等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国长期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制。

  作为阶段性的改革成果,家庭联产承包制在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中曾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在看来,家庭联产承包制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化生产的需要。因为从制度基础上来看,承包责任制是建立在集体所有制经济基础之上的,一种转型时期的特殊生产分配关系。由于土地的集体所有制性质,决定了家庭联产承包法律关系主体具有虚拟性质,作为发包方的集体所有制组织与承包人之间存在着利益冲突的问题。当集体所有制组织的利益与土地承包人的利益发生冲突时,集体所有制组织会毫不犹豫地破坏业已形成的土地承包关系。农民作为土地的承包者,虽然可以通过村民自治组织来保护自己的权利,但由于自治组织同时也是发包人,这样就出现了农民无法通过农村内部的组织机构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问题。*年来,虽然不断有学者呼吁,通过合作社或者农会的方式将农民重新组织起来,但现有的农村生产关系阻碍了农民的联合。更重要的是,随着农村人口的不断增加,人均耕地面积越来越少,中国的土地承包合同关系不得不经常性地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建立在农村承包经营责任制基础上的一系列制度都面临失效的危险。一些地区农民撂荒土地,其实是想用一种非常消极的办法来摆脱目前中国农村所面临的矛盾关系,但由于他们的农民身份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完全脱离建立在承包责任制基础上的一系列法律关系。中国的农村承包责任制已经变成了阻碍农业现代化的制度设计。

  改变这种状况当然不能操之过急。在没有更好的制度加以替代的情况下,**应当积极引导农民走合作化的道路,通过农村互助组织逐渐地实现规模化生产,并且自发地与市场接轨。在一些商品化程度比较高的农村地区,农民内部之间的分工已经非常普遍,土地的集约化经营也基本上实现。**部门应该在稳定现有生产关系的前提下,积极鼓励农民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发展道路。

  面对国际集约化的农业生产,中国建立在家庭联产责任制基础上的农业耕作规模过小。今后应该在条件允许的地方,大力发展集约化农业。

  第二,农业人口的严重过剩与城镇化发展的滞后之间存在矛盾。

  提高农业劳动效率,必然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失去土地的农民。这些农民要么涌入大城市,要么被就地安置。*年来,关于城市化和城镇化的争论,其实质就是关于农民安置方式的争论。城市化固然能够一步到位,但城市化所带来的巨大的社会成本是发展中国家难以承受的。在城市化的背后,是城市布局的合理性问题,更是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吸纳能力的问题。当城市控制在合理的规模状态,并且能够在一定区域内进行合理的布局,那么,城市化和城镇化之间没有大的区别。我们应该抛弃这样的思维模式:那就是在现有的不合理的城市布局前提下,各执一端,讨论城市化还是城镇化的问题。在我看来,中国现有的城市布局并不能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在广大的乡村普遍缺乏资金流动、信息流动和实物流动密切结合的小城镇,因此,今后应该更多地建设符合农村需要的小城镇。

  但是,小城镇的发展必然会带来土地使用的矛盾。当前中国一些地方的经济开发区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中国农村城镇化发展所带来的问题。在一些开发区,已经形成了新型的小城镇。**在清理和整顿经济开发区时,应该注意小城镇的正常发展与经济开发区盲目建设之间的区别,通过政策引导和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将经济开发区逐步改造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人口的小城镇。

  在一些不赞成发展小城镇的学者看来,城市化才是解决当前中国农村人口过剩问题的唯一出路。他们反对小城镇发展,认为这样会降低土地的使用效率,形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助长假冒伪劣产品的泛滥。但是,应当看到,城市的设计不是搭积木。在城市的布局已经初步定型的情况下,成倍地增加人口会导致城市功能的急剧萎缩。城镇化虽然不能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一步到位,但可以在短时期内有效解决农村剩余人口的出路问题。即使在一些发达的国家,小城镇仍然居住着一个国家50%以上的居民。

  第三,农村村民自治和**机构不断扩张之间存在着矛盾。

  村民自治在中国当代有着多重含义,从民主发展的角度来看,它是中国民主改革的先导;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它是尊重农民经营自**的必要形式;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它是农民自主管理的社区组织结构。但是,中国农民自治机构面临着**机构扩张所带来的压力。在许多地方,村民自治委员会成为了代表**机关收取税费的“二**”,成为了上传下达的管理组织。在一些农村,农民的自治组织和党的基层组织之间也存在着紧张关系,农民的自治事业面临难以为继的局面。

  事实上,在当初的自治制度设计中,不是没有考虑到农村村民自治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但由于我国**机构不断扩张,乡镇**人员队伍庞大,如果不从自治组织获取必要的费用,机构就难以运转下去,所以,乡镇机关普遍存在着干预村民自治的现象。这种干预既是利益的诉求,也是传统行政思维观念的延续。如果不改革中国的行政体制,减少或者约束**的行**力,那么,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制度就难以继续发展。

  可以说,农业集约化生产与承包责任制之间的矛盾是中国当前农村许多矛盾的根源,而农业人口的严重过剩与城镇化发展滞后之间的矛盾是导致中国当代农村问题加重的根本原因,村民的自治组织和**机构的紧张关系是产生一系列问题的导火索。解决中国的农村问题,不但要从提高农民收入入手,而且还看到农业发展中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危机。在解决三农问题时,不但要从生产关系方面思考问题,而且要从上层建筑方面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跳出既定的思维模式,才能为中国当代三农问题的解决开出合适的药方。

  我国农民数量如此之多,要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要带领农民奔小康,要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就必须要增加农民的收入,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对策有:

  1、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2、推进结构战略性调整,充分挖掘农业内部潜力。

  3、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拓宽农民增收途径。

  4、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

  5、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

  农民收入的调查报告 4

  一、某镇基本情况

  某镇是一个农业大镇。全镇农业人口4.03万人,耕地面积7.3万亩。农业生产主要以水稻、小麦、元葱大蒜、杞柳等农作物为主,畜禽业以猪、鸡、貉等为主。*年来,在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支持下,全镇大力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布局、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趋于合理,农民增收速度明显加快,农民现金性收入大幅提高。20xx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560元。

  二、农民收入现状

  一是农民收入结构比例不断调整。农民第一产业收入比例稳中有降,占收入的60%左右,从事二、三产业经营性、工资性收入持续增长,占收入的30%,其它收入占10%。

  二是农民收入途径不断增多。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政策和宽广的发展*台,优质高效农业发展迅速,农民从事二二产业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走出土地、走出农村劳务经济日渐升温,致富渠道不断拓宽,为农民就业、农民增收创造了更宽阔的空间。20xx年全镇围绕水稻、小麦、大蒜、杞柳等种植业作物的产品加工、运输、销售人员就达到4500余人,常年在省外务工人员达到8000余人,从事二三产业、就地转移人员达到3000余人,摆脱了土地约束,到土地以外创业创收已成为全镇农民致富的途径。

  三是农民收入增加,可支配性消费增长缓慢。*年来,全镇农民收入大幅增加,主要得益于国家对农村的好政策、农副产品价格上升,农民经营性工资性收入增加,但由于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生产再投入增加,致使农民收入增幅缩水,各种刚性支出不断增加,可支配性消费增长缓慢。

  四是农民内部收入差距加大。由于农民自身素质参差不齐,造成对发展经济的认识、能力和参与农业结构调整积极性不同,一批素质高、积极调整、起步早的农民迅速致富,并依靠自身发展的经验、开拓的市场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形成了一批农村致富户,而那些等、靠、观望、因循守旧的农民没能及时发展起来,收入明显低于致富户。

  三、制约农民增收因素

  一是科技文化素质有待提高。农民对发展农村经济、大力开发高效农业有较高的热情,但受科技文化素质的限制,只敢远观不敢*摸,对带“高、新、尖”字样的事物,望而却步,部分农民对农业结构调整信心不足,存在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荆绳的思想,对农业以外创业门路少,获得致富信息渠道窄,开拓市场能力差。

  二是创业资金短缺。群众除了必要的生活开支外,闲散资金较少,并且必须有再生产投入资金。银信部门对农村贷款额度有限,对那些收入较低的农民发放较小贷款甚至不给予贷款,造成低收入家庭想致富却苦于没资金的困局。

  三是社会事业性负担重。随着生活水*的不断提高,农民各类生活开支项目增多,数额增大,子女上学、子女结婚、看病就医、关系交往等都要远远超过生活开支,社会事业性负担的加重,势必对生产的再发展、再投入的资金产生影响。像子女结婚,从认识到结婚至少有五六万元的花销。

  四是生产资料价格上涨、造成生产成本高。农村以农业为主。随着各类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农业单位投入不断增加。化肥、农药、地膜、种子等生产资料价格增幅高于农产品价格增幅,生产成本高,导致了农民增产不增收,增收缓慢。

  五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标准化生产有待提高。目前全镇已形成了小麦水稻、大蒜元葱、杞柳、畜禽养殖等为主的基地,由于产业链条不够长,农产品的增值空间较小,大多以出售原料型为主,且标准化、无公害生产滞后,产品市场适应性差,销售难、价格低依然制约农民增收。

  四、下步增收途径

  一是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提高农业产业化、生产标准化水*。要围绕市场需求,怎样调、调什么,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调整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调出农民种植的积极性、调出规模、调出效益。同时要在提高产业化、生产标准化水*上下功夫,积极推广农业生产标准化模式,把农业专业协会,作为带动标准化生产的重要力量来抓,在主导农业产业上建立一个协会,发挥其在生产资料、生产技术、市场销售等方面的优势,推动标准化生产,目前我镇已建立了杞柳协会和元葱协会。要以工业理念发展农业,不断拉长产业链条,建立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使每一个产业上都有几家深加工企业,像我镇杞柳产业已达到这一要求,但在产品档次低、市场开拓上仍要抓紧抓好。

  二是加快富余劳动力转移。加快小城镇建设,积极发展二三产业,使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解脱出来。做好外出务工工作,把它作为一项产业,积极做好务工人员的培训、引导,使他们有一技之长,能更好地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三是加大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日显重要,也是建设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上级党委**就要不断加大农民科技培训资金投入力度,拓宽培训渠道,不断满足农民科技需求,提高致富能力,把农民培养成有道德、有文化、有技术、有理想的四有新型农民。

  四是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提高对农民的服务水*。农业作为国家发展基础,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实力壮大,国家应该给予农业更多更大的资金扶持和倾斜。目前的“三补两免”对鼓励农民发展农业、促进发展现代化农业都产生了积极效果。农民一个弱势群众,不断提高农民的服务水*,也是促进农民致富的一个重要途径。国家应在农民科技服务、养老、医疗、社会救助等方面给予更多更好的服务,切实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中困难,不断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更好更快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农民收入的调查报告 5

  我市农民收益呈现规复性增加。

  比年来,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成长态势精良,农民收益呈现规复性增加。20xx、20xx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益兑现2225元、2393元,较上年增加3.4%、7.6%。

  我们的紧张办法是: 一是大力大举促成农业布局调整,靠成长优势经济增进农民增收。

  构筑五大出产基地。抓住国度和省履行“大豆振兴筹划”机会,构筑百万亩高油大豆出产基地,20xx年播种高油大豆146万亩;引进土豆博识加工企业,构筑百万亩土豆出产基地,播种土豆45万亩;促成农牧联合扩大饲料作物莳植,构筑百万亩饲料牧草出产基地,播种饲料牧草32.6万亩;依托现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成长百万亩经济作物出产基地,经济作物总播种面积47.1万亩;联合退耕还林,构筑百万亩柞桑蚕出产基地,放养柞蚕732把,栽桑树700亩。

  大力大举成长绿色、特点农业。富裕利用我市资本富集和生态环境优势,构筑绿色农业出产基地11个,莳植绿色食物面积125万亩,11个产品获得A级绿色食物,2个产品获得欧盟有机食物认证,产量达12万吨。

  自动成长外向型农业。与俄在林业、畜牧、水产、农机、农科研等多个范畴建立了长期巩固的互助干系,引进农业进步出产技巧和精良品种30多项。建立了中俄农业科技树范园区。在俄构筑境外综合开辟区。农副产品出口成长到10大类100多个品种。

  二是加快龙头企业构筑,靠进步农业财产化程度增进农民增收。明了农业财产化成长思路。以龙头企业为重点,以进步农业竞争力和增加农民收益为目标,凸起成长主导财产,环绕麦、豆、薯、菜、麻、糖、肉、乳、山、药等十大主导财产和5个成长性较强的财产,构建龙头企业群体、扩大基地出产范围、促成财产化成长。

  加快龙头企业构筑。全市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29家,策动基大地积137万亩。履行品牌计谋,重点培养 “玉铃”牌土豆、“双河”牌极小粒豆、“驿站”牌马肉干等6个具有较大市场感化的农产品品牌。

  加快农村市场系统构筑。在县域和中间乡镇重点构筑和美满了7个具有较好根本的农产品交易零售市场。全市现有各种农产品市场88处,根本构成了以乡镇零售市场为中间,城乡农贸市场彼此依存、彼此互助的市场系统。

  三是深切履行科技兴农计谋,靠科技进步增进农民增收。

  加大农业新技巧推行和利用。推行了一多量进步、适用、成熟的农业新品种、新技巧。均匀每一年推行项目20多个,累计推行项目300项(次)以上。农业十项适用出产技巧累计推行面积到达2318万亩。

  构筑市县乡三级科技园区156处,园区总面积50多万亩,兑现农民增收5000余万元。

  大力大举履行莳植业和牲口业良种工程。引进推行大豆、小麦、玉米等作物精良品种28个,构筑各种种子繁育基地45处,推行精良品种27个,农作物优良品种率达95%以上。构筑大牲口冻配站点92个。

  竭力进步农民科技本质和科学利用程度。对广大农民进行多项目、分财产、逐层次的科技培训。每一年培训乡村干部、科技户、耕田大户及青丁壮农民15万人次摆布。

  四是夯实农业成长根本,靠低落风险增进农民增收。大力大举促成农业根本办法构筑。构筑和改革了***、**等堤防,极大地进步了这些地区抗旱防洪本领。如今,全市已有8个万亩以上灌区,有效灌溉面积11万亩。20xx年,篡夺国度级和省级旱田节水浇灌溉项目5个,受益面积可达16.22万亩。促成中低产田改革和农业综合开辟,农业综合开辟投资三年累计7113万元,开辟构筑项目30个,结束中低产田改革19.27万亩。大力大举加强资本保卫和生态环境构筑。以履行天然林保卫为目标,重点履行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生态效益补助工程和野生植物及天然保卫区构筑工程。四年共落实退耕还林面积5万亩,造林56.8万亩,建成多种类别天然保卫区5个,绿色食物莳植面积达125万亩。连续进步农机设备程度。3年来,全市累计投入农机更新资金1.6万元,更新大中型农机具4786台(套),到20xx年全市农业机器原值达6.776亿元,农业机器总动力达95.63万千瓦,亩均耕地具有农灵活力 0.132千瓦,农业综合机器化程度达86.5%。

  五是大力大举成长非农财产,靠转移农村残剩工作力增进农民增收。大力大举成长畜牧业,兑现农业内部转移。如今,全市从事养殖业出产专业养殖户达4579户,占农户总数2.3%。从事山产品收集、食用菌莳植和水产等副业出产农户也连续增加。

  大力大举成长非农财产,拓宽社会转移空间。经过议定加快农村小城镇构筑,大力大举成长农村2、三财产,鼓励和吸引农民进城务工、做买卖。中断20xx年底,全市转移残剩工作力6.04万人,占农村工作力16.6%,均匀每6个农业工作力中就有1人外出务工,农民外出务工收益占农村人均纯收益28%。

  农民收入的调查报告 6

  一、调查目的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虽然随着国家在政策上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扶持,农民收入有了些许提高但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事关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全局,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这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一个“坎”,想要跨国这道“坎”我们就要狠抓农村新增收入使得农村收入有一个质的飞跃。增加农民收入是保持农村社会稳定的需要。如果我们在继续挖掘农业内部潜力的同时,从优化农村资源配置,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加速农村城市化进程的角度考虑问题,有可能为增加农民收入开辟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通过增加农民收入的新情况调查的了解可以帮助农民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产品结构提高人均收入,为提高农民生活水*做贡献。为了了解掌握增加农民收入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于今日就其情况对麦积区花牛镇诸多村进行了问卷调查。

  二、调查时间

  20XX年7月——20XX年10月

  三、调查对象

  XX镇花牛村30户农户

  四、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我以访谈法为主观察法为辅走访了我所在村镇的部分农户。

  五、调查内容与结果分析

  (一)农民收入变化情况

  农民家庭收入主要构成有: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其中,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所占比例较大。

  一是工资性收入:农民外出从业得到的收入稳定增长。2010年农民工资性人均收入4078.9元,2011年人均工资性收入4527元,比上年增加448.1元,增幅11.4%,农民工资性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上升到75%。

  二是家庭经营收入:家庭经营收入稳步增长。2011年家庭经营人均纯收入1106.9元,比上年增加114.3元,增长11.5%。从调查情况看:在家庭经营收入中,粮食收入绝对值逐年增加,在调查表中可看出它在总收入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因为粮食生产效益一直被农资价格上涨所挤压,粮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较少。据统计,我市粮食收入占家庭经营总收入的49.7%,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仍然较大。

  从种粮生产成本与收益分析,粮食作物每亩生产成本上升,农民的纯收入相对减少,农民增收面临成本高、收益低的压力。

  三是其他收入:服务收入、财产性收入略有下降;政策性收入稳中有增,加工收入稍有减少,以苹果为主要农产品的加工收入受灾害性天气影响有小幅下降,人均收入水*不高。

  (二)总支出情况

  2010年农民人均家庭总支出8151元,比上年增加187.1元,增长6.5%。2011年农民人均家庭总支出8666元,与上年增加515元,增长13.3%。在家庭总支出中生产性支出和生活支出增长比较快。

  1、受农资、饲料等价格上涨的影响,农民的生产性支出逐年增加。2010年种植业(粮食)生产性支出人均407.5元,2011年种植业(粮食)生产性支出人均480.3元,同比增加72.8元,增长达17.9%;2010年养殖业生产性支出人均347.6元,2011年养殖业生产性支出448.1元,同比增加100.4元,增长28.9%。同时,购置生产性固定资产支出也在增加,由于部分农机具享有政策性补贴,一家一户重复购置农用机械,增大了人均生产性支出。在家庭总支出构成中,生产性支出总额占家庭总支出的*三分之一,达到29.6%。

  2、农民人均生活支出明显增加。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899元,比上年增加264元,增幅10%。2011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444元,比去年增加545元,增长11%。农民生活消费总支出随物价变化急剧上升,使农民家庭总支出明显增加。

  (三)影响当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年来,农民收入虽取得较快的增长,但仍面临诸多不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增收空间受限。一是农资价格上涨过快,远远超过农产品价格的增长。2010年全市农产品收入增长10.2%,而用于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的支出则增长15%—30%不等,说明纯收益被农资价格上涨所挤压,投入产出率低,致使农民收入增速缓慢。以肥料为例,实际市场价连续几年涨幅都在15%以上。

  另外,杂交种子的价格也在不断上涨,其中一季稻种子价格上涨幅度最大,2011年C两优87、C两优396,V两优1、7、8号价格均为35元/斤,比2010年每斤又涨了至少10元,上涨40%。二是农田基础设施不完善。目前一些中低产田基础设施脆弱,排水引灌、保旱保肥的能力不高,抵抗风险灾害的能力较差,成为制约农业生产增产增收的瓶颈。特别是*年来冰灾、水灾、病虫灾害等发生频繁,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不稳定性。比如年初的冰雪灾害就给油菜生产带来很大的损害,人均产量下降了2.8%,其他冬种农作物生产也受不同程度影响。三是养殖业收入因多种原因相对减少。*几年来,因劳动力外出、饲料涨价、疫病及牲猪市场价格大幅波动等原因,饲养牲猪的农户明显减少,导致农民的养殖业收入减少。从调查的100户农户看,2010年有62户,2011年只有43户。

  2、外出务工收入增长空间变小。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不高,适用技术应用差。绝大多数年龄结构老化、文化程度低、劳动技能不强;出外打工经商的农民,多数只能从事一些劳动强度大、环境恶劣的工作,享受待遇不高;随着产业结构升级,用工单位对劳动力素质要求也愈来愈高,就业难度将不断加大,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增长空间也将受到挤压。

  3、惠农政策直接增加农民收入的份额较少。*年来,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业政策保险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广大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展开,国家加大了对农村投入,通过**转移支付,加大补贴力度,但这部分资金中相当部分是用于扶持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改善农村生活条件,能够直接增加农民收入的份额较少。

  六、建议与对策

  针对上述情况,我认为,要使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应该**思想,增强市场意识,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就必须加大农业产业增收结构调整力度,自觉按照市场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想要发展就必须拥有市场,这是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一是增强市场主导意识,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靠市场引导生产,大力发展“市场农业”和“订单农业”。按照市场的要求来进行生产,不仅仅要以当前市场为导向,还要以未来的市场变化趋势为导向,形成“人无我有”的局面,抢占先机;二是增强质量效益意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在农产品相对过剩的背景下进行的,因此调整产业结构必须要适应市场化的需求,把提高农产品质量放在首位,形成“人有我优”的格局,提高农业产业经济效益;三是增强特色创新意识,调整农业结构不能盲目跟随,别人怎样调整就跟着怎样调整,这不仅仅会严重挫伤农民调整农业结构的积极性,还会使农民减收,因此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必须树立创新意识,注重特色,形成“人优我特”,促进农业增收。

  扩大劳动力转移输出,大力发展劳务经济。认真落实省市县关于加快农村剩余劳力转移输出的政策意见,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措施来抓。一是要强化宣传,大力营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输出的良好氛围,切实转变农民“死守家门、固守土地”的封闭观念,提高劳动力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二是坚持就地转移的和外出转移两手抓,推动农民就业多元化,鼓励农民自主创业,促进农民持久稳定增收。

  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单纯从大农业方面来促进是远远不够的,保持农业的稳定发展,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有道是“无工不富”。因此促进农民增收必须大力发展二三产业,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促进农民进厂就业,使一些有后顾之忧的农民既能搞好农业生产,又能增加劳务收入;二是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引导农民“洗脚上岸”,发展个体商贸业和运输业,多方面拓宽增收渠道,保持农业增收稳定。

  强化培训,逐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当今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农民素质偏低已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瓶颈,要促进农民增收,就必须突破这个瓶颈,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一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杂志、互联网等手段,为农民解疑释难,最快捷的推广农业实用科技,普及农村致富实用技术,满足人民对科技的渴求;二是利用省市扶贫培训的契机,使一批农业生产骨干走出去,洗脚上岸进课堂,培养他们的市场头脑和科技头脑,提高一切围绕市场转,一切依靠科技干的致富本领,再让他们去培训农民,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夯实农业基础,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一是鼓励农民组织农业协会,按市场化要求组建股份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和“公司+协会+农户”的方式,开展农产品流通,农业生产及农村社区服务,促进农产品的产供销市场一体化,拓展增收空间。二是优化基层干部队伍,着力选择和和使用有技术、有经济头脑的农村基层干部,团结带领农民发家致富,务实创新的开展工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夯实农业基础,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加大资金筹措力度,积极编报项目向上争取资金,搞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规划和管理;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确保农业稳产高效;加快农业新机具的推广,推动农业机械化步伐,提高农民劳动效率;加快实施农村实事工程,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优化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农民收入的调查报告 7

  XX县农民现金收入一季度实现了双增,尤其是农户财产性收入实现了大幅度增加。据110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XX县一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714元,较去年2427元,增加287元,增长11.8%;农民人均现金支出xx元,同比增加396元,增长24.7%。尤其是农户的财产性收入同比增长61.9%,是历年来增幅最快的一次。

  1、工资性收入增幅放缓。20xx年一季度,XX县农民工资性收入人均844元,同比增加96元,增长12.7%,增幅回落4.6个百分点,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的幅度减缓。其中:外出打工收入人均仅增加3元,增长1.9%。通过农户记帐资料结合农民工检测调查,以及深入走访调查户得知,增幅减缓的主要原因:一是部分外出务工人员返乡从事了其他行业,例如:尹家调查点的大部分女劳动力,有着去淄博周村纺织厂打工的*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效益下降工资降低,返乡农民工有的从事服装生意、有的从事人寿保险,还有的直接在家从事家务;二是县域内的几个大型的企业集团,延长了春节假期的时间,工人的生产时间减少,收入也就随之下降。因此,金融危机是直接导致农民工收入下降的最根本原因。

  2、一产业现金收支有较大增长。调查数据表明一季度,农民从第一产业得到的现金收入1111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32元,增长13.5%。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春节期间,农户用于生活消费的开支与春耕备播的支出加大,促使农民出售农产品的数量增加,小麦、玉米、棉花等主要农产品的出售量,分别比去年同期人均增加44.7公斤、31.7公斤、3.1公斤,增长107.4%、36.9%、31.4%;虽然价格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9%、15.4%、24.9%;但是,由于出售数量的绝对增长,还是拉动了农民一产现金收入的增加。同时,农户用于农业生产支出人均达到433元,同比增加88元,增长25.3%,由于农业各种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拉动了增幅比上年增加7.7个百分点,从增长幅度对比分析,基本实现了收支同步增加,支出增长过快、符合当前全县农业发展的大趋势。

  3、农户家庭产业结构调整,导致二产业现金收入大幅度下滑。随着金融危机对企业影响面的不断扩大,导致了家庭小型企业惨淡经营、举步维艰的局面。从深入基层调查了解得知,全县110个调查户中,有1户常年经销木材、1户从事面粉加工的工商户,因为今年经济效益急剧下滑的原因,转行出去打工或者从事了三产行业。调查资料表明一季度,家庭经营第二产业的现金收入人均212元,较去年同期的252元,下降了40元,减少15.9%,增幅较去年同期回落3.7个百分点,是*几年来减少幅度最大的时期,与全县的工业发展大趋势相符合。

  4、三产业受二产业的影响,首次出现下降。一季度,由于受全县工业生产严重下滑形势的影响,三产业的增长历年来首次出现了收入下降局面。调查数据表明,前三个月,农民人均三产业收入达到181元,较去年同期的209元,下降了28元,减幅13.6%。减少的主要原因:一是受工业发展不景气的影响,企业物流效益下降,导致了交通运输邮电业人均收入下降39元,减幅31.8%;二是企业的效益降低,工人的工资收入减少,大量外地务工人员回乡,影响了批零贸易餐饮业人均减少10元,减幅29.6%。此外,个别三产经营农户的转行也是导致收入下降的原因之一。

  5、非生产性收入大幅度提高,带动农民现金收入增加。*几年,农户从占有财产带来的收益不断增加,尤其是出让土地带来的各种补偿,随着粮食价格的上涨而增加;其次,由于农户在外人口的独立生活,农村人口的逐步老龄化,离退休、养老金、赡养费等标准提高,拉动了农民转移性收入的逐年增长。调查资料显示:XX县一季度人均财产性收入达到244元,较去年同期增加93元,增长61.9%,导致本季度增长幅度过大的主要原因是,后芽村调查点的大部分农户,20xx年下半年,耕地被企业占用,春节前企业按照吨粮,结合当时的市场粮食价格把补偿及时兑现给农户,带来了人均土地征用补偿收入达到224元,增加93元,增长71.3%;人均转移性收入达到122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5元,增长39.7%,主要是退休金与农村赡养费增长的拉动。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失地农户的收入要大大高于农业户,一方面是打工人数多,打工收入高;二是从事二三产业的户数多,收入高;三是没有农业收入也没有农业投入,但是非农业的收入高,尤其是财产性收入高。

  6、期内农户现金支出大幅度增加。XX县一季度,农户用于农业生产的费用、扩大二三生产规模、购建生活用房的支出加大,分别达到了人均366元、61元、440元,同比增加34元、23元、368元,分别增长25.3%、58.8%、五倍多。其中,由于农户直接购买商品房以及房屋装修支出的剧增,拉动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达到1449元,同比增加305元,增长了26.7%。

  通过以上数据的对比分析不难看出,XX县一季度,农民现金收入的增加,主要是农户出售农产品数量的增长、农户占地补偿增加的拉动,二者带动了一季度农民现金收入增长的78.4%。然而,这不是真正意义上拉动农民增收的方向,其一是虽然农产品价格下降,但是出售量增加不合理,不是真正的农民增收,只能视为生产、生活需要;其二是土地占用补偿的增长,只是偶然之下的必然,从全年来看不会对农民增收拉动太大。因此,要理性的分析农民现金收入增长的真正原因,正确把握农民增收的渠道,充分认识到现金收入增长之下掩盖的问题:一是工人的月收入已经明显下降;二是新的就业岗位虽然增加,但是进厂的门槛提高,对年龄、性别、学历有了新要求,相对限制了农村“40-50”劳动力的转移力度;三是房地产行业进入低谷,农民工灵活就业者的门路变窄;四是资金缺乏,返乡农民工创业的起步阶段更加困难。

  农民收入的调查报告 8

  放假期间,我和表妹经常跟着奶奶一起去菜市场买菜,看着那些起早贪黑的农民们,我心中不由产生了疑惑,农民的生活究竟怎样呢?它们的年收入又会是多少呢我回到家后,把想法说了出来,表妹听到后,也想和我一起去一探究竟,于是在春节的前几天里,我们对此展开了调查。

  我们首先是在菜市场进行访问调查,我们刚走到一个卖菜的老爷爷身旁,还只是开口说了两句话而已,就被他婉言谢绝了:“我还要卖菜,没有时间……”没想到我们第一个采访对象就失败了,接着我们又连续采访了多位农民,可是大多数都是以要卖菜,没时间为由拒绝了我们的采访,最好的结果是听完了我们的来意,却只是笑笑,便不再回答,忙活了一上午,却什么信息都没有找到,“一计不成,咱再生一计”,于是我们两打算去农民家里瞧瞧。

  我们拜托一位朋友的妈妈帮我们联系了一两户农民,第二天,我们便起了个早床,在朋友妈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农民家中,还没进门,我和表妹就愣住了,四层楼高的房子,还是用砖一块一块砌上去的,屋前的院子也很大,走进屋去,腊香味便扑鼻而来,定睛一看,原来屋里挂满了过年吃的腊货,在后院我们看到了几头大大的肥肥的猪,我还没回过神来,表妹便问:“请问你们年收入是多少啊?”我这才反应过来,进入了主题,“哈哈,我们一年收入有八万多呢!”她说时,脸上还洋溢着满足感,没想到农民的收入也不差啊,接着我们连续采访了几位,得到的结果也几乎一样。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也成了富人,赚了钱,*日里我们总是瞧不起农民,这才知道,原来农民过得也还不错,真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啊,虽然这次调查坎坎坷坷,可我们却得到了我们想要的答案,我们觉得十分开心!

  农民收入的调查报告 9

  摘要:在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陕西省XX县农民收入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农民收入增长的途径和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并为当地农民收入增长提供了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收入状况,增加收入的途径,制约因素

  一、调查内容及分析

  深入到了兰干堡、二林头等乡镇。并对农民的收入状况做了详细的调查。在分析了收集到的数据后,我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二、农民增收的现状

  我县地处黄土高原向草原荒漠的过渡地带,是传统的农牧交错带。目前农业在县域经济中的比重约为5%,但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0%,仍是农业大县。*年来,为了解决城乡差距扩大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县委、县**不断加大工业兴农力度,以城市为带,工农商共同发展,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彻底改变单纯依靠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方式,不断加强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农民稳步外出打工和向城市矿区转移,促进农民收入快速增长。xx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45元。从对两镇四村的调查来看,我县农民增收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收入和生活水*不断提高。它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民家庭收入持续增加。

  种植业中,谷子、玉米等一些低产低价的传统作物面积减少,而大豆、玉米等稳产高产、价格上涨的种植面积增加,促进了收入增长。今年,我县向种粮农民补贴了200多万元,用于良种、地膜玉米和农业机械。农民种粮积极性明显提高。根据琅琊堡镇大豆种植情况,xx市场价格约为1.45元/斤,xx市场约为1.78元/斤,每斤增加约0.3元。正常年份人均大豆产量600公斤以上,因物价上涨人均收入增加200多元。在大规模农业中,畜牧业家庭养殖规模扩大,养殖小区开始扩散,畜牧业收入显著增加。截至去年年底,已建成13个奶牛和肉牛养殖小区,存栏4万头牛和50万只羊。二连图镇伊肯托拉村人均6只羊,xx人均羊收入600元以上。而兰甘堡镇星瓦村人均养羊一只,人均养羊收入才几十元。可以看出,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种植和饲养结构的差异上。

  二是农民非农就业增加,劳动报酬收入比重日益扩大。

  *年来,随着县内外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农民外出打工的机会也增加了,为农民工季节性稳定转移创造了条件。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工年均现金收入在5000元以上,掌握一定技术的在6000元以上,人均纯收入明显高于单纯从事家庭经营的农民。二连图镇伊肯托拉村10户有17名农民工。xx农民工人均收入6034元。

  三是1999年开始实施的退耕还林(草)政策,给补偿期的农民带来了相对稳定的收入。

  琅琊堡镇兴洼村有村民51人,人均耕地1亩以上。*年来,即使在灾难年,他们也有稳定的收入。正如当地农民朋友所说,“退耕还林(草)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也使农民获得了比种田更多的收入。”目前,享受上述政策的农民不仅在农田上获得固定的粮食和现金,而且有相当大的收入,如出售草籽和牧草,改变了过去越来越穷的落后局面。

  四是农业产业化取得新进展,农畜产品转化率和附加值不断提高,农民收入增加。

  *年来,我县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逐步发展壮大。比如支持规模化养殖方面,养殖奶牛200头以上的,每头免费补贴3000元,安排3000元贴息贷款;如果养殖肉牛200头以上,每头补贴700元,贷款1000元;农户种田5户以上,每户贷款1000元。得益于政策鼓励,养殖、红枣等一批农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涌现,农业内部收入得到一定挖掘。

  第五,**在加强宏观调控的同时,要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投入。

  要让农民从中央和地方**出台的各项政策中充分受益,就要保证各项政策在财政上的落实,继续加大财政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投入。特别是今年以来,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5000万元,力争5000万元以上,通过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向农民提供5000万元贷款。此外,农民可以自筹资金,每年可以保证2亿元的农业投资,支持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投资的逐步增加不仅改善了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而且增加了农民的非农就业机会,显示出增加收入的效果。

  第六,特产税完全取消,今年农业税完全免征,实现农民零负担。

  此外,正在实施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等政策收入,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必要补充。比如在救灾工作方面,对部分特困人群给予救助,对“五保户”给予扶持制度。200万元专项用于对极端贫困人口实施重疾救助,200万元用于学生资助,帮助贫困中小学生和大学生,50万元用于救灾。

  农民收入的调查报告 10

  xx县农民现金收入一季度实现了双增,尤其是农户财产性收入实现了大幅度增加。据110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xx县一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714元,较去年2427元,增加287元,增长11.8%;农民人均现金支出xx元,同比增加396元,增长24.7%.尤其是农户的财产性收入同比增长61.9%,是历年来增幅最快的一次。

  1、工资性收入增幅放缓。

  20xx年一季度,邹*县农民工资性收入人均844元,同比增加96元,增长12.7%,增幅回落4.6个百分点,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的幅度减缓。其中:外出打工收入人均仅增加3元,增长1.9%。通过农户记帐资料结合农民工检测调查,以及深入走访调查户得知,增幅减缓的主要原因:

  (1)部分外出务工人员返乡从事了其他行业,例如:尹家调查点的大部分女劳动力,有着去淄博周村纺织厂打工的*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效益下降工资降低,返乡农民工有的从事服装生意、有的从事人寿保险,还有的直接在家从事家务;

  (2)县域内的几个大型的企业集团,延长了春节假期的时间,工人的生产时间减少,收入也就随之下降。因此,金融危机是直接导致农民工收入下降的最根本原因。

  2、一产业现金收支有较大增长。

  调查数据表明一季度,农民从第一产业得到的现金收入1111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32元,增长13.5%.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春节期间,农户用于生活消费的开支与春耕备播的支出加大,促使农民出售农产品的数量增加,小麦、玉米、棉花等主要农产品的出售量,分别比去年同期人均增加44.7公斤、31.7公斤、3.1公斤,增长107.4%、36.9%、31.4%;虽然价格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9%、15.4%、24.9%;但是,由于出售数量的绝对增长,还是拉动了农民一产现金收入的增加。同时,农户用于农业生产支出人均达到433元,同比增加88元,增长25.3%,由于农业各种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拉动了增幅比上年增加7.7个百分点,从增长幅度对比分析,基本实现了收支同步增加,支出增长过快、符合当前全县农业发展的大趋势。

  3、农户家庭产业结构调整,导致二产业现金收入大幅度下滑。

  随着金融危机对企业影响面的不断扩大,导致了家庭小型企业惨淡经营、举步维艰的局面。从深入基层调查了解得知,全县110个调查户中,有1户常年经销木材、1户从事面粉加工的工商户,因为今年经济效益急剧下滑的原因,转行出去打工或者从事了三产行业。调查资料表明一季度,家庭经营第二产业的现金收入人均212元,较去年同期的252元,下降了40元,减少15.9%,增幅较去年同期回落3.7个百分点,是*几年来减少幅度最大的时期,与全县的工业发展大趋势相符合。

  4、三产业受二产业的影响,首次出现下降。

  一季度,由于受全县工业生产严重下滑形势的影响,三产业的增长历年来首次出现了收入下降局面。调查数据表明,前三个月,农民人均三产业收入达到181元,较去年同期的209元,下降了28元,减幅13.6%.减少的主要原因:

  (1)受工业发展不景气的影响,企业物流效益下降,导致了交通运输邮电业人均收入下降39元,减幅31.8%;

  (2)企业的效益降低,工人的工资收入减少,大量外地务工人员回乡,影响了批零贸易餐饮业人均减少10元,减幅29.6%。此外,个别三产经营农户的转行也是导致收入下降的原因之一。

  5、非生产性收入大幅度提高,带动农民现金收入增加。

  *几年,农户从占有财产带来的收益不断增加,尤其是出让土地带来的各种补偿,随着粮食价格的上涨而增加;其次,由于农户在外人口的独立生活,农村人口的逐步老龄化,离退休、养老金、赡养费等标准提高,拉动了农民转移性收入的逐年增长。调查资料显示:邹*县一季度人均财产性收入达到244元,较去年同期增加93元,增长61.9%,导致本季度增长幅度过大的主要原因是,后芽村调查点的大部分农户,20xx年下半年,耕地被企业占用,春节前企业按照吨粮,结合当时的市场粮食价格把补偿及时兑现给农户,带来了人均土地征用补偿收入达到224元,增加93元,增长71.3%;人均转移性收入达到122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5元,增长39.7%,主要是退休金与农村赡养费增长的拉动。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失地农户的收入要大大高于农业户,

  (1)一方面是打工人数多,打工收入高;

  (2)从事二三产业的户数多,收入高;

  (3)没有农业收入也没有农业投入,但是非农业的收入高,尤其是财产性收入高。

  6、期内农户现金支出大幅度增加。

  邹*县一季度,农户用于农业生产的费用、扩大二三生产规模、购建生活用房的支出加大,分别达到了人均366元、61元、440元,同比增加34元、23元、368元,分别增长25.3%、58.8%、五倍多。其中,由于农户直接购买商品房以及房屋装修支出的剧增,拉动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达到1449元,同比增加305元,增长了26.7%.通过以上数据的对比分析不难看出,邹*县一季度,农民现金收入的增加,主要是农户出售农产品数量的增长、农户占地补偿增加的拉动,二者带动了一季度农民现金收入增长的78.4%.然而,这不是真正意义上拉动农民增收的方向

  其一、虽然农产品价格下降,但是出售量增加不合理,不是真正的农民增收,只能视为生产、生活需要;

  其二、土地占用补偿的增长,只是偶然之下的必然,从全年来看不会对农民增收拉动太大。

  因此,要理性的分析农民现金收入增长的真正原因,正确把握农民增收的渠道,充分认识到现金收入增长之下掩盖的问题:

  (1)工人的月收入已经明显下降;

  (2)新的就业岗位虽然增加,但是进厂的门槛提高,对年龄、性别、学历有了新要求,相对限制了农村“40-50”劳动力的转移力度;

  (3)房地产行业进入低谷,农民工灵活就业者的门路变窄;四是资金缺乏,返乡农民工创业的起步阶段更加困难。


居民收入调查报告 (菁华3篇)(扩展7)

——居民消费调查报告范文五份

  居民消费调查报告 1

  摘要:消费是一个社会最关注的话题,在改革开放这30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居民的消费也发生了巨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迅速提高,消费日趋多元化,借此时机,以进一步扩大农村居民的消费水*。

  关键词: 农村 消费 扩大

  在这个暑假中,本人通过对我县经济发展网上资料的查阅和调查问卷的形式总结了十六以来我县农村居民消费的基本情况及变化趋势,并由此提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推动农村居民消费的措施和建议,据此做出报告。

  一、农村居民消费的基本情况和变化趋势

  (一) 农村居民消费水*的演变。我县农村居民消费水*的演变大体分为两个阶段,一是xx—xx年为消费水*缓慢增长阶段。由于这一时期前两年,农村经济发展缓 慢,农产品价格低,农民负担高。因此,进入新世纪的前三年,农村居民消费水*总体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二是xx年为消费水*快速增长阶段。我市在农业结构 调整、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等方面都有了较大发展,使我市的农业经济迅速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增长。

  (二)消费结构的演变。调查显示,受 收入水*和收入预期低、支出预期高的制约,农村居民消费还是以一般性消费为主,衣食、居住消费等占的比重较大。随着收入的大幅增长,消费支出也大幅增加, 消费结构也有了明显的改变。一是伴随着连续几年婚嫁高峰的过去,农村旧房改造已基本结束,建房热已开始降温,在消费支出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居住消费却大幅 度减少。二是食品和衣着消费的比例有了突发性增长。由xx年的人均700元上升到1038元,增幅达48%,比重由37.2%上升到43.6%。三是交通 通讯支出*稳增长。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交通和通讯工具不断进入寻常百姓家,农民外出频繁,对外交往不断扩大,使得农民的交通通讯支出 在xx年就大幅增长。

  (三)消费方式的演变。从某种意义上说,收入水*决定消费水*,而消费结构的变化是消费方式转变的结果,消费方式的转 变反过来又促进消费结构的变化,并转化为拉动消费市场的动力。*年来农民消费方式主要有以下变化:一是由满足生活需要向追求生活质量提高转变。在食品结构 上,主食消费比重下降,各种副食消费不断增加,膳食结构向营养、科学型发展。在衣着消费上,农民穿衣在成衣化的基础上,更注重时尚化。xx年人均衣着支出 140.1元,同比增长35%。二是由重食物消费向物质和服务消费并重转变。食物消费更多表现为生存型消费,而服务型消费更多表现为提高型和享受型消费。 服务消费比重逐年上升,反映出农民消费观念的积极转变,也反映出农民消费方式的多元化。三是由自主性与市场化结合消费向更高的市场化消费转变。随着农村经 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消费的市场化进程明显加快,现金消费支出的比重不断上升。

  二、扩大农民消费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

  (一) 农民收入问题。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发现农村居民消费水*的提高是以收入的提高为前提的。*两年,农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农民的购买力提高了,对收 入的预期也提高了,消费水*就明显提高,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但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民的收入水*,特别是现金收入水*还比较低。因此,要进一步 扩大农村消费,还要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并保持收入的稳定增长。

  (二)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收支预期的不稳定,是农民消费的后顾之忧。*几 年,我市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在养老、医疗等方面已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保障体系,但这些保障体系还不完善,普及率也不高,医疗费用 居高不下,看不起病,吃不起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存钱养老、存钱防病的思想在农民中还普遍存在。另外,收支预期的不稳定,越来越 高的教育投资,婚丧嫁娶的盲目攀比,也使得农民不敢贸然消费。

  (三)农村市场体系不健全和消费环境欠佳是影响消费的重要环节。主要表现在: 一是家庭设备、日用品等有赖于新型业态如连锁超市在农村的延伸,而目前农村商业流通组织方式落后,商品流通不畅,成本过高,商品价高质次、假冒伪劣严重等 问题,不能满足农民日益提高的消费需求和适应农民消费方式的转变。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交通、通讯、自来水等*几年虽有了较大的发展,但还远远 落后于城镇,运行成本、运行费用高也使得农民对一些耐用消费品买得起用不起,限制了农民的消费。

  三、进一步推动农村消费的措施和建议

  (一) 增加农民收入。从长远看,增加农民收入是推动农民消费的根本措施。要增加农民收入,既要全面贯彻党的农村经济政策,又要不断提高农民的生产经营水*。随着 *几年农民增收各项政策的全面、强力出台,今后对农民增收的政策支持将进入常规阶段,对农民增收的作用也是间接的、有限的。今后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不 再是由政策决定的生产积极性,而是农民生产经营水*。因此,今后农民增收的核心应转向提高农民的生产经营水*上来。

  (二)健 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村在养老、医疗等方面的保障体系,使更多的农民从传统的储蓄养老、家庭养老的方式中解脱出来;使更多的农民参入医 疗保险,看得起病,吃得起药,降低因病致贫的风险。进一步理顺农村信贷关系,落实农村信贷政策,简化信贷手续。进一步降低学生“学杂费”,特别是高中、大 学阶段的学杂费,使农民不致为了让孩子上学而贫困或债台高筑。

  (三)降低收费门槛和价格,使大多数农民能消费的起。*几年所兴起的耐用消费 品以及与人们生活极其相关的医疗、教育、住宅、汽车等高消费领域,其价格与收费门槛仍然过高,有的收费标准超出了居民的承受能力。特别是在教育、医疗、住 宅等方面,人们对现行的消费标准又不得已而从之。因此,下一步,首先在教育、住宅等方面,对超出居民承受能力的部分要合理降低,能规定收费上限的要予以明 确,同时进一步加强对乱收费的监管力度,严控超范围、超标准收费。其次在医疗、汽车等特殊服务、特殊商品方面,要合理地降低商品、服务价格,使老百姓能够 在这些方面都能消费的起。

  总之,在研究促进消费需求和调整消费结构的对策措施时,要根据我市目前农民已形成的高、中、低不同阶层的消费群体 这一实际,并把握不同群体消费需求走势,着力启动中等收入群体消费力度,主要应以稳定收入和改变其心理预期为主。对中等偏上收入者,可用消费信贷等方式, 引导一部分人向城镇转移,鼓励他们首先购房、买车;对中等收入者,可增加其文化娱乐消费;而对中等偏下收入者,则可增加其耐用消费品的消费与换代。

  居民消费调查报告 2

  报告名称:

  京沪两地居民饮料消费调查调查

  地点:

  北京、上海

  调查方法:

  入户访问

  调查时间:

  XX年

  样本量:

  1036

  被访者:

  城市居民

  调查机构:

  零点市场研究公司

  报告来源:

  中国经营报

  报告内容:

  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的提高,饮料消费开始成为居民消费的一个热点。目前的饮料消费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品种不断翻新,品牌不断涌现,饮料消费市场成为典型的买方市场,人们的选择范围越来越大。

  前一段时间,零点调查与分析公司进行了一次饮料消费调查。调查主要在北京、上海两大城市进行,两城市成功样本均为518个,共1036个。

  碳酸饮料当家

  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购买饮料时在类型选择方面存在着地区、性别、年龄上的差异。但相同的是,北京人和上海人均将碳酸类饮料作为饮料的首选,而且上海人对碳酸饮料的偏好表现得更加明显,比例比北京高出*10个百分点,北京、上海分别为%和49%。两地次选饮品均为矿泉水和纯净水;对于纯果汁饮料,北京人显然比上海人有更浓厚的兴趣,比例分别为%和%。

  从性别角度看,喜欢碳酸饮料、奶类饮料以及茶饮料的女性比别性多,而喜欢矿泉水和纯净水的男性比女性多。从年龄上看,喜欢碳酸类饮料的人的比例随年龄的上升而下降,60岁以上的'人对茶饮料的兴趣比其他年龄段的人多。

  品牌认知度各异

  第一类:碳酸饮料

  在北京,可口可乐独领风骚,高居综合提及率排名榜首,为%;雪碧位居第二,综合提及率为%;而芬达、健力宝、百事可乐、美年达的综合提及率分别为:%、%、%、%。

  与北京人不同的是,上海人似乎并没有特别偏受哪一种饮料,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雪碧三分天下,共执牛耳,综合提及率分别为:%、%、%;另外,七喜、美年达、芬达也有一定的知名度。

  第二类:矿泉水、纯净水

  在北京,乐百氏、娃哈哈位居前茅。综合提及率分别为:%、%;可赛牌也有一定的认知度;另外,崂山、九龙山、获特满、天赐庄、农夫山泉也为一部分北京人所了解。

  大上海,农夫山泉、正广和、碧纯三分天下,综合提及率分别为:%、%、%;获特满有一定的知名度;娃哈哈、乐百氏、屈臣仅为一小部分人知晓。可以看出,北京和上海的矿泉水、纯净水市场几乎被完全不同的品牌所瓜分,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

  第三类:纯正果汁

  在北京,汇源果汁的认知度排名第一,综合提及率为%,都乐居第二,为%,大湖、华旗、福运全、茹梦紧随其后,为:8%、8%、4%、4%。

  在上海,都乐的认知度排名第一,综合提及率为%,大湖、三得利并列第二,为25%,汇源为4%。

  第四类:果味饮料

  在北京,统一品牌有一定的认知度,为%,其它品牌认知度比较分散。

  在上海,佳得乐为第一,综合提及率为%,麒麟居第二,为%,统一居第三,为%。

  看来,上海有自己的果味饮料品牌,北京在这方面较为欠缺。

  第五类:茶饮料

  在北京,统一、康师傅、旭日升、雪人冰茶排在前四位,综合提及率分别为:%、%、%和%。

  在上海,排在前两名的是统一和康师傅,综合提及率分别为55%和45%。

  第六类:奶类饮料

  在北京,卡夫居榜首,综合提及率为%,谁能敌、帕玛拉特并列第二,均为%。

  在上海,江明牌一枝独秀,综合提及率为%,可以看出,上海人更青睐本地产品。

  与矿泉水、纯净水饮料市场相似,北京和上海奶类饮料的主导品牌也是大相径庭。

  品牌美誉度

  调查结果还显示,在品牌美誉度方面,可口可乐是*三分之一(%)北京人心目中的最好品牌。

  居民消费调查报告 3

  一、调查问卷基本情况

  1、调查对象及家庭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对象按年龄分:20-30岁占4%,30-40岁占26%、40-50岁占28%、50-60岁占26%、60岁以上占16%;按受教育程度分:其中小学/小学以下占12%,初中占36%,高中/中专占30%,大专/本科占20%,研究生/研究生以上占2%。

  2、居民收入消费状况

  本次调查对象月收入1000元以下的占10%,1000-20xx元的占52%,20xx-5000元的占32%,无收入的占6%;与去年相比,感觉收入有所增加的占到62%,感觉和原来差不多的占到26%,感觉收入下降的占到12%;调查中有30%每月几乎完全花掉所有收入,有64%花掉每月的大半收入,有6%花掉每月收入的一半以下。

  3、居民对物价的感受情况

  ①当问及您每月的生活必需品支出占到总支出的比重时,每月收入全部用于购买生活必需品的占到8%,每月收入一半及以上用于购买生活必需品的占到82%,有10%选择在一半以下。

  ②参与本次调查的调查对象全部感觉今年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其中58%认为今年物价涨得厉害,42%认为今年的物价有点涨。

  4、八大类商品消费情况

  ①食品消费方面。有32%认为今年在购买食品的支出上增加了很多,有44%认为有所增加,有20%认为和原来差不多,只有2%选择略有降;当问及如果粮食价格有较大幅度上涨时,您会怎么样时,有12%选择节衣缩食,减少各方面开支,有72%选择以后买菜要挑便宜的,以免增加买菜开支,有10%选择任由食品开支增加,但减少其他的开支,只有6%选择无所谓,不减少任何方面的开支。

  ②衣着消费方面。在服饰方面的支出增加了很多的占到6%,有32%选择略有增加,有46%选择和原来差不多,有14%选择有所下降,有2%选择下降了很多。

  ③住房相关消费(不包括购建房)方面。本次调查者中,有18%选择增加了很多,有28%选择略有增加,有54%选择和原来差不多。

  ④家庭设备相关消费方面。有4%在家庭设备方面的消费增加了很多,有20%选择有所增加,有64%选择和原来差不多,有10%选择略有下降,只有2%选择下降了很多。

  ⑤医疗保健消费方面。有20%认为,和去年相比,医疗保健支出增加了很多,有40%认为略有增加,有36%认为和原来差不多,有4%认为有所下降;有58%会为看病发愁并为此存储一定数量的钱,有32%选择医疗保障很好,不会存钱,有10%选择自己身体很好,不会为自己存钱。

  ⑥交通消费方面。有28%每月在交通上的花费在50元以下,有42%在50元至100元,有12%在100元至200元,有18%在200元至350元;当问及对于购买汽车的态度时,有16%选择想购买车辆,有84%因为油价高企,保有成本高,选择不想购买。

  ⑦文娱消费方面。有66%每年在旅游上的花费在500元以下,有24%每年在旅游上的花费在500元至20xx元,有6%花费在20xx元至5000元,有4%花费在5000元至10000元;当问及使您打消去旅游的念头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时,选择没有闲钱去占到58%,选择工作忙没有时间的占到6%,选择对旅游不感兴趣的占到4%,有32%选择其他原因;当问及您现在或短期内将会为自己投入较多的教育花费的问题时,有64%选择不会,有36%选择会。

  ⑧其他商品和服务消费方面。有10%选择增加了很多,有34%选择略有增加,有52%选择和原来差不多,只有4%选择有所下降。

  5、居民消费预期方面

  ①当问到您选择什么方式安排你的节余时,选择存在银行为首选占到30%,有26%选择购买房屋,有4%选择购买汽车,有14%选择购买股票基金等,有12%选择接受教育,有14%选择外出旅游。

  ②调查问卷显示,居民储蓄的主要目的排在前三的分别是养老(主要指医疗支出)、子女教育和住房支出(主要指购建房支出),分别占72%、50%和42%。

  6、制约消费的主要原因

  当问及您认为制约消费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时,有70%认为是当前收入较低,有10%认为是物价上涨,有10%是对于突发性情况的担扰,还有10%认为有其他原因。

  二、影响我市居民消费的因素

  1、收入低与高低收入差距拉大影响居民消费

  在本次调查中,有68%月收入在20xx元以下,其中还有6%的人无收入。在影响消费的众多因素中,居民收入无疑是最重要的因素。另外,高低收入户差距的不断拉大,也成为制约城乡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之一,据国家统计局长治调查队调查数据资料显示,20xx年长治市城镇居民高低收入比达到5.90:1,20xx年为5.74:1,上升0.16。垄断行业与竞争行业之间,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从业人员之间的收入水*存在的差距明显。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对消费的需求影响主要表现为:一是居民整体消费倾向下降,一方面低收入阶层有消费愿望而无购买能力,另一方面高收入阶层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之后,消费倾向出现递减趋势;二是新的消费热点难以形成。由于收入差距拉大,各收入阶层的消费重点不一,因而对新的消费热点拉力不集中,对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与以前相比难度加大,从而抑制消费需求的迅速扩张。

  2、养老(主要指医疗支出)、子女教育和住房支出(主要指购建房支出)负担较重

  从此次问卷数据可以看出,养老(主要指医疗支出)、子女教育、住房支出(主要指购建房支出)负担重仍然是制约我市居民消费水*提升的主要因素。从现实来看,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和居住这3大项的支出抑制了我市城镇居民的当期和预期的消费,提高了居民的储蓄率,抑制了城镇居民的消费总支出。

  ①从医疗保健支出方面来看,虽然我市已在全省率先实现“全民医保”,并继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但由于我市医疗资源的有限与分布不均匀,有相当部分居民仍难以获得充分的医疗保障,抑制了城镇居民增加当期和预期消费支出的积极性。

  ②从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方面来看,中国城乡居民教育费用的持续攀升大大强化了居民储蓄意愿,影响了城乡居民家庭消费倾向。教育从幼儿园起就开始交各种赞助费、择校费、择班费,大学生的`学费、生活费超出了居民家庭可承受的正常水*,从而导致居民家庭削减当前消费开支,增强储蓄力度。这会使得居民降低当期的消费支出以增加将来的消费能力,约束了居民的消费,导致消费不足。

  ③从居住支出方面来看,虽然今年以来,我国相继出台了多个楼市调控新政,且效果也日益显现。目前商品住宅成交量虽然下降,但房价走势仍是扑朔迷离,还不能给购房者房价下跌的信心,因此很多人在选择观望的同时,仍不看好未来房价走势,尤其是在调控力度比较弱的三、四线城市,逐渐成为*期房价上涨的主力军。房价的不断上涨加剧了对居民消费的负面影响。尚无自有住房的居民为购房存钱,已购房的居民由于购房的支出而减少别的消费。

  3、物价的不断上涨影响到居民消费的信心

  通过此次调查发现,随着物价在高位徘徊,大部分居民的消费越来越谨慎,买东西货比三家,并减少了非生活必需品的购买量。同时*期随着油价的不断上涨和国家鼓励购车的相关政策的陆续退出,也拉低了居民的购车意愿,进一步制约的居民消费的增长。

  三、促进居民消费的建议

  1、加快收入分配改革,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

  居民收入是居民消费的基础,居民消费是我国今后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因此,应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从而增加劳动者报酬的比重,有效控制垄断行业收入过高问题,形成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提升社会中绝大多数人的收入水*,缩小贫富差距,并切实提高居民收入水*,以拉动居民消费。

  2、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解决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

  ①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对于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坚持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逐步做实个人账户。

  ②进一步完善全民基本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医疗资源向乡镇及社区医疗机构倾斜,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报销比例,提高最高报销限额。

  ③**应加快保障房建设速度,进一步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难”的问题。要逐步加大经济适用房的投资规模,严格控制供应对象。实行小户型,小户型低房价是解决中低收入者住房问题的关键。推行小户型不仅可以防止有人利用权利对经济适用房进行寻租,而且可以节约利用土地,应该大力提倡。

  3、全力稳定物价,稳定居民消费信心。

  今年3月份,长治市CPI同比涨幅达到5.1%,为*两年来的最高点。稳定物价是今年我国**工作的重中之重,物价过快上涨对城镇居民,尤其是低收入人群的生活影响较大。通胀走高导致居民消费信心回落,居民对于通胀的预期是影响消费信心的重要因素。**应扩大商品供应,给低收入人群发放物价补贴,打击商品领域投机行为,以及必要时对重要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实行价格临时干预等措施。

  居民消费调查报告 4

  报告名称:

  京沪两地居民饮料消费调查

  调查地点:

  北京、上海

  调查方法:

  入户访问

  调查时间:

  20xx年

  样本量:

  1036

  被访者:

  城市居民

  调查机构

  零点市场研究公司

  报告来源

  中国经营报

  报告内容:

  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的提高,饮料消费开始成为居民消费的一个热点。目前的饮料消费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品种不断翻新,品牌不断涌现,饮料消费市场成为典型的买方市场,人们的选择范围越来越大。前一段时间,零点调查与分析公司进行了一次饮料消费调查。调查主要在北京、上海两大城市进行,两城市成功样本均为518个,共1036个。

  碳酸饮料当家

  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购买饮料时在类型选择方面存在着地区、性别、年龄上的差异。但相同的是,北京人和上海人均将碳酸类饮料作为饮料的首选,而且上海人对碳酸饮料的偏好表现得更加明显,比例比北京高出*10个百分点,北京、上海分别为39.9%和49%。两地次选饮品均为矿泉水和纯净水;对于纯果汁饮料,北京人显然比上海人有更浓厚的兴趣,比例分别为5.5%和1.7%。从性别角度看,喜欢碳酸饮料、奶类饮料以及茶饮料的女性比别性多,而喜欢矿泉水和纯净水的男性比女性多。从年龄上看,喜欢碳酸类饮料的人的比例随年龄的上升而下降,60岁以上的`人对茶饮料的兴趣比其他年龄段的人多。

  品牌认知度各异

  第一类:碳酸饮料

  在北京,可口可乐独领风骚,高居综合提及率排名榜首,为85.9%;雪碧位居第二,综合提及率为41.7%;而芬达、健力宝、百事可乐、美年达的综合提及率分别为:19.8%、15.6%、13.5%、12.0%。与北京人不同的是,上海人似乎并没有特别偏受哪一种饮料,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雪碧三分天下,共执牛耳,综合提及率分别为:71.4%、64.3%、55.6%;另外,七喜、美年达、芬达也有一定的知名度。

  第二类:矿泉水、纯净水

  在北京,乐百氏、娃哈哈位居前茅。综合提及率分别为:61.5%、51.3%;可赛牌也有一定的认知度;另外,崂山、九龙山、获特满、天赐庄、农夫山泉也为一部分北京人所了解。大上海,农夫山泉、正广和、碧纯三分天下,综合提及率分别为:57.3%、53.5%、41.3%;获特满有一定的知名度;娃哈哈、乐百氏、屈臣仅为一小部分人知晓。可以看出,北京和上海的矿泉水、纯净水市场几乎被完全不同的品牌所瓜分,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

  第三类:纯正果汁

  在北京,汇源果汁的认知度排名第一,综合提及率为48.0%,都乐居第二,为20.0%,大湖、华旗、福运全、茹梦紧随其后,为:8%、8%、4%、4%。在上海,都乐的认知度排名第一,综合提及率为62.5

  居民消费调查报告 5

  一、消费从现时到前瞻式

  前瞻式消费极大地依赖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和金融体系的发展,社会保障体系能够理性地规划自身消费,也能够诱发经济消费,金融体系和产品不断创新,将财富变为可消费资金,实现当前与未来消费的统一结合,跨状态地进行资源互通,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更好地提高消费效用;

  二、由家庭个体化到家庭功能化消费

  我国居民消费特征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其消费自主性得到加强,主观消费能力得到**。

  1、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状态也不是不相同的,消费的生命周期模式也不同,在生命周期内,经济个体面临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形成了典型的生命周期交叠特征;

  2、消费是一种经济行动,其行为具有社会性定位,不同的消费是不同经济社会互动的结果,社会关系对消费等经济活动影响很大,行动者可能因为自己的消费占用他人的社会关系,可强可弱,这是信息和信任带来的收益和成本的结果,因此,当经济活动有可能影响到社会关系的时候,社会关系比经济结果更重要;

  三、消费模式在经济社会转型中演变

  1、当前我国处在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和经济制度的改变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模式,包括正规和非正规制度两个层面,正规制度包括正规的养老、医疗和失业等社会保障制度,以及消费税、个人所得税等一系列税制结构,非正规制度涉及支撑养老、医疗和失业的安排,这些社会保障的程度能够替代家庭内部部分经济功能,是经济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方面;

  2、当把老龄化进程当做一个因素纳入经济的不确定当中,人口负担风险巨大,且不具备持续性,老年人养老需求是要多层次的,需要将基本经济保险从家庭功能中分离开来,这样才能更加合理法,情感需求也会更高稳定;

  3、中国处在一个庞大的经济体系中,加快市场化进程,加强金融市场体系的建设和创新,保障家庭居民消费水*,形成市场和家庭两种保障相结合的格局,维持居民消费的稳定性。


居民收入调查报告 (菁华3篇)(扩展8)

——小区居民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5份

  小区居民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1

  这次小区之行,着实让我感触颇多,我想再从我们调查的结果具体谈谈我的个人看法!

  从我们收集回来的问卷结果分析来看,整体来看,有以下几个良好发展现象:

  小区居民20xx年较之20xx年月收入有显著的增加,这十年收入基本呈上升趋势。

  这十年发展以来,高低收入差距依然明显,但有缩小的趋向。

  不同行业收入差距较大。

  十年来,社会保障体系越来越完善,居民生活水*显著提高。

  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如下几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十年以来,城镇不同单位职工工资收入分配一直不均匀,行业之间收入差距仍然较大。

  十年来,随着新劳动力不断地涌入市场,劳动力市场呈现供大于求的态势,居民就业压力大,人力资本价格下滑,影响了职工收入的正常增长。

  部分小区居民的主观因素影响了他们就业前景和增加收入,有的待业人员要求太高,由于找不到合适的体面轻松的工作,或者因为岗位辛苦、待遇低不愿意就业;部分小区居民受传统的观念影响较深,有满足现状的思想,缺乏拼搏创业的进取精神,部分人存在着投机取巧、侥幸获利思想,希望借股票,赌博等投机活动一夜暴富,缺乏了相应的健康理性的理财知识。

  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对策解决难题:

  首先居民和**工作人员都应该对目前的收入差距有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正确的认识。

  要重视对教育资源的公*分配。只有给低收入者提供更多的受教育机会,提高他们的'生产能力,他们才能有能力和机会更多地参与市场竞争,分享到更多经济增长的成果,才能真正有利于缩小差距。

  要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归根到底要靠发展,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只有生产力不断提高,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收入差距问题。

  我是一名大学生,或许再过两年,我就会走上社会,今天我站在一位旁观者的角度看社会,明天我就会身处其中,我不知道自己的将来会是怎样,也许今天的自己还能理性的去看待一些问题,或许当自己步入社会后,当自己独自面对这些问题时,自己也会看不清,也会犯错,自己也不愿屈就一些不情愿的工作,但我相信,今天我付出的每一份劳动,做出的每一份努力,将来都会有所回报,或许不那么尽如人意,但自己至少拼过,我的青春不后悔,聚散终有时,一半清醒一半醉,我拿青春赌明天!

  (附文:今天阳光明媚,我和我的伙伴们一起步行去了镇江市xx社区做实践调查,这个社区咋一看,挺旧的,仔细一瞧,还真挺破的,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

  我们团队先绕着小区到处转了转,很快就遇到了第一位受访者(可能由于是白天中午,大多数年轻人都不在家,我们只遇到了一些中老年长辈),在简单的交谈后,我们说明了我们的来意,大叔明白后也很配合,表示愿意支持我们的工作,很快我们第一份问卷就完成了,这也让我们尝到了甜头,以为这份工作本身就很简单。

  于是我们又继续前行,可是接下来就没那么幸运了,可能天热的原因,在外面闲逛的人越来越少,我们经过几家开门的人家,很多爷爷奶奶辈的在搓麻将,打扑克牌,我们难住了,这时团队里面发生了分歧,一部分赞成继续前进寻找散户,还有一部分主张回去守住小区大门,静等出入的住户,当一个团队出现混乱情况时,这时组长就起了决定作用,商议了一会儿,最终我们还是同意一起继续前进了......

  走了大概3分钟,我们又遇到一位叔叔,他在家门口干些修补的杂活,本身就有点困乏的我们就冒昧打扰了叔叔,我们还是简单交代了我们的身份和来意,但这次效果明显不及第一次,我们几人零碎说了几句,可是叔叔好像没听见我们说话,只顾赶着自己手上的活,可是我们并不想继续走了,我们还是坚持请求叔叔支持一下我们工作,就这样我们僵持了大概1分钟,叔叔见我们毫无退意,便停下手中活,抬头瞥了我们一眼,我们都感到很开心,你们走吧,没看见我正在忙嘛!这个回答,出乎了我们所有人的意料,我们的工作热情瞬间跌落至谷底,谁说真情就一定能打动人?

  尽管很不情愿,但我们每个人还是拖着自己沉重的身躯向前踱行,只是感觉心里多了点什么,同时也少了点什么,原来事情并不总是和我们想的一样,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那么骨感。

  或许正如那句古话所说,老天不负有心人,上帝为你关上了一扇窗,必定在某个地方为你打开了一扇门,组长见我们各个情绪低落,团队里面怨声不断,及时的收拾好自己的情绪后,并很快带动了我们的情绪,简单几句鼓励加油的话,在那个时候足以回暖我们受伤的心,为了早点回去,我们稍作休息,很快就重整旗鼓,加快步伐,突然,在一个凉爽的风口,我们遇到了很多坐着谈话聊天的大叔大妈,我们每个人情绪瞬间为之一振,这一低一涨,稳定情绪后,组长简单地分了工,我们每个人领着指定的任务开始工作了,不一会儿,我们就意外提前完工了,跟大叔大妈们致谢后,我们就开心的离开了小区......

  小区居民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2

  看病难、看病贵是百姓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上海社科院社会调查中心、社会学研究所上午公布的上海居民医疗、健康状况最新调查报告显示,排队时间长、检查过多和开贵药排名上海主要医疗服务问题的前三名。

  排队时间长最受诟病

  此次调查显示,去年一年里从未去医院的居民比例为38.7%,偶尔(1-3次)去医院的占42.0%,有两成居民经常去医院看病(3次以上),这表明八成居民健康状况良好,很少看病就医。

  居民遭遇的医疗服务问题中,以排队时间长(38.6%)最严重,其次为多做检查(19.2%)和开贵药(16.2%),医生不耐心(13.4%)和多开药(12.7%)情况也比较明显。上海社科院分析,排队时间长,与外地来沪就医人数过多、部分居民喜欢去大医院、好医院有关,反映出分级诊疗制度的必要性;多做检查、开贵药,可能与医院和医生的收入利益挂钩,反映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落实医药分离制度的必要性。

  年龄越大看病越勤

  进一步的调查显示,本地户籍居民经常看病的占22.8%,非本地户籍居民经常看病的占6.8%。30岁以下、30-39岁、40-49岁、50-59岁和60岁以上的居民经常看病就医的比例分别为5.7%、11.9%、17.4%、33.4%、65.6%,这表明,年龄越大的居民,经常看病就医的比例越高。数据显示,收入最低者经常看病比例高。年收入3万元以下、3-5万元、5-7万元、7-10万元、10万元以上的居民经常看病就医的比例分别为30.5%、23.6%、13.0%、11.6%、17.3%,这表明收入越低的居民,经常看病就医的比例越高。

  综合多项数据可知,年龄越大、受教育程度越低、收入越低的本地居民,需要经常看病就医的比例越高。上海社科院建议,未来医疗改革应着力降低药价和看病成本,让低收入者看得起病。

  一**买药治小病

  当出现一般疾病(如感冒、发烧、咳嗽等)时,*四成居民会首先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地段医院(社区医院),有*三成居民选择区县级医院(二级),*两成居民选择市级或国家级医院(三甲),另有一成居民选择不就医,自己买点药吃,另有极少数人选择私人诊所或私立医院或不就医,硬挺着。

  小区居民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3

  这次小区之行,着实让我感触颇多,我想再从我们调查的结果具体谈谈我的个人看法!

  从我们收集回来的问卷结果分析来看,整体来看,有以下几个良好发展现象:

  1.小区居民XX年较之XX年月收入有显著的增加,这十年收入基本呈上升趋势。

  2.这十年发展以来,高低收入差距依然明显,但有缩小的趋向。

  3.不同行业收入差距较大。

  4.十年来,社会保障体系越来越完善,居民生活水*显著提高。

  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如下几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1.十年以来,城镇不同单位职工工资收入分配一直不均匀,行业之间收入差距仍然较大。

  2.十年来,随着新劳动力不断地涌入市场,劳动力市场呈现供大于求的态势,居民就业压力大,人力资本价格下滑,影响了职工收入的正常增长。

  3.部分小区居民的主观因素影响了他们就业前景和增加收入,有的待业人员要求太高,由于找不到合适的体面轻松的工作,或者因为岗位辛苦、待遇低不愿意就业;部分小区居民受传统的观念影响较深,有满足现状的思想,缺乏拼搏创业的进取精神,部分人存在着投机取巧、侥幸获利思想,希望借股票,赌博等投机活动一夜暴富,

  缺乏了相应的健康理性的理财知识。

  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对策解决难题:

  1.首先居民和**工作人员都应该对目前的收入差距有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正确的认识。

  2.要重视对教育资源的公*分配。只有给低收入者提供更多的受教育机会,提高他们的生产能力,他们才能有能力和机会更多地参与市场竞争,分享到更多经济增长的成果,才能真正有利于缩小差距。

  3.要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归根到底要靠发展,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只有生产力不断提高,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收入差距问题。

  我是一名大学生,或许再过两年,我就会走上社会,今天我站在一位旁观者的角度看社会,明天我就会身处其中,我不知道自己的将来会是怎样,也许今天的自己还能理性的去看待一些问题,或许当自己步入社会后,当自己独自面对这些问题时,自己也会看不清,也会犯错,自己也不愿屈就一些不情愿的工作,但我相信,今天我付出的每一份劳动,做出的每一份努力,将来都会有所回报,或许不那么尽如人意,但自己至少拼过,我的青春不后悔,聚散终有时,一半清醒一半醉,我拿青春赌明天!

  (附文:今天阳光明媚,我和我的伙伴们一起步行去了镇江市xx社区做实践调查,这个社区咋一看,挺旧的,仔细一瞧,还真挺破的,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

  我们团队先绕着小区到处转了转,很快就遇到了第一位受访者(可能由于是白天中午,大多数年轻人都不在家,我们只遇到了一些中老年长辈),在简单的交谈后,我们说明了我们的来意,大叔明白后也很配合,表示愿意支持我们的工作,很快我们第一份问卷就完成了,这也让我们尝到了甜头,以为这份工作本身就很简单。

  于是我们又继续前行,可是接下来就没那么幸运了,可能天热的原因,在外面闲逛的人越来越少,我们经过几家开门的人家,很多爷爷奶奶辈的在搓麻将,打扑克牌,我们难住了,这时团队里面发生了分歧,一部分赞成继续前进寻找散户,还有一部分主张回去守住小区大门,静等出入的住户,当一个团队出现混乱情况时,这时组长就起了决定作用,商议了一会儿,最终我们还是同意一起继续前进了......

  走了大概3分钟,我们又遇到一位叔叔,他在家门口干些修补的杂活,本身就有点困乏的我们就冒昧打扰了叔叔,我们还是简单交代了我们的身份和来意,但这次效果明显不及第一次,我们几人零碎说了几句,可是叔叔好像没听见我们说话,只顾赶着自己手上的活,可是我们并不想继续走了,我们还是坚持请求叔叔支持一下我们工作,就这样我们僵持了大概1分钟,叔叔见我们毫无退意,便停下手中活,抬头瞥了我们一眼,我们都感到很开心,“你们走吧,没看见我正在忙嘛!”这个回答,出乎了我们所有人的意料,我们的工作热情瞬间跌落至谷底,谁说真情就一定能打动人?

  尽管很不情愿,但我们每个人还是拖着自己沉重的身躯向前踱行,只是感觉心里多了点什么,同时也少了点什么,原来事情并不总是和我们想的一样,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那么骨感。

  或许正如那句古话所说,老天不负有心人,上帝为你关上了一扇窗,必定在某个地方为你打开了一扇门,组长见我们各个情绪低落,团队里面怨声不断,及时的收拾好自己的情绪后,并很快带动了我们的情绪,简单几句鼓励加油的话,在那个时候足以回暖我们“受伤”的心,为了早点回去,我们稍作休息,很快就重整旗鼓,加快步伐,突然,在一个凉爽的风口,我们遇到了很多坐着谈话聊天的大叔大妈,我们每个人情绪瞬间为之一振,这一低一涨,稳定情绪后,组长简单地分了工,我们每个人领着指定的任务开始工作了,不一会儿,我们就意外提前完工了,跟大叔大妈们致谢后,我们就开心的离开了小区。。。)

  小区居民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4

  中国是全球人均能源保有量最低的国家之一,仅为世界*均水*的一半;但另一方面,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仅为30%左右,比发达国家低约10个百分点;产值能耗比世界*均水*高2倍多,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之一。

  到20xx年底,中国的电力缺口已剧增至15%0目前火力发电是中国电力的最主要来源(约占75%),火力发电的原料是煤,但中国已由原来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转变为进口国,电力成本将因此不断上扬。随着电力的普及,即使接*亚洲市场的*均电力使用水*,也都会使中国的电力供应不堪重负。

  在这样的背景下,采取电力节能势在必行。那么,我们老百姓对电力节能的认识和行动怎样呢?所以,我利用暑假对自己居住的村子40户家庭展开了专题调查,目的是唤起更多人的节约意识和资源忧患意识,希望更多的家庭自觉选择节能这样一种低碳的生活方式。

  调查的情况及分析

  我在走访的同时,就下面8个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

  您家天天用电饭锅煮饭吗?(A.是B.不是)

  家用电器使用完毕后您会及时拔掉插头吗?(A.会B.不会)

  您家使用节能灯吗?(A.是B.不是)

  您家使用节能冰箱吗?(A.是B.不是)

  您对节约用电的态度是(A.能省就省B.非常有必要C.看收入多少而定D.不需要考虑)

  冬天或夏天您家24小时开空调吗?(A.是B.不是)

  年您家用了多少钱电费?(元人民币)

  您知道我市目前每度电费是多少钱?

  我对调查结果做了统计:

  天天用电饭锅的占80%;家用电器使用完毕能拔掉插头的占70%;48%的家庭有节能电器;认为节电能省就省的占51%,节电非常有必要的占60%,看收人多少而定的占8%,只有4%的住户认为没有必要节电;知道我市目前电费价位的仅与62%0在调查中,我还发现20xx年家庭电费支出在1001500元的占52%,501000元的占36%,500元以下的.和超过1500元的各占12%0数据显示,居民虽然有一定的节能意识,但家庭用电浪费现象还是比较普遍。

  上门走访中,我发现这样的现象也并不少见:多台电视机同时开,多个电脑同时开;电视不看时不切断电源,长期处于待机状态;高亮度的白炽灯同时开好几个;天天使用电饭锅,饭煮熟后没有拔掉电源

  我还发现,相对面言,年轻家庭比老年家庭浪费多一些,家电多的家庭比家电少的家庭浪费多一些,收入多的家庭比收入少的家庭浪费多一些,很多家庭知道节电的方法,但实际生活中却做不到,认为电费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重不高。

  点点滴滴,看来微不足道,但正是家家户户点点滴滴的累积,使能源浪费现象显得相当突出。

  调查后的思考及建议

  我想,花钱消费固然没有什么不对,但只注重自身物质的付出,而忽略了自身在其中的角色地位,放弃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最终受到损害的还是我们自己。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我们每户家庭都坚守节约的原则,我们整个社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以我们要

  从点滴做起,培养良好的节约*惯。

  节约用电,随手关灯,尽量不重复使用电器;家用电器不使用时要切断电源;电视,音响声音不要放得过大,这样既节电又不扰民;电水壶及时清垢,提高热效;电冰箱及时除霜,制冷效果好又节电。

  大力提倡使用节能设备。

  照明方面,应当尽量选用节能灯来替代白炽灯。虽然节能灯的价格是白炽灯的几倍甚至几十倍,但是它的寿命是白炽灯的6到10倍,而且它的耗电只有白炽灯的1/5。因此,一个节能灯,它的整个寿命期,能为你节省100多元的电费。大力推广使用新型的节能空调、冰箱等家用电器。

  加强宣传教育,大力弘扬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道德观念。

  从小抓起,从家庭抓起,从行为中体现节约之风。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宣传勤俭节约的先进典型,形成节俭的良好社会风尚。

  大力加强政策引导。政策引导,特别是用价格杠杆来引导人们节约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要鼓励企业生产节能新产品,在保证节能的前提下,适当降低新产品的价格;另一方面,在保证居民用电的基础上,实行节约奖励,惩罚浪费的措施,如用电实行高峰和低谷不同价格就是很好的例子。多种措施综合利用,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多赢。

  小区居民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5

  这次小区之行,着实让我感触颇多,我想再从我们调查的结果具体谈谈我的个人看法!

  从我们收集回来的问卷结果分析来看,整体来看,有以下几个良好发展现象:

  1.小区居民XX年较之XX年月收入有显著的增加,这十年收入基本呈上升趋势。

  2.这十年发展以来,高低收入差距依然明显,但有缩小的趋向。

  3.不同行业收入差距较大。

  4.十年来,社会保障体系越来越完善,居民生活水*显著提高。

  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如下几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1.十年以来,城镇不同单位职工工资收入分配一直不均匀,行业之间收入差距仍然较大。

  2.十年来,随着新劳动力不断地涌入市场,劳动力市场呈现供大于求的态势,居民就业压力大,人力资本价格下滑,影响了职工收入的正常增长。

  3.部分小区居民的主观因素影响了他们就业前景和增加收入,有的待业人员要求太高,由于找不到合适的体面轻松的工作,或者因为岗位辛苦、待遇低不愿意就业;部分小区居民受传统的观念影响较深,有满足现状的思想,缺乏拼搏创业的进取精神,部分人存在着投机取巧、侥幸获利思想,希望借股票,赌博等投机活动一夜暴富,

  缺乏了相应的健康理性的理财知识。

  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对策解决难题:

  1.首先居民和**工作人员都应该对目前的收入差距有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正确的认识。

  2.要重视对教育资源的.公*分配。只有给低收入者提供更多的受教育机会,提高他们的生产能力,他们才能有能力和机会更多地参与市场竞争,分享到更多经济增长的成果,才能真正有利于缩小差距。

  3.要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归根到底要靠发展,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只有生产力不断提高,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收入差距问题。

  我是一名大学生,或许再过两年,我就会走上社会,今天我站在一位旁观者的角度看社会,明天我就会身处其中,我不知道自己的将来会是怎样,也许今天的自己还能理性的去看待一些问题,或许当自己步入社会后,当自己独自面对这些问题时,自己也会看不清,也会犯错,自己也不愿屈就一些不情愿的工作,但我相信,今天我付出的每一份劳动,做出的每一份努力,将来都会有所回报,或许不那么尽如人意,但自己至少拼过,我的青春不后悔,聚散终有时,一半清醒一半醉,我拿青春赌明天!

  (附文:今天阳光明媚,我和我的伙伴们一起步行去了镇江市xx社区做实践调查,这个社区咋一看,挺旧的,仔细一瞧,还真挺破的,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

  我们团队先绕着小区到处转了转,很快就遇到了第一位受访者(可能由于是白天中午,大多数年轻人都不在家,我们只遇到了一些中老年长辈),在简单的交谈后,我们说明了我们的来意,大叔明白后也很配合,表示愿意支持我们的工作,很快我们第一份问卷就完成了,这也让我们尝到了甜头,以为这份工作本身就很简单。

  于是我们又继续前行,可是接下来就没那么幸运了,可能天热的原因,在外面闲逛的人越来越少,我们经过几家开门的人家,很多爷爷奶奶辈的在搓麻将,打扑克牌,我们难住了,这时团队里面发生了分歧,一部分赞成继续前进寻找散户,还有一部分主张回去守住小区大门,静等出入的住户,当一个团队出现混乱情况时,这时组长就起了决定作用,商议了一会儿,最终我们还是同意一起继续前进了......

  走了大概3分钟,我们又遇到一位叔叔,他在家门口干些修补的杂活,本身就有点困乏的我们就冒昧打扰了叔叔,我们还是简单交代了我们的身份和来意,但这次效果明显不及第一次,我们几人零碎说了几句,可是叔叔好像没听见我们说话,只顾赶着自己手上的活,可是我们并不想继续走了,我们还是坚持请求叔叔支持一下我们工作,就这样我们僵持了大概1分钟,叔叔见我们毫无退意,便停下手中活,抬头瞥了我们一眼,我们都感到很开心,“你们走吧,没看见我正在忙嘛!”这个回答,出乎了我们所有人的意料,我们的工作热情瞬间跌落至谷底,谁说真情就一定能打动人?

  尽管很不情愿,但我们每个人还是拖着自己沉重的身躯向前踱行,只是感觉心里多了点什么,同时也少了点什么,原来事情并不总是和我们想的一样,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那么骨感。

  或许正如那句古话所说,老天不负有心人,上帝为你关上了一扇窗,必定在某个地方为你打开了一扇门,组长见我们各个情绪低落,团队里面怨声不断,及时的收拾好自己的情绪后,并很快带动了我们的情绪,简单几句鼓励加油的话,在那个时候足以回暖我们“受伤”的心,为了早点回去,我们稍作休息,很快就重整旗鼓,加快步伐,突然,在一个凉爽的风口,我们遇到了很多坐着谈话聊天的大叔大妈,我们每个人情绪瞬间为之一振,这一低一涨,稳定情绪后,组长简单地分了工,我们每个人领着指定的任务开始工作了,不一会儿,我们就意外提前完工了,跟大叔大妈们致谢后,我们就开心的离开了小区。。。)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