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留园导游词实用五篇

首页 / 导游词 / |

  苏州留园导游词 1

  盛旭人买下寒碧山庄后就将它改名为“留园”,一个原因是“刘家花园”的“刘”与“留园”的“留”谐音,这是花园易主常用的一种改名方法,比如袁枚将“隋园”改为“随园”;再有,盛康在整修花园时曾发现一块“长留天地问”的石碑,据说是刘伯温写的,他想这个花园历经战火仍然保留下来,似乎在冥冥之中有老天爷的保佑,也希望留园能永远留在盛家手中;另外“但留风月伴烟梦”,这个“留”字又有让客人留连忘返之意。清末朴学大师俞樾在《留园记》中讲,“泉石之胜,留以待君之登临也;花木之美,留以待君之攀玩也;亭石之幽深,留以待君之游憩也。”

  从留园的得名,我们可以看到园主修建花园时花费了不少心血,田园中的每一处建筑,每一个小品。每一副对联,每一处题额,都别有一番用意。因此,我们在游览园林时,必须把握住园主的用意,这样,您才能真正领会到园林的魅力所在。苏州园林大多数以“隐逸”为主题,那么,留园是怎样体现这一主题的呢?接下来,我将结合具体的景观跟大家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从留园的门厅到中部花园入口处的腰门,是一条50多米长的“S”形过道,这条过道是园林建筑中空间处理极为成功的例子,至于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请大家跟我一边走,一边看,一边体会。

  苏州留园导游词 2

  四园,苏州就有两园,“拙政园和留园。”暑假正好去苏州玩,我怎么会放过这两大景点呢!

  由于我各种偷懒的原因,在这里只介绍留园。

  没有到园内,直接到园的入口,我就惊呆了!虽然现在已经成了售票中心,不过残留的古建筑还是看得出以前的繁荣富丽。

  进入园内,大理石的地板上,每走几步都有一块样子奇特的石头,很快就进入了长廊,长廊里有许多活了不知几百年还是几千年的树木,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两棵芭蕉了,这两棵芭蕉

  一个喜阴,总是低着头不受阳光的抚慰,一个喜阳,头老是向着太阳,沐浴着阳光,朝气蓬勃。

  穿过长廊,我们来到了留园中心,那里有一块又大又陡的石头,留园就是石头出名。据说这石头都是第一任主人的建筑留园时从很远的地方运来的。这石头挺神奇的,从第一个洞口倒水时,另外几个洞口也流水。

  进入留园后园倒没什么好玩的,不过桥下的地板却是蛮好玩的,石头里面有小金鱼的标本!想一想光铺这条路就得要好几天吧!

  哇,这留园可真是令我“留”连忘返呀!

  苏州留园导游词 3

  现在,请大家回过头来看一看,对面的涵碧山房、明瑟楼与可亭形成了一个对景。所谓对景,就是从甲观赏点可以观赏到乙,从乙观赏点可以观赏到甲。从这儿望去,明瑟楼就像画舫的前舱,涵碧山房犹如船舱,两座建筑组成了一艘形神兼备的“写意抽象式”画舫,微风吹拂,波光荡漾,这艘船就像在水中缓缓航行一般。那么,为什么苏州园林中有很多的船形建筑呢?比如,拙政园有香洲,狮子林有石舫等等。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一是这与苏州的地理环境、交通状况有关,苏州地处江南水乡,旧时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在园中修建船舫,可以增加园林的生活气息;二是船舫集中了多种建筑形式,有厅、有台、有楼、有阁……,是苏州建筑艺术的集萃,并可增加园林建筑的层次感,使其更具有观赏性;三是船形建筑介于似像非像之间,符合中国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审美要求;四是体现了园主的隐逸思想,《庄子·列御寇》中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邀游,泛若不系之舟”。“不系之舟”就成了古代文人隐逸江湖的象征,成为他们来去自由、无拘无束、逍遥自在的标志;五是包含了一些政治含义,尽管他们希望隐逸,但文人士大夫骨于里的那种“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思想抛弃不了,“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希望君主对老百姓好,实行“休养生息”的宽松政策。

  这条花街尽头就是远翠阁,往下走,池中有一小岛名“小蓬莱”。《史记》中讲,瀛洲、方丈和蓬莱三座神山在渤海之中,据说山上有仙人和长生不老之药。秦始皇曾经派徐福去寻药,并在宫苑中叠造三神山,此后三神山也就成为造园中常见的题材。前面这个方亭叫“濠濮亭”。为什么叫“濠濮亭”呢?濠、濮均为水名,《庄子·秋水》里面有这么两个故事:庄子与惠子在濠梁之上观鱼,庄子说:“鱼自由自在的多么快乐啊!”惠子答道:“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之快乐呢?”庄子问:“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理解鱼的快乐呢?”另一个故事讲,楚王派人去请庄子出来做丞相帮他治理国家。庄子说:“我听说有一只大龟,已经死了3000年了,楚王用盒子把它装起来,用手巾盖在上面,珍藏在庙堂之中。那么这只龟是死了被人供奉着好呢?还是活着在污泥中摇头摆尾的好?”那两个人讲,“好死不如赖活,当然是活着的好。”庄子说:“那么你们回去吧;我呢。宁愿做一只自由自在的活龟。”庄子的这种思想与文人士大夫们所追求的隐逸淡泊的愿望相符合。所以,一进园时,我就跟大家讲,我们观赏园林必须把握一个主题,后面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大家抬头看,这便是曲溪楼,书圣王羲之曲水流觞,写下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从这个名称也可以看出园主对书圣的景仰。曲溪楼向右就可以进入了西楼,它位于五峰仙馆之西,所以叫“西楼”。它处于五峰仙馆和曲溪楼之间,为取得统一,东边采用木菱花装饰,在尺度和比例上与五峰仙馆相呼应,而西边做成粉墙漏窗和飞檐翼角与曲溪楼相呼应,起到了一个承接的作用。一过西楼,地*临水,清风吹来,这里便是清风池馆,它以水榭的形式向西敞开,与濠濮亭、小蓬莱构成一个景区,不种荷花,池水明净,楼台倒影,环境十分幽雅。后面有“汲古得梗处”,意思是指打深井里的水要用长绳子,比喻要想求得高深的学问,就必须使用正确的方法和下极大的功夫,含义深刻,令人深思。

  留园的东部是高低错落、曲折深邃的建筑群,这里是旧时园主生活起居和宴饮活动的场所,通过粉墙、走廊等划分出不同的空间,形成了重院叠户、庭院幽深的景致。

  (进入五峰仙馆)

  出清风池馆,现在我们所看到的便是有江南“第一厅堂”之誉的五峰仙馆,为什么叫“五峰仙馆”呢?请大家回过头来看一看前面的假山,这座假山是苏州园林中最大的`厅山。留园的主人非常喜欢石头,他搜罗了大量的石头在馆南堆叠了五座小山峰,取李白的“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之意而命名。五峰仙馆是留园三代主人不断修建改造而成的,它的台基为青石,似为明代遗物。据历史记载,我们可以推测,五峰仙馆是在东园的后乐堂、寒碧山庄的传经堂基础上翻建的。五峰仙馆建成后,盛氏将其作为主厅,是生日、结婚、小孩满月等重要活动场所,通过一排纱隔、挂落、飞罩将室内分为前后两部分,南部为宴饮会客之处,布置十分讲究,以中间圆桌上的花为分界线,供桌左边为主人,右边为主宾,接下来由中间向两边,由*及远,按长幼尊卑,-一对应就坐。古时候,女眷不能在外客面前抛头露面,里边的厅相对于外边的厅叫内厅,人们还将其夫人称为内子、内人、贤内助等,内厅也可以作为退步,供下人在此听候使唤。这个厅也被称作楠木厅,因为室内主要构件均用楠木做成。楠木质地好,纹路漂亮,不用油漆,但是为什么这儿的柱子要漆成黑色的呢?原来日本兵曾将这里作为马厩,这些楠木柱下边被马啃坏了,建国后重修时只得用水泥补上,为了美观才用漆将其掩盖起来。今天,仍有部分日本人叫嚷钓鱼是日本国土,这是没有根据的。当年慈禧太后的懿旨至今仍在美国盛氏后人手中,这些楠木柱子正是当年日本侵华有力罪证。因此,我们必须牢记历史教训,不要让其重演。五峰仙馆两面墙壁上有四幅大理石挂屏,红木板上有上圆下方两块大理石,不仅在形状上有变化,而且包含了中国古代“天圆地方”之说,暗含“天人合一”的追求。民间流传留园有三件宝,即大理石座屏、冠云峰和鱼化石。我们先来看看第一宝大理石座屏,这座大理石画屏非常珍贵,石质好、石纹妙、尺寸大,仔细一看,就像一幅天然的山水画,明月、清风、野山、飞瀑集中于一块石面。这块大理石采于云南点苍山,有“雨后静观山”、“风前闲看月”的境界,全国罕见。

  (石林小院旁)

  这座院子叫石林小院。我们说大院要“动中观”,小院要“静中观”。大家看这边有几个字“静中观”。这个院子南北长29米。东西宽15米。园主别有用心地将院子隔出六个小院子,互相沟通,给人的感觉不是越隔越小,而是越隔越大,层次非常丰富。院外有院,景外有景。现在,大家站在这个角度看一看,上面的这块石头像不像俯冲下来的老鹰,下面的石头像不像昂头向上的猎犬?所以叫做“鹰犬斗”或“鹰斗猎狗峰”。前面的墙上好像有一面镜子,镜子里边有这只老鹰的背影。其实,它是石林小院南面小亭的漏窗,里面的背影是另一块石头,这种用隐蔽的手法构成对景、漏景、框景,匠心别具,恰到好处,让人感到院子很大,层次很深。

  院中的这座建筑叫“揖峰轩”,朱熹说:“前揖庐山,一峰独秀”。轩名是来自古人文章,但是园主对石头的恭敬之情却不难发现,刘蓉峰爱石成癖,有“石痴”米芾遗风,他曾经搜罗了很多湖石名峰,在此地“筑书馆宠异之”,认为湖石不仅能给人以美感,还能得到很多为人处世的道德修养。揖峰轩环境幽雅,不妨作为三四个好友论诗作画,操琴对弈的好地方,大家看里边有琴、有棋。尤其是两桌,一边是围棋棋盘,一边是象棋棋盘,拿掉棋盘,桌子形同七巧盘,可以拆开来随意放置,小方桌可以拿到院内用来拜月,也可取一墙角放花盆、茶具等。红木菱花门窗上的蝙蝠、双钱、万字图案等都是吉祥的符号。古人读书总要找一个幽静的地方,陶渊明讲,“既耕亦已种,时还我读书”,“还我读书处”便是主人的书房,不过,它在揖峰轩的后边。

  苏州留园导游词 4

各位朋友:

  大家好!

  (站在门后留园全景图前)

  有道是:“苏州好,城里半园亭。”现在,我们就来游览苏州著名的园林--留园。田园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代表了清代江南园林的建筑风格,结构紧凑,富丽堂皇。其余的三处分别是宋代的沧浪亭,元代的狮子林和明代的拙政园。同时,留国也是全国四大名园之一。所谓全国的四大名园,是1961年3月4日***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的四处园林,其中北京的颐和园、承德的避暑山庄是北方皇家园林的代表作品,而苏州的拙政园、留园则是南方私家园林的代表作品。瞧,留园的门很小,高不过2米许,宽不过1.5米,很不起眼,小中见大,这正是私家园林的典型特征之一。19987年12月4日,留园又与拙政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一起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典型范例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门厅正中上方悬挂着“吴下名园”匾额,似乎要告诉我们留园曾经拥有的辉煌,大型漆雕屏风上绘有留园的全景图,它是用2500块玉石镶嵌而成的。那么,为什么要用2500块玉石呢?因为这幅图是在苏州2500岁生日的时候,由扬州艺人所雕,每块玉石代表了苏州一年的历史。通过这幅全景图,我们可以看到留园分为四个部分:中部是精华所在,以山水见长;东部以庭院建筑取胜;北部具有农村田园风光;西部林木高耸,尽得山林野趣,整个园林占地30多亩。

  那么,这座园林为什么叫“留园”呢?其实,留园一开始并不叫这个名字,她最早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相当于哥白尼、布鲁诺生活的年代。第一个主人叫徐泰时,曾经当过工部营缮郎中,所以他对建筑是有一番研究的,这对他后来修建东园很有帮助。因为他工作做得好,被提升为太仆寺卿,相当于从***的高级官员升到交通部的部长。徐泰时为人耿直,因而得罪了权贵,在遭人弹劾罢官回家以后,修建了东、西两园,东园就是今天的田园,西园后来被他的儿子捐做寺庙,也就是今天的西园寺。徐泰时去世以后,这个园子也就逐渐荒废了。到了清代的嘉庆年间,曾任广西右江兵备道的吴县东山人刘蓉峰辞官回家后买下了东园的旧址,改建为“寒碧山庄”,因为园内多植白皮松,竹色清寒,波光澄碧,所以取了这个名字;又叫“花步小筑”,因为前面有一条路叫花步里;又因为主人姓刘,所以老百姓都叫它“刘家花园”。光绪年间,湖北布政使盛康(字旭人)买下寒碧山庄废园,盛旭人精通医道,原在常州开国药店,经李鸿章介绍,献丹药治好了慈禧太后的慢性皮炎,慈禧太后高兴之下,就把台湾海峡的钓鱼等三座小岛赏给盛家种药草,因而盛家很有钱。

  盛旭人买下寒碧山庄后就将它改名为“留园”,一个原因是“刘家花园”的“刘”与“留园”的“留”谐音,这是花园易主常用的一种改名方法,比如袁枚将“隋园”改为“随园”;再有,盛康在整修花园时曾发现一块“长留天地问”的石碑,据说是刘伯温写的,他想这个花园历经战火仍然保留下来,似乎在冥冥之中有老天爷的保佑,也希望留园能永远留在盛家手中;另外“但留风月伴烟梦”,这个“留”字又有让客人留连忘返之意。清末朴学大师俞樾在《留园记》中讲,“泉石之胜,留以待君之登临也;花木之美,留以待君之攀玩也;亭石之幽深,留以待君之游憩也。”

  从留园的得名,我们可以看到园主修建花园时花费了不少心血,田园中的每一处建筑,每一个小品.每一副对联,每一处题额,都别有一番用意。因此,我们在游览园林时,必须把握住园主的用意,这样,您才能真正领会到园林的魅力所在。苏州园林大多数以“隐逸”为主题,那么,留园是怎样体现这一主题的呢?接下来,我将结合具体的景观跟大家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从留园的门厅到中部花园入口处的腰门,是一条50多米长的“S”形过道,这条过道是园林建筑中空间处理极为成功的例子,至于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请大家跟我一边走,一边看,一边体会。

  进了门厅,大家看到的是一个小天井,这个天井有什么作用呢?它的主要功能是通风、采光和漏水,往上可以看到天空的云朵,飞翔的小鸟,往下可以漏水。在天井后边的这个建筑是轿厅,古时候,有钱人出门,大都坐轿子,但轿夫是下等人,不允许与主人一起进入内厅,只能坐在这儿歇息。顺着边上的过道往前走.弯弯曲曲,前面有两个蟹眼天井,种了一些瘦竹,为昏暗的过道引来一些光亮。这儿也是一个天井,花台里种了桂树、白玉兰,还有石笋,合起来就是金玉满堂的意思。到了这个敞厅,大家再回过来想一想,体会一下,这一段过道由小变大,由暗转明,随着空间的变化,“放”、“收”、“再放”、“再收”,让人感觉不到过道的昏暗呆板,反而让人觉得很有趣味。同时,园主巧妙地借助这个过道将外界的尘嚣挡于门外,反映了主人“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不受外界干扰的隐逸思想,起到了欲扬先抑的效果。大家品味一下,走过这一段过道,是不是有点进入世外桃源的感觉?

  现在,我们来到了留园的中部,园中有大型假山和宽阔的水池,极具文人写意山水园的典型特征。前面的粉墙上有六扇漏窗,通过漏窗,中部的山水景色已隐隐可见、我们说漏窗好,好就好在“隐隐可见”上。用《红楼梦》中贾政的话说:“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悉人目中,则有何趣?”这六扇花窗,图案各异,大家一边慢慢地走,一边透过花窗往里边看,你会感到随着步子的移动,所看到的景色也在变化,这就叫“移步换景”或“一步一景”。并且,这几个花窗还有通风、透光的功能。墙上有砖刻“古木交柯”,“古木”指花坛里的一棵明代的古柏和一棵山茶树,“交柯”指两树枝干交错缠绕,象征夫妻连理,百年好合。此处以粉墙为底,翠柏山茶,上有砖额点缀,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机的山水画。

  (到绿荫轩)

  这座“绿荫轩”,轩名取自明代诗人高启的“艳发朱光里,丛依绿荫边”诗句。原来,在绿荫轩旁曾种有一棵老榉树,一棵老枫树,树枝像两把大伞遮在屋顶上,所以叫“绿荫轩”。在留园的中部,可以观赏到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这儿便是我们观赏春景的地方。春天,前面曲桥上紫藤开花,树木发芽,似乎凸显出一幅立体的春色图。来到后边,墙上有“花步小筑”四个字,为什么要写上这几个字呢?留园一带旧名“花步里”,“步”通“船埠”的“埠”,“花步”即装卸花木的码头;“里”是指方形的街坊,即我们常说的“里弄”、“邻里”,古代五户为一邻,五邻为一里,所以,二十五户人家称为一里;“小筑”就是小的建筑,比如“网师小筑”,主人很谦虚地说,我这个花园只是花步里边上的一处小建筑而已。此处园主以墙为纸,墙角散置湖石,花坛中堆石笋,植天竺、爬山虎冲霄而上,又垂下几缕绿叶,整幅图画给人以运笔凝炼洒脱之感。

  (继续向前)

  前面就是“明瑟楼”,《水经注》中有“目对鱼鸟,水木明瑟”的说法,意思是看到大自然的山山水水,花鸟虫鱼,让人感到山青水秀,环境幽雅;楼下取杜甫“秋水方添四五尺,野航恰受二三人”之句,起名为“恰航”;楼旁的湖石假山非常巧妙地将登楼的踏道藏于其中,边上刻有“一梯云”,取自“上楼僧踏一梯云”,将山石比作可以助人升腾的云朵,使人有一种飘浮于仙境之中的感觉,暗含“月中折桂”的意思。大家再看看地面上的铺地,用卵石、缸片、瓷片拼成各式各样的图案,俗称“花街”,这一片铺地上的图案有“金鱼”、“莲藕”、“仙鹤”……,象征“年年有余”、“百年好合”、“健康长寿”……,既起到了装饰作用,又寄托了主人的美好愿望。

  请大家随我到露台前,这儿是园主人观赏夏景的地方。池子里种植了很多荷花,夏天荷花竞相绽放,美景尽收眼底,因为露台靠*水面,所以叫做荷花台。此处,还可以观赏到前面的假山。园林建筑中的假山接材料可分为湖石假山、黄石假山和上丘假山。留国这儿的假山比较特殊,下面黄石填底,给人一种稳健的感觉,上面湖石为顶,非常秀丽,因而兼有阳刚、阴柔之美,真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

  回过头来,大家所看到的这座建筑是田园中部的主体建筑“涵碧山房”。取自朱熹的“一水方涵碧,千林已变红”诗句。“涵”指水多,“碧”指水碧如玉,所以叫“涵碧山房”。中国有句老话叫“心定自然凉”,在这个地方,你是否有一种“闻名心底凉”的感觉呢?

  (走进曲廊)

  留园曲廊是苏州园林三大名廊之一,全长有300多米,另外两廊是拙政园的水廊和沧浪亭的复廊,各有特色。廊按位置可分为沿墙走廊、爬山廊、水廊、回廊、楼廊等;按形式又可分为曲廊、波形廊、复廊、廊是园林建筑中独立的有顶的通道,就像文章中的“虚”字,有连贯的作用。留园的这一段爬山廊(曲廊)高低逶迤,墙直廊曲,明暗相间,有的地方贴*墙面,有的地方又有间隙,还种了一些花草,巧妙地运用对比的方法,使廊显得更加活泼。廊在这里有这么几个功能:一是夏天可遮阳,冬天可挡雨;二是景点之间的联系纽带,天然的游览线路;三是作为*缓地过渡,巧妙地将客人引到山上的“闻木樨香轩”,观赏秋景。爬山廊的旁边墙壁上有明代镌刻的“二王”法帖。与众不同的是,此处的法帖只收“二王”书法,点评全放在释文的后面,可以让游人,特别是书法爱好者自己欣赏评点。至今,留园保存了359方法帖,堪称园林一绝。

  现在大家所在的地方是“闻木樨香轩”,“木樨”就是桂花,这儿四周遍种桂花,每年仲秋,丹桂飘香,晚上可以看到明月高悬,倒映水中,随波荡漾。因此,这儿是观赏秋景的地方。我们说,苏州园林建筑的命名很讲究,此处的“闻木樨香轩”也包含有深刻的禅理,佛教的禅宗讲究悟道,佛理就像桂花香一样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但却看不见,摸不着,无影无踪。

  (进入可亭)

  过了水涧、小桥,来到可亭。“亭者,停也”,也就是说可以停下来休息一下了。观赏园林有动观和静观之分。如果说走廊是我们动观园林的地方,那么亭子就是我们静观的场所。可亭的周围有一些图案,有铁拐李的葫芦、汉钟离的扇子、吕洞宾的宝剑等,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暗八仙”图案。亭中这个桌子是用灵壁石做成的。灵壁石产于安徽灵壁县,是石中上品,“石本磐材,叩之有声”,这在苏州园林中也是比较少见的。刚才,我们已经分别看过了观赏春、夏、秋三季景色的地方,此处的可亭就是观赏冬景的场所,它的四面种有梅花,坐在亭中可以看到园外远方山顶的积雪、冬日的夕阳……

  现在,请大家回过头来看一看,对面的涵碧山房、明瑟楼与可亭形成了一个对景。所谓对景,就是从甲观赏点可以观赏到乙,从乙观赏点可以观赏到甲。从这儿望去,明瑟楼就像画舫的前舱,涵碧山房犹如船舱,两座建筑组成了一艘形神兼备的“写意抽象式”画舫,微风吹拂,波光荡漾,这艘船就像在水中缓缓航行一般。那么,为什么苏州园林中有很多的船形建筑呢?比如,拙政园有香洲,狮子林有石舫等等。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一是这与苏州的地理环境、交通状况有关,苏州地处江南水乡,旧时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在园中修建船舫,可以增加园林的生活气息;二是船舫集中了多种建筑形式,有厅、有台、有楼、有阁……,是苏州建筑艺术的集萃,并可增加园林建筑的层次感,使其更具有观赏性;三是船形建筑介于似像非像之间,符合中国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审美要求;四是体现了园主的隐逸思想,《庄子.列御寇》中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邀游,泛若不系之舟”。“不系之舟”就成了古代文人隐逸江湖的象征,成为他们来去自由、无拘无束、逍遥自在的标志;五是包含了一些政治含义,尽管他们希望隐逸,但文人士大夫骨于里的那种“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思想抛弃不了,“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希望君主对老百姓好,实行“休养生息”的宽松政策。

  这条花街尽头就是远翠阁,往下走,池中有一小岛名“小蓬莱”。《史记》中讲,瀛洲、方丈和蓬莱三座神山在渤海之中,据说山上有仙人和长生不老之药。秦始皇曾经派徐福去寻药,并在宫苑中叠造三神山,此后三神山也就成为造园中常见的题材。前面这个方亭叫“濠濮亭”。为什么叫“濠濮亭”呢?濠、濮均为水名,《庄子.秋水》里面有这么两个故事:庄子与惠子在濠梁之上观鱼,庄子说:“鱼自由自在的多么快乐啊!”惠子答道:“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之快乐呢?”庄子问:“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理解鱼的快乐呢?”另一个故事讲,楚王派人去请庄子出来做丞相帮他治理国家。庄子说:“我听说有一只大龟,已经死了3000年了,楚王用盒子把它装起来,用手巾盖在上面,珍藏在庙堂之中。那么这只龟是死了被人供奉着好呢?还是活着在污泥中摇头摆尾的好?”那两个人讲,“好死不如赖活,当然是活着的好。”庄子说:“那么你们回去吧;我呢。宁愿做一只自由自在的活龟。”庄子的这种思想与文人士大夫们所追求的隐逸淡泊的愿望相符合。所以,一进园时,我就跟大家讲,我们观赏园林必须把握一个主题,后面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大家抬头看,这便是曲溪楼,书圣王羲之曲水流觞,写下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从这个名称也可以看出园主对书圣的景仰。曲溪楼向右就可以进入了西楼,它位于五峰仙馆之西,所以叫“西楼”。它处于五峰仙馆和曲溪楼之间,为取得统一,东边采用木菱花装饰,在尺度和比例上与五峰仙馆相呼应,而西边做成粉墙漏窗和飞檐翼角与曲溪楼相呼应,起到了一个承接的作用。一过西楼,地*临水,清风吹来,这里便是清风池馆,它以水榭的形式向西敞开,与濠濮亭、小蓬莱构成一个景区,不种荷花,池水明净,楼台倒影,环境十分幽雅。后面有“汲古得梗处”,意思是指打深井里的水要用长绳子,比喻要想求得高深的学问,就必须使用正确的方法和下极大的功夫,含义深刻,令人深思。

  留园的东部是高低错落、曲折深邃的建筑群,这里是旧时园主生活起居和宴饮活动的场所,通过粉墙、走廊等划分出不同的.空间,形成了重院叠户、庭院幽深的景致。

  (进入五峰仙馆)

  出清风池馆,现在我们所看到的便是有江南“第一厅堂”之誉的五峰仙馆,为什么叫“五峰仙馆”呢?请大家回过头来看一看前面的假山,这座假山是苏州园林中最大的厅山。留园的主人非常喜欢石头,他搜罗了大量的石头在馆南堆叠了五座小山峰,取李白的“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之意而命名。五峰仙馆是留园三代主人不断修建改造而成的,它的台基为青石,似为明代遗物。据历史记载,我们可以推测,五峰仙馆是在东园的后乐堂、寒碧山庄的传经堂基础上翻建的。五峰仙馆建成后,盛氏将其作为主厅,是生日、结婚、小孩满月等重要活动场所,通过一排纱隔、挂落、飞罩将室内分为前后两部分,南部为宴饮会客之处,布置十分讲究,以中间圆桌上的花为分界线,供桌左边为主人,右边为主宾,接下来由中间向两边,由*及远,按长幼尊卑,-一对应就坐。古时候,女眷不能在外客面前抛头露面,里边的厅相对于外边的厅叫内厅,人们还将其夫人称为内子、内人、贤内助等,内厅也可以作为退步,供下人在此听候使唤。这个厅也被称作楠木厅,因为室内主要构件均用楠木做成。楠木质地好,纹路漂亮,不用油漆,但是为什么这儿的柱子要漆成黑色的呢?原来日本兵曾将这里作为马厩,这些楠木柱下边被马啃坏了,建国后重修时只得用水泥补上,为了美观才用漆将其掩盖起来。今天,仍有部分日本人叫嚷钓鱼是日本国土,这是没有根据的。当年慈禧太后的懿旨至今仍在美国盛氏后人手中,这些楠木柱子正是当年日本侵华有力罪证。因此,我们必须牢记历史教训,不要让其重演。五峰仙馆两面墙壁上有四幅大理石挂屏,红木板上有上圆下方两块大理石,不仅在形状上有变化,而且包含了中国古代“天圆地方”之说,暗含“天人合一”的追求。民间流传留园有三件宝,即大理石座屏、冠云峰和鱼化石。我们先来看看第一宝大理石座屏,这座大理石画屏非常珍贵,石质好、石纹妙、尺寸大,仔细一看,就像一幅天然的山水画,明月、清风、野山、飞瀑集中于一块石面。这块大理石采于云南点苍山,有“雨后静观山”、“风前闲看月”的境界,全国罕见。

  (石林小院旁)

  这座院子叫石林小院。我们说大院要“动中观”,小院要“静中观”。大家看这边有几个字“静中观”。这个院子南北长29米。东西宽15米。园主别有用心地将院子隔出六个小院子,互相沟通,给人的感觉不是越隔越小,而是越隔越大,层次非常丰富.院外有院,景外有景。现在,大家站在这个角度看一看,上面的这块石头像不像俯冲下来的老鹰,下面的石头像不像昂头向上的猎犬?所以叫做“鹰犬斗”或“鹰斗猎狗峰”。前面的墙上好像有一面镜子,镜子里边有这只老鹰的背影。其实,它是石林小院南面小亭的漏窗,里面的背影是另一块石头,这种用隐蔽的手法构成对景、漏景、框景,匠心别具,恰到好处,让人感到院子很大,层次很深。

  院中的这座建筑叫“揖峰轩”,朱熹说:“前揖庐山,一峰独秀”。轩名是来自古人文章,但是园主对石头的恭敬之情却不难发现,刘蓉峰爱石成癖,有“石痴”米芾遗风,他曾经搜罗了很多湖石名峰,在此地“筑书馆宠异之”,认为湖石不仅能给人以美感,还能得到很多为人处世的道德修养。揖峰轩环境幽雅,不妨作为三四个好友论诗作画,操琴对弈的好地方,大家看里边有琴、有棋。尤其是两桌,一边是围棋棋盘,一边是象棋棋盘,拿掉棋盘,桌子形同七巧盘,可以拆开来随意放置,小方桌可以拿到院内用来拜月,也可取一墙角放花盆、茶具等。红木菱花门窗上的蝙蝠、双钱、万字图案等都是吉祥的符号。古人读书总要找一个幽静的地方,陶渊明讲,“既耕亦已种,时还我读书”,“还我读书处”便是主人的书房,不过,它在揖峰轩的后边。

  (站在鸳鸯厅前)

  揖峰轩东边的这座大型的厅堂,就是留园著名的鸳鸯厅,在南部天井前的石库门上有砖额“东山丝竹”四个字。为什么叫“东山丝竹”呢?是不是刘恕是东山人的缘故呢?这几个字也说明了我们观赏园林必须把握主题的重要性。其实,“东山”也有一个典故,《晋书》上讲,谢安在浙江东山隐居,朝廷几次要他做官,他都不动心。所以后人就用“东山”或“东山高卧”指代隐居,“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丝竹”泛指音乐。天井外边原来是盛家的戏厅,在这里听戏品曲,好不惬意!置身于此,能说园主不是“东山高卧”吗?

  而这“鸳鸯厅”也是一种重要的园林建筑形式。鸳鸯本是水鸟名,因为它们雌雄偶居总不分离,所以中国民俗中常把配对的事物用“鸳鸯”称之。大家请随我一起来看看鸳鸯厅有哪些特点。第一,我们从外边看只有一个屋顶,但里面却是两个屋面;第二,外边看是一间房,里边是两个厅;第三,两边的功能也不一样,有男厅、女厅之分,和冬厅、夏厅之别。大家现在所站的位置就是女厅,北边是男厅。那么,有人就会问了,男厅、女厅怎么区分呢?过去,中国社会很讲究男尊女卑。大家不妨来比较一下,男厅一般建筑华丽,梁架扁方,且精雕细刻;而女厅则比较简朴,梁架用圆木,没有什么雕饰,就连地面上的方砖男厅的都比女厅的大。如果还分不清的话,大家不妨看一看,哪边的风景漂亮那边就是男厅,这儿当然是朝冠云峰这边风景好了。除了“鸳鸯厅”名字外,它还有一个很雅的名字叫“林泉耆硕之馆”,“林泉”指山林泉石,比喻隐居休息游玩的地方;“耆”指年老的意思”;“硕”指有名望的人;“馆”是四通八达的地方。连起来讲就是:这里是德高望重的社会名流聚会的地方。银杏屏门上的这篇《冠云峰赞》是清末著名的朴学大师俞樾写的,还有全景图后的《留园记》也是俞樾写的,俞樾与盛康交情非常好,俞樾非常喜欢留园的山水景色,这些文章使得留园更加迷人。

  (站在林泉耆硕之馆门前)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块石头就是举世闻名的“冠云峰”,“冠云峰”与苏州十中的“瑞云峰”、上海豫园的“玉玲珑”、杭州西湖的“皱云峰”,有江南四大奇石之称。冠云峰是留园“三宝”之一,重5吨,高6.5米,是我国现存最高的独峰观赏假山湖石名峰。郦道元的《水经注》有“燕王仙台有三峰,甚为崇峻,腾云冠峰,高霞云岭”之句,冠云峰之名即由此而来。

  自古以来,人们就非常喜欢造型奇特的石头,孙悟空是从石头中蹦出来的,贾宝玉则是女娲补天所剩的顽石,其中太湖石最受推崇。宋代书画家米芾被人称为“石痴”,他曾让人给石头穿上衣眼,摆上香案,与石头称兄道弟,他将太湖石特点归纳为瘦、皱、漏、透。大家不妨看一看冠云峰,瘦是说这块石头苗条修长;皱指石头的表面有花纹;漏指雨水不会积存在石头上,顺着孔隙很快就会流出来;透是说石头上有很多孔洞,玲珑剔透,这只不过是这些石头的一些外部特征。文人士大夫所以喜欢石头,更是把人的情感赋予石头,对石头的要求实际上就是对人自身修养的要求。有人从瘦、皱、漏、透引申出来的顽、清、拙、丑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我们眼前的这块石头可有一番来历了,据说是宋代花石纲的遗物。宋徽宗在东京修建“寿山艮岳”时,让朱勔帮他搜罗奇花异草、珍木怪石。朱勔利用手中的职权,巧取豪夺,搞得民不聊生,激起了浙江的方腊起义,苏州也发生了石生起义。宋朝的花石纲导致了国库空虚,政治腐败,很快就被金灭掉了。当时有两块有名的太湖石被称为“大小谢姑”,“小谢姑”没有来得及运走,后来被一位姓董的买了下来,他的女儿嫁给了徐家,将这块“小谢姑”作为嫁妆,改名为瑞云峰放在当时的东园里,留园也因为这块石头而更加出名。乾隆皇帝下江南时,苏州地方官为了讨好皇帝,将这块石头运到苏州织造署,也就是今天的苏州十中,让皇帝玩赏,一直未搬回来。盛康买下留国后,总觉得留园没有瑞云峰就少了几分灵气。因此他花了很长时间和很多银两,终于寻到了另一块石头,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冠云峰,当时搬运它时,真可谓过河架桥,见山开路,房挡拆屋,据说这块石头也是花石纲的遗物。

  冠云峰西边的石头叫岫云峰,东边的石头叫瑞云峰,是当年盛氏寻到冠云峰后为了应景才这样布置的。后来,盛康的儿子盛宣怀还将他的三个孙女分别取名叫冠云、瑞云、岫云,为留园*添了一段佳话。冠云峰前面的池子叫浣云沼,冠云峰的倒影投落在清澈的池水中,似乎主人要用这池水来清洗冠云峰。实际上也就是说,做人也要向冠云峰一样,时时洗涤身上的“尘埃”,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对自身修养的要求。池子里边种有睡莲,水池里边养有金鱼。冠云峰的北面有冠云楼,东面是冠云亭,还有冠云台、储云庵等几个建筑,当时主人为了烘托冠云峰的高大,有意控制周围建筑的高度。大家请看,这里周围的建筑有比冠云峰高的吗?

  (站在冠云楼北墙处)

  冠云楼下面北墙上的这块石头叫鱼化石,也是留园“三宝”之一。这块鱼化石呈薄片状,像云母一样层层剥开,上面有二十多条小鱼栩栩如生,头骨、脊椎骨、肋骨清晰可见,令人叹为观止。有关鱼化石最早的记载,要算《山海经》了。当时人们对石头中的鱼形图案无法解释,只好发挥想象力,把它想成是龙鱼、鳖鱼,想成神仙的坐骑。那么,鱼化石是怎么形成的呢?据专家考证,是在一亿四千多万年前的侏罗纪晚期,由于火山喷发,火山灰落在河湖中,将鱼虾掩埋凝结而成的。

  在我们的游览结束之前,大家不妨回过头来想一想,留园是不是到处都给我们一种古朴凝重的石文化感觉,那些用湖石、黄石堆叠的假山,营造了留园的山林气氛;那些湖石名峰,增添了留园传统艺术氛围;那些大理石座屏、鱼化石等,充满了清新而朴素的自然气息;那些墙壁上的书条石记录了留园的昔日风采,这些作品林林总总从具体到抽象,无不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表现得淋漓尽致。人们把园林比作“立体山水画”、“无声山水诗”、“综合艺术博物馆”。我想,通过对留园的游览观赏,大家一定会觉得这种评价是很贴切的吧。

  风风雨雨四百多年,留园历经沧桑,几度兴废,当时园主所期望的“名园长留天地间”,只有在人民当家作主,国家繁荣富强的今天,方才变成了现实。今天,我们可以自豪地说,留园是苏州人民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文化遗产。

  我的讲解完了,谢谢大家

  苏州留园导游词 5

  在涵碧山房西侧,可见一条长廊曲折逶迤于中部假山上。我们一般把这种依山高下起伏地长廊称为爬山廊。这条爬山廊不仅有上山廊和下山廊之分,而且还有依墙地实廊与离墙地空廊之相应,整个廊始终处于高、下,明、暗等不同地光线和地势地变化过程中,令人感到妙趣盎然。同时,这条爬山廊在实用功能上还有以下几方面地作用:一、夏天遮阳,雨日挡雨;二:联系景点之间地纽带,是一条天然地游览路线;三:*缓而巧妙地将游人在不知不觉中引到中部假山之上地“闻木樨香轩”。在爬山廊中部地西墙上,嵌有明代吴江松陵勒石名家董汉策所刻地“二手法帖”。“二王”是指*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其中王羲之擅写写草、隶、正、行诸体,且分格自成一家,素有“书圣”之誉。这里地“二王法帖”中,主要有《奉橘帖》、《快雪时晴帖》、《送梨帖》等著名法帖。留园地“二王法帖”只集“二王”书法,历代名家所写地题跋均被省略。“二王法帖”始刻于明嘉靖年间,刻成于万历年间,历时两朝二十五年。据说以前留园地主人刘蓉峰爱石如痴,并且喜欢将古人地美诗篆刻在青石上嵌入墙壁。从此,这种长约一米,宽约四十厘米,石面上刻着文章诗词或名家书法地书条石就成了留园地一大文化特色。它极大地丰富了留园作为古典园林地文化内涵。至今,留园共保存有三百七十多方书条石,堪称留园一绝。

  循着爬山廊,我们来到中部花园中最高建筑闻木樨香轩。从建筑形式上看,这实际上是一个依廊而建地半亭。因四周遍植桂花而得名。轩前是一幅对联:“奇石尽含千古秀,桂花香动万山秋”。这是一幅状景联。此处千姿百态地湖石在桂花树地掩映下,显地玲珑而古朴,而每到秋分送爽时,则满山荡漾着桂花地香气。这里地“动”字用地极妙,将“香味”这一园林中地虚景写活了。不仅如此,“闻木樨香”还颇富禅仪意,它似乎在暗示别人们,佛理就像这桂花香气一样,虽然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但他却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只要用心参禅,人人都可以顿悟得道地。


苏州留园导游词实用五篇扩展阅读


苏州留园导游词实用五篇(扩展1)

——留园的导游词(精选五篇)

  留园的导游词 1

  大家抬头看,这便是曲溪楼,书圣王羲之曲水流觞,写下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从这个名称也可以看出园主对书圣的景仰。曲溪楼向右就可以进入了西楼,它位于五峰仙馆之西,所以叫“西楼”。它处于五峰仙馆和曲溪楼之间,为取得统一,东边采用木菱花装饰,在尺度和比例上与五峰仙馆相呼应,而西边做成粉墙漏窗和飞檐翼角与曲溪楼相呼应,起到了一个承接的作用。一过西楼,地*临水,清风吹来,这里便是清风池馆,它以水榭的形式向西敞开,与濠濮亭、小蓬莱构成一个景区,不种荷花,池水明净,楼台倒影,环境十分幽雅。后面有“汲古得梗处”,意思是指打深井里的水要用长绳子,比喻要想求得高深的学问,就必须使用正确的方法和下极大的功夫,含义深刻,令人深思。

  留园的东部是高低错落、曲折深邃的建筑群,这里是旧时园主生活起居和宴饮活动的场所,通过粉墙、走廊等划分出不同的空间,形成了重院叠户、庭院幽深的景致。

  (进入五峰仙馆)

  出清风池馆,现在我们所看到的便是有江南“第一厅堂”之誉的五峰仙馆,为什么叫“五峰仙馆”呢?请大家回过头来看一看前面的假山,这座假山是苏州园林中最大的厅山。留园的主人非常喜欢石头,他搜罗了大量的石头在馆南堆叠了五座小山峰,取李白的“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之意而命名。五峰仙馆是留园三代主人不断修建改造而成的,它的台基为青石,似为明代遗物。据历史记载,我们可以推测,五峰仙馆是在东园的后乐堂、寒碧山庄的传经堂基础上翻建的。五峰仙馆建成后,盛氏将其作为主厅,是生日、结婚、小孩满月等重要活动场所,通过一排纱隔、挂落、飞罩将室内分为前后两部分,南部为宴饮会客之处,布置十分讲究,以中间圆桌上的花为分界线,供桌左边为主人,右边为主宾,接下来由中间向两边,由*及远,按长幼尊卑,—一对应就坐。古时候,女眷不能在外客面前抛头露面,里边的厅相对于外边的厅叫内厅,人们还将其夫人称为内子、内人、贤内助等,内厅也可以作为退步,供下人在此听候使唤。这个厅也被称作楠木厅,因为室内主要构件均用楠木做成。楠木质地好,纹路漂亮,不用油漆,但是为什么这儿的柱子要漆成黑色的呢?原来日本兵曾将这里作为马厩,这些楠木柱下边被马啃坏了,建国后重修时只得用水泥补上,为了美观才用漆将其掩盖起来。今天,仍有部分日本人叫嚷钓鱼是日本国土,这是没有根据的。当年慈禧太后的懿旨至今仍在美国盛氏后人手中,这些楠木柱子正是当年日本侵华有力罪证。因此,我们必须牢记历史教训,不要让其重演。五峰仙馆两面墙壁上有四幅大理石挂屏,红木板上有上圆下方两块大理石,不仅在形状上有变化,而且包含了中国古代“天圆地方”之说,暗含“天人合一”的追求。民间流传留园有三件宝,即大理石座屏、冠云峰和鱼化石。我们先来看看第一宝大理石座屏,这座大理石画屏非常珍贵,石质好、石纹妙、尺寸大,仔细一看,就像一幅天然的山水画,明月、清风、野山、飞瀑集中于一块石面。这块大理石采于云南点苍山,有“雨后静观山”、“风前闲看月”的境界,全国罕见。

  留园的导游词 2

  (走进曲廊)

  留园曲廊是苏州园林三大名廊之一,全长有300多米,另外两廊是拙政园的水廊和沧浪亭的复廊,各有特色。廊按位置可分为沿墙走廊、爬山廊、水廊、回廊、楼廊等;按形式又可分为曲廊、波形廊、复廊、廊是园林建筑中独立的有顶的通道,就像文章中的“虚”字,有连贯的作用。留园的这一段爬山廊(曲廊)高低逶迤,墙直廊曲,明暗相间,有的地方贴*墙面,有的地方又有间隙,还种了一些花草,巧妙地运用对比的方法,使廊显得更加活泼。廊在这里有这么几个功能:一是夏天可遮阳,冬天可挡雨;二是景点之间的联系纽带,天然的游览线路;三是作为*缓地过渡,巧妙地将客人引到山上的“闻木樨香轩”,观赏秋景。爬山廊的旁边墙壁上有明代镌刻的“二王”法帖。与众不同的是,此处的法帖只收“二王”书法,点评全放在释文的后面,可以让游人,特别是书法爱好者自己欣赏评点。至今,留园保存了359方法帖,堪称园林一绝。

  现在大家所在的地方是“闻木樨香轩”,“木樨”就是桂花,这儿四周遍种桂花,每年仲秋,丹桂飘香,晚上可以看到明月高悬,倒映水中,随波荡漾。因此,这儿是观赏秋景的地方。我们说,苏州园林建筑的命名很讲究,此处的“闻木樨香轩”也包含有深刻的禅理,佛教的禅宗讲究悟道,佛理就像桂花香一样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但却看不见,摸不着,无影无踪。

  (进入可亭)

  过了水涧、小桥,来到可亭。“亭者,停也”,也就是说可以停下来休息一下了。观赏园林有动观和静观之分。如果说走廊是我们动观园林的地方,那么亭子就是我们静观的场所。可亭的周围有一些图案,有铁拐李的葫芦、汉钟离的扇子、吕洞宾的宝剑等,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暗八仙”图案。亭中这个桌子是用灵壁石做成的。灵壁石产于安徽灵壁县,是石中上品,“石本磐材,叩之有声”,这在苏州园林中也是比较少见的。刚才,我们已经分别看过了观赏春、夏、秋三季景色的地方,此处的可亭就是观赏冬景的场所,它的四面种有梅花,坐在亭中可以看到园外远方山顶的积雪、冬日的夕阳……

  现在,请大家回过头来看一看,对面的涵碧山房、明瑟楼与可亭形成了一个对景。所谓对景,就是从甲观赏点可以观赏到乙,从乙观赏点可以观赏到甲。从这儿望去,明瑟楼就像画舫的前舱,涵碧山房犹如船舱,两座建筑组成了一艘形神兼备的“写意抽象式”画舫,微风吹拂,波光荡漾,这艘船就像在水中缓缓航行一般。那么,为什么苏州园林中有很多的船形建筑呢?比如,拙政园有香洲,狮子林有石舫等等。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一是这与苏州的地理环境、交通状况有关,苏州地处江南水乡,旧时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在园中修建船舫,可以增加园林的生活气息;二是船舫集中了多种建筑形式,有厅、有台、有楼、有阁……,是苏州建筑艺术的集萃,并可增加园林建筑的层次感,使其更具有观赏性;三是船形建筑介于似像非像之间,符合中国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审美要求;四是体现了园主的隐逸思想,《庄子。列御寇》中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邀游,泛若不系之舟”。“不系之舟”就成了古代文人隐逸江湖的象征,成为他们来去自由、无拘无束、逍遥自在的标志;五是包含了一些政治含义,尽管他们希望隐逸,但文人士大夫骨于里的那种“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思想抛弃不了,“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希望君主对老百姓好,实行“休养生息”的宽松政策。

  这条花街尽头就是远翠阁,往下走,池中有一小岛名“小蓬莱”。《史记》中讲,瀛洲、方丈和蓬莱三座神山在渤海之中,据说山上有仙人和长生不老之药。秦始皇曾经派徐福去寻药,并在宫苑中叠造三神山,此后三神山也就成为造园中常见的题材。前面这个方亭叫“濠濮亭”。为什么叫“濠濮亭”呢?濠、濮均为水名,《庄子。秋水》里面有这么两个故事:庄子与惠子在濠梁之上观鱼,庄子说:“鱼自由自在的多么快乐啊!”惠子答道:“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之快乐呢?”庄子问:“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理解鱼的快乐呢?”另一个故事讲,楚王派人去请庄子出来做丞相帮他治理国家。庄子说:“我听说有一只大龟,已经死了3000年了,楚王用盒子把它装起来,用手巾盖在上面,珍藏在庙堂之中。那么这只龟是死了被人供奉着好呢?还是活着在污泥中摇头摆尾的好?”那两个人讲,“好死不如赖活,当然是活着的好。”庄子说:“那么你们回去吧;我呢。宁愿做一只自由自在的活龟。”庄子的这种思想与文人士大夫们所追求的隐逸淡泊的愿望相符合。所以,一进园时,我就跟大家讲,我们观赏园林必须把握一个主题,后面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留园的导游词 3

  盛旭人买下寒碧山庄后就将它改名为“留园”,一个原因是“刘家花园”的“刘”与“留园”的“留”谐音,这是花园易主常用的一种改名方法,比如袁枚将“隋园”改为“随园”;再有,盛康在整修花园时曾发现一块“长留天地问”的石碑,据说是刘伯温写的,他想这个花园历经战火仍然保留下来,似乎在冥冥之中有老天爷的保佑,也希望留园能永远留在盛家手中;另外“但留风月伴烟梦”,这个“留”字又有让客人留连忘返之意。清末朴学大师俞樾在《留园记》中讲,“泉石之胜,留以待君之登临也;花木之美,留以待君之攀玩也;亭石之幽深,留以待君之游憩也。”

  从留园的得名,我们可以看到园主修建花园时花费了不少心血,田园中的每一处建筑,每一个小品。每一副对联,每一处题额,都别有一番用意。因此,我们在游览园林时,必须把握住园主的用意,这样,您才能真正领会到园林的魅力所在。苏州园林大多数以“隐逸”为主题,那么,留园是怎样体现这一主题的呢?接下来,我将结合具体的景观跟大家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从留园的门厅到中部花园入口处的腰门,是一条50多米长的“S”形过道,这条过道是园林建筑中空间处理极为成功的例子,至于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请大家跟我一边走,一边看,一边体会。

  进了门厅,大家看到的是一个小天井,这个天井有什么作用呢?它的主要功能是通风、采光和漏水,往上可以看到天空的云朵,飞翔的小鸟,往下可以漏水。在天井后边的这个建筑是轿厅,古时候,有钱人出门,大都坐轿子,但轿夫是下等人,不允许与主人一起进入内厅,只能坐在这儿歇息。顺着边上的过道往前走。弯弯曲曲,前面有两个蟹眼天井,种了一些瘦竹,为昏暗的过道引来一些光亮。这儿也是一个天井,花台里种了桂树、白玉兰,还有石笋,合起来就是金玉满堂的意思。到了这个敞厅,大家再回过来想一想,体会一下,这一段过道由小变大,由暗转明,随着空间的变化,“放”、“收”、“再放”、“再收”,让人感觉不到过道的昏暗呆板,反而让人觉得很有趣味。同时,园主巧妙地借助这个过道将外界的尘嚣挡于门外,反映了主人“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不受外界干扰的隐逸思想,起到了欲扬先抑的效果。大家品味一下,走过这一段过道,是不是有点进入世外桃源的感觉?

  现在,我们来到了留园的中部,园中有大型假山和宽阔的水池,极具文人写意山水园的典型特征。前面的粉墙上有六扇漏窗,通过漏窗,中部的山水景色已隐隐可见、我们说漏窗好,好就好在“隐隐可见”上。用《红楼梦》中贾政的话说:“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悉人目中,则有何趣?”这六扇花窗,图案各异,大家一边慢慢地走,一边透过花窗往里边看,你会感到随着步子的移动,所看到的景色也在变化,这就叫“移步换景”或“一步一景”。并且,这几个花窗还有通风、透光的功能。墙上有砖刻“古木交柯”,“古木”指花坛里的一棵明代的古柏和一棵山茶树,“交柯”指两树枝干交错缠绕,象征夫妻连理,百年好合。此处以粉墙为底,翠柏山茶,上有砖额点缀,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机的山水画。

  这座“绿荫轩”,轩名取自明代诗人高启的“艳发朱光里,丛依绿荫边”诗句。原来,在绿荫轩旁曾种有一棵老榉树,一棵老枫树,树枝像两把大伞遮在屋顶上,所以叫“绿荫轩”。在留园的中部,可以观赏到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这儿便是我们观赏春景的地方。春天,前面曲桥上紫藤开花,树木发芽,似乎凸显出一幅立体的春色图。来到后边,墙上有“花步小筑”四个字,为什么要写上这几个字呢?留园一带旧名“花步里”,“步”通“船埠”的“埠”,“花步”即装卸花木的码头;“里”是指方形的街坊,即我们常说的“里弄”、“邻里”,古代五户为一邻,五邻为一里,所以,二十五户人家称为一里;“小筑”就是小的建筑,比如“网师小筑”,主人很谦虚地说,我这个花园只是花步里边上的一处小建筑而已。此处园主以墙为纸,墙角散置湖石,花坛中堆石笋,植天竺、爬山虎冲霄而上,又垂下几缕绿叶,整幅图画给人以运笔凝炼洒脱之感。

  前面就是“明瑟楼”,《水经注》中有“目对鱼鸟,水木明瑟”的说法,意思是看到大自然的山山水水,花鸟虫鱼,让人感到山青水秀,环境幽雅;楼下取杜甫“秋水方添四五尺,野航恰受二三人”之句,起名为“恰航”;楼旁的湖石假山非常巧妙地将登楼的踏道藏于其中,边上刻有“一梯云”,取自“上楼僧踏一梯云”,将山石比作可以助人升腾的云朵,使人有一种飘浮于仙境之中的感觉,暗含“月中折桂”的意思。大家再看看地面上的铺地,用卵石、缸片、瓷片拼成各式各样的图案,俗称“花街”,这一片铺地上的图案有“金鱼”、“莲藕”、“仙鹤”……象征“年年有余”、“百年好合”、“健康长寿”……既起到了装饰作用,又寄托了主人的美好愿望。

  请大家随我到露台前,这儿是园主人观赏夏景的地方。池子里种植了很多荷花,夏天荷花竞相绽放,美景尽收眼底,因为露台靠*水面,所以叫做荷花台。此处,还可以观赏到前面的假山。园林建筑中的假山接材料可分为湖石假山、黄石假山和上丘假山。留国这儿的假山比较特殊,下面黄石填底,给人一种稳健的感觉,上面湖石为顶,非常秀丽,因而兼有阳刚、阴柔之美,真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留园曲廊是苏州园林三大名廊之一,全长有300多米,另外两廊是拙政园的水廊和沧浪亭的复廊,各有特色。廊按位置可分为沿墙走廊、爬山廊、水廊、回廊、楼廊等;按形式又可分为曲廊、波形廊、复廊、廊是园林建筑中独立的有顶的通道,就像文章中的“虚”字,有连贯的作用。留园的这一段爬山廊(曲廊)高低逶迤,墙直廊曲,明暗相间,有的地方贴*墙面,有的地方又有间隙,还种了一些花草,巧妙地运用对比的方法,使廊显得更加活泼。廊在这里有这么几个功能:一是夏天可遮阳,冬天可挡雨;二是景点之间的联系纽带,天然的游览线路;三是作为*缓地过渡,巧妙地将客人引到山上的“闻木樨香轩”,观赏秋景。爬山廊的旁边墙壁上有明代镌刻的“二王”法帖。与众不同的是,此处的法帖只收“二王”书法,点评全放在释文的后面,可以让游人,特别是书法爱好者自己欣赏评点。至今,留园保存了359方法帖,堪称园林一绝。

  现在大家所在的地方是“闻木樨香轩”,“木樨”就是桂花,这儿四周遍种桂花,每年仲秋,丹桂飘香,晚上可以看到明月高悬,倒映水中,随波荡漾。因此,这儿是观赏秋景的地方。我们说,苏州园林建筑的命名很讲究,此处的“闻木樨香轩”也包含有深刻的禅理,佛教的禅宗讲究悟道,佛理就像桂花香一样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但却看不见,摸不着,无影无踪。

  过了水涧、小桥,来到可亭。“亭者,停也”,也就是说可以停下来休息一下了。观赏园林有动观和静观之分。如果说走廊是我们动观园林的地方,那么亭子就是我们静观的场所。可亭的周围有一些图案,有铁拐李的葫芦、汉钟离的扇子、吕洞宾的宝剑等,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暗八仙”图案。亭中这个桌子是用灵壁石做成的。灵壁石产于安徽灵壁县,是石中上品,“石本磐材,叩之有声”,这在苏州园林中也是比较少见的。刚才,我们已经分别看过了观赏春、夏、秋三季景色的地方,此处的可亭就是观赏冬景的场所,它的四面种有梅花,坐在亭中可以看到园外远方山顶的积雪、冬日的夕阳……

  现在,请大家回过头来看一看,对面的涵碧山房、明瑟楼与可亭形成了一个对景。所谓对景,就是从甲观赏点可以观赏到乙,从乙观赏点可以观赏到甲。从这儿望去,明瑟楼就像画舫的前舱,涵碧山房犹如船舱,两座建筑组成了一艘形神兼备的“写意抽象式”画舫,微风吹拂,波光荡漾,这艘船就像在水中缓缓航行一般。那么,为什么苏州园林中有很多的船形建筑呢?比如,拙政园有香洲,狮子林有石舫等等。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一是这与苏州的地理环境、交通状况有关,苏州地处江南水乡,旧时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在园中修建船舫,可以增加园林的生活气息;二是船舫集中了多种建筑形式,有厅、有台、有楼、有阁……,是苏州建筑艺术的集萃,并可增加园林建筑的层次感,使其更具有观赏性;三是船形建筑介于似像非像之间,符合中国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审美要求;四是体现了园主的隐逸思想,《庄子。列御寇》中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邀游,泛若不系之舟。”“不系之舟”就成了古代文人隐逸江湖的象征,成为他们来去自由、无拘无束、逍遥自在的标志;五是包含了一些政治含义,尽管他们希望隐逸,但文人士大夫骨于里的那种“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思想抛弃不了,“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希望君主对老百姓好,实行“休养生息”的宽松政策。

  留园的导游词 4

各位朋友:

  大家好!

  (站在门后留园全景图前)

  有道是:“苏州好,城里半园亭。”现在,我们就来游览苏州著名的园林——留园。田园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代表了清代江南园林的建筑风格,结构紧凑,富丽堂皇。其余的三处分别是宋代的沧浪亭,元代的狮子林和明代的拙政园。同时,留国也是全国四大名园之一。所谓全国的四大名园,是1961年3月4日***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的四处园林,其中北京的颐和园、承德的避暑山庄是北方皇家园林的代表作品,而苏州的拙政园、留园则是南方私家园林的代表作品。瞧,留园的门很小,高不过2米许,宽不过1。5米,很不起眼,小中见大,这正是私家园林的典型特征之一。19987年12月4日,留园又与拙政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一起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典型范例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门厅正中上方悬挂着“吴下名园”匾额,似乎要告诉我们留园曾经拥有的辉煌,大型漆雕屏风上绘有留园的全景图,它是用2500块玉石镶嵌而成的。那么,为什么要用2500块玉石呢?因为这幅图是在苏州2500岁生日的时候,由扬州艺人所雕,每块玉石代表了苏州一年的历史。通过这幅全景图,我们可以看到留园分为四个部分:中部是精华所在,以山水见长;东部以庭院建筑取胜;北部具有农村田园风光;西部林木高耸,尽得山林野趣,整个园林占地30多亩。

  那么,这座园林为什么叫“留园”呢?其实,留园一开始并不叫这个名字,她最早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相当于哥白尼、布鲁诺生活的年代。第一个主人叫徐泰时,曾经当过工部营缮郎中,所以他对建筑是有一番研究的,这对他后来修建东园很有帮助。因为他工作做得好,被提升为太仆寺卿,相当于从***的高级官员升到交通部的部长。徐泰时为人耿直,因而得罪了权贵,在遭人弹劾罢官回家以后,修建了东、西两园,东园就是今天的田园,西园后来被他的儿子捐做寺庙,也就是今天的西园寺。徐泰时去世以后,这个园子也就逐渐荒废了。到了清代的嘉庆年间,曾任广西右江兵备道的吴县东山人刘蓉峰辞官回家后买下了东园的旧址,改建为“寒碧山庄”,因为园内多植白皮松,竹色清寒,波光澄碧,所以取了这个名字;又叫“花步小筑”,因为前面有一条路叫花步里;又因为主人姓刘,所以老百姓都叫它“刘家花园”。光绪年间,湖北布政使盛康(字旭人)买下寒碧山庄废园,盛旭人精通医道,原在常州开国药店,经李鸿章介绍,献丹药治好了慈禧太后的慢性皮炎,慈禧太后高兴之下,就把台湾海峡的钓鱼等三座小岛赏给盛家种药草,因而盛家很有钱。

  盛旭人买下寒碧山庄后就将它改名为“留园”,一个原因是“刘家花园”的“刘”与“留园”的“留”谐音,这是花园易主常用的一种改名方法,比如袁枚将“隋园”改为“随园”;再有,盛康在整修花园时曾发现一块“长留天地问”的石碑,据说是刘伯温写的,他想这个花园历经战火仍然保留下来,似乎在冥冥之中有老天爷的保佑,也希望留园能永远留在盛家手中;另外“但留风月伴烟梦”,这个“留”字又有让客人留连忘返之意。清末朴学大师俞樾在《留园记》中讲,“泉石之胜,留以待君之登临也;花木之美,留以待君之攀玩也;亭石之幽深,留以待君之游憩也。”

  从留园的得名,我们可以看到园主修建花园时花费了不少心血,田园中的每一处建筑,每一个小品。每一副对联,每一处题额,都别有一番用意。因此,我们在游览园林时,必须把握住园主的用意,这样,您才能真正领会到园林的魅力所在。苏州园林大多数以“隐逸”为主题,那么,留园是怎样体现这一主题的呢?接下来,我将结合具体的景观跟大家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从留园的门厅到中部花园入口处的腰门,是一条50多米长的“S”形过道,这条过道是园林建筑中空间处理极为成功的例子,至于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请大家跟我一边走,一边看,一边体会。

  留园的导游词 5

  盛旭人买下寒碧山庄后就将它改名为“留园”,一个原因是“刘家花园”的“刘”与“留园”的“留”谐音,这是花园易主常用的一种改名方法,比如袁枚将“隋园”改为“随园”;再有,盛康在整修花园时曾发现一块“长留天地问”的石碑,据说是刘伯温写的,他想这个花园历经战火仍然保留下来,似乎在冥冥之中有老天爷的保佑,也希望留园能永远留在盛家手中;另外“但留风月伴烟梦”,这个“留”字又有让客人留连忘返之意。清末朴学大师俞樾在《留园记》中讲,“泉石之胜,留以待君之登临也;花木之美,留以待君之攀玩也;亭石之幽深,留以待君之游憩也。”

  从留园的得名,我们可以看到园主修建花园时花费了不少心血,田园中的每一处建筑,每一个小品。每一副对联,每一处题额,都别有一番用意。因此,我们在游览园林时,必须把握住园主的用意,这样,您才能真正领会到园林的魅力所在。苏州园林大多数以“隐逸”为主题,那么,留园是怎样体现这一主题的呢?接下来,我将结合具体的景观跟大家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从留园的门厅到中部花园入口处的腰门,是一条50多米长的“S”形过道,这条过道是园林建筑中空间处理极为成功的例子,至于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请大家跟我一边走,一边看,一边体会。

  进了门厅,大家看到的是一个小天井,这个天井有什么作用呢?它的主要功能是通风、采光和漏水,往上可以看到天空的云朵,飞翔的小鸟,往下可以漏水。在天井后边的这个建筑是轿厅,古时候,有钱人出门,大都坐轿子,但轿夫是下等人,不允许与主人一起进入内厅,只能坐在这儿歇息。顺着边上的过道往前走。弯弯曲曲,前面有两个蟹眼天井,种了一些瘦竹,为昏暗的过道引来一些光亮。这儿也是一个天井,花台里种了桂树、白玉兰,还有石笋,合起来就是金玉满堂的意思。到了这个敞厅,大家再回过来想一想,体会一下,这一段过道由小变大,由暗转明,随着空间的变化,“放”、“收”、“再放”、“再收”,让人感觉不到过道的昏暗呆板,反而让人觉得很有趣味。同时,园主巧妙地借助这个过道将外界的尘嚣挡于门外,反映了主人“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不受外界干扰的隐逸思想,起到了欲扬先抑的效果。大家品味一下,走过这一段过道,是不是有点进入世外桃源的感觉?

  现在,我们来到了留园的中部,园中有大型假山和宽阔的水池,极具文人写意山水园的典型特征。前面的粉墙上有六扇漏窗,通过漏窗,中部的山水景色已隐隐可见、我们说漏窗好,好就好在“隐隐可见”上。用《红楼梦》中贾政的话说:“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悉人目中,则有何趣?”这六扇花窗,图案各异,大家一边慢慢地走,一边透过花窗往里边看,你会感到随着步子的移动,所看到的景色也在变化,这就叫“移步换景”或“一步一景”。并且,这几个花窗还有通风、透光的功能。墙上有砖刻“古木交柯”,“古木”指花坛里的一棵明代的古柏和一棵山茶树,“交柯”指两树枝干交错缠绕,象征夫妻连理,百年好合。此处以粉墙为底,翠柏山茶,上有砖额点缀,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机的山水画。

  这座“绿荫轩”,轩名取自明代诗人高启的“艳发朱光里,丛依绿荫边”诗句。原来,在绿荫轩旁曾种有一棵老榉树,一棵老枫树,树枝像两把大伞遮在屋顶上,所以叫“绿荫轩”。在留园的中部,可以观赏到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这儿便是我们观赏春景的地方。春天,前面曲桥上紫藤开花,树木发芽,似乎凸显出一幅立体的春色图。来到后边,墙上有“花步小筑”四个字,为什么要写上这几个字呢?留园一带旧名“花步里”,“步”通“船埠”的“埠”,“花步”即装卸花木的码头;“里”是指方形的街坊,即我们常说的“里弄”、“邻里”,古代五户为一邻,五邻为一里,所以,二十五户人家称为一里;“小筑”就是小的建筑,比如“网师小筑”,主人很谦虚地说,我这个花园只是花步里边上的一处小建筑而已。此处园主以墙为纸,墙角散置湖石,花坛中堆石笋,植天竺、爬山虎冲霄而上,又垂下几缕绿叶,整幅图画给人以运笔凝炼洒脱之感。

  前面就是“明瑟楼”,《水经注》中有“目对鱼鸟,水木明瑟”的说法,意思是看到大自然的山山水水,花鸟虫鱼,让人感到山青水秀,环境幽雅;楼下取杜甫“秋水方添四五尺,野航恰受二三人”之句,起名为“恰航”;楼旁的湖石假山非常巧妙地将登楼的踏道藏于其中,边上刻有“一梯云”,取自“上楼僧踏一梯云”,将山石比作可以助人升腾的云朵,使人有一种飘浮于仙境之中的感觉,暗含“月中折桂”的意思。大家再看看地面上的铺地,用卵石、缸片、瓷片拼成各式各样的图案,俗称“花街”,这一片铺地上的`图案有“金鱼”、“莲藕”、“仙鹤”……象征“年年有余”、“百年好合”、“健康长寿”……既起到了装饰作用,又寄托了主人的美好愿望。

  请大家随我到露台前,这儿是园主人观赏夏景的地方。池子里种植了很多荷花,夏天荷花竞相绽放,美景尽收眼底,因为露台靠*水面,所以叫做荷花台。此处,还可以观赏到前面的假山。园林建筑中的假山接材料可分为湖石假山、黄石假山和上丘假山。留国这儿的假山比较特殊,下面黄石填底,给人一种稳健的感觉,上面湖石为顶,非常秀丽,因而兼有阳刚、阴柔之美,真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留园曲廊是苏州园林三大名廊之一,全长有300多米,另外两廊是拙政园的水廊和沧浪亭的复廊,各有特色。廊按位置可分为沿墙走廊、爬山廊、水廊、回廊、楼廊等;按形式又可分为曲廊、波形廊、复廊、廊是园林建筑中独立的有顶的通道,就像文章中的“虚”字,有连贯的作用。留园的这一段爬山廊(曲廊)高低逶迤,墙直廊曲,明暗相间,有的地方贴*墙面,有的地方又有间隙,还种了一些花草,巧妙地运用对比的方法,使廊显得更加活泼。廊在这里有这么几个功能:一是夏天可遮阳,冬天可挡雨;二是景点之间的联系纽带,天然的游览线路;三是作为*缓地过渡,巧妙地将客人引到山上的“闻木樨香轩”,观赏秋景。爬山廊的旁边墙壁上有明代镌刻的“二王”法帖。与众不同的是,此处的法帖只收“二王”书法,点评全放在释文的后面,可以让游人,特别是书法爱好者自己欣赏评点。至今,留园保存了359方法帖,堪称园林一绝。

  现在大家所在的地方是“闻木樨香轩”,“木樨”就是桂花,这儿四周遍种桂花,每年仲秋,丹桂飘香,晚上可以看到明月高悬,倒映水中,随波荡漾。因此,这儿是观赏秋景的地方。我们说,苏州园林建筑的命名很讲究,此处的“闻木樨香轩”也包含有深刻的禅理,佛教的禅宗讲究悟道,佛理就像桂花香一样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但却看不见,摸不着,无影无踪。

  过了水涧、小桥,来到可亭。“亭者,停也”,也就是说可以停下来休息一下了。观赏园林有动观和静观之分。如果说走廊是我们动观园林的地方,那么亭子就是我们静观的场所。可亭的周围有一些图案,有铁拐李的葫芦、汉钟离的扇子、吕洞宾的宝剑等,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暗八仙”图案。亭中这个桌子是用灵壁石做成的。灵壁石产于安徽灵壁县,是石中上品,“石本磐材,叩之有声”,这在苏州园林中也是比较少见的。刚才,我们已经分别看过了观赏春、夏、秋三季景色的地方,此处的可亭就是观赏冬景的场所,它的四面种有梅花,坐在亭中可以看到园外远方山顶的积雪、冬日的夕阳……

  现在,请大家回过头来看一看,对面的涵碧山房、明瑟楼与可亭形成了一个对景。所谓对景,就是从甲观赏点可以观赏到乙,从乙观赏点可以观赏到甲。从这儿望去,明瑟楼就像画舫的前舱,涵碧山房犹如船舱,两座建筑组成了一艘形神兼备的“写意抽象式”画舫,微风吹拂,波光荡漾,这艘船就像在水中缓缓航行一般。那么,为什么苏州园林中有很多的船形建筑呢?比如,拙政园有香洲,狮子林有石舫等等。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一是这与苏州的地理环境、交通状况有关,苏州地处江南水乡,旧时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在园中修建船舫,可以增加园林的生活气息;二是船舫集中了多种建筑形式,有厅、有台、有楼、有阁……,是苏州建筑艺术的集萃,并可增加园林建筑的层次感,使其更具有观赏性;三是船形建筑介于似像非像之间,符合中国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审美要求;四是体现了园主的隐逸思想,《庄子。列御寇》中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邀游,泛若不系之舟。”“不系之舟”就成了古代文人隐逸江湖的象征,成为他们来去自由、无拘无束、逍遥自在的标志;五是包含了一些政治含义,尽管他们希望隐逸,但文人士大夫骨于里的那种“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思想抛弃不了,“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希望君主对老百姓好,实行“休养生息”的宽松政策。


苏州留园导游词实用五篇(扩展2)

——苏州园林的留园导游词实用5份

  苏州园林的留园导游词 1

各位朋友:

  很高兴认识你们,我姓栾,大家可以叫我小栾。今天就由我陪同大家去我国的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胜地——苏州园林。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们都知道,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这里之所以这么出名,是因为设计师和匠师们别出心裁,追求游客无论在那个点上,眼前的一隅总是一副完美的图画,所以以前有游客就说,来到这里,就有“如在图画中的美感。

  今天我要重点介绍的是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放眼望去,精妙的图案设计和细致的雕镂映入眼帘,这可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看那窗上刻了一对凤凰。细长的尾羽虽然密集但还是能体现出木匠高超的技艺。一对眼睛虽然只有米粒般大小但却不时的透露出坚定的信念,这可是木匠们心灵的浇灌啊。不少摄影家对这些门和窗情有独钟,他们细心地斟酌着当时的光和影,左瞧瞧,右瞅瞅,“咔哧”一声,美丽的人间天堂就这样显示在屏幕上。

  当然,苏州园林的美不是一时就能欣赏完的。今天的旅程就到这里吧,望苏州园林的美景能再您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下次再见!

  苏州园林的留园导游词 2

各位游客:

  揖峰轩东边的这座大型的厅堂,就是留园著名的鸳鸯厅,在南部天井前的石库门上有砖额“东山丝竹”四个字。为什么叫“东山丝竹”呢?是不是刘恕是东山人的缘故呢?这几个字也说明了我们观赏园林必须把握主题的重要性。其实,“东山”也有一个典故,《晋书》上讲,谢安在浙江东山隐居,朝廷几次要他做官,他都不动心。所以后人就用“东山”或“东山高卧”指代隐居,“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丝竹”泛指音乐。天井外边原来是盛家的戏厅,在这里听戏品曲,好不惬意!置身于此,能说园主不是“东山高卧”吗?

  而这“鸳鸯厅”也是一种重要的园林建筑形式。鸳鸯本是水鸟名,因为它们雌雄偶居总不分离,所以中国民俗中常把配对的事物用“鸳鸯”称之。大家请随我一起来看看鸳鸯厅有哪些特点。第一,我们从外边看只有一个屋顶,但里面却是两个屋面;第二,外边看是一间房,里边是两个厅;第三,两边的功能也不一样,有男厅、女厅之分,和冬厅、夏厅之别。大家现在所站的位置就是女厅,北边是男厅。那么,有人就会问了,男厅、女厅怎么区分呢?过去,中国社会很讲究男尊女卑。大家不妨来比较一下,男厅一般建筑华丽,梁架扁方,且精雕细刻;而女厅则比较简朴,梁架用圆木,没有什么雕饰,就连地面上的方砖男厅的都比女厅的大。如果还分不清的话,大家不妨看一看,哪边的风景漂亮那边就是男厅,这儿当然是朝冠云峰这边风景好了。除了“鸳鸯厅”名字外,它还有一个很雅的名字叫“林泉耆硕之馆”,“林泉”指山林泉石,比喻隐居休息游玩的地方;“耆”指年老的意思”;“硕”指有名望的人;“馆”是四通八达的地方。连起来讲就是:这里是德高望重的社会名流聚会的地方。银杏屏门上的这篇《冠云峰赞》是清末著名的朴学大师俞樾写的,还有全景图后的《留园记》也是俞樾写的,俞樾与盛康交情非常好,俞樾非常喜欢留园的山水景色,这些文章使得留园更加迷人。

  苏州园林的留园导游词 3

  出清风池馆,现在我们所看到的便是有江南“第一厅堂”之誉的五峰仙馆,为什么叫“五峰仙馆”呢?请大家回过头来看一看前面的假山,这座假山是苏州园林中最大的厅山。留园的主人非常喜欢石头,他搜罗了大量的石头在馆南堆叠了五座小山峰,取李白的“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之意而命名。

  五峰仙馆是留园三代主人不断修建改造而成的,它的台基为青石,似为明代遗物。据历史记载,我们可以推测,五峰仙馆是在东园的后乐堂、寒碧山庄的传经堂基础上翻建的。五峰仙馆建成后,盛氏将其作为主厅,是生日、结婚、小孩满月等重要活动场所,通过一排纱隔、挂落、飞罩将室内分为前后两部分,南部为宴饮会客之处,布置十分讲究,以中间圆桌上的花为分界线,供桌左边为主人,右边为主宾,接下来由中间向两边,由*及远,按长幼尊卑,—一对应就坐。

  古时候,女眷不能在外客面前抛头露面,里边的厅相对于外边的厅叫内厅,人们还将其夫人称为内子、内人、贤内助等,内厅也可以作为退步,供下人在此听候使唤。这个厅也被称作楠木厅,因为室内主要构件均用楠木做成。楠木质地好,纹路漂亮,不用油漆,但是为什么这儿的柱子要漆成黑色的呢?原来日本兵曾将这里作为马厩,这些楠木柱下边被马啃坏了,建国后重修时只得用水泥补上,为了美观才用漆将其掩盖起来。今天,仍有部分日本人叫嚷钓鱼是日本国土,这是没有根据的。当年慈禧太后的懿旨至今仍在美国盛氏后人手中,这些楠木柱子正是当年日本侵华有力罪证。

  因此,我们必须牢记历史教训,不要让其重演。五峰仙馆两面墙壁上有四幅大理石挂屏,红木板上有上圆下方两块大理石,不仅在形状上有变化,而且包含了中国古代“天圆地方”之说,暗含“天人合一”的追求。民间流传留园有三件宝,即大理石座屏、冠云峰和鱼化石。我们先来看看第一宝大理石座屏,这座大理石画屏非常珍贵,石质好、石纹妙、尺寸大,仔细一看,就像一幅天然的山水画,明月、清风、野山、飞瀑集中于一块石面。这块大理石采于云南点苍山,有“雨后静观山”、“风前闲看月”的境界,全国罕见。

  苏州园林的留园导游词 4

  这座院子叫石林小院。我们说大院要“动中观”,小院要“静中观”。大家看这边有几个字“静中观”。这个院子南北长29米。东西宽15米。园主别有用心地将院子隔出六个小院子,互相沟通,给人的感觉不是越隔越小,而是越隔越大,层次非常丰富。院外有院,景外有景。现在,大家站在这个角度看一看,上面的这块石头像不像俯冲下来的老鹰,下面的石头像不像昂头向上的猎犬?所以叫做“鹰犬斗”或“鹰斗猎狗峰”。前面的墙上好像有一面镜子,镜子里边有这只老鹰的背影。

  其实,它是石林小院南面小亭的漏窗,里面的背影是另一块石头,这种用隐蔽的手法构成对景、漏景、框景,匠心别具,恰到好处,让人感到院子很大,层次很深。

  院中的这座建筑叫“揖峰轩”,朱熹说:“前揖庐山,一峰独秀”。轩名是来自古人文章,但是园主对石头的恭敬之情却不难发现,刘蓉峰爱石成癖,有“石痴”米芾遗风,他曾经搜罗了很多湖石名峰,在此地“筑书馆宠异之”,认为湖石不仅能给人以美感,还能得到很多为人处世的道德修养。揖峰轩环境幽雅,不妨作为三四个好友论诗作画,操琴对弈的好地方,大家看里边有琴、有棋。尤其是两桌,一边是围棋棋盘,一边是象棋棋盘,拿掉棋盘,桌子形同七巧盘,可以拆开来随意放置,小方桌可以拿到院内用来拜月,也可取一墙角放花盆、茶具等。

  红木菱花门窗上的蝙蝠、双钱、万字图案等都是吉祥的符号。古人读书总要找一个幽静的地方,陶渊明讲,“既耕亦已种,时还我读书”,“还我读书处”便是主人的书房,不过,它在揖峰轩的后边。

  苏州园林的留园导游词 5

  旅客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苏州园林。我姓黄,大家就叫我黄导好了。先提醒大家,在咱游玩期间,将会经过很多美丽的景点。为了保证大家的安全,请不要乱攀爬假山。也不要乱扔垃圾。顺便留一个问题:我国建筑中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但苏州园林从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这是为什么呢?好了,咱先去游览吧。

  咱先来到苏州园林的南门。进门后往前走就是沧浪亭。沧浪亭是苏州最古老的园林。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045年,那时候诗人苏舜钦流寓江苏中心,以400000元买下了这块地。(400000钱购得园址)在水旁边建了一个亭子,取名“沧浪” 。(傍水构亭名“沧浪” )取了《孟子·离娄》和《楚辞·渔父》中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大家要积极进取。白者自白不会沾污。)之意,作为《沧浪亭记》,自称“沧浪翁” 。南宋时变成抗金名将韩世忠所居住,沧浪亭改名成“韩园” 。1860年时毁于兵火,1873年重建。沧浪亭两侧刻着醒目的对联,上写“清风明月本无价,*水遥山皆有情” 。

  咱今日就游览沧浪亭。明天会有更多好玩的项目。哦,对了,前面那个问题的答案是:因为苏州园林是艺术品,所以不讲究对称。


苏州留园导游词实用五篇(扩展3)

——苏州留园的导游词(精选五篇)

  苏州留园的导游词 1

  旅客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苏州园林。我姓黄,大家就叫我黄导好了。先提醒大家,在咱游玩期间,将会经过很多美丽的景点。为了保证大家的安全,请不要乱攀爬假山。也不要乱扔垃圾。顺便留一个问题:我国建筑中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但苏州园林从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这是为什么呢?好了,咱先去游览吧。

  咱先来到苏州园林的南门。进门后往前走就是沧浪亭。沧浪亭是苏州最古老的园林。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045年,那时候诗人苏舜钦流寓江苏中心,以400000元买下了这块地。(400000钱购得园址)在水旁边建了一个亭子,取名“沧浪” 。(傍水构亭名“沧浪” )取了《孟子・离娄》和《楚辞・渔父》中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大家要积极进取。白者自白不会沾污。)之意,作为《沧浪亭记》,自称“沧浪翁” 。南宋时变成抗金名将韩世忠所居住,沧浪亭改名成“韩园” 。1860年时毁于兵火,1873年重建。沧浪亭两侧刻着醒目的对联,上写“清风明月本无价,*水遥山皆有情” 。

  咱今日就游览沧浪亭。明天会有更多好玩的项目。哦,对了,前面那个问题的答案是:因为苏州园林是艺术品,所以不讲究对称。

  苏州留园的导游词 2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古典园林留园。留园属于私家园林,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经有四百多年历史。最初是万历年间太仆寺少卿徐泰时所建的东园。徐泰时曾任工部营缮郎中,参与营造万历滴的寿宫,即十三陵中的定陵。范仲淹的后代范允临是他的女婿。他为人耿直,终因得罪权贵,被弹劾回乡。由于长期在朝为官,他深感身心疲惫,因此回到苏州后,便不问正事,每天在自己的园中赏花弄草,吟风诵月,在自然的空间中尽情地复苏着早已受到扼制的心灵。到了明清之际,东圆已逐渐荒废。到清乾隆年间,该园归吴县人刘蓉峰所有。他非常喜爱此园,得手后重新整修并加以扩建,同时取“竹色清寒,波光澄碧”之意,将园名该为寒碧庄。但由于园主姓刘,所以民间俗称为“刘园”。咸丰年间,苏州阊门外遭兵燹,园子周围街巷宅屋几乎毁尽,惟独该园幸存下来。

  自抗日战争到一九四九年苏州**,留园遭受了很大的破坏,园内建筑几成废墟。一九五三年苏州市人民**对留园进行了整修,使一代名园重现丰采。一就六一年留园与苏州拙政园,北京的颐和园以及承德的避暑山庄一起,作为中国古典园林被首批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此这四个古典园林也被称为中国四大名园。一九九七年,苏州古典园林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整体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留园就是首批四个典型例证之一。留园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典型例证自然有其原由。下面让我们从这门厅开始,到园中去细细品位一番吧。

  首先请大家回头看一下刚刚进来的这扇黑漆大门,很不起眼。大家是否会想留园的主人为什么有钱造如此精美园林,却不把大门装修得豪华、气派一点呢?难道是买得起马,置不起马鞍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刚才已经讲过,我们苏州的园林,很多都是辞官引退后回乡的官僚所建的私家花园。他们本着“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他们不爱人来客往的世俗应酬,而喜欢闭门谢客,独自在自己的园中玩石赏月,经营花草,以重归自然、寄情山水的隐士理念来追求一种隐居的生活。基于这种生活理念,苏州的私家园林均无气派显眼的高大门楼,其正门都力求淡化、简单,以求接*普通民居。

  再请大家看这门厅正中屏门上嵌的一幅缀玉留园全景图。这是一九八六年时,为纪念苏州古城建成2500周年,由扬州工匠用2500枚各类玉石薄片相缀而成的。在全景图的上方高悬着一方扁额,上面写着“吴下名园”四个大字,点出了留园在苏州园林中的地位。这是由当代著名版本目录学家,前上海图书馆馆长顾延龙先生所题写的。在全景图屏门背面刻有清代朴学大师俞樾先生所择,吴进贤所书的《留园记》。

  苏州留园的导游词 3

  盛旭人买下寒碧山庄后就将它改名为“留园”,一个原因是“刘家花园”的“刘”与“留园”的“留”谐音,这是花园易主常用的一种改名方法,比如袁枚将“隋园”改为“随园”;再有,盛康在整修花园时曾发现一块“长留天地问”的石碑,据说是刘伯温写的,他想这个花园历经战火仍然保留下来,似乎在冥冥之中有老天爷的保佑,也希望留园能永远留在盛家手中;另外“但留风月伴烟梦”,这个“留”字又有让客人留连忘返之意。清末朴学大师俞樾在《留园记》中讲,“泉石之胜,留以待君之登临也;花木之美,留以待君之攀玩也;亭石之幽深,留以待君之游憩也。”

  从留园的得名,我们可以看到园主修建花园时花费了不少心血,田园中的每一处建筑,每一个小品。每一副对联,每一处题额,都别有一番用意。因此,我们在游览园林时,必须把握住园主的用意,这样,您才能真正领会到园林的魅力所在。苏州园林大多数以“隐逸”为主题,那么,留园是怎样体现这一主题的呢?接下来,我将结合具体的景观跟大家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从留园的门厅到中部花园入口处的腰门,是一条50多米长的“S”形过道,这条过道是园林建筑中空间处理极为成功的例子,至于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请大家跟我一边走,一边看,一边体会。

  进了门厅,大家看到的是一个小天井,这个天井有什么作用呢?它的主要功能是通风、采光和漏水,往上可以看到天空的云朵,飞翔的小鸟,往下可以漏水。在天井后边的这个建筑是轿厅,古时候,有钱人出门,大都坐轿子,但轿夫是下等人,不允许与主人一起进入内厅,只能坐在这儿歇息。顺着边上的过道往前走。弯弯曲曲,前面有两个蟹眼天井,种了一些瘦竹,为昏暗的过道引来一些光亮。这儿也是一个天井,花台里种了桂树、白玉兰,还有石笋,合起来就是金玉满堂的意思。到了这个敞厅,大家再回过来想一想,体会一下,这一段过道由小变大,由暗转明,随着空间的变化,“放”、“收”、“再放”、“再收”,让人感觉不到过道的昏暗呆板,反而让人觉得很有趣味。同时,园主巧妙地借助这个过道将外界的尘嚣挡于门外,反映了主人“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不受外界干扰的隐逸思想,起到了欲扬先抑的效果。大家品味一下,走过这一段过道,是不是有点进入世外桃源的感觉?

  现在,我们来到了留园的中部,园中有大型假山和宽阔的水池,极具文人写意山水园的典型特征。前面的粉墙上有六扇漏窗,通过漏窗,中部的山水景色已隐隐可见、我们说漏窗好,好就好在“隐隐可见”上。用《红楼梦》中贾政的话说:“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悉人目中,则有何趣?”这六扇花窗,图案各异,大家一边慢慢地走,一边透过花窗往里边看,你会感到随着步子的移动,所看到的景色也在变化,这就叫“移步换景”或“一步一景”。并且,这几个花窗还有通风、透光的功能。墙上有砖刻“古木交柯”,“古木”指花坛里的一棵明代的古柏和一棵山茶树,“交柯”指两树枝干交错缠绕,象征夫妻连理,百年好合。此处以粉墙为底,翠柏山茶,上有砖额点缀,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机的山水画。

  这座“绿荫轩”,轩名取自明代诗人高启的“艳发朱光里,丛依绿荫边”诗句。原来,在绿荫轩旁曾种有一棵老榉树,一棵老枫树,树枝像两把大伞遮在屋顶上,所以叫“绿荫轩”。在留园的中部,可以观赏到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这儿便是我们观赏春景的地方。春天,前面曲桥上紫藤开花,树木发芽,似乎凸显出一幅立体的春色图。来到后边,墙上有“花步小筑”四个字,为什么要写上这几个字呢?留园一带旧名“花步里”,“步”通“船埠”的“埠”,“花步”即装卸花木的码头;“里”是指方形的街坊,即我们常说的“里弄”、“邻里”,古代五户为一邻,五邻为一里,所以,二十五户人家称为一里;“小筑”就是小的建筑,比如“网师小筑”,主人很谦虚地说,我这个花园只是花步里边上的一处小建筑而已。此处园主以墙为纸,墙角散置湖石,花坛中堆石笋,植天竺、爬山虎冲霄而上,又垂下几缕绿叶,整幅图画给人以运笔凝炼洒脱之感。

  前面就是“明瑟楼”,《水经注》中有“目对鱼鸟,水木明瑟”的说法,意思是看到大自然的山山水水,花鸟虫鱼,让人感到山青水秀,环境幽雅;楼下取杜甫“秋水方添四五尺,野航恰受二三人”之句,起名为“恰航”;楼旁的湖石假山非常巧妙地将登楼的踏道藏于其中,边上刻有“一梯云”,取自“上楼僧踏一梯云”,将山石比作可以助人升腾的云朵,使人有一种飘浮于仙境之中的感觉,暗含“月中折桂”的意思。大家再看看地面上的铺地,用卵石、缸片、瓷片拼成各式各样的图案,俗称“花街”,这一片铺地上的图案有“金鱼”、“莲藕”、“仙鹤”……象征“年年有余”、“百年好合”、“健康长寿”……既起到了装饰作用,又寄托了主人的美好愿望。

  请大家随我到露台前,这儿是园主人观赏夏景的地方。池子里种植了很多荷花,夏天荷花竞相绽放,美景尽收眼底,因为露台靠*水面,所以叫做荷花台。此处,还可以观赏到前面的假山。园林建筑中的假山接材料可分为湖石假山、黄石假山和上丘假山。留国这儿的假山比较特殊,下面黄石填底,给人一种稳健的.感觉,上面湖石为顶,非常秀丽,因而兼有阳刚、阴柔之美,真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留园曲廊是苏州园林三大名廊之一,全长有300多米,另外两廊是拙政园的水廊和沧浪亭的复廊,各有特色。廊按位置可分为沿墙走廊、爬山廊、水廊、回廊、楼廊等;按形式又可分为曲廊、波形廊、复廊、廊是园林建筑中独立的有顶的通道,就像文章中的“虚”字,有连贯的作用。留园的这一段爬山廊(曲廊)高低逶迤,墙直廊曲,明暗相间,有的地方贴*墙面,有的地方又有间隙,还种了一些花草,巧妙地运用对比的方法,使廊显得更加活泼。廊在这里有这么几个功能:一是夏天可遮阳,冬天可挡雨;二是景点之间的联系纽带,天然的游览线路;三是作为*缓地过渡,巧妙地将客人引到山上的“闻木樨香轩”,观赏秋景。爬山廊的旁边墙壁上有明代镌刻的“二王”法帖。与众不同的是,此处的法帖只收“二王”书法,点评全放在释文的后面,可以让游人,特别是书法爱好者自己欣赏评点。至今,留园保存了359方法帖,堪称园林一绝。

  现在大家所在的地方是“闻木樨香轩”,“木樨”就是桂花,这儿四周遍种桂花,每年仲秋,丹桂飘香,晚上可以看到明月高悬,倒映水中,随波荡漾。因此,这儿是观赏秋景的地方。我们说,苏州园林建筑的命名很讲究,此处的“闻木樨香轩”也包含有深刻的禅理,佛教的禅宗讲究悟道,佛理就像桂花香一样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但却看不见,摸不着,无影无踪。

  过了水涧、小桥,来到可亭。“亭者,停也”,也就是说可以停下来休息一下了。观赏园林有动观和静观之分。如果说走廊是我们动观园林的地方,那么亭子就是我们静观的场所。可亭的周围有一些图案,有铁拐李的葫芦、汉钟离的扇子、吕洞宾的宝剑等,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暗八仙”图案。亭中这个桌子是用灵壁石做成的。灵壁石产于安徽灵壁县,是石中上品,“石本磐材,叩之有声”,这在苏州园林中也是比较少见的。刚才,我们已经分别看过了观赏春、夏、秋三季景色的地方,此处的可亭就是观赏冬景的场所,它的四面种有梅花,坐在亭中可以看到园外远方山顶的积雪、冬日的夕阳……

  现在,请大家回过头来看一看,对面的涵碧山房、明瑟楼与可亭形成了一个对景。所谓对景,就是从甲观赏点可以观赏到乙,从乙观赏点可以观赏到甲。从这儿望去,明瑟楼就像画舫的前舱,涵碧山房犹如船舱,两座建筑组成了一艘形神兼备的“写意抽象式”画舫,微风吹拂,波光荡漾,这艘船就像在水中缓缓航行一般。那么,为什么苏州园林中有很多的船形建筑呢?比如,拙政园有香洲,狮子林有石舫等等。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一是这与苏州的地理环境、交通状况有关,苏州地处江南水乡,旧时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在园中修建船舫,可以增加园林的生活气息;二是船舫集中了多种建筑形式,有厅、有台、有楼、有阁……,是苏州建筑艺术的集萃,并可增加园林建筑的层次感,使其更具有观赏性;三是船形建筑介于似像非像之间,符合中国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审美要求;四是体现了园主的隐逸思想,《庄子。列御寇》中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邀游,泛若不系之舟。”“不系之舟”就成了古代文人隐逸江湖的象征,成为他们来去自由、无拘无束、逍遥自在的标志;五是包含了一些政治含义,尽管他们希望隐逸,但文人士大夫骨于里的那种“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思想抛弃不了,“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希望君主对老百姓好,实行“休养生息”的宽松政策。

  苏州留园的导游词 4

  现在,请大家回过头来看一看,对面的涵碧山房、明瑟楼与可亭形成了一个对景。所谓对景,就是从甲观赏点可以观赏到乙,从乙观赏点可以观赏到甲。从这儿望去,明瑟楼就像画舫的前舱,涵碧山房犹如船舱,两座建筑组成了一艘形神兼备的“写意抽象式”画舫,微风吹拂,波光荡漾,这艘船就像在水中缓缓航行一般。那么,为什么苏州园林中有很多的船形建筑呢?比如,拙政园有香洲,狮子林有石舫等等。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一是这与苏州的地理环境、交通状况有关,苏州地处江南水乡,旧时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在园中修建船舫,可以增加园林的生活气息;二是船舫集中了多种建筑形式,有厅、有台、有楼、有阁……,是苏州建筑艺术的集萃,并可增加园林建筑的层次感,使其更具有观赏性;三是船形建筑介于似像非像之间,符合中国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审美要求;四是体现了园主的隐逸思想,《庄子.列御寇》中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邀游,泛若不系之舟”。“不系之舟”就成了古代文人隐逸江湖的象征,成为他们来去自由、无拘无束、逍遥自在的标志;五是包含了一些政治含义,尽管他们希望隐逸,但文人士大夫骨于里的那种“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思想抛弃不了,“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希望君主对老百姓好,实行“休养生息”的宽松政策。

  这条花街尽头就是远翠阁,往下走,池中有一小岛名“小蓬莱”。《史记》中讲,瀛洲、方丈和蓬莱三座神山在渤海之中,据说山上有仙人和长生不老之药。秦始皇曾经派徐福去寻药,并在宫苑中叠造三神山,此后三神山也就成为造园中常见的题材。前面这个方亭叫“濠濮亭”。为什么叫“濠濮亭”呢?濠、濮均为水名,《庄子.秋水》里面有这么两个故事:庄子与惠子在濠梁之上观鱼,庄子说:“鱼自由自在的多么快乐啊!”惠子答道:“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之快乐呢?”庄子问:“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理解鱼的快乐呢?”另一个故事讲,楚王派人去请庄子出来做丞相帮他治理国家。庄子说:“我听说有一只大龟,已经死了3000年了,楚王用盒子把它装起来,用手巾盖在上面,珍藏在庙堂之中。那么这只龟是死了被人供奉着好呢?还是活着在污泥中摇头摆尾的好?”那两个人讲,“好死不如赖活,当然是活着的好。”庄子说:“那么你们回去吧;我呢。宁愿做一只自由自在的活龟。”庄子的这种思想与文人士大夫们所追求的隐逸淡泊的愿望相符合。所以,一进园时,我就跟大家讲,我们观赏园林必须把握一个主题,后面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大家抬头看,这便是曲溪楼,书圣王羲之曲水流觞,写下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从这个名称也可以看出园主对书圣的景仰。曲溪楼向右就可以进入了西楼,它位于五峰仙馆之西,所以叫“西楼”。它处于五峰仙馆和曲溪楼之间,为取得统一,东边采用木菱花装饰,在尺度和比例上与五峰仙馆相呼应,而西边做成粉墙漏窗和飞檐翼角与曲溪楼相呼应,起到了一个承接的作用。一过西楼,地*临水,清风吹来,这里便是清风池馆,它以水榭的形式向西敞开,与濠濮亭、小蓬莱构成一个景区,不种荷花,池水明净,楼台倒影,环境十分幽雅。后面有“汲古得梗处”,意思是指打深井里的水要用长绳子,比喻要想求得高深的学问,就必须使用正确的方法和下极大的功夫,含义深刻,令人深思。

  留园的东部是高低错落、曲折深邃的建筑群,这里是旧时园主生活起居和宴饮活动的场所,通过粉墙、走廊等划分出不同的空间,形成了重院叠户、庭院幽深的景致。

  (进入五峰仙馆)

  出清风池馆,现在我们所看到的便是有江南“第一厅堂”之誉的五峰仙馆,为什么叫“五峰仙馆”呢?请大家回过头来看一看前面的假山,这座假山是苏州园林中最大的厅山。留园的主人非常喜欢石头,他搜罗了大量的石头在馆南堆叠了五座小山峰,取李白的“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之意而命名。五峰仙馆是留园三代主人不断修建改造而成的,它的台基为青石,似为明代遗物。据历史记载,我们可以推测,五峰仙馆是在东园的后乐堂、寒碧山庄的传经堂基础上翻建的。五峰仙馆建成后,盛氏将其作为主厅,是生日、结婚、小孩满月等重要活动场所,通过一排纱隔、挂落、飞罩将室内分为前后两部分,南部为宴饮会客之处,布置十分讲究,以中间圆桌上的花为分界线,供桌左边为主人,右边为主宾,接下来由中间向两边,由*及远,按长幼尊卑,-一对应就坐。古时候,女眷不能在外客面前抛头露面,里边的厅相对于外边的厅叫内厅,人们还将其夫人称为内子、内人、贤内助等,内厅也可以作为退步,供下人在此听候使唤。这个厅也被称作楠木厅,因为室内主要构件均用楠木做成。楠木质地好,纹路漂亮,不用油漆,但是为什么这儿的柱子要漆成黑色的呢?原来日本兵曾将这里作为马厩,这些楠木柱下边被马啃坏了,建国后重修时只得用水泥补上,为了美观才用漆将其掩盖起来。今天,仍有部分日本人叫嚷钓鱼是日本国土,这是没有根据的。当年慈禧太后的懿旨至今仍在美国盛氏后人手中,这些楠木柱子正是当年日本侵华有力罪证。因此,我们必须牢记历史教训,不要让其重演。五峰仙馆两面墙壁上有四幅大理石挂屏,红木板上有上圆下方两块大理石,不仅在形状上有变化,而且包含了中国古代“天圆地方”之说,暗含“天人合一”的追求。民间流传留园有三件宝,即大理石座屏、冠云峰和鱼化石。我们先来看看第一宝大理石座屏,这座大理石画屏非常珍贵,石质好、石纹妙、尺寸大,仔细一看,就像一幅天然的山水画,明月、清风、野山、飞瀑集中于一块石面。这块大理石采于云南点苍山,有“雨后静观山”、“风前闲看月”的'境界,全国罕见。

  (石林小院旁)

  这座院子叫石林小院。我们说大院要“动中观”,小院要“静中观”。大家看这边有几个字“静中观”。这个院子南北长29米。东西宽15米。园主别有用心地将院子隔出六个小院子,互相沟通,给人的感觉不是越隔越小,而是越隔越大,层次非常丰富.院外有院,景外有景。现在,大家站在这个角度看一看,上面的这块石头像不像俯冲下来的老鹰,下面的石头像不像昂头向上的猎犬?所以叫做“鹰犬斗”或“鹰斗猎狗峰”。前面的墙上好像有一面镜子,镜子里边有这只老鹰的背影。其实,它是石林小院南面小亭的漏窗,里面的背影是另一块石头,这种用隐蔽的手法构成对景、漏景、框景,匠心别具,恰到好处,让人感到院子很大,层次很深。

  院中的这座建筑叫“揖峰轩”,朱熹说:“前揖庐山,一峰独秀”。轩名是来自古人文章,但是园主对石头的恭敬之情却不难发现,刘蓉峰爱石成癖,有“石痴”米芾遗风,他曾经搜罗了很多湖石名峰,在此地“筑书馆宠异之”,认为湖石不仅能给人以美感,还能得到很多为人处世的道德修养。揖峰轩环境幽雅,不妨作为三四个好友论诗作画,操琴对弈的好地方,大家看里边有琴、有棋。尤其是两桌,一边是围棋棋盘,一边是象棋棋盘,拿掉棋盘,桌子形同七巧盘,可以拆开来随意放置,小方桌可以拿到院内用来拜月,也可取一墙角放花盆、茶具等。红木菱花门窗上的蝙蝠、双钱、万字图案等都是吉祥的符号。古人读书总要找一个幽静的地方,陶渊明讲,“既耕亦已种,时还我读书”,“还我读书处”便是主人的书房,不过,它在揖峰轩的后边。

  苏州留园的导游词 5

  留园社区组建于二000年九月,辖区面积有0。42*方公里。现有居民2550户,入住人数5516人,流动人口105户、269人。有14幢居民大楼,大部分居民住老式*房中。有离退休党员112人,60岁以上老人1292人,优抚对象15人,精神病人23人,残疾人61人,社会低保户39户、68人。区***1人。辖区内主要单位有著名旅游景点:留园园林,园林档案馆,第三干休所,阿尔斯通电器有限公司,汽车客运有限公司等101个经济实体。社区单位和居民骨干在本社区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社区工作按照“六位一体”的服务即:立足社区服务、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社区治安、社区环境及精神文明建设六大载体,多方位为社区居民服务,为老年人服务。设有党员活动室、健身房、老年活动室、多功能活动室(提供各类人群参加体育锻炼)。

  留园社区居民委员会拥有253*方米的办公用房,配有电脑、电话机、电视机、DVD等。

  留园社区居民委员会设正副主任各一名、干事3名、社保协管员1名、民警副主任1名、居民委员会会员11名、议事会成员5名。社区党支部共有112名离退休党员,分3个党小组,以党支部为战斗堡垒开展各项社区活动。社区居民委员会有一支33人参加的社区护巷队,具体负责巡逻街巷治安、卫生,确保社区一方*安。有一支60多人参加的社区服务志愿者队伍,方便居民生活,志愿者队伍服务项目有白铁维修、家政服务、中介机构、租借方便车、送报上门等各项服务。

  社区文化娱乐生活丰富多彩,有军民共建书画室,有拳操队、象棋队、腰鼓队,有阅览室、老人心声站,提供社区居民休闲娱乐倾诉。


苏州留园导游词实用五篇(扩展4)

——苏州锦溪古镇导游词(精选五篇)

  苏州锦溪古镇导游词 1

  陈妃水冢在锦溪镇南五保湖中。宋隆兴元年(1163年),金兵入侵,孝宗携眷南迁临安,途中陈妃病殁,立水冢而葬。1992年重修。1997年公布为昆山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清代《姑苏志》云陈妃为宋光宗之妃,《昆县志》云陈妃为宋孝宗之妃,而乾隆《陈墓镇志》则认为:“合观两志,陈墓有道院,宋南渡时驻跸焉,御书亲题三字曰‘通神庵’。则孝宗实临幸斯地,为孝宗之妃无疑。”

  陈妃水葬后,宋孝宗下旨在五保湖畔构建了莲池禅院,并命僧守之。锦溪因此更名为“陈墓”,有明代文�彰魇�为证:

  谁见金凫水底坟,空怀香玉闭佳人。

  君王情爱随流水,赢得寒溪尚姓陈。

  “陈墓”之名沿用了将*800年。

  古董馆

  古董馆系苏州薛仁生先生古玩收藏品陈列馆。薛仁生,号苦胆老人,绿缘堂堂主。原籍无锡,世居苏州。青年时代薛先生即投身于收藏事业,半个世纪来,积聚各类古玩藏器3000余件。仅自春秋战国至今2500年间的历代水盂精品就达800件。

  鸳鸯滩

  天成奇峡自然环境特别好,是鸳鸯越冬的地方,每年秋季后,溪流中能看到成群的鸳鸯,而*时只能看到一两对。

  水上一线天

  是锦溪漂流最精华的地段,**赤壁高耸,岩生白像,佳境天成。概括起来为:谷幽、水秀、滩险、峡奇四大特点,可感受到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堪称华东第一奇峡。“处处听说都第一,难得此地不过及,人行峭壁夹缝里,脑想奇妙心在提”。

  海归石

  传是一只已经修炼成仙的千年海龟从龙宫里爬上来准备到“圆石寨”朝拜“福、禄、寿”三仙,经过这儿,发现这儿景色很美,便再也不想走了,三仙为了成全它,便将它点化在这,为我们后人留下了一道千年奇观。

  观音潭

  原本帮观音娘娘看守甘露瓶的有一只可爱的小白鼠,有一次来锦溪水畔玩耍时,被一条毒蛇咬到了,是我们本地的一位农夫救了它,为此它一直感恩在心。有一年,这儿大旱,整年无雨,眼看粮食颗粒无收,小白鼠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为了挽救这儿的老百姓,它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地把观音娘娘的甘露水倒在了锦溪**。据说这就是当年甘露水倒下来的地方。

  赏桥观石

  锦溪以“三十六座桥,七十二只窑”著称,位于苏沪交界处,东南与上海市青浦区接壤。在1*方公里的范围内,有古桥36座,密度远远超过了水城苏州的桥梁密度。这些建造于明清时期的桥梁,历经岁月风霜,依然保存完整。桥上的碑记、柱联、花纹等镌刻精巧细致。一座又一座苍颜斑驳、风格各异的古桥梁,形成了锦溪独特的桥文化,成为古桥镇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遗产。

  在36座桥中,锦溪最有名的有8座。它们是天水桥、太*桥、十眼桥、锦溪中和双桥、众安桥、溥济桥、普庆桥、里和桥。天水桥俗称北观音桥。明代永乐5年由郭子敬捐资修建。历经600多年的风霜雪雨,仍保持着原有的风貌。抬眼望去,恬静幽雅,古意盎然。天水桥连同其他古桥一同构筑着锦溪镇的古朴与典雅。

  在锦溪的砖瓦博物馆中,除了各种各样的古砖,古瓦的陈列品也很有特色。在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瓦当,是中国建材的一大组成部分。它安放在瓦楞下面,兼有护檐和装饰的功能,是一种特殊的瓦片。安放时弧型朝上的,称为滴水;安放时弧形朝下的,称为檐头。这块灰色的长方形(形似城砖)砖用136道工序、在窑中烧了120天、然后又在桐油中浸泡了100天,取出后还要进行风干。轻轻叩之,声音清脆。抚摸上去,坚实而滑润。江南的锦溪与周庄同属昆山市,它的水巷街市、它的躬身石桥、它的水边人家都是周庄所具有的,所以人称“第二个周庄”。

  苏州锦溪古镇导游词 2

  锦溪被称为“中国民间博物馆之乡”。首创国内唯一的“中国古砖瓦博物馆”,先后推出华东第一古董博物馆、中国陶都紫砂博物馆、中华历代钱币珍藏馆、东俊根雕艺术馆、华夏奇石馆、华夏天文馆等民间博物馆,“金石人家”篆刻艺术馆、“柿园”书法碑帖艺术陈列馆、张省美术馆和锦溪杰出人物馆。昆山锦溪以千年历史文化为底蕴,以古镇、古桥、古河为依托精心打造“中国民间博物馆之乡”,已经拥有中国古砖瓦博物馆、中国历代钱币珍藏馆、华夏天文馆、华夏奇石馆、华东第一古董馆等13家博物馆。其中,中国古砖瓦博物馆为锦溪首创,中国一绝,馆内藏品涉及瓦当、滴水、屋脊构件等14大件,2300多件展品揽括了从秦砖汉瓦民国时期的各种建筑砖瓦和构件,应有尽有,堪称一部卷帙浩繁的建筑史长卷。

  入得馆内,各式各样的砖瓦便映入眼帘,有巴掌大的窗花砖、有千年不毁的墓砖,还有经烧百天、用桐油浸透的金砖等等,每一件都闪烁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艺术结晶。其中,十分罕见的“琴砖”使游客产生了很浓的兴趣,据介绍,“琴砖”在西汉时原本是用来建筑墓室的,到了明清时期,才用它来搁置古琴,由于砖是空心的,轻轻扣之,磐然有声,可以使琴声产生共鸣,使琴声更加悠扬动听,故称之为“琴砖”。

  除了古砖,古瓦的陈列品也很有特色,在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瓦当,使中国建材得以扩大组成部分。此外,华东第一古董馆、中国历代钱币珍藏馆、中国宜兴紫砂博物馆等,个个让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这些展馆,不但为锦溪增添了一道亮丽的独特景观,也无形中为古镇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苏州锦溪古镇导游词 3

  天水桥

  俗称北观音桥,南北走向跨于油车港上,桥始建于明永乐五年(1407年),由郭子敬出资建造,清顺治九年(1652年)重建。现存的天水桥是单孔拱桥,除桥拱为青石质地外,其余由花岗石构成。桥长17.2米、宽2.7米、净跨6米、矢高3.1米。此处河道蜿蜒曲折,**绿荫如盖,长桥如虹,拱桥如弯弯满月,怡静淡雅,如诗如画。桥的东西两侧分别刻有两联:“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原天常生好人,愿人常做好事”。

  通神道院

  通神道院原名“天庆观”,位于昆山市锦溪镇南大街西首,南宋始建,元、明、清历代曾扩建,今存东岳殿及山门,建筑面积200*方米。1991年公布为昆山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通神道院原属长洲县地界,与昆山县福城圩的莲池禅院一溪相隔,南北遥峙。南宋时建有三清殿、通神庵。元时增建正山门,至明清时已有中岳殿、雷神殿、关帝殿、玉皇殿、文昌阁、斗姥阁等建筑,造型与规模均与苏州“玄妙观”相同。

  普庆桥

  普庆桥又名俞家桥,始建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乾隆年间重修。桥为花岗石质地,单孔拱桥,东西走向,跨于市河上。桥长18.5米,宽2.8米,净跨6米,矢高3.75米,保存基本完整。有桥联“**烟飞通海市,一溪浪涌接澄湖”之句。2005年12月公布为昆山市第一批控制保护建筑。

  里和桥

  此桥又称南塘桥、南观音桥。建于南宋,坐落在古莲池西侧的三图河上,为明代“锦溪八景”之一,“古井风亭”所在地,如今的南塘桥沧桑斑驳,桥畔民居临水而筑,吊脚阁楼,粉墙蠡窗,古韵犹在。西面沿河成行的巨大老樟,苍劲蓊郁,香气四溢,博得不少游人的赞叹。桥东亲水廊棚内则听朱椅间陈,游客疲累,假此小憩,静听河中游船上飘出的江南丝竹,真亦有宠辱皆忘之乐。桥畔有宋井一口,风亭一座,泉水清冽,久旱不枯,明代大书画家文征明有诗称赞:“改邑何妨旧井存,苔花剪剪石栏春。辘轳声里千年泽,不是邮亭阅古人。”

  十眼长桥

  锦溪桥梁星罗棋布,桥之密度国内罕见,当地名谣素有“三十六座桥,七十二只窑”之说,其中较著名的有十眼长桥。十眼桥位于昆山市锦溪镇南,架于坟塘港至五保湖口,南北走向。桥长52米、宽2.8米、高3米,主孔跨度3.5米。十眼长桥建于明代,与古莲池、文星阁、长堤回廊和桃园构成完整的古莲景区。桥有九柱十孔,造型古朴别致,为远*水乡所罕见,人称“小宝带桥”,是观湖赏月极佳之处。建国后,几经修缮,现保存良好。

  莲池禅院

  莲池禅院位于锦溪镇南首五保湖畔,始建于南宋,占地面积5111m2,建筑总面积1400m2。乾隆《陈墓镇志》载:“宋孝宗南巡葬陈妃于此,构是院,命僧守之。”

  莲池禅院为一座朝背庙宇,历宋、元、明三代,至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扩建鼎新,殿堂、廊庑次第告成,计有弥勒、三世、大悲、观音等殿,傍添斗坛、方丈、三官堂、鹤来轩、藏经楼等处。寺外筑长堤开巨沼,又改名为“阿律寺”。乾隆三十二年,殿宇俱为风阵所毁。客堂、山门片瓦无存。僧人及乡里竭力募化,修葺了正殿、方丈殿,重建了客堂和山门。顺治十六年主持道�胗�诏入都,被**赐号为“弘觉禅师”。

  文星阁

  文星阁位于昆山市锦溪镇古莲池畔。始建于明朝,为三层楼阁式建筑,砖木方形结构,飞檐翘角,高15.6米,总面积约200*方米。历史上曾几经修葺。1991年公布为昆山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文星阁俗名“文昌阁”,又称“片云阁”,原在通神道院内,历来供奉“文曲星”。乾隆癸亥年(1743)因风灾大颓,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移建至莲池院,并立“重建文昌阁记”碑嵌于内墙。移建后的文昌阁,高15.6米,四面三层,登浮屠状。阁前有石台,上有石栏,东南堤埂种植杨柳,西有宝阁岑楼,并缀以琴堂、莲舫、惜字会。内有两幅唐代画圣吴道子的人物画像拓片。登阁远眺,水天一色,帆影点点,白鸥翔集,可谓美景如画。

  苏州锦溪古镇导游词 4

  位于江苏省,昆山市的锦溪古镇,东与上海*邻,西与苏州接壤,距上海虹桥机场60公里,距古镇周庄8公里。

  古镇锦溪,因镇内一条彩若锦带的小溪而得名,泽浸环市,街巷依水,古桥联袂,素有"36座桥,72只窑"之美誉。

  锦溪自古为文人骚客荟萃之地,西汉名将马援在此练兵;三国辅吴将军张昭墓葬于斯;东晋大画家顾恺之在此隐息;唐朝文学家陆龟蒙晚年的大部分时间在此居住;宋代诗人吴文英,状元卫径,元人马致远,以及明代"江南才子"唐伯虎、祝允明、文征明、沈周等辈相继在此步酬吟唱,为之留下了大量的诗歌文章。

  锦溪又为南宋皇妃的香肖玉殒之地。史载,南宋绍兴末年,孝宗赵昚宠妃陈妃病殁,水葬锦溪五保湖上,锦溪因此亦被赵昚皇帝御旨改名长达800余年。

  锦溪,2500余年的成名史,诸多的人文胜迹,无数独具明清特色的古建筑群,以及以"中国古砖瓦博物馆"为代表的13家各具特色的民间收藏品博物馆,无不为长三角旅行社团和国内外旅游专家学者推崇备至,而成为了长三角乃至全国各地游客喜欢的探幽、怀古、寻宝和休闲和旅游观光地。

  苏州锦溪古镇导游词 5

  对于江南古镇,我是百去不厌的,也许那粉墙黛瓦的简洁与古朴,那小桥流水的诗意与悠然,正合了我性情中的几分宁静、几分怀旧、几分浪漫。在江南,古镇是一抓一大把的。从最早因为陈逸飞火起来的周庄,到鲁迅笔下的绍兴,再到*几年名声大噪的西塘、乌镇、同里、甪直、南浔、千灯、枫泾、木渎、朱家角……

  其实,在江南水乡至今仍保留有许许多多的古朴秀美、乡土气息极为浓郁的水乡古镇,有如“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美少女。这些小镇同样是小桥流水人家,却没有摩肩接踵的游人和小商小贩的叫卖声。有的只是那些往来的小船和小桥下恍惚斑驳的人影,锦溪就是这样一个古镇。沈从文曾把锦溪喻为睡梦中的少女。锦溪镇志上记:一溪穿镇而过,夹岸桃李纷披,晨霞夕辉尽洒水面,满溪跃金,灿若锦带,故名锦溪。于是遥想:锦溪一定是手拿丝绣团扇,躲在深闺中的江南女子模样吧?那我一定要去看看她了!未进镇里,我先被那一池湖光波影所吸引。长廊卧波,初秋的锦溪整个的睡在水之上。

  傍晚时分,微风、夕阳静静地点染锦溪的青瓦白墙,游客在静静地离开,而锦溪的人们还是悠闲地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外来的游人只是路过他们家门前的过客,或许也是他们眼里的一道风景线。

  千年后的'今天,湖中层层涟漪在秋阳映照下闪烁着万道耀眼金光,水冢边植有苍松翠柏,小岛上的水冢、小亭、石牌坊一派流光溢彩。当我们划船行驶到这座小小岛旁时,能做的除了欣赏水冢畔的霞光云影外,也不过是为这个故事徒添些感叹罢了。在廊棚里走走,在美人靠上歇歇,我悄悄地驻足,静静地回眸。我不想惊动了这位宁静的少女,让她永远在睡梦中吧——永远温婉美好!有一个柔美的地方叫锦溪,这条包孕在江南水乡五湖三荡间的河流,历来就有“金波玉浪”的美誉:夹岸桃李纷披,花叶尽洒河面;晨辉夕照之中,满溪跃金,灿若锦带。这就是“锦溪”名字的由来。

  古老的溪流驮起了一座古老的锦溪镇。千百年来,这里的人们枕河而居,与水为邻,亲密无间。街道依水而筑,房屋临水而建,桥梁越水而过;正是“春风拂指柳依依,无数莺声燕语时。红杏碧桃花烂漫,长堤曲巷水流漓,此景欲描描未尽,一溪烟雨当迷离。古老的石桥是锦溪最美的点缀,我们的小舟不时从桥洞下穿过。这些被长长地驳岸拥抱的古桥,这些经历了岁月风雨的古桥,串起锦溪像一幅长长的、淡彩的水墨画卷,在我们眼前延展开来,美好而令人敬重。

  下得船来,沿着河岸在石板路上漫步,感受悠然散淡的古镇风情。沿河而筑的房屋虽然上了年纪,因为有人居住,并没有显得特别陈旧。清清的绿水穿镇而过,不管你走到哪里,都能看到亮晶晶的水倒映着绿树和古桥,倒映着临街的老屋和山墙。小巷深处,市声渐渐远了,秋风渐渐凉了,我徜徉在这份难得的宁静中,独自享受着内心的怡然。


苏州留园导游词实用五篇(扩展5)

——苏州园林介绍导游词实用5份

  苏州园林介绍导游词 1

各位贵宾,各位朋友:

  大家早上好,很高兴认识大家,并由我陪同大家去我国的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胜地——苏州观赏园林,到人间天堂去享受一天。

  在车到景点之前,我先为大家介绍苏州园林的基本情况。"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为典型的江南水乡城市,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美誉。当然,也请大家注意环境卫生,做一个文明游客。

  我们马上到了今日黄金游的第一站——留园。好,留园到了。留园位于苏州市园林路。它应用了分合,明暗等对比手法。大家好好观赏吧!

  留园不留我们,那我们就去狮子林吧!狮子林到了,你们跟我来,狮子林变幻莫测,值得一览。

  穿过狮子林,出去约5千米,可见寒山寺,要不现在大家休息一会儿吧。说到寒山寺,大家自然会想起"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诗句吧!因唐初有个叫寒山的和尚未在这里住过而得名。现在寺内存碑一方,上刻张继写的《枫桥夜泊》一诗。

  告别寒山寺,大家还恋恋不舍。希望它能给你们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

  各位朋友,今天我们在人间天堂——苏州度过了美好的一天。谢谢各位!愿大家旅途*安愉快,再见!

  苏州园林介绍导游词 2

  游客们,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以山水秀丽,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这里既有湖光山色,烟波浩渺的气势,又有江南水乡小桥流水的诗韵。 需要提前先提醒大家的是,在我们游玩期间,将会经过很多美丽的景点。为了保证大家的安全,请不要乱攀爬假山,也不要乱扔垃圾。顺便给大家留一个问题:我国建筑中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但苏州园林从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这是为什么呢?好了,我们先去游览吧。

  我们先来到苏州园林的南门。进门后往前走就是沧浪亭。沧浪亭是苏州最古老的园林。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045年,那时候诗人苏舜钦流寓江苏中心,买了这块地,在水旁边建了一个亭子,取名“沧浪”。作《沧浪亭记》,自称“沧浪翁” 南宋时变成抗金名将韩世忠所居住,沧浪亭改名成“韩园” 沧浪亭两侧刻着醒目的对联,上写“ 清风明月本无价,*水遥山皆有情”。意思是清风明月到处都有,但对俗人来说,有钱也买不到;*水遥山本为无情之物,但在诗人眼里,都成了有情之物,对比强烈。

  接下来便是拙政园啦!它位于苏州娄门内,是苏州最大的一处园林,也是苏州园林的代表作。你们看,拙政园建筑布局是不是疏落相宜、构思巧妙,风格清新秀雅、朴素自然。它的布局主题以水为中心,池水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各种亭台轩榭多临水而筑。 狮子林同样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因园内石峰林立,形状似狮子,故名“狮子林”。狮子林主题明确,景深丰富,个性分明,假山洞壑匠心独具,一草一木别有风韵。大家可以细细的品味一下。 最后,让我们参观留园,始建于明代。留园占地约50亩,中部以山水为主,是全园的精华所在。留园内建筑的数量在苏州诸园中居冠,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和卓越智慧。

  现在我们苏州园林的参观结束了,想必大家已经知道了那道题的答案啦!那就是因为苏州园林是艺术品,所以它不讲究对称。接下来的时间大家可以随意拍照了,但是请注意安全和卫生。

  苏州园林介绍导游词 3

  大家好!欢迎来到苏州园林参观。我是你们的导游,姓潘,就叫我小潘或潘导好了。下面就让我带你们去参观吧!

  苏州园林以山水秀丽,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那里既有湖光山色,烟波浩淼的气势,又有江南水乡小桥流水的诗韵。

  现在我们来到了拙政园。拙政园是我国四大古典名园之一。它位于苏州娄门内,是苏州最大的一处园林,也是苏州园林的`代表作。你们看,拙政园建筑布局是不是疏落相宜、构思巧妙,风格清新秀雅、朴素自然?它的布局主题以水为中心,池水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各种亭台轩榭多临水而筑。主要建筑有远香堂、雪香云蔚亭、待霜亭、留听阁、十八曼陀罗花馆、三十六鸳鸯馆等。下面大家拍拍照吧,小心点,不要掉到水里或乱扔垃圾了!

  参观了拙政园,现在大家跟我来到了沧浪亭。沧浪亭是苏州最古老的一所园林。沧浪亭园内以山石为主景。瞧,迎面一座土山,沧浪石亭便坐落其上。假山东南部的明道堂是园林的主建筑,此外还有五百名贤祠、看山楼、翠玲珑馆、仰止亭和御碑亭等建筑与之衬映。造园艺术与众不同,未进园门便设一池绿水绕于园外。山下凿有水池,山水之间以一条曲折的复廊相连,多美丽啊!

  下面大家看到的是狮子林。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因园内石峰林立,多状似狮子,故名"狮子林"。林内的湖石假山多且精美,建筑分布错落有致,主要建筑有燕誉堂、见山楼、飞瀑亭、问梅阁等。狮子林主题明确,景深丰富,个性分明,假山洞壑匠心独具,一草一木别有风韵。

  最后,让我们参观留园。留园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始建于明代。留园占地约50亩,中部以山水为主,是全园的精华所在。主要建筑有涵碧山房、明瑟楼、远翠阁曲溪楼、清风池馆等处。留园内建筑的数量在苏州诸园中居冠,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和卓越智慧。

  现在,我们已经把苏州园林的几个名园都不得参观完了。我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游览这些名园,谢谢大家对我工作的的支持!再见!

  苏州园林介绍导游词 4

  亲爱的各位朋友们,大家好!我叫许阁芳是你们的导游,你们可以称呼我小许或许导。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今天我就带领大家参观人间的天堂——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以山水秀丽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现在我们来到的是拙政园,它是我国四大名园之一,与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留园,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名园,也是江南古典园林中的佳作。其布局设计、建筑造型、书画雕刻、花木园艺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拙政园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也就是公元1509年,占地78亩,分为东、中、西和住宅四个部分。中部分是以水为中心,池水面积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各种亭台轩榭多临水而筑。你们看,它的布局是不是错落有致、构思巧妙呢?现在你们可以拍照留个纪念哟!

  现在我们到达了留园,请大家注意看,我右边这个大屏风,上面绘有留园的*面图,它是用2500块玉石镶嵌而成的。那么为什么要用2500块玉石呢?因为这幅图是苏州2500岁生日的时候,由扬州艺人所雕,每一块玉石代表了苏州一年的历史。让我们一起进去边走边看吧!留园的主要建筑有涵碧山房、明瑟楼、清风池馆等。刚刚我们参加的拙政园代表的是明代的建筑风格,留园则代表的是清代江南园林风格。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园林艺人的高超技艺,是我们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愉快的旅程就要结束了,其实苏州园林的美景是看这完、也说不完的,你们要真正了解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与陪伴,期待我们再次相会,再见!

  苏州园林介绍导游词 5

  五湖四海的朋友们,欢迎来到"世界遗产"----苏州古典园林!

  大家好,我是你们这次旅游的导游晁子凯,*常大家都叫我"晁操"。在去游览之前,我要提醒你们:不能乱丢垃圾,因为这里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尤其是不能把垃圾扔进水里。你们想:要是每个人都乱扔垃圾,那咱们苏州园林不就变成垃圾堆了,而且很快会变成世界最大的垃圾池。

  游客们,我们现在到了园林的拙政园!你们别小看它,它可是与首都的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称为四大名园。拙政园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后来明代监察御史王成归隐之地,取"拙者之为政"的语意为名。拙政园分东、中、西住宅三部份。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现在布置为园林的博物馆展厅。朋友们,我们现在已经走过了拙政园,接下来就到了狮子林。狮子林有六百多上的历史,元代至正二年,名僧天如禅师维则和弟子"相率出资、买地结屋、以居其师"。因园为"林万固、竹下多怪石,状如狮子"因而得名。狮子林既有苏州古典园林亭、台、楼、阁、厅、堂、轩、廊之人文景观,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遂而享有盛名,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

  怎么样,我讲得好吧!要是讲得好,就推荐你们的亲戚来旅游吧,我愿意为他们当导游。


苏州留园导游词实用五篇(扩展6)

——锦溪导游词苏州优选【五】篇

  锦溪导游词苏州 1

  大家好!

  对于江南古镇,我是百去不厌的,也许那粉墙黛瓦的简洁与古朴,那小桥流水的诗意与悠然,正合了我性情中的几分宁静、几分怀旧、几分浪漫。在江南,古镇是一抓一大把的。从最早因为陈逸飞火起来的周庄,到鲁迅笔下的绍兴,再到*几年名声大噪的西塘、乌镇、同里、甪直、南浔、千灯、枫泾、木渎、朱家角……

  其实,在江南水乡至今仍保留有许许多多的古朴秀美、乡土气息极为浓郁的水乡古镇,有如“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美少女。这些小镇同样是小桥流水人家,却没有摩肩接踵的游人和小商小贩的叫卖声。有的只是那些往来的小船和小桥下恍惚斑驳的人影,锦溪就是这样一个古镇。沈从文曾把锦溪喻为睡梦中的少女。锦溪镇志上记:一溪穿镇而过,夹岸桃李纷披,晨霞夕辉尽洒水面,满溪跃金,灿若锦带,故名锦溪。于是遥想:锦溪一定是手拿丝绣团扇,躲在深闺中的江南女子模样吧?那我一定要去看看她了!未进镇里,我先被那一池湖光波影所吸引。长廊卧波,初秋的锦溪整个的睡在水之上。

  傍晚时分,微风、夕阳静静地点染锦溪的青瓦白墙,游客在静静地离开,而锦溪的人们还是悠闲地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外来的游人只是路过他们家门前的过客,或许也是他们眼里的一道风景线。

  千年后的今天,湖中层层涟漪在秋阳映照下闪烁着万道耀眼金光,水冢边植有苍松翠柏,小岛上的水冢、小亭、石牌坊一派流光溢彩。当我们划船行驶到这座小小岛旁时,能做的除了欣赏水冢畔的霞光云影外,也不过是为这个故事徒添些感叹罢了。在廊棚里走走,在美人靠上歇歇,我悄悄地驻足,静静地回眸。我不想惊动了这位宁静的少女,让她永远在睡梦中吧——永远温婉美好!有一个柔美的地方叫锦溪,这条包孕在江南水乡五湖三荡间的河流,历来就有“金波玉浪”的美誉:夹岸桃李纷披,花叶尽洒河面;晨辉夕照之中,满溪跃金,灿若锦带。这就是“锦溪”名字的由来。

  古老的溪流驮起了一座古老的锦溪镇。千百年来,这里的人们枕河而居,与水为邻,亲密无间。街道依水而筑,房屋临水而建,桥梁越水而过;正是“春风拂指柳依依,无数莺声燕语时。红杏碧桃花烂漫,长堤曲巷水流漓,此景欲描描未尽,一溪烟雨当迷离。古老的石桥是锦溪最美的点缀,我们的小舟不时从桥洞下穿过。这些被长长地驳岸拥抱的古桥,这些经历了岁月风雨的古桥,串起锦溪像一幅长长的、淡彩的水墨画卷,在我们眼前延展开来,美好而令人敬重。

  下得船来,沿着河岸在石板路上漫步,感受悠然散淡的古镇风情。沿河而筑的房屋虽然上了年纪,因为有人居住,并没有显得特别陈旧。清清的绿水穿镇而过,不管你走到哪里,都能看到亮晶晶的水倒映着绿树和古桥,倒映着临街的老屋和山墙。小巷深处,市声渐渐远了,秋风渐渐凉了,我徜徉在这份难得的宁静中,独自享受着内心的怡然。

  锦溪导游词苏州 2

  锦溪成名已有二千多年,相传南宋建都临安时,宋孝宗的宠妃陈妃偏爱锦溪山水,恋不忍离,死后水葬于此,锦溪便改名陈墓800余年,直到1993年才恢复古名。拥有众多名胜古迹的锦溪,依然保持着淳朴的江南水乡风貌,若隐若现的陈妃水冢,风铃悦耳的文昌古阁,蛟龙卧波的十眼长桥,以及中国首创的古砖瓦博物馆使淀山湖畔的这颗明珠更加璀璨夺目。

  锦溪简介

  锦溪(旧称陈墓),位于昆山市西南隅,距古镇周庄8公里。东临淀山湖,西依澄湖,南靠五保湖,北有矾清湖、白莲湖,“东迎薛淀金波远,西接陈湖玉浪*”。故锦溪历来有“金波玉浪”之称。远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已有先民生存繁衍,创造了灿烂的史前文明。史载,南宋建都临安时,宋孝宗的宠妃陈妃病殁水葬于此,锦溪便改名陈墓,长达880年。1993年,恢复锦溪古名。古镇原有一溪,夹岸桃李纷披。晨霞夕辉,尽洒江面,满溪跃金,灿烂若锦带,所以得名锦溪。如今,拥有众多名胜古迹的锦溪,仍然以如诗如画的水乡风貌,吸引着无数游客。若隐若现的陈妃水冢,风铃悦耳的文昌古阁,蛟龙卧波的十眼长桥,以及“三十六座桥,七十二只窑”的传说,全国首创的古砖瓦博物馆,都令中外游客流连忘返。

  “镇为泽国,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须舟楫”是锦溪的写照,水巷、河埠、拱桥、骑楼、廊坊、街市二千余年的历史文化蕴积所调集凸现的水乡神韵,宛若一幅动人心魄的绝妙画卷。沈从文喻她“睡梦中的少女”,冯英子则称她"淡抹浓妆总相宜",已故大师刘海粟则赞誉她是"江南之最"。

  锦溪,曾是南宋皇妃香消玉殒地。史载,南宋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孝宗赵昚宠妃因病殁水葬锦溪五保湖中,为怀念陈妃,孝宗赵昚在五保湖畔钦旨建庙,为陈妃诵经护坟,锦溪亦因此被宋朝皇帝御旨改名“陈墓”长达800余年。

  锦溪,亦自古为文人骚客荟翠之地。南宋名人卫径、诗人梦窗、特别是明人沈周、高启、文征明、祝允明、唐伯虎等辈都为之留下了诵景思物的千古诗文。锦溪,因溪得名,湖荡密布,古桥联袂。有着“36顶桥,72只窑”美丽传说的古镇,桥梁密度,举世罕见,不足1*方公里的老镇区就有古桥36座,而且大多数古桥保存完好,桥柱、楹联、碑刻保存俱全,形成了锦溪独特的“桥文化”。

  *年来,锦溪古镇又坚持走“旅游兴镇”之路,定位于“文化旅游”,在挖掘古镇自然景观与传承历史文化相结合的旅游建设中,努力打造“中国民间博物馆之乡”旅游品牌。今天,古镇众多的民间收藏的博物馆已经在周边水乡古镇中真正脱颖而出。“中国古砖瓦博物馆”因以丰富的文化内涵,极高的功史文物价值而堪称“国内之最”,“紫砂馆”精集了明代紫砂巨匠时大彬的提梁壶,清代蜚声海内外的“曼生十八壶”以及当代世界工艺大师顾景舟的紫砂器。还有古镇的“古董馆”、“钱币珍藏馆”、“张省美术馆”、“根雕馆”、“华夏天文馆”、“华夏奇石馆”、“锦溪杰出人物馆”、“柿园”、“金石人家”等都深受了各地旅游界人士的喜爱和高度赞誉。

  今天,拥有众多名胜古迹的锦溪,不仅以似诗如画的水乡风貌,吸引着无数游客,而且锦溪镇党委、**又将古镇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

  历史文化

  远在新石器时代,锦溪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史前文化;吴越春秋,当吴王阖闾命伍子胥在苏州筑古城;辅助光武帝刘秀战胜王莽的历史名将“马援”曾在此训马练兵;三国时期的辅吴大臣张昭,死后墓葬于斯;东晋安帝义熙年间的大画家顾恺之,晚年又因不愿为官而长年隐居此间;志载,南宋建都临安时,孝宗帝赵睿携宠妃陈妃途经此,因陈妃深爱锦溪美景,恋不忍离,后陈妃病逝,水葬于锦溪五保湖中,孝宗亦将锦溪改名陈墓长达840年。

  锦溪导游词苏州 3

  锦溪(旧称陈墓),位于昆山市西南23公里处,东与上海市青浦区接壤,西与苏州市吴中区为邻。全镇占地面积90.69*方公里,镇区面积1.6*方公里。锦溪水陆交通十分便捷,北有沪宁铁路,312国道,沪宁高速,南有318国道,沪青*高速,昆山南北交通主干道在此过境。风景名胜锦溪桥梁星罗棋布,桥之密度国内罕见,当地名谣素有“三十六座桥,七十二只窑”之说,其中较著名的有十眼长桥。十眼长桥建于明代,与古莲池、文星阁、长堤回廊和桃园构成完整的古莲景区。

  桥有九柱十孔,全长52米,造型古朴别致,为远*水乡所罕见,人称“小宝带桥”,是观湖赏月极佳之处。古董馆古董馆系苏州薛仁生先生古玩收藏品陈列馆。在36座桥中,锦溪最有名的有8座。它们是天水桥、太*桥、十眼桥、锦溪中和双桥、众安桥、溥济桥、普庆桥、里和桥。天水桥俗称北观音桥。在锦溪的砖瓦博物馆中,除了各种各样的古砖,古瓦的陈列品也很有特色。最佳旅游时间苏州位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温暖潮湿多雨,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冬夏季长,春秋季短。

  无霜期年*均长达233天。历史文化锦溪得名于一条古老的河流,小溪穿过古镇,晨霞夕辉尽洒江面,满溪跃金,灿若锦带,所以得名锦溪。志载,南宋金兵入侵,宋室南迁,孝宗帝及宠妃陈氏途径于此,因陈妃深爱锦溪美景,恋不忍离。后陈妃病殁,水葬于锦溪五保湖中,孝宗帝亦将锦溪改名为陈墓,长达840年之久,1992年10月8日,经江苏省人民**批准,恢复锦溪原名。

  锦溪导游词苏州 4

  今天,太阳当空,天气晴朗,正是出门游玩的好时候。我和妈妈去了锦溪古镇游玩。

  来到古镇的入口,只能看见一条巷子似的小路,很长。路是石头路,墙是灰白墙,房子是瓦房,古镇风情扑面而来。路两边是一家家店铺,店铺前都挂着写有“茶”、“小吃”等字样的旗。再往前走就看见了一座桥,名叫普庆桥,是拱形的,桥上的石板可能因为时间太久了吧,高低不齐,走上去有一种不安全感。终于,来到了普庆桥顶,望着闪闪发光的溪水,风时不时又拂过我的脸庞,让人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

  一路迎着溪流,来到了盘亭桥前,这儿有一个卖海棠糕的铺子,我忙叫妈妈给我买了一个,“真香!”吃着香酥可口的锦溪特产海棠糕,我说。过了桥,便来到了游船码头,这儿有一个大湖,湖边有几棵还没完全发芽的杨柳,很美。坐在石凳上,看见一艘艘小船驶过我的眼前,船上坐着游人,划船的是一个个戴着头巾的老奶奶,她们唱着民歌,把游人的心都唱得愉悦起来,我也愉悦起来。在湖旁有一个古莲池,想必夏天,这儿定会是一幅百莲满池的景象了的吧!过了古莲池,就到了古镇的出口,这就出了镇。

  小桥、流水、人家,在锦溪古镇里,你会情不自禁地抛开城市里的喧哗和烦恼,这是一个没有世俗气的地方,勤劳朴实的锦溪人在这里过着充实的生活。

  锦溪导游词苏州 5

  锦溪在南宋孝宗之后的八个多世纪里一直被称为“陈墓”,是因为南宋时孝宋皇帝赵玮为怀念金兵入侵时救过其命的陈妃,在此筑有莲池禅院而得名。如今皇妃香消玉殒之地早已无迹可寻,而这座皇帝钦赐的禅院却成了江南一带很有名气的佛门胜地。

  莲池禅院静卧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院里的古莲池内萦绕着满湖的荷香,荷叶残枝倒映在水中,宛如一幅现代水墨画。禅院前有座三层楼的文昌阁,旧时文人雅士喜欢在此切磋文才。由于锦溪地方崇尚读书,出了不少科学家和文学家,所以文昌阁一直被认为是文运昌盛的象征。整个禅院散发着醇醇的古韵,被誉为冠盖昆南的“世外桃源”。

  第三站:民俗藏馆话传奇

  锦溪水之美,桥之多,街之奇,巷之幽,园之静,不临其境,难言其妙。以中国古砖瓦博物馆为代表的各类民间收藏品博物馆、艺术馆,更有探不尽的珍稀瑰宝,听不完的美丽传说。

  拥有众多名胜古迹的锦溪,不仅以似诗如画的水乡美景吸引着无数游客,各类民间藏馆景点更赋予了古镇新的文化内涵。“中国第一古砖瓦博物馆”,唐志云的“金石人家”书画篆刻艺术馆,陆家衡及其父之“柿园”书法碑贴艺术陈列馆,苏州陶都宜兴的“紫砂博物馆”,以及徐州古钱币收藏家黄风子先生开设的“中国历代钱币珍藏馆”,已故工艺美术大师刘海粟老先生的关站弟子——我国著名青年画家张省先生的“张省美术馆”、“中国根雕博物馆”、“中华奇石珍品馆”等,藏馆中藏品种类丰富、品位高、内涵深。这些民间收藏博物馆的相继开设,极大地提升着锦溪旅游的文化品位,使锦溪成为名符其实的“中国民间博物馆之乡”。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