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景点导游词汇总10篇

首页 / 导游词 / |

  都江堰景点导游词 1

游客们: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灌口镇,是中国建设于古代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全国著名的旅游胜地。通常认为,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于公元前256年左右修建的,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风景名胜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

  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原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四川的经济文化有很大发展。其最伟大之处是建堰两千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都江堰渠首枢纽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三者有机配合,相互制约,协调运行,引水灌田,分洪减灾,具有“分四六,*潦旱”的`功效。最佳旅游时间都江堰全年气温较高,年均温12~20℃,冬暖夏热,四季不明显,四季皆适宜旅游。历史文化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是全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伟大的“生态工程”。

  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水利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世界水利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章。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划时代的杰作。都江堰水利工程。历经2260年而不衰,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成功的水利杰作,更是古代水利工程沿用至今,“古为今用”、硕果仅存的奇观。与之兴建时间大致相同的古埃及和古巴比仑的灌溉系统,以及中国陕西的郑国渠和广西的灵渠,都因沧海变迁和时间的推移,或湮没、或失效,唯有都江堰独树一帜,有兴建源远流长,至今还滋润着天府之国的万顷良田。

  由都江堰而产生的具有强烈地域色彩的都江堰水文化包括水文学、水文物、水神学等,诸如“二王庙”、“伏龙观”、“观景台”等处的人文景观;改建鱼嘴挖掘出土的东汉李冰石像和“饮水思源”石刻;歌颂李冰父子降龙治水的民间传说和具有一定宗教神学色彩的祭祀活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祭水、祭神、祭人的诗、词、书画的水文学等,形成独具特色的都江堰水文化。都江堰有块石碑,上面刻着“深淘滩,低作堰”字样。

  都江堰景点导游词 2

游客们:

  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四川成都*原西部都江堰市西侧的岷江上,距成都56公里。建于公元前256年,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率众人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至今依旧在灌溉田畴,是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其以年代久、无坝引水为特征,是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这项工程主要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三大部分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鱼嘴分水堤四六分水)、自动排沙(鱼嘴分水堤二八分沙)、控制进水流量(宝瓶口与飞沙堰)等问题,消除了水患。1998年灌溉面积达到66.87万公顷,灌溉区域已达40余县。

  都江堰是由渠首枢纽、灌区各级引水渠道,各类工程建筑物和大中小型水库和塘堰等所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工程系统,担负着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区7市(地)36县(市、区)1003万余亩农田的灌溉、成都市50多家重点企业和城市生活供水,以及防洪、发电、漂水、水产、养殖、林果、旅游、环保等多项目标综合服务,是四川省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水利基础设施,其灌区规模居全国之冠。

  都江堰位于岷江由山谷河道进入冲积*原的地方,它灌溉着灌县以东成都*原上的万顷农田。原来岷江上游流经地势陡峻的万山丛中,一到成都*原,水速突然减慢,因而夹带的大量泥沙和岩石随即沉积下来,淤塞了河道。

  每年雨季到来时,岷江和其它支流水势骤涨,往往泛滥成灾;雨水不足时,又会造成干旱。远在都江堰修成之前的二、三百年,古蜀国杜宇王以开明为相,在岷江出山处开一条人工河流,分岷江水流入沱江,以除水害。

  都江堰灌区是四川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四川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带。“物华天宝,地杰人灵”,历史上有“天府之国”的美誉。灌区内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都市华彩及城镇风光,异彩纷呈,美不胜收。灌区水利,星罗密布,各展风韵,各具特色,令人赏心悦目,“人民渠、东风渠、三合堰、通济堰,碧水荡伯;黑龙滩、三岔湖、鲁班水库,湖光涟滟;龙泉洞穿,天工开物,灵水泉涌”。全灌区呈现出“长龙地上走,银河天际流;彩虹起深谷,高峡出*湖”的壮丽图景。

  都江堰景点导游词 3

  世界文化遗产地――都江堰景区位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都江堰市城西,距四川省会成都市仅30分钟车程,双流国际机场58公里,交通十分便捷。景区地处内陆亚热带地区,年*均气温15.2℃,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水质、空气都达到国际标准,全年均适宜旅游。

  景区面积为220公顷,核心游览面积120公顷,是由离堆古园、都江堰渠首工程、二王庙、玉垒山、松茂古道等20多个重要景点串联成的旅游环线。独特的地理条件和生态环境造就了都江堰山、水、城、林、堰、桥融为一体的独特风光,具有极强的观赏性、生态性、特色性。

  〔清溪园〕

  由于园中的美景是以清澈的岷江水为主线来串缀,因此称它为清溪园。清溪园占地约8000*方米,园林建筑风格取材于川西民居,造园手法以水生景,清泉在岷江特有的各色卵石的映衬下,凸显出浓浓的野趣。透过照壁的漏框,我们可以看见览秀亭屹于小山之上,山间溪流潺潺而下,使画面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同时也使这里成为整个园林的组景中心,我们眼前的这些盆景,有全国罕见的上千年的树桩盆景,也有再现巴山蜀水幽、险、雄、秀自然风貌的山水盆景。

  园中最著名的树叫紫薇佛掌,紫薇树在民间一直是吉祥的象征。看它象不象如来佛祖的手掌,它历经沧桑,阅尽世间万象,是一件活的文物。您向它祈祷或许会带给你好运。这就是园内镇园三宝之一的紫薇花瓶,已经有1300年的历史了。请看瓶口与瓶底是合拢的,而瓶身是镂空的。每年的6~10月满树盛开的紫薇如同插在一个镂空的花瓶里,栩栩如生,堪称盆景艺术中的珍品,在《中国花经》中有专门介绍。

  园中镇园三宝之一的紫薇屏风,它制作于明末清初,是用紫薇、银薇、翠薇三件花木编制而成。其大胆的想象,独特的构思,在全国尚属首例。它取意于古园林建筑中园门造型,虚实相间,既美观又实用,盘扎艺术大气而精巧,显示了园艺师精湛的技艺。

  〔堰功道〕

  这条宽阔的大道,叫做堰功道。道旁屹立着十二位堰功人物。都江堰水利工程已经有两千两百多年的历史了,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都江堰的社会功效与日俱增,这不仅要归功于李冰科学的选址、设计、施工,更要感谢从秦汉以来的历代驻川官吏和有识之士对都江堰的悉心维护。为了纪念治水先贤,都江堰人修建了这条长150米,宽14米的堰功道。左右分置了十二尊古朴凝重的青铜雕像。12尊青铜像分别代表了从秦汉时期――唐、宋、元、明、清历代各历史时期治水建堰功绩卓越的有功之臣,就是靠他们对都江堰水利工程不断的加固维修,才使都江堰至今青春常在。

  他们大部分是蜀地的最高行政长官,又是兴修水利的专家。作为一方的执政者,他们在深刻认识到水利对于农业、民生和社会稳定意义的同时,更是领悟了都江堰“道法自然”的科学观和以民为本的人文精神。他们当中的代表人物,就是诸葛亮。诸葛亮治蜀的一个大事是提倡农耕,要抓农耕,其中最大的一个事情是抓水利,抓水利最大的事情就是维护都江堰。在历史上诸葛亮第一次派了1200人长期驻守和维护都江堰工程,也是他第一次在都江堰设了专门管理都江堰工程的堰官。这个传统一直流传到后来。诸葛亮治蜀,政绩昭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受到了李冰治水精神的深刻启迪和影响。在成都*原,了解了水情就是了解了民情,治理了水情就是疏导了民心。而能够疏导的根本,就在于体察民情、了解民心、顺应民意。其疏导之法的精髓就在于:不是堵、不是围、不是截,而是导、而是开、而是放。

  〔伏龙观〕

  第二年在距李冰像出土南37米处又出土了一尊持锸石人像,可惜缺头残肩,背部被水冲蚀,石像宽衣重袖,双手持锸而立。通高1.85米,经考定为李冰石像题记中“造三神石人”中的一人。同年立于伏龙观大殿左侧。前殿的'另一侧,陈列着都江堰市出土的汉墓石刻,其中有石俑、石马以及石刻水塘。眼前的石人石马是是汉代仿李冰治水时留下的文物雕凿成的。古**载,造石俑放入内江江心,在淘滩的时候,以石人(马)为标准,在保证岷江江水既造福于民、灌溉良田,又避免水量过大造成成都*原水灾。当然,在后来以卧铁代替石人石马,石人石马便成古迹。

  石刻水塘展现了建都江堰后,农田自流灌溉的繁荣景象和庄园主的生活。石刻水塘之间的凹槽,这些凹槽中间刻有水闸,其作用是控制田间进水量,如实反映了都江堰的“自流灌溉”,是与水利相关的汉代石刻艺术瑰宝。沿着天井的石阶进入中殿,中殿原名铁佛殿,现为文陈列室,这里展示的是有关李冰修建都江堰的文物、文献和中外嘉宾在伏龙观的留影和题词。后殿原名玉皇殿。殿四周均有回廊,视野开阔,移步换景,山光水色令人陶醉。左侧开阔处有一亭子,名“观澜亭”,在这里可见内外江奔腾呼啸,脚下的离堆此时更显出“中流砥柱”的气势。

  〔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水利工程不仅是中国水利工程技术的伟大奇迹,也是世界水利工程的璀璨明珠。它的最伟大之处,乃是建堰2260多年仍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越来越大的效益。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造福人类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和谐统一,是全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伟大的“生态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堪称中华文明划时代的里程碑。

  公元前256年,秦蜀郡守李冰率民众历尽艰辛建成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至此,被洪水长久肆虐、蜀人几为鱼的川西泽国摇身一变,成为沃野千里、遍地桑麻、满目稻麦的“天府之国”。

  都江堰是世界公认的历史最悠久的无坝引水工程,它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象征。都江堰水利工程造就的天府之国,成为秦统一中国强大的后方战略基地和大粮仓,它无可置疑地推进和加速了华夏文明的进程。

  造福万代的都江堰是一个庞大的水利系统工程。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岁月中,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如何更迭,都江堰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维修。它的水利网络逐渐扩大,目前已覆盖四川省36个县的1000多万亩良田,并向成都等数十座城市提供工业和生活用水,成为成都*原和川东北数千万人的生命之源。

  世界上最伟大的无坝引水工程都江堰,除了它下游密如蛛网极其庞大的灌溉水网河渠系统外,其主体部份为渠首三大工程: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引水口。鱼嘴分水堤,因形似鱼嘴而得名。分水堤位于渠首顶端,修筑在岷江弯道的中部,迎着古老的波涛,巧妙地将一条岷江剖为内外二江。内江是人工河,外江是岷江的天然河道,内江主要作用灌溉,外江则肩负着泄洪的重任。水流*缓的枯水期岷江六成水沿凹岸流入内江,外江占四成,水流湍急的洪水期,六成水在凸岸的反作用务下冲入外江,这就是治水三字经中所说的“分四六,*潦旱”。由此可见鱼嘴修建时的科学选址是何等奇妙。鱼嘴分水堤因长期面对洪水巨大的冲击力,所以修筑十分坚固,且世代维修,后人不敢有丝毫懈怠。

  在没有现代化工具的两千多年前,李冰率众人烧水浇岩石,用人工艰难地将一座山断开,形成了一个窄窄的进水口,进水口因形似瓶颈而得名“宝瓶口”。江面在这里由70米骤减为28米,滔滔江水经窄窄的进水口涌入宽阔的内江,逐渐形成密如蛛网的水系,灌溉着川西*原千里沃野。它是都江堰系统工程的关键环节之一。宝瓶口是内江水进入成都*原的咽喉,犹如瓶口一样,严格控制着进入成都*原的江水流量。这种稳定的进水量,对成都*原的农田灌溉,抗旱防洪,生活用水等都产生了特大效益。多年前的李冰能利用岷江和玉垒山的山形水势,设计出这样妙绝古今的水利枢纽工程。

  〔安澜桥〕

  安澜桥是我国著名的五大古桥之一,全长261米。最早称绳桥或竹藤、笮桥,这与它修建的材料有关。到了宋代,改称“评事桥”,明朝末年毁于战火。清嘉庆八年,何先德夫妇倡议修建竹索桥,以木板为桥面,旁设扶栏,**行人可安渡狂澜,故更名“安澜桥”;民间为纪念何氏夫妇,又称之为“夫妻桥”。它是沟通内、外江**的交通要道。桥的原址本来在鱼嘴处,1974年因兴建外江水闸,将索桥下移了100多米,改用钢索建造。索桥是我国古代人民为征服高山峡谷、急流险滩,利用本地竹木资源创建的悬空过渡桥梁形式之一,是世界索桥建筑的典范。

  〔二王庙〕

  二王庙坐落于玉垒山麓,是纪念都江堰修建者李冰父子的庙宇。这座庙宇原是纪念蜀王杜宇的“望帝祠”;南北朝时迁“望帝祠”于郫县,为表达对李冰父子功德的崇敬之意,后来这里就被更名为“崇德庙”;宋朝,由于李冰父子相继被敕封为王,便改崇德庙为“王庙”;到了清代,才正式定名为“二王庙”。二王庙的建筑有五大特点:一是依山随形占地少,仅10072*方米;二是建筑密度高,达到60%;三是不强调中轴对称,这与大多数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特点相悖;四是上下高差大,有63米;五是规模宏大,布局严谨,令人赏心悦目。

  前面这小楼叫“乐楼”,是清代典型的仿道教建筑,每逢清明节放水,要举行隆重的“放水典礼”,成都的大官员来时,这里就奏乐迎接。乐楼的雕塑和装饰非常精美,通过谐音、会意或直书其字等方法,反映了道教中清静无为、吉祥如意、健体长生、羽化登仙等题材。色调上给人以亲切、明快、素雅、安祥之感。乐楼左、右两边分别塑的是汉代的文翁和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他们都是发展和保护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功臣。

  走上台阶,摩崖雕刻着历代积累的都江堰维修治理的经验,字句精练,含义准确,很有科学价值。比如:这是修都江堰的“六字诀”――深淘滩,低作堰。

  “低作堰”是说飞沙堰不能加高,这“深淘滩”的“滩”指的是凤栖窝的一段河床,在每年枯水季节岁修清淤时,要深淘。深到什么程度呢?最早水下埋的是三个石人马,以前以涨水不过肩部,水枯时不低于人的足部为标准。现今淘滩,以看到四根卧铁为标准,这四根卧铁分别是明、清和民国时期以及90年代埋下的,只要淘见四根卧铁就行了。淘得过深,宝瓶口进水量偏大,会造成涝灾;淘得过浅,水量不足,难以灌溉。

  大门里的“遇弯截角,逢正抽心”称为八字格言,是治理岷江和解决灌区输水及疏通排洪河道的方法,也可以说是一切治理疏浚河道的通则。“遇弯截角”指岁修时遇河流弯道,在凸岸截去锐角,减缓冲势,使其顺直一些,减轻主流对河岸的冲刷,“逢正抽心”就是遇到顺直的河段或河道汊沟很多时,应当把河床中间部位淘深一些,达到主流集中的目的,使江水“安流流轨”,避免泛流毁岸、淹毁农田。

  〔松茂古道〕

  又称茶马古道,或合起来称松茂茶马古道。是从今天的都江堰市为起点,至阿坝藏族羌民族自治州松潘县为终点的一条古代交通要道。游人登上都江堰景区玉垒山的青石路面,还能依稀透过历史的厚重帷幕,想像这条古道的光荣与辉煌,凝望古旧的关隘、雉碟与城墙,领略历史赋予这条古道的重任。茶马古道早在距今1700多年前的三国蜀汉时期就已经开通。当时的茶马古道并非为贸易而开,主要是出于拓展疆域,便于军事行动的需要。到了唐代,松茂古道成了战略物资互换为主的战略交通要道。在四川,茶叶、布匹、铁器等内地物资在都江堰集中,组成几十上百匹的马帮,经松茂古道运往松潘。再把战马赶回都江堰。所以这条道成为了重要的“茶马古道”。

  〔都江堰清明放水节〕

  都江堰的清明放水节又称开水节,源于古代对水神的祭祀(清代就称为祀水),因秦时蜀郡太守李冰建堰有功,后改为祭祀李冰。正式把清明节定为开水节,是在北宋太*兴国三年(978年),从那时开始至今,这项古老的水利民俗仪式已有1026年的历史了。都江堰的清明放水节与都江堰严格的岁修制度密切相关。在较早的时候,每到冬天枯水季节,就在渠首用特有的”杩槎截流法”筑成临时围堰,修外江时拦水入内江,修内江时又拦水入外江。清明时节,内江灌区需要放水春灌,便在渠首举行隆重的仪式,拆除拦河的杩槎,放水进入灌区,这就是放水仪式。在清代,每年清明开水春灌时,四川的总督,巡抚等官员还要到都江堰主持大典,担任主祭官,仪式非常隆重。开水后,还要坐着轿子赶在水头之前赶回成都,以求风调雨顺。

  都江堰景点导游词 4

  我们今天的游览路线是,从秦堰楼下去,依次参观二王庙、安澜索桥、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最后我们在离堆公园门口集合登车。整个行程大约需要两个小时。在游览过程中,请大家爱护景区环境,紧跟团队,以免走失;同时,希望大家记号我们的停车位置和车牌号,以及我的联系方式。

  先为大家介绍一下景区概况。都江堰修建于公元前256年的秦昭王时期,蜀郡首李冰率民众耗时约20年修建而成,距今已经有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年代最久远,并且依然发挥巨大效益的无坝引水工程。难怪余秋雨先生会说:“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都江堰工程由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三大部分组成。现在我暂且不讲飞沙堰如何排水防洪,也不讲宝瓶口怎样控制水量。重点给各位讲讲都江堰的渠首部分鱼嘴。大家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去,位于江心位置形如鱼嘴的就是鱼嘴分水堤。

  鱼嘴为都江堰水利工程奠定了至关重要的三大基础,我个人对它做一个总结,就是巧夺天工的一个“巧”字!

  第一个巧:分四六,*涝旱。

  大家请看,面对滚滚而来的岷江水,河床中央的鱼嘴将它一分为二:一条外江继续担任主河床的作用;一条内江为都江堰新建的引水道。当年李冰特别将内江的河床深度挖到低于外江河床三尺三,又使外江的河床宽度宽于内江河床九丈九。这样一来,岷江水流量小的时候,六成的水就流入内江,保证了成都*原的农业灌溉用水。到了洪水季节,岷江水流量大增,河床宽广的外江就会容纳*六成水流量,以免成都*原遭受洪涝之灾。这种功能就是二王庙石崖上刻着的六个字——分四六,*涝旱。

  鱼嘴的第二巧,就是它发挥了排沙排石的功能。

  由于都江堰处于岷江中游,所以,上游大量的沙石顺流而下。根据河水在弯道处的环流原理,江水冲击在弯道的崖壁上会产生漩流,将下层的沙石卷到水流表层;并且,水流越大卷起的沙石越多,因而大部分的沙石都会自动被带到外江而不会进入内江。同时,鱼嘴又处于“正面取水,侧面排沙”的理想位置。因此80%的沙石就会从这里排走,这样就大大的减少了内江淤塞之害。

  第三个巧:中流砥柱

  大家设想,在没有钢筋水泥的两千多年前,眼前这个固若金汤的鱼嘴堤坝是用什么材料构筑的呢?李冰巧妙的使用土石和装有卵石的竹笼,互相连接,形成堤坝。因为用料简陋,历朝历代有不少人想要改变工程用料。元代官员曾在鱼嘴这一关键部位铸造一个一万六千斤的铁龟;明代地方官又以铁牛镇守鱼嘴,但是都被洪水冲走,以失败告终。直到明代御史卢翊巡查四川考察水利时提出,只有李冰用竹笼装卵石的古法才符合以柔克刚的自然规律。

  把竹子编成竹笼,用竹笼装卵石,层叠堆垛,连接成坝才能减少堤坝断裂的可能,加上卵石之间的空隙可使水缓慢渗出,也就减少了溃坝的危险,从而形成既坚固耐冲又不积水的堤坝。同时,由于工程修建时不追求一劳永逸,取材因陋就简,所以每年的岁修又可使都江堰实现持续更新,体现了因势利导朴实无华的东方思路。

  当然,仅有鱼嘴的作用是不够的,都江堰的三大工程是相互依存,共为体系的。

  都江堰景点导游词 5

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我来给大家介绍都江堰。它建于我国战国时期。这是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唯一古仍为今用的举世瞩目的水利工程。

  据说,都江堰建成以前,岷江水一出山口,流速骤减,常泛滥成灾。距今约2250年的秦昭王时期,秦国李冰和他的儿子,吸取前人的治水经验,率领当地人民,兴建水利工程。这项工程包括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你们看,这就是鱼嘴,修建在江心的分水堤坝。它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外江排洪,内江引水灌溉。飞沙堰起泄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的作用。你们看,这像不像一个瓶口?这里的作用是控制进水流量,因口的形状如瓶颈故称宝瓶口。这样,内江水经过宝瓶口流入川西*原灌溉农田。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原沃野千里,称为“陆海”、“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四川的经济文化有很大发展,人民受益不浅。这项工程直到今天还在起作用。

  我们再往前走,都江堰一带有不少名胜古迹。离堆上建有伏龙观,殿宇三重,巍峨矗立,顺山势逐级升高。前殿陈列着1974年修建外江节制闸时从河床中挖出的李冰石刻像,高2.9米,重4.5吨。石像造于东汉灵帝初年,距今已1800多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圆雕石像,非常珍贵。后殿陈列有都江堰灌区的电动模型。

  在玉垒山麓有二王庙,是古代人民为纪念李冰父子治水功绩而建,初建于南北朝,名崇德祠,宋代以后李冰父子被封为王,改称二王庙。现存建筑为清代重修。庙宇依山取势,层层而上,宏伟秀丽,四周古木浓荫,环境幽美。大殿及后殿内有李冰及二郎塑像。庙内石壁间刻有李冰治水的口诀:“深掏摊,低作堰”和“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等。

  这里山青青,水粼粼,庙宇古朴,空气清新,长长的安澜桥横江飞架,金刚堤枕水酣卧。当你亲临其境,目睹这一巨大的工程并了解了其引水泄洪的原理,你不能不被李冰等古代人民的绝世神工所折服!

  今天,我就介绍到这里了,请大家解散游览,三十分钟后在这里集中,还请大家注意安全!

  都江堰景点导游词 6

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让我向你介绍都江堰。它建于战国时期。这是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几个儿子建造的大型水利工程。它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唯一至今仍在使用的水利工程,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据说在都江堰建成之前,岷江的水从山口流出,流速突然下降,经常发生洪水。大约2250年前,秦赵浩棋统治时期,秦李兵父子借鉴前人的经验,带领当地人民修建水利工程。该项目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鱼嘴、砂堰和瓶口。你看,这是鱼喙,一个建在河中央的引水大坝。它将汹涌澎湃的岷江分为外江和内江。外部河流排放洪水,内部河流取水灌溉。沙飞堰在泄洪、排沙和调水方面发挥作用。你认为它看起来像一个瓶口吗?这里的功能是控制水的流入。因为嘴的形状像一个瓶颈,所以它被称为瓶口。通过这种方式,内江流入川西*原,通过山口灌溉农田。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原的良田远在千里之外,被称为“陆海”和“天府之国”,因为水旱灾害都依赖于人民,饥荒无人知晓,也没有几年的饥荒。四川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很快,人民受益匪浅。这个项目今天还在进行。

  让我们更进一步,都江堰有许多名胜古迹。龙符寺建在李堆上。这座寺庙是三重的,高耸入云,沿着山一步一步地上升。前厅展示了一座2.9米高、4.5吨重的李冰石雕,它是1974年外江大闸修建时从河床上挖掘出来的。这座石像建于1800多年前的东汉皇帝灵帝早期。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圆形石像,非常珍贵。后厅展示了都江堰灌区的电动模型。

  雷宇山脚下是两个国王的庙,是古代人为了纪念李冰和他的儿子在治水方面的成就而建造的。它最早建于南北朝时期,被称为崇德寺。宋朝以后,李冰和他的儿子被创建为国王,并改名为二王庙。现存的建筑是在清朝重建的。这座寺庙被古树和美丽的环境所环绕。正殿和后殿有李冰和二郎的雕像。李冰的治水公式刻在寺庙的石墙上:“深挖低筑堰”,“在海湾抄*路,适时画红心”。

  这里的山是绿色的,水是闪闪发光的,寺庙是古朴的,空空气是新鲜的,长长的安澜桥飞过河流,金刚堤枕躺在深水中。当你参观它的领土,目睹这个巨大的工程,了解它的引水和泄洪原理,你不能不被像李冰这样的古代人的无与伦比的魔力所折服!

  今天,我把你介绍到这个地方。请停止参观,30分钟后到这里集合。也请注意安全!

  你可能也会喜欢它:故宫三宝殿的导游,颐和园长廊的导游,鼓浪屿的导游

  都江堰景点导游词 7

  亲爱的游客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都江堰游览观光。今天,我有幸担任你们的导游。现在请随我一同出发。请注意:请大家进去后不要乱丢垃圾、践踏花草、随地吐痰。谢谢!

  在建堰初期,都江堰名叫“湔堋”,三国时期叫“都安堰”,有名“金堤”,唐代叫“楗尾堰”,到了宋代,才有“都江堰”这个名字。

  现在大家请下车,跟我走,前面就是伏龙观。伏龙观是传说中李冰降服孽龙的地方,现在用于祭李冰,伏龙观里现有李冰石像和飞龙鼎。现在,请大家自己参观伏龙观,半个小时后在这里集合。

  请大家跟我来,这边是安澜索桥,又被称做夫妻桥,是中国古代五大桥梁之一,始建于宋代,17世纪毁于战火,在清代重建,现在把竹索改成了钢索,木桩改为混凝土桩。刚建桥时,它叫“珠浦桥”,宋代是改名为“评事桥”,直到清代重建时,才改名为“安澜桥”。

  请大家跟我上桥,往下看,这河的河床里有四根卧铁,分别是明朝万历四年、清同治三年、民国十六年和1994年埋下的,离堆公园里有它们的复制品展览。

  现在大家可以自由活动,可以去离堆公园、药王庙、二王庙游玩,5点正大家在景区门口集合。

  都江堰景点导游词 8

  世界文化遗产地——都江堰景区位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都江堰市城西,距四川省会成都市仅30分钟车程,双流国际机场58公里,交通十分便捷。景区地处内陆亚热带地区,年*均气温15.2℃,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水质、空气都达到国际标准,全年均适宜旅游。

  景区面积为220公顷,核心游览面积120公顷,是由离堆古园、都江堰渠首工程、二王庙、玉垒山、松茂古道等20多个重要景点串联成的旅游环线。独特的地理条件和生态环境造就了都江堰山、水、城、林、堰、桥融为一体的独特风光,具有极强的观赏性、生态性、特色性。

  〔清溪园〕

  由于园中的美景是以清澈的岷江水为主线来串缀,因此称它为清溪园。清溪园占地约8000*方米,园林建筑风格取材于川西民居,造园手法以水生景,清泉在岷江特有的各色卵石的映衬下,凸显出浓浓的野趣。透过照壁的漏框,我们可以看见览秀亭屹于小山之上,山间溪流潺潺而下,使画面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同时也使这里成为整个园林的组景中心,我们眼前的这些盆景,有全国罕见的上千年的.树桩盆景,也有再现巴山蜀水幽、险、雄、秀自然风貌的山水盆景。

  园中最著名的树叫紫薇佛掌,紫薇树在民间一直是吉祥的象征。看它象不象如来佛祖的手掌,它历经沧桑,阅尽世间万象,是一件活的文物。您向它祈祷或许会带给你好运。这就是园内镇园三宝之一的紫薇花瓶,已经有1300年的历史了。请看瓶口与瓶底是合拢的,而瓶身是镂空的。每年的6~10月满树盛开的紫薇如同插在一个镂空的花瓶里,栩栩如生,堪称盆景艺术中的珍品,在《中国花经》中有专门介绍。

  园中镇园三宝之一的紫薇屏风,它制作于明末清初,是用紫薇、银薇、翠薇三件花木编制而成。其大胆的想象,独特的构思,在全国尚属首例。它取意于古园林建筑中园门造型,虚实相间,既美观又实用,盘扎艺术大气而精巧,显示了园艺师精湛的技艺。

  〔堰功道〕

  这条宽阔的大道,叫做堰功道。道旁屹立着十二位堰功人物。都江堰水利工程已经有两千两百多年的历史了,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都江堰的社会功效与日俱增,这不仅要归功于李冰科学的选址、设计、施工,更要感谢从秦汉以来的历代驻川官吏和有识之士对都江堰的悉心维护。为了纪念治水先贤,都江堰人修建了这条长150米,宽14米的堰功道。左右分置了十二尊古朴凝重的青铜雕像。12尊青铜像分别代表了从秦汉时期——唐、宋、元、明、清历代各历史时期治水建堰功绩卓越的有功之臣,就是靠他们对都江堰水利工程不断的加固维修,才使都江堰至今青春常在。

  他们大部分是蜀地的最高行政长官,又是兴修水利的专家。作为一方的执政者,他们在深刻认识到水利对于农业、民生和社会稳定意义的同时,更是领悟了都江堰“道法自然”的科学观和以民为本的人文精神。他们当中的代表人物,就是诸葛亮。诸葛亮治蜀的一个大事是提倡农耕,要抓农耕,其中最大的一个事情是抓水利,抓水利最大的事情就是维护都江堰。在历史上诸葛亮第一次派了1200人长期驻守和维护都江堰工程,也是他第一次在都江堰设了专门管理都江堰工程的堰官。这个传统一直流传到后来。诸葛亮治蜀,政绩昭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受到了李冰治水精神的深刻启迪和影响。在成都*原,了解了水情就是了解了民情,治理了水情就是疏导了民心。而能够疏导的根本,就在于体察民情、了解民心、顺应民意。其疏导之法的精髓就在于:不是堵、不是围、不是截,而是导、而是开、而是放。

  〔伏龙观〕

  第二年在距李冰像出土南37米处又出土了一尊持锸石人像,可惜缺头残肩,背部被水冲蚀,石像宽衣重袖,双手持锸而立。通高1.85米,经考定为李冰石像题记中“造三神石人”中的一人。同年立于伏龙观大殿左侧。前殿的'另一侧,陈列着都江堰市出土的汉墓石刻,其中有石俑、石马以及石刻水塘。眼前的石人石马是是汉代仿李冰治水时留下的文物雕凿成的。古**载,造石俑放入内江江心,在淘滩的时候,以石人(马)为标准,在保证岷江江水既造福于民、灌溉良田,又避免水量过大造成成都*原水灾。当然,在后来以卧铁代替石人石马,石人石马便成古迹。

  石刻水塘展现了建都江堰后,农田自流灌溉的繁荣景象和庄园主的生活。石刻水塘之间的凹槽,这些凹槽中间刻有水闸,其作用是控制田间进水量,如实反映了都江堰的“自流灌溉”,是与水利相关的汉代石刻艺术瑰宝。沿着天井的石阶进入中殿,中殿原名铁佛殿,现为文陈列室,这里展示的是有关李冰修建都江堰的文物、文献和中外嘉宾在伏龙观的留影和题词。后殿原名玉皇殿。殿四周均有回廊,视野开阔,移步换景,山光水色令人陶醉。左侧开阔处有一亭子,名“观澜亭”,在这里可见内外江奔腾呼啸,脚下的离堆此时更显出“中流砥柱”的气势。

  〔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水利工程不仅是中国水利工程技术的伟大奇迹,也是世界水利工程的璀璨明珠。它的最伟大之处,乃是建堰2260多年仍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越来越大的效益。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造福人类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和谐统一,是全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伟大的“生态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堪称中华文明划时代的里程碑。

  公元前256年,秦蜀郡守李冰率民众历尽艰辛建成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至此,被洪水长久肆虐、蜀人几为鱼的川西泽国摇身一变,成为沃野千里、遍地桑麻、满目稻麦的“天府之国”。

  都江堰是世界公认的历史最悠久的无坝引水工程,它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象征。都江堰水利工程造就的天府之国,成为秦统一中国强大的后方战略基地和大粮仓,它无可置疑地推进和加速了华夏文明的进程。

  造福万代的都江堰是一个庞大的水利系统工程。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岁月中,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如何更迭,都江堰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维修。它的水利网络逐渐扩大,目前已覆盖四川省36个县的1000多万亩良田,并向成都等数十座城市提供工业和生活用水,成为成都*原和川东北数千万人的生命之源。

  世界上最伟大的无坝引水工程都江堰,除了它下游密如蛛网极其庞大的灌溉水网河渠系统外,其主体部份为渠首三大工程: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引水口。鱼嘴分水堤,因形似鱼嘴而得名。分水堤位于渠首顶端,修筑在岷江弯道的中部,迎着古老的波涛,巧妙地将一条岷江剖为内外二江。内江是人工河,外江是岷江的天然河道,内江主要作用灌溉,外江则肩负着泄洪的重任。水流*缓的枯水期岷江六成水沿凹岸流入内江,外江占四成,水流湍急的洪水期,六成水在凸岸的反作用务下冲入外江,这就是治水三字经中所说的“分四六,*潦旱”。由此可见鱼嘴修建时的科学选址是何等奇妙。鱼嘴分水堤因长期面对洪水巨大的冲击力,所以修筑十分坚固,且世代维修,后人不敢有丝毫懈怠。

  在没有现代化工具的两千多年前,李冰率众人烧水浇岩石,用人工艰难地将一座山断开,形成了一个窄窄的进水口,进水口因形似瓶颈而得名“宝瓶口”。江面在这里由70米骤减为28米,滔滔江水经窄窄的进水口涌入宽阔的内江,逐渐形成密如蛛网的水系,灌溉着川西*原千里沃野。它是都江堰系统工程的关键环节之一。宝瓶口是内江水进入成都*原的咽喉,犹如瓶口一样,严格控制着进入成都*原的江水流量。这种稳定的进水量,对成都*原的农田灌溉,抗旱防洪,生活用水等都产生了特大效益。多年前的李冰能利用岷江和玉垒山的山形水势,设计出这样妙绝古今的水利枢纽工程。

  〔安澜桥〕

  安澜桥是我国著名的五大古桥之一,全长261米。最早称绳桥或竹藤、笮桥,这与它修建的材料有关。到了宋代,改称“评事桥”,明朝末年毁于战火。清嘉庆八年,何先德夫妇倡议修建竹索桥,以木板为桥面,旁设扶栏,**行人可安渡狂澜,故更名“安澜桥”;民间为纪念何氏夫妇,又称之为“夫妻桥”。它是沟通内、外江**的交通要道。桥的原址本来在鱼嘴处,1974年因兴建外江水闸,将索桥下移了100多米,改用钢索建造。索桥是我国古代人民为征服高山峡谷、急流险滩,利用本地竹木资源创建的悬空过渡桥梁形式之一,是世界索桥建筑的典范。

  〔二王庙〕

  二王庙坐落于玉垒山麓,是纪念都江堰修建者李冰父子的庙宇。这座庙宇原是纪念蜀王杜宇的“望帝祠”;南北朝时迁“望帝祠”于郫县,为表达对李冰父子功德的崇敬之意,后来这里就被更名为“崇德庙”;宋朝,由于李冰父子相继被敕封为王,便改崇德庙为“王庙”;到了清代,才正式定名为“二王庙”。二王庙的建筑有五大特点:一是依山随形占地少,仅10072*方米;二是建筑密度高,达到60%;三是不强调中轴对称,这与大多数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特点相悖;四是上下高差大,有63米;五是规模宏大,布局严谨,令人赏心悦目。

  前面这小楼叫“乐楼”,是清代典型的仿道教建筑,每逢清明节放水,要举行隆重的“放水典礼”,成都的大官员来时,这里就奏乐迎接。乐楼的雕塑和装饰非常精美,通过谐音、会意或直书其字等方法,反映了道教中清静无为、吉祥如意、健体长生、羽化登仙等题材。色调上给人以亲切、明快、素雅、安祥之感。乐楼左、右两边分别塑的是汉代的文翁和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他们都是发展和保护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功臣。

  走上台阶,摩崖雕刻着历代积累的都江堰维修治理的经验,字句精练,含义准确,很有科学价值。比如:这是修都江堰的“六字诀”——深淘滩,低作堰。

  “低作堰”是说飞沙堰不能加高,这“深淘滩”的“滩”指的是凤栖窝的一段河床,在每年枯水季节岁修清淤时,要深淘。深到什么程度呢?最早水下埋的是三个石人马,以前以涨水不过肩部,水枯时不低于人的足部为标准。现今淘滩,以看到四根卧铁为标准,这四根卧铁分别是明、清和民国时期以及90年代埋下的,只要淘见四根卧铁就行了。淘得过深,宝瓶口进水量偏大,会造成涝灾;淘得过浅,水量不足,难以灌溉。

  大门里的“遇弯截角,逢正抽心”称为八字格言,是治理岷江和解决灌区输水及疏通排洪河道的方法,也可以说是一切治理疏浚河道的通则。“遇弯截角”指岁修时遇河流弯道,在凸岸截去锐角,减缓冲势,使其顺直一些,减轻主流对河岸的冲刷,“逢正抽心”就是遇到顺直的河段或河道汊沟很多时,应当把河床中间部位淘深一些,达到主流集中的目的,使江水“安流流轨”,避免泛流毁岸、淹毁农田。

  〔松茂古道〕

  又称茶马古道,或合起来称松茂茶马古道。是从今天的都江堰市为起点,至阿坝藏族羌民族自治州松潘县为终点的一条古代交通要道。游人登上都江堰景区玉垒山的青石路面,还能依稀透过历史的厚重帷幕,想像这条古道的光荣与辉煌,凝望古旧的关隘、雉碟与城墙,领略历史赋予这条古道的重任。茶马古道早在距今1700多年前的三国蜀汉时期就已经开通。当时的茶马古道并非为贸易而开,主要是出于拓展疆域,便于军事行动的需要。到了唐代,松茂古道成了战略物资互换为主的战略交通要道。在四川,茶叶、布匹、铁器等内地物资在都江堰集中,组成几十上百匹的马帮,经松茂古道运往松潘。再把战马赶回都江堰。所以这条道成为了重要的“茶马古道”。

  〔都江堰清明放水节〕

  都江堰的清明放水节又称开水节,源于古代对水神的祭祀(清代就称为祀水),因秦时蜀郡太守李冰建堰有功,后改为祭祀李冰。正式把清明节定为开水节,是在北宋太*兴国三年(978年),从那时开始至今,这项古老的水利民俗仪式已有1026年的历史了。都江堰的清明放水节与都江堰严格的岁修制度密切相关。在较早的时候,每到冬天枯水季节,就在渠首用特有的”杩槎截流法”筑成临时围堰,修外江时拦水入内江,修内江时又拦水入外江。清明时节,内江灌区需要放水春灌,便在渠首举行隆重的仪式,拆除拦河的杩槎,放水进入灌区,这就是放水仪式。在清代,每年清明开水春灌时,四川的总督,巡抚等官员还要到都江堰主持大典,担任主祭官,仪式非常隆重。开水后,还要坐着轿子赶在水头之前赶回成都,以求风调雨顺。

  都江堰景点导游词 9

  大家好,欢迎来到都江堰景区。都江堰位于都江堰市西侧的岷江上,距离成都约56km。在游览前,我先交代一下注意事项:在游览时,请大家保管好自己随身物品。同时,请大家爱护景区环境,紧跟团队,避免走失。我们今天的游览路线是从秦堰楼下去,依次参观二王庙、安澜索桥、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离堆,最后在大门口集合。整个行程大约需要两个小时。现在请跟随我的脚步,进入景区游览。

  都江堰修建于公元前256年的秦昭王时期,是蜀首相李冰父子率领民众修建的。花费了大约20年,才修建完成。距今天已经有多年的历史了。是世界上年代最久远,依然发挥巨大功效的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水利工程。难怪余秋雨先生会说“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了”。而这激动人心的工程是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组成的。接下来,我就一一为大家解读三大工程是怎么发挥其巨大作用的。随着我手指的方向看去,这就是都江堰的第一大工程——鱼嘴。它形如鱼的嘴巴,因此得名为鱼嘴。现在我们站在鱼嘴的坝口,看岷江汹涌而来,经鱼嘴一分为两股,即内江和外江。外江继续担任主河床的作用,内江为都江堰新建的引水渠。李冰特别将内江河床的深度修的低于外江三尺三,又将外江河床的宽度修的宽于内江河床九丈九。加上这里是一个弯道,在春耕水流量小的时候,主流就有约六成的水进入内江,保证了成都*原的灌溉用水。洪水季节,流量急增,水位大幅提高,水势受河道弯曲的制约明显减少,再由于外江一侧江面较宽,内江一侧江面较窄,内江的流量会自动低于外江,进水约四成,这样又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程度*原的防洪难题。这种功用便是都江堰三字经中所说的“分四六,*旱涝”。

  另外,鱼嘴还具有一定的排沙排石功能。岷江落差很大,上有水流湍急,所以,有大量的沙石顺流而下,根据弯道环流远理,江水在弯道产生的旋流,会将下层的沙石卷到水流的上层,大部分便自动被带入外江。鱼嘴正是出于“正面去水”“侧面排沙”的理想位置。所以80%的沙石从这里排走,大大减少了内江淤塞之害,我们不得不佩服李冰选址的准确。我们现在看到的鱼嘴已经是钢筋混凝土建筑,那么在从前是用什么材料建成的呢?在从前它可是用土石作基,用卵石竹笼护堤。人们就地取材,把川西的竹子,编成长长的竹笼横放在坝边,在里面塞满河边冲击的的卵石,一笼接一笼,一层接一层,筑成了坚固耐冲又不积水的堤坝。这种方法简易而效果极好。5.12大地震后,鱼嘴出现了多处裂缝,到如今鱼嘴上被修复的痕迹还清晰可见,它也因为裂缝而成为大家最关心的景点。

  总的来说,鱼嘴可以用一个巧字来形容,位置选的巧,分水分的巧,排沙排石排的巧。当然,仅有鱼嘴是不够的,三大工程是相互依存,共为体系的。那接下来,我们就去参观下一处工程——飞沙堰泄洪道。

  都江堰景点导游词 10

  欢迎各位来到都江堰市游览。现在我们的车正经过宽敞*直的幸福大道转上玉垒山公路,去参观闻名中外的都江堰景区。

  大家从成都来,都看到沿途纵横交错的河渠,奔涌着盈盈清水,流淌进远*碧绿的田畴,那就是都江古堰的灌渠。两千多年以来,古堰把滔滔东泻的岷江水引到广袤的成都*原,造就出“天府之国”的富饶和美丽。

  在此以前,由于成都*原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从高山连绵的松茂峡谷中汹涌而下的浩荡岷江,一到涨水季节,总是顺地势四下漫流,常常给*原生息的远古生灵带来可怕的洪涝灾难。后来经过距今大约三千年前的鳖灵治水,才使这片土地初步得到*安。鳖灵的巨大功绩,使蜀王杜宇把王位让给了他,成为开明王朝的第一位蜀王。

  而真正把岷江引进*原,缔造了“益州天府”的大功臣,则是公元前三世纪的蜀郡太守李冰。是他带领人民群众建造了举世无双的都江堰工程,非常科学地实现了导江、防洪、引流灌溉的一系列功效。

  其后,由于都江堰水利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设置专门的官员管理,前后有不少为政高明的管理者,又在管理和维护中不断地将积累的经验变成规范性的典章制度,使都江堰历经两千多年一直发挥着巨大的水利功能。因此,说都江堰是孕育出四川天府的第一奇功,闪射出中华民族智慧之光的典范,是毫不夸张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都江堰可说是古堰逢春,灌溉面积已由建国时的200万亩扩展到1000多万亩。都江堰能有此千古长效的伟大功能的奥秘所在。

  我想这也是各位今天游览的目的吧!现在,我们走上了景区公路,沿途森林夹道,空气清新,使大家的旅游有了更好的心情。我们从观景楼往下游览。

  都江堰鸟瞰

  站在楼台的敞廊上远看都江堰的水利工程,可以看见岷江从山里滚滚而来,在拐弯处被一条像鱼头的长坝一分为二,堤坝这边的江水顺玉垒山脚流到一座孤立的山头前,堤坎矮下去了,而水流都靠着山这边走向远方,这就是都江堰的渠首工程。长堤的头部叫鱼咀,堤尾矮下去那段叫飞沙堰,孤立的山头和玉垒山之间的水道叫宝瓶口。

  鱼咀、飞沙堰、宝瓶口是都江堰的三大主体工程,鱼咀用于分水,让灌溉的水进内江,多余的水走外江;飞沙堰用于溢洪排沙;宝瓶口用于引流入渠。就是这三部份工程的巧妙配合,奠定了都江堰千古长存的“不坏金身”。今天我们看起来,它们是那样的简单。甚至觉得*凡。其实正印证了—句“伟大出于*凡”的格言。

  都江堰渠首工程蕴涵着极大的科学性,其设计和建造所体现的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的水*之高,即使是二千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可以称之为最高水*的成就。等一会我们到了现场再作详细介绍。指物说理,可能比较容易说明白一些。现在我们去看二王庙。

  二王庙

  二王庙座落于玉垒山麓,是纪念都江堰修建者李冰父子的庙宇。这座庙宇原是纪念蜀王杜宇的“望帝祠”;南北朝时迁“望帝祠”于郫县后,为表达对李冰父子功德的崇敬之意,后来这里就被更名为“崇德庙”;宋朝,由于李冰父子相继被救封为王,便改崇德庙为“王庙”;到了清代,才正式定名为“二王庙”。

  二王庙的建筑有五大特点:一是占地少,仅10072*方米;二是建筑密度高,达到60%;三是不强调中轴对称,这与大多数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特点相悖;四是上下高差大,有63米;五是规模宏大,布局严谨,令人赏心悦目,这五大建筑特点我们将边参观边体味。

  我们从二王庙的后山往下走,经过存放商代古木和供奉元朝地方官吉当普的亭阁。穿过有两株“仙人松”的庭院,就到达庙宇的文物陈列室。在这里有我国两位著名画师的真迹镌刻在石碑上,他们的名字可谓是家喻户晓,要问是哪两位?

  其实不用我在这里多说,大家一看画就知道了,这仕女图是张大千先生画的,这奔马自是徐悲鸿的杰作。大家再看左边的这个碑,谁能认出这是什么字?——这本来也不是字,是用来降魔镇妖的道符,也难怪大家和我一样“一字不识”。

  与陈列室*行是二王庙后殿,现在塑的是李冰夫妇的神像。由于李冰父子的丰功伟绩,后人早已将他们神化了。我们在二王庙中参观,自然知道二王是指李冰父子,但我们却见不到李冰儿子李二郎的塑像。“二郎”是神话中与李冰关系最密切的一人。

  这个角色的出现,把李冰神话的故事情节又推进一个新阶段。但史书从未介绍过李冰儿子,所以李二郎只不过是个传说中的人物。我们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有人崇拜***,有人崇拜拿破仑,有人则祟拜刘德华,当时的人却非常崇拜李冰。

  偶像又都应该是完美的,李冰没有儿子,在封建时代有这么一句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李冰倍受蜀人尊敬和崇拜,自然人们都希望他有一个英雄的儿子,能替他传宗接代,李二郎这个人物也就由此而产生了。

  李二郎这个人物的原型可能是跟随李冰一起治水的年青人。李二郎代表的不是真有这个人,也不仅是治水的年青人。而是代表了所有和李冰一起治水的堰工的形象。

  大殿就是李冰殿。大家知道,战国时期是一个产生杰出人物的时代。比如墨家墨子,法家的韩非子,儒家的孟子等等。李冰也是这个时代的杰出人物,诸子百家也应有水利家的一*之地。李冰是一名政治家,更是一名杰出的水利科学家。


都江堰景点导游词汇总10篇扩展阅读


都江堰景点导游词汇总10篇(扩展1)

——都江堰导游词 (菁华9篇)

都江堰导游词1

  欢迎各位来到都江堰市游览。现在我们的车正经过宽敞*直的幸福大道转上玉垒山公路,去参观闻名中外的都江堰景区。

  大家从成都来,都看到沿途纵横交错的河渠,奔涌着盈盈清水,流淌进远*碧绿的田畴,那就是都江古堰的灌渠。两千多年以来,古堰把滔滔东泻的岷江水引到广袤的成都*原,造就出“天府之国”的富饶和美丽。

  在此以前,由于成都*原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从高山连绵的松茂峡谷中汹涌而下的浩荡岷江,一到涨水季节,总是顺地势四下漫流,常常给*原生息的远古生灵带来可怕的洪涝灾难。后来经过距今大约三千年前的鳖灵治水,才使这片土地初步得到*安。鳖灵的巨大功绩,使蜀王杜宇把王位让给了他,成为开明王朝的第一位蜀王。

  而真正把岷江引进*原,缔造了“益州天府”的大功臣,则是公元前三世纪的蜀郡太守李冰。是他带领人民群众建造了举世无双的都江堰工程,非常科学地实现了导江、防洪、引流灌溉的一系列功效。其后,由于都江堰水利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设置专门的官员管理,前后有不少为政高明的管理者,又在管理和维护中不断地将积累的经验变成规范性的典章制度,使都江堰历经两千多年一直发挥着巨大的水利功能。因此,说都江堰是孕育出四川天府的第一奇功,闪射出中华民族智慧之光的典范,是毫不夸张的。新*成立以来,都江堰可说是古堰逢春,灌溉面积已由建国时的200万亩扩展到1000多万亩。都江堰能有此千古长效的伟大功能的奥秘所在。

  我想这也是各位今天游览的目的吧!现在,我们走上了景区公路,沿途森林夹道,空气清新,使大家的旅游有了更好的心情。我们从观景楼往下游览。

  都江堰鸟瞰

  站在楼台的敞廊上远看都江堰的水利工程,可以看见岷江从山里滚滚而来,在拐弯处被一条像鱼头的长坝一分为二,堤坝这边的江水顺玉垒山脚流到一座孤立的山头前,堤坎矮下去了,而水流都靠着山这边走向远方,这就是都江堰的渠首工程。长堤的头部叫鱼咀,堤尾矮下去那段叫飞沙堰,孤立的山头和玉垒山之间的水道叫宝瓶口。鱼咀、飞沙堰、宝瓶口是都江堰的三大主体工程,鱼咀用于分水,让灌溉的水进内江,多余的水走外江;飞沙堰用于溢洪排沙;宝瓶口用于引流入渠。就是这三部份工程的巧妙配合,奠定了都江堰千古长存的“不坏金身”。今天我们看起来,它们是那样的简单。甚至觉得*凡。其实正印证了—句“伟大出于*凡”的格言。都江堰渠首工程蕴涵着极大的科学性,其设计和建造所体现的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的水*之高,即使是二千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可以称之为最高水*的成就。等一会我们到了现场再作详细介绍。指物说理,可能比较容易说明白一些。现在我们去看二王庙。

  二王庙

  二王庙座落于玉垒山麓,是纪念都江堰修建者李冰父子的庙宇。这座庙宇原是纪念蜀王杜宇的“望帝祠”;南北朝时迁“望帝祠”于郫县后,为表达对李冰父子功德的崇敬之意,后来这里就被更名为“崇德庙”;宋朝,由于李冰父子相继被救封为王,便改崇德庙为“王庙”;到了清代,才正式定名为“二王庙”。

  二王庙的建筑有五大特点:一是占地少,仅10072*方米;二是建筑密度高,达到60%;三是不强调中轴对称,这与大多数*古建筑的基本特点相悖;四是上下高差大,有63米;五是规模宏大,布局严谨,令人赏心悦目,这五大建筑特点我们将边参观边体味。

  我们从二王庙的后山往下走,经过存放商代古木和供奉元朝地方官吉当普的亭阁。穿过有两株“仙人松”的庭院,就到达庙宇的文物陈列室。在这里有我国两位著名画师的真迹镌刻在石碑上,他们的名字可谓是家喻户晓,要问是哪两位?其实不用我在这里多说,大家一看画就知道了,这仕女图是张大千先生画的,这奔马自是徐悲鸿的杰作。大家再看左边的这个碑,谁能认出这是什么字? ——这本来也不是字,是用来降魔镇妖的道符,也难怪大家和我一样“一字不识”。

  与陈列室*行是二王庙后殿,现在塑的是李冰夫妇的神像。由于李冰父子的丰功伟绩,后人早已将他们神化了。我们在二王庙中参观,自然知道二王是指李冰父子,但我们却见不到李冰儿子李二郎的塑像。“二郎”是神话中与李冰关系最密切的一人。这个角色的出现,把李冰神话的故事情节又推进一个新阶段。但史书从未介绍过李冰儿子,所以李二郎只不过是个传说中的人物。我们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有人崇拜,有人崇拜拿破仑,有人则祟拜刘德华,当时的人却非常崇拜李冰。偶像又都应该是完美的,李冰没有儿子,在封建时代有这么一句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李冰倍受蜀人尊敬和崇拜,自然人们都希望他有一个英雄的儿子,能替他传宗接代,李二郎这个人物也就由此而产生了。

  李二郎这个人物的原型可能是跟随李冰一起治水的年青人。李二郎代表的不是真有这个人,也不仅是治水的年青人。而是代表了所有和李冰一起治水的堰工的形象。

  大殿就是李冰殿。大家知道,战国时期是一个产生杰出人物的时代。比如墨家墨子,法家的韩非子,儒家的孟子等等。李冰也是这个时代的杰出人物,诸子百家也应有水利家的一*之地。李冰是一名政治家,更是一名杰出的水利科学家。

  李冰是先秦时期的蜀郡守,相当于现在四川省*的职位,但蜀郡当时所管辖的区域比现在的四川要小。李冰一方面因为一心为民办实事,多才能干,治蜀有方,受到秦王的信任;另一方面,他信任群众,依靠群众,用比较现代的话来说,便是“走群众路线”,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只有处理好对上和对下的关系,他才能任职四十年,办了许多实事造福于民,所以承认李冰是一位伟大水利专家的同时,我们必须得承认,他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在这尊塑像中,李冰儒雅仁厚、勤于政务的风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

  李冰殿是一座四合院式建筑,殿的对面是戏楼。戏楼顾名思义就是唱戏的地方,不过这戏不是唱给凡人看的,而是唱给已被供奉为川主神的李冰看的。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这天,是二王庙庙会,明清时代,每到这一天,这里都要唱戏,人们赶庙会敬神、祈福、看戏,甚为热闹。1992年后,赶庙会的风俗又重新恢复。

  这座塔是“字库”,烧纸钱的地方。农历六月二十四庙会的这一天,这里总是热闹非凡,人们会把纸、钱一些歌颂或赞扬李冰的字、画从底层塞入燃烧,塔心中空,青烟直上,塔尖有两只蛤蟆,大家看清楚了没有?烟就从蛤蟆嘴中冲出,直上云霄,这样天上的李冰就可以知道人们对他的评价了。从戏台下面走出大门,一条高陡的石阶梯,把庙宇显得巍峨耸高,返身上看,这隶书“二王庙”匾额,为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冯玉祥将军来都江堰时写的,在这里拍照较有纪念意义。

  再往下走,林荫深深的阶梯旁,摩崖雕刻着历代积累的都江堰维修治理的经验总结,字句精炼,涵义准确,很有科学价值。比如:这是岁修都江堰的“六字诀”——深淘滩、低作堰。“低作堰”是说飞沙堰不能加高,这“深淘滩”的“滩”指的是凤栖窝(也就是飞沙堰对面淤起的浅滩)的一段河床,在每年枯水季年节岁修清淤时,要深淘。深到什么程度呢?最早水下埋的是三个石人马,以前以涨水不过肩部,水枯时不低于人的足部为标准。现今淘滩,以看到四根卧铁为标准,这四根卧铁分别是明、清和民国时期以及**后的九十年代埋下的,只要看见四根卧铁就行了,淘得过深,宝瓶口进水量偏大,会造成涝灾;淘得过浅,水量不足,难以灌溉。

  这边的“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称为八字格言,是治理岷江和解决灌区输水及疏通排洪河道的方法,也可以说是一切治理疏浚河道的通则。“遇湾截角”指岁修时遇河流弯道,在凸岸截去锐角,减缓冲势,使其顺直一些,减轻主流对河岸的冲刷,“逢正抽心”就是遇到顺直的河段或河道叉沟很多时,应当把河床中间部位淘深一些,达到主流集中的目的,使江水“安流顺轨”,避免泛流毁岸、淹毁农田。石刻的经验还有很多,有的我们在游览中再作解释。

  前面这小楼叫“乐楼”,是清代典型的仿道教建筑,每逢清明节放水,要举行隆重的“放水典礼”,成都的大官员来时,这里就奏乐迎接。乐楼的雕塑和装饰非常精美,通过谐音、会意或直书其字等方法,反映了道教中讲究清静无为的修炼和吉祥如意、健体长生,羽化登仙等题材。色调上给人以亲切、明快、素雅、安祥之感。乐楼左、右两边分别塑的是汉代的文翁和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他们都是发展和保护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功臣。文翁穿湔江以灌田,诸葛亮派马超率一千二百名士兵保护都江堰。

  安澜桥

  走出二王庙,看到的就是都江堰,也就是岷江的内江,架在江上的铁索桥,就是著名的安澜桥。请大家随我过桥去鱼咀参观。

  安澜桥是我国著名的五大古桥之一,全长320米。最早称绳桥或竹藤桥,这与它修建的材料有关。到了宋代,改称“评事桥”,明朝末年毁于战火。清嘉庆八年(1803),何先德夫妇倡议修建竹索桥,以木板为桥面,旁设扶栏,*行人可安渡狂澜,故更名“安澜桥”;民间为纪念何氏夫妇,又称之为“夫妻桥”。它是沟通内、外江*的交通要道。

  桥的原址本来在鱼嘴处,1974年因兴建外江水闸,经*批准,将索桥下移了—百多米,改用钢索建造。索桥是我国古代人民为征服高山峡谷,急流险滩,利用本地竹木资源创建的悬空过渡桥梁形式之一,是世界索桥建筑的典范。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过这晃晃悠悠的桥,去体味如履簿冰的感觉吧,过索桥可是游都江堰最有乐趣的项目之一呵!

  鱼咀

  大家已经知道,鱼咀是都江堰工程的主体部分。站在鱼咀的坝口,看岷江迎面而来,经鱼咀一隔分为两股,即外江和内江。鱼咀就是分水堤的头,为什么要修在这里呢?起多大作用呢?这就要回到二王庙石崖上刻的“分四六、*潦旱”的两句话上了。

  鱼咀主要起分水作用。李冰修建鱼嘴,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了韩家坝的稳固性和分水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加工而成,事半功倍,用形似鱼嘴的堤坝,把岷江水一分为二,分为内江和外江。由于这段河道的河床外高内低,再加上正有一个弯道,所以鱼咀分水后在春耕季节江水流量较小时,主流就有约六成的水进入内江,首先保证了成都*原的农业灌溉用水。洪水季节,流量急增,水位大幅度提高,水势受河床弯道的制约明显减少,再由于外江一侧江面较宽,内江—侧江面较窄,内江的流量会自动低于外江,进水约四成,这样又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成都*原的防洪难题。这种功用便是都江堰三字经中所说的“分四六、*潦旱”。

  鱼嘴还具有一定的排沙排石功能;岷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之—,它发源于我省松潘县境内,全长760公里,源头至此约340公里,基本上算中上游,每年大量的沙石顺流而下,根据弯道环流原理,江水在弯道产生的漩流,会将下层的沙石卷到水流上层,大部分便自动被带入外江一边而不进内江。鱼嘴正处于“正面取水”“侧面排沙”的理想位置。80%的沙石从这里排走,大大减少了内江淤塞之害。

  现在的鱼咀已是钢筋混凝土建筑,在从前它可是土石做基,用卵石竹笼护堤。就是用川西盛产的竹子编成长长的竹笼横置坝边,里边塞满河边冲积的卵石,一笼接一笼,一层接一层,造成了坚固耐冲又不积水的堤坝。就地取材,方法简易而效果极好。

  紧接鱼咀的这道长堤叫金刚堤,每年内江淘河起来的泥沙就用来堆积加固堤坝,既保证内江护岸,又解决了泥沙的出路,这就是岁修“三字经”上说的“挖河沙,堆堤岸”。

  飞沙堰

  金刚堤尽头处成了一个斜坡,然后是一道矮坝,这就是飞沙堰了。

  飞沙堰,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第二个主体工程,这堰修在离堆之侧,是一道低坝,堰顶距河床仅2.15米。它的主要功能是为内江泄洪排沙。从鱼嘴分进的内江水,被离堆一顶,自然旋流起来,每当夏秋之季水流量大于宝瓶口的可流量时,宝瓶口不能通过的水,主要从飞沙堰泄出,而且旋流所泛起的泥沙也就从飞沙堰一齐流出去。“飞沙”二字的意思就在于不仅溢洪还能排沙。

  测量资料表明,内江流量越大,飞沙堰的泄洪能力越强。特大洪水时,从鱼嘴分进内江总干渠的流量可达宝瓶口流量的四倍。75%的内江水可从这里泄出。当枯水季节,水位低于飞沙堰时,它便成了一道天然节制闸,自动失去了泄洪功能,保证了成都*原的灌溉。资料还表明,在飞沙堰第二次利用弯道流体力学原理,排走江水含沙量的约15%。鱼嘴已排沙80%,流向成都*原的水流含沙量就只占5%左右了。

  宝瓶口

  宝瓶口是都江堰系统工程的关键环节。宝瓶口是内江水进入成都*原的咽喉,犹如瓶口一样,严格控制着江水进人成都*原的流量,当宝瓶口的进水量饱和(约700立方米/秒)后,无论岷江发生多大的洪水,宝瓶口也拒之“口”外,概不容纳。这种稳定的进水量,对成都*原的农业、灌溉、防洪、运输等都产生了特大效益。

  宝瓶口旁的这小山叫离堆。

  选择在宝瓶口位置开凿离堆是极其科学的。它使内江水经过一段流程后水势便于控制,水质进一步澄清,然后被迎面独立的离堆顶托江水,创造了飞沙堰泄洪排沙的功能和宝瓶口的瓶颈效用。保证了成都*原的防洪和灌溉。所以说,在宝瓶口位置开凿离堆,决定了整个渠首工程的布局。两千多年前的李冰能利用岷江和玉垒山的山形水势,设计出这样妙绝古今的水利枢纽工程,是何等的了不起!都江堰所展示的我国古代水利科学水*,难道不值得我们为之感到自豪,感到振奋吗!

  离堆公园

  从飞沙堰前行是离堆公园。

  离堆公园是都江堰的市内入口,也是市区最美丽的园林,奇花异木、盆景艺术、丛林幽径、处处让人留连。其中有两处我认为是必去之地,那就是伏龙观和新辟的文物陈列馆。

  伏龙观就建在离堆上,因“二郎擒孽龙”的神话而得名。伏龙观的前身名叫“范贤馆”,始建于公元4世纪,是纪念成汉时(公元302—347年)青城山天师道首领、天地太师西山侯——范长生而建。因范长生被人称为“范贤”,这馆因之而命名为“范贤馆”,五代十国时,李冰先后受封为“大安王”和“应圣灵感王”,在此修李公祠。又因宋代民间传说的二郎伏龙,最后定名“伏龙观”。

  走上四十二级台阶后,便可见右方的一碑“离堆”。抬头看右前方的山头,那便是玉垒山,李冰当时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时,首先开玉垒山,引水灌田,便使玉垒山的主峰和我们脚下的这块山丘分隔开了,形成了一个孤立的小山堆,这便是离堆的由来。左侧并排立着11块石碑,依次为“神禹峋嵝碑”,“道都符碑”和“佛教梵文碑”,意在借助儒、释、道三教的神力以镇水,通称“镇水碑”。也有说镇水碑不是镇水,而是镇压下面的孽龙的。孽龙若没有上面碑的神力镇压,便又会兴风作浪。

  伏龙观前殿,供奉的是李冰神像。神像是东汉末年(168年)石刻像,像高2.9米,重4.5吨。于1974年修建外江江闸才从河床中捞出来。因石像卧在江中,胸前文字清晰可见。中间有文:“故蜀郡李府君讳冰”,两袖有文:“建宁元年闰月戊申朔二十五日都水尹龙、长陈壹造三神石人镇水万世焉”这段文字表明,此石刻像雕刻时间是东汉灵帝建宁元年(168年)闰三月二十五日,迄今已有1800多年了。

  都水是东汉郡府管理水利的行政部门。是郡太守府的椽史,他代表郡太守常住都水官府。旁边这尊缺头人像大概就是当时的都水,由于岷江中上游沙石含量大,头给撞毁了。他没有头,却依旧把当时的治水工具“锸”握得紧紧的,足以证明他治水的决心与信心。在那时,官员们腰间的绶带分别代表他们官位的大小,他腰间绶带并不长,反映了他在当时的官位并不大。据推测,他的官位相当于现在都江堰管理局局长。

  前殿的另一侧,陈列着都江堰市出土的汉墓石刻,其中有石俑(有趣的是,他手中所持的工具也是“锸”)、石马(个头矮壮矫健的川马)以及石刻水塘。眼前的石人石马是汉代仿李冰治水时留下的文物雕凿成的。古*载,造石俑放入内江江心,在淘滩的时候,以石人(马)为标准,低不过足踝,高不过肩,以保证岷江江水既造福于民、灌溉良田,又避免水量过大造成成都*原水灾。当然,在后来以卧铁代替石人石马,石人石马便成古迹了。

  石刻水塘展现了建都江堰后,农田自流灌溉的繁荣景象和庄园主的生活。要请大家注意的是石刻水塘之间的凹槽,这些凹槽中间是一些闸,这些闸用于控制田间进水量,如实反映了都江堰的“自流灌溉”,是与水利相关的汉代石刻艺术瑰宝。

  沿着天井的石阶进入中殿,原名铁佛殿,现为文物陈列室,展示有关李冰修建都江堰的文物、文献和中外嘉宾在伏龙观的留影和题词。

  后殿原名玉皇殿。殿四周均有回廊,视野开阔,移步换景,山光水色令人陶醉。左侧开阔处有一亭子,名“观澜亭”,在这里可见内外江奔腾呼啸,脚下的离堆此时更显出“中流砥柱”的气势。

  离堆是当年李冰在此处开凿的一个引水口。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国,还没有火药,而且铁器的使用也较落后,这玉垒山又属子母岩(砾岩沉积岩),结构十分坚固,要人工开凿缺口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人们的智慧是无穷的。于是想到了用“火攻”的方法,先用柴火焚烧岩石,使之炽热,然后浇水醋。凿去一层,再烧一层,如此反复进行,终于在八年后,开了—个宽20M、高40M、长80M的缺口,这口子使玉垒山分出了离堆,也建成了宝瓶口。据传,在开凿宝瓶口时,李冰不仅身先士卒,奋勇当先,同时李冰的女儿“冰儿”也为之英勇献身。当宝瓶口还差最后一层岩墙就可打开时,每人都知道开这层岩墙的人便必死无疑。“冰儿”却毅然要求去,宝瓶口凿开了,可“冰儿”却被滚滚的江流吞食了,人们说她死后羽化成仙,神灵便附在玉垒山上,从远处便可见“冰儿”安祥地仰卧在玉垒山,日日夜夜地守护着这千年古堰。

  现在,我们原路走出伏龙观,去参观都江堰文物陈列馆,里面关于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大量史料,将加深你对古堰的认识。陈列馆关于青城山等地的资料,会使你对都江堰市丰富的旅游资源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

都江堰导游词2

  欢迎各位来到都江堰市游览。现在我们的车正经过宽敞*直的幸福大道转上玉垒山公路,去参观闻名中外的都江堰景区。

  大家从成都来,都看到沿途纵横交错的河渠,奔涌着盈盈清水,流淌进远*碧绿的田畴,那就是都江古堰的灌渠。两千多年以来,古堰把滔滔东泻的岷江水引到广袤的成都*原,造就出“天府之国”的富饶和美丽。

  在此以前,由于成都*原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从高山连绵的松茂峡谷中汹涌而下的浩荡岷江,一到涨水季节,总是顺地势四下漫流,常常给*原生息的远古生灵带来可怕的洪涝灾难。后来经过距今大约三千年前的鳖灵治水,才使这片土地初步得到*安。鳖灵的巨大功绩,使蜀王杜宇把王位让给了他,成为开明王朝的第一位蜀王。

  而真正把岷江引进*原,缔造了“益州天府”的大功臣,则是公元前三世纪的蜀郡太守李冰。是他带领人民群众建造了举世无双的都江堰工程,非常科学地实现了导江、防洪、引流灌溉的一系列功效。其后,由于都江堰水利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设置专门的官员管理,前后有不少为政高明的管理者,又在管理和维护中不断地将积累的经验变成规范性的典章制度,使都江堰历经两千多年一直发挥着巨大的水利功能。因此,说都江堰是孕育出四川天府的第一奇功,闪射出中华民族智慧之光的典范,是毫不夸张的。新*成立以来,都江堰可说是古堰逢春,灌溉面积已由建国时的200万亩扩展到1000多万亩。都江堰能有此千古长效的伟大功能的奥秘所在。

  我想这也是各位今天游览的目的吧!现在,我们走上了景区公路,沿途森林夹道,空气清新,使大家的旅游有了更好的心情。我们从观景楼往下游览。

  都江堰鸟瞰

  站在楼台的敞廊上远看都江堰的水利工程,可以看见岷江从山里滚滚而来,在拐弯处被一条像鱼头的长坝一分为二,堤坝这边的江水顺玉垒山脚流到一座孤立的山头前,堤坎矮下去了,而水流都靠着山这边走向远方,这就是都江堰的渠首工程。长堤的头部叫鱼咀,堤尾矮下去那段叫飞沙堰,孤立的山头和玉垒山之间的水道叫宝瓶口。鱼咀、飞沙堰、宝瓶口是都江堰的三大主体工程,鱼咀用于分水,让灌溉的水进内江,多余的水走外江;飞沙堰用于溢洪排沙;宝瓶口用于引流入渠。就是这三部份工程的巧妙配合,奠定了都江堰千古长存的“不坏金身”。今天我们看起来,它们是那样的简单。甚至觉得*凡。其实正印证了—句“伟大出于*凡”的格言。都江堰渠首工程蕴涵着极大的科学性,其设计和建造所体现的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的水*之高,即使是二千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可以称之为最高水*的成就。等一会我们到了现场再作详细介绍。指物说理,可能比较容易说明白一些。现在我们去看二王庙。

  二王庙

  二王庙座落于玉垒山麓,是纪念都江堰修建者李冰父子的庙宇。这座庙宇原是纪念蜀王杜宇的“望帝祠”;南北朝时迁“望帝祠”于郫县后,为表达对李冰父子功德的崇敬之意,后来这里就被更名为“崇德庙”;宋朝,由于李冰父子相继被救封为王,便改崇德庙为“王庙”;到了清代,才正式定名为“二王庙”。

  二王庙的建筑有五大特点:一是占地少,仅10072*方米;二是建筑密度高,达到60%;三是不强调中轴对称,这与大多数*古建筑的基本特点相悖;四是上下高差大,有63米;五是规模宏大,布局严谨,令人赏心悦目,这五大建筑特点我们将边参观边体味。

  我们从二王庙的后山往下走,经过存放商代古木和供奉元朝地方官吉当普的亭阁。穿过有两株“仙人松”的庭院,就到达庙宇的文物陈列室。在这里有我国两位著名画师的真迹镌刻在石碑上,他们的名字可谓是家喻户晓,要问是哪两位?其实不用我在这里多说,大家一看画就知道了,这仕女图是张大千先生画的,这奔马自是徐悲鸿的杰作。大家再看左边的这个碑,谁能认出这是什么字? ——这本来也不是字,是用来降魔镇妖的道符,也难怪大家和我一样“一字不识”。

  与陈列室*行是二王庙后殿,现在塑的是李冰夫妇的神像。由于李冰父子的丰功伟绩,后人早已将他们神化了。我们在二王庙中参观,自然知道二王是指李冰父子,但我们却见不到李冰儿子李二郎的塑像。“二郎”是神话中与李冰关系最密切的一人。这个角色的出现,把李冰神话的故事情节又推进一个新阶段。但史书从未介绍过李冰儿子,所以李二郎只不过是个传说中的人物。我们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有人崇拜,有人崇拜拿破仑,有人则祟拜刘德华,当时的人却非常崇拜李冰。偶像又都应该是完美的,李冰没有儿子,在封建时代有这么一句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李冰倍受蜀人尊敬和崇拜,自然人们都希望他有一个英雄的儿子,能替他传宗接代,李二郎这个人物也就由此而产生了。

  李二郎这个人物的原型可能是跟随李冰一起治水的年青人。李二郎代表的不是真有这个人,也不仅是治水的年青人。而是代表了所有和李冰一起治水的堰工的形象。

  大殿就是李冰殿。大家知道,战国时期是一个产生杰出人物的时代。比如墨家墨子,法家的韩非子,儒家的孟子等等。李冰也是这个时代的杰出人物,诸子百家也应有水利家的一*之地。李冰是一名政治家,更是一名杰出的水利科学家。

  李冰是先秦时期的蜀郡守,相当于现在四川省*的职位,但蜀郡当时所管辖的区域比现在的四川要小。李冰一方面因为一心为民办实事,多才能干,治蜀有方,受到秦王的信任;另一方面,他信任群众,依靠群众,用比较现代的话来说,便是“走群众路线”,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只有处理好对上和对下的关系,他才能任职四十年,办了许多实事造福于民,所以承认李冰是一位伟大水利专家的同时,我们必须得承认,他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在这尊塑像中,李冰儒雅仁厚、勤于政务的风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

  李冰殿是一座四合院式建筑,殿的对面是戏楼。戏楼顾名思义就是唱戏的地方,不过这戏不是唱给凡人看的,而是唱给已被供奉为川主神的李冰看的。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这天,是二王庙庙会,明清时代,每到这一天,这里都要唱戏,人们赶庙会敬神、祈福、看戏,甚为热闹。1992年后,赶庙会的风俗又重新恢复。

  这座塔是“字库”,烧纸钱的地方。农历六月二十四庙会的这一天,这里总是热闹非凡,人们会把纸、钱一些歌颂或赞扬李冰的字、画从底层塞入燃烧,塔心中空,青烟直上,塔尖有两只蛤蟆,大家看清楚了没有?烟就从蛤蟆嘴中冲出,直上云霄,这样天上的李冰就可以知道人们对他的评价了。从戏台下面走出大门,一条高陡的石阶梯,把庙宇显得巍峨耸高,返身上看,这隶书“二王庙”匾额,为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冯玉祥将军来都江堰时写的,在这里拍照较有纪念意义。

  再往下走,林荫深深的阶梯旁,摩崖雕刻着历代积累的都江堰维修治理的经验总结,字句精炼,涵义准确,很有科学价值。比如:这是岁修都江堰的“六字诀”——深淘滩、低作堰。“低作堰”是说飞沙堰不能加高,这“深淘滩”的“滩”指的是凤栖窝(也就是飞沙堰对面淤起的浅滩)的一段河床,在每年枯水季年节岁修清淤时,要深淘。深到什么程度呢?最早水下埋的是三个石人马,以前以涨水不过肩部,水枯时不低于人的足部为标准。现今淘滩,以看到四根卧铁为标准,这四根卧铁分别是明、清和民国时期以及**后的九十年代埋下的,只要看见四根卧铁就行了,淘得过深,宝瓶口进水量偏大,会造成涝灾;淘得过浅,水量不足,难以灌溉。

  这边的“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称为八字格言,是治理岷江和解决灌区输水及疏通排洪河道的方法,也可以说是一切治理疏浚河道的通则。“遇湾截角”指岁修时遇河流弯道,在凸岸截去锐角,减缓冲势,使其顺直一些,减轻主流对河岸的冲刷,“逢正抽心”就是遇到顺直的河段或河道叉沟很多时,应当把河床中间部位淘深一些,达到主流集中的目的,使江水“安流顺轨”,避免泛流毁岸、淹毁农田。石刻的经验还有很多,有的我们在游览中再作解释。

  前面这小楼叫“乐楼”,是清代典型的仿道教建筑,每逢清明节放水,要举行隆重的“放水典礼”,成都的大官员来时,这里就奏乐迎接。乐楼的雕塑和装饰非常精美,通过谐音、会意或直书其字等方法,反映了道教中讲究清静无为的修炼和吉祥如意、健体长生,羽化登仙等题材。色调上给人以亲切、明快、素雅、安祥之感。乐楼左、右两边分别塑的是汉代的文翁和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他们都是发展和保护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功臣。文翁穿湔江以灌田,诸葛亮派马超率一千二百名士兵保护都江堰。

  安澜桥

  走出二王庙,看到的就是都江堰,也就是岷江的内江,架在江上的铁索桥,就是著名的安澜桥。请大家随我过桥去鱼咀参观。

  安澜桥是我国著名的五大古桥之一,全长320米。最早称绳桥或竹藤桥,这与它修建的材料有关。到了宋代,改称“评事桥”,明朝末年毁于战火。清嘉庆八年(1803),何先德夫妇倡议修建竹索桥,以木板为桥面,旁设扶栏,*行人可安渡狂澜,故更名“安澜桥”;民间为纪念何氏夫妇,又称之为“夫妻桥”。它是沟通内、外江*的交通要道。

  桥的原址本来在鱼嘴处,1974年因兴建外江水闸,经*批准,将索桥下移了—百多米,改用钢索建造。索桥是我国古代人民为征服高山峡谷,急流险滩,利用本地竹木资源创建的悬空过渡桥梁形式之一,是世界索桥建筑的典范。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过这晃晃悠悠的桥,去体味如履簿冰的感觉吧,过索桥可是游都江堰最有乐趣的项目之一呵!

  鱼咀

  大家已经知道,鱼咀是都江堰工程的主体部分。站在鱼咀的坝口,看岷江迎面而来,经鱼咀一隔分为两股,即外江和内江。鱼咀就是分水堤的头,为什么要修在这里呢?起多大作用呢?这就要回到二王庙石崖上刻的“分四六、*潦旱”的两句话上了。

  鱼咀主要起分水作用。李冰修建鱼嘴,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了韩家坝的稳固性和分水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加工而成,事半功倍,用形似鱼嘴的堤坝,把岷江水一分为二,分为内江和外江。由于这段河道的河床外高内低,再加上正有一个弯道,所以鱼咀分水后在春耕季节江水流量较小时,主流就有约六成的水进入内江,首先保证了成都*原的农业灌溉用水。洪水季节,流量急增,水位大幅度提高,水势受河床弯道的制约明显减少,再由于外江一侧江面较宽,内江—侧江面较窄,内江的流量会自动低于外江,进水约四成,这样又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成都*原的防洪难题。这种功用便是都江堰三字经中所说的“分四六、*潦旱”。

  鱼嘴还具有一定的排沙排石功能;岷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之—,它发源于我省松潘县境内,全长760公里,源头至此约340公里,基本上算中上游,每年大量的沙石顺流而下,根据弯道环流原理,江水在弯道产生的漩流,会将下层的沙石卷到水流上层,大部分便自动被带入外江一边而不进内江。鱼嘴正处于“正面取水”“侧面排沙”的理想位置。80%的沙石从这里排走,大大减少了内江淤塞之害。

  现在的鱼咀已是钢筋混凝土建筑,在从前它可是土石做基,用卵石竹笼护堤。就是用川西盛产的竹子编成长长的竹笼横置坝边,里边塞满河边冲积的卵石,一笼接一笼,一层接一层,造成了坚固耐冲又不积水的堤坝。就地取材,方法简易而效果极好。

  紧接鱼咀的这道长堤叫金刚堤,每年内江淘河起来的泥沙就用来堆积加固堤坝,既保证内江护岸,又解决了泥沙的出路,这就是岁修“三字经”上说的“挖河沙,堆堤岸”。

  飞沙堰

  金刚堤尽头处成了一个斜坡,然后是一道矮坝,这就是飞沙堰了。

  飞沙堰,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第二个主体工程,这堰修在离堆之侧,是一道低坝,堰顶距河床仅2.15米。它的主要功能是为内江泄洪排沙。从鱼嘴分进的内江水,被离堆一顶,自然旋流起来,每当夏秋之季水流量大于宝瓶口的可流量时,宝瓶口不能通过的水,主要从飞沙堰泄出,而且旋流所泛起的泥沙也就从飞沙堰一齐流出去。“飞沙”二字的意思就在于不仅溢洪还能排沙。

  测量资料表明,内江流量越大,飞沙堰的泄洪能力越强。特大洪水时,从鱼嘴分进内江总干渠的流量可达宝瓶口流量的四倍。75%的内江水可从这里泄出。当枯水季节,水位低于飞沙堰时,它便成了一道天然节制闸,自动失去了泄洪功能,保证了成都*原的灌溉。资料还表明,在飞沙堰第二次利用弯道流体力学原理,排走江水含沙量的约15%。鱼嘴已排沙80%,流向成都*原的水流含沙量就只占5%左右了。

  宝瓶口

  宝瓶口是都江堰系统工程的关键环节。宝瓶口是内江水进入成都*原的咽喉,犹如瓶口一样,严格控制着江水进人成都*原的流量,当宝瓶口的进水量饱和(约700立方米/秒)后,无论岷江发生多大的洪水,宝瓶口也拒之“口”外,概不容纳。这种稳定的进水量,对成都*原的农业、灌溉、防洪、运输等都产生了特大效益。

  宝瓶口旁的这小山叫离堆。

  选择在宝瓶口位置开凿离堆是极其科学的。它使内江水经过一段流程后水势便于控制,水质进一步澄清,然后被迎面独立的离堆顶托江水,创造了飞沙堰泄洪排沙的功能和宝瓶口的瓶颈效用。保证了成都*原的防洪和灌溉。所以说,在宝瓶口位置开凿离堆,决定了整个渠首工程的布局。两千多年前的李冰能利用岷江和玉垒山的山形水势,设计出这样妙绝古今的水利枢纽工程,是何等的了不起!都江堰所展示的我国古代水利科学水*,难道不值得我们为之感到自豪,感到振奋吗!

  离堆公园

  从飞沙堰前行是离堆公园。

  离堆公园是都江堰的市内入口,也是市区最美丽的园林,奇花异木、盆景艺术、丛林幽径、处处让人留连。其中有两处我认为是必去之地,那就是伏龙观和新辟的文物陈列馆。

  伏龙观就建在离堆上,因“二郎擒孽龙”的神话而得名。伏龙观的前身名叫“范贤馆”,始建于公元4世纪,是纪念成汉时(公元302—347年)青城山天师道首领、天地太师西山侯——范长生而建。因范长生被人称为“范贤”,这馆因之而命名为“范贤馆”,五代十国时,李冰先后受封为“大安王”和“应圣灵感王”,在此修李公祠。又因宋代民间传说的二郎伏龙,最后定名“伏龙观”。

  走上四十二级台阶后,便可见右方的一碑“离堆”。抬头看右前方的山头,那便是玉垒山,李冰当时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时,首先开玉垒山,引水灌田,便使玉垒山的主峰和我们脚下的这块山丘分隔开了,形成了一个孤立的小山堆,这便是离堆的由来。左侧并排立着11块石碑,依次为“神禹峋嵝碑”,“道都符碑”和“佛教梵文碑”,意在借助儒、释、道三教的神力以镇水,通称“镇水碑”。也有说镇水碑不是镇水,而是镇压下面的孽龙的。孽龙若没有上面碑的神力镇压,便又会兴风作浪。

  伏龙观前殿,供奉的是李冰神像。神像是东汉末年(168年)石刻像,像高2.9米,重4.5吨。于1974年修建外江江闸才从河床中捞出来。因石像卧在江中,胸前文字清晰可见。中间有文:“故蜀郡李府君讳冰”,两袖有文:“建宁元年闰月戊申朔二十五日都水尹龙、长陈壹造三神石人镇水万世焉”这段文字表明,此石刻像雕刻时间是东汉灵帝建宁元年(168年)闰三月二十五日,迄今已有1800多年了。

  都水是东汉郡府管理水利的行政部门。是郡太守府的椽史,他代表郡太守常住都水官府。旁边这尊缺头人像大概就是当时的都水,由于岷江中上游沙石含量大,头给撞毁了。他没有头,却依旧把当时的治水工具“锸”握得紧紧的,足以证明他治水的决心与信心。在那时,官员们腰间的绶带分别代表他们官位的大小,他腰间绶带并不长,反映了他在当时的官位并不大。据推测,他的官位相当于现在都江堰管理局局长。

  前殿的另一侧,陈列着都江堰市出土的汉墓石刻,其中有石俑(有趣的是,他手中所持的工具也是“锸”)、石马(个头矮壮矫健的川马)以及石刻水塘。眼前的石人石马是汉代仿李冰治水时留下的文物雕凿成的。古*载,造石俑放入内江江心,在淘滩的时候,以石人(马)为标准,低不过足踝,高不过肩,以保证岷江江水既造福于民、灌溉良田,又避免水量过大造成成都*原水灾。当然,在后来以卧铁代替石人石马,石人石马便成古迹了。

  石刻水塘展现了建都江堰后,农田自流灌溉的繁荣景象和庄园主的生活。要请大家注意的是石刻水塘之间的凹槽,这些凹槽中间是一些闸,这些闸用于控制田间进水量,如实反映了都江堰的“自流灌溉”,是与水利相关的汉代石刻艺术瑰宝。

  沿着天井的石阶进入中殿,原名铁佛殿,现为文物陈列室,展示有关李冰修建都江堰的文物、文献和中外嘉宾在伏龙观的留影和题词。

  后殿原名玉皇殿。殿四周均有回廊,视野开阔,移步换景,山光水色令人陶醉。左侧开阔处有一亭子,名“观澜亭”,在这里可见内外江奔腾呼啸,脚下的离堆此时更显出“中流砥柱”的气势。

  离堆是当年李冰在此处开凿的一个引水口。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国,还没有火药,而且铁器的使用也较落后,这玉垒山又属子母岩(砾岩沉积岩),结构十分坚固,要人工开凿缺口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人们的智慧是无穷的。于是想到了用“火攻”的方法,先用柴火焚烧岩石,使之炽热,然后浇水醋。凿去一层,再烧一层,如此反复进行,终于在八年后,开了—个宽20M、高40M、长80M的缺口,这口子使玉垒山分出了离堆,也建成了宝瓶口。据传,在开凿宝瓶口时,李冰不仅身先士卒,奋勇当先,同时李冰的女儿“冰儿”也为之英勇献身。当宝瓶口还差最后一层岩墙就可打开时,每人都知道开这层岩墙的人便必死无疑。“冰儿”却毅然要求去,宝瓶口凿开了,可“冰儿”却被滚滚的江流吞食了,人们说她死后羽化成仙,神灵便附在玉垒山上,从远处便可见“冰儿”安祥地仰卧在玉垒山,日日夜夜地守护着这千年古堰。

  现在,我们原路走出伏龙观,去参观都江堰文物陈列馆,里面关于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大量史料,将加深你对古堰的认识。陈列馆关于青城山等地的资料,会使你对都江堰市丰富的旅游资源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

都江堰导游词3

  都江堰(Dujiang yàn),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是*古代建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四川著名的旅游胜地。通常认为,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于前256年左右修建的,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都江堰被*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2000年都江堰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2007年5月8日,成都市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令人流连忘返。

  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是全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伟大的“生态工程”。开创了*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标志着*水利史进人了一个新阶段,在世界水利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章。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划时代的杰作。都江堰水利工程。历经2260年而不衰,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它是*古代历史上最成功的水利杰作,更是古代水利工程沿用至今,“古为今用”、硕果仅存的奇观。与之兴建时间大致相同的古埃及和古巴比仑的灌溉系统,以及*陕西的郑国渠和广西的灵渠,都因沧海变迁和时间的推移,或湮没、或失效,唯有都江堰独树一帜,有兴建源远流长,至今还滋润着天府之国的万顷良田。都江堰它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它最伟大之处是建堰2250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

都江堰导游词4

  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原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四川的经济文化有很大发展。其最伟大之处是建堰两千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调统一。

  都江堰渠首枢纽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三者有机配合,相互制约,协调运行,引水灌田,分洪减灾,具有“分四六,*潦旱”的功效。

都江堰导游词5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来到都江堰景区。都江堰位于都江堰市西侧的岷江上,距离成都约56km。在游览前,我先交代一下注意事项:在游览时,请大家保管好自己随身物品。同时,请大家爱护景区环境,紧跟团队,避免走失。我们今天的游览路线是从秦堰楼下去,依次参观二王庙、安澜索桥、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离堆,最后在大门口集合。整个行程大约需要两个小时。现在请跟随我的脚步,进入景区游览。

  都江堰修建于公元前256年的秦昭王时期,是蜀首相李冰父子率领民众修建的。花费了大约20年,才修建完成。距今天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是世界上年代最久远,依然发挥巨大功效的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水利工程。难怪余秋雨先生会说“我以为*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了”。而这激动人心的工程是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组成的。接下来,我就一一为大家解读三大工程是怎么发挥其巨大作用的。随着我手指的方向看去,这就是都江堰的第一大工程——鱼嘴。它形如鱼的嘴巴,因此得名为鱼嘴。现在我们站在鱼嘴的坝口,看岷江汹涌而来,经鱼嘴一分为两股,即内江和外江。外江继续担任主河床的作用,内江为都江堰新建的引水渠。李冰特别将内江河床的深度修的低于外江三尺三,又将外江河床的宽度修的宽于内江河床九丈九。加上这里是一个弯道,在春耕水流量小的时候,主流就有约六成的水进入内江,保证了成都*原的灌溉用水。洪水季节,流量急增,水位大幅提高,水势受河道弯曲的制约明显减少,再由于外江一侧江面较宽,内江一侧江面较窄,内江的流量会自动低于外江,进水约四成,这样又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程度*原的防洪难题。这种功用便是都江堰三字经中所说的“分四六,*旱涝”。

  另外,鱼嘴还具有一定的排沙排石功能。岷江落差很大,上有水流湍急,所以,有大量的沙石顺流而下,根据弯道环流远理,江水在弯道产生的旋流,会将下层的沙石卷到水流的上层,大部分便自动被带入外江。鱼嘴正是出于“正面去水”“侧面排沙”的理想位置。所以80%的沙石从这里排走,大大减少了内江淤塞之害,我们不得不佩服李冰选址的准确。我们现在看到的鱼嘴已经是钢筋混凝土建筑,那么在从前是用什么材料建成的呢?在从前它可是用土石作基,用卵石竹笼护堤。人们就地取材,把川西的竹子,编成长长的竹笼横放在坝边,在里面塞满河边冲击的的卵石,一笼接一笼,一层接一层,筑成了坚固耐冲又不积水的堤坝。这种方法简易而效果极好。5.12大地震后,鱼嘴出现了多处裂缝,到如今鱼嘴上被修复的痕迹还清晰可见,它也因为裂缝而成为大家最关心的景点。

  总的来说,鱼嘴可以用一个巧字来形容,位置选的巧,分水分的巧,排沙排石排的巧。当然,仅有鱼嘴是不够的,三大工程是相互依存,共为体系的。那接下来,我们就去参观下一处工程——飞沙堰泄洪道。

都江堰导游词6

  欢迎大家来到世界盛名的都江堰景区,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员何贤凤;大家可以叫我小何;来到都江堰景区想必大家都感受到了都江堰清新的空气了吧!所以说都江堰市是成都的后花园了,而这后花园中又隐藏着一个“园中之园”,

  它就是今天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了,我想各位游客都是这项水利工程最大的受益者吧!进入到都江堰景区,我们现在的位置是“离堆公园”。离堆公园占地90余亩,于1932年建成。为什么要叫做“离堆”公园呢?就让我们在接下来的游览中找寻答案吧!在离堆公园中有一个“伏龙观”,为什么要取名伏龙观呢?原来这其中还有一个传说,话说当年李冰在治水前,岷江有一条孽龙,兴妖作怪。为爱百姓,李冰便派李二郎与孽龙大战,最后孽龙大败,逃亡到青城山的王婆岩;李二郎随即追赶上去,在黎山老母的帮助下降服了孽龙。于是李二郎将孽龙永远锁在离堆下的深潭里,后来人们便修建起了这座“伏龙观”,以此镇守孽龙。传说终归是传说,还是让我们来真正了解一下宝瓶口的开凿吧!为什么要叫做宝瓶口呢?因为它形如“宝瓶”,而且又是岷江水进入成都*原的咽喉,可以说,从这里流出的岷江水都是最宝贵的财富了。那就让我们一起去游览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吧!

  来到宝瓶亭,下面看到的就是宝瓶口了,作为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三大主体工程之一,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引流入渠。我想大家一定和很困惑这个口子是怎样开凿出来的?那就让我们一起回到2220年前吧,当时开凿玉垒山,打开宝瓶口才能把岷江水引入成都*原,李冰很困扰这个问题。因为玉垒山全是砾岩,相当坚固。那时候秦国没有炸药,即使有铁器,硬度也不够啊!怎么办呢?突然有一天李冰见一老农在烧石灰,顿时来了灵感。于是趁热打铁,带上民夫,先用柴火烧岩石,再浇上冰冷的岷江水,只听到“噼里啪啦”的声音,岩石表层就开始破裂了。就这样,用了整整八年时间,开凿了一个宽20米,高40米,长80米的口子;而被开凿的山丘原本是“玉垒山”的一部分,由于宝瓶口的阻隔,形成一座“离堆”。经历史演变,成为了今天的“离堆公园”现在我们都知道离堆公园的来历了吧,游客朋友们你们猜到了吗?。

  宝瓶口是内江水进入成都*原的咽喉,严格控制着水量。无论岷江发生多大的洪水宝瓶口都拒之“口”外。这种稳定的水量,对成都*原的农业、灌溉、防洪、

  运输都产生了特大效益。我们是不是应该为这样的水利工程而感到自豪呢?我们现在的位置是宝瓶亭之上,接下来我们将游览的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另外两个主体工程。有谁知道是哪两大水利工程吗?咱们举手示意!好的!这位游客朋友给出了答案,就是飞沙堰和鱼嘴。还是要给这位朋友一点奖励呢!恩!就奖励他今晚多吃一碗饭,大家说好不好!

  那么,飞沙堰和鱼嘴在都江堰水利工程中又分别发挥着什么作用呢?那就让我将在接下来在行程中给大家娓娓道来吧。

  相信通过接下来的游览你们一定会对李冰的智慧所折服,也一定会对李冰的治水精神而赞叹不已。

  各位评委老师,今天我的讲解就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都江堰导游词7

  都江堰市(原灌县)介于北纬30°44′—31°22,东京103°25′-—103°47′之间,东西宽54公里,南北长68公里,幅员1211*方公里。位于成都*原西北边缘,东南距成都市48公里。辖12镇16个乡、2个开发区和9个街道管委会。总人55万人。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地、*原、水域面积大体为6:3:1。都江堰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空气清新,气候宜人。 都江堰市始建于蜀汉,有着20xx多年的悠久历史,因地处都江堰首,当时故名灌县,1988年5月,经*批准撤销灌县设立都江堰市,1994年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都江堰市是一座新兴的中等工业旅游城市。

  目前,该市已初步建成电力、机械、化工、食品等支柱产业。旅游业也是都江堰市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都江堰水利工程、青城后山、龙池“三区”、灵岩寺都是国内和世界知名的景区。在四川省经济综合评价十强县中都江堰市位列第五。

  都江堰市因堰而闻名,境内闻名世界的最古老的水利工程都江堰,被誉为“活的水利博物馆”、“水文化摇篮”,是*和世界水利史上的奇珍。奔流不息的岷江水分成密如蛛网的灌溉渠系成为天府之国的生命之源,千百年来一直被誉为镶嵌在锦秀天府的一颗明珠,享有“天府之源”的美称。

都江堰导游词8

  世界文化遗产地——都江堰景区位于首批*优秀旅游城市都江堰市城西,距四川省会成都市仅30分钟车程,双流国际机场58公里,交通十分便捷。景区地处内陆亚热带地区,年*均气温15.2℃,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水质、空气都达到国际标准,全年均适宜旅游。

  景区面积为220公顷,核心游览面积120公顷,是由离堆古园、都江堰渠首工程、二王庙、玉垒山、松茂古道等20多个重要景点串联成的旅游环线。独特的地理条件和生态环境造就了都江堰山、水、城、林、堰、桥融为一体的独特风光,具有极强的观赏性、生态性、特色性。

  〔清溪园〕由于园中的美景是以清澈的岷江水为主线来串缀,因此称它为清溪园。清溪园占地约8000*方米,园林建筑风格取材于川西民居,造园手法以水生景,清泉在岷江特有的各色卵石的映衬下,凸显出浓浓的野趣。透过照壁的漏框,我们可以看见览秀亭屹于小山之上,山间溪流潺潺而下,使画面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同时也使这里成为整个园林的组景中心,我们眼前的这些盆景,有全国罕见的上千年的树桩盆景,也有再现巴山蜀水幽、险、雄、秀自然风貌的山水盆景。

  园中最著名的树叫紫薇佛掌,紫薇树在民间一直是吉祥的象征。看它象不象如来佛祖的手掌,它历经沧桑,阅尽世间万象,是一件活的文物。您向它祈祷或许会带给你好运。这就是园内镇园三宝之一的紫薇花瓶,已经有13*花经》中有专门介绍。

  园中镇园三宝之一的紫薇屏风,它制作于明末清初,是用紫薇、银薇、翠薇三件花木编制而成。其大胆的想象,独特的构思,在全国尚属首例。它取意于古园林建筑中园门造型,虚实相间,既美观又实用,盘扎艺术大气而精巧,显示了园艺师精湛的技艺。

  〔堰功道〕这条宽阔的大道,叫做堰功道。道旁屹立着十二位堰功人物。都江堰水利工程已经有两千两百多年的历史了,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都江堰的社会功效与日俱增,这不仅要归功于李冰科学的选址、设计、施工,更要感谢从秦汉以来的历代驻川官吏和有识之士对都江堰的悉心维护。为了纪念治水先贤,都江堰人修建了这条长150米,宽14米的堰功道。左右分置了十二尊古朴凝重的青铜雕像。12尊青铜像分别代表了从秦汉时期——唐、宋、元、明、清历代各历史时期治水建堰功绩卓越的有功之臣,就是靠他们对都江堰水利工程不断的加固维修,才使都江堰至今青春常在。

  他们大部分是蜀地的最高行政长官,又是兴修水利的专家。作为一方的执政者,他们在深刻认识到水利对于农业、民生和社会稳定意义的同时,更是领悟了都江堰“道法自然”的科学观和以民为本的人文精神。他们当中的代表人物,就是诸葛亮。诸葛亮治蜀的一个大事是提倡农耕,要抓农耕,其中最大的一个事情是抓水利,抓水利最大的事情就是维护都江堰。在历史上诸葛亮第一次派了1200人长期驻守和维护都江堰工程,也是他第一次在都江堰设了专门管理都江堰工程的堰官。这个传统一直流传到后来。诸葛亮治蜀,政绩昭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受到了李冰治水精神的深刻启迪和影响。在成都*原,了解了水情就是了解了民情,治理了水情就是疏导了民心。而能够疏导的根本,就在于体察民情、了解民心、顺应民意。其疏导之法的精髓就在于:不是堵、不是围、不是截,而是导、而是开、而是放。

  伏龙观

  第二年在距李冰像出土南37米处又出土了一尊持锸石人像,可惜缺头残肩,背部被水冲蚀,石像宽衣重袖,双手持锸而立。通高1。85米,经考定为李冰石像题记中“造三神石人”中的一人。同年立于伏龙观大殿左侧。前殿的另一侧,陈列着都江堰市出土的汉墓石刻,其中有石俑、石马以及石刻水塘。眼前的石人石马是是汉代仿李冰治水时留下的文物雕凿成的。古*载,造石俑放入内江江心,在淘滩的时候,以石人(马)为标准,在保证岷江江水既造福于民、灌溉良田,又避免水量过大造成成都*原水灾。当然,在后来以卧铁代替石人石马,石人石马便成古迹。

  石刻水塘展现了建都江堰后,农田自流灌溉的繁荣景象和庄园主的生活。石刻水塘之间的凹槽,这些凹槽中间刻有水闸,其作用是控制田间进水量,如实反映了都江堰的“自流灌溉”,是与水利相关的汉代石刻艺术瑰宝。沿着天井的石阶进入中殿,中殿原名铁佛殿,现为文陈列室,这里展示的是有关李冰修建都江堰的文物、文献和中外嘉宾在伏龙观的留影和题词。后殿原名玉皇殿。殿四周均有回廊,视野开阔,移步换景,山光水色令人陶醉。左侧开阔处有一亭子,名“观澜亭”,在这里可见内外江奔腾呼啸,脚下的离堆此时更显出“中流砥柱”的气势。

  〔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不仅是*水利工程技术的伟大奇迹,也是世界水利工程的璀璨明珠。它的最伟大之处,乃是建堰2260多年仍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越来越大的效益。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造福人类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和谐统一,是全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伟大的“生态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堪称中华文明划时代的里程碑。

  公元前256年,秦蜀郡守李冰率民众历尽艰辛建成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至此,被洪水长久肆虐、蜀人几为鱼的川西泽国摇身一变,成为沃野千里、遍地桑麻、满目稻麦的“天府之国”。

  都江堰是世界公认的历史最悠久的无坝引水工程,它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象征。都江堰水利工程造就的天府之国,成为秦统一*强大的后方战略基地和大粮仓,它无可置疑地推进和加速了华夏文明的进程。

  造福万代的都江堰是一个庞大的水利系统工程。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岁月中,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如何更迭,都江堰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维修。它的水利网络逐渐扩大,目前已覆盖四川省36个县的1000多万亩良田,并向成都等数十座城市提供工业和生活用水,成为成都*原和川东北数千万人的生命之源。

  世界上最伟大的无坝引水工程都江堰,除了它下游密如蛛网极其庞大的灌溉水网河渠系统外,其主体部份为渠首三大工程: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引水口。鱼嘴分水堤,因形似鱼嘴而得名。分水堤位于渠首顶端,修筑在岷江弯道的中部,迎着古老的波涛,巧妙地将一条岷江剖为内外二江。内江是人工河,外江是岷江的天然河道,内江主要作用灌溉,外江则肩负着泄洪的重任。水流*缓的枯水期岷江六成水沿凹岸流入内江,外江占四成,水流湍急的洪水期,六成水在凸岸的反作用务下冲入外江,这就是治水三字经中所说的“分四六,*潦旱”。由此可见鱼嘴修建时的科学选址是何等奇妙。鱼嘴分水堤因长期面对洪水巨大的冲击力,所以修筑十分坚固,且世代维修,后人不敢有丝毫懈怠。

  在没有现代化工具的两千多年前,李冰率众人烧水浇岩石,用人工艰难地将一座山断开,形成了一个窄窄的进水口,进水口因形似瓶颈而得名“宝瓶口”。江面在这里由70米骤减为28米,滔滔江水经窄窄的进水口涌入宽阔的内江,逐渐形成密如蛛网的水系,灌溉着川西*原千里沃野。它是都江堰系统工程的关键环节之一。宝瓶口是内江水进入成都*原的咽喉,犹如瓶口一样,严格控制着进入成都*原的江水流量。这种稳定的进水量,对成都*原的农田灌溉,抗旱防洪,生活用水等都产生了特大效益。20x多年前的李冰能利用岷江和玉垒山的山形水势,设计出这样妙绝古今的水利枢纽工程。

  〔安澜桥〕安澜桥是我国著名的五大古桥之一,全长261米。最早称绳桥或竹藤、笮桥,这与它修建的材料有关。到了宋代,改称“评事桥”,明朝末年毁于战火。清嘉庆八年,何先德夫妇倡议修建竹索桥,以木板为桥面,旁设扶栏,*行人可安渡狂澜,故更名“安澜桥”;民间为纪念何氏夫妇,又称之为“夫妻桥”。它是沟通内、外江*的交通要道。桥的原址本来在鱼嘴处,1974年因兴建外江水闸,将索桥下移了100多米,改用钢索建造。索桥是我国古代人民为征服高山峡谷、急流险滩,利用本地竹木资源创建的悬空过渡桥梁形式之一,是世界索桥建筑的典范。

  〔二王庙〕二王庙坐落于玉垒山麓,是纪念都江堰修建者李冰父子的庙宇。这座庙宇原是纪念蜀王杜宇的“望帝祠”;南北朝时迁“望帝祠”于郫县,为表达对李冰父子功德的崇敬之意,后来这里就被更名为“崇德庙”;宋朝,由于李冰父子相继被敕封为王,便改崇德庙为“王庙”;到了清代,才正式定名为“二王庙”。二王庙的建筑有五大特点:一是依山随形占地少,仅10072*方米;二是建筑密度高,达到60%;三是不强调中轴对称,这与大多数*古建筑的基本特点相悖;四是上下高差大,有63米;五是规模宏大,布局严谨,令人赏心悦目。

  前面这小楼叫“乐楼”,是清代典型的仿道教建筑,每逢清明节放水,要举行隆重的“放水典礼”,成都的大官员来时,这里就奏乐迎接。乐楼的雕塑和装饰非常精美,通过谐音、会意或直书其字等方法,反映了道教中清静无为、吉祥如意、健体长生、羽化登仙等题材。色调上给人以亲切、明快、素雅、安祥之感。乐楼左、右两边分别塑的是汉代的文翁和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他们都是发展和保护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功臣。

  走上台阶,摩崖雕刻着历代积累的都江堰维修治理的经验,字句精练,含义准确,很有科学价值。比如:这是修都江堰的“六字诀”——深淘滩,低作堰。

  “低作堰”是说飞沙堰不能加高,这“深淘滩”的“滩”指的是凤栖窝的一段河床,在每年枯水季节岁修清淤时,要深淘。深到什么程度呢?最早水下埋的是三个石人马,以前以涨水不过肩部,水枯时不低于人的足部为标准。现今淘滩,以看到四根卧铁为标准,这四根卧铁分别是明、清和民国时期以及90年代埋下的,只要淘见四根卧铁就行了。淘得过深,宝瓶口进水量偏大,会造成涝灾;淘得过浅,水量不足,难以灌溉。

  大门里的“遇弯截角,逢正抽心”称为八字格言,是治理岷江和解决灌区输水及疏通排洪河道的方法,也可以说是一切治理疏浚河道的通则。“遇弯截角”指岁修时遇河流弯道,在凸岸截去锐角,减缓冲势,使其顺直一些,减轻主流对河岸的冲刷,“逢正抽心”就是遇到顺直的河段或河道汊沟很多时,应当把河床中间部位淘深一些,达到主流集中的目的,使江水“安流流轨”,避免泛流毁岸、淹毁农田。

  〔松茂古道〕又称茶马古道,或合起来称松茂茶马古道。是从今天的都江堰市为起点,至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为终点的一条古代交通要道。游人登上都江堰景区玉垒山的青石路面,还能依稀透过历史的厚重帷幕,想像这条古道的光荣与辉煌,凝望古旧的关隘、雉碟与城墙,领略历史赋予这条古道的重任。茶马古道早在距今1700多年前的三国蜀汉时期就已经开通。当时的茶马古道并非为贸易而开,主要是出于拓展疆域,便于军事行动的需要。到了唐代,松茂古道成了战略物资互换为主的战略交通要道。在四川,茶叶、布匹、铁器等内地物资在都江堰集中,组成几十上百匹的马帮,经松茂古道运往松潘。再把战马赶回都江堰。所以这条道成为了重要的“茶马古道”。

  〔都江堰清明放水节〕都江堰的清明放水节又称开水节,源于古代对水神的祭祀(清代就称为祀水),因秦时蜀郡太守李冰建堰有功,后改为祭祀李冰。正式把清明节定为开水节,是在北宋太*兴国三年(978年),从那时开始至今,这项古老的水利民俗仪式已有10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都江堰景区。都江堰位于都江堰市西侧的岷江上,距离成都约56km。在游览前,我先交代一下注意事项:在游览时,请大家保管好自己随身物品。同时,请大家爱护景区环境,紧跟团队,避免走失。我们今天的游览路线是从秦堰楼下去,依次参观二王庙、安澜索桥、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离堆,最后在大门口集合。整个行程大约需要两个小时。现在请跟随我的脚步,进入景区游览。

  都江堰修建于公元前256年的秦昭王时期,是蜀首相李冰父子率领民众修建的。花费了大约*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了”。而这激动人心的工程是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组成的。接下来,我就一一为大家解读三大工程是怎么发挥其巨大作用的。随着我手指的方向看去,这就是都江堰的第一大工程——鱼嘴。它形如鱼的嘴巴,因此得名为鱼嘴。现在我们站在鱼嘴的坝口,看岷江汹涌而来,经鱼嘴一分为两股,即内江和外江。外江继续担任主河床的作用,内江为都江堰新建的引水渠。李冰特别将内江河床的深度修的低于外江三尺三,又将外江河床的宽度修的宽于内江河床九丈九。加上这里是一个弯道,在春耕水流量小的时候,主流就有约六成的水进入内江,保证了成都*原的灌溉用水。洪水季节,流量急增,水位大幅提高,水势受河道弯曲的制约明显减少,再由于外江一侧江面较宽,内江一侧江面较窄,内江的流量会自动低于外江,进水约四成,这样又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程度*原的防洪难题。这种功用便是都江堰三字经中所说的“分四六,*旱涝”。

  另外,鱼嘴还具有一定的排沙排石功能。岷江落差很大,上有水流湍急,所以,有大量的沙石顺流而下,根据弯道环流远理,江水在弯道产生的旋流,会将下层的沙石卷到水流的上层,大部分便自动被带入外江。鱼嘴正是出于“正面去水”“侧面排沙”的理想位置。所以80%的沙石从这里排走,大大减少了内江淤塞之害,我们不得不佩服李冰选址的准确。我们现在看到的鱼嘴已经是钢筋混凝土建筑,那么在从前是用什么材料建成的呢?在从前它可是用土石作基,用卵石竹笼护堤。人们就地取材,把川西的竹子,编成长长的竹笼横放在坝边,在里面塞满河边冲击的的卵石,一笼接一笼,一层接一层,筑成了坚固耐冲又不积水的堤坝。这种方法简易而效果极好。5.12大地震后,鱼嘴出现了多处裂缝,到如今鱼嘴上被修复的痕迹还清晰可见,它也因为裂缝而成为大家最关心的景点。

  总的来说,鱼嘴可以用一个巧字来形容,位置选的巧,分水分的巧,排沙排石排的巧。当然,仅有鱼嘴是不够的,三大工程是相互依存,共为体系的。那接下来,我们就去参观下一处工程——飞沙堰泄洪道。

都江堰导游词9

  欢迎各位来到都江堰市游览。现在我们的车正经过宽敞*直的幸福大道转上玉垒山公路,去参观闻名中外的都江堰景区。

  大家从成都来,都看到沿途纵横交错的河渠,奔涌着盈盈清水,流淌进远*碧绿的田畴,那就是都江古堰的灌渠。两千多年以来,古堰把滔滔东泻的岷江水引到广袤的成都*原,造就出“天府之国”的富饶和美丽。

  在此以前,由于成都*原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从高山连绵的松茂峡谷中汹涌而下的浩荡岷江,一到涨水季节,总是顺地势四下漫流,常常给*原生息的远古生灵带来可怕的洪涝灾难。后来经过距今大约三千年前的鳖灵治水,才使这片土地初步得到*安。鳖灵的巨大功绩,使蜀王杜宇把王位让给了他,成为开明王朝的第一位蜀王。

  而真正把岷江引进*原,缔造了“益州天府”的大功臣,则是公元前三世纪的蜀郡太守李冰。是他带领人民群众建造了举世无双的都江堰工程,非常科学地实现了导江、防洪、引流灌溉的一系列功效。其后,由于都江堰水利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设置专门的官员管理,前后有不少为政高明的管理者,又在管理和维护中不断地将积累的经验变成规范性的典章制度,使都江堰历经两千多年一直发挥着巨大的水利功能。因此,说都江堰是孕育出四川天府的第一奇功,闪射出中华民族智慧之光的典范,是毫不夸张的。新*成立以来,都江堰可说是古堰逢春,灌溉面积已由建国时的200万亩扩展到1000多万亩。都江堰能有此千古长效的伟大功能的奥秘所在。

  我想这也是各位今天游览的目的吧!现在,我们走上了景区公路,沿途森林夹道,空气清新,使大家的旅游有了更好的心情。我们从观景楼往下游览。

  都江堰鸟瞰

  站在楼台的敞廊上远看都江堰的水利工程,可以看见岷江从山里滚滚而来,在拐弯处被一条像鱼头的长坝一分为二,堤坝这边的江水顺玉垒山脚流到一座孤立的山头前,堤坎矮下去了,而水流都靠着山这边走向远方,这就是都江堰的渠首工程。长堤的头部叫鱼咀,堤尾矮下去那段叫飞沙堰,孤立的山头和玉垒山之间的水道叫宝瓶口。鱼咀、飞沙堰、宝瓶口是都江堰的三大主体工程,鱼咀用于分水,让灌溉的水进内江,多余的水走外江;飞沙堰用于溢洪排沙;宝瓶口用于引流入渠。就是这三部份工程的巧妙配合,奠定了都江堰千古长存的“不坏金身”。今天我们看起来,它们是那样的简单。甚至觉得*凡。其实正印证了—句“伟大出于*凡”的格言。都江堰渠首工程蕴涵着极大的科学性,其设计和建造所体现的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的水*之高,即使是二千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可以称之为最高水*的成就。等一会我们到了现场再作详细介绍。指物说理,可能比较容易说明白一些。现在我们去看二王庙。

  二王庙

  二王庙座落于玉垒山麓,是纪念都江堰修建者李冰父子的庙宇。这座庙宇原是纪念蜀王杜宇的“望帝祠”;南北朝时迁“望帝祠”于郫县后,为表达对李冰父子功德的崇敬之意,后来这里就被更名为“崇德庙”;宋朝,由于李冰父子相继被救封为王,便改崇德庙为“王庙”;到了清代,才正式定名为“二王庙”。

  二王庙的建筑有五大特点:一是占地少,仅10072*方米;二是建筑密度高,达到60%;三是不强调中轴对称,这与大多数*古建筑的基本特点相悖;四是上下高差大,有63米;五是规模宏大,布局严谨,令人赏心悦目,这五大建筑特点我们将边参观边体味。

  我们从二王庙的后山往下走,经过存放商代古木和供奉元朝地方官吉当普的亭阁。穿过有两株“仙人松”的庭院,就到达庙宇的文物陈列室。在这里有我国两位著名画师的真迹镌刻在石碑上,他们的名字可谓是家喻户晓,要问是哪两位?其实不用我在这里多说,大家一看画就知道了,这仕女图是张大千先生画的,这奔马自是徐悲鸿的杰作。大家再看左边的这个碑,谁能认出这是什么字? ——这本来也不是字,是用来降魔镇妖的道符,也难怪大家和我一样“一字不识”。

  与陈列室*行是二王庙后殿,现在塑的是李冰夫妇的神像。由于李冰父子的丰功伟绩,后人早已将他们神化了。我们在二王庙中参观,自然知道二王是指李冰父子,但我们却见不到李冰儿子李二郎的塑像。“二郎”是神话中与李冰关系最密切的一人。这个角色的出现,把李冰神话的故事情节又推进一个新阶段。但史书从未介绍过李冰儿子,所以李二郎只不过是个传说中的人物。我们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有人崇拜,有人崇拜拿破仑,有人则祟拜刘德华,当时的人却非常崇拜李冰。偶像又都应该是完美的,李冰没有儿子,在封建时代有这么一句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李冰倍受蜀人尊敬和崇拜,自然人们都希望他有一个英雄的儿子,能替他传宗接代,李二郎这个人物也就由此而产生了。

  李二郎这个人物的原型可能是跟随李冰一起治水的年青人。李二郎代表的不是真有这个人,也不仅是治水的年青人。而是代表了所有和李冰一起治水的堰工的形象。

  大殿就是李冰殿。大家知道,战国时期是一个产生杰出人物的时代。比如墨家墨子,法家的韩非子,儒家的孟子等等。李冰也是这个时代的杰出人物,诸子百家也应有水利家的一*之地。李冰是一名政治家,更是一名杰出的水利科学家。

  李冰是先秦时期的蜀郡守,相当于现在四川省*的职位,但蜀郡当时所管辖的区域比现在的四川要小。李冰一方面因为一心为民办实事,多才能干,治蜀有方,受到秦王的信任;另一方面,他信任群众,依靠群众,用比较现代的话来说,便是“走群众路线”,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只有处理好对上和对下的关系,他才能任职四十年,办了许多实事造福于民,所以承认李冰是一位伟大水利专家的同时,我们必须得承认,他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在这尊塑像中,李冰儒雅仁厚、勤于政务的风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

  李冰殿是一座四合院式建筑,殿的对面是戏楼。戏楼顾名思义就是唱戏的地方,不过这戏不是唱给凡人看的,而是唱给已被供奉为川主神的李冰看的。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这天,是二王庙庙会,明清时代,每到这一天,这里都要唱戏,人们赶庙会敬神、祈福、看戏,甚为热闹。1992年后,赶庙会的风俗又重新恢复。

  这座塔是“字库”,烧纸钱的地方。农历六月二十四庙会的这一天,这里总是热闹非凡,人们会把纸、钱一些歌颂或赞扬李冰的字、画从底层塞入燃烧,塔心中空,青烟直上,塔尖有两只蛤蟆,大家看清楚了没有?烟就从蛤蟆嘴中冲出,直上云霄,这样天上的李冰就可以知道人们对他的评价了。从戏台下面走出大门,一条高陡的石阶梯,把庙宇显得巍峨耸高,返身上看,这隶书“二王庙”匾额,为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冯玉祥将军来都江堰时写的,在这里拍照较有纪念意义。

  再往下走,林荫深深的阶梯旁,摩崖雕刻着历代积累的都江堰维修治理的经验总结,字句精炼,涵义准确,很有科学价值。比如:这是岁修都江堰的“六字诀”——深淘滩、低作堰。“低作堰”是说飞沙堰不能加高,这“深淘滩”的“滩”指的是凤栖窝(也就是飞沙堰对面淤起的浅滩)的一段河床,在每年枯水季年节岁修清淤时,要深淘。深到什么程度呢?最早水下埋的是三个石人马,以前以涨水不过肩部,水枯时不低于人的足部为标准。现今淘滩,以看到四根卧铁为标准,这四根卧铁分别是明、清和民国时期以及**后的九十年代埋下的,只要看见四根卧铁就行了,淘得过深,宝瓶口进水量偏大,会造成涝灾;淘得过浅,水量不足,难以灌溉。

  这边的“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称为八字格言,是治理岷江和解决灌区输水及疏通排洪河道的方法,也可以说是一切治理疏浚河道的通则。“遇湾截角”指岁修时遇河流弯道,在凸岸截去锐角,减缓冲势,使其顺直一些,减轻主流对河岸的冲刷,“逢正抽心”就是遇到顺直的河段或河道叉沟很多时,应当把河床中间部位淘深一些,达到主流集中的目的,使江水“安流顺轨”,避免泛流毁岸、淹毁农田。石刻的经验还有很多,有的我们在游览中再作解释。

  前面这小楼叫“乐楼”,是清代典型的仿道教建筑,每逢清明节放水,要举行隆重的“放水典礼”,成都的大官员来时,这里就奏乐迎接。乐楼的雕塑和装饰非常精美,通过谐音、会意或直书其字等方法,反映了道教中讲究清静无为的修炼和吉祥如意、健体长生,羽化登仙等题材。色调上给人以亲切、明快、素雅、安祥之感。乐楼左、右两边分别塑的是汉代的文翁和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他们都是发展和保护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功臣。文翁穿湔江以灌田,诸葛亮派马超率一千二百名士兵保护都江堰。

  安澜桥

  走出二王庙,看到的就是都江堰,也就是岷江的内江,架在江上的铁索桥,就是著名的安澜桥。请大家随我过桥去鱼咀参观。

  安澜桥是我国著名的五大古桥之一,全长320米。最早称绳桥或竹藤桥,这与它修建的材料有关。到了宋代,改称“评事桥”,明朝末年毁于战火。清嘉庆八年(1803),何先德夫妇倡议修建竹索桥,以木板为桥面,旁设扶栏,*行人可安渡狂澜,故更名“安澜桥”;民间为纪念何氏夫妇,又称之为“夫妻桥”。它是沟通内、外江*的交通要道。

  桥的原址本来在鱼嘴处,1974年因兴建外江水闸,经*批准,将索桥下移了—百多米,改用钢索建造。索桥是我国古代人民为征服高山峡谷,急流险滩,利用本地竹木资源创建的悬空过渡桥梁形式之一,是世界索桥建筑的典范。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过这晃晃悠悠的桥,去体味如履簿冰的感觉吧,过索桥可是游都江堰最有乐趣的项目之一呵!

  鱼咀

  大家已经知道,鱼咀是都江堰工程的主体部分。站在鱼咀的坝口,看岷江迎面而来,经鱼咀一隔分为两股,即外江和内江。鱼咀就是分水堤的头,为什么要修在这里呢?起多大作用呢?这就要回到二王庙石崖上刻的“分四六、*潦旱”的两句话上了。

  鱼咀主要起分水作用。李冰修建鱼嘴,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了韩家坝的稳固性和分水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加工而成,事半功倍,用形似鱼嘴的堤坝,把岷江水一分为二,分为内江和外江。由于这段河道的河床外高内低,再加上正有一个弯道,所以鱼咀分水后在春耕季节江水流量较小时,主流就有约六成的水进入内江,首先保证了成都*原的农业灌溉用水。洪水季节,流量急增,水位大幅度提高,水势受河床弯道的制约明显减少,再由于外江一侧江面较宽,内江—侧江面较窄,内江的流量会自动低于外江,进水约四成,这样又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成都*原的防洪难题。这种功用便是都江堰三字经中所说的“分四六、*潦旱”。

  鱼嘴还具有一定的.排沙排石功能;岷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之—,它发源于我省松潘县境内,全长760公里,源头至此约340公里,基本上算中上游,每年大量的沙石顺流而下,根据弯道环流原理,江水在弯道产生的漩流,会将下层的沙石卷到水流上层,大部分便自动被带入外江一边而不进内江。鱼嘴正处于“正面取水”“侧面排沙”的理想位置。80%的沙石从这里排走,大大减少了内江淤塞之害。

  现在的鱼咀已是钢筋混凝土建筑,在从前它可是土石做基,用卵石竹笼护堤。就是用川西盛产的竹子编成长长的竹笼横置坝边,里边塞满河边冲积的卵石,一笼接一笼,一层接一层,造成了坚固耐冲又不积水的堤坝。就地取材,方法简易而效果极好。

  紧接鱼咀的这道长堤叫金刚堤,每年内江淘河起来的泥沙就用来堆积加固堤坝,既保证内江护岸,又解决了泥沙的出路,这就是岁修“三字经”上说的“挖河沙,堆堤岸”。

  飞沙堰

  金刚堤尽头处成了一个斜坡,然后是一道矮坝,这就是飞沙堰了。

  飞沙堰,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第二个主体工程,这堰修在离堆之侧,是一道低坝,堰顶距河床仅2.15米。它的主要功能是为内江泄洪排沙。从鱼嘴分进的内江水,被离堆一顶,自然旋流起来,每当夏秋之季水流量大于宝瓶口的可流量时,宝瓶口不能通过的水,主要从飞沙堰泄出,而且旋流所泛起的泥沙也就从飞沙堰一齐流出去。“飞沙”二字的意思就在于不仅溢洪还能排沙。

  测量资料表明,内江流量越大,飞沙堰的泄洪能力越强。特大洪水时,从鱼嘴分进内江总干渠的流量可达宝瓶口流量的四倍。75%的内江水可从这里泄出。当枯水季节,水位低于飞沙堰时,它便成了一道天然节制闸,自动失去了泄洪功能,保证了成都*原的灌溉。资料还表明,在飞沙堰第二次利用弯道流体力学原理,排走江水含沙量的约15%。鱼嘴已排沙80%,流向成都*原的水流含沙量就只占5%左右了。

  宝瓶口

  宝瓶口是都江堰系统工程的关键环节。宝瓶口是内江水进入成都*原的咽喉,犹如瓶口一样,严格控制着江水进人成都*原的流量,当宝瓶口的进水量饱和(约700立方米/秒)后,无论岷江发生多大的洪水,宝瓶口也拒之“口”外,概不容纳。这种稳定的进水量,对成都*原的农业、灌溉、防洪、运输等都产生了特大效益。

  宝瓶口旁的这小山叫离堆。

  选择在宝瓶口位置开凿离堆是极其科学的。它使内江水经过一段流程后水势便于控制,水质进一步澄清,然后被迎面独立的离堆顶托江水,创造了飞沙堰泄洪排沙的功能和宝瓶口的瓶颈效用。保证了成都*原的防洪和灌溉。所以说,在宝瓶口位置开凿离堆,决定了整个渠首工程的布局。两千多年前的李冰能利用岷江和玉垒山的山形水势,设计出这样妙绝古今的水利枢纽工程,是何等的了不起!都江堰所展示的我国古代水利科学水*,难道不值得我们为之感到自豪,感到振奋吗!

  离堆公园

  从飞沙堰前行是离堆公园。

  离堆公园是都江堰的市内入口,也是市区最美丽的园林,奇花异木、盆景艺术、丛林幽径、处处让人留连。其中有两处我认为是必去之地,那就是伏龙观和新辟的文物陈列馆。

  伏龙观就建在离堆上,因“二郎擒孽龙”的神话而得名。伏龙观的前身名叫“范贤馆”,始建于公元4世纪,是纪念成汉时(公元302—347年)青城山天师道首领、天地太师西山侯——范长生而建。因范长生被人称为“范贤”,这馆因之而命名为“范贤馆”,五代十国时,李冰先后受封为“大安王”和“应圣灵感王”,在此修李公祠。又因宋代民间传说的二郎伏龙,最后定名“伏龙观”。

  走上四十二级台阶后,便可见右方的一碑“离堆”。抬头看右前方的山头,那便是玉垒山,李冰当时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时,首先开玉垒山,引水灌田,便使玉垒山的主峰和我们脚下的这块山丘分隔开了,形成了一个孤立的小山堆,这便是离堆的由来。左侧并排立着11块石碑,依次为“神禹峋嵝碑”,“道都符碑”和“佛教梵文碑”,意在借助儒、释、道三教的神力以镇水,通称“镇水碑”。也有说镇水碑不是镇水,而是镇压下面的孽龙的。孽龙若没有上面碑的神力镇压,便又会兴风作浪。

  伏龙观前殿,供奉的是李冰神像。神像是东汉末年(168年)石刻像,像高2.9米,重4.5吨。于1974年修建外江江闸才从河床中捞出来。因石像卧在江中,胸前文字清晰可见。中间有文:“故蜀郡李府君讳冰”,两袖有文:“建宁元年闰月戊申朔二十五日都水尹龙、长陈壹造三神石人镇水万世焉”这段文字表明,此石刻像雕刻时间是东汉灵帝建宁元年(168年)闰三月二十五日,迄今已有1800多年了。

  都水是东汉郡府管理水利的行政部门。是郡太守府的椽史,他代表郡太守常住都水官府。旁边这尊缺头人像大概就是当时的都水,由于岷江中上游沙石含量大,头给撞毁了。他没有头,却依旧把当时的治水工具“锸”握得紧紧的,足以证明他治水的决心与信心。在那时,官员们腰间的绶带分别代表他们官位的大小,他腰间绶带并不长,反映了他在当时的官位并不大。据推测,他的官位相当于现在都江堰管理局局长。

  前殿的另一侧,陈列着都江堰市出土的汉墓石刻,其中有石俑(有趣的是,他手中所持的工具也是“锸”)、石马(个头矮壮矫健的川马)以及石刻水塘。眼前的石人石马是汉代仿李冰治水时留下的文物雕凿成的。古*载,造石俑放入内江江心,在淘滩的时候,以石人(马)为标准,低不过足踝,高不过肩,以保证岷江江水既造福于民、灌溉良田,又避免水量过大造成成都*原水灾。当然,在后来以卧铁代替石人石马,石人石马便成古迹了。

  石刻水塘展现了建都江堰后,农田自流灌溉的繁荣景象和庄园主的生活。要请大家注意的是石刻水塘之间的凹槽,这些凹槽中间是一些闸,这些闸用于控制田间进水量,如实反映了都江堰的“自流灌溉”,是与水利相关的汉代石刻艺术瑰宝。

  沿着天井的石阶进入中殿,原名铁佛殿,现为文物陈列室,展示有关李冰修建都江堰的文物、文献和中外嘉宾在伏龙观的留影和题词。

  后殿原名玉皇殿。殿四周均有回廊,视野开阔,移步换景,山光水色令人陶醉。左侧开阔处有一亭子,名“观澜亭”,在这里可见内外江奔腾呼啸,脚下的离堆此时更显出“中流砥柱”的气势。

  离堆是当年李冰在此处开凿的一个引水口。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国,还没有火药,而且铁器的使用也较落后,这玉垒山又属子母岩(砾岩沉积岩),结构十分坚固,要人工开凿缺口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人们的智慧是无穷的。于是想到了用“火攻”的方法,先用柴火焚烧岩石,使之炽热,然后浇水醋。凿去一层,再烧一层,如此反复进行,终于在八年后,开了—个宽20M、高40M、长80M的缺口,这口子使玉垒山分出了离堆,也建成了宝瓶口。据传,在开凿宝瓶口时,李冰不仅身先士卒,奋勇当先,同时李冰的女儿“冰儿”也为之英勇献身。当宝瓶口还差最后一层岩墙就可打开时,每人都知道开这层岩墙的人便必死无疑。“冰儿”却毅然要求去,宝瓶口凿开了,可“冰儿”却被滚滚的江流吞食了,人们说她死后羽化成仙,神灵便附在玉垒山上,从远处便可见“冰儿”安祥地仰卧在玉垒山,日日夜夜地守护着这千年古堰。

  现在,我们原路走出伏龙观,去参观都江堰文物陈列馆,里面关于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大量史料,将加深你对古堰的认识。陈列馆关于青城山等地的资料,会使你对都江堰市丰富的旅游资源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


都江堰景点导游词汇总10篇(扩展2)

——都江堰导游词 (菁华6篇)

都江堰导游词1

  欢迎大家来到世界盛名的都江堰景区,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员何贤凤;大家可以叫我小何;来到都江堰景区想必大家都感受到了都江堰清新的空气了吧!所以说都江堰市是成都的后花园了,而这后花园中又隐藏着一个“园中之园”,

  它就是今天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了,我想各位游客都是这项水利工程最大的受益者吧!进入到都江堰景区,我们现在的位置是“离堆公园”。离堆公园占地90余亩,于1932年建成。为什么要叫做“离堆”公园呢?就让我们在接下来的游览中找寻答案吧!在离堆公园中有一个“伏龙观”,为什么要取名伏龙观呢?原来这其中还有一个传说,话说当年李冰在治水前,岷江有一条孽龙,兴妖作怪。为爱百姓,李冰便派李二郎与孽龙大战,最后孽龙大败,逃亡到青城山的王婆岩;李二郎随即追赶上去,在黎山老母的帮助下降服了孽龙。于是李二郎将孽龙永远锁在离堆下的深潭里,后来人们便修建起了这座“伏龙观”,以此镇守孽龙。传说终归是传说,还是让我们来真正了解一下宝瓶口的开凿吧!为什么要叫做宝瓶口呢?因为它形如“宝瓶”,而且又是岷江水进入成都*原的咽喉,可以说,从这里流出的岷江水都是最宝贵的财富了。那就让我们一起去游览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吧!

  来到宝瓶亭,下面看到的就是宝瓶口了,作为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三大主体工程之一,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引流入渠。我想大家一定和很困惑这个口子是怎样开凿出来的?那就让我们一起回到2220年前吧,当时开凿玉垒山,打开宝瓶口才能把岷江水引入成都*原,李冰很困扰这个问题。因为玉垒山全是砾岩,相当坚固。那时候秦国没有炸药,即使有铁器,硬度也不够啊!怎么办呢?突然有一天李冰见一老农在烧石灰,顿时来了灵感。于是趁热打铁,带上民夫,先用柴火烧岩石,再浇上冰冷的岷江水,只听到“噼里啪啦”的声音,岩石表层就开始破裂了。就这样,用了整整八年时间,开凿了一个宽20米,高40米,长80米的口子;而被开凿的山丘原本是“玉垒山”的一部分,由于宝瓶口的阻隔,形成一座“离堆”。经历史演变,成为了今天的“离堆公园”现在我们都知道离堆公园的来历了吧,游客朋友们你们猜到了吗?。

  宝瓶口是内江水进入成都*原的咽喉,严格控制着水量。无论岷江发生多大的洪水宝瓶口都拒之“口”外。这种稳定的水量,对成都*原的农业、灌溉、防洪、

  运输都产生了特大效益。我们是不是应该为这样的水利工程而感到自豪呢?我们现在的位置是宝瓶亭之上,接下来我们将游览的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另外两个主体工程。有谁知道是哪两大水利工程吗?咱们举手示意!好的!这位游客朋友给出了答案,就是飞沙堰和鱼嘴。还是要给这位朋友一点奖励呢!恩!就奖励他今晚多吃一碗饭,大家说好不好!

  那么,飞沙堰和鱼嘴在都江堰水利工程中又分别发挥着什么作用呢?那就让我将在接下来在行程中给大家娓娓道来吧。

  相信通过接下来的游览你们一定会对李冰的智慧所折服,也一定会对李冰的治水精神而赞叹不已。

  各位评委老师,今天我的讲解就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都江堰导游词2

  青城山是*道教的发源地之一,属于道教名山。建福宫,始建于唐代,规模颇大。天然图画坊,是清光绪年间建造的一座阁。天师洞,洞中有“天师”张道陵及其三十代孙“虚靖天师”像。现存殿宇建于清末,规模宏伟,雕刻精细,并有不少珍贵文物和古树。

  青城山位于*西部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15公里处。因为山上树木茂盛,四季常青,故历来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

  青城山是*道教的重要发祥地。全山的道教宫观以天师洞为核心,包括建福宫、上清宫、祖师殿、圆明宫、老君阁、玉清宫、朝阳洞等10余座。建福宫建于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现存建筑为清代光绪年间(公元1888年)重建。现有大殿三重,分别奉祀道教名人和诸神,殿内柱上的394字的对联,被赞为“青城一绝”。天然图画坊位于龙居山牌坊岗的山脊上,是一座十角重檐式的亭阁,建于清光绪(公元1875~1920年)年间。这里风景优美,游人到此仿佛置身画中,故将其称为“天然图画”。

  这些建筑充分体现了道家追求自然的思想,一般采用按中轴线对称展开的传统手法,并依据地形地貌,巧妙地构建各种建筑。建筑装饰上也反映了道教追求吉祥、长寿和升仙的思想。对于深入研究*古代的道教哲学思想,有着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青城山因其的秀丽的自然风光和众多道教建筑而成为天下名山,自古就是游览胜地和隐居修练之处,文人墨客们留下了的珍贵“墨宝”,为这座名山增添了丰富的人文景观。特别是为数众多的楹联,不但赞美了青城山的美丽,还颂扬了道教思想、道教经典,表达出对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由衷的敬意,以及对国家兴衰、民生荣辱的关注。

都江堰导游词3

  列位伴侣各人好!都江堰被誉为“天下水利文化的鼻祖”,是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本日,就由小梦来陪各人一路畅游都江堰,相识水利工程,祝各人吃好喝好玩好睡好。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会都江堰市灌口镇,是*建树于古代并行使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是由齐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于公元265年阁下建筑的,是全天下迄今为止,年月最久、独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性的宏洪流利工程。各人都知道二郎神吧,二郎神即是李冰的后世,因为李冰无子,传说而来。为眷念父子俩,建筑了我们旁边的这座二王庙,也是寓目都江堰最好的观景点。本日,我们来一个逆向思想——倒着走。都江堰首要分为三个部门,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本日,我们先从鱼嘴看起。

  鱼嘴分水堤又称“鱼嘴”,因其外形像一张鳄鱼的嘴巴而得名,昂头于岷江江心,将岷江分为表里两江,东边的内江用于浇灌农田,西边的外江则用于排洪。鱼嘴首要起到两个浸染:四六分水,二八分沙。二八分沙是指沉淀在河床上的泥沙颠末鱼嘴上的一颗颗分列整齐的小石头,而使其外江的沙占八成,内江的沙占二成。这样,浇灌农田的水就会异常清亮,由于大大都泥沙已被外江排走。四六分水则按照季候的变革而变革,各人请看旁边的几个小岛,冬春季江水较枯,水流经几个小岛而绕成“S”型,使其主流直冲内江,内江进水量约6成,外江进水量约4成;而夏日雨水增多,水位上涨,澎湃的水势不再受小岛所影响,主流直冲外江,内、外江江水的比例便会自动颠倒:内江进水量约4成,外江进水量约6成。就是这样的“鱼嘴”,导游随感,担保了内地人民在枯水期的农田用水以及人民糊口用水,又在大水期防御了大水泛滥的产生,真是功不行没。虽然,没有几个小岛和百丈堤、杩槎、金刚堤的帮忙,“鱼嘴”也不行能美满地完成使命,这也汇报我们,在糊口中,我们也必要伴侣的互帮合作。

  此刻我们奔向下一站——飞沙堰溢洪道。飞沙堰具有泻洪、排沙和调理水量的明显成果,首要在大水期将宝瓶口多余的内江水排到外江,假如碰着特大大水,它还会自行溃堤,让江水流入泄洪道,使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以担保成都黎民不受大水患害。它的第二大成果就是排沙,当江水奔跑而来,会因为离心力浸染形成漩涡,将泥沙或冲登陆,或带入泄洪道,把多余的泥沙排入外江去。古时飞沙堰,是用竹笼卵石堆砌的姑且工程;现在已改用混凝土浇铸,以保一劳永逸的功能。

  下面就是我们的最后一站——宝瓶口。宝瓶口因形像花瓶而得名,起"控制闸"浸染,能自动节制内江进水量,是湔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凿开的一个口子,它是人工凿成节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宝瓶口的水会被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以此来浇灌*原,送到每一家每一户去。换句话说,如果宝瓶口被堵上了,那么60%的成都人就没有水喝。以是宝瓶口和飞沙堰还真是一对“帮人排忧解难”的好兄弟。

  都江堰是由三个首要的水利工程构成,假如把都江堰想象成一条鱼,那么“鱼嘴”处就是鱼的头,飞沙堰就是鱼的身子,而宝瓶口,则是鱼的尾巴。都,成都;江,岷江;堰,堤坝。这就是都江堰名字的由来,但愿各人记着这个“水利工程的鼻祖”哦。

都江堰导游词4

  都江堰市(原灌县)介于北纬30°44′—31°22,东京103°25′-—103°47′之间,东西宽54公里,南北长68公里,幅员1211*方公里。位于成都*原西北边缘,东南距成都市48公里。辖12镇16个乡、2个开发区和9个街道管委会。总人55万人。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地、*原、水域面积大体为6:3:1。都江堰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空气清新,气候宜人。 都江堰市始建于蜀汉,有着20xx多年的悠久历史,因地处都江堰首,当时故名灌县,1988年5月,经*批准撤销灌县设立都江堰市,1994年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都江堰市是一座新兴的中等工业旅游城市。

  目前,该市已初步建成电力、机械、化工、食品等支柱产业。旅游业也是都江堰市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都江堰水利工程、青城后山、龙池“三区”、灵岩寺都是国内和世界知名的景区。在四川省经济综合评价十强县中都江堰市位列第五。

  都江堰市因堰而闻名,境内闻名世界的最古老的水利工程都江堰,被誉为“活的水利博物馆”、“水文化摇篮”,是*和世界水利史上的奇珍。奔流不息的岷江水分成密如蛛网的灌溉渠系成为天府之国的生命之源,千百年来一直被誉为镶嵌在锦秀天府的一颗明珠,享有“天府之源”的美称。

都江堰导游词5

  都江堰市(原灌县)介于北纬30°44′—31°22,东京103°25′-—103°47′之间,东西宽54公里,南北长68公里,幅员1211*方公里。位于成都*原西北边缘,东南距成都市48公里。辖12镇16个乡、2个开发区和9个街道管委会。总人55万人。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地、*原、水域面积大体为6:3:1。都江堰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空气清新,气候宜人。 都江堰市始建于蜀汉,有着20xx多年的悠久历史,因地处都江堰首,当时故名灌县,1988年5月,经*批准撤销灌县设立都江堰市,1994年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都江堰市是一座新兴的中等工业旅游城市。

  目前,该市已初步建成电力、机械、化工、食品等支柱产业。旅游业也是都江堰市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都江堰水利工程、青城后山、龙池“三区”、灵岩寺都是国内和世界知名的景区。在四川省经济综合评价十强县中都江堰市位列第五。

  都江堰市因堰而闻名,境内闻名世界的最古老的水利工程都江堰,被誉为“活的水利博物馆”、“水文化摇篮”,是*和世界水利史上的奇珍。奔流不息的岷江水分成密如蛛网的灌溉渠系成为天府之国的生命之源,千百年来一直被誉为镶嵌在锦秀天府的一颗明珠,享有“天府之源”的美称。

都江堰导游词6

  欢迎各位来到都江堰市游览。现在我们的车正经过宽敞*直的幸福大道转上玉垒山公路,去参观闻名中外的都江堰景区。

  大家从成都来,都看到沿途纵横交错的河渠,奔涌着盈盈清水,流淌进远*碧绿的田畴,那就是都江古堰的灌渠。两千多年以来,古堰把滔滔东泻的岷江水引到广袤的成都*原,造就出“天府之国”的富饶和美丽。

  在此以前,由于成都*原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从高山连绵的松茂峡谷中汹涌而下的浩荡岷江,一到涨水季节,总是顺地势四下漫流,常常给*原生息的远古生灵带来可怕的洪涝灾难。后来经过距今大约三千年前的鳖灵治水,才使这片土地初步得到*安。鳖灵的巨大功绩,使蜀王杜宇把王位让给了他,成为开明王朝的第一位蜀王。

  而真正把岷江引进*原,缔造了“益州天府”的大功臣,则是公元前三世纪的蜀郡太守李冰。是他带领人民群众建造了举世无双的都江堰工程,非常科学地实现了导江、防洪、引流灌溉的一系列功效。其后,由于都江堰水利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设置专门的官员管理,前后有不少为政高明的管理者,又在管理和维护中不断地将积累的经验变成规范性的典章制度,使都江堰历经两千多年一直发挥着巨大的水利功能。因此,说都江堰是孕育出四川天府的第一奇功,闪射出中华民族智慧之光的典范,是毫不夸张的。新*成立以来,都江堰可说是古堰逢春,灌溉面积已由建国时的200万亩扩展到1000多万亩。都江堰能有此千古长效的伟大功能的奥秘所在。

  我想这也是各位今天游览的目的吧!现在,我们走上了景区公路,沿途森林夹道,空气清新,使大家的旅游有了更好的心情。我们从观景楼往下游览。

  都江堰鸟瞰

  站在楼台的敞廊上远看都江堰的水利工程,可以看见岷江从山里滚滚而来,在拐弯处被一条像鱼头的长坝一分为二,堤坝这边的江水顺玉垒山脚流到一座孤立的山头前,堤坎矮下去了,而水流都靠着山这边走向远方,这就是都江堰的渠首工程。长堤的头部叫鱼咀,堤尾矮下去那段叫飞沙堰,孤立的山头和玉垒山之间的水道叫宝瓶口。鱼咀、飞沙堰、宝瓶口是都江堰的三大主体工程,鱼咀用于分水,让灌溉的水进内江,多余的水走外江;飞沙堰用于溢洪排沙;宝瓶口用于引流入渠。就是这三部份工程的巧妙配合,奠定了都江堰千古长存的“不坏金身”。今天我们看起来,它们是那样的简单。甚至觉得*凡。其实正印证了—句“伟大出于*凡”的格言。都江堰渠首工程蕴涵着极大的科学性,其设计和建造所体现的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的水*之高,即使是二千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可以称之为最高水*的成就。等一会我们到了现场再作详细介绍。指物说理,可能比较容易说明白一些。现在我们去看二王庙。

  二王庙

  二王庙座落于玉垒山麓,是纪念都江堰修建者李冰父子的庙宇。这座庙宇原是纪念蜀王杜宇的“望帝祠”;南北朝时迁“望帝祠”于郫县后,为表达对李冰父子功德的崇敬之意,后来这里就被更名为“崇德庙”;宋朝,由于李冰父子相继被救封为王,便改崇德庙为“王庙”;到了清代,才正式定名为“二王庙”。

  二王庙的建筑有五大特点:一是占地少,仅10072*方米;二是建筑密度高,达到60%;三是不强调中轴对称,这与大多数*古建筑的基本特点相悖;四是上下高差大,有63米;五是规模宏大,布局严谨,令人赏心悦目,这五大建筑特点我们将边参观边体味。

  我们从二王庙的后山往下走,经过存放商代古木和供奉元朝地方官吉当普的亭阁。穿过有两株“仙人松”的庭院,就到达庙宇的文物陈列室。在这里有我国两位著名画师的真迹镌刻在石碑上,他们的名字可谓是家喻户晓,要问是哪两位?其实不用我在这里多说,大家一看画就知道了,这仕女图是张大千先生画的,这奔马自是徐悲鸿的杰作。大家再看左边的这个碑,谁能认出这是什么字? ——这本来也不是字,是用来降魔镇妖的道符,也难怪大家和我一样“一字不识”。

  与陈列室*行是二王庙后殿,现在塑的是李冰夫妇的神像。由于李冰父子的丰功伟绩,后人早已将他们神化了。我们在二王庙中参观,自然知道二王是指李冰父子,但我们却见不到李冰儿子李二郎的塑像。“二郎”是神话中与李冰关系最密切的一人。这个角色的出现,把李冰神话的故事情节又推进一个新阶段。但史书从未介绍过李冰儿子,所以李二郎只不过是个传说中的人物。我们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有人崇拜,有人崇拜拿破仑,有人则祟拜刘德华,当时的人却非常崇拜李冰。偶像又都应该是完美的,李冰没有儿子,在封建时代有这么一句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李冰倍受蜀人尊敬和崇拜,自然人们都希望他有一个英雄的儿子,能替他传宗接代,李二郎这个人物也就由此而产生了。

  李二郎这个人物的原型可能是跟随李冰一起治水的年青人。李二郎代表的不是真有这个人,也不仅是治水的年青人。而是代表了所有和李冰一起治水的堰工的形象。

  大殿就是李冰殿。大家知道,战国时期是一个产生杰出人物的时代。比如墨家墨子,法家的韩非子,儒家的孟子等等。李冰也是这个时代的杰出人物,诸子百家也应有水利家的一*之地。李冰是一名政治家,更是一名杰出的水利科学家。

  李冰是先秦时期的蜀郡守,相当于现在四川省*的职位,但蜀郡当时所管辖的区域比现在的四川要小。李冰一方面因为一心为民办实事,多才能干,治蜀有方,受到秦王的信任;另一方面,他信任群众,依靠群众,用比较现代的话来说,便是“走群众路线”,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只有处理好对上和对下的关系,他才能任职四十年,办了许多实事造福于民,所以承认李冰是一位伟大水利专家的同时,我们必须得承认,他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在这尊塑像中,李冰儒雅仁厚、勤于政务的风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

  李冰殿是一座四合院式建筑,殿的对面是戏楼。戏楼顾名思义就是唱戏的地方,不过这戏不是唱给凡人看的,而是唱给已被供奉为川主神的李冰看的。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这天,是二王庙庙会,明清时代,每到这一天,这里都要唱戏,人们赶庙会敬神、祈福、看戏,甚为热闹。1992年后,赶庙会的风俗又重新恢复。

  这座塔是“字库”,烧纸钱的地方。农历六月二十四庙会的这一天,这里总是热闹非凡,人们会把纸、钱一些歌颂或赞扬李冰的字、画从底层塞入燃烧,塔心中空,青烟直上,塔尖有两只蛤蟆,大家看清楚了没有?烟就从蛤蟆嘴中冲出,直上云霄,这样天上的李冰就可以知道人们对他的评价了。从戏台下面走出大门,一条高陡的石阶梯,把庙宇显得巍峨耸高,返身上看,这隶书“二王庙”匾额,为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冯玉祥将军来都江堰时写的,在这里拍照较有纪念意义。

  再往下走,林荫深深的阶梯旁,摩崖雕刻着历代积累的都江堰维修治理的经验总结,字句精炼,涵义准确,很有科学价值。比如:这是岁修都江堰的“六字诀”——深淘滩、低作堰。“低作堰”是说飞沙堰不能加高,这“深淘滩”的“滩”指的是凤栖窝(也就是飞沙堰对面淤起的浅滩)的一段河床,在每年枯水季年节岁修清淤时,要深淘。深到什么程度呢?最早水下埋的是三个石人马,以前以涨水不过肩部,水枯时不低于人的足部为标准。现今淘滩,以看到四根卧铁为标准,这四根卧铁分别是明、清和民国时期以及**后的九十年代埋下的,只要看见四根卧铁就行了,淘得过深,宝瓶口进水量偏大,会造成涝灾;淘得过浅,水量不足,难以灌溉。

  这边的“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称为八字格言,是治理岷江和解决灌区输水及疏通排洪河道的方法,也可以说是一切治理疏浚河道的通则。“遇湾截角”指岁修时遇河流弯道,在凸岸截去锐角,减缓冲势,使其顺直一些,减轻主流对河岸的冲刷,“逢正抽心”就是遇到顺直的河段或河道叉沟很多时,应当把河床中间部位淘深一些,达到主流集中的目的,使江水“安流顺轨”,避免泛流毁岸、淹毁农田。石刻的经验还有很多,有的我们在游览中再作解释。

  前面这小楼叫“乐楼”,是清代典型的仿道教建筑,每逢清明节放水,要举行隆重的“放水典礼”,成都的大官员来时,这里就奏乐迎接。乐楼的雕塑和装饰非常精美,通过谐音、会意或直书其字等方法,反映了道教中讲究清静无为的修炼和吉祥如意、健体长生,羽化登仙等题材。色调上给人以亲切、明快、素雅、安祥之感。乐楼左、右两边分别塑的是汉代的文翁和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他们都是发展和保护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功臣。文翁穿湔江以灌田,诸葛亮派马超率一千二百名士兵保护都江堰。

  安澜桥

  走出二王庙,看到的就是都江堰,也就是岷江的内江,架在江上的铁索桥,就是著名的安澜桥。请大家随我过桥去鱼咀参观。

  安澜桥是我国著名的五大古桥之一,全长320米。最早称绳桥或竹藤桥,这与它修建的材料有关。到了宋代,改称“评事桥”,明朝末年毁于战火。清嘉庆八年(1803),何先德夫妇倡议修建竹索桥,以木板为桥面,旁设扶栏,*行人可安渡狂澜,故更名“安澜桥”;民间为纪念何氏夫妇,又称之为“夫妻桥”。它是沟通内、外江*的交通要道。

  桥的原址本来在鱼嘴处,1974年因兴建外江水闸,经*批准,将索桥下移了—百多米,改用钢索建造。索桥是我国古代人民为征服高山峡谷,急流险滩,利用本地竹木资源创建的悬空过渡桥梁形式之一,是世界索桥建筑的典范。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过这晃晃悠悠的桥,去体味如履簿冰的感觉吧,过索桥可是游都江堰最有乐趣的项目之一呵!

  鱼咀

  大家已经知道,鱼咀是都江堰工程的主体部分。站在鱼咀的坝口,看岷江迎面而来,经鱼咀一隔分为两股,即外江和内江。鱼咀就是分水堤的头,为什么要修在这里呢?起多大作用呢?这就要回到二王庙石崖上刻的“分四六、*潦旱”的两句话上了。

  鱼咀主要起分水作用。李冰修建鱼嘴,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了韩家坝的稳固性和分水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加工而成,事半功倍,用形似鱼嘴的堤坝,把岷江水一分为二,分为内江和外江。由于这段河道的河床外高内低,再加上正有一个弯道,所以鱼咀分水后在春耕季节江水流量较小时,主流就有约六成的水进入内江,首先保证了成都*原的农业灌溉用水。洪水季节,流量急增,水位大幅度提高,水势受河床弯道的制约明显减少,再由于外江一侧江面较宽,内江—侧江面较窄,内江的流量会自动低于外江,进水约四成,这样又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成都*原的防洪难题。这种功用便是都江堰三字经中所说的“分四六、*潦旱”。

  鱼嘴还具有一定的.排沙排石功能;岷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之—,它发源于我省松潘县境内,全长760公里,源头至此约340公里,基本上算中上游,每年大量的沙石顺流而下,根据弯道环流原理,江水在弯道产生的漩流,会将下层的沙石卷到水流上层,大部分便自动被带入外江一边而不进内江。鱼嘴正处于“正面取水”“侧面排沙”的理想位置。80%的沙石从这里排走,大大减少了内江淤塞之害。

  现在的鱼咀已是钢筋混凝土建筑,在从前它可是土石做基,用卵石竹笼护堤。就是用川西盛产的竹子编成长长的竹笼横置坝边,里边塞满河边冲积的卵石,一笼接一笼,一层接一层,造成了坚固耐冲又不积水的堤坝。就地取材,方法简易而效果极好。

  紧接鱼咀的这道长堤叫金刚堤,每年内江淘河起来的泥沙就用来堆积加固堤坝,既保证内江护岸,又解决了泥沙的出路,这就是岁修“三字经”上说的“挖河沙,堆堤岸”。

  飞沙堰

  金刚堤尽头处成了一个斜坡,然后是一道矮坝,这就是飞沙堰了。

  飞沙堰,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第二个主体工程,这堰修在离堆之侧,是一道低坝,堰顶距河床仅2.15米。它的主要功能是为内江泄洪排沙。从鱼嘴分进的内江水,被离堆一顶,自然旋流起来,每当夏秋之季水流量大于宝瓶口的可流量时,宝瓶口不能通过的水,主要从飞沙堰泄出,而且旋流所泛起的泥沙也就从飞沙堰一齐流出去。“飞沙”二字的意思就在于不仅溢洪还能排沙。

  测量资料表明,内江流量越大,飞沙堰的泄洪能力越强。特大洪水时,从鱼嘴分进内江总干渠的流量可达宝瓶口流量的四倍。75%的内江水可从这里泄出。当枯水季节,水位低于飞沙堰时,它便成了一道天然节制闸,自动失去了泄洪功能,保证了成都*原的灌溉。资料还表明,在飞沙堰第二次利用弯道流体力学原理,排走江水含沙量的约15%。鱼嘴已排沙80%,流向成都*原的水流含沙量就只占5%左右了。

  宝瓶口

  宝瓶口是都江堰系统工程的关键环节。宝瓶口是内江水进入成都*原的咽喉,犹如瓶口一样,严格控制着江水进人成都*原的流量,当宝瓶口的进水量饱和(约700立方米/秒)后,无论岷江发生多大的洪水,宝瓶口也拒之“口”外,概不容纳。这种稳定的进水量,对成都*原的农业、灌溉、防洪、运输等都产生了特大效益。

  宝瓶口旁的这小山叫离堆。

  选择在宝瓶口位置开凿离堆是极其科学的。它使内江水经过一段流程后水势便于控制,水质进一步澄清,然后被迎面独立的离堆顶托江水,创造了飞沙堰泄洪排沙的功能和宝瓶口的瓶颈效用。保证了成都*原的防洪和灌溉。所以说,在宝瓶口位置开凿离堆,决定了整个渠首工程的布局。两千多年前的李冰能利用岷江和玉垒山的山形水势,设计出这样妙绝古今的水利枢纽工程,是何等的了不起!都江堰所展示的我国古代水利科学水*,难道不值得我们为之感到自豪,感到振奋吗!

  离堆公园

  从飞沙堰前行是离堆公园。

  离堆公园是都江堰的市内入口,也是市区最美丽的园林,奇花异木、盆景艺术、丛林幽径、处处让人留连。其中有两处我认为是必去之地,那就是伏龙观和新辟的文物陈列馆。

  伏龙观就建在离堆上,因“二郎擒孽龙”的神话而得名。伏龙观的前身名叫“范贤馆”,始建于公元4世纪,是纪念成汉时(公元302—347年)青城山天师道首领、天地太师西山侯——范长生而建。因范长生被人称为“范贤”,这馆因之而命名为“范贤馆”,五代十国时,李冰先后受封为“大安王”和“应圣灵感王”,在此修李公祠。又因宋代民间传说的二郎伏龙,最后定名“伏龙观”。

  走上四十二级台阶后,便可见右方的一碑“离堆”。抬头看右前方的山头,那便是玉垒山,李冰当时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时,首先开玉垒山,引水灌田,便使玉垒山的主峰和我们脚下的这块山丘分隔开了,形成了一个孤立的小山堆,这便是离堆的由来。左侧并排立着11块石碑,依次为“神禹峋嵝碑”,“道都符碑”和“佛教梵文碑”,意在借助儒、释、道三教的神力以镇水,通称“镇水碑”。也有说镇水碑不是镇水,而是镇压下面的孽龙的。孽龙若没有上面碑的神力镇压,便又会兴风作浪。

  伏龙观前殿,供奉的是李冰神像。神像是东汉末年(168年)石刻像,像高2.9米,重4.5吨。于1974年修建外江江闸才从河床中捞出来。因石像卧在江中,胸前文字清晰可见。中间有文:“故蜀郡李府君讳冰”,两袖有文:“建宁元年闰月戊申朔二十五日都水尹龙、长陈壹造三神石人镇水万世焉”这段文字表明,此石刻像雕刻时间是东汉灵帝建宁元年(168年)闰三月二十五日,迄今已有1800多年了。

  都水是东汉郡府管理水利的行政部门。是郡太守府的椽史,他代表郡太守常住都水官府。旁边这尊缺头人像大概就是当时的都水,由于岷江中上游沙石含量大,头给撞毁了。他没有头,却依旧把当时的治水工具“锸”握得紧紧的,足以证明他治水的决心与信心。在那时,官员们腰间的绶带分别代表他们官位的大小,他腰间绶带并不长,反映了他在当时的官位并不大。据推测,他的官位相当于现在都江堰管理局局长。

  前殿的另一侧,陈列着都江堰市出土的汉墓石刻,其中有石俑(有趣的是,他手中所持的工具也是“锸”)、石马(个头矮壮矫健的川马)以及石刻水塘。眼前的石人石马是汉代仿李冰治水时留下的文物雕凿成的。古*载,造石俑放入内江江心,在淘滩的时候,以石人(马)为标准,低不过足踝,高不过肩,以保证岷江江水既造福于民、灌溉良田,又避免水量过大造成成都*原水灾。当然,在后来以卧铁代替石人石马,石人石马便成古迹了。

  石刻水塘展现了建都江堰后,农田自流灌溉的繁荣景象和庄园主的生活。要请大家注意的是石刻水塘之间的凹槽,这些凹槽中间是一些闸,这些闸用于控制田间进水量,如实反映了都江堰的“自流灌溉”,是与水利相关的汉代石刻艺术瑰宝。

  沿着天井的石阶进入中殿,原名铁佛殿,现为文物陈列室,展示有关李冰修建都江堰的文物、文献和中外嘉宾在伏龙观的留影和题词。

  后殿原名玉皇殿。殿四周均有回廊,视野开阔,移步换景,山光水色令人陶醉。左侧开阔处有一亭子,名“观澜亭”,在这里可见内外江奔腾呼啸,脚下的离堆此时更显出“中流砥柱”的气势。

  离堆是当年李冰在此处开凿的一个引水口。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国,还没有火药,而且铁器的使用也较落后,这玉垒山又属子母岩(砾岩沉积岩),结构十分坚固,要人工开凿缺口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人们的智慧是无穷的。于是想到了用“火攻”的方法,先用柴火焚烧岩石,使之炽热,然后浇水醋。凿去一层,再烧一层,如此反复进行,终于在八年后,开了—个宽20M、高40M、长80M的缺口,这口子使玉垒山分出了离堆,也建成了宝瓶口。据传,在开凿宝瓶口时,李冰不仅身先士卒,奋勇当先,同时李冰的女儿“冰儿”也为之英勇献身。当宝瓶口还差最后一层岩墙就可打开时,每人都知道开这层岩墙的人便必死无疑。“冰儿”却毅然要求去,宝瓶口凿开了,可“冰儿”却被滚滚的江流吞食了,人们说她死后羽化成仙,神灵便附在玉垒山上,从远处便可见“冰儿”安祥地仰卧在玉垒山,日日夜夜地守护着这千年古堰。

  现在,我们原路走出伏龙观,去参观都江堰文物陈列馆,里面关于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大量史料,将加深你对古堰的认识。陈列馆关于青城山等地的资料,会使你对都江堰市丰富的旅游资源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


都江堰景点导游词汇总10篇(扩展3)

——游都江堰初二作文范本10份

  游都江堰初二作文 1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都江堰。在路上,我们看见了岷江,它是长江的重要支流,还了解到这个城市的名字和都江堰的名字一样也叫都江堰市。走了好久好久,到了之后,我们租了一个讲解器,我把它带到耳朵上,我走到哪儿,它就解说到哪儿。我听完后像个导游似的讲给爸爸妈妈听。

  都江堰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巨大的作用,是目前世界上灌溉面积最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个主要部分构成。鱼嘴可以决定内外江的分流比例,也就是分水工程,是整个都江堰工程的关键。它们是整个都江堰地主要工程,还有大河的安澜索桥,被列入中国十大桥梁之一,还有“天下第一夫妻桥”的称号。宝瓶口就像一个瓶子一样朝上凸起,它的主要作用是控制内江进水量。飞沙堰的边上有很多的鹅卵石互相重叠,聪明的李冰发现这样就可以减缓洪水的冲击力,保护上游和大坝。飞沙堰主要的功能是过滤泥沙。

  接着我们还登上了最高处的秦堰楼,在上面能够看到整个都江堰的全貌、美景。我还看到了二王庙,后面有一座庙里供奉些一尊神像,你可能会说他是治水的李冰,那你可就猜错了!其实那是二郎神!下来我就给大家好好讲讲为什么是二郎神。相传二郎神是李冰的第二个儿子,传说李冰带领他的两个儿子一起同甘共苦地修都江堰,二郎神力大无穷、法力无边,他与自己的父亲带领人们一起修好了都江堰。后人认为二郎神是他们的精神偶像,就把他供奉在二王庙后殿。

  游都江堰初二作文 2

  去年五一小长假,爸妈带我去成都游玩。宽窄巷子、大熊猫繁育基地等景点都让我记忆犹新,其中都江堰这个伟大的水利工程尤其让我折服。

  进入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大喷泉,周围开着一簇簇的野花,生机勃勃,红得灿烂、黄的蓬勃。喷泉下横卧着四根大铁棒,用来标记挖掘泥沙的深度。水流不停地喷上落下,清澈见底、碧如翡翠,源源不断。

  绕过喷泉,就走上了堰功道。道边矗立着一尊尊雕像,雕刻逼真、细致,把每一个人物的神态、动作展现得活灵活现。这些雕像分别是在都江堰工程中有着杰出贡献的十二位伟人,每个石像的下面都有伟人的简介和卓越功绩,我在心里对他们肃然起敬。

  走过堰功道,正前方是一个大观,写着三个金灿灿的大字“伏龙观”。“伏龙观”里面供奉的是都江堰的建造者——李冰。走进“伏龙观”,里面十分宽敞,可容纳几百人。李冰的塑像威风地立在中间,神情坚定,仿佛还在关心着水利工程,关心着川蜀大地的百姓。他为这个伟大的工程奉献出自己全部的精力,造福了百姓。

  出了伏龙观往右边走一段路,就是著名的“宝瓶口”了。“宝瓶口”的样子还真像一个大瓶子,水不断的向这个大瓶子里涌进,而它把水巧妙引进后,又限制了水流的流量,原本奔流不息的江水白浪翻滚、气势汹汹地涌入,现在却全在“瓶颈”处乖乖地按量流出,服从安排。看到这里,我更加由衷地赞叹李冰的智慧。

  乘观光车绕过“宝瓶口”,走了半圈后来到“鱼嘴”,这也是水利工程的一部分,这条大分水堤将江水一分为二。我站在高处往下看,还真是,江水流到这里时,便听话的一分为二。鱼嘴的一边会接着把里面多余的水和泥沙全部甩往外江,泥沙飞圈,汹涌澎湃,这便是著名的飞沙堰过滤,游人无不称赞连连。

  余秋雨曾说过:“都江堰是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比万里长城还要激动人心”。是啊,它伟大、壮观,造福了川蜀大地上的千万百姓,直至今天也还发挥着它重要的作用,不愧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工程!

  游都江堰初二作文 3

  今天,我哼着小调,乘着爸爸开的车,来到了我心驰神往的都江堰。

  那里的水比别处的水更清凉,空气是那么新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

  我们先来到的是伏龙观,听导游说伏龙观位于号称“中流砥柱”的离堆之上,晋代为“范贤馆”,北宋时改为“伏龙观”以纪念李冰。往前走,突然,一座横跨内外两江的大桥出现在我眼前,这座大桥叫“安澜索桥”,又名“夫妻桥”,全长261米,是中国五大名桥之一。噢!原来安澜索桥那么有名气。

  我们到了二王庙,那里有***爷爷的亲手提词:“造福万代”。二王庙建于民国三十年代,是用来纪念李冰父子的祠宇。背山面水,古柏森森,庙貌巍峨,文物古迹众多,有“玉垒仙都”之称。走着走着,一座雕像映入我的眼帘,原来是李冰雕像。李冰是战国人,知天文地理,隐居岷峨,与鬼谷为友,引溉田畴以万亿亩计,果则引比浸润,号称天府焉,使都江堰乃其较著者,也是中国史上最伟大的水利科学家。

  秦堰楼就在眼前了,我迫不及待地跑进去,一至四层都是古物展览、销售厅。秦堰楼位于二王庙西则,登高眺望,可纵览古堰风光。

  我们又来到宝瓶口,导游指着宝瓶口说:“你们谁知道宝瓶口的作用?”我们都说不知道,导游微笑着说:“宝瓶口起节制闸的作用,能自动控制内江进水量,是内江能‘水旱从人’的关键所在。”“你们知道宝瓶口是怎样凿出来的吗?”导游又问。有的说是用炸药炸开的,有的说是用斧头砍开的……大家的回答五花八门。这时导游才把迷底揭开,原来那时候没有炸药,铁器也没有广泛使用,李冰父子很聪明,先用火把岩石烧红,然后用冷水泼上去,岩石就掉一块下来。就这样,一点一滴,反反复复用了长达七年的时间才建成。导游还说,修建整个都江堰用了二十三年的时间才建成,在那时的这种技术,至今都算得上是先进的。

  这次我游了都江堰,不但让我了解了历史,还让我知道了李冰父子的伟大成就。

  游都江堰初二作文 4

  游客们,大家好!欢迎来到四川成都的都江堰景区,我是导游柳百川,很高兴认识你们,你们可以称呼我“牛导”。在观赏之前,我先强调一下注意事项:一、请大家保管好自己的贵重物品;二、请大家爱护环境;三、跟随团队不要走丢。

  现在,请大家跟着我,踏进都江堰大门一起游玩吧!你们知道吗?都江堰建于公元前256年的秦昭王时期,是蜀首相李冰父子率领民众修建的,大约花了20年才修建而成。距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世上年代最久的无坝引水的水利工程。

  乘着微微的江风,我们来到了有名的宝瓶口,大家有没有发现一端岷江水带波涛汹涌的江水冲了过来,但是,到了中间,它就变成了一只忠诚的小狗,不得不流得慢了。三江口中间就是宝瓶口,宝瓶口把汹狠的江水一分为二,这种法子叫以柔克刚。宝瓶口的原理是:中间有一座被挖掉两旁的大山,水流冲过,就自然变成了两条,它是人工凿成控制江水的咽喉,因此叫做宝瓶口,就因为它的外形像个瓶子。

  关于宝瓶口,还有一个传说,大家想听吗?

  相传李冰治水前,岷江有一条孽龙,兴妖作怪,危害百姓。李冰便派李二朗和孽龙大战,孽龙大败,逃亡青城山王婆岩。一见老婆婆,饥饿难忍的孽龙要老婆婆为其做饭,老婆婆将铁链放入锅里化做面条,孽龙狼吞虎咽地吃下面条,结果动弹不得。正在此时李二朗赶到,由黎山老母变成的老婆婆将锁住的孽龙交给李二郎,并叮嘱道:“不要杀它,没有龙吐水,怎么种庄稼。”于是李二郎就把孽龙锁在泥堆的深潭里,避害兴利。

  现在请大家自由活动,我们四点在对面烧烤店整合,祝大家玩得开心。游客们,时间过得飞快,是时候要告别了,如果下次有机会我还做你们的导游。

  游都江堰初二作文 5

  暑假,爸爸妈妈带我到了都江堰,我终于亲眼看见了以前从资料上了解到的都江堰。这里山清水秀,景色优美。最吸引我的是历史悠久、文明世界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壮观的都江堰显示出了我们祖先的勤劳和智慧。这时,我的心情十分激动。

  我们从离堆公园来的宝瓶口。清澈的河水汹涌地穿过笔直而狭窄的宝瓶口,去浇灌了辽阔的成都*原。听导游说,宝瓶口是许多古人用柴火焚烧坚硬的岩石以后再用冷水浇,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让岩石裂开,他们付出了许多艰辛,花费了许多时间,终于开凿出了宝瓶口。

  这时,我仿佛看到了古人正在热火朝天地开凿岩石。宝瓶口控制了进入内江的水流量,使河水温顺地为人民服务。宝瓶口前边就是著名的飞沙堰。我只看见这里堆满了许多沙石,一点也看不出它有什么出名的地方。可导游说,聪明的祖先们靠着玉垒山天然生成的弯曲的地形开凿了弯曲的河道,利用了弯道产生的离心力把沙石通过飞沙堰抛到了外江,进入宝瓶口的泥沙就少了。

  我们顺着江边小道,来到鱼嘴。眼前,奔腾的江水到了这里就一分为二了,一边到了内江,一边到了外江。左边是用水泥钢筋、钢闸门修建的水坝。“传说中的水坝到哪里去了?”我不解的问导游。导游笑着说:“古人是用竹笼装着鹅卵石丢进江里,建的水坝。每年枯水期都要花费许多物力、人力去维修水坝。就算这样,水坝也并不坚固。现代的科技进步了,我们就建成了这样永久坚固的水坝了。”我望着江水,想象着古时候这个水坝的样子。

  太阳就要下山了,阳光照在连绵不断、雄伟壮丽的玉垒山。山腰上,朱红色的秦堰楼,雄伟的二王庙、险峻的玉垒关……静静地经过了一千多年。最高的山顶上,高高的玉垒阁在俯视整个都江堰。

  我们要返程了。再见吧,都江堰。

  游都江堰初二作文 6

  这次赣南之行最后的目的地成都,在高原的草垫上爬了十几天才来到这里。我想我喜欢这座古城。

  第一天来的时候,已*黄昏。吃了特制火锅,汤底红红的,还有一串串的花椒。咬入口中后,舌头麻木。所有在江南长大的孩子脸上都有红晕。

  当你往回走的时候,已经是月亮的屋顶了,路灯发出昏暗的光,街上的梧桐树安全而安静。在街上的一个小空地上,有小孩子在滑冰、打羽毛球,灯光下他们稚嫩的脸庞更加开朗。我去过许多大城市,如北京、Xi、上海、广州、哈尔滨,甚至东京。都是忙忙碌碌,商业街上来来往往的人,但都是奢侈的面具,除了MoMo。成都和他们任何一个都不一样,休闲慢。它知道有时候浪费时间是必要的,偶尔放纵是允许的,也是美好的。

  第二天一早去宽窄巷子,多是70年代的老房子。茶馆、舞台、清酒吧比比皆是。商店经常使用奇怪的名字。我记得阿清酒吧叫“点嘴”。墙上的玫瑰盛开着。有两簇稍微向上倾斜的花。绿叶鲜艳,衬着紫色的花朵,美得难以形容的妖娆。还有一家叫“一针一线”的布店。老房子里的四合院布局已经步入了高高的木门槛,盆景和竹林掩映编织出浅浅斑驳的光影。在西翼的中央,织布机上挂着嫣红的绢丝,灯是苎麻做的,檀香是骨头做的,一条红色的鱼在米色的布里游弋,墙上挂着一盘丝巾、丝绸、棉麻、精纺、官丝和素布.有门槛,白布挨着,挂在木衣架和墙上,印着山水鱼虾。

  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布店,走在小巷里,偶然遇到了那个拍艺术照的女孩,穿着一件火红的连衣裙,化着精致的妆,靠在顾湘的砖墙上,带着惊艳的亮色。我摇摇头,走开了。成都真正的女儿应该是清丽清新,在一栋老楼里长大,碎花布裙,棉麻裤,眼神清澈,纯朴。能展现城市真实风情的女人,才是最美的女儿。

  我不能忍受风浪,但我喜欢旅行。多看看风景,心胸会开阔很多。这一次,我从未踏足西北之地,又走了几千里。成都,为它画了一个美丽的结局。

  游都江堰初二作文 7

  七月五日,我们四大四小乘坐十五时四十分的火车前往成都。次日十一时,我们抵达成都,然后坐上导游的车来到了都江堰。

  都江堰主要分为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部分。我们首先来到了离堆公园,站在离堆公园就可以看见宝瓶口。我看过《都江堰》这本书,知道了两千两百年前,成都*原经常干旱,岷江流域经常发生洪灾。岷江里的水不能流到成都*原上去,郡守李冰就带人把成都*原前的玉垒山砸开了一条口子,那就是宝瓶口,玉垒山剩下的一段就是离堆。在离堆公园,我们看见了卧铁、竹笼和几个从岷江挖出来的石像。

  离开离堆,外面下起了大雨,我们每人买了一件雨衣,就前往飞沙堰。飞沙堰长约两百米,高两点一五米。飞沙堰有两个作用,一是泄洪,二是飞沙。泄洪就是如果内江里的水太多,高于了两点一五米,内江里的一些水就从飞沙堰上排到外江。飞沙就是利用岷江的弯道,在鱼嘴处让百分之八十的沙石甩到外江,百分之二十的沙石留在内江。飞沙堰也有一个弯道,人们又利用惯性离心力,把内江里四分之三的沙石又卷到了外江。这样留在内江的沙石就很少了。

  接着,我们坐观光车来到了鱼嘴。因为它的样子象小鱼嘴巴,所以叫鱼嘴。鱼嘴的作用就是把江水一分为二,外面的叫外江,里面的叫内江。内江的水通过宝瓶口流入成都*原,外江的水流入岷江。

  最后,我们过了安澜索桥,来到了二王庙。安澜索桥全长三百二十米,桥一晃一晃的很难走。在明朝的时候,安澜所桥遭受了损坏,一对夫妻把它重建了,所以安澜索桥又叫夫妻桥。二王庙是纪念李冰父子修建的,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深淘沟、低作堰”几个大字,这是古人岁修都江堰时必须遵从的原则。

  导游告诉我们:“经过了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都江堰不仅没有损坏,而且现在仍然在发挥作用。都江堰已经被列为世界遗产!”啊!千年古堰都江堰,我爱你!

  游都江堰初二作文 8

  神奇的都江堰引来了海内外无数的游客一看究竟。去年暑假妈妈带我来到了久负盛名的都江堰游玩。为了探秘“堰遏都江浪,民怀太守恩”典故,我们跟着导游阿姨走*这座古老,神秘的城市。

  我们先参观了“二郎庙”,这里是供奉李宾父子的地方,庙里还有李宾父子的雕像呢。说到这里,我忘了告诉大家,相传都江堰是李宾父女为了让大家免受洪水之灾而修的,其实李宾并没有儿子,这只是人们为了表示对李宾的尊敬而虚构的。(这些都是小邹导游告诉我的)

  参观完“二郎庙”我们就要去过“安澜桥”了。安澜桥呢则是当地一对夫妇为了让大家过江方便而修的,而原址则在前面,我们脚下的桥是为了不破坏原址而修的。安澜桥的样子特别像吊桥,走起来晃来晃去,吓得我腿都软了,生怕掉进那澎湃的是江水里去。

  都江堰实则分为三大部分: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其作用不一,样子也不一。

  鱼嘴,顾名思义就是鱼的嘴,而这并不是鱼的嘴,而是鳄鱼的嘴。那用水泥做的扁扁的“嘴”上面还镶嵌着大小不一的石头。如果不是它呀,这里可能会经常发生水涝。因为它的作用就是将江水分成两股水流,一部分供百姓用,一部分流向长江。

  飞沙堰的作用就是阻水、淘沙。它呢,其实就是一个很高的台子,如果水位高,那么它就会阻挡一些水前行,如果水位低,那水就会被挡住无法前行。江水中所带的沙子在这里也会被适当减少。

  宝瓶口,可是个重要设施。它就是一座立在水中的山,这是因为水冲击而形成的。它是淘沙的主要部分,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它就会使水中有很多沙子。它主要呈圆柱形,上面还有一座亭子。可惜的是,我们去时水位很低,没有看到那壮观的场面。

  都江堰使我感叹,使我了解历史,使我丰富知识。

  游都江堰初二作文 9

  星期六的早上,我们又迎来了期盼已久的第五次亲子活动,我早早的起了床,等待爸爸妈 妈的召唤。

  我们驱车来到妈 妈的物流中心,坐上大巴,向都江堰开进,盼望着这次李阿姨安排的丰富内容,内心十分激动,不知不觉我们就来到了目的地,原来这次安排的节目是现实生活中的爸爸去哪儿,就是爸爸们带我们做饭,妈 妈们来享用和点评。活动开始了,我看爸爸们很快分好工,就开始做起饭来,爸爸们分成两队,一队包饺子、一队做竹筒饭,他们分工合作,做得井井有条,我们几个小伙伴帮着捡了一些柴火,就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做,只好等爸爸们去忙了。

  我们几个小伙伴也没有闲着,就跑到河边用石头玩堵水的游戏,但不听话的水又从石缝里冒了出来,于是我们就把先前做好的工程全部拿掉,大家一致同意我们来修一条运输通道,我们先把上游的水拦住,然后把水里大大小小的石头全部清理掉,一条弯弯曲曲的航道就修好了,我们继续造船,找来几块木板,把木板拼在一起,做成了一艘‐泰坦尼克号,我们把船抬到水利工程的上游,一切准备好后,就让管水的同学把闸门打开,只见波涛汹涌,滚滚而来,把我们做成的泰坦尼克号冲得东倒西歪,但越到后面船就行得越*稳,我们又在船上装上石头,让它顺水漂流,我们这样反复玩耍,其乐无穷,我们在玩的过程中,弄湿了衣服,弄花了脸,但我们的脸上始终充满了灿烂的笑容。

  虽然我们没有和爸爸们一起做饭,没有体会到做饭的快乐,但我们也玩耍中深深感受到了亲子活动的快乐和幸福。

  游都江堰初二作文 10

  古人云:“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是的,或许你还沉醉在夏的阳光里;或许很不经意间,秋已悄悄地走进了你,你也一走进了秋,都江堰的秋天就是这样悄无声息。

  走进都江堰的秋天,你不必为秋天树叶的凋零而痛惜,也不必为秋花的孤独而更加孤独,更不必为大雁的离去而忧伤……在都江堰的秋天里,你只需看秋的色彩,听秋的心声,感秋的心跳,赏秋的美景……

  走在小路上,石桥边,棵棵青松依然昂首挺胸,笔直笔直的,像许多守卫边疆的战士一样直直地挺立着,面容坚定而强韧,丛丛翠竹依然精神抖擞,瞧!是谁那样赶趟儿似的给枫叶姑娘换上了红花衣?你瞧她似害羞地涨红了脸,像一位少女似的。

  走在街道上,两旁的梧桐树不知是什么时候换上了“皇帝装”,树叶黄得像金灿灿的油菜花儿,十分引人注目。闭了眼,好像满树的油菜花的气息已向你袭来,钻到你的全身上下。

  走进都江堰的树林,远远传来了麻雀们窃窃私语的声音,偶尔,还可以偷听到秋蝉动人的曲子,到了夕阳西下时,你会惊奇地欣赏到一曲优美的田园歌声,闭眼倾听,原来是莺的歌唱……也许你还意犹未尽,那你更幸运了,在每一个角落里,那些叫不出名字的虫子们会不约而同地为你合奏……此时此刻,你是否已融入了大自然?

  轻轻地走过小溪,轻轻踩着青青的草儿,悄悄的来到田野。这时,一股泥土的芬芳便伴着清风扑鼻而来,细闻,还带着丝丝麦穗的清甜。远处几个农民伯伯打扛着锄头,略弯下腰,轻轻抱起一把金黄的麦穗,沉甸甸的。这时,农民伯伯的脸上露出了从未有过的笑容,那种丰收的笑。

  这就是都江堰的春天,一个丰收的、金黄的季节,这里的秋天五颜六色,青松发出绿的气息,枫叶换上了红衣,梧桐也换上了威严的“皇帝装”,动物也都放声高歌。


都江堰景点导游词汇总10篇(扩展4)

——游都江堰_作文400字汇总5篇

  游都江堰_作文400字 1

  今天,我们去都江堰景区玩耍。我看到岷江的水很深、很清凉,就像是流动的翡翠。在宝瓶口的时候我看着江水水流很急,卷起了白色的浪花,形成了许多漩涡,心里有点害怕。看介绍,说宝瓶口是在前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凿开的一个口子,它是人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持,故名宝瓶口。留在宝瓶口右边的山丘,因与其山体相离,故名离堆。宝瓶口宽度和底高都有极严格的控制,古人在岩壁上刻了几十条分划,取名“水则”,那是我国最早的水位标尺。接下来我们到了都江堰水利工程鱼嘴,在位于附*的内江和外江的分水处有一座索桥——安澜索桥,据介绍这座索桥是古代四川西部与阿坝之间的商业要道,是藏、汉、羌族人民的联系纽带。其桥全长约500米,是都江堰最具特征的景观。刚开始过桥时我的心吓得怦怦直跳,紧紧地抓住爸爸,小心翼翼地过了索桥。回来时,爸爸妈妈鼓励我并教了我过索桥的方法,我鼓足了勇气,小跑着通过了索桥,一点也不感到害怕了。

  我觉得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真是一座伟大的工程。

  游都江堰_作文400字 2

  今天是十月二日,爸爸妈妈带我去都江堰旅游。我一看地图,我就惊呆了!因为都江堰是我们国家AAAA级旅游区,是中华民族文明史上与长城比肩的伟大工程,也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是天府之国”,富绕与美丽。

  我们先去了虹口,因为那里四季长流,清澈见底的白沙河贯穿虹口全境,**树木翠绿,山峰相峙。爸爸告诉我:“这是天然氧吧,是休闲度假的好地方。”我到了白沙河还骑了马呢!

  我们又到了一个景点--龙池。爸爸说:“龙池是我国森林公园位于川西*原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地质奇观众多,四季分明。春暖之时,那里万木复苏,百花争艳,令人迷醉的感觉。但是,景区暂未对外开放,这是我最大的遗憾。

  龙池没有去成,我们又来到了绿树环绕的青城山。走到那儿,一阵风把我的吹到风景秀丽的大山里,那一片绿色映入眼里,让我觉得,风是绿的,阳光是绿的,整个人也融入这片绿色的大山之中。就像是另一个世界,好美啊!

  我迈着轻松的步伐,不知不觉中被群山所包围。一棵棵绿油油的树木,树枝叶茂。远远望去,恰似千姿百态的山峰,看着看着,我已被峭壁悬岩,天光云境一线给吸引了!

  当我走的疲倦不堪时,那哗啦啦的流水声,让我一拥而上。哇,好清的水啊!还有许多约鹅卵石呢,让条条小溪增添了色彩与活力。青城山真是好美好美,那里的山山水水,层叠叠的雾。真是美极了!这个十一大假真有趣啊!

  游都江堰_作文400字 3

  暑假,我和爸爸一起去成都的都江堰,那天,都江堰的天气骄阳似火,烈日炎炎,天气很热很热。

  都江堰是古代的李冰带领百姓一起修建的,都江堰建成后,灌溉了四川*原,造福四川人民,让成都成为了天府之国。都江堰美丽极了,是在岷江上修的。我们一进去,我们就看到了伏龙观,据说,李冰在那里养了一条龙。我们看完伏龙观,又看到了宝瓶口,宝瓶口里的水可真大呀!真是波涛汹涌,波澜壮阔。我们还去了飞沙堰,飞沙堰是一个三角形的,把水分为两道,左边的那一条是往成都的,可以给成都灌溉农田。右边的那一道就往长江流去。我们还看到了二王庙。二王庙是纪念李冰和二郎神的,里面有李冰和二郎神的雕像。但是二王庙在08年的大地震时倒塌了,人们又重新修建了一个。我们还在二王庙那里拍了照。我们两个还看到了一个美丽小池溏,池塘里面的小鱼有的五彩缤纷,有的小鱼光彩夺目,还有小鱼的黑白相间,漂亮极了。那里还有天鹅,天鹅的毛浮在水面上,跟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一模一样。

  都江堰至今还在造福人民,我真为古人的智慧感到骄傲。

  游都江堰_作文400字 4

  国庆,我和爸爸、妈妈去成都和爷爷、奶奶还有大伯一家人过国庆。4日,我们一大家子来到都江堰游玩,都江堰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在修建都江堰以前,成都常常会因为岷江发大水而被淹,但在旱季却会缺水。于是公元前256年李冰父子和百姓一起修建了都江堰,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都江堰包括宝瓶口、飞沙堰和鱼嘴三个主要工程。首先我们来到了宝瓶口,因其形状像个瓶口而得名,它的作用是把岷江多余的水引入四川*原,这样既可以减少水患,又可以供人们生活和灌溉所用。接着我们又来到了飞沙堰,它是为了不让上游冲来的大大小小的石头堵住宝瓶口而修建的。然后我们继续向前走,来到了鱼嘴,它因为修建得像鱼儿的嘴巴所以被叫做鱼嘴。鱼嘴的作用是把岷江水一分为二,一部分流入外江,一部分流入内江,这样就使得流入宝瓶口的水大大增多了。鱼嘴的旁边是 一座横跨岷江的铁索桥,走在上面瑶瑶晃晃的,低头看着下面滔滔的江水,确实让人觉得有点恐怖。走过了铁索桥,我们就来到了二王庙,它是后人为了纪念李冰父子而 修建的。二王庙建在玉垒山的半山腰上,非常雄伟和壮丽。走出二王庙,我们拾阶而上,来到了山顶,我们就能看到都江堰的全貌了,那景色真美丽!

  游完了都江堰,我觉得古人没有机器也可以用自己的双手建造都江堰这样伟大的水利工程,而且保持了二千多年都不坏,古人真聪明!

  游都江堰_作文400字 5

  下午,我和哥哥、姐姐、舅舅、舅妈一起来到了都江堰景区游玩。

  走进景区大门,看到了许多葱葱郁郁的大树,笼罩着整个景区。我们沿着小路走,看见了喷泉,四面八方的水管里喷出的水,像一把巨伞撑在水池上面。我们继续往前走,看到了许多名人的石像,可是我还来不及看他们的名字,舅妈就拉着我急匆匆的走了。

  我们来到了宝瓶口观景点,因为从高处看那就像是瓶口,因此而得名。然后,我们来到了鱼嘴分水堤,鱼嘴是分流内江和外江的大坝。最后,我们走了索桥,名叫安澜索桥。我和舅妈一起上了索桥,舅妈被这摇摇晃晃的索桥吓得心惊胆战,不敢走动。我却没有被吓到,而是开心地蹦来蹦去,想让索桥摇晃得更厉害些,哈哈。

  看完风景,我们就准备去爬山了。哥哥和我率先往上奔跑,把舅舅、舅妈和姐姐当做蜗牛一样甩在了后面。可是哥哥跑了一会儿,就累得爬不动了,可我还兴奋着呢,立刻用最快的速度跑到了哥哥的前面,第一个到达了山顶。

  最后,我们来到了卖东西的地方。看到那么多的美食,我口水直流,立马跑过去买了一样自己最喜欢吃的薯条,边吃边走到了景区的出口。

  这里真好玩,景区里还有很多我们没来得及游玩的地方。


都江堰景点导游词汇总10篇(扩展5)

——都江堰教案(精选5篇)

  都江堰教案 1

  【教学目标】

  1.识记作家及其主要作品,了解余秋雨散文的特点;

  2.理清本文的写作脉络,把握文章的结构;

  3.体会本文蕴涵的文化意蕴,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结构。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李冰父子为政思想的评论,体会文中深厚的文化意蕴。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们都喜欢游览名胜古迹,是什么吸引了我们呢?是风景吗?不全是,吸引我们更多的是当地美丽的传说与相关的故事,而在这些传说与故事的后面都寄托着一种精神,一种文化(请同学列举名胜古迹及其相关的故事和传说)。现在,我们一起去领略都江堰独特的文化魅力。

  二、相关知识介绍

  (一)作者简介:余秋雨,1946年生,当代散文作家,艺术理论家。浙江余姚人。著有学术专著《中国戏剧史述》、《戏剧理论史稿》等,散文集《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借我一生》、《秋雨散文》等,其中《文化苦旅》先后获上海市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金石堂最具影响力的书奖、上海市出版一等奖。

  (二)文化散文:在散文写作中引入关于文化和人生哲理的思考,并以此作为关注现实的重要方式。将“人、历史、自然”交融在一起,对中国文化进行回顾和反思,被人们称为“文化散文”。

  (三)都江堰简介及李冰。

  1.都江堰,在四川灌县西北岷江中游,古时曾在都安县境内,称为都安堰,宋元以后称都江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也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附:都江堰示意图)

  2.李冰,今山西运城人,是战国时期的水利家,对天文地理也有研究。秦昭襄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年)为蜀郡守,在今四川省都江堰市(原灌县)岷江出山口处主持兴建了中国早期的灌溉工程都江堰,因而使川西*原富庶起来。

  三、解读课文

  (一)1.请学生朗读第一部分。(用一个短语的形式概括这部分内容)

  2.标题:工程的伟大与不朽。

  3.运用的写法:对比。(1)角度:修建时间、规模、社会功用、历史、文明特征。(2)目的:从各种角度反映都江堰和长城的区别,让人们认识到都江堰的伟大(注意:并没有否定长城的伟大)(3)结论:第一段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是都江堰。(中心句)

  4.总结:由此我们可以分析出,文章以长城入手,作好铺垫,引出都江堰;文章从长城与都江堰的不同角度进行了对比,以突出文章主旨,从而表现了都江堰是一种灵动的文明,是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

  (二)1.请学生朗读第二部分。(用一个短语的形式概括这部分内容)

  2.标题:水流的强悍与驯顺。

  3.提问:作者怎样描写都江堰强悍而又驯顺的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这一部分主要从听觉、感觉、视觉来写都江堰的水,突出了水流的宏伟气势,强悍和规整。写水强悍撒野,以见其凶蛮,说明工程艰险;水的规整驯顺,则见治水人的气度手段不凡,将水化害为利。字里行间激荡着作者对都江堰的热爱和对治理人敬慕的感情,蕴含着对都江堰巨大社会功用的赞叹。(并找出其中排比句说说其作用。)

  4.提问:这部分运用什么写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体会作者紧张喜悦豪迈赞叹的丰富感情。)

  明确:先抑后扬的写法。作用:引发好奇,感情铺垫,引发震撼。

  5.总结:同学朗读第二部分第二段,体会作者此刻感情。

  第二课时

  导入

  如此激动人心的都江堰,这样富有魅力的水,究竟是谁,赋予了它无尽的生命,千百年来唱着动人的歌?一个遥远的看不见面影就把历史的厚度和沧桑推到了我们的面前,让我们走进了李冰生活的那个时代,感受历史给予我们的那份凝重和激荡。

  (三)1.请同学默读第三部分。(用一个短语的形式概括这部分内容)

  2.标题:李冰的智慧与精魂。

  3.第三部分写李冰,如何写的?(对比)

  明确:(1)李冰其人:秦,蜀,郡守。

  行为:实践。

  目的:浚理、消灾、滋润、濡养。

  品格:质朴、冰清玉洁。

  (2)实践中的李冰。长锸<——>金仗玉玺、铁戟钢锤。

  ①长锸:实践,郡守;四川最大的困难是旱涝,所以要守住江水;——为民造福,守住百姓的心。

  ②金仗玉玺、铁戟钢锤——权力象征,政治武器,暴力工具。

  实践内容:(先让学生思考,结合实践结果来回答)

  实践结果:(用原文回答)

  失败原因:治水的韬略很快被人替代成治人的计谋;灌溉的沃土时时成为战场;沃土上的稻谷有大半充作军粮。

  胜利原因:有什么样的起点就有什么样的延续。如何延续:举例说明——汉代水官;今天,李冰的伟大精魂一直延续下去。——>李冰的伟大精魂:为民造福,守住民心。

  (3)体会作者的感情:(课文哪句可以看出作者此刻的感情?)

  向官场衮衮诸公诘问:活着或死了应该站在哪里?

  明确:立场问题:民心向背(此即实践的核心内容)。——某种乐观。

  4.找出这部分中拟人、排比句。(略)

  (四)1.请同学朗读第四部分。(用一个短语的形式概括这部分内容)

  2.标题:影响的巨大与深远。

  3.为何写横江索桥?明确:突出李冰的自信;

  李冰为何自信?明确:为民造福。

  自信的结果如何?明确:被人膜拜,成为神

  4.什么样的是神?明确:实实在在为人民造福的升格为神。

  5.傩戏中的神变成了李冰意味着什么?(学生思考回答)参考:人们拜神的目的是祈福,神是老百姓的精神支柱。那么神的作用是为民造福。李冰的身份是官,父母官。父母官也是百姓的精神支柱。只有真正为百姓造福的父母官才能有资格成为神,成为百姓的真正的精神支柱。

  四、写作特点(结合课文提示讲解)

  1.现代目光和理性的评说;

  2.鲜明的对比;

  3.生动传神洗练的语言;

  4.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5.叙议结合。

  五、小结(主旨)

  通过写自己游览都江堰和二王庙表达作者深刻的历史反思和文化反思,对李冰精魂、文化内涵的理解和感悟,也体现了作者对承传这种精神的乐观和对膜拜这种精义的欣慰。

  六、作业

  1.熟读课文并完成课后练*2(P235);

  2.课后阅读《文化苦旅》。

  都江堰教案 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识记作家及主要作品,了解余秋雨文化散文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 阅读文本,理清文章的写作脉络,整体把握文本结构。

  2. 理解文本通过写都江堰来些李冰、写文化精义的启示和反思。

  3. 学*文中对比手法的应用。

  4. 品味作品中具有深刻含义的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体会文中蕴含的深厚的文化意蕴,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作者对李冰父子为政思想的评论,体会文中深厚的文化意蕴。

  2. 品味作品中含义丰富的句子,并加以阐释。

  【最优学法】

  1、本文篇幅较长,但却以标题形式将文本划为四大部分,在整体把握文意时应先了解标题的作用,并逐个概括标题大内容,从而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余秋雨文化散文的特点。

  2、通过抓住文段的中心句,来概括文段的内容和文章主旨。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我们都喜欢游览名胜古迹,是什么吸引了我们呢?是风景吗?不全是,吸引我们的更多的是当地的美丽的传说与相关的故事,而在所有这些后面都寄托着一种精神。文物也好,古迹也好,都寓含着一种精神,一种文化。打开我们的美术鉴赏这本书,同学们挥发现有关建筑方面的图画,介绍某种建筑队特点和意蕴,这就是建筑文化。如果说故宫是皇权政治的符号,那么周庄则代表*民生命的形态;如果说布达拉宫是虔诚宗教崇拜意识,那么扬州个圆则是淡泊雅致文人情怀;如果说天一阁能读出文化保存和流传的悲壮,道士塔能读出文明北销毁的悲哀,那么读了都江堰,你又有何感受呢?它的文化精义又是什么?今天在这个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日子里,就让我们一起走*余秋雨,走进四川灌县,去感受都江堰的精神意蕴。

  二、介绍余秋雨及总结其文化散文的特点:

  余秋雨穿行于历史文化的时空隧道,像苦旅中的行者,在探询中遴选、体悟着传统文化与人文精神。《都江堰》是文化游记,作者对历史文化遗迹都江堰与长城进行了对比,用现代文化意识观照历史文化踪迹,给古老的物象与峻伟的山水赋予了灵性,赋予了哲理意蕴。都江堰“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李冰父子不期留名却流芳千古。散文融情寓理,思辨色彩鲜明,语言酣畅、灵动,给人以审美的多维享受。余秋雨,1946年生,当代散文作家,艺术理论家。浙江余姚人。在家乡读完小学候到上海读中学和大学,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在海内外出版过史论专著多部,曾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上海市十大高教精英”等荣誉称号。做过几年学院院长,辞职后潜心写作,在繁多的头衔中比较重视上海市写作学会会长一职,因为这个学会由全上海各大雪的写作教授们组成,专门研究写作是怎么一回事。

  余姚有河姆渡文化遗址,有被国际陶瓷学术界称为举世罕见的露天青瓷博物馆的越窑所在地――上林湖;余姚还产生过王明、黄宗羲、朱舜水等著名历史人物,余秋雨就生长在这养一块文化积淀深厚的土地上,他的代表作品有散文集《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借我一生》《秋雨散文》等,其中《文化苦旅》先后获上海市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金石堂最具影响力的书奖、上海市出版一等奖。余秋雨的散文叙述风格宏大。这种叙述风格包括:宽泛的题材(文学的、艺术的、历史的、社会的),深厚的内容(知识的、文化的、审美的、学术的),精巧的结构(人文景观+历史故事+现代性批判+文化感伤)和一种贵族气质(自信、理性、从容、智慧),即以游记的方式进行,将“人、历史、自然” 交融在一起,

  对中国文化的回顾和反思,被人们称为 “文化散文” 。

  三、都江堰简介及李冰

  都江堰,在四川灌县西北岷江中游,古时曾在都安县境内,称为都安堰,宋元以后称都江堰,使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也是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至今仍然连续使用,仍发挥巨大效益的渠。发源于岷江,岷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条较大的支流,每当春夏山洪暴发之时,江水奔腾而下,从灌县进入成都*原,由于河道狭窄,古时常常引起洪灾,洪水一退,又是沙石千里。灌县岷江东岸的玉垒山又阻碍江水东流,造成东旱西涝。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李冰任蜀郡太守(太守相当于现在的专员,或大于专员,小于**),他为民造福,排除洪灾之患,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的主体工程是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又达到了引水灌田、变害为利。为此,李冰在其子二郎的协助下,邀集有治水经验的农民,对岷水东流的地形和水情作了实地勘察,决心凿穿玉垒山引水。在无火药(火药发明于东汉时期,即公元25年至220年间)不能爆破的情况下,他以火烧石,使岩石爆裂(热涨冷缩的原理),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终于在玉垒山凿出了一个宽20公尺,高40公尺,长80公尺的山口。(低水位每秒流速3公尺,高水位每秒流速6公尺)因形状酷似瓶口,故取名“宝瓶口”,把开凿玉垒山分离的石堆叫“离堆”。宝瓶口引水工程完成后,虽然起到了分流和灌溉的作用,但因江东地势较高,江水难以流入宝瓶口,李冰父子率众又在离玉垒山不远的岷江上游和江心筑分水堰,用装满卵石的大竹笼放在江心堆成一个狭长的小岛,形如鱼嘴,岷江流经鱼嘴,被分为内外两江。外江仍循原流,内江经人工造渠,通过宝瓶口流入成都*原。为了进一步起到分洪和减灾的作用,在分水堰与离堆之间,又修建了一条长200公尺的溢洪道流入外江,以保证内江无灾害,溢洪道前修有弯道,江水形成环流,江水超过堰顶时洪水中夹带的泥石便流入到外江,这样便不会淤塞内江和宝瓶口水道,故取名“飞沙堰”。为了观测和控制内江水量,又雕刻了三个石桩人像,放于水中,让人们知道“枯水(低水位)不淹足,洪水(高水位)不过肩”。还凿制石马置于江心,以此作为每年最小水量时淘滩的标准。都江堰的建成使成都*原“沃野千里,好为陆海”(《华阳国志》)目前灌溉面积超过一千万亩。都江堰附*景色秀丽,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和灵岩寺等。都江堰每年都接待不少外国游人,其中有些是水利专家。有的水利专有他细观看了整个工程的设计后,都对它的高度的科学水*惊叹不止。比如飞沙堰的设计就是很好地运用了回旋流的理论。

  李冰,战国时期水利家,约公元前256-前251年被秦诏王任为蜀郡守他征发民工在岷江流域兴办多项水利工程,以都江堰最为著名,他海主持了凿*青衣江的溷崖(四川夹江县境内);治导什更县的洛水何邛崃等县的汶井江;又穿广都(今双流县境)盐井诸陂池等工程。见(《华阳国志·蜀志》)

  对比都江堰和长城,指出两处历史文化遗迹的本质区别。

  1、 描写都江堰工程之壮观,赞美了20xx年前人类文明的伟大创造力。

  2、 由物及人,赞美李冰父子为民造福的实业精神。

  四、名家点评

  马力:余秋雨散文之所以在当代中国,包括港台地区,拥有巨大的读者群,而且屡屡高悬于海内外畅销书之榜首,……余氏散文创造性地在历史与文学之间找到了契合点,在文化学者与人民大众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现实与理想之间,纵横捭阖地进行了富于时代意义的思想驰骋。他是我们这个时代里真正被大众认可的作家、学者。《余秋雨现象批判——也是一种遗憾》

  五、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读课文,了解内容。

  (1)正字音 颓壁残垣 (yuán) 惊悸 (jì)庇护(bì) 修缮(shàn)卑处一隅(yú) 魅力(mèi) 强悍 (qiáng hàn) 铁戟 (jǐ)遴选(lín) 韬略 (tāo) 怦然心动(pēng) 诘问(jié) 傩戏(nuó) 衮衮(gǔn)诸公

  多音字 (píng) 屏风 屏障 (jìng)劲拔 劲敌(bǐng) 屏除屏息 屏营 (jìn)干劲 劲头

  (2)积累词语

  众目睽睽: 大家的眼睛都注视这。

  膜拜:跪在地上举两手虔诚地行礼。

  圭臬: 指圭表,比喻准则或法度。

  焕然:形容有光彩,如焕然一新。

  涣然:形容嫌隙、疑虑、误会等完全消除,如涣然冰释。

  2、梳理文章脉络

  本文篇幅较长,但却以标题形式将文本划为四大部分,请同学们浏览各部分内容,划出各部分的中心句,然后给每部分加上一个小标题。

  第一部分: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第二部分: 这里的水却不同,……但股股叠叠都精神焕发,合在一起比赛着飞奔的力量,踊跃着喧嚣的生命。这种比赛又极有规矩,……也许水流对自己的驯顺有点恼怒了,突然撒起野来,猛地翻卷咆哮,但越是这样越是显现出一种更壮丽的驯顺。

  第三部分:但因有过他,中国也就有过了一种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只要都江堰不坍,李冰的精魂就不会消散,李冰的儿子会代代繁衍。轰鸣的江水便是至圣至善的遗言。

  第四部分:实实在在为民造福的人升格为神,神的世界也就会变得通情达理、*适可亲。傩戏本来都以神话开头的,有了一个李冰,神话走向实际,幽深的

  精神天国,一下子帖*了大地,贴*了苍生。

  标题: 一、都江堰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工程。

  二、都江堰强悍,规整而又驯顺的水。

  三、都江堰修建者李冰的精魂。

  四、都江堰的精魂代代相传。

  3、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通过写自己游览都江堰和二王庙表达作者深刻的历史反思和文化反思,对李冰精魂、文化内涵的理解和感悟,也体现了作者对承传这种精神的乐观和对膜拜这种精义的欣慰。

  3、 品读课文

  (1)浏览课文第一部分,

  找出文中写都江堰的关键句。可以抓住以下关键语句:

  ①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②长城当然也非常伟大……为我们生存的星球留下了一种人类意志力的骄傲。

  ③让人全身心地投入对历史、对岁月、对民族的巨大惊悸,感觉就深厚得多了。

  ④但是,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

  ⑤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

  ⑥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

  ⑦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它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

  ⑧它,就是都江堰。

  (ⅱ)思考:在这一部分主要采用了对比手法,从多方面进行比较,那个方面是最重要的和最根本的?为什么?

  作者从修建时间、社会功用、延伸举例、文明特征诸方面将长城与都江堰作比较,其中社会功用方面大比较释最根本最重要的。这不仅因为延伸距离。文明特征等方面大内容依附于社会功用,而且因为对社会功用的评价使文章的核心内容,这里是在为第三部分展开文化反思张本,所以重在社会功用比照两大工程,从而表达了作者的见解:“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ⅲ)概括本部分的主要内容。

  由此我们可以分析出,文章以长城入手,作好铺垫,引出都江堰;文章对长城与都江堰及其文明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对比,以突出文章主旨,从而表现了都江堰是一种灵动的文明,是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作者开门见山,提出观点。

  (2)美读课文第二部分。

  (ⅰ)美读课文第二段,应读出“闻其声”的层次感;美读第三段,要传达作者紧张喜悦豪迈赞叹的丰富感情。

  (ⅱ)作者通过描写都江堰强悍而又驯顺的水,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怎样?

  这一部分主要写都江堰的水,突出了水流的宏伟气势,强悍和规整。写水强悍撒野,以见其凶瞒,说明工程艰险;水的规整驯顺,则见治水人的气度手段不凡,将水化害为利。字里行间激荡着作者对都江堰的热爱和对李冰的敬慕的感情,蕴含着对都江堰巨大社会功用的赞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运用上节课的方法自读课文,品味作品深厚的文化内蕴

  [教学过程]:

  1.品味文中含义丰富的句子。

  (1)请同学们划出文中含义丰富的句子。

  (2)小组讨论交流。

  ①如果说,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那么,它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

  提示:长城的美在于规模宏大,气势的宏伟,给人一种巨大的惊悸,但时过境迁,它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都江堰,却直到今天依然在造福人类,给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滋润濡养了天府之国,永久性的灌溉了中华民族。所以说它的美具有长久性。

  ②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它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

  提示:“灵动的生活”是指都江堰直到今天依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并将一直延续下去。将都江堰比喻为乡间母亲,显示了它不炫耀、无所求、默默地奉献的精神。这一比喻生动形象的地刻画出都江堰的本质特征:它像母亲一样滋润和濡养着中华民族。

  ③这里明显地出现了两种判然不同的政治走向,在李冰看来,政治的含义是浚理,是消灾,是滋润,是濡养,它要实施的事儿,既具体又质朴。

  提示:参考课文第三段和第九段,政治走向,在这里指与政治理想相关联的实施政治的方案。一种是一些官场丑类的政治走向,他们或无所事事,无所**,根本无视百姓的.疾苦,或互相倾轧,玩弄权谋,不惜置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另一种是李冰的政治走向,即拥有利民富民的胸怀与责任感,认定在旱涝成为百姓最大祸患时,治水就是最大的政治,政治家就应该成为水利家。显然持第一种政治走向,随之而来的是死气浊味乃至腥风血雨;而正是基于第二种政治走向,都江堰才得以矗立在四川大地上。

  ④没有证据可以说明李冰的政治才能,但因有过他,中国也就有过了一种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

  提示:从表面看,李冰显示的只是水利方面的才能,但是当治水成为政治家的首要任务时,政治家对水利工程的倾力投注就成了一种晴明的政治,政治家在水利工程上的实绩就成了他的第一政绩。因此,当李冰出于利民富民的考虑而要求自己成为水利家的时候,它确实是向世界宣告了一种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

  ⑤他是郡守,手握一把长锸,站在滔滔的江边,完成了一个'守'字的原始造型。那把长锸,千年来始终与金杖玉玺、铁戟钢锤反复辩论。他失败了,终究又胜利了。

  提示:这种政治辩论,就是两种判然不同的政治走向的辩论,就是两种政治纲领的辩论;李冰手中的长锸说:政治要做事儿,既具体又质朴,就是要像长锸这样为百姓消灾,给百姓濡养;金杖玉玺和铁戟钢锤自责在为权势、征战和镇压辩解。他失败了,因为千年政治是站在另一边,他终又胜利了,因为在今天的中国长锸象征朴素的唯物主义的思想,利民富民的政治路线和政治的政治品质,不但为世人首肯,而且与当代社会学政治发展的基本思想相通,与当代社会所要求的人格品质相融,从而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

  ⑥他的这点学问,永远水气淋漓,而后于他不知多少年的厚厚典籍,却早已风干,松脆得无法翻阅。

  提示:其一,因为他的这点学问是水利界的重要成果,说“水汽淋漓”显得形象生动。其二,是为了与厚厚的典籍“风干松脆”对举。这里的典籍,是另一种政治纲领的代名词,它们貌似堂皇威严,却早已腐朽不堪,失却了活力;而李冰的学问,渗透着利民富民的不休思想,造就了都江堰的辉煌,当然“水气淋漓”。

  ⑦他大愚,又大智。他大拙,又大巧。

  提示:大愚大拙似说李冰极不擅长无所**或蝇营狗苟的为官之道,而只是具有田间老农的思维;大智大巧是说政治家正是由于具有了田间老农的思维,才具备了可贵的实事求是的精神,才有了民本思想,从而能够清晰而透彻地关照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

  ⑧他以田间老农的思维,进入了最澄彻的人类学的思考。

  提示:田间老农的思维,是李冰治理故讲演的出发点:人活着,必须要有清泉和米粮,要想达到治理的目的,就必须使人民富足。他的治理就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上,而是落实到实实在在具体的工作上,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智慧的。

  ⑨这个设计竟然没有遭到反对而顺利实施,只能说都江堰为自己流泻出了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

  提示:都江堰矗立着李冰的精魂,营造着一种为民造福的浩荡氛围。在这种强大精神的投射下,李冰雕像置于水中不但合情合理,而且甚至不应或不该有其他选择,因为只有这样才符合李冰的心愿,才不悖李冰的精神。在官僚权贵们死后也要荣华富贵这种层层相因的腐朽观念的衬托下,李冰死后的归宿的确令人耳目一新。我们应当感谢那位汉代水官,是他将李冰的生命延续了,是他将李冰的利民富民的精神表现到了极至。这样都江堰不但流泻着驯顺的江水去丰富物质世界,所展现的精神世界,也是朴实清新独特高格的。

  ⑩在这里,我突然产生了对中国历史的某种乐观。

  提示:李冰通过轰鸣的都江水传达的遗言是:政治家应当完全抛弃一己私利,尽心尽意地去为百姓谋福利,中国历史上有这样杰出的人物,这样璀璨的精神,当然值得骄傲,当然应当产生某种乐观。另一方面,作者相信这个遗言会长留人间,李冰的精魂不会消散,继承其精魂者会代代繁衍,这当然是更加值得乐观的。

  2.李冰精神的实质是什么?

  为民造福 务实求真 淡泊名利 贴*苍生

  3、是如何来表现这些内容的?

  对比手法的应用。第一部分把都江堰与长城作比较,突出都江堰的伟大:默默地永久性的灌溉中华民族,滋养中华文明;第二部分通过作者看到都江堰前后心情的变化,来突出都江堰水强悍的生命力;第三部分将李冰与其他封建官僚作比,比出李冰人格的魅力,将长锸与金杖玉玺、铁戟钢锤对比,彼处长锸的守持,即将治水经验与后后的典籍作对比,比出治水经验的长久生命力。

  本文无处不在对比,形成文章的骨架,将都江堰雕刻成一座文化纪念碑,精神的丰碑,历史因它而闪光,今人因它而自豪,它不仅滋润了中华大地,也流淌着中华文明,光照千年,启迪后人。

  4.概括余秋雨文化散文的特点。

  同学之间讲述自己读过的余秋雨文化散文,谈谈自己的感受,式概括余秋雨文化散文的特点。

  5.布置作业:考查你附*的名胜古迹或民居建筑,探寻其中蕴含的文化精神,写一篇短文,与同学交流

  课 题都江堰№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品味余秋雨散文独特的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体会想象在课文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余秋雨散文中的文化反思精神

  教学重点分析课文的对比手法

  教学难点作者对人文景观的独特思考

  教学关键从一个新的角度去反思中国传统政治体制的弊端课 型讲课

  教学方法反复朗读教 具课件

  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总结

  练*

  作业导入新课:

  余秋雨简介:余秋雨,当代作家、学者;作品有《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散文集山居笔记》《霜冷长河》

  都江堰的历史,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作者为什么用长城来与都江堰作比较?

  作者认为都江堰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工程,为了更生动清晰地说明这一点,采用比较或对比手法是必要的。文章的深度也由此而来。正是在长城文明的映衬下,都江堰文明的特质更为鲜明地显现了。

  作者从若干方面来比较长城和都江堰,哪个方面的比较是最根本和最重要的?为什么?

  怎样理解“两种判然不同的政治走向”?

  怎样理解“这图谱,可与今天的裁军数据、登月线路遥相呼应”?

  为什么说“他的这点学问永远水气淋漓”?

  为什么说李冰“大愚又大智,大拙又大巧”?

  主题:

  作者由赞叹工程的伟大而进一步写到工程创建人的伟大,引导读者在赞美都江堰与李冰的同时,从一个新的角度去反思中国传统政治体制的弊端,去重新评价我们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导入

  疏导

  归纳

  引导

  布置了解

  识记

  理解

  巩固

  完成

  板书设计

  都江堰

  余秋雨,当代作家、学者;

  作品有《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

  课后记事

  品味余秋雨散文独特的艺术特色

  都江堰№1

  知识与能力品味余秋雨散文独特的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体会想象在课文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余秋雨散文中的文化反思精神

  分析课文的对比手法

  作者对人文景观的独特思考

  从一个新的角度去反思中国传统政治体制的弊端课 型讲课

  反复朗读教 具课件

  教 学 内 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余秋雨简介:余秋雨,当代作家、学者;作品有《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散文集山居笔记》《霜冷长河》

  都江堰的历史,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作者为什么用长城来与都江堰作比较?

  作者认为都江堰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工程,为了更生动清晰地说明这一点,采用比较或对比手法是必要的。文章的深度也由此而来。正是在长城文明的映衬下,都江堰文明的特质更为鲜明地显现了。

  作者从若干方面来比较长城和都江堰,哪个方面的比较是最根本和最重要的?为什么?

  怎样理解“两种判然不同的政治走向”?

  怎样理解“这图谱,可与今天的裁军数据、登月线路遥相呼应”?

  为什么说“他的这点学问永远水气淋漓”?

  为什么说李冰“大愚又大智,大拙又大巧”?

  主题:

  作者由赞叹工程的伟大而进一步写到工程创建人的伟大,引导读者在赞美都江堰与李冰的同时,从一个新的角度去反思中国传统政治体制的弊端,去重新评价我们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导入

  疏导

  归纳

  引导

  布置了解

  识记

  理解

  巩固

  完成

  都江堰

  余秋雨,当代作家、学者;

  作品有《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

  品味余秋雨散文独特的艺术特色。

  都江堰教案 3

  一、教材依据

  鲁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7课《都江堰》。

  二、设计思想

  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新课改的精神,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育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思考、讨论、表达形成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分析文章,体味作者蕴藏其间的文化思考,拓展形象思维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家作品及都江堰的有关知识,掌握本课的重点字词。

  2、理清作者思路,品味富有意蕴的语言,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学*作者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来展示文本内容的表达技巧。

  2、通过诵读,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品味富有意蕴的语言,提高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

  领会并感受作家对都江堰特殊文明和中华文明的情感体验,体会作家深邃的文化思索,和从文化视角对历史文化、人类文明的反思与审视。

  四、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品味文本富有意蕴的语言。

  五、教学难点

  体味作者对文化的深邃思索和审视,感悟文章博雅的文化内涵。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历史情怀不独让人享受学问,而且享受辽阔的空间和邈远的时间,享受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悠悠岁月史,上下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浩瀚的文化,一经作家巨笔的浸润便产生一种超常的力度和亘古未有的高度。余秋雨作为以为富有使命感的文化旅行学者穿行于历史文化的时空隧道,在探寻中遴选,再遴选中关照,在关照中体悟,在体悟中传达,用现代文化意识关照历史文化遗迹,反思传统文化,构建宏阔的人文精神。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余秋雨笔下的《都江堰》来体味蕴涵其间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体会文化散文独有的文化特质。

  (二)解题

  1、作者简介: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中国文化史学家,散文作家。主要作品有:《戏剧理论史稿》散文集《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霜冷长河》《山居笔记》《行者无疆》等。

  2、介绍都江堰(展示课件)

  ①图片和视频展示其气势。

  ②文字介绍:都江堰建于公元前三世纪,位于四窗成都*原西部的岷山上,是战国时期秦国太守李冰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上,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被称为古代水利建设的灿烂明珠。它由分水岭、引水口和泄洪堤组成。

  (三)整体感知

  1、在预*的基础上,速读课文,让学生概括各部分内容。

  方式:学生自己先拟定小标题然后讨论交流。

  明确:

  ①都江堰的价值

  ②都江堰的水势

  ③李冰父子的评价

  ④李冰父子的影响

  2、找同学用恰当的语句来表述整篇文章。

  (四)研*文本

  设疑:

  1、作者为什么说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2、这部分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

  3、作者又从那些部分来进行对比的?

  学生讨论并自由发言。

  学生讨论后教师明确:作者用了对比的写作方法,把长城和都江堰进行了对比。从年代上,规模上,功用上,形象上,气质上,影响上和结果上进行了对比,它的价值要比长城大,所以作者说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都江堰教案 4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识记作家及主要作品,了解余秋雨文化散文的特点。2、理解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中心的写法。3、理解作者对李冰父子兴修水利、为民造福功业的高度评价,学*古代劳动人民奋斗和实干的精神。4、体会散文融情寓理,思辨色彩鲜明,语言酣畅灵动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阅读文本,理清的写作脉络,整体把握文本结构。2.理解文本通过写都江堰来写李冰、写文化精义的启示和反思。

  3. 学*文中对比手法的应用。4.品味作品中具有深刻含义的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体会文中蕴含的深厚的文化意蕴,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作者对李冰父子为政思想的评论,体会文中深厚的文化意蕴。2.品味作品中含义丰富的句子,并加以阐释。

  【最优学法】

  1、本文篇幅较长,但却以标题形式将文本划为三大部分,在整体把握文意时应先了解标题的作用,并逐个概括标题大内容,从而理清的脉络。把握余秋雨文化散文的特点。

  2、通过抓住文段的中心句,来概括文段的内容和主旨。

  【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现在我和大家一起学*余秋雨的游记散文《都江堰》。都江堰是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一处具有深厚文化精神意蕴的游览圣地。我们都喜欢游览名胜古迹,是什么吸引了我们呢?是风景吗?不全是,吸引我们的更多的是当地的美丽的传说与相关的故事,而在所有这些后面都寄托着一种精神。文物也好,古迹也好,都寓含着一种精神,一种文化。读了都江堰,你又有何感受呢?它的文化精义又是什么?今天在这个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日子里,就让我们一起走*余秋雨,走进四川灌县,去感受都江堰的精神意蕴。

  二、介绍余秋雨及总结其文化散文的特点:

  余秋雨穿行于历史文化的时空隧道,像苦旅中的行者,在探询中遴选línxuǎn(慎重地选拔;审重选择)、体悟着传统文化与人文精神。《都江堰》是文化游记,作者对历史文化遗迹都江堰与长城进行了对比,用现代文化意识观照历史文化踪迹,给古老的物象与峻伟的山水赋予了灵性,赋予了哲理意蕴。都江堰“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李冰父子不期留名却流芳千古。散文融情寓理,思辨色彩鲜明,语言酣畅、灵动,给人以审美的多维享受。余秋雨,1946年生,当代散文作家,艺术理论家。浙江余姚人。在家乡读完小学后到上海读中学和大学,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在海内外出版过史论专著多部,曾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上海市十大高教精英”等荣誉称号。做过几年学院院长,辞职后潜心写作,在繁多的头衔中比较重视上海市写作学会会长一职,因为这个学会由全上海各大学的写作教授们组成,专门研究写作是怎么一回事。

  余姚有河姆渡文化遗址,有被国际陶瓷学术界称为举世罕见的露天青瓷博物馆的越窑所在地――上林湖;余姚还产生过阳明、黄宗羲、朱舜水等著名历史人物,余秋雨就生长在这样一块文化积淀深厚的土地上,他的代表作品有散文集《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借我一生》《秋雨散文》等,其中《文化苦旅》先后获上海市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上海市出版一等奖。余秋雨的散文叙述风格宏大。这种叙述风格包括:宽泛的题材(文学的、艺术的、历史的、社会的),深厚的内容(知识的、文化的、审美的、学术的),精巧的结构(人文景观+历史故事+现代性批判+文化感伤)和一种贵族气质(自信、理性、从容、智慧),即以游记的方式进行,将“人、历史、自然” 交融在一起, 对中国文化的回顾和反思,被人们称为 “文化散文” 。

  三、都江堰简介及李冰

  都江堰,在四川灌县西北岷江Mín iāng中游,古时曾在都安县境内,称为都安堰,宋元以后称都江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也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至今仍然连续使用,仍发挥巨大效益的渠。发源于岷江,岷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条较大的支流,每当春夏山洪暴发之时,江水奔腾而下,从灌县进入成都*原,由于河道狭窄,古时常常引起洪灾,洪水一退,又是沙石千里。灌县岷江东岸的玉垒山又阻碍江水东流,造成东旱西涝。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李冰任蜀郡太守(太守相当于现在的专员,或大于专员,小于**),他为民造福,排除洪灾之患,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的主体工程是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又达到了引水灌田、变害为利。为此,李冰在其子二郎的协助下,邀集有治水经验的农民,对岷水东流的地形和水情作了实地勘察(ānchá去实地进行调查),决心凿zá穿玉垒山引水。在无火药(火药发明于东汉时期,即公元25年至220年间)不能爆破的情况下,他以火烧石,使岩石爆裂(热涨冷缩的原理),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终于在玉垒山凿出了一个宽20公尺,高40公尺,长80公尺的山口。(低水位每秒流速3公尺,高水位每秒流速6公尺)因形状酷似瓶口,故取名“宝瓶口”,把开凿玉垒山分离的石堆叫“离堆”。宝瓶口引水工程完成后,虽然起到了分流和灌溉guàngài的作用,但因江东地势较高,江水难以流入宝瓶口,李冰父子率众又在离玉垒山不远的岷江上游和江心筑分水堰,用装满卵石的大竹笼放在江心堆成一个狭长的小岛,形如鱼嘴,岷江流经鱼嘴,被分为内外两江。外江仍循原流,内江经人工造渠,通过宝瓶口流入成都*原。为了进一步起到分洪和减灾的作用,在分水堰与离堆之间,又修建了一条长200公尺的溢洪道流入外江,以保证内江无灾害,溢洪道前修有弯道,江水形成环流,江水超过堰顶时洪水中夹带的泥石便流入到外江,这样便不会淤塞ūsè内江和宝瓶口水道,故取名“飞沙堰”。为了观测和控制内江水量,又雕刻了三个石桩人像,放于水中,让人们知道“枯水(低水位)不淹足,洪水(高水位)不过肩”。还凿制石马置于江心,以此作为每年最小水量时淘滩的标准。都江堰的建成使成都*原“沃野千里,好为陆海”(《华阳国志》)目前灌溉面积超过一千万亩。都江堰附*景色秀丽,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和灵岩寺等。都江堰每年都接待不少外国游人,其中有些是水利专家。有位水利专家细观看了整个工程的设计后,都对它的高度的科学水*惊叹不止。比如飞沙堰的设计就是很好地运用了回旋流的理论。

  李冰,战国时期水利家,约公元前256-前251年被秦诏王任为蜀郡守他征发民工在岷江流域兴办多项水利工程,以都江堰最为著名,他还主持了凿*青衣江的溷hùn崖(四川夹江县境内);治导什更县的.洛水何邛崃qióng lái等县的汶井江;又穿广都(今双流县境)盐井诸陂池等工程。见(《华阳国志·蜀志》)

  对比都江堰和长城,指出两处历史文化遗迹的本质区别。

  1、 描写都江堰工程之壮观,赞美了20xx年前人类文明的伟大创造力。

  2、 由物及人,赞美李冰父子为民造福的实业精神

  三、民间流传的故事孟姜女哭长城:相传秦始皇时,劳役繁重,青年男女范喜良、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孟姜女边做边唱起了自编的小曲:“月儿弯弯分外明,孟姜女丈夫筑长城,哪怕万里迢迢路,送御寒衣是侬情。”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的噩耗。她痛哭城下,三日三夜不止,城为之崩裂,露出范喜良尸骸,孟姜女于绝望之中投海而死。

  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读课文,了解内容。

  (1)正字音 颓壁残垣 (uán) 惊悸 (ì)庇护(bì)修缮(shàn)卑处一隅(ú) 魅力(èi) 强悍 (qiáng hàn) 铁戟 (ǐ)遴选(lín) 韬略 (tā) 怦然心动(pēng) 诘问(ié) 傩戏(nuó) 衮衮(gǔn)诸公

  多音字 (1)(píng) 屏风 屏障 (bǐng)屏除屏息 屏营

  (2)(ìn)干劲 劲头(ìn ◎ 力气,力量:~头。费~。干~。

  ìng◎ 坚强有力:~敌。~旅。~拔。~悍。~挺。~秀。~直。~松。强~。刚~。疾风知~草。

  ◎ 精神,情绪,兴趣:干活儿起~儿。这部电影真没~。)

  ◎ (ìng)劲拔 劲敌

  (2)积累词语

  屏障píng zhàng 惊悸 īngì 庇护 bìhù 炫耀 xuànà

  汩汩gǔ gǔ 喧嚣xuānxiā

  众目睽睽uíuí: 大家的眼睛都注视这。

  膜拜óbài:跪在地上举两手虔诚地行礼。

  圭臬guīniè: 指圭表,比喻准则或法度。

  驯顺xùnshùn性情柔和能服从

  焕然:形容有光彩,如焕然一新。

  涣然:形容嫌隙、疑虑、误会等完全消除,如涣然冰释。

  2、梳理脉络

  本文篇幅较长,作者是按照“史”“水”“人”的线索来安排整体结构的,是以标题形式将文本划为三大部分,请同学们浏览各部分内容,划出各部分的中心句,然后给每部分加上一个小标题。

  第一部分: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第二部分: 这里的水却不同,……但股股叠叠都精神焕发,合在一起比赛着飞奔的力量,踊跃着喧嚣的生命。这种比赛又极有规矩,……也许水流对自己的驯顺有点恼怒了,突然撒起野来,猛地翻卷咆哮,但越是这样越是显现出一种更壮丽的驯顺。

  第三部分:但因有过他,中国也就有过了一种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只要都江堰不坍tān,李冰的精魂就不会消散,李冰的儿子会代代繁衍。轰鸣的江水便是至圣至善的遗言。

  标题: 一、都江堰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工程。

  二、都江堰强悍,规整而又驯顺的水。

  三、都江堰修建者李冰的精魂。

  都江堰教案 5

  教学目标:

  1,学*深入思考和探究,掌握阅读文化散文的技巧。

  2,体味作者的写作意图:活着或死了,到底应该站在哪里?

  教学重点:

  1,体味作者的写作意图

  2,揣摩语言

  教学难点:学*深入思考和探究,掌握阅读文化散文的技巧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如果我们没有读到余秋雨的《都江堰》,我们会一直认为,伟大的奇观、胜地肯定是类似世界八大奇观的那些事物。可是,读了这篇文章,或许你会有一些新的思索

  二、用短语的形式给每一部分拟一个小标题,概括文意。

  参考:最激动人心的工程;都江堰的魅力;魅力的缔造者;贴*苍生的神(最后一部分有难度,可以暂时放一放,等到讲解到时再仔细揣摩)。

  三、解读第一部分---最激动人心的工程

  1.学生回答第一个小标题。根据学生回答,分析是否掌握到位。如果有人把侧重点放在单一的长城或者都江堰上,就说明没有把握好。

  2.运用的手法:对比。

  (1)角度:规模、社会功用、历史、品格。

  (2)目的:从各种角度反映都江堰和长城的区别,让人们认识到都江堰的伟大(注意:并没有否定长城的伟大)

  (3)结论:第一段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是都江堰。

  四、解读第二部分都江堰的魅力

  这一段很明显是结合上一段进行的,目的是告诉别人都江堰究竟是怎样的美,怎样的伟大。

  (1)手法:欲扬先抑,层层推进。

  (2)作用:引发好奇,感情铺垫,引发震撼。

  (3)目的:本节最后一句:要看水,万不可忘了都江堰。

  第二课时

  五.解读第三部分魅力的缔造者:李冰父子

  如此激动人心的都江堰,这样富有魅力的水,究竟是谁,赋予了它们无尽的生命,千百年来唱着动人的歌?那就是李冰父子。

  一句遥远的看不见面影就把历史的厚度和沧桑推到了我们的面前,让我们走进了李冰生活的那个时代。

  1.李冰其人:秦,蜀,郡守。

  行为:实践

  目的:浚理、消灾、滋润、濡养

  品格:具体、质朴

  --->冰清玉洁.

  2.辩论中的李冰。

  长锸金仗玉玺、铁戟钢锤

  A.长锸:实践。

  守,

  a:郡守;

  b:四川最大的困难是旱涝,所以要守住江水;c:为民造福,守住百姓的心。

  B.金仗玉玺、铁戟钢锤:权力象征,政治武器,暴力工具。

  (1)辩论内容:(先让学生思考,不用作答,先回答结果)

  (2)辩论结果:

  失败:治水的.韬略很快被人替代成治人的计谋;灌溉的沃土时时成为战场;沃土上的稻谷有大半充作军粮。

  胜利:没有人能活得这样长寿。

  (3)胜利原因:

  有什么样的起点就有什么样的延续.

  延续:汉代水官、今天。李冰的伟大精魂一直延续下去。

  --->李冰的伟大精魂:为民造福,守住民心。

  (4)作者的思考:

  向官场衮衮诸公诘问:活着或死了应该站在哪里?---立场问题:民心向背(此即辩论内容)

  作者态度:某种乐观。

  六.解读第四部分――贴*苍生的神

  思考:

  1,为何写横江索桥?

  明确:突出李冰的自信

  2,李冰为何自信?

  明确:为民造福

  3,自信的结果如何?

  明确:被人膜拜,成为神

  4,什么样的是神?

  明确:实实在在为人民造

  福的升格为神。

  5,傩戏中的神变成了李冰意味着什么?

  明确:人们拜神的目的是祈福,神是老百姓的精神支柱。那么神的作用是为民造福。李冰的身份是官,父母官。父母官也是百姓的精神支柱。只有真正为百姓造福的父母官才能有资格成为神,成为百姓的真正的精神支柱。

  6,结合现实

相关词条